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91
article
stringlengths
0
2.3M
東帝汶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德頓語:Repúblika Demokrátika Timor-Leste;),通稱東帝汶(德頓語:Timor Lorosa'e;),是位於東南亞地區帝汶島東端的國家,曾是葡萄牙在遠東僅有的兩個殖民地之一(另一個為澳門)。1999年8月底在澳洲等地區的支援下透過公投決定獨立,2002年5月20日零時獨立,2002年9月27日正式加入聯合國,成為第191個聯合國會員國。 == 詞源 == 東帝汶政府採用“Timor-Leste”同時作為其葡萄牙語的國名。leste是葡語「東」的意思;而Timor本來是印尼語timur,也是「東」的意思。所以東帝汶這個國號是一個同義反覆名稱。而在印尼統治時期的東帝汶,採用“Timor Timur”作為地名,並簡稱東帝汶為“Tim-tim”。“Lorosa'e”則是德頓語的「東」,意思是日出的太陽。 == 歷史 == 葡萄牙在16世紀早期開始與帝汶島進行貿易,並進而實行殖民統治,直到20世紀中葉。1859年因為與荷蘭發生衝突而簽訂了一個條約,葡萄牙割讓了島嶼西邊的一部分(西帝汶)。二戰期間,日本在帝汶戰役後於1942-1945年佔領了葡屬帝汶,但日本戰敗後葡萄牙又恢復了統治。 葡萄牙政府於1974年開始放棄海外殖民地,導致世界各葡屬殖民地紛紛脫離葡萄牙統治而獨立。東帝汶於1975年11月28日從葡萄牙獨立,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但在9天之後馬上就被印尼入侵並佔領Jardine, pp. 50–51.,1976年7月成為印尼的東帝汶省(Timor Timur)。接下來的20年-{zh-hans:裡;zh-hant:裡;}-,不斷髮生抗爭運動,並爆發了持續二十多年的獨立戰爭,造成了10-25萬人的死亡。 1999年8月30日,在聯合國的監督下舉行了全民公投,絕大多數的東帝汶人投票同意從印尼獨立。印尼軍方和反東帝汶獨立者組建的東帝汶民兵隨即展開了大規模的焦土運動進行報復。大約有1,400名東帝汶人被殺害,並強行驅離了30萬人到西帝汶成為難民。國家大部分的基礎設施都被摧毀(包括住宅、灌溉系統、供水系統、學校、電網等)。1999年9月20日,以澳大利亞為首的國際部隊介入以後,才結束了這場暴力行動。 經「聯合國東帝汶過渡行政當局」管理約兩年半後,於2002年5月20日零時正式恢復獨立,國名為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成為國際公認的一個獨立國家。 2006年4月下旬,新國家領導人上臺後造成國內局勢緊張,法治接近崩潰。在東帝汶政府的請求下,以澳大利亞為首的國際維和部隊(ISF)於5月下旬進駐東帝汶。8月,聯合國安理會設立聯合國東帝汶綜合特派團(UNMIT),其中包括有超過1,600名警察。東帝汶局勢隨之恢復穩定,2007年4月和6月的總統選舉及議會選舉基本上和平進行。2008年2月,反對派企圖暗殺總統和總理失敗。反對派頭目死亡,大多數叛軍於2008年4月投降。自此以後,東帝汶局勢就一直穩定至今。 == 地理 == 東帝汶位處東南亞,位於印度尼西亞群島東部的小巽他群島,東南臨澳大利亞。領土包括帝汶島東部以及西部的北海岸被印尼所包圍而孤立的飛地歐庫西區和附近的阿陶羅島等,其西部領土與印尼西帝汶相接。 境內多山,平原、谷地屬熱帶草原氣候,全年高溫,乾溼季明顯;其他地區為熱帶雨林氣候,終年高溫多雨。常見的自然災害是洪水和山體滑坡,還有地震、海嘯和熱帶氣旋。 自然資源有黃金、石油、天然氣、錳、大理石。 由於農業還大量採用刀耕火種的方式,導致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 東帝汶周邊海域帝汶海、薩武海和班達海,屬於珊瑚大三角範圍,有高度多樣的珊瑚礁生態系。 == 行政區劃 == 東帝汶全國分為14個區(德頓語:),區下設67個下級區域(縣)(),城市下設452個鄉(“蘇古”)和2236個村、鎮()。 2022 East Timor municipalities numbers.png|縮圖|左|東帝汶行政區劃圖 2022 East Timor, administrative divisions - de - colour.tif|東帝汶行政區劃圖 == 政治 == 2002年3月22日,東帝汶制憲會議的88名議員,開會透過東帝汶的第一部憲法。 2009年改革前,東帝汶的司法體系以印度尼西亞為基礎,2009年議會透過並頒佈了以葡萄牙法律體系為基礎的新的民事法律制度,2011年實行新的民法典。 ===行政部門=== 東帝汶公民17歲後擁有投票權。 總統由人民選出,任期5年,僅可連任一屆。東帝汶總統只是虛位元首,但是可以否決議案、解散國會和呼籲發起選舉。最近一次的總統選舉已在2022年4月舉行。總統當選後成為多數黨或多數黨聯盟的領袖,並任命總理。總理是政府首腦;內閣是部長會議。 目前國會主要政黨有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東帝汶重建全國大會、人民解放黨:;由東帝汶重建全國大會(大會黨)、人民解放黨和帝汶人民團結繁榮黨組成,執政聯盟。帝汶人民團結繁榮黨、民主黨、、由、(革新陣線)、和組成,其中國家發展黨沒有席次。 === 立法機關 === 東帝汶的國家立法機關是一院制的國民議會。議員數在52-65之間,由全民投票選舉,任期5年。 === 人權 === == 經濟 == 1999年底,東帝汶約有70%的經濟基礎被反獨立的民兵和印尼軍隊消耗。30萬人逃到了西帝汶成為難民。此後三年間,5,000名維和部隊和1,300名警察幫助對城市和農村地區進行了重建。到2005年底難民已經返回東帝汶或者在印尼定居。 東帝汶經濟仍然面臨巨大挑戰,包括重建基礎設施、加強公務員管理,解決大量年輕人的就業問題。近海的石油天然氣開發極大的補充了政府的收入。天然氣透過管道輸送到澳大利亞。 2005年6月,國會批准了一個石油基金,作為所有石油收入的儲存,併為東帝汶的後代保護石油財富。截至2010年10月,該基金已經有6.6億美元資產。該國缺乏金融人才,因此選擇投資最保守的美國國債,躲過2007年-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在那幾年成為績效最好的主權基金。 東帝汶的經濟結構(2001年)是服務業佔57%、農業25%、工業17%,有石油及天然氣資源,但此二資源被澳洲企業掌握。2001年進口值達2億3,700萬美元;出口值800萬美元。主要進口機械產品。主要出口產品為咖啡、橡膠、紫檀木、原油、天然氣。 東帝汶是世界上極貧窮落後的國家之一,大部分物資都要靠外國援助,雖然經濟正在嘗試進一步地發展,但目前的經濟狀態並不良好。 == 人口與宗教 == 2011年7月有117萬。首都帝力是主要城市,人口大約16萬人。其中東帝汶原住民(巴布亞人與馬來人或波利尼西亞人的混血人種)佔78%,印尼人佔20%,亦有2%華人。約91.4%居民為羅馬天主教徒,基督教新教徒佔全國人口2.6%,1.7%是穆斯林,0.3%是印度教徒,0.1%為佛教徒。 1975年東帝汶獨立時,以葡萄牙語為官方語言,印尼入侵東帝汶後,禁止使用葡萄牙文。2002年獨立建國時,明定葡萄牙文與德頓文(Tetum)為官方語言,還有16種語言日常使用,國民每天還使用數十種方言。此外,印尼語和英語也是其中最常用的語言。 由於地處近赤道地區,氣候炎熱而潮溼,多發疾病。主要的傳染病有腹瀉、甲肝、傷寒、基孔肯雅熱、登革熱和瘧疾。 == 交通 == 東帝汶公路情況較差,因過去戰爭創傷,大多公路已廢棄,或者是年久失修,安全係數低。全國境內沒有高速公路,也沒有鐵路。從首都帝力去往全國各地都極為不便,缺乏完整的交通系統。東帝汶共有六個分別位於不同城市的機場,其中位於東帝汶首都的是尼古勞·洛巴託總統國際機場,這是東帝汶唯一一個有定期航班的機場。 == 文化 == 東帝汶先後在葡萄牙、荷蘭、日本與印尼之間反覆易手,統治東帝汶的各國對東帝汶也產生影響,與土著文化交融。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藝品和舞蹈。由於經濟狀況不佳教育落後,2010年統計的國民識字率為58.3%。 === 足球 === 東帝汶足協在2001年成立,在2002年加入亞洲足聯。2005年,東帝汶以198比1的壓倒性優勢,獲國際足協成員協會投票透過,正式加入國際足聯。 == 公眾假期 == 東帝汶的公眾假期包括爭取獨立鬥爭的歷史事年和一些天主教和伊斯蘭節日。 : 日期 節假日 備注</tr> 1月1日 新年 </tr> 每年不同 古爾邦節 日期按伊斯蘭曆</tr> 3-4月 基督受難日 </tr> 5月1日 勞動節 </tr> 5月20日 獨立恢復日 2002年聯合國移交主權至臨時政府的週年紀念</tr> 5-6月 基督聖體節 </tr> 8月30日 全民協商日 1999年的全民協商周年</tr> 11月1日 諸聖日 </tr> 11月2日 萬靈節 </tr> 11月12日 國家青年節 1991年印度尼西亞對東帝汶大屠殺的週年紀念</tr> 11月28日 獨立宣言日 1975</tr> 每年不同 開齋節(肉孜節) 日期按伊斯蘭曆閃瓦魯月第1天</tr> 12月7日 國家英雄日 1975年印尼入侵東帝汶的週年紀念</tr> 12月8日 聖母無原罪日 </tr> 12月25日 聖誕節 </tr> 此外東帝汶政府訂立了國家紀念日。雖然並非假日,但不一定要上班。 : 日期 紀念日</tr> 2-3月 大齋首日</tr> 3-4月 濯足節</tr> 5-6月 基督昇天日</tr> 6月1日 國際兒童節</tr> 8月20日 東帝汶武裝部隊全國解放日(FALINTIL)</tr> 11月3日 國家婦女日</tr> 12月10日 人權日</tr> == 參見 == * 帝汶島 * 西帝汶 * 大帝汶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東帝汶政府 Category:亞洲國家 Category:亞洲島國 Category:民主共和國 Category:共和國 Category:小巽他群島 Category:印度洋國家 Category:前葡萄牙殖民地 Category:葡萄牙語國家地區 Category:2002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澳門外交史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秦二世
秦二世(),嬴姓,趙氏,名胡亥,秦朝第二位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裴駰註史記集解.李斯列傳:辯士隱姓名,遺秦將章邯書曰「李斯為秦王死,廢十七兄而立今王」也。然則二世是秦始皇第十八子。此書在善文中。見孫楷著《秦會要》世系。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西元前210年,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嬴胡亥在趙高與宰相李斯的幫助下,秘不發喪,發動沙丘之變,賜死長兄扶蘇,而即位為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後,殺兄弟姐妹二十餘人,趙高掌權,實行殘暴統治,終於激起陳勝、吳廣的大澤之變,山東六國舊公室也乘機各自復國。西元前207年趙高的女婿閻樂強逼嬴胡亥自刎於望夷宮,卒年24歲。 == 生平 == 230px|縮圖|胡亥墓碑,清朝所立,僅為胡亥墓附近可能位置,非正式位置 胡亥奉始皇帝敕令,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法律。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癸丑,秦始皇出遊。左丞相李斯陪同皇帝。胡亥受到秦始皇寵愛,要求同行,皇帝同意了胡亥的請求。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夏六月,始皇崩於沙丘平臺,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伏生《洪範五行傳》:「始皇以六月乙丑死於沙丘。」此處從六月說。丞相李斯恐天下有變,乃秘不發喪,棺載轀輬車中。所至,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車中可其奏事,獨胡亥、趙高及宦者五六人知。秦始皇臨死讓趙高傳旨由長子扶蘇繼位,趙高沒有傳達,勸胡亥代兄繼位,胡亥說秦始皇傳位扶蘇的意圖很明顯,不願越兄而立,但最終還是被趙高說服。趙高又說服丞相李斯,詐稱受始皇遺詔於沙丘,立胡亥為太子,再矯秦始皇詔賜死扶蘇、蒙恬,是為沙丘之變。夏八月,從直道至咸陽,發喪。太子胡亥襲位,為二世皇帝,時年二十一歲。 秦二世即位後,於明年秦二世元年十月四日戊寅(儒略曆前210年11月21日),秦代紀年日期,依張培瑜《三千五百年曆日天象》推算。大赦天下。二十日甲午(儒略曆前210年12月7日),頒布登基文告。秦二世元年文告任命趙高為郎中令,決斷政事。春季,二世開始全國巡遊之旅,至四月結束。二世即位之初,認為不宜放始皇的後宮妃嬪出宮,就下令秦始皇後宮無子者皆令殉葬,在埋葬秦始皇時封死了墓穴,將全部工匠悶死在驪山陵墓裡。徵調武士五萬人屯衛鹹陽,令教射狗馬禽獸。當時天空曾出現「日月薄食」的天文景象。《漢書·楚元王傳》:「秦始皇之末至二世時,日月薄食。」據近代天文推算,月食出現在秦始皇三十七年九月十五日己丑望(儒略曆前210年10月3日),日食出現在秦二世元年七月三十日己巳晦(儒略曆前209年9月7日),關中地區皆可見到。趙高告訴二世,諸公子和大臣心中不服,應該殺死他們。二世聽從趙高建議, 將十二個公子在鹹陽街頭斬首示眾,並將十個公主在杜縣肢解,場面極其殘忍。 二世不聽丞相李斯等人的建議,繼續修建阿房宮,又修建直道和馳道,這些工程直到秦朝滅亡都沒有完工。二世繼續大規模役使百姓,徭役和兵役比秦始皇時期更加繁重,導致當時各地民怨四起,民不聊生。二世時期,法律愈加殘酷,以各種罪名殺死大臣,大肆屠戮近侍官員,中郎、外郎、散郎無一倖免。當時大臣進諫就被認為是誹謗,官員為保住官位和性命,只得屈從討好,老百姓個個恐慌不已。這些暴政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秦朝的暴政在當年七月激起了陳勝、吳廣的大澤鄉起義。左丞相李斯與右丞相馮去疾、大將軍馮劫上書請求停止修建阿房宮,減輕各種苛捐雜稅,二世沒有同意。秦二世聽信趙高讒言,誅殺李斯,賜死馮去疾和馮劫。李斯死後,秦二世拜趙高為中丞相,事無巨細皆決於趙高。 秦二世三年七月,章邯投降西楚軍項羽,劉邦攻下武關,趙高惶恐。八月己亥(前207年9月27日),中丞相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秦二世曰:“馬也。”秦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群臣皆畏趙高,莫敢言其過。成語“指鹿為馬”由此而來。之後,秦二世乃出居望夷宮。過三日,因秦二世派使者責問趙高關東盜賊的事情,趙高心中大為恐懼,遂與其婿鹹陽令閻樂以及弟弟趙成合謀,決定殺死二世,立子嬰為帝,遂派弟弟趙成作為內應,聲稱有盜賊作亂,命閻樂發兵抓捕盜賊。閻樂率吏卒一千多人包圍望夷宮,殺死衛令後攻入宮中,逼胡亥自殺,史稱望夷宮之變。儘管秦二世臨死前說寧願只當一位萬戶侯或平民百姓,然而閻樂皆不準,由此秦二世只能自殺,時年24歲,以平民之禮葬於杜南宜春苑中。墓地在今西安市雁塔區曲江鄉曲江池村南緣臺地上,稱胡亥墓。二世死後僅四十六天,劉邦就攻入鹹陽,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秦二世是秦朝最後一個皇帝(子嬰僅稱秦王,未稱帝)。 == 年齡問題 == 秦二世即位年齡有兩種說法: * 一是《史記·秦始皇本紀》-{雲}-「二世皇帝元年,年二十一」,即秦王政十八年(前230年)出生。 * 二是《秦記》-{雲}-「二世生十二年而立」,以始皇三十七年八月立,即始皇二十六年(前222年)出生。 時至今日,秦二世二十一歲即位說影響甚廣,馬非百見《秦集史》,中華書局1982年8月第1版,上冊,頁98。、王蘧常見《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頁48。,英人杜希德見《劍橋中國秦漢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頁98—99。等均從此說,杜希德還明確考辨「他當時二十一歲,《史記》卷六的結尾誤作十二歲」。 == 紀年 == 秦二世皇帝 元年 2年 3年 西元 前209年 前208年 前207年 干支 壬辰 癸巳 甲午 == 家庭 == * 父親秦始皇帝。 * 母親,不詳,野史記載為胡姬。 * 妻子,姓名不詳,《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二世臨死前哀求咸陽縣令閻樂說:“願與妻子為黔首,比諸公子”。 * 兒子,名字不詳。 * 大哥:扶蘇。 * 其他兄弟:公子將閭、公子高。秦二世將兄長十二名公子戮死於咸陽;公子榮祿等六名公子、陽滋公主在內的十名公主皆被戮死於杜1976年10月,在秦始皇陵東側上焦村附近發現了一組陪葬墓群,發掘中發現了兩枚私印,一枚“榮祿”,出土於男性墓中,“榮祿”被推斷是秦始皇兒子的名字,“陽滋”是秦始皇女兒的名字。 == 動漫 == * 《天子傳奇3流氓天子》 == 影視形象 == *1974年臺灣中視古裝劇《一代暴君》,由蕭堯飾演。 *1994年香港電影《西楚霸王》,由張世飾演。 *2001年中國大陸古裝劇《秦始皇》,由王茂雷飾演。 *2004年香港TVB古裝劇《楚漢驕雄》,由李泳豪飾演。 *2005年香港電影《神話》,由張益群飾演。 *2006年中國大陸古裝劇《楚漢風雲》,由賈兆冀飾演。 *2009年中國大陸民初劇《玫瑰江湖》(時代背景改編),由劉宇橋飾演。 *2010年中國大陸古裝科幻劇《神話》,由彭大雄飾演。 *2012年中國大陸古裝劇《楚漢傳奇》,由於濱飾演。 *2012年中國大陸古裝劇《王的女人》,由於毅飾演。 *2015年中國大陸古裝劇《秦時明月》,由姚一奇飾演。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 QES} QES Category:靠政變上臺的領導人 Category:中國非正常死亡皇帝 Category:銳器自殺者
經濟
經濟()一詞用於統稱一定範圍(國家、區域等)內,組織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活動和關係的系統,通常以貨幣為媒介,以財貨或服務為結果。研究經濟問題、探討經濟發展規律、解釋經濟現象成因的社會科學,稱為經濟學。 == 詞源 == === 中文 === 古時以「食貨」一詞泛指經濟財政之事,例如漢書以降歷代史書中的「食貨志」記載了各時代的經濟現況(漢書之前的史記則名之為「平準書」)。 至於經濟的辭源出自東晉時代葛洪《抱朴子・內篇》中的“經世濟俗”,意為治理天下,救濟百姓。隋朝王通在《文中子・禮樂篇》則提出了“經濟”一詞:“皆有經濟之道,謂經國濟民”。 明清之際,政治秩序的巨大變動使得以王夫之、顧炎武、黃梨洲等為代表的一部分儒家學者開始理論反思,批判程朱理學和心學末流,提出學術要“經世致用”的口號。這種學術思想傳播到了日本,影響了日本江戶時代的學術,“經世論”開始在一些學者中流行。 但江戶後期至明治時期,歐美思潮湧入日本。神田孝平首先在《經濟小學》一書中用經濟一詞翻譯英文的“political economy”,然而也有人認為是福澤諭吉首先使用這樣的譯法日語維基百科。這段時期,日本學者開始用「経済(keizai)」一詞指代因貨幣經濟發展而帶來的種種活動,並有了“經濟指維繫社會生活所必須的生產、消費、交易等活動”的説法。 此類與金錢、財物等實際問題相關的定義逐漸在日本流行,但這種用法與明清時期中文語境中“經濟”的原始用法不同。當時日本亦有另一種譯法“資生”,但是並未被普遍接受。而後用「經濟」一詞翻譯英文的「」的這種譯法又被梁啟超在《論自由》一文中從日文引入漢語,也取代了嚴復在《原富》中的譯法“計學”或是傳統的“生計學”、“平準學”,並進而在整個漢字文化圈內逐漸取代了經濟一詞的原本含義。 反對和製漢語者彭文祖在《盲人瞎馬之新名詞》 寫到,反對英文的economy翻譯成經濟,認為是中國人瞎眼盲從。 === 英文 === 英文中源自古希臘語(家政術)。為家庭的意思,是方法或者習慣的意思。因此,其本來含義是指治理家庭財物的方法,到了近代擴大為治理國家的範圍,為了區別於之前的用法也被稱為政治經濟學。這個名稱後來被馬歇爾改回經濟學。到了現代,如果單稱經濟學的話,是在政治經濟學或者更廣的層面來考慮經濟,因此一般在指經濟學的時候,經濟學與政治經濟學是同義的。 == 經濟活動 == * 生產(國內生產總值、國民生產總值) **消費、投資、貿易、入口、出口、收入分配 == 經濟用語 == * 需求 - 供給(供給和需求) * 有效需求 * 民需・軍需・軍需產業 * 批發 - 零售 * 銷售 * 宣傳 * 營銷 * 經濟週期 * 產業 * 資本 - 投資・股票* 勞動 - 僱用 * 貨幣 - 利息 * 通貨膨脹 - 通貨緊縮 ** 滯脹 * 帕雷託法則 * 馬太效應 * 蝴蝶效應 * 經濟體制 ** 市場經濟 ** 計劃經濟 ** 混合經濟 * 壟斷 **卡特爾 ** 康采恩 ** 托拉斯 **辛迪加 * 金本位 * 泡沫經濟 * 倒金字塔式經濟 * 浮動匯率制 - 固定匯率制 * 兌換紙幣 * 股份公司・合資公司・有限公司 * 金融 * 金融機構 ** 商業銀行 ** 投資銀行 * 中央銀行 * 股票 * 債券 * 期貨 * 經濟學途徑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參見 == * 經濟體 * 經濟學 * 產業、貿易、金融 * 政治、社會、文化 Category:主要話題條目 Category:日語借詞
南京市
南京市,簡稱「寧」,別稱金陵、建業、建康、江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市,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長三角核心城市,中國綜合性交通和通訊樞紐城市以及全國科教中心城市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地處長江下游沿岸,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是長江下游和長三角城市群重要產業城市,江蘇省的政治、經濟、科教、文化、資訊中心,先進製造業基地,長江三角洲經濟圈中心重要的經濟城市,也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科教城市及交通樞紐,南京都市圈重要核心城市。市人民政府駐玄武區北京東路41號。 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2.31平方公里,南京為政治文化名城,有2,500多年建城史和前後近500年建都史,先後有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南唐、明朝、太平天國、中華民國等朝代或政權定都於此,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歷史上南京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亦長期被視為華夏之正朔所在,為中國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觀光資源十分豐富。 南京還知名於江南學術重鎮,南京有八所高校列入全國百所重點建設大學,居各大城市第三位,同時也是中國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根據自然出版集團釋出的2016年自然指數,位居國內科研領先城市前三。技術研發經費支出、發明專利數量名列前茅。新興產業蓬勃,例如,軟體與資訊服務業居全國第四,新型顯示產業居全國第二,智慧電網產業居全國首位,設有南京軟體谷、智慧電網谷、生物醫藥谷、衛星應用產業園等多個產業園區。南京市河西CBD為華東地區第二大CBD,僅次於陸家嘴CBD。南京有中國三大圖書館之一的南京圖書館、三大博物館之一的南京博物院等。中山陵、中華民國總統府等也位於南京。 == 歷史 == === 遠古時期 === 南京一帶在100萬年至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湯山葫蘆洞發現的南京直立人分佈在20多萬年前到60多萬年前之間。約7000年前,出現了以北陰陽營文化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原始村落。3000年前,相當於中原的商周之際,秦淮河流域出現了密集的原始聚落,被稱為湖熟文化。春秋戰國時,在這些聚落的基礎上形成了南京地區最早的城邑。前571年(周靈王元年),楚國在今六合區設棠邑,是南京政區建置的開始。據傳說,吳王夫差前495年曾在南京築冶城。前473年(周元王四年),越國大夫范蠡在今中華門外秦淮河南岸築越城,是現南京城區建城史的開始。前333年(周顯王三十六年),楚威王在石頭山築金陵邑,是現南京城區內設治所之始,南京的別稱“金陵”由此而來《太平御覽》卷一百七十引《金陵圖》:“昔楚威王見此有王氣,因埋金以鎮之,故曰金陵。”。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金陵邑改為秣陵縣。直至漢末,現南京地區只設縣級政區。 === 六朝時期 === 東漢末年,割據江東的孫權於211年將治所移到秣陵,在金陵邑舊地築石頭城要塞,次年改秣陵為建業。229年,孫權稱帝建立東吳,將都城從武昌遷至有“鐘山龍盤,石頭虎踞”之稱的建業,開啟了南京的都城史。西晉滅吳後,282年(太康三年)改建業為建鄴,313年(建興元年)又改建康。西晉滅吳後僅三十六年,就亡於永嘉之亂與五胡亂華。317年,琅邪王司馬睿在建康建立東晉,北方人口紛紛南遷。在此後270多年的南北大分裂時期,建康成為華夏的正朔所在。 420年東晉滅亡後,宋、齊、梁、陳四朝相繼在建康建都,與東吳、東晉合稱六朝。六朝時的建康相當繁盛,據說梁武帝時城中戶口達到28萬戶,是南京歷史上的第一個高峰。548年(太清二年)侯景之亂爆發,建康遭到沉重的打擊,陳朝建立後建康重新恢復。589年,隋軍滅陳後將建康全部平毀為農田,僅在石頭城設蔣州,南京歷史上的第一次繁榮到此結束。六朝立國時間都不長久,各朝交替相對平穩,制度文化沿襲相承,處於秦漢與隋唐兩個大一統時期之間,是中國經濟文化重心南移的重要階段。建康作為六朝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六朝制度開創的中心舞臺,因此南京在“四大古都”中具有鮮明的特色。 === 唐宋時期 === 隋唐時,雖然六朝宮闕所在的建康在隋朝時已被夷為平地,但是地理上的優勢使這一地區又發展起來。唐初置江寧郡,後置昇州。唐朝滅亡後,五代十國時期,楊吳改為金陵府,並且修築規模空前的金陵城。937年,南唐烈祖李昪建都金陵,改稱江寧府,擴建城邑,南唐再興金陵城,後周攻南唐之戰後,金陵與後周的北方中央政權對峙。975年,北宋滅南唐後,重置昇州,後來又改為江寧府。 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建炎南渡,宋高宗改江寧府為建康府,建康一度定為南宋首都,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臨安(杭州)後,改為江南東路首府,設為陪都並設行宮,建康雖然並非南宋行在,但終南宋一代一直是南宋的軍事最前線。元朝時,改為集慶路,是當時東南紡織業的中心。 === 明清時期 === 1356年,朱元璋攻佔集慶,改為應天府,南京成為抗元基地所在地。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應天為京師,當年明軍攻入元大都,南京第一次成為大一統王朝的京城(之前六朝、五代十國楊吳/南唐及南宋均為偏安江南的政權),次年建築南京城,迎來歷史上的第二次高峰。明初京師總人口約70萬人,其中居民約47萬人、衛戍部隊20萬人,是當時全國人口最多的城市。保留至今的南京城牆、明孝陵等建築以及明故宮就是這一時期修建的。 1402年,明成祖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得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帝位。1421年,遷都順天府,將應天府改為南京陪都,設南京六部等機構。雖然政治中心轉移至北京,但直至明代中葉,南京城人口達12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首都。終明一代,南京一直是南方乃至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帝自殺,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建立南明。1645年清軍攻陷南京,降為江寧府,但是民間仍習稱為南京。 清初,江寧為江南省省府。乾隆年間,大清會典中正式記載把江南省拆分為江蘇安徽兩省。直到清末,江寧是統轄江蘇(包含上海)、安徽、江西三省的兩江總督駐地,同時在江寧設立江寧布政使,管轄江寧府和江蘇省長江以北的揚州府、淮安府、徐州府、海州直隸州、通州直隸州和海門廳《清史稿·地理志》。,管轄安徽民政的安徽布政使在1780年以前也曾長期駐紮在江寧。江寧城東置江寧滿城,明故宮舊址駐紮有八旗軍隊,設江寧將軍管轄。清廷在江寧設立規模龐大的江寧織造署,生產供應皇家需求的絲織品,因此在經濟方面江寧也具有相當的重要性。乾隆時,以江寧織造署官署為江寧行宮。 1842年8月,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被迫與陳兵江寧江面的英國簽訂《南京條約》。1853年3月,太平軍攻陷江寧後定都於此,改名“天京”。1864年7月,曾國藩弟曾國荃率湘軍攻破天京後縱火殺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創所所長郭廷以院士、在其所著《近代中國史綱》記載:「湘軍『貪掠奪,頗亂伍。中軍各勇留營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被戳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均被虜),老者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方。』凡此均為曾國荃幕友趙烈文目睹所記,總計死者約二、三十萬人(死亡人數有爭議)。」戰後的江寧一度極為蕭條,雖然《天津條約》將江寧列為通商口岸,但直到1899年才在下關正式開闢商埠。隨著1906年滬寧鐵路和1911年津浦鐵路先後通車,江寧作為南北鐵路幹線和東西水路幹線交匯的交通樞紐得到復興。 File:Statue1 of Qianfoya Nanjing.jpg|棲霞寺千佛巖南朝石刻 File:Segalen-27-Xiao-Xiu-Winged-lion-right.jpg|南梁安康成王蕭秀墓 File:Wenceslas Hollar - Pagoda of Paolinx.jpg|明代南京大報恩寺塔 File:Nanjing DonghuaGate4.jpg|南京歷代名稱圖 File:YiFeng Gate Nanjing.jpg|南京儀鳳門 File:明孝陵-大金門.jpg|明孝陵的大金門 File:Bílý ďábel v Pekingu 72.jpg|清兩江總督署 === 近代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1911年12月2日,革命黨人佔領南京。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改江寧府為南京府。不久後,袁世凱將中華民國首都遷往北京。 1927年3月24日,國民革命軍北伐攻克南京。四一二事變後,4月18日,蔣中正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定南京為首都,同年置南京特別市。1927年至1937年的十年被稱作“南京十年”,期間南京進行大規模的首都建設,奠定南京現代城市發展的良好基礎。到1937年,南京的城市人口增加到100萬以上,是當時中國的六大城市之一。 1937年7月,中華民國的抗日戰爭全面爆發。11月12日上海淪陷後,國民政府和在京的學校、工廠等陸續西遷。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其後南京大屠殺,日軍的暴行從1937年12月13日攻佔南京開始持續6周以上,直至1938年2月。據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和南京軍事法庭的有關判決和調查,在大屠殺中有20萬以上至30萬中國平民和戰俘遭到日軍殺害,在大屠殺第一個月約2萬中國婦女遭日軍姦殺,南京城三分之一的建築被日軍縱火燒燬。1940年3月,汪精衛政府南京成立。1946年5月5日,國民政府從重慶還都南京。1949年4月中國共產黨發動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1958-1961年三年大飢荒期間,南京死傷慘籍,遍地棄嬰。 1968年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後,南京東北郊、西南郊及江北的大廠陸續建設一批重點企業,形成三個工業區。19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後,南京的城市面貌開始逐步發生較大改觀。1990年,南京被列為中央財政計劃單列市,賦予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許可權。1993年,中央決定撤銷省會城市計劃單列。1994年,被確定為副省級城市。此後,南京城市的更新速度加快,一方面,舊城區改造大規模展開,到2003年,南京明城牆內40平方公里的老城,未改造的僅剩5平方公里。另一方面,在傳統的中心城區周邊,規劃建設大片新城區。 近年來,南京發展迅速。南京先後舉辦第十屆全國運動會、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第三次兩岸海協會、海基會協商會議、第12屆中歐領導人會晤等。2014年8月舉辦第二屆夏季青年奧運會。 File:The Signing of the Treaty of Nanking.jpg|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 File:Nanking, China, the old capital, John Thomson Wellcome L0056087.jpg|眺望南京城(1871年) File:Nanjinglinshizhengfu.jpg|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召開內閣會議 File:ROC Div City Nanjing 2.svg|中華民國時期的南京市 File: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05南京市.jpg|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南京市地圖 File:National Government of the R.O.C.jpg|南京總統府 File:Chinese civilians to be buried alive.jpg|1937年南京大屠殺 File:Former Management Bureau of Jiangsu Postal Service 07 2011-03.JPG|江蘇郵政管理局舊址 File:Nanjing Yangtze River Bridge.jpg|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面 File:南京國際博覽中心.jpg|南京國際博覽中心 ===行政區劃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京成為由中央人民政府直轄的中央直轄市,下設13個區。1949年8月增設1個郊區。10月,南京市的大黃洲、小黃洲劃歸和縣管轄。12月,蘇南的句容、江寧縣,皖南的當塗縣(不含當塗市),蘇北的六合縣,皖北的江浦、和縣劃歸南京市領導。1950年華東軍政委員會成立後,南京市由華東軍政委員會領導。1月,華東局決定將江寧、句容縣仍劃歸蘇南的鎮江專區,六合縣仍劃歸蘇北的揚州專區。當塗、江浦、和縣劃歸安徽省。1950年1月,南京市人民政府改由新成立的華東軍政委員會領導,同時政務院設駐寧辦事處。1952年9月,南京直轄市與蘇南、蘇北行政區合併設立江蘇省。1952年11月15日,南京由直轄市降為省轄市,市人民政府由江蘇省人民政府領導。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南京由省轄市改為江蘇省省會。2002年4月與2013年2月,南京市行政區劃進行兩次調整。南京現轄玄武、鼓樓、秦淮、建鄴、雨花臺、棲霞、浦口、江寧、六合、溧水和高淳11個區。2015年,國家級南京江北新區正式成立。201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正式成立長三角城市群,南京為重要城市。 == 地理 == === 位置 === 南京位於長江下游沿岸,北連江淮平原,處於長江下游中心,是距中原和華北最近的江南中心城市。南京的地理座標範圍在北緯31°14′至32°37′、東經118°22′至119°14′之間,南北最大直線距離140餘公里,東西最大直線距離80公里。全市總面積約6587.02平方公里。南京位於江蘇省西南部,東鄰省內的揚州市、常州市、鎮江市3市,南、西、北三面分別與安徽省宣城市、馬鞍山市和滁州市相鄰,市界總長約730公里。 === 地形地質 === 南京市地貌特徵屬江南丘陵中的寧鎮揚丘陵地區。其中,低山丘陵面積為4255.07平方千米、江河面積752.06平方千米、圩洲面積1589.88平方千米。從地形組成來看,低山佔土地總面積的3.5%,丘陵佔4.3%,崗地佔53%,平原、窪地及河流湖泊佔土地總面積的39.2%。長江從西南方向流入南京,在此折向東進入鎮江。秦淮河、滁河分別從南北岸匯入長江。 南京主城區的東、南、北三面都被鐘山山脈環繞,西面臨江。鐘山山脈大致呈東西走向,是寧鎮山脈的西段,構成了南京市在長江以南部分的主要山體,共有三個背斜,即鐘山的北、中、南三支。北支處於南京北郊的長江南岸,自東向西分別是棲霞山、南象山和幕府山,南京城北長江西岸的獅子山是幕府山餘脈。中支包括南京城東的紫金山(即鐘山)及其在城內的延伸。鐘山南支處於南郊的江寧,自東向西分別是湯山、方山、牛首山等。此外,在溧水和高淳境內還分佈有茅山山脈的餘脈。在長江以北,六合區北部有東平山、冶山,東南部有靈巖山,浦口區西南為老山山地。 以紫金山為主的鐘山中支是南京最重要的一系列山體,有“鐘山龍蟠、石頭虎踞”之稱。紫金山又稱鐘山,主峰海拔448.9米,是南京的地理最高點。紫金山向西延伸入城內,分別有太平門內的富貴山、玄武湖南岸的九華山(覆舟山)、北極閣(雞籠山),向西連線鼓樓崗、五臺山、清涼山,以及古長江沖積物堆成的黃土崗地直達江岸。古代清涼山位於江邊,秦淮河在山下入江,三國時在清涼山修築了石頭城“控江守淮”,地勢非常重要。現代長江的河道比古代偏西,在清涼山以西的河西地區留下大片新堆積成的陸地。 南京境內礦產資源較豐富,已發現礦藏54種,其中具有開採價值的有近30種。雨花臺區的梅山鐵礦是中國最大的地下鐵礦。另有4種礦儲量位於全國前6位,溧水的鍶礦(天青石)儲量和品位為東南亞之首,六合有藍寶石礦。南京市還有地熱資源,有湯山溫泉、湯泉溫泉、珍珠泉溫泉等。 ===水系=== 長江從江寧銅井進入南京境內,向北流至下關後折向東,從龍潭流出進入鎮江,在南京境內長約95千米。江中較大的沙洲有八卦洲、江心洲等等。長江南京段在下關設有水位站,歷年平均低水位為2.98米,汛期警戒水位為8.5米,百年一遇洪水水位為10.6米。秦淮河是南京最知名的地區性河流。它的南北兩源分別在溧水區東廬山和句容市寶華山南麓,在江寧方山匯合後流至南京城通濟門外又分為內外兩支。內秦淮即“十里秦淮”,流經南京城南部,出西水關與外秦淮複合後匯入長江。紫金山及其橫貫南京城的餘脈為城內水系的分水嶺,南側的青溪、珍珠河、進香河等匯入內秦淮河,北側的金川河水系與玄武湖水系相通。南京城西面原為古長江河道,現在的莫愁湖、南湖等就是古長江北移留下的遺蹟。南京其他重要的水體還包括從六合區流過的滁河、高淳的固城湖、溧水的石臼湖等。 === 氣候 === 南京屬於較典型的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雖然離東海只有300公里,氣候的海洋性特徵卻不明顯。南京近地受冬、夏季風交替影響,四季變化分明,冬夏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16.4℃,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3.1℃,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8.4℃。南京降水豐富,年平均降水112.9天,年平均降水量1144毫米。南京冬夏長而春秋短,市區3月23日左右進入春季,5月19日左右進入夏季,9月28日左右進入秋季,11月19日左右進入冬季。冬季多受西伯利亞高壓或蒙古高壓控制,盛行東北風,極端最低氣溫-17.9℃(1955年1月11日,高淳),市區極端最低氣溫為-14.0℃(1955年1月6日)。夏季明顯分為初夏多雨的梅雨天和盛夏的伏旱天兩段。市區平均在6月23日入梅,7月14日出梅,梅期約21天,梅雨期間降水特別豐富,常有暴雨,溼度大,氣壓低,日照少。