title
stringlengths
1
91
article
stringlengths
0
2.3M
克勞德·傑德
克勞德·傑德(,,港譯歌羅茱黛),法國演員。 克勞德·傑德 克勞德-傑德接受了古典戲劇的訓練。自1967年以來,她在電視劇和戲劇中擔任演員。1968年,她在弗朗索瓦-特呂弗的電影《偷吻 》中擔任主角。這部電影和特呂弗的另一部電影 法蘭索瓦·杜魯福, 《床地風雲》, 使她出名。 她曾在美國、義大利、德國和俄國等多國電影中演出,亦演過法國導演 杜魯福 所執導的多部電影。克勞德·傑德於2006年12月1日週五在巴黎近郊的醫院病逝,享年58歲。經常跟她合作的劇作家Jacques Rampel透露,「克勞德近年備受眼癌困擾,最近癌細胞還有擴散的跡象。」克勞德是特呂弗最喜愛起用的演員之一,2人曾合作的電影包括《偷吻》、《愛情逃跑》及《婚姻生活》等,她死前正為一齣電視電影準備,希望在明年1月可以投入演出。克勞德-傑德還有一個重要的電影角色,在電視連續劇《30個棺材的島嶼》(1979年)中扮演韋羅尼克-德赫格蒙特。 ==主要作品列表== *偷吻 (1968年) (Baisers volés) *黃寶石 (1969年) (Topaz) *床地風雲 (1970年) (Domicile conjugal) *家在臺北 (1973年) (Home Sweet Home) *愛情狂奔 (1979年) (L'amour en fuite) *德黑蘭43年 (1980年) (Teheran 43) *列寧在巴黎 (1981年) (Lenin in Paris) *水母的木筏 (1998) (Le radeau de la Méduse) Jade Category:法國傳記作家 Category:法國電影女演員 Category:法國榮譽軍團騎士勳章持有人 Category:第戎人
婚姻生活
《床地風雲》(,又譯《婚姻生活》)是一部1970年由弗朗索瓦·特呂弗執導的法國電影。 == 劇情 == ==演員== * 尚-比埃·裡奧 (Jean-Pierre Léaud) * 克勞德·傑德 (Claude Jade)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 * * Criterion Collection essay by Noah Baumbach Category:法語電影 Category:1970年代喜劇劇情片 Category:法國浪漫劇情片 Category:1970年法國電影作品 Category:弗朗索瓦·特呂弗電影
1854年
== 大事記 == * 3月27日——法國參與克里米亞戰爭。 * 3月31日——美國代表馬休·佩裡與日本代表林復齋於神奈川簽訂《日美親善條約》,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結束。 * 7月5日——廣東省天地會首領陳開在佛山起義。 * 7月5日——中國《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公佈。 * 7月11日——美國代表馬休·佩裡與琉球國方面代表尚宏勳、馬良才於首裡城簽署琉美修好條約。 * 11月14日——巴黎天文臺臺長奧本·勒維耶製作世界第一張天氣圖。 *首部菸草主題的醫學著作《菸草論》在法國發表《煙火撩人-香菸的歷史》(法)迪迪埃·努裡松P52。 == 出生 == * 1月8日——嚴復,中國「西學啟蒙」思想家、翻譯家。(1921年逝世)。 * 4月29日——亨利·龐加萊,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哲學家。(1912年逝世) *7月12日:喬治·伊士曼,美國發明家,柯達公司創辦人及膠卷發明人(1932年逝世) * 7月25日——孝哲毅皇后,同治帝皇后,光緒元年自殺身亡(1875年逝世) * 10月16日——考茨基,德國社會主義活動家。(1938年逝世) * 10月16日——奧斯卡·王爾德,愛爾蘭作家。(1900年逝世) * 10月20日——阿爾圖爾·蘭波,法國詩人。(1891年逝世) * 10月27日——威廉·亞力山大·史勿夫,英國爵士。基督少年軍的創辦人。(1914年逝世) * 11月8日——裡德伯,瑞典物理學家 。(1919年逝世) * 11月21日——教宗本篤十五世(1922年逝世) == 逝世 == *7月7日——歐姆,德國物理學家,逝世於慕尼黑。(1787年出生) *8月9日——腓特烈·奧古斯特二世,薩克森國王(1797年出生) *8月20日——弗里德里希·謝林,德國哲學家,在前往瑞士的旅行途中逝世於巴德拉格斯(Bad Ragaz)。(1775年出生) ==參考資料== * 4年 5
1453年
== 大事記 == *5月29日——奧斯曼帝國攻克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滅亡。 *7月17日——法蘭西王國在卡斯蒂永戰役取得決定性的勝利。 *10月19日——波爾多的英軍投降,法國收復加萊除外的全部領土。英法百年戰爭結束。 *12月5日——神聖羅馬皇帝腓特烈三世敕令普魯士邦聯必須服從條頓騎士團的命令。 *11月,朝鮮首陽大君李瑈發動癸酉靖難,控制朝鮮端宗,兩年後篡位。 *基督教會再次東西分裂。 *也先設計誘殺阿噶巴爾濟,盡殺黃金家族宗室,自稱「大元天聖可汗」,成為第一個非黃金家族的蒙古大汗,建年號添元。 == 出生 == * == 逝世 == *君士坦丁十一世(1404年-1453年),拜占庭帝國最後一位皇帝。 *阿噶巴爾濟,第27代蒙古大汗,阿齋的次子,脫脫不花的異母弟。 * 3年 5
9月11日
9月11日是陽曆年的第254天(閏年是255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11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11日。 == 大事記 == === 1世紀 === * 9年:條頓堡森林戰役結束。 === 6世紀 === * 506年:高盧的西哥特主教團於阿格德大會上齊聚一堂。 === 13世紀 === * 1297年:蘇格蘭王國軍隊在-{zh-cn:斯特靈; zh-tw:史特靈; zh-hk:斯特靈;}-橋之役中擊敗英格蘭王國軍隊。 === 16世紀 === * 1565年:奧斯曼帝國軍隊從馬耳他撤退,馬耳他之圍解除。 === 17世紀 === * 1609年:亨利·哈德遜登陸曼哈頓島,命名哈德遜河。 * 1609年:西班牙開始驅逐所有摩里斯科人。 * 1683年:奧斯曼帝國軍隊圍攻維也納。 === 18世紀 === * 1708年:大北方戰爭: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在斯摩稜斯克轉而南下烏克蘭,放棄進軍莫斯科,成為戰爭的轉折點。 * 1709年:維拉爾元帥領導的法軍在馬爾普拉凱戰役中失利,但因敵軍承受遠高於法軍的傷亡,使其成為歷史上著名的皮洛士式勝利。 * 1714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巴塞羅那被波旁王朝軍隊征服。 * 1776年:英國與北美殖民地之間的和談在斯塔騰島破裂。 * 1789年:曾參與編輯《聯邦黨人文集》的美國開國元勛亞歷山大·漢彌爾頓就任第一任美國財政部長。 === 19世紀 === * 1802年:法國宣佈併吞皮埃蒙特王國。 * 1857年:美國一批100多人的移民在途經猶他州時遭到摩門教徒的屠殺,史稱山地草場屠殺事件。 * 1893年:印度哲學家斯瓦米·維韋卡南達首次在美國芝加哥宗教會議上介紹印度教信仰。 * 1897年:衣索比亞帝國軍隊俘虜國王,咖法王國滅亡。 === 20世紀 === * 1913年:中國名流內閣組成。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澳大利亞攻佔德屬新幾內亞。 * 1919年:美國入侵宏都拉斯。 * 1921年:猶太人開始在巴勒斯坦建立定居點 * 1922年:英國政府宣佈巴勒斯坦為英國“委任統治地”。阿拉伯各國同時宣佈這一天為“悼念日”。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加拿大對納粹德國宣戰。 *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匈牙利王國完成對北特蘭西瓦尼亞的佔領。 *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白金漢宮禮拜堂遭納粹德國空軍炸毀。 * 1941年:美國五角大樓開始動工興建。 *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海軍受命可以攻擊納粹德國潛艇。 * 1941年:梅德韋傑夫森林大屠殺 *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佔領科西嘉島。 *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軍隊攻入德國西部邊境。 * 1945年:在8月15日大日本法西斯帝國宣佈無條件投降後,於本日正式與同盟國軍隊簽署投降檔案。駐紮在砂拉越的日本憲兵隊於此日全面撤出砂拉越,砂拉越至此正式光復。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澳大利亞陸軍第9師佔領日本在加里曼丹島上設立的多個集中營,解救出2000多名戰俘和平民,日軍原計劃在9月15日處決他們。 * 1951年:日本加入國際標準化組織。 * 195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其國內或外地發生的一系列反對中國共產黨一黨執政,倡導實行自由、民主、人權、憲政的持續性政治運動,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主運動。 * 1955年: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首次在歐洲建造了聖殿瑞士伯爾尼聖殿。 * 1961年: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WWF)成立。 * 1968年:國際船級社協會在西德漢堡市成立。 * 1968年:法國航空1611班機於法國南部城市尼斯墜毀,機上95人全部罹難。 * 1969年:。 * 1970年:福特汽車首次介紹福特平託。 * 1972年:金庸宣佈結束武俠小說創作。 * 1972年:美國舊金山灣區捷運系統第一條線建成開通運營。 * 1973年:奧古斯圖·皮諾契特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智利總統薩爾瓦多·阿葉德,進而建立軍政府。 * 1978年:美國總統吉米·卡特、埃及總統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貝京在美國-{zh-cn:戴維營; zh-tw:大衛營; zh-hk:大衛營;}-會晤。 * 1989年:匈牙利開放與奧地利之間的邊境,大批東德公民逃往西方。 * 1989年:香港無綫電視兒童節目閃電傳真機首播。 * 1990年:香港紅磡燃燒彈縱火案,6死23人傷,警方將案件列作兇殺及縱火案處理,並成立專案組調查。 * 1992年:颶風伊尼基直接吹襲夏威夷群島第四大島考艾島,是歷來吹襲美國夏威夷州的最強颶風。 * 1997年:蘇格蘭舉行公投,就有關重新建立地方議會等權力下放議題進行表決 === 21世紀 === * 2001年:九一一事件:美國世界貿易中心和五角大樓先後受到蓋達組織劫持的飛機的撞擊,共造成2,996人死亡。(包括:美國航空11號班機、聯合航空175號班機、美國航空77號班機、聯合航空93號班機) * 2002年:五角大樓完成重修,剛好是九一一襲擊事件一年後。 * 2005年:日本眾議院大選,自民黨取得壓倒性勝利。 * 2007年:俄羅斯進行測試真空彈炸彈之父。 * 2007年:衣索比亞人慶祝衣索比亞曆2000年的來臨。 * 2008年:中國奶製品製造商三鹿集團宣佈召回受到三聚氰胺汙染的部分奶粉,已有432名嬰幼兒被疑因食用該品牌奶粉而患上腎結石等病,其中1人死亡。 * 2009年:中華民國前總統陳水扁因貪汙、洗錢案,而在一審被臺北地方法院判處無期徒刑及褫奪公權終身,成為中華民國史上第一位因貪汙被判有罪的元首。 * 2009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首艘空間站轉運飛行器白鸛號在種子島宇宙中心由H-IIB運載火箭搭載升空,前往國際太空站。 * 2012年:美國駐利比亞大使克里斯多夫·史蒂文斯等4名外交人員在利比亞班加西發生的反美抗議活動中遇襲身亡。 * 2013年:中華職業棒球大聯盟兄弟象隊最後一戰。  * 2013年:上萬名加泰隆尼亞人以人鏈的方式共同組成加泰羅尼亞之路,以表示支援加泰隆尼亞獨立運動進行。 * 2018年:印度南部特倫甘納邦一部巴士超載,失控墮下山谷,造成最少55人死亡,至少33人受傷。 * 2020年:在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斡旋下,巴林與以色列達成「《巴林-以色列和平協議》」,成為第4個以及近一個月內第2個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與波斯灣國家。 == 出生 == * 1182年:源賴家,日本鎌倉幕府第二代將軍。(1204年逝世) * 1524年:比埃爾·德龍沙,法國詩人。(1585年逝世) * 1611年:蒂雷納子爵,法國名將,六大法國大元帥之一。(1675年逝世) * 1656年:烏爾莉卡·埃莉奧諾拉,瑞典王后。(1693年逝世) * 1711年:威廉·博伊斯,英國作曲家、音樂學家。(1779年逝世) * 1711年:蒙戈·帕克,英國探險家。(1806年逝世) * 1786年:弗里德里希·庫勞,德裔丹麥作曲家。(1832年逝世) * 1804年:派屈克·格蘭特,英屬印度陸軍軍官。(1895年逝世) * 1816年:卡爾·蔡司,德國光學專家、企業家。(1888年逝世) * 1825年:愛德華·漢斯力克,奧地利美學家、音樂評論家。(1904年逝世) * 1862年:歐·亨利,美國短篇小說作家。(1910年逝世) * 1865年:亞歷山大·史密斯,英國化學家、教育家。(1922年逝世) * 1877年:費利克斯·埃德蒙多維奇·捷爾任斯基,蘇聯政治家。(1926年逝世) * 1881年:阿斯泰·妮爾森,丹麥演員。(1972年逝世) * 1885年:大衛·赫伯特·勞倫斯,英國作家。(1930年逝世) * 1893年:熊慶來,中國近代數學家。(1969年逝世) * 1895年:維諾巴·巴韋,印度修行者、甘地繼承者。(1982年逝世) * 1899年:菲力普·鮑赫勒,納粹德國官員。(1945年逝世) * 1899年:錢松嵒,中國山水畫家。(1985年逝世) * 1902年:詹如柏,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物。(1935年逝世) * 1903年:狄奧多·阿多諾,德國社會學家、哲學家、音樂家、作曲家。(1969年逝世) * 1910年:格哈特·施羅德 (基民盟)(Gerhard Schröder),德國法學家和政治家,MdB,聯邦部長,聯邦議會議員(1989年逝出) * 1911年:陳文饒,越南革命活動家、教師、科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2010年逝世) * 1917年:-{zh-hans:費迪南德·馬科斯;zh-hk:費迪南德·馬可斯;zh-tw:費迪南德·馬可仕;}-,曾任菲律賓總統。(1989年逝世) * 1917年:巖澤健吉,日本數學家。(1998年逝世) * 1924年:丹尼爾·阿卡卡,美國參議院民主黨參議員。(2018年逝世) * 1925年:羅裕,臺灣土木工程師。(1957年逝世) * 1927年:王天林,香港著名電影導演。(2010年逝世) * 1935年:阿福·佩爾特,愛沙尼亞「神聖簡約主義」主要作曲家之一。 * 1937年:保拉,比利時王后。 * 1937年:羅伯特·克里彭,美國太空人。 * 1939年:查爾斯·格施克,美國企業家,Adobe公司創辦人。(2021年逝世) * 1940年:布賴恩·德帕爾馬,美國電影導演、編劇。 * 1940年:農德孟,越南林業專家。 * 1943年:昆吞烏,緬甸撣邦政治人物。 * 1944年:艾華拿度,巴西足球運動員。(1974年逝世) * 1945年:弗朗茨·貝肯鮑爾,德國足球運動員、教練、領隊。(2024年逝世) * 1946年:曾蔭培,前香港警務處處長。 * 1951年:珍-馬克·凡登-布魯克,比利時裔英國數學家。 * 1953年:餘若薇,香港政治人物。 * 1956年:-{zh-hans:託尼·吉爾羅伊;zh-hant:東尼·吉羅伊;zh-cn:託尼·吉爾羅伊;zh-tw:東尼·吉羅伊;zh-hk:東尼·格萊;zh-mo:東尼·格萊;}-,美國電影編劇、導演。 * 1957年:布拉德·伯德,美國電影導演、配音員、動畫師、編劇。 * 1958年:徐生明,臺灣職棒教練。(2013年逝世) * 1960年:涼風真世,日本女性聲優、演員。 * 1960年:天野浩,日本工程學家,201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1961年:陳庭威,香港演員。 * 1961年:維吉妮婭·馬德森,美國女演員、製片人。 * 1963年:苑瓊丹,香港女演員。 * 1965年:巴沙爾·阿薩德,敘利亞政治人物,現任敘利亞總統。 * 1965年:卜學亮,臺灣藝人。 * 1965年:-{zh-hans:莫比; zh-hant:魔比;}-,美國音樂人、DJ。 * 1966年:秋篠宮妃紀子,日本天皇明仁二兒媳、結核預防會總裁、日本紅十字社名譽副總裁。 * 1967年:小亨利·康尼克,美國爵士樂音樂家、演員。 * 1967年:成在基,韓國人權運動家、市民運動家。 * 1968年:羅明珠,香港女演員 (2016年逝世) * 1969年:具俊曄,韓國男歌手。 * 1970年:塔拉吉·P·漢森,美國女演員。 * 1971年:森山大輔,日本漫畫家。 * 1971年:李察·艾希克羅,英國創作歌手,神韻合唱團創始人、主唱。 * 1973年:蘇有朋,臺灣男歌手、演員。 * 1973年:迪天奴,香港巴西籍足球運動員 * 1977年:強尼·邦藍,英國音樂家、酷玩樂團主奏吉他手。 * 1977年:-{zh-hans:盧達克里斯;zh-hant:路達克里斯;}-,非裔美國說唱歌手、演員。 * 1977年:譚晶,中國歌唱家、演員。 * 1978年:-{zh-hans:德揚·斯坦科維奇;zh-hk:史坦高域;zh-tw:德揚·斯坦科維奇;}-,塞爾維亞足球運動員。 * 1979年:胡婷婷,臺灣演員。 * 1980年:楊一展,臺灣演員。 * 1980年:安東尼奧·皮佐尼亞,巴西賽車手。 * 1980年:雅戈比·艾爾斯布里,第一位登上美國職棒大聯盟的納瓦霍人。 * 1981年:山本麻裡安,日本女性聲優。 * 1981年:迪倫·克萊伯德,美國科羅拉多州科倫拜高中校園槍擊事件製造者之一。(1999年逝世) * 1981年::文宇軒,香港體育新聞主播。 * 1982年:戴君竹,臺灣演員。 * 1982年:絲莉婭·紗蘭,印度女演員。 * 1982年:斯維特蘭娜·季哈諾夫斯卡婭,白俄羅斯活動家。 * 1983年:江一燕,中國女演員。 * 1984年:安田章大,日本演員、歌手。 * 1986年:中村知世,日本女藝人。 * 1987年:王家梁,臺灣男演員、模特兒。 * 1987年:大島麻衣,日本女性歌手、演員、寫真集女星。 * 1988年:李龍大,韓國男子羽球運動員。 * 1989年:倉持明日香,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隊長。 * 1991年:凱戈,挪威音樂家、DJ、唱片製作人。 * 1992年:李亦捷,臺灣女演員。 * 1992年:磯村勇鬥,日本男演員。 * 1992年:高田彩香,日本女演員。 * 1993年:陳熙蕊,香港主持人、演員。 * 1993年:寧桓宇,中國歌手 * 1994年:卡梅隆·布瑞爾,美國男子田徑運動員。(2021年逝世) * 1997年:森迫永依,日本女童星。 * 1998年:王樹熹,香港男演員。 * 2001年:江均,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 2003年:-{zh-hans:哈維·韋爾;zh-hk:夏菲·華爾;zh-tw:哈維·韋爾;}-,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 生年不詳:引坂理繪,日本女性聲優。 == 逝世 == * 1063年:貝拉一世,匈牙利國王。(1015年出生) * 1161年:梅利桑德,耶路撒冷女王。(1105年出生) * 1213年:金衛紹王完顏允濟,金朝皇帝。 * 1599年:貝亞特麗切·倩契,犯下弒親罪的義大利貴族女性,她和養母、哥哥在同一天被處死。(1577年出生) * 1680年:後水尾天皇,日本第108代天皇。(1596年出生) * 1733年:弗朗索瓦·庫普蘭,法國作曲家,被稱為法國鍵盤音樂之父。(1668年出生) * 1823年:大衛·李嘉圖,經濟學家。(1772年出生) * 1852年:蕭朝貴,太平天國西王。(1820年出生) * 1888年:多明戈·福斯蒂諾·薩米恩託,第七任阿根廷總統。(1811年出生) * 1923年:張勳,中國清朝至中華民國時期軍閥(1854年出生) * 1944年:彭雪楓,八路軍將領。(1907年出生) * 1948年:穆罕默德·阿里·真納,巴基斯坦立國運動領袖。(1876年出生) * 1950年:揚·史末資,南非前總理。(1870年出生) * 1985年:夏目雅子,日本女演員。(1957年出生) * 1971年:赫魯曉夫,前蘇聯共產黨中央第一書記、部長會議主席。(1894年出生) * 1973年:薩爾瓦多·阿連德,智利政治人物、醫師,第29任智利總統。(1908年出生) * 1978年:羅尼·彼得森,瑞典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1944年出生) * 1984年:傑瑞·夫瑞斯,美國政治人物,曾任聯邦眾議員。(1901年出生) * 1986年:亨利·德沃爾夫·史邁斯,美國物理學家、外交家、官僚。(1898年出生) * 1990年:蔡暢,中國婦女運動領袖,第四、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全國婦聯名譽主席。(1900年出生) * 1994年:潔西卡·坦迪,英國女演員。(1909年出生) * 1994年:許國璋,英語教育家。(1915年出生) * 2000年:簡而清,香港作家。(1927年出生) * 2001年:穆罕默德·阿塔,埃及恐怖分子,基地組織成員,九一一事件劫機者領袖。(1968年出生) * 2003年:安娜·林德,瑞典外交部長。(1957年出生) * 2006年:關海山,香港藝人、粵劇紅伶。(1925年出生) * 2009年:葛楚德·拜恩斯,美國超級人瑞。(1894年出生) * 2009年:臼井儀人,日本漫畫家,代表作為《蠟筆小新》。(1958年出生) * 2012年:克里斯多夫·史蒂文斯,美國外交官。(1960年出生) * 2017年:蘇丹端姑阿都哈林,第28任吉打蘇丹、馬來西亞第5、14任最高元首。(1927年出生) * 2018年:庫爾蘇姆·納瓦茲·謝裡夫,巴基斯坦第一夫人。(1950年出生) * 2019年:優素福·哈比比,印尼政治人物,第3任印尼總統。(1936年出生) * 2021年:阿維馬埃爾·古斯曼,秘魯共產黨 (光輝道路)領袖。(1934年出生) * 2021年:馮光青,越南國防部部長。(1949年出生) * 2022年:艾倫·坦納,瑞士電影導演。(1929年出生) * 2022年:哈維爾·馬里亞斯,西班牙小說家、翻譯家、專欄作家。(1951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拉丁美洲:教師節 * :民族日 * :愛國日 * :新年,慶祝衣索比亞曆首月的第一日,公曆閏年則在9月12日慶祝。 == 參考資料 ==
約翰·濟慈
約翰·濟慈濟慈專指John Keats;其他Keats翻譯為“基茨”。(,)是英國詩人,與拜倫、雪萊並稱為浪漫主義第二代詩人。濟慈的詩歌都在其去世前四年內發表,這些詩在他生前受到冷遇,但死後迅速出名。到19世紀末,濟慈已被認為是英語文學界的主要成員,並對前拉斐爾派影響深遠。1888年的大英百科全書稱他的一首頌詩為“最終的傑作”。博爾赫斯曾表示,與濟慈作品的相遇影響了他的一生。濟慈的頌詩是“帶有強烈感受性”的浪漫主義風格,藉由自然意象表達激情。如今,濟慈的詩歌仍在英語文學界佔據重要地位,其中尤以《夜鶯頌》、《希臘古甕頌》、《》、《》最為出名。 == 生平 == === 早年生活 === 濟慈於1795年10月31日出生在英國倫敦,父親托馬斯·濟慈,母親弗朗西絲·濟慈(本名弗蘭西斯·詹寧斯)。濟慈具體出生地點不明,儘管似乎家人將他的生日記為10月29日,但洗禮記錄顯示他的出生日期是10月31日。Motion, 1997, p. 10.Kelvin Everest, "Keats, John (1795–1821)" ,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Online (subscription only) 他是所有孩子中最年長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最小的妹妹弗蘭西斯·瑪麗·“芳妮”後來嫁給了西班牙作家。 濟慈的父親最初在其岳父約翰·詹寧斯的旅店當馬伕Gittings (1968), 11.,後來他繼承了這家旅店,一家人也住在這裡。濟慈認為自己出生在這家旅店,一個卑微的出生地,但沒有證據表明這一點。如今這家旅店為所擁有,距離沼澤門地鐵站幾英里距離。 濟慈在受洗,幼年進入學習。Motion, 1997, p. 10.Gittings (1968), p. 24. 父母本想送濟慈就讀伊頓或哈羅公學,但因經濟問題作罷。Bate, 2009, p. 5.Harrow. Motion, 1998, p. 22.Milnes, 1848. 1803年,濟慈被送至恩菲爾德鎮的約翰·克拉克學校學習,此處離他祖父母住處較近。相比其它名校,這所小型學校有更加自由的環境,課程安排也更為現代。Gittings (1987), pp. 1–3. 在克拉克學校就讀期間,濟慈表現出了對經典作品及歷史的愛好,這些愛好伴隨了他短暫的一生。濟慈與校長的兒子查爾斯·考登·克拉克成了好友,克拉克向他推薦了包括塔索、斯賓塞、在內的文藝復興作家。濟慈的朋友愛德華·福爾摩斯曾表示他性格急躁,“總是走極端”,懶惰且好鬥。不過在13歲時,濟慈決定將這些激情用於閱讀和學習,並因此在1809年夏天取得了人生首個獎項。Gittings (1987), pp. 1–3. 1804年4月,濟慈的父親從馬背跌落,因顱骨骨折去世,當時濟慈年僅8歲。John Keats, Colvin, S, (1917) 父親死前沒有留下遺囑,兩月後母親再嫁,四個孩子投奔居住在倫敦埃德蒙頓的外婆愛麗絲·詹寧斯。Monckton Milnes (1848), p. xiii. 母親在濟慈14歲時因肺結核去世,孩子的撫養權交給了祖母。母親在死前指定了兩個遺產保管者,理查德·阿比和約翰·桑德爾。那年秋天,濟慈離開克拉克學校,成為醫師托馬斯·哈蒙德的學徒。查爾斯·考登·克拉克仍與濟慈保持親密聯絡,他形容這段時光是“濟慈一生中最平靜的歲月”。Motion (1999), p. 46. 過早失去父母的悲傷始終影響著濟慈。年輕的濟慈非常鍾愛維吉爾,14歲時,他將維吉爾的長詩《埃涅阿斯紀》翻譯成英語。 === 事業與創作 === 從1814年起,濟慈擁有兩份遺贈,直至他的21歲生日。其中包括來自祖父約翰·詹寧斯的800英鎊,以及來自母親的8000英鎊(平分給四個孩子)。1818年弟弟湯姆去世後,濟慈獲得的遺贈應該會增加。 似乎濟慈從未知曉800英鎊的遺贈,因此也從未申領。通常認為這可能是因為遺產保管者理查德·阿比的疏忽,但似乎阿比對這份800英鎊的遺贈也不知情。 濟慈母親和祖母的律師威廉·沃爾頓必然知道,並有義務將遺產資訊傳達給濟慈,但他似乎並沒有這麼做。這對濟慈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經濟問題一直困擾著濟慈,他期望有足夠的金錢擺脫債務,更加獨立的生活。 結束在哈蒙德門下的學徒生涯後,濟慈於1810年10月成為了蓋伊醫院(如今隸屬於倫敦國王學院)的醫學生。不足一個月後,他便於醫院內協助進行手術。 由於濟慈曾長期接受醫療上的訓練,家人相信他將會在醫學方面發展;而當時濟慈的願望仍是成為醫生。 他與其它醫學生一起住在南華克聖托馬斯街28號,合住者包括後來成為發明家與墨水巨頭的。 作為醫學生的工作佔據濟慈越來越多精力,他不再有足夠時間寫作。濟慈的內心開始感到矛盾,他認為自己正面臨著嚴峻的選擇。Motion (1998), p. 98. 1814年,19歲的濟慈寫下了現存的第一首詩《斯賓塞模仿》。他被成為詩人的雄心所吸引,受到其他詩人如和拜倫的鼓舞,卻又被經濟問題困擾,他患上了抑鬱症。他的兄弟喬治·濟慈寫道,“他害怕自己永遠也無法成為詩人,而假如他無法成為詩人,他就會毀了自己。”Motion (1997), p. 94. 1816年,濟慈取得了醫師資格證,這意味著他可以成為一名醫師、藥劑師或外科醫生,但在這一年末他告訴自己的監護人,自己決心成為詩人,而不是外科醫生。 儘管濟慈繼續在蓋伊醫院學習,但同時他也投入更多時間學習文學和詩歌,尤其是對十四行詩的研究。 1816年3月,濟慈的詩歌《噢,孤獨》發表在當時著名的自由派詩歌雜誌《》上。Hirsch, Edward (2001) 這是濟慈發表的首篇詩歌,朋友克拉克稱這次發表對濟慈十分重要,因為這證明了他的夢想可以實現。Colvin (2006), p. 35. 這一年濟慈還寫了另一首詩《致兄弟》。 夏天,濟慈和克拉克來到馬蓋特海邊,在那裡他開始了信件寫作。返回倫敦後,他住在南華克迪恩街8號,並準備進一步學習以成為成員。Motion (1998), pp. 104–105. 1816年10月,克拉克將濟慈介紹給當時極具影響力的詩人,亨特也是拜倫和雪萊的好友。五個月後,濟慈的第一本詩集出版,其中包括《我踮起腳站在山崗上》和《睡與詩》,這兩首詩都受亨特的風格影響。 這本詩集並未引起關注,只有在《冠軍》雜誌上對其表達了讚賞。 詩集出版商對此感到羞恥,於是濟慈迅速將出版商換成了弗利特街的。Motion proposes that the Olliers suggested Keats leave their publishing lists. See Motion (1997) p. 156. 與奧利爾夫婦不同,濟慈的新出版商對他的作品充滿熱情,在詩集出版後僅一個月,他們就計劃出版新的濟慈詩集,並向他預付了稿費。赫西成為了濟慈的忠實朋友,出版社裡有一間專門的辦公室供年輕作家們使用。這家出版社的作家包括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威廉·赫茲利特、、、托馬斯·卡萊爾和查爾斯·蘭姆。Motion (1997), p. 156. 透過出版商,濟慈結識了律師理查德·伍德豪斯,他為出版社中作家提供文學和法律方面的意見,對濟慈的詩集印象深刻。儘管伍德豪斯形容濟慈“任性、脆弱,容易受驚嚇”,但他仍為其天才所折服,他認為濟慈可躋身英格蘭最偉大的作家之列。兩人結識後不久便成了密友,伍德豪斯盡其所能記錄濟慈的詩作,這些材料成為了後世研究濟慈作品的主要來源。 傳記作者安德魯·陌遜將伍德豪斯之於濟慈比作博斯韋爾之於塞繆爾·約翰遜的關係,伍德豪斯不遺餘力的宣揚濟慈的作品,為他在文壇爭取一席之地,並將他的詩歌推往更高處。後來,伍德豪斯也是在肯特郡格雷夫森德送別濟慈前往羅馬的朋友之一。Motion (1997), p. 157. 儘管首部詩集評價不好,但亨特還是將濟慈放進了自己的散文《三位年輕詩人》(雪萊、濟慈和雷諾茲),並且他也從濟慈的詩歌《初讀賈浦曼譯荷馬有感》預見了濟慈的前程。Gittings (1968), p. 155. 亨特將濟慈介紹給圈子中的知名人士,包括《泰晤士報》編輯、作家蘭姆、指揮家和詩人。Motion (1997), pp. 116–120. 這是濟慈人生中重要的轉折點,這位年輕的詩人首次以亨特所稱“新派詩人”的形象出現在公眾視野。Motion (1997) p. 130. 在寫給朋友的信中,濟慈表示“除了心靈感情的聖潔和想象的真實外,我什麼也不確定想象中的美必為真理。”Keats's letter to Benjamin Bailey, 22 November 1817 這句話後來轉化為了《希臘古甕頌》末尾詩行“‘美即是真,真即是美,’這就包括 / 你們所知道、和該知道的一切”。1816年12月初,濟慈告知自己的監護人決定棄醫從文。醫學訓練花費了濟慈大量積蓄,儘管他的生活拮据,但仍為畫家等人提供了借款,並且借給了弟弟喬治700英鎊。因大量借款,濟慈甚至無錢償還債務利息。Bate (1964) p. 632. 濟慈從醫學院退學,因為住處潮溼而連續患上感冒。1817年4月,他和自己的兄弟搬到了漢普斯特德,在那裡他與喬治一起照顧患有肺結核的弟弟湯姆。這座房子鄰近亨特以及他在漢普斯特德的圈子,也鄰近受人尊敬的第一代浪漫主義詩人柯勒律治。1818年4月11日,濟慈記錄了他與柯勒律治一同在漢普斯特德荒野的散步。在給喬治的信中,濟慈表示他和柯勒律治談論了“許多事情,……夜鶯、詩歌、詩意感受、形而上學。”Motion (1997), pp. 365–366. 大約在這段時間,濟慈被引薦給了和詹姆斯·賴斯。Motion (1997), pp. 364 and 184. 1818年6月,濟慈和前往蘇格蘭、愛爾蘭和英格蘭湖區徒步旅行。濟慈的弟弟喬治和他的妻子喬治娜陪同濟慈前往蘭加斯特、利物浦,然後從那裡前往美國,一直在肯塔基州居住到1841年,而後因喬治投資失敗而返回英國。與濟慈其他兄弟一樣,喬治夫婦都死於肺結核,當時肺結核並無有效治癒方法。Tracing the Keats Family in America New York Times Koch 30 July 1922. Retrieved 29 January 2010.Motion (1997), p. 494. 那年7月,濟慈在馬爾島時患上了重感冒,“十分虛弱,嚴重發燒,無法繼續旅途”。Letter of 7 August 1818; Brown (1937) 8月返回南部後,濟慈繼續照料湯姆,也因此將自己暴露在了結核病菌中。有人指出,濟慈的肺結核——他的“家族疾病”正是從這段時間開始發展的。O'Neill and Mahoney (1988), p. 418.Motion (1997), p. 290.Zur Pathogenie der Impetigines. Auszug aus einer brieflichen Mitteilung an den Herausgeber. [Müller's] Archiv für Anatomie, Physiologie und wissenschaftliche Medicin. 1839, p. 82. 彼時人們對肺結核懷有偏見,總是將其與懦弱、壓抑的性慾或手淫聯絡在一起。濟慈在信中“拒絕為此疾病命名”De Almeida (1991), pp. 206–207; Motion (1997), pp. 500–501.,他的弟弟湯姆死於1818年12月。 ==== 濟慈之家 ==== 湯姆死後,濟慈搬到朋友布朗在漢普斯泰德的房子居住,現在人們已將那所房子認為「濟慈之家」,此處距離他的舊居有大約十分鐘路程。1818-1819年冬天格外漫長,但這也為濟慈提供了許多創作靈感,這一年可被稱為他的“奇蹟年”,他在這段時期寫下了人生中最為成熟的作品。 那時他受到赫茲利特關於英語詩歌系列講義的影響,並和詩人威廉·華茲華斯有過會面。O'Neill and Mahoney (1988), p. 419."Keats, John"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Edited by Dinah Bir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 在朋友眼中,濟慈似乎過著舒適的生活,但事實上他常需從監護人阿比和別的朋友那裡借錢。 1819年4-5月,濟慈在這裡創作了五首頌詩,儘管5首詩的創作順序仍有爭議,但普遍認為它們以《》開篇。據房主布朗所說,濟慈在花園李子樹下寫下了《夜鶯頌》最初的李子樹已經不在了,但人們在原處重新栽種了相同的樹。Charles Armitage Brown (1937) 53–54Hart, Christopher (2 August 2009). "Savour John Keats' poetry in garden where he wrote ". The Sunday Times. Retrieved 29 January 2010.,他寫道“1819年春天,一隻夜鶯在房子附近築巢。它持續不斷的歌聲讓濟慈感覺快樂、平靜。有天早晨,他把餐桌前的椅子搬到了李子樹下,在那邊坐了兩三個鐘頭。回來時手裡夾著幾張文稿,悄悄把這些東西塞到了書裡。徵得他的同意後,我檢視了這些文稿,它們有大概四五張,包含有對夜鶯歌唱的詩意感受。”Bate (1963), p. 63. 不過該房子的另一擁有者迪爾克卻極力否認這個傳聞,在於1948年出版的濟慈傳記中,迪爾克聲稱這一傳聞是“純粹的妄想”。 《希臘古甕頌》和《》都以十四行詩形式寫成,或許創作於《夜鶯頌》之後。 濟慈的新出版商泰勒&赫西安排出版了他的長詩《》,這首詩繼承了的風格,濟慈稱其是“對我的想象力的測驗”。 此詩遭到了評論界的普遍批評,以致拜倫也調侃說濟慈“讓一篇批評文送了命”。在1818年4月的《》中對此詩表達了嚴厲批評。The Quarterly Review. April 1818, pp. 204–208. "我們說,作者不是沒有語言能力,不是沒有想象力,也不是沒有天才光芒——這些他都有,但不幸的是,他是所謂“倫敦佬”派的弟子;這個學派的詩歌總是由最不協調的思想和最粗俗的語言組成……。整部長詩幾乎沒有一個包含完整思想的對句。作者從一個主題跳躍到另一個主題,這種跳躍不是因為思想的關聯。而只是因為聲音的關聯。" 在《》中形容此詩“不動聲色的胡扯”。洛克哈特還諷刺性的寫道,“成為一名飢餓的藥劑師總要好過成為一個飢餓的詩人,所以請回到你的藥鋪裡去吧約翰先生,去搗鼓藥膏、藥丸和膏油盒去吧。”Extracts from Blackwood's Edinburgh Magazine, 3 (1818) pp. 519–524. Nineteenth Century Literary Manuscripts, Part 4. Retrieved 29 January 2010. "目睹任何有關人類理解力的毛病都是十分痛心的,但假如是目睹一個有能力的人淪落到精神錯亂的地步,那就更加是十倍的痛心了。我們正是懷著這樣的態度考察約翰·濟慈先生的情況……。幾年前,他還是鎮上一個值得信賴的藥劑師。但由於疾病發作。一切都被打亂了……。有時我們希望他可以透過一兩次劇烈發作來永久擺脫這種不幸的境況,然而他的症狀卻愈發強烈。《詩集》表現出了他糟糕的狀況,但他的新作《恩底彌翁》平靜、不動聲色的胡扯更愈發讓我們感到不安。我以為成為一名飢餓的藥劑師總要好過成為一個飢餓的詩人,所以請回到你的藥鋪裡去吧,約翰先生,去搗鼓藥膏、藥丸和膏油盒去吧。". 洛克哈特在《布萊克伍德雜誌》為利·亨特圈子(包括濟慈和赫茲利特)取了這個諷刺性的名字。這種敵意更多是來自政治而非文學批評,因為洛克哈特等人所批評的年輕作家們缺乏專業的詩歌教育,使用非正規的押韻和“低階用詞”,並且他們出生平凡,不像上層階級那樣畢業於伊頓、哈羅、牛劍等名校。Motion (1997) pp. 204–205. 1819年,濟慈寫了《》、《》、《》、《》和一部戲劇《奧托大帝》(直到1950年才上演)。A preface to Keats (1985) Cedric Thomas Watts, Longm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 90 住所花園賦予了詩歌《幻想》和《歌唱熱情和歡樂的詩人》的靈感。9月,濟慈的經濟狀況十分困窘,他考慮成為新聞記者或當隨船醫生。在絕望中,他帶著一本新的詩集拜訪了出版商,但出版商對這本詩集不感興趣,他們認為《蕾米亞》難以理解,並認為《聖阿格尼絲之夜》有一種 “瑣碎的厭惡感”和 "混合了感受與譏諷的‘唐璜’風格”,他們表示這是“一首不適合女士的詩”。Gittings (1968), p. 504. 濟慈生前目睹的最後一部出版作品是《蕾米亞、伊莎貝拉、聖阿格尼絲之夜及其它》,這部詩集相較前兩部取得了更多好評,它後來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詩歌作品之一。 ==== 伊莎貝拉·瓊斯和芳妮·布勞恩 ==== 1817年濟慈在黑斯廷斯郊遊時結識了了女友伊莎貝拉·瓊斯。瓊斯被描述為是個美麗、天才、閱讀廣泛的人,她並非出身上層,但經濟穩定,並在後來成為了濟慈圈子中的一員。Motion (1997), pp. 180–181.Gittings (1968), p. 139. 濟慈從不掩飾他對瓊斯的吸引力,儘管他們似乎只是享受相聚卻從不作出承諾。濟慈記錄說1818-1819年冬天“常去她家”,在寫給喬治的信中,濟慈表示他“和她一同取暖”、“和她輕吻”。Gittings (1968), p. 139. 和瓊斯的幽會給濟慈帶來了許多靈感,《聖阿格尼斯之夜》和《聖馬可之夜》或許都與她有關,《》最初的靈感可能源自於她。Walsh, William (1981) Introduction to Keats Law Book Co of Australasia, p. 81.Gittings (1956), Mask of Keats. Heinemann, p. 45. 1821年,瓊斯是英國首先被告知濟慈死訊的人之一。 在漢普斯泰德居住期間,濟慈遇見並愛上了一位年輕的女鄰居,。布勞恩出生於1800年,濟慈的詩稿顯示他們在1818年11月相遇。Gittings (1968), 262 和濟慈祖父一樣,布勞恩的祖父也經營一家旅館,他們都有家庭成員死於肺結核。她與濟慈的母親、妹妹有共同的名字“芳妮”,她有關於服裝製作和語言的天賦,並喜愛戲劇表演。Gittings (1968), p. 268. 1818年11月,她開始與濟慈熱戀,但因為當時濟慈的弟弟湯姆患病,濟慈需要時刻照顧他。Gittings (1968), p. 264. 1819年4月,布勞恩和母親搬進了濟慈所住的房子,因此這對情人得以每天見面。濟慈借給布勞恩一些書,他們會在一起閱讀。濟慈將詩歌《明亮的星》獻給她,作為雙方愛情的證明。這首詩的創作一直持續到濟慈去世前幾月,詩的內容與他們的關係緊密相連。“他的一切願望都與芳妮有關。”Gittings (1968), pp. 293–298 6月前的某個時候,他們達成了共識,但遠非是正式的訂婚。Gittings (1968), pp. 327–331. 因為濟慈知道,自己沒有什麼可提供的東西,他生活困窘,看不到前途。作為一個掙扎在困頓中的詩人,這首先就排除了與布勞恩的婚姻可能。他們間的愛情仍是無望的,“明亮的星”的妒忌開始啃噬他,黑暗、抑鬱、疾病環繞著他,這些都反映在了詩歌《聖阿格尼斯之夜》和《無情妖女》中,跟隨他的不止愛情,還有死亡。“我在散步途中冒出兩個奢侈的想法,”濟慈在信中寫道,“你的可愛,和我的死亡。” 1819年10月13日,在寄給布勞恩的信中,濟慈寫道:我的愛讓我變得自私。沒有你我將無法存在我可以忘記一切,卻仍想再見你一面我的人生似乎就停在那裡看不到遠處。你吸收我的一切,我感覺自己正在解體我很痛苦,因為我沒有希望再見到你……我驚訝於那些為宗教犧牲的人們我為此不寒而慄我不再驚訝我也能為我的宗教而犧牲愛情是我的宗教我能為此而死我能為你而死。濟慈的肺結核日益嚴重,醫生建議他搬往氣候較暖的地區居住。1820年9月,濟慈前往羅馬,他明白此行可能是與布勞恩的永別。離開後,濟慈不再寫信給她,但仍與她的母親保持通訊。 五個月後濟慈死於羅馬。布勞恩寫給他的信都未存留。Houghton Library, Harvard University , I shall ever be your dearest love: John Keats and Fanny Brawne. "1820". 濟慈的死訊一個月後才傳到倫敦,而後六年布勞恩都處在他去世的悲慟中。直到濟慈去世十二年後的1833年,布勞恩結婚並有了三個孩子,她比濟慈多活了四十年。Kennedy, Maev. "Keats' London home reopens after major refurbishment ". The Guardian, 22 July 2009. Retrieved 29 January 2010.Richardson, 1952, p. 112. === 羅馬最後時月 === 1820年,濟慈表現出日益加重的肺結核症狀,二月初出現肺出血。1820年2月3日,濟慈首次咳血,他對查爾斯·阿米蒂奇·布朗說:“我知道血是什麼顏色,這是動脈血。我不能欺騙自己,這是我的死亡警告,我即將死去。” 他大量失血,後續醫師又為他繼續放血。接下來的夏天基本是亨特在倫敦照料濟慈。根據醫師的建議,濟慈決定與朋友一同搬往義大利。9月13日,他們離開格雷夫森德,四天後登上瑪麗亞·克勞瑟號帆船。10月1日,帆船到達盧沃斯灣,兩人上岸後又返回船上,濟慈在此時完成了《明亮的星》最終版本。Thomas Hardy's poem "At Lulworth Cove a Century Back", September 1920, commemorates Keats's landing on the Dorset coast on the voyage to Rome. 去往義大利的航程並不順利:先是暴風雨,緊接著平靜的無風天氣又減緩了航行進度。到達那不勒斯後,船隻因當時英國的霍亂爆發而被隔離十日。濟慈於11月14日抵達羅馬,那時溫暖的天氣已經過去。"A window to the soul of John Keats" by Marsh, Stefanie. The Times, 2 November 2009. Retrieved 29 January 2010. 濟慈在1820年11月30日給查爾斯·阿米蒂奇·布朗寫了人生最後一封信:“對我來說,寫信是世上最困難的事。我的胃還是很難受,在我嘗試翻開書本時尤為如此——不過相比隔離時我已經好受許多了。然後,我害怕受到在英國時任何有趣事物的誘騙。我有種持續的感覺,似乎我的真實生活已經逝去,我活的像是個已死之人。”Keats's Last Letter , written to Charles Armitage Brown from Rome, 30 November 1820. 濟慈搬進位於羅馬西班牙階梯的一座房子,這座房子現在是濟慈-雪萊紀念館。儘管有賽文和醫生的照料,濟慈的健康狀況仍不斷惡化。濟慈接受的醫療照顧可能加速了他的死亡。Brown (2009) 1820年11月,克拉克聲稱濟慈的疾病源自“精神衰竭”,而病因主要來自他的胃部。最終濟慈被症斷為肺癆(肺結核),克拉克醫生每天只為他提供一條鯷魚和一小片面包充飢,藉此控制飲食以減少流向胃部的血液。克拉克醫生還為病人放血:這在當時是標準的治療手段,卻也是造成濟慈虛弱的主要原因。Flood, Alison."Doctor's mistakes to blame for Keats' agonising end, says new biography ". The Guardian, 26 October 2009. Retrieved 29 January 2010. 塞文的傳記作者蘇·布朗寫道:“他們本可使用小劑量的鴉片,而濟慈在啟程時也曾讓賽文買一瓶鴉片。賽文沒有意識到的是,濟慈將鴉片視為一種潛在的自殺手段。在航行中,濟慈曾想從賽文那裡取得鴉片,但賽文不讓。到羅馬後,濟慈又再次嘗試……賽文感到為難,所以最終他去找醫生,而醫生把瓶子拿走了。於是結果就是,濟慈遭受巨大的痛苦,卻沒有任何緩解手段。”當賽文和克拉克醫生拒絕給他服用鴉片酊時,濟慈非常生氣,他反覆質問“這種死後的存在還要持續多久?” === 去世 === 1821年1月,濟慈的健康狀況緩慢而穩定的向肺結核最後階段惡化。他的屍檢顯示他的肺幾乎已完全解體。 濟慈咳血,渾身是汗,負責照料的賽文常看到他從睡夢中醒來,為自己仍活著而哭泣。賽文寫道:濟慈開始叫喊,直到我為他顫抖不已……大約四點,死亡接近了。(濟慈說)“賽文我扶我起來我正在死去我會死的輕鬆的;別怕振作起來,感謝上帝它終於來了。”我讓他靠在我的肩膀上。他喉嚨中的痰似乎在沸騰,一直到十一點,他逐漸死去,非常安靜,我甚至以為他還在睡夢裡。Colvin (1917), p. 208. 1821年2月23日,濟慈在羅馬去世,他被埋葬在。他臨終前請求葬於無名石碑下,只在石碑寫上“此地長眠者,聲名水上書。”賽文和布朗為濟慈樹立了墓碑,斷絃的里拉琴浮雕下刻有文字:這座墳墓下埋葬的是一位年輕的英國詩人,他躺在臨終床榻,內心悲苦,鑑於惡毒敵人的強大力量,他惟願在此墓碑寫下:此地長眠者,聲名水上書。——1821年2月24日這段墓誌銘來自卡圖盧斯LXX:一個女人對情人說的話,應當記在風裡,寫在水上。()弗朗西斯·博蒙特的《The Nice Valour》第五幕第五場有類似臺詞:你所有的良好事蹟,都應當寫在水裡,但這個卻被刻在了大理石上。賽文和布朗在墓碑上新增了其它文字,以抗議他人對濟慈作品的批評。亨特將濟慈的死歸咎為《季度評論》對其長詩《恩底彌翁》的嚴厲攻擊。正如拜倫在敘事詩《唐璜》所寫:他那心靈,那天庭中的火焰一叢, 竟讓一篇文章把自個吹熄。拜倫《唐璜》,第十一章,六十詩節葬禮後七週,雪萊在其詩《》中悼念濟慈。Adonais: An Elegy on the Death of John Keats . Representative Poetry Online. Retrieved 29 January 2010. 克拉克在濟慈墓旁種了他喜歡的雛菊。出於公共衛生考慮,義大利衛生局燒掉了濟慈房間的傢俱,重新刷牆並更換了門、窗和地板。Richardson, 1952, p. 89."Keats's keeper" . Motion, Andrew. The Guardian, 7 May 2005. Retrieved 29 January 2010. 雪萊,這位濟慈最熱切的同伴,他死後的骨灰也被埋在同一公墓,賽文的墓地緊鄰濟慈。馬什在《泰晤士報》寫道:“這塊墓地舊區,濟慈下葬時幾乎還是荒地,但如今滿是傘松、香桃、玫瑰,和遍地的紫羅蘭。”"A window to the soul of John Keats" by Marsh, Stefanie. The Times, 2 November 2009. Retrieved 29 January 2010. == 影響 == 濟慈去世時年僅25歲,正式詩歌創作從1814年到1820年,只有六年時間,期間發表了四部作品。濟慈生前售出的詩集只有兩百多冊。 他發表的首部作品是1816年《考察者》雜誌上的《噢,孤獨》,最後一部作品是1820年去羅馬前出版的《蕾米亞、伊莎貝拉、聖阿格尼絲之夜及其它》。濟慈從詩歌學習到成熟創作的時間很短。O'Neill and Mahoney (1988), p. 418. 儘管濟慈詩歌創作生涯短暫而多產,但他主要的聲譽是建立為數不多的上的。Strachan (2003), p. 2. 並且也只有在他短暫生命最後幾年的創作中,才顯示出他死後被廣泛讚譽的內在激情。Walsh (1957), pp. 220–221. 濟慈因生前遭受的冷落而認為自己一生毫無成就,他在1820年2月給芳妮·布勞恩的信中寫道:“我身後沒有任何永恆的作品沒有任何能讓朋友為關於我的回憶而驕傲的東西但我仍愛著一切事物內在的美,如果我還有時間,我會讓自己被記住的。” 同時代許多著名詩人,例如亨特和雪萊,他們深知濟慈的天才和能力。 他的崇拜者稱他“以自己的脈動”思考,他的風格比以往任何詩歌作品都更加充滿感受力,更生動華麗,他“用礦石填滿了所有縫隙”。Keats Letter To Percy Bysshe Shelley, 16 August 1820 濟慈在羅馬時常和雪萊通訊,在他死後,雪萊宣稱是《季度評論》的惡毒批評殺死了濟慈。葬禮後七週,雪萊在絕望的輓歌《阿多尼》中表示,濟慈的早逝是個人與公眾造成的悲劇:你最後的、最可愛的希望已成泡影; 他是一朵鮮花,花瓣還沒有張開 便受到寒氣,沒有結實而喪了命;Adonais (Adonais: An Elegy on the Death of John Keats, Author of Endymion, Hyperion, etc.) by Shelley, published 1821儘管濟慈曾寫道“假如詩歌不像是樹木的葉子那樣自然生出,那麼還是別寫為好,”但他早期的詩歌卻並非自然,而是帶有刻意和長期學習經典作品的痕跡。他有內在的詩意感受力,但最初創作詩歌時仍像是個年輕學徒。 濟慈的詩意感受來自朋友考登·克拉克早年推薦的經典作品,也與《考察者》主編利·亨特的偏好有關,濟慈小時候曾讀過這本雜誌。Gittings (1987), pp. 18–21. 亨特藐視由蒲柏主導的或“法國”學派,並攻擊早期浪漫主義詩人華茲華斯和柯勒律治。這些詩人當時已四十多歲,是粗陋、晦澀、粗俗的代表,老派浪漫主義的聲譽正處於低點。事實上,在濟慈成為詩人的頭幾年裡,他也在作品中呼應了這些批評,並一度以“新派”詩人自居。這使得他與華茲華斯、柯勒律治和拜倫關係疏遠,並且也為《布萊克伍德》和《季度評論》的嚴厲批評埋下了伏筆。 在濟慈去世時,他的評價與浪漫主義新舊兩代的汙點聯絡到了一起:包含有第一代浪漫主義詩人的晦澀和後續亨特“倫敦佬”派的缺乏專業性。濟慈死後的評論形象混合了某些評論諷刺的失敗者,以及雪萊後來描繪的死於敏感情緒的天才。 維多利亞時期,詩歌中開始流行放縱的幻想,於是濟慈的詩歌作品也被納入這類風格。作為主觀感受性的寫作標杆,濟慈的聲譽穩固增長。 濟慈的作品受到劍橋使徒派的力捧,其中成員包括後來成為桂冠詩人的丁尼生19世紀30年代,丁尼生嘗試創作濟慈式的詩歌,並受到了與這位前輩類似的批評。,他視濟慈為19世紀最偉大的詩人。 也是濟慈詩歌的崇拜者,他表示濟慈的天才隱藏在“對一切美的元素的細緻感受中”。'Poesy Club', Mason College Magazine, 4.5 (October 1886), p. 106. 1848年,濟慈去世後二十七年,出版了首部濟慈傳記,為他後續成為英語文學重要人物奠定了基礎。包括約翰·艾佛雷特·米萊和但丁·加百列·羅塞蒂在內的前拉斐爾派受濟慈詩歌《聖阿格尼斯之夜》、《伊莎貝拉》和《無情妖女》啟發,創作了許多色彩鮮明的著名畫作。 阿爾加儂·斯溫伯恩在1882年的大英百科全書中稱“《夜鶯頌》是人類歷史最終的傑作”。 直到20世紀,濟慈的作品仍是許多詩人,例如威爾弗雷德·歐文、葉芝、艾略特的靈感來源,歐文將濟慈的去世日期記為哀悼日。Gittings (1987), pp. 18–21. 評論家稱濟慈的頌詩“是英語這門語言的最終體現。”Vendler (1983) p. 60. 喬納森·貝特認為《秋頌》是“每一代人都認同的近乎完美的英文詩歌”Bate (1963) p. 581.,M·R·雷德利稱這首頌“是我們語言中最完美無瑕的作品。”Ridley and Clarendon (1933) p. 289. 哈佛大學收藏了大量濟慈信件和手稿。另外還有一些文稿收藏於大英圖書館、位於漢普斯特德的濟慈故居、位於羅馬的濟慈-雪萊故居,以及位於紐約的摩根圖書館與博物館。從1998年起,英國濟慈-雪萊紀念協會設立了年度。The Keats-Shelley Poetry Award . Retrieved 11 February 2010. 1896年,皇家藝術學會藍色牌匾在濟慈故居揭幕。 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曾表示,與濟慈作品的相遇影響了他的一生。Jorge Luis Borges (2000). This Craft of Vers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pp. 98–101. === 傳記 === 濟慈的傳記都不是生前熟悉他的人所寫。在他去世後不久,出版商隨即宣佈將出版《關於濟慈的回憶》,但濟慈的朋友拒絕配合,因此該出版計劃被擱置。李·亨特所著《拜倫勳爵和他的同僚們》給出了一些關於濟慈的第一手記錄,其中強調濟慈所堅持的卑微出身,這種誤解持續至今。 隨著濟慈在藝術界的出名,他的筆記、文稿、信件等逐漸被集結出版。Gittings (1968), p. 3. 但早期敘述常有自相矛盾、偏向或爭議之處。 濟慈的許多朋友,例如布朗、賽文、迪爾克、雪萊,以及他的遺產保管者理查德·阿比,出版商泰勒,女友芳妮·布勞恩等人都在其死後發表過對他的評論。這些早期文字被後續的傳記參考引述,逐漸構成了濟慈充滿傳奇的一生。Gittings (1968), p. 5. 雪萊宣稱濟慈的成就無法與其所受的痛苦分開,疾病使他衰弱,而細緻的情緒也無法與困苦生活協調,因此他被“精神化”,表現出現今人們想象的遭受痛苦的肺結核患者形象。Motion (1997), p. 499. 濟慈的首部傳記由理查德·蒙克頓·米爾恩斯所寫,出版於1848年。而後著名的濟慈傳記作者還有:、、、艾琳·沃德、。後續傳記因寫作時間較晚以及缺乏準確的肖像,濟慈的形象被誇大和浪漫化,成為了與貧困鬥爭、英年早逝的英雄主義浪漫詩人形象。現存多數濟慈肖像都於其死後所作,濟慈生前友人大多認為這些肖像沒有表現出他的特質和激情。 === 其他描繪 === 1973年,大英百科全書公司拍攝了《約翰·濟慈的一生》,電影由導演,濟慈的扮演者為,芳妮·布勞恩的扮演者為。 2009年英國電影《璀璨情詩》以濟慈與芳妮·布勞恩的愛情故事為主要內容,影片由紐西蘭女導演珍·康萍編劇並執導。The Academy of American Poets "Bright Star": Campion's Film About the Life and Love of Keats. 故事情節改編自在1997年出版的濟慈傳記,由本·威士肖扮演濟慈,艾比·柯尼施扮演芳妮·布勞恩。 桂冠詩人西蒙·阿米蒂奇為濟慈去世200週年紀念撰寫了詩歌《我以某人說話……》,這篇詩歌最初於2021年2月20日發表在《泰晤士報》。 Includes full text of poem 2007年,一尊由創作的濟慈雕塑被放在了濟慈曾工作學習的蓋伊醫院,雕像由桂冠詩人安德魯·莫遜揭幕。 == 書信 == thumb|濟慈的詩《死亡》,寫於荷蘭萊頓佈雷斯特街113號牆上 濟慈的書信最初集結髮表於1848和1878年。19世紀時,這些信件常被視為是無關緊要的文字,是對濟慈詩歌研究的偏離。Gittings (1987), pp. 12–17. 但到20世紀,濟慈的書信開始受到廣泛推崇,並如同他的詩歌一樣被研究,它們被視為英語書信文學的典範。Strachan (2003), p. 12. 詩人艾略特稱這些信件“無疑是英語詩人寫下的最重要、最引人注目的東西。”T. S. Eliot The Use of Poetry and the Use of Criticism (1937) p. 100 濟慈曾花費大量時間思考詩歌本體,及其結構和影響,這顯示出濟慈超脫於現實處境的興趣,他非常容易受到形而上學、政治、時尚、科學等話題吸引。艾略特寫道,“濟慈關於詩歌作出的幾乎所有陳述都是正確的,並且甚至比他寫下的任何詩歌都更好,更成熟。”Gittings (1987), pp. 12–17.T. S. Eliot The Use of Poetry and the Use of Criticism (1937) p. 101. 濟慈加入他的文學圈子前的信件幾乎沒有存留。但從1817年春天起,大量文稿顯示出他高超的書信寫作技巧。 他幾乎明天都向朋友們、其他詩人、評論家、小說家、編輯們寫信,新的想法不時出現在這些日常分享新聞、取樂、評論時事的信件裡。這些新奇想法帶有超凡的幽默和批判力。 它們來自“不自覺的意識流”,來自了解自身本性和弱點後形成的本能。 當喬治前往美國後,濟慈在寫給他的信中常有大量細節描繪,因此這些信件也就如“真實的日記”,與濟慈的生活緊密相關。這些日記式的書信還附帶濟慈對自身哲學的探索,包含有細緻的描寫和想法的詩歌初稿。Gittings (1968), p. 66. 視這些信件為“精神日記”,它們不為特定他人所寫,而是為自身作出的綜述。 濟慈也常反思詩歌創作的背景和構成,部分信件被認為是對未來創作的詩歌的構想。 1819年2月到5月,他寫下了許多優秀的信件。 在寫給喬治的信中,濟慈探討了世界作為“造靈的山谷”的觀點,這為數月後創作的頌詩作出了預言。Letter to George Keats, Sunday 14 February 1819 此外,濟慈在信中還構造了和變色龍詩人(Chameleon Poet)等理念,這些觀點獲得了公眾的注意。Grant Scott, ed. Selected Letters of John Kea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關於詩意的心靈,濟慈寫道:它沒有自我它是一切,也是虛無它無個性它享受光與暗;……它讓有德的哲學家感到震驚,讓變色龍詩人感到愉悅。它喜歡黑暗面,這對它沒有危害,就如它也喜歡光明一面;因為兩者都以猜測而終。詩人是最無詩意的東西,因為他沒有特徵他持續的尋找並填充其它事物日月,海洋,男女,這些都是衝動的產物,它們富有詩意,有不變的屬性詩人沒有這種屬性;沒有特徵他絕對是神創造的萬物中最無詩意的東西。濟慈使用表示我們“處於非確定性、謎團、疑問之中,但不帶有任何急躁追求事實和理由的能力……滿足於一半的知識”,相信個人內心感受力。Duncan Wu, 2005. Romanticism: an anthology: Edition: 3, illustrated. Blackwell, 2005 p. 1351. Citing letter to George Keats. Sunday, 21 December 1817. 他後來又寫道“除了心靈感情的聖潔和想象的真實外,我什麼也不確定想象中的美必為真理無論它事先是否存在因為我也對所有愛之激情持有相同觀點,它們都在崇高的、創造性的本質之美中”Letter to Benjamin Bailey, 22 November 1817.,這些文字表達了濟慈對作為詩人的意義的看法。濟慈在給雪萊的信中寫道“我的想象是修道院,而我是修習其中的僧人”。1819年9月,在寄給雷諾茲的信中,濟慈感慨“這個季節多麼美妙空氣多麼清甜。溫度多麼柔和……我從未像現在這麼喜歡收穫的田野啊,好過寒氣四溢的綠色初春。不知為何,遍地谷茬看著溫暖就像有些圖畫也看著溫暖它們引我週日散步時駐足,然後我寫下了它”。Houghton (2008), 184 《秋頌》是濟慈最後一篇頌詩,是英語文學中最著名的詩歌之一Bate p. 581: "它是每一代人都認同的近乎完美的英文詩歌"1888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表示“這些頌詩中或許有兩首可稱近乎完美,是人類語言達到的最極致的美,這兩首是《秋頌》和《希臘古甕頌》” Thomas Baynes, ed.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Vol. XIV.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88. , p. 23.,最後一節開頭如下:啊,春日的歌哪裡去了?但不要 想這些吧,你也有你的音樂—— 當波狀的雲把將逝的一天映照, 以胭紅抹上殘梗散碎的田野;濟慈在書信中很少提及自己的童年以及現時困窘的生活,或許是因為談論這些事物有些尷尬。他從未談論過自己的父母。 在生命最後幾年,隨著健康狀況急轉直下,濟慈的關切轉移到了對絕望和病態的痴迷。1870年出版的濟慈與芳妮·布勞恩信件合集就集中在這一時期,這些信件體現出濟慈生命的悲劇性一面,在當時引發了廣泛批評。 == 主要作品 == * * * == 註釋 == == 參考 == === 腳註 === === 來源 === *Walter Jackson Bate (1964). John Keat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alter Jackson Bate (2009). John Keats.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ate, Walter Jackson (2012). Negative Capability: The Intuitive Approach in Keats (1965), reprinted with a new intro by Maura Del Serra. New York: Contra Mundum Press, 2012. *Charles Armitage Brown (1937). The Life of John Keats, ed.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rown, Sue (2009). Joseph Severn, A Life: The Rewards of Friendship.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hapman, D. (2012). What's in an Urn?, Concept, *Colvin, Sidney (1917). John Keats: His Life and Poetry, His Friends Critics and After-Fame. London: Macmillan *Colvin, Sidney (1970). John Keats: His Life and Poetry, His Friends, Critics, and After-Fame. New York: Octagon Books *Coote, Stephen (1995). John Keats. A Life.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De Almeida, Hermione (1991). Romantic Medicine and John Keat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obert Gittings (1954). John Keats: The Living Year. 21 September 1818 to 21 September 1819. London: Heinemann. *Gittings, Robert (1964). The Keats Inheritance. London: Heinemann *Gittings, Robert (1968). John Keats. London: Heinemann *Gittings, Robert (1987) Selected poems and letters of Keats London: Heinemann *Goslee, Nancy (1985). Uriel's Eye: Miltonic Stationing and Statuary in Blake, Keats and Shelley.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 *Hewlett, Dorothy (3rd rev. ed. 1970). A life of John Keats. London: Hutchinson. *Hirsch, Edward (Ed.) (2001). Complete Poems and Selected Letters of John Keats.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Houghton, Richard (Ed.) (2008). The Life and Letters of John Keats. Read Books * *Lachman, Lilach (1988). "History and Temporalization of Space: Keats' Hyperion Poems". Proceedings of the XII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ssociation, edited by Roger Bauer and Douwe Fokkema (Munich, Germany): 159–164 *G. M. Matthews (Ed). (1995). "John Keats: The Critical Heritage". London: Routledge *Richard Monckton Milnes, ed. (Lord Houghton) (1848). Life, Letters and Literary Remains of John Keats. 2 vols. London: Edward Moxon *Andrew Motion (1997). Keats. London: Faber *O'Neill, Michael & Mahoney Charles (Eds.) (2007). Romantic Poetry: An Annotated Anthology. Blackwell *Ridley, M. and R. Clarendon (1933). Keats' craftsmanship: a study in poetic development (Out of Print in 2010) *Scott, Grant F. (1994). The Sculpted Word: Keats, Ekphrasis, and the Visual Arts. Hanover, NH: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Stillinger, Jack (1982). Complete Poem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trachan, John (Ed.) (2003). A Routledge Literary Sourcebook on the Poems of John Keats. New York: Routledge *Helen Vendler (1983). The Odes of John Keats. Belknap Press *John Evangelist Walsh (1999). Darkling I Listen: The Last Days and Death of John Keats.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William Walsh (academic) (1957). "John Keats", in From Blake to Byron. Middlesex: Penguin *Ward, Aileen (1963). John Keats: The Making of a Poet. London: Secker & Warburg *Wolfson, Susan J. (1986). The Questioning Presence. Ithaca,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 延伸閱讀 == * Bate, Walter Jackson. Negative Capability: The Intuitive Approach in Keats. New York: Contra Mundum Press, 2012 * Cox, Jeffrey N. Poetry and Politics in the Cockney School: Keats, Shelley, Hunt and Their Circl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 Kirkland, John (2008). Love Letters of Great Men, Vol. 1. CreateSpace Publishing * Kottoor, Gopikrishnan (1994). The Mask of Death: The Final Days of John Keats, (A Radio Play). Writers WorkShop Kolkata, 1994 * Amy Lowell (1925). John Keats. 2 vols.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 Parson, Donald (1954). Portraits of Keats. Cleveland: World Publishing Co. * Plumly, Stanley (2008). Posthumous Keats. New York: W.W. Norton & Co. * Joanna Richardson|Richardson, Joanna (1963). The Everlasting Spell. A Study of Keats and His Friends. London: Cape * Richardson, Joanna (1980). Keats and His Circle. An Album of Portraits. London: Cassell * Nicholas Roe|Roe, Nicholas (2012). John Keats. A New Life.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 William Michael Rossetti (1887). The Life and Writings of John Keats. London: Walter Scott * Richard Marggraf Turley (2004). Keats' Boyish Imagination. London: Routledge, == 外部連結 == * Biography of Keats at poets.org * (plain text and HTML) * * The Harvard Keats Collection,哈佛大學 * John Keats ,大英圖書館 * Keats House, Hampstead: official website * The Keats-Shelley House museum in Rome *John Keats ,國家肖像館 * Keats, John (1795-1821) Poet ,英國國家檔案館 Category:19世紀英格蘭詩人 Category:浪漫主義詩人 Category:倫敦詩人 Category:倫敦國王學院校友 Category:19世紀詩人 Category:罹患肺結核逝世者 Category:史詩詩人 Category:十四行詩詩人
南寧市
南寧市(),簡稱,古稱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金融中心。南寧位於廣西中部偏南,西鄰崇左市,北界百色市、河池市、來賓市,東接貴港市,南毗欽州市、防城港市。地處桂西南丘陵區,北面多山,而南面較為平坦,邕江橫貫中部並穿越市區。市人民政府駐青秀區嘉賓路1號。 南寧古屬百越之地,從東晉大興元年(318年)建制至今,已有1700多年曆史。南寧素有“中國綠城”的美譽,先後獲得“聯合國人居獎”、“中國最佳休閒城市”等稱號。 == 歷史 == 南寧古屬百越之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統一嶺南地區,設南海、桂林、象郡,南寧屬桂林郡轄地。 漢高祖元年至元鼎元年(前206年至前116年)為南越國領地,元鼎六年屬鬱林郡方縣地。 三國時,屬吳國轄地,歸廣州鬱林郡臨浦縣地,一直延續到西晉。 東晉大興元年(318年),從鬱林郡析出晉興郡,隸屬廣州,治所晉興縣(今南寧市),晉興縣成為南寧的第一個地名。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晉興縣為宣化縣,治所宣化城(今南寧)。 唐武德四年(612年)改宣化縣為南晉州。貞觀六年(632年),南晉州改稱邕州,為邕州都督府,這是南寧成為桂西南地區行政中心的開始,也是南寧簡稱“邕”之始(“邕”字來自唐《元和郡縣誌》“因州西南邕溪水為名”的記述);鹹通三年(862年),邕州屬嶺南西道,治所宣化縣,這是南寧相當於今省級政權治所開始。 宋朝統一全國後,邕州隸屬於廣南西路,下轄宣化、武緣等7縣,今南寧仍為昌州、宣化縣治所。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邕州為邕州路,轄宣化縣、武緣縣,置邕州路總管府,兼左右兩江溪峒鎮撫,隸屬湖廣行中書省;泰定元年(1324年)九月,為慶南疆綏服,邕州路改稱南寧路(取南疆安寧之意),南寧得名始於此;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湖廣行中書省分置廣西行中書省,南寧路隸屬廣西行中書省。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廢南寧路,置南寧府,宣化縣隸屬南寧府,治所在今南寧城。清朝承襲明朝建制。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七月,廢宣化縣併入南寧府。同年10月,廣西軍政府從桂林遷往南寧,南寧成為廣西省省會;民國25年(1936年)10月,廣西省會從南寧遷往桂林,後置南寧行政監督區(又稱第九區);民國38年(1949年)10月,廣西省會再次從桂林遷往南寧。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0年1月,南寧建市。同年2月8日,廣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確定南寧市為省會級城市。1952年12月,南寧亦為桂西僮族自治區(1956年改為桂西僮族自治州)駐地。1958年3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成立,南寧為自治區首府。 == 地理 == ===地貌=== 南寧市在地貌分割槽上屬廣西盆地西南部之間之桂西南丘陵區。地貌上分為平地、低山、石山、丘陵和臺地南寧市地貌 .南寧政務資訊網.2007年10月20日。主要地貌單元有南寧盆地、武鳴盆地、邕寧臺地和大明山中山區,以平地佔比例最大,盆地海拔在70~100米之間,丘陵海拔多在200~500米之間。全市最高山峰為大明山,橫跨上林縣、馬山縣、賓陽縣和武鳴區,最高海拔1785米,平均海拔1200米。 ==氣候== 南寧市位於北迴歸線以南,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較短,溫和少雨,偶爾出現低溫天氣。夏季較長,炎熱潮溼,但較少出現酷熱天氣。春季和秋季則較為溫暖舒適。南寧的酷熱天氣雖然不常見,但高溫時間較長,2月到10月的歷史最高氣溫均在35°C以上。冬季時,由於北面山勢較為支離破碎,有利於冷空氣南下,因此氣溫相對於同緯度地區(高海拔地區除外)略低。1月平均氣溫12.9°C,極端最低氣溫-2.1°C(1955年1月12日),7月平均氣溫28.4°C,極端最高氣溫40.4°C(1958年5月9日),年降水量約1310毫米。 ==河流== 南寧市主要河流均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較大的河流有鬱江、右江、左江、紅水河、武鳴河、八尺江。鬱江在南寧市境內稱邕江,全長133.8千米,河床寬約485米,水深約21米,流域面積73728平方千米,是南寧重要的飲用水水源。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南寧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南寧市委員會 南寧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南寧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寧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農生文 馮學軍 侯剛 楊維超 民族 壯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廣西壯族自治區天等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白縣 河北省灤州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2年4月 2020年5月 2022年12月 2024年2月 === 歷任領導 === ; 市委(第一)書記 * 孫以瑾(1949年12月-1950年1月) * 莫文驊(1950年1月-1951年5月) * 孫以瑾(1951年5月-1952年8月) * 許革夫(1952年8月-1953年5月) * 陳楓(1953年5月-1965年2月) * 蕭寒(1965年2月-1967年4月) ; 市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領導小組組長 * 韓世福(1970年7月-1971年3月) ; 市委書記 * 韓世福(1971年4月-1973年8月) * 蕭寒(1973年8月-1976年8月) * 郭耀卿(1976年8月-1977年5月) * 蕭寒(1977年5月-1978年9月) * 王祝光(1978年9月-1979年8月) * 韋純束(1979年8月-1982年4月) * 王恩厚(1982年4月-1983年11月) * 陳輝光(1983年11月-1985年7月) * 趙乙生(1985年7月-1992年4月) * 彭貴康(1992年4月-1995年2月) * 李兆焯(1995年2月-1998年1月) * 李克(1998年1月-2001年6月) * 李紀恆(2001年6月-2005年4月) * 馬飈(2005年4月-2008年5月) * 車榮福(2008年5月-2011年9月) * 陳武(2011年9月-2013年3月) * 餘遠輝(2013年3月-2015年5月) * 王小東(2015年5月-2021年11月) * 徐海榮(2021年11月-2022年4月) * 農生文(2022年4月-) ; 市長 * 劉錫三(1949年12月-1950年1月) * 莫文驊(1950年1月-1950年月) * 劉錫三(年月-1953年5月) * 陳楓(1953年5月-1958年2月) * 閻光彩(1958年2月-1965年11月) * 韋純束(1965年11月-1966年5月) ; 市革命委員會主任 * 韓世福(1968年4月-1973年10月) * 蕭寒(1973年10月-1976年8月) * 郭耀卿(1976年8月-1979年8月) * 韋純束(1979年8月-1980年6月) ; 市長 * 韋純束(1980年6月-1982年4月) * 藍啟生(1982年8月-1983年12月) * 甘祥夢(1983年12月-1990年11月) * 謝汝煊(1990年11月-1994年9月) * 宋福民(1994年9月-1998年1月) * 林國強(1998年1月-2007年4月) * 陳向群(2007年5月-2008年6月) * 黃方方(2008年6月-2011年8月) * 周紅波(2011年8月-2021年4月) * 孫大光(2021年4月-2021年12月) * 廖立勇(2021年12月-2022年12月) * 侯剛(2022年12月-) === 行政區劃 === 南寧市現轄7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 市轄區:興寧區、青秀區、西鄉塘區、江南區、良慶區、邕寧區、武鳴區 * 縣級市:橫州市 * 縣:隆安縣、馬山縣、上林縣、賓陽縣 ; 經濟開發區 * 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寧東盟經濟開發區 * 省級經濟開發區:五象新區 南寧市行政區劃圖 南寧市行政區劃圖 南寧市行政區劃圖 南寧市行政區劃圖 南寧市行政區劃圖 南寧市行政區劃圖 南寧市行政區劃圖 南寧市行政區劃圖 南寧市行政區劃圖 南寧市行政區劃圖 南寧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壯文(官式譯寫)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壯文(官式譯寫)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其中:民族鄉 450100 南寧市 22,099.31 8,741,584 青秀區 530000 25 89 13 3 450102 興寧區 722.68 615,485 興東街道 530000 3 3 450103 青秀區 865.27 1,124,334 長塘鎮 530000 5 4 450105 江南區 1,183.26 989,823 江南街道 530000 5 4 450107 西鄉塘區 1,076.00 1,643,819 衡陽街道 530000 10 3 450108 良慶區 1,368.88 587,618 大沙田街道 530200 2 5 450109 邕寧區 1,230.73 332,280 蒲廟鎮 530200 5 450110 武鳴區 3,388.91 683,826 城廂鎮 530100 13 450123 隆安縣 2,305.59 325,140 城廂鎮 532700 6 4 450124 馬山縣 2,340.76 382,430 白山鎮 530600 7 4 2 450125 上林縣 1,871.00 359,323 大豐鎮 530500 7 4 1 450126 賓陽縣 2,298.17 801,407 賓州鎮 530400 16 450181 橫州市 3,448.06 896,099 橫州鎮 530300 16 1 注:江南區的數字包含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2街道、1鎮;西鄉塘區的數字包含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注:江南區的數字包含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2街道、1鎮;西鄉塘區的數字包含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注:江南區的數字包含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2街道、1鎮;西鄉塘區的數字包含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注:江南區的數字包含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2街道、1鎮;西鄉塘區的數字包含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注:江南區的數字包含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2街道、1鎮;西鄉塘區的數字包含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注:江南區的數字包含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2街道、1鎮;西鄉塘區的數字包含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注:江南區的數字包含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2街道、1鎮;西鄉塘區的數字包含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注:江南區的數字包含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2街道、1鎮;西鄉塘區的數字包含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注:江南區的數字包含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2街道、1鎮;西鄉塘區的數字包含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注:江南區的數字包含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2街道、1鎮;西鄉塘區的數字包含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注:江南區的數字包含南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2街道、1鎮;西鄉塘區的數字包含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 人口 ==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666.16萬人,與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45.36萬人,增長7.31%,年平均增長0.71%。其中,男性人口為345.42萬人,佔51.85%;女性人口為320.74萬人,佔48.15%。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7.69。0-14歲人口為120.82萬人,佔18.14%;15-59歲人口為459.66萬人,佔69.00%;60歲及以上人口為85.68萬人,佔12.86%,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為59.30萬人,佔8.9%。 截至2017年末全市戶籍人口756.87萬人,其中市區人口375.38萬人,常住人口則為715.33萬人。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8,741,584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658,74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082,842人,增長31.28%,年平均增長率為2.76%。其中,男性人口為4,512,644人,佔總人口的51.62%;女性人口為4,228,940人,佔總人口的48.3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6.71。0-14歲的人口為1,781,416人,佔總人口的20.38%;15-59歲的人口為5,668,361人,佔總人口的64.8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91,807人,佔總人口的14.78%,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31,918人,佔總人口的10.6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6,023,504人,佔總人口的68.9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718,080人,佔總人口的31.09%。 2022年末,南寧市常住人口為889.17萬人,比2021年末增加5.89萬人,人口總量居全區第一,佔全區人口比重為17.62%,較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 === 民族 === 南寧民族眾多,居住著壯族、漢族、瑤族、苗族、侗族、仫佬族、回族、滿族、毛南族、土家族等50個民族。主要民族為壯族和漢族,其中壯族人口占比超過一半。壯族是世代居住在此的土著民族,秦漢以後,漢族陸續遷入,元朝後,回族遷入,瑤族和苗族大多為清代以後遷入,其餘民族多於解放後陸續從全國各地遷入。漢族在南寧各地均有分佈,除邕寧區、良慶區以外的城區較為集中,瑤族主要聚居在馬山縣和上林縣,苗族在南寧各地均有分佈,以城區較為集中,回、滿、侗等其他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城區。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243,831人,佔48.55%;壯族人口為4,256,523人,佔48.69%;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241,230人,佔2.7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118,841人,增長35.8%,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62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964,001人,增長27.28%,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62個百分點。其中,壯族人口增加868,984人,增長25.65%,佔總人口比例下降2.18個百分點;瑤族人口增加49,444人,增長50.4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21個百分點;苗族人口增加14,126人,增長154.08%,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13個百分點;侗族人口增加7,595人,增長118.6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6個百分點;仫佬族人口增加6,521人,增長103.1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5個百分點。 南寧市民族構成(2020年11月) 民族名稱 壯族 漢族 瑤族 苗族 侗族 仫佬族 回族 毛南族 滿族 土家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4,256,523 4,243,831 147,447 23,294 13,994 12,845 6,610 6,054 5,941 4,553 20,492 佔總人口比例(%) 48.69 48.55 1.69 0.27 0.16 0.15 0.08 0.07 0.07 0.05 0.23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94.64 - 3.28 0.52 0.31 0.29 0.15 0.13 0.13 0.10 0.46 == 經濟 == 2017年,全市生產總值4118.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7948元,同比增長6.7%,按平均匯率折算為8583美元。三次產業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4.18億元,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1599.50億元,增長8.6%;第三產業增加值2115.15億元,增長8.4%。三次產業的比重為9.8 : 38.8 : 51.4,與上一年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上升0.2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0.8個百分點。 === 農業 === 南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盛產水稻、甘蔗、蔬菜、茉莉花、桑蠶等農副產品,以及香蕉、柑桔、火龍果、龍眼、荔枝、西瓜等亞熱帶水果,是廣西的主要產糧區和經濟作物基地。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一年兩熟。畜牧業主要以豬、牛、山羊、雞、鴨、鵝這幾類家畜為主。林業以種植桉樹、油茶為主。 至2017年末,南寧全市耕地面積1008.16萬畝,農民人均耕地面積1.93畝。全市農林牧漁及其配套服務業總產值704.72億元,同比增長4.1%,其中農業產值393.71億元,牧業產值198.99億元,林業產值39.30億元,漁業產值29.61億元。 ===工業=== 南寧成為省會初期,工業基礎較為薄弱,主要以紡織業、食品工業為主。進入21世紀初,確立以面向東盟合作與發展的戰略後,工業發展有所進展。 1950年,南寧的工業總產值為767萬元(按當前價格計算),2000年增長至242億元。 至2017年,南寧工業總產值4070.88億元,比上年增長13.7%,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最高的六個行業為:計算機通訊和電子裝置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木材加工和草製品業,合計產值2161.87億元,佔工業總產值53.11%。 ===服務業=== 2017年,南寧市服務業增加值2115.15億元,同比增長8.4%,佔該年全市生產總值50%以上,以金融業、物流業發展較快。 ===城市定位=== 1992年5月,國家提出“要充分發揮廣西作為西南地區出海通道的作用”。在國家的支援下,廣西開始建設成海陸空水四路的聯結網,並將南寧定位為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交通樞紐。2017年9月,南向通道常態化運營,該通道以重慶為運營中心,以廣西為出海起點,貨物從重慶出發透過鐵路抵達廣西北部灣,再透過海運抵達新加坡等國家,執行時間比經東部地區出海節省十天左右,是西南出海通道較為成功的實踐。 2003年10月,隨著中國—東盟博覽會落戶南寧,自治區政府將南寧定位為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橋頭堡城市,加快發展南寧與東盟之間的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 2014年7月,國務院批覆珠江-西江經濟帶發展規劃,將南寧定位為該經濟帶的廣西區核心城市。2017年2月,國務院批覆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將南寧定位為北部灣城市群的中心城市。 == 交通 == 南寧是廣西交通網以及中國西南出海通道的重要交通樞紐,多條國道、高速公路及鐵路在此交匯。同時,作為北部灣“1小時經濟圈”成員之一,南寧透過高速鐵路可在1小時內抵達欽州、防城港、北海、柳州、來賓和貴港等周邊城市。 === 公路 === 南寧市區內路網骨架由快速環路和放射狀城市主幹路組成。目前南寧市區有一條環城高速公路和一條外東環高速公路,以及5條放射狀高速公路。 至2018年底,南寧全市境內公路總里程1.3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958公里。 ==== 高速公路 ==== * 桂海高速公路((南寧以南部分)、(南寧以東部分)):全長652公里,北與湖南連線,貫穿桂林、柳州、南寧並連線欽州、北海、防城港三個港口城市的高速公路。 * 南百高速公路(一部分):全長257公里,南寧連線百色通往昆明的高速道路。 * 都南高速公路(一部分):全長141公里,南寧連線河池都安縣並通往貴陽、重慶的高速道路。 * 南梧高速公路(一部分):全長344公里,南寧連線梧州通往廣東的高速公路。 * :全長180公里,連線南寧到中越邊境友誼關的高速公路,與 越南國家1號公路對接,為 泛亞公路1號線的組成部分。 * :全長82公里,環繞南寧全城的高速公路通道。 * :全長80公里,是南寧在原繞城高速基礎上新建的東環繞城高速公路。 * :全長139公里,南寧六景鎮連線欽州的廣西自建的高速公路。 ====國道==== 南寧市區內連線有、、和,下轄的橫縣還有。 === 鐵路 === thumb|南寧東站 南寧是廣西壯族自治區主要鐵路樞紐,以及西南地區重要的鐵路通道,市區內共有四座營業中的火車站,為南寧站、南寧東站、南寧西站和貨運站南寧南站。南寧亦是南寧鐵路局的所在地,是中國鐵路總公司下面18個鐵路局之一。 南寧第一條鐵路是湘桂鐵路,於民國25年(1936年)由鐵道部與湖南、廣西兩省協商修建。民國27年開始建設,後因日軍入侵南寧而停工。1954年,湘桂鐵路全線貫通,成為貫穿廣西全境並與越南鐵路接軌的首條透過南寧的幹線。 ====國際通道==== 湘桂鐵路的南端與越南的河同鐵路北端相連,2009年1月1日為適應2010年建成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需要,南寧至河內正式開通旅客列車,列車車次使用T8701/8702次(中國境內,越南境內為MR1/2次),全程約400公里,單程執行時間約12小時。該線路是中國連線東南亞泛亞國際鐵路的重要通道。 ====省際鐵路==== 途徑南寧市的省際鐵路主要有南廣鐵路(南寧-廣州)、南昆鐵路(南寧-昆明)、貴南高鐵(南寧-貴陽)、湘桂鐵路(南寧-長沙)。 南廣、南昆鐵路屬於八縱八橫中的廣昆通道,貴南高鐵(在建)屬於包(銀)海通道,湘桂鐵路屬於呼南通道。 ====城際鐵路==== 南寧有通往自治區內其他地級市的鐵路。主要有柳南城際鐵路(南寧-柳州)、南欽鐵路(南寧-欽州)、南憑鐵路(南寧-憑祥),自治區內所有地級市均有開往至南寧的動車組車次,主要是以南寧站或南寧東站為起始車站。 ====其他鐵路==== 黎湛鐵路(黎塘-湛江)、黎欽鐵路(黎塘-欽州),這兩條鐵路均不經過南寧市區內的火車站。 === 航空 === 南寧吳圩國際機場坐落於南寧市西南32公里的吳圩鎮,是廣西最大的機場。有通往越南、泰國、馬來西亞、韓國、新加坡等國際航線以及通往國內城市的航線。2018年旅客吞吐量超1500萬人次。 === 軌道交通 === 南寧是中國首個建設軌道交通的自治區首府,首條地鐵於2016年12月28日開通運營,在五個自治區中率先開通了城市軌道交通。 截至2021年,南寧共有5條運營中的地鐵線路,分別是、、、和。1號線北延線、2號線東延線、3號線南延線、4號線東沿線、5號線南延和北延線、6號線、機場線等仍在規劃或開工初期,其中機場線以市郊鐵路的標準申報,線路全長約23公里,共設5座車站、1座車輛段,為鋼輪鋼軌制式、雙線技術標準,速度目標值120公里/小時,投資估算總額約84.5億元。專案已於2020年2月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批覆。。 === 公共交通 === 至2019年,南寧有2條BRT公交線路在運營,總運營里程32.8公里,共設立站臺31座,票價2元/人次。其中BRT-1從南寧站開往南寧東站,里程13.5公里;BRT-2從銀海玉洞路口經玉洞大道開往園博園,里程19.3公里。 除以上2條全程BRT公交線路外,其他線路為半程BRT公交線路或非BRT線路,如使用了BRT車站的線路會在番號前加B字頭作為示意。 至2021年,南寧市有198條常規公交線路、15條微迴圈公交線路及多條定製公交線路,這些線路中採用新能源汽車運營的佔多數。 === 計程車 === 南寧市計程車白天起步價是2公里9元,夜間是(當日23:00–次日6:00)11元。 超過2公里後每公里2元,單程行駛超過7公里後每200米加收0.2元,單程行駛超過18公里後,每200米(不足200米按200米計)加收0.4元,行駛里程超過36公里後,出租汽車停止收取遠端運營回空費,按普通運營回空費收費標準繼續計收回空費。如原路往返,不須加收回空費。 途經收費道路和橋樑,由乘客承擔路橋通行費,計程車在等候或車速低於12公里每小時時,行駛3分鐘內不收等候費。超過3分鐘後,每分鐘(計時時間以1分鐘為收費單位,不足1分鐘不計)車公里價的25%計算運價。特定交通高峰時段(17:00–19:00),計程車在行駛中停車等候或車速低於12公里每小時時,行駛3分鐘內不收等候費。超過3分鐘後,按每分鐘車公里價的50%計算運價。 包車由乘客與司機簽訂合同或協議後協商確定費用。 目前,南寧市共有三運(亮綠)、安途(橙黃)、九州(深綠)、中鹿(深紅)、紅木棉(紅)、萬里(深藍)、公交(深橙)、康福(海藍)、海博(正藍)、銀建(明黃)、北方(藍綠)等十一家計程車公司(其中康福、海博、銀建、北方為廣西區外企業);統一的出租汽車約車服務熱線為“0771-95128”,統一交通運輸服務監督電話為“0771-12328”。 == 文化 == === 語言 === 南寧近郊農村普遍使用平話和壯語,核心城區內漢族使用粵語。中心城區貿易及社會交往的漢語以普通話(常稱南普)和粵語為主南寧市語言文字 .南寧政務資訊網.2010年12月5日。 根據歷史資料和地方誌的記載,在清末民初之前,南寧市城區的主要方言和地方文化是平話(一種漢語方言)。宋朝派狄青南征儂智高起義。狄青南征後留下大批軍隊屯戍,這是廣西以及南寧平話形成的主要歷史因素。在清末,由於粵商西進,南寧老城區(水街到中山路一帶)迅速轉變為使用南寧白話的粵語方言,與標準廣州粵語有一定的差異,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和相通性。 中華民國初年,南寧城仍以平話為主,到1930年代則基本轉變為南寧白話。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城區(不到4平方公里)主要使用白話,江南區一帶以平話為主,市郊壯族鄉鎮,墟場以壯語為主。當時南寧市人口不到10萬。至今,仍然從南寧的語言分佈上可以看出這一語言重疊。方言學家把南寧的語言分佈狀況稱之為“方言島”。市區的方言是粵語,郊區包圍著市區的這一圈講的是平話,再外面是廣西主要少數民族壯族的語言壯語。其中碼頭上郭街、下郭街一帶因北方客商多,曾流行過一種罕見的混合語,語音官化,詞彙粵化的“南寧官話”,並且在此基礎上誕生了唯一一種南寧特有的地方戲劇“邕劇”南寧市語言文字.參考南寧政務資訊網.http://www.nanning.gov.cn/4/economy.htm 黎曙光.南寧市周邊地區平話與白話音韻比較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年.ISBN 978-7-105-07606-2。李連進.南寧近郊平話方言島.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南寧市年鑑2006.參考南寧政務資訊網.http://www.nanning.gov.cn/6120/list.htm 。但是由於南寧官話使用範圍窄,並且迅速衰微。“邕劇”並未在南寧得到廣泛流傳。南寧城區流傳的地方戲劇是壯族地區則是壯語的師公戲,漢族地區則是平話的師公戲。 南寧市在1996和1997年實行“推廣普通話”運動,並獲得“全國推廣普通話先進城市”稱號,現在市區和郊縣都已經普遍通行普通話。但這種普通話常夾雜有粵語等地方口音,故又被稱作“南寧普通話”。南寧市在推普時使用的行政手段具有很大爭議性。1996年開始,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致力使用行政手段在多個城市強制推行“推普”政策,當年率先把南寧市公共汽車的南寧白話報站取消,電視臺、電臺等媒體全部禁止粵語,使民眾在媒體廣播方面也沒有了可以借鑑的語言環境。2001年取消廣東電視臺珠江頻道(珠江臺)。2004年,廣西電視臺影影片道曾取消播放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的純正原版音電視劇,後來恢復。2010年12月26日,廣西電臺經濟廣播已播出18年粵語白話節目被完全取消。2012年12月28日,廣東南方電視臺衛星頻道(南方衛視TVS-2)突然停播。2014年,廣西電視臺與廣東廣播電視臺達成合作,共同監管廣西電視臺影影片道,打造“廣西第一粵語頻道”,然而該電影片道在大部分時間仍是以普通話為主要播放語言,只有少數節目是以粵語播出,而且大部分的粵語節目都是購自廣東電視臺,自家制作的粵語節目少之又少。隨著該頻道更改定位為“廣西第一健康休閒頻道”後,南寧已無任何純粵語頻道。 ===節日=== * 農曆三月三是壯族、侗族、苗族等少數民族的傳統歌圩節日,廣西壯族自治區於2014年起將三月三設為地方法定假日,全區放假兩天。 * 每年在南寧舉辦的中國—東盟博覽會和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為了緩解市區交通,南寧市區內的部分企業亦會按照自治區的通知放假兩天。 * 自1999年起,每年舉辦一次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歌圩、邕劇。 * 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壯族三聲部民歌、廣西八音、賓陽炮龍節、搶花炮、伏波廟會。 == 教育 == 自唐代起,南寧教育開始發展。最早的縣學是唐武德年間(618~626年)建立的武緣縣學。最早的學校是南寧府學宮,始建於北宋初年,宋寶慶二年(1226年)遷於五花嶺(今邕江橋北一帶)。至明代,南寧城內湧現了許多書院,著名的有東泉書院、敷文書院、東廓書院、西廓書院、中廓書院等,其中王陽明創辦的敷文書院最負盛名。主要的社學有府後社學、北侖社學、昭忠祠社學、上廓社學和衣錦社學以及北侖義學。清代光緒二十三年至三十二年(1897~1906年),英、美、法等國基督教和天主教傳入,並進行傳教辦學活動,先後開辦了法文學堂與玫瑰修道院來培植教會人員。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左江、蔚南兩書院合併,改為南寧初級師範學堂。 民國四年(1915年),政府廢止經讀,改學堂為學校,建立學制,規定初等義務教育。民國十一年(1922年),時任廣西省教育廳長的雷沛鴻推行國民基礎教育和成人教育,於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創辦國民中學和西江學院,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創立國民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寧市人民政府接管和改造了所有學校。調整大專院校,增辦中小學校,創辦文化夜校,積極發展各級各類教育。停辦學生人數少的私立中小學。柳州、桂林幼兒師範學校遷往南寧,改立南寧幼兒師範學校和廣西幼兒師範學校。1953年,廣西民族學院成立。1954年,廣西醫學院從桂林遷回南寧。文化大革命中各級教育行政機構陷入癱瘓,1978年後恢復發展。 === 中小學教育 === 2019年全市共有各級各類中小學幼兒園3249所,在校人數152.76萬人,專任教師8.42萬人。 南寧市2019年中小學教育發展情況 學校性質 學校數量(所) 在校人數(萬人) 專任教師(人) 幼兒園 1765 32.20 15266 小學 1098 68.46 37836 初中 266 28.59 19468 高中 81 14.37 9212 中等職業學校 29 9.00 2139 特殊教育學校 10 0.14 260 === 高等院校 === * 公辦本科院校:廣西大學、廣西民族大學、廣西醫科大學、廣西中醫藥大學、南寧師範大學、廣西藝術學院、廣西財經學院、廣西職業師範學院、廣西警察學院、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 * 民辦本科院校:廣西外國語學院、南寧學院、南寧理工學院 * 民辦本科獨立學院: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廣西中醫藥大學賽恩斯新醫藥學院、南寧師範大學師園學院 * 公辦職業本科院校: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大學 * 公辦專科院校: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廣西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廣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廣西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廣西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廣西金融職業技術學院、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廣西製造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南寧職業技術學院、南寧技師學院 * 民辦專科院校:廣西經濟職業學院、廣西演藝職業學院 * 成人高等學校:廣西開放大學、廣西教育學院 ==新聞媒體== ===傳統媒體=== * 南國早報 * 廣西日報 * 南寧晚報 * 南寧日報 ===廣播電視臺=== * 廣西廣播電視臺 * 南寧廣播電視臺 == 旅遊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崑崙關戰役舊址 * 頂螄山遺址 * 智城城址 * 伏波廟 * 南寧育才學校舊址 === 主要景點 === * 青秀山風景區 * 九曲灣溫泉 * 金沙湖風景區 * 伊嶺巖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 廣西民族博物館 * 民族文物苑 * 獅山公園 * 人民公園 * 南湖公園 * 廣西藥用植物園 * 良鳳江國家森林公園 * 園博園 * 五象湖公園 * 鳳嶺兒童公園 * 方特東盟神畫 * 南寧萬達茂 * 南寧龍門水都 * 南寧花花大世界 * 南寧鄉村大世界 * 揚美古鎮 * 崑崙關 * 大明山 * 大龍湖 * 民歌湖 * 九龍瀑布群 * 龍虎山 === 文物古蹟 === * 頂螄山貝丘遺址 * 唐智城垌古城垌遺址 * 智城碑 * 六合堅固大宅頌碑 * 元龍坡古墓葬群 * 安等秧古墓葬群 * 海棠橋 * 銅鼓陂 * 明秀園 == 名人 == == 對外交流 == ===領事機構 === 2003年10月16日,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駐南寧總領事館正式開館,這是中國—東盟博覽會首次舉辦後第一家設立在其永久舉辦地南寧的外國領事機構。目前南寧共有外國領事機構共6個,均為東盟國家。 領事機構 開館日期 領區 辦公處 備註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駐南寧總領事館 2004年5月2日 廣西 青秀區金湖路59號地王國際商會中心10樓 柬埔寨王國駐南寧總領事館 2005年10月21日 廣西 青秀區中國—東盟商務區桂花路16-6號4號館 2006年4月暫時閉館,2007年3月19日重新開館。 泰王國駐南寧總領事館 2006年4月7日 廣西 青秀區金湖北路52-1號東方曼哈頓大廈一層 2006年4月7日設領事辦,2008年5月20日升為總領館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駐南寧總領事館 2009年10月19日 廣西 青秀區中國—東盟商務區桂花路16-1號1號館 緬甸聯邦共和國駐南寧總領事館 2009年10月20日 廣西、廣東、湖南 青秀區東盟商務區桂花路16-7號5號館 馬來西亞駐南寧總領事館 2015年6月19日 廣西、貴州 青秀區金湖路59號地王國際商會中心45樓 === 友好城市 === 截至2021年12月,南寧已經分別正式與25座城市(省、州)互相結為友好城市。 26座城市(省、州)如下: * 班珠爾(1987年6月22日) * 班德堡(1998年5月12日) * 普羅沃(2000年9月27日) * 克拉根福(2002年6月13日) * 孔敬市(2002年8月25日) * 果川市(2005年4月18日) * 諾斯利都市自治市(2005年8月16日) * 海防市(2006年3月26日) * 達沃(2007年9月3日) * 西哈努克省(2007年10月30日) * 伊基克(2008年2月20日) * 馬恩河谷省(2008年10月23日) * 茂物縣(2008年12月17日) * 仰光(2009年10月21日) * 商貿城(2009年10月21日) * 維多利亞(2010年7月9日) * 佔巴塞省(2010年10月21日) * 利隆圭(2011年10月22日) * 格魯瓊茲(2011年10月22日) * 塔那那利佛(2015年1月21日) * 克雷馬(2017年9月19日) * 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2019年5月3日) * 穆爾西亞(2019年9月21日) * 費利斯港(2019年12月3日) * 派桑杜(2020年6月1日) * 秋田市(2021年2月25日) === 國際活動 === * 中國—東盟博覽會:每年秋季(9、10或11月)舉行,有來自東南亞各個國家參加。 * 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每年秋季舉行,有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團體參加。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南寧市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桂 Category:廣西地級市 2 桂 分類:310年代建立 分類:中國港灣城市 Category:雙語城市
桂林市
桂林市(,郵政式拼音:),簡稱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西東北部。市境西界柳州市,南臨來賓市、梧州市、賀州市,東接湖南省永州市,北鄰湖南省邵陽市、懷化市。 桂林地處南嶺山脈西南部桂東北山地區,湘桂走廊南端,北部為越城嶺,東部為海洋山、都龐嶺,西部為天平山。主要為丘陵地貌,中部為典型的岩溶峰林區。灕江、湘江為境內兩大河流,中間有靈渠相連,市人民政府駐臨桂區西城中路69號。桂林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其山水之景聞名天下,素有“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名譽。 == 歷史沿革 == 距今約一萬年前,根據市區寶積巖和甑皮巖洞穴發現的遺物考證,甑皮巖人已進入母系氏族社會階段。 夏商周時期這裡是百越人的居住地。 秦朝(前214年)開鑿靈渠溝通湘灕水系,屬桂林郡。 漢元鼎六年(前111年)設始安縣,為縣治所在,隸屬荊州零陵郡。東漢(30年)時又設始安侯國,為始安侯國治所。 三國先屬蜀,後歸吳。甘露元年(265年)建始安郡,郡縣治所都在今之桂林,屬荊州始安郡。 南北朝(540年)置桂州於湘州始安郡,受湘州督。 隋朝開皇十年(590年)置桂州總管府。大業元年(605年),總管府被改為都尉府。 唐朝(634年)改名臨桂縣,屬桂州始安郡。(692年)築相思埭,即今桂柳運河。757年改始安郡為建陵郡。868年龐勳率桂州戍卒反唐。879年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陷桂州。900年屬靜江軍節度。 北宋(997年)置廣南西路,治所在今桂林,屬桂州。 南宋(1133年)升桂州為靜江府,治今桂林。靜江府本桂林,始安郡,靜江軍節度。 元朝(1277年)3月置廣南西路宣撫司於靜江(今桂林),5月改為廣南西路宣尉司。1278年7月增設嶺南廣西道,改靜江府為靜江路總管府。1295年並左右兩江宣尉司都元帥府為廣西兩江道宣尉司都元帥府,分司邕州。1363年3月立廣西等處行中書省,省治在今桂林。 明朝(1370年)朱元璋封侄孫朱守謙為靖江王,7月建靖江王府於獨秀峰前。1367年設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將靜江路改桂林府,因而沿用至今。1372年6月改為桂林市府,府治在今桂林。 清朝初建廣西省,於桂林置巡撫,屬廣西省桂林府。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1年)被改為廣西省省會。民國元年(1912年)10月,廣西軍政府從桂林遷往南寧,南寧成為廣西省會;民國25年(1936年)10月,廣西省會從南寧遷往桂林;民國29年(1940年)劃桂林縣縣城及附廓成立桂林市,餘地複稱臨桂縣。民國33年(1944年)11月10日,桂林保衛戰失利,日軍佔領了桂林。民國34年(1945年)7月28日,桂林被收復。民國38年(1949年)10月,廣西省會再次從桂林遷往南寧。 1949年11月22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攻佔桂林。1958年改稱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轄桂林城區和郊區。 桂林市原分為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兩部分。1981年7月1日,陽朔縣劃歸桂林市。1983年10月8日,臨桂縣劃歸桂林市。1990年2月3日,撤銷恭城縣,設立恭城瑤族自治縣。1996年12月2日,桂林市郊區更名為雁山區。1998年8月27日,桂林市和桂林地區合併。2013年,撤銷臨桂縣,設立桂林市臨桂區,市政府遷駐臨桂區西城中路69號。2014年7月正式搬遷。 == 地理 == === 臨近地區 === 桂林市區與臨桂區、靈川縣、陽朔縣相鄰。 桂林市西與本省柳州市、西南與來賓市、南與梧州市、東南與賀州市相鄰,西北與湖南省懷化市、北與邵陽市、東與永州市相鄰。 === 地貌 === 桂林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地形,大部分為丘陵,北部和東部分別為越城嶺和海洋山、都龐嶺山區,有很多面積較小的山間盆地。桂林市區坐落在湘桂走廊中的一個相對較大的平原裡。桂林市南部有破碎的丘陵平原,西部、北部和東部是大面積的山地。貓兒山海拔2142米,稱“華南第一峰”。 === 氣候 === 桂林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和多雨,雨熱同期,氣候適宜。又有“三冬少雪,四季常花”的說法。冬季陰涼,偶爾寒冷。夏季炎熱潮溼。1月平均氣溫7.9℃,7月平均氣溫28.0℃,年平均氣溫18.8℃。無霜期為309天。年均降水量1901.3mm。桂林雨美可與重慶霧美相映,有“霧重慶,雨桂林”之說。每年4月至10月為最佳旅遊季節。 桂林屬於“梅雨”地區,夏季降水集中,雨量大。降梅雨時,天氣悶熱,空氣潮溼,河水暴漲,經常形成洪災,對桂林的經濟特別是旅遊業造成極大的危害。 桂林冬季氣溫在零度及以下的情況並不少見,但很少降雪,大雪更是鳳毛麟角。降雪是學生們的最愛,此時學校往往會停課,但是大雪也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在2002年末至2003年初下大雪的時候,一些工廠停工,由於路面結冰,交通幾近癱瘓,大量農作物、牲畜和綠化植物凍死,由於缺少防雪的經驗,罕見的大雪給桂林市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桂林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桂林市委員會 桂林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桂林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桂林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周家斌 趙仲華 李楚 陳麗華(女)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山東省鄄城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 廣東省台山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1年2月 2021年10月 2021年6月 2020年1月 === 行政區劃 === 桂林市現轄6個市轄區、8個縣、2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 * 市轄區:秀峰區、疊彩區、象山區、七星區、雁山區、臨桂區 * 縣級市:荔浦市 * 縣:陽朔縣、靈川縣、全州縣、興安縣、永福縣、灌陽縣、資源縣、平樂縣 * 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恭城瑤族自治縣 其中,七星區與桂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1995年起資源縣為自治縣待遇縣。 桂林市行政區劃圖 桂林市行政區劃圖 桂林市行政區劃圖 桂林市行政區劃圖 桂林市行政區劃圖 桂林市行政區劃圖 桂林市行政區劃圖 桂林市行政區劃圖 桂林市行政區劃圖 桂林市行政區劃圖 桂林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壯文(官式譯寫)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壯文(官式譯寫)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其中:民族鄉 450300 桂林市 27,667.28 4,931,137 臨桂區 541000 13 88 46 15 450302 秀峰區 43.23 161,066 麗君街道 541000 3 450303 疊彩區 51.85 202,875 北門街道 541000 2 1 450304 象山區 89.94 286,872 南門街道 541000 3 1 450305 七星區 70.74 387,304 漓東街道 541000 4 1 450311 雁山區 302.05 132,639 良豐街道 541100 1 2 2 1 450312 臨桂區 2,247.11 555,109 臨桂鎮 541199 9 2 2 450321 陽朔縣 1,435.61 273,124 陽朔鎮 541900 6 3 450323 靈川縣 2,301.76 422,776 靈川鎮 541200 7 5 2 450324 全州縣 3,978.82 565,696 全州鎮 541500 15 3 2 450325 興安縣 2,332.46 307,043 興安鎮 541300 6 4 1 450326 永福縣 2,794.81 228,646 永福鎮 541800 6 3 450327 灌陽縣 1,835.29 208,412 灌陽鎮 541600 6 3 2 450328 龍勝各族自治縣 2,450.48 139,483 龍勝鎮 541700 6 4 450329 資源縣 1,941.01 139,212 資源鎮 541400 3 4 3 450330 平樂縣 1,893.15 340,921 平樂鎮 542400 6 4 1 450332 恭城瑤族自治縣 2,139.31 245,432 恭城鎮 542500 6 3 450381 荔浦市 1,759.66 334,527 荔城鎮 546600 10 3 1 == 人口 ==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4,931,137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747,96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83,174人,增長3.86%,年平均增長率為0.38%。其中,男性人口為2,505,946人,佔總人口的50.82%;女性人口為2,425,191人,佔總人口的49.1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3.33。0-14歲的人口為968,064人,佔總人口的19.63%;15-59歲的人口為2,960,552人,佔總人口的60.0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002,521人,佔總人口的20.3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30,704人,佔總人口的14.82%。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592,914人,佔總人口的52.5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338,223人,佔總人口的47.42%。 ===民族=== 桂林是一個多民族的地區,其中有壯、瑤、回、苗、侗等36個少數民族。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110,371人,佔83.3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820,766人,佔16.6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97,075人,增長2.42%,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1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86,099人,增長11.7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17個百分點。其中,瑤族人口增加15,999人,增長4.3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4個百分點;壯族人口增加54,250人,增長23.76%,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92個百分點;苗族人口增加6,589人,增長11.3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9個百分點;侗族人口增加3,519人,增長7.2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3個百分點。 桂林市民族構成(2020年11月) 民族名稱 漢族 瑤族 壯族 苗族 侗族 回族 滿族 土家族 仫佬族 布依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4,110,371 385,946 282,537 64,637 51,795 16,842 3,504 2,921 2,715 1,724 8,145 佔總人口比例(%) 83.36 7.83 5.73 1.31 1.05 0.34 0.07 0.06 0.06 0.03 0.17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47.02 34.42 7.88 6.31 2.05 0.43 0.36 0.33 0.21 0.99 ===語言=== 當地最通行的語言為漢語方言-桂柳官話(西南官話的分支),在桂林北部地區則流行湘語(湘方言)。少數民族語言也在少數民族聚居區使用。 == 農業== 桂林屬南方水稻產區,耕地多是水田,山區梯田頗多。糧食作物主要是水稻。桂林的經濟作物很多,主要的經濟作物有羅漢果、馬蹄、毛竹和茶樹等。 == 交通 == 桂林交通發達,是廣西乃至華南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是全國為數不多的能起降空中客車A380的4F級區域性幹線樞紐機場,擁有60多條國內、國際航線。主要鐵路有湘桂鐵路、衡柳鐵路和貴廣客運專線,桂林主要的火車站有桂林站、桂林北站和桂林西站。公路方面有、、和,還有、、、機場高速公路和等高速公路。水運可以透過灕江的磨盤山碼頭和竹江碼頭乘船遊覽灕江,也可乘船直達珠江上的梧州、廣州、香港等城市。 ===航空=== 桂林兩江國際機場是桂林最主要的民用機場,地處桂林市臨桂區兩江鎮高妙村,距離桂林市區28km,1996年正式建成並通航。佔地4.06平方公里,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擁有航站樓1座。飛行區等級為4E,設計年飛行量4.2萬架,跑道長3200m,寬75m,停機坪設有20個停機位,具備起降空中客車A380的能力。T1航站樓設有8座登機廊橋和8條行李輸送帶。貨運倉庫面積為6200平方米,混凝土鋪築面積55萬平方米。2015年旅客吞吐量636.1萬人次,在全國大中型民航機場中排名第36位。T2航站樓按照2020年旅客吞吐量12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9.5萬噸/年、飛機起降量10.12萬架次/年的目標設計,已在2018年投入使用,並擴建T1航站樓10萬平方米及安裝相關配套設施。現擁有國際國內航線52條,21家航空公司飛行桂林兩江國際機場,可通航45個國內城市、港、澳、臺及日本福岡、韓國首爾、泰國曼谷、馬來西亞吉隆坡。 桂林興安通用機場是廣西首個通用機場,位於桂林市興安縣溶江鎮白竹鋪,距離桂林市區37km,總投資約80億元人民幣,2013年9月29日動工興建,正在建設中,力爭在6年內完工。機場規劃用地約2100畝,修建1200m和800m跑道各一條,並修建一條500米平行滑行道,20座機庫。 == 城市改造 == 桂林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起進行大規模的城市改造,主要是改造小街小巷,改造道路,整治市容。有“百條小巷整改工程”。要把桂林建設成為一個環境優美的,設施優良的,人文優秀的城市。另外為發展旅遊業大規模建設城市景點,進行生態環境改造。2002年,桂林市政府增加了免費的公益公交車毛斌雙等,2008,桂林免費公益公交存在的價值及其前景探討,時代貿易2008年02期。 為了方便交通及桂林整體的形象,市政府決定重修和擴建一部分橋樑,這部分橋樑有解放橋、龍隱橋、文昌橋等。後來這部分橋樑和灕江、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新開掘的木龍湖、襟江形成著名的兩江四湖體系。 == 文化 == === 旅遊 === 桂林是一個典型的旅遊型城市,是中國知名度最高的旅遊勝地之一。桂林山水因“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而馳名中外。南宋詩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說:“餘嘗評桂山之奇,宜為天下第一。”南宋王正功在其詩作中有云:“桂林山水甲天下。”唐代大詩人韓愈曾在其《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中稱讚桂林山水為:“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1985年,《中國旅遊報》發起了歷時半年多的評選“中國十大風景名勝”的活動。“桂林山水”排名“萬里長城”之後,名列“中國十大風景名勝”第二位。 主要旅遊景點: * 生態公園和人文山水藝術有七星公園,象鼻山,伏波山,疊彩山,西山公園,穿山公園,虞山公園,陽朔世外桃源,大圩古鎮,南溪山公園,雁山植物園等。 * 古代近代文化有靖江王陵及王府,桂林石刻,靈渠,桂海碑林等。 * 喀斯特溶洞景觀有蘆笛巖,冠巖,七星巖,荔浦銀子巖,豐魚巖等。 * 大型綜合景區有兩江四湖(灕江、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龍湖),灕江景區,樂滿地等。 === 小吃 === 桂林最有名的食品莫過於桂林米粉。此外,民間手工製作的馬蹄糕、板栗粽等也頗受歡迎。十二縣也有名吃如恭城的油茶,用荔浦名產荔蒲芋製作的扣肉、陽朔的啤酒魚、靈川狗肉和全州禾花魚。 享譽海內外的三種製品即辣椒醬、豆腐乳、三花酒被合稱為桂林三寶,後來還有“桂林四寶”一說在“桂林三寶”的基礎上加入了西瓜霜。 ===特產=== 桂林腐乳、桂林三花酒、桂林西瓜霜、桂林辣椒醬: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 媒體 === * 報紙:桂林日報、桂林晚報 * 廣播:桂林人民廣播電臺 * 電視:桂林電視臺 * 入口網站:桂林生活網 == 教育 == === 高等院校=== *公辦本科院校:廣西師範大學、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桂林理工大學、桂林航天工業學院、桂林旅遊學院、桂林醫學院、廣西藝術學院桂林校區 *民辦本科院校:桂林學院、桂林資訊科技學院、南寧理工學院桂林校區 *公辦專科院校:桂林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民辦專科院校:桂林生命與健康職業技術學院、桂林山水職業學院 *成人高等學校:桂林市職工大學 *軍事院校: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特種作戰學院、桂林空降兵學院 == 歷任領導 == thumb|中共桂林市委、桂林市政府、桂林市人大常委會(象山區舊址) === 市長 === * 陳恩元 1940.1.1(5.26)~1943.6.15 * 蘇新民 1943.6.15~1949.1.3 * 梁家齊 1949.1.3~1949.8.5 * 韋瑞霖 1949.8.5~1949.12.13 * 何偉  1949.9.27(12.8)~1951.5 * 王全國 1951.5~1954.5. * 姚明 1954.5~1955.7 * 姚克愚 1955.7~1958.2 * 魏凌風 1958.2.14~1963.10.31 * 馮邦瑞 1963.10.31~1966.4.14 * 王斌 1968.4~1969.2(革命委員會主任) * 王程明 1969.2~1969.11(革命委員會主任) * 閻壽湖 1969.11~1970.11(革命委員會主任) * 於海學 1970.11~1973.5(革命委員會主任) * 鍾楓 1973.5~1977.5(革命委員會主任) * 郭鵬 1977.5~1978.4(革命委員會主任) * 李吉祿 1978.4~(不久即離職學習) (革命委員會主任) * 梁成業 1978.4~1979.12(革命委員會主任) * 梁山 1979.12~1980.11(革命委員會主任) * 梁山  1980.11.19~1984.4.16 * 鄭義  1984.4.16~1990.3.31 * 袁鳳蘭 1990.3.31~1995.9.28 * 黎明智 1995.9.28~1997.3.1 * 蔡永倫 1997.3.1~1998.10.28 * 李金早 1998.10.28~2002.2 * 莫永清 2002.2~2002.10.20 * 王躍飛 2002.10.20~2006.2.10 * 張秀隆 2006.2.10~2008.2.6 * 李志剛 2008.2.6~2013.2.22 * 黃俊華 2013.2.22~2014.2.12 * 唐琮沅 2014.2.12~2015.2.2 * 周家斌 2015.2.2~2017.11 * 秦春成 2017.11~至今 === 中共地方組織負責人 === * 凌建平,1938年9月,中共桂林市工作委員會書記。 * 陳岸,1939年7月上旬中共桂林特支書記。 * 羅文坤(羅嫻,女),1940年8月8日中共桂林市委員會書記。 * 張祖貴,1941年10月,中共桂林市委員會負責人(特派員)。 * 黃彰,1942年1月中共桂林市委員會負責人(兼)。 * 覃展,1942年11月中共桂林市支部(廣東系統建在桂林的黨組織)書記。 * 莊炎林,1945年11月中共桂林市工作委員會書記。 * 陽雄飛,1946年5月,中共桂林市工作委員會書記。 * 陳楓,1945年8月中共桂柳區(廣東系統的黨組織)正特派員。 * 吳師光,1945年9月中共桂林市正特派員(廣東系統建在桂林的黨組織)。 * 陳楓, 1947年7月9日中共桂柳區工委書記。 * 陳光(陳揚),1947年8月28日中共桂林市特派員。 * 陳光,1947年9月下旬中共桂林市臨時工作委員會書記。 * 陳光,1949年1月上旬,中共桂林市城市工作委員會書記陳光。 * 黃紹亮,1949年1月11日,中共桂林市城市工作委員會代理書記。 ==== 市委書記 ==== * 郭偉人(1949.9~1952.8) * 段遠鍾(1952.8~1954.5) * 黃雲(1954.1~1954.7) (第二書記) * 黃雲(1954.7~1956.7) (第一書記) * 王全國(代理書記)(兼,1954.1~1954.4) * 阮慶(1957.9~1957.11) (代理第一書記) * 阮慶(1957.11~1960.6) (第一書記) * 馮存義(1956.5~1958.9) (書記) * 馮存義(1959.12~1961.3) (代理第一書記) * 黃雲(1961.3~1962.11) (第一書記) * 馮存義(1961.12~1962.11) (第二書記) * 黃雲(1962.12~1966.8) * 劉竹溪(1966.8~1967.3) (代理書記) * 王斌(1968.4~1969.2)(革命委員會主任) * 王程明(1969.2~1969.11(革命委員會主任) * 閻壽湖(1969.11~1970.8)(革命委員會主任) * 閻壽湖(1970.8~1970.11)(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小組長) * 於海學(1970.11~1971.4) (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小組長) * 於海學(1971.4~1973.5) * 鍾楓(1973.5~1977.5) * 郭鵬(1977.5~1978.4) * 李吉祿(1978.4~1979.12) * 梁成業(1979.12~1983.4) * 梁山(1983.4~1983.11)(代理) * 梁山(1983.11~1984.11) * 王仁武(1984.11~1987.3) * 陳雨萍(1987.3~1992.4) * 張文學(1992.4~1996.1) * 洪普洲(1996.3~1998.1) * 姜興和(1998.01~2001.12) * 李金早(2001.12~2002.10) * 莫永清(2002.10~2007.04) * 高雄(2007.04~2008.8) * 劉君(2008.8~2013.2) * 趙樂秦(2013.2~2021.2) * 周家斌(2021.2~) == 友好城市 == 國內 國外 友好交流城市 * 浙江省台州市(2005年1月20日) * 四川省綿陽市(2005年9月25日) * 湖南省衡陽市(2009年3月23日) * 河南省開封市(2014年10月26日) * 熊本市(1979年10月1日) * 黑斯廷斯市(1981年3月4日) * 奧蘭多市(1986年5月14日) * 濟州市(1997年10月29日) * 託倫市(2010年8月29日) * 穆拉特帕夏市(2013年10月23日) * 石川縣小松市 * 兵庫縣加古川市 * 沖繩縣那霸市 * 群馬縣太田市 * 茨城縣取手市 * 京畿道富川市 == 名人 ==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書籍 === * 《桂林市概況》1986年4月 桂林市市志編纂委員會 == 外部連結 == * 桂林市人民政府 * 桂 桂 桂 Category:前4世紀建立的聚居地
柳州市
柳州市(郵政式拼音:,柳州話拼音:,壯文:),簡稱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西中北部,地形為“三江四合,抱城如壺”,亦稱“壺城”。 柳州全市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554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81.92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415.7934萬,其中市區常住人口251.9051萬。常住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比例超過五成,達56.4%,其中壯族佔少數民族人口的64.1%,各族通行普通話的同時講西南官話。自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建立潭中縣城以來,柳州已經有超過2,100年建城史,是國務院批准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國家甲級旅遊城市。市人民政府駐城中區文昌路66號。 溫家寶曾經為柳州題詞“山青水秀地乾淨”。柳州人口在中國城市排名第55位,相當於德國的紐倫堡及美國的坦帕。 == 歷史 == === 古人類時期 === 柳州是中國乃至東亞最重要的古人類化石發現場所之一。 舊石器時代:柳江人可能是東亞迄今所發現的最早的晚期智人,生存年代目前尚無確切資料吳秀傑,劉武,董為,闕介民,王燕芳:《柳江人頭骨化石的CT掃描與腦形態特徵》,《科學通報》,2008年,53(13):1570-1575頁,依據鈾系法測定的結果,最小值為距今約6.7萬年,最大值距今約22.7萬年─10.1萬年。Shen G J, Wang W, Wang Q, et al. U-Series dating of Liujiang hominid site in Guangxi, Southern China. J Hum Evol, 2002, 43: 817-829.與日本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可能有一定關係。吳新智:《中國與日本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的關係》/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PPER PALAEOLITHIC HUMAN FOSSILS OF CHINA AND JAPAN,《人類學學報》,1988年 03期李志偉:《“日本最早的居民源自華南”為何得以成說?》,《社會科學家》/SOCIAL SCIENTIST,1998年 06期。甘前巖遺址也出土了人牙化石十多枚,屬舊石器時代晚期,與柳江人時代相近,有蒙古人種特徵。白蓮洞遺址下層為舊石器時代遺址,白蓮洞人約生活在5萬年前,其生活地點考古發掘出石器500多件、人牙化石2枚、動物骨胳化石3,500多件、人類用火遺蹟2處。該地建有中國第一個洞穴博物館,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於這一時代的遺址還有:都樂巖遺址、柳江周洞遺址及鯉魚嘴下層。 中石器時代:時間距今1.8─1萬年左右。由鯉魚嘴遺址發掘的大龍潭人骨距今約12,000─7,000年,同樣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屬於這一時代的遺址還有:柳江思多巖遺址、陳家巖遺址、白蓮洞第三、第二文化層、鯉魚嘴文化層中部。這類遺址除洞穴遺址外,還出現了巖廈式遺址。 新石器時代:時間距今1~0.6萬年左右。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較多,蘭家村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陶片分佈密集,共發現943件,紋飾多為拍印的粗繩紋。屬於這一時代的遺址還有:白蓮洞上文化層、鯉魚嘴上文化層、響水遺址、鹿谷嶺遺址、公店村遺址。 === 建城史 === 百越時期:柳州位於先秦時期的百越之地,相關的有西甌越,南越等百越分支。陳國強,1999,百越族與臺灣原住民。臺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陳國強等,1988,百越民族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柳州的蠻王城遺址處於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距今約4,000年。 秦朝時期:前219年,秦始皇命屠睢為統帥,發兵五十萬,開始進行長期的秦攻百越之戰,與譯籲宋、桀駿率領的西甌軍遭遇,第一次戰爭付出慘重代價,屠睢身亡。靈渠修通後,發動第二次戰爭,於公元前214年最終深入嶺南,現在的柳州地方隸屬秦桂林郡,但秦政權對地方控制力並不強。劉安等:《淮南子》,西漢。司馬遷:《史記》,西漢。張榮芳、黃淼章:《南越國史》,第2版 南越國時期:秦朝滅亡後,該地區成為原秦將領及越人建立的南越國的一部分(建國時間約在公元前204年)。南越國的統治持續了近百年時間。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後黎朝。 漢朝時期:漢武帝時,路博德率軍進行了漢平南越之戰(公元前112年),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冬,滅南越國,同年在現在柳州的地方建城,稱之為潭中縣屬鬱林郡。班固:《漢書》,東漢。地方則主要由當地人管轄,土司制度一直延續到明清“改土歸流”時期。柳州九頭山漢墓為這一時期代表。出土了40多枚漢武帝和漢宣帝五銖錢,是柳州最早的貨幣貿易證物。鐵鍤和鐵條表明潭中縣已進入鐵器農具時期。出土的琉璃飾品有可能來自東南亞或印度東海岸,從合浦登陸,經南流江、北流江西上柳江進口。戴義開:《從圩市到商埠──柳州古代商貿發展史初探》,《廣西地方誌》,1994年05期 === 古代史 === 三國時期:三國孫吳鳳凰三年(274年)以鬱林郡分出桂林郡,潭中縣屬桂林郡。 三國時期,潭中縣以西,今桂西境唯一的縣城定周(今河池市宜州區)撤消建制,紅水河流域和今龍、融兩江流域即今柳州地區和河池地區的桂西北,就完全沒有中央王朝的地方行政建制。這標誌著桂西北少數民族和漢化程度較高的桂東以至中原的經濟交流進入了波谷時期。 西晉時期:太康三年(282年)潭中縣從縣治所升為桂林郡治所。 南北朝時期:南朝齊(479─502年),從潭中縣轄地分置齊熙郡。 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後為潭中縣治馬平郡治所。 隋朝時期:開皇11年(591年),潭中縣改為桂林縣,後又改為馬平縣。大業元年(605年),馬平縣屬桂林郡。大業三年(607年),屬始安郡。 left|thumb|220px|唐開元寺遺址 唐朝時期:唐武德四年(621年),馬平縣為昆州治所,後昆州又改為南昆州,屬嶺南道。唐太宗貞觀八年(634年),改南昆州為柳州,這就是柳州得名的開始。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名為龍城郡。乾元元年(758年),龍城郡複名柳州,並沿用至今。唐太宗時期,開通了桂州經現在柳州到邕州的買馬路,據《元和郡縣誌》記載:桂州至柳州530裡,柳州至嚴州(來賓縣)200裡,嚴州至賓州190裡,賓州至邕州(南寧)245裡。武則天時期又在臨桂相思埭開闢了桂柳運河,溝通湘江經灕江、洛清江到柳州的水路。柳州以唐代古文運動發起人,改革家柳宗元(773年─819年)聞名,當時在市中心建有紀念柳宗元的柳侯祠,衣冠冢,羅池,現存唐開元寺遺址等遺蹟。當時經濟依然以農業為主。 北宋時期:坊間圍牆拆除,商販攤點深入到民居,民居也擴散到城廂各處。柳江上游的龍江以及融江地區之間的大量木材沿江而下於柳州集散,大中祥符間(1008—1016年),皇室修玉清、昭應等道宮,列舉所用各地木材8種,其中就有柳州杉木。柳州木製品從此聞名於世,成為後來柳州棺材相關諺語:“穿在蘇州,玩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產生的歷史背景。1052年─1053年,柳州短暫被儂智高軍控制。之後北宋政府在今三江侗族自治縣、融水、羅城和南丹、金城江、宜州等地設有博易場(貿易市場),山區土特產特別是木材大量外銷。《宋會要輯稿》就有融州王口寨大宗板木水運到柳州的記載。柳布行銷各地。柳江沿岸曾建有青瓷窯,可能曾銷往東南亞。柳城大埔有坡式龍窯群。柳州城下碼頭除了運載宜州地區的鉛、錫礦,可能還有瓷器銷售到海外市場。馬鞍山下靈泉寺“來棲之士,指以千計。”,意味著住宿等服務業的發展。 南宋及元朝時期:唐宋諸多遷柳官員的到來為柳州經濟文化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南宋丞相吳敏、王安石(南宋)、汪伯彥都曾在柳州居住。宋代城南建有駕鶴書院。南宋鹹淳元年(1265年),為防範蒙古騎兵的衝擊,宋朝將州官署從柳州城搬遷到西北面偏離桂邕大道的柳城縣,此後經元朝一代共百年時間是柳州歷史上第一次大的衰落。元皇朝大大強化了驛道的管理,桂林到馬平縣城的陸路驛站有東泉驛等4個,水路驛站經洛清江有蘇橋、大石、橫塘、舊縣等5個,主要為軍事需要,但對地方經濟交流也有一定推動作用。 明朝時期:明洪武元年(1368年),柳州更名柳州府,府官署從柳城遷回馬平縣,馬平縣從宋代以前的州治所上升為府治所,柳州再次成為統轄二州十縣的府署駐在地。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政府擴建柳州城垣,城高舊制一文八尺,城東西長三華里,南北寬二里,即今城中區南半部到柳江北岸坡上範圍之內,環城布有東、北、西、鎮南、靖南共五個城門,現存柳州鎮南門古城牆及清代重修的柳州東門城樓一段。柳州市主要景區 詩云:壺城明初建,得名因形模,麗江凡四折,如環抱城郭。於是壺城和龍城,併為柳州之別稱。明代的中晚期,柳州步入了粵西盛郡的發展階段。葡萄牙商人曾從廣州買桐油運往歐洲,很可能為柳州產品。明代著名人物有柳州八賢等。明末,出逃的明朝皇帝南下柳州,清明兩朝在柳北一帶長達數十年的拉鋸戰使得柳州遭受重大損失。 清朝時期:清朝平定南明後,相對的穩定使得柳州城成為廣東,貴州和湖南間的貿易中心,今魚峰區太平街一帶就有的太平圩,槎山圩,喇堡圩,上汀圩和思浪圩等。清雍正十年(1732年),柳州設古州運館,辦理柳古(今貴州榕江縣)間航運之倉挽運業務。柳州主要向南方輸送木材,糧食,並向北運鹽。當時在今柳州高中內建立了粵東會館,今景行小學內建立了湖南會館,十二中今群眾藝術館有江西會館,今柳州劇場附近的福建會館, 和今青雲路近樵家巷處廬陵會館等,柳州的商業地位在當時達到了一個高峰。當時柳州城內出現了大量表現行業特色的地名,意味著城市手工業和服務業的發展。 === 近代史 === 太平天國運動時期:洪秀全稱天王之地的武宣東鄉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妹莫愁憂,捲起包袱上柳州,跟隨天軍去打仗,太平天下樂悠悠。”柳州曾一度為天地會建立的起義政權大成國佔據。 清朝末期:隨著廣西多個城市被開闢為通商口岸,梧州闢為通商口岸之後(1887年),中國大西南物產經西江東下珠江出口大量增加,在光緒三十年(1904年)就有桂富、柳平兩艘商業輪船行駛柳梧航線。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法國以柳州發生陸亞發會黨起義事件,需要保護商民為由,駐兵柳州。南寧闢為商埠的當年(1907年),香港英商天和洋行先後派出電龍、電馬等8艘客輪船行梧邕、梧柳線;翌年,又將所代理的美商利國號等4艘客輪投入梧州線運輸。這一年,又有法國兵輪“亞居士”號由鬱江駛至柳州。大量洋紗湧進,柳州農村出現離開農業生產而從事紡紗的專業戶。同時,本地蠶絲出口走俏。在柳州知府楊道霖時期(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至宣統元年(1909年)十一月任),柳州興起辦實業的風潮,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試圖成立柳州官銀號,但不能與外資競爭,未成。五月初一日,成立柳州商務總會。合資試辦華興改良植木公司,至香港購辦鋸木、起重機器,依照先進技術鋸辦木材運出,分銷廣州、香港、上海、天津等埠。 民國初年:地方軍閥統治時期,新桂系喊出“建設廣西”的口號,在柳州大力發展金融業和製造業,但柳州曾於1928年遭受巨大火災,半城被燒燬。後拆除了大部分明代城牆,開建馬路。當時廣西省主席黃紹竑原策劃1928年將省會遷至柳州,在柳州大興城市建設,並在規劃中將魚峰路作為新柳州的中心,在大龍嶺興建了會展中心;三十米寬的魚峰路時為廣西第一路;輻射出的東大路,正南路等甚為繁華。三十年代,由於蔣桂戰爭,柳州錯失了成為省會的最好一次機會,但1937年時,在雞喇的廣西機械廠製作出了柳州歷史上第一輛軍用戰鬥機。小樹林實驗室資訊科技應用社全體:《柳州百年興衰史》,2004年4月16日 全面抗日戰爭時期:西南重鎮柳州成為抗日的大後方,柳州曾為韓國臨時政府駐地(1938年11月─1939年5月)。武漢,廣州失守後,柳州不斷遭到日機的空襲。1939年柳江鐵橋開始建設,次年完成,和黔桂鐵路一道奠定了柳州西南地區交通中心的地位。 豫湘桂戰役及日軍佔領時期:1944年春,為打通從東北到越南的大陸交通線,日軍發動了豫湘桂戰役。桂柳會戰之後,桂林、柳州相繼被日軍佔據。1944年11月至1945年6月,柳州曾被日軍佔領。抗戰時期柳州城區遭受了大規模的破壞和焚燒。 民國政府統治末期: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衡寶戰役之後,桂系和中華民國政府控制的軍隊18萬餘人收縮廣西,11月25日,第四野戰軍三十九軍三四三團從沙塘方面進入並佔領柳州。12月19日,柳州市人民政府成立,魏伯任首任柳州市市長。1950年將柳州市定為省轄市。 === 現代史 === 1950年柳州市工業總產值不足千萬元,次於梧州位列廣西第二;三年經濟恢復時期,於白沙一帶興建了鋅品廠的前身柳州鉛鋅礦,木材廠和磚瓦廠,組建了染織廠,兩年後的1952年,工業總產值已經達到了2,600萬元。1950年6月,原桂系統戰人士、政務院委員黃紹竑在政務會議上提議中央將廣西省會改設在柳州。但是,黃紹竑等人的提議並沒有獲得表決的機會。 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柳州工業形成了機械工業,有色冶金工業和木材加工業三大支柱產業。1954年7月胡志明在柳州現紅樓舊址與周恩來舉行會談,就和平解決中南半島問題的日內瓦會議涉及的重大問題交換意見,並發表了聯合公報。 大躍進運動期間:中央政府在柳州規劃了新工業區,部署了十大重點建設專案:柳州鋼鐵廠,柳州熱電站,柳州空壓機廠,柳州化肥廠,柳州第二化工廠,柳北水廠,柳州微型汽車廠,柳州水泥廠,柳江造紙廠,以及由上海遷來的建築機械廠即今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不久後,在備戰的思想下,再次從上海將針織廠,標準件廠等企業內遷來柳州。柳州同時在積極吸收內遷帶來的先進管理,人員,技術的基礎上,建設了油漆廠,製藥廠和開關廠。至1960年,柳州市工業總產值已經超過3億元,全市人口增加到35萬。大躍進是柳州的一個快速發展時期,奠定了柳州的工業城市地位。 文革時期:柳州遭受了動亂的浩劫但在工業方面也有亮點。1966年柳江大橋復建。1969年柳州第一輛“柳江”牌汽車問世,成為柳州汽車產業的開端。七十年代初,柳州電晶體廠成功製造出高頻三極體。 改革開放初期:柳州工業發展迅速,柳州一度成為華南僅次於廣州的工業城市。柳州市電扇廠、兩面針牙膏廠、柳州開關廠等國企當時被譽為“八大金剛”。1992年柳州實現了工業總產值超百億元。雖然1993年夏末,百年一遇洪水襲擊柳州,1993年柳州工業產值達142億,列全國城市綜合排名第27位。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於1993年在深交所上市,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家工程機械類上市公司。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網站 藝術中心,文惠橋,魚峰大廈,東環大道,水上中心等大型工程均在當時動工。 九十年代中後期:1994年至1999年,作為老工業基地的柳州經歷了體制改革帶來的陣痛。柳州經濟幾乎停滯,1995年工業產值為266.51億元,2000年也僅僅達到328.32億元,遠低於全國發展速度。柳州腐敗問題叢生,原柳州市市委書記劉知炳,經調查後,被開除黨籍,判處15年有期徒刑。廣西原副主席孫瑜貪汙受賄一審判18年 劉知炳事發後,柳州司法、民政、交通以及多個部門主要領導班子基本上為之一空,公安局局長於丁、副局長李玉章、梅柳城等6人被判刑,柳州市中級法院院長藍樹高、柳州鐵路公安局副局長遊德福,以及柳鐵緝毒緝私大隊、柳州地區民政局、柳州市供電局、地稅局、郵電局、對外貿易公司等多個強力部門一二把手落入法網。廣西原副主席孫瑜一審被判18年 八年間 “一正三副”四名主席 城市標誌雙馬雕像和音樂廣場的沖天水柱被拆毀,壺西和壺東大橋建設停滯,市區環境也因工業發展而嚴重惡化。當時建設有供水大廈,東風商場,五星商廈等。南寧經濟總量在這一時期超過柳州,成為廣西最大的城市。 20世紀末—21世紀最初十年:柳州市政府加強了對環境汙染的治理,新建了汙水處理系統,工廠逐漸遷出柳州市區並增建環保設施。初期建設有聚寶大廈,麗晶大酒店等高層建築。後期建設有華天世紀酒店,麗笙酒店(2009年,位於陽光100城市廣場),柳州市博物館重建,中心廣場翻修等。柳江下游修建了水壩,河道變得更寬敞,並新建了防洪設施,美化了沿江道路,設定了更多的文化運動娛樂設施。柳江上的蟠龍山人工瀑布群、柳江水上音樂噴泉、柳江明珠水上大舞臺、箭盤山雙塔夜景照明系統建設均在這一時期建設完成,柳江上的橋增加到14座。並開始舉辦國際水上專案競賽活動。2002年之後的柳州成為了真正的工地,房地產迅速升值。其中建設最快的區域為城中區的河東,成為柳州新的行政、商務、教育及生活中心,建設有柳州市政府及市民廣場,柳州市法院,柳州市電視臺、陽光100城市廣場,柳州市人民醫院新院,柳州高階中學新校區及多個企業總部,高層住宅區等。 工業發展:柳州開始了陽和工業園,柳州汽車城的建設過程。2007年2月,柳鋼股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廣西柳州鋼鐵公司 柳州市政府為應對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挑戰,先後引進了中國一汽集團、二汽集團、上汽集團,日產,雷諾及通用汽車等行業巨頭,對汽車產業進行資產重組。柳特與一汽合作,政府將柳特股權全部劃撥給一汽。柳汽與東風的合作,柳州無嘗劃撥給東風75%的股份。2006年東風柳汽出售25%股權給日產和雷諾,日產和雷諾正式進駐柳州。柳微與上汽集團、通用汽車合作,重組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為了達成合作,政府把柳微的84.1%的股權,全部劃撥給上汽集團。之後通用汽車以9900萬美元資金注入,獲得34%的股權,引起較大爭議。上汽通用五菱在穩步提升“五菱之光”等產品市場競爭力的同時,成功推出了雪佛蘭SPARK。2007年柳州微型商用車市場份額全國第一,佔有率達43%。2009年柳州汽車產量過百萬,上汽、一汽、二汽、重汽都在柳州建立了整車生產基地,汽車產業已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整車及零部件產業鏈,本地零部件配套率超過50%。2011年,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收購波蘭軍工企業Huta Stalowa Wola工程機械事業部。交易的價值可能高達6350萬歐元(合9400萬美元)。 == 地理 == 柳州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中北部,東經108°50′-109°44′,北緯23°54′-24°50′。 柳州市區地形平坦,微有起伏,海拔在海拔85至105米之間,東、西、北三面環山,具有典型的岩溶地貌特徵。由於柳江穿流市區及氣候、巖性、構造的影響,形成河流階地地貌、岩溶地貌迭加的天然盆地。 柳江自北向南繞呈半島形的柳北半島,又向北,向東北又繞行向西南,最後向東南流出,故柳北半島素有“世界第一盆景”的美譽。本世紀初,經建水壩蓄水後,柳江江面較以往更寬敞,建有世界最長的人造景觀瀑布。 山峰點綴於城市之間,著名的有魚峰山,馬鞍山,鵝山,箭盤山,文筆峰,雀兒山等。城南有都樂巖,為喀斯特地貌溶洞典型。 === 氣候 === 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較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平均日照時數達1634.9小時,平均氣溫20.5℃,無霜期長達314天,年均降水量近1450毫米。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和畜禽、魚類的繁殖。 === 汙染情況 === ==== 排汙情況 ==== 2009年柳州重點工業企業排放達標率97.3%,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為9.1萬噸和7.81萬噸,已提前一年達到“十一五”主要汙染物總量減排目標。 ==== 水體汙染 ==== thumb|220px|柳侯公園內羅池 對柳州影響最嚴重事故是2012年廣西龍江鎘汙染事件。 2009年全年柳江飲用水保護河段為國家地表水Ⅲ類水質。柳州市區主要排汙口有:竹鵝溪、白沙、回龍溝、香蘭河、柳江造紙廠、靜蘭和龍泉山共7個排汙口。梁斌,成官文,朱宗強,梁凌,梁寧,桂林工學院廣西環境工程與保護評價重點實驗室,《柳州市區柳江河段水環境容量研究》,《水資源保護》2008年10月第24卷增刊第1期柳江市區河段2006年檢測發現存在有機汙染。氨氮(NH3-N)在露塘斷面各水期達標,二橋和沙堡灘斷面枯水期超標,各斷面年均值按功能區達標。當期主要汙染來源為柳州市化學工業集團和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公司排放的工業廢水。總磷(TP)在露塘斷面各水期達標,二橋斷面除豐水期外均超標,沙堡灘斷面枯水期超標,二橋和沙堡灘斷面年均值不能按功能區達標;總氮(TN)在露塘斷面各水期均達標、二橋斷面全年超標、沙堡灘斷面在枯水期和豐水期均出現超標,二橋和沙堡灘斷面年均值不能按功能區達標。總體評價,2006年露塘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水質標準,二橋斷面屬Ⅲ類水質標準,沙堡灘斷面屬Ⅳ類水質標準。 ====空氣汙染==== 作為工業城市,柳州曾經有較為嚴重的空氣汙染,空氣中二氧化硫嚴重超標。20世紀80、90年代的柳州,酸雨率曾高達98.4%,成為我國四大酸雨區之一。“風吹一地灰,十雨九場酸”,曾是柳州人噩夢般的記憶。 1996年“九五計劃”後,柳州開始全面治理空氣和水汙染問題,2009年,柳州市區空氣質量優125天,良231天,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主要汙染物二氧化硫濃度年日均值為0.063毫克每立方米,比2008年下降11.3%;全年酸雨頻率20.7%,比2008年下降23.1%,全年酸雨pH均值5.45,約等於茶濃度。 ==== 汙染物處理 ==== 2009年,柳州全市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為50%,城市汙水處理能力每日35萬立方米,城市生活汙水集中處理率為81.1%,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為100%。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柳州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柳州市委員會 柳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柳州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柳州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張曉欽 劉傳林 張壯 陳鴻寧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江蘇省南通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安縣 山東省萊州市 河南省信陽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3年11月 2020年1月 2021年2月 2019年1月 === 歷任領導 === ; 市委(第一)書記 * 李一平(1949年12月-1950年2月) * 陳楓(1950年2月-1951年10月) * 魏伯(1951年10月-1954年6月) * 蕭寒(1954年6月-1965年4月) * 梁山(1965年4月-1967年?月) ; 市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領導小組組長 * 修向輝(1970年7月-1971年5月) ; 市委書記 * 修向輝(1971年5月-1974年2月) * 郭鵬(1974年2月-1977年6月) * 黃雲(1977年6月-1979年12月) * 劉竹溪(1979年12月-1983年12月) * 田民(1983年12月-1988年3月) * 王仁武(1988年3月-1992年5月) * 陳雷卿(1992年5月-1995年2月) * 劉知炳(1995年2月-1998年1月) * 蔣純基(1998年1月-2000年7月) * 沈北海(2000年7月-2003年5月) * 吳整合(2003年5月-2006年1月) * 蔣濟雄(2006年1月-2008年1月) * 陳剛(2008年3月-2013年3月) * 鄭俊康(2013年1月-2021年2月) * 吳煒(2021年2月-2023年11月) * 張曉欽(2023年11月-) ; 市長 * 魏伯(1949年10月-1954年6月) * 褚方珍(1954年6月-1956年12月) * 周彤(1956年12月-1957年12月) * 褚方珍(1958年1月-1958年7月) * 孫芸生(1959年1月-1960年3月) * 馬振東(1960年3月-1961年3月) * 孫芸生(1961年3月-1967年?月) ; 市革命委員會主任 * 王國瑞(1968年8月-1969年3月) * 趙玉軒(1969年3月-1969年12月) * 修向輝(1969年12月-1974年2月) * 郭鵬(1974年2月-1977年1月) * 黃雲(1977年1月-1979年12月) * 區濟文(1979年12月-1980年9月) ; 市長 * 區濟文(1980年9月-1984年5月) * 石琪高(1984年5月-1990年10月) * 劉知炳(1990年10月-1995年3月) * 趙玉林(1995年3月-1997年5月) * 宋繼東(1997年5月-2002年12月) * 陳向群(2002年12月-2007年4月) * 陳剛(2007年4月-2008年2月) * 鄭俊康(2008年2月-2013年1月) * 肖文蓀(2013年2月-2015年11月) * 吳煒(2015年12月-2021年2月) * 張壯(2021年2月-) === 行政區劃 === 柳州市下轄5個市轄區、3個縣、2個自治縣。 * 市轄區:城中區、魚峰區、柳南區、柳北區、柳江區 * 縣:柳城縣、鹿寨縣、融安縣 * 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 此外,柳州市還設立以下行政管理區: 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柳東新區(柳州汽車城)、陽和新區(陽和工業園)。 柳州市行政區劃圖 柳州市行政區劃圖 柳州市行政區劃圖 柳州市行政區劃圖 柳州市行政區劃圖 柳州市行政區劃圖 柳州市行政區劃圖 柳州市行政區劃圖 柳州市行政區劃圖 柳州市行政區劃圖 柳州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壯文(官式譯寫)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壯文(官式譯寫)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其中:民族鄉 450200 柳州市 18,596.64 4,157,934 城中區 545000 31 53 33 6 450202 城中區 77.56 243,628 城中街道 545000 7 450203 魚峰區 861.80 668,961 麒麟街道 545000 8 4 450204 柳南區 541.37 617,925 潭西街道 545000 8 3 450205 柳北區 301.27 484,765 雀兒山街道 545000 8 3 450206 柳江區 1,772.04 503,772 拉堡鎮 545100 8 450222 柳城縣 2,114.37 314,242 大埔鎮 545200 10 2 1 450223 鹿寨縣 2,974.80 337,298 鹿寨鎮 545600 6 3 450224 融安縣 2,898.09 253,360 長安鎮 545400 6 6 450225 融水苗族自治縣 4,638.17 412,445 融水鎮 545300 7 13 2 450226 三江侗族自治縣 2,417.17 321,538 古宜鎮 545500 6 9 3 注:魚峰區數字包含柳東新區所轄雒容、洛埠2鎮及陽和新區所轄陽和街道。 注:魚峰區數字包含柳東新區所轄雒容、洛埠2鎮及陽和新區所轄陽和街道。 注:魚峰區數字包含柳東新區所轄雒容、洛埠2鎮及陽和新區所轄陽和街道。 注:魚峰區數字包含柳東新區所轄雒容、洛埠2鎮及陽和新區所轄陽和街道。 注:魚峰區數字包含柳東新區所轄雒容、洛埠2鎮及陽和新區所轄陽和街道。 注:魚峰區數字包含柳東新區所轄雒容、洛埠2鎮及陽和新區所轄陽和街道。 注:魚峰區數字包含柳東新區所轄雒容、洛埠2鎮及陽和新區所轄陽和街道。 注:魚峰區數字包含柳東新區所轄雒容、洛埠2鎮及陽和新區所轄陽和街道。 注:魚峰區數字包含柳東新區所轄雒容、洛埠2鎮及陽和新區所轄陽和街道。 注:魚峰區數字包含柳東新區所轄雒容、洛埠2鎮及陽和新區所轄陽和街道。 注:魚峰區數字包含柳東新區所轄雒容、洛埠2鎮及陽和新區所轄陽和街道。 == 人口 == 2022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396.7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0萬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417.5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1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3.65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70.33%,比上年末提高0.40個百分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為50.73%,比上年末提高0.31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3.28萬人,出生率為8.28‰;死亡人口2.20萬人,死亡率為5.56‰;自然增長率為2.72‰。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4,157,934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3,758,70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99,230人,增長10.62%,年平均增長率為1.01%。其中,男性人口為2,156,439人,佔總人口的51.86%;女性人口為2,001,495人,佔總人口的48.14%。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7.74。0-14歲的人口為792,391人,佔總人口的19.06%;15-59歲的人口為2,650,701人,佔總人口的63.75%;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14,842人,佔總人口的17.19%,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17,362人,佔總人口的12.44%。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907,694人,佔總人口的69.93%;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250,240人,佔總人口的30.07%。 === 民族 === 柳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居民的民族構成達30餘種。由於古代戰爭,移民,壯漢通婚,秦漢以來官方漢化的原因,漢族成為最大的族群。壯族、苗族、侗族、瑤族、回族、仫佬族等少數民族的人口有180餘萬人,佔全市總人口數的52%以上。有2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和融水苗族自治縣。另有少數民族鄉5個: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同樂苗族鄉、高基瑤族鄉;融水苗族自治縣同練瑤族鄉、滾貝侗族鄉;柳城縣古砦仫佬族鄉。 * 漢族由於戰爭、屯墾、近現代的企業內遷等原因,來自中國大陸多地. 湖南、廣東、四川、上海、江西為現代主要人口來源。 * 壯族主要分佈在柳江、柳城、融安、鹿寨等縣和城區。 * 苗族、侗族和瑤族主要分佈在融水、三江兩縣。 * 仫佬族主要分佈在城區和柳江、柳城縣。 * 回族主要分佈在城區和鹿寨縣。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964,765人,佔47.25%;壯族人口為1,481,872人,佔35.64%;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711,297人,佔17.1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26,117人,增長6.86%,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66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73,113人,增長14.2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66個百分點。其中,壯族人口增加160,814人,增長12.17%,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49個百分點;苗族人口增加48,981人,增長20.41%,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56個百分點;侗族人口增加35,270人,增長14.91%,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24個百分點;瑤族人口增加18,964人,增長26.4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27個百分點。 柳州市民族構成(2020年11月) 民族名稱 漢族 壯族 苗族 侗族 瑤族 仫佬族 回族 水族 毛南族 土家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1,964,765 1,481,872 288,985 271,748 90,667 30,897 6,311 4,982 3,402 3,237 11,068 佔總人口比例(%) 47.25 35.64 6.95 6.54 2.18 0.74 0.15 0.12 0.08 0.08 0.27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67.57 13.18 12.39 4.13 1.41 0.29 0.23 0.16 0.15 0.50 == 交通 == 作為華南地區重要城市之一,柳州為西南、中南、華南及東南亞之間的交通樞紐,素有“桂中商埠”的稱號。柳州為前柳州鐵路局所在地,曾是中國唯一一個非省會城市鐵路局駐地。湘桂鐵路、衡柳鐵路、黔桂鐵路和焦柳鐵路交匯於此,並有城際列車開行於南寧、柳州與桂林之間。城區被北環高速,桂柳高速-柳南高速,宜柳高速環繞,現有高速公路至宜州、南寧、北海、桂林等地。、、過境。柳州白蓮機場有航線飛往中國主要城市,附近還有桂林兩江國際機場以及南寧吳圩國際機場。 === 公交 === 公交截至2018年,柳州恆達巴士公司運營公交線路102條,擁有公交車輛1391輛,線路覆蓋柳州市所有城區及郊區,年客運量達2.11億人次。2018年6月起,柳州公交正式實行所有線路支援微信支付乘車。票價:空調線2.00元,普通線1.00元,部分線路1.50元-2.40元 === 快速公交BRT === 柳州建有快速公交系統,共八條線路,2013年12月30日,柳州快速公交系統(BRT)正式開通運營,目前線路包括快1線、快1線區間、快2線、快3線、快5線、快6線、快7線、快8線、快9線、快9線區間共10條線路。票價:1.00元(區間免費換乘)。 === 軌道交通 === 柳州曾於1928年建立了輕便鐵路,該鐵路為廣西首個城市軌道交通,該鐵路已消失。2020年,乘坐“柳州製造”的跨座式單軌車輛,體驗柳州城市新名片——柳州軌道交通試驗段等成為2020年廣西文化旅遊發展大會一部分。 === 水上公交 === 2014年3月31日,柳州水上公交系統正式開通,由柳州順達水上公交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成為廣西區內開通的第一個水上公交系統。柳州水上公交運營線路共9條線,其中橫渡線7條、環線1條、快速環線1條。票價:橫渡線2.00元,環線、快速環線3.00元 == 經濟 == 柳州是處於中國西南,華中,華南及東南亞各國之間的工業重鎮,產品主要銷往南中國,東南亞及世界各地。全市現有工業企業3400多戶,其中規模以上430戶,大型工業企業11戶,近20萬產業工人。廣西汽車集團、柳鋼、東風柳汽、柳工4家企業躋身工業企業全國500強行列。目前,已經形成以汽車、機械、冶金三大支柱產業為龍頭,製糖、菸草、造紙、製藥、化工、建材、紡織等產業蓬勃發展的現代工業體系。 === 汽車製造業 === 自1969年製造第一輛柳江牌汽車以來,汽車製造發展尤為迅速,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中國三大汽車集團整車廠的城市,也是中國第三個汽車年產量超過一百萬輛的城市(2009年11月19日達到100萬輛,北京,上海也於同年達到100萬輛)。擁有“柳工”、“上汽通用五菱”、“東風乘龍”、“風行”、“SPARK”等知名汽車名牌。主要汽車企業包括: * 柳州五菱汽車 * 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 * 一汽解放柳州特種汽車有限公司 * 中國重汽集團柳州運力專用汽車有限公司 === 機械製造業 === 機械製造業有悠久的歷史,主要公司建立於解放初期。 * 廣西柳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柳州歐維姆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 柳州機車車輛廠(鐵路運輸機械製造業) === 冶金化工類 === * 廣西柳州鋼鐵(集團)公司 * 華錫集團 * 廣西魚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 柳州鋅品股份有限公司 * 柳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輕工業 === 輕工業擁有“兩面針牙膏”、“金嗓子喉寶”、“花紅藥業”等中國馳名商標,產品遠銷國內外。相關企業包括: * 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 * 廣西金嗓子有限責任公司 * 廣西花紅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 城市規劃 == 柳州市將按一主三新(主城區、柳東新區、北部新區、柳江新區)的模式在改造原有柳州半島主城區基礎上,新建柳東新區(陽和工業園、柳州汽車城),北部生態新區,柳江新區。 柳州半島已建成311米的柳州地王國際財富中心與254米的柳州保利國際中心等超高層建築,以及五星步行街、步步高購物中心等商業集聚區,再進行高強度開發將會對柳州半島區域產生過大的壓力,故柳州市提出“一主三新”,將產業向市區外擴散。 柳東新區包括多個新企業總部及住宅專案建設工程,柳州汽車城將建設東風柳汽,上汽通用五菱及一汽集團的多個生產、研發、會展、住宅專案,同時也建設了廣西科技大學柳東校區、廣西科技大學鹿山學院等高等院校、柳州鐵一中學柳東校區、柳州二中、柳州鐵一中學初中部等基礎教育設施,柳州婦幼保健院(柳州兒童醫院)等民生設施也在穩步推進中。 北部生態新區是當前市政府主推新區,以工業設計、科技研發、電子資訊產業等生態友好型產業為主,目前正在建設柳州廣西工業設計城、電子科技大學廣西智慧製造研究院等專案。 柳江新區為柳江區主導的新區,以傳統製造業、物流業為主,目前已與志高集團簽約建設粵桂智慧家電集聚區,與香港毅德國際控股集團簽約建設柳州毅德城。 == 文化 == === 語言 === * 桂柳話:柳州市的通用語言為柳州話,屬西南官話桂柳片,大部分人口能使用桂柳官話,並以其為交流的通用語言。亦通行普通話,學校教學、大部分公共媒體使用普通話。以柳州話為母語的人群使用普通話時存在口音,此標準普通話變體稱為柳州普通話。 * 壯語:農村及城鎮地區常見語言有壯語,為壯語北部方言柳江土語。壯文普及率很低。壯文以拉丁字母拼音的方式書寫,會壯語的人只要3天熟悉拼寫規則即可看懂並開始書寫壯文。 * 鐵路語言:柳州鐵路局下屬職員及家屬,使用一種極類似柳州普通話的“鐵路語言”。該語言人群在柳州的分佈與柳州鐵路局職工居住範圍基本一致。 *客家話:桂柳話稱這種分佈在柳州地區的客家話方言為“麻概話”。麻概話分佈於廣西中部、北部和西部,以柳州為中心,來賓、桂林等地均有分佈。據1996的資料,麻概話使用人數有50萬到100萬。麻概話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大部分分佈在農村,也有分佈在城鎮的。柳州的麻概話受桂柳話影響較大,但仍可以和廣西博白、廣東韶關和廣東梅州的客家話簡單溝通。廣西博白的客家人認為麻概話是客家話和桂柳話的融合體,但還是完全可以溝通。 *平話:桂柳話稱平話為“土拐話”。習慣上以柳州市為界,將平話分為桂北平話和桂南平話,南北兩者差異大,北部平話內部差異亦大。桂北平話語音系統與西南官話、桂北湘方言、客家話、粵語、閩方言均不象,混合程度高,通用程度低。桂南平話在語音、詞彙及語法等方面受粵語影響較大,內部差異不大。其中桂南平話傳統上將其歸入粵語,但在1987年中國社會科學把平話列為一個不屬於粵語的漢語方言。與此相關的討論散見於各種學術平臺,至今未達成統一的意見。 *粵語(不限於邕潯片):在柳州城區和某些柳江流域縣區,有少量使用粵語(邕潯片)的居民沿河兩岸分佈。這很有可能是很多年前沿河上溯做買賣的南寧或桂平(甚至是梧州或廣東人)的後裔。他們與人交流主要為桂柳官話(桂柳話),但仍可以運用邕潯粵語交流。但總體來說邕潯粵語的分佈在柳州地區仍較少。 *閩語:柳城縣和融安縣有少量居民可以在家裡或與鄰里之間用閩語交流。和河池羅城縣、貴港平南縣和玉林某些地區一樣,可以使用閩語的地區居民早年可能是躲避戰亂從福建遷徙而來。這些語言使用者表示在看臺灣綜藝節目偶爾聽到主持人說的臺語(閩語),他們能完全明白其中的意思。但廣西閩語使用者的人數、分佈區域、遷入情況尚缺乏官方資料及有關文獻。使用人口可能少於邕潯粵語的使用人口。 ===飲食=== *小吃城:各種小吃城也是柳州一大特色,如青雲美食城等,聚集了各式的食物,飲食創新不斷,並有來自中國各個地區,日韓及部分歐美的品種。 *螺螄粉:柳州當地特有的一種米粉 ,以特色小店為主,各家研製的配方有所不同,湯是用螺螄熬成,粉煮熟後加入小菜,外加酸筍、木耳、花生、小蔥、腐竹等配料及按個人喜好新增酸辣調味又香又辣,令人大呼過癮,堪稱“柳州一絕”。離鄉的柳州人士都對其味特別的思念。自從螺螄粉出了便攜包裝後,便暢銷各大網路平臺,甚至遠售海外國際超市,也逐步成為飽含濃濃鄉情的特色送禮佳品。 *雲片糕:以柳城縣的最為出名,在明朝時就已經很有名氣,以糯米及白糖為主原料,再加上豬油、陳皮、桂花等餡,能保持細膩柔軟,雪白芳香,撕下一片片似雲彩一樣,故而得名。 *酸菜:最早發明於秦末,屬於泡菜的一種,是柳州的風味小吃,它採用醋、糖等原料醃製蔬菜、水果使其具有生津健胃、殺菌消炎、消食解乏的功效,更是天然植物性纖維素以及維生素的重要補充方式,經過現代食材用料選取和製作工藝的改進後,更是具有地域特色。 *穗柳餅家:是1985年建立的西式糕點公司,2010年在柳州有30多家,同時經營糕點及中西餐,質量上乘。該店的紅豆糕、綠豆糕等糕點清熱解暑,備受民眾喜愛。 *融水糯米柚:出產於融水縣,早在乾隆十九年(1755年)就有種植,皮薄肉嫩、汁多味甜且有糯米的香味。2008年8月27日獲准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狗肉:俗話說:“狗肉滾三滾,神仙坐不穩。”論及狗肉的地方品牌,北方屬延邊狗肉,而南方則數柳州狗肉最香。柳州狗肉的香,來源於狗肉的肉鮮、味美。狗是專門飼養來做火鍋的家狗,到吃火鍋時臨時宰殺。也有事先用鹽醃製好的,再把特別的味料塗上去,同樣香濃味美。柳州狗肉味道鮮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用肉桂、八角、香菇等多種天然香料配製而成的調料一同熬製。而且,柳州狗肉有個特別之處,即皮是脆的,因此柳州狗肉更增添了獨特的香脆滋味。 *柳城太平牛肉乾:相傳元和年間,唐代著名學者柳宗元被貶到柳州做刺使時,與隨行幾人途經現今太平地段,見天色已晚,便在一許姓小客棧落腳。好客的主人便拿出自釀的美酒與祖傳秘製的牛臘巴招待客人,香辣酥且回味無窮的牛臘巴與美酒山飲,甚是美妙。不知不覺柳刺使醉意已濃。第二天醒來,桌上美酒、牛臘巴已一掃而光,柳刺使長嘆到“酒醒不見牛臘巴啊!”後來就有了“酒醒不見牛臘巴”的典故。不論是牛臘八還是牛肉乾,都是幹而入味,有很多口味可供選擇,有辛辣和原味,入味的牛肉乾撒上白芝麻,口感讓人不能忘懷。 *馬打滾:這個有趣的怪名小吃,據說為融安人發明,後來在柳州也普遍出現在國營小吃店裡,該品種用糯米粉、豆粉、芝麻、黃糖粉製成,狀如湯圓。食用時在黃豆粉中滾幾滾即可,熱而嫩滑,香味可口。一對來自湖南的彭氏老夫婦在柳州的大街小巷開創的馬打滾最為出名,以推車叫賣為主,主要在青雲、圖書市場、東門以及各大公園附近。因為始終遵從原料新鮮和純手工做法,提前做好的馬打滾放到滾筒裡,滾上一滾,沾滿果粉的馬打滾就這樣完成了,收到廣大顧客的歡迎,同時還會有油堆小串,蓮子糊等季節小吃供應。因為攤點的不固定,所以要想吃到這些美味,需要熟識的顧客才會知道。自2013年,彭爺爺去世後,這家口味純正的馬打滾出現在市面的頻率也降低了。 === 特產 === * 柳州棺材:從北宋開始,柳江河上游融水、三江的木材在柳州貿易,柳州木因此出名。柳州棺材用的木材叫油沙杉木,入水則沉,入土難朽,香如梓柏,色如古銅。這些杉木直徑大,製作棺材時上下左右4塊完全是一整塊木一氣呵成,不加拼合。製成棺材後,再刷上數度熟桐油或生漆,質優式美。(《魚峰文史》,1993 )由於質量上乘,木質緊實,堅韌且輕,能避免鼠咬蟻蛀,埋地百年不朽,在昔日厚葬之風盛行時曾經暢銷大江南北,故自古在中國流傳著“生在蘇州,住在杭州,吃在廣州,死在柳州。”的說法。上世紀60年代後期,政府推行火葬,傳統棺材無用武之地,柳州棺材業逐漸消失。改革開放後,被製作成精美工藝品小棺材,選用上好紅木精製而成,色彩輕快,輔以龍、鳳、福、壽等雕刻圖案,尺寸從2釐米到30釐米不等。每具都是造型精巧,雕鏤工細,紋飾秀雅,瑩潔閃亮的藝術精品。看上去貴氣十足,且富有喜氣,可置於案頭欣賞;蓋板可開合,以盛置印章、金玉、珠寶等,十分雅緻。工藝品棺材取“升官發財”之意,常作為禮品。。 * 奇石:享有“天然大盆景”美譽的龍城不僅山水風光奇麗,而且盛產特色觀光奇石,藏量大、石種多、石質好,民間自古玩石成風,很久以來便有“柳州奇石甲天下”之說。柳宗元《山水記》中提到:“龍壁其下,多秀石可硯。”韓愈《羅池廟碑》中也以“白石齒齒”來說明柳州山石之奇。柳州市已成為全國乃至東南亞各國賞石界人士公認的“奇石城”,初步形成了一個獨特的“石玩產業”。市內有八桂奇石館、魚峰石玩精品館、柳侯盆景石玩館、馬鞍山奇石市場、柳州奇石城、中華石都、龍城石都等“三館四場”。。 * 錦繡:柳州的四個少數民族都有各具特色、異彩繽紛的織錦。分別是:壯錦、侗錦、苗錦和瑤錦。其中,壯錦早在唐代就已經成為了朝廷貢品,而苗錦則被譽為中國織錦“一朵燦爛的彩雲”。織錦是柳州少數民族最具代表性的紡織工藝品。由於各民族所處的環境和審美觀念不同,織錦也呈現出各自特有的風格,或華麗典雅,或樸素大方,盡顯風情。。 === 非物質文化遺產=== 柳州儲存有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全廣西範圍的3項,具有豐富的民族特色和城市自身積澱的文化特徵。柳科協:《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利用前景研究》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桂劇(廣西壯族自治區)、彩調(廣西壯族自治區)、壯劇(廣西壯族自治區)、侗族木構建築營造技藝(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縣)、苗族系列坡會群(融水苗族自治縣) * 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柳州山歌、高沙鑼鼓、侗戲 * 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融水苗族蘆笙鬥馬、鹿寨平山山歌、柳城民間傳統山歌、柳江壯族師公舞、融安縣長安文場、三江縣花炮節、侗族百家宴、侗族刺繡、侗族醫藥、侗族款文化、侗族器樂、柳州螺螄粉手工製作技藝 ===節日=== 柳州市為多民族地區,有多種多樣的節日: * 春節(農曆正月初一):一般為一年中回家探親,聚會的節日。 *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市中心廣場等煙花爆竹燃放點常集中舉辦焰火表演,氣勢非凡。並同時舉辦猜燈謎等活動。 * 花炮節(農曆正月初三、二月初三和三月初三):花炮節是侗族傳統節日,會舉辦搶青活動,獅子隊到各家遊走,至各家門前登上十多個人搭的人梯,用獅頭去咬從人家院內以竹竿伸出,用樹葉包著的禮品。成功後立即燃放鞭炮以示慶祝。規模最大的是黔、湘、桂邊界的三江侗族自治縣的富祿鎮,常有數萬人參加。 * 芒蒿節(農曆正月十七、十八): 芒篙節是苗族傳統節日,芒篙是苗族傳說中的神,樣貌怪異可怕,法力無邊。裝扮芒篙的人穿著“草蓑”,頭戴面具,在蘆笙伴奏下起舞,稱為芒篙舞。 * 歌圩節(農曆三月初三):三月三為壯族的歌圩節,透過對歌,擲繡球表達愛意。魚峰山和江濱公園為主要場所,並備有五色飯和彩蛋。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常務會議透過,決定自2014年開始,將壯族三月三納入廣西壯族自治區法定節假日。每年農曆三月三日放假兩天。 * 蘆笙節(農曆九月二十七):蘆笙節是苗族節日,為期一週。男子服飾為對襟或右大襟短衣和長褲、頭纏青布巾,腰束大帶,手持蘆笙、鎖吶、銅鼓,姑娘們穿著繡有各色花紋、圖案的衣裙,頭纏青帕,腰束繡花綵帶,佩帶銀飾,圍繞搭起的蘆笙柱起舞。 * 盤王節(農曆十月十六日):盤王節是瑤族祭祀祖先盤瓠的節日。會舉行“跳盤王”儀式,身穿傳統服飾,手拿長約80釐米的長鼓伴舞,雙人舞或四人對舞。歌是以《盤王歌》為主的樂神歌。 * 鬥馬節(陽曆11月26日):鬥馬節是苗族瑤族節日。相傳來源於五百年前的招親活動。後演變為群眾活動。 == 風景名勝 == === 古人類遺址 === * 柳城巨猿洞:位於柳城縣社衝鄉楞寨山,發現了巨猿的三個下頜骨以及1000多顆牙齒化石,代表了七十多個巨猿個體。巨猿界於猿與人之間,屬人科系統,對研究人類起源進化有重要價值。 * 柳江人遺址:屬舊石器時代晚期,具體年代有爭議,距柳州市中心12公里,距白蓮洞遺址2公里,包括一個完整的人頭骨及部分肢骨,柳江人具有原始蒙古人種的特徵,屬早期型別,與日本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可能有一定關係,為東亞發現最早的晚期智人化石之一,表明嶺南有可能是舊蒙古人種的發祥地之一。動物有劍齒象及大熊貓頭骨等化石。 * 白蓮洞遺址:屬舊石器時代晚期經過中石器時代進入新石器時代早期,時間跨度達37000—7000年。位於市西南郊12公里。建有中國第一座洞穴博物館白蓮洞洞穴科學博物館,現為白蓮洞古人類遺址博物館。出土動物骨骼化石3550件,牙齒化石390枚和石器、石制裝飾品,原始夾砂陶片等文遺物,此外還發現古人類用火遺蹟,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甘前巖遺址:屬舊石器時代晚期。出土人牙化石十多枚。有蒙古人種特徵。又顯示了較現代人的原始性。動物化石有猩猩、長臂猿、獼猴、中國熊、大熊貓、鬟狗、華南豪豬、豬獾、狼、巨貘、中國犀、劍齒象、亞洲象等十九種,屬於大熊貓-劍齒象動物群。屬更新世晚期。 * 鯉魚嘴遺址:位於市區南部龍潭公園內,大龍潭人骨屬中石器時代,距今約12000-7000年,其它文化層分別屬新石器時代早至晚期的兩個疊壓文化堆積,年代距今7000年左右。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響水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早期的臺地遺址,位於柳州市南約7公里處,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酒壺山遺址:上層為膠結堅硬的灰色螺殻堆積,部分文化層被洞壁坍塌的石片覆蓋。 * 蘭家村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早期。第一層耕土層和第二層文化層共發現146件石器,陶片分佈密集,共發現943件,紋飾多為拍印的粗繩紋。 * 九頭山遺址:與九頭山漢墓相距不遠。發現陶片58件,石斧1件。陶片殘損嚴重,為夾砂粗陶。 * 柳州鹿谷嶺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早期臺地遺址。 地層、文化遺物與蘭家村遺址基本一致。尚有9處經過調查而沒有試掘的臺地遺址。 * 五寨山人:屬新石器時代晚期。 * 廟公山遺址:溶洞前10米處溪流的形成早於第四紀。洞內有貝丘遺存發現一件打製石器(砍砸器)。 * 其他遺址:洛維遺址、柳江周洞遺址、古城遺址、灘頭嶺遺址、獨登村遺址、公店村遺址、陳家巖遺址、曾家村遺址、思多巖遺址等。 === 柳州八景 === 根據清朝乾隆時期《馬平縣誌》記載。柳州古代八景分別是南潭魚躍、天馬騰空、筆峰聳翠、鵝山飛瀑、羅池夜月、東臺返照、駕鶴晴嵐、龍壁回瀾。清朝乾隆時期,《馬平縣誌》明崇禎七年(公元1637年)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在柳州尋訪“羅池夜月”,說明柳州八景得名應不晚於明代中期。明,徐宏祖,《徐霞客遊記》 * 立魚峰風景區(八景之南潭魚躍) * 馬鞍山公園(八景之天馬騰空) * 文筆山(八景之筆峰聳翠) * 鵝山公園(八景之鵝山飛瀑) * 柳侯公園(八景之羅池夜月) * 龍鬚崖(八景之東臺返照) * 駕鶴小桃源(八景之駕鶴晴嵐) * 龍壁山(八景之龍壁回瀾) === 明代柳州八賢歷史遺蹟 === * 龍潭公園:張翀摩崖石刻及垂釣處。我要旅遊網 柳州歷史名人 * 張翀墓:在柳州柳東鄉油榨村。 * 戴欽墓:位於柳州魚峰山公園魚峰山麓。 * 為民請命牌坊:龍文光紀念牌坊。位於柳州北門十字街。 * 佘崇鳳墓:位於社灣村。社灣村一無名古墓確認為“柳州八賢”之一佘勉學原配夫人羅氏之墓 * 廉憲牌坊:佘勉學紀念牌坊。在柳州(今柳新街西)。 * 佘勉學夫人羅氏墓:位於社灣村。 * 佘立墓:佘立參加過平定壬辰倭亂。 thumb|220px|唐代柳宗元衣冠墓 === 清代柳州會館 === * 粵東會館:柳州高中老校區內。 * 湖南會館:今景行小學內。 * 江西會館:十二中今群眾藝術館內。 * 福建會館:今柳州劇場附近。 * 廬陵會館:今青雲路近樵家巷處。 === 濱江風景及娛樂設施 === * 蟠龍山公園:瀕臨柳江,山上建有“文光塔”,“蟠龍塔”,為柳江夜景的一部分。 * 蟠龍山人工瀑布群:世界最大的人工瀑布群。 * 柳江水上音樂噴泉:世界最大的升降浮音樂噴泉。 * 柳江明珠水上大舞臺:位於柳江北岸。 * 江濱公園:位於柳江沿岸。 === 奇石文化 === * 箭盤山奇石園:中國最大的奇石專類園。 * 柳州奇石城:中國觀賞石基地。 === 市區其他自然人文景觀 === * 柳州東門城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柳州城牆一部分。 * 柳州鎮南門古城牆:為明城牆遺存,位於曙光路中段。 * 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為大韓民國臨時政府1938年11月至1939年5月辦公場所。 * 胡志明舊居:包括與二戰時期與胡志明相關的的樂群社舊址、蟠龍山扣留所舊址、紅樓舊址。 * 柳州清真寺:始建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的伊斯蘭教建築。 * 龍潭公園:喀斯特地貌景觀,柳宗元祭天處等唐宋文化景觀,西南少數民族風情,植物科研、科普為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都樂巖:喀斯特地貌溶洞。 * 雀兒山公園:擁有水上世界遊樂中心等現代娛樂設施的大型公園。 * 柳州市烈士陵園:前身是原羊角山公墓,始建於1955年,墓址在大龍潭公園的雷塘北坡。陵園於1995年2月遷建於雷劈嶺偏西南的螃蟹嶺上,柳太路18號。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 柳州市轄縣及自治縣 === 柳州北部地區為桂東北自然人文風景區的一部分,包括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融安縣,以喀斯特地貌為主。 ;融水苗族自治縣: * 融城八景:融江暮雨,西樓夜月,香山疊翠,安靈龍潭,玉華仙洞,獨秀青峰,水月洞天,南院薔薇。 * 老君洞景區:老君洞又名真仙岩、靈城巖、靈巖。為喀斯特地貌景觀。園林、宗教建築始建於唐宋。 * 元寶山國家森林公園:集中國獨有的千年冷杉,高300多米巖踩暈瀑布,苗瑤侗寨,梯田為一體的自然人文風景區。 * 貝江:全長約146公里,多潭多灘,沿江有多民族的歷史人文景觀。 ;三江侗族自治縣: * 程陽八寨:既有原百越人幹欄式建築特色,又有楚國文化的影響的侗族建築群落。 * 三江風雨橋:該自治縣共有風雨橋110座,為侗族建築。 * 三江鼓樓:三江侗族自治縣境內的鼓樓有186座,為侗族建築。 ;融安縣: * 紅茶溝森林公園:位於融安縣城西郊3公里處。生長有國家一級珍稀保護植物桫欏等。四季景色變幻。 * 擺竹山原始森林景區:林區內有珍稀樹種五針松、花竹、四方竹、黑竹及野牛、華南虎、穿山甲、娃娃魚(大鯢)等多種動物。 ;柳城縣: * 開山寺:距柳州市40公里。初建於清嘉慶十年(1805年),有18棵近百歲的古榕樹。 * 宋窯遺址:位於洛崖至鳳山的融江沿岸。 * 巨猿洞:位於社衝鄉社衝村南側的楞寨山。出土3個巨猿單體化石和1000多枚巨猿牙齒化石。 ;鹿寨縣: * 香橋巖景區:擁有天生橋溶洞等自然景觀。 * 白象巖:位於中渡鎮。屬石灰岩溶洞。洞名題於南宋時期。 * 響水:位於中渡鎮大兆村。灘頭急水作響,離灘頭不遠有一瀑布,名叫響水瀑布,水流寬約百米。 == 體育活動 == === 水上運動 === 依託柳江,柳州多年舉辦各項水上競賽: 中華龍舟大賽總決賽(2009年):2009年中華龍舟大賽總決賽 世界水上極速運動大賽(International Aquatic-Speed Competition,IAC): * 世界盃滑水系列賽(Waterski & Wakeboard World Cup series,IWWF 賽事 ):2011年10月1至3日再次在柳州舉行。 * F1摩托艇世界錦標賽 (F1 Powerboat World Championship ,柳州賽事中文網,技術支援:義大利公司),2011年10月2日再次在柳州舉行。 水上摩托世界錦標賽(Aquabike World Championship ):2011年10月5至6日再次在柳州舉行。 運動設施及俱樂部: 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廣西柳州水上訓練基地:包括了“國家水上訓練基地”、“柳州市摩托艇運動協會”、“柳州摩托艇俱樂部”。國家將會安排像摩托艇、滑水、蹼泳、極限運動、游泳(跳水、水球、公開水域游泳)、鐵人三項、龍舟、垂釣等水上運動專案在此地訓練。還有特色餐飲、茶吧酒吧、棋牌活動等附加娛樂服務提供。 === 其他運動 === 柳州市內建有眾多體育場館,為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籃球,保齡球,高爾夫,射擊,溜冰,游泳,舉重,體操等運動提供了較充足的設施。 == 近現代建築 == === 柳州橋樑 === 到2019年為止,柳州市區共有二十一座橋: * 湘桂線柳江特大橋(1939-1940年建設,1950年8月30日重建):於1941年首次建成通車。由於1938年10月,廣州和武漢相繼被日軍佔領,國外進口的鋼材水泥等材料來源阻斷,橋樑專家羅英提出以手頭材料拼建橋樑的設計方案,由郎鍾騋負責的蘇橋機廠承擔製造。1944年11月7日被日軍炸燬,1950年8月30日重建完成,是柳州市目前使用時間最長的橋。 * 柳江大橋(1966-1968年建設):柳州市第一座橫跨柳江的城市道路大橋,中國大陸自行設計、施工的第一座T型懸臂加吊梁體系的大跨度預應力鋼筋混凝土橋,因為是柳州第一座跨越柳江的公路橋,簡稱“一橋”。“二橋”“三橋”等以此類推。 * 河東大橋(1984年建成):大橋總長776.6米,中國大陸最長最重的箱梁型公路大橋。簡稱“二橋”。 * 壺東大橋(1986年建成,有爭議):廣西第一座預應力混凝土推頂連續梁橋,橋全長694.65米。簡稱“三橋”。2000年7月7日22時30分,該橋發生一起6路公交車墜入柳江的特大交通事故,車內司乘人員79人全部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20萬元。 * 靜蘭橋(1990年-1992年建設):廣西首座鋼筋砼箱肋拱公路大橋,橋全長551.32米。 * 文惠橋(1993年-1994年建設):廣西第一座中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橋全長587米。 * 壺西大橋(1994年建成):斜拉索橋,700米。簡稱“四橋”。1998年1月24日上午,該橋人行道連同護欄突然整體坍塌,途經此橋的7名行人墜入江中。4人當場死亡,另有3人受傷,2艘運砂船被砸沉。此後此橋亦經常修修補補。 * 洛維大橋(1996-1998年建設):連續剛構80米+125米+80米。是專用橋。 * 文昌大橋(2003-2004年建設):東起文昌西路,西至友誼路,是連通河東片區與中心城區的交通要道。橋全長1713米,其中主橋長583米,寬29.5米,機動車雙向4車道。 * 紅光大橋(2002-2004年建設):懸索橋,橋全長1040米,柳州市目前單跨最大的橋樑。 * 雙衝大橋(2002-2004年建設):橋全長4088米,是柳州市車道數最多、最長的一座橋樑。 * 陽和大橋(2003-2004年建設):預應力鋼筋砼連續箱梁橋,主橋長575米,寬30.5米。 * 三門江大橋(2003-2004年建設):雙塔雙索麵部分斜拉橋,主橋長360米,寬41米。 * 螺絲嶺大橋(2005年建成):柳州繞城高速上的一座特大橋,全長650多米。東起沙塘鎮的螺絲嶺,西至柳江縣洛滿鎮的露南村,全長651.5米,寬29.6米,其中機動車道寬26米,為雙向4車道,兩邊各有1.5米的人行道。該大橋為連續鋼樑結構,與柳江下游的洛維高速公路大橋相同。 * 鷓鴣江大橋(2012年建成):即雙擁大橋,2012年8月6日通車。國內首座單主纜斜吊杆地錨式懸索橋,全橋總長1937米,其中主橋長510米,為鋼箱結構,主跨430米一跨過江;主塔為A型三維變截面鋼箱結構,高達105米,垂跨比為1/9;總造價7.3億元,工期30個月。 * 白露大橋(2009-2012年建設):(工程名為維義大橋)位於廣西柳州市柳北區白露鄉維義村附近,處於柳州市北外環線上,是北外環跨越柳江的重要通道。造型為鋼桁拱結構。總投資逾6億元,主體結構投入鋼材1.4萬噸,混凝土10萬立方米,大橋呈東西走向,全長2090米,其中主橋長504米,主跨長288米,橋寬43.5米,雙向六車道,橋面離江面高約20米,主拱拱頂與橋面的最大垂直距離達51米,是柳州第一座鋼桁拱結構跨江公路橋樑。2009年6月1日開工,合同工期28個月。2012年8月6日竣工通車。 * 廣雅大橋(2013年建成):寬30米,車行道24米,雙向6車道。其東端落在廣雅路與雅儒路交界處,西端落在磨灘路和河西路交界處。 * 柳江雙線特大橋(2013年建成):中國鐵建中鐵25局承建的電氣化鐵路橋,湘桂鐵路擴能改造重點控制工程。設計時速為200公里每小時,最高時速250公里每小時。 * 龍頭柳江特大橋(2017年建成): 龍頭柳江特大橋2017年建成,位於柳江河下游白沙鎮龍頭村,是跨柳江的重要橋樑。 * 白沙大橋(2018年建成):白沙大橋西起躍進路、東至高三新路,線路全長1920米,主橋長400米;橋面為雙向六車道城市主幹路,設計速度50千米/小時;工程專案總投資額1.3884691億元。 * 官塘大橋(2018年建成): 大橋全長約1.2公里,起點西接蓮花大道,跨越柳江後接柳東新區路網,為城市快速路大橋,設計時速80公里,雙向六車道。 === 水電站 === * 紅花水電站(2006年建成):柳江下游河段紅花村裡雍林場附近,距拉堡鎮35公里,距柳州城區25公里。年產9.02億千瓦時電力。柳州市河段水位提高了4-5米,1000噸級船可從港澳和廣州港直達柳州港。相關碼頭包括:鷓鴣江碼頭,陽和碼頭(陽和工業新區附近),官塘碼頭。柳州市區沿河風景由之改觀。 === 柳江上娛樂設施 === * 柳江水上音樂噴泉:世界上最大的升降浮音樂噴泉。 * 蟠龍山人工瀑布群:世界上最大的人工瀑布群。 * 柳江明珠水上大舞臺: == 教育 == === 高等院校=== *公辦本科院校:廣西科技大學、廣西科技師範學院柳州校區 *民辦本科院校:柳州工學院 *公辦專科院校:廣西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柳州城市職業學院 === 重點中學 === 柳州開設了大量普通高中,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有: * 柳州高階中學(第一批)全國百強高中之一 * 柳州鐵一中學(第一批)全國百強高中之一 * 柳州市第一中學(第一批) * 柳州市第二中學(第二批) * 柳州鐵二中學(第一批) * 柳江中學(第二批) * 柳城縣中學(第三批) * 柳州市第三中學(第四批) * 柳州市第四十中學(柳鋼一中)(第五批) * 鹿寨中學(第五批) * 柳州民族高中(2013年批) == 名人 == == 姐妹城市 == * 廣東省潮州市 * 菲律賓文珍俞巴市 * 印度尼西亞西爪哇萬隆 * 美國辛辛那提 * 德國帕紹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柳州市人民政府官方網站 Category:廣西地級市 桂
梧州市
梧州市(傳統外文拼寫:,郵政式拼音:),簡稱梧,古稱蒼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西東部。市境北界賀州市、桂林市,西鄰來賓市、貴港市、玉林市,南連廣東省茂名市,東臨廣東省肇慶市、雲浮市。市人民政府駐長洲區新興三路1號。 梧州地處桂東南丘陵區,北迴歸線經過梧州市區。南北地勢較高,中部較低,主要為低山丘陵區,東部為雲開大山,北有大桂山,西有大容山。潯江自西向東橫貫市境中部,於市區與其支流桂江交匯。總面積12,572平方公里,梧州鄰近廣東,扼西江航道之咽喉,被稱為廣西的“東大門”,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和國家森林城市。 == 歷史沿革 == 漢高後五年(前183年),南越王朝設蒼梧王城。蒼梧的地名可追溯到虞舜時期。《戰國策·楚策》曰:“楚南有洞庭、蒼梧。”元鼎六年(前111年),設定蒼梧郡。轄有廣信、猛陵、謝沫、高要、端溪、臨賀、馮乘、富川、封陽和荔浦等十縣。元封五年(前106年)將統轄整個嶺南九郡的交趾刺史部設在蒼梧郡治廣信縣,使之成為嶺南的首府及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東漢後期又一度遷往交趾的龍編。209年之後,漢獻帝設立交州,把交州牧和交州剌史搬回蒼梧郡之廣信。古廣信兩度做過嶺南首府,是因為它居交通要衝,是古代南北交通與中外交通相會合的地方。後來,廣信以西稱廣西,以東稱廣東,兩廣因此而得名。唐武德四年(621年),始名梧州。 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憲宗在梧州建立總督、總兵、總鎮“三總府”,創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總督府,轄廣西、廣東。梧州成為兩廣政治、軍事中心。梧州曾經在不同時間段臨時成為嶺南的政治中心。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兩廣總督吳桂芳奏請將總督府遷於肇慶。清順治元年(1644年)置廣東總督,當時總督駐廣州,兼轄廣西。順治十二年(1655年),總督府遷回梧州。康熙三年(1664年),撤銷廣西總督,廣西政務復歸廣東總督管轄,廣東總督遷駐肇慶。乾隆十一年(1746年),兩廣總督遷往廣州。 民國十年(1921年),始稱梧州市。1927年梧州市政府成立廣西梧州 新華網。1949年,設定梧州專區,屬廣西省,專員公署駐梧州市行政區劃網 ,梧州歷史沿革。轄梧州市及蒼梧、桂平、藤縣、岑溪、平南、容縣6縣。1950年,梧州市升省轄市。1951年,撤銷梧州專區,所轄6縣劃歸容縣專區。1958年恢復梧州專區;梧州市降格劃入。轄梧州市及蒼梧、藤縣、岑溪、蒙山、昭平、賀縣、富鍾等縣。1961年梧州市升地級市。1962年富鍾縣分設富川、鐘山二縣。1971年梧州專區改稱梧州地區。1997年梧州地區改置賀州地區,轄賀州市(縣級)及鐘山、昭平、賀縣和富川瑤族自治縣。行政公署駐賀州市。2002年撤銷,改設地級賀州市;原縣級賀州市改置八步區。 2003年2月,梧州市轄區調整,撤銷郊區,設長洲區。2013年,撤銷梧州市蝶山區、萬秀區,設立新的梧州市萬秀區,以原蝶山區、萬秀區(不含旺甫鎮)的行政區域為新的萬秀區的行政區域;設立龍圩區,以蒼梧縣的龍圩鎮、新地鎮、廣平鎮、大坡鎮的行政區域為龍圩區行政區域;將原萬秀區的旺甫鎮劃歸蒼梧縣管轄,蒼梧縣縣城遷至石橋鎮。調整後,梧州市的行政區為萬秀區、長洲區、龍圩區、蒼梧縣、藤縣、蒙山縣,代管岑溪市。 == 地理 == === 臨近地區 === 東鄰廣東省肇慶市、雲浮市,南接玉林市,西連貴港市、來賓市,北通賀州市、桂林市。 === 地貌 === 梧州位於桂江注入潯江之口,此後兩江合併成為西江。梧州集廣西水流85%以上。 === 氣候 === 梧州溫暖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梧州市地理位置獨特。北迴歸線從市區透過,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溫度21.1℃,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11.9℃,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9℃,年均降雨量1503.6毫米,全年平均日照為1915小時,日照百分率43.7。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梧州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梧州市委員會 梧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梧州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梧州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蔣連生 謝凌雲 李振品 黃振饒 民族 漢族 漢族 壯族 漢族 籍貫 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全州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馬山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藤縣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1年6月 2020年1月 2023年8月 2020年1月 === 歷任領導 === ; 市委(第一)書記 * 謝扶民(因故未曾到職) * 張華(1950年1月-1951年7月) * 謝鶴(1951年7月-1955年5月) * 楊明(1955年5月-1965年7月) * 梁成業(1965年7月-1967年1月) ; 市革命委員會黨的核心領導小組組長 * 傅享通(1970年7月-1971年6月) ; 市委書記 * 傅享通(1971年6月-1975年3月) * 王恩厚(1975年3月-1982年4月) * 彭偉宗(1982年4月-1992年3月) * 徐瑞林(1992年3月-1995年5月) * 雷愛祖(1995年5月-1998年12月) * 文子忠(1998年12月-2003年4月) * 任燮康(2003年4月-2008年2月) * 餘遠輝(2008年2月-2009年1月) * 劉志勇(2009年1月-2014年1月) * 黃俊華(2014年1月-2018年1月) * 全桂壽(2018年1月-2021年6月) * 蔣連生(2021年6月-) ; 市長 * 謝扶民(1950年1月-1950年7月) * 張華(1950年8月-1952年2月) * 江平秋(1952年2月-1955年5月) * 還寄萍(1955年6月-1956年11月) * 張化明(1956年12月-1958年10月) * 譚光(1958年10月-1960年12月) * 李凌霄(1960年12月-1961年10月) * 張化明(1961年12月-1965年10月) * 黃德明(1965年10月-1967年1月) ; 市革命委員會主任 * 宋瀛洲(1968年8月-1969年10月) * 傅享通(1969年10月-1975年3月) * 王恩厚(1975年4月-1980年9月) ; 市長 * 彭偉宗(1980年9月-1983年11月) * 黃漢雲(1983年11月-1990年12月) * 徐瑞林(1990年12月-1992年4月) * 宋福民(1992年4月-1994年9月) * 倪龍生(1994年9月-1999年1月) * 黃方方(1999年1月-2002年2月) * 鍾想廷(2002年2月-2006年1月) * 餘遠輝(2006年1月-2008年2月) * 王凱(2008年2月-2013年1月) * 朱學慶(2013年1月-2017年12月) * 李傑雲(2017年12月-2020年1月) * 鍾暢姿(2020年2月-2023年5月) * 李振品(2023年8月-) === 行政區劃 === 梧州市下轄3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 市轄區:萬秀區、長洲區、龍圩區 * 縣級市:岑溪市 * 縣:蒼梧縣、藤縣、蒙山縣 梧州市行政區劃圖 梧州市行政區劃圖 梧州市行政區劃圖 梧州市行政區劃圖 梧州市行政區劃圖 梧州市行政區劃圖 梧州市行政區劃圖 梧州市行政區劃圖 梧州市行政區劃圖 梧州市行政區劃圖 梧州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壯文(官式譯寫)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壯文(官式譯寫)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其中:民族鄉 450400 梧州市 12,572.44 2,820,977 長洲區 543000 8 53 5 2 450403 萬秀區 448.63 271,989 城東街道 543000 5 3 450405 長洲區 372.56 299,344 大塘街道 543000 3 2 450406 龍圩區 971.41 288,482 龍圩鎮 543100 4 450421 蒼梧縣 2,781.72 276,766 石橋鎮 543100 9 450422 藤縣 3,946.19 795,612 藤州鎮 543300 15 2 450423 蒙山縣 1,281.68 164,420 蒙山鎮 546700 6 3 2 450481 岑溪市 2,770.25 724,364 岑城鎮 543200 14 == 人口 ==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820,977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82,200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61,223人,下降2.12%,年平均增長率為-0.21%。其中,男性人口為1,456,638人,佔總人口的51.64%;女性人口為1,364,339人,佔總人口的48.3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6.77。0-14歲的人口為748,749人,佔總人口的26.54%;15-59歲的人口為1,601,777人,佔總人口的56.78%;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70,451人,佔總人口的16.68%,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47,364人,佔總人口的12.3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595,326人,佔總人口的56.5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225,651人,佔總人口的43.45%。 === 民族 ===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743,372人,佔97.7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7,605人,佔2.7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減少74,204人,下降2.63%,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51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2,981人,增長20.0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51個百分點。其中,壯族人口增加10,494人,增長38.44%,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39個百分點;瑤族人口增加957人,增長3.06%,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6個百分點。 梧州市民族構成(2020年11月) 民族名稱 漢族 壯族 瑤族 侗族 苗族 布依族 土家族 仫佬族 回族 彝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2,743,372 37,792 32,194 2,411 1,983 590 468 426 261 236 1,244 佔總人口比例(%) 97.25 1.34 1.14 0.09 0.07 0.02 0.02 0.02 0.01 0.01 0.04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48.70 41.48 3.11 2.56 0.76 0.60 0.55 0.34 0.30 1.60 == 交通運輸 == === 鐵路 === ==== 通達鐵路 ==== * 洛湛鐵路(洛陽——湛江) * 南廣鐵路(南寧——廣州) * 柳廣鐵路(柳州——廣州)(籌建) ==== 火車站 ==== * 梧州站 * 梧州南站 === 高速公路 === * * * * *梧州連線線 * *呼北高速公路(在建) * 梧信高速公路(籌建) === 國道 === * * * 過境 === 航空 === 梧州空運發展較早,民國十八年(1929年),建成梧州高旺機場。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開闢廣州經梧州至南寧航線,不定期飛行。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開闢了梧州至龍州、桂林、香港、重慶、昆明和越南河內的航線。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因日軍入侵停航,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恢復梧州至香港航線,至解放前夕停航。 1958年,民航總局廣州分局恢復梧州至南寧航線,1962年停航。1994年,在梧州市西南的長洲島建成梧州長洲島機場,機場建設投資1.5億多元,候機樓面積3600多平方米。1995年4月通航,可起降波音737客機,有南寧、重慶等航線。 由於梧州現有機場靠近市區,凈空條件差,且影響城市未來發展;梧州市政府將搬遷長洲島機場,新機場選址於藤縣塘步鎮西江村,並命名為梧州西江機場。 梧州西江機場(WuZhou XiJiang Airport,IATA:WUZ,ICAO:ZGWZ ),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藤縣塘步鎮境內,距離梧州市中心20千米,是國內4C級支線機場。 2010年,梧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啟動梧州西江機場建設專案,2019年1月23日,機場正式通航,原梧州長洲島機場正式停用,所有業務遷移至梧州西江機場。 梧州西江機場跑道長2600米,寬45米;航站樓面積8000平方米,站坪有5個機位;可滿足2025年旅客吞吐量75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000噸、飛機年起降8800架次的需求。 2019年,梧州西江機場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2.6410萬人次,排名全國第184位;貨郵吞吐量1.1噸,排名全國第222位;飛機起降82793架次,排名全國第48位。 === 水運 === 梧州的水運發達。自從1897年梧州開埠後,逐漸成為雲貴川湘粵的貨運中心。梧州港是華南第二大內河港(僅次於廣州黃埔港)。民國26年(1937年),全國十大商埠中,梧州港進口貨值排第九位,出口貨值排第七位。解放後,梧州港不斷擴充套件,李家莊碼頭建成後,大大提升了梧州港的貨運吞吐能力。梧州新港建成後,隨著“西江黃金水道”的逐步深入,全自治區成為以南寧、貴港、梧州為主要的水運城市的樞紐帶。 === 公路運輸 === 梧州的客運在80年代和90年代也非常發達,可抵達南寧、桂林、廣州、深圳、香港。 * == 教育 == === 高等院校=== *公辦本科院校:梧州學院 *公辦專科院校:梧州職業學院 === 重點中學 === * 梧州高中(廣西示範性高中) * 梧州一中(廣西示範性高中) * 梧州二中 * 梧州三中 * 梧州四中 * 梧州五中 * 梧州六中 * 梧州七中 * 梧州八中 * 梧州十中 * 梧州十一中 * 梧州十二中 * 梧州十四中 * 梧州十五中 * 梧州市蒼海高階中學 == 文化 == === 語言 === 梧州的主要語言為粵語,俗稱「白話」,也有研究指梧州為粵語的發源地。梧州是粵語的發源地 梧州話和廣州話基本一致,可直接與廣州及港澳人士通話。人口以漢族為主。 與很多廣西的城市一樣,梧州的粵語也受到政府的打壓。1996年,梧州公共汽車購買第二批無人售票型新車後,就取消了粵語報站,只保留普通話,而此前報站是使用粵普雙語,粵語為第一位。1996年至2014年很長一段時間內,唯一在市區服務的梧州珍寶巴士有限公司都沒有恢復粵語報站的打算,有更多時候甚至乾脆不報站。 隨著梧州南站的投入使用,梧州金暉客運公司開往梧州南站的公交巴士首先提供粵語/普通話雙語報站。 2014年7月1日起,梧州珍寶巴士公司來往市區與梧州南站的48、 49、 50路部分使用報站器報站的車輛加入粵語報站,實現普通話/粵語雙語報站。2017年起,絕大部分巴士已經配備粵普雙語報站,普通話為第一位。 相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南寧市打壓粵語的程度,梧州受到的影響相對較低。梧州電臺所製作的節目粵語普語比例為各半。梧州電視臺節目大部分為普通話,其中新聞頻道每日晚上的《830新聞》仍然使用粵語播出。廣東省南方電視臺衛星頻道(南方衛視)可在梧州“合法”落地。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翡翠臺和亞洲電視本港臺曾經也在梧州播放多年(2005年起),梧州市民只需要另外繳交費用即可收看此兩個香港頻道,不過在2009年兩香港頻道被自治區政府勒令禁播,現在只有梧州藤縣一些東面鄉郊地方可以用私製衛星天線才能收看香港的頻道。鳳凰衛視中文臺、南方電視臺綜藝、影視和少兒頻道及廣州電視臺綜合頻道也可以在梧州看到,但需要再另外繳交費用。 2012年10月18日起,珠江臺突然因“違規跨省傳輸訊號”被廣電總局勒令在梧州地區所有數字電視網路停止播送,此舉並未提前諮詢公眾意見,引起廣泛反對聲音,並對當局的真正目的提出質疑。梧州市廣播電影電視局透過在紅豆社群論壇的廣電新聞發言人聲稱,鑑於珠江頻道在梧州已有近40年的播放歷史,擁有廣大觀眾,廣電有關管理部門目前正在積極爭取珠江頻道在梧州市恢復播出,以滿足梧州觀眾的觀看需求。在珠江臺在被禁之前,經常會被梧州電視臺插播當地的性病、不孕不育及人流廣告。同年12月28日開始,原珠江臺的頻道改用南方衛視替代,原南方衛視變為CCTV-1,珠江臺恢復但改以“測試頻道”的名義播放,意即可隨時中斷。 === 嶺南文化 === 梧州位於五嶺以南,具有典型的嶺南文化,全市通用粵語。另外,梧州為廣西與廣東接壤的邊界城市,長期受廣州文化影響,1897年,不平等條約《中英續議緬甸條約附款》闢梧州為通商口岸百年商埠話騎樓 ,並逐步成為全國對外開放的視窗之一,粵商活躍,有“小香港”之稱。 == 地方特色 == === 自然資源 === 黑葉猴、蛇、熱帶水果。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旅遊 === * 中山公園:公園內有早於1930年建成的中山紀念堂 * 白雲山公園:半山有四恩寺 * 西竺園 * 白鶴觀 * 珠山公園 * 傍山公園 * 獅臥山公園 * 太和公園 * 聖文苑 * 龍母太廟 *中國騎樓城 * 允升塔:當地稱“文筆塔”。 * 蛇倉/蛇園:東南亞最大的蛇倉,有各種活蛇類及其產品(現已搬遷) === 特產 === 冰泉豆漿、梧州豆腐渣,六堡茶、蜜棗,中藥材,蛇羹及蛇酒,古鳳荔枝。 梧州龜苓膏、梧州臘腸: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 地方小吃 === 竹昇面、炒河粉、牛腩粉、扣肉粉、羅漢齋、牛雜、田螺、特色甜品 、紙包雞、艇仔粥、 == 友好城市 == 截至2016年10月,梧州市共與4個城市正式締結了友好城市關係,與3個城市簽定締結友好城市的備忘錄。 城市 國家 締結時間 莊他武裡府 2004年11月4日 帕拉尼亞克市 2008年10月(簽署協議) 本茨弗什市 2016年10月(簽署協議) 始興市 2007年(簽署備忘錄) 莫里市 2012年7月(簽署備忘錄) 千島湖·聖勞倫斯區 2014年11月(簽署備忘錄)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梧州市人民政府 Category:廣西地級市 Category:梧州
北海市
北海市(郵政式拼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西南部,北部灣沿岸。南流江由北向西南流入海。市境東與玉林市及廣東省湛江市毗鄰,北與欽州市相接,西面與南面臨北部灣。全市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市人民政府駐海城區和平路。北海市是沿海開放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北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始發港,中國最早的對外通商口岸之一,歷史上是雲貴、川、桂、湘、鄂等省與海外貿易的主要商品集散地之一。北海是中國西部地區唯一列入全國首批14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國西部唯一同時擁有深水海港、全天候機場、高速鐵路和高速公路的城市。 == 詞源== 北海一名有多重說法,一是得名於北部灣,北海和北部灣實際上相互指代,托勒密將現在常見的北上南下地圖普及化,所以使南上北下地圖變得不常見。二是來自當地的漁村「北海村」,北海村位在北海市南邊半島的北面避風港,其北邊面海,因而得名, ==歷史== === 秦 === 合浦縣地秦稱百越或揚越。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 “南取百越之地”“秦並天下,略定揚越,置桂林、象、南海三郡”,合浦屬象郡地。 秦二世胡亥三年至西漢元鼎五年(公元前207—112年),南海尉趙佗立南越國,合浦屬南越國領地。 === 漢 === 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滅南越國,置南海、蒼梧、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七郡, 郡下同時置縣,隸交州,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改交州為交趾刺史部。東漢建安八年(203 年),合浦郡統有合浦、徐聞、高涼、臨允、珠崖五縣。北海屬合浦郡合浦縣地。 === 三國 === 吳黃武七年(228年),改合浦郡為珠官郡,統縣合浦縣析置珠官縣,赤烏五年(242年)以 徐聞境置珠崖郡。太元二年(252年) ,珠官郡復為合浦郡,領合浦、珠官、昌平、平山、連 山、連道五縣,隸交州。北海市境先後屬珠官郡合浦縣、合浦郡合浦縣地。 === 晉 === 晉太康二年(281年) ,天下劃為十九州,交州是其一,省珠崖郡入合浦郡,州統郡七, 縣五十三。合浦郡統縣六:合浦、南平、毒質、珠官,以原珠崖郡的徐聞歸屬,合浦縣析置 蕩昌縣(今容縣)。北海屬合浦縣地。 === 南朝 === 宋永初元年(420年),合浦郡仍隸交州。元嘉九年(432年),析合浦郡置宋壽、宋廣、 安居三郡(今欽州市境) ,同時析合浦縣置臨漳郡隸廣州。泰始七年(471年)以廣州的臨漳郡 和交州的合浦、宋壽二郡及增置的百梁、龍蘇、安昌、南流、永寧、富昌六郡共九郡置越州。 合浦郡統合浦、徐聞、珠官、蕩昌、朱廬、晉始、新安七縣。北海屬合浦縣地。 齊建元元年(479年) 合浦郡治徐聞,以越州的宋壽郡隸交州,撤宋廣郡改置宋廣縣,隸屬合浦郡;統縣有徐聞、合浦、朱廬、新安、晉始、蕩昌、朱豐、宋豐、宋廣九縣。臨漳 郡統縣有漳平、丹城、勞石、容城、長石、都並、綏端七縣,俱在今合浦和浦北縣境。永明六年(488年)合浦郡復治合浦。 梁天監元年至陳禎明三年(502—589年),原交州郡縣“廢置離合,不可勝紀”。 交州分置州有七郡,縣數多,以致當時的州域“不及前一郡”之廣,與越州、臨漳等郡混舉, 故梁、陳二朝交州的郡縣很難分期確指,北海屬合浦縣境。 === 隋 === 開皇九年(589年)廢合浦郡,置越州。大業元年(605年):改越州為祿州,大業三年(607 年) 復置合浦郡治合浦,隸楊州,統縣十一,其中合浦、封山、龍蘇三縣均在今合浦、浦北 縣境內。郡境含今雷州半島和玉林市。北海屬合浦縣地。 === 唐 === 武德四年(621年) ,合浦郡更置越州,次年設交州總管府,不久改為都督府,統越州。 貞觀元年(627年)設嶺南道經略使,統交州都督府。貞觀八年(634年)改越州為廉州。調露元 年(679年) ,改交州都督府為安南都護府。天寶元年(742年)復置合浦郡。乾元元年(758年) 復為廉州,仍隸安南都護府(《新唐書》為“嶺南道容州都督府”)。自貞觀以來,州郡更置 析並頻繁,但北海屬合浦縣境不變。 === 五代 === 南漢乾亨元年(917年) ,廉州合浦縣境析置常樂州,另置博電、零祿、鹽場三縣歸轄, 廉州統縣有合浦、 封山、蔡龍、大廉四縣。大寶三年(960年) ,改合浦縣為媚川都,駐軍 8000人於沿海專事採珠,媚川之名,殆由此定。北海先後屬合浦縣、媚川都轄地。 === 宋 === 開寶四年(971年),撤媚川都,次年,撤封山、蔡龍、大廉三縣併入合浦縣;撤常樂州, 置石康縣,以原博電、零祿、鹽場三縣地歸屬石康縣,隸廉州。同年以原駐舊州的廉州治遷 至長沙場(今石康鎮順塔村)。北海屬合浦縣境。 太平興國八年(983年) ,廉州更置為太平軍,駐海門鎮(今廉州鎮),撤合浦縣併入石康 縣,北海屬太平軍石康縣轄境。 鹹平元年(998年) ,撤太平軍,復置廉州和合浦郡,統合浦、石康二縣,隸廣南西路, 廉州治海門。北海屬合浦縣境。 === 元 === 至元十五年(1278年)設湖廣行中書省,合浦郡更置為廉州路安撫司,十七年(1280年)改置廉州路總管府,隸於海北海南道宣慰司。二十八年(1291年)改置海北海南道肅政廉訪司,治合浦縣,領合浦、石康二縣如舊。隸湖廣行中書省。北海境屬合浦縣。 === 明 === 洪武元年(1368年)湖廣行中書省析置為廣東、廣西行省,改廉州路為府,領合浦、石康 二縣。三月,隸於廣西行省,四月改隸廣東行省。北海境屬廣東自此始。 洪武七年(1374年) 十月,降廉州府為廉州,撤合浦縣人石康縣。 洪武九年(1376年),欽州降為縣,與靈山同屬 廉州,隸雷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復廉州為府,欽縣為州。廉州府領合浦、靈山、 石康三縣和欽州。 成化八年(1472年),撤石康縣並人合浦縣,隸廉州如舊。北海屬合浦縣地。 洪武初,倭寇沿海為患,自石城(今廉江縣)界西起,沿海岸區置八寨防倭,依次為川江 寨、隴村寨、調埠寨、珠場寨、白沙寨、武刀寨、龍潭寨、古裡寨,以巡檢一員駐居中的珠 場寨(今南康鎮)統轄,史稱“珠場八寨”或“防寇八寨”,北海市境分屬龍潭、古裡二寨防 地。 北海之有鄉都(基層行政)建制,自宋朝始,此前無考。明朝有三村鄉和清和鄉的設定, 三村鄉轄今海城、銀海(部分)二區,清和鄉三圖轄今鐵山港區。 === 清 === 順治元年(1644年),廉州府建置與隸屬沿舊未變。光緒十四年(1888年)升欽州為直隸州, 置防城縣歸轄,廉州府統合浦、靈山二縣,二十年(1894年)以遂溪縣屬的潿洲島歸轄合浦。 三十二年(1906年)設廉欽道,統廉州府、欽州。宣統三年(1911年)八月,廉欽道更置欽廉軍 政府,統屬府州縣不變。同時議設北海自治會,屬廉州府合浦縣。 清康熙元年(1662年)設北海鎮標。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闢為通商口岸。歸屬廉州府合浦縣新設北海鎮總兵左營駐防 === 中華民國 === 民國元年(1912年),廣東全境光復,廢廉州府,成立廣東省欽廉軍政分府,旋又改稱為 欽廉綏靖處,駐欽州,轄原廉州府境。北海同時成立自治會行使管理市政職權,轄境北至楊 家山(乾體鄉屬),東至西村港;劃分第三、第四行政區,高德東片屬第三區,西片屬第四區。 民國3年,撤欽廉綏靖處,改設欽廉道,9年裁撤,合浦縣直屬廣東省。北海屬合浦縣轄市。 民國15年,成立北海市政籌備處,行市建制,直轄於廣東省。此前的基層行政仍沿靖海 團、局建制不變。至此,靖海團局裁撤。17年11月,撤市政籌備處,復歸合浦縣管轄。19年 設南區綏靖公署,駐茂名,合浦縣歸轄,北海屬合浦縣轄市不變。 民國20年,合浦縣分設自治區,北海市屬第二區,區治北海,管區北至楊家山,東至福成,轄三鎮(北海、高德、潿洲)五鄉(海西、海東、高北、高南、福成)。 民國21年10月,設立潿洲、斜陽管理局,受省直轄。 民國22年6月, 潿洲、斜陽管理局裁撤,仍歸北海市管轄,設公安分駐所代行原管委會 職權,設北海市政局,直轄於合浦縣。基層政權復沿舊團局管區各設若干自治區,共52區。 為時甚短,不能縷指。民國25年,南區綏靖公署裁撤,設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合浦、欽 縣、靈山、防城、海康、遂溪、徐聞七縣。區署駐廉州,北海隸屬不變。 民國28年,合浦縣第二區改為第五區,管區北至大龍圩,東至石頭埠。轄二鎮 (北海、 南康)五鄉(高德、福成、白龍、白鵝江、大龍圩)。撤北海市政局,改置北海鎮公所。 民國29—34年,合浦縣第五區改為第三區,仍駐北海,管區縮小,轄四鎮 (北海東鎮、 西鎮、南康南鎮、北鎮) 三鄉(高德、福成、白龍)。潿洲島為日軍佔領。暫成甌脫之地。34年6月潿洲島收復,為合浦縣轄鄉。 民國35年,合浦縣第三區裁撤。民國38年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裁撤。北海東鎮、西鎮, 高德鄉,潿洲鄉,婆圍鄉,福成鄉直屬合浦縣管轄。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9年12月4日,北海解放,7日,成立北海軍政委員會,20日,接管原東、西鎮公所, 分設東、西街人民政府, 除潿洲島尚未解放外,市區行政仍按舊政權管轄範圍進行管理。 1950年1月, 設廣東省南路專區,旋改為欽廉專區,統合浦、防城、欽縣、靈山四縣。專署駐北海。5月,設北海鎮人民政府,取代軍政委員會行政職能。屬合浦縣人民政府領導。6月,建立鄉、街基層政權,城區分設中山外街、中山東街、中山西街、珠海東街、珠海西街和新民街6個街道辦事處;郊區分設東靖鄉、西靖鄉、高德鄉、七星鄉、海東鄉、潿洲鄉等6個鄉政府。 1951年1月,北海鎮改為地級市建制,3月成立北海市人民政府,直屬廣東省政府領導。基層政權更置,郊區設第一區、第四區和第五區3個區公所,城區設第二區、第三區2個區政府。5月,廣東省欽廉專署所轄4縣(含北海市) 轉託廣西省領導。 1952年3月,劃歸廣西省,北海市將原來5個區改為4個區,分建22個鄉3個鎮。 1953年1月,北海市委託中共欽州地委領導, 省轄市級別不變。 將第一、第二區政府合併為郊區。第二區政府轄16個小鄉,2個鎮。保留 第三區政府,轄3鄉1鎮。市區政府改稱第一區人民政府,轄6個居民委員會。將包家、平陽、 軍屯3個鄉劃歸合浦縣。 1955年7月1日,北海復歸廣東省,原省轄市建制不變,改歸中共合浦地委領導。 1956年4月,北海市改為縣級市,7月,包家、軍屯、平陽三鄉再度劃歸北海。 1958年11月,北海市改為合浦縣北海人民公社,北海市人民政府改稱北海人民公社管理 委員會。 公社與基層改師團建制。 1959年6月,撤銷北海公社建制,北海改為縣級鎮,受湛江專署管轄; 原各個團分別改為漁業、郊區、潿洲、城鎮四個公社。 1960年2月增設水上運輸 公社。 1961年4月,公社體制調整,將5個公社調整為8個:城鎮、西塘、高德、地角、外沙、 鹹田、潿洲、水運,共設生產大隊74個。 1964年10月,恢復北海縣級市建制。1965年6月,北海市劃歸廣西壯族自治區,由新設的欽州專員公署管轄。 1968年4月,成立北海市革命委員會,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 1979年,建立華僑漁業公社,屬鄉鎮級建制。 1980年,撤銷北海市革命委員會,恢復北海市人民政府,維持縣級市建制不變。 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旅遊對外開放城市。 1983年10月,恢復地級市建制,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直接領導。 1984年4月,被國務院確定為進一步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 1984年9月,撤銷公社, 恢復區、鄉(鎮)建制,設海城、郊區2區;地角、新港(原華僑漁業公社,後又改稱僑港鎮)、 潿洲3鎮;高德、西塘、鹹田3鄉。 1987年7月1日,合浦縣劃歸北海市管轄。 2010年11月9日,北海市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11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世界客屬第24屆懇親大會在北海市舉行。 == 地理 == 北海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南端,北部灣東北岸。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0°26′~21°55′34″之間,西北距自治區首府南寧206公里,東距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口市147海里。市區南北西三面環海,有潿洲(24.74平方公里)、斜陽(1.8平方公里)兩個海島,潿洲距市區大約20.2海里。 北海地區海岸線總長達500多公里。 === 氣候 === 北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溫暖潮溼。空氣優良。年均降水量1644毫米 ,年均溫22.6℃。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北海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北海市委員會 北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北海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海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蔡錦軍 陸海生 李莉(女) 毛豔瓊(女)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江西省九江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灌陽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荔浦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1年1月 2024年2月 2021年12月 2020年5月 === 歷任領導 === ; 市委書記 * 梁國樂(1984年2月-1985年9月) * 王慶錄(1985年9月-1995年5月) * 楊基常(1995年5月-1996年10月) * 李克(1996年10月-1998年1月) * 岑鴻平(1998年1月-1998年12月) * 陳梧生(1998年12月-2000年7月) * 溫卡華(2000年7月-2009年2月) * 王小東(2009年2月-2015年5月) * 王可(2015年11月-2016年6月) * 王乃學(2016年11月-2021年1月) * 蔡錦軍(2021年1月-) ; 市長 * 姚克魯(1984年2月-1984年8月) * 梁自衛(1984年8月-1988年6月) * 張發強(1988年6月-1990年3月) * 帥立國(1990年5月-1995年5月) * 楊基常(1995年5月-1996年8月) * 岑鴻平(1996年8月-1998年1月) * 金仁壽(1998年1月-2000年7月) * 劉君(2000年7月-2004年6月) * 唐成良(2004年6月-2006年8月) * 連友農(2006年8月-2011年8月) * 周家斌(2011年8月-2015年2月) * 林山青(2015年3月-2016年8月) * 李延強(2016年8月-2018年1月) * 蔡錦軍(2018年2月-2021年1月) * 廖立勇(2021年1月-2021年12月) * 李莉(2021年12月-) === 行政區劃 === 北海市下轄3個市轄區、1個縣。 * 市轄區:海城區、銀海區、鐵山港區 * 縣:合浦縣 北海市行政區劃圖 北海市行政區劃圖 北海市行政區劃圖 北海市行政區劃圖 北海市行政區劃圖 北海市行政區劃圖 北海市行政區劃圖 北海市行政區劃圖 北海市行政區劃圖 北海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壯文(官式譯寫)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壯文(官式譯寫)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450500 北海市 3,988.67 1,853,227 海城區 536000 7 22 1 450502 海城區 182.20 527,895 中街街道 536000 7 1 450503 銀海區 540.98 315,196 銀灘鎮 536000 4 450512 鐵山港區 503.32 145,943 南康鎮 536000 3 450521 合浦縣 2,762.17 864,193 廉州鎮 536100 14 1 == 人口 ==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853,227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539,25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13,976人,增長20.4%,年平均增長率為1.87%。其中,男性人口為964,301人,佔總人口的52.03%;女性人口為888,926人,佔總人口的47.9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8.48。0-14歲的人口為401,390人,佔總人口的21.66%;15-59歲的人口為1,154,321人,佔總人口的62.29%;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97,516人,佔總人口的16.0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13,437人,佔總人口的11.52%。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979,305人,佔總人口的52.84%;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873,922人,佔總人口的47.16%。 === 民族 === 北海人口以漢族為絕大多數,亦有壯族等少數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788,030人,佔96.48%;壯族人口為44,278人,佔2.39%;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20,919人,佔1.1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78,715人,增長18.47%,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5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35,261人,增長117.7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57個百分點。其中,壯族人口增加21,551人,增長94.83%,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91個百分點。 北海市民族構成(2020年11月) 民族名稱 漢族 壯族 瑤族 苗族 滿族 侗族 土家族 朝鮮族 蒙古族 回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1,788,030 44,278 5,375 2,819 2,387 1,494 1,201 1,192 1,184 908 4,359 佔總人口比例(%) 96.48 2.39 0.29 0.15 0.13 0.08 0.06 0.06 0.06 0.05 0.24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67.91 8.24 4.32 3.66 2.29 1.84 1.83 1.82 1.39 6.69 == 文化 == === 語言 === 北海通行數種本地語言,以欽廉粵語為主,還包括其他漢語方言如客家話、閩語。 * 廉州話(合浦話)是本土最早的漢語方言,通行於合浦縣中西部,包括廉州鎮、黨江鎮、沙崗鎮、西場鎮、烏家鎮、星島湖鄉、石灣鎮、石康鎮、常樂鎮,北海全市海城區高德街道、地角街道、市中心,銀海區銀灘鎮、福成鎮、平陽鎮、僑港鎮,鐵山港區南康鎮。 *我話(廉州話分支)通行於鐵山港區南康鎮、興港鎮、營盤鎮。 *海邊話(廉州話分支)主要通行於合浦縣沙田鎮。 *北海話(欽廉粵語)主要通行於北海市區。除此之外市區還有多數人仍然使用廉州話(當地多數通行雙語)。 *南康話(欽廉粵語)屬於帶有本地口音特色的白話,多數通行於鐵山港區南康鎮、營盤鎮、興港鎮的鎮中心(以我話為主,當地多數通行雙語)。 *疍家話(廣府粵語、混腔粵語),主要使用人群為疍家人,他們主要居住在北海外市區的外沙,少數居住在銀海區僑港鎮,但已逐漸被當地人同化,多數使用者已為中老年,青年人的粵語口音已向北海話靠攏。 *山口白話(廣府粵語),通行於合浦縣山口鎮鎮中心,此處位於兩廣交界。 *華僑白話(混腔粵語),夾雜著廣府用語與讀音的北海話,通行於銀海區僑港鎮,使用人群是越南華裔的移民後代。 *雷話(閩語),為雷州府的移民後代所使用,使用人數稀少,主要分佈在海城區潿洲鎮的各別村莊,鐵山港區興港鎮斑鳩衝。:潿洲島曾屬於雷州管轄,後劃入廉州(合浦)。 *波美話(閩語),為高州府電白的移民後代所使用,使用人數稀少,主要聚集在銀海區福城鎮福城機場附近的村莊。 *軍話(閩語),屬閩東語-侯官片,瀕臨滅絕的語言,使用人數極少。顧名思義使用人口主要是駐軍的後代,由明朝時期駐守當地的軍隊帶來。使用人口以語言島的形式分佈於合浦東部的山口鎮、沙田鎮、白沙鎮。:白沙鎮在古代曾設重點駐軍區永安所(今永安村)。 *涯話(客家話),北海(合浦)第三大語言,使用人口主要集中在合浦縣東部,包括閘口鎮、白沙鎮、山口鎮、曲樟鄉、常樂鎮東部,海城區潿洲鎮(60%),鐵山港區興港鎮東部沿海地區。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以來,大量外地移民湧入北海。1996年起,廣西自治區政府致力使用行政手段在多個城市強制推行“推廣普通話”政策,本土語言遭到嚴重打壓。2002年,北海市(市區)的廣東電視臺珠江頻道(珠江臺)被取消,其他大城市如貴港等地亦一樣,目前北海仍然存在的粵語頻道只有在廣西全區放送的廣東南方電視臺衛星頻道(南方衛視TVS-2)一個。現在普通話作為共同語日益流行。因而,目前北海市區內語言使用格局為北海話、廉州話和普通話三足鼎立的局面。 == 經濟 == 光緒二年(1876),清廷簽訂煙臺條約,廉州始增通商口岸於北海,在其地設立市埠及海關稅務司廣東海圖說·北海市 張之洞 廣雅書局 1889。 共和國時代,在1984年宣佈開放包括北海在內的14個沿海開放城市,作為整個西部地區唯一的沿海開放城市,北海一度被視為中國西部各省出海的通道和視窗,被比作第二個深圳、西南開放橋頭堡,尤其以四川、雲南為盛,分別有6個和5個城市與北海結為友好城市。1990年代初北海爆發了房地產泡沫,之後北海的發展一直落後於其它開放城市。 目前,北海正著力建設鐵山港,發展臨港工業;中國石化北海煉化異地改造及系列配套專案將極大的拉動北海工業;中國電子集團、臺灣光寶集團、清華紫光、深圳朗科的進入為北海的產業提升奠定了新的基礎。 北海所瀕臨的北部灣是中國沿海十大漁場之一。主要魚類500多種,蝦類43種,另有蟹類、貝類、頭足類、爬行類及哺乳類等種類繁多的海生動物和藻類等多種植物。工業以漁業和對外貿易為主。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496.6億元人民幣。 == 交通 == 北海市因獨特半島的地理環境,因主要交通以海運為主。 === 海運 === 有北海港、鐵山港、南澫港、高德港和南灣港等主要港口。北海國際客運港每天有發往潿洲島、海口等地的客輪。 === 公路 === 是的終點所在地。境內途經、和、、。 === 鐵路 === 鐵路有欽北鐵路、欽北高速鐵路和合湛鐵路(規劃中)。 設有車站北海站、合浦站 === 航空 === 北海福成機場 北部灣國際機場(規劃中) == 教育 == === 高等院校 === * 公辦本科院校: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海校區 * 民辦本科院校:北海藝術設計學院 * 公辦專科院校:北海職業學院 * 民辦本科獨立學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已停辦) 現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正在研議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申請批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與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北海校區合併轉設為廣西海洋學院。 == 物產 == * 北部灣大陸架蘊藏總儲量約5億噸的石油和豐富的天然氣。有總儲量約1930萬噸的石英砂、儲量約30億噸的陶土。 * 農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蔗、蔬菜等。森林面積0.47 萬公頃。 * 主要土特產有珍珠、海參、文蛤、沙蟲 、魷魚、地魚 、紅魚、鱔肚、貝雕畫、煙花、爆竹。 * 沙蟹醬是當地蜑家人利用當地採集的沙蟹清潔、搗碎後醃成的醬料,常用來點白切雞吃《舌尖上的中國2》之秘境,無綫財經資訊臺,2020-11-05。 == 主要景點 == 名勝古蹟有: * 冠頭嶺 * 王龍巖 * 白虎頭海灘 * 草花嶺 * 斜陽海島風光 * 高墎古遺址。 * 北海銀灘 * 潿洲島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友好城市 == * 海防市 * 圖爾薩 * 八代市 * 合艾市 * 浦項市 == 其他 == 北海是中國南派傳銷的根據地,當地有許多非法傳銷活動金融傳銷何時了 ,《投資與理財》,2015年3月17日,如著名的“1040陽光工程”,而政府曾多次對非法傳銷進行查處。2018年,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北海等列為傳銷重點整治城市,直至2019年5月,北海“全國整治聚集式傳銷重點城市”的稱號被摘下。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北海市人民政府網站 Category:廣西地級市 桂 Category:南中國海沿海城市 Category:中國沿海開放城市 Category:1983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Category:北部灣