出梅後進入盛夏,多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晴熱高溫少雨,盛行偏南風,極端最高氣溫41.6℃(2013年8月12日,溧水),市區極端最高氣溫40.7℃(1959年8月22日)。南京曾與重慶、武漢並稱為“三大火爐”,但南京近年的高溫程度和天數均少於重慶、武漢和九江等沿江城市,“火爐”已成為歷史。 === 環境汙染 === 南京市為重工業城市,汙染物排放量極大。南京市燃煤量是北京的數倍。2017年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煤炭消費量3190.09萬噸,而2017年北京市燃煤總量低於500萬噸。 儘管近年來南京市的空氣品質有了極大的改善,但PM2.5、O3、NO2仍然超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二級標準。根據《2019年南京市環境狀況公報》,2019年南京市PM2.5年均值為40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值為69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達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二級標準的天數為255天,達標率為69.9%。 南京市冬春季節頻繁出現空氣重汙染的狀況,且曾發布最高等級的重汙染預警。在2013年中國中東部嚴重霧霾事件中,南京市空氣品質連續5天嚴重汙染、持續9天重度汙染,2013年12月3日11時的PM2.5瞬時濃度更達到943微克/立方米。南京市於2013年12月4日傍晚發布空氣汙染紅色預警,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全面停課,住校學生離校回家。 南京市春季不時受到來自中國西北和蒙古國的沙塵影響,造成PM10汙染。南京市2016年5月7日PM10一度高達577微克/立方米,2017年5月6日PM10一度高達432微克/立方米。 南京市酸雨問題突出。2019年南京市酸雨頻率為22.0%,降水pH均值5.51。 ==政治== ===政治結構=== 南京市是江蘇省的省會,也是副省級城市。中國共產黨南京市委員會領導全面工作,市委書記韓立明。南京市人民政府進行行政管理,市長陳之常。中國共產黨南京市委員會、南京市人民政府、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京市委員會駐玄武區北京東路41號(明武廟遺址)。 南京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南京市委員會 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南京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京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韓立明(女) 龍翔 陳之常 王立平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江蘇省常州市 江蘇省南京市 四川省大竹縣 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1年4月 2018年1月 2023年1月 2022年4月 ===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南京為全國13箇中央直轄市之一。1952年底,南京市與蘇南行署區、蘇北行署區合併成立江蘇省,次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成立,以南京市為省會。 南京市人民政府1949年5月成立時,全市轄境為559.28平方公里。1953年,原江寧、句容、六合各縣的一批鄉鎮劃屬南京市。大躍進前期江寧、江浦、六合三縣劃屬南京而後又劃出還原建置,1971年這三縣再次劃入南京市。1983年,溧水、高淳二縣劃入南京轄區,南京市轄域基本達到目前規模。2000年,江寧撤縣改區。2002年,江浦縣與浦口區、六合縣與大廠區分別合併為浦口區和六合區。2013年,秦淮區與白下區、鼓樓區與下關區分別合併為新的秦淮區和鼓樓區,溧水、高淳撤縣改區。 南京市現轄玄武區、鼓樓區、秦淮區、建鄴區、雨花臺區、棲霞區、江寧區、浦口區、六合區、溧水區和高淳區11個市轄區,其中玄武、鼓樓、秦淮、建鄴、棲霞和雨花臺六區被稱為主城區。2019年1月,南京共有100個街鎮,其中街道94個、鄉鎮6個。六個主城區以及浦口區和江寧區全部由街道辦事處組成,六合區則由11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鎮組成,溧水區包括5個街道辦事處和3個鎮,高淳區包括6個街道辦事處和2個鎮。 此外,南京江北新區直管區於2017年成立,南京江北新區為南京市政府派出機構,管轄原浦口區和原六合區若干街道,江北新區人民法院於2020年正式成立。南京紫東地區於2019年成立,為南京市重點發展區域,內含有南京市直部門麒麟高新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以及市政府派出機構仙林大學城。2019年,江蘇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成立。 南京市行政區劃圖 南京市行政區劃圖 南京市行政區劃圖 南京市行政區劃圖 南京市行政區劃圖 南京市行政區劃圖 南京市行政區劃圖 南京市行政區劃圖 南京市行政區劃圖 南京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南京話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南京話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320100 南京市 Lang²jin¹ Shr⁴ 6,587.02 9,314,685 玄武區 210008 94 6 320102 玄武區 Xüän²u³ Qü¹ 75.46 537,825 梅園新村街道 210018 7 320104 秦淮區 Cin²huä² Qü¹ 49.11 740,809 五老村街道 210001 12 320105 建鄴區 Jän⁴ie⁵ Qü¹ 82.93 534,257 沙洲街道 210004 6 320106 鼓樓區 Gu²lou² Qü¹ 53.00 940,387 寧海路街道 210009 13 320111 浦口區 Pu³kou³ Qü¹ 910.49 1,171,603 江浦街道 211800 9 320113 棲霞區 Si¹xa² Qü¹ 381.01 987,835 仙林街道 210046 9 320114 雨花臺區 ܳhua¹tä² Qü¹ 132.39 608,780 雨花街道 210012 6 320115 江寧區 Jang¹lin² Qü¹ 1,577.75 1,926,117 東山街道 211100 10 320116 六合區 Lu⁵ho⁵ Qü¹ 1,470.99 946,563 雄州街道 211500 11 1 320117 溧水區 Li⁵shuei³ Qü¹ 1,063.67 491,336 永陽街道 211200 5 3 320118 高淳區 Gao¹chuen² Qü¹ 790.23 429,173 淳溪街道 211300 6 2 注:棲霞區數字包含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龍潭街道、棲霞街道、西崗街道3街道;六合區數字包含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所轄葛塘街道、長蘆街道、大廠街道3街道。 注:棲霞區數字包含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龍潭街道、棲霞街道、西崗街道3街道;六合區數字包含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所轄葛塘街道、長蘆街道、大廠街道3街道。 注:棲霞區數字包含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龍潭街道、棲霞街道、西崗街道3街道;六合區數字包含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所轄葛塘街道、長蘆街道、大廠街道3街道。 注:棲霞區數字包含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龍潭街道、棲霞街道、西崗街道3街道;六合區數字包含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所轄葛塘街道、長蘆街道、大廠街道3街道。 注:棲霞區數字包含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龍潭街道、棲霞街道、西崗街道3街道;六合區數字包含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所轄葛塘街道、長蘆街道、大廠街道3街道。 注:棲霞區數字包含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龍潭街道、棲霞街道、西崗街道3街道;六合區數字包含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所轄葛塘街道、長蘆街道、大廠街道3街道。 注:棲霞區數字包含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龍潭街道、棲霞街道、西崗街道3街道;六合區數字包含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所轄葛塘街道、長蘆街道、大廠街道3街道。 注:棲霞區數字包含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龍潭街道、棲霞街道、西崗街道3街道;六合區數字包含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所轄葛塘街道、長蘆街道、大廠街道3街道。 注:棲霞區數字包含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龍潭街道、棲霞街道、西崗街道3街道;六合區數字包含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所轄葛塘街道、長蘆街道、大廠街道3街道。 注:棲霞區數字包含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龍潭街道、棲霞街道、西崗街道3街道;六合區數字包含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所轄葛塘街道、長蘆街道、大廠街道3街道。 ===政改試點=== 南京是中國最早達成基層黨組織公推直選“全覆蓋”的地區。2004年,南京在多個社群和鄉鎮黨委進行公推直選試點。2009年和2010年,全市363個社群和806個村的黨委書記全部公推直選,由黨員直接選舉產生,被評價為中國共產黨鞏固長期執政的新嘗試。南京是中國大陸較早進行地方官員電視辯論的地區。2008年3月27日,南京市16名市管副職幹部電視直播演講答辯,公開競爭4個局長職位。選舉產生方式為現場200多位代表對候選人的測評排序,包括組織考察、職位特點等情況,經差額票決,每個職位提出了2名建議人選,再進行差額票決。據統計,當天南京市有超過20萬觀眾在收看電視直播。此舉被評論為“具有里程碑意義,堪稱中國大陸民主政治的試點”。 == 經濟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南京經濟發展較快。1968年12月,南京長江大橋通車後,南京東北郊、西南郊梅山地區及江北的大廠陸續建設了一批重點企業,形成三個工業區。在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由於南京經濟以國營事業為主,相較於以外資和私人企業為主的蘇州、無錫等長三角其他城市,發展較為滯後,但仍是江蘇省最主要的經濟體之一。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年鑑顯示,南京市2017年經濟總量達11715億元,位列全國城市第11位,江蘇第2位(僅次於蘇州)。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增加值分別佔2.4%、39.2%、58.4%,第三產業比重持續升高,是長江沿線城市帶中第四大經濟體(前三位為上海、重慶、武漢),全國省會城市第五位(前四位為廣州、成都、武漢、杭州)。2016年南京市財政總收入2198.54億元,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142.6億元。2012年,在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釋出的“內地35個主要城市總部經濟發展能力評價報告”中,南京位居全國第七。南京本地的知名企業有熊貓電子、揚子石化、金陵石化、途牛旅遊網、蘇果超市、南京牌香菸、江南光電、蘇寧電器、蘇寧易購、蘇寧環球、雨潤、躍進汽車、太平洋建設、五星電器、宏圖三胞、蘇美達、焦點科技(中國製造網),在南京設有地區總部或工廠的知名外企、臺企包括臺積電、愛立信、LG化學、西門子、菲尼克斯電氣等。中國國內重要科技企業,如華為、中興、小米、阿里巴巴、騰訊等,也在南京設有地區總部或研究中心。 === 第一產業 === 南京由於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雨量較為充沛,適宜農業生產,是長江下游的重要農業區域。南京以優質糧油、綠色蔬菜、經濟林果、特色水產和健康畜禽為主導產業,出名的產品有螃蟹、青蝦、特色菜、優質米、波爾羊、桂花鴨、雨花茶、黑莓等。2015年,南京第一產業增加值為415.27億元,全年糧食總產量114.06萬噸,全年肉類總產量10.47萬噸。 === 第二產業 === 南京的近代工業起始於1865年洋務運動時建立的金陵機器製造局。津浦鐵路通車以及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後,南京工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民族資本和國民政府分別建設的江南水泥廠、永利錏廠、中央電工器材廠等為南京的建材、化工、電子行業打下最初的基礎。至1948年,全市有產業工人近2萬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南京工業得到快速發展,新發展了石油化工、汽車製造、鋼鐵冶金、機械裝備等支柱產業,在計劃經濟時代是工業總產值位居全國前十的綜合性工業城市,相繼誕生了國內第一座磷肥廠、第一隻國產電子管、第一臺全國產收音機、第一座無線數字衛星通訊站、第一部雷達、第一部全自動洗衣機等。國有、軍工及相關背景的企業,如國睿科技、航天晨光等,依舊在南京的產業結構中佔有重要地位。 南京以電子、汽車、石化、鋼鐵為全市工業的四大支柱產業,生物製藥、新材料、新型光電、通訊等產業為新的增長點;2019年,提出打造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軟體資訊服務五大產業地標。自2015年來在南京創立、引進及發展的相關重要企業包括臺積電、中汽創智、領行科技、LG新能源(電池專案)、藥石科技、阿里巴巴南京總部、小米華東總部等。市內設有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化學工業園區、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等4個國家級開發區和5個省級開發區。2008年,南京位列製造業“十大強市”第一,其中城市製造業經濟創造能力排名為第六,科技創新能力排名為第一,環境資源保護能力排名為第五。2009年,南京成為全國唯一的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城市。2011年,南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產值10352億元,工業稅收收入627.64億元,佔全市稅收的44.1%。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307.33,超過蘇州93.1。 === 第三產業 === 2016年,南京市實現消費品零售總額5088.20億元。南京的主要商業區有新街口、湖南路、夫子廟、珠江路等。新街口位於南京市中心,在民國時期發展為商業區,目前集中了大批大型店鋪。湖南路位於鼓樓區,主要是1990年代以後興起的新商業區。夫子廟位於秦淮區,是南京最古老的傳統商業區之一,自1985年起陸續改建為仿古街市,以餐飲娛樂為特色。珠江路位於玄武區併為區政府所在地,是華東地區規模最大的IT產品集散地之一。 在2013年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中,南京名列大陸城市第四,僅次於廣州、深圳和上海。香港貿發局對內地30個城市消費力評級,南京為AAA級城市。南京也位居《福布斯》雜誌所評選的中國十個變化最大的城市之列。 == 社會 == === 人口 ===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49.1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6.77萬人,比上年末增長0.72%。 其中,城鎮人口825.80萬人,佔總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87.01%,比上年提升0.11個百分點。 全年常住人口出生率為6.01‰,死亡率4.58‰,自然增長率1.43‰。 2020年11月1日零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931萬,其中流動人口265萬。截止2020年11月1日其中城鎮人口808.52萬人。南京以青壯年為主的流動人口較多,常住人口中15—59歲人口占68.27%。男性人口占全市人口的51.05%,總人口男女性別比為104.27:100。南京人口居住相當集中。2012年底,南京市人口密度超過1240人每平方公里,列全國第四位。玄武、秦淮、建鄴、鼓樓、棲霞、雨花臺(即“江南六區”)總面積僅為全市面積的12%,常住人口卻佔全市的55%,達到450萬人。鼓樓區、秦淮區的每平方公里人口達2.4萬人和2.1萬人,與北京主城區的人口密度相當。南京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較高,顯示出文化名城和擁有眾多高校的優勢。2015年,全市在校大學生約81萬人,全市常住人口大學(大專以上)程度的佔35.36%戶籍人口662.79萬,列全國副省級城市第1位,低於北京、高於上海。不過,南京的人口結構正面臨老齡化和少子化的問題,平均家庭人口規模已降至2.77人每戶,少兒人口比重降至9.51%,列全國副省級城市的末位。據南京市2010年人口普查資料統計:南京市有54個少數民族(缺少德昂族)人口為99189人,其中回族70388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70%以上,滿族、蒙古族、苗族、壯族、朝鮮族和土家族人口在千人以上,其中在寧高校大學生中有少數民族4萬餘人。 === 方言 === 南京在歷史上經歷過多次興衰變遷,每次都會帶來人口的大規模聚散,方言也隨之劇變。南京地區在六朝以前通行吳地方言,東晉南北朝時,中原人口大批南遷並將北方方言帶至南京。北方士族帶來的洛陽音受本地語音影響形成士族的金陵音,後成為中古漢語音系的代表音之一,其影響遠及日本,即日文漢字讀音的“吳音”。明朝初年,大量江淮人遷入南京形成的南京官話直至清朝中葉仍通行全國,當時傳教士麥嘉湖稱官話以“南京腔為各腔主腦”。永樂年間遷都北京時,以南京話為代表的江淮官話隨著大量江淮人口遷入北京從而影響了當地方言,形成北京官話及現代普通話的雛型。到1860年之後,南京官話的正統地位才逐漸被北京官話取代。 現代南京市域的方言以原溧水縣城為界,南部屬吳語,北部屬江淮官話洪巢片,其中主城區的方言即一般意義上的“南京話”。南京話l-、n-不分,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入聲五個聲調,同時存在複雜的連續變調現象。陰平調值31[˧˩]近於北京話去聲,去聲調值44[˦˦]接近北京話的陰平,陽平13[˩˧]和上聲21[˨˩˨]與北京話幾無差別。入聲調值5[˥],喉塞音韻尾已處於脫落階段。南京話內部有新、老派之分,老派主要集中在城南年齡較長的人群。老派南京話分尖團,分平翹舌音,不分前後鼻音,兒化音很多,“開、齊、合、撮”四呼俱全,新派在這些方面完全相反。在詞彙方面,新派受普通話的強烈影響,老南京話特有的方言詞彙絕大部分已不再使用,甚至聞所未聞。 === 飲食 === 南京菜又稱京蘇大菜、金陵菜,是江蘇菜系的一支,以製作精細、講究原汁原味、有鮮明的季節感而聞名,其中鵝鴨菜餚尤其著名。南京菜擅長於燉、悶、叉烤,味覺上鹹淡適中,甜而吊鮮,辣而不烈,肥而不膩。金陵菜的四大名菜包括松鼠魚、蛋燒賣、美人肝、黃金鳳尾蝦。製作金陵大菜的知名菜館有綠柳居菜館、馬祥興菜館等。 南京人嗜食鴨、鵝,南京最受歡迎的食物是各種以鴨、鵝製作的食品,包括鹽水鴨、南京板鴨、鴨血粉絲湯、鴨肫幹、燒鵝等等。南京人飲食的另一特點是各種野菜大受歡迎,包括蘆蒿、菊花腦、馬蘭頭、枸杞頭、薺菜、馬齒莧、鵝兒腸、香椿頭,俗稱“旱八鮮”。此外還有所謂“水八鮮”,是指魚、菱、藕、茭白、茨菰、芡實(雞頭果)、蓮蓬、水芹。南京小吃的品種也比較豐富,包括旺雞蛋、活珠子、鴨血粉絲湯、牛肉粉絲湯、鴨油酥燒餅、開洋乾絲、雞汁回滷幹、小籠包、餛飩、鍋貼、糯米藕、五香鵪鶉蛋、梅花糕、桂花糖芋苗、豆腐澇、桂花赤豆元宵、涼粉、五香豆等等。回味鴨血粉絲、鴨得堡、雞鳴湯包都是吃鴨血粉絲湯的好去處。南京小吃主要的集中地有夫子廟、獅子橋、甘家大院等,其中夫子廟的奇芳閣、魁光閣、蔣有記、永和園、六鳳居都是南京小吃的傳統名店,製作的特色小吃稱為“秦淮八絕”。百年老字號韓復興是南京著名的鹽水鴨、板鴨店。劉長興麵館則是南京著名的麵館。 === 宗教 === 六朝時期,金陵道士葛洪、陸修靜、陶弘景等人在煉丹術、神仙家方面做了很大的發展。金陵茅山是著名的道教聖地。民國時期,白下路鬥姥宮曾為南京道教活動中心。現今,升州路天后宮由全真道傳人住持。 佛教在東漢末年傳入南京,到南朝時已經相當繁盛,當時有“南朝四百八十寺”的說法。歷史上南京曾是三論宗、法眼宗等佛教宗派的發源地。現在南京的著名寺廟有棲霞寺、雞鳴寺、靈谷寺、毗盧寺等,南京的金陵刻經處是漢文木刻佛經的出版中心。2008年,在明代大報恩寺遺址發現了供奉“佛頂真骨”的七寶阿育王塔。 明朝初年,南京回族甚多,伊斯蘭教盛行,信徒(穆斯林)人口曾達到10萬人,佔全市人口近十分之一,後來南京一直是東南沿海各省中回族最為集中的城市。目前南京的回族居民約有8萬人,佔江蘇省回族人口的一半左右,南京的穆斯林大多屬於格底目派。南京最重要的清真寺是淨覺寺。 南京是基督新教在中國的全國性中心之一,有20多座教堂和50處聚會場所,有金陵神學院和江蘇聖經專科學校兩所神學學校,基督教社會服務機構愛德基金會以及世界最大的聖經印刷公司愛德印刷公司都在南京。地方教會、真耶穌教會和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三個教派規模較大,信徒人數分別在1000人至4000人之間。明末的著名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將天主教傳入南京,目前在南京有信徒約3000人、教堂兩座,石鼓路天主教堂是天主教南京教區的主教座堂。 === 新聞傳媒與郵電通訊 === 明朝時有邸報,為日刊。清末時有金陵捷報、南洋商務報、南洋商報、勸業日報等。民國時期新聞相當自由,新聞報刊有民生報、中央日報、京報、新中華報、新民報、金陵日報、掃蕩報、建設日報、中國時報、中國日報、大道報、南京日報等,此外還有中央廣播電臺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聞媒體受共產黨宣傳部控制或審查,改革開放後變得寬鬆,但仍較不自由。現在南京傳媒競爭較為激烈。南京本地的公辦廣播電視媒體有江蘇省廣播電視總檯(集團)(JSBC)和南京廣播電視集團,設有江蘇衛視等多個電影片道以及南京城市調頻等多個廣播電臺。至2010年,江蘇有線南京數字電視已開播160多套數字電視節目,同時南京還開通了互動式數字電視節目。南京市民亦可以透過中國電信IPTV平臺收看電視節目。南京目前有《揚子晚報》、《南京日報》、《週末報》、《江南時報》、《現代快報》、《南京晨報》、《金陵晚報》、《新華日報》等多家報紙。其中,《揚子晚報》的發行量在中國僅次於《參考訊息》、《人民日報》和《南方都市報》,排名世界第21位。 南京是全國五個大區級通訊樞紐之一,中國電信全國八大骨幹網節點之一,也是10個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城市之一。截至2015年年末,全南京市光網鋪設達33萬皮長公里、750萬纖芯公里,都會網路出口頻寬達到3000G,寬頻埠數達到716萬個,固定寬頻網際網路接入使用者數達到323萬,位居全國前列。南京市國家級園區10G以上光纖接入網佔比80%左右,平均接入頻寬達到15.6G,省級園區10G級光纖接入網佔比達到50%左右,平均接入頻寬達到11.7G,企業百兆光纖寬頻接入佔比20%左右。 2014年,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家主要運營商均已在南京建成並覆蓋4G網路。截至2015年年末,全南京市3G和4G基站總數達到34100個,3G和4G無線網路實現全南京市覆蓋,行動電話擁有量達到1082.2萬戶,其中3G/LTE手機使用者達到838.5萬戶。WiFi AP接入點超過96000個,已經實現城市、縣城和鄉鎮的連續覆蓋,農村資料熱點區域的有效覆蓋,3A級以上景區、高鐵的全覆蓋,10號線、S1號線、S8號線等線路4G訊號全線覆蓋。全南京市4G網路覆蓋區域達到95%以上,人口覆蓋率98%以上。 2019年,南京成為中國5G網路的首批建設城市。2019年8月,南京實現5G網路月底覆蓋主城。11月1日,南京成為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公佈的首批50個5G商用城市之一。2020年11月,南京市運營的10條總長378公里的地鐵線路,全面實現5G網路全覆蓋,成為全球地鐵5G覆蓋里程最長的城市。 === 體育 === 南京是中國近代體育的發端地,於1910年舉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全國運動會。1933年,南京舉辦第五屆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為此國民政府在靈谷寺南興建一座可容納六萬人的中央體育場。2005年,南京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運會,主會場南京奧體中心是江蘇省規模最大的公用建築,主體育場可容納6萬觀眾。市內其他著名體育館有五臺山體育中心、龍江體育館等。南京在2013年舉辦第二屆亞洲青年運動會,並於2014年舉辦第二屆夏季青年奧運會。南京市內知名體育俱樂部包括南京城市足球俱樂部、南京同曦籃球俱樂部、江蘇肯帝亞籃球俱樂部等。此外,於2007年至2019年使用南京奧體中心作為主場的江蘇足球俱樂部是2020年中國足球超級聯賽冠軍,但奪冠三個月後球隊被所有者蘇寧電器集團解散。 == 交通 == 南京位於華東地區和長江下游流域中心,是重要交通樞紐。“黃金水道”長江和中國鐵路命脈之一的京滬鐵路在這裡交匯。在南京有60多條國道和省道公路連線中國其他區域,滬寧、寧合、寧杭、寧通、寧連、寧高(淳)、寧洛(陽)等多條高速公路以南京為中心向外輻射。在南京都市圈內,建設寧揚、寧鎮、寧淮、寧蚌、寧合、寧馬、寧杭和寧高等8條運輸通道。隨著鐵路建設的開展,南京成為長三角鐵路交通樞紐。 === 城際交通 === ==== 公路運輸 ==== 至2016年底,南京市內公路總里程11211.49公里,其中等級公路10990.75公里,二級及以上高等級公路總里程3074.98公里。全市有國道公路827.34公里、省道公路621.02公里,高速公路總里程613.62公里。目前有五條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經過南京,分別為:、、、、。另有四條國道經過:、、、、、。0公里起點。隨著城市的發展,自2010年1月1日開通南京-溧水城際公交後,2011年陸續開通南京到句容,南京到鎮江的城際公交線路。 ==== 鐵路運輸 ==== 南京是連線華北、華東和華中鐵路交通的重要樞紐。不僅運營中的京滬鐵路、寧蕪鐵路(南京至蕪湖)、寧啟鐵路(南京至啟東)、寧西鐵路(南京至西安)、合寧鐵路(南京至合肥)和滬寧高速鐵路在南京交匯,京滬高速鐵路、滬漢蓉鐵路、寧安客運專線、寧杭客運專線也在南京南站交匯。 位於玄武湖北岸的南京火車站始建於1968年,與南京長江大橋同年建成。1999年11月12日凌晨,南京火車站的候車大樓被一場大火全部燒燬。2002年,南京火車站作為十運會重點工程專案在原址重建,2005年9月1日完工。 於2011年6月28日投入使用的南京南站總建築面積約45.8萬平方米,其中主站房面積達28.15萬平方米,到發場佔地面積1.22萬平方米,是中國大陸高速鐵路的重要樞紐。其為京滬高速鐵路、滬漢蓉客運專線、寧安客運專線的客運樞紐站,併成為京滬高速鐵路五大始發站之一。2015年12月6日,寧安客運專線開通執行,從南京南站始發,途徑江寧西站。 ==== 航空運輸 ====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位於南京市江寧區祿口街道,距離市區35.8公里,1995年2月28日開工建設,1997年7月1日正式通航。1997年12月26日正式成為國際機場。祿口國際機場是國內重要的幹線機場,是華東地區的主要貨運機場。機場佔地面積9562畝,飛行區為4F標準,機場實行24小時執行服務。南京祿口國際機場2010年全年累計完成起降11.61萬架次,旅客吞吐量1253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3.43萬噸,旅客吞吐量排名全國機場第13位,貨郵吞吐量排名全國機場第10位。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目前有中國東方航空江蘇分公司、中國郵政航空公司、深圳航空江蘇分公司等三家基地航空公司。有中國國際航空、中國南方航空等26家航空公司在祿口機場運營定期航班。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已開通了42個國內主要城市、19個國際和2個地區城市的近120條航線。2008年,南京成為兩岸直航航點。2014年7月12日,南京祿口國際機場第二跑道和第二航站樓投入使用,其設計目標為2020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80萬噸,第一航站樓關閉並進行改造。 ==== 港口水運 ==== 南京港是中國重要的內河航運港,航線通達8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200個港口。2016年南京市有港口碼頭泊位285個,其中萬噸級泊位61個、萬噸級浮筒泊位4個,全市港口倉庫總面積289067平方米,全市共完成港口集裝箱吞吐量308萬TEU。 ==== 過江通道 ==== 長江南京段現有南京長江大橋、南京八卦洲長江大橋(原名南京長江二橋)、南京大勝關長江大橋(原名南京長江三橋)、大勝關長江大橋、南京棲霞山長江大橋(原名南京長江四橋)、南京江心洲長江大橋(原名南京長江五橋)共6座跨江大橋,以及夾江段的上壩夾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是中國第一座自行設計建設的公路鐵路兩用長江橋,大勝關長江大橋是世界上荷載最大的六線鐵路橋,其他均為公路橋。南京長江大橋搭載京滬鐵路過江,大勝關長江大橋則由京滬高速鐵路、滬漢蓉鐵路和已經建成通車的南京地鐵S3號線共用。這兩座鐵路長江大橋是蕪湖以下長江干流上僅有的鐵路過江通道,從南通、泰州、揚州發往上海及浙江的列車均須繞道南京。南京還建成了南京應天大街長江隧道(原名南京長江隧道)、南京定淮門長江隧道(原名南京長江揚子江隧道)、南京地鐵3號線過江隧道、南京地鐵10號線過江隧道。 === 市內交通 === ====軌道交通==== 南京市2005年9月3日開通南京地鐵首條線路,是中國大陸第五個建成地鐵系統的城市。至2023年6月,南京地鐵先後建成開通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7號線(北段)、10號線、S1號線、S3號線、S4號線(滁州段)、S6號線、S7號線、S8號線和S9號線13條線路,共223座車站,線路總長508公里。按里程長度計算,南京地鐵為中國大陸排名第九的地鐵系統。現有5號線、7號線(南段)、6號線、S2號線、S4號線(南京段)、S5號線、11號線一期、4號線二期工程等線路在建,總投資為1169.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36億元,將於未來幾年內陸續通車。南京地鐵日均客流約300萬人次,佔全市常規公交客運量的1/3以上。根據規劃,南京市內公共交通未來將主要依靠地鐵,以滿足2020年將達1060萬的城市人口的出行需求。 ==== 公交線路 ==== 南京市擁有較為便捷的公交網路,公交自改制後曾採取“3+1”模式,由南京公交集團運營,下設江南公交客運有限公司、揚子公交客運有限公司、東山公交客運有限公司和場站公司,然而東山公交後來已移交給江寧公交集團運營,江南公交、揚子公交以及場站公司已於2019年撤銷,“3+1”模式已名副其亡。運營著418條公交線路,其中輪渡線路7條,市郊線路118條,市區線路209條,夜間線路26條,支路線路65條;線路總里程6773公里,運營公交車輛6188輛,日均客運量275萬人次。 == 科教文化 == === 教育科研 === 南京古代教育繁盛,有記載的最早的學校由丹陽太守建立於公元30年(東漢建武六年)。258年,東吳皇帝孫休下詔設立國學。宋代江寧府茅山書院是當時六大書院之一。明代,南京設國子監,是當時中國的國立最高學府。 1919年,國立東南大學附屬小學開設幼稚園。1923年,陳鶴琴創辦鼓樓幼稚園,是中國第一所幼兒教育實驗研究中心。在陶行知的領導下,南京郊區創辦了一批鄉村幼稚園。1958年,南京市人民政府提出“三歲都入園”,幼兒園數量從1949年的11所增加到1295所,入園兒童7萬多人。至2011年,全市共有幼兒園551所,在園兒童16.76萬人。19世紀末,美國教會在南京開辦了最早一批小學。至清末,南京共有江寧第四模範小學等公立小學40所,另有私立小學10所。國民政府建都南京後,初等教育有了一定發展,全市1934年有公立小學115所、私立小學30所。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在南京開辦曉莊學校培養小學師資,帶領學生在南京農村建立了一批鄉村小學。民國時期南京小學的入學率從未超過50%,因貧窮失學的兒童佔多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全市至1956年入學率達94.4%。2015年,南京共有小學350所,在校學生35.8萬人,入學率100%。1884年,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在南京開辦明德書院。南京最早的近代公立中學是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附設的附屬中學,即今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前身。2011年,全市有普通中學220所,在校學生23.77萬人,另有中等職業學校在校學生8.64萬人。南京外國語學校、南師附中、金陵中學、南京一中、中華中學等是全省乃至全國知名的著名中學。從南京各中小學走出的兩院院士共約100人。2007年,南京率先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困難家庭子女上學從幼兒園到高中基本實現全免費教育。民工子女享受“同城待遇”,學前教育入學率達96%,義務教育覆蓋率保持100%,高中普及率98.6%施教. 南京當選最具教育發展力城市 大學生比例超過11% . 揚子晚報: 2009-07-01: A7.。 南京是全國高等教育資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民國時期,南京曾有國立中央大學、私立金陵大學、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等全國著名的高等學府。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改名國立南京大學,1950年去“國立”徑稱南京大學,之後1952年院系調整,衍生出南京大學、南京工學院、南京農學院、南京師範學院等多所院校。經過多年的發展,截至2011年,南京普通高等學校(不含軍隊所屬院校)共有53所,在校本專科學生71.57萬人,在校研究生9.28萬人。有南京大學、東南大學2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河海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藥科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資訊工程大學等10所“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以及南京工業大學等7所江蘇省屬重點高校,是除北京、上海外,“雙一流”建設高校最多的城市。南京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為57.9%,人均受教育超過14年,每萬人大學生數量超過1100人,高等學歷人口比例僅次於北京。2009年被推選為“中國最具教育發展力城市”。 南京是中國重要的科研基地,南京高校和研究所主持的專案在國家科技三大獎中全部獲得過一等獎。南京有中科院、自然科學研究和開發機構近600家,研究領域涉及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等各門類,科研設施較為先進,科研開發實力雄厚。2011年,全市共有各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56家,其中國家級14家、省級199家、市級43家。南京有2座國家實驗室正在籌建,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24座,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60座,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數十個。擁有體系完善、功能齊全的科技服務網路,其中科技推廣、科技資訊、科技服務機構百餘家。各類科技協會、學會400餘個,其中省、市級學會200個。南京擁有科技人員近40萬人,在寧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約80人,“千人計劃”創業人才40人。從2019年開始南京市政府在每年六月的最後一週舉行創新周活動。 === 文學藝術 === 南京是六朝文學的中心。南齊永明八年(509年),詩人謝朓的《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反映六朝時期金陵帝都的富麗繁華和心繫功名的進取精神。昭明太子在此編選《文選》,劉勰在此寫《文心雕龍》。一些學者認為,南京是今日研究六朝文學的首選之地。唐代,南京作為一座荒廢的前朝都城吸引了眾多的文人。李白曾在金陵停留的時間最長,其所作詩歌關於南京的近200首,其中著名的詩歌有《長幹行》、《登金陵鳳凰臺》、《金陵酒肆留別》。金陵懷古詩是唐代詩作的一大體裁,如詩人劉禹錫的《烏衣巷》:“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生於南京的南唐後主李煜被王國維譽為“一代詞宗”,寫下了諸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許多名句。宋代,王安石曾經長期居留南京,視南京為其故鄉,最後埋葬在鐘山腳下的半山園。 明朝南京國子監作為全國兩大官方文化出版機構,主要在前人遺留下的宋、元兩代版片的基礎上進行整理、修補、刷印圖書,數量和影響上遠遠超過同期的北京國子監。當時世界上最浩大的百科全書《永樂大典》,在南京國子監編抄成書。中國古代最大的醫學著作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在南京編輯出版。清朝初年,吳敬梓定居南京,寫下了《儒林外史》,書中對南京的景物和文人的活動有大量細緻入微的描寫。《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出生在南京,《紅樓夢》中的12個主要女性角色命名為“金陵十二釵”。清朝初年孔尚任的著名戲劇《桃花扇》以明末清初朝代交替時期的南京為背景,描寫復社文人侯方域與秦淮八豔之一李香君的愛情故事。清代文人袁枚也選擇定居南京,在城西構築隨園。 民國初年,朱自清和俞平伯以南京秦淮河為題,寫作了同名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1930年代,賽珍珠在南京住所中完成了讓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小說《大地》。