玉林市
玉林市(舊稱鬱林,郵政式拼音:Watlam)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西東南部。市境西界欽州市,西南連北海市,南接廣東湛江市,東毗廣東茂名市,東北鄰梧州市,北通貴港市。地處桂東南丘陵區,北部為大容山,西部為六萬大山,東部為雲開大山,中部為盆地。南流江、九洲江、北流河皆發源於境內,玉林是廣西最大、全國著名的僑鄉,有華僑及臺港等移民100多萬人。市人民政府位於玉州區玉東大道1號。 == 名稱由來 == 《說文解字》記曰:“鬱,芳草也。十葉為貫,百廿貫築以煮之為鬱。從臼、冂、缶、鬯;彡,其飾也。一曰鬱鬯,百草之華,遠方鬱人所貢芳草,合釀之以降神。鬱,今鬱林郡也。”可見鬱林的名稱應該與一種名為“鬱”的香草有關。 「鬱林」一名自唐乾封元年(666年)置鬱林州起使用,1956年3月3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以「-{鬱}-」-{zh-hans:字(“鬱林”之“鬱”的繁體字);zh-hant:字;}-因用字生僻難認指示更名,以普通話同音字「玉」(yù)代替至今。 == 歷史 == === 州郡史 === 先秦屬西甌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為桂林郡、象郡管轄。 西漢初,屬南越國。元鼎六年(前111年)為布山縣地和合浦縣地,屬交趾刺史部的鬱林郡和合浦郡。王莽新朝改鬱林郡為鬱平郡(後復置)。東漢建安八年(203年),改屬交州刺史部的鬱林郡和合浦郡。三國時期屬東吳,今布山、合浦二縣地仍屬交州刺史部的鬱林郡和合浦郡,黃武五年(226年),布山縣改屬廣州刺史部的鬱林郡,不久併入交州。(《南朝·宋書》載:“吳立,曰陰平。”;《清一統志》載:“吳置陰平縣,屬鬱林郡。”) 西晉,今市境為陰平縣地、布山縣地和合浦縣地,分屬廣州刺史部的鬱林郡和交州刺史部的合浦郡。太康元年(280年),陰平縣改為鬱平縣。 南朝,今市境西北在宋、齊、梁三朝時,為鬱平縣地,屬廣州刺史部的鬱林郡。宋初屬合浦郡,泰始七年(471年)置方度縣,屬越州的南流郡。齊朝, 增置興昌縣,屬越州的定川郡。梁朝,廢方度、興昌二縣入定川郡。梁、陳兩朝時,定川郡仍屬越州。梁朝改屬定州,後改屬南定州。陳天嘉二年(561年),置石南縣,屬石南郡, 石南郡和鬱林郡皆屬南定州。今市境東南屬合浦縣地。 隋朝,今市境西北的鬱平縣和石南縣,初屬南定州。開皇十年(590年),改屬尹州。大業二年(606年)屬鬱州,三年(607年)又改屬鬱林郡。唐乾封元年(666年),置鬱林州,領石南、興業、興德、潭慄、鬱平五縣。 === 鬱林五屬 === 宋開寶五年(972年),興業、南流二縣屬廣南路(後改廣南西路)鬱林州;至道二年(996年), 鬱林州治遷至南流縣(今玉林市),州府位於今玉州區,迄今已一千多年,故人稱玉林為“千年鬱林”。 大觀四年(1110年),鬱林州轄南流縣和興業縣;容州轄普寧、陸川和北流縣;白州轄博白縣。政和元年(1111年)博白縣來屬,三年博白縣往屬白州,南渡後(紹興七年)來屬,鬱林州轄南流、興業、博白三縣,隸屬廣南西路。 元朝領南流、興業、博白三縣。明洪武十年(1377年),北流、陸川兩縣來屬,“鬱林五屬”自此形成。 清順治,鬱林州從梧州府分出,隸屬廣西行省桂平梧鬱道。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鬱林州升置鬱林直隸州,轄北流、博白、陸川、興業四縣。 民國元年,鬱林直隸州改為鬱林府。次年改為縣,屬廣西省鬱江道,三年改屬蒼梧道。十九年,屬鬱林民團區,二十一年,改屬梧州民團區。二十三年,改屬梧州行政監督區,二十五年,屬潯州行政監督區,後又改屬鬱林行政監督區。 === 撤地改市 === 1949年11月29日,解放軍攻下鬱林城。12月,設鬱林專區。行政公署駐鬱林,轄鬱林、北流、陸川、博白、興業、貴縣等六縣。1951年鬱林專區和梧州專區撤銷,併為容縣專區,貴縣劃歸賓陽專區。1952年8月,博白劃歸欽州專區(實際上沒有辦理改隸手續,也沒有隸行過這一關係)博白縣誌,廣西人民出版社,1994 ,貴縣劃歸容縣專區。1953年3月,博白縣劃歸容縣專區。4月,興業縣大部(石南、木根、城隍、山心四區)併入鬱林縣,小部分併入貴縣。 1956年4月將「鬱林」改為「-{玉}-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第14號,1956年4月 。1958年7月,撤銷容縣專區,設玉林專區,轄玉林、容縣、北流、博白、陸川、桂平、平南、貴縣。1971年改稱玉林地區。1983年10月,玉林縣改為玉林市(縣級)國務院關於同意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市機構改革方案給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批覆(摘錄) 。1994年4月,北流縣改為北流市(縣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第17號,1994年8月 。1995年10月,析出貴港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第27號,1995年11月 。 1997年4月,撤銷玉林地區和縣級玉林市,設立地級玉林市(縣級玉林市分拆為玉州區、興業縣)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第15號,1997年4月 。同年5月,設立福綿管理區,作為玉州區的派出機構。2013年6月,正式設立玉林市福綿區。 == 地理 == 地處廣西東南部,南流江流域,位於粵桂兩省區交界處,東與梧州市、廣東省茂名市相鄰,南與北海市、廣東省湛江市毗連,西與欽州市交界,北與貴港市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2,82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建成面積45平方公里。 === 自然特徵 === 地處桂東南丘陵臺地,境內山地、丘陵、谷地、臺地、平原相交錯,尤以丘陵臺地分佈較為廣泛。平原盆地佔全市面積17.4%,丘陵臺49.4%,山地佔33%。其中,耕地面積19.02萬公頃。有林面積68.2萬公頃。屬典型的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21℃;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650毫米;光熱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1795小時,無霜期長,年平均無霜天數為346天。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玉林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玉林市委員會 玉林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玉林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玉林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王琛 李偉章 張惠強 呂劍楓(女)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河南省新鄉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 廣西壯族自治區陸川縣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3年6月 2021年9月 2023年8月 2021年9月 === 歷任領導 === ; 市委書記 * 李紀恆(1997年8月-2001年6月) * 方皓(2001年6月-2002年10月) * 高雄(2002年10月-2007年4月) * 文明(2007年4月-2009年1月) * 金湘軍(2009年2月-2014年1月) * 王凱(2014年1月-2017年3月) * 莫恭明(2017年3月-2018年1月) * 黃海昆(2018年1月-2021年5月) * 莫樺(2021年6月-2023年3月) * 王琛(2023年6月-) ; 市長 * 方皓(1997年8月-2001年6月) * 李達球(2001年6月-2003年5月) * 金湘軍(2003年5月-2009年2月) * 韓元利(2009年2月-2013年2月) * 王凱(2013年2月-2014年1月) * 蘇海棠(2014年2月-2018年1月) * 韋韜(2018年1月-2020年3月) * 白松濤(2020年3月-2023年8月) * 張惠強(2023年8月-) === 行政區劃 === 玉林市現轄2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 市轄區:玉州區、福綿區 * 縣級市:北流市 * 縣:容縣、陸川縣、博白縣、興業縣 玉林市行政區劃圖 玉林市行政區劃圖 玉林市行政區劃圖 玉林市行政區劃圖 玉林市行政區劃圖 玉林市行政區劃圖 玉林市行政區劃圖 玉林市行政區劃圖 玉林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壯文(官式譯寫)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壯文(官式譯寫)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450900 玉林市 12,824.18 5,796,766 玉州區 537000 8 102 450902 玉州區 435.54 908,121 玉城街道 537000 5 4 450903 福綿區 828.99 318,709 福綿鎮 537000 6 450921 容縣 2,255.06 654,916 容州鎮 537500 15 450922 陸川縣 1,554.32 804,427 溫泉鎮 537700 14 450923 博白縣 3,829.92 1,390,612 博白鎮 537600 28 450924 興業縣 1,468.10 508,344 石南鎮 537800 13 450981 北流市 2,452.26 1,211,637 陵城街道 537400 3 22 == 人口 ==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82.3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97.53 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1.10 %。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5,796,766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487,36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09,398人,增長5.64%,年平均增長率為0.55%。其中,男性人口為3,007,266人,佔總人口的51.88%;女性人口為2,789,500人,佔總人口的48.12%。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7.81。0-14歲的人口為1,683,326人,佔總人口的29.04%;15-59歲的人口為3,197,544人,佔總人口的55.16%;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15,896人,佔總人口的15.8%,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71,839人,佔總人口的11.59%。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883,897人,佔總人口的49.7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912,869人,佔總人口的50.25%。 === 民族 === 當地居民絕大多數為漢族,另有壯、苗等少數民族10萬人。當地通行的本地語言為粵語、𠊎話。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5,725,369人,佔98.7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71,397人,佔1.2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80,021人,增長5.14%,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47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9,377人,增長69.91%,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47個百分點。其中,壯族人口增加19,617人,增長62.44%,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31個百分點。 玉林市民族構成(2020年11月) 民族名稱 漢族 壯族 瑤族 苗族 布依族 侗族 仫佬族 土家族 彝族 毛南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5,725,369 51,033 6,756 4,584 1,971 1,905 785 723 701 474 2,465 佔總人口比例(%) 98.77 0.88 0.12 0.08 0.03 0.03 0.01 0.01 0.01 0.01 0.04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71.48 9.46 6.42 2.76 2.67 1.10 1.01 0.98 0.66 3.45 == 交通 == ===航空=== * 玉林福綿機場 ===鐵路=== * 黎湛鐵路過境 * 南深高速鐵路過境 ===公路=== * 過境 * 過境 * 過境 * 過境 == 農業 == 玉林市屬南亞熱帶氣候,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生產歷史悠久,是廣西農業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清代已普遍種植雙季稻和花生、糖蔗、藍草等經濟作物。有“廣西糧倉”、“廣西烏克蘭”的美稱。1990年,被國務院嘉獎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 == 教育 == ===高等院校=== *公辦本科院校:玉林師範學院、廣西醫科大學玉林校區 *民辦專科院校:玉柴職業技術學院 ===中學=== 以下均為廣西壯族自治區示範性普通高中。 *玉林高中 *玉林一中 *玉林實驗中學 *博白中學 *容縣高中 *北流高中 *陸川中學 *興業高中 *田家炳中學 == 旅遊 == 主要旅遊景區(點)有云天民俗文化世界(簡稱:雲天文化城)、古經略臺真武閣、佛子山、都嶠山、謝魯山莊、宴石寺、龍泉巖、勾漏洞、水月岩、龍珠湖、大容山森林公園、石嶷文塔。 * 雲天文化城 : 是中國目前單體建築面積最大的文化藝術建築。它既是一座以濃縮中國古今傳統文化和著名特色建築風格融為一體,用以展現中國五千年曆史文化的巨型仿古宮殿式建築;又是一座大型綜合的文化藝術展示館,供大家體會中華文化淵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之精華。官方網站連結:http://www.yuntian-city.com/ * 古鬱林八景 民間廣為流傳的是西甌池、白石洞、水月岩、寒山、掛榜山、石室、龍井、南橋古渡。八景詩如下: :石室仙蹤在鬱州,寒山應雨任君求。 :西甌池內蛟龍現,水月岩中掛斗牛。 :白石洞天仙子地,南橋古渡鯉魚遊。 :龍泉湧出流霞水,掛榜山崩應六秋。 另一版本則沒有掛榜山,代之以鳳凰嶺。明知州鄺元樂作《詠鬱林八景詩》,詩中八景分別為甌池春暖、白石洞天、鳳嶺秋清、水月岩虛、寒山應雨、石室仙蹤、紫水流霞、龍橋古渡。 *新玉林十景 2004年,市旅遊局組織評選“玉林十大景觀”。分別為雲天浩宇(雲天文化城)、真武傑構(容縣真武閣)、勾漏洞天(北流勾漏洞)、都嶠聖境(容縣都嶠山)、容山疊翠(大容山國家森林公園)、謝魯山莊(陸川謝魯山莊)、龍泉獻瑞(興業龍泉巖)、宴石丹霞(博白宴石寺)、溫泉浴日(陸川九龍溫泉山莊)、銅石天印(北流銅石嶺)。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經略臺真武閣 * 容縣近代建築 * 謝魯山莊 == 資源 == * 勞動力資源富有,達213萬人,年向市外輸送勞動力約45萬人次,中等以上文化技術勞力達12萬人。 * 土地資源優越,平原盆地、谷地佔全市面積17.4%,有耕地19.02萬公頃,宜林果地27.8萬公頃,牧草地10.33萬公頃。水資源豐富,境內有江河72條,年平均徑流量133.47億立方米,水資源量為156億立方米,有大中小水庫474座,總庫容量11.4億立方米,水利工程年供水量15.4億立方米。礦產資源主要品種有高嶺土、花崗岩、瑩石礦、石灰石、鐵、鈦鐵、硫磺、金銀等,高嶺土儲量佔廣西第一。地熱資源主要有陸川溫泉、謝魯溫泉、沙湖溫泉、黎村溫泉、陵山溫泉。 * 礦泉水資源主要有茶花山礦泉水、清灣礦泉水、玉石礦泉水、綠瑩礦泉水、黃花山礦泉水。 * 土特產資源豐富,盛產荔枝、龍眼、容縣沙田柚、芒果、香蕉、柑桔、桂油、八角、松香、大蒜頭、茶葉、博白蕹菜(空心菜)、界垌大白菜、六巷白菜、甘蔗、菠蘿、劍麻、紅菇、茶泡、牛巴、肉糕、肉丸;陸川豬、獅頭鵝、霞煙雞、三黃雞、城隍酸料等。 ==特產== 正骨水、玉林香蒜、玉林牛巴: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 爭議 == 玉林近年每年均會舉辦由民眾自發興起的玉林荔枝狗肉節,引起不少愛狗人士強烈批評。 2018年,玉林市因當地的南流江水質大大低於國家標準,導致當地市環保局局長被罷免,副市長被約談。 == 參見條目 == * 因用字生僻難認而更名的中國大陸地名列表 * 玉林荔枝狗肉節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玉林市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Category:廣西地級市
下推自動機
在自動機理論中,下推自動機()是使用了包含資料的棧的有限自動機。 == 綜述 == 下推自動機比有限自動機複雜:除了有限狀態組成部分外,還包括一個長度不受限制的棧;下推自動機的狀態遷移不但要參考有限狀態部分,也要參照棧當前的狀態;狀態遷移不但包括有限狀態的變遷,還包括一個棧的出棧或入棧過程。下推自動機可以形象的理解為,藉由加上讀取一個容量無限棧的能力,擴充一個能做\epsilon-轉移的非確定有限自動機。 下推自動機存在“確定”與“非確定”兩種形式,兩者並不等價。(對有限自動機兩者是等價的) 每一個下推自動機都接受一個形式語言。被“非確定下推自動機”接受的語言是上下文無關語言。 如果我們把下推自動機擴充套件,允許一個有限自動機存取兩個棧,我們得到一個能力更強的自動機,這個自動機與圖靈機等價。 下推自動機作為一個形式系統最早於1961年出現在 Oettinger 的論文中。它與上下文無關文法的等價性是由喬姆斯基於1962年發現的。 == 形式定義 == PDA 形式定義為 6-元組: M=(Q,\ \Sigma,\ \Gamma,\ \delta, \ q_{0}, \ F) 這裡的 *\, Q 是狀態的有限集合 *\,\Sigma 是輸入字母表的有限集合 *\,\Gamma 是棧字母表的有限集合 *\,\delta: Q \times \Sigma_{\epsilon} \times \Gamma_{\epsilon} \longrightarrow \mathcal{P}( Q \times \Gamma_{\epsilon} ) 是轉移函式 *q_{0} 是“開始狀態” *F\subset Q 是“接受狀態”的集合 *\Gamma_{\epsilon} = \Gamma\cup\{\epsilon\} *\Sigma_{\epsilon} = \Sigma\cup\{\epsilon\} 計算定義 1 對於任何 PDA M=(Q,\ \Sigma,\ \Gamma,\ \delta, \ q_{0}, \ F),計算路徑是一個有序的(n+1)-元組 (q_{0},\, q_{1}, ...., \,q_{n}) ,這裡的 q_{i} \in Q, n \geq 0,它滿足如下條件: (i) \ \ (q_{i+1}, b_{i+1}) \in \delta (q_{i}, w_{i+1}, a_{i+1}) 對於 i = 0, 1, 2,......, n-1, :這裡的 w_{i+1}\in \Sigma_{\epsilon}, \ a_{i+1}, \ b_{i+1}\in \Gamma_{\epsilon} (ii) \exists\, s_{0},\, s_{1},\,s_{2},\,s_{3},\,\cdots,\,s_{n}\,\in\Gamma^{*} 使得 :s_{i} = a_{i+1}t_{i},\,s_{i+1} = b_{i+1}t_{i},\, t_{i}\in\Gamma^{*} 在直覺上,PDA 在計算過程中任何一點上都面對著多種可能性,從棧頂讀一個符號並把它替代為另一個符號,從棧頂讀一個符號並刪除它而不替換,不從棧頂讀任何符號但壓入另一個符號進去,或什麼都不做。所有這些都同時由等式 s_{i} = a_{i+1}t_{i} \, 和 s_{i+1} = b_{i+1}t_{i} \, 來支配。s_{i} \, 是緊接在第 i+1 次轉移移動之前的棧內容,而 a_{i+1} \, 是要從棧頂去除的符號。s_{i+1} \, 是緊接在第 i+1 次轉移移動之後棧內容,而 b_{i+1} \, 是在第 i+1 次轉移移動期間要增加到棧上的符號。 a_{i+1} \, 和 b_{i+1} \, 二者都可以 \epsilon \,。 如果 a_{i+1}\neq\epsilon \, 而 b_{i+1}\neq\epsilon \,,則 PDA 從棧讀一個符號並把它替代為另一個符號。 如果 a_{i+1}\neq\epsilon \, 而 b_{i+1} = \epsilon \,,則 PDA 從棧讀一個符號並刪除它而不替換。 如果 a_{i+1} = \epsilon \, 而 b_{i+1}\neq\epsilon \,,則 PDA 簡單的增加一個符號到棧上。 如果 a_{i+1} = \epsilon \, 而 b_{i+1} = \epsilon \,,則 PDA 保持棧不變動。 注意當 n=0 時,計算路徑就是單元素集合 (q_0) \,。 計算定義 2 對於任何輸入 w = w_1w_2 \cdots w_m, \ w_i \in \Sigma , m \geq 0,M 接受 w,如果存在計算路徑 (q_{0},\, q_{1}, ...., \,q_{n}) \, 和有限序列 r_0, r_1, r_2,\cdots r_m \in Q, \ m \leq n,使得 (i) 對於每個 i = 0, 1, 2,...m,r_i \, 都在計算路徑上。就是說 : \exists f(i) 這裡的 i \leq f(i) \leq n 使得 r_i = q_{f(i)} \, (ii) (q_{f(i)+1}, b_{f(i)+1}) \in \delta(r_i, w_{i+1}, a_{f(i)+1}) 對於每個 i = 0, 1, 2,...m-1。 :這裡的 a_{f(i)+1} \, 和 b_{f(i)+1} \, 定義同於計算定義 1。 (iii) (q_{j+1}, b_{j+1}) \in \delta(q_j, \epsilon, a_{j+1}),如果 q_j \notin \{ r_0, r_1, \cdots r_m \} :這裡的 a_{j+1} \, 和 b_{j+1} \, 定義同於計算定義 1。 (iv) r_m = q_n \, 且 r_m \in F 注意上述定義不提供測試空棧的機制。要這麼做你需要在所有計算開始前在棧上寫一個特殊符號,使得 PDA 可以在檢測到這個符號的時候有效的識別出棧已經空了。形式的說,實現它可透過介入轉移 \delta (q_0, \epsilon,\,\epsilon) = \{(q_1, \$)\} 這裡的 $ 是特殊符號。 == 例子 == 下面是識別語言 \{0^n1^n | n \ge 0 \} 的 PDA 的形式描述: M=(Q,\ \Sigma,\ \Gamma,\ \delta, \ q_{1}, \ F) *Q = \{ q_1, q_2, q_3, q_4 \} \, *\Sigma = \{ 0, 1 \} \, *\Gamma = \{0, \$ \} \, * F = \{q_1, q_4 \} \, *\delta (q_1, \epsilon, \epsilon) = \{ (q_2, \$), (q_1, \epsilon) \} \, *\delta (q_2, 0, \epsilon) = \{ (q_2, 0) \} \, *\delta (q_2, 1, 0) = \{ (q_3, \epsilon) \} \, *\delta (q_3, 1, 0) = \{ (q_3, \epsilon) \} \, *\delta (q_3, \epsilon, \$) = \{ (q_4, \epsilon) \} \, *\delta (q, w, a) = \varnothing 對於任何其他狀態、輸入和棧符號的值。 === 理解計算過程 === 下面展示上述 PDA 如何計算不同的輸入字串。 (a) 輸入字串 = 0011 : (i) 寫 \delta(q1, \epsilon, \epsilon) \rightarrow (q2, $) 來表示 (q2, $) \in \delta(q1, \epsilon, \epsilon) :: s0 = \epsilon, s1 = $, t = \epsilon, a = \epsilon, b = $ :: 設定 r0 = q2 : (ii) \delta(r0, 0, \epsilon) = \delta(q2, 0, \epsilon) \rightarrow (q2, 0) :: s1 = $, a = \epsilon, t = $, b = 0, s2 = 0$ :: 設定 r1 = q2 : (iii) \delta(r1, 0, \epsilon) = \delta(q2, 0, \epsilon) \rightarrow (q2, 0) :: s2 = 0$, a = \epsilon, t = 0$, b = 0, s3 = 00$ :: 設定 r2 = q2 : (iv) \delta(r2, 1, 0) = \delta(q2, 1, 0) \rightarrow (q3, \epsilon) :: s3 = 00$, a = 0, t = 0$, b = \epsilon, s4 = 0$ :: 設定 r3 = q3 : (v) \delta(r3, 1, 0) = \delta(q3, 1, 0) \rightarrow (q3, \epsilon) :: s4 = 0$, a = 0, t = $, b = \epsilon, s5 = $ : (vi) \delta(q3, \epsilon, $) \rightarrow (q4, \epsilon) :: s5 = $, a = $, t = \epsilon, b = \epsilon, s6 = \epsilon :: 設定 r4 = q4 : 因為 q4 是接受狀態,0011 被接受。 : 作為總結,計算路徑 = (q1, q2, q2, q2, q3, q3, q4) : 而 (r0, r1, r2, r3, r4) = (q2, q2, q2, q3, q4) (b) 輸入字串 = 001 : 計算移動 (i), (ii), (iii), (iv) 將必定同於情況 (a),否則,PDA 在到達 (v) 之前就已經進入死衚衕。 : (v) \delta(r3, \epsilon, a) = \delta(q3, \epsilon, a) :: 因為 s4 = 0$,要麼 a = \epsilon 要麼 a = 0 :: 在任何一種情況下,\delta(q3, \epsilon, a) = \varnothing :: 因此計算在 r3 = q3 進入死衚衕,這不是接受狀態。所以 001 被拒絕。 (c) 輸入字串 = \epsilon : 設定 r0 = q1, r1 = q1 : \delta(r0, \epsilon, \epsilon) \rightarrow (q1, \epsilon) : 因為 q1 是接受狀態,\epsilon 被接受。 == 廣義下推自動機(GPDA) == GPDA 是在一個步驟內寫入整個字串到棧上或從棧上去除整個字串的 PDA。 GPDA 形式定義為 6-元組 M=(Q,\ \Sigma,\ \Gamma,\ \delta, \ q_{0}, \ F) :這裡的 Q, \Sigma\,, \Gamma\,, q0 和 F 的定義同於 PDA。 :\,\delta: Q \times \Sigma_{\epsilon} \times \Gamma^{*} \longrightarrow \mathcal{P}( Q \times \Gamma^{*} ) 是轉移函式。 GPDA 的計算規則同於 PDA,除了 ai+1 和 bi+1 現在是字串而不是符號之外。 GPDA 和 PDA 是等價的,如果一個語言可被一個 PDA 識別,它也可被一個 GPDA 識別,反之亦然。 可以使用下列模擬公式化對 GPDA 和 PDA 的等價性的一個分析式證明: 設 \delta(q1, w, x1x2...xm) \longrightarrow (q2, y1y2...yn) 是 GPDA 的轉移。 這裡的 q1, q2 \in Q, w \in\Sigma_{\epsilon}\,, x1x2...xm \in\Gamma^{*}, m\geq0, y1y2...yn \in\Gamma^{*}, n\geq0。 構造 PDA 的下列轉移: ::\delta^{'}(q1, w, x1) \longrightarrow (p1, \epsilon) ::\delta^{'}(p1, \epsilon, x2) \longrightarrow (p2, \epsilon) ::::\vdots ::\delta^{'}(pm-1, \epsilon, xm) \longrightarrow (pm, \epsilon) ::\delta^{'}(pm, \epsilon, \epsilon ) \longrightarrow (pm+1, yn) ::\delta^{'}(pm+1, \epsilon, \epsilon ) \longrightarrow (pm+2, yn-1) ::::\vdots ::\delta^{'}(pm+n-1, \epsilon, \epsilon ) \longrightarrow (q2, y1) == 參見 == *堆疊結構機器 *確定下推自動機 *有限自動機 *上下文無關文法 == 外部連結 == * non-deterministic pushdown automaton, on Planet Math. * JFLAP,simulator for several types of automata including nondeterministic pushdown automata == 參考書目 == * 《自動機理論、語言和計算導引》,John E. Hopcroft,Jeffery D. Ullman,徐美瑞譯,洪加威校,科學出版社,1986年 * Section 2.2: Pushdown Automata, pp.101–114. Category:編譯原理 Category:自動機
1884年
== 大事記 == * 1月4日——費邊社在倫敦成立。 * 2月1日——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了《牛津英語詞典》的第一版第一冊。 * 4月8日——清朝慈禧太后以中法戰爭局勢不利為藉口,將恭親王及全體軍機大臣罷免。 * 5月11日——清朝與法國簽訂《天津專約》,承認越南是法國的保護國。中法戰爭結束。 * 6月6日——越南阮朝與法國簽訂《第二次順化條約》,隨後脫離清朝冊封體系。 * 5月21日——美國自由女神像安裝竣工。 * 6月19日——柬埔寨被法國兼併為殖民地。 * 8月23日——法國艦隊襲擊福建水師,馬尾海戰爆發。 * 10月3日——香港工人舉行遊行示威,抗議英國與法國鎮壓中國愛國運動。 * 10月8日——中國清朝在中法戰爭期間成功於滬尾關鍵一戰中打敗法國軍隊。 * 10月13日——格林尼治標準時間正式被採用為國際標準時間。 * 12月4日——朝鮮爆發甲申政變。 * 柏林西非會議 *溫布頓網球賽第一次女子單打 == 出生 == * 1月12日——馮如,中國飛機設計師(1912年去世) * 4月4日——山本五十六,日本海軍上將(1943年去世) * 5月8日——哈利·S·杜魯門,第33任美國總統(1972年去世) * 7月12日——亞美迪歐·莫迪裡安尼,義大利畫家。(1920年去世) * 9月25日——石橋湛山,第55任日本首相(1973年去世) * 12月30日——東條英機,日本陸軍軍人、第40任日本首相(1948年去世) * 喜饒嘉措,藏族大格西(1968年去世) * 蘇曼殊,翻譯家,畫家(1918年去世) == 逝世 == * 3月19日——埃利亞斯·倫羅特,芬蘭醫生及文學家,詩集《卡勒瓦拉》的編纂人。(1804年出生) * 7月13日——吳長慶,清朝後期名將(出生1834年) * 1月6日——孟德爾,奧地利生物學家(1822年出生) * 4年 8
9月12日
9月12日是陽曆年的第255天(閏年是256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10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12日。 == 大事記 == === 前5世紀 === * 前490年:由雅典、斯巴達等城邦組成的希臘聯軍在馬拉松戰役中擊敗嘗試入侵希臘的波斯帝國。 === 13世紀 === * 1213年:西蒙·德孟福爾領導的法軍對佩德羅二世領導的聯軍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法國取得對朗格多克地區的控制。 * 1229年:阿拉貢國王海梅一世率軍登陸馬略卡,開始對巴利阿里群島的征服。 === 17世紀 === * 1683年:揚三世領導的波蘭立陶宛與哈布斯堡王朝結盟,共同在維也納之戰擊敗鄂圖曼帝國。 === 18世紀 === * 1745年:瑞典東印度公司商船哥德堡號在哥德堡外海沉沒。 === 19世紀 === * 180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宣佈吞併喬治亞,喬治亞承認俄國的決定,拒絕接受波斯傳統的保護。 * 1838年:林則徐上奏道光帝要求重治吸食鴉片者及廣州鴉片貿易。並在兩月後任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鴉片(清宣宗道光十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 1848年:在歐洲各地發起武裝革命之際,瑞士透過《瑞士聯邦憲法》而成為聯邦制國家。 * 1890年:哈拉雷建城。 === 20世紀 === * 1910年:奧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的《第8號交響曲》首次演出,為規模最大的古典音樂曲目之一。 * 1913年:革命軍熊克武放棄重慶,“二次革命”失敗。 * 1914年:約瑟夫·霞飛領導的法軍在第一次馬恩河戰役中擊敗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軍隊,迫使施裡芬計劃破產。 * 1917年:俄羅斯二月革命臨時政府粉碎科爾尼洛夫叛亂。 * 1919年:義大利民族主義者加布裡埃勒·鄧南遮組織志願軍攻佔南斯拉夫港口城市阜姆,建立。 * 1919年:阿道夫·希特勒加入德國工人黨。 * 1921年:瑞典議會下議院舉行首次普選,男女皆有選舉權。 * 1935年:中共在四川北部的俄界(今甘南迭部縣)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俄界會議),會議透過了《關於張國燾同志的錯誤的決定》,會議決定將第一、第三軍團改組成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由彭德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政委,繼續北上。 * 1940年:法國四名少年在多爾多涅省韋澤爾峽谷中發現距今17,300年的拉斯科洞窟壁畫。 *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斯科爾茲尼率領的德國特種部隊發動橡樹行動解救出被軟禁在義大利大薩索山的墨索里尼,並在義大利北部建立傀儡政權。 *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羅馬尼亞與盟國在莫斯科簽訂和約,賠償蘇聯三億美元戰費並轉而向德國開戰。 * 1944年:美軍開始奪取由德軍控制的法國大西洋海港。 * 1947年:美國演員工會舉行反共主義宣誓。 * 1948年:東北人民解放軍向駐守在遼寧省各地的中華民國國軍發起大規模攻勢,遼西會戰爆發。 * 1948年:印度軍隊進入海德拉巴土邦,造成約4萬名海德拉巴穆斯林被士兵和印度教教徒殺害 。 * 1951年:《毛澤東選集》第一卷出版。 * 1956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出《關於加強農業生產合作社的生產領導和組織建設的指示》。 * 1957年: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在企業中進行整風和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指示》。 * 1961年:土耳其前總理阿德南·曼德列斯被判有踐踏土耳其憲法罪,並遭處決。 * 1968年: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宣佈正式退出華沙條約組織。 * 1970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在約旦安曼一機場炸毀三架飛機。 * 1974年:衣索比亞少壯派軍官發動軍事政變,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被迫宣佈退位。 * 1977年:香港旺角地下鐵路地盤下陷。 * 1977年:南非反種族隔離運動領袖史蒂夫·比科在被警察拘留期間受暴力致死。 * 1977年:中華民國政府公告中止《戡亂時期截斷匪區海上交通辦法》,法理上終止關閉政策,結束對臺灣海峽的封鎖。此前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船隻在臺灣海峽復航,事實上已突破中華民國的封鎖。 * 1989年:波蘭團結工會組閣。 * 1990年:東德、西德以及蘇聯、英國、法國和美國四強在莫斯科簽署《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為兩德統一掃清障礙。 * 1990年:兩岸紅十字會簽訂《金門協議》,解決遣返偷渡者、刑事犯及刑事嫌疑犯問題,避免月前臺方用大陸漁船「原船遣返」方式遣返偷渡者所引致的「閩平漁事件」兩宗慘劇重演。此為兩岸民間團體簽訂的第一個協議。 * 1992年:秘魯毛派反政府組織光輝道路領導人古斯曼在利馬被逮捕。 * 1995年:玻利維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1996年:北京外國語大學海外漢學研究中心在北京成立。 * 1997年:中國宣佈再裁軍50萬。 * 1997年:中共十五大在北京召開。 === 21世紀 === * 2003年:聯合國宣佈解除對利比亞的經濟制裁。 * 2005年:於新界大嶼山開幕的香港迪士尼樂園成為第五座以神奇王國為主題的迪士尼主題樂園。 * 2005年:eBay決定以13億美元現金加13億美元股權再加有條件的未來15億美元方式收購Skype。 * 2005年:金山公司正式釋出WPS Office 2005。 * 2005年:以色列完成從加沙地帶的撤軍工作。 * 2007年:安倍晉三以身體不適為由,宣佈同時辭去日本首相以及自由民主黨總裁。 * 2007年:菲律賓前總統約瑟夫·埃斯特拉達,被菲律賓反貪法庭以侵吞國家財產罪判處終身監禁。 * 2010年:兩岸經濟合作協議生效。 * 201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宣佈承認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為利比亞執政當局和利比亞人民的代表。 * 2012年:於剛果民主共和國中部生長的洛馬米長尾猴確認為新物種,學名為「Cercopithecus lomamiensis」 * 2013年:威爾斯教會監督組織同意女主教得以參與關於協調之討論。 * 2013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宣佈太空探測器航海家1號已經離開了太陽系,成為第一顆進入星際物質的人造物體。 * 2016年:大韓民國慶尚北道慶州市附近發生有記錄以來朝鮮半島最強烈地震,無人死亡;韓國氣象廳表示震級為芮氏5.8級,美國地質勘探局表示為芮氏5.4級。 * 2020年:伊朗政府在西菈子秘密處決曾於2018年參與2017-2018年伊朗示威活動的摔角手納維德·阿夫卡里。 * 2021年:澳門在部分民主派人士撤銷參選資格下舉行2021年立法會選舉,選舉投票率是澳門回歸以來歷史最低。 == 出生 == * 1492年:洛倫佐二世·德·美第奇,佛羅倫斯實際統治者、烏爾比諾公爵(1519年逝世) * 1494年:法蘭索瓦一世,法蘭西國王(1547年逝世) * 1736年:辛標信,緬甸貢榜王朝第三代國王(1776年逝世) * 1818年:理查·加特林,美國發明家,1862年發明格林機槍(1903年逝世) * 1837年:路德維希四世,黑森第四任大公(1892年逝世) * 1842年:威廉·韋斯特費爾德,德裔美國麵包師(1895年逝世) * 1844年:吳昌碩,中國畫家(1927年逝世) * 1852年:H·H·阿斯奎斯,英國自由黨政治家,第一代牛津、阿斯奎斯伯爵(1928年逝世) * 1868年:野呂寧,日本地圖測繪技師、登山家(1931年逝世) * 1875年:尾上松之助,日本首位電影巨星(1926年逝世) * 1887年:錢玄同,中國新文化運動代表(1939年逝世) * 1895年:巖崎瀧三,日本企業家,被譽為「食品模型之父」(1965年逝世) * 1897年:伊倫·約裡奧-居里,法國原子物理學家,1935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56年逝世) * 1902年:儒塞利諾·庫比契克,捷克裔巴西總統(1976年逝世) * 1905年:雷潔瓊,中國社會學家、法學家、社會活動家、教育家(2011年逝世) * 1908年:葉秋木,二二八事件受難者(1947年逝世) * 1913年:傑西·歐文斯,美國非洲裔田徑運動員、民權運動領袖,現代奧運史上最偉大運動員之一(1980年逝世) * 1914年:戴斯蒙·李維林,威爾斯籍英國演員(1999年逝世) * 1917年:韓素音,中國籍亞歐混血女作家(2012年逝世) * 1919年:楊苡,中國翻譯家、作家(2023年逝世) * 1921年:舒巷城,香港作家(1999年逝世) * 1921年:史坦尼斯勞·萊姆,波蘭哲學家、科幻小說作家(2006年逝世) * 1931年:伊恩·荷姆,英國演員(2020年逝世) * 1940年:艾爾文·索伯,美國電腦科學家 * 1943年:麥可·翁達傑,斯里蘭卡裔加拿大小說家、詩人,以《英倫情人》聞名 * 1944年:劉千石,香港政界人物,香港立法會議員 * 1947年:鄭南榕,臺灣政治評論員、人權活動家,被人尊稱為「臺灣建國烈士」(1989年逝世) * 1949年:黃定光,香港政界人物,香港立法會議員 * 1951年:伯蒂·埃亨,愛爾蘭政治人物,第10任愛爾蘭總理 * 1952年:尼爾·佩爾特,加拿大匆促樂團鼓手、主要填詞人(2020年逝世) * 1952年:堀之紀,日本男性聲優 * 1956年:張國榮,香港歌手、演員(2003年逝世) * 1957年:戶田惠子,日本女演員、聲優 * 1957年:漢斯·季默,德國作曲家 * 1957年:揚·埃格蘭,挪威外交官、政治學家、人道主義領袖 * 1961年:米蓮·法莫,法國歌曲創作者、歌手 * 1967年:路易·C·K,美國影視製作人、導演、編劇、剪輯、單口喜劇演員 * 1968年:徐蕙儀,香港女主播 * 1969年:葉全真,臺灣女演員 * 1973年:保羅·沃克,美國演員(2013年逝世) * 1973年:中條比紗也,日本漫畫家(2023年逝世) * 1974年:鈴村健一,日本男性聲優 * 1974年:紐奴·華倫迪,葡萄牙足球運動員 * 1977年:雙鏈大師,美國饒舌歌手、媒體人 * 1979年:增田裕生,日本男性聲優 * 1980年:姚明,中國籃球運動員 * 1980年:劉世允,韓國藝人、歌手、主持 * 1980年:澤野弘之,日本作曲家 * 1981年:珍妮佛·哈德遜,美國演員 * 1982年:尾崎彰子,日本寫真偶像 * 1983年:周奕瑋,香港演員、主持人 * 1983年:特雷·霍靈斯沃斯,美國政治人物,前任印第安那州聯邦眾議員 * 1985年:李小萌,中國女演員 * 1986年:楊冪,中國女演員 * 1986年:戴祖雄,馬來西亞演員、模特兒、主持人 * 1986年:長友佑都,日本足球運動員 * 1986年:喬安妮·傑克遜,英國女子游泳運動員 * 1986年:艾美·羅森,美國演員 * 1987年:安娜·雅高冼思嘉,波蘭超級名模 * 1988年:周揚青,中國網紅、服裝設計師、商人 * 1989年:弗萊迪·弗里曼,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 * 1990年:熊仔,臺灣饒舌歌手 * 1990年:金玟瑩,韓國女子偶像團體Brave Girls成員 * 1991年:何佩珉,香港女藝員 * 1991年:斯科特·伍頓,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 1991年:託馬斯·穆尼爾,比利時足球運動員 * 1994年:金南俊,韓國男子偶像團體防彈少年團隊長 * 1994年:伊莉娜·斯維託莉娜,烏克蘭職業網球女運動員 * 1995年:拉斐爾·德瓦梅納,迦納職業足球運動員(2023年逝世) * 1995年:瑞恩·波特,美國男演員 * 1996年:李燦赫,韓國創作兄妹團體樂童音樂家成員 * 1996年:科林·福特,美國男演員 * 1997年:徐藝洋,中國女歌手、演員 * 1997年:武內駿輔,日本男性聲優 * 1997年:中島由貴,日本女性聲優、歌手 * 1997年:席德妮·史威尼,美國女演員 * 1999年:任胤蓬,中國男藝人,銀河系樂團大提琴手 * 2000年:許嘉維,臺灣男子田徑運動員 * 2001年:田中美久,日本女子偶像團體HKT48成員 * 生年不詳:山田奈都美,日本女性聲優 == 逝世 == * 1213年:佩德羅二世,亞拉岡國王(1178年出生) * 1362年:教宗依諾增爵六世,羅馬主教(1282年出生) * 1683年:阿方索六世,葡萄牙國王(1643年出生) * 1691年:約翰·格奧爾格三世,薩克森選帝侯(1647年出生) * 1802年(儒略曆):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拉季舍夫,俄國哲學家、經濟學家與作家,啟蒙主義學者(1749年出生) * 1819年:格布哈德·列博萊希特·馮·布呂歇爾,普魯士元帥(1742年出生) * 1860年:威廉·沃克,美國醫師、律師、記者、僱傭兵,曾組織私營軍事,意圖佔領中美洲國家(1824年出生) * 1906年:恩納斯托·切薩羅,義大利數學家(1859年出生) * 1912年:亨利-亞歷山大·當洛斯,法國醫生、皮膚病學家(1844年出生) * 1940年:鍾觀光,中國植物學家(1868年出生) * 1947年:續範亭,中國將領(1893年出生) * 1968年:張際春,中共中央委員、國務院文教辦公室主任(1900年出生) * 1975年:俞啟葆,中國農學家,棉花專家(1910年出生) * 1981年:埃烏傑尼奧·蒙塔萊,義大利詩人,197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896年出生) * 1986年:王葆仁,中國高分子化學家(1907年出生) * 1988年:曾楚霖,香港演員(1921年出生) * 1996年:埃內斯托·蓋澤爾,巴西總統(1907年出生) * 2003年:尊尼·卡殊,美國歌手(1932年出生) * 2010年:鹽屋賢一,日本眼伴協會創辦人,有「日本導盲犬之父」之稱(1921年出生) * 2012年:陶大偉,臺灣藝人,知名歌手陶喆的父親(1942年出生) * 2013年:雷·杜比,美國音訊工程師,杜比實驗室的創始人、榮譽董事(1933年出生) * 2014年:曹永和,臺灣歷史學者。(1920年出生) * 2014年:伊恩·佩斯利,北愛爾蘭民主統一黨政治家。(1926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正教:聖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日 == 參考資料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簡稱國家軍委主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負責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釋出命令、公佈軍事法規、頒發勳章獎章紀念章時,均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名義執行,但晉升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則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名義釋出。國家軍事委員會主席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國家中央軍委主席由文官擔任,依法不得授予軍銜。該職務根據1982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設立,前身為國防委員會主席。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副主席、委員的連任屆數在憲法並無限制。根據“黨指揮槍”原則,這一職位慣例上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兼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合稱“中央軍委主席”。 == 歷史 == 1982年的第五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透過的第四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設立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負責領導全國武裝力量。而中國共產黨亦設有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即“一個機構兩塊牌子”。因此形式上存在兩個中央軍事委員會,即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但是兩個委員會的最高負責人(又分別稱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和國家軍委主席)和副主席除了過渡時期外均為相同的人選。 == 歷任主席 == 任次 肖像 姓名 所屬政黨 任期始於 任期終於 備註 1 鄧小平 1983年6月6日 1990年3月21日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兼任 2 江澤民 1990年4月3日 2005年3月8日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兼任 3 胡錦濤 2005年3月13日 2013年3月14日 國家主席兼任 4 習近平 2013年3月14日 現任 國家主席兼任 習近平 國家主席兼任 ==在世前任主席== 截至,在世的前任國家中央軍委主席有1位: 姓名 任期 出生日期與年齡 胡錦濤 2005年3月13日-2013年3月14日 最近去世的一位前任國家中央軍委主席是江澤民,他於2022年11月30日在上海去世,-{zh-tw:享耆壽;zh-hans:享年;zh-hk:享年}-96歲。 == 註釋 == ==參考文獻== == 參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 *中央軍事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 #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列表
嶽麓山
-{zh-hans:嶽; zh-hant:嶽;}-麓山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的湘江西岸,佔地面積35.2(一說36)平方公里,最高峰雲麓峰,又名靈麓峰。海拔300.8米,是南嶽衡山之72峰之一,南北朝時的《南-{zh-hans:嶽; zh-hant:嶽;}-記》就提到:“南嶽周圍八百里,回雁為首,-{zh-hans:嶽; zh-hant:嶽;}-麓為足”。 ==沿革== 上古時期,嶽麓山是“神禹開疆”。 西晉時期,嶽麓山是道教福地,曾有萬壽宮、崇真觀等道教建築。道士鄧鬱父子和徐靈期曾在此修煉,陶侃在嶽麓山建有“杉庵”。後來,佛教傳入,泰始四年(268年),慧光寺(今麓山寺)建立,被譽為“湖湘第一道場”。開元十八年(730年),李邕寫了《麓山寺碑》。和麓山寺並稱的“道林寺”,建於六朝,盛於唐朝,歐陽詢曾書寫“道林之寺”的門額。 唐朝將領馬燧曾建有“道林精舍”在道林寺旁。 嶽麓山1975年闢為-{zh-hans:嶽; zh-hant:嶽;}-麓山公園,現已與長沙城區融為一體。2002年5月17日被國務院公佈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景區內有嶽麓書院、愛晚亭、麓山寺、雲麓宮、新民主學會景點等。2012年1月,嶽麓山晉級國家AAAAA級景區。 山上,近代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很多著名人物如黃興、蔡鍔、陳天華、姚宏業、焦達峰、蔣翊武、禹之謨、劉道一、丁文江、陳作新、劉昆濤、黃愛、龐人銓等葬於此;山下形成了湖南最重要的文化教育區,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中南大學就彙集於此。 由於-{zh-hans:嶽; zh-hant:嶽;}-麓山緊鄰古城長沙,自古以來是文人墨客必遊之地,山下有四大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也是中國現今儲存最完好的一座古代書院。歷代留下的文化遺蹟以晉初麓山寺、隋舍利塔、唐李邕麓山寺碑、宋嶽麓書院、禹王碑、明雲麓宮、清愛晚亭最為著名。 此外,中國對日抗戰中後期的第三次長沙會戰,由薛嶽等人率領的中華民國國軍即是在此山指揮炮兵團向進犯的阿南惟機率領的日本軍攻擊,使日軍被殲滅甚多。此戰法被稱為天爐戰法,日軍被殲到不到萬人方突圍回佔領區,戰史上稱為「長沙大捷」。 == 名勝 == *墓葬 黃興墓、蔡鍔墓、陳天華墓、姚宏業墓、焦達峰墓、蔣翊武墓、禹之謨墓、劉道一墓、陳作新墓、劉昆濤墓、黃愛龐人銓墓、丁文江墓、七十三軍墓葬群 *建築 嶽麓書院、雲麓宮、愛晚亭、禹王碑、麓山寺、隋舍利塔、麓山寺碑、半山亭、望江閣 *其他名勝 白鶴泉、飛來石、自來鍾、蟒蛇洞、響鼓嶺、笑啼巖、清風峽、步虛嶺 、紅楓林、穿石坡 ==植物== 嶽麓山主要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熱帶暖性針葉林為主,部分地區儲存著原生性常綠闊葉次生林。嶽麓山擁有植物資源174科559屬977種,如羅漢松、銀杏、香樟樹、楓樹。嶽麓山上有晉朝的羅漢松,唐朝的銀杏,宋朝的香樟樹,明清時期的楓樹。 ==圖集== Changsha Yuelu Shuyuan 2014.03.04 08-09-37 (adjusted).jpg|嶽麓書院 愛晚亭(秋-側面).jpg|愛晚亭 古麓山寺.jpg|古麓山寺 黃興墓.JPG|黃興墓 Cai e's tomb.JPG|蔡鍔墓 Yuelu Mountain 10877-Changsha (49047507512).jpg|湖南大學早期建築群 Changsha Yuelu Shan Yu Bei 2014.03.04 10-25-01.jpg|禹王碑 自卑亭 02.jpg|自卑亭 Mount Yuelu top2.jpg|俯瞰長沙 ==參考文獻== ===來源書目=== * * * * * * == 延伸閱讀 == == 外部連結 == * 官方微博 Category:嶽麓山風景名勝區 Category:中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白沙古井
白沙古井簡稱白沙井,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城南,賀龍體育文化中心西測,天心閣東南,臨白沙路。白沙井被譽為“長沙第一泉”,也是江南名泉之一;現有泉眼四口,井口以花崗岩石砌成,長約67釐米,寬僅33釐米,深70釐米,井口東側豎有“白沙古井”石碑。1964年該井被列為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政府撥款進行了修繕;1993年重新被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古井被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發[2006]17號)檔案:《關於公佈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的通知》(2006年5月31日)。 ==歷史沿革== 據考證,白沙古井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始為一眼泉,明朝末期分為二泉,後增為四泉。背靠山側樹有石碑,上刻“白沙古井”四字,泉眼周圍輔以導水溝,高處圍以石欄,兩邊有石級作為通道。在自來水未普及以前為臨近市民的主水源。 ==白沙嶺徵地事件== 1999年初,長沙市電業局在古井背山白沙嶺徵用土地決定建住宅小區,之後不久隊伍相繼進場施工,不久建築基礎全部平整,訊息傳出後立刻產生強烈反響。長沙市民特別是古井周邊市民頃刻間集體上訪長沙市政府,強烈要求停止施工,保護好白沙古井,至此工程全面中止。 == 白沙古井特色== * 冬天,井水變暖了;而夏天,井裡的水冰涼冰涼的。 * 無論冬夏,泉井裡經常保持同樣多的水量,永不溢位,也永不枯竭,水位用不變。 ==白沙古井公園== 為避免城市發展對古井的造成影響,長沙市民自發集資1500萬元對周邊進行修繕和拓展建立“白沙古井公園”,工程於2001年10月1日完工並對外開放。古井北測建有名為“白沙源”茶肆,南側建有迴廊,井背白沙嶺進行了徹底整修,建有涼亭,周邊全部植樹綠化。 center|250px 250px 白沙古井公園入口處 忙碌的白沙古井 ==參考資料== Category:長沙文物保護單位 Category:長沙水體 Category:中國水井 Category:中國的泉
長沙銅官窯遺址
長沙銅官窯,又稱長沙窯,唐五代時期南方民窯,出產青瓷,同時運用多種裝飾技法,品類繁多。長沙窯窯址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丁字灣街道內,因為最初發現地在銅官鎮瓦渣坪,又稱銅官窯、望成窯、瓦渣坪窯,長沙窯青釉四足蓋爐簡介 故宮博物院收藏。與後世官窯並無聯絡。該窯已被廢棄千年,也未見相關文字記錄。根據遺址地層推斷,窯場創燒於中唐,晚唐、五代為其極盛期,其後衰落。考古發掘出土大量釉下彩器物,系此前未見之工藝,被視為釉下彩裝飾的源頭,對宋彩繪瓷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國務院公佈其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概況== 遺址坐落在湖南省東北部的長沙市望城區銅官鎮和丁字灣街道一帶,沿湘江東岸分佈,分銅官鎮和石渚湖兩大窯區。歷史上長沙窯並未見於任何史書的記載,但據研究,它應從嶽州窯發展而來,始於唐初,興盛於中晚唐,而衰落五代末期至宋朝初期。它是一處民間的瓷窯,早期以燒製碗、盆、壺、罐等生活器具為主,後來也兼燒鎮紙、硯臺等文房用品和動物造型的玩具。其製品主要流行於長江中下游地區,也有不少出口,遠銷至日本、朝鮮、暹羅、南洋甚至西亞、非洲等地。 長沙窯早已廢棄達千年之久,目前僅存遺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已發掘了19處瓷窯,最大的達萬餘平方米。不少遺址內瓷器碎片堆積如山(自古瓦渣坪的地名由此而來),最厚的達4米之多。其中較典型的是陳家坪窯,它是一座龍窯,依山而建,窯床為斜坡式,長34米,寬4米,坡度約20度。其火膛、火門和風道、煙道等均為磚砌,窯底部有多層燒結面,窯內還殘存一些窯具。 長沙窯附近曾有著豐富的瓷土,部分採礦洞坑留存至今。現在古窯周邊的製陶業依舊比較發達,部分小型作坊還在使用傳統的工藝進行生產。 ==工藝特點== 長沙窯是在1957年被發現的,經過多次考古發掘,已出土了大量瓷器碎片。從這些器物來看,長沙窯瓷器的胎質多為灰白色,釉色以青、綠、藍、醬、黃等色為主,釉層較厚。它們的造型美觀別緻,樣式新穎多變,尤其是瓷塑的動物玩具更是生動活潑、栩栩如生。而將文字和繪畫用於紋飾,也是它的一大特色。文字有民歌、詩文、諺語等,書寫在器物明處。繪畫有山水、人物、花鳥等題材,圖案清新自然,頗具生活情趣。 長沙窯主要有釉下彩、模印貼花、貼花、刻劃花、印花、鏤空和雕塑等裝飾技法,其中以釉下彩最具特色。唐朝以前的瓷器多為青瓷單色釉。而自唐朝以後,人們開始使用釉下彩技法,就是將鐵、銅等呈色劑摻入顏料,用毛筆在未燒製的瓷器上上繪飾圖案,然後再覆蓋上一層釉並焙燒,使色彩從釉下呈現,大大提升了美觀度。這種技法是陶瓷製作和裝飾技法上的一次重大進步,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在長沙窯發現以前,人們只能找到最早為宋朝生產的此類瓷器。而長沙窯出土的一些釉下彩瓷器都有銘文標示“元和三年”(808年)、“開成三年”(838年)、“大中九年”(855年)等紀年,因此可將釉下彩出現的最晚年代前推至唐。同時根據唐代關於湘瓷的一些文章詩句,並結合考古的地層關係,這裡也被基本認定為就是釉下彩的發源地。 ==嶽州窯== 嶽州窯與長沙銅官窯所處地域相近、部分時段的部分瓷器產品特徵相近。有學者認為兩者各自獨立又互相聯絡,也有學者認為是同一窯口的時間地點不同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 Category:望城區建築物 Category:長沙市的博物館 Category:湖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Category: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Category:1957年考古發現
11月12日
11月12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316天(閏年第317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49天。 == 大事記 == === 8世紀 === * 725年: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與梁令瓚研製成功水運渾天儀。 === 10世紀 === * 936年:契丹冊石敬瑭為大晉皇帝,晉割燕雲十六州於契丹。 === 11世紀 === * 1028年:君士坦丁八世安排讓羅曼努斯三世與佐伊女皇結婚,不久後兩者共同成為拜占庭皇帝。 === 15世紀 === * 1439年:普利茅斯成為首個經過英格蘭議會批准後合併的城市。 === 19世紀 === * 1893年:英屬印度和阿富汗簽訂協議,將杜蘭德線確立為兩國的邊界。 === 20世紀 === * 1912年:救援團隊在南極洲羅斯冰架附近發現英國探險家羅伯特·史考特與其夥伴的遺體。 * 1912年:在塞薩洛尼基從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獲得獨立後,希臘國王喬治一世首次進入該城市。 * 1918年:奧地利成為共和國。 * 1918年:在德國婦女獲得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 1920年:義大利與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王國簽訂《拉帕羅條約》。 * 1921年:英、美、日、法、意、中、荷、葡、比九國在美國華盛頓舉行“華盛頓會議”。 * 1923年:蘇聯啟用鐮刀和錘子旗。 * 1927年:蘇聯共產黨領袖列夫·托洛茨基因反對斯大林的政策而被開除出蘇聯共產黨。 * 1933年:沙比提大毛拉領導下建立了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首都為喀什葛爾。 * 1936年:位於美國舊金山灣,連結舊金山和奧克蘭的舊金山-奧克蘭海灣大橋正式通車。 * 1937年:淞滬會戰結束。 * 1940年:加彭戰役中,維希法國最後一隻非洲軍隊於讓蒂爾港投降,自由法國成功控制法屬赤道非洲。 * 1940年: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到柏林參與德蘇軸心談判。 *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發起反攻行動的同盟國軍隊與大日本帝國海軍在索羅門群島展開為期數個月的瓜達康納爾海戰。 *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皇家空軍成功在挪威附近海域擊沉納粹德國海軍的鐵必制號戰艦,造成1,000多人死亡。 * 1944年:在新疆伊寧革命軍宣佈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的成立, 艾力汗·吐烈任主席。 * 1947年:臺灣民主自治同盟在香港成立。 * 194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攻克石家莊(當時名為石門),建立第一個以城市為中心的政權。 * 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包括東條英機在內的七個甲級戰犯被判死刑。 * 1948年:新澤西州沿岸埃利斯島上的拘留所被關閉。 * 1955年: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國防軍成立。 * 1956年:摩洛哥,蘇丹與突尼西亞加入聯合國。 * 1965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於臺北開幕。 * 1969年:美國記者西莫·赫許報導了美軍執行的美萊村屠殺。 * 1970年:波拉氣旋登陸東巴基斯坦,造成約30至50萬人死亡,成為史上最致命的風災。 * 1971年:中國與盧安達建交。 * 1971年:中國鋼鐵公司成立。 * 1974年:香港大毒梟吳錫豪被警方拘捕。 * 1975年:葛摩加入聯合國。 * 1979年:伊朗人質危機事件中,美國總統吉米·卡特下令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 * 1980年:國立中山大學開始慶祝校慶日(孫中山誕生日)。 * 1980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探測器旅行者1號在飛過土星時拍下了第一張土星環的照片。 * 1981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執行第二次航天任務。 * 1982年:尤里·安德羅波夫接任列昂尼德·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 1990年:日本天皇明仁舉行登基大典。 * 1990年:英國電腦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首次提出全球資訊網的概念。 * 1992年:香港賽馬會跑馬地會所啟用。 * 1994年:《亡命天涯》成為首個於中國大陸上映的好萊塢電影。 * 1996年:沙地阿拉伯航空763號班機與哈薩克航空1907號班機在印度首都新德里附近的哈里亞納邦查基達裡上空相撞。兩航機上合共349人全部罹難,是航空史上最嚴重的空中相撞空難。 === 21世紀 === * 2001年:一架由甘迺迪國際機場起飛的美國航空587號班機,在紐約市皇后區墜毀,機上260人全部罹難。 * 2001年:在阿富汗戰爭中,阿富汗北方聯盟的軍隊擊敗塔利班,進入首都喀布林。 * 2003年:馬來西亞最大反對黨——回教黨推出有關回教政體主張的《回教政體檔案》。 * 2006年:服務香港48年,座落愛丁堡廣場的中環天星碼頭作第三度搬遷,遷往國際金融中心二期對開,並成為中環碼頭的組成部份。 * 2008年:美國康涅狄格州成為全美第二個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州份。 * 2010年: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在中國廣州舉行開幕式。 * 2014年:南韓女子團體 Lovelyz以Candy Jelly Love一曲出道。 * 2014年:歐洲空間局羅塞塔號探測器所攜帶的菲萊登陸器於丘留莫夫-格拉西緬科彗星表面登陸。 * 2019年:香港中大保衛戰持續,警方試圖攻入中文大學,與示威者在下午和晚上爆發激烈衝突,停戰協議多次破裂。 ==出生== * 1524年:迭戈·德·蘭達,西班牙方濟各會傳教士(1579年逝世) * 1528年:戚繼光,明朝抗倭將領、軍事家(1588年逝世) * 1615年:理查德·巴克斯特,英國清教會領袖(1691年逝世) * 1648年:胡安娜·克魯茲,墨西哥修女、哲學家(1695年逝世) * 1684年:愛德華·弗農,英國海軍軍官(1757年逝世) * 1729年:路易斯·布干維爾,法國探險家(1811年逝世) * 1755年: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普魯士軍事家(1813年逝世) * 1790年:萊蒂茨亞·克里斯汀·泰勒,美國第一夫人(1842年逝世) * 1815年:伊麗莎白·凱迪·斯坦頓,美國作家、行動主義者,19世紀美國女權運動領袖(1902年逝世) * 1817年:巴哈尤拉,巴哈伊信仰創始人(1892年逝世) * 1833年:亞歷山大·鮑羅丁,俄羅斯作曲家、化學家(1887年逝世) * 1840年:奧古斯特·羅丹,法國雕塑家(1917年逝世) * 1842年:約翰·斯特拉特,英國物理學家,19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19年逝世) * 1848年:李蓮英,晚清太監(1911年逝世) * 1852年:卡洛斯·杜蘭·卡廷,哥斯大黎加醫生、政治人物,第14任哥斯大黎加總統(1924年逝世) * 1866年:孫文,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政治家,中華民國國父,中國國民黨總理(1925年逝世) * 1898年:黃君璧,臺灣畫壇渡海三家之一(1994年逝世) * 1908年:高逸鴻,中華民國書畫家(1982年逝世) * 1910年:華羅庚,中國數學家(1985年逝世) * 1911年:丁善德,中國作曲家(1995年逝世) * 1921年:曾灶財,香港塗鴉者(2007年逝世) * 1927年:谷山豐,日本數學家(1958年逝世) * 1927年:張思之,中國律師、法學家(2022年逝世) * 1929年:格雷斯·凱利,美國女演員、摩納哥大公妃(1982年逝世) * 1931年:諾曼·峰田,日裔美國政治人物(2022年逝世) * 1933年:鮑里斯拉夫·伊夫科夫,塞爾維亞西洋棋棋手、特級大師(2022年逝世) * 1934年:查爾斯·曼森,美國罪犯、邪教領袖(2017年逝世) * 1939年:盧西亞·波普,斯洛伐克女高音歌劇唱家(1993年逝世) * 1939年:王小謨,中國雷達專家(2023年逝世) * 1948年:銀河萬丈,日本男性聲優 * 1949年:沈呂巡,臺灣外交官(2023年逝世) * 1949年:傑克·裡德,美國政治人物,現任羅德島州聯邦參議員 * 1950年:李旺陽,中國工人運動領袖(2012年逝世) * 1950年:田中秀幸,日本男性聲優 * 1952年:維亞切斯拉夫·扎伊採夫,俄羅斯男子排球運動員(2023年逝世) * 1952年:劉文正,臺灣男歌手 * 1957年:陳秋霞,香港女歌手、演員 * 1957年:高野文子,日本漫畫家 * 1958年:巖崎宏美,日本女歌手 * 1959年:佐橋俊彥,日本作曲家 * 1959年:劉雪華,臺灣演員 * 1961年:石川寬美,日本女性聲優、舞臺劇演員 * 1961年:納迪婭·柯曼妮奇,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運動員,首位在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體操比賽獲得滿分者 * 1964年:王光輝,臺灣棒球教練 * 1968年:久川綾,日本女性聲優 * 1970年:張婯嬅,臺灣壹電視新聞臺新聞主播、專題節目主持人 * 1971年:胡蓓蔚,香港歌手、主持人 * 1971年:陳光誠,中國維權分子 * 1973年:-{zh-tw:朗妲·米契;zh-hk:莉達·美雪;zh-cn:拉妲·米契爾;}-,澳洲女演員 * 1976年:許閔嵐,臺灣棒球教練 * 1978年:瑟琳·席安瑪,法國電影導演、編劇 * 1978年:莎敏·奧巴伊德-奇諾伊,巴基斯坦女導演 * 1978年:亞歷山德拉·瑪麗亞·拉那,羅馬尼亞裔德國女演員 * 1979年:水波風南,日本女性漫畫家 * 1979年:科裡·馬蓋蒂,美國籃球運動員 * 1980年:-{zh-hk:賴恩·高斯寧;zh-tw:雷恩·葛斯林;zh-cn:瑞恩·高斯林;}-,加拿大男演員 * 1982年:陳意涵,臺灣女演員 * 1982年:夏如芝,臺灣女演員 * 1982年:-{zh-cn:安妮·海瑟薇; zh-tw:安·海瑟薇; zh-hk:安妮·夏菲維;}-,美國女演員 * 1982年:黑木奈奈,日本女性新聞播報員(2015年逝世) * 1983年:吳嘉星,香港女演員 * 1984年:周柏豪,香港男歌手 * 1984年:Dara,韓國女子偶像團體2NE1成員 * 1985年:關令翹,香港配音員 * 1985年:鄭多英,韓國女演員 * 1986年:蔡旻佑,臺灣歌手 * 1986年:伊尼亞齊奧·阿巴特,義大利足球運動員 * 1987年:高良健吾,日本男演員 * 1988年:陳以桐,臺灣裔美國歌手 * 1988年:羅素·衛斯特布魯克,美國籃球運動員 * 1988年:頌恩·宋帕山,泰國男演員、模特兒 * 1989年:清武弘嗣,日本足球運動員 * 1990年:劉奕兒,臺灣女演員 * 1990年:水野朝陽,日本AV女優 * 1991年:潘政琮,臺灣男子職業高爾夫球運動員 * 1992年:上原亞衣,日本藝人、AV女優 * 1992年:特雷·伯克,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92年:戴維斯·貝坦斯,拉脫維亞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93年:徐謀俊,臺灣男演員 * 1994年:紀堯姆·西澤龍,法國男子花式滑冰運動員 * 1995年:xQc,加拿大Twitch實況主 * 1995年:-{zh-hans:托馬斯·勒馬爾;zh-hk:湯馬士·林馬;zh-tw:託馬斯·勒馬爾;}-,法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5年:羅米娜·波爾莫卡塔裡,瑞典政治人物 * 1996年:社本悠,日本女性聲優 * 1997年:守屋茜,日本女子偶像團體櫻坂46成員 * 1997年:崔秉燦,韓國男子偶像團體VICTON成員 * 1998年:平祐奈,日本女演員 * 1998年:谷口惠,日本偶像藝人,女子偶像團體AKB48成員 * 1998年:歐瑪·魯德伯格,委內瑞拉裔瑞典男歌手、演員 * 1999年:磪有情,韓國女子偶像團體I.O.I、Weki Meki成員 * 1999年:沈小婷,韓國女子偶像團體Kep1er成員 * 2000年:心平,臺灣女子偶像團體PINK FUN成員 * 2002年:保羅·班凱羅,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2002年:-{zh-cn:蒂諾·利夫拉門託;zh-hk:天奴·利華文圖;zh-tw:蒂諾·利夫拉門託;}-,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逝世== * 607年:教宗博義三世,羅馬主教 * 973年:布林夏德三世,圖爾高伯爵(915年出生) * 1035年:克努特大帝,丹麥和英國國王(995年出生) * 1094年:鄧肯二世,蘇格蘭國王(1060年出生) * 1202年:克努特六世,丹麥國王(1163年出生) * 1375年:約翰·海因裡希,摩拉維亞藩侯(1322年出生) * 1434年:路易三世,安茹公爵(1403年出生) * 1555年:張經,明朝將領(1492年出生) * 1555年:楊繼盛,明朝政治人物(1516年出生) * 1567年:安內,法國軍事家及政治家(1493年出生) * 1585年:靜樂公主,明朝公主(1584年出生) * 1595年:約翰·霍金斯,英國航海家、海盜、奴隸販子(1532年出生) * 1658年:真田信之,日本戰國時代武將(1566年出生) * 1671年:託馬斯·費爾法克斯,英國軍事家(1612年出生) * 1793年:讓·西爾萬·巴伊,法國天文學家(1736年出生) * 1865年:伊麗莎白·蓋斯凱爾,英國小說家(1810年出生) * 1898年:約翰萬次郎,日本武士、翻譯家(1827年出生) * 1916年:帕西瓦爾·羅威爾,美國天文學家(1855年出生) * 1936年:尢列,中華民國革命黨人,孫中山總統府顧問(1866年出生) * 1939年:白求恩,加拿大胸外科醫師(1890年出生) * 1969年:劉少奇,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898年出生) * 1989年:茅以升,中國橋樑專家(1896年出生) * 1991年:林敬三,日本政府官僚、陸上自衛隊將領(1907年出生) * 1993年:H·R·霍爾德曼,美國政治人物、商人,前任白宮幕僚長(1926年出生) * 1997年:張雨生,臺灣音樂人、歌手(1966年出生) * 2008年:黎礎寧,臺灣歌手(1984年出生) * 2009年:李潔明,美國外交官(1928年出生) * 2013年:約翰·塔文納,英國作曲家(1944年出生) * 2013年:,俄羅斯太空人(1944年出生) * 2015年:菲勒普·馬頓,匈牙利足球運動員(1983年出生) * 2015年:聖戰約翰,科威特恐怖分子(1988年出生) * 2016年:餘旭,中國女子飛行員(1986年出生) * 2018年:斯坦·李,美國漫畫家,漫威漫畫創辦人(1922年出生) * 2019年:陸有銓,中國教育學家(1943年出生) * 2020年:曾偉權,香港男演員(1960年出生) * 2021年:馬修·費斯汀,第79任馬爾他騎士團大教長(1949年出生) * 2023年:鍾萬勰,中國計算力學專家(1934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世界肺炎日 * : **國父誕辰紀念日 **醫師節 **中華文化復興節 * :憲法日 * : **父親節 **國家健康日 * :國家青年日
渤海
渤海是中國的內海,也是西太平洋的一部分,渤海古稱北海。位於遼東半島和膠東半島之間,被遼寧省、河北省、天津市、山東省陸地環抱,僅東部以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南北長約556千米,東西寬約236千米。 渤海的面積約7.8萬平方公里,平均深度約18米,從遼東灣、渤海灣、萊州灣向渤中及渤海海峽方向渤海水深逐漸加深,到渤中地區,水深也只有 20~30 m;整個區域海底平坦,坡度較小。 == 名稱源起 == 勃海郡是中國古代漢魏晉時行政區劃中的一個郡,在今河北滄州一帶。勃海,中華民國初年叫直隸海灣,歐美地圖至今仍多作Gulf of Chihli(直隸海灣)或Gulf of Pechihli(北直隸海灣)。中華民國隨著北伐後直隸省改稱河北省,直隸灣和直隸海峽改稱渤海灣、渤海海峽。:File:ROC1929-01-24國民政府公報74.pdf第1版刊登的1929年1月23日《國民政府令》 == 形成 == 渤海為中、新生代沉降盆地,海底是前寒武紀變質巖,第四紀沉積物厚達300-500米,主要為陸源物質。 == 地理位置 == 渤海周圍有三個主要海灣︰北部有遼東灣,西部有渤海灣,南部有萊州灣,三大海灣都分佈有粉沙粘土軟泥和粘土質軟泥。渤海與黃海間的狹窄水路被稱為渤海海峽。渤海海峽北部的水路被稱為老鐵山水道。海峽的南部有一些島,被合稱為廟島群島。黃河、海河、遼河、灤河等注入渤海。渤海內及山東省渤海邊有石油儲藏(勝利油田及渤海油田)。渤海的主要島嶼有廟島群島、長興島、西中島、菊花島等。 雖然歷史上外國軍艦曾數次闖入渤海進犯京津,但如今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渤海完全屬於中國的內水而非領海,這是因為早在1864年,清政府即宣告渤海為“閉海”(即內海),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也發表過此類宣告,故渤海屬於“歷史性海灣”;此外老鐵山水道的寬度為22海里,小於24海里,故不論從何種角度,渤海都是中國的內水。 == 港口 == 渤海的主要港口有天津港、秦皇島港等,其中天津港的天津國際郵輪母港是渤海乃至中國北方唯一的郵輪母港,也是具備接待世界最大郵輪能力的郵輪母港。 == 沿岸城市 == 渤海沿岸比較知名的城市有遼寧省大連市,天津市,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東省煙臺市(部份渤海)、蓬萊市。 == 填海造陸工程 == 位於渤海的渤海灣內的天津填海造陸工程是中國天津市濱海新區正在建設的目前中國國內最大的填海造陸工程天津將投資600億建設我國最大填海造陸工程 。 == 環境問題 == 渤海作為黃河、遼河、海河三大水系匯聚的半封閉內海,在近30年間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亦飽受陸上汙染及漏油事故等影響。根據《渤海海洋環境質量公報》,2010年的渤海水質當中已有22%為受汙染海水,天津市海域95%以上為劣四類海水。萊州灣近2/3的生物物種滅絕,海產品產量銳減。2001年9月,中國國務院批覆“渤海碧海行動計劃”,本想集中治理渤海汙染,但因為擔心影響經濟發展最後不了了之,恢復渤海生態努力歸於失敗渤海五分之一海水遭汙染海洋生物瀕於滅絕 ,山東頻道,2011年9月9日查閱。。根據中國大陸國家海洋局官員的說法,渤海作為漁場的功能已經基本喪失,根據《2010年中國環境公報》顯示,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差,為中度汙染。主要汙染指標為無機氮、活性磷酸鹽、石油類、鉛和鎘。 == 中華民國的看法 == 中華民國的地理教科書認為,渤海是海灣,民國初年叫直隸海灣,隨著北伐後直隸省改稱河北省,直隸海灣故改稱渤海海灣。因此中國被認為有三片領海,即黃海、東海和南海,渤海被歸入黃海。 == 圖片 == File:Bohaiaqua mss 1979147 lrg.jpg|1979年時渤海的水產養殖和鹽業生產 File:Bohaiaqua l7 2000123 lrg.jpg|2000年時渤海的水產養殖和鹽業生產 Bohai sea aquaculture planet labs satellite image.jpg|養殖魚塭空拍(2014)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渤海灣、渤海海峽、黃海 * 內水 Category:太平洋陸緣海 Category:黃海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
BBS
電子佈告欄系統(,縮寫作 ,或稱電子掲示板)是一種網站系統,是網路論壇的前身,它允許使用者使用終端程式透過調變解調器撥接或者因特網來進行連線,BBS站臺提供佈告欄、分類討論區、新聞閱讀、軟體下載與上傳、遊戲、與其它使用者線上對話等功能。 ==BBS的歷史== BBS的歷史大概分成三個階段: # 撥號BBS # Telnet BBS # 網頁論壇 BBS發展初期,BBS站臺大部份是由站長(通常被稱為SYSOP,SYStem OPerator,原意為系統操作員)業餘維護,其BBS的型態大多是使用者透過調變解調器撥接或telnet協議連線BBS站臺,以單色或彩色之純文字畫面,在使用者的終端機上呈現,中後期開始有一些BBS商業站臺提供收費加值服務,隨著HTTP網路協議及HTML等網頁技術的發展,BBS的型態也轉變為網路論壇或網路社群等多元樣貌,然而在臺灣,telnet方式的BBS系統仍然盛行,但由於調變解調器撥接方式的BBS早已式微,故在臺灣的「BBS」一詞,通常是指telnet BBS系統。 ===撥號BBS=== 在80年代因特網發展初期,網際網路與寬頻尚未出現,此時是資料機活躍的年代(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就開始出現基於調變解調器和電話線通訊的撥接式BBS及其相互連線而成的BBS網路。當時BBS站點間所使用的網路協議主要是BNU/UUCP或是Fidonet通訊協議,使用者端透過撥接軟體透過調變解調器撥叫該BBS站臺的電話號碼來連線進站,站臺內容也全都是文字或由文字所組成的圖形。 隨著撥接技術日趨成熟穩,BBS開始普便流行,各種站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這個時期,此類撥接式BBS的站臺主要服務多為:佈告欄、檔案/共享軟體下載、討論區,但也僅限站臺與使用者的單向服務,尚無法跨越站際,為達成站際交流因此開有一些知名的站際轉信網路組織出現,如最著名FidoNet(惠多網)國際性業餘組織,BBS站臺申請加入該組織,透過Fidonet通訊協議標準,可以達成彼此之間的信件交遞、討論區的共享,甚至達成橫跨洲際國際化網路,如同現今的網際網路。 臺灣在1988年正式加入國際惠多網FidoNet,區域碼為region 56,在撥接BBS發展最盛期約89至96年左右,也出現許多區域性BBS網站組織,例如:90網、AirNet等等,而一個BBS站臺通常會加入一個或以上的BBS網站組織。 大陸地區最著名的是中國惠多網,曾長期由金山軟體公司求伯君的“西點”BBS提供北京-珠海南北網間長途轉信。 撥接式BBS站臺通常架設在DOS系統,而架站所需要的軟體分為 #前導程式,較為常見的前導程式有:、Binkleyterm。 #伺服端程式,較為常見的伺服端程式有:SuperBBS (SBBS)、ProBoard、Remote Access (RA)、、等。 而使用者端使用撥接程式如:、Kermit、ProComm,經由PC RS232 port連線Modem (調變解調器)再經由一般電話撥接到BBS站臺,撥接進站之後使用該站臺所提供的各類服務,但由於撥接式BBS是採用電話線路連線,長時間使用將使電話費用增高,因此便出現離線軟體,例如討論區離線軟體:藍波快信(BlueWave)、銀版快信(Silver Xpress)等,可以將文章按時間、分類、收件人等過濾並壓縮打包再傳輸下載離線閱讀,以提高效率達到節省時間,除此以外還有類似FTP的檔案伺服器以及文字MUD遊戲等軟體。 多數免費BBS只有1臺主機、1個調變解調器(modem)和1條電話線路,少數大型免費BBS會擁有2條或3條通訊線路,收費(商業)BBS則可能擁有更多線路。由於1條通訊線路在同一時間只能為一位使用者服務,因此多數站點對使用者每天上站的時間作限制,並且根據使用者表現授予各種級別,分配不同時段。 ===Telnet BBS=== 由撥接BBS是基於電話線路所形成網路系統,連線成本所費不貲,在1990年代中期因特網開始大規模普之後,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Telnet協議純文字式的BBS,開始取代掉傳統的撥接BBS。在伺服器端,採用Maple BBS或者FireBird BBS系統。使用者端透過Telnet軟體如:NetTerm、CTerm、FTerm等來登陸伺服器,閱讀發表文章、傳送郵件,透過模擬的協議來上傳下載資料檔案。有些站點還提供SSH登陸,確保連線的安全性,還有很多站點提供Web方式的介面,方便使用者使用。 ===網頁論壇=== 在Telnet BBS開始取代掉傳統撥接BBS的同時,一樣基於因特網HTTP協議而發展出來的網頁論壇(Forum)亦開始盛行,由於網頁論壇內容以多媒體網頁方式呈現,內容比傳統純文字式BBS更多豐富與多元,所以網頁論壇亦逐漸取代的Telnet BBS,在此之後撥號BBS和Telnet BBS所以形成的BBS網路已經日漸凋零所剩無幾,因此在大多數國家或地區,BBS一詞所指稱的討論環境多半已非傳統的純文字式介面,字義已相同或近似於“論壇”。 ===臺灣BBS歷史=== *1983年 - 在臺外僑引進RBBS_PC系統,在臺北設定TUGNET(Taiwan User Group),此為臺灣撥接式BBS站臺的濫觴,由於是外僑的電腦使用者所建,這些BBS僅提供英文的資訊,且當時資料機價格昂貴,因此未能在臺灣引起廣大的迴響。Internet/Fidonet網路技術實務v1.00 PD version, released on Jan 20, 1995 *1987年 - 天威視訊首先半實驗性質的推出電子佈告欄系統,該系統程式使用dBASE III撰寫,為臺灣人所創第一套中文BBS系統,架設於其辦公大樓的區域網路中。同年12月由呂陳蒼林先生建立國內第一座個架設的BBS站——魔教BBS,並由數名對BBS狂熱的使用者大力引進設站程式及相關技術,此時在臺灣國內玩家定型的BBS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 *1988年 - 4月臺北地區的BBS網已經建立,5月臺灣BBS網路正式成為國際業餘FidoNet的新網路區域(region 56),即臺灣區FidoNet,此時臺灣約有10個BBS站使用者約1000多人。該年年底,臺灣的中南部亦跟隨加入國際惠多網路(FidoNet),BBS站臺數暴增至上百站,使用者超過一萬人。 *1990年 - 撥接式BBS突破200站臺,使用人口已超過3萬人。 *1991年 - 撥接式BBS已超過500站臺,使用者超過十萬人以上,此時正式進入撥接式BBS顛峰期,在BBS站際連網,大部份BBS站臺大都會加入全球性的國際惠多網路(FidoNet),另也會加入區域性連網,如:90網、臺灣郵網、龍界網、國資網、破解網、旅遊網、柔情網等,除了一般使用者架設的BBS業餘站臺,另外也開始出現商業性BBS站,如:白日夢、CADs、NEXT BBS等。 *1992年 - BBS的發展已不再侷限於個人業餘站臺或商業性站臺,許多公司、團體、政府機關甚至政黨開始加入BBS架設,如: **玉山銀行1992年2月率先設立BBS提供財金資訊。 **中華民國教育部1992年7月啟用4線BBS系統站臺,以各級學校教師及學生為服務物件,提供教學及休閒功能,並提供輔助教學軟體多達315套,含括各類學科、語文、電腦、繪圖等課程,免費下載學習使用。 *1992年 - 國立中山大學陳年興教授(openmind)立志推廣臺灣的電腦網路,他們以Pirates BBS為基礎加以改良,支援Internet E-mail與bit-8,建構起全臺灣第一個全中文化的BBS——中山大學美麗之島站。後來他們將程式寄回給原來的作者,作者再整理發表出來,就成為所謂的Eagle BBS。Eagle BBS採用開放源始碼方式發行,而後臺灣各大專院校根據Eagle BBS開放源始碼自行修改而衍生出許多BBS系統分支,如:Eagle BBS 3.0、Pivot BBS、NCTU CIS BBS、Phoenix BBS等。 *1994年 - 臺灣正大力推行Internet網際網路,由臺灣學術網路(TANet)、中華電信局HINet和資策會的SEEDNet構成臺灣三大INTERNET網路並與世界接軌,在臺灣學術網路(TANet)推行主導下,加上Telnet BBS中文化成熟,各大專院校紛紛開始架設Telnet BBS站臺,在TANet架構之下的Telnet BBS站際之間是即時連線,只要在學校電腦中心便可連入各校際BBS站臺,無需透過電話撥接,間接節省可觀的電話費,且Telnet BBS站臺同時可接受數百人(後期甚至數萬人,如PTT)同時登入,在各大聊天室、討論區便是熱鬧非凡,盛況空前,此時撥接BBS與Telnet BBS並行年代,臺灣兩大BBS系統彼此開始嘗試討論區互遞,但由於轉換不穩定,一年之後便告取消。 *1996年 - 雖然撥接BBS與Telnet BBS所提供的服務並無太大差異,但在節省費用、即時、可登入數量形成群聚效應之下,撥接BBS開始邁入衰退期。 *1998年 - 依據 1998 年12 月全臺灣 Telnet BBS 站臺統計,大學共計有575站臺,科技大學、學院共計有91站臺,專校、職校、官校共計有89站臺,中學、國中、小學共計有103站臺,政府共計有27站臺,民間單位計有117站臺,全部合計1002站臺,此時為 Telnet BBS高峰期。 *2000年 - 隨著WWW盛行,Telnet BBS開始邁入衰退期,依2018年統計只剩85有效站臺,而使用者幾乎集中至PTT。 ===中國大陸BBS歷史=== 中國大陸使用的論壇,編寫語言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年代: *1998-2001以Perl語言為代表性的BBS3000、雷傲 *2001-2004以ASP語言為代表性的BBSxp、動網 *2004-2012以PHP語言為代表性的Discuz!、PHPWind ===作用=== File:ANSI_art.jpg|ANSIASCII文字藝術 File:Neon2.png|資料機撥接方式(Dialup)的BBS File:Koala_Country_BBS_Login_Screen.jpg|Koala Country BBS登入畫面 File:Ptt3.jpg|臺灣ptt File:Callisto_screenshot.png|網路論壇 ==BBS軟體與技術== BBS軟體依連線技術區分三大類:撥接式、Telnet、Web,目前BBS泛指Telnet形式。 ===撥接式=== 撥接式通常是以80年初期到90年DOS系統連線BBS必需使用的軟體,由於DOS對網際協議TCP/IP支援不完整,因此電腦與電腦之間的連線,是透過資料機(MODEM)經由電話連線傳遞訊號,而彼此之間通訊協議採用Fidonet所架構出來的網路技術,此技術分為:FidoNet技術標準(FTS,FidoNet Technical Standards)與FidoNet標準委員會(FSC,FidoNet Standards Committee)兩大類。 ====客戶端軟體==== =====撥接軟體===== * * * =====離線讀信軟體===== * *銀版快信(Silver Xpress) ====架站軟體==== =====前導程式===== * *Binkleyterm =====架站軟體===== * * * * * *ProBoard ===Telnet=== ====客戶端軟體==== 目前常見的telnet客戶端軟體: *NetTerm:由InterSoft, International這家公司所開發的共享軟體。在視窗環境亦為知名的telnet程式,近年來,也配合SSH協定的發展,推出另一套名為SecureNetTerm的程式。 *FTerm:支援SSH及代理連線。功能強大(最新版2.5穩定版2.4)。 *STerm:支援SSH及代理連線、指令碼功能強大。 *CTerm:(原Cterm2000版曾在大陸非常流行)有大量快捷鍵,最新版本支援SSH,最新版本是CTerm 3.6.1。 *Qterm:這是一個非常優異的客戶端程式,用Qt寫成的,是同類軟體中適用平臺最廣的(Windows、Linux、Solaris和Mac OS X等) *PCMan:有繁體及簡體版本,以檔案體積小,不佔資源聞名,是繼KKman後最通行的瀏覽器。另有PCManX版本可在非Microsoft Windows平臺執行(包括Linux/FreeBSD和Mac OS X),還有可內嵌在Mozilla Firefox瀏覽器當中執行的plug-in(有Windows & Linux版本)。 *KKman:第一個結合telnet與http分頁瀏覽的綜合瀏覽器。另附有ANSI彩色編輯器、表情符號快捷鍵、防閒置等功能,並使用hyper-link,讓使用者可以用滑鼠操作telnet介面。支援SSH1。 *BBman:以跨平臺為訴求的telnet瀏覽器,為目前非Windows平臺最佳的telnet客戶端程式之一。 *PuTTY:於Windows平臺上的開放原始碼Telnet/SSH/rlogin客戶端軟體。支援SSH Tunnel功能。有一衍生版本為PieTTY。 *MultiTerm / MultiTerm Pro:在Windows平臺執行的軟體。 *AlienBBS:支援蘋果電腦Mac OS X的telnet客戶端,惟已停止開發。 *Nally:支援Mac OS X Leopard、Unicode補完計畫的開放原始碼telnet使用者端軟體。 *Welly:核心衍生自Nally,並加入許多特有功能如自動登入、全文下載、IP辯識等。 *ZTerm:以Java撰寫,可跨平臺並支援SSH連線。亦有人改寫成Java Applet版本供網頁嵌入。 *在UNIX環境下,透過telnet程式就可連線BBS,當然也可以使用Qterm,大部份都是透過主控臺(console)或終端機(Terminal)程式,執行telnet程式連線BBS,透過終端機模擬和控制畫面。這類終端機包含:iTerm、Terminal、xterm、rxvt、Konsole、gnome-terminal。另外Firefox瀏覽器也有專門開啟BBS的擴充套件,如:BBSFox等 ====伺服器端軟體==== 臺灣BBS界最早期是以Pirates BBS為基礎加以改良成為Engle BBS為主,再加以修改衍生出BBS系統分支,如: *PirateBBS 和 EagleBBS 這兩個版本是臺灣學術網路BBS的始祖 *Phoenix - 是由交大資工由 EagleBBS 所發展出來的程式 *PalmBBS - 是臺大計中的 BBS 所採用的系統,也是同樣由臺大自行發展維護的 *PowerBBS - 是目前臺灣學術網路上使用 Client-Server 架構最成熟的一個BBS系統 *PivotBBS - 是由中興大學計中所發展的BBS系統,也是由 EagleBBS 修改而來 *SecretBBS - 是大同工學院資工系發展的BBS系統,是由 PhoenixBBS 3.0 演變而來 *MapleBBS - 是清華大學資訊科學系所自SecretBBS發展過來的BBS系統,這個版本的BBS系統在記憶體的使用方面較為節省 *NapoleonBBS - 是由交大工管系的同學自行修改的,這版結合了 PhoenixBBS 、 SecretBBS 、 FirebirdBBS 各版的功能 *FeelingBBS - 是中正大學計中所發展的BBS,這版承續了PivotBBS的原始程式繼續發展 *Firebird BBS - 是中正大學資工系所修改的,大致上還是架構在Phoenix4.0版上面 *FormosaBBS - 是中山大學的BBS系統,和上列的各種版本有些許的差異 *WindTopBBS - 是元智資工以MapleBBS修改而成的 *以Maple 3為基礎發展的 itoc系列 *以Maple 2.36為基礎發展的 Ptt BBS 系列 *使用Java語言所寫成的 ColaBBS (曾停止維護,現已由原作者吳英豪開放原始碼,收集在 ColaBBS )。 中國大陸BBS界在Firebird BBS基礎上還發展了Smth BBS、Ytht BBS、Lily BBS等,提供非常豐富Web方式訪問,如發文、即時訊息、信件、Blog,而部分管理操作則仍然限定為Telnet訪問。而客戶端的Telnet軟體也發展了很多便於操作的功能,如,滑鼠響應、URL識別、圖片預覽,文章自動下載、自定義指令碼等。 在Web介面的論壇程式中,大陸地區開發的主要有基於Perl語言的BBS3000、雷傲、基於ASP語言的BBSxp、動網、基於語言PHP的Discuz!、PHPWind及phpBB、基於Java語言的Jute Forum。 ===其他軟體=== 由於BBS發展初期是經由電話撥接上線,如同一般市話通話,隨時上線時越久其收費越高昂,因此「壓縮軟體」的出現縮短了檔案傳輸時間,以達到節省電話費,早期常見的「壓縮軟體」如: *ZIP *ARJ *RAR *LZH ==BBS人文文化== ===中國BBS“系統維護”現象=== 某些特殊時期,中國大陸的許多BBS會不約而同的出現大面積限制訪問現象,通常公佈的理由為“系統維護”。例如,2005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召開“兩會”前夕,有以下BBS同時宣佈進入“系統維護”狀態: * 西安交大兵馬俑BBS站:3月5日起限制校外訪問 * 白雲黃鶴BBS站:夜間只讀及暫停校外IP註冊 * 北郵真情流露BBS站:關閉telnet的23埠以及http服務 * 飲水思源BBS站:3月5日伺服器升級 * 水木清華BBS站:系統維護通告 ===“資料洩漏”現象 === BBS站的站長擁有很大的權力,因為是由純文字組合而成,有許可權的人甚至不用任何基礎就能輕易檢視他人資料。 ===BBS用語===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已知現存中文 BBS 站臺 - 臺灣、中國大陸、全球華文 BBS 列表。 *臺灣目前常見的BBS列表 - 包含常見的BBS網址與使用軟體。 *臺灣過去BBS站臺及討論區列表 == 參見 == * 網路論壇 * BBS鄉民的正義 * 批踢踢 Category:網際網路 Category:Telnet
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縮寫:),簡稱北大,建立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成立之初為中國最高學府,同時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中華民國建立後,校名改為北京大學校,後又改名為國立北京大學。1916年—1927年,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期,“循思想自由原則、取相容幷包之義”,推行改革,把北大辦成以文、理兩科為重點的綜合性大學,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1937年中華民國政府在平津作戰失守北平後,北大與清華、南開遷昆明組建新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留守北京的學者於1939-1945年在北京成立淪陷區北京大學招收留守北京的貧寒學生,1946年北京大學由昆明回遷北平,接收了淪陷區北大學生。1952年院系調整後,北京大學聚集了原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學、人文學者,奠定了北大文理學科在中國高校中長期領先的地位。2000年,北京醫科大學併入北京大學,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並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頂尖的兩所高校,現時屬於「QS世界百強大學」、「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百強大學」、「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世界百強大學」及「軟科世界百強大學」,是“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如今,北京大學是一所兼具自然科學、人文學科、社會科學、醫學以及新型工科的綜合性大學,也是大中華地區和亞太地區綜合實力最強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北京大學現有六個校區。北京大學校址原本在沙灘紅樓、公主府等地,1952年院系調整後遷入位於北京西北郊的原燕京大學校園(燕園),燕園兼收中國古典韻味和西方校園規劃理念,主要景觀有未名湖、博雅塔等。 == 校史 == === 從京師大學堂到北京大學校(1898—1916年) === 1898年6月11日(大清光緒24年4月23日),清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詔》開始戊戌變法,詔書中提出創辦京師大學堂。隨後,梁啟超草擬了《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並在7月3日(大清光緒24年5月15日)得到光緒帝批准。這份章程是中國近代最早的高等教育學制綱要。章程規定,京師大學堂統轄各省學堂。當時的京師大學堂兼為中國最高學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機關。章程規定,京師大學堂遵循“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方針,課程分普通學、專門學。吏部尚書孫家鼐任管理大學堂事務大臣,許景澄任中學總教習,美國傳教士丁韙良任西學總教習。9月21日,慈禧太后與守舊派發動戊戌政變,百日維新失敗。但是,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京師大學堂校址設在景山東街和嘉公主府。大學堂這一時期的辦學情況說法不一,有學者認為此階段的京師大學堂只是一所舊式的書院,以經史教育為主。但也有學者考證出京師大學堂注重西學,並非以經史教育為主,是中國第一所新式大學1898年。京師大學堂設立的藏書樓,是中國近代最早的新型圖書館之一。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京師大學堂遭到混亂破壞,至8月3日,清廷一度下令京師大學堂最終停辦,隨著歷經劫難八國聯軍開始進入北京之後,京師大學堂校區又被俄軍等當作軍營,學校無法使用近兩年時間。1902年1月10日,清政府委任吏部尚書張百熙為管學大臣,“責成經理”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得以恢復。吳汝綸和辜鴻銘任正副總教習,嚴復和林紓分任大學堂譯書局總辦、副總辦。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也併入大學堂。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舉辦開學典禮。京師大學堂恢復之後,首先開辦的是速成科(分為仕學館、師範館)與預備科。1904年,京師大學堂派47名學生出國留學,開中國高校派遣留學生之先河。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1910年,京師大學堂分科大學開辦,設經科、法政科、文科、格致科、農科、工科、商科,共十三學門。 中華民國成立後,北洋政府於1912年5月3日批准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校,任命嚴復為署理北京大學校校長。嚴復接手時,學校急缺資金,辦學困難。嚴復多方籌款,使北京大學暫時渡過難關。同年7月教育部下發命令,以“成績未著”、“各方不滿”為由結束北京大學。嚴復作《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說帖》,並籲請各方支援北大辦學。最終,政府收回了命令。這年的7月29日,英國教育會議宣佈承認北京大學及附設譯書館為大學。但是,由於派系鬥爭等因素,嚴復辭去校長職務,10月1日,改任章士釗為校長,章士釗堅拒,18日,遂由馬良代理,12月27日,又以何燏時為署北京大學校校長。1913年5月27日,學生因事闖校長室,迫令何燏時辭職,擾攘近半月,風潮始平息。1914年,胡仁源任北京大學校長。此時已有黃侃、辜鴻銘、錢玄同、馬敘倫、陶孟和、馮祖荀、何育傑、俞同奎等名家在北京大學任教。 清末民初的北京大學仍有不少衙門氣,很多教師原為清朝或北洋政府的官僚,學問不多;部分教學內容陳舊;學生大多無心學術研究,務在做官發財,多讀法科;有的學生帶著聽差上課;一些師生出入八大胡同等地的妓院。 胡適、馮友蘭、任繼愈、季羨林等學者認為,北京大學傳承了太學或國子監的傳統,故有“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之說。 === 蔡元培時代的北京大學(1916—1927年) === 1916年12月26日,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的這十年,是北京大學校史上的一段輝煌期,“奠定了北大的傳統和精神”。1917年1月9日,北京大學開學,蔡元培在開學典禮上發表演說,對學生提出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蔡元培主張“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循思想自由原則、取相容幷包之義”,對北京大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他辭退了一批不稱職的中國、外國教師。他聘請陳獨秀、夏元瑮分別出任文科、理科學長,聘請胡適、李大釗、魯迅、劉半農、梁漱溟、李四光、王星拱、顏任光、鍾觀光、任鴻雋、李書華、丁西林、馬寅初、陶孟和、陳啟修、王世-{傑}-等到校任教。此期間在北京大學任教的著名學者還有黃節、吳梅、劉文典、陳垣、馬裕藻、沈兼士、朱希祖、馬衡、康心孚等。對有學術造詣、政治上守舊的辜鴻銘、劉師培、黃侃等人,蔡元培也用其所長。 蔡元培仿效德國萊比錫大學的管理制度,在北京大學推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制度。他設立了評議會,將其作為學校最高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評議員由教授選出。後來,又在各學門(系)設立教授會。教授會管理學門(系)內事務,有較大的自主權。教授會主任由教授互選。教授、講師,中國教員和國外教員都是教授會的會員。隨後又設立北京大學行政會議、教務會議、總務處。至1920年9月,北京大學教授治校的管理體制已經基本成熟。蔡元培倡導教育獨立,認為官僚政客不應干涉教育,為此幾次辭去北京大學校長職務。 蔡元培力圖將北京大學辦成以文、理兩科為重點的綜合性大學,將商科併入法科,把工科併入北洋大學。1919年,蔡元培撤銷文、理、法科,學門不再隸屬於科,並改學門為學系,設14個學系。蔡元培廢除年級制,實施選科制,以發展學生個性,溝通文理。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學設立文、理、法三科研究所,培養研究生。這是中國高校最早的研究所。1918年,他創立《北京大學月報》,為中國最早的大學學報。蔡元培積極開展學術交流,邀請杜威、羅素、班樂衛、普朗克等名家到北大講學。 蔡元培在北大推行旁聽生制度,使北大的學術活動對社會開放,還創辦北京大學平民學校。1920年2月,北京大學允許3名女生進入文科旁聽,並在同年秋天正式開始招收女學生,開中國公立大學男女同校之先。蔡元培重視體育、首倡“美育”,設立音樂研究會(後來改名為音樂傳習所)、畫法研究會,聘請徐悲鴻、劉半農、陳石曾、蕭友梅任教。他還支援學生社團活動,鼓勵學術爭鳴。1918年1月,蔡元培為整飭校風,設立了進德會。 1917年,陳獨秀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文科學長,將他創辦的《新青年》遷至北京。胡適、錢玄同、劉半農、李大釗、沈尹默、高一涵等北大文科教授參與《新青年》編輯,倡導民主與科學。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陳獨秀作《文學革命論》,魯迅寫出《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陳獨秀與李大釗創辦《每週評論》,北大學生創辦《新潮》《國民》等刊物,宣傳新思想、新文化,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1919年,北洋政府密令中國外交代表團在巴黎和約上簽字,將德國在山東的特權轉交日本。訊息傳至北京,5月3日北京大學學生邀請北京12所大專學校代表在北大三院禮堂開會,大會決議將原定5月7日的國恥紀念日遊行提前到5月4日。5月4日,北京大專院校三千餘名學生聚集天安門遊行示威,“五四運動”爆發。北京大學學生傅斯年任遊行隊伍總指揮。集會宣讀了北大學生許德珩起草的《北京學生界宣言》,遊行中散發了北大學生羅家倫起草的《北京學界全體宣言》。遊行學生火燒趙家樓,痛打章宗祥。隨後,上海等城市出現工人罷工、商人罷市、學生罷課,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陸宗輿、章宗祥的職務,並拒絕簽署巴黎和約,學生運動取得勝利。五四運動後,北京大學教授李大釗率先在中國系統地接受、傳播、實踐馬克思主義,北大成為中國研究與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1920年8月,陳獨秀建立上海共產黨小組。1920年10月,李大釗創立北京共產黨小組。中共一大前,中國53名中共黨員有21名是北大師生、校友。 === 蔣夢麟時代的北京大學(1927—1937年) === 1927年至1929年,北京大學遭遇動盪。1927年8月,奉系軍閥控制的北京政府宣佈將北京大學與北京另外八所國立大學合併為京師大學校。1928年,北伐軍佔領北京,國民政府將京師大學校改名為國立中華大學。後來政府又仿效法國制度,推行大學區制,改國立中華大學為國立北平大學。北大師生反對合並,堅持覆校鬥爭。1929年初,教育部決定妥協,將北京大學改名為國立北平大學北大學院,同年3月11日北京大學在停課9個月後得以復課開學。同年6月,教育部宣佈終止大學區制改革,8月6日北京大學恢復原有校名。 1930年12月,蔣夢麟成為北京大學校長。此前,他曾三次代理北京大學校長一職。蔣夢麟改革北京大學管理制度,提出十六字方針“教授治學,學生求學,職員治事,校長治校”,改評議會為校務委員會。1932年6月,北京大學實行學院制,設文、理、法三個學院,胡適、劉樹杞、周炳琳分別出任院長。蔣夢麟整頓教師隊伍,推行教授專任制,理學院聘請了江澤涵、程毓淮、奧斯古德、饒毓泰、吳大猷、朱物華、周同慶、曾昭掄、錢思亮、張景鉞、李四光、謝家榮、孫雲鑄、斯行健、葛利普等知名學者,北大理科得以快速發展。蔣夢麟仿照美國製度,規範北大辦學,推行學分制,設立研究院,規範研究生入學考試、論文答辯。北大還邀請朗之萬、玻爾等教授來校講學。這一階段,李四光、丁文江、葛利普、饒毓泰、曾昭掄、孫承諤等人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蔣夢麟多方籌款,幫助學校購買圖書儀器、建造設施、設立講座教授。此期間,北京大學新建了圖書館、地質館、宿舍灰樓等建築。1935年時,北京大學有實驗室40多個,實驗儀器6716件,標本15788種,藥品及實習用具3100多件,裝置居中國高校前列。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北大師生積極參加九一八學潮等等抗日救亡運動。同年12月,230餘學生組成北大南下示威團,要求政府收復東北、與日本斷交,在珍珠橋事件前校長蔡元培被學生毆打。1935年12月9日,北大、燕大、清華等校師生前往新華門示威,反對“華北自治”。12月16日,北大學生與20餘所學校學生在北平天橋舉行市民大會,發表《告民眾書》,會後進行總示威。後來,平津學聯設立南下擴大宣傳團,北京大學負責第一團,赴河北多地宣傳抗日救亡。 === 抗戰中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38—1946年) === 1937年7月30日,中華民國在平津作戰失守北平。遵國民政府教育部令,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與私立南開大學遷至長沙,組成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1月1日起上課,設17個系,有147名教師,至11月20日有三校1120名學生報到。長沙臨時大學組建倉促,缺乏經費、圖書、裝置,辦學條件非常困難。1938年1月再遷雲南昆明,1938年4月2日定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戰時留守北平看管校產的是孟森、馬裕藻、馮祖荀、周作人四名“留平教授”,學校每月發給每人50元維持費。除了周作人,另外三名教授都是因為疾病、年老而不能南下昆明,並在1945年戰爭結束前逝世。1938年春,北支那方面軍憲兵隊司令部欲徵用丟空的北大理學院,周作人與馮祖荀為了保護實驗儀器,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湯爾和阻止。湯爾和認為阻止憲兵霸佔丟空校舍的最佳辦法莫過於在原址復辦淪陷區北京大學(1938-1945),招收無法南遷的貧寒學生,在1938年5月至9月間先後設立農、醫、工、理學院,1939年1月14日補辦開學典禮。 西南聯大的本科學生中,原屬北大、清華、南開三校的學生畢業時分別發給三校的文憑,聯大成立後入學的學生畢業時則發給聯大文憑。1939年5月,三所學校的研究院分別在昆明恢復,學生的學籍分屬三所學校,但課程統一開設。北京大學研究院設文科、理科、法科三個研究所,下設十二個學部。西南聯合大學辦學條件仍然艱苦,校舍緊缺、缺少儀器、資金不足。部分師生不得不兼職以維持生計。儘管條件艱苦,西南聯大辦學九年間本專科、研究生畢業3,882人,在校生共8,000人左右,培養了很多人才,其中90人成為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含外籍院士),6人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獎章者共23人),3人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李政道、楊振寧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45年8月,日本戰敗。由於交通條件困難、三校原有校舍有待修繕,西南聯大繼續辦學一年。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合大學舉辦結業典禮,聯大宣告結束。 抗戰期間,西南聯大學生中有1,100餘人投筆從戎。戰後的1945年11月25日,西南聯大等校學生自治會在舉辦了反內戰時事晚會,發動學生罷課反內戰,遭到國民黨軍開槍威脅。12月1日,國民黨軍人和特務襲擊西南聯大,炸死4人,傷者50餘人,史稱一二一事件。 === 胡適時代的國立北京大學(1946—1949年) === 1945年9月宋子文內閣教育部長朱家驊下令淪陷區北京大學解散,並任命胡適為北京大學新校長。胡適到任之前由傅斯年代理。傅斯年表明為保持北京大學的純潔,不錄用淪陷區北京大學的教職員,但“青年何辜,現在二十歲的大學生,抗戰爆發時還不過是十二歲的孩子,我是主張善為待之,予以就學便利。” 淪陷區北大學生進入北平臨時大學補習班,補習及格後可轉入北大等校。 這一階段,北京大學的校舍得到擴張,還延聘王竹泉、錢思亮、楊鍾健、袁翰青、季羨林、馬堅、莊圻泰等知名學者任教。1946年10月10日,北京大學在第四院大禮堂舉辦復員北平開學典禮。復員後,北京大學新設醫、工、農三個學院,總共有6個學院、33個學系、2個專修科。後來,學校又設立文科、理科、法科、醫學研究所,招收研究生。據1946年12月的統計,北大有註冊學生3,420人。復員後,北大文、理、法學院得到加強,醫、農學院處於中國頂尖水平。胡適還擬設立原子能研究中心,但是因局勢動盪未能實現。1947年8月1日,北京大學正式接收北洋大學北平部。1948年,中央研究院選舉首批院士,北大十名教授當選,列中國大學之首。 1946年12月24日晚,北大先修班女生沈崇在東單疑似被兩名美國駐軍士兵強姦。此事引發了“抗議駐華美軍暴行運動”,12月30日北大、清華等校學生在北平舉行示威遊行,中國多地的學生予以響應,據統計各地參加遊行的學生計50萬人。國共內戰中,國統區通貨膨脹嚴重,1947年5月北京大學學生首先喊出“反飢餓反內戰”口號,同月20日“華北學生北平區反飢餓反內戰大遊行”爆發,遊行隊伍返回北大後將紅樓北側的操場命名為“民主廣場”。 1948年11月,北平被解放軍包圍。中華民國政府原本計劃讓北京大學南遷,但北大教授會決議不南遷。國民黨擬定“搶救大陸學人計劃”,派出飛機,希望一批重要學者離開北平南下。胡適、錢思亮、毛子水、姚從吾等人受邀南下,但大多數學者留在了北平。胡適離校後,鄭天挺、湯用彤、周炳琳三人主持校務。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文革前的北京大學(1949—1966年) === 1949年初,解放軍進佔北平。2月28日,解放軍北平軍管會下發命令接管北京大學,當天下午歡迎接管大會在北大民主廣場舉行。1951年2月,中共北大黨委成立。1956年6月,北大的領導體制改為“黨委領導下的分工負責制”。1962年,領導體制再改為“黨委領導下的以校長為首的校務委員會負責制”。國民黨時代的一些課程停開,添設“新民主主義論”“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等新課。至1950年3月,停開的課程共77門,新設課程100門,學校的培養目標、教學工作進行了全面的改造。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仿效蘇聯對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1949年,北京大學農學院參與合併組建北京農業大學(今中國農業大學)。1950年,北大醫學院獨立為北京醫學院(後來改名北京醫科大學,2000年與北京大學合併)。1950年,北京中法大學撤銷,其文學院文史系、法國文學系師生全部併入北大,理學院數理系、化學系部分併入北大。1952年,北大工學院建制撤銷,機、電、土、建四系併入清華大學,化工系合併到天津大學;北大教育學系併入北京師範大學;東方語言學系各少數民族語文專業併入中央民族學院,經濟學系一部分併入中央財經學院。清華大學、燕京大學文、理院系併入北京大學;北大法學院法律學系、政治學系參與合併組建北京政法學院(今中國政法大學)。北大由校、院、系三級體制改為校、系二級體制,設12個系。燕京大學撤銷,北京大學將校址遷入北京西郊燕京大學校址。院系調整後,北京大學從一所擁有文、理、法、醫、工、農的大學變成一所以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基礎教學和研究為主的綜合性大學。院系調整後,原來北大、清華、燕大三校的自然科學、人文學科學者雲集北大,奠定了北京大學文理兩科在中國長期領先的地位。1955年中國科學院首批223名學部委員中,北大在任教師有28人,居中國高校之首。院系調整後,北大在1954年重建法律系,1956年重建圖書館學系,1960年重建政治學系。1958年,北大建立中國首個原子能學系。此外,北大在中國最早培養半導體專業人才,並在中國計算機研究起步階段就辦了計算機學習班。據1966年的統計,北大時有在校生近九千人。這期間北大培養的畢業生有百餘人後來成為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這段時間,北大也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等。 由於政治活動頻繁,人文社科研究受到干擾。校長馬寅初的《新人口論》被視為此階段北大最突出的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但文章發表後就遭到了批判。1957年反右運動中,北大七百餘名師生被錯劃為右派。1961年,中共提出“調整、鞏固、充實、提高”方針,開始糾正各種失誤,同年整頓高校工作,提高了北京大學的教學質量。1964年,中共中央宣傳部將北大作為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試點,向北大派出工作隊。運動中,不少北大黨員受到政治批判。1965年3月,鄧小平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糾正了工作隊的錯誤做法。 === 文化大革命中的北京大學(1966—1976年) ===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下發“五一六通知”,文化大革命拉開帷幕。1966年5月25日,北大哲學系黨總支書記聶元梓等七人貼出大字報《宋碩、陸平、彭珮雲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幹些什麼?》,攻擊北京市委大學部副部長宋碩、北大校長兼黨委書記陸平、北大黨委副書記彭珮雲,指責三人“破壞文化大革命”,走“反對黨中央、反對毛澤東思想的修正主義路線”。聶元梓的大字報被毛澤東稱為「全國第一張馬列主義的大字報」,從此大字報風潮興起 ,6月1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全文播發了大字報。6月,改組後的北京市委宣佈撤銷陸平、彭珮雲的職務,設工作組代行北大黨委職權。7月,北京市委撤銷北大工作組,江青點名要求聶元梓籌建北京大學文化革命委員會(簡稱“校文革”)。9月,校文革正式成立,聶元梓執掌大權。聶元梓被稱為北京造反派的五大領袖之一。校文革成立之後,北大還成立了不少造反派組織,如“紅聯軍”“井岡山”等,後來形成了保聶、反聶的兩個派別,兩派的對立越發嚴重,最終釀成大規模武鬥,校內秩序混亂,校產受到毀壞。1968年9月18日,首都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工軍宣隊”)派492人進駐北大,中止了武鬥。1973年10月,在遲群、謝靜宜的籌劃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大批判組”成立,批判組有“梁效”“柏青”“高路”等共十幾個筆名,發表181篇文章,幫助江青等人進行“批林批孔”“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的宣傳。 文化大革命期間,北大被稱為“反黨反社會主義的頑固堡壘”。北京大學的很多幹部、教師被打成“黑幫分子”“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遭受殘酷迫害。據統計,文化大革命期間北京大學有冤假錯案1,000多宗,400餘戶被抄家,知名學者饒毓泰、翦伯贊、俞大絪在內的60餘人非正常死亡。1968年5月16日,校文革設立“監改大院”(也稱“黑幫大院”,俗稱“牛棚”),關押幹部、教師218人,對其進行迫害。1969年,七千餘名北大師生被下放鯉魚洲農場進行勞動改造。鯉魚洲位於江西南昌,是血吸蟲疫區。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北京大學連續四年停止招生。1970年,文革之前的在校生已經全數畢業。同年中共中央發文,廢除高等學校招生考試製度,透過“群眾推薦、領導批准、學校複審”,主要從工人、農民、解放軍中招收“工農兵學員”。1970年至1976年,北京大學共招入7屆工農兵學員,總人數超過12,700人。招收的工農兵學員入學時的文化水平相差極大,教學困難重重。 文革之初,北京大學的各項研究大多中斷。1970年後,一些應用性的研究得到恢復。1972年7月14日,周恩來曾指示周培源恢復北京大學理科的基礎研究。但是,張春橋、姚文元等隨即指使上海《文匯報》發文攻擊,基礎研究恢復工作受到干擾。這期間北京大學取得的幾項研究成果(如豬胰島素晶體結構測定等)後來獲得了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1975年,北京大學圖書館新館建成啟用,是中國當時面積最大、裝置最好、藏書最豐富的高校圖書館。 === 1976年後的北京大學 === thumb|北京大學百週年紀念講堂 1976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結束。1957年“反右”、1966年“文革”期間的錯案得到平反。因《新人口論》被批判的馬寅初也得以平反,成為首位北京大學榮譽校長。1978年春,恢復高考後錄取的首批學生入讀北京大學。北京大學重建“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管理制度,並恢復重建校系學術委員會、學位評定委員會等機構。北大恢復了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等學科。北大逐步實行了校、院、系三級管理體制改革,設立了經濟學院等多個學院。設立方正集團、青鳥集團等公司,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1981年3月20日,北京大學學生慶祝中國男排勝利,喊出口號“團結起來,振興中華”,口號傳向中國全國。1984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35週年國慶時,北大遊行隊伍在天安門前打出橫幅“小平你好”。1989年4月,胡耀邦逝世,北京大學學生與北京其他高校學生自發悼念胡耀邦。悼念活動後來發展成為遊行請願活動。4月26日,中國共產黨官方媒體《人民日報》發表“四·二六社論”,將該次運動定性為“動亂”,認為這次運動根本上是否定中國共產黨、否定社會主義制度。5月13日,廣場上的學生發起絕食活動,直到6月3日夜晚人民解放軍進行清場。這就是“六四事件”。1989年秋,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的決定,北京大學開始對新生實行一年制軍政訓練,此制一直延續至1992年。 1986年起,北京大學多次提出“建立世界一流大學”的目標。1996年10月、1998年5月,中國政府先後啟動“211工程”“985工程”,資助北京大學建立世界一流大學。1999年1月,中共北大第十次黨代會宣佈全面啟動北大建立世界一流大學計劃,目標用15年或更長時間讓北京大學成為國際公認的世界一流大學。2012年中共北大第十二次黨代會透過報告,計劃大體在北大建校120年前後,基本建成世界一流大學;此後再用15年或更多時間,將北大建成更高水準的世界一流大學;在2048年前後,力爭讓北京大學走在世界一流大學前列。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學與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北京大學,原北京醫科大學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後來,北京大學又成立了工學院、藝術學院等學院。為發展交叉學科,北京大學成立了資訊科學中心、計算機語言學研究所等單位。北京大學成為兼具自然科學、人文學科、社會科學、醫學以及新型工科的綜合性大學。為建立世界一流大學,北京大學推進教學改革。2001年,北大啟動“元培計劃”,首先在元培實驗班中試行學分制、導師制、彈性學制,實驗班學生入學只分文理科而不分專業。後來,北大將本科生自由選課學分制推向全校,建設了有三百多門課程的通選課體系,對低年級本科生實施通識教育,對高年級本科生實施寬口徑的專業教育。除少數專業外,新生入學時按院系和學科大類招生。北大還投資新建、擴建了一些基礎設施,如建設了理科樓群、圖書館新館、北京大學體育館、人文學苑等。建立世界一流大學的一些措施也引發了爭議。2003年的人事制度改革,由於教師反對,校方被迫兩次改變改革方案。北大為留學生新建的中關新園住宿環境如同賓館標間,還附有游泳館、保齡球館、KTV,中國學生居住的宿舍條件簡陋,被指“厚此薄彼”。2014年新設的燕京學堂在培養宗旨、辦學目的、教育公平等方面引起爭論。 2018年7月,廣東省深圳市發生佳士工人維權事件,北京大學學生嶽昕等人表示聲援。10月,曾擔任北京市國家安全域性黨委書記的邱水平被調任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金融時報》報道一些人將這一任命解釋為北京大學更為權威主義環境的開始。2018年,諾姆·喬姆斯基等學者呼籲抵制由北京大學主辦的世界馬克思主義大會,此舉是國際社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打壓組織親勞工團體的學生表示反對的一部分。11月9日,不明身份人員進入北京大學校區將參與工人運動的18屆學生張聖業綁架,並毆打現場拍攝的學生。北大校方稱被抓捕人“沒有涉及在北大的師生”。 == 校園 == === 京師大學堂時代 === 1898年京師大學堂成立時,校址設在閒置的和嘉公主府(“四公主府”)。公主府位於景山東門東側(今北京市東城區沙灘后街55號),明代時曾是馬神廟。1900年,義和團破壞了校舍,隨後八國聯軍進北京,俄軍和德軍先後佔領校址,學校的藏書、設施盡毀。1902年,大學堂恢復,重建了馬神廟的校舍,並擴充套件了校區。1903年,管學大臣張百熙在北京城西瓦窯村、郭家莊附近購入土地1,300畝,計劃8月開工建新校舍,預計建築費需一百多萬兩白銀。慈禧太后認為花費過多,此事遂罷。由於公主府空間有限,新設的學科只好另尋校址。1903年成立的譯學館址設北河沿,醫學實業館租用地安門內太平街的民房(1904年改名為醫學館,遷入和平門外興勝寺,1907年停辦),進士館設西城李閣老胡同。1905年,內務府撥德勝門外舊操場共1,600畝左右的土地(今北京安德里北街21號)供大學堂建設分科大學。1909年,分科大學建設開工,但不久因辛亥革命停工,大學堂分科大學一直沒能使用這處校舍。1904年,大學堂在馬神廟校區西側修平房十四排,作為學生宿舍,即“西齋”;1905年,將漢花園的空地建為運動場;1909年,在運動場西南角新建一處學生宿舍,即“東齋”。 === 國立北京大學時代 === 1913年6月,譯學館停開,原址改由法科使用。農、工、商三科分出後,國立北京大學只剩文、理、法三科,文理兩科均在公主府校區。1918年北大紅樓建成後,文法兩科搬入紅樓,馬神廟校區主要由理科使用。文、理、法三科撤銷之後,沙灘紅樓校區成為北大第一院、校本部所在,馬神廟校區成為北大第二院,法科曾使用的北河沿校址成為第三院。20世紀30年代,北京大學校園以沙灘紅樓為中心,形成了“三院五齋”格局。 紅樓位於北大第一院,是老北大的象徵。紅樓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因用紅磚砌成而得名“紅樓”。北大原本打算將紅樓用作學生宿舍,建成後又將其改為教室。紅樓一層為圖書館,毛澤東曾在此工作。紅樓北側的空地原屬松公府,北大租得地皮建設操場,五四運動時的遊行隊伍即從此出發。蔣夢麟任校長時期買下松公府所有土地,在松公府西部建設圖書館新館。松公府祠堂址上新建北大地質館,松公府東院北部新建宿舍樓(俗名“灰樓”),兩處建築均由梁思成設計,體現其現代主義建築觀點。灰樓西側還有孑民紀念堂。第二院的主要建築有荷花池、大講堂、藏書樓、南樓、北樓、宴會廳、西齋、五齋女生宿舍。第三院較為開闊,多樹木,院內有數座西式兩層樓房,包括鐘樓、工字樓、一字樓。院內還有大操場、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第三院的禮堂是當時北大最大的,五四運動時學生在此集會。 日本戰敗後,西南聯合大學結束,北京大學返平。北大新增醫、農、工三個學院,校舍也得以擴充,此時北大校舍分散於北平城內和郊外,共計四十餘處。舊國會大廈成為北大四院,歸文法學院一年級新生、先修班使用。四院旁邊新設的北大五院為教職員宿舍、北大出版部用房。工學院址設端王府夾道,農學院位於城外的羅道莊,醫學院在西什庫。 === 1952年院系調整之後 === 1952年院系調整之後,燕京大學撤銷,北京大學搬入燕京大學校園,北大原有校舍交由政府機關使用。燕京大學校園即“燕園”,建於清代園林淑春園遺址上,由美國建築師亨利·墨菲設計。燕園設計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築佈局、中國古典園林意境、西方現代規劃理念。燕園分南部的教學區和北部的環湖風景區。墨菲的設計按照一條東西向的主軸線佈局。主軸線連線西門、貝公樓、博雅塔,西端指向玉泉山塔。另有一條南北向的軸線,沿線佈置燕京大學男女生宿舍。燕園的主要景觀包括:未名湖、博雅塔、校友門(西門)、貝公樓(辦公樓)、花神廟、德才均備四齋(燕大男生宿舍)、靜園(燕大女生宿舍)、華氏體育館、鮑氏體育館、臨湖軒、燕南園等。 北京大學遷入燕園後,對燕園進行了改建、擴建。1952年北大購入承澤園、鏡春園、朗潤園。50年代新建了第一教學樓、文史樓、地空樓、化學樓、生物樓、哲學樓、物理大樓等。文化大革命期間,新建圖書館樓,並在西門廣場、圖書館東門各塑了一座毛澤東像。文革之後,新建理科樓群、圖書館新館、百週年紀念講堂、廖凱原樓、凱原樓、經濟學院大樓、光華新樓、博雅國際會議中心、校醫院新址、北大科技園、邱德拔體育館,改造了一些教學樓、食堂和宿舍,新建暢春新園、暢春園、蔚秀園等研究生宿舍。1993年3月,北大拆掉了南校牆,改建商業街,透過商業開發籌集經費,引起熱議。2001年4月北大重建南校牆。 除燕園主校區外,現今北京大學還有醫學部校區、昌平校區、深圳研究生院、大興校區、圓明園校區,共計六個校區。醫學部校區原為北京醫科大學的校園。北醫大原本是北京大學醫學院,1950年獨立為北京醫學院,後來遷往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成為“八大學院”之一。八大學院的校園設計雷同,均為矩形形狀、正交網格。昌平校區因工程代號為“60-200#”,也稱“昌平200號”,1960年完成規劃設計,當年開工。昌平校區原計劃容納一萬名學生、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但因經濟困難中途停工。1994年因學校教室、宿舍緊張,校方決定讓文科大一新生入住昌平園區。1999級的文科大一新生成為最後一批入住昌平園區的學生。北大計劃將昌平園建成科研基地。深圳研究生院於2001年啟用。大興校區是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的所在地。圓明園校區是北大自海淀區長期租借的,主要由北京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使用。由於主校區宿舍不夠用,2013年起部分研究生入住圓明園校區。 2019年,北大與即將整體搬遷至四川簡陽市的北京吉利學院簽署協議,在北京吉利學院原址建設北京大學昌平新校區,吉利學院同年開始拆遷。2020年,北京大學取得北京吉利學院的校區。該校區於2021年9月6日正式啟用。 == 學術 == ===院系與師資=== 截至2021年,北京大學有理學部、資訊與工程科學部、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經濟與管理學部、醫學部共六個學部,直屬院系共55個,本科專業133個。在校學生共有46,148人,其中本科學生共16,459人,碩士研究生16,769人,博士研究生12,920人;成人教育學生2,302人;網路本專科學生14,765人;長期外國留學生2,833人。截至2014年底,北京大學有6,711名專任教師(含醫學部3,519名教師),校本部3,192名教師中含1,461名教授,1,179名副教授。據2012年底統計,北京大學共有63名中國科學院院士,8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7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名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文科資深教授),147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52名“973專案”首席科學家;44人入選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43人入選青年千人計劃,168人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 ===生源=== 據統計,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是中國高考中錄取分數線最高的兩所學校。除了透過統招錄取學生,北京大學還透過保送、自主招生、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招收本科新生。2014年北京大學在中國內地投放招生計劃2,650個,其中200個投放在北京(佔7.5%)。按教育部要求,北京大學自2012年起向貧困地區投放定向招生計劃,2014年投放的定向招生計劃達250個。 北京大學等高校招生向屬地傾斜,一些評論認為此舉違背教育公平。自2008年起,北京大學開始減少在京招生計劃。但是,有評論稱北京考生人數減幅大於招生計劃減幅,北京生源的實際錄取率仍然增加了;還有評論指出,北大等校雖減少了在京招生計劃,但仍會在京擴招(如2012年北大在京第一批次擴招33%以上),有悖“減少屬地招生”的承諾。 ===教學=== 1988年,北大提出“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十六字辦學方針,遵循方針推行了教學改革。2001年,北京大學開始“元培計劃”,進行本科教育改革實驗。參加元培計劃的學生實行學分制、導師制、彈性學制,入學只分文理科而不分專業。2002年起,北京大學在本科招生時實施大類招生模式。至2004年,除外國語、醫學類專業之外,其它專業都實現了按學院或學科大類招生,學生入校完成1至2年的基礎課學習後可在本院系內選擇專業分流。中文系、化學學院等院系還推行了本科生導師制。自1989年起,北大開始試行輔修、雙學位制度,至今大多數院系已開設有輔修或雙學位課程,全校有30%的學生攻讀輔修和雙學位。北大還開展跨學科培養專案,如文、史、哲、考古、外語五院系開展的古典語文學班、元培學院開設的古生物學專業。北大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電腦科學、環境科學六領域實施了“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由知名學者為學生開設課程和討論課,導師與學生雙向選擇以開展個性化輔導,透過國際交流、學科競賽、科研訓練方式培養學生。北京大學自2012年秋季開始試行“小班課教學”,結合大班授課與小班研討的方式培養學生。課程體系方面,北大縮減了本科生畢業學分要求,減少了本科生必修課比例,增大學生自由選課空間。1998年起設立主幹基礎課,2000年9月開設本科生素質教育通選課。另外,為加強學科交叉,還設立了學科大類平臺課。北大設立了多項基金,資助本科生進行科研活動。北大還與早稻田大學、耶魯大學等校開展了聯合培養專案。此外,北大開設暑期學校、網路公開課,將課程資源與社會共享。 2003年至2010年間,北京大學90門課程獲評國家級精品課程,87門課程被評為北京市精品課程。截至2013年,北京大學有17人獲評國家級教學名師,62人成為北京市教學名師。 ===研究=== 北京大學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86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3個,人文社會科學國家重點學科28個,各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260餘個,附屬醫院9所。據中國教育部科學技術司《2013年高等學校科技統計資料彙編》,2012年北京大學共獲科技經費25.3億元人民幣,其中有21.9億元為政府資金。 北京大學科研成果豐碩。據統計,1998年至2014年北京大學在人文社科領域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案優秀成果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各獎等數目在參評單位中名列第一。其中,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案優秀成果獎評選中2項獲特別榮譽獎、2項獲一等獎,27項獲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7項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特等獎,27項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科學技術方面,王選教授和徐光憲教授分獲2001年、2008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北京大學獲國家科學技術獎、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專案總數多年位居前列,2004年至2013年間獲得教育部科技獎一等獎次數位居中國高校第一。 ===排名聲譽=== 2018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北京大學列世界第38名(亞洲第9名,中國第2名)。2016年QS亞洲大學排名將北京大學排在亞洲第9名。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北京大學排在世界第31位,在上榜的中國高校中排名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2012年學科評估中,北京大學48個學科參評,16個學科排名第一,35個學科排名前三,38個學科排名前五,三項指標均列中國高校第一。評估中排名第一的16個學科是數學、物理、化學、地球物理、力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哲學、政治學、藝術學理論、基礎醫學、藥學、護理學。2016年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ESI)排名中北京大學6個學科進入全球千分之一,21個學科進入前百分之一,兩項資料在中國大陸高校中排名第一。2016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中,北京大學有26個學科進入全球前50名,語言學和現代語言學進入全球前十名,語言學排名第八,現代語言學並列第十。 == 學校標誌 == === 校徽 === 北京大學是中國最早設計校徽的大學。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之前,北大沒有校徽。1917年,蔡元培邀請魯迅為北京大學設計校徽。1917年8月7日,魯迅將設計好的校徽稿交給了蔡元培,隨即得到採用。魯迅設計的校徽為一中國傳統瓦當形象,為上下排列的篆字“北大”。既寓意“以人為本”“進步向上”,又有“三人成眾”之意,還可以看成是人的脊樑骨,藉此勉勵北大學生爭做國家民主進步的脊樑。評論認為,魯迅設計的校徽造型大氣,明快簡潔,結構緊湊、內涵豐富。劉半農曾戲稱北大校徽是“哭臉校徽”。此校徽一直用到1949年。後來由於歷史原因,此校徽被棄置不用。20世紀80年代北京大學重新啟用這個校徽,並在外周加圈註明英文校名和創校時間,但是沒有規定校徽的顏色和版式。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學釋出了修改、統一後的校徽標誌,並規定了標準色“北大紅”。新標誌中間採用陰文,代表“相容幷蓄、飽滿深厚”;簡潔的外圈寓意“廣博開放、常為新的姿態”。 === 校旗 === 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為北京大學確定了五色的校旗。校旗的右邊為紅藍黃三色橫列,左邊是縱列的白色,白色之中有一黑色圓圈,圓圈中是篆文的“北大”二字。紅藍黃代表科學,分別指“現象的科學”(物理、化學等)、“發生的科學”(歷史學、生物進化學)、“系統的科學”(植物學、動物學、生理學)。白色是紅藍黃三色的總和,代表融貫科學的哲學。玄學不能用科學的概念證明,用黑色作為代表。蔡元培認為,研究科學的人最多,其次哲學,再次為玄學;人一生中研究科學的時間最多,其次哲學,再次為玄學。所以,校旗上紅藍黃三色所佔面積最大,其次白色,再次為黑色。 蔡元培時代的北大校旗現已不再使用。北京大學標識管理辦公室規定,現今北京大學的校旗為白底紅字(或紅底白字),其上是毛澤東題寫的“北京大學”四字。 === 校訓 === 北京大學並無校訓。“勤奮、嚴謹、求實、創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思想自由、相容幷包”都不是北京大學的校訓。 === 校歌 === 蔡元培任校長時,文科大學教授吳梅所作《正宮錦纏道·寄北雍諸生》確定為北京大學校歌《國立北京大學廿週年紀念冊》。但是當前的北京大學新聞發言人表示,《正宮錦纏道·寄北雍諸生》從未被北京大學校方命名為校歌;北京大學校內廣為傳唱的《燕園情》也不是校歌。 === 校慶 === 北京大學現行的校慶紀念日是公曆5月4日。此前,北京大學在公曆12月17日紀念校慶日。據陳平原考證,1954年北京大學首次在5月4日慶祝校慶;1951年前,北京大學的校慶日是12月17日。更改校慶日期的原因,資料記載不多。《北京大學大事記》記載,1951年12月7日時任北京大學副校長湯用彤提議把校慶改在5月4日,因為12月17日鄰近期末,師生都相當緊張,不適合舉行大的活動。《大事記》記載,湯用彤的提議當時並未形成決議,但是1951年的校慶活動還是臨時取消了,後來北大的校慶活動就逐漸改到了5月4日。陳平原認為,改校慶的實際原因並非是12月17日鄰近期末,而是當時知識分子主張與老北大傳統決裂,改變校慶日,紀念五四運動,以象徵北京大學進入了新的時代。 12月17日並非戊戌年京師大學堂的成立日期,而是壬寅年(1902)京師大學堂開學的紀念日(清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十八日,公曆1902年12月17日)。陳平原考證戊戌年的京師大學堂於農歷十一月十八日(公曆1898年12月30日)開學,這個日期是北大真正的生日。沈弘認為,不應把京師大學堂的開學日期等同於成立日期,成立應在開學之前。他引述西方漢學家的記載,提及關於京師大學堂成立的兩個關鍵日期,一個是1898年7月3日(光緒帝批准《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並任命孫家鼐為首任管學大臣),一個是1898年8月9日(清廷任命丁韙良出任西學總教習);戊戌年的京師大學堂本部的開學日期應為公曆1898年12月31日,分部(醫學堂)先於本部開學。 == 學生活動 == 有學者將北京大學學生社團的歷史追溯到京師大學堂時代1904年設立的抗俄鐵血會。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鼓勵學生創立社團。當時有影響力的學生社團有傅斯年與羅家倫組建的新潮社、許德珩等人發起的國民社等。學校還出資支援社團辦刊物。毛澤東在北京大學任圖書管理員時,曾參加北京大學新聞學研究會、哲學研究會。據2009年北京大學招生網釋出的北京大學學生社團名錄,北京大學時有政治理論類社團8家、學生科創類社團81家、文化藝術類社團52家、體育健身類社團45家、公益志願類社團19家、實踐促進類社團10家、合作交流類社團27家、地域文化類社團16家。2010年的統計稱,北大有社團260餘家,參與社團活動的本科生每年逾3萬人次,全校大約有75%的學生參加了社團。北大每學年初的社團招新活動號稱“百團大戰”。北京大學的品牌學生社團包括:中國高校首家志願服務社團北京大學愛心社、曾登上卓奧友峰(海拔8201米)的北京大學山鷹社、最早開展大學生腳踏車運動的社團之一北京大學腳踏車協會、設立“陽光骨髓庫”的北京大學陽光志願者協會、擁有一支室內樂隊的北京大學笛簫學會、共青團中央評出的“全國優秀青年學習組織”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發展研究會等。1997年起,北大團委開始舉辦一年一屆的社團文化節,每次都有近百個社團參加展示、送上表演或與觀眾互動。 蔡元培任校長時,提倡美育,設立畫法研究會、書法研究會、音樂傳習所,邀請名家任教、指導。如今,北京大學擁有合唱團、舞蹈團、民樂團、交響樂團四個主要的學生藝術團。學生合唱團曾獲2001年全國大學生藝術歌曲大賽一等獎、第十一屆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非職業組通俗唱法銀獎、第一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聲樂類比賽一等獎等獎項,民樂團曾獲首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民樂類一等獎第一名,舞蹈團曾獲得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舞蹈一等獎等獎項。此外,北京大學還有一些文化藝術類社團、創作團隊、學生個人從事文藝創作、表演活動。北大學生原創音樂劇《一流大學從澡堂抓起》獲首屆中國校園戲劇節優秀劇目獎,學生原創短片《變形記》獲第九屆全球華語大學生影視獎最佳實驗片獎。北京大學主要的學生文化活動有新生文藝匯演、迎新文藝晚會、校園十佳歌手大賽、劇星風采大賽、“北大之鋒”辯論賽、國際文化節等。此外,還有眾多校外演出團體不時在百週年紀念講堂演出。 北京大學體育場館面積較小,運動場地總使用面積僅有63,712平方米。體育場館可分為五個區域:第一體育館、第二體育館、邱德拔體育館、五四體育中心、地廳體育中心。其中,第一體育館、第二體育館為燕京大學所建;邱德拔體育館是北京奧運會乒乓球比賽場館,賽後改造成為綜合體育場館。北大主要的體育活動有校運動會、北大杯足球賽以及“新生杯”、“碩士杯”足、籃、排球賽等。北京大學運動隊曾獲2012年首都高校乒乓球錦標賽男子團體冠軍和女子團體冠軍、2012年北京市大學生擊劍比賽男子佩劍團體賽冠軍、首屆全國大學生馬拉松邀請賽男女馬拉松團體冠軍等獎項。2014年,北大男籃、北大女籃在北京大學邱德拔體育館舉行的第16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總決賽上雙雙奪冠。 1982年,北京大學在中國首創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社會實踐涵蓋了多個主題。據2011年的報道,之前三年北京大學參加社會實踐的學生團隊總計673個,參加實踐的學生計7,025人次。北大還開辦了五四學術文化節等品牌學術活動,“挑戰杯”五四青年科學獎競賽等學術競賽。北京大學還設立學生創業中心,透過舉辦沙龍、組織比賽、提供實踐機會等方式幫助學生創業。 == 校友 == === 學界 === 中國校友會網2014年釋出的統計稱,北京大學畢業生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者有159人,列中國高校第一。北京大學新聞網2013年釋出的訊息稱,當時健在的707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北京大學畢業生有90名,列中國高校首位。2007年,北京大學表示,計入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後,北京大學畢業生當選院士者共586名,排在中國高校榜首。西南聯大時期的學生楊振寧、李政道後來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北大醫學院校友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該獎的華人科學家。獲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的23人裡,12人是北大畢業生或北大教授。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北大畢業生或教授有吳文俊、王選、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吳徵鎰、徐光憲、蕭輝楷、王忠誠、于敏。在北大畢業或任教的人文社科學者有林紓、嚴復、顧頡剛、範文瀾、徐志摩、胡風、馮至、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潘漠華、穆旦、鄭敏、杜運燮、袁可嘉、朱自清、俞平伯、湯用彤、馮友蘭、翦伯贊、王力、朱光潛、馬寅初、陳岱孫、金克木、季羨林、費孝通、張岱年、林庚、宿白、王鐵崖、李賦寧、厲以寧、袁行霈、蕭蔚雲、林毅夫、張維迎、皮建才、田餘慶、張廣達、黃楠森、湯一介、趙寶煦等。2003年的一份統計稱,北大畢業生中有413人後來擔任大學校長。 === 政界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前任總理李克強是北大法律系1977級本科生,後來在職獲得北大經濟學博士。衣索比亞前任總統穆拉圖·特肖梅是北大哲學系1977級本科生,與李克強同期本科畢業,後來在國際政治系獲得碩士、博士學位。政界的北京大學校友還有胡啟立、唐家璇、王夢奎、李肇星、陳福今、胡德平、張維慶、鄧楠、齊續春、楊嶽橋、薄熙來、白春禮、袁純清、趙樂際、胡春華、李書磊、石泰峰、彭清華等人。2021年,中國大學傑出政要校友排行榜中,北京大學有政要校友336名,列排行榜第一。 === 傳媒、文藝界 === 在文化界擔任管理職務的北京大學畢業生有蔡武、申尊敬、王庚年、俱孟軍、何平、孫冰川、盧仲雲、楊迎明、雷佳等。北大畢業生中的知名記者有汪大昭、唐師曾、李響等人,知名主持人有阿憶、王利芬、曲向東、張泉靈、撒貝南、李思思等。知名脫口秀藝人則有李雪琴。導演英達、林天強,相聲演員徐德亮也是北京大學畢業生。 === 商界、金融界 === 據中國校友會網2014年的統計,1999年至2013年間登上福布斯等榜單的中國富豪中,北京大學畢業生佔98人,列中國高校首位。中坤集團創始人黃怒波、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噹噹網創始人李國慶、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新浪網創始人王志東都是北大本科畢業生。金融界的北大校友有易綱、龔方雄、謝韜、蔡紅軍、閻焱等人。 === 體育界 === 根據200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頒發的檔案《關於進一步做好退役運動員就業安置工作的意見》,體育比賽中獲中國前三、亞洲前六、世界前八名或獲得國際級運動健將稱號的運動員,可免試進入高校學習。在北京大學讀本科的奧運冠軍有李寧、羅雪娟、雷聲、鄧琳琳、孫玉潔等人。 == 校辦企業 == 根據教育部2015年1月釋出的《高等學校校辦企業統計概要公告》,北京大學校辦產業總資產排名第一,淨利潤排名第二。據統計,北京大學校辦產業的產值佔中國大陸校辦企業產值的三分之一。2014年,北京大學校辦企業總資產超過1,800億元人民幣。2002年,北京大學註冊成立國有獨資企業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代表學校對校辦企業行使出資人權利。北京大學校辦企業主要有北大方正、北大青鳥、北大未名和北大科技園等。 方正集團下轄五大產業集團,擁有六家上市公司,2015年總資產1,966億元人民幣,總收入805億元。方正集團的前身是北京大學1986年成立的北京大學理科新技術公司,透過鐳射照排技術起家,後來成為兼跨IT、醫療醫藥、房地產、金融、大宗商品貿易等行業的多元投資控股集團。根據2003年改制時確定的股權方案,北京大學擁有方正集團70%的股權,集團管理層擁有餘下30%股權。2003年方正改制後,李友等高管透過資本運作使得方正快速擴張。然而,2015年1月,方正高管魏新、李友、餘麗等人因涉案被帶走調查。 == 參見 == * 國立北京大學 (汪精衛國民政府)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列表 * 大學排名 * 211工程 * 985工程 *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 * 國家重點學科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實驗室列表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列表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 北京大學新聞網 * 北京大學醫學部 * 北京大學圖書館 * 北大未名BBS ; 社交媒體 * * *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大學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管高校 (北京市) Category:北平四大名校 Category: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Category:海淀區學校 Category:1898年中國建立 Category:1898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Category:三位一體招生院校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縮寫:),或簡稱交大、西交、西交大、西安交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的一所全日制公辦大學。位於陝西省會西安市。西交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接管理,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大學。學校具有理工特色,並涵蓋理、工、醫、經、管、文、法等10個學科門類。。 西安交通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頂尖高校之一,是“C9高校聯盟”成員之一,“雙一流A類”和原“985工程”、原“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西安交大的前身是清末洋務派政治家、實業家和福利事業家盛宣懷於1896年建立的南洋公學,後曾易名南洋大學、上海工業專門學校,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後期稱為國立交通大學。1955年,由於國際形勢的風雲變幻併為積極支援西北地區教育建設,國務院決定交通大學遷往西安,是為交大西遷,後西遷被迫中斷,大部院系已遷入西安的情況下,改為兩地辦學為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和交通大學上海部分。1959年交通大學分立,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原交通大學校長彭康被任命為西安交通大學首任校長。 ==歷史== ===初創與合併前(1896 - 1921年)=== 南洋公學由盛宣懷在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建立於上海,與北洋大學堂同為中國近代歷史上最早創辦的大學。1895年甲午戰爭戰敗後,清政府推行新政。天津海關道盛宣懷在天津創辦北洋大學堂後,曾與兩江總督劉坤一商討設立南洋公學。1896年10月,盛宣懷上奏《條陳自強大計折》並附《請設學堂片》奏請在上海設定南洋公學,提議由輪船招商局和電報局提供經費。12月6日光緒帝諭令批准盛宣懷設立學堂。南洋公學隸屬於招商局和電報局,校內設定了師範學院、外院、中院和上院四院,盛宣懷首任督辦。1905年改隸商部,更名為商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1907年改隸郵傳部,更名為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辛亥革命後1911年到1912年間為南洋大學堂。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劃歸繼承清政府郵傳部的中華民國交通部,更名為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直至1921年與交通部下屬的另外三校合併為交通大學。 ===合併為交通大學時期(1921 - 1949年)=== 1920年(民國9年)12月,北洋政府交通總長葉恭綽以交通部所屬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唐山工業專門學校、北平鐵路管理學校、北平郵電學校四校散居各地,不便管理。決定於1921年統一學制,統稱交通大學,辦事處設在北京,是為交通大學第一次合併。1922年5月,因北洋政府派系糾紛,葉被迫離職,交通大學存在不足一年即解體。 1922年交通大學解體後原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單獨成立交通大學上海學校,後在1922年夏更名交通部南洋大學直至1927年。1927年8月更名為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9月,滬、平、唐三校再次合併組成“交通大學”。本部為上海滬校,唐校為土木工程學院,平校為鐵路管理學院。是為交通大學第二次合併。 對日抗戰八年時期,交通大學滬校內遷到重慶,唐校和平校內遷到貴州遵義。1945年8月交通大學重慶總校返回上海。1946年國立交通大學從交通部劃歸教育部,教育部令國立交通大學貴州分校平、唐兩院分別回遷,平校另獨立為國立北平鐵道管理學院,與國立交通大學分離。同年12月,教育部下令停辦輪機、航海兩科。1947年5月約2800名學生曾駕火車赴南京請願反對停辦,是為交通大學的護校運動。 1949年5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佔領上海,同年6月15日,接管國立交通大學上海本部。在1949年7月平、唐兩校共同成立中國交通大學後,唐校也最終與在上海的國立交通大學分離。1949年國共內戰期間部分師生隨國民政府遷臺,1958年由在臺校友倡議覆校,即如今位於新竹市的國立交通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立交通大學的上海本部更名為交通大學,平校和唐校另合併成立中國交通大學,是為由滬平唐三地構成的交通大學第二次解體。 ===院系改革(1952年)=== 50年代初,當時的政府參照蘇聯專業化的教育模式進行拆分,實施院系改革。交通大學由具有相當規模的理、工、管的多學科大學被拆分成單一的工科大學。大量院系調出。其中理學院中的數學、物理、化學學科被調到復旦大學;化學還支援成立了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土木建築全部被併入同濟大學;管理學院的管理、會計、財務等系併入復旦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部分支援成立了上海財經學院(現上海財經大學);紡織系分離出去成立了中國紡織大學(現東華大學);水利系由嚴愷帶去成立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航空工程系調整到華東航空工程學院(現西北工業大學);機電中的電子部分調入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1955年又支援了成都電訊工程學院(1988年更名為電子科技大學),機電還支援了哈爾濱工業大學。此外還分出去支援了上海海運學院等許多學校。交通大學只是從外面調入了一些工科力量,但除了造船得到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同濟大學支援得到加強外,其餘併入的實力都不強。在1952年的院系調整結束後,交通大學成了一所純工科大學,實力受到重創。 ===交大西遷(1955 - 1959年)=== 1955年,鑑於當時的國際形勢,同時也為支援西北教育建設,國務院決定在上海的交通大學在1955年至1957年兩個學年中分批遷往西安,是為交大西遷。1956年暑假開始,西安新校舍落成。1957年由於東南沿海形勢緩和以及沿海工業建設需要,內遷工作做了調整。但此時超過70%的師生和大部份設施已經遷去西安,西安新校區開始接受新生,交通大學也就正式開始兩地辦學。由於上海和西安兩地管理上非常不便,加上西安部分已經成為事實,回遷恢復已沒有可能。1959年7月31日,經國務院批准,交通大學兩部分獨立建校,分別成立兩所校務獨立上海交通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交通大學兩校分立,是繼院系調整之後,實力再次遭到削弱;而兩校分立,又為幾十年後兩校在校友資源,校史解讀等問題的糾紛上埋下伏筆。 1957年時,西安動力學院整體併入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大時期(1959-)=== 1959年交通大學分立,交通大學西安部分定名為西安交通大學,並被列為首批全國16所重點大學之一。“七五”,“八五”期間,西安交通大學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5所重點建設的大學之一(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交通大學)。 1992年西安交通大學成為首批進入國家 “211工程”建設的7所大學之一, 1999年成為首批進入“985工程”的9所高校之一,2006年成為首批進入“111計劃”的8所高校之一。 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西安醫科大學、陝西財經學院與西安交通大學實現合併。 ===歷任校長=== 職務 姓名 任期 南洋公學 南洋公學 南洋公學 督辦 盛宣懷 1896年冬-1905年春 總理 何嗣琨 1897年春-1901年春 總理 張元濟 1901年春-1901年夏 總理 勞乃宣 1901年秋-1901年冬 總理 沈曾植 1901年冬-1902年春 總理 汪風藻 1902年春-1902年冬 總理 劉樹屏 1902年冬-1903年夏 提調兼總理 張美翊 1903年夏-1903年冬 總理 張鶴齡 1903年冬-1904年夏 提調兼總理 張美翊 1904年夏-1904年冬 商部高等實業學堂 商部高等實業學堂 商部高等實業學堂 監督 楊士琦 1905年春-1907年春 代理監督 王清穆 1905年秋-1906年春 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 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 郵傳部上海高等實業學堂 監督 楊文駿 1907年春-1907年秋 監督 唐文治 1907年秋-1911年冬 南洋大學堂 南洋大學堂 南洋大學堂 校長 唐文治 1912年春-1920年冬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 代理校長 淩鴻勛 1920年冬-1921年春 代理校長 張鑄 1921年夏 交通大學(上海學校) 交通大學(上海學校) 交通大學(上海學校) 校長 葉恭綽 1921年夏-1922年夏 滬校主任 張鑄 1921年夏-1922年夏 滬校副主任、主任 張廷金 1921年冬-1922年秋 校長 陸夢熊 1922年夏 校長 關賡麟 1922年夏-1922年秋 交通部南洋大學 交通部南洋大學 交通部南洋大學 校長 雷光宇 1922年秋(未到任) 校長 盧炳田 1922年秋-1923年夏 校長 陳杜衡 1923年夏-1924年冬 校長 淩鴻勛 1924年冬-1927年夏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 交通部第一交通大學 接管委員 李範一 1927年夏 代理校長 符鼎升 1927年秋-1928年春 校長 蔡元培 1928年春-1928年秋 校長 王伯群 1928年秋-1928年冬 國立交通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校長 孫科 1928年冬-1930年冬 副校長 黎照寰 1929年夏-1930年冬 校長 黎照寰 1930年冬-1944年秋 交通大學重慶分校 交通大學重慶分校 交通大學重慶分校 重慶分校主任 徐名材 1940年秋-1941年秋 重慶分校主任 吳保豐 1941年秋-1942年秋 國立交通大學重慶總校 國立交通大學重慶總校 國立交通大學重慶總校 重慶總校代理校長 吳保豐 1944年冬-1944年冬 校長 吳保豐 1944年冬-1947年秋 國立交通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國立交通大學 校長 程孝剛 1947年秋-1948年秋 代理校長 王之卓 1948年秋-1948年冬 校長 王之卓 1948年冬-1949年秋 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 交通大學 校委會主任委員 吳有訓 1949年秋-1952年秋 代理校長 李培南 1952年秋-1953年夏 校長 彭康 1952年秋-1968年冬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校長 彭康 1952年9月-1968年 主任委員 林茵如 1976年-1978年 校長 陳吾愚 1978年-1982年 代理校長 莊禮庭 1982年-1984年 校長 史維祥 1984年-1990年 校長 蔣德明 1990年-1997年 校長 徐通模 1998年-2003年 校長 鄭南寧 2003年-2014年 校長 王樹國 2014年-2024年 校長 張立群 2024年-至今 ===交通大學淵源=== 按目前交通大學校友總會章程中規定,交大校友會由五所交通大學之校友組成,除西安交通大學外,還包括與西安交大同源的上海交通大學,由北京鐵路管理學校和北平郵電學校發展而來的北京交通大學,由唐山工業專門學校發展而來的西南交通大學,以及於1958年在臺灣覆校的國立交通大學(中國大陸稱為新竹交通大學)。 ==文化傳統== ===校訓=== 西安交通大學校訓 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交通大學校訓曾有過多次變更,例如1909年(宣統元年)版本的“勤,儉,敬,信”,1925年版本的“和厚,肅靜,勤奮,整潔”,1933年版本的“精勤,敦篤,果毅,忠恕”,再到1937年的“精勤求學,敦篤勵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此外校友陸定一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還題寫過“愛國愛校,追求真理,勤奮踏實,艱苦樸素”的校訓。2005年4月4日,西安交通大學決定啟用1937年《交通大學一覽》公佈的校訓。 ===校徽=== 西安交通大學之校徽圖案中心為鐵砧、鐵錘,砧上置中西書籍若干冊,表示工程教育工讀並用之意;砧座有阿拉伯數碼1896四字,表示原在上海的交通大學創辦之年份。砧外為齒輪,外框像車輪,皆寓工程與交通之意。 1925年4月8日校慶交通部南洋大學向師生和校友徵集校徽,年底確定了將當時在校學生徐震池和楊恆的設計稿合二為一的樣式,並於1926年1月23日校長凌鴻勳釋出公告實行。 西安交通大學校徽歷史 1926年版校徽 1934年版校徽 1940年版校徽 南洋大學Nanyang University45齒校徽 交通大學Chiao Tung University50齒校徽 交通大學Chiao Tung University46齒校徽 ===校歌=== 西安交通大學校歌 曲譜 1943年公佈,2005年重新啟用 蕭友梅譜曲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青年之模楷,邦國之榮華。 校旗飄揚,與日俱長,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倫,啟發我睿智,激勵我熱忱, 英俊濟蹌,經營四方,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性靈泉源,科學之奧府,藝術之林園。 實業擴張,進步無疆,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燦爛文明,實學培國本,民族得中興, 宇土茫茫,山高水長,為世界之光,為世界之光。 *上半段校歌除「模楷」一詞和部分標點符號外,與臺灣的國立交大現行校歌歌詞一致。比較來源:。臺灣交大將「模楷」書為「楷模」。 === 校旗 === 現行西安交通大學校旗為藍底,中部置有校徽及校名的旗幟。其中藍色象徵科學知識與海洋的深邃,白色象徵光明。 南洋公學時期曾使用醒獅起搏大地圖案的校旗。交通大學時期的校旗中間為校徽,兩側為三道水平橫條,代表滬、平、唐三校,上方文字為“國立交通大學”。 南洋公學時期校旗 交通大學時期校旗 現行校旗 ===校慶=== 1922年4月8日,交通部部長兼本校校長葉恭綽電令:“今日為交通大學成立紀念日,放假一天。”自此以後,每年4月8日成為交通大學法定的校慶紀念日。每逢4月8日,西安交大都會舉行紀念校慶和遷校的活動。 ==校園== 西安交通大學校園分為興慶、雁塔、曲江、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四個校區,佔地總面積約8000畝。其中興慶校區為主校區,雁塔校區為財經醫學校區,曲江校區為交大科技園。 * 興慶校區位於西安市碑林區的東部,西安市中心鐘樓東偏南方向約三公里,西安二環東南段內側的中心市區內。校園形狀四四方方,和西安市整體田字格式的街區形式保持一致。興慶校區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傳統校區,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交大西遷再到現在,交大的大部分院系、研究所和行政單位都位於這個校區。 * 雁塔校區位於西安市雁塔區、西安市中軸線南段西側,比鄰西安大雁塔,交大的醫學部和經濟與金融學院設在該校區。雁塔校區隨陝西財經學院、西安醫科大學於2000年併入交大而形成,臨近商業區小寨,西安地鐵二號線從其附近透過。。 * 曲江校區分佈著西安交大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交大附中高中部,離興慶校區不遠,站在曲江校區的高地上可直接望見主校區行政樓。 ===歷史遺蹟=== 處在千年古都的西安交大校園少不了和歷史千絲萬縷的聯絡。興慶校區所處位置為唐長安城內的道政、常樂兩裡坊,北邊的道政坊曾經是興慶宮勤政務本樓的廣場,是唐玄宗時期舉行盛大慶祝和外事活動的場所,目前這裡大致為西安交大教學區。南邊常樂坊大致分佈學校生活區,這裡的遺蹟繁多,最有名的當屬白居易在長安城的住所,相國關播曾經的宅院“東亭”。白居易曾在此借相國種下的竹林寫過一篇《養竹記》,如今鐫刻在交大校內東亭遺址處新栽種的竹林中。校內東亭遺址東南處為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所稱的蛤蟆陵所在處,曾出產長安三大名酒中的兩種郎官清和阿婆清,現為交大東區溫泉浴室。蛤蟆陵以南為唐高祖長女長沙公主和唐肅宗三女和政公主的住處。1963年交大宿舍施工時曾在此出土15件精美的金銀器物。除此之外位於今天交大校址的遺蹟還有西漢著名思想家董仲舒,北周隋唐“三朝國丈”獨孤信,唐太宗貞觀年間名將、吏部尚書侯君集,唐高宗宰相張行成,發動安史之亂的安祿山等歷史名人的故居、寺廟或陵寢的遺址,是西安地區考古遺蹟最密集地區之一,可謂人傑地靈。 ===園林=== 興慶校區東側為唐長安城春明門遺址,西側為唐長安城東市遺址,南面朝向唐長安城制高點樂遊原,北面緊鄰著唐朝三大宮殿群之一、唐玄宗時期政治中心興慶宮的遺址。五十年代初,為配合交大西遷,興慶宮遺址由當時的交大師生和西安市民共同改造成興慶宮公園。今天的興慶宮公園是西安市區最大的公園,園內碧波盪漾,楊柳依依,和西安交大校園內的蒼松翠柏連成一片,成為厚重沉穩的西安市內一片綠意盎然的海洋。 交大西遷初期,從上海來到西安的交大師生因為對西北的氣候環境不適應,對西遷的質疑不斷加強。對此當時的校長彭康特別重視校園的園林規劃,特意從華東地區引進了一批樹種和各種花卉,試圖在黃土地上營造出和東部一樣的校園環境。今天的校園內,常春藤爬滿五十年代建成的教學樓,校園內東西花園大面積的牡丹、芍藥、月季、櫻花等不同品種的花卉不同時間競相開放,特別是櫻花東道和櫻花西道不同品種的櫻花。每逢初春,西安交大連同南邊樂遊原上的青龍寺,都會成為西安市民踏青賞櫻的最佳去處。另外,遷校初在學校兩旁種下的梧桐樹,經過半個世紀,已經變成了學校東西梧桐大道旁參天的巨木,幾千米長的梧桐道也成為了西安交大的標誌。 ===建築和景觀=== ====老教學主樓群==== 老教學主樓群修建於1956年到1958年,由當時的建築工程部華東工業建築設計院擔綱規劃設計,建築面積10萬平方米,以中心大樓為主體,教學樓及各系建築分列兩旁呈對稱分佈。中心大樓之前為學校行政樓,在新主樓群建成,各行政部門搬走後改為理學院和數學與統計學院的科研和辦公場所。 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大屋頂被認為是是封建主義的象徵,大廊柱被認為是是資本主義的象徵,而簡化後的蘇聯建築造型才是“社會主義新風格”。因此,教學樓在設計上沒有延續徐家彙老校區的復古主義,而是採用了更加簡潔的“中蘇風格”——灰磚牆和人字形紅瓦坡頂。考慮到交大選址處本身的歷史和文化遺存,設計師在整體規劃時因循了中國古典建築設計手法,總平面呈佈局嚴謹的對稱格局,北校門、中心教學樓和圖書館等重要建築均沿南北中軸線佈置。"建築造型簡潔明快,比例非常協調,韻律感很強。"當時首批西遷的教授們這樣評價新建的教學樓。 目前,西安交通大學老教學樓被列為西安市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學校在2000年後在保持西安交通大學老教學樓外立面的同時陸續對其進行了結構加固和內部配套設施的完善。 老教學主樓群組成 中心大樓 * 中一樓/理科樓:位於校園中軸線上,目前為理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的辦公和科研場所。 * 中二樓:位於中一樓東側,目前主要為教室。 * 中三樓:位於中一樓西側,除陝西工商管理碩士培訓點和一部分實驗室外,其他為多媒體教室。 東區 * 東一樓:位於東區最北側,目前為電氣工程學院、人居學院建築系、人文學院藝術系的辦公、科研、教學場所。 * 東二樓:位於東一樓南側,目前為電信學院的科研場所。 * 東三樓:位於東二樓南側,目前為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的辦公和科研場所。 * 能源館:位於東三樓南側,目前為能動學院實驗場所。 * 體育館:位於能源館南側,目前為室內運動場館。 西區 * 西一樓:位於西區最北側,目前主要為電子與資訊工程學院辦公和科研場所,南側有快速成型實驗室。 * 西二樓:位於西一樓南側,目前為機械工程學院辦公和科研場所,也有部分教室。西二樓西側為機械學院工業設計系和數控機床熱誤差教研室。 * 強度樓:位於西二樓東南側,目前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辦公和科研場所。 * 實習工廠:位於西二樓和強度樓南側,目前為工程訓練中心、實驗室及藝術庭院。 ====圖書館==== 西安交大圖書館北樓始建於1961年7月,共三層,建築面積11200平方米,是和老教學主樓一併設計建設“中蘇風格”建築,風格樸實宏偉。和北樓相連的南樓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於1991年3月投入使用,地上13層,地下2層。設計上南樓保留了北樓的設計元素,外形呈金字塔形,被部分同學們戲稱為“鐵甲小寶”。圖書館南樓頂部有報時的大鐘,報時音樂為“東方紅”,2010年曾改為中國名曲“茉莉花”,後因國際形勢變化改回“東方紅”。1995年,圖書館經錢學森本人同意及中宣部批准改名錢學森圖書館,並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題寫館名。現今該圖書館擁有閱覽座位3518席,累計藏書522.8萬冊(件),報刊10053種,現刊4089種。引進國內外電子資源252種;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近28639種,電子圖書107萬冊。15種百年以上歷史的世界著名期刊。 ====新教學主樓群==== 由於五十年代修建的教學樓和行政樓逐漸無法滿足學校的教學和辦公需求,同時為迎接2006年的交通大學建校110週年和西遷50週年,新的教學主樓建設計劃於2000年前後被提上日程,並於2006年校慶之前完全建成使用。被採用的主樓方案由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李子萍女士設計,獲2004年中國建築總公司優秀方案設計一等獎。 教學主樓群是校園南北中軸線上最後建設的專案,佔地面積5300平方米,總高度107.45米。樓群由A至E五座組成,A至D座為多層講堂,最多可容納10800人,考慮到疏散方便高度均不超過24米。E座為高層科研辦公用房,內部分層設定四個中庭,可供師生交流、休息,頂層的空中花園可遠眺興慶湖和終南山,但一般不開放。建築風格上,新主樓摒棄個性張揚奇異而採用穩妥甚至“保守”的建築形式,以保證校園文脈的延續和建築的同一性。 ====其他建築==== * 思源學生活動中心 * 逸夫科學館 * 東區食堂:康橋苑、梧桐苑 * 工程訓練中心/計算機教學實驗中心 * 逸夫外文樓 * 能源大廈 * 大學生文體中心 * 大學生創意藝術中心/藝術庭院 ====校園景觀==== * 北門 * 飲水思源碑 * 騰飛塔 * 東花園 * 西花園 * 四大發明廣場 * 錢學森圖書館 * 梧桐道 * 櫻花道 * 東亭 * 南草坪 ==管理和組織==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8月底,西安交通大學教職工總數為5,569人,其中校本部教職工4,467人,附屬醫院3,173人。專任教師2,753人,教授、副教授1700餘人。 在師資隊伍中,目前學校教師隊伍中有兩院院士24人,國家教學名師6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50名,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4名,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及中青年專家16名,“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帶頭人19人,“千人計劃”、“青年千人計劃”共4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入選者”234名,對國家做出突出貢獻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535名。 目前學校生師比為1:14.22,高於國家規定的1:16,醫學類生師比為1:8.87,高於國家規定的1:9。 ===在校學生=== 截至2014年9月,全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30682人,其中在校本科生15985人,在校碩士生9954人,在校博士生4743人。 ===院系設定=== ===本科書院=== 從2006年開始,西安交大逐步開始嘗試在本科生管理上採用書院制管理模式,以西遷後第一任校長命名的彭康書院成為交大第一個本科書院。書院制按照位置將全校的本科生宿舍劃分成若干個書院,形成由不同學院專業本科生混合居住,分享設施,參與活動,接受管理和教育的社群單位,以期達到學術與生活分治,學生跨學科交流、人格養成西安交通大學推行“書院制”探索本科人才培養 ,人民網。、愛心與善意文化加深以生活社群為載體 "書院制"創新學生管理模式 ,新華社。等目的。 目前西安交大有八個書院,每個書院約兩三千人。書院簡介 ,彭康書院。本科生的輔導員、獎學金及獎項評定、文化活動組織等管理措施均建立在書院制的框架之上。學校以書院為單位對學生實施軍訓、新生入學教育、大學生活指導、學業規劃、學習輔導、公民素養與禮儀培養、綜合素質拓展、心理輔導與困難援助等一整套育人計劃。書院制與住宿學院制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比較研究 ,浙江大學,黃厚明 。 書院各有自己的學生會、書院社團等組織,有彭康之夜、文治達人、仲英冷餐會等各自的文化活動,有各自及書院間的足球、羽毛球賽等體育活動,有各自的閱覽室、健身房、心理諮詢室、舞臺、伺服器等基礎設施,有各自的書院標識、院訓和文化。 西安交大本科書院 西安交大本科書院 西安交大本科書院 西安交大本科書院 彭康書院書院簡介 ,彭康書院。 思想活躍、學習活躍、生活活躍。 * 2006年9月成立。 * 能動、電信、理學、外國語學院約3000名學生。 文治書院書院標識 ,西安交大文治書院。 砥礪一等品行,成就一等人才。 * 2007年7月成立。 * 機械、航空、電信、法學等學院3000餘名學生。 宗濂書院宗濂書院 ,西安交通大學本科書院。 暫無院訓 * 2007年7月成立。 * 醫學、經金學院近1400名學生。 啟德書院書院簡介 ,啟德書院。 啟迪智慧,德行天下。 * 2008年7月成立。 * 醫學、經金學院近1800名學生。 仲英書院書院簡介 ,仲英書院。 服務社會 奉獻愛心 推己及人 薪火相傳 * 2008年7月成立。 * 電信、能動、化工、生科、管理、軟體等學院3000餘名學生。 勵志書院書院簡介_勵志書院 ,勵志書院。 勵精明志。 * 2008年7月成立。 * 交大各學院國防生及第四軍醫大學學博軍共約500名學生。 崇實書院崇實書院 ,西安交通大學|本科書院。 崇德尚實,止於至善。 * 2008年7月成立。 * 材料、人居、人文、經金等學院1600餘名本科生。 南洋書院主頁 ,南洋書院。 暫無院訓 * 2008年7月成立。 * 電氣、機械、電信、公管等學院2400多名學生。 ==學術科研== 全校有78 個本科專業,擁有27個一級學科、154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41個一級學科、242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學校有8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 37個二級國家重點學科,3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15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擁有工程碩士、臨床醫學碩士和 MBA 、MPA 等九個專業學位點,22個博士後流動站,5個國家重點實驗室,4個國家專業或專項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9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6個省級重點科研基地和3個省級文科重點研究基地。 學校設有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高效能運算中心。“十五”以來,重大基礎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共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專案6項,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軍工973計劃)專案1項,基礎研究專案數和經費在全國高校位居前列。成果獲獎成績斐然,“十五”以來共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1項。其中200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獎7項,排名全國高校第二十二位;教育部科學技術獎60餘項,其中一等獎5項;陝西省科學技術獎19項,其中一等獎8項。 近年來,學校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2006年發表的SSCI論文位居全國高校第二十五。 機械學院的工業設計系是國際工業設計協會(ICSID)在中國大陸高校中最早的成員組織Members Listing ,ICSID,在其委員會具有投票權Member Types|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 === 排名聲譽 === 在2013QS世界大學排名中西安交通大學在中國大陸高校中排名第十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QS世界大學排名。,是排名最高的中國西部高校。在2013高等教育觀察(HER)釋出的中國大學排行榜中西安交大排名第八位高等教育觀察HER 2013中國大學排行榜正式釋出 ,新華網。在2016年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西安交大位居世界151-200位。 大學排名 大學排名 全國排名(2016) 全國排名(2016) ARWU 7-9 QS 14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 16 世界排名(2016) 世界排名(2016) ARWU 151-200 QS 318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 346 教育部學科評估(2012) 教育部學科評估(2012) 工商管理 1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2 電氣工程 2 管理科學與工程 2 機械工程 4 核科學與技術 4 生物醫學與工程 6 力學 7 控制科學與工程 7 數學 9 電子科學與技術 10 應用經濟學 12 材料科學與工程 14 基礎醫學 16 口腔醫學 16 馬克思主義理論 17 藥學 17 臨床醫學 18 資訊與通訊工程 20 電腦科學與技術 20 物理學 21 社會學 23 哲學 30 環境科學與工程 39 外國語言文學 40 法學 41 土木工程 46 化學 48 ===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 *材料科學與工程 *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 *電氣工程 *機械工程 *控制科學與工程 *生物醫學工程 *管理科學與工程 *工商管理 ===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不含一級重點學科中覆蓋的二級重點學科。 === *產業經濟學 *計算數學 *生理學 *固體力學 *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 *核能科學與工程 *法醫學 *外科學(泌尿外) === 國家重點實驗室 === *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械結構強度與振動國家重點實驗室 *電力裝置電氣絕緣國家重點實驗室 *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 === 其它國家級科研機構 === *精細功能電子材料與器件國家專業實驗室 *現代醫學電子技術及儀器國家專業實驗室 *流體機械及壓縮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快速製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籌建) *流體機械國家專業實驗室 *電子物理與器件國家專項實驗室 *海洋石油勘探國家工程實驗室(聯合) *能源局國家能源先進電網與裝備可靠性及壽命評估技術重點實驗室 ==校友== ==參考文獻== ==參見== *交通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列表 *211工程 *985工程 *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 *國家重點學科 ==外部連結== * * Category:1896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Category:交通大學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大學 Category:中俄交通大學聯盟
9月13日
9月13日是陽曆年的第256天(閏年是257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09天。 == 大事記 == 9月13日 9月13日 經歷3年流亡生活的約翰·加爾文重新返回瑞士日內瓦,並提出有關教會改革的意見。 經歷3年流亡生活的約翰·加爾文重新返回瑞士日內瓦,並提出有關教會改革的意見。 詹姆斯·沃爾夫領導的大不列顛王國軍隊在新法蘭西魁北克市進行的亞伯拉罕平原戰役中擊敗法蘭西王國部隊。 溫菲爾德·斯科特率領之美利堅合眾國軍隊於中攻打下查普爾特佩克城堡,並佔領墨西哥合眾國首都墨西哥城。 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亞西爾·阿拉法特在美國總統柯林頓的見證下於白宮正式簽署《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以不和女神厄里斯及違法女神為鬩神星及鬩衛一定名。 === 2世紀 === * 122年:羅馬帝國開始建造哈德良長城。 === 6世紀 === * 533年:貝利撒留率領的羅馬軍團在阿德底斯姆戰役中擊敗汪達爾王國的軍隊,並佔領其首都迦太基。 === 8世紀 === * 728年:唐朝頒行《大衍曆》。 === 13世紀 === * 1229年:窩闊臺登基,成為蒙古帝國大汗。 === 16世紀 === * 1510年:米開朗基羅開始著手製造大衛像。 * 1510年:明朝宦官劉瑾謀反事發。 * 1541年:經歷3年流亡生活的約翰·加爾文重新返回瑞士日內瓦,並提出有關教會改革的意見。 * 1584年:西班牙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建成。 === 18世紀 === * 1743年:英國、奧地利和撒丁王國簽署《》。 * 1752年: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10天內沒有9月3至13日。 * 1759年:七年戰爭:詹姆斯·沃爾夫領導的英國軍隊在新法蘭西魁北克市進行的亞伯拉罕平原戰役中擊敗法國部隊。 * 1788年:美國費城會議決定暫時定都紐約市,並確定第一次美國總統選舉時間。 * 1791年:法國大革命: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表示接受新憲法。 * 1796年:乾隆帝舉行第三次“千叟宴”。 === 19世紀 === * 1814年:1812年戰爭:美國軍隊於麥克亨利堡成功抵抗英軍炮轟,-{zh-cn:弗朗西斯·斯科特·基; zh-tw:法蘭西斯·史考特·基;}-受此啟發而創作詩歌《保衛麥克亨利堡》,後來被用為美國國歌的歌詞。 * 1843年:(儒略曆9月3日)希臘軍隊,要求國王奧託一世制定憲法。 * 1847年:美墨戰爭:溫菲爾德·斯科特率領之美利堅合眾國軍隊於中攻打下查普爾特佩克城堡,並佔領墨西哥合眾國首都墨西哥城。 * 1871年:大清帝國大使李鴻章與大日本帝國大使伊達宗城於直隸省天津府簽訂《中日通商章程》及《中日修好條規》。 === 20世紀 === * 1906年:歐洲出現第一架固定翼機。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南非聯邦對德國採取軍事行動,佔領德屬西南非洲(奈米比亞)。 * 1920年:美國的城市人口超過農村人口。 * 1922年:利比亞阿齊濟耶的最高氣溫高達57.8℃,成為有記錄以來的世界最高氣溫。 * 1937年:希特勒在紐倫堡的演說煽起了蘇臺德區德意志種族主義者的騷亂。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加拿大對德國宣戰。 * 1943年:蔣介石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長。 *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菲利普·勒克萊爾指揮的法國第2裝甲師在棟派爾戰役中近乎全殲德國第112坦克旅,此戰為德軍坦克部隊在二戰西線戰場最慘重的單日戰鬥損失。 *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在脫離英國統治後,因宗教信仰問題發生糾紛。 * 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運動會在北京工人體育場開幕。 * 1968年: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退出華沙條約組織。 * 1971年:文化大革命:被視為毛澤東接班人的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在企圖發動政變失敗後,與家人乘坐專機離開中國時在蒙古墜毀而喪生。 * 1978年:香港油麻地發生連環塌樓事故,政府將這幾座樓宇列為危樓。 * 1985年:日本任天堂製作的FC遊戲機遊戲《-{zh-tw:超級瑪利歐兄弟; zh-hk:超級瑪利歐兄弟; zh-cn:超級馬里奧兄弟}-》首次發行,為最為暢銷的電子遊戲之一。 * 1989年:德斯蒙德·圖圖在南非組織大規模反種族歧視遊行。 * 1991年:香港的一本中文週刊《壹本便利》創刊。 * 1993年: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亞西爾·阿拉法特在美國總統柯林頓的見證下於白宮正式簽署《臨時自治安排原則宣言》。 * 1994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歐洲空間局聯合研製之尤利西斯號探測器透過太陽南緯80.2度之南極地區。 * 1999年:莫斯科發生爆炸事件,119人遇難。 === 21世紀 === * 2004年:一塌糊塗BBS被關閉,並且中國大陸的各大BBS相繼釋出公告,禁止討論此事。 * 2005年:朝鮮核問題第四輪六方會談在中國北京重開。 * 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在紐約華爾道夫酒店會晤並討論貿易、臺灣問題、朝鮮核問題等議題。 * 200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以不和女神厄里斯及違法女神為鬩神星及鬩衛一定名。 * 2007年:阿里山森林鐵路阿里山火車站重建完成,重新開放。 * 2007年:聯合國大會透過《土著人民權利宣言》。 * 2011年:美國職棒大聯盟波士頓紅襪隊投手提姆·韋克菲爾德贏得生涯第兩百勝。 * 2019年:香港天文臺總部下午錄得的最高氣溫為33.0度,是自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中秋節。 * 2021年:約納斯·加爾·斯特勒領導的挪威工黨及其他中間偏左政黨在2021年國會選舉中勝出。 == 出生 == * 601年:阿里·本·阿比·塔利卜,最後一位正統哈里發,先知穆罕默德的堂弟、女婿(661年逝世) * 786年:馬蒙,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第七任哈里發(833年逝世) * 1087年:約翰二世,拜占庭帝國科穆寧王朝皇帝(1143年逝世) * 1475年:切薩雷·博吉亞,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統治者、瓦倫西亞大主教、樞機(1507年逝世) * 1611年:李漁,清朝小說家、劇作家(1680年逝世) * 1660年:丹尼爾·笛福,英國小說家、新聞記者(1731年逝世) * 1676年:伊麗莎白·夏洛特,法國奧爾良公主(1744年逝世) * 1694年:朝鮮英祖李昑,朝鮮國國王(1776年逝世) * 1722年:弗朗索瓦·德·格拉斯,法國海軍將領(1788年逝世) * 1819年:克拉拉·舒曼,德國鋼琴家,作曲家羅伯特·舒曼之妻(1896年逝世) * 1860年:約翰·潘興,美軍史上軍階最高的特級上將(1948年逝世) * 1863年:阿瑟·亨德森,英國鐵模具製造商、工黨政治家,193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35年逝世) * 1870年:齋藤隆夫,日本政治人物(1949年逝世) * 1873年:康斯坦丁·卡拉西奧多里,希臘數學家(1950年逝世) * 1874年:-{zh-cn:阿諾德·勳伯格; zh-tw:阿諾·荀白克; zh-hk:亞諾·荀白克}-,奧地利作曲家(1951年逝世) * 1876年:舍伍德·安德森,美國小說家(1941年逝世) * 1886年:羅伯特·魯賓遜,英國有機化學家,194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75年逝世) * 1887年:拉蒙·格勞·聖馬丁,古巴醫生、政治人物,曾兩度出任古巴總統(1969年逝世) * 1887年:拉沃斯拉夫·魯日奇卡,克羅埃西亞化學家,193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76年逝世) * 1892年:普魯士維多利亞·路易絲公主,不倫瑞克女公爵(1980年逝世) * 1903年:克勞黛·考爾白,美國電影、舞臺劇演員(1996年逝世) * 1904年:賽義德·穆傑塔巴·阿里,孟加拉作家(1974年逝世) * 1916年:羅爾德·達爾,挪威籍英國兒童文學作家、劇作家、短篇小說作家(1990年逝世) * 1921年:盧·康特,美國海軍軍官,亞利桑那號擊沉事件中最後的倖存者(2024年逝世) * 1924年:莫里斯·賈爾,旅美法國電影配樂作曲家(2009年逝世) * 1924年:黎介壽,中國普外科學專家(2023年逝世) * 1927年:察尼斯·察內塔基斯,希臘政治人物,前任希臘總理(2010年逝世) * 1929年:尼可萊·吉奧羅夫,保加利亞男低音歌劇歌唱家(2004年逝世) * 1931年:山田洋次,日本導演 * 1932年:伯多祿·魯比亞諾·薩恩斯,天主教波哥大總教區榮休總主教(2024年逝世) * 1940年:奧斯卡·阿里亞斯·桑切斯,哥斯大黎加政治人物,前任哥斯大黎加總統,198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1940年:黃仁植,韓國籍武打演員 * 1941年:安藤忠雄,日本建築師 * 1941年:阿赫邁特·內吉代特·塞澤爾,土耳其政治人物,第10任土耳其總統 * 1945年:格特魯德·蒙蓋拉,坦尚尼亞女性政治家、教育家,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秘書長、泛非議會首任主席 * 1946年:法蘭克·馬歇爾,美國製片、導演 * 1948年:西蒂韋尼·蘭布卡,斐濟政治人物,現任斐濟總理 * 1949年:約翰·亨利,美國職棒大聯盟波士頓紅襪、英超球隊利物浦、NASCAR羅什芬威車隊的老闆之一 * 1951年:薩爾瓦·基爾·馬亞爾迪特,南蘇丹政治人物,現任南蘇丹總統 * 1954年:勞永樂,香港醫學界、政界人物(2015年逝世) * 1956年:艾倫·杜卡斯,法國籍「九星名廚」 * 1957年:-{zh-hans:小費迪南德·馬科斯;zh-hk:小費迪南德·馬可斯;zh-tw:小費迪南德·馬可仕}-,菲律賓政治人物,現任菲律賓總統,前菲律賓獨裁者費迪南德·馬可仕之子 * 1958年:玉置浩二,日本藝人 * 1961年:南琪愛,韓國女演員 * 1961年:戴夫·馬斯泰恩,美國麥加帝斯樂團吉他手、歌手、主要曲作家 * 1962年:丁薛祥,中國政治人物,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常委 * 1962年:松野博一,日本政治人物,現任內閣官房長官 * 1962年:江川央生,日本男性聲優。 * 1962年:託努·歐內伯魯,愛沙尼亞作家、詩人 * 1964年:王默君,臺灣歌手(1989年逝世) * 1964年:陳幼文,臺灣男性配音員 * 1967年:麥可·詹森,美國田徑運動員,男子400公尺短跑世界紀錄保持人 * 1969年:謝恩·沃恩,澳大利亞男子板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 1969年:泰勒·派瑞,美國製作人、導演、企業家、編劇、劇作家、作家、作曲家、演員 * 1969年:豪爾赫·格拉斯,厄瓜多政治人物、電氣工程師,第48任厄瓜多副總統 * 1970年:千葉進步,日本聲優 * 1970年:松岡由貴,日本女性聲優 * 1971年:-{zh-hk:伊雲尼斯域; zh-cn:戈蘭·伊萬尼塞維奇; zh-tw:戈蘭·伊凡尼塞維奇;}-,克羅埃西亞網球運動員 * 1972年:陳慧琳,香港歌手、演員 * 1973年:瑪希瑪·喬杜裡,印度女演員 * 1975年:何潤東,臺灣演員 * 1975年:上條明峰,日本漫畫家 * 1975年:今野宏美,日本女性聲優 * 1976年:柯林·崔佛洛,美國導演、編劇、監製 * 1977年:謝茜嘉,香港商業電臺主持人 * 1977年:費歐娜·艾波,美國創作歌手、鋼琴家 * 1977年:申東美,韓國女演員 * 1977年:黃奕,中國女演員 * 1978年:徐偉賢,香港歌手 * 1980年:韓彩英,韓國女演員 * 1980年:松坂大輔,日本籍美國職棒球員,被認為是日本職棒史上最強投手之一,別號「平成怪物」 * 1982年:努內,巴西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83年:李姝妍,臺灣藝人 * 1983年:韓鵬,中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84年:張芳奕,臺灣藝人 * 1985年:鈴木惠美,中國裔日本模特兒、演員 * 1986年:周澄,香港社會活動家 * 1987年:穆罕默德·阿吉馬·卡薩布,2008年孟買連環恐怖襲擊十名槍手之一、唯一汙點證人(2012年逝世) * 1987年:G.NA,韓國女歌手 * 1987年:茅野愛衣,日本女性聲優 * 1987年:柳博夫·索波爾,俄羅斯政治、公眾人物 * 1989年:託馬斯·穆勒,德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1年:克謝尼婭·阿法納西耶娃,俄羅斯女子體操運動員 * 1991年:蒂基絲·本·耶索夫,尼日女子跆拳道運動員 * 1993年:張慧雯,中國女演員 * 1993年:南真由,日本女性聲優 * 1993年:奈爾·霍蘭,愛爾蘭男歌手 * 1997年:李在賢,韓國男子偶像團體THE BOYZ成員 * 1999年:大園桃子,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 1999年:崔然竣,韓國男子偶像團體TXT成員 * 2001年:鄭成燦,韓國男子偶像團體NCT成員 * 2012年:林諾,巴基斯坦裔香港男演員 == 逝世 == * 87年:提圖斯,羅馬皇帝(39年出生) * 1592年:蒙田,文藝復興時期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散文家(1533年出生) * 1598年:菲利普二世,西班牙國王、葡萄牙國王(1527年出生) * 1759年:詹姆斯·沃爾夫,英國陸軍軍官(1727年出生) * 1806年:查爾斯·詹姆士·福克斯,英國政治人物(1749年出生) * 1872年: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德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無神論者(1804年出生) * 1912年:乃木希典,日本陸軍上將,第3任臺灣總督(1849年出生) * 1931年:莉莉·艾爾伯,丹麥跨性別女性,世界上有紀錄的最早接受性別重置手術者之一(1882年出生) * 1949年:奧古斯特·克羅,丹麥生物學家(1874年出生) * 1971年:林彪,中國共產黨黨員、中華人民共和國革命家、軍事家(1907年出生) * 1971年:葉群,中共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林彪夫人(1917年出生) * 1971年:林立果,林彪之子(1945年出生) * 1973年:孫科,中國國民黨要員、行政院院長(1891年出生) * 1996年:圖帕克·夏庫爾,美國饒舌歌手,藝名2Pac(1971年出生) * 1998年:喬治·華萊士,美國律師、政治家,曾任阿拉巴馬州州長(1919年出生) * 2003年:梅益,中國翻譯家,學者(1913年出生) * 2014年:孔令晟,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司令、中華民國行政院內政部警政署署長(1918年出生) * 2015年:摩西·馬龍,前NBA中鋒(1955年出生) * 2021年:博裡薩夫·約維奇,南斯拉夫政治人物,第12任南斯拉夫總統(1928年出生) * 2022年:尚盧·高達,法國-瑞士導演,法國新浪潮電影奠基者之一(1930年出生) * 2023年:米爾恰·斯涅古爾,摩爾多瓦政治人物,首任摩爾多瓦總統(1940年出生)) * 2023年:滕汝駿,中國男演員(1946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程式設計師節 * 西方基督教:聖約翰一世慶節 == 參考資料 ==
9月14日
9月14日是陽曆年的第257天(閏年是258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08天。 == 大事記 == === 1世紀 === * 81年:羅馬元老院認可由圖密善繼任提圖斯帝位,為古羅馬弗拉維王朝最後一位羅馬皇帝。 === 12世紀 === * 1180年:源平合戰:為首的平氏軍於相模國石橋山擊敗源賴朝的源氏軍,史稱石橋山之戰。 === 14世紀 === * 1368年:明朝軍隊開至元大都齊化門外攻城而入,元朝退出中原,北元開始。 === 18世紀 === * 1741年:巴洛克音樂作曲家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韓德爾完成其著名神劇作品《彌賽亞》。 * 1752年:在大多數天主教國家以及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9月14日的前一天為9月2日,大英帝國的歷法開始由儒略曆轉變為格里曆,由前一天的9月2日(星期三)直接跳到9月14日(星期四)。 === 19世紀 === * 1812年:俄國軍隊火燒莫斯科以阻擋拿破崙一世的入侵。 * 1829年:第八次俄土戰爭:俄國和奧斯曼帝國簽署《亞得裡亞堡和約》,結束戰爭。 * 1847年:美墨戰爭:美軍中將溫菲爾德·斯科特佔領墨西哥城。 * 1862年:英國商人查爾斯·倫諾克斯·理查德森於武藏國橘樹郡生麥村因未對薩摩藩藩主的監護人島津久光與他的700人儀仗隊進行跪及退讓並遭到衛隊殺死,而同行之員工克拉克及香港的英國商人馬歇爾夫妻遭砍致重傷,史稱生麥事件。 * 1862年:南北戰爭馬裡蘭會戰:美利堅合眾國將領喬治·B·麥克萊倫率領之聯邦軍於馬裡蘭州華盛頓縣及弗雷德裡克縣爆發的南山之役中擊敗美利堅聯盟國將領羅伯特·李的邦聯軍 * 1867年:馬克思《資本論》第一卷在德國漢堡出版。 === 20世紀 === * 1901年:威廉·麥金利在紐約州水牛城遭遇槍擊身亡後,西奧多·羅斯福繼任成為美國總統。 * 1911年:俄羅斯帝國首相彼得·阿爾卡季耶維奇·斯托雷平與沙皇尼古拉二世和兩位公主到位於基輔的基輔歌劇院欣賞尼古拉·安德烈耶維奇·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歌劇《》時,遭遇槍手德米特里·博格羅夫連續槍擊兩次並於四日後逝世。 * 1922年:中國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 * 1927年:美國舞蹈家伊莎朵拉·鄧肯於法國尼斯因長披肩遭車輪捲入,導致頸部骨折而身亡。 * 1939年:光輝級航空母艦勝利號下水。 * 1944年:中國遠徵軍第20集團軍光復騰沖。 * 1946年:法羅群島在經過公民投票後決定自丹麥獨立,之後丹麥則是將該島列為海外自治領地。 * 1952年:中國新聞社成立。 * 1959年:北京火車站建成。 * 1959年:蘇聯發射的無人月球探測器月球2號在月球上著陸,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月球表面硬著陸的航天器。 * 196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委內瑞拉等五國於巴格達召開的會議上決議成立石油輸出國組織。 * 1975年:捷克斯洛伐克網球選手瑪蒂娜·納芙拉蒂洛娃投奔美國。 * 1979年: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努爾·穆罕默德·塔拉基在與部長會議主席哈菲佐拉·阿明有所衝突後,因為軍事政變而遭處死。 * 1982年:黎巴嫩內戰期間,黎巴嫩貝魯特發生爆炸案,當選總統貝希爾·傑馬耶勒被炸死。 * 1983年:中國民航一架霍克薛利三叉戟型客機與一架空軍轟炸機在桂林奇峰嶺機場相撞,導致客機11人死亡、22人受傷。 * 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擬訂了“星火計劃”。 * 1987年:21時07分,王運豐、維爾納·措恩等人向聯邦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 * 1989年:中國海南省省長梁湘以權謀私被撤職。 * 1991年:停止黑人間暴力衝突的南非和平協議簽署。 * 1999年:吉里巴斯、諾魯和東加加入聯合國。 * 2000年:微軟公司發行Windows ME。 * 2000年:日本索尼公司釋出遊戲主機PlayStation的輕量化版本PSone。 === 21世紀 === * 2001年:日本任天堂正式發售電視遊樂主機GameCube。 * 2002年:中國南京市湯山落毒案。 * 2003年:瑞典全民公投,拒絕採用歐元。 * 2003年:愛沙尼亞全民公投,贊成加入歐盟。 * 2004年:東突厥斯坦流亡政府在美國華盛頓成立。 * 2006年:香港以東南約36公里的擔桿列島發生黎克特製3.5地震。香港、澳門及珠海多處感到震動及搖晃。 * 2015年:物理學家透過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臺和處女座干涉儀而第一次觀測到重力波現象。 * 2016年:德國化學品公司拜耳公司以660億美元收購美國種子公司孟山都公司。 * 2020年:日本自由民主黨的新任總裁選舉中,菅義偉以獲得534票中的377票高票當選第26任自由民主黨總裁。 * 2020年:馬來西亞前首相納吉·阿都拉薩登上馬來西亞反貪汙委員會的貪汙罪犯資料名單,成為大馬史無前例首名列榜的前首相,及該貪汙罪犯名單中的最高前公職人員。 * 2020年:所領導的國際科研小組宣佈,他們於金星大氣層中探測到了磷化氫氣體,如果得到證實為厭氧微生物代謝產生,將成為首個已知的金星生命。 == 出生 == * 953年:周恭帝柴宗訓,五代時期後周皇帝(973年逝世) * 1032年:遼道宗耶律洪基,契丹、遼朝皇帝(1101年逝世) * 1580年:克維多,西班牙貴族政治家、作家、詩人(1645年逝世) * 1667年:埃德加·斯圖亞特,劍橋公爵(1671年逝世) * 1737年:米歇爾·海頓,奧地利作曲家,主要寫作宗教音樂(1806年逝世) * 1760年:路易吉·凱魯比尼,義大利裔法國作曲家(1842年逝世) * 1769年:亞歷山大·馮·洪堡,德國生物學、地質學家(1859年逝世) * 1804年:約翰·古爾德,英國鳥類學家、商人、藝術家(1881年逝世) * 1864年:羅伯特·塞西爾,英國外交家,國際聯盟創始人,193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58年逝世) * 1887年:卡爾·泰勒·康普頓,美國物理學家(1954年逝世) * 1889年:瑪利亞·以瑟·笛·卡波維亞,厄瓜多超級人瑞(2006年逝世) * 1913年:哈科沃·阿本斯,瓜地馬拉政治人物,第25任瓜地馬拉總統(1971年逝世) * 1915年:約翰·道布森,美國天文學家,杜布森望遠鏡發明者(2014年逝世) * 1920年:勞倫斯·克萊因,美國經濟學家,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13年逝世) * 1926年:米歇爾·布托爾,法國作家(2016年逝世) * 1928年:阿爾貝託·科爾達,古巴攝影師(2001年逝世) * 1930年:安東·唐契甫,保加利亞作家、編劇(2022年逝世) * 1932年:伊戈爾·基裡洛夫,俄羅斯電視臺和廣播電視臺主持人(2021年逝世) * 1934年:尼克勞斯·維爾特,瑞士電腦科學家 * 1935年:赤塚不二夫,日本漫畫家(2008年逝世) * 1936年:費瑞·慕拉德,美籍阿爾巴尼亞裔醫生、藥劑學家,199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 1937年:倫佐·皮亞諾,義大利建築師 * 1940年:比爾·比紹普,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執行主席(2004年逝世) * 1940年:拉里·布朗,美國籃球教練 * 1944年:-{zh-hk:君特·納薩;zh-tw:君特·內策爾;zh-cn:君特·內策爾;}-,德國足球員 * 1947年:-{zh-tw:山姆·尼爾; zh-hk:森·尼爾; zh-hans:山姆·尼爾;}-,紐西蘭男演員 * 1956年:科斯塔斯·卡拉曼利斯,第10任希臘政治人物,希臘總理 * 1958年:黃志芳,中華民國外交部部長 * 1958年:王雪紅,臺灣企業家 * 1959年:林春生,臺灣罪犯(1997年逝世) * 1960年:梅莉莎·李歐,美國女演員 * 1963年:福山芳樹,日本歌手 * 1965年:王敏明,香港無綫電視女藝員、舞蹈藝員(2015年逝世) * 1965年:何厚華,臺灣作詞人、音樂人、作家(2024年逝世) * 1965年: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俄羅斯政治人物,曾任俄羅斯總統、俄羅斯總理 * 1968年:格蘭·夏普斯,英國政治人物 * 1969年:奉俊昊,韓國導演 * 1970年:凱坦吉·布朗·傑克森,美國律師、法官,候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也是美國首位非裔女性大法官 * 1971年:陳淑莊,香港政治人物 * 1971年:安德烈·馬特斯,巴西音樂人 * 1972年:中村獅童,日本男演員 * 1972年:達雷爾·莫雷,美國體育行政主管,費城76人籃球營運總裁 * 1973年:安德魯·林肯,英國演員 * 1973年:納斯,美國嘻哈歌手 * 1974年:希查姆·艾爾·奎羅伊,摩洛哥田徑運動員 * 1975年:瑞澤溪,日本女性聲優 * 1977年:松來未祐,日本女性聲優(2015年逝世) * 1977年:馬利克·本德傑魯,瑞典電影導演 * 1977年:拉菲茲,馬來西亞前國會議員 * 1978年:柳瀚雅,臺灣女藝人 * 1978年:鄭世豪,香港男藝人 * 1978年:錦織敦史,日本男性動畫導演、動畫師、人物設計師 * 1978年:卡門·卡斯,愛沙尼亞超級名模 * 1978年:隆恩·迪尚特,美國律師、政治人物,現任佛羅裡達州州長 * 1978年:泰迪·樸,美籍韓裔歌手、詞曲作家 * 1979年:伍家謙,香港體育記者 * 1979年:伊維卡·奧利奇,克羅埃西亞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80年:伊凡·拉迪歷,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81年:安達祐實,日本女歌手、演員 * 1981年:雅-miyavi-,日本視覺系藝人 * 1982年:成宮寬貴,日本男演員 * 1982年:Soshy,法國歌手、詞作家 * 1982年:陳嶽鵬,香港政府政制、內地事務局前副局長 * 1983年:艾米·懷恩豪斯,英國女歌手、詞曲作家(2011年逝世) * 1983年:江振愷,臺灣男藝人 * 1985年:上戶彩,日本藝人 * 1986年:高橋愛,日本藝人 * 1986年:-{zh-hk:阿倫·施漢;zh-tw:艾倫·希恩; zh-cn:艾倫·希恩;}-,愛爾蘭足球員 * 1986年:劉明湘,臺灣女歌手 * 1987年:艾莉西亞·古特絲,澳大利亞游泳運動員 * 1987年:招浩明,香港藝人 * 1987年:趙文琪,中國女演員 * 1988年:冬月楓,日本AV女優 * 1988年:石上靜香,日本女性聲優 * 1988年:秦佐和子,日本女性聲優 * 1988年:宮田俊哉,日本男子偶像團體Kis-My-Ft2成員 * 1989年:李鍾碩,韓國男演員、模特兒 * 1989年:吉米·巴特勒,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91年:芝崎典子,日本女性聲優 * 1991年:林珍兒,韓國女子偶像團體After School成員 * 1992年:Zico,韓國男子偶像團體Block B隊長 * 1992年:焦凡凡,臺灣女藝人 * 1993年:婁峻碩,臺灣男歌手,知名團體五堅情成員 * 1993年:斯蒂芬妮·李,韓國模特兒、演員 * 1993年:布蘭登·布朗,美國職業賽車手 * 1994年:張月,中國女歌手、演員 * 1995年:安智煐,韓國女歌手、韓國獨立女子樂團臉紅的思春期成員 * 1996年:樸秀彬,韓國女子偶像團體宇宙少女成員 * 1997年:Gaho,韓國創作歌手 * 1999年:邱晴,香港女藝人 * 2000年:韓知城,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tray Kids成員 * 2000年:伊森·安帕度,威爾斯職業足球運動員 * 2007年:許廷恩,韓國女演員 == 逝世 == * 258年:居普良,迦太基主教(210年出生) * 407年:約翰一世,君士坦丁堡大主教(347年出生) * 619年:隋恭帝楊侑,隋朝皇帝(605年出生) * 755年:君士坦丁五世,拜占庭皇帝(718年出生) * 786年:哈迪,阿拔斯帝國哈里發(764年出生) * 891年:教宗斯德望五世,羅馬主教(生年不詳) * 1164年:崇德天皇,日本第75代天皇(1119年出生) * 1321年:但丁·阿利吉耶裡,義大利作家(1265年出生) * 1404年:阿爾布雷希特四世,奧地利公爵(1377年出生) * 1438年:蘭開斯特的約翰,英格蘭軍人、政治家、貴族,第一代貝德福德公爵(1389年出生) * 1523年:教宗哈德良六世,羅馬主教(1459年出生) * 1712年:喬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義大利-法國天文學家、水利工程師(1625年出生) * 1759年:路易-約瑟夫·德·蒙卡爾姆,法國將軍(1712年出生) * 1836年:阿龍·伯爾,美國政治人物,第3任美國副總統(1756年出生) * 1851年:詹姆斯·菲尼莫爾·庫珀,美國小說家(1789年出生) * 1852年:阿瑟·韋爾斯利,英國軍事家、政治家、貴族,第一代威靈頓公爵(1769年出生) * 1887年:盧克·P·布萊克本,美國醫生、慈善家、政治人物,第28任肯塔基州州長(1816年出生) * 1901年:威廉·麥金萊,美國政治人物,第25任美國總統(1843年出生) * 1916年:何塞·埃切加賴,西班牙作家,190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832年出生) * 1927年:-{zh-hk:伊莎朵拉;zh-tw:伊莎朵拉;zh-cn:艾莎道拉;}-·鄧肯,美國舞蹈家,現代舞蹈先驅(1878年出生) * 1937年:託馬斯·馬薩裡克,捷克斯洛伐克首任總統(1850年出生) * 1982年:克里斯蒂安·埃爾亞恩,冰島政治家,冰島總統(1916年出生) * 1982年:-{zh-hk:嘉麗絲·姬莉;zh-tw:葛莉絲·凱莉;zh-cn:格蕾絲·凱利;}-,美國好萊塢女影星、摩納哥王妃(1929年出生) * 1982年:貝希爾·傑馬耶勒,黎巴嫩當選總統,長槍黨領袖(1947年出生) * 1998年:楊尚昆,中共元老,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907年出生) * 1999年:安德烈·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匈裔美籍投資家,作家,評論家(1906年2月9日出生) * 2000年:成克傑,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主席(1933年出生) * 2003年:加勒特·哈丁,美國生態學家(1915年出生) * 2005年:羅伯·懷茲,美國荷里活著名導演及製作人(1914年出生) * 2009年:傑夫·費萊特(Keith Floyd),英國著名廚師。(1943年出生) * 2009年:-{zh-hk:柏德烈·史域斯;zh-tw:派屈克·史威茲; zh-cn:帕特里克·斯韋茲;}- ,美國男演員、歌手、舞蹈家。(1952年出生) * 2011年:魯道夫·穆斯堡爾,德國物理學家,196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29年出生) * 2011年:吳偉文,香港足球運動員及教練。(1932年出生) * 2013年:費斯·利奇,澳大利亞女子自由式運動員(1941年出生) * 2014年:尼古拉·羅曼諾維奇,俄羅斯大公(1922年出生) * 2018年:蘇啟誠,臺灣外交官(1957年出生) * 2020年:蘆名星,日本女演員(1983年出生) * 2020年:吳仁惠,韓國女演員(1984年出生) * 2021年:龍劭華,臺灣男演員(1953年出生) * 2021年:趙鏞基,韓國基督教新教牧師(1936年出生) * 2021年:諾姆·麥克唐納,加拿大演員、作家、製片人(1959年出生) * 2022年:艾琳·帕帕斯,希臘女演員、歌手(1926年出生) * 2022年:劉引商,臺灣女演員(1937年出生) * 2022年:喬波·蓋佐,匈牙利男子輕艇運動員(1950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世界清潔日 * 基督教:慶日 * :音樂與相片情人節 * (舊金山):Twins日 ==參考文獻==
絕對零度
絕對零度()是熱力學的最低溫度,是粒子動能低到量子力學最低點時物質的溫度,絕對零度是僅存於理論的下限值,其熱力學溫標寫成0K,等於攝氏溫標零下273.15度(即−273.15℃)或華氏溫標零下459.67度(即−459.67℉)。物質的溫度取決於其內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動能。根據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佈,粒子動能越高,物質溫度就越高。理論上,若粒子動能低到量子力學的最低點時,物質即達到絕對零度,不能再低。然而,根據熱力學定律,絕對零度永遠無法達到,只可無限逼近。因為任何空間必然存有能量和熱量,也不斷進行相互轉換而不消失。所以絕對零度是不存在的,除非該空間自始即無任何能量熱量。在此一空間,所有物質完全沒有粒子振動,其總體積並且為零(絕對真空)。 有關物質接近絕對零度時的行為,可初步觀察。定義如下: :\lambda_{th} \equiv \frac{h}{\sqrt{2\pi mkT}} 其中h為普朗克常數、m為粒子的質量、k為波茲曼常數、T為絕對溫度。可見熱德布洛伊波長與絕對溫度的平方根成反比,因此當溫度很低的時候,粒子物質波的波長很長,粒子與粒子之間的物質波有很大的重疊,因此量子力學的效應就會變得很明顯。著名的現象之一就是在1995年首次被實驗證實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當時溫度降至只有1.7×10-7 K . == 逼近絕對零度的方法 == 和外太空宇宙背景輻射的3K溫度做比較,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溫度1.7×10-7K遠小於3K,可知在實驗上要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是非常困難的,因為這代表著我們需要將溫度降到宇宙背景輻射之下,而目前僅知在整個可知宇宙環境中只有回力棒星雲之溫度符合該條件,而造成該星雲溫度如此之低的原因之一為絕熱膨脹。要製造出如此極低的溫度環境,主要的技術是雷射冷卻和蒸發冷卻。 目前人類可以製造的最低溫度為38皮可開爾文。 * 雷射冷卻 * 蒸發冷卻 == 負溫度 == 在常用的攝氏或華氏溫標下,以負數形式表示的溫度只是單純的比此兩種表示方式下的零數值溫度更低的溫度。然而某些熱力學系統是可以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負溫度的,換句話說,這些系統在熱力學定義下的溫度(以熱力學溫標K表示)可以是一個負的值。一個具有負溫度的系統並不是說它比絕對零度更冷。恰恰相反,從感官上來講,具有負溫度的系統將會比任意一個具有正溫度的系統都更熱。當分別具有正負溫度的兩個系統接觸時,熱量會由負溫度系統流向正溫度系統。 大多數常見的系統都無法達到負溫度,因為增加能量也會使得它們的熵增加的。但是,某些系統能夠持有的能量是有上限的,當能量達到這個上限時,它們的熵實際上會減少。因為溫度是由能量和熵之間的關係來定義的,所以即使能量在不停的增加,這個系統的溫度仍會變成負值。所以,當能量增加時,對於處於負溫度的系統,描述其狀態的玻爾茲曼因子會增大而不是減小。因此,沒有一個完備的系統——包括電磁系統——能夠達到負溫度,這是因為能量狀態不會達到最大,所以不會有負溫度出現。但是,對於準均衡系統(如因自旋而導致不均衡的電磁場)這一理論並不適用,所以準均衡系統是可能達到負溫度的。 2013年1月3日,有物理學家聲稱首次製造出了高等自由態的負溫度系統,該系統是由鉀原子組成的量子氣體。 == 參見 == * 溫度 * 熱力學 * 普朗克溫度 ==參考文獻== Category:冷 Category:溫度 Category:基本物理概念 Category:熱力學
洛陽市