現代南京仍是一個文學創作較為活躍的城市之一,擁有葉兆言、蘇童等一批知名作家。2019年,南京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學之都。 南京是中國繪畫、書法的重鎮。在六朝時有王羲之、顧愷之等書畫大家。在明末清初,在南京曾經產生過金陵八家——龔賢、樊圻、高岑、鄒吉、吳宏、葉欣、胡造、謝蓀;以及金陵九子——董其昌、王時敏、楊龍友等。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呂鳳子、徐悲鴻、張大千、顏文梁、呂斯百、陳之佛、高劍父、朱士傑、潘玉良、龎薰琹等畫壇名流曾雲集南京,其中徐悲鴻、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現代書畫界又有12位南京知名畫家、書法家被稱為金陵十二家,包括傅抱石、劉海粟、陳之佛、錢松巖、亞明、宋文治、魏紫熙、陳大羽等。20世紀中後期,南京還出現了“新金陵花鳥派”的金陵四傑——李味青、趙良翰、韓少嬰、張正吟。戲劇表演有崑曲、京劇、越劇、錫劇、揚劇等等,南京特有的地方戲曲有白局、高淳的陽腔目連戲等。2015年南京畫家馮立環作品被天安門城樓收藏。 === 文化遺產 === 南京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多項特殊技藝和民俗文化活動入選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南京雲錦==== 雲錦是中國傳統絲綢工藝品,色澤亮麗、材質細緻、圖案精美。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2006年被納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名錄,2009年9月30日,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金箔鍛製技藝==== 南京金箔鍛製技藝是南京地方傳統手工藝,產生於三國兩晉時期,被用於佛像製造及建築業。清代時南京金箔手工業處於鼎盛時期,南京金箔遠銷海外。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 金陵刻經印刷技藝是南京的傳統手工藝,以寫樣、刻版、印刷及裝幀四道手工程式製作,又細分上樣、刻字、刷墨、擦印、分頁、折頁、齊撮、打眼、切邊、線裝等二十多樣小工序,過程繁雜。其中以老式宋字為形體書寫,影印於處理好的棠梨木雕版塗抹一層植物油進行雕刻,將墨水均勻塗刷在雕版上開始刷印,並進行裝訂。於2006年5月20日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南京剪紙==== 南京剪紙是中國傳統美術技藝之一,據清代道光年間甘熙所撰的《白下瑣言》等史料紀載,南京剪紙在明代初年已十分流行。南京剪紙的特色融合北方技藝的豪邁與南方技藝的細膩,形態優美。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秦淮燈會==== 秦淮燈會是南京歷史悠久的民俗文化活動,又稱金陵燈會,每年於春節至元宵節期間舉行,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民俗專案中。 == 旅遊景觀 == 南京兼有“龍蟠虎踞”的山川形勝和“十朝都會”的文化古蹟,融山水城林為一體,自然景觀與歷史名勝相得益彰。被評為中國首批優秀旅遊城市,名列2013年福布斯“中國大陸旅遊業最發達城市”第九名。南京的數百個景點遍及全市,風景名勝較為集中的風景區有十餘處,其中以鐘山、秦淮河等景區最為著名。 鐘山風景名勝區位於南京城東,為國家5A級景區,包括紫金山南麓、北麓、玄武湖和明城牆4部分。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園、明孝陵—靈谷寺兩處景區,是中外遊客到南京的必遊之地。紫金山以西有餘脈九華山,古稱覆舟山,葬有玄奘法師衣冠冢。玄武湖與杭州西湖、嘉興南湖並稱“江南三大名湖”。南京北部城牆附覆舟山而起,北鄰玄武湖一直延伸到玄武門。夫子廟—秦淮河風光帶是南京另一處5A級景區,十里秦淮從六朝起就是南京最繁華的地區,沿岸夫子廟、瞻園、甘熙故居以及老門東等市井街區是南京民俗文化的代表。在南京中心區北部長江南岸的下關區,集中分佈著閱江樓(獅子山頂)、靜海寺、渡江勝利紀念碑及繡球公園。向東北進入棲霞區,沿江分佈有燕子磯、棲霞山等名勝。水西門外的莫愁湖,古稱“金陵第一名湖”。在南京中華門以南,分佈有雨花臺、菊花臺、牛首山、南唐二陵、浡泥國王墓、河西中央公園等景點。在長江北岸的浦口區,以自然景觀為主,則擁有珍珠泉風景區、老山國家森林公園及湯泉風景區。六合區金牛湖旅遊風景區是國家AAA級旅遊區,是江蘇民歌《茉莉花》的發源地。 2020年11月16日至30日,南京市綠化園林等部門選取多條道路、景區與市民廣場為落葉觀賞點,不進行落葉清掃。 === 明代遺跡 === 明太祖朱元璋將南京定為京師後,廣修宮室、擴建城池,留下豐富的明代遺蹟。明代南京城有四重城垣,由外向內分別為外郭、內城、皇城和宮城。內城即通常所說的南京城牆,是世界上現存最長的城牆,也是中國少有的儲存良好的古代城牆,皇城和宮城現仍有多處遺蹟,外城則已無存。南京城牆的走向呈不規則狀,近似葫蘆狀,原周長35.267千米,20世紀50年代時仍大體完好,後20年間遭嚴重破壞,現存基本完好的明城牆長約25公里。明代內城有13座城門,現存的中華門、漢西門、和平門和清涼門均為明代城門,其中和平門上有清代城樓,其他城門的城樓都不復存在。明代南京皇宮是北京故宮的藍本,現明故宮遺址午門、金水橋、西安門等建築的主體尚存,三大殿等僅剩石構件基礎。南京城牆和明故宮都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城牆還被國家文物局列入申請世界遺產的預備名單。明南京城在城中心設鼓樓和鐘樓,現存的南京鼓樓下層是明代建築,上層是清代建築,原鐘樓上的明代銅鐘儲存在大鐘亭南京地方誌, 808頁.。洪武年間,為了打通漕運路線,在溧水開鑿了連通秦淮河與太湖的運河胭脂河,形成天生橋的景觀。城西冶城山的朝天宮是江南現存規模最大,建築等級最高,儲存最完好的一組明清官式古建築群。 thumb|南京中華門 南京東郊的明孝陵是明太祖與皇后馬氏的合葬墓,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最高成就,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帝陵的形制。明孝陵陵寢地宮儲存完好,地面建築尚存下馬坊、碑亭、神道及大金門等,仍有相當的規模。明孝陵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周邊附葬的5座明代功臣墓也被劃入世界遺產保護範圍。 南京是明代鄭和下西洋的出發港,有多處與鄭和以及下西洋有關的歷史遺蹟。建造鄭和寶船的龍江寶船廠在河西龍江,現存作塘(船塢)遺址。下關天妃宮是明成祖在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後敕建的奉祀媽祖的廟宇,2005年重建,現存明成祖撰文的《天妃宮碑》。緊鄰天妃宮的靜海寺也是明成祖為下西洋敕建的,清代第一次鴉片戰爭時為《南京條約》議約地,1980年代以來在清代偏殿基礎上覆建並多次擴建。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途中去世,在南京南郊牛首山建有鄭和墓,一般認為是衣冠冢。 === 民國建築 === thumb|勵志社舊址 1927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南京定都,在南京留下了眾多的民國建築。在長江路、中山東路和中山北路沿線,密集地分佈著國民政府各部院的行政辦公大樓,它們大多是仿古典風格或中西合璧風格,也有部分屬於現代主義風格。2001年,原國民政府外交部舊址、原國民政府最高法院舊址、原國民政府交通部舊址、原國民政府行政院舊址、原國民黨中央黨史史料陳列館舊址、原中央監察委員會舊址、原國民政府考試院舊址、原臨時政府參議院舊址、原小紅山主席官邸等建築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外,著名民國建築還有原國際聯歡社、原英國駐華使館、原勵志社舊址、原美軍顧問團AB大樓等等。 位於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是中國國民黨總理、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先生陵寢,中國最宏偉的現代陵墓;位於長江路292號的原南京總統府,是中華共和的象徵建築,含原臨時大總統府、兩江總督署總督府遺址,設有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西花園煦園是著名江南園林。 頤和路附近的公館區也被完好的保留了下來。位於頤和路38號的一處民國建築為三層西式小樓,純以立方體為建築語言,是汪精衛的公館。位於白下區利濟巷2號的一處建築,是日軍侵華時期設立的慰安所遺址。位於長江路東段,漢府街偏北的梅園新村30號、35號和17號,緊臨原總統府東側150米,是當年國共談判時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辦事處舊址。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在這裡和中華民國政府進行了10個月又4天的談判。 大學校園也是南京眾多民國建築中突出的景觀。2006年,原國立中央大學舊址(現東南大學四牌樓校區)、原金陵大學舊址(現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和原金陵女子大學舊址(現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同時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友好合作 == 國際友好城市 國家/地區 結好日期 名古屋 1978年12月21日(2012年2月21日暫停官方交往) 聖路易斯 1979年11月2日 佛羅倫薩 1980年2月22日 萊比錫 1988年5月21日 墨西卡利 1991年10月14日 利馬索爾 1992年9月24日 大田 1994年11月14日 倫敦 1997年5月7日 珀斯 1998年5月18日 布隆方丹 2000年3月22日 巴蘭基亞 2001年6月3日 馬六甲州 2002年9月18日 斯里巴加灣 2011年11月21日 莫吉廖夫 2014年9月25日 溫得和克 2015年9月6日 梅斯 2019年12月4日 特古西加爾巴 2024年3月19日 國內友好城市 型別 結好日期 烏魯木齊 友好城市 1984年4月5日 南昌 友好城市 1985年12月16日 南寧 友好城市 1985年12月16日 太原 友好城市 1986年10月9日 西安 友好城市 1987年5月21日 鄭州 友好城市 1988年5月12日 廈門 友好城市 1992年10月 鄂爾多斯(原伊克昭盟) 友好城市原友好市盟 1998年9月 蘭州 友好城市 2002年8月26日 廣州 友好城市 2008年7月8日 哈爾濱 友好城市 2009年4月14日 經濟合作城市和地區 國家/地區 建立合作日期 梅爾辛 斯圖加特 上塞納省 阿爾薩斯大區 克羅伊登 神戶 都靈 2002年9月23日 墨爾本 2002年8月14日 德木哥 2002年8月14日 貝洛奧裡藏特 2005年3月 韋恩郡 2006年7月 伯明翰市 2008年9月23日 克拉科夫 2009年5月 哈塞爾特 2010年5月 烏普薩拉 2010年5月 伯爾尼 2011年5月 亞特蘭大 2011年7月 利默里克 2012年3月4日 達拉斯 波士頓 休斯頓 聖何塞 克利夫蘭 洛杉磯郡 地拉那 班加羅爾 蒂華納 麥德林 大阪 雅羅斯拉夫爾 布林加斯 阿塔邁拉(秦淮區) 皇后區(建鄴區) 羅託魯阿(江寧區) 哥廷根(棲霞區) 波利卡(高淳區) 奧胡斯(棲霞區) 塞費裡希薩爾(高淳區) 斯特拉斯堡 羅瓦涅米 迪特福特(雨花臺區) 馬裡博爾 哈維若夫(鼓樓區) (玄武區) 盧薩卡(棲霞區)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書籍 * * * * * * * 張學鋒:〈所謂“中世紀都城”——以東晉南朝建康城為中心〉. * 佐川英治:〈六朝建康城與日本藤原京〉. == 外部連結 == * 南京市人民政府 * 南京檔案局:檔案查詢 * 南京市統計局 * 南京博物院 * 南京教育資訊網 * 南京市旅遊局:南京旅遊網 * 南京報業網 * 龍虎網:南京新聞 * 南京三維地圖 * 金陵圖書館:南京特色專輯 * 南京旅遊景點列表 * Wikitravel旅遊指南 - 南京市 * * 谷歌地圖 == 參見 == * 南京地理、南京歷史 * 南京都市圈、江北新區 * 南京話、江淮官話 * 京蘇菜、南京小吃 * 金陵城 * 應天府 (明朝)、明故宮、南京城牆、屯堡人、南京六部、南直隸 * 江寧府、江寧布政使司、江寧巡撫、安徽巡撫、兩江總督 * 南京府、江寧縣、南京市 (中華民國)、南京民國建築 *南京發生的大屠殺:1864年湘軍南京屠城、1937年南京大屠殺 * 南京直轄市、南京市市旗 * 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市長列表 Category:副省級市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省會城市 蘇 Category:長江沿岸城市 蘇 Category:南京都市圈 蘇 2 Category: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 Category:長江三角洲城市 Category:區域中心城市 Category:中國港灣城市 Category:江南
美元
美元(;ISO 4217程式碼:USD),又稱美刀或美金,是美國作為存款債務的官方貨幣。它的出現是由於《1792年鑄幣法案》的透過。而同時也作為儲備貨幣在美國以外的國家廣泛使用。目前美元的發行是由美國聯邦儲備系統控制。美元通常可以使用符號“$”來表示,而用來表示美分的標誌是“¢”。國際標準化組織為美元規定的ISO 4217標準代號為USD。 == 概要 == 一美元等於100美分。開始的時候更細的劃分是密爾(mill),一美元分為1000密爾,這個單位現在已經不再使用。美元的發行權屬於美國財政部,主管部門是美國國庫,承擔具體發行業務的是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從1929年起,美元鈔票的印製由雕刻與印刷局來進行,而硬幣是由美國鑄幣局所鑄造。目前流通的紙幣面額有100、50、20、10、5、2、1元等7種,另有1元和50、25、10、5和1分鑄幣。歷史上還曾經發行過500、1000、5000、10,000以及100,000美元面額的美元鈔票。其中面額為100,000美元的紙幣並不在公眾中流通,它主要用於聯邦儲備銀行與美國財政部之間進行結算交易。 === 含金量 === 在1776年美國獨立後,以美元作貨幣。在1792年,當時的美國對美元採用了金銀復本位制,按照當年頒佈的美國法律《鑄幣法案》,一美元摺合371.25格令(約24.057克)純銀或24.75格令(約1.6038克)純黃金,一直到1873年。而當時一美元的價值的24.057克白銀,即大約相等於一枚西班牙銀圓。因美國政府甚少鑄造一美元的硬幣,因此在南北戰爭前,西班牙銀圓一直是美國主要流通的貨幣之一,而後也兼用墨西哥銀圓,美國各官、私銀行亦多以西班牙銀圓作儲備,美國人大多用鈔票兌換西班牙銀圓或墨西哥銀圓。 第一任美國財政部部長上任後,美國貨幣採用了“金本位制”。到1914年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由於各國停止了黃金的進出口,金本位體系即告解體。在金本位制度後期,美元含金量為1.50466克。1934年1月31日,一美元含金量被規定為13.714格令(合0.888671克)。黃金官價由每盎司20.67美元提高到35美元。到1934年美元貶值,美國政府將1922年以前版的各種券類鈔票逐漸收回。貶值後的美元不能兌現,僅外國中央銀行可按官價向美國政府兌換黃金。1946年12月1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公佈美元含金量為0.88867克。之後,由於美國國際收支援續逆差,導致通貨膨脹嚴重,美元危機加深。 1970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美元貶值並且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佈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為克服國際金融市場混亂的狀況,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一再磋商,最終於1971年12月達成“史密森協定”。其主要內容有:美元對黃金貶值7.89%,黃金官價從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匯兌平價的幅度由1%擴大到2.5%,美元含金量貶為0.818513克,對“特別提款權”比價由原來的1:1貶至1.08571美元等於1“特別提款權”。然而,這些措施也未能阻止美國國際收支逆差和美元危機的惡化。 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次貶值10%,含金量減為0.73662克,黃金官價每盎司提高到42.22美元。對特別提款權比價貶至1.20635美元等於1“特別提款權”。歐洲國家及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退出固定匯率制,固定匯率制徹底瓦解,美元匯價走向浮動。 == 貨幣發展史 == === 初期 === * 1776年,美國獨立後,以美元作貨幣。 === 北美十三殖民地貨幣區 === * 1792年,美元在北美十三州形成了貨幣區,美國在當時只是一個擁有400萬人口的國家,並以金銀復本位制為基礎而頒行鑄幣法案,規定一美元摺合371.25格令(約24.057克)純銀、或24.75格令(約1.6038克)純黃金。 === 金本位實施 === 南北戰爭後重建熱潮在1877年結束,金本位從1879年開始實施。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 *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國家的黃金競相流入美國以投入戰爭準備與軍事裝備的研發投入、購買。而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將這些黃金作為法定貨幣導致了美元通貨膨脹。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時的美國經濟總量大於其餘三個最大的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甚至它們的總和,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 * 從1914年到1920年美國的價格水平翻了近一倍。後來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決定治理通貨膨脹,試圖使價格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 1929年至1933年經濟大恐慌 === * 接下來便是一段通貨緊縮時期,價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內便從200降到140,下降了30%,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通貨緊縮,導致了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雖然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擁有保障國際貿易和信貸安全,方便生產成本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風險的優點。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然而,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貨幣體系更是亂成一團。為了解決這種混亂的狀況,1943年,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和英國財政部顧問凱恩斯分別從本國利益出發,設計戰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提出了兩個不同的計劃,即“懷特計劃”和“凱恩斯計劃”。“懷特計劃”主張取消外匯管制和各國對國際資金轉移的限制,設立一個國際穩定基金組織發行一種國際貨幣,使各國貨幣與之保持固定比價,也就是基金貨幣與美元和黃金掛鉤。會員國貨幣都要與“尤尼它”保持固定比價,不經“基金”會員國四分之三的投票權透過,會員國貨幣不得貶值。而“凱恩斯計劃”則從當時英國黃金儲備缺乏出發,主張建立一個世界性中央銀行,將各國的債權、債務透過它的存款賬戶轉賬進行清算。 * 1946年12月18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公佈美元含金量為0.88867克。 === 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 === * 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宣佈美元貶值並且停止美元兌換黃金,佈雷頓森林體系開始崩潰。 * 1971年12月,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一再磋商,終於達成“史密森協定”。其主要內容有:美元對黃金貶值7.89%,黃金官價從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匯兌平價的幅度由1%擴大到2.5%,美元含金量貶為0.818513克,對“特別提款權”比價由原來的1:1貶至1.08571美元等於1“特別提款權”。 * 1973年2月12日,美元再次貶值10%,含金量減為0.73662克,黃金官價每盎司提高到42.22美元。對特別提款權比價貶至1.20635美元等於1“特別提款權”。 == 歷史上的地位 ==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義大利已經投降,納粹德國在東線轉為戰略防禦,日本已經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區進行大規模戰役的能力,它們的國內經濟更是接近崩潰;而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實力在戰爭中也遭受嚴重破壞;蘇聯的狀況也同英法一樣,第三個五年計劃還未完成就遭到納粹德國的侵略;1945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佔全部資本主義國國民生產總值的60%,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1億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美元,約佔世界黃金儲備的59%,相當於整個自由世界黃金儲備的3/4,這使它登上了自由主義世界盟主地位。在這種形勢下,二戰後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4個同盟國在英國和美國的組織下,在美國新罕布什爾州(New Hampshire)的佈雷頓森林村(Bretton Woods)一家旅館召開了730人參加的“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透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佈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佈雷頓森林體系。 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這種優勢地位,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首先,它使美國可以不受限制地向全世界舉債,但其償還債務卻是不對等的或者乾脆是不用負責任的。因為它向別國舉債是以美元計值的,它可以讓印鈔廠毫無節制得加印美元,即便造成美元貶值,也能減輕其外債負擔,又可刺激出口貿易,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此外,由於美經濟實力雄厚,投資環境比較穩定,在美投資能帶來較多利潤,因此,許多人都想在美投資。而大量流通性美元資金的到來,使其利率下降,彌補財政赤字的成本得到壓縮。另外,在通常情況下,當一個國家的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一般要進行經濟政策的調整。而美國卻不必這樣做。因為美元是國際貨幣,當美國出現外貿逆差時,美政府可透過印刷美鈔來彌補赤字,維持國民經濟的平衡,而將通貨膨脹轉嫁給其他國家。這正是戰後的美國雖經歷了數十年的高額財政赤字卻依然能保持經濟狀況穩定的主要原因,所以可以見到在二戰後的經濟總量增長圖中,美國一枝獨秀。 再有,還可以使美國獲得鉅額的鑄幣稅:指政府發行貨幣取得的利潤(等於鑄幣幣麵價值與鑄幣金屬幣價的差額)。在金本位崩潰之後,以紙幣為基礎的信用本位取代了金本位;美元代行國際貨幣職能,給美國帶來了巨大利益。當一張毫無價值可言的紙幣被國家印製出來時,鑄幣稅就等於這張紙幣所能購買到的社會產品價值,中間的差額即為美國的“鑄幣稅”。 根據美國國家安全域性1994年公佈,全世界美鈔流通量為3500億元,1/3在美國境內流通,2/3在外國流通。紐約聯儲局報告稱,在2002年末,在市面流通的6,200億美元貨幣中,有大約55%到60%,即3,400億到3,700億美元左右是在美國以外地區流通的。根據聯邦儲備體系最近的估計,在所有流通的美元中,大約三分之二為美國境外持有。在2012年底於全世界流通的美國貨幣總額已達一兆一千兩百六十七億美元。僅在1989到1996年3月間,流到俄羅斯和阿根廷的美鈔就分別達到了440億和350億美元。而美國印製一張1美元鈔票的材料費和人工費只需0.03美元,卻能買到價值1美元的商品,美國由此得到每年大約250億美元的鉅額鑄幣稅收益,二戰以來累計收益在二萬億美元左右。 但是由於二戰時的通貨膨脹、二戰後的通貨膨脹、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時期的通貨膨脹、以及兩次通貨膨脹間的另一輪通貨膨脹,使美國價格水平在1934年到1971年間上漲了2倍,同時美國依靠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保持黃金的美元比價不變,高估美元,低估黃金。這時各國央行開始儲備黃金,將手中的美元兌換成黃金以增加它們的儲備。1948年,美國擁有全世界70%的貨幣性黃金儲量也就是7億盎司。而隨著日本和西歐經濟復甦和迅速發展,美國的地位不斷下降,美元災加劇了黃金供求狀況的惡化,在20世紀50年代與60年代,美國為發展國內經濟及對付越南戰爭造成的國際收支逆差,又不斷增加貨幣發行,這使美元遠遠低於金平價,使黃金官價越來越成為買方一相情願的價格。歐洲由於越南戰爭產生了一股反美情緒,法國帶頭把所有的順差以黃金的形式進行儲備。於是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48年的7億盎司降到1970年的2億5千萬盎司,有一半以上將近三分之二黃金儲備流失了,進一步增加了美元的超額供應和對黃金的超額需求。加之國際市場上投機者抓住固定匯率制的瓦解趨勢推波助瀾,大肆借美元對黃金下賭注,導致固定匯率制徹底崩潰。1971年出現了「美元危機」,從60年代到70年代,爆發這樣的美元危機就達11次之多。儘管美國政府為挽救美元採取了許多應急措施,都未能奏效。 == 紙幣 == 美元紙幣是採用棉纖維和麻製成的。棉纖維使紙張不易斷裂,吸墨好、不易掉色。麻纖維結實堅韌,使紙張挺括,經久流通不起毛,對水、油及一些化學物質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美元紙張中沒有新增增白劑,呈本白色,在紫光燈下不反光。 使用中的美元紙幣 面值 ($) 正面圖案 正面圖案 背面圖案 背面圖案 1 style="text-align: center;" 2 style="text-align: center;" 5 style="text-align: center;" 10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 style="text-align: center;" 50 style="text-align: center;" 100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防偽設計 == === 1880-1928 === 自1880年起,美鈔的紙張內夾有紅藍纖維絲,這種纖維絲是在造紙時摻入紙漿的。因此,纖維絲有的夾在紙中,有的浮於表面,用針尖可以把纖維絲挑出來。在1928年以前,紅藍纖維絲分佈在鈔票的正中,由上至下狹長的一條。 === 1928-1934 === 1928年及以後各版,纖維絲漫布全版。 === 1934-1990 === 1934年以後各版,油墨中新增了磁物質,具有磁性。真美鈔採用熒光油墨和磁性油墨等專用油墨特製,故美鈔正面右側的綠色徽記和綠色號碼,在白紙上用力擦拭後,紙上能留下“綠痕”。 === 1990-1996 === 1990年起,美元紙張中(人像左側)加入了一條被稱為“邁拉”的聚酯類高分子物質製成的安全線,安全線上有美元符號及面額數字,迎光透視清晰可見。美元正面油墨為黑色稍深,略帶灰色,背面為綠色。 1990年版以後,下面肖像窗周圍加有縮微文字。 === 1996- === 1996年以後發行的部分美元會隨光線角度不同而顯示一會黑一會綠。美元的主要圖案是雕刻凹版印刷,庫印及連號等為凸印。 == 版面標記 == 在美元紙幣上,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用字母、數字或者是圖案做成的標記,他們中有的是用於辨認美元紙鈔真偽的,而有的甚至只是用來宣揚宗教信仰。 * 一般在美元中顯著的位置(硬幣就在人物頭像的下方,紙幣上的一般位於反面中線的上方)有一句標語"In God We Trust"(我們信仰上帝)。此銘刻首次出現於1864年的兩美分硬幣上。自1955年起,美國國會使它成為法定的國家格言。現今法律規定,所有美國硬幣和紙張鈔票上都必須使用此標語。第一次於紙張鈔票出現,是在1957年系列發行的1元“銀券”,並開始在1963年系列的“聯邦儲備鈔券”出現。 * 一美元印有美國國徽正反面於鈔票反面,右邊為老鷹,左邊為全知之眼 * 庫印(TREASURY SEAL)。美鈔下面印有美國國庫印記,聯邦準備券的庫印印在右邊。其他券類的庫印,1928年的在左邊,1934年版起一律改印在右邊。 早期庫印為圓形,外圍有四十個齒,每個齒粗細大小均勻,圓內一圈有拉丁文字“THESAUR AMER SEPTENT SIGIL”,圓的中心是一個盾牌,盾牌被一個倒V字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為一個天平,周圍分佈有32個圓點,倒V字內有13顆五角星,下半部分為一把鑰匙,鑰匙孔為一個“T”字形,周圍有17個圓點,整個盾牌內有49個圓點。自1969年版起,庫印進一步簡化,文字改為英文“THE 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 1789”(財政部,1789),盾牌外圍的花紋取消,上半部是22個圓點,下半部是17個圓點,共39個圓點。1928年和1934年版是大庫印,直徑為20毫米,1935年版及以後各版一律改為小庫印,直徑為16毫米,圖案和文字不變。庫印的顏色有綠、藍、黃、紅、棕五種,按券類而不同。庫印的上方是首都的地名“WASHINGTON,D.C.”(文中所講的是指1美元和2美元面值紙鈔,下文所講的行印現其他的面值都是直接寫字母數字組合美元紙鈔的Code Letters) 各聯邦銀行及對應城市、程式碼、字母請參看: 波士頓 A 1 紐約 B 2 費城 C 3 克利夫蘭 D 4 里士滿 E 5 亞特蘭大 F 6 芝加哥 G 7 聖路易斯 H 8 明尼阿波利斯 I 9 堪薩斯城 J 10 達拉斯 K 11 舊金山 L 12 * 行印(BANK SEAL)。由聯邦儲備銀行印製的美元上除了庫印外還有不同聯邦銀行的行印,其它券種則沒有。行印表示發行該券的銀行,行印是黑色圓形,直徑為16毫米,外圍有三十個齒。圓內有兩圈文字外圈為聯邦儲備銀行名稱,內圈為城市名。行印的中心是銀行的代號字母(該字母與連號首位的字母相同)。1934年版和以前各版,是大行印,外圍無齒,直徑為19毫米。1950年版和以後各版是小行印,直徑為16毫米。 * 四開號(QUADRANT NUMBER)。1963年版及以後各版美元是在一張大紙上印三十二張鈔票,但字母只是26個,不夠用,於是把一張大紙先劃為四開,每開印八張,並使用八個檢查字母(A-H),表示每張鈔票在某一開的位置。四開再按1-4編號,稱四開號,用小字印在左上角檢查字母的右下角。例如C2表示此票在印製時是在第2開的第三個位置。 * 版號(PLATE NUMBER)。在美鈔正面右下角檢查字母的右邊,或在檢查字母的下邊,印有很小的數字,這是正面版號。背面右下面,或在右中的數字,是背面版號。 * 由一或兩個開頭字母加上8個數字和一個末尾字母組成。法律規定每一個號碼只能出現一次,因此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有時就印製將連號的末尾改成星號(star note)的美元來替補在印刷過程中被損壞的美元。印有星標的美元與其他任何同一券種的美鈔之間都沒有區別。 * 券種印於紙幣正面的上方,參見下文歷史上美鈔的不同版本。 === 歷史上美鈔的不同版本 === 在《獨立宣言》發表以前,美國大陸就已經使用紙鈔了。美國的貨幣史最早可上溯到1690年,殖民地麻省發行了第一張紙幣,以彌補軍事行動的花費,這種做法很快輾轉在十三個殖民地中流傳,但因手工雕刻銅版容易磨損、需要不斷修版,所以無法保持成品的一致性,結果使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機,最終偽鈔到處氾濫,於是這些鈔票很快就被廢棄了。 * 到了1764年,英國當局在對北美殖民地貨幣多年來的限制後,終於下達一項對殖民地發行貨幣的禁令。後來,由於對英獨立戰爭,北美殖民地資金消耗很大,大量的金銀被英國作為稅收徵收,導致美國國內資金缺乏。十三個殖民地的聯合政權大陸會議(美國大陸國會)為了籌集資金,於1775年5月10日在麻省舉行了會談並於6月22日批准發行了總價值為兩百萬美元的一種可兌換西班牙銀元之紙幣,稱為大陸幣(Continental Congress)。但是由於不久便出現了偽鈔,因此導致它的價值實用很小,以致美國俚語中將不值錢的東西稱為“還不如一個大陸幣”。該券於1781年被銀行券(即為由銀行發行的,可在該銀行範圍內自由兌換金屬貨幣的紙鈔)取代。 * 1781年12月31日,費城的北美銀行成為首家國家銀行並獲得發鈔特許權。1789年美國憲法公佈後,紐約銀行和普羅維登斯銀行也獲特許發行貨幣(直到1836年)。1785年7月6日,美國國會正式透過將元(Dollar)作為法定貨幣單位。1791年美國國會又特許“美國銀行”二十年期作為美國財政部國庫代理人。此乃第一個為政府履行中央銀行功能的銀行,一直運作至1811年國會拒絕續訂此銀行的特許狀為止。瞭解到必須有中央銀行系統迎合國家財務的需要,國會於1816年特許第二家“美國銀行”再擁有二十年期代理。1877年時,財政部製版印刷局開始印刷所有美國貨幣。 * 1861年,為了籌措南北戰爭的費用,美國國會立法,授權財政部直接發4.5億元無鑄幣和黃金擔保、不兌現的“即期票據”(Demand Notes)。出於防止偽造的目的它使用難於照相複製的綠色油墨(鹵化銀感光劑對綠光最不敏感),由於技術上的原因,鈔票背面使用了比正面深的綠色,由此被稱為“綠背票”(greenback),時至今日,美元仍有此外號。嚴格的來說,這是第一種普及流通的美國貨幣。它被稱為聯邦券,也就是政府券(United State Notes)。它的庫號和連號均為紅色。每一張“即期票據”皆由財政部登記官的代理人及聯邦財政總長親手簽名。這一措施不實際,激發了准許登記官及財政部長將簽名透過製版印刷於貨幣上的新法規。此項措施於1862年發行的第一系列政府券開始實行。 * 根據1861年美國立法規定,財政部又發行了國庫券(TREASURY NOTE),它只有兩種版,1890年和1891年版,用此票在當時可以購買白銀和黃金。 * 1862年到1864年期間國民銀行法准許各州指定的銀行發行以美國公債為準備金的紙幣,稱為國家銀行券(NATIONAL CURRENCY)庫印和連號均為棕色,亦稱國家券或國家流通券。這些紙幣式樣繁多,大約有1600家州立的和私人的銀行發行貨幣,7000多種面貌各異的法定貨幣。所有特許發行紙幣的私人銀行和州立銀行於1863年被要求參加國家銀行系統或繳納10%的鈔票發行稅。1908年又補充法案,准許國民銀行以美國公債以外的債券為準備金發行紙幣。到後來國家券形成由聯邦儲備銀行和國民銀行的兩種主要版本:國民銀行發行的版本連號為6位數字,在正面左右兩邊還印有兩個或四個字型粗大的黑色號碼另一種連號為8位數字;鈔票正面左側刊有印發該券的聯邦儲備銀行分行的名稱,左右方印有4個斜對著的黑色聯邦儲備區識別代號字母,這是聯邦儲備銀行體系發行的。發行較早的國家券有4個負責人簽字,兩上角為財政部長和國庫主任簽字,兩下角是該簽發銀行或聯儲分行出納長和總裁的簽字。該券於1935年7月1日起收回不再發行。1928年以後又發行了一種1929年版,這是美國政府財政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為了籌措軍費,於1942年12月以國家券的形式發行的6.6億美元鈔票。 * 為了兌取黃金,美國政府於1870年開始發行了金幣券(GOLD CERTIFICATES)它的庫印、連號是黃色,亦稱金元券。該券票面上印有“持有人可憑此兌取金幣”字樣。它是由美國財政部發行以百分之百黃金作準備的貨幣。從南北戰爭結束到1933年,金幣券可自由兌換金幣,並作為美國貨幣供應的一部分在市面上流通。1931年隨著金本位制崩潰,1933年金幣券也就停止兌換黃金。 * 出於防止銀元私運出國的目的,美國於1878年開始發行了銀幣券(SILVER CERTIFICATES)。庫印、連號是藍色,亦稱銀元券。是根據1878年和1886年透過的法律發行的,它可以兌換等值的銀幣,後來由於銀價的上漲,從1968年6月24日起,銀元券不能再兌換銀元。另外,還有一種黃色庫印藍色連號的銀幣券,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軍隊在北非使用的軍用票。黃印是區別於藍印,以備落入敵人手裡可以作廢。大戰結束後,許多黃印紙幣流通很廣,已和其他美元票券同樣使用。 * 第二次世界大戰珍珠港事件後,為了防止萬一夏威夷群島淪陷、大量美元落入日軍手中,發行了夏威夷券。這不是一個獨立的券類,而是在已有的券種(聯邦儲備券和銀幣券)鈔票上加印黑色“HAWAII”字樣,背面則以較大字型的空心“HAWAII”橫印在鈔票中間,庫印和連號是棕色。大戰結束後仍為合法貨幣,到處流通。 * 美國在朝鮮戰爭中,在韓國發行了一種軍用票,票面上印有“軍人戰爭區償付憑證”字樣,限定在戰區使用,不作一般貨幣流通。這種票於已於1954年5月25日宣佈作廢。 上文中所述的1861年至1928年發行的各種鈔票,票幅較大,尺寸不分券類和麵額均為178毫米×73毫米,美國財政部命令於1922年開始收回,但仍是美國法定貨幣,可向美國銀行兌換。1913年12月23日,美國國會透過了《聯邦儲備法》建立了聯邦儲備制度。按照“法案”的規定,全國劃分了12個聯邦儲備區,每一個區在一個指定的中心城市(聯邦儲備市)設立一個聯邦儲備銀行,在全國有12家聯邦儲備銀行,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這樣在美國共有12家聯邦儲備銀行行使中央銀行職能。,在首都華盛頓設立了聯邦儲備委員會,作為最高領導機構。聯邦儲備銀行於1914年11月16日開始發行了作為法定貨幣的聯邦儲備銀行券(FEDERAL RESERVEBANK NOTES)用以換回國民銀行券,1945年6月12日起,這種券收回不再發行。同時發行了一種聯邦儲備券(FEDERAL RESERVE NOTES)作為日常大量的通用貨幣。按規定聯邦儲備券應有充足的擔保,其擔保物是黃金或政府債券,高階或短期商業證券。它的連號和庫印為綠色。目前我們所能接觸到的99%均為聯邦儲備券,其他的還有少量的政府券和銀幣券。 == 硬幣 == 美國流通硬幣共有1分、5分、10分、25分、50分、1元6種面額,美國歷史上曾有6位著名總統的頭像分別出現在這6種面額的硬幣上。 * 1美分圖案是美國歷史上廣為人知的林肯總統側面頭像,是林肯誕辰100週年(1909年)開始發行的; * 5美分圖案是為紀念美國第三任總統,即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傑斐遜離任迴歸故居130週年(1938年)發行的; * 10美分圖案是實施新政的小羅斯福總統逝世一週年(1946年)時發行的; * 25美分是美國最常見的輔幣,是美國開國總統華盛頓誕辰200週年時(1932年)發行的; * 50美分硬幣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約翰·肯尼迪的頭像,1963年11月22日,肯尼迪不幸遇刺身亡,為了紀念他,美國於1964年起改用肯尼迪頭像作50美分的圖案; * 1美元硬幣有兩種圖案,一種是1961年發行的採用艾森豪威爾總統頭像圖案,由於此幣外徑太大(直徑38.1毫米,俗稱大1美元),流通使用很不方便,因此,於1981年起重新發行小1美元(直徑為26.5毫米,比半美元外徑還小些),圖案換成美國女權運動活動家蘇珊·安東尼的頭像。1999年11月18日在費城造幣廠首發了金黃色的美元1元硬幣(暱稱“金色元”,golden dollar)影象為印第安婦女“薩卡加維亞”(Sacagawea)揹負襁褓中的幼子“巴蒂斯特”(Jean Baptiste)。為了表彰美國原住民婦女及她們對美國的貢獻。 === 暗記 === 在美元硬幣上不那麼顯著的地方有一些用來表明其身份的暗記。在正面人的下方,會有一個大寫字母來表示它是由哪家鑄幣廠製造的。其含義如下: * P-費城鑄幣局(PHILADELPHIA MINT) * D-丹佛鑄幣局(DENVER MINT) * S-舊金山鑄幣局(SAN FRANCISCO MINT) * W-西點鑄幣局(WEST POINT MINT) 通常所說的P版、D版美元等也就是不同鑄幣廠的版本,它們可能會在細節上有微小的出入。 使用中的美元硬幣 畫像 畫像 面額(¢) 硬幣 硬幣 硬幣 圖案 圖案 通稱為 正面 背面 面額(¢) 厚度(mm) 重量(g) 材質 正面 背面 通稱為 1 19.05 mm 2.50 g 銅 亞伯拉罕·林肯 聯盟之盾 “Penny” 5 21.21 mm 5.00 g 白銅 托馬斯·傑斐遜 蒙蒂塞洛 “Nickel” 10 17.91 mm 2.268 g 銅芯,表面鍍鎳 富蘭克林·羅斯福 火炬和橄欖枝 “Dime” 25 24.26 mm 5.67 g 銅芯,表面鍍鎳 喬治·華盛頓 白頭海雕 “Quarter” 50 30.61 mm 11.34 g 銅芯,表面鍍鎳 約翰·肯尼迪 美國總統紋章 “Half Dollar” 100 26.50 mm 8.10 g 黃銅 無固定樣式,歷任美國總統之頭像 自由女神像 “Dollar Coin” == 海外流通與發展 == 歐洲美元(Eurodollar)是指儲蓄在美國境外的銀行,不受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監管之美元。因此,存放在亞洲銀行系統的美元也是歐洲美元。 與美國境內的存款不同,歐洲美元的利率完全由市場決定。現時,CME及ICE提供多款歐洲美元期貨及期權供投資者交易,管理利率風險。 == 仿冒事件 == * 超級美鈔事件 == 參見 == * 美國經濟 * 去美元化 * 美利堅聯盟國元 == 匯率 ==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美元 * 美國的鈔票 * 美元/臺幣 外匯圖表 Category:北美洲貨幣 Category:亞洲貨幣 Category:香港交易所上市認股證 Category:1792年美國建立
9月9日
9月9日是陽曆年的第252天(閏年是253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13天。 在英國和北美十三州,因1752年將曆法從儒略曆轉換至格里曆,故該年沒有9月9日。 == 大事記 == === 1世紀 === * 9年:日耳曼人部隊在阿爾米尼烏斯的領導下於條頓堡森林戰役中擊敗羅馬帝國部隊,並且在之後幾天成功殲滅三個羅馬軍團。 === 4世紀 === * 337年: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在拜占庭登基為羅馬帝國東部皇帝。 === 12世紀 === * 1141年:西遼及葛邏祿聯軍在撒馬爾罕以北的卡特萬草原擊敗塞爾柱帝國軍隊,迫使其退出河中地區,西遼成為中亞霸主。 === 16世紀 === * 1513年: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在諾森伯蘭郡的佛洛登戰役陣亡,其後蘇格蘭退出康佈雷同盟戰爭。 === 18世紀 === * 1776年:大陸會議將北美各州的邦聯正式命名為美利堅合眾國。 * 1791年:美國將其新都命名為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以紀念其首位總統喬治·華盛頓。 === 19世紀 === * 1850年:在美國國會透過妥協法案後,作為自由州的加利福尼亞州正式成為美國第31個州。 * 1886年:瑞士、英國等10個國家在伯恩簽訂關於著作權保護的《伯恩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 * 1892年:木衛五被發現。 * 1895年:。 === 20世紀 === * 1922年:粵漢鐵路工人罷工。 * 1922年:希土戰爭以土耳其獲勝告終。 * 1927年: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領導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的工人、農民發動秋收起義。 * 1930年: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共決定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 1930年:閻錫山為首的北平國民政府成立。 * 1942年:。 *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盟軍佔領比利時全境,同日保加利亞王國向盟軍投降。 * 1945年: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向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遞交投降書,中國抗日戰爭結束。 * 1948年: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在朝鮮半島北部成立,金日成出任首任總理。 * 1948年:香港工會聯合會成立。 * 1965年:美國住房及城市發展部正式成立。 * 1968年:亞瑟·阿什贏得美國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冠軍,這是黑人首次贏得男子網球大賽桂冠。 * 1971年:英國歌手約翰·藍儂的第二張專輯-想像(Imagine)在美國發行。 * 1976年:毛澤東逝世。 * 1986年:中國國務院頒佈改革勞動制度的4項規定。 * 1990年:美蘇首腦在赫爾辛基會晤。 * 1991年:蘇聯解體:塔吉克宣佈從蘇聯獨立。 * 1992年:香港青衣島一油庫發生輕微爆炸,幸無人傷亡,但引起當地居民關注要求將油庫遠離民居。 * 1995年:第一代PlayStation在北美開始發售。 * 1998年:美國獨立檢察官發表著名的,控告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可能犯有11項罪名。 === 21世紀 === * 2001年:阿富汗北方聯盟領導人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在塔哈爾省遭遇自殺攻擊,其後不治身亡。 * 2006年:。 * 2006年:百萬人民倒扁運動在臺北市凱達格蘭大道開始靜坐。 * 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選舉。 * 2016年:研究人員發現長頸鹿至少應該區分為網紋長頸鹿等4個物種,彼此間的基因差距極大。 * 2020年:衣索比亞提格雷州在中央政府反對下舉行地方選舉,中央政府表示此次選舉無效,是為提格雷戰爭的引火線之一。 * 2020年:德國不倫瑞克地方法院批准前福斯集團執行長馬丁·文德恩在「福斯集團汽車舞弊事件」的詐欺指控。 == 出生 == * 214年:奧勒良,羅馬帝國皇帝(275年逝世) * 384年: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西羅馬帝國首任皇帝(423年逝世) * 1349年:阿爾布雷希特三世,哈布斯堡王朝奧地利大公(1395年逝世) * 1466年:足利義稙,日本室町幕府第10代徵夷大將軍(1523年逝世) * 1585年:黎塞留,法國樞密院首席大臣、樞機主教(1642年逝世) * 1737年:路易吉·伽伐尼,義大利醫生、物理學家、現代產科學先驅(1798年逝世) * 1754年:威廉·布萊,英國皇家海軍中將(1817年逝世) * 1789年:威廉·邦德,美國天文學家,哈佛大學天文臺的首任臺長(1859年逝世) * 1818年:約翰·W·約翰斯頓,美國律師、政治家,曾任維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1889年逝世) * 1828年:列夫·託爾斯泰,俄國小說家、評論家、劇作家、哲學家、非暴力基督教無政府主義者、教育改革家(1910年逝世) * 1846年:陸佑,馬來西亞華僑實業家、金融家、慈善家(1917年逝世) * 1852年:約翰·亨利·坡印廷,英國物理學家(1914年逝世) * 1854年:山川健次郎,日本教育家、學者(1931年逝世) * 1855年:休斯頓·斯圖爾特·張伯倫,德國英國裔政治哲學、自然科學家,《十九世紀的基礎》作者(1927年逝世) * 1887年:阿爾夫·蘭登,美國銀行家、政治人物,曾任堪薩斯州州長(1987年逝世) * 1890年:哈蘭德·桑德斯,美國企業家,肯德基創始人(1980年逝世) * 1911年:朱匯森,中華民國教育人士(2006年逝世) * 1915年:鹽田剛三,日本合氣道家,養神館合氣道的創始人(1994年逝世) * 1918年:奧斯卡·路易吉·斯卡爾法羅,義大利戰後第9任總統(2012年逝世) * 1920年:馮康,中國數學家、科學家(1993年逝世) * 1922年:波琳·拜恩斯,英國插畫家(2008年逝世) * 1922年:漢斯·德默爾特,德國裔物理學家,198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017年逝世) * 1922年:沃裡克·埃斯特萬·克爾,巴西農業工程師、遺傳學家、昆蟲學家(2018年逝世) * 1923年:丹尼爾·卡爾頓·蓋杜謝克,美國病毒學家(2008年逝世) * 1925年:張悅楷,廣州粵語話劇、相聲演員、說書藝人(1997年逝世) * 1926年:優素福·卡熱達維,埃及伊斯蘭學者,國際穆斯林學者聯盟主席(2022年逝世) * 1934年:王德輝,香港企業家(1990年失蹤) * 1939年:黃蜀芹,中國電影導演(2022年逝世) * 1939年:吳中如,中國水工結構專家(2023年逝世) * 1941年:奧蒂斯·雷丁,美國靈魂樂歌手(1967年逝世) * 1941年:丹尼斯·裡奇,美國電腦科學家,C語言、Unix作業系統開發者之一(2011年逝世) * 1947年:弘兼憲史,日本漫畫家 * 1948年:任志剛,香港金融管理局專員 * 1948年:村西透,日本成人影片導演、企業家 * 1949年: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印尼政治人物,第6任印度尼西亞總統 * 1950年:周松崗,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主席 * 1951年:關菁,香港甘草男演員(2014年逝世) * 1951年:亞歷山大·唐納,澳大利亞史上任期最長外交部長 * 1952年:吉莫·廷禮,不丹政治人物,第2、7、12任不丹總理 * 1953年:周玉蔻,臺灣著名媒體人 * 1956年:阿維·威格德森,以色列數學家、電腦科學家 * 1957年:鄭裕玲,香港資深女藝人 * 1958年:鄧藹霖,香港主持人 * 1959年:艾瑞克·塞拉,法國作曲家 * 1960年:休·格蘭特,英國男演員 * 1963年:黃造時,香港女演員 * 1963年:羅伯託·多納多尼,義大利足球員,1990年代開拓美國足球先驅之一 * 1963年:克里斯·康斯,美國政治人物 * 1964年:黃一山,香港演員 * 1966年:亞當·山德勒,美國演員、電影製作人、音樂家 * 1967年:阿克夏·庫馬,印度演員 * 1968年:解曉東,中國男歌手、企業家 * 1970年:賴亞文,中國女排運動員 * 1971年:艾力克·斯通斯特里特,美國演員 * 1972年:夏利奧,香港樂隊Soler成員 * 1972年:夏健龍,香港樂隊Soler成員 * 1975年:飛勇,美國籍棒球運動員 * 1975年:麥可·佈雷,加拿大流行爵士樂歌手、影視演員 * 1976年:洪書勤,臺灣詩人 * 1976年:陳少霞,香港女演員 * 1976年:松風雅也,日本男性聲優 * 1976年:阿基·裡希拉赫蒂,芬蘭國家足球隊員 * 1977年:蔡貞安,韓國女演員 * 1978年:肖恩·巴蒂爾,美國籃球運動員 * 1980年:酒井若菜,日本女演員 * 1980年:蜜雪兒·威廉絲,美國演員 * 1981年:徐智碩,韓國男演員 * 1981年:胡定欣,香港演員 * 1981年:朱莉·岡薩洛,美籍拉丁裔女演員 * 1982年:大塚愛,日本女性創作歌手 * 1983年:金晶和,韓國女藝人 * 1984年:利利亞納·納西爾,印尼女子羽球運動員 * 1985年:J·R·史密斯,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85年:盧卡·莫德里奇,克羅埃西亞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86年:璟宣,臺灣女演員 * 1987年:丁一宇,韓國演員 * 1987年:Loopy,韓國饒舌歌手 * 1988年:艾尚真,中國模特兒 * 1988年:加隈亞衣,日本女性聲優 * 1989年:劉佩玥,香港女演員 * 1991年:楊洋,中國男演員 * 1991年:亨特·海耶斯,美國鄉村音樂歌手、詞曲作者 * 1991年:奧斯卡,巴西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2年:黃亮鈞,臺灣男藝人 * 1992年:飯田友子,日本女性聲優 * 1993年:王柏融,臺灣中華職棒桃猿隊選手 * 1993年:板垣巴留,日本漫畫家 * 1994年:高橋花林,日本女性聲優 * 1997年:裵洧彬,韓國女子偶像團體Oh My Girl成員 * 1999年:會澤紗彌,日本女性聲優 * 1999年:文秀雅,韓國女子偶像團體Billlie成員 * 2000年:金俊奎,韓國男子偶像團體TREASURE成員 * 2000年:維多莉亞·德·馬利查勒, 西班牙貴族 * 2002年:孫東杓,韓國男子偶像團體MIRAE、X1成員 * 2003年:陳沛妍,香港童星 == 逝世 == * 1087年:威廉一世,英格蘭國王、諾曼第公爵(1028年出生) * 1487年:明憲宗朱見深,中國大明第九代皇帝(1447年出生) * 1513年:詹姆斯四世,蘇格蘭國王(1473年出生) * 1583年:漢弗萊·吉爾伯特,英國探險家(1539年出生) * 1732年:蔣廷錫,中國清代畫家(1669年出生) * 1841年:奧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瑞士植物學家(1778年出生) * 1875年:查理·義律,英國駐華商務總監(1801年出生) * 1901年: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列克,巴黎畫家(1864年出生) * 1929年:田中義一,日本內閣總理大臣、陸軍大將(1864年出生) * 1966年:小澤治三郎,日本海軍中將(1886年出生) * 1976年:毛澤東,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1893年出生,參見:毛澤東之死) * 1994年:-{zh-cn:喬普·威廉姆斯; zh-tw:喬普·威廉士}-,荷蘭成人雜誌出版家、創業家(1943年出生) * 2001年:蔡景璋,臺灣登山家,臺灣嶽界四大天王之一(1909年出生) * 2001年:艾哈邁德·沙阿·馬蘇德,阿富汗北方聯盟主要軍事領導人(1953年出生) * 2003年:愛德華·泰勒,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被譽為「氫彈之父」(1908年出生) * 2007年:徐四民,前全國政協常委,香港《鏡報》創辦人(1914年出生) * 2007年:韓鼎祥,河北省天主教永年教區第二任主教(1937年出生) * 2022年:駒形和男,日本微生物學家(1928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保護教育免受攻擊國際日 * : **體育節 **律師節 **狗狗節 **老人節 * :人民政權建立日 * :獨立日 == 參考資料 ==
7月29日
7月29日是陽曆年的第210天(閏年是211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55天。 == 大事記 == 7月29日 7月29日 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簽署《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建立隸屬於聯邦政府的非軍事太空機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簽署《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建立隸屬於聯邦政府的非軍事太空機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西班牙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被英格蘭艦隊擊敗。 世界上第一臺可編寫程式的通用數位電子計算機電子數值積分計算機。 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發生一系列連鎖爆炸反應。 英國王儲威爾斯親王查爾斯和黛安娜在倫敦聖保羅座堂結婚。 === 前3世紀 === * 前243年:秦國發生蝗災,天下大疫。 === 8世紀 === * 713年:唐玄宗與宰相郭元振、將軍王毛仲、內給事高力士率禁軍殺死太平公主黨羽,粉碎廢立太子陰謀。 === 11世紀 === * 1014年:拜占庭-保加利亞戰爭:拜占庭帝國在巴西爾二世的率領下於克雷迪昂戰役中擊敗保加利亞帝國。 === 16世紀 === *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在英吉利海峽被英國海軍擊敗。 === 19世紀 === * 1836年:在經過30年的建設後,由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下令興建的巴黎凱旋門舉行落成典禮。 * 1858年:日本江戶幕府與美國駐日公使湯森·哈里斯簽訂《美日修好通商條約》,其後數月亦陸續與荷蘭、俄羅斯、英國、法國簽訂類似的不平等條約。 === 20世紀 === * 1907年:英國人羅伯特·巴登·鮑威爾發起童子軍。 * 1921年:希特勒當選為納粹黨領袖。 * 1937年:著名雜誌《北洋畫報》因財力不支停刊。 *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開始對英國進行全面閃電戰。 * 1946年:中國河北發生「安平鎮事件」。 * 1947年:世界上首臺可程式設計序的電子計算機埃尼阿克被送到美國阿伯丁試驗場進行彈道軌跡計算。 * 1948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首次奧運會-第十四屆奧運會在英國倫敦開幕。 * 1957年:國際原子能總署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正式成立,旨在推動核結合能的和平使用。 * 1958年:1958年臺海空戰:為中華民國與中共雙方爭奪魯(山東省)、蘇(江蘇省)、浙(浙江省)、閩(福建省)、粵(廣東省)各省制空權的一系列戰鬥 * 1958年: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簽署《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建立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 * 1962年:美國紐約帝國大廈開始進行粉飾外牆工程。 * 1967年:哥倫比亞發生大。 * 1967年:福萊斯特號航空母艦準備在越南戰爭期間再度對北部灣發動攻勢,但飛行甲板發生走火意外,隨即引起一系列連鎖爆炸反應,最終造成134人死亡及11人受傷。 * 1981年:英國王儲暨威爾斯親王查爾斯和威爾斯王妃黛安娜在倫敦聖保羅座堂舉行婚禮。 * 1985年:日本研製成功世界上第一個與人一樣能行走的機器人。 * 1987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訪問斯里蘭卡,與斯國總統賈亞瓦德納簽署。 * 1994年:臺北捷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 1994年:香港一輛往屯門碼頭的507線車輛(編號1013),於上午10時在屯門兆禧苑側,即湖景路與湖山路交界與空拖架的貨櫃車相撞,輕鐵車長被丟擲車外死亡,另4名乘客受傷,而該輛車輛1013因為嚴重損毀而報廢,拆解作零件用途。 * 1996年:中國進行迄今為止最後一次核試驗(地下核試驗),中國政府宣佈次日起暫停核試驗。 * 1996年:香港滑浪風帆運動員李麗珊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為香港奪得首面奧運金牌。 * 1999年:729全臺大停電:臺灣嘉義市以北的地區發生大規模停電,原因是在臺南縣龍崎鄉的一座輸電鐵塔倒塌。 === 21世紀 === * 2011年:強熱帶風暴洛坦在中國海南省文昌市龍樓鎮登陸,至少造成2人死亡。此前,該熱帶氣旋掠過菲律賓,造成至少52人死亡,27人失蹤。 * 2012年:香港多個團體合辦了「全民行動,反對洗腦,729萬人大遊行」,大會統計逾9萬人參與,要求港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事件獲超過200家中外傳媒報導。 * 2015年:Windows 10開始正式發售。 * 2016年:臺北於本年第5天高溫飆到攝氏38度,破120年紀錄。 * 2018年:印度尼西亞龍目島地區發生MW 6.4級地震,造成至少14人遇難、數百人受傷。 * 2019年:巴西北部帕拉州有監獄發生騷亂,至少57人死亡,當中16人被斬首,另外有人窒息死亡。 == 出生 == * 1356年:馬丁一世,亞拉岡國王(1410年逝世) * 1846年:伊莎貝爾,巴西皇儲,布拉幹薩家族首領(1921年逝世) * 1874年:C·R·白克,英國遠東商人,祥茂洋行合夥人(1950年逝世) * 1874年:奧古斯特·吉魯,法國男子橄欖球運動員(1953年逝世) * 1883年:貝尼託·墨索里尼,義大利政治人物、獨裁者,第27任義大利總理(1945年逝世) * 1883年:璧約翰,英國外交官(1953年逝世) * 1887年:重光葵,日本政治家,曾任外相(1957年逝世) * 1898年:伊西多·拉比,美國物理學家,194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88年逝世) * 1904年:陸謙受,中國建築師(1991年逝世) * 1905年:-{zh-cn:達格·哈馬舍爾德; zh-tw:道格·哈瑪紹}-,瑞典外交家、作家,第2任聯合國秘書長,1961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61年逝世) * 1907年:康斯坦丁·羅扎耶夫斯基,俄羅斯政治人物,俄羅斯法西斯黨領導人(1946年逝世) * 1925年:哈羅德·W·庫恩,美國數學家(2014年逝世) * 1925年:米基斯·提奧多拉基斯,希臘政治活動家、作曲家(2021年逝世) * 1928年:李嘉誠,香港國際企業家、香港及亞洲首富 * 1929年:尚·布希亞,法國社會學家、哲學家(2007年逝世) * 1936年:伊莉莎白·多爾,美國女性政治家 * 1937年:橋本龍太郎,曾任日本首相,自民黨總裁(2006年逝世) * 1941年:大衛·華納,英國男演員(2022年逝世) * 1942年:託尼·西里科,美國男演員(2022年逝世) * 1949年:阿里夫·艾維,巴基斯坦政治人物,第13任巴基斯坦總統 * 1957年:岸田文雄,日本政治人物 * 1959年:林丹鳳,香港女配音員 * 1960年:前川剛,日本漫畫家 * 1960年:張善良,臺灣裔美國商人、開發商 * 1961年:劉賜蕙,香港警務處副處長(國家安全)。 * 1962年:潘麗麗,臺灣女演員 * 1962年:小野麗莎,日籍巴西女爵士樂歌手 * 1964年:馬里斯·佩恩,澳大利亞政治人物 * 1966年:野野村龍太郎,日本政治人物 * 1968年:胡鴻達,臺灣男演員 * 1971年:王渝文,臺灣女演員 * 1973年:啄木鳥真紀,日本漫畫家 * 1974年:AZUKI七,日本作詞家、鍵盤手 * 1975年:李昌鎬,韓國職業圍棋棋士 * 1976年:羅貫峰,香港演員 * 1980年:費爾南多·岡薩雷斯,智利職業網球運動員 * 1981年:費爾南多·阿隆索,西班牙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 * 1982年:田野,中國男子越野滑雪、冬季兩項運動員 * 1982年:王智,中國女演員 * 1984年:安娜·貝索諾娃,烏克蘭韻律體操選手 * 1985年:大左,中國歌手、演員、主持人 * 1986年:魏惠娥,香港女配音員 * 1986年:日日日,日本輕小說家 * 1988年:陳瑞輝,香港男藝人 * 1988年:黃姵嘉,臺灣女演員 * 1988年:亞歷山大,韓國男藝人 * 1990年:喬瑟夫Chillseph,臺灣YouTuber、單口喜劇演員 * 1991年:成池鉉,韓國女子羽球運動員 * 1992年:陳鈺琪,中國女演員 * 1993年:達克·普雷斯科特,美國職業美式足球運動員 * 1995年:陳子豪,臺灣職棒選手 * 1995年:孫芮,中國女子偶像團體SNH48成員 * 1995年:塔裡耶伊·伯,挪威男子冬季兩項運動員 * 2005年:五百城茉央,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 2009年:須田理央,日本童星 * 生年不詳:上田瞳,日本女性聲優 == 逝世 == * 1099年:烏爾巴諾二世,羅馬主教(1042年出生) * 1108年:腓力一世,卡佩王朝的法國國王(1052年出生) * 1128年:宗澤,南宋將領(1060年出生) * 1616年:湯顯祖,明朝戲曲家(1549年出生) * 1644年:教宗烏爾巴諾八世,羅馬主教(1568年出生) * 1813年:讓-安多許·朱諾,法國將領(1771年出生) * 1856年:羅伯特·舒曼,德國作曲家(1810年出生) * 1857年:夏爾·呂西安·波拿巴,法國博物學家、鳥類學家,拿破崙一世侄子(1803年出生) * 1890年:文森特·梵高,荷蘭畫家(1853年出生) * 1895年:弗洛裡亞諾·佩紹託,巴西軍人、政治家,第2任巴西總統(1839年出生) * 1900年:翁貝託一世,義大利國王(1844年出生) * 1962年:羅納德·愛爾默·費雪,英國統計學家、演化生物學家、遺傳學家(1890年出生) * 1969年:范文瀾,中國現代歷史學家(1893年出生) * 1970年:約翰·巴比羅利,英國指揮家和大提琴演奏家(1899年出生) * 1983年:大衛·尼文,英國男演員、作家(1910年出生) * 1984年:周建人,中國作家(1888年出生) * 1986年:鄧稼先,中國物理學家(1924年出生) * 1992年:葛傳槼,中國英語學者和詞典編纂者(1906年出生) * 1998年:林滴娟,臺灣政治人物(1966年出生) * 2003年:鮑勃·霍普,美國著名喜劇演員(1903年出生) * 2009年:佳雅特麗·戴維,印度齋浦爾土邦王族(1919年出生) * 2018年:馬如風,臺灣演員(1955年出生) * 2021年:亞爾伯·梵浩耶,法國耶穌會神父(1923年出生) * 2021年:卡爾·列文,美國密西根州聯邦參議員(1934年出生) * 2022年:尤里斯·哈特馬尼斯,美國理論電腦科學家(1928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全球老虎日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老虎日”《中國野生虎恢復計劃》啟動, * :國歌日 * : * :聖奧拉夫日 == 參考文獻 ==
水資源
水資源“-{水資源、水資源保育}-”-“-{水資源管理}-”-包括經人類控制並直接可供灌溉、發電、給水、航運、養殖等用途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江河、湖泊、井、泉、潮汐、港灣和養殖水域等。水資源是發展國民經濟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資源。在世界許多地方,對水的需求已經超過水資源所能負荷的程度,同時有許多地區也瀕臨水資源利用之不平衡。管制民眾使用水的措施架構便稱做水權(Water right)。 == 世界水資源的供應與傳輸 == 食物與水是人的兩大基本需求。在2025年,水荒將在貧窮的國家更為嚴重,這是因為人口快速的成長,像是在中東、非洲以及亞洲部分地區。在2025年,在都市地區則需要新的建設方能提供安全的飲用水與適當的消毒。這意味著與農民的衝突,因為目前農業用水佔了世界上絕大部分的用水。 一般說來,北美與歐洲等國家在2025年時並無迫切的水資源危機,不只是因為富有,也是因為他們的人口數並沒有那麼擁擠,因此可均分到適當的水資源。北非、中東與南非將會面臨到十分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因為氣候的乾旱以及人口過量使得人均用水量十分不足。中國的南方在2025年同樣會面臨到水資源的短缺,這並非是雨量不足所致,而是因為經濟上的快速發展所造成的消費增長,還有南水北送的政策影響,加強節水教育變成了一種重要手段。 總部設在美國波士頓的企業監督組織「國際企業責任」執行長穆維指控:「嚴重威脅人類獲取水資源的原因之一是,企業用水常優先於人民日常用水。」英國廣播公司公共衛生專欄作家Bobby Ramakant指出:「人類有生存權,就有用水以維持生命的權利。」 == 淡水的來源 == === 地表水 === 地表水是指河流、湖或是淡水濕地。地表水由經年累月自然的降水累積而成,並且自然地流失到海洋或者是經由蒸發消逝,以及滲流至地下。 雖然任何地表水系統的自然水來源僅來自於該集水區的降水,但仍有其他許多因素影響此係統中的總水量多寡。這些因素包括了湖泊、濕地、水庫的蓄水量、土壤的滲流性、此集水區中地表逕流之特性。人類活動對這些特性有著重大的影響。人類為了增加存水量而興建水庫,為了減少存水量而放光濕地的水分。人類的開墾活動以及興建溝渠則增加逕流的水量與強度。 當下可供使用的水量是必須考量的。部分人的用水需求是暫時性的,如許多農場在春季時需要大量的水,在冬季則幾乎不需要。為了要提供水與這類農場,表層的水系統需要大量的存水量來蒐集一整年的水,並在短時間內釋放。另一部份的用水需求則是經常性的,像是發電廠的冷卻用水。為了提供水與發電廠,表層的水系統需要一定的容量來儲存水,當發電廠的水量不足時補足即可。 加拿大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水量補給。 === 地下水 === 地下水是位於土壤縫隙與岩石中的淡水。同時也是在低於水位的地下水層中的水,某些地區因過度抽取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的問題。 水在地下分為許多節段便是所謂的含水層。 === 海水淡化 === 海水淡化是一個將鹹水(通常為海水)轉化為淡水的過程。最常見的方式是蒸餾法與逆滲透法。目前來說,海水淡化的成本較其他方式高,而且提供的淡水量僅能滿足極少數人的需求。此法唯有對乾漠地區的高經濟用途用水有其經濟價值存在。目前最廣泛使用於波斯灣。 === 凍水 === 早已有幾個計劃提出要利用冰山、冰川作為淡水的來源,但迄今為止僅止於新穎性用途,尚未能順利進行。而冰川徑流被視為都是地表水。 ==水資源私有化爭議== 在世界銀行的逼迫下,一些國家曾經將水資源私有化,導致水價飛漲數倍。多個反水資源私有化團體,在世界各地紛紛出現,用來對抗水資源私有化。 ==相關組織== *世界水資源協會,創立於1996年。 *聯合國水資源組織,根據2002年的地球高峰會的結論於2003年成立。 ==相關條目== *自然資源 *節約用水 *無水印刷 *各國可再生水資源列表 *水 ==註腳== ==外部連結== *水資源行業資訊 * 元立行:各種水資源的詳盡資訊 *我是地球兒:渴 :探討發展中國家的食水私有化爭議 Category:水 Category:水和環境
內陸水域總面積
內陸水域總面積指江、河、湖泊、池塘、塘堰、水庫等各種流水或蓄水的水面的佔地面積。內陸水域總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大小,常可反映一國水資源的多少,以及內陸漁業的發展條件好壞。 N N N
大陸架
大陸架,又稱陸架、陸-{zh-hans:棚; zh-hk:棚; zh-tw:架;}-或大陸-{zh-hans:棚; zh-hk:棚; zh-tw:架;}-,是大陸延伸至海洋中的平緩部分,可以說是被海水所覆蓋的大陸。在過去的冰川期,由於海平面下降,大陸架常常露出海面成為陸地或陸橋;在間冰期(冰川消退時期,如現代),大陸架則被上漲的海水淹沒,成為淺平的海底。 ==地形== 大陸架的地勢多平坦,其海床被沉積層所覆蓋,它的邊緣開始向深海傾斜,稱為大陸坡,接著斜度介於陸架與陸坡之間的大陸基,最後,陸基伸入深海平原。大陸架、大陸坡及大陸基都屬於大陸邊緣一部份。 大陸架的水深一般都在200米以內,但寬度大小不一。一般上,與大陸平原相連的大陸架比較寬,可達數百至上千公里(位於加拿大紐芬蘭島東南部對開的紐芬蘭大淺灘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相反,與陸地山脈緊鄰的大陸架則比較狹,可能只有數十公里,甚至缺失(尤其在南美洲西部的太平洋海岸)。 大陸架上也可以發現一些丘陵、盆地,還有明顯的“水下河谷”,這些河谷地形看起來就像是陸地河流的地形,有蜿蜒的河道,有沖積平原、三角洲等等,許多水下河谷還與陸地上的河流相對應,可看做是陸上河流的“延續”。這是因為這些水下河谷都是在遠古大陸架露出海面時,由河流所沖刷而成,只是後來沒入海中。 依據地形學與海洋生物學的意義,大陸架可再細分為內陸架、中陸架與外陸架。 在陸架外緣,其地形結構急遽改變,也就是陸坡的開始。除了少數例子外,陸架外緣幾乎都座落於海下140米處,這似乎也是冰川期的海岸線標記,當時的海平面比現代要低得多。 陸坡比陸架陡峭,其平均坡度為3度,介於1度到10度之間。大陸坡也常是水下河谷的終結。 陸基在陸坡之下、深海平原之上,它的斜度介於陸架與陸坡之間,介於0.5度到1度之間,從陸坡開始向處延伸500公里,由濁流從陸架與陸坡夾帶的厚厚沉積物所組成。沉積物從陸坡洩下,並在陸坡底下堆積,形成陸基。 ==法律意義== 大陸架,指沿海國家的領海以外,依其陸地領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擴充套件到大陸邊緣的,其寬度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的海底區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陸架海區水產資源豐富,海底多蘊藏石油、天然氣以及其他礦產資源,這些自然資源屬沿海國家所有。 根據聯合國「大陸架公約」(1958年4月29日訂於日內瓦,於1964年6月10日生效)的規定,大陸架的具體定義與適用專案如下: ===定義=== 第一條:本條款稱「大陸架」者謂: # 鄰接海岸但在領海以外之海底區域之海床及底土,其上海水深度不逾二百公尺,或雖逾此限度而其上海水深度仍使該區域天然資源有開發之可能性者。 # 鄰接島嶼海岸之類似海底區域之海床及底土。 ===權利=== * 第二條: # 沿海國為探測大陸架及開發其天然資源之目的,對大陸架行使主權上權利。 # 本條第一項所稱權利為專屬權利,沿海國如不探測大陸架或開發其天然資源,非經其明示同意,任何人不得從事此項工作或對大陸架有所主張。 # 沿海國對大陸架之權利不以實際或觀念上之佔領或明文公告為條件。 # 本條款所稱天然資源包括在海床及底土之礦物及其他無生資源以及定著類之有生機體,亦即於可予採捕時期,在海床上下固定不動,或非與海床或底土在形體上經常接觸即不能移動之有機體。 * * 第三條:沿海國對於大陸架之權利不影響其上海水為公海之法律地位,亦不影響海水上空之法律地位。 * 第四條:沿海國除為探測大陸架及開發其天然資源有權採取合理措施外,對於在大陸架上敷設或維持海底電纜或管線不得加以阻礙。 ===爭議解決=== 第六條: # 同一大陸架鄰接兩個以上海岸相向國家之領土時,其分屬各該國部分之界線由有關各國以協議定之。倘無協議,除因情形特殊應另定界線外,以每一點均與測算每一國領海寬度之基線上最近各點距離相等之中央線為界線。 # 同一大陸架鄰接兩個毗鄰國家之領土時,其界線由有關兩國以協議定之。倘無協議,除因情形特殊應另定界線外,其界線應適用與測算每一國領海寬度之基線上最近各點距離相等之原則定之。 # 劃定大陸架之界限時,凡依本條第一項及第二項所載原則劃成之界線,應根據特定期日所有之海圖及地理特徵訂明之,並應指明陸上固定,永久而可資辨認之處。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大陸架公約條文 Category:國際海洋法 Category:水域生態學 Category:物理海洋學 Category:水生生物群 Category:海岸地理學 Category:海岸及海洋地形 Category:水體 Category:海洋學術語
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
瑪麗亞·格洛麗亞·馬卡帕加爾-阿羅約(;),是菲律賓第14任總統及第25任眾議院議長。不僅是菲律賓第二位女總統,也是前總統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的女兒。她曾就讀於美國華盛頓特區喬治城大學,有金融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她與美國前總統比爾·克林頓是同班同學。雖然她並非華裔,但她與菲律賓華人關係密切,而她丈夫霍塞‧艾羅育的祖先“孫大”為中國福建華僑。 == 生平 == === 早年 === 阿羅約出身於一個政治世家,其中父親正是前總統奧斯達多·馬卡帕加爾,是在阿羅約14歲時開始出任總統。後來遠赴美國就讀喬治敦大學,與克林頓是同班同學;畢業後回國,與任職律師的丈夫何塞·米格爾·阿羅約結婚,育有三名子女。 阿羅約早年都是在大學任職講師,包括了菲律賓大學和馬尼拉大學。 ===從政=== 阿羅約在1987年開始踏足政壇。當時的總統柯拉蓉委任了阿羅約加入政府,出任工業貿易部部長,主責對外貿易發展。其後柯拉蓉卸任,阿羅約於1992年參選國會選舉,成為參議員。 1998年在前總統羅慕斯的遊說下,阿羅約決定在該年總統選舉中參選副總統,並順利當選。該年6月30日正式宣誓就任。 ==總統== 阿羅約在2001年1月20日第二次人民力量革命中接替約瑟夫·埃斯特拉達的總統職務。當時因為艾斯特拉達被控貪汙,阿羅約被遊說接任總統;後經菲律賓最高法院一致認同她接任為新總統。上任後,阿羅約希望進一步加強與領國馬來西亞的貿易、投資和安全聯絡。2月16日,阿羅約與主席瑪麗娜·馬哈迪就亞洲女性在現代世界中日益重要的角色課題交換意見。3月7日,阿羅約派遣特使前往馬來西亞以重振兩國之間曾在前總統埃斯特拉達任內變差的外交關係。 2004年,阿羅約連任成功,擔任六年單一任期當選的總統任期。 2005年中,她因為丈夫-{幹}-涉政府人事、親戚接受「花檔」賄賂以及其本人在總統大選中,致電選舉委員會官員表達關切而遭前國家情報局長揭發等原因,引起菲律賓人民上街抗議。爾後由於危機處理手段明快,得以保住職務。 2006年2月24日,她簽署1017號令,宣佈菲律賓進入緊急狀態,以應對不斷出現的軍事政變陰謀和聲勢浩大的反政府遊行。3月3日,阿羅約對全國發表電視講話,宣佈解除一週前實施的全國緊急狀態。 2009年,菲律賓民眾反對阿羅約謀求連任,或者修改憲法,在總統任期結束後,擔任有實權的總理。同年7月27日,阿羅約在菲律賓國會發表年度國情諮文時表示,自己從未表示過要延長總統任期。2010年6月30日,她正式卸下擔任近十年的總統職務,但同年她成功當選國會眾議員,繼續延續政治生命。 卸任後,於2011年11月18日,阿羅約被警方指控在大選中作弊並被逮捕。 2018年,成為眾議院議長。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阿羅約夫人的官方網站 Category:菲律賓總統 Category:菲律賓副總統 Category:菲律賓國防部長 Category:菲律賓眾議院議長 Category:女性總統 Category:靠政變上臺的領導人 Category:政治世家出身的政治人物 Category:菲律賓女性政治人物 Category:菲律賓經濟學家 Category:喬治城大學校友 Category:馬尼拉阿德紐大學校友 Category:菲律賓大學校友 Category:菲律賓天主教徒 Category:清華大學名譽博士 Category:菲律賓總統女兒 Category:女性國防部長 Category:馬尼拉人 Category:埃德蒙·A·沃爾什外事學院校友 Category:約瑟夫·埃斯特拉達
傑克遜·波洛克