洛陽市(郵政式拼音:Loyang)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南省下轄的地級市,河南省及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是河洛文化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有十三個正統朝代一眼千年:那些中秋晚會上的中國元素.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和二十多個政權將洛陽設為文化、經濟、行政中心,擁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建城史和1500多年建都史,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時最長的城市。洛陽也是隋唐大運河的中心城市和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洛陽有三項六處世界文化遺產和四項五處5A級景區,是首批經中國國務院批准的享有地方立法權的13個較大的市之一,重要的工業城市和優秀旅遊城市,也是首批中國創新型試點城市,中原經濟區和中原城市群的副中心城市。洛陽全境總面積15,230平方公里,全市常住總人口約708萬人,居民以漢族為主,母語為中原官話洛嵩片洛陽話。市人民政府駐洛龍區開元大道228。 == 歷史 == 洛陽位於洛水之北,水之北謂之“陽”,故名洛陽,在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不同朝代被官方稱為中國、斟鄩、西亳、洛邑、成周、王城、京師、京都、雒陽、東京、帝京、京洛、洛城、神京、南都、東都、神都、西京、河南、中京等。因境內有伊、洛兩水,也稱伊洛。洛陽地處中原,雄踞天下,八關環繞山川縱橫,西依崤山,由函谷關通關隴,東臨嵩嶽,北靠太行與黃河之險,南望伏牛、熊耳,有“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之說。洛陽以其四面環山、八關都邑的地理優勢,成為歷代帝王青睞之所;也因其承東啟西、連線南北的居中位置,成為古往今來的水陸交通要地。 以洛陽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在洛河兩岸不足30公里的範圍內,分佈著夏都斟鄩、商都西亳、東周王城、漢雒陽城和隋唐洛陽城等五大都城遺址,此外周邊亦有諸如鄭州、開封、商丘、許昌等中原古都群。而洛陽城北之邙山陵墓群,為眾多古代帝王、名人的墳塚所在地。洛陽城自夏朝開始,有十三個正統朝代和二十多個政權將之設為行政中樞,以該城為中心的河洛地區是華夏文明核心發祥地,華夏、中華、中土、中國、中原、中州等稱謂均源自於古老的洛陽城和河洛文明。 形成於東漢時期,由班超、甘英等開闢,以首都洛陽為起點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馳地中海東岸,明駝宛馬,絡繹不絕。《後漢書》有記載:“其王常欲通使於漢,而安息欲以漢繒彩與之交市,故遮閡不得自達”。漢魏洛陽城通達西域延續曹魏、西晉直到北魏,隋唐時期由隋唐洛陽城所取代,定鼎門亦是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作為隋唐大運河的中心樞紐,東都建成,隋煬帝楊廣便遷都洛陽,實現萬國來朝的華夏夢。《資治通鑑》的作者、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曾作 《過故洛陽城》:“煙悉雨嘯黍華生,宮闕簪裳舊帝京。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洛陽城在設計上更是影響到了同時期的海外城市格局,例如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城市均是仿照唐朝洛陽、北魏洛陽等都城建立,甚至於中世日本造訪京都被稱之為「上洛」。 元代以前,洛陽長期被認為是中國的天然法定都城,大一統的王朝多以洛陽為首都或陪都,割據政權也均以進入洛陽作為逐鹿的目標和自身正統性的象徵,這一時期的洛陽曆史承載了中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文明。由於自古流傳著「定鼎嵩洛」、「宅茲中國」等說法,被許多學者名人、考古界和帝王政客公認為是華夏文明正統的象徵。元代以後因戰亂和政治經濟中心的轉移,洛陽地位有所下降,退化為中部地區一個普通縣的水平,這一時期的洛陽曆史折射了中國各地方在農業社會晚期的普遍狀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洛陽人口數量、城市規模和工商業發展都有較大的飛躍,成為以重工業製造和歷史文化旅遊聞名的重要城市,這一時期的洛陽曆史反映了一個內陸城市的現代化建設歷程。 === 建都朝代/政權 === 朝代/政權 主要名稱 都城位置 所居帝王 建都時間 夏 斟鄩 偃師二里頭夏都遺址 太康、仲康、夏桀 約前21世紀-前16世紀 商 西亳 偃師商城商都遺址 商湯至仲丁 前1600年-前1260年 西周 成周 洛邑(瀍河兩岸) 成王-幽王,共11王 前1040年-前771年 東周 王城 王城(澗河兩岸) 平王-悼王,共13王 前771年-前520年 東周 成周 成周(白馬寺東) 敬王至慎靚王,共11王 前519年-前314年 東周 王城 王城(澗河兩岸) 赧王 前314年-前256年 河南 洛陽 成周 申陽 前206年-前205年 西漢 洛陽 漢魏洛陽故城 高祖 前202年 新 洛陽 漢魏洛陽故城 - - 玄漢 洛陽 漢魏洛陽故城 劉玄 23年-25年 東漢 雒陽 漢魏洛陽故城 光武帝-獻帝,共12帝 25年-190年 曹魏 洛陽 漢魏洛陽故城 文帝-元帝,共5帝 220年-265年 西晉 洛陽 漢魏洛陽故城 武帝-懷帝,共4帝 265年-316年 東晉 中京 漢魏洛陽故城 - - 南朝宋 中京 漢魏洛陽故城 - - 後趙 洛陽 漢魏洛陽故城 - - 北魏 洛陽 漢魏洛陽故城 孝文帝-孝武帝,共7帝 493年-534年 東魏 洛陽 漢魏洛陽故城 - - 北齊 洛陽 漢魏洛陽故城 - - 北周 東京 漢魏洛陽故城 - - 隋 東京、東都 隋唐故城 煬帝-皇泰帝,共2帝 605年-619年(首都) 鄭 洛陽 隋唐洛陽城 王世充 619年-622年 唐 東都、神都 隋唐洛陽城 高宗、中宗、睿宗,共3帝 657年-684年(兩都並重) 684年-690年(首都) 武周 神都 隋唐洛陽城 則天大聖皇帝 690年-705年 唐 東都、東京 隋唐洛陽城 中宗、玄宗、昭宗、哀帝,共4帝 705年-762年(兩都並重) 904年-907年(首都) 燕 洛陽 隋唐洛陽城 安祿山 756年-756年 後梁 洛陽 隋唐五代宋故城 太祖、朱友圭、後梁末帝 909年-913年 後唐 洛京 隋唐五代宋故城 莊宗、明宗、閔帝、末帝 923年-937年 後晉 西京 隋唐五代宋故城 高祖 937年-938年 後漢 西京 隋唐五代宋故城 - - 後周 西京 隋唐五代宋故城 - - 北宋 西京 隋唐五代宋故城 - - 金 中京 洛陽故城 - - 民國 洛陽 洛陽市 - 1932年 == 自然地理 == === 地形 === 洛陽三面環山,有兩條大河穿過。洛陽市地處九州腹地,位於中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交界帶,歐亞大陸橋東段,在東經111°8' - 112°59'、北緯33°35' - 35°05'之間,東西長約179公里,南北寬約168公里。橫跨黃河中游南北兩岸,東鄰鄭州,西接三門峽,北跨黃河與焦作接壤,南與平頂山、南陽相連。地勢西高東低,境內山川丘陵交錯,地形複雜多樣,其中山區面積佔45.51%,丘陵面積佔40.73%,平原面積佔13.8%。 洛陽的山脈主要由伏牛山、崤山、熊耳山、外方山四大山系構成,周圍有鬱山、邙山、青要山、荊紫山、周山、櫻山、龍門山、香山、萬安山、首陽山、嵩山等。這些山絕大部分位於欒川、嵩縣、洛寧、汝陽境內,新安、宜陽、偃師、伊川、孟津也有分佈。境內河渠密佈,分屬黃河、淮河、長江三大水系,黃河、洛河、伊河、清河、磁河、鐵灤河、澗河、瀍河等10餘條河流蜿蜒其間。洛陽境內山川縱橫,河渠密佈,古代有“四面環山六水並流、八關都邑、十省通衢”之稱。 === 自然資源 === 生物資源方面,洛陽市森林植物中有高等植物173科、830屬、2308種及198個變種、6個變型,有珍貴的領椿木、鐵杉、連香、銀杏、山白芍等樹種,有華山松、冷杉、樺、油樺等林木。洛陽市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全市有陸棲脊椎動物342種,其中有珍稀動物190餘種,主要有獐、貂、水獺、大鯢及多種珍貴鳥類。天然藥物480餘種,有黨參、黃芩、防風、天麻等珍貴藥材;礦產資源方面,洛陽礦產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已探明有鉬、鋁、金、銀、鎢、煤、鐵、鋅、水晶、鉛等甲類礦產資源26種,這些礦藏儲量大,品位高,易於開採利用。其中鉬礦儲量居全國首位,為世界三大鉬礦之一;水利資源方面,黃河中下游最大的水利樞紐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於洛陽市孟津縣和河南省濟源市交界處的黃河干流主河道上。 === 氣候 === 洛陽位於暖溫帶南緣向北亞熱帶過渡地帶,光照充足,屬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乾旱,夏熱多雨,秋季溫和,冬季寒冷。年均氣溫14.86℃, 熱量分佈因受地貌影響,各地差異較大。黃河、洛河、伊河等河谷地帶及其附近的丘陵和緩坡山地,年平均氣溫12.1 - 14.5°С,其中西南部山區為低值區,年平均氣溫12.1 - 16.°C,伊川、宜陽為高值區,年平均氣溫14.5°C,其餘各縣在13.8度以上。全市年平均降水量530 - 1100毫米,山地為多雨區,河谷及其附近的丘陵區為少雨區。降雨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洛陽地區年日照2083 - 2246小時,日照率47 - 53%。一年中以5 - 8月最多,月日照一般都在200小時以上。洛陽的這種氣候非常適合牡丹花的生長,這也是洛陽牡丹名滿天下的原因之一。遊洛陽的最佳季節是秋天,“九月九日登高日”,秋高氣爽,登山賞菊。4月也是不錯的選擇,雖然天氣有些乾燥,但可以欣賞無數牡丹爭芳鬥豔的奇麗景象。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洛陽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洛陽市委員會 洛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洛陽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洛陽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江凌 李保國 徐衣顯 孫延文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廣東省紫金縣 河南省光山縣 河北省景縣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1年7月 2023年1月 2021年7月 2023年1月 === 區劃沿革 === 1912年,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建立後,廢清代的河南府,設河洛道,道尹公署駐洛陽,轄洛陽、偃師等19縣。1923年,河南省長公署遷於洛陽,洛陽成為河南省會。1932年,日軍進攻上海,國民政府定洛陽為行都,並一度遷洛辦公。1939年秋,河南省政府再次遷洛,洛陽第二次成為河南省會。 1948年,洛陽被中國共產黨接管後,洛陽縣城區置市。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1949年12月,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1954年,洛陽市升格為河南省直轄市。1955年,洛陽縣撤銷,一部分併入洛陽市,其餘部分劃入偃師、孟津等縣。1956年,建成洛陽市老城區、西工區、澗西區和郊區,次年成立瀍河區。1982年,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成立吉利區。1983年,新安縣、孟津縣、偃師市改隸洛陽市。1986年,洛陽地區撤銷,洛寧縣、宜陽縣、嵩縣、欒川縣、汝陽縣、伊川縣改屬洛陽市,1988年臨汝縣(今汝州市)劃入平頂山市。1993年,偃師縣改為偃師市。2000年6月,洛陽郊區更名為洛龍區。2007年3月,伊濱區(伊洛工業園區)管委會成立,2009年元月伊濱區整體代管諸葛、李村兩鎮,統一領導和管理區域內行政、經濟和社會事務,2010年10月又整體代管龐村、佃莊和寇店三鎮。現管轄5個鎮,106個行政村,總面積280平方公里,總人口25.5萬人。 2021年3月16日,撤銷縣級偃師市,設立洛陽市偃師區,以原偃師市的行政區域為偃師區的行政區域;撤銷孟津縣、洛陽市吉利區,設立洛陽市孟津區,以原孟津縣、吉利區的行政區域為孟津區的行政區域。 === 行政區劃 === 洛陽市現轄7個市轄區、7個縣。 * 市轄區:老城區、西工區、瀍河回族區、澗西區、偃師區、孟津區、洛龍區 * 縣:新安縣、欒川縣、嵩縣、汝陽縣、宜陽縣、洛寧縣、伊川縣 另外,洛陽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洛陽片區、國家級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伊濱區(原伊洛工業園區)、龍門文化旅遊園區、吉利華陽產業集聚區。 洛陽市行政區劃圖 洛陽市行政區劃圖 洛陽市行政區劃圖 洛陽市行政區劃圖 洛陽市行政區劃圖 洛陽市行政區劃圖 洛陽市行政區劃圖 洛陽市行政區劃圖 洛陽市行政區劃圖 洛陽市行政區劃圖 洛陽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其中:民族鄉 410300 洛陽市 15,235.85 7,056,699 洛龍區 471000 58 106 24 1 410302 老城區 57.58 252,165 西關街道 471000 8 410303 西工區 47.55 369,165 王城路街道 471000 10 410304 瀍河回族區 25.28 222,833 東關街道 471000 7 1 1 410305 澗西區 81.96 718,807 湖北路街道 471000 13 410307 偃師區 665.67 545,632 槐新街道 471900 4 9 410308 孟津區 811.61 485,987 城關鎮 471100 4 10 410311 洛龍區 556.11 918,358 開元路街道 471000 10 9 410323 新安縣 1,164.24 483,375 城關鎮 471800 11 410324 欒川縣 2,476.98 327,121 城關鎮 471500 12 2 410325 嵩縣 3,007.22 543,417 城關鎮 471400 11 5 410326 汝陽縣 1,328.08 434,770 城關鎮 471200 8 5 410327 宜陽縣 1,650.42 576,104 城關鎮 471600 12 4 410328 洛寧縣 2,303.70 386,124 城關鎮 471700 12 6 410329 伊川縣 1,059.45 792,841 城關街道 471300 2 12 1 注: 1 - 澗西區數字包含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2 - 洛龍區數字包含伊濱區(伊洛工業園區)所轄5鎮,面積279.95平方公里; 3 - 欒川縣、嵩縣、宜陽縣全境不對外國人開放。 注: 1 - 澗西區數字包含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2 - 洛龍區數字包含伊濱區(伊洛工業園區)所轄5鎮,面積279.95平方公里; 3 - 欒川縣、嵩縣、宜陽縣全境不對外國人開放。 注: 1 - 澗西區數字包含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2 - 洛龍區數字包含伊濱區(伊洛工業園區)所轄5鎮,面積279.95平方公里; 3 - 欒川縣、嵩縣、宜陽縣全境不對外國人開放。 注: 1 - 澗西區數字包含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2 - 洛龍區數字包含伊濱區(伊洛工業園區)所轄5鎮,面積279.95平方公里; 3 - 欒川縣、嵩縣、宜陽縣全境不對外國人開放。 注: 1 - 澗西區數字包含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2 - 洛龍區數字包含伊濱區(伊洛工業園區)所轄5鎮,面積279.95平方公里; 3 - 欒川縣、嵩縣、宜陽縣全境不對外國人開放。 注: 1 - 澗西區數字包含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2 - 洛龍區數字包含伊濱區(伊洛工業園區)所轄5鎮,面積279.95平方公里; 3 - 欒川縣、嵩縣、宜陽縣全境不對外國人開放。 注: 1 - 澗西區數字包含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2 - 洛龍區數字包含伊濱區(伊洛工業園區)所轄5鎮,面積279.95平方公里; 3 - 欒川縣、嵩縣、宜陽縣全境不對外國人開放。 注: 1 - 澗西區數字包含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2 - 洛龍區數字包含伊濱區(伊洛工業園區)所轄5鎮,面積279.95平方公里; 3 - 欒川縣、嵩縣、宜陽縣全境不對外國人開放。 注: 1 - 澗西區數字包含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2 - 洛龍區數字包含伊濱區(伊洛工業園區)所轄5鎮,面積279.95平方公里; 3 - 欒川縣、嵩縣、宜陽縣全境不對外國人開放。 注: 1 - 澗西區數字包含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2 - 洛龍區數字包含伊濱區(伊洛工業園區)所轄5鎮,面積279.95平方公里; 3 - 欒川縣、嵩縣、宜陽縣全境不對外國人開放。 注: 1 - 澗西區數字包含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2街道; 2 - 洛龍區數字包含伊濱區(伊洛工業園區)所轄5鎮,面積279.95平方公里; 3 - 欒川縣、嵩縣、宜陽縣全境不對外國人開放。 == 人口 == thumb|220px|right|洛陽古城街頭 2022年末常住人口707.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萬人,其中全市城鎮常住人口470.6萬人。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7,056,699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549,94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506,758人,增長7.74%,年平均增長率為0.75%。其中,男性人口為3,549,442人,佔總人口的50.3%;女性人口為3,507,257人,佔總人口的49.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1.2。0-14歲的人口為1,471,482人,佔總人口的20.85%;15-59歲的人口為4,293,284人,佔總人口的60.8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91,933人,佔總人口的18.31%,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915,231人,佔總人口的12.97%。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585,335人,佔總人口的64.98%;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471,364人,佔總人口的35.02%。 夏、商、週三代,洛陽是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公元前770年,平王遷都洛邑,人口漸增。至公元前650年,周襄王時,國都洛陽居住人口達11.7萬人,是世界第二大城市。 秦漢洛陽人口的持續發展,至東漢形成第一個高峰,人口增至51萬,東漢末年人口劇減,曹魏時又逐漸恢復,到西晉達一定規模。晉末兵燹不已,人口,或死亡,或外遷,數量迅速減少;北魏遷都洛陽,使得人口劇增,形成洛陽歷史上人口發展的第二個高峰。 北魏後期,政局動盪,人口發展又呈下降趨勢;隋唐鼎盛時期,洛陽人口有100餘萬,形成第三次人口發展高峰;北宋時期,人口發展速度平穩;靖康之難,居民大量南遷江浙閩粵等地,以至元朝,洛陽人口不足五萬人;明清時期,洛陽人口發展速度維持在一箇中等縣的水平。 洛陽是個移民城市,居民來自中國大陸各地。中華民國初期發生災荒,當時洛陽的人口大幅減少,許多人逃往臨近的省份(如陝西,山東,湖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起「支援國家建設運動」,大量知識分子,工人從東北、上海,江蘇等地遷入洛陽,這些人及其後裔在洛陽的城市人口中的比例很高,約佔40%強。 澗西區和西工區的外來移民最多,原因主要是該地區是洛陽的新區和大型國有企業聚集區,這一地區的普通話使用率最高,而老城區與瀍河回族區大多為原住居民,以講洛陽話為主。 === 民族 === 洛陽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共有46個民族成份,其中漢族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98.8%,其他少數民族約佔全市總人口的1.2%,其中超過1000人的民族有回族、滿族和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近6萬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80%以上。至2010年11月,洛陽市常住人口為6549486人,其中男性人口占50.48% ,女性人口占49.52%。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6,987,691人,佔99.0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69,008人,佔0.98%。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504,276人,增長7.78%,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4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482人,增長3.73%,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04個百分點。 == 文化 == 中國最早的歷史文獻“河圖洛書”出自洛陽,河洛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泉,河即黃河,洛即洛水。洛陽同時也是聯合國授予的世界文化名城。現代的洛陽擁有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等歷史名勝,洛陽牡丹、水席、杜康酒等傳統文化,以及二里頭遺址、東周王城、漢魏洛陽城和隋唐洛陽城等國家古都遺址。 === 文學 === 洛陽作為王都大邑,自然成為歷代騷人墨客彰顯才華的必趨之地;這裡的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是河洛文學發展的沃土。歷代以來無數文人墨客在河洛大地上揮翰著文,留下了不可勝計的絢麗華章。河洛文學,以漢、魏、唐、宋為標誌,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經歷了無比的輝煌。正所謂:河洛自古富才強,漢魏文章半洛陽。 先秦時期,《詩經·周南》中的大多數作品產生於河洛地區,其中《關雎》幾千年來一直向世人傾訴著河洛人的綿綿情思。大作家賈誼是洛陽才子,他既有被譽為「西漢鴻文」的《過秦論》,大氣磅礡,情采飛揚;又有被視為代表漢代騷體賦創作最高成就的《吊屈原賦》和《鵩鳥賦》,情感激越,頗富哲理。班彪影響在先,班固傾力撰寫,班昭補編在後,「三班洛陽著《漢書》」成為千古佳話;班固寫《兩都賦》首揚東都,張衡「精思傅會」作《二京賦》成為「長篇之極軌」。王充正文風,批判虛偽浮靡;蔡邕擅文章,行文清麗典雅;趙壹作《刺世嫉邪賦》,詩人怒髮衝冠;蔡文姬寫《悲憤詩》和《胡笳十八拍》,才女飽蘸血淚。 建安時期,曹氏三父子均嗜好文學,以「建安七子」為代表的一大批志高才強的作家聚其周圍,呈「眾星拱月」之勢。雖然他們的多數作品並不是作於洛陽,但是,他們本人與洛陽有不解之緣,他們創作的與洛陽關係密切的佳作也不在少數。如曹操的《蒿里行》和《薤露行》都是在傷悼洛陽的被毀;孔融成名於洛陽;被譽為「建安之傑」的曹植才高八斗,超然不凡,《送應氏》和《贈白馬王彪》兩篇名作的產生均與洛陽有關,他創作的《洛神賦》令人銷魂。正始以後,「竹林七賢」和「金谷二十四友」齊聚洛陽,他們各具風采,爭奇鬥艷,使洛陽成了文學藝術薈萃之都,為河洛大地留下了無數瑰麗華章。左思閉門宜春裡,構思十年,傑作《三都賦》使「洛陽紙貴」;潘岳揮筆敘哀情,風韻清麗,瀟灑洛陽城令「擲果盈車」。從「樂不思蜀」到「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河洛文學再添千古流傳的典故傳說;從陸機的《洛陽記》到楊炫之的《洛陽伽藍記》,更以文學的手筆使古洛陽的輝煌永載史冊。 唐代,大詩人李白著有〈春夜洛城聞笛〉,杜甫在他20歲以前一直生活在洛陽,河洛文化陶冶了他的性情品質;最後一次告別洛陽,他沿途寫下了「三吏」、「三別」,達到其詩歌創作的顛峰。後來的白居易幽居履道裡,他在洛陽居住長達18年之久,洛陽大地上幾乎處處都有他的足跡,他的詩中也處處可見對洛陽的描寫。在他留下的3000多首詩中,謳歌洛陽的多達800餘首,為河洛文學留下了眾多璀璨奪目的佳句。韓愈教學東都,廣聚賢才,提攜後進,將洛陽稱為自己的故鄉;杜牧科考東都,才華橫溢,文思泉湧,成就功名從洛陽開始。詩鬼李賀作為唐詩百花中的一朵奇葩,為詩歌創作嘔盡心血,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均對其有重要影響。另外,像古文運動的先驅者獨孤及、詩豪劉禹錫、中唐大才子元稹、詩人盧仝等人都為河洛文學的繁榮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北宋之際,西京洛陽為文人才子逗留之地和許多開國元勳功成身退之所,如歐陽修、司馬光,以及四朝元老呂蒙正、宰相富弼、西京留守文彥博等。這些才華卓著的人們,以詩會友,在洛陽寫下了眾多詩詞名篇,對北宋前期文學的發展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 牡丹 === 牡丹歷來被譽為「花中之王」,富麗堂皇,國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貴吉祥、繁榮昌盛的寓意。 洛陽牡丹根植河洛大地始於隋、盛於唐、甲天下於宋,有詩云「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相傳唐武則天寒冬設宴賞花,令百花綻放,唯牡丹不從,貶之洛陽。豈知牡丹遷洛後竟吐蕊怒放,武後聞知,命火燒牡丹。牡丹枝幹燒焦,次年卻依舊葉榮華髮,且花更大,色更艷。洛陽牡丹遂馳名天下做花魁,洛陽人培育牡丹、觀賞牡丹亦日盛成俗。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都曾有詩描述花開時節的洛陽城。 白居易詩云: 在今天,洛陽把牡丹的栽培作為發展旅遊經濟的資源之一,市內和郊區有幾個大型的牡丹栽培基地,它們兼有旅遊、研究的作用,每個基地都有從火車站直達的公交車。從1983年起,在每年四月上中旬舉辦洛陽牡丹花會,洛陽牡丹花會是中國四大名會之一。自2011年起,河南省洛陽牡丹花會正式升格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由文化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河南省文化廳和洛陽市人民政府承辦。 ;牡丹名園 王城公園因建於古代東周王城的遺址上,故名王城公園,是洛陽觀賞牡丹最重要的場所。始建於1956年,栽植牡丹將近2萬株,有320個牡丹品種,建有牡丹閣、牡丹仙子花壇群等觀賞佳景。每年4月15日至25日牡丹花會期間遊人如織。 西苑公園位於洛陽市澗西區南昌路和九都路的交接處,原名植物園,因建於隋朝西苑遺址上,故更名西苑公園。該園建於1958年,種植牡丹近200個品種,共6000餘株。 洛浦公園位於洛河兩岸,是河南省最大的開放式城市帶狀公園,東西綿延長達16公里,總面積近1200萬平方米。由上陽宮、同樂園,華林園,洛神浦和濱河遊園五大園區組成。 牡丹公園是以牡丹著稱的公園。位於澗西區西苑中路中段。建於1956年,牡丹為該園的主要花木,有牡丹花壇10個,種植牡丹3960株,200多個品種。 中國國家牡丹園建於1985年,栽植牡丹近400個品種,共20萬株。1992年被中國林業部命名為國家牡丹基因庫。因該園地處邙山,花期晚於市區。 中國國花園位於隋唐古城遺址上,東起洛陽橋,西至牡丹橋,南臨洛宜路,北至洛浦公園南堤。國花園以隋唐歷史文化為基礎,以牡丹文化為主要內容,融歷史文化、牡丹文化和園林景觀為一體,堪稱洛陽園林之經典。 ===著名典故=== 不食周粟:商末,武王伐紂時會八百諸侯於洛陽孟津,渡河後與紂王軍隊交戰於牧野。紂王因奴隸陣前倒戈而敗,後自焚於鹿臺,商朝滅亡,周朝建立。伯夷、叔齊為表達對殷商的忠心,決定不食周粟,隱居於首陽山采薇而食。有婦人曰:“子義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二人羞憤絕食而死,葬於首陽山。後人就用“不食周粟”一詞來表示忠誠堅定。 債臺高築:出自《漢書·諸侯王表序》。周赧王56年(前259年),周赧王為了聯合楚國、魏國,攻打被秦國圍困的趙國都城邯鄲,向當地富賈借債。結果只有楚國和燕國的軍隊到達,最終合縱失敗。事後當地富人向周赧王討債,他只好躲到宮內一座高臺內,此臺後來被稱為避債臺,“債臺高築”一詞就被用來表示負債累累。 懸梁刺股:傳說東周時期,洛陽的蘇秦拜鬼谷子為師。幾年後他變賣家產周遊列國,向各國國君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但卻未能得到賞識。此時的蘇秦變得窮困潦倒回到洛陽,但是家人卻看不起他,於是蘇秦重新苦心攻讀。把頭髮束住吊在房樑上,後來獲得合縱六國的成功。這就是懸梁刺股的「懸梁」由來。之後的《三字經》更有名句“頭懸梁,錐刺股”。 前倨後恭:東周的蘇秦第一次周遊列國,沒有實現自己的政治目標,回到家鄉洛陽苦讀後,又開始第二次周遊列國,最終說服了當時的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合縱抗秦,他被封為“縱約長”,掛六國宰相之印。蘇秦再次回鄉後,他的親人一改往日的態度,都“四拜自跪而謝”,妻子對他態度的轉變更是「前倨而後恭」。蘇秦不由嘆息:“人生在世,地位財富,真不可忽視啊”。 洛陽紙貴:西晉時著名的文學家左思的《三都賦》見世後,風行洛陽,世家閥閱爭相傳抄,市場上的紙價迅速上漲。“洛陽紙貴”便由此而來。 挑肥揀瘦:漢光武帝劉秀在洛陽建立了第一座貴族大學太學。有位叫甄宇的老師在太學裡供職。某年臘月三十,劉秀下詔賞賜太學裡的老師每人一隻羊。羊被趕到太學大院後,由於每隻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大家商量良久也未能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分配方案。這時甄宇說:“我們為人師表,不能斤斤計較,挑肥揀瘦。”說罷,他便從羊群中挑出一隻最小最瘦的羊牽了回去。甄宇的舉動使大家停止了爭論,羊群很快被大家分完。之後分羊的佳話便流傳開來,洛陽城裡的人無不讚揚甄宇,還給他起了別號“瘦羊博士”。 === 文化輻射 === ==== 對中國地名的影響 ==== 《史記·周本紀》認為洛陽盆地為“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里均”。另外,中國很多地方都有以洛陽命名的鎮或者村,追根溯源,這些地方的命名和洛陽市有直接的關聯,大部分是古代中原戰亂,洛陽一帶的居民遷移到這些地方,為了表達對故土的思念而將居住地定名為洛陽,這些就包括了福建泉州市洛陽鎮、韶關市洛陽鎮、隨州市洛陽鎮、河池市洛陽鎮、江西吉安市洛陽村、浙江餘杭仁和鎮洛陽村、獐山鎮洛陽村、廣東省連州市洛陽村、湖南省婁底市洛陽灣村、臺灣屏東縣鹽埔鄉洛陽村,以及近代被取消的洛陽鎮,包括陝西延安富縣洛陽鄉、貴州省貴陽市洛陽鎮、重慶市巫山縣洛陽鄉。江蘇省常州市洛陽鎮也和洛陽市有直接關聯,據當地洛陽西街秦觀祠內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的碑文和《秦氏宗譜》的記載,一秦姓禹夫出任河南洛陽縣尉死於任所。禹夫的兒子因哀痛其父死於任所,即把當地改為洛陽。 ==== 對日本城市的影響 ==== 日本的京都別名洛陽,京都的歷史始自平安時代的平安京,一直到明治維新遷都,一千多年來一直是日本的首都。平安京完全仿照唐代京師長安和東都洛陽來設計,不僅設計一樣,連選址也是依據中國風水。平安京最初被分成東西兩個部分,東側為「左京」被稱為「洛陽」,西側為「右京」被稱為「長安」。雖然是依據當時的風水術選址,但右京長安的風水並不好,地處沼澤,開發工作還沒有成功就荒廢了。平安京就只剩下了左京「洛陽」。於是,一千多年來京都就一直被稱為洛陽。由於首都被稱為洛陽,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戰國大名帶兵攻入京都的行動被代稱為「上洛」,上洛是諸如武田信玄等戰國大名追求的目標,如同中國春秋時期的「問鼎中原」(稱霸諸侯)。同樣,京都附近的近畿地區被稱為「洛中」。京都府內至今仍隨處可見諸如「洛東」、「洛西」、「洛南」、「洛北」、「洛中」、「洛陽」之類的地名。除了京都之外,日本的另一個城市奈良市在古代又被稱為“平城京”,起初本打算仿照北魏大同的“平城京”,但北魏很快把首都遷到了洛陽,所以,奈良就仿照漢魏洛陽城建造了奈良的“平城京”。近些年,日本還誕生了“洛陽學”,是專門用來研究古都洛陽的一門學科。 ===節會=== 洛陽牡丹花會始辦於1983年4月15日,此後在每年春季的4月至5月舉辦。2011年洛陽牡丹花會升格為國家級的花會。牡丹花會從“以花為媒,廣交朋友,宣傳洛陽,發展經濟”到“花會搭臺、經貿旅遊唱戲,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牡丹花會已經成為洛陽發展經濟、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招展引會、招團引遊的平臺和展示城市形象的視窗,為洛陽走向世界搭建了一座橋樑,成為世界瞭解洛陽的名片。 黃河小浪底觀瀑節是河南省旅遊局和小浪底水利樞紐建管局聯合洛陽市政府和濟源市政府在每年夏季的6月底舉辦的節會,黃河小浪底觀瀑節始辦於2006年,依託黃河小浪底風景區的旅遊資源,小浪底觀瀑節在拉動消費、帶動相關行業、促進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河洛文化旅遊節始辦於2004年9月27日至10月27日,在每年的秋季舉辦該旅遊節以弘揚河洛文化,促進洛陽旅遊發展、拉近閩臺距離為主旨,作為洛陽“旅遊強市”戰略的一部分,已成為展示河洛文化和中原風采的重要平臺。 伏牛山滑雪旅遊節由中國滑雪協會、河南省體育局聯同洛陽市人民政府主辦於每年冬季1月份在欒川舉辦,伏牛山滑雪度假樂園是欒川縣6個4A級旅遊景區之一,也是中原地區規模最大、設施最完備、品牌知名度最高的綜合性高山滑雪度假基地。 === 戲曲 === 戲曲作為文學、音樂、舞蹈、美術、雜技和武術等多種文化成分構成的綜合藝術,可追溯到漢唐時期的樂舞百戲,而古都洛陽正是這一時期全國的政治文化中心之—。據史書記載,中國的樂舞表演藝術從萌芽到成型,幾乎都和洛陽有關。洛陽的樂舞活動當自夏朝以前的祭祀活動開始。五帝之一的帝嚳定都西亳,他的樂歌《六英》就提到了歌與樂舞的配合,並有“絲竹”的伴奏。西周到東周,洛陽更是當時樂舞活動最集中的地方,隆重而華美的“周禮”就是由許多樂舞組成。 洛陽市的地方劇種除有豫劇和河南曲劇外,還曾有越調、河北梆子、京劇、二夾弦、懷梆、羅戲、蒲劇等,除豫劇、河南曲劇、越調、京劇外,其他小劇種早已沒落,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前,洛陽戲曲舞臺上演出的劇目多以生、淨為主角。 三十年代,因坤角(女演員)登上舞臺,以旦角為主角的劇目逐漸多了起來。當時在洛陽較為知名的豫劇藝人有馬雙枝、馬金風、陳素真、常香玉、崔蘭田、湯蘭香等,他們大部分的演出沒有文學指令碼,全是藝人口頭流傳。洛陽曲劇自1926年正式搬上舞臺,演出的劇目,大多從其他劇種移植而來。 === 飲食 === 洛陽民間主食五穀,輔以菜蔬,今古一脈。其中尤其喜歡麵食。同時洛陽靠近黃河,土地肥沃,特產豐富,古時為帝王之都,因此品種繁多的洛陽飲食中,既有出自古代宮廷的佳餚,也有來自民間的美味。洛陽的周圍四面環山,雨量較少,民間飲食多用湯類,在冬季可以抵禦乾燥而寒冷的天氣,所以洛陽飲食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水席,各式各樣的湯成為洛陽餐桌上最平常的飲食。洛陽飲食文化可以濃縮為一個字:“湯”。洛陽人喜愛的辣與其他地區不同,洛陽人尤其喜愛白胡椒,所以各式湯品中,都有胡椒出現。 洛陽是歷史名酒杜康酒的發源地。自古而今,酒是洛陽民間禮宴、節宴、日常小聚的伴飲之物。與酒俗一樣,洛陽風味小吃的歷史源遠流長,粗糧細做,細糧巧做,產生了個性鮮明的洛陽傳統風味小吃。 == 經濟 == === 農業 === 洛陽農業結構因地制宜,區域化、規模化發展,形成優質專用糧食、林果、中藥材、煙葉、花卉苗木等六大支柱產業,畜牧業、奶業也有發展。洛陽有天然化工原料植物漆樹、油桐等;有經濟植物核桃、山楂、板栗、蘋果、柿子等。還是重要的藥材產地,種類多達1480餘種。洛陽是河南小麥重要產區,偃師的小麥栽培技術馳名全國,畝產高達千斤以上。經濟作物主要有棉花、煙葉、油料等。土特產品主要有偃師的泡桐,孟津的梨和黃河鯉魚,新安的柿子和櫻桃,洛寧綠竹和獼猴桃(奇異果)等等。孟津的奶山羊和伊川的大尾牛,分別被國家確定為山羊和大尾牛生產基地縣。 === 工業 === thumb|240px|建設中的洛陽 洛陽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新興重工業城市,是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建設的工業中心之一,蘇聯援建的156個重點專案,洛陽有7個。一些與軍工相關的重工業全國領先,擁有機械電子、石油化工、冶金、建材、輕紡、食品等6大支柱產業和東方紅拖拉機()、洛陽浮法玻璃()、大陽摩托、HJD04程控交換機、白馬棉紗、牡丹銅材等一大批國際國內名牌產品,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6個,省級14個。但隨著改革開放後暴露的一些體制問題,20世紀90年代國有的大型重工業企業十分艱難。近年來經過政策調整,洛陽重工業發展又重新取得了較快的速度,機械工業、冶金、建材、石化、紡織、食品等行業開始復甦。洛陽同時從「工業城市」和「旅遊城市」兩條路出發,在發展工業的同時亦重視旅遊資源開發,大力發展旅遊經濟,經濟總量僅次於省會鄭州,居河南省第二位。洛陽的城市建設快速發展,2002年開始建設的洛陽新區是一個集辦公、文化、商業、金融、體育、休閒娛樂和居住為主要功能的山水園林現代化城區。 ===服務業=== 隨著中國推動的中部崛起戰略的逐步實施,洛陽的區位優勢和綜合優勢越來越明顯,洛陽的金融業日趨繁榮,多家外域銀行紛紛入駐洛陽,洛陽目前擁有的全國性商業銀行有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浙商銀行和恆豐銀行,地區性商業銀行有洛陽銀行。 洛陽是中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洛陽市圍繞"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絲路起點,山水洛陽"的城市品牌形象,整合旅遊產品,截至2016年,洛陽有5A級景區四項五處,即龍門石窟、白雲山風景區、老君山-雞冠洞旅遊區和龍潭大峽谷景區,4A級景區13家,3A以上景區數目位居全國之首。有旅行社89家,2010年全市旅遊總收入旅遊總收入302億元。 == 交通 == 歷史上洛陽有四通八達的交通。西周初期,以洛陽為中心在全國建立了第一個大公路網,馳道驛路,其直如矢,無遠不達;隋煬帝在洛陽建東都,下令開鑿大運河,形成了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輻射總長達2000多公里的南北水運網。現代,洛陽形成了以公路、鐵路、民用航空、水路和管道為主體的立體化交通運輸格局,是中原地區重要交通網路中心之一。 === 航空=== 洛陽北郊機場()是河南省僅次於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的第二大空中交通樞紐,總佔地面積2600餘畝,跑道長2500米,寬45米,按一級機場標準設計,二級機場建設使用。洛陽機場是全國淨空條件最好的民用機場之一,全年可飛天氣350天以上,是鄭州機場的固定備降機場。機場先後開通了洛陽至北京、廣州、上海、成都、大連、廈門、福州、西安、烏魯木齊、深圳、重慶、曼谷、日本岡山、日本大阪等國內、國際和地區航線。 === 鐵路 === 洛陽是河南省內較早修築鐵路的地方,1908年12月,汴洛鐵路(隴海鐵路最初修成的一段,由當時省會開封至洛陽)修通至洛陽。1910年,由洛陽向西開始繼續修築洛潼鐵路,並於1931年修通至潼關。1969年焦枝鐵路(由河南焦作至湖北枝城,現在焦柳鐵路之前身)開始修築,並於1970年通車,在洛陽與隴海鐵路相交。2010年2月6日,鄭西客運專線通車,為途經洛陽的第一條高速鐵路。此外,根據國務院2016年批覆的《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呼南高速鐵路通道豫西通道亦會從洛陽經過。 目前,洛陽境內的已通車及規劃中的鐵路線路包括: *普通鐵路:隴海鐵路、焦柳鐵路(洛湛鐵路)、洛宜鐵路。 *高速鐵路:徐蘭客運專線、呼南高鐵豫西通道(籌建) *城際鐵路:鄭登洛城際鐵路(籌建)、焦濟洛城際鐵路(籌建)、洛平城際鐵路(規劃) 鐵路車站方面,洛陽站和洛陽龍門站為洛陽的主要客運站。其中洛陽站為洛陽市最大的普通鐵路車站,洛陽龍門站為高速鐵路車站,同時也是鄭西客運專線上規模最大的中間車站。除此之外,洛陽市區範圍內的客運車站還包括洛陽東站和關林站。市域範圍內的客運站還有:隴海鐵路上的偃師站、新安縣站,焦柳鐵路上的孟津站、白合站、王莊站。 === 公路 === 國道:由連雲港經洛陽至天水,由錫林浩特經洛陽至海安,由徐州經洛陽欒川至西峽。 高速:連雲港經洛陽至霍爾果斯,二連浩特經洛陽至廣州,洛陽至南京,至許昌、亳州、宿州、鹽城,另外、等省級高速公路使洛陽與周邊縣市之間的往來更加便捷,選擇也更加多樣化。 十二五時期,洛陽將改造、新建洛陽至偃師、孟津、吉利、伊川、宜陽、新安六縣(市)區的5條快速通道專案,完善中心城區到周邊縣(市)區快速骨幹路網,構建半小時經濟圈,形成市縣產業與交通融合的新型城市格局,進而拉動周邊縣市加快發展。 === 城市軌道交通 === 洛陽地鐵目前共建成兩條。1號線已於2021年3月建成通車,2號線一期於2021年年底建成通車。1、2號線延長線已上報等待審批。2021年3月偃師、孟津納入市區後,主城區人口突破300萬,滿足國家新的地鐵建設門檻,3、4號線預計也將開始上報建設工作。洛陽是中國內陸省份首個獲批建設地鐵的非省會城市。 ==教育科研 == 洛陽有各類科研院所和科技開發機構達500多家,其中部屬科研院所14家,省市骨幹科研院所18家,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萬多人,其中具有高階職稱的有900多人,享有國家級、省級技術津貼的400多人,另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各一名,每萬名職工擁有1400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密度居全國前列,洛陽擁有6個國家級工程和技術中心,6個國家級檢測中心。人才密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中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六一三研究所、黎明化工研究院、石化工程公司等都是國內著名科研機構,不少科研院所的測試和科研水平居國內領先地位,在新材料、航空航天、電子資訊、機電一體化等高科技領域,每年都有新專案和新產品推出,在眾多的科研成果中,高科技成果佔三分之一以上,為洛陽今後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主要高校有河南科技大學、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資訊工程大學外國語學院、洛陽師範學院、洛陽理工學院。 全日制普通高中有:洛陽市第一高階中學、河南科技大學附屬高階中學、洛陽理工學院附屬中學、洛陽市第三中學、洛陽市第八中學、洛陽外國語學校、偃師市高階中學、孟津縣第一高階中學等。 == 旅遊名勝 == 洛陽東臨嵩嶽,西依秦嶺,南望伏牛,北靠太行,地形、地貌複雜多變,孕育出了名山大川、河湖瀑布、溶洞溫泉、原始森林等風景名勝。洛陽市的旅遊資源在數量、品位都獨具優勢,被旅遊界稱為歷史文化之都和休閒度假之都。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第一古剎”之稱。截至2012年,洛陽共有包括龍門石窟景區、洛陽白雲山風景區、老君山-雞冠洞旅遊區和洛陽龍潭大峽谷景區在內的四項國家5A級旅遊景區,另外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處、省級75處、市縣級571處,館藏文物40萬件。 洛陽著力構建以市區為核心的旅遊集散地,形成龍門石窟、漢魏故城等為代表的文化旅遊產業園區,以下屬的欒川縣、嵩縣和汝陽南部山區為核心的大伏牛山旅遊產業聚集區,主要包括伏牛山國家級山地度假旅遊區、九龍山溫泉度假區、白雲山索道、陸渾水庫度假區、木札嶺原始生態旅遊區和欒川縣城集散中心等;以新安縣全境為主體的黛眉山旅遊產業聚集區,主要包括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張鍅故居、萬山湖度假區、爛柯山、函谷關和黛眉山國際科考營地等。 此外,還有三條旅遊產業帶,以黃河小浪底風景區、黃河溼地水禽自然保護區、萬山湖風景區、始祖山景區、黃鹿山景區、西霞院旅遊區、龍馬負圖寺、王鐸故居、漢光武帝陵等景點組成的黃河旅遊產業帶;以神靈寨國家森林公園、洛河漂流、故縣水庫觀光、花果山國家森林公園等組成的洛河流域風光帶;以杜康文化廣場、杜康歷史文化博物館、杜康仙莊、雲夢山景區、大虎嶺森林公園、程園、伊尹祠、范仲淹墓、陸渾水庫旅遊度假區、天池山森林公園、伊河漂流和二程祠等組成的伊河旅遊帶。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古遺址:漢魏洛陽故城、二里頭遺址、屍鄉溝商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王灣遺址、滑國故城、七里坪遺址、北窯遺址、土門遺址、橋北村遺址、西王村遺址、洛陽東周王城、劉國故城、宜陽韓都故城、新安函谷關、宋陵採石場 * 古墓葬:邙山陵墓群、恭陵、范仲淹墓、洛南東漢帝陵、魏明帝高平陵、後晉顯陵、程頤、程顥墓 * 古建築:白馬寺、潞澤會館、兩程故里、洛陽周公廟、關林、河南府文廟、祖師廟、洛陽山陝會館、五花寺塔、靈山寺 * 石窟寺及石刻:龍門石窟、千唐志齋石刻、昇仙太子碑、水泉石窟、萬佛山石窟、大宋新修會聖宮銘碑 *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八路軍洛陽辦事處舊址、洛陽西工兵營、洛陽澗西蘇式建築群 == 城市榮譽 == *684年9月,武則天將東都洛陽命名為“神都”。 *1982年,中國國務院頒發,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 *2001年,中國國家旅遊局頒發,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 *2004年,被中國中央電視臺授予“中國最佳魅力城市”稱號。 *2005年,在瑞士“歐中旅遊論壇”榮獲“歐洲人最喜愛的中國旅遊城市”稱號。 *2005年,中國中央電視臺頒發,“傾國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紹的十大中國名城。 *2008年,榮獲國家衛生城市稱號。 *2010年,洛陽市榮獲“2010年度中國十佳節慶城市”稱號。 *2011年,榮獲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011年,被聯合國授予“世界文化名城”稱號。 *2011年,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2012年,中國花卉協會授予“中國牡丹花都”稱號。 *2012年,中國辭賦學會授予“辭賦之都”稱號。 == 友好城市 == 國家 日本 法國 日本 保加利亞 美國 俄羅斯 日本 西班牙 韓國 城市 岡山市 圖爾市 須賀川市 普羅夫迪夫 陶裡亞蒂 橿原市 阿爾卡拉市 光州市 締結日期 1981-04-06 1982-12-02 1993-08-01 1994-08-01 1997-10-21 2000-04-25 2006-02-12 2010-04-10 2012-08-23 == 著名人物 ==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官方網站 * * 洛陽日報 ; 地圖、衛星照片及街景 * Google國際版地圖 Category:河南地級市 豫 豫 豫 3 Category:中原經濟區城市 L
方言
方言(),為某種語言的變體。然而,在對「語言」和「方言」定義時,無論採用社會語言學者「相互理解性」的判別標準,或是歷史語言學者「歷史發展關係」的判別標準,都無可避免會碰到準則上相當程度的恣意和困難。故多數人同意,實際上,判別語言和方言的標準往往有政治性,如果某種語言完成標準化(特別是指書面標準化)的程式,我們通常將其稱之為「語言」;如果某種語言並未完成此程式,則通常將其稱為「方言」(本質上是謂「非標準化方言」)。方言之語音則為「方音」。通常情況下,方言來自傳授者的學習偏差,且帶去某地造成。 ==方言、土語、語言的界定== 據金受申《北京話語彙》,「土語就是知識分子根本不懂,或懂一點也不肯說、說不出口的社會流行語言」。 許多語言學者認為,所謂「方言」和「語言」的區別有其任意,雖然語言學者曾提出各種判斷標準,但是,這些判準卻常常會產生不一致的結論。而在實際操作中,個別語言之所以稱為「方言」,通常是由於以下的原因: * 不同語言之間不能交談,例如法語與義大利語同屬羅曼語族,但不能交談;方言之間差異較小,基本對話能互相理解,如英語和低地蘇格蘭語。 * 缺少適當的書面語,語言未達到準確描述的程度; * 這些語言受到歧視; * 同一民族(或國家)擁有多個語言系統。 以下,對語言學者幾種常用「方言與語言比較」的判別方式討論,進而指出這些判準在實際應用上的困難。 有時,對於語言和方言的界定,已不僅是語言學層面上的問題了。例如,漢語更類似於羅曼語族,中國官話之間基本屬於不同方言,大致上能互相理解,官話以外的則不能互相理解。然而,在中國大陸,以及國民黨戒嚴時期的臺灣、1980年代的新加坡,都有為了推廣標準漢語,而將此類語言一律稱為“漢語方言”的做法。 == 語言人類學的看法 == 對語言人類學的學者而言,方言是指「某個口語社群所使用之某種特定形式的語言」。亦即,相對於「方言」,「語言」是抽象概念。所有的人在口頭上所使用的都是某種「方言」,而不是「語言」。 實則在現代某些社會中,人們會人為制定所謂的「民族共同語」或「官方語言」。然而,這些「民族共同語」或「官方語言」也是以某種方言為基礎而產生的,本質上亦為方言。以中國「普通話」為例,語言學者周振鶴和遊汝傑即表示:「且不管大多數人所說的普通話都是帶有方言特徵的,就是標準的普通話也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的。北京話和北方話當然也是方言」。 == 社會語言學的看法 == 多數的語言學者會試著依尋社會語言學的定義,將「相互理解性」視為判斷「方言」或「語言」時最重要的判準。簡而言之,若一個人會使用甲語言,在毋庸另外教導的情況下,他也可以瞭解乙語言的話,那麼,這個乙語言就可以被視為是甲語言的方言,或者甲語言可以獲認為乙語言的方言。尚有別種可能,就是甲語言和乙語言都被視為是另一語言丙的方言,而丙語言則被稱之為「語言」。相反地,如果使用甲語言的人無法瞭解乙語言的話,那麼,甲語言和乙語言就是不同的「語言」,而不是「方言」。 === 語言差異的連續性 === 「相互理解性」概念的第一個難題在於「語言差異的連續性」。比如說,甲語言的使用者瞭解乙語言,乙語言的使用者瞭解丙語言,丙語言的使用者瞭解丁語言。然而,甲語言的使用者卻不瞭解丙語言,而乙語言的使用者也不瞭解丁語言。也就是說,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性是連續體,並不存在一條明晰而可以一刀兩斷的界線。 此外,如果是甲語言的使用者瞭解乙語言,而乙語言的使用者卻不瞭解甲語言的話,則很難界定這兩個語言的關係視為是「方言和語言」,或是不同「語言」。 === 理解的定義 === 「相互理解性」是難以定義的概念。只能理解書面語或口語的「半溝通」未必是為理解。 以使用芬蘭語的人來講,由於瑞典語是芬蘭公立學校所教導的科目,所有的芬蘭人基本上都懂瑞典語,他們便也可以讀懂一些丹麥語。然而,他們卻在口頭上完全無法理解丹麥語。以芬蘭人的標準來看,難道應該宣稱丹麥口語和瑞典口語是不一樣的「語言」,但是丹麥書面語卻是瑞典書面語的「方言」? === 不同個體的不同理解能力 === 此外,使用同個語言的不同個體,其實也擁有不儘然相同的「理解能力」。一個人如果具備多語能力,和只具備單一語言能力的人相比,她/他可能在理解沒正式學過的語言上,就更易於理解其他語言。以一個沒正式學過荷蘭語、但卻懂其他六種印歐語系語言(丹麥語、英語、德語、拉丁語、挪威語、瑞典語)的學者為例,由於精通多種語言,這個學者雖然完全沒有學過荷蘭語,卻多少可以理解些許荷蘭語。但是,對於只懂瑞典語的人而言,荷蘭語是另外的「語言」。 == 歷史語言學的看法 == 有很多歷史語言學者,則是從歷史發展角度著手,將「從某個歷史上比較久遠之溝通媒介發展出來的口語形式」稱之為「方言」。比如說,以這種觀點而言,屬於羅曼語族的語言就被視為是「拉丁語」的方言,而現代希臘語則被視為是「古希臘語」的方言。 === 基本觀唸的混淆 === 第一個難題是基本觀唸的混淆。自此觀之,假設甲語言衍生自乙語言,而乙語言又是衍生自丙語言的話,那麼,以乙語言為例,雖然它對甲語言而言是一種「語言」,而甲語言則是一種「方言」;但是,乙語言卻也同時是丙語言的「方言」,而丙語言則是一種「語言」。這種操作方式顯然會讓整個概念系統變得複雜而混淆不清。 === 和「相互理解性」概念未必相容 === 再者,以「歷史發展關係」當作標準所界定出來的「語言」和「方言」,其彼此之間卻不一定具備社會語言學者所強調的「相互理解性」。也就是說,在將「承傳關係」視為是判別語言或方言之主軸的時候,作為「子語言」的「方言」,和作為「母語言」的「語言」之間,卻不一定具有「相互理解性」。 === 語言變遷的不同速度 === 一個「語言」有可能會同時產生一個以上的「方言」,而這些「方言」又各自有不同的變化速度。於此情形下,或將有某兩個歷史發展關係上比較不親近的「方言」(根據歷史語言學者的定義),他們兩者之間的「相互理解性」,竟然比他們和其他歷史發展關係上比較親近之「方言」的「相互理解性」還要高。以同屬於羅曼語族的義大利語、西班牙語和法語為例。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之間的相似性,就比他們和法語之間的相似性高得多,雖然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無論是義大利語和法語之間的關係,或者是西班牙語和法語之間的關係,都比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之間的關係要密切的多。該現象的成因,正是法語在歷史上演變較快,而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較慢,所以他們兩者之間反而擁有更多共享的語彙。 == 用政治因素來理解所謂「方言」的概念 == 若無論「相互理解性」或「歷史發展關係」,都無法清楚地劃出「方言」和「語言」之界線,那根據多數語言學者的共識,造成這條界線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在語言「本身」,而是語言以外的其他政治和社會因素。在區別「方言」和「語言」時,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該語言的「標準化」程度。如果某種方言曾經被書面化(這通常是標準化的前提)、而且已經達成一定程度之標準化的話,就將其稱之為「語言」。 就曾宣稱,對他而言,「語言」就是「一種獨立的、標準化的變體 ……,而且有她們自己的生命」。以這種標準來看,這個世界上多數的既存語言,可能都無法被稱之為是一種語言。事實上,世界各地其實都存在著很多可能變成「語言」的方言。然而,如果論及歷史發展的現實,我們卻發現到多數的語言都沒有完成這個標準化的程式,而被人稱之為「方言」。相反地,只有某些特定的語言被某些人刻意選取出來,而成為所謂的「語言」。之所以某些語言最後變成「語言」,而其他語言最後變成「方言」,乃因那些菁英、國家機器的建構者以及教會代表的選擇,決定了一個語言是被稱之為「語言」或者是「方言」。 因此,所謂「方言」或「語言」的分類,其實反映的不是語言本身的優劣,而是語言使用者的相對政治權力。一個語言之所以被稱之為「語言」,那是因為使用這個語言的人掌握了政治決策的權力。相反地,一個語言之所以被稱之為「方言」,那是因為使用這個語言的人被剝奪了標準化其語言的權力。就像魏因賴希所宣稱的「語言就是擁有陸軍和海軍的方言」一樣,也用類似的方式對「語言」下定義:「語言就是擁有國界的方言」、「語言就是菁英所推銷的方言」。 === 研究方言的歷史變遷 === * 研究晚近兩三代人的變化:就地調查老派和新派方言。 * 研究時間跨度較長(如100年以上)的語音演變:記錄和分析不同歷史時期的本地方言的專著或字典互相比較(已經提供當時的音系),再跟今音比較。 * 趙日如《閩音斟疑》(載《中國語文》1980年第3期)研究福州話聲韻母的歷史演變,將中古以來福州話語音的歷史發展劃分為四個時期。 ** 第一期:中古至明後半期,以戚書為代表。 ** 第二期:明末至清初,以林書為代表。 ** 第三期:清至上世紀前半期,以1930年出版的《閩音研究》為代表。 ** 第四期:為上世紀後半期,特點是韻母進一步合併。 == 「方言」的研究書目舉隅 == (按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只收入專書,不收入書籍篇章及期刊論文) * Britain, David, and Jenny Cheshire. eds. 2003. Social Dialectology: In Honour of Peter Trudgill.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Pub. * Campbell, Lyle. 1998. Historical Linguistics.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 Cheshire, Jenny, and Dieter Stein. eds. 1997. Taming the Vernacular: From Dialect to Written Standard Language. 2nd ed. New York: Longman. * Escure, Genevieve. 1997. Creole and Dialect Continua: Standard Acquisition Processes in Belize and China (PRC). Amsterdam: J. Benjamins. * 廣戶惇,1986,方言語彙の研究:言語地理學と國語史との接點を求めて。東京都:風間書房。 * 弘文閣編輯室編輯,1986-1987,方言學研究論文集。日本肅蛛特別市:弘文閣。 * 黃金文,2001,方言接觸與閩北方言演變。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 * Kortmann, Bernd. eds. 2004. Dialectology Meets Typology: Dialect Grammar from a Cross-linguistic Perspective. 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 李如龍,1996,方言與音韻論集。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 林語堂等著,1975,方言專號: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週刊。臺北:東方文化書局。 * Linn, Michael D. eds. 1998. Handbook of Dialects and Language Variation. 2nd ed.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 Romaine, Suzanne. 1994. Language in Society: 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van Leuvensteijn, J. A., and Johannes Bernardus Berns. eds. 1992. Dialect and Standard Language: In the English, Dutch, German, and Norwegian Language Areas: Seventeen Studies in English or German. Amsterdam: Royal Netherlands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 * Wolfram, Walt, Carolyn Temple Adger, and Donna Christian. 1999. Dialects in Schools and Communitie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 Wolfram, Walt, and Donna Christian. 1989. Dialects and Education: Issues and Answer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 參考出處 == (按照作者姓氏漢語拼音順序排列) * Terralingua. nd. Language or Dialect? [online]. np: Terralingua, [cited 26 February 2005].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 * Wikipedia. 2005a. Dialect [online]. np: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24 February [cited 26 February 2005].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 * Wikipedia. 2005b. Dialect Continuum [online]. np: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4 February [cited 26 February 2005]. Available from World Wide Web: . * 周振鶴、遊汝傑,1986,方言與中國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參見 == * 方言學 * 語言 * 地方話 * 社會方言 * 個人方言 * 標準語(標準方言) * 漢語方言 * 德語方言 == 延伸閱讀 == == 外部連結 == * Terralingua:Language or Dialect? * 臺灣教育部異體字字典附錄-方言用字表 Category:方言 Category:語言學
攝氏溫標
攝氏溫標 是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溫標,符號為℃(°C),屬於公制單位。 攝氏溫標的規定是:在標準大氣壓,純水的凝固點(即固液共存的溫度)為0℃,水的沸點為100℃,中間劃分為100等份,每等份為1℃。 == 歷史 == 1742年,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將一大氣壓下的水的冰點規定為100°C,沸點定為0°C,兩者間均分成100個刻度,和現行的攝氏溫標剛好相反。這麼做是為了避免負號的產生。因為瑞典長年低於冰點以下,利用與現在相反的溫標可以避免產生負數。直到1744年攝氏溫標才由卡爾·林奈改為現行的攝氏溫標:冰點定為0°C,沸點定為100°C。 1954年的第十屆國際度量衡大會特別將此溫標命名為「攝氏溫標」,以表彰安德斯·攝爾修斯的貢獻。 目前,攝氏溫標為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採用的溫度單位。香港天文臺於1970年代開始,逐漸把氣溫記錄由華氏轉為攝氏。 == 換算 == 其他常用的溫度測量單位還有華氏溫標和熱力學溫標。 === 華氏溫度 === * 攝氏溫度和華氏溫度(°C 或 °F)兩種溫標的轉換公式為: :{} ^\circ \! \text {C} = \frac{5}{9} ({}^\circ \! \text {F} - 32) :{} ^\circ \! \text {F} = \frac{9}{5} {}^\circ \! \text {C} + 32 === 熱力學溫度 === * 攝氏溫度和熱力學溫標--{zh-cn:開爾文;zh-hk:開爾文;zh-tw:克耳文;}-(Kelvin, K)兩種溫標的轉換公式為: : {}\text {K} = {}^\circ \! \text {C} + 273.15 : {}^\circ \! \text {C} = \text {K} - 273.15 ===溫度間隔=== *非特異性溫度間隔的轉換公式: :{} 1 \,^\circ \! \text {F} = 1 \,^\circ \! \text {R} = \frac {5}{9} \,{}^\circ \! \text {C} = \frac {5}{9} \,{}\text {K} :例如: : \pm 1 \,^\circ \! \text {F} = \pm 0.5556 \,^\circ \! \text {C} === 範例 === *攝氏: *華氏: *熱力學溫標: == 符號 == 通常情況最好用「°C」,即「度數符號(,十進位制 176)」然後加上英文大寫字母“C”(),而非用相容概有 CJK 編碼的相容字元 ,十進位制 8451;後者在大部分字型都是全形字元。 ===輸入=== *Microsoft Windows:如想輸入℃(U+2103),要按不放,然後按小鍵盤(全鍵盤右方的數字區)的→→→,完成後放開鍵。如不方便輸入℃,可按不放,然後按小鍵盤的→→→,完成後放開鍵,然後再按+,然後便出來了「°C」。或可直接於系統工具中字元對應表(可直接於執行欄輸入charmap)中尋獲。 *麥金塔作業系統:以「愛爾蘭-延伸」輸入法為例,按++,然後再按+,就可以打出「°C」。而獨立的「℃」則可以透過字元檢視器輸入。 == 參考文獻 == Category:溫度單位 Category:國際單位制匯出單位 Category:可與國際單位制並用的單位 Category:18世紀發明
華氏溫標
華氏溫標(英語:Fahrenheit)是一種溫標,符號為℉。華氏溫標的定義是:在標準大氣壓下,冰的熔點為32℉,水的沸點為212℉,中間等分180份,每等分為華氏1度。 == 歷史 == 根據德國科學家華倫海特於1724年所寫的一篇期刊,他使用三個參考溫度來標示他的刻度。將溫度計放入由冰、水以及氯化銨所混合而成的鹽水中,量的刻度即為零度,因為這是當時能製造出最低溫度的物品。鹽水是一種製冷混合物,可以將溫度自動維持在華氏零度。第二個刻度是32度,為將溫度計放恰好有冰形成於表面的水中所量得的刻度。第三個刻度為96度,為將溫度計照含入口中,或夾在腋下時所量得的刻度。華倫海特表示,使用此一刻度,水銀約在600度時沸騰。 之後,其他科學家觀察到水的沸點比冰點約高180度,並決定重新定義華氏溫標,使得沸點剛好高於冰點180度。因為這個緣故,人體的正常體溫也修正成了98.6度,而不是原來的96度。 1970年代以前,英國及其前殖民地國家多使用華氏溫標,20世紀後期,全球絕大多數國家開始向國際單位制轉換,使用攝氏溫標替代了華氏溫標,到現在,只有美國、開曼群島、貝里斯等極少數國家和地區仍保留華氏溫標為法定計量單位。 在美國,華氏溫度普遍使用於日常生活,如天氣預報、廚房烤箱、冰箱等。美國支援保留華氏溫標的人提出的一個重要理由是它更加精確。與攝氏溫標相比,華氏溫標的一度要比攝氏溫標小,當精確到整數時,華氏溫標比攝氏溫標準確。另外,華氏溫標的0度比攝氏溫標0度要低,在表達常用溫度時,通常可以避免出現負數溫度。 == 換算 == ===公式=== :{}^\circ \mathrm{F} = \frac{9}{5}({}^\circ \mathrm{C}) + 32 :{}^\circ \mathrm{C} = \frac{5}{9}({}^\circ \mathrm{F} - 32) ===溫度間隔=== *非特異性溫度間隔的轉換公式: :{} 1^\circ F = 1 ^\circ R = \frac {5}{9} {}^\circ C = \frac {5}{9} K :例如: : \pm 1 ^\circ F = \pm 0.5556 ^\circ C == 參考文獻 == Category:溫度單位 Category:美國度量衡單位
國際實用溫標
國際實用溫標,是一個國際協議性溫標,它與熱力學溫標相接近,而且復現精度高,使用方便。國際計量委員會在18屆國際計量大會第七號決議授權予1989年會議透過了1990年國際溫標ITS-90。 == 溫度單位 == 熱力學溫度(符號為T)是基本物理量,它的單位為開爾文(符號為K),定義為水三相點的熱力學溫度的1/273.16。由於以前的溫標定義中,使用了與273.15K(冰點)的差值來表示溫度,因此現在仍保留這個方法。 根據定義,攝氏度的大小等於開爾文,溫差亦可以用攝氏度或開爾文來表示。 國際溫標ITS-90同時定義國際開爾文溫度(符號為T90)和國際攝氏溫度(符號為t90)。 == 國際溫標ITS-90的通則 == ITS-90由0.65K向上到普朗克黑體輻射定律使用單色輻射實際可測量的最高溫度。ITS-90是這樣制訂的,即在全量程中,任何溫度的T90值非常接近於溫標採納時T的最佳估計值,與直接測量熱力學溫度相比,T90的測量要方便得多,而且更為精密,並具有很高的復現性。 == ITS-90的定義 == *第一溫區為0.65K到5.00K之間,T90由3He和4He的蒸氣壓與溫度的關係式來定義。 *第二溫區為3.0K到氖三相點(24.5661K)之間T90是用氦氣體溫度計來定義。 *第三溫區為平衡氫三相點(13.8033K)到銀的凝固點(961.78℃)之間,T90是由鉑電阻溫度計來定義。它使用一組規定的定義固定點及利用規定的內插法來分度。 *銀凝固點(961.78℃)以上的溫區,T90是按普朗克輻射定律來定義的,復現儀器為光學高溫計。 Category:溫度單位
溫度
溫度是表示物體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微觀上來講是物體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溫度只能透過物體隨溫度變化的某些特性來間接測量,而用來量度物體溫度數值的標尺叫溫標。它規定了溫度的讀數起點(零點)和測量溫度的基本單位。溫度理論上的高極點是「普朗克溫度」,而理論上的低極點則是「絕對零度」。「普朗克溫度」和「絕對零度」都是無法透過有限步驟達到的。目前國際上用得較多的溫標有攝氏溫標(°C)、華氏溫標(°F) 、熱力學溫標(K)和國際實用溫標。 溫度是物體內分子間平均動能的一種表現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少數幾個分子甚至是一個分子構成的系統,由於缺乏統計的數量要求,是沒有溫度的意義的。 溫度出現在各種自然科學的領域中,包括物理、地質學、化學、大氣科學及生物學等。像在物理中,二物體的熱平衡是由其溫度而決定,溫度也會造成固體的熱漲冷縮,溫度也是熱力學的重要引數之一。在地質學中,巖漿冷卻後形成的火成岩是岩石的三種來源之一,在化學中,溫度會影響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大氣層中氣體的溫度是氣溫(atmospheric temperature),是氣象學常用名詞。它直接受日射所影響:日射越多,氣溫越高。 溫度也會影響生物體內許多的反應,恆溫動物會調節自身體溫,若體溫升高即為發熱,是一種醫學症狀。生物體也會感覺溫度的冷熱,但感受到的溫度受風寒效應影響,因此也會和周圍風速有關。 == 溫度計量 == 使用當代科學溫度計和溫度標記法進行溫度計量可以追溯到18世紀早期,加布裡埃爾·華倫海特使用了奧勒·羅默發明的溫度計(轉換成了水銀)和標記方式。華氏溫標仍然在美國日常生活中使用。 使用溫度計標定的溫度可以透過溫度換算轉換為多種溫度計量法。在當今世界大多數國家(除了貝里斯、緬甸、賴比瑞亞和美國外),攝氏溫標是最為廣泛的計量法。大多數科學家使用攝氏溫標,並在熱力學溫度上使用攝氏溫標演化出來的熱力學溫標,其起始點 = (絕對零度)。在美國,工程領域、高科技行業以及美國聯邦規格(民用和軍用)上也會使用熱力學溫標和攝氏溫標。在美國的其他一些工程領域,針對諸如燃燒等熱力學相關標準時也會使用蘭金溫標(對華氏溫標的調整)。 === 單位 === 在國際單位制中,溫度的最基本單位是開爾文,其符號為K。 在日常使用中,一般為了方便起見都會將其轉換為攝氏溫標,其中接近水的冰點,則為水在海拔0M的沸點。由於液態的水滴會出現在低於零度的雲層中,因此更好的定義是冰的融化點。在這種溫標下,1攝氏度和溫度變化是一樣的。 根據國際協議,The kelvin in the SI Brochure 熱力學溫標和攝氏溫標都透過兩個固定點定義:的絕對零度和三相點。絕對零度被定義為及。在該溫度下,所有經典分子運動都會停止,處於經典模型下的完全靜止狀態。在量子結構下,在絕對零度下仍然有運動和能量,被稱為零點能量。物質處於其基態,不包含熱能。水的三相點則被定義為和。 而美國廣泛使用的華氏溫標中,水的冰點為32 °F,沸點為212 °F。 ==== 轉換 ==== 下面的表格展示了各溫標如何轉換為攝氏溫標。 從攝氏溫標轉換 轉換為攝氏溫標 華氏溫標 [°F] = [°C] ×  + 32 [°C] = ([°F] − 32) ×  熱力學溫標 [K] = [°C] + 273.15 [°C] = [K] − 273.15 蘭金溫標 [°R] = ([°C] + 273.15) ×  [°C] = ([°R] − 491.67) ×  德利爾溫標 [°De] = (100 − [°C]) ×  [°C] = 100 − [°De] ×  牛頓溫標 [°N] = [°C] ×  [°C] = [°N] ×  列氏溫標 [°Ré] = [°C] ×  [°C] = [°Ré] ×  羅氏溫標 [°Rø] = [°C] ×  + 7.5 [°C] = ([°Rø] − 7.5) ×  == 溫度對自然的影響 == 溫度對音速、空氣密度、聲阻抗有顯著影響。 不同溫度對音速、空氣密度、聲阻抗的影響。 不同溫度對音速、空氣密度、聲阻抗的影響。 不同溫度對音速、空氣密度、聲阻抗的影響。 不同溫度對音速、空氣密度、聲阻抗的影響。 溫度(°C) 音速(m/s) 空氣密度(kg/m³) 聲阻抗(s/m³) −10 325.4 1.341 436.5 −5 328.5 1.316 432.4 0 331.5 1.293 428.3 5 334.5 1.269 424.5 10 337.5 1.247 420.7 15 340.5 1.225 417.0 20 343.4 1.204 413.5 25 346.3 1.184 410.0 30 349.2 1.164 406.6 == 溫度範例 == 溫度 溫度 黑體電磁輻射峰值輻射波長The cited emission wavelengths are for black bodies in equilibrium. CODATA 2006 recommended value of used for Wien displacement law constant b. 開爾文 攝氏度 黑體電磁輻射峰值輻射波長The cited emission wavelengths are for black bodies in equilibrium. CODATA 2006 recommended value of used for Wien displacement law constant b. 絕對零度(嚴格按照定義) 0 K −273.15 °C 無 目前達到的最低溫度 100 pK  °C 29,000 km 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最低溫2003年,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者在實驗中得到了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最低溫度450 ±80 pK。參考資料:Cooling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Below 500 Picokelvin, A. E. Leanhardt et al., Science 301, 12 Sept. 2003, p. 1515. It's noteworthy that this record's peak emittance black-body wavelength of 6,400 kilometers is roughly the radius of Earth. 450 pK  °C 6,400 km 1毫開(嚴格按照定義) 0.001 K −273.149 °C  m(廣播,調頻波段)在103.456 MHz頻率下,峰值輻射波長為 m。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2.7 K -270.45 °C 1.063 mm(微波) 維也納標準平均海水的三相點(嚴格按照定義) 273.16 K 0.01 °C 10,608.3 nm(長波紅外線) 水的沸點 373.1339 K 99.9839 °C 7,766.03 nm(中波紅外線) 電燈泡 2500 K ≈2,200 °C 1,160 nm(接近紅外線) 氧炔焰 3600 K ≈3,300 °C 可見光 太陽可見表面於2002年測量,有±3凱爾文的誤差。1989年的測量結果 為5,777.0±2.5 K。參考資料:Overview of the Sun (Chapter 1 lecture notes on Solar Physics by Division of Theoretical Physics, Dept. of Phys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Helsinki). 5,778 K 5,505 °C 501.5 nm(綠-藍光) 閃電 28 kK 28,000 °C 100 nm(遠紫外線光) 太陽核心 16 MK 1600萬 °C 0.18 nm(X射線) 核武器(最高溫度)350 MK的數值是指氫彈的最高燃燒溫度。原子彈的最高溫度大概在50到100 MK。參考資料:Nuclear Weapon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3.2.5 Matter At High Temperatures. Link to relevant Web page. All referenced data was compiled from publicly available sources. 350 MK 3.5億 °C 8.3×10−3 nm(伽馬射線) 桑迪亞國家實驗室Z machineIn fact, the iron and manganese ions in the plasma averaged 3.58±0.41 GK (309±35 keV) for 3 ns (ns 112 through 115). Ion Viscous Heating in a Magnetohydrodynamically Unstable Z Pinch at Over Kelvin , M. G. Haines et al.,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96 (2006) 075003. Link to Sandia's news release. 2 GK 20億 °C 1.4×10−3 nm(伽馬射線) 大質量恆星最後一天的核心大質量(>8–11倍太陽質量)恆星核心溫度離開赫羅圖上主序帶進入燃燒矽-28的α過程(持續1天),依照下列順序演變為重核元素:硫–32 →氬–36 →鈣–40 →鈦–44 →鉻–48 →鐵–52 →鎳–56。在完成該序帶後數分鐘內,該恆星爆炸成為II型超新星。參考資料:Stellar Evolution: The Life and Death of Our Luminous Neighbors (by Arthur Holland and Mark Williams of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Link to Web site .更多資料可以參見這裡 ,以及這裡 ,另外還有來自NASA的有關星體的準確論述 。 3 GK 30億 °C 1×10−3 nm(伽馬射線) 融合中的雙中子星系統Torus Formation in Neutron Star Mergers and Well-Localized Short Gamma-Ray Bursts , R. Oechslin et al. of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Astrophysics. , arXiv:astro-ph/0507099 v2, 22 Feb. 2006. An html summary . 350 GK 3500億 °C 8×10−6 nm(伽馬射線) Results of research by Stefan Bathe using the PHENIX detector on the 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 at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in Upton, New York, U.S.A.  Bathe has studied gold-gold, deuteron-gold, and proton-proton collisions to test the theory of quantum chromodynamics, the theory of the strong force that holds atomic nuclei together.  Link to news release. 1 TK 1兆 °C 3×10−6 nm(伽馬射線) CERN質子-核碰撞How do physicists study particles? by CERN . 10 TK 10兆 °C 3×10−7 nm(伽馬射線) 宇宙在大爆炸之後5.391×10−44 s 1.417×1032 K 1.417×1032 °C 1.616×10−26 nm(普朗克長度) *維也納標準平均海水在一個標準大氣壓(101.325 kPa)下,根據熱力學溫度兩點的定義。 * 2500 K值為約數,在熱力學溫標和攝氏溫標之間273.15 K的差值被約為300 K,以避免攝氏度值的假精確問題。 *針對一個真正的黑體(鎢燈絲並不是)。鎢燈絲的輻射比短波要略長,因此看起來更白。 *有效光球溫度。在熱力學溫標和攝氏溫標之間273.15 K的差值被約為273 K,以避免攝氏度值的假精確問題。 *在熱力學溫標和攝氏溫標之間273.15 K的差值已經忽略不計。 *針對一個真正的黑體(等離子體並不是)。 ==溫度測量== 由於溫度會對體積、密度、聲速、阻抗等物理量產生影響,因此可以透過測量這些物理量數值的變化來測量溫度。目前溫度測量的方法有數十種,按照測量原理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膨脹測溫法,是採用幾何量(體積、長度)作為溫度的標誌。如水銀溫度計的測量範圍大約是-30~300°C,酒精溫度計的測量範圍大約是-115~110℃, *電學測溫法,是採用某些隨溫度變化的電阻等電學量作為溫度的標誌。電阻溫度計多用於低於600℃的場合,熱電偶溫度計測量範圍一般在1600℃以下,此外還有半導體熱敏電阻溫度計。 *磁學測溫法,是根據順磁物質的磁化率與溫度的關係來測量溫度,常用在超低溫(小於1K)測量中。 *聲學測溫法,採用聲速作為溫度標誌(聲速的平方與溫度成正比)。主要用於低溫下熱力學溫度的測定。 *頻率測溫法,根據物體固有頻率的變化來測量溫度。石英晶體溫度計的解析度可達萬分之一攝氏度。 *光學測溫法,是根據黑體輻射來測量溫度。如紅外線溫度計。 *密度測溫法,如伽利略溫度計。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Category:溫度 Category:基本物理概念 Category:物理量 Category:熱力學 Category:傳熱 Category:態函式 Category:日語借詞
瀏陽市
瀏陽市 拼音:Líuyáng Shì 瀏陽市 拼音:Líuyáng Shì 瀏陽在湖南的位置 瀏陽在湖南的位置 概況 概況 國家 省份 湖南省 地區 長沙市 區劃型別 縣級市 行政駐地 關口街道 名稱來歷 治所處瀏水之陽得名 歷史 歷史 建市時間 1993年1月16日 建市前名稱 瀏陽縣、劉陽縣 成立時間 漢建安十四年(209年)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 鄉級區劃(2011) 4街道、27鎮、6鄉 村級區劃(2009) 318個行政村和83社群 人文 人文 人口(2010)-戶籍人口常住人口 湖南縣市第1位1,407,1042020年142.94萬 方言 贛語宜瀏方言湘語長沙方言客家話 地理 地理 面積 5,007.75公里²(湖南第2位) 毗鄰縣市 江西上栗縣江西宜春袁州區江西銅鼓縣、萬載縣平江縣、長沙縣株洲荷塘區株洲縣、醴陵市 經濟 經濟 百強縣(市)排名 第65位(2010) GDP總量(2010) -本幣-摺合美元 湖南縣市第2位556.77億元 82.25億美元 其他 其他 區劃程式碼 430181 長途區號 0731- 郵政編碼 4103XX 車牌首號 湘A- 瀏陽在長沙的位置 瀏陽在長沙的位置 入口網站 入口網站 http://www.liuyang.gov.cn http://www.liuyang.gov.cn 瀏陽市為中國湖南省下轄縣級市,位於湖南東北部、長沙市東部,毗鄰江西省,由長沙地級市代管。瀏陽市為較具實力的縣市之一,地緣上,瀏陽市東部依次與江西省上栗縣、宜春袁州區、銅鼓縣和萬載縣接壤,北部與平江縣相鄰,西部與長沙縣交界,南部與株洲荷塘區、株洲縣和醴陵市相連。全市總面積5,007.75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約143萬人,區人民政府駐關口街道。 == 歷史 == 從1991年於永安中學建設工地出土的文物考證,最遲在15到20萬年前的的舊石器時代,瀏陽境內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東漢建安14年(209年)始置縣,設治於居陵(今官渡北)。唐遷至淮川(今淮川街道境),元元貞元年(1295年)復遷至居陵,升為“瀏陽州”。明代洪武2年(1369年)降為“瀏陽縣",治所再遷至淮川。 東漢時孫權析臨湘置“劉陽”,三國吳屬長沙郡,瀏陽為孫權四俸邑之一《三國志·吳志·周瑜傳》。南朝劉宋時改為“瀏陽”名沿用至今。隋大業3年瀏陽廢縣入長沙,唐景龍2年(708年)復置。瀏陽自隋唐屬潭州,明清屬長沙府,民國26年屬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1949年第一行政督察區改為長沙專區,瀏陽從屬長沙專區;1952年長沙專區改名湘潭專區,瀏陽從屬湘潭專區(後相繼改名“湘潭地區”),1983年2月,湘潭地區撤銷,瀏陽劃歸長沙市。1993年1月16日,撤“瀏陽縣”設縣級瀏陽市。 == 行政區劃 == 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27個鎮、1個鄉: 。 瀏陽的行政區劃,歷代不一,變化亦大,元代以前尚無史可考。據明嘉靖《瀏陽縣誌》載,自明代開始,瀏陽縣下設鄉里制,轄四鄉,洪武初編戶75裡3坊,嘉靖時併為48裡2坊。清代縣下改為都甲,全縣計63都、500甲;清咸豐3年(1853年)設團防,全縣劃為21大團,294小團。 民國初年襲用團防制,民國22年(1933年)改設鄉保,全縣40鄉(鎮),下設416保、6479甲。其間在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的1930年至1932年,瀏陽大部分地區建立了縣、區和鄉蘇維埃政權。1949年7月全境建立新政權後,仍用舊鄉保,設東南西北四大辦事處。1950年9月,廢鄉保,設11區1鎮,下屬152鄉,再下設289村。1956年撤區並鄉,縣轄64鄉3鎮,下屬1549個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93個高階農業生產合作社。1958年1月裁撤3鄉2鎮,下屬1178個高階農業生產合作社,8216個生產隊;冬撤鄉建政社合一之人民公社17個,下設211個大隊,3060個生產隊。1961年3月調整社隊規模,全縣下轄61公社,1075個大隊,12904個生產隊。1980年,全縣11區2鎮(城關鎮與永和鎮)、下設65個公社、986大隊和9972個生產隊。1983年2月撤銷“公社”恢復鄉村制度,全縣下轄建13區(含2區級鎮)、65鄉和922村1983年為止的瀏陽區劃沿革資訊來源於《瀏陽縣誌》。1990年,瀏陽市轄11縣轄區,62鄉5鎮(其中包括城關鎮和永和鎮2區級鎮),1006村和13社群(居民委員會),13073村民組和77居民組,11個縣轄區分別為城郊區、北盛區、大圍山區、大瑤區、古港區、官渡區、沙市區、社港區、文家市區、張坊區和鎮頭區,2區級鎮為城關鎮和永和鎮。1995年撤區並鄉後調整為36個鄉鎮和4個街道;2005年赤馬、山田和白沙3鄉鎮撤銷,全市下轄33個鄉鎮和4個街道。2004年村級區劃調整,到2009年,全市下轄下轄33個鄉鎮和4個街道,83個社群和318個行政村。2015年,根據瀏陽市鄉鎮區劃調整方案,楊花鄉和大瑤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大瑤鎮;七寶山鄉、永和鎮成建制合併設立永和鎮;三口鎮、古港鎮成建制合併設立古港鎮;溪江鄉、關口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關口街道;太平橋鎮、集裡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集裡街道。本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後,瀏陽市現轄淮川、集裡、荷花、關口4個街道,蕉溪、小河2個鄉, 古港、高坪、沿溪、官渡、永和、達滸、大圍山、張坊、澄潭江、中和、文家市、大瑤、金剛、葛家,棖衝、鎮頭、普跡、官橋、柏加、洞陽、永安、北盛、沙市、淳口、龍伏、社港26個鎮。2018年6月蕉溪鄉撤鄉建鎮。 瀏陽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瀏陽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瀏陽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瀏陽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瀏陽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瀏陽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瀏陽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瀏陽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區劃 面積 人口 區劃程式碼 郵編 行政駐地 行政村 社群 瀏陽市 5007.75 138 430181 410300 關口街道 318 83 關口街道 70.6 2.34 430181004 410300 長興社群 4 3 荷花街道 133.5 4.18 430181003 410300 金沙南路 10 3 淮川街道 5.4 6.20 430181001 410300 金沙中路 8 集裡街道 55.4 2.43 430181002 410300 金沙北路 7 5 柏加鎮 50.0 2.14 430181123 410321 柏南街 4 1 北盛鎮 78.4 5.25 430181118 410324 人民路 13 2 棖衝鎮 186.2 4.25 430181114 410316 新華南路 9 2 澄潭江鎮 159.1 5.87 430181121 410314 瀏文大街 12 2 淳口鎮 232.1 6.20 430181101 410326 淳農路 16 3 達滸鎮 185.5 2.54 430181106 410305 達正中路 8 2 大圍山鎮 402.1 2.67 430181103 410309 復興巷 15 2 大瑤鎮 73.8 5.73 430181110 410312 百姓廣場 6 4 洞陽鎮 105.5 3.67 430181124 410323 府前街 6 5 高坪鎮 257.5 3.57 430181204 410302 志民路 16 1 古港鎮 154.2 3.62 430181108 410301 桐坑北路 10 3 官渡鎮 106.2 2.86 430181104 410304 正東街 5 3 官橋鎮 87.8 2.66 430181208 410318 官橋 9 1 金剛鎮 79.9 5.62 430181111 410313 慶泰路 7 3 龍伏鎮 132.2 4.44 430181120 410327 望峰路 10 2 普跡鎮 176.5 4.15 430181116 410318 新府路 9 3 三口鎮 55.5 2.18 430181203 410306 東盈村 6 1 沙市鎮 209.4 6.52 430181100 410325 書院路 15 4 社港鎮 175.4 4.40 430181102 410327 新港南路 13 3 太平橋鎮 99.8 2.02 430181113 410317 景泰路 4 2 文家市鎮 156.4 4.67 430181112 410315 創業大道 11 1 沿溪鎮 119.7 2.91 430181107 410304 花城大道 5 3 永安鎮 112.2 6.05 430181117 410323 新河路 9 4 永和鎮 62.6 2.38 430181109 410306 永寶村 6 1 張坊鎮 319.8 3.09 430181105 410308 李白路 8 2 鎮頭鎮 158.8 5.51 430181115 410319 振興路 11 2 中和鎮 153.2 2.15 430181122 410315 蒼雅路 7 2 葛家鄉 106.8 2.01 430181207 410317 馬家灣 8 蕉溪鄉 87.4 2.69 430181211 410324 高升 6 七寶山鄉 172.2 1.60 430181202 410300 鐵山 8 溪江鄉 90.6 2.10 430181205 410301 溪江村 9 小河鄉 111.8 1.49 430181201 410308 田心村 7 楊花鄉 75.6 2.40 430181206 410312 學文街 9 1995年瀏陽撤區並鄉前縣轄區及其所轄鄉鎮分佈(11縣轄區、67鄉鎮,其中2區級鎮) 1995年瀏陽撤區並鄉前縣轄區及其所轄鄉鎮分佈(11縣轄區、67鄉鎮,其中2區級鎮) 1995年瀏陽撤區並鄉前縣轄區及其所轄鄉鎮分佈(11縣轄區、67鄉鎮,其中2區級鎮) 1995年瀏陽撤區並鄉前縣轄區及其所轄鄉鎮分佈(11縣轄區、67鄉鎮,其中2區級鎮) 區劃 鄉數量 鎮數量 下轄鄉鎮 合計 62 5 67鄉鎮(其中2區級鎮),11縣轄區 城關鎮 1 永和鎮 1 城郊區 8 荷花鄉、牛石鄉、青草鄉、棖衝鄉、葛家鄉、集裡鄉、太平橋鄉、關口鄉 古港區 7 1 古港鎮,三口鄉、寶蓋鄉、溪江鄉、高坪鄉、石灣鄉、船倉鄉、楊潭鄉 官渡區 6 官渡鄉、大光鄉、達滸鄉、沿溪鄉、七寶山鄉、昇平鄉 沙市區 6 沙市鄉、赤馬鄉、秀山鄉、淳口鄉、山田鄉、路口鄉 北盛區 6 1 永安鎮,北盛鄉、烏龍鄉、蕉溪鄉、豐裕鄉、洞陽鄉、砰山鄉 文家市區 3 1 文家市鎮,山棗潭鄉、巖前鄉、中和鄉 大瑤區 6 大瑤鄉、金剛鄉、楊花鄉、山下鄉、大聖鄉、澄潭江鄉 張坊區 5 張坊鄉、上洪鄉、人溪鄉、鳳溪鄉、小河鄉 鎮頭區 7 鎮頭鄉、柏加山鄉、北星鄉、官橋鄉、普跡鄉、躍龍鄉、金江鄉 大圍山區 4 大圍山鄉、東門鄉、白沙鄉、中嶽鄉 社港區 4 社港鄉、大洛鄉、泮春鄉、龍伏鄉 瀏陽1995年撤區並鄉及其之後的區劃調整 瀏陽1995年撤區並鄉及其之後的區劃調整 瀏陽1995年撤區並鄉及其之後的區劃調整 瀏陽1995年撤區並鄉及其之後的區劃調整 序號 現行區劃 原區劃 備註 1 關口街道 原城郊區關口鄉 2 荷花街道 原城郊區荷花鄉和牛石鄉 3 淮川街道 原城關鎮 4 集裡街道 原城郊區集裡鄉 5 柏加鎮 原鎮頭區柏加鄉 6 北盛鎮 原北盛區北盛鎮(1993年改北盛鄉建鎮)和烏龍鄉 7 棖衝鎮 原城郊區棖衝鎮(棖衝鄉建鎮)、青草鄉 8 澄潭江鎮 原大瑤區澄潭江鄉、山下鄉和大聖鄉 9 淳口鎮 原沙市區淳口鄉和路口鄉 2005年山田鄉併入 10 達滸鎮 原官渡區達滸鄉 11 大圍山鎮 原大圍山區大圍山鎮(1993年改東門鄉建鎮)、大圍山鄉和中嶽鄉 2005年白沙鄉併入 12 大瑤鎮 原大瑤區大瑤鎮(1993年改大瑤鄉建鎮) 13 洞陽鎮 原北盛區洞陽鄉和坪山鄉 14 高坪鎮 原古港區高坪鄉、船倉鄉、石灣鄉和楊潭鄉 後改鎮 15 古港鎮 原古港區古港鎮和寶蓋鄉 16 官渡鎮 原官渡區官渡鎮(官渡鄉改) 17 官橋鎮 原鎮頭區官橋鄉 後改鎮 18 金剛鎮 原大瑤區金剛鎮(1993年改金剛鄉建鎮) 19 龍伏鎮 原社港區龍伏鄉和泮春鄉 後改鎮 20 普跡鎮 原鎮頭區普跡鎮(1993年改普跡鄉建鎮)和金江鄉 21 三口鎮 原古港區三口鄉 22 沙市鎮 原沙市區沙市鎮(1993年改沙市鄉建鎮)和秀山鄉 2005年赤馬鎮併入 23 社港鎮 原社港區社港鎮(1993年改社港鄉建鎮)和大洛鄉 24 太平橋鎮 原城郊區太平橋鄉 25 文家市鎮 原文家市區文家市鎮(改文家市鄉建鎮)和巖前鄉 26 沿溪鎮 原官渡區沿溪鎮(改沿溪鄉建鎮)和大光鄉 27 永安鎮 原北盛區永安鎮和豐裕鄉 28 永和鎮 永和鎮 29 張坊鎮 原張坊區張坊鎮(改張坊鄉建鎮)、上洪鄉和人溪鄉 30 鎮頭鎮 原鎮頭區鎮頭鎮(1993年改鎮頭鄉建鎮)、嶽龍鄉和北星鄉 31 中和鎮 原文家市區中和鄉和山棗潭鄉 32 葛家鄉 原城郊區葛家鄉 33 蕉溪鄉 原北盛區蕉溪鄉 34 七寶山鄉 原官渡區七寶山鄉和昇平鄉 35 溪江鄉 原古港區溪江鄉 36 小河鄉 原張坊區小河鄉和鳳溪鄉 37 楊花鄉 原大瑤區楊花鄉 赤馬鎮 原沙市區赤馬鄉 2005年撤銷併入沙市鎮 白沙鄉 原大圍山區白沙鄉 2005年撤銷併入大圍山鎮 山田鄉 原沙市區山田鄉 2005年撤銷併入淳口鎮 == 地理 == 瀏陽位於湖南省東部偏北、瀏陽河中上游,地理座標為北緯27°51′—28°34′,東經113°10′—114°15′,東西寬105.8公里,南北長80.9公里;轄域總面積5,007.75平方公里。瀏陽地處幕阜─羅霄山脈北段連雲山及九嶺山之間的山丘盆谷區,地勢四面環山,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佔53%,丘陵佔25%,崗地平原佔21%,水面佔1%。地形上東北高、西南低,山地、丘陵、盆地交錯、河流縱橫。瀏陽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溫17.3℃,年降水量1562毫米。境內106國道和319國道過境,瀏陽河、撈刀河、南川河可常年通航。轄境北與平江縣接壤,東與江西省銅鼓、萬載、宜春袁州區和上慄交界,南與醴陵、株洲縣和株洲荷塘區毗鄰,西與長沙縣為鄰,處於長沙、株洲、湘潭與江西交匯地帶,距長沙主城區約50公里。 城鎮化率至2013年為53.38%。 == 交通 == * 過境。 * 過境。 * 過境。 * 過境。 * 過境。 * 過境。 * 過境。 == 人口 == 根據湖南省長沙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瀏陽市常住人口為1429384人,男性人口占比51.2%,女性人口占比48.8%,年齡結構中0-14歲佔比18.88%,15-59歲佔比62.15%,60歲以上佔比18.97%,65歲以上佔比13.85%。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瀏陽市常住人口1,278,928人,年末登記的戶籍總人口為1,407,104人,向外輸出人口近13萬人。戶籍人口中,農業人口1,252,238人,非農業人口154,86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5‰。全市有30萬以上的客家人,其祖先系由廣東省梅州遷入。 ==婦女權益== 2008年起全國婦聯和聯合國人口基金協作,在瀏陽市三個鄉鎮和河北承德縣為全國唯二試點,建立全國唯二針對中國性暴力的試點法院、政府熱線。2011年舉行中國性侵問題調查,為全國立法提供依據。 == 語言 == 傳統上,瀏陽有贛語、新湘語和客家話三大方言區,即江西方言區、長沙方言區和客家方言區,江西方言區主要分佈於瀏陽城區、北鄉、東鄉、南鄉一帶,屬於贛語宜瀏方言,為分佈最廣的語言,也是瀏陽轄域內主要交際語言,即所謂“瀏陽話”。長沙方言區主要分佈在瀏陽西鄉的普跡、鎮頭、柏加、官橋、葛家、洞陽和棖衝及北鄉的北盛、永安,這一帶屬於新湘語長沙方言,但與長沙城區方言略有不同,被稱為“西鄉話”,瀏陽西鄉話與長沙縣話比較接近。客家方言區主要分佈於地處“東鄉”山區的大圍山地區,包括大圍山鎮、小河、張坊、官渡、七寶山、中和等鄉鎮,被本地人稱為“客姓話”或“東鄉話”,與廣東梅州的客家話幾乎同出一轍。 == 經濟 == thumb|250px|right|胡耀邦銅像。 2015年其綜合競爭力位居湖南省各縣(市)的第2位、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的第28位 ,瀏陽也是湖南省第6大、全國第51大肉類生產大縣市。2014年GDP總量1,013億元(合165億美元)瀏陽市2014年指標出自《瀏陽市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居湖南縣市第2位長沙統計資訊網 :《2010年長沙市各區縣(市)主要經濟社會指標完成情況》。 2010年,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7元,比全國農民平均高1倍;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58元,稍高於全國城鎮平均。 瀏陽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經濟作物主要為烤煙、藥材、蔬菜種植、油茶和花卉栽培;已探明和開採自然資源主要有有海泡石、菊花石、煤炭和磷礦。工業主要包括花炮、生物製藥、食品加工等支柱產業,花炮進入國際市場已有百餘年曆史,早在光緒年間已銷往香港、澳門、南洋諸國,成為傳統名牌和支柱產業,“瀏陽花炮”已獲原產地域產品保護和中國馳名商標中國瀏陽網:瀏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 。2010年,瀏陽轄區內生產總值556.77億元(82.25億美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1.69億元(7.64億美元),第二產業增加值379.05億元(55.99億美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26.03億元(18.62億美元)。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0.06億元(11.83億美元),農業除糧食生產外,烤煙年產量達到13,167萬噸。全市工業總產值902.89億元(133.38億美元),產值過億元企業89家。花炮產業銷售總額124.3億元(18.4億美元),花炮產業稅收9.7億元;生物醫藥園工業總產值170.82億元(25.23億美元)。自營出口額3.9億美元,財政總收入33.24億元,其中花炮稅收佔29%。全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7元(1,588美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58元(3,140美元)。 ===農業=== 瀏陽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是湖南產糧大縣(市)。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蔬菜、花卉、油茶為主,水果、玉米、竹筍與楠竹、藥材等經濟類作物具備一定規模,養殖業領域,除傳統的牲豬飼養外,黑山羊、蜂業已具備一定的競爭力。瀏陽曾先後獲得“中國花木之鄉”、“中國紅桎木之鄉”。農業產業區域分佈上,分為以東區水果為重點的綠色產業帶、以西區花卉苗木為重點的彩色產業帶、以北區菸葉為重點的金色產業帶,逐步形成了以糧食、蔬菜、烤煙、花卉為龍頭的農業經濟模式。瀏陽是糧食百強縣(市)之一,也是以牲豬與黑山羊飼養為主的肉類生產大縣。全市蔬菜總產量達304,239噸,位居湖南第二位。肉類產量80,450噸,在全國排名第21位。瀏陽市富有地方特色的黑山羊產銷實現了規模化經營,黑山羊養殖量超過70萬頭。 ===花炮產業=== 瀏陽花炮生產有1400多年曆史。北宋時期瀏陽花炮曾達到了第一個鼎盛時期,清代(1723年)瀏陽花炮成為貢品。1875年開始,瀏陽花炮開始出口至日本、朝鮮、印度、伊朗、英國、美國和俄羅斯等國,20世紀90年代,花炮的出口佔瀏陽出口總額的90%以上。花炮為高危產業,瀏陽早期花炮生產科技含量低,在國內外市場所佔份額漸漸曾一度萎縮。如1998年,中國國內規範渠道的花炮銷售總額為30億元,瀏陽僅佔3億元;外銷量雖然達到9億元,居全國第一,但全球花炮銷售總額約有90億元人民幣,瀏陽花炮市場份額僅不足15%。 從1998年起,瀏陽開始進行行業整合和技術升級,強制性取締近萬家非法生產的手工作坊,制定花炮生產強制性安全技術標準。與國內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聯合,開發出高科技含量的環保、安全煙花。2001年8月28日,瀏陽花炮作為全球第一支花炮股票在上海成功上市。2003年,瀏陽成功地取得巴西16公里尼羅伊跨海大橋大型焰火燃放專案的審批權,並投資100多萬美元在巴西征購土地1000多畝,興建鞭炮煙花生產基地;全球30多家煙花巨頭均在瀏陽設有辦事處。 瀏陽花炮為傳統產業,也是支柱產業,其繁盛期是20世紀80年代至今,目前已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鏈。以2009年為例,2009年瀏陽共有花炮生產經營企業1,048家,其中花炮生產企業892家、花炮經營公司156家;共有花炮原材料企業926家(含黑火藥、引火線企業)。瀏陽的花炮及原材料生產經營企業佔全國花炮及原材料生產經營企業的60%。全年產量3,584萬箱,花炮產業的總產值110.96億元,其中內銷額57.34億元,出口1,436萬箱22.98億元,相關產業實現產值30.64億元。整個產業鏈創稅收9.06億元。瀏陽花炮在國內和國外的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50%和57%。瀏陽煙花燃放企業共承接各類焰火燃放1000多場,燃放總額達10億餘元,佔國內燃放市場份額的70%以上。瀏陽花炮產業鏈為瀏陽全市提供了30萬個工作崗位,年發放社會工資約36億元,佔瀏陽全年GDP的8.6%。截止2009年,全市共有花炮技術人員5142人,專業燃放技術人員3702人。2010年,瀏陽花炮產業銷售總額124.3億元,稅收9.7億元。 瀏陽建有全國唯一的花炮技術專業學校,長沙職業技術學院設立了花炮藝術系,開設了花炮營銷、花炮生產大專班。國家級的長沙市瀏陽花炮工程技術中心、省級花炮工程技術中心、國家級煙花爆竹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全國煙花爆竹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長沙)花炮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均落戶瀏陽。瀏陽花炮產業與南京理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國防科技大學等國內十多所高等院校建立了長期友好的合作關係,共同承擔花炮產業多項重大創新課題的研究。國際煙花協會駐於瀏陽,員單位分佈於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瀏陽是全國花炮原輔材料集散中心,形成了以大瑤、集裡為主體的原輔材料專業市場,年花炮原輔材料交易額達50多億元。1986年,瀏陽代表中國參加摩納哥國際焰火大賽獲得冠軍,新中國建國50週年、60週年、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大型活動的焰火燃放均由瀏陽燃放企業為主體負責焰火的燃放, 目前已制定並頒佈的44個煙花爆竹生產、管理、燃放等國家標準是結合並採納吸收瀏陽花炮產業先進的生產、管理、燃放實際經驗,由湖南煙花爆竹產品安全質量監督檢驗檢測中心和瀏陽市花炮企業共同制定。目前,瀏陽花炮產業已有“瀏陽花炮”、“東信煙花”、“慶泰煙花”三個中國馳名商標,另外還有40多個湖南省著名商標和湖南省名牌產品。“瀏陽花炮製作技藝”已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瀏陽花炮”證明商標透過馬德里國際商標註冊體系在79個國家和地區受到保護。制定了嚴於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瀏陽花炮”省級地方標準。2010年,瀏陽市政府出臺促進花炮產業發展的決定,設立花炮產業發展基金,獎勵和扶持花炮產業的發展花炮產業相關內容:參考《“十一五”瀏陽市對外經濟貿易發展規劃》、《瀏陽市“十二五”規劃:花炮產業叢集發展規劃》和《瀏陽市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生物製藥=== 瀏陽的生物製藥集中於以瀏陽生物醫藥園為核心的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瀏陽生物醫藥園成立於1998年1月,位於洞陽鎮境內,是湖南省唯一的醫藥專業開發區,同時還是國家火炬計劃生物醫藥基地、國家醫藥出口基地、國家長沙生物產業基地及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與長沙市政府合作共建的唯一國際醫藥產業園。園區在醫藥專業化服務的基礎上成立了湖南醫藥產業化服務中心、湖南醫藥科技創業中心、醫藥公共實驗室和公共藥廠、湖南中南醫藥物流中心,並全面啟動了湖南實驗動物中心、湖南GAP藥材基地的建設。園區規劃總面積28平方公里,已建成8平方公里,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1億元、製藥及相關企業投入35億元。醫藥園現有製藥企業60家,其中27家透過GMP認證,是中國製藥工業企業數量最多、醫藥劑型最豐富、新藥品種最集中的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2005年實現總產值35億元,2010年,瀏陽生物醫藥園總產值達到170.82億元,財政與稅收5.2億元瀏陽製藥產業相關資料來源於湖南經濟技術協作網:《湖南瀏陽生物醫藥產業園區》 和長沙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官方網站 相關資料,年度經濟資料來源統計公報。 == 自然資源與特產 == 大圍山自然保護區的相思鳥為名貴觀賞鳥。礦產有煤、鎢、硫、磷、重晶石等。工業以農業機械、化肥等為主。瀏陽豆豉、瀏陽夏布、瀏陽花炮、黑山羊等為傳統名特產。菊花石雕等為著名手工藝品。 ===瀏陽蒸菜=== 瀏陽蒸菜是一道湖南的漢族傳統名吃,屬於湘菜。相傳起源於明朝,歷經500多年發展。 以蒸臘菜為主,基本菜品有:幹扁豆蒸蠟肉丁、 清蒸火腿肉、剁椒蒸土豆、清蒸土家蠟肉、清蒸雞蛋、清蒸茄子、清蒸乾豆角、清蒸芋頭,以及清蒸白豆腐、幹豆腐、 黃豆腐、黑豆腐、臭豆腐、白沙豆腐、滷豆腐、清蒸青辣椒等。瀏陽蒸菜做法也頗多。 瀏陽蒸菜起源於湖南省瀏陽市瀏陽河的上游——大圍山腳下的東區鄉鎮,隸屬於湘菜系列。相傳明初時南京政權的朱元璋派兵與荊湘政權的陳友諒開戰,因瀏陽人支援陳友諒,朱元璋便血洗瀏陽,造成“地廣人稀、不見炊煙”的慘象,使瀏陽周邊省份的人口大量遷徙到瀏陽。據《瀏陽縣誌》記載,“宋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破潭(潭州,今長沙),瀏遭殲屠殆盡,奉詔招鄰縣民實其地”。於是外地移民紛紛遷入大圍山腳下插草為標,當時移民大都來自江西,成為當地人口的主要來源。明嘉靖年間,一批福建人避倭寇亂,逃入江西宜春,隨後,廣東人亦接踵而至,竟達數萬。他們搭棚而居,被稱為“棚民”,明亡後,“棚民”不斷反清,遭清廷捕殺,被迫逃亡。其中一部分潛入大圍山的深山僻壤,墾地開荒……這些遷入戶均保持原籍客家方言,世代相承,被稱為“客姓”,當時較平闊的地方均為江西移民居住,“客姓”只好進入山區定居。 客家人離親別祖,顛沛流離,歷盡艱辛,千里遷移,來到瀏陽繁衍生息,並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客家文化。 瀏陽蒸菜最早就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誕生的,他是老百姓為反抗官府躲避抓丁而準備一天的飯菜,在蒸飯的時候整好幾個菜碗放到飯甑裡一起蒸,只要飯蒸熟了菜也就熟了,端起飯甑就可以吃飯,這樣節省了做飯時間,也儘量少見炊煙。就是在極端時期(強收鍋、爐,發現炊煙抓丁時期),也利用夜晚做飯菜,並且夜晚看不到炊煙,有利於隱蔽做飯菜。那時的菜餚主要是乾菜、臘貨、罈子菜,便於儲存且方便快捷,這一習俗被廣泛流傳,沿襲至今,形成一種極具特色的風味菜系。 相傳,唐朝的藥王孫思邈,歸隱瀏陽孫隱山,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喜食蒸菜,亦痴心研究蒸菜的營養價值和功效,活101歲;而花炮祖師李畋,也以蒸菜宴請觀賞花炮的鄉親。又相傳,1927年,瀏陽文家市老鄉以“瀏陽蒸菜”款待毛澤東和秋收起義會師的部隊;1955年,王震將軍以瀏陽蒸菜款待上天山的“八千湘女”。 2011年8月30日,中國烹飪協會批准授予瀏陽“中國蒸菜之鄉”稱號。2011年12月19日,在第六屆中國蒸菜美食文化節閉幕式上,市委副書記吳震從中國烹飪協會常務副會長楊柳女士手中接過“中國蒸菜之鄉”的牌匾,瀏陽正式獲得“中國蒸菜之鄉”的稱號。 2013年1月,瀏陽蒸菜獲得“中國地理標誌集體商標”。 這是繼2011年“中國蒸菜之鄉”稱號花落瀏陽後,瀏陽蒸菜獲得的第二塊金字招牌。“瀏陽蒸菜”成為國內餐飲行業為數不多的獲得全國“地理標誌集體商標”殊榮的專案。 ==政治== === 現任領導 === 瀏陽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瀏陽市委員會書記 瀏陽市人民政府市長 瀏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瀏陽市委員會主席 姓名 黎春秋 吳新偉 吳震 李家喜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邵陽市 湖南省長沙縣 湖南省瀏陽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17年3月 2016年11月 2016年11月 2012年11月 == 文化與旅遊 == 瀏陽共有6大類3種1268個景點,2010年旅遊景點接待遊客570萬人次,旅遊收入35億元。瀏陽設縣於漢代,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有清末維新人物譚嗣同故居和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明代新安風雨橋、宋代文廟等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唐代石霜寺、桃樹灣清代民居、沈家大屋建築群等13處長沙市文物保護單位,窯頭山遺址、鑼背山遺址等17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 人物 == *歐陽玄(元代史學家) *譚嗣同(清末維新人物) *唐才常(與譚嗣同並稱「瀏陽二傑」) *胡耀邦,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之一,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 *王震,「中共八大元老」之一,曾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尋淮洲(中國工農紅軍將領) *宋任窮,「中共八大元老」之一,曾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 *楊勇(解放軍上將) *唐亮(解放軍上將) *李志民(解放軍上將) *李白(中國共產黨著名諜報人員) *羅章龍(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 *焦達峰(中國同盟會會員) *餘昭常(中國同盟會會員) *龍雲(中國共產黨早期將領) *彭士量(中華民國大陸時期將領) *彭珮雲(女,前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婦聯主席) *周其鳳(北京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 *張楚(搖滾歌手,魔巖三傑之一)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市 長沙 湘
天干
天干,或稱十干,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文字計序符號,表示“次序”或“等第”。天干共10個文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迴圈使用。中國等漢字文化圈國家古代常以之來命名、排序、紀時。 == 名稱 == 天干之名來自《白虎通》以天干為主幹,地支為枝葉,稱「甲乙者,榦也;子醜者,枝也」。《白虎通》的說法又來自《淮南子》「數從甲子始,子母相求」、《史記》「十母十二子」,從「母子」之義演變而來。史記的十母就是指十天干,十二子就是指十二地支。 干支最早的名稱大概是《呂覽》所稱的「甲子」。《世本》和裡耶秦簡中也只取首字稱為甲子。以甲子稱之,或許是因為早時還不存在一個專用名稱。另外古文獻中也常以「日」稱天干,「辰」稱地支,並可追溯至《左傳》、《國語》、《儀禮》、《周禮》《春秋左傳》:「辰在子、卯,謂之疾日……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明夷,日也,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 《國語·楚語》:「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純、二精、三牲、四時、五色、六律、七事、八種、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韋昭注:「十日甲至癸也,十二辰子至亥也,擇其吉日令辰以致神」。 《儀禮》:「少牢饋食之禮,日用丁、己」。 《周禮 ·秋官》:「硩蔟氏:掌覆夭鳥之巢。以方書十日之號、十有二辰之號、十有二月之號、十有二歲之號、二十有八星之號,縣(懸)其巢上,則去之」。鄭玄注:「方,版也。日,謂從甲至癸。辰,謂從子至亥。月,謂從娵至荼。歲,謂從攝提格至赤奮若。星,謂從角至軫。夭鳥見此五者而去,其詳未聞」。 《周禮 ·春官》:「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賈公彥疏:「-{雲}-十有二歲者,歲,謂太歲左行於地,行有十二辰,一歲移一辰者也。-{雲}-十有二月者,謂斗柄月建一辰,十二月而周,故-{雲}-十有二月。-{雲}-十有二辰者,謂子醜寅卯之等十有二辰也。-{雲}-十日者,謂甲、乙、丙、丁之等也。-{雲}-二十八星者,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鬥、牛之等,為二十八星也。若指星體而言,謂之星。日月會於其星,即名宿,亦名辰,亦名次,亦名房。……歲星為陽,右行於天,一歲移一辰……以此而計之,十二歲一小周,謂一年移一辰故也。……以歲星為陽,人之所見。大歲為陰,人所不睹。既歲星與大歲,雖右行左行不同,要行度不異,故舉歲星以表大歲」。 《周禮·春官》:「佔夢:掌其歲時,觀天地之會」。鄭玄注:「天地之會,建、厭所處之日辰」。賈公彥疏:「建謂斗柄所建,謂之陽建,故左還於天;厭謂日前一次,謂之陰建,故右還於天。故《堪輿》天老曰:『假令正月陽建於寅,陰建在戌』。日辰者,日據-{幹}-,辰據支」。 。 《淮南子·天文訓》:「月從左行十二辰……音自倍而為日,律自倍而為辰,故日十而辰十二。……太陰所居,日為德,辰為刑……數從甲子始,子母相求,所合之處為合,十日十二辰,週六十日,凡八合(八會:正月會甲戌、二月會乙酉、五月會丙午、六月會丁巳、七月會庚辰、八月會辛卯、十一月會壬子、十二月會亥癸)」。 《太玄經·太玄數》:「聲生於日,律生於辰。聲以情質,律以和聲,聲律相恊,而八音生」。 《漢書·律曆志》:「六律六呂,而十二辰立矣。五聲清濁,而十日行矣。傳曰「天六地五」,數之常也。天有六氣,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辰有五子(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十一而天地之道畢,言終而復始」。 《論衡·詰術》:「日十而辰十二,日辰相配,故甲與子連」。。 == 起源== === 古代觀點=== 古人將干支的來歷遠推至三皇五帝。最早出處來自《世本》、《呂覽》,稱「大撓作甲子」《呂氏春秋》:「大橈作甲子,黔如作虜首,容成作曆,羲和作佔日,尚儀作佔月,-{後}-益作佔歲,胡曹作衣,夷羿作弓,祝融作市,儀狄作酒,高元作室,虞姁作舟,伯益作井,赤冀作臼,乘雅作駕,寒衰作御,王冰作服牛,史皇作圖,巫彭作醫,巫咸作筮,此二十官者,聖人之所以治天下也。聖王不能二十官之事,然而使二十官盡其巧、畢其能,聖王在上故也。」,據《呂覽》大撓為黃帝之師。東漢經學家鄭玄《辯正論》小注:「六藝論-{雲}-黃帝佐官有七人:蒼頡造書字,大撓造甲子,隸首造算數,容成造曆日,岐伯造醫方,鬼諛區造占候,奚仲造車作律管,興墠壇禮也」。、蔡邕都採信此說,蔡邕謂:「帝命大撓探五行之情,佔鬥剛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枝幹相配以成六旬。」《事物紀原》:「《世本》曰大撓造甲子。《呂氏春秋》曰黃帝師大撓。《黃帝內傳》曰帝既斬蚩尤命大撓造甲子正時。《月令章句》曰大撓探五行之情佔鬥剛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支支幹相配以成六旬」。《廣雅·釋天》:「甲乙為幹,幹者日之神也;寅卯為枝,枝月之靈也」。。這段話的意思是,黃帝命大撓探察五行之情狀,以北斗七星(又稱為鬥綱、鬥罡、斗杓)所指向的十二辰方位《重編國語辭典》:「古人有所謂十二辰的概念,即把黃道附近一周天的十二等分由東向西配以子、醜、寅、卯等十二支。……古時以北斗星的運轉計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謂之鬥建。如正月指寅,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為建卯之月」。《逸周書·周月解》:「惟一月,既南至(冬至所在月為子月,周朝以子月建正),昏(黃昏)昴畢見,日短極,基踐長(「基」、「期」通假,踐長即履長,履是用儀器、算術考測天象,即天文推步之意,如「履端於始」。於冬至期間,所測得的日影最長。),微陽動於黃泉,陰降慘於萬物。是月,斗柄建子,始昏北指,陽氣虧,草木萌蕩,日月俱起於牽牛之初,右回而行,月周天進一次而與日合宿,日行月一次而周天,厤舍於十有二辰,終則復始,是謂日月權輿」。,來決定現在所在的月份(稱為「月建」,斗柄所指為「建」)。以天干紀日,是為主幹;以地支紀月建之辰,作為旁枝。兩者依次相配紀日,至最小公倍數六十完成一個迴圈週期。 《後漢書》《後漢書·律曆志 》:「古之人論數也,曰「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然則天地初形,人物既著,則筭數之事生矣。記稱大橈作甲子,呂氏春秋曰:「黃帝師大橈 。」博物記曰:「容成氏造曆,黃帝臣也。」月令章句:「 大橈探五行之情,佔鬥綱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枝,枝幹相配,以成六旬。」隸首作數。博物記曰:「隸首,黃帝之臣。」一說,隸首,善筭者也。二者既立,以比日表,表即晷景。以管萬事。夫一、十、百、千、萬,所同用也;律、度、量、衡、曆,其別用也。故體有長短,檢以度;物有多少,受以量;量有輕重,平以權衡;聲有清濁,協以律呂;三光執行,紀以曆數:然後幽隱之情,精微之變,可得而綜也」。、《宋書》《宋書·律曆志》:「曆所以擬天行而序七耀,紀萬國而授人時。黃帝使大撓造六甲,容成制曆象,羲和佔日,常儀佔月。」、《五行大義》、《晉書》《晉書·律曆志》:「軒轅紀三綱而闡書契,乃使羲和佔日,常儀佔月,臾區占星氣,伶倫造律呂,大撓造甲子,隸首作算數。容成綜斯六術,考定氣象,建五行,察發斂,起訊息,正閏餘,述而著焉,謂之《調曆》。」、《尚書正義》、《軒轅黃帝傳》《雲笈七籤》引《軒轅黃帝傳》;「於是大撓能探五行之情,佔北鬥衡所指,乃作甲乙十干以立日,立子醜十二辰以明月,以鳥獸配為十二辰。屬之以成六旬,謂造甲子也。黃帝觀伏羲三畫成卦。八卦合成二十四氣,即作紀曆以定年也。帝敬大撓,因以為師。因每方配三辰,立孟、仲、季,自是有陰陽之法焉」。、《資治通鑑外紀》《資治通鑑外紀》:「帝受河圖,見日月星辰之象,始有星官之書。其師大撓探五行之情,佔鬥剛所建,始作甲子。甲乙謂之幹,子醜謂之枝,枝幹相配以名日。命容成造厯,隸首作數。伶倫自大夏之西、阮隃之隂,取竹於嶰谿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斷兩節閒長三寸九分而吹之,以為黃鍾之宮。制十二筒以聴鳳凰之鳴,而別十二律。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以比黃鍾之宮生六律、六呂,候氣之應。以立宮商之聲治隂陽之氣節,四時之度推,律厯之數起訊息正閏餘,作五聲以正五鍾五官以正人位」。等,都引述、繼承了蔡邕的說法。宋代命理書《淵海子平》更擴大《世本》、《呂覽》之說,稱黃帝遇蚩尤神擾亂,於涿鹿之野大戰後,血氣瀰漫,無法治其凶煞,「於是齋戒築壇祭天,方丘禮地。天乃降十干、十二支」,黃帝用天干地支象天法地,加以佈置,才成功鎮服,而後大撓氏將之配成六十甲子。 漢代讖緯書《春秋命歷序》則是說天皇兄弟十三人「作干支以定日月度」《春秋命歷序》:「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地形起於崑崙之虛,日月五緯俱起牽牛。四萬五千年,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號曰防五,兄弟十三人繼相治。乘風雨,夾日月以行。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共治一萬八千歲。天皇被跡在柱州崑崙山下」。北宋史書《資治通鑑外紀》也繼承這種說法,稱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不過,漢代以後才開始用干支紀年,所以此說只是以後釋古。《通鑒外紀》另稱「伏羲作甲曆定歲時 」。《山墳》稱伏犧氏「命臣潛龍氏作甲曆」。《路史》小注引陳鳴《曆書序》:「伏羲推策作甲子」。羅頎《物原》稱「伏羲始造干支甲子」。這些說法將曆法和干支的發明推至比黃帝更早的伏羲,不過都出自北宋以後才流傳或編纂的書籍。 不管是黃帝、天皇或伏羲,這類說法都是以古代渺不可知的聖王、賢人作為事物制度的發明開端,後人已無從考究。但大體能看出古人將干支的發明和天文觀測、曆法制定聯絡在一起。蔡邕的說法更顯示十干是紀日、十二地支是紀月建之辰,兩者應是獨立的記數系統。之後將其依次相配,才從十干紀日,變成六十干支紀日。 === 現代觀點=== 就目前所能獲得的考古資料,天干和地支在殷商時期已得到普遍運用。甲骨卜辭的占卜日期就是以干支紀日表示,如丙寅卜、癸酉卜之類。在出土的龜版中更有「甲子表」,將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的完整週期,從右到左、上下豎行排列。商朝君王及王后的名號也有用天干加以命名的慣例,如太乙、盤庚、武丁、母辛等等,其所祀先王從上甲微至主癸,亦以天干名之。 郭沫若在《甲骨文字研究·釋支-{幹}-》中,主張天干源自十進位記數法,大概是殷人創製。地支源自十二辰,演變自古巴比倫的黃道十二宮。不過,郭沫若對後者如何傳至中國的途徑,只提出一些猜想,尚未有確切根據。吳宇虹反對郭的外來說,指出郭給出的蘇美星名、月名與《爾雅》歲名、月名對照,其讀音配對十分勉強或相差甚遠,而且巴比倫和古中國天文學有許多不同特點,如十二辰和十二宮方向不同,兩者當是各自起源。有些學者認為干支的創製,尚可進一步追溯至商朝以前。張秉權認為「干支系統的建立,要比盤庚遷殷的時代,早得很多很多」,因為殷商時代已純熟地運用干支。而且甲骨文的干支紀日,往往只用天干作為省稱,意味者天干紀日應是干支紀日的雛型,地支本不紀日。中國古代十日並出的神話或來自天干紀日法的發明,與「旬」的觀念十分密切。陳遵媯在《中國天文學史》中提出「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可能已有干支產生了」。鄭文光在《中國天文學源流》中,將干支的產生和羲和、常羲的神話聯絡起來,並認為天干產生於漁獵時代的原始社會,起自十進位法,地支是夏人的創作,起自十二辰。杜石然等在《中國科學技術史稿》主張夏代已有天干紀日,商代加入地支,形成六十週期的紀日法。 綜合這些看法,可以認為「天干」的發明是在商朝,甚或更早的時代,可能是來自於人類用十進位記數法計算事物的普遍習慣。以十個「文字元號」依序表示十個日數(一開始可能是原始的,後來發展為成熟的語素文字),以十日為一個週期迴圈(甲日至癸日)就成了天干。地支紀十二辰的記數系統也在後來加入,原本十日一個週期就擴大為六十日一個週期(甲子日至癸亥日)。 == 字義== 天干用十個文字元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依序標示十個日數,這些文字元號的本義大都已無法知悉。裘錫圭指出在原始社會晚期的記號裡可以找到形狀相同或極其相似的例子,天干可能是從這種記號裡吸取過來的。張秉權認為遠古時代人們不懂紀日,後來才用某些事物作為代表某一日的符號,漸漸形成了十干紀日的方法。干支各字的本義與序數並不相干,原義已為後人所遺忘。 古人認為這十個天干字代表「萬物興衰迴圈的過程」《釋名》:「甲,孚也,萬物解孚甲而生也。乙,軋也,自抽軋而出也。丙,炳也。物生炳然,皆著見也。丁,壯也,物體皆丁壯也。戊,茂也,物皆茂盛也。己,紀也。皆有定形,可紀識也。庚,猶更也;庚,堅強貌也。辛,新也,物初新者皆收成也。壬,妊也。陰陽交,物懷妊也。至子而萌也。癸,揆也。揆度而生,乃出之也。」《禮記月令》鄭玄注:「乙之言軋也,日之行春,東從青道發生萬物,月為之佐,時萬物皆解孚,甲自抽軋而出,因以為日名焉。乙不為月名者,君統臣功也。丙之言炳也,日之行夏南從赤道長育萬物,月為之佐,時萬物皆炳然著見而彊大,又因以為日名焉。戊之言茂也,己之言起也,日之行四時之間,從黃道月為之佐,至此萬物皆枝葉茂盛,其含秀者抑屈而起,故因以為日名焉。庚之言更也,辛之言新也,日之行秋,西從白道,成熟萬物,月為之佐,萬物皆肅然改更,秀實新成,又因以為日名焉。壬之言任也,癸之言揆也,日之行冬北,從黑道閉藏萬物,月為之佐時,萬物懷任於下,揆然萌芽,又因以為日名焉。」《史記》:「其於十母為甲乙。甲者,言萬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其於十母為丙丁。丙者,言陽道著明,故曰丙;丁者,言萬物之丁壯也,故曰丁。其於十母為庚辛。庚者,言陰氣庚萬物,故曰庚;辛者,言萬物之辛生,故曰辛。其於十母為壬癸。壬之為言任也,言陽氣任養萬物於下也。癸之為言揆也,言萬物可揆度,故曰癸」。《漢書》:「出甲於甲,奮軋於乙,明炳於丙,大盛於丁,豐楙於戊,理紀於己,斂更於庚,悉新於辛,懷任於壬,陳揆於癸。」《白虎通德論》:「其日甲乙者,萬物孚甲也;乙者,物蕃屈有節欲出。其日丙丁者,其物炳明丁者,強也。其日庚辛,庚者,物更也;辛者,陰始成。其日壬癸,壬者,陰始任;癸者,揆揆度。可揆度也。其日戊己,戊者,茂也;己抑屈起」。《五行大義》:「《詩緯推度災》-{雲}-甲,者押也。春則開也,冬則闔也。乙者,軋也。春時萬物皆解,孚甲自抽軋而出也。丙者,柄也。物之生長,各執其柄。丁者,亭也。亭,猶止也。物之生長,將應止也。戊者,貿也。生長既極,極則應貿易前體也。己者,紀也。物既始成,有條紀也。庚者,更也。辛者,新也。謂萬物成代,改更復新也。壬者,任也。癸者,揆也。陰任於陽,揆然萌牙於物也」。或「從頭至腳的人身部位」《說文解字》:「一曰人頭宐為甲,甲象人頭。乙承甲,象人頸。 丙承乙,象人肩。 丁承丙,象人心。 戊承丁,象人肋。 己承戊,象人腹。 庚承己,象人臍。 辛承庚,象人股。壬承辛,象人脛。癸承壬,象人足」。。許慎的《說文解字》是用小篆的字形解釋並雜以陰陽五行之說,今人則從甲骨文、金文之字形樣貌和構造試圖解釋其本義,不過很多字仍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解或確解。 天干 甲骨文 金文 楚簡文字 秦隸 小篆 本義解說略舉 天干、次序、等級、五行引申以外的意思 萬物生發 人體 五行 五行方位 五行季節 音律 甲 種子萌芽戴外皮之象(說文解字)--------象人頭戴著頭盔(朱駿聲、-{於}-省吾)象鎧甲葉片和連結葉片的綴隙(魯實先)象種皮開裂之裂紋(林義光) * 堅硬的硬殼或外皮,如甲殼、指甲 * 護身鎧冑,如盔甲、甲冑 草木種子破殼發芽 人頭 木 東 春 角 Mi 乙 艸木曲折掙扎出土之象(說文解字)--------構形未有定論(漢語多功能字型檔)象水流之形,「𡿨」之異體(、李孝定)象人胸骨,「肊」之初文(魯實先)象燕子側飛形,「鳦」之初文(方濬益) * 一之通假字,如太一/太乙、一個/乙個 * 燕子、玄鳥,或作鳦、𠃉,如鳧乙 * 用鈎識符號「𠄌」標記,如塗乙 草木生長破土而出 人頸 木 東 春 角 Mi 丙 從一、入、冂。一代表陽氣(說文解字)--------象底座,上可置物(-{於}-省吾)象名為「房」的-{幾}-形俎器(葛亮)象用於插旗的磐石,上為表面,下體挖空(魯實先) 草木鮮明炳然 人肩 火 南 夏 徵 So 丁 萬物壯實之象(說文解字)--------象城邑之形,「城」之初文(何琳儀)象四方之形,「方」之本字(楊樹達)象人頭頂(葉玉森)象釘子,「釘」的初文(徐灝、朱駿聲) * 指男子,如壯丁、添丁 * 指僕役,如園丁、門丁 * 釘之通假字,如衣服補釘/補丁 * 指方形的小塊食物,如切丁 * 極少、極小,如一丁點 * 當、遭逢,如丁憂、丁艱 草木高大壯實 人心 火 南 夏 徵 So 戊 六甲日,五行之龍相拘絞之象(說文解字)--------象斧形(王筠)或鉞、鏚一類兵器(李孝定)象鈇,一種古代斬草鍘刀(王寧) 草木豐茂旺盛 人脅 土 中央 四季或季夏 宮 Do 己 萬物闢藏屈形之象(說文解字)--------象絲綸、繩索一類,用以綁縛(葉玉森)象勦絲、分別絲縷的器具,「紀」之初文(朱駿聲)象結髮之簪(魯實先) *本身、自身,如自己、己身 草木花苞綻放而起或定形可供紀識 人腹 土 中央 四季或季夏 宮 Do 庚 萬物更新結實之象(說文解字)--------構形之義不明(漢語多功能字型檔)象鉦、鐃一類樂器(郭沫若)或類似鼗鼓(李孝定)象旂,一種古代掛有鈴鐺的旗子(魯實先) * 表示年齡、年歲,如貴庚、庚帖 * 表示道路,如夷庚 * 償還抵付,如庚償 草木更新漸結果實 人臍 金 西 秋 商 Re 辛 從一,從䇂。䇂,罪人蹙鼻感到憂苦(說文解字)--------象黥面之刑具,與䇂同(郭沫若)象鑿形刀具,與䇂、丵同,「鐫」之初文(詹鄞鑫) * 刺激、辛辣的味道,如五辛、辛臭 * 艱困勞苦,如艱辛、辛勞 * 內心苦痛,如辛酸、悲辛 草木果實成熟可收 人股 金 西 秋 商 Re 壬 人懷妊之象(說文解字)--------構形之義不明(漢語多功能字型檔)象織布器具持織線之元件,「榺」之古文(林義光) 象儋物之木,即扁擔,「任」之初文(魯實先) * 表示奸佞,如孔壬、壬人 * 表示盛大,如壬林 草木過冬藏土下 人脛 水 北 冬 羽 La 癸 水從四方流入地中之象(說文解字)--------構形之義不明(漢語多功能字型檔)象鍨,一種戟類兵器,「戣」之初文(戴侗、羅振玉) 象一種丈量土地的工具,「揆」之古文(孔廣居) 草木閉藏蓄勢待發 人足 水 北 冬 羽 La == 天干與地支 == 天干用於紀時超出10即會重複,地支用於紀時超出12也會開始重複,用天-{幹}-和地支組合紀時可以減少重複,從而避免混淆。中國古代採用了一種類似拉鍊的干支組合,一邊鏈齒是迴圈的天干,一邊鏈齒是迴圈的地支,最終可以出現兩者的最小公倍數即60個組合,所以出現一甲子=60年的說法。 天干是十進位制,容易直觀地計算;地支是十二進位制,在記錄時辰和月份方面具有優勢;干支組合是六十進位制,適合間隔較密(紀日)和不要混淆(紀年)的情形。中國古代靈活地使用天干、地支之干支組合來表達年、月、日、時辰,這樣就出現了所謂的生辰八字。 == 天干與陰陽五行、五方 == 天干的十個符號按其自身的含義可以與五行的五個符號和五方進行匹配。 * 甲、乙為木、東方 * 丙、丁為火、南方 * 戊、己為土、中央 * 庚、辛為金、西方 * 壬、癸為水、北方 天干也有陰陽之分: * 甲、丙、戊、庚、壬,屬陽。 * 乙、丁、己、辛、癸,屬陰。 天干 陰陽五行 年份除以10的餘數 年份除以10的餘數 五方 二十四方 地支 生肖 天干 陰陽五行 公元前 公元后 五方 二十四方 地支 生肖 甲 陽木 7 4 ~東 75° 寅 虎 乙 陰木 6 5 ~東 105° 卯 兔 丙 陽火 5 6 ~南 165° 午 馬 丁 陰火 4 7 ~南 195° 巳 蛇 戊 陽土 3 8 中 — 辰、戌 龍、狗 己 陰土 2 9 中 — 醜、未 牛、羊 庚 陽金 1 0 ~西 255° 申 猴 辛 陰金 0 1 ~西 285° 酉 雞 壬 陽水 9 2 ~北 345° 子 鼠 癸 陰水 8 3 ~北 15° 亥 豬 == 組合 == 天干有五個組合,而這種天干組合之後,會變化成另一種不同的五行,因此會產生不同的較應。除了化合之外天干還有互相沖剋,故此亦會產生不同的效應。 * 天干化合:甲己合化土 乙庚合化金 丙辛合化水 丁壬合化木 戊癸合化火 * 天干相沖:甲庚相沖 乙辛相沖 丙壬相沖 丁癸相沖 * 天干相剋:甲乙木剋戊己土 丙丁火剋庚辛金 戊己土剋壬癸水 庚辛金剋甲乙木 壬癸水剋丙丁火 == 用途 == 由於天干具有甲、乙、…、癸的固定順序,所以可作為代號使用,類似於第一、第二、…、第十;用盡天干後,再使用12個地支。因為天干地支只有22個,所以羅馬字母次序最後的「w」、「x」、「y」及「z」沒有天干地支對應;遇到「w」、「x」、「y」及「z」,就分別用「物」、「天」、「地」及「人」。 (第147及148頁)另一方面,天干也能作為名目之用,僅視其代稱,不代表其順序。 * 表示順序尺度,代表先後關係: **農曆紀年中的干支組合 **用於表示優劣。例如臺灣是國民小學、國民中學、高階中學學生成績的等第,分為優(不是天干)、甲、乙、丙、丁等。 **化學中對一些相近有機物的中文名稱經常使用天干來區別。如甲烷、乙烷、乙烯、丙烷、甲基、乙醇等,通常表示的是該分子或基團中C(碳原子)的數量。例如癸烷表示的就是有10個碳原子的烷分子。 ** 代表流水號,例如臺灣部分學校以天干命名班級,如:甲班、乙班、丙班等。臺灣鐵路1950年代以前,座位號碼的車別是以天干作區分,例如:甲車24號。 **用於順序,例如某些學校試卷上的題目會用甲乙丙丁作順序,比如:甲、把右側英文字母填在... * 表示名目尺度,僅作為代稱而不具先後關係 ** 人的代稱,例如「路人甲」、「某甲」,詳見無名氏 ** 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軍車牌照(2004年廢止) ** 用於行政區劃,例如臺灣日治時期的臺南市 * 在十九世紀中期,中國數學家李善蘭用天干、地支、「物」、「天」、「地」及「人」把羅馬字母翻譯成中文,十天干分別代表「a」至「j」這10個小寫字母;大寫字母用代表小寫字母的漢字加「口」字旁表示。 == 轉換干支/公元紀年對照表 == * 公元紀年天干地支的是減去分別在以六十甲子:紀年以黃帝紀元後建立天干地支為開始,來自約公元前2997年+,迴圈以黃帝紀元(格里曆前2997年)即元年開始計算,其餘月份安排等與農曆相同。換算方法為格里曆年份+2997為干支年份,如年,則為干支+2997=年。起即由為六十甲子十天干十二地支紀年法計算機方法。 黃帝紀元年號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1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 前2996年 前2995年 前2994年 前2993年 前2992年 前2991年 前2990年 前2989年 前2988年 前2987年 干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黃帝紀元年號 11年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16年 17年 18年 19年 2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 前2986年 前2985年 前2984年 前2983年 前2982年 前2981年 前2980年 前2979年 前2978年 前2977年 干支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黃帝紀元年號 21年 22年 23年 24年 25年 26年 27年 28年 29年 3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 前2976年 前2975年 前2974年 前2973年 前2972年 前2971年 前2970年 前2969年 前2968年 前2967年 干支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黃帝紀元年號 31年 32年 33年 34年 35年 36年 37年 38年 39年 4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 前2966年 前2965年 前2964年 前2963年 前2962年 前2961年 前2960年 前2959年 前2958年 前2957年 干支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黃帝紀元年號 41年 42年 43年 44年 45年 46年 47年 48年 49年 5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 前2956年 前2955年 前2954年 前2953年 前2952年 前2951年 前2950年 前2949年 前2948年 前2947年 干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黃帝紀元年號 51年 52年 53年 54年 55年 56年 57年 58年 59年 6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 前2946年 前2945年 前2944年 前2943年 前2942年 前2941年 前2940年 前2939年 前2938年 前2937年 干支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 各語言中的天干 == 天干 中古漢語 華語 吳語 吳語 福州話(天干的馬祖拼音是先在「平話字表」中找到同音字,再用同音字查詢「馬祖閩東語本字檢索系統 」) 粵語 客語 閩南語 閩南語 日語 日語 韓語 越語 壯語 蒙語 滿語 藏語 天干 中古漢語 注音 漢拼 蘇州 上海 馬祖拼音(平話字) 粵語 四縣海陸 拼音 注音 音讀 訓讀 韓語 越語 壯語 蒙語 滿語 藏語 甲 /kˠap̚/ ㄐㄧㄚˇjiǎ ciaeh43kaeh43 ciah4kah4khah4 kák(gák) gaap3 gabˋgab kah 白kap 文 ㄍㄚㄏㄍㄚㄅ コウ(kou) きのえ(kinoe)木の兄 갑 (gap) giáp gyap 呼和хөх(青) niowanggiyan ཤིང་པོ shing pho 乙 /ʔˠiɪt̚/ ㄧˇyǐ ih43 ih4 éik(ék) jyut6jyut3 iedˋrhad it ㄧㄉ オツ(otsu) きのと(kinoto)木の弟 을 (eul) ất iet 呼和格欽хөхөгчин(次青) niohon ཤིང་མོ shing mo 丙 /pˠiæŋX/ ㄅㄧㄥˇbǐng pin51 pin2 pīng(bīng) bing2 biangˋbiangˊ piánn 白píng 文 ㄅㄧㆩˋㄅㄧㄥˋ ヘイ(hei) ひのえ(hinoe)火の兄 병 (byeong) bính bingj 烏蘭улаан(紅) fulgiyan མེ་ཕོ me pho 丁 /teŋ/ ㄉㄧㄥdīng tin44 tin1 ting(dĭng) ding1 denˊdenˋ ting ㄉㄧㄥ テイ(tei) ひのと(hinoto)火の弟 정 (jeong) đinh ding 烏拉格欽улаагчин(次紅) fulahvn མེ་མོ me mo 戊 /məuH/ ㄨˋwù vu231 vu3 muô(muô) mou6 vuvu+ bōo ㆠㆦ˫ ボ(bo) つちのえ(tsuchinoe)土の兄 무 (mu) mậu fouh 希拉шар(黃) suwayan ས་ཕོ sa pho 己 /kɨX/ ㄐㄧˇjǐ ci51 ci2 kī(gī) gei2 giˋgiˊ kī 白kí 文 ㄍㄧ˫ㄍㄧˋ キ(ki) つちのと(tsuchinoto)土の弟 기 (gi) kỷ geij 希拉格欽шарагчин(次黃) sohon ས་མོ sa mo 庚 /kˠæŋ/ ㄍㄥgēng kan44 kan1 keing(gĕng) gang1 gangˊgangˋ kenn 白kinn 白king 文 ㄍㆥㄍㆪㄍㄧㄥ コウ(kou) かのえ(kanoe)金の兄 경 (gyeong) canh geng 察干цагаан(白) xanggiyan ལྕགས་ཕོ lcags pho 辛 /siɪn/ ㄒㄧㄣxīn sin44 sin1 sing(sĭng) san1 xinˊsinˋ sin ㄒㄧㄣ シン(shin) かのと(kanoto)金の弟 신 (sin) tân sin 察嘎格欽цагаагчин(次白) xahvn ལྕགས་མོ lcags mo 壬 /ȵiɪm/ ㄖㄣˊrén nyin223zen223 nyin1 ìng(ìng) jam4 ngimˇngim jîmlîm ㆢㄧㆬˊㄌㄧㆬˊ ジン(jin) みずのえ(mizunoe)水の兄 임 (im) nhâm nyaemz 哈喇хар(黑) sahaliyan ཆུ་པོ chu pho 癸 /kiuɪX/ ㄍㄨㄟˇguǐ kue51 kue2 kuǐ(gŭi) gwai3 guiguiˇ kuí ㄍㄨㄧˋ キ(ki) みずのと(mizunoto)水の弟 계 (gye) quý gveiq 哈喇格欽харагчин(次黑) sahahvn ཆུ་མོ chu mo 注:中古漢語的字母標音基於中古漢語現有擬音上制定的拼音,詞尾x,h為音調,分別對應上聲和去聲。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地支 * 干支 * 五行 * 歲陽 * 八字 * 姓名學 * 太歲紀年 * 五運六氣 * 六十甲子 * Category:中國曆法 Category:東方神秘主義
地支
地支,或稱十二支,是中國古代用來計算“時日”的代稱或表示“次序”的符號,與天干同屬文字計序符號。地支共12個文字: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迴圈使用。 ==地支和十二辰== 地支之名來自《白虎通》以天干為主幹,地支為枝葉,稱「甲乙者,榦也;子醜者,枝也」。《白虎通》的說法又來自《淮南子》「數從甲子始,子母相求」、《史記》「十母十二子」,從「母子」之義演變而來。史記的十母就是指十天干,十二子就是指十二地支。 干支最早的名稱大概是《呂覽》所稱的「甲子」。《世本》和裡耶秦簡中也只取首字稱為甲子。以甲子稱之,或許是因為早時還不存在一個專用名稱。 十干最初用來紀日,十二地支則是紀辰《事物紀原》:「《世本》曰大撓造甲子。《呂氏春秋》曰黃帝師大撓。《黃帝內傳》曰帝既斬蚩尤命大撓造甲子正時。《月令章句》曰大撓探五行之情佔鬥剛所建於是始作甲乙以名日謂之幹作子醜以名月謂之支支幹相配以成六旬」。《廣雅·釋天》:「甲乙為幹,幹者日之神也;寅卯為枝,枝月之靈也」。,古文獻中即常以「日」稱天干,「辰」稱地支《春秋左傳》:「辰在子、卯,謂之疾日……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明夷,日也,日之數十,故有十時,亦當十位」。 《國語·楚語》:「是以先王之祀也,以一純、二精、三牲、四時、五色、六律、七事、八種、九祭、十日、十二辰以致之」。韋昭注:「十日甲至癸也,十二辰子至亥也,擇其吉日令辰以致神」。 《儀禮》:「少牢饋食之禮,日用丁、己」。 《周禮 ·秋官》:「硩蔟氏:掌覆夭鳥之巢。以方書十日之號、十有二辰之號、十有二月之號、十有二歲之號、二十有八星之號,縣(懸)其巢上,則去之」。鄭玄注:「方,版也。日,謂從甲至癸。辰,謂從子至亥。月,謂從娵至荼。歲,謂從攝提格至赤奮若。星,謂從角至軫。夭鳥見此五者而去,其詳未聞」。 《周禮 ·春官》:「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位,辨其敘事,以會天位」。賈公彥疏:「-{雲}-十有二歲者,歲,謂太歲左行於地,行有十二辰,一歲移一辰者也。-{雲}-十有二月者,謂斗柄月建一辰,十二月而周,故-{雲}-十有二月。-{雲}-十有二辰者,謂子醜寅卯之等十有二辰也。-{雲}-十日者,謂甲、乙、丙、丁之等也。-{雲}-二十八星者,東方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鬥、牛之等,為二十八星也。若指星體而言,謂之星。日月會於其星,即名宿,亦名辰,亦名次,亦名房。……歲星為陽,右行於天,一歲移一辰……以此而計之,十二歲一小周,謂一年移一辰故也。……以歲星為陽,人之所見。大歲為陰,人所不睹。既歲星與大歲,雖右行左行不同,要行度不異,故舉歲星以表大歲」。 《周禮·春官》:「佔夢:掌其歲時,觀天地之會」。鄭玄注:「天地之會,建、厭所處之日辰」。賈公彥疏:「建謂斗柄所建,謂之陽建,故左還於天;厭謂日前一次,謂之陰建,故右還於天。故《堪輿》天老曰:『假令正月陽建於寅,陰建在戌』。日辰者,日據-{幹}-,辰據支」。 。 《淮南子·天文訓》:「月從左行十二辰……音自倍而為日,律自倍而為辰,故日十而辰十二。……太陰所居,日為德,辰為刑……數從甲子始,子母相求,所合之處為合,十日十二辰,週六十日,凡八合(八會:正月會甲戌、二月會乙酉、五月會丙午、六月會丁巳、七月會庚辰、八月會辛卯、十一月會壬子、十二月會亥癸)」。 《太玄經·太玄數》:「聲生於日,律生於辰。聲以情質,律以和聲,聲律相恊,而八音生」。 《漢書·律曆志》:「六律六呂,而十二辰立矣。五聲清濁,而十日行矣。傳曰「天六地五」,數之常也。天有六氣,降生五味。夫五六者,天地之中合,而民所受以生也。故日有六甲(甲子、甲戌、甲申、甲午、甲辰、甲寅),辰有五子(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十一而天地之道畢,言終而復始」。 《論衡·詰術》:「日十而辰十二,日辰相配,故甲與子連」。。「辰」在古代指日月之會,是每月朔日太陽與月亮會合的方向,由於每月移動一位,一年有十二月,因而也就有十二辰。古代以每月昏時(晚上七點到九點)觀察北-{鬥}--{鬥}-柄所指方向,確定現在所在的月份,稱為「鬥建」、「月建」(由於歲差造成的偏移,古、今北-{鬥}--{鬥}-柄在昏時的指向已經不同)《漢書·律曆志》:「辰者,日月之會,而建所指也」 《夢溪筆談·象數》:「今考子醜至於戌亥謂之十二辰者,《左傳》-{雲}-:「日月之會是謂辰。」一歲日月十二會,則十二辰也。日月之所舍,始於東方,蒼龍角亢之星起於辰,故以所首者名之。」 《逸周書·周月解》:「惟一月,既南至(冬至所在月為子月,周朝以子月建正)……是月,斗柄建子,始昏(黃昏)北指。」。 十二辰的起源,郭沫若等認為是古代觀察到木星的公轉週期大約為十二年(11.862年),以木星來紀年,將之稱為“歲星”;後又將這十二部分各別命名,即把木星軌道分為12個部分,以“歲星紀年”,後衍生為“太歲紀年”中國傳統文化導讀,李紅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ISBN 9787313174857周秦漢唐文化研究/第五輯,第 5 期,黃留珠、魏全瑞,三秦出版社, 2007,ISBN 9787807361916。吳宇虹、陳睿宏等認為郭說有誤,主張地支十二辰是來自觀察北斗七星執行軌跡的序時、月建之法。吳宇虹認為十二辰天區的逆時針排列應是古代天文學家觀察北斗七星的左行軌道而確立,而非木星十二次的右行軌道。陳睿宏指出中國古代的傳統思維為天道左旋、地道右轉,代表天道的「月建」十二辰和「二十八星宿」,以逆時針左行為主,代表地道的「月厭」十二辰,為順時針右行。 將一天用十二辰加以配置形成的計時制度,即是十二時辰,萌生於西漢和曆算中的「日加」十二辰,十二時辰是從十二辰衍生出來的產物。 == 字義== 古人以「萬物興衰、陰陽交替的迴圈過程」解說這十二個地支字《釋名》:「子,孳也。陽氣始萌,孳生於下也。於《易》為坎。坎,險也。醜,紐也,寒氣自屈紐也。於《易》為艮。艮,限也。時未可聽物生,限止之也。寅,演也,演生物也。卯,冒也,載冒土而出也。於《易》為震,二月之時雷始震也。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巳,已也,陽氣畢布已也。於《易》為巽。巽,散也,物皆生布散也。午,仵也。陰氣從下上,與陽相仵逆也。於《易》為離。離,麗也,物皆附麗陽氣以茂也。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申,身也。物皆成其身體,各申束之,使備成也。酉,秀也;秀者,物皆成也。於《易》為兌。兌,悅也。物得備足,皆喜悅也。戌,恤也。物當牧歛,矜恤之也。亦言脫也,落也。亥,核也。收藏百物,核取其好惡真偽也。亦言物成皆堅核也。」《淮南子》:「指寅,則萬物螾螾也;指卯,卯則茂茂然;指辰,辰則振之也;指巳,巳則生已定也;指午,午者,忤也;指未,未,昧也;指申,申者,呻之也;指酉,酉者,飽也;指戌,戌者,滅也;指亥,亥者,閡也;指子,子者,茲也;指醜,醜者,紐也。」《史記》:「亥者,該也。言陽氣藏於下,故該也;子者,滋也;滋者,言萬物滋於下也;寅言萬物始生螾然也;卯之為言茂也,言萬物茂也;辰者,言萬物之蜄也;巳者,言陽氣之已盡也;午者,陰陽交,故曰午;未者,言萬物皆成,有滋味也;申者,言陰用事,申賊萬物;酉者,萬物之老也;戌者,言萬物盡滅」。《漢書》:「故孳萌於子,紐牙於醜,引達於寅,冒茆於卯,振美於辰,已盛於巳,咢布於午,昧薆於未,申堅於申,留孰於酉,畢入於戌,該閡於亥」。《白虎通德論》:「寅者,演也;卯者,茂也;辰,震也;巳者,物必起;午,物滿長;未,味也;申者,身也;酉者,老物收斂;戌者,滅也;亥者,仰也;子者,孳也;醜者,紐也」。《五行大義》:「《詩緯推度災》-{雲}-……子者孳也,陽氣既動,萬物孳萌。(三禮義宗-{雲}-陽氣至,孳養生)。醜者紐也,紐者繋也,續萌而繋長也。故曰:孳萌於子,紐牙於醜。(三禮義宗-{雲}-言居終始之際,故以紐結為名)。寅者移也,亦-{雲}-引也,物牙稍吐,引而申之,移出於地也。(三禮義宗-{雲}-寅者引也,肆建之義也)。卯者冒也,物生長大,覆冒於地也。(三禮義宗-{雲}-卯茂也,陽氣至此,物生滋茂)。辰者震也,震動奮迅,去其故體也。(三禮義宗-{雲}-此月之時,物盡震動而長)。巳者已也,故體洗去,於是已竟也。(三禮義宗-{雲}-巳起也,物至此時,皆畢盡而起)。午者仵也,亦云萼也,仲夏之月,萬物盛大,枝柯萼布於午。(三禮義宗-{雲}-午,長也、大也,明物皆長大也)。未者昧也,陰氣已長,萬物稍衰,體薆昧也。故曰薆昧於未。(三禮義宗-{雲}-時物向成,皆有氣味)。申者伸,伸猶引也、長也,衰老引長。(三禮義宗-{雲}-申者身也,物皆身體成就也)。酉者老也,亦-{雲}-熟也,萬物老極而成熟也。(三禮義宗-{雲}-酉猶也,猶倫之義也,此時物皆縮小而成也)。戌者滅也、殺也,九月殺極,物皆滅也。(三禮義宗-{雲}-此時物衰滅也)。亥者核也、閡也,十月閉藏萬物,皆入核閡。(三禮義宗-{雲}-亥劾也,言陰氣劾殺萬物也)」。《晉書》:「正月之辰謂之寅,寅者津也,謂生物之津塗也。二月之辰名為卯,卯者茂也,言陽氣生而孳茂也。三月之辰名為辰,辰者震也,謂時物盡震動而長也。四月之辰謂為巳,巳者起也,物至此時畢盡而起也。五月之辰謂為午,午者長也,大也,言物皆長大也。六月之辰謂之未,未者味也,言時萬物向成,有滋味也。七月之辰謂為申,申者身也,言時萬物身體皆成就也。八月之辰謂為酉,酉者緧也,謂時物皆綇縮也。九月之辰謂為戌,戌者滅也,謂時物皆衰滅也。十月之辰謂為亥,亥者劾也,言時陰氣劾殺萬物也。十一月之辰謂為子,子者孳也,謂陽氣至此更孳生也。十二月之辰謂為醜,醜者紐也,言終始之際,以紐結為名也。 」。許慎的《說文解字》用小篆字形解釋字源,並雜以陰陽五行之說,今人則從甲骨文、金文之字形樣貌和構造解釋干支各字的本義,不過不少字的本義仍有分歧或未有定論,難以取得較為一致的意見。干支字與序數本不相干,各有其本義。用於表示干支之後,許多天干、地支用字已專指稱天干地支,或產生出其他的意思,原先的本義轉用其他字表示。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子」有兩種寫法:(一)用表示地支的第一位,即「𢀇」字。(二)用表示後代子孫,即今日的「子」字,地支第六位也是用該字形表示。周初以後,用作地支第一位的「𢀇」多用「子」替代,為免混淆,改用「巳」表示地支的第六位。換言之,地支第一位的「子」,其甲骨文為「」或「」等近似字形。地支第六位的「巳」,甲骨文用「」表示,而不是「」。 地支 甲骨文 金文 楚簡文字 秦隸 小篆 本義解說略舉 地支、次序、等級、五行引申以外的意思 萬物生發 五行 五行方位 五行季節 星宿 星宿方位 月令季節 音律 子(𢀇) 象嬰兒之形(說文)《說文解字》:「象形。凡子之屬皆從子」。李陽冰曰:「子在襁緥中,足併也。」;籀文作「𢀇」,象囟上有髮,臂、脛在几上 * 人類或動植物的幼體、後代,如幼子 * 表示直系一等親男性後代,如父子、母子 * 對人的稱謂: ** 尊稱有學問、德性者,如諸子、君子 ** 夫妻間稱呼,如外子、內子 ** 輩分小、年紀輕的人,如小子 ** 依性別稱呼,如男子、女子 * 五等爵位的第四等貴族,如子爵 * 形狀小的堅硬物體,如子彈 * 作詞綴用,如葉子、樣子、兩下子 * 第二人稱代詞,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照顧、愛護,如「子庶民,來百工」 孳萌 水 北 冬 危宿 虛宿 女宿 北 十一月冬復卦 黃鐘 醜 象手之形(說文)-------- 象手,指或屈或伸,手之初文(葉玉森) 象爪,即古爪字(郭沫若) * 表演滑稽角色的人物,如小丑、丑角 紐芽 土 中央 四季 牛宿鬥宿 北 十二月冬臨卦 大呂 寅 宀為陰氣,令陽氣不上出髕於下(說文)-------- 象箭矢(朱芳圃、郭沫若)附加口、臼 * 恭敬,如寅賓、寅清 * 一同恭敬之意引申為同事,如同寅 螾螾或移出於地 木 東 春 箕宿尾宿 東 一月春泰卦 太簇 卯 象開門之形(說文)-------- 構形未有定論(漢語多功能字型檔) 象雙刀並立(吳其昌),意為宰殺牲畜 象將牲肉割斷為二(白川靜) 合卪作為憑信,貿之初文(魯實先) * 構件凹凸接合,凹處為鉚、卯,如榫卯 * 榫卯引申出對上、使力,如卯上、卯勁 茂茂或覆冒於地 木 東 春 心宿 房宿氐宿 東 二月春大壯 夾鐘 辰 乙、匕象草木生,二為上,-{廠}-聲(說文)-------- 象蚌蛤開殼運動,蜃之初文(顧鐵僧) 象人推耒,人耕之象形(胡小石) 象割草用的農具(郭沫若、裘錫圭) 象手振崖石,振之初文(葉玉森) * 星空之分界,由北斗指向定位,如十二辰 * 將一天用十二辰配置的計時制度,如時辰 * 時日、時光,如誕辰、良辰 * 指日月星等天體,如三辰、大辰、北辰 * 水星和太陽距角不過一辰(30度)故名辰星 震動而長 土 中央 四季 亢宿角宿 東 三月春夬卦 姑洗 巳 象蛇蟲之形(說文)--------象胎兒之形(見說文「包」字、) * 古文或用「巳」(讀如已)表示「已」 已盛 火 南 夏 軫宿翼宿 南 四月夏乾卦 仲呂 午 象陰氣逆陽,冒地而出(說文)-------- 象舂米木杵,杵的初文(戴侗、林義光) 象鞭(葉玉森)或索、馬轡(郭沫若) * 違背、抵觸、相遇,通「迕」,如舛午 * 四處、交錯,通「迕」,如旁午 萼布或陰陽相迕 火 南 夏 張宿星宿柳宿 南 五月夏姤卦 蕤賓 未 象樹木枝葉重㬪(說文) * 表示不、沒有的否定詞,如未必、尚未 滋味或幽昧 土 中央 四季 鬼宿井宿 南 六月夏遯卦 林鐘 申 臼為自持之形,表形體收束(說文)-------- 象閃電(見說文「虹」字),電的初文(李孝定) 象束腰大帶,紳的初文(魯實先) * 向人陳述、說明、表明。如申述 * 舒展、延展,通「伸」,如引申、屈申 * 再、重複,如「且申一戰」 身成 金 西 秋 參宿觜宿 西 七月秋否卦 夷則 酉 象丣(從卯),閉門之形(說文)--------象酒尊之形(饒炯、李孝定)象釀酒罈子(朱駿聲、林義光) 老熟 金 西 秋 畢宿昴宿胃宿 西 八月秋 觀卦 南呂 戌 戊為土,一為陽氣,表陽下入地(說文)--------象斧、鉞、鏚一類的兵器(徐灝、葉玉森) 盡滅 土 中央 四季 婁宿奎宿 西 九月秋剝卦 無射 亥 二為上,下有一男一女,𠃋象女懷胎(說文)--------構形未有定論(漢語多功能字型檔)象草根藏地下,荄之初文(葉玉森、林義光) 象豕之形(吳其昌、商承祚、袁國華) 該閡 水 北 冬 壁宿 室宿 北 十月冬坤卦 應鐘 ==天干地支紀年時法== 地支迴圈使用,一週期為12個,若與天干配合使用,則以60個為一週期,可用於記錄年、月、日、時辰。所謂“生辰八字”即出生時刻年月日和時辰的干支,共八個字,因以得名。 紀年時,每個地支對應一個屬相,也叫生肖。紀月時,每個地支對應二十四節氣自某節氣(非中氣)至下次節氣,以交節時間決定起始的一個月期間,因此與迴歸年太陽位置對應,而不是基於月相週期的農曆某月初一至月底。許多曆書註明某陰曆月對應某干支,只是以其中氣近似而非全等對應,比如立春代表寅月開始,但正月則被定義為包括中氣雨水的農曆月份,因此正月初一理論上可能坐落在立春前後的十五天內,即正月不會包含寅月的每一天,相反會經常橫跨丑月或卯月;而當出現沒有中氣的農曆月份時,就會設為閏月,雖然被當成是前一個月延續,但閏月往往有近乎對半的日子實際上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月支。 紀時辰時,每個地支對應固定的一段時間(時辰)。中國古時把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叫做一個時辰,合現在的兩個小時。每個時辰都有固定的地支作名稱,從夜間十一點算起,第一個時辰是子時,即為半夜十一點到一點。以12時辰為1日之紀時法,在《周髀算經》已有雛型。干支紀時法之源起年代則未明。 地支紀月時對應的節氣時間段、中氣、近似農曆月份、近似公曆月份、對應的生肖、紀時的時刻(UTC+8)、季節、方位等列表如下。 地支 節氣段 中氣 近似農曆月份 近似公曆月份 生肖 時刻(真太陽時) 年份除以12的餘數 年份除以12的餘數 地支 節氣段 中氣 近似農曆月份 近似公曆月份 生肖 時刻(真太陽時) 公元前 公元后 子 大雪至小寒前一日 冬至 十一月 12月 鼠 23時至1時 9 4 醜 小寒至立春前一日 大寒 十二月 1月 牛 1時至3時 8 5 寅 立春至驚蟄前一日 雨水 正月 2月 虎 3時至5時 7 6 卯 驚蟄至清明前一日 春分 二月 3月 兔 5時至7時 6 7 辰 清明至立夏前一日 穀雨 三月 4月 龍 7時至9時 5 8 巳 立夏至芒種前一日 小滿 四月 5月 蛇 9時至11時 4 9 午 芒種至小暑前一日 夏至 五月 6月 馬 11時至13時 3 10 未 小暑至立秋前一日 大暑 六月 7月 羊 13時至15時 2 11 申 立秋至白露前一日 處暑 七月 8月 猴 15時至17時 1 0 酉 白露至寒露前一日 秋分 八月 9月 雞 17時至19時 0 1 戌 寒露至立冬前一日 霜降 九月 10月 狗 19時至21時 11 2 亥 立冬至大雪前一日 小雪 十月 11月 豬 21時至23時 10 3 每年都有一個生肖,在該年出生的人就“屬”該對應的生肖。人的歲數之12的倍數即為本命年,因為當年的生肖和人的生肖相同。 == 轉換干支/公元紀年對照表 == * 公元紀年天干地支的是減去分別在以六十甲子:紀年以黃帝紀元後建立天干地支為開始,來自約公元前2997年+,迴圈以黃帝紀元(格里曆前2997年)即元年開始計算,其餘月份安排等與農曆相同。換算方法為格里曆年份+2997為干支年份,如年,則為干支+2997=年。起即由為六十甲子十天干十二地支紀年法計算機方法。 黃帝紀元年號 1年 2年 3年 4年 5年 6年 7年 8年 9年 1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 前2996年 前2995年 前2994年 前2993年 前2992年 前2991年 前2990年 前2989年 前2988年 前2987年 干支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黃帝紀元年號 11年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16年 17年 18年 19年 2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 前2986年 前2985年 前2984年 前2983年 前2982年 前2981年 前2980年 前2979年 前2978年 前2977年 干支 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黃帝紀元年號 21年 22年 23年 24年 25年 26年 27年 28年 29年 3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 前2976年 前2975年 前2974年 前2973年 前2972年 前2971年 前2970年 前2969年 前2968年 前2967年 干支 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黃帝紀元年號 31年 32年 33年 34年 35年 36年 37年 38年 39年 4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 前2966年 前2965年 前2964年 前2963年 前2962年 前2961年 前2960年 前2959年 前2958年 前2957年 干支 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黃帝紀元年號 41年 42年 43年 44年 45年 46年 47年 48年 49年 5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 前2956年 前2955年 前2954年 前2953年 前2952年 前2951年 前2950年 前2949年 前2948年 前2947年 干支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 黃帝紀元年號 51年 52年 53年 54年 55年 56年 57年 58年 59年 60年 公元元年紀年法 前2946年 前2945年 前2944年 前2943年 前2942年 前2941年 前2940年 前2939年 前2938年 前2937年 干支 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 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 ==地支與陰陽五行、八方== 地支 季節 八方 二十四方 天干 陰陽五行 子 冬季 北 0° 壬 陽水 醜 冬季 ~東北 30° 己 陰土 寅 春季 ~東北 60° 甲 陽木 卯 春季 東 90° 乙 陰木 辰 春季 ~東南 120° 戊 陽土 巳 夏季 ~東南 150° 丁 陰火 午 夏季 南 180° 丙 陽火 未 夏季 ~西南 210° 己 陰土 申 秋季 ~西南 240° 庚 陽金 酉 秋季 西 270° 辛 陰金 戌 秋季 ~西北 300° 戊 陽土 亥 冬季 ~西北 330° 癸 陰水 ==組合== 地支有六個組合,稱為「六合」,有四個由三個地支組成的局勢,稱為三合局和全會方局,這種地支組合之後,亦會變化成不同的五行,因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地支除了會合化局之外,地支還有互相沖剋及相刑,故此亦會產生不同的較應。 *地支六合:子-{醜}-合化土 寅亥合化木 卯戌合化火 辰酉合化金 巳申合化水 午未為陰陽 中正合化土 *地支三合:申子辰合成水局 巳酉-{醜}-合成金局 寅午戌合成火局 亥卯未合成木局  *地支三會:亥子-{醜}-會北方水局 寅卯辰會東方木局 巳午未會南方火局 申酉戌會西方金局 *地支相沖:子午相沖 -{醜}-未相沖 寅申相沖 卯酉相沖 辰戌相沖 巳亥相沖 *地支相破:子酉相破 午卯相破 巳申相破 寅亥相破 辰-{醜}-相破 戌未相破 *地支相害:子未相害 -{醜}-午相害 寅巳相害 卯辰相害 申亥相害 酉戌相害 *地支相刑: **寅刑巳 巳刑申 申刑寅 為無恩之刑   **未刑-{醜}- -{醜}-刑戌 戌刑未 為持勢之刑 **子刑卯 卯刑子 為無禮之刑   **辰刑辰 午刑午 酉刑酉 亥刑亥 為自刑之刑 ==其他用處== 由於地支具有子、醜、…、亥的固定順序,所以可作為代號使用,類似於第十三、第十四、…、第二十二。因為天干地支只有22個,所以英文字母次序最後的「w」、「x」、「y」及「z」沒有天干或地支對應;遇到「w」、「x」、「y」及「z」,就分別用「物」、「天」、「地」及「人」。 (第147及148頁) *有些古代的典籍用地支來分章節,如《康熙字典》等。 *在十九世紀中期,中國數學家李善蘭用天干、地支、「物」、「天」、「地」及「人」把羅馬字母翻譯成中文,十二地支分別代表「k」至「v」這12個小寫字母;大寫字母用代表小寫字母的漢字加「口」字旁表示。 ==各語言中的地支== 地支 中古漢語 現代漢語 現代漢語 吳語 福州語 粵語拼音 閩南語/臺語 日語 日語 朝鮮語 越南語 壯語 滿語 藏文 地支 中古漢語 注音符號 漢語拼音 吳語 福州語 粵語拼音 閩南語/臺語 音讀 訓讀 朝鮮語 越南語 壯語 滿語 藏文 子 cix ㄗˇ zǐ tsy51 cṳ̄ zi2 tsú し (shi) ね (ne) 자 (ja) tý ceij singgeri བྱི byi 醜 thriux ㄔㄡˇ chǒu tsheu51 tiū cau2 thiú ちゅう (chū) うし (ushi) 축 (chuk) sửu couj ihan གླང glang 寅 jin ㄧㄣˊ yín ghin231 īng jan4 în いん (in) とら (tora) 인 (in) dần yinz tasha སྟག stag 卯 mraux ㄇㄠˇ mǎo mau51 māu maau5 báo ぼう (bō) う (u) 묘 (myo) mão maux gvlmahvn ཡོས yos 辰 zjin ㄔㄣˊ chén zen223 sìng san4 sîn しん (shin) たつ (tatsu) 진 (jin) thìn saenz muduri འབྲུག 'brug 巳 zsix ㄙˋ sì zy231 sê̤ṳ zi6 tsī し (shi) み (mi) 사 (sa) tỵ ceih meihe སྦྲུལ sbrul 午 ngox ㄨˇ wǔ ng231/ou44 ngū ng5 ngóo ご (go) うま (uma) 오 (o) ngọ ngux morin རྟ rta 未 myoih ㄨㄟˋ wèi mi223/vi231 mê/ê mei6 bī び (bi) ひつじ (hitsuji) 미 (mi) mùi meih honin ལུག lug 申 sjin ㄕㄣ shēn sen44 sing san1 sin しん (shin) さる (saru) 신 (shin) thân saen bonio སྤྲེལ sprel 酉 jux ㄧㄡˇ yǒu ghieu231 iū jau5 iú ゆう (yū) とり (tori) 유 (yu) dậu youx qoko བྱ bya 戌 syt ㄒㄩ xū sih43 sók seot1 sut じゅつ (jutsu) いぬ (inu) 술 (sul) tuất swt indahvn ཁྱི khyi 亥 ghaix ㄏㄞˋ hài ghe231 hâi hoi6 hāi がい (gai) い (i) 해 (hae) hợi haih ulgiyan ཕག phag 注:中古漢語一列的字母標音基於中古漢語現有擬音上制定的拼音,非國際音標。詞尾x,h為音調,分別對應上聲和去聲。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 參見 == *天干 *干支 *生肖 *市制 *十二辰 *八字 *姓名學 *歲陽 *子午流注 *五運六氣 *六十甲子 * Category:中國名數12 Category:東方神秘主義
節氣
節氣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是中國古代用來指導農業之曆法曆注二十四節氣 . 香港天文臺.。 中國傳統夏曆(農曆)是一種「陰陽曆」,同時根據日、月執行制定,「陰」是以朔望月為基準確定,「陽」是以地球自冬至繞太陽公轉一圈為基準確定歲實,每回歸年約365.2422日,二十四節氣據此而劃分,其中: *春分是於黃經(太陽經度或天球經度)0°(春分點)。 *夏至是於在太陽到達黃經90°時(太陽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迴歸線以北白晝最長)。 *秋分是於黃經180°(秋分點)。 *冬至是於在太陽到達黃經270°時(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 一年劃分了二十四節氣,與現代曆法將一日劃分為二十四小時,兩者數字同為24。 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二十四節氣——中國人-{zh-cn:透過;zh-tw:藉由}-觀察太陽週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該非遺專案的副檔名錄包括: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二十四節氣”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代表作名錄 ,澎湃新聞,2016-11-30。 == 起源 == 中國古代利用土圭實測日晷,將每年日影最長定為“日至”(又稱日長至,即太極圖中四象的太陰、長至、冬至),日影最短為“日短至”(又稱短至、夏至)。在春秋兩季各有一日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便定為“春分”和“秋分”,人類各民族多有此四。在商朝時只有四個節氣(四象,即四季),到了周朝時發展到了八個(八卦)。 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完整的二十四節氣名稱首見於《淮南子·天文訓》,《史記·太史公自序》的“論六家要旨”中也曾提到陰陽(日月執行)、四時(四季)、八位(八卦)、十二度(時辰)、二十四節氣等概念。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鄧平、落下閎等將二十四節氣編入《太初曆》之中,並規定無中氣之月,定為上月的閏月。 二十四節氣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之位置。二十四節氣又分為12個節氣和12個中氣,一一相間。二十四節氣反映了太陽週年視運動,所以其西曆日期近乎固定,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前後不差1~2日。12個節氣也是干支紀月中的每個月支的起始之日,例如,立春為寅月之始,驚蜇為卯月之始。 二十四節氣的命名反映了季節和氣候的變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稱八位,是區分公轉運動對於地球影響的八個關鍵節點;雨水、驚蟄、清明、穀雨、小滿、芒種、小暑、大暑、處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等十六個則反映了四季中更細微的氣候變化。 == 平氣法和定氣法== 中國古代曆法最初採用「平氣法」:將每年冬至到次年冬至的一回歸年時間平分為十二等分,稱為中氣;再將二個中氣等分稱為節氣。後來的人發現平氣法,無法反映出真實的氣候狀況(因為地球繞太陽執行的軌道為橢圓形。離太陽較近時,地球公轉速度較快,較遠時則較慢)。 隋朝劉焯受到張子信及其弟子劉孝孫學說影響,在太陽運動不勻速的基礎上,提出「定氣法」,但沒能正確認識太陽運動速度的變化規律,因此其《皇極曆》對定氣的推算有較大偏差。 唐朝一行對日行盈縮規律的認識較為準確,指出日行速度連續變化,在冬至時執行最快,夏至時執行最慢。其《大衍曆》已具備較為準確計算日行軌跡的方法,因此已經能用定氣法注曆,不過曆書中的二十四節氣仍是採用平氣,只在計算日月行度和朔望、日、月蝕時刻才用定氣,如《舊唐書》小注說「凡推日月行度及軌漏交蝕,竝依定氣。若注曆即依恆氣也」。此後曆學家都明瞭定氣法,但注曆仍用平氣。 明末清初,西學東漸,使用平氣還是定氣注曆成為中西曆爭中的焦點。 清順治二年(1645)《時憲曆》正式改用定氣,是為中國曆法史上的重大改革之一。現行農曆使用定氣,嚴格按照太陽黃經確定。以春分點為0度,太陽在黃道上每執行15度訂為一個節氣或中氣,現在的中氣和節氣統稱為“節氣”。 == 二十四節氣時刻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專門研究曆書天文和編算年曆的機構,提供分鐘級別精確度的節氣時刻。 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可以用來確定二十四節氣的交接時刻: 季節 (北溫帶 為準) 公曆 月份 太陽位於 黃經角度 廿四節氣 格里曆日期 交節(±1日) 月支 黃道十二宮 春季 2月 315° 立春 2月4日 寅 水瓶宮 春季 2月 330° 雨水 2月19日 寅 雙魚宮 春季 3月 345° 驚蟄 3月6日 卯 雙魚宮 春季 3月 0° 春分 3月21日 卯 牡羊宮 春季 4月 15° 清明 4月5日 辰 牡羊宮 春季 4月 30° 穀雨 4月20日 辰 金牛宮 夏季 5月 45° 立夏 5月6日 巳 金牛宮 夏季 5月 60° 小滿 5月21日 巳 雙子宮 夏季 6月 75° 芒種 6月6日 午 雙子宮 夏季 6月 90° 夏至 6月21日 午 巨蟹宮 夏季 7月 105° 小暑 7月7日 未 巨蟹宮 夏季 7月 120° 大暑 7月23日 未 獅子宮 秋季 8月 135° 立秋 8月8日 申 獅子宮 秋季 8月 150° 處暑 8月23日 申 處女宮 秋季 9月 165° 白露 9月8日 酉 處女宮 秋季 9月 180° 秋分 9月23日 酉 天秤宮 秋季 10月 195° 寒露 10月8日 戌 天秤宮 秋季 10月 210° 霜降 10月23日 戌 天蠍宮 冬季 11月 225° 立冬 11月7日 亥 天蠍宮 冬季 11月 240° 小雪 11月22日 亥 射手宮 冬季 12月 255° 大雪 12月7日 子 射手宮 冬季 12月 270° 冬至 12月22日 子 摩羯宮 冬季 1月 285° 小寒 1月6日 醜 摩羯宮 冬季 1月 300° 大寒 1月20日 醜 水瓶宮 == 節氣歌和民諺 == 由於節氣反映了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過程,是每年季節變更的重要標誌,因此對農業生產非常重要。中國農民為了更方便地根據節氣來安排農事,長期以來形成了一些相關的民諺。 ;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 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 下半年來八廿三。 注意:最後兩句是說上半年的節氣在6日,中氣在21日,下半年的節氣在8日,中氣在23日。日期是西曆日期。 ; 二十四節令歌 立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瀝皮乾; 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 芒種開了鏟,夏至不拿棉;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甸,處暑動刀鐮; 白露煙上架,秋分無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進臘月,大寒又一年。 ; 西曆十二月節氣歌 二月 立春雨水節; 三月 驚蟄及春分; 四月 清明並穀雨; 五月 立夏小滿方; 六月 芒種及夏至; 七月 小暑大暑當; 八月 立秋還處暑; 九月 白露秋分忙; 十月 寒露又霜降; 十一月 立冬小雪張; 十二月 大雪冬至節; 一月 小寒大寒昌。 ; 各地其它諺語 * 中國: ** 華北地區: *** 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如果立秋時間在日出之前,之後的天氣就會比較冷;如果出現在日出之後,接下來的天氣就會比較悶熱。) *** 秋分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 *** 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 江浙地區: *** 白露身勿露,赤膊變豬玀。 *** 寒露腳勿露。 *** 冬練三九,夏練三伏。 *** 黃河中下游《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抬頭望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 嶺南地區: *** 清明穀雨,凍死老鼠。 ==國際影響== 節氣名稱是根據中國的氣候命名的,當緯度不同可能造成名稱與氣候不一致。但節氣時間的定義是根據黃道,故北半球統一冬至日短、夏至日長;南半球則剛好相反。 == 農耕八節 ==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 * 古人將黃道劃分4季,12節,24氣,72候。定義3節為一季,約30日為一節,15日為一氣,5日為一候。年、季、節、氣、候。 * 四季(春、夏、秋、冬) * 十二節氣(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 * 十二中氣(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 * 七十二候(約每5日為一候) * 一年=四季 * 一季=三節 * 一節=二氣=六候 * 一候≈五日 == 七十二候 == 每氣分三候,可以見到黃河流域天文、地理、人事和自然界的一般景物。 # 立春:立春之日東風解凍,又五日蟄蟲始振,又五日魚上冰(魚陟負冰)。 # 雨水:雨水之日獺祭魚,又五日鴻雁來(候雁北),又五日草木萌動。 # 驚蟄:驚蟄之日桃始華,又五日倉庚鳴,又五日鷹化為鳩。 # 春分:春分之日玄鳥至,又五日雷乃發聲,又五日始電。 # 清明:清明之日桐始華,又五日田鼠化為鴽,又五日虹始見。 # 穀雨:穀雨之日萍始生,又五日鳴鳩拂其羽,又五日戴勝降於桑。 # 立夏:立夏之日螻蟈鳴,又五日蚯蚓出,又五日王瓜生。 # 小滿:小滿之日苦菜秀,又五日靡草死,又五日小暑至(麥秋生,麥秋至)。 # 芒種:芒種之日螳螂生,又五日鵙始鳴,又五日反舌無聲。 # 夏至:夏至之日鹿角解,又五日蜩始鳴,又五日半夏生。 # 小暑:小暑之日溫風至,又五日蟋蟀居壁,又五日鷹乃學習(鷹始擊)。 # 大暑:大暑之日腐草為螢,又五日土潤溽暑,又五日大雨時行。 # 立秋:立秋之日涼風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蟬鳴。 # 處暑:處暑之日鷹乃祭鳥,又五日天地始肅,又五日禾乃登。 # 白露:白露之日鴻雁來,又五日玄鳥歸,又五日群鳥養羞。 # 秋分:秋分之日雷始收聲,又五日蟄蟲培坯戶,又五日水始涸。 # 寒露: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又五日雀入大水為蛤,又五日菊有黃華。 # 霜降:霜降之日豺乃祭獸,又五日草木黃落,又五日蟄蟲鹹俯。 # 立冬:立冬之日水始冰,又五日地始凍,又五日雉入大水為蜃。 # 小雪:小雪之日虹藏不見,又五日天氣上騰地氣下降,又五日閉塞而成冬。 # 大雪:大雪之日鶡旦不鳴,又五日虎始交,又五日荔挺生(荔挺出)。 # 冬至:冬至之日蚯蚓結,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動。 # 小寒:小寒之日雁北鄉,又五日鵲始巢,又五日雉始鴝(雉始雊)。 # 大寒:大寒之日雞始乳,又五日鷲鳥厲疾(徵鳥厲疾),又五日水澤腹堅。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書籍 * == 外部連結 == * 話說二十四節氣(CCTV《家園》節目採訪中國農大農業氣象系主任鄭大偉教授) * 2016 年二十四節氣的日期及時間資料 - 香港天文臺 24 24
太陽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熱電漿理想球體,透過其核心的核融合反應加熱到白熾。太陽主要以可見光、紫外線和紅外線的形式輻射能量,是地球上生命最重要的能量來源。 太陽的半徑大約是 ,或地球半徑的109倍。它的質量大約是地球的330,000倍,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太陽的質量大約四分之三由氫(〜73%)組成;其餘的主要是氦(〜25%),包括氧、碳、氖和鐵等重元素,其數量要少得多。 太陽是一顆G型主序星(G2V)。它的光實際上是白色的,因此非正式地,並不完全準確地稱為黃矮星。它大約形成於46億年前,本文中的所有數位都是短刻度,billion這個詞表示109,或 1,000,000,000,來自大分子雲區域內物質的引力坍縮。大部分物質聚集在中心,而其餘的則扁平成一個軌道盤面,演化成為太陽系。中心質量變得如此熾熱和密集,以至於它最終在其核心啟動核融合。人們認為幾乎所有的恆星都是透過這個過程形成。 在太陽的核心,每秒鐘將大約6億噸氫融合成氦,並在此過程中將400萬噸物質轉化為能量。這種能量可能需要10,000到170,000年才能逃離核心,是太陽的光和熱的來源。當其核心的氫融合減少到太陽不再處於流體靜力平衡的點時,其核心將經歷密度和溫度的顯著增加,同時其外層膨脹,最終將太陽轉變為紅巨星。據推算,太陽將變得足夠大,可以吞噬水星和金星,並使地球無法居住。但這大約是五十億年後的狀況。在這之後,它將脫落其外層,裸露出核心,成為一種被稱為白矮星的緻密恆星。雖然不再透過核融合產生能量,但仍會發光並散發出先前殘餘的熱量。 自史前時代以來,太陽對地球的巨大影響就已得到認可。太陽被某些文化視為神。地球的自轉及其圍繞太陽的軌道是一些太陽曆的基礎。今天使用的主要日曆是公曆,它將基於16世紀觀察到的太陽運動作為實際運動的標準來解釋。 == 詞源 == ===中文=== 「太」即「大」。陽,高、明也。 ===歐洲語言=== 英語單詞“sun”是從古英語發展而來的。其他日爾曼語族中也出現了同源詞,包括西弗里斯蘭語(West Frisian,)、荷蘭語、低地德語、標準德語、巴伐利亞語(Bavarian,)、古諾斯語(Old Norse,)和哥德語(Gothict,)。所有這些詞都源於原始日耳曼語 Vladimir Orel (2003) A Handbook of Germanic Etymology, Brill。這最終與印歐語系家族其它分支中的"太陽"一詞有關,儘管在大多數情況下會找到帶有“l”的主格詞幹,而不是“n”中的屬詞幹,例如在拉丁語,古希臘語 (),Welsh 和捷克語 ,以及(with *l > r)梵語 ()和波斯語()。事實上,“l”-詞幹在原始日耳曼語中也倖存下來,如,它產生了哥特語(與一起)和古挪威語平淡無奇的(與詩歌一起),並透過它產生了現代斯堪的納維亞語言中的sun一詞:瑞典語和丹麥語 ,冰島語 等等。 英語中太陽(Sun)的主要形容詞是"sunny",表示陽光,在技術環境中,solar(),源自拉丁語,後者在solar day(太陽日)、solar eclipse (日食)和Solar System(太陽系,有時是Sol system)等術語中存在。來自希臘語的罕見形容詞heliac()。在英語中,希臘語和拉丁語單詞Helios()和Sol ()出現在詩歌中,作為太陽的化身,而在科幻小說中,「Sol」可能被用作太陽的名稱,已與其它的恆星區別。帶有小寫「s」的術語"sol"被行星天文學家用於另一顆其它行星(如火星)上的太陽日持續時間。 英語 工作日名稱 Sunday 源自古英語 "sun's day",為拉丁短語,本身是古希臘語的翻譯()“太陽之日” 。太陽的天文符號是一個帶中心點的圓圈,。它用於"M"☉(太陽質量),"R"☉(太陽半徑)和"L"☉(太陽光度)。 == 一般性質 == 太陽是一顆G型主序星,約佔太陽系質量的99.86%。太陽的絕對星等為+4.83,估計比銀河系中約85%的恆星亮,其中大部分是紅矮星。太陽是第一星族星,或富含重元素的恆星。太陽的形成可能是由附近一顆或多顆超新星的衝擊波引發的。這是由太陽系中高豐度的重元素提出的,如金和鈾;相對於重元素貧乏的恆星,即所謂的第二星族星。重元素最有可能是由超新星期間的吸熱核反應產生的,或者是由大質量的第二代恆星內的核轉換透過中子吸收產生的。 太陽是迄今為止地球天空中最明亮的天體,視星等為−26.74。這比下一顆最亮的恆星,視星等為-1.46的天狼星亮約130億倍。 1天文單位(大約150,000,000公里;93,000,000英里)被定義為太陽中心到地球中心的平均距離,儘管隨著地球從1月3日左右的近日點移動到7月4日左右的遠日點,距離會發生變化(約+/- 250萬公里或155萬英里)。距離可以在147,098,074公里(近日點)和152,097,701公里(遠日點)之間變化,極值可以從147,083,346公里到152,112,126公里。光從離開太陽表面到地球表面的平均光程距離約為8分20秒。這種陽光的能量幾乎支援所有的生命,海底熱液群落生活在海底深處,無法獲得陽光。細菌透過化能合成將含硫化合物作為能源。,在地球上透過光合作用,並驅動氣候和天氣。 太陽沒有明確的邊界,但其密度隨著光球上方高度的增加而呈指數級下降。 為了量測的目的,太陽的半徑被認為是從其中心到光球邊緣的距離,光球是太陽的明顯可見表面。按照這個尺度,太陽是一個近乎完美的球體,扁率估計為百萬分之九,這意味著它的極徑與赤道直徑僅相差。行星的潮汐效應很弱,對太陽的形狀沒有顯著影響。太陽在赤道的自轉速度比在兩極的自轉速度快。這種差異自轉是由熱傳輸引起的對流運動和太陽自轉引起的柯里奧利力造成的。在恆星定義的參考系中,赤道的自轉週期約為25.6天,兩極的自轉週期約為33.5天。從地球繞太陽的公轉來看,太陽在赤道的「視自轉週期」約為28天。從北極上方的有利位置看,太陽繞其自轉軸逆時針旋轉。 == 組成 == 太陽主要由氫和氦這兩種化學元素組成。在太陽生命的這個時候,它們在 太陽光球分別佔質量的74.9%和23.8%。所有較重的元素,在天文學中被稱為「金屬」,佔不到質量2%,其中氧(約佔太陽質量的1%)、碳(0.3%)、氖(0.2%)和鐵(0.2%)最為豐富 。 在太陽研究中,更常見的是用dex表示每種元素的豐度,這是一個縮放的對數單位。A(e) = 12+log10(ne/nH),其中「e」是所討論的元素,nH是10^12個氫原子。根據定義,氫的豐度為12,氦的豐度在大約10.3到10.5之間變化,這取決於太陽週期的相位,碳是8.47,氖是8.29,氧是7.69和鐵是7.62。 太陽最初的化學成分是從形成它的星際介質中繼承下來的。最初,它含有大約71.1%的氫、27.4%的氦和1.5%的重元素。太陽中的氫和大部分氦在宇宙的前20分鐘由太初核合成產生,而較重的元素在太陽形成之前是由前幾代恆星產生,並在恆星生命的最後階段和超新星等事件中擴散到星際介質中。 自太陽形成以來,主要的融合過程包括將氫融合為氦。在過去的46億年裡,氦的數量及其在太陽內的位置逐漸發生了變化。在核心內,由於融合,氦的比例從約24%增加到約60%,一些氦和重元素由於引力從光球層向太陽中心沉降。較重元素的比例保持不變。熱量透過輻射而不是對流從太陽核心向外傳遞(見輻射層),因此融合產物不會因熱量向外抬起;它們留在核心漸漸地,氦的核心已經開始形成,但無法融合,這是因為現時太陽的核心不夠熱或密度不足以融合氦。在現時的光球中,氦的含量減少,金屬量僅為原恆星階段(核心核融合開始之前)的84%。未來,氦將繼續在核心中積累,在大約50億年後,這種逐漸積累最終將導致太陽離開主序帶並成為紅巨星Iben, I Jnr (1965) "Stellar Evolution. II. The Evolution of a 3 M_{sun} Star from the Main Sequence Through Core Helium Burning". (Astrophysical Journal, vol. 142, p. 1447)。 光球的化學成分通常被認為是原始太陽系成分的代表 。上述太陽重元素豐度通常是透過使用太陽光球的光譜學和量測從未被加熱到融化溫度的隕石中的豐度來量測的。這些隕石被認為保留了原恆星太陽的成分,因此不受重元素沉降的影響。這兩種方法得到的結果通常很一致。 == 結構和核融合 == === 核心 === 太陽的太陽核心從中心延伸到太陽半徑的20-25%左右,其密度最高為 (約為水密度的150倍)和接近1,570萬K的溫度。相比之下,太陽表面的溫度大約為。最近對SOHO任務資料的分析表明,核心的自轉速度比上面的輻射層更快。在太陽生命的大部分時間裡,能量都是透過質子-質子鏈在核心區域進行核融合產生的;這個過程將氫轉化為氦。現時,太陽產生的能量只有0.8%來自另一系列被稱為碳氮氧迴圈的融合反應,並且隨著太陽年齡的增長和亮度的提高,預期這一比例還會增加。 核心是太陽中唯一透過核融合產生大量熱能的區域;99%的能量產生於太陽半徑的24%以內,到了半徑的30%,核融合幾乎完全停止。太陽的其餘部分被這種能量加熱,因為它透過許多連續的層向外轉移,最終到達太陽光球層,在那裡它透過輻射(光子)或平流(大質量粒子)逃逸到太空 。 質子-質子鏈在核心中每秒發生約次,每秒將約3.7個質子轉化為α粒子s(氦核)(在太陽中總共約8.9個自由質子),或約。然而,每個質子(平均)需要大約90億年才能使用PP鏈相互融合。將四個自由的質子(氫原子核)融合成單個α粒子(氦原子核)釋放約0.71185%的融合質量轉換為能量,因此,太陽以每秒426萬公噸的質量-能量轉換率釋放能量(這需要6億公噸的氫),即384.6佑瓦特(),或每秒9.192百萬噸的TNT。太陽的大功率輸出主要是由於其核心的巨大尺寸和密度(與地球和地球上的物體相比),每立方米只能產生相當小的功率。太陽內部的理論模型表明,核心中心的最大功率密度或能量產生約為276.5瓦特秒/立方米 ,這與堆肥內部的功率密度大致相同。 堆芯中的核融合率處於自校正平衡:稍高的核融合率會導致堆芯升溫更多,膨脹會稍微抵消外層的重量,從而降低密度,從而降低核融合率,並校正攝動;而稍低的速率將導致堆芯稍微冷卻和收縮,從而增加密度並增加核融合速率,並再次使其恢復到現時的速率。 === 輻射層 === 輻射層是太陽最厚的一層,約佔太陽半徑的0.45。從核心外圍到大約0.7太陽半徑,熱輻射是能量傳遞的主要手段。隨著與核心距離的增加,溫度從大約700萬K下降到200萬K。這個溫度梯度小於絕熱衰減率的值,因此不能驅動對流。這解釋了為什麼透過該區域的能量傳遞是透過輻射而不是熱對流。氫和氦的離子發射光子,這些光子在被其它離子重新吸收之前只傳播很短的距離。在0.25太陽半徑和0.7太陽半徑之間,即輻射區的頂部,密度下降了一百倍(從20克/釐米3到0.2克/釐米3)。 === 差旋層 === 輻射層和對流層被一個過渡的差旋層分隔開。這是一個在均勻旋轉的輻射層和對流層之間的差異旋轉,兩層在這種情況下的大剪應力(流體),導致連續的水平層相互滑動的效應。現時,人們假設(參見太陽發電機),這一層中的磁發電機會產生太陽的磁場。 === 對流層 === 太陽的對流層從0.7太陽半徑(500,000公里)延伸到接近表面附近。在這一層中,太陽電漿的密度或溫度不夠高,無法透過輻射將內部的熱能向外傳遞。相對的,電漿的密度足夠低,可以形成對流,並將太陽的能量向外移動到其表面。在差旋層加熱的物質會吸收熱量並膨脹,從而降低其密度並使其上升。因此,質量的有序運動發展成熱細胞,將大部分熱量向外輸送到上方的太陽光球。一旦物質在光球表面下擴散和輻射冷卻,其密度就會增加,並下沉到對流層的底部,在那裡它再次從輻射區的頂部吸收熱量,對流迴圈就會繼續。在光球層,溫度已降至5,700 K(350倍),密度僅為0.2 g/m3(約為海平面空氣密度的1/10,000,對流區內層的百萬分之一)。 對流區的熱柱在太陽表面形成印記,使其在最小尺度上具有被稱為米粒組織的顆粒狀外觀,在較大尺度上具有超米粒組織的粒狀外觀。太陽外部的湍流對流維持著太陽內部近表面體積上「小規模」的發電機作用。太陽的熱柱是瑞利-貝納德對流,形狀大致為六邊形稜鏡 。 === 光球 === 太陽的可見表面,即光球,是太陽對可見光變得不透明的表層。這一層產生的光子透過其上方透明的太陽大氣層逃離太陽,成為太陽輻射,即陽光。不透明度的變化是由於H−離子的數量減少,這些離子很容易吸收可見光。相對的,我們看到的可見光是電子與氫原子反應產生H−離子時產生的 。 光球層厚數十至數百公里,其不透明性略低於地球上的空氣。由於光球的上部比下部更冷,太陽的影像在中心看起來比在太陽盤面的外緣或「邊緣」更亮,這種現象被稱為周邊昏暗。太陽光的光譜近似於黑體在輻射的光譜,中間穿插著來自光球上方一層稀薄的原子吸收線。光球層的粒子密度為〜1023m−3(約為海平面單位體積地球大氣層粒子數的0.37%)。光球沒有完全電離——電離程度約為3%,幾乎所有的氫都以原子形式存在。 在早期對光球光譜的研究中,發現了一些與當時地球上已知的任何化學元素都不能對應的吸收線。1868年,約瑟夫·諾曼·洛克耶假設這些吸收線是由一種新元素引起的,他以希臘太陽神Helios的名字將其稱為「helium」。二十五年後,氦在地球上被分離出來。 === 大氣層 === 太陽的大氣層由四部分組成:光球(正常情況下可見)、色球、過渡區、日冕和太陽圈。在日全食期間,光球被阻擋,使得日冕可見。 ==== 溫度極小區 ==== 太陽最冷的一層是溫度最低的區域,延伸到光球上方約,溫度約為。太陽的這一部分足夠冷,可以透過吸收光譜檢測到一氧化碳和水等簡單分子的存在 。色球、過渡區和日冕比太陽表面熱得多。原因尚不清楚,但有證據表明阿爾文波可能有足夠的能量來加熱日冕。 ==== 色球 ==== 在最低溫度層之上是厚約厚,由發射線和吸收線的光譜主導的一層。它稱為「色球」,來自希臘語詞根「chroma」,意思是顏色,因為色球在日全食開始和結束時都是可見的彩色閃光。色球的溫度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漸升高,頂部附近的最高溫可達。在色球的上部,部分的氦被電離。 ==== 過渡區 ==== 在色球上方,有一個薄的(約為)過渡區,溫度從色球上部附近的迅速上升到接近的日冕溫度。氦在過渡區的完全電離促進了溫度的升高,這顯著減少了電漿的輻射冷卻。過渡區的出現沒有明確定義的海拔高度。相對的,它在的針狀體和絲狀體等色球特徵周圍形成一種暈(nimbus),並恆定處於混沌運動中。過渡區從地球表面不容易看到,但透過對光譜的極紫外部分敏感的儀器,可以很容易地從太空觀察到。 ==== 日冕 ==== 日冕是太陽大氣層的下一層。在太陽表面附近的低日冕,其粒子密度約為1015m−3至1016m−3。日冕和太陽風的平均溫度約為1,000,000–2,000,000 K;然而,在最熱的地區,溫度為8,000,000–20,000,000 K。儘管現時還沒有完整的理論來解釋日冕的溫度,但已知至少有一部分熱量來自磁重聯。 日冕是太陽的延伸大氣層,其體積遠大於太陽光球所包圍的體積。從太陽向外進入行星際空間的電漿流是太陽風。 ==== 太陽圈 ==== 太陽圈是太陽最外層的稀薄大氣層,充滿了太陽風電漿。太陽的最外層被定義為從太陽風的流動變得「超級阿爾文波」的距離開始,也就是說,在這個距離處,流動變得比阿爾文波的速度更快,這個距離在大約20個太陽半徑(0.1AU)處。太陽圈中的湍流和動力不會影響日冕的形狀,因為資訊只能以阿爾文波的速度傳播。太陽風在太陽圈持續地向外行進,將太陽磁場形成為派克螺旋形狀,直到它衝擊到超過遠的太陽圈頂。在2004年12月,航海家1號探測器穿過了一個被認為是太陽圈頂一部分的衝擊鋒。在2012末,航海家1號記錄到宇宙射線碰撞的顯著增加,和來自太陽風的低能量粒子的急劇下降,這表明探測器已經穿過日球層頂並進入星際介質。事實上,在2012年8月25日,距離太陽約122個天文單位的位置上已經做到了這一點。由於太陽的運動,太陽圈有一個日球尾,在它後面伸展。 2021年4月28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派克太陽探測器在第八次飛越太陽時,在18.8太陽半徑處遇到了特定的磁場和粒子條件,這表明它穿透了,這是將日冕與太陽風分隔開的邊界,定義為日冕電漿的阿爾文速度和大規模太陽風速相等。探測器用FIELDS和SWEAP儀器量測了太陽風電漿環境。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將這一事件描述為「觸及太陽」。在飛越過程中,派克太陽探測器多次進出日冕。這證明瞭阿爾文臨界表面的形狀不是光滑的球,而是有褶皺表面的波峰和波谷。 === 陽光和微中子 === 太陽發出的光跨越可見光譜,因此當從太空觀察或當太陽在高空時,它的顏色是白色,CIE顏色空間指數接近(0.3,0.3)。從太空觀察時,各波長的太陽輻射在光譜的綠色部分達到峰值。當太陽在天空中的高度非常低時,大氣散射會使太陽呈現黃色、紅色、橙色或洋紅色,在極少數情況下甚至會使太陽呈綠色或藍色。儘管它是典型的白色(白色的陽光、白色的環境光、月球的白色照明等),但一些文化在心理上認為太陽是黃色的,有些甚至是紅色的;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文化上的,確切的原因是爭論的主題。 太陽是一顆G2V恆星,「G2」表示其表面溫度約為,「V」表示它和大多數恆星一樣是一顆主序恆星。 太陽常數是直接暴露於太陽的陽光下的單位面積上沉積的能量。距離太陽一個天文單位(AU)的距離(即在地球上或附近),太陽常數大約等於1,368W/m2(瓦特/平方米)。地球表面的陽光功率是被大氣層衰減的,因此當太陽接近天頂時,在晴朗的條件下到達地球表面的衰減較小(接近1,000|u=W/m2)。地球大氣層頂部的陽光(按總能量計算)由大約50%的紅外光、40%的可見光和10%的紫外光組成。大氣層尤其能過濾掉70%以上的太陽紫外線,尤其是在較短波長下。 太陽紫外線輻射使地球白天的高層大氣電離,產生導電的電離層。 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具有防腐特性,可用於消毒工具和水。它也會導致曬傷,並具有其他生物效應,如產生維他命D和曬黑。它也是皮膚癌的主要原因。紫外線被地球的臭氧層強烈衰減,因此紫外線的數量隨著緯度的變化而變化很大,並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許多生物適應,包括地球不同地區人類膚色的變化。 核心的核融合反應最初釋放的高能伽馬射線光子,通常只傳播幾毫米,幾乎立即被輻射區的太陽電漿吸收。再發射發生在一個隨機的方向上,且通常能量略低。透過這種發射和吸收序列,輻射到達太陽表面需要很長時間。據估計,光子旅行的時間在10,000到170,000年之間。相比之下,微中子只需2.3秒就可以到達表面,它約佔太陽總能量的2%。由於太陽中的能量傳輸是一個涉及光子與物質處於熱力學平衡的過程,因此太陽中能量傳輸的時間尺度更長,約為3,000,000年。如果太陽核心的能量產生率突然發生變化,這是太陽恢復穩定狀態所需的時間。 微中子也透過核心的核融合反應釋放,但與光子不同,它們很少與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因此幾乎所有微中子都能立即逃離太陽。多年來,對太陽產生的微中子數量的量測是比理論預測的要低,只有三分之一的量。2001年,透過發現微中子振盪的影響,這種差異得到了解決:太陽發射的微中子數量與理論預測的數量相同,但微中子探測器卻缺少,因為微中子在被探測到時已經改變了味道 。 == 磁活動 == 太陽表面有一個變化的恆星磁場。它的極場是,而在太陽上被稱為太陽黑子的特徵中,極場通常是,在日珥中則是。磁場隨時間和位置的變化而變化。準週期的11年太陽週期是太陽黑子數量和大小增減的最顯著變化。 太陽磁場遠遠超出了太陽本身。導電的太陽風電漿將太陽磁場帶入太空,形成所謂的行星際磁場。在一種被稱為理想磁流體動力學的近似中,電漿粒子只沿著磁力線移動。結果是,向外流動的太陽風將行星際磁場向外拉伸,迫使其形成大致徑向的結構。對於在太陽磁赤道兩側具有相反半球極性的簡單偶極太陽磁場,在太陽風中形成薄的電流片。 在很遠的距離上,太陽的自轉將偶極磁場和相應的電流片扭曲成一種被稱為派克螺旋的阿基米德螺線結構。行星際磁場比太陽磁場的偶極分量強得多。太陽50–400μT的偶極磁場(在光球)隨著距離的倒數而減小,導致地球距離處的預測磁場為0.1 nT。然而,根據太空船的觀測,地球所在位置的行星際場約為5 nT,大了約一百倍。這種差異是由於太陽周圍電漿中的電流產生磁場造成的。 === 太陽黑子 === 太陽黑子是太陽光球上的暗斑,對應於磁場的強度。在磁場中,熱量從太陽內部到表面的對流傳輸受到抑制。結果是,太陽黑子比周圍的光球略冷,所以看起來很暗。在典型的太陽極小期,幾乎看不到太陽黑子,偶爾根本完全看不到;能看見的那些,都出現在太陽高緯度地區。隨著太陽週期向極大期發展,太陽黑子往往在靠近太陽赤道的地方形成;這一現象被稱為史波勒定律。最大的太陽黑子直徑可達數萬公里。 11年的太陽黑子週期是22年巴布科–雷頓發電機週期的一半,這對應於太陽磁場之間的振盪能量交換。在太陽極大期時,外部極向偶極磁場接近其發電機週期最小強度,但透過差旋層內的差異自轉產生的內部環形四極場接近其最大強度。在發電機週期的這一點上,對流區內的浮力上升流迫使環形磁場透過光球層出現,產生了成對的太陽黑子,大致排列在東西方向,並具有相反磁極的足跡。太陽黑子對的磁極在每個太陽週期交替出現,這一現象由描述。 在太陽週期的衰退階段,能量從內部環形磁場轉移到外部極向磁場,太陽黑子的數量和大小都會減少。在太陽極小期時,環形場相應地處於最小強度,太陽黑子相對罕見,而極向場處於最大強度。隨著下一個11年太陽黑子週期的上升,差異自轉將磁能從極向場轉移回環形場,但其極性與前一個週期相反。這一過程持續進行,在理想化、簡化的場景中,每個11年的太陽黑子週期都對應著太陽大尺度磁場的整體極性的變化 。 === 太陽活動 === 太陽的磁場導致許多效應,這些效應統稱為太陽活動。太陽閃焰和日冕巨量噴發往往發生在太陽黑子群中。緩慢變化的高速太陽風從光球表面的冕洞發射出來。日冕巨量噴發和太陽風的高速流都將電漿和行星際磁場向外帶入太陽系。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包括中高緯度的極光以及無線電通訊和電力的中斷。太陽活動被認為在太陽系的形成與演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些科學家認為,太陽黑子數量的長期長期變化與太陽輻照度的長期變化有關,這反過來可能會影響地球的長期氣候。太陽週期影響太空天氣,包括地球周圍的條件。例如,在17世紀,太陽週期似乎已經完全停止了幾十年;在被稱為蒙德極小期的時期,幾乎沒有觀測到太陽黑子。這正好與小冰期的時代相吻合,當時歐洲經歷了異常寒冷的氣溫。早期的擴充套件極小值是透過對樹環的分析發現的,似乎與低於平均水準的全球氣溫相吻合。 2019年12月,觀測到一種新型的太陽磁爆炸,稱為強制磁重聯。此前,在一個被稱為自發磁重聯的過程中,人們觀察到太陽磁力線爆炸性地發散,然後瞬間再次會聚。強制磁重聯也是類似的,但它是由日冕中的爆炸觸發。 ==== 可能的長週期 ==== 最近有理論宣稱在太陽核心的磁性不穩定導致週期為41,000年或100,000年的變異。這可以對冰河期和米蘭科維奇迴圈提供更好的解釋。 == 生命階段 == 今天的太陽大約已經度過了它生命中最穩定部分的一半,40多億年來,它沒有發生巨大變化,在未來50多億年內將保持相當穩定。然而,在其核心的氫融合停止後,太陽將在內部和外部都發生巨大變化。它的質量比在5秒差距內其它75顆恆星中的71顆巨大,或是在前5%內。 === 形成 === 太陽大約於46億年前,由一個主要由氫和氦組成的巨大分子雲的一部分坍塌而形成;這個分子雲可能還孕育了許多其它恆星 。這個年齡是使用恆星演化的電腦模型和核宇宙編年學估計的。這一結果與最古老的太陽系物質的輻射定年一致,即45.67億年前。對古代隕石的研究揭示了穩定的短半衰期同位素子核的痕跡,如鐵-60,這些子核只在爆炸的短壽命恆星中形成。這表明在太陽形成的位置附近一定發生過一顆或多顆超新星的爆炸。來自附近超新星的衝擊波會透過壓縮分子雲中的物質並導致某些區域在自身引力下坍塌,從而觸發太陽的形成。當分子雲的一個碎片坍塌時,由於角動量守恆,它也開始旋轉,並隨著壓力的增加而升溫。大部分質量集中在中心,而其餘的則扁平成一個圓盤,成為行星和太陽系的其它天體。因為它從周圍的圓盤中積累了更多的物質,雲層核心的重力和壓力產生了大量熱量,最終引發了核融合。 恆星HD 162826和HD 186302與太陽有相似之處,因此被假設為形成於同一分子雲中的恆星兄弟。 === 主序帶 === 太陽正處於主序階段的一半,在此期間,其核心的核融合反應將氫融合為氦。每秒鐘,超過400萬噸的物質在太陽核心內轉化為能量,產生微中子和太陽輻射。按照這個速度,到目前為止,太陽已經將大約100倍地球質量轉化為能量,約佔太陽總質量的0.03%。在太陽成為紅巨星階段之前,太陽做為主序星總共將花費大約100億至110億年的時間。根據2022年歐洲太空總署的蓋亞觀測任務,在80億年大關時,太陽將處於最熱點。 太陽的核心逐漸變得更熱,表面越來越熱,半徑越來越大,在主序列上的時間裡也越來越亮:自其主序生命開始以來,它的半徑擴大了15%,表面溫度從上升到,導致光度從0.677太陽光度上升到現在的1.0太陽光度,增加了48%。這是因為核心中的氦原子的平均分子量高於熔化的氫原子,從而導致較低的熱壓力。因此,核心正在收縮,使太陽的外層向中心靠近,釋放出引力勢能。根據維裡定理,釋放的引力能有一半用於加熱,這導致核融合發生的速率逐漸增加,從而亮度增加。隨著核芯逐漸變密,這個過程也加快了。現時,它的亮度每1億年新增約1%。從現在起,至少需要10億年的時間才能耗盡地球上的液態水。在那之後,地球將不再能夠支援複雜的多細胞生命,地球上僅存的多細胞生物最後將遭受徹底滅絕。 === 核芯氫氣耗盡後 === 太陽沒有足夠的質量爆炸成為超新星。相對的,當它在大約50億年後耗盡核心中的氫時,核心的氫融合將停止,並且沒有什麼可以阻止核心收縮。引力勢能的釋放將導致太陽的光度增加,結束主序帶階段,並導致太陽在未來十億年內膨脹:首先變成次巨星,然後變成紅巨星。引力收縮引起的加熱也將導致核心外的殼層中的氫融合。那裡保留著未融合的氫,有助於增加光度,最終將達到目前亮度的1000倍以上。當太陽進入其紅巨星分支(RGB)階段時,它將吞沒水星和金星(可能),達到大約 。太陽將在RGB中度過大約十億年,並失去大約三分之一的質量。 在紅巨星分支之後,太陽還剩下大約12,000萬年的活躍生命,但發生了很多事情。首先,核心(充滿簡併氦)在氦閃中猛烈點燃;據估計,6%的核心 - 本身是太陽質量的40% - 將透過3氦過程在幾分鐘內轉化為碳。然後太陽縮小到目前大小的10倍左右,光度的50倍,而溫度比現在低一點。然後它將到達紅群聚或水平分支,但太陽金屬量的恆星不會沿著水平分支向藍色演變。相反的,因為它繼續在核心中與氦反應,它只是在大約1億年內適度變得更大,更明亮。 當氦耗盡時,太陽將重複核心中的氫耗盡時所遵循的膨脹。然而,這一次,這一切都發生得更快,太陽變得更大更亮,如果之前沒有吞噬金星,這時也會被席捲金星。這是漸近巨星分支階段,太陽交替融合殼層中的氫或更深殼中的氦。在早期漸近巨星分支上大約2,000萬年後,太陽變得越來越不穩定,質量迅速損失,每10萬年左右會有幾百年因為熱脈衝導致大小和光度增加。熱脈衝每次都變得更大,後來的脈衝將光度推到目前水準的5,000倍,半徑超過。 根據2008年的模型,由於太陽成為紅巨星的質量損失,地球的軌道最多會從最初的擴大。然而,由於潮汐力(最終從較低的色球拖曳),地球的軌道稍後將開始縮小,因此在紅巨星分支的尖端階段,在水星和金星分別遭受了同樣的命運的3.8和100萬年後被太陽吞沒。模型因質量損失的速度和時間而異。在紅巨星分支上具有較高質量損失的模型,在漸近巨星分支的頂端產生質量更小,亮度較低的恆星,可能光度只有2,000倍,半徑不到200倍。對太陽來說,在它完全失去外殼並開始形成行星狀星雲之前,預測有四個熱脈衝。到這個階段結束時 - 持續大約50萬年 - 太陽將只有目前質量的一半左右。 漸近巨分支的後期演化甚至更快。隨著溫度的升高,光度保持大致恆定,當暴露的核心到達時,太陽質量的一半被電離成行星狀星雲,好像它處於一種藍迴圈。最後的裸核,一顆白矮星,溫度將超過,估計包含太陽目前質量的54.05%。行星狀星雲將在大約1萬年後消散,但白矮星將存活數萬億年,然後逐漸消失為假設的黑矮星。 == 運動和位置 == === 太陽系 === 太陽有八顆已知的行星圍繞它執行。這包括四顆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兩顆氣態巨行星(木星和土星)和兩顆冰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太陽系還有九顆通常被認為是矮行星的天體和更多的候選者,一個主小行星帶,許多彗星,以及大量位於海王星軌道之外的冰體。其中六顆行星和許多較小的天體也有自己的天然衛星:特別是木星,土星和天王星的衛星系統在某些方面類似於太陽系統的微型版本。 ==== 太陽系中的運動 ==== 太陽被行星的引力所移動。太陽的中心總是在太陽系質心的2.2太陽半徑內。太陽的這種運動主要是由於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幾十年的某些時期,運動是相當有規律的,形成模式,而在這些時期之間,它看起來更混亂See Figure 5 and reference in 。179年後(木星和土星的會合週期的九倍),這種模式或多或少地重複,但旋轉了約24° The value of 24° comes from (360)(15 J − 6 S)/(S − J), where S and J are the periods of Saturn and Jupiter respectively.。包括地球在內的內行星的軌道同樣被相同的引力所取代,因此太陽的運動對地球和太陽的相對位置或太陽在地球上的輻照度作為時間的函式幾乎沒有影響。 === 鄰域天體 === 太陽系被本地星際雲包圍,儘管目前尚不清楚它是否嵌入本地星際雲中,或者它是否位於雲的邊緣之外。在距離太陽300光年以內的區域內也存在多個其他星際雲,稱為本地泡。後一個特徵是星際介質中大約300光年的沙漏狀空腔或超級氣泡。氣泡中充滿了高溫電漿,這表明它可能是最近幾次超新星的產物。 本地泡是一個小的超級氣泡,與鄰近的更寬的拉德克利夫波和“分裂”線性結構(以前稱為古爾德帶)相比,每個長度都有數千光年。所有這些結構都是獵戶臂的一部分,它包含了銀河系中肉眼可見的大部分恆星。區域性鄰域中所有物質的密度為·pc−3。 在距離太陽十光年以內的恆星相對較少,最近的是三合星系統南門二,距離地球約4.2光年,可能位於本地氣泡的G雲中。南門二A和B是一對緊密結合的類太陽恆星,而離地球最近的恆星紅矮星比鄰星,以0.2光年的距離繞著這對恆星執行。2016年,一顆潛在的適居系外行星被發現繞著比鄰星執行,稱為比鄰星b,這是被確認離太陽最近的系外行星。 已知距離太陽最近的核融合體是紅矮星巴納德星(5.9光年),沃夫359(7.8光年)和拉蘭德21185(8.3 光年)。最近的棕矮星屬於雙星盧曼16系統(6.6光年),而已知最接近的星際或自由漂浮的行星質量天體,質量小於10木星質量的次棕矮星WISE 0855–0714(7.4光年)。 在8.6光年外的天狼星,是地球夜空中最亮的恆星,質量大約是太陽的兩倍,有離地球最近的白矮星天狼星B繞行著。十光年以內的其它恆星還有聯星系統的紅矮星魯坦726-8(8.7光年)和孤獨的紅矮星羅斯154(9.7光年)。離太陽系最近的類太陽恆星是11.9光年的天倉五(鯨魚座τ)。它的質量大約是太陽的80%,但光度只有太陽的一半左右。 最近和肉眼直接可見的恆星群是距離大約80光年的大熊座移動星群,它位於本地泡內,以及一樣肉眼可見,位於其邊緣的畢宿星團。最近的恆星形成區是、蛇夫座ρ星雲複合體和位於本地泡沫之外,是拉德克利夫波一部分的金牛座分子雲。 === 在銀河系的軌道 === 太陽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執行,目前正朝著天鵝座座的方向移動。星系中恆星運動的簡單模型給出了銀道坐標系、和作為: :X(t)=X(0)+\frac{U(0)}\kappa\sin(\kappa t)+\frac{V(0)}{2B}(1-\cos(\kappa t)) :Y(t)=Y(0)+2A\left(X(0)+\frac{V(0)}{2B}\right)t-\frac{\Omega_0}{B\kappa}V(0)\sin(\kappa t)+\frac{2\Omega_0}{\kappa^2}U(0)(1-\cos(\kappa t)) :Z(t)=\frac{W(0)}\nu\sin(\nu t)+Z(0)\cos(\nu t) 其中、和是相對於本地靜止標準、和是,\Omega_0=A-B是本地靜止標準的星系旋轉角速度,\kappa=\sqrt{-4\Omega_0B}是“環心頻率”,ν 是垂直振蕩頻率。對於太陽,、和的現值估計為(U(0),V(0),W(0))=(10.00, 5.25, 7.17)</math> km/s,其它常量的估計值為  = 15.5 km/s/kpc,  = −12.2 km/s/kpc, κ = 37 km/s/kpc,和ν=74 km/s/kpc。我們採取和為零和估計為17秒差距{{cite journal |last=Bobylev |first=Vadim V.We take and to be zero and is estimated to be 17 parsecs. 。這個模型意味著太陽圍繞著一個點迴圈,而這個點本身就圍繞著銀河系。太陽圍繞該點的環流週期為2\pi/\kappa。使用秒差距等於1 km/s乘以0.978 百萬年的等效性,它得出1.66億年,比點繞星系所需的時間短。在()座標,描述了太陽圍繞該點的橢圓,其長度在 方向為 :2\times\sqrt{\left(\frac{2\Omega_0}{\kappa^2}U(0)\right)^2+\left(\frac{\Omega_0}{B\kappa}V(0)\right)^2}=1035\text{ parsec}. 以及其寬度在方向為 :2\times\sqrt{\left(\frac{U(0)}\kappa\right)^2+\left(\frac{V(0)}{2B}\right)^2}=691\text{ parsec} 這個橢圓的長度與寬度之比,對於我們附近的所有恆星都是一樣的,是2\Omega/\kappa\approx 1.50. 移動點目前位於 :X=\frac{V(0)}{2B}=-215\text{ parsec} :Y=\frac{2\Omega_0}{\kappa^2}U(0)=405\text{ parsec}. 採取太陽在方向的震盪 :\sqrt{\left(\frac{W(0)}\nu\right)^2+Z(0)^2}=98\text{ parsec} 在銀河系平面上方和下方相同的距離,週期為2\pi/\nu或8,300萬年,每個軌道約2.7次。雖然2\pi/\Omega_0是2.22億年,但\ Omega在太陽環流時的值是 :\Omega\approx\Omega_0-\frac{2A}{R_0}\Delta X\approx 26.1\text{ km/s/kpc} (參見),對應於2.35億年,這是該點繞銀河系一次所需的時間。其它具有相同值X+ V/(2B)的恆星必須花相同的時間圍繞銀河系,因此太陽附近的恆星一般保持相同的距離。 太陽圍繞銀河系的軌道由於銀河系中不均勻的質量分佈,例如銀河系螺旋臂內和之間的質量分佈,而受到幹擾。有人認為,太陽透過更高密度的螺旋臂通常與地球上的大規模滅絕相吻合,也許是由於撞擊事件的增加。太陽系大約需要2.25〜2.5億年才能完成一次穿越銀河系的軌道(“銀河年”),因此,一般認為在太陽的一生中已經完成了20〜25次軌道。太陽系圍繞銀河系中心的軌道速度約為251公里/秒(156英里/秒)。按照這個速度,太陽系需要大約1,190年的時間才能行進1光年,或者需要7天才能行進。 銀河系相對於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向星座長蛇座的方向移動的速度為550 km/s,太陽相對於CMB的最終速度約為370 km/s,方向為方向為巨爵座或獅子座。 === 銀河系位置 === 太陽位於銀河系的獵戶臂內緣附近,在本地星際雲或古爾德帶中,距離銀河系中心的距離為Our Local Galactic Neighborhood, NASA 。 太陽包含在本地泡中,這是一個稀薄的熱氣體空間,可能由超新星遺跡傑敏卡,或昴宿星團移動群B1中的多顆超新星產生。本地臂和外側的下一個臂,英仙臂,之間的距離大約是6,500光年。太陽,以及太陽系,被發現在科學家所謂的。“太陽之道的向點”,或太陽向點,是太陽相對於附近其它恆星行進的方向。這個運動是朝向星座武仙座中靠近恆星織女星的一個點。距離太陽100秒差距(326光年)的恆星,相對於太陽的速度可以近似地透過馬克士威-波茲曼分佈(特別是對於較低的速度)或對數常態分佈(特別是對於較高的速度)來建模,但高速恆星(大於300km/s)比任何一個分佈所預測的都要多。這些恆星相對於太陽的平均速度(不是平均速率)(或太陽相對於它們的平均速度)約為20km/s。 在太陽的中,截至2000年,在227個系統中有315顆已知恆星,包括163顆單顆恆星。據估計,這一範圍內還有130個系統尚未確定。如果擴大到,則可能有多達7,500顆星,其中大約2,600顆已知。該體積中的次恆星天體的數量預估將與恆星的數量相當。在距離地球17光年以內的50顆近恆星系統(最接近的是紅矮星毗鄰星,大約4.2光年),太陽的質量排名第四。 近恆星蓋亞星表,在100秒差距內,包含331,312顆恆星,並被認為包括至少92%的恆星分類為M9或“更早”(即更熱)的恆星。 == 理論上的問題 == === 太陽微中子問題 === 多年以來從地球上檢測到的太陽電微中子數量只有標準模型預測的到,這種異常的結果被稱為太陽微中子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理論上曾試圖降低太陽內部的溫度,以解釋微中子流量的減少,或是提出電微中子可以振盪-也就是,在他們從太陽到地球的旅途中間轉變成為無法偵測到的τ微中子和μ微中子 。在1980年代建造了一些微中子觀測臺,包括薩德伯裡微中子天文臺和神岡探測器,並盡可能的準確的測量微中子通量。從這些觀測的結果最終導致發現微中子有很小的靜止質量和確實會振盪。此外,薩德伯裡微中子天文臺在2001年有能力直接檢測出所有的三種微中子,並且發現太陽的總微中子輻射量與標準模型符合,而依據的依然只是從地球上看到,只佔總數三分之一的電微中子的能量。這個比例是由米希耶夫-斯米爾諾夫-沃夫安史坦效應(也稱為物值效應)預測的,它描述微中子在物質間的振盪,而現在被重視成為這個問題的解答。 === 日冕高溫問題 === 已知可見光的太陽表面(光球)只有大約6,000K的溫度,但是在其上的日冕溫度卻升高至1,000,000-2,000,000K。日冕的高溫顯示它除了直接從光球傳導的熱之外,還有其他的熱能來源。 人們認為加熱日冕的能量來自光球下方對流帶的湍流,並且提出兩個加熱日冕的主要機制。第一個是波加熱,來自於聲音、重力或磁流體坡在對流帶產生湍流,這些波向上旅行並且在日冕中消散,將它們的能量以熱的形式儲存在包圍在四周的氣體內 。另一種是磁化熱,在光球的運動中磁能不斷的被建立,並且經由磁重聯的形式釋放能量,規模較大的是閃焰還有無數規模較小但相似的事件-毫微閃焰(Nanoflares) 。 目前,還不清楚波是否有效的加熱機制,但除了阿耳芬波之外,已經發現其它的波在抵達日冕前都已經被驅散或折射 。另一方面,阿耳芬波在日冕中不容易消散,因此目前的研究已經聚焦和轉移到閃焰的加熱機制。 === 年輕太陽黯淡問題 === 理論模型認為太陽在38至25億年前的古代時期,亮度只有現在的75%。這樣微弱的恆星不足以使地球表面的水維持液態,因此生命應該還沒有發展出來。然而,在地質上的紀錄表明當時的地球在其歷史上有相當穩定的溫度,並且年輕的地球和現在一樣的溫暖。科學家們的共識是年輕的地球大氣包含的溫室氣體(像是二氧化碳、甲烷和/或氨)的量比現在要多,而被困住的熱量足以彌補抵達地球太陽能的不足 。 === 現在的異常 === 太陽目前有一些行為出現了異常Robert Zimmerman, "What's Wrong with Our Sun?", Sky and Telescope August 2009: * 這是一次非比尋常的極小期,自2008年5月起,有比以往長的一段時間,太陽表面一塵不染,看不見任何一顆黑子的出現。 * 它比平常暗了一些;與上一次的極小期比較,在可見光波長的輸出少了0.02%,在遠紫外線波長上少了6%NASA, "The Sun's Sneaky Variability" , October 27, 2009。 * 在過去的20年,太陽風的速度下降了3%,溫度下降13%,密度也減少了20%。 * 與22年前的極小期比較,它的磁場強度只有當時的一半,結果是造成充滿整個太陽系的太陽圈收縮,因此撞擊到地球和它的大氣層的宇宙射線的程度增加。 == 觀測的歷史 == 人類對太陽的觀測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在中國古代的典籍《尚書》中記載了發生在夏代的一次日食。中國古代漢字中用⊙代表太陽,表明中國很早以前就已看到了太陽黑子。《漢書·五行志》中記載了人類最早的黑子記錄:“日出黃,有黑氣大如錢,居日中央。”公元前400年,希臘人曾經看到過太陽黑子,但在歐洲被遺忘,直到1605年伽利略透過望遠鏡重新發現了它。 === 早期的瞭解和語源 === 《說文解字》:日,實也,大易之精不虧,從○一象形。凡日之屬皆從日。日古文象形。 人類對太陽的最基本瞭解是在天空上發光的一個圓盤,當它在地平線上時創造了白天,消失時就造成夜晚。在許多古文化和史前文化中,太陽被認為是太陽神或其他超自然的現象。像是南美的印加和阿茲特克(現在的墨西哥)都有崇拜太陽的中心文化;許多古蹟的修築都與太陽現象有關,例如巨石準確的標示出冬至或夏至至點的方向(一些知名的石柱群諸如埃及、馬爾他和英國巨石陣);紐格萊奇墓,一個史前人類在愛爾蘭的建築物,目的是在檢測冬至;在墨西哥奇琴伊察的艾爾堡金字塔設計成在春分和秋分的影子像蛇在爬金字塔的樣子。 在羅馬帝國晚期太陽的生日是在冬至之後的一個慶典假日,稱為無敵太陽,有可能就是聖誕節的前身。作為一顆恆星,從地球上看到太陽每年沿著黃道帶上的黃道繞行一圈,所以希臘天文學家認為它也是七顆行星之一;在一些語言中還用來命名一週七天中的一天 Note: select the Etymology tab 。 === 科學認識的發展 === thumb|伽利略在1609年發現太陽黑子後,人類便持續關注著太陽 在西元前1,000年,巴比倫天文學家觀察到太陽沿著黃道的運動是不均勻的,雖然他們不瞭解為何會如此。而今天我們知道是因為地球以橢圓軌道繞著太陽執行,使得地球在接近近日點的速度較快,而在遠日點時速度較慢。 第一位嘗試以科學或哲學解釋太陽的人是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他推斷太陽是一個巨大的金屬火球,比在伯羅奔尼撒的赫利俄斯戰車還要大,同時月球是反射太陽的光 。他因為傳授這種異端被判決死刑而遭到囚禁,後來因為伯里克利介入調解而獲釋。埃拉託斯特尼在西元前3世紀估計地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大約是“400和80,000斯達地”斯達地是古希臘、羅馬的長度單位,約=600希臘尺,合607英尺;賽跑場的跑道以這個長度為準。,其中的翻譯是含糊不清的,暗示是4,080,000(755,000公里)或是804,000,000斯達地(148至153百萬公里,或0.99至1.02天文單位);後面的數值與今天所用的誤差只有幾個百分點。在西元前一世紀,托勒密估計這個距離是地球半徑的1,210倍,大約是771萬公里(0.0515 AU) 。 古希臘的阿里斯塔克斯在西元前3世紀最早提出行星是以太陽為中心環繞著運轉的理論,稍後得到塞琉西亞的塞琉古的認同(參見日心說)。這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哲學上的預測,到了16世紀才由哥白尼發展出數學模型的日心繫統。在17世紀初期,望遠鏡的發明使得託馬斯·哈里奧特、伽利略和其它的天文學家能夠詳細的觀察太陽黑子。伽利略做出一些已知是最早觀測太陽黑子的報告,並提出它們是在太陽的表面,而不是透過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小天體。漢朝(西元前206至西元220年)的中國天文學家也對黑子持續觀測和記錄了數個世紀。伊斯蘭的伊本·魯世德也提供了12世紀的黑子描述。 阿拉伯天文學的貢獻包括巴塔尼發現太陽離心率的方向變化A short History of scientific ideas to 1900, C. Sing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 151.,和伊本·尤努斯(Ibn Yunus)多年來使用大的星盤觀察超過10,000次的太陽位置The Arabian Science, C. Ronan, pp. 201–244 in 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World's Scie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at pp. 213–214.。伊本·西那在1032年第一次觀測到金星凌日,他推論出金星比地球更靠近太陽,而伊本·巴哲則是在12世紀曾記錄觀測到兩顆行星凌日。 1239年,俄羅斯的編年史中曾提到過日珥,稱其為“火舌”,1842年在一次日食中重新發現了日珥。1843年,Schwabe發現了太陽活動的11年週期,1851年在一次日食中拍攝到了第一張日冕的照片。1859年人們發現了太陽耀斑。 在1672年,喬瓦尼·多梅尼科·卡西尼和確定了火星的距離,因此可以計算出太陽的距離。艾薩克·牛頓使用三稜鏡觀察太陽光,顯示出陽光是由各種不同的顏色組合而成,而威廉·赫歇爾在1800年發現在超越太陽光譜的紅色部分之外,還有紅外線的輻射。19世紀的光譜學使太陽研究有所進展。1824年,夫朗和斐首度發現光譜中的吸收線,最強的幾條吸收線迄今仍被稱為夫朗和斐線;將太陽光譜展開,可以發現更大量的吸收線,造成更多的顏色消失不見。1868年又在太陽光譜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元素,取名為氦(,意為太陽神);次年又發現了新的譜線,認為是另外一種元素,定名為,後來證明這只是普通元素的高電離態譜線。 在現代科學時代的初期,太陽能量的來源是個巨大的謎。凱爾文爵士提出太陽是一個正在冷卻的液體球,輻射出儲藏在內部的熱。凱爾文和赫爾曼·馮·亥姆霍茲然後提出重力收縮機制來解釋能量的輸出。很不幸的,由此產生的年齡估計只有2,000萬歲,遠短於當時以地質上的發現所估計出至少3億年的時間跨度。在1890年,約瑟夫·洛克爾在太陽光譜中發現氦,提出太陽形成和演化的隕石說 。 直到1904年解決的方案才被提出,拉塞福提出太陽的輸出可以由內部的熱源提供,並提出放射性衰變是這個來源。不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提出的質能等價關係為太陽的能量來源提供了線索。 1908年,美國天文學家喬治·海爾發現黑子具有很強的磁場。1930年發明了日冕儀,使得隨時觀測日冕成為可能。 在1920年,亞瑟·愛丁頓爵士提出在太陽核心的溫度和壓力導致核融合將氫(質子)合併成氦核,從質量淨變動的結果產生了能量。塞西莉亞·佩恩-加波施金在1925年證實氫在太陽中佔的優勢,核融合的理論概念也在1930年代由天文物理學家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和漢斯·貝特發展出來。漢斯·貝特仔細的計算了兩種太陽能量主要來源的核反應,在1938年提出了恆星內部質子-質子鏈反應和碳氮氧迴圈兩種核反應過程,闡明瞭太陽的能源機制。 。 最後,瑪格麗特·伯比奇在1957年發表了名為“在恆星內部的元素合成”的論文 ,這篇論文令人信服的論證出,在宇宙中絕大部分恆星內部的元素合成,都像我們的太陽一樣。 1975年Deubner奠定了日震學的基礎。 === 太陽太空任務 === 最早被設計來觀察太陽的衛星是NASA在1959年至1968年發射的先鋒5、6、7、8、和9號。這些探測器在與地球相似的距離上環繞著太陽,並且首度做出太陽風和太陽磁場的詳細測量。先鋒9號運轉的時間特別長,直到1983年5月還在傳送資料。 在1970年代,兩艘太陽神太空船和天空實驗室的阿波羅望遠鏡架臺為科學家提供了大量的太陽風和日冕的資料。太陽神1號和2號太空船是美國和德國合作,在水星近日點內側的軌道上研究太陽風,天空實驗室是NASA在1973年發射的太空站,包括一個由駐站的太空人操作,稱為阿波羅望遠鏡架臺的太陽天文臺。天空實驗室首度從太陽日冕的紫外線輻射中分辨出太陽的過渡區。它的發現還包括首度觀測到日冕物質拋射,然後被稱為日冕瞬變,和現在已經知道與太陽風關係密切的冕洞。 在1980年,NASA發射了SMM,這艘太空船設計在太陽最活躍的期間和太陽發光率,以γ射線、X射線和紫外線觀察來自太陽閃焰的輻射。不過,就在發射之後幾個月,因為內部的電子零件故障,造成探測器進入待機模式,之後的三年它都處在這種待命的狀態。在1984年,挑戰者號太空梭在STS-41-C的任務中取回這顆衛星,修復了電子零件後再送回軌道。之後,太陽極限任務在1989年6月重返地球的大氣層之前,獲得了成千上萬的影像。 日本在1991年發射的陽光衛星在X射線的波長觀測太陽閃焰,任務中獲得的資料讓科學家可以分辨不同型別的閃焰,並驗證了在離開活動高峰期的日冕有著比過去所假設的更多活動和動態。陽光衛星觀測了整個的太陽週期,但是在2001年的一次日全食使它不能鎖定太陽而進入了待機模式。它在2005年以重返大氣層的方法銷毀。 最重要的太陽任務之一是1995年12月2日由歐洲太空總署和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共同建造和發射的太陽和太陽風層探測器(SOHO)。原本只是一個為期兩年的任務,但在2009年批准將計畫延長至2012年。它證明瞭對2010年2月發射的太陽動力學天文臺非常有用,SOHO位於地球和太陽之間的拉格朗日點(兩著引力的平衡點),SOHO自發射以來,在許多波段上提供了太陽的常規觀測圖。除了直接觀測太陽,SOHO還促成了大量彗星的發現,它們絕大多數都是暗淡的,在經過太陽時會被焚毀的掠日彗星。 所有的這些衛星都是在黃道平面上觀測太陽,所以只能看清楚太陽在赤道附近的地區。研究太陽極區的尤里西斯號探測器在1990年發射,它先航向木星,經由這顆行星的彈射進入脫離黃道平面的軌道。無心插柳的,使它成為觀察1994年舒梅克-李維九號彗星撞木星的最佳人選。一旦尤里西斯進入預定的軌道後,它開始觀察高緯度上的太陽風和磁場強度,發現高緯度的太陽風以低於預測的705公里/秒的速度運動,還有大量的磁波從高緯度發射出來,散射了來自銀河系的宇宙射線。 從光譜的研究已經熟知光球的元素豐度,但對於太陽內部的成分所知仍很貧乏。將太陽風樣本帶回的起源號被設計來讓天文學家直接測量太陽物質的成分。起源號在2004年返回地球,但是因為它的一個降落傘在重返大氣層時未能張開,使它在著陸時墜毀。儘管受到嚴重的破換,一些可用的樣本還是被從太空船的樣本返回模組艙帶回並且正在進行研究與分析 。 日地關係天文臺(STEREO)任務在2006年10月發射,兩艘相同的太空船分別被送進在地球軌道前方和後方並逐漸遠離地球的位置上,這使得太陽和太陽現象的影像,如日冕物質拋射可以立體成像。 其他太陽觀測衛星還有美國1998年發射的TRACE衛星、2002年發射的RHESSI衛星、2006年發射的STEREO衛星,日本在2006年發射的日出衛星()等。 == 觀測和成效 == 太陽非常明亮,以裸眼直視太陽在短時間內就會很不舒服,但對於沒有完全睜開的眼睛還不致於立即造成危害然而,直接看太陽經常被認為是不安全的 。直接看太陽會造成視覺上的光幻視和暫時部分失明,只要4毫瓦的陽光對視網膜稍有加熱就可能造成破壞,使眼睛對光度不能做出正確的回應 。暴露在紫外線下會使眼睛的水晶體逐漸變黃,並且被認為還會形成白內障,但是這取決於是否經常曝露在太陽的紫外線下,而不是是否直接目視太陽。儘管已經知道暴露在紫外線的環境下,會加速眼睛白內障的形成,當日食發生的時候還是有許多不當注視太陽所引發的日食目盲或視網膜灼傷。長時間用肉眼直接看太陽會受到紫外線的誘導,大約100秒鐘視網膜就會灼傷產生病變,特別是在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強度較高和被聚焦的情況下 ;對孩童的眼睛和新植入的水晶體情況會更為惡化(它們比成熟的眼睛承受了更多的紫外線)、以及太陽的角度接近地平、和在高緯度的地區觀測太陽。 透過將光線集中的光學儀器,像是雙筒望遠鏡觀察太陽,若沒有用濾鏡將光線做實質上的減弱和遮擋紫外線是很危險的。柔光的ND濾鏡可能不會濾除紫外線,所以依然是危險的。用來觀測太陽的衰減濾鏡必須使用專門設計的:紫外線或紅外線會穿透一些臨時湊合的濾鏡,在高亮度時一樣還是會傷害到眼睛 。 沒有濾鏡的雙筒望遠鏡可能會匯入超500倍以上的能量,用肉眼看幾乎立即殺死視網膜的細胞,對視網膜造成傷害。在正午的陽光下,透過沒有濾鏡的雙筒望遠鏡看太陽,即使只是短暫的一瞥,都可能導致永久的失明 。 因為眼睛的瞳孔不能適應異常高的光度對比,觀看日偏食是很危險的:瞳孔是依據進入視場的總光亮,而不是依據最明亮的光來擴張。當日偏食的時候,因為月球行經太陽前方遮蔽了部分的陽光,但是光球未被遮蔽的部分依然有著與平常的白天相同的表面亮度。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下,瞳孔可以從2mm擴張至6mm,每個暴露在太陽影像下的視網膜細胞會接收到十倍於觀看未被遮住的太陽光量。這會損壞或殺死這些細胞,導致觀看者出現小但永久的盲點。對沒有經驗的觀測者和孩童,這種危害是不知不覺的,因為不會感覺到痛:它不是立即可以察覺自己的視野被摧毀。 陽光會因為瑞利散射和米氏散射而減弱,特別是當日出和日落時經過漫長的地球大氣層時,使得陽光有時會很柔和,可以舒服的用肉眼或安全的光學儀器觀看(只要沒有陽光會突然穿透雲層的風險)。煙霧、大氣的粉塵、和高濕度都有助於大氣衰減陽光。 一種罕見的光學現象會在日出之前或日落之後短暫的出現,就是所知的綠閃光。這種閃光是太陽正好在地平線下被彎曲(通常是透過逆溫層)朝向觀測者造成的。短波長的光(紫色、藍色和綠色)被偏折的比長波長的多(黃色、橙色、紅色),但是紫色和藍色被散色的較多,留下的綠色就較容易被看見。 來自太陽的紫外線具有防腐的性質,可以做為水和工具的消毒。它也會使皮膚曬傷,和其他醫療的效應,例如維生素D的生成。地球的臭氧層會使紫外線減弱,所以紫外線的強度會隨著高度的增加而加強,並且有許多生物已經產生適應的能力,包括在全球不同地區的人種有著不同的膚色變化 。 == 術語 == 如同其它的自然現象,太陽在整個的人類歷史上受到許多文化的崇拜,並且是星期日這個詞的來源。依據國際天文聯合會,它在英語中的正式名稱是“Sun”(作為專有名詞,第一個字母要大寫)。拉丁文的名稱是“Sol”(),太陽神有著相同的名稱,這是眾所周知但在英文中卻不常用到;相關的形容詞是“solar”William Little (ed.) Oxford Universal Dictionary, 1955. See entry on "Sol"."Sol" , Merriam-Webster online, accessed July 19, 2009。“Sol”是太陽在許多歐洲語系中的現代用語這包括葡萄牙、西班牙、冰島、丹麥、挪威、瑞典、萊昂、加泰羅尼亞和加利西亞。此外,秘魯的通貨秘魯新索爾是以西班牙文的太陽命名的,像他的繼任者(前一代在1985年至1991年使用)秘魯印題(在克丘亞)。在波斯,“sol”的意思是"太陽年"。。 “Sol”這個名詞也被行星天文學家使用來表示其它行星,像是火星上的太陽日。地球的平均太陽日大約是24小時,火星上的“太陽日”是24小時39分又35.244秒。 == 太陽伴星 == 有不少天文學家認為,太陽有一顆不大的伴星,並把它命名為“復仇女神星”。但這顆伴星的存在與否仍存在爭議。 == 人類文化中的太陽 == === 太陽的重要性 === 太陽對人類而言至關重要。地球大氣的迴圈,晝夜與四季的輪替,地球冷暖的變化都是太陽作用的結果。對於天文學家來說,太陽是唯一能夠觀測到表面細節的恆星。透過對太陽的研究,人類可以推斷宇宙中其他恆星的特性,人類對恆星的瞭解大部分都來自於太陽。 === 太陽與神話 === * 在希臘神話中,太陽的保護神是阿波羅,而赫利俄斯則負責駕駛乘載太陽的飛車。 * 在北歐神話中,蘇爾是駕駛日車的女神。 * 在阿瑪納教教義中,阿頓神的形象是日輪,祂不僅是世界的造創者和主宰者,而且是唯一一位值得被崇拜的神祇,其地位在阿肯那頓法老在位時 遠超於拉神和阿蒙神等其他同樣與太陽有關的神祇 地位之上。 * 在臺灣原住民排灣族中,部分排灣族地區太古時期第一代部落領袖、國王是由太陽誕生,因而在信仰文化中太陽具重要意義。 * 在中國神話傳說中,太陽是三足金烏。《淮南子·本經訓》:「逮至堯之時,十日並出,焦禾稼,殺草木,而民無所食。」《竹書紀年》亦載「八年,天有妖孽,十日並出」。《山海經·海外東經》和《大荒南經》、《楚辭·天問》等亦載有此傳說。 * 在日本神話,天照大神是代表著太陽的主神。 * 世界上有許多國家把太陽當作設計國旗的靈感來源。 ===文學=== * 唐代李白有詩云:「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 參見 == * 太陽系探測器列表 ** 尤里西斯號 ** 起源號 ** 太陽神號探測器 ** 先進組合探測器 * 太陽系探索時間線 * 反日點 * 冕雲 * 日震學 * 太陽天文學 * 太陽能 * 太陽表面融合 * 太陽系 * 太陽X射線天文學 * 人類文化中的太陽 * 太陽神 * 太陽-地球日 * 太陽輻射 * 太陽風 ** 極光 * 氣輝 * 日蝕 * 太陽天文學時間表 * 太陽常數 * 太陽磁場 * 太陽活動 ** 太陽活動預報 * 太陽同步軌道 * 太陽物理學 * 太陽自轉 * 恆星 ** 恆星亮度列表 ** 恆星演化 ** 恆星光譜 * 暗能量星 * 黑洞 == 註解 == == 參看 == * * * * ADS * * * * * == 參考資料 == == 延伸閱讀 == == 外部連結 == * 太陽誕生於宇宙大爆炸後幾十億年的恆星爆炸 * 太陽圖片集 * 太陽系探險之太陽 * 尤里西斯號 * 起源號 * Nasa SOHO (Solar & Heliospheric Observatory) satellite * National Solar Observatory * Astronomy Cast: The Sun * Looking Into the Sun – slideshow by Life magazine * A collection of spectacular images of the sun from various institutions(The Boston Globe) * Satellite observations of solar luminosity * Sun|Trek, an educational website about the Sun * The Swedish 1-meter Solar Telescope, SST * An animated explan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Sun(University of Glamorgan) * The Future of our sun * Solar Conveyor Belt Speeds Up –NASA– images, link to report on Science T T
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
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於2004年11月2日舉行,時任總統喬治·沃克·布希順利連任,同時贏得普選票及選舉人票。2005年1月6日選舉人投票結束,確定布希當選,他在2005年1月20日正式宣誓就職。 這也是最近一次共和黨人同時贏得選舉人票及民選票的總統選舉。 == 結果 == 總統候選人 選舉人票 普選票數 百分比 政黨 競選夥伴(選舉人票數) 喬治·W·布什(勝) 286 62,040,610 50.7 共和黨 理察·切尼 約翰·福布斯·凱瑞 251 59,028,444 48.3 民主黨 約翰·愛德華茲 拉爾夫·納德 0 394,794 0.34 獨立 Peter Miguel Camejo Michael Badnarik 0 377,792 0.33 自由黨 Richard Campagna Michael Peroutka 0 129,337 0.11 憲法黨 Chuck Baldwin 大衛·柯布 0 104,917 0.09 綠黨 Patricia LaMarche 總計 538 - 100 其他年度的總統選舉: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 其他年度的總統選舉: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 其他年度的總統選舉: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 其他年度的總統選舉: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 其他年度的總統選舉: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 其他年度的總統選舉: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2016年 來源:U.S. Office of the Federal Register 來源:U.S. Office of the Federal Register 來源:U.S. Office of the Federal Register 來源:U.S. Office of the Federal Register 來源:U.S. Office of the Federal Register 來源:U.S. Office of the Federal Register == 候選人 == === 共和黨 === 候選人喬治·W·布什(時任美國總統)。 * 登記: ** 喬治·W·布什(時任美國總統) ** Edie Bukewihge === 民主黨 === 候選人約翰·克里(John Kerry)是在2004年美國民主黨預選中選出。副總統候選人參議員約翰·愛德華茲(John Edwards)則由大會決定。 * 登記: ** 約翰·克里(John Kerry),1985年起擔任聯邦參議員。 ** 丹尼斯·庫欽奇(Dennis Kucinich),聯邦眾議員。 ** 阿爾·夏普頓牧師(Reverend Al Sharpton), * 退出選舉: ** 參議員Bob Graham(2003年10月7日) ** 前參議員卡羅爾·莫斯利·布勞恩(Carol Moseley Braun,2004年1月16日),轉向支援霍華德·迪安(Howard Dean) ** 眾議員裡查德·格普哈特(Richard Gephardt,2004年1月19日) ** 參議員約瑟夫·利伯曼(Joseph Lieberman,2004年2月3日) ** 韋斯利·克拉克上將(Wesley Clark,2004年2月11日),轉向支援克里。 ** 前任佛蒙特州州長霍華德·迪安(Howard Dean,2004年2月18日)。 ** 約翰·愛德華茲(John Edwards, 2004年3月3日),1999年起擔任聯邦參議員。 * 表示不參加競選:阿爾·戈爾(Al Gore)、希拉里·克林頓(Hillary Clinton),喬·拜登(Joe Biden),Tom Daschle,克里斯多夫·杜德,Gary Hart === 自由意志黨 === 2004年5月30日,於喬治亞州亞特蘭大舉行的黨大會選出邁克爾·班納瑞克(Michael Badnarik)為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候選人是Richard Campagna。在選舉中得到0.32%的選票,略少於獨立候選人Ralph Nader的0.36%,但比其他第三黨總統候選人的得票總和還多。 === 綠黨 === 2004年6月25日美國綠黨在黨大會的第二輪選舉中選出David Cobb為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候選人是Pat LaMarche。 === 憲法黨 === 2004年6月25日美國憲黨提名Michael Peroutka參選總統和Chuck Baldwin參選副總統。 == 時間表 == === 2002年 === * 12月15日,前副總統戈爾宣佈不會參加2004年總統競選。 === 2003年 === * 1月2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民主黨參議員約翰·愛德華茲表示他將參加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 * 1月13日:前副總統戈爾的競選夥伴約瑟夫·利伯曼表示他將參加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 * 2月18日:前伊利諾伊州女參議員、民主黨人卡羅爾·莫斯利·布勞恩表示她將參加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 * 2月19日:民主黨眾議員裡查德·格普哈特表示他將參加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 * 5月6日:美國佛羅里達州民主黨參議員格雷厄姆表示他將參加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 === 2004年 === * 1月15日:美國總統大選唯一一名女性競選人卡羅爾·莫斯利·布勞恩表示退出總統選舉。 * 1月19日:民主黨2004年總統選舉的首次政黨基層會議將在愛荷華州99個縣市的1993個選區同時舉行,從而標誌著美國大選初選的序幕正式拉開,它將和27日在新罕布什爾州舉行的首次初選一道,成為影響今年總統選舉重要的風向標。 * 1月20日:民主黨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在愛荷華州的選舉結束,此前未被看好的約翰·克里贏得該州選舉的勝利,支援率為38%,而熱門人選霍德華·迪安僅獲18%,名列第三。而獲得第四名的候選人裡查德·格普哈特正式表示退出提名選舉。 * 1月21日,美國總統小布什來到亞利桑納州菲尼克斯市為總統競選拉票。 * 1月27日,克里在新罕布什爾州中以38%的得票率贏得該州的初選勝利。 * 1月29日: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在國會山會見民主黨參議員後為克里辯護。 * 2月2日:由美國有線新聞網、“今日美國報”和蓋洛普民意調查機構聯合進行的一項最新民意調查顯示,美國總統布什的支援率第一次跌破了50%。 * 2月3日:民主黨參議員約翰·克里在密蘇里州和特拉華州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初選中勝出;約翰·愛德華茲在其故鄉南卡羅來納州獲得首場勝利。 * 2月3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約瑟夫·利伯曼表示退出選舉。 * 2月7日:民主黨候選人約翰·克里在華盛頓州和密歇根州的黨內初選中勝出。 * 2月9日:民主黨候選人約翰·克里在緬因州的黨內初選中勝出。 * 2月10日:民主黨候選人約翰·克里在弗吉尼亞州和田納西州的黨內初選中勝出。 * 2月11日:民主黨候選人克拉克表示將退出總統競選。 * 2月14日:民主黨候選人約翰·克里在內華達州和首都華盛頓的黨內初選中勝出。 * 2月18日:民主黨候選人前佛蒙特州州長迪安表示將退出總統競選。 * 2月19日:工會組織勞聯-產聯表示將支援克里。 * 3月3日:民主黨參議員約翰·愛德華茲於3月3日退出選舉 == 2000年選舉團改變情況 == 2000年的人口普查後,州份的眾議員人數會根據該州份的人口增減而調整,以確保符合人口比例。而州份派出的選舉人人數相等於該個州的眾議院議員及參議院議員人數總和,州份的選舉人人數因此而變動。由於2000年美國總統選舉結果異常接近,選舉人人數的變動有可能影響2004年的選情。 下面的表格顯示了從2000年以來選舉團成員的改變情況。紅色(+7)表示2000年布什獲得勝利的州份,藍色(-7)表示戈爾獲勝的州份。 * 亞利桑那州 (+2) * 加利福尼亞州 (+1) * 科羅拉多州 (+1) * 康涅狄格州 (-1) * 佛羅里達州 (+2) * 喬治亞州 (+2) * 伊利諾斯州 (-1) * 印第安納州 (-1) * 密歇根州 (-1) * 密西西比州 (-1) * 內華達州 (+1) * 紐約州 (-2) * 北卡羅來納州 (+1) * 俄亥俄州 (-1) * 俄克拉荷馬州 (-1) * 賓西法尼亞州 (-2) * 德克薩斯州 (+2) * 威斯康星州(-1) == 外部連結 == === 2004總統選舉網站連結 === * E-Democracy.US Election 2004 Links === 2004總統選舉環球辯論與投票 === * The world votes === 選舉新聞 === * Associated Press news wire * Washington Post Election 2004 coverage === 新聞文章 === * Green Party considers 2004 strategy - MSNBC, July 2003 * 新華社 分類:2004年11月
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一種以拉丁字母為現代標準漢語標音的方案,為現代標準漢語羅馬拼音的國際標準規範。漢語拼音在中國大陸和新加坡作為基礎教育內容全面使用,是義務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海外,特別是常用現代標準漢語的地區如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美國唐人街等,目前也在漢語教育中進行漢語拼音教學。臺灣自2008年開始,中文譯音使用原則也採用漢語拼音,但部分地名、道路名稱和護照姓名仍採用威妥瑪拼音、郵政式拼音、國語羅馬字、國音二式抑或通用拼音。 漢語拼音系統是在1950年代由包括王力、陸志韋、黎錦熙、丁西林、林漢達、韋愨、羅常培、葉籟士、周有光、呂叔湘、魏建功等在內的一群中國語言學家整合早期漢字拉丁化基礎及後來各種提議而開發的。漢語拼音方案同時是將漢字轉寫為拉丁字母的規範方式,也是國際普遍承認的漢語-{zh-hant:國語;zh-hans:普通話}-拉丁轉寫標準。 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寫道:“本國際標準解釋了中國的官方語言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的羅馬化原則,由國務院於 1956-02-06 頒佈的《普通話推廣方針》中定義。本國際標準可用於書目、目錄、索引、地名列表等的檔案編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無論是ISO國際標準還是中國大陸法律規範,都明確指出了漢語拼音的性質和地位,即漢語普通話的拉丁拼寫法或轉寫系統,而非漢語正寫法或漢語的文字系統。漢語拼音字母只是對方案所用拉丁字母個體的稱謂,並不意味著漢語拼音是一種拼音文字(全音素文字)。 == 漢語拼音方案的制訂經過 == 20世紀初期中文主要的音譯系統是由19世紀中葉時英國人威妥瑪建立的威妥瑪拼音系統,該系統是一套用於拼寫中文官話或普通話的羅馬拼音系統。中國民族知識分子採用拉丁字母設計漢語的注音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新文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 1936年埃德加·斯諾訪-{}-問陝北時,發現徐特立正在蘇區進行漢語拉丁化拼音方案的試驗,並稱這套方案基本能滿足漢語拼音化的改革。此事被記入《西行漫記》一書,這套拼音方案也成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後大陸文字改革的基石之一。 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關於制定民族形式的漢語拼音文字方案的指示,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從1952年3月開始了以制定漢字筆畫式拼音方案為主的研究工作。 1954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提議設立“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並指示:拼音方案可以採用拉丁化,但是要能標出四聲。 在試製民族形式的漢語拼音方案前後,1950年到1955年,全國各地和海外華僑共633人寄來了655個漢語拼音文字方案,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從中選擇了264種,編印成《各地人士寄來漢語拼音文字方案彙編》兩冊,作為制定漢語拼音方案的重要參考資料。漢語拼音文字方案大致有這樣幾種形式:漢字筆畫式、拉丁字母式、斯拉夫字母式、幾種字母的混合形式、速記式、圖案式、數字形式。葉籟士、陸志韋、周有光於1956年1月起草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漢語拼音方案(草案)》。 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拼音方案委員會在1956年4月到1957年10月期間召開了十次會議,根據各界的意見討論和修訂《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組成了由王力、陸志韋、黎錦熙參加的三人小組,由他們起草對“草案”的修正要點,並擬出一個“修正草案”。 1956年6月29日,拼音方案委員會召開修訂座談會,陳毅、胡喬木出席了會議。在這次座談會上討論的修正草案,有王力、陸志韋、黎錦熙三人小組的一種,以及丁西林、林漢達、韋愨、黎錦熙等人的個人修正草案數種。經過討論,決定以三人小組的草案作為修正第一式,林漢達的草案作為修正第二式。1956年8月,拼音方案委員會發表了《關於修正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的初步意見》。 1956年9月26日,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作《關於中國文字改革問題》的發言。發言指出,“漢語拼音方案,採用羅馬字母,這是確定了的。因為拉丁字母是現代大多數的民族語言中所公用的字母,並且是為中國知識界所已經熟悉的一種字母。……拼音方案,在目前主要的用途,是為了給漢字注音和用作教學普通話的工具。” 1957年11月1日,第六十次國務院全體會議透過《關於公佈〈漢語拼音方案草案〉的決議》。 1958年1月1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舉行報告會,國務院總理兼全國政協主席周恩來作了《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的重要報告。報告規定了中國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是: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並指出:漢語拼音方案是用來為漢字注音和推廣普通話的,它並不是用來代替漢字的拼音文字。漢字的前途問題(是否拼音化、拉丁化)不屬於當前文字改革任務的範圍。 1958年1月27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始討論《漢語拼音方案草案》。2月3日,吳玉章在第一屆第五次會議上作《關於當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漢語拼音方案的報告》。經過討論後,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漢語拼音方案》,並透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於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 1965年5月12日,國家測繪總局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於聯合頒發了《少數民族語地名的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草案)》。1976年6月進行了修訂。 1977年9月,聯合國第三屆地名標準化會議根據“名從主人”的原則,透過了《聯合國第三屆地名標準化會議:關於推薦用〈漢語拼音方案〉拼寫中國地名作為中國地理名稱羅馬字母拼法的國際標準的決議》。大會認識到:《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法定的羅馬字母拼音方案;中國已制定了“中國地名漢語拼音拼寫法”;注意到:《漢語拼音方案》從語言學的觀點來看是健全的,也極宜作為中國地理名稱羅馬字母拼寫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漢語拼音版)》、《漢語拼音中國地名手冊(英漢對照)》以及其他資料已經在中國出版;《漢語拼音方案》已經有了廣泛的應用;考慮到:經過一個適當的過渡時期後,在國際上採用漢語拼音作為中國地理名稱的羅馬字母拼寫依據是完全可能的;因此推薦:採用漢語拼音作為國際上用羅馬字母拼寫中國地理名稱的(惟一)系統。 1978年9月26日,國務院批轉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國家測繪總局等單位的《關於改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的報告》,從1979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對外檔案、書刊中的人名、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一律採用漢語拼音方案拼寫。“……改用漢語拼音字母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法,是取代威妥瑪式等各種舊拼法,消除我國人名地名在羅馬字母拼寫法方面長期存在混亂現象的重要措施。”中國大陸此後即直接以漢語拼音“統一”大陸地方譯名,只有拉薩、內蒙古、烏魯木齊、哈爾濱等少數民族地方獲保留舊式發音譯名,像廣州、汕頭、廈門等原來使用粵音和潮汕發音、閩南發音的拼寫全部取消。 1978年9月26日,國務院批轉文字改革委員會、外交部、測繪總局、地名委員會《關於改用漢語拼音方案拼寫中國人名地名作為羅馬字母拼寫法的實施說明》第三條規定:“在各外語中地名的專名部分原則上音譯,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通名部分(如省、市、自治區、江、河、湖、海等)採取意譯。但在專名是單音節時,其通名應視作專名的一部分,先音譯,後重複意譯。例如珠江,須翻譯成“Zhujiang River”。 1979年6月15日,聯合國秘書處關於採用漢語拼音的通知:“……從1979年6月15日起,聯合國秘書處採用漢語拼音的新拼法作為在各種拉丁字母文字中轉寫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名和地名的標準。從這一天起,秘書處起草、翻譯或發出的各種檔案都用漢語拼音書寫中國名稱。” 1980年代初,中國地名委員會制定了《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音規則(草案)》。 1981年1月,中國地名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測繪總局發表公告稱,“目前國際上雖然在拼寫中國地名(包括臺灣的地名)時,大多數使用了漢語拼音方案,但他們在對臺電信聯絡等方面,還是沿用舊拼法。根據中央最近確定的對臺工作的方針政策,和鑑於用漢語拼音方案拼寫臺灣地名存在的實際問題,我們的意見是:堅持一箇中國,反對“兩個中國”,堅持我國在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的提案,用漢語拼音方案拼寫包括臺灣在內的中國地名;同時,又要承認現實,方便使用,有利於對臺工作。今後我國向外提供羅馬字母地名以及出版漢語拼音版地圖時,臺灣地名可以在漢語拼音方案拼法的後面括注慣用舊拼法,作為過渡。在我對臺郵電聯絡時,臺灣地名也可單獨使用慣用舊拼法,作為一種變通的過渡辦法。” 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發出ISO 7098號檔案(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採用《漢語拼音方案》進行中文羅馬字母拼寫,1991年修訂。 1984年12月25日,中國地名委員會、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和國家測繪局聯合釋出了《中國地名漢語拼音拼寫規則(漢語部分)》。 1986年1月23日國務院釋出《地名管理條例》,“第八條:中國地名的羅馬字母拼寫,以國家公佈的《漢語拼音方案》作為統一規範。拼寫細則,由中國地名委員會制定。” 1996年1月釋出國家標準GB/T 16159-1996《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1996年7月實施。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又一次確立了漢語拼音方案的法律地位。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其中給出了“《漢語拼音方案》”的定義和使用範圍,並且要求初等教育的漢語拼音教學。 2008年1月25日15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舉行2008年第1次例行新聞釋出會介紹《漢語拼音方案》頒佈50週年紀念活動有關內容及漢語拼音推行情況。 2011年10月釋出國家標準GB/T 28039-2011《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2012年2月實施。 (掃描件,文字版 )其中規定:“姓和名分寫,姓在前,名在後,姓名之間用空格分開。”因而中國人姓名用漢語拼音拼寫時如果名字在前、姓氏在後,是不符合推薦性國家標準的。 2012年6月29日,經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准,釋出《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的修訂版GB/T 16159-2012,2012年10月1日實施。其中對原標準中關於非漢語人名、地名的漢語拼音拼寫規則進行了修改。 2008年9月16日,中華民國行政院跨部會議透過提案,放棄此前使用通用拼音的政策,改採漢語拼音為譯音標準,並從2009年1月1日起實施。 1971年,新加坡引進《漢語拼音方案》,新加坡小學華文第二語文課本同時使用漢語拼音和注音字母注音。1972年,新的中學華文第二語文課本開始僅用漢語拼音注音。1974年,新加坡教育部正式宣佈以漢語拼音取代注音字母,逐步實施,直至1979年全面採用漢語拼音。或許因擔心學生同時學習英文、漢語拼音可能引發混淆,新加坡教育部決定,自1980年起,小四才開始教漢語拼音,直至小六。1992年,新加坡教育部規定,學校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決定自小二下學期或小三開始教漢語拼音。1993年,新加坡教育部決定自小一開始全面實施漢語拼音教學。2015年,新加坡出版小學華文課本《歡樂夥伴》,要求漢語拼音採用“分詞連寫”。 == 拼音字母表 == === 概說 === 字母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名稱音 a bê cê dê e êf gê ha yi jie kê êl êm nê o pê qiu ar ês tê wu vê wa xi ya zê 注音 ㄚ ㄅㄝ ㄘㄝ ㄉㄝ ㄜ ㄝㄈ ㄍㄝ ㄏㄚ ㄧ ㄐㄧㄝ ㄎㄝ ㄝㄌ ㄝㄇ ㄋㄝ ㄛ ㄆㄝ ㄑㄧㄡ ㄚㄦ ㄝㄙ ㄊㄝ ㄨ ㄪㄝ ㄨㄚ ㄒㄧ ㄧㄚ ㄗㄝ 注: *字母的讀音與英語等使用的拉丁字母不同。 *字母V(注音ㄪ),只用來拼寫外來語、少數民族語言和方言。V一般對應濁唇齒擦音。 *字母的手寫體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書寫習慣。 *專有名詞如人名、地名,第一個字母應大寫。 漢語拼音採用拉丁字母及其組合和一些附加符號表示漢語的發音。對應漢語音系學(現代音韻學)的漢語音節結構劃分,漢語拼音的形式構成也分為聲母、韻母和聲調三部分。 根據漢語拼音方案《字母表》的規定,漢語拼音使用26個現代基本拉丁字母,有大小寫之分,字母順序與英語字母表一致。其中字母V/v,在方案中規定為“拼寫外來語、少數民族語言和方言”之用。由於漢語拼音的實際職能僅限於拼寫漢語普通話,如今這條規定已然無人問津。不過,字母V/v目前又作為一個鍵位成為《漢語拼音方案的通用鍵盤表示規範》為不能省略兩點附加符號的字母規定的通用鍵盤替代表示。 漢語拼音方案還使用了一些附加符號,主要是聲調符號和字母上的兩點符號。前者與字母的組合雖然數目有限,但具體和哪個字母形成組合其實都是臨時的,因為一個聲調符號就表示了整個音節的高低變化,即表示了一種“超音段音位”;後者來源於德語的母音變音字母(Umlaut),與字母u的組合固定地表示一個母音(),威妥瑪拼音也有此用法。漢語拼音方案還規定了揚抑符的使用,用在之上,形成,依次表示一個單母音韻母()和三個捲舌塞擦音聲母,這樣的用法罕見於日常。 字母名稱的發音設定是為了方便誦讀和稱呼、按字母表順序記憶所有字母。現代中文字典及各類中文詞典多數按照拼音字母表的順序排列,在知道發音的前提下,可按字母順序直接翻到所查字或詞條,如同在英文詞典中查詢單詞一樣。實際上現在漢語拼音教學基本不使用名稱音,直接按對應的讀音稱呼字母。 === 聲母 === 漢語中每個音節起始處的子音可以構成聲母。漢語拼音方案《聲母表》規定的聲母符號一共有21個(不含w、y),按照原順序排列如下: {| style="border-bottom: 1px solid" 字母 b p m f d t n l 發音 ㄅ 玻 ㄆ 坡 ㄇ 摸 ㄈ 佛 ㄉ 得 ㄊ 特 ㄋ 訥 ㄌ 勒 方案規定,在給漢字注音的時候,為了使拼式簡短,、、可以省作、、,可以省作,然而這幾個符號並不常用。 由注音符號演變而來的傳統漢語拼音聲母排序如下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按照聲母所對應子音的發音部位-發音方法分佈,列表如下(方括號中是國際音標,下排為注音符號及威妥瑪拼音):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齦音 翹舌音 齦顎音 軟顎音 塞音 濁音 b ㄅ p d ㄉ t g ㄍ k 塞音 清音 p ㄆ p' t ㄊ t' k ㄎ k' 鼻音 濁音 m ㄇ m n ㄋ n 塞擦音 濁音 z ㄗ ts zh ㄓ ch j ㄐ chi 塞擦音 清音 c ㄘ ts' ch ㄔ ch' q ㄑ ch'i 擦音 清音 f ㄈ f s ㄙ s sh ㄕ sh x ㄒ hs h ㄏ h 近音 濁音 r ㄖ j 邊音 濁音 l ㄌ l 注:ng在普通話中用於韻母,在某些方言以及老國音中則可作聲母。 === 韻母 === 漢語拼音中一共有38個韻母,見下表: 開口呼 齊齒呼 合口呼 撮口呼 單母音韻母 -i ㄭ 時 i / yi 丨 衣 u / wu ㄨ 烏 ü / yu ㄩ 迂 單母音韻母 a ㄚ 啊 ia / ya 丨ㄚ 呀 ua / wa ㄨㄚ 蛙 單母音韻母 o ㄛ 喔 uo / wo ㄨㄛ 窩 單母音韻母 e ㄜ 鵝 單母音韻母 ê ㄝ 誒 ie / ye 丨ㄝ 耶 üe / yue ㄩㄝ 約 單母音韻母 er ㄦ 兒 複母音韻母 ai ㄞ 哀 uai / wai ㄨㄞ 歪 複母音韻母 ei ㄟ 誒 uei(ui) / wei ㄨㄟ 威 複母音韻母 ao ㄠ 熬 iao / yao 丨ㄠ 腰 複母音韻母 ou ㄡ 歐 iou(iu) / you 丨ㄡ 優 帶鼻音韻母 an ㄢ 安 ian / yan 丨ㄢ 煙 uan / wan ㄨㄢ 彎 üan / yuan ㄩㄢ 冤 帶鼻音韻母 en ㄣ 恩 uen(un) / wen ㄨㄣ 溫 帶鼻音韻母 in / yin 丨ㄣ 因 ün / yun ㄩㄣ 暈 帶鼻音韻母 ang ㄤ 昂 iang / yang 丨ㄤ 央 uang / wang ㄨㄤ 汪 帶鼻音韻母 eng ㄥ 亨的韻母 ing / ying 丨ㄥ 英 ueng / weng ㄨㄥ 翁 帶鼻音韻母 ong ㄨㄥ 轟的韻母 iong / yong ㄩㄥ 雍 註釋: # “知、蚩、詩、日、資、雌、思”等七個音節的韻母用 i,即:知、蚩、詩、日、資、雌、思等字拼作 zhi, chi, shi, ri, zi, ci, si。 # 韻母ㄦ寫成 er,用作韻尾的時候寫成 r。例如:“兒童”拼作 ertong,“花兒”拼作 huar。 # 韻母ㄝ單獨使用的時候寫成ê。 # i 列的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 yi(衣)、ya(呀)、ye(耶)、yao(腰)、you(優)、yan(煙)、yin(因)、yang(央)、ying(英)、yong(雍)。 # u 列的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 wu(烏)、wa(蛙)、wo(窩)、wai(歪)、wei(威)、wan(彎)、wen(溫)、wang(汪)、weng(翁)。 # ü 列的韻母,前面沒有聲母的時候,寫成 yu(迂)、yue(約)、yuan(冤)、yun(暈);ü 上兩點省略。 # ü 列的韻母跟聲母 j、q、x 拼的時候,寫成 ju(居)、qu(區)、xu(虛),ü上兩點省略;但是跟聲母 l、n 拼的時候,仍然寫成 lü(呂)、nü(女)。 # iou、uei、uen 前面加聲母的時候,寫成 iu、ui、un,例如 niu(牛)、gui(歸)、lun(論)。 # 在給漢字注音的時候,為了使拼式簡短,ng 可以省作 ŋ,zh、sh、ch 可省作 ẑ、ŝ、ĉ。 # ㄨㄥ有兩種寫法:ㄨㄥ若之前沒有加其他聲母時,單純的發為「ㄨ+ㄥ」(/wəŋ/),此時拼音寫成ueng。若前方有聲母,則會發為「ㄨ+ㄫ」(/ʊŋ/),此時拼音寫成-ong(而非-ueng)。 ==== 韻母的分類 ==== 按照韻母的結構和發音特點,普通話韻母可作不同的分類。 * 按韻母的結構分類:普通話韻母按結構可分為單韻母、複韻母和鼻韻母三類。 * 按韻母的口形分類:韻母可根據韻頭分為四類,稱為四呼,即開口呼(a、o、e、ê)、齊齒呼(i)、合口呼(u)和撮口呼(ü)。漢語拼音的韻母表就是按此排列的。 ==== 韻頭、韻腹、韻尾 ==== 複韻母由韻頭、韻腹、韻尾組成: * 韻母只有一個母音(如a),或者一個母音帶一個鼻子音(如an)的話,該母音稱為韻腹,所帶的鼻子音稱為韻尾。 * 韻母若由兩個母音構成(如ao、ie),開口度較大的母音為韻腹,餘下的母音若在韻腹前則稱為韻頭(又稱介音),若在韻腹後則稱為韻尾。 * 韻母有三個母音(如iou),或者兩個母音帶一個鼻子音(如ueng)的話,則中間的母音是韻腹,第一個母音是韻頭,韻腹後的母音或鼻子音為韻尾。 ==== bo、po、mo、fo 的發音 ==== 唇音聲母b、p、m、f沒有開合的對立,與後母音o相拼時,受其為圓唇母音的影響 ,於聲母後產生合口介音u。因此,bo、po、mo、fo的實際發音為、、、,可視作buo、puo、muo、fuo之省略,注音符號的拼寫亦有相同情形。 ==書寫規則== === 字型 === 漢語拼音方案公佈時,小寫字母a和g採用了單層寫法“ɑ”和“ɡ”,而字母“y”則使用三角形字懷的寫法。這些印刷上的習慣一直沿用,影響到了學習者的書寫,在中國大陸初等教育體系中若寫為其他字型形式有時會有被判錯的情形。《漢語拼音方案》本身並沒有規定用哪種字型——方案規定:“字母的手寫體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書寫習慣”。 中國大陸正規的語言學專著、語文教材和對外漢語教學出版物多采取這樣的字形。方正出品的中文字型檔也大多采用這一設計,從而出現西文字元設計不統一的現象。這一舉措的初衷是由於擔心初學拼音字母的學童在書寫中去機械模仿常見印刷體和的字形。但是現代的字元編碼與文字排印技術下,很多人並不能很好地處理這一問題,關於漢語拼音字形的不必要爭論也仍在繼續。 === 聲調 === 現代漢語普通話中有四個聲調以及輕聲,其聲調符號借鑑了五度標記法: * 第一聲(陰平,或平調,¯): : * 第二聲(陽平,或升調,ˊ): : * 第三聲(上聲,或上音,ˇ): : * 第四聲(去聲,或去音,ˋ): : *輕聲,不標符號: : 陽平符號從左下寫起(提),去聲符號從左上寫起。 每個漢字由韻母和聲母配合構成一個音節構成。在韻母上部應該標出聲調,為了方便也可省略。 漢語拼音中標聲調位置的規則如下: # 標在最前面的a、o或e,例如舞蹈(dǎo)。 # 如果沒有a、o或e,則標在最後面的i、u或ü,例如長久(jiǔ)、配對(duì)。 另外一種規則如下: # 當存在iu組合時,聲調標記在u上。 # 若無iu組合,依照a、o、e、i、u、ü的順序標記在最先出現的字母上。 聲調一律標原調,不標變調。但是在語音教學時可以根據需要按變調標寫。 和注音聲調的區別是,漢語拼音第一聲必須標「¯」,而不能像注音那樣常常省略聲調。在漢語拼音中不標註聲調表示是輕聲,而並非第一聲。 === 鼻音 === 音調符號可以直接標在 m 與 n 之上表示鼻音,例如 ḿ、、ń、ň、ǹ 用來拼寫「嘸」、「呣」、「唔」、「嗯」等字的讀音。 === 輕聲 === 輕聲在漢語拼音中不標調,如:你們(nǐmen)。而某些辭書上是透過在音節前加點的方式來表示輕聲,如:你們(nǐ·men)。 === 兒化 === 發音為單韻母“er”(注音符號:ㄦ)的字(如:兒、爾、耳汪德琪. 對規範兒化的爭議. 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87年第3期. pp. 58–60)做韻尾時的音變為r1958年 漢語拼音方案。 讀處於詞尾的“兒”字時,只保留捲舌的動作,與前一個音節融合成一個音節。在拼音中寫作r。 === 隔音符號 === a、o、e 開頭的音節連線在其他音節後面的時候要使用隔音符號(')。其中《方案》(1958)只要求在音節的界限發生混淆時使用: * (酷愛) * (西安) * (嫦娥) 但《方案》諸作者之前(林曦 1955)《漢語拼音基礎知識》林曦著 第35頁、之後(周有光 1961)的文獻都認為,在不混淆的情況下也應該使用隔音符號: * (悲哀) * (驕傲) * (東安) 在《中國地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漢語地名部分)》(1984)中,也表述為“凡以a、o、e開頭的非第一音節,在a、o、e前用隔音符號隔開”: *(西安) *(建甌) *(天峨) 2012年的《正字法》第6.1.12.1節也在沒有發生混淆的情況下使用了隔音符號: (總而言之)。 === 正詞法 === 漢語拼音的正詞法由《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GB/T 16159-2012)給出。 (掃描件,文字版 ) 漢語拼音正詞法的基本原則和英語相似。詞語之間用空格分開,每句話開頭要大寫,專有名詞也要大寫。 原則上漢語拼音以詞為基本單位進行拼寫(例如:幼兒→)。對於組合而成、表明整體概念的詞,分兩種情況:音節不超過三個的連寫(例如:維基娘→),不然應儘量分詞寫出:維基百科可以拆為,但例如“中華-{}-民國”這作為一個整體的詞不可分割,寫作。 漢語拼音正詞法也指定了一套分詞規則: # 名詞和後面的方位詞分寫,但成詞者不拆開: #*網-{}--{zh:絡;zh-hans:絡;zh-hk:路;zh-tw:路}-上→ #*網上-{}-鄰居→ # 動詞和動態助詞“著”、“了”、“過”連寫。句末的“了”屬語氣助詞,不連。 #*破壞了→ #*這鍋子我背了→ 漢語拼音的首字母縮寫、大小寫、換行、標點使用和英語的相關規則相似: * 首字母縮寫 ** 單個詞者,取每個音節的首字母。維基→→ ** 多個詞者,取每個單詞的首字母。新華字典→→ ** 縮寫後可帶句號空格。, ** 人名縮寫時保留姓氏。諸葛孔明→→。 * 大小寫 ** 每句話的第一句要大寫。 ** 專有名詞,如“維基百科”,在每個詞的首字母大寫,或者全部大寫。 == 字母詞讀音 == 對於有漢語拼音首字母縮略而成的字母詞或代號,在實際運用中的讀音一般沒有統一規定的標準,可以選用以下的三種讀法常見讀法: # 讀如原漢字讀音 # 讀如英文字母發音 # 讀如漢語拼音字母讀音,比較少見 但部分情景下,存在規範讀法,中國大陸旅客列車車次的讀法就是其中一例。按規定,車次中的字母應讀作按照其所代表的漢字的讀音來讀,如“K388次”應讀作“快三百八十八次”,“L4000次”讀作“臨四〇〇〇次”,“G7001次”讀作“高七〇〇一次”等。 == j、q、x等字母的來源 == 拼音中j、q、x的讀法跟大多數歐洲語言的讀法有所不同,使得初次見到漢語拼音的人大都無法正確發音,至於為什麼會採用這三個字母,原因一半為了易於輸入,一半為了一致性:直到現在,在一個普通的鍵盤輸入ASCII以外的字母(即不是A-Z的字母)麻煩性比較高,因此拼音一個設計原則是避免使用讀音符號(即á à ã ä â)的拉丁化系統,這也是ü可以用u、v或yu代替的原因。既然拼音只可以使用A-Z,其他音編排了「bpmf」後餘下的字母只有j、q、x。雖然可以採用複合字母ch和sh代表,但這會導致兩個問題:一、j ch sh 是一組,但j用一個字母而ch sh兩個字母導致拼音方案不整齊;二、到了zh ch sh的時候會導致衝突。到頭來,漢語拼音中同一字母的變讀其實根本就不少,在教學中也沒出現多少問題。 * j的發音與英語的j的發音較為接近,所以用j表示。 * q在絕大多數語言中發音為,與漢語發音不同。採用q的原因在於,讀q的團音字古代讀或,這種現象在一些南方漢語中還有保留,例如閩南語中“氣”,念做,“棋”念做。另外在阿爾巴尼亞語裡q的發音近似漢語拼音q。 * 普通話的聲母在漢語拼音中用字母h表示,比如“航”拼音寫作hang。聲母為漢語拼音x的團音字古代讀,這種現象在一些南方漢語裡還有保留,如閩南語等南方語言裡,“下”念做。另外,普通話的聲母在漢語拼音中用字母x表示,在拉丁化新文字中xi表示,而巴斯克語和葡萄牙語中,x發音為,較為接近,現代越南語字母中的x表示今音為,古音為的聲母。 == 功能 == 漢語拼音對普及識字以及初等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時它也為語源學漢語與其他語言的比較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此套拼音更規範於普通話的發音,系統地體現了普通話發音的規則。 隨著電腦的普及,漢語拼音輸入法也是一種常用的中文輸入法。 由於漢語拼音是一種只書寫讀音的體系,無法取代漢字。用漢語拼音拼寫漢字的文章很難懂,因此,它不是一種正式的書寫方式,而是漢語的一種輔助工具。漢語拼音是漢語羅馬化的統一規範,用於漢字不方便或者無法使用的領域。 === 漢語拼音化 === 由於漢字複雜,學習需時,並且不如英文輸入計算機般直接,熱衷漢語文字改革的愛好者為了發展出拉丁化的漢語拼音文字,正在漢語拼音方案的基礎上研究分詞連寫和分化定型同音詞等問題。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為在中國大陸實現所謂“一語雙文”而進行了一些研究。 自從1986年初廢除第二批簡化字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採用了以維持現狀,追求語言文字使用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為主的語言文字政策,放棄了“漢字拉丁化”的計劃。 ===拼音排檢法 === 拼音排檢法根據《漢語拼音方案》所採用的「Aa,Bb,Cc,...,Zz」基本拉丁字母表的順序來排列漢語的單字和詞語,屬於國際通用的字母順序(alphabetical order)排檢法。 《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和《牛津英漢-漢英詞典》(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等許多現代辭書正文都採用漢語拼音排檢法。 == 問題 == === 讀音 === *q、x所表示的音與大多數語言的讀音相差極大,非母語者容易誤讀。例如,英語q通常作音,x通常用來表示詞中的音,在極少數以x開頭的詞彙讀。雖然q、x所表示的音從歷史語言學的角度而言有一定道理(見上面“j、q、x的來源”一節),但對於不瞭解漢語的人而言,是很難懂的。 * 由於以濁音字母(b、d、g)表示不送氣清音,導致在學習有濁音的語言如閩南語、吳語、日語等時,教學中遇到不少困難,不少人受漢語拼音影響而無法正確發出濁音。 ** 尤其是考慮到漢語拼音採用拉丁字母,這樣,漢語拼音用濁音字母表示不送氣清音的習慣,會對其他採用拉丁字母的語言的學習造成嚴重的負遷移現象。例如,受到漢語拼音影響的英語學習者,常將英文的[b]音誤解為漢語拼音中以b表示的不送氣清音[p]。相同的現象見於德語等語言。至於法語、西班牙語等缺少送氣清爆破音的語言,受到漢語拼音影響的初學者更是對於p/b、k/g、t/d的對立無所適從,因為對這一人群而言,這兩組音的聽感是近似的,且都應該用漢語拼音字母b、g、d表達。 * 由於拼音儘量減省字母儘量達成能夠只用一個字母分別表示聲母、韻母、介音的效果,同一拼音字母出現在不同位置或不同的組合可能出現不同的發音,學習者發音時須將減省的發音還原而並非直覺的一字對一音,如“哥”和“給”中的e音素不同;j、q、x後的ü省去兩點與介音“-u-”有兩個音值而只用一個字母標不同;i有兩個音值“即”和“至”,均用i標導致很多非官話語言區的中年人讀不-{zh-hans:準; zh-hant:準}-;-ian、-üan(注意:-üan前接聲母時省去兩點,簡寫為-uan)中的a並不讀而是,不少非官話語言區的中年人會將“遠”讀成/jwan/,增加了學習者的困難。 === 電腦處理 === *ü 這一字母不便於用常用的美式鍵盤作電腦輸入,主流的漢語拼音輸入法中都以v代替輸入。英語中沒有這一字母,因此,帶有這一字母的漢語人名、地名轉寫為英語時,有時只好將兩點省去,寫為u,引起混淆,例如女媧被轉寫為Nuwa。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發行電子護照以來,對人名中的「ü」都轉寫成「yu」,如呂姓一律作「Lyu」。2011年10月釋出國家標準GB/T 28039-2011《中國人名漢語拼音字母拼寫規則》明文規定:“根據技術處理的特殊需要,必要的場合(如公民護照、對外檔案和書刊等),大寫字母Ü可以用YU代替。例如: Lǚ Hépíng 拼寫為: LYU HEPING 呂和平”。另外一個類似的問題是字母ê,但該問題的嚴重性比ü要小得多,因為大部分ê在拼音中皆已省略為e而不造成混淆,比如ye,yue等的e其實都是ê(ㄝ)而並非e(ㄜ)。可以這樣省略的原因是普通話中並無yi+e(丨ㄜ),yu+e(ㄩㄜ)這樣的音節。而唯一可能出現混淆的是單獨出現ê的情況,因為普通話中同時存在ê(ㄝ)和e(ㄜ)這兩個音,實際上單獨的ê常常會改拼為ei,而ê常常完全不使用,比如絕大部分拼音輸入法無法輸入ê,若想輸入「誒」和「欸」等ê(ㄝ)讀音的漢字,則只能輸成「ei」。很多教材也不教該字母,aoe後面直接是iuü,而將ê完全無視。 * 沒有統一的軟體實施方案 ** 漢語拼音用聲調附標的方式表示聲調,需要使用專門的方式輸入,比如符號庫 。 ** 因上一點,大多輸入是用決策樹和人工智慧來估計常見字、詞。 ** 漢語拼音方案的原文使用了手寫體的單層 a、g,不少書籍排版時試圖與其保持一致。不過國家標準對於這兩個字母的形狀沒有特別規定,且教育部也推薦按照普通拉丁字母樣式書寫。方案本身也稱:“字母的手寫體依照拉丁字母的一般書寫習慣。” ** 有些軟體無法直寫,垂直排版時必須旋轉90度。 == 對其他語言拼音的影響 == 中國的少數民族語言(包括藏語拼音、新維文)、漢語方言在新創文字時都受到漢語拼音的影響。 * 送氣清音和不送氣清音寫作p、t、k和b、d、g,如:藏語拼音、閩南方言拼音方案等。 * 漢語普通話中無濁塞音,因此遇到有濁塞音的語言,濁塞音要用雙寫字母,寫成bb、dd、gg,如:藏語拼音、閩南方言拼音方案等;另外一些拼音方案,濁塞音要在原不送氣清音後加上h,寫成bh、dh、gh,如:潮州話拼音方案等。 * 漢語普通話中無尖音,因此遇到有尖音的語言,尖音字“祭”、“妻”、“西”用zi、ci、si表示[tsi]、[tsʰi]、[si],“子”、“次”、“四”另用zy、cy、sy表示[tsɿ]、[tsʰɿ]、[sɿ],如:南京官話拼音方案。 * j、q、x所表示的音與漢語拼音的基本一致,如:藏語拼音、廣州話拼音、南京話拼音。 == Unicode輸入碼位 == 根據ISO 7098:2015《資訊與文獻——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漢語拼音所使用的四聲字元應當使用組合附加符號內的字元,而非使用注音符號使用的,而組合後的常用帶調拼音字元因收錄於GB/T 2312與其後的GBK和GB 18030內,因此Unicode也收錄了漢語拼音內的常用帶調拼音字元。 基於 GB/T 16159《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原則》,所有拼音都需要對應的大小寫字母以在句子開始時大寫,或者在代表專有名詞時使用。 漢語拼音帶調字元表 字母 字母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組合附加符號 組合附加符號 ̄ (U+0304) ́ (U+0301) ̌ (U+030C) ̀ (U+0300) 常用音節 常用音節 常用音節 常用音節 常用音節 常用音節 大寫 A Ā (U+0100) Á (U+00C1) Ǎ (U+01CD) À (U+00C0) 大寫 E Ē (U+0112) É (U+00C9) Ě (U+011A) È (U+00C8) 大寫 I Ī (U+012A) Í (U+00CD) Ǐ (U+01CF) Ì (U+00CC) 大寫 O Ō (U+014C) Ó (U+00D3) Ǒ (U+01D1) Ò (U+00D2) 大寫 U Ū (U+016A) Ú (U+00DA) Ǔ (U+01D3) Ù (U+00D9) 大寫 Ü (U+00DC) Ǖ (U+01D5) Ǘ (U+01D7) Ǚ (U+01D9) Ǜ (U+01DB) 小寫 a ā (U+0101) á (U+00E1) ǎ (U+01CE) à (U+00E0) 小寫 e ē (U+0113) é (U+00E9) ě (U+011B) è (U+00E8) 小寫 i ī (U+012B) í (U+00ED) ǐ (U+01D0) ì (U+00EC) 小寫 o ō (U+014D) ó (U+00F3) ǒ (U+01D2) ò (U+00F2) 小寫 u ū (U+016B) ú (U+00FA) ǔ (U+01D4) ù (U+00F9) 小寫 ü (U+00FC) ǖ (U+01D6) ǘ (U+01D8) ǚ (U+01DA) ǜ (U+01DC) 罕用音節 罕用音節 罕用音節 罕用音節 罕用音節 罕用音節 大寫 Ê (U+00CA) Ê̄ (U+00CA U+0304) Ế (U+1EBE) Ê̌ (U+00CA U+030C) Ề (U+1EC0) 大寫 M M̄ (U+004D U+0304) Ḿ (U+1E3E) M̌ (U+004D U+030C) M̀ (U+004D U+0300) 大寫 N N̄ (U+004E U+0304) Ń (U+0143) Ň (U+0147) Ǹ (U+01F8) 小寫 ê (U+00EA) ê̄ (U+00EA U+0304) ế (U+1EBF) ê̌ (U+00EA U+030C) ề (U+1EC1) 小寫 m m̄ (U+006D U+0304) ḿ (U+1E3F) m̌ (U+006D U+030C) m̀ (U+006D U+0300) 小寫 n n̄ (U+006E U+0304) ń (U+0144) ň (U+0148) ǹ (U+01F9) 備註 :1. 黃色底色代表Unicode沒有單獨編碼碼位給該字元,需要使用組合序列來表達該字元(如上示範)。 :2. 灰色底色代表《現代漢語詞典》內沒有收錄使用該拼音字元的字。 備註 :1. 黃色底色代表Unicode沒有單獨編碼碼位給該字元,需要使用組合序列來表達該字元(如上示範)。 :2. 灰色底色代表《現代漢語詞典》內沒有收錄使用該拼音字元的字。 備註 :1. 黃色底色代表Unicode沒有單獨編碼碼位給該字元,需要使用組合序列來表達該字元(如上示範)。 :2. 灰色底色代表《現代漢語詞典》內沒有收錄使用該拼音字元的字。 備註 :1. 黃色底色代表Unicode沒有單獨編碼碼位給該字元,需要使用組合序列來表達該字元(如上示範)。 :2. 灰色底色代表《現代漢語詞典》內沒有收錄使用該拼音字元的字。 備註 :1. 黃色底色代表Unicode沒有單獨編碼碼位給該字元,需要使用組合序列來表達該字元(如上示範)。 :2. 灰色底色代表《現代漢語詞典》內沒有收錄使用該拼音字元的字。 備註 :1. 黃色底色代表Unicode沒有單獨編碼碼位給該字元,需要使用組合序列來表達該字元(如上示範)。 :2. 灰色底色代表《現代漢語詞典》內沒有收錄使用該拼音字元的字。 另外,GBK於編碼時把「ḿ」與「ǹ」分別轉碼至私人使用區的U+E7C7 () 與U+E7C8 (),導致一些國標字型如中易宋體也將這兩個音節對映進入私用區碼位,一些輸入法如RIME輸入法與搜狗拼音輸入法也在選擇ḿ與ǹ時輸出私用區字元,再加上GB 18030於編碼時將ḿ、ǹ的對映碼位對換,因此會有一些輸入法和字型檔案根據不同檔案的碼位定義而無法互相匹配,造成無法正確輸入、輸出這兩個音節。 漢語拼音簡化字元 大寫 小寫 備註 示例 Ĉ (U+0108) ĉ (U+0109) ch的簡略寫法 常可拼為ĉáŋ Ŝ (U+015C) ŝ (U+015D) sh的簡略寫法 傷可拼為ŝāŋ Ẑ (U+1E90) ẑ (U+1E91) zh的簡略寫法 張可拼為ẑāŋ Ŋ (U+014A) ŋ (U+014B) ng的簡略寫法 讓可拼為ràŋ,嗯可拼為ŋ̀ 備註 :1. 示範簡化拼法,如此簡省拼式實際上罕用。 備註 :1. 示範簡化拼法,如此簡省拼式實際上罕用。 備註 :1. 示範簡化拼法,如此簡省拼式實際上罕用。 備註 :1. 示範簡化拼法,如此簡省拼式實際上罕用。 漢語拼音內所使用的其他標點符號如下: 拼音符號 中文標點符號 拼音標點符號 使用方式 示例 。(U+3002) . (U+002E) 標註句子結束。 你好。 Nǐ hǎo. ,(U+FF0C)/、 (U+3001) , (U+002C) 表示句子停頓。 你,好嗎? Nǐ, hǎo ma? —— (U+2014 U+2014) — (U+2014) 表示話題或語氣的轉變,聲音的延長和解釋要說明的語句等。 樞紐部分──中央大廳 shūniǔ bùfèn—zhōngyāng dàtīng …… (U+2026 U+2026) … (U+2026) 標示原文省略。 我…… Wǒ… · (U+00B7) 輕聲符號。 嗎 ·ma - (U+002D) 連線相關意義的字。 公關 gōng-guān ' (U+0027) 分開音節。 西安 Xī'ān (與先 xiān區分) 其他標點符號應當依照GB/T 15834的規定使用相對應的西文標點符號。 在教育界,某些字型會根據書寫習慣將字母a和g設計成單層ɑ/ɡ,而遵從GB/T 2312的字型一般都將帶調字母設計成單層a,可是卻將普通字母設計成雙層a,導致同字型內的設計不一。統一碼(Unicode)並未提供官方區分單層a與單層g的獨立編碼,但因為國際音標(IPA)需要分開單層ɑ/ɡ與雙層a/g,因此在需要使用單層a/g的情況下可使用國際音標的ɑ/ɡ。部分國標標準(GB/T 5007.1–85, GB 18030)和擴充套件標準(如ISO-IR-165)所新增新增的漢語拼音字母亦包含以下定義的字元。在日常使用時,毋需區分單層ɑ/ɡ與雙層a/g。 單層字母 字母 單層字母代表符號 備註 a ɑ (U+0251) 國際音標 // a α (U+03B1) 希臘字母阿拉法,不建議使用 g ɡ (U+0261) 國際音標 // 單層 a 帶調字元表 字母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ɑ (U+03B1) ᾱ (U+1FB1) ά (U+1F71) α̌ (U+03B1 U+030C) ὰ (U+1F70) ɑ (U+03B1) ɑ̄ (U+0251 U+0304) ɑ́ (U+0251 U+0301) ɑ̌ (U+0251 U+030C) ɑ̀ (U+0251 U+0300) 備註 :1. 黃色底色代表Unicode沒有單獨編碼碼位給該字元,需要使用組合序列來表達該字元(如上示範)。 備註 :1. 黃色底色代表Unicode沒有單獨編碼碼位給該字元,需要使用組合序列來表達該字元(如上示範)。 備註 :1. 黃色底色代表Unicode沒有單獨編碼碼位給該字元,需要使用組合序列來表達該字元(如上示範)。 備註 :1. 黃色底色代表Unicode沒有單獨編碼碼位給該字元,需要使用組合序列來表達該字元(如上示範)。 備註 :1. 黃色底色代表Unicode沒有單獨編碼碼位給該字元,需要使用組合序列來表達該字元(如上示範)。 == 參見 == * 中文拼音對照表 * 威妥瑪拼音、通用拼音 * 國際音標 * 注音符號 * 臺灣的中文羅馬拼音、廣東話拼音 * 漢語音韻學 * 漢語拼音輸入法 * 拉丁字母、英文字母 * 羅馬拼音、捷克拼音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書籍 * 《漢英雙解新華字典》,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0年. ISBN 978-7-80103-198-3 == 外部連結 == *拼音查詢 * Wikia漢語拼音版 *ISO 7098:2015 國際標準官方網站 * 漢語拼音方案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存檔) *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站 * 《萬能漢語拼音字母配置與生成法則》 * 漢語拼音網 * ISO7098-1991文獻工作—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 * 臺灣的中文譯音使用原則 * 《漢語拼音是比較好的漢字羅馬化方案》 * 漢語拼音方案 * Wǒ ài pīnyīn!(我愛拼音) * 中文 (漢字) 轉換拼音系統 * * Pinyin Tone Tool (archive) * 太清漢語拼音線上輸入法 Category:現代標準漢語拼音系統 Category:ISO標準
爆竹
爆竹又稱炮竹、爆仗、炮仗等,因常做成長鞭狀,故又稱鞭炮,爆竹最開始主要用於驅魔避邪,現代主要用於農曆新年,過年期間爆竹用量超過全年一半。由於火災及環境原因,近代在各國被限制。 == 起源 == * 傳說鞭炮起源於爆竹。古代一種說法:以前每年農曆除夕的晚上會出現一種叫“年”的猛獸,為了嚇退這種猛獸,人們於是在家門口燃燒竹節,由於竹腔內的空氣受熱膨脹,竹腔爆裂,從而發出巨響,藉此驅趕年獸。 * 梁朝《荊楚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是庭前爆竹,一闢山襙野鬼”李約瑟 《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第七分冊 《軍事技術:火藥的史詩》104頁 科學出版社 * 用火藥製成的爆竹,最早見於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忽作一聲如霹靂,謂之爆仗……煙火大起”李約瑟 《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第七分冊 《軍事技術:火藥的史詩》105頁;(引《東京夢華陸》卷七) 科學出版社 * 《夢梁錄》、《武林舊事》、《都城記勝》都有關於“爆仗”的記載。 * 到16世紀,中國的爆竹已經五花八門。 1593年沈榜著的《苑署雜記》記載,大響聲的叫“響炮”,飛得高的叫“起火”,帶炮聲的叫“三級浪”,不響不起,而在地上旋轉的叫“地老鼠”,外形像花草的叫“花兒”,用泥土封住的叫“砂鍋兒”,用紙包的叫“花盆”。李約瑟認為,第二種“起火”顯然是火箭,第四種“地老鼠”十分重要,它可能是原始的火箭推進器。《齊東野語》還記載“地老鼠”煙火飛到太后腳下,使太后驚慌失措李約瑟 《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第七分冊 《軍事技術:火藥的史詩》107-108頁 科學出版社。 == 各地的重大事件及禁令 == ===中國大陸=== 中華人民共和國爆竹禁令管得最嚴,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66至1976年,那時破四舊運動提出「革命化春節」,春節不準回家、不準敬祖宗、不準說“恭喜發財”而要說“祝您今年見到毛主席”,還不準放鞭炮,毛澤東死後「革命化春節」結束。新疆伊犁有小孩在十年來第一次在春節放爆竹,不慎把爆竹射向兵團幹部遲遲不敢棄置的毛澤東悼念花圈,釀成1977年伊犁六十一團場火災,694死,多為學生。 禁止放鞭炮的法令早已有之,但執行不嚴,例如1907年大清天津巡警總局,1990年代中國都有此等法令。2011年11月美國駐華大使館在大使駱家輝批准下公佈使館監察到的空氣PM2.5,PM2.5的重要性始進入中國群眾視野,而煙火造成的PM2.5雖然佔比較少,但被各市政府順勢禁止。上海2016年1月1日就禁止上海外環線內放煙花爆竹。2023年1月17日,《大城縣關於在全縣範圍內禁止生產儲存運輸經營和燃放煙花爆竹的通告》釋出。 2023年中國大陸跨年時,群眾有感禁令執行過度,且淡化了春節氛圍,紛紛上街燃放煙花,捲起放寬煙花的輿論。一些地區由全面禁放調整為有限度允許燃放。12月26日,全國人大法工委表示,全面禁燃煙花爆竹不合法,地方需修改禁燃令。 ===香港=== 香港原本容許市民在節慶時燃放煙花爆竹,但因為在1967年六七暴動期間鬥委會發起連串炸彈恐怖襲擊,左派暴徒利用煙花爆竹及從石礦場的倉庫盜取炸藥和引爆器製作土製炸彈,炸彈襲擊浪潮造成多名無辜市民喪生,香港政府因此在1967年9月以緊急法頒布《一九六七年緊急措施(煙火)規則》,禁止市民燃放煙花爆竹,同時要求市民交出已購買的煙花爆竹,並且指示持牌存放炸藥的88間土木工程倉庫,把炸藥轉移到政府倉庫存放,以遏止六七暴動炸彈浪潮。此後工業及工程使用炸藥受到嚴格管制,亦不容許市民燃放煙花爆竹,但在新界鄉郊地區仍有收藏及燃放煙花爆竹的違法行為,每逢傳統節慶,特別是農曆新年期間,屯門、元朗、沙田、大埔、上粉沙打及大嶼山的一些村落,依然有不少人非法燃放。1998年再次立法規定任何人不得持有煙花或爆竹,但每年都有新界鄉村無視全香港禁止燃放的法律公然燃放多串爆竹及非法發放煙花,香港警隊未有對新界鄉村採取嚴格執法及拘捕行動而受到社會批評。 ===越南=== 越南由於過往多次發生因燃放爆竹造成的死傷意外,越南政府在1995年起禁止生產、買賣、運輸、儲存及燃放爆竹,雖然越南中央政府要求地方政府嚴格配合禁令,但是一直成效不彰。當地居民稱非法的爆竹主要由中國大陸走私入境,越南邊防過往亦查獲非法入口的爆竹,在2016年的一次打擊走私集團的行動中起出1.5噸中國大陸走私入境的非法爆竹及煙花。 ===臺灣=== 臺灣在近年來雖然出現禁止於深夜或是在都會區中燃放鞭炮的法令,但各地在不允許施放的時段、場合燃放炮竹的情形還是相當普遍。此外,臺灣地區性選舉的候選人(尤其在臺北市以外),仍普遍會在競選期間施放爆竹造勢。 ==替代品== 由於部分地區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一些家庭會選擇以電子鞭炮代替傳統火藥鞭炮,可產生類似傳統鞭炮的聲光效果,而且可以反覆使用。但由於電子鞭炮缺乏行業標準規範,導致質量參差不齊,一些粗製濫造的電子鞭炮甚至有可能引發觸電、火災等事故。因為總是有人購買劣質品、又不注意燃放方法,也常會有門窗玻璃等物品被炸破,引發火災,燃放者或路人被炸傷等情況。 ==相關條目== *煙花 *伊犁農墾局六十一團場禮堂火災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橫浜中華街 媽祖祭 (一種安全的放鞭炮方式) Category:新春習俗 Category:東亞傳統 category:爆炸物 Category:火藥
煙火
煙火,又稱-{zh-cn:煙花、花火、焰火;zh-hk:煙花、花火、焰火; zh-tw:花火、焰火;}-,是一種以火藥和金屬的粉末製成的物體,以火點燃後會燃燒、爆炸並綻放出聲音和五顏六色的光線,通常在戶外使用。 == 歷史 == 煙火約10世紀已有記載在中國發明,主要用於盛大的典禮或表演中,現代用於慶典上,《後武林舊事》記有宋孝宗觀海潮放煙火的情景說:“淳熙十年(公元1183年)八月十八日,上詣德壽宮,共請兩殿往浙江觀潮……管軍命於江面分佈五陣,乘騎弄旗,標槍舞刀,如履平地。點放五色煙炮滿江、及煙收、炮息,則諸船盡藏,不見一隻。”宋理宗(1225年至1264年)時,周密在《齊東野語》〈御宴煙火〉中也記載了當時皇宮觀看煙火的故事:「穆陵初年,嘗於上元日清燕殿排當,恭請恭聖太后。既而燒煙火於庭」。 到元、明年間,許多詩人、文學家都有有關鞭爆煙火這方面的記述。如明張岱《陶庵夢憶》〈魯藩煙火〉:「魯藩煙火妙天下……及放煙火,燈中景物又收為煙火中景物。天下之看燈者,看燈燈外;看煙火者,看煙火煙火外。未有身入燈中、光中、影中、煙中、火中,閃爍變幻,不知其為王宮內之煙火,亦不知其為煙火內之王宮也。」 == 原理 == 煙火的化學原理和爆竹大同小異,其結構都包含黑火藥和藥引(-{zh-cn:導火索;zh-hk:導火索; zh-tw:導火線;}-)。燃放煙火後,產生化學反應引發爆炸,而爆炸過程中所釋放出來的能量,絕大部分轉化成光能呈現在我們眼中。製作煙火的過程中加入一些發光劑和發色劑能夠使煙火放出五彩繽紛的顏色。 發光劑原理為金屬鎂或金屬鋁的粉末氧化。當這些金屬燃燒時,會發出的強光及熱能。發色劑是一些金屬化合物。金屬化合物含有金屬離子。當這些金屬離子被燃燒時,會發放出獨特的火焰顏色。不同種類的金屬化合物在燃燒時,會發放出不同顏色的光芒。如:氯化鈉和硫酸鈉都屬於鈉的化合物,他們在燃燒時便會發出金黃色火焰。同理,硝酸鈣和碳酸鈣在燃燒時會發出磚紅色火焰。煙火便是利用金屬的這種特性製成的。製作煙火的人經過巧妙的排列,決定燃燒的先後次序。這樣,煙火引燃後,便能在漆黑的天空中綻放出鮮豔奪目、五彩繽紛的圖案。 thumb|200px|較低溫的-{zh-cn:冷焰火;zh-hk:冷煙花; zh-tw:冷煙火;}- == 金屬焰色反應== 以下列出一些常見的煙火顏色及其對應的金屬離子。 金屬離子 火焰顏色 鉀(K+) 紫色 鈉(Na+) 金黃色 鈣(Ca2+) 磚紅色 鎂(Mg2+) 白色 鋁(Al3+) 白色 銅(Cu2+) 藍綠色 鋇(Ba2+) 蘋果綠色 鐵(Fe3+) 金黃色 鍶(Sr2+) 血紅色 鉛 (Pb4+) 藍色 鋰 (Li+) 洋紅色 == -{zh-cn:世界各地煙花匯演;zh-hk:世界各地煙花匯演;zh-tw:世界各地煙火秀;}- == 一般而言,煙花匯演與煙火匯演是沒有任何分別(如:中國大陸說法為煙花、臺灣說法為煙火)。但是煙花匯演與煙火匯演在香港是有不同意思。煙火(Pyrotechnics)威力遠低於煙花,一般會在燃放後於空中消散,部分甚至可安全在戶內環境,如演唱會發放,受《娛樂特別效果條例》規管。煙花(Fireworks)則火力較大,射到高空後再爆炸,藉此拼湊出各式各樣圖案,受《危險品(一般)規例》規管。煙花匯演泛指大型匯演,如維多利亞港煙花匯演 ,相反煙火匯演是指小型匯演,如荃灣煙火匯演 和幻彩詠香江。 * 中國大陸 : 上海國際音樂煙花節(每年10月1日晚上) : 杭州西湖國際煙花大會 * 香港 : 除夕倒數詠香江 : 香港除夕倒數 : 香港賀歲煙花匯演(每年農曆年初二晚上) :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週年紀念煙花匯演(每五年7月1日晚上) : 香港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煙花匯演(每年10月1日晚上) * 澳門 : 澳門國際煙花比賽匯演 : 澳門賀歲煙花匯演 * 臺灣 : 臺北101跨年煙火秀 :中華民國國慶煙火秀 : 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 * 日本 == 危險物品 == 煙火的主要成份是火藥,是爆炸品,時有玩樂者出意外,樂極生悲事件不少,例如深圳舞王俱樂部火災、2009年曼谷夜總會大火、2009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新大樓大火、2011年新興堂香鋪爆炸案。 === 臺灣 === == 相關條目 == *消防隊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玩煙花樂極生悲 * 花博煙火秀 最佳賞點大佳 大稻埕 大直橋 Category:中國發明 Category:文化事件
花炮
花炮是煙花和鞭炮的合稱,一般為為重要節日或慶祝活動施放用以慶祝的物品。中國的煙花鞭炮的主產地為湖南省瀏陽和醴陵,當地每年還會舉辦花炮節的活動。 發明花炮的人是唐朝的李畋,因其出生地是湖南省瀏陽市大瑤鎮,所以一般認為大瑤鎮是花炮的發源地。 ==花炮的生產== 截至2020年,中國共有超過51.5萬家煙花爆竹相關企業。其中,批發和零售業佔比超過96%,製造業的企業數量不到6,000家,佔比僅為1.11%。 湖南瀏陽、醴陵和江西上慄、萬載四地被譽為中國“花炮之鄉”。 ==各地花炮== 在中國大陸,曾一度以安全理由標止施放花炮,其後再度開放。 ==廣東、福建== 廣東、福建一帶,花炮則主要在神誕如天后誕出現,有些地方會有搶花炮的習俗。 ==香港== 香港每年到了天后誕,原居民每條鄉村、以及各花炮會都會獻上花炮,拜祭了天后,就會「搶花炮」。奪得第一號花炮是「好意頭」,代表拿到好運氣。後來,由於村民屢屢因為爭奪花炮而打鬥,香港政府禁止「搶花炮」,改為抽籤、擲杯或競投來決定花炮誰屬。現時全香港只有上水河上鄉的洪聖誕保留搶花炮的環節。 早期的花炮由火藥製成,類似炮竹,可以向高處發射。今日的花炮更像神檯,並貢奉著各種祭品。這些花炮祭品拜祭神明,村民競投祭品,期望得神明保祐。 ==參考來源== H H
通用拼音
通用拼音()是源自臺灣的拉丁字母漢字標音方案,包含了「華語通用拼音」、「臺語通用拼音」、「客語通用拼音」三種拼音方案。 一般情況下,通用拼音常用做「華語通用拼音」的簡稱,也是中華民國政府在2002年至2008年採用的中文拉丁化拼音法。中華民國教育部於2008年12月18日修正「中文譯音使用原則」,改採漢語拼音為標準。但目前部分縣市政府仍使用通用拼音翻譯地名。 == 演進歷程 == *1997年秋天,由時任臺北市市長的陳水扁邀請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助研究員餘伯泉副教授主持,中華民國翻譯學學會(1999年後改稱臺灣翻譯學學會)執行研究。於1998年1月發表,同年4月臺北市政府市政會議透過街道路牌拼音系統採用通用拼音(1998年版),當時區域性採用zh、q、x拼寫ㄓ、ㄑ、ㄒ,空韻//亦拼為i,與漢語拼音相容。 *1999年,通用拼音定案,不再區域性使用zh、q、x,空韻參考威妥瑪拼音拼為ih。 *2002年7月10日由中華民國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第11次全體委員會議透過「(臺灣)華語拼音系統為通用拼音」、編訂《中文譯音使用原則》,同年8月22日行政院准予備查。 *2003年內政部頒布地名譯寫原則,以行政院備查的通用拼音為地名標準。 *2008年12月18日,中華民國教育部修正「中文譯音使用原則」,改採漢語拼音為標準,但部分縣市如臺南市、高雄市等,仍繼續使用通用拼音翻譯區名與路牌。 *2020年8月24日,臺中市決定使用通用拼音翻譯臺中捷運綠線捷運站的英文名稱,惟迄今並未實行。 == 拼音字母表 == ===聲母=== 雙唇音 雙唇音 唇齒音 齒齦音 齒齦音 捲舌音 捲舌音 齦顎音 軟顎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濁音 清音 清音 鼻音 鼻音 m [m]ㄇ m n [n]ㄋ n 塞音 不送氣 b [p]ㄅ b d [t]ㄉ d g [k]ㄍ g 塞音 送氣 p [pʰ]ㄆ p t [tʰ]ㄊ t k [kʰ]ㄎ k 塞擦音 不送氣 z [ʦ]ㄗ z jh [ʈʂ]ㄓ zh ji [ʨ]ㄐ j 塞擦音 送氣 c [ʦʰ]ㄘ c ch [ʈʂʰ]ㄔ ch ci [ʨʰ]ㄑ q 擦音 擦音 f [f]ㄈ f s [s]ㄙ s sh [ʂ]ㄕ sh r [ʐ]ㄖ r si [ɕ]ㄒ x h [x]ㄏ h 邊音 邊音 l [l]ㄌ l ===韻母=== {|class=wikitable 前母音 前母音 央母音 央母音 後母音 後母音 不圓唇 圓唇 舌尖 捲舌 不圓唇 圓唇 閉母音 i [i]ㄧ i yu [y]ㄩ ü ih ㄭ -i ih ㄭ -i u [u]ㄨ u 中母音 e [ɛ]ㄝ ê er [ɑɻ]ㄦ er e [ɤ]ㄜ e o [o]ㄛ o 開母音 a [ä]ㄚ a y、w、yu作為結合音—yan、wan、yuan的開頭使用。 == 特徵 == 通用拼音和漢語拼音的「音位歸併」不同,但在「符號選擇」有部分相似性。 === 拼寫方式差異 === * 通用拼音的音位歸併不採ㄐㄑㄒ獨立,因此漢語拼音的j、q、x 為通用拼音的ji、ci、si。 * 通用拼音的空韻音節比照威妥瑪式採ih,以避免漢語拼音的音節si成為空韻的困擾。在漢語拼音中zhi、chi、shi、ri、zi、ci、si後的i ,在通用拼音中使用ih 。所以漢語拼音的zhi、chi、shi、ri、zi、ci、si,在通用拼音中以jhih、chih、shih、rih、zih、cih、sih表記。 * 通用拼音有fong與wun音節,漢語拼音以feng與wen表記,這一點視為通用拼音以臺北華語的語音為主體,而非以普通話語音為主體。漢語拼音的en、eng,在通用拼音中,於以下情形拼法有所差異: ** 連韻eng接於韻母f-、w-(風、翁)之後時,改拼成ong。 ** wen(文)改拼成wun。 * 通用拼音以yu貫串所有ㄩ類音節。yu及以其開頭的結合音,接於聲母ji- 、ci- 、si- 之後,仍使用yu銜接韻母,完全不使用ü(在漢語拼音中音同「淤」),但韻母皆需將i去除。例如jyu(居)、syue(雪)、cyuan(全) * 聲母ji- 、ci- 、si- 與連韻yong結合時,去除韻母的i,但保留連韻的y。例如漢語拼音的yong(永)和jiong(窘),在通用拼音中即拼為yong(永)和jyong(窘)。 * 通用拼音公佈的標準為不漏音的iou 和uei。而非iu(「六」的尾音)和ui(「灰」的尾音)。 * 一般如果單詞的音節可能不明,在通用拼音用短劃而不用撇號分開音節。例「Jian」難以看出是「吉安」或「簡」,在漢語拼音用「Ji'an」表記「吉安」、在通用拼音用「Ji-an」表記「吉安」。 * 通用拼音的聲調符號與注音符號相同:一聲可以不標,也可以標寫為一橫「¯」,輕聲有一點「˚」(例如:、、、、或、、、、);漢語拼音的一聲為一橫、輕聲沒有符號。 * 地名第二個漢字音節以a、o、e為首時,通用拼音前面以短劃連線、漢語拼音以撇號連線,如「大安」的通用拼音是「Da-an」、漢語拼音是「Da'an」。除了地名,通用拼音同個字中的音節也可以用短劃分開。例:漢語拼音的 ,通用拼音可拼為 或。 === 優缺點分析 === * 當初設計通用拼音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貼近中華民國人的發音習慣,並於稍後改版時去除漢語拼音中不符合英文讀寫習慣的聲母(x、q)。 * ㄓㄔㄕ三聲母由ㄐㄑㄒ加上h轉寫而來。ㄓ拼寫為jh,在英文中沒有此種拼法,只有接近的John。而漢語拼音使用的zh則在英語中被用於轉寫俄語字母Ж//,如朱可夫(Zhukov,)。 * 表示空韻//的ih的寫法來自原先的通行標準威妥瑪拼音。漢語拼音則是把空韻當做i的音位變體進行處理,與//音共用i來記錄。 == 與政治的關係 == thumb|臺南市新市區圖書館,新市的拼寫來自通用拼音Sinshìh,臺南之Tainan則沿用威妥瑪拼音 *通用拼音的誕生,本是為了在「語言工具論」(漢語拼音是全世界最廣泛使用的中文拼音標準)與「認同論」(在使用拉丁字母表記時,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明顯區分)間取得平衡,1997年由國民黨市議員陳學聖舉辦拼音座談會,向民進黨籍陳水扁市長建議採用通用拼音。 *1998年4月,由民主進步黨主政的臺北市政府,公佈採用通用拼音,強調「語言工具論」與「認同論」兩者均衡才是穩健的國家拼音政策,並陸續啟用許多帶有「漢語拼音特徵」的路名標示,例如「忠孝東路五段 Zhongxiao E. Rd. Sec.5」、「許昌街 Xuchang St.」、「館前路 Guanqian Rd.」及「市府路 Shifu Rd.」臺北市街路譯名系統專案研究報告。臺北市政府民政局。1998年。 *2000年臺灣政黨輪替,國民黨立法委員陳學聖等多人與民進黨立法委員等共同連署支援中央政府公佈通用拼音。民進黨任命的教育部長曾志朗反對通用拼音,這時通用拼音已經改版,「去除q、x、zh 」與漢語拼音作出區隔,加上通用拼音發明人餘伯泉等五位學者,在《語言工具論的五大錯誤:敬答鄭錦全等四位院士》的公開文章中述明:「……國際慣例所以會在臺灣混淆不清,主要是牽涉到一個更基本的問題,也就是根本的『國家認同混淆』問題」,導致「拼音系統」爭議爆發,藍軍追擊,激起藍綠意識型態對立抗爭,「通用拼音」從此被貼上綠色標籤、失去政治中立的可能性。 *2009年通用拼音失去官方光環後,政治色彩更鮮明,雖然臺灣華語拼音聯盟一再號稱所有抗爭活動「不分藍綠」,但不論是2009年2月21日北捷西門站、2009年11月20日國道客運臺北轉運站、2010年1月10日中壢火車站、2010年6月24日臺北縣政府(現新北市政府)等地的抗議活動,均只見親綠社團及綠營民代出席。 *部分國民黨和新黨的臺北市議員,曾在陳水扁市長任內表示支援通用拼音,認為通用拼音是臺灣唯一能夠兼顧尊重多種族語言,以及中文譯音方便性的譯音系統(此時通用拼音可使用q、x、zh拼寫ㄑ、ㄒ、ㄓ,與漢語拼音相容),但是在通用拼音放棄相容漢語拼音、藍綠對立激化後反對通用拼音。 == 爭議與反省 == thumb|臺南市立學甲國民中學,學甲的拼寫SyueJia來自通用拼音Syuéjiǎ,臺南之Tainan則沿用威妥瑪拼音 * 按照臺灣華語拼音聯盟網站所載《「臺灣地名臺灣拼音」基本資訊與說帖》:「源於1996年行政院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建議的通用標音系統」,有人會誤會1996年的「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主張「通用拼音」。依洪惟仁於1999年4月20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投書之《請誠實對待「通用拼音」》文中記載:「李(遠哲)院長在4月6日給我們的回信中做出非常明理的澄清:……(教改會)基本上同意推動用英文拼音符號代替現有的注音符號(第一式),至於採用何種形式的英文拼音,教改會同仁並無定見,理當由語言學家與教育主管當局審慎研究。」、「通用拼音乃餘伯泉先生個人之志業,非遠哲或中研院所委託之工作。」。不過教改總諮議報告書確實建議發展通用標音系統,當時任職於中央研究院的餘伯泉也是源於這個建議,發展出通用拼音,李遠哲院長也主持了通用拼音的第一次推動會議,但是基於中央研究院另一批專家有不同的拼音主張,李遠哲態度變為更審慎。2002年教改會同仁黃榮村任教育部長時,承行政院的核示,公佈通用拼音政策。 * 2009年11月20日臺北市國道客運轉運站抗議活動中,臺北市議員莊瑞雄宣稱「學甲使用S(Syuejia)已幾百年」。然而此說法顯非事實,學甲於日治時期以臺語發音拼作ハクカー(Hakkā),或以日語漢字音拼作Gakkō,戰後至2002年前則以威妥瑪拼音拼作Hsuechia。 * 臺灣各地地名的拼音方式,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一直處在多版本並存的狀態,造成許多外國觀光客、外籍居民與當地人溝通上的困難。 *臺灣華語拼音聯盟以羅馬拼音「名從主人」慣例,強調臺灣使用通用拼音的正當性。有人批評2003年餘伯泉協助陳水扁政府頒布地名譯寫原則,違反「名從主人」慣例、變更全國鄉鎮市區沿用數十年的威妥瑪拼音英譯名稱,改採通用拼音英譯,尤其是淡水、鹿港兩地具歷史意義的英譯名稱──臺語白話字的Tamsui及威妥瑪拼音的Lukang,目前已由內政部於2011年6月16日核定回復。不過2002年通用拼音公佈時,縣市以上大地名均維持舊拼音,嘉義與宜蘭拼音的改變也獲得地方政府的同意;通用拼音使用原則的地名譯寫原則,清楚標示可考慮傳統與歷史因素。1998年餘伯泉主導的臺北市路名拼音,已將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拼寫為Ketagalan。 *面對臺灣多元的族群文化,通用拼音包含了「華語通用拼音」、「臺語通用拼音」、「客語通用拼音」三種拼音方案,以英文自然拼音為基礎,試圖整合、溝通臺灣各種語言的拼音平臺,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減輕臺灣學生因多語言、多拼音的學習困擾,通用拼音在臺灣語文的發展史仍是值得注目的。 * 臺灣教育部「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閩南語綱要(100學年度實施)」特別標示:「標音符號原則於三年級教授,惟學校得視實際需要及學生程度提前於二年級實施。『配合多元語言環境,注意符號系統間的共通性。』」通用拼音為「配合多元語言環境,標音符號系統間的共通性」提供一個可能的方案。 ==圖片== TRA Formosa Star and Cidu Station sign 20050818 night.jpg File:高雄捷運小港站 (2330729579).jpg File:柳營區圖書館.jpg File:Kaohsiung RoadSign.svg File:Fusing Township Administration Building 20080601.jpg == 參見 == * 中文拼音對照表 * 中文譯音使用原則 * 地名譯寫原則 * 威妥瑪拼音 * 注音二式 * 注音符號 * 漢語拼音 * 國際音標 * 臺語通用拼音 * 客語通用拼音 * 現代標準漢語#語音系統歷史 * 臺灣的中文羅馬拼音 * 臺灣本土化運動 * 臺灣國語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 臺灣地名用臺灣拼音| 母語教學 * 臺灣通用拼音資源 * 臺灣地名用臺灣拼音 | 大家一起學母語 * 積丹尼-推漢語拼音, 摧通用拼音 * 通用拼音與漢語拼音的相似性:在「音節」與「詞」層次上比較 * Pinyin4j(支援中文字元轉換到通用拼音的Java庫;開放原始碼) * 鯤島本土文化(臺語通用拼音字典PDF檔) * 注音轉換工具 - 各種注音方式之間的轉換 Category:臺灣語言拉丁化 Category:現代標準漢語拼音系統
賀龍
賀龍(),原名賀文常,字雲卿,湖南省桑植縣洪家關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創始人、締造者和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 賀龍1914年參加中華革命黨,曾手持兩把菜刀襲擊慈利縣長衛兵,史稱“兩把菜刀鬧革命”。曾任討袁護國軍指揮、湘西護國軍營長、靖國軍團長、四川警備旅旅長、混成旅旅長、建國川軍師長。曾率部與北洋軍閥及四川軍閥楊森作戰。1926年,賀龍參加北伐戰爭,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第一師師長、第二十軍軍長。1927年8月1日,他擔任南昌起義總指揮,此後回到湘西,組建紅二軍團,任軍團長,並開闢洪湖蘇區。1936年,任紅二方面軍總指揮,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任八路軍120師師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參加百團大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他任西北軍區司令員,組織後方工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書記、西南軍區司令員。1952年,任國家體委主任,開創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事業。1954年,出任國務院副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1959年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文化大革命時,被林彪和康生指控為準備推動“二月兵變”,於1969年6月9日遭迫害致死。1974年,中共中央宣佈為賀龍平反。 == 早年經歷 ==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2月9日,賀文常出生在湖南省桑植縣洪家關。先祖原籍湖廣安陸府鍾祥縣賀家灣。遠祖賀崇先,明末隨農民起義武裝餘部來到湖南,在慈利縣九溪衛落戶。清順治十年,桑植縣土家族群眾舉兵起義,清政府派兵鎮壓。當時,桑植屬九溪衛巡檢司管轄。賀崇先被迫應徵加入清軍到了桑植,後來就在洪家關定居下來。桑植習俗將居民劃分為“軍、民、客、土、苗”5家,“軍家”是指從軍後在當地落戶的人家,賀氏屬於漢族軍家。 賀文常五歲時,在本鄉私塾讀書。後因家境貧寒,在家從事輔助勞動,農閒時跟父親學裁縫。十四歲時,與人結伴運鹽謀生。1914年,參加中華革命黨。1916年1月參與領導湘西暴動,發動群眾攻打石門縣城。3月,率領鄉鄰21人搗毀芭茅溪鹽局,繳槍12支。隨即,組織桑植討袁護國民軍並任總指揮,後任湘西護國軍左翼第1梯團第2營營長。失敗後前往長沙,改名賀龍。在此期間,賀龍因刺殺譚延闓失敗被捕,後獲釋。1917年9月,賀龍回鄉組織農民武裝,參加援鄂戰爭,任湘西護法援鄂軍民軍第1路遊擊司令。12月,因受上級猜忌被解除武裝。返鄉途中在石門、慈利交界的兩水井,與吳玉霖用兩把菜刀襲擊慈利縣長衛兵,奪槍兩支,重新拉起隊伍。 1918年起,賀龍任湘西護法軍第1營營長、湘西靖國軍第3梯團梯團長、湘西巡防軍第2支隊司令等職。1920年,賀龍在駐防桃源期間與“進步人士”交往,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2年,隨援川軍入川,同四川軍閥部隊作戰,任川東邊防軍警備旅旅長,負責長江防務。1923年6月,被孫中山委任為四川“討賊軍”第1混成旅旅長,親率部下在涪陵截獲為吳佩孚運送軍火的日本輪船“宜陽丸”。11月。後因“討賊軍”內部分裂,作戰失敗,這使他對孫中山依靠地方軍閥能否成功產生了疑慮。1924年秋以滇川黔建國聯軍先遣隊名義率部回湘,12月攻佔澧州。1925年3月任建國川軍第1師中將師長,4月任澧州鎮守使。1925年年底,由於支援五卅運動,以及轄區內日本輪船貿易虧損,賀龍遭到趙恆惕進攻,被迫率部退到貴州銅仁。 === 北伐戰爭 === 1926年7月,賀龍率部加入國民革命軍,任第八軍第6師師長兼湘西鎮守使。8月改任第九軍第1師師長,通電參加北伐戰爭,並歡迎由共產黨員周逸群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左翼宣傳隊留在一師工作。9月,在所部開辦政治講習所,建立政治機關,並任命周逸群為政治部主任。與此同時,率部攻入湖北,激戰黃金口、鬥湖堤,連克松滋、沙市、宜昌。1927年2月,任獨立第15師師長。5月率部參加第二次北伐,在河南西華逍遙鎮和臨潁小商橋兩敗奉軍。6月,賀龍任第20軍軍長,奉命回師武漢。 ==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 === 南昌起義 === 1927年7月上旬,賀龍在武漢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分共前夕,會見中共領導人周恩來,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主張。7月下旬,率部開赴九江,會見譚平山等共產黨人。到達南昌後,被周恩來代表中共前敵委員會委任為起義軍總指揮兼第20軍軍長。8月1日,賀龍參與領導南昌起義。國民政府方面則馬上調集軍隊包圍了南昌。8月3日,中共部隊按計劃撤離南昌。8月7日,張發奎率第四軍入南昌,接著追擊中共部隊。而中共方面,蔣光鼐、蔡廷鍇師在南進廣東途中脫離了部隊。又因天氣暑熱,長途行軍,且未鼓動群眾,後勤工作不佳,沿途逃亡計程車兵很多。9月,賀龍在瑞金由周逸群、譚平山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南下中共部隊在途中遭粵軍和中央軍夾擊。在部隊到達廣東大埔縣三河壩後,周恩來決定主力南下進擊潮汕地區,試圖獲得蘇聯共產國際海運的援助。留朱德率第25師堅守三河壩。9月23日至10月2日,南下中共部隊到達汕頭。於潮安汕頭戰鬥及揭陽戰鬥過程中,一度攻佔潮汕,但最終於湯坑受到大敗起義軍在潮汕失敗後,賀龍經香港轉到上海。 === 湘鄂邊蘇區 === 賀龍到達上海後,向周恩來提出返回湘鄂西,獲得批准。1928年1月,賀龍返回湘西,與周逸群等組成中共湘西北特委 。3月回到桑植後,組織起3000餘人的工農革命軍,攻佔桑植縣城。4月初,在國軍反撲時作戰失利,隊伍大部失散。7月任中共湘西前敵委員會書記和重新組建的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軍長。9月,因叛徒出賣,部隊遭國軍多次襲擊,損失巨大,被迫退入湖北鶴峰山區。在姐姐賀英指點下,賀龍決心建立新型武裝。1929年1月,賀龍率部襲佔鶴峰縣城,建立湘鄂邊蘇區。此時接到中共中央《關於軍事策略問題給賀龍同志之指示信》,他謝絕了信中要他離開湘西到中央工作的意見,表示要在當地堅持鬥爭,並對部隊進行思想整頓,反對軍閥主義和“拖隊”等傾向,建立各級政治工作機關。不久,指揮紅四軍挫敗湘鄂西民團聯防的多路進攻,擊斃總指揮王文軒,攻佔桑植縣城。7月,採取誘敵深入和伏擊戰術,殲滅國軍向子云旅,使紅四軍發展到4000餘人。隨後率部向大庸、慈利發展,消滅地方武裝和團防。 === 紅二軍團 === 1930年7月,賀龍率部東進,4日在公安縣南平文廟與周逸群建立的紅六軍會合,任合編的紅二軍團總指揮,指揮所部攻佔潛江等地。10月起,由於以鄧中夏為首的中共湘鄂西特委命令紅二軍團南渡長江配合進攻長沙,部隊接連失利,被迫退到鶴峰、五峰一帶。1931年3月,紅二軍團改編為紅三軍,他任軍長,率部轉戰荊門、當陽、遠安地區。6月攻佔房縣,建立鄂西北蘇區。10月率部返回洪湖。1932年春,連獲龍王集、文家墩等戰鬥的勝利,使洪湖蘇區進入全盛時期。但在夏曦左傾路線影響下,致使紅三軍第四次反圍剿中陷於不利,被迫於10月退出洪湖,繞道豫西南、陝南、鄂川邊轉往湘鄂邊。1933年,曾多次準備在湘鄂邊重建根據地,但都未成功。期間,對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書記夏曦推行左傾路線和肅反擴大化進行抵制。1934年5月,率部進入川黔邊的沿河、印江、德江、松桃、酉陽等地,建立黔東蘇區。在此期間,蔣介石曾派遣熊貢卿前來勸降賀龍,但賀龍在報告湘鄂西分局後,將他處決。 1934年10月,紅三軍與紅六軍團會師,建立了湘鄂川黔蘇區。11月,部隊攻入湖南,在龍家寨殲陳渠珍2個旅大部,並建立湘鄂川黔邊革命根據地,賀龍任紅二軍團兼軍區司令員。 ===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 === 1935年初,國軍以80餘團兵力,分六路進行圍剿,賀龍採取誘敵深入、殲其一路的戰法,在桑植陳家河殲國軍58師172旅;接著又在桃子溪殲國軍58師師部及174旅,並乘勝東出慈利,連戰連捷。5月,指揮部隊轉向湖北,以一部包圍宣恩,以主力在忠堡地區打援,殲國軍41師師部和121旅,俘虜師長張振漢。8月在板栗園設伏,殲國軍85師大部,擊斃師長謝彬。隨後又在芭蕉坨擊潰國軍陶廣縱隊10個團,徹底挫敗國軍圍剿,並乘勝佔領石門、澧州、津市、臨澧等縣城。1935年9月,蔣介石率領國民革命軍採用分進合擊進攻湘鄂川黔邊。11月,他與任弼時等從湖南省桑植縣統一指揮紅二、六軍團突圍國軍封鎖,開始長征。 1936年2月,在黔西縣城參加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會議,決定兩軍團建立川滇黔邊根據地,之後與任弼時率紅二、六軍團在烏蒙山區與國民革命軍周旋。7月2日,紅二、六軍團到達四川甘孜,與張國燾、徐向前的紅四方面軍會合。紅二、六軍團及紅三十二軍組成紅二方面軍,任紅二方面軍總指揮,期間與張國燾鬥爭。10月,紅二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將臺堡會師,長-{徵}-結束。11月,指揮所部參加山城堡戰役。12月,賀龍任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團委員。 == 抗日戰爭與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 ===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 1937年8月22日,賀龍出席洛川會議,隨後任命為中央軍委前方分會組成人員。25日,紅二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0師,賀龍任師長,率部參加抗日戰爭。10月起,在雁門關等地打擊日軍。在作戰中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1938年2月,指揮晉西北七城戰役,收復七座縣城,殲日偽軍1500餘人。同年秋,以主力一部組成大青山支隊,挺進綏遠開闢大青山根據地。1938年12月,賀龍率師主力東進冀中,擴大冀中根據地並進行擴軍。1939年4月,指揮齊會戰鬥,與日軍激戰三晝夜,期間遭日軍毒氣彈襲擊中毒。1939年8月,因國共摩擦,賀龍率120師返回晉西北。10月,指揮陳莊戰鬥,殲日偽軍1200餘人。 === 主政西北 === 1940年2月回到晉西北,任晉西北軍政委員會書記,挫敗日偽軍掃蕩。8月,指揮所部參加百團大戰。11月,任晉西北軍區司令員。領導軍民進行反掃蕩、反蠶食、反治安強化運動。 1942年,賀龍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晉綏軍區司令員、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兼西北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在此期間,陝甘寧邊區面臨日軍和國民政府的經濟封鎖,賀龍提出“一手拿槍,一手拿鋤”的口號,派359旅到南泥灣屯墾,使部隊基本實現自給;統一邊區財政,實行鹽和土特產品統銷制度,克服了根據地的經濟困難。1945年,賀龍出席中共七大,當選為中央委員。 抗日戰爭結束後,賀龍擔任晉綏野戰軍司令員,指揮攻佔文水等地。10月,率部挺進綏南,協同晉察冀野戰軍發起綏遠戰役,打擊傅作義部國軍。1946年7月,指揮晉北戰役,攻克八座城市,殲閻錫山部8600餘人。8月,同聶榮臻率部發動了大同集寧戰役,因傅作義的巧妙救援,解放軍的進攻以失敗告終。1947年7月,中共中央小河會議決定,賀龍以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統一領導陝甘寧、晉綏兩個邊區部隊及後方工作,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支援西北解放戰爭,保障中共中央後方基地的安全,同時負責整個西北戰場後方工作和根據地建設。賀龍首先同習仲勳、林伯渠、王維舟、賈拓夫等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陝甘寧邊區政府領導人一起,迅速實現了兩區財政經濟的統一。賀龍兼任西北財經辦事處主任,並將兩區的銀行、貿易公司合併,成立了統一的西北農民銀行和西北貿易公司。主持了聯防軍後勤工作會議,在軍隊供給上實行統籌統支,將財務部門和供給部門合併,做到財供統一。指示陝甘寧各地成立兵站,由地區專員和縣長兼任站長,負責籌糧、籌款、運輸、供應,使野戰軍走到哪裡,便可以在哪裡得到供應,集中黨政軍民的力量,為前方籌集經費、糧草、被服、彈藥,開展新式整軍運動等軍隊政治工作,加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地方兵團建設:壓縮機關、充實連隊;在老區動員失散兵員歸隊;在新區動員群眾參軍、組織游擊隊、擴大地方兵團。這樣做一方面可作野戰軍的補充兵團;另一方面也可以升級為野戰兵團。保障了西北野戰軍挫敗國軍重點進攻並轉入外線實施戰略反攻。1948年2月,賀龍任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司令員,6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二書記,9月兼任西北軍政大學校長。1949年2月,任西北軍區司令員。5月,擔任西安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 == === 主政西南 === 1949年10月,賀龍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三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區司令員,率第18兵團翻越秦嶺進入四川作戰,以“先慢後快”的作戰方針協同第二野戰軍發起成都戰役,迫使國軍主力裴昌會兵團投降,攻佔西南全境。攻佔西南後,他組織了一系列工作,包括整編國軍投降部隊,肅清土匪武裝,恢復工農業生產等。同時,賀龍還部署昌都戰役,促成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秋鄧小平從西南調到中央工作,賀龍接任西南局書記,主管西南軍政委員會和西南軍區的工作。 === 主持國家體委 === 新中國成立後,體育工作是由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會主管,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十幾名工作幹部都是由團中央調任。1952年7月29日至8月14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榮高棠率領中國體育代表團到參加芬蘭赫爾辛基第十五屆奧林匹克運動會。8月21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舉行第二次常務會議,聽取了榮高棠關於中國代表團參加該屆奧運會的情況報告和今後如何加速發展中國體育事業的建議。會後,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向劉少奇和中共中央呈遞了《關於參加第十五屆奧運會的情況報告》,報告中建議:在政務院下成立一個與各部、委平行的全國體育事務委員會,“委員會的主任委員,最好請賀龍那樣的一位將軍來擔任。”1952年9月6日,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主席馬敘倫在呈送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的《關於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召開第二次常務委員會情況的報告》中也建議:在政務院設立一個與部、委平行的全國體育事務委員會。時任中宣部部長,分管文教、體育的習仲勳,曾和賀龍在西北並肩戰鬥。賀龍多次與不安心體育工作的領導幹部現身說法:“我是自願幹體育工作的。我當體委主任,是周總理和小平同志點的將,是毛主席下的令”“我請示過毛主席:我當體委主任,有沒有人 (事) 權、財權?主席說,有!你需要誰就調誰;經費你找財政部長鄧小平,他是你的老熟人嘛!我說,好,中央給我人權和財權,我就幹!”謝武申:“賀龍出任中央體委主任始末”,《黨史縱橫》,2013年11期 1952年9月,中央徵得賀龍同意兼任中央體委主任。1952年11月15日,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懷仁堂主持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討論增設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的議題;周恩來正式提議:為了加強對體育運動的領導,建議賀龍擔任中央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蔡廷鍇擔任副主任。會議一致透過了這項任命。任命通知書的時間是1952年11月20日。賀龍實際仍在重慶主持西南大區的黨政軍工作,由中央體委秘書長榮高棠負責體委日常工作。1953年4月賀龍到北京主持召開了第一次全國體育工作會議,在會上賀龍提出:“為了把中央體委的機構建立起來和逐步建立、健全各級體委,必須首先解決幹部問題。目前,必須向中央要些‘母雞’,從中央、大區、部隊調,作為我們的骨幹。”會後賀龍返回重慶繼續工作。 1954年4月1日 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其中一項議程是審議《中央人民政府體育運動委員會黨組關於加強人民體育運動工作的報告》,由榮高棠代表中央體委向政治局會議彙報工作。 1954年10月下旬,全國各大行政區撤消,賀龍入京正式就任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在入京途中說服從西南大區調任國家內務部副部長的蔡樹藩改調國家體委,後被任命為國家體委副主任。賀龍邀請起義將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盧漢來國家體委工作。1954年11月1日,國務院正式任命蔡廷鍇、蔡樹藩、盧漢、黃琪翔、榮高棠為國家體委副主任。中共中央組織部批准原西南局宣傳部長張非垢任國家體委秘書長、黃中為副秘書長的任命。1956年,張非垢和黃中晉升為國家體委副主任,張非垢時年33歲,是國務院系統副部級幹部中是最年輕的。 賀龍遵照毛澤東“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的方針,提出“體育要為廣大人民群眾服務”,組織多種形式的全民健身運動,舉辦全國運動會,建設基層體育組織。1965年1月,向毛澤東推薦徐寅生《關於如何打乒乓球》的講話。他注重體育運動作風建設,提出不怕苦、不怕難、不怕傷的“三不怕”和思想、身體、技術、訓練、比賽“五過硬”的口號,從嚴、從難、從實戰出發、大運動量訓練的“三從一大”,使中國體育運動水平在短時期內迅速提高,一些專案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乒乓球、舉重、登山、游泳、田徑等專案先後產生了一批世界冠軍和世界記錄,籃球、足球、排球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 副總理 === 1954年6月,賀龍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9月,在第一屆全國人大上當選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除主管體委之外, 還協助周恩來總理處理國務院有關事務、外交和中央機關的定編工作等。兼任國務院編制審查委員會主任,主持機關精簡整編。 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3月,作為中國政府特使,出席巴基斯坦首任總統的就職典禮。 1956年9月,出席中共八大,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主持國防工業 === 1959年9月,賀龍出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主管國防工業,1960年任軍委國防工業委員會主任。賀龍多次到基層調查研究,狠抓軍工產品質量,尤其重視飛機的生產;並強調自力更生發展國防工業,完善國防工業體系。 === 主持軍委日常工作 === 1963年9月起,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組織了大練兵、大比武等活動。1964年8月,在向毛澤東彙報軍隊減薪工作時,提出取消軍銜制,獲毛澤東認可。1964年11月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下臺後,賀龍隨周恩來前往蘇聯訪問,試圖修復中蘇關係。然而在11月7日舉行的紀念十月革命招待會晚宴上,蘇聯國防部長馬利諾夫斯基對賀龍說到“中蘇關係所以不好是因為赫魯曉夫和毛澤東關係不好,我們已經趕走了赫魯曉夫,也該你們趕走毛澤東了,這樣,我們的關係就沒有障礙了,可以回到原來的軌道上來了”,並與賀龍發生爭吵。隨後,中國代表團團長周恩來當即向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提出抗議。勃列日涅夫則解釋說馬利諾夫斯基喝醉了,酒後胡言。周恩來則認為是酒後吐真言,要求蘇方正式道歉。蘇共領導人未立即回應。周恩來隨即率領代表團全體成員退出宴會廳表示抗議。第二天,勃列日涅夫代表蘇共中央向中共中央道歉。而蘇中關係因此繼續惡化。 == 文化大革命時期 == === “二月兵變” === 文化大革命爆發不久,賀龍對文革中“無限上綱”的作法表示不滿。林彪和康生指控賀龍準備推動“二月兵變”,企圖刺殺毛澤東,又指國家體委是「賀龍的獨立王國」,「混進了大批叛徒、特務和走資派。毛澤東為了瞭解情況,在中南海游泳池邀約賀龍,對賀龍說:“你不要緊張,我做你的保皇派!”他接著說:“我對你是瞭解的,我對你還是過去的三條:忠於黨、忠於人民,對敵鬥爭狠,能聯絡群眾。”9月6日,林彪受毛澤東委託,就賀龍問題在中央軍委會議上正式“打招呼”。9月10日,賀去見林。11月13日,賀龍在中共中央軍委接見外地來京串連的軍隊院校師生大會上,要求軍隊院校師生發揚光榮傳統,遵守紀律,不介入、不干涉地方文化大革命,不參加上街遊行、炮打司令部等活動。 === 含冤受屈 === 1967年1月,毛澤東決定隔離賀龍,他和周恩來在中南海作了專門研究,要周親自去落實 。1月10日,賀龍在人身安全遭受威脅的情況下,經周恩來安排,被轉往西山,隨即失去人身自由,被立案“審查”,受到嚴重迫害。1968年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毛澤東表示:“對賀龍不保了。” === 去世 === 1969年6月8日,賀龍在糖尿病惡化的情況下未被注射胰島素治療,反被注射高滲葡萄糖溶液試圖造成賀龍自殺的假象,9日送301醫院仍被故意延誤診療機會旋即因糖尿病酸中毒病逝 。 === 平反 === 九一三事件後,毛澤東於1973年底在軍委會上承認在對待賀龍的問題上“搞錯了”,並說“我聽了林彪一面之辭,所以我犯了錯誤”。1974年9月29日,中央發表了《關於為賀龍同志恢復名譽的通知》,然而這一決定仍有所保留。1975年6月9日,在賀龍逝世6週年之際,賀龍的骨灰安放儀式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禮堂舉行,周恩來在追悼會上連鞠7個躬。後賀龍的骨灰由北京遷葬家鄉張家界。1982年10月,中共中央又作出了《為賀龍同志徹底平反的決定》。 == 紀念與評價 == 1982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宣佈為賀龍徹底平反時,稱賀龍為“我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卓越的軍事家,是我軍的創始人之一”。並讚譽他“光明磊落,剛直不阿,顧全大局,豁達大度,平易近人,對革命堅信不移,對困難從無畏懼,始終充滿革命樂觀主義”。1996年3月21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在“紀念賀龍同志誕辰一百週年座談會”上講話讚譽賀龍“多謀善斷,沉著堅定,機智果敢,具有高超卓越的軍事指揮藝術”、“實事求是,注重深入實際,講求實效,勇於開拓,具有理論聯絡實際的優良作風”。 賀龍除“賀鬍子”的外號外,還有“岳飛嶽鵬舉”的別稱。早在秋收起義時,毛澤東就曾用“兩把菜刀鬧革命”的故事激勵部下。長征到達陝北後,毛讚譽賀龍是“紅二方面軍的旗幟”,並對他率領紅二、六軍團低損失完成長征表示欽佩;此後還稱賀龍為“老總”,而在中共將領中,只有朱德、彭德懷、賀龍三人被毛澤東稱為“老總”。此外,賀龍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事業的奠基人。曾任國家體委副主任的榮高棠回憶說:“他為了把‘三大球’(足球、籃球、排球)搞上去,組織觀摩解放軍大練兵運動,學習‘郭興福教學法’,還請來世界女子排球冠軍日本隊的教練大松博文來幫助我們進行嚴格訓練。採取這些措施曾使‘三大球’頗有起色。”1995年11月18日,劉華清為賀龍題詞:“開國元勳,世人楷模” 1977年,由湖南省縣兩級政府撥款,將桑植縣洪家關賀龍故居按原貌修復。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將賀龍故居列入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9年11月,賀龍被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之一。2006年5月25日,賀龍故居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在張家界市桑植縣洪家關鄉的賀龍紀念館有賀龍全身銅像。 *張家界-天子山有賀龍巨石雕像。 *在洪湖市新堤鎮的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紀念館,聳立在鬱郁的翠柏環抱中的賀龍全身銅像。 *在劉家坪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長征出發地紀念館前有賀龍揚鞭策馬銅像,館內有第二方面軍領導人任弼時、賀龍、關嚮應、蕭克、王震的群塑像。 對於賀龍的批評,主要集中於他的舊軍隊出身。陳獨秀在1930年認為“湘鄂交界賀龍的第二軍,系一色土匪即所謂賀大哥的舊部,人數根本不能確定,這個‘紅軍’向來就沒有一點黨及農民組織的關係。”文化大革命時期,賀龍則被冠以“大土匪”、“大軍閥”等進行批判,最終被迫害致死。 == 榮譽 == === 國內獎勳 === * ** 一級八一勳章(1955年9月27日於北京授予) ** 一級獨立自由勳章(1955年9月27日於北京授予) ** 一級解放勳章(1955年9月27日於北京授予) === 外國獎勳 === * 柬埔寨王國 ** 大十字級沙瓦德拉王家勳章(1956年2月18日於北京頒發) == 著作 == *《開展淪陷區工作及平原游擊戰部署》1940年7月 *《抗戰第六週年戰術經驗總結》1943年 *回憶錄《湘鄂西初期的革命鬥爭》1962年1月,載《星火燎原(選編之一)》 *《賀龍軍事文選》1989年解放軍出版社 *《賀龍文選》上下卷1996年軍事科學出版社 *《賀龍口述、自傳》2009當代中國出版社 == 家庭 == 賀龍先祖原籍湖北省安陸府鍾祥縣賀家灣。遠祖賀崇先,明末隨農民起義武裝餘部來到湖南,在慈利縣九溪衛落戶。清順治十年,桑植縣土家族群眾舉兵起義,清政府派兵鎮壓。當時,桑植屬九溪衛巡檢司管轄。賀崇先被迫應徵加入清軍到了桑植,後來就在洪家關定居下來。桑植習俗將居民劃分為“軍、民、客、土、苗”5家,“軍家”是指從軍後在當地落戶的人家,賀氏屬於漢族軍家。據《賀氏家譜》載,賀龍的祖父、曾祖父輩,賀家均有人與谷姓和其他姓氏的白族人家聯姻。因此,有人認為賀龍是白族血統。賀龍祖父賀良仕,武舉出身,原有一定家產;然而到賀龍父親賀士道時,家道中衰。賀士道娶鶴峰土家族婦女王金姑為妻,有五女二子,賀龍排行第四。姐姐賀民英(賀英)、賀五妹,妹妹賀滿姑,弟弟賀文掌。 賀龍在家鄉時曾經有一個童養媳徐月姑,生了一個女兒賀金蓮。徐月姑在南昌起義期間病故。1920年,賀龍父親被土匪截殺,弟弟被蒸死,族裡按照桑植風俗,要喪事期間給賀龍續娶,以期生子,謂之「喪婚」。這樣賀龍就娶了土家族姑娘向元姑,又納了藝人出身的胡琴仙為妾。賀龍後將家眷接到上海。後來向元姑從上海回到家鄉,1949年病故。胡琴仙和賀金蓮被捕。國共合作以後,胡琴仙出獄,化名王琳回到家鄉,晚年定居重慶。長征前,賀龍與蕭克分別娶了出身商人家庭的一對學生姐妹,賀龍娶了姐姐蹇先任,蕭克娶了妹妹蹇先佛。蹇先任生有一女賀捷生,後離婚。1942年,賀龍與薛明結婚,生有一子賀鵬飛,兩個女兒賀黎明,賀曉明。 賀龍長子賀鵬飛,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中將,曾任海軍副司令員。女兒賀捷生,少將軍銜,曾任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長。有謠言曾稱賀龍之女賀捷生曾在文革中對父親進行大字報批判,但賀捷生本人在2012年3月9日的全國政協討論中對此否認,稱網路流傳為偽造,並呼籲徹查網路造假 。 == 影視形象 == *2009年,建國大業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賀龍紀念館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政治人物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軍事人物 Category:中華民國陸軍中將 Category: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 Category: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Category: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Category:第1屆國務院副總理 Category:第2屆國務院副總理 Category:第3屆國務院副總理 Category: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 Category: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7年入黨) Category:文革非正常死亡人物 Category:桑植縣人 L Category: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Category:糖尿病患者 Category:中國人民解放軍非正常死亡人物 Category:一級八一勳章獲得者 Category:一級獨立自由勳章獲得者 Category:一級解放勳章獲得者
聶榮臻
聶榮臻(),字福駢,小名雙全,四川省江津縣(今重慶市江津區)人,中國軍事家、政治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主要領導人之一。 聶榮臻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於1923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擔任黃埔軍校秘書兼政治教官,參加北伐戰爭。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他參與南昌起義、廣州起義,後擔任中央軍委參謀長、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紅一軍團政委,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八路軍115師副師長、政委,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參加平型關戰役,並開闢晉察冀根據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等職,指揮平津戰役等作戰,攻佔華北全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聶榮臻歷任中國人民解放軍代總參謀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國防科委主任,主抓“兩彈一星”研製,並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牽扯進“二月逆流”案。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他繼續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1992年5月14日,聶榮臻在北京逝世。 ==生平== === 早期生涯 === 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2月29日,聶榮臻出生於江津吳灘鄉石院子。聶榮臻父親聶仕先,母親唐雨衫。今石院子以“聶榮臻故居”之名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聶榮臻8歲時,到外祖父家讀三年私塾;但外祖母去世後,外祖父在家守喪,私塾停辦。此後,聶榮臻到沙土堡孔德三塾館就讀。1913年,他轉到吳灘插旗寺小學,不久又到永川縣陳食高等小學住讀。1917年夏,聶榮臻考入江津中學就讀。聶榮臻在此期間,閱讀達爾文的《進化論》、赫胥黎的《天演論》和《新青年》等書刊。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聶榮臻積極參加當地學生運動。隨後,由於校方受到軍警影響,聶榮臻無法繼續就讀,便決定赴法國勤工儉學。 thumb|200px|left|1922年,聶榮臻在比利時沙洛格瓦勞動大學化學系學習時留影。 1919年12月9日,聶榮臻乘法國郵輪“司芬克司號”在上海市楊樹浦碼頭啟程,穿越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前往法國;1920年1月14日,聶榮臻抵達法國馬賽港。華法教育會派李璜輔助聶榮臻在法國的學習事業,聶榮臻被分配到蒙塔爾紀中學學習法文,他在學校認識了蔡和森、蔡暢、向警予、陳毅、鄧小平等,而鄧更成其終身知己。因為學校學生太多,聶榮臻再度被分配到德洛的胡乃爾中學去學習法文。冬天,因為他的積蓄用完了,不得不開始勤工儉學,他先後在法國、、雷諾汽車廠、巴黎西門子公司多米松分廠做汽車輪胎檢驗工、鉗工、車工、煉焦工等。 1921年1月,華法教育會不再資助學生的留法,而北洋政府則要求留學生回國。1921年2月28日,聶榮臻從胡乃爾中學到巴黎同400多個學生到中國駐法公使館請願,結果被法國警察鎮壓。1921年6月,北洋政府專使朱啟鈐來到法國巴黎,他以中國的築路權、採礦權、稅收作抵壓借款3億法郎,用來購買軍火。 6月30日,旅法學生召開了第一次“拒款大會”,並且在中國駐法公使館進行抗議。7月25日,中法借款條約簽訂,共計借款5億法郎。8月13日,旅法學生召開了“第二次拒款大會”,並且痛毆國駐法公使館秘書王曾思,為了參加抗議活動,聶榮臻專程從克魯鄒鋼鐵廠趕來巴黎。不久,學生進佔里昂中法大學的運動失敗,一百餘人被遣返回國。1921年11月底,聶榮臻離開法國,到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化學工程系學習。在比利時期間,聶榮臻的思想開始轉向馬克思主義。1922年6月,經劉伯堅、熊味耕介紹,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1923年春,聶榮臻經趙世炎和劉伯堅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夏,聶榮臻到巴黎,擔任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執行委員和訓練部副主任。在此期間,他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並擔任國民黨駐巴黎通訊處處長。1924年秋,聶榮臻赴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後轉入紅色教授學院中國班學習。 1925年9月,聶榮臻回國,任黃埔軍校政治部秘書兼政治教官,並擔任政治軍事月刊社編纂委員會政治編輯主任。1925年10月24日,聶榮臻在《黃埔潮》上發表《軍隊中政治工作的意義》一文。中山艦事件後,聶榮臻被免去了在黃埔軍校的職務,調中共廣東區委軍事部任特派員。北伐戰爭開始後,聶榮臻任軍委特派員、中共湖北省委軍委書記,後在中共中央軍事部參與向北伐軍中派遣中共黨員等工作。四一二事件後,聶榮臻被派往上海,協助周恩來整頓遭受破壞的工人糾察隊,處理善後工作。 ===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 1927年7月,聶榮臻任中共前敵軍委書記,赴九江準備組織武裝起義。南昌起義時,聶榮臻組織張發奎部第25師兩個多團起義,後任任國民革命軍第十一軍黨代表,與軍長葉挺率部南下。起義軍隊在潮汕失敗後,聶榮臻和葉挺護送病中的周恩來轉移到了香港。1927年12月,他潛回廣州參與領導廣州起義。在起義軍受挫的情況下,他與葉挺決定撤退。1928年,聶榮臻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提出培養一批軍事技術人才。1930年初,聶榮臻調任中共順直省委組織部部長,1930年5月到達上海,在中央特科從事地下工作。1931年,聶榮臻調任中共中央軍委參謀長。 193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顧順章被捕變節,這使得中央決定將中央機關緊急遷移。1931年12月,聶榮臻撤離上海,前往中央蘇區,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副主任。1932年3月,調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一軍團政治委員,與林彪搭檔。1932年3月,聶榮臻支援毛澤東關於紅軍主力應向國民政府統治薄弱的地區發展的意見。同年4月,聶榮臻作為紅軍東路軍政治委員,參與指揮漳州戰役。1933年2月,他與林彪指揮紅一軍團參加第四次反圍剿戰爭,取得黃陂戰鬥和草臺崗戰鬥的勝利,殲滅國軍2.8萬人。同年8月,兩人合作指揮部隊在烏江圩殲滅國軍第80師。 1933年12月,紅一方面軍第五次反圍剿戰爭。蔣介石調集100萬國軍,並以50萬重點進攻中共中央蘇區。國軍用重炮炸掉紅軍簡陋的堡壘,而紅軍採用李德的戰術在陣地戰中攻擊國軍堡壘,因缺乏重武器連吃敗仗。8月31日-9月3日的溫坊戰鬥,聶榮臻與林彪指揮紅一軍團和兄弟部隊採用運動戰,斃傷國軍2000餘人,俘2400餘人。但這次勝利並沒有扭轉整體戰局。 1934年10月,聶榮臻率部參加長征。聶榮臻與林彪率紅一軍團擔任掩護中央縱隊、軍委縱隊的前衛任務,先後突破國軍第一、二道封鎖線,並在危急形勢下,力排眾議,率部搶佔九峰山,突破第三道封鎖線。12月,參與湘江戰役。1935年1月,參加遵義會議,在會上支援毛澤東的主張。1935年5月,任紅軍先遣隊政治委員,與司令員劉伯承率部透過大涼山彝族區,搶佔安順場,組織突擊隊強渡大渡河,接著率紅1師、幹部團沿大渡河東岸北上,擊潰川軍一個旅,策應西岸瀘定橋戰鬥。1935年6月中旬,紅一軍團在懋功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會師。之後,他反對張國燾的分裂活動,支援毛澤東的北上方針。1935年10月,與林彪率先遣隊進入陝北吳起鎮,結束長征。同年11月,他率部參加直羅鎮戰役。1936年2月,他與林彪率紅一軍團渡過黃河,進攻山西閻錫山等部,殲滅國軍約7個團,俘4000餘人。隨後,聶榮臻又率領部隊參加西征戰役和山城堡戰役。 ===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 === 1937年8月,聶榮臻任八路軍115師副師長,獲授國民革命軍少將軍銜。1937年9月,與林彪共同指揮所部進行了平型關戰鬥,殲滅日軍板垣師團一部1000餘人。1937年11月,聶榮臻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3000人在五臺山區建立抗日根據地。先後開闢了冀中、冀東、平西、平北等根據地,到1939年,晉察冀根據地發展到擁有七十二個縣、1200多萬人口、主力部隊近10萬人。 1939年秋,日軍兵分十二路向晉察冀邊區進行冬季掃蕩。聶榮臻指揮八路軍在雁宿崖同日軍進行激戰,殲滅1500餘人,並在黃土嶺戰鬥中與楊成武指揮部隊擊斃阿部規秀中將。1940年春,聶榮臻率晉察冀南下支隊到晉東南參加與國軍朱懷冰部的作戰。同年8月的百團大戰中,聶榮臻組織指揮部隊在正太、津浦、平漢、北寧線等鐵路線進行破擊戰,使日軍的交通樞紐陷於癱瘓。 1941年秋,日軍對晉察冀機關所在地發動掃蕩。聶榮臻指揮主力相機轉至外線打擊日軍,進行鉗制作戰,並率領黨政機關在有限兵力掩護下,周旋於深山峽谷之中,從日軍薄弱點安全轉移。1942年,日軍發動五一大掃蕩,在根據地日益縮小的情況下,聶榮臻提出“向敵後之敵後挺進”,組建多支武裝工作隊,深入敵後襲擊日軍,擴大游擊區。1943年1月15日,聶榮臻出席了在阜平溫塘召開的邊區首屆參議會。他和宋劭文等一起接見了邊區代表,並向代表們彙報了晉察冀情況。1943年8月,聶榮臻奉命赴延安參加整風運動和出席中共七大。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當選為中央委員。1945年8月10日,聶榮臻與蕭克、劉瀾濤命令全區部隊立即向北平、天津等大城市進軍,並命令冀熱遼軍區抽調部隊由李運昌率領向遼寧進軍。 ===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 1945年9月,聶榮臻回到晉察冀,擔任中共晉察冀中央局書記、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委。10月2日,在張家口召開幹部會議,統一思想,並組建野戰軍。1945年10月,聶榮臻與賀龍共同指揮晉察冀野戰軍和晉綏軍區部隊向傅作義部國軍發起綏遠戰役。1946年1月10日,國共雙方頒發1月停戰令;隨後,聶榮臻主持了晉察冀軍區部隊的復員工作。由於受和平思想影響,晉察冀軍區部隊大量復員,影響到部隊之後的戰鬥力和以後的作戰。 1946年6月,國民革命軍率先向共產黨軍隊開始全面進攻,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7月,聶榮臻和賀龍發起晉北戰役,在北線進攻同蒲路,攻佔大量城市。1946年8月,聶榮臻率晉察冀軍區部隊發動了大同集寧戰役,因傅作義的巧妙救援和聶榮臻判斷失誤,晉察冀部隊的進攻以失敗告終。隨後國軍進攻晉察冀邊區首府張家口,解放軍被迫撤退。10月22日,退出張家口的晉察冀中央局在淶源召開會議,聶榮臻發表講話,強調應以殲滅國軍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同年11月起,晉察冀軍區發起易滿戰役、保南戰役、保北戰役等作戰。1947年4月,聶榮臻指揮正太戰役,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國軍3.5萬餘人,攻克正太鐵路沿線七城及井陘等重要礦區,使晉察冀與晉冀魯豫區連成一片。6月,陪同朱德到冀中指揮青滄戰役。同年11月,在取得清風店戰役勝利後,聶榮臻又組織晉察冀野戰軍乘勝發起石家莊戰役,首創解放軍攻克大城市模範戰例。1948年1月,晉察冀野戰軍發起淶水戰役,殲滅傅作義部32師,35軍軍長魯英麟兵敗自殺。 1948年5月,中共中央領導機關抵達河北平山西柏坡。5月上旬,中共中央決定組建華北局,原晉察冀軍區與晉冀魯豫軍區合併,改為華北軍區,聶榮臻任華北局第三書記、華北軍區司令員。隨後組織第2兵團楔入熱西、冀東地區,切斷了東北與華北國軍的聯絡。隨後在平漢路北段發動進攻,吸引國軍華北主力。然後又西進綏遠,進攻平綏路兩側,配合遼瀋戰役。1948年12月,平津戰役開始後,中共中央決定以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組成平津戰役總前委,統一領導與指揮東北野戰軍與華北軍區部隊作戰。新保安戰役後,聶榮臻分析局勢,向毛澤東建議爭取和平進入北平,毛澤東表示同意。攻佔天津後,聶榮臻與林彪等一起同傅作義成功地進行了和平談判。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後,聶榮臻兼任平津衛戍區司令,隨後又兼任北平市市長、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期間他組織了一系列任務,包括整頓平津地區的社會治安,剿滅土匪,改編傅作義部隊。同年6月,聶榮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 成立初期 === 1949年10月1日,聶榮臻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閱兵總指揮,陪同朱德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10月19日,聶榮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總參謀長,1950年初代理總參謀長。其間,聶榮臻主持瞭解放軍的多兵種建設和現代化建設,以及大規模精簡整編工作。1949年11月,聶榮臻又當選北京市市長。朝鮮戰爭爆發後,聶榮臻負責中國人民志願軍作戰的部署等工作。1952年秋,聶榮臻因勞累過度,昏倒在辦公室裡。1953年2月17日,聶榮臻任“全軍軍銜實施委員會”主任。1953年3月起,因病情嚴重,聶榮臻到南京、杭州等地休養。 1954年,聶榮臻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主管軍工生產和軍隊的裝備工作。1955年7月,陳雲、聶榮臻、薄一波組成三人小組,負責指導原子能工業的籌建工作。9月,聶榮臻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和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5月10日,聶榮臻向中央提出《關於建立我國導彈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見》。9月15日至27日,出席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第八屆中央委員會委員。10月,聶榮臻參與領導指定《十二年科學規劃》。11月,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接替陳毅主管科學技術工作。1957年4月24日,聶榮臻召集陳賡、安東等人討論導彈研究與仿製等問題,並說“搞導彈事業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應遵照周總理講的以導彈帶動其他的精神辦。”9月7日,聶榮臻任團長,陳賡、宋任窮為副團長帶領中國政府工業代表團赴蘇聯,代表團其他成員有錢學森、李強、劉傑、萬毅、劉寅、王諍、張連奎等,就新技術援助問題進行會談。10月15日,聶榮臻與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別爾烏辛簽訂《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 1958年2月15日,聶榮臻被指定為導彈、核試驗靶場建設的總負責人。6月10日,任中央科學小組組長。1958年10月,聶榮臻擔任國防科委主任、國家科委主任,主持導彈、原子彈、人造衛星的研究工作。1959年9月,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主抓尖端武器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在中國國內遇到嚴重困難,蘇聯撤走全部專家、停止一切技術援助的情況下,聶榮臻先後兩次向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周恩來等報告,明確提出“兩彈一星”必須堅持“攻關”,並進一步強調必須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成果為輔”的方針。1961年4月,聶榮臻主持制定了《科學工作十四條》。1962年11月17日,中央決定成立15人專門委員會,領導國防尖端事業。周恩來為主任,聶榮臻為成員之一。1963年12月16日,聶榮臻向毛澤東彙報1963至1972年科學規劃綱要。1964年6月,中國成功發射了自行研製的第一枚中近程地對地導彈,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2月11日,向周恩來報告科研“三步棋”的設想。 === 文化大革命時期 ===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8月,聶榮臻出席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10月,聶榮臻現場指揮了中國導彈核武器的首次發射。1967年1月19日,在京西賓館召開軍委碰頭會,圍繞軍隊內部是否展開文革運動,聶榮臻、徐向前、葉劍英三位元帥與江青、陳伯達、康生、姚文元爭執起來。此時葉群突然拿出發言稿批判蕭華,當晚紅衛兵抄了蕭華的家。次日上午,京西賓館繼續開會,蕭華講述被抄家經過,作為全軍文革小組組長的徐向前出於責任,和陳伯達一起批評蕭華。徐向前與葉劍英氣憤之下敲桌子,而葉劍英亦因此拍傷手骨。該事情被四人幫誣陷為“京西賓館事件”,為“二月逆流案”之始。 京西賓館會議剛結束,紅衛兵開始批鬥楊勇,中央軍委工作開始陷入混亂。情急之下,徐向前於1月24日晚,獨闖林彪住處毛家灣,並開門見山要求軍隊必須保持穩定,並要求制定規則。隨後林彪表示同意,並請葉劍英、聶榮臻趕到毛家灣,共同商議出七條意見。之後葉、聶、徐三位元帥趕赴釣魚臺國賓館,與中央文革小組討論,確定七條意見。後經各軍區領導討論,改成八條意見。1月28日,林彪與徐向前到中南海毛澤東審批該八條命令。 同年2月16日,軍方與文革小組的衝突達到頂峰,聶榮臻、譚震林、陳毅、李先念紛紛發言怒斥文革小組。會後中共文革小組向毛澤東彙報,經毛澤東表態,文革小組開始製造“二月逆流案”。同年3月起的七次“政治生活會”上,聶榮臻被迫接受批判。6月,聶榮臻赴核試驗基地現場指揮中國首次氫彈試驗。1968年3月,發生楊餘傅事件,陳伯達、康生等藉機“揪楊餘傅的黑後臺”,將矛頭指向聶榮臻。1968年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召開,朱德、陳雲、葉劍英、徐向前、陳毅、聶榮臻等人被分為不同小組,進行批判。1969年1月3日,毛澤東表示為二月逆流案平反。然而在同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朱德、陳毅、徐向前、聶榮臻等元帥繼續被分組批判。 1969年2月,聶榮臻被下放到化工三廠勞動。同年10月,林彪釋出《林副主席指示第一號令》,全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各軍隊將領被迫疏散離京。其中朱德去廣州、葉劍英到長沙、劉伯承去武漢、陳毅在石家莊、聶榮臻去邯鄲,徐向前在開封。1970年2月,聶榮臻因溼疹返回北京治病。1970年8月,聶榮臻參加中共九屆二中全會。1971年,華北會議後,北京市委第一書記李雪峰和北京軍區司令員鄭維山被撤職;隨後,江青又大批聶榮臻是“華北山頭主義”的“黑後臺”。同年,林彪九一三事件爆發,不久陳毅去世,毛澤東在參加完追悼會後,為“二月逆流案”平反。1975年1月,出席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2月5日,中共中央通知,取消軍委辦公會議,成立軍委常委會,被任命為軍委常委。9月15日,會見並宴請日本友人中岸九三。對中岸九三說:“30多年前你在晉察冀參加‘反戰同盟’,幫我們訓練戰士使用擲彈筒,至今歷歷在目。希望中日兩國世代友好下去,不再兵戎相見。” 1976年,周恩來、朱德、毛澤東相繼去世;9月下旬,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醞釀粉碎四人幫集團;聶榮臻透過楊成武轉告葉劍英,認為必須使用非常手段。10月6日,華國鋒、葉劍英、汪東興發動懷仁堂事變,逮捕“四人幫”,文化大革命結束。 === 晚年歲月 === 1977年8月,聶榮臻復任中央軍委副主席。1978年8月,聶榮臻在全國民兵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人民戰爭的思想。1979年提出,武器裝備現代化要依靠自力更生、大力協同的思想,同時主張精簡整編,走精兵強國之路。1980年6月10日,接到總政治部轉來日本國“日中合作戰友會訪華團”贈送的日本古代武士盔,總政還轉達了訪華團的這樣一段話:“贈送古代武士盔,是日本傳統的崇高禮節。我們謹以此向聶榮臻將軍閣下40年前在戰火中救出日本小姑娘的人道主義精神,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我們中不少人曾在華北地區與八路軍作過戰,對聶將軍很欽佩,一定要反省自己的侵華歷史。”。11日,接到美穗子的來信。12日上午,接受《解放軍報》、《解放軍畫報》、《北京晚報》、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有關人員聯合採訪時說: 7月14日,在人民大會堂新疆廳會見美穗子及其全家。8月8日,聶榮臻致信中共中央,請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職務(9月10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第三次全體會議批准)。1984年6月6日,當選黃埔軍校同學會名譽顧問。1985年8月23日,聶榮臻寫信給中共中央,請求退出中央委員會。信中說:“我衷心擁護黨中央關於領導幹部年輕化的重大決策。……這是我們黨事業興旺發達,繼往開來,經久不衰的重要保證。我今年86歲,又體弱多病,已喪失工作能力。為此,懇請免去我的中央委員職務,以便年輕些的同志進中央領導機構。”。10月16日中國發明者協會成立,任名譽會長。1987年中共十三大上,87歲的聶榮臻正式辭去中央軍委副主席,過著全退休生活。 1988年8月,聶榮臻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去世。4月17日,寫信給胡耀邦夫人李昭,信中說: 4月22日,坐著輪椅出席胡耀邦追悼會。6月21日,聶榮臻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會上以書面形式,批評趙紫陽在六四事件期間的錯誤。1990年1月19日,與徐向前一起,發表對黃埔師生的春節談話,呼籲海內外黃埔師生為海峽兩岸儘早和平統一做出努力。3月,請辭全國老齡問題委員會名譽主任。 === 去世 === 1992年4月12日,向聶力和身邊兩位老秘書囑咐“遺言”,秘書們以錄音形式記錄整理: 5月14日,聶榮臻因心力衰竭,搶救無效,於22時43分逝世,享年92歲。他是十大元帥中最後逝世的。 == 榮譽 == * ** 紅旗勳章(1931年11月於瑞金授予) ** 二等紅星獎章(1933年8月1日於瑞金授予) * ** 一級八一勳章(1955年9月27日於北京授予) ** 一級獨立自由勳章(1955年9月27日於北京授予) ** 一級解放勳章(1955年9月27日於北京授予) **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8年7月30日於北京授予) == 紀念與評價 == 1938年3月,毛澤東曾評價聶榮臻:“中國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說,叫做《水滸傳》,裡面寫了魯智深大鬧五臺山的故事,五臺山就在晉察冀。五臺山,前有魯智深,今有聶榮臻。聶榮臻就是新的魯智深。”1967年,毛澤東在研究出席“八一建軍節招待會”人員名單時,又說“聶榮臻是個厚道人”。魏巍1985年在寫給聶榮臻的祝壽詩中也說:“一生厚道人稱讚,千秋風流一元戎”。1989年11月,聶榮臻被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之一。 1992年5月15日,新華社釋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訃告,評價聶榮臻為“傑出的、忠誠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的卓越領導人”。讚譽聶榮臻“心底坦蕩、大公無私、生活儉樸、嚴於律己、寬於待人”。1992年5月28日,聶榮臻元帥的遺體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按聶榮臻的遺囑,他的部分骨灰被撒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一棵檜柏樹下,樹旁豎立一塊漢白玉石碑,正面刻著聶榮臻80歲時的詩句“喜松柏之氣概,念四化之早成”。背面刻著“聶榮臻骨灰撒放處”。他的另一部分骨灰被安葬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烈士陵園。 聶榮臻逝世後,應家屬請求,江澤民題詞“聶榮臻同志永遠和我們在一起”。1999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軍委舉行“紀念聶榮臻同志誕辰一百週年座談會”,江澤民發表講話,讚譽聶榮臻說:“他實事求是,不尚浮華,反對空談,踏踏實實為黨工作。他勤於學習,善於思考,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他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從不居功自傲,始終與人民群眾保持著密切的聯絡。他嚴守黨的紀律,堅持原則,維護團結,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艱苦樸素,廉潔奉公,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2013年12月11日,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根據聶榮臻女兒聶力《山高水長:我的父親聶榮臻》改編而成的電視劇《聶榮臻》。 1999年,聶榮臻的出生地江津在市區建成聶榮臻元帥陳列館(現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館名由江澤民所題,陳列收藏了眾多有關資料,全面地展現了聶榮臻的一生。位於江津區吳灘鎮的聶榮臻故居於1996年公佈為四川省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列為第一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在江津城區也立有聶榮臻銅像。1997年12月20日,重慶聶榮臻研究會成立,會址設在聶榮臻元帥陳列館內,致力於收集,整理聶榮臻元帥的文物史料、開展研究學習聶榮臻的學術交流活動、為開展研究活動提供經費支援、還編印會刊、簡報,並主辦了“聶榮臻元帥網”。 對聶榮臻的批評,主要集中於他對粟裕的態度。聶榮臻主持總參謀部工作期間,曾與時任副總參謀長的粟裕不睦;1958年,聶榮臻積極參加了對粟裕的批判。 ==逸事== 1940年8月20日,聶榮臻在當時屬於晉察冀邊區的河北石家莊井陘煤礦一帶的東王舍村救下日本孤兒加藤美穗子(當時4歲,結婚後跟隨丈夫姓氏“栫”)和加藤瑠美子(當時1歲)姐妹兩人。她們的父母在井陘礦站工作,日軍投炸彈時被炸死。出於人道主義的考量,聶榮臻將姐妹兩人交還日軍。同時給日軍將領寫了一封親筆信。 加藤瑠美子被交還日軍後不治身亡,但加藤美穗子活了下來。40年後的1980年,美穗子率家人到中國拜訪聶榮臻,對當年的救命恩典表示感謝。1999年11月美穗子出生地都城市與聶榮臻的出生地江津區(已併入重慶市管轄)結為友好城市。 == 家庭 == 1915年,聶榮臻與元配夫人龍升賢結婚,屬包辦婚姻。聶榮臻赴法前,兩人共同生活了四年時間,但龍升賢並未懷孕。自參加中國共產黨後,聶榮臻為免家人受害,和家人斷絕了通訊來往。1988年5月12日,龍升賢病逝。逝世後,聶榮臻除了派專人前來料理外,還以全家的名義,給龍升賢送了花圈和輓聯。 1928年,聶榮臻在香港從事地下工作時,與機要交通員張瑞華結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張瑞華歷任中共中央華北局組織部、中共中央組織部副處長、處長,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1995年2月23日在北京逝世。 聶榮臻與張瑞華有女聶力,原國防科工委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第六、七屆全國婦聯副主席,中將軍銜。女婿丁衡高上將,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國防科工委主任。 ==主要-{著作}-== *《聶榮臻回憶錄》上中下冊1983年解放軍出版社 *《聶榮臻軍事文選》1992年解放軍出版社 *《聶榮臻科技文選》1999年國防工業出版社 == 影視形象 == *2009年,建國大業 *2012年,我們的法蘭西歲月 *2013年,電視劇《聶榮臻》。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 “科技元帥”聶榮臻的非常之路 * 紀錄片:“科技元帥”聶榮臻 * 1999年紀錄片:聶榮臻 * 聶榮臻元帥網 Rong榮 Category:江津人 Category: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3年入黨) Category:黃埔軍校校友 Category:莫斯科東方大學校友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Category:中共中央特科人物 Category:第1屆國務院副總理 Category:第2屆國務院副總理 Category:第3屆國務院副總理 Category:葬於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 Category:紅色教授學院校友 分類: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留法學生 Category:一級八一勳章獲得者 Category:一級獨立自由勳章獲得者 Category:一級解放勳章獲得者
陳毅
陳毅(),原名陳世俊,字仲弘。四川樂至人,祖籍湖南新寧。中國共產黨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一,詩人。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上海市人民政府首任市長。 陳毅早年在法國勤工儉學,於1923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後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文書和中共黨委書記。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他擔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政委、紅二十二軍軍長兼政委、江西軍區總指揮,堅持南方三年游擊戰爭。為十大元帥中唯一未參與長征者。抗日戰爭時期,他擔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代理軍長,參加開闢華中根據地。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中原野戰軍副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等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毅歷任上海市市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等職,並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牽扯進“二月逆流”案。1972年1月6日,陳毅在北京逝世。 == 生平 == === 早年經歷 === 1901年8月26日,陳毅出生於四川樂至復興場張安井村“一個小地主”家裡。5歲讀私塾,9歲上小學。1916年考入成都甲種工業學校(現名成都工業學院)。1919年春,赴法國勤工儉學,在巴黎結識周恩來、蔡和森、李富春等,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0年冬,加入“工學世界社”。1921年6月,北洋政府專使朱啟鈐來到法國巴黎,他以中國的築路權、採礦權、稅收作抵押借款3億法郎,用來購買軍火。 6月30日,旅法學生召開了第一次“拒款大會”,並且在中國駐法公使館進行抗議。7月25日,中法借款條約簽訂,共計借款5億法郎。8月13日,陳毅等旅法學生召開了“第二次拒款大會”,並且痛毆中國駐法公使館秘書王曾思。不久,學生進佔里昂中法大學的運動失敗,陳毅於10月被武裝押送回國。1922年秋,經蔡和森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3年春,陳毅到重慶,任《新蜀報》文藝副刊主筆。10月赴北京入中法大學學習,11月經顏昌頤、肖振聲介紹,轉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中法大學中共支部書記。1924年,加入茅盾等組織的文學研究會,並當選中法大學學生會主席。1925年,任北京市學生聯合會中共黨團書記,並參加國民黨北京特別市黨部工作。1926年3月大沽口事件發生後,參與組織北京反對八國通牒大會和示威遊行,在三一八慘案中倖免於難。8月,受中共北方區委書記李大釗委派,回四川從事兵運工作,結識朱德。同年12月,與楊闇公、朱德、劉伯承等發動瀘順起義。1927年春到武漢,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政治部文書和中共委員會書記。 ===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7日,陳毅在撫州趕上南下的起義軍,被任命為第11軍第25師第73團政治指導員。進入廣東後,奉命留守三河壩,歸朱德指揮。起義軍主力於潮汕地區失敗後,他協助朱德重新編組部隊,轉戰閩粵贛湘邊界地區,同時對部隊進行思想和組織紀律整頓,開展群眾工作,支援農民運動,建立統戰關係,並把一部分黨團員分配到連隊,加強基層政治工作。 1928年1月,參與領導湘南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黨代表。3月兼任中共郴縣縣委書記、湘南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發動群眾建立蘇維埃政權和地方武裝。4月,在寧岡礱市和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會師,成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任第12師師長,並當選為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委員,參與領導建立井岡山根據地。5月,出任四軍軍委書記。7月受中共湖南省委指示,率第28、第29兩個主力團前往湘南。後在國軍圍攻下遭受損失,撤回井岡山。1929年1月,隨紅4軍主力轉戰贛南、閩西,任第1縱隊黨代表。6月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代理前委書記,主持中共紅四軍第七次代表大會,在會上對毛澤東進行了批評,隨後當選前委書記。 1929年8月,赴上海參加中共中央軍事會議,向中央提交《關於朱德、毛澤東軍的歷史及其狀況的報告》等檔案,對紅四軍的發展歷史、戰略戰術、組織編制、政治工作等作了詳實介紹,受到中央重視。隨後,被指定參加以周恩來為召集人的“三人委員會”,並代中共中央起草了“九月來信”,帶回紅四軍向前委傳達,同時請回毛澤東主持前委工作。12月,協助毛澤東召開古田會議。1930年2月,被任命為紅六軍(後改稱紅三軍)政治委員、軍委書記。6月,任紅二十二軍軍長。10月初,率紅二十二軍北上,配合攻打吉安。富田事變發生後,陳毅受命前往處理。 1931年4月起,陳毅在贛西南特區委支援反圍剿作戰,並率領地方武裝配合作戰。此時,贛西南地區和紅一方面軍大打AB團,陳毅對於一些查無實據的在押者批准釋放,以致被李韶九等懷疑為AB團首要分子,但得毛澤東保護。1932年1月,任江西省軍區總指揮兼政治委員,從江西軍區陸續動員大批赤衛隊和民工支援作戰。8月,組織江西軍區所屬部隊配合第一方面軍進行樂安宜黃戰役。1933年2月,配合主力紅軍進行第四次反圍剿戰爭。9月第五次反圍剿戰爭開始,陳毅任西方軍總指揮,率所部轉戰贛江兩岸,配合主力紅軍作戰。1934年1月,出席中華全國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再次當選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被授予二等紅星獎章。 1934年8月28日,陳毅在江西興國老營盤指揮作戰時負重傷。10月,長征開始後,他因腿傷未愈被留在蘇區,任中共蘇區中央分局委員、軍委分會委員、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1935年3月,與中央分局書記項英根據遵義會議後中共中央的指示,領導紅軍和游擊隊突出重圍,轉入分散遊擊作戰。此後,在同中央失去聯絡、國軍進行頻繁清剿和嚴密經濟封鎖的情況下,率部周旋於油山地區,堅持了三年游擊戰爭。1936年冬,陳毅在梅嶺被國軍四十六師圍困,寫下《梅嶺三章》。 === 抗日戰爭時期 === 1937年9月6日,陳毅出山,先後在贛州、南昌與國民政府地方當局進行合作抗日的談判。後赴湘贛、皖浙贛等游擊區傳達中共中央指示,動員紅軍游擊隊下山整編。期間,險遭湘贛邊游擊隊負責人譚餘保錯殺。新四軍成立後,任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委員、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副書記、新四軍第1支隊司令員。1938年5月,率部挺進江南敵後,開闢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遊擊根據地,先後進行新豐、新塘、句容、珥陵等戰鬥。1939年起,執行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的戰略方針,在南京、上海之間先後取得東灣、延陵等戰鬥的勝利。11月,組建新四軍江南指揮部,陳毅任指揮。 1940年7月,陳毅率江南主力挺進蘇北,成立蘇北指揮部並任指揮。陳毅制訂並貫徹了“滅敵、反韓、聯李”的策略方針。10月與粟裕等指揮黃橋戰役,殲滅韓德勤部主力1萬餘人,隨後在鹽城與南下八路軍會師。11月,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成立,陳毅任副總指揮並代理總指揮。同月,向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呈送《關於蘇北統戰工作的經過與主要經驗》的報告,得到肯定並轉發全軍。12月,短暫兼任八路軍第五縱隊司令員一職。 1941年1月皖南事變發生後,中共中央重建新四軍軍部,陳毅任代理軍長,同政治委員劉少奇等將華中9萬兵力整編為7個師和1個獨立旅。陳毅先後發表《論建軍工作》、《論軍事建設》,總結經驗教訓,領導部隊整訓,推動部隊以加強中共領導為中心環節的全面建設。1941年2月,國民革命軍李長江部投奔汪精衛,陳毅組織指揮討伐李長江戰役,攻佔泰州,殲李長江部5000餘人 。7月,領導鹽阜蘇中戰役,反擊日軍掃蕩,殲3800餘人。10月,組織指揮程道口戰役。1942年春,劉少奇返延安後,陳毅代理軍委分會書記,全面貫徹中共中央的方針,領導新四軍堅持華中敵後抗戰,指揮各部挫敗日偽軍的掃蕩、清鄉,發展抗日根據地,新四軍也由重建時的9萬餘人發展到13.5萬人。1943年10月,在軍委分會會議上,遭受新四軍代政委饒漱石的批判,此即“黃花塘事件”;11月,前往延安,參加中共七大。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當選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8月,任新四軍軍長、中共中央華中局副書記。當年,陳毅與小自己21歲的張茜結婚,戰爭期間,長子陳昊蘇、次子陳丹淮先後出生。 ===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 抗日戰爭結束後,陳毅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副書記、新四軍軍長兼山東軍區司令員、山東野戰軍司令員。1945年10月,指揮所部發起津浦戰役,殲國軍2.8萬人,遲滯國軍北進。1946年6月,指揮部隊先後攻佔德州、泰安、棗莊、周村、張店、膠縣、高密、即墨等城鎮。7月起,率領山東野戰軍南下,取得朝陽集戰役的勝利;但之後在泗縣戰役中失利。1946年9月,國軍攻佔淮陰、淮安,此後粟裕指揮的華中野戰軍和陳毅指揮的山東野戰軍集中行動。10月11日,毛澤東專門給華野發電報稱:“陳張鄧曾粟譚團結協和極為必要。在陳領導下,大政方針共同決定(你們六人經常在一起,以免往復電商貽誤戎機),戰役指揮交粟負責”。在此以後,同粟裕、譚震林等一起組織指揮了宿北、魯南等戰役。 1947年1月起,陳毅任山東野戰軍與華中野戰軍合併組建的華東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華東軍區司令員。陳毅主要負責大政方針定奪,具體作戰由粟裕負責指揮。次月,組織萊蕪戰役,殲滅李仙洲部。同年5月,指揮華東野戰軍在沂蒙山區進行運動作戰,引起張靈甫的國軍精銳整編第七十四師突進,華野決定圍殲該部,即孟良崮戰役,最終張靈甫陣亡。同年8月,陳毅與粟裕率領華東野戰軍八個縱隊進攻豫、皖、蘇等地,取得沙土集戰役的勝利,隨即挺進豫皖蘇地區。11月,赴陝北參加中央會議。11月赴陝北參加中央召開的會議,途中應邀在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晉察冀、晉綏等地作報告,闡述了毛澤東軍事思想。1948年5月,陳毅調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二書記、中原軍區和中原野戰軍第一副司令員,保留在華東的職位,組織鞏固中原解放區,保障中原野戰軍的後勤供應。11月,參與組織指揮淮海戰役,為總前委常委。 1949年1月,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三書記,陳毅任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4月21日,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陳毅與鄧小平等統一指揮渡江作戰,攻佔南京、杭州、上海及東南廣大地區。在上海戰役前,于丹陽主持軍政幹部訓練班,提出“軍隊不入民宅”等入城紀律。5月下旬,攻佔上海後,陳毅兼任上海市軍管會主任和市長。上海戰役結束後,因上海面臨煤炭糧食短缺、金融物價波動,加上十五萬國軍投誠,上海經濟面臨崩潰。為此,中財委召集的華東、華北、華中、東北、西北五大區財經領導幹部會議在上海開幕(即上海財經會議),陳雲主持會議,著手重點解決上海經濟。當時儘管解放軍佔領上海,人民幣仍然無法在上海金融市場上立足。為貫徹中央政府推行人民幣為法定貨幣的指令,陳毅和陳雲發動了著名的“銀元之戰”,即最初採用拋售銀元、禁止銀元流通等方式打擊投機,但效果甚微。銀元對人民幣的價格仍然高增不止,為此華東局查封上海證券交易所,透過經濟及政治兼顧的方式穩定上海金融市場。之後上海商人惡意囤積糧食、棉花和煤炭,為此又組織“米棉之戰”,轉移華東地區的儲備,徹底穩定了上海市的物價。 ===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陳毅繼續擔任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同時,又開展平抑“七月漲風”、“十月漲風”、1950年“春節搶購風”的鬥爭,基本打垮投機勢力,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在上海市場中的主導地位,並調整工商業。此外,他還主持共和國建國初年的歷次運動,包括土地改革運動、三反五反運動、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等。1953年,領導全市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出“維持利用、調整改造”建設新上海的方針;年底,出席軍事系統高幹會議,作關於堅持部隊政治工作制度的發言。會後,與羅瑞卿、譚政一起主持審定《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1954年初,在中共七屆四中全會前後,在派系鬥爭中反對高崗、饒漱石,支援毛澤東。 1954年6月,陳毅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9月,在第一屆全國人大上當選國務院副總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兼管科學院、政法、文化工作。1955年4月,陪同周恩來出席亞非會議。9月27日,被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56年2月,任全國科學規劃委員會主任。9月,出席中共八大,作《目前國際形勢和我們的外交政策》的報告;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57年1月4日,與羅榮桓、鄧子恢聯名向中央提出《關於開發海南島的意見》。12月18日,出席中央軍委會議,討論軍民用工業結合問題,明確主張軍事工業宜加以掌握和提高,而不應減弱,即只宜在不妨礙軍工的條件下作些民用產品。1961年3月,陳毅與周恩來談人民公社問題。陳主張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管理體制多樣化,以鼓舞群眾積極性為主。1962年3月上旬,在廣州向全國科學家會議和全國話劇、歌劇、兒童劇創作座談會作“廣州會議講話”,向知識分子行“脫帽禮”。 1958年2月起,陳毅兼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1961年,又兼任外交學院院長。陳毅在擔任外交部長期間,與緬甸、尼泊爾、阿富汗等劃分了邊界。陳毅多次陪同周恩來等出訪亞非國家,與法國等西方國家建交,發展與日本民間關係。在1961年出席解決寮國問題的日內瓦會議和1965年9月北京中外記者招待會。 與此同時,陳毅仍繼續參與軍隊事務。1959年9月,陳毅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1961年,在北戴河召開的國防工業委員會工作會議上,關於原子彈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陳毅明確表示“就是當了褲子也要把原子彈搞出來”。1966年1月8日,陳毅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 === 文革時期及逝世 ===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發。6月,出席劉少奇、鄧小平主持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根據會議的決定向外交系統派出8個工作組,支援工作組的工作。7月18日,毛澤東從武漢回到北京,聽取有關工作組的彙報。7月24日,毛澤東召開會議,決定撤消工作組,並於次日政治局會議上宣佈派工作組犯了方向路線性錯誤。8月,出席外交系統各單位批鬥工作組的大會,為各工作組承擔責任,並教育造反派。11月13日,與葉劍英、賀龍、徐向前在工人體育場和8萬多名軍隊院校學員見面。發表講話,教育學員們聽從黨委領導,學好路線鬥爭,並批評極左的思想行動。11月29日,在工人體育場再次接見上訪軍校學員,發表講話。 1967年1月24日,陳毅在人民大會堂向學生和群眾作了檢查,恢復工作。1月28日,林彪與徐向前到中南海毛澤東審批八條命令。2月16日,軍方與文革小組的衝突達到頂峰,陳毅、譚震林、李先念紛紛發言怒斥文革小組。會後中共文革小組向毛澤東彙報,經毛澤東表態,文革小組開始製造“二月逆流案”。8月7日,文革小組王力對外交部造反派發表講話(王八七講話),煽動奪取外交部權力,支援揪鬥外交部長陳毅,此後不久造反派衝擊外交部,以外交部的名義對駐外機構發號施令,造成外交混亂。陳毅一再受到批判。周恩來對此公開表示:“如果你們要抓陳毅、衝擊會場,就從我的身上踏過去!”1968年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召開,朱德、陳雲、葉劍英、徐向前、陳毅、聶榮臻等人被分為不同小組,進行批判 。1969年1月3日,毛澤東表示為二月逆流案平反。然而在同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朱德、陳毅、徐向前等元帥繼續被分組批判。 1969年2月初起,陳毅被下放到京郊南口車輛廠蹲點。3月5日起,與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每週一次舉行國際形勢座談會。陳毅向中央建議恢復中美大使級會談,開啟中美關係的冰凍狀況。同年10月,林彪釋出《林副主席指示第一號令》,全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各軍隊將領被迫疏散離京,陳毅去石家莊。1970年8月,陳毅參加中共九屆二中全會,發言中維護毛澤東是在實踐中群眾中鍛煉出來的天才,被指為“二陳合流”。10月,因病返回北京,入住三零一醫院進行全面檢查。1971年1月,初步診斷為“急性闌尾炎”。1月16日,在手術中被確診為腸癌,已有區域性轉移。 1972年1月6日,逝世於北京。1月10日,在北京西郊八寶山舉行追悼會,由李德生主持,因毛澤東親臨現場,改為由周恩來致悼詞。1月,從陳毅追悼會回來後,毛澤東心情沉重,很久沒有休息好,由於肺心病在心律失常情況下嚴重缺氧,2月12日突然休克。8月,周恩來同回國述職之駐外大使和外事單位負責人談話:「毛主席參加陳毅同志追悼會,使我們這些老幹部,使我們忠於主席的人,都很感動。」 == 著作 == *回憶錄《八一起義》《井岡山的鬥爭》《憶三年游擊戰爭》等文章 *回憶錄《江南杭戰之春》載1977年戰士出版社《星火燎原選編之一》 *《陳毅詩詞選集》197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戰士出版社; *《陳毅軍事文選》1996年解放軍出版社; *《陳毅詩詞集》上下卷,2012年中央文獻出版社 == 家庭 == 陳毅結過三次婚。 *第1任妻子:蕭菊英(1911年10月-1931年),1930年在江西信豐,陳毅與當地19歲女學生蕭菊英結婚。1931年陳毅外出開會,返回時發現蕭菊英墜井身亡。 *第2任妻子:賴月明(1914年農曆7月-)1932年重陽節,經李富春、蔡暢介紹,與18歲的興國女紅軍賴月明結婚。1934年紅軍長征後,陳留守江西中央蘇區,勸賴月明疏散回鄉隱蔽、打游擊,以後二人失去聯絡。 *第3任妻子:張茜(1922年6月11日-1974年3月20日),本名張春蘭,1940年結婚。 **長子:陳昊蘇(1942年5月-),曾任北京市副市長,現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兼中俄友協會長; **次子:陳丹淮(1943年9月-),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委員,少將軍銜; **三子:陳小魯(1946年7月-2018年2月28日),北京標準國際有限公司、上海標準基礎設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嘉興公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上海標準國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江西長運股份有限公司、安邦保險的董事。 ***三兒媳:粟惠寧,粟裕的女兒,1975年結婚。 ****孫子:陳正國,畢業於北京工業大學,現在一家證券公司工作。 **女兒:陳珊珊,現名叢軍,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愛沙尼亞特命全權大使。 ***女婿:王光亞(1950年3月-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 另外,1937年在籌組新四軍途中,陳毅在南昌遇到了率領上海戰地服務團的胡蘭畦,二人早年就是相識相知。此次相見後訂下婚約。然而中共黨組織上不同意二人結婚,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項英找胡蘭畦談話,要求胡蘭畦隱蔽共產黨員身份,以國軍部隊少將身份繼續做統戰工作對革命更為重要。陳致信胡蘭畦:“馬革裹屍是壯烈犧牲;從容就義是沉默犧牲,為了革命,我們就吃下這杯苦酒吧。假如我們三年內不能結合,就各人自由,互不干涉。” ==愛好== 陳毅喜好圍棋,對圍棋在中國大陸的復興做出了很大貢獻。曾獲頒日本棋院的名譽七段、名譽八段稱號,並於2012年入選了日本圍棋殿堂,成為了第一位入選圍棋殿堂的非日本籍人士。 == 紀念 == *thumb|200px|位於上海外灘的陳毅雕塑。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任上海市長 *在上海市的外灘和平飯店旁設有陳毅的塑像,該地名為陳毅廣場。 *在陳毅故鄉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勞動鎮,有陳毅全身石雕像和故居紀念館。 *上海福壽園新四軍廣場矗立著粟裕大將夫婦紀念銅像、葉挺將軍夫婦紀念銅像、陳毅元帥夫婦紀念銅像。 *山東孟良崮戰役園區大門前矗立著陳毅元帥與粟裕大將的巨石塑像。 1981年上海電影製片廠出品電影《陳毅市長》紀念。騰訊新聞 電影《陳毅市長》 == 榮譽 == * ** 一級八一勳章(1955年9月27日於北京授予) ** 一級獨立自由勳章(1955年9月27日於北京授予) ** 一級解放勳章(1955年9月27日於北京授予) * 柬埔寨王國 ** 大十字級沙瓦德拉王家勳章(1956年2月18日於北京頒發) ** 大十字級柬埔寨王家勳章(1960年12月25日於廣州頒發) * ** (1961年3月29日於雅加達頒發) * ** (1963年12月14日於開羅) ==評價== 陳毅逝世後,毛澤東親自參加其追悼會。追悼會前,毛澤東同張茜和他們的子女談話中,稱“陳毅是個好同志,他對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所作的貢獻,是已經下了結論的。”並肯定陳毅是“執行中央路線的,是能夠團結同志的。”毛澤東還向在場的一位外賓說:“陳毅是支援我的;林彪是反對我的,跑了,摔死了。他也是反對陳毅同志的。”周恩來在悼詞中,頌揚陳毅“一生堅持戰鬥,堅持工作,努力為人民服務。”朱德哀悼陳毅:“一生為革命,蓋棺方論定。重道又親師,路線根端正。”董必武在挽陳毅中寫道:“棟折吾憂壓,伊誰繼直聲”。 1989年11月,陳毅被中共中央軍委確定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之一。 2001年8月23日,中央軍委召集“紀念陳毅同志誕辰一百週年座談會”,江澤民發表講話。江澤民評價陳毅是“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外交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立者和領導者之一,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並讚揚他“密切聯絡群眾,處處廉潔奉公。他把人民比作“重生親父母”,時刻關心群眾疾苦,傾聽群眾呼聲。他把一切成就歸功於黨和人民,從不居功自傲。他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真心實意地與各階層人士交朋友,受到他們的衷心愛戴。他從不向黨和人民伸手,始終保持廉潔樸素的生活作風。” == 演繹 == * 沙葉新話劇、電影《陳毅市長》 *2009年,建國大業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陳毅紀念館 Category:中國共產黨領導人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Category: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Category:第1屆國務院副總理 Category:第2屆國務院副總理 Category:第3屆國務院副總理 Category:第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Category: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1 1 2 Category:中國共產黨黨員 (1923年入黨) Category:樂至人 Y毅 Category:外交學院院長 Category:骨灰盒存於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堂中一室 Category: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名譽會長 Category: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分類: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留法學生 Category:中國圍棋協會名譽主席 Category:一級八一勳章獲得者 Category:一級獨立自由勳章獲得者 Category:一級解放勳章獲得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列表
以下以姓氏的漢語拼音首字母順序(同字母按政治排名)列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正、副國家級官員)的姓名(正國級領導人加粗)、軍銜(若有)、性別(預設為男性)、民族(預設為漢族)、政治面貌(預設為中共黨員)、正副國家級職務(國家級正職加粗)。共483位領導人,其中國家級正職者80位;逝世者265位,卸任在世者152位,在任領導人66位以 標識。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軍隊領導人 == 時間綫 == 中國共產黨第( )屆中央委員會: 1945(七)1956(八)1969(九)1973(十)1977(十一)1982(十二)1987(十三)1992(十四)1997(十五)2002(十六)2007(十七)2012(十八)2017(十九)2022(二十)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1949—1954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 )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54(一)1959(二)1965(三)1975(四)1978(五)1983(六)1988(七)1993(八)1998(九)2003(十)2008(十一)2013(十二)2018(十三)2023(十四)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 )屆全國委員會: 1949(一)1954(二)1959(三)1965(四)1978(五)1983(六)1988(七)1993(八)1998(九)2003(十)2008(十一)2013(十二)2018(十三)2023(十四) __NOTOC__ == A == * 阿沛·阿旺晉美 中將(藏族,無黨派) - 第三、四、五、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三、八、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艾力更·依明巴海(維吾爾族) - 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安子介(香港) - 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維吾爾族) - 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B == * 薄一波 - (1967年3月被打倒,1978年12月被平反)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一書記,第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第一(增任)、二、三(被停職)、五(增任)屆國務院副總理(改組去職),第五屆國務委員(改任);薄熙來之父.. * 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 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藏族,無黨派) - (1964年被逮捕,指控為“反人民、反社會主義、蓄謀叛亂”,定為“班禪叛國集團”,1977年獲釋,1988年徹底平反)第二(被撤職)、五(補選)、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二、五(增選)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去職);董其武之外孫女婿.. * 布 赫(蒙古族) - 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烏蘭夫之子.. * 白瑪赤林(藏族) - 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包爾漢(維吾爾族) - 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第五(增選)、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巴 金(無黨派) - 第六、七、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白立忱(回族) - 第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巴特爾(蒙古族) - 第十三、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薄熙來 - (被開除黨籍,以受賄罪、貪汙罪、濫用職權罪判處無期徒刑)第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被停職);薄一波之子 . == C == * 陳 雲 - 第七屆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代理書記、書記,第八、十一(增選)屆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一(重設)、十二屆中央紀委第一書記,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屆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第一、二、三、五(增任)屆國務院副總理(辭職),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辭職);陳元之父.. * 陳 毅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第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八(增補)、九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任內逝世),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增補),第一、二、三屆國務院副總理(任內逝世),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任內逝世),第三、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蔡 奇 - 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 * 陳錫聯 炮兵上將 -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辭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第九、十、十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辭職),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四、五屆國務院副總理(被免職).. * 遲浩田 上將 - 第十四(增補)、十五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八、九屆國務委員,第八(補任)、九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 * 曹剛川 上將 - 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屆國務委員、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 * 陳 希 - 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 * 陳全國 - 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 陳敏爾 - 第十九、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陳文清 -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 陳吉寧 -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陳慕華(女) - 第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五屆國務院副總理(改組去職),第五(改任)、六屆國務委員,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程子華 - 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五(增選)、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陳丕顯 - (1967年被關押審查,1975年恢復工作)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程 潛(民革) -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補選)、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任內逝世).. * 陳叔通(無黨派) - 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任內逝世).. * 蔡 暢(女) - 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辭職);李富春之妻.. * 楚圖南(彝族,民盟) - 第六(補選)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程思遠(無黨派) - 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曹 志 - 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成思危(民建) - 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陳至立(女) - 第十屆國務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陳昌智(民建) - 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陳 竺 院士(農工黨) - 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曹建明 - 第十一、十二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蔡達峰(民進) - 第十三、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陳俊生 - 第七、八屆國務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常萬全 上將 - 第十二屆國務委員 . * 蔡廷鍇(民革) - 第二(補任)、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任內逝世),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陳嘉庚(馬來西亞歸僑,無黨派) - 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陳再道 上將 - 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陳錦華 - 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陳奎元 - 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陳宗興(農工黨) -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陳 元 -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陳雲之子 . * 陳曉光(民盟) - 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陳 武(壯族) -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陳永貴 - 第十、十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辭職),第四、五屆國務院副總理(被解職).. * 陳伯達 -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被開除黨籍,以積極參加反革命集團罪、陰謀顛覆政府罪、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誣告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18年)第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常委,中央文化革命小組組長,第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被撤職).. * 陳希同 - (被開除黨籍,以貪汙罪、翫忽職守罪判處有期徒刑16年)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被撤職),第七屆國務委員.. * 陳良宇 - (被開除黨籍,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18年)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被停職) . * 成克傑(壯族) - (被開除黨籍,以受賄罪判處死刑)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被撤職).. == D == * 鄧小平 - (中共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1967年1月被打倒,1968年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73年3月恢復副總理職務,1976年4月政治局會議上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上恢復一切職務)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第七屆中共中央秘書長(重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補選),第八屆中央書記處總書記(新設、改組去職)、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被撤職),第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增補)、副主席(補選,被撤職、後復職),第十一屆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第十(增補)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被撤職、後復職),第十一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主席,第十二、十三屆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辭職),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增任),第一、二、三(被撤職、後復職)、四(被撤職、後復職)、五屆國務院副總理(辭職),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被撤職),第六(新設)、七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辭職),第五屆全國政協主席;鄧樸方之父.. * 董必武 - 第七、八、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1955年改設)、八屆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被解職),第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任內逝世),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第一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二、三屆國家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代主席(無法律任命),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鄧穎超(女) - 第十一屆中央紀委第二書記,第十一(增選)、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去職),第四(補選)、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六屆全國政協主席;周恩來之妻.. * 丁薛祥 - 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四屆國務院副總理 * 丁關根 - 第十三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增補),第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 段君毅 - 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 * 鄧力群 - 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 * 杜青林 - 第十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丁石孫(民盟、中共) - 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丁仲禮 院士(民盟) - 第十三、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鄧子恢 - (1962年因支援包產到戶的主張被當作“修正主義綱領”嚴厲批判,1981年被平反)第一、二屆國務院副總理(被免職),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戴秉國(土家族) - 第十一屆國務委員 . * 董其武 上將 - 第五(增選)、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之嶽外祖父.. * 鄧兆祥 海軍少將 - 第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丁光訓 主教(無黨派) - 第七(增選)、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董寅初(致公黨、民建) - 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董建華(香港) - 第十(增選)、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鄧樸方 -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鄧小平之子 . * 達賴喇嘛·丹增嘉措 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藏族,無黨派) - (1959年3月流亡印度)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被撤職) . == F == * 方 毅 - 第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一(重設)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五屆國務院副總理(改組去職),第五(改任)、六屆國務委員,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範長龍 上將 - 第十七(增補)、十八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二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 * 傅 鍾 上將 - 第十二屆中顧委常委(去職).. * 費孝通(民盟) - (1957年被劃為右派,1980年被平反)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傅鐵山 主教(無黨派) -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 * 傅作義(民革) - 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任內逝世),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G == * 耿 飈 - 第十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五屆國務院副總理(改組去職)、國務委員(改任),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郭金龍 - 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 郭聲琨 - 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二屆國務委員 . * 谷 牧 - 第十一(重設)、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去職),第四、五屆國務院副總理(改組去職),第五(改任)、六屆國務委員,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郭沫若 -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第一、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一、二、三、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甘 苦(壯族) - 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 * 顧秀蓮(女) -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高崇民(民盟、中共) - (1968年被逮捕)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任內逝世).. * 辜勝阻(民建) -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高雲龍(民建) - 第十三、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高 崗 - (1954年2月被批判,8月自殺身亡,1955年被定為“高饒反黨聯盟”,開除黨籍)第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內逝世),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增補)、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主任(任內逝世)、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被停職).. * 郭伯雄 上將 - (被開除黨籍、軍籍,以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軍銜)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十一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 == H == * 胡錦濤 - 第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總書記,第十五(增補)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六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主席,第十七屆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第九屆國家副主席,第十、十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第九(補任)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主席,第十一屆國家中央軍委主席 . * 華國鋒 -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被迫辭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第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主席,第十一屆中共中央主席(辭職)、副主席,第十(接任)、十一屆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辭職),第四屆國務院副總理、代總理、總理,第五屆國務院總理(辭職).. * 胡耀邦 - (1987年1月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被迫辭去中共中央總書記職務)第十一屆中央紀委第三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增選)、中共中央秘書長(重設)、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增選)、中央書記處總書記(重設)、中共中央主席(改選),第十二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改設,辭職)、中央書記處總書記(再設,辭職)、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內逝世).. * 賀 龍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1967年9月被立案審查,1974年9月恢復名譽,1982年10月徹底平反)第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重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增補),第一、二、三屆國務院副總理(被停職),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任內逝世).. * 黃 菊 - 第十四(增選)、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任內逝世),第十屆國務院副總理(任內逝世).. * 賀國強 - 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 . * 韓 正 - 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屆國務院副總理,第十四屆國家副主席 * 胡喬木 - 第八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第十一(重設)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三屆中顧委常委.. * 回良玉(回族) - 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十一屆國務院副總理 . * 胡春華 - 第十八、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三屆國務院副總理,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黃坤明 - 第十九、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何衛東 陸軍上將 -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四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 何立峰 -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四屆國務院副總理,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何長工 - 第十二屆中顧委常委(去職),第五(增選)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黃火青 - 第十二屆中顧委常委,第五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重設).. * 黃 鎮 - 第十二(增選)、十三屆中顧委常委(任內逝世).. * 黃 華 - 第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五(增任)屆國務院副總理(改組去職)、國務委員(改任),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黃克誠 大將 - (1959年廬山會議上被誣為“彭、黃、張、周反黨集團”,1977年恢復工作,1981年徹底平反)第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被撤職),第十一屆中央紀委常務書記、第十二屆中央紀委第二書記(去職).. * 何 勇 - 第十六、十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 . * 韓 光 - 第十二屆中央紀委常務書記(增選).. * 黃炎培(民盟、民建) -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副總理,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黃孟復之祖父.. * 何香凝(女,民革) - 第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二、三(增選)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廖承志之母,廖暉之祖母.. * 胡厥文(民建) - 第四、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胡愈之(民盟、中共) - 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五(增選)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韓先楚 上將 - 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 * 何魯麗(女,民革) - 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八(增選)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韓啟德 院士(九三學社、中共) - 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華建敏 - 第十屆國務委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郝明金(民建) - 第十三、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何 維(農工黨) -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韓杼濱 - 第九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 胡子昂(民建) - 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華羅庚 院士(民盟、中共) - 第六(增選)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胡 繩 - 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侯鏡如(民革) - 第七(增選)、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洪學智 上將·上將 - (1959年廬山會議上受牽連被下放工作)第七(增選)、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霍英東(香港) - 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胡啟立 -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被免去部分領導職務,復出後按副國級政治待遇)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增選),第十三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被免職)、中央書記處書記(被免職),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郝建秀(女) - 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黃孟復(民建、中共) - 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黃炎培之孫 . * 何厚鏵(澳門) - 第十一(增選)、十二、十三、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何報翔(民革) -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黃永勝 上將 -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被開除黨籍,以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罪、陰謀顛覆政府罪、誣告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18年)第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被撤職).. == J == * 江澤民 - (中共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第十三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總書記(改選),第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總書記,第十三(接任)、十四、十五、十六屆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辭職),第八、九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第七(接任)、八、九、十屆國家中央軍委主席(辭職).. * 賈慶林 - 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主席 . * 姜春雲 - 第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四(增補)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增任)屆國務院副總理,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江 華(瑤族) - 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四、五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 姬鵬飛 - 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辭職),第五(增任)屆國務院副總理(改組去職),第五(改任)、六屆國務委員.. * 蔣正華(農工黨) - 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蔣樹聲(民盟) -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吉炳軒 - 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賈春旺 - 第十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 季 方(農工黨、民盟) - 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經叔平(民建) - 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姜信治 -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蔣作君(致公黨) -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紀登奎 -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辭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後任正部級職務)第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十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辭職),第四、五屆國務院副總理(被免職).. * 江 青(女) -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四人幫”成員,被開除黨籍,以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罪、陰謀顛覆政府罪、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誣告陷害罪判處死緩)第九、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被撤職);毛澤東之妻.. == K == * 柯慶施 - 第八(增選)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內逝世),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一書記(重設,任內逝世),第三屆國務院副總理(任內逝世).. * 康世恩 - (1980年被記大過,1982年撤銷)第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五屆國務院副總理(改組去職),第五(改任)、六屆國務委員.. * 康克清(女) - 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朱德之妻.. * 康 生 - (死後被開除黨籍、撤銷悼詞,認定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骨灰遷出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增選),第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屆中共中央副主席(任內逝世),第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 == L == * 劉少奇 - (1968年10月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被冠以“叛徒、內奸、工賊”永遠開除出黨,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被全面平反)第七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屆中共中央副主席(被撤職),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第二、三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被撤職)、國防委員會主席(被撤職);王光英之妹夫.. * 李濟深(民革、致公黨) -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李沛瑤之父.. * 劉伯承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八(增補)、九、十、十一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西南行政委員會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增補),第二、三、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辭職),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 羅榮桓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第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內逝世),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檢察長、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增補),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任內逝世).. * 李先念 - 第八、九、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八(增選)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一屆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二、三、四、五屆國務院副總理(辭職),第六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重設),第七屆全國政協主席(任內逝世).. * 李富春 - 第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增選),第一、二、三屆國務院副總理(任內逝世);蔡暢之夫.. * 李 鵬 - 第十二(增選)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六屆國務院副總理、代總理,第七、八屆國務院總理,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 李瑞環 - 第十三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增補),第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九屆全國政協主席 . * 李克強 - 第十七、十八、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一屆國務院副總理,第十二、十三屆國務院總理.. * 慄戰書 - 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 * 李 強 - 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四屆國務院總理 * 劉華清 海軍少將·上將 - 第十三(增補)、十四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七(補任)、八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 李嵐清 - 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九屆國務院副總理 . * 李長春 - 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 羅 幹 - 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九屆國務委員 . * 劉雲山 - 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 . * 李 希 - 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 * 林伯渠 - 第七、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內逝世),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 * 李井泉 - (1967年被打倒,1971年恢復工作)第八(增選)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書記(重設),第十二屆中顧委常委(去職),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李德生 少將·上將 - (退休後按副國級政治待遇)第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屆中共中央副主席(辭職)、政治局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去職),第十二(增選)、十三屆中顧委常委.. * 廖承志 - 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內逝世),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何香凝之子、廖暉之父.. * 李鐵映 - 第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八屆國務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維漢之子 . * 李錫銘 - 第十三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劉 淇 - 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 劉延東(女) - 第十七、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一屆國務委員,第十二屆國務院副總理,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李源潮 - 第十七、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國家副主席 . * 劉奇葆 - 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李建國 - 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劉 鶴 - 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三屆國務院副總理 . * 李鴻忠 - 第十九、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劉國中 -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四屆國務院副總理 * 李幹傑 -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 李書磊 -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 陸定一 - (1966年被批鬥、關押,1975年被釋放,1979年被平反)第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被停職)、中央書記處書記(增選,被停職),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二、三屆國務院副總理(被停職),第五(增選)、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李維漢 - 第十二屆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任內逝世),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第五(增選)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李鐵映之父.. * 劉瀾濤 - (1967年被打倒,定為“六十一人叛徒集團”,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被平反)第八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重設),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中央人民政府華北行政委員會主席,第四、五(增選)、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李一氓 - (1968年被關押,1973年獲釋)第十二(增選)、十三屆中顧委常委(任內逝世).. * 羅瑞卿 公安軍大將 - (1965年被批判,1980年被平反)第八(增選)屆中央書記處書記(被停職),第二、三屆國務院副總理(被停職),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被停職).. * 劉寧一 - 第八(補選)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劉金國 - 第二十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四屆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 * 林 楓 - (1968年被逮捕,1972年被釋放,1977年被平反)第二、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廖漢生 中將(土家族) - (1967年被關押,1972年被釋放)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雷潔瓊(女,民進) - 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六(增選)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盧嘉錫 院士(農工黨) - 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七、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李沛瑤(民革) - 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被害);李濟深之子.. * 路甬祥 院士 - 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洛桑江村(藏族) -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李貴鮮 - 第七、八屆國務委員,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梁光烈 上將 - 第十一屆國務委員 . * 龍 雲(彝族,民革、民盟) - (1957年被劃為右派,1980年被平反)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被免職).. * 劉復之 - 第七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李四光 院士(蒙古族) - 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李燭塵(土家族,民建) - 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李德全(女,民革、中共) - 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劉 斐(民革、中共) - 第五(增選)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呂正操 上將 - (1967年被關押,1974年被釋放)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劉靖基(民建) - 第六(增選)、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羅豪才(新加坡歸僑,致公黨、中共) - 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廖 暉 - 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何香凝之孫,廖承志之子 . * 李兆焯(壯族) - 第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李 蒙(農工黨) - 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李金華 -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林文漪(臺盟) - 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厲無畏(民革) -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羅富和(民進) - 第十一、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李海峰(女) -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盧展工 - 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劉曉峰(農工黨) -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梁振英(香港) - 第十二(增選)、十三、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李 斌(女) -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劉新成(民進) -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李雪峰 - (1971年被審查,1973年被永遠開除出黨,1982年被平反)第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一書記(重設),第八(補選)、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被撤職),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李素文(女) - 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李尚福 陸軍上將 - 第十四屆國務委員(被免職) . * 林 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死於九一三事件,死後被開除黨籍,認定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第七(補選)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華中局/中南局第一書記,第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副主席(增選),第九屆中共中央副主席(任內逝世),第八(重設)、九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任內逝世),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增補)、中南行政委員會主席,第一、二、三屆國務院副總理(任內逝世),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任內逝世);葉群之夫.. * 李作鵬 中將 -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被開除黨籍,以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罪、陰謀顛覆政府罪、誣告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17年)第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被撤職).. * 令計劃 - (被開除黨籍,以受賄罪、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濫用職權罪判處無期徒刑)第十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被免職) . == M == * 毛澤東(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最主要締造者,中共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 - 第七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重設),第八、九、十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任內逝世),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第一屆國防委員會主席,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名譽主席(任內逝世);江青之夫.. * 馬 凱 - 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一屆國務委員,第十二屆國務院副總理 . * 孟建柱 - 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一屆國務委員 . * 馬興瑞 -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馬敘倫(民進、民盟) - (1970年被劃為右派,遭受批鬥)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繆雲臺(無黨派) - 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馬文瑞 - 第六(增選)、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茅以升 院士(九三學社、中共) - 第六(增選)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馬萬祺(澳門) - 第八、九、十、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毛致用 - 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馬 飈(壯族) - 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馬培華(民建) -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穆 虹 -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N == * 聶榮臻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第八(補選)、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去職),第八(重設)、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增補),第一(增任)、二、三屆國務院副總理,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辭職),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六(新設)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 倪志福 - 第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O == * 歐陽欽 - 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P == * 彭德懷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1959年7月廬山會議上被打為“彭德懷反黨集團”,免去部分職務、下放地方,文革中遭受嚴重迫害,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恢復名譽)第七、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西北行政委員會主席,第一、二屆國務院副總理(被撤職),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 * 彭 真 - (1966年5月被打倒,1979年2月被平反)第七屆中共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第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被停職),第八(被停職)、十一(增選)、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一、二、三、五(補選)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彭 衝 - 第十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重設),第五(補選)、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去職).. * 帕巴拉·格列朗傑 第十一世帕巴拉活佛(藏族,無黨派) - 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三、四、五、六、七、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彭珮雲(女) - 第八屆國務委員,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漢斌之妻 . * 彭清華 -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Q == * 喬 石 - 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增選),第十三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書記,第十三、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六(增任)屆國務院副總理,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 秦基偉 中將·上將 - 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三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國務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 * 錢其琛 - 第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增任)屆國務委員,第八、九屆國務院副總理.. * 錢昌照(民革) - 第五(增選)、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屈 武(民革、中共) - (1966年被以“裡通外國、反革命兩面派、包庇叛徒”批鬥,1968年入獄,1974年被釋放)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錢學森 院士 - 第六(增選)、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錢偉長 院士(民盟) - 第六(增選)、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錢正英 院士(女) - 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錢運錄 -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齊續春(滿族,民革) -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秦博勇(女,民建) -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秦 剛 - 第十四屆國務委員(被免職) . * 邱會作 中將 -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被開除黨籍,以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罪、陰謀顛覆政府罪、誣告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16年)第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被撤職).. == R == * 任弼時 - 第七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秘書長(任內逝世).. * 榮毅仁(民建、中共) - 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八屆國家副主席,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任建新 - 第十四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七、八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熱 地(藏族) -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芮杏文 -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被免職,後任正部級職務)第十三屆中央書記處書記(被免職).. * 饒漱石 - (1955年被定為“高饒反黨聯盟”,開除黨籍,判處有期徒刑14年)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一書記,中央人民政府華東行政委員會主席(去職).. == S == * 宋慶齡(女,民革、中共) -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第二、三屆國家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第一、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孫中山夫人.. * 宋 平 - 第十三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第六屆國務委員 . * 宋任窮 上將 - (1967年8月被打倒,1977年恢復工作)第八(補選)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共中央東北局第一書記(重設),第十一(重設)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去職),第十二(增選)、十三屆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去職).. * 蘇振華 海軍上將 - (1967年被關押批鬥,1972年恢復工作)第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內逝世).. * 孫春蘭 - 第十八、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三屆國務院副總理 . * 石泰峰 -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賽福鼎·艾則孜 中將(維吾爾族) - 第十、十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宋時輪 上將 - 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任內逝世).. * 粟 裕 大將(侗族) - 第十二屆中顧委常委(任內逝世),第五(補選)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沈鈞儒(民盟) -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一、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史 良(女,民盟) - 第五(補選)、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去職).. * 孫起孟(民建) - 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司馬義·艾買提(維吾爾族) - 第八、九屆國務委員,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盛華仁 - 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司馬義·鐵力瓦爾地(維吾爾族) -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桑國衛 院士(農工黨) -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沈躍躍(女) - 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宋 健 院士 - 第六(增任)、七、八屆國務委員,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諶貽琴(女,白族) - 第十四屆國務委員 * 沈雁冰(筆名茅盾) - 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沙千里(民建、民盟、中共) - 第五(增選)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孫曉村(民盟、民建) - 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蘇步青 院士(民盟、中共) - 第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孫孚凌(民建) - 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孫家正 -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蘇 輝(女,臺盟、中共) - 第十三、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邵 鴻(九三學社) - 第十三、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孫 健 - 第四屆國務院副總理.. * 孫政才 - (被開除黨籍,以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被撤職) . * 蘇 榮 - (被開除黨籍,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判處無期徒刑)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被免職) . == T == * 陶 鑄 - (1967年被打倒,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被平反)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重設),第八屆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增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增選),第三屆國務院副總理(被停職).. * 譚震林 - (1967年被打倒,1973年恢復工作)第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增選),第十二屆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任內逝世),第二、三屆國務院副總理(被停職),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田紀雲 - 第十二(增選)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增選)、十三、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六、七屆國務院副總理,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譚紹文 - 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內逝世).. * 譚 政 大將 - (1960年被批判,1966年被關押,1975年被解除監禁,1980年被平反)第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被撤職).. * 鐵木爾·達瓦買提(維吾爾族) - 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鐵 凝(女) -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唐家璇 - 第十屆國務委員 . * 滕代遠(苗族) - 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童第周 院士(民盟) - (1966年被批判,貶做衛生打掃,1970年恢復工作)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陶峙嶽 上將 - 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W == * 萬 裡 - 第十一(重設)、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十三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五(增任)、六屆國務院副總理,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 吳邦國 - 第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四(增補)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八(增任)、九屆國務院副總理,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 * 溫家寶 - 第十三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九屆國務院副總理,第十、十一屆國務院總理 . * 汪 洋 - 第十七、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二屆國務院副總理,第十三屆全國政協主席 . * 王滬寧 - 第十七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九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九、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四屆全國政協主席 * 尉健行 - 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四、十五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書記,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吳官正 - 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 . * 王岐山 - 第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第十一屆國務院副總理,第十三屆國家副主席;姚依林之女婿 . * 烏蘭夫 上將(蒙古族) - (1966年8月被軟禁,撤銷領導職務,1972年5月被解放)第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去職),第一、二、三屆國務院副總理(被停職),第四、五、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六屆國家副主席(重設),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布赫之父.. * 王 震 鐵道兵上將 - 第十一(增選)、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去職),第十二(增選)屆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第四、五屆國務院副總理(辭職),第七屆國家副主席(任內逝世).. * 韋國清 公安軍上將(壯族) - 第十、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去職),第四、五、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去職).. * 吳學謙 - 第十二(增選)、十三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六屆國務委員,第七屆國務院副總理,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王樂泉 - 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 王兆國 - 第十二(增選)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吳 儀(女) - 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九屆國務委員,第十屆國務院副總理 . * 王 剛 - 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王 晨 - 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王 毅 -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三屆國務委員 * 王漢斌 - 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七、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珮雲之夫 . * 王 平 上將 - (1967年被關押批鬥,1972年被釋放)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 * 王首道 - 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伍修權 - (1967年被關押,1975年恢復工作)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 * 王稼祥 - (1966年被打倒,1968年被隔離審查,1972年被解放,1979年被平反)第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 * 王任重 - (1967年被關押,1975年被釋放,1978年恢復工作)中共中央中南局第一書記,第十一(重設)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五(增任)屆國務院副總理(辭職),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王小洪 - 第二十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四屆國務委員 * 王鶴壽 - 第十二屆中央紀委常務書記、第二書記.. * -{王丙乾}- - 第六、七屆國務委員,第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王光英(民建) - (1966年被逮捕,1977年被釋放)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少奇之大舅哥.. * 吳階平 院士(九三學社、中共) - 第八、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烏雲其木格(女,蒙古族) - 第十、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王勝俊 - 第十一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萬鄂湘(民革) - 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王東明 - 第十三、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武維華 院士(九三學社) - 第十三、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王 芳 - 第七屆國務委員.. * 王忠禹 - 第九屆國務委員,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王 勇 - 第十二、十三屆國務委員,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吳政隆 - 第十四屆國務委員 * 衛立煌(民革) - 第二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任內逝世).. * 王崑崙(民革、中共) - 第五(增選)、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王恩茂 中將 - 第六(增選)、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汪 鋒 - 第六(增選)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萬國權(民建) - 第八(增選)、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王文元(九三學社) - 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王 選 院士(九三學社) - 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萬 鋼(致公黨) - 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王志珍 