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又譯傑克森·波拉克,)是一位有影響力的美國畫家以及抽象表現主義運動的主要力量。他以他獨特創立的滴畫而著名。 在他的一生中,他同時享有相當的盛名和惡名:他被認為是一名大部分時間隱居的畫家;他具有反覆無常的脾氣,且有嚴重的酗酒問題。 他生於懷俄明州的科迪,1929年移居紐約,進入紐約藝術學生聯盟,在托馬斯·哈特·本頓(Thomas Hart Benton)門下學習;1938年到1942年間,為聯邦藝術工程工作;1943年開始轉向抽象藝術。1950年代到1960年代,他透過“文化自由議會”(Congress for Cultural Freedom)受到中央情報局的支援。 1947年開始使用“滴畫法”,取消畫架,把巨大的畫布平鋪在地上,用鑽有小孔的盒子、棒或畫筆把顏料滴濺在畫布上,稀薄的顏料藉助噴霧器;作畫時和畫布的接觸不固定在一個位置,而是在畫布四周走動,或跨越過去,使構圖沒有中心、結構無法辨認;以反覆的無意識的動作畫成複雜難辨、線條錯亂的網;畫面上線條縱橫曲扭,色彩變幻無常。在其追求下意識的極端放縱的方法中可見到超現實主義畫派的影響。 在發展出他特有的技術前,因為過於專注於創作卻沒有突破,作品銷售不佳,加上個性怪闢、神經質的性格而無法靠兼職謀生,而一度須靠其兄弟及後來成為其妻的女友接濟度日。 波洛克在1956年8月11日晚上因為酒後駕駛超速,發生交通事故而喪生。在他去世後,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於1956年為他舉辦了一場紀念回顧展,並在1967年舉辦了一場更為全面的大型展覽。1998年和1999年,MoMA和泰特不列顛分別為他舉辦了大型的回顧展覽。Varnedoe, Kirk and Karmel, Pepe, Jackson Pollock: Essays, Chronology, and Bibliography. Exhibition catalog, New York: 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Chronology pp. 315–329, 1998, ISBN 0-87070-069-3Horsley, Carter B., Mud Pies, Jackson Pollock, Museum of Modern Art, November 1, 1998 to February 2, 1999, The Tate Gallery, London March 11 to June 6, 1999 While it is de rigueur to concentrate on the signature works that define an artist’s "style,"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its evolution... == 個人經歷 == === 早期生活 === 波洛克1912年出生於懷俄明州的科迪Piper, David. Th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Art, ISBN 0-7537-0179-0, p460-461.,是家裡五兄弟裡面最小的。他的父母,斯特拉·梅和勒羅伊·波洛克,在愛荷華州的廷利(Tingley)長大。他的父親本姓麥克伊(McCoy),但在一年內父母相繼離世,被鄰居收養,因而改姓。斯特拉和勒羅伊是長老會教徒,母親有愛爾蘭血統,父親是蘇格蘭血統。B. H. Friedman, Jackson Pollock: Energy Made Visible, p.4. Da Capo Press, 1995, ISBN 0-306-80664-9勒羅伊原本是一名農夫,後來在政府做土地測量員。傑克遜·波洛克在亞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亞州的奇科長大。當他在加利福尼亞的埃科帕克(Echo Park)居住的時候,他進入了洛杉磯的。在青年時期跟隨父親測量的過程中,他受到了美國印第安人文化的影響。本頓美國農村題材的作品對波洛克只有短暫的影響,但他節奏性的作畫和強烈的獨立性對波洛克產生了更長遠的影響。 為了戒酒,1938年到1941年,波洛克接受了約瑟夫·亨德森醫生的榮格心理治療法,1941年到1942年接受了Violet Staub de Laszlo醫生的治療。亨德森醫生決定使他投入到創作中 並讓波洛克進行繪畫,使得期間他的作品出現了很多榮格的概念。最近有人認為波洛克可能患有雙相型障礙症。 === 事業發展階段及獨特的繪畫技巧 === 1945年十月,波洛克與美國畫家李·克拉斯納結婚,十一月搬到了在紐約長島東漢普頓的Springs區域現在人們所知的波洛克-克拉斯納畫室。佩吉·古根海姆借給他們這個木質結構房屋的首付款,在這附近有一個穀倉,波洛克把它變成了自己的工作室。在這裡,他完善了自己用油漆作畫的技巧,這種技巧使他在繪畫歷史上特點鮮明。 1936年,波洛克在一個墨西哥壁畫家大衛·阿爾法羅·西蓋羅斯的實驗性工作室中首次接觸液體塗料,此後他在1940年代早期採用在畫布上潑灑油漆的方法作為一種繪畫技巧,例如“男人和女人”(Male and Female)和“潑畫作品1號”(Composition with Pouring I)。在他搬到Springs以後,他開始把畫布鋪在畫室的地上,開發出了後來被稱為“滴畫”的繪畫技巧。此時,他使用一種被稱為醇酸磁漆的合成樹脂塗料,這在當時是一種新的塗料。波洛克把這種家用塗料而非藝術家們所用的顏料的使用稱為“需求的自然增長”Boddy-Evans, Marion. "What Paint Did Pollock Use?". About.com. http://painting.about.com/od/colourtheory/a/Pollock_paint.htm . Retrieved 2007-09-28.他採用硬刷、棍子甚至是塗油注射器作為繪畫的工具。波洛克潑灑和滴落顏料的技巧被認為是“行動繪畫”的起源之一。透過這種方法,波洛克讓顏料逐漸地從他選擇的工具滴落到畫布上,使得他可以實現更直接的創作手段。透過摒棄在垂直表面繪畫的傳統,他可以從任何方向觀察並在畫布上作畫。 對波洛克產生影響的可能有烏克蘭裔美國畫家(1894-1968),她的作品和波洛克所謂的“滴畫”有關聯。佩吉·古根海姆在1945年把索貝爾的作品加入到了“本世紀藝術展”(The Art of This Century Gallery)。波洛克的評論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在1946年見到了索貝爾的作品,並在他的文章《美國風格繪畫》(American-Type' Painting)中表示這些作品是他見過最早的全畫,並聲稱“波洛克承認這些畫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印象”。Jackson Pollock: interviews, articles, and reviews By Pepe Karmel, Kirk Varnedoe 在用這種方式作畫的過程中,波洛克逐漸放棄了形象的表現方式,並對西方使用畫架和畫筆的傳統進行了挑戰。他開始不僅侷限於使用手和手腕繪畫,而發展到使用全身進行繪畫。 在1940年代,波洛克對印第安沙畫表演進行了觀察。對他的滴畫技法產生影響的還包括墨西哥的壁畫家以及超現實主義畫家。波洛克否認他的作品是偶然產生的,他通常對於一個作品的產生有特定的想法。他的技巧將有控制的身體運動、顏料粘稠的流動、重力以及畫布對顏料的吸收等一系列可控和不可控的因素結合起來,就像舞蹈一樣,直到產生他想要的作品為止。 ===1950年代=== 波洛克最為出名的繪畫是在1947年到1950年的“滴畫”時期創作的。他在1949年8月8日出版的《生活》雜誌中佔據了4頁的版面,使他迅速達到了巔峰。在他名聲的頂峰,波洛克突然拋棄了滴畫的風格。Jerry Saltz. "The Tempest" (reprint). Artnet.com. http://www.artnet.com/magazineus/features/saltz/saltz9-18-06.asp . Retrieved 2009-08-30. 波洛克在1951年以後的作品在色彩上更加沉重,包括一系列在油畫坯布上用黑色顏料繪製的作品。在此之後他恢復了對色彩的使用,"Biography". Jackson-pollock.com. http://www.jackson-pollock.com/biography.html . Retrieved 2007-09-28.並重新拾起了形象的元素。在這一時期,波洛克與一家更具商業性質的畫廊合作,為需要新作品的收藏者們提供作品。在這種壓力及個人挫折的影響下,他的酗酒狀況進一步惡化。 ===從命名到編號=== 波洛克不希望觀眾從他的作品中看到任何形象的元素,因此放棄了對作品的命名,轉而使用編號。對此,波洛克表示:“被動地接受這幅畫提供的意象,而不要先入為主地帶著主觀印象去尋找主題。”波洛克的妻子克拉斯納說波洛克“以前會給他的畫進行傳統的命名,而現在只是對他們進行編號。編號是中立的,他們使得人們把作品作為純粹的畫來對待。”Boddy-Evans, Marion. "What Paint Did Pollock Use?". about.com. http://painting.about.com/od/colourtheory/a/Pollock_paint.htm . Retrieved 2007-09-28. ===去世=== 1955年,波洛克創作了應該是他的最後兩幅作品《氣味》(Scent)和《尋找》(Search)。1956年他完全沒有作畫。1956年8月11日晚10點15分,波洛克酒後駕車出車禍身亡,結束了他持續了整個成年的與酗酒的鬥爭。在-{波洛克}-死後,他的遺孀克拉斯納管理了他的遺產,並保證無論藝術趨勢如何改變,波洛克的聲望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他們共同被葬在溫泉區的綠河墓地。 == 藝術風格 == === 繪畫技巧 === 1946年波洛克已經徹底拋棄了現實主義,他的畫迅速發展成為激烈的情感的傾瀉。他的方法是將美國產的油漆從罐中倒出, 油漆順著放在罐中的木棍流出,這樣一條不間斷的色‘線’便在畫布上形成。線的特徵是由繪畫者身體上和繪畫材料上的近乎無限的變化決定的:顏料的粘度(透過減少厚度和稀釋來加以控制);傾倒的角度和由此而產生的傾倒速度; 波洛克身體特別是手腕、胳膊和肩膀所表現出的力度, 他時而急馳掠過, 時而充滿節奏韻律。傑克遜·波洛克的繪畫技法——《縱深五英尋》 鹿鐳 世界美術 1991-10-01在波洛克的作畫過程中,他拋棄了西方傳統繪畫中使用的畫架和畫筆,大膽突破傳統畫法所使用的顏料,例如他創新使用“彩瓷漆”,金屬漆等作為顏料,以及各種材質的紙張畫布和多樣的工具。為了得到顏料滴濺、潑灑而成的線條,波洛克經常在一個鐵皮罐的底部鑽個洞來漏下顏料。他完全擺脫了受制於手腕,肘和肩的傳統作畫模式,對於作品完成後的樣子事先並不知曉,而是透過讓整個的身體無意識性、即興、隨意的自由運動,同時將顏料用“滴畫法”應用於畫布和畫紙上,這種無意識性,即興繪畫方法就是著名的“行動繪畫”。抽象表現主義者的無意識性,本能性和自發性繪畫 張久學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10-09-15 從對具體物件有選擇性的描繪到完全脫離物像,從對畫面形式有意識的控制到融自身行動於畫面中,他終於探尋到了這一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滴畫法”。只有這抽象無定形而又自由不羈的滴畫形式才能儘可能的展示其豐富的內心情感。因為波洛克所探求和實驗的繪畫技法,更注重線的連貫, 而傳統的筆繪作品在不斷的補充和調整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運用一些間斷不連貫的線。 === 繪畫風格 === 在波洛克的很多作品中,我們無法看到物件的真實特徵,看到更多的是那種幾乎要噴薄而出的強烈情感宣洩。這一點在後來甚至可以看作是他藝術成功的特色所在。在波洛克之前,無論是古典主義畫派還是現代派的畫家,他們創作時大多會考慮畫面中心視點和其他關注點之間的關係,對畫面的主體物件和次要物件也會施加不同的表現力度。然而波洛克完全漠視這種空間規律的存在,在他的畫面中一切矛盾都是合理的存在。美國滴畫大師傑克遜·波洛克作品探析 王靜;吳衛 藝術與設計(理論) 2009-06-15 如果說在創作中逐漸突破物像和空間規律的束縛, 是傑克遜·波洛克走向藝術巔峰的良好基礎。那麼,以情感表現為基礎而實現的行動繪畫,就是將其推向藝術巔峰的最直接動力。以波洛克為代表的美國抽象表現主義畫家出現一種逐漸脫離人物固有形象的趨勢,他們更傾向於表這種情感的表現越是脫離物像越能夠表達得更為真實。 === 風格影響 === 對波洛克產生影響的可能有烏克蘭裔美國畫家珍妮·索貝爾(1894-1968),她的作品和波洛克所謂的“滴畫”有關聯。佩吉·古根海姆在1945年把索貝爾的作品加入到了“本世紀藝術展”(The Art of This Century Gallery)。波洛克的評論家克萊門特·格林伯格在1946年見到了索貝爾的作品,並在他的文章《美國風格繪畫》(American-Type' Painting)中表示這些作品是他見過最早的全畫,並聲稱“波洛克承認這些畫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印象”。Jackson Pollock: interviews, articles, and reviews By Pepe Karmel, Kirk Varnedoe 在1940年代,波洛克對印第安沙畫表演進行了觀察。對他的滴畫技法產生影響的還包括墨西哥的壁畫家以及超現實主義畫家。波洛克否認他的作品是偶然產生的,他通常對於一個作品的產生有特定的想法。 ==評價== === 社會評價 === 傑克遜.波洛克被認為是美國本土產生的一位對當代繪畫產生巨大影響的畫家。作為第一個被歐洲關注的美國抽象畫家,他改變了美國的藝術史。同時,他也是第一個在美國國內被廣泛關注的畫家。作為波洛克最重要的一位支持者,格林伯格認為波洛克是“這個國家(美國)產生的最偉大的畫家”。柯克.瓦內度甚至強調波洛克是世界上頂級的現代畫家。 ===藝術風格評價=== 羅伯特.休斯在《新藝術的震撼》中認為傑克遜.波洛克的畫呈現出一種“滿幅”的構圖風格。這種畫法“被讚譽為1911年畢加索和勃拉克的分析立體主義繪畫以後最引人注目的繪畫空間方法的新發明。 古德諾認為“波洛克的每一張作品都不是輕易畫出的……當他作畫時他沉湎於嚇人的狂熱行為。”在1952年ARTnews雜誌的文章中,藝術評論家羅森伯格將波洛克的繪畫稱作為“行動繪畫”,其含義是,畫在這裡呈現的已經不是一幅畫,而是其作畫行動的整個過程。 英國卡迪夫藝術與設計學院美術教授羅伯特·佩珀羅爾(Robert Pepperell)認為波洛克1952年的作品《藍色枝條》(Blue Poles)“有大量的混亂圖案,但是整體上又是具有結構的。”有學者認為,人們在欣賞波洛克作品的時候,腦內的“映象神經元”起了作用。這種神經元讓人和猴子能夠在頭腦中模仿他人的動作,就像自己在進行這個動作一樣。已經有研究表明人在看到手寫的字母時會在腦中模仿書寫的動作過程。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及同事則提出一種觀點,認為人在欣賞畫作的時候,人腦會試圖重現作者的繪畫過程。這可能至少部分解釋了人們為什麼會覺得波洛克的作品動力澎湃。 ==對藝術界的影響== 二戰之後,波洛克成為了美國新一代繪畫的象徵。他的作品第一次完全採用了抽象的形式,在繪畫過程中畫家是主觀的、感情化的。波洛克的繪畫能夠反映他溫和的性格。他也是第一個進行所謂的“純粹抽象”繪畫的畫家,因而影響了大批美國和歐洲的藝術家。其中前者包括威廉·庫寧和佛朗茲·克萊茵,後者包括沃斯(有時候被稱作歐洲的波洛克)和卡萊爾·愛派勒。他作為行為畫派的代表和戰後美國抽象畫派全面勝利的象徵,-{波洛克}-死後其聲望並沒有停止增加。 波洛克對計算機藝術也有很深的影響。今天,有數百張被專業網站製作的類似波洛克作品的繪畫被用於蘋果裝置中。 ==社會影響== ===個人展覽=== 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在1956年和1957年分別舉辦了兩次波洛克的藝術回顧展覽。世界上一些展覽了波洛克的重要作品的藝術館包括: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紐約的古根海姆美術館;奧爾布賴特.諾克斯藝術館;華盛頓特區的國家藝廊;威尼斯的古根海姆美術館;倫敦的泰特美術館;巴黎的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等等。 ===作品售價=== 傑克遜·波洛克的作品《1948年第5號》在2006年以1.4億美元的價格轉賣,創造了歷史最高記錄,成為全世界出售價格最高的畫。直到後來被保羅·塞尚的《玩紙牌的人》打破(2.5億美元)。 ===相關影視=== 《傑克遜·波洛克》是一部51分鐘長的關於波洛克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沒有僅關注波洛克的生活問題,而是強調他投身於藝術的那些情景。得益於漢斯·納木瑟在波洛克生前拍攝的一段影片,我們能夠領略到波洛克“滴畫”時的風采。 《誰是他媽的傑克森·波拉克》講述美國一名七十四歲的退休女卡車司機泰莉十五年前在廉價商店花了五塊美金買了一張畫,後來有人告訴她,這可能是美國名畫家波洛克的真跡,價值數千萬美元。這部紀錄片透過記錄泰莉鑑定這幅畫的真偽的全過程來表達普通人在挑戰資訊不對稱的精英社會時所面臨的困境。 波洛克的故事在2000年被拍成電影《波拉克與他的情人》(Pollock),由艾德·哈里斯主演,飾演Lee Krasner的馬西雅·蓋·哈登亦因此奪得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獎。 == 參考文獻 == ==延伸閲讀== * * * * * * * * * *mcah.columbia.edu ==參見== * * == 外部連結 == * Jackson Pollock on Museum Web Paris * Pollock exhibition on MOMA Site * Pollock collection on the Guggenheim NY Site * Jackson Pollock by Miltos Manetas * Pollock Movie * 波洛克基金會 * 波洛克電影網站 Category:美國畫家 Category:蘇格蘭-愛爾蘭裔美國人 Category:抽象畫家 Category:紐約藝術學生聯盟校友 Category:酒後駕駛者
人類性行為
人類性行為(),又稱人類性活動()、人類性實踐(),是指人類個體任何體驗和表達性的活動中所從事的性行為,以及身體對性慾的表現方式、行為、感覺和相互作用。人類所從事的性活動種類廣泛多樣,有的可以獨自完成(如自慰),有的則需與他人一起參與(如性交、非插入式性行為、口交等);而狹義的性行為則是指性交。性活動通常會導致從事者出現性喚起和生理變化,其中一些較為顯著,另一些則否。性活動可能會使從事者的性興趣或性生活品質加強,例如其可作為尋找或吸引伴侶的一種手段(求愛和表現行為)、個體之間的性互動(例如前戲或BDSM)。 人類的性活動牽涉到人的不同層面,包括社會層面、心理層面、生理層面、認知層面、行為以及情感層面;例子包括感情紐帶、情感共享、生殖系統的生理機轉,以及性慾。 不同文化對於性行為的看法各異。有些文化只容許婚姻內的性行為,而婚前性行為和婚外性行為則是禁忌。一些性活動在部分國家或地區的司法管轄區內被視為非法的,而一些則為合法,甚至廣為當地人接受。性侵犯和與低於當地的最低合法性交年齡的人進行性活動這兩個例子在大部分的司法管轄區內都是刑事犯罪。人類性行為的物件很廣泛,包含和異性及同性之間的性行為。 ==心理學== === 交配策略 === 在演化心理學和行為生態學中,人類的交配策略是指個體用來吸引、選擇和保留配偶的一套行為模式。交配策略與繁殖策略重疊,在生活史理論中繁殖策略比交配策略含括更廣泛的行為,其涉及繁殖的時間、後代數量和質量的權衡。 相對於其他動物,人類的交配策略與諸如婚姻制度之類的社會文化相關,這是其他動物所沒有的。人類可能會尋求與他人建立長期的親密關係、婚姻關係、偶然關係或友誼關係。人類對於陪伴需求的渴望是最強大的動力之一,也是天生的人性特徵,並且可能與性慾有關。人類交配並是一種社會和文化的過程,兩個人相遇時,彼此會針對人際關係或求愛關係進行適合性的評估。不過人類性行為依然是一種動物性行為,人類和非人類動物之間仍可以找到一些性行為的共同性。 ===動機=== 人們有著各種各樣從事性行為的動機。儘管性行為在演化學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殖,但是一項針對大學生的研究表明,人們從事性行為的目的主要有四個:被對方的身體吸引、幫助自己達至其他目的、增加情感聯絡,以及減輕不安全感Meston & Buss, 2007.。 大多數人從事性行為的目的是為了從對性的興奮中取悅自己,在能達至性高潮的情況下更是如此。當事人亦可在像調情、前戲、BDSM般的涉性活動中進入性興奮狀態。人們從事性行為的最常見原因在於對至少一名其認為擁有性吸引力的人產生性慾,但是他們也可能在沒有感到任何性吸引力的情況下從事之,比如隨便發生或帶一定社會目的的性行為。 一些人會只為了經濟目的/其他利益考慮而在某個時刻選擇從事性行為。一男一女可能會為了成功受孕而從事性交。一些人會跟自己討厭的人一同從事性行為,因為他們相信兩個人之間的互相對立或會增加性渴望、性吸引力以及性興趣。 性行為在社會性動物的相互影響中發揮了很大作用。進化生物學家在其著作《自然界和人類的多樣性、性別和性》(Diversity, Gender, and Sexuality in Nature and People)中指出此一道理除了人類,還適用於其他社會性動物身上。她在書中探討了性行為的目的,並證明瞭其具有多種功用,包括維持配偶之間和團體內的紐帶、解決糾紛、繁殖下一代。 === 需求 === 諸如般的研究者假設道人類性行為有三項潛在且不互相排斥的好處/功能:生育、維持關係以及享樂。雖因避孕方法在20世紀中葉至20世紀晚期不斷進步的關係,使人們分離這三大功能的能力得以增加,但它們仍然顯著複雜地交織在一起。比如一對富生育能力的伴侶雖可能會發生有採取避孕方法的性交,但不全是為了體驗性愉悅(享樂),還以其作為維持情感親密的手段(維持關係),繼使他們的感情紐帶加深,以及使他們之間的關係更為穩定,還使得他們在未來更為有能力時才養育孩子(推遲生育)。時機的改變亦可能影響這對伴侶強調性行為的哪一方面:有些時候所進行的性行為可能強調一起共樂(享樂);但在另一些時候會強調深層的感情聯絡(維持關係);停止避孕後所進行的性交則較強調實現懷孕(生育,或生育和維持關係皆有)。 ===自我決定論=== 研究亦指出人們從事性行為的原因與自我決定論相關。自我決定論適用於「參與者能從性關係中感受到正面情感」的情況;而當中參與者必需是自願從事性行為,而又不感到內疚。研究者已提出了一套關於自我決定論的性動機模型。這個模型旨在把「自我決定」和性動機聯絡起來,並有助於解釋人們如何在涉及自我決定的情侶關係中產生性衝動。除此之外,其還觸及了從性動機中獲得的積極成果(實現自主性和加強關係)。 運用了此一模型的研究指出,因自決動機而從事性行為的人心理幸福感更強、對充實感的需求更高;當這種需求得到滿足時,他們的自我感覺亦變得更為良好。這與對他們伴侶的親密度和整體滿意度提升呈正相關性。雖然兩性皆可能因自決動機而從事性行為,但之間卻存有一些差異——女性比男性擁有更多的自決動機去從事性行為,在性行為中亦比男性擁有更高的滿意度和關係質量。研究最後得出結論,認為在情侶中,因自決動機而從事的性行為跟心理健康、性動機和性滿意度皆呈正相關性。 ==生理學== === 性慾 === 性慾同時牽涉了心理學與生理學。在心理學中,性慾被認為與食慾類似,是性行為的驅動力。只要沒有經歷性滿足,「性慾」就會積累,而人對性活動的渴望就會加劇。 而在生理學上,性慾則是由性激素所促成的,像是男性的睪丸素與女性的雌激素。有許多女性指出,其在生理週期中會有性慾波動,即可能是生理週期中不同激素的消長所造成的。人類在青春期以後,隨著荷爾蒙水平的上升,性需求也會逐漸增強。大腦中的邊緣系統在受到某些感官刺激後可以觸發一些不自主的反射性物理結果,可能進一步導致的性及交配行為啟動。 === 性反應週期 === 不論男女,性刺激時的生理反應皆可分為四個階段: * 在興奮期期間,當事人的性器官及其周圍血流增加、肌肉會變得緊張、心率和呼吸速率增加、血壓升高;上身皮膚及臉部或會發紅;此一現象稱為性潮紅。一般而言,處於興奮期的女性的陰道和陰蒂會分別分泌潤滑液及變得腫脹;男性的陰莖則會勃起。 * 在持續期期間,當事人的心率和肌肉緊張度會進一步增加。男性的膀胱會暫時閉合,用以防止尿液與精液混合的情況出現。女性的陰蒂可能會略微後退、直徑減少、分泌更多的潤滑液、陰蒂外部更為腫脹、肌肉緊張度增加。 *在高潮期期間,當事人的呼吸變得非常快速,骨盆肌肉出現一系列有節律的收縮。女性的子宮和陰道一般亦會收縮。不論男女,在高潮當中都會體會到一種非常愉悅的感覺,但亦有約15%的女性報稱從來沒有達至一次性高潮,約50%則假裝過高潮至少一次。遺傳因子跟女性達至高潮的頻率有很大關係。 *在消退期期間,當事人的肌肉會開始放鬆、血壓下降、身體恢復至平常狀態。雖然一般來說,因為女性沒有不應期的緣故,故在短時間內可達到二次或多次的性高潮,但一些來源指出女性亦有不應期——女性也可能在高潮後的一段時間內,不能透過性刺激來使自己興奮。不應期短則幾分鐘,長則幾天,取決於年紀以及其他的個人因素。 患有性功能障礙的患者無法像健康人一般,在情感上或生理上對性刺激作出反應。性功能障礙會對性反應週期的不同階段構成影響,包括性慾期、興奮期和高潮期Kontula, O & Mannila, E (2009). Sexual Activity and Sexual Desire. Routledge, 46(1). retrieved 20 August 2012, from here.。雖然媒體通常將性功能障礙描繪成一系列常見於男性身上的疾病,但事實上它在女性當中較為普遍。 == 型式與方法 == 性行為的型式與方法主要依插入與否而分,在一些次文化中亦分為傳統與非傳統。性行為並常依據其發生的身體部位進行分類及命名。 === 插入式性行為 === 也稱為性侵入行為,指將身體的一部份或是其他物體進入陰道、肛門或是口腔的性行為。常見的插入式性行為包括: * 陰道性交:即將一般為勃起狀態的陰莖跟陰道互相接合及在內磨擦的性行為* * * * * *。男性陰莖在陰道內高潮並射精稱為體內射精,若精子順利與卵子結合則會形成新的胚胎,當胚胎到達子宮時,它會植入至子宮內膜——這意味著懷孕的開始。不同姿勢的陰道性交也有進一步分類,稱為性交體位。以手指刺激女性的生殖器的行為稱為指交,以拳頭跟陰道互相接合及在內磨擦則稱為拳交。舐陰中舌頭有時會進入女性陰道。 * 肛交:一般是指將勃起的陰莖與人類的肛門或直腸互相接合並彼此摩擦的過程,被進入的一方可以是男性或女性。以手指進入男性肛門的指交可以是一種達成前列腺快感的按摩方法。其他形式的肛交包括將假陰莖、捆綁式假陰莖、手指或其他物品插入肛門,或以口、舌對肛門進行的性刺啟用動。 * 口交:口腔與性器官接觸,並以此對其進行刺激的行為皆稱做口交,用口來對女性性器官和男性性器官進行刺激的行為分別稱作「舔陰」和「吮陽」。男性陰莖在口腔內射精稱為口內射精。在一些柔軟度極佳的特殊案例中,他們能夠使用自己的口腔對自己的性器官進行口交,即男性自我口交與女性自我口交。口腔對口腔的接吻是一種親密行為,但不一定與性行為有關;手部進入口腔的行為也不一定與性行為有關,但在性行為中這兩種情況也都可能發生。 === 非插入式性行為 === 指沒有任何身體部位或其他物體進入陰道、肛門或口腔的性行為。常見的非插入式性行為包括: *女陰摩擦:女女性行為的一種,實踐方法包括女對女的性器官接觸、女性以其外陰摩擦其伴侶的大腿、腹部、臀部和手臂等口部以外的部位。男性陰莖沒有進入女性陰道僅在女陰上摩擦的性行為稱作股交。 *陰莖摩擦:男男性行為的一種,兩名男性彼此摩擦陰莖。 *舐陰:口交的一種,當中從事者的口部可跟一名女性的陰蒂、外陰接觸,並以此進行刺激 *乳交:以乳房與男性陰莖進行的性行為,通常將男性勃起的陰莖置於乳溝中、以乳房擠壓或套弄陰莖。男性陰莖在乳房、胸部或頸部射精稱為珍珠項鍊。以手或口腔對乳頭的刺激稱為乳頭愛撫,以口腔刺激乳頭又可稱為色情哺乳。 *手交:以手部與男性陰莖進行的性行為,自體進行的手交是男性自慰最常見的模式。手指與女性外陰進行的非插入式性行為屬於指交的範疇。 *足交:以足部與男性陰莖進行的性行為。 === 非傳統性行為 === 在一些次文化中將性行為分為傳統與非傳統,非傳統性行為包括性偏離、戀物以及BDSM類活動。戀物本身也有著各種各樣的型別從對像乳房、腋下和下足般的身體部位產生性慾,到對以無生命物體作為性慾物件,包括但不限於鞋子、靴子、內衣、服裝、皮革或橡膠製品。包括自我綁縛和窒息式性愛在內,一些非常規的自體性行為可能會危及從事者的性命。與跟伴侶一同從事某些戀物性行為(比如抓茫或綁縛)的情況相比,獨自從事的受傷以至死亡風險皆會大大增加,因為沒他人在場救援和協助。 File:Man Cuffed to Bedrail.jpg|一名被銬上手銬、矇住眼睛的男子 File:Bent forward strappado.jpg|一名被用繩子和吊具桿懸吊的女性 ==物件及參與者== 性行為會因為物件的不同而有進一步的分類,不同社會文化對性行為物件與性行為參與者的態度也常常是該社會中性倫理的決定因子之一。性行為的物件與參與者通常可以其關係、性別與性取向以及參與的人數來進行定義。 === 關係 === 從事者之間的關係大致可分為配偶、親密伴侶、偶然的性伴侶,以及匿名且陌生的性伴侶。這些關係包含: *配偶:締結婚姻關係的婚內性伴侶。 *親密伴侶:包括戀人、情夫與情婦、炮友、乾親等。 *偶然的性伴侶:一夜情、部分的約炮行為是偶然發生的。 *匿名且陌生的性伴侶:部分的一夜情、約炮行為會有彼此陌生的狀況發生,通常性交易中的性伴侶也是匿名及陌生的。 === 性別與性取向 === thumb|right|230px|格爾達·韋格納於1925年繪畫的「厄洛斯的娛樂活動」(The recreations of Eros),描繪了兩名女性所進行的性活動性行為可根據從事者的生理性別、社會性別、性取向進行個別的定義與區分。 ==== 異性戀與異性性行為 ==== 異性戀者是指對異性/相異的性別認同者產生性慾或愛慕的人群。異性性行為的從事人數可以是一男一女、連續的一男一女、一男多女、多男一女(以上兩者統稱多重伴侶)。另外在有些性行為的定義下,還可能包含禁慾和自體性行為(包括自慰)。此外,不同的宗教和政治運動皆可能試圖影響或控制性行為的指令碼變化,那些運動甚至影響求婚和結婚的過程,不過在大多數國家,那些運動所帶來的變化往往是十分緩慢。 ==== 同性戀與同性性行為 ==== 同性戀者是指對同性或相同的性別認同者產生性慾或愛慕的人群。擁有同性戀傾向的人不一定會把其展現於行為上。研究表明,許多同性戀者成功地建立了其所需要的持久浪漫關係——資料指出40-60%的美國男同性戀者和45-80%的美國女同性戀者正在處於一段浪漫關係中What is the nature of same-sex relationships?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Retrieved 25 December 2014。 自我認同為-{「}-主要異性戀-{」}-的人亦有可能跟同性發生性行為,比如異性戀青少年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互相手淫。同性戀者假裝成異性戀者的行為則一般稱為-{「}-躲在衣櫥-{」}-;同性戀者願意公開表露自己的性取向的行為則稱作-{「}-出櫃-{」}-。同性性行為在一些社群有時會遭視為只為獲得快感而進行的行為。-{「}-男男性行為者-{」}-和-{「}-女女性行為者-{」}-儘管會跟同性發生性行為,但亦可能同時跟異性建立性和浪漫關係。 === 參與人數 === 性行為可以依從事者的人數分類。一人獨自進行的為自體性行為,即為自慰。從事自體性行為者亦可能使用像假陰莖、按摩棒、拉珠般的性玩具,但是性玩具本身也可用於兩人以上的性行為,以此增加性刺激的效果。兩人是最為普遍及常見的性行為人數,兩人或以上的性行為參與者可以進行像性交、肛交、口交、互相撫慰等形式的性行為。三人的性行為被稱為三人性行為,又稱3P。三人(含)以上的性行為可稱為群交,有時會以「人數+P」的模式命名,比方說將四人性行為稱為4P、五人性行為稱為5P等以此類推,也可以用「多P」來表示。有一些群交是偶然、陌生性伴侶之間以性派對的形式進行的,而多重伴侶則可能以穩定的多人性行為做為常態。此外,集體顏射是一種多人性行為的射精方式。 == 場所與地點 == 常見的性行為發生場所包括:臥室、汽車旅館、日本的愛情賓館,性交易則可能發生在妓院或紅燈區。性行為的場所由於受到社會規範或法律的限制,通常是私人或隱密的空間。這些空間內的中大型傢俱可能在性行為中被使用,像是床、椅、桌、沙發等,而情趣椅是一種為了性行為所產生的傢俱。有一些關於性交或是性行為的俚語或俗名與發生的場所、地點或是傢俱有關,像是行房、上床;一般非色情的電影中將性行為的片段與鏡頭稱為床戲。有些性行為被以特殊的場所進行定義,像是: *汽車性愛:又稱車震,指在車輛上發生的性行為,雖是私人空間,但若未做好防護措施時隱密性不足,也可能被他人看見並涉及公然猥褻罪責。 *露天性愛:又稱打野砲或打野戰,泛指所有在公共空間(不一定戶外,也可能室內的公共空間)或仍可被他人看見之私人場所的性行為。可能被視為逾越習俗或違反法律。 洞房是一個比較特殊的性行為場所定義,他可能同時涉及空間與時間的定義。其通常可以指婚內配偶在婚後的「第一次性行為」,也可以指前述行為發生的那一個「房間」(不過通常不會長久稱之)。完成洞房行為也稱為圓房。 == 性行為與健康 == === 促進健康 === ====老年性行為==== 一般而言,老年人繼續對性行為保持興趣並進行之這點是一件可能有益於健康的(therapeutic)事;性是他們對對方表達愛意和關懷的一種方式。像疾病、精神狀況、對關係的厭倦和欠性伴侶般的影響因子會減少他們對性行為的興趣和從事頻率。一項於20世紀90年代在芬蘭進行的全國性調查顯示,與老年女性相比,老年男性從事性交的頻率更高;老年女性則相對更容易報稱自身欠缺性慾。研究分析後認為,對老年女性性行為有著較顯著影響的影響因子包括:性慾、對性的重視和健康狀況良好的性伴侶;而性方面的自尊高、健康狀況良好和積極的性史則對老年男性的性行為有著較顯著的影響Kontula, O., & Haavio-Mannila, E. The Impact of Aging on Human Sexual Activity and Sexual Desir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 46(10), 46–56.。 === 健康風險 === 儘管人類性行為是一項正常的生理活動Xiaojun Chen, Xuerui Tan, Qingying Zhang, " Cardiovascular effects of sexual activity", Medknow Publications, December 2009,但其像其他身體活動一樣,可能會產生風險,主要風險有四個:意外妊娠、染上性傳染病、身體傷害與精神傷害。 ====意外懷孕==== 包括性交時在內,任何把精液射入女性陰道內的性行為皆有機會導致妊娠,此外外陰跟精液接觸亦有機會導致之。為了降低妊娠機會,人們會採取一些生育控制的方法,例如使用避孕藥、避孕套、陰道隔膜、殺精子劑、等。 ====性傳染病==== 涉及到接觸皮膚、體液和黏膜的性行為都可能會使人染上性傳染病。因為性傳染病患者可以不出現任何症狀,所以人們可能無法察覺他們的性伴侶患上了它/它們King, B. (2009). Human Sexuality Today (Six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Pearson Education, Inc.。性傳染病的感染風險可透過安全性行為而減低,比如使用保險套。打算一同從事性行為的伴侶可在從事前進行性傳染疾病檢查。擁有多個性伴侶的人患病風險會增加。 一些性傳染病可以經由共用針筒、母嬰感染等途徑傳播。 == 社會文化 == === 文化 === 不同的社會文化中也會有不同的性行為與性文化,這類的文化可能包括生殖崇拜等。常見的性文化包括:中國性文化、日本性文化、印度性文化等。 與人類從事的許多其他活動一樣,人類的性行為通常受到文化特異性和社會規則的差異影響。這些社會規則被稱為性倫理(規範什麼可以做什麼和不能做什麼)和性規範(什麼是期望和什麼是不被期望的)。 ==== 宗教文化 ==== 不同的宗教也具有不同對性行為的觀點,有些宗教將性視為神聖的,並在宗教中進行生殖崇拜。而有些宗教則將性行為或特定性行為視為禁忌。不過世界上大多數的宗教都試圖解決人們在社會和人際互動中因性行為所引起的道德與其他問題。幾乎每個主要宗教都制定有對含括:性、道德、倫理學等問題的準則。雖然這些道德準則並不一定能直接解決性問題,不過仍然試圖規範與控制可能引起性興趣並影響性活動和性行為的情況 。這些宗教的規範至今仍一直對人們的服裝、行為、言論、態度等方面產生強烈影響。然而,宗教對人類影響有時並不會被貫徹,舉例來說,雖然大多數宗教不贊成婚外性關係,但現實中依然有很多婚外性關係發生,在宗教的信徒中亦然。 ==== 哲學流派 ==== 有一些不同的哲學流派會對性行為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像是享樂主義是一種將快樂是為唯一內在利益的思想流派,部分享樂主義的支持者認為快樂是其從事性活動的主要理由與原因。 === 教育 === 性行為是性教育中核心的一部分,性教育的內容通常也會包括性行為生理學,並會著重安全性行為的知識傳遞。 === 產業 === 在社會活動中,人們有時會使用性行為來做為交換金錢或獲取其他資源的工具,這種做法稱為性交易,或稱賣淫。並可能在許多不同的情況以不同的方式進行。提供性服務並接受付款的人通常被稱為妓女或男妓,接受此類服務並付款的人有多種名稱,像是:嫖客、狎客或尋芳客。性交易是性產業的一個分支,全球賣淫業產生的年收入估計超過1000億美元。賣淫有時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職業」。 除了直接進行性行為交易的性服務產業,性產業也包括藉由表演觸發性慾的性表演產業、提供與性行為與色情相關媒體資訊的性媒體產業以及開發販售性行為用具與周邊用品的製造產業。 == 限制與規範 == 性行為的限制與規範來自於社會中的倫理、道德、法律等觀念,並發揮著不同程度的約束。性倫理是研究性行為以及與性相關行為表達的倫理學分支,其牽涉了社會對性關係與性行為的態度、道德及價值觀。現代性倫理中,「同意」是最為核心的倫理問題。而國家對於性行為的法律通常會依據其社會規範、性倫理來訂定,但不一定完全符合或相通。 法律通常可能會規定性行為參與者的年齡、性別或婚姻狀況,並依照遮些因素來決定某種性行為或某一個特定性行為案例的合法性。法律也可能禁止或限制人們性侵犯他人、跟未達至法定年齡者從事性行為、在公眾地方從事性行為,以及為了金錢而從事性行為(性交易)有許多法律及風俗禁止或不鼓勵特定種類的性行為,這些法律及風俗會隨民族、國家及時代而改變。例如禁止一方不同意的性行為、禁止婚外的性行為,或是禁止公開場合下的性行為,性行為的定義也隨文化而不同,一些因社會文化所訂的法律有時會造成一些爭議。以下就一些常見的性倫理與法律做說明: === 同意與合意 === 「同意」是最為核心的倫理問題,「自願的性行為」是指所有參與者都願意從事的性行為;若其中一方以強迫或脅迫的手段強制他人從事的行為,則可稱為性侵犯Assault, Black's Law Dictionary, 8th Edition. See also Ibbs v The Queen, High Court of Australia, 61 ALJR 525, 1987 WL 714908 (sexual assault defined as sexual penetration without consent); Sexual Offences Act 2003 Chapter 42 s 3 Sexual assault (United Kingdom), (sexual assault defined as sexual contact without consent), and Chase v. R. 1987 CarswellNB 25 (Supreme Court of Canada) (sexual assault defined as force without consent of a sexual nature)或強姦。性行為的合意性也是法律規範的重要參考依據,任意參與者的不同意可能構成強迫性行為,並觸犯法律,此外參與者也必須達到最低合法性交年齡。 一些法律會直接限定從事性活動的最低年齡,並且達到該年齡者才會被視為具有自由表達意志,可以自由同意與他人發生性行為,不會受法律約束。這個同意年齡通常在14到18歲之間,一不同的國家與區域而有所不同。在許多司法管轄區,同意年齡就是一個人的精神或功能年齡。因此,那些超過法定同意年齡的人仍然可能被認為由於精神不成熟而無法在法律上同意。 也有許多法律將成年人與兒童發生的任何性活動視為兒童性虐待。性行為同意年齡可能因性行為的型別、行為者的性別或濫用信任、職位等其他條件而有所調整。一些法律會為兩個未達法定年齡者的性行為有特殊的處理條款,像許多國家有「兩小無猜條款」。 大部份的社會都將強迫一個人從事性行為或是和在一方不同意時從事性行為視為重罪,這稱為性侵犯,若有進行插入式性行為則稱為強姦,是最嚴重的性侵。不經對方同意而迫使對方進行的性行為,或故意使不願意的人目睹性行為,皆會構成性侵犯。除此之外,性侵犯還包括不經對方同意的性偏離表現,如性摩擦行為、撥打性騷擾電話,不經對方同意的故意露體和偷窺。 === 濫權問題 === 濫權是另一個性倫理的關鍵問題,在職場、社會、專業領域中,較高位階者與較低位階者或較高權力者與較低權力者的性行為可能會涉及濫權問題。因為低階、低權力者可能會出於其對階級或權力的畏懼而無法自由行使不同意權。 === 婚姻與家庭 === 與配偶的性行為在所有的文化中都是合法且為性倫理所接受的。不過不同的文化中,對於婚前性行為、婚外性行為甚至婚內強姦都可能有不同的觀點。在許多穆斯林國家中,任何婚外的性行為都是非法的,像是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科威特、馬爾地夫、摩洛哥、阿曼、茅利塔尼亞、阿聯、蘇丹、葉門等,發生性行為的人(尤其是女性)可能需和性伴侶結婚,或是被當眾驅打,甚至被打死"Girl faces lashing for pre-marital sex", Shanghai Daily, 2012。在一些非洲的部落,性行為不是已婚者的特權,因此不會禁止婚外性行為Lee, "Exploring Sex Roles in African Studies", 1976。 不過婚姻中的性行為依然有一些爭議,比方說有些國家有強迫結婚,這類的婚姻關係並沒有經過當事人的同意,因此可能涉及性倫理上同意的問題。而另一個問題是「婚內強姦」,婚姻內不經過同意的強迫性行為是否違反倫理、觸犯法律在不同的國家中也有不同的觀點。另外在家庭中,非配偶關係之親屬間的近親性交也常有爭議,有些文化視為亂倫。一些法律有針對近親婚姻以及近親性交的限制。 === 同性性行為 === 同性性行為在許多地方是性倫理問題,也通常是一項法律議題。在一些宗教對社會政策影響很大的國家中,會設立只容許異性性行為的法律。關於同性戀性行為的法律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定義合法性的同性婚姻或同性結合法,另一種是定義非法性的性悖軌法。 * 同性婚姻與結合:在性革命運動的爭取下,許多國家已經認可了同性伴侶的合法結合,不過認可的方式與程度皆有不同。從與異性婚姻相同的同性婚姻到民事上認可的同性結合等皆有,通常又稱為LGBT法律。 * 性悖軌法:一些國家仍設有性悖軌法,一般會認定為法律對同性性行為的反對,但其也可能影響異性性行為本身。雖然有關法律涵蓋了同性和異性性行為,但在處罰方面兩者可能有所不同,並且可能較常地應用於從事同性性行為的人身上。 === 性產業 === 賣淫可能是一個自願的個人活動,也可能是皮條客即操控性工作者對賣淫者的操控或強迫行為,這並會涉及同意與否的性倫理。不同國家與文化對於性產業的態度與性倫理觀點不同,賣淫的法律地位也因國家而異,從限制並懲罰到、列為監管職業到完全開放。一些國家會對於性產業限制的法律,像是:性交易防制法、日本的賣春防止法、風俗營業法等。 有一些人從事賣淫活動是為了其自身的生存,像是無家可歸者或其他弱勢者為了食物、安歇休息之處、其他基本需要或是成癮性毒品而進行性交易。求生性行為這個詞在一些性產業和貧困研究領域中以及人道援助工作者使用。與這類狀況者發生性行為是否涉及濫權,或是一種正當的勞動行為在不同的社會與文化的倫理中可能有所不同,甚至有些爭議。 ==註釋== == 參見 == *性衝動 *房中術 *性交術語列表 *太空性愛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生育力 性行為 Category:性行為 Category:親密關係 Category:生活 Category:自我