院士(女,九三學社) -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王家瑞 -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王正偉(回族) - 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王欽敏(致公黨) -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汪永清 -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王東峰 -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王光謙 院士(民盟) -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汪東興 少將 -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辭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第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一屆中共中央副主席(辭職).. * 吳 德 - (1980年2月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辭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第十、十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辭職),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辭職).. * 吳桂賢(女) - 第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第四屆國務院副總理(辭職) . * 魏鳳和 火箭軍上將 - 第十三屆國務委員 . * 王洪文 -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四人幫”成員,被開除黨籍,以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罪、陰謀顛覆政府罪、策動武裝叛亂罪、反革命傷人罪、誣告陷害罪判處無期徒刑)第十屆中共中央副主席(被撤職).. * 吳法憲 中將 -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被開除黨籍,以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罪、陰謀顛覆政府罪、誣告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17年)第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被撤職).. == X == * 習近平 - 第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增補),第十八、十九、二十屆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第十一屆國家副主席、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補任),第十二、十三、十四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家中央軍委主席;習仲勳之子 * 徐向前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第八(補選)、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去職),第八(增補)、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增補),第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五屆國務院副總理(辭職),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六(新設)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 許世友 上將 - 第九、十、十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二屆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任內逝世).. * 習仲勳 - (1962年定為“利用小說進行反黨”,被審查、關押、監護前後長達16年,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徹底平反)第十一(增選)、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去職),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二屆國務院副總理,第五(補選)、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習近平之父.. * 謝 非 - 第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內逝世),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 * 許其亮 空軍上將 - 第十七(增補)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八、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二、十三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 * 蕭 克 上將 - (1958年被以“教條主義”批判,定為反黨宗派活動,1987年正式徹底平反)第十二、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五(增選)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蕭勁光 海軍大將 - 第十二屆中顧委常委(去職),第五(補選)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許德珩(九三學社、中共) - 第四、五、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四、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許嘉璐(民進) - 第九、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向巴平措(藏族) -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肖 捷 - 第十三屆國務委員,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雪克來提·扎克爾(維吾爾族) -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謝覺哉 - 第二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肖 揚 - 第九、十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 徐 冰 - 第四屆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任內逝世).. * 蕭 華 上將 - (1967年被關押,1975年恢復工作)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徐匡迪 院士 - 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夏寶龍 -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鹹 輝(女,回族) -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謝富治 上將 - (死後被開除黨籍、撤銷悼詞,認定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骨灰遷出八寶山革命公墓)第八(補選)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內逝世),第三屆國務院副總理(任內逝世).. * 徐才厚 上將 - (被開除黨籍、軍籍,取消軍銜,被調查期間病亡)第十六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六(增補)、十七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補任)、十一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 Y == * 葉劍英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第八(增選)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補選)、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十一屆中共中央副主席,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85年去職),第八(增補)、九、十、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去職),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增補),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第六(新設)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辭職),第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之父,鄒家華之岳父.. * 楊尚昆 - (1966年5月被打倒,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被平反)第八屆中央書記處候補書記(被停職),第十二、十三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二屆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第十三屆中共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第一副主席,第五(補選)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六(新設)、七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第七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楊白冰之兄.. * 俞正聲 - 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二屆全國政協主席 . * 姚依林 - 第十一(重設)、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去職),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委員,第十三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五(增任)、六、七屆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之岳父.. * 餘秋裡 中將 - 第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重設),第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四、五屆國務院副總理(改組去職),第五(改任)屆國務委員.. * 楊得志 上將 - 第十一(重設)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三屆中顧委常委.. * 楊汝岱 - 第十三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楊白冰 上將 - (1966年被逮捕,1975年解禁)第十三(增補)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楊尚昆之弟.. * 楊潔篪 - 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二屆國務委員 . * 楊曉渡 - 第十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三屆國家監察委員會主任(新設) . * 尹 力 -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袁家軍 -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楊 勇 上將 - 第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任內逝世).. * 尤 權 - 第十九屆中央書記處書記 . * 楊明軒(民盟) - 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 * 嚴濟慈 院士(九三學社) - 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葉 飛 上將(菲律賓歸僑) - 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嚴雋琪(女,民進) - 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楊靜仁(回族) - 第五(增任)屆國務院副總理(改組去職),第五(去職)、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楊秀峰 - 第三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被停職),第五(增選)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楊易辰 - 第六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應 勇 - 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楊成武 上將 - (1968年被逮捕,1974年恢復工作)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葉聖陶(民進) - 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葉選平 - 第七(增選)、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葉劍英之子.. * 楊傳堂 -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楊 震(農工黨) -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閻明覆 -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被免職,後任正部級職務)第十三屆中央書記處書記(被免職),第七屆全國政協副主席(被免職) . * 楊 晶(蒙古族) - (嚴重違紀,被予留黨檢視一年、行政撤職處分,降為正部長級)第十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國務委員(被撤職) . * 葉 群 - (死於九一三事件,死後被開除黨籍,認定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第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任內逝世);林彪之妻.. * 姚文元 -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四人幫”成員,被開除黨籍,以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罪、陰謀顛覆政府罪、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誣告陷害罪判處有期徒刑20年)第九、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被撤職).. * 姚連蔚 - (被開除黨籍,免於起訴)第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被停職).. == Z == * 周恩來 - 第七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屆中共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屆中共中央副主席(任內逝世),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二、三、四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任內逝世),第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二、三、四屆全國政協主席(任內逝世);鄧穎超之夫.. * 朱 德 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第七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書記(1949年新設),第八屆中共中央副主席,第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任內逝世),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第一屆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第二、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一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康克清之夫.. * 張 瀾(民盟) - 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張梅穎之祖父.. * 朱鎔基 - 第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七(增任)、八屆國務院副總理,第九屆國務院總理 . * 張德江 - 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一屆國務院副總理,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 * 趙樂際 - 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九屆中央紀委書記,第十九、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 * 曾慶紅 - 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屆國家副主席 . * 張高麗 - 第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二屆國務院副總理 . * 張聞天 - (1959年7月廬山會議上被批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彭德懷反黨集團”的重要成員,1972年恢復部分待遇)第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 張廷發 空軍少將 - 第十一、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去職).. * 鄒家華 - 第十四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七屆國務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增任),第八屆國務院副總理,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葉劍英之女婿 . * 張萬年 上將 - 第十四(增補)、十五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八(補任)、九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 張立昌 - 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 曾培炎 - 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國務院副總理 . * 張春賢 - 第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張又俠 陸軍上將 - 第十九、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十三、十四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 張國清 -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四屆國務院副總理 * 張勁夫 - 第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五(改組任命)、六屆國務委員.. * 張愛萍 上將 - (1968年被關押,1975年恢復工作)第十三屆中顧委常委,第五(增任)屆國務院副總理(改組去職),第五(改組後增任)、六屆國務委員.. * 張 震 中將·上將 - 第十四屆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第八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 * 趙洪祝 - 第十八屆中央書記處書記 . * 張治中(民革) - 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任內逝世).. * 周建人(民進、民盟) - 第三、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辭職),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張鼎丞 - 第一、二、三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1968年機構撤銷),第四、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辭職).. * 朱蘊山(民革、民盟) - 第五(補選)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任內逝世),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去職).. * 朱學範(民革) - (1967年被逮捕,1975年被釋放)第五(補選)、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周谷城(農工黨) - (1966年被當作反動學術權威遭到批鬥,關進“牛棚”,1968年被解放)第六、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周光召 院士 - 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周鐵農(民革) -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張 平 -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張寶文(民盟) - 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 鄭建邦(民革) -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張慶偉 -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 趙克志 - 第十三屆國務委員 . * 鄭天翔 - 第六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 周 強 - 第十二、十三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張 軍 - 第十三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第十四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 張思卿 - 第八屆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章伯鈞(民盟、農工黨) - (1957年被劃為右派,1958年被撤銷大部分領導職務)第二屆全國政協常務副主席(被停職).. * 張 衝(彝族) - 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莊希泉(新加坡歸僑,民盟、中共) - 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周培源 院士(九三學社、中共) - 第五(增選)、六、七、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周叔弢(無黨派) - 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趙樸初(民進) - 第六、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任內逝世).. * 朱光亞 院士 - 第八(增選)、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趙南起 上將(朝鮮族) - 第九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張克輝(臺盟、中共) - 第九、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張懷西(民進) - 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張梅穎(女,民盟) - 第十(增選)、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張瀾之孫女 . * 張榕明(女,民建) - 第十(增選)、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鄭萬通 - 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張慶黎 - 第十二、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周小川 -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 朱永新(民進) -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 趙紫陽 - (1989年6月中共十三屆四中全會上被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第十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委員、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增選),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代理總書記(推選),第十三屆中共中央總書記(被撤職)、中共中央軍委第一副主席(被撤職),第五屆國務院副總理(增任)、總理,第六屆國務院總理(辭職),第七屆國家中央軍委副主席(被撤職),第五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去職).. * 張春橋 -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四人幫”成員,被開除黨籍,以組織、領導反革命集團罪、陰謀顛覆政府罪、策動武裝叛亂罪、反革命宣傳煽動罪、誣告陷害罪判處死緩)第九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十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被撤職),第四屆國務院副總理(被撤職).. * 周永康 - (被開除黨籍,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故意洩露國家秘密罪判處無期徒刑)第十六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屆國務委員 . == 軍隊領導人(準國家級-大將+1983年以來的中央軍委委員) == ; 未曾擔任副國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 徐海東 大將-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增補),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 陳 賡 大將- 西南軍區副司令,雲南軍區司令,志願軍第三兵團司令兼政委,志願軍副司令、代司令兼代政委,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委,副總參謀長,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防部副部長,第一、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 張雲逸 大將- 華東軍區副司令,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廣西軍區司令兼政委,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 王樹聲 大將- 湖北軍區副司令、司令,中南軍區副司令,國防部副部長,總軍械部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二政委,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 許光達 裝甲兵大將- 解放軍第二兵團司令,甘肅軍區司令,裝甲兵司令兼政委,坦克學校校長、裝甲兵學院院長,國防部副部長,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 未曾擔任中央軍委委員的中央軍委副主席: * 現役軍人:張震、範長龍、何衛東 ; 曾擔任國家級副職領導職務的中央軍委委員: * 餘秋裡、楊得志、張愛萍、洪學智、劉華清、秦基偉、遲浩田、楊白冰、趙南起、張萬年、曹剛川、郭伯雄、徐才厚、梁光烈、常萬全、許其亮、張又俠、魏鳳和、李尚福 ; 未曾擔任國家級副職領導職務的中央軍委委員: * 于永波 上將- 第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八、九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主任 * 傅全有 上將- 第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八、九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總參謀長 * 王 克 上將- 第十四(增補)、十五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八(補任)、九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 * 王瑞林 上將- 第十四(增補)、十五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八(補任)、九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總政治部副主任、中央軍委紀委書記 * 廖錫龍 上將- 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十一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 * 李繼耐 上將- 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十一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總政治部主任 * 陳炳德 上將- 第十六(增補)、十七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補任)、十一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總參謀長 * 喬清晨 空軍上將- 第十六(增補)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補任)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空軍司令員 * 張定發 海軍上將- 第十六(增補)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補任)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任內逝世),海軍司令員 * 靖志遠 上將- 第十六(增補)、十七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補任)、十一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第二炮兵司令員 * 吳勝利 海軍上將- 第十七、十八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一、十二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 * 房峰輝 上將- (被開除黨籍、軍籍,以受賄罪、行賄罪、鉅額財產來源不明罪判處無期徒刑,取消軍銜)第十八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二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總參謀長、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 * 張 陽 上將- (自殺身亡,死後被開除黨籍、軍籍,取消軍銜)第十八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二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任內逝世),總政治部主任、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 * 趙克石 上將- 第十八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二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總後勤部部長、軍委後勤保障部部長 * 馬曉天 空軍上將- 第十八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二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空軍司令員 * 李作成 陸軍上將- 第十九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三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 * 苗 華 海軍上將- 第十九、二十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三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 * 張升民 火箭軍上將- 第十九、二十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三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軍委紀委書記 * 劉振立 陸軍上將- 第二十屆中共中央軍委委員、第十四屆國家中央軍委委員,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 ; 1982年,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大幅縮減成員規模;1983年,國家中央軍事委員會成立,其成員同中共中央軍委基本一致,此後的中央軍委委員均可稱軍隊領導人。 ; 1993年後,國家中央軍委成員、職務名稱同中共中央軍委完全一致。1988年重新實行軍銜制後,所有中央軍委委員均獲授、晉升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軍銜。 == 人數統計 == 按姓氏拼音(共483人):A:4 B:9 C:42 D:19 F:6 G:12 H:43 J:15 K:4 L:77 M:13 N:2 O:1 P:6 Q:13 R:6 S:30 T:11 W:59 X:22 Y:32 Z:57;準國家級軍隊領導人:24 ImageSize =width:auto height:333 barincrement:49 PlotArea =left:99 bottom:19 top:9 right:100 Period =from:0 till:80 TimeAxis =orientation:vertical ScaleMajor=unit:year increment:20 start:0 PlotData= color:yellow width:49 align:center bar:A bar:B from:8 till:9 text:1 bar:C from:38 till:42 text:4 bar:D from:15 till:19 text:4 bar:E bar:F bar:G from:11 till:12 text:1 bar:H from:35 till:43 text:8 bar:J from:13 till:15 text:2 bar:K from:3 till:4 text:1 bar:L from:58 till:77 text:19 bar:M from:12 till:13 text:1 bar:N from:1 till:2 text:1 bar:O bar:P from:4 till:6 text:2 bar:Q from:12 till:13 text:1 bar:R from:4 till:6 text:2 bar:S from:27 till:30 text:3 bar:T from:10 till:11 text:1 bar:W from:47 till:59 text:12 bar:X from:20 till:22 text:2 bar:Y from:28 till:32 text:4 bar:Z from:46 till:57 text:11 color:green width:45 align:center bar:PLA from:0 till:24 text:24 color:pink width:49 align:center bar:A from:0 till:4 text:4 bar:B from:0 till:8 text:8 bar:C from:0 till:38 text:38 bar:D from:0 till:15 text:15 bar:E from:0 till:0 text:0 bar:F from:0 till:6 text:6 bar:G from:0 till:11 text:11 bar:H from:0 till:35 text:35 bar:J from:0 till:13 text:13 bar:K from:0 till:3 text:3 bar:L from:0 till:58 text:58 bar:M from:0 till:12 text:12 bar:N from:0 till:1 text:1 bar:O from:0 till:1 text:1 bar:P from:0 till:4 text:4 bar:Q from:0 till:12 text:12 bar:R from:0 till:4 text:4 bar:S from:0 till:27 text:27 bar:T from:0 till:10 text:10 bar:W from:0 till:47 text:47 bar:X from:0 till:20 text:20 bar:Y from:0 till:28 text:28 bar:Z from:0 till:46 text:46 == 參見 == * 黨和國家領導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元首列表 * 幹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行政級別 * 中華民國領導人列表 * China, PR
湘繡
湘繡起源於湖南省長沙民間刺繡,為以長沙市為中心的手工藝產品刺繡的總稱,屬中國十大名繡之一。根據考古發掘,湘繡在長沙最遲不晚於漢代,已有2000多年曆史。 ==主產地== 湘繡起源於長沙市轄的長沙縣。主要分佈於長沙河東一帶,主要分佈於長沙縣、望城縣霞疑鄉(今開福區新港鎮)和長沙縣、望城區其他地區。 ==湘繡特點== 湘繡材料由布料和繡線結合而成。布料多以純絲純色的硬緞、軟緞或透明紗,繡線為純絲絲線和絲絨線。 *傳統湘繡多以國畫為題材,現代湘繡取材較廣,如人物或肖像畫,因此成品與多稱沿用取自題材的稱謂,如屏風、掛屏、鳥獸圖、駿馬圖、山水畫,根據用途分,有裝飾品和日用品,如床上用品、服飾等等。湘繡色彩豔麗,圖案紋飾的裝飾性較強。圖案以畫稿為藍本,形象生動、逼真,質感強烈。手法上透過針法與絲絨線交錯使用,來表現物象的真實性和立體感;針法有70多種,一個繡品都是透過不少於七八種以上針法配以粗細、濃淡的各色的絲絨線繡制而成,如旋紋針、迴旋針、花遊針、齊毛針和摻針等針法,湘繡的如人物和肖像畫、鳥獸的神態惟妙惟肖。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湘繡名老藝人餘振輝(1913-1984)發明和完善了毛針法,使湘繡表現的獅、虎栩栩如生,成為中國四大名繡中獨有的著名針法。 *雙面繡,即在一幅布的兩面繡出兩個相同的圖案,畫面典雅,無任何針線痕跡,為湘繡極品。 ==歷史== 1972年,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了40件刺繡衣物和一幅鋪絨繡錦,這些繡品圖案多達10餘種,繡線有18種色相。長沙馬王堆刺繡的出土,標誌刺繡在湖南長沙至少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 *據清同治《長沙縣誌》載:“省會之區’,婦女工刺繡者多,事紡織者少,大家巨族或以錦鈿相尚。”沙坪(原長沙縣轄,現劃歸市區)和霞凝(原長沙縣轄,1977年成立望城縣,屬望城縣轄,現劃歸市區)一帶,是湘繡生產的傳統基地,多數農家婦女均以刺繡為業。 *湘繡一直是湖南的傳統出口產品,到1980年代末,繡工遍及湘繡產區。長沙市有有湘繡研究所,長沙市和長沙、望城兩縣從1950年代初相繼設立國有的湘繡生產廠。繡工除了比較集中的生產廠外,大部分分散在農村地區。在產區有相當多的農家女子精於湘繡,也是重要謀生手段和收入來源。 *1990年代以後,湘繡款式和產品由有實力的公司企業設計開發,設計開發和銷售由企業公司組織,除了要求較高的精品必須集中生產以外,大部分繡成品都是分發到各家各戶的繡工繡製出來的。 ==現狀== *2005年,中國文化部對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在網路上進行了公示,501項榜上有名,在中國的“四大名繡”中,惟獨有著2000多年曆史的湘繡意外落選震驚湖南。 *2006年1月,長沙市政府向呈報〈關於將湘繡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的請示函,補充了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著名作品及相關事件,如宋慶齡結婚用過的條屏及湖南湘繡城博物館收藏的清末著名湘繡大師胡蓮仙的湘繡《荷鶴圖》。 *2006年1月8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現任中國文聯黨組書記胡振民聽取了中國民協黨組書記白庚勝的彙報並接見了長沙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曾應明,批示將曾應明《絕不能讓“湘繡”這張國家級名片滑落》的報告轉呈文化部。曾應明返回長沙並立即提請湖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牽頭,在湖南省群眾藝術館召集了有5家湘繡企業和省、市兩級群眾藝術館領導參加的“申遺”座談會。為1月18日長沙市文化局牽頭組織的“申遺”協調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下,湘繡終於成為補錄的17個專案之一,國務院於6月2日予以公佈。 *2006年11月,由湖南省城鎮集體工業聯社主辦,湖南省工藝美術協會、長沙縣人民政府、湖南湘繡城共同承辦的首屆湖南工藝美術品博覽會在湖南湘繡城舉行.這是建國以來湖南首屆全省工藝美術品展示盛會。博覽會展示規模4000多平方米,設立了近200個展位,湘繡、菊花石雕、煙花、藝術陶瓷、木雕竹雕、工藝畫、金屬工藝、工藝服飾以及織錦、蠟染、扎染等湖南各地民族民間工藝美術精品近萬件在博覽會上與觀眾見面。“中國紅”杯工藝美術精品大獎賽頒獎,114件作品獲獎。 *2007年,湘繡作品奪得中國民間工藝最高獎第九屆山花獎, 實現該獎項設立以來全國刺繡類(蘇繡、湘繡、蜀繡、粵繡)零的突破。 *2009年,湘繡的傳承保護進一步引起國家重視,湖南湘繡城成為首家由中國文聯和中國民協正式授牌的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這也是湖南省唯一一家被正式授牌的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 ==資料來源== 報紙: 林俊: 《湘繡『改名』衝擊遺產名錄》 原載:長沙晚報 2006年2月7日 唐薇頻: 《長沙“三絕”令人叫絕》 原載: 長沙晚報 2006年10月29日 趙文健: 《他促湘繡“申遺”成功》 原載:長沙晚報 2006年6月11日 新浪新聞: 朱永華:《舒展湘繡的“表情” 》 ==參考文獻== ===來源書目=== * Category:中國刺繡 Category:湖南傳統手工藝 Category: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朱鎔基
朱鎔基(),字長庚朱天池 自求多福是祖訓 《南方週末》 張歡 2009年9月15日,湖南長沙人,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電機工程師及政治人物,原正國級領導人,畢業於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制造專業。曾任第十四、十五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92—2002)、國務院副總理(1991—1998)、國務院總理(1998—2003)等職務,是江澤民執政時期的第二位中央政府首腦。 朱鎔基出生於湖南長沙,是明朝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岷莊王朱楩的後裔,自幼父母雙亡,1947年於湖南省立第一中學(今長沙市第一中學)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制造專業。在清華期間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1948年12月參加工作,194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1年大學畢業後,進入當時的東北人民政府和國家計劃委員會工作,擔任副處長、領導秘書等職務。1958年起,在整風、反右、文革等陸續到來的政治運動中遭到衝擊,被開除黨籍。此後,朱鎔基擔任過國家計委業餘幹部學校教師、國民經濟綜合局工程師並被下放到湖北襄樊的“五七”幹校參加勞動,直至1975年回到北京,返京後,在石油工業部下屬企業從事技術工作。 1978年恢復黨籍後,先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及新設立的國家經濟委員會任職,官至國家經委副主任。1987年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江澤民於1989年升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朱鎔基兼任上海市委書記。1991年4月,任國務院副總理,並在1992年召開的中共十四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998年3月,接替十年任期屆滿的李鵬出任國務院總理,於2003年3月卸任後離休。此外,朱鎔基還擔任過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等職務。2003年退休後,生活低調,偶爾在國家重要會議和慶典場合以及高校露面。2009年起,陸續整理其擔任地方及國家領導職務期間回答記者提問和講話內容成書並出版《朱鎔基答記者問》。朱鎔基自幼酷愛京劇,退休後也為之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 朱鎔基是中國高層內部較為熟悉經濟工作的領導幹部,其在經濟領域工作逾半個世紀,經驗豐富,加上其思維敏銳、雷厲風行、敢言敢為和要求嚴格的特質與個性,使其主導的經濟工作多被高效推進並卓有成效,如80年代末期的上海浦東開發開放、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分稅制改革、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處理房地產泡沫和金融體制改革等。出任總理後,他推行國家行政部門精簡、國有企業改革、打擊走私等工作,並推動中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在位期間政府運轉高效,也因個別政策的施行造成巨量國有企業工人下崗近千萬計的人口生活艱辛;住房市場化、醫療市場化、教育產業化導致的住房難看病貴孩子上學貴;農民負擔在他當政期間普遍超重,甚至多地激起農民運動暴力抗爭,對社會形成一定負面影響,也使朱鎔基所領導的行政團隊受到指責。 == 生平 == === 早年經歷 === 1928年10月23日,朱鎔基出生在湖南省長沙縣安沙鎮和平村棠坡。 朱鎔基早年在朱氏家族興辦的時中學校讀書。1947年,朱鎔基自湖南省立第一中學畢業,在上海考入國立清華大學電機系。入學後便參加學生運動,先後出任班長、學生會主席。1948年12月參加了中共地下黨領導的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聯盟。1949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1年自清華大學電機系電機制造專業本科畢業,分配到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計劃處,擔任生產計劃室副主任。當時,計劃處處長先是柴樹藩,後是袁寶華。 1952年12月,東北人民政府撤銷後,作為100餘名“地方支援中央”的幹部之一,既懂經濟又有工作經歷的朱鎔基隨馬洪、安志文等人來到國家計委工作。在國家計委,朱鎔基起初擔任燃料動力局的組長,負責管電。1954年到工業綜合局擔任組長,負責綜合處工作。隨後任國家計委主任辦公室副處長,擔任國家計委副主任張璽的秘書。後來,因張璽患癌症,朱鎔基乃同時兼任國家計委機械工業計劃局綜合處負責人,擔任國家計委機械工業計劃局綜合處副處長。 === 反右運動 === 1957年,中國共產黨開展整風運動,實行“大鳴大放”,同事們說朱鎔基是國家計委黨組領導的秘書,一定要朱鎔基帶頭向黨組提意見,於是朱鎔基就在局裡講話3分鐘。1957年10月份以前,大家都認為朱鎔基提出的意見不錯,但到10月份以後,隨著反右運動的展開,大家說朱鎔基的意見要重新考慮,到1958年1月朱鎔基便被打成“右派”。但是,對朱鎔基的處理非常寬,他僅被撤銷機械工業計劃局綜合處副處長職務、行政降兩級、開除中國共產黨黨籍,下放農場勞動改造。 === 降職勞動 === 在1958年打成右派之後的一兩年內,朱鎔基任國家計委幹部業餘學校教員,教數理化。後來,朱鎔基恢復工作,在國家計委國民經濟綜合局工業處工作,擔任工程師,直到1969年。國家計委黨組始終沒有將朱鎔基下放。 從1970年至1975年,朱鎔基在設在湖北襄樊的國家計委五七幹校勞動五年。五七幹校是一個集體農場,處在農村,朱鎔基由此有了對農村的瞭解、對勞動的體會。在這五年內,朱鎔基種過小麥、棉花、水稻,放過牛、羊,養過豬,當過炊事員。 1975年後,朱鎔基回到北京,當時其關係仍在國家計委,但被分配至石油工業部管道局電力通訊工程公司工作,先後任辦公室副主任、副主任工程師。朱鎔基帶領一支徒工隊伍,從爬電線杆開始培訓,直到能夠安裝22萬伏高壓線和11萬伏變電站。這段時間有兩年多一點,使朱鎔基有了一點基層工作經驗。 === 平反覆職 === 1978年,馬洪要朱鎔基到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擔任研究室主任。不久,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夕,糾正了錯劃朱鎔基為右派的問題,同時恢復了朱鎔基的中國共產黨黨籍,恢復了朱鎔基的職務。這時,袁寶華擔任國家經委副主任,康世恩任主任,要朱鎔基回國家經委工作,因為國家經委實際是從國家計委分出設立。 1979年至1982年,朱鎔基任國家經委燃料動力局處長、綜合局副局長。1982年,新的國家經委成立後,朱鎔基開始擔任國家經委委員兼技術改造局局長。1983年,朱鎔基擔任國家經委副主任、黨組成員。1985年,擔任國家經委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直到1987年初赴上海任職。在國家經委工作期間,1984年出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 主政上海 === 1987年11月1日,朱鎔基在中共十三大上當選中共中央候補委員,同年12月調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1988年4月25日,任上海市市長。1989年8月,在江澤民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升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仍然兼任市長直至1991年上調北京任國務院副總理。 在任期間,他由於關注民生疾苦,強調幹實事不擺花架子,妥善解決了“菜籃子”、交通、住房三大民生工程,得到上海市民讚賞,同時,他倚重法制鐵腕治吏,重典治亂、高壓反貪,颳起“廉政風暴”;大刀闊斧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領導傳統工業“金蟬脫殼”“返老還童”;大膽推出財權、事權下放等一系列改革舉措,強力推行“一個機構、一個視窗、一個圖章”的“高效廉潔政府”人送外號朱一敲;堅持“上海經濟同世界經濟接軌”的理念,拍板籌建上海證券交易所,推動浦東開放開發。《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收錄了他在1989年六四民運時期的講話,當時朱鎔基聲稱上海不同於北京,拒絕出動軍隊避免矛盾激化。 受六四事件影響改革開放陷入停滯之時,朱鎔基頂住當時國內外的質疑改革的重重壓力,向鄧小平及中央努力推動浦東開發開放,並親自參與主持管理,因而贏得了廣泛的尊敬,也獲得了鄧小平的賞識。從1988年到1994年,鄧小平每年都帶家人到上海過春節,一共在上海過了7個春節。朱鎔基任內年年接待過(1988年到1991年)。1991年2月18日,農曆大年初四的上午,已經退休的鄧小平登上新錦江大酒店41層的旋轉餐廳,對身邊的朱鎔基說“希望上海人民思想更解放一點,膽子更大一點,步子更快一點”,即“三個一點”。 受到“三個一點”鼓舞,朱鎔基稱1991年是個“改革年”,還借用三國時期曹操的話說:“何以解憂,唯有改革。”為此,朱鎔基被保守派暗喻為“中國的戈爾巴喬夫”“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改革派”。中共上海市委機關報《解放日報》刊登一組署名“皇甫平”的評論,提出推進改革,實行市場經濟。這組評論的主要作者是周瑞金,支持者則是朱鎔基。 === 副總理任期 === 1991年4月8日,全國人大七屆四次會議補選朱鎔基為國務院副總理,併兼任國務院生產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成為副國級領導人。1992年1月至2月鄧小平南巡後,姓資姓社爭論中中共改革派的勝局已定。1992年6月,朱鎔基兼任國務院經濟貿易辦公室主任、黨組書記。1992年10月19日,時年64歲的朱鎔基在中共十四屆一中全會上從原來的中央候補委員跳過中央委員、直接晉升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五,成為正國級領導人,被視為破例提拔。 1993年3月29日,在全國人大八屆一次會議上,朱鎔基被任命為排名第一的國務院副總理兼任黨組副書記,負責國務院常務工作,協助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和國務院總理李鵬領導中國經濟決策。同年6月,兼任中國人民銀行行長,一直兼任至1995年6月。 ==== 清理三角債 ==== 1991年,剛就任副總理的朱鎔基趕赴東北三省,親自坐陣,現場清欠。他提出注入資金、壓貨掛鉤、結構調整、扼住源頭、連環清欠等一整措施,只用了26天,就基本解決糾結最深的"三角債"。 ==== 海南房地產泡沫 ==== 1993年下半年,一路高歌猛進的海南房地產熱開始了。6月23日,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朱鎔基發表講話,宣佈終止房地產公司上市、全面控制銀行資金進入房地產業。次日,國務院釋出《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意見》,銀根全面緊縮。 ==== 分稅制改革 ==== 1994年,朱鎔基一口氣推出財稅制度、金融體制、投資體制、企業制度、住房制度、物價體制六個方面的改革。財稅制度上推行「分稅制」,使中央取得財政收入的大部分,地方只拿到小部分。 ==== 金融體制改革 ==== 銀行改革的目的是使銀行不再是官員和官商的提款機,把銀行專業化,成立政策性銀行承擔政策貸款的任務,建立現代銀行制度。人民幣匯率和國內物價取消雙軌制,和市場接軌,消滅官員利用特權的尋租空間。這些強力推行改革使得朱鎔基在主管經濟的副總理之時,優秀的政績及強硬的作風,備受國內外讚揚,也就因此被冠以“經濟沙皇”的名號。 === 第九屆總理任期 === 1997年9月19日,69歲的朱鎔基在中共十五屆一中全會上連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黨內排名由第五上升為第三,僅次於江澤民和李鵬。1998年,朱鎔基兼任國家科技教育領導小組組長。1998年3月,朱鎔基在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接替十年任期屆滿的李鵬出任國務院總理,任至2003年3月,是江澤民任職中共中央總書記和第三代領導核心時的第二位政府首腦。1998年4月,兼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1998年5月兼任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主任。 朱鎔基在副總理和總理任內大力提拔具有金融才能的王岐山,先後任命他出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中國建設銀行行長、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等財經要職,被視為王岐山仕途上的一大恩師。除此之外,樓繼偉、周小川等一批有著真才實學和能力的官員均受到其提拔和重用。 ==== 金融危機 ==== ==== 九八抗洪 ==== 1998年夏季,中國長江流域氾濫,為中國帶來嚴重的損失。連日來持續的大雨令洪災更為嚴重,造成自1954年以來最大的洪水。共有29個省、市、自治區都遭受了這場災難,受災人數上億,4150人死亡,近500萬所房屋倒塌,2000多萬公頃的中國土地被淹,經濟損失達1,600多億人民幣。此次洪水暴露出許多水利工程質量低劣的“豆腐渣工程”,當時朱鎔基巡視發生水災的江西省九江市時,因九江新築的防洪大堤不堪一擊,被朱鎔基斥責並創造“豆腐渣工程”一詞,也引發了公眾對於“圍湖造田”等環境保護問題的討論。 ==== 廣信破產 ==== 1990年代中期開始,廣東國際信託逐漸進入還債的高峰期。1998年,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鎔基決定關閉廣東國際信託投資公司(GITIC)。 ==== 打擊走私 ==== 朱鎔基進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最大幅度的機構精簡,採取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透過政府舉債促進經濟的成長、增加公務員薪金等方法,使得中國經濟能夠在軟著陸後再度步入高速發展的軌道。任內大力打擊貪汙腐敗與走私活動,並親自督辦廣東湛江特大走私受賄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來最大的一起走私案遠華案(嫌疑主犯賴昌星)。 ==== 國企和機構改革 ==== 朱鎔基聲稱當時國有企業冗員過多、人浮於事、效率低下、浪費驚人、債臺高築、大量虧損,1996年四大國有銀行的壞賬加上逾期呆滯貸款佔貸款總額的70%左右,如果繼續為國企注資,金融系統會被拖垮。對此,朱鎔基繼續大刀闊斧地進行經濟體制改革和國務院體制改革。朱鎔基國企改革之後,開始大力支援更具有競爭力的國有企業,培養世界級的企業,如中石化,中國工商銀行等。 關於機構改革,1998年,朱鎔基在國務院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要求國務院總人數要減一半,副總理從6人減到4人,國務委員由8位減到5位,副秘書長由10位減到5位。國務院總人數要裁減一半。到1998年年底,國務院機關總人數由3.3萬人減至1.6萬多人。2000年又把10個國家局撤銷了9個。 ===== “抓大放小” =====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透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全會指出要對國企實施戰略性改組:“以市場和產業政策為導向,搞好大的,放活小的”。抓大方面,集中抓重點企業,將最大型、有競爭力的企業改組成企業集團,並將之置於國家控制下;中小企業則直接推向市場,將那些經營業績不好、非關支柱的地方中小型國有企業向民間出售,或予以破產。對關係國計民生的關鍵國有企業則給予重點扶持,指定寶鋼、海爾、江南造船、華北製藥、北大方正、長虹六家公司,力爭使它們在2010年進入“世界500強”。各省市也遵循中央的模式,各省紛紛開出自己的扶持名單,“世界五百強”成為國企彼此競爭的標竿。 ===== “公退私進” ===== 因為亞洲金融風暴日本、韓國奉行混合經營模式的企業相繼陷入困境,朱鎔基的改革開始轉為國有資本從紡織、家電、食品等一百多個競爭性領域中逐步退出,轉而在資源、能源、重化等戰略性部門形成主導和壟斷。 ===== “三年脫困” ===== 在1998年就任總理後,他提出“一個確保、三個到位、五項改革”的施政方針。一個確保,就是確保中國年經濟增長達到8%,通貨膨脹控制在3%之內,人民幣不貶值。三個到位,包括國有大中型企業脫困,金融系統改革,大幅削減政府規模,把四十個部委減為二十九個,人員減少一半。五項改革包括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投資融資制度,住房制度,醫療制度和財政稅收制度的改革。投資融資方面要減少政府審批,住房制度變福利分房為市場化的住房供應,財稅制度中要改革稅之外的額外費用。最後要把機構精簡和冗餘專案省下來的錢投資科研,實行科教興國。2002年,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一個確保、三個到位、五項改革”已經基本實現。 ===== “下崗大潮” ===== 在改善中國的貪汙和國營企業低效率的同時,也出現一些對朱鎔基擔任總理期間的部分政策有異議的反思聲音香港媒體評論朱鎔基功過 【大紀元3月5日訊】。質疑主要在於幾個方面:其國企改革辭退大批國有企業工人,他們下崗失業,致使下崗工人有“朱嘴一張,工人下崗”的說法。高等教育產業化高校擴招,導致大學生過剩就業困難。楊繼繩認為朱鎔基基本是計劃經濟思想,國家經濟的思想比較嚴重。但無論如何,朱鎔基任總理期間,中國的物質財富和生產能力趨於充足,中國歷史上數千年未得到解決的饑荒和物資匱乏得到解決,同時,這段時間也是中國社會矛盾較為緩和的時期,通貨膨脹消失,甚至曾出連續兩年的物價下降的情況,這在中國是罕見的。有一些人認為,在朱鎔基卸任後,朱鎔基時代三大改革所積累下的財富卻在溫家寶任職總理期間被耗盡。 ==== 中國入世 ==== 1999年11月15日,經過了六天六夜的艱苦談判,中美簽署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2001年12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是第143個成員。 ==== 臺灣問題 ==== 1999年4月,朱鎔基出訪美國,在和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的記者會中被問到美軍對兩岸關係的影響,兩岸統一要不要有時間表,願不願意訪問臺灣?朱回答「關於中國對臺灣統一的政策,我們國家主席有作非常明確的宣告,這一點我想不用我再來說了。我們從香港回歸祖國就可以看到中國嚴格的在那個地方實行 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我想全世界的人民都承認這一點。而我們對臺灣的政策,比這個寬鬆得多,也就是說,我們允許臺灣保留自己的軍隊,而且我們也準備讓臺灣的首腦到中國的中央政府來當副首腦,能不能當正首腦呢?我就不清楚了,因為我想大概沒有人會投他的票。」 2000年3月15日,即臺灣新一屆總統選舉三天前,朱鎔基在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以罕見的嚴厲措辭回答新加坡《聯合早報》記者周瑞鵬的提問,並以此警告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等人: ==== 香港問題 ==== 2002年3月中,朱鎔基在全國人大閉幕的國務院總理記者會上談及香港,他指出:「沒有任何一個大城市,在近期以內能夠超過香港,這一種不可替代的優勢地位,我相信一定能夠克服當前所面臨的暫時的經濟困難,對此我們是有信心的。[...]但香港的優勢還未完全發揮。[...]今後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我想香港的地位應該作一些調整,但是我始終堅信,香港的優勢還沒有完全的發揮,將來的地位是不可限量的。」朱鎔基並說中央有關官員已經與香港方面進行磋商怎樣幫助香港,隨著中國加入了世貿,機遇將更多,他相信香港仍然能夠保持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 2002年11月19日,朱鎔基首度以國務院總理身份訪問香港。當時董建華政府對產業轉型苦無良策,而SARS疫情在11月16日剛從廣東爆發,朱鎔基特地脫稿演講,被視作為香港回歸打氣,他的發言在後來屢被重提。朱鎔基指出: === 退休生活 === 2002年11月15日,74歲的朱鎔基在中共十六屆一中全會後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並在2003年3月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後卸任國務院總理,正式退休。退休後他很少在公眾場合露面,以不談工作為原則。也終於有時間和精力研習自己的畢生興趣——京劇和二胡演奏。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唱戲和拉京胡上,據說其唱老生非常專業。 2009年9月,《朱鎔基答記者問》一書正式出版發行。10月1日,朱鎔基以黑西裝、白襯衣、黑領帶、黑墨鏡的裝束出席了建國60週年大慶閱兵式。 2011年4月11日,《朱鎔基答記者問》的英文版在倫敦舉行首發式。前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為此書作序。首發式上播放了朱鎔基的英文講話。他說自己一生堅持講真話,並回顧了他治理通貨膨脹,實現軟著陸,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推動改革的經濟成就。不過並未提到其他的改革內容。4月22日,朱鎔基返回母校清華大學,並於其曾任院長的經管學院出席活動。其間一反9年來不評論時政的態度:不僅調侃了現行的審查制度和宣傳制度,號召講真話,講實話,還高調批評現行教育制度、譴責大學假論文、基礎教育不足等問題;反駁了稅收政策制約地方財政的說法;並針對億元汽車事件表態,稱不主張花那麼多錢補貼汽車產業。期間還向同學們贈送《朱鎔基講話實錄》一書的樣書和《中國農民調查》,稱希望同學們用事實去對照書中講法,看後者講得究竟對不對。朱鎔基說,希望大家看看“我這十幾年說的是胡話,真話,還是老實話”。9月8日,《朱鎔基講話實錄》一書在中國大陸統一上市,該書收入了朱鎔基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總理期間的重要講話、談話、文章、信件、批語等348篇,照片272幅,批語、書信及題詞影印件30件,從各個方面翔實記錄了朱鎔基領導中國經濟的歷程,內容涉及中國財稅體制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國有企業改革、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應對亞洲金融危機衝擊、治理通貨膨脹等經濟社會各領域重大問題。不僅是讀者深入瞭解朱鎔基經濟社會管理思想、領導風格、個人魅力和心路歷程最全面的讀本,也是讀者回顧和解讀中國經濟發展歷程和基本規律的一部豐富史料。《朱鎔基講話實錄》英文版紐約首發 ,亞太日報,2013年9月10日據悉,該書收錄的收錄文稿、內部講話多數首次公開。香港鏡報披露朱鎔基的私下談話,顯示朱鎔基這次現身,是深思熟慮,意在迎擊中共內部“告別改革”的特殊利益集團。朱鎔基表示,現在有一股越來越大的力量,在攻擊、否定、疏遠和背離改革開放事業,藉此設定更大的政治、意識形態的阻礙來阻止改革,扭轉中國未來發展的方向。遠離改革甚至背離改革的傾向已十分明顯,說他們是反對改革的特殊利益集團是不為過的。朱鎔基說:“面對這個危險,我沒有理由沉默下去。” 2015年9月3日,參加了習近平主持的抗日戰爭70週年閱兵。 2017年10月18日,與江澤民等領導人一起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2018年10月12日,朱鎔基在釣魚臺國賓館會見了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 == 著作 == ;代表作 * 《在上海市九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的講話》(1988年4月25日) * 《在九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中外記者提問》(1998年3月19日) * 《會見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等時的談話》(1999年11月13日、15日) * 《關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的報告》2001年3月6日在九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 * 《充分利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機遇發展自己》(2002年2月24日) ;文集 * 2009年9月5日,《朱鎔基答記者問》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為4個部分,每部分按時間排序。第一部分,在九屆全國人大會議的5次記者招待會上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第二部分,接受外國記者採訪。第三部分,在境外發表演講並回答提問,是演講和答問的全文。第四部分,在出訪期間接受香港記者隨行採訪的部分內容。 * 2011年9月8日,《朱鎔基講話實錄》(共四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擔任國務院副總理(1991年4月至1998年3月)、國務院總理(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期間的重要講話、談話、文章、信件、批語等348篇,照片272幅,批語、書信及題詞影印件30件。 **第一卷為1991年5月至1994年7月,(任副總理,1993年3月起常務副總理) **第二卷為1994年8月至1997年12月, **第三卷為1998年3月至2000年6月,(任總理) **第四卷為2000年7月至2003年2月。 * 2013年8月12日,《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由人民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收錄了朱鎔基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間的重要講話、談話、信件等106篇。 == 捐款 == 2013年捐贈2000萬元人民幣版稅,用於設立湘西自治州義務教育學校特困學生的救助基金。據2014年10月釋出的胡潤慈善榜介紹,朱鎔基過去一年將其著書《朱鎔基講話實錄》和《朱鎔基上海講話實錄》所得版稅悉數捐贈於實事助學基金會,共資助2,398萬元。 == 家庭 == 朱鎔基祖籍鳳陽,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八子岷王朱楩後人,世居長沙安沙鄉棠坡。 * 祖父:朱訪緒,號荷生。 * 父親:朱寬澍,字希聖。朱鎔基是個遺腹子,父親在其出生前便已去世。 * 母親:張氏,在朱鎔基12歲時也病逝,後由五伯朱寬濤負責撫養。 * 妻子:勞安(1929年8月16日—)。 ** 女兒:朱燕來(1954年6月—)。 ** 兒子:朱雲來(Levin Zhu,1958年7月29日—)。 * 妻子勞安的哥哥:勞特夫。 == 參考文獻 == === 來源書目 === * == 外部連結 == * 朱鎔基著名講話合集(影片) * 共和國總理朱鎔基《南方週末》 朱鎔基 朱鎔基家族 Rongji Category:長沙人 Category:清華大學校友 Category: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校友 Category:中國共產黨黨員 (1949年入黨) Category:右派分子 Category: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 Category: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二屆學科評議組成員 Category: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5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 5 Category:第8屆國務院副總理 1 Category: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Category:中國共產黨第十四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Category:中國共產黨改革派 Category:經濟自由主義 Category:中華民國出生者 (1949年前)
印度尼西亞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IPA讀音:),通稱印度尼西亞,簡稱印尼,是位於東南亞的群島國家;由17,506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萬島之國」黃煥宗、孫福生,《中國大百科全書》-印度尼西亞歷史。。總人口超過2.7億,為世界上人口第四多的國家,也是人口數量最多的穆斯林國家。該國國體屬共和國,國會及總統皆由選舉產生。目前首都為雅加達,國界分別在新幾內亞島與巴布亞紐幾內亞、在帝汶島與東帝汶,以及在加里曼丹島與馬來西亞相接,另有新加坡、菲律賓及澳大利亞等國家隔海相望。印尼為東南亞國家聯盟創立國之一,且為20國集團成員國。在2017年,依國際匯率計算,該國為世界第16大經濟體,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則為世界第7大經濟體。 印尼群島自7世紀起即為重要貿易地區,古代王國三佛齊及之後的滿者伯夷曾與中國和印度進行貿易,當地統治者逐步吸收外國文化、宗教和政治型態,曾出現興盛的佛教和印度教王國。外國勢力因天然資源而進入印度尼西亞,穆斯林商人帶入伊斯蘭教,歐洲勢力則帶來了基督宗教,並於地理大發現後壟斷香料群島摩鹿加群島的貿易。在350年的荷蘭殖民統治時期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始告獨立,但獨立後仍面臨天災、貪汙、分離主義、民主化程序、經濟上劇變等挑戰,尤其在蘇哈托獨裁統治期間,該國貪汙腐敗嚴重、華人公民自由受到限制。 由於島嶼遍佈,印尼人分屬數百個不同民族及語言,最大的族群為爪哇族,並在政治上居主導地位。印度尼西亞國家格言「Bhinneka Tunggal Ika」(存異求同)闡明瞭多樣性及國家的型態。國家的天然資源豐富,但貧窮仍相當普遍。熱帶生態也支撐了當地旅遊業,並由於在世界各地有不少的印尼籍移工,所以國際交流程度不低。 == 名稱來源 == 印度尼西亞一詞源自希臘語的印度(Indus)及島嶼(nèsos),指印度各島。此名稱自18世紀即已存在,早於獨立的印度尼西亞。英國民族學家於1850年發表了「Indunesians」一詞,但其較偏好使用「Malayunesians」-指東印度群島及馬來群島的居民。在同篇期刊中,爾耳的學生則以「Indonesia」指東印度群島。但荷蘭學界不使用印度尼西亞(Indonesia)一詞,而使用馬來群島(Maleische Archipel)、荷蘭東印度群島(Nederlandsch Oost Indië)等,而東印度(Indië)、東方(de Oost)及群島(Insulinde)等詞也相當常見。 至1900年後,印度尼西亞一詞在荷蘭以外的學術圈已被廣泛使用,印度尼西亞國家主義團體也以該詞為政治主張。柏林洪堡大學的阿道夫·巴斯蒂安出版《Indonesien oder die Inseln des Malayischen Archipels》一書後,「印度尼西亞」的稱呼更被廣泛使用。為首位採用該詞的印度尼西亞學者,於1913年創設新聞局並命名為印度尼西亞新聞局(Indonesisch Pers-bureau)。 == 歷史 == === 史前時期 === 由化石及使用工具顯示直立人約在150萬至3.5萬年前生活於印度尼西亞群島,稱之為爪哇猿人。智人約於4.5萬年前進入該地區。於2011年在鄰國東帝汶發現遺跡,推測在4.2萬年前當地居民及有高超的航海技術;由於發現捕捉及食用大量深海魚如鮪魚,可能具備跨海至澳大利亞或其他島嶼的技術。 南島民族由臺灣移居東南亞,約於西元前2000年移入印度尼西亞,構成現代多數印度尼西亞人,且遍佈於群島,侷限了美拉尼西亞人分佈範圍,美拉尼西亞人僅分佈在印度尼西亞東部。最早於西元前八世紀具備理想的農業環境及掌握水田種稻,促使村莊、城鎮、及小型王國於西元1世紀興起。印度尼西亞航道的戰略重要性促進了島嶼間及國際貿易,包括於西元前數世紀時即建立與印度及中國間的貿易關係,貿易也在印度尼西亞歷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 古代社會 === thumb|left|雕刻於婆羅浮屠上的婆羅浮屠船,完成於西元800年。印度尼西亞舷外支架最早可能於1世紀起即遠達非洲東岸進行貿易。 早在前2世紀後半期,在印度尼西亞群島出現了最早的國家葉調。由於農業社會發展,於公元三至七世紀,印度尼西亞境內出現多小王國和部落,如達魯曼、訶陵和古泰等。這些古老王國與中國、印度甚至希臘間有貿易往來。在此時期,印度教已傳入印度尼西亞某些地區。 七至十一世紀,海上商業帝國室利佛逝由於貿易而興盛,而貿易也帶入印度教及佛教;於八至九世紀,阿拉伯人幾乎取代了印度的商業勢力。馬打蘭王國於達瑪旺沙(Dharmavamsa)在位期間曾對室利佛逝發動戰爭,而後室利佛逝對馬打蘭王國發動反擊。印度注輦王朝崛起,因貿易上與室利佛逝利益衝突加劇而在11世紀初襲擊室利佛逝,使室利佛逝逐步沒落,至十三世紀更面臨湄南河流域素可泰王國及東爪哇信訶沙裡的挑戰,最後室利佛逝於十四世紀末亡於滿者伯夷。八至十世紀間,爪哇島上的農業佛教國夏連特拉王國及印度教國馬打蘭王國在此期間歷經繁盛至沒落,留下了雄偉的遺跡如夏連特拉的婆羅浮屠及馬打蘭的巴蘭班南,十三世紀末十四世紀初,印度尼西亞歷史上的大帝國滿者伯夷在東爪哇建立,至加查·瑪達(Gajah Mada)統治時期,採行擴張政策,版圖包含現今大多數印度尼西亞及部分馬來西亞地區。鄭和下西洋曾經過印度尼西亞,並在馬六甲有外交活動。 雖然穆斯林商人於伊斯蘭時代初期即抵達東南亞,但跡象顯示穆斯林最早於13世紀居住於蘇門答臘北部,印度尼西亞其他地區逐步採行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在爪哇及蘇門答臘地區至16世紀末才成為優勢宗教。伊斯蘭教通常與已存在的文化及宗教綜攝並受之影響,伊斯蘭教的包容性使之在印度尼西亞的傳播具有優勢,此情形在爪哇最為顯著。 === 荷蘭殖民地時期 === 印度尼西亞人與歐洲人首次正規接觸始於1512年,由佛朗西斯科·施蘭(Francisco Serrão)帶領葡萄牙商人尋找並壟斷摩鹿加群島上的肉豆蔻、丁香及蓽澄茄等資源,隨後荷蘭商人也到印度尼西亞。荷蘭於1602年成立荷蘭東印度公司,並成為歐洲位於印度尼西亞的主要勢力,曾遭遇印度尼西亞人民武裝抗爭,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800年破產解散,荷蘭政府續而成立荷屬東印度接管印度尼西亞殖民地。 在多數殖民統治期間,荷蘭在海岸堡壘以外的控制力相當薄弱,直到20世紀初期荷蘭統治範圍才擴張至今日印度尼西亞的版圖。第一次世界大戰完結之後,當地人開始爭取自治。雖然在印度尼西亞獨立戰爭時內部政治、社會、宗派分歧,但印度尼西亞人團結一致爭取獨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1942年日本入侵印度尼西亞,荷屬東印度戰役爆發,3月日軍佔領荷屬東印度全境,印度尼西亞進入印度尼西亞日治時期。最初日本推行「三亞運動」,但並未獲得認同而告失敗;轉而拉攏國族主義及伊斯蘭力量。日本訓練了年輕人武裝,成為在獨立戰爭中的軍事力量,但戰後聯合國報告指出在日本統治時期有400萬人因飢荒及強制勞動而死亡。 === 獨立時期 ===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而盟軍東南亞戰區最高統帥路易斯·蒙巴頓命令日軍不得將權力交給印尼任何黨派。在日本投降僅兩天後,深具影響力的印尼領導人蘇卡諾宣佈印尼獨立,並出任總統職務。1945年9月29日,依據波茨坦會議決定,同盟國派出英國登陸印度尼西亞接受當地日軍的投降,1946年11月下旬,英國軍隊從印度尼西亞完全撤出。而荷蘭軍則在10月中重返印度尼西亞,在1947年1月,荷蘭軍攻擊了東面爪哇。同年7月21日,12萬的荷蘭軍在印度尼西亞全境進攻,宣稱其為恢復殖民地秩序的「警察行動」(Aksi Polisionil)。印度尼西亞軍放棄了都市部,在農村部進行游擊戰。在1948年12月19日,荷蘭軍在印度尼西亞全境再次進攻,讓臨時首都日惹陷落,並逮捕蘇卡諾、哈達等共和國領袖。荷蘭當局則試圖重建政權,但面對國際壓力及譴責,且與印度尼西亞戰爭消耗了荷蘭的經濟,衝突於1949年12月結束,荷蘭宣佈印度尼西亞獨立(不包括荷屬新幾內亞,該地區由於1962年的《紐約協定》及1969年《自由選擇法》而併入印度尼西亞)。 自建國後,蘇卡諾一直藉由平衡軍方反對勢力及印度尼西亞共產黨維持其權力。1965年9月30日印度尼西亞發生了“九·三〇”事件,部分印度尼西亞軍方高層意圖推翻蘇加諾政權,後事情敗露被處決,軍事強人蘇哈託鎮壓叛軍後掌握大權,此後蘇哈托組織部隊進行反共清洗和推翻蘇加諾,印度尼西亞共產黨策動政變而受重創,包含華人和印尼共產黨員在內約有50萬人受害。1967年2月,蘇加諾被解除總統頭銜,蘇哈托出任代理總統。1968年,軍隊司令蘇哈托正式出任總統一職。 蘇哈託提出「新秩序」,這是為與前任總統蘇卡諾的“舊秩序”(Orde Lama)有所區別而使用的政治語言,然而具有獨裁傾向的「新秩序」被指責用以貪汙及壓制反對勢力。1975年,印尼強行入侵東帝汶,並在佔領時期進行了許多大屠殺,造成數十萬人死亡。蘇哈托統治期間,蘇哈托家族在印尼壟斷了四分之三的國家經濟。1999年美國《時代》週刊報道說,蘇哈托及其家族非法聚斂了數百億美元的資產,其中150億美元藏匿在海外。 1997年,印尼於亞洲金融風暴經濟遭受重創,引發大規模對「新秩序」政策的不滿,並引發大規模排華動亂,,結束32年獨裁執政,政治意識形態也重新洗牌。1999年,東帝汶舉行公投決定獨立,也結束了25年來印度尼西亞備受國際譴責的軍事佔領。蘇哈託下臺後,民主化進一步鞏固,包括地區自治,並於2004年進行首次總統直選。政治及經濟上不穩定、社會動盪、貪汙延滯了民主化程序,但於近年來經濟情況有所好轉。雖然在不同宗教及種族間尚稱和諧,但仍有各教派間的不滿及暴力事件發生。與亞齊分離主義的衝突也於2005年告一段落。 == 政府及政治 == 印度尼西亞為總統制共和國,採行單一制,政治權力集中於中央政府。自1998年蘇哈託下臺後,印度尼西亞政治及政府結構歷經大幅變革。人民協商會議進行了4次對於1945年憲法的修正案,調整了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結構,修憲主要關於削弱總統權力、議會改革、國民教育、民族文化等議題。 === 行政 === 總統為印度尼西亞國家元首、最高行政首腦和武裝部隊最高統帥,並得直接領導內閣、有權單獨頒佈政令和宣佈國家緊急狀態法令,對外宣戰或媾和等。在經歷了蘇哈托的新秩序時代後(Orde Baru),印度尼西亞在2004年舉行了首次總統、副總統直接選舉,由蘇西洛當選。總統任期5年,可以連任一次。在地方首長方面,人民可以選舉市長和省長級別官員。 === 立法 === 昔日印度尼西亞最高政府權力機構為人民協商會議,有權制定、修改與頒佈憲法和國家總方針政策,選舉總統,副總統,監督和評價總統執行國家大政方針情況和在總統違背憲法時對其進行彈劾或罷免 。在蘇哈托時代,人民代表會議和人民協商會議名義上雖為民選,但實際上仍受統治者操縱。但經過第四次修憲,此機構不再為最高權力機構。其職能大大削減為純粹的國家立法機關(與行政和司法機關平起平坐)。人民協商會議由575名人民代表會議(Dewan Perwakilan Rakyat,DPR)議員及136名地方代表會議(Dewan Perwakilan Daerah,DPD)議員所組成,任期5年,其結構改為類似於西方大多數國家的兩院制。 人民代表會議除了享有一般的立法權之外,還行使國家財政預算(總統提出)審理權及對各種法律實施的監督權,以比例代表制選出代表,每五年進行一次選舉,自1998年改革以來,人民代表會議在政府內的重要性也有所提升。地方代表會議則享有與地方有關的各種稅收提案權。 === 司法 === 司法機構方面,設有地方法院(Pengadilan Negeri)、高等法院(Pengadilan Tinggi)及最高法院(Mahkamah Agung),訴訟案件先經地方法院審理,最高法院為最終審法院並審查案件。另外設有商事法院處理破產方面案件;地方行政法院(Pengadilan Tata Negara)處理針對政府於行政法上的救濟案件;憲法法院(Mahkamah Konstitusi)則處理法律合憲性、政黨解散等;宗教法院(Pengadilan Agama)負責伊斯蘭教法的案件整理。 === 政黨 === 蘇哈託統治時期限制新政黨的設立,並解散了大多數蘇卡諾時期的政黨,於1975年透過政黨法後,僅保留建設團結黨(Partai Persatuan Pembangunan,PPP)、印尼民主黨(PDI)、專業集團黨(Partai Golongan Karya,Golkar)三個政黨,至哈比比上臺後開放黨禁。在人民代表會議中主要的政黨有民主黨(Partai Demokrat,PD)、專業集團黨、鬥爭民主黨(Partai Demokrasi Indonesia Perjuangan,PDI–P)、福利公正黨(Partai Keadilan Sejahtera,PKS)、國民使命黨(Partai Amanat Nasional,PAN)、建設團結黨、民族復興黨(Partai Kebangkitan Bangsa,PKB)等 。伊斯蘭性質的政黨仍具有一定影響力,其中傳統的伊斯蘭政黨得票率有所下降,而新成立的伊斯蘭政黨得票率增加,但就1999年、2004年、2009年大選結果顯示伊斯蘭政黨整體的得票率逐次減少。 == 外交及軍事 == === 國際關係 === 蘇卡諾時期採行獨立自主和積極不結盟的對外政策,並反對帝國主義,曾與馬來西亞關係緊張。至蘇哈託時期開始與西方國家在經濟及政治上合作。印度尼西亞與周邊亞洲國家關係密切,為東南亞國家聯盟及東亞峰會創立會員國。於1990年起恢復由於肅清共產黨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中斷的外交關係。印度尼西亞自1950年起為聯合國會員國,亦為不結盟運動及伊斯蘭會議組織會員國,也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及世界貿易組織。曾經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會員國,由於不再是石油淨出口國而於2008年底退出該組織,2016年1月重新加入該組織,2016年12月又退出該組織。印度尼西亞自1966年起接受發展與人道援助,資金主要來自美國、西歐、澳大利亞及日本。 印度尼西亞政府協助其他國家逮捕及起訴與爆炸案相關的激進伊斯蘭主義及基地組織成員。於2002年在巴厘島庫塔發生傷亡最慘重的爆炸案。因爆炸案而受他國發布旅遊警示則重創了印度尼西亞的旅遊業及外商投資前景。 === 軍事 === 印度尼西亞國民軍兵力約30萬人,由陸軍(TNI–AD)、海軍(TNI–AL)及空軍(TNI–AU)組成,國防預算於2006年時約為國內生產總值的4%。在1998年蘇哈託下臺後的改革中,軍方在國會中不再有保障席次,但政治上仍有一定影響力。 在亞齊及巴布亞省的分離運動造成軍事衝突,軍事鎮壓引發反人權行為的爭議。自由亞齊運動與印度尼西亞軍方進行了30年的遊擊戰後,雙方終於在2005年簽署停戰協議。自蘇西洛上任後,巴布亞地區施行有象徵意義但不完善的地方自治法,相關報告指出暴力衝突及侵害人權事件有所減少。 == 行政區劃 == 印度尼西亞一級行政區分34個省、2個特區和1個首都地區,二級行政區為縣(kabupaten)及市(kota),縣及市下再分鄉(或稱區,kecamatan),鄉以下再分村(desa或kelurahan)。新修正的地方自治法於2001年開始施行,第二級行政區成為地方自治權力的實體,係因中央政府認為為民眾提供服務為下級政府,非上級機構,省政府僅代表中央政府監督縣及市政府,如此規定因縣及市地少人薄,能夠減少分離主義並脫離共和國。村級行政區與居民日常生活關係最為密切。 亞齊特區、雅加達、日惹特區、巴布亞省、西巴布亞省、中巴布亞省、和在立法及地方自治上較其他省份有更大的許可權,如亞齊有制定獨立法規之許可權,曾於2003年制定伊斯蘭教法;日惹為印度尼西亞獨立戰爭的根據地,日惹蘇丹於戰爭中表現積極,因而未廢除日惹王國,而改制為日惹特別行政區。巴布亞過去稱伊裡安查亞,於2001年獲自治地位,日後從該省拆分出的新省份也都具有相同地位。雅加達則為首都特別行政區。 位置 省級行政區 首府 蘇門答臘(Sumatera) 亞齊特區 (Aceh) 班達亞齊 蘇門答臘(Sumatera) 北蘇門答臘省(Sumatera Utara) 棉蘭 蘇門答臘(Sumatera) 西蘇門答臘省(Sumatera Barat) 巴東 蘇門答臘(Sumatera) 廖內省(Riau) 北乾巴魯 蘇門答臘(Sumatera) 廖內群島省(Kepulauan Riau) 丹戎檳榔 蘇門答臘(Sumatera) 佔碑省(Jambi) 佔碑市 蘇門答臘(Sumatera) 邦加-勿裡洞省(Bangka-Belitung) 邦加檳港 蘇門答臘(Sumatera) 南蘇門答臘省(Sumatera Selatan) 巨港 蘇門答臘(Sumatera) 明古魯省(Bengkulu) 明古魯市 蘇門答臘(Sumatera) 楠榜省(Lampung) 班達楠榜 爪哇島(Jawa) 萬丹省(Banten) 西冷 爪哇島(Jawa) 雅加達首都特區(Jakarta) 雅加達 爪哇島(Jawa) 西爪哇省(Jawa Barat) 萬隆 爪哇島(Jawa) 中爪哇省(Jawa Tengah) 三寶瓏 爪哇島(Jawa) 日惹特區(Yogyakarta) 日惹 爪哇島(Jawa) 東爪哇省(Jawa Timur) 泗水 小巽他群島又稱努沙登加拉(Nusa Tenggara) 峇裡省(Bali) 丹帕沙 小巽他群島又稱努沙登加拉(Nusa Tenggara) 西努沙登加拉省(Nusa Tenggara Barat) 馬塔蘭 小巽他群島又稱努沙登加拉(Nusa Tenggara) 東努沙登加拉省(Nusa Tenggara Timur) 古邦 加里曼丹(Kalimantan) 西加里曼丹省(Kalimantan Barat) 坤甸 加里曼丹(Kalimantan) 中加里曼丹省(Kalimantan Tengah) 帕朗卡拉亞 加里曼丹(Kalimantan) 南加里曼丹省(Kalimantan Selatan) 馬辰 加里曼丹(Kalimantan) 東-{}-加里曼丹省(Kalimantan Timur) 沙馬林達 加里曼丹(Kalimantan) 北加里曼丹省(Kalimantan Utara) 丹戎施樂 蘇拉威西(Sulawesi) 北蘇拉威西省(Sulawesi Utara) 萬鴉老 蘇拉威西(Sulawesi) 哥倫打洛省(Gorontalo) 哥倫打洛市 蘇拉威西(Sulawesi) 中蘇拉威西省(Sulawesi Tengah) 帕盧 蘇拉威西(Sulawesi) 西蘇拉威西省(Sulawesi Barat) 馬穆朱 蘇拉威西(Sulawesi) 南蘇拉威西省(Sulawesi Selatan) 望加錫 蘇拉威西(Sulawesi) 東南蘇拉威西省(Sulawesi Tenggara) 肯達裡 馬魯古群島(Maluku) 北馬魯古省(Maluku Utara) 特爾納特,2010年遷索菲菲(屬蒂多雷群島市) 馬魯古群島(Maluku) 馬魯古省(Maluku) 安汶 新畿內亞(Papua) 巴布亞省(Papua) 查亞普拉 新畿內亞(Papua) 西巴布亞省(Papua Barat) 馬諾誇裡 新畿內亞(Papua) 中巴布亞省(Papua Tengah) 納比雷 新畿內亞(Papua) (Papua Pegunungan) 瓦梅納 新畿內亞(Papua) (Papua Selatan) 馬老奇 特區 1999年10月4日分離自馬魯古省 2000年10月4日分離自西爪哇省 2000年11月21日分離自南蘇門答臘省 2001年2月16日分離自北蘇拉威西省 2003年11月分離自巴布亞省 2004年7月1日分離自廖內省 2004年10月5日分離自南蘇拉威西省 2012年10月25日分離自東-{}-加里曼丹省 2022年7月25日分離自巴布亞省 == 地理 == 印尼群島分佈於北緯6度、南緯11度,東經95度至141度之間,赤道貫穿全境,東西達5,300公里,南北約2,100公里,位居亞洲大陸及澳洲間,為太平洋、印度洋間要衝,在全球戰略上居重要地位。印度尼西亞約由17,508個島嶼組成,其中6,000個有人居住,較大的島嶼有爪哇島、蘇門答臘島、婆羅洲(印尼稱加里曼丹島,島上有部分地區屬馬來西亞及汶萊)、新幾內亞島(島上有部分地區屬巴布亞紐幾內亞)及蘇拉威西島,島群大致上可分為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摩鹿加群島及巴布亞四部分,首都雅加達位於爪哇島上,為印度尼西亞最大城市,其他主要城市有泗水、萬隆、棉蘭及三寶瓏。 印度尼西亞全國面積為,為世界上面積第16大的國家,人口密度為134人/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9位,爪哇島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島嶼,該島人口密度達940人/平方公里。巴布亞省的查亞峰為全國最高點,蘇門答臘的多巴湖為最大湖泊,最長河流為位於加里曼丹的卡普阿斯河。 === 自然災害 === 印度尼西亞位居太平洋板塊、歐亞大陸板塊、印度-澳洲板塊的交界帶(環太平洋火山帶),因而印度尼西亞具有眾多火山且地震發生頻繁,全國至少有150座活火山(一說有127座活火山),包括於19世紀毀滅性爆發的喀拉喀托火山及坦博拉火山,而多巴超級火山於7萬年前曾經爆發,為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爆發之一,並造成全球性災難。近期地震災難如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即在北蘇門答臘造成約167,736喪生及2006年5月爪哇地震等。但火山灰肥沃土壤對於農業有相當貢獻,並支援爪哇島及峇釐島高密度的人口。 === 氣候 === 印度尼西亞地處赤道周邊,大部分屬熱帶雨林氣候,由於季風而降水有季節變化,平地年雨量介於1,780–3,175毫米,山區最多可達6,100毫米,山區以蘇門答臘、西爪哇、加里曼丹、蘇拉威西、巴布亞西部為最高;濕度一般而言相當高,平均約80%;年溫差小,雅加達日均溫介於26至30℃。 === 生態 === thumb|極危物種蘇門達臘猩猩,為印度尼西亞特有的猿 印度尼西亞地處熱帶,加上面積、群島地形因素,而得以支援世界第二高的生物多樣性,僅次於巴西,動植物混和了亞洲及澳大拉西亞品種。巽他陸棚上的島嶼(蘇門答臘、爪哇、婆羅洲和巴釐島)曾與亞洲大陸相連,而有許多亞洲動物相,如虎、犀牛、猩猩、亞洲象及豹等,曾大量棲息於東至巴釐島的區域,但現今數量及棲息地已大幅減少。森林覆蓋率約60%。在蘇門答臘及加里曼丹以亞洲物種佔優勢;爪哇島面積較小且人口密度高,大多數森林因人類居住及農業開墾而被砍伐。蘇拉威西、努沙登加拉、摩鹿加等地長期與大陸分離,演化出特殊的動植物物種;巴布亞的特有種與澳大利亞較為相近。 印度尼西亞的特有種數量僅次於澳大利亞,棲息於印度尼西亞的1,531種鳥類及515種哺乳類特有種中分別佔36%及39%。印度尼西亞海岸線長約54,716公里,存在海洋及海岸多種生態系,如沙灘、沙丘、河口灣、紅樹林、珊瑚礁、海草、泥灘及潮間帶等生態系。印度尼西亞東部位於珊瑚大三角(Coral Triangle)的範圍內,該區域約有1,650種珊瑚魚。英國自然學家阿爾弗雷德·華萊士提出分隔亞洲及澳洲物種間的隱形界線,即華萊士線,該界線大致沿著巽他陸棚邊緣,於加里曼丹及蘇拉威西間,於小巽他群島位於峇釐島及龍目島間的龍目海峽,該線以西為亞洲生物相,以東為澳洲生物相。在《馬來群島》一書中,華萊士即描述這區域物種相當豐富。該線以東至新幾內亞一帶即稱之為華勒斯生態區(Wallacea)。 === 環境問題 === 印度尼西亞大量人口及快速工業化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由於政府貧困且依賴資源開發,因而環境問題不受重視。相關問題包括大規模森林開伐(大多數為非法)、森林大火引發遍及西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的霾害、過度捕撈海洋資源等;快速都市化及經濟發展造成空氣汙染、交通堵塞、水資源、垃圾及廢水處理等問題。森林砍伐及泥炭地破壞使印度尼西亞成為世界溫室氣體排放第三大國。棲息地破壞威脅到原生及特有種生物生存,包括國際自然保護聯盟認定的140種哺乳類動物,15種極危物種受到威脅,包括長冠八哥、蘇門達臘猩猩、爪哇犀牛等。種植棕櫚為森林開伐的主因,約有1800萬公頃的土地由森林改種種棕櫚,種植棕櫚需重新分配土地並改變當地自然生態,但正確經營能為地方帶來財富,不過錯誤的經營將破壞生態且造成社會衝突。 == 經濟 == 印度尼西亞是發展中國家,甚至可説是較為貧窮。歷史背景與南亞洲各地一樣,產業結構落後,國內工業欠發達。初期,印度尼西亞透過開發石油和其它資源,實現了糧食自給和生產自立。印度尼西亞經濟上由私人部門及政府共同主導,屬混合經濟。印度尼西亞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及20國集團成員國,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國際匯率)為8,456.80億美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509美元,以購買力平價則為4,666美元,印度尼西亞人均所得在1995年已突破1,000美元,後經亞洲金融風暴的打擊,曾短暫退至500美元以下,但2000年以來穩步成長,至2010年已約達3,000美元、外債比率約為21.6%。印度尼西亞經濟以2010年的資料分析國民生產總值,工業佔了46.4%,其次是服務業(37.1%)和農業(16.5%)。但在國民就業結構中,服務業自2010年起是印度尼西亞最多人從事的產業,佔48.9%,其次為農業(38.3%)和工業(12.8%),而農業則是過去數世紀最多人從事的產業。 於1960年代,由於政治不穩定、政府經驗不足、經濟國家主義導致嚴重貧窮飢荒。於1960年代蘇卡諾下臺時,經濟相當混亂,年通貨膨脹率達1,000%、出口緊縮、基礎建設不足、工廠僅達最低產量,投資更是微乎其微。而蘇哈託的「新秩序」也為降低通貨膨脹率、穩定貨幣、重組外債、吸引外商投資等帶來一定的解決模式。印度尼西亞曾經為東南亞唯一的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而1970年代石油價格上漲因而獲取大量出口收入,並於1968年至1981年平均年經濟成率達7%;於1980年代末期進行進一步改革後,外資湧入印度尼西亞,主要為出口導向製造業,於1989年至1997年間平均年經濟成率亦超過7%,印尼前景美好,被譽為亞洲四小虎。 至1990年代末的亞洲金融危機和接二連三的天災與排華運動,使印度尼西亞遭到重大損失,印尼盾由2,600印尼盾兌換1美元貶至14,000換1美元的低點,經濟衰退了13.7%,之後則穩定在8,000至10,000印尼盾換1美元,爾後有短暫且重要的經濟復甦,但經濟改革遲緩及貪汙減緩了經濟完全恢復的速度。透明國際發布的貪汙感知指數,印度尼西亞的排名始終在100名外。自2007年起,隨著銀行部門及國內消費改善,年經濟成長率達6%,在2008至2009年的經濟衰退中並未再遭受如1997年的經濟嚴重衰退,印度尼西亞在環球金融危機中仍表現強勢,於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成長了6.5%,於同年回復了於1997年被降級的投資評級,但於2010年,仍有13.3%的人口居於貧窮線之下,且失業率達7.1%。 印度尼西亞於海外工作的勞工約600萬人,其中以在馬來西亞及沙烏地阿拉伯最多,分別有220萬及150萬人,海外勞工於2010年匯款約70億美元回印度尼西亞。部分城市如雅加達、泗水、萬隆等大都市,建設完善。印度尼西亞都市十分先進,許多國際廠牌到印度尼西亞設廠與開設精品店,也有許多國際知名百貨公司(如:SOGO、屈臣氏、家樂福等),但國家仍存在政府機關貪汙、國土過大導致貧富差距與基礎建設低劣等問題。 === 對外貿易 === 根據世界貿易組織資料,印度尼西亞出口值於2010年居世界第27位,較前一年上升三位。印度尼西亞主要出口市場(2011年)為日本(16.6%)、中國(11.3%)、新加坡(9.1%)、美國(8.1%)、韓國(8.1%),進口至印度尼西亞分別為中國(14.8%)、新加坡(14.6%)、日本(11%)及韓國(7.3%)。印度尼西亞擁有豐富天然資源,包括石油、天然氣、錫、銅及黃金。主要進口品為機械裝置、化學製品、燃料、食品。出口品則有石油、天然氣、電力裝置、合板、橡膠及紡織品。 === 勞動力輸出 === 根據媒體調查,印尼每年有大量勞動人口輸出至臺灣及香港等地區從事勞力密集產業。 == 交通 == thumb|200px|right|從蘇臘巴亞遠眺蘇臘馬都大橋 印度尼西亞公路總長437,759公里,其中258,744公里為鋪面道路,城市有公共汽車,連線泗水及馬都拉島的蘇臘馬都大橋為印度尼西亞最長的橋梁;於爪哇、馬都拉島及蘇門答臘島建有鐵路,其中爪哇島的鐵路路線最為密集,鐵路總長5,042公里,其中565公里完成電氣化,水路交通如島際、遠洋及內河運輸等在國內交通相當重要,主要港口包括丹絨不錄(雅加達)、丹絨佩拉(泗水)、三寶瓏、馬辰、巨港、望加錫、潘薑(楠榜)等。 印度尼西亞是萬島之國,因此擁有676座機場,國營航空公司嘉魯達印尼航空有33條國內及18條國際航線,另一家國營航空麥巴迪航空則以國內線為主,另有數十多傢俬營航空公司,國際機場也有直航至許多國家,但首都雅加達的交通十分混亂。 ===高鐵=== 印尼高速鐵路的計劃於2015年7月公佈。這個印尼首條高鐵的路線連線首都雅加達和西爪哇省的城市萬隆,全長150公里,並有可能再延長至印尼第二大城,東爪哇省的泗水。 == 人口 ==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印度尼西亞有2.376億人口,為世界第四人口大國,人口成長率為1.9%,全國有58%的人口居於爪哇島,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島嶼。雖於1960年代起已實施家庭計劃,但2020年及2050年人口分別將達2.65億及3.06億人。 === 民族 === 印度尼西亞約有300多個民族及742種語言及方言。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為南島語族後裔,所使用的語言可追溯至發源於臺灣的原始南島語系,另一個較大族群為美拉尼西亞人,居住於印度尼西亞東部。爪哇族為最大族群,佔印度尼西亞42%的人口,在政治及文化上皆居優勢地位,巽他族、馬都拉族及馬來族為最大的非爪哇族群,印度尼西亞華人則是具有影響力的少數族群,僅佔3%的人口,但國家大多數商業及財富都由印度尼西亞華人掌控,但此情況也造成許多負面觀感,並發生針對華人的種族屠殺。印度尼西亞人對國家的認同感體現在強烈的地區身分上。社會整體尚屬和諧,惟社會、宗教及族群上的緊張曾引起暴力行為。 === 語言 === 印度尼西亞官方語言為印度尼西亞語,為由通用於廖內群島、柔佛和麻六甲海峽的馬來語為基礎所發展的語言,基本詞彙與語法結構和馬來語相同。學校內廣泛教授印度尼西亞語,因此幾乎所有印度尼西亞人皆能說印度尼西亞語,在商業、政治、國家媒體、教育及學術等各方面。印度尼西亞語的概念由國家主義者於1920年代提倡,於獨立宣言中明訂為官方語言並定名為Bahasa Indonesia。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至少都能使用數百種方言及地區語言中的一種,且通常為母語。由於爪哇族為最大族群,因此爪哇語為最廣泛使用的方言。而在巴布亞,在270萬人口中即有超過270種的巴布亞及南島語系語言。 === 宗教 === 印度尼西亞無國教,但規定公職人員不可以自認無宗教信仰,一定要信仰宗教(潘查希拉,印度尼西亞建國五項原則,第一條),不然將被視為赤色分子(共產主義為無神論者,在印度尼西亞,共產黨、共產主義等相關行為是非法的)。 雖然印度尼西亞憲法明定宗教自由,但政府僅承認6種宗教:伊斯蘭教、基督新教、天主教、印度教、佛教及孔教(儒教)。印度尼西亞雖然不是伊斯蘭國家,但為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國家,根據2000年人口普查,86.1%人口信奉伊斯蘭教。大多數穆斯林屬遜尼派,基督宗教約佔9%,印度教3%,佛教、儒教和原始拜物教約佔2%,大多數印度教徒為巴釐島人,大部分佛教徒為華人。雖然印度教及佛教為少數宗教,但皆深深影響印度尼西亞的文化;由於穆斯林商人的影響,伊斯蘭教最初於13世紀於北蘇門答臘流行,至16世紀成為今日印度尼西亞各地區的優勢宗教;天主教則由早期葡萄牙殖民者及傳教士傳入;而新教則於荷屬東印度時期由荷蘭信義宗與歸正宗傳教士傳入。大多數印度尼西亞人,如爪哇阿邦安、巴釐印度教徒及達雅基督教徒,較少注重宗教正統性,而常與當地風俗及信仰綜攝。 === 教育 === thumb|200px|印度尼西亞國家大學 印度尼西亞義務教育為9年,即小學與初中,未來將延伸至高中;但其義務教育的參與度仍有待進一步提高,且初中生入學後無法堅持到畢業的學生比例不低,甚至有不少人也無法完成小學學業。人民識字率為92.6%。印度尼西亞學制為學前教育即幼稚園2年。初等教育,即小學6年。中等教育分為初中3年及高中3年,共6年;初中有普通初中與職業初中兩種,高中亦有普通高中與職業高中兩種。高等教育即大學5年。學校分為公、私立兩類,公立學校在中小學比例較高,而私立學校在幼稚園及大學較多。全國共有小學約15萬所,中學3萬餘所,國立大學77所,私立大學1300餘所。著名大學有雅加達的印度尼西亞大學、日惹的加查馬達大學、泗水的艾爾朗卡大學、萬隆的班查查蘭大學、登巴薩的勿達雅納大學及烏戎潘當(望加錫)的哈沙努丁大學等。 === 都市 === 印度尼西亞都市人口占佔總人口約44.6%,都市人口年增率約1.7%。最大城市雅加達人口超過900萬人,包括城市周邊的雅茂德丹勿(Jabodetabek)地區人口則超過2,800萬人,雅加達為印度尼西亞政治、文化、交通及工商業中心,中央政府機構、國會、各國駐印度尼西亞大使館、多數外商辦事處等皆設於雅加達。 == 文化 == 印度尼西亞國內有超過300個種族,每個種族都有其不同文化,且有數個世紀的歷史,並受到印度、阿拉伯、中國、馬來及歐洲文化影響。傳統爪哇及巴釐舞蹈包括婆羅門教、印度教文化及印度神話的觀點。印度尼西亞建築風格受印度建築影響最深,但也不乏中國、阿拉伯及歐洲建築風格的影響。 === 體育 === 印度尼西亞體育一般而言以男性比賽為主,觀眾常參與非法簽賭、下注。羽毛球及足球為最熱門的體育活動,印度尼西亞國家羽毛球隊自1949年起在27屆湯姆斯杯羽球賽中獲13次冠軍,於羽球在1992年後成為奧運專案後亦取得許多獎牌,在尤伯杯也曾獲3次冠軍;藤球為傳統運動之一。 2018年8月18日,雅加達和巨港與萬隆聯合舉辦了第18屆亞運會。 === 飲食 === 印尼料理是世界上最多樣化,最有活力,最豐富多彩且充滿濃鬱風味的料理之一。 各地飲食稍有不同並發展出許多地區性料理,以當地物產與飲食文化為基礎,加上外來飲食文化的影響,例如印度、中東、中國和歐洲的影響。主食為稻米,搭配肉類和蔬菜。香料、椰漿為常用的食材,烹煮方式以煎、炸、烤等方式為主。 一些受歡迎的料理,如Nasi goreng(炒飯)、Gado gado(沙拉)、Sate(烤肉串)和Soto ayam(雞湯),遍佈全國各地,被認為是國家美食。2014年,旅遊部選擇Nasi tumpeng(塑形成圓錐狀並搭配多種配料的薑黃飯)作為官方的國家美食,稱其包含了各種烹煮傳統的多樣性。其他受歡迎的料理包括Rendang(仁當,一種類似咖哩但醬汁較少的印尼米南佳保料理或稱巴東料理),還有Dendeng(炸肉乾)和Gulai(一種類似咖哩的料理)。 另外有一種發酵食品Oncom,類似於Tempeh(天貝,一種豆類發酵食品),但使用不同食材(通常使用食品加工副產品,例如豆渣或榨油餅)和不同菌種製作,常見於西爪哇。 === 藝術 === 印度尼西亞傳統音樂打擊樂器居重要地位,各部族的音樂通常與舞蹈相關,甘美蘭為印度尼西亞好傳統音樂風格,在外來文化影響下,發展出與外來音樂結合的風格如格朗章(Kroncong)、當杜特(Dangdut)等。現代音樂曲風大致以搖滾、藍調、流行、節奏藍調為主。由於語言及文化相近,印度尼西亞的音樂在馬來西亞、汶萊及新加坡等周邊國家相當普及。 印度尼西亞舞蹈歷史悠久,形式多元、豐富,各部族、地區的舞蹈各具特色。風格上,爪哇、巴釐的舞蹈悠慢、細膩,蘇門答臘較為熱情、輕快,加里曼丹相對較為粗獷、簡單。 在戲劇方面,以哇揚戲(Wayang Kulit)最流行,「哇揚」一詞在爪哇語意為影子,哇揚戲主要指皮影戲,而另有以人演出的人哇揚及操縱木偶的木偶哇揚。皮哇揚及人哇揚多取材自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及《羅摩衍那》;而木偶哇揚以伊斯蘭教傳教故事為主。 蘇卡諾執政時期印度尼西亞管制外國電影進口,於蘇哈託執政時也對電影進行審查。印度尼西亞電影工業在1980年代達到高峰,但至1990年代初期即大幅衰退。於2000年至2005年間,印度尼西亞 電影數量穩定成長。 === 文學 === 印度尼西亞最早的文學屬民間口頭文學,包括民間傳說、神話故事、動物故事、民歌及民謠等,保有長久的口頭傳統,有助於儲存自身文化及發展特色。古典文學形式相當多樣,如每首4句的詩歌「板頓」(pantum)、傳記體「希卡雅特」(Hikayat)及長敘事體詩「沙依爾」(Syair)等。現代文學中,包括描述荷蘭殖民地情形的荷蘭作家穆爾塔圖裡和無產階級作家及印度尼西亞著名小說家普拉姆迪亞·阿南達·杜爾等。 === 媒體 === 過去於蘇加諾主政時期,設有資訊監管部門控制國內媒體及限制外國媒體,蘇加諾下臺後,該機構被廢除,媒體自由也有顯著提升。電視市場除國營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電視臺外,另有10家全國性商業電視公司及數家地區性電視公司;廣播方面有國營的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廣播電臺,另有100個地方政府廣播電臺及400多個私營廣播電臺。報紙以天主教界主辦的《羅盤報》(Kompas)發行量最高,另有《社會使者報》、《獨立報》等,英文報方面有《雅加達郵報》、《印度尼西亞時報》、《印尼觀察報》等,中文報有《國際日報》、《千島日報》、《印尼商報》、《新生日報》、《和平日報》、《世界日報》等。 === 建築 === 由於印度尼西亞位處赤道,氣候濕熱,許多建築物不建邊牆,助於通風及散熱,用以遮陽及擋雨的屋頂使用的材料相當多樣,在農村使用木板片、棕櫚或泥製瓦片,城市則採用紅瓦片。宗教建築以佛教的婆羅浮屠(前世界七大奇景)和印度教的普蘭巴那最為著名,兩者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列的世界文化遺產。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書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刊物 * * * * * * * * * * * * * * * * * == 外部連結 == ; 政府 * 印度尼西亞政府 * 印度尼西亞國家秘書處 * 統計資料中心 ; 概況 * * 印度尼西亞(UCB圖書館政府資訊) ; 地圖及衛星照片 * 地理座標: * * Google地圖 * Category:亞洲島國 Category:跨大陸國家 I 前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天體物理學
天體物理學(),又稱天文物理學,是研究宇宙的物理學,這包括星體的物理性質(光度,密度,溫度,化學成分等等)和星體與星體彼此之間的互動作用。應用物理理論與方法,天體物理學探討恆星演化、恆星結構、星際物質、宇宙微波背景、太陽系的起源和許多跟宇宙學相關的問題。由於天體物理學是一門很廣泛的學問,天文物理學家通常應用很多不同的學術領域,包括力學、電磁學、統計力學、量子力學、相對論、粒子物理學以及原子分子與光物理學等等。由於近代跨學科的發展,與化學、生物、歷史、計算機、工程、古生物學、考古學、氣象學等學科的混合,天體物理學目前大小分支300—500門主要專業分支,成為物理學當中最前沿的龐大領導學科,是引領近代科學及科技重大發展的前導科學,同時也是歷史最悠久的古老傳統科學。 天體物理實驗資料大多數是依賴觀測電磁輻射獲得。比較冷的星體,像星際物質或星際雲會發射無線電波。大爆炸後,經過紅移,遺留下來的微波,稱為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研究這些微波需要非常大的無線電望遠鏡。 太空探索大大地擴充套件了天文學的疆界。太空中的觀測可讓觀測結果避免受到地球大氣層的幹擾,科學家常透過使用人造衛星在地球大氣層外進行紅外線、紫外線、伽瑪射線和X射線天文學等電磁波波段的觀測實驗,以獲得更佳的觀測結果。 光學天文學通常使用加裝電荷耦合元件和光譜儀的望遠鏡來做觀測。由於大氣層的擾動會干涉觀測資料的品質,故於地球上的觀測儀器通常必須配備調適光學系統,或改由大氣層外的太空望遠鏡來觀測,才能得到最優良的影像。在這頻域裡,恆星的可見度非常高。藉著觀測化學頻譜,可以分析恆星、星系和星雲的化學成份。 理論天體物理學家的工具包括分析模型和計算機模擬。天文過程的分析模型時常能使學者更深刻地理解箇中奧妙;計算機模擬可以顯現出一些非常複雜的現象或效應其背後的機制。 在實踐中,現代天文學研究通常涉及理論和觀測物理領域的大量工作。天體物理學家的一些研究領域包括試圖確定暗物質,暗能量,黑洞和其他天體的性質 ; 以及宇宙的起源和最終命運。理論天文學家還研究了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恆星動力學和演化 ; 星系的形成與演化 ;磁流體力學 ; 宇宙中物質的大尺度結構;宇宙線的起源; 廣義相對論,狹義相對論,量子和物理宇宙學,其中包括弦宇宙學和天體粒子物理學。 大爆炸模型的兩個理論棟樑是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原理。由於太初核合成理論的成功和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實驗證實,科學家確定大爆炸模型是正確無誤。最近,學者又創立了ΛCDM模型來解釋宇宙的演化,這模型涵蓋了宇宙暴脹()、暗能量、暗物質等等概念。 理論天體物理學家及實測天體物理學家分別扮演這門學科當中的兩大主力研究者,兩者專業分工。理論天體物理學家通常扮演大膽假設的研究者,理論不斷推陳出新。實測天體物理學家扮演小心求證的研究者,通常是物理實證主義的奉行者,只相信觀測資料。 == 歷史 == 天文學的歷史紀錄雖然很久遠,但是它長期以來都跟物理學分開,直到物理學發展才開始結合起來,主要發展的目的是曆法。 天文學在歷史當中,中國、歐洲、非洲、中東、印度、美洲都有獨立的發展歷史,其中以中國的歷史紀錄長度最久,但是中國並沒有發展出天體物理學,最早有天體物理學研究的紀錄是印度。 天文學在古代歷史上的發展分支: * 中國古代天文學 * 印度古代天文學 * 非洲古代天文學 ** 埃及古代天文學 ** 非洲部落天文學 * 近東古代天文學 ** 兩河流域天文學 *** 美索不達米亞天文學 *** 巴比倫天文學 ** 阿拉伯天文學 *** 巴格達學派 *** 開羅學派 *** 西阿拉伯學派 * 美洲古代天文學 ** 瑪雅天文學 * 歐洲古代天文學 ** 希臘古代天文學 也有一種看法認為非洲古代天文學、兩河流域天文學及美洲古代天文學都是由傳說中的姆大陸及亞特蘭提斯所流傳而來的,但是這項說法缺乏考古學上的證據,雖無法證偽,但也無法證實。歐洲天文學主要源自於非洲古代天文學及兩河流域天文學,現代天體物理學是由歐洲天文學建立起來的。 === 中國古代天文學 === 中國古代研究天文學的目的主要是曆法、占卦及氣象,用途多數是封建時代的權威創造或製造傳說。由於中國封建制度維持相當長久,因此擁有全球歷史上最完整的天文記錄。 中國天文學史最早可達四千年以前,並且是首個計算出木星週期的民族,木星在古代中國稱為「歲星」,占卦用途的重要輔星。由西元前十八世紀起,中國歷朝各代均有專屬的正式天文觀測單位,其特色是精於記錄,善於利用於政治目的,並發展過一百多種曆法,同時對哈雷彗星記錄多達31次,對於天象的紀錄,專案種類繁多,由日食、月食、彗星、流星、太陽黑子等等,不一而足,甚至詳細至許多不明飛行物體的記載,是世界上最豐富完整的天文記錄。唯獨中國古代天文學不求其背景發生原因,僅用於政治目的,因此,四千年來從未有任何系統理論上的進展。由於記錄詳細,現代多數將中國古代天文記錄用於歷史天文學當中的考證,用以補足歐洲因黑暗時代所造成的大破壞時期的天文資料不足。 中國的天文記錄依地區又可分成中原地區、西南地區及北部地區天文記錄: * 中原地區:主要由漢族記載,長度約四千年,是全球天文史當中最完整的記載。 * 西南地區:主要由彞族及藏族記載。 * 北部地區:主要由蒙古及韃靼族記載。 中國天文學的發展,由於長期的政教分離制,未曾受到宗教的影響,其記錄客觀詳實、四千年來不曾中斷;然而又由於皇權及政治上的需求,導致其不重視理論研究,在系統理論方面一直不曾進步。此外,中國地區的一些少數民族天文學史亦相當的發達。 ==== 中國古代天體物理學 ==== 據考證,古代中國曾經有兩批人企圖建立如同歐洲的現代物理學,分別是戰國時代的墨家及宋明理學家。墨家因戰亂而導致所有文獻遺失,宋明理學家則因政治壓迫而沒有繼續發展下去,因而喪失建立並發展現代天文學的先機。先秦時代的道家則是僅對當時已知的天體執行規律做了總結式的敘述,並沒有詳細解釋其觀測過程、其理論推導過程,故而僅能作為一種中國古代天文學的資料、而不能與現代天文學接軌,具體資料可以參見《淮南子·天文訓》等道家經典。 中國及印度、非洲一些地區的文明,是現存已發現的最早建立太陽系結構推測記錄的地區文明。 === 印度古代天文學 === 印度古代天文學,在最早期的吠陀經當中便有零星的記載。 === 非洲古代天文學 === 非洲古代天文學主要分成埃及古代天文學及部落天文學兩個分支。埃及古代天文學本身有發展的歷史紀錄,非洲部分地區的部落天文學則大異其趣,有許多根本上不可能發現的精準天文知識,加上鄰近地區近代發現的藍種人、綠種人、鴕鳥人及法老王系的人種變異,此外與瑪雅曆法同源的天狼星曆法,使得許多學者認為這些部落有其他的高階文明影響而制定這些大異其趣的天文學及曆法。 === 近東古代天文學 === 近東古代天文學分成阿拉伯天文學及兩河流域天文學。 兩河流域天文學最早由蘇美人於大洪水後所開始發展,前後發展出美索不達米亞天文學及巴比倫天文學。 美索不達米亞天文學是有記載以來的最古老的天文學,估計約公元前三十世紀的後期就已經有了曆法,距今大約五千年。 阿拉伯天文學一般也稱穆斯林天文學,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興起後 直到十五世紀左右各伊斯蘭文化地區的天文學。阿拉伯天文學大體形成了三個學派,即巴格達學派、開羅學派和西阿拉伯學派。 === 美洲古代天文學 === 美洲古代天文學主要指的是印加民族天文學,其中包含了瑪雅族的瑪雅曆。 美洲地區的某些部分天文學與非洲地區的部落天文學似乎有背景共通條件,被懷疑是全新世後五千年當中,有歷史記載之前的消失文明所創造而流傳下來的天文學,而且被普遍懷疑並非由地球上發展出來的天文學,特別是天狼星曆法。 === 歐洲天文學 === 歐洲天文學主要來自於希臘古代天文學,一般認為希臘古代天文學受到非洲及近東的天文學影響很深。此外,北歐神話體系當中,亦有少量的天文學含量。 亞里斯多德學派的世界觀認為,天體世界在天空傾向於完美物體,理應為球形。 == 歷史天體物理 == 歷史天體物理學主要利用古代歷史記錄、古溫及古地質還原天體狀態,用於古生物學、地質學、考古學及部分天體物理學說的驗證上,這門學科近年來逐漸成為天體物理當中一門重要的學科,有相當程度的實用性。 由於天體運動具有不可逆算性,天體撞擊會導致原有的軌道痕跡完全消失而無法進行逆計算,天體狀態的還原精確度通常只能回算到一定的年代為止,年代較久遠的逆運算只能透過古溫粗略計算地球軌道位置,用於估計地質年代當中的古溫及軌道影響。 考古學方面,年代在全新世以內的天文年代學近年來成為相當重要的參考,使用於計算古代氣候變化對於社會發展的影響幫助非常的大。例如,古代大洪水的考證問題上,天文年代學及地質學成為最重要的參考依據。另還有土耳其地下墓穴也為是考古確定天文年代的例子。 == 理論天體物理 == 理論天體物理學的起點可由十六世紀開始計算起,絕大多數的理論提出係以「物理建模方法」提出假設,建立物理模型,驗證方法則多數以「波普爾論證法」來進行確認,主要採取「證實主義」或「證偽主義」兩種手法交錯並用。理論的狀態多數有以下幾種: * 全部理論證實:目前不存在。 * 部份理論證實:例如「廣義相對論」及「牛頓力學」。 * 理論證偽:為數龐大,例如,中國的「渾天說」。 * 技術力無法驗證理論:例如,「夸克星」,通常都是理論當中存在尚未驗證的物理假說。 * 理論錯判證實:例如,「牛頓力學」曾經被錯判證實。「夸克星」則曾經有兩年的時間被認為已經找到(SN1987A,約1989-1990年之間被錯誤地認為存在夸克星)。 * 偽科學:數量龐大的民間學說,例如一整批以科幻小說為基礎的幻想學說、科普及神學天體物理,通常的特徵是理論自身不自洽。例如,「星際之門蟲洞物理」,「星際之門」當中的「蟲洞物理」與現實研究中的「蟲洞物理」差距非常地大,而目前現實中的「蟲洞物理」,實際也並未被列入合格的天體物理理論,實際的「蟲洞物理」認為「蟲洞」的大小如果小於一光年,則無任何可能傳送任何物質進行太空旅行,「星際之門蟲洞物理」與此差距極大,而開啟蟲洞頸部的維持能量是「負能量」,「星際之門蟲洞物理」卻是使用「正能量」來維持,「量子蟲洞」是採用「虛粒子對互動作用」來維持「量子蟲洞」的恆穩態,能夠穿透「量子蟲洞」的只有超流體,而「星際之門蟲洞物理」卻是什麼物質都可以傳送。事實上兩者的說法都沒有經過檢驗。 * 未經檢驗的假說:例如,「人造月球假說」及「平行宇宙」與一整批與霍金宣稱有關的說法。由於通俗易懂、貌似合理,檢驗方法卻需要耗費大量金錢,因而大批未經檢驗的假說在民間流傳,被誤認為已經檢驗的正統科學,透過大眾文化傳播,成為非專業信徒型學科。 絕大多數的天體物理理論都處於「部份理論證實」及「技術力無法驗證理論」的狀態,基本的過濾方式是「證實方法」或「證偽方法」,持續過濾到每一個步驟都與資料吻合。 現代理論天體物理學家使用多樣的研究工具,包含了分析模型及計算機數值模擬,分析模型可以提供每一個步驟是否吻合現行或假設的物理定律,計算機數值模擬則主要用於推算出物理數學模型是否有矛盾之處。理論天體物理學家致力於發展理論模型以便理解這些模型與觀測的擬合程度,這可以使觀測者證實或證偽某個模型是否正確,並且從模型當中選擇一個恰當的理論來說明觀測資料。 一旦某個物理模型大體上被驗證,實測天體物理學家就會依據該模型輸入觀測資料,一旦發現某些不吻合之處,該理論就會進行修正,直到全面吻合,所有觀測資料都合乎理論預測以後,便可稱該理論為已經證實的天體物理理論。如果,理論與資料有大批不吻合,該理論會先被限定為有限理論,一直到發展出其他可以全面吻合的理論以後,該理論會被廢棄掉。 理論天體物理研究的範圍非常地廣泛,包含了:「星體動力」、「星體演化」、「銀河生成及演化」、「電磁動力」、「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弦宇宙論」、「天體粒子物理」、「重力波」、「宇宙生命」、「宇宙航行」、「宇宙通訊」等等,課題包羅永珍。 == 實測天體物理 == 現代天體物理的發展方式多數採取物理數學的方法,先發展相關理論,然後再透過實測天體物理學的技術手段來驗證,並且透過觀測資料來修正理論上的缺失。 實測天體物理目前持有全球尖端的科技來進行研究,技術的演進,天體物理實驗資料已經可以採取多種管道獲得,包含了地面各類望遠鏡、太空望遠鏡及太空探測器。此外,由於需求的緣故,實測天體物理學家是目前建造超級電腦的積極人士,並經常會透過全球虛擬天文臺的資料互換來進行研究,超級運算的領域當中,有許多出身於實測天體物理學的工作者。 === 地面望遠鏡 === * 射電天體物理學通常使用數毫米的波長來研究天體,是實測天體物理學研究當中最主要的重要研究手段。例如研究星間氣體的冷物質及塵埃、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紅位移、波霎,這樣的研究通常需要超大型無線電望遠鏡陣列。 * 紅外線天體物理學通常使用可見光以外的長波來研究天體。紅外線觀測通常使用類似光學望遠鏡的構造,冷光天體通常使用紅外線來探測,例如矮星或系外行星探測。 * 光學天體物理學是最古老的天文學。光學望遠鏡通常使用加裝CCD和光譜儀的望遠鏡來做觀測。由於大氣層會干涉觀測資料的品質,還必須配備調適光學系統,或使用太空望遠鏡,才能得到最優良的影像。在光譜頻域裡,恆星的可見度非常高。藉著觀測化學頻譜,可以分析恆星、星系和星雲的化學成份。 * 紫外線天體物理學、X射線天體物理學及γ射線天體物理學研究高能量的星體活動,例如「雙星波霎」、「黑洞」 、「磁星」等等,這些型別的輻射通常沒有辦法有效穿透地球的大氣。通常有兩型別的望遠鏡用於研究這一類的星體活動,地面的切倫可夫望遠鏡(IACT)及太空的電磁光譜望遠鏡。切倫可夫望遠鏡(IACT)例如地面的RXTE、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及康普頓伽瑪射線天文臺。太空的電磁光譜望遠鏡,例如高能立體視野望遠鏡(H.E.S.S.)及MAGIC。 === 太空望遠鏡 === 由於大氣層會干涉觀測,在太空中進行觀測可以取得比較無幹擾的資料,太空望遠鏡成為最佳的探測方式之一。 === 太空探測器 === 目前全球各國已經發射數百個太空探測器在太空中進行天體物理研究。 === 全球虛擬天文臺 === 由於網際網路的成熟,目前大部分實測天體物理學家都可以透過全球連線的虛擬天文臺來獲取天文資料,並且在任意舒適的地點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目前的天文資料庫數量驚人,尚未進行分析的天文資料,估計可供研究達數百年。僅星系照片便達數千萬顆,95%以上均尚未分類,大部分都還沒有進行過初級的辨識分析,絕大多數的已知星體均尚未進行測距。 === 其他種類的觀測技術 === * 重力波觀測 * 中微子觀測 * 宇宙射線觀測 * 太陽物理觀測 === 資料分析 === 現代由於觀測資料過於龐大,估計數百年內都無法分析完成,實測天體物理學家亦開始分工進行資料分析,分為專職進行觀測的研究者及專職進行資料分析的研究者,分工專案相當的細密,並且多數使用分散式運算或超級電腦來進行分析,目前通常一批觀測資料都要處理多年才能完成,往往某類天文重大發現都是在兩三年以前就已經取得觀測資料。 == 分支學科 == 按照研究方法分: *歷史天體物理學 *理論天體物理學 *實測天體物理學 與天體物理學相關的跨學科的分支學科,可分為: * 宇宙學 ** 物理宇宙學 ** 理論宇宙學 ** 宇宙結構學 ** 觀測宇宙學 * 高能天體物理 ** 粒子天體物理 *** 核天體物理 *** 中微子天體物理 ** 蟲洞物理 *** 量子蟲洞場物理 *** 時間場物理 ** 類星體物理 * 實測天體物理 ** 射電天體物理學 ** 紅外線天體物理學 ** 光學天體物理學 ** 紫外線天體物理學 ** X射線天體物理學 ** γ射線天體物理學 ** 衛星軌道學 ** 系外行星觀測學 * 等離子體天體物理 * 天體動力學 * 天體演化學 ** 星震學 * 緻密星天體物理 ** 黑洞物理 *** 奇點物理 ** 中子星物理 *** 多中子核物理 *** 奇異原子物理 ** 夸克星物理 *** 多夸克物理 **** 奇異物質理論 ** 孤子星物理 *** 非拓樸性孤子 ** 玻色星物理 ** 前子星物理 ** 暗物質物理 * 天體化學 * 天體生物學 * 計算天體物理 * 天體能源物理 * 星系天文學,又稱河外天文學 ** 星系動力學 ** 星系演化學 ** 星系結構學 * 恆星物理學 ** 恆星動力學 * 恆星天文學 * 行星物理學 ** 行星軌道物理學 ** 行星重力學 ** 行星電磁學 ** 行星演化學 ** 行星氣候學 ** 行星地質學 *** 行星礦物學 ** 行星物理化學 ** 行星生命物理學 ** 行星生態學 ** 小行星物理學 * 太陽物理學 ** 太陽圈物理學 ** 日地關係物理學 ** 日震學 ** 日冕學 ** 太陽中微子物理學 * 太陽系物理學 ** 地球科學 *** 大地測量學 *** 大氣科學 *** 氣象學 *** 海洋學 *** 水文學 *** 地球物理學 *** 地球化學 *** 地質學 *** 礦物學 *** 地形學 *** 土壤學 *** 沉積學 *** 古生物學 *** 環境科學 *** 自然地理學 ** 月球學 *** 月球地質學 ** 火星學 *** 火星氣候學 *** 火星地質學 *** 火星生命學 *** 火星環境改造學 ** 類木行星物理學 ** 黃道離散天體物理學 ** 隕石學 ** 彗星學 ** 古柏帶天體物理學 * 歷史天文學 ** 考古天文學 ** 天文年代學 *** 天文歷史年代學 ** 古氣候天體物理學 ** 古地質天體物理學 ** 古化石天體物理學 *** 古生物天體物理學 * 太空飛行器工程 * 太空通訊技術 == 參考文獻 == Category:物理學分支 T
大不列顛王國
大不列顛王國()簡稱大不列顛()又譯為英國,曾經為英國歷史上的正式國名,位於西歐大不列顛島及其附屬島嶼,存在於1707年至1800年。是根據《1707年聯合法令》,由英格蘭王國與蘇格蘭王國合併組成的單一王國。新的單一政府與單一議會設於倫敦的西敏宮,而自從160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成為英格蘭國王詹姆斯一世以來,這兩個王國就有共同的君主。《1800年聯合法令》生效,大不列顛王國與愛爾蘭王國合併,組成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自由邦獨立,英國改名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 詞源 == 這個名字源自英國大不列顛島的拉丁名字 Britannia 或 Brittānia,英國人的土地透過古法語 Bretaigne(也就是現代法國布列塔尼)和中世紀英語 Bretayne, Breteyne。“Great Britain”一詞首次正式使用是在1474年。 在“Britain”之前,“Great”一詞的使用起源於法語,在“Britain”和“Brittany”中都使用“Bretagne”。因此,法語將兩者區別開來,稱英國為“la Grande Bretagne”,這一區別後來被譯成了英語之後才有所體現。François-Gille-Pierre Manet, Histoire de la petite Bretagne ou Bretagne armorique (1934), p. 74 (in French) == 君主列表 == * 安妮女王(1702年至1707年聯合法令生效止在位為英格蘭女王和蘇格蘭女王,此後直至1714年在位為大不列顛女王) * 喬治一世(1714年-1727年在位) * 喬治二世(1727年-1760年在位) * 喬治三世(1760年至1800年聯合法令生效止在位為大不列顛國王和愛爾蘭國王,此後直至1820年在位為聯合王國國王) == 18世紀的英國 == 18世紀前的英格蘭王國和1707年後的大不列顛,已經成為一個有著世界影響力的殖民大國,是法國在殖民競爭中的主要對手。1707年之後,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在美洲、非洲和印度迅速擴張,很快地便成為大英帝國經濟和人口的中堅地區。 === 合併 === 使王國政治一體化是安妮女王的一個重要國策,這使得原兩個王國的斯圖亞特王朝成為大不列顛王國的第一個王朝。1706年,聯盟條約在英格蘭議會與蘇格蘭議會之間的談判中順利透過,接著兩個議會分別透過聯盟單獨的法案來批准這個條約。該法案於1707年5月1日起生效,英格蘭和蘇格蘭各自獨立的議會由此合併,形成統一的大不列顛王國議會。安妮女王成為統一的大不列顛王國的第一任女王。蘇格蘭派出45名議員與所有的英格蘭議員加入新的大不列顛議會。The Treaty or Act of the Union scotshistoryonline.co.uk, accessed 2 November 2008 === 大英第一帝國 === ====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 1700年11月1日,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卡洛斯二世去世,在他的遺囑中,他將西班牙國王的頭銜留給法蘭西國王的孫子,安茹公爵的費利佩五世,提出法國與西班牙及其殖民地統一的前景。這對於其它的歐洲列強來說是不可接受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認為西班牙的王位應由同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奧地利大公查理六世繼承,並因此積極尋找盟友以對法宣戰。170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爆發,英格蘭王國和葡萄牙及荷蘭共和國站在神聖羅馬帝國一邊,共同對抗西班牙和法蘭西王國。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合併為大不列顛王國,且仍然留在戰爭之中。直到1714年,法國和西班牙戰敗並簽訂烏德勒支和約,腓力五世放棄他和他的後裔對法國王位的權利,西班牙在歐洲帝國的地位喪失。雖然西班牙仍保持其在美洲和菲律賓的大片殖民地,但這場戰爭不可逆轉地大大削弱西班牙的國力。而新的大英帝國在1707年之後一直在擴充套件其領地,英國從法國手中奪得紐芬蘭和阿卡迪亞,並從西班牙的手中奪得直布羅陀和梅諾卡島。直布羅陀因此成為英國一個重要的海軍基地並持續至今,使英國控制地中海與大西洋之間的重要水道直布羅陀海峽。 ==== 七年戰爭 ==== 1756年開始的七年戰爭是歷史以來首個波及到全球範圍的戰爭,英國在歐洲、印度、北美洲、加勒比海地區、菲律賓群島及非洲沿岸地區均發生戰鬥。1763年,法國再次戰敗,其簽訂的巴黎和約是英國邁向大英帝國的一個重要標誌。在合約中,法國在北美的大片領地新法蘭西被割讓予英國,其中包括相當多的講法語的人聚集的地區,西班牙割讓佛羅里達予英國;而在印度,法國被迫從中撤出,只保留5個飛地市鎮。英國也因此在殖民爭奪之中戰勝法國,成為世界上佔霸主地位的殖民勢力。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詹金斯的耳朵戰爭 * 英格蘭王國 * 蘇格蘭王國 *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 Category:歐洲歷史上的王國 Category:英格蘭歷史 Category:蘇格蘭歷史 Category:威爾斯歷史 Category:1707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英國近代史
黑麋峰
黑麋峰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東北角,主峰海拔590.5米,面積4079公頃,是望城境內第一高峰。距長沙主城區不到20公里(新長湘公路拉通後縮短為19公里),自古被號稱“洞天福地”。整個區域已闢為森林公園,森林公園面積4079公頃,植被豐富,森林覆蓋率83%,植物種類有7個群系673種,列入國家重點保護動物34種。 黑糜峰以人文鼎盛著稱,唐代高僧書法家懷素、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曾遊歷該處,唐朝詩人劉長卿嘗入山尋幽訪勝。傳說八仙修道之一呂洞賓曾入山修道,今有“壽”字石刻(壽字石)、洞賓崖等十多處遺蹟,因此被道家稱之為“洞陽山”,列入“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中;此外隨著佛教入山,此山遂成為長沙地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 黑糜峰景區交通便利,境內有京廣鐵路、長湘公路,距離長沙主城區約30分鐘車程。 ==照片== ==參考文獻== ===來源書目=== * Category:望城區 Category:長沙公園 Category:湖南山峰
9月15日
9月15日是陽曆年的第258天(閏年是259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07天。 == 大事記 == === 14世紀 === * 1366年:朱元璋下令拓建建康城(南京)。 === 18世紀 === * 1763年:清朝築烏魯木齊新城,名迪化。 === 19世紀 === * 1821年: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瓜地馬拉脫離西班牙殖民統治,宣佈獨立。 * 1830年:連線英國利物浦與曼徹斯特之間的鐵路正式通車,為世界上首條完全使用蒸汽動力的鐵路。 * 1835年:英國博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搭乘小獵犬號抵達加拉巴哥群島,在此進一步發展演化理論。 === 20世紀 === * 1907年:臺灣第一條糖業鐵路在位於高雄州岡山郡的橋仔頭製糖所通車。 * 1915年:五四時期著名的革命刊物《青年雜誌》在上海創刊,1916年更名為《新青年》。 *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法國皮卡第索姆省進行索姆河戰役期間,英國陸軍第一次將坦克投入實戰中。 * 1924年:中國奉系軍閥張作霖率領軍隊向掌握中央政府的直係軍閥發起進攻,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 * 1932年:日本正式承認“滿洲國”。 * 1935年:納粹德國頒佈剝奪德國猶太人公民權的《紐倫堡法案》,並透過印有卐設計的新國旗。 * 1938年:英國首相張伯倫與希特勒在德國希特勒別墅舉行會談。 * 1944年:中國共產黨在三屆三次國民參政會上提出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 1944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對遭日本佔領的貝裡琉發動登陸攻勢,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具爭議的戰役之一。 * 1945年:8月15日,昭和天皇宣佈大日本帝國戰敗投降後。於此日,大日本帝國憲兵隊宣佈正式全面撤離馬來亞,砂拉越,北婆羅洲三地。至此宣告馬來亞聯邦(今西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共和國),砂拉越王國(今砂拉越)以及英屬北婆羅洲(今沙巴)三地正式重光。 * 1946年: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 * 1950年:朝鮮戰爭期間,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成功在韓國仁川登陸。 * 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 1956年: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 * 1959年:北京火車站舉行落成典禮。 * 1959年:蘇聯月球2號探索器傳送第一幅月球背面的照片。 * 1971年:綠色和平成立。 * 1982年:貝魯特難民營大屠殺。 * 1991年:香港立法局首次選出十八個直選議席,投票率接近40%,詳情請參閱1991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1993年:中國上海楊浦大橋建成,是當時世界跨度最大的斜拉橋。 * 1995年:聯合國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在北京閉幕,透過《北京宣言》和《行動綱要》。 * 1998年:原浙江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合併,組建新的綜合性大學浙江大學,史稱“四校合併”。 * 2000年:中國的夏商周斷代工程完成國家驗收,但一直受學術界詬病。 * 2000年:第二十七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澳洲悉尼開幕。 === 21世紀 === * 2008年:美國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宣佈破產,從而引發全球性金融危機。 * 2013年: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 * 2017年:卡西尼號潛入土星大氣層中銷毀,並在結束前傳送回最後的影象。 * 2021年:美國太空公司SpaceX發射靈感4號,為世界上首個全部由平民執行的宇宙軌道飛行任務。 * 2021年:澳洲、英國和美國宣佈成立三方安全夥伴同盟,法國則抗議澳洲轉向新的潛艇建造合同。 == 出生 == * 767年:最澄,日本平安時代僧人,天台宗開創者(822年逝世) * 1254年:馬可·波羅,義大利旅行家(1324年逝世) * 1830年:波費裡奧·迪亞斯,墨西哥將軍、政治家,第29任墨西哥總統(1915年逝世) * 1857年: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美國政治人物,第27任美國總統(1930年逝世) * 1879年:約瑟夫·萊昂斯,澳大利亞政治人物,第10任澳大利亞總理(1939年逝世) * 1890年:阿嘉莎·克莉絲蒂,英國偵探小說作家(1976年逝世) * 1904年:杜君慧,中國婦女運動先驅(1981年逝世) * 1904年:翁貝託二世,義大利國王(1983年逝世) * 1915年:赫爾穆特·舍恩,德國足球運動員、總教練(1996年逝世) * 1915年:曹達華,香港演員(2007年逝世) * 1920年:蕭光琰,中國石油化學家(1968年逝世) * 1920年:萬海峰,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2023年逝世) * 1926年:讓-皮埃爾·塞爾,法國數學家 * 1927年:瑪格麗特·基恩,美國藝術家(2022年逝世) * 1929年:蓋爾曼,美國物理學家,196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019年逝世) * 1934年:張英才,香港演員(2023年逝世) * 1936年:謝賢,香港電影及電視演員 * 1937年:小羅伯特·盧卡斯,美國經濟學家,199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23年逝世) * 1938年:蓋洛·佩裡,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 1938年:詹姆斯·克里斯蒂,美國天文學家 * 1941年:米羅斯瓦夫·赫爾曼謝夫斯基,波蘭太空人(2022年逝世) * 1942年:溫家寶,中國共產黨前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 * 1942年:艾默森·姆南加瓦,辛巴威政治人物,現任辛巴威總統 * 1945年:潔西·諾曼,美國歌劇演唱家(2019年逝世) * 1946年:中村哲,日本醫生(2019年逝世) * 1946年:湯米·李·瓊斯,美國演員 * 1946年:奧利佛·史東,美國電影導演 * 1947年:阿布薩塔爾·德爾比薩利,哈薩克最高穆夫提(2021年逝世) * 1954年:張文光,香港政界人物 * 1955年:薛捍勤,中國外交官、國際法學者,現任國際法院法官 * 1957年:布萊德·博德,美國電影導演、配音員、動畫師、編劇 * 1957年:帕威·帕利科斯基,波蘭導演 * 1958年:張志德,香港足球運動員、教練、評述員 * 1959年:邦莫達,馬來西亞政治人物,現任國會議員 * 1964年:羅伯特·菲佐,斯洛伐克政治人物,前任斯洛伐克總理 * 1969年:袁潔瑩,香港演員 * 1972年:陳潔儀,新加坡女藝人 * 1972年:萊蒂齊亞·奧爾蒂斯·羅卡索拉諾,西班牙王后 * 1974年:穆拉特·雅金,瑞士足球運動員 * 1975年:冼東妹,中國柔道運動員 * 1977年:安潔拉亞季,日本女歌手 * 1978年:金盛吳,韓國男演員 * 1979年:戴荃,中國男歌手、音樂製作人 * 1980年:蔡依林,臺灣女歌手 * 1983年:平田裕香,日本女演員、模特兒、聲優 * 1984年:唐臻,臺灣女演員 * 1984年:薩塞克斯公爵哈利王子,英國王室成員 * 1986年:VALSHE,日本女歌手 * 1988年:凱特·格列哥耶娃,俄羅斯模特兒 * 1991年:李正信,韓國男子樂團CNBLUE成員 * 1992年:Jae,韓國男子樂團DAY6成員 * 1992年:孫亞楠,中國女子自由式摔跤運動員 * 1992年:小木曾汐莉,日本女子偶像團體SKE48成員 * 1993年:丹尼斯·施洛德,德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99年:大和田南那,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成員 * 2000年:Felix,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tray Kids成員 * 2004年:達維德·波波維奇,羅馬尼亞男子游泳運動員 * 生年不詳:海渡翼,日本男性聲優 == 逝世 == * 602年:獨孤伽羅,隋文帝元配(544年出生) * 1559年:伊莎貝拉·雅蓋隆卡,匈牙利王后(1519年出生) * 1859年:伊桑巴德·金德姆·布魯內爾,英國工程師(1806年出生) * 1866年:奧古斯都·艾迪生·古爾德,美國貝類學家、軟體動物學家(1805年出生) * 1883年:約瑟夫·普拉託,比利時物理學家、數學家(1801年出生) * 1891年:伊凡·亞歷山大羅維奇·岡察洛夫,俄羅斯小說家(1812年出生) * 1894年:左寶貴,清抗日將領(1837年出生) * 1921年:羅曼·馮·恩琴,德國裔俄國白軍將領,曾統治外蒙古(1886年出生) * 1931年:黃公略,中國軍事家、中國工農紅軍高階將領(1898年出生) * 1945年:-{zh-cn:安東·韋伯恩; zh-tw:安東·魏本; zh-hk:安東·魏本}-,奧地利作曲家,新維也納樂派代表人物之一(1883年出生) * 1945年:哈里·K·達格利恩,美國物理學家(1921年出生) * 1959年:唐滌生,香港粵劇編劇家(1917年出生) * 1975年:豐子愷,中國漫畫家、美術家、文學家(1898年出生) * 1983年:錢思亮,中國有機化學家(1908年出生) * 1993年:莫里斯·亞梅奧果,布吉納法索政治人物,首任布吉納法索總統(1921年出生) * 1994年:阿蘭·貝爾納丁,法國商人、前衛藝術家(1916年出生) * 2003年:文德泉,澳門歷史學家(1912年出生) * 2007年:科林·麥克雷,蘇格蘭賽車手(1968年出生) * 2014年:於爾克·舒比格,瑞士作家(1936年出生) * 2016年:金秀蘭,華裔美國物理學家(1968年出生) * 2017年:維奧萊特·布朗,牙買加超級人瑞(1900年出生) * 2017年:哈里·迪恩·斯坦頓,美國演員、音樂家(1926年出生) * 2018年:沃裡克·埃斯特萬·克爾,巴西農業工程師、遺傳學家、昆蟲學家(1922年出生) * 2018年:朱旭,中國演員(1930年出生) * 2022年:約爾格·費貝爾,德國指揮家(1929年出生) * 2022年:三美威魯,馬來西亞政治人物(1936年出生) * 2022年:索爾·阿倫·克里普克,美國邏輯學家、哲學家(1940年出生) * 2023年:費爾南多·博特羅,哥倫比亞畫家、雕塑家(1932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國際民主日 * 痛苦聖母紀念日 * :獨立日 * :獨立日 * :獨立日 * :獨立日 * :獨立日 == 參考資料 ==
9月16日
9月16日是陽曆年的第259天(閏年是260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06天。 == 大事記 == 9月16日 9月16日 在基普灣登陸戰受挫後,美國大陸軍在今紐約晨邊高地附近爆發的哈林高地戰役中擊敗英國軍隊。 在基普灣登陸戰受挫後,美國大陸軍在今紐約晨邊高地附近爆發的哈林高地戰役中擊敗英國軍隊。 歐文·格林杜爾為對抗英格蘭國王亨利四世,以阻止英格蘭人統治威爾斯,從而叛變並成為末任具由威爾斯人身分的威爾斯親王。 墨西哥多洛雷斯的神父伊達爾戈敲響教堂鐘聲,號召墨西哥人起義反對西班牙的統治。 位於美國紐約林肯中心的大都會歌劇院新址正式啟用。 200px路易斯安那州南部港口城市紐奧良附近的自來水中檢驗出福氏內格里蟲,成為美國公共供水系統中首次檢測到致病性原蟲。 === 14世紀 === * 1400年:歐文·格林杜爾為對抗英格蘭國王亨利四世,以阻止英格蘭人統治威爾斯,從而叛變並成為末任具由威爾斯人身分的威爾斯親王。 === 16世紀 === * 1573年:織田信長率領的織田軍於刀根山口爆發的刀根坂之戰中擊敗朝倉軍,進而擊滅位在越前國一乘谷城的朝倉義景,朝倉氏覆滅。 === 17世紀 === * 1620年:五月花號啟航往北美洲。 === 18世紀 === * 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在基普灣登陸戰受挫後,美國大陸軍反而在今紐約晨邊高地附近擊敗英國軍隊。 * 1779年:美國獨立戰爭:薩凡納圍城戰打響。 === 19世紀 === * 1810年:墨西哥神父伊達爾戈號召印地安人反抗西班牙殖民政府,墨西哥獨立戰爭爆發。 * 1856年:雲南杜文秀領導回民起義,攻佔大理,自稱總統兵馬大元帥。 === 20世紀 === * 1908年: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成立。 * 1919年:周恩來、馬駿等人在天津組織了青年進步團體:覺悟社。 * 1920年:華爾街爆炸事件:美國紐約華爾街摩根大通大樓前一輛馬車盛載著的炸彈爆炸,導致38死。 * 1932年:日本軍在今中國遼寧省撫順市平頂山附近村莊發動屠殺行動,造成3,000多人死亡。 * 1940年:原先規劃佔領蘇伊士運河的義大利軍隊暫緩入侵埃及的攻勢,往後便未有進一步行動。 * 1941年:敘利亞宣佈為獨立國家。 * 1945年:夏慤在港督府接受香港日軍投降。 * 1947年: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建軍。 * 1948年:國共內戰:“濟南戰役”開始。 * 1955年:阿根廷軍官發起針對-{zh-hk:胡安·貝隆;zh-tw:胡安·裴隆;zh-cn:胡安·貝隆;}-總統的軍事政變。 * 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新加坡、北婆羅洲和砂拉越共同合併成為馬來西亞聯邦。 * 1966年:位於美國紐約林肯中心的大都會歌劇院新址正式啟用。 * 1969年:蔣中正在陽明山主持會議完下山後發生大車禍,身體健康狀況自此大為衰退。 * 1971年:日本政府為建設新東京國際機場於千葉縣成田市與反對強制徵收的當地居民及支援群眾爆發嚴重警民衝突,造成三名警察殉職。 * 1975年:巴布亞紐幾內亞宣佈脫離澳洲託管而獨立,併成為大英國協會員國。 * 1975年:佛德角、莫三比克、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 1978年:中秋節當晚發生月全食現象。 * 1980年:聖文森及格瑞那丁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 1982年:黎巴嫩發生貝魯特難民營大屠殺。 * 1987年:美國及其他23個國家於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婁簽訂以《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為大原則的《蒙特婁議定書》。 * 1999年:颱風約克吹襲港澳,香港天文臺和澳門氣象局懸掛十號颶風訊號,而在香港十號訊號發出長達11小時,成為十號颶風訊號最長記錄。 === 21世紀 === * 2007年:黑水國際的護衞在巴格達射殺17名伊拉克平民。 * 2009年:民主黨黨魁鳩山由紀夫正式成為日本首相。 * 2010年: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抵達蘇格蘭愛丁堡,展開四天在英國的國事訪問,成為羅馬天主教教皇有史以來首次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 * 2010年:瑪氏食品、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好時公司及法國實驗室的研究中公開可可樹原始的基因體序列 * 2011年:第66屆聯合國大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以114票贊成、17票反對、15票棄權的結果,同意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成為利比亞在聯合國的合法代表。 * 2011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科學家宣佈克卜勒太空望遠鏡透過凌日法發現了一顆圍繞聯星開普勒16執行的行星克卜勒16b,為首次明確觀測到環聯星運轉行星。 * 2013年:美國華盛頓海軍工廠發生重大槍擊案,造成13人死亡,另有10餘人受傷。 * 2013年:路易斯安那州南部港口城市紐奧良附近的自來水中檢驗出福氏內格里蟲,成為美國公共供水系統中首次檢測到致病性原蟲。 * 2016年:iPhone 7正式上市,在28個國家和地區首發。 * 2018年:繼颱風約克1999年9月16日吹襲香港後,19年後的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於同月同日吹襲港澳,香港天文臺和澳門氣象局需要發出十號熱帶氣旋警告訊號,這亦是繼2017年超強颱風天鴿吹襲港澳後,再一次發出最高熱帶氣旋警告訊號,即十號風球。 * 2019年:索羅門群島政府宣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邦交,並與中華民國斷交。 * 2020年:安倍晉三宣佈內閣總辭後,參議院和眾議院透過自由民主黨總裁菅義偉為第99任內閣總理大臣。 == 出生 == * 1386年:亨利五世,英格蘭國王(1422年逝世) * 1507年: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皇帝(1567年逝世) * 1651年:恩格爾貝特·肯普弗,德國博物學家、醫生、探險家、作家(1716年逝世) * 1745年:米哈伊爾·庫圖佐夫,俄國軍事家(1813年逝世) * 1777年:納坦·邁爾·羅特希爾德,德國猶太裔金融家(1836年逝世) * 1782年:清宣宗旻寧,清朝道光皇帝(1850年逝世) * 1853年:阿爾布雷希特·科塞爾,德國生理學家,191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27年逝世) * 1859年:袁世凱,北洋政府首領,中華民國第二屆臨時大總統(1916年逝世) * 1876年:林長民,清末民初政治家、外交家、教育家、書法家(1925年逝世) * 1882年:羅伯特·希琴斯,英國海員,鐵達尼號舵手(1940年逝世) * 1884年:竹久夢二,日本畫家(1934年逝世) * 1891年:卡爾·鄧尼茨,德國海軍元帥(1980年逝世) * 1891年:朱莉·溫妮弗雷德·伯特蘭,加拿大超級人瑞(2007年逝世) * 1893年:聖捷爾吉·阿爾伯特,匈牙利生物化學家,193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86年逝世) * 1923年:李光耀,新加坡政治人物,首任新加坡總理(2015年逝世) * 1924年:羅蘭·比歌,美國女演員(2014年逝世) * 1925年:B. B. King,美國吉他手、歌手、作詞家(2015年逝世) * 1932年:佐治·查格里斯,美國男演員 * 1936年:阿爾弗雷德·奧特,美國男子田徑運動員(2007年逝世) * 1937年:大衛·倫伯傑,美國數學科學家 * 1938年:阿末沙基,前馬來西亞聯邦政府首席秘書(2021年逝世) * 1941年:凌禮文,香港演員(2010年逝世) * 1946年:卜拉欣·加利,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外交家、政治人物,現任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總統 * 1952年:米基·洛克,美國男演員 * 1953年:劉德凱,臺灣演員 * 1955年:羅曼菲,臺灣舞蹈家(2006年逝世) * 1956年:-{zh-hk:大衛·高柏飛;zh-tw:大衛·考柏菲; zh-cn:大衛·科波菲爾; }-,美國魔術師 * 1960年:塔內希·馬茂,吉里巴斯政治人物,現任吉里巴斯總統 * 1962年:黃文標,香港演員 * 1967年:屈中恆,臺灣演員 * 1968年:馬克·安東尼,美國歌手 * 1968年:內野聖陽,日本男演員 * 1971年:愛咪·波勒,美國女演員 * 1974年:華金·卡斯特羅,美國律師、政治人物,現任眾議院議員 * 1974年:朱利安·卡斯特羅,美國政治人物 * 1976年:樋口明日嘉,原籍日本的香港女藝人 * 1977年:伍允龍,香港動作演員 * 1977年:葉凱茵,香港女演員 * 1981年:范冰冰,中國演員 * 1981年:遊莨維,香港演員 * 1981年:艾米亞·拉斯錫,波斯尼亞足球運動員,效力於太陽飛馬 * 1982年:李隆傑,臺灣漫畫家 * 1983年:-{zh-hk:姬絲蒂·歌雲妮; zh-tw:柯絲蒂·柯芬特里;zh-hans:柯絲蒂·考文垂;}-,辛巴威女子游泳運動員 * 1984年:齊溪,中國女演員 * 1990年:世理,韓國女子偶像團體Dal★Shabet隊長 * 1990年:林頤原,臺灣搖滾吉他手、樂隊TRASH樂團成員 * 1992年:尼克·強納斯,美國男歌手、詞曲作家、演員 * 1993年:梅特羅·布明,美國唱片製作人、詞曲作家、DJ * 1994年:亞歷山大·米特羅維奇,塞爾維亞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4年:布魯諾·佩特科維奇,克羅埃西亞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5年:亞倫·高登,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96年:橫濱流星,日本演員 * 1997年:陳振傑,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 1998年:洪慜撰,韓國男子偶像團體VERIVERY成員 * 2002年:韓霄瑗,韓國女子偶像團體LIGHTSUM成員 * 2006年:哥布林,臺灣YouTuber == 逝世 == * 186年:陳寔,東漢官員(104年出生) * 1151年:韓世忠,宋朝將領(1089年出生) * 1380年:查理五世,法國國王(1337年出生) * 1573年:朝倉義景,日本戰國時代大名(1533年出生) * 1701年:詹姆斯二世,英格蘭和愛爾蘭國王,同時也是蘇格蘭國王,稱詹姆斯七世(1633年出生) * 1824年:路易十八,法蘭西國王(1755年出生) * 1918年:莫里斯·布瓦約,法國橄欖球運動員、王牌飛行員(1888年出生) * 1925年:亞歷山大·弗裡德曼,蘇聯數學家、宇宙學家(1888年出生) * 1932年:羅納德·羅斯,英國醫生,190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857年出生) * 1954年:上海妹,原名顏思莊,香港粵劇演員(1909年出生) * 1957年:齊白石,中國書畫家、篆刻家(1864年出生) * 1961年:哈桑·波拉特坎,土耳其政治人物,於1960年土耳其政變後被處死。(1915年出生) * 1977年:瑪麗亞·卡拉絲,希臘女高音(1923年出生) * 1980年:讓·皮亞傑,瑞士心理學家(1896年出生) * 1986年:爾裡·爾布杜,蘇聯作家、翻譯家(1917年出生) * 2004年:傅培梅,臺灣知名廚師、烹飪節目製作人及主持人(1931年出生) * 2009年:,美國著名民歌組合彼得、保羅和瑪麗成員之一(1936年出生) * 2013年:陳平,馬來亞共產黨最後一任總書記(1924年出生) * 2013年:林錦堂,香港粵劇演員(1948年出生) * 2015年:林鄧璐德,海外基督使團宣教士,在南臺灣照顧漢生病人多年(1921年出生) * 2016年:卡洛·阿澤利奧·錢皮,義大利政治人物,前任義大利總理和總統(1920年出生) * 2016年:加俾額爾·阿摩特,義大利神父、驅魔師(1925年出生) * 2016年:喬任梁,中國演員、歌手(1987年出生) * 2017年:阿爾瓊·辛格,DFC,印度空軍五星元帥(1919年出生) * 2019年:蔣篤慧,臺灣知名女性配音員(1970年出生) * 2020年:黃鴻升,臺灣知名男性藝人(1983年出生) * 2021年:簡·鮑威爾,美國演員、歌手、舞者(1929年出生) * 2021年:卡西米爾·奧耶-姆巴,加彭政治人物,前任加彭總理(1942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保護臭氧層國際日 * 猶太教:贖罪日 * :國慶節 * :烈士節 * :馬來西亞日 * :獨立日 == 參考資料 ==
伊拉克
伊拉克共和國(阿拉伯語:جمهورية العراق;庫爾德語:كۆماری عێراق),通稱伊拉克(العراق‎),位於西亞—中東地區的共和國。伊拉克與南方的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北方的土耳其,西北的敘利亞,東方的伊朗和西方的約旦接壤。伊拉克所在的地區在歷史上也被稱為“美索不達米亞”,是人類文明搖籃中歷史最早的一個。 == 語源== 伊拉克(阿拉伯語:العراق al-ʿIrāq)一詞自六世紀前就在使用。對其來源有許多說法,其中一種說法認為這名稱來自於蘇美城邦烏魯克(蘇美語: Unug; 阿卡德語: Uruk; , ; 亞蘭語/希伯來聖經: )之名,在蘇美語中uru 是城鎮的意思。另一種說法則認為這詞源自阿拉伯語`araqa,涵蓋出汗、根深蒂固、水源充足等意思,這或許是出於阿拉伯人對兩河流域土地肥沃的印象"often said to be from Arabic 'araqa, covering notions such as "perspiring, deeply rooted, well-watered," which may reflect the impression the lush river-land made on desert Arabs. etymonline.com ; see also "。 == 歷史 == 伊拉克地域至少在二十萬年前已經有人類活動。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富饒的土地曾經孕育了幾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蘇美爾文明、巴比倫文明、亞述文明和加爾底亞(新巴比倫)文明。656年該地區被阿拉伯人佔領。此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這裡都是波斯帝國的一部分,但幾乎所有政權首都皆建於兩河流域,如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的巴比倫、塞琉古王朝的塞琉西亞、安息帝國、薩珊王朝的泰西封。762年,哈里發遷到安息帝國、薩珊王朝首都泰西封北郊的巴格達。此後,巴格達一直是阿拉伯世界的中心,直到1258年被蒙古人攻陷為止。隨後被奧斯曼帝國統治數百年,期間成為鄂圖曼-薩菲戰爭的主戰場。 1915年,英國軍隊佔領美索不達米亞,1920年成為英國的“美索不達米亞託管地”,以國聯的名義對其進行統治。1921年,英國人從麥加雜湊姆家族中選送費薩爾到巴格達建立費薩爾王朝,直至1932年伊拉克獨立,成為以雜湊姆王朝為統治者的君主制國家伊拉克王國。 1958年7月14日以阿卜杜勒·卡里姆·卡賽姆為首的“自由軍官組織”發動7月14日革命推翻雜湊姆王朝,成立伊拉克共和國。1963年2月8日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推翻卡賽姆,建立以該黨為主的政權,但由黨外人士阿里夫任總統。同年11月,當時總統阿里夫大舉緝捕復興黨人於是復興黨轉入地下活動。 1968年7月17日,以艾哈邁德·哈桑·貝克爾為首的復興黨軍官集團聯合阿卜杜勒·拉扎克·納伊夫青年軍官集團推翻了阿里夫的哥哥,復興黨再度掌權,推行阿拉伯“統一、自由、社會主義”的綱領,貝克爾出任總統。1979年7月貝克爾因病辭職,遜尼派薩達姆·侯賽因成為該黨的領袖並接任總統。在薩達姆執政其間對什葉派穆斯林實行嚴酷的獨裁統治,大肆打擊並殺害持不同政見者。在1980年代,薩達姆在美國的支援下與其鄰國伊朗(以什葉派穆斯林為主)進行了長達8年的兩伊戰爭。因為此時伊朗經過伊斯蘭革命以後,成為敵視美國的政教合一國家,美國在兩伊戰爭中軍事支援伊拉克攻打伊朗。 1990年伊拉克軍隊入侵科威特,海灣戰爭爆發,科威特由於軍事抵抗能力太低而迅速淪陷,薩達姆宣佈“科威特成為伊拉克的一個省”,不過迅速遭到了聯合國的譴責,以美英為首的多國部隊展開沙漠風暴行動,對伊拉克地面部隊實施空中打擊。次年1月伊拉克被美國領導的多國部隊擊敗並逐出科威特。這導致了以美國為首的國家對伊拉克實行長期制裁。 2003年3月20日,美國以伊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組織聯軍進攻伊拉克,此舉非經過聯合國表決透過,伊拉克戰爭爆發。在幾周後復興黨政權就被美英聯軍擊敗,其間伊拉克軍隊並未對美軍有大的抵抗,大量的伊拉克軍人投降,時任伊拉克總統薩達姆·侯賽因也被美軍逮捕並被伊拉克法院判處死刑。伊拉克很快處於美國及其盟國軍隊的控制之下,但是美軍並未找到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證據。由美國任命的行政長官保羅·布雷默為美國負責伊拉克事務的最高行政長官,擔任伊拉克首腦。一個由各派政治力量組成的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會在商討起草憲法和基本建設計劃。2004年6月1日,聯合國、美、伊三方協商推選產生以阿拉維為總理的伊臨時政府。6月28日,美英聯軍向伊拉克臨時政府移交權力。2005年1月30日,伊拉克舉行大選。4月6日,賈拉勒·塔拉巴尼當選伊拉克過渡政權總統。2006年5月20日,戰後首屆正式政府在經議會表決批准後宣誓就職。總理為賈瓦德·馬利基。 然而恐怖分子和前政府勢力為對抗美英的軍事佔領,進行了針對伊拉克警察、政府機構以及駐伊美軍的汽車炸彈襲擊。什葉派和遜尼派穆斯林在伊拉克境內的暴力衝突升級也成為伊拉克政府棘手的問題。另外,戰後伊拉克北部的亞述基督徒等宗教少數派由於地區動亂而被迫大量外遷,這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和擔憂。 駐伊美軍於2011年全面撤出伊拉克,結束美國在伊拉克長達八年的軍事行動。 2014年遜尼派極端恐怖組織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趁著中東局勢混亂向伊拉克大舉進攻,導致伊拉克戰火重燃。2014年6月,伊斯蘭國攻陷伊拉克西部和北部大片地區,包括伊拉克第二大城市摩蘇爾和中部大城提克里特以及北部城市泰勒阿費爾在內的數個伊拉克城市,並進迫首都巴格達。ISIL (或ISIS,即伊斯蘭國,ISIL是比ISIS更精確的地理描述) 和伊拉克政府軍、北方的庫爾德武裝在幼發拉底河沿線展開拉鋸戰。ISIL前鋒甚至一度逼近巴格達機場。 在美國和伊朗的支援下,伊拉克政府在隨後三年裡陸續收復失地。2017年11月17日,伊拉克聯合行動司令兼發言人拉蘇爾(Yahya Rasool)表示,在當地時間星期五(11月17日)黎明時分,部隊和部落戰士挺近安巴爾省的拉瓦市(Rawah)西部,經過五個小時的戰鬥,收復了拉瓦市。當天下午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宣告,伊拉克將繼續軍事行動以奪回伊拉克西部沙漠地區。2017年12月9日,伊拉克總理阿巴迪宣佈收復被恐怖極端組織佔領的全部領土,取得反恐戰爭的重大勝利。 期間2017年9月25日,庫爾德地區舉行獨立公投。伊拉克中央政府強烈反對庫區公投,聯合伊朗、土耳其等鄰國採取系列反制措施。 大規模示威活動於2019年10月1日開始,抗議者對16年的腐敗,失業和低效的公共服務表示不滿。示威者的訴求逐步升級為推翻政府和停止伊朗對伊拉克的干預。 伊拉克政府作出了嚴厲的反應,到12月12日造成500多人死亡。 2021年時任教宗方濟各拜訪伊拉克,成為首位訪問阿拉伯國家的天主教教宗。 == 地理 == 伊拉克位於亞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島東北部,北接土耳其,東鄰伊朗,西毗敘利亞、約旦,南連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東南瀕波斯灣,海岸線長度為58公里。 伊拉克的大部分國土都是沙漠。但位於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之間的地區宜於農耕,物產豐富。兩條大河每年將7千萬立方米的泥沙送入河口三角洲地區。伊拉克東南部有海岸線與波斯灣相接。臨海地區和阿拉伯河沿岸都曾是沼澤溼地,但很多溼地在1990年代被排乾。伊拉克的北部主要是山地,最高點為Haji Ibrahim,海拔3600米。 當地氣候為熱帶沙漠氣候,冬季涼爽,夏季乾熱晴朗。7、8月氣溫最高,日平均氣溫24℃-43℃,1月氣溫最低,日平均氣溫4℃-16℃,6-9月降雨最少,月平均降雨量1毫米,3月降雨最多,月平均降雨量28毫米。北部山區冬季氣溫較低,偶爾會有大雪,甚至會由此引起水災。首都巴格達位於國家的中部,底格里斯河穿城而過。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南部的巴士拉和北部的摩蘇爾。 伊拉克的國花為月季,亞洲獅則是古代巴比倫至今日阿拉伯化的文明也均認同的本地區國家象徵。 == 經濟 == === 農業 === 可耕地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27.6%,農業用地嚴重依賴地表水,主要集中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農業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1/3。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和椰棗等,糧食不能自給。 === 資源 === 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探明石油儲量達1530億桶,居世界第5位。天然氣儲量約3.6萬億立方米,居世界第12位。磷酸鹽儲量約100億噸。 石油工業是伊拉克的經濟支柱,傳統上提供95%的國家外匯收入。1980年代,由於兩伊戰爭大量的戰爭開銷以及石油生產能力的破壞,伊拉克政府不得不緊縮開支,大量借款,並拖延還款時間。戰爭造成的經濟損失估計超過1000億美元。1988年戰爭結束後,隨著採油和管道設施的重建,石油出口逐步恢復。 伊拉克在1990年8月出兵佔領科威特,隨之受到國際社會的經濟制裁。1991年1月開始的海灣戰爭造成的破壞嚴重打擊了伊拉克的經濟。伊拉克政府開支對軍隊、保安部隊和支援政權的力量傾斜,無助於經濟的恢復。自1996年12月聯合國的石油換食品計劃有限度的改善了普通伊拉克平民的生活條件。在該計劃下,伊拉克被允許出口限量的石油以換取食物、藥品和一些基礎設施備件。 1999年12月起,聯合國安理會准許伊拉克在該計劃下出口儘可能多的石油以滿足人道救濟的需求。石油出口達到了戰前四分之三的水平。不過,28%的伊拉克石油出口收入被用於聯合國賠償基金和支付聯合國的相關管理開支。2001年,由於全球經濟疲軟和油價下跌,造成伊拉克國民生產總值下降。在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以後,伊拉克透過和國際石油巨頭合作,拍賣國內的大小油田開採權得以使其石油經濟快速恢復,迄今已舉行4輪油氣田開發招標。2019年原油日產量約460萬桶,石油日均出口量約346萬桶。 === 旅遊業 === 主要旅遊點有烏爾城(公元前2060年)遺址、亞述古城(公元前910年)遺蹟和哈特拉城遺址(俗名“太陽城”),位於巴格達西南90公里處的巴比倫是世界著名的古城遺址,“空中花園”被列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Baghdad_Red_zone.jpg|巴格達底格里斯河岸 Fattoush.JPG|伊拉克沙拉 2013 street Baghdad Iraq 8560463820.jpg|巴格達商業區 Iraqi_Refugees,_Damascus,_Syria.jpg|伊拉克難民 Flickr - DVIDSHUB - Iraqi National Police Distributes Leaflets.jpg|庫德族商鋪 Iraqi_medical_students_at_Basra_University_College_of_Medicine_(2010).JPG|巴士拉大學 IPC_oil_derrick.jpg|derrick油田 == 人口概況 == 伊拉克的人口 伊拉克的人口 伊拉克的人口 伊拉克的人口 年份 萬 1971 970 1980 1320 1990 1810 2000 2270 2009 2890 2019 4087 伊拉克人口於2022年估計約4046萬人,於1878年時僅約200萬人"The Fertile Crescent, 1800–1914: a documentary economic history ". Charles Philip Issawi (1988).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US. p.17. ISBN 0-19-504951-9,大約75%-80%的伊拉克居民為阿拉伯人;居住在北部山區和東北部的庫爾德人是另一個主要民族,佔總人口大約15%-20%;其他少數民族包括:亞述人,亞美尼亞人,土庫曼人,高加索人和波斯人等,組成了5%的伊拉克人口。阿拉伯語和庫爾德語是國家的官方語言。阿拉伯語全國通用,庫爾德語則在北方廣泛使用。現代阿拉米語則在亞述人聚集區內使用。 === 宗教 === 縮圖|左|伊瑪目阿里清真寺 伊拉克的國教為伊斯蘭教,大多數為穆斯林,其中遜尼派佔35%左右,什葉派佔55%,在伊拉克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大部分都屬於什葉派穆斯林,而遜尼派在人口中也佔很大比例,大多數庫爾德人是遜尼派穆斯林,但他們的語言服裝習俗都與阿拉伯人不同。 伊拉克有許多東儀的基督徒,分屬於東方亞述教會、迦勒底天主教會、敘利亞正教會、敘利亞天主教會和亞美尼亞使徒教會等各個東方基督教派,其人口一度非常可觀。但自從2003年美軍佔領伊拉克以後,伊拉克安全域性勢不斷惡化,大量亞述基督徒被迫離開伊拉克,逃往鄰國或西方國家,導致伊拉克基督徒人口銳減。現在伊拉克的基督徒人口僅剩餘60萬左右。 此外,伊拉克北部還有雅茲迪教派、沙巴克教派(Shabak)和阿里哈克教派(Ahl-e Haqq或Yarsan),伊拉克南部還有曼達教。這些宗教少數派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後處境不斷惡化,大量信徒逃離伊拉克。尤其是伊拉克南部的曼達教徒,在伊戰以後其大多數人口逃到了伊朗西南部的胡澤斯坦地區。 == 政治 == 伊拉克直至2003年前都是由伊拉克復興社會黨控制的一黨執政專制獨裁統治,特別是薩達姆成為總統之後。在2002年總統選舉中,薩達姆獲得了99%以上的選票;而他是唯一的候選人。伊拉克議會為一院制,稱為國民議會或“Majlis al-Watani”,擁有250個議席,議員任期四年。 2003年薩達姆·侯賽因政權被推翻後,伊拉克開始政權重建工作。2005年5月3日,在美國的佔領下,伊拉克過渡政府正式宣誓就職。2005年12月15日,2010年3月7日,2014年4月30日,2018年5月12日及2021年10月10日(2021年伊拉克議會選舉)均以民主公民投票方式投票實行議會選舉。以總理為伊拉克政府首腦。 伊拉克黨派眾多,目前約有200餘個政黨和政治實體,組成多個政黨聯盟,主要包括: * 勝利聯盟:由前總理阿巴迪領導,聯合31個政治實體。 * 法治國家聯盟:由前副總統馬利基領導。 * 開拓聯盟:由巴德爾組織領導人阿米里領導,以什葉派民兵為主,聯合18個政治實體。 * 民族主義聯盟:以薩德爾運動領導人薩德爾和全國智慧運動領導人哈基姆為首。 * 國家陣線:由前議長朱布里、前總理穆塔拉克聯合什葉派前副總理阿拉維組建,包括16個政黨。 * 伊拉克決定聯盟:由前副總統努傑菲領銜,包括11個黨派。 * 庫爾德斯坦民主黨:庫爾德地區兩大執政黨之一。 * 庫爾德斯坦愛國聯盟:庫爾德地區兩大執政黨之一。 * 國土聯盟:由庫區變革運動聯合民主正義聯盟、庫爾德伊斯蘭集團組成。 === 行政區劃 === 伊拉克包括19個省(;),其中第19個省哈萊卜傑省於2014年初設立: #代胡克省(دهوك) #尼尼微省(نينوى) #埃爾比勒省(أربيل) #基爾庫克省(كركوك) #蘇萊曼尼亞省(السليمانية) #薩拉赫丁省(صلاح الدين) #安巴爾省(الأنبار) #巴格達省(بغداد) #迪亞拉省(ديالى) #卡爾巴拉省(كربلاء) 11. 巴比倫省(بابل) 12. 瓦西特省(واسط) 13. 納傑夫省(النجف) 14. 卡迪西亞省(القادسية) 15. 米桑省(ميسان) 16. 穆薩納省(المثنى) 17. 濟加爾省(ذي قار) 18. 巴士拉省(البصرة) 哈萊卜傑省(حلبجة)尚未標記於圖中 === 外交 === 1990年出兵吞併科威特前,伊拉克有106個邦交國,但吞併科威特後,陸續有至少50個國家與伊拉克斷交,或撤除大使館的形式實質中止與伊拉克的邦交。2003年薩達姆政權被推翻後,伊拉克迎來一波復交、建交高潮,外交環境不斷改善,至2019年10月,已有170個國家和伊拉克建立外交關係。 == 法律== 在古代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就已經有成文法典,如《烏爾納姆法典》和《漢摩拉比法典》。後來阿拉伯人佔領這裡,實行伊斯蘭教法。在阿拔斯王朝的支援下,哈乃斐派在伊拉克蓬勃發展。成為鄂圖曼帝國領土時,實行的是伊斯蘭法和其他法律傳統的混合,由蘇萊曼一世建立。在19世紀中葉,鄂圖曼採用法國的刑法。伊拉克成為英國的委託地之後,改為《1918年巴格達刑法典》(Baghdad Penal Code of 1918),除了繼承原先的刑法,英國也併入了一些埃及刑法的條款。 伊拉克成為獨立國家後的第一部刑法頒行於1969年,後來經過幾次增修,在1971年頒行刑事訴訟法。另外由於地方的法律執行並非憲法明文保留給中央政府的許可權之一,因此庫德地區的政府有權自行修改刑事訴訟法典,依其所需進行相應的修訂。此外,自1991年10月23日後由中央政府制定的新法律和修正案在庫德地區並不被視為法律,除非它們經由庫德地區議會單獨立法。伊拉克的法院體系,受法國司法體系的影響,自鄂圖曼統治時期以來就一直如此。在伊斯蘭教法學派上,遜尼派阿拉伯人遵循哈乃斐派,遜尼派庫德人遵循沙斐儀派,什葉派阿拉伯人遵循賈法裡派。 == 軍事 == 實行募兵制,包括軍隊和警察,分別隸屬國防部和內政部,包括預備役部隊在內目前共有約77.8萬人。庫爾德地區有自己的衛隊“佩什梅格”。 == 相關主題 == * 伊拉克戰爭 * 伊拉克重建和人道救援辦公室(聯盟駐伊拉克臨時管理當局) * 伊拉克臨時管理委員會 * 伊拉克臨時政府 * 伊拉克通訊 * 伊拉克交通 * 伊拉克國王列表 * 伊拉克總統列表 * 伊拉克總理列表 * 伊拉克庫德斯坦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伊拉克政府 * 伊拉克的照片可以檢視城市利用其衛星影象 * 伊拉克的美食 * 庫德地區政府 * 伊拉克新聞 * 入侵伊拉克中的平民傷亡 * 美軍在伊拉克的死傷人數 * * * Category:西亞國家 Category:阿拉伯國家 Category:聯邦共和制國家 Category: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 Category:亞洲前社會主義國家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燃素說
燃素說(),是一個已被取代的化學理論,起源於17世紀。這個理論假設,任何物質在燃燒時,都會釋放出一種名叫燃素(Phlogiston)的成分。 這個學說於18世紀被法國化學家安託萬-洛朗·德·拉瓦節推翻。 ==歷史== 帕拉塞爾蘇斯曾設想化學物質含有三大元素:硫為易燃的元素,汞為流動性和揮發性的元素,鹽為固定和不活動的元素。 17世紀,美因茨大學醫學教授約翰·約阿希姆·貝歇爾略微修改了醫療化學的學說,於1669年主張固體的泥土物質一般含有三種成分: # “石土”,存在於一切固體中的一種固定的土,相當於早期醫療化學家的鹽元素 # “油土”,存在於一切可燃物體中的一種油性的土,相當於硫元素 # “汞土”,一種流動性的土,相當於汞元素 貝歇爾認為,一切可以燃燒的物體含有硫質的、油性的“油土”,在燃燒過程中,它在與其他「土」結合時逃了出來;也就是說,燃燒是一種分解作用,物質燃燒後,留下的灰燼是成分更簡單的物質。 燃素說認為,燃燒和鍛燒的過程牽涉到化合物分解為組成部分的過程,在最簡單的情況下,也就是分解為硫質的“油土”和固定的“ 石土”。理論上,簡單的物體不能發生燃燒,因為含有“油土”和另一種土的物質必然是化合物。 18世紀,新的化學概念和燃素學說雙方支持者展開激烈辯論。1703年,德國哈雷大學的醫學與化學教授格奧爾格·恩斯特·史塔爾把貝歇爾的“油土”重新命名為“燃素”,並把這個理論發展成更廣泛的理論體系,用以說明氧化、呼吸、燃燒、分解等很多化學現象。金屬是灰碴與燃素的化合物,加熱釋放了燃素而剩下灰碴。總的說來,燃素為一切可燃物體的根本要素,油、脂、木、炭及其他燃料含有特別多的燃素。當這些物體燃燒時,燃素便釋出,或則進入大氣中,或則進入一個可以與它化合的物質中如灰碴,從而形成金屬。 到1740年,燃素理論在法國被普遍接受;十年以後,這種觀點成為化學的公認理論。 然而,燃素說未能合理解釋定量實驗的結果;根據燃素說,鎂在燃燒後會釋出燃素,但實際上質量不減反增。其後拉瓦節證明氧在燃燒過程中必不可少,解釋了鎂燃燒後增加重量的現象,並為其後的熱質說奠下基礎。至於許多有機化合物燃燒後重量變輕的原因,則是因為燃燒產物為氣體,消散在空氣中,因此只留下無法燃燒的灰碴,才會有燃燒後重量變輕的錯覺。 == 參考文獻 == *〔英〕斯蒂芬·F·梅森,上海外國自然科學哲學著作編譯組 譯,《自然科學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54-159. == 參見 == * 氧化說:另一種關於燃燒的學說。 * 特例假設 P PT Category:已廢棄的物理學理論
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京大學醫學部(,縮寫:),簡稱北醫,是北京一所以醫藥衛生為主的高等院校,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38號。該校原為北京醫科大學,2000年5月4日併入北京大學。 ==歷史沿革== 北醫前身是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建立於1912年10月26日,是中國政府開辦的第一所國立醫學院校。是民國早期九所著名“國立”高校之一。其歷史淵源可以上溯到1903年-1907年之間曾經存在過的京師大學堂醫學實業館。1913年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首批學生72人,到1917年首批畢業學生共22人。 1923年,北京醫學專門學校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1927年,奉系軍閥張作霖率安國軍進入北平,進京後的張作霖改組高等教育,把當時北平“國立”九校合併為“京師大學校”,北醫更名為京師大學校醫科;1928年國民黨的北伐大軍兵臨城下,張作霖離開北京,之後一些高校覆校,包括北醫在內未復校的高校成為北平大學的一部分,北醫成為北平大學醫學院。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北平各高校紛紛西遷南遷,北平大學大部撤離到了古都西安並在那裡和北洋大學等華北名校一起組成了西北聯合大學。與此同時,部分未撤離北平的醫學院教師在日佔區繼續行醫、教學,並組建了北京大學醫學院,院長為鮑鑑清。太平洋戰爭後北京大學醫學院吸收了美屬北平協和醫學院的部分師資。如林巧稚,諸福棠等均曾在這任過職。有人也把1937-1945年這段時期稱為“偽北京大學”醫學院。 1945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決定在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浙江大學、國立山東大學和國立武漢大學四所高校設立醫學院。原北京大學醫學院改組為北平臨時大學補習班第六分班,該班連同附屬醫院(北大醫院)再次組成北京大學醫學院。院長為馬文昭。部份原醫學院教授遭解職。而新聘師資中雲集了一大批歐美留學博士。這些人代表當時學界最高水平,後來均成為學界泰斗。如 * 基礎學科:組織馬文昭,神經解剖臧玉洤,解剖劉其端,免疫陶善敏、顏春輝,細菌學謝少文、方亮,生化劉思職、張昌穎,醫史李濤,寄生蟲馮蘭洲,病理林振剛,秦光煜;藥理李鉅,生理沈寯淇,公衛林宗揚、嚴鏡清,藥學薛愚、王序等。 * 臨床學科:傳染病吳朝仁,熱帶病鍾惠瀾,腎臟病王叔鹹,胃腸陳國楨,心臟病馬萬森,腦外科關頌韜,泌尿外科謝元甫,骨科孟繼懋、陳景雲,胸外王大同,腫瘤外科司徒展,兒科諸福棠,皮膚花柳病胡傳揆,神經精神病許英魁,眼科畢華德、劉家琦,耳鼻喉科劉瑞華、張慶松、徐蔭祥,放射汪紹訓,謝志光,口腔毛燮均、鍾之奇、胡鬱斌教授等。 原北平大學醫學院的師生未回北平,而是留在西安建立了西安醫科大學(現為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 1952年在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中,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為北京醫學院。1954年,北京醫學院成為全國六所重點院校之一。1958年,原中央醫院併入北醫,成為第二附屬醫院(現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從北大醫院、建工醫院和平安醫院新組建了北醫三院。1959年,北京醫學院成為全國十六所重點院校之一。 1960年,北京醫學院組建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同時大批骨幹師資西行洛陽、蘭州、內蒙、酒泉等地支援地方建設。1985年,更名為北京醫科大學。併成為全國10所重點建設院校之一。1996年,成為國家首批“211工程”重點支援的醫科大學。 2000年4月,北京醫科大學與北京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北京大學,北京醫科大學成為北京大學醫學部。現在的北京大學醫學部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醫療服務於一體,“醫”“教”“研”並重。醫學部主任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北醫學科齊全,科研突出。發表的科技論文,自然科學基金多年來保持中國大陸醫學院校首位。中國的乙肝疫苗,試管嬰兒,變性手術,丙肝疫苗,自身血液回收系統,骨髓移植,頸椎病的治療,腎臟移植等等均率先誕生在北醫。北醫科學家還發現一批世界級的科研成果,如針刺鎮痛的物質基礎,雌激素和諾瓦得士(三苯氧胺)誘發婦科腫瘤的機制等。幾十年來北醫為國家培養了幾萬名畢業生,代表人物如錢壯飛、賀誠、王炳章、林幾、王忠誠、曲綿域、鍾南山、屠呦呦、王存玉和錢煦等。北醫附屬醫院從原先的一所綜合醫院發展成三所綜合型加三所專科醫院。原“深圳市中心醫院”和“首都鋼鐵公司醫療所”在21世紀加入北醫,成為其附屬醫院。 == 機構設定 == === 直屬院系 === *基礎醫學院:承擔所有醫學專業學生(包括留學生)的基礎醫學課程教學和基礎醫學科研。 *藥學院:承擔藥學專業本專科生專業課教學,所有醫學專業化學基礎課教學和藥學科研。 *公共衛生學院:承擔所有公共衛生專業本科和研究生專業課教學,所有醫學專業公共衛生基礎課教學和科研。 *護理學院 *醫學網路教育學院 *醫學人文學院(原醫學人文研究院/公共教學部) === 附屬醫院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北京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北京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北京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北京大學臨床腫瘤學院)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 *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北京大學濱海醫院,北京大學醫學部和天津市塘沽區政府合作建設的非直屬附屬醫院) === 教學醫院 === *北京積水潭醫院 (第四臨床醫學院) *北京醫院 (第五臨床醫學院) *北京世紀壇醫院(第九臨床醫學院) *航天中心醫院(北京大學航天臨床醫學院) *中日友好醫院(北京大學中日友好臨床醫學院) *北京地壇醫院(北京地壇醫院教學醫院) *民用航空總醫院(北京大學民航臨床醫學院) *北京回龍觀醫院(北京大學回龍觀臨床醫學院)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北京大學首都兒科研究所教學醫院) *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北京大學北京京煤集團總醫院教學醫院) *北京仁和醫院(北京大學北京仁和醫院教學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北京大學解放軍302醫院教學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〇六醫院(北京大學解放軍306醫院教學醫院) == 歷任校長/主任 == 北京醫科大學歷任校(院)長、主任 姓名 校名 職務 任期 湯爾和 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 校長 1912.10--1915.12 葛成勳 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 校長 1915.12--1916.08 湯爾和 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 校長 1916.08--1922.04 周頌聲 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 校長 1922.04--1923.12 洪式閭 國立北京醫科大學校 校長 1924.01--1925.08 張黼卿 國立北京醫科大學校 校長 1925.08--1926.01 孫柳溪 國立北京醫科大學校 校長 1926.01--1927.08 孫柳溪 國立京師大學校醫科 學長 1927.08--1928.11 徐誦明 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 院長 1928.11--1932.08 吳祥風 國立北平大學醫學院 院長 1932.08--1937.09 鮑鑑清 國立北京大學醫學院 院長 1938.03--1945.08 馬文昭 北平臨時大學第六分班 班主任 1945.09--1946.09 馬文昭 國立北京大學醫學院 院長 1946.09--1947.08 沈寯琪 國立北京大學醫學院 院長 1947.08--1948.08 胡傳揆 國立北京大學醫學院 院長 1948.08--1952.12 胡傳揆 北京醫學院 院長 1952.12--1968.08 閻登山軍宣隊 北京醫學院革命委員會 主任 1968.09--1973.12 薛偉民 北京醫學院革命委員會 主任 1975.06--1977.09 胡傳揆 北京醫學院 名譽院長 1979.11--1986.03 馬 旭 北京醫學院 院長 1979.11--1983.01 曲綿域 北京醫學院 院長 1983.01--1985.05 曲綿域 北京醫科大學 院長 1985.05--1991.06 王德炳 北京醫科大學 院長 1991.06--2000.03 北京大學醫學部主任 姓名 校名 職務 任期 韓啟德 北京大學醫學部 主任 2000.04--2016.04 柯楊 北京大學醫學部 常務副主任 2003.06--2016.04 詹啟敏 北京大學醫學部 主任 2016.04--2021.04 喬傑 北京大學醫學部 主任 2021.04-- == 姊妹校 == === 大中華地區 === * 臺北市:臺北醫學大學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 參見 == * 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院、首都醫科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 *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B Category:北京醫學院校 Category:1912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一塌糊塗BBS
一塌糊塗BBS(YTHT BBS),是一個完全民間性質的BBS站點,1999年9月17日開設,曾是中國大陸非常具有影響力的一個BBS,在2004年9月關站前也是教育網內平均線上人數最多的BBS。 一塌糊塗BBS站名取其“一、塔、湖、圖”諧音。這是對北京大學校園內著名地點的一個概括,即博雅塔、未名湖和北京大學圖書館。 ==簡史== 一塌糊塗BBS最初是1999年9月17日由北京大學物理系研究生lepton架設,主要面向於北京大學學生的小型BBS,最初的域名為lepton.dhs.org。後來逐漸發展為中國大陸教育網內最大的BBS之一。 1999年9月20日進站歡迎檔改為塔、湖、圖的畫面組合。9月21日,域名ytht.dhs.org生效。2000年3月24日正式啟用新域名ytht.net。2000年5月3日,YTHT第一屆民選站務正式上任,這也被認為是中國大陸BBS站點第一次民選產生的站長。2003年起,開始增加海外通道proxy2.ytht.net。 2004年5月,申請包月出國網路連線,停止proxy2.ytht.net。 一塌糊塗在其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一直秉承著民主自由的精神,而這種精神一方面使得一塌糊塗的影響力不斷增長,另一方面也給一塌糊塗帶來了政治上的巨大壓力。 2002年5月1-7日,被要求全站性暫時中止服務。2003年5月4日,三角地、公民生活版被要求唯讀整頓。 2003年6月-7月,東方之珠版(Hongkong版)被要求唯讀整頓。2004年8月19日,被有關部門要求進行全站性整頓,幾乎所有涉及政治話題的版面均被設為唯讀,只有討論時事政治最為集中的triangle(三角地)版在上級要求下繼續開放。 2004年9月13日,北京市通訊管理局下達通知,永久關閉一塌糊塗BBS。一塌糊塗BBS也在接到通知前的當日下午十三時五十分時被切斷路由。隨後,中國大陸的各大BBS站點相繼釋出公告,禁止討論一塌糊塗BBS有關事宜,刪除論壇內有關一塌糊塗BBS的帖子,並將“ytht”、“一塌糊塗”、“糊塗”、“一塌”等設為過濾詞。此外,百度等搜尋引擎公司也遮蔽了一塌糊塗BBS相關的關鍵詞的搜尋。至此,已基本上抹除了一塌糊塗在中國網際網路上的痕跡。由於關站的具體原因沒有公示,導致一塌糊塗參與者在內的部分網民進行猜測並置疑其合法性,這成為一塌糊塗被繼續關注的重要原因。 2005年3月2日 在 http://www.ytht.org/ 網頁上lepton, lhx, ylsdd為原來註冊使用者而租賃伺服器提供電子郵件備份服務,但是並沒有任何版面。 2007年1月15日 該網站重新開放BBS功能,從"亂七八糟"開始陸續恢復了包括“法律研究”在內的幾十個討論區。此時的伺服器設在國外,但管理者堅持不肯恢復“三角地”等時事、政治版面,並不斷刪除要求恢復三角地的帖子。2007年5月14日,一塌糊塗遭到中國網路防火牆的遮蔽,站方撤掉法律研究版,但終究無濟於事。 2009年4月2日 該網站再次重新開放BBS功能,使用網址為http://www.ytht.net/但在之後的時間裡,時常遭到遮蔽。 從2016年4月17日至4月24日之間的某個時刻起,一塌糊塗BBS再也打不開了,從瀏覽器訪問只會顯示空白頁面,每一秒種自動重新整理一次。至5月12日仍是如此。 到2016年7月13日,http://www.ytht.net/ 又能正常訪問了。 == 社群文化 == 一塌糊塗BBS主要的特點是在其寬鬆的管理形式下形成的自由民主的討論氛圍。相容幷蓄,能夠容納不同的觀點和立場,這也是其吸引大量知識型使用者的原因之一。在這種環境中,培育出了眾多有特色的版面,比如“公民生活”、“反謠言中心”、“臺海觀察”、“人權研究”等,其寬容的文化也使其包容了sex、motss和lesbian等版面。 在2004年9月13日關站前,一塌糊塗BBS逐步發展到800多個討論區,註冊使用者達293793,最大同時線上人數20930。使用者群主要為中國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學生、研究人員、教師及專家學者,以及工作在各行各業的高校畢業生。 一塌糊塗有十分獨特的文章推薦機制。閱讀者除了常見的回覆文章外,還可對文章進行評分,系統將根據文章所得分數及回覆的人數自動形成版面的熱點(hot)。和文章一樣,各討論區也參與排序,首頁的熱門討論區也是自動形成的。在首頁最顯著位置的是全站點自動形成的10大熱門話題,其評價及回覆人數可以超過上千人。總之,一塌糊塗上的文章推薦大部分是由網友自己決定的。 一塌糊塗的站務管理也十分推崇“民主”觀念。版務、站務組、仲裁組均由網友選舉產生。使用者擁有舉報、投訴、彈劾等類似現實司法的權利。sysop、advice版面使網友很容易參與BBS建設。在糊塗特區,一人申請即可開設新版,這其實也是一塌糊塗“自由”風格的一種體現。 == 特色版面 == === 三角地 === 三角地(Triangle)是該站平均訪問量最高的版面,許多網友在這裡討論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發表觀點和看法,這個版面的資訊量巨大,是瞭解中國當代社會心態的一個視窗,是一塌糊塗最具代表性的版面之一。許多事件都是先經過“三角地”版的討論,進而引起傳統媒體和輿論的關-{注}-。三角地曾經討論的熱點話題如:香港23條立法、三峽工程、哈爾濱寶馬撞人案、鄭恩寵洩漏國家機密案、非典、孫志剛收容致死案、美伊戰爭、南京湯山鎮9.14中毒事件、Google被封、希望工程事件、遠華案、2000年諾貝爾文學獎。 === 公民生活 === 公民生活(civil_life),探討民主的各種理念, 表達社會良知、體現人文關懷。 === 反謠言中心 === 反謠言中心(anti_rumor),針對網路流傳的報道和新聞,經過大家的討論去偽存真,對於不明真相的人和後來者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也代表了糊塗的特色所在——“我們不需要用謊言去打擊敵人,因為事實已經足夠的有力”。 === 人之初 === 人之初(sex),是中國BBS上較早開設的性教育性質的版面,在中國教育網BBS中有著很高的人氣和聲譽,在這裡網友可以自由表達自己對性的觀點和進行相關的交流。 === 貼圖 === 貼圖(PIC),是教育網BBS上第一個專門為圖片交流而開啟的版面,版面線上人數常常高居榜首,經常超過1千人。 === 酷兒 === 酷兒(MOTSS),因不滿只能在人之初(sex)版討論同性戀話題,由上海交通大學的BoyzLuv(火靈)於2002年11月5日在一塌糊塗糊塗特區開版。英文名取自臺灣BBS上同志版面和水木清華已被關版的同志版面的英文,中文取自李銀河《酷兒理論》,意圖因其諧音表現中國80年代新生代同性戀Cool的一面而非簡單queer的中文翻譯。因當時一塌糊塗BBS在中國大陸教育網人氣最高,此版公開打破了教育網對同性戀話題的禁忌和遮掩,為中國同性戀人群獲得社會認同起到了一定作用。一週後,南方週末引用版內網友發言,自此一炮走紅。此版開版隨後不久,專為女同性戀討論的lesbian/手拉手也開版了。 == 一塌糊塗系統 == === 軟體 === 一塌糊塗BBS核心程式採用KCN@9#BBS開發的Firebird BBS 3.0K,後經系統維護組不斷修改,吸取各種BBS軟體的長處,形成獨立的一套BBS軟體分支,並被其他一些BBS站採用。系統支援使用TELNET,HTTP,SSH等方式連線。一塌糊塗BBS原始碼遵循GNU GPL釋出,任何使用者均可以下載用於非商業用途,通常下載方式為SVN check out。 一塌糊塗的web訪問支援程式是由南大小百合BBS的njuwebbbs-0.9發展而來,一塌糊塗的ssh連線守護程序由水木清華程式碼發展而來。 目前依然在開發的一塌糊塗程式碼分支可以在Google Code下載。 === 硬體 === 一塌糊塗BBS的機器裝置由網友自發捐款購買。累計硬體購買款項已經達到了3萬多元。所有這些錢來源於網友近四年來的支援。後又與北京中基超威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獲得一臺配有2個AMD 64 Opteron 244 CPU,4G 記憶體的伺服器的使用權。 === 後續站點 === 目前採用一塌糊塗BBS程式碼的站點包括:天天壇BBS、一見如故BBS、多派、兩全其美、天津大學天大求實BBS站、中國農業大學五色土站、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雁塔晨鐘BBS、西安交通大學兵馬俑BBS站、鄭州大學光明鄭大BBS、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公共論壇、一路BBS等。目前這些站點的程式碼均由不同時期的一塌糊塗程式碼修改而來,但相互並非自動同步更新。此外,部分站點亦有修改後在遵守相關版權協議(GPL等)的框架下發布獨立程式碼分支的計劃。 ====LQQM(兩全其美)==== 兩全其美是使用YTHT程式碼於公網架設的BBS站點,於2004年7月2日首次提供服務,其主要負責人為cowtiger,伺服器具體配置、接入情況及產權歸屬不詳。兩全齊美於2009年冬停止服務,稍後改為Discuz!站點。 ====Sopai/Dopai(搜派/多派)==== 於2004年12月1日首次提供服務。主要負責人為CIE,據稱部落格中國或部落格中國某負責人注資,伺服器具體配置、接入情況及產權歸屬不詳。該站曾匯入蘭州大學月牙鳴沙BBS、鄭州大學光明鄭大BBS等站資料。由於盈利情況未達預期,該站於2006年1月24日正式公告關站。 ====BBSYJRG(一見如故)==== 該站於2005年3月9日首次提供服務,於2005年5月17日正式開站。該站由部分YTHT站資深網友及管理人員集資,開站初期曾借用YTHT原伺服器提供服務,現租用伺服器並接入世紀互聯資料中心。 該站曾經匯入部分YTHT精華區,並保留了部分YTHT時期的帳號。 ====Tttan(天天壇)==== 該站於2005年4月10日首次提供服務,由YTHT主力維護ylsdd主要負責,目前伺服器位於北美,具體配置及接入情況不詳。 ====Newytht(新一塌糊塗)==== 該站於2005年9月25日首次提供服務。據稱主要投資者為燕園菁華培訓中心,後由某知名網友接手。目前伺服器配置、接入情況及產權歸屬不詳。 ====Yilubbs(一路BBS)==== 該站於2008年11月22日首次提供服務,由YTHT前站務BridgeD投資。該站匯入了大部分精華區與版面。目前伺服器配置不詳、位於北美。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一塌糊塗BBS站點(目前伺服器位於美國,時常受到中國大陸GFW封鎖) *一塌糊塗的一路BBS分支程式碼下載 ==參見== *BBS *中國網路審查 *天天壇BBS *北大未名BBS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學BBS Category:北京大學
語文
語文,是中文語境中一個多義的合成詞,包括語和文,「語」指代語言,而「文」則有多種解釋,不同情況下指代文學、文字或者文化等等。比如1949年後中國大陸中小學的語文課指代的就是語言文學。日常生活中,語文兩字並無嚴格指口頭語及書面語而混用之,如英語和英文、日語和日文。 ==學科名== 清末1904年頒佈《奏定學堂章程》,設國文科。 五四運動前後,小學設國語課,教材為白話文,中學設國文課,教材為以文言為主,新文學作品為輔。 1949年後中國內地將國語和國文統稱為語文,是中國大陸學校的一種主要科目,常指代漢語言文學,以白話文為主,輔以文言文,隨著年級增加文言文比例逐漸提高。一般漢民族語文科目在中小學通常只稱為語文,在大學則常常不簡稱而只使用全稱漢語言文學。少數民族學習的科目則分別為對應民族語文(例如藏語文、蒙語文、維語文、朝語文等等)以及單獨的漢語文科目,少數民族的漢語文科目也通常比漢族學習的內容更簡單、考試難度更低。 “語文”作為學科名最早由葉聖陶和夏丏尊於1949年提出,既作為學科名,也作為教材名,受到教育界認同。1950年,中國國家出版總署編審局出版了首套語文教材,從此廢除“國文”“國語”等名稱。 ==參見== *語 ==參考文獻== Category:語言 Category:課程
701年
== 大事記 == * 武則天將都城遷回長安。 * 武延基、李仙蕙、李重潤因非議武則天男寵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被武則天下令賜死。 * 日本完成大寶律令,其中的班田制受唐朝均田制影響,土地均歸國有,國家將土地分授給六歲以上的公民再從中抽稅,待該農民死亡之後土地仍會被國家收回。 == 各國領袖 == ===非洲=== * 馬庫里亞王國 - , 馬庫里亞國王(697–722) ===美洲=== *科潘 - 瓦沙克拉洪·烏巴·卡維爾 (675–738) *蒂卡爾 - (682–732) ===亞洲=== *中國 (武周) - 武則天(武瞾), 中國皇帝 (690–705) *日本 (飛鳥時代) - 文武天皇, 日本天皇 (697–707) *朝鮮半島 (統一新羅) - 孝昭王, 新羅王 (692–702) *帕拉瓦王朝 - Narasimhavarman II, 巴拉瓦國王(700–728) *震國 - 高王大祚榮, 震國王 (698–719) *吐蕃 - 赤都松贊,贊普 (677–704) * 後突厥 - 默啜, 可汗 (694- 716) ===中東=== *亞美尼亞 - Sembat II Bagratuni, 亞美尼亞國王 (696–705) *阿拉伯帝國 - 阿卜杜勒-馬利克·本·馬爾萬·本·哈卡姆, 哈里發 (685–705) ===歐洲=== *保加利亞 - , 保加利亞可汗 (695–715) *拜占庭帝國 - 提比略三世 (698–705) *法蘭克王國 -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 法蘭克國王 (695–711) **丕平二世, 宮相 (687–714) *弗裡西亞 - (678–719) *喬治亞 - **巴格拉季昂王朝 - Varazbakur (678–705) *倫巴底王國 - *#柳特珀特(Liutpert)(700–701) *#雷金佩特(Raginpert)(701) *#阿里伯特二世(Aripert II)(701–712) *塞爾維亞 - Ratimir, 塞爾維亞統治者(700–730) *愛爾蘭 - Loingsech mac Óengusso, (694–703) **康諾特 - Muiredach Muillethan, (697–702) **Uí Maine - Seachnasach, Uí Maine王 (691–711) **倫斯特 - Cellach Cualann, 倫斯特君主 (693–715) **Ulaid - Fergus, Ulaid王 (689–704) *英格蘭 (七國時代) - , 不列顛的統治者(Bretwalda) **東盎格利亞 - (663–713) **埃塞克斯王國 - *** (694–709) *** (694–709) **肯特王國 - (690–725) **默西亞王國 - , 默西亞國王 (675–704) **諾森布里亞 - , 諾森布里亞國王 (685–704) **薩塞克斯王國 - *** (fl.692–725) *** (fl.692–725) **韋塞克斯 - 伊尼, 韋塞克斯國王 (688–726) *蘇格蘭 **Dál Riata - Selbach mac Ferchair (700–723) **Strathclyde王國 - **皮克特 - , 皮克特國王 (696/7–706) *威尼斯共和國 - 保羅·呂齊奧·阿納法斯托,威尼斯總督 (697–717) *西哥特王國 - Ergica (687–702) *威爾士 - **Gwynedd王國 - (682–720) **Powys王國 == 出生 == * 王維 - 唐朝詩人(761年去世,60歲) * 李白 - 唐朝詩人(762年去世,61歲) * 聖武天皇 - 日本第45代天皇(756年去世,55歲) == 逝世 == * 永泰公主李仙蕙(685年出生),唐中宗李顯第七女,下嫁武承嗣之子魏王武延基。 * 李重潤,唐中宗李顯嫡長子。 * 武延基,武則天侄孫、武承嗣之子。 * 1年 0
9月17日
9/17是陽曆年的第260天(閏年是261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05天。 == 大事記 == === 8世紀 === * 745年(唐玄宗天寶四年秋八月壬寅):唐玄宗冊封楊太真為貴妃。 === 11世紀 === * 1086年:西夏崇宗李乾順建天儀治平年號。 === 12世紀 === * 1176年:密列奧塞法隆戰役爆發,拜占庭帝國敗於塞爾柱突厥魯姆蘇丹國軍隊。 === 16世紀 === * 1567年:日本大名織田信長從齋藤龍興手上奪取稻葉山城並開始統治原齋藤家領地美濃,並將稻葉山城改名為岐阜城。 === 17世紀 === * 1630年:來自英國的清教徒在麻薩諸塞灣殖民地建立波士頓,後來成為新英格蘭地區最大城市。 * 1631年:三十年戰爭:戰爭第三階段,瑞典在布賴滕費爾德會戰大勝神聖羅馬帝國。 === 18世紀 === * 1787年:《美國憲法》在費城定稿及簽署。 * 1789年:德國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發現土衛一。 === 19世紀 === * 1809年:芬蘭戰爭:瑞典和俄國簽署《》,結束戰爭。瑞典把東部三分之一國土割讓給俄國,成立俄國治下的芬蘭大公國。 * 1859年:漢諾威王國(今德國)數學家伯恩哈德·黎曼發表了包含黎曼猜想原始陳述的著名素數計數函式論文,被認為是解析數論中最具影響力的論文之一。 * 1859年:因為對美國法律和政治結構不滿,約書亞·諾頓在舊金山當地報紙自稱為「諾頓一世」。 * 1894年:大日本帝國海軍在西朝鮮灣發生的黃海海戰擊敗清朝北洋水師,取得甲午戰爭制海權。 * 1900年:英國原六個殖民地宣告成立澳大利亞聯邦。 === 20世紀 === * 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飛行員曼弗雷德·馮·里希特霍芬在法國上空首次擊落敵機。 * 1926年:馮玉祥五原誓師,加入北伐。 * 1933年: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宣佈以前總統胡佛為一座新水壩名字。 * 1935年:曼努埃爾·奎松當選為菲律賓第一任總統。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華沙保衛戰展開。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波蘭戰役中,蘇聯根據和德國簽署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緊跟德國入侵波蘭。 *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希特勒下令「無限期推延」海獅計劃,德國登陸英國的企圖宣告失敗。 *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在荷蘭與德國發動市場花園行動,也是最大規模的空降部隊作戰計畫。 * 1948年:受聯合國委任調解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紛爭的福爾克·貝爾納多特,在耶路撒冷被萊希組織刺殺身亡。 * 1957年:馬來西亞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 195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領彭德懷、黃克誠被免職。 * 1965年:。 * * 1974年:孟加拉、格瑞那達、幾內亞比索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 1976年:第一架隸屬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企業號太空梭於加利福尼亞州棕櫚谷的工廠製作完成。 * 1978年:埃及總統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在美國大衛營簽訂《戴維營協議》。 * 1980年:前尼加拉瓜總統安納斯塔西奧·索摩查·德瓦伊萊在巴拉圭亞松森附近被殺。 * 1980年:波蘭成立的團結工聯成為東方集團國家中第一個完全獨立的工會聯盟。 * 1982年:中國第一個電視製片廠──北京電視製片廠正式成立。 * 1984年:加拿大第二十三任總理馬丁·布賴恩·馬爾羅尼上任。 * 1984年:中國返回式衛星(序號FSW-0-7)返回地球。 * 1986年:Turbo Pascal第3.02版釋出。 * 1988年:第2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漢城(即今首爾)開幕。 * 1991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紹爾群島、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南韓和北韓加入聯合國。 * 1994年:美國科學家走出「生物圈2號」。臺灣在漢光演習時發生金鷹航空誤擊事故,四人死亡。 * 1995年:美國的一份政治週刊《旗幟週刊》創刊。 * 1995年:香港舉行主權移交中國前,最後一屆的立法局選舉。 * 1999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2號航站大樓啟用。 === 21世紀 === * 2001年:納莉颱風侵襲臺灣並導致大規模嚴重水災,共計造成104人死亡或失蹤。 * 2001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在九一一襲擊事件發生後首日開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大跌684.81點。 * 2002年:臺灣民進黨公佈黨產,現有資產總額約為三億七千二百萬元。 * 2003年:臺灣國家實驗動物中心再度爆發實驗鼠的病毒感染事件。 * 2004年:第十二屆帕拉林匹克運動會於希臘雅典舉行。 * 2005年:在臺灣舉辦的國立編譯館年度優良漫畫評選,同志漫畫首度獲獎。 * 2005年:香港無綫電視長壽節目《K-100》正式結束。 * 2006年:瑞典舉行大選,溫和黨獲勝,瑞典由左翼向右中翼轉型。 * 2007年:希臘總理科斯塔斯·卡拉曼利斯宣佈在新一屆希臘議會選舉中獲勝。 * 2008年:中國北京第十三屆殘疾人奧運會閉幕。 * 2008年:泰國代總理、人民力量黨副主席頌猜在國會下議院會議上當選新一任總理。 * 2011年:佔領華爾街運動在美國紐約市正式展開。 * 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港澳,到處滿目瘡痍,樹木倒塌導致大量路面交通無法行駛,翌日市民上班出現大混亂。 * 2018年:俄羅斯軍機在敘利亞拉塔基亞省沿海地區被敘利亞防空飛彈誤擊,機上15名組員全數喪生。 == 出生 == * 879年:查理三世,西法蘭克國王。(929年逝世) * 1192年:源實朝,日本鎌倉幕府第三代徵夷大將軍。(1219年逝世) * 1552年:教宗保祿五世,羅馬主教。(1621年逝世) * 1657年:索菲婭·阿列克謝耶芙娜·羅曼諾娃,沙皇俄國羅曼諾夫王朝攝政公主。(1704年逝世) * 1739年:約翰·拉特利奇,美國首席大法官。(1800年逝世) * 1743年:孔多塞侯爵,法國啟蒙運動時期最傑出代表之一、數學家、哲學家。(1794年逝世) * 1764年:約翰·古德利克,英國聾啞天文學家。(1786年逝世) * 1820年:奧日埃,法國詩人、劇作家。(1889年逝世) * 1826年:波恩哈德·黎曼,德國數學家,黎曼幾何學創始人、複變函式論創始人之一。(1866年逝世) * 1857年: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俄羅斯火箭、宇航先驅。(1935年逝世) * 1869年:克里斯蒂安·勞斯·朗格,挪威歷史學家、教師、政治學家,192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38年逝世) * 1871年:弗朗西斯科·馬卡布洛斯,菲律賓愛國革命軍將領。(1922年逝世) * 1881年:阿弗列·芮克里夫-布朗,英國人類學家。(1955年逝世) * 1883年: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美國詩人、全科、小兒科醫師。(1963年逝世) * 1884年:查爾斯·格里費斯,美國作曲家。(1920年逝世) * 1886年:陸費逵,中國教育家、出版家。(1941年逝世) * 1905年:馮至,中國翻譯家、新體詩人。(1993年逝世) * 1907年:沃倫·E·伯格,美國第15屆終審法院首席法官。(1995年逝世) * 1908年:程思遠,中國政治人物,曾任李宗仁秘書。(2005年逝世) * 1912年:梁樹權,中國分析化學家。(2006年逝世) * 1917年:尹伊桑,韓國音樂家、作曲家。(1995年逝世) * 1917年:費希平,臺灣政治人物。(2003年逝世) * 1923年:漢克·威廉斯,美國鄉村音樂、藍調、Honky-tonk創作男歌手。(1953年逝世) * 1924年:野坂浩賢,日本政治家。(2004年逝世) * 1929年:史特靈·莫斯,英國賽車手。(2020年逝世) * 1930年:艾德加·米切爾,美國太空人。(2016年逝世) * 1930年:託馬斯·斯塔福德,美國太空人。(2024年逝世) * 1931年:安妮·班克羅夫特,美國女演員。(2005年逝世) * 1932年:羅伯·派克,美國冷硬派犯罪小說作家。 * 1935年:肯·克西,美國小說作家。(2001年逝世) * 1936年:揚·蓋爾,丹麥建築師、城市規劃師。 * 1939年:弗拉基米爾·緬紹夫,俄羅斯演員、電影導演。(2021年逝世) * 1939年:戴維·蘇特,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 1944年:萊茵霍爾德·梅斯納爾,義大利登山家、探險家。 * 1945年:菲爾·傑克遜,美國籃球教練。 * 1947年:李明仁,臺灣森林學研究者。 * 1950年:納倫德拉·莫迪,印度政治人物,現任印度總理。 * 1955年:查爾斯·馬爾蒂內,美國男演員、配音員 * 1957年:馬蒂紐·恩達法·卡比,幾內亞比索政治人物,前任幾內亞比索總理。 * 1958年:-{zh-cn:亞內茲·揚沙; zh-tw:亞內茲·楊薩}-,斯洛維尼亞政治人物,現任斯洛維尼亞總理。 * 1959年:徐乃麟,臺灣藝人、主持人。 * 1960年:戴蒙·希爾,英國賽車手。 * 1962年:徐俊,中國國際象棋棋手。 * 1962年:巴茲·魯曼,澳洲電影導演、編劇、電影監製。 * 1962年:阮春智,越南裔美國男演員、導演、作家、武師。 * 1963年:龔慈恩,香港女藝人。 * 1963年:蝶野正洋,日本重量級職業摔角選手。 * 1964年:黃大煒,臺灣流行歌手、音樂人。 * 1965年:布萊恩·辛格,美國電影導演、監製。 * 1968年:蒂託·比拉諾瓦,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前足球中場球員。(2014年逝世) * 1968年:翁虹,香港藝人 * 1968年:蔡國慶,中國歌手、演員。 * 1968年:安娜塔西亞,美國創作女歌手。 * 1968年:瑪麗-珊圖·米勒,希臘王儲帕夫諾斯之妃。 * 1969年:馬修·塞特爾,美國演員。 * 1969年:肯·達赫蒂,愛爾蘭職業撞球選手。 * 1970年:譚兆偉,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71年:阿德麗婭娜·伽杭波,法國籍斯洛伐克女模特兒。 * 1972年:甄志強,香港男演員。 * 1972年:羅友志,臺灣資深媒體人。 * 1973年:蔡少芬,香港藝人。 * 1973年:馬里科·扎加奇,波蘭足球運動員。 * 1974年:拉希德·華萊士,美國籃球運動員。 * 1975年:小島可奈子,日本藝人。 * 1976年:潘耀武,中國藝人。 * 1976年:曾黎,中國藝人。 * 1977年:西蒙尼·佩羅塔,義大利足球運動員。 * 1978年:珍·莎琪,希臘裔美國公關人物,現任白宮發言人。 * 1979年:青山草太,日本男藝人。 * 1979年:佛羅·裡達,美國饒舌歌手。 * 1979年:尼爾·布洛姆坎普,南非電影導演、廣告導演、編劇、監製、動畫師。 * 1980年:丹·哈倫,美國棒球選手。 * 1981年:吳雲甫,香港男藝人。 * 1981年:巴卡里·科內,象牙海岸足球運動員。 * 1983年:張立東,臺灣男藝人。 * 1984年:劉明煌,臺灣男子射箭運動員。 * 1984年:嵐優子,日本女藝人。 * 1984年:金大恩,韓國男子體操運動員。 * 1985年:何維健,臺灣歌手。 * 1985年:北山宏光,日本男子偶像團體Kis-My-Ft2成員。 * 1985年:託馬什·貝爾迪赫,捷克職業網球運動員。 * 1986年:松岡禎丞,日本男性聲優。 * 1986年:保羅·德切列,義大利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87年:楊可涵,臺灣女演員。(2015年逝世) * 1987年:巽悠衣子,日本女性聲優。 * 1987年:瑞圖·艾莉亞,英國女演員、喜劇演員。 * 1988年:費斯基拿特,紐西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88年:趙卓娜,中國演員、主持人。 * 1989年:汪蘇瀧,中國歌手。 * 1989年:劉俐,香港女藝人。 * 1989年:保羅·亨廷頓,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89年:丹妮爾·布魯克斯,美國女演員。 * 1990年:尹詩沛,香港女藝人。 * 1991年:壽美菜子,日本女性聲優、歌手。 * 1991年:梅納·馬蘇德,加拿大男演員。 * 1993年:平野聰子,日本女藝人。 * 1994年:羅人友,韓國男演員 * 1995年:南志鉉,韓國女演員。 * 1995年:YooA,韓國女子偶像團體Oh My Girl成員。 * 1995年:東姑哈山納,彭亨攝政王兼第四任王儲。 * 1995年:派屈克·馬霍姆斯,美國職業美式足球運動員。 * 1996年:崔榮宰 ,韓國男子偶像團體GOT7成員。 * 1996年:帕他空,緬甸男模特兒、演員。 * 1996年:埃斯特班·奧康,法國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 * 1997年:關曉彤,中國女演員。 * 1998年:金東賢,韓國男子偶像團體AB6IX成員。 * 1999年:鄭知蘇,韓國女演員。 * 2002年:姜敏熙,韓國男子偶像團體CRAVITY成員。 == 逝世 == * 887年:光孝天皇,日本第58代天皇(830年出生) * 1025年:于格二世,法蘭西王國卡佩王朝國王羅貝爾二世與其第三任王后阿爾勒的康斯坦絲的長子(1007年出生) * 1100年:秦觀,中國北宋著名詞人(1049年出生) * 1179年:賓根的希爾德加德,德國神學家、作曲家、作家,天主教聖女、教會聖師(1098年出生) * 1200年:宋光宗趙惇,南宋皇帝(1147年出生) * 1375年:王保保,又名擴廓帖木兒,元朝末年重要將領,亦是北元政府的支柱(出生年不詳) * 1661年:謝永常,鄭成功的部將(1630年出生) * 1674年:朝鮮顯宗,朝鮮王朝的第18代君主(1641年出生) * 1786年:德川家治,日本江戶幕府第10代徵夷大將軍(1737年出生) * 1803年:弗朗茲·克薩韋爾·蘇斯邁爾,奧地利作曲家(1766年出生) * 1892年:魯道夫·馮·耶林,德國著名法學家,締約過失責任理論的創始人(1818年出生) * 1894年:鄧世昌,清朝北洋海軍將領(1849年出生) * 1894年:林永昇,清朝北洋海軍將領,左翼左營副將(1853年出生) * 1928年:若山牧水,日本歌人(1885年出生) * 1930年:阿洛伊斯·德盧格,奧地利畫家(1859年出生) * 1931年:楊度,中國政治活動家(1874年出生) * 1937年:李友梅,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將領(1908年出生) * 1945年:郁達夫,中國作家(1896年出生) * 1953年:文繡,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妾侍,冊封淑妃(1909年出生) * 1979年:吳耀宗,中國基督教三自愛國運動發起人(1893年出生) * 1948年:露絲·潘乃德,美國女性人類學家(1887年出生) * 1980年:安納斯塔西奧·索摩查·德瓦伊萊,尼加拉瓜政治人物,前任尼加拉瓜總統(1925年出生) * 1991年:宋時輪,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1907年出生) * 1994年:卡爾·波普爾 ,奧地利哲學家(1902年出生) * 1996年:斯皮羅·阿格紐,美國政治人物,第39任美國副總統(1918年出生) * 1997年:雷德·斯克爾頓,美國藝人(1913年出生) * 1997年:揚·敘瑟,挪威政治人物,第24任挪威首相(1930年出生) * 2006年:曾我部和恭,日本男性聲優(1948年出生) * 2013年:,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前社長(1913年出生) * 2014年:關菁,香港甘草演員(1951年) * 2019年:葉選平,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葉劍英的長子(1924年出生) * 2021年:阿卜杜勒-阿齊茲·布特弗利卡,阿爾及利亞政治家,第5任阿爾及利亞總統(1937年出生) * 2021年:竹下亙,日本政治家(1946年出生) * 2021年:塔努·帕德馬納班,印度理論物理學、宇宙學家(1957年出生) * 2022年:馬爾滕·施密特,荷蘭天文學家(1929年出生) * 2022年:格桑嘉措,西藏格魯派僧侶,新噶當巴領導者(1931年出生) * 2022年:何塞·加西亞·布伊特龍,西班牙醫師、政治人物,曾任西班牙參議院議員(1945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中華老年痴呆防治日 * : **「山原水鷄之日」(クイナの日):因「917」的日文發音取各字首音節發音為「ku-i-na」,與山原水鷄的日語名字同音,故此定為山原水鷄之日。 **「義大利菜日」:於2011年由日本義大利料理協會訂定,原因是義大利語廚房「Cucina」的讀音跟日語「917」的讀音相似。日本イタリア料理協會:イタリア料理の日 **「牧水忌」:日本戰前歌人若山牧水忌日。 * : * : * :國民英雄日 * 馬哈拉施特拉邦: * :教師日 * 法國共和曆:美德日(La Fête de la Vertu),是法國共和曆中的特別閏日之一 * 天主教香港教區:聖伯拉民瞻禮 == 其他 == * 德國饒舌歌手Max Herre在2019年的專輯《Athen》中有〈17th September〉(Siebzehnten September)一曲。 * 韓國女子團體Nine Muses第三張迷你專輯《Drama》中有一首歌以「9月17日」()為名 == 參考資料 ==
勾股定理
-{zh:勾股定理;zh-hant:勾股定理;zh-hans:勾股定理;zh-cn:勾股定理;zh-sg:畢氏定理;zh-hk:畢氏定理;zh-mo:畢氏定理;zh-tw:畢氏定理}-( / )是平面幾何中一個基本而重要的定理。勾股定理說明,平面上的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的長度(較短直角邊古稱勾長、較長直角邊古稱股長)的平方和等於斜邊長(古稱弦長)的平方。反之,若平面上三角形中兩邊長的平方和等於第三邊邊長的平方,則它是直角三角形(直角所對的邊是第三邊)。勾股定理是人類早期發現並證明的重要數學定理之一。 此定理又稱-{zh:畢氏定理;zh-hant:畢氏定理;zh-hans:畢氏定理;zh-cn:畢氏定理;zh-sg:勾股定理;zh-hk:勾股定理;zh-mo:勾股定理;zh-tw:勾股定理}-、商高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新娘座椅定理或百牛定理。「畢氏」所指的是其中一個發現這個定理的古希臘數學家畢達哥拉斯,但歷史學家相信這個定理早在畢達哥拉斯出生的一千年前已經在世界各地廣泛應用。不過,現代西方數學界統一稱呼它為「畢達哥拉斯定理」。日本除了翻譯西方的「畢達哥拉斯之定理」外亦有「三平方之定理」的稱呼。 早在有明文描述此定理前,古埃及在公元前1600年的紙莎草記載有(3,4,5)這一組勾股數,而古巴比倫泥板紀錄的最大的一個勾股陣列是(12709,13500,18541)。由於古代沒有如此高的精確測量工具,因此一般相信得到如此巨大的勾股數必須知道畢氏定理。 現在畢氏定理可考的嚴謹數學證明,起源於略晚於畢德格拉斯的歐幾裡得幾何原本中,卷一命題47。但奇怪的是,這個定理從未被叫做「歐幾裡得定理」。 《周髀算經》中,用商高與周公對談的方式,提出(3,4,5)這組勾股數為例,解釋了勾股定理要素,論證「弦長平方必定是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確立了直角三角形兩條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平方的判定原則,周髀算經沒有給出證明。且周髀算經成書年份不明,可能是公元前一千多年(比畢達哥拉斯早五百年),但也可能是西漢年代(比畢達格拉斯晚500年)。另外,除了周髀算經以外再無其他典籍紀載商高,無法得知是否真有商高其人,或者周髀算經作者虛構人物。 有些參考資料提到法國和比利時將勾股定理稱為驢橋定理,但驢橋定理是指等腰三角形的二底角相等,非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有四百多個證明,如微分證明,面積證明等。 == 定理 == 在平面上的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兩個直角邊邊長的平方加起來等於斜邊長的平方。如果設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度分別是a和b,斜邊長度是c,那麼可以用數學語言表達: ::a^2+b^2=c^2 或 ::\sqrt {a^2+b^2}=c 餘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一個推廣。勾股定理現約有400種證明方法,是數學定理中證明方法最多的定理之一。 == 其他形式 == 如果c是斜邊的長度而a和b是另外兩條邊的長度,勾股定理可以寫成: a^2 + b^2 = c^2\, 如果a和b知道,c可以這樣寫: c = \sqrt{a^2 + b^2}. \, 如果斜邊的長度c和其中一條邊(a或b)知道,那另一邊的長度可以這樣計算: : a = \sqrt{c^2 - b^2}. \, 或 : b = \sqrt{c^2 - a^2}. \, 簡單來說,只要知道直角三角形的其中兩條邊長,便能求出第三條邊長。 == 勾股陣列 == 勾股陣列是滿足勾股定理a^2 + b^2 = c^2的正整陣列(a,b,c),其中的a,b,c稱為勾股數。例如(3,4,5)就是一組勾股陣列。 任意一組勾股數(a,b,c)可以表示為如下形式:a=k(m^2-n^2), b=2kmn, c=k(m^2+n^2),其中k, m,n\in \mathbb{N*},m>n 。 == 歷史 == 這個定理的歷史可以被分成三個部份:發現勾股數、發現直角三角形中邊長的關係、及其定理的證明。 ===勾股數=== 勾股數的發現時間較早,例如埃及的紙草書裡面就有(3,4,5)這一組勾股數,而巴比倫泥板涉及的最大的一個勾股陣列是(13500,12709,18541)。後來的中國的算經、印度與阿拉伯的數學書也有記載《數學辭海》第六卷,山西敎育出版社, 2002年出版,第618頁。。在中國,《周髀算經》中也記述了(3,4,5)這一組勾股數;金朝數學家李冶在《測圓海鏡》中,透過勾股容圓圖式的十五個勾股形和直徑的關係,建立了系統的天元術,推匯出692條關於勾股形的各邊的公式,其中用到了多組勾股數作為例子。 ===普遍定理的發現=== 巴比倫人得到的勾股數的數量和質量不太可能純從測量手段獲得。之後的畢達哥拉斯本人並無著作傳世,不過在他死後一千年,5世紀的普羅克勒斯給歐幾里德的名著《幾何原本》做註解時將最早的發現和證明歸功於畢達哥拉斯學派: 普魯塔克和西塞羅也將發現的功勞歸於畢達哥拉斯,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畢達哥拉斯證明了勾股定理,以素食聞名的畢達哥拉斯殺牛更是不可思議。 在中國,記載秦朝的算數書並未記載勾股定理,只是記錄了一些勾股數。定理首次載於書面則是在成書於西漢但內容收集整理自公元前一千多年以來的《周髀算經》“榮方問於陳子”一節中: 因此此定理也被稱之為陳子定理。 東漢末年趙爽《周髀算經注》《勾股圓方圖注》記載: 在《九章算術注》中,劉徽反覆利用勾股定理求圓周率,並利用“割補術”做“青朱出入圖”完成勾股定理的幾何圖形證明。 直至現時為止,仍有許多關於勾股定理是否不止一次被發現的辯論。 ===證明=== 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證明沒有流傳下來,流傳下來書面證明最早見於《幾何原本》第一冊的第47個命題。在中國,東漢末年吳國的趙爽最早給出勾股定理的證明。在吠陀數學一書中聲稱古代印度教吠陀證明瞭勾股定理。 == 證明 == 這個定理有許多證明的方法,其證明的方法可能是數學眾多定理中最多的。路明思(Elisha Scott Loomis)的Pythagorean Proposition一書中總共提到367種證明方式。 有人會嘗試以三角恆等式(例如:正弦和餘弦函式的泰勒級數)來證明勾股定理,但是,因為所有的基本三角恆等式都是建基於勾股定理,所以不能作為勾股定理的證明(參見迴圈論證)。 === 趙爽勾股圓方圖證明法 === 中國三國時期趙爽為證明勾股定理作“勾股圓方圖”即“弦圖”,按其證明思路,其法可涵蓋所有直角三角形,為東方特色勾股定理無字證明法。2002年第24屆國際數學家大會(ICM)在北京召開。中國郵政發行一枚郵資明信片,郵資圖就是這次大會的會標—中國古代證明勾股定理的趙爽弦圖。 === 劉徽“割補術”證明法 === 中國魏晉時期數學家劉徽依據其“割補術”為證勾股定理另闢蹊徑而作“青朱出入圖”。劉徽描述此圖,“勾自乘為朱方,股自乘為青方,令出入相補,各從其類,因就其餘不動也,合成弦方之冪。開方除之,即弦也。劉徽《九章算術注》”其大意為,一個任意直角三角形,以勾寬作紅色正方形即朱方,以股長作青色正方形即青方。將朱方、青方兩個正方形對齊底邊排列,再進行割補—以盈補虛,分割線內不動,線外則“各從其類”,以合成弦的正方形即弦方,弦方開方即為弦長。 ===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證法 === 有許多勾股定理的證明方式,都是基於相似三角形中兩邊長的比例。 設ABC為一直角三角形,直角於\angle C(看右圖)。從點C畫上三角形的高,並將此高與\overline{AB}的交叉點稱之為H。此新\bigtriangleup ACH和原本的\bigtriangleup ABC相似,因為在兩個三角形中都有一個直角(這又是由於「高」的定義),而兩個三角形都有A這個共同角,由此可知第三隻角都是相等的。同樣道理,\bigtriangleup CBH和\bigtriangleup ABC也是相似的。這些相似關係衍生出以下的比率關係: 因為 : \overline{BC}=a, \overline{AC}=b, \text{ and } \overline{AB}=c, \! 所以 : \frac{a}{c}=\frac{\overline{HB}}{a} \text{ and } \frac{b}{c}=\frac{\overline{AH}}{b}.\, 可以寫成 :a^2=c\times \overline{HB} \text{ and }b^2=c\times \overline{AH}.\, 綜合這兩個方程式,我們得到 :a^2+b^2=c\times \overline{HB}+c\times \overline{AH}=c\times(\overline{HB}+\overline{AH})=c^2.\,\! 換句話說: :a^2+b^2=c^2.\,\! === 歐幾裡得的證法 === 在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一書中給出勾股定理的以下証明。設\bigtriangleup ABC為一直角三角形,其中A為直角。從A點劃一直線至對邊,使其垂直於對邊。延長此線把對邊上的正方形一分為二,其面積分別與其餘兩個正方形相等。 在定理的證明中,我們需要如下四個輔助定理: * 如果兩個三角形有兩組對應邊和這兩組邊所夾的角相等,則兩三角形全等。(SAS定理) * 三角形面積是任一同底同高之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 任意一個正方形的面積等於其二邊長的乘積。 * 任意一個矩形的面積等於其二邊長的乘積(據輔助定理3)。 證明的思路為:把上方的兩個正方形,透過等高同底的三角形,以其面積關係,轉換成下方兩個同等面積的長方形。 其證明如下: # 設\triangle ABC為一直角三角形,其直角為\angle CAB。 # 其邊為\overline{BC}、\overline{AB}、和\overline{CA},依序繪成四方形CBDE、BAGF和ACIH。 # 畫出過點A之\overline{BD}、\overline{CE}的平行線。此線將分別與\overline{BC}和\overline{DE}直角相交於K、L。 # 分別連線\overline{CF}、\overline{AD},形成兩個三角形BCF、BDA。 # \angle CAB和\angle BAG都是直角,因此C、A和G都是共線的,同理可證B、A和H共線。 # \angle CBD和\angle FBA皆為直角,所以\angle ABD相等於\angle FBC。 # 因為\overline{AB}和\overline{BD}分別等於\overline{FB}和\overline{BC},所以\triangle ABD必須全等於\triangle FBC。 # 因為A與K和L在同一直線上,所以四方形BDLK必須二倍面積於\triangle ABD。 # 因為C、A和G在同一直線上,所以正方形BAGF必須二倍面積於\triangle FBC。 # 因此四邊形BDLK必須和BAGF有相同的面積=\overline{AB}^2。 # 同理可證,四邊形CKLE必須有相同的面積ACIH=\overline{AC}^2。 # 把這兩個結果相加,\overline{AB}^2 +\overline{AC}^2 = \overline{BD}\times \overline{BK}+\overline{KL}\times \overline{KC} # 由於\overline{BD}=\overline{KL},\overline{BD}\times \overline{BK}+\overline{KL}\times \overline{KC} = \overline{BD}\left( \overline{BK} + \overline{KC} \right) =\overline{BD}\times \overline{BC} # 由於CBDE是個正方形,因此\overline{AB}^2 + \overline{AC}^2 = \overline{BC}^2。 此證明是於歐幾裡得《幾何原本》一書第1.47節所提出的《幾何原本》第1.47節 ,歐幾裡德著,2006年12月19日存取 由於這個定理的證明依賴於平行公理,而且從這個定理可以推出平行公理,很多人質疑平行公理是這個定理的必要條件,一直到十九世紀嘗試否定第五公理的非歐幾何出現。 === 圖形重新排列證法 === 此證明以圖形重新排列證明。兩個大正方形的面積皆為(a+b)^2。把四個相等的三角形移除後,左方餘下面積為a^2+b^2,右方餘下面積為c^2,兩者相等。證畢。 ==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斷三角形為鈍角、銳角或直角的一個簡單的方法,其中\overline{AB}=c為最長邊: * 如果a^2 + b^2 = c^2 \,,則\triangle ABC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ngle C是直角。 * 如果a^2 + b^2 > c^2 \,,則\triangle ABC是銳角三角形(若無先前條件\overline{AB}=c為最長邊,則該式的成立僅滿足\angle C是銳角)。 * 如果a^2 + b^2 < c^2 \,, 則\triangle ABC是鈍角三角形。其中\angle C是鈍角。 (這個逆定理其實只是餘弦定理的一個延伸) == 逆定理的證明 ==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證法數明顯少於勾股定理的證法。以下是一些常見證法。 === 同一法 === 構造\triangle A'B'C',使a'=a, b'=b, \angle C' = 90^\circ。 根據勾股定理,c' = \sqrt{a'^2 + b'^2} = \sqrt{a^2 + b^2} = c,從而\triangle A'B'C' \cong \triangle ABC(SSS)。 因此,\angle C = 90^\circ。 === 餘弦定理 === 根據餘弦定理,\cos C = \frac {a^2+b^2-c^2}{2ab}。由於a^2 + b^2 = c^2 \,,故\cos C = 0 \,,從而\angle C = 90^\circ。 === 相似三角形 === 在\overline{AB}邊上擷取點D使\angle DCB = \angle A。 在\triangle CDB \,與\triangle ACB\, 中, \angle B=\angle B, \angle DCB=\angle A \Rightarrow \triangle CDB \sim \triangle ACB 。 從而,\frac {\overline{BC}}{\overline{BA}} = \frac {\overline{BD}}{\overline{BC}} \Rightarrow \overline{BD}= \frac {a^2}c,以及\frac {\overline{CD}}{\overline{AC}} = \frac {\overline{CB}}{\overline{AB}} \Rightarrow \overline{CD}= \frac {\overline{ab}}c。 另一方面,\overline{AD}=\overline{AB}-\overline{BD}=c- \frac {a^2}c=\frac {b^2}c,故由\frac {\overline{DC}}{\overline{AD}}=\frac {\overline{BC}}{\overline{AC}} = \frac {\overline{BD}}{\overline{CD}} = \frac ab知,\triangle ACD \sim \triangle CBD。 因而,\angle BDC = \angle CDA = 90^\circ,所以\angle ACB = \angle CDB = 90^\circ。 ===非歐幾何=== 勾股定理是由歐幾里得幾何的公理推匯出來的,其在非歐幾里得幾何中不成立的,因勾股定理之成立涉平行公設。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勾股定理(MathWorld) == 參見 == * 直角三角形 * 勾股數 * 餘弦定理 * 鐳射測距儀 * 青朱出入圖 * 《史記·夏本紀》記載大禹治水:“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左準繩,右規矩,載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其中的規和矩就是運用勾股定理的實用工具之一。 Category:面積 Category:角 Category:包含證明的條目 Category:方程 Theorem Category:三角學 Category:三角形幾何 Category:中國數學史 Category:平面幾何定理
大英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也可漢譯為英國國家博物館)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布盧姆茨伯裡的綜合性博物館,成立於1753年,自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是世界上首個國家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且最著名的博物館之一。館內現有800多萬件藏品,大批藏品因館內空間限制未能公開展出。 大英博物館的緣起可追溯至17–18世紀的英國醫生暨自然歷史學家漢斯·斯隆爵士(1660–1753),他在去世前立下遺囑,將他所收藏的近8萬件珍貴物什全部捐贈給國家,由此奠定了大英博物館的基礎。在經過公眾籌款募得建造資金後,大英博物館最終於倫敦的蒙塔古宮(英文:)落成。此後的250年間,英國透過在海外殖民擴張收穫了大量文物,使得大英博物館的藏品不斷增多,並促成了幾個博物館分支機構的誕生。1880年,大英博物館將文物與自然歷史類藏品(生物標本、化石等)分離,館內主要收藏文物,而自然歷史類藏品則轉入其分館——位於倫敦南肯辛頓的自然史博物館。該分館成立於1881年,是大英博物館的首個分支機構。至19世紀初,蒙塔古宮有限的空間已顯得不敷使用,於是1824年博物館決定在蒙塔古宮北面建造一座新館。1840年代新館建成後,原先的蒙塔古宮隨即被拆除。 1973年,大英博物館將其儲存書籍、手稿和期刊的圖書館部門剝離,以館內的圓形閱覽室為基礎,成立大英圖書館。1997年,大英圖書館從大英博物館中遷出,轉移至倫敦聖潘克拉斯新建的圖書館大樓。 由於大英博物館的許多文物皆系英國殖民時代自他國劫掠所得,因此這些文物的所有權與歸屬問題一直存在爭議,其中最突出的例子為埃爾金石雕(原產於希臘)和羅塞塔石碑(原產於埃及)。 ==簡史== ===18世紀:建館=== 大英博物館的建立源於內科醫生、博物學家和收藏家漢斯·斯隆爵士(1660–1753年)的遺願 。斯隆一生中共收藏了71000多件物品。他希望在自己去世後,這些藏品仍然可以作為一個整體儲存下來。因此他將自己全部的收藏以捐獻國家的名義遺贈予當時的國王喬治二世,而其繼承人則獲得了兩萬英鎊作為回報,當時,斯隆的藏品包括約 71,000 件各類物品,其中包括 40,000 冊印刷書籍、7,000份手稿、廣泛的自然歷史標本,包括 337 卷幹植物、印刷品和繪畫,埃及,希臘,羅馬的古代近和遠東地區和美洲地區的文物,當遺贈被接收後,國會隨之在1753年6月7日透過了法案,批准以此批藏品為基礎建立大英博物館。 建館之初的藏品大部分由書籍、手稿以及自然標本,還有少量古物(包括錢幣、徽章、版畫和繪畫)和人類學材料組成。1757年,國王喬治二世捐予國家的也進入了館藏。 大英博物館於1759年1月15日正式對公眾開放。其原址為倫敦布魯姆斯伯裡區一座建於17世紀的大宅——。如今這裡依然是博物館的所在地,也仍然像建館之初一樣,向所有"好學求知者"免費開放。Wilson, David, M. (2002). The British Museum: A History. London: The British Museum Press. p. 25.Hoock, Holger (2010). Empires of the Imagination: Politics, War and the Arts in the British World, 1750–1850. Profile Books. p. 207. ISBN 9781861978592. Retrieved 21 July 2016. thumb|1920年的摩索拉斯王陵墓展示廳 ===19世紀:擴充與探索=== 博物館在19世紀早期已擁有許多知名度很高的藏品,其中包括羅塞塔石碑(1802年入藏)、瑭利所藏古典雕塑(Townley collection of classical sculpture,1805年入藏)以及埃爾金石雕(1816年入藏)等。 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將其父親的藏書——(the King's Library)——捐贈予國家。被安置在大英博物館內這項捐贈也促成了博物館的改建和擴建。原蒙塔古居在19世紀40年代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由羅伯特·斯默克爵士設計的一座新古典主義造型的方形合院式大樓。到了1857年,這座大樓與圓形閱覽室(the Round Reading Room)都已落成,組成了博物館今天的主體建築。 為了容納日益增多的藏品,自然歷史類收藏品在19世紀80年代時被分流至南肯辛頓的一處新建館址,也就是後來的自然史博物館的所在地。 與此同時,博物館開始大規模參與海外的考古發掘工作。由此進入館藏的亞述文物成為了人們認識楔形文字(中東地區的一種古文字)的基礎。同樣地,羅塞塔石碑帶來了對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譯。 奧古斯塔斯·沃拉斯頓·法蘭克斯爵士(1826–1897年)是館史中這一時期的關鍵人物。他於1851年被委任為博物館英國和中世紀收藏的負責人。弗蘭克斯不僅充實了館內的英國和中世紀文物收藏,還進一步把館藏範圍擴闊至來自歐洲的史前器物、民族學收集品和考古材料,以及遠東的藝術品和器物。 19世紀期間,博物館的參觀人數大幅增加。尤其是在公共假期,博物館吸引了大批各個年齡段和所有社會階層的觀眾。 ===20世紀:提供公共服務=== 20世紀見證了公共服務領域的大規模發展。到19世紀的最後幾年,大英博物館的藏品已經增加到其建築容量不足。1895年,受託人購買了博物館周圍的69座房屋,並拆除它們而在博物館的西、北和東側建造增建工程。第一階段是從1906年開始建造北翼。 1903年,大英博物館的首部簡明導覽出版。1911年,首位講解員上任。 1923年,大英博物館首度迎來了超過一百萬的參觀者。到了1970年代,博物館已有了積極的展廳修葺計劃,併成立了一所負責提供教育與出版服務的公司。一系列的建築專案也為博物館帶來了新的公共空間和設施,其中包括用於展示帕特農神廟石雕的杜威恩展廳(Duveen Gallery)。 1973年,館內的藏書成為了新成立的大英圖書館的一部分。但這個新機構還一直留在博物館內,直到1997年才與藏書一同遷往位於聖潘克拉斯(St Pancras)的新址。 原館內圖書館的位置則成為了以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命名的伊莉莎白二世大中庭(the Queen Elizabeth II Great Court)。這一部分的建築由福斯特建築事務所設計反映了博物館最近的公共空間擴容。整個大中庭佔地達兩英畝,是歐洲最大的室內公共空間。大中庭的中部矗立著修復後的圓形閱覽室,其四周及地面以下則是新建的展廳和一處教育中心。 ===21世紀:博物館近況=== 進入21世紀後,大英博物館已經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且還在繼續擴充和改善其公共空間與設施。2008至2009年間,四個新的常設展館相繼落成開放,博物館的另一項主要新建專案——世界文保與展覽中心,也已於2014年落成並投入使用。博物館已不再保留自然歷史藏品,曾經陳列的書籍和手稿現已成為獨立的大英圖書館的一部分,然而,大英博物館在其代表世界各地文化的文物收藏中仍然保留著其普遍性,廣泛涵蓋古代到現代。從最初的1753年藏品,博物館的收藏已從當初的數量擴充套件到如今超過1300萬個物品,其中7000萬個存放於自然史博物館,而大英圖書館內則儲存著1.5億個物品。 由建築師於1857年設計並開放的圓形閱覽室。在完工後近150年來曾作為研究人員前來查閱圖書文獻的重要場所。然而,1997年,圓形閱覽室被關閉,當時的國家圖書館(即大英圖書館)遷至新的聖潘克拉斯建築中。如今,這個空間已經改造為沃爾特和李奧諾爾·中心。 儘管中央庭院的書架已經空無一物,但則由建築師諾曼·福斯特設計的玻璃屋頂大庭院的拆除工作已經開始進行。最終,重新整建的大庭院於2000年開放,並改善了博物館周圍的流通,但在博物館面臨嚴重的財政困境且許多展廳對公眾關閉的情況下,大庭院卻因缺乏展覽空間而受到批評。同時,曾位於的非洲藏品獲得了新的畫廊,這一項2500萬英鎊的捐款來自盛博理家族。 目前,大英博物館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之一,作為其龐大網站的一部分,截至2012年初,該資料庫中紀錄了200萬個個別物品,其中650,000個已提供線上瀏覽的圖片。此外,還有一個「精選」資料庫,對超過4000個物品進行了詳細介紹,以及幾個專業的線上研究目錄和線上期刊,所有這些都能夠免費訪問Highlights British Museum, online research catalogues British Museum and online journals British Museum 。2013年,博物館的網站接待了1950萬次訪問,較前一年增加了47%。 同樣在2013年,博物館迎來了創紀錄的670萬名遊客,較前一年增長了20%。於2014年,博物館宣佈與公眾成員合作,在電子遊戲Minecraft中重現整個建築和所有展品。此外,許多電影也在大英博物館內進行拍攝,2017年末,何鴻卿爵士中國及南亞展廳在兩年的修繕後重新對外開放。新的伊斯蘭展廳和日本展廳也將於2018至2019年間陸續竣工並開放。 ==建築和結構 == British Museum from NE 2.JPG|大英博物館入口 BM;_'MF'_RM1_-_The_King's_Library,_Enlightenment_1_'Discovering_the_world_in_the_18th_Century_~_View_South.jpg|博物館啟蒙畫廊,以前是國王圖書館,攝於2007年 BM;_Archives_-_Impression_of_the_proposed_extension.jpg|1906年的大英博物館擴建計畫 BM_WCEC_July_2015.JPG|世界保護和展覽中心 大英博物館以其壯觀的建築而聞名於世。館舍外觀為希臘復興式建築,主入口面向大羅素街,外觀由建築師羅伯特·斯默克爵士設計。這座建築擁有44根高達45英尺(約14公尺)的愛奧尼柱式,這些柱子密切參考了小亞細亞普里耶涅的雅典娜神廟的設計。而位於主入口上方的三角形山牆飾則是由爵士所創造的雕塑裝飾,描繪了《文明的進步》。該作品展現著15個寓言式的人物,這些人物在1852年被安裝完成。 大英博物館的建設工程最初從東翼()開始,始於1823年至1828年間。隨後是北翼,於1833年至1838年間進行,最初的一個廳堂在建造時被用作閱覽室,現在則是威康廳。同時,在西翼北半部(埃及雕塑廳)於1826年至1831年間也進行了工程,並於1842年拆除了,為西翼的最後一部分騰出空間。這一部分工程於1846年完成,而南翼則以宏偉的柱廊而著稱,始於1843年,完成於1847年,當時正廳和大樓梯開放供公眾參觀。該博物館的外牆使用了波特蘭石,而周圍的牆壁和其他部分則使用了來自南德文郡達特穆爾的建造,並透過特殊的運輸運送。 在建築的演變過程中,斯默克的職位在1846年被他的兄弟取代,他主要設計了圓形閱讀室,該閱讀室在1854年至1857年間興建,直徑達140英尺(約43米),是當時世界上第二大的圓頂,僅次於羅馬的萬神廟。 此外,博物館的擴建還包括了白色翼樓的新增,該翼位於南立面的東端後方,於1882年至1884年間建造,由建築師爵士設計。1895年,議會向博物館受託人提供了20萬英鎊的貸款,用於購買貝德福德公爵擁有的位於博物館建築背後的五條街道的69棟房屋Title deed of the 'perimeter properti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BM Archives CA TD。這些房屋位於大羅素街、蒙塔古街、蒙塔古廣場、貝德福德廣場和布盧姆斯伯裡街周圍。受託人計劃拆除這些房屋,並在博物館站立的街區的西側、北側和東側築造新的畫廊。然而,由於資金不足,該計劃只有北立面中央的愛德華七世畫廊得以建造,該畫廊於1906年至1914年間由爵士設計,並於1914年由喬治五世和瑪麗皇后開幕。這些畫廊現在用於展示博物館的版畫、素描和東方古董藏品。 杜汶廳(Duveen Gallery)位於埃及、希臘和亞述雕塑廳的西側,該大廳以男爵的名稱命名,由美國著名藝術建築師約翰·羅素·波普所設計,旨在展示額爾金石雕。儘管於1938年完工,然而在1940年遭受炸彈襲擊,隨後閉館長達22年,直至1962年重新開放。除了杜汶廳,博物館在二戰期間的受損區域還包括其他區域:1940年9月,愛德華七世畫廊遭受兩枚未爆彈襲擊,國王圖書館遭到高爆炸彈直接命中,而圓形閱覽室的圓頂上掉下一些燒夷彈,但所造成的損害並不嚴重;在1941年5月10日至11日的夜晚,幾顆燒夷彈落在博物館西南角,摧毀了書庫內的15萬冊書籍,以及大樓梯頂部周圍的畫廊。這些損害直到1960年代初才得以完全修復。pp. 65–66, Building the British Museum, Marjorie Caygill & Christopher Date 1999 伊莉莎白二世大庭院則是大英博物館中心的一個帶頂的廣場,由標赫和建築師福斯特建築事務所共同設計Norman Foster and the British Museum, Norman Foster, Deyan Sudjic & Spencer de Grey 2001 。大庭院於2000年12月開放,是歐洲最大的有蓋廣場之一。由一家奧地利鋼結構公司建造,使用了1656片獨特形狀的玻璃片。大庭院的核心是原大英圖書館的閱覽室,現已遷至聖潘克拉斯。所有渴望閱讀的公眾皆可進入閱覽室。 今天,大英博物館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博物館之一,佔地超過92000平方公尺。其中包括21600平方米的室內儲存空間和9400平方米的室外儲存空間。然而,僅不到1%的整個藏品(約50000件物品)向公眾展示。 博物館內有近百個對公眾開放的展廳,總計佔地2英里(3.2公里)的展覽空間。不過,較不受歡迎的展廳開放時間較為有限。為彌補大型臨時展覽空間的缺失,博物館斥資1350萬英鎊建設了世界保護和展覽中心,提供臨時展覽場地,並將博物館的保護設施集中在一個中心。該專案於2007年7月宣佈,由理察·羅傑斯擔任建築師。並於2014年3月的維京展覽會前完成。2017年,該中心因其在建築領域的卓越成就而入圍史特靈獎。 除此之外,大英博物館還在西肯辛頓的進行小型和中型文物的室外儲存,以及在東倫敦的弗蘭克斯豪斯(Franks House)進行「早期史前時期」的工作,包括石器時代和中石器時代,以及其他藏品的儲存。 大英博物館目前分為10個研究和專業館: *古埃及和蘇丹館 *希臘和羅馬館 *亞洲館 *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館 *不列顛、歐洲和史前時期館 *中東館; *版畫和素描館 *硬幣和紀念幣館 *保護和科學研究館 *圖書和檔案館 == 開放訊息 == 地址:大羅素街(Great Russell Street,郵遞區號London WC1B 3DG),可乘坐倫敦地鐵在霍本站、-{zh-hans:托特納姆宮路站;zh-hk:託定鹹宮路站;zh-tw:託登罕宮路站;}-、古吉街站或羅素廣場站下車。倫敦地鐵中央線曾經設有,但已於1933年廢止。 大英博物館,入場免費。 開放時間: * 博物館開放時間 ** 星期六至星期四:10:00 - 18:00 ** 星期五:10:00 - 20:30 * 廣場開放時間 ** 星期一:09:00 - 18:00 ** 星期二和星期三:09:00 - 21:00 ** 星期四至星期六:09:00 - 23:00 ** 星期日:09:00 - 21:00 == 著名藏品 == === 埃及和蘇丹館 === 自從大英博物館於1753年從漢斯·斯隆爵士收到160件埃及物品後,埃及文物便成為大英博物館收藏的一部分。至今,大英博物館共收藏了世界上最大和最全面的埃及古物收藏(超過 100,000件),是除了開羅的埃及博物館之外,在範圍和質量極為重要的收藏展區,當前展示物包括來自埃及和蘇丹所有重要地點的物品。並一同說明瞭從古埃及(包含努比亞地區)從新石器時代的早王朝(約公元前10,000年)到科普特(基督教)時代(公元12世紀)的歷史,已經橫跨約11000年的歷史。 大英博物館共有七處埃及展區,其中埃及館二樓的展區展示館方收藏的140具木乃伊和棺材,是開羅以外最多的收藏品。而大部分藏品皆是來自墓葬或與亡靈崇拜相關的背景,當前仍然是博物館參觀最熱切追捧的區域之一。 File:Bm-ginger.jpg|墳墓中的木乃伊,早王朝時期,公元前3400年 File:Rosettastone.jpg|羅塞塔石碑,托勒密時期,公元前196年。 File:London_-_British_Museum_-_2273.jpg|三尊辛努塞爾特三世的花崗岩雕像,公元前1850年。 File:England; London - The British Museum, Egypt Egyptian Sculpture ~ Colossal granite head of Amenhotep III (Room 4).2.JPG|阿孟霍特普三世頭像,公元前1350年。 File:TombofNebamun-2.jpg|尼巴蒙之墓上著名的溼壁畫殘片「庭中之池」,公元前1350年。 File:BM,_AES_Egyptian_Sulpture_~_Colossal_bust_of_Ramesses_II,_the_'Younger_Memnon'_(1250_BC)_(Room_4).jpg|拉美西斯二世頭像 ,公元前1250年。 File:Egyptian_Couple_BM_%281%29.JPG|一對夫妻的塑像,公元前1300-1250年。 File:Geb%2C_Nut%2C_Shu.jpg|格林菲爾德莎草紙卷。這份古埃及時期的莎草紙卷收錄了一段死者之書 File:P1050700_(5022075232).jpg|亨特邁特的鍍金外棺材,公元前1250年。 File:Book_of_the_Dead_of_Hunefer_sheet_5.jpg|胡尼弗的死者之書,第19王朝,公元前1250年。 British_Museum_Egypt_101.jpg|貓的青銅像,公元前664-332年 Nectanebo_II_Obelisk_(1).JPG|內克塔內布二世方尖碑,第30王朝,約公元前350 年 === 希臘和羅馬館 === 大英博物館擁有世界上最大、最全面的古希臘和古羅馬藏品,共有超過100,000件的文物。這些文物大多發軔於古希臘青銅時代(約公元前3200年)到確立基督教為羅馬的國教(約313年)之間的一段時期。 File:Reconstruction_Nereid_Monument_BM.jpg|涅瑞伊得斯紀念碑,公元前390年。 File:Elgin_Marbles_British_Museum.jpg|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的石雕(埃爾金石雕),公元前447年。 Elgin_Marbles_east_pediment.jpg|雅典衛城帕特農神廟的石雕(埃爾金石雕),公元前447年。 Dionysos_pediment_Parthenon_BM.jpg|帕特農神廟山牆的戴歐尼修斯石雕,公元前447年。 File:BM,_GMR_-_RM21,_Mausoleum_of_Halikarnassos.JPG|摩索拉斯王陵墓的雕像,公元前4世紀。 File:Aegina_treasure_01.jpg|埃伊納島上的金耳環,公元前1800年-1700年。 File:Gold_wreath_BM_1908.4-14.1.jpg|金橡樹枝,這件土耳其的寶藏上還嵌著一隻金蜜蜂和兩隻金蟬,製造於公元前350年-300年。 File:BM,_GNR;_The_Acropolis_&_The_late_5th_C_BC_~_Erechtheum_Caryatid_+_Ionic_Column_(Room_19).jpg|雅典衛城厄瑞克忒翁神廟的女像柱和愛奧尼亞柱,公元前420-415年。 File:Asklepios_Melos_BM_Sc550.jpg|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的頭像,這座發現於希臘米洛斯的雕像的金屬皇冠業已遺失,公元前325年-300年。 File:GladiatorHelmetBM.jpg|古羅馬角鬥士頭盔,1世紀。 File:Lely_Venus_BM_1963.jpg|《蹲下的維納斯》,1世紀。 File:Apollo_Kitharoidos_BM_1380.jpg|《昔蘭尼的阿波羅》,2世紀。 File:Portland_Vase_BM_Gem4036_n5.jpg|波特蘭花瓶,1-25年。 Column_drum_Ephesus.JPG|阿提蜜絲神殿的遺跡,公元前4世紀 Fragmentary_horse_from_the_colossal_four-horses_chariot_group_which_topped_the_podium_of_the_Mausoleum_at_Halicarnassus,_Mausoleum_at_Halicarnassus,_British_Museum_(8245662728).jpg|摩索拉斯王陵墓的馬雕像,公元前4世紀 === 亞洲館 === 大英博物館亞洲館的藏品既多且雜,這近75,000件藏品見證了亞洲大陸從新石器時代到現在的物質文明的發展。這裡有為數眾多的藏品來源於大不列顛帝國早期殖民地的官員和探險家。例如,東方陶瓷學會會長、英國希臘裔收藏家尤摩弗帕勒斯在20世紀三十年代帶走了大批中國的古董;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查理斯·斯圖爾特、詹姆斯·普林塞普等人收藏了大量印度的文物。 ====源自中國==== 大英博物館中總計收藏了2.3萬件來自中國的各種文物。 File:Primo periodo degli zhou dell'est, contenitore rituale in bronzo (kang hou gui), XI sec. ac..JPG|康侯簋,約公元前11世紀。 File:Periodo degli zhou dell'est, coppia di vasi rituali hu. V sec. ac. 02.JPG|300px|輝縣銅壺,東周。 File:Amitabha_BM_OA_1938.7-15.1.jpg|隋阿彌陀佛像, 585年。 File:Dinastia liao, luohan (arhat), da hebei, 907-1125 ca..JPG|遼三彩羅漢像,907年-1125年。 File:Mandarin fish.jpg|元鱖魚青花瓷盤。 File:Hu-shaped altar vessel BM 1989.0309.1.jpg|明祭壇插畫壺,15-16世紀。 File:Judge assistant hell BM OA1917.11-16.1 n02.jpg|明地府判官像,16世紀。 File:Seated.Lama-01-British.Museum.jpg|喇嘛坐像,19世紀。 File:Gu_Kaizhi_001.jpg|顧愷之《女史箴圖》,5世紀-8世紀。 File:Kshitigarbha_with_the_Ten_Kings_of_Hell._From_Dunhuang._Late_9th_-_early_10th_century_AD,_British_Museum.jpg|敦煌五代絹畫《地藏十王圖》,9世紀晚期-10世紀早期 ====其它亞洲國家==== File:Tsunami_by_hokusai_19th_century.jpg|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裡》,日本,1829年–1833年。 File:British_Museum_Kakiemon_elephants.jpg|琺琅瓷雙象,日本,1600年-1690年(德川時代)。 File:CrystalGoose.JPG|祭祀用水晶天鵝碗,巴基斯坦,公元前1世紀。 File:BrMus_Amravati.jpg|阿姆若瓦提藏雕塑,印度,公元前3世紀-1世紀。 File:Indischer_Maler_um_1615_(I)_001.jpg|易卜拉欣·阿迪爾沙阿二世肖像,印度(1580–1626)(莫臥兒王朝)。 File:Utagawa_Toyoharu_(attributed_to),_Courtesans_of_the_Tamaya_House.jpg||《玉屋藏嬌》,日本,約1770年-1780年(德川時代)。 File:Sambas-BM-4.JPG|金銀佛像,印度尼西亞,8世紀-9世紀。 British_Museum_Asia_41-2.jpg|鍍金青銅的觀世音菩薩像,尼泊爾,公元 16 世紀 Seated_Avalokiteshvara_BM_OA_1985.5-11.1.jpg|卡薩帕納觀音菩薩加冕像,印度,公元 12 世紀 Goddess_Ambika_from_Dhar.JPG|女神Ambika,印度,公元1034年 Death_of_the_Buddha_BM.jpg|佛陀之死石雕,巴基斯坦,公元 1-3 世紀 BrMus_Amravati.jpg|阿馬拉瓦蒂大理石,印度,公元前 1 世紀至公元 8 世紀 British_Museum_Asia_14.jpg|阿馬拉瓦蒂大理石,印度,公元前 1 世紀至公元 8 世紀 Poids_cubiques_harappéens_-_BM.jpg|摩亨佐-達羅用燧石製成的立方砝碼,巴基斯坦,公元前 2600-1900 年 British_Museum_Asia_2_(cropped).jpg|帶釉下裝飾的帶蓋懸掛罐,泰國,公元 14 至 16 世紀 === 非洲、大洋洲和美洲館 === 大英博物館收藏了來自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民族古物,代表了世界各地土著人民的文化。這些共達350,000 多件物品描述了來自三大洲的人類歷史和許多豐富多樣的文化;現代文物的收集工作則正在進行中。該部門的物品大多在地面和較低樓層的幾個畫廊中展出。 File:Maya,_lintel_25,_da_yaxchilan,_725.JPG|瑪雅文明石門,墨西哥,公元600年-900年。 File:Benin_brass_plaque_01.jpg|黃銅飾板,奈及利亞,1500年-1600年。 File:British_museum,_totem.JPG|屋前圖騰柱,加拿大,1850年。 File:Punu_mask_BM_Af1904_11-22_1.jpg|上色面具,加彭,19世紀。 File:Hawaiian_feather_helmet,_British_Museum_3.jpg|夏威夷的羽毛頭飾,18世紀。 Hoa_Hakananai'a_-_Moai_in_the_British_Museum.jpeg|摩艾石像失落的朋友 ,復活島。 denis_bourez_-_british_museum%2C_london_%288748174360%29.xn--jpg%7C%2C1400-1500-t690ar8l0svcsct67bfa2234c6s4es2sb5j4bzlp_ File:Miniature_gold_llama_figurine.jpg|印加帝國的金制迷你美洲駝塑像,秘魯,1500年。 File:Double_headed_turquoise_serpentAztecbritish_museum.jpg|綠松石摩賽克雙頭蛇,墨西哥,公元15-16世紀. Hawaiian_bowl.jpg|用珍珠貝殼和野豬獠牙裝飾的碗,用於供應卡瓦酒,夏威夷,公元 1700 年代後期 Idia_mask_BM_Af1910_5-13_1.jpg|伊迪亞女王的貝南象牙面具,奈及利亞,公元 16 世紀 British_Museum_otter_pipe.jpg|水獺石像,美國,公元前 200 年 - 公元 400 年 British_Museum_tomb_guardian.jpg|石墓守衛,哥倫比亞,公元 300-600 年 Denis_Bourez_-_British_Museum,_London_(8747055335).jpg|綠松石摩賽克的面具,墨西哥,公元 1400-1500 年 African_throwing_knives.jpg|非洲飛刀收藏 Bird_pectoral,_Popayan,_gold_alloy,_AD900–1600..jpg|金合金製成的鳥胸,哥倫比亞,公元 900-1600 年 ===不列顛、歐洲和史前時期館=== 不列顛、歐洲和史前時期館陳列的藏品見證著廣闊和悠久的人類歷史。這些藏品包括兩百萬年前非洲人類最早的手工製品、許多地區史前時期和新石器時代的遺物、歐洲許多重要的歷史遺蹟的發掘成果等。這些文物代表了東起黑海,西至西班牙,北達斯堪的納維亞,南望北非的廣闊區域的歷史和文明。 File:British_Museum_Olduvai_handaxe.jpg|奧杜威峽谷手斧,坦尚尼亞,舊石器時代早期。 File:Sleeping_Reindeer_4512630872_d31dcb1207_o.jpg|泅水馴鹿,法國,公元前13,000年。 File:British_Museum_gold_thing_501594_fh000035.jpg|金帳篷模型,北威爾士,公元前1900年-1600年。 File:Roman_emperor_head.jpg|羅馬帝國的皇帝克羅多斯銅頭像,英格蘭東部,1世紀。 File:Mosaic2_-_plw.jpg|辛頓聖瑪麗馬賽克耶穌像,英格蘭南部,4世紀。 File:Chaucer_Astrolabe_BM_1909.6-17.1.jpg|傑弗裡·喬叟的星盤,歐洲最古老的星盤,1326年。 File:Ship_Clock_at_British_Museum.jpg|機械加侖鍾,德國奧格斯堡,1585年。 File:Carillon_Clock_with_Automata,_by_Isaac_Habrecht_-_British_Museum.jpg|帶有自動裝置的組鍾,瑞士,1589年。 Waddesdon_Bequest_(3).JPG|文藝復興時期金屬器皿展示櫃,15世紀 Virgin_and_Child_BM_PE1978-05.02-3.jpg|聖母瑪利亞與耶穌的象牙雕像,公元 1310-1330 年 British_Museum_Royal_Gold_Cup.jpg|皇家金盃,法國巴黎製造,公元1370-80年 Inside_the_British_Museum,_London_-_DSC04228.JPG|公元 1690 年,英格蘭的湯瑪斯·湯皮恩製作的華麗時鐘 Sutton_Hoo_helmet_2016.png|薩頓胡頭盔,英格蘭盎格魯-撒克遜文明,公元 7 世紀初 Holy_Thorn_Reliquary_front_2018_(cropped).JPG|用來存放荊棘王冠的聖刺聖物箱,法國巴黎製造。公元 1390 年代 Wandsworth_Shield.png|旺茲沃斯之盾,公元前 2 世紀 File:Franks_casket_03.jpg| ===中東館=== 大英博物館收藏了大約330,000件中東展品,擁有除了伊拉克以外世界上最大和最重要的美索不達米亞古物收藏。其中包含亞述、巴比倫和蘇美爾文明,這些藏品代表了古代近東及其鄰近地區的文明的發展。也涵蓋了美索不達米亞、波斯、阿拉伯半島、安納託利亞,高加索,中亞,部分敘利亞的聖地和腓尼基和地中海地區從史前時期,包括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的歷史。 1825年,克勞迪烏斯·裡希(Claudius James Rich)收藏了第一批重要的美索不達米亞物品。 後來,隨著奧斯丁·亨利·萊亞德在1845年至 1851年間在尼姆魯德與和尼尼微地區亞述遺址的發掘,使得收藏急劇擴大。使得宮廷浮雕、石碑,包括沙爾馬那塞爾三世的黑色方尖碑也被帶到了大英博物館。 File:Cyrus_Cylinder_front.jpg|居魯士文書,上書有阿卡德楔形文字,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權宣言,公元前559年-530年。 File:BM;_RM6_-_ANE,_Assyrian_Sculpture_14_West_Wall_(M_+_N)_~_Assyrian_Empire_+_Lamassu,_Gates_at_Balawat,_Relief_Panel's_&_Full_Projection.3.jpg|鳥翼獅身人面像(一對),尼魯德,公元前860年。 BM;_RM7_-_ANE,_Nineveh_Palace_Reliefs_Southwest_Palace_of_Sennacherib_(701-681_B.C)_~_Full_Elevation_+_Viewing_South.4.JPG|亞瑟宮殿的浮雕,公元前701-681年 File:Raminathicket2.jpg|灌木叢中的公羊,伊拉克北部,公元前2600年。 File:Standard_of_Ur_-_War.jpg|烏爾市民的生活概覽(Standard of Ur),Ur,公元前2600年。 File:Ishtar_goddess.jpg|巴比倫夜之女王浮雕,伊拉克,公元前1790年。 File:Carved_ivory_depicting_a_woman_at_a_window.jpg|象牙雕飾,尼姆魯德,公元前9-8世紀。 File:Dying_Lion.R.jpg|亞述巴尼拔捕獵的獅子,亞述,公元前645年。 The_Black_Obelisk_of_Shalmaneser_III,_9th_century_BC,_from_Nimrud,_Iraq._The_British_Museum.jpg|沙爾馬那塞爾三世的黑色方尖碑,前 827–824年 File:Black_Obelisk_Yehu_in_front_of_Shalmaneser_III.jpg|黑色方尖碑特寫,顯示耶戶在沙爾馬那塞爾三世面前鞠躬,前 827–824年 Exhibition_I_am_Ashurbanipal_king_of_the_world,_king_of_Assyria,_British_Museum_(45972455081).jpg|亞述巴尼拔宮殿的獵獅浮雕,前 645–635 年 BabylonLion-BM.JPG|由釉面磚製成的獅子的面板,新巴比倫,公元前 604-562 年 Oxus_chariot_model.jpg|來自奧克蘇斯寶藏的戰車,這是現存最重要的阿契美尼德王朝金屬製品收藏,公元前 5 至 4 世紀 White_Obelisk_British_Museum.jpg|白色方尖碑,公元前1050-1031 年 British_Museum_Royal_Game_of_Ur.jpg|烏爾王族局戲,公元前3000年 ===繪畫和印刷品館=== 自1808年成立以來,這裡收藏的繪畫和印刷作品已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最具代表性的藝術收藏。該館藏有近50,000件畫作和超過兩百萬幅印刷製品。館藏繪畫作品涵蓋了西方繪畫史的最主要的藝術家的最高品質的作品,這些著作可以從14世紀追溯到當下。而印刷品系列則包括了版畫、出版物、諷刺漫畫等在內的各種各樣、內容極其豐富多彩的人類最高水準創造集合。 File:Rogier van der Weyden - Portrait of a Young Woman - WGA25729.jpg|羅希爾·範德魏登 - 年輕姑娘的肖像, 1400年 File:A fool, seated on a basket, about to be shaved by a nun holding a wafer iron by Hieronymus Bosch.jpg|希羅尼穆斯·波希 - 滑稽理髮店, 1477-1516年 File:Botticelli, allegoria dell'abbondanza, disegno.jpg|桑德羅·波提切利 - 豐收的寓言, 1480-1485年 File:Leonardo da vinci, Study for the Burlington House Cartoon.jpg|列奧納多·達·芬奇 – 聖母瑪利亞,聖安妮,聖嬰施洗約翰,1499–1500年。 File:Adam study - Michelangelo.jpg|米開朗基羅 – 斜躺著的裸體男人的研究: 畫中男子為西斯廷禮拜堂壁畫創世紀中的亞當, 1511年 File:Raffaello, studio di testa di madonna e bambino.jpg|拉斐爾 – 母子頭部的研究, 1509-11年 File:Titian - Drowning of the Pharaoh's Host in the Red Sea - WGA22989.jpg|提香 –法老的客人的湮滅 , 1515–17年 File:Albrecht Dürer - Walrus - WGA07101.jpg|丟勒 - 海象素描, 1521年 File:A Lady, called Anne Boleyn, by Hans Holbein the Younger.jpg|小漢斯·霍爾拜因 - 安妮·博林(英格蘭王后)肖像, 1536年 File:Peter Paul Rubens 077.jpg|彼得·保羅·魯本斯 - 母獅素描, 1614-1615年。 File:Head of a monk, 1625-64, Francisco de Zurbarán. Drawing, 277 x 196 mm. British Museum.jpg|弗朗西斯科·德·祖巴蘭 - 僧侶頭像, 1625–64年 File:Drawing of mules by Claude Lorrain.jpg|克羅德·洛林 - 騾子, 1630-1640年 File:The Lamentation at the Foot of the Cross by Rembrandt van Rijn.jpg|倫勃朗 – 十字架腳下的哀悼, 1634–35年 File:A woman with a rose drawn by Thomas Gainsborough.jpg|托馬斯·庚斯博羅 - 拿玫瑰花的少女, 1763-1765年 File:Newport Castle by JMW Turner.jpg|約瑟夫·瑪羅德·威廉·特納 - 紐波特城堡水彩畫, 1796年 File:Hampstead Heath by John Constable watercolour.jpg|約翰·康斯特勃 - 從漢普斯特德希思遠眺風暴中的倫敦(水彩畫), 1831年 File:Notes Nocturne lithograph by James McNeill Whistler 1878.jpg|詹姆斯·惠斯勒 - 倫敦切爾西里奇巴特西岸邊(石版畫), 1878年 File:Van Gogh - In the Orchard - 1883.jpg|文森特·梵高 - 果園裡掘地的男人(版畫), 1883年 ===硬幣和紀念幣館=== ===保護和科學研究館=== ===圖書和檔案館=== == 爭議 == === 文物歸還爭議 === 大英博物館因收藏了許多來自其他國家的文物,而且當中不少是在殖民年代透過盜竊或強取等方式取得,因此部分文物備受爭議,現在不少國家都要求將這些文物歸還其本國。當中的羅塞塔石碑、貝南青銅器、額爾金石雕及衣索比亞塔博特等最具爭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也支援希臘的宣稱,要求歸還額爾金石雕給希臘,但最終大英博物館方面仍然拒絕歸還埃爾金石雕。當中的部分來自中國的文物也存在爭議,因為這些是在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遠徵軍摧毀北京圓明園時竊取的文物,這一事件在當年已經引起許多知識份子的反對,比如維克多·雨果就曾抗議英國的行為。中國自2009年以來起就要求大英博物館及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開放相當檔案,以供中國調查人員團隊進行調查,以記錄流失到國外的中國國寶。2010 年,大英博物館前館長尼爾·麥格雷戈表示望英國和中國的調查人員能夠共同研究這個有爭議的藏品。2020 年,博物館任命了一名策展人來研究其藏品的歷史,包括有爭議的物品。 面對爭議大英博物館明確反對歸還,表示︰「歸還主義的前提是指,在一個國家製造的任何東西都必須返回到原來的地理位置,這將清空大英博物館和世界上其他偉大的博物館。」博物館還辯稱指1963年的大英博物館法禁止任何物品一旦進入其收藏品就不得離開。British Museum Act 1963, s 5. 不過大英博物館還是退回了塔斯馬尼亞原住民墓葬等物品。 2023年8月大英博物館文物被盜事件發生後,中國大陸有媒體呼籲,要求大英博物館無償歸還中國文物。此後以該事件為題材的網路劇《逃出大英博物館》上線播出,引發網民關注,表示“沒有一箇中國人,能笑著走出大英博物館”。 ====具有爭議的藏品==== 藏品中的爭議物品引起了廣泛關注。以下是其中一些爭議性物品: *埃爾金石雕:希臘主張這些雕像應歸還,並且得到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的支援。 *貝南青銅器:奈及利亞聲稱這些雕像應歸還,該國政府已透過決議,要求歸還全部700件青銅雕像。大英博物館在1950年代至1972年間私下出售了30件青銅雕像,其中大多數已歸還奈及利亞。 *衣索比亞:前阿克蘇馬文明硬幣:衣索比亞主張這些文物應歸還。 *被盜畫作(納粹劫掠):大英博物館向尤里·佩萊德(Uri Peled)支付了17.5萬英鎊的賠償金。 *阿契美尼德帝國阿姆河寶藏中的黃金和銀器:2007年,塔吉克總統下令專家調查是否存在索賠的可能性。 *羅塞塔石碑:埃及主張應歸還。 *敦煌文獻,包括莫高窟捲軸、手稿、繪畫、經文和文物,包括《金剛經》: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應歸還。 *原住民盾牌:澳大利亞原住民主張這些盾牌應歸還。 *失落的朋友:智利代表復活節島提出索賠。 *:具有爭議性的問題,大英博物館已經針對此發布了相關政策。 *:威爾士人主張應歸還,尤其是,還有,和。 === 賀歲活動爭議 === 2023年1月,大英博物館官方推特釋出了“韓國春節”活動預告,導致中國人在社媒批評該博物館。 === 恐怖襲擊事件 === 2023年8月8日,一名男子在排隊進入大英博物館時突遇襲擊被刺傷,一名男性嫌疑人已被逮捕。8月10日下午,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工作人員告訴南方都市報記者,該名男性遇襲者是中國公民。 === 盜竊 === 1990年,一件17世紀的酒井田柿右衛門雕像被盜。1991年,地下室兩個明治時期的雕像被盜走。1993年,十五枚羅馬時期的硬幣被盜。1996年,一個日本箱子和兩本波斯時代的書籍被盜。. 2002年7月,一座大理石雕像被盜。該雕像價值5萬英鎊。 2023年8月16日,博物館發現有一些存放在儲藏室的黃金、珠寶被盜,同時博物館解僱了一名員工。倫敦警察廳隨即介入調查。8月25日,大英博物館館長因文物盜竊事件宣佈辭職。12月,大英博物館表示,該館有2000件未展出藏品失蹤、被盜或者受損,一些藏品的部件被當成廢品出售。 == 參見 == * 大英圖書館 *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 * 倫敦科學博物館 * 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大英博物館官網 * 歷史 * * * Category:倫敦博物館 Category:英國美術館 Category:英國歷史博物館 Category:大英博物館 Category:亞洲藝術博物館 Category:一級登入博物館建築 Category:古希臘博物館 Category:古羅馬博物館 Category:古代近東博物館 Category:貨幣博物館 Category:行政法人 Category:1753年英格蘭建立 Category:1753年建立的博物館 Category:英國新古典主義建築
2003年逝世人物列表
下面是2003年逝世的知名人士列表。 == 日期不詳 == *王東江,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人大網 逝世公告 * Category:歷年逝世人物列表
華北官話
華北官話,相較於西北官話,是漢語官話分割槽方式中分出的官話的一個分支。 不同於一般的從語音特點劃分之方式,華北官話是從地域分佈進行劃分的。它是指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境內的漢語的總和。 由於中國語言地圖集裡的官話分割槽方式已成為中國大陸方言學界的事實標準,而官話研究集中於中國大陸,因此舊分割槽方式使用的術語“華北官話”在方言學界已不再被使用。 ==參見== *北方官話 Category:官話
閩語
閩語(;;;),俗稱福建話(;閩南話:Hok-kiàn-ōe/ōa),即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為傳統的「漢語七大方言」架構中的方言(漢語變體)之一。閩語分為「狹義閩語」和「廣義閩語」,狹義閩語指的是以省城府音為代表的「福州話」,而廣義閩語則指的是現代福建省全省不同口音的「福建話」。閩語實質上是一群相互關聯的聲調語言,主要分佈於福建除開閩西客家話地區之外絕大多數地區、海南、廣東東南部和南部、浙江南部、臺灣,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海外閩南人群。閩語是漢語的一支。若視漢語為“漢語族”,兼之閩語內部分歧難以互通而視閩語為獨立一語支的話,則其下再分為沿海閩語與沿山閩語兩語組,兩語組下則有數支閩語的語言。若視漢語為一種語言,則閩語是它的一級方言,下分數支二級方言片。 關於閩語的起源目前存在本土起源說和齊語分化說兩套理論。 本土起源說認為,閩語的歷史悠久,其源頭可追溯到5000年前福州曇石山文化以及後期的閩越文化。閩語在其他國家華人居住地區也有相當鉅大的影響力。截止至2002年,以各種閩語為母語的總人口數大約在7500萬以上,比粵語使用人口多,但在海外的分佈範圍不如粵語廣。 閩語(包括其下的各支閩語言)也是聲調語言,這點跟漢語下的一眾語言相同。 閩語的形成是多源流的。其中存在閩越語(閩越人的語言)的底層詞彙,上古時期吳語和楚語(湘語)的詞彙也有留存。後來在六朝和唐末五代時期,先後由中原移民帶來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中原漢語因素,逐漸形成定型的系統。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8~209頁閩語也是漢語族中保留上古漢語特色較多的一個語言。 齊語分化說認為,現代漢語的各主要方言基本是因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分化形成的。由於福建移民的來源主要是中原的河南,而河南歷史上受齊國文化影響最深,語言上出現了獨特的演化方向,最有特色的是翹舌音變成了普通舌尖塞音。衣冠南渡的福建人保留了齊語口音,並在此基礎上分化為各種閩語。 閩語被看作是漢語族中語言現象最複雜、內部分歧最大的一支;尤其是在福建中部的山區,方言分佈極為複雜,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稱。1955年,中國大陸學術界將閩語作為一個語支,下分閩南、閩北兩語;1963年則合而為一,下分閩東、莆仙、閩南、閩北、閩中、五種語言。 閩語的中心地帶是福建,隨福建人的移民而傳播。日本、美國、馬來西亞(詩巫和實兆遠)等地的華人以福州人移民居多,當地所稱的福建話指福州話。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的華人以閩南人移民數量最多,當地所稱的福建話指泉漳話。 == 歷史 == 福建最早是百越族的七閩地,春秋時期屬越國地界。戰國後期,越國被楚國所滅,越國王族退到現今的福建境內建立閩越國,與當地原住民融合為閩越族,形成閩越語。古代閩越語與現代壯侗語系存在一定血緣關係,閩越語的詞彙成份在各閩語中有所保留,這是語言學界的共識。透過語言比較可以發現,閩語底層詞彙中含有一些壯侗語系的詞彙。例如,在邵將語的白讀中,把「人」(男性)稱為「倽」(「」《邵武市志·第三十八篇 方 言》第三章 常用語 十、人品職業或「」),就與壯語同義單詞「」相近;武夷山有地名「拿口」、「拿坑」,「拿」在壯侗語系中是「田」的意思,壯語讀「」。閩語、客家語和粵語中均存在大量「有音無字」的詞彙,這些是從壯侗語系語言中保留下來的詞彙底層。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8~209頁 前110年,漢武帝滅閩越,將大量閩越族遷往江淮一帶居住。福建之地空虛,只有漢朝的駐軍駐守在此。這些駐軍多為江東的吳人和江西的楚人,他們將自己的母語——古吳語和古楚語(古湘語)帶入福建地區,融入了閩越語元素,最後形成原始閩語。正因為如此,今日的閩語各分支的常用詞中,都或多或少地保留有古吳語和古楚語的成分。 西晉末年,發生永嘉之亂,大量中原的漢人遷入福建避禍,晉安郡的人口激增,史稱“八姓入閩”。這些移民帶來大量中原漢語的音素。唐朝時期,因科舉制度的影響,切韻的音系被引入福建。後來到唐末五代十國時期,又有兩批中原人來到福建。669年,陳政、陳元光父子率軍自河南固始遷入福建,平息“蠻獠嘯亂”,設立漳州,在閩南發展。固始人王潮、王審邽、王審知三兄弟隨光壽軍攻入福建,後來又建立閩國,割據福建達四十餘年。閩國末期,殷帝王延政據閩北的建州(今建甌市),與福州的閩國朝廷分庭抗禮。閩國滅亡後,閩地三分,分屬南唐、吳越和清源軍。這些事件都對閩語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閩語支主要通行的福建地區多山,交通不便,因此素有“十里不同音”之稱。閩語的祖語是原始閩語,而原始閩語是從上古漢語或中古漢語中分化而來的,這與四川境內已經滅亡的巴蜀語的形成非常相似。至於原始閩語何時開始分化為各種互不相通的語言,今日的語言學界存在很大的爭議。不過,從對《集韻》中語音的分析可以發現,閩語分化的時間在宋朝初年以前,當時建州(閩北)、福州(閩東)、泉州(閩南)三地的方言已經出現了不少差異。學者李如龍認為各閩語的分化時間是在唐末五代時期。 此後,由於戰爭導致的人口大規模遷徙,使原閩北語使用地區變化頗大。吳語使用者遷入閩北浦城縣,浦城北部被吳語化;贛語、客家話使用者遷入邵武軍(今邵武、將樂一帶),邵將地區被客、贛化,形成邵將語(其地位仍有爭議);閩南人與客家人遷入沙溪一帶,其語言與閩北語接觸後形成閩中語。興化府地區(今莆田市)由於與省城福州交往密切,吸收大量閩東語元素,形成莆仙語。閩東、閩南、閩北、閩中、莆仙五區自此逐漸形成。 明清時期,大量閩南人乘船移民到浙江南部、廣東南部以及海南和臺灣,將閩南語傳播到沿海各地,形成了現今的格局。也有不少福建人移民到海外的東南亞等地,因此東南亞國家也有相當數量的說各種閩語的族群。 ==分支== 閩語支內部差異巨大,各語言之間基本上無法相互通話。閩語大致可以分為閩東、閩南、閩北、閩中、莆仙五大支系,西方學者多將它們視為獨立的語言,而中國大陸學者則多將它們視為漢語閩方言的不同「區」。福建概覽 方言關於語言學家對閩語分割槽的歷史,可參見詹伯慧1995年的《關於閩方言研究的一些思考》。 侯精一編的《現代漢語方言概論》(2002年出版)中,將閩語劃分為如下八個片區:《現代漢語方言概論》,241頁 #閩東語(閩東方言):1987年的《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稱之為閩語大區的閩東區,《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通行於閩東地區,分為南片(侯官片)和北片(福寧片),南片以福州話為代表,北片以福安話為代表。浙南地區通行的蠻講受到吳語甌江片很深刻的影響,歸屬存在爭議,《現代漢語方言概論》、《現代漢語方言概論》,68頁《中國語言地圖集》都將其劃屬閩東語之下。《中國語言地圖集》,B12 閩語福建 臺灣 粵東 海南 #閩南語(閩南方言):《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稱之為閩語大區的閩南區,通行於閩南、浙南、粵東及臺灣,可分為東、西、南、北四個小片,分別以廈門話、龍巖話、漳州話、泉州話為代表。浙江南部通行的閩南語屬北片,近於泉州話;臺灣通行的臺灣話混合有泉州話和漳州話的特色,屬東片近於廈門話。潮汕地區的潮汕話屬南片,近於漳州話。《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的劃分方法與《現代漢語方言概論》差異較大,將閩南三地、浙南和臺灣的閩南語統稱泉漳片,潮汕地區的閩南語統稱潮汕片,又將通行於三明市大田縣的大田閩語劃歸閩南語之下,稱為大田片。 #閩北語(閩北方言):《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稱之為閩語大區的閩北區,通行於閩北地區,分為東南片和西北片,東南片以建甌話為代表,西北片以建陽話為代表。 #閩中語(閩中方言):《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稱之為閩語大區的閩中區,通行於三明的三元區、沙縣區、永安市,以永安話為代表。可分為南片(永安)、北片(沙縣)兩個方言片。 #莆仙語/興化語(莆仙方言):《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稱之為閩語大區的莆仙區,以莆田話為代表,分佈在清末的興化府一帶,即莆田、仙遊及其周邊地區。可分為北片(莆田)、南片(仙遊)兩種方言。 #閩客贛過渡區:也稱閩贛過渡區、邵將語、邵將閩語,《中國語言地圖集》中稱之為閩語大區的邵將區,分佈在邵武、將樂一帶,為閩語、客家語、贛語的混合型土語。可分為北片(將樂)、南片(明溪)兩個片。昔日有的學者認為它是閩北語的方言,也有學者認為是贛語撫廣片的方言。 #閩粵過渡區:中山閩語各小片受到粵語的影響,或多或少都混入了不少粵語詞彙和語音特徵,因而與閩南語的泉漳片和潮汕片出現了一定程度的差異。《中國語言地圖集》將中山閩語歸為閩南語的中山片。 #閩語過渡區,為大田閩語和尤溪閩語等戴雲山一帶所有具有特色的土語之統稱,分佈在三明市大田縣、尤溪縣一帶。可分為東片(尤溪)、西片(大田)兩個片。為各種閩語的混合型土語。《中國語言地圖集》將大田話歸為閩南語大田片,尤溪話歸在閩東語侯官片之下。 #瓊雷話(瓊雷方言):分佈在海南島和廣東雷州半島一帶。可分為北片(海康)、南片(文昌)兩個片。《中國語言地圖集》則將海南話和雷州話分別獨立設「區」,稱為閩語大區的瓊文區和雷州區(雷州片)。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語的方言,現被劃出閩南語片區之外。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38頁 ===其他分類法=== ====早年提出的閩南、閩北分割槽法==== 1937年,語言學家李方桂在研究閩語時,首次將閩語分為“閩北方言”和“閩南方言”兩支。1955年,中國大陸語言學界延續了這種兩區的分割槽方法。袁家驊在1960年所著的《漢語方言概要》中,也是採用這種分割槽方法。 閩語的兩區分割槽法是按照“有無鼻化母音”、“次濁聲母m、n、ng在口母音前念b、l、g”的規則,把閩語簡單的分為“閩北方言”、“閩南方言”兩種方言: 其中,“閩南方言”中又有幾種情況: #鼻化母音消失,念口母音的:莆田話、雷州話、海南話(注意同(a)類無鼻化母音型別不同,(a)類從來就沒有過鼻化母音,只念鼻音韻尾,而這類是某些韻攝的陽聲韻變為鼻化母音後,鼻化母音再演變為口母音); #次濁聲母在同子音韻尾(不包括喉塞)-m、-n、-ng、-p、-t、-k相拼也念塞音b、l、g的(按閩南話的l其實是以塞音d成阻,邊近音l除阻的):閩南話泉漳片、閩中語; #次濁聲母在同子音韻尾(不包括喉塞)-m、-n、-ng、-p、-t、-k相拼大部分念鼻音m、n、ng,少部分也念塞音b、l、g的:閩南話潮汕片、雷州話、海南話; #次濁聲母在同子音韻尾相拼部分念鼻音m、n、ng,少部分也念塞音p、t、k的:莆仙話; #只有一個鼻音韻尾的:莆仙語、閩中語、大田話。 「閩南、閩北分割槽法」是基於福州話和廈門話的異同而立論的。然而,根據這種劃分方式,這兩種“方言”內部仍然無法互通。而根據1957年中國大陸進行的漢語方言普查發現,閩語之間的差別主要是在東西(沿海與沿山)之別,而並非南北之別。《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 叄 閩語的性質。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1963年,學者潘茂鼎、李如龍、梁玉璋、張盛裕、陳章太在論文《福建漢語方言分割槽略說》中,提出將閩語更細地拆分為五個區。“閩北方言”被拆分為閩東區(閩東語)和閩北區(閩北語);“閩南方言”被拆分為莆仙區(莆仙語)、閩中區(閩中語)和閩南區(閩南語)。潘茂鼎、李如龍、梁玉璋、張盛裕、陳章太〈福建漢語方言分割槽略說〉,刊載於《中國語文》1963年第6期這種分割槽法不久後被中國大陸學術界採納。後來,又將邵武、將樂一帶的方言從閩北語中拆分出來設定邵將區(邵將語)。這種分割槽法今日已被國際學界大部分學者接受。 在臺灣,曾長期沿用閩語的「閩南、閩北分割槽法」,將福州話稱作“閩北語”。不過近年來已經漸漸被淘汰,改用國際學界通用的分割槽方法。 ==== 新近提出的沿海、沿山分割槽法 ==== 今日有部分語言學者將閩語的各支語言歸為“沿海閩語”和“沿山閩語”兩類。閩東片、閩南片、莆仙片、瓊雷語等沿海地區的閩語支統稱為沿海閩語,閩北片、閩中片、邵將片統稱沿山閩語。其中,沿海閩語是較典型的閩語,保留的文白異讀也較多;沿海閩語在多音連讀的時候,廣泛存在著連讀變調、連讀變聲的現象,閩東語中還存在連讀變韻的現象。相對地,沿山閩語的文白異讀比較少,而多音連讀現象在沿山閩語中基本不存在。 在常用詞彙方面,沿山閩語或保留古代的特殊說法(如呼「豬」為「豨」,來自古代南楚方言,沿海閩語無此詞彙),或因客贛方言的影響而放棄舊有的閩語說法(如「人」不說「儂」,與沿海閩語不同)。 由於歷史緣故,在沿山閩語中,既有閩語的共同特徵,又有因客贛語支音素影響而產生的特徵。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16~217頁 == 發音 == 各閩語及贛語、客家語、粵語、官話音素對照表 音素 閩語 閩語 閩語 閩語 閩語 閩語 閩語 閩語 閩語 閩語 贛語<BR>(南昌話) 客家語<BR>(梅州話) 粵語<BR>(廣州話) 官話<BR>(北京話) 音素 閩東語 閩東語 莆仙語<BR>(莆田話) 閩南語 閩南語 閩南語 海南語<BR>(海口話) 閩北語<BR>(建甌話) 閩中語<BR>(永安話) 閩贛語<BR>(邵武話) 贛語<BR>(南昌話) 客家語<BR>(梅州話) 粵語<BR>(廣州話) 官話<BR>(北京話) 音素 侯官片<BR>(福州話) 福寧片<BR>(福安話) 莆仙語<BR>(莆田話) 泉漳片<BR>(廈門話) 大田片<BR>(大田話) 潮汕片<BR>(汕頭話) 海南語<BR>(海口話) 閩北語<BR>(建甌話) 閩中語<BR>(永安話) 閩贛語<BR>(邵武話) 贛語<BR>(南昌話) 客家語<BR>(梅州話) 粵語<BR>(廣州話) 官話<BR>(北京話) 聲母數 15 17 15 14 15 18 16 17 15 20 19 18 18 22 韻母數 46 56 40 76 36 85 46 41 34 46 65 76 68 40 聲調數 7 7 8 7 7 8 8 6 6 6 7 6 9 4 註:該表列出的僅為代表方言(括弧後附註)的音素。閩語中的許多語言,在其各方言中聲母、韻母乃至聲調數上都存在差異。 == 語音特色 == 閩語雖然內部差異性頗大,主要表現在音韻方面,卻仍有不少彼此相通之處。 中國大陸學者李如龍將閩語的共同特徵歸納如下: #在聲母方面: ##中古全濁聲母今讀相對清音。逢塞音、塞擦音時,多讀不送氣音,少數字讀作送氣音。 ##中古輕唇音,在今日不少閩語口語中多仍讀作重唇音,此為上古漢語的語音特徵。 ##中古舌上音,在今日不少閩語口語中多仍讀作舌頭音,此亦為上古漢語的語音特徵。 ##中古匣母字,在今日不少閩語口語中讀作、或零聲母。此為閩語特色,與日語漢音相通。 ##中古擦音心母、邪母、書母、禪母字,今日閩語口語中有些讀作塞擦音。 ##某些常用字口語讀音特殊,但十分一致。如-{雲}-母讀。此為閩語特色。 #在韻母方面: ##中古開口一等歌韻部份常用字,今日閩語讀作合口呼。 ##中古開口二等韻部分常用字,今日閩語讀為洪音。 ##中古止攝支、脂韻部分常用字,今日閩語韻腹為低母音。 ##中古三等韻部分字,今日閩語讀同相應的一等韻字。 ##中古四等歌韻部分字,今日閩語讀為洪音。 ##中古歌、豪韻字,今日閩語多數讀音相混。 而在聲調方面,各閩語多為7個聲調,少數語言有8個聲調或者6個聲調的。閩北語和閩中語多為6個聲調,而海南語、雷州語多為8個聲調。大部份閩語入聲調共有兩個。 == 詞彙 == 語音差異以外,如下表所示,各地詞彙有一定差異,影響彼此交流。 詞彙對照表 型別 閩語 閩語 閩語 閩語 閩語 閩語 閩語 客家語<BR>梅州話 粵語<BR>廣州話 贛語<BR>南昌話 北京官話<BR>北京話 型別 閩東語<BR>福州話<BR>平話字 興化語<BR>莆田話<BR>興化平話字 閩南語 閩南語 瓊語<BR>海口話<BR>海南話白話字 閩北語<BR>建甌話<BR>建寧羅馬字 閩中語<BR>永安話國際音標發圈法 客家語<BR>梅州話 粵語<BR>廣州話 贛語<BR>南昌話 北京官話<BR>北京話 型別 閩東語<BR>福州話<BR>平話字 興化語<BR>莆田話<BR>興化平話字 泉漳片<BR>廈門話<BR>白話字 潮汕片<BR>汕頭話<BR>潮州白話字 瓊語<BR>海口話<BR>海南話白話字 閩北語<BR>建甌話<BR>建寧羅馬字 閩中語<BR>永安話國際音標發圈法 客家語<BR>梅州話 粵語<BR>廣州話 贛語<BR>南昌話 北京官話<BR>北京話 全語共通 馬mā 馬mâ 馬má; bé 馬mé; bá 馬má; bé 馬mǎ 馬꜂bɔ 馬 馬 馬 馬 全語共通 漢字Háng-cê 漢字Ha̍ng-cī 漢字Hàn-jī 漢字Hàng-zī 漢字Hàng-cu 漢字Hūing-cī ? 漢字 漢字 漢字 漢字 閩語共通 箸dè̤ 箸dṳ̄ 箸tī 箸tṳ̄ 箸dū 箸dṳ̄ 箸ty꜄ 筷只、箸只 筷子 筷子 筷子 閩語共通 鼎dīng; diāng 鼎dêng; diâ 鼎tiánn 鼎tiánn 鼎díng; tiá 鼎diǎng 鼎꜂tio 鑊頭 鑊 鑊、鼎罐 鍋 閩語共通 雞卵giĕ-lông 雞卵ge-lê̤ 雞卵koe-nn̄g 雞卵ke-láng 雞卵loi-nuí 雞卵gái-suíng 雞卵꜀ke ꜃sum 雞卵 雞蛋、雞春 雞蛋 雞蛋、雞子兒 沿山閩語及客家語共通 犬姆kēng-muō 狗母gâu-bó 狗母káu-bú 狗母káu-bó 狗母gáu-mú 狗嫲gĕ-mâ 狗嫲꜂ø ꜁bɔ 狗嫲 狗乸 狗婆 母狗 沿山閩語及客家語共通 粙diêu 稻dō 粙仔tiū-á中華民國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作「稻」 粙tiú 粙tiú 早子cǎu-cǔ 禾꜁ue 禾 禾 禾 稻子 各語特有 汝各儂nṳ̄-gáuk-nè̤ng 汝輩lṳ́-buè 恁、您lín 恁、您lín 汝儂lú-lâng 你夥人nì-hǒ-ne̿ng 你儕꜀ɡi ꜁tse 你等人 你哋、妳哋 你俚 你們 各語特有 琵琶兜壁、仙鼠 鳥翕 飛鼠pe-chhú 蜜婆 飛鼠、佛鼠 比婆 卑婆燕꜀pi ꜁paɯ ieiŋ꜄、老鼠燕꜂laɯ ꜂tʃʰy ieiŋ꜄ 帛婆仔 飛鼠、蝠鼠 簷老鼠 蝙蝠 各語特有 明旦màng-dáng 逢早háng-cô̤ 明仔載bîn-á-chài 明起、明日mêng-khí, mêng- 旦白dàng-be 明朝mĕng-diáu 明朝꜁bɑ̃ ꜀tiɯ 天光日、晨朝日 聽日、聽朝 明日 明天、明兒 == 通行地域 == 閩語使用者主要通行於福建、臺灣、海南、廣東和浙江南部及江西、江蘇、安徽四省的個別地區,也在東南亞及歐美各地零星分佈。根據中國大陸學者李如龍的統計,閩語的使用者人數在中國大陸約為4200萬(福建1800萬、粵東1500萬、浙南100萬、海南500萬、各方言島200萬);在臺灣,約有1800萬;在海外,使用者人數在1500萬以上。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07~208頁 ===福建=== 福建使用閩語的區域約佔其面積的3/4:鼓樓、臺江、倉山、晉安、馬尾、閩侯、長樂、福清、平潭、連江、羅源、閩清、永泰、古田、屏南、蕉城、霞浦、周寧、壽寧、福安、柘榮、福鼎、城廂、涵江、荔城、秀嶼、仙遊、思明、海滄、湖裡、集美、同安、翔安、鯉城、豐澤、洛江、泉港、晉江、南安、惠安、同安、永春、安溪、德化、薌城、龍文、龍海、長泰、華安、南靖、平和、漳浦、雲霄、東山、詔安、新羅、永定、漳平、大田、尤溪、永安、三元、沙縣、建甌、南平(城關除外)、建陽、崇安、松溪、政和、浦城南部。而金門縣使用閩南語泉漳片,烏坵鄉使用莆仙語,連江縣(馬祖)使用閩東語侯官片。 ===廣東=== 廣東東部地區使用閩語的區域約佔其面積的1/4:汕頭、潮州、澄海、饒平、南澳、揭陽、揭西、普寧、惠來、潮陽、汕尾、海豐、陸豐,以及惠東、豐順、大埔的一部分,雷州半島有6個縣市使用閩語:赤坎區、霞山區、麻章區、 遂溪、雷州、徐聞。 此外,主要通行粵語的中山市沙溪、大涌、火炬區張家邊、南蓢和三鄉鎮等及珠海市拱北、淇澳島等通行中山閩語;廣州市白雲區的竹料鎮;惠東縣的吉隆、稔山等鎮;豐順縣的湯坑、留隍鄉鎮等;大埔縣光德鎮九社、高陂鎮古埜蒲田等村,大約1600萬人。 ===海南=== 海南有13個縣市使用閩語:海口、瓊山、文昌、瓊海、萬寧、陵水、三亞、瓊中、屯昌、定安、澄邁、昌江、東方(少數民族地區除外),大約500萬人。 ===臺灣=== 臺北市、高雄市、臺中市、臺南市、新竹市、苗栗縣海線地區、基隆市、嘉義市、嘉義縣、新北市、桃園市、彰化縣、雲林縣、屏東縣、宜蘭縣、花蓮縣、臺東縣、南投縣、澎湖縣(臺灣原住民地區除外),大約1500萬人。臺灣島及澎湖的閩南語方言族群主要使用閩南語泉漳片,迄今仍為臺灣第二大母語、及使用量第二的語言。根據2009年中華民國年鑑,臺灣大概有73%的人會使用閩南語CHAPTER 2 People and Language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 2008》,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 由於地域與中國大陸區隔且曾為日本殖民地,因此部分語言已融入日語與現代標準漢語用法(如:臺灣稱煤氣為瓦斯(Gas)從日文發音「,Gasu」而來、摩托車(Autobike)稱為等,而閩南語也音近日語),甚至彼此影響而形成臺灣國語。為了區隔此不同也有稱為臺灣閩南語或臺灣話。 ===香港=== 香港有200萬以上人口屬閩海民系,祖籍福建閩南泉漳者約85萬至100萬,祖籍閩東福州者約20萬,祖籍福建其他地方的約15萬,祖籍福建的總共大約120萬至160萬。而祖籍廣東潮州以及海陸豐總共約80萬至100萬,在歷代以至現今的人口普查中以福建話(學術名為閩南語,香港、東南亞稱閩南語為福建話)為母語的約潮州話的1.7倍(參香港粵語),閩東語福州話的人口則比上海話更少,列入其他方言的選項,香港的閩民系以閩臺片閩南語、潮州話、閩東語為母語。根據歷代以至現今的語文資料,閩東人不在五甲之內,但香港亦有一定數量的閩東人,以及政府公佈以至全國政協常委省籍成份資料,香港、福建、臺灣、南洋閩籍人約總人口的1/5,華中人口約1/8,華北人口約1/6,南方人(廣東、廣西、江西、兩湖、四川雲南等)總和接近半數的香港人口。 早期香港語言情況較為複雜,但隨逃港潮,大量廣東人口(包括粵、客、閩三大民系)進入香港,而廣州人認為廣州話是廣東最有代表性的方言,力勸香港政府以粵語廣州話作為香港通用語,而且冠以廣東話之名。香港在教育、廣播、政府部門只使用粵語廣州話,不少閩語人口及其後代在廣州話成為香港官方的通用語後放棄閩語,令50歲以下的閩語人口絕大多數都變成粵語廣州話人口,雖然不少仍懂得聽閩語,但很多都不懂得說閩語,很多連一句簡單的閩語句子亦說不出來,大多像各省籍的香港人一樣以中英夾雜的港式粵語與父母或祖父母的閩語溝通,很多在中學中文堂(香港的中文科即廣州話為本的中文)時亦學會粵語正音以應付考試(特別是中文會話科),只有較少比例對語文有興趣的年輕人口的懂流利閩語,很多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仕亦改以廣州話和子女溝通,但50歲以上的閩籍港人很多都懂得閩語,不過部份因長年沒說閩語而有些生疏,對閩文化較重視的人口以及年紀較大的人仕仍以閩語作為母語,他們保持閩南習俗如信奉天后等,在說起廣州話的時候或有閩語口音。 部份中老年原籍福建或潮州的閩語人口,與較不相熟的同鄉說話時以大多廣州話溝通,但與非常相熟的同鄉以及近親溝通時不少50歲以上人士仍以閩語溝通。五十年代,香港市區有來自中國南方北方各民系各語系的語言,但都以粵語和閩語為主,六十年代末期,香港化運動後,各民系(包括閩民系)都迅速轉以粵語廣州話作為交流語以至日常生活的第一以至第二語言。而以閩南人為大多數的地區(如新加坡以及臺灣等地)亦推廣標準漢語,現代標準漢語亦是多數華人的通用語,很多閩民系的後代的標準漢語比閩語更好,而香港的廣州話以外各方言已經變得很式微,但在歷屆的人口普查中,福建話的人口在華語中只比廣州話低,因為祖籍閩南人口基數是在廣府人以外中最大群體,在六十年代以前,在香港市區亦經常會聽到閩南話。香港的福建籍人口在民國以及二戰後曾接近總人口的40%,但逃港潮人口中絕大部份來自廣東各地區,廣東省以外的人口比例一直下降,但各省籍的人士亦有把家屬申請到港,因為福建籍人口在民國合法移民大約佔總香港人口的40%,所以申請來港者亦大約有40%為福建籍(但在60年代香港人口即以廣東籍為大多數,因為逃港人口已達總人口的30%,但逃港者居港權未定,在1980年以前極少有逃港者成功把親屬申請到港,家屬移民以民國時來港的廣東福建籍人口為主),加上福建籍人口亦有從東南亞新加坡等地遷居,人口下降得沒其他省籍人口快,現今社會各界上流、富豪以及非常重要的人物才可參加的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籍的亦佔1/4以上,香港的福建籍人口由民國時代的接近40%一直下降至現今的25%。由香港移居外國(如歐美)的福建籍人口,特別是五十歲以下的人士,他們大多數以廣州話在外國溝通。其他省籍的總人口比例亦一直下降。香港人口普查語言分類以及全國政協委員比例大可代表了各族群在港的人數,在廣東籍以外的主要為福建籍,其次則為浙江籍、江蘇籍以及山東籍。 ===福建鄰近的其他地區=== 明末清初有部分泉州人流入浙江溫州府南部的泰順、蒼南、洞頭、玉環、平陽西部等地。在太平天國戰爭之後,浙南閩語人口又流入浙東舟山群島普陀、嵊泗部分地區,以及浙西湖州西北部山區。 江蘇、安徽、江西、廣西也有閩語使用者。太平天國戰爭之後,浙南閩語人口除流向本省其他地區之外,一部份也播遷至蘇南宜興、溧陽山區以及皖南宣州、徽州山區。但這些人對外都使用當地方言,只有內部才使用閩語。此外,江西的玉山、鉛山、上饒、廣豐等地,廣西的桂平、北流等地亦有閩語人口分佈。 ===其他海外華人社群=== *日本:日本華人族群主通行閩東語福州話,但也存在閩南語的使用者。 *美國:美國東部地區超過100萬華人通行閩東語福州話,同時也存在其他閩語社群。 *馬來西亞:馬來西亞華人人口接近700萬人,閩南系族群有200萬人,閩南(泉漳)人在各方言群中排列第1位,潮州與海南人之人口,排列第4及5位。北馬如吉打、檳城盛行漳州話及潮州話,中、南馬如柔佛通行泉州話。福州話主要分佈於詩巫、實兆遠、砂朥越和沙巴的城市。 *泰國:泰國華人人口接近2600萬人,逾半(56%)為潮州人,海南人11%,閩南(泉漳)人7%。通行潮州音閩南語。唯普吉府及泰南部分地區通行漳州音閩南語。 *汶萊:華人人口4萬5800人,大部分為閩南(泉漳)系族群。首都斯里巴加灣通行泉州音閩南語。 *新加坡:華人人口300萬人,閩南(泉漳)系族群約200萬,潮州人有47萬,海南人有15萬,操閩南語系者,佔了華人總人口的78%。盛行泉州音及潮州音閩南語。 *緬甸:華人大約90萬人,閩南(泉漳)系移民佔約30%,通行泉州音閩南語。 *印尼:華人人口600萬人,閩南(泉漳)民系逾半,海南人與潮州人略少。通行漳州音閩南語,語音接近馬來西亞的北馬閩南話。 *寮國:華人大約5000餘人,接近多數(90%)為潮州人,通行潮州音閩南語。 *菲律賓:華人人口約有100萬人,90%為閩南(泉漳)系,大部分祖籍泉州晉江縣。通行泉州音閩南語。 *越南:華人人口近100萬人,潮州人佔34%,閩南(泉漳)系6%,海南人2%,共計42%。通行潮州音閩南語。 ==差異== 福州話在福州(福州十邑)地區與海外的(日本、北美、澳大利亞等)福州人社群之間可以互相溝通,與鄰近的福安話也有一定的相近程度,但與閩南語、莆仙語等其他閩語方言則無法互相溝通。因福州民系的人口基數於在歐美和日本且分佈廣泛。在歐美地區和日本,福建話即指福州話。 閩中、北地區,向來有十里不同音的說法,有的甚至僅相隔一山便無法對談。通常越往沿海地區移動,隨著交通的便利和受官話影響,口語的互通程度就越高。 閩南地區的泉州、廈門、漳州、臺灣所使用的泉漳話,和東南亞的閩臺片閩南語可以彼此溝通,與潮汕地區的潮州話(為閩南語分支)也能有一定程度的相互理解性。因閩南民系的人口基數於福建各民系中最為龐大,且分佈廣泛,使之成為具影響力的一支閩語分支。在東南亞地區,福建話即指閩南語。 == 研究史 == 福建地區在唐宋時期曾是漢語音韻學興盛的地區之一。唐宋年間的兩部早期韻圖《韻鏡》和《七音略》都跟福建人有著很密切的關係。《韻鏡》的刊印者三山張麟之可能是福州人(福州別稱三山,不過也有其他地方別稱三山的),《七音略》的刊印者鄭樵是莆田人。但唐宋時期人們關心的只是如何解釋《切韻》,而對方言口語並不關心。 已知最早福州話韻書是明嘉靖年間的《戚參將八音字義便覽》。清朝康熙年間,又出現了福州話韻書《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聲》、閩南語韻書《渡江書十五音》和《拍掌知音》。其中《渡江書十五音》是參照兩部福州話韻書編成的。乾隆年間,《戚參將八音字義便覽》與《太史林碧山先生珠玉同聲》這兩部福州話韻書合訂為《戚林八音》並出版刊行,該書系統地記載了18世紀福州話的音系,對其他閩語的韻書影響甚大。後來的《安腔八音》、《建州八音》等閩北、閩東地區韻書便是受到《戚林八音》很大的影響。民國初年,廣東饒邑隆都人(今汕頭市澄海區蓮華鎮人)張世珍參照《渡江書十五音》,編寫了潮州話韻書《潮聲十五音》。 福州、廈門、汕頭、海南、臺灣等地開埠後,西方傳教士紛至沓來。為了便於傳教,他們創造了福州土腔羅馬字(福州話平話字)、興化平話字、閩南語白話字、建寧府土腔羅馬字等文字,以便記載閩語。他們也開始首次用西方語言學理論來描寫和解釋閩語。日本學者小川尚義在20世紀初調查了臺灣閩南語(臺灣話),併為臺灣話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 1930年代,中國學者用現代語言學理論描寫、解釋閩語的著作日益增多。陶燠民的福州話著作《閩音研究》(1930年)、羅常培的廈門話著作《廈門音系》、周辨民的廈門話著作《廈門話的語音結構及聲調特徵》(1931年),都是早期的現代語言學著作。這些著作多注重語音研究方面,且並未涉及各閩語之間的相互比較。之後的《四個閩南方言》等著作,也多著重研究單點方言語音分析。 1950年代以後,臺灣學者首先開始詞彙語法調查研究,出版《福佬話詞彙》(李獻璋,1956年)、《福建語法序說》(李獻璋,1950年)、《臺灣語常用詞彙》(王育德,1958年)、《臺灣語典》(連橫,1957年)、《臺灣閩南語辭典》(許成章,1970年)等書籍。不久中國大陸學者也展開類似研究,發表《福建省漢語方言概況》、《福建漢語》等著作。這一時期是兩岸方言調查的一個高峰期,閩語的比較語言學有了很大發展。 1970年代以後,語言學界對閩語研究的廣度和深度都有較大進展,蠻話、海南話所通行的較為邊遠的地域,乃至海外各國華人所操的閩語方言,原先都處於研究空白狀態,此時也逐漸開始有了基礎調查材料。隨著方言調查點的密佈,語言學家們得以對其展開更深入地研究。此後,學者們對閩語產生了比較準確的認識,達成了不少共識。目前,閩語的研究規模和研究水平在漢語族各語言中居於比較領先的地位。 == 注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福建方言分佈圖 *漢字古今音資料庫(可查各閩語單字讀音,現代>閩語) 閩語 Category:福建語言 Category:浙江語言 Category:臺灣語言
河陰之變
河陰之變是北魏權臣、太原王爾朱榮策劃並實施的一起針對皇族和百官公卿的屠殺事件,亦稱爾朱榮之亂。因事件發生在河陰縣(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境),故名。北魏武泰元年(528年),北魏大將爾朱榮在洛陽對慕容紹宗說:“洛中人士繁盛,驕侈成俗,不加芟翦,終難制馭。”於是採納部屬費穆的建議,計劃盡殺朝中百官。 ==事變過程== 320 × 240px|縮圖|右|北魏胡人俑,山西博物院藏 四月,爾朱榮擁立長樂王元子攸為孝莊帝,年號「建義」,又以“入匡朝廷”為名向洛陽進兵,四月十一日,爾朱榮從河內到達高頭驛,元子攸從雷陂北渡奔赴榮軍大營,北魏河橋守將李神軌、鄭季明等人開門投降。四月十二日,爾朱榮駐軍於邙山之北,河陰之野,先“沉胡太后及幼主於河(黃河)”。四月十三日,爾朱榮藉口祭天,將北魏王公大臣召集至河陰(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區境),趁之不備,以契胡鐵騎包圍,飛矢交加,馬蹄踐踏,屠戮殆盡。當時漢人及漢化的鮮卑文武百官約七千餘人,在京約二千三百餘人《通典》卷三八《職官二十》載北魏“內外文武官七千七百六十四人,二千三百七十一人內,五千三百九十三人外”。,死者竟達一千三百人《魏書·爾朱榮傳》記載為一千三百人,《魏書·莊帝紀》、《魏書·靈徵志》、《北史》及《通鑑魏紀》等記為二千人,《洛陽伽藍記》中記為三千人。王鳴盛認為:“河陰殺千三百餘人,而《北史》改作兩千餘人,恐亦欲甚其罪增加之。”,以至於次日孝莊帝入洛陽城登基時,只有散騎常侍山偉一人在南闕謝恩。 屠殺之後,胡太后的妹妹胡玄輝收了太后和幼主元釗的屍體,葬於雙靈寺。朝中倖存官僚“人情駭怨”,或隱居避禍。二十四史魏書作者魏收亦曾親歷河陰之難,成為少數倖存者。爾朱榮將兵馬駐紮於洛陽永寧寺,盡掌朝政,大量武將進入政治舞臺,填補北魏的權力真空。 == 死難者和人數 == 北魏諸王中,元雍《魏書》卷二一上《獻文六王·元雍傳》:“孝莊初,爾朱榮欲害朝士,遂雲雍將謀逆,於河陰遇害。贈假黃鉞、相國,諡文穆王。”、元欽《魏書》卷十九上《景穆十二王·元欽傳》:“(元)衍弟欽……後除司空公,封巨平縣公。於河陰遇害,贈假黃鉞、太師、太尉公。”、元略《漢魏南北朝墓誌集釋》圖版一三九《元略墓誌》:“君諱略,字俊興,司州河南洛陽都鄉照文里人也。大魏景穆皇帝之曾孫,南安惠王之孫,司徒公中山獻武王之第四子。……春秋卌有三,以大魏建義元年歲次戊申四月丙辰朔十三日戊辰薨於洛陽之北邙。……詔贈太保徐州刺史,諡曰文貞王。”、元劭《魏書》卷二一下《獻文六王·元劭傳》:“(元勰)嫡子劭,……孝昌末,……乃入為御史中尉。莊帝即位,尊為無上王。尋遇害河陰。追諡曰孝宣皇帝,妻李氏為文恭皇后。”、元溫等人皆遇害,其他遇害者有李瑒《廣弘明集》卷六《辯惑篇·列代王臣滯惑解》:“李瑒,趙人,魏延昌末為高陽王友。………後遇害於河陰。”、崔忻《魏書》卷四九《崔鑑傳》:“(崔秉)長子忻,……復為安遠將軍、尚書左中兵郎中。以鄭儼之甥,兼尚書左丞。莊帝初,遇害於河陰,年四十二。”、崔勵《魏書》卷六七《崔光附崔勵傳》:“孝昌元年十二月,詔除太尉長史,仍為齊州大中正,襲父爵。建義初,遇害河陰,時年四十八。”、袁翻《魏書》卷六九《袁翻傳》:“建義初,遇害於河陰,年五十三。所著文筆百餘篇,行於世。贈使持節、侍中、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盧仲宣《北史》卷三十《盧玄附盧仲宣傳》:“觀弟仲宣,……位太尉屬。魏孝莊帝初,遇害河陰。”等。死亡人數至今成謎,目前學術界能考證出來的遇害者名單已不超過百人。窪添慶文《河陰之變小考》記八十二人姓名。 ==影響== 藉助這場軍事政變,爾朱榮把遷到洛陽的漢化鮮卑貴族和出仕北魏政權中的漢族大家消滅殆盡,他的勢力由此更加強大,從而完全控制了北魏朝政。爾朱榮派人將元子攸送至洛陽,自己則因殺人太多,民憤極大,不敢進洛陽,只能據晉陽,等待時機篡位。孝莊帝不滿爾朱榮專權,永安三年(530年)九月,在明光殿計殺爾朱榮及其黨元天穆。爾朱榮死後,其餘黨爾朱兆再殺死孝莊帝。一年之後,爾朱氏餘黨又被高歡和河北大族擊敗。軍政大權遂落入高歡和宇文泰手中,北魏名存實亡,政權分裂為東魏和西魏。 ==注釋== ==參考資料== * 陳爽,〈河陰之變考論〉 Category:南北朝政變 Category:北魏政府 Category:北魏事件 Category:520年代中國政治 Category:6世紀屠殺事件 Category:河南屠殺事件 Category:洛陽政治事件 Category:洛陽命案 Category:孟津區 Category:528年
合金
合金,就是兩種或兩種以上化學物質(至少有一組分為金屬)混合而成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一般由各組分熔合成均勻的液體,再經冷凝而得。 合金至少是以下三種中的一種:元素形成的單一相固態溶液,許多金屬相形成的混合物,金屬形成的金屬互化物。固態溶液的合金其有單一相,部份為溶液的合金則是有二相或二相以上,其分佈可能是均勻,也可能不均勻,依材料冷卻過程的溫度變化而定。金屬互化物一般會有一種合金或純金屬包在另一種純金屬內。 由於合金一些特性比純金屬元素要好,因此會用在特定的應用中。合金的例子包括鋼、銲料、黃銅、白鑞、磷青銅及汞齊等。 合金的成份一般是以質量比例來計算。合金依其原子組成的方式,可以區分為替代合金或間質合金,又可以進一步區分為勻相(只有一相)、非勻相(不止一相)及金屬互化物(兩相之間沒有明顯的邊界)。 == 概述 == 合金的生成常會改變元素單質的性質,例如,鋼的強度大於其主要組成元素鐵。合金的物理性質,例如密度、反應性、楊氏模量、導電性和導熱性可能與合金的組成元素有類似之處,但是合金的抗拉強度Adelbert Phillo Mills, (1922) Materials of Construction: Their Manufacture and Properties, John Wiley & sons, inc, 489 pages,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和抗剪強度卻通常與組成元素的性質有很大不同。這是由於合金與單質中的原子排列有很大差異。例如合金的熔點通常比組成合金的金屬熔點要低是因為各種金屬原子半徑有所差異,較不易形成穩定的晶格。 少量的某種元素可能會對合金的性質造成很大的影響。例如,鐵磁性合金中的雜質會使合金的性質發生變化。 C. Michael Hogan, (1969) Density of States of an Insulating Ferromagnetic Alloy Phys. Rev. 188, 870 - 874, [Issue 2 – December 1969. X. Y. Zhang and H. Suhl(1985)Phys. Rev. A 32, 2530 - 2533(1985)[Issue 4 – October 1985 不同於純淨金屬的是,多數合金沒有固定的熔點,溫度處在熔化溫度範圍間時,混合物為固液並存狀態。因此可以說,合金的熔點比組分金屬低。參見低共熔混合物。 常見的合金中,黃銅是銅和鋅的合金;青銅是錫和銅的合金,常用於雕象、裝飾品和教堂鐘; 鋼則為鐵和碳的合金。一些國家的貨幣都會使用合金(如鎳合金)。 合金是一種溶液,固態的溶液特稱為固溶體 。如鋼中,鐵是溶劑,碳是溶質。 合金屬於混合物,與一般混合物不同的是,合金有固定的熔點,其原因是合金有固定的組成。 鋼是目前為止用量最大,用途最廣泛的合金。素碳鋼(鐵和碳的合金,含碳量為0.03%~2%)中的含碳量越低,鋼的韌性越好:含碳量越高,鋼的硬度越大。 == 參見 == * 合金列表 * 金屬互化物 * 熱處理 * 理想溶液 * 高熵合金 == 參考資料 == * A
卡爾·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 (;),早期在中國被譯為麥喀士,是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社會學家、政治學家、革命理論家、新聞從業員、歷史學者;也是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創始人、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被稱為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主要開創者。 馬克思的工作是從經濟學的角度解釋工人和資本家間的關係,而這一工作為後來諸多經濟思想奠定了基礎羅伯託·曼格貝拉·昂格. Free Trade Reimagined: The World Division of Labor and the Method of Economics . 美國普林斯頓: 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 2007年 [2015年5月9日] .約翰·希克斯. Capital Controversies: Ancient and Modern . 美國納許維爾: 《美國經濟評論》. 1974年5月: 第307頁 [2015-05-09] . "The greatest economists, Smith or Marx or Keynes, have changed the course of history……"。馬克思亦是社會學與社會科學的鼻祖之一,一生出版過大量理論著作,包括1848年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和1867年至1894年出版的《資本論》。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特里爾的一個比較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先後就讀於波恩大學、柏林洪堡大學和耶拿大學學習法律系和哲學系,並於1841年獲取哲學博士學位。在柏林時,他開始對青年黑格爾派的哲學觀點產生興趣。大學畢業以後,馬克思開始為科隆的一家報社撰稿,與此同時,其歷史唯物主義理論思想亦開始萌芽,並逐漸成形。 1843年馬克思結婚並移居巴黎,繼續在其他報社從事專欄寫作;1844年,馬克思在巴黎寫下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並結識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恩格斯成為他往後餘生重要的朋友和合作者。後來馬克思遷居布魯塞爾,積極參與革命運動,併成立了共產主義聯盟。與此同時,馬克思已經從黑格爾的理論中發現一些端倪,發表了《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文來猛烈地抨擊黑格爾學說。在1848年,同恩格斯撰寫了《共產黨宣言》。由於其政治思想與當地政府不合而慘遭多次驅逐的馬克思於1849年又被普魯士政府驅逐,被迫與妻兒遷居到倫敦,並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餘生。但馬克思依然堅持寫作,並開始構建他關於社會經濟活動的理論。同時馬克思也積極參與社會主義運動,並很快在第一國際中成為重要人物。 馬克思關於社會、經濟與政治的理論被統稱為馬克思主義。他主張:社會是在控制生產資料的統治階級,以及提供勞動生產的勞動階級間不斷階級鬥爭中發展而成的。他認為國家是為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而運轉,而這一點又常常被視為大眾的公共意志,並預言國家必然會走向消亡。他同時也預言如之前存在過的社會經濟體系一樣,資本主義的內部矛盾會導致它自身的滅亡,並會被新的社會主義社會形態所取代。而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存在的矛盾,將會由工人階級奪取政治權力得到終結,最終建立所管理、形成無任何階級制度的共產主義社會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 美國紐約: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1975年: 第13頁至第30頁 .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9卷. 美國紐約: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1983年: 第58頁 .。馬克思積極地實踐他的理論,指出工人階級應該有組織地發動革命,推翻資本主義以改變社會經濟體制。 馬克思作為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創始人,長期以來受到各個方面的讚美和批評,他也被人們認為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卡爾·馬克思與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並列為新哲學學說的奠基者;他還與法國社會學家艾彌爾·塗爾幹、德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現代社會科學建立者。 == 早年 == === 家族史和馬克思童年 ===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普魯士王國下萊茵省的小城特里爾,父親是當地律師海因裡希·馬克思(1777年至1838年),母親名為亨麗埃塔·普萊斯堡(Henrietta Pressburg,1788年至1863年)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8頁, 第12頁。馬克思的祖先為猶太人,他的外祖父是一名荷蘭拉比;而他的父系家族從1723年開始便一直擔任特里爾當地的拉比職務,一直延續到其祖父梅爾·哈勒維·馬克思(Meier Halevi Marx)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7頁至第9頁, 第12頁。 馬克思的父親原本名叫赫歇爾(Herschel),是家族裡首個取得世俗學位的人。後來赫歇爾成為一名律師而過著比較富足的中產階級生活,家裡也因此擁有一大片摩澤爾河的葡萄園。在兒子馬克思出生之前,他為了逃避反猶太主義的迫害而決定捨棄猶太教,改信當時德國普遍信仰的新教信義宗。與此同時,他也將名字從意第緒語稱呼「赫歇爾」改成德國常用的稱呼「海因裡希」(Heinrich)。 不太篤信宗教的海因裡希本身是啟蒙主義者,對於德國哲學家康德和法國哲學家伏爾泰等人的思想十分感興趣。同時他也支援古典自由主義論點,進而參與要求君主專制的普魯士王國推動憲政改革的運動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11頁。 1815年他開始從事律師的工作,1819年全家便搬到了靠近尼格拉城門的一棟10間居室的住處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10頁。後來他娶了荷蘭猶太婦女亨麗埃塔·普萊斯堡為妻,後者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家庭事務和清潔工作上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12頁。她本人具有些許識字能力,但是與丈夫不同的是其選擇繼續維持猶太教信仰。亨麗埃塔來自從事商業、後來建立飛利浦公司的富有家庭,也因此她與安東·飛利浦、與弗裡茨·飛利浦有著血緣關係。她的弟弟班傑明·飛利浦(Benjamin Philips)是有錢的銀行家和實業家,以至於後來馬克思和妻子燕妮·馬克思在倫敦流亡期間還常依靠他的借款以維持生計。 後人對於卡爾·馬克思的童年所知不多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13頁,馬克思本來是家中9個孩子中的第三個;1819年他的哥哥莫里茨(Moritz)死去後,馬克思成了家中長子(上面還有一個姐姐蘇菲)。馬克思在1824年8月接受了信義宗的洗禮,其他倖存的姐弟妹蘇菲(Sophie)、赫爾曼(Hermann)、亨列特(Henriette)、路易斯(Louise)、艾米莉(Emilie)和卡羅琳(Karoline)亦洗禮為信義宗。馬克思小時候接受父親海因裡希·馬克思的家庭教育,1830年則進入特里爾中學就讀,當時校長胡戈·維滕巴赫(Hugo Wyttenbach)還是馬克思父親的朋友。由於聘用了諸多人文主義人士來中學擔任老師,維滕巴赫招致了保守的當地政府不滿。隨後警方在1832年對這所學校進行突擊檢查,並發現聲援政治自由的文學作品在學生中廣為流傳。政府將這些作品的流通視為嚴重的煽動行為,因而在馬克思就讀的這段期間內學校裡的許多職員都被撤換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16-17頁。 1835年10月,17歲的馬克思在波恩大學旅行,並萌生在此學習哲學和文學的想法。可是他的父親堅持認為,學習法律對馬克思而言是個更加實際的選擇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14頁,而由於某種胸悶疾病使得馬克思18歲時被允許免去兵役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15頁。在就讀波恩大學期間,馬克思加入為警察嚴密監控的激進政治社團詩人俱樂部。同時馬克思還是飲酒俱樂部「特里爾客棧」(Landsmannschaft der Treveraner)的一員,甚至還一度擔任該組織的副會長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16頁。除此之外馬克思還多次參與爭論,並且逐漸激進;甚至在1836年8月,在大學和一名普魯士軍人決鬥。儘管馬克思在大學的第一個學期成績不錯,但是後來成績迅速下滑,為此他的父親強行要他轉學到學術風氣更好的柏林洪堡大學。 === 黑格爾主義 === 在特里爾度過了夏秋兩季之後,1836年馬克思開始嚴肅地思考他的學術與生活發展。同一時間他與從小結識、後來成為社會學家的燕妮·馮·威斯伐倫訂婚了。燕妮出生於1814年的貴族家庭中,本身是普魯士統治階層的女男爵。但由於燕妮是取消與另一名年輕貴族的訂婚關係後才與馬克思訂婚,以及兩人無論在民族還是所屬階層上都存在差異,使得馬克思和燕妮的關係備受社會爭論。但馬克思則與燕妮的父親、同時是開明貴族的成為了朋友,後來馬克思也會提交自己的博士論文給燕妮的父親檢視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23頁至第30頁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16頁至第21頁, 第33頁。 到了1843年6月19日,馬克思與訂婚7年之久的燕妮·馮·威斯伐倫在巴特克羅伊茨納赫的新教教堂上正式結為夫妻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70頁至第71頁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52頁至第53頁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7卷. 美國紐約: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1892年: 第322頁 .。 1836年10月,馬克思抵達柏林並就讀於柏林洪堡大學法律系,還在當地的中央大街租了一間房間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31頁。儘管馬克思所學習的專業是法律事務,但他依舊著迷於哲學並試圖把哲學與法學結合。對此他認為「要是沒有哲學,什麼也做不到」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33頁,並對才剛逝世不久、在歐陸哲學圈引起廣泛爭論的德國哲學家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的思想深感興趣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32頁至第34頁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21至22頁。 1837年時,馬克思在康復期間加入了主要探討黑格爾思想的學生團體「博士俱樂部」(Doktorklub),團體成員後來成為著名的「青年黑格爾派」。青年黑格爾派主要圍繞在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和布魯諾·鮑威爾周圍,同時馬克思與發展出親密的友誼。包括馬克思在內的青年黑格爾派成員們對於黑格爾在形而上學的論點抱有批判態度,但也接納他的辯證法觀點,進而從左派的觀點出發評論既有的社會、政治和宗教體系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34頁至第38頁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34頁。1838年5月馬克思的父親逝世,這導致家庭收入減少許多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44頁, 第69頁至第70頁,而馬克思和父親的情感聯絡緊密,並且在父親逝世後也經常懷念。自1837年開始,馬克思撰寫了數篇小說和文章。這其中包括有短篇小說《蠍子和費裡克斯》、戲劇《》,以及一些專門寫給燕妮的情詩,不過這些早期的作品都沒有在馬克思生前獲得出版。馬克思很快就放棄了小說的寫作工作,並且捨棄包括英語和義大利語、美術史研究和拉丁語典籍的翻譯工作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25至26頁。 1840年時,他和鮑威爾開始合作編整黑格爾的《》,隨後鮑威爾更幫助馬克思撰寫博士論文《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比鳩魯的自然哲學之區別》。同一年由於普魯士新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即位,除了迫害異議份子外,新國王還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須透過嚴格審查,這使得大學失去了學術自由。其中由新國王任命的柏林洪堡大學教授弗里德里希·謝林將審查馬克思的博士論文,但馬克思博士論文裡哲學高過神學的立場很難被反對黑格爾的保守派教授所接受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32頁,所以馬克思將博士論文改寄給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大公國的耶拿大學用以審查博士資格,最後於1841年4月由該學校教授授予哲學博士學位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33頁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45頁。馬克思和鮑威爾都是無神論者,1841年3月兩人開始計劃創辦雜誌《無神論檔案》(Archiv des Atheismus),但是最終沒有實際行動。同年7月,馬克思和鮑威爾從柏林前往波恩。藉由喝醉嘲笑教會人士,還騎著驢子在街上飛奔以表達反對自身階級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38頁至第45頁。 畢業後的馬克思曾經考慮繼續從事學術生涯,但是隨著政府反對古典自由主義和青年黑格爾派的態度日益增長而最終放棄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49頁。1842年馬克思搬到科隆並且成為《萊茵報》的主編,他在報紙上發表多篇自己早年對於社會主義的看法的文章,並且逐漸對於經濟發展問題感到興趣。在這期間他強烈批評右翼的歐洲政府、自由主義人士和社會主義運動,並且​認為三者常常失去功效或者適得其反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51頁弗朗西斯·惠恩, Karl Marx, 2000年, 第34頁至第36頁, 第42頁至第44頁。該份報紙隨即吸引了普魯士政府的注意,並且開始在報紙印刷前針對所有煽動性的話語與議題實施內容審查,對此馬克思感嘆說:「我們的報紙必須提交給負責審查的警方,如果被警方聞到任何非基督教或者反普魯士的內容,報紙就不允許出版。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57頁」不過馬克思在《萊茵報》上發表一篇強烈批評俄羅斯沙皇的文章後,引起尼古拉一世的不滿並且要求普魯士政府予以取締。1843年,普魯士國王在接到俄羅斯帝國方面的抗議後下令查禁《萊茵報》並且撤銷發行許可,馬克思也因而失去工作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60頁至第61頁。 == 撰稿和研究 == === 巴黎時期 === 1843年,馬克思和德國社會主義人士共同在法國巴黎創辦新的左派期刊《》,並且集結了當時德國和法國的左派成員擔任作者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68頁至第69頁。為此年輕的馬克思和他的妻子在同年10月移居巴黎,剛開始夫妻兩人與盧格一家共同居住在10號。不過兩人發現該社群生活條件困難,因此在1844年女兒珍妮出生後便搬到其他寓所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77頁至第79頁。儘管《德法年鑑》原本希望能夠吸引來自法國和德國各州的作家參與,但最後刊物的主導力量仍然以德國作家為首,而唯一的非德國籍作家是流亡俄羅斯的無政府共產主義者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巴枯寧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72頁。馬克思亦為這份期刊撰寫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和《》2篇文章草稿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5年: 第3頁 .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5年: 第146頁 .,其中在《論猶太民族問題》中介紹他的共產主義信念,內容主張無產階級將是革命的力量。 但是《德法年鑑》在出版一期刊物並且獲得關注後,因為刊載了德國詩人海因裡希·海涅為諷刺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一世所寫的頌歌,導致德國各州禁止期刊販售以及複製影印。之後更由於盧格拒絕進一步為期刊提供贊助、以及他與馬克思的友誼決裂,使得《德法年鑑》停止出版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72頁, 第75頁至76頁。之後馬克思開始為總部設在巴黎且唯一一個未經審查的德語左派雜誌《》從事寫作工作,而該份報紙又與由勞工和手工業者組成的空想社會主義秘密團體正義者同盟有著密切關聯。馬克思因而出席過數次正義者同盟的會議,但是並沒有決定加入。在《前進週刊》中寫作的過程中,馬克思參考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的思想,而逐步完善其對於社會主義的觀點,同時他也批評自由主義人士和歐洲其他社會主義者。 1844年8月28日,馬克思在與到訪巴黎的德國社會主義者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會面,開始兩人深厚的友誼。恩格斯向馬克思介紹他在同一年出版的《》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5年: 第295頁至第596頁 .,說服馬克思承認工人階級將是歷史上最後的革命和組成成員。恩格斯之後於9月時前往巴黎居住,並且和馬克思兩人一同開始對社會主義展開研究。其中在1845年發表的《神聖家族》一書中,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對其以前朋友布魯諾·鮑威爾的哲學思想給予批判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5年: 第3頁至第211頁 .。雖然鮑威爾對於促成馬克思與麥克斯·施蒂納和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等青年黑格爾派思想親近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最終馬克思和恩格斯仍捨棄費爾巴哈的思想。在居住在巴黎瓦尼烏街38號的這段時間,馬克思開始著手深入研究政治經濟學(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詹姆斯·穆勒等人)、法國社會主義運動(克勞德·昂列·聖西門和夏爾·傅立葉等人)及法國歷史,並因此最終成為一名社會主義學者。對於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後來成為馬克思的研究主軸Larisa Miskievich.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8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86年: 第7頁 .,並且促成其後來出版重要的經濟著作《資本論》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5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96年 .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6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97年 .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7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86年 .。 在1844年秋季時,馬克思在巴黎逐漸架構有關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架構以及理解資本主義的內部運作;其中馬克思主義受到其早年對於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的辯證法研究,很大程度上結合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的辯證法、法國空想社會主義和英國經濟學理論。馬克思在其書房從事有關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同時,同樣繼續擔任激進派刊物的編輯,後來更協助組織和指導主張發起公民起義的政黨,不過馬克思仍然盡可能花費時間在自己的經濟研究上。在1844年下半年馬克思心目中的「馬克思主義」大致上已經完成後,許多針對世界政治和經濟所提出的馬克思主義觀點也非常詳細地陸續提出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5年: 第598頁 .。然而馬克思為了記錄自己的經濟世界觀細節以進一步明確自己設想的新的經濟理論,因此馬克思開始撰寫《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5年: 第229頁至第346頁 .。1844年4月至8月期間《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逐漸完工,但這份手稿一直到1933年才被發現並發表。這些手稿涉及許多主題並詳細介紹了馬克思的勞動異化概念,然而1845年春天時馬克思開始認為對於政治經濟、資本和資本主義的領域仍必須繼續研究,這使得信奉科學社會主義的他認為必須在徹底的唯物主義發展觀基礎上,進一步發展新的政治經濟理論。 1845年馬克思在《前進週刊》中對德國的專制主義發表尖銳的批評,對此普魯士政府感到非常不滿。其中普魯士國王要求法國政府查禁《前進週刊》,並且要求法國外交部部長弗朗索瓦·基佐驅逐馬克思。隨後馬克思被法國政府所派遣的流氓毆打,最終在4月遭到驅逐出境的馬克思被迫從巴黎搬到比利時布魯塞爾,不過馬克思繼續從事他的資本主義和政治經濟學研究。對此馬克思承認《1844年哲學和經濟學手稿》已經受到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其許多不一致的想法影響,進一步認識到有必要自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哲學主張的歷史唯物主義做出突破,因此馬克思從巴黎搬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後開始撰寫了總共11篇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5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6年: 第3頁至第14頁 .。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包含了馬克思對於唯物主義的思考、理想主義理論與實踐理念的關係、以及抽象現實凌駕於物理世界的批判等,其中在11條中更提出著名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論點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5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6年: 第8頁 .。在此馬克思首次提出對於歷史唯物主義的想法,認為世界的改變並非基於想法概念,而是透過實際的、物理的、物質性的活動和實踐進行。 === 布魯塞爾 === 1845年2月,馬克思移民到比利時布魯塞爾,他承諾在比利時將不針對當代政治主題發表相關意見。很快地,他便與德國哲學家莫塞斯·赫斯、德國作家、普魯士新聞工作者約瑟夫·魏德邁等來自歐洲各地的社會主義者會面。 1845年4月,恩格斯從德國搬到布魯塞爾,並與馬克思會面,同時,正義者同盟內部也越來越多幹部成員前往布魯塞爾並且以此為據點海因裡希·格姆科夫. Frederick Engels: a biography. 德國德勒斯登: 《》. 1972年: 第101頁 .。 1845年7月中旬,馬克思和恩格斯離開布魯塞爾,前往英國訪問憲章運動領導人。馬克思則趁著這次旅行的契機,大量研究收藏在倫敦和曼徹斯特的各種經濟相關資料文獻。這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第一次為了研究社會主義運動而共同前往英格蘭考察,在這之前,恩格斯從1842年11月至1844年8月便花了2年的時間住在曼徹斯特海因裡希·格姆科夫. Frederick Engels: a biography. 德國德勒斯登: 《》. 1972年: 第53頁 .海因裡希·格姆科夫. Frederick Engels: a biography. 德國德勒斯登: 《》. 1972年: 第78頁 .。這使得恩格斯不僅已經懂得英語,並且曾與許多憲章運動的領導人有著密切關係。事實上恩格斯過去作為英語報刊的記者,曾經發表許多憲章運動和社會主義的文章。 1845年12月,馬克思宣佈脫離普魯士國籍。其後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著手撰寫新的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這本書籍也常常被視為其歷史唯物主義觀唸的重要著作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5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6年: 第19頁至第539頁 .。其中馬克思打破過去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布魯諾·鮑威爾、麥克斯·施蒂納和青年黑格爾派的主張,同時也反對如德國記者和其他社會主義者提出的部分「理想主義」理念。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黑格爾的辯證法與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不徹底性,從而首次系統地闡述他們所創立的歷史唯物主義。其中認為唯物主義是歷史上唯一的動力,並且明確提出由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歷史任務,進而為社會主義從原本的理想奠定初步理論基礎。《德意志意識形態》大體上是以幽默諷刺的形式撰寫,即便如此,仍然沒有獲得審查機關透過。就像馬克思許多早期著作一樣,《德意志意識形態》在馬克思生前始終沒有獲得發表,並且一直到1932年才首次出版。 《德意志意識形態》完成後,馬克思開始將自己的工作主軸從原本的科學唯物主義理念的確定,轉向至以此角度澄清他對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真正的理論和策略,而其目的在於區分空想社會主義者和馬克思自己的科學社會主義哲學之間的差異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6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6年: 第672頁 .。其中烏託邦主義者認為必須要說服過去有著不同信仰的人們願意在同一時間參加社會主義運動,然而馬克思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往往會根據自己的經濟權益而有所行動。因此馬克思計畫在新的著作中針對以勞工為首的階級撰寫具龐大吸引力的論述,透過該階級所重視的物質利益提供動員大量群眾之能量,進而發展成為變革和改變社會的最佳方式。不過為了使手稿得以透過政府機關的審查,馬克思透過這本書回應法國無政府主義者皮耶-約瑟夫·普魯東於1840年的著作《經濟矛盾的體系,或貧困的哲學》,批評其「小資產階級哲學」並且將書命名為《》,這本書後來更成為馬克思和恩格斯最著名的作品《共產黨宣言》之基礎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6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6年: 第105頁至第212頁 .。 1846年,居住在布魯塞爾的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並且繼續與秘密激進組織正義者同盟有所交流。其中馬克思認為正義者同盟作為激進組織,應當促進歐洲各地的工人階級發起群眾運動,進而擴大成為工人階級的革命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1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86年: 第671頁至第672頁 .;然而如果要組織工人階級並且擴充套件成為群眾運動,意味著正義者同盟不得不放棄「秘密」或「地下」性質,並且作為政黨開始從事相關行動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1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9年: 第672頁 .。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應邀參加正義者同盟,而正義者同盟成員最終則被兩人的主張所說服。在1847年6月舉行成員改組會議,正式公開組織並且呼籲工人階級投入社會政治運動,而該新成立的政治團體則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馬克思和恩格斯參與共產主義者同盟的規章制定和組織架構建立,並且在從1847年12月至1848年兩人則開始為共產主義者同盟撰寫共同行動綱領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6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6年: 第341頁至第357頁 .。1848年2月21日由馬克思起草的《共產黨宣言》正式發表,內容中確立了新成立的共產主義者同盟其主要信念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6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6年: 第477頁至第519頁 .。其中不再是秘密社團的共產主義者同盟不應該如過去正義者同盟繼續隱藏其信念,相反地應當把目的和方針明確朝向廣大的市民。在《共產黨宣言》中的一開頭便是由馬克思所提出的「至今所有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之後馬克思則描述資產階級(富有的中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勞動的工人階級)之間的利益衝突將會產生對立。同時在宣言中還認為相較於其他社會主義和自由主義政黨和團體,僅有共產主義者同盟提出的主張才真正能保障無產階級的利益,進而推翻資本主義並且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 科隆時期 === 1848年時,歐洲經歷一系列的抗議和暴力動亂,後來被稱為1848年革命。其中法國爆發二月革命推翻奧爾良王朝,法國國王路易-菲利普一世退位,從而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馬克思則在最近剛獲得繼承他父親的6,000法郎(或5,000法郎),並且以此支援相關活動。據稱他曾經使用這筆錢三度支援比利時工人籌備武裝並且策劃發起革命行動,不過相關指控的真實性仍有待商榷,隨後馬克思則遭到比利時政府驅逐。最後,在同年3月法國臨時新政府的邀請下,馬克思一家人被迫回到法國巴黎居住,並且認為已經建立新共和政府的法國將能夠保障他的人身安全David Félix. Heute Deutschland! Marx as Provincial Politician. 英國劍橋: 《》. 1982年12月: 第332頁至第350頁 [2015年5月9日] .。 暫時安頓在巴黎後,恩格斯也在不久跟著返回巴黎居住。之後馬克思向積極參與位於巴黎的共產主義者同盟行動總部活動,並且還與其他同樣居住在法國的德國社會主義者成立了德國工人俱樂部(German Workers' Club)。由於希望看到革命能夠蔓延至德國,1848年4月在德國無產階級支持者的資助下,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回到普魯士科隆。搬至科隆居住的馬克思在那裡開始發表名為《共產黨在德國的要求》(Demand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in Germany)之傳單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7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7年: 第3頁至第6頁 .,在內容中重新審視《共產黨宣言》所主張的10項做法,認為德國資產階級必須在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前,先行推翻當時的封建君主和貴族制度。6月1日,馬克思透過他近期從父親繼承來的財產創辦日報《新萊茵報》。其中發表的內容主要取材自歐洲各地的新聞事件以及馬克思他自己的馬克思主義解釋。而受到馬克思同時擔任主要作家和編輯的主導和影響,儘管其他共產主義者同盟成員對於該份報紙有所貢獻,不過恩格斯對此仍認為是「馬克思的簡單專政」。 不過包括馬克思和其他革命社會主義者由於擔任報紙編輯而經常定期遭到警方騷擾,馬克思本人便曾因侮辱首席檢察官、報導違法新聞內容、涉嫌透過抵制稅收煽動武裝叛亂等指控而遭到審訊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192頁,不過每次他都獲得無罪釋放。同時由普魯士重要人士組成的法蘭克福國民議會遭到解散,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則提拔了原本反對改革措施的成員,並且排除普魯士新內閣內部的左派成員和其他改革分子。因此《新萊茵報》很快遭到注意,隨後幾乎所有的編輯陸陸續續遭到司法逮捕或者是遭驅逐出境。1849年5月16日,馬克思接到普魯士政府的驅逐令而被勒令離開普魯士。在5月19日用紅色油墨刊印的《新萊茵報》最後一號出版後,馬克思在6月初時回到了巴黎。然而當時巴黎則因為反革命運動和霍亂疫情爆發的影響,使得馬克思很快被市政府認為是政治威脅而要求其驅逐出境,或者選擇囚禁在法國布列塔尼。在他的妻子燕妮生下第四個孩子後,在不能夠搬回德國或者比利時的情況下,1849年8月被法國政府驅逐的馬克思一家流亡至英國倫敦。 == 流放後 == === 前往倫敦 === 1849年8月馬克思移居至英國倫敦並且在此度過餘生,隨後共產主義者同盟總部也搬到了倫敦。然而馬克思在倫敦度過一生中最困難的日子,經常因為經濟和債務問題而精神焦慮,並且受疾病所苦導致情緒不佳. Karl Marx . 美國安娜堡: . 1920年1月1日: 第73頁 .。而原本馬克思和燕妮·馮·威斯伐倫兩人總共有7個孩子,但是因為倫敦生活條件過差使得全部只有3個孩子長大成人彼得·辛格, Marx: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第5頁。兩人所生育的孩子包括有(1844年至1883年)、(1845年至1911年)、愛倫(1847年至1855年)、亨利·愛德華·蓋爾(1849年至1850年)、珍妮·伊夫琳·法蘭西絲(1851年至1852年)以及珍妮·茱莉亞·愛蓮諾(1855年至1898年)。另外在1857年7月時,則有一名男嬰在馬克思給他起名前便逝世。另外有傳言指稱馬克思與女僕在1851年時有一私生子弗雷迪·德穆斯(Frederick Demuth),其中蘅琳在馬克思被迫遷往布魯塞爾前便跟著燕妮作為陪嫁女僕,之後才解除主僕關係。 馬克思在英國期間,仍然時常被普魯士政府派往英國的密探所監視。而為了使其行蹤難以被政府追蹤,馬克思經常使用假名租借房屋或公寓。在巴黎期間他用「藍波先生」(Monsieur Ramboz),而在倫敦他簽名時則以「A·威廉斯」(A. Williams)。他的朋友則因為馬克思皮膚黝黑且黑色捲髮,而且歷史上的北非地區摩爾人稱他為「摩爾」(Moors),而他鼓勵他的孩子們叫他「老尼克」(Old Nick)和「查理」(Charley)。馬克思還為他的朋友和家人取暱稱和假名,稱呼恩格斯為「將軍」(General)、他的管家海倫(Helene)為「小莉娜」(Lenchen)或「尼姆」(Nym)。另外傳記作者家認為他從來沒有學會正確的英語,並且在最後生活英國30年這期間也從未前往英國的工廠。 在1849年至1850年,總部移往倫敦的共產主義者同盟分裂,其中德國社會主義者奧古斯特·維利希和卡爾·沙佩爾領導的一派主張立即起義。維利希與沙佩爾認為一旦共產主義者同盟發起起義後,歐洲各地的工人階級將會自發性的跟進發起行動,因此在歐洲將能爆發革命。馬克思與恩格斯則在共產主義者同盟中反對這一想法,認為這樣並未完善計劃的起義是「冒險主義」,並最終導致共產主義者同盟自身毀滅。他認為維利希與沙佩爾一群人主張的起義,很容易被歐洲保守政府之警、軍隊所壓制,對此他認為如此進行將會造成共產主義者同盟的覆滅。馬克思認為社會改變並非少數人在一夜間便能實現,相反地則是對社會經濟狀況科學分析後,隨著社會不同發展階段而發起革命。 在1848年歐洲各地革命失敗後,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應該鼓勵工人階級團結,與新興資產階級的進步分子合作共同擊敗封建貴族,並且提出具有自由選舉而成的議會、男性公民投票權的立憲共和國政府之改革要求;這也意味著工人階級必須與資產階級民主勢力合作才能促使資產階級革命成功,不過最終仍以工人階級主導並且組織階級革命。共產主義者同盟在經過長期內部鬥爭後,馬克思主張將造成組織瓦解的觀點佔了上風,最終維利希和沙佩爾等人離開共產主義者同盟。同時,馬克思也積極參與了同樣支援社會主義的德國工人教育協會(German Workers' Educational Society)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1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9年: 第674頁 .,該協會主要在倫敦市中心的娛樂區倫敦蘇荷區舉行會議。然而就如同共產主義者同盟因為行動問題而發生內部分裂,德國工人教育協會內部成員也分成支援馬克思想法者以及跟隨沙佩爾和維利希做法兩派。最終在這次與沙佩爾和維利希一派的鬥爭中,馬克思失去了德國工人教育協會內部成員的支援,並且於1850年9月17日退出協會職務。1851年12月至1852年3月,馬克思以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為基礎撰寫了《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1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9年: 第99頁至第157頁 .;在此他擴大了他的歷史唯物主義、階級鬥爭概念和無產階級專政想法,並且認為無產階級最終將能夠粉碎資產階級的國家而獲得勝利。 === 寫作維生 === 在倫敦期間馬克思投身工人階級革命組織的工作,而由於被許多國家驅逐而被迫到處流亡,他曾自稱自己是「世界公民」。然而剛搬入英國的前幾年,他和他的家人則面臨極端貧困的生活困境。他的主要收入來源是他好友恩格斯的資助,當時恩格斯從他的家族生意獲得龐大收入. Karl Marx . 美國安娜堡: . 1920年1月1日: 第77頁至第78頁 .。後來馬克思和恩格斯開始為英國、美國、普魯士、奧地利和南非的6家報社撰寫文章,其中馬克思大多數的新聞寫作主要是作為《紐約每日論壇報》的歐洲地區記者。過去馬克思便透過擔任自己報刊的編輯或者為其他支援其哲學論點的報紙撰寫文章,來和廣大的工人階級民眾得以進行溝通。然而前往英國倫敦後,馬克思無法自費或者與其他人共同合資創辦報紙,因此他試圖藉由在《紐約每日論壇報》等「資產階級」報紙撰寫文章並和公眾交流。起初馬克思的文章是由威廉·皮柏(Wilhelm Pieper)從德語翻譯到英語,不過最後馬克思具備英語寫作能力後,就不再藉由翻譯寫作發表文章。 《紐約每日論壇報》是美國著名新聞工作者霍勒斯·格里利在1841年4月於紐約創辦,而馬克思則是透過該報編輯部的記者與《紐約每日論壇報》接觸。不過之後查爾斯·達納則辭去《紐約每日論壇報》的工作,並且在1868年加入與之競爭的《紐約太陽報》團隊而成為首席主編。馬克思的論點獲得《紐約每日論壇報》的公開支援,同時他也把該報紙視為重要的傳播媒介。其中《紐約每日論壇報》自創辦以來便定位為每份只需花費2分的廉價報紙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1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9年: 第327頁 .,因此它本身很受美國廣大的工人階級群眾的歡迎,並且以每天出版50,000份的速度成為當時美國流傳最廣的報紙。《紐約每日論壇報》的社論主要以格里利的反奴隸制主張為主,這使得該報廣泛的讀者群除了來自美國工人階級外,讀者也包括有支援工人階級的社會大眾。1852年8月21日,馬克思在《紐約每日論壇報》發表其第一篇介紹英國議會選舉的文章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1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79年: 第327頁至第332頁 .。 《紐約每日論壇報》一開始僅把馬克思視為歐洲新聞之特派記者,然而在1850年代中後期美國對於奴隸制度的衝突加劇、以及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使得美國社會大眾對於歐洲事務的關注程度下降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9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84年: 第367頁 .。因此馬克思很早就開始撰寫關於美國的議題討論,特別是奴隸制度危機或者國家之間的戰爭等問題。原本馬克思之所以願意為《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文章,一部分的原因在於該報編輯方針主張漸進改革。然而查爾斯·德納於1861年年底離開總編輯工作後,改組過後的編輯部提出新的編輯政策。《紐約每日論壇報》不再強烈支援廢奴主義並且主張聯邦應取得完全勝利,新編輯部轉而支援聯邦和美利堅邦聯達成直接和平以結束內戰,同時位於美國南部的邦聯則繼續維持奴隸制度。馬克思強烈反對這種新的政治立場,並在1863年被辭去《紐約每日論壇報》作家的工作。 === 學術研究 === 結構馬克思主義相關的學者主張從1850年代至1860年代期間,馬克思的論點從原本的唯心主義、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思想的主義,在著作內容上轉換成科學精神較為成熟的後期馬克思,但並非所有學者都認為這段期間有思想改變存在。1848年至1849年的系列革命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思維的重要出發點,他們認為其經濟歷史發展觀點是唯一能夠充分解釋如1848年一連串革命等歷史事件的有效論證。1848年過後,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段時間開始試想整個革命完全爆發的狀況。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開始認為除非將會發生另一次經濟衰退,否則新的大規模革命將不會發生。然而馬克思和其他革命成員對於是否必須在經濟衰退後,社會開始出現革命形勢後才能夠發動革命產生爭論;馬克思指責主張革命不必在經濟衰退時發起的革命成員為「冒險家」,因為他們認為革命形勢可能是革命群眾的純粹「意志力」憑空生成,而不須考慮當前的經濟形勢之現實。 1852年美國經濟陷入低迷時,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懷疑革命風潮即將出現。然而美國經濟由於仍然在快速成長使得革命無法如設想的爆發,而美國西部邊疆仍然能夠讓許多遭到打壓的民眾前往發展,同樣的情況如果發生在其他國家則會由於無法發洩而引發社會動盪。也因此自美國爆發的任何經濟危機將不會導致革命爆發,除非歐洲的古老經濟體系因為美國經濟而受到打擊。當時馬克思將世界經濟仍視為單個國家系統,並且相隔著各個國家的國界而緊密相連。1857年經濟大恐慌則打破過去對於世界經濟的思維模式,該次經濟恐慌從在美國開始傳播到世界各地,事實上1857年的經濟大恐慌也是第一個真正的全球性經濟危機。這時從1844年離開學術研究並且忙於其他工作的馬克思,開始渴望回到自己的經濟研究計畫上。對此他認為透過重新回到經濟學的研究中,他將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世界各地發生的事件。 由於工人革命和相關運動的多次失敗和挫折,馬克思也試圖透過學術研究瞭解資本主義;其中他花了大量的時間在大英博物館閱讀室研究,並且重新反思先前政治經濟學家的作品和蒐集到的經濟資料。到了1857年,馬克思已經積累了超過800頁的筆記和短文,內容則包括有資本、不在地主所有權、僱傭勞動、國家、對外貿易和國際市場。馬克思並沒有把這些工作整理出版,直到1939年才經他人整理後以《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發表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8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86年: 第5頁至第537頁 .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9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87年: 第421頁至第507頁 .。 1859年時馬克思則出版了自己首本較為嚴肅的經濟研究著作《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這本著作原本是打算僅作為後來才發表的3卷《資本論》的序言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9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87年: 第257頁至第417頁 .。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接受英國政治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倡導的勞動價值理論,但儘管李嘉圖已經把使用價值和商品價值有所區分,但一直未能確定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間的真正關係。馬克思則在這本著作中明確界定了使用價值和商品價值之間的實際關係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9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87年: 第269頁至第302頁 .,他也提出了金錢和貨幣流通的資本主義經濟之科學理論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9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87年: 第303頁至第417頁 .。這使得《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正式對社會大眾發表後引起熱烈討論,這本書的許多版本也很快便銷售完畢。 === 第一國際 === 1864年9月28日,馬克思參與了第一國際成立大會,並且獲選進入領導委員會中鮑里斯·尼古拉夫斯基, Karl Marx - Man And Fighter 2007年, 第269頁。在第一國際中,馬克思便為第一國際起草《成立宣言》、《臨時章程》和其他重要檔案,並且曾經與無政府主義者重要人物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巴枯寧發生鬥爭。儘管馬克思在這次爭論中獲得大多數成員的支援,但是在馬克思支援下領導委員會將總部從原本的英國倫敦轉移至美國紐約後,反而使得第一國際的重要性下滑。而在當時國際社會上最為重要的政治事件是1871年的巴黎公社,期間巴黎的公民反抗法國政府並且自行接管市鎮長達2個月,但是最終則遭到鎮壓結束。針對這次流血叛亂行動,馬克思則撰寫其最著名的小冊子《法蘭西內戰》以為巴黎公社辯護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2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86年: 第307頁至第359頁 .。另外《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的銷售成功,促使得馬克思在1860年代初期開始計畫研究並撰寫大型著作。 其中在後來的《資本論》和《》著作中,馬克思討論瞭如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等政治經濟理論家。1867年9月14日《資本論》第一卷正式出版,該書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的活動。同時在書本中馬克思闡述了他的勞動價值理論,而該理論則深深受到英國社會主義作家的影響;對此馬克思在《資本論》一書中,特別評論霍吉斯金的著作《反對資方的要求而為勞方辯護》(Labour Defended against the Claims of Capital)做出了「令人欽佩的貢獻」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5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96年: 第360頁 .。事實上馬克思引述霍吉斯金所提出的,認為現代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使得勞動發生異化,進而出現「但是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叫做個人勞動的自然報酬。每個工人只生產整體的一個部分,由於每個部分單獨就其本身來說沒有任何價值或用處,問題所在。因此沒有東西工人可以拿來說:『這是我的產品,我要留給我自己。』」的情況. Labour defended against the claims of capital: or, The unproductiveness of capital prov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present combinations amongst journeymen . 美國安娜堡: . 1922年1月1日: 第25頁 .。 在《資本論》第一卷中,馬克思還概述了他對於剩餘價值和自然資源開發的構想,他認為這最終會導致利潤的下降和資本主義工業的崩潰。《資本論》第一卷也引來社會大量討論,1871年秋天時德語版本的《資本論》第一卷首刷版本即將銷售完畢時,第二版隨即投入印刷並且販售。而對於《資本論》第一卷的需求,使得3,000多本俄語版的書籍很快便於1872年3月27日出版並發表。馬克思之後生活仍然繼續整理《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所需要的資料,但是在他逝世以後相關的內容仍然僅有草稿,因此最後在恩格斯對於後2卷手稿編整後才獲得出版。1885年時《資本論》第二卷經由恩格斯整理後發表,1893年7月又以「資本論·第二卷:資本的流透過程」(Capital II: The Process of Circulation of Capital)一名再度出版。隔年10月,《資本論》第三卷則是命名為「資本論·第三卷:資本主義生產的總過程」(Capital III: The Process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as a Whole)後正式對外發表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7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98年 .。 1870年10月,馬克思與移居倫敦的恩格斯再度相聚並且持續合作。馬克思的《剩餘價值理論》則常常被稱作《資本論》第四卷,並成為馬克思對於經濟思想史首個全面的論文。其中主要以馬克思在1861年至1863年的經濟學手稿彙編而成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0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88年: 第318頁至第451頁 .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1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89年: 第5頁至第580頁 .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2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89年: 第5頁至第543頁 .。其中1905年和1910年時,德語版本的《剩餘價值理論》節選版才正式發表,到了1951年該刪減部分內容的版本在翻譯成英語後在英國倫敦出版。不過收錄完整內容而未刪減的《剩餘價值理論》版本,則一直到1963年和1971年才在蘇聯莫斯科視為《資本論》第四卷發行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0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88年: 第475頁 .。另外對於數學有所興趣的馬克思在倫敦撰寫《資本論》期間,曾經為了工作需要而複習代數、解析幾何、微積分學等數學概念,其中他特別關心微積分和辯證法之間的關係。1968年時,蘇聯數學史家在將手稿彙整後出版了《》。 === 晚年生活 === 馬克思在他生命最後10年健康每況愈下,這使得他不能繼續把過往許多工作計畫接續完成。此時他則經常對於當代政治撰寫評論和整理意見,特別是針對德國和俄羅斯的政治局勢發展發表看法。他在《哥達綱領批判》反對他的追隨者威廉·李卜克內西和奧古斯特·倍倍爾的態度,認為兩人不應當為統一社會主義派系的觀點、而與斐迪南·拉薩爾提出的國有社會主義做出妥協,而在這著作中馬克思也提出其著名的名言:「各盡所能、各取所需。」 1881年3月8日,馬克思在寫給俄羅斯社會主義作家查蘇利奇的信中提到如何在俄羅斯直接繞過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而在現有村莊土地採取共同所有權制的基礎上建立共產主義的村社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6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92年: 第71頁 .。雖然馬克思在信中承認從俄羅斯農村建立的組織公社是俄羅斯社會復興的出發點,但是他也表示在未經歷資本主義階段而直接轉移至社會主義階段時,應當以和平行動方式作為主要手段卡爾·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6卷. 美國紐約: 國際出版商. 1992年: 第72頁 .。其中馬克思認為首先必須消除各方可能對於組織公社的質問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而在全面解決負面影響後馬克思所提到的組織公社自行正常發展的情況才可能存在。 不過在同一封寄給查蘇利奇的信中,馬克思也指出:「資本主義制度的核心所在……生產者與生產資料的完全分離。」而在這封信中,馬克思則表達其對於人類學發展的熱情,並且認為這將能夠激勵未來的共產主義成立,並且相較於過去的共產主義模式有更高的水平。對此他寫道: == 逝世 == 1881年12月馬克思的妻子燕妮逝世,而馬克思在他生命最後15個月則因為罹患而健康欠佳。然而粘膜炎隨後引發支氣管炎和胸膜炎,最終馬克思在1883年3月14日時於倫敦寓所逝世。當時馬克思為無國籍者,他的家人和朋友把他的遺體與燕妮合葬在倫敦北郊的海格特公墓。在1883年3月17日舉辦其葬禮時共有9名至11名親友參與葬禮,除了他2個女兒愛蓮諾·馬克思和以及好友恩格斯外,馬克思的2名女婿、同時也是法國社會主義者的沙爾·龍格與保爾·拉法格參與了這次葬禮。其中他幾位最親密的朋友還在葬禮上發表演講,這包括有威廉·李卜克內西和恩格斯等人。其中恩格斯在演說中提到: 在葬禮中除了恩格斯的講話外,也發表其他來自各地的宣告內容。其中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創始人暨領導人李卜克內西用德語演說,另外在法國工人運動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龍格也用法文發表簡短宣告,而法國和西班牙的2個工人政黨也發表致敬電報。其他參與馬克思葬禮、但並非其熟識親友者還包括有共產主義的3名支援人士,包括曾經支援,1852年遭判處3年有期徒刑的德國政治家弗里德里希·列斯納;被恩格斯視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資深成員的G·洛赫奈(G. Lochner);以及本身是英國皇家學會會員,並且曾經參與德意志1848年革命的曼徹斯特化學教授。在葬禮中另一名參與者是英國動物學家雷·蘭克斯特,他後來因為無脊椎動物與演化等研究而聞名。 馬克思的墓碑上雕刻著《共產黨宣言》最後一句:「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並且註記了由恩格斯主編的《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第十一條:「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1895年恩格斯逝世後,將自己留下的價值約30,000英鎊(約合2011年的4,800,000美元)的遺產的四分之三轉交給了馬克思2名倖存的女兒。原本馬克思的墳墓僅有簡陋的裝飾,不過在1954年大不列顛共產黨邀請英國雕塑家為馬克思立下馬克思半身肖像。而在1970年,則發生有人嘗試以自製炸彈破壞該紀念碑。已故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者艾瑞克·霍布斯邦指出儘管馬克思沒有在英國有大批追隨者,但是不能因此說馬克思逝世後的人生面臨失敗,因為實際上馬克思的作品後來對德國和俄羅斯左翼運動有所影響。同時在他逝世後25年,在歐洲各國陸續出現公開承認受過馬克思影響自身政治觀點的社會主義政黨,並且在代議民主制的選舉中贏得15%至47%的得票率。 == 思想 == === 理論發展 === 馬克思經常對於過去的思想家予以批判,他也因此被稱為「社會科學方法批評第一人」。其中馬克思曾經批評具有形上學和意識形態的思辨哲學,並試圖透過這一作法讓思想得以從意識形態的偏見分離,這使他與許多當代哲學家有所不同。不過馬克思的思想也受到許多思想家的影響,這包括有: *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哲學。 * 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古典政治經濟學。 * 以讓-雅克·盧梭、克勞德·昂列·聖西門、皮耶-約瑟夫·普魯東、夏爾·傅立葉等社會主義人士為主的思想。 * 早期德國以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和布魯諾·鮑威爾為首的唯物主義之青年黑格爾派,和18世紀後期以德尼·狄德羅、克洛德·阿德里安·愛爾維修和保爾·霍爾巴赫為首的法國唯物主義哲學。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對於工人階級的分析,同時早期還受到弗朗索瓦·基佐和等法國自由主義者和聖西門主義者的影響。 歷史學者經常把馬克思的觀點稱作歷史唯物主義,不過一些批評認為恩格斯和列寧將其哲學改編成辯證唯物主義。其中馬克思肯定黑格爾的說法,認為應當對於作為現實的歷史影響力透過辯證法驗證。然而黑格爾作為唯心主義者而把思想列為最重要之物,而本人是唯物主義者的馬克思則改變原本辯證法的前提,主張物質觀唸的首要地位。其中黑格爾認為「絕對精神」的存在掌握了歷史程序,不過馬克思則認為此舉是不必要的神秘化,試圖模糊人類和其物理行為改變世界的現實。對此他寫道黑格爾顛倒了原本現實中的行動,因此需要重新訂立基礎建構之。儘管馬克思不喜歡在一些著作中使用哥德小說式的神秘術語,不過在《資本論》中他仍然指稱資本主義為「勞動產品拜物教」。 雖然馬克思的靈感來自法國社會主義和社會學思想,但是他也批判當時的空想社會主義支持者;其中他認為空想社會主義者青睞小規模的社會主義社會,反就導致其被邊緣化並且面臨貧困問題,對此馬克思認為只有大規模變革經濟體系才可以帶來真正的變化。另外恩格斯在1844年的著作《》也大大影響馬克思對於黑格爾思想的詮釋,從而導致馬克思透過歷史辯證法而設想出階級鬥爭衝突,並且認為現代工人階級作為革命最為進步的力量。馬克思認為在學習歷史和社會科學後將能夠洞悉歷史發展,進而發現推動發展結果的社會矛盾因素;也因此馬克思的一些追隨者做出結論,認為共產主義革命將必定會發生。但是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第十一條中提到他著名的「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名言,仍然認為必須要實際付出行動以改變世界。 === 人性主體 === 如同法國政治社會學家亞歷西斯·德·托克維爾提出匿名且暗中獨裁的官僚專制主義,馬克思則反對過去許多古典思想家對於專制的理論,這包括有曾經提出單一專制的法國思想家孟德斯鳩卡爾·馬克思. 《》. 美國紐約: . 1906年: 第440頁 .。對此馬克思認為哲學是人類思想的解放,這也意味著其將成為無產階級挑戰社會制度的精神武器。其中馬克思開始分析「資本專制」,並且進一步認為人類歷史將會改變人性,這包括有個人存在與實際事物等。其中馬克思在年輕時受到當時德國著名的哲學家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的辯證觀點影響,認為萬物皆是由演變而成。但是不同於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觀點,馬克思的哲學思想比較偏向科學化的無神論和唯物主義思考模式。其中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兩個論點最大的差異在於對於物質與意識的看法,前者認為意識決定物質,也就是說人的意識將決定對於物質的看法與解釋,隨著人意識的改變也將改變對物質的定義;而後者認為物質決定意識,人在週遭遇到的事物真正決定人們對於物質的定義。 馬克思認為人類將認識到他們同時具有實現的和潛在的自我,而人們透過自己的物質實踐活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其自身也在這種實踐活動中得到改造、進而獲得自己新的質量和素質。對此馬克思和黑格爾都主張自我發展的開端,源自於內部異化的經驗認識而自動生成,接著產生作為主體行動者的真實自我感覺,並且得以確認潛在的對應客體。馬克思進一步認為透過期望形式而成形的自然界David M. Lefever和J. Timothy Lefever. Marxian Alienation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 Alternate View. 美國: . 1977年: 第40頁至第48頁 [2015年5月9日] .,主體將繼續讓客體成為其自身,並讓個體得以實現而成為完整的人。同時在馬克思的主張,認為人類勞動的功能在於建構作為特殊存在的。而在馬克思思想中最為基礎的命題為從事有意義之勞動,因為為了使主體能夠與所疏遠的物件得以對應,它首先必須在主體的世界施加文字或者實物影像。 馬克思認為黑格爾掌握了工作的本質和了解客體概念者,並且表示在他的著作中得以推匯出本質即現實的結果,但是他也認為黑格爾自我發展的主軸過於精神性和抽象。因此馬克思在從黑格爾的觀點加以延伸後出發,並且認為人的自然存在是「肉體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現實的、感性的、物件性的存在物,這就等於說人有現實的、感性的物件作為自己的本質——自己生命表現的物件,或者說人只有憑藉現實的、感性的物件才能表現自己的生命。」因此馬克思把黑格爾原先所提的「工作」改稱作「勞動」,並且將在人能力範圍內改造自然的能力稱作「勞動力」。 === 異化理論 === 同時馬克思進一步提出人類與動物之所以得以區別,在於人可以有效地計畫賴以生存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也因此當人進行有計畫的勞動生產,他就能夠與其它動物在根本上有所區別。而因為勞動的緣故,使得人們必須事先結成生產關係和其它社會關係。人們的勞動生產力制約著他們在其中活動的生產方式,也因此生產方式將塑造下面的社會關係。而生產方式、社會關係等又構成了社會的基本架構,並決定著人們的社會意識,不過當社會意識形成後便反過來制約人的活動之客觀力量。最終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勞動人口的勞動行為,而勞動人口則構築了自然規律。也因此儘管社會發展表面上並無依定規則,但是它和自然界一樣也具有內在客觀趨勢的規律。 對此馬克思有特別關注人們與其勞動力發展,並且針對異化問題撰寫大量內容。如同辯證法般,馬克思也是從黑格爾的著作中開始引用異化的概念,但特別是依據其唯物主義歷史觀進行推導。其中馬克思注意到資本主義主導了所塑造的社會關係,其中包括勞動力等商品得以在市場上購買和販售,而具體的情況如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關係。對於馬克思來說這可能意味著人們因而放棄自己所擁有的、具改變世界能力的勞動力,也因此自己的心性遭到異化而成為一種精神上的損失。馬克思將這種損失稱作商品拜物教,也就是在人們生產東西成為大眾商品後,人類和其行為似乎必須只能適應這樣生活與活動進行。 對此馬克思認為世界上大部分的人活在恩格斯所提到的虛假意識中,並且和人們對於意識形態的理解有著緊密關係。其中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所謂的「意識形態」,這種意識只是由家庭、文化、民族等外在物質因素交錯而成的產物。這意味著它一方面反映了特定階級在歷史特定時間的利益,但是在它同時代中有可見到普遍性和永恆性。兩人的觀點認為這類意識形態並非只有信念真假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們能夠成為重要的政治工具。換句話說,在針對階級訓練時並非單單僅提供食品生產或者商品製造等生產資料,同時也有包括生產理念等因素以控制之。同時這也解釋當個人為某個階級的從屬成員時,有時候會發生所擁有的想法違背自身利益的情況。另外馬克思認為類似的虛假意識還有像是對宗教等事物的分析,其中馬克思於1843年的著作《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序言中提到: 儘管馬克思在文理中學的畢業論文表示宗教其主要目的是促進社會有機團結,不過之後他則轉向指出宗教的社會功能在於凸顯和維護政治和經濟現狀的各方面不平等。 === 社會體制 === 對於虛假意識隨著時間的經過便成為社會意識而成為制約人類活動的客觀力量,馬克思亦認為意識會隨著外在因素的演變而改變,人類社會本身就是在類似的思想改變中持續進化著。對此他把黑格爾的辯證思維與自己的唯物主義予以整合,自行發展出獨特的歷史唯物主義。其中馬克思相信經過時間的演進,人類將因為無產階級思想而徹底解放,進而完成對人本質的真正佔有;在這之後人類的生產模式隨之改變並且發展成為自由王國,全人類進入「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共產主義社會。對此馬克思將哲學的開端與人的本性結合,並且認為哲學本身應該是不可被挑戰的真理,透過正確的哲學能有效帶領無產階級脫離矛盾社會的惡性迴圈以獲得解放。其中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序言中提到: 馬克思將勞動視為其首要探討的議題,並且強調經濟關係能夠確定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社會發展。其中馬克思認為塑造,同時社會變遷則是由於彼此對立的利益衝突而驅動的,而在背後最為重要的運作者即為經濟力量,這論點後來更成為許多衝突理論著作內容的出發點。在馬克思所觀察到的歷史進化過程中,他認為世界歷史一開始源自於自由、生產性和創造性的工作,但是隨著時間的進展開始受到控制和非人性化對待,這種趨勢在資本主義制度中更為明顯。馬克思指出這並非特意安排的過程,相反地任何個人甚至國家都無法違背經濟的力量。 同時社會組織取決於生產資料,這包括有土地、天然資源、技術、生產必要的物質商品和生產關係等等,換言之社會關係源自於人們獲得並且投入生產資料中。這些元素共同構成生產方式,而馬克思以生產方式的不同區分歷史各個時期。馬克思並且進一步區分出以經濟體制為主的下層建築,以及包含文化和政治制度的上層建築。同時馬克思認為經濟為首的下層建築和社會為首的上層建築間如果發生衝突的話,將會造成社會混亂並且成為後續衝突的開端。其中社會中長期的階級變動發展,便源自於剝削階級對勞動人民剝削的程度以及勞動人民對剝削階級依附的具體方式的變化。但儘管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予以批判,並且針對應當取代資本主義的共產主義社會提出相關討論,不過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的批判仍然極為謹慎,因為他認為與過去社會上的奴隸制度和封建制度相比,資本主義改良了許多缺失。馬克思也從來沒有明確地討論有關道德和公平正義等問題,儘管學者們一致認為他的著作中仍蘊涵著這些概念的討論。 === 資本主義 === 馬克思對於資本主義持負面看法,一方面馬克思是19世紀對於資本主義系統其非人性化性質予以最深層批判者,並且具體指出資本主義的特徵包括有異化和剝削等問題,並且經常且週期性地陷入經濟蕭條而導致大規模失業;但是另一方面資本主義還是具有進步特徵,其中馬克思便指出資本主義具革命化、工業化和普世發展、成長與進步等層面,而實際上當時資本主義便已經推動工業化、城市化、技術變革、提高生產率、經濟增長、理性思維和科學革命等影響。馬克思認為資本家階級是歷史上最具革命性的階級,因為它不斷地改進生產手段而遠遠超過歷史上任何階級,同時還主導推翻封建制度並促使社會朝向資本主義發展。資本主義本身可以大大促進成長,原因在於資本家可以透過投資新技術與機器而獲利,並且再度投資以獲得更多利潤。 過去國家社會的經濟往往視為該國家社會的勞動力,但馬克思認為此一觀點被資本主義扭曲,進而認為在資本主義架構下勞動力已經成為一種消耗性的日用品。其中傳統商人藉由轉手買賣以賺取商品的差價,而資本家則是透過勞動力市場和商品市場間的價格差異賺取利潤。馬克思指出每一個成功的產業其投入的單位成本都較輸出的單位成本還要來得低,並且將這兩者的差異稱作「剩餘價值」。對此他認為剩餘價值源自於,也就是維持工人生存的成本和工人生產的產品間的差異。進一步地說資本家透過壓榨勞工的方式,藉由降低製造成本來賺取利潤,而在資本主義社會任何事物都能夠透過生產取得。也因此隨著勞工的成本越趨便宜、資本家的利潤也就越高,而資本家為了賺取更大的利潤將會盡可能降低勞工成本以博取最大的利益。因此根據馬克思的想法,當資本家唯一關心的是如何用最低成本養活勞工來從事勞動生產工作,勞工的待遇自然也就不是資本家所會關心的問題。 從馬克思對於資本家的描述可以見到其所塑造的資本主義兩種面向,儘管馬克思承認資本主義是歷史上最具生產力的社會結構,同時他亦認為資本主義最大的缺陷在於勞工遭到日用品化,進而異化了無產階級勞工本身的人類特質。但在批評資本家透過將勞工視為機器賺取利益的同時,馬克思也指出獲取利益本身並非不公正的行為,同時資本家自身也無法對抗整個制度框架。對此他認為資本主義的真正問題源自於資本本身的缺陷,其中並非原本關於財產和裝置間的所有問題,而是一般工人與所有者間架構的經濟體制關係。同時馬克思也提到資本家為了更大化生產力與利潤,勢必隨著時間的進展投資更多的金錢與資源在新的科學技術研發上,並且逐漸減少勞動人力的投入。 由於馬克思認為從勞動力取得的剩餘價值是資本家的利潤來源,這一方面意味著勞工的利益將因為科技的進步而遭到貶低,但是另一方面也代表著即便經濟成長仍然會使得利潤率往後將會下降。這使得馬克思最終推論出其所強調的資本主義本身並不穩定論點,並且表示該制度容易出現週期性的經濟危機。馬克思認為隨著週期時間的增長和伴隨而來的重複崩潰,持續性地景氣迴圈將會使得經濟危機日益嚴重。此外他認為從長遠角度來看,這過程必然讓資本家階級獲得利益和權力,相對地無產階級則持續處於貧困狀態。其中在《共產黨宣言》第一節中,馬克思描述了封建制度、資本主義、以及內部角色矛盾所造就的社會歷史發展: === 階級鬥爭 === 馬克思認為在人類歷史上,科技的進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從而讓剩餘生產物增多而使得人類有可能在自身中實行腦體分工。這種分工一方面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文明的進步,使人類從原始社會的階段發展進入文明時期;另一方面腦體分工本身就是最初階級劃分的基礎,由於分工和私有制而出現了壟斷精神生產的剝削階級分子與承擔全部體力勞動的勞動階級,兩者處在根本利益上相互對抗的關係中,人類自此進入階級社會。馬克思認為人類歷史發展的階段中階級鬥爭無法避免,而階級鬥爭本身就構成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推動力量。只有聯絡生產力發展以及由生產力決定的社會關係結構的變化,才能徹底解決階級鬥爭的問題。其中在《共產黨宣言》中提到:「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 Karl Marx . 美國安娜堡: . 1920年1月1日: 第57頁 .」 馬克思在其階級理論中特別強調階級屬於經濟範疇,現代階級關係的產生源於勞動者將自己的生產資料分離,但階級的產生又會在文化、宗教等領域出現與其他階級利益衝突的狀態,因此階級有時候可視為社會範疇看待。馬克思認為人類社會的階級關係從早期的簡單走向複雜,然後又走向現代社會的簡單化。同時他指出講究功利的資本主義社會必然發生階級的對立,而和平式的協商辦法無法完全解決階級間的對立。因此在進入共產主義之前,無產階級將進行短暫的無產階級專政,透過多層面的革命以盡可能重新分配社會資源,也因此普遍認為馬克思並不反對暴力革命。其中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大多遭到資本家剝削,不過部分人認為無產階級經過某種方式取得政權後會轉化成資產階級,認為馬克思就階級轉化的情況並沒有提供足夠的理論解釋。 根據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他意識到資本主義的種種現象是階段性的演變,其中資本主義將自我毀滅、而無產階級則因為思想的解放而逐漸取代資產階級,其過程就如同封建社會末期資產階級推翻王室貴族階級般。馬克思認為此時勞動人口將成為主角而帶動國家經濟的發展,其中如果無產階級必須獲得生產資料,並將鼓勵社會關係朝向能夠使所有人受益、廢除剝削階級以及引進較少壓迫的生產制度,進而避免週期性的經濟危機發生。而馬克思在著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認為資本主義會最終會因為國際工人階級有組織的行動而遭到取代: === 政治制度 === 基於對於資本主義的種種分析,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應當團結。同時他也認為資本主義內部的結構性矛盾將使得其自行瓦解,取而代之的則會是社會主義、後資本主義或者是共產主義社會。其中在《共產黨宣言》中便提到:「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產階級賴以生產和佔有產品的基礎本身也就從它的腳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產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儘管資本主義社會監督城市化、工人階級、無產階級等各種層面,甚至如同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所說的:「舊的國家是一種『以其無處不在的複雜的軍事、官僚、宗教和司法機構像蟒蛇似地把活生生的市民社會從四面八方纏繞起來的中央集權國家機器』。」然而馬克思認為隨著階級人數成長和發展階級意識,將能夠認識到他們必須且有能力改變整個系統。 而馬克思階級鬥爭理論緊密相關的還有其所提出的無產階級政黨理論,對此他認為無產階級的階級鬥爭需要由無產階級的政黨來領導,而無產階級政黨則必須帶領無產階級行動,同時代表著組織、領導和宣傳等作用。其中馬克思在其理論中指出在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建立社會主義或者共產主義制度間,必須經歷由工人階級掌握政治權力、強制實施社會生產的無產階級專政時期,作為促進社會改革的手段。對此馬克思在著作《哥達綱領批判》中寫道: 不過馬克思認為如英國、美國和荷蘭等長久實施民主體制的國家,便有可能在體制內和平過渡而轉型成為社會主義社會;相對地在法國和德國等具有強大且中央集權傳統的國家,他則建議透過革命等方式予以行動必要的能量。 而馬克思對於無產階級社會的觀點主要從階級與階級鬥爭理論開始思索後,對此他認為私有制社會中對立階級間的鬥爭具有不可調和的特點,因此統治階級需要以強制性手段來治理被統治階級,這些強制性的方法往往成為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榨取和剝奪工具。同時統治階級為了保持階級之間的平衡,把階級關係維持在符合統治階級利益的秩序和範圍內,進而促成國家和法律的出現。因此馬克思認為無產階級要獲得自由的解放就要必須團結,進行思想革命以革新包括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舊有價值,最終消滅剝削而進入無階級的共產主義社會。其中馬克思認為所有民眾都具有選舉權的民主社會,在這個新的烏託邦世界中幾乎沒有需求所產生的自我異化,人類可以不受限於勞動力市場而採取行動。 == 影響 == === 個人評價 === 馬克思被廣泛認為是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並且對世界政治及學術思想產生重大影響。撰寫過馬克思傳記的英國作家弗朗西斯·惠恩認為20世紀的歷史是「馬克思的遺產」,而澳洲哲學家彼得·辛格認為馬克思的影響可以與世界上兩大主要宗教的建立者耶穌和穆罕默德相比彼得·辛格, Marx: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第1頁,同時辛格還指出馬克思的觀點導致了現代社會學的產生、促使歷史研究發生轉變、並且深刻影響了哲學、文學以及藝術等領域。菲利普·斯托克斯(Philip Stokes)認為馬克思的觀點使他「直到1960年代一直是歐洲和美國知識分子的寵兒」,並且對各種學科持續產生影響;這當中包括有考古學、人類學、媒體研究、政治學、歷史、社會學、教育學、經濟學、地理學等社會科學外,同時他也對哲學、文化研究、戲劇、文學批評、美學以及心理學等有著深遠影響Bridget O'Laughlin. Marxist Approaches in Anthropology . 美國帕羅奧圖: 《》. 1975年10月: 第341頁至第370頁 [2015年5月9日] .William Roseberry. Marxist Approaches in Anthropology . 美國帕羅奧圖: 《》. 1997年10月: 第25頁至第46頁 [2015年5月9日] .Samuel L. Becker. Marxist approaches to media studies: The British experience . 英國倫敦: 《》. 1984年: 第66頁至第80頁 [2015年5月9日] .。 不過對於自身廣泛的影響力,曾經多次在生活上協助馬克思的好友恩格斯表示:「馬克思在談到1870年代末曾在一些法國人中間廣泛傳播的『馬克思主義』時也預見到會有這樣的學生,當時他說:『我只知道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可見,馬克思本人並不贊成『馬克思主義』的提法。他更願意把自己的學說稱為『新唯物主義』、『共產主義』或『科學社會主義』。」 從學術角度來看,馬克思的學說促進了現代社會學開始發展。他除了與德國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奧地利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共同視為19世紀「懷疑派」中的3位大師之一外,並且也和法國社會學家愛米爾·涂爾幹、德國政治經濟學家馬克斯·韋伯並列為現代社會科學的主要奠基者。與其他哲學家相比,馬克思提出可以經常採納科學方法測試的理論。馬克思和法國哲學家奧古斯特·孔德在科學哲學和歷史哲學方面,努力嘗試推進歐洲世俗化後科學理性意識並且促進其發展;不過受到黑格爾著作的影響,馬克思拒絕孔德試圖透過社會學實證主義來建構社會科學,對此德國哲學家卡爾·洛維特認為馬克思和丹麥神學家索倫·奧貝·齊克果是黑格爾哲學中2個最偉大的繼承者。而在現代社會學理論中,馬克思主義社會學被公認是重要的經典觀念之一;其中英國哲學家以賽亞·伯林認為任何人都可以引用其學說,並且將其視為現代社會學真正的創始人。 馬克思也受到來自各方廣泛的評價。無政府主義者一般反對馬克思主義,這其中也包括自由傾向最為顯著的馬克思主義流派。原因在於無政府主義者認為馬克思主義過於專制,而且過於關注經濟問題而缺乏對於國家力量不可缺少的基本反抗能力。另外包括美國經濟學家路德維希·馮·米塞斯、英國經濟學家弗里德里希·海耶克等許多奧地利經濟學派學者也就哲學、倫理和經濟等方面全面批判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學説,這當中包括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階級鬥爭學說、勞動價值理論等等都有所爭辯。 === 學術派別 === 馬克思的思想和主張對19世紀中後期至今的人類社會產生了巨大影響,其中馬克思的追隨者經常彼此間討論如何解讀馬克思的著作,並且將這些概念應用在現代世界中。而發展至今日,許多學者依據馬克思這一脈絡發展成許多面向,其中有數個學派就是否準確解釋馬克思的思想而相互爭辯,同時許多分支學說都認為自身為馬克思的正統繼承者。主要原因在馬克思的學說範圍包括政治、哲學、經濟、社會等廣泛領域,因此在這世界上存在著許多不一樣版本的解釋和陳述,對此美國近代馬克思主義學者哈爾·卓普便提到「在人類歷史上,少有學說像馬克思思想一般被不一樣的人嚴重扭曲」。同時許多不同的學術研究也受到馬克思主義影響而出現不同派別,這包括有導致結構馬克思主義、歷史馬克思主義、現象學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分析式馬克思主義分析、弗洛伊德主義的馬克思主義和黑格爾式馬克思主義。 其中發展至今日,從馬克思原本著作發展出比較有影響力和主要的分支主義包括有列寧主義以及其下的托洛斯基主義、史達林主義、毛澤東思想等;西方馬克思主義以及常劃歸其中的後現代馬克思主義、新馬克思主義、法蘭克福學派等;自由馬克思主義和青年馬克思派等等。其中列寧主義為代表的東方流派與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分歧源自於20世紀初歐洲革命的失敗,對此匈牙利哲學家盧卡奇·捷爾吉、德國理論家卡爾·柯爾施等學者認為列寧的「庸俗經濟決定論」是失敗成因,因而從馬克思的著作《1844年哲學和經濟學手稿》的勞動異化理論作為主要發想,開始闡述馬克思思想的人道主義、人文主義關懷和人類中心主義理論,透過自身理論架構出早期的西方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的哲學思想被普遍認為是西方現代哲學的重要來源,其中他對近代哲學的形上學理性主義的批判,連同弗里德里希·尼采、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和埃德蒙德·胡塞爾的學說架構出現代思想的基礎,對於現象學、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等運動產生影響。其中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便表示:「體驗異化時深入到歷史的本質性維度中去了,因此,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優越於其他的歷史學。」甚至認為現象學或存在主義都沒有達到與馬克思主義進行建設性談話的程度。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基於馬克思的《1844年哲學和經濟學手稿》開始出現法蘭克福學派、布達佩斯學派等有影響力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流派,他們在馬克思的反資本主義立場上提出對人類現存資本主義制度和社會的批判性理論。 被馬克思主義影響的哲學家包括有赫伯特·馬爾庫塞、尤爾根·哈伯馬斯、麥克斯·霍克海默、狄奧多·阿多諾、路易·皮埃爾·阿爾都塞、華特·班雅明、埃裡希·弗羅姆、尚-保羅·沙特、詹明信等人。其中到了20世紀至21世紀,許多思想家主要透過兩種策略來讓自己的社會理論得以與馬克思呼應。其中一個方法為將內容定調為對於核心的分析上,並且針對內容中最有趣和令人費解的思維處進行探討。另外一種比較常見的做法則是減少引用馬克思在社會理論的主張,並且強調社會和經濟生活各方面的「相對自主性」;除了認為社會和經濟生活兩者之間沒有直接關係外,並且否定馬克思所提出的「生產力量」發展與「生產方式」繼承之主要敘述概念。其中透過這方法使得許多歷史學家透過馬克思的社會理論獲得靈感,例如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奠基者英國歷史學者E·P·湯普森和艾瑞克·霍布斯邦。這樣的思考模式也獲得如義大利思想家安東尼奧·葛蘭西等人的支援,除了透過馬克思的理論試圖瞭解政治實踐的機遇和變革外,同時也注意到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的光明面。 === 社會政治 === 在政治領域上馬克思所帶來的影響更為複雜許多,其中在這些不同的政治觀點包括有列寧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斯大林主義、托洛斯基主義、毛澤東思想、胡志明思想、霍查主義、鐵托主義、盧森堡主義、卡斯特羅主義、格瓦拉主義、歐洲共產主義和等等。整個20世紀中便有數十個國家轉型並稱呼自己為「馬克思主義」,最引人注目的是1917年俄國革命而促使的蘇俄成立。同時許多世界上重要的領導人也都被馬克思所影響,這包括有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列寧、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楚、智利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主席約瑟普·布羅茲·狄託和非洲聯盟主席誇梅·恩克魯瑪等人,同時馬克思還認為全世界的政黨將會共同發動「馬克思主義革命」。 在一些與馬克思主義主張有關的國家中,一些事件導致一些人指責馬克思主義已經造成數百萬人死亡;不過這些革命家、領導人和政黨對於馬克思著作的解釋準確度往往具有高度爭議,並且受到許多馬克思主義者拒絕。今日常見的觀點是是將馬克思的價值觀點與具體影響區分開來進行討論,並且認為一部分受到馬克思觀點影響者則是因其政治目的的思考方式而有所不同。不過馬克思的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理論仍然被美國共產黨、法國共產黨、俄羅斯聯邦共產黨等絕大部分共產黨視為「指導思想」,以及被德國社會民主黨、英國工黨等許多社會民主主義政黨視作理論來源之一。直至今日,世界各地仍有許多支援馬克思主義的人士,同時馬克思主義在各國產業工人、中產階級和左翼知識分子中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不過馬克思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和社會意識的形態推斷仍然受到相關學者的質疑,其中馬克思所認為的人類社會未來必然會進步到共產主義階段的正確性便經常受到討論。而儘管馬克思對於社會發展以及經濟文化等方面有著種種貢獻,其所發表的大量著作也對於後來世界的發展有著重大影響,但是總體來說馬克思及其主義的影響相較20世紀初仍然有所式微。不過近年來由於西方世界陸續遭遇金融危機等因素的影響,使得馬克思的理論重新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在歐美世界開始出現閱讀馬克思著作和研究其思想的風潮。除了馬克思撰寫的《資本論》等著作在西方世界重新廣泛受到歡迎外,包括英國文化評論家泰瑞·伊格頓、法國解構主義提倡者雅克·德希達等西方哲學家紛紛著書以重新審視馬克思的思想。 == 著作 == ===重要著作=== * 《蠍子和費裡克斯》(1837年) * 《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和伊比鳩魯的自然哲學之區別》(1841年)博士論文 * 《歷史法學派的哲學宣言》(1842年) *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1843年) * 《》(1843年) * 《》(1844年) *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1844年,於1927年出版) * 《神聖家族》(1845年) *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1845年) * 《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年) * 《》(1847年) * 《》(1847年) * 《共產黨宣言》(1848年)代表作 * 《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1850年) * 《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1852年) * 《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1857年,於1939年出版) * 《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 * 《》(1861年) * 《》(共計3卷,1862年) * 《》(1865年) * 《》(1867年)代表作 * 《》(1869年) * 《法蘭西內戰》(1871年) * 《哥達綱領批判》(1875年) * 《對阿道夫·瓦格納的註解》(Notes on Adolph Wagner's “Lehrbuch der politischen Ökonomie,1883年) * 《》(馬克思逝世後由恩格斯出版,1885年) * 《》(馬克思逝世後由恩格斯出版,1894年) * 《》(馬克思逝世後由蘇聯出版社出版,1968年) *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美國》(Marx and Engels on the United States,馬克思逝世後由蘇聯出版社出版,1979年) ===文集=== * 《馬克思恩格斯文選》共2卷,中文版1954人民出版社 *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共4卷,中文版1967人民出版社 *《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中文版1981戰士出版社 *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共10卷,中文版2009人民出版社 *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共39卷,中文版1956-1974人民出版社。1979-1985出版補卷11卷。合計共50卷。 *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共60卷,中文版2000-2017人民出版社。第二版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為普通著作卷(1-29卷);第二部分為《資本論》及其手稿卷(30-46卷);第三部分為書信卷(47-60卷);第四部分為筆記卷(編多少卷尚未確定)。 == 參見 == * 馬克思主義 *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 對馬克思主義的批評 * 共產黨 * 共產黨宣言 * 共產主義 * 無產階級 * 唯物辯證法 * 無條件基本收入 * 不朽的馬克思 *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註腳 === === 來源 === * * * * * * 列寧. Karl Marx A Brief Biographical Sketch With an Exposition of Marxism . 俄羅斯莫斯科: . 1914年. * * * * * * == 延伸閱讀 == === 人物傳記 === * * * * * * . Karl Marx . 美國安娜堡: . 1920年1月1日 . === 人物評論 === * * * * * * * * * * * == 外部連結 == * 批判的知識庫 * 馬克思主義發展史 * Books by Marx, Karl * Karl Marx * Karl Marx * Karl Marx (1818 - 1883) * Marx *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 Karl Marx * Museum Karl-Marx-Haus Trier Category:19世紀記者 Category:19世紀哲學家 Category:馬克思主義理論家 Category: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 Category: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者 Category:馬克思主義者 Category:馬克思主義作家 Category:德國歷史學家 Category:德國共產主義者 Category:德國革命家 Category:德國經濟學家 Category:德國哲學家 Category:德國社會學家 Category:德國社會主義者 Category:德國思想家 Category:德國無神論者 Category:德國共濟會會員 Category:經濟史學家 Category:經濟思想史學家 Category:政治經濟學家 Category:政治哲學家 Category:猶太哲學家 Category:猶太社會學家 Category:猶太人社會主義者 Category:猶太無神論者 Category:無國籍人士 Category:無神論哲學家 Category:波恩大學校友 Category:柏林洪堡大學校友 Category:耶拿大學校友 Category:猶太裔德國人 Category:萊茵蘭-普法爾茨人 Category:倫敦人 Category:經濟哲學家 Category:第一國際人物 Category:歷史哲學家 Category:唯物主義者 Category:共產主義者同盟成員 Category:宗教批評者 Category:適用烏克蘭去共產主義法人物 Category:特里爾人 Category:小冊子作家 Category:科學方法史 Category:移民英格蘭的德國人 Category:德國反資本主義者 Category:下萊茵大公國人
倫敦地鐵
倫敦地鐵()是英國倫敦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於1863年1月10日通車。地鐵車輛在倫敦市中心地底執行,至郊區在地面執行,其中地面執行路線佔55%。倫敦地鐵在英文中別稱“The Tube”(管子),名稱來源於車輛在像管道一樣的圓形隧道裡行駛。 今天倫敦已經建成總長402公里的地鐵網,其中160公里在地底,共有11條路線、272個運作中的車站,每日載客量平均高達304萬人。2004至2005年度總載客人次為9億7600萬。2003年起,倫敦地鐵成為倫敦運輸局一部份,該公司同時營運市內巴士(包括倫敦著名的紅色雙層巴士)及倫敦地上鐵系統。 倫敦地鐵是國際地鐵聯盟成員國際地鐵聯盟(CoMET) 。 == 歷史 == === 建立 === 倫敦地鐵最初的一部份:都會鐵路,是世界上首條市內載客地下鐵路,該條鐵路在柏靈頓(今柏靈頓站)和臨時的法靈頓街站(今法靈頓站西北)間執行。儘管鐵路計劃在1854年就獲批,但由於財政等各種原因遭一再推遲。地鐵最終於1863年1月10日正式運作,開張當天即有四萬人乘搭該路線,列車每十分鐘一班。到1880年,擴充套件後的大都會鐵路每年運載四千萬名乘客。與此同時,其他路線也迅速跟進,1884年,內環線(今環線)竣工。早期路線均使用需要頂部通風良好的蒸汽火車,隧道既淺又大,隨後電氣化鐵路使新隧道可以比原本隧道建得更深更窄,同時也採用和發展了盾構技術。首條電力執行的深層隧道-倫敦城與南倫敦鐵路(City & South London Railways,今北線一部份)於1890年建成。 === 倫敦地下電氣鐵路公司年代 === 20世紀初,當時六間營運商經營不同地鐵線,乘客轉乘十分不便,有些站的乘客必須在地面行一段距離到另一月臺轉車。與此同時這些鐵路系統的營運成本也十分昂貴,為了擴充套件路線到郊區和將早期蒸汽運作的路線電氣化,很多公司開始尋找資本家來尋求資金。這當中成果最顯著者為美國大亨鄭京士,他在1900到1902年間獲得了大都會區域鐵路(今區域線)和當時在建的查令十字、尤斯頓暨漢普斯特德鐵路(今北線的查令十字支線)。耶金斯後來也獲得了大北方及河岸鐵路、布朗普頓與皮卡地利鐵路(隨後合併為大北方、皮卡地利及布朗普頓鐵路,今皮卡地利線核心部份)和貝克街-滑鐵盧鐵路(隨後成為今貝克盧線),鄭京士於1902年4月9日將這三條路線合併成為倫敦地下電氣鐵路公司。該公司也擁有一些有軌電車線路並於後來繼續購買了倫敦公交總公司,這壯大的新公司當時在民間稱為「合體」(The Combine)。1913年1月1日,倫敦地下電氣鐵路公司將另外兩條獨立的地鐵線——城市及南倫敦鐵路、中央倫敦鐵路併入,後者建立於1900年7月30日,是重要的城市東西貫穿線,現為中央線一部份。 === 倫敦客運委員會年代 === 1933年,倫敦客運委員會(London Passenger Transport Board,LPTB)成立,地鐵、大都會鐵路、所有市營和獨立巴士、有軌電車線路全部併入委員會,委員會規模與先進倫敦運輸公司類似。委員會推出線路擴張計劃(1935-40 New Work Plan),旨在擴充套件部份路線,並取得當時仍由他人營運線路的控制權。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迫使計劃終止。到了1940年代中期,德國空軍發動倫敦大轟炸迫使很多地鐵車站充當防空洞。 ===倫敦公共交通管理局(1948—1962)年代=== 戰後,交通擁擠情況持續惡化。後來經過精心規劃的維多利亞線,呈東北-西南對角線穿越倫敦中心區,吸引了大量戰後擴張引起的過量交通,有效緩解了交通壓力。 === 大倫敦議會年代 === 1970年1月1日,大倫敦議會接手地鐵事務。1975年2月發生沼澤門地鐵撞車事故,數十人死亡。1977年皮卡地利線延伸到希斯路機場。 1979年朱比利線通車,它由從貝克街站到查令十字站的新隧道和部份貝克盧線路段組成。 === 倫敦區域交通局年代 === 1984年,倫敦區域交通局成立。1994年4月,英鐵滑鐵盧及倫敦城鐵路轉交倫敦地鐵營運,並改稱滑鐵盧及城市線。在1999年,朱比利線從綠園站經碼頭區延長至斯特拉特福站,同時停止服務綠園站至查令十字站路段。延長段車站是倫敦地鐵首批設有月臺幕門的車站。 ==== 國王十字站大火 ==== 1987年11月18日,國王十字站發生大火,未熄滅火柴點燃了垃圾和電扶梯木面油脂,31人死亡。事故後整個地鐵系統開始禁煙,換走了木質電扶梯,以及採取了大量其他預防措施來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 倫敦交通局年代 === 2000年,倫敦交通局成立。 非接觸式電子票證智慧卡牡蠣卡自2003年開始使用。2007年,東倫敦線停止服務,由倫敦地上鐵取代並延長。2009年12月,環城線延長至鹹思密。2014年9月,其他型別的非接觸式電子票證智慧卡也可用於支付車資。 ==== 2005年炸彈襲擊 ==== 2005年7月7日,一系列炸彈在倫敦地鐵車廂內爆炸,爆炸涉及到利物浦街站、羅素坊站、英皇站、雅哲華道站與柏靈頓站。同時一輛位於塔思鐸廣場的雙層巴士也在此次爆炸中遭到襲擊。事件導致52死,700多傷。兩週後的7月21日,第二輪規模較小的爆炸發生在牧林墟站、華隆街站、木球會站的地鐵車廂和和在修迪治的一輛巴士上。後來發現四顆炸彈均未成功引爆。 ==票務== 地鐵站內有售票視窗及自動售票機,可以接受Visa、MasterCard、美國運通發行的卡片或現金購票。倫敦地鐵站一律採用自動驗票閘門,但各站出入口均有職員駐守提供協助。交通局鼓勵乘客使用非接觸式的牡蠣卡(Oyster card)、信用卡、簽帳金融卡,或Apple Pay、Google Pay及Samsung Wallet等行動支付感應過閘門,在地鐵站、電車、公共汽車和大部份火車站付款。如果以現金購買單程票,收費會比牡蠣卡及感應式信用卡昂貴,另外巴士不收現金,只能使用牡蠣卡及感應式信用卡。牡蠣卡能夠儲值旅遊定期票(travelcard)及小童/學生/學徒/長者/傷殘/退伍軍人適用優惠,其他非接觸式付費如Apple Pay、Google Pay、Samsung Pay以及信用卡直接感應支付的話系統會自動結算行程並以最低價位收取。 倫敦地鐵使用倫敦軌道運輸收費區計算票價,票務與倫敦地上鐵、輕鐵、伊利沙伯綫和部份大倫敦內的英鐵通勤服務相容,即是說不論中途有否換乘上述任何鐵路系統都當一程計算。第一收費區大部份在市中心,其邊界剛好超過環線的環形段。第六收費區大部份在倫敦偏僻的地方,包括希斯路機場。收費區一到六覆蓋了整個大倫敦區域。大倫敦區以外也有大都會線延伸到收費區七至九。穿梭的收費區數量越多,票價亦相應增加。如果起點或目的地車站同時位處兩個收費區,票價以穿梭最少收費區計算,例如從諾丁山門站(第一和第二收費區)往邱園站(第三和第四收費區),這段旅程當作第二區往第三區。使用隨收隨付卡乘搭收費區適用的鐵路可享有近似定期任搭票的即日車費上限,如果乘客在同一日(凌晨4:30至翌日4:29,適用於通宵地鐵時段)或星期一至星期日的車費超過一個指定上限就不會再從隨收隨付卡扣除金額。車費上限同樣按穿梭多少收費區、是否來往第一區和是否在繁忙時段有異,又牡蠣卡與其他非接觸付費的車費上限計算有出入導致蠔卡在某些場合下會套用較昂貴的普通成人車費上限。部份特殊區域不支援牡蠣卡,僅能以感應式信用卡出入站。 指定兩個或以上車站的付費區雖然不相連,但它們之間設定了站外轉乘網路(out-of-station interchange),即是說乘客在這些指定車站之間以同一張隨收隨付卡出站再進站轉乘,整段旅程就當作一程計算。 來往第一區的票價最貴(非公眾假期週日下午4:00至7:00從其他收費區進入第一區當作非繁忙時段),以外收費區分繁忙時段(非公眾假期週日的上午6:30至9:30及下午4:00至7:00)和非繁忙時段(全部以外時段包括週末通宵服務時段),非繁忙票價較為便宜。為了鼓勵乘客轉乘地上鐵以繞過經常擠擁的第一區,交通局在第二和第三收費區的地上鐵車站內設定了粉紅驗票機讓使用隨收隨付卡的乘客確認該旅程沒有進入過第一區而收取較便宜的車費。 ==設施== ===月臺資訊=== 經樓梯、電梯或扶手電梯進入地下月臺,按照路線圖找到所乘線路和方向。月臺有電子熒幕顯示等候時間及該車終點,首節車廂上也會顯示終點。倫敦地鐵線路複雜,同一條線會有不同路線、不同終點,還有區間車,必須看清才上。 車輛到站門自動開啟,過一定時間自動關閉。到站時,大部份市中心車站會發出廣播:「」(請小心列車與月臺間之空隙),港鐵列車到站時也有類似的英文廣播。「」(請小心空隙)這一短語儼然成為倫敦地鐵的聽覺標誌。車內有該線列車路線圖以及倫敦市中心換乘圖。車在行駛當中晃動很厲害,必須抓緊坐好。根據到站月臺位置,兩側車門都有可能開啟,要注意安全。 到達目的地車站後,尋找寫有黃字「出口」()的標誌到驗票口即可離開。換乘站都有明顯的標誌指引通向其他線的路線。 ===通風與冷卻=== 1906年,貝克盧線啟用時,自稱最高氣溫只有16度,惟隧道後來卻變得更熱。1938年,通風系統獲準安裝,託登罕宮路站升降機槽安裝了冷卻系統。2006年歐洲熱浪時,隧道氣溫曾升至47度。 2006年6月,維多利亞站安裝了地下水冷卻系統。2012年,綠園站月臺也安裝了地下水冷卻系統。 倫敦地鐵系統亦因列車內無通風以及空調系統為人詬病。 ===升降機/扶手電梯=== 深層隧道路線剛投入服務時,乘客必須用升降機前往月臺。所有升降機均有人看守,1920年代在一些人流較少的車站內,售票處甚至就在升降機內,或將升降機設計成可由售票處職員控制。1911年,伯爵宮站安裝了倫敦地鐵首條扶手電梯,該梯連線區域線和皮卡地利線月臺。自此以後,很多深層隧道車站均由安裝升降機改為扶手電梯。1921年,倫敦地鐵錄製了錄音提醒乘客在扶手電梯上靠右,以騰出左面空間予其他乘客透過。1920至1930年代,很多升降機由扶手電梯取代。1987年國王十字站大火後,所有扶手電梯由木製改為金屬,以減低火災風險。2015年,所有木製扶手電梯更換完畢。 整個地鐵系統共有426條扶手電梯,當中最長的在天使站,有60米長。而最短的在斯特拉特福站,垂直距離為4.1米;升降機則有184部,數字在近年更因建設無障礙車站而不斷增加。在未來十年,將會有超過28個車站加裝升降機,屆時無障礙車站數目將超過100個。 ===Wifi及流動通訊=== 2012年夏天,維珍移動在倫敦地鐵很多站點試行免費無線熱點覆蓋,但服務無法擴充套件到隧道裡。試行成功使計劃延伸到2012年底,並最終成為了一項提供給維珍移動以及其他使用者的付費服務。 曾有計劃在2012年奧運會之前擴建行動網路,但經濟和技術問題使計劃最終放棄;然而,2020年3月,朱比利線西敏和簡寧鎮間部份車站和隧道開始提供4G訊號。經營商的下階段採購將很快開始,以便在整個網路其餘部份提供4G服務,從而使整個倫敦地鐵網路在2020年代中期實現移動連線。 ==路線== 倫敦地鐵共11條路線、270個車站,其中16個在大倫敦外,全長402公里(250英里),是全球路線長度第四的地鐵系統,地鐵隧道有淺有深。 環線、區域線、漢默史密斯及城市線,和大都會線為淺層隧道路線。隧道僅位於地面以下,而且體積與英鐵相近。漢默史密斯及城市線、環線、大都會線和區域線分別共用大部份地鐵站和路軌。 貝克盧線、中央線、朱比利線、北線、皮卡地利線、維多利亞線,和滑鐵盧及城市線則為深層隧道路線。列車體積較小,並在直徑約3.56米的圓形隧道內行駛。這些路線大部份均使用獨立路段。 倫敦地鐵路線 路線名稱 路線名稱 啟用年份 路線型別 長度 車站數目 備註 貝克盧線Bakerloo Line 1906 深層隧道 23公里14英里 25 可以特價購買來往哈羅及威爾德斯通站的單程和來回車票 中央線Central Line 1900 深層隧道 74公里46英里 49 每天晚上8時後,西萊斯里普站至北阿克頓站、勞頓站至埃平站、伍德福德站至海諾特站等路段皆暫停服務週末有限度通宵服務(見通宵地鐵) 環線Circle Line 1884 淺層隧道 22公里14英里 36 區域線District Line 1868 淺層隧道 64公里40英里 60 |2022 | 漢默史密斯及城市線Hammersmith & City Line 1863 淺層隧道 14公里9英里 29 此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鐵路之一。 朱比利線Jubilee Line 1979 深層隧道 36公里23英里 27 週末通宵服務 大都會線Metropolitan Line 1863 淺層隧道 67公里42英里 34 此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地下鐵路之一。 北線Northern Line 1890 深層隧道 58公里36英里 52 在非繁忙時段,大部份列車透過英倫銀行支線來往莫登站,如需往返查令閣支線,須在堅寧頓站轉車康登鎮站只在週日13:00至17:30開放,但僅限轉車和出站週末有限度通宵服務(見通宵地鐵) 皮卡地利線Piccadilly Line 1906 深層隧道 71公里44英里 53 週末有限度通宵服務(見通宵地鐵) 維多利亞線Victoria Line 1969 深層隧道 21公里13英里 16 週末通宵服務 滑鐵盧及城市線Waterloo & City Line 1898 深層隧道 2公里1.5英里 2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暫停服務 ===停辦路綫=== 東倫敦線(East London line)作為倫敦地鐵的其中一條客運路綫自1913年營運至2007年為止,地圖上曾以鮮橙色線標示。經過鐵路基建升級和伸延工程後於2010年作為倫敦地上鐵的溫德魯什綫啟用至今。 ==服務時間== 地鐵在平日深夜暫停服務,但自2016年起,部份路線開始在星期五及星期六深夜提供通宵服務。列車每日約由早上5時服務至約深夜1時,而週末頭列車將較遲開出。地鐵在深夜時間將暫停服務以作日常維修,但部份路線在除夕夜或有公眾活動(如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時會延長服務時間。部份路線更會定期在週末關閉維修。 地鐵在平安夜只提供有限度服務(如部份路線提早暫停服務),而在聖誕節更會全線關閉。自2010年起,地鐵在聖誕節翌日亦只作有限度服務。 ===通宵地鐵=== 原定2015年8月會有5條地鐵線提供週末通宵服務(Night Tube),但由於相關路線駕駛員所屬公會不滿意倫敦交通局提出的執勤待遇調整而發起罷工,令計劃推延到2016年8月19日實行並縮減到兩條路線投入通宵營運。參與通宵營運的路線不一定完整執行。在英國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肆虐期間,通宵地鐵臨時停運。 *中央線: **白城至萊頓斯通:每10分鐘一班 **白城至伊靈大道,及萊頓斯通至艾諾或勞頓:每20分鐘一班 *銀禧線: **全線營運,每10分鐘一班 *北線: **莫登至康登鎮(經查令十字):每8分鐘一班 **康登鎮至高巴尼特或埃奇韋爾:每15分鐘一班 *皮卡地利線: **卡克福斯特斯至希斯路機場5號客運大樓:每10分鐘一班 *維多利亞線: **全線營運,每10分鐘一班 ==視覺形象== 倫敦地鐵路線圖及其圓形標誌是經典設計,為全英國乃至全球所熟知,標誌亦常出現在紀念品中。 ===圓形標誌=== 人們對倫敦地鐵圓形標誌,即早年稱作「牛眼」(Bulls-eye)或「槍靶」(Target)的紅色環狀標誌最早的使用並不清楚。現僅知該標誌最早在倫敦交通中的使用是在19世紀,作為倫敦公交總公司的標誌,當時中間的橫槓標有「GENERAL」(「總」)字樣。1908年,標誌獲倫敦地下電氣鐵路公司採用。標誌中間文字改成「UNDERGROUND」(即「地鐵」)作為早期的企業形象標識。1919年,愛德華·約翰斯頓微調了標誌。 現在,倫敦地鐵所有月臺均有圓形標誌,並在中間配以站名。在2013年,倫敦交通局更將圓形標誌配上不同顏色並用於其它交通工具,例如倫敦巴士、倫敦電車連線、倫敦地上鐵、碼頭區輕便鐵路。2018年啟用的橫貫鐵路亦用了圓形標誌。 ===路線圖=== 現在普遍流傳的倫敦地鐵路線圖(PDF檔案)最早由電子工程師哈利·貝克於1931年設計並向地鐵公司自薦,於1933年得到採用而發行了70萬份。該圖設計極具創新,與一般道路地圖不同,特色為該圖只顯示地鐵站位置、連線和路線,而不按實際地理位置所繪,因此地圖可以只用直線及45度角作基本設計元素,加上每條路線有獨特顏色,使查詢和使用極其方便。這設計思想是拓撲學的好例子,現在應用於全球各大城市的鐵路網,並影響到巴士路線圖的設計。 現今為了標榜地鐵系統與其他同屬倫敦交通局的鐵路網互通,特別是由於制定了出站免費換乘以疏導乘客,路線圖不再只標示地鐵本身的網路,而是加入了碼頭區輕便鐵路、倫敦地上鐵和橫貫鐵路伊利莎伯線。 ===字型=== 愛德華·約翰斯頓在1916年同時也為倫敦交通公司設計了一套無襯線體,字型後來加入小寫字母的新版本「New Johnston」沿用至今,字型特點在於在小寫字母「l」底部有捲曲,與多數無襯線體不同;另一特點是i和j的圓點、以及句點等標點符號皆為菱形。倫敦交通公司聲稱擁有字型版權,但也有字型與新約翰斯頓體十分類似,如Paddington。 ==參見== * 倫敦地鐵路線圖 * * 城市軌道交通系統 * 地鐵 * 倫敦交通 * 倫敦地上鐵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Category:英國地鐵 Category:1863年英國建立
世界觀
世界觀(英語:worldview )是指個人或社會對整體社會及個人知識的觀點與基本認知取向。世界觀可以包括自然哲學;基本、存在和規範假設;以及主題、價值、情感。在德語中的世界觀()的涵義則是「著眼世界之上」,是德國知識論中所使用的詞彙,指的是一個「廣泛世界的觀念」。世界觀指涉的是一種人類知覺的基礎架構,透過它,個體可以理解這個世界並且與它互動。 == 世界觀和認知哲學 == 世界觀是認知哲學和生產科學中的重要概念。這個詞表達的是人所擁有的廣泛世界的認知,而這源於他們對於這個世界的獨特經驗,或者更狹義地說,是民族經過長久時間以來對於世界的詮釋。人的語言即反映了他們的世界觀,這個意義由一些語言學的層次上展開,語句上的結構、無法翻譯的內涵和它的外延。 一個以世界觀繪成的世界地圖將會跨越政治領域的障礙,因為世界觀除了是人類政治活動的產物之外,同時也是共同人類經驗、地理區域、自然氣候條件、可用的經濟資源、社會文化系統和語言系族的產物。人口遺傳學者路易吉·路卡·卡瓦利-斯福扎便指出了人類基於血緣和語言而開展出來的共同文明進化的理論。 一個世界觀的地圖將會更加接近世界的語族地圖。 世界觀能夠以一個穩定(或說大多相同)和整體性的知覺來描述一個存在(existence),並且提供一個生產、維護和應用知識的框架。 班傑明·李·沃爾夫的薩丕爾-沃夫假說指出了語言的句法語義結構乃是人們世界觀最重要的基礎,這透過對世界的因果關係知覺的組織化、以及語言對於事物的分類來達成。由於語言的分類乃是世界觀與因果關係的表現,它便同樣能影響社會知覺,隨後造成在語言與知覺兩者之間,不斷互動的過程。 這個理論(或說假說)在1940年代廣泛受到歡迎,但是十年後便不再流行,直到1990年代有了新的研究,荷蘭的馬克士普朗克心理語言學研究所的史蒂芬·列文森和他的團隊找到新的資料支援所謂的「語言相對論」。另外斯坦福大學的Lera Boroditsky也使得這個理論受到某些重視。 「整合世界觀的建構」開始於各種不同世界觀提供給我們的知識碎片:不同的科學原則、任何系統性的知識。它由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文化給予的不同觀點進行整合。這便是Center Leo Apostel for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的研究主題。 == 世界觀與民間史詩 == 自然語言如果是對世界知覺的體現,那麼民族的文學便能揭露民族對於世界知覺的整體特徵。因此民間史詩中的限度和共通性便會成為一個世界觀的限度和共通性。 史詩常為跨越政治和世代障礙的人們所共享著,例如條頓民族和斯堪的納維亞民族的「尼伯龍根之歌」、南印度民族的「西拉巴提伽拉姆」故事、美索不達米亞、蘇美人和居住在肥沃月灣民族的「基加美修」史詩,以及阿拉伯民族的「一千零一夜」、非洲民族的「孫迪亞塔」故事。 == 世界觀的影響 == 此一名詞指稱對於世界作為人類實作以及人類存有的中介性,即一個綜合意見的集合。世界觀作為框架影響人類的知覺和經驗,以及社會的許多層次:知識、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科學和道德。 舉例來說,對於因果關係的理解的世界觀有各式各樣的面貌,它可能是單向的,或迴圈的,或是螺旋性的。這樣一個認知結構便反映了對於世界的不同系統性理解,在中文中,我們指稱這樣的世界觀為「世界史觀」。一個單向的世界史觀會是一種一神教的觀點,認為世界歷史只有一種方向,世界有究極的初始狀態,並且將會在某個時間點結束,如同基督教所說「我是開始亦是終結」,回教亦有相同觀點。而迴圈史觀則認為世界的狀態是系統性而不斷迴圈的,如同四季不斷更迭,例如祆教、波斯拜日教和印度教。 對於因果關係的世界觀理解不只影響宗教傳統,還有人類思想的其他層面,例如歷史的目的、政治和經濟理論、還有許多其他系統性思想:民主、獨裁、無政府主義、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 有了線型史觀和非線型史觀的不同理解,便會產生在科學思考上各具特徵的抽象機構。舉例來說,對於世俗普遍行動和事件的不同理解,便會產生決定論和自由意志的種種對立。自由意志的世界觀認為,世界的原則是簡單的法則,他們總是維持穩定不變,在科學上它們稱作經驗主義;相反地,決定論的世界觀認為世界的原則是由動態的系統組成,在科學方法上稱作理性主義。 某些形式的哲學自然主義和唯物論反對實體會因為本身的限度而無法從事自然科學的命題,他們認為科學方法是最可信賴、建立模型以理解世界的最佳方法。 == 文藝作品中的世界觀 == 作為與民族學“世界觀”不同的用法,在日本出版界以漫畫和輕小說為物件的後現代文藝評論用語“世界觀”,用來表示“虛構的世界設定”。根據大塚英志所說,1980年代中期開始出現用“世界觀”替代“設定”的說法。這個意義上的世界觀不僅限於作品本身的世界設定,還被續篇作品和衍生作品等二次創作作品所繼承。 == 其他意義 == 在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語言中,Weltanschauungen一字指的是納粹以特定觀點理解地理和政治問題的方法,透過一個對於更高理想的追求,這讓他們有足夠理由進行侵略、扭曲事實或者侵犯人權。 在一些宗教的非判斷態度中可以找到相悖的觀點。 == 參見 == * 信仰 * 文化認同 * 意識形態 * 形上學 * 現實 * 社會建構主義 *科學主義 *正規化 *本體論 (哲學) *本原 *認知偏差 *概念模型 *貝氏網路 *人生觀 *價值觀 ==參考文獻== * "World View article on the Principia Cybernetica Project - 另一個解說世界觀概念的網頁。 * Leo Apostel Center撰寫的關於世界觀的書:Aerts D., Apostel L., De Moor B., Hellemans S., Maex E., Van Belle H., Van der Veken J. (1994) "World views. From fragmentation to integration"。VUB Press. Category:人類學 Category:概念模型 Category:一致實相 Category:科學的認識論 Category:認識論概念 Category:科學建模 Category:宗教的認識論 Category:宗教史
薩克森
薩克森自由州(,;),通稱薩克森州,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一個聯邦州,位於德國東部。是於1990年兩德統一後新成立的。從1919年到1933年在該領域上曾經有過一個名為“自由州”的魏瑪共和國的聯邦州(,是德語中共和國的一箇舊稱)。其北部是勃蘭登堡州,西北是薩克森-安哈爾特州,西部是圖林根州和巴伐利亞州。南方有捷克共和國,東方是波蘭。首府為德累斯頓。目前州長為。 == 地理 == 薩克森自由州位於德國的東部,與巴伐利亞州(41千米邊境)、圖林根州(274千米邊境)、薩克森-安哈爾特州(206千米邊境)、勃蘭登堡州(242千米邊境)、波蘭(123千米邊境)、捷克共和國(454千米邊境)接壤。 從地形上來看薩克森自由州可以分平原、丘陵和中德山脈三個部分。平原包括萊比錫周圍的地區以及上盧薩蒂亞的北部。這兩個平原都是更新世冰川以及河流的沉澱形成的。它們的一個特點是地下的褐煤礦藏。平原以南的丘陵地區的特點是黃土沉澱以及高質量的土壤。它是由終磧形成的。 薩克森州的中部山脈從西向東沒有明確的分界。在西南部,沃格蘭延伸到巴伐利亞、圖林根和波西米亞,厄爾士山盆地為其北界,埃爾斯特山脈位於它的東南。向東則是厄爾士山脈的斷層,它分東厄爾士山脈及西厄爾士山脈(偶爾有人把厄爾士山脈分東中西三支)。從西向東山的高度降低,因此薩克森州的最高點菲希特爾山(1215米)也位於厄爾士山脈的西支。州境以南地勢向埃格爾谷驟降。沿厄爾士山脈山脊的南部是厄爾士山脈國家公園。在厄爾士山脈以東,易北河形成了易北河砂岩山脈。在易北河谷的東北,盧薩蒂亞斷層形成厄爾士山脈與盧薩蒂亞高地之間明顯的邊界,盧薩蒂亞高地在薩克森州東南端逐漸進入盧薩蒂亞山脈,並延伸至捷克。 薩克森州的地理也可以按照水文學的觀點來區分。州內最大和最重要,也是唯一一條可以行船的河流是易北河。它從東南向西北穿過薩克森州。其它重要的在薩克森州發源的河流有穆爾德河、魏瑟裡茨河、喬保河、魏瑟埃爾斯特河和施普雷河,這些河的流向是向北,屬於易北河水系。薩克森州的東部邊境由注入奧得河的尼薩河組成。 == 歷史 == 今天的薩克森是指盧薩蒂亞南部、厄爾士山脈和易北河中游上部的地方。它與撒克遜人原住的地方北德地區並不一致。有的時候為了把它與今天的下薩克森區分開來它也被稱為“上薩克森”。從1247年到1485年薩克森的歷史與圖林根的部分歷史融合在一起。 早在新石器時代, 今天薩克森州已經是一個文化交流頻繁的地區. 考古發現在前5500年左右的時候線紋陶文化的人在這裡定居。他們主要居住在山麓易北河、穆爾德河和施普雷河畔。 後來日耳曼人沿易北河向西進入這個地區。到6世紀以內圖林根人在這裡的勢力很大。此後他們的勢力被法蘭克人和撒克遜人取代。至10世紀,今天薩克森州東部的地區仍主要由西斯拉夫索布人居住。 929年在邁森建造邁森侯爵領地的城堡奠定了今天薩克森州的基礎。薩克森人向東入侵殖民驅逐原有的斯拉夫人。在厄爾士山脈裡由於採礦形成了一些城市。今天薩克森州內的大部分地名是斯拉夫語來源。1089年韋廷王朝接管邁森侯爵領地。 從1423年開始韋廷王朝擴大其領地。除東薩克森和圖林根外又加入了薩克森-維騰貝格。與此同時薩克森獲得了選帝侯的資格。因此從此後韋廷王朝的領地被稱為薩克森選帝侯領地,取代了邁森侯爵的稱呼。1485年萊比錫分裂後薩克森和圖林根分道揚鑣。德累斯頓成為薩克森首都。在施馬爾卡爾登戰爭中韋廷王朝中擁有選帝侯權利的恩斯特系加入施馬爾卡爾登聯盟戰敗,因此1547年選帝侯權利落入同一王朝中阿爾布雷希特系手中,雖然這兩個系都是路德派的。 在三十年戰爭中薩克森站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一邊進攻波希米亞。受皇帝命薩克森佔領了盧薩蒂亞,並把它抵押作為戰爭費用的補償。此後薩克森中立,最後當它覺得它的中立因為皇帝軍劫掠盧薩蒂亞被侵犯後倒向新教一派。在布賴滕費爾德戰役中薩克森軍和瑞典軍隊一起首次擊敗皇帝軍。1635年在一個特殊和約中薩克森終於獲得了對盧薩蒂亞的統治,它的中立獲得保證。並允許保障盧薩蒂亞現有的宗教信仰情況。 1656年約翰·格奧爾格一世的遺囑中決定把薩克森分給他的三個兒子。戰後薩克森屬於德意志各領國中比較強的,它也是最快就從戰爭帶來的破壞中恢復過來的。薩克森繼續效忠皇帝,比如在維也納之戰中派兵擊敗了土耳其。 腓特烈·奧古斯特一世統治時期薩克森儘量擴張它在神聖羅馬帝國內的勢力。弗里德里希·奧古斯特二世時薩克森達到了政治和文化的頂峰。他們兩人均兼任波蘭國王和薩克森選帝侯。在大北方戰爭中俄羅斯與薩克森-波蘭聯盟對抗瑞典。但是在這場戰爭中薩克森並沒有撈到好處,而沒有介入的普魯士則漁翁得利了。 在七年戰爭中普魯士一開始幾乎不戰就佔領了薩克森。後來薩克森與奧地利、俄羅斯和法國結盟對抗普魯士和英國。1759年薩克森的同盟國又解放了薩克森。1760年普魯士圍攻德累斯頓不果,但是在市內造成巨大的破壞。這場戰爭得結果是本來連線薩克森和波蘭的西里西亞被普魯士佔據。薩克森逐漸從戰爭的破壞中恢復過來。 據皮爾尼茨宣言薩克森站在普魯士一邊反對法國革命。1806年拿破崙深入德國,薩克森軍隊和普魯士軍隊一起抵抗法軍。但是在耶拿會戰中被毀滅性地擊敗。薩克森迅速加入萊茵邦聯後於1806年被提升為薩克森王國。1813年由普魯士領導的解放戰爭主要是在薩克森的土地上進行的。10月在萊比錫戰役中薩克森還站在法國一邊,因此在維也納會議上普魯士要求解散薩克森,吞併其領土。透過奧地利的保護和法國的要求這個條件沒有達成。薩克森雖然保持了其王國地位,但是被迫把北部的幾乎一半領土讓給普魯士。 1848年革命中薩克森國王被迫逃離首都外的要塞,透過普魯士軍隊對革命的鎮壓後才得以返回。 在1866年的普奧戰爭中薩克森站在奧地利帝國的一邊。戰爭後它加入北德意志邦聯並參加1870年至1871年的普法戰爭。從1871年開始薩克森王國是由普魯士領導的小德意志民族國家德意志帝國的成員。 薩克森的軍隊最後一次作為獨立的軍隊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秋國王退位後薩克森成為採納了魏瑪憲法的德意志帝國的一個自由州。在1934年至1945年以及在1952年到1990年之間薩克森喪失了其主權,實際上不作為州存在。從1990年開始薩克森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一個聯邦州。 == 政治 == === 州歷史 === 1918年薩克森王國解體,國王退位後這裡成立了第一個薩克森自由州。1934年1月30日根據《重建帝國法》在納粹同一化過程中薩克森在第三帝國裡喪失了其主權。州議會被解散,州政府服從帝國政府。此後不久釋出的一條法律規定德國公民不再是各州的公民,公民權直接來自於帝國。 1945年在薩克森州作為德國蘇佔區的一部分被重建。其疆域包括過去的薩克森州一樣(但是不包括尼薩河以東的地方)和原普魯士西里西亞省尼薩河以西的地方。它成為1949年10月7日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五個州之一。1952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進行中央集中行政管理改革,州被取消,國內分地區,地區分縣。薩克森州將其管理和司法權交給萊比錫地區、德累斯頓地區和開姆尼茨地區(後改名為卡爾·馬克思地區)。 1990年7月22日根據《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設立州憲法法》薩克森州重建。本來這個法律應該於1990年10月14日生效,但是1990年9月13日的修正案把其生效日提前到了1990年10月3日。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基本法範圍內後薩克森州成為薩克森自由州,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16個州之一。1992年這個第二自由州的憲法生效,定義自己為一個議會制共和國。它是薩克森民主州,擁有自己的憲法權和分立的國家權力。作為德國的聯邦州它擁有國家主權,是國際法法人。1990年11月9日薩克森自由州首次參加德國聯邦參議院會議,從此可以透過這個代表團參加聯邦的立法和行政。 現今薩克森自由州的邊界部分是透過公民公投決定的,它是對從1815年至1952年薩克森歷史邊界和此後在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地區邊界的一種妥協;比如現今阿爾滕堡重新屬於圖林根,同時萊比錫附近屬於薩克森的地方比過去多。 === 政府 === 薩克森州州政府的領導人是州長,州長由州議會選出,政府駐地位於德累斯頓內市的薩克森州政府大廈。 從兩德合併以來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是薩克森最強的黨派,其成員任州長。從1990年道2002年4月庫爾特·比登科普夫任州長,基民聯在議會中佔絕對多數。2002年選舉後喬治·米爾布拉特與德國社會民主黨聯盟組閣。2008年米爾布拉特辭職後斯塔尼斯拉夫·提裡希任州長。到2009年選舉他與社民黨聯合,從2009年9月開始他與德國自由民主黨聯盟。 === 立法 === 薩克森自由州的立法機關是薩克森議會。目前它有132名議員。其中基督教民主聯盟58名、左派黨29名、社民黨14名、自民黨14名、綠黨9名、德國國家民主黨8名。 === 司法 === 薩克森自由州的憲法法庭位於萊比錫。它與州政府和州議會一起組成州的最高機關。 州內的其它法院都附屬於薩克森州司法部薩克森司法部:機關組織 。但是司法本身只按照法律進行,是獨立的薩克森州憲法:第77條第2款 。 德累斯頓州上訴法院是薩克森自由州的最高普通法院,它下屬六個上訴法院。 除此之外在薩克森還有專門法庭,州一級的有位於鮑岑的上級行政法庭、位於開姆尼茨的州級社會法庭和勞動法庭、位於萊比錫的財政法庭。 總檢察院位於德累斯頓,在所有上訴法院有下屬於總檢察院的檢察院。薩克森有十所監獄。司法部下屬的州司法考試署是對畢業的法學學生進行考試的部門。 薩克森境內也有下屬於聯邦司法部的聯邦司法機構,其中包括在萊比錫的聯邦行政法庭和聯邦法庭的第五刑事法庭以及聯邦檢察院的一部分。 === 選舉=== 基民盟獲得了32.1%的選民支援;德國另類選擇得到了27.5%的選票;左翼黨獲得了10.4%;綠黨和社民黨則取得8.6%和7.7%的選票。 == 行政區劃 == === 地區 === 2008年薩克森州進行了行政區劃調整,新的行政區劃自當年8月1日起實行。目前全州分為德累斯頓、萊比錫和開姆尼茨3個行政區,下設10個縣和3個州直轄市。 直轄市: * 德累斯頓 (DD) * 萊比錫 (L) * 開姆尼茨 (C) 縣: * 鮑岑縣(BZ) * 厄爾士山縣 (ERZ) * 格爾利茨縣 (GR) * 萊比錫縣 (L) * 邁森縣 (MEI) * 中薩克森縣 (FG) * 北薩克森縣 (TDO) * 薩克森施韋茨-東厄爾士山縣 (PIR) * 福格特蘭縣 (V) * 茨維考 (Z) 調整後 調整前 2006年12月31日人口 2020年預計人口 面積(平方公里) 鮑岑縣 鮑岑縣,卡門茨縣,霍耶斯韋達 338.056 282.800 2.391 厄爾士山縣 施托爾貝格縣,安納貝格縣,奧厄-施瓦岑貝格縣,中厄爾士山縣 387.918 326.500 1.828 萊比錫縣 萊比錫縣,穆爾登塔爾縣 277.113 233.500 1.646 邁森縣 裡薩-格羅森海因縣,邁森縣 261.695 219.400 1.452 中薩克森縣 弗賴貝格縣,米特韋達縣,德貝爾恩縣 344.457 297.500 2.111 格爾利茨縣 下西里西亞上勞西茨縣,勒鮑-齊陶縣,格利茨 292.843 241.400 2.106 北薩克森縣 德利奇縣,托爾高-奧沙茨縣 216.904 184.100 2.020 薩克森施韋茨-東厄爾士山縣 魏瑟裡茨縣,薩克森施魏茨縣 259.725 217.200 1.654 福格特蘭縣 福格特蘭縣,普勞恩 256.998 224.100 1.412 茨維考縣 開姆尼茨縣,茨維考縣,茨維考 356.992 299.000 949 ===行政改革=== 1994年和1996年薩克森州首次進行行政區劃改革,當時州內設定22個縣和七個直轄市。2008年8月1日在此進行改革,把縣的數目透過合併減少到十個,直轄市的數目減少到三個。 ===市和鎮=== 薩克森自由州由485個政治上獨立的市和鎮組成,其中包括178個城市和307個不是城市的鎮。城市中有三個是直轄市,50個擁有“大縣城”的地位。一些鎮把它們的行政機構合併起來共用。比如有223個鎮聯合起來組成了90個行政同盟,有27個鎮組成了八個行政聯盟。 最大的城市是德累斯頓、萊比錫和開姆尼茨。人口第四多的城市是茨維考,2003年末其人口數已經下降到不到十萬人了。從1990年兩德合併以來薩克森自由州的人口由於遷出和死亡人數大於出生人數而不斷下降。從1990年至今其居民人數減少了約60萬人。萊比錫和德累斯頓以及其鄰近城市的人口數目在近年來有所增高。德累斯頓甚至是德國人口增高最大的城市之一。2010年上半年德累斯頓的人口數量甚至超過了萊比錫。 ==居民== ===人口發展=== 在最近的數十年裡薩克森的人口數目不斷降低。農村、許多中等城市和一些大城市人口不斷遷出,只有德累斯頓和萊比錫的人口數目在最近升高。從2000年至今德累斯頓的人口增加2.9萬多,萊比錫增加1.7萬多。估計這兩座城市的人口至少到2020年還會繼續提高。 從1905年至今的人口發展: {| class="prettytable" 年 人 1905年 4,508,601 1946年 5,558,566 1950年 5,682,802 1964年 5,463,571 1970年 5,419,187 1981年 5,152,857 1990年 4,775,914 1995年 4,566,603 2000年 4,425,581 2008年在薩克森每名女子平均有1.451個孩子,是德國所有州中最高的。其中厄爾士山縣是薩克森最高的,平均為1.537個孩子,而萊比錫則是最低的,平均只有1.371個孩子。德累斯頓為平均1.479個孩子,是德國人口超過50萬的城市中第一名。 ===衛生=== 薩克森共有79個醫院,約2.63萬個病床,醫院共有約4.5萬職工,因此是薩克森最重要的僱主之一。每年約有94.5萬病人臨床治療薩克森醫院組織 (2011年6月20日)。其中德累斯頓和萊比錫的大學附屬醫院是全能醫院,州內有十個市立醫院是重點醫院。 開姆尼茨醫院共有1775個病床,是薩克森州最大的醫院,它共有三個醫院,因此也是德國東部最大的市立醫院。此外它還是施內貝爾格醫院的擁有者之一開姆尼茨醫院 。(2011年6月18日)。 除此之外在薩克森境內還有17個特殊醫院:兩個私營心臟中心,它們同時也被作為大學實習醫院使用,11個心理和神經醫院,胸腔、過敏、呼吸、胸部和管道外科醫院各一,此外還有三個整形中心薩克森醫院登入(2011年6月12日)。 一些醫院是獲得證明的癌症中心,其中德累斯頓大學附屬醫院獲得聯邦教育部的資助德國聯邦科學教育部 。薩克森共有20個乳癌癌症協會 (2011年6月12日)、八個腸癌癌症協會 (2011年6月12日)、三個皮膚癌癌症協會 (2011年6月12日)和四個前列腺癌中心癌症協會 (2011年6月12日)。此外州內有13箇中風中心德國中風協會 (2011年6月12日)。 在原東德南部的三個州里住院率差別很大。圖林根和薩克森-安哈爾特人均住院率比整個德國的平均高12%,薩克森幾乎正好與德國平均相應(+0.2%) 。2011年醫院評比報告 ISBN 978-3-86788-299-6。除醫院外薩克森還有預防和恢復設施,共9000個床位、1030個養老院和護理院、以及給智力缺陷的人的護理院和社會醫療院,共約5.8萬個位子薩克森護理院報告 (2007年)。萊比錫臨床恢復和體育醫學醫院是德國最大的臨床恢復設施醫生通告(2006年12月15日)醫院官方網站 (2011年6月10日)。大多數恢復醫院位於捷克邊境附近www.Sachsenkur.de (2011年6月18日)。 在薩克森州平均每4200個居民有一個藥店,這與德國平均一樣高薩克森州統計局 (2011年6月8日)。薩克森的醫生數目比較少,平均每十萬個居民有350名醫生,德國平均為370名,但是牙醫的數量比較高,平均每十萬居民有90名牙醫,德國平均為80聯邦統計局 (2006年)。州政府試圖透過資助和獎賞的方法來提高醫生數目。州內醫生中有1100餘名來自外國薩克森州醫生會新聞公報 (2011年2月4日)。 2007年薩克森在衛生方面的支出提高3.7%,其數額為人均3.328歐元,比德國平均低2%,2006年時還低8%。其中支出最高的是公費醫療保險,佔所有支出的三分之二,達91億歐元。在薩克森約90%的居民是公費醫療保險的薩克森州統計局 (2010年),德國平均為85%。2009年薩克森的衛生支出相當於總生產值的15%薩克森州統計局(2011年6月21日)。 ===語言=== 薩克森自由州的居民主要說東中德方言。其主要代表是屬於圖林根-東薩克森方言組的邁森方言和奧斯特蘭方言以及盧薩蒂亞方言。前兩者以及鄰近的圖林根和薩克森-安哈爾特南部的方言一般也被簡稱為薩克森方言。這些方言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子音弱化。但是對於馬丁·路德來說邁森薩克森選帝侯宮廷使用的書面語言成為新標準德語的基礎。 在盧薩蒂亞有多種上索布語方言以及上索布語和下索布語之間的過渡方言被使用。這兩種索布語均屬於西斯拉夫語支。在薩克森估計共有1.5至兩萬這些語言的使用者。 薩克森還有約70萬說沃格蘭方言和厄爾茨山脈方言的人。這兩個方言與東法蘭克方言和北巴伐利亞方言有親緣關係,但是是獨立的方言。 估計在新標準德語形成的同時由於當地的人口密度比較高,在城市裡同時形成了一種地區性的土語,這個土語被稱為薩克森方言。這個方言的邊界很模糊,它也包括了薩克森-安哈爾特、圖林根和博蘭登堡的部分地區Gunter Bergmann,《Kleines sächsisches Wörterbuch》,C.H. Beck出版社, 慕尼黑,1986年 ISBN 3-406-31407-4。 ===宗教=== 薩克森州絕大多數居民沒有宗教信仰。在大多數鎮上以新教為主,並管理當地的教堂。在大多數大城市裡也有天主教。舊天主教會僅在少數民族地方有。除此之外還有眾多自由教會和其它基督教社群、猶太教和伊斯蘭教少數社群以及其它宗教社群。 大多數新教教會屬於薩克森州信義宗,其它屬於西里西亞上盧薩蒂亞自由新教教會以及薩克森新教教省。 信徒數(2009年12月31日)薩克森州統計局 (2010年12月14日) 占人口比例 羅馬天主教 148,976 3.6 % 新教 855,430 20.5 % 其它宗教以及無宗教人士 3,164,326 75.9 % ==經濟==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駐德國軍政府從1946年開始把許多工業部門轉換為國有企業。至1990年6月17日將國有企業私有化法生效之前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薩克森有自己的經濟發展1946年至1990年薩克森經濟,開姆尼茨州立檔案館 。 兩德合併後薩克森的經濟經歷了巨大的結構變化。大多數非常落後的工業企業被關閉。褐煤的開採和發電被停止或者透過新電廠取代。許多過去的露天礦今天正在被重新綠化。 今天薩克森是德國東部經濟最領先的州,雖然失業率高的問題依然沒有被很好地解決。2010年4月薩克森共由27.2萬人失業,失業率為12.6%薩克森州統計局 (2010年6月10日)。 在一些工業部門薩克森的發展率達百分之八至十,是德國最高的,一些重要的富有指數已經和西部的州一樣。比如20至35歲的人的收入與德國平均一樣高,但是40歲以上的人的收入依然低於德國平均。總的來說薩克森的結構變化還沒有完成。按照歐洲聯盟國內生產總值計算的薩克森購買力標準為85.9(2004年)2006年歐洲統計新聞公報:。 2009年薩克森的國內生產總值為929億歐元薩克森州統計局 (2010年6月10日)。 ===都市地區和基礎結構=== 萊比錫-哈雷和開姆尼茨-茨維考是薩克森州的兩個主要經濟動力都市地區。德累斯頓都市地區是薩克森州內國內生產總值最高的都市地區。和英飛凌遷移到德雷斯頓使得這個地方在微電子方面擁有巨大的地位。這三個都市地區組成薩克森三角區的三個頂點。 在南盧希蒂亞、沃格蘭和厄爾士山脈有人口比較密集的農村地區,而薩克森的北部則比較人煙稀少。 德國聯邦高速公路4號從東向西橫貫薩克森州。這條高速公路最重要的段落是1930年代修建的,1990年後被現代化,同時它被從鮑岑延長到格爾利茨,把歐洲高速公路網中的一個漏洞補全了。正在建造的重要的高速公路工程包括德國聯邦高速公路72號連線開姆尼茨和萊比錫的段落,已經完成的有德國聯邦高速公路17號連線德累斯頓和布拉格,以及德國聯邦高速公路38號環繞萊比錫的段落。 在20世紀上半葉薩克森擁有歐洲最密集的鐵路網。在19世紀20世紀交替之界薩克森幾乎沒有任何地方離一個火車站有15千米以上的。當時薩克森有一種特殊的窄距鐵路網路,今天還有七列這樣的鐵路線作為旅遊熱點線路使用,其它的都被關閉了。 目前萊比錫到德累斯頓、德累斯頓到開姆尼茨以及萊比錫到埃爾福特的段落正在改建為快速鐵路。另一個大專案是萊比錫市內的隧道,這個專案的目的在於減輕歐洲最大的終端火車站的壓力。 雖然薩克森的鐵路網密集,人口眾多,但是它是東德的五個州里遠端火車站數量最少的,只有德累斯頓和萊比錫共有四個。開姆尼茨-茨維考是德國鐵路交通最不方便的都市地區開姆尼茨工業大學:德國鐵路如何忽略了一整個地區 。 薩克森是從德國去往捷克共和國的重要途徑,而去往波蘭的主要途徑透過勃蘭登堡,而不是透過薩克森。 ===旅遊=== 尤其厄爾士山脈、沃格蘭、薩克森瑞士等地是薩克森旅遊業發達的地區。除此之外德累斯頓和萊比錫也有很多遊客。除休養和體育外德累斯頓、萊比錫、邁森等地的建築和文化以及當地的手工藝品是重要的吸引遊客的地方。2005年共有1490萬人在此過夜,2006年提高到1590萬人(增高6.7%)。 由於其眾多文化和歷史名勝2007年末薩克森成為德國文化度假目標數量最高的州,超過了巴伐利亞薩克森躋身德國文化旅遊頂端。 2007年10月一個研究說從2004年開始大約有9%本來打算在薩克森度假的人因為當地的極右分子暴力、反外國人暴力和極右黨派當選而決定不去薩克森度假極右主義驅趕旅遊者 (2007年11月11日)。 ==節假日== 除在德國全國規定的節假日新年元旦、耶穌受難節、復活節、勞動節、耶穌昇天節、五旬節、德國統一日和聖誕節外在薩克森宗教改革日薩克森自由州週日和節日法修改 和懺悔節也是法定節日。在鮑岑的一些鎮和區裡基督聖體節也是法定節日。 ==參考文獻== ===腳註=== ===書籍=== *:《》(薩克森史)Edition Leipzig,第四版,萊比錫,2007年 *:《》(薩克森文化史)Edition Leipzig,萊比錫,2008年 *薩克森文獻 ==外部連結== * http://www.sachsen.de *州統計局 Category:德國聯邦州 Category:1990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9月18日
9月18日是陽曆年的第261天(閏年是262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04天。 == 大事記 == 9月18日 9月18日 諾曼第人齊集法國沿岸,攻打英國,之後成功進攻英國。而諾曼第公爵威廉一世其後成為英國國王,史稱「諾曼征服英格蘭」。 諾曼第人齊集法國沿岸,攻打英國,之後成功進攻英國。而諾曼第公爵威廉一世其後成為英國國王,史稱「諾曼征服英格蘭」。 日本關東軍以「南滿鐵路遭到中國軍隊破壞」(柳條湖事件)為由,向遼寧省瀋陽的中華民國守軍發起進攻,九一八事變爆發,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導火綫。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政府和左派團體人民民主陣線在東爪哇省茉莉芬發生武裝衝突,「茉莉芬事件」爆發。 首封含有炭疽桿菌的郵件從特倫頓寄出,其後美國幾家媒體辦公室陸續收到炭疽郵件,這次2001年美國炭疽攻擊事件最後造成多人感染炭疽病,其中5人死亡。。 科學家發現已知質量最高的超小型矮星系M60-UCD1,並且中心擁有一個質量約2000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 === 公元前5世紀 === * 前413年:伯羅奔尼撒戰爭,在敘拉古戰敗逃亡的雅典人中,尼西阿斯所率領隊伍在阿西那洛斯河喝水時遭到敘拉古人大屠殺。尼西阿斯宣佈投降後屠殺方停止,倖存雅典士兵被俘,大部分被擄為國家戰犯。 === 1世紀 === * 14年:羅馬帝國最偉大的將軍之一提庇留繼承他的養父奧古斯都成為羅馬皇帝。 * 96年:在圖密善遭到暗殺身亡後,羅馬元老院立刻擁立涅爾瓦繼任成為羅馬皇帝。 === 11世紀 === * 1066年:諾曼第人齊集法國沿岸,攻打英國,之後成功進攻英國。而諾曼第公爵威廉一世其後成為英國國王,史稱「諾曼征服英格蘭」。 === 12世紀 === * 1180年:腓力·奧古斯都即法國國王王位,成為腓力二世。 === 19世紀 === * 1810年:在智利聖地亞哥召開第一屆全國委員會,併為此後的獨立戰爭拉開序幕。 * 1838年:成立。 * 1851年:紐約時報創刊。 *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進攻北京通州張家灣。 * 1899年:朝鮮半島歷史上第一條鐵路(今屬京仁線的一部分)開通。 === 20世紀 === * 1906年:丙午風災:香港受颱風吹襲,導致約3,000人死亡。 * 1911年:俄羅斯帝國大臣會議主席彼得·斯托雷平在國立烏克蘭歌劇院觀看歌劇時遭到暗殺。 * 1917年:護法戰爭爆發。 * 1921年:摩洛哥北部獨立,成立裡夫共和國。 * 1924年:中國國民黨發表《s:中國國民黨北伐宣言》。 * 1931年:日本關東軍以「南滿鐵路遭到中國軍隊破壞」(柳條湖事件)為由,向遼寧省瀋陽的中華民國守軍發起進攻,九一八事變爆發,為中國抗日戰爭的導火綫。 * 1934年:蘇聯被國際聯盟接納為成員國。 * 1947年:美國中央情報局根據美國國會制定的《國家安全法》而成立。 * 1948年:印尼政府與左派團體人民民主陣線爆發武裝衝突,事後人民民主陣線多數成員遭印尼政府捕殺。 * 1961年:聯合國秘書長-{zh-tw:道格·哈馬紹; zh-hk: 達格·哈馬舍爾德; zh-cn:達格·哈馬舍爾德}-之座機於北羅德西亞墜毀,機上16人全數罹難。 * 1962年:蒲隆地、牙買加、盧安達、千里達和多巴哥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 1965年:池谷薰和關勉發現池谷-關彗星。 * 1966年:一批諾曼第人在法國沿岸重演九百年前進攻英國的事跡,並為威廉一世紀念碑揭幕。當年今日之1966年9月18日諾曼第人攻英900年紀念 * 1973年:巴哈馬、東德、西德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 1976年:中共中央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毛澤東追悼大會,華國鋒致悼詞。 * 1980年:《人民日報》連續兩日連載中國歷史博物館黨史研究室主任李洪林79年所撰寫的《領袖和人民》,許多被冠所謂惡毒攻擊罪、判重刑入獄的受害者閱讀後,透過各種途徑寫信給李洪林,希望幫助伸冤。 * 1981年:魯迅故鄉咸亨酒店重新開張。 * 1988年:香港輕鐵第1期正式啟用。 * 1990年:列支敦斯登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 1993年:經15年編輯彙整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首次出版綜合性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 * 1996年:各國議會聯盟第96屆大會起草一項尊重和保護人權決議,中國人權草案被選為基礎檔案。 * 1997年:日本超市巨頭八百伴破產。 * 1997年:美國傳媒巨頭泰德·透納向聯合國捐款10億美元。 * 1998年:網際網路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在美國成立,主要管理網際網路的域名和IP地址分配。 *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兩彈一星」功臣授勳。兩彈一星是指原子彈、氫彈和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 * 2000年:第一屆亞洲政黨國際會議在馬尼拉開幕。 === 21世紀 === * 2001年:首封含有炭疽桿菌的郵件從特倫頓寄出,其後美國幾家媒體辦公室陸續收到炭疽郵件,這次2001年美國炭疽攻擊事件最後造成多人感染炭疽病,其中5人死亡。 * 2006年:香港大嶼山連線東湧至昂坪的昂坪360正式啟用。 * 2006年:來自世界各國的60多位國家元首和領導人的夫人及教育部長聚集在紐約公共圖書館參加白宮全球掃盲會議,呼籲各國政府為推進掃盲事業作出不懈努力。 * 2007年:緬甸僧侶加入反政府示威。 * 2007年:在美國首都華盛頓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一次聚會上,美國國務卿康多莉扎·賴斯批評俄羅斯在對內對外政策走回頭路,並指後者將淪為「能源輸出國」。 * 2009年:世界上播放時間最長的肥皂剧《指路明燈》在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電視臺播出最後一集,該劇在長達72年的歷史中共播放了15700多集。 * 2014年:蘇格蘭舉行獨立公投,由於反對的選民佔大多數,蘇格蘭須留在英國。 * 2014年:科學家發現已知質量最高的超小型矮星系M60-UCD1,並且中心擁有一個質量約2000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 * 2015年:美國環保署宣佈福斯汽車2009-2015年份五款柴油小客車利用軟體規避《》(Clean Air Act),讓汽車僅在接受檢測時啟動排放控制使排出的廢氣符合排放標準,但在車輛實際行駛時排放的氮氧化物卻達法律規定的40倍。 * 2017年:玩具反斗城向美國維吉尼亞州的美國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 * 2018年:為期三天的第3次朝韓首腦會晤正式開始。 * 2021年:SpaceX的靈感4號成功於美國佛羅裡達州海岸返回降落,為世界上首個成功完成並全部由平民執行的宇宙軌道飛行任務。 * 2022年:臺灣發生一起規模6.8地震,深度7.8公里,又稱2022年臺東地震。 * 2022年:一輛負責轉運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貴陽市新冠疫情涉疫人員的客運大巴在三都縣三荔高速公路側翻,造成27人身亡,20人受傷。 * 2023年:香港輕鐵通車35週年。 == 出生 == * 53年:圖拉真,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皇帝,五賢帝之一。(117年逝世) * 1606年:張獻忠,明末民變首領之一(1647年逝世) * 1752年:阿德里安-馬裡·勒讓德,法國數學家(1833年逝世) * 1709年:塞繆爾·約翰遜,英國文學家,第一部正式英文辭典的作者(1784年逝世) * 1765年:教宗額我略十六世,羅馬主教(1846年逝世) * 1786年:克里斯蒂安八世,丹麥國王、挪威國王(1848年逝世) * 1789年:愛德華·西蒙,德國藥劑師(1856年逝世) * 1819年:萊昂·傅科,法國物理學家,傅科擺發明人(1868年逝世) * 1863年:赫曼·柯特,瑞士路德宗神學家(1931年逝世) * 1885年:於澤爾·哈策貝育夫,亞塞拜然第一位作曲家(1948年逝世) * 1893年:阿瑟·本傑明,澳洲作曲家、指揮家、鋼琴家(1960年逝世) * 1895年:約翰·迪芬貝克,加拿大第13任總理(1979年逝世) * 1895年:田鍋友時,日本人瑞,享壽113歲274天(2009年逝世) * 1900年:西沃薩古爾·拉姆古蘭,模里西斯開國元勳,首任模里西斯總理(1985年逝世) * 1902年:蔡鎦生,中國化學家(1983年逝世) * 1905年:葛麗泰·嘉寶,瑞典演員(1990年逝世) * 1907年:埃德溫·麥克米倫,美國化學家,195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1991年逝世) * 1908年:維克託·安巴楚勉,亞美尼亞天文物理學家,理論天文物理學奠基者(1996年逝世) * 1933年:佛萊德·威拉特,美國男演員(2020年逝世) * 1936年:屠忠訓,臺灣電影導演(1980年逝世) * 1939年:若熱·桑帕約,葡萄牙政治人物,第18任葡萄牙總統(2021年逝世) * 1942年:沃爾夫岡·朔伊布勒,德國政治人物(2023年逝世) * 1942年:-{zh-hk:阿歷士·史塔尼; zh-hans:阿歷克斯·斯特普尼}-,英國足球運動員 * 1943年:林良實,馬來西亞政治人物,曾任馬來西亞過渡首相 * 1945年:約翰·邁克菲,英裔美國程式設計師、商人、政治家(2021年逝世) * 1946年:神谷明,日本男性聲優 * 1947年:德魯·吉爾平·福斯特,美國歷史學家、教育家,前任哈佛大學校長 * 1949年:-{zh-tw:彼德·希爾頓; zh-hk:彼得·施路頓; zh-cn:彼德·希爾頓}-,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 1950年:莎班娜·亞茲米,印度女演員 * 1954年:穆塔扎·布托,巴基斯坦政治家(1996年逝世) * 1954年:丹尼斯·強森,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教練(2007年逝世) * 1954年:土井隆雄,日本太空人、天文學家 * 1954年:史迪芬·平克,加拿大裔美國實驗心理學家、認知科學家、科普作家 * 1962年:李永波,中國羽毛球運動員運動員、教練 * 1963年:約翰·包威爾,英國電影配樂作曲家 * 1965年:穆拉特·別克塔諾夫,哈薩克政治、軍事人物,現任哈薩克國防部部長 * 1966年:理查德·格雷內爾,美國前聯合國發言人、前駐德國大使、前代理國家情報總監 * 1966年:約書亞·D·安格里斯特,以色列裔美國經濟學家,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 1968年:託尼·庫科奇,克羅埃西亞裔美國NBA退休球星 * 1971年:-{zh-tw:藍斯·阿姆斯壯; zh-hk:蘭斯·巖士唐; zh-cn:蘭斯·阿姆斯特朗}-,美國公路單車賽車手 * 1971年:安娜·奈瑞貝科,俄羅斯裔奧地利籍歌劇女高音 * 1971年:潔達·蘋姬·史密斯,美國女演員、創作歌手、製作人、導演、作家、實業家 * 1973年:詹姆斯·馬斯登,美國男演員 * 1973年:馬克·沙特爾沃思,南非企業家 * 1974年:-{zh-tw:索爾·坎貝爾;zh-hk:蘇·金寶; zh-cn:索爾·坎貝爾}-,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 1975年:傑森·蘇戴西斯,美國男演員、喜劇演員、作家、製片人 * 1976年:-{zh-tw:羅納度; zh-hk:朗拿度; zh-hans:羅納爾多}-,前巴西足球運動員,第三代球王 * 1977年:李亭頤,臺灣演員 * 1978年:森薰,日本女性漫畫家 * 1979年:陳文媛,香港歌手 * 1979年:稻本潤一,日本足球運動員 * 1980年:王沛然,香港女主播 * 1981年:虹萱,香港模特兒 * 1981年:韓藝瑟,韓國女演員 * 1981年:金孝珍,韓國女子偶像團體Brown Eyed Girls隊長 * 1983年:陳強,香港電臺節目主持人 * 1985年:安心亞,臺灣女演員 * 1985年:張健忠,中國足球運動員 * 1985年:古健傑,馬來西亞男子羽球運動員 * 1986年:姬莉·哈澤爾,英國名模 * 1989年:路易莎·索布拉爾,葡萄牙女歌手、作曲家 * 1990年:霍尊,中國男歌手 * 1990年:山田裕貴,日本男演員 * 1990年:本多友紀,日本作曲家、編曲家、吉他手 * 1990年:劉易斯·霍爾特比,德國英裔足球運動員 * 1991年:林學曦,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92年:Joji,日本創作歌手、作詞人、唱片製作人、YouTuber * 1992年:Amber,韓國女子偶像團體f(x)成員 * 1993年:派翠克·史瓦辛格,美國男演員、模特兒 * 1993年:佐茲比妮·通齊,南非模特兒 * 1994年:楊文蔚,香港跳高運動員 * 1994年:船戶百合繪,日本女性聲優 * 1995年:杉野遙亮,日本男演員、模特兒 * 1999年:古佩玲,香港女演員 * 2001年:藤澤裡菜,日本圍棋棋手 * 2006年:富里奈央,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 生年不詳:榊原優希,日本男性聲優 * 生年不詳:櫻庭有紗,日本女性聲優 == 逝世 == * 96年:圖密善,羅馬帝國弗拉維王朝皇帝(51年出生) * 1180年:路易七世,法國卡佩王朝國王(1121年出生) * 1598年:豐臣秀吉,日本戰國時代軍事首領(1537年出生) * 1783年:萊昂哈德·尤拉,瑞士數學家(1707年出生) * 1872年:卡爾十五世,瑞典國王、挪威國王(1826年出生) * 1903年:馮子材,清末將領(1818年出生) * 1906年:霍約瑟,維多利亞主教(1851年出生) * 1911年:彼得·斯托雷平,俄羅斯帝國政治家,第3任俄羅斯帝國部長會議主席(1862年出生) * 1961年:-{zh-tw:道格·哈馬紹; zh-hk: 達格·哈馬舍爾德; zh-cn:達格·哈馬舍爾德}-,瑞典外交家、作家,第2任聯合國秘書長,196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05年出生) * 1967年:約翰·考克饒夫,英國物理學家,195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897年出生) * 1970年:吉米·罕醉克斯,美國著名吉他手、歌手和作曲人(1942年出生) * 1982年:裴文中,古人類學家、北京猿人第一個頭蓋骨發現者(1904年出生) * 1992年:穆罕默德·希達亞烏拉,印度政治人物(1905年出生) * 1996年:白楊,中國話劇、電影表演藝術家(1920年出生) * 2017年:許玉釧,臺灣工程師(1928年出生) * 2018年:羅伯特·文丘裡,美國建築師(1925年出生) * 2020年:露絲·貝德·金斯堡,美國法學家,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1933年出生) * 2022年:卡門·米羅,巴拿馬統計學家、人口學家(1919年出生) * 2022年:尼克·何倫亞克,美國物理學家(1928年出生) * 2022年:謝爾·埃斯普馬克,瑞典作家、文學史家(1930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世界水監測日 * 國際起司漢堡日 * :國慶日 * :九一八事變紀念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部分地區,如東三省等地,在該日進行防空警報試鳴試驗,用以紀念九一八事變。 * :鐵道日,紀念1899年朝鮮半島第一條鐵道的開通。 * 沖繩縣:島言葉日,自2006年起設立,目的是保護沖繩縣境內的瀕危語言。 == 參考資料 ==
家有囍事