喬治·華盛頓
喬治·華盛頓(,),1775年至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時的陸軍總司令。於1789年成為首任美利堅合眾國總統(同時亦為全世界首位以「總統」為稱謂之國家元首),在接連兩次選舉中,均獲得全體選舉人團無異議支援,一直擔任總統直至1797年,為至今唯一一位獲得所有選舉人團支援而當選的美國總統。 華盛頓早年曾於英軍服役擔任軍官,並參與七年戰爭北美戰線,之後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率領大陸軍團贏得美國獨立,他拒絕一些同僚希望他領導軍事政權的提議,於1783年回到維農山莊恢復平民生活。由於他扮演美國獨立戰爭和建國中最重要的角色,華盛頓通常被稱為「美國開國元勳」之一。 華盛頓同樣是具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儘管華盛頓私下表達過對奴隸制的不滿,但去世前仍然是蓄317個黑奴的大奴隸主。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華盛頓下令組織了,進攻易洛魁聯盟中除塔斯卡洛拉和奧奈達外的其餘四部落"From George Washington to Major General John Sullivan, 31 May 1779 ." Founders Online, National Archives and Records Administration.,易洛魁人稱呼他“城鎮摧毀者”;在西北印第安戰爭中,也和大不列顛王國支援的原住民作戰,也因此被批評為積極參與對北美原住民的種族滅絕。近年來,黑人的命也是命社會運動使其和傑弗遜等人物受到美國社會的重新檢討和反思。 在美國線上於2005年,所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華盛頓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4位。 == 早年生涯 == 依據儒略曆,華盛頓出生於1732年2月11日。而依據格里高利曆,華盛頓則出生於1732年2月22日。在他出生時,英格蘭的新年開始於3月25日(天主報喜節),也因此會有不同的生日出現。他的出生地點是威斯特摩蘭縣的一個大農場。華盛頓的家族名稱出自距離英格蘭東北不遠的泰恩-威爾郡的華盛頓村。在1500年,華盛頓家族遷移到北安普敦郡。華盛頓的祖先有些名望,曾有個祖先被稱為“紳士”。後來亨利八世賜給這個家族以土地,其成員擔任過各種不同的官職。但是隨著英格蘭清教徒革命,家庭財產敗落,華盛頓的曾祖父約翰·華盛頓於1657年移民至維吉尼亞。在今北安普敦郡蘇爾格雷夫的祖屋作為華盛頓紀念館保留至今。 華盛頓是他父親第二次婚姻裡最年長的孩子,他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勞倫斯和奧古斯汀,和其他四名同胞弟妹:貝蒂、薩母耳、約翰·奧古斯汀和查理斯。華盛頓的父母是奧古斯丁·華盛頓和瑪麗·鮑爾·華盛頓,都是英國後裔。華盛頓的父親是維吉尼亞州一個蓄奴的大農場主,他也曾試著進行開採鐵礦的事業。以紳士階級來說,比較起週遭的農場主,他們還不算是真正富有的。他的幼年時間,多半在弗雷德裡克斯堡對面的拉帕漢諾克河畔的費裡農莊(Ferry Farm)度過。華盛頓父親的資產之一,便是後來被改名為弗農山的一座大莊園。 華盛頓從7歲到15歲,從未接受過正規教育,最初在本地教堂司事那裡上學,後來在一位名叫威廉斯的老師那裡上學,他的一些作業本至今仍受保留,他在實用數學,包括計量、幾種測量的方法和對測量有用的三角學方面十分精通。他學習幾何,還學習一點拉丁文。同時在那個時期,華盛頓還閱讀一些英國名著。 華盛頓的哥哥奧古斯汀曾擔任由英國上將所指揮的步兵團的軍官,參加詹金斯的耳朵戰爭。之後華盛頓父親的去世讓家族陷入經濟困難,因此華盛頓無法像兩名年長的哥哥一樣前往英格蘭受教育,只得放棄原本由勞倫斯所安排,成為英國皇家海軍見習軍官的機會。於是華盛頓一生都沒有到過歐洲。 華盛頓接著成為亞歷山德里亞的消防隊員。在1774年,由於他和一家消防器具公司的友好關係,他自費購買一具當時非常先進的消防器材,捐贈給市鎮使用,這具器材今天仍可以在亞歷山大市的博物館看見。 華盛頓在他哥哥勞倫斯的引介下,接下薪水豐厚的測量師工作,並參與維吉尼亞民兵的工作,他將當時的收入購買農地。在勞倫斯死於肺結核後,其民兵領袖職缺部份為華盛頓所繼承,華盛頓自此成為維吉尼亞民兵的少校。 == 法國印第安人戰爭:1754-1763年 == 華盛頓22歲時,無意間成為法國印地安人戰爭的導火線之一。這場殖民地所參加的第一場戰爭起源於1753年,法國人開始在當時屬於維吉尼亞州領土的俄亥俄谷地(Ohio County)建立許多堡壘,這是法國人的戰略之一。法國人得到當地原住民的支援,試圖阻止英國人繼續向西擴張,侵略其在美洲的殖民地,並阻擋殖民地內的英國軍隊。維吉尼亞州的總督是,當時擔任少校的華盛頓替他向法國指揮官遞交最後通牒書,要求法國人離開。華盛頓將過程透露給當地的報紙,而他也因此成為傳奇人物。但法國人拒絕撤離,因此在1754年,丁威迪派遣剛升遷中校的華盛頓,率領維吉尼亞第一軍團,前往俄亥俄谷地攻擊法國人。華盛頓率領軍隊伏擊一支由法裔加拿大人組成的偵查隊,在短暫的戰鬥後,華盛頓的印地安人盟友殺害法國指揮官,接著華盛頓在那裡建立一座名為“”的堡壘,但在數量更多的法軍和其他印地安人部隊進攻下,這座堡壘很快便被攻陷,他也被迫投降。投降時,華盛頓簽下一份承認他"刺殺"法軍指揮官朱蒙維拉的文書(因為這份文書用法文寫成,華盛頓看不懂),而這份文書導致國際間的事變,成為法國印地安人戰爭的起因之一。這場戰爭也是七年戰爭的一部分。 在同意一年之內不返回俄亥俄谷地後,華盛頓稍後被法國人釋放。 華盛頓一直渴望加入英國軍隊,但當時殖民地的居民都對此不感興趣。他在1755年終於等到機會,當時英軍發動遠徵,試著重新奪回俄亥俄谷地。遠徵行動在莫農加希拉戰役(Battle of the Monongahela)中遭受災難性結果。相當不可思議地,華盛頓的外衣被四發子彈擊穿,但他仍毫髮無傷,同時在炮火中冷靜地組織軍隊撤退。在維吉尼亞州,華盛頓成英雄人物,雖然戰爭的重心已經轉移到別處,他繼續領導維吉尼亞第一軍團好幾年。在1758年,他隨著John Forbes將軍展開另一次遠徵,成功將法軍驅離堡壘。 華盛頓最初軍事生涯的目標,是希望成為正規的英軍軍官—而不僅是殖民地民兵的軍官。但他一直未獲升遷,因此他在1759年辭去軍職,並與馬莎·丹德里奇·卡斯蒂斯·華盛頓結婚,她是一名已經育有兩個小孩的富有寡婦。華盛頓和她一起撫養這兩個小孩:約翰·帕克·卡斯蒂斯和馬莎·帕克·卡斯蒂斯,稍後他還撫養她的兩名孫子女,但華盛頓從未有親生子嗣。新婚後,他們搬到弗農山居住,過著紳士階級、農夫和蓄奴主的生活,他並當選維吉尼亞當地的下議院議員。 == 美國革命:1774-1783年 == 在1774年,華盛頓被選為維吉尼亞州的代表,前往參加第一屆大陸會議。由於波士頓傾茶事件,英國政府關閉波士頓港,而且廢除麻薩諸塞州的立法和司法權利。殖民地在1775年4月於列剋星頓和康科特與英軍開戰後,華盛頓穿著軍服出席第二屆大陸會議—他是唯一一個這麼做的代表,表示他希望帶領維吉尼亞民兵參戰的意願。麻薩諸塞州的代表約翰·亞當斯推薦他擔任所有殖民地的總指揮官,並稱他擁有「擔任軍官的才能……極大的天份和普遍的特質」。因為亞當斯瞭解到,確保南方的殖民地能與北部殖民地合作,順利組成大陸軍團的最好方法,便是推薦一個南方殖民地人士擔任總指揮官。華盛頓在1775年6月15日,經由大會選舉無異議支援成為總指揮官,雖然很捨不得離開心愛的維吉尼亞家園,華盛頓還是接受指揮官職位,並宣稱「我不認為我能勝任這個指揮官的光榮職位,但我會以最大的誠意接受職位」。華盛頓並宣稱,除了必要的開支外,不須付給他任何額外報酬。就這樣,華盛頓於7月3日,在麻薩諸塞州的劍橋擔任全殖民地軍隊的總指揮官。 華盛頓在1776年進攻波士頓,利用稍早在提康德羅加堡壘所奪取的火炮陣地,而得以俯瞰整個波士頓港,最後將英軍逐出波士頓。英軍指揮官威廉·何奧下令英軍撤回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華盛頓接著率領軍隊前往紐約市,預期英軍將發動攻勢。擁有壓倒性軍力的英軍於8月展開攻勢,而華盛頓所率領的撤退行動卻相當笨拙,幾乎全軍覆沒。他也在8月22日輸掉長島戰役,不過得以撤退大多數的軍隊回到大陸。在接下來又輸掉幾次戰役,使得軍隊倉促的撤離新澤西州,此時美國革命的未來岌岌可危。 在1776年12月25日的晚上,華盛頓重整旗鼓。在這場新澤西州的特倫頓戰役中,他領導大陸軍跨越-{zh-hans:特拉華河;zh-hk:德拉瓦河;zh-tw:德拉瓦河;}-,突襲黑森僱傭軍的兵營。並接著在1777年1月2日的晚上向查理斯·康沃利斯率領的英軍發動突襲,這次奇襲振奮了支援獨立的殖民地陣營計程車氣。 在1777年夏天,英軍發動了三路並進的攻勢,一路由約翰·伯戈因率領從加拿大向南進攻,一路由威廉·何奧率領攻擊當時殖民地的首都費城。而華盛頓撤往南方,卻在9月11日的布蘭迪萬河戰役中遭受慘敗。為了擊退英軍而發動的日耳曼敦戰役,則因為濃霧和軍隊的混亂而告失敗。華盛頓和他的軍隊只得撤回環境惡劣的,艱難的渡過冬天。 在1777年至1778年的冬天,是大陸軍(和政治上的革命運動也是)戰況及士氣最惡劣的時刻,大陸軍遭受了極大的戰損和惡劣的生活環境。但華盛頓依然堅定著指揮軍隊,並持續向後方的殖民地大會要求更多補給,使大陸軍能克服寒冷的冬天,逐漸恢復士氣。2月時,一名曾服役於普魯士軍參謀部的軍官-弗里德里希·馮·施託伊本前來佛吉谷,自願幫忙訓練華盛頓軍隊,以使他們能在戰場上能和英軍相較量。施託伊本在佛吉谷的訓練改進戰術和作戰紀律,大幅增進殖民地軍的戰力,使殖民地軍得以擺脫烏合之眾的狀態。在佛吉谷的訓練告一段落時,華盛頓的軍隊已經煥然一新。 華盛頓接著率領軍隊,於1778年6月28日的蒙茅斯戰役中,攻擊從費城前往紐約的英軍,與英軍打成平手,但英軍分裂殖民地政府的企圖於是失敗。由於這場戰役的勝利,加上一年前於薩拉託加戰役中擊敗伯戈因率領的入侵英軍,情勢逐漸好轉,而法國看到分裂第一大英帝國的機會,決定正式與美國結盟。 在1778年後,英軍最後一次的試著分離殖民地,這次英軍集中於南方地區。華盛頓的軍隊並沒有直接攻擊他們,而是前往駐紮位於紐約的西點軍事基地。在1779年,華盛頓命令5分之1的大陸軍展開,對那些與英軍結盟且常攻擊大陸軍前線堡壘的易洛魁聯盟的6個部落的其中4個發動攻勢。並沒有戰鬥發生,不過至少摧毀40個易洛魁村莊,使這些印地安人被迫永遠離開美國,向北遷徙至加拿大。 1781年,大陸軍以及法國陸軍和海軍一同包圍康沃利斯在-{zh-hans:約克敦;zh-hk:約克鎮;zh-tw:約克鎮;}-的軍隊,華盛頓迅速前往南方,於10月17日接掌指揮大陸軍和法軍,繼續圍城戰鬥直到10月17日康沃利斯投降,10月19日,他接過康沃利斯的投降寶劍。儘管英軍仍在紐約市和其他地點活動直到1783年,這場戰役還是成了獨立戰爭最後一場主戰役。 接著於1783年,隨著巴黎條約的簽署,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的獨立。華盛頓隨後解散他的軍隊,並在新澤西州的洛基山(Rocky Hill)向追隨他多年計程車兵們發表精彩的告別演說。幾天後,英國人從紐約市撤退,華盛頓和殖民地政府重回城市,他於12月4日在紐約市發表正式的告別演說。 1783年12月23日,華盛頓向邦聯議會辭去他在軍隊裡總司令的職務,邦聯議會稍後並在馬裡蘭州安那波利斯的議院召開會議。這對於新生國家而言是相當重要先例,避免軍國主義政權的出現。華盛頓堅信唯有人民擁有對國家的主權,沒有人可以在美國籍著軍事力量、或只因為他出生貴族而奪取政權。 華盛頓接著返回弗農山的莊園,就在1783年聖誕節前夕傍晚抵達家門。自從1775年因戰爭離開心愛的家園後,他都一直沒有機會回家。在門口歡迎他的人,是他之前曾向其許諾過會在8年內返家的妻子,以及4個已經能夠走路的孫子女,全都在他離家的這段時間出生。戰爭也帶走他所扶養的繼子約翰的性命,於1781年在約克鎮的一次行軍裡發燒過世。 當華盛頓離開軍隊時,他在大陸軍團裡的最終頭銜是「將軍和總司令」。 == 制憲會議主席:1787-1789年 == 1787年,華盛頓主持在費城舉行的制憲會議。他並沒有參與討論,但他的威望維持會議的秩序,並讓代表團能專注於討論上。在會議後,他的威望使得包括維吉尼亞州議會在內的許多人相信這個會議的成果,而支援美國憲法。 華盛頓的莊園廣達8000英畝(32平方公里),如同當時其他許多農場主一樣,儘管擁有大量土地,華盛頓手上的現金都不多,常常四處借貸。在後來他成為總統時,他甚至得借款$600元以搬家到首都紐約。 == 總統任期:1789-1797年 == === 開端 === 華盛頓在1789年經過選舉團投票無異議的(獲得全部的選舉人票)當選總統,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無異議投票當選的總統(並在1792年再次達成)。第二名獲得34票的約翰·亞當斯則當選副總統。第一屆美國代表會議(First United States Congress)投票將付給華盛頓25,000美元的年薪—這在1789年是個很大的數目。當時,華盛頓大概是全美國最富有的人了,他在西部的土地有非常大的潛在價值—不過在那時都是空地一片。他婉拒他的總統薪水,這也是他被視為古羅馬公民英雄辛辛納圖斯的形象的一部分—將承擔政務看作公民義務的市民。但在國會的要求下,他最終接受薪水,為了不開創一個"總統是經濟獨立的,應該無償服務的先例。在總統就任的儀式中,華盛頓非常謹慎地確保儀式場面的規模和裝飾儉樸得符合共和國的標準,而不會超過當時歐洲各國的王室。 華盛頓的妻子瑪莎對他當選總統相當失望,她只希望能和華盛頓在弗農山維持平靜的生活。不過她還是承擔起第一夫人的職責,開放客廳並負責安排每週和達官顯貴的晚宴,使晚宴能搭配得上總統的身份。 === 政策 === 在華盛頓擔任總統的初期,他只個別地與他的顧問會面,1791年,開始定期地和全體內閣成員與會。每當財政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主張,應該建立全國性的信用機構並構成金融力量強大的國家時,托馬斯·傑斐遜和詹姆斯·麥迪遜總是反對他,而華盛頓必須時常調解兩方的意見。最後往往是漢密爾頓在爭論中獲勝,而且華盛頓指責當時由傑斐遜和麥迪遜所支援的名為民主—共和主義社會(Democratic-Republican societies)團體的危險性時,漢密爾頓則被擁立為聯邦黨的領導人。 1791年,當國會透過增加蒸餾酒的貨物稅率時,引發許多抗議行動。1794年,在華盛頓指示抗議者應該前往地方法院後,抗議活動卻激化為大規模的暴動。於是在8月7日華盛頓向賓夕法尼亞州、弗吉尼亞州和其他州請求頒布民兵法以徵召民兵。在徵召一萬多名民兵後,他便直接帶兵前往暴動地區鎮壓暴動,使得他成為唯一一個在任期內親自率領軍隊的美國總統。平亂中死了幾個人但並沒有戰爭發生,但華盛頓堅強的表現直接展現新政府的權威。這也是聯邦憲法頒布以來,聯邦政府首次動用軍隊以維持地方的秩序。 在美國自從革命戰爭以來,通常稱為西北地界的地區,原本住在那裡的印地安人仍常與白人爆發衝突,在西北印地安人戰爭(Northwest Indian War)中,印地安人戰勝白人,直到1794年的鹿寨戰役(Battle of Fallen Timbers)中被白人擊敗為止。 1793年,革命後的法國新共和黨政府派遣外交官埃德蒙·查爾斯·熱內至美國,熱內試著唆使美國輿論同情法國,以合力對抗英國,法國政府更授權他向美國船隻頒布捕押特許證,允許船隻捕押與法國為敵的他國船隻。熱內的作為迫使華盛頓要求法國政府把他撤回。 1794年12月9日,在美國派出首席法官約翰·傑伊前往倫敦談判後,美英兩國簽定以他為名的傑伊條約,條約裡試圖劃清自從革命戰爭到美國獨立以來兩國間一直拖延的問題,好增進兩國間的關係。主張親法國派的傑斐遜等人極力批評條約,但華盛頓和漢密爾頓則表示支援,之後國會也透過條約的簽定。條約規定英國必須撤離他們在五大湖的堡壘,這也對後來對英國的1812年戰爭產生影響。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利用他在聯邦政府內的任命權,任命許多他的好友擔任政府職位,因此由他領導的聯邦黨羽翼漸豐,稍後在1796年由聯邦黨推舉的副總統約翰·亞當斯也當選總統。華盛頓自身相當反對這種黨派政治,因此從不表態支援任何政黨。儘管華盛頓較偏向支援漢密爾頓而不是傑斐遜派的政策,但他從未公開表態過。因此,可以說華盛頓在當時是沒有黨派立場的,到目前為止,華盛頓是唯一一個無黨籍的美國總統。 儘管華盛頓相當不情願,他還是被選為第二任總統。不過華盛頓堅持拒絕擔任第三任總統,因此寫下美國總統任期不能超過兩屆的不成文慣例。一直到1940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打破慣例,但在小羅斯福死後,這個慣例正式寫入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 1797年,華盛頓任期屆滿,發表由漢密爾頓撰寫的告別辭,這份離職演說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富影響力的政治演說之一。在演說中,他闡述過份的黨派偏見可能對國家造成的不良影響,他呼籲人們拋棄黨派之爭,團結起來為增進公眾利益而努力。他並主張美國應該避免受到他國的干涉,因為美國應該只專注於美國人的利益。他建議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保持友誼和貿易關係,並應該避免牽扯進歐洲戰爭。他認為應該避免與某國家保持長期的同盟關係,並指出應該注意當時美法間的結盟。華盛頓的離職演說成為美國人對政治的準則,尤其對於之後的世代而言,每當發生關於美國的外交政策應該維持中立與否的爭論時,華盛頓的演說便成為主張維持中立者最有力的引言,一直到1949年美國開始主導與其他國家結盟為止。 在約翰·亞當斯的就職典禮上,據說華盛頓還和亞當斯耳語道:“現在我離職了,換你做總統。讓我們等著瞧誰比較喜歡這工作吧!”。華盛頓之後拒絕離開總統辦公室,直到副總統亞當斯到達,樹立只有正副總統都到齊時,才能讓出總統職位的慣例。接著,華盛頓步出辦公室,恢復公民的身分。 === 任內重要法案 === * 簽署1789年司法條例(Judiciary Act of 1789),確立聯邦法院和最高法院制度的法律 * 簽署美國印地安交流法(Indian Intercourse Acts),規定內布拉斯加州的大平原區(Great Plains)為印地安人的土地,1790年生效 * 簽署暫時住所法(Residence Act of 1790),將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作為聯邦政府暫時的首都, * 簽署銀行法(Bank Act of 1791),頒發許可證給北美銀行,成為第一家近代的私營商業銀行 * 簽署1792年鑄幣法案,規定美國的硬幣鑄幣標準 * 簽署逃亡奴隸法(Fugitive Slave Act of 1793),調解賓夕法尼亞和維吉尼亞兩州間為了一件綁架案而導致的法律糾紛 * 簽署海軍法(Naval Act of 1794),創立美國海軍 * 組織第一屆的美國內閣 === 內閣閣員 === 職位 姓名 任期 總統 喬治·華盛頓 1789–1797 副總統 約翰·亞當斯 1789–1797 國務卿 托馬斯·傑斐遜 1789–1793   埃德蒙·倫道夫 1794–1795   蒂莫西·皮克林 1795–1797 財政部長 亞歷山大·漢密爾頓 1789–1795   -{zh-hans:小奧利弗·沃爾科特;zh-hk:奧立弗·沃爾科特;zh-tw:小奧立弗·沃爾科特;}- 1795–1797 戰爭部長 亨利·諾克斯 1789–1794   蒂莫西·皮克林 1795–1796   詹姆斯·麥克亨利 1796–1797 司法部長 埃德蒙·倫道夫 1789–1793   -{zh-hans:威廉·布拉德福德;zh-hk:威廉·布萊德福;zh-tw:威廉·布拉德福德;}- 1794–1795   -{zh-hans:查爾斯·李;zh-hk:查理斯·李;zh-tw:查爾斯·李;}- 1795–1797 郵政部長 塞繆爾·奧斯古德 1789–1791   蒂莫西·皮克林 1791–1795   約瑟夫·哈伯沙姆 1795–1797 === 最高法院任命 === 身為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任命幾乎全數的最高法院法官,同樣的數量只有被任期長達4任(1933年—1945年)的羅斯福達到過。華盛頓推薦以下法官任職美國最高法院: * 約翰·傑伊 - 首席大法官-1789年 * 詹姆斯·威爾遜(James Wilson)-1789年 * 約翰·拉特利奇-1790年 * 威廉·庫欣-1790年 * 約翰·布萊爾-1790年 * 詹姆斯·艾爾戴爾(James Iredell)-1790年 * 託瑪斯·詹森(Thomas Johnson)-1792年 * 威廉·帕特生(William Paterson)-1793年 * 約翰·拉特利奇 - 升任首席大法官,1795年(1790年任法官) * 塞繆爾·蔡斯-1796年 * 奧利弗·埃爾斯沃思- 首席大法官-1796年 === 任內加入聯邦的州 === * 北卡羅萊那州(1789年) * 羅德島州(1790年) * 佛蒙特州(1791年) * 肯塔基州(1792年) * 田納西州(1796年) == 退休和去世 == 兩屆總統任期屆滿後,華盛頓拒絕競選連任:“我走在尚未踏實的土地上,我的所作所為將可能成為以後歷屆總統的先例。”他向美國人民解釋,“你們再繼續選我做總統,美國就沒有真正的民主制度了”。 自從1797年3月4日退休後,華盛頓帶著輕鬆的心情回到弗農山。他在那裡建立蒸餾室,並成為或許是當時最大的威士忌蒸餾酒製造業者,1798年便生產1萬1000加侖的威士忌,獲得7500美元的利潤。 1798年,由於戰爭逼近,為了警告法國,華盛頓被新總統約翰·亞當斯任命為美國陸軍的中將(在當時這是軍中最高的階級)。這只是象徵性的任命,華盛頓並沒有真的服役。 1799年,美國即將再次舉行總統競選,聯邦黨人因為黨內分歧和聲望日下,希望華盛頓再次出來競選,但是華盛頓在致喬納森·特朗布林州長的信中拒絕了:“一旦我這樣做將是可恥的,因為儘管這是我國同胞的願望,而且在大家的信任下我可能當選並任職,但另一個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卻會因此去職……如果我參加競選,我就會成為惡毒攻擊和無恥誹謗的靶子,不但會被加上搖擺不定的罪名,而且還會被誣為懷有野心,一遇時機便爆發出來。總之,我將被指責為昏聵無知的老糊塗。” 其後華盛頓染上感冒,引起發燒和喉嚨痛,並惡化為喉頭炎和肺炎,不過病情並不算太嚴重,醫生對其採用放血療法,結果,在1799年12月14日,華盛頓因為失血過多而死,享壽六十七歲。遺體葬在弗農山當地。The Permanente Journal Volume 8 No. 2: The asphyxiating and exsanguinating death of president george washington , page 79, Spring, 2004, retrieved on 2012-11-11。 == 評價 == 華盛頓死後,他昔日的革命戰爭夥伴,國會議員哈利·李(即美利堅聯盟國名將羅伯特·E·李之父)對他的稱讚相當著名: 華盛頓為未來的美國樹立許多的先例,他堅決選擇任滿後和平讓渡總統職位給副總統約翰·亞當斯,這個總統不超過2任的先例,被看作是華盛頓對此後美國總統任期限制最重要的影響,這個慣例直至1940年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時才被打破,其後美國國會1951年透過美國憲法第二十二修正案,把總統任期正式限制於2任。 華盛頓被許多人稱為美國國父,並被視為美國的創立者中最重要的一位,他也在全世界成為一個典型的仁慈建國者的形象。美國人談到他時總是稱他為美國國父。他也在邁克爾·H·哈特所著的影響世界歷史100位名人中排名26名,並被多數學者們視為美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位總統。 儘管華盛頓去世時,獲得當時最高的軍銜—三星的陸軍中將,隨著時光流逝,越來越多將軍(從格蘭特開始)獲得和他一樣以及更高(四星以及五星)的軍銜,這看起來就像華盛頓功績不如他們一般。直到1976年國會透過法案,追封華盛頓為「合眾國特級上將」(相當於蘇聯等國的大元帥軍銜),並正式宣佈此為是美國最高軍銜,超過以往和未來的所有元帥(五星上將)和將軍。 === 大清 === 福建巡撫、部院大中丞徐繼畬所著《瀛寰志畧》註華盛頓如下: 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旣已提三尺劍,開疆萬裡,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駸駸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餘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絶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 大清國浙江寧波府鐫贈美國華盛頓紀念塔碑如下: (...)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裡,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 流行文化 == 少年華盛頓最流行的故事,大概是他砍掉父親最喜歡的櫻桃樹,並承認自己的過犯:“我不能撒謊,爸。”這個軼事第一次出現在聖公教牧師帕森‧威印(Parson Weems)筆下,威印在華盛頓去世後採訪熟人。威印的故事在十九世紀廣為流傳,原因大概是家長希望兒童能從英雄人物身上,學到道德的重要性。然而,在1890年後,歷史學家發現除了威印自己的報告以外,即威印自稱從老人那裡聽到故事之外,沒有其它證據可以證明確有其事。約瑟夫·羅德曼在1904年稱威印在華盛頓故事上抄襲英國小說,但尚無人發現英國小說中也有類似櫻桃樹的故事,笑話是說華父稱讚華誠實很好,是因為華當時手上有斧頭。 == 私生活 == thumb|喬治·華盛頓共濟會國家紀念堂、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德里亞 喬治·華盛頓與瑪莎的自然家庭關係不錯,和他的侄子與子嗣關係很好,如喬治小弟約翰·奧古斯丁·華盛頓的兒子布什羅德·華盛頓。在叔叔去世前年,布什羅德成為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然而,喬治明顯與他的母親瑪麗·鮑爾·華盛頓 (奧古斯丁第二任妻子)處不來,瑪麗為人苛刻,難以相處。 華盛頓年輕時一頭紅髮。流行謠言稱他戴假髮,這是當時的時尚。事實上,華盛頓不戴假髮,他往頭上擦粉,並在許多畫像中有所體現,包括著名的,吉爾伯特·斯圖爾特尚未完成的畫像《閱覽館畫像》。 華盛頓體力異常充沛。傑斐遜稱其為“他年齡段最佳騎手”,美國人和歐洲人都讚美他的騎術;騎術有助於他狩獵,這是他的愛好。華盛頓也是出色的舞蹈家,常常登臺,張口莎士比亞。他喝的不多,能夠準確記錄賭博輸贏,但華盛頓不喜歡酗酒、賭博、抽菸和髒話,當時這都是弗吉尼亞殖民地最常見的癖好。雖然他種植菸草,但華盛頓最終戒菸,並認為酗酒是男人最噁心的壞習慣。就革命後弗吉尼亞社會來說,華盛頓感到很欣慰,因為當時“不大會強迫客人喝酒,將他們灌醉後送回家為榮。” 華盛頓牙疼一輩子。22歲時他掉了第一顆犬齒,等到成為總統時只剩下一顆牙。約翰·亞當斯稱華盛頓嗑巴西堅果時把牙嗑掉,但現代歷史學家發現,華盛頓用氧化汞治療疾病,如天花和瘧疾,可能是導致掉牙的原因。華盛頓有幾套假牙,其中四套是由牙醫約翰·格林伍德製作的。與流行迷信不同,假牙不是由木頭製作的。擔任總統時的那套是由河馬牙和象牙雕刻而成的,用金線套起來。在此之前,他有一套是用真人牙製作的,Dentures, 1790-1799 , George Washington's Mount Vernon Estate, Museum and Gardens比如那套從“一些不知名的'黑人'那裡買來的,可能是在1784年從弗農山莊奴隸那裡得到的。Mary V. Thompson, "The Private Life of George Washington's Slaves" , Frontline, PBS牙疼問題時常讓華盛頓疼的要命,不得不吃鴉片酊鎮痛。當他還在任內時,許多畫像都反應出這一病痛的折磨,包括在一美元上的畫像。 === 奴隸制 === 在所有著名的開國元勳中,華盛頓是唯一立遺囑釋放所有奴隸的人。他私下裡反對奴隸制,認為其在經濟上差勁,在道德上敗壞。他承認國民對奴隸制的分歧,認為這是對國家統一的潛在威脅。然而,作為陸軍將軍,制憲大會主席,美國首任總統,他從未公開挑戰奴隸制,可能是因為他想要回避這一問題,避免新共和國爭鬥。 1743年自父親去世後,11歲的華盛頓就繼承10名奴隸。1759年當他迎娶瑪莎·卡斯蒂斯時,他名下的奴隸為36多名,意味著他成了種植園大奴隸主(歷史學家定義為南方北部擁有20名奴隸以上)。透過繼承亡夫1/3的遺產,富有的寡婦瑪莎將至少85名“嫁妝奴隸”帶到弗農山莊。利用妻子的鉅額財富,華盛頓購置更多土地,將弗農種植園面積翻了三倍,並新添許多奴隸。1774年,他為135名奴隸上稅(這一資料不包括“嫁妝”)。購買奴隸的最後記錄為1772年,爾後他在討債時得到一些奴隸。華盛頓也使用僱工和白人契約勞工;1775年4月,他懸賞追討兩名逃跑的白人契約勞工。 華盛頓在道德和經濟上反對奴隸制。在美國革命前,他對奴隸制沒有表達道德保留。1779年,他告訴弗農山莊的管家稱如果獲勝的話,自己願意在戰爭結束後賣掉奴隸。他總結到在弗農山莊維持數量龐大,日漸老齡化的奴隸人口不掙錢,被迫勞動的人們是不願意全力以赴的。華盛頓依法無權出售“嫁妝奴隸”,由於他們與自己的奴隸聯姻,華盛頓如果將其出售,奴隸家庭就會妻離子散,而他狠不下心。Slave raffle linked to Washington's reassessment of slavery: . Washington's decision to stop selling slaves: . Influence of war and Wheatley: . Dilemma of selling slaves: ; ; .1786年,華盛頓在致信羅伯特·莫里斯時寫道:“活人中沒有誰比我更想看到廢奴計劃了。” 作為總統,1790年遷都至賓夕法尼亞州時,華盛頓購買8名奴隸來為費城總統官邸服務,但賓夕法尼亞州法律規定,任何奴隸在該州住滿6個月,即可獲得自由。華盛頓打擦邊球,稱自己不是賓夕法尼亞州居民,沒有在該州停留超過6個月。當服侍瑪莎的一名奴隸歐尼·賈齊逃跑時,華盛頓抱怨道奴隸“沒有被招惹”就逃了,他悄悄地派人追她。華盛頓無權釋放賈齊,因為這是瑪莎的嫁妝奴隸。瑪莎敦促華盛頓張貼廣告懸賞通緝奴隸,1796年5月24日《賓夕法尼亞新聞》刊登相應的廣告。當她在新罕布什爾被發現時,賈齊稱除非華盛頓一家准許她自由,她才會回來,但請求遭到拒絕。兩年後,她被秘密抓回。另一名奴隸赫拉克勒斯是華盛頓在費城總統官邸的廚子,他從弗農山莊逃走,但華盛頓早已察覺。For the text of Washington's letters in which he contests the law, see http://www.ushistory.org/presidentshouse/slaves/washingtonand8.htm Craig LaBan, "A birthday shock from Washington's chef", Philadelphia Inquirer, February 22, 2010, accessed April 2, 2012最後,華盛頓用德國契約勞工來替代總統官邸的奴隸。 1794年,在計劃退休時,華盛頓開始組織編寫遺囑,以便徹底釋放自己擁有的所有奴隸。約瑟夫·埃利斯撰寫華盛頓的傳記,歷史學家戈登·S·伍德在評論該書時寫道:“他這樣做遭到親屬、鄰里、可能特別是瑪莎的尖銳反對。這是勇敢的舉動,也是他最偉大的遺產之一。”1799年,當華盛頓去世時,317名居住在弗農山莊的奴隸裡有123名是華盛頓自己的,154名是妻子的“嫁妝奴隸”,40名是從鄰居那裡租來的。華盛頓遺囑稱在妻子去世後,所有自己名下的奴隸全部獲釋,自己的繼承人不得購買或轉送奴隸,運出弗吉尼亞州。赫拉克勒斯早先逃跑,也獲得大赦。遺囑也叮囑為年輕奴隸提供培訓,為年老奴隸提供養老金。喬治和瑪莎一生沒有釋放任何奴隸,1802年5月22日瑪莎去世時,她名下所有奴隸沒有獲釋。奴隸伊莉莎由孫子喬治·華盛頓·卡斯蒂斯繼承,她第一任丈夫所遺留下的奴隸,包括嫁妝奴隸等,都給了她的繼承人。 === 宗教 === 歷史學家和傳記作家就華盛頓的宗教信仰爭論兩百多年。就他一生來看,他與英國聖公宗有聯絡,之後則是美國聖公會。他曾經是亞歷山大費爾法克斯和特魯羅教區教區代表和區長,和弗吉尼亞州所有官方宗教一樣,管理職務要求起誓不會做出違背教會的言行。許多歷史學家認為從神學上來講,華盛頓趨向於自然神論。然而,他從未公開發表言論。他常常使用的詞彙如“上帝”或是“天意”,避免使用詞彙“耶穌”或是“基督”。在他的文集中,給印第安人的信件似乎是由副官來起草的。在當時,自然神論是盛行的神學,而不是有組織的宗派,與聖公會無法比較。歷史學家格雷格·佛雷澤認為華盛頓不是自然神論者,而是“神學理性主義者”。這種神學反對基督教的一些核心信條,如基督的神聖性,三位一體和原罪論。然而,與自然神論不同,神學理性主義相信祈禱的力量。Gregg L. Frazer, The Religious Beliefs of America's Founders: Reason, Revelation, and Revolution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12)歷史學家彼得·A·黎黎貝克認為華盛頓既不是自然神論者也不是“神學理性主義者”,而是相信基督教核心教義的基督徒。 作為軍隊司令和總統,華盛頓強調宗派彼此寬容。他相信宗教對社會秩序、道德有重要的支援作用。他常常參加不同宗派間的禮拜。他鎮壓軍隊中反天主教的活動。Paul F. Boller, "George Washington and Religious Liberty." William and Mary Quarterly (1960): 486-506. in JSTOR 華盛頓私下的敬虔活動得到許多證人證明。 華盛頓常常陪伴他的夫人參加教會禮拜。但第三手報告稱他吃聖餐,但很少參加禮拜。他常常與其他非聖餐主義者一道其座離席(在當時頗為盛行),再被教區牧師警告後,他乾脆週日曠課。 契爾諾夫在2010的部落格中總結華盛頓的宗教觀點: 就華盛頓的宗教信仰婉轉地說,爭議大了去。在革命戰爭前他是安立甘教徒 – 英格蘭教會成員 – 這意味著在戰爭後,他是美國聖公會員。因此,他顯然是基督徒 ... 他宗教情結很濃,因為雖然他使用的字眼為天意,他常常視天意為生命強大的驅動力,特別是對美國生活。我的意思是,他打所有的勝仗都歸功於天意、將制憲大會的奇蹟歸功於天意、聯邦政府的建立和共和國早期的繁榮也是天意。 ... 在信函中天意頻繁出現,我表示吃驚,設計和目標都是天意,就我而言這聽起來很像宗教 ... 不幸的是,這一問題變得高度政治化。 麥克和亞娜·諾瓦克認為,這可能是“華盛頓就他自己內心最深處的宗教信仰上故弄玄虛(以及個人隱私),因此所有美國人,在他的時代和後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接近他——感覺像是新共和國的完全成員,彼此平等。”Novak, M. and Novak, J., Washington's God: Religion, Liberty, and the Father of Our Country, Basic Books, 2007, p. 158.他們總結道:“他是聖公會教出來的,並屬於那裡;而我的觀點是,他認同基督教會常常宣揚的基礎教義,並以自己的理解運用它;沒有在信仰、崇拜方式對其他宗派有任何苛求或是不敬。”Novak, M. and Novak, J., Washington's God: Religion, Liberty, and the Father of Our Country, Basic Books, 2007, p. 161. === 共濟會 === 華盛頓在1752年加入共濟會。作為共濟會員,他備受矚目,但很少出席會議。華盛頓被共濟會致力於啟蒙的主張,如理性、邏輯和兄弟情誼所吸引。美國分會沒有像歐洲分會那樣反教職人員,所以沒有那麼多爭議。1777年,弗吉尼亞分會推舉華盛頓為大師;然而,華盛頓謝絕,稱主要精力放在領導大陸軍隊革命。由於他從未成為大師,他也不認為有資格成為大師。1788年,華盛頓在經過個人許可下,被任命為弗吉尼亞第22分會大師。 == 紀念物 == thumb|right|250px|喬治華盛頓大橋 * 在今天,華盛頓的臉龐和肖像通常被作為美國的國際象徵標誌之一,並也成為了旗幟和國璽的影象。或許最普遍的就是一美元紙幣的鈔票和25美分硬幣上他的肖像,在1美元鈔票上所用的華盛頓肖像是由吉爾伯特·斯圖爾特所畫的,這幅肖像同時也是早期美國藝術的重要作品。 * 華盛頓和西奧多·羅斯福、托馬斯·傑斐遜、亞伯拉罕·林肯等四位總統一起被卡爾文·柯立芝所選上,他們的臉龐被刻在拉什莫爾山的巨大石壁上,成為美國最知名的雕像群之一。 * 美國的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則以華盛頓為名。華盛頓對於聯邦政府哥倫比亞特區的建立有極大關聯,也是他挑選白宮的位置。因此後來建立華盛頓紀念碑以紀念他,紀念碑也成了華盛頓特區最著名而顯目的地標之一。華盛頓也在遺囑中捐贈一部分資金,以在當地建立一所大學,而這所大學後來便命名為喬治華盛頓大學以紀念他。 * 緊鄰太平洋的華盛頓州也成為美國唯一一個以總統為名的州。和一些以他為名的華盛頓縣。 * 美國海軍歷年來的軍艦也有三艘陸續以華盛頓為名。目前仍在服役的是一艘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華盛頓號航空母艦。 * 連線新澤西州和紐約市的橋樑也被命名為喬治華盛頓橋。 * 一種棕櫚科屬的樹木學名也被取名為華盛頓棕櫚。 == 注釋 == == 參考文獻 == 有關華盛頓的文學作品多不勝數。在美國國會圖書館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參考書目 。 * Burton I. Kaufman, ed., Washington's Farewell Address: The View from the 20th Century (1969); Paul A. Varg, Foreign Policies of the Founding Fathers (1963); Alexander De Conde, Entangling Alliances (1958). * Comora, Madeleine & Deborah Chandra. George Washington's Teeth. Illustrated by Brock Cole.