《家有囍事》()是一部賀歲喜劇片,1992年於香港上映,導演為高志森,由張國榮、周星馳、黃百鳴、張曼玉、吳君如及毛舜筠領銜主演,總票房48,992,188港元,重新整理了當時香港票房紀錄。此紀錄隨後被同年上映的《審死官》以50,212,947港元(UA院線統計資料)票房打破。《家有囍事》為香港中文片票房排行榜的第十一名。 《家有囍事》五年後拍成續集,名為《97家有囍事》。 2016年農曆年,天馬電影把當年韓國版加插的槍戰片段重新包裝上映,名為《家有囍事加長版》 ==故事簡介== 常家三兄弟與父母同住在祖產大屋中。老大常滿為一有家庭有事業之成功人士,其妻程氏因多年來穩定的婚姻生活而外表變得不修邊幅,故常滿在外找了一個情婦(Sheila)。常滿因一次約會後酒醉,Sheila送他回家時被大嫂發現,大嫂一怒之下出走。老二常騷為一偏向女性化之男子,常與偏向男性化的梁無雙鬥氣,鬧出不少笑話。老三常歡為一電臺DJ,他只著重得到異性的肉體,從來不明白什麼叫真愛。一天,何裡玉致電到他主持的節目,相見以後認為跟她心目中的常歡有很大差距故失望而回,但此行動卻激起常歡想得到她的肉體的慾望。故事一路發展下去,鬧出了不少笑話,最後大團圓結局收場。 ==演員表== ===常家=== 演員 角色 備註 關海山 常父 常滿、常騷、常歡之父梁無雙之表弟,後為家翁阿靚、何裡玉之家翁 李香琴 常母 常滿、常騷、常歡之母梁無雙之表弟婦,後為家姑阿靚、何裡玉之家姑 黃百鳴 常滿 常家長子阿靚之夫常騷、常歡之兄Sheila之情夫,後分手梁無雙之表姪兼大伯子何裡玉之大伯子 吳君如 程大嫂 臺:程大嫂常滿之妻,後分居,最後復合常騷、常歡之大嫂Sheila之情敵梁無雙之表姪嫂兼妯娌何裡玉之妯娌 張國榮 常騷 成人中心插花班導師常家次子娘娘腔梁無雙之歡喜冤家,後和好並為其夫常滿之弟常歡之兄阿靚之叔仔何裡玉之二伯子 毛舜筠 梁無雙 成人中心腳底按摩班導師,後因先後重傷常騷及成人中心校長嚇怕所有學生假小子常滿之表姑媽兼弟婦常歡之表姑媽兼二嫂常父之表姐常騷之表姑媽兼歡喜冤家,後和好並為其妻阿靚之表姑奶奶兼妯娌何裡玉之妯娌 周星馳 常歡 電臺DJ常家幼子何裡玉之歡喜冤家,後為其夫常滿、常騷之弟 張曼玉 何裡玉 臺:郝來玉常歡之歡喜冤家,後為其妻常滿、常騷之弟婦阿靚、梁無雙之妯娌電影狂迷,愛好追逐不同電影角色的打扮名字諧音荷里活 ===其他演員=== 演員 角色 備註 陳淑蘭 Sheila 常滿之情婦,後入住常家,卻未能把常家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令常家眾人不滿,最後與常滿分手程大嫂之情敵後到新加坡當顏歌情婦 李麗珍 常歡之女友之一,後分手 黃光亮 光哥 常滿之同事 林何佩儀 Doreen臺:範建(諧音「犯賤」) 常歡之同事、舊情人電臺之臺花 高志森 卡拉OK顧客 袁文傑 家明 婉君之男友(並無正面鏡頭) 李雅賢 婉君 家明之女友(並無正面鏡頭) 李雅賢 同事 介紹程大嫂做卡拉OK伴唱的同事 周志輝 Dr. Tang 醫生 辛德勤 成人中心校長 ==名句== 由於此片為無釐頭喜劇片,當中不乏令人摸不著頭腦但又惹人發笑的對白。這些對白在粵語社會文化中影響深遠,成為開玩笑常用的名段。 *無定向喪心病狂間歇性全身機能失調症 :註:常歡被樹上掉下來的蛋打中頭部,由於他20多歲人腦門(囟門)還沒有完全長好(粵語:廿幾歲人腦囟都未生埋),致使腦震盪。此為戲中此病之學名。 *《醉拳甘迺迪》 :當時常歡騙何裡玉說自己只穿內褲是模仿《南拳北腿孫中山》下集之《醉拳甘迺迪》 *巴黎鐵塔反轉再反轉 :註:常歡與何裡玉互相接吻,由於何裡玉會反轉升起,形成像巴黎鐵塔一樣的畫面(期間雙方一直在接吻)。 *你又去邊啊?你又貴姓啊?又係你呀?陳生! ==軼事== *經典香港賀歲喜劇《家有囍事》不但是萬千觀眾心目中的經典,身兼主角與監製的黃百鳴,大爆原本的演員陣容並非現在這樣,本來大哥是林子祥、他自己演娘娘腔的二哥、花心小弟相中張國榮,那時張國榮一度息影赴加拿大,黃百鳴派出導演高志森好說歹說請他回港拍戲,完全沒考慮別人,要高志森千萬達成任務。想不到,黃百鳴急著找接手人選的林子祥又出狀況,因為在美國的房屋火災必須趕回去處理,因此回不來。黃百鳴急的跳腳,只好再動腦筋去找周潤發來救火,不料這次周潤發也為難了,告訴他自己已經接了另外一部賀歲片《我愛扭紋柴》,可能還要和《家有喜事》對打,剛巧周星馳在香港影壇正當紅,就決定找星爺。可是星爺對著突來的邀約獅子大開口要求比平常多3倍的片酬、800萬港幣,還要求先看劇本,黃百鳴也都接受了。然而周星馳只對小弟角色感興趣,就是想要和張曼玉合作,這角色卻已留給張國榮,周星馳卻也打死都不想演娘娘腔二哥。對於此僵局,老天爺卻自有安排。張國榮被高志森說服回港拍戲,對黃百鳴表示自己就是想演娘娘腔二哥,和曾經喜歡過又有合作默契的毛舜筠演對手戲一定會出彩,要黃百鳴不要做別的安排,這下正中下懷,黃百鳴馬上打電話告訴星爺:「你想要的成真啦,現在真的你跟張曼玉演對手戲啦。」就此敲定了這個經典的陣容。周星馳原本角色是常騷,黃百鳴談《家有囍事》幪面賊搶底片 ,2018年2月1日 *當電影拍攝完畢後其底片曾經差點遭劫走。黃百鳴表示當電影拍攝完畢並進入剪輯階段時負責剪輯電影的沖印廠通知他有3名持槍的蒙面賊人綁起了巴基斯坦籍護衛員,並以槍指嚇剪輯員意圖劫取《家有囍事》之底片。由於所有資金以及演員的心血俱投資在底片當中,如果底片被劫相當於此電影慘被綁票,而且一定要不惜代價贖回,故此當時嚇壞了黃百鳴。慶幸的是當時剪輯員已經在剪輯該底片,而底片就在被指嚇的剪輯員腳下,而且更有大字寫著「《家有囍事》底片」,如果3名賊人有發現腳下的底片的話他們早就得手了。然而該3名賊人反而把被嚇壞的剪輯員用牛皮膠紙封住其口並嘗試於逾萬呎的廠內尋找,結果意外地在1個被鎖上的房間內誤劫了《家有囍事》的「毛片」後離開,而底片則因此逃過了被劫的命運,損失方面亦不算慘重。【娛樂訪談】槍指剪片師頭劫「家有囍事」底片 黃百鳴:等於綁票 ,2020年3月5日 ==犯駁之處== *電影裡常父為梁無雙之表弟年齡卻差別很大,雖然電影裡有提到梁無雙之母約七十歲才誕下其,但即使有這個可能,常父也只不過是梁無雙之表哥。 *常騷與梁無雙發生關係後,梁無雙的髮型竟然從短變長。 ==戲仿== * 常歡在酒吧用閩南話唱出「相逢何必曾相識」歌曲,劇中稱是為了配合程大嫂籍貫(可能暗指其為閩籍),不過發音並不準確。 ** "相逢何必曾相識" 這首歌曲在1990年是由歌手蔣志光以及韋綺珊合唱的對唱歌曲,國語版也在同年推出,一炮而紅,這首歌曲在香港乃至華人社會都有一定知名度。 *因何裡玉很喜歡好萊塢電影,所以影片中,常歡為了哄何裡玉開心,常常模仿荷里活電影的經典鏡頭,包括: **阿諾豬華生力啤 (阿諾舒華辛力加) **戲中常歡為了哄何裡玉迴心轉意,模仿未來戰士的造型,他在兩次自稱時(首次為在某隧道中追回何裡玉時,次則是在卡拉OK店中)分別錯把名稱說成「阿諾豬華辛力加」及「阿諾舒華生力啤」。原本粵語中應為阿諾舒華辛力加(臺譯:阿諾史瓦辛格,知名美國動作片巨星,曾任美國加州州長),但由於在香港,有一啤酒品牌為生力啤,此為一個諧音字笑話。此片公映後10年,在電影中飾演常歡的周星馳出任了生力啤的代言人2004香港品牌選舉 。 ** 常歡為了追求喜愛荷里活電影的何裡玉,使用了《人鬼情未了》中製造陶器的一幕作為橋段,成功贏得了何裡玉的芳心。 ** 何裡玉亦模仿了荷里活1990年的電影《戰慄遊戲》(Misery)中的女殺手Anny Wilkes(凱西·貝茲飾演)之經典的一幕,即常歡被綁在床上的一幕,何裡玉穿著與Anny Wilkes一樣的衣服。 ==參考== ==外部連結== * * * * * * Category:1992年香港電影作品 Category:香港喜劇片 Category:香港賀歲片 Category:粵語電影 分類:1990年代喜劇片 分類:英屬香港背景電影 Category:高志森電影
河北工業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縮寫:),簡稱河北工大。河北工業大學是由河北省人民政府舉辦,天津市人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河北省教育廳行政主管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前身肇始於1902年冬季袁世凱在天津任直隸總督期間委令天津知府凌福彭籌建的工藝學堂,即1903年在天津老城成立的北洋工藝學堂,而後屢易其名,曾與北洋大學、原天津工學院合併,1995年改為現名。學校辦學特色為“工學並舉”,是中國最早的培養工業人才的高等學校之一,創辦了全國最早的高校校辦工廠。學校的法定住所地址為天津市北辰區西平道5340號,辦學場所包括天津市北辰校區、紅橋校區,河北省廊坊校區。學校設有20個教學機構,擁有7個學科門類,有3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國際交流合作方面,學校在芬蘭拉彭蘭塔與拉彭蘭塔工業大學合作共建“河北工業大學芬蘭校區”,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共建“河北工業大學亞利桑那工業學院”,與60餘所國外高校簽訂了合作辦學協議。 ==校名沿革== 河北工業大學校名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903年成立的北洋工藝學堂,1904年改稱直隸高等工業學校,1929年改稱河北省立工業學院,在當時是中國唯一命名工業學院的高校,故有“全國唯一之工業學院,可享榮於海內也乎”的說法。1951年與北洋大學合併,成立天津大學,停止辦學。1958年,從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抽調力量重新建立河北工學院,1962年併入天津工學院,1971年改名為河北工學院,1995年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並沿用至今。 ==歷史== === 清末初辦時期 === 1901年,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後,從八國聯軍手中接管天津,並在天津推行包括教育改革、城市建設、交通建設等在內的北洋新政。1902年,袁世凱應周學熙的創辦直隸工藝總局暨附設工藝學堂的建議,命天津知府凌福彭擬定工藝學堂章程、籌辦工藝學堂。凌福彭接受袁世凱委令後,聘請日本工學士藤井恆久為總教務長,選定天津城東南角貢院以東草廠庵為校址,擬定了《工藝學堂詳訂暫行章程》,該章程中提出了“學堂為人才根本,工藝為民生至計,兩者固宜並重;而講求之道,亦屬相資;工藝非學不興,學非工藝不顯”,這一“工學並舉”教學理念的雛形。 1903年2月16日,袁世凱批准了凌福彭關於開辦工藝學堂的暫行章程及申請經費的稟文。北洋工藝學堂第一批學生僅招30名,招生條件嚴格,應考者有二三百人,時任天津知府凌福彭親任主考,須經面試、初試、複試三輪遴選後方能被錄取。3月19日,北洋工藝學堂正式開學,袁世凱曾到工藝學堂現場視察學堂各項舉辦情況。當時設有化學、染織及普通各科,學制三年。周學熙以直隸工藝總局的身份兼任總辦,提出“工藝非學不興,學非工藝不顯”的辦學主張,創辦了全國最早的高校校辦工廠,首開“工學並舉”工業教育思想之先河。北洋工藝學堂正式開學後,陸續建築新房舍數十間作為講堂、辦公室、教務室。其中貢院前建化學和機器兩場20餘間,備實習用,修建好的化學場和機器場形成了中國最早的校辦工廠。 1904年,遵照學部章程,北洋工藝學堂更名為“直隸高等工業學堂”。1907年,直隸高等工業學堂共50名學生成為了第一批畢業生,其中14名優秀學生被選派去日本學習深造。此時,學校已設化學科、機器科、化學制造科、化學專科、機器專科、繪圖科等6科和甲乙兩班預備科。9月,由於校舍不敷使用,學校在河北新區黃緯路孫家花園旁建設新校舍,1908年6月竣工,7月遷入新址。學生數增加至200餘名,教司13人,其中日本教司5人。 === 民國時期 === 1912年8月,直隸高等工業學堂改稱直隸高等工業學校,改為秋季始業。1913年2月,直隸高等工業學校改為直隸公立工業專門學校。1914年8月,因財政困難,機械科停招新生,並撤銷中學實科,已有中學實科學生轉入南開中學繼續學業。1916年6月,機械科恢復招生。8月,學校各科成績在北京參加賽會,經教育部審查,均獲優秀,列為甲等,發給一等獎狀。1928年9月,直隸公立工業專門學校隨直隸省改稱河北省,改名為“河北省立工業專門學校”。 1929年5月,升格學院,定名河北省立工業學院,招收高階中學男女畢業生,學制四年。設化學制造、機電工程、市政水利三個系,魏元光任院長。1930年5月,河北省立第一職業學校改為工業學院附屬高階職業部。1931年3月,北洋鐵工廠舊址20畝連同舊有廠房44間、住室34間撥歸工業學院作為分院。接收後,即將機電系工廠移至分院。同時在該址建築職員宿舍、客室及輔助建築物、製革廠等。1934年,學院與全國棉業統制委員會商定,合作棉業教育。1934年5月,第三屆全國鐵路沿線生產產品展覽會在北平舉辦,學院應北寧鐵路局及津浦鐵路局的徵集將機械、製革、紡織印染各廠產品運往參展,銷路頗暢。6月,學院開設水利學系,與北洋工學院、華北水利委員會、導淮水利委員會、黃河水利委員會、太湖流域水利委員會、中央模範灌溉局等7個單位商訂合辦水利實驗工作,並建立了中國第一水工試驗所。1935年11月,“中國第一水工試驗所”竣工建成,並在當年孫中山誕辰紀念日11月12日舉行落成典禮。 1937年7月7日,日本發動侵華戰爭,7月28日天津淪陷,河北省立工業學院也遭到破壞,中國第一水工試驗所被炸燬,歷年文書卷宗、圖書儀器更被搶劫一空,教學事業被迫中斷。同年8月,學院秘書路蔭檉攜帶公章及經費餘款到天津英租界慈惠學校暫避,並辦理資送教職員轉移及學生轉學、借讀等事宜。佔領天津的日軍勒令學校復課,但遭到學校負責人路蔭、楊十三的拒絕,故校舍被改作日軍陸軍醫院,該校也由此停辦八年。 1938年3月,河北省立工業學院師生楊十三教授、馬灃教授、洪麟閣、連芬亭等組成“華北人民抗日自衛委員會”所屬“工字團”,參加冀東抗日聯軍,同日偽軍隊戰鬥。10月,洪麟閣犧牲。1939年7月,楊十三在太行山區犧牲。 === 戰後重建時期=== 1945年,抗戰勝利後,河北省立工業學院停辦八年後開始覆校,並於1946年開始招生,設化學工程、機械工程、電機工程、水利工程、紡織工程等5個系,學制四年,同時附設高階職業部,設化工、機工、土木、染織和電機5個科。同年10月21日,舉行開學典禮。 1946年,路蔭檉任院長,天津市立第一圖書館多批次送還原河北工學院所藏書籍。6月,大悲禪院將河北工學院分院佔用該寺院的土地20畝,自願無償奉送;產權契約即日移交予工學院。10月,中央教育部將河北省立工業學院改名為河北省立工學院。 1949年1月,天津地區政權更替後,河北工學院由天津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撤銷訓導處,實行院長負責制。1951年4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召開北洋大學和河北工學院負責人及教職工代表、學生代表座談會,宣佈成立並校委員會、成員會。1951年6月2日,時任教育部部長馬敘倫簽發檔案,將北洋大學與河北工學院合併,自1951年8月1日起正式成立新校,初步意見擬定名為天津大學9月26日,在北洋大學南院大禮堂舉行了天津大學成立暨開學典禮。同時,學校在原屬南開大學校產土地的七里臺地區建設天津大學新的校舍。 因此,在1951年至1958年間,河北工學院辦學活動中斷。 === 天津工學院時期 === 1958年,天津成立了一批高等院校,包括天津建築工程學院、天津化工學院、天津海洋化工學院(後併入天津化工學院)、天津機電學院和河北工學院。 1958年,在天津大學、南開大學支援下,河北工學院在天津河北區元緯路成立,自天大、南開共抽調十九名教授、講師和三十名青年教師,此外還分配五十餘名應屆畢業生到新成立的河北工學院從事教學工作。1959年12月,河北工學院曾計劃遷往邯鄲市,新校址定位於邯鄲市規劃中心廣場的東北。1961年4月,河北科技學院停辦,校舍移交河北工學院使用,417名在校學生轉入該院相應專業、班級學習。 1961年,天津機電學院、天津化工學院與天津建築工程學院合併,定名為“天津工學院”。1962年2月,河北省決定,河北工學院不再遷往邯鄲,邯鄲基建工程按下馬專案處理。7月,河北工學院併入天津工學院,但由於天津工學院為三所院校新合併組建,且組建動作尚未落實完成,故又稱“四院合併”,由天津市領導。 1962年,調整合並後的天津工學院設有機械工程、農業機械工程、電機工程、化學工程、土木建築工程5個系19個專業,在校生4884人,教職員工3380人,其中專任教師978人。8月,河北省決定,河北工學院不再遷往邯鄲,已施工所建的校舍由邯鄲市統一安排。1964年,天津工學院東院建成化工大樓,總面積達1,100平方米。1965年2月,中央高等教育部確定天津工學院為全國六十所實行半工半讀教育制度的高等工業學校中之一,次年3月,學校在部分專業低年級學生開始試點半工半讀。 1966年6月底,文化大革命時期,學校被迫停課。1967年1月,因“備戰、備荒”和擔憂天津會成為戰場,河北省遂將省會遷回保定,天津市恢復為中央直轄市。1969年10月,河北省釋出《關於河北省在天津市十所大專院學隸屬關係的通知》,確定將位於天津市的天津工學院和河北大學、天津中醫學院三校由河北省領導。1969年11月,因中蘇交惡,中央為戰備疏散城市人口,故天津工學院計劃遷至河北涉縣索堡鎮的深山中,但師生反對和抵制情緒嚴重。 === 河北工學院時期=== 1971年11月29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批准天津工學院改名為河北工學院。 1978年,由於河北省政府仍未放棄令河北工學院遷至河北省的想法,但該計劃遭到師生的反對和抵制,河北工學院原院長潘承孝致信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並陳述了搬遷的利弊,鄧小平批示“高校搬遷宜慎重再慎重”。1979年6月11日,河北省委決定:河北工學院繼續在天津辦學,邯鄲部分調整撤銷,天津市委決定,河北工學院按駐津單位對待,在物資供應、參加會議、閱讀檔案、保健醫療等方面給予照顧。1980年3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與煤炭工業部簽定協議,將河北工學院邯鄲校址轉交給河北煤礦學院。 1992年5月,河北省省長辦公會決定,河北工學院在廊坊設立分院並於當年招生。10月14日,廊坊分院舉行首屆學員開學典禮。1993年7月,河北省人民政府致函國家教委,申請將河北工學院更名河北工業大學。1994年6月,河北省決定將河北工學院與河北大學列為河北省重點建設的兩所大學。 === 河北工業大學時期 === 1995年2月,國家教委批准河北工學院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4月28日,“河北工業大學”之新校名告啟用,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題寫了新校名。2004年5月,學校舉辦建校百年紀念活動。2014年12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簽署共建協議,三方共同建設河北工業大學。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政策下,2019年10月,河北工業大學與紅橋區教育局合作,位於紅橋區的天津市第五十一中學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附屬紅橋中學。 2020年3月,河北工業大學在芬蘭拉彭蘭塔與拉彭蘭塔工業大學合作共建“河北工業大學芬蘭校區”,在中國天津、芬蘭拉彭蘭塔和芬蘭拉赫蒂開展教學。專業學制4年,採用“1+3”培養模式,即第一學年在河北工業大學天津校區學習,第二至第四學年在芬蘭拉彭蘭塔校區學習,所有專業課程採用全英文授課。 2021年1月25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原由河北工業大學管理的獨立學院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脫離該校管理,與高專學校承德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兩校(院)合併轉設,重新組建為公辦本科層次職業學校河北石油職業技術大學,由河北省人民政府領導管理。 2021年9月,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共建“河北工業大學亞利桑那工業學院”正式開學,辦學地點位於天津。 2022年10月,河北工業大學與天津市紅橋區人民政府合作辦學,天津市第八十中學更名為河北工業大學附屬實驗學校。 == 文化傳統 == 河北工業大學的校訓是“勤慎公忠”,辦學特色為“工學並舉”。河北工業大學的校色為工業藍河北工業大學章程,2014年12月26日河北省教育廳核准生效。2019年2月21日,章程修訂內容經河北省教育廳核准生效。。學校紀念日為公曆3月19日,學校慶祝日為公曆10月的第二個星期日。2023年10月15日將是河北工業大學的120週年校慶日。 == 行政管理 == === 創辦人 === 河北工業大學前身之一、學緣歷史最悠久的河北工學院,肇始於1902年冬季袁世凱在天津任直隸總督期間推行新政,採納實業家周學熙關於建立直隸工藝總局暨附設工藝學堂的建議,委令天津知府凌福彭籌建的工藝學堂,即1903年在天津老城東南角貢院東草廠庵為堂址成立的北洋工藝學堂。故河北工業大學的創辦與直隸總督袁世凱、實業家周學熙和天津知府凌福彭有關。 === 管理者 === 1903年,凌福彭受命創辦北洋工藝學堂,主持招生考試並任學堂總辦。同年7月,周學熙繼任學堂總辦。12月,周學熙辭職,薦毛慶藩繼任總辦。次年3月,毛慶藩辭任,周學熙復任。1904年9月,北洋工藝學堂更名直隸高等工業學堂。1907至1909年,孫多森任學堂總辦。1909至1912年,邢端任學堂監督。1912年,學堂更名直隸高等工業學校,邢端延續繼續擔任校長。1913年,學校更名直隸公立工業專門學校,武淩源任校長。1917至1926年,楊育平任校長。1926至1928年,魏元光擔任校長。1928年,學校更名河北省立工業專門學校,魏元光繼續擔任校長。1929年,學校升格為河北省立工業學院,魏元光繼續擔任院長。1936至1946年,路蔭檉代理院長,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學院停辦。 1946年,河北省立工學院覆校後,路蔭檉任院長。1949年,天津市政權更替後,趙今聲任院長,直至1951年學院撤銷,併入天津大學。 1958至1962年,河北工業大學的河北省決定新建河北工學院,潘承孝任院長。同一時期,李中垣任天津機電學院院長,閆子亨任天津建築工程學院院長,袁血卒任天津化工學院院長。1961年,天津工學院成立,1962年,河北工學院併入天津工學院,潘承孝擔任合併後的天津工學院院長。 1971年,天津工學院更名河北工學院。1978年7月14日,林牧調任河北工學院院長。1983年,邱澄一任院長。1986年,張閩任院長。1991年,馮其標擔任院長。1994年,顏威利擔任河北工學院最後一任院長,並推動河北工學院升格為大學。 1995年,河北工學院升格為河北工業大學,顏威利擔任首任校長。2002年,高峰任校長。2004年,傅廣生任校長。2012年,李強任校長。同年,展永任校長。2015年11月,郭健擔任校長。2016年9月,韓旭任河北工業大學擔任副校長,並於2017年9月起升任校長。 歷任校長一覽 歷任校長一覽 歷任校長一覽 歷任校長一覽 校名 姓名 任職時間 備註 北洋工藝學堂 凌福彭 1903 時稱總辦 北洋工藝學堂 周學熙 1903 時稱總辦 直隸高等工業學堂 毛慶藩 1903-1904 時稱總辦 直隸高等工業學堂 周學熙 1904-1907 時稱總辦 直隸高等工業學堂 孫多森 1907-1909 時稱總辦 直隸高等工業學堂 邢  端 1909-1913 時稱監督 直隸高等工業學校 邢  端 1909-1913 校長 直隸公立工業專門學校 武濬源 1913-1917 校長 直隸公立工業專門學校 凌福彭 1917-1926 校長 直隸公立工業專門學校 凌福彭 1926-1928 校長 河北省立工業專門學校 魏元光 1928-1936 校長 河北省立工業學院 魏元光 1928-1936 院長 河北省立工業學院 路蔭檉 1936-1949 代院長 河北省立工學院 路蔭檉 1936-1949 院長 河北省立工學院 趙今聲 1949-1950 院長 河北工學院 趙今聲 1950-1951 院長 河北工學院 潘承孝 1958-1962 院長 天津工學院 潘承孝 1962-1971 院長 河北工學院 潘承孝 1983-1995 名譽院長 河北工學院 林  牧 1978-1983 院長 河北工學院 邱澄一 1983-1986 院長 河北工學院 張  閩 1986-1991 院長 河北工學院 馮其標 1991-1994 院長 河北工學院 顏威利 1994-1995 院長 河北工業大學 顏威利 1995-2002 校長 河北工業大學 潘承孝 1995-2003 名譽校長 河北工業大學 高  峰 2002-2004 校長 河北工業大學 傅廣生 2004-2012 校長 河北工業大學 李  強 2012.06-2012.12 校長 河北工業大學 展  永 2012.12-2015.11 校長 河北工業大學 郭  健 2015.11-2016.09 校長 河北工業大學 韓  旭 2016.09-2022.06 校長 === 辦學經費 === 1903年2月16日,袁世凱批准凌福彭關於開辦工藝學堂的暫行章程及申請經費的稟文。2014年12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河北省人民政府與教育部簽署共建協議,三方共同建設河北工業大學。 == 師生規模 == 截至2021年9月,河北工業大學有教職員工2,7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近1,600人。河北工業大學也不斷引進優秀人才,並致力於培養優秀學者。教師中獲評為“長江學者”、“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人才等國家級人才20人,此外,校內還有320餘名教員獲評“國家級教學名師”、“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等省部級以上專家稱號。全日制本科在校學生23,000人,研究生7,500餘人。 == 校園環境 == 河北工業大學共有校區三處,分別為北辰雙口新校區、紅橋區丁字沽老校區和廊坊分校區。紅橋校區佔地面積約一千畝,位於北運河畔桃花堤南,環抱丁字沽一號路與光榮道交口共有三個校園分別稱為東院、南院和北院。東院位於原北洋大學舊址之上,校門在丁字沽一號路以東的光榮道上,北院校門位於丁字沽一號路,南院校門在丁字沽一號路以西的光榮道上,校門上有“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字樣銘牌。新校區總面積2500畝,位於北辰區雙口鎮津保高速公路入口旁。1992年5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學校在廊坊市成立分校,延續至今,為天津市主校區外的第一個校區;2023年起稱為“廊坊國際校區”,定位為未來河北工業大學國際化辦學主體區域。 2020年3月,河北工業大學在芬蘭拉彭蘭塔與拉彭蘭塔工業大學合作共建“河北工業大學芬蘭校區”,在中國天津、芬蘭兩地開展教學。2021年9月,與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共建的河北工業大學亞利桑那工業學院開學,辦學地點位於天津北辰校區。另外,學校也有興趣在雄安新區建立亞利桑那工業學院分校。 == 學術研究 == ===學科設定 === 2021年,河北工業大學設有21個教學機構,並開設62個本科招生專業。以理工專業方向為主,也適度發展經濟、管理、文學、法學、藝術類專業。其中,有30個專業列入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擁有1個國家“世界一流學科”、2個國家重點學科,3個河北省級“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專案,4個河北省級“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專案,7個學科列入天津市重點學科。 2014年以來,河北工業大學也依據區域發展需要,以促進專業結構最佳化和辦學特色培育,推進“卓越人才培養計劃”,提高人才質量。並適度剔除就業率較低的專業。 教學單位名稱 學科 網頁 電氣工程學院 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新能源科學與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型與控制、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功能材料、材料物理 ※ 化工學院 化學工程與工藝、高分子材料與工程、製藥工程、生物工程、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海洋技術、應用化學、安全工程 ※ 機械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智慧製造工程、工程力學 ※ 經濟管理學院 工業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學、經濟學、金融學 ※ 土木與交通學院 土木工程、道路橋樑與渡河工程、給排水科學與工程、交通工程、智慧建造 ※ 電子資訊工程學院 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資訊工程、通訊工程 ※ 人工智慧與資料科學學院 自動化、電腦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物聯網工程、資料科學與大資料技術、人工智慧、物聯網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 ※ 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 動力工程、環境工程、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環保裝置工程、環境工程 ※ 理學院 應用數學、應用統計、應用物理、資訊與計算科學 ※ 建築與藝術設計學院 建築學、環境設計、城鄉規劃學、工業設計、藝術與科技 ※ 外國語學院 英語、日語、法語 ※ 人文與法律學院 法學、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漢語國際教育 ※ 生命科學與健康工程學院 智慧醫學、生物醫學 ※ 國際學院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能源與動力工程、電腦科學與技術(留學生教育) ※ 馬克思主義學院 (主管全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程) ※ === 學術資源 === ==== 圖書館 ==== 河北工業大學丁字沽校區圖書館於1986年10月建成,橋樑工程專家茅以升為圖書館題寫了館名。2004年,校圖書館在北辰校區設立臨時圖書館,北辰校區正式的圖書館於2014年開工建設,由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設計,2018年投入使用,建築面積13100平方米,外表為磚紅色,形狀呈不規則多面體,獲得了在校師生一定的積極評價。 === 校辦工廠 === 校辦工廠是河北工業大學及其前身之一的河北工學院的辦學特色。河北工業大學的校辦工廠成立較早,與其他高校的校辦工廠紛紛於五·七指示之後建成不同。1979年,河北工學院校辦工廠研製出中國第一套可控矽靜止勵磁裝置,填補了中國當時這一領域的空白,在葛洲壩電廠眾多的勵磁裝置中,兩臺最大的勵磁裝置裝置即由河北工業大學校辦工廠生產製造,其銘片鐫刻著“河北工學院校辦總廠製造”字樣。 === 排名 === 根據QS世界大學排名2019年的資料,河北工業大學位居中國大陸地區第98名,亞洲地區451-500名之間。 == 知名校友 == 根據《河北工業大學章程》第七十四條,河北工業大學的校友包括在學校學習過的學生和工作過的教職工,以及被學校授予各種名譽學位和名譽職銜的中外各界人士。1988年10月8日,河北工學院校友總會成立,統籌河北工業大學校友事務。 1910年,李叔同曾在北洋高等工業學堂任教。河北工業大學建校初期的校友有湖南勞工會駐會幹事和教育部主任,革命烈士黃愛,中共天津地委早期的重要領導人、陝西渭華起義領導人之一盧紹亭;造紙專家、抗日民族英雄、冀東抗日領袖楊十三,著名抗日將領洪麟閣等。 河北工業大學在政界的知名校友有第十六、十七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任第十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賈慶林,外經貿部原副部長孫廣相等。 河北工業大學在學術界的校友有兩彈元勳、中國科學院院士、核工業部副部長姜聖階,河北工業大學名譽校長,中國汽車、內燃機教育奠基人潘承孝,中國科學院院士、材料物理及科學技術史學家柯俊。 河北工業大學在商界的知名校友有美國波音公司決策部部長楊明輝等。 == 相關條目 == *天津大學、北洋大學 *前身:天津工學院(天津建築工程學院、天津機電學院、天津化工學院)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河北工業大學網站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大學 Category:211工程 Category:1903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Category:工業院校 Category: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邯鄲市
,簡稱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河北省下轄的地級市,經國務院批准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位於河北省最南端,因邯山至此盡而得名,有「河北南大門」之稱。市境北接邢臺市,東臨山東省聊城市,南界河南省安陽市、濮陽市,西鄰山西省晉中市、長治市。地處太行山脈東麓,華北平原中部,晉冀魯豫四省交界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山地丘陵帶,東部為沖積平原區。滏陽河、漳河、洺河等自西向東流經市境,市人民政府駐叢臺區。 邯鄲歷史悠久,是中原文明重要的發祥地之一,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距今8000年前就有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春秋戰國時期,邯鄲作為趙國都城達百餘年,前後經歷八代國君,是當時中國北方政治、文化、經濟、交通中心;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邯鄲遭到戰亂破壞,由當時的趙國國都貶為一個郡;西漢時期和關中的長安、中原的洛陽、山東的臨淄、西南的成都共享“五都盛名”;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邯鄲南部的鄴城(今臨漳縣)逐漸興起,袁紹、曹魏等勢力先後佔據鄴城而稱霸天下;南北朝時,先後有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在此建都;隋朝時隋煬帝下令火焚鄴城,鄴城遭到毀滅;到北宋時,邯鄲東部地區的大名縣成為北宋“陪都”為北京大名府。明清時期,邯鄲隸屬廣平府、彰德府;民國初年,邯鄲隸屬直隸省冀南道,1993年國務院批准,實行地市合併,邯鄲地區周圍所轄各縣劃歸到邯鄲市,稱邯鄲市。 邯鄲是中國成語之城,“邯鄲學步”從某種意義上代表趙國都城的風雅。 == 名稱 == “邯鄲”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穀梁傳》,史載:“襄公二十七年:故出奔晉,織絇邯鄲,終身不言衛。”但是並未說出邯鄲地名的由來,一般流行的說法是顏師古《漢書》註解中引用張晏的解釋:“邯”字來自山名,即古時的邯山;“單”是山脈盡頭的意思,因作城郭名,所以加“邑”(阝耳朵旁)為“鄲”。大概意思是,邯山到此而盡,故名邯鄲。而《後漢書·光武紀》註解也是這樣:“邯,山名。鄲,盡也。邯山至此而盡。城郭字皆從邑,因以名焉。”古稱邯 但是在1965年,山西侯馬市出土了侯馬盟書。侯馬盟書是春秋晚期趙國國君趙簡子與卿大夫之間進行盟誓的誓言文書,盟書中多次出現關於邯鄲的記載和寫法,寫法竟然是“邯丹”。此外,從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其他文物也可以證明,當時關於邯鄲的寫法多種多樣,或作“邯公式”;或作“甘丹”,因為太陽昇起時過地平線的那一刻叫甘,太陽落山剛過地平線叫丹,所以邯鄲是日出日落之地,即甘丹;或作“邯單”。所以,張晏《漢書》註解所解釋的‘單’是山脈盡頭的意思,不能說明“邯公式”最初始的含義。根據史書和文獻記載以及註解,書中所記載的古代邯山很可能是邯鄲市西北部紫山山峰。因為紫山漫山遍野都是紫紅色的石頭。如果“邯”或“甘”是指當時的邯山,那麼“丹”的含義該是指紅顏色。所以,“邯公式”或“甘丹”的最初含義,有可能是因邯山呈紫紅色而得名了。直到秦代,邯鄲這兩字的寫法才出現並且基本定型。邯鄲這一漢字裡的專用地名,延續了2000多年,從未更改。 也有學者認為邯鄲地名也很可能由姓氏邯鄲而來。不過也可能姓氏來自地名。 == 歷史 == === 先秦 === 傳說上古時期女媧就在邯鄲西部涉縣地區古中皇山(媧皇宮)煉石補天,摶土造人,涉縣被稱為是中國的“女媧文化之鄉”。 早在八千年前,邯鄲先民就在武安地區就孕育了新石器早期的磁山文化。磁山先人們始種植穀物,飼養家禽,製作生產和生活工具,提前進入了“文明社會”。磁山文化比仰韶文化早了一千年,同時在磁山文化遺址還發掘出世界上最早種植的小米、黍、胡桃和飼養的家雞遺骸。把黃河流域種植粟的記錄提前至距今一萬年,填補了仰韶文化之前的歷史空白,給尋找中國最早的農業、畜牧業、製陶業文明起源提供了線索。同時讓世界農業史重新認識了對種植粟年代。 原始社會晚期,黃帝、炎帝、蚩尤等各個部落為爭奪水源曾在邯鄲地區進行大規模戰爭。前2080年,夏朝開國國君—禹在邯鄲地區治理冀州水患。 邯鄲城邑在商代晚期已經興起。商代始建都於邢,後遷都殷,數百年間邯鄲就是商朝的畿輔之地。根據《竹書紀年》記載,商末時期商王就在邯鄲地區興建離宮別館,建城距今已逾3100年,時間跨度為距今3050年至3100年之間。甲骨文中“甘”的地望可以進一步論證並確定在邯鄲,邯鄲的城市史可以往前推到商代武丁時期(距今3250年左右)。地望就是地理位置的意思。 邯鄲地處四戰之地,早在春秋時代已是列國爭奪的重要城堡。周成王時,邯鄲屬邶國,由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居住,後屬衛。前661年,狄人佔領邯鄲滅了衛國,對邯鄲進行四十多年的統治。公元前588年,晉國打敗狄人,邯鄲併入晉國。公元前546年,衛國復國成功,後發生叛亂衛國宗室跑到邯鄲避亂。《春秋·穀梁傳》記載了這件事,這是中國史書上第一次提到“邯鄲”之名。 前430年,魏文侯把魏都城從安邑遷都洹水(今魏縣舊魏縣村),並以鄴城(今臨漳縣)為魏國陪都。 前387年,趙敬侯治理邯鄲,邯鄲成為黃河以北最繁榮的通都大邑,同時還是全國著名的冶鐵中心。前386年趙敬侯正式遷都邯鄲,並且大興土木修建趙王城,時人成為“趙都”,至秦滅趙,邯鄲為趙都長達158年之久,是中國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黃河流域諸多文明中佔有重要地位。趙國遷都邯鄲後經過幾代帝王勵精圖治,特別是趙武靈王在邯鄲修建叢臺和插箭嶺等軍事訓練地,加強軍事訓練和大力推行胡服騎射改革,使得趙國一躍為戰國七雄,是當時唯一能與秦國抗衡的東方大國。 前260年,秦趙爆發“長平之戰”,趙國大敗,由盛入衰。公元前259年,秦國攻打邯鄲,邯鄲保衛戰開始,趙國在楚國和魏國幫助下取得勝利,但是元氣大傷,資財耗盡。前228年,秦趙爆發決戰,秦將王翦攻破邯鄲,趙王遷投降。公子嘉跑到代郡建國,自稱代王,繼續率領殘餘力量抗秦。之後王賁滅掉代國,公子嘉被俘,趙國徹底滅亡。 === 秦漢時期 === 秦一統海內,在邯鄲設定邯鄲郡,原趙都邯鄲仍為邯鄲郡首府,並且把邯鄲城內的全部富戶遷入秦都咸陽。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兵反秦,武臣來邯鄲自稱趙王。後趙國遺族趙王歇成功復國,但秦將章邯攻下邯鄲,將趙王城成毀為廢墟。 西漢建立後,重新建立趙國,封張耳為趙王,定都邯鄲。邯鄲至西漢末仍為全國五大都城之一,城區面積13.6平方公里,人口有15萬之多;手工業、商業和冶鐵鑄造發達,有“冶鐵都”之稱。有“富冠海內,天下名都”之稱。西漢末年,爆發農民起義,王郎在邯鄲地區發起義,響應農民軍。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在河北起兵後,攻佔邯鄲,並改為邯鄲縣,邯鄲第一次由王國之都改為縣治,邯鄲開始衰落。到了東漢末年,袁紹佔據河北建立鄴城,取代邯鄲。鄴城逐漸興盛。 === 魏晉南北朝 === 三國時,曹操據鄴(今臨漳縣),鄴城開始崛起。曹魏建立後,把鄴城作為魏國的北都,從此鄴城為北方的政治中心。並且魏都的營建以中軸為對稱法則著名於史,並修建了銅雀臺、金鳳、冰井三臺。西晉末年,五胡亂華,中國北方陷入戰亂,邯鄲曾被鮮卑、羯等少數民族佔領,邯鄲殘破不堪。十六國時期,魏都臨漳鄴城繼而先後為後趙、冉魏、前燕及北朝的東魏、北齊都在此建都,前後歷時364年,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 隋唐五代 === 580年,北周鎮鄴大將尉遲迥起兵反抗楊堅失敗,古鄴城被焚燬。從此自曹魏以來經營的鄴城掃地以盡。隋末,邯鄲成為河北義軍竇建德的活動中心,竇建德把廣府作為夏的都城,這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農民起義軍政權建立的都城之一。唐朝建立,邯鄲屬於洺州和磁州。境內的魏州逐漸崛起,改稱大名府,成為“河北重鎮”、“畿輔八府之首”,621年,魏州首府大名已成為黃河以北中心城市。 923年,李存勖在大名登基稱帝,史稱後唐莊宗,建立後唐政權。隨著燕雲十六州被遼朝佔領, === 宋元 === 960年,隨著宋朝的建立,也重視對農業發展。邯鄲得到迅速發展,糧食產量為北方首位,《宋史》記載:天下一統地理,獨一肥鄉首例。而大名府為河北路治所。宋為抗遼入侵,晉升大名府為陪都東京汴梁(今開封)的陪都,稱“北京大名府”。當時大名府人口達百萬,經商的西域商人絡繹不絕。北宋末年,金國入侵中原,今邯鄲地區人民紛紛參加王彥的太行山“八字軍”堅持抗金斗爭,長達數十年直至完顏亮南侵為止。邯鄲地區因長期的戰亂,逐漸衰落,後來被洪水淹沒,現在在4米之下的黃河河沙之中的宋邯鄲故城仍然完整地保留。 金朝被蒙古帝國滅掉後,邯鄲又併入蒙古版圖。元初,邯鄲劃入中書省管轄屬於大都京畿之地。元朝後期,邯鄲一帶河水氾濫,蝗蟲成災,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 明清 === 1368年,明朝建立,今邯鄲地區屬北平承宣布政使司(永樂遷都後改為北直隸)廣平府和大名府。朱元璋同時進行移民政策“山西貧民徙居大名、廣平”,邯鄲開始改變五代十國時期衰落的面貌。 明末,今邯鄲地區人民在劉七、李自成影響下發動起事。1644年,清軍入關進入中原,這一帶人民在張治邦的領導下進行反抗鬥爭,遭到清軍的屠殺。清朝襲明制仍稱直隸,大名府為直隸總督所在地。邯鄲縣仍屬廣平府管轄。明清時期廣平府城是冀南豫北的政治、經濟中心。 === 近代 ===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邯鄲屬直隸省冀南道。1928年,直隸省改為河北省,邯鄲直歸省轄。北洋軍閥時期,邯鄲成為直係軍閥和皖系軍閥的爭奪焦點。1927年,七師共產黨支部在邯鄲建立,同年中原大戰爆發,邯鄲又一次陷入戰火。1940年代中期淪為建築面積不過1平方公里,人口約2.8萬人的商業集鎮。1945年八年抗戰勝利,在邯鄲設市,為晉冀魯豫邊區政府所在地。1949年降為鎮,但仍為邯鄲專區專署駐地。 1952年12月22日復升為市,1954年改為省轄市。1956年峰峰市併入邯鄲市。1983年邯鄲縣併入邯鄲市。1984年改為省轄市。1986年武安縣(後改市)劃歸邯鄲市。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撤消邯鄲地區,實行地市合併,將邯鄲地區所轄各縣劃歸邯鄲市管轄,稱邯鄲市。2016年,《國務院關於同意河北省調整邯鄲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撤銷肥鄉縣、永年縣、邯鄲縣,成立肥鄉區、永年區,原邯鄲縣屬地劃分邯山區。 1980年代以後發展迅速,目前在日用瓷生產方面已經超過唐山,成為北方最大的瓷都。邯鄲火車站候車大廳的壁畫展現了有關邯鄲的歷史成語故事,包括:“胡服騎射”、“負荊請罪”、“圍魏救趙”、“邯鄲學步”、“黃粱一夢”等,所以邯鄲也稱為“成語典故之鄉”。因境內有黃粱夢鎮(成語黃粱一夢的發生地),又稱為“夢城”。 == 地理 == === 位置 === 邯鄲地處晉冀魯豫四省交界,是該區域內唯一的特大城市,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 地貌 === 邯鄲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下降,高差懸殊,地貌型別複雜多樣。以京廣鐵路為界,西部為中、低山丘陵地貌,東部為華北平原。海拔最高1898.7米,最低32.7米。 市境內西倚太行山,滏陽河從境內穿過,其支流牤牛河、沁河、渚河、輸元河皆流經市區。 === 氣候 === 屬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在攝氏13.8度,降水量平均550毫米左右,無霜期180-200天。 === 環境 === 空氣汙染較為嚴重,特別是2012年末至2013年初,持續了將近2個月的霧霾天氣,邯鄲市多日處在全國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十個城市,PM2.5多次爆表。 2018年以來,空氣質量改善明顯,2021年退出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後十名”。 === 水文 === 邯鄲市境內河流湖泊眾多,有較大河流及支流20多條,主要河流有滏陽河、漳河、洺河和衛河均屬於海河流域。 === 資源 === 邯鄲市資源豐富,擁有豐富的煤、鐵資源,煤炭和鐵礦石儲量分別達40億噸和4.8億噸,被譽為現代“鋼城”、“煤都”。已探明礦物資源多達40多種,邯鄲不但是河北省重要的焦煤及鋼鐵生產基地,亦是中國大陸重要的電力、紡織、煤炭、建材等生產基地;糧食產量也居河北省前列,素有“北方糧倉”、“冀南棉海”之稱。 == 政治 == 全國18個擁有地方立法權的較大的市之一,擁有與省會(自治區首府)城市相同的地方性法規和規章制定權。 === 現任領導 === 邯鄲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邯鄲市委員會 邯鄲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邯鄲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邯鄲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李晉宇 王進江 樊成華 韓俊蘭(女)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河北省固安縣 河北省晉州市 河北省邢臺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3年11月 2021年8月 2021年1月 2021年8月 === 歷任領導 === ; 市委書記 * 吳野渡(1993年6月-1994年8月) * 劉健生(1994年8月-1997年12月) * 董強(1997年12月-2003年4月) * 張力(2003年4月-2004年3月) * 聶辰席(2004年3月-2006年11月) * 孫瑞彬(2006年11月-2008年1月) * 崔江水(2008年1月-2011年1月) * 郭大建(2011年1月-2013年2月) * 高宏志(2013年2月-2020年9月) * 張維亮(2020年9月-2023年11月) * 李晉宇(2023年11月-) ; 市長 * 唐若昕(1993年6月-1994年11月) * 趙祿祥(1994年11月-1997年12月) * 張秋陽(1997年12月-1999年8月) * 宋恩華(1999年8月-2002年2月) * 張力(2002年2月-2003年3月) * 聶辰席(2003年3月-2004年3月) * 王三堂(2004年3月-2006年9月) * 趙國嶺(2006年12月-2008年12月) * 郭大建(2008年12月-2011年1月) * 鄭雪碧(2011年1月-2012年1月) * 高宏志(2012年1月-2013年2月) * 回建(2013年2月-2014年11月) * 王會勇(2014年12月-2016年12月) * 王立彤(2017年2月-2019年5月) * 張維亮(2019年6月-2021年1月) * 樊成華(2021年1月-) === 行政區劃 === 邯鄲市現轄6個市轄區、11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市人民政府駐邯鄲市聯通北路1號。 * 市轄區:邯山區、叢臺區、復興區、峰峰礦區、肥鄉區、永年區 * 縣級市:武安市 * 縣:臨漳縣、成安縣、大名縣、涉縣、磁縣、邱縣、雞澤縣、廣平縣、館陶縣、魏縣、曲周縣 此外,邯鄲市還設立以下經濟管理區:國家級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冀南新區、河北漳河經濟開發區 。 邯鄲市行政區劃圖 邯鄲市行政區劃圖 邯鄲市行政區劃圖 邯鄲市行政區劃圖 邯鄲市行政區劃圖 邯鄲市行政區劃圖 邯鄲市行政區劃圖 邯鄲市行政區劃圖 邯鄲市行政區劃圖 邯鄲市行政區劃圖 邯鄲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其中:民族鄉 130400 邯鄲市 12,065.47 9,413,990 叢臺區 056000 30 120 92 2 130402 邯山區 429.66 837,419 火磨街道 056000 11 5 5 130403 叢臺區 401.67 866,611 叢臺西街道 056000 10 3 6 130404 復興區 249.83 367,961 勝利橋街道 056000 7 2 3 130406 峰峰礦區 320.78 429,245 滏陽東路街道 056200 1 9 130407 肥鄉區 502.55 372,265 肥鄉鎮 057500 5 4 130408 永年區 760.61 851,227 臨洺關鎮 057100 9 8 130423 臨漳縣 741.79 589,003 臨漳鎮 056600 7 7 130424 成安縣 480.70 401,052 成安鎮 056700 5 4 130425 大名縣 1,053.39 726,396 大名鎮 056900 10 10 1 130426 涉縣 1,499.43 379,559 平安街道 056400 1 8 8 130427 磁縣 715.51 440,728 磁州鎮 056500 6 6 130430 邱縣 448.63 210,998 新馬頭鎮 057400 5 2 1 130431 雞澤縣 336.19 297,425 雞澤鎮 057300 4 3 130432 廣平縣 313.54 264,025 廣平鎮 057600 7 130433 館陶縣 452.74 307,912 館陶鎮 057700 4 4 130434 魏縣 863.75 796,806 魏城鎮 056800 12 9 130435 曲周縣 676.68 463,727 曲周鎮 057200 6 4 130481 武安市 1,818.05 811,631 武安鎮 056300 13 9 注:邯山區的馬頭鎮、高臾鎮、光祿鎮、辛莊營鄉、花官營鄉、臺城鄉及復興區的林壇鎮、南城鄉實際由冀南新區管轄;叢臺區的尚璧鎮、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實際由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注:邯山區的馬頭鎮、高臾鎮、光祿鎮、辛莊營鄉、花官營鄉、臺城鄉及復興區的林壇鎮、南城鄉實際由冀南新區管轄;叢臺區的尚璧鎮、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實際由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注:邯山區的馬頭鎮、高臾鎮、光祿鎮、辛莊營鄉、花官營鄉、臺城鄉及復興區的林壇鎮、南城鄉實際由冀南新區管轄;叢臺區的尚璧鎮、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實際由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注:邯山區的馬頭鎮、高臾鎮、光祿鎮、辛莊營鄉、花官營鄉、臺城鄉及復興區的林壇鎮、南城鄉實際由冀南新區管轄;叢臺區的尚璧鎮、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實際由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注:邯山區的馬頭鎮、高臾鎮、光祿鎮、辛莊營鄉、花官營鄉、臺城鄉及復興區的林壇鎮、南城鄉實際由冀南新區管轄;叢臺區的尚璧鎮、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實際由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注:邯山區的馬頭鎮、高臾鎮、光祿鎮、辛莊營鄉、花官營鄉、臺城鄉及復興區的林壇鎮、南城鄉實際由冀南新區管轄;叢臺區的尚璧鎮、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實際由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注:邯山區的馬頭鎮、高臾鎮、光祿鎮、辛莊營鄉、花官營鄉、臺城鄉及復興區的林壇鎮、南城鄉實際由冀南新區管轄;叢臺區的尚璧鎮、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實際由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注:邯山區的馬頭鎮、高臾鎮、光祿鎮、辛莊營鄉、花官營鄉、臺城鄉及復興區的林壇鎮、南城鄉實際由冀南新區管轄;叢臺區的尚璧鎮、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實際由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注:邯山區的馬頭鎮、高臾鎮、光祿鎮、辛莊營鄉、花官營鄉、臺城鄉及復興區的林壇鎮、南城鄉實際由冀南新區管轄;叢臺區的尚璧鎮、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實際由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注:邯山區的馬頭鎮、高臾鎮、光祿鎮、辛莊營鄉、花官營鄉、臺城鄉及復興區的林壇鎮、南城鄉實際由冀南新區管轄;叢臺區的尚璧鎮、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實際由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注:邯山區的馬頭鎮、高臾鎮、光祿鎮、辛莊營鄉、花官營鄉、臺城鄉及復興區的林壇鎮、南城鄉實際由冀南新區管轄;叢臺區的尚璧鎮、南沿村鎮、小西堡鄉、姚寨鄉實際由邯鄲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 == 人口 ==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9,413,990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9,174,683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239,307人,增長2.61%,年平均增長率為0.26%。其中,男性人口為4,706,427人,佔總人口的49.99%;女性人口為4,707,563人,佔總人口的50.01%。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99.98。0-14歲的人口為2,416,185人,佔總人口的25.67%;15-59歲的人口為5,382,849人,佔總人口的57.18%;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614,956人,佔總人口的17.15%,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124,913人,佔總人口的11.95%。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5,485,163人,佔總人口的58.2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3,928,827人,佔總人口的41.73%。 === 民族 ===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9,362,057人,佔99.45%;各少數民族人口為51,933人,佔0.55%。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34,239人,增長2.57%,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04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5,068人,增長10.81%,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4個百分點。 == 交通 == === 鐵路 === 境內主要有京廣高速鐵路、京廣鐵路、邯長鐵路、邯濟鐵路、邯黃鐵路、沙午鐵路、馬磁鐵路、陽涉鐵路; 目前邯鄲市境內辦理客運業務的火車站有: *邯山區:邯鄲站 *叢臺區:邯鄲東站 *武安市:武安站、康城站、午汲站、磁山站、徘徊北站、新固鎮站、什里店站、陽邑站 *涉縣:涉縣站、豆莊站、偏店站、井店站、懸鐘站 *廣平縣:廣平站 === 公路 === ;國家級高速公路 、、 ;省級高速公路 、、 ;國道 、、、、、、 === 航空 === 境內有民用邯鄲機場,位於邯鄲市西南,佔地面積133.33公頃,目前屬於4C級支線機場,跑道長2600米,寬45米,可滿足波音737、空客319、320等中型客機的起降。目前,邯鄲機場已開通上海、深圳、哈爾濱、杭州、張家口、成都、大連、廈門、瀋陽、廣州、珠海、海口、重慶、呼和浩特多條航線。 === 公共交通 === 2022年末,主城區共有公共汽車運營車輛1418輛,客運計程車運營車輛4261輛。全年公共交通共運送乘客4685億人次。 == 經濟 == 煤和鐵礦石的儲量較多,是中國著名的煉焦動力煤和鐵礦石產區之一。主要分佈在西部山區的武安市、峰峰礦區、磁縣、邯鄲縣、涉縣和永年區。邯鄲商業也十分發達,市政府在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同時,也加快了其他專案的發展。2015年邯鄲經濟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 文化 == === 方言 === 市區周邊和中西部各縣大部分方言屬晉語區,東部的邱縣,館陶縣,廣平縣(縣城以東)屬冀魯官話,大名縣以及魏縣(縣城以東)屬中原官話區。 === 飲食 === 永年:驢肉灌腸,廣府酥魚,全驢宴。 涉縣:柿餅,花椒芽菜,小米撈飯,黑窩窩,琥珀桃仁,柴胡雞,八大扣碗,野豬席,鱘魚宴,醬野菜,酸棗糕,雜滷麵,鐵皮豆乾,酸辣地瓜粉,胡牛肉。 武安:驢肉捲餅,粉麵疙瘩,豆皮栓菜,燜面,拽面。 磁縣:芡粉皮 魏縣:大鍋菜。 大名:油酥火燒,油饊子,香油,二毛燒雞,伍佰居香腸,羊湯,羊雜。 廣平:繒肘 峰峰:煎豬血 === 成語 === * 黃粱美夢 * 邯鄲學步 * 頂天立地 * 圍魏救趙 * 胡服騎射 * 難至節見 * 不可同日而語 * 奉公守法 * 驚弓之鳥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 曠日持久 * 完璧歸趙 * 價值連城 * 怒髮衝冠 * 負荊請罪 * 刎頸之交 * 兩鼠鬥穴 * 盛氣凌人 * 知人不易 * 利令智昏 * 未睹大體 * 不遺餘力 * 一改故轍 * 紙上談兵 * 膠柱鼓瑟 * 攻難守易 * 毛遂自薦 * 市道之交 * 奇貨可居 * 冬日之日 * 夏日之日 * 猶豫不決 * 義不帝秦 * 排難解紛 * 竊符救趙 * 背水一戰 * 拔旗易幟 * 脫穎而出 * 因人成事 * 三寸之舌 * 按兵不動 *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 捨本逐末 * 以卵投石 * 魯酒薄而邯鄲圍 * 路不拾遺 * 不翼而飛 * 管窺錐指 * 豚蹄穰田 *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 反側自安 * 董狐之筆 * 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 * 嫁禍於趙 * 安然如故 * 安如磐石 * 白馬非馬 * 矜糾收繚 * 矜珠伐能 * 竭澤而漁 * 金枝玉葉 * 歃血為盟 * 三千珠履 * 敢死之士 * 彈丸之地 * 助秦自攻 * 坐而城盡 * 前功盡棄 * 名重泰山 * 感慨悲歌 * 四分五裂 * 含糊其詞 * 明月之珠,和氏之璧 * 吞炭漆身 * 心如刀刺 *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旅遊 == 邯鄲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成語典故之都、中國太極拳之鄉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文化旅遊資源豐富。 === 旅遊景區 === 250px|縮圖|右|廣府古城景區 截至2023年4月26日,邯鄲市現有A級景區33家。其中: * 5A級景區2家:涉縣媧皇宮、永年區廣府古城 * 4A級景區17家:叢臺區叢臺公園、涉縣八路軍129師司令部舊址、武安市朝陽溝、武安市京娘湖風景區、武安市東山文化博藝園、峰峰礦區響堂山風景名勝區、叢臺區趙苑公園、武安市長壽村、涉縣太行山五指山旅遊區、邯山區晉冀魯豫革命紀念園、武安市七步溝、涉縣韓王九寨旅遊景區、館陶縣糧畫小鎮旅遊景區、武安市東太行旅遊景區、肥鄉區叢臺酒苑景區、武安市古武當山旅遊景區、廣平縣趙王印象城景區、磁縣天保寨景區。 * 3A級景區10家:叢臺區黃粱夢呂仙祠、峰峰礦區元寶山風景區、磁縣磁州窯博物館、臨漳縣銅雀三臺遺址公園、臨漳縣鄴令公園、武安市聚龍山蓮花洞、武安市天慈峰林、雞澤縣毛遂文化園、峰礦區峰冀南山底抗日地道景區、大名縣石刻博物館 * 2A級景區4家:峰峰礦區磁州窯富田遺址、復興區聖井崗、磁縣漳河旅遊度假區、武安市十六溝 * 另有方特國色春秋等一批未參加A級景區評定的優質旅遊景區。 === 國字號牌子 === * 國家水利風景區5處:武安市京娘湖風景區、磁縣東武仕水庫、魏縣梨鄉水城、臨漳縣鄴城公園、永年區廣府古城 * 國家的溼地公園3處:永年區永年窪、涉縣清漳河、峰峰滏陽河 * 國家的風景名勝區2處:峰峰礦區響堂山風景名勝區、涉縣媧皇宮 * 國家的森林公園2處:武安市武安國家森林公園、峰峰礦區響堂山國家森林公園 * 國家的地質公園1處:武安市武安地質公園 === 文保單位 === 全市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0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08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21處。各類國有博物館(紀念館)13座,館藏可移動文物60675件/套(其中一級139件/套、二級294件/套、三級2906件/套),是位居河北省前列的文物大市。 === 非物質文化遺產 ===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1處【大運河】;楊氏太極拳、武氏太極拳列入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全市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專案27項【另有2項已完成公示,待文旅部公佈】,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專案116項。 ===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 === *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5處【永年區廣府鎮、峰峰礦區大社鎮、涉縣固新鎮、武安市冶陶鎮、武安市伯延鎮】,中國歷史文化名村7處【涉縣偏城鎮偏城村、磁縣陶泉鄉花駝村、武安市午汲鎮大賀莊村、武安市石洞鄉什里店村、涉縣固新鎮原曲村、磁縣陶泉鄉南王莊村、磁縣陶泉鄉北岔口村】,中國傳統村落44座。 * 河北省歷史文化名鎮3個【武安市陽邑鎮、肥鄉區天台山鎮、大名縣金灘鎮】,歷史文化名村11個。 * 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2個【叢臺區串城街、峰峰礦區新華街】,省級歷史文化街區4個【大名縣東大街、大名縣南大街、大名縣南關艾家口、大名縣金灘鎮青龍街】。 === 全域旅遊示範區 === 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2處【涉縣、武安市】,峰峰礦區為河北省全域旅遊示範區。 === 鄉村旅遊重點村 === 全市現有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5個【館陶縣壽東村、涉縣井店鎮劉家村、涉縣關防鄉後池村、邯山區河沙鎮小堤村、峰峰礦區和村鎮東和村】,河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16個。 === 星級賓館 === 全市現有星級賓館23家,其中5星級1家【武安財富大廈】、4星級10家、3星級7家、2星級5家,共有床位4538張。 === 旅行社 === 全市現有旅行總社78家,分社50家,門市部344家。 === 文娛場所 === 全市現有網際網路上網服務場所252家,KTV144家。 === 文化場館 === 全市共建有公共圖書館19個,其中國家一級圖書館5個;共建有公共文化館19個,其中國家一級文化館9個。建有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242個、村(社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5396個。 === 藝術表演 === 全市共有藝術表演團體84個,其中公有制藝術表演團體17個;共有藝術表演場館11處,其中公有制藝術表演場館10處。 === 產業示範園區和基地 === 全市現有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4家,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4家。 == 教育 == === 高等教育 === * 本科 河北工程大學、邯鄲學院、河北工程大學科信學院 * 大專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河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邯鄲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邯鄲科技職業學院、邯鄲應用技術職業學院 == 名人 == == 友好城市 == === 國內 === *福建省廈門市(1984年12月締結) *浙江省寧波市 *廣東省佛山市 *河南省鄭州市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福建省泉州市 *甘肅省天水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吐魯番市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08年1月2日締結) *北京市朝陽區(2009年3月12日締結) === 國外 === *伊爾庫茨克州烏斯季伊利姆斯克 *慶尚南道密陽市 *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克里沃伊羅格 *威尼託帕多瓦(1988年5月18日締結) *利穆贊大區上維埃納省(1991年9月17日締結) *大分縣佐伯市(1994年4月3日締結) *依阿華州杜布克(1995年11月8日締結) *拉普蘭區伊納裡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研究書目 == *段宏振:《趙都邯鄲城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段宏振:《趙都邯鄲城與趙文化》(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苑清民:《邯鄲成語典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 外部連結 == * == 參見 == *邯鄲之戰 *趙國 * Category:河北地級市 冀 冀 冀 Category:中原經濟區城市 5 H
巖手縣
巖手縣()是日本本州東北地方東北部的一個縣,首府為盛岡市。 == 歷史 == === 古代 === 縣內在距今約4萬年至3萬3000年前的柳澤館遺址(奧州市)和金取遺址(遠野市)內發現許多石器。一關市的金森遺址內也發現了大量的動植物化石 在繩紋時代,座落於現在奧州市膽澤南都田的角塚古墳,是日本本州太平洋最北端的前方後圓墳,也被認為是當時大和王權勢力的最北端。 7世紀後半,日本成立令制國制度時,蝦夷(現在的東北地區)所在的地區尚未納入統治範圍,遂成為大和朝廷的主要徵戰目標。在8世紀末的三十八年戰爭中,蝦夷的軍事首領阿弖流為在膽澤抵抗朝廷軍,被徵夷大將軍的坂上田村麻呂擊敗,此後北上川流域由大和王權接管,蝦夷人被強行遷移至日本各地,留下的蝦夷人作為俘囚被納入統治體系,來自關東地區的柵戸()則作為開發者進入石澤。 11世紀,以奧六郡(現在的巖手縣奧州市到盛岡市一帶)為據點的俘囚首領安倍氏建立了半獨立的政權。之後安倍氏在前九年之役中,被源賴義及跟隨他的清原氏消滅。之後清原氏在後三年之役中因內部衝突而亡。安倍氏的後裔奧州藤原氏將根據地從江刺郡豐館遷至磐井郡平泉,並控制了奧州。安倍氏運用豐富的黃金,實現以佛教為基礎的地區統治建立平泉時代。 === 中古時期 === 鎌倉時代,源賴朝攻陷平泉地區。統治甲斐國南部河內地方的南部氏遷移到八戶週邊地區,領地從現在的青森縣到巖手縣北部以及秋田縣的鹿角地區。巖手的沿海地區被閉伊氏割據,中央地區則被斯波氏、稗貫氏、阿曾沼氏與和賀氏割據,南部則是被葛西氏和留守氏作為勢力範圍。但伊達氏逐漸在福島縣伊達郡建立了根據地,勢力不斷擴散。在室町時代,葛西氏和留守氏被伊達氏支配。 之後由於伊達氏內部產生糾紛,這些氏族再次分散獨立。隨著伊達政宗移封至仙台後,葛西氏滅亡,留守氏則被併入伊達氏。大約在同一時期,南部氏的南部信直擴大勢力,並擔任南部氏的當家。但南部信直與不承認他的九戶正實產生爭鬥。而得到豐臣秀吉賞識的信直與他的軍隊消滅了政實(九戶政實之亂)除大浦氏之外,南部信直統一了南部氏諸家並遷移至盛岡。 === 近代 === 江戶時代,縣南部由擁有62萬石的伊達氏統領仙台藩,田村氏統領一關藩,留守氏(水澤伊達氏)統治水澤地區;北部由沒有移封的20萬石盛岡藩南部氏統治。江戶時代末期,東北諸氏組成了奧羽越列藩聯盟並統治巖手縣,但之後被明治政府打敗並接管巖手地區。 Ofunato_Port_East_bank.JPG|大船渡市工業港 File:Morioka from an aeroplane4.jpg|盛岡市空拍全景 File:Iwate Kenmin Kaikan 2012.JPG| 巖手縣民會館 File:Japanese-national-railways-C58-239-20121030.jpg|巖手鐵路博物館 File:Nakatsuriver.jpg|中津川 File:Motsuji Hondo.jpg|毛越寺 File:Wanko soba2013.JPG|一口蕎麥麵碗 File:Kyuunumatake bukezyuutaku.JPG|文化遺產-沼田武家宅 File:Eki-Rikuchuu-Kanzaki.JPG|JR大船渡線 == 地理 == 巖手縣位於本州的東北部,東臨太平洋,內陸部多山嶽,與秋田縣交接。山上有北上川,是東北地方第一大河。主峰巖手山高約海拔2,041米;東部為北上山地,其最高峰早池峰山位山地中部,海拔1,914米。 === 市 === 盛岡市 - 宮古市 - 大船渡市 - 水澤市 - 花捲市 - 北上市 - 久慈市 - 遠野市 - 一關市 - 陸前高田市 - 釜石市 - 江刺市 - 二戶市 - 八幡平市 - 奧州市 - 瀧澤市 === 郡 === 巖手郡 - 紫波郡 - 和賀郡 - 膽澤郡 - 西磐井郡 - 氣仙郡 - 上閉伊郡 - 下閉伊郡 - 九戶郡 - 二戶郡 == 經濟 == 由於位處日本東北部,距關東甚遠,巖手縣的經濟以農業為主。乳牛養殖業興盛。 面對太平洋的巖手縣沿海一帶發展了漁業和水產養殖業。宮古和釜石是主要漁港,主要漁獲有鰹魚、秋刀魚、金槍魚、鯖魚等。 == 交通 == ===航空=== *花捲機場 === 鐵道 === ==== 營運單位與路線 ==== *東日本旅客鐵道 **東北新幹線 **東北本線 **田澤湖線(秋田新幹線) **北上線 **八戶線 **花輪線 **釜石線 **山田線 **大船渡線 *IGR巖手銀河鐵道 **巖手銀河鐵道線 *三陸鐵道 **谷灣線 == 旅遊 == * 中尊寺(金色堂) * 毛越寺 * 嚴美溪 * 猊鼻溪 * 三陸海岸 == 特產 == 水果・蔬菜 水果・蔬菜 山葵 遠野市宮守町、宮古市有栽培。 魚介類・海產物 魚介類・海產物 牡蠣 陸前高田、釜石、大船渡等是產地。 肉類・乳製品 肉類・乳製品 前澤牛 有名的和牛。 和牛 。 乳製品 牛乳、乾酪、黃油等。 鄉土料理 鄉土料理 わんこ蕎麥麵 巖手縣有名的鄉土料理。 卵めん 雞蛋麵。 盛岡冷麵 朝鮮冷麵的變型。 南部煎餅 巖手縣傳統的菓子。 工藝品・民藝品 工藝品・民藝品 秀衡塗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淨法寺漆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南部鐵器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巖谷堂簞笥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紫雲石硯 一關市產的原石。 琥珀 久慈的琥珀細工。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出身人物 == == 相關事件 == * 2008年6月14日,巖手縣附近發生-{zh-hant:里氏;zh-cn:里氏;zh-tw:芮氏;zh-hk:黎克特製;zh-sg:里氏;zh-mo:黎克特製;}-規模7.0地震,震央位於仙台市以北大約100公里的秋田庾境內地表下10公里位置,至少造成2死、33傷。日本東北地區發生里氏7級地震 ,新華社日本北部7.0級地震至少2死33傷 ,BBC日本7.0級地震 東京有震感 ,香港文匯報 * 2011年3月11日,巖手縣外海發生矩震級9.0強烈地震,縣內全部停電,交通受阻。目前得知巖手縣已有4,673人死亡(2014年4月),7,000餘人無家可歸。 * 2015年2月17日,本州東北面對開海域發生規模6.9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氣象部門指地震可能引發一米浪撲向巖手縣,當局呼籲住在該縣沿海城市居民疏散,東北新幹線列車一度停駛。 *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在日本爆發,從4月10日鳥取縣出現確診病例後到7月28日,巖手縣是日本唯一一個沒有確診病例的行政區。 == 縣份象徵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巖手縣官方網站 * == 參見 == * 陸中國 * 陸前國 * 陸奧國 Y巖
圖論
圖論(),是組合數學分支,和其他數學分支如群論、矩陣論、拓撲學有著密切關係。 圖是圖論的主要研究物件。圖是由若干給定的頂點及連線兩頂點的邊所構成的圖形,這種圖形通常用來描述某些事物之間的某種特定關係。頂點用於代表事物,連線兩頂點的邊則用於表示兩個事物間具有這種關係。 圖論起源於著名的柯尼斯堡七橋問題。該問題於1736年被尤拉解決,因此普遍認為尤拉是圖論的創始人。 圖論的研究物件相當於一維的單純複形。 == 歷史 == 一般認為,尤拉於1736年出版的關於柯尼斯堡七橋問題的論文是圖論領域的第一篇文章。此問題被推廣為著名的尤拉路問題,亦即一筆畫問題。而此論文與的一篇關於騎士周遊問題的文章,則是繼承了萊布尼茨提出的“位置分析”的方法。尤拉提出的關於凸多邊形頂點數、稜數及面數之間的關係的尤拉公式與圖論有密切聯絡,此後又被柯西等人進一步研究推廣,成了拓撲學的起源。1857年,哈密頓發明了“”(icosian game),與此相關的則是另一個廣為人知的圖論問題“哈密頓路徑問題”。 西爾維斯特於1878年發表在《自然》上的一篇論文中首次提出“圖”這一名詞。 尤拉的論文發表後一個多世紀,凱萊研究了在微分學中出現的一種數學分析的特殊形式,而這最終將他引向對一種特殊的被稱為“樹”的圖的研究。由於有機化學中有許多樹狀結構的分子,這些研究對於理論化學有著重要意義,尤其是其中關於具有某一特定性質的圖的計數問題。除凱萊的成果外,波利亞也於1935至1937年發表了一些成果,1959年,做了一些推廣。這些研究成果奠定了圖的計數理論的基礎。凱萊將他關於樹的研究成果與當時有關化合物的研究聯絡起來,而圖論中有一部分術語正是來源於這種將數學與化學相聯絡的做法。 四色問題可謂是圖論研究史上最著名也是產生成果最多的問題之一:“是否任何一幅畫在平面上的地圖都可以用四種顏色染色,使得任意兩個相鄰的區域不同色?”這一問題由法蘭西斯·古德里於1852年提出,而最早的文字記載則出現在德摩根於1852年寫給哈密頓的一封信上。包括凱萊、等在內的許多人都曾給出過錯誤的證明。(Peter Guthrie Tait)、希伍德、拉姆齊和(Hugo Hadwiger)對此問題的研究與推廣引發了對嵌入具有不同虧格的曲面的圖的著色問題的研究。一百多年後,四色問題仍未解決。1969年,發表了一個用計算機解決此問題的方法。1976年,凱尼斯·阿佩爾和沃夫岡·哈肯藉助計算機給出了一個證明,此方法按某些性質將所有地圖分為1936類並利用計算機一一驗證了它們可以用四種顏色染色。但此方法由於過於複雜,在當時未被廣泛接受。 1860年之1930年間,若當、庫拉托夫斯基和惠特尼從之前獨立於圖論發展的拓撲學中吸取大量內容進入圖論,而現代代數方法的使用更讓圖論與拓撲走上共同發展的道路。其中應用代數較早者如物理學家基爾霍夫於1845年發表的基爾霍夫電路定律。 圖論中機率方法的引入,尤其是埃爾德什和關於隨機圖連通的漸進機率的研究使得圖論產生了新的分支隨機圖論。 == 定義 == 圖論中有許多定義,以下是一些與之相關最基本的定義。 === 無向圖 === 圖論中,圖是有序對 G=(V,E),其中 V 是點集;E\subseteq\left\{\left\{x,y\right\}:(x,y)\in V^2,x\neq y\right\} 是邊集,由所有無序頂點對構成(換句話說,邊連線了頂點對)。對於一個邊 \left\{x,y\right\},頂點 x,y 被稱作是邊的端點,邊則被稱為連線了此兩個點。 為了避免歧異,上述的定義被更精準地稱作無向簡單圖。 事實上可以推廣為更一般的定義:圖是有序三元組 G=(V,E,\phi),其中 V 是點集;E 是邊集(此時 E 不再如前面限定是該集合的子集);而 \phi:E\to\left\{\left\{x,y\right\}:(x,y)\in V^2\right\} 將每個邊對映到一個無序頂點對(於是邊連線了頂點對)。此時的定義就允許自環、重邊的出現,其中自環是兩端點相同的邊,重邊是兩個或多個連線相同端點的邊。 為了避免歧異,上述的定義被更精準地稱作無向圖。 V,E 的元素個數通常都是有限的;並且如果個數是無限的,有許多著名的性質都發生變化,甚至不再正確。此外,V 通常不被接受是空集合,而 E 則被接受為空集合。以下再給出一些圖論中的定義:圖的階是其頂點個數 |V|,圖的邊數是 |E|,頂點的度所有邊的端點中此頂點出現的次數(自環會被算兩次)。 == 圖論問題 == === 圖的計數 === === 子圖相關問題 === 子圖同構問題:給定兩個圖 G 和 H ,問 G 中是否存在一個子圖與 H 同構。這是一個NP完全問題。 * 哈密頓迴路問題可視為一個子圖同構問題,即給定一個 n 個頂點的圖,問是否存在一個子圖與具有 n 個頂點的圈同構。 一類相關的常見問題要求在給定圖中尋找符合某些條件的最大子圖,其中有很多是NP完全的,如: *分團問題:在給定圖中尋找最大的團(NP完全)。 類似地,有些問題要求尋找符合某些條件的最大匯出子圖,如: * 最大獨立集問題:在給定圖中尋找最大的無邊的匯出子圖,亦即獨立集(NP完全)。 平面圖判定:判定給定的圖是否是平面圖(此問題與子圖的關係,參見庫拉托夫斯基定理) 一個尚未解決的與子圖相關的猜想,重構猜想():一個n階圖是否能夠由其所有n-1階匯出子圖唯一確定? === 染色 === * 點色數() * 邊色數() * 色多項式 許多問題與將圖以特定方式染色有關,如: * 四色問題 * 完美圖問題() * 列表染色問題,列表邊染色問題 *曲面染色 === 路徑問題 === * 柯尼斯堡七橋問題 * 哈密頓迴路問題 * 最小生成樹問題 * 中國郵路問題 * 最短路問題 * 斯坦納樹 * 旅行商問題(NP困難) === 網路流與匹配 === * 最大流問題,最小割問題,最大流最小割定理 * 最小費用最大流問題 * 二分圖及任意圖上的最大匹配 * 帶權二分圖的最大權匹配 === 覆蓋問題 === * 最大團 * 最大獨立集 * 最小覆蓋集 * 最小支配集 == 重要的演算法 == * 戴克斯特拉演算法(D.A) * 克魯斯卡爾演算法(K.A) * 普里姆演算法(P.A) * 拓撲排序演演算法(TSA) * 關鍵路徑演演算法(CPA) * 廣度優先搜尋演算法(BFS) * 深度優先搜尋演算法(DFS) == 參見 == * 組合數學 * 三間小屋問題 == 註釋 == ==參考文獻== *. English edition, Wiley 1961; Methuen & Co, New York 1962; Russian, Moscow 1961; Spanish, Mexico 1962; Roumanian, Bucharest 1969; Chinese, Shanghai 1963; Second printing of the 1962 first English edition, Dover, New York 2001. *. *. *. *. *. * *. *. *. *. *. ==外部連結== ===線上圖書資料=== * Graph Theory with Applications (1976) by Bondy and Murty *Phase Transitions in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Section 3: Introduction to Graphs (2006) by Hartmann and Weigt *Digraphs: Theory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2007 by Jorgen Bang-Jensen and Gregory Gutin *Graph Theory, by Reinhard Diestel ===其他相關資料=== * * Graph theory tutorial * A searchable database of small connected graphs * Image gallery: graphs * Concise, annotated list of graph theory resources for researchers * rocs — a graph theory IDE * Graph Theory Software Category:離散數學 Category:圖論 分類:數學分支
胚胎學
在生物學和醫學中,胚胎學()是研究動物胚胎的形成和早期發育的分支。研究範疇只限縮在受精之後到個體孵化出來,或者生出來的那段期間所產生的變化。 == 起源 == 近代胚胎學可以從威廉·哈維於1651年出版的《動物的發生》開始。哈維採納了亞里士多德的胚胎漸成論,主張動物胚胎總的說來從不定形的與同質的物質逐漸發展為一個由分化的和異質的各部分形成的綜合有機體。相反,機械論學派的科學家則大部分採納了先成論;按照這個學說,有機體在其種子內就已經分化並完全形成了,胚胎的發育不過是預成的微型動物的擴大,沒有任何分化,或增加新的部分。(參看先成論與漸成論的論爭) == 分支學科 == * 脊椎動物胚胎學 * 無脊椎動物胚胎學 * 比較胚胎學 * 實驗胚胎學 * 家畜胚胎學 * 化學胚胎學 ** 分子胚胎學 * 植物胚胎學 ** 植物比較胚胎學 ** 植物實驗胚胎學 ** 內向極胚胎學 ** 外向胚胎學 * 描述胚胎學 * 進化胚胎學 * 生態胚胎學 * 系統胚胎學 * 畸胎學 == 參看 == * 進化論 * 種質學說 * 發育生物學 * 動物胚胎發生 ==參考書目== * Embryology - History of embryology as a science." Science Encyclopedia. Web. 06 Nov. 2009. <http://science.jrank.org/pages/2452/Embryology.html > * "Germ layer."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2009.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06 Nov. 2009 <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230597/germ-layer >.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 * Scott F. Gilbert. Developmental Biology. Sinauer, 2003. ISBN 0-87893-258-5. * Lewis Wolpert. 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ISBN 0-19-927536-X. * (click here for more information ) ==外部連結== * Online course in embryology * Indiana University's Human Embryology Animations * UNSW Embryology Large resource of information and media. * What is a human admixed embryo? * Definition of embryo according to Webster *Embryonews _ resource for IVF and embryology articles Category:胚胎學
黃海海戰
黃海海戰可以指: * 黃海海戰 (1894年) - 甲午戰爭期間,1894年9月17日,清朝北洋水師與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大東溝海域發生的一次海戰。 * 黃海海戰 (1904年) - 日俄戰爭期間,1904年8月10日,日本聯合艦隊與俄國太平洋艦隊在山東半島外的黃海海域發生的一次海戰。
日本都道府縣面積列表
日本都道府縣面積列表列出日本各都道府縣的面積。目前日本的行政區劃分為1都、1道、2府和43縣。此資料由日本國土交通省及其下屬之國土地理院提供,包括總面積參考值、可居住地面積、宅地面積等。 日本是位於東亞的島嶼國家,國土面積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國家和地區中排名第63,目前北海道是日本面積最大的都道府縣,其面積為平方千米,佔日本全國面積的,是唯一一個面積佔比超過5%的都道府縣;其次是巖手縣,其面積為平方千米,佔日本全國面積的;第三則是福島縣,其面積為平方千米,佔日本全國面積的。位於四國島的香川縣是日本面積最小的都道府縣,其面積為平方千米,佔日本全國面積的;關西地方的重要地區大阪府排名倒數第二,其面積為平方千米,佔日本全國面積的;日本中央政府所在的東京都排名倒數第三,其面積為平方千米,佔日本全國面積的。有8個都道府縣的面積佔日本全國面積之比少於1%,分別是香川縣、大阪府、東京都、沖繩縣、神奈川縣、佐賀縣、鳥取縣、奈良縣。 截至2021年10月1日,日本可居住地面積平方千米,佔國土面積的。日本可居住地面積最大的都道府縣是北海道,為平方千米;最小的是奈良縣,為平方千米。可居住地面積佔國土面積比例最大的都道府縣是大阪府,達;佔比最小的是高知縣,達。 截至2021年3月31日,日本宅地面積平方千米,佔國土面積的。日本宅地面積最大的都道府縣是北海道,為平方千米;最小的是高知縣,為平方千米。宅地面積佔國土面積比例最大的都道府縣是大阪府,達,佔比最小的是高知縣,達。 == 說明 == 總面積指的是日本國土地理院根據《測量法》(昭和24年法律第188號),依照測量日期時點的電子國土基本地圖上的海岸線和行政區劃邊界測量的行政區劃面積資料。巖手縣、宮城縣和福島縣因2011年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發生地殼和海岸線變動,按照地震前的海岸線計算三縣的面積。部分都道府縣存在行政區劃邊界爭議和,按照特定方法估測相應面積並作為參考值。可居住地面積指的是總面積減去林地面積、草地面積與主要湖泊沼澤面積之和後所得結果。宅地面積指的是國有、都道府縣有、市町村有、民有四類宅地的面積之和,四類宅地面積由不同政府機構分別調查得出。 下述列表中,總面積、可居住地面積為2021年(令和3年)10月1日時點資料,宅地面積為2021年(令和3年)3月31日時點綜合資料。總面積資料來源於國土地理院的,可居住地面積資料來源於的《社會生活統計指標-都道府縣指標》,宅地面積資料來源於國土交通省的土地所有與利用概況調查資料,面積絕對數值單位均為平方千米,各都道府縣提供中日雙語名稱,日語名稱以振假名標註讀音。 == 列表 == === 各都道府縣面積 === 排名 都道府縣 都道府縣 總面積(佔全國面積) 可居住地面積(佔總面積) 宅地面積(佔總面積) 地圖 排名 中文名 日文名 總面積(佔全國面積) 可居住地面積(佔總面積) 宅地面積(佔總面積) 地圖 1 () () () 2 () () () 3 () () () 4 () () () 5 () () () 6 () () () 7 () () () 8 () () () 9 () () () 10 () () () 11 () () () 12 () () () 13 () () () 14 () () () 15 () () () 16 () () () 17 () () () 18 () () () 19 () () () 20 () () () 21 () () () 22 () () () 23 () () () 24 () () () 25 () () () 26 () () () 27 () () () 28 () () () 29 () () () 30 () () () 31 () () () 32 () () () 33 () () () 34 () () () 35 () () () 36 () () () 37 () () () 38 () () () 39 () () () 40 () () () 41 () () () 42 () () () 43 () () () 44 () () () 45 () () () 46 () () () 47 () () () 合計 () () () === 各地理分割槽面積 === 排名 地區 總面積(佔全國面積) 地圖 1 () 2 東北地方 () 3 中部地方 () 4 九州地方 () 5 關西地方 () 6 關東地方 () 7 中國地方 () 8 四國地方 () == 相關條目 == * 日本領土 * 日本都道府縣人口列表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 * Category:日本各都道府縣列表 Category:日本地理列表 Category:各國一級行政區相關列表
抗原
抗原(antigen,縮寫Ag)為任何可誘發免疫系統產生抗體(antibody)的物質,不只是從病原體那裡取得,一般來說體內發現分子夠大的有機物就有可能作為一個適合的抗原,這樣也就會導致例如過敏等問題。 外來分子(抗原)可經過B細胞上B細胞受體的識別而“直接”活化B細胞;或經抗原呈現細胞的處理,並與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結合成複合物後,再經過T細胞上T細胞受體的識別而“間接”活化T細胞,引發後續的免疫反應。 == 免疫原性 == 抗原的重要特性就是它的免疫原性。免疫原性指能誘導體液性與細胞性媒介免疫應答在機體內發生的特性,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質可稱為免疫原(immunogen)。 不同免疫原的免疫性強弱不同。免疫原通常為蛋白質或多醣類,以蛋白質為最強的免疫原,其次為多醣類。脂質與核酸並不能成為免疫原,除非與蛋白質結合才能活化免疫反應。就蛋白質而言,經過特定的抗原呈現細胞處理後,形成小分子的肽(peptide)片段,再與細胞表面之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物(MHC)結合,才能被辨識而活化免疫系統。 == 半抗原 == 半抗原(hapten)是一種小分子,只有在跟大分子結合後才能激發免疫反應,產生對應此半抗原的抗體;半抗原單獨存在時,卻無法有效地激發免疫反應。它多半不是蛋白質,進入體內後不會刺激抗體產生。半抗原與具抗原性的大分子化合物或蛋白質結合後,便可刺激抗體產生,並與完全抗原所產生之抗體起反應。 脂質抗原可分為2種:半抗原(hapten)以及由CD1所呈現之抗原。脂質通常為半抗原,能與適當的蛋白質結合產生免疫性,刺激B細胞的免疫反應而產生抗體。脂質或醣脂類和一些磷脂類也可以結合到類似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分子上,被T細胞接受器(T cell receptor,TCR)辨識。類似MHC的分子為脂質呈現分子(lipid-presenting molecule),分類上屬於CD1族群(結構上和MHC很相近)。經由CD1的呈現,這些脂質便能被TCR辨識。脂質的辨識作用在某些對抗病原體的免疫反應上十分重要。T細胞能辨識結核分枝桿菌和痲瘋分枝桿菌細胞壁的脂質,進行細胞媒介免疫反應,防止受病原菌感染。 == 免疫原性的影響因素 == #外來性(Foreignness):產生免疫作用的分子必須為非自體生物系統的物質。免疫系統辨識非自體分子的能力,主要與宿主免疫系統對自體分子的耐受性有關。抗原所引發的免疫作用嚴重程度與其外來性有絕對關係,生物物種間的血緣差異越大,其間的抗原差異即越大,引發的免疫反應也就越激烈。 #分子大小:分子量越大的物質免疫性越強,活性免疫原的分子量約為100,000。分子量在5,000~10,000者屬於較差的免疫原,另有少數分子量小於1,000的分子被發現仍具有免疫原的特性。 #化學結構與異質性(Heterogeneity):分子大小和外來性並不能構成免疫性的完全條件,須加上其他條件才能激發免疫反應的產生。單一胺基酸或醣類分子合成的同質聚合物,缺乏免疫性。由不同的氨基酸或醣類所構成的異質分子聚合物比單一分子組成的同質聚合物具有較好的免疫性。聚合物中異質分子種類越多,則越不需要大分子來刺激免疫性。蛋白質中複雜的四級立體結構,對免疫性則具有更大的影響力。 # 抗原處理與呈現的感受性:大分子較容易被吞噬和處理,不可溶的巨大分子通常比可溶性的小分子較具有免疫性。無法被分解或被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MHC)呈現的大分子,則歸類為劣質免疫原。抗原呈現細胞內的分解酵素僅能對L-胺基酸作用,由D-胺基酸(與L-氨基酸互為手性異構體)構成的聚合物並無法被處理分解,而這些聚合物即劣質免疫原。D-氨基酸通常存在於抗生素和細菌細胞壁中,在動植物中也有發現。 == 免疫佐劑 == 除了抗原本身性質對免疫反應的影響因子外,一些其他因素也會影響免疫反應,包括: * 接受者基因型 * 免疫原施予的劑量與途徑 * 免疫佐劑(immunological adjuvant) 免疫佐劑是可以加強抗原所引發免疫反應的一類物質。利用佐劑的新增,可以降低疫苗內抗原的需要量,達到比較好的效果。佐劑本身可以有反應原性,沒有免疫原性。應用時可與抗原同時或預先注射於機體。用佐劑的目的是為了提高抗原對有機體的免疫原性,從而提高抗體的效價。顆粒性抗原(細菌、細胞 )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不使用佐劑即可取得較好的免疫效果。 可溶性大分子量的蛋白質免疫原、人工抗原,初次免疫時必須使用佐劑才能取得較好的免疫效果。 免疫佐劑的具體功能可能包括: * 延長抗原持續性 * 加強共同刺激訊號 * 增加區域性炎症反應 * 刺激非專一性淋巴球增生的功能 免疫佐劑也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佐劑常混有微量的其他物質,這些物質進入有機體後也可引起抗體的產生,影響抗體的特異性。注射完全佐劑可引起區域性炎症反應,使區域性組織壞死。 == 抗原與抗體之結合模式 == 除了與抗體結合之外,抗原還可以被B細胞受體(BCR, B Cell Receptor)和T細胞受體(TCR, T Cell Receptor)識別。B細胞受體和抗體結合抗原的模式基本相同,都是基於蛋白質大分子摺疊形成的三級結構進行識別。因此當蛋白質抗原變性,原有的三級結構被破壞後,抗體和B細胞受體識別蛋白質抗原的能力就會下降。但是T細胞受體識別抗原的能力則不受蛋白質變性的影響,因為T細胞識別的是抗原被酶剪下後產生的短肽,是基於蛋白質的一級結構(氨基酸序列)的識別,不受三級結構破壞的影響。 == 參考文獻 == Category:免疫系統
黃道帶
黃道帶(, zōdiakos),是天文學的名詞,指的是在黃道上的星座組成的環帶,不僅是太陽每年在天球上所行經的路徑,月球和行星的路徑也大略都在黃道的附近,因此也全部都在黃道帶的星座內。 在占星術,黃道帶被人為劃分為十二個隨中氣點移動(與實際星座位置不一致)的均等區域,各自都有符號。 因此,黃道帶是一個天球座標系統,或是更具體的說是一個黃道座標系統,以黃道做為緯度的基準平面(原點),並且以太陽在春分時的位置作為經度的原點。 在羅馬時代已經有黃道帶了,這是繼承自希臘天文學並可追溯至巴比倫天文學和迦勒底人時代(公元前的千禧年中期)的概念,其中,還匯出了一個更早期列出的黃道周圍恆星表see MUL. APIN. See also Lankford, John History of Astronomy Routledge 1996 ISBN 978-0-8153-0322-0P.43 ks?id=berWESi5c5QC&pg=RA1-PA43&dq=Babylonia+zodiac+eighteen+signs&num=100#PRA1-PA43,M1,在托勒密的《天文學大成》(公元2世紀)已經有黃道結構的描述。 黃道帶這個名詞也可以代表行星在天球上動作路徑的區域,它涵蓋了黃道上下各8度的範圍。 對應於不同的行星,黃道帶也有不同的寬度,例如,"月球的黃道帶"是黃道上下5度的區域月掩星的觀測者將天球上黃道南北兩邊各9°寬的環形區域作為黃道帶,因為這環形區域涵蓋了太陽系所有(八大)行星、月球、太陽與多數小行星所經過的區域,也是月掩星現象能夠發生的區域。。 再擴大範圍,"彗星的黃道帶"可以包括大部分短週期彗星的路徑OED, citing J. Harris, Lexicon Technicum(1704): "Zodiack of the Comets, Cassini hath observed a certain Tract [...] within whose Bounds [...] he hath found most Comets [...] to keep."。 黃道帶的英文,zodiac,起源於拉丁文的zōdiacus,而這個字又是從希臘文的(zōdiakos kuklos)演變而來的,原意為"動物圈(獸帶)",是從(zōdion)轉變來的,指的是小型的"動物"(zōon)。 這種詞意上的轉換是基於在傳統希臘的黃道帶原本就有一半以上是動物(除了兩個是神話創造的)。 天文學除了使用赤道座標系統外,也使用以黃道帶為基礎的黃道座標系統,同時這些名詞和12個符號的名稱也被用在占星術的天宮圖中。 == 歷史 == 黃道帶符號是早期的現代傳統圖形表示法,證明來自希臘時期。這些符號的Unicode編碼位置介於U+2648和U+2653之間。 === 早期的歷史 === 用黃道符號區分黃道起源於巴比倫(迦勒底)天文學,時間大約在紀元前1千年的後半期,相當於米底王國/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7世紀)Powell 2004。傳統的黃道12星座是從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編輯的MUL. APIN目錄改進而來的。其中有些星座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更早的時代,青銅時代(古巴比倫);像是雙子座,來自MAŠ.TAB.BA.GAL.GAL"偉大的雙生子(The Great Twins)",巨蟹座來自AL.LUL"淡水小龍蝦(The Crayfish)",還有其他的例子。 巴比倫天文學家大約在公元前1千年早期的這個時間點上將黃道均分為12個相等的天球經度區域,創造了已知的第一個天球座標系統:自誇比現代的座標系統(像是赤道座標系統或黃道座標系統)更為優越。巴比倫歷依據公元前7世紀的星座分配給每個月,以太陽在春分點的月份為起點,而在當時是白羊座(白羊座年代)。由於這個原因,即使春分點已經因為地球繞日軌道的歲差從白羊座移開了,占星符號的第一宮仍然稱為"白羊宮"Hugh Thurston, Early Astronomy,(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94), p. 135-137.。 巴比倫的黃道帶知識也反映在希伯來聖經。根據E. W. Bullinger的解讀,出現在以西結書的這些生物是黃道帶對應四個季節的中間跡象E.W. Bullinger,The Witness of the StarsD. James Kennedy, The Real Meaning of the Zodiac.,以獅子代表獅子座,公牛代表金牛座,人代表寶瓶座,老鷹代表天蠍座Richard Hinckley Allen, Star Names: Their Lore and Meaning, Vol. 1(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899, p. 213-215.)argued for Scorpio having previously been called Eagle. for Scorpio.。有些作者會將以色列十二支派或者希伯來曆法中月曆年內的12個月份和12星座符號聯絡到一起。Ernest L. Martin和一些其他人則認為環繞著聖龕(Tabernacle)的部落排列(報告在民數記)即對應著黃道帶的排列順序,猶大支派(Judah)、流便支派(Reuben)、以法蓮支派(Ephraim)、但支派(Dan)分別對應獅子、寶瓶、金牛和天蠍座的星座符號(上述四個星座屬於固定宮)Ernest L. Martin,The Birth of Christ Recalculated(Pasadena, California: Foundation for Biblical Research, second ed., 1980), p. 167ff.D. Guthrie, J.A. Motyer(ed.), The New Bible Commentary(Grand Rapids: W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third ed., 1970)p. 173.。Thomas Mann接受了這些說法,並在他的小說Joseph and His Brothers中再現艾薩克祝福雅各布時,將黃道星座的符號特徵對應到各個支派。 == 黃道星座 == 古人觀察星空,發現天體分作兩類:一類固定在天球上,組成各個星座,形成一幅永恆的天空背景,稱之為恆星;另一類天體在黃道附近執行,不斷穿過黃道上的十二個星座(或中國的二十八宿),稱之為行星。這些行星包括七顆(七曜),分別是陰陽——太陽和太陰(月球),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個肉眼可見的經典行星。太陽在黃道上一年執行一圈,太陰在黃道上一個月執行一圈。各個文明對星座的劃分方法與行星軌跡密切相關:西方文明中,太陽的軌跡把黃道分作十二段,每月一段,每段一個星座組成黃道十二宮。中國文明中,太陽的軌跡把黃道分作四段,每個季度一段,即天空的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而太陰的軌跡把黃道分作28段,每天一段,即天空的二十八宿;然後結合太陽和太陰的劃分,四象=28宿,每一象被分作七宿,這七宿分別對應陰陽金木水火土七大行星,組成一個星期七天,因此每個月被四象分成四個星期。 以下表格列出了13個黃道星座以及12個古典星宮,其中的蛇夫座是直到1930年才由國際天文聯會官方確認的黃道星座。 雖然天文學上的十三個IAU黃道星座有相對於中氣春分點(或太陽)的歲差問題的週期性常量約為25,772年(即約25,772年偏移360°),每年當太陽返回中氣春分點時,它相對於背後群星的位置將西移約50.3弧秒,即約71.6年偏移1°。在二十八世紀(即2700 A.D.),太陽相對於實際的星座將再偏移9.6°,從而退出雙魚座,進入寶瓶座的經度。現在的天文學星座與西洋占星術起源時期(新巴比倫王朝的建立,626 B.C.)相比已經有約36.85°的歲差,但是西洋占星術所使用的等分星宮卻沒有歲差問題,因為白羊宮的起點就設在中氣春分點上。 現代科學認為西洋占星術是偽科學,將這些與實際星座毫無關係的十二中氣的間隔說成是星座,將十二個中氣點說成是星座的起始點。西洋占星術通常分為兩支,但偽恆星年派只不過是基於中氣年派的每個等分時間點再加上25.5日,與真正的恆星年或恆星時毫無關係。 古典黃道帶星宮 古典黃道帶星宮 古典黃道帶星宮 古典黃道帶星宮 古典黃道帶星宮 古典黃道帶星宮 IAU黃道帶星座 IAU黃道帶星座 IAU黃道帶星座 IAU黃道帶星座 星宮名稱 拉丁名 符號 等分範圍 中氣點等分時間(春分年,2011~2012) 中氣點+25.5日(偽恆星年) 星座名稱 拉丁名 太陽所在星座實際時間 持續天數 白羊宮 Aries 0-30° 約03月21日07:21~04月20日18:17(春分~穀雨) 04月15日-05月15日 白羊座 Aries 04月18日-05月14日 25.5 金牛宮 Taurus 30-60° 約04月20日18:17~05月21日17:21(穀雨~小滿) 05月16日-06月15日 金牛座 Taurus 05月14日-06月21日 38.2 雙子宮 Gemini 60-90° 約05月21日17:21~06月22日01:16(小滿~夏至) 06月16日-07月15日 雙子座 Gemini 06月21日-07月20日 29.3 巨蟹宮 Cancer 90-120° 約06月22日01:16~07月23日12:12(夏至~大暑) 07月16日-08月15日 巨蟹座 Cancer 07月20日-08月10日 21.1 獅子宮 Leo 120-150° 約07月23日12:12~08月23日19:21(大暑~處暑) 08月16日-09月15日 獅子座 Leo 08月10日-09月16日 36.9 室女宮 Virgo 150-180° 約08月23日19:21~09月23日17:05(處暑~秋分) 09月16日-10月15日 室女座 Virgo 09月16日-10月31日 44.5 天秤宮 Libra 180-210° 約09月23日17:05~10月24日02:30(秋分~霜降) 10月16日-11月15日 天秤座 Libra 10月31日-11月21日 21.1 天蠍宮 Scorpio 210-240° 約10月24日02:30~11月23日00:08(霜降~小雪) 11月16日-12月15日 天蠍座 Scorpius 11月21日-11月29日 8.4 蛇夫宮 Ophiuchus 蛇夫座 Ophiuchus 11月29日-12月17日 18.4 人馬宮 Sagittarius 240-270° 約11月23日00:08~12月22日13:30(小雪~冬至) 12月16日-01月14日 人馬座 Sagittarius 12月17日-01月20日 33.6 摩羯宮 Capricorn 270-300° 約12月22日13:30~01月21日00:10(冬至~大寒) 01月15日-02月14日 摩羯座 Capricornus 01月20日-02月16日 27.4 寶瓶宮 Aquarius 300-330° 約01月21日00:10~02月19日14:18(大寒~雨水) 02月15日-03月14日 寶瓶座 Aquarius 02月16日-03月11日 23.9 雙魚宮 Pisces 330-0° 約02月19日14:18~03月20日13:14(雨水~春分) 03月15日-04月14日 雙魚座 Pisces 03月11日-04月18日 37.7 == 春分點的進動 == 占星學系統在大約2,500年前在新巴比倫(Babylonia)發展起來,當時處於"白羊座時代"。當時,據認為,春分點的進動是未知的。當前使用的座標系統的選擇是將系統解釋為恆星,將星座固定在恆星背景上,或者解釋為熱帶,將星座固定在三月分點的位置(向量的太陽)上。 西方占星學採用熱帶方法,而印度占星術採用恆星方法。這導致最初統一的黃道座標系統逐漸分離,以每世紀1.4度的順時針(向西)進動。 對於在西方天文學和占星術中使用的熱帶黃道,這意味著白羊座的熱帶星座目前位於星座雙魚座("雙魚座時代")。 恆星座標系統考慮了阿亞納姆薩,阿亞意為"過境"或'運動',姆薩意為'小部分',即小部分的春分點運動。印度人何時意識到春分點的進動尚不清楚,但巴斯卡拉二世在12世紀的著作Siddhanta Shiromani中給出了測量春分點進動的方程,並表示他的方程基於一些已失傳的Suryasiddhanta方程和Munjaala的方程。 春分點的發現被歸因於公元前130年左右的希巴克勒斯。托勒密在他的2世紀天文學著作大圓定的第七冊中引用了希巴克勒斯的現已失傳的作品論黃赤交點的偏移,在那裡他描述了春分點的進動現象並估算了它的值。托勒密澄清了希臘數學天文學的傳統,即從春分點開始黃道,將這一點始終稱為白羊座的"第一度"。這被稱為"熱帶黃道"(來自希臘詞trópos,旋轉),因為其起始點隨著時間在背景星座的圓圈中旋轉。 希臘天文學家的春分點原則作為黃道的第一度與公元前1世紀的格米努斯的天文學文字中有所描述。格米努斯解釋說,他那個時代的希臘天文學家將黃道星座的第一度與兩個至點和兩個春分點相關聯,與較舊的迦勒底(巴比倫)系統相對立,後者將這些點放在黃道星座中。這說明托勒密只是澄清了希臘天文學家的傳統,而不是像有時人們認為的那樣創造了熱帶黃道的原則。 托勒密證明了熱帶黃道原則在他的占星學文字Tetrabiblos中為他的前輩所熟知,在那裡他解釋了為什麼將季節對齊的黃道的規則間隔星座與可見星座的不規則邊界關聯起來將是錯誤的: ==在現代天文學中== 黃道帶定義了一段空間範圍,向北和南延伸8°或9°的天文緯度,位於ecliptic的北部和南部,其中包括月球和主要行星的軌道。它是黃道座標系的特徵,這是一種以黃道為中心的celestial coordinate system(地球軌道和太陽視路徑的平面),透過它測量celestial longitude以東度數來度量,以度數衡量的是相對於春分點的角度(春分點是黃道和赤道的升交點)。黃道在角度上很狹窄,因為大多數太陽的行星的軌道與地球的軌道平面的傾角只有輕微的差異。黃道內的恆星受到occultations的影響,這些事件可以用來估算minor planet的橫截面尺寸,或者檢查恆星是否有一個緊密的伴星。 太陽在每年的3月21日左右的春分點上,定義了測量的起點,其第一度被歷史上稱為"白羊座的第一點"。沿著黃道的第一個30°被名義上指定為白羊座,但由於歲差的影響,它不再位於白羊座星座附近,而是位於雙魚座星座的末端,自公元2世紀以來一直位於該星座內。接下來的30°被名義上指定為金牛座,依此類推,透過黃道十二宮來分割整個黃道的大圓,每個宮佔用黃道的(30°)。黃道宮位於黃道附近的天文星座的邊界從未用來確定天文學上的星座邊界,這些星座一直都是不規則的大小和形狀。 在19世紀中期,測量各個星座內的天文經度的傳統仍然在使用中,但現代天文學現在將天文經度的度數連續從0°到360°進行編號,而不是在每個宮內從0°到30°進行編號。這個座標系統是天文學家用來觀測太陽系物件的主要方式。 黃道作為確定天文測量的手段一直是西方天文學家定義天體位置的主要方法,直到文藝復興時期,當時首選的方法轉向了赤道座標系,該座標系透過right ascension和declination來測量天文位置,而不是使用黃道為基礎的天文經度和celestial latitude定義。 "黃道"這個詞是指zodiacal cloud,這是一群在行星之間運動的塵埃顆粒,以及來自它們散射太陽光的zodiacal light。儘管它的名稱來源於黃道,但黃道光覆蓋了整個夜空,某些方向有增強效果。 == 註釋 == == 相關條目 == * 星座 * 黃道 * 丹達臘黃道帶 * 西洋占星術 * 黃道十二宮(占星術) == 參考資料 == *B. L. van der Waerden, "History of the zodiac", Archiv für Orientforschung 16(1953)216–230. * Emelianov, Vladimir. Nippurskij kalendar' i rannjaja istorija Zodiaka(Nippur Calendar and the Early History of Zodiac). St.-Petersburg, Peterburgskoje vostokovedenje, 1999. * Translated and annotated by G.J. Toomer ; with a foreword by Owen Gingerich. *Powell, Robert, Influence of Babylonian Astronomy on the Subsequent Defining of the Zodiac(2004), PhD thesis. *Tropical v Sidereal debate , The Traditional Astrologer magazine,(Ascella), Issue 14, May 1997, pp. 23–27 * Peters, Christian Heinrich Friedrich and Edward Ball Knobel. Ptolemy's Catalogue of Stars: a revision of the Almagest.(1915). Publishers, Carnegie Institution of Washington. * Gemstones by Astrological Sign. .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Gemondo online jewellery. * Zodiac Horoscope. Zodiac.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Horoscope Online. ==外部連結== *關於黃道十二宮和星座的論文:對計時有益處的獨特珠寶 是的手稿,可以追溯到到1831年,重點阿拉伯語,科普特和敘利亞的日曆。 Z + Category:古代天文學 Category:占星術 Category:天球座標系統 Category:生日 Category:早期科學宇宙學 Category:西方占星術
黃道
黃道是太陽在天球上的視運動軌跡,它是黃道座標系的基準。另外,黃道也指太陽視運動軌跡所在的平面,它和地球繞太陽的軌道共面(看起來像是太陽繞著地球轉) 。太陽的視運動軌跡並不能經常被觀測到,地球自轉產生了日出與日落的變化。 黃道是在一年當中太陽在天球上的視路徑,看起來它在群星之間移動的路徑,明顯的也是行星在每年中所經過的路徑。更明確的說,它是球狀的表面(天球)與黃道平面的交集;以幾何學來描述,它是包含地球環繞太陽執行的平均軌道平面。 西方的黃道(ecliptic)一詞是從蝕(eclipse)發生的地方延伸出來的。 由於地球公轉受到月球和其他行星的攝動,地球公轉軌道並不是嚴格的平面,即在空間產生不規則的連續變化,這種變化包括多項短週期的和一項緩慢的長期運動。短週期運動可以透過一定時期內的平均加以消除,消除了週期運動的軌道平面稱為瞬時平均軌道平面。黃道的嚴格定義是:地月系質心繞太陽公轉的瞬時平均軌道平面與天球相交的大圓。 ==太陽視運動== 前面描述的日地運動較為簡單,實際上,地球還在圍繞地月引力中心運動,這導致太陽的視運動以一個月為週期發生微小的偏移。另外,由於太陽系其他天體的影響,地月二體系統的中心也在進行著複雜運動。因此,黃道實際上是一年中太陽的視運動軌跡 , p. 11。 地球繞太陽執行的週期為一年,因此太陽的視位置在黃道上執行一圈也要花費這麼多時間。一年比365天多一點,每天太陽向東移動的角度略小於1°一天之中,太陽的位置相對恆星發生了微小的變化,因此,地球表面上一點追上太陽所花費的時間要比地球自轉週期23小時56分(恆星日)長一些,大概為24小時(太陽日)。當然,這種計算方法也是簡化的,它假設地球繞太陽執行的速度是恆定不變的。實際上,在一年中地球公轉的速度是變化著的,這導致了太陽在黃道上的移動速度也是變化的。比如,太陽在天球赤道北側執行的時間為185天,而在南側執行的時間僅為180天左右Astronomical Almanac 2010, sec. C。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產生了均時差Explanatory Supplement (1992), sec. 1.233。 == 黃道與赤道 == thumb|upright=1.2|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在天球上的投影即為黃道(圖中黑色),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為天球赤道(圖中綠色),黃道與赤道的兩個交點被稱為晝夜平分點。 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公轉平面並不垂直,因此,黃道面和地球赤道面並不重合,而是有大約23.4°的夾角,通常被稱為黃赤交角Explanatory Supplement (1992), p. 733。把赤道投影到天球上得到天球赤道,天球赤道與黃道的兩個交點被稱為晝夜平分點。一年之中,太陽沿著黃道運動會兩次穿過天赤道。太陽由南向北穿過天赤道的點被稱為春分點或黃道升交點,也被稱為白羊座第一點Astronomical Almanac 2010, p. M2 and M6 ,由北向南穿過的點被稱為秋分點或黃道降交點。 地球自轉軸和赤道在空間中的位置並不是固定的,而是大約以26000年為週期圍繞著黃極運動,這種運動被稱為日月歲差,日月歲差大部分是由日月引力作用在地球赤道的隆起部分造成的。另外,黃道本身在空間中的位置也是變化的,太陽系中其他天體對地球公轉軌道會產生一個比較小的影響,這導致了黃道的進動,被稱為行星歲差。這兩種作用合起來稱為總歲差,導致了晝夜平分點每年變化50角秒左右。Explanatory Supplement (1992), sec. 1.322 and 3.21 由於太陽和月球相對於地球的位置會週期變化,日月引力使得地球自轉軸產生了短週期小幅度的擺動,這被稱為章動 , sec. 2C。由於地球自轉軸的章動,晝夜平分點的位置也會隨之發生週期變化。考慮了實時的歲差和章動得到的赤道和平分點被稱為「真赤道真春分點」,不考慮章動作用得到的赤道和春分點被稱為「平赤道平春分點」Explanatory Supplement (1992), p. 731 and 737。 ==黃赤交角== 黃赤交角這個概念在天文學上被用於描述黃道與地球赤道的夾角,也相當於地球自轉軸與黃道面法線的夾角。黃赤交角現約為23.4°,由於行星歲差的影響,黃赤交角目前每百年減少0.013度(47角秒) , art. 365-367, p. 694-695, at Google books。 透過長期觀測地球和其他行星運動可以得到黃赤交角的角速度。隨著觀測精度的提高和對動力學模型的深入理解,天文學家產生了新的星曆錶。因此,由這些星曆錶衍生出來的天文資料也不一樣,比如黃赤交角。 == 黃道和行星 == 黃道平面的俯檢視與側檢視,包含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大多數繞太陽執行的行星都非常靠近地球所在平面,即黃道。 黃道平面的俯檢視與側檢視,包含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大多數繞太陽執行的行星都非常靠近地球所在平面,即黃道。 太陽系的大多數天體幾乎在同一個平面內圍繞太陽轉動,這可能是因為太陽系來自於一個原行星盤。這個原行星盤也被叫做太陽系的不動面。地球軌道與不動面的夾角比1度大一點,太陽系主要天體的軌道平面與不動面的夾角都在6度以內。因此,從地面上看,太陽系的大多數天體都非常靠近黃道。黃道面由太陽的運動來確定,太陽系不動面由整個太陽系的角動量來確定,本質上它體現了太陽系內所有軌道上的運動和旋轉,這需要獲得所有天體精確的運動資料。因此,一般選擇黃道作為太陽系的參考平面,而不是太陽系不動面。 , sec. 9.1 , sec. 5.3 古人觀察星空,發現天體分作兩類:一類固定在天球上,組成各個星座,形成一幅永恆的天空背景,稱之為恆星;另一類天體在黃道附近執行,不斷穿過黃道上的十二個星座,稱之為行星。這些行星包括七顆(七曜),分別是陰陽——太陽和太陰(月球),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五個肉眼可見的經典行星。太陽在黃道上一年執行一圈,太陰在黃道上一個月執行一圈。 對星空的劃分方法與日、月的執行軌跡密切相關:古巴比倫人注意到,太陽的軌跡把黃道分作十二段,每月一段,每段一個星座組成黃道十二宮。古代中國將日、月相會(也就是朔月的發生)稱為「辰」,一年十二個月就有十二辰,古代又用北斗七星斗柄指向的十二辰方位確定月份,稱為月建;另外月亮繞行一週後回到同一位置的週期是27.33天,因此把星空分作27或28宿,即印度的二十七宿或中國的二十八宿。因為是日、月停留、休息處,所以稱為「次」、「宿」、「舍」《史記索隱》:「二十八舍即二十八宿之所舍也。舍,止也。宿,次也。言日月五星執行,或舍於二十八次之分也。」。。 == 相關條目 == * 黃道座標系:一種天球座標系 * 黃道面 * 黃道光 * 黃道帶 * 白道 * 地球公轉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NASA: "The Path of the Sun, the Ecliptic" * Orbits and the Ecliptic Plane * The Ecliptic: the Sun's Annual Path Category:天球座標系統 Category:太陽系動力學 Category:占星術技術因素
亞西爾·阿拉法特
拉赫曼·阿卜杜勒·拉烏夫·阿拉法特·古德瓦·侯賽尼(,),通稱亞西爾·阿拉法特()或其暱稱(كنية;Kunya) 阿布·阿馬爾(,),巴勒斯坦解放運動領袖,巴勒斯坦領導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主席及巴解組織最大派別法塔赫的領導人,1994年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成立後任主席。他是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的獲得者之一。 阿拉法特是一個具有極大爭議的人物。 巴勒斯坦人普遍將他視為民族烈士,而以色列人則認為他是恐怖分子。但是,一些伊斯蘭主義者和巴解組織左翼分子對他有微言,認為他對以色列政府作出過多的讓步,其政權也有腐敗的問題。 ==生平== 阿拉法特的父親是個商人,共有七個孩子。在開羅大學發現的出生證上表明阿拉法特於1929年8月24日生在於埃及開羅,但根據阿拉法特的個人證件,他是生於1929年8月3日。 阿拉法特小時候大多住在開羅,除喪母初期(5歲—9歲)時住在耶路撒冷。他畢業於開羅大學,專業為土木工程。在1944年,他進入弗阿德一世大學學習,並於1950年畢業。在大學期間,他組織猶太教學生加入討論,並大量閱讀西奧多·赫茨爾等著名猶太復國主義者著作。1946年,他成為了一名阿拉伯民族主義者,並開始收購武器,這些武器將要被偷偷運送至前巴勒斯坦託管地。1950年代,阿拉法特加入埃及軍隊,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時為埃及作戰。建立了活躍的法塔赫組織之後,1969年2月3日,他被選為巴解組織領導人,他主張把猶太人從阿拉伯土地上連根拔起,並於1970年代至1980年代策劃多次恐怖襲擊,巴解組織備受國際譴責,譴責逼使阿拉法特放棄恐怖襲擊手段,改為以和平手段和以色列談判, 1990年,阿拉法特與他曾經的秘書時年27歲的蘇哈·塔維爾(Suha Tawil)結婚。蘇哈原來為基督徒,結婚前改宗伊斯蘭教,成為穆斯林。阿拉法特夫婦1995年生養一個女兒扎赫瓦(Zahwa,意為希望和美麗,從阿拉法特母親之名)。以色列開始攻擊拉馬拉以後,其妻女移居法國巴黎。蘇哈後來加入法國國籍(也有說法是蘇哈本來就有法國籍,因為她的父母都是法國的巴勒斯坦裔銀行家和富商),搬往突尼西亞。雖然一般認為阿拉法特夫婦因意見不合而分居,但阿拉法特仍然供養蘇哈非常奢侈的生活。 ===建立法塔赫組織=== 蘇伊士運河危機後,阿拉法特搬到科威特做工程師。在科威特時,他幫助建立法塔赫組織,以巴勒斯坦獨立為目標。1963年,敘利亞僱傭法塔赫組織做它的第一次軍事行動,計劃在1964年12月炸燬一個以色列的水泵。這個行動雖然失敗,但引起了以色列官方的注意。1967年六日戰爭結束後,以色列開始留心防備各種巴解組織,包括法塔赫。 法塔赫在失去西岸總部之後,搬到了約旦。法塔赫勢力增長飛快,在約旦領土建立了自己的國中國,控制了多處戰略要地,包括扎爾卡(Az Zarq)附近的煉油廠。1970年6月開始與政府公開作戰。並策劃刺殺約旦國王侯賽因·賓·塔拉勒,侯賽因國王因被保鏢推入路邊水溝,並用身體捨命保護,倖免於難。事後,雖然其他伊斯蘭國家盡力調和,同年9月劫機並摧毀三架國際班機之後,約旦國王侯賽因於9月16日宣佈軍令狀,下令驅逐法塔赫。當日阿拉法特成為巴勒斯坦解放軍總司令。約旦內戰開始。 在蘇聯支援下,敘利亞出兵支援巴解組織,派出200多輛坦克入侵約旦。為防止約旦受到前蘇聯支援的敘利亞入侵,約旦向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求助,尼克森遂命令美國第六艦隊由訓練狀態轉換戰鬥狀態,並抵近至地中海東部,距約旦僅50海里處,並向前蘇聯發出核威脅警告。與約旦還處於戰爭狀態的以色列,在美國的要求和約旦的默許下,出動4架幽靈II戰鬥機低空飛越敘利亞坦克編隊示威(但沒有開火)。發現受到以色列空軍威脅,剛在六日戰爭遭到毀滅性打擊的敘利亞軍隊立刻調頭撤退,後表示敘利亞只想調解約旦的衝突,並不打算入侵約旦這樣一個阿拉伯兄弟國家。自此,約旦軍隊得以集中坦克、飛機以及所有重型武器打擊巴解組織,巴解組織力戰不敵。到9月24日,約旦軍隊獲得勝利,逼迫阿拉法特簽訂停火協議。整個衝突中,巴解組織一半以上成員被打死,被黎巴嫩好心接收的殘部,沒有足夠的人手抬傷員,需要黎巴嫩空姐協助抬傷員下飛機。這個月份在約旦歷史上稱為“黑色九月”。 ===黎巴嫩=== 離開約旦之後,阿拉法特把巴解組織搬到黎巴嫩。他的職務繼續提升,1973年成為巴解組織組織政委會首腦。黎巴嫩中央政府懦弱無力情況下,巴解完全自由活動。以色列稱它的領域為“法塔赫區”。 黎巴嫩基督教馬龍派勢力對巴解組織的恐怖主義行為日益不滿,終於被慕尼黑事件引爆。1975年黎巴嫩內戰爆發,促使敘利亞和以色列全面介入黎巴嫩。直到1981年以色列國防部長阿里埃勒·沙龍受黎巴嫩基督教勢力請求率以色列軍隊武裝干涉前,內戰共導致黎巴嫩穆斯林、黎巴嫩基督教民兵、巴解組織共將近40,000名武裝人員傷亡;非武裝人員和平民傷亡則不計其數。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變得滿目瘡痍,黎巴嫩成為最貧窮的阿拉伯國家之一。 當夏隆的部隊包圍貝魯特後,黎巴嫩穆斯林武裝開始轉變態度,配合以軍作戰,提供阿拉法特指揮所的位置和其他重要情報,最終導致巴解組織傷亡慘重,被迫同意撤出黎巴嫩。 ===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 1993年9月13日,《奧斯陸協議》簽訂,允許巴勒斯坦在五年之內獲得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的自治權。以色列總理伊扎克·拉賓,阿拉法特和以色列國外交部長希蒙·佩雷斯因此獲得199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這個協定建立巴勒斯坦自治政府,阿拉法特為第一個首腦。1995年,伊扎克·拉賓被暗殺之後,和平程序停滯。 1996年1月20日,巴勒斯坦大選,阿拉法特以87%投票獲勝。國際觀察員宣佈這個選舉是自由並公平,但是也有人認為大多數反對阿拉法特的組織決定不參加競選,這個競選並非真正的民主選舉。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首腦的名詞是阿拉伯語ra'is(或稱“頭”,在中文中一般譯作“主席”,在英語中有兩種翻譯法。以色列資料一般翻譯為“Chairman”(主席),美國一般同以色列。而巴勒斯坦檔案譯為“President”(總統/主席),聯合國使用這個詞彙)。 ==逝世== thumb|拉姆安拉的阿拉法特陵寢 2004年10月底,阿拉法特健康出現問題,據說10月27日開會時出現嘔吐,並暈倒了10分鐘。起初報告是流感,但此說法存在激烈爭論。之後,巴勒斯坦和突尼西亞醫生進入他的住處進行病因診斷。10月29日,又有約旦和埃及的醫生加入診斷醫療組。有一名醫生認為他患的是血液病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TP),但其他醫生覺得這個診斷並不能解釋他所有的病狀。 這些醫療報告發布之後,以色列政府宣告阿拉法特可以離開住處尋醫。阿拉法特開始不願走,因為以色列政府曾經宣佈他走了之後無法再回巴勒斯坦。以色列政府再次宣佈如果因健康問題離開之後,准許回國。10月29日,阿拉法特飛到法國巴黎治療。11月11日逝世,並被安葬在拉姆安拉的陵墓中。 ==爭議== ===死因爭議=== 2012年7月3日據媒體報道,瑞士一家實驗室的檢驗結果顯示,阿拉法特可能死於高劑量放射性釙中毒。 瑞士Radiophysique研究所在阿拉法特穿過的內衣上發現的釙-210含量足以殺死20人。該研究所主任弗朗索瓦·博查德(Francois Bochod)稱:“我可以證實,我們在沾有阿拉法特體液的衣物上發現了無法解釋的大量釙-210。” 這些衣物是阿拉法特的遺孀交給半島電視臺的,半島電視臺隨後又將它們送到Radiophysique研究所進行檢測。 這一檢測結果重新引發巴勒斯坦人對阿拉法特死因的懷疑,認為他可能死於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的暗殺。 阿拉法特死因調查委員會於2012年7月12日在約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宣佈,根據現有-{zh-hans:材料; zh-hant:資料; zh-cn:材料; zh-tw:資料; zh-hk:資料; zh-sg:材料}-和阿拉法特生前臨床症狀可以推斷他是中毒身亡。阿拉法特死因調查委員會醫學組負責人、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的約旦私人醫生阿卜杜拉·巴希爾當天在新聞釋出會上說,根據法國貝爾西軍醫院提供的醫學報告和阿拉法特生前臨床症狀推斷,其並非死於某種疾病或自然死亡,而是中毒身亡。 2012年11月27日,據媒體報導,巴勒斯坦訊息人士表示,阿拉法特於27日重新入土為安,調查人員已從他的遺體取出樣本,將檢驗是否有毒殺跡象。 巴勒斯坦訊息人士2013年10月24日說瑞士和俄羅斯研究人員關於巴解前領導人阿拉法特的屍檢報告排除了阿拉法特死於放射性物質釙中毒的可能性。11月16日,半島電視臺報導,瑞士驗屍報告,發現其遺體中,驗出高劑量放射性釙。其家屬認為,阿拉法特可能是遭毒死。 ===個人財產爭議=== 阿拉法特是名富豪,但就其財產數量究竟何等龐大尚有爭論。 2002年8月,時任以色列軍事情報局局長Aharon Ze'evi估計阿拉法特個人財產超過13億美金。 2003年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估計他有3億美金,在國家領導人中排名第六位,雜誌社沒有說明資料來源。 ===謀殺美國外交官員=== 美國聯邦調查局正在調查阿拉法特是否在1973年3月1日下令謀殺兩位美國外交官員。那天八個黑色九月恐怖組織分子闖入沙烏地阿拉伯在蘇丹首都喀土穆的大使館,綁架多人,包括美國大使Cleo Noel,臨時代辦George Curtis Moore,和比利時外交官Guy Eid。第二天這三個外交官被殺。美國國家安全部聲稱擁有錄音,證明阿拉法特下令殺害三人,但是至今錄音仍未公佈。阿拉法特的代理人賽義卜·埃雷卡特否認此指控。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唐曙:〈悼念阿拉法特——阿布.阿瑪爾暴風:1929-1965〉 * The Israeli Reference Site on Arafat * The Nobel e-Museum - Biography of Yasser Arafat * Trailer of a documentary with video clips of Arafat's speeches, mostly towards the end of the trailer * ABC News - Arafat Biography * Yasir Arafat: Psychological Profile and Strategic Analysis * Yasser Arafat from the Open Directory Project * Yasser Arafat from Yahoo! * Interview with Israeli Major General Amos Gilad in HaAretz * Interview with Gilad's superior Amos Malka, accusing Gilad of misrepresenting the evidence * Someone Was Going to Kill ,Newsweek Interview of Mahmoud Abbas (June 21 Issue) * Life and times of Yassir Arafat, Profile: Yassir Arafat from Times Online, UK * RIP:Yasser Arafat (1929 - 2004)(張世倫) ==參見== Category: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 Category:巴勒斯坦政治人物 Category:時代年度風雲人物 Category:開羅大學校友 Category: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獲得者 Category: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Category:法塔赫成員 Category:巴勒斯坦億萬富豪
日本都道府縣人口列表
日本都道府縣人口列表是根據日本總務省統計局公佈的國勢調查等資料,按照人口多少順序對日本47個都道府縣進行排序的列表。單位為“人”。 == 國勢調查(2020年版) == 日本於2021年公佈的最新國勢調查結果資料如下。作為比較,下表同時列出了1920年日本第一次國勢調查以及此後每25年一次的調查資料以及2010年的資料。但1945年的人口為當年11月1日實施的人口調查資料。 * 該表根據2020年國勢調查中的各地人口資料按照降序排列,如需瞭解其他年份的排列順序,請點選各個年份旁邊的三角形按鈕。 * 左邊第一列數字為2020年國勢調查中的各地人口排序。 :不足100萬人 : 100-125萬人 : 125-150萬人 : 150-200萬人 : 200-300萬人 : 300-500萬人 : 500-750萬人 : 750-1000萬人 : 1000萬人以上 都道府縣 2020年 2010年 2005年 1995年 1970年 1945年沖繩縣未實施調查。1945年11月1日的各地推測人口為:沖繩縣(全域): 30萬人、鹿兒島縣大島郡: 18萬人、東京都小笠原島: 2人、北海道千島・北方領土: 1萬6400人、樺太(全域): 32萬5000人、合計為82萬1402人。 1920年 總數 126,226,568 128,057,352 127,767,994 125,570,246 104,665,171 71,998,104 55,963,053 1 東京都 14,064,696 13,159,388 12,576,601 11,773,605 11,408,071 3,488,284 3,699,428 2 神奈川縣 9,240,411 9,048,331 8,791,597 8,245,900 5,472,247 1,865,667 1,323,390 3 大阪府 8,842,523 8,865,245 8,817,166 8,797,268 7,620,480 2,800,958 2,587,847 4 愛知縣 7,546,192 7,410,719 7,254,704 6,868,336 5,386,163 2,857,851 2,089,762 5 埼玉縣 7,346,836 7,194,556 7,054,243 6,759,311 3,866,472 2,047,261 1,319,533 6 千葉縣 6,287,034 6,216,289 6,056,462 5,797,782 3,366,624 1,966,862 1,336,155 7 兵庫縣 5,469,184 5,588,133 5,590,601 5,401,877 4,667,928 2,821,892 2,301,799 8 北海道 5,228,885 5,506,419 5,627,737 5,692,321 5,184,287 3,518,389 2,359,183 9 福岡縣 5,138,891 5,071,968 5,049,908 4,933,393 4,027,416 2,746,855 2,188,249 10 靜岡縣 3,635,220 3,765,007 3,792,377 3,737,689 3,089,895 2,220,358 1,550,387 11 茨城縣 2,868,554 2,969,770 2,975,167 2,955,530 2,143,551 1,944,344 1,350,400 12 廣島縣 2,801,388 2,860,750 2,876,642 2,881,748 2,436,135 1,885,471 1,541,905 13 京都府 2,579,921 2,636,092 2,647,660 2,629,592 2,250,087 1,603,796 1,287,147 14 宮城縣 2,303,487 2,348,165 2,360,218 2,328,739 1,819,223 1,462,254 961,768 15 新潟縣 2,202,358 2,374,450 2,431,459 2,488,364 2,360,982 2,389,653 1,776,474 16 長野縣 2,049,683 2,152,449 2,196,114 2,193,984 1,956,917 2,121,050 1,562,722 17 岐阜縣 1,979,781 2,080,773 2,107,226 2,100,315 1,758,954 1,518,649 1,070,407 18 群馬縣 1,940,333 2,008,068 2,024,135 2,003,540 1,658,909 1,546,081 1,052,610 19 栃木縣 1,934,016 2,007,683 2,016,631 1,984,390 1,580,021 1,546,355 1,046,479 20 岡山縣 1,889,607 1,945,276 1,957,264 1,950,750 1,707,026 1,564,626 1,217,698 21 福島縣 1,834,198 2,029,064 2,091,319 2,133,592 1,946,077 1,957,356 1,362,750 22 三重縣 1,771,440 1,854,724 1,866,963 1,841,358 1,543,083 1,394,286 1,069,270 23 熊本縣 1,739,211 1,817,426 1,842,233 1,859,793 1,700,229 1,556,490 1,233,233 24 鹿兒島縣 1,589,206 1,706,242 1,753,179 1,794,224 1,729,150 1,538,466 1,415,582 25 沖繩縣 1,468,410 1,392,818 1,361,594 1,273,440 945,111 - 571,572 26 滋賀縣 1,414,248 1,410,777 1,380,361 1,287,005 889,768 860,911 651,050 27 山口縣 1,342,987 1,451,338 1,492,606 1,555,543 1,511,448 1,356,491 1,041,013 28 愛媛縣 1,335,694 1,431,493 1,467,815 1,506,700 1,418,124 1,361,484 1,046,720 29 奈良縣 1,325,437 1,400,728 1,421,310 1,430,862 930,160 779,685 564,607 30 長崎縣 1,313,103 1,426,779 1,478,632 1,544,934 1,570,245 1,318,589 1,136,182 31 青森縣 1,238,730 1,373,339 1,436,657 1,481,663 1,427,520 1,083,250 756,454 32 巖手縣 1,211,206 1,330,147 1,385,041 1,419,505 1,371,383 1,227,789 845,540 33 石川縣 1,133,294 1,169,788 1,174,026 1,180,068 1,002,420 887,510 747,360 34 大分縣 1,124,597 1,196,529 1,209,571 1,231,306 1,155,566 1,124,513 860,282 35 宮崎縣 1,070,213 1,135,233 1,153,042 1,175,819 1,051,105 913,687 651,097 36 山形縣 1,068,696 1,168,924 1,216,181 1,256,958 1,225,618 1,326,350 968,925 37 富山縣 1,035,612 1,093,247 1,111,729 1,123,125 1,029,695 953,834 724,276 38 秋田縣 960,113 1,085,997 1,145,501 1,213,667 1,241,376 1,211,871 898,537 39 香川縣 951,049 995,842 1,012,400 1,027,006 907,897 863,700 677,852 40 和歌山縣 923,033 1,002,198 1,035,969 1,080,435 1,042,736 936,006 750,411 41 佐賀縣 812,013 849,788 866,369 884,316 838,468 830,431 673,895 42 山梨縣 810,427 863,075 884,515 881,996 762,029 839,057 583,453 43 福井縣 767,433 806,314 821,592 826,996 744,230 724,856 599,155 44 德島縣 719,704 785,491 809,950 832,427 791,111 835,763 670,212 45 高知縣 692,065 764,456 796,292 816,704 786,882 775,578 670,895 46 島根縣 671,602 717,397 742,223 771,441 773,575 860,275 714,712 47 鳥取縣 553,847 588,667 607,012 614,929 568,777 563,220 454,675 * 出處 : 令和2年國勢調査 人口速報集計結果 表II-1 都道府県別人口,人口増減及び人口密度(2010 年~2020 年) *: (參考)在外日本人數 : 1,212,547人(2010年10月1日的外務省調查資料) *: 若比較1995與2010年的人口,可發現此15年間全日本人口僅增加250萬人,而研究各行政區人口可發現,排名在後的行政區,人口逐漸減少,而排名在前的行政區,人口則逐漸增加,可看出人口朝都市集中的趨向,亦或可推測為青年人口往都市集中,老年人口留在當地,逐漸死亡所導致。2010年人口數量排名在後20的行政區中,人口減少最多的是秋田縣(約13萬),接著是長崎縣(約12萬)、山口縣(約10萬),少數人口逆勢增長的例外是沖繩縣,增加約12萬人,以及滋賀縣,增加約12萬人。 == 以往推算人口的統計 == 基本上每年的人口為10月1日十點的人口,但北海道和高知縣的資料為住民基本臺帳記載的9月末人口。北海道和高知縣的資料以特殊字型表示。 === 2008年 === * :與#2007年相比人口增加的都道府縣   都道府縣 人口   總數 1億2793萬1175 1 東京都 1289萬8939 2 神奈川縣 895萬6804 3 大阪府 883萬3777 4 愛知縣 739萬8327 5 埼玉縣 713萬7434 6 千葉縣 614萬7347 7 兵庫縣 559萬6449 8 北海道 556萬9252 9 福岡縣 506萬0711 10 靜岡縣 379萬8258 11 茨城縣 296萬8396 12 廣島縣 287萬0370 13 京都府 263萬5134 14 新潟縣 239萬5139 15 宮城縣 234萬3767   都道府縣 人口 16 長野縣 217萬3492 17 岐阜縣 209萬8131 18 福島縣 205萬5496 19 栃木縣 201萬4650 20 群馬縣 201萬2816 21 岡山縣 194萬8679 22 三重縣 186萬9669 23 熊本縣 182萬2155 24 鹿兒島縣 171萬9832 25 山口縣 146萬4566 26 愛媛縣 144萬4288 27 長崎縣 144萬1451 28 奈良縣 140萬5074 29 滋賀縣 140萬1073 30 青森縣 139萬4806 31 沖繩縣 137萬7708   都道府縣 人口 32 巖手縣 135萬2388 33 大分縣 120萬1715 34 山形縣 118萬9152 35 石川縣 116萬9167 36 宮崎縣 113萬6288 37 秋田縣 110萬9007 38 富山縣 110萬1292 39 和歌山縣 101萬2397 40 香川縣 100萬3004 41 山梨縣 87萬2724 42 佐賀縣 85萬5676 43 福井縣 81萬2479 44 德島縣 79萬4189 45 高知縣 78萬2913 46 島根縣 72萬5202 47 鳥取縣 59萬4915 === 2007年 === * : 與#2006年相比人口増加的都道府縣   都道府縣 人口   總數 1 東京都 1279萬0202 2 神奈川縣 889萬9545 3 大阪府 882萬8402 4 愛知縣 735萬1713 5 埼玉縣 710萬4222 6 千葉縣 610萬8809 7 北海道 560萬2437 8 兵庫縣 559萬4249 9 福岡縣 505萬9071 10 靜岡縣 379萬6808 11 茨城縣 297萬0800 12 廣島縣 287萬3737 13 京都府 263萬8510 14 新潟縣 240萬7430 15 宮城縣 234萬8999   都道府縣 人口 16 長野縣 218萬2190 17 岐阜縣 210萬2259 18 福島縣 206萬8352 19 群馬縣 201萬6027 20 栃木縣 201萬5233 21 岡山縣 195萬2160 22 三重縣 186萬9307 23 熊本縣 182萬8288 24 鹿兒島縣 173萬1639 25 山口縣 147萬3994 26 長崎縣 145萬3740 27 愛媛縣 145萬1973 28 奈良縣 141萬0825 29 青森縣 140萬8589 30 滋賀縣 139萬4809 31 沖繩縣 137萬3754   都道府縣 人口 32 巖手縣 136萬3702 33 大分縣 120萬4772 34 山形縣 119萬8710 35 石川縣 117萬0414 36 宮崎縣 114萬2636 37 秋田縣 112萬1300 38 富山縣 110萬5312 39 和歌山縣 102萬0395 40 香川縣 100萬6329 41 山梨縣 87萬7835 42 佐賀縣 85萬9205 43 福井縣 81萬6198 44 德島縣 79萬9981 45 高知縣 79萬3104 46 島根縣 73萬1652 47 鳥取縣 59萬9830 === 2006年 === * : 與2005年國勢調查相比人口增加的都道府縣(但北海道和高知縣的統計方法略有差異) *日本總人口為都道府縣推算人口的合計數。   都道府縣 人口   總數 1億2778萬8743 1 東京都 1265萬8633 2 神奈川縣 883萬7640 3 大阪府 882萬4678 4 愛知縣 729萬6527 5 埼玉縣 707萬8131 6 千葉縣 607萬7929 7 北海道 563萬2043 8 兵庫縣 559萬2939 9 福岡縣 505萬5777 10 靜岡縣 379萬3153 11 茨城縣 297萬1798 12 廣島縣 287萬5488 13 京都府 264萬4075 14 新潟縣 241萬9889 15 宮城縣 235萬4992   都道府縣 人口 16 長野縣 218萬9094 17 岐阜縣 210萬4361 18 福島縣 208萬0186 19 群馬縣 201萬9297 20 栃木縣 201萬5105 21 岡山縣 195萬4344 22 三重縣 186萬7696 23 熊本縣 183萬5909 24 鹿兒島縣 174萬2965 25 山口縣 148萬3531 26 長崎縣 146萬6512 27 愛媛縣 145萬9988 28 青森縣 142萬3425 29 奈良縣 141萬6323 30 滋賀縣 138萬7110 31 巖手縣 137萬4699   都道府縣 人口 32 沖繩縣 136萬8137 33 山形縣 120萬7513 34 大分縣 120萬6174 35 石川縣 117萬1791 36 宮崎縣 114萬8414 37 秋田縣 113萬4033 38 富山縣 110萬9205 39 和歌山縣 102萬8424 40 香川縣 100萬9328 41 山梨縣 88萬1071 42 佐賀縣 86萬2547 43 福井縣 81萬8975 44 德島縣 80萬4849 45 高知縣 79萬8640 46 島根縣 73萬6882 47 鳥取縣 60萬3987 == 未來推算人口(2040年) == * 2010年國勢調查の結果をもとにした國立社會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による30年後(2040年)の推計 * : 推計の結果が2010年國勢調查の結果と比べると10%以上人口減少している都道府縣 * : 推計の結果が2010年國勢調查の結果と比べると20%以上人口減少している都道府縣 * : 推計の結果が2010年國勢調查の結果と比べると30%以上人口減少している都道府縣   都道府縣 人口   總數 1億0727萬6000 1 東京都 1230萬8000 2 神奈川縣 834萬3000 3 大阪府 745萬4000 4 愛知縣 685萬6000 5 埼玉縣 630萬5000 6 千葉縣 535萬8000 7 兵庫縣 467萬4000 8 福岡縣 437萬9000 9 北海道 419萬0000 10 靜岡縣 303萬5000 11 茨城縣 242萬3000 12 廣島縣 239萬1000 13 京都府 222萬4000 14 宮城縣 197萬3000 15 新潟縣 179萬1000   都道府縣 人口 16 長野縣 166萬8000 17 岐阜縣 166萬0000 18 栃木縣 164萬3000 19 群馬縣 163萬0000 20 岡山縣 161萬1000 21 三重縣 150萬8000 22 福島縣 148萬5000 23 熊本縣 146萬7000 24 沖繩縣 136萬9000 25 鹿兒島縣 131萬4000 26 滋賀縣 130萬9000 27 奈良縣 109萬6000 28 愛媛縣 107萬5000 29 山口縣 107萬0000 30 長崎縣 104萬9000 31 石川縣 97萬4000   都道府縣 人口 32 大分縣 95萬5000 33 巖手縣 93萬8000 34 青森縣 93萬2000 35 宮崎縣 90萬1000 36 富山縣 84萬1000 37 山形縣 83萬6000 38 香川縣 77萬3000 39 和歌山縣 71萬9000 40 秋田縣 70萬0000 41 佐賀縣 68萬0000 42 山梨縣 66萬6000 43 福井縣 63萬3000 44 德島縣 57萬1000 45 高知縣 53萬7000 46 島根縣 52萬1000 47 鳥取縣 44萬1000 == 腳註 == == 關聯條目 == * * * 日本都道府縣面積列表 * 東京一極集中 == 外部連結 == * 総務庁統計局 ** 平成7年國勢調査〜大正9年國勢調査結果 * 明治期と現在の都道府縣別人口一覧 * 超長期 都道府縣人口の推移 (飛鳥時代 - ) * 平成20年10月1日現在推計人口 (總務廳統計局) category:日本都道府縣 Category:日本地理列表 Category:日本人口 Category:人口列表
杭州市
杭州市,簡稱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的地級市、省會、副省級市,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教、金融中心及交通樞紐,國家超大城市,長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杭州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 杭州古稱“餘杭”、“臨安”、“錢塘”、“武林”等;現名“杭州”始見於隋朝,取餘杭縣之“杭”字,改該縣所在的錢唐郡為杭州,此名輾轉沿用至今。據《郡國志》等古籍記載,「杭”之得名則相傳當年大禹在此處停靠過船泊,故其地稱“禹航”,諧音為“餘杭”;清代學者李慈銘則以為“禹航”乃是後人附會,“餘”字與“無錫”之“無”、“勾吳”之“勾”一樣,實為古吳越語中的發語詞,江浙地名中常見。又有-{雲}-“杭”意即渡口,而杭州乃溝通浙東西之交通之所在。 杭州歷史悠久,自新石器時期以來即有人類活動,最早可追溯到距今八千年前的杭州蕭山境內的跨湖橋遺址。杭州餘杭境內具備早期城市形態的良渚遺址為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重要證據。自秦朝設縣治以來,杭州已有2,200多年行政建制歷史,曾先後成為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自古風景秀麗、富庶宜居,“人間天堂”的稱譽流傳已久:南宋文人范成大《吳郡志》即已載有“天上天堂,地下蘇杭”之諺,描述元代中國的《馬可波羅遊記》將杭州贊為“世上最華貴之天城”。杭州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亦是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轄區內文化景觀豐富,其中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是世界文化遺產,此外還有西溪溼地、湘湖等著名景區,其中西湖周邊還有文瀾閣、西冷印社等眾多名勝古蹟,郊縣還有千島湖、天目山等風景區。杭州主辦過2016年G20峰會,2018年世界短道游泳錦標賽和2023年亞洲運動會。市人民政府駐上城區解放東路18號。 == 歷史 == 200px|thumb|left|蕭山跨湖橋遺址出土的獨木舟 === 史前 === 杭州自新石器時期以來即有人類活動:杭州蕭山境內的跨湖橋遺址,據估距今已經有八千年歷史,是浙江省已知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 中心在今杭州的良渚文化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的中國新石器文化之一,分佈在長江下游的太湖地區,其中心在杭州良渚遺址。該遺址於1936年發現、1959年命名。良渚文化同馬家浜文化、馬橋文化一樣,其考古地點分佈於太湖周圍地區。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環等玉器,其中圓盤玉稱作「璧」,柱狀玉稱作「琮」。另外陶器也相當細緻。良渚文化延續上千年後突然消失了,中國社科院考古學家趙志軍猜想這是過度依賴單一糧食作物稻穀造成的。 2007年11月,杭州市政府與浙江省文物局釋出了良渚古城遺址發現的重大訊息。良渚古城遺址總面積約290多萬平米,是目前所發現的中國同時期規模最大、建築水平最高的古城遺址,堪稱「中華第一城」。良渚文明有力質疑了中華文明起源自中原的學說,並以實物驗證了中文古籍記載的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杭州目前有良渚博物院專門展出良渚文化的有關文物、資料,此“良渚博物院”是原1994年開放的良渚博物館遷址擴建更名而成。 === 秦至五代 === 公元前222年,秦滅楚國之後,初次置錢唐縣、餘杭縣,同屬會稽郡。西漢時屬於會稽郡管轄,郡治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主要管轄長江以南的浙江、福建等省。後來,會稽郡北部平原區人口增多,逐步改造自然,東漢時候分會稽郡北部以“吳郡”的名號分離出去獨立設郡。 南朝年間,先後置臨江郡、錢唐郡。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隋滅陳國,首度改稱杭州,開建城垣,是為杭州得名之始。此後,隋煬帝開鑿自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至杭州的江南運河,長800餘里。杭州逐步成為水陸交通的要衝,具備了成為大都市的條件。唐朝時為避諱,改錢唐為錢塘。杭州刺史李泌和詩人白居易在城中鑿井築堤,疏浚西湖,使生活環境得到了改善,杭州人口迅速增加,逐漸成為東南名郡。 923年,錢鏐建立吳越國,定都杭州,杭州首次成為一個政權的首都。吳越國尊崇佛教,“保境安民”,杭州也成為全浙江及周邊地區的政治、經濟的中心。杭州的著名佛塔(保俶塔、雷峰塔、白塔等)大多建立於這一時期。同時杭州也留有紀念錢鏐的錢王祠,現位於西湖十景之一柳浪聞鶯附近,西湖博物館旁。 === 宋代 === 北宋至道三年(997年),置兩浙路,杭州為路治所。蘇軾等人大興水利,疏浚西湖,使杭州更加繁榮,西湖更為秀美,宋仁宗贊為“地有湖山美,東南第一州”的美譽。柳永在《望海潮》“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也是指杭州。北宋時期的杭州在科技方面也有長足發展。慶曆年間,杭州人畢昇發明膠泥活字印刷術,《夢溪筆談》的作者、當時的科技先驅沈括也為杭州人。 thumb|left|200px|南宋時期杭州城圖 南宋是古代杭州發展的鼎盛階段。金兵南下,宋高宗南渡後於建炎三年(1129年)升杭州為臨安府《宋史·本紀·高宗二》 :「辛卯,升杭州為臨安府。」,被稱為「行在」。紹興八年(1138年)起,杭州成為宋朝實際意義上的首都《宋史·本紀·高宗六》 :「是歲,始定都於杭。」。杭州是南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北方大批人口南遷入杭,使杭州成為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George Modelski, World Cities: –3000 to 2000, Washington DC: FAROS 2000, 2003. ISBN 978-0-9676230-1-6. 參見。。據鹹淳《臨安志》記載,其時臨安府人口已達124萬多人。北方移民中的文人學士和能工巧匠,促進了杭州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其中,絲綢、造紙、印刷、陶瓷、造船業尤為發達。 === 元明清 === 1276年,蒙元佔領杭州後,杭州基本保持原貌,但是南宋皇城於第二年被民間火災殃及而被焚毀。臨安府改名杭州路,是江浙等處行中書省的治所,杭州成為省治即始於此。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來到杭州,曾稱之為“世界上最美麗華貴”的“天城”。元末,張士誠舉兵攻佔杭州,改築城牆,新開運河,奠定了此後數百年杭州城區的輪廓。1366年,朱元璋攻陷杭州。 明代,改杭州路為杭州府,為浙江行中書省和浙江布政使司的治所。清代,仍稱杭州府,為浙江行省省會。1645年清軍征服杭州城後,圈佔了城西自錢塘門至湧金門的民宅作為營地。強迫原有居民遷往城外《康熙仁和縣誌》。1650年修建一座城中之城的八旗駐防城:杭州駐防城,俗稱“旗下營”,將旗人與漢人市民隔離開來《杭州八旗駐防營志略》第一卷第一頁,第十五卷十七至十八頁。駐防城周長4.9公里(9華里餘),城內面積7000餘畝,佔杭州城總面積的13%。西南部有杭州將軍的衙署。開闢有5座城門,其中南面的延齡門和東南的迎紫門緊鄰商業區,東城牆緊鄰縱貫杭州城的南北主幹道。駐防旗人享有諸多特權。 1860年代,杭州成為太平天國與清軍反覆爭奪的戰略要地,城市也受到了極大破壞,收藏四庫全書的“文瀾閣”也曾毀於戰火。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杭州被闢為通商口岸,次年,在拱宸橋地區設立通商場和杭州日租界,面積均約為48公頃,日租界在北,通商場在南,二者以壕溝間隔。1907年,杭州建成從城南錢塘江邊的閘口,沿東城牆向北至拱宸橋的江墅鐵路。1909年又從艮山門站轉道開通了通往上海的滬杭鐵路,不久又改線將車站移入城牆內,是為城站。1911年11月5日,新軍起義,俘虜浙江巡撫增韞,,隨後包圍了滿人的杭州駐防城,結束了杭州的帝制時代。 明清時期,杭州手工業發展迅速。除絲綢外,還出現了張小泉剪刀、王星記扇子、孔鳳春化妝品、胡慶餘堂丸藥、毛源昌眼鏡、邵芝巖筆莊等名特產品,以上老字號現今均還在經營。另外,創辦書院之風盛行,曾出現崇文書院、敷文書院、紫陽書院、詁經精舍和求是書院(浙江大學前身)等著名書院。明代正德年間,杭州知府楊孟瑛疏浚西湖,恢復舊貌。清代康熙、乾隆多次巡遊杭州,對西湖也十分關注,康熙帝還為西湖十景題字立碑。 === 民國時期 === 中華民國成立後,以原錢塘、仁和縣(即原杭州府府城內的兩個附郭縣)地置杭縣,為浙江省省會。1913年,滿人的杭州駐防城被沒收充公並拆除,隨後開闢縱橫交錯的近代馬路,稱為“新市場”。其中南北走向的延齡路(今延安路)與東西走向的迎紫路(今解放路西段)迅速發展成為近代杭州新興的商業中心。此後,杭州一度為軍閥混戰之地。1927年,設立杭州市。1937年,杭州建成首座由中國人設計建造的現代化橋樑——錢塘江大橋。後為阻日軍入侵,竣工不久的大橋由設計者茅以升親自指導炸燬。1937年12月24日,日軍佔領杭州,淪陷期間原8個區改為7個區。抗日戰爭期間,發生在現杭州地級市境內的主要戰役為1942年5月至9月的浙贛戰役。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渡江戰役後中共一方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49年5月近逼杭州城。解放軍浙東遊擊縱隊金蕭支隊在4月30日至5月6日,相繼攻佔杭州城周圍的分水、新登、桐廬、臨安等縣城。5月2日,解放軍第21軍軍部抵達餘杭縣城,決定第61師攻佔市區,第62師穿插錢塘江大橋,第63師攻佔蕭山。次日,第21軍順利攻佔杭州城,隨後結束郎廣戰役的第23軍亦在同日進入杭州城。 === 共和國時期 ===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杭州進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按當年價格計算,下同)僅2.55億元,人均不到90元;全市工業總產值1.41億元。1950年代到1970年代的“大躍進”、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十年文革,給杭州各項建設事業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和損失。1978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28.4億元,僅比1957年增長2.14倍。不過在“大躍進”期間新建、擴建的一些工業企業,經過整頓和改造,大多都得到提高和壯大,形成半山的鋼鐵機械工業、拱宸橋的輕紡工業、古蕩留下的電子儀表工業、望江門外的食品工業、蕭山龍山的化學工業等工業區。文革期間,杭州市發生過奪權與造反派之間的武鬥,例如1975年杭州事件。 1978年改革開放後,杭州與全國各地一樣開始迅速地發展起來,大量直接引進外資,興辦合資、合作和獨資企業。從1978到1985年,杭州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遞增15.2%,大大高於前29年平均每年遞增7.2%的幅度;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18.7%。 1982年,杭州成為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94年,成為副省級城市。2001年,為“構築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的構想,近郊的縣級市蕭山和餘杭併入杭州,成為市轄區,杭州的面積和人口因此大幅增加。2005年,成為華東地區區域中心城市。2017年,杭州GDP達到12556億元,總量繼續位居全國第10位,省會城市第四位(僅次於廣州、成都、武漢),人均達到13.27萬元。杭州如今是人文古蹟薈萃的名城,連續九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首位。然而,杭州近年來面臨諸如房價過高、車輛過多、交通擁堵現象嚴重、大氣環境汙染增多等不少問題和“城市病”的困饒,深刻影響著杭州人的生活質量,降低了杭州的聲譽。 2015年9月16日,在阿什哈巴德召開的亞奧理事會第34屆代表大會上,杭州代表中國成功申辦取得2022年第19屆亞洲運動會舉辦權,杭州因此成為繼北京和廣州之後,第三個獲得亞運會舉辦權的中國城市。2016年9月,G20領導人峰會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舉行,這是中國首次舉辦G20峰會,會議透過了《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公報》,為實現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達成多項“杭州共識”。杭州市政府也藉此機會大力改善了城市面貌,以提升杭州的國際化水平。原定在2022年杭州舉行的第19屆亞洲運動會,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而延至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舉行。 == 地理 == 杭州市位於浙江省北部,東臨杭州灣,省內最大河流錢塘江從西南向東北方向流經全市大部分地區。按順時針方向,依次與紹興、金華、衢州、黃山(安徽)、宣城(安徽)、湖州、嘉興等地級市相鄰。土地總面積16,85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8,289平方公里。市域的四至分別為:北緯29°11′至30°34′;東經118°20′至120°37′。 杭州地處長江三角洲南沿和錢塘江流域下游,地形複雜多樣。杭州市西部、中部和南部屬浙西丘陵區,主幹山脈有天目山、白際山、昱嶺、千里崗和龍門山等,其中有多座海拔超過1500米的山峰,其中全市最高點在白際山的清涼峰(1787米)。東部屬浙北平原(組成杭嘉湖平原和寧紹平原),地勢低平,海拔僅3~6米,河網和湖泊密佈,較大河流有錢塘江、東苕溪和京杭大運河,主要的水體包括西湖,淳安縣新安江水庫(“千島湖”)和臨安區青山湖水庫等,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徵。全市土地面積中,山地丘陵佔65.6%,平原佔26.4%,各類水體共佔8%,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 === 氣候 === 杭州市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柯本氣候分類Cfa)。四季分明,春秋較短,冬夏較長,其中夏季最長,是最短的秋季時長的兩倍以上。杭州春季回暖始於驚蟄前後,且仍多冷空氣,冷暖轉換迅速;夏初有悶熱高溼的梅雨,梅雨時長和梅雨量年際差異較大,平均始於6月中旬終於7月中旬;而後是晴熱少雨的盛夏伏旱,也是颱風影響的集中期,颱風的影響個數與程度同有較大年際差異。霜降前後起至來年春季多受冬季風影響;秋季降水最少,多“秋高氣爽”的天氣;冬季以晴冷為主,有時有寒潮侵襲,降雪呈逐年減少的趨勢,常年平均初雪日12月27日,雪日9.4天,年平均最大雪深6cm,歷史積雪紀錄為2008年雪災時創下的31cm。 杭州常年(1991—2020)季節情況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換季日期 3月9日 5月16日 10月3日 12月2日 平均時長 68天 140天 60天 97天 杭州年平均氣溫17.5℃,且呈變暖趨勢,21世紀以來均在17℃以上,2021年與2023年均高達18.8℃。年平均降水量1483.3毫米,年均雨日146.9天(全年約40%日子有降水);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的汛期,每年浮動較大,最多年為最少年的2.5倍。梅雨時節及颱風影響時最可能有暴雨(24小時降水≥50mm)出現,極端降水頻率呈逐年增加趨勢,日降水量最大紀錄為246.4mm(2013年10月7日為颱風“菲特”所創造)。年均日照時數1644.8小時,年較差同樣較大,太陽能資源不穩定。 杭州夏季炎熱,高溫(≥35℃)事件發生頻率較高,且呈逐漸增加的趨勢,與福州、重慶一起被中國氣象頻道及民間稱作新“三大火爐”。常年市區年均高溫天數33天,21世紀前未測得40℃以上的極端高溫,2003年首次出現以來(截至2023年)已共發生了36天。在2013年中國南方夏季高溫熱浪中,杭州成為高溫重災區,出現了14天最高氣溫超過40°C;2022年夏,遭遇了更嚴重的熱浪,創下了連續高溫35天,全年高溫59天,極端高溫41.8℃等的多項歷史紀錄。 此外,考慮整個杭州市域,西北有天目山區,東北為錢塘江入海口受杭州灣洋麵影響,整個杭州市域氣候有垂直地帶性差異和地區性差異。即使在中心城區內,受西湖、西湖群山、半山等影響,仍有明顯的地域小氣候存在。 === 自然資源 === 杭州市自然資源和天然能源較豐富,其中水力資源首推新安江水庫。該水庫又稱“千島湖”,建成於1959年9月,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最大的水庫,庫區面積570多平方公里,有大小島嶼1000餘個。該水庫下游的新安江水電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建成的第一座大型水電站。 杭州的紅壤和水稻土適宜茶葉和水稻、油菜、棉麻、蔬菜等作物生長。臨安區天目山以其種類繁多的動植物品種被列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礦產主要有鐵、鉬、銅、螢石、白雲岩、石灰岩、膨潤土等,另外,臨安昌化鎮特產的雞血石,是中國用於圖章用石的四大名石之一(其餘三種為:壽山石、青田石、巴林石)。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杭州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杭州市委員會 杭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杭州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劉捷 李火林 姚高員 馬衛光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江蘇省丹陽市 浙江省台州市 浙江省慈溪市 浙江省紹興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1年12月 2021年2月 2022年11月 2022年1月 === 行政區劃 === 杭州市是一個副省級城市,下轄10個市轄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市轄區: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蕭山區、餘杭區、臨平區、錢塘區、富陽區、臨安區 *縣級市:建德市 *縣:桐廬縣、淳安縣 2021年4月9日前,杭州主城區主要指杭州市下轄區的上城區、下城區、江乾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六個區,六區在2001年以前屬於杭州城區,其中除去錢塘江以南的濱江區的江北五區部分是傳統上的杭州市區範圍。2001年以後由縣級市改設為市轄區的蕭山區、餘杭區、臨安區、富陽區則正逐漸與主城區融合,在交通、就業、社會保障等方面接入主城區。以現在的規劃來看,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和濱江區為杭州市核心區。濱江區從原縣級蕭山市分出,本地居民多講蕭山話,與杭州市區的杭州話不同;但近年來,隨著大量城區和外地居民的遷入和入住,方言逐漸呈現多樣化趨勢。2021年4月9日,經國務院批覆,杭州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形成目前的區劃格局。 此外,西湖風景名勝區雖不單獨列入行政區劃,但在所轄區域以管委會的名義擁有縣級社會行政管理職能;而濱江區與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錢塘區與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西湖區與杭州之江國家旅遊度假區均實行兩個牌子、一套領導。 杭州市行政區劃圖 杭州市行政區劃圖 杭州市行政區劃圖 杭州市行政區劃圖 杭州市行政區劃圖 杭州市行政區劃圖 杭州市行政區劃圖 杭州市行政區劃圖 杭州市行政區劃圖 杭州市行政區劃圖 杭州市行政區劃圖 杭州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建制時間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末)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建制時間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末)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其中:民族鄉 330100 杭州市 1949年 16,853.57 11,936,010 上城區 310000 93 75 23 1 330102 上城區 2021年4月 119.68 1,323,467 望江街道 310000 14 330105 拱墅區 2021年4月 98.58 1,120,985 拱宸橋街道 310000 18 330106 西湖區 1977年10月 309.41 1,112,992 靈隱街道 310000 10 2 330108 濱江區 1996年12月 72.22 503,859 西興街道 310000 3 330109 蕭山區 2001年3月 1,029.32 2,011,699 北幹街道 311200 10 12 330110 餘杭區 2021年4月 942.38 1,226,673 倉前街道 311100 7 5 330111 富陽區 2015年2月 1,821.03 832,017 富春街道 311400 5 13 6 330112 臨安區 2017年9月 3,118.77 634,555 錦城街道 311300 5 13 330113 臨平區 2021年4月 286.03 1,175,841 臨平街道 311100 7 1 330114 錢塘區 2021年4月 494.89 769,150 河莊街道 310000 7 330122 桐廬縣 1949年 1,829.59 453,106 城南街道 311500 4 6 4 1 330127 淳安縣 1949年 4,417.48 328,957 千島湖鎮 311700 11 12 330182 建德市 1992年4月 2,314.19 442,709 新安江街道 311600 3 12 1 == 經濟 == === 1978年前 === 隋大運河江南運河的通航,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當時杭州“川澤沃衍,有海陸之饒,珍異所聚,故商賈並輳”《隋書·地理志》。唐以後,杭嘉湖地區成為全國主要糧食產地,杭州所產的緋綾、白編綾等,透過絲綢之路遠銷中亞。當時杭州的官府財政收入佔全國總收入的二十四分之一。五代十國是時中原戰亂紛起,唯獨杭州在“保境安民”的吳越國錢氏政權下安定富足,逐漸發展為全國的大都會。其經濟支柱是農業、絲織業和商業。官府開辦官營織造作坊,進貢中原的絲織品以數萬匹計。另外,杭州與鄰近的南方各國以及海外的新羅、百濟、日本、印度等國都有頻繁的海上商貿往來。 自北宋時期,杭州經濟平穩發展。1138年,宋室南遷,對杭州的經營建設近150年,使杭州一躍成為全國第一大都會,在當時的世界上僅僅有三個可以影響世界經濟的城市,其中杭州為首,另外兩個城市是河南省的開封和義大利的威尼斯。絲織業更是進一步發展,官營作坊和民間工場並存,織染技術、生產工具和蠶絲材料都達到當時全國最高水平。南宋官窯生產的青瓷製作精美,對後世的陶瓷業產生了很大影響。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馬關條約》將杭州闢為通商口岸,進出口貿易日趨活躍。清朝杭州絲綢產量位居全國前列,與江寧、蘇州並稱「江南三織造」,鼎盛時年產量達6559匹(乾隆十六年)。清末杭州金融業快速發展,胡雪巖的阜康錢莊、浙江興業銀行和中國最早的省銀行—浙江銀行是其代表。 民國以後,滬杭鐵路和杭江鐵路通車,杭州成為華東商品的集散中轉地。當時杭州工業以絲綢業為主導。1929年的西湖博覽會一時刺激了經濟發展。在進出口貿易方面,杭州主要依託上海。這一時期,銀行業發展較快,杭州成為全省金融中心。抗日戰爭和國共內戰時期,杭州經濟再次陷入了低谷《杭州市志》第三卷經濟綜述篇1-6頁 1999年4月出版 中華書局。1949年後杭州經濟逐漸復甦,各行各業基本被國有化,也建立了一批工業企業如杭鋼、杭氧、杭州電視機廠、杭州腳踏車廠等,形成了半山地區的重工業區、城東食品工業區、拱宸橋的輕紡工業區等《杭州市志》第三卷工業篇概述 第69頁 1999年4月出版 中華書局。 === 當代經濟(1978年以後) === 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杭州輕工業逐漸佔主要地位,其中名牌產品包括絲綢、青春寶牌保健品、西湖電視機、華日冰箱等。1982年杭州確定為全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後,第三產業尤其是旅遊業發展較快三大產業構成中,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從1978年的18.1%上升至1985年的24.8%。引自《杭州市志》第三卷第32頁 中華書局1999年版。 進入1990年代,杭州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目前經濟總量在省會城市中僅次於廣州、武漢、成都,居全國第四位,民營經濟佔全市GDP比重在70%左右。2007年5月25日,包括杭州、湖州、嘉興、紹興四城市在內的杭州都市經濟圈市長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在杭州召開,標誌著四城市聯手打造杭州都市經濟圈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2016年GDP11050.49億元,增長9.5%,居全國第10位,全市人均GDP為121394元,三大產業比重分別為2.8:36.0:61.2。根據世界銀行劃分貧富程度標準,杭州已達到“富裕國家”水平。由於杭州商貿型企業居多,因此在人均收入上保持較強競爭力。杭州無論城區還是遠郊,投資環境優良,幾乎每個區縣都有實力很強的自主企業,連續多年獲得福布斯雜誌中國最佳商業城市稱號。2015年3月,杭州成為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這是中國唯一的跨境電商試驗區,試驗區由下城園區、下沙園區、空港園區、臨安園區和江干園區組成。據胡潤報告2016年資料,浙江誕生了72位億萬富翁(過億美元),其中杭州誕生了32位億萬富翁,億萬富翁的人數在全球各城市中排名第九位。 杭州目前有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餘杭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富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四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兩個國家高新區——1991年成立的杭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2015年4月升級成立的杭州臨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中成立於1993年4月的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2011年工業銷售產值超過1500億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8億元,它不僅是浙江省綜合實力最強的開發區,其投資環境與綜合評價也連續三年位列全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強之列。 位於江乾區的錢江新城是杭州市正在建設的中央商務區,該地雲集了許多摩天大樓,高層寫字樓、星級酒店、高檔商場、酒店式公寓鱗次櫛比,其中主要的地標建築包括市民中心(杭州市政府新的辦公和會議中心)、杭州圖書館、杭州大劇院、杭州國際會議中心、浙江財富金融中心、錢江國際時代廣場、杭州來福士中心等。錢江新城核心區是華東地區僅次於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商務中心區。新城核心區於2008年10月正式向市民全面開放。位於錢塘江東南岸的錢江世紀城是正在建設中的杭州另一箇中央商務區和新城區,與錢江新城隔江相望。 2019年杭州國內生產總值地區構成 區劃名稱 國內生產總值(億元) 佔比(%) 杭州市 11,050.49 100.00 杭州市區 10,102.00 91.41 建德市 345.26 3.12 桐廬縣 370.38 3.35 淳安縣 232.85 2.11 === 著名企業 === 吉利汽車是中國主要的民營國產汽車生產企業之一,也是中國汽車行業十強企業,擁有位於中國的五個汽車生產基地(另四個城市按汽車產量分別為廣州、上海、重慶、長春),主要車型有吉利(GEELY)、華普(MAPLE)、全球鷹(GLEAGLE)、帝豪(EMGRAND)、上海英倫(shanghai englon);主要出口國分佈於東歐、中東、非洲、東南亞、中美洲各地,位居中國國產轎車出口前列。 萬向集團創立於1969年,主要從事汽車零部件製造,擁有萬向節、軸承、等速驅動軸、傳動軸、制動器、減震器、滾動體、橡膠密封件8大系列,以及懸架、制動2大系統產品,公司位居中國汽車零部件業第一位,另外也從事房地產、旅遊、農產品等行業。杭鋼集團最初是1957年4月在半山腳下成立的杭州鋼鐵廠,目前已成為一家以鋼鐵為主業,房地產、貿易流通、環境保護、酒店餐飲、高等職業教育、科研設計等多元化發展的大型企業集團,是浙江省的主要鋼鐵生產基地。 娃哈哈於1987年由宗慶後創辦,是中國知名的食品飲料生產企業。農夫山泉是中國著名的飲用水、飲料生產企業。 阿里巴巴公司由馬雲創立於1999年,為中國主要的經營網際網路業務的大公司,業務包括B2B貿易、網上零售、購物搜尋引擎、第三方支付和雲端計算服務。集團子公司包括淘寶網、天貓、一淘網、阿里雲端計算、支付寶、阿里巴巴B2B、餓了嗎、菜鳥網路、口碑網、淘票票、閒魚、盒馬鮮生、哈囉出行、優酷、點淘、淘特等,服務於來自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共有3萬多名員工。 萬事利集團創立於1975年,是一家以絲綢文化創意為主的企業集團,是中國頂尖的絲綢企業。綠城中國是中國大型的民營房地產開發商之一,其房地產專案遍及浙江以及全國主要城市。民生藥業和青春寶集團是生產醫藥和保健品的大型企業。傳化集團是一家多元化產業集團,主要產業包括化工、物流、農業和投資,是“中國企業500強”企業。 == 社會 == === 人口 === 杭州市各區(縣、市)人口資料 區劃名稱 常住人口(2020年七普) 常住人口(2020年七普) 2017年末人口資料 2017年末人口資料 2017年末人口資料 區劃名稱 總計 (萬人) 比重 (%) 人口密度 (人/km²) 戶籍人口 (萬人) 農村人口 (萬人) 杭州市 1193.6 100 570 753.9 488.22 市轄區 1071.1 89.73 1030 615.2 378.45 上城區 132.3 11.09 19333 32.0 拱墅區 112.1 9.39 6386 36.2 西湖區 108.9 9.13 3270 71.3 16.65 (景區) 2.3 0.34 2.0 0.57 濱江區 50.4 4.22 4808 24.3 10.63 蕭山區 201.2 16.85 1243 129.6 127.98 餘杭區 122.7 10.28 1208 104.0 112.21 臨平區 117.6 9.85 錢塘區 76.9 6.44 富陽區 83.2 6.97 409 67.7 56.88 臨安區 63.5 5.32 189 53.5 47.07 桐廬縣 45.3 3.80 241 41.5 33.95 淳安縣 32.9 2.76 79 46.1 35.5 建德市 44.3 3.71 188 51.1 40.32 2020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93.6萬人,其中市轄區常住人口1071.1萬人。2018年全市戶籍人口774.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15.0萬人。市轄區戶籍人口635.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69.3萬人。以杭州為中心的杭州都市圈,人口已經達到2110.2萬。人口出生率為12.4‰,自然增長率為6.3‰。縣市人口資料參見各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2018年統計公報進入21世紀以來,杭州市老齡化程序加快,老年人撫養係數增大。在2007年末常住人口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84.99萬人,佔常住人口10.81%。由於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老年人口增加,2007年老年人的撫養係數達14.19。 另一方面,杭州的人口素質在全國處於較高水平,根據2009年國家民政部統計顯示,杭州市擁有大學及以上學歷的人口比例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在直轄市以及省會里面位居第十七位。2010年,全市受大專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18.88%;受高中教育程度人口占17.73%。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為3.73%。 杭州市統計局釋出《2022年杭州市人口主要資料公報》,2022年末,杭州市常住人口為1237.6萬人,比去年增加17.2萬人,常住人口數量持續增加。 ;主要姓氏 杭州一度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此後歷經戰亂變遷,人口流動頻繁,因此非常典型的大姓並不多。但有幾個大姓在杭州繁衍不息,如始自五代吳越國王錢鏐的錢姓和南宋岳飛後裔的嶽姓。此外,如清吟巷王家、元寶街胡家、橫河橋許家、以及頭髮巷丁家等等,都曾為杭州的大姓。現代杭州的姓氏排名的前十名如下: 杭州人的十大姓氏(粗體為未進入全國十大姓氏的地方大姓)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姓氏 王 陳 張 徐 李 沈 周 吳 朱 方 人數 391,154 375,996 256,413 247,747 204,774 202,358 179,404 172,007 156,949 136,261 比例(%) 5.95 5.73 3.87 3.80 3.12 3.09 2.73 2.61 2.40 2.10 全國前十大 王 李 張 劉 陳 楊 黃 趙 吳 周 上海前十大 張 王 陳 李 朱 徐 周 沈 吳 陸 === 方言 === ==== 吳語太湖片 ==== ===== 杭州小片 ===== 杭州話,即吳語杭州方言,屬於吳語太湖片杭州小片,主要分佈在錢塘江以北的杭州舊市區,不包括蕭山、餘杭等新的市區,杭州話使用人口約120萬,是杭州地區方言的重要部分。 杭州話是吳語與北方方言長期融合演變的產物,是一種帶有官話色彩的吳語方言。南宋年間,開封及周邊地區的北方軍民隨宋室大舉南遷,定居臨安。此後,清朝的八旗兵在杭州駐紮,時間長達200年以上。由於北方移民急劇增加,導致占人口優勢的吳語與佔政治優勢的北方官話進行融合,這一特徵在杭州城區內尤其突出,杭州因此成為吳語區中獨特的語言孤島。受到市區人口結構和轄區範圍變遷的影響,杭州話有與周邊吳語趨同的傾向。 ===== 臨紹小片、苕溪小片 ===== 杭州市使用的其它吳語太湖片方言包括蕭山、臨安使用的臨紹小片,餘杭、下沙等地使用的苕溪小片等,均屬於北部吳語,可以大致互通。 ==== 其他方言 ==== 除吳語太湖片外,杭州市範圍內還存有吳語的宣州片、金衢片以及非吳語的徽語嚴州片和閩語泉漳片的使用。吳語宣城片使用地區主要在舊昌化縣、今臨安區西部,金衢片則在建德、淳安南部靠近金華、衢州的零星鄉鎮。 現杭州轄下的建德、淳安舊屬嚴州府清·張廷玉等,《明史》(卷44):“嚴州府元建德路,屬江浙行省。太祖戊戌年三月為建安府,尋曰建德府。壬寅年二月改曰嚴州府。領縣六。東北距布政司二百七十里。”,通行徽語嚴州片。嚴州片受到吳語金衢片影響,內部差異較大。建德話的白讀系統與蘭溪話接近,嚴州片是否屬於徽語存在爭議,且建德方言與淳安方言互通有一定困難。2012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未將建德大部標為徽語區,亦未標為吳語區。 杭州市留下街道屏峰村存有一閩南語方言島,由浙江平陽的泉州移民二度移民產生。當地閩南語語音語法與泉州話相似,但受到吳語影響有一定吳語特色,因為隔絕於閩南語通行區外已經產生差異,現今面臨瀕危境地。 === 教育 === 建於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的萬松書院是中國古代著名書院之一,它是明清時期杭城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浙江文人彙集之地。而杭州知府林啟建立於1897年、今浙江大學前身的求是書院則是中國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學制最早創辦的幾所新式高等學校之一。 2011年末,杭州共有409所小學,246所初中,71所普通高中。全市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9.9%,學前三年幼兒園入園率達98.5%。至今共接納進城務工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入學20.91萬名。杭州第二中學、杭州學軍中學、杭州高階中學、杭州第十四中學、杭州第四中學、杭州外國語學校、浙江大學附屬中學、杭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杭州長河高階中學、浙江省淳安中學等是省一級重點中學。有各類職業教育集團13個,中職學校59所,在校生10.52萬。 目前位於杭州的高等院校共有38所,在校學生44.67萬人,其中研究生4.18萬。浙江大學與中國美術學院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其中浙江大學為教育部直屬高校,九校聯盟成員之一,是浙江省唯一一所進入985工程與211工程的中國科研型綜合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美術類大學,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直屬,後改為教育部、文化部與浙江省三方共建,在教育部第四輪本科教學評估中,兩大主體學科美術學和設計學均被評定為A+,分列全國第一。主要省屬高校還有浙江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中國計量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農林大學、浙江傳媒學院、浙江科技學院等。市屬高校包括杭州師範大學、浙大城市學院、杭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和杭州廣播電視大學。位於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下沙高教園區於2001年建立,共有15所本、專科院校入駐,是杭州最大的大學城。另有濱江高教園區(6所學校)、小和山高教園區(4所學校)和蕭山高教園(5所學校)。 2015年由施一公等人發起建立的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設有理學、前沿技術、基礎醫學和生物學等幾大研究所,以開展科學研究和博士生培養為主要目標。據此成立的西湖大學是中國的一所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援的非營利性的新型研究型大學,擁有云棲和雲谷兩個校區。 === 體育 === 2000年完成建設的黃龍體育中心是目前浙江省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體育場館,有主體育場、體育館、田徑場和游泳館等設施,其中黃龍體育場設座位5萬多個,是中甲球隊浙江綠城的主場,也是2007年女子世界盃足球賽的舉辦場地之一,CBA承擔了小組賽階段比賽及巴西隊與美國隊的半決賽,此外黃龍體育場和黃龍體育館每年都會舉行許多場文娛演出活動。位於市體育場路210號的杭州體育館始建於1966年,是CBA球隊浙江廣廈猛獅的主場,館內設有5036個座位。建設中的杭州奧體博覽城位於錢江南岸的錢江世紀城,有主體育場、體育游泳館、網球中心、綜合訓練館等體育設施,是2022年亞運會的主要舉辦地。其他體育場館還包括西湖體育館、西湖游泳館以及許多高校體育場館。 杭州馬拉松起源於1987年舉辦的第一屆中日友好西湖馬拉松比賽,它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三個馬拉松之一,在每年11月的首個週日舉行,包括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短程馬拉松、小馬拉松、家庭跑和情侶跑,是每年參與人數最多的杭州運動賽事。2006年首次舉辦的橫渡錢塘江活動由杭州市體育局、市體育總會主辦,市水上救生協會承辦,每年一次在夏季舉行,設定有群眾性橫渡和公開水域游泳大獎賽兩大部分,前八屆的舉辦地都處於六和塔水域,2014和2015年則選擇在錢江新城水域舉行。 位於黃龍體育中心東側的杭州市陳經綸體育學校是1993年經浙江省教委、省計委批准建立的一所全日制體育中專專業學校。目前在校生千餘名,分為“三集中”、“二集中”和走訓三種教學形式,具有開設專案全天候的標準訓練場館。開設有田徑、游泳、體操、藝術體操、蹦技、籃球、排球、沙排、網球、羽毛球、乒乓球、舉重、摔跤、柔道、武術等共計18個體育運動專案。 杭州舉辦過1930年4月第四屆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國民政府第一次舉辦的全運會)、1951年第一屆到1994年第十屆連續十屆的浙江省運動會、2007年女足世界盃、2011年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等賽事。2016年杭州原本要舉辦第十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整合改革後的第十三屆全國學生運動會於2017年9月在杭舉辦,該屆運動會首次將大學生與中學生運動會合二為一。2018年12月舉辦了世界短池游泳錦標賽。2015年8月17日杭州正式提出申辦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同年9月16日,亞奧理事會宣佈杭州市作為唯一申辦城市,獲得亞運會舉辦資格。 杭州運動員在游泳運動專案上經常有比較優異的成績。全市有400多個游泳場館,羅雪娟、孫楊、葉詩文和傅園慧都曾在奧運會和世界游泳錦標賽上奪得過游泳比賽佳績,業內有“中國游泳看浙江,浙江游泳看杭州”的說法。 杭州亦是中國知名電子競技俱樂部LGD的主場城市,而位於杭州下城區的LGD電競影視文化中心則是中國第一所電子競技俱樂部主場場館,提供包括電子競技賽事場以及多種線下娛樂及餐飲服務,是英雄聯盟職業聯賽的比賽場地之一。彈幕影片網站Bilibili下屬的杭州閃電隊也於第二賽季加入守望先鋒聯賽太平洋賽區。 === 媒體 === 杭州是中國媒體發展較為發達的地區之一,部分媒體在全國範圍內享有一定影響力。 廣播電視方面,浙江廣電集團成立於2001年12月26日,旗下浙江電視臺開播於1960年,現擁有浙江衛視、錢江頻道、浙江經視等11個頻道。其中,浙江衛視在中國大陸擁有較高收視率,與湖南衛視、東方衛視、江蘇衛視旗鼓相當且這四個衛視時常位居省級衛視收視率的前四名而被民眾從整體上習慣性地稱為四大衛視,代表節目包括奔跑吧、中國新歌聲等。旗下浙江人民廣播電臺開播於1949年,現擁有浙江之聲、交通之聲等8套頻率。而杭州文廣集團則成立於2005年,旗下杭州電視臺成立於1984年,現有綜合頻道、西湖明珠頻道、生活頻道、影影片道、少兒頻道、文化頻道、房產頻道、求索紀錄(付費)共8個頻道;旗下杭州人民廣播電臺開播於1958年,現有新聞綜合頻道(FM89、AM954)、交通經濟廣播(FM91.8)和西湖之聲(FM105.4)三個頻道。杭州移動電視於2005年5月開播運作,由杭州文廣集團和杭州公交集團共同出資組建,至今已覆蓋杭州超過4500輛公交車。與中國大陸其他地方電視臺不同,杭州文廣集團旗下頻道的晚間時段主要播出新聞類節目,每天黃金時間電視新聞播出量達8個半小時,廣播新聞播出量達15個小時。而民生類新聞節目亦取得較高收視率,如杭州電視臺生活頻道的《我和你說》、杭州電視臺西湖明珠頻道的《阿六頭說新聞》(前2者均為杭州話節目)。 報業方面,杭州擁有兩大報業集團,即杭州日報報業集團和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杭報集團擁有本地區讀者最多的報紙《都市快報》,另有中共杭州市委機關報《杭州日報》、商業類報紙《每日商報》和生活方式刊物《都市週報》等發行量較大的報章,其中《都市快報》也在浙江全境發行。浙報集團擁有與《都市快報》並為本地讀者數量最多的報紙《錢江晚報》,還辦有中共浙江省委機關報《浙江日報》,此前辦的《今日早報》也較為流行(已於2016年停刊)。另外一種影響力較大的報紙為屬於本地共青團組織的《青年時報》。《都市快報》和《錢江晚報》均被入選世界百大報紙,兩大報紙日均發行量均達95萬份左右。 === 醫療 === 至2011年末,杭州擁有包括167家醫院在內的各類醫療衛生機構2958個。床位4.5萬張,其中醫院床位3.9萬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6.59萬人,其中執業醫師2.58萬人,註冊護士2.52萬名。主要大型醫院有浙醫一院、浙醫二院、浙大附屬邵逸夫醫院、浙大附屬婦產科醫院、浙江省人民醫院、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杭州市中醫院等計15所三級甲等醫院。杭州居民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82%以上,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率達95.4%。是全國首批地級市“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嬰兒死亡率與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為2.78‰、3.83‰。 === 宗教 === 佛教在歷史上是對杭州影響最大的宗教,杭州自古就有“東南佛國”之稱。佛教在杭州的傳播始於東晉,興於五代吳越國,盛於南宋(寺廟多達480所)。杭州的徑山、靈隱寺、淨慈寺、三竺寺均名列禪、教、律三宗“五山十剎”前列。杭州最著名的寺院是並稱南北兩山之最的靈隱寺與淨慈寺。位於西湖西北面的靈隱寺坐落於飛來峰與北高峰之間的靈隱山麓中,建立於東晉咸和元年(326年),是中國最早的佛教寺院和中國十大古剎之一。也是杭州歷史悠久、景色宜人的遊覽勝地。五代十國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所建的淨慈寺位於西湖湖畔南屏山,與靈隱寺皆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 杭州市佛教協會成立於1956年8月。杭州佛學院是杭州市佛教協會於1998年創辦的一所佛教學院,設有教理院、藝術院兩個二級學院以及研究所,本科生學制四年,研究生學制三年。 杭州目前可統計的道教信徒約42000人。杭州市道教協會成立於1985年。杭州歷史上著名的宮觀有玉皇山巔的福星觀、西湖棲霞嶺北麓的黃龍洞和吳山之巔的城隍廟。 150px|thumb|left|崇一堂 150px|thumb|left|鳳凰寺大殿內景 明代時期天主教傳入杭州地區。杭州現有11所天主教堂,在職教職人員(主教、神父、修女)10人,信眾二千多人;而據2004年初統計杭州有17.9萬人信仰基督教,市區開放有38處基督教活動場所,截至2012年底杭州受洗禮的教徒約31萬人。位於中山北路415號(臨近武林廣場)的杭州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天主教堂,1661年由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建立。它不僅是天主教杭州教區的主教座堂,也是杭州市區目前唯一開放的天主教堂,每週日早晨舉行中文彌撒,週六晚舉行英文彌撒,教堂擁有2個唱詩班。2011年1月教堂成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1902年、2005年落成於江乾區新塘路的新教教堂崇一堂總面積為12480平米,其中教堂面積7299平米,能同時容納5500人,它是目前中國規模最大的禮拜堂和全球最大的華人教堂。 隋代時期從廣州、泉州等地來的阿拉伯商人將伊斯蘭教傳入杭州。據普查,杭州市有回族等十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少數民族共4000餘人。位於中山中路的鳳凰寺為中國東南沿海伊斯蘭教四大清真寺之一,該寺建立於唐代,宋代毀於火災,元朝時得到重建,1953年又經過大修,至今儲存完好,2001年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杭州穆斯林的聚集中心。 == 飲食 == === 杭幫菜與傳統小吃 === thumb|right|樓外樓 杭幫菜一直以江浙一帶地區菜餚的清淡且雅緻而出名,同時受粵菜對於食材“鮮”的影響,以原汁原味作為根本,菜餚以西湖醋魚、東坡肉和龍井蝦仁最為知名。 杭幫名菜還有叫化雞、老鴨煲、宋嫂魚羹、幹炸響鈴、錢江肉絲、杭州醬鴨、杭州卷雞、西湖蓴菜羹。杭州著名小吃還有小籠、貓耳朵、餛飩、片兒川、荷葉子排、油冬兒、蔥包檜兒、西湖藕粉等。蔥包檜兒的原料為油條,相傳在南宋時,人們對賣國賊秦檜恨之入骨,在杭州望仙橋畔王二的油煎餅店把麵糰做成人形,入油鍋炸之,取名油炸檜,即油條。由此衍生出的杭州的獨特點心蔥包檜兒中至今還遺留有“檜兒”的稱呼,由薄餅包住一段油條和一段蔥用鐵板烹製而成,外形扁平,一般佐以甜麵醬或辣醬。 杭幫菜名店有知味觀、樓外樓、山外山、天外天、天香樓、杭州酒家等;代表性的新派杭州菜名店有外婆家、老頭兒油爆蝦、綠茶餐廳、新白鹿餐廳(前身為百井坊巷的白鹿麵館)、弄堂裡等,這些餐廳製作改良杭菜幫的同時還引入了一些其他菜系和西餐的菜餚及烹飪方法。杭州最著名的小吃店有新豐小吃和知味觀兩家。 杭州人酷愛吃麵,有奎元館、狀元館、慧娟面館等著名麵館,這是素以種植水稻為主的江浙地區極為罕見的現象,與南宋時期北方人南遷至杭州有極大的關聯。其中年紀較大的杭州本地人一般首推奎元館,奎元館在20世紀首創杭州名點蝦爆鱔面。 === 杭州名茶 === 145px|thumb|left|虎跑泉的泉眼 西湖龍井屬於杭州最著名的茶種龍井,也是中國最著名的綠茶,列中國十大名茶之首,以杭州龍井周邊所產西湖龍井為正宗。因品牌保護不當,浙江各地茶農紛紛將自己生產的扁平茶葉稱龍井。有關方面出面調解的結果是杭州以外產茶改稱“浙江龍井”,而將優質的西湖周邊原產地產品稱西湖龍井。龍井茶以明前(清明節前採摘)為上品,虎跑泉水泡出的新茶尤為世人稱道。 九曲紅梅是杭州著名茶種中唯一的紅茶。因其色紅香清如紅梅,故稱九曲紅梅。九曲紅梅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區周浦鄉的湖埠、上堡、大嶺、張餘、馮家、靈山、社井、仁橋、上陽、下陽一帶,尤以湖埠大塢山所產品質最佳。九曲紅梅採摘標準要求一芽二葉初展,經殺青、發酵、烘焙而成,發酵和烘焙為關鍵工序。 徑山茶又名徑山毛峰茶,產於杭州近郊餘杭區,屬於烘青綠茶,為中國浙江特產茶葉。獨特之處有外形條索纖細苗秀,芽鋒顯露,色澤翠綠,湯色嫩綠明亮,香氣清高持久,滋味鮮醇味甘,葉底嫩勻明亮。杭白菊茶屬於藥茶,品質特點有:花型完整,花瓣厚實,花朵大小均勻;色澤淡白黃,湯色為淡黃色;有花果香味,滋味甘醇微苦;花瓣玉白,花蕊深黃,色澤均勻。 == 文化 == 杭州是隋唐名郡、吳越首府、南宋都城和元代以來的浙江省省會,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獨特文化有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中醫藥文化、書畫篆刻藝術,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近現代發揚光大的戲曲和當代的重大節會,這些文化既是杭州成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杭州吸引人們的一大因素。 === 中藥文化 === “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與北方的同仁堂齊名的胡慶餘堂坐落在杭州秀麗的吳山北麓河坊街,享有“江南藥王”的美譽。它是中國儲存最完好的國藥字號和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業古建築群。由清末紅頂商人胡雪巖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創辦,以“採辦務真,修制務精”為製藥祖訓,以“是乃仁術,真不二價”為經營理念。有慶餘救心丸、避瘟丹等特色成藥。整個建築屬於江南庭院風格,吸取了江南住宅園林的優點,建成清代前店後坊式商業建築。現在開設有名醫館(中醫門診部),並設有胡慶餘堂中藥博物館。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底被青春寶集團兼併。 胡慶餘堂以宋代皇家藥典《太平惠民和濟藥局方》為基礎,收集各種古方、驗方,並結合臨床經驗,精心調製慶餘丸、散、膏、丹、膠、露、油、藥酒方四百多種,並著有《胡慶餘堂雪記丸散全集》傳世。至今繼承祖傳驗方和傳統制藥技術,保留下許多傳統名牌產品。胡慶餘堂沉澱的豐富獨特的文化,既是百年老店經久不衰的法寶,也是中國傳統商業文化之精華,其中以是乃仁術(濟世、廣濟於人)、真不二價(提倡貨真價實)、戒欺(講誠信,不能有絲毫摻假)文化最深入人心。 === 絲綢文化 === 杭州絲綢歷史悠久、聞名中外。最早可追溯至四、五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當時先民就已能種桑、養蠶、織帛,以及製造原始的繅絲工具。春秋時期越王勾踐以“獎勵農桑”為富國政策。唐代杭產的綾類有“天下為冠”的盛譽,為宮廷貢品。南宋時市內呈現“機杼之聲,比戶相聞”、“都民女士,羅綺如雲”的盛況,從此稱為“絲綢之府”。一千多年前,杭產絲綢就遠銷東南亞和阿拉伯國家,從陸路和海上鋪設了“絲綢之路”。馬可·波羅遊歷杭州時說:“杭州生產大量的絲綢,當地居民中大多數的人,總是渾身綾絹,遍體錦繡。”那時杭州城一半以上的商賈從事絲綢貿易。 杭州絲綢經過多年的發展,已形成了從蠶繭供應、繅絲、絲織、印染、絲綢服裝到絲織機械等綜合製造能力,生產綢、緞、綿、紡、綾、紗、絨、絹等14大類,200多個品種,2000多個花色。都錦生、萬事利、凱喜雅、喜得寶等品牌均聞名國際。杭扇、杭傘為代表的絲綢工藝飾品裝飾優美,為杭州精美文化的工藝瑰寶。 目前杭州有規模宏大的中國絲綢博物館和新華路的中國絲綢城。位於上城區玉皇山路的中國絲綢博物館於1992年2月對外開放,佔地5公頃,陳列面積3000平米。作為一座絲綢專業博物館,館內藏有新石器時代起各個歷史時期的與絲綢相關的文物。新華路絲綢文化特色街和中國絲綢城聯為一體,街區佔地2.5萬平米,近千家企業經營各種真絲面料、絲綢服裝、各種絲綢原料、絲織工藝品、領帶、圍巾、絲綢旅遊紀念品。產品遠銷國內外,是中國最大的絲綢專業批發、零售市場。杭州絲綢為中國地理標誌產品。 與此同時,杭州也是服裝的主要生產基地和集、轉銷中心,如全國最大的服裝集散地之一的四季青,彙集了四季青服裝市場、杭派精品服裝市場等15家專業服裝市場,有8000餘戶服裝經營戶,營業面積21萬平方米,3萬餘從業人員,年成交額近百億元。全長1650米的武林路女裝街位於市中心地帶,於2002年10月改造開街,現有品牌服裝店200多家。 === 茶文化 === 縮圖|杭州茶山 杭州因盛產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西湖龍井而有“中國茶都”之稱。西湖龍井是產於西湖風景區龍井一帶的一種炒青綠茶,以“色綠、香郁、味甘、形美”而聞名,是中國最著名的綠茶之一,流傳著「不是畫而勝於賞畫,不是詩而勝於吟詩」的美譽。據茶文化專家考證,西湖龍井的歷史有大約1500年。唐代茶葉已在杭州境內廣為栽培,茶聖陸羽在杭州撰寫的世界上首部茶葉專著《茶經》中,就有“錢塘天竺靈隱二寺產茶”的記載。南宋時杭州以賣茶為業的茶肆、茶坊遍佈全市,在鬧市區清河坊一帶有多家大茶坊,街頭巷尾有多人擔茶賣。乾隆曾四次來龍井觀茶品茶,為龍井村題下“龍井八景”,甚至將其中十八棵茶樹封為御茶,隨後龍井一直成為清朝皇室的貢品。自清末民初開始,龍井茶的種植已經佈滿西湖湖西、湖南各處。現在的茅家埠茶村是集精品茶產品展銷、茶餐飲、茶藝館、茶文化展示、會所、休閒娛樂於一體的著名旅遊景點。 在生態條件和炒制工藝上,西湖龍井形成了“獅、龍、雲、虎”四個主要生產基地。炒制的工藝通常包括“抖、帶、擠、甩、挺、拓、扣、抓、壓、磨”十大手法。現代杭州街頭有大小700餘家茶館,除了直接飲用,西湖龍井還用來製作龍井蝦仁等杭州特色菜。 杭州除西湖龍井之外,還有餘杭徑山茶、桐廬雪水雲綠、淳安千島銀針、臨安天目青頂。此外杭州還有幾家茶飲料行業的龍頭生產企業,如娃哈哈、農夫山泉。杭州擁有眾多的茶葉研究機構匯聚了一批專業人才,如中國茶葉學會、中國茶葉博物館、浙江大學茶學系等。而杭籍作家王旭烽曾憑《茶人三部曲》獲得第五屆茅盾文學獎。杭州還自2005年開始舉辦西湖國際茶文化博覽會,每年一屆。 === 節會 === 一年一度的西湖國際博覽會是杭州市的標誌性事件。西博會起源於1929年,第一屆從6月6日至10月20日共歷時137天,參觀人數總計達2000餘萬,它的召開不僅刺激了當時蕭條的工商業,對於經營者們來說也是推銷產品與改進企業發展的一個良好商機,後來由於歷史的原因而中斷了70年。直到2000年,杭州市政府重新恢復舉辦了第二屆,並確定為於每年10或11月舉辦一次的大型商貿展覽會。西博會以市場化運作,以展覽、會議、活動為三大活動板塊並互為補充、互相滲透和有機結合,內容圍繞“住在杭州”、“遊在杭州”、“學在杭州”、“創業在杭州”的城市品牌和全球化、新經濟的要求,包括了觀潮節、遊船節、桂花節、藝術節、煙花節(是參與人數最多的一個活動)等多項主要活動,是杭州展示新產品、開發新技術,讓杭州走向世界、世界瞭解杭州的一個重要視窗和橋樑。2000年至2004年,西博會共舉辦245個展覽、會議和節慶活動等專案,參會客商、遊客超過3100萬人次,成交貿易突破418億元,引進內資380億元,引進外資31.6億美元。 自2005年開始每年4月28日至5月3日在杭州舉辦的中國國際動漫節由國家廣電總局和浙江省政府主辦。動漫節是目前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動漫專業節展,也是中國規模最大、人氣最旺、影響最廣的動漫專業盛會。2012年有美國、日本、義大利、英國等61個國家與地區的400多家中外企業、動漫專業人才前來參會、參賽和參展,共計208萬人次參加了包括產業博覽會在內的各項活動,簽約165個專案金額計104億元,總金額達146億元,比上屆增長14%。它對於杭州打造“動漫之都”,發展文化產業、建設文化名城和創新型城市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 故事傳說 === 以杭州為背景的主要傳說有屬於中國四大民間傳說的《白蛇傳》和《梁山伯與祝英臺》。《白蛇傳》成於南宋或更早、並在清代成熟盛行,她以白娘子和許仙為主角,其中發生在杭州西湖的情節主要包括斷橋相遇、借傘、雷峰塔、祭塔等。《梁祝》是東晉時期的一個愛情悲劇傳說,最早記載於唐代文獻中,其中故事中梁山伯與祝英臺“杭州求學”、“草橋結拜”、“十八相送”發生在杭州鳳凰山。另外比較有名的故事還有清末四大疑案之一、中國“第一大愛情冤案”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以及哀豔悽絕命運的南齊時期著名歌妓蘇小小等,這些愛情悲劇故事在現代被改編成多部影視作品以及多種戲曲,被大眾所廣泛熟知和喜愛,而杭州也因此有“愛情之都”的美譽。 《西湖佳話》是專門記載杭州故事傳說的一本書籍,它成書於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作者為西湖墨浪子,寫作宗旨是“考之史傳之集,徵諸老師宿儒,取其跡之最著,事之最佳者而記之”。共十六卷,以平話形式寫成,每卷講述一個與西湖有關的人物故事,其中主要記載人物包括晉代道教人物葛洪、唐代詩人白居易、南朝歌女蘇小小、宋代詩人蘇東坡、北宋詩人林逋、南宋僧人濟公、南宋白娘子、宋代名將岳飛、明朝兵部尚書于謙等。 === 戲曲 === 杭州地區以越劇為主要戲種。浙江越劇團、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杭州越劇院皆是著名的越劇表演團體。杭州的越劇表演藝術名家主要有張琴娟、安素芳、屠桂飛、高愛娟、尉少秋、陳書君、吳月森等人。浙江藝術學校設有越劇表演專業。 位於杭州的浙江崑劇團是中國第一家官方組建的崑曲表演團體,由著名崑劇表演藝術家周傳瑛、朱國樑、王傳淞等於1955年組建。1956年劇團重新推出了傳統劇目《十五貫》,轟動全國,受到極大歡迎,崑曲亦被時任國務院總理的周恩來贊為戲曲藝術百花園中的“蘭花”。在劇團的帶動下,全國的崑劇事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1982年,浙江崑劇團被文化部授予“繼承革新獎”,1986年又被浙江省政府嘉獎。劇團優秀劇目有《十五貫》、《西園記》、《風箏誤》、《長生殿》、《浮沉記》、《拾畫叫畫》、《題曲》、《界牌關》。 發源於杭州地區的杭劇又稱武林調、武林班,於1923年正式成形並演出,曾流行於杭州及其周邊的嘉興、湖州等地。杭劇的代表作品有《銀瓶》、《李慧娘》等。所唱曲調有“平板”、“大陸調”、“遊魂調”、“大經調”、“小經調”、“杭州攤簧”。2005年5月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書畫篆刻 === 縮圖|西泠印社印廊 西湖山水風景日益被開發使得描繪山水勝景成為畫壇風氣。南宋時描畫西湖達到高峰,當時皇室成員與眾多宮廷畫院中的畫師均有西湖風景畫問世,“西湖十景”就是出自當時名家西湖畫作。 乾隆年間的杭州學者丁敬酷愛篆刻,喜歡摹拓西湖群山、寺廟、塔幢、碑銘等石刻銘文,並精心研習各種器銘、印譜,用切刀法刻印形成了蒼勁質樸的獨特風格,成為“浙派”鼻祖。乾隆至咸豐(1736—1861年)時期,浙派稱霸印壇100多年,為中國金石篆刻藝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高峰。之後杭州逐漸成為精研金石篆刻藝術的中心,造就了以趙之謙、吳昌碩為代表的許多名家。 1900年建立的浙江圖書館、1904年創立的西泠印社、1928年成立的國立藝專(今中國美術學院)、始建於1929年的浙江博物館分別成為收集古今重要圖書的寶庫、中國印學研究中心、培養美術家的搖籃和收藏文物珍品的寶庫。一代書法宗師沙孟海,著名畫家潘天壽、黃賓虹、常書鴻(杭州人)都在杭州留下了不少藝術精品。 == 交通 == 杭州交通發達,是中國東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既是滬昆線、宣杭線等鐵路幹線的重要樞紐,又有滬昆高速鐵路、寧杭客運專線、杭甬客運專線等多條客運專線的運營與建設,杭州也是國內首個設計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垂直交會的城市(除杭州外,另一個為鄭州,分別為徐蘭客運專線和京廣客運專線垂直交會)。有高速公路、一級公路300多公里,透過滬杭、杭甬、杭寧、杭金衢高速公路、104國道、235國道、320國道、329國道直達周邊重要城市。蕭山國際機場旅客運量位居中國前十大機場之列。 至2022年9月,杭州地鐵共開通運營12條線路、259座車站(換乘站未重複計算),運營里程516公里。其中最初開通的杭州地鐵1號線於2012年11月通車。至2025年共規劃總長600餘公里。 另一方面,截至2013年3月,杭州主城區的機動車保有量突破100萬輛,平均每三人就有一輛,杭州人均機動車保有量超過北京居全國第一位。然而杭州的停車位和道路的增長速度卻趕不上機動車的增長速度,加上杭城“三面雲山一面城”的城市地貌造就的道路佈局先天不合理因素,造成了杭州市區道路擁堵現象很嚴重,停車矛盾也非常突出。 === 鐵路 === left|thumb|改造後的杭州城站大廈(其坐東朝西,位於西湖大道的東端) 現有線路包括滬昆線、蕭甬線、宣杭線。高速鐵路現有滬昆高速鐵路、杭寧客運專線、杭甬客運專線、杭黃客運專線、杭臺高速鐵路與商杭客運專線,在建高鐵有杭溫高鐵、杭衢高鐵等。 鐵路杭州站位於上城區,因站址在1910年由清泰門外遷當時杭州城清泰門內,故本地媒體和民眾一般稱“城站”並沿用至今,杭州公交在鐵路杭州站的車站稱“城站火車站”,杭州地鐵一號線在杭州站的車站稱為“城站站”;1997年拆除了40年代日據時期的舊站,重建了目前的新城站,並於1999年12月28日正式啟用,為上海鐵路局轄下的鐵路一等站。城站設有9個站臺面,多座站臺可停靠動車組。始發列車開往全國各個方向,以周邊的上海、寧波、溫州最多。 老杭州東站建於1992年,位於江乾區天城路,2005年傳送旅客392.4萬人次,到達515.3萬人次;老東站於2010年1月20日起正式停辦客運業務,開始重建。新杭州東站於2013年7月1日啟用,其體量與上海虹橋站相當,為15臺30線,並列為中國最大的樞紐站點。 杭州南站原名蕭山站,1992年建成啟用,2010年起改為現名。位於蕭山區北幹街道,距離杭州站27公里,原為一等站,是滬昆線和蕭甬線兩線樞紐。杭州南站規劃旅客總量每天4.5萬人次,高峰時旅客量每小時1.2萬人。南站在2013年7月新東站開始啟用後進入閉關改造階段,新南站於2020年7月1日正式啟用,連線滬昆客運專線、杭甬客運專線、杭黃客運專線。經過該站的杭州地鐵5號線火車南站站亦投入使用。杭州西站於2022年9月22日建成投入使用,運營商杭客運專線。與其配套的杭州地鐵19號線亦於同日開通。 2014年12月,計劃建設11條城際鐵路的《浙江省都市圈城際鐵路近期建設規劃》獲國家發改委同意,其中杭州都市圈有4條城際鐵路,包括杭臨線(杭州-臨安)、杭富線(杭州-富陽)、杭州到海寧的城際線和杭州到紹興柯橋的城際線。然該批線路將採用城市軌道交通方式運營(中國鐵路目前乘車需實名制,且大部份線路指定車次和席位),其中杭臨線(已改名為杭州地鐵16號線)、杭富線是由杭州地鐵建造以及未來運營,杭海城際鐵路、杭紹城際鐵路則分別交由浙江幸福軌道交通和紹興軌道交通運營,屬於城市軌道交通。此外,杭州還規劃有向諸暨、安吉、德清、桐鄉延伸的4條線,以及一條聯絡湖州南潯、桐鄉、海寧的聯接線,以最終形成“八射一聯”共計9條城際鐵路的杭州都市圈鐵路網。 === 公路 === 截止2018年底杭州公路里程16520千米,其中高速公路632千米,路網密度0.98千米/平方千米。 杭州以“一環七射”的高等級公路框架已基本構成,“一環”即一個以總長123公里的杭州繞城高速公路(2003年底建成,以時速110公里1小時就可繞城一圈),“七射”是指東向的滬杭(全長151公里,1998年底通車)、杭甬,北向的杭寧(全程250公里,2003年9月通車),南下的杭金衢高速公路,以及104國道、320國道、329國道、02省道計7條放射狀交通線。其他還有杭徽高速公路、杭新景高速公路、杭浦高速公路(2008年1月通車)、杭紹甬高速公路(杭甬複線)、杭長高速公路。 目前進入杭州的交通公路一是北接滬杭高速公路、東西與杭州外環線相交的大井立交入城口,另一個是彭埠立交入城口。杭州主城現有四個長途汽車客運站,分別為杭州客運中心站、汽車北站、汽車南站、汽車西站,班車東至舟山,南到深圳,西往宜昌,北達青島,直達全國12個省1市。 === 航空 === 蕭山國際機場為杭州現在的民航機場,2000年12月啟用,代替了原先軍民合用筧橋機場的民航功能。蕭山機場位於錢塘江南岸的蕭山區,距離杭州市中心29公里。目前機場開通國內航線45條,國際航線13條。第一期佔地7260畝,擁有一條長3600米、寬45米的跑道,可供波音747-400等大型客機起降。2012年11月,機場第二跑道及T3航站樓竣工,新跑道長3600米、寬60米,飛行區等級4F,可以起降空客A380。停機坪佔地34萬平方米,設有49個登機閘口。機務維護具備了所有機型的二類維修能力和波音737、757的三類維修能力。客運大樓樓面面積10萬平方米,當中包括一2萬2千平方米的地底停車場;每小時可處理8520位旅客(單向)。大樓內有115個旅客登記櫃臺,其中包括23個供國際線用的櫃臺。候機廳座位數2900個,並設有貴賓廳和多個頭等艙休息室、商務貴賓室。候機樓內的國際聯檢廳部分面積9500平方米。2015年蕭山機場旅客吞吐量達2835萬人次,為中國前十大機場之一。 機場巴士每15-30分鐘發車通往杭州市區的杭州火車站和武林門,以及蕭山市區,也有巴士通往浙江省內的其它地區以及上海、蘇南地區。杭甬高速公路、杭州機場高速公路、杭州繞城高速公路經由該機場。 經國務院批准,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口岸於2014年10月20日起正式實施部分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籤政策,免籤期間活動範圍限於浙江省行政區域內。2016年1月30日起,蕭山機場正式實施部分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免籤期間活動範圍限於浙江省、江蘇省及上海市。 === 公交車 === thumb|left|230px|位於城站(到達靈隱寺)的7路比亞迪電動巴士 杭州公交由杭州公交集團負責運營。集團目前有14家分公司、14家全資子公司。至2011年底,集團共擁有548條公交線路,7200輛公交車(空調車擁有率達96.38%),計2.3萬名員工。公交車輛主要有蘇州金龍(KLQ)、黃海(DD)、青年(JNP)、宇通(ZK)、長江(CJ,CJWG)、東風(DHZ)、大宇(GDW)等品牌。2011年客運量13.48億人次,運營里程達6.6億公里。 公交線路以普通線路最多,其他線路還包括專線車(501路至599路)、夜間車(200路至259路)、假日線、郊區線(300路至403路)、旅遊線(遊2線至遊10線)、學校線、接送車,以及高峰通勤車。 2006年4月26日杭州開通了第一條快速公交B1線(下沙至黃龍公交站),截止2020年10月由B1、B4、B4C、B7、B8和B8C共計六條主線,B支1、B支2、B支3、B支4、B支8五條支線,B1C、B4D、B支3C三條區間線,B1D、B2高峰、B支1快線、B支4快線四條高峰線組成。整個快速公交線網的日客流量曾達到30多萬人。這些線路在一些車輛密集的站點可以在站臺裡面免費換乘,其中最大的換乘站是閘弄口新村站。運營車輛160輛,站臺126座,設定23座同臺免費換乘站,線路總長81.4公里,每天約有3.5萬人次享受同臺免費換乘(2012年資料),平均運送速度達20公里/小時。 公交IC卡包括成人優惠月(季)卡(A卡)、學生優惠卡(B卡)、老年優惠卡(C卡)、普通卡(D卡)、城市通卡(T卡)。A卡成人優惠月卡是使用人數最多的一種IC乘車卡,半價扣費。杭州部分線路只接受現金和公交IC卡支付,在只接受現金的線路使用電子支付需要多繳納3元車資。。 === 地鐵 === 至2023年8月,杭州地鐵共開通運營12條線路、254座車站(換乘站未重複計算),運營里程516公里。由杭州地鐵集團和杭港地鐵公司分別運營不同的線路。。此外,杭州地鐵亦與紹興軌道交通及杭海城際鐵路連通,形成覆蓋杭州、紹興、嘉興及湖州4市全長620千米的軌道交通網路。 其首條線路杭州地鐵1號線於2007年3月28日開工建設,並於2012年11月24日開始運營,1號線的運營方為杭州地鐵和港鐵組成的合資公司杭港地鐵。杭州為浙江省首個開通地鐵的城市。 === 計程車 === 杭州計程車設有四個服務中心,市區現役車種有:索納塔、軒逸、比亞迪E6、桑塔納(餘杭)。曾經服役車中有紅旗、東風雪鐵龍畢加索、富康、帕薩特、寶來、桑塔納、捷達、君威、賓士等。普通計程車起步價11元(3公里),3至10公里以上2.5元/公里,10公里以上3.75元/公里,因路阻及乘客要求臨時停車的,4分鐘按1公里租費計收(即等候4分鐘按2.5元計收)。 之前杭州計程車曾因車種、區域有多種價格體系,現已統一。曾經江乾區的下沙經濟開發區有額外編制的僅在下沙行駛的區域性計程車,起步價為5元(2公里),2公里以上2元/公里,超過8公里以上的部分加收40%的空駛費;之前上泗地區定價與下沙相似。另外,短暫運營已除役的豪華計程車(賓士),當時起步價為2公里11元,行駛里程2至8公里每公里租費為3.6元,超過8公里的部分加收50%的回空補貼費。 === 公共腳踏車 === 杭州公共腳踏車是杭州公交集團下屬的公共腳踏車發展服務有限公司運營的一個公益性公眾交通專案,特點是60分鐘內免費租用,全市範圍內通租通還;可憑杭州市民卡(社保卡)、杭州通卡等租用,押金200元;該專案不僅是緩解“行路停車難”的舉措,也是推進節能減排、倡導綠色出行的有效手段。系統一期工程於2008年5月1日開通,杭州成為中國首個開通公共腳踏車的城市,開通初期有服務點400多個,截至2013年6月有腳踏車超過67000輛,服務點約3000個,現今為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腳踏車系統之一。公共腳踏車系統每天借用量達20萬人次以上,其中免費租用數佔總租用人次的95%以上。2014年11月28日,杭州公共腳踏車服務系統獲“廣州國際城市創新獎”。 === 水上巴士 === 2004年10月28日杭州水上巴士開通,目前共設八條線路。雖說也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種,市政府鼓勵市民乘坐水巴上下班。但實際目前主要作為觀光線路使用。截止2022年,杭州水上巴士常規線路有4條正常運營,為一票制,間隔較長,均在30分鐘以上,票價3元;另有發往西溪溼地、塘棲古鎮等的旅遊線路和運河、錢塘江日遊、夜遊線路,票價在數十至上百元不等。 === 過江通道 === 杭州主城區位於錢塘江以北,目前跨江橋樑共有十座,分別為錢江一橋(錢塘江大橋)、錢江二橋(彭埠大橋)、錢江三橋(西興大橋)、錢江四橋(復興大橋)、錢江五橋、錢江六橋(下沙大橋)、錢江七橋、錢江八橋、錢江九橋和錢江鐵路新橋(彭埠大橋上游數十米處)。其中有三座橋樑可通鐵路,分別是擁有1條鐵路線的一橋、2條鐵路線的二橋和4條鐵路線的鐵路新橋。錢江一橋於1937年9月建成,茅以升為總設計師,是中國自行建造的第一座公路、鐵路兩用雙層桁架樑橋,該橋設計壽命50年,已經超期服役20多年,為了保護一橋,自1990年代就已禁止貨車通行。錢江三橋是來往蕭山國際機場的主要通道之一。貨車主要靠城東的下沙大橋、九堡大橋和江東大橋通行,位於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蕭山經濟技術開發區之間的錢江六橋是錢塘江上車輛通行量最大的一座橋。 此外,還有慶春路過江隧道、錢江隧道、望江隧道、博奧隧道等過江隧道。其中,慶春隧道東距錢江二橋2.6公里,西距錢江三橋2.5公里,2010年12月底通車。錢江隧道為南連杭州蕭山、北接嘉興海寧的特大越江公路隧道,2014年4月開通。2020年1月通車的望江隧道是杭州第二條開通的城區過江隧道。 == 旅遊 == 杭州不僅是首批中國最佳旅遊城市、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和八大古都之一,也是中國著名的茶都、絲綢和女裝之府。秀美的湖光山色自古以來便吸引了無數人前來觀賞,並留下許多文人墨客及帝王的印跡。杭州市市區西湖沿岸的大部分景點採取免門票政策,開創了中國旅遊城市的典範,吸引全世界慕名而來的大量遊客,被譽為“中國休閒之都”。2007年2月,杭州被國家旅遊局和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命名為“中國最佳旅遊城市”。杭州被《米其林旅遊指南》評為“三星級旅遊推薦”(最高階別)。杭州夏季氣候悶熱多雨,而冬季較冷,與此相對,春秋兩季氣候宜人(尤其是秋季晴天最多),且多中國法定長假,是觀光旅遊的黃金季節。 杭州市現有3處世界遺產:杭州西湖文化景觀、京杭大運河、良渚古城遺址。 杭州現有西湖、千島湖(淳安縣)、西溪濕地共三個國家5A級旅遊景區,以及雷峰塔、清河坊、浙西大峽谷、天目山、大明山、湘湖、雙溪竹海漂流景區、龍門古鎮、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宋城、杭州樂園、杭州東方文化園等10多處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杭州擁有六和塔、岳飛墓、臨安城遺址、胡慶餘堂、西泠印社等50多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保俶塔、香積寺塔、拱宸橋、杭州碑林、求是書院等102處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 杭州之江旅遊度假區於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位於杭州西南部,面積9.9平方公里。區內景色秀麗、環境幽雅,距離西湖、錢江潮、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等著名景點都不遠,是杭州風景名勝區的最佳結合部。建成了杭州宋城、西湖國際高爾夫等主題旅遊專案,以及華庭雲棲度假酒店等許多度假單元,招商引資、旅遊接待量等各方面在全國12個國家旅遊度假區中均名列前列。 建設中的錢江新城是杭州未來的中央商務區,新城建有許多地標建築和摩天大樓,是杭州一個新的觀光區域。市民中心、市民公園、杭州大劇院、杭州國際會議中心、森林公園、波浪文化城、城市陽臺共同構成了新城的中軸線。 === 西湖風景區 === 西湖位於杭州市西面,其餘三面環山,面積約6.39平方-{zh:千米;zh-hans:千米;zh-hk:千米;zh-tw:公里;}-,南北長約3.2-{zh:千米;zh-hans:千米;zh-hk:千米;zh-tw:公里;}-,東西寬約2.8-{zh:千米;zh-hans:千米;zh-hk:千米;zh-tw:公里;}-,繞湖一週近15-{zh:千米;zh-hans:千米;zh-hk:千米;zh-tw:公里;}-。西湖平均水深2.27-{zh:米;zh-hans:米;zh-hk:米;zh-tw:公尺;}-,水體容量約為1429萬立方-{zh:米;zh-hans:米;zh-hk:米;zh-tw:公尺;}-。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又稱“後西湖”或“後湖”)、北里湖(又稱“裡西湖”)、小南湖(又稱“南湖”)及嶽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積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島嶼,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人工小島鼎立於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西湖十景通常是指南宋時期形成的蘇堤春曉、麴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花港觀魚、南屏晚鐘、雙峰插雲、雷峰夕照、三潭印月以及柳浪聞鶯這十個景點。由於其在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風景名勝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評選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2年)、中國十大風景名勝(1985年)和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6年)。2011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位於西湖東岸的湖濱公園東臨湖濱路,公園南北長約1公里,包括6個大小不等的園地,從南到北依次為一公園、二公園、三公園、四公園、五公園和六公園,園內有垂柳、松柏、香樟等濃蔭覆蓋,也有美人蕉、月季等各色花卉,湖濱公園是遊人欣賞西湖的主要聚集地之一,西湖音樂噴泉也設於公園附近的湖面中。太子灣公園位於西湖西南角,北臨南山路和花港觀魚公園,總面積80公頃,園內種植有許多鬱金香,是杭州著名的婚慶公園和鬱金香展地。 === 特色街區 === 歷史文化特色街區河坊街(步行街)、藝術休閒特色街區南山路、時尚女裝街區武林路、絲綢街新華路、旅遊商貿特色街區湖濱路(步行街)、電子資訊街區文三路、服裝特色街區四季青、茶文化村梅家塢是杭州的8條傳統特色街區。還有8條正在重點打造的商業特色街區,分別為歷史文化街區北山街(原名北山路)、歷史文化商業街中山路、金融商務街慶春路、商貿街區百井坊巷、家居特色街秋濤路、汽車貿易街石祥路、傳統民居街區小河直街、都市休閒街區曙光路。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宋御街(中山中路的一段)和延安路。特色商業步行街南宋御街曾是南宋時期專供皇帝通行的道路,為當時京城中最繁華的商業街。御街與另一著名老街河坊街十字相交,共同組成了杭州歷史文化旅遊景區。位於市中心的延安路全長3300米,南接吳山腳下的吳山廣場,北至武林廣場,與開元路、解放路、平海路、慶春路、鳳起路相交,由於該街距離西湖很近,而且彙集了各類品牌專賣店和知名商業大廈,因此是杭州人氣最旺盛的商業街。 === 博物館 === 杭州的博物館主要有浙江省博物館、西湖博物館、浙江美術館、中國絲綢博物館、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浙江省科技館和浙江自然博物館等。 浙江省博物館始建於1929年11月,位於西湖孤山南麓,是浙江省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收藏有十萬餘件文物,其中的精華包括:河姆渡文化的陶器、漆器、木器和象牙製品,良渚文化的玉器和絲織品,越王劍,越窯、龍泉窯、南宋官窯等青瓷,會稽鏡和湖州鏡,吳昌碩、黃賓虹、沙孟海等著名書畫家的作品,以及元朝畫家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自2004年1月1日起常年對公眾免票開放,位於西湖文化廣場E區的浙江博物館新館——武林館區於2009年12月正式開放。 西湖博物館位於南山路89號,緊鄰錢王祠,佔地面積23889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約8000平方米,為中國第一座湖泊類專題博物館,2005年10月1日起免費開放。由“天開畫圖”、“鍾靈毓秀”、“浚治之功”、“天堂明珠”四個部分組成,分別介紹西湖的自然歷史、人文歷史、湖泊疏浚史和影響。 浙江自然博物館新館位於西湖文化廣場B區,2009年7月28日建成開放。館內有近13萬件珍貴的標本,是一座以“自然與人類”為主題,以提高民眾的自然科學文化素質和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為宗旨,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智性休閒於一體的自然博物館。三大展示版塊為“地球生命故事”、“豐富奇異的生物世界”和“綠色浙江”。 ===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六和塔、胡慶餘堂(含胡雪巖舊居)、閘口白塔、鳳凰寺、文瀾閣、功臣塔及功臣寺遺址 * 古墓葬:岳飛墓、吳越國王陵(含錢鏐墓、康陵、錢寬夫婦墓、吳漢月墓)、于謙墓 * 石窟寺:飛來峰造像(含西湖南山造像,包括慈雲嶺造像、煙霞洞造像、天龍寺造像)、寶成寺麻曷葛剌造像、梵天寺經幢 * 古遺址:良渚遺址、臨安城遺址、跨湖橋遺址、茅灣裡窯址、郊壇下和老虎洞窯址 * 近現代重要史蹟及代表性建築:西泠印社、馬寅初故居注1、錢塘江大橋 == 著名人物 == 杭州自古名人輩出。軍事政治人物有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創立人錢鏐、明朝兵部尚書于謙、明朝抵禦後金名將毛文龍、唐朝政治家兼書法家褚遂良。文學家有唐朝詩人賀知章、北宋詩人林逋、北宋末期著名詞人周邦彥、清朝詩壇泰斗厲鶚、清朝詩人兼散文家袁枚、清朝劇作家洪昇。科學家有北宋《夢溪筆談》作者沈括、北宋發明活字版印刷術的畢昇。 晚清以降的人物有紅頂商人胡雪巖、文學家龔自珍、篆刻家厲良玉等。民國以來的本地人物還有教育家兼外交家厲麟似,文學家鬱達夫、梁實秋,思想家章炳麟,實業家陳叔通,劇作家夏衍等斯人出於斯處。燕京大學創校之校長、前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亦出生於杭州,2008年歸葬於杭州;司徒雷登在華五十餘年,在杭州度過童年,能說且喜愛說杭州話。 現當代著名人物包括空氣動力學家錢學森、外交家厲聲教,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萬向集團創始人魯冠球和拼多多創始人黃崢等企業家。女演員俞飛鴻、袁立、葉璇、湯唯,中國第一位女子奧運會冠軍、射擊運動員吳小旋,奧運會游泳冠軍羅雪娟、孫楊與葉詩文,兩屆奧運會男子跳馬冠軍樓雲等人。 虛構人物有電子遊戲《仙劍奇俠傳》第一代男主角李逍遙與第二代男主角王小虎,皆生於唐朝餘杭縣盛漁村。 == 友好城市 == 截至2019年9月,杭州共與31個國外城市建立了“國際友好城市”關係,還與46個國外城市結成了“友好交流關係城市”,以及與多個城市結成“友好交流往來城市”。 ;國際友好城市 序號 國家 一級行政區 城市 結交時間 1 岐阜縣 岐阜 1979.02.21 2 馬薩諸塞州 波士頓 1982.05.01 3 科迪勒拉行政區 碧瑤 1982.08.13 4 英格蘭 利茲 1988.06.08 5 福井縣 福井 1989.11.23 6 全羅南道 麗水 1994.11.01 7 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 尼斯 1998.03.30 8 帕拉馬裡博區 帕拉馬裡博 1998.05.23 9 布達佩斯首都市 布達佩斯 1999.08.03 10 耶路撒冷區 貝特謝梅什 2000.03.12 11 蘇斯-馬塞大區 阿加迪爾 2000.06.25 12 巴拉那州 庫裡蒂巴 2001.09.19 13 韃靼斯坦共和國 喀山 2003.10.16 14 西開普省 開普敦 2005.04.18 15 阿斯圖里亞斯自治區 奧維耶多 2006.05.12 16 托斯卡尼 比薩 2008.10.17 17 金塔納羅奧州 坎昆 2008.10.17 18 薩克森州 德累斯頓 2009.10.16 19 京畿道 水原市 2009.10.16 20 西部大區 楠迪 2010.10.15 21 聖詹姆斯區 蒙特哥貝 2010.10.15 22 北博滕區 奧盧 2011.10.13 23 靜岡縣 浜松 2012.04.06 24 印第安納州 印第安納波利斯 2012.08.16 25 濟州特別自治道 西歸浦 2012.10.13 26 提契諾州 盧加諾 2012.10.13 27 斯普利特-達爾馬提亞縣 斯普利特 2014.10.16 28 聖克魯斯省 卡拉法特 2014.10.16 29 奧塔哥大區 皇后鎮 2014.10.16 30 馬裡博爾城市市鎮 馬裡博爾 2017.11.20 31 沙巴州 亞庇 2019.09.20 ;杭州轄下縣區的國際友好城市 國家 城市名稱 上級行政區 簽署城市 結交時間 結對區縣 山梨市 山梨縣 山梨市 1993.10.14 蕭山市(今杭州市蕭山區) 裡弗班克 加利福尼亞州 富陽市 2004.04.13 富陽市(今杭州市富陽區) 格林尼治 康涅狄格州 文字交換 2018.11.29 上城區 == 參見 == *杭州市行政區劃 *杭州市歷史建築 *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杭州市文物保護點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主要地方史志 * 《建炎以來系年要錄》 宋·李心傳 編 * 《乾道臨安志》 宋·周淙 主編 * 《淳祐臨安志》 宋·施愕 主編 * 《鹹淳臨安志》 元·潛說友 編 * 《萬曆杭州府志》明·劉伯縉 修,陳善 等 纂 * 《康熙杭州府志》 清·馬如龍 修,楊鼐 等 纂 * 《乾隆杭州府志》 清·邵齊然 修,汪沆 等 纂 * 《民國杭州府志》 民國·齊耀珊 修,吳慶坻等 纂 * 《杭州市志》 杭州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 纂,中華書局1995年出版 * 《杭州年鑑》歷年版本 * 《西湖遊覽志》 明·田汝成 * 《西湖志》 清·李衛 主持修纂 * 《西湖新志》 民國·胡祥翰 輯 * 《武林掌故叢編》 清·丁丙、丁申 編纂 ; 筆記體裁作品 * 《夢粱錄》 宋·吳自牧 撰 * 《武林舊事》 宋·周密 撰 * 《都城紀勝》 宋·耐得翁 撰 * 《西湖老人繁勝錄》 宋·西湖老人 撰 * 《西湖夢尋》 清·張岱 撰 * 《湖山便覽》 清·翟灝、翟瀚 編 ; 其他書籍 * 《浙江通史》 金普森、陳剩勇 主編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 《杭州歷史叢編》 周峰 主編 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 * 《說說杭州話》 鮑士傑 著 杭州出版社2005年 * 《浙北杭嘉湖方言語音研究》 徐越 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 外部連結 == * 杭州市人民政府 * 杭州網 * 杭州線上 * Category:浙江地級市 浙 浙 Category:運河城市 Category:長江三角洲城市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省會城市 浙 浙 浙 3 浙 Category:亞洲運動會主辦城市 Category:區域中心城市 Category:江南
閩南語
閩南語(;),又稱福建話、閩南話、南部福建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閩語支沿海閩語中的一種語言,以廈門話為代表。形成於中國東南沿海的閩南地區(福建省南部),主要分佈於福建南部、廣東東部、臺灣,以及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印尼等東南亞華人之間。泉漳片作為使用人數最多的閩南語分支,是閩南語中影響力最為巨大且最具有代表性的方言。閩南語分支之下,除泉漳片外,還有潮汕片、浙南片、大田片、龍巖片、中山片等方言。在其原鄉福建,泉漳片是現代標準漢語外最優勢的語言。海南島通行的海南話以及廣東雷州半島通行的雷州話,原被歸類定義是閩南語的方言,但由於與主流閩南語存在較大差異,後被特別劃出,認定為閩語的直屬分支。《中國語言地圖集》,B8 東南地區的漢語方言。香港朗文(遠東)出版公司出版,1987年。侯精一主編,《現代漢語方言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出版,238頁 2017年,國際以閩南語(包括海南話等)為母語的人數約為7,000萬人,其中中國大陸的閩南語人口(包括海南話)有2,710萬人(2013)。 2022年,全世界講閩南話的人口約有8000萬人 。國際閩南語以使用者人口排名並非定值而會浮動,估計位居世界第20~30名之間。 == 概述 == 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在中國大陸稱為閩南話或閩南方言,少部分人稱之為福佬話或學佬話。在福州,仍然保留了在古代的舊稱呼下南話或下南腔名詞稱呼。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則稱之為福建話或鶴佬話(亦稱福佬話)。在臺灣,最常用臺語或閩南語來稱呼,少部分人則稱為河洛話、福老話(亦作鶴佬話、Holo話,臺羅:Ho̍h-ló-uē)或咱的話(lán-ê-uē)。居住在東南亞的海外華語使用者稱之為福建話或咱人話(亦稱咱儂話)。此外,臺灣日治及戰後時期亦有臺灣語、福建語的稱呼。浙江南部的蒼南、平陽、洞頭一帶以及江西東北部的上饒一帶亦稱之為福建話。 閩南語與現代標準北京話難以相通,被西方學者普遍認為是漢語族內的一種語言。在中國大陸被認定為漢語方言之一,稱為閩南方言林寶卿 《普通話閩南方言常用詞典》廈門大學出版社,廈門,2007年10月. 。在臺灣,認同語言說與方言說的學者皆有。閩南語及現代標準北京話分化較早,在語音、詞彙、句法上有許多差異,閩南語中許多來源不明的字詞被認為不是源自漢語。有統計研究指出,同源的兩種語言或方言,在分化1000年後其核心詞彙約有66%同源,如同屬西日耳曼語支的英語與德語之間的有58.8%同源,約分化了1236年,而閩南話的核心詞彙有49%與北京官話同源,已分化1699年。 閩南語曾在明鄭與西班牙、英國等外交通商時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945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以後推行國語運動,閩南語在臺灣的使用受到嚴格限制, ,引自直到解嚴之後,才廢除國語運動,改行推廣本土語言。(論文發表於各國語言政策學術研討會――多元文化與族群平等)2000年,中華民國頒佈《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平等保障法》,閩南語成為法定大眾運輸工具播音語言之一。 中華民國於2018年12月透過《國家語言發展法》,使閩南語成為法定「國家語言」之一。 泉州話曾長期被當作閩南語的標準音。至清末五口通商以後,其優勢地位逐漸被廈門話取代。今日廈門話是閩南語的代表方言。福建概覽 方言中國大陸採用廈門話作為閩南語廣播的標準音。而在臺灣,北中南及外離島等各區域之間都各有些微的發音差異,語言學家將其分為:偏泉通行腔、偏漳通行腔、海口腔(偏泉腔)和內埔腔(偏漳腔),主要在發音上的細微差別,彼此仍可互通。由於臺灣的交通發達、人口流動大,逐漸形成所謂的「優勢腔」,中華民國教育部將聲調為偏漳腔的高雄腔視為第一優勢腔、偏泉的臺北腔視為第二優勢腔。 == 淵源 == 閩南語的淵源有古商語與唐朝官話、河洛語、百越語等說。 *閩越語說:語言學家董忠司(2001)認為閩南語的組成與源起除了漢語以外,包含了有閩越語成分註記:本書中並無清楚解釋何謂「閩越族」,使用引用之語例,跨侗泰及苗傜語系。遺傳學者李輝(2007)以近代結合語言學及分子人類學之跨領域研究指出應該不是閩越人留下的成分,而更可能是從廣東和浙江重新流入的成分。李輝〈分子人類學所見歷史上閩越族群的消失〉,《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2期,2007年3月。 *齊語說:歷史學者宋蜀華《百越》(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和語言學家鄭張尚芳、潘悟雲及上述的遺傳學者李輝(2007)主張之。 == 歷史 == 因漢末三國時代,吳國入閩設立建安郡,使福建地區除原有百越部落的語言以外,也帶來了一部分的吳越楚地漢語語言。而來自中原的移民入閩則是始於永嘉之亂,福建的泉州晉江等流域一帶有中原計程車族避難到此,帶來了當時的古漢語(例:有身、新婦、斟酌、鼎、箸、失禮)。唐高宗儀鳳年間(約677年),陳政、陳元光父子帶兵入閩平亂,進而屯墾閩南漳州。 語言學家李如龍認為,閩南語形成於中唐時期。到宋朝時,由於興化軍的設立,莆仙地區經濟自成一統,且地理上靠近閩東,受福州話影響,當地的閩南語逐漸分化為莆仙語 。 ==名稱== 1907年,小川尚義已有「南部福建話」的說法,並把南部福建話分為為漳州、泉州、廈門三個類別。亦說明臺灣島上的「南部福建話」主要通行漳州話與泉州話。[李無未,小川尚義漢語方言地理意識 :《韻鏡》與閩南話語音對應模式]由於在1930年代以後,西方語言調查的社會科學技術才由留學生引進中國,開始調查中國大陸各地之語言,「閩南語」一詞大約在1930年代後期才出現(詳見本後文)。在此之前,約在20世紀初,日本統治的臺灣日治政府即以「臺灣話」或臺語稱呼之。當時的新加坡華人地區即以「福建話」稱呼之。以下為常見閩南語之名稱: *下南話(ē-lâm) :福建南部的傳統地理稱呼為「下南」,方言為「下南話」,相對「北頂」。在早期,泉州和漳州都稱呼自己的方言為「下南話」、「下南腔」。直到民國時期慢慢被「閩南語」、「閩南話」所謂外來稱呼詞彙所替代。直至今天下南族群以此為稱呼,但是以福州民系為首的其它福建族群還仍保留這一稱呼。 * Amoy(廈門語、廈語,為漳州話Ēe-mûi 的音譯) : 清末的1873年,英國蘇格蘭長老會傳教士杜嘉德編撰的大型閩南語辭典《廈英大辭典》面世,稱之為 Amoy,認為其不是方言而是獨立語言,內部則有四種真正方言:漳州話、泉州話(晉州)、同安話、廈門話。Carstairs Douglas(1873, 1899: 序言首頁倒數第二段)。 杜嘉德 : 歐美至今仍有稱這種語言為 Amoy。美國本土英語權威辭典《韋氏詞典》錄有 Amoy 詞目。Amoy: 東南中國之廈門及附近之言語 Merriam-Webster,美國英語權威辭典 *福建話 *臺灣話(臺語) : 臺灣漢族許多是來自福建南部的閩南人,閩南語成為臺灣島和澎湖群島使用人口最多的漢語方語,亦被稱作「臺灣話」或「臺語」。從文獻上來看,「臺語」、「臺灣話」的名稱最遲於清末即已出現,目前所知,「臺語」一詞最早出現於1852年劉家謀的《海音詩》:「耗擲饔飧百口糧,如山狼籍不堪償;傷財翻被居財誤,浪說紅龜是吉祥。吉凶事,皆用「紅龜粿」;臺語「龜」若「居」,取「居財」之意也。每用,常數百箇;其棄之也如泥沙,暴殄甚矣。」;而「臺灣話」最早出現的文獻則是1874年《李文忠公選集》第一冊/同治十三年/上海探信(三月十二日)(附):『所有東洋興兵打臺灣生番地方之事,連日議論紛紛,頃由長崎信來,知日本派柄川宮(柄川名,宮即親王也)總督其事,李仙德參議。李即去年隨副島來過,本美國人,曾任福建領事,會說臺灣話。』 :臺灣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將最多臺灣人使用的語言定義為臺灣話。而「早期臺灣話」指未接受西洋、東洋(日本)和南洋等影響以前的臺灣話,兼指漳、泉、潮等閩南話。不過,實際上日本語出版物是以「臺灣語」表記,非「臺灣話」,如小川尚義以總督府名義所著《臺日大字典》等著作。但「臺灣語」不符合一般人語音習慣,二戰後直至今日,臺灣民間多以「臺灣話」(白話字: "Tâi-oân-ōe" ;臺羅:Tâi-uân-uē)或「臺語」(臺羅:Tâi-gú)稱呼。連雅堂於1929年在《臺灣民報》第288號發表〈臺語整理之頭緒〉一文(後收錄在《臺灣語典》自序)中就出現了「臺語」「臺灣語」「臺灣之語」之名稱。 : 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統治臺灣之初期也是用「臺語」一詞,譬如「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於1955年出版的《臺語方音符號》及國防部於1958年出版的《注音臺語會話》,之後因政治因素而改稱「閩南語」。 *福佬話(學佬話、河洛話等) :杜嘉德於1855年抵廈門,1873年出版《廈英大辭典》,其附錄記載「潮汕人在廣東省被稱為 "Hok-ló"("福佬","福建佬"、"福建仔"之意)」。Carstairs Douglas(1873, 1899: 第610頁附錄 IV 左半尾段)。杜嘉德 此証明潮汕人至少在清代1855年以前早已被稱為"福佬"。 :Holo話,意謂「Holo」人所說的語言。「Holo」一詞,清代有以漢字「福老」書寫的記錄,1894年《鳳山縣採訪冊(下)》癸部,藝文二,兵事下:「福人【粵稱閩人曰福老,謂福建人也】」臺灣史料整合編輯委員會編輯,《鳳山縣採訪冊(下)》(臺北市:文建會,遠流,2007),頁221。。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於1931年出版的《臺日大辭典》有「ホヲ福佬」詞條,說明所謂Hô-ló(福佬)為廣東人對福建人的稱呼。《臺日大辭典(下冊)》 ,小川尚義,1932,p.829。 :*“河洛話”: 而「河洛話(語)」一詞,是有爭議性的:有學者認為學佬和福佬的本字是河洛,指源頭在中原河洛地區;時間久了,形成了學佬話,福佬話這兩個稱呼。但是語源學上這其實是不可能的:因為“河洛 hô-lo̍k”的“河 hô”是不可能讀成“學 ha̍k”或“福 hok”。“洛 lo̍k”同樣不可能訓讀成“佬 ló”。「河洛話(語)」一詞在戰後1955年吳槐發表〈河洛語中之唐宋故事〉之後,臺灣開始使用。 〈閩南族群之他稱族名「Hoklo∕Hohlo」的漢字名書寫形式與變遷:從歷史文獻與地圖地名的檢索來分析〉,韋煙灶、李易修,2019,《地理研究第71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出版 p.46。 *閩南語(閩南話) *:"閩南語"一詞最早出現於1935年5月6日上海《申報》的《廈門海盜騎劫鷺江輪》一文:「......盜共二十餘人、中有三女性、皆衣學生裝、餘著長衫短裝不一、操興化語、間亦有操閩南語者......」。 *:1950年代的臺灣有使用「臺語」這個詞,譬如「臺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於1955年出版的《臺語方音符號》及國防部於1958年出版的《注音臺語會話》,此時期「臺語」與閩南語兩個名詞平行使用,意義大致相同。 *:1967年10月,中華民國政府新聞局下令,公部門不得使用臺語一詞,應使用閩南語。1967年10月27日《經濟日報》六版,〈習稱「臺灣話」就是「閩南語」有關單位.「通告改正」〉 *:蔣為文指出解嚴以後具官方色彩的「國立編譯館」所編的詞典才稱「臺灣閩南語」,其餘辭典多稱「臺灣話」「臺語」,但國立編譯館本質為學術機構,其所規定的名詞多數時候都與常用俗名不同。 *:臺灣部分社團如臺灣羅馬字協會、臺灣母語教育學會、臺文筆會等不喜「閩南語」此種用法。 *咱人話 :近年來,部分臺灣語言學者提出以較無地域性的「咱人話」()一詞來泛稱海內外的閩南話。實際上,以閩南語為母語的漳泉人士,多數自稱「咱厝話」(lán-tshù-uē)、「咱的話」(lán-ê-uē)。 == 譜系 == === 歸類 === 關於語言學家對閩南語分割槽的歷史(尤其剔出海南閩語、雷州閩語的歷史),可參見詹伯慧1995年的《關於閩方言研究的一些思考》。 從語言系統來講,閩南語被多數中國大陸語言學家認為是一種漢語方言,臺灣學者認同語言說或方言說者皆有。西方學者大多不認同方言的說法。理由如下: #關於現今的不同漢語,其到底是不同的「語言」或「方言」,學界一直有爭議。使用不同漢語的人之間,彼此基本上並無法用口語進行溝通,《明史·李廷機傳》雲:“閩人入閣者,自楊榮、陳山後,以語言難曉,垂二百年無人。”因此多數西方學者認為,這些不同的漢語基本上是「語言和語言」的關係,而不是「方言和方言」的關係。(de Francis, 1984)(Chao, 1976) #若以閩南語為討論主軸,閩南語與其他漢語差異甚大。 以上述研究為基礎,部分學者將閩南語的結構和基本詞彙,與南島語系和侗臺語系聯結,而論證其他非漢語語言對閩南語的強大影響。 Chin-an Li 2000等其指出,閩南語可視為漢藏語系的一種語言,而不是方言。漳州話、泉州話、同安話、廈門話等,則是閩南語的方言。 語言相對位階如下所示: :漢藏語系 \supset 漢語族 \supset 閩語支 \supset 沿海閩語 \supset 閩南語 === 方言及其親近性 === 中國大陸的學者認定閩南語支系皆源於泉州、漳州音系,但依分化時間的早晚、地理隔閡、漳泉音演變等因素,出現了不等的差異和變化。基本上,按照地域不同,中國大陸的學者大致劃分為以下幾種次方言: ==== 泉漳片 ==== 泉漳片即「主流閩南語」周長楫;歐陽憶耘 (編),《廈門方言研究》, 頁 3; 211,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主要通行於閩南、臺灣及東南亞。內部相對一致,溝通大致無礙。泉漳片各口音源頭皆為泉州話、同安話、漳州話。關於移民臺灣的閩南泉漳人分佈,泉州府(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移民多分佈在沿海和河口地帶,漳州府(龍溪、海澄、漳浦、長泰、平和、南靖、詔安、龍巖)移民主要在臺灣西部平原、中部盆地和北部丘陵、平野,但若按縣籍來計,則兩府各縣以同安縣籍為最大宗,現今主流傳播腔調為聲調偏漳的漳泉混合腔。 閩越地重山峻嶺,閩南先民沿水系及其盆地而居,以山脈為界,運輸貿易交流則以江水船舟為主,由此孕育閩南語本土內部固有三大方言:同安水系之同安話、晉江流域之泉州話、九龍江流域之漳州話。以下以歷史、關聯、地理順序排列,數字為聲調之五度標記法: * 同安話:七聲調系統,陰平(第一聲)為高平調(與北京語相同),典型字音:"雞"[kue55]、"千"[tshainn55/tshing55]、"生"[sing55]、"味"[bi33]、"億"[ik10]、"毒"[tok50],分佈於福建泉州同安縣(今廈門市和金門縣),即同安縣自有之流域及其諸多海灣以及出海口之廈門和金門兩大門戶島嶼。同安話相對泉州話歷史同樣悠久,兩者為平行關係而非從屬關係。清末《廈英大辭典》附錄 II「腔調差異」 把閩南語腔調分為三種:漳州腔、泉州腔、同安腔,並說同安腔與廈門腔之間大同小異,Carstairs Douglas(1873, 1899: 附錄608頁)杜嘉德 且在附錄 III「方言分類」指出同安縣雖處泉州府,但同安話特徵鮮明, 自成一派。Carstairs Douglas(1873, 1899: 附錄610頁左半倒數第二段)杜嘉德 同安縣三面環高山南面大海、不與非閩南語之外語話區交界而受影響、介於泉漳兩大話區之正中卻與泉漳兩者皆迥異;同安話最大特色為閩南語唯一嚴格意義上的七聲調系統,七調本調調值分明、簡練利落,而本調調值除陽平近泉州、陽去近漳州外,其他調值都不同於泉州和漳州,且變調調值永不脫離七調本調;另有大量[ainn]韻母音, 如"還"[hainn35]以區別"刑"[hing35],"前"[tsainn35]以區別"情"[tsing35],小稱詞「仔á」前主音尾若[a]則新增[i]韻以明確化,如鴨仔[aih-á],語音語意分明。同安話和泉州話共有央母音[ə]、[ɨ],但同安話[ə]、[ɨ]作為韻母只單獨單純存在,不與任何其他母音組合、不入聲化、不鼻韻化,而泉州話則不然。另泉州話和漳州話各有大量[uinn]韻音,如泉音"千"[tshuinn33]、漳音"酸"[suinn24],而同安話唯一之[uinn]韻字音是"關"[kuinn55],以區別"肩"[kuainn55]、"間"[kainn55]、"宮"[king55],但此四字音泉州話是"關、肩、間"全同音為[kuinn33]、"宮"為[king33],漳州話則是"關"為[kuann24]、"肩、間、宮"全同音為[keng24]。 ** 廈門話:同安話之變體,分佈於同安縣諸多海港之一的廈門港,即廈門島的西南部分,隔海相望漳州話區。廈門自古屬於同安縣。廈門話並不能簡單的用「不漳不泉的漳泉濫」來理解,它應該是在同安話的基礎上進一步和其他閩南次方言融合所形成的。《廈英大辭典》指出清末南京條約簽訂廈門獲得通商港口地位後廈門話被高度重視,在此之前廈門話並不被注意。Carstairs Douglas(1873, 1899: 附錄III第609頁左半第一段和第二段)杜嘉德 廈門話使用地域小且使用人口少,相對不成熟不穩定,與同安話主要差別是陰上本調高降變調高平與漳州話相同而顯聽感高亢,如「海水」實調為[hai44 tsui41],另央母音[ə]退化為[e],[ɨ]退化為[u],引生許多同音字詞難於聽解,如"車[kir]、龜[ku]"同音為[ku44],"過[ker]、嫁[ke]"同音為[ke21],而「公子」、「公主」則完全同音為「kong-tsú」,再有小部份韻母與漳州話相同,造成許多同音字詞。 * 漳州話:七聲調系統,陰平(第一聲)為升調,典型字音:「雞」[ke24]/[kɛ24]、「千」[tsheng24]、「生」[seng24]、「味」[bi33]、「億」[ek32]、"毒"[tok24],分佈於漳州市, 即九龍江流域各縣市,另有廈門市海滄區的東部小片地方。漳州話相對泉州話、泉系同安話歷史較晚數百年,故以多文讀音為其一大特徵,如「花」話音講 [hua24]等。漳州話與泉系同安話最大共同之處是同為七聲調系統,但兩者本調調值除陽去相近外其餘皆不同,且漳州話變調後會增生多個調值;漳州話與泉州話之間的陰去、陰入、陽入的調值相同或接近,但卻與同安話不同甚至相反。韻母方面,漳州話最大特色為七母音系統,無央母音,[ə]對應[ue]/[uɛ]、[ɨ]對應[i]/[u],但卻另大量獨有之[ɛ]韻及[ɛ]複合韻母、入聲韻、及其鼻化韻。 * 泉州話:八聲調系統, 陰平(第一聲)為中平調,典型字音:「雞」[kue33]、「千」[tshuinn33]、「生」[sng33]、「味」[bi41]、「億」[iak50]、「毒」[tok24],分佈於泉州市,即晉江流域各縣市。泉州話最大特色是八音俱全,變調後會另增生多個調值,八母音且複合韻母組合相當豐富,且有個別特有之常用詞,如「講」[kong554]、[kang554]為「說」[seh50]/[səh50]、「互」(給,give)為「度」[thoo41] 或「傳」[tng24]、程度副詞「野」[ia554](「非常」之意)等,另泉州話乃南音之原唱腔調,為閩南語之經典。 域外變體: * 臺灣話:分佈於臺灣島及澎湖群島。臺灣閩南語主體腔調和泉系同安話及廈門話相近,個別韻母規律對應,交流無礙。與福建的閩南語相比,其主要特色在於個別日語借詞。文藝方面,當屬臺灣話對閩南語貢獻最巨大,影響最深遠;政治方面,臺灣閩南語在臺灣被賦予國家語言之法律地位,此為其它地區閩南語之所不及。 * 海陸豐話:分佈於廣東省汕尾市(海陸豐)及惠東縣部分地區。海陸豐話是漳州話之域外變體。 * 贛東北閩南語:分佈於江西省上饒市的部分地區。贛東北閩南語是泉州話之域外變體,亦受到吳語、贛語影響。 * 東南亞福建話:主要分佈於閩南裔華人聚居地的南洋諸國,例如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菲律賓。通行於東南亞之閩南語泉漳話,亦受到其所在地當地語言、其他漢語方言(其他閩語方言,粵語廣州話,客家話,新馬華語)和英語相互影響程度各異。 交界地之變體: * 龍巖話:分佈於龍巖市新羅區、漳平市。因受到閩西客家的影響,有不少客家話的特點。 * 頭北話:分佈於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的後龍鎮、峰尾鎮以及南埔鎮,為泉州話受到莆仙語仙遊話影響而形成。 ==== 潮汕片 ==== 潮州話亦稱潮汕話,語法與泉漳片相同,詞彙高度對應,在語音語調及漢字文白音選用上則差異較明顯,潮汕話和泉漳片交融地區則兼具二者發音特色,如福建漳州詔安、新加坡等。潮汕話除了分佈於潮汕地區以外,還廣泛分佈於東南亞眾多潮人聚居地(如泰國曼谷)和其他城市的唐人街、柬埔寨和寮國的大部分華人和越南的一部分華人社群。著名戲曲荔鏡記(陳三、五娘跨越階級性的愛情故事),來自潮汕地區,亦廣傳於閩南、臺灣等地,明清時期以潮州府城話為標準,今無法定標準音。潮州話語音詞彙比較接近福建泉州話。 ==== 浙南片 ==== 明末清初,大量閩南人(主要是泉州府的南安、安溪、惠安、同安等地)遷徙到浙南的蒼南、平陽、玉環、洞頭一帶以及福建東北部的福鼎、霞浦一帶。閩南話傳入浙南、閩東地區後,由於自身的演變和受周圍方言(浙南是南部吳語,閩東語是福州話類別)的影響,與泉漳片形成一定差別。與泉漳片比較,主要是入聲韻、鼻化韻的退化以及用詞方面的差別,但仍保留其它特點。相對來說,比潮汕話更接近泉漳片,與泉州府城腔高度相似。 ==== 大田片 ==== 分佈於福建省大田縣及周邊,受閩中語、閩東語影響。《福建省志·方言志》認為其已屬於「閩方言過渡區」而不是閩南語,而《中國語言地圖集》則列為閩南語的一種。 ==== 中山片 ==== 分佈於廣東省中山市部分地區。受粵語影響明顯,且有潮汕片及閩東語成分。 ====瓊雷片==== 除上述方言片之外,廣東省雷州半島一帶通行的雷州話以及海南省通行的海南話長期被認為是閩南語的方言。20世紀70年代以後,才開始有人對海南話進行系統的調查。此後語言學界開始把海南話和雷州話自閩南語中劃出。1987年出版的《中國語言地圖集》裡,正式將瓊雷話自閩南語中劃出。 == 分佈地區 == 閩南語的中心地區位於閩南地區。閩西的龍巖市區與漳平一帶也說閩南語。閩東地區福清市以及寧德市福鼎一帶的沿海小部分地區,以語言島形式存在。 閩南語在臺灣的分支被稱為臺灣話,是臺灣閩南人的母語,也是主要日常用語。臺灣推行九年國教之後的各世代閩南族群除了母語閩南語之外,還能掌握國語(現代標準漢語)。閩南族群年輕一輩,學校與都在使用國語的環境,部分年輕人不能流暢使用閩南語。其他族群(如客家族群、原住民族群、其他省份的族群、外籍族群),則通常在日常生活使用母語或國語,為了和閩南族群溝通交流,有的會特意去學習閩南語。 在浙江東南部沿海、西南部與江西省交界區域,以及福建省東北部的福鼎市、霞浦縣小部分地區,通行浙南閩語,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分支,伴隨來自福建省南部的移民在當地生根發芽。浙江省溫嶺市之石塘一帶,玉環縣之坎門、陳嶼,洞頭縣之本島、半屏島、元角、倪嶼,瑞安市之北麂島、大南鄉,平陽縣之水頭鎮、騰膠鎮、南麂島、東部沿海之西灣鄉、墨城鄉,泰順縣之東南角,文成縣之東南角,蒼南縣之靈溪、礬山、橋墩、馬站、漁寮、藻溪、赤溪、觀美、南宋、霞關、大漁、望裡、莒溪、浦亭等城鎮,以及長興縣、臨安市、舟山群島等地居民,也都通行閩南語。衢州市、開化縣、常山縣等村鎮地區存在許多孤立的閩南語語言島,往往是按照姓氏分支。廣東省東部沿海海陸豐地區、惠州地區、北部韶關地區,以及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桂平、北流等地皆通行閩南語。潮汕地區通行的潮州話,也是閩南語的一種方言分支。在香港,也有不少說閩南語的人。 此外,海南通行的海南話,與閩南語的泉漳片有很深的淵源。昔日被歸為閩南語的瓊文片方言,今日被劃出閩南語,直接隸屬於閩語支。中國語言地圖集 除上述地區之外,江蘇省宜興市南部山區,安徽省宣州和徽州山區,江西省玉山縣、鉛山縣、上饒、廣豐縣都有閩南語使用者。 閩南語隨著歷史上閩南民系的移民而傳播,成為在海外及東南亞華語社群有一定的影響力的一種語言,稱為東南亞福建話。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 、印度尼西亞、越南、泰國、緬甸、寮國、菲律賓都有相當數量的閩南語使用者。 == 現狀 == ===中國大陸=== ====閩南地區==== 閩南地區(清代泉州府、漳州府和永春直隸州地區)的閩南語使用人數近年來有下降的趨勢,尤其是在廈門市情況最為嚴重。由於經濟交流和人口流動,閩南語在它的原源地福建省的閩南地區使用人數減少。 廈門市是經濟特區之一,廈門市內近年來經濟與社會發展比較快,許多流動人口選擇在廈門定居,使得廈門在生活上的許多方面放棄使用閩南語而改用普通話。加之“推普”的影響,學校教學大多使用普通話,有些廈門年輕人的閩南語能力明顯下降。與泉州、漳州會閩南語的年輕人數量相比,廈門使用閩南語的人口遠遠低於前兩者。 泉州市閩南語普及和保護程度相對較好。泉州市民基本都通曉閩南語,年輕人閩南語水平雖有下降但仍能在日常溝通交流,外來人口閩南語掌握程度較其他閩南地區高。泉州本地的民間組織扮演著保護閩南語的重要角色。 後來隨著海西建設迅速發展以及臺灣閩南文化對閩南地區的影響,中國廣電總局分別在2005年和2007年批准設立以閩南語為特色的廈門衛影片道和泉州電視臺閩南語頻道;廈門地鐵的播音中也有閩南語廈門話的廣播。泉州的第一個全部採用閩南語播出的綜合頻道泉州電視臺閩南語頻道,其知名的閩南語節目《泉州講古》擁有一定數量的固定收視人群。近年,閩南人的文化意識有日趨強烈的狀況。影片網站上經常有熱愛閩南語的人們自制閩南語影片,包括閩南語教程、閩南語歌曲、甚至用閩南語配音的電影片段。廈門大學中文系教授周長楫也極力推廣閩南語,閩南語在本土的保護正在逐漸被重視。 ====潮汕地區==== ====其他地區==== 除了中國大陸的閩南三地以外,也有許多閩南人的聚居地,如閩東地區、江西省玉山縣,浙南地區以及廣東省的惠州東部、海豐與陸豐都有早期的泉漳移民,有些至今還在使用泉州或漳州口音的閩南語。 ===香港=== 香港有逾兩百萬閩南人及其後裔(包括泉州、漳州、潮汕、海陸豐、海南等)。香港閩籍第一代居民通常有良好的閩南語會話能力。第一代移民的後代因生長於香港,以粵語作日常溝通較為常見。部分第二代閩籍人士因需與長輩溝通,仍掌握閩南語,第三代閩籍人士則多不曉閩南語。同時,遠離本土的閩南方言與香港最強勢的粵語共存,音系、詞彙、語法,都有受粵語影響。 ===澳門=== 澳門北區有相當一部分居民祖籍閩南地區的人能夠使用閩南語交談,因此閩南語在澳門北區可算通行;閩南語是澳門第三大語言,日常生活中使用閩南語者佔澳門人口的3.7%,而澳門人口中則有6.9%能講閩南語。 ===臺灣=== 在臺灣,多數為閩南裔族群,其中又以泉州裔與漳州裔佔絕大多數,另包含少數潮州裔(已被漳泉裔同化),泉州和漳州的閩南語口音,在臺灣出現相當程度的融合,是為臺灣話,又稱臺語,屬於閩南語閩臺片。 臺灣中年以上的閩南裔本省人一般都還具有相當強的母語溝通能力。然而日治時代及國民政府遷臺後兩次推行國語運動,學校先後使用日語和華語教學,使得臺灣年輕人彼此間慣用華語溝通,導致當今年輕世代平均母語能力顯著降低。許多臺灣閩南裔青年都改以華語來交談,尤其在未受國語教育的老一輩離世之後,這種情況在臺中以北的臺灣北部地區以及花東兩縣很常見,中高齡者和較多鄉村地域的臺灣中南部及澎湖的住民的臺灣話,會比北部、花東兩縣及都會區的住民流利。 臺灣閩南語在官話普及前通行於臺灣,臺灣話和官話在使用時互相穿插的情況相當常見。許多電影、電視劇、音樂、書籍和報章雜誌等偶而會使用臺語字詞,使之更貼近使用臺語的觀眾、聽眾及讀者。 此外,由於臺灣的閩南語音樂、電影及電視劇較為發達,甚至出現以閩南語配音的日本動漫(如哆啦A夢、花田少年史等均有市售版DVD),故許多臺灣以外的人為了學習閩南語傾向接觸臺灣的閩南語音樂和閩南語電影、電視劇。中國大陸福建閩南地區的閩南人、東南亞及世界各地許多閩南籍華人或華裔,為了學好自己的母語──閩南語,而接觸臺灣的電影、電視劇及音樂來學習閩南語,希望能借此延續閩南文化。 ===新加坡=== 新加坡福建話廣播以廈門話為標準。但在新加坡1979年的講華語運動實行後,嚴厲地管制福建話以及其他漢語言在電視節目以及電臺廣播中所佔的百分比。但許多新加坡人還是對福建話有一定程度上的情感,所以經常會在有線付費電影片道中觀看臺灣的閩南語電視連續劇,或者在網上尋找福建話影片觀看,以便跟自己的文化保持聯絡。 在現今的新加坡社會里,依然有許多人使用閩南語方言。新加坡三大最盛行的閩南語方言包括新加坡福建話,廈門話和臺灣話。早期的泉州、漳州移民現今已經融合為一體,所說的新加坡福建話口音為泉漳混合音,比較偏向同安話。講新加坡閩南話變體(即參雜馬來語藉詞的新加坡福建話)限於多數的老一輩和一些中年人。相比之下,一些受高等教育的中年人以及年輕人,由於受到臺灣閩南語的文化媒體的影響加上在網上學習廈門話,都普遍講廈門話或臺灣話。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境內也有許多福建話方言島。主要地區有檳城、吉打、玻璃市、吉蘭丹、登嘉樓、砂拉越、馬六甲、柔佛、霹靂北部、雪蘭莪巴生等州。南部與北部的福建話有差異,南部福建話方言在口音上接近新加坡福建話,偏同安腔。北部的福建話發音上接近漳州話,但調值與漳州話有顯著差別。大致上說,馬來西亞南部因地理上靠近新加坡,其福建話也偏向閩臺片閩南語語法。福建話是繼馬來語,英語、華語後的主要語言之一,有些馬來人,印度人都懂得講福建話。在檳城,官方警察、外國移民都學習福建話,以便與人們溝通。 ===汶萊=== 汶萊華裔大部分為閩南泉漳族群,來自原同安縣(今廈門市和金門縣)的閩南人佔汶萊華人的多數,汶萊閩南話口音偏向同安話腔調。 ===印尼=== 印尼許多地區都有華裔福建閩南人分佈,尤其在蘇門答臘的棉蘭市、廖內群島、以及東爪哇省的泗水市。早期印尼政府曾經禁止華人移民在印尼境內學習中文,因此許多福建閩南移民以及其後裔喪失中文能力,他們的福建話也成為了無文字語言,只能說簡單的口語。也因為缺乏跟其他閩南地區的聯絡,印尼的福建話經過多年的孤立,已發展為一個夾雜許多印尼語詞彙的混合語。混合的程度在每個地區都不同。比方說,棉蘭市的福建閩南人多數是第三代華裔,因此他們的福建話能力相對比較強,其福建話也較接近閩南本土(尤其是漳州)的口音。廖內群島的福建話比較接近新加坡福建話以及南馬福建話的口音。泗水市的福建移民多數是第六代福建閩南移民後裔,他們的閩南語能力相對比較弱,口語方面也夾雜大量印尼語成分。 ===菲律賓=== 咱人話(Lán-nâng-ōe)或稱咱儂話是菲律賓的一種福建話變體,源自閩南語泉州話中的晉江話,現今還儲存著很重的晉江腔。目前在菲律賓人口的華人約有百萬,在所有菲律賓華人之中,約有九成以上屬福建閩南裔;其餘約百分之十,以廣東籍為多,其它省籍為數無幾。福建話是菲華社群的通行語。其中先祖來自福建閩南者十之八九,當中又以泉州為最。福建籍華人中,以原屬泉州府的三邑(晉江縣、惠安縣、南安縣)最多,大部份居住在呂宋島,原屬同安縣(今廈門市和金門縣)和漳州府龍溪縣、海澄縣(今合併為龍海市),大多數在中部維薩亞斯地區的宿霧等地,和民答那峨島各處。 == 閩南語教育 == ===閩南三地=== 民國年間,閩南地區的學校分為官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官辦學校主要採用新式國語教育,而民辦學校(私塾)採用閩南語教育。當時多數人接受的是私塾教育,只會講閩南語,不會講國語。這可以從今日許多70歲以上的高齡閩南人所驗證。閩南地區的私塾所教授的四書五經都是以閩南語進行教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1950和1960年代仍保持官辦和民辦教育。1970年代末期,中國大陸在南方開始推廣普通話,導致全部的閩南學校開始改採普通話教學。閩南地區於1980年代之後才是真正全面開始學習普通話。由於閩南語教學在閩南學校遭到中斷,1980後出生的福建閩南人多數只能講閩南語,而不會讀寫閩南文,因為他們所接受的是普通話教育。那些會閱讀閩南文的人士多數是靠自己的努力在家裡或從民間學習閩南文。由於學校閩南語教育之終止和普通話強勢語言影響之緣故,閩南地區出現了閩南語式微的情況,甚至出現有新一代的閩南人不會講閩南語。為搶救和扭轉閩南語頹勢的情況,福建閩南地區的學校於2010年又開始恢復閩南語教學,同時也開始培養閩南語師資 。但是,面臨30年語言教學的斷層,保留或復興閩南語出現了嚴峻的挑戰。 ===臺灣=== 臺灣在日治時期,日本政府在臺灣住民調查中將其稱為「福建語」,由於漳州、泉州裔在臺灣佔絕對多數,又改稱「臺灣語」。其官辦教育系統使用的教學語言為日語,但仍保留每週5~2節左右的漢文科課程,依照通行地區以閩南語(時稱「臺灣語」)或客家語(時稱「廣東語」)教授。為了方便統治,也編纂了許多閩南語(時稱「臺灣語」)教科書、辭典等,供日本派駐臺灣的日本人官員、警察、教師等公務人員學習閩南語,以便與民眾溝通。 而漢人仍與清領時期相同,使用籍貫的家鄉話。除了官辦教育以外,亦有許多民辦私塾漢文學校,以閩南語進行教學,學習的語音則是閩南語文讀音,以讀解四書五經。當時只有少數臺灣文人通曉日語及漢語官話(屬北京官話系)。戰爭期間,由於日本當時在臺灣開展「國語」(日語)教育,因此多數的臺灣人也都通曉日語。 1945年臺灣戰後時期,國民政府開始在臺灣推行國語教育。因此,1945年之後,臺灣才是真正全面開始學習國語。戒嚴時期,民辦學校的閩南語教育一度終止,而官辦國民學校則全面採用國語教學,沒有教授閩南語,在校園內進行「少講方言」的教育政策,甚至有類似日治時期方言札的歧視作法。在臺灣戰後出現「講臺灣國語(臺語式國語)會被嘲笑」、「同學講臺灣話要罰款或帶狗牌當眾羞辱」之情形。在這大環境下,社會上出現過歧視講母語的現象。許多熱衷於保護母語文化的知識分子及社會精英對當時的教育語言政策極為不滿。 解嚴後,自1990年代後族群平等和多元文化意識興起之後,臺灣的學校儘管大部分科目仍然使用國語教學,但同時開設了部分臺灣閩南語、臺灣客家語、福州話和臺灣原住民族語的課程。中斷了將近40年的閩南語鄉土語言教學終恢復。 民間也出現了學習臺灣閩南語的民辦學校。 臺灣本土語言(舊稱「臺灣鄉土語言」),自1993年修訂發布實施的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增列「鄉土教學活動」起納入正式課程,2001年起依照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規定,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生,必須就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等三種本土語言任選一種修習。國中部分,則依學生意願自由選習。閩南語教育在臺灣的學校全面恢復。 然而,除了該課程外的其他所有課程(如物理、數學等)仍然使用國語教學,因此臺灣閩南語的使用率依舊逐漸下降。至今,臺灣復興閩南語的工作仍面臨嚴峻的挑戰。 == 音韻 == === 發音 === 閩南語音素對照表 音素 閩南語 閩南語 閩南語 閩南語 閩南語 海南語(海口話) 閩東語(福州話) 莆仙語(莆田話) 閩北語(建甌話) 閩中語(永安話) 閩贛語(邵武話) 客家語(梅州話) 粵語(廣州話) 現代標準漢語 音素 泉漳片 泉漳片 泉漳片 大田片(大田話) 潮汕片 海南語(海口話) 閩東語(福州話) 莆仙語(莆田話) 閩北語(建甌話) 閩中語(永安話) 閩贛語(邵武話) 客家語(梅州話) 粵語(廣州話) 現代標準漢語 音素 泉州話 漳州話 廈門話 大田片(大田話) 汕頭話 海南語(海口話) 閩東語(福州話) 莆仙語(莆田話) 閩北語(建甌話) 閩中語(永安話) 閩贛語(邵武話) 客家語(梅州話) 粵語(廣州話) 現代標準漢語 聲母數 14 15 15 17 18 16 15 15 20 15 15 18 18 22 韻母數 87 85 86 41 85 46 62 39 46 46 40 76 68 40 聲調數 8 7 7 6 8 8 7 7 6 7 8 6 9 4 註:海南話與泉漳片的閩南語有很大淵源,但卻存在較大差異。昔日被劃為閩南語的瓊文片方言,今日被劃出閩南語,直接隸屬於閩語支。 === 子音 === 上古漢語中與子音相關的各種語音現象,閩南語在其讀音中儲存得很好,為相關的假設提供實證: # 「非組」和「幫組」聲母,白讀讀法相同,例如「飛」()、「蓬」()、「吠」()、「微」(),證明古無輕唇音,非組歸幫。 # 「知組」和「端組」聲母讀法相像,例如「豬」()、「醜」()、「程」(,作姓氏時讀),證明古無舌上音,知組歸端。 # 「精組」和多數正齒「莊組」字,連同部分「章組」字聲母讀法相同,例如「怎」()、「捉」()、「之」(),證明古無正齒音、照二歸精。 # 很多「章組」的字聲母讀法和「端組」相同,例如「唇」(),「振」()「召」(),「注」()。也有讀作「見組」的情況,如「支」()。部分證明照三歸端,也部分反映這一現象的例外——照三歸見。 # 「雲」字讀,若「匣母」,證明喻三歸匣。 === 母音和聲調 === 閩南話各片區之間聲調略有區別。閩南語有八個音調(陰平、陰上、陰去、陰入、陽平、陽上、陽去、陽入),除調值不同以外,潮汕片保留有獨立的陽上聲調,因此潮汕片有8個聲調,泉漳片則有兩種情況,泉州話(不包括同安話)、臺灣話鹿港腔、龍巖話、新加坡閩南語有陽上調,因此有8個聲調。漳州話、同安話、廈門話、臺灣話偏漳腔與通行腔只有7個聲調(古全濁上聲同陽去不分)。廈門的情形又有不同,通常而言,7個聲調的閩南話古次濁上聲念陰上,不併入陽去,但廈門話古次濁上聲白讀為陽去,文讀為陰上。需要注意的是,潮汕片的兩個上聲(陰上和陽上)跟《切韻》音系的上聲不完全對應,有大量《切韻》音系中的去聲字潮汕片念上聲。 閩南語原只有6個子音韻尾,其中、、是塞音,、、是鼻音。但是在現代閩南語,古「鹹」(除覃韻)(收)、「山」(收)、「宕」(收)、「梗」攝二等(收)的白讀音都不念這些韻尾,這些韻部的韻尾已經弱化為鼻化母音和喉塞韻尾,只有文讀音才念上述子音韻尾。此外,潮汕片韻尾已經併入,其他閩南話中念喉塞韻尾的字在雷州話念成開韻尾。同時,海南話、雷州話、莆仙話把泉漳片和潮汕片的鼻化母音都念成口母音。 ==== 變調 ==== 閩南話的變調規則是,前字變調,後字不變。變調單位是一個片語,可以是單個詞,也可以是一個短語或一個語法單位。變調時,變調單位的最後一個字不變調,其餘的字都要發生變調。 下表中,第一行的調值是單字調值,第二行的調值是變調的調值。 聲調 聲調 平 平 上 上 去 去 入 入 聲調 聲調 陰平 陽平 陰上 陽上 陰去 陽去 陰入 陽入 程式碼 程式碼 1 5 2 6 3 7 4 8 程式碼 程式碼 東 同 董 動 凍 洞 督 毒 調值 廈門 44 24 53 - 21 22 32 4 調值 廈門 22 22 44 - 53 21 4,53 32 調值 臺北 44 24 53 - 11 33 32 4 調值 臺北 33 33 44 - 53 11 4 32 調值 臺南 44 23 41 - 21 33 32 44 調值 臺南 33 33 44 - 41 21 44 32 調值 漳州 34 13 53 - 21 22 32 121 調值 漳州 22 22 34 - 53 22 4,53 22 調值 泉州 33 24 55 22 41 41 5 24 調值 泉州 33 21 35 21 55 22 4,53 21 調值 北馬 44 24 54 - 21 21 21 44 調值 北馬 21 21 44 - 44,54 21 44,54 21 調值 汕頭 33 55 52 35 213 22 21 32 調值 汕頭 33 11 35 11 32 21 4 1 == 語法 == 如同其他漢語語言,閩南語是分析語,名詞沒有格位、性別和數量的區別,但需使用量詞,動詞不分人稱和數量,但會用助動詞或動詞補語來表示時態或語氣 ,並可有多個動詞置於同一個句子中。標準語序是主動賓語序,但在某些句型中會將賓語提前。補語置於動詞前或受詞後。如果從情境中可以判斷人稱時,可以省略人稱(pro-drop)。重點在後(head-final),數詞、形容詞、指示詞和關係子句等置於被修飾詞前方。 == 字典 == 閩南語,如同世界上大多數語言,是從古語傳下來的。因此閩南語的詞彙中,有許多上古漢語的成份,例如俗語「日時走拋拋,暗時點燈膋」中的「膋」就是那個時代的語言。(《詩經·小雅·信南山》有:「執其鸞刀,以啟其毛,取其血膋。」) === 人稱 === : 注:本章節以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標註廈門話發音。   單數 單數 眾數 眾數 眾數 第一人稱 我 guá 我 包括性 咱 lán 咱們 第一人稱 我 guá 我 排除性 阮 gún 我們 第二人稱 汝/你/爾 lí 你 恁 lín 恁 lín 你們 第三人稱 伊 i 他/她/牠/它 𪜶/怹 in 𪜶/怹 in 他們/她們/牠們/它們 所有格:人稱+其(古字為「丌」或「亓」)。或以直接以複數格,即加鼻音尾之單數格表示。 === 指示代名詞 ===     指近 指近 指遠 指遠 一般 單數 這 tsit、這個 tsit-ê 這個 彼 hit、彼個 hit-ê 那個 一般 眾數 遮 tsia、遮的 tsia--ê 這些 遐 hia、遐的 hia--ê 那些 空間 空間 遮 tsia、這跡 tsit-jiah、這位 tsit-ūi 這裡 遐 hia、彼跡 hit-jiah、彼位 hit-ūi 那裡 時間 時間 這陣 tsit-tsūn、這馬 tsit-má、這下 tsit-ē、這時 tsit-sî 現在;最近 彼陣 hit-tsūn、彼個 hit-ē、彼時 hit-sî 那時;當時 狀態 狀態 按呢 án-ni 這樣 按呢 àn-ni、彼按呢 hit-án-ni 那樣 程度 程度 遮 tsiah、遮爾 tsiah-nī 這麼 遐 hiah、遐爾 hiah-nī 那麼 型別 型別 這款 tsit-khuán、這號 tsit-hō、這種 tsit-tsióng 這種 彼款 hit-khuán、彼號 hit-hō、彼種 hit-tsióng 那種 以上用字遵照中華民國之教育部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 === 疑問詞 === ;什麼 * 啥(siáⁿ):也作「甚」,後可加名詞。如「啥人」(siáⁿ-lâng)(何人)、「啥事」(何事)、啥物(siáⁿ-mih,何物)、甚物(sim-mi̍h,什麼)。 * 物/乜(mih):物代(mih-tāi)(廈門話常用)。 * 底(tī):底時(何時)(廈門話常用)、底事(何事)、底地(何地)、底處(何處)石遇瑞〈潮汕方言:底‧底事‧底地‧底處〉、底時(何時)、底個(潮瓊片同「乜個」)中古漢語已有用「底」表疑問。 ***底典(潮瓊片之「誰」,在泉漳片是問對方「哪裡人」。) *焉怎/按怎(án-chóaⁿ)+動詞。有認為為非漢語者 * 何:泉、潮片,如「在何」(在何處),音「值塊」。但有指這詞語應作「底帶」。 ;佗一 佗一/倒一/擇一(tó/tó-tsit) *佗一+名詞 例:佗一車?(哪一車?) *佗一+量詞 例:佗一臺?(哪一臺?) *佗一+量詞+名詞 例如:佗一臺車?(哪一臺車?) ;kám(敢)問句: 是漢語k問句的一種,依照張敏(1990)、曹逢甫(1993)、鄭縈(2000)、施其生(2000)的調查,主要kám、ká/khá、kán、kánn……幾種變體,語義或語用上,依張敏(1990)、張麗麗(2016)(2017)、林俊宏(2020)等人皆指出,敢問句作為是非問句至少有三種用法。比如同樣是「伊敢(是)破病?」一句法,可以有三種解釋: *推測:指「他好像生病(吧)。」,即用疑問句代替贊同、相信「他生病」的事實。魏培泉(2010)表示是一種「信大於疑」之用法,並指出晉語敢問句主要是這一種用法。 *中性:指「他是不是生病?」沒有預設贊同或反對的立場。 *反詰:指「他未生病,」即用疑問句代替反對「他生病」的事實。魏培泉(2010)表示是一種「疑大於信」之用法,並指出客語敢問句主要是這一種用法。 本字上,共識是近代之「敢」,而對於「敢」之古漢語來源,有「可問」連音說(黃正德1988);「可不」連音說(Yue-Hashimoto 1991、魏培泉2010);「焉」字說(林俊宏2020)。 === 名詞 === ==== 時間 ==== *年(nî)、冬(tang):年,一年稱「一年」或「一冬」 **舊年(kū-nî):去年 **今年(kim-nî):今年 **新年(sin-nî)、明年(môa-nî/mê-nî)、下年(ē-nî):明年 *月(ge̍h)、月日(ge̍h-ji̍t):月 **頂月日(téng-ge̍h-ji̍t)、頂個月(téng-kò-ge̍h)、頂股月(téng-kó͘-ge̍h):上個月 **這月日(chit-ge̍h-ji̍t)、這個月(chit-kò-ge̍h)、這股月(chit-kó͘-ge̍h):這個月 **後月日(āu-ge̍h-ji̍t)、後個月(āu-kò-ge̍h)、下個月(ē-kò-ge̍h)、後股月(āu-kó͘-ge̍h):下個月 *日(ji̍t)、工(kang):天、日 **遜昨日(sùn-cho̍h--ji̍t)、大昨日(tōa-cho̍h--ji̍t)、落昨日(lo̍h-cho̍h--ji̍t):大前天 **昨日(cho̍h--ji̍t):前天 **昨日(cha-ji̍t)、昨昏(cha-hng):昨天 **今仔日(kin-á-ji̍t):今天 **明仔日(bîn-á-ji̍t)、明仔載(bîn-á-chài):明天 **後日(āu--ji̍t):後天(此義須讀輕聲,否則意味著以後的某一天) **落後日(lo̍h-āu--ji̍t)、大後日(tōa-āu--ji̍t):大後天 *一日之內 **天未光(thiⁿ-bē-kng):統稱凌晨之前 **天欲光(thiⁿ-beh-kng)、拍殕仔光(phah-phú-á-kng):凌晨 **早起(chá-khí)、頂晡(téng-po͘ )、頂晝(téng-tàu):早上、上午 **中晝(tiong-tàu)、日晝(ji̍t-tàu):中午 **下晝(ē-tàu)、下晡(ē-po͘ ):下午 **暗晡(àm-po͘ )、欲暗仔(beh-àm--á):傍晚 **暗頭仔(àm-thâu-á):入夜 **暗暝(àm-mî)、下昏(ē-hng)、暝昏(mî-hng):晚上 **半暝(pòaⁿ-mî)、暝半(mî-pòaⁿ):夜裡、半夜 *白天又統稱「日時」(ji̍t--sî)、「天光」(thiⁿ-kng);夜晚又統稱「暗時」(àm-sî)、「暝時」(mî-sî)。 *夜間又細分做「頂半暝」(téng-pòaⁿ-mî)、「下半暝」(ē-pòaⁿ-mî)。 *點鐘(tiám-cheng):小時,也簡說成「點」(tiám) **外(gōa):表示比指定的數字更過一些,如「四點外鐘」指四個多小時、或四點多鐘 **半(pòaⁿ):半小時,不到半小時說成「未半」( bī pòaⁿ),接近半小時說成「欲半」(beh pòaⁿ)、半小時多說成「過半」(kuè pòaⁿ) **字(jī):分針在鐘面所指的數字,意思是五分鐘,如十分鐘說成「兩字久」,七點四十五分說成「七點九字」 *其他 **今旦日(kin-taⁿ-ji̍t):今日。現作「今仔日kin-á-ji̍t」。施炳華〈《荔鏡記》的用字分析與詞句拾穗〉第一節 **晏:音òaⁿ,漢初的《儀禮.士相見禮》:「問日之早晏。」「早晏」是「早晚」的意思,閩南語也有「早晏」一詞。《玉篇》:「晏,晚也。」《廣韻》:「晏,晚也。烏澗切。」文讀音àn,白話音òaⁿ。閩南語的「晏」也可解作遲,如「晏起來」是遲起床,「晏來」是遲來、遲到。(粵語也有用「晏」表示晚、中午和遲的意思,例如:「晏晝」表示下午、中午,「吃/食晏晝」、「吃/食晏」表示吃午飯。) ==== 人體器官 ==== *目珠(俗字作「目睭」):音 ba̍k-chiu,眼睛。 *鼻仔:音 phiⁿ-á,鼻子。 *喙:音 chhùi,嘴巴 *腹肚:音 pak-tó͘,肚子。 *跤:音 kha,腳。 *跤頭趺:音 kha-thâu-u/hu,膝蓋。 *肩胛頭:音 keng-kah-thâu,肩膀。 ==== 親屬稱謂 ==== *阿公:音 a-kong,爺爺、外公。 *阿媽:音 a-má,奶奶、外婆。 *爸:音 pah/pâ/pa,父親。阿爸:音 a-pah。老爸:音 lāu-pē。 *母:音 bú/bó,母親。阿母:音 a-bú。老母:音 lāu-bú。此用法可在唐詩中看見,例如晚唐李商隱《瑤池》:「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裡,穆王何事不重來。」 *阿伯:音 a-peh,伯伯。 *阿姆:音 a-ḿ,伯母。 *阿叔:音 a-chek,叔叔。 *阿嬸:音 a-chím,嬸嬸。 *阿舅:音 a-kū,舅舅。 *阿妗:音 a-kīm,舅媽。 *阿姨:音 a-î,阿姨。 *阿姑:音 a-ko,姑姑。 *阿丈:音 a-tiūⁿ,姨丈或姑丈。 *兄:音 hiaⁿ,哥哥。阿兄:音 a-hiaⁿ。 *姊:音 chí/ché,姐姐。阿姊:音 a-chí/a-ché。 *弟:音 tī,弟弟。小弟:音 sió-tī。 *妹:音 mōe/bē/bēr/moāi/māi/bōe,妹妹。小妹 sió-mōe/bē/bēr/moāi/māi/bōe。 === 動詞 === 註記:本章節以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標註廈門音。 *行:音kiânn,走。 *走:音tsáu,跑。 *傱:音tsông,奔跑。 *食:音tsia̍h,吃。 *啉:音lim,喝。 *睏:音khùn,睡覺。 *拍:音phah,打。 *徛/企:音khiā,站立。 *倒:音tó,躺。 *䖙:音the,坐躺、靠坐著。 *跍:音khû,蹲。 *越:音ua̍t,回(頭)。 *應:音ìn,回答。 *揣:音tshē,尋找。 *相:音siòng,尤指以目光打量。 *挲:音so,搓。 *汏:音thuā,以清水漂洗。 *盪:音tn̄g,與「汏」近義。 *曝:音pha̍k,曬。 *覕:音bih,躲藏。 *沃:音ak,澆,《左傳》僖二十三年:「奉匜沃盥。」疏:「沃,謂澆水也。」《漢書.張良傳》:「沃野千里。」注:「沃者,溉灌也,言其土地皆有溉灌之利,故云沃野。」 *翕:音hip,拍攝。 *駛:音sái,開(車)。 *搝:音giú,拉。 *鼻:音phīnn,嗅。 *臆:音ioh,猜測。 *蹛:音tuà,居住。 *詼:音khue,嘲諷。 *提:音the̍h,拿。 *夯:音giâ,舉。 *予:音hōo,給予。 *囥:音khǹg,放置。 *耍:音sńg,玩耍。 *掠:音lia̍h,抓。 *驚:音kiann,害怕。 *賰:音tshun,剩餘。 *袋:音tē,包裝。 *綴:音tè,跟隨。 *擲:音tàn,丟。 *縛:音pa̍k,綁。 *軁:音nng,鑽。 *蔫:音lian,枯萎。 *挵:音lòng,撞。 *剾:音khau,刮(風)。 *搣:音me,抓取。 *刣:音thâi,殺。 *捒:音sak,推。 *襯:音tshīng,穿。 === 形容詞 === *好、歹:好、壞(「歹」為俗字,本字作否。) *頂、下:上、下 *大、細:大、小 *粗、若/幼:粗、細。 **若:日本語漢字表留以「若」表示小、幼之意。 *濟、少:多、少(用於表絕對的數量,如吃很多說成「食誠濟」) **濟:參考成語「人才濟濟」。 *加、減:多、少(用於表相對的數量,如多吃一點說成「加食淡薄」) *輕、重:輕、重 *軟、橂:軟、硬(「橂」民間俗寫為「𠕇」,詞義也作「硬」) *冗、絚:鬆、緊 *懸、下 / 低:高、低(「低」為俗字,本字作「下」) *緊、慢:快、慢(「緊」義也說成「猛」) *狹、闊:窄、寬 *長、短:長、短 *厚、薄:厚、薄 *躼、矮:高、矮(「躼」義也說成「懸」) *肥、㾪:胖、瘦 *烏、白:黑、白 *寒、熱:冷、熱(小冷也說成「冷」) *燒、凊:燙、涼(「凊」義也說成「凝」) *媠、䆀:美、醜(「媠」義也說成「㜅」[tʰiak7]”或「嫷」,「䆀」義也說成「漚」或「鄙」) *清、醪:清、濁 *洘、漖:稠、稀 *飽、枵:飽、餓 *暢、氣:高興、生氣(「暢」義也說成「歡喜」、「爽」、「氣」義也說成「受氣」、「苦氣」、「袂爽」) *俗、貴:便宜、昂貴 *光、暗:亮、暗 *焦、澹:乾、溼 *清氣、垃圾:乾淨、骯髒 *巧、戇:聰穎、憨呆 *恬、吵:安靜、吵雜 === 副詞/助動詞/介詞/其他 === *焉耳=焉爾=安爾=安耳=雲爾:這樣子(而已)。《孟子.梁惠王》:「盡心焉耳」(盡心這樣而已);亦有與苗語比較,認為非漢語成分者者。中華民國教育部作「按呢」,為表音字。 *有:可以加在形容詞之前以加強語氣:這粒西瓜有大(這個西瓜真大)、這個囝仔有勇(這個孩子真勇敢)這種用法跟《詩經》裡「有」字的用法非常接近:《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實。(有蕡=真大)。《小雅.白華》:有扁斯石,履之卑兮。(有扁=真扁) *顛倒:反而。例:伊無欲來,阮顛倒較歡喜。(他沒有要來,我反而比較高興。) *橫直:反正,華語裡也有類似的「橫豎」一詞。例:伊欲來無欲來攏無要緊,橫直阮欲去。(他要來不要來都沒關係,我反正要去。) *上無=尚無:至少。例:上無伊嘛應該愛會失禮。(他至少也應該說聲道歉。) *定定:經常。例:伊定定無佇咧。(他經常不在家。) === 量詞 === === 倒置詞 === 閩南語存在一些和現代漢語普通話構詞方式相反的詞彙,如「衫褲」、「人客」、「鴨母」、「鬧熱」、「頭前」等。 * 表動物之性別及物之陰陽者,一般以「公」、「母」二字附在其後,如雞母、狗公。個別動物也用「角」等字,如「雞角」表示雄雞。[公/母也見於粵語,但母作「乸」] * 其他:韆鞦、童乩、氣力、結氣、棄嫌、寸尺、板模、胃腸、慢且、久長、加添、養飼、落衰、菜蔬、利便、運命(來自日語)、進前、紹介(也說介紹)、臭酸、嚇驚、恐驚、布帆、暝日、銜頭、下底、風颱、嚨喉。 === 古詞彙 === *鼎(tiáⁿ:以煮食用具為例,古代稱為「釜」的,華北人、官話語區稱為「鍋」,吳語、粵語和客家話稱「鑊」,閩南語稱為「鼎」。閩南語以「鼎」作「釜」至少儲存了西漢尚可瞭解的一種用法。今贛語也保留「鼎」,稱尖底炊具為「鼎罐」。http://www.gxfxwh.com/viewthread.php?action=printable&tid=16901 *牙(gê)、齒(khí):「虎象有牙,人馬有齒。」例,馬齒、齒科大夫(非牙科大夫)、齒膏(非牙膏);暴牙、象牙。 *細膩(soè-jī):做事小心謹慎,也解作客氣。(福州話也有此二義。) *狡獪(káu-kòai):頑皮,狡滑。 *夕暴雨:午後雷陣雨。陳冠學《臺語之古老與古典》267至269頁此詞彙尚保留於日本。 *痴欲(潮汕:chhi-ko;泉漳:tshio-ko):一見女人便顧盼愛慕的輕佻男子。在明代潮州戲文《金釵記》中就有「宋金為人太風梭(騷),說話甚痴欲(哥)」的臺詞,可見「痴哥」這詞在明代的潮汕方言中已經產生。餘流《「痴哥」與「咧腮哥」》。佛經多作「痴欲」,表性慾、色慾。俗作「豬哥」。 *湛(tâm):溼。《詩經·召南》「湛湛露斯」 *身(sin):閩語系(如林覺民《與妻訣別書》)稱「懷孕」為「有身」(ū-sin),而「身」字於甲骨文中即畫一個人腹中有物。(粵語也保留,稱「身己」或「有身己」表示「懷孕」。普通話也說身孕。) *箸(tī):筷子。日語表記漢字同。廣東省和平縣仍有人保留稱「箸」表示「筷子」。 *糜(bê):粥也,稀泥貌者也可稱之。 *衫(saⁿ):衣也。由上而下穿者,不論是否及於下半身,都一定叫衫。如長衫(長袍)。(粵語也保留) *先生(sian-siⁿ):粵語、日語、韓語亦保留此用法。今官話謂「某老師」,閩語謂「某先生」。如「張先生」乃指「張老師」,指一些學有專精者,如醫生、教師、律師等。 *悾(khong)/悾悾(khong-khong):心思空空,傻瓜。《論語》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冊(tsheh)古代稱編綴竹簡成書為冊,《書經·多士》:「惟爾知惟殷先人,有冊有典。」與韓語冊(책)同音,韓語仍有此用詞。 *企(khì),踮著腳尖,把腳後跟提起來。《漢書·卷一·高帝紀上》:「吏卒皆山東之人,日夜企而望歸。」,《荀子.勸學》篇也有:「吾嘗企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譙(kiau),責備。《韓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為改,鄉人譙之弗為動。」 *目睭(ba̍k-tsiu),眼睛。《淮南子·兵略訓》深哉睭睭。 *地動(toē-tāng),地震。《呂氏春秋.季夏紀》有:「文王即位八年而地動。」可見閩南語保留了秦朝以來的說法。 *乞食(khit-tsia̍h),閩南語稱乞丐為「乞食」《戰國策.晉策》:「其容為乞食人而往乞。」 *走(tsáu),閩南語的「卡緊走」,在古語表示「跑」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上》也有:「填然而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後生(hāu-siⁿ),閩南語稱兒子為「後生」,《詩經.商頌.殷武》:「壽考且寧,以保我後生。」 *枵(iau)閩南語稱肚子餓為《左傳.襄公二十八年》:「梓慎曰:『今茲宋、鄭其饑乎!歲在星紀,而淫於玄枵。…玄枵,虛中也。﹖』,保留了古語「枵」表示「餓」的本意。 *脯(póo)閩南語今日稱「肉鬆」、「魚鬆」」為「肉脯」《周禮.天官.冢宰》:「臘人:掌乾肉,凡田獸之脯、臘、膴、胖之事。」《管子.輕重甲》:。魚以為脯,鯢以為殽」 *痀(ku)指駝背的背瘤「痀」又可作「佝」,古語中「佝僂」也是駝背之意,《莊子.達生》篇有:「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一痀僂者承蜩,猶掇之也。」可見「痀」表駝背已見於戰國時代。 *眠床(bîn-chhn̂g),指睡覺的床稱,見於《南史.虞願傳》:「弘有眠床一張。」 *阿母(a-bú)媽媽、母親,表面看來帶「阿-」一稱謂早在漢朝就有了,如樂府詩《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上堂啟阿母。」「阿」的本義是「山阿」,古代曾尊稱商朝名臣伊尹為「阿衡」,可見和閩南方言中以詞頭「阿-」,其來源甚為古老。 *交關(kau-kuan)閩南語稱生意交往為「交關」,這一詞語自《後漢書.西羌傳》:「臣愚以為宜及此時,建復西海郡縣,規固二榆,廣設屯田,隔塞羌胡{交關}之路,遏絕狂狡窺欲之源。」 *虯(kiu2)捲屈,杜光庭《虯髯客傳》:「忽有一人,中形,赤髯而虯。」 *鬧熱(lāu-lia̍t)閩南語將「熱鬧」倒說成「鬧熱」,這可見於唐朝,如白居易〈雪中晏起偶詠所懷〉:「又不見西京浩浩唯紅塵,紅鬧熱白雲冷,好於冷熱中間安置身。」 *參詳(tsham-siông)表示商量之意則見於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匈奴列傳》:不參詳終始利害也。」 == 藉詞 == === 閩越語 === 據廈門大學閩南語學者周長楫教授與李如龍教授考證,現今的閩南語保留了一些古代百越語的底層成份,例如:ka-cho̍ah(虼蠽或蟉蠽,「蟑螂」)、káu-hiā(蚼蟻或狗蟻,「螞蟻」)、ka-lún/nńg/líng-sún(交懍損、加懍損、交懍恂或加懍恂,「打冷顫」)、tio̍h-ka-cha̍k(著咳嗾,「嗆到」)。 諸多殘留在日常詞彙中的底層成分,也與現存侗臺語系中的代表泰語、壯語、布依語等顯示出明顯的關聯,比如:“男子”稱作“查埔”(tsa-poo),“女子”稱“查某”(tsa-bóo),與壯語中的daxboh(父)和daxmeh(母)相關。而稱呼“妻子”為“某”,則可能與壯語中的baw同源於古代百越語。另外,諸如“叨位”(tó-uī/toh-uī,「哪裡」)、“古錐”(kóo-tsui,「可愛」、「小巧」)等詞彙亦在百越語後裔語言中有跡可循。某些詞彙甚至可以展現出原始歐亞語言的源流。 最明顯的例子是「肉」字,在閩南語口語中俗讀做[bah] //。比較侗臺語壯族土州話 b[¬]k、泰國語m[a()n, man (油), mam*、壯語ba:i, i, w*、蒙古語max。 === 日語 === 由於臺灣日治時期長達半世紀(1895年-1945年),因此臺灣話的日常用語有不少日語詞彙,例如:歐巴桑、歐吉桑、aniki(大哥、老兄)、阿給、wasabi(山葵)、運將等等。其中也有以臺語發音讀出之和製漢詞,例如:離緣(離婚)、註文(下訂單)、寄付(捐獻)、口座(帳戶)、出張(出差)、水道水(自來水) 反之,日本語中也有自臺語的借詞,例如:(米粉 bí-hún)、(蓮霧()lián-bū)、(蝨目魚sat-ba̍k-hî)、(鰱魚) 、(兩節棍nn̄g-chat-kun)、(童乩 tâng-ki)、(羌)。 此外,由於日語保留了若干中古漢語的詞彙,加上日語的漢字音之音讀多是在南北朝至唐朝時從漢地中原傳入,因此有不少詞彙發音與臺語幾乎完全一致。例如:世界、開始、世紀,尤其在韻腳上更有相當多的例證,如「宇宙」、「運動」、「便當」、「全部」、「瞭解」等詞彙,但這些並不是借詞。 === 其他外來語 === 從唐朝開始,泉州已發展為東方第一大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泉州。從此閩南一帶和中東和東南亞的來往更加頻繁。出洋的華僑把外鄉的語言帶到閩南,時間久了,有的外來語詞彙進入閩南語,成為閩南語的一部份。五口通商後,各國與廈門的來往十分密切,因此廈門話多了許多英語、日語藉詞,有些亦擴散至閩南其他地方。此外臺灣曾被西班牙、荷蘭統治,東南亞等國也曾經歷歐洲列強統治,臺灣、東南亞等地區都曾是歐洲列強在亞洲貿易的重要據點,因此也會融入外來語,例如: (柺杖,馬來語「tongkat」)、(肥皂,馬來語「sabun」或日語「シャボン」,兩者皆源自葡萄牙語「sabão」)、(-{計程車}-,臺灣慣稱「計-{}-程車」kè-thîng-chhia)、(死亡,馬來語「mati」)、/(木棉,馬來語「kapas」,源自古梵語「karpasa」)等。 == 書寫系統 == 歷史上閩南語使用表意文字(即漢字)及音素文字(羅馬字、注音符號、日語假名、韓語諺文或個人自創符號等)來書寫,甚至有兩者混用者,唯始終未形成正書法。 中華民國教育部於2006年起陸續推出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以及官修辭典《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是閩南語書寫系統首次獲得官方整理,且包括拼音、漢字、辭典3大面向。此後臺灣閩南語因有遵循標準,書寫逐漸統一,已能於公視臺語臺等媒體上看到相關應用。唯由於多數成年人未曾在義務教育中學習,被部分激進語言儲存推廣者貶稱為「臺語文盲」,仍習慣以非規範方式書寫。 === 漢字 === 一如其他漢語方言,閩南語最早使漢字來表記,例如明代的荔鏡記,當中就有大量漢字借音的情況。 === 音素文字 === 閩南語及臺語之音素文字書寫系統,有以下之方案: ; 泉漳片 除方音符號和臺灣語假名外,都是基於拉丁字母的文字。 * 臺灣字 * 白話字 * 閩南方言拼音方案 * 臺灣方言音符號 *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 臺語通用拼音 * 臺語現代文 * 臺灣語假名 ; 潮汕片 * 潮州話白話字 * 潮州話拼音方案 ; 其他 * 浙南閩語、大田話沒有創制標準的表音文字; == 文學創作 == * 《荔鏡記》(明代嘉靖丙寅四十五年,西元一五六六年刊行)(民間習慣稱為《陳三五娘》),是明代戲曲劇本,作者已經無可稽考;也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閩南語文學作品,劇本有福建閩南地方用字和廣東潮汕話方言字。 == 文白異讀 == 閩南語中的文白歧讀(或稱文白異讀)現象遠大於其他漢語。語言學家羅常培曾於《廈門方言研究》中粗略統計《方言調查字表》所舉 3,758 個漢字當中,有 1,529 個有歧讀現象,比例約佔 40.6%。歧讀漢字中,絕大多數文讀白讀各一,在上述四成之中又約 90% 屬之。其餘則有多種讀法。 以1~10的數字讀音為例: 漢字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文讀 it jī/lī sam sù ngóo lio̍k tshit pat kiú si̍p 白讀 it jī/lī sann sì gōo la̍k tshit pueh káu tsa̍p *註1:/常被視作「一」的白讀,實際上本字是「蜀」,今多把/直接視作「一」的訓讀。 *註2:常被視作「二」的白讀,實際上本字是「兩」。 *註3:如今廈門話已j-聲母已併入l-聲母。 使用文讀或白讀以場合而定。例如數字白讀絕大多數用在計數,而當、電話號碼、車牌號碼等不需進位制時使用文讀。又例如「成」字有多個文白歧讀:「成功」中讀,「幾成」讀,「成做」(成為)讀,「成家」讀,不能相淆。 文讀與白讀具有辨義作用,可以區別字詞的不同意思。例如「大人」的文讀音是對官員或者長輩的敬稱,白讀音是指成年人。對於非閩南母語人士而言,閩南語何時該為文讀或白讀的辨別極為困難,這在地名中尤為最。例如臺灣高雄依地理可分為岡山、旗山、鳳山三區,但前兩區以行政區理解時,山讀作san(音讀)、而鳳山的山則讀作soaⁿ(語讀)。又例如相鄰的臺東與屏東兩縣的「東」讀音亦不同,前為tang(白讀)、後為tong(文讀)。 == 注釋 == == 參考資料 == === 相關文獻 === * ,臺大 * * === 註解 === == 參見 == * 閩南語維基百科 * * 泉州話 * 廈門話 * 閩南方言拼音方案 * 臺灣話 * 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 * 臺灣閩南語用詞 * 白話字 * 臺閩字 * 臺灣閩南語推薦用字 * 潮州話 * 潮州話拼音方案 * 海陸豐話 * 贛東北閩南語 * 新加坡福建話 * 檳城福建話 * 吳守禮 * 周長楫 * 洪惟仁 * 許成章 * 陳冠學 * 泉州電視臺閩南語頻道 == 外部連結 == * * 當代泉州音字彙 * 中華民國教育部 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 臺語線頂字典 * 中央研究院數位資源網:閩南語典藏 * 廈門音線上查詢 Category:閩語 Category:福建語言 Category:馬來西亞漢語 Category:新加坡漢語 Category:浙江語言 Category:臺灣語言 Category:澳門語言 Category:香港語言
天文觀測
天文觀測是以各類儀器以各種波段接收來自宇宙各類目標天體的輻射與電磁輻射,具體觀測其可見光或特殊波長影像、光譜影像等,藉此研究其狀態、變化、距離、化學組成等的一種重要途徑,而實地取樣分析也屬天文觀測的範疇內。 == 以科學的方法進行天文觀測 == 所謂科學的方法 包括下列這些步驟: # '觀察' 一種現象, # 建立一種解釋現象的'假說', #以邏輯的推導來'預測'後續的結果, #'檢驗' 預測的結果,進而 #'複製' 以消除任何的錯誤。 觀察的行為會不斷的進行上表的前四個步驟,信賴五官的感受:視覺的、 聽覺、味覺、觸覺、和嗅覺,和測量的技術。同時也要了解,在做觀測時總是有所侷限的。天文觀測則以視覺和儀器的能力為主。 == 範例- 大爆炸 == 在 宇宙論,原始的觀察是我們似乎是居住在被半球形的天空覆蓋著的一個平坦的地球上。太陽在我們的世界中似乎是在巨大的透明碗中執行者,每天東昇西沒。有許多不同的學說在解釋我們的世界,最後似乎認為宇宙是穩定的。 連愛因斯坦起初都相信這樣的宇宙。 === 觀察:哈伯的紅位移 === 在1920年代,威爾遜山天文臺的埃德溫·哈勃,觀察了一些星系,發現這些星系彼此都在互相遠離。因此,我們相信宇宙在誕生之初經歷了大爆炸。膨脹的速率顯然是一個常數(哈勃常數),證據則在來自星系的光都有多普勒效應,在光譜上顯示出紅移。 愛因斯坦因此修正了他的愛因斯坦方程。參見宇宙常數 === 關於元素豐度的假說 === 如果宇宙是膨脹的,那麼原本的宇宙一定比現在更小、更熱和密度更高。喬治·伽莫夫便假設在週期表上的元素都是在早期高密度的環境下經由核反應生成的,那麼應該可以算得出來含量是多少。他與創造出大爆炸這個名詞的弗雷德·霍伊爾辯論這個問題,要證明誰才是對的。但是恩里科·費米和其他一些科學家證明只有最輕的元素(氫與氦)能在早期的宇宙中產生,其他的重元素不會在宇宙早期的階段中出現。 蓋莫夫預言:宇宙的溫度會因為膨脹而降低,結果是宇宙現在的溫度應該相當於55–10 kelvin的黑體輻射。 === 觀察:微波背景輻射=== 在1965年,阿諾·彭齊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發現了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與伽莫夫的預言相符。他們二人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 大爆炸假說的確認=== 在這些證據出現之後,蓋莫夫的假說就更可能是正確的了。現在對宇宙的年齡最好的預測值是大爆炸發生在137億年前。 === 最近的觀測 === 更精密的觀測,例如來自宇宙微波背景探測衛星(COBE)的觀測資料就與2.7k的黑體完全符合。 === 未來的觀測 === 當然,整個觀測的結果在未來可能還會有不同的理解與認知。未來的人們在回顧大爆炸的理論時,或許會像我們嘲笑早期地心說的理論一樣的嘲笑我們。只要有證據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參考資料: J.A. Peacock, A.F. Heavens, A.T. Davies (eds.), 1989. Physics of the Early Universe. Proceedings of the 36th Scottish Universities Summer School in Physics (SUSSP). ISBN 0905945190. ==專業天文觀測== 天文學上的天文觀測以一米以上大口徑固定望遠鏡(安裝在大氣較穩定而晴空日數較多、光害較少的地方或高山上)或一個或一組(可達百個)射電望遠鏡接收可見光和能透過地球大氣到達地表的輻射,以觀測其強度變化和合成其影像,由此發展出光譜天文學射電天文學。而觀測目標亦多種多樣,近至月球、太陽活動、各行星表面變化、衛星、化學組成等,更甚者包括星系距離、位置測定和監測等。 由於地球大氣組成部分吸收部分波段宇宙輻射致不能觀測,而且礙於地球大氣的流動對影像的幹擾影響清晰度致未能發揮望遠鏡的理論極限,1950年代以美國、蘇聯為首的太空科技競賽開始,不斷發射探測飛行器到各行星近距離觀測,甚至降落其表面為地面天文觀測作佐證。而1960年代開始,美國研究把地面各種觀測儀器、望遠鏡送上地球大氣層外作觀測,由1980年代至今各國已有多架太空望遠鏡送上地球衛星軌道執行。現今更發展出全球聯合干涉陣觀測,以各地射電望遠鏡觀測據點收集資料,藉助電腦分析並有效提高觀測精度和解析度,成為廣泛的觀測手段。 而實地取樣分析包括在隕石坑旁採集隕石碎片、發射載人穿梭機或行星際深測器到行星或衛星表面上採集樣本並送回地球,現有部分發射並降落到行星表面上的探測車上皆有撿拾與即場分析裝置,把透過中轉衛星把分析資料傳回地球。 ==業餘天文觀測== 業餘天文愛好者大多以肉眼、雙筒望遠鏡或半米以下較大口徑望遠鏡觀測和攝影;觀測地點大多在地球表面上選擇較佳的位置,相對於專業天文觀測不需太嚴格但機動效能比較好,分佈也較廣;但多數集中在都市或市區近郊地方活動,較受光害與城市化衍生的煙塵所影響。 業餘天文觀測因礙於儀器關係,頗集中在可見光波段觀測(攝影),亦因此天氣狀況、尤其是雲量對業餘天文觀測來說起了極關鍵的作用。天文愛好者概嘆因天氣影響致重要天象觀測泡湯者不計其數。而觀物件也較集中在當月所發生的天文現象中,例如行星衝日、流星群極盛、日月食與彗星等,較富裕的天文愛好者並會在自家中興建私人天文觀測圓頂並添置望遠鏡、赤道儀作觀測和攝影,甚至經常驅車到觀星地點追蹤拍攝天體或自費遠赴別國觀測日全食,亦有涉及至光譜觀測等。 ==參看== * 觀測天文學 * 業餘天文學 *
細胞學說
細胞學說是關於細胞是動物和植物結構和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的學說。它是由德國生物學家馬蒂亞斯·雅各布·許萊登和泰奧多爾·許旺分別在1838年和1839年提出的。然而,其他許多科學家,例如魯道夫·菲爾紹等都有貢獻於這一理論。細胞理論已經成為生物學的基礎,是細胞功能的最普遍為人接受的解釋。 細胞學說的三個要點如下所描述: # 細胞是一個有機體,一切動植物都由細胞發育而來,並由細胞和細胞產物所構成。 # 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對與其他細胞共同組成的整體的生命起作用。 # 細胞均來自原本已存在的細胞。 == 歷史 == 在18世紀的德國,自然哲學非常盛行。這個體系的內容之一是描述他們認為是組成有機世界多樣性的典型單位。歌德認為葉子是各種不同植物的典型單位結構,而奧肯則主張脊椎節是一般動物原型結構的基本單位。奧肯還進一步認為有機體由粘液囊泡或活的單位所組成,並在它們暫時所屬的有機體死亡後繼續生存著,形成另一個生物的一部分。在19世紀早期,這樣一種觀點相當流行,並且同對動植物結構的顯微鏡觀察結合在一起,阻礙細胞學說的發展。 === 細胞的發現 === 在1665年,羅伯特·虎克第一次用顯微鏡發現植物細胞,並且在他的著作《微物圖誌》描述。但是當時細胞並沒有被認為是植物的結構單位。 直到19世紀初期,植物解剖的研究復活,德國植物學家特雷維拉努斯和馮·莫爾認識到細胞是植物的結構單位。19世紀20年代,義大利的亞米齊和其他人制成了改進的消色差顯微鏡,使人們得以觀察到有機細胞的詳細情況。一個倫敦醫生羅伯特·布朗於1831年觀察到植物細胞一般具有一個核,不過他對自己的發現並不怎樣重視。捷克人浦肯野用顯微鏡觀察一個母雞卵中的胚核,並指出動物的組織,在胚胎中是由緊密裹在一起的細胞質塊所組成,這些細胞質塊與植物的組織很類似。 === 學說的提出與完善 === 這些觀察導致耶拿大學的植物學教授馬蒂亞斯·雅各布·許萊登於1838年宣佈,細胞是一切植物結構的基本的活的單位和一切植物藉以發展的根本實體。盧萬大學的解剖學教授泰奧多爾·許旺於1839年把細胞學說擴大到動物界。 19世紀40年代,許多研究者糾正他們其中的一些錯誤觀點,特別是植物學家馮·莫爾,耐格里和霍夫邁斯特以及動物學家阿爾伯特·馮·科立克、萊迪希和雷馬克,他們證明新細胞是靠分裂形成的,細胞核先在母細胞內分裂為二,然後是母細胞分裂為兩個子細胞。 == 意義 == 細胞學說論證整個生物界在結構上的統一性,以及在演化上的共同起源。這一學說的建立推動生物學的發展,併為辯證唯物論提供重要的自然科學依據。恩格斯曾把細胞學說譽為19世紀重大的發現之一。 == 參見 == * 細胞學 * 細胞生物學 * 細胞分化 Category:細胞生物學 Category:科學術語 Category:生物學定理 Category:生物學史 Category:生物學理論
湖南農業大學
湖南農業大學,簡稱湖南農大、湘農,是一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的公辦全日制本科高等院校。行政上由湖南省人民政府舉辦,並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學校自稱肇始於1903年建立的修業學堂,歷經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改制變遷,在1951年院系調整後成立湖南農學院,並於1994年2月更名為湖南農業大學,延續至今。 湖南農業大學下設系所有著顯著的農業特色,但也涵蓋了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等學科,逐步實現了多學科的協調發展;建立了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學位授權體系,該校在農業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生態環境學等領域的學術研究實力也居於中國領先地位,為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研究型的農業類大學。該校為還是中國恢復招收研究生制度後,湖南省最早招收研究生的高等院校之一。其培育的多個農作物、牲畜新品種以及相應的技術成果也在中國國內得到了一定推廣。學校已經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列入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也是湖南省「國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 歷史 == 據浙江大學教授田正平等人考證,湖南農業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成立的修業學堂。1903年10月8日,清政府批准教育家周震鱗、俞蕃同、許直等人在長沙創辦修業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該校更名為湖南私立修業中學校。1923年,學校創辦農業部,開始教授農業技術,學校師生曾在長沙南郊荒山造林,開闢農田,設立棉花、水稻試驗場,以促進在地農林業的發展。1930年,修業學校更名為湖南私立修業農業學校。1934年,再度更名為湖南私立修業高階農業職業學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省人民政府基於發展湖南農業、培養合格農業技術人才的需求,決定將湖南私立修業高階農業職業學校收歸公有,並升格為湖南省立修業農林專科學校,由湖南省農林廳接管;其後,中央人民政府開始對已有的大學進行院系調整,1951年1月,湖南大學農業學院與湖南省立修業農林專科學校合併,成立湖南農學院,並設立大學部、專科部和高農部。但在1952年7月第一次全國農學院院長會議上,湖南農學院的園藝、農業經濟、土壤、植物病蟲害4系所轉入華中農學院,而獸醫科防治組則併入江西農學院,另外農田水利科則併入武漢大學。該校的高農部和農幹班與農學院分家,成立湖南省長沙農業學校。1975年,中共湖南省委決定湖南農學院在省內湘潭、郴州、衡陽、常德、邵陽、黔陽建立6所分院,分設農學、獸醫、畜牧獸醫、植物保護、茶葉等系所,主要招收工農兵學員。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197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全國高等學校統一招生考試製度,國家教育部開始整頓國內教學秩序,湖南省革命委員會也因此調整了省內各高等院校的分校設定,湖南農學院位於邵陽的分院併入湖南大學邵陽分校,而其位於湘潭、郴州、黔陽的分院則直接撤銷。翌年,中國恢復招收研究生制度,國家教育部也批准湖南農學院成為湖南省第一批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並由湖南省教委主管。198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同意湖南農學院衡陽分院改名為湖南林業高等專科學校,脫離湖南農學院;1989年5月,湖南農學院位於常德的分院亦併入常德高等專科學校,至此湖南農學院在長沙市以外的分院全部完成撤併。1994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同意湖南農學院更名為湖南農業大學。1997年,湖南農大開始面向中國大陸全境招收本科生。2002年11月,湖南農業大學成立獨立學院東方科技學院。 2012年,湖南農業大學在同省瀏陽市沿溪鎮原種場基礎上建立教學科研綜合基地,出於支援鄉村振興政策的考量,該校也有興趣在基地基礎上建立湖南農大瀏陽校區。 == 校園環境 == 湖南農學院建院之初,校址位於長沙市韭菜園聖經學院的舊址上,1952年,校址遷入東塘楓樹山,1960年再遷長沙市東郊東湖(今長沙市芙蓉區東湖街道),延續至今。包含試驗基地在內,學校總佔地面積2.27平方公里,北鄰湖南省農科院,東接東湖,南臨瀏陽河,校園內環境幽雅,空氣清新;有逸苑湖、碧荷軒池塘等人工湖泊及溼地。 該校圖書館前路旁遍植楓樹,秋季楓葉變色後,紅葉繽紛,由此形成的“紅楓大道”時常吸引在校師生及其他民眾駐足觀賞,成為長沙市內知名的賞楓景點;湖南農業大學的農業科技示範園耕園內主要種植油菜花,也曾吸引當地民眾春季賞花,但基於教學及科研工作的考量,已經於2018年封閉管理。2019年以來,校內修築了一些紀念學校前身修業學堂的仿古建築,以發揚學校精神。此外,湖南農業大學校園內的思源館、第一教學樓及柳子明故居等3處建築物,則已經被長沙市人民政府列入市級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學校聯外交通便利,鄰近長沙地鐵6號線農科院農大站,可經由地鐵來往於長沙市區及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 行政管理 == 1903年,修業學堂成立之初,校長由創辦人之一的周震鱗擔任。1912年,私立修業中學成立校董會,周震鱗及郭琮翰、王楨幹、朱劍凡、徐特立等人成為該校董事,彭國鈞擔任校長,直至1952年卸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湖南省農林廳接管了湖南省立修業農林專科學校,並在院系調整中成立了湖南農學院;1951年3月,李毅之出任湖南農學院首任院長,直到1954年7月卸任。現今,湖南農業大學的中心廣場上設有李毅之塑像,以紀念其為學校創立所作的貢獻。此後,學校曾歷經11任院長(革命委員會主任)主持工作,至1990年,彭幹梓成為湖南農學院院長,1994年2月,湖南農學院更名為湖南農業大學,轉任首任校長。1995年,官春雲接替彭幹梓成為湖南農大校長,2000年,其職務由周清明接替,而官春雲則於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周清明在任13年,為湖南農業大學建校以來任期最久的校長;2014年,周清明升任中共湖南農大黨委書記,由符少輝接替他出任校長。2018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鄒學校成為湖南農業大學校長,任職至今。 2018年,陳弘接替周清明成為中共湖南農業大學黨委書記,任職至今。 在行政管理上,湖南農業大學實施中共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故校內事務由中國共產黨湖南農業大學委員會統一領導,校長則主持學校行政工作,由湖南省人民政府任命,也是湖南農大的法定代表人。 == 學術研究 == === 院系設定 === 自1951年建校起,湖南農學院下設系所有著顯著的農業特色。20世紀90年代以來,湖南農業大學所設學科綜合性得到了增強,並發展出一套以農業類學科為主體,多學科協調發展的教學體系。截至2022年,該校開設的80個專業涵蓋了農業類、工科、文學類、理學類、經濟類、管理學類、法學、醫學、教育學及藝術學等10個門類。 1978年,中國恢復招收研究生制度,湖南農業大學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87年,開始招收博士研究生,並於1995年設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2022年,學校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4個。 === 師資力量 === 湖南農業大學吸引了一些農業學人才前來任教,學校首任校長李毅之就任伊始,就聘請了20多位教授來校執教;其中就包括園藝專家柳子明、薴麻科學專家李宗道、植物生理學家胡篤敬、遺傳學家裴新澍、茶學家陳興琰等人。2021年,該校有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雙聘院士6人。科技創新團隊2個,農業農村部“科研傑出人才”及其創新團隊3個、湖南省“科技創新團隊”6個,國家教學團隊1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個、湖南省優秀教學團隊6個、省部級教學團隊17個等。油菜種植研究專家官春雲、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辣椒遺傳育種專家鄒學校、茶學專家劉仲華等一批農業界學者皆曾任教於此。其中,袁隆平曾被湖南農大聘為名譽校長,他也時常出席學校的開學典禮等重大活動。 === 學術資源 === 自20世紀50年代成立以來,湖南農學院相繼建立了一些研究所、研究室,文化大革命期間,因科研工作中斷,學校系所沒有增建。1984年,中國國家科委在湖南建立了苧麻技術開發中心,其中苧麻種植部門由湖南農學院苧麻研究所主管。至2022年,湖南農業大學有國家級科研平臺9個、省部級科研平臺83個,有中藥資源與中獸藥創制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植物激素與生長發育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動物營養基因組與種質創新研究中心、園藝作物種質創新與新品種選育工程研究中心、國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學校也在湖南省內金井鎮、金盆鎮等地有育種基地,以開展科研教育。 湖南農業大學出版《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及《作物研究》等學術期刊。1951年,湖南農學院開始創辦學報《湖南農學院院刊》;1956年更名為《湖南農學院學報》,主要刊登農牧業科學領域的學術文章,定期發行,此即《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之前身,受文化大革命的影響曾一度停刊。1974年,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批准復刊,其後亦開始向國外公開發行,並易今名,曾獲評為“全國優秀科技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999年,湖南農大創立《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與《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相對,該刊主要刊登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及農村社會發展的研究成果。《作物研究》則創辦於1987年,為湖南農大與湖南省作物學會共同主辦的科技類期刊。 湖南農業大學校圖書館於1951年隨學校創立而設定,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及下設學科的增加,館藏內容也日趨完善,具有顯著的農耕文化特色。1982年,湖南農學院成立圖書館委員會,以加強圖書資料和情報工作。至2019年,校圖書館有中外文印刷型典籍約160萬冊,電子圖書約150萬冊,中文電子期刊48,090種,外文電子期刊37,628種,中外文印刷型期刊2,188種,中外文資料庫30餘個,並自建了麻類系統資料庫、茶葉資料庫等學術資源資料庫。 === 科研成果 === 作為中國中南地區重要的農業類大學。湖南農業大學致力於培育優良的農糧作物、牲畜品種,以提高產量,並促進種業產業鏈協同發展。自1952年院系調整以來,湖南農學院開始有組織地開展科研活動。1955年,學校育成了番薯“湘雜9號”新品種。1956年,學院教授胡篤敬對蘇聯生物學家李森科的“植物階段發育論”中的某些觀點提出了不同見解,一定程度上動搖了李森科主義在中國科學界的地位。但在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期間,受到政治運動的影響,學校的科研工作一度陷入停擺狀態。 自1969年起,湖南農學院曾派出教員輪流到廣東省崖縣藤橋公社(今海南省三亞市)參加雜交水稻的良種繁育工作,以推廣雜交水稻。1975年3月,柳子明教授對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農作物種子進行研究考證後,發表了論文《中國栽培稻的起源及其發展》,認為現代稻種的起源地在中國雲貴高原,而非源於印度,《中國栽培稻的起源及其發展》也與其另一篇論文《柑橘類的起源和發展》引起了世界反響,此外,柳子明還為中國江南地區葡萄的引種栽培做出了貢獻,從而得到了中國農學會的褒獎。 197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湖南省革命委員會先後召開了科學大會,恢復科研工作。1981年,湖南農學院開始承擔“發展洞庭湖區糧食生產的綜合技術研究”的重點科研課題,在湖南省內多個縣市開展水稻、小麥、棉花等多種作物的栽培,並建立了農技教學、科研、推廣基地,以促進該省糧食產量的提升。1987年,官春雲教授主持育成了中國大陸第一個低芥酸、低硫苷的油菜品種湘油11號,其後更成功培育了一批優質高產量的油菜新品種,並在湖南、江西、廣西等省市推廣種植。鄒學校教授則主持了一系列辣椒遺傳育種工程,並參與建立了4,000餘份育種材料的辣椒種質資源庫,其規模居中國之冠,培育出了165個辣椒新品種,在中國國內外廣泛種植。茶學家劉仲華提升了茶葉種植技術及茶葉品質,並在茶葉功能成分提製上取得了突破。 === 排名聲譽 === 湖南農大的植物與動物科學、農業科學等學科因發展較早,在中國大陸有一定的知名度;2022年,學校有國家重點學科1個,農業農村部重點學科1個,湖南省國內一流建設學科3個、省國內一流培育學科7個,省“十二五”優勢特色學科2個,省“十二五”重點學科15個。其中植物與動物科學、農業科學、環境/生態學、化學、工程科學、生物與生化6個學科ESI排名已經進入全球前1%。 湘農位列2022年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大學排名第1,060名(中國大陸第113名),而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排名為第901-1,000名(中國大陸168名)。而在2022年的校友會中國農林類大學的排名為第14名(綜合實力居中國大陸第111名),並獲評為四星級的中國高水平大學。 == 校園文化 == === 形象標識 === 湖南農業大學的校訓為“樸誠,奮勉,求實,創新”;校歌則由音樂家於沙作詞,鄒啟炎譜曲而成;該校校徽為圓形,上下分別寫有中英文校名,其中中文校名為毛體字,由中共領導人毛澤東親筆書寫;中心繪有該校具代表性的第一教學樓,以及寫有學校前身修業學堂創校年份“1903年”的深綠色草坪。其中深綠色象徵學校穩步發展、踐行環保理念;徽章色彩則以紅色為主,象徵學校師生的熱情、自信與奮進精神;中英文字型則為金黃色;象徵學校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因袁隆平長期在校任教,對湖南農大的發展做出貢獻,學校在校內建立了袁隆平紀念館,並將一棟教學樓命名為“隆平樓”,以發揚袁隆平精神。 === 學生生活 === 在湖南農學院建校之初,《湖南農學院同學愛國公約》就明定該校在校生應該加強體育鍛煉、積極參加文娛活動;該校亦曾結合體育達標測試開展群眾性文體競賽活動,其評比制度亦為湖南省教育廳所推廣。 截至2022年,湖南農業大學有40個校級社團及43個學院級社團,均由中國共青團湖南農業大學委員會主管,各社團每年定期透過招新活動吸收在校生,並由指導教師協助開展活動。。 == 校友會及知名校友 == 根據《湖南農業大學章程》第7條,湖南農業大學校友的範圍是曾在湖南農業大學學習、工作、進修以及被聘為學校名譽博士、名譽教授、客座教授、兼職教授等人士。在建校之初,學校就建立了校友聯誼會。2001年3月9日,湖南省教育廳、湖南省民政廳同意成立湖南農業大學校友總會,校友總會下尚包含數個分會。 自1951年成立以來,湖南農業大學及其各分校為中國培養了一些農林、學術、政治領域的人才。農業領域的知名校友有油菜種植研究專家官春雲、辣椒遺傳育種專家鄒學校、湖南省農業科學院黨委書記柏連陽、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總幹事屈冬玉、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袁定陽等人。政界知名校友有中共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李小新、國家反壟斷局局長甘霖、國家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鄧小剛、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肖雅瑜、株洲市市長陳恢清、張家界市市長王洪斌、中共韶山市黨委書記曹偉宏等人。 == 對外交流 == 1978年以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隨著中國與世界各國交往日多,湖南農學院也開始加強與外國友好院校、國際機構的接觸。湖南農業大學已經與40多個國家的130多所大學及政府機構、國際機構建立了密切聯絡;其中美國夏威夷大學、日本鹿兒島大學等高等院校還與湖南農大確立了合作辦學關係。從1980年代開始,湖南農大也常年聘請外籍教師、專家進行外語教學;自1978年起,學校開始派出教員、學生到國外開展交流、學習與培訓。1998年,開始招收留學生,延續至今。 進入21世紀,湖南農業大學也響應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政策,深化與各參與國的合作,幫助參與國發展農業,並從這些國家招收留學生。2019年6月,中非經貿博覽會在長沙市舉辦後,湖南農業大學成立了“中非農業發展與合作基地”,該基地以農業科學技術為中心,整合農業研究資源,以幫助非洲邦交國改良農業技術、並共享農業資訊與資料,參與共同培育非洲農業人才。 == 引用 == == 外部連結 == * 湖南農業大學官方網站 * 湖南農業大學報 Category:長沙高等院校 Category:1951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Category: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獲獎單位 Category:芙蓉區建築物 Category:1951年中國建立
長沙市
長沙市(湘語長沙話:[t͡sã˩˧ sɔ˧ sɿ˨˩]),簡稱長,別稱星城,古名潭州,素有“屈賈之鄉”司馬遷.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瀟湘洙泗”之譽王禹偁(北宋). 潭州嶽麓書院記 :“誰謂瀟湘?茲為洙泗。誰謂荊蠻?茲為鄒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省會。位於湘東北的湘江下游,為中國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及中國特大城市之一,是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的通知 . 國務院. 2017-02-03.、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與周邊株洲、湘潭共同構成長株潭城市群。市區通用湘語長沙話,下轄縣市亦使用寧鄉話、贛語瀏陽話等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 中國語言地圖集(第2版):漢語方言卷 .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2-12.。市人民政府駐嶽麓區嶽麓大道218號。 長沙有兩千多年的原址城建史黃樸華. 長沙古城址考古發現與研究 . 嶽麓書社. 2016-12-01.,“長沙”一名最早見於先秦時代的《逸周書》逸周書:王會解 :“長沙鱉,其西,魚復鼓鍾鍾牛。”。秦代始設長沙郡,西漢建立長沙國,所存馬王堆漢墓舉世聞名。唐代長沙窯首創釉下彩瓷器,遠銷世界各國王習加. 長沙史話 .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12: 15.。五代長沙為南楚國都。北宋嶽麓書院為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范成大(南宋). 石鼓山記 :“天下有書院四:徂徠、金山、嶽麓、石鼓。”,留有“惟楚有才,於斯為盛”的名聯。清末長沙為中國四大米市和四大茶市之一長沙大學長沙文化研究所. 古代長沙商業之繁榮及其原因初探(下) . 長沙大學學報. 2011(1).,近代則成為了中國一大維新與革命運動中心。維新派譚嗣同等人在此興辦時務學堂,中華民國開國元勳黃興在此創立華興會,毛澤東等人也在長沙求學和開展政治運動。抗日戰爭中長沙為大後方之一,承接沿海城市內遷,但其後“文夕大火”以及長沙會戰重創了長沙的經濟和城建曾桂林. 長沙開埠與城市空間的演變(1904—1927) . 湖湘論壇. 2007(4).。 如今,長沙擁有以工程機械、新材料為主的產業鏈,被譽為“世界工程機械之都”長沙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研究 . 湖南省統計局. 2017-10-16.長沙:“工程機械之都”探尋世界座標 . 新華網. 2019-05-20.,GDP增速為21世紀初中國主要城市之中最快張懷中. 長沙GDP10年增長460% 增速領跑全國 . 人民網. 2016-08-22.,並擁有中國中部第一個國家級新區——湘江新區走進中部首個國家級新區 聽高質量發展“新曲” . 湖南湘江新區網站. 2015-05-31.。2020年代以來則致力於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引領中非經貿合作湖南:打造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 . 中非合作論壇. 2021-01-19.中非經貿博覽會永久落戶湖南,那些你不知道的背後故事 . 湖南省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2019-06-01.。擁有3所985院校的長沙是超級雜交水稻、“天河一號”超級計算機、中國首臺鐳射3D印表機的誕生地,中國首條國產磁浮鐵路線亦開通於此"Medium-Low Speed Maglev in Changsha" . CRRC ZELC EUROPE.。長沙的傳媒、出版產業亦頗為突出,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首個世界“媒體藝術之都”Changsha | Creative Cities Network . UNESCO Creative Cities Network.,湖南衛視在中國省級衛星電影片道中影響力極高2009-2017年電視臺收視率排行榜 湖南衛視連續九年第一 . tvtv.hk. 2018-01-14.2020“TV地標”和“時代之聲”榜單釋出 . 新華網. 2020-12-17.。 以嶽麓山、湘江和橘子洲為地理和文化符號,長沙又名“山水洲城”山水洲城譜寫現代化新篇章 . 湖南省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2020-10-13.,亦因孕育了雅俗共賞的市井文化,被稱為中國“娛樂之都”實拍:“中國娛樂之都”長沙的夜生活 . 新浪網. 2019-08-27.【旅遊局長說】湖南長沙:唱響娛樂之都 打造歷史文化名城 . 搜狐網. 2018-02-20.。 == 歷史 == === 先秦時期 === 距今20餘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長沙地區已有人類活動李鄂權. 長沙發現的舊石器 . 湖南考古輯刊. 長沙: 嶽麓書社. 1994(00).;約公元前5000年,長沙地區人類已開始過定居生活,形成聚落,進入母系社會;約公元前2500年,長沙地區已進入原始農業社會,有著石家河文化和龍山文化特徵彭雪開. 長沙地名源流考 . 長沙大學學報. 2016(6): 7-10.湖南省長沙縣誌編纂委員會. 長沙縣誌 . 北京: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995-12.。 據記載,長沙地區夏屬三苗國戰國策:魏策:魏一:魏武侯與諸大夫浮於西河 :“昔者,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史記:列傳:孫子吳起列傳 :“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後華夏族征服三苗族,長沙地區成為揚越人居住地。關於長沙一名由來,唐代《元和郡縣誌》認為得名於萬里沙祠李吉甫(唐). 元和郡縣誌 : 卷三十 :“按《東方朔記》,南郡有萬里沙祠,自湘川至東萊,地可萬里,故曰長沙。”;另一說認為,“長”為古越語虛詞,“沙”意為湘江兩岸白沙如帶;此外還有星宿由來說,即來自軫宿中的長沙星,長沙也因此別稱“星城”。但二十八宿體系創立較晚,因此該假說應為後人附會(清)吳兆熙, (清)張先掄.光緒善化縣誌:“星以沙而得名,非沙以星而得名也。”。 商中期開始,“揚越”成為商的“南服”並向其納貢。《逸周書·王會》記載,公元前11世紀周成王營建洛邑竣工,各諸侯與方國來賀,貢物中有“長沙鱉”,是“長沙”這一地名最早可考的史籍記載。長沙古越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以石器為工具,過著刀耕火種的氏族生活。商中後期長沙地區受中原影響,進入青銅器時代,到西周後期出現了銅鋤、銅插(即耙),而且製造出了工藝精湛的,有著鮮明古越族特色的青銅容器、樂器,以四羊方尊和大禾方鼎等為代表陳先樞, 黃啟昌(著). 長沙經貿史記. 長沙: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6-12.。 春秋後期,楚國南征並佔領了湖南全境,楚人代替越人入主了長沙地區,始建長沙城陳先樞. 長沙城建大事記(上)(公元前475年—公元1850年) . 文史拾遺. 2012(2).,楚文化最終替代了古越文化。長沙自此作為楚國糧倉和軍事重鎮達800年司馬遷. 史記 : 世家 : 越王句踐世家 :“……長沙,楚之粟也。”。楚人帶來了中原的先進生產工具,使長沙進入了鐵器時代,結束了原始社會狀態,得以跨越奴隸社會而直接進入了封建社會長沙鐵路車站建設工程文物發掘隊. 長沙新發現春秋晚期的鋼劍和鐵器 . 文物. 1978(10): 44-48.。 === 秦漢時期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以長沙為中心,在北至湖北以南、南逾南嶺、東臨江西西北、西接沅江流域的範圍內建立起了“長沙郡”,為秦代36郡之一,以湘縣為郡治,長沙自此作為一個明確的行政區劃正式納入中國的政治版圖長沙市志編纂委員會. 長沙市志:第1卷. 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4.。 公元前202年(漢高帝五年)劉邦封開國功臣吳芮為長沙王,建立長沙國,將秦代“湘縣”改名“臨湘縣”作為國都。西漢長沙國先後分為“吳氏長沙國”和“劉氏長沙國”:吳氏長沙國共傳5代,歷時46年;“劉氏長沙國”共傳7代8王,歷時164年。 其中,吳氏長沙國時期是長沙古代史上一段輝煌時期。公元前176年(漢文帝前元四年),賈誼被外放為長沙王太傅,記載了"長沙乃二萬五千戶耳"的戶籍數,可知此時長沙已是一座約十來萬人口的城市賈誼. 治安策 :“長沙乃在二萬五千戶耳,功少而最完,勢疏而最忠,非獨性異人也,亦形勢然也。”。舉世聞名的馬王堆漢墓墓主辛追為吳氏長沙國丞相利蒼之妻,其遺體為世界上已知儲存時間最長的不腐溼屍,墓中的素紗褝衣展示了西漢的紡織技術巔峰,隨葬品T型帛畫為現存最早的描寫西漢生活的大型作品。 公元9年(新莽始建國元年),長沙國改名“填蠻郡”,臨湘縣改名“撫睦縣”。公元26年(建武二年),光武帝劉秀封西漢末代長沙王劉舜之子劉興為長沙王,復建長沙國,以控制洞庭以南的局勢。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劉秀廢長沙國,復置長沙郡。 === 三國至五代 === 三國時期長沙郡屬東吳,上隸屬荊州。190年(初平元年)關東諸侯起兵討伐董卓,長沙太守孫堅起兵會盟,長沙也是東吳孫氏發跡之地。有關東吳的土地、賦稅、司法制度以及相關典章的14萬餘枚走馬樓簡牘,於1996年在長沙市中心被發掘出,超過中國近現代以來已發掘簡牘之總和。 307年(西晉永嘉元年),晉懷帝司馬熾從荊州分出8郡另立湘州,以長沙國臨湘縣為治所,是為長沙建制史上的標誌性事件。長沙作為地方一級行政區劃的中心,其戰略地位與作用更加鞏固。 589年(隋文帝開皇九年),以長沙有昭潭,改湘州為潭州,奠定了到清代為止長沙建置的基本規模。改臨湘縣為長沙縣,是為長沙縣名之始。 唐太宗時期,潭州屬江南道,後屬江南西道。708年(景龍二年),從長沙縣中再分出瀏陽縣,自此長沙縣名不再改變。唐以前的長沙社會發展整體落後於中原地區,經過三國、兩晉和南朝400餘年的經營開發,到唐前期,趕上了中原地區的發展,此時的長沙人丁昌盛、經濟繁榮、文化燦爛。771年(大曆六年)時任潭州刺史的張謂寫下了《 長沙土風碑銘》 《長沙土風碑銘》;詩人杜甫遊長沙時所寫的《清明》一詩中對長沙有著“著處繁華矜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渡頭翠柳豔明眉,爭道朱蹄驕齒膝”的描繪。唐代的長沙銅官窯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發源地,產品遠銷東南亞及波斯灣,與越窯、邢窯同為中國唐代三大出口瓷窯。 “安史之亂”後,764年(廣德二年)以衡州(今衡陽)為治所設湖南觀察使,768年(大曆三年)治所遷往潭州,“湖南”作為行政區劃名稱首次出現。 907年(後梁太祖開平元年),馬殷受封楚王,都潭州,號長沙府,建楚國;927年(後唐明宗天成二年),楚國正式成立,史稱南楚或馬楚,成為五代十國的十國之一。馬楚政權時期,政治上採取“上奉天子、下撫士民”、內靖亂軍、外御強藩等政策,使百姓獲得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環境。經濟上,採取興修水利、獎勵農桑、發展茶業、提倡紡織、通商中原等措施,使社會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這期間楚國與北方各個政權的貿易以茶葉為主,湖南的茶葉從此全國聞名。 === 宋元明清時期 === Image:Bamboo slips and wooden tablets of Kingdom Wu in Changsha Jiandu Museum.jpg|走馬樓東吳簡牘 Image:Porcelain jar, Tang dynasty, Changsha Tongguan Kiln Site Museum.jpg|唐·青釉綠彩夾耳罐,銅官窯博物館藏 Image:City wall of Changsha in 1871.jpg|1871年的長沙城 Image:Changsha Yuelu Shuyuan 2014.03.04 08-10-05.jpg|嶽麓書院 960年(宋太祖建隆元年),廢長沙府,復置潭州,長沙縣為州治。宋代是長沙歷史上十分重要的時期,長沙作為湖南政治軍事中心的地位更為鞏固,行政區劃基本定形。長沙城坊市界限被打破,經濟發展亦超過了中原。北宋詩人張祁所寫《渡湘江》一詩中有“長沙十萬戶,遊女似京都”之句。976年(開寶九年),潭州太守朱洞建立嶽麓書院,為今日湖南大學前身。朱熹、張拭在長沙講學,前來聽講者絡繹不絕,時人描繪“一時輿馬之眾,飲池水立涸”,史稱“朱張會講”,為南宋最早的書院會講之一,長沙由此成為湖湘文化中心李清良, 張洪志. "朱張會講"的緣起,過程,特徵及意義 .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032(001):9-15.。1067年(治平四年)長沙(今大西門)八景臺建成,荊南轉運判官宋迪繪“瀟湘八景”圖,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即在長沙橘子洲頭一帶。 南宋初,湖南民族、軍閥矛盾尖銳,動亂不已,此時潭州為沿江6大帥府之一,有宰相李綱、張浚,大將韓世忠、王理、岳飛等先後來到過長沙。1179年(淳熙六年),愛國詞人辛棄疾知潭州兼湖南安撫使,在長沙建立了飛虎軍;宋末潭州之戰中湖南安撫使李芾為抗元舉家投井,嶽麓書院數百書生集體自盡,彰顯了湘人的愛國氣節。 1277年(元世祖至元十四年),改潭州為潭州路;1329年(天曆二年),元文宗以“潛邸所幸”,改潭州路為天臨路;1364年(元順帝至正二十四年)九月,改天臨路為潭州府。元代長沙商貿繁榮,作為長江流域新興商業城市記載於《馬可波羅遊記》和《元史·食貨志》中。 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潭州府更名長沙府,隸於湖廣布政使司。明代長沙府提出“聚四方之財,供一方之利”的戰略,耗巨資開河通商。洞庭湖區素以糧食產量高聞名,明後期,長沙成為中國四大茶市之一,清代又成為中國四大米市之首,清末成為中國五大陶都之一鄭佳明, 梁小進, 楊錫貴. 長沙歷史風雲 . 湖南文藝出版社. 1997-02.。 清代承襲明制,仍設長沙府。清初,湖南屬湖廣總督和湖廣布政使司。1664年(康熙三年),分湖廣為湖廣左、右布政使司,長沙屬於右司;1723年(雍正元年),改湖廣右布政使司為湖南布政使司,治所長沙;次年,改偏沅巡撫為湖南巡撫。湖南正式成為中國內地十八省之一。清初長沙經濟因戰亂一度停滯,乾隆年間開始又獲得了較大發展。清同治《長沙縣誌》記載了清代長沙商品流通的盛況:“秋冬之交,淮商載鹽而來,載米而去;其販賣皮幣玉玩好,列肆盈廛,則皆江蘇、山陝、豫章、粵省之客商。……北客西陝,其貨氈皮之屬,南客蘇杭,其貨綾羅古玩之屬,繁華壟斷,由南關內至臬署前,及上下坡子街為盛。”此外,長沙今日街巷格局和街巷名也至遲在明末已定型。 === 晚清至中華民國 === 鴉片戰爭以來長沙逐步成為中國重要的維新和革命運動據點,湧現出了大批歷史人物。 太平天國時期,曾國藩在此組建的湘軍,在與晚清的各地農民起義軍作戰中迅速成長,使晚清一度出現了“中興”的局面,有著“中興將相十九湖湘”之名。1852年(咸豐二年)太平軍領袖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石達開等率軍攻打長沙未果,9月,西王蕭朝貴戰死於長沙,迫使太平軍改為長驅北進。1854年(咸豐四年)初,太平軍為鞏固天京再次攻打長沙,仍以戰敗告終。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9月,維新派譚嗣同等人在時任湖南巡撫陳寶箴的支援下創辦了新式學校時務學堂,以梁啟超為中文總教習,為戊戌變法時期最早建立的新式學校之一。次年又發起南學會,出版《湘學報》和《湘報》。同時,一批由官紳創辦的近代工礦企業如和豐火柴公司、湖南礦務局、寶善成製造公司紛紛建立。 1904年(光緒三十年)2月15日,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人以“驅除韃虜、復興中華”為宗旨,在明德學堂秘密成立反清革命團體華興會,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國。次年7月30日與孫中山主導的興中會聯合成立了中國同盟會。 1904年同年,清政府根據《中日通商行船續約》第十款規定,開放長沙為通商口岸。開埠後的長沙商業更加繁榮,紡織、火柴、電氣、冶金、機車、印染、麵粉等近代工業開始發展,並且成為了中國八大手工業城市之一段銳. 城市記憶與社會變遷:長沙工業文化遺產初探. 湖南社會科學. 2013(4): 255-258.。然而新的生產方式和外國資本的進入加速了農民的破產,1910年(宣統二年)春,由於糧食歉收,米價飛漲,長沙爆發了轟動一時的搶米風潮,外國領事住宅、洋行、郵局、教堂、大清銀行、海關等被悉數搗毀,事件最終被英、美、法、德各國聯合清政府鎮壓,反映了清末社會矛盾之尖銳。 武昌起義後,1911年10月22日焦達峰、陳作新等率新軍革命士兵和會黨舉義,佔領長沙城,湖南軍政府成立。1915年,曾就讀於時務學堂的蔡鍔發動了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維護中華民國的護國運動。同年,毛澤東、蔡和森等中國共產黨早期核心人物在長沙成立了新民學會。1920年,毛澤東、何叔衡等新民學會骨幹成員在長沙秘密組建了長沙共產主義小組,為日後中國共產黨成立奠定了基礎。1927年5月21日,中國國民黨何鍵所部第35軍第33團團長許克祥在長沙發動兵變,襲擊湖南省共產黨黨部、總工會、農民協會等共產黨機關,捕殺共產黨員和左傾人士100餘人,宣佈擁護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是為馬日事變,象徵著汪精衛武漢國民政府和蔣介石南京國民政府的公開合流。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湖南的省治、長沙府治與長沙縣同治。1913年撤長沙府,1933年設長沙市,市縣分治。辛亥革命後的長沙現代化繼續發展,如1912年湖南都督府參議吳作霖籌建的裕湘紗廠即為湖南近代輕工業代表。1914年至1917年,長沙拆除城垣,僅留天心閣一段。1918年,粵漢鐵路武昌-長沙段通車。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沿海地區人口被迫內遷,長沙人口暴增,成為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會戰的後方,迎來發展鼎盛期。1938年,為應對戰爭形式,國民政府採取焦土抗戰政策,外加一系列偶然因素,引發了著名的文夕大火,長沙城大部分被燒燬殆盡。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間,國軍更與日軍在此展開了四次長沙會戰,重創了長沙的民生與經濟。 抗戰結束不久,第二次國共內戰爆發。1949年夏,解放軍渡江逼近長沙。時任湖南省主席陳明仁與程潛宣佈投降,長沙免於戰火。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9年8月5日,長沙市人民政府成立,長沙轄8區82保1838甲,為湖南省省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長沙開始重建與發展。長沙作為毛澤東早期求學和從事革命活動的城市,有著第一師範、橘子洲頭、愛晚亭等歷史地標,文化大革命時期被視為是革命聖地。1982年,國務院公佈長沙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長沙陸續重建了被戰爭毀壞的歷史古蹟,如1983年重建的天心閣,1986年修復的嶽麓書院。 由於過去的戰爭破壞和薄弱的產業基礎,長沙從1949年至改革開放前一度經濟發展緩慢。產業上偏重農業,工業以輕工業為主且基礎薄弱。改革開放初期的1980年代,長沙經濟同沿海城市的差距進一步拉大。1992年1月18日,鄧小平南巡途經湖南,在長沙接見湖南領導人時要求“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些,經濟發展要快一點,總要力爭幾年上一個臺階”。1992年7月30日,依照國務院決定,長沙正式對外開放。1980年長沙制定了GDP到2000年翻兩番的目標,於1994年提前超額完成。2000年代,長沙經濟實現了10年間近5倍的高速增長。 2004年,國家首次提出“中部崛起”戰略,將長沙所在的中部地區劃入國家戰略版圖,改革開放以來“中部塌陷”的政策不平衡局面得到扭轉。長沙是“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長江經濟帶中心城市之一,高階裝備製造、新一代資訊科技等產業優勢明顯。隨著長沙和鄰近的株洲市、湘潭市一體化速度加快,長沙亦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2007年年底,長沙、湘潭、株洲組成的長株潭城市群被國務院批准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為中國中部城市群建設的先驅,被《南方週末》評價為“中國第一個自覺進行區域經濟一體化實驗的案例”。同年,長沙成立了大河西先導區,並於2015年4月改名湖南湘江新區,升格為中國中部首個國家級新區,成立以來GDP總量和增速均居全國新區前列。2017年5月,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獲批,是中國第7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範區。2020年8月,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片區成立,旨在打造世界級先進製造業叢集、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和聯通長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國際投資貿易走廊。 由於政府的不動產調控政策和人才新政,長沙的不動產價格在中國主要城市中保持了較低水平,長沙人口也於2010年代十年間迅速增加300萬,增幅達到42.6%。 == 地理 == === 地形 === 長沙座標為東經111°53'-114°15',北緯27°51'-28°41',位於中國中部的長江以南地區,湖南省的東部偏北,地處洞庭湖平原的南端向湘中丘陵盆地過渡地帶,南依株洲、湘潭,北鄰岳陽、西接益陽、婁底,東臨江西萍鄉。東西長約230千米,南北寬約88千米。全市土地面積1.1819萬平方千米。 長沙的北、西、南緣為山地,東南以丘陵為主,東北以崗地為主;山地、丘陵、崗地、平原大體各佔四分之一。長沙東有連雲山、大圍山、九嶺山等呈東北~西南走向作雁行狀排列,海拔800米以上山峰有50多座,瀏陽大圍山七星嶺海拔1607.9米,為轄區最高點;長沙西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3座,喬口鎮湛湖海拔23.5米,為轄區最低點,海拔相差1584.4米。 長江一級支流湘江為長沙最重要的河流,由南向北貫穿全境,境內長度約75公里,把城市分為河東和河西兩大部分。海拔300.08米的嶽麓山佇立於湘江西岸,長5千米的衝擊沙洲橘子洲臥於江心,一起構成了長沙“山水洲城”的地貌特色。 地質上,花崗岩體廣佈,地質構造複雜,礦產資源豐富。最古老的地層形成於10億年前。距今約1.4億年,長沙地區開始由淺海上升成為陸地,形成長條形的山間盆地。新生代開始,整個長平盆地上升為陸地。距今約350萬年前,地球上發生第三次冰期,瀏陽保留冰川地貌遺蹟。地貌方面,長沙地勢起伏較大,地貌型別多樣,地表水系發育。東北是幕阜~羅霄山系的北段,西北是雪峰山餘脈的東緣,中部是長衡丘陵盆地向洞庭湖平原過渡地帶。東北、西北兩端山地環繞,地勢相對高峻,中部遞降趨於平緩,地勢由南向北傾斜,形如一個U形漏斗。城內則為多級階地組成的坡度較緩的平崗地帶。 === 氣候 === 長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春秋短促,冬夏綿長。長沙距海遠,又位於沖積盆地,邊緣地勢高峻,向北傾斜,冷空氣可深入南下堆積,冬季比同緯度地區稍冷,而夏季比同緯度地區熱,是江南“四大火爐”之一。 長沙年平均氣溫為17.7℃。1月最冷,平均5.2℃,極端最低氣溫-11.3℃(1972年2月9日馬坡嶺站),望城坡站1972年2月9日曾錄得-12.0℃。7月最熱,平均氣溫29.4℃。極端最高氣溫40.6℃(1953年8月13日馬坡嶺站、2003年8月2日望城坡站),馬坡嶺站2003年8月2日曾錄得41.1℃,1951-2013年日最高溫≥40℃天數7天。全年無霜期平均275天,積雪日為6天。 長沙東西山勢高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451.4毫米,東部山區達1600-2200毫米,西部為1400-1600毫米,降水最多的6月平均為224.2毫米,降水最少的12月平均為49.7毫米;年平均雨日151天。長沙降雨不均勻,3~5月平均降雨日數有49.4天,約佔全年總降雨日數的35%。夏季旱澇無定。秋冬降水明顯減少。日照充足,日照時數達1541.9小時,作物生長期長。冬春多偏北風,夏季多偏南風,全年保持著溫和溼潤的氣候特點,因此長沙的冬季並不蕭索,常綠的闊葉樹,如香樟、女貞等仍然蔥籠滴翠。但考慮到長沙的緯度(北緯28度),長沙的冬天是非常冷的。 === 自然資源 === 土地 長沙土壤種類多樣,可劃分9個土類、21個亞類、85個土屬、221個土種,總面積1366.2萬畝,其中,以紅壤、水稻土為主,分別佔土壤總面積的70%與25%。其餘還有菜園土、潮土、山地黃壤、黃棕壤、山地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等,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 礦產 長沙礦產種類繁多,尢以非金屬礦獨具特色。已查明的有鐵、錳、釩、銅、鉛、鋅、硫、磷、、重晶石、菊花石、煤等50餘種,有全國獨一無二的菊花石,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海泡石,生產規模居全省第一的永和磷礦,等等。其中大型礦床10處,小型礦床16處,礦點300多處。 水文 長沙水系完整,河網密佈;水量較多,水能資源豐富;冬不結冰,含沙量少。水資源以地表水為主,水源充足,年均地表徑流量達808億立方米。最大的水庫為寧鄉市境內的黃材水庫和瀏陽市境內的株樹橋水庫。河流大都屬湘江水系,主要有瀏陽河、撈刀河、靳江和溈水河。支流河長5公里以上的有302條,其中湘江流域289條。按支流分級:一級支流24條,二級支流128條,三級支流118條,四級支流32條;另有13條屬資江水系;形成相當完整的水系,河網密佈全市。年平均地表徑流量82.65億立方米,徑流深550~850毫米。湘江流經長沙市的常年徑流量年均692.50億立方米,全年可通航。全市水能蘊藏量24.53萬千瓦,地下水總儲量9.35億立方米/年。 林木 長沙植被以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為主,有自然生長和引進栽培樹102科、977種,其中常綠樹462種,落葉樹515種,喬木457種,灌木414種,竹藤類106種。主要林木有松、杉、櫟、樟、楠、椿、茶、油茶、柑橘、毛竹等。全市土地總面積1774.2萬畝,其中林地930.94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52.47%,森林覆蓋率49.98%,林木綠化率53.6%。全市活立木總蓄積量21008939立方米,其中喬木林蓄積19902702立方米,佔活立木總蓄積的94.73%;疏林蓄積9657立方米,佔活立木總蓄積的0.05%;四旁樹蓄積629976立方米,佔活立木總蓄積的3.00%;散生木蓄積450762立方米,佔活立木總蓄積的2.22%。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長沙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長沙市委員會 長沙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長沙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長沙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吳桂英 文樹勳 周海兵 陳剛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河北省唐山市 湖南省隆回縣 湖南省岳陽市 重慶市榮昌區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1年2月 2022年1月 2023年6月 2022年1月 === 行政區劃 === 長沙市現轄6個市轄區、1個縣,代管2個縣級市。 * 市轄區:芙蓉區、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 * 縣級市:瀏陽市、寧鄉市 * 縣:長沙縣 長沙市行政區劃圖 長沙市行政區劃圖 長沙市行政區劃圖 長沙市行政區劃圖 長沙市行政區劃圖 長沙市行政區劃圖 長沙市行政區劃圖 長沙市行政區劃圖 長沙市行政區劃圖 長沙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430100 長沙市 11,815.96 10,047,914 嶽麓區 410000 94 69 5 430102 芙蓉區 42.68 642,010 東屯渡街道 410000 13 430103 天心區 137.40 836,157 青園街道 410000 14 430104 嶽麓區 538.83 1,526,641 望嶽街道 410000 16 2 430105 開福區 188.73 820,790 芙蓉北路街道 410000 16 430111 雨花區 292.20 1,264,895 圭塘街道 410000 12 1 430112 望城區 951.07 890,214 高塘嶺街道 410200 10 5 430121 長沙縣 1,755.62 1,374,491 星沙街道 410100 5 13 430181 瀏陽市 4,997.35 1,429,384 關口街道 410300 4 27 1 430182 寧鄉市 2,912.09 1,263,332 玉潭街道 410600 4 21 4 注:嶽麓區的麓谷街道和望城區的雷鋒街道實際由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 注:嶽麓區的麓谷街道和望城區的雷鋒街道實際由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 注:嶽麓區的麓谷街道和望城區的雷鋒街道實際由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 注:嶽麓區的麓谷街道和望城區的雷鋒街道實際由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 注:嶽麓區的麓谷街道和望城區的雷鋒街道實際由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 注:嶽麓區的麓谷街道和望城區的雷鋒街道實際由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 注:嶽麓區的麓谷街道和望城區的雷鋒街道實際由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 注:嶽麓區的麓谷街道和望城區的雷鋒街道實際由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 注:嶽麓區的麓谷街道和望城區的雷鋒街道實際由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 注:嶽麓區的麓谷街道和望城區的雷鋒街道實際由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 == 經濟 == 歷史上的長沙是中國南方重要的工商業城市和四大茶市和四大米市之一。唐朝、五代十國和南北宋時期,長沙的經濟貿易迎來一個長時間的繁榮。長沙窯出產的陶瓷器暢銷國內,並大量外銷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和中東等地。農業、茶葉、紡織業等也十分發達。明朝末年、清朝和民國時期為長沙另一個重要的經濟繁榮期。長沙於明末時成為中國四大茶市之一,清代時又成為中國四大米市之一,同時也是桐油、湘繡等商品的重要銷售地。近代的繁榮一直維持到1938年文夕大火前。大火以後長沙被基本燒燬,又因長沙會戰,和三年第二次國共內戰,經濟嚴重倒退。 改革開放初,長沙經濟同沿海城市一度差距拉大,90年代方才開始加速發展。1992年1月18日,鄧小平“南巡”途中經過湖南長沙,和時任地方領導人提出“改革開放的膽子要大一些,經濟發展要快一點,總要力爭幾年上一個臺階”的要求。2004年,國家提出“中部崛起”戰略,長沙和鄰近的株洲市、湘潭市的一體化也步入了快車道,2007年,長株潭城市群被國務院批准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同年長沙成立了大河西先導區。2015年成立的湘江新區為中國中部第一個國家級新區。 長沙傳統上以工程機械製造業為支柱產業,隨著經濟轉型,2015年,新材料產業產值達到2621億元,取代工程機械成為了長沙第一大產業。1978年長沙市GDP總量為16.85億元,到2017年達到10,535.51億元。曾經基礎薄弱的長沙透過推動自主創新驅動加速工業化,和著力做強縣域經濟,在2005年至2015年十年間,GDP增幅達到460%,在33個主要城市中位居第一。2016年,長沙提出了建設“三個中心”即國家智慧製造中心、國家創新創意中心、國家交通物流中心的目標。 === 第一產業 === 位於洞庭湖平原南部的長沙歷史上位列中國“四大米市”之首,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一年兩熟,佔總種植面積80%左右,農戶家庭經營佔大多數。其他則為經濟作物。長沙農業形成了優質稻米、甜糯玉米、茶葉、時鮮瓜果、商品蔬菜、花卉苗木、烤煙、中藥材八大主導產品。油料作物以山茶和油菜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菸草、花卉,主要水果品種有柑桔、葡萄、桃李,瀏陽為長沙主要的蔬菜生產基地。大型牲畜以生豬、黃牛和山羊為主,生豬飼養慢慢轉入小型規模化經營,農戶家庭飼養和小型規模化養殖大致對半;黃牛和山羊以農戶散養或小型規模飼養為主;本地家禽蛋類經營以農戶散養和規模經營大致對半;奶類以牛奶為主,生產以小型規模經營為主。長沙水產以專業養殖為主,水產品為淡水魚類,魚類品種以草魚、鱅魚(雄魚)、鯽魚、鯉魚和鰱魚為主(包括鱔魚、泥鰍、蝦),甲殼類(龜和鱉)。長沙現為中國國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和農業科研基地。 === 第二產業 === 長沙的第二產業,近代至改革開放初一直以輕工業為主,改革開放初,長沙的經濟與其他中西部城市一起跌入低谷,工業發展緩慢。從1990年代開始長沙開始了工業的快速發展期,初步形成了以工程機械產業為龍頭的格局。21世紀以來產業鏈逐步完善,已形成新材料、工程機械、食品、電子資訊、家用電器、文化創意、中成藥及生物醫藥等產業叢集,培育了三一集團、中聯重科、山河智慧等知名本土跨國企業。2017年,長沙獲批全國第7個臨空經濟示範區——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並形成了“五區九園”即5個國家級園區,9個省級園區的工業園區格局: * 長沙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長沙高新區)建立於1988年10月,為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國家創新型科技園區試點開發區、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高新區之一,其中嶽麓山高科技園(又稱“麓谷”)坐落於此。園區以智慧裝備製造、網際網路為主導產業,以新能源為特色產業,已有甲骨文、微軟、谷歌、騰訊、中興等網際網路企業落子,是湘江新區的核心園區。 * 長沙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沙經開區)建立於1992年8月,下轄星沙、榔梨、黃花三個工業園。園區坐落著三一集團、中聯起重機、山河智慧、恆天九五、遠大集團、上海大眾、廣汽菲亞特、廣汽三菱、北汽福田、眾泰汽車、德國博世、日本住友、藍思科技等專案。形成了以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資訊為主導,新材料、食品飲料、輕印包裝等為補充的產業發展格局。 * 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寧鄉經開區)成立於1998年,2010年11月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被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確定為國家迴圈化改造示範試點單位。園區以智慧家電製造、食品飲料為主導產業,代表企業有格力電器、海信電器、加加食品、青島啤酒等;並擁有中國建築、松井新材料、遠大住工等新材料產業。 * 瀏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瀏陽經開區)創立於1997年,2006年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第一個國家級生物產業基地,2010年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創新藥物孵化基地,2012年3月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培育了永清環保、爾康製藥、藍思科技三家上市企業。 * 望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望城經開區)成立於2000年,2014年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以有色金屬加工、食品為傳統產業,新著重打造雲端計算、物聯網、大資料、智慧化引領的電子資訊產業集聚區。 另有9大省級工業園區,即:隆平高科技園、雨花經開區、天心經開區、金霞經開區、暮雲經開區、瀏陽高新區、寧鄉高新區、金洲新區、嶽麓工業區。 === 第三產業 === 長沙的服務業中,以批發零售、餐飲住宿、交通運輸等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代表的傳統服務業仍佔重要地位。以資訊網路、人工智慧、現代物流等技術密集型產業為代表的的生產性服務業在近年取得長足發展。2017年,長沙三大產業比重首次實現了向“三二一”結構的轉變,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結構初步形成。 2020年,長沙A股上市企業達到69家,為中部第一,包括胡潤世界500強企業愛爾眼科在內,長沙以3家千億市值企業的數量領先中國中西部城市。同年,長沙已有華菱鋼鐵、湖南建工、三一集團、中聯重科等8家中國500強企業,並佈局有173家世界500強。金融業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全市共有各類金融機構84家,東亞銀行、渣打銀行、花旗銀行、新韓銀行、滙豐銀行等外資銀行在長設有分行、本土銀行方面,有上市銀行長沙銀行、華融湘江銀行等。 長沙自古商業繁榮,以近代長沙城城郭為範圍的“三湘第一商圈”長沙五一商圈,自三國時代以來就是長沙以及湖南的商業中心長沙城建大事記(公元前475年—公元1949年).《湖南文獻》2015年第2期,此處彙集了九龍倉長沙國際金融中心、長沙世茂廣場、海信廣場、日本平和堂百貨、香港新世界百貨等各類商業業態,黃興南路步行商業街、坡子街民俗商業街等百年商業名街皆位於此。被稱為“解放西”的解放西路酒吧林立,太平街、化龍池、都正街等百年曆史街區也日日遊人如織。長沙另以伍家嶺、東塘、長沙站、濚灣鎮等地為傳統商圈,此外,芙蓉北路CBD、洋湖新城、濱江新城、紅星、梅溪湖國際新城、星沙、高鐵新城等也正成為近年重要的商圈和商務區。 文化產業是長沙突出的品牌產業,先後打造了“電視湘軍”、“出版湘軍”、“動漫湘軍”等文化名片。湖南衛視、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以及旗下擁有芒果影視、芒果TV、天娛傳媒等資產的芒果超媒皆為代表性傳媒品牌。長沙佔有國家廣電總局首批批准建立的九家動畫產業基地中的兩家。長沙也擁有國家科技部批准的四個國家數字媒體技術產業化基地之一(另三地為北京、上海和成都),是唯一以卡通動畫為特色的國家基地。2017年,長沙與日本京都、韓國大邱共同當選“東亞文化之都”。 === 經濟合作 === 在湖南省內,長沙主城區與株洲市、湘潭市相距均不足40公里,是湖南省“一點一線”地區暨環長株潭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在全國,長沙是“中部崛起”戰略指出的中國中部經濟區六大中心城市之一,同時還加入了長江中游城市群、廣東為龍頭的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加強與鄰省的經濟往來和相互輻射。2017年以來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的倡議,正加速推進和亞非歐國家的經濟協作。 == 交通 == 長沙是中國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中國南方重要的高鐵和航空樞紐,陸、水、空交通較為發達。 === 公路 === 長沙城區主幹道有五一大道、嶽麓大道、三一大道、芙蓉路、韶山路、湘江路、瀟湘路等,以及人民快速路、萬家麗路高架、紅旗路高架、湘府路高架等高架路和快速路,還有二環線、三環線兩條環線。 長沙是一座跨湘江的城市,有多條過江通道,包括10座過江大橋,即橘子洲大橋(一橋)、銀盆嶺大橋(二橋)、猴子石大橋(三橋)、(以下自北向南)長湘高速湘江特大橋、長沙綜合樞紐大橋、月亮島大橋、三汊磯大橋、福元路大橋、湘府路大橋、黑石鋪大橋;2條過江隧道即營盤路湘江隧道和南湖路湘江隧道。 經過長沙境內的國家高速公路有、、、、、、,省級高速公路有、(含原長韶婁高速)、(含原韶山高速)、、、、(含原益婁衡公路)。湖南省省級高速公路命名與編號方案 ,湖南省交通運輸廳其中,的一段長永高速是湖南省的第一條高速公路。連線長沙的國道有、、和。 截止2010年底,長沙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5306.54千米,公路密度達到129.51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286.94千米。另有4條國道、14條省道和106條縣道密集分佈,等級公路總里程為12346.90千米參見:《湖南統計年鑑2011》。 === 鐵路 === 長沙是中南地區高鐵樞紐之一,同時與株洲、湘潭共同形成普鐵樞紐。“八縱八橫”高速鐵路主通道中的京廣高速鐵路、滬昆高速鐵路、渝長廈高速鐵路、長益常高速鐵路和長株潭城際鐵路等線路在此交匯,另有京廣鐵路、石長鐵路等普鐵幹線。目前呼南高速鐵路已納入規劃。長沙的主要客運站有: * 長沙南站:位於雨花區黎託街道,特等站,京廣高速鐵路和滬昆高速鐵路在本站交匯,共有13站臺、28線。 * 長沙站:位於芙蓉區五里牌街道,特等站,經過鐵路有京廣鐵路客車外繞線、長株潭城際鐵路以及石長鐵路,共有4站臺、8線。 * 長沙西站:位於望城區黃金園街道與金山橋街道交界處,是長株潭城際鐵路的終點站。目前該站規劃為集高鐵、城鐵、地鐵、有軌電車、磁懸浮、城市公交六位一體的國家級綜合交通樞紐。該站渝長廈站場與城際鐵路場採用分場建設方案,並預留了長嶽城際鐵路、長西高鐵等後續線路的引入條件。 === 地鐵 === 長沙的第一條地鐵線路——長沙地鐵2號線,開通於2014年4月29日,使長沙成為中國大陸第18個開通地鐵的城市。目前,長沙已運營的地鐵線路有、、、、和。正在建設中的線路有。長沙地鐵可以與長沙磁浮快線、長株潭城際鐵路、京廣客運專線、滬昆客運專線、京廣鐵路、石長鐵路等線路換乘。 === 磁浮 === 長沙磁浮快線,又稱長沙中低速磁浮線,是湖南省長沙市的一條磁懸浮列車線路,屬於長沙軌道交通的一部分,也是中國第一條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中低速磁浮交通線路。該工程線路西起長沙南站,東至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初期建設磁浮高鐵站、磁浮㮾梨站和磁浮機場站3座車站,並預留會展中心站和汽車城站2座車站,其中磁浮高鐵站可與長沙地鐵2號線和4號線進行換乘。正線全長約18.7公里,全部採用高架鋪設,並設車輛段和綜合基地1處。長沙磁浮快線的線路識別顏色採用“長沙軌道交通補充線1”的顏色(Pantone 708C,#F891A5),為粉色。 === 小運量有軌公共交通 === 2019年,長沙市小運量有軌公共交通建設規劃進行了環評,包括梅溪湖市府線,梅溪湖高新區線,長寧線以及馬欄山線。2020年,馬欄山線釋出了勘察設計招標公告。 另外,長沙湘江新區內還於2019年正式動工修建了大王山雲巴專案,預計將於2022年底載客運營。2022年7月,大王山雲巴開始試運營。 === 城際鐵路 === 長株潭城際鐵路(或“長株潭城際線”、“長株潭城際軌道”,客運運價里程錶分稱長株城際線、湘潭城際線),包括長沙至株洲(湘潭)線和西環線等線,國家發改委批覆長度為760公里長株潭城市群城際交通網規劃(2009-2020年)獲國家發改委批覆 . 湖南省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2009-11-02,主線全長104.36公里,跨長沙、株洲、湘潭三市境內,呈“人”字形線路形態。全線共設車站24座,其中在長沙境內15座,株洲境內5座,湘潭境內4座。兼具跨市客運、市內通勤功能,且在長沙市境內將與長沙地鐵線網交匯換乘。長沙站以南的17個車站於2016年12月26日開通,西延線於2017年12月26日開通運營。 2019年9月,長株潭城際西環線開工建設。長株潭城際西環線初期將與長沙地鐵3號線貫通運營,遠期終點為長沙西站,其制式與現有長株潭城際鐵路不同,在規劃圖中被稱為“S3線”、“河西快線”、“長潭快線”等,屬於市域快線,其相關資訊詳見長沙地鐵3號線條目。 === 計程車 === 長沙主要計程車公司有長沙藍燈計程車、鴻基等,車輛多采用天藍色-銀白色拼接塗裝。價格上,起步價為:白天起步2公里內8元,夜間(22:00一次日5:30)2公里內10元;車公里價:白天2公里以上續程單價每公里為2.0元,夜間(22:00一次日5:30)2公里以上續程單價每公里為2.40元。長沙天然計程車有限公司的計程車接受現金支付、微信、支付寶支付。 === 公共交通 === 長沙公共汽車出現於1934年5月15日。2013年,全市公交公司整合為寶駿巴士公司、龍驤巴士公司、湖南巴士公司三家公交公司。長沙公共汽車票價為2元,少數車次為1元,可通用長沙公交公司發行的湘行一卡通IC卡、瀟湘支付公司發行的瀟湘卡以及其他城市交通聯合卡。長沙萬眾公交汽車有限公司的所有線路只收現金,不接受瀟湘卡以及其他城市聯合交通卡。 此外,長沙設有營運長株潭公交的長株潭汽車站,以及汽車東站、汽車西站、汽車南站、汽車北站等長途汽車站。 === 水運 === 長沙港可通江入海,與長江沿岸及南京、上海、連雲港等港口通航。長沙輪船客運中心站每天有到益陽、津市、安鄉、常德、茅草街、湘潭、湘陰、岳陽等地的班船。此外,截至2010年11月,長沙有湘江千噸級航道和有全國最大的內河主樞紐港——霞凝新港,港口吞吐量達1100多萬噸,其中港口國際集裝箱吞吐量36萬標箱,重件雜貨350萬噸。湘江長沙綜合樞紐工程完工後,上游庫區水位全年達到二級航道標準。 === 航空 === 縮圖|右|俯瞰長沙黃花國際機場 長沙黃花國際機場()位於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黃花鎮,為4F級民用機場,距離長沙城區約22千米,由機場高速連線長沙大道,並可透過和快速直達市區。該機場於1986年6月25日動工,1989年8月29日首航,2座航站樓建築面積共26.6萬平米,具備年接納2200萬名旅客出入機場的能力,可以起降空中客車A380客機。 機場共有43家中外航空公司運營,為湖南航空的基地機場,中國南方航空公司、廈門航空公司、奧凱航空公司在此設立運營基地。目前已開通或即將開通航線110條,包括中國大陸境內大中城市及香港、澳門、臺北、高雄、臺中等地兩岸航線以及至東京、倫敦、洛杉磯、法蘭克福、首爾、大阪、悉尼、新加坡、曼谷、吉隆坡、河內等85個城市的航班。在2016年,成為中部第一座年旅客吞吐量邁入2000萬級的國際機場。 == 人口 == 長沙人口主體在春秋戰國時期為揚越、楚人,楚之先民為九黎、三苗。之後,長沙先民與中原民族融合,逐漸形成了主體民族漢族。長沙在歷史中形成了幾次人口高峰,如在五代十國之馬楚時期建立的繁榮。兩宋時長沙發展了大量人口,卻在南宋末年再次被屠城。明朝朱元璋攻打長沙導致大多數當地居民的傷亡,於是又有了“江西填湖廣”之說。明清時期長沙人口穩步攀升,到了民國時期城市人口已經約30多萬,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長沙作為沿海人口內遷目的地之一,人口從1934年的38萬人驟增到50多萬。其後“文夕大火”以及長沙會戰使得長沙人口再次回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總人口約309萬人,其中市區人口僅38萬人。改革開放初的1978年,長沙總人口約為458萬人,其中市區人口94萬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初步結果顯示,長沙市常住人口708.46萬人,佔湖南省的10.8%,居第3位,人口密度608人/公里2;男女性別比為102.8比100;其中市區常住人口366.36萬人,佔總人口的51.35%;全市戶籍人口658.87萬人,佔全省戶籍人口的10.50%;淨流入人口558,230人,佔戶籍人口的9.36%。全市共有2,104,622個家庭戶,家庭戶人口6,097,929人,佔總人口的86.57%;家庭平均人口規模3.04人。 按受教育程度分,大學以上文化程度佔總人口的22.8%,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佔總人口的72.4%,文盲率0.68%。年齡構成上,14歲及以下人口955,887人,佔總人口的13.57%;15-64歲人口5,452,222人,佔77.40%;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636,009人,佔總人口的9.03%2010年湖南與長沙人口普查資料分別出自《長沙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公報》 與《2010年湖南省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公報》 。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10,047,914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7,040,95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006,962人,增長42.71%,年平均增長率為3.62%。其中,男性人口為5,085,746人,佔總人口的50.61%;女性人口為4,962,168人,佔總人口的49.39%。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49。0-14歲的人口為1,672,202人,佔總人口的16.64%;15-59歲的人口為6,835,863人,佔總人口的68.03%;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539,849人,佔總人口的15.3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115,873人,佔總人口的11.1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830.00萬人,佔總人口的82.6%;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747,914人,佔總人口的17.4%;6個市轄區人口598.07萬人,其中城鎮人口563.69萬人,城鎮人口占市轄區人口的94.25%2020年年末常住人口資料來源於《湖南統計年鑑2021》 。 2022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1042.06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8%。2021年末全市常住總人口1023.93萬人,據此計算,長沙常住人口增加了18.13萬人。 === 姓氏 === 根據2006年人口資料,長沙人口最多的首十個姓氏依次是李、劉、張、陳、周、王、黃、楊、彭、羅,其中前八位姓氏是中國首十個姓氏之內的大姓。 === 民族 === 長沙市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長沙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資料來源於長沙市統計局:《長沙市少數民族人口狀況淺析》(2003年8月27日) 長沙市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長沙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資料來源於長沙市統計局:《長沙市少數民族人口狀況淺析》(2003年8月27日) 長沙市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長沙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資料來源於長沙市統計局:《長沙市少數民族人口狀況淺析》(2003年8月27日) 長沙市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長沙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資料來源於長沙市統計局:《長沙市少數民族人口狀況淺析》(2003年8月27日) 長沙市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長沙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資料來源於長沙市統計局:《長沙市少數民族人口狀況淺析》(2003年8月27日) 長沙市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長沙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資料來源於長沙市統計局:《長沙市少數民族人口狀況淺析》(2003年8月27日) 長沙市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長沙歷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與少數民族人口資料來源於長沙市統計局:《長沙市少數民族人口狀況淺析》(2003年8月27日) 歷次人口普查 歷次人口普查 總人口 其中:少數民族 其中:少數民族 少數民族族別數 少數民族族別數 普查年份 普查順次 總人口 人口 佔總人口比重(%) 長沙 全國 2020年 第七次 10,047,914 249,701 2.485 55 55 2010年 第六次 7,040,952 77,160 1.096 51 55 2000年 第五次 6,138,719 48,564 0.791 46 55 1990年 第四次 5,490,729 17,995 0.328 39 55 1982年 第三次 4,803,511 6,018 0.125 25 55 1964年 第二次 3,514,573 2,937 0.084 16 54 1953年 第一次 3,296,055 989 0.030 8 38 長沙主要民族為漢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長沙有少數民族人口為48,564人,佔總人口的0.79%,涉及46個族別。人口過千人的少數民族有土家、苗、回、侗、瑤、滿、壯、蒙與白9個民族,人口過百人的有彝、布依、朝鮮、土、維、藏、黎與畲8個民族。 長沙主要的少數民族為回族、土家族和苗族。開福區撈刀河鎮漢回村為全市主要少數民族回族的集中聚居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長沙共有少數民族人口48,564人,佔全省少數民族的0.76%,少數民族口數居湖南第8位;佔地區人口的0.69%;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有46個民族分佈。全市土家族人口18,503人,佔地區總人口的0.26%,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38.10%,為第1大少數民族。苗族人口11,140人,佔地區總人口的0.16%,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22.94%,為第2大少數民族。本市另一主要少數民族回族人口4,085人,佔地區總人口的0.06%,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8.41%,為第3大少數民族。侗族人口3,357人,佔地區總人口的0.05%,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6.91%,為第4大少數民族。人口過2千的還有瑤、滿和壯3民族,分別達到2,853、2,078和2,040人,佔地區少數民族人口的比重為5.87%、4.28%和4.20%;蒙古和白2民族人口過千人,分別達到1,192和1,048人,佔地區少數民族比重為2.45%和2.16%。彝、布依、朝鮮、土、維吾爾和藏6民族人口過2百,黎和畲族2民族人口過1百,其餘29個民族在100人以下,其中有5個民族分別僅有1人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出自湖南省統計局/人口服務網(子網)-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 ,分縣人口資料參考國家統計局-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庫 。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9,798,213人,佔97.51%;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49,701人,佔2.49%。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834,421人,增長40.7%,佔總人口比例下降1.39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72,541人,增長223.61%,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39個百分點。其中,土家族人口增加58,709人,增長203.6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46個百分點;苗族人口增加54,439人,增長295.2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46個百分點;侗族人口增加14,832人,增長262.51%,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12個百分點;瑤族人口增加11,605人,增長213.92%,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9個百分點。 長沙市民族構成(2020年11月) 民族名稱 漢族 土家族 苗族 侗族 瑤族 回族 壯族 維吾爾族 滿族 白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9,798,213 87,541 72,877 20,482 17,030 11,453 9,023 4,677 4,673 4,136 17,809 佔總人口比例(%) 97.51 0.87 0.73 0.20 0.17 0.11 0.09 0.05 0.05 0.04 0.18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35.06 29.19 8.20 6.82 4.59 3.61 1.87 1.87 1.66 7.13 == 文化 == 長沙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省會城市中惟一的生態建設示範試點市。湘劇和花鼓戲為主要流行劇種。全市擁有藝術表演團體12個,文化館10個,公共圖書館7個,其中,湖南圖書館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公共圖書館之一;博物館13個,其中,湖南省博物館中的馬王堆漢墓陳列享譽中外;檔案館14個。廣播電視保持較高發展水平,2004年全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6.8%;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達97.8%。 全市共有旅遊區(點)66處,其中包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處,國家4A級旅遊區(點)4處,國家森林公園2處,國家水利風景區2處。城內共有47處名人墓冢、33處文化遺址、30處古墓、25處名人故居、13處近現代紀念地、6處古城遺址。 === 語言 === 長沙方言屬新湘語長沙話,主要以長沙市內五區和望城區、長沙縣的方言為代表。長沙話可以與新湘語的其他地區(湘潭、株洲、益陽、岳陽、衡陽、婁底等市的部分割槽域)無障礙互相通話,僅有口音和少量用語區別;也可以基本聽懂西南官話片區(如省內的常德、張家界,省外的四川、重慶,廣西等)的大部分方言。由於古代楚地巫風熾烈,長沙一帶有一些與其它地方不同的《忌諱》;如舊時早飯之前忌說“龍”“虎(方言讀fu)”“鬼”“夢”四字。碼頭幫裡如誰早上起來不小心說了“昨晚做了個夢”之類的話,就得罰為大家付早餐以消除可能帶來的一日壞運。早餐常吃的豆腐、腐乳等食物叫成“水片子”、“貓乳”等。老虎稱“大蟲”,“府正街”作“貓正街”,“燈籠”成“亮殼子”等等。不過新一代的長沙人已經很少有這種忌諱。 長沙市六區和長沙縣以外的地區,如寧鄉市也說新湘語,但口音有別於市區長沙話。此外,長沙縣等郊縣部分地區說中原官話,口音接近於鄭州話;瀏陽市說贛語瀏陽方言、客家話,靠近長沙市區方向鄉鎮說長沙話。 長沙方言逐漸受到普通話影響,用語有逐漸向官話靠攏的趨勢。八九十年代出生至今的一代長沙人,因父母輩來自外地比例急劇增加,很多習慣用語逐漸消失,口音和老一輩長沙人產生明顯區別,也更接近普通話。如“監督”從“Gan Dou”變為“Jian Dou”、“講”從“Gang”變為“Jiang”。但同時因湖南本地電視電臺對保留部分長沙方言的節目,以及在餐飲業、零售業等有宣傳需求,如“娭毑”、“霸蠻”、“呷飯”、“何解咯(O Gai Lo)”等老長沙話的用語頗為流行。 === 特產與民俗 === 長沙最重要的特產是“長沙三絕”,即湘繡、棕編(另一說為中國紅瓷器)和菊花石雕。湘繡的起源和發展都在長沙縣(今開福區沙坪一帶),為四大名繡之一。長沙也建有湘繡博物館以供研究、參觀和銷售。菊花石產於瀏陽大溪河底岩石層中,天然生有白色的菊花圖案,其雕品為長沙的一大特色。中國紅瓷器最早出現於1100年前的晚唐長沙窯,但包括之後出現的瓷器在內,都沒有純正的紅色。1998年底,尹彥徵在長沙才研製出純正的紅瓷器,並在長沙隆平高科技園建立了中國紅陶瓷工藝園。 瀏陽有“花炮之鄉”的美稱,其生產的花炮在中國和世界各地都有銷售。 長沙過漢族的所有節日,其中一些節日有地方特色。也在一些日子有很多特有的民俗。陶公廟廟會為趕集的一大特色。農曆三月三時,長沙人都有地菜煮雞蛋的習俗;五月五塗雄黃酒,燻艾葉掛艾葉;臘月初八煮臘八豆等。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這些習俗逐漸淡化,但在郊縣依然保持。立夏時有吃立夏粳之習。驚蟄時農家於暗處點燈,用石灰撤房屋四周及潮溼暗角。小孩點燃一個個爆竹,丟向屋角牆下,邊丟邊喊:“涼蟄驚蟄,炸得蟲蟻筆直”。長沙過去流行的湘劇,是最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劇種。當今湘劇既缺少年輕一輩的傳承,又缺乏青少年群眾為主的市場,逐漸走向沒落。而長沙花鼓戲雖然也缺乏年輕一輩的傳承,但仍在流行,長沙花鼓戲使用的戲劇語言多為長沙方言與官話的混合。 === 飲食 === 長沙的飲食品種很多,本地小吃和湘菜最為流行。同時長沙人也愛吃很多外地名菜,因此全國各地的飲食也經常風靡一時,比較有代表性的有貴州啤酒鴨、重慶火鍋、廣東水果粥等。 隨著農家樂的興起,自1990年代前後長沙開始推出各種土菜系列,代表性口味有剁椒魚頭、煙燻臘肉、抱鹽魚等;風味小吃最著名的為臭豆腐、黃鴨叫、燈芯糕,以及近期開始流行的口味蝦、鴨脖等。著名的土菜館有辣椒炒肉,潭州瓦罐等。 長沙的小吃,種類眾多,符合湖南當地的口味,很多小吃為長沙所獨有。臨街小吃店是吃小吃的主要場所。火宮殿以及坡子街美食一條街集中了長沙眾多的美食百年老店,是感受長沙傳統美食文化的集中地帶。每到晚上,坡子街、南門口等地前來吃小吃的人們絡繹不絕;即使過了深夜12點,來吃夜宵的人依然令街道火爆異常。尤其有名的夜宵區域在南門口到勞動廣場之間一條步行十分鐘即可穿過的路上,兩旁餐館林立。其中最有名的是“五娭毑臭乾子”和在馬益順巷口的臭豆腐攤。 主要的當地湘菜有:瀏陽蒸菜、鄉里臘肉、剁椒魚頭、醬椒魚頭、寧鄉口味蛇、辣椒炒肉、黃鴨叫、毛家紅燒肉、四方坪土雞、潭州瓦罐、竹香魚、瀏陽火焙魚等。 主要的當地小吃有:長沙臭豆腐、糖油粑粑、口味蝦、口味蟹、口味雞、口味田雞、鴨舌、鴨脖、荷蘭粉、豬血、白粒丸、燉豬腳、蘭花乾子、油豆腐、刮涼粉、米粉、唆螺、麻辣捆雞、香菜涼拌腰花等。著名小吃有:無名粉店的粉,楊裕興面、向群鍋餃、文記四合一。 最為出名的兩條小吃街:坡子街小吃街(火宮殿也在其中) 和 南門口。 === 休閒娛樂 === 長沙的娛樂業十分具有特色。由於消費觀念的不同,長沙人在娛樂方面投入很大資金。足浴按摩店遍佈全城,密度之大讓人稱為“腳都”,從2010年後有所好轉。長沙解放西路酒吧一條街大大小小几十家酒吧,具有代表性的酒吧為魅力四射、水木年華等。現在化龍池和太平街也是娛樂的好地方,這兩個地方主要以小型清吧、演藝吧為主。夜總會也是場場爆滿,以田漢大劇院和歐陽胖胖歌舞廳最具特色,內容有雜技、歌舞表演、相聲小品、特技表演等等。夜總會和歌舞廳的發展,豐富了市民的夜生活,併成為長沙媒體娛樂業的強勁的推動力,為長沙培養了眾多本土人才,提供了很多媒體娛樂發展的素材。 長沙的公園有世界之窗、烈士公園、月湖公園、橘子洲公園、嶽麓山公園、南郊公園、曉園公園、省森林植物園、天心閣(天心閣公園)、王陵公園等。世界之窗是長沙最大的遊樂園。 長沙人重視生活品質,多具有超前消費觀念,儲蓄率相對較低,而在餐飲和休閒娛樂方面的支出較多。這種消費觀也使得許多商家願意落戶長沙。 === 考古發掘 === 長沙地下文物豐富,重要的考古發現有長沙馬王堆漢墓,寧鄉炭河裡遺址的青銅器,長沙走馬樓簡牘,春秋戰國楚墓,銅官窯等。以下列舉重要的歷史紀錄。 * 世界最早的鑄鐵件——春秋晚期鐵凹形鋤和鐵鼎,鑄造於春秋晚期(約前6、7世紀)。 * 世界最輕的絲織品——素紗襌衣,長沙馬王堆出土。重僅49克(一說48克),由於絲纖度非常細,現代工藝無法仿製。 * 世界最早的印花織物——印花綢被面,戰國楚墓出土。中國古代印染 * 世界最早的毛筆——長沙左家公山出土,製作於戰國時期。 * 世界最早的天文學著作實物——西漢《五星佔》和《天文氣象雜佔》,長沙馬王堆出土。注2 * 世界最早的釉下彩瓷器——長沙窯出土,長沙窯也因此被認為是釉下彩發源地郝建英:《初探湖南的現代陶藝》《陶瓷科學與藝術》2002年 第4期。 * 世界最多的簡牘出土——長沙走馬樓一次出土三國吳簡14萬餘枚,超過歷年出土的簡牘數量之和。 * 中國最早的鋼製品——春秋晚期鋼劍,長沙楊家山出土; * 中國最早的性醫學著作——馬王堆漢墓房中書,有《十問》、《天下至道談》、《合陰陽》等共六種。 * 中國最大的商代銅鐃——商代象紋大銅鐃,寧鄉出土,重220.76公斤。 * 中國最大的商代方尊——四羊方尊,寧鄉出土,高58.3釐米,重約34.5公斤。 * 中國最大的商代銅瓿——寧鄉出土。通高62.5釐米,口徑58釐米,腹徑89釐米,重55公斤。 * 中國最早的金屬稱量貨幣——1959年寧鄉出土的商代銅鐃中藏有224只小青銅斧,具有貨幣功能。注3 * 中國第一條標準的汽車公路——長潭(長沙至湘潭)公路,於1913年修建。注4 === 文化積澱 === 屈賈之鄉,是長沙的別稱。意思是憑弔屈原和賈誼的地方。 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被陷害,流落在沅湘一帶(岳陽汨羅附近)。屈原依然對國家的安危念念不忘,寫了許多著名詩歌以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楚國都城郢被秦軍攻破。屈原悲憤難抑,寫了最後一篇詩歌《懷沙》後,自投汨羅江。 101年後(公元前177年),另一位著名的文人賈誼也來到了長沙。和屈原一樣,他也懷才不遇,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在長沙的三年,他寫下了《吊屈原賦》和《鵩鳥賦》兩篇代表作。回到長安後四年,他因為梁懷王墜馬而死,終日自責,鬱鬱而終。 兩位著名文人的遭遇同在長沙度過,令後人感嘆不已。司馬遷在史記中列有《屈原賈生列傳》。唐朝的杜甫憑弔後作詩《發潭州》、《清明》。劉長卿有《長沙過賈誼宅》。李商隱有《潭州》。多表達了他們對懷才不遇的感慨。長沙北的汨羅江邊,現有屈原祠,始建於漢代。長沙城裡有賈誼故居。 == 社會 == === 教育 === 主條目:長沙教育 長沙的教育,具體資料方面,2004年全市共有普通高校39所,普通高中92所,初中學校255所,普通小學1433所。全市普通高校在校學生32.94萬人,在讀研究生2.28萬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12.99萬人,初中在校學生26.58萬人,普通小學在校學生31.80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7.79萬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小學生初中入學率100%。 長沙的中等基礎教育在湖南省內有較高知名度。長沙市一中、湖南師大附中、長郡中學、雅禮中學有長沙四大名校之稱,其師資配備、教學設施和教育質量等都處於領先水平,且均為百年老校。歷年進入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等中國知名院校的畢業生在湖南省內佔有很大比例。長沙市一中和湖南師大附中在國際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上多次獲得金牌,獎牌數位居全國前兩位。近幾年湖南師大附中的高考成績在湖南全省均名列前位。雅禮中學為美國耶魯大學校友組織雅禮協會創辦,以英語教學聞名。 長沙的高等教育比較發達,擁有4所211工程“重點大學”即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和湖南師範大學,有3所進入985工程,在中部地區僅次於武漢、西安位居第三。國防科技大學是最好的軍事院校,在計算機領域十分突出。中南大學在材料、機械、冶金、醫學和橋樑隧道工程等領域研究佔有重要地位,2005年以“高效能炭/炭航空制動材料的製備技術”而奪得空缺6年之久的第一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湖南大學的前身是嶽麓書院,其土木建築、化學等方面的研究位居全國前列。湖南師範大學其前身是國立師範學院,目前為湖南省屬高校的龍頭,其文、理科在全國具有一定實力。 === 傳媒 === 長沙為許多中國媒體的聚集地,中國主流媒體之一的“湖南電視臺”就坐落在長沙市開福區馬欄山。湖南衛視為中國大陸年收入和收視率最高的地方電視臺,網羅了一大批著名主持人和媒體工作者。其主要作品有《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電視劇《還珠格格》等。“超級女聲”、“快樂男聲”等選秀節目的成功舉辦和《大長今》、《恰同學少年》、《醜女無敵》、《一起來看流星雨》等多部自制電視劇的播出又進一步提升了影響力。湖南經濟電視臺為湖南本土最受歡迎的電視臺之一,其收視率和支援度都與湖南衛視不相伯仲。湖南經視注重本土觀眾,所以經常有帶有湖南地方特色的節目播出。如綜藝節目《越策越開心》、家庭劇《一家老小向前衝》等。2010年又與青海衛視聯合推出一檔選秀節目《花兒朵朵》,它是2010年新裝改版試播後推出的一檔全民選秀活動,旨在挖掘優秀人才,提供平臺。中國的本土動漫在長沙的發展也很快,這也讓政府決心打造動漫之都。國家廣電總局首批批准建立的九家動畫產業基地中,長沙獨佔兩家。湖南衛視在2016年《亞洲品牌500強》中超越日本放送協會和鳳凰衛視,僅次於中國中央電視臺而位列電視媒體品牌第二2016年《亞洲品牌500強》:湖南廣播電視臺躍居亞洲電視媒體品牌第二 人民網2016年09月28日 長沙市為中國金鷹電視藝術節永久舉辦地,金鷹獎為中國影視界最重要的獎項之一。長沙發行的有影響力的報紙有當地報紙《三湘都市報》、《長沙晚報》、《瀟湘晨報》,全國性報紙《體壇週報》和《今日女報》,都曾多次獲得“全國地方報社管理先進單位”稱號。《體壇週報》為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體育類報紙。 隨著網際網路和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各報紙也推出了電子網頁版,如《三湘都市報》、《華聲線上》、《瀟湘晨報》、《長沙晚報》、《星辰線上》電子網頁版等。 === 體育 === 長沙體育事業發展良好,跳水、體操、羽毛球及舉重等為長沙的傳統體育強項,代表過中國在世界獲得金牌。 1996年在長沙舉辦了第一屆亞洲體操錦標賽。2003年舉辦了中國第五屆全國城市運動會,在城運會上,長沙市運動員共取得金牌19枚,金牌數位列79個參賽城市的第5位。2004年全市舉辦縣以上運動會28次,同比增加1倍。年末擁有體育運動學校61個,公共體育場館52個,等級運動員發展人數為153人,等級裁判員發展人數為60人。體育設施建設齊全,2003年10月7日在賀龍體育場館的基礎上,經過改造和增擴功能齊備的輔助設施形成的“賀龍體育文化中心”(“新世紀文化中心”)正式落成,成為長沙的一個標誌性建築。 1983年,在賀龍體育場開始舉辦的“賀龍杯”足球邀請賽,湖南隊在5屆中都取得了不錯的名次。1994年中國足球職業化,湖南當年有第一支男足甲B球隊湖南金象。當年最後一輪擊敗火車頭隊保級成功。1995年4月更名湖南萊孚隊,在21輪再次對火車頭隊的比賽中發生球迷騷亂事件,受到嚴厲處罰並最終降級。之後長沙在長達8年的時間沒有一支甲級球隊,處於足球的低潮期。直到2004年,長沙透過收購的方式擁有了第一支男足甲級球隊湖南湘軍,2004年和2005年均留在甲級。2006年湖南湘軍降級,但中超球隊瀋陽金德由於瀋陽五里河體育場於2007年2月12日拆除,瀋陽市已經沒有可以承辦中超賽事的體育場,所以中國足協在12月26日同意俱樂部將主場遷往湖南長沙,長沙第一次擁有中國足球職業聯賽最高階別的球隊。2009年湖南省的另一支球隊——湖南湘濤奪取了中國足球乙級聯賽的冠軍,升入2010年的中甲聯賽,這也是湖南足球歷史上的第一個全國聯賽冠軍。2011年,長沙金德離開湖南成為廣州富力,湘濤成為了目前湖南唯一的職業足球俱樂部。 籃球方面,湖南財經學院獲得1999年舉行的首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亞軍。 長沙有熊倪、唐九紅、陸莉、劉璇、李小鵬、鮑春來等世界頂級運動健將,在世界級比賽中獲得多枚金牌,其中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獲得5枚金牌。現今效力中超及亞冠盟主廣州恆大的黃博文都是出生於長沙市。 === 醫療 === 長沙市所轄的天心區、嶽麓區、開福區、長沙縣、望城區、寧鄉市為血吸蟲疫區。市衛生局已制定《長沙市血吸蟲病綜合防治規劃綱要(2011-2015年)》,展開了開展查(滅)釘螺、滅蚴、查病、化療等防治工作,力爭到2014年底以行政村為單位達到血吸蟲病傳播阻斷標準。 2015年,全市擁有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4661個,其中醫院、衛生院284個;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2個;婦幼保健機構11個.衛生技術人員6.96萬人,增加0.29萬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2.56萬人,增加0.13萬人;註冊護士3.24萬人,增加0.16萬人.衛生機構床位6.60萬張,增加0.24萬張,其中醫院、衛生院5.99萬張,增加0.25萬張。 === 宗教 === thumb|左|古開福寺 長沙的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蘭教五大宗教俱全,有宗教教職人員近300人,受洗和皈依的信徒數萬人,信眾10萬人以上。麓山寺、開福寺、密印寺、石霜寺、雲麓宮 、戴公廟、河圖觀、青陽山道院、清真寺、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城北堂11處宗教場地被列為省級以上重點宗教活動場所,麓山寺、開福寺、密印寺、石霜寺均為千年古剎,其中麓山寺和開福寺還是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之一;麓山寺、開福寺、密印寺、陶公廟、天主教堂、基督教城北堂和基督教北正街教堂等7處宗教活動場所被列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沙作為省會城市,既是市級宗教團體所在地,亦是省級宗教團體的所在地,宗教界人士相對集中長沙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長沙市宗教方面基本情況 。 ==== 佛教與道教 ==== 長沙一帶的佛教與道教信仰一向都十分興旺。民國時期,長沙有古開福寺、麓山寺、華林寺、上林寺、洪恩寺、谷山寺、杲山禪寺和桐溪寺譽為「長沙八大叢林」。後因為經歷文夕大火、四次長沙會戰、文化大革命等劫難,很多寺廟慘遭毀滅,近些年來,有一小部份寺廟得到重建,如谷山寶林寺。目前,長沙城內最大的寺廟是開福寺,其歷史悠久,每年香火十分旺盛。另外嶽麓山上有古麓山寺;洪山廟地區有洪山寺;寧鄉有密印寺等,都是長沙地區重要的佛教廟宇。長沙人也愛去衡山的南嶽大廟燒香朝拜,多以祈福為目的。而位於長沙縣榔梨鎮的道教聖地陶公廟,始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曆史。 ==== 基督宗教 ==== 清末民初時期,長沙就已經有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傳教士進行傳教了。但近代,長沙地區教案頻傳,基督宗教一度陷入低谷。進入2000年以後,基督教新教影響擴大,尤其在鄉村地區廣為傳播,信眾呈逐年增加趨勢,發展較快。 == 旅遊與休閒 == 城區有可供參觀遊覽的景觀景點50多處,轄區縣(市)也有眾多歷史遺蹟和旅遊景點。相鄰地區主要旅遊景點如韶山毛澤東故居和南嶽衡山、岳陽樓、桃花源等都是到長沙後可以及時旅遊的地方。 長沙最重要的景點是:嶽麓山及其附屬景點、嶽麓書院、天心閣、湖南省博物館(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等)、湖南第一師範、劉少奇故居、長沙濱江文化園(包括長沙市博物館、長沙市規劃展示館、長沙圖書館和長沙音樂廳等“三館一廳”建築群)等。 * 文化古蹟:嶽麓書院、馬王堆漢墓、開福寺、古麓山寺、雲麓宮、天心閣、北津城遺址、長沙窯遺址、走馬樓簡牘、白沙古井、禹王碑、陶公廟、瀏陽文廟。 * 風景區:嶽麓山、橘子洲、世界之窗、湘江風光帶、森林植物園以及山鷹潭度假村和石燕湖度假村,大圍山森林公園、道吾山風景區、灰湯溫泉、大王山旅遊度假區和黑麋峰景區。 * 紀念地:城區有烈士公園、清水塘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船山學社、新民學會舊址、湖南第一師範、賈誼故宅、李富春故居、愛晚亭、黃興墓、蔡鍔墓;雷鋒紀念館、黃興故居、朱鎔基故居、楊開慧故居、胡耀邦故居,劉少奇故居及紀念館, 曾國藩墓、左宗棠墓、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譚嗣同故居及紀念館。 === 國家級景區和文物保護單位 === * 國家5A級旅遊景區2處: 嶽麓山—橘子洲、長沙市花明樓景區。 * 國家4A級旅遊景區7處: 世界之窗、海底世界、石燕湖生態旅遊公園、湖南省博物館、雷鋒紀念館、大圍山和天心閣。長沙也因此成為中南地區擁有AAAA級旅遊區最多的城市。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基地1處:湖南湘繡城 *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處: 嶽麓山風景名勝區(包括嶽麓山、嶽麓書院和橘子洲); * 國家森林公園3處: 天際嶺國家森林公園、大圍山森林公園和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 * 國家水利風景區3處: 長沙湘江水利風景區(湘江風光帶)、千龍湖、金洲湖溼地公園、黃材水庫國家水利風景區。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處: 嶽麓書院(長沙市區,第二批)、黃興故居和墓(分別位於長沙市區和長沙縣)、劉少奇故居(寧鄉)、銅官窯遺址(望城區,第三批)、秋收起義文家市會師舊址(瀏陽,第一批)、譚嗣同故居及墓祠(瀏陽,第四批)、蔡鍔墓(長沙市區,第六批)、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舊址(長沙市區,第六批)、中共湘區委員會舊址(長沙市區、第六批) 第七批:新民學會舊址(長沙市區)、何叔衡故居(寧鄉)、謝覺哉故居(寧鄉)、徐特立故居(長沙縣)、愛晚亭(長沙市區)、胡耀邦故居(瀏陽)、湖南大學早期建築群(長沙市區)、湖南省蘇維埃政府舊址(瀏陽)、馬王堆漢墓(長沙市區)、漢代長沙王陵墓群(長沙市區)、張南軒墓(含張浚墓)(寧鄉)、曾國藩墓(長沙市區)、禹王碑(長沙市區)、天心閣古城牆(長沙市區)、瀏陽文廟(瀏陽) 第八批:湘雅醫院及醫學院早期建築(長沙市區)、程潛公館(長沙市區)、瀏陽紅一方面軍活動舊址(瀏陽)、桃樹灣劉氏大屋(瀏陽) === 歷史文化街區 === 由於八年抗戰、文夕大火和破四舊,長沙城區古建築古文物幾乎損失殆盡。1978年大陸推行改革開放以來,城區建設發展較快,但沒有完整考慮對歷史街區的保護,目前尚不存在完整的歷史文化街區,完整的麻石街僅存4條。近幾年開始關注對古城區的搶救,設立了五個“歷史文化街區”進行保護性搶救,這些街區為太平街、潮宗街、化龍池、小西門、天心閣歷史文化街區。 === 歷史文化村鎮 === 2004年2月確定的“長沙地區歷史文化村鎮”共計7個: * 銅官鎮,古鎮,地處長沙城北湘江下行東側約30公里,馬王堆漢墓出土的文物就有銅官陶器;三國時為吳蜀分界處。 * 沈家大屋,位於瀏陽龍伏鎮撈刀河畔的新開村。新開村清代流傳下來的村落儲存完整,古民居建築達3萬平方米以上,儲存完好的居民建築群以沈家大屋為核心與精華。 * 靖港鎮,古建築面積超過五千平方米,古代主要軍事重鎮,昔日淮鹽主經銷口岸和湖南四大米市之一。 * 文家市,北伐戰爭時期和國共內戰時期的歷史見證,有劉家祠堂、河口大屋等地的大量紅軍的宣傳標語。 * 榔梨鎮注1,陶公廟與廟會,廟會為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三與八月十七,每屆廟會持續時間為十天左右。 * 溈山,地處寧鄉西部,素有“小西藏”之稱。主要建築有密印寺,始建於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興盛時僧侶多達千餘人。 * 大圍山鎮,老街儲存完好,寧靜、古樸,素有“小上海”之稱。 == 人物 == 先秦以及秦漢時期,長沙是一座遠離中原偏遠區域,不過卻是楚國的重要城市,在秦漢時期是楚文化鮮明的地區。也因為此,長沙也成為屈原、賈誼等人當時或貶或流放的地方。漢朝建立長沙國後,長沙作為湖南地區的中心城市,文化得到沉澱,東漢開國君主劉秀和更始帝均為長沙王劉發之後代。漢末三國時,吳大帝孫權之父孫堅曾任長沙太守,於亂世中活躍一時;而東吳的奠基人孫策死後也被追諡為「長沙桓王」。眾多文人墨客曾到過長沙,如張仲景、黃忠、孫思邈、杜甫、朱熹等人或在長沙長住或影響深遠。長沙多出書法家,唐代懷素、宋代歐陽詢和清代何紹基以及齊白石(原籍長沙府湘潭縣,今屬湘潭市湘潭縣)的作品讓人稱道。 自清朝末年曾國藩始一直到當代,長沙以及湖南全省開始了人才輩出的時代。在當時的長沙府各縣,湧現了一大批著名人士,對整個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 重要人物有: 長沙府(市)及長沙縣、善化縣:黃興、楊開慧、朱鎔基、田漢、李富春、許光達、肖勁光、金嶽霖、徐特立、雷鋒、陳寅恪、章士釗等; 寧鄉縣:劉少奇、何叔衡、謝覺哉; 瀏陽縣:胡耀邦、王震、歐陽予倩、譚嗣同、宋任窮; 湘鄉縣:曾國藩、蔡和森; 湘陰縣:左宗棠、任弼時; 湘潭縣:毛澤東、齊白石、彭德懷、楊度、陳賡、譚政; 醴陵縣:左權、陳明仁、程潛、何健; 益陽縣:胡林翼、周立波。 大部分名人故居和墓葬都得以儲存,因為行政區劃的變動,部分長沙府所屬縣如湘鄉、湘潭、益陽、湘陰等被劃入長沙府撤消後新成立的地市,如湘潭、益陽、婁底和岳陽等。 當今和平年代,以前軍事家和革命家輩出的長沙,新出的名人逐漸集中到科技、體育、文藝、娛樂媒體方面。 著名人物有:朱鎔基、李鐵映、黃仁宇、熊倪、何炅、劉璇、袁隆平、譚盾、廖凡、李谷一、勞思光、李澤厚、易中天、韓少功、何立偉、楊伯峻、、 張藝興,龔小夏( 美國華人,資深媒體人)等等。 == 對外交流 == === 友好城市 === 截至2017年8月,長沙市共與境外23個國家的城市結為友好城市: 城市 國家 締結時間 布拉柴維爾市 1982年8月9日 鹿兒島市 1982年10月30日 聖保羅市 1988年5月9日 武吉知馬市鎮 1994年4月10日 弗雷堡市 1994年6月10日 澤西市 1995年11月29日 普羅魯阿市 1997年9月26日 蒙斯市 1998年5月14日 龜尾市 1998年10月19日 奧克蘭市 1999年3月22日 普羅魯阿市 2000年2月24日 貝爾德朗市(與瀏陽市) 2000年10月25日 金伯利市 2002年9月25日 恩德培市 2003年4月14日 羅瓦涅米市 2004年11月3日 烏里揚諾夫斯克市 2006年1月19日 奧本市 2006年3月20日 安那波利斯市 2008年10月25日 維多利亞市 2011年12月2日 舊金山市 2014年6月26日 奧佛斯市 2016年10月25日 莫吉廖夫市 2017年6月30日 塞伊奈約基市 2017年12月12日 聖佩德羅蘇拉 2024年3月19日 === 領事機構 === 日本於1905年設立駐漢口領事館長沙分署,同年,升格為領事館,英國則於1907年開設領事館。美國於民國四年(1915年)起設定駐長沙領事館,民國十六年(1927年)關閉。比利時、挪威、奧匈帝國等國家也曾經在長沙設立領事館,均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裁撤。 領事機構 協議確定時間 開館時間 領區 館址 領館車輛號牌 駐長沙總領事館 2017年9月14日 2017年12月23日 湖南、湖北、河南、貴州 芙蓉區解放東路300號華天大酒店10樓 未知 駐長沙總領事館 2023年6月29日 湖南 未知 * 另外,英國、法國、德國、瑞士、義大利、荷蘭、芬蘭、奧地利、比利時、克羅埃西亞、希臘、西班牙、瑞典、波蘭、立陶宛、捷克等16個國家在長沙設有簽證中心。 == 註釋 == * 注1:“㮾梨”之“㮾”,音同“朗”(lǎng),原字應為“上朗下木”。“lǎng”字在政府公文統一寫為“榔”,其它不規範寫法還有“塱”、“朗”。 * 注2:《扁鵲內外經》為最早所記載的中醫學著作,《黃帝內經》為傳流至今的最早的中醫學著作,但均未發現最早的實物。 * 注3:公元前14至前11世紀在河南安陽等地出土的商代晚期銅貝為同一時期最早的金屬貨幣。 * 注4:公路的建設受到很多外部因素影響,直到1921年才全線通車。中國最早的非汽車公路無法考證。參見中國第一條公路——長潭公路。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部分資料來源於《長沙市志》,1999年1月第一版·ISBN 978-7-5438-2048-7 * 最新資料來源於《長沙統計年鑑》 * 《王會篇》,《逸周書》 * 司馬遷:《屈原賈生列傳》,《史記》 * 長沙市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年 * 謝建輝 主編:《中國長沙 留住歷史的文脈》,五洲傳播出版社,2004年6月。 * 溫福鈺 主編:《長沙》,《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叢書》,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88年8月 * 長沙窯課題組 組編:《長沙窯》,紫禁城出版社,1996年10月 * 《湖南省地圖冊》,湖南省地圖出版社,2006年 * 長沙市人民政府:《長沙概況:歷史沿革》 * 陳先樞:《長沙歷史文化之最 》 * 長沙名人,《星辰資料庫》,《星辰線上》 * 湘城人文,《名城長沙》,《星辰線上》 * 歷史風雲,《星辰線上》 * 陶公廟廟會 * 美食專題 ,《長沙裡手》 == 外部連結 == ; 概覽 * 長沙市政府入口網站-長沙概況 * 長沙市方誌網 ; 官方 * 中國·長沙市政府入口網站 * 長沙人大網 * 長沙市政協 * 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長沙片區 * 湖南長沙湘江新區 ; 旅遊 * 長沙市文化旅遊廣電局 * 長沙博物館 * 馬蜂窩上的長沙 ; 地圖 * GoogleMap * OpenStreetMap ; 照片 * 攝圖網上的長沙 == 參見 == * 長沙 (消歧義) * 長沙話 * 長沙歷史 * 長株潭城市群 Category:湖南地級市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省會城市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省會城市 湘 湘 Category:國家森林城市 3
遼東半島
遼東半島是中國第二大半島,位於遼寧省南部。它的北面邊界是鴨綠江口與大遼河口的聯線,其它三面臨海。千山山脈從南至北縱貫整個半島,最高點步雲山高1,131米。半島沿海地帶是平原,海中有很多島嶼,著名的有小龍島,蛇島 (中國),長山群島等等。由于海洋氣候影響半島上冬暖夏涼,夏季是避暑勝地。重要的城市有大連市、營口市、丹東市等。 == 城市群 == 遼東半島城市群指位於遼東半島15個城市集合。包括1個副省級城市大連市,以及鞍山市、丹東市、營口市、遼陽市和盤錦市5個地級城市,及其所轄瓦房店市、普蘭店市、莊河市、海城市、東港市、鳳城市、蓋州市、大石橋市和燈塔市9個縣級城市。 == 遼東歷史 == === 高句麗與遼東 === 隋朝的統治者認為“高麗之地,本孤竹國也。周代以之封於箕子,漢世分為三郡,晉世亦統遼東。今乃不臣,別為外域,故先帝疾焉,欲徵之久矣”(《隋書·裴矩傳》 也有文獻表明高句麗人自稱為遼東人,遼東也是高句麗國的代稱,很多高句麗人的稱為“遼東平壤人”、“遼東三韓人” 。"朝鮮半島與“遼東”的關係",楊 軍 吉林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3年。 唐朝裴矩、溫彥博等大臣也提出“遼東之地,周為箕子之國,漢家玄菟郡耳!魏、晉已前,近在提封之內,不可許以不臣”(卷61) === 三韓與遼東 === 三韓一般為古代朝鮮半島南部的馬韓、辰韓、弁韓之總稱,後泛指朝鮮。但是在一些漢人史書或者小說筆記中也常指代遼東其他民族。 在唐朝時一些投靠唐朝的高句麗族或者靺鞨族將領也在歷史上被稱為‘三韓貴種’,如李多祚。遼開泰(公元1012—1020年)中,遼聖宗伐高麗,以俘戶置高州,又以其中三韓遺員置三韓縣,屬中京道。金屬北京路大定府,址在今之內蒙古赤峰市東。顧炎武《日知錄·外國·三韓》條謂:“今人謂遼東為三韓者,……原其故,本於天啟初失遼陽以後,奏章之文遂有謂遼人為三韓者,外之也。今江人乃以之自稱,夫亦自外也矣。” “古營州”人,“三韓人”在遼金以後的中國東北文人筆下乃指遼東。清以來,常以“三韓”作遼東之代稱。如曹寅祖籍遼陽,韓炎《有懷堂文稿》卷六《織造曹使君壽序》謂“以餘所見,三韓曹使君子清,乃誠善讀書者”,可為例證。 === 清朝與遼東 === 清朝施行因俗而治的地方行政制度,本意在於對不同的民族分而治之,以維護滿族的絕對統治。然而事實上,一些地區本為漢族所有,卻列為其它民族居住區。例如遼東自戰國以來就是漢族的傳統居住的地區,但清入關後驅除了那裡的漢人,並把其列為禁地,禁止漢人進入。清朝中後期開始大量關內民族開始奔赴遼東。 == 經濟 == 溫暖的氣候使半島成為良好的水果出產地。產物有蘋果,梨,桃,山楂等。其它農作物有玉米,稻,高梁,大豆,花生等。半島上產煤。柞蠶繭產量佔全國的三分之二。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遼東郡 * 遼東 * 三國干涉還遼 Category:遼寧地理 Category:中國半島 Category:中國城市群
光緒
光緒(;;)為清朝第十一位皇帝清德宗載湉的年號(即位時年四歲),前後三十四年。同治、光緒兩朝,常被合稱為同光,如同光體、同光中興。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1875年1月12日),清穆宗駕崩(時年一十八歲)。此時距翌年正月初一日還有二十四天(同治十三年十二月是小盡,只有二十九天),群臣擬定光緒、承熙、紹德、延道四個備選年號,並附滿語。十二月九日(1875年1月16日),兩宮皇太后硃筆落點“光緒”。 戊戌變法失敗後,慈禧太后在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900年1月24日)以光緒帝的名義下詔,令溥儁入繼穆宗同治帝為嗣,賞頭品頂戴,號“大阿哥”。同時下詔,次年正月初一,溥儁代光緒帝向大高殿、奉先殿、壽皇殿祭天、祭祖。因有“立儲”、廢帝之意,即稱己亥建儲。當時有謠言稱,溥儁祭祀之後,光緒帝將效法清高宗禪讓故事,退位為太上皇,由溥儁登基,改元“保慶”。由於外國使節與國內名流、仕紳強力反對,慈禧被迫停止計劃。郭衛東《己亥建儲與晚清政治危機》,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北京市: 北京大學). 1990, (1990年第5期): 94–100. ISSN 1000-5919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崩,時年三十八歲),幼帝溥儀(時年三歲)即位沿用光緒年號李崇智《中國歷代年號考》,第223頁。,次年改元宣統。 ==改元==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清穆宗駕崩。十二月十五日,有詔明年改元光緒。「〔同治十三年〕十二月癸酉,穆宗崩,無嗣。……甲辰(當作「甲申」),詔以次年為光緒元年。……〔光緒元年正月〕戊午,上御太和殿,即皇帝位。」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清德宗駕崩,清末帝溥儀嗣位。十一月九日,溥儀正式即位,有詔立次年改元:宣統。「〔光緒三十四年十月〕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時年三歲。……〔十一月〕辛卯,帝即位於太和殿,以明年為宣統元年。」 ==大事記== *元年(1875年)──丁戊奇荒,一場罕見的特大旱災饑荒,波及山西、直隸、陝西、河南、山東等省,受災人口1.08億,造成900萬至2000萬人餓死。 *二年(1876年)──清廷在英政府外交壓力下籤訂煙臺條約,內容包括清政府對馬嘉理事件及以前中英之間的案件各賠償15萬兩白銀;洋貨在中國內陸免收厘金;增加開放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等為通商口岸;以及正式遣使道歉。 *三年(1877年)──左宗棠率領清軍成功收復西域。 *五年(1879年)──甘肅武都地震,大約22000人死亡。 *七年(1881年)三月──清朝咸豐皇帝的皇后—孝貞顯皇后暴崩。 *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 *十一年(1885年)──與法國簽定中法新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 *十三年(1887年)──河南鄭州下汛十堡(今惠濟區花園口鎮石橋村)發生黃河決口,致使200多萬(一說93萬;一說最保守估計150萬;一說700萬)人罹難。 *十三年(1887年)──與葡萄牙帝國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同意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門。 *十四年(1888年)──光緒帝大婚。北洋水師成立。光緒帝親政。 *二十年(1894年)──為朝鮮主權中日爆發甲午戰爭。 *二十年(1894年)──日軍攻陷旅順,執行旅順大屠殺,對城內進行4天3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姦,造成旅順2萬名平民遇難。 *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與大日本帝國簽定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群島並支付賠款2億兩白銀(約3億日圓)。 *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德意志帝國因曹州教案強迫清政府在北京簽訂膠澳租借條約,租借膠澳(即膠州灣)及其周邊地區(今屬青島市)99年,山東省成為德國的勢力範圍。 *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與俄羅斯帝國簽訂旅大租地條約,把旅順和大連灣沿海租給俄國25年作為軍港使用。 *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戊戌政變發生,戊戌六君子被殺。 *二十五年(1899年)──義和團運動興起,屠殺洋人、姦淫婦女、搶奪店鋪、破壞各國使館、燒燬與西洋有關的東西。 *二十六年(1900年)──太原教案,義和團針對基督徒和傳教士的屠殺事件。中國內地會的刊物記載說,在山西省北部共有15,000到20,000名本地信徒被殺害。 *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不理會各國抗議,更向十一國宣戰,引發八國聯軍之役。 *二十六年(1900年)──俄軍於黑龍江海蘭泡越境,悉數屠殺清民六千多人,史稱海蘭泡慘案。 *二十七年(1901年)──與十一國簽定辛丑和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皇權喪失最嚴重的條約。 *二十七年(1901年)──李鴻章病逝。 *三十年(1904年)──日俄兩國因在東北地區的利益衝突爆發日俄戰爭。 *三十一年(1905年)──平綏鐵路興工。 *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改革,立憲運動。 *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光緒帝駕崩(時年三十七歲)。 ==重要人物== *慈禧太后,鹹豐帝貴妃,同治時期兩宮太后之一。 *奕訢,恭忠親王,光緒帝伯父。 *奕譞,醇賢親王,光緒帝父親。 *李鴻章,清末重臣。 *張之洞,清末重臣。 *榮祿,戊戌變法時期舉足輕重的人物。 *載灃,光緒帝之弟,宣統帝之父,於宣統年間為攝政王。 ==公元紀年對照表== 光緒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八年 九年 十年 公元 1875年 1876年 1877年 1878年 1879年 1880年 1881年 1882年 1883年 1884年 干支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 甲申 光緒 十一年 十二年 十三年 十四年 十五年 十六年 十七年 十八年 十九年 二十年 公元 1885年 1886年 1887年 1888年 1889年 1890年 1891年 1892年 1893年 1894年 干支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 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 甲午 光緒 二十一年 二十二年 二十三年 二十四年 二十五年 二十六年 二十七年 二十八年 二十九年 三十年 公元 1895年 1896年 1897年 1898年 1899年 1900年 1901年 1902年 1903年 1904年 干支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 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 甲辰 光緒 三十一年 三十二年 三十三年 三十四年 公元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干支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 == 同期存在的其他政權年號 == *中國內陸 **大明國(1902年):洪全福年號。 **漢德(1906年):龔春臺年號。 *臺灣 **永清(1895年):臺灣民主國年號。 **天運(1896年):鐵國山政權年號。 **大靖(1897年-1899年):大靖政權年號。 *朝鮮半島 **開國(1894年-1895年)朝鮮國—高宗年號。 **建陽(1896年-1897年)朝鮮國—高宗年號。 **光武(1897年-1907年)大韓帝國—高宗年號。 **隆熙(1907年-1910年),大韓帝國—純宗年號。 *越南 **嗣德(1848年-1883年):阮朝—嗣德帝、育德帝、協和帝年號。 **建福(1884年):阮朝—建福帝年號。 **咸宜(1885年):阮朝—咸宜帝年號。 **同慶(1885年-1888年):阮朝—同慶帝年號。 **成泰(1889年-1907年):阮朝成泰帝年號。 **維新(1907年-1916年):阮朝維新帝年號。 *日本 **明治(1868年—1912年):明治天皇年號。 *南洋 **蘭芳(1777年—1884年):蘭芳共和國年號。 == 參見 == *中國年號索引 *光緒 (消歧義) == 參考文獻 == == 深入閱讀 == * * Category:清朝年號 清 Category:光緒 Category:19世紀中國年號 Category:20世紀中國年號 清 Category:1870年代中國政治 Category:1880年代中國政治 Category:1890年代中國政治 Category:1900年代中國政治
9月19日
9月19日是陽曆年的第262天(閏年是263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03天。 == 大事記 == === 7世紀 === * 634年:結束,在哈立德·本·瓦利德指揮下從拜占庭帝國手中奪取大馬士革。 === 14世紀 === * 1356年:黑太子愛德華率領的英格蘭軍隊在普瓦捷戰役中擊敗法國軍隊,並俘獲其國王約翰二世。 === 15世紀 === * 1410年:馬爾堡的條頓騎士團被波蘭立陶宛軍隊在波蘭柯尼希雅蓋沃和立陶宛維陶塔斯圍攻。 === 17世紀 === * 1604年:江戶幕府向貿易商人發放許可東渡海外的朱印狀。 === 18世紀 === * 1777年: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國軍隊在第一次薩拉託加戰役中慘勝。 * 1778年:大陸會議透過了美國的第一個聯邦預算。 * 1796年: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的作為一封公開信在全美刊發。 * 1799年:法國大革命戰爭期間,法荷聯軍在中戰勝俄英聯軍。 === 19世紀 === * 1862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北軍在中打敗南軍取得勝利。 * 1863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奇卡莫加戰役爆發,北部聯邦的奇卡莫加進攻行動至此結束。這次戰役是聯邦在西部戰區取得最重要勝利,也是南北戰爭中傷亡人數第二多的戰役,它同時是南北戰爭在在喬治亞州戰場最主要的戰役。 * 1864年:美國南北戰爭期間,爆發,北方軍隊在謝南多厄河谷取得了軍事上和政治上的決定性勝利。 * 1870年:普法戰爭期間,巴黎圍城戰開始,該次戰役將以1871年1月28日法國投降和普魯士的歷史性勝利告終。 * 1870年:義大利軍隊入侵了梵蒂岡,意軍一週前包圍了羅馬,第二天就進入了該城,之後教宗留在梵蒂岡併成為階下囚。 * 1879年:點亮。 * 1881年:美國總統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爾德死於7月2日槍擊案中的傷口。依美國總統繼任順序,時任副總統切斯特·艾倫·阿瑟接任總統。 * 1893年:紐西蘭透過允許婦女參加投票的選舉法案,令該國成為首個具有普選權的國家。 === 20世紀 === * 1916年:期間,比屬剛果殖民地的安全部隊在激戰後,攻佔了塔波拉城。 * 1926年:義大利米蘭的聖西羅球場正式啟用,國際米蘭和AC米蘭舉行了首場足球賽。 * 1931年:進攻中國東北的日軍佔領瀋陽。 * 1934年:要求提高最低工資的美國南方紡織工人從7月開始罷工,並在9月19日人數上升到42萬人的高鋒,死亡人數到當日已有十三人。 ,The US national textile workers' strike, 1934 - Jeremy Brecher。 * 1936年:發生 * 1939年:根據國家總動員法,“價格等控制令”、“地租租金統治令”、“工資臨時措施令”、“公司職員工資臨時措施令”當日在內閣會議透過。日本政府開始實行物價、地租和工資的戰時管制。 * 1939年:二戰期間,結束,波軍2000人陣亡,7000人受傷,波蘭大約14%的陸軍力量被消滅。 * 1940年:威託德·皮雷茨基自願被派往奧斯威辛調查納粹德國的戰爭罪行。 * 1941年:根據日本的指示,十家電影製作公司被合併為松竹、東寶、大映3家公司。 * 1942年:吸收整並4家鐵道公司。9月22日,西日本鐵道更名。 * 1943年:德軍佔領義大利北部。 * 1944年:中國民主同盟成立。 * 1944年:由於納粹德國已經在納爾瓦戰役戰敗,芬蘭決定與蘇聯就繼續戰爭簽署停戰協議。 * 1945年:劉少奇發出出致中國共產黨各中央局的《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的指示,要求中國共產黨及其武裝打擊和阻止國民黨軍北進。 * 1945年:盟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部(GHQ)公佈《日本出版法》,宣佈開始。 * 1945年:倫敦中央刑事法院以叛國罪判處納粹德國新聞播音員威廉·喬伊斯死刑,並在稍後駁回了他的上訴,於1946年1月3日執行絞刑。 * 1946年:在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影響而延宕7年後,法國南部城市坎城舉辦第一屆坎城影展。 * 1948年:印度政府以武力強行吞併海得拉巴土邦,印度最大也是最後一個土邦被消滅。 * 1949年:中華民國綏遠省政府主席董其武率部“起義”,投奔解放軍。 * 1952年:美國政府禁止卓別林再入境美國。 * 1955年:阿根廷領導人胡安·裴隆在政變中被推翻。 * 1956年:埃及收回對蘇伊士運河主權。 * 1957年:美國在內華達試驗場地下250米深處進行了史上第一次地下核試驗。 * 1958年:阿爾及利亞共和國流亡政府於開羅成立。 * 1959年:基於安全理由,-{zh:赫魯曉夫;zh-hans:赫魯曉夫;zh-hk:赫魯曉夫;zh-tw:赫魯雪夫;}-拜訪迪士尼樂園被拒。 * 1961年:美國希爾夫婦宣稱在新罕布什爾州遭遇不明飛行物,也是第一起廣為人知的外星人綁架事件。 * 1965年:砂拉越解放同盟在印尼坤甸秘密召開中央擴大會議,史稱「9.19會議」。 * 1970年:第一屆格拉斯頓伯裡當代表演藝術節於英國格拉斯頓伯裡的一座農場舉辦。 * 1971年:北加里曼丹共產黨成立。 * 1972年:以色列駐倫敦大使館收到郵包炸彈,一名外交官被炸死。 * 1976年:由波音727客機執行的土耳其航空452號班機於土耳其南部撞山,導致154人死亡。 * 1978年:索羅門群島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 1981年:華北大演習結束,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鄧小平在河北張家口閱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首次非國慶陸上閱兵。 * 1982年:香港球迷衝突演變成反日騷亂 ,9月19日 - 當年今日 (球迷衝突演變成反日騷亂、本港黃金炒賣熾熱)。。 * 1982年:電腦科學家在-{zh-tw:卡內基美隆大學; zh-cn:卡內基梅隆大學; zh-hk:卡尼基美隆大學}-的BBS貼出全世界第一份內含表情符號 :-) 和 :-( 的檔案。 * 1983年:加勒比海的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聯邦宣告獨立。 * 1985年:墨西哥城發生7.8級強烈地震,三分之二的建築遭破壞,至少2000人死亡,5000多人受傷,數千人失蹤。 * 1988年:以色列發射衛星地平線-1,成為世界上第八個用自制火箭發射自制衛星的國家。 ,Israel Launches Test Satellite, Becoming Eighth Nation in Space。 * 1989年:由DC-10型客機執行的法國聯合航空772號班機因炸彈爆炸在尼日墜毀,機上171人全部罹難。 * 1990年:。 * 1991年:兩名德國遊客在阿爾卑斯山冰川發現3,300年前逝世、遺體儲存完整的自然木乃伊冰人奧茲。 * 1994年: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簽署《DNA鑑定法案》。,History of the Week — September 19, 1994。 * 1995年:華盛頓郵報和紐約時報刊登「大學炸彈客」宣言。 === 21世紀 === * 2004年:江澤民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 2006年:泰國皇家陸軍趁著泰國總理塔克辛·欽那瓦出席聯合國大會之際發動軍事政變。 * 2010年:英國石油墨西哥灣漏油事故終於獲得完全控制。 * 2014年:蘇格蘭公投點票結果顯示,55%選民否決蘇格蘭從英國獨立。 * 2014年:法國開始空襲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武裝分子。 * 2014年:第十七屆亞洲運動會在韓國仁川揭幕。 * 2015年:日本參議院透過安保法案,授權自衛隊可在海外行使集體自衛權。 * 2017年:墨西哥中部普埃布拉州首府普埃布拉發生MW7.1級大地震,造成至少248人死亡,為當年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 * 2022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及愛丁堡公爵菲利普親王合葬於國王喬治六世紀念禮拜堂。 == 出生 == * 86年:安敦寧·畢尤,羅馬皇帝(161年逝世) * 931年:遼穆宗耶律璟,遼朝皇帝(969年逝世) * 1377年:阿爾布雷希特四世,哈布斯堡王朝奧地利大公(1404年逝世) * 1551年:亨利三世,法蘭西國王(1589年逝世) * 1700年:愛新覺羅弘昀,清朝雍正帝第二子(1710年逝世) * 1802年:科蘇特·拉約什,匈牙利革命家、政治家、民族英雄(1894年逝世) * 1803年:瑪麗亞·安娜,奧地利皇后、薩丁尼亞王國公主(1884年逝世) * 1854年:高橋是清,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死於二二六事件(1936年逝世) * 1888年:詹姆斯·韋德爾·亞歷山大,美國拓撲學家(1971年逝世) * 1908年:米卡·瓦爾塔裡,芬蘭歷史小說家(1979年逝世) * 1909年:費迪南德·安東·恩斯特·波爾舍,奧地利汽車設計師,曾任保時捷營運長(1998年逝世) * 1911年:威廉·戈爾丁,英國作家,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93年逝世) * 1912年:鄔勵德,香港工務司(2018年逝世) * 1914年:樊畿,華裔美國數學家(2010年逝世) * 1917年:戴磊華,前任香港警務處處長(2004年逝世) * 1926年:小柴昌俊,日本物理學家,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020年逝世) * 1928年:亞當·韋斯特,美國演員(2017年逝世) * 1934年:布萊恩·愛普斯坦,英國音樂經紀人(1967年逝世) * 1936年:阿爾弗雷德·奧特,美國田徑運動員,連續四屆奧運會鐵餅金牌得主(2007年逝世) * 1943年:家博,澳大利亞政治學者(2019年逝世) * 1947年:維克託·伊萬年科,蘇聯和俄羅斯國家安全機構領導人(2023年逝世) * 1948年:-{zh-tw:傑瑞米·艾朗; zh-hk:謝洛美·艾朗斯; zh-cn:傑里米·艾恩斯;}-,英國影視演員,1991年第63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得主 * 1949年:-{zh-cn:徐姿; zh-tw:崔姬; zh-hk:崔姬;}-,英國名模、演員及歌手,號稱「世界上第一位超級名模」 * 1954年:卡琳·洛菲德,法國時尚編輯 * 1960年:馬利歐·巴塔利,美國廚師、作家、媒體名人 * 1961年:安德尊,香港著名電視主持人、演員 * 1961年:克·亞樹,日本漫畫家 * 1963年:賈維斯·卡克,英國樂團果漿樂團成員 * 1963年:大衛·西曼,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 1965年:策林·託傑,不丹政治人物,現任不丹首相 * 1966年:茹萍,中國演員 * 1967年:細田守,日本動畫導演 * 1967年:吉姆·亞伯特,美國職棒大聯盟投手 * 1969年:甘蒂·達芙,荷蘭音樂家 * 1970年:鍾麗緹,香港演員 * 1970年:西川貴教,日本藝人、歌手、舞臺劇、電視劇演員、動畫配音 * 1973年:克里斯蒂亞諾·達·馬塔,巴西賽車手 * 1974年:吉米·法倫,美國脫口秀吉米·法倫今夜秀主持人 * 1975年:法比奧·維亞萊,義大利雕塑家 * 1976年:伊莎·柯比卡,印度女演員 * 1977年:侯怡君,臺灣演員 * 1977年:潘耀焯,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77年:馮嘉奇,香港足球代表隊隊員、足球評述員 * 1977年:吳佳多,華裔德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 * 1978年:黎登勤,香港滑浪風帆運動員、演員 * 1978年:米歇爾·阿爾維斯,巴西超模 * 1980年:泰根·昆,加拿大雙胞胎姊妹樂隊泰根與莎拉成員 * 1980年:莎拉·昆,加拿大雙胞胎姊妹樂隊泰根與莎拉成員 * 1982年:埃萊妮·達尼利都,希臘女子網球運動員 * 1984年:莉蒂亞·赫斯特-蕭,美國模特兒、社交名媛 * 1984年:凱文·席格斯,加拿大演員、模特兒 * 1985年:宋仲基,韓國男演員、主持人 * 1987年:丹妮爾·帕娜貝克,美國女演員 * 1989年:吳俊諺,臺灣藝人 * 1990年:福田沙紀,日本演員 * 1991年:C·J·麥凱倫,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92年:帕爾默·拉奇,美國發明家,Oculus創辦人 * 1992年:埃琳·傑克遜,美國女子速度滑冰運動員,冬奧史上第一位贏得個人專案金牌的黑人女性 * 1993年:詹皓晴,臺灣女子網球運動員 * 1993年:範可新,中國女子短道速滑運動員 * 1993年:渡邊美優紀,日本女子偶像團體NMB48、AKB48成員 * 1994年:尤長靖,中國男子偶像團體NINE PERCENT成員 * 1994年:Mossa,日本女歌手,搖滾樂團Necry Talkie主唱、吉他手 * 1996年:兒玉遙,日本女子偶像團體HKT48成員 * 1996年:康納·斯溫德爾,英國男演員、模特兒 * 1997年:盧卡什·達內克,捷克男子北歐兩項運動員 * 2001年:雅羅斯拉娃·馬胡奇克,烏克蘭女子跳高運動員 * 2002年:朱易,中國女子花式滑冰運動員 == 逝世 == * 1123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朝開國皇帝(1068年出生) * 1339年:後醍醐天皇,日本第96代天皇(1288年出生) * 1710年:奧勒·羅默,丹麥天文學家(1644年出生) * 1881年:詹姆斯·艾布拉姆·加菲爾德,美國政治人物,第20任美國總統(1831年出生) * 1902年:正岡子規,日本俳人。(1867年出生) * 1931年:大衛·斯塔爾·喬丹,美國魚類學家。(1851年出生) * 1932年:柳直荀,中國共產黨革命烈士。(1898年出生) * 1935年:齊奧爾科夫斯基,星際航行理論的先驅,蘇聯科學家(1857年出生) * 1962年:司徒雷登,美國基督教長老教會傳教士、外交官、教育學家(1876年出生) * 1976年:崔庸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副主席(1900年出生) * 2001年:阮宗環,越南醫生、政治人物,曾任越南共和國第一副總理(1917年出生) * 2002年:高楓,中國歌手,音樂人(1968年出生) * 2004年:艾迪·亞當斯,美國攝影記者(1933年出生) * 2010年:約瑟夫·克魯斯卡爾,美國數學家、統計學家、電腦科學家、心理統計學家(1928年出生) * 2013年:山內溥,日本企業家,任天堂前總裁(1927年出生) * 2013年:魯若晴,青島網路紅人(1989年出生) * 2015年:拉西德王子,迪拜酋長國酋長穆罕默德·本·拉希德·阿勒馬克圖姆的兒子(1981年出生) * 2016年:屈銀華,中國登山家(1935年出生) * 2019年:宰因·阿比丁·本·阿里,突尼西亞政治人物、獨裁者,第2任突尼西亞總統(1936年出生) * 2022年:維農·德沃夏克,美國氣象學家。(1922年出生) * 2022年:毛利·威爾斯,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總教練。(1932年出生) * 2022年:瓦列裡·波利亞科夫,俄羅斯太空人。(1942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國際海盜模仿日 * :敬老之日 * :陸軍節 * :獨立日 == 參考資料 ==
長沙 (消歧義)
長沙一般指中國湖南省的省會長沙市。長沙還可以指: *現代地名和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長沙市。 ***長沙市城區,包括芙蓉區、天心區、開福區、嶽麓區、雨花區和望城區六個市轄區。 ***長沙縣,中國湖南省長沙市下轄的一個縣。 **長沙街道,中國廣東省開平市下轄的一個街道。 **長沙鎮,多處地方有稱為長沙鎮的行政區。 **長沙群島,越南對南沙群島的稱呼。 ***長沙縣 (越南),越南縣份。 ****長沙市鎮 ****大長沙島 **長沙路,多處地方有稱為長沙路的道路。 **長沙灣,香港地名。 ***長沙 (香港),位於香港大嶼山的一處沙灘,為香港最長的沙灘。 ***長沙灣,香港九龍深水埗區的一個地方。 *歷史地名和行政區: **長沙專區,中國湖南省政府的派出機構,成立於1949年,1952年改稱為“湘潭專區”。 **長沙郡,秦朝設立的三十六郡之一,位於今中國湖南省境內,其後的中國朝代,也曾複用該行政區名。 **長沙國,西漢的一個諸侯國,位於今湖南省境內,存在於公元前202年至公元7年。 **長沙府,明朝和清朝的一個行政區,轄區包括今中國長沙市及其周邊地區。 **長沙裡():韓國慶尚南道盈德郡地名,韓戰時曾爆發「長沙裡登陸戰」。 *長沙 (恆星),是烏鴉座的一顆恆星。
GFDL
GFDL可以指代以下內容: * GNU自由文件許可證 * 地球物理流體動力學實驗室
李光耀
李光耀 (),新加坡第一任總理,人民行動黨的元老兼創始人之一。1959年,李光耀開始擔任總理長達31年,1990年卸下總理職務,轉任國務資政和內閣資政繼續掌權,直至2011年才從內閣退休。 李光耀是個極具爭議的威權主義者,支持者讚賞他領導的政府清廉,反對者則指責他強硬的執政風格和對政治異議的嚴厲鎮壓,認為他對言論自由和政治多樣性的限制過於嚴格。2006年9月李光耀因發表“馬來西亞和印尼政府有系統邊緣化華人”言論引起與鄰國馬來西亞和印尼的外交風波。 2015年3月23日,李光耀因重症肺炎醫治無效逝世。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莫哈末在其部落格發表了主題為《光耀與我》的文章,馬哈迪認為隨著李光耀的逝世,東南亞國家聯盟再也沒有類似李光耀及印尼第二任總統蘇哈托的強勢派領導。 == 早期生活 == ===兒時與早期學業=== 李光耀生於新加坡甘榜爪哇路()92號的一座2層高的別墅內,是父親李進坤()與母親蔡認娘()的長子亦有一說其生於馬六甲萬裡望。。而其祖父李雲龍()對他施以英語教育的舉措,使得他自幼受到了英國文化強烈影響。 李光耀有三弟一妹,其二弟李金耀(英文名:)與李光耀一樣曾於劍橋大學修讀法律,其後與兄長開設律師事務所;三弟李天耀(英文名:)曾經為一間股票證券行主席;妹李金滿;四弟李祥耀為一名醫生,曾於劍橋大學修讀醫學。 1935年,12歲的李光耀考入當地的英校萊佛士書院(初中部);1940年,17歲的他考入該校的高中部,但在日軍佔領新加坡後中斷學業。1942年開始學習中文和日文,成為首屆官方日語考試畢業生後1943-1945年間於大日本帝國大本營陸軍參謀部報道部工作。 ===求學與婚姻=== 二戰結束後的1946年,李光耀在親友的幫助下湊集學費,乘運兵船遠赴英國留學。在留英初期,李光耀就讀於倫敦經濟學院,並在學習時受到導師哈羅德·拉斯基的社會主義理論影響,逐漸展現反對英國殖民統治傾向,但卻在後期一直以「反共者」著稱。他曾在他的回憶錄中表示,“之所以討厭共產黨人,根源在於他們採用列寧主義的方法,不在於他們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一年後,李光耀轉到劍橋大學攻讀法律,並於1949年考獲雙重一等榮譽學位,名列榜首畢業,隨後取得律師資格。1950年,他與以前在萊佛士書院的同學柯玉芝結婚。 ==從政== 1950年,還在英國的李光耀加入了一個由旅居當地的東南亞人所組成的、以爭取馬來亞獨立為目標的團體「馬來亞論壇」。同年8月,李光耀回到新加坡,開始從事律師工作。1952年,李光耀因為代表「新加坡罷工的郵差」與政府談判而聲名大噪,在工會中建立了群眾基礎,從而為其將來的從政之路奠定了基石。 1954年10月,李光耀與一些從英國回來的華人、當地受華文教育的左派學生和工會領袖成立人民行動黨,參加次年舉行的首屆選舉。這次選舉中,李光耀本人順利當選立法議會議員,開始與新加坡方面馬來亞共產黨(“馬共”)負責人林清祥等人合作,為新加坡爭取自治地位。 ==新加坡總理,建國前(1959—1965)== ===掌權第一年=== 在李光耀掌權的第一個月,由於外國資本投資力度下降,西方企業和外籍人士擔心新政府的反殖民熱情,新加坡經歷了經濟衰退。作為“反黃色文化”運動的一部分,李禁止點唱機和彈球機,而內政部長王邦文領導的警察突擊搜查酒吧和色情出版物。政府打擊秘密社團、賣淫和其他非法活動,《時代》雜誌後來報道說,整整一週過去了,第一次沒有“綁架、敲詐勒索或黑社會的喧囂”。李還帶頭開展了幾次“動員運動(mobilisation campaigns)”來清潔城市,在政府辦公室安裝空調,並削減公務員的工資。最後的舉動激起了該部門的憤怒,李認為這是平衡預算的必要條件。 1959年6月3日,新加坡自治邦成立,而人民行動黨也在自治邦政府的首次選舉中成為立法議會第一大黨,由李光耀出任自治邦政府總理。此後,李光耀一直希望與馬來亞合併成立「馬來西亞」,從而為新加坡經濟發展提供保障,最後還可以剷除在當地日漸壯大的馬共勢力。 ===行動黨分裂=== 1961年,行動黨內以李光耀為首的“反共分子”與“親共分子”決裂,李光耀逐漸右傾。1963年2月,尚未獨立的新加坡在李光耀帶領下,配合馬來亞、英國殖民政府發起大規模保安行動(即“冷藏行動”),拘捕及拘留至少133人,包括反對派重量級政客、新聞記者和編輯以及學生,外界普遍認為這次行動是針對共產主義者,打壓反對新加坡和馬來亞合併的聲音。 同年7月,李光耀在倫敦與馬來亞東姑阿都拉曼政府達成協議,新馬正式合併。合併後的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與李光耀主導的新加坡自治邦政府採取行動,逮捕了新加坡的多名馬共高層。 ===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以及新加坡獨立=== 新馬合併後,馬來西亞聯邦政府與新加坡自治邦政府在經濟等多項政策上很快就產生嚴重的分歧。1964年,新加坡發生種族騷亂,李光耀政府藉此指責馬來西亞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與聯邦政府試圖推行「種族沙文主義」,使馬來人在聯邦內享有特殊的高等待遇,並在幕後煽動在新加坡的馬來人反對新加坡自治邦政府。而聯邦政府高層則對此十分反感,也因隨後雙方多次協商未果,導致新加坡最終在1965年被驅逐出馬來西亞聯邦,並於8月9日被迫宣佈獨立,李光耀為此落淚。 ==新加坡共和國總理(1965—1990)== 儘管發生了重大事件,但李光耀並未呼籲議會召開會議,以協調新加坡作為一個新國家將立即面臨的問題。在沒有進一步說明誰應該在他不在的情況下採取行動的情況下,他在一個孤立的小木屋裡隔離了六個星期,電話無法聯絡到。據當時的副總理杜進才說,議會一直處於“假死”狀態,直到當年12月開會。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說他無法入睡。在英國駐新加坡大使約翰·羅布和英國首相哈羅德·威爾遜瞭解李光耀的情況後表示關切,對此李光耀回答說: 不用擔心新加坡。我和我的同事即使在我們痛苦的時刻也是理智、理性的人。在我們在政治棋盤上採取任何行動之前,我們將權衡所有可能的後果。 === 外交政策 === ==== 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 ==== 新加坡初獨立之時,李光耀曾對外說了這麼一段話。「我不是中國人,就如肯尼迪總統不是個愛爾蘭人。慢慢的,世人會知道,新加坡姓李、高、王、楊、林的人們,外表上是中國人,說著華文,然而卻與中國人不同。我們有中國人的血統,我們不否認這點;但重要的是,我們以新加坡的立場思考,關心新加坡的權益,而不是以中國人的立場,為中國人的權益著想。」 李光耀領導的新加坡政府在1970年代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往,雙方都放棄了之前的敵對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曾指責李光耀是“帝國主義的走狗”)。1976年5月,李光耀應邀首次訪華,會晤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國務院總理華國鋒等多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之後,他多次訪中國大陸,和鄧小平、趙紫陽、李先念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領導人會面。 李光耀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鄧小平一直十分尊重,兩人首次見面在1978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出訪新加坡,並獲李的高規格接待。兩人確實有許多共同點,例如在經濟上皆力主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皆留學歐洲,皆喜博覽群籍知識豐富,極具理想抱負遠見,施政手法精明務實,政治鬥爭經驗豐富,有戰爭經驗皆遇過生死關頭,自奉甚儉而正直廉潔,兩人都深具領導魅力等,因而李光耀與鄧小平兩人被許多傳媒拿來比較。李曾公開為鄧小平主持鎮壓六四學生運動辯護(雖然在六四天安門事件發生後,新加坡也曾向香港居民發出過2,000張移民簽證),並認為「此類舉措與人權問題無關,是為維護國家穩定的必要手段」。1990年10月3日,新加坡共和國宣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成為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最晚的亞洲國家之一。 1992年9月,李光耀赴江蘇考察,最後選擇在蘇州金雞湖邊的一片農田上啟動並主導建設了了蘇州工業園區的開發專案。同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楊尚昆訪問新加坡並與國務資政李光耀會談,兩人促成後來兩岸歷史性在新加坡舉行的辜汪會談。2007年,在蘇州工業園區成立15週年的大會上,李光耀表示,自己當初選址蘇州是正確的。 據統計,2013年之前《人民日報》曾經12次稱李光耀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但在更早的改革開放以前,曾經94次稱李光耀為“傀儡”(“帝國主義者的傀儡”、“新加坡李光耀傀儡政權”、“東姑阿都拉曼—李光耀傀儡集團”等是最常見的搭配形式),是“老朋友”稱呼的近8倍。 2018年12月18日,在中國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李光耀獲頒「中國改革友誼獎章」。作為唯一獲獎的東南亞國家政治人物,他獲中國官方評價為,「推動新加坡深度參與中國改革開放程序的政治家」。 ==== 與中華民國(臺灣)的關係 ==== 李光耀與中華民國方面的關係十分密切。1970年代,新加坡和臺灣進行了包括軍事在內的多項合作,李本人也多次訪問臺灣,與時任總統蔣經國私交很好。1988年李登輝上臺後,雙李也交往甚密,1989年3月李登輝就任總統後首次訪問即是新加坡。後來基於對李光耀友誼,李登輝在「辜汪會談」地點讓原本不是第一選擇的新加坡脫穎而出。鄒景雯訪問,《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臺北:印刻出版,2001年,357頁。 李光耀來臺出訪溪頭,蔣經國見其與鄉民以閩南語相談甚歡感到沮喪;蔣經國在國民黨會議上,與黨政要員們說:「我們一直想要打進臺灣人的圈子裡邊,臺灣人不習慣、不認同,因為我們不親切。我們就是先天劣勢,連李光耀都能跟臺灣人通話,我們不能。」還沮喪的對立法委員康寧祥說:「國外的元首訪問臺灣,竟然可直接與臺灣民眾交談,而我身為中華民國總統,不會講臺灣話,連李光耀與臺灣民眾說甚麼都聽不懂。」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亦提到,有一年李光耀來訪,與蔣經國到溪頭,當時李光耀可用閩南語跟臺灣民眾直接溝通,讓蔣經國好羨慕,蔣經國自慚自己身為國家領導人,反而聽不懂臺灣民眾說甚麼,於是才開始學閩南語,到蔣後期,雖仍不太會講,但聽都已經聽得懂。康寧祥:李光耀用臺語與民眾交談 曾讓蔣經國沮喪李筱峰.《受夠馬英九,回想蔣經國》 李登輝在《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曾提及在1994年時,臺灣曾有構想由兩岸及新加坡合資成立船務公司,專門經營兩岸之間的海線運輸,並希望公司在新加坡註冊,以避免兩岸在主權上爭議。然而在9月李光耀訪問臺灣時,除了表達新加坡想當老闆外,更對李登輝鼓吹民族主義,認為美國人不可靠,臺灣不應該相信美國保護。對此李登輝僅表示臺灣最重要是民主化,前途應由人民決定。雙方呈現分歧,但並未破壞談話氣氛。鄒景雯訪問,《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臺北:印刻出版,2001年,360頁。然而李光耀之後言論開始轉向,將新加坡生意做不成的原因完全怪罪臺灣,並指責李登輝。李登輝對此懷疑李光耀是受到與江澤民會面時受其影響。鄒景雯訪問,《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臺北:印刻出版,2001年,361頁。陳水扁總統上臺後,一位美國共和黨重要人士在李光耀訪問前曾到臺灣私下會見李登輝、陳水扁,即向臺灣當局暗示千萬不要找李光耀當中間人,該人士更直陳「與其找李光耀,還不如找-{zh-cn:韓國; zh-sg:韓國; zh-hk:南韓; zh-tw:南韓; zh-mo:南韓;}-的金大中」,表明美國對李光耀在亞太地區功能的觀點。 == 卸任之後 == 1990年,李光耀辭去總理職務,擔任內閣資政(Senior Minister),維持其在政壇的影響力,被指“垂簾聽政”。 1997年3月,李光耀在控告反對黨領袖鄧亮洪誹謗的檔案中,指鄰國馬來西亞柔佛州治安差,惹來馬來西亞朝野震怒,事後李光耀破天荒地為其失言道歉。 2004年9月,李光耀之子李顯龍接任總理後,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表文章,指責新加坡政治中存在的裙帶關係。李光耀威脅訴助法律,後該雜誌刊登了公開的道歉信與賠償。但是新加坡的反對黨指《經濟學人》因在新加坡設有地區總部,因此新加坡的法律對此有司法管轄權,才迫使《經濟學人》道歉。 2006年9月15日,李光耀在公共政策學院主辦的萊佛士論壇上,發表“馬來西亞和印尼政府有系統邊緣化華人”相關言論,引起與鄰國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外交風波。 2011年新加坡大選,李光耀在拉票時說:“即使人民行動黨輸掉阿裕尼集選區,並非世界末日(意指行動黨完蛋),可是阿裕尼選民可要後悔5年,因為行動黨只會照顧她所勝的選區。”。這一番“懺悔論”惹來在野黨的攻擊,而選民也不甘被李光耀“威脅”,紛紛出門萬人空巷地聚集在反對黨所舉行的群眾大會聲援反對黨候選人,這迫使時任總理李顯龍公開向選民道歉,並說李光耀那一套有話直說的治理方式已不合時宜。李光耀的言論也間接導致行動黨在大選中,獲得建國以來最低得票率,並首次在阿裕尼集選區敗給反對黨工人黨(人民行動黨在獨立後首次在集選區失利)。李光耀與另一位前總理吳作棟之後發表聯合宣告,宣佈不會出任新內閣任何職務,自此李光耀正式引退。李光耀與吳作棟不會擔任新內閣任何職務 == 逝世 == 2015年2月5日,李光耀因重症肺炎被送至新加坡中央醫院治療,並啟用呼吸機。新加坡總理公署21日發表宣告說,李光耀被入住-{zh-hans:重症監護室; zh-hk:深切治療部; zh-tw:加護病房;}-進行治療,當時病情處於穩定狀態,在3月6日病情仍沒有太大的變化。 3月17日,新加坡總理辦公室發表宣告稱,李光耀的病情因感染出現惡化,醫護人員對李光耀使用抗生素,並密切監控其病情。 3月23日凌晨3時18分(新加坡標準時間,UTC+8),李光耀因重症肺炎醫治無效逝世,享耆壽91歲。 3月29日下午14時,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文化中心舉行國葬。 許多政治分析員相信李光耀的逝世,讓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莫哈末成為東南亞最後的“老衛兵”。 == 家世 == 曾祖父李沐文()生於1846年。李沐文於1863年從大清廣東省潮州府大埔縣遷至英屬印度海峽殖民地新加坡。 ==爭議== 李光耀是個極具爭議且鐵腕的獨裁者,批評者認為他讓新加坡沒有新聞自由,在政治上也不民主,文化發展亦因政治需要而備受壓抑,反對派長期受打壓及迫害。 === 內安法令 === 李光耀打擊政敵毫不手軟,對反對黨和異議者也一向出手狠辣。李光耀採取了相當不民主的手段對付政治反對者,包括新加坡建國後早期的共產黨人和後來的政治異議人士。為爭取華人支援,李光耀最初與馬來亞共產黨合作,人民行動黨的創始成員中就有當時的馬共人士,包括深孚眾望的左翼政治活動家林清祥。李光耀也曾擔任左翼工會的法律顧問。但李光耀後來和林清祥等人反目成仇。李光耀利用《內部安全法令》(新加坡的《內部安全法令》授予政府在必要時“不經審判”即得以“無限期拘禁”危害國家安全的人士),採取不經正當程式和公開審判的方式,將數百共產黨人抓捕入拘留營。林清祥被逮捕關押和放逐多年,他領導的社會主義陣線(曾是殖民時代新加坡群眾基礎最廣泛團體之一,被認為是馬共的外圍組織)後來長期處於非法狀態,其他左翼領袖(如謝太寶)甚至有被關押達30年之久的,此外也有大批人被他驅逐到國外,終身不許回新加坡。政界被長期扣留的還有林福壽(醫生)、傅樹楷(醫生,陳嘉庚外孫)、曾福華等人。商界的有陳六使(南洋大學主要創辦人)被扣留和被撤消公民權。報人有李星可(指李光耀是個二毛子和數典忘祖的人)。馬來報人有賽·扎哈利、沙末、依士邁等人。實際上,各界先後被扣留的人士數也數不清。 但李光耀卻認為,這些做法是必須的,因為共產黨人組織能力太強且按正常程式審判效率太低。直到1987年,新加坡當局還發動“光譜行動”,以“反共產主義顛覆”為由,未經審判便逮捕、關押了16名左翼知識分子,而這起名噪一時的“5·21事件”,16名受害人究竟是“共產主義者”,還是普通的自由知識分子,至今也沒定論。李光耀 “溫和獨裁者”的一生 === 袋鼠法庭 === 在後來的政治生涯中,李光耀和新加坡政府不太使用內安法,改為以誹謗起訴政治對手,使其需要賠償金錢,數額一般總是大到對方賠不起的程度,迫使對方宣告破產,從而被剝奪從事政治活動的資格。 1976年,新加坡律師惹耶勒南在競選集會上稱李光耀為李氏家族參與創辦的李及李(Lee&Lee)律師樓謀取特殊利益,及“搞裙帶關係,貪汙受賄,不配當總理”,被李光耀起訴並被法庭判罰賠償及支付律師費。 1987年,李光耀令內安局發動「光譜行動」,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先後拘捕22人,包括天主教的神職人員、商人和海外畢業歸來的學生。他們被指控企圖推翻政府,在新加坡「建立馬克思主義的政權」。被捕人士否認指控,同時投訴被拘留期間遭到虐待和迫供。 時任新加坡律師公會主席的蕭添壽律師,因為是其中一些被捕者的辯護律師,當他去探訪委託人時,也被以內安法一併逮捕。一度對李光耀政策略有薄評的新加坡律師公會,從此徹底對政府俯首貼耳。 1994年10月7日,《國際先驅論壇報》發表新加坡國立大學美籍教師克里斯托弗·林戈爾(Christopher Lingle)的文章對李光耀進行如下抨擊:“本區域一些容不下異己的政權在壓制歧見方面,展示了相當精巧的手段……其他比較含蓄:依靠唯命是從的法官替他們把反對黨人物整到破產”。李光耀一股腦起訴了該報的主編、出版人和作者,法庭判《國際先驅論壇報》支付損害賠償和訴訟費,而作者林戈爾則在傳票發出後逃離新加坡。 1996年,擬參加1997年新加坡大選的鄧亮洪在競選活動中稱李光耀在購買兩間公寓時涉嫌貪汙受賄。李光耀提出訴訟,鄧亮洪潛逃出國,沒有出庭答辯,法庭判李光耀勝訴。李光耀對此評論道:“沒有執政黨會扶植反對黨執政,必須在反對黨羽翼未豐的時候剷除掉他們。” 在新加坡的法院上,李光耀每告必勝,每勝又必會得判足以讓對方直接破產的鉅額罰金,從此不得翻身。以著名的1997年李光耀等訴鄧亮洪損害名譽案為例,可以發現,李光耀和人民行動黨毫無顧忌的動用整個國家機器來打擊反對人士,而新加坡法院完全是他們的附庸,依其意旨行事。被告的反對人士會遭遇到連坐家屬,查抄資產,無法聘請律師,甚至被徹底剝奪辯護權,這些早就應該消失於法制社會的惡劣手段。李光耀們連基本的門面功夫都懶得做,只要達到消滅反對派骨幹,並殺一儆百的效果。 對此外界形容,全球200多個國家,沒有哪個國家的領導人像新加坡這樣,控告媒體和反對派“誹謗”的次數這麼多,而且全部都“勝訴”,並獲得數十萬美元的“賠償”。有西方媒體以“袋鼠法庭”的稱呼貶損之。“袋鼠法庭”在西方法律術語中,指所謂的“徒具形式、不合法律規章及正常規範”的法庭。 === 要挾選民 === 1991年,工人黨提名的劉程強贏得後港選區的國會議席,後在1997、2001和2006年三次大選中連任。後港的選民也因此“付出代價”,自1990年代以來,後港地區存在組屋翻新滯後、公共交通規劃不周等問題,工人黨的支持者們認為,這是新加坡政府有意對後港選民進行“懲罰”。 在2011年新加坡大選前,李光耀對阿裕尼集選區的選民講:“如果你們投給反對黨,你們這裡就會變成貧民區。”結果引起該選區選民反感,最終工人黨戰勝人民行動黨,贏得了阿裕尼集選區的國會席位。 ===西方批評=== 李光耀在新加坡的政治實踐遭到西方自由主義者嚴厲批評,嚴厲型法治也有諸多非議,但他從不在乎這些批評。1976年,在英國工黨和荷蘭工黨的動議下,社會黨國際以人民行動黨偏離了民主社會主義主張的多黨制、言論自由原則為理由,將其開除。 === 鉗制媒體 === 李光耀執政後,尤為強調政府對媒體的監管。在新加坡,新聞媒體只能享有“有節制的權力和有約束的自由”,禁止和嚴懲一切攻擊執政黨以及鼓吹西方民主自由和生活方式的言論報道,禁止不利於國家安全和有可能導致種族和宗教對立的言論報道。 1971年,李光耀在赫爾辛基的國際報業大會上公開宣稱:“一些人天真的以為新聞自由是神聖和絕對的。其實,新聞自由等於報社老闆的自由。他有權聘請新聞從業人員,也有權開除他們。”1988年4月,李光耀在美國報章編輯協會演講時聲稱:“將傳媒視為第四權的理論,並不適合新加坡。我們不能讓本地傳媒扮演像美國傳媒那樣的角色:監察、對抗和質疑當權者”。 李光耀深知控制媒體,封殺一切對其不利的報道,是維持自己和人民行動黨不容挑戰地位的必要條件,在其執政後,便利用一切手段打壓所有媒體,最終組建了壟斷新加坡所有媒體的報業控股集團,從此新加坡就只剩下了對李光耀的歌功頌德之聲。甚至對於外國媒體,李光耀也絕不放過,任何敢於批評他或新加坡體制的外國媒體或個人,如果不公開道歉並賠償大筆罰金,就會被馬上趕出新國,甚至連母公司及其主要股東也會連帶受到牽連。這種強硬的手腕讓包括《紐約時報》《經濟學人》《華爾街日報》《亞洲週刊》和彭博新聞社等在內的諸多頂級國際媒體,也都不得不向他屈服讓步。中國著名的“空派”經濟學家謝國忠,就曾因為一份對新加坡表示不以為然的內部電郵洩漏,便被新加坡施壓趕出了就職的摩根士丹利公司。 《華爾街日報》為此曾發表社論感慨說,“所有在新加坡發行的西方報刊,都受到新加坡政府的各種刁難。新加坡有世界一流的經濟,並想成為該地區的金融中心,還期待成為中國和印度兩大國之間的服務之橋,但如此嚴格限制資訊的自由流通,不利於實現這樣的目標。” 1997年,鄧亮洪代表工人黨參加靜山集選區競選。於是人民行動黨利用其掌控的媒體資源對鄧亮洪進行了強有力的打擊。當時新加坡報刊上的標題有:“李光耀資政:採用鄧亮洪做法,我國將成波斯尼亞”、“吳總理:鄧亮洪是危險人物,不應讓他進入國會”、“鄧亮洪在玩火”、“多位議員指鄧亮洪言論極端”、“鄧亮洪若當選議員將像(澳大利亞)漢森掀起風波”、“吳總理指鄧玩危險遊戲,利用宗教課題鼓動情緒”、“別讓鄧亮洪破壞社會安寧”、“李資政:靜山是關鍵戰役,關係總理與兩位副總理前途”、“吳總理:靜山是總理對鄧之戰”、“吳總理:如果鄧亮洪中選,我在國內外聲譽將受打擊”、“陳慶炎副總理;阻止鄧亮洪進入國會,不是反對華族文化”、“偏激煽情者,應嚴厲對付”、“李資政:靜山區集選區共有25個計票中心。哪個區最支援行動黨,組屋將最優先獲翻新”。 === 優生政策 === 1980年代初期,李光耀擔心受過高等教育的新加坡女性選擇不婚,乃提出了為人詬病的“優生學”理論,李光耀認為人的聰明才智有80%與遺傳有關,20%同教育和環境有關,文化程度高的婦女生的孩子智商高、素質好,而且家庭教育環境也比較優越,所以孩子的發展前途遠大。相反,文化程度低的婦女生的孩子智商低、素質差,而且也沒有良好的教育環境。於是,他決定給予獎勵鼓勵受過高等教育的女子結婚生子,而教育程度偏低的女性若選擇少生,則可獲得現金“獎勵”,李光耀的這一理論受到了國人尤其是職業婦女的強烈反對,被視為對女性的侮辱。 李光耀堅持認為優秀女性應多生孩子、優秀男性應選擇優秀女性。李光耀曾想將他的這一想法轉變為國策,但新加坡國內一些人指責李光耀是個不折不扣的精英主義者。這項政治宣傳終因國內過大的反對聲音而作罷,李光耀本人卻依然堅持其立場正確,並在其自傳中引用劍橋大學教授的研究為佐證來支援自己的看法。 === 嚴刑峻法 === 受二戰時駐新加坡日軍的治安政策影響,李光耀推崇嚴刑峻法、重刑重罰的法制理念。對於造成較大危害、判刑又不足以懲戒的罪犯適用鞭刑。新加坡鞭刑承襲於英國殖民統治時期。1966年前,新加坡鞭刑僅限於刑法中造成人民身心重大傷害的罪嫌,包括:重傷害、搶劫、強暴及猥褻等罪,然而,李光耀在1966年公佈《破壞法》,以維護市容為目的來重罰處罰塗鴉及破壞公私財產的行為,將鞭刑範圍進一步擴大,作為維持社會治安的工具。這種嚴厲的處罰為世界各國所罕見,也在國際社會引起廣泛關注,1993年的美國少年鞭刑事件曾轟動國際社會一時。 許多國際人權組織強烈批評、反對新加坡的司法鞭刑。國際特赦組織形容新加坡鞭刑“殘忍,不人道,有辱人格”。有些人認為新加坡鞭刑違反了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但是新加坡不在此公約的簽署國當中。 ===裙帶政治=== 李光耀的裙帶政治也廣受詬病,與李光耀相關的少數人佔有著新加坡的大多數權力,李氏家族對新加坡的影響力非常大。李光耀的子女在新加坡皆身居要職,掌握了本國的政經大權,新加坡可謂是李氏的“家天下”。李光耀兒子李顯龍在2004年8月接替吳作棟就任新加坡總理至今,被外界批為“隔代世襲”。 李顯龍妻子何晶任政府控股的淡馬錫控股執行董事兼總裁,李顯龍的弟弟李顯揚則經營新加坡電信。 === 雙語政策爭議 === 在1965年新加坡獨立之後,中華總商會拜訪李光耀並要求他將華語列為新加坡的國語。李光耀認為如果將華語列為國語將會導致交易不便而導致外邦不願與新加坡進行交易合作,並且拒絕接受中華總商會的要求。李光耀指出自從執行南洋大學合併之後,他經常被馬來西亞受華語教育人士的批評摧毀華文教育。 1965年獨立後,李光耀用“新加坡被幾億敵對的馬來人包圍”恐嚇華裔(但他自己卻引進大量印度及馬來人勞工來降低新加坡華人人口比例),用“人民行動黨之外的反對派都是大漢族主義者”恐嚇馬來裔、印裔,用穆斯林恐嚇基督徒、佛教徒、多神論、無神論者,用基督徒壓制多神論者、無神論者、穆斯林,用英校生取代並領導華校生和持方言者,用持方言者牽制英校生……連始終忠實追隨他,幫助他贏得和鞏固了政權的人民行動黨大批元老,如王永元、杜進才、王邦文、惹耶耶南、丹那巴南……也或因為並非出身英校生的小圈子,或是對他不夠俯首貼耳,也先後都被邊緣化,直至強迫退職。 自獨立的那一天起,新加坡當局就不斷試圖拿南洋大學開刀。當華人激烈反彈,政府不得不妥協後,李光耀就在70年代初打出“雙語文化”旗號,在全新加坡強制以英語作為中小學第一教學語言,從而使新加坡華裔的母語能力直線下降。最終讓南洋大學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得不在1980年關閉,被併入用英語教學的新加坡國立大學。 在李光耀逝世後,馬來亞南洋大學校友會發布文告稱,李光耀政府關閉南洋大學,壓制華文教育仍是不可原諒的,並指新加坡憑著其優良的地理位置,勤勞人民的勞動及工商界的貢獻而取得的成績,將這一切榮耀歸功於李光耀是不恰當的。文告還宣告:“歷史上有如下不可磨滅的記載,首先是無理漠視民族權益而關閉由馬新兩地人民共建的南洋大學,其次是壓制華文教育,導致華文中、小學式微,癱瘓華文教育體系和文化的根基,令一個佔有新加坡人口百分之七十五的華裔人群失去母語教育權利。”文告也指,在基本人權方面,李光耀領導的政府以莫須有的罪名,褫奪了南大創辦人陳六使先生的公民權。“因政見不同而囚禁我們的同學謝太寶長達二十餘年;此外,我們的同學因其政策而被令停學、開除、逮捕,驅逐出境多達數百人,是世界高等學府受摧殘之最。”另一方面,文告說,李光耀的語文政策將英文提到最高地位,壓制母語教育,使得新加坡人民的精神文明處於無根狀態,歷史已有證明。 ===誹謗馬來西亞柔佛治安風波=== 1997年1月,時任反對黨領袖鄧亮洪遭李光耀、時任總理吳作棟等11人控告誹謗,被要求賠償名譽損失,鄧亮洪連夜渡過新柔長堤去到馬來西亞柔佛州。後李光耀起訴鄧亮洪時,在宣誓書中指柔佛是一個以槍擊、攔途搶錢劫車著稱的州屬。宣誓書於同年3月曝光後,隨即在馬來西亞引起公憤,馬來西亞各大小領袖、各族人民、各類團體及政黨都紛紛抗議,要李光耀收回汙衊性言論並且向馬來西亞道歉。馬來西亞交通部長林良實指責李光耀的說法毫無根據,外交部長阿都拉·巴達威也召見新加坡駐馬最高專員,表達馬來西亞人的不滿。 3月12日,李光耀透過其新聞秘書發出一份文告說:“李光耀已就他冒犯柔佛州的談話,毫無保留地向馬來西亞政府和人民公開道歉”。文告中也說李光耀久未到柔佛,因此不甚瞭解該州。 時任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莫哈末接受這項道歉,但他說,所謂“不甚瞭解柔佛”,只是個“藉口”。 ===馬來西亞與印尼華人邊緣論=== 2006年9月15日,李光耀在公共政策學院主辦的萊佛士論壇上,發表「馬來西亞和印尼政府有系統邊緣化華人」相關言論,引起與鄰國馬來西亞與印尼的外交風波。李光耀在論壇上提到新加坡同印尼和馬來西亞的關係時,指印尼前總統優素福·哈比比曾形容新加坡像綠色海洋所包圍的「小紅點」,而小紅點就是迫使新加坡,像印尼國內的華人一樣,對他言聽計從。接著形容馬來西亞華人被有系統地邊緣化,激起馬印兩國政府強烈反響。馬來西亞和印尼兩國的政治人物紛紛對此表示不滿,並要求新加坡對李光耀的言論作出解釋和道歉。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莫哈末批評李光耀傲慢及不尊重鄰國,並反擊說馬來西亞也可以質疑新加坡把當地馬來人邊緣化。印尼前總統哈比比指形容「小紅點」是激勵印尼青年向新加坡學習,但原意被歪曲了。 9月30日,李光耀為其發表的言論向馬來西亞首相阿都拉·巴達威道歉,但不收回言論。 10月3日,馬來西亞首相阿都拉在新聞釋出會上表明,無法接受李光耀在回函中以新加坡需要強勢政府與馬印周旋,作為他發表邊緣化言論的前提,他也重申,李光耀沒有必要發表上述言論,因為有關言論可能導致馬來西亞的種族關係出現緊張局面。10月14日,阿都拉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的《亞洲名人聊天室》(Talk Asia)節目主持安琪莉勞伍(Anjali Rao)的訪問時再次駁斥李光耀的這番言論,並指這是沒有根據的指責:“是的,它(李光耀的指責)毫無根據。這是一個引起許多人民不高興的議題。”“為什麼?因為某些人認為他的言論干涉馬來西亞內政。”“馬來西亞華裔的生活很好。他們甚至比土著和馬來人更成功。” 一些政治評論員認為,李光耀根本就沒有就其言論道歉。馬來西亞戰略研究機構首席分析員黃永安表示,李光耀的信中雖向阿都拉·巴達威表示抱歉,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收回之前引起軒然大波的邊緣論。隆雪華堂執行長陳亞才也深有同感地表示,李光耀並沒有承認他的言論有錯,他只是因為其言論引起馬來西亞首相情緒上的波動而表示歉意。 ===後悔沒早點關南洋大學論=== 2010年1月2日,李光耀接受《國家地理雜誌》專訪時聲稱,後悔沒早點關閉南洋大學,關閉理由為南大調低畢業水平,導致畢業生素質變差,大學文憑淪為無價之物,皆以中學文憑取而代之。他指出,新加坡當時為日本與歐美半導體廠商前往設廠的中樞,當時的大趨勢讓受華文教育者吃虧。他也自稱自己是個“實用主義者”,並指某些人把語言、文化和生活當成人生的全部並不恰當,單靠華文不能在新加坡過活。 南洋大學校友會異口同聲駁斥李光耀的言論不符實,並要求他收回言論並加以道歉。前馬來亞南大校友會署理會長陳培和建議,發信徵求所有校友會同意,要求李光耀收回言論和道歉,必要時採取法律訴訟行動,陳培和也指出,李光耀政府早前關閉南大存在政治議程,是基於“英語至上”和“政治利益”上將南大關閉,並斷送華文教育的生存。馬來亞南洋大學校友會與霹靂南洋大學校友會校友也針對李光耀“後悔論”在交流聯歡會上發表看法,馬來亞南大校友會主席劉慶祺說,校友皆對李光耀的言論感到憤怒。 此外,校友會也揭露李光耀的不實指控,歷史證明南大存在短短25年在各大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李光耀的言論一舉否決了百萬華人創辦南洋大學的努力。 ===批評伊斯蘭教=== 2011年2月,李光耀的新書《嚴峻的現實》(Hard Truths)中,對擁有500萬人口的城市國家新加坡的族群多元性作了一番論述。他指出:“我們的發展一直不錯,直到伊斯蘭浪潮的到來。”李光耀的觀點是,與穆斯林相比,其他的族群社群融入社會都更加容易:“今天,我們可以融合所有的宗教和民族,但伊斯蘭教除外。”他還補充說:“在社會上,穆斯林並不會引起什麼問題,但他們與其他人不同,並且封閉在自己的圈子裡。” 這樣的表述在穆斯林中激起了憤怒,在網路論壇上一位評論者表示:“你和你的家人拜哪個神,就像你吃什麼-{}-喝什麼一樣是個人的事,我們穆斯林並不在意別人的宗教生活。”並告誡李光耀“管好自己的事”。 新加坡穆斯林專業人士協會(Association of Muslim Professionals)對李光耀的言論深表遺憾,因為它“傷害了穆斯林社群,並具有分裂社會的潛在危險”。該協會在一份宣告中表示,“像其他新加坡人一樣,我們崇尚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並指出:“一個好的穆斯林意味著同時要作一個好的新加坡公民,這是義不容辭的。” == 評價 == ===正面=== 2015年李光耀逝世後,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迪·莫哈末在其部落格發表了主題為“光耀與我”的文章,他對李光耀的逝世表示悲傷及哀悼,他說他經常跟這位新加坡老將交鋒,但對這新生的國家茁壯成長上提供了不分仇敵的意見,他還寫隨著李光耀的逝世,東盟在沒有李光耀及印尼第二任總統蘇哈托下失去了強勢領導。 2016年4月,在李光耀逝世一週年裡,馬哈迪向媒體表示新加坡人必需珍惜李光耀的付出與犧牲,指他是新加坡今日成功的重要關鍵。馬哈迪表示李光耀有責任把新加坡轉變成擁有世界級港口和航空樞紐的金融中心 。他說人們全部需要記住這些成就,還有表示李光耀的立場與馬來西亞的立場不一樣。 ===負面=== 李光耀是個極具爭議的政治強人,反對者常指責他讓新加坡沒有新聞自由,在政治上也不民主,文化發展亦因政治需要而備受壓抑,反對派長期受打壓及迫害。李光耀掌權以來,引用殖民地時期制定的《內部安全法令》囚禁約2600名異己。前國會議員謝太寶甚至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被新加坡當局監禁與軟禁長達32年(監禁23年,軟禁9年)之久。 常與李光耀交鋒的馬來西亞華人公會(馬華公會)第三任總會長陳修信認為李光耀是“詭辯老手”(Past-master of half-truth)Tun Tan Siew Sin, Blue Print for Unity: Selected Speeches of Tun Tan Siew Sin, edited by Victor Morais (Kuala Lumpur: 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 Headquarters, 1972), p.104.,說一套,做一套(double-talk),很會混淆人們視聽Tun Tan Siew Sin, Blue Print for Unity: Selected Speeches of Tun Tan Siew Sin, p.106.。 前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曾評價:「李光耀的經歷,大家恐怕不清楚,在日本佔領新加坡時,他替日本人做事,連俘虜的收容所的差事都做過。他的思想很『妙』,個人成分較強,例如他希望他兒子來接他,我從來都沒有這樣的觀念,我也最討厭這種想法。為什麼自己做總統,兒子就要做總統?這樣不是太好。」李登輝受訪,鄒景雯訪問,《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臺北:印刻出版,2001年,363頁。在提及李光耀的「亞洲價值」,李登輝表示:「亞洲確實有價值,但這個價值應該放在人的上面,其中沒有白人、黃人、黑人的區別,只要是人,都需要自由與民主。中國人受到封建的影響,容易用民族主義、國家主義來push(推動)一個觀念,李光耀的亞洲價值多少與此有關。他叫了很多中國人、儒教專家到新加坡製作教科書,在我看那是害死孩子。走出了新加坡,他的亞洲價值被接受的程度不高;在亞洲其他的地區,人民的要求不是這樣的。」李登輝受訪,鄒景雯訪問,《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臺北:印刻出版,2001年,364頁。李登輝認為,李光耀如果當初是生在臺灣,一定不會這樣李登輝受訪,鄒景雯訪問,《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臺北:印刻出版,2001年,355頁。。 ==榮譽== ===外國勳章獎章=== * 勳一等旭日大綬章(日本,1967年) * 修交勳章光化大章(韓國,1979年10月19日批准) * (S.P.M.J.,馬來西亞柔佛州,1984年4月9日) * 汶萊王室最高勳章(汶萊,1990年) * 桐花大綬章(日本,2015年3月23日,2016年9月28日於東京追授) ==相關書籍== 出版年份 標題 作家 出版社 備註 2015年 《我所知道的李光耀:LKY Whom I Knew》 陳加昌 玲子傳媒 * ISBN 9789814671330 * 所獲獎項: ** 2015年非小說類十大好書 ** 2015年亞洲週刊十大好書 ** 2016年新加坡文學獎非小說類大獎 2016年 《超越島國思維:李光耀的建國路與兩岸情》 陳加昌 遠見天下文化(臺灣) * 《亞洲週刊》年度推薦書 * ISBN 9789863209225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書籍 * * * * Category:李光耀家族 1 Category:新加坡資政 Category:新加坡國會議員 Category:馬來西亞第2屆國會議員 Category:新加坡律師 Category: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學院校友 Category:名譽勳位成員 Category:冷戰時期領袖 Category:新加坡反共主義者 Category:罹患肺炎逝世者 Category:英屬新加坡人物 Category:客家裔新加坡政治人物 Category:土生華人 Category:華裔國家領導人 G光 Category:桐花大綬章獲得者 Category: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 Category:律師出身的政府首腦 Category:倫敦政治經濟學院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