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3; ISBN 978-0-374-32534-3. A lighthearted chronicle of his dental struggles, aimed at children and adults. * Deconde, Alexander. Entangling Alliance: Politics & Diplomacy under George Washington (1958) * Ellis, Joseph J. His Excellency: George Washington. New York: Knopf, 2004. ISBN 14000403owerful interpretation of Washington's career. * Elkins, Stanley M. and Eric McKitrick, The Age of Federalism. (1994) the leading scholarly history of the 1790s. * Ferling, John E. The First of Men: A Life of George Washington (1989), solid and scholarly. * Fischer, David Hackett. Washington's Crossing. (2004), prize-winning military history focused on 1775-1776. * Flexner, James Thomas. Washington: The Indispensable Man. Boston: Little, Brown, 1974. ISBN 978-0-316-28616-9 (1994 reissue). Single-volume condensation of Flexner's popular four-volume biography. ** George Washington: the Forge of Experience, 1732-1775 (1965) * Freeman, Douglas. S. Washington: An abridgement in one volume by Richard Harwell of the seven-volume George Washington by Douglas Southall Freeman (1968), the standard scholarly biography. ** Freeman, Douglas. S. George Washington vol 1 (1948) * Grizzard, Frank E., Jr. George! A Guide to All Things Washington. Buena Vista and Charlottesville, VA: Mariner Publishing. 2005. ISBN 978-0-9768238-0-3. Grizzard is a leading scholar of Washington. * Grizzard, Frank E., Jr. The Ways of Providence: Religion and George Washington. Buena Vista and Charlottesville, VA: Mariner Publishing. 2005. ISBN 978-0-9768238-1-0. * Higginbotham, Don, ed. George Washington Reconsidered (2001). * Lengel, Edward G. General George Washington: A Military Life.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5. ISBN 978-1-4000-6081-8. * Lodge, Henry Cabot. George Washington (vol 2, 1899 covers 1783-99) online at Project Gutenberg old but generally accurate. Freeman and Flexner are much better. * McDonald, Forrest . The Presidency of George Washington. (1988), Intellectual history showing Washington as exemplar of republicanism. * Peterson, Barbara Bennett. "George Washington: America's Moral Exemplar", (2005). * Washington, George and Kitman, Marvin, George Washington's Expense Account. Grove Press. (2001) ISBN 978-0-8021-3773-9 Account pages, with added humor. * Wiencek, Henry. An Imperfect God: George Washington, His Slaves, and the Creation of America. (2003). == 外部連結 == * 美國的誕生.之三:華盛頓闖的禍……不是砍櫻桃樹 * 開國元勛"喬治·華盛頓"和美國國會大廈 的秘密 Youtube * George Washington: A Life (紐約時報)由 Willard Sterne Randall 撰寫的華盛頓傳記之第一章 * George Washington for Kids - 兒童用網頁 * 喬治·華盛頓語錄 - Liberty-Tree.ca * 39 Volume Collection of the Works of George Washington * Papers of Washington Full versions on-lin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 Papers of Washington Avalon Project (incl. Inaugural Addresses, State of the Union Messages, and more) * Armigerous American Presidents Series * Library of Congress: Washington's Commission as Commander in Chief * Farewell Address * Biography of George Washington * George and Martha Washington Marriage Profile * A pedigree of George Washington * George Washington Genealogy on Wikicities * George Washington's German "Cousin" * Teaching about George Washington * The First Presidential Veto Analysis of the first veto by a U.S. President * General Washington's military rank * Fact File and Biography of George Washington * White House Biography * * George Washington: Archontology.org, chronology, dates, terms, election results * George Washington historic sites in Virginia - Official Tourism Website * 1st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2nd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3rd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4th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5th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6th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7th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8th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 |- |colspan="3" style="text-align:center;"|美利堅合眾國國家元首 Category:美國總統 Category:美國共濟會會員 Category:軍人出身的總統 Category:美國哲學會會士 Category:美國紙幣上的人物 Category:英格蘭裔美國人 Category:大陸軍將領 Category:參與美國革命的弗吉尼亞殖民地人士 Category:參與英法北美戰爭的弗吉尼亞殖民地人士 Category:英屬北美殖民地陸軍軍官 Category:18世紀美國政治人物 Category:美國奴隸主 Category:言論自由運動者 Category:弗吉尼亞州威斯特摩蘭縣人 Category:美國測量師 Category:18世紀美國聖公會教徒 Category:參與美國革命的弗吉尼亞民兵 Category:市民院議員 Category:弗吉尼亞州大陸會議代表 Category:弗吉尼亞州病死者 Category:美國種植園主 Category:威廉與瑪麗學院校長 Category:美國偉人名人堂入選者 Category:北美洲原住民種族滅絕人物 Category:美國陸軍總司令 Category:18世紀美國總統
特別行政區
特別行政區,簡稱特區,是指一個國家內為特別的目的、或區別於其他地方行政單位,而設立的自治地方或地區行政機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省級特別行政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有兩個相當於省級的特別行政區,即香港及澳門。澳門原為中國明朝領土,後被葡萄牙所佔領;香港則原為中國清朝領土,後被英國先後割讓(香港島、九龍半島)及闢為租界(新界)。兩地與中國本土分治的政治格局維持至20世紀後期。 由於香港新界地區的租期至1997年屆滿,衍生了香港前途問題。此時英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故藉兩者之間開展了香港前途問題的談判。根據1984年簽訂的中英聯合宣告和1990年頒布的《基本法》,香港主權由英國交還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政府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後,成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港人治港及高度自治。中國政府並在澳門回歸後,使用同樣的方法,成立「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澳人治澳及高度自治。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有: * 香港特別行政區 () * 澳門特別行政區 () 特別行政區是在一國兩制原則下於各方面(除國防及外交)實行高度自治,其國內法律基礎是基本法、國際法律基礎為《中英聯合宣告》和《中葡聯合宣告》。 ==== 高度自治 ==== 1981年,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應因臺灣問題,提出統一臺灣後設立特別行政區的構想。1982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國家在必要時得設立特別行政區。在特別行政區內實行的制度按照具體情況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以法律規定。”該條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憲法中保持不變,是設立特別行政區的法源。 根據香港、澳門基本法第十二條,特別行政區是在必要時得設立、享有高度自治權的地方行政區域,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中國省級行政單位是中央人民政府直接管轄的最高一級地方行政區域,目前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特別行政區與省、自治區、直轄市同屬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區域。 中國的行政區劃——省級行政單位 - 中央政府入口網站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文) - 人民網特別行政區的最高首長稱作為行政長官(俗稱“特別行政區首長”,簡稱「特首」)。港澳特區的官員必須分別由港澳出身的人士擔任。 ==== 國籍 ==== 根據香港法例及澳門法例,香港人和澳門人不一定是中國籍,而可以是英國籍、葡萄牙籍或其他國籍。任何國籍人士只需要持有效旅行證件進入香港或澳門、通常居於當地連續七年或以上,並以香港或澳門為永久居住地,即可以成為香港或澳門永久性居民。 ==== 香港、澳門與中國內地的比較 ==== 內容 國旗和區旗 ----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 ----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國徽和區徽 ---- 香港特別行政區區徽 ---- 澳門特別行政區區徽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 憲法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司法首腦 香港終審法院首席法官 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院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部長 法律框架 基於英美法系的香港法律 基於大陸法系的澳門法律 基於社會主義法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 行政機關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政府首腦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 最高立法機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最高監察機關 廉政公署 廉政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監察委員會 終審裁判機關 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檢察機關 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 澳門特別行政區檢察院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 公安機關 香港警務處 警察總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 治安 香港警察 澳門警察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 軍事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門部隊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 貨幣管理機構 香港金融管理局 澳門金融管理局 中國人民銀行 貨幣 港元 澳門幣 人民幣 官方語言 粵語、英語、普通話 粵語、英語、葡萄牙語、普通話 普通話 官方文字 繁體中文、英文、簡體中文 繁體中文、英文、葡萄牙文、簡體中文 簡體中文 道路通行方向 左行右-{zh-hans:舵; zh-tw:駕; zh-hk:軚;}- 左行右-{zh-hans:舵; zh-tw:駕; zh-hk:軚;}- 右行左-{zh-hans:舵; zh-tw:駕; zh-hk:軚;}- 對外事務 有限(對外交、防務等國家行為無司法管轄權) 有限(對外交、防務等國家行為無司法管轄權) 全權 駐外機構 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中國內地及海外)香港經濟貿易文化辦事處(臺灣) 澳門經濟文化辦事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 外交機構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駐澳門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護照 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澳門特別行政區護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護照簽發機構 入境事務處 身份證明局 國家移民管理局 奧運會代表團 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香港代表團 不設(亞洲運動會另設亞洲運動會中國澳門代表團) 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代表團 國籍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居留權 香港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香港居留權) 澳門特別行政區永久性居民(澳門居留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戶籍 實際管轄範圍 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 澳門半島、氹仔、路環、路氹城 中國大陸、海南島、南海諸島 === 縣級特別行政區 === 除了一國兩制下的特別行政區,中國內地在地方行政上也具有名為“特別行政區”的單位,但其性質則與前者甚為不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還設有縣級的韶山特別行政區、廬山特別行政區、雙湖特別行政區。 ==== 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1983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四川省汶川縣臥龍特別行政區成立,同年7月改名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與保護區管理局合署辦公。臥龍特別行政區是四川省的一個特殊政區,現有人口5343人,由臥龍鎮和耿達鄉組成,行政區劃屬汶川縣,由四川省人民政府管轄,但實際管理則是由四川省林業廳負責。臥龍特別行政區的轄區與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全重合。 ====六枝特區==== 1964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設立西南煤礦建設指揮部,負責六枝、盤縣、水城等地的煤炭勘探、礦區建設工作。1965年4月29日,成立六枝礦區,礦區人民委員會駐六枝,歸貴州省管轄。1966年2月22日,經中共中央、國務院中發(1966)第119號文批准,六枝縣、普定縣和鎮寧縣劃出八個公社設定六枝特區,六枝縣復名郎岱縣。1967年底,西南煤礦建設指揮部從六枝遷到水城,將指揮部改為六盤水地區革命委員會籌備領導小組,六枝特區劃歸六盤水地區領導。 ===臺灣特別行政區===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兩岸分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從未放棄對中華民國實控地區的主權主張。該地區以臺灣島、澎湖群島為主體,有金馬、東沙等外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行政區劃體系中,大體沿用中華民國行政區劃的劃分。法理上,臺灣島、澎湖列島嶼為臺灣省。其餘分屬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1981年9月30日,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談話,進一步闡明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與政策。表示“國家實現統一以後,臺灣可以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並建議由兩岸執政的國共兩黨舉行對等談判。1982年1月11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就葉劍英的談話指出:這實際上就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在國家實現統一的前提下,國家主體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1982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從憲法層面對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地位予以確認。 1983年6月26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新澤西州薛頓賀爾大學教授楊力宇時提出: 1992年10月12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指出:“我們將堅定不移地按照‘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即積極促進祖國統一。我們再次重申,中國共產黨願意同中國國民黨儘早接觸,以便創造條件,就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逐步實現和平統一進行談判。在商談中,可以吸收兩岸其他政黨、團體和各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參加。” 鄧小平對於未來兩岸統一以後的政治構想,是以省級特別行政區的方式管理臺灣,但臺灣比香港和澳門更具有自治權,如軍隊、外交、司法、政治制度等,被歸為鄧小平理論的一部份。確立政府的態度,首先尊重維持現狀,其次統治為基本路線。但這種構想當前則不為臺灣民眾所廣泛接受。而依據2011年國立政治大學和2013年TVBS等機構所做的民意調查,皆顯示大部分臺灣人支援“維持現狀” 2017年,根據臺灣自由時報引述香港傳媒報導,有學者建議在廈門設立「臺灣特別行政區籌委會」,來作為試驗「臺灣特區護照」,以此開始漸進式的解決臺灣問題。 直至2022年4月,臺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顯示有52.8%民眾認為要臺灣獨立,另有22.4%民眾是期盼「維持現狀」,僅11%民眾認為要「兩岸統一」。 ==中華民國== === 曾設立的特別行政區 === 中華民國曾設定若種特別行政區,通常作為行政區預備改制前的過渡性區劃。大致可歸類為: * 建省前的行政區劃單位:如民國初年所設察哈爾特別區、綏遠特別區、熱河特別區、川邊特別區等四特別區,或1949年的海南特別行政區。 * 外國歸還領土:威海衛行政區、東省特別區等。 * 地方武裝割據區域:陝甘寧邊區等。 * 風景名勝或地理位置特殊地區:陽明山管理局等。 * 歷史文化或地理環境特殊:蒙古地方(實際上未能統治)等。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大日本帝國在中國扶植之傀儡政權亦有設定特別行政區劃。如河北省設定的真渤特別行政區、真定行政區。此類行政區隸屬於省,下轄縣。有當代研究者認為,“與道相比,軍事色彩更濃”。 特別行政區 性質 後繼建制 設定年份 所在位置(地圖) 察哈爾特別區 建省前行政區劃 察哈爾省 1914 綏遠特別區 建省前行政區劃 綏遠省 1914 熱河特別區 建省前行政區劃 熱河省 1914 川邊特別區 建省前行政區劃 西康省 1914 海南特別行政區 建省前行政區劃 1949 威海衛行政區 外國歸還領土 抗戰勝利後改為威海衛市,為山東省省轄地區 1930 東省特別區 外國歸還領土 九一八事變後,中東鐵路沿線地區被日軍及滿洲國佔領 1924 陝甘寧邊區 地方武裝割據區域 1947年第二次國共內戰期間,國民政府認定為「非法叛亂區域」 1937 蒙古地方 歷史文化或地理環境特殊 1928 === 未設立的特別行政區 === 澎金馬離島特別行政區:中華民國未來規劃走向中,曾出現六星計畫。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候選人謝長廷認為各縣市的國際能見度都很低,依各地的行政區編制,地方的人才以及能力也不足,主張將臺灣分成六大地區(省或州),再加上澎金馬合併為離島特別行政區,中華民國的國際競爭力才能大幅地躍升。而另外前中華民國副總統呂秀蓮提出過「四省兩特雙首都」的規劃,其中也包括澎金馬離島特別行政區。但最終並未實現該計劃。 山地特別行政區:前中華民國副總統呂秀蓮曾提出「四省兩特雙首都」主張,是以河川流域劃分為北、中、南、東四個行省,設定山地與離島兩個特別行政區。但最終皆未實現該計劃。 == 更多國家的特區 == 主權國家 政治體制 特別行政區 擁有的特別行政區現況 區旗 區徽 地圖 align=center 一黨執政共和制 新義州特別行政區 新義州於2002年9月12日設立了新義州特別行政區。後降格為北韓內閣轄下的經濟特區。 align=center 社會主義共和制 青年島特區 位於阿爾特米薩省(原哈瓦那省的一部分)正南,距古巴島100公里,青年島及附近小島屬青年島特區管理,不屬於任何省(青年島特區轄區除青年島本島外還包括附近的一些小島如南長島等)。該特別行政區屬於古巴共和國政府直轄。 總統共和制 亞齊特區 印度尼西亞的高度自治的自治地方。 總統共和制 日惹特區 印度尼西亞的高度自治的自治地方。 總統共和制 雅加達首都特區 印度尼西亞的高度自治的自治地方。 總統共和制 巴布亞省 印度尼西亞的高度自治的自治地方。 總統共和制 西巴布亞省 印度尼西亞的高度自治的自治地方。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吉隆坡 聯邦直轄區是馬來西亞由聯邦政府管轄的一級行政區,由吉隆坡、納閩、布城三個地區組成。吉隆坡聯邦直轄區於1974年成立;納閩和布城隨後於1984年和2001年相繼成立。 這三個聯邦直轄區由聯邦政府下的聯邦直轄區部直接管轄,不屬任何州屬,因為種種原因而被從原屬州屬劃分出來。吉隆坡作為馬來西亞首都,布城是聯邦政府的行政中心,納閩是聯邦政府設立的離岸金融中心。吉隆坡和布城為雪蘭莪州的內飛地,納閩則是沙巴州沿海島嶼。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納閩 聯邦直轄區是馬來西亞由聯邦政府管轄的一級行政區,由吉隆坡、納閩、布城三個地區組成。吉隆坡聯邦直轄區於1974年成立;納閩和布城隨後於1984年和2001年相繼成立。 這三個聯邦直轄區由聯邦政府下的聯邦直轄區部直接管轄,不屬任何州屬,因為種種原因而被從原屬州屬劃分出來。吉隆坡作為馬來西亞首都,布城是聯邦政府的行政中心,納閩是聯邦政府設立的離岸金融中心。吉隆坡和布城為雪蘭莪州的內飛地,納閩則是沙巴州沿海島嶼。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布城 聯邦直轄區是馬來西亞由聯邦政府管轄的一級行政區,由吉隆坡、納閩、布城三個地區組成。吉隆坡聯邦直轄區於1974年成立;納閩和布城隨後於1984年和2001年相繼成立。 這三個聯邦直轄區由聯邦政府下的聯邦直轄區部直接管轄,不屬任何州屬,因為種種原因而被從原屬州屬劃分出來。吉隆坡作為馬來西亞首都,布城是聯邦政府的行政中心,納閩是聯邦政府設立的離岸金融中心。吉隆坡和布城為雪蘭莪州的內飛地,納閩則是沙巴州沿海島嶼。 align="center" 社會主義共和制 賽宋本行政特區 寮國東北部的一個省。首府班蒙查。下分5縣。1994年自永珍省和川壙省分出,2006年解散該省,復歸兩省。 2013年12月31日復設省。 rowspan="4" align="center" 撣邦東部第四特區 內比都聯邦區 佤自治州 align="center" 總統制單一制共和國 濟州特別自治道 2006年韓國政府首次向市、道一級地方政府之一的濟州道賦予高度自治權,並廢除各種限制,主要目的是為了把濟州道建設成為東北亞中心國際城市。 聯邦制半總統制共和國 俄羅斯聯邦的外飛地,享受特別稅務政策和入境政策。 聯邦制半總統制共和國 2014年克里米亞歸屬公投後加入俄羅斯聯邦,享受特別稅務政策和入境政策。成為經濟特區。烏克蘭對該地聲稱擁有主權 rowspan="2" rowspan="2" 單一制半總統制共和國 2014年克里米亞歸屬公投後加入俄羅斯聯邦,享受特別稅務政策和入境政策。成為經濟特區。烏克蘭對該地聲稱擁有主權 align="center" 聯邦制總統共和制 特區直屬美國聯邦國會,不屬於任何美國州份。 align="center" 聯邦制議會共和制 該地區包括艾比爾、蘇萊曼尼亞、代胡克省及哈拉卜賈四省,東鄰伊朗,西鄰敘利亞,北接土耳其,南接伊拉克其他地區,位於整個庫爾德斯坦地區的南部。該地區由庫爾德斯坦自治區政府管轄,首府設在最大城市艾比爾。 align=center 聯邦制委員會制共和國 布林奇科特區 是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一個聯邦特區,名義上屬波黑聯邦和塞族共和國共同管轄,但是事實上該區的地位卻等同於第三個政治實體,因為該區具有等同於其他兩個政治實體的相同權力,並且直屬於波斯尼亞政府和黑塞哥維那政府主權所管轄。特區設立於2000年3月,該區面積493平方公里,波斯尼亞內戰前人口有87,332人(1991年)。首府布林奇科。 align=center 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澳洲首都領地 澳大利亞首都領地的政府首腦是首席廳長,相當於各州的州長(總理)。和澳大利亞其他領地不同,首都領地不設代表聯邦總督的領地行政官,而由聯邦總督直轄。與其他聯邦州不同。 align=center 總統制共和國 達爾富爾 由蘇丹共和國達爾富爾地區權力機構負責管理,實行自治,管轄東達爾富爾、西達爾富爾、南達爾富爾、北達爾富爾、中達爾富爾五個州。 ---- rowspan="2" align="center" - - ---- 加告茲自治區 align="center" 聯邦制共和國 聯邦首都特區 是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所在的首都區,1976年成立時是納薩拉瓦州、尼日州和科吉州的一部分。聯邦首都區位於奈及利亞的中心地區。不像該國各州一樣首腦是選舉出來的州長,聯邦首都區由聯邦首都區政府管理,其首腦是由奈及利亞總統直接任命的部長。 ==主要國家特別行政區、外屬地概況== 屬地和特別行政區 所屬國家 區域 人口 面積(km²) 亞洲 7,304,100 1,105.6 亞洲 649,100 30.4 亞洲 2,205 135 亞洲 596 14 歐洲 29,013 6,784 歐洲 49,192 1,399 歐洲 1,872 62,045 歐洲 66,297 78 歐洲 98,069 116 歐洲 88,195 572 歐洲 29,328 6.5 歐洲 941,873 15,100 ( ) (聲稱擁有主權) 歐洲 1,913,731 26,100 非洲 7,795 308 美洲 16,752 91 美洲 70,537 54 美洲 34,232 151 美洲 57,268 264 美洲 51,430 948 美洲 5,267 102 美洲 2,931 12,173 美洲 113,648 180 美洲 149,035 444 美洲 41,486 34 美洲 3,578,056 8,870 美洲 646,449 177.0 美洲 102,951 346 美洲 5,595 242 美洲 7,209 25 美洲 57,728 2,166,086 大洋洲 54,194 199 大洋洲 162,742 544 大洋洲 53,467 464 大洋洲 285,321 3,827 大洋洲 275,355 18,275 大洋洲 15,664 142 大洋洲 1,337 12 大洋洲 54 47 ==注釋==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經濟特區 * 臺海現狀 * 一國兩府 * 一國兩制 * 自治地方 * 單獨關稅區 * 國家編碼 * 屬地 Category:行政區劃單位
(;舊譯鋍、鑉、鋊),是一種化學元素,化學符號為,原子序數為4,原子量為,屬於鹼土金屬。鈹通常在宇宙射線散裂過程中產生,是宇宙中較為稀有的元素之一。所有自然界中的鈹都與其他元素結合,形成礦物,如綠柱石(海藍寶石、祖母綠)和金綠寶石等。單質鈹呈鋼灰色,輕、硬而易碎。 在鋁、銅、鐵和鎳中加入鈹作為合金材料,可以加強其物理性質。用鈹銅合金製成的工具十分堅硬,在敲擊鋼鐵表面時也不會產生火花。由於鈹的抗彎剛度、熱穩定性、熱導率都很高,密度卻很低(只有水的1.85倍),所以適合做航空航天材料,用於導彈、航天器和人造衛星之中。X射線等電離輻射能夠穿透低密度和低原子量的鈹,所以在X光儀器和粒子物理學實驗中都常用鈹作為視窗材料。鈹和氧化鈹可以很好地傳導熱量,因此被用於控制器械的溫度。 在處理鈹的時候,必須使用適當的措施控制粉塵,因為吸入含鈹粉塵會引致可致命的慢性過敏性鈹中毒。 ==物理性質== 鈹是一種呈鋼灰色的堅硬金屬,在室溫下易碎,晶體呈六方密排結構。其剛性極高(楊氏模量為287GPa),熔點也很高。鈹的彈性模量大約比鋼鐵高50%,又因密度較低,所以它的音速特別高,在標準溫度和壓力下約為12.9 km/s。由於熱容量(1925 J·kg−1·K−1)和熱導率(216 W·m−1·K−1)都很高,因此鈹是每單位重量散熱性最佳的金屬材料。其線性熱膨脹率(11.4×10−6 K−1)較低,在熱負荷條件下有著特殊的穩定性。 ===核物理性質=== 除微量由宇宙射線所致的放射性同位素以外,天然鈹幾乎完全由核自旋為\frac{3}{2}的鈹-9同位素組成。鈹的高能中子截面較大,對能量高於10keV的中子截面約為6靶恩。因此,它是一種中子反射體和中子減速劑,能使中子熱能降至0.03eV以下。鈹對這些低能中子的截面比高能中子低至少一個數量級,其確切截面值取決於材料雛晶的純度和大小。 9Be同位素還會進行中子能量高於1.9MeV的(n,2n)中子反應,產生^8Be,後者立刻又分裂成兩個α粒子。所以對於高能中子來說,鈹是一種中子倍增劑,即它釋放的中子多於吸收的中子。核反應式如下: :^9_4Be + n -> 2(^4_2He) + 2n 鈹原子核受高能\alpha粒子撞擊時會釋放中子,反應式如下: :^9_4Be + ^4_2He -> ^12_6C + n,其中^4_2He為\alpha粒子,^12_6C為碳-12原子核。 鈹在氘核和質子的撞擊下也會釋放中子,所以在實驗室中可用鐳、釙和鈽對鈹進行輻射作為中子源。 ^9_4Be原子核在吸收低能中子後,會釋放少量的氚。反應共有三步驟: :^9_4Be + n -> ^4_2He + ^6_2He :^6_2He -> ^6_3Li +\beta^- :^6_3Li + n -> ^4_2He + ^3_1H 其中^6_2He的半衰期只有0.8秒,\beta^-是電子,^6_3Li的高能中子截面較高。氚是核反應廢料中受關注的放射性同位素之一。 大部份波長的X射線和γ射線都可以穿透鈹金屬,所以鈹可以做X射線管等器材的視窗材料。 ===同位素與核合成=== 恆星內部會產生鈹的穩定和不穩定同位素,其中不穩定同位素會迅速衰變。宇宙射線會引致星際物質中更重的元素裂變,產生鈹。科學家相信,宇宙中大部份的穩定鈹同位素都是這樣產生的。原始鈹只由^9Be這一種穩定同位素組成,所以鈹屬於單一同位素元素Brian, Monica (2010) p. 58。 地球大氣層中的氧受宇宙射線散裂,會產生放射性^10Be。^10Be在土壤表面積累,並存留一段較長的時間(半衰期為136萬年),再衰變成硼-10。因此^10Be及其衰變產物可用於檢測自然水土流失、成土作用和紅土的形成,以及間接測量太陽週期和冰芯的年齡。^10Be的生成率與太陽活動成反比,因為太陽活動越高,太陽風就越強,能夠抵達地球的宇宙射線通量也就越低。核爆時,快中子和空氣中二氧化碳的^13C反應,也會形成^10Be。利用這一現象,可以推測一個地點是否進行過核試驗。半衰期為53天的^7Be同位素也是由宇宙射線產生的,其在大氣中的含量同^10Be一樣和太陽黑子數目有關聯。 ^8Be的半衰期只有約7\times 10^{-17}s。這在宇宙學上有重要的意義,因為任何比鈹更重的元素都不可能在大爆炸核聚變中形成:核合成階段沒有足夠的時間把4He原子核融合在一起,^8Be的濃度又太低,所以無法形成碳。英國天文學家弗雷德·霍伊爾首次表明,在以氦為燃料的恆星內部,時間充裕,^8Be和^12C也有足夠的能量觸發3氦過程來產生碳。恆星所製造的碳和眾多元素一樣,經漸近巨星分支恆星和超新星噴射出來,最終成為地球以及碳生命的組成元素。 鈹原子的內層電子可以參與化學成鍵。當^7Be經電子捕獲衰變時,其原子核會拿去內層電子。因此鈹的電子排布能夠影響其衰變率,程度可觀,這在各種核素的核衰變中屬於較為罕見的現象。 ^13Be會經中子發射衰變,其半衰期為2.7\times 10^{-21}s,是所有已知鈹同位素中最短的。^6Be半衰期亦很短,只有5.0\times 10^{-21}s。Hammond, C. R. "Elements" in 特殊同位素^11Be和^14Be原子核帶有核暈,即分別有1個和4個中子在古典費米水滴核模型的外圍較遠處運轉。 ==化學性質== 鈹較低的原子半徑和離子半徑決定了它的化學性質。其電離能非常高,與其他原子鍵合時有很強的極化性,所以所有鈹化合物都屬於共價化合物。根據對角線規則,與元素週期表中鄰近的元素相比,鈹的化學性質更接近鋁,因為兩者的電荷半徑之比都很高。鈹的表面會形成氧化層,有效避免進一步被空氣氧化;要加熱至1000 °C以上,鈹才會繼續和空氣發生反應。燃燒中的鈹會產生明亮的光芒,並形成氧化鈹和氮化鈹。鈹易溶於如氫氯酸和稀釋硫酸等非氧化酸,但不溶於的硝酸和水。和鋁一樣,鈹在水中會形成氫氧化物保護層,避免進一步反應。鈹也可以溶於鹼溶液中。 鈹原子的電子排布為[He] 2s2。由於有兩個價電子,所以鈹幾乎永遠以+2氧化態形成兩個共價鍵。+1態較罕見,如須在高溫下製備、在低溫下會歧化的一氯化鈹。根據八隅體規則,原子會儘量達到8價狀態,使電子排布接近稀有氣體元素。鈹在形成兩個共價鍵後會有4個價電子,即八隅體的一半,所以鈹的配位數為4。這一配位數使氟化鈹和氯化鈹等鈹化合物能夠形成聚合物。 硫酸鈹和硝酸鈹等鈹鹽溶液呈酸性,因為[Be(H2O)4]2+離子會進行水解反應: :[Be(H2O)4]^2+ + H2O <=> [Be(H2O)3(OH)]+ + H3O+ 水解的產物還包括[Be3(OH)3(H2O)6]^3+三聚體離子。氫氧化鈹(Be(OH)2)屬於兩性化合物,可溶於強鹼溶液中,但不可溶於中性和酸性溶液中。 鈹可以和許多非金屬形成二元化合物,包括與氟、氯、溴和碘所形成的無水鹵化物。氟化鈹(BeF2)的結構類似於二氧化矽,形成角與角相接的BeF4四面體形。氯化鈹(BeCl_2)和溴化鈹(BeBr2)具有鏈條狀結構,形成邊與邊相接的四面體形。氣態下的鹵化鈹形成線形單體分子結構。 氟化鈹(BeF2)是比較特殊的二氟化物:其共價性質比其他鹼土金屬的氟化物強得多,但仍比其他鹵化鈹更接近離子化合物。它和二氧化矽(SiO2)有許多相似之處。兩者都形成四面體配位結構,並會玻璃化。氟化鈹的室溫晶體結構和某些高溫結構都和石英相同。與其他鹼土金屬氟化物不同的是,氟化鈹易溶於水。由於氟化鈹具有部份共價鍵性質,所以它在水溶和熔融狀態下的電導率比假設它為完全離子化合物所得數值低得多。 氧化鈹(BeO)是一種白色耐火材料,晶體結構和硫化鋅相同,熱導率和某些金屬一樣高,屬於兩性化合物。Be(OH)2經酸處理後,可製備各種鈹鹽。已知鈹鹽包括硫化鈹、硒化物和碲化物,它們都具有立方晶系結構。 氮化鈹(Be3N2)是一種可以輕易水解的高熔點化合物。鈹也可以形成疊氮化鈹(BeN6)。Be3P2的結構與Be3N2相似。鹼式硝酸鈹和鹼式醋酸鈹都具有四面體型結構,每個中心氧離子與四個鈹原子配位。鈹有幾種已知的硼化物,如Be5B、Be4B、Be2B、BeB2、BeB6和BeB12。碳化鈹(Be2C)是一種磚紅色耐火材料,和水反應後會產生甲烷。鈹沒有已知的矽化物。 ==分佈== 鈹在太陽中的濃度約為十億分之0.1,在地球地殼中的濃度約為百萬分之2至6,其中土壤的鈹濃度最高,約為百萬分之6。鈹在海水中的濃度為萬億分之0.2至0.6,在湖泊中為萬億分之1.1,在泉水等流動水源中則可高達十億分之0.1。地球大氣中也有痕量的鈹。 含有鈹的礦物有上百種,但都並不常見。這些礦物有:羥矽鈹石(Be4Si2O7(OH)2)、綠柱石(Al2Be3Si6O18)、金綠寶石(Al2BeO4)、矽鈹石(Be2SiO4)等等。較珍貴的綠柱石種類包括海藍寶石、紅綠柱石和祖母綠。綠柱石寶石呈綠色,是因為其中含有少量的鉻。不同品種綠柱石的鉻含量各異,在祖母綠中大約為2%。綠柱石和羥矽鈹石是鈹的主要礦石,分佈於阿根廷、巴西、印度、馬達加斯加及美國。全球鈹礦藏在40萬噸以上。 ==歷史== 綠柱石是一種含鈹的礦物,至少從埃及托勒密王朝就開始被人使用。公元1世紀,羅馬博物學家老普林尼在其所著的百科全書《博物志》中提到綠柱石和祖母綠有相似之處。3至4世紀寫成的《斯德哥爾摩紙莎草書》記載了這兩種礦物的人工製造配方。 馬丁·克拉普羅特、託爾貝恩·貝裡曼、和約翰·雅各布·賓特海姆賓德海姆(Johann Jakob Bindheim)最早研究綠柱石和祖母綠時,總是取得相似的元素,所以誤認為礦石都是矽酸鋁組成的。礦物學家勒內·茹斯特·阿羽依發現這兩種晶石有相同的幾何形狀,並請化學家路易-尼古拉·沃克蘭做一次化學分析。 1798年,沃克蘭在一份向法蘭西學會發表的論文中稱,他把綠柱石和祖母綠中的氫氧化鋁溶解於鹼中後,發現了一種新的「土」。由於這種新物質所形成的鹽有甜味,因此《化學與物理年刊》的編輯為它起名為「Glucine」,源於希臘文γλυχυς(甜)、γλυχύ(甜酒)和γλυχαιτω(加入甜味)。請見第169頁 的法文腳註。之後大約160年,鈹元素都被稱為「Glucinium」或「Glucinum」,符號為GlBlack, The Macmillan Company, New York, 1937或GJohn Newlands' ,中文譯作鋊或鑉。然而,當時已經有一種名為Glycine的植物,而且氧化釔也同樣會形成有甜味的鹽,所以克拉普羅特認為更應該以綠柱石(Beryl)為這種物質命名為「Beryllina」。Klaproth, Martin Heinrich, Beitrage zur Chemischen Kenntniss der Mineralkörper, vol. 3, (Berlin: Heinrich August Rottmann, 1802), pages 78-79 弗里德里希·維勒在1828年首次使用元素名稱「Beryllium」。 1828年,弗里德里希·維勒和使鉀金屬和氯化鈹發生反應,各自獨立分離出鈹元素。 :BeCl2 + 2K -> 2KCl + Be 維勒把氯化鈹和鉀交替疊起,並在鉑製坩堝中利用酒精燈進行加熱。以上反應立刻開始進行,坩堝達到白熱溫度。他觀察到,在冷卻和清洗之後所剩餘的灰黑色粉末是由具有金屬光澤的細小粒子組成的。這種利用鉀的製備方法產量較低,無法製成鈹金屬鑄塊。 1898年,對氟化鈹和氟化鈉的混合熔融物直接進行電解,首次分離出高純度鈹樣本(99.5至99.8%純度)。鈹熔點很高,所以同樣的過程在分離鈹的時候比分離鹼金屬所需能耗更高。20世紀初,一些科學家受鋯分離過程的啟發,試圖對碘化鈹進行熱分解來分離出鈹金屬,但最後發現該方法在大規模生產上的經濟效益太低。和於1932年研發出鈹金屬的首個商業化生產過程。他們在氟化鈹中加入鋇,使熔融鈹可以積累在水冷鐵製陰極上。 詹姆斯·查德威克在1932年用α粒子對鈹樣本進行撞擊,從而發現了中子。以此方法為原理的一種放射性同位素中子源,可以每十萬個\alpha粒子產生3個中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鈹的生產隨著鈹銅合金和螢光燈磷光體的需求而大增。大部份早期螢光燈用含不同比例鈹的原矽酸鋅來發出綠光,但在人們發現鈹具有毒性之後,含鈹磷光體就被鹵磷酸鹽磷光體淘汰了。 1957年,純鈹金屬開始有商業規模的生產,但市場需求卻遠比人們想像的低。真空鑄造的鈹金屬塊在2001年於美國的售價為每磅338美元(即每公斤745美元)。1998到2008年間,鈹的全球年產量從343噸降至約200噸,其中176噸(88%)產於美國。 ==製備== 鈹在高溫下對氧有很強的親和力,在去除表面氧化層後則會對水進行還原反應,因此從化合物中萃取出鈹並不容易。只有美國、中國和哈薩克有大規模的鈹萃取工業。 鈹一般從綠柱石提取,有用萃取劑燒結或熔化成可溶混合物兩種方法。用燒結法,首先綠柱石在770°C與氟矽酸鈉和鹼混合,形成氟鈹酸鈉和二氧化矽。把氟鈹酸鈉加入氫氧化鈉溶液,使氫氧化鈹沉澱出來。用熔融法,綠柱石須磨碎成粉,並加熱至1650°C。熔融物用水迅速降溫,再在硫酸中重新加熱至250到300°C,主要產生硫酸鈹和硫酸鋁。最後用氨水去除鋁和硫,留下氫氧化鈹。 從氫氧化鈹到鈹金屬也有兩種途徑。用第一種方法,對氫氧化鈹加入水溶氟化氫銨,使四氟鈹酸銨沉澱出來,沉澱物加熱至1000°C後即會形成氟化鈹。氟化鈹在900°C與鎂發生反應,形成鈹細粉,繼續加熱至1300°C之後可得出鈹金屬塊。用另一種方法,對氫氧化鈹加熱產生氧化鈹,再與碳和氯發生反應形成氯化鈹。氯化鈹經電解後即可得出鈹金屬。 ==應用== ===輻射視窗材料=== 鈹的原子序和X射線吸收率都很低,所以最早被應用於X射線管的輻射視窗,至今這仍是鈹的一大用途。為避免在X射線影像上產生額外的痕跡,鈹金屬必須純度高且徹底乾淨。鈹對X射線的吸收率極低,不會在同步加速器能量等級的X射線下過分加熱。真空室視窗和同步加速器射束管都完全以鈹作為材料。X射線光譜實驗的樣本固定器一般都以鈹製成,因為鈹所發出的X射線能量(約為100eV)比大部份樣本材料低得多。 高能粒子也能夠輕易穿透鈹金屬,所以鈹適合做粒子物理學實驗中撞擊區周圍的材料,這些實驗包括:大型強子對撞機四個主要實驗(分別為大型離子對撞機實驗、超環面儀器、緊湊緲子線圈、LHCb)、兆電子伏特加速器以及SLAC。鈹的優點有四:密度低,能夠減少撞擊產物在抵達四周的探測器之前的互動作用;剛性高,射束管內可以維持高真空,從而降低各種氣體對實驗的幹擾;熱穩定性高,能夠承受絕對零度以上幾度的低溫;具抗磁性,不會干擾用於聚焦和引導粒子束的多極磁系統。 ===機械=== 鈹金屬剛性高、密度低,在很大的溫度範圍內都可穩定保持形狀,所以在國防及航空航天工業中可做輕質結構部件材料,用於高速飛機、導彈、航天器和衛星等。一些液體火箭發動機噴嘴以純鈹製成。科學家曾經考慮用鈹金屬粉末作為火箭燃料,但這一計劃從未付諸實行。一些腳踏車用鈹造車架,價格極其昂貴。1998年至2000年,邁凱輪一級方程式車隊所用的梅賽德斯-賓士引擎活塞由鈹鋁合金製造,但在法拉利車隊抗議之後,國際汽車聯合會決定禁止使用鈹引擎部件。 在銅裡面加入約2.0%的鈹,可形成比銅金屬強六倍的鈹銅合金。鈹合金彈性高、電導率高、熱導率高、強度高、硬度高、無磁性、抗腐蝕性強、抗疲勞性強,因此用途很廣,例如在可燃氣體附近使用的無火花工具(鈹鎳)、彈簧及外科器材和高溫儀器中的薄膜(鈹鎳和鈹鐵)等。在液態鎂當中只須加入十萬分之5的鈹,就會顯著加強抗氧化性及降低易燃性。 鈹的彈性剛度高,在精密儀器方面有廣泛的應用,例如慣性導航系統和光學系統中的支撐部分。鈹銅合金被用於剝除船體油漆的工具中。 由於硬度高、熔點高、散熱性強,所以鈹曾被用在軍用飛機的制動器中。因環保原因,鈹已被其他材料替代。 ===鏡面=== 鈹密度低,並可長期不變形,可以用作氣象衛星的大面積蜂巢狀鏡子材料。小型鈹鏡子則可用於光學導向系統和火控系統,例如德國的豹1型坦克和 豹2型坦克。這些系統須要快速運動,所以鏡面必須輕,但剛度必須高。鈹鏡面通常塗上無電解鎳鍍層,在拋光後的光學精度能比直接用鈹更高。不過,在須低溫作業的應用上,鈹鏡面會直接拋光,因為鍍鎳後所造成的冷熱收縮率不均會使鏡面彎曲。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由18塊六邊形鈹鏡子組成。由於望遠鏡的作業溫度為33 K,鏡子須由比玻璃更能承受極低溫度的鍍金鈹金屬製成。同理,史匹哲太空望遠鏡也帶有鈹金屬鏡子。 ===磁應用=== thumb|B-52轟炸機所用的鈹球體陀螺羅盤 鈹基材料不受磁鐵吸引,所以適合用來處理一般使用磁力引線的水雷。核磁共振成像儀會產生巨大的磁場,其結構材料也常會使用鈹。在無線電和雷達方面,鈹製工具可用於調節磁力極強的速調管、磁控管、行波管等產生強微波的傳送器元件。 ===核應用=== 一些核武器設計方案用鈹製薄板或薄片來做氫彈第一級鈽核的最外層材料,用於包裹裂變物質,有助鈽-239內爆和中子反射。 當在實驗室中需要少量中子時,可把鈹用作中子源,無須用到核反應爐或粒子加速器。要產生中子,須對鈹目標體進行高能α粒子的撞擊,α粒子源可以是釙-210、鐳-226、鈽-239、鋂-241等放射性同位素。α粒子與鈹原子核反應之後,鈹會嬗變成碳-12,並發射一顆中子。中子的方向接近於原先α粒子的前進方向。這種以α衰變驅動的鈹中子源稱為海膽型中子引發劑,曾用於早期核武器中。鈹在γ衰變同位素的γ射線照射下也可以作為實驗室中子源。Byrne, J. Neutrons, Nuclei, and Matter, Dover Publications, Mineola, NY, 2011, ISBN 0486482383, pp. 32–33. 在加拿大重水鈾反應堆(CANDU)中,鈹被用於製造燃料。每根燃料棒束都有經感應釬焊法釬焊到燃料包層上的小附體,所用的釬料就是鈹。軸瓦可避免燃料棒束和壓力管之間接觸,而內部元件間隔墊則避免元件之間接觸。 歐洲聯合環形加速器和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都有使用鈹。有科學家提出利用鈹的力學、化學和核性質製造核燃料棒的包殼。氟化鈹是共晶鹽混合物氟鋰鈹(FLiBe)的成分之一。不少假想的熔鹽堆設計都利用氟鋰鈹作為溶劑、中子減速劑和冷卻劑。 ===聲學=== 鈹質量低、剛度高,因此適合做高頻揚聲器驅動器材料。但由於鈹價格昂貴(比鈦高幾倍),塑性時易碎,且具有毒性,所以一般只有高階家居、專業音響和公共廣播才會使用含鈹的高音揚聲器。一些廠商甚至會將不含鈹的揚聲器稱為「鈹揚聲器」。 ===電子應用=== 鈹屬於3-5族化合物半導體的P型摻雜物,常用於以分子束磊晶法長成的材料之中,如砷化鎵、砷化鋁鎵和砷化銦鉀等。在表面安裝技術上,橫軋鈹金屬片可以為印刷電路板提供極佳的結構支撐。除此之外,鈹還可以用來製造散熱片。其熱膨脹率須要與礬土和聚醯亞胺玻璃基底相匹配。鈹-氧化鈹金屬基複合材料(E-材料)可用於這些電子應用上,且可以針對各種基底材料來調節其熱膨脹率。 氧化鈹是一種熱導率、強度、硬度和熔點都很高的電絕緣體,常被用於無線電傳送器的大功率電晶體之中。科學家正在嘗試用氧化鈹來提高氧化鈾核燃料球的熱導率。熒光燈管曾含有鈹化合物,但這一應用在燈廠工人開始患上鈹中毒之後陸續被終止。 ==安全== 人體內有大約35毫克的鈹,不足以造成傷害。鈹的化學性質和鎂相似,所以會在酶中取代鎂,破壞酶的功能。若在短時間內吸入大量或長期吸入少量的鈹粉塵,都會引致肺部和迴圈系統肉芽腫病,是為鈹中毒。鈹中毒的症狀可能在五年以後才開始出現,對三分之一病人致死,對其餘則致殘。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鈹和鈹化合物列為1類致癌物。美國職業安全與健康管理局(OSHA)為鈹設下了暴露限值為:時間加權平均值每30分鐘0.002mg/m3,峰值0.025mg/m3。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IOSH)所建議的暴露限值為0.0005mg/m3。鈹的立即威脅生命健康值(IDLH)為4mg/m3。 歐洲和美國分別在1933年和1943年開始有鈹中毒所造成的化學性肺炎記錄。調查指出,在1949年美國有5%的熒光燈廠工人患有鈹相關的肺病。慢性鈹中毒在很多方面都和結節病相似,鑒別診斷較為困難。一些參與核武器研發的早期工人也因此病逝,如曼哈頓計劃成員。 煤渣可以做研磨劑,用於磨去堅硬表面上的油漆和鐵銹。但煤渣含有鈹,所以鈹會在研磨過程中瀰漫在空氣之中,有吸入攝取的危險。Newport News Shipbuilding Workers Face a Hidden Toxin , Daily Press (Virginia), Michael Welles Shapiro, 31 August 2013 科學家在早期須辨嘗各種化合物,用味覺判斷鈹的存在,但這種危險性極高的做法已被現代儀器完全淘汰。吸入過多的含鈹飛塵會提高罹患肺癌的可能性,所以鈹和鈹化合物都須要小心處理,特別須避免產生飛塵。雖然鈹化合物自1949年已不再用於熒光燈管中,但在今天仍有一些可能攝取鈹的行業,包括:核工業、航空航天工業、鈹金屬的提煉與鈹合金產業、電子產品產業等等。 國際上已對在空氣中和各種表面上的鈹含量測量法標準達成共識(標準ASTM D7202)。方法先用稀釋氟化氫銨進行溶解,再與硫化羥基苯奎寧結合,最後用熒光檢測法檢測鈹的含量(含量越高則熒光亮度越高)。此方法的靈敏度為工作場所鈹含量建議值的100倍,可在各種表面上探測微量的耐火氧化鈹和矽質鈹(標準ASTM D7458)。 ==注釋== ==參考資料== * * * ==延伸閱讀== * * Mroz MM, Balkissoon R, Newman LS. "Beryllium". In: Bingham E, Cohrssen B, Powell C (eds.) Patty's Toxicology, Fifth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2001, 177–220. * Walsh, KA, Beryllium Chemistry and Processing . Vidal, EE. et al. Eds. 2009, Materials Park, OH:ASM International. * Beryllium Lymphocyte Proliferation Testing (BeLPT). DOE Specification 1142–2001.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2001. ==外部連結== * ATSDR環境醫學案例分析:鈹的毒性 (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 * Beryllium at The Periodic Table of Videos(諾丁漢大學) * 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鈹 * 美國鈹價格趨勢圖 Category:鹼土金屬 * 2R 2R Category:IARC第1類致癌物質 Category:中子減速劑 Category:核材料 Category:職業安全與健康 Category:還原劑 Category:毒理學
7月30日
7月30日是陽曆年的第211天(閏年是212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54天。 == 大事記 == === 8世紀 === * 762年:阿拔斯帝國哈里發曼蘇爾將都城從幼發拉底河河畔的安巴爾遷往巴格達。 === 15世紀 === * 1402年:明成祖朱棣大祀南郊,即帝位。 * 1419年:布拉格市民在胡斯派領導下反抗神聖羅馬皇帝西吉斯蒙德的統治,胡斯戰爭爆發。 === 17世紀 === * 1619年:美國第一個由選舉產生的殖民地議會召開。 === 19世紀 === * 1811年:早期墨西哥獨立戰爭領導者米格爾·伊達爾戈·伊·科斯蒂利亞遭到西班牙政府處死。 === 20世紀 === * 1905年:孫中山等在日本東京召開“同盟會”籌備會,17省代表參加。 * 1907年:蘇聯共產黨成立。 * 1912年:日本大正天皇接替因為糖尿病逝世的明治天皇即位,年號亦從明治改為大正。 * 1920年:臺灣市制實施,為臺灣總督府於臺灣實施的重要地方自治措施。 * 1923年:中國自行設計生產的第一架飛機研製成功。 * 1926年:阿爾巴尼亞邊界得到國際公認。 * 1928年:。 * 1930年:烏拉圭國家足球隊在決賽以4比2擊敗阿根廷國家足球隊,贏得首屆國際足協世界盃冠軍。 * 1932年:第10屆夏季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美國洛杉磯開幕,這也是中國第一次派出代表隊參加奧運會。 * 1937年:日軍首次攻入天津。 * 1953年:英國和利比亞締結同盟條約。 * 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 * 1966年:在倫敦溫布利體育場上英格蘭足球隊當著93000球迷,以4:2擊敗西德隊奪得1966年世界盃足球賽冠軍 * 1971年:香港教育司宣佈實施免費小學教育。 * 1971年:全日本空輸一架波音727客機在盛岡市上空與日本自衛隊F-86戰鬥機相撞,造成162人死亡。 * 1971年:美國阿波羅15號太空人大衛·史考特和詹姆斯·艾爾文登陸月球,並首次駕駛阿波羅月球車。 * 1972年:馬王堆漢墓女屍出土。 * 1978年:琉球群島道路交通在當地上午6時改回日本的靠左行駛,結束美國自1945年起實施的靠右行駛。 * 1980年:英國政府公佈《英國國籍令白皮書》。 * 1980年:南太平洋赫布里底群島宣佈成立萬那杜獨立共和國。 * 1984年:青藏鐵路第一期(西寧—格爾木段)交付使用。 * 1992年:中國遞了加入《世界版權公約》的官方檔案,同年10月30日對中國生效。 * 1992年:環球航空一架洛歇L-1011在紐約肯尼迪機場起飛時墜毀,機上292人在90秒內全部逃生。 * 1993年:河野洋平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 * 1996年:中國暫停核試驗。 * 1998年:小淵惠三當選日本首相。 * 1999年:摩洛哥王儲西迪·穆罕默德正式登基,稱穆罕默德六世。 === 21世紀 === * 2002年:第四屆亞太口琴節於日本厚木市文化中心舉行。 * 2003年:中國國務院第16次常務會議透過了《婚姻登記條例》。 * 2003年:德國汽車公司福斯汽車製造的最後一輛舊款式大眾化福斯金龜車在墨西哥普埃布拉的工廠駛出生產線。 * 2006年:2006年以黎衝突中,至少28名平民(含16名兒童)在以色列空軍發起的中喪生。以色列方面宣稱該空襲是為了阻止由黎巴嫩發射、攻擊以色列民用設施的火箭。 * 2012年:印度北部發生大規模停電。連同隔日的停電,兩次停電共影響22個邦約6億人。 * 2014年: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發生山體滑坡,造成20人死亡、150人被困。 * 2019年:巴基斯坦一架軍機在該國北部要塞拉瓦爾品第郊區進行飛行訓練期間失事墜落,導致18人死亡,15人受傷。 * 2020年:杭州垃圾廠汙水接入自來水事件,西湖區政府所屬國有獨資廚餘廠汙水接入湖埠村飲用水道,村民普遍患病。 * 2020年:香港政府宣佈就立法會議員楊嶽橋、郭家麒、郭榮鏗及梁繼昌等四名即時喪失議員資格。 * 2021年:中華職棒出現首次場內滿貫全壘打 == 出生 == * 1470年:明孝宗朱祐樘,明朝皇帝(1505年逝世) * 1818年:艾米莉·勃朗特,英國小說家(1848年逝世) * 1863年:亨利·福特,美國汽車工程師、企業家,福特汽車公司建立者(1947年逝世) * 1895年:錢穆,中華民國歷史學家,儒學學者,教育家(1990年逝世) * 1913年:新美南吉,日本兒童文學作家(1943年逝世) * 1929年:吳文達,臺灣企業家(2015年逝世) * 1936年:巴達霍斯女公爵皮拉,西班牙王女(2020年逝世) * 1936年:巴迪·蓋伊,美國吉他手、歌手 * 1944年:尹靜姬,韓國女演員(2023年逝世) * 1947年:阿諾·施瓦辛格,美國男演員、政治人物 * 1948年:尚·雷諾,西班牙裔法國男演員 * 1951年:黃龍,臺灣歌仔戲演員(2011年逝世) * 1957年:堀內賢雄,日本男性聲優 * 1959年:蘇丹阿都拉,馬來西亞第十六任最高元首、彭亨州第六任蘇丹 * 1961年:龍千玉,臺灣歌手 * 1961年:勞倫斯·費許朋,美國男演員、編劇、製片人、劇作家、導演 * 1963年:尼爾韋伯,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 1964年:江淑娜,臺灣女歌手 * 1964年:尤爾根·克林斯曼,德國足球運動員、教練 * 1964年:薇薇卡·福克斯,美國女演員、主持人、製片人 * 1966年:溫碧霞,香港演員 * 1967年:努爾蘭·諾海耶夫,哈薩克政治人物 * 1968年:庹宗康,臺灣主持人 * 1968年:馬越嘉彥,日本動畫師、人物設計師 * 1970年:克里斯托弗·諾蘭,英國導演、編劇 * 1971年:胡晴雯,臺灣演員 * 1971年:金廣植,韓國男演員 * 1972年:蓋瑞·安德森,美國棒球選手 * 1974年:希拉蕊·史旺,美國演員 * 1976年:立威廉,臺灣演員 * 1976年:蘇銘翔,臺灣歌手、節目主持人 * 1977年:張嘉雲,臺灣女主持人 * 1979年:羅志祥,臺灣歌手、節目主持人、演員 * 1980年:譚俊彥,香港演員 * 1984年:木村良平,日本男演員、聲優 * 1985年:張紫櫻,香港女主持 * 1986年:鍾瑤,臺灣女演員,模特兒 * 1987年:李旻芳,香港女演員 * 1988年:樸世榮,韓國女演員 * 1988年:梁家俊,香港騎師 * 1988年:梁家偉,香港騎師 * 1992年:法比亞諾·卡魯阿納,義大利裔美國西洋棋特級大師 * 1993年:宮崎美穗,日本女藝人,偶像團體AKB48前成員 == 逝世 == * 334年:陶侃,東晉軍事人物(259年出生) * 1784年:狄德羅,法國啟蒙思想家(1713年出生) * 1811年:米格爾·伊達爾戈·伊·科斯蒂利亞,墨西哥民族英雄,墨西哥獨立之父(1753年出生) * 1856年:,德國詩人(1822年出生) * 1884年:古斯塔夫·勒·格雷,法國攝影師(1820年出生) * 1898年:奧托·馮·俾斯麥,普魯士王國首相,德意志帝國第一任總理(1815年出生) * 1912年:明治天皇,日本第122代天皇(1852年出生) * 1930年:胡安·甘伯,瑞士足球先驅者、球員、俱樂部主席(1877年出生) * 1938年:上山滿之進,日本政治人物,第11任臺灣總督(1869年出生) * 1946年:尼古拉·亞歷山德羅維奇·莫羅佐夫,俄羅斯革命家、科學家(1854年出生) * 1947年:幸田露伴,日本小說家(1867年出生) * 1965年:谷崎潤一郎,日本小說家(1886年出生) * 1992年:喬·舒斯特,加拿大裔美國漫畫家,超人的共同創作者(1914年出生) * 1997年:保大帝,越南阮朝第13任、末代君主(1913年出生) * 2007年: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義大利電影導演(1912年出生) * 2007年:英格瑪·伯格曼,瑞典電影、劇場、以及歌劇導演(1918年出生) * 2007年:文興宇,中國大陸話劇導演和喜劇演員(1941年出生) * 2013年:羅伯特·貝拉,美國社會學家(1927年出生) * 2020年:李登輝,臺灣政治人物,第7(繼任)、8、9任中華民國總統,也是首位民選總統(1923年出生) * 2022年:索非亞·羅哈斯,哥倫比亞超級人瑞(1907年出生) * 2022年:帕特·卡羅爾,美國女演員(1927年出生) * 2022年:陳綢,臺灣慈善家(1930年出生) * 2022年:妮雪兒·尼柯斯,美國女演員、歌手、配音員(1932年出生) * 2022年:小林清志,日本男聲優、演員、旁白(1933年出生) * 2023年:黃光國,臺灣心理學家(1945年出生) * 2023年:保羅·魯賓斯,美國男演員、喜劇演員、作家、製片人(1952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國際友誼日 * 世界打擊販運人口行為日 * :獨立日 * :烈士節 == 參考資料 ==
帕拉塞爾蘇斯
帕拉塞爾蘇斯(,或譯帕拉塞爾斯,),出生時名為德奧弗拉斯特·馮·霍恩海姆,全名菲利普斯·奧裡歐勒斯·德奧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馮·霍恩海姆,是中世紀時的瑞士醫生、煉金術士和占星師。帕拉塞爾蘇斯是蘇黎世一個名叫威廉·馮·霍恩海姆()醫生的兒子。因為他自認為比羅馬醫生凱爾蘇斯更加偉大,從而稱呼自己為帕拉塞爾蘇斯(字面意「超.凱爾蘇斯」)。帕拉反對自希臘蓋倫所傳承、亞里斯多德學派的四體液說,將醫學跟鍊金術結合而首創化學藥理,奠定醫療化學的基礎【科學史沙龍】鍊金術的前世今生 CASE報科學 2015-03-23。 == 生平 == 帕拉生於瑞士施維茨州的小鎮艾恩西德爾恩,從小就跟父親學習鍊金術,大學畢業後在歐洲各處行走,同時蒐集民間各地的鍊金秘密。 西元1514年左右,他在南部日耳曼財政家兼煉金士西基斯蒙德·富格爾的礦地和冶金工場工作。然後在瑞士巴塞爾大學學醫,在那裡後來又教了兩年書。他打破了學者們用拉丁語講授的傳統而用日耳曼方言,是第一個在大學裡這樣講課的人。他邀請了巴塞爾的藥劑師和理髮師兼外科醫師的人來聽他講課,使醫學職業的工匠們與學者們聯合起來。他還用焚燒為一般人們所公認的醫學權威蓋崙和阿維森納的書作為他開講的儀式。 傳說中,帕拉塞爾斯一方面作為醫生,為了創造完美的生命而後又轉為了煉金術師。他製造出了人造人何蒙庫魯茲,並且擁有賢者之石。 也有傳聞表明,塔羅牌中大阿爾克那中的魔術師即是以他為原型設計的。但是由於塔羅牌早在他誕生之前就已經存在,因此這種說法被認為是後世因為對他存在的神秘感而與塔羅牌聯絡在一起。 帕拉塞爾蘇斯確立了物質的三元素理論,他認為人類同樣也是由靈魂(硫磺)、精神(水銀)、肉體(鹽)三元素構成。 (第一原質→四大元素→三原素→萬物物質) == 軼事 == 帕拉塞爾斯並不相信學院派的教育,曾經說過「學院就是一個專門製造驢子的地方」。其曾認為萬能溶劑(Alkahest)和賢者之石為相似的物質。萬能溶劑正如其名,能夠融化、還原任何物質成第一元質。不過就算真有此物的存在,也沒有容器能不被它融化,也就是說萬能溶劑根本無從儲存,是以帕拉塞爾蘇斯此說並不甚受其它煉金術師支援。 == 成就 == 帕拉塞爾斯把醫學和煉金術結合起來成為今日的醫療化學。他給煉金術下的結論是:煉金術的真正目的並非練成黃金,而是要製造有益人體健康的醫藥品。而這包括了所有化學工藝和生物化學工藝的定義。冶煉工把礦物變為金屬是一個煉金士,所以廚師和烘麵包的人從肉類和麥子製造出食物來也是煉金士。他採取了煉金士的基本觀點,即礦物在地下生長並發展成為更完善的形式,而人在實驗室卻能夠人工地模仿地下天然發生的東西。他主張一切物質都是活的並且自然地生長,而人能為實現自己的目的而加速或改造這種天然過程。 在醫學上,帕拉塞爾斯提出人體本質上是一個化學系統的學說。這個化學系統由煉金術士的兩種元素即汞和硫同他自己所增加的第三種元素鹽所組成。在帕拉塞爾斯看來,疾病可能是由於元素之間的不平衡引起,正像蓋崙派醫生們認為疾病是由於體液之間的失調所引起的一樣,意即任何東西的過量或者不足都有可能造成疾病,帕拉賽爾蘇斯亦被稱為毒理學之父。但帕拉塞爾蘇斯的學說指出平衡的恢復可以用礦物的藥物而不用有機藥物。 帕拉塞爾斯認為疾病的行為具有高度的特殊性,而且每一種疾病都有一種特效的化學治療法。因此帕拉塞爾斯反對舊時的含有許多成分的萬靈藥而主張服用單一的物質作為藥劑。這樣一個轉變促進了對於專科疾病的研究,並有助於把有益和有害的藥物加以區別。 在十六、七世紀期間,帕拉塞爾斯的學說有很大的影響,並逐漸和蓋崙的學說相匹敵。帕拉塞爾斯的學說在大學一般是禁止傳授的,但是他的學說在大學卻似乎很受歡迎,因為在16世紀後期,在巴黎和海德堡發生了抗議禁止帕拉塞爾斯學說的學生運動。但是,醫療化學對藥劑師比大學的醫生更有吸引力,因為它給藥劑師的技術提供了一種理論,並使他們可以根據這種理論按自己的考慮去進行醫療實踐。 帕拉塞爾斯認為煉金術的真正目的並非黃金鍊成,而是要開發使人類獲得健康的治療藥物。雖然之前已經有人試圖將煉金術運用於治療疾病,帕拉塞爾斯卻為此理想構思一套可行的理論,其理論之中心思想就是大宇宙與小宇宙兩者完全相互對應,而一切存在皆有生命。其實大宇宙思想從很久以前就已經存在,不過他又更進一步地大膽改變了此理論。認為,大宇宙與小宇宙任一方發生的事情,將會原原本本地發生另一方,而人類的生命與宇宙的生命兩者亦是完全相同的存在,所以他認為疾病除了毒因、自然因、精神因、神因以外還有種名為天體因的病因,並且主張天體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而人類恢復健康也意味著天界回復至調和的狀態。 帕拉塞爾斯確立了三原素理論。傳統煉金術就認為礦物是由硫磺與水銀組成,但帕拉塞爾斯又在此二者之外新增鹽原素,並且擴大解釋三原素,將此理論應用於非金屬甚至動植物。至於人類三原素則是以靈魂(硫磺)、肉體(鹽)、精神(水銀)的形體呈現,倘若三者失衡就會生病,因此煉金術才能開發秘藥「阿爾克那」(Arcana)不但能讓人得到健康,還具有使小宇宙與大宇宙天界同時回複調和的力量。 帕拉塞爾斯大幅改變煉金術之意涵的煉金術革命家。煉金術從阿拉伯傳入歐洲當時,只不過是種煉成金屬的技術。但最後卻變成堪使人類甚至世界趨向完成的技術:而在煉金術演變的過程中,還孕育出薔薇十字團這種組織。 == 著作 == 帕拉塞爾蘇斯在長期的流浪生涯中,留下多達364篇的論文,現在整理成共12卷的帕拉塞爾蘇斯全集。這些論文中最有名的又叫做『帕拉三部作』:《沃曼·帕拉米倫》(Volumen Paramirum)奇蹟醫書、《帕拉格拉嫩》(Paragranum)奇蹟醫糧 、《歐普斯·帕拉米倫》(Opus Paramirum)奇蹟醫術。 ==大眾文化== * 在荒川弘的漫畫作品及其改編動畫《鋼之鍊金術師》中主角愛德華·愛力克的父親名為馮·霍恩海姆。 *《大航海時代Online》:在遊戲中以煉金術師身份登場,居住在威尼斯。 * 《Fate/Prototype 蒼銀的碎片》(前傳小說):在該次聖杯戰爭之中以「Caster」的職階出現,寶具為「元素使的魔劍」。 * 《Fate/Grand Order》(手機遊戲):沿用《Fate/Prototype 蒼銀的碎片》的資料登場。 *《Crash Fever》(手機遊戲):為一限定的「學術」角色 == 參考文獻 == * 《魔法師:科學之父眼中的魔法世界》 作者:蘇有薇· 甘黛絲 出版社:三言社 ISBN 9867581245 * 《宗教詞典》(上、下) 出版社:博遠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87 * 《煉金術師的傳說》 作者:草野巧 譯者:周佩憲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06年6月17日 ISBN:957103276X * 《魔法.幻想百科》 出版社:奇幻基地 出版日期:2006年4月24日 ISBN:9867131215 * 《煉金術師完全事典Complete guide to alchem​​y》 作者:愛德華·尼古拉斯 譯者:鏈金達人 出版社:可道書房 出版日期:2006年2月8日 ISBN:986738637X * 《煉金術:偉大的奧秘》 作者:Andrea Aromatico 出版社:上海書店 出版日期:2002-9-1 ISBN:780622988 Category:瑞士醫學家 Category:瑞士煉金術師 Category:16世紀拉丁語作家 Category:毒理學家 Category:施維茨州人 Category:費拉拉大學校友 Category:玫瑰十字會
約翰·亞當斯
約翰·亞當斯(,)是美國開國元勳、政治家、律師、外交官、作家,1797至1801年當選第二任美國總統。他是美國革命重要領導人,帶領美國從英國獨立,曾任駐歐外交官。他兩次當選美國副總統,1789至1797年在喬治·華盛頓總統手下任職。亞當斯認真撰寫日記,定期與同代許多要人通訊,包括他的夫人兼顧問艾碧該·亞當斯、好友兼宿敵托馬斯·傑斐遜。 亞當斯革命戰爭前是執業律師,積極參與政治活動。他致力推動辯護權和無罪推定,波士頓大屠殺後頂住民眾反英情緒壓力,為面臨謀殺指控的英國軍人辯護並取得無罪判決。他是馬薩諸塞灣省大陸會議代表、革命戰爭領導人,1776年協助傑斐遜起草《獨立宣言》。亞當斯在歐洲折衝尊俎,推動談判與英國達成和約,取得至關重要的政府貸款。他還是1780年《馬薩諸塞州憲法》主作者,與著作《關於政府的思考》一樣對《美國憲法》頗具影響。 擔任合眾國首任副總統八年後,亞當斯1796年當選第二任美國總統,是史上僅有的聯邦黨總統。他的四年任期遭遇民主共和黨激烈抨擊,宿敵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為首的聯邦黨人也好不到哪兒去。美國與法國1798年不宣而戰,亞當斯簽署極具爭議的《客籍法和鎮壓叛亂法》,壯大美國陸軍並建立美國海軍。他任內搬進新建成的總統府(今稱白宮),是首位入主白宮的總統。 亞當斯1800年競選連任,但聯邦黨人反對,傑斐遜的支持者指責他專制,最終副總統兼昔日好友傑斐遜上臺,亞當斯卸任後迴歸馬薩諸塞州。他主動給傑斐遜寫信化敵為友,兩人持續通訊14年。亞當斯與夫人子女眾多,許多後代當上政治家、外交官,史家稱“亞當斯政治家族”,第六任美國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便是兩人之子。1826年7月4日是《獨立宣言》簽署50週年,亞當斯在傑斐遜去世數小時後與世長辭。前12任美國總統只有亞當斯父子沒有奴隸,針對史家與學者的民調一直把亞當斯排在歷任總統前列。 == 早年經歷和教育 == === 童年 === thumb|位於馬薩諸塞州昆西的亞當斯誕生地|left 約翰·亞當斯1735年10月30日(舊曆1735年10月19日)生於馬薩諸塞灣省布倫特裡的家族農場,是父親老約翰·亞當斯和母親蘇珊娜·博伊爾斯頓的長子,兩個弟弟分別叫彼得(1738至1823年)和伊萊休(1741至1775年)。老約翰是公理會教堂執事和民兵中尉,靠務農並做鞋養家餬口;蘇珊娜來自今布魯克萊恩數一數二的醫學家族。老約翰還擔任鎮委員,負責監督學校和道路建設。亞當斯對父親讚不絕口,經常回憶父子親情。他父輩祖上是英格蘭人,高祖父亨利1638年左右從布倫特里移民馬薩諸塞灣省。 亞當斯的成長環境趨於溫和,自認應該維護傳統。清教徒對當地文化、法律、傳統影響極大,亞當斯的父母都是信徒。他出生時宿命論之類清教徒信條基本消亡,清教徒許多嚴厲的習慣已經緩和,但亞當斯仍將傳統視為“承載自由、仍具神聖緊迫感的事業”。據他回憶,父母以“蔑視和恐懼對待所有放縱行徑”引發的“恥辱、下賤、破滅畫面”。亞當斯多年後自認童年時代享有人生最大的幸福:母親非常希望而且有能力塑造孩子的品行。 亞當斯身為長子必須接受正規教育,六歲開始在教師開辦的家庭小學就讀,主要教材是《新英格蘭啟蒙讀本》。不久他拜入布倫特里拉丁語學校約瑟夫·克萊弗利門下,學習拉丁語、修辭、邏輯、算術。亞當斯兒時多次逃課且不喜歡老師,希望長大後務農為生。父親最後命令他“遵從我的期望”留在學校,所幸孩子對老約翰聘請的新校長約瑟夫·馬什頗具好感。 === 高校與成年 === 1751年,16歲的亞當斯進入哈佛學院,拜入約瑟夫·梅休門下。成年之際他醉心學術,研究修昔底德、柏拉圖、西塞羅、塔西陀的原文著作。他沒有遵從父親的希望獻身神職,1755年畢業並獲文學學士學位後一邊在伍斯特教書,一邊思考此生如何安身立命。此後四年他爭取成名,渴望獲得超出同齡人的“榮譽和聲望”,決心名垂青史。他決定當律師實現目標,在寫給父親的信中表示不少律師“成就高尚和英勇”,神職人員往往是“純粹的蠢蛋假裝聖潔”。他的抱負與清教徒立場衝突,促使人們對他自認“虛有其表”、無法感受“同齡人幸福”的說法心持保留。 1754年英法北美戰爭爆發,許多同齡人為賺錢投身戰場,19歲的亞當斯心中頗感掙扎。他多年後表示雖說很想當律師,但程度還遠不及此時他有多麼想當兵。身為長子,他沒有盡責保持家族美德,甚至從未擔任民兵軍官。 === 律師事業與婚姻 === 亞當斯1756年拜入伍斯特大牌律師詹姆斯·普特南門下學法律,1758年獲哈佛學院文學碩士,次年透過律師資格考試。他早早養成習慣在日記敘述遇到的人和事,如1761年小詹姆斯·奧蒂斯質疑英國頒佈協查令狀、授權英國人不予通知無理搜尋殖民地房屋的法律論證。奧蒂斯的論證促使亞當斯投身北美殖民地獨立。 波士家商界對皇室為打擊殖民地走私釋出的協查令狀心驚不已,該狀相當於無限制搜查令,要求地方治安官甚至普通公民協助闖入殖民者住宅、遵從海關官員任何要求。憤怒的商人聘請奧蒂斯在法庭質疑協查令狀,奧蒂斯以此次演講青史留名,他引經據典,大憲章、自然法、殖民者“身為英格蘭人的權利”都是有力論據。 法庭判決殖民地商人敗訴,點燃美國革命星星之火。奧蒂斯的論述在各殖民地出版,激發殖民地人權呼聲。青年律師亞當斯在擁擠的法庭觀摩庭審,深為奧蒂斯的表現和法律論述感動,多年後表示“獨立的念頭就在那時誕生”。 1763年,亞當斯為波士頓報紙撰文七篇,探討政治理論的方方面面。文章均署筆名“漢弗萊犁地慢跑者”,字裡行間嘲諷自私且渴望權力的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精英。亞當斯早年不如堂兄塞繆爾·亞當斯出名,但擔任憲法律師的工作成果、對歷史的精通與分析、對共和主義的擁護都令他影響越來越大。亞當斯知道自己衝動易怒,常對從政構成不利影響。 亞當斯18世紀50年代末喜歡上漢娜·昆西,兩人獨處時他準備求婚,但朋友突然出現導致時機流逝。1759年他遇見15歲的遠房表妹阿比蓋爾·史密斯,好友理查德·克蘭奇此時在追求阿比蓋爾的姐姐。亞當斯本對阿比蓋爾三姐妹不感冒,日記裡稱三人不“討喜、不坦誠、不直率”。但時間足以改變印象,他與阿比蓋爾不顧女方目中無人的母親反對在1764年10月25日成婚。兩人志趣相投,都喜歡書籍而且一直能真誠地相互讚揚或批評。1761年老約翰去世,亞當斯繼承3.8公頃農場並與夫人搬入大宅住到1783年。亞當斯與阿比蓋爾共有六個孩子,1765年出生的長女也叫阿比蓋爾,暱稱“納比”;次子約翰·昆西·亞當斯1767年出生,與父親一樣當上美國總統;三女蘇珊娜1768年誕生,四子查爾斯生於1770年,五子托馬斯1772年,么女伊麗莎白1777年。蘇珊娜一歲時夭折,伊麗莎白死產。三個兒子都當上律師但只有約翰·昆西混得風生水起走上從政之路,查爾斯和托馬斯的事業都沒有起色,染上酒癮後英年早逝。亞當斯所留文獻沒表達對子女命運的感受。 == 革命戰爭前 == === 反對印花稅法 === 為支付英法戰爭開支,英國議會完全沒有徵詢殖民地議會意見就強行頒佈《印花稅法》,要求殖民地為加蓋印花稅的文獻繳納直接稅,亞當斯引領殖民地普遍反對新法並由此成名。《印花稅法》執法權屬英國附屬海軍法院,而非普通法法院。附屬海軍法院審判無須陪審團,可謂極其不得人心。新法產生高額經濟成本,實施前又未經殖民地同意,反對聲浪愈演愈烈,暴力抗法時有發生,執法阻力很大。亞當斯1765年致信布倫特裡駐馬薩諸塞灣省議會代表,檔案人稱《布倫特裡指示》,聲稱《印花稅法》剝奪所有英格蘭人都享有(且所有自由人理應享有)的兩項基本權利:徵稅前必須徵得同意,陪審團審判。該文簡明扼要地捍衛殖民者權利和自由,成為其他城鎮同類文獻範本。 同年八月,亞當斯再度用筆名“漢弗萊犁地慢跑者”撰文反對《印花稅法》,單在《波士頓公報》就發表四篇文章。《倫敦紀事報》1768年以《美洲真實情感》為題再版他的文章,又名《論教會與封建法》。亞當斯12月向總督和議會演說,宣稱馬薩諸塞灣省在英國議會沒有代表,故《印花稅法》無效。他指出,波士頓牧師喬納森·梅休援引羅馬書為起義辯護,反對《印花稅法》的佈道激起許多人起立抗議。寫作極力反對《印花稅法》同時,亞當斯回絕群眾抗議運動領袖塞繆爾·亞當斯的意圖,不捲入暴民行徑和公眾示威。1766年,布倫特裡鎮大會推舉亞當斯為鎮委員。 1766年初《印花稅法》廢除,殖民地與英國的緊張關係暫時緩解。亞當斯擱下政治,1768年4月帶家人遷居波士頓後專心當律師。一家人在布拉特街租下當地人稱“白宮”的木板房,居住一年後搬到冷巷,後又遷至市中心布拉特爾廣場的大房子。隨著傑里米·格里德利去世,奧蒂斯精神失常,亞當斯成為波士頓頭號律師。 === 波士頓大屠殺:英軍辯護律師 === 英國1767年透過湯森法案,局勢再趨緊張,暴力活動增多促使英國向殖民地增兵。1770年3月5日,暴民靠近落單的英軍哨兵,八名戰友前來增援,但四周群眾增至數百。暴民向軍人投擲雪球、冰塊、石頭,混亂中軍人開火打死五人,史稱波士頓大屠殺。軍人被捕並控以謀殺,其他律師都不願出手辯護,深信任何人都有權接受公正審判並獲律師辯護的亞當斯不顧此舉可能危及聲譽挺身而出。為緩和民眾情緒,庭審大幅延遲。 部隊長官托馬斯·普雷斯頓10月24日開始受審,庭審持續一週後宣判罪名不成立,法庭無法證實他是否命令部下開槍。其他軍人12月受審,亞當斯在庭上就陪審團裁決發表傳奇演說,主張“事實非常頑固,無論我們如何期望、有何傾向、又有多麼強烈的情感,都不能改變事實與證據”。他還指出:“保護無辜比懲罰罪人更重要,世上罪行太過頻繁,根本不可能全部懲罰。但要是無辜者也被送上法庭並受懲罰甚至處死,那人們就會覺得‘清白者都得不到保護,行善還是為惡又有什麼區別’。要是這等思潮佔據公民身心,安全將不復存在。”法庭最終判決六名軍人罪名不成立,直接向人群開火的兩人判過失殺人罪,亞當斯辯護此案的報酬很少。 據傳記作家約翰·弗林記載,亞當斯在陪審團選拔時“嫻熟行使質疑個別陪審員的權利,精心設計易於操控的陪審團。好幾位陪審員與英軍關係密切,五人最後成為保皇黨”。檢方實力不佳,相比之下亞當斯表現極其出眾。弗林推斷亞當斯是為政治職務接受此案,三個月後波士頓在馬薩諸塞灣省議會出缺,亞當斯是填補空缺的第一人選。 亞當斯的律師事業走向繁忙,花費時間大幅增加。1771年一家人搬到布倫特裡,但辦公室還在波士頓。搬家當天他言道:“家人走了,除辦公室外我不需也不想去任何地方。不管早六點、晚九點乃至深夜,我都可能獨自留在辦公室,別的哪兒都不想去。”在波士頓工作一段時間後,他對鄉村和家人所在的布倫特裡頗為失望,覺得地方太庸俗,1772年8月就搬回波士頓,在法院街距辦公室不遠處買下很大的磚石住房。波士頓局勢漸趨不穩,亞當斯一家1774年搬到農場,布倫特南的房子一直保留。 === 走向革命 === 亞當斯在美國開國元勳中趨於保守,覺得英國對殖民地的所做所為不當,但許多問題實際源於誤導,公開暴動未免過火,以和平途徑向英國其他地區請願更合適。上述立場在1772年改變,英國皇室接替馬薩諸塞灣省議會承擔總督托馬斯·哈欽森及手下法官薪酬。亞當斯在《波士頓公報》發文,聲稱此舉將摧毀殖民地司法獨立,令殖民地政府倒向皇室。哈欽森對議會不滿報以警告,宣稱英國議會權力絕對在殖民地之上,膽敢抵抗就是非法行徑。約翰·亞當斯、塞繆爾·亞當斯、約瑟夫·霍利很快起草決議並經省議會眾議院透過,宣揚面對暴政寧可獨立。決議指出,殖民地憲章由國王頒發,直接向國王效忠,主權從未屈於英國議會之下。 1773年12月16日,殖民地商人針對不列顛東印度公司的茶葉壟斷髮動波士頓傾茶事件,成為殖民地反抗英國的歷史時刻。英國“達特茅斯號”帆船滿載茶葉停靠波士頓港,準備按英國新制定的《茶稅法》卸貨交稅。當晚九點,抗議者已將價值約一萬英鎊的342箱茶葉傾倒入海。船主一度聘請亞當斯為律師,希望避免對貨物被毀承擔責任。亞當斯為摧毀茶葉喝彩,稱讚此舉乃殖民地抗議活動史上“頭號盛事”,還在日記表示此舉“絕對必要”。 == 大陸會議 == === 大陸會議代表 === 英國頒佈不可容忍法令企圖懲罰馬薩諸塞灣省殖民地、加強中央集權、防範其他殖民地叛變,第一屆大陸會議經塞繆爾·亞當斯推動於1774年召開。馬薩諸塞灣省議會選派四名代表,約翰·亞當斯不顧檢察長喬納森·蘇厄爾極力懇求同意與會。 亞當斯抵達費城後很快加入23人組成的大委員會,負責起草信件向喬治三世申訴。各委員馬上分為保守和激進兩派。馬薩諸塞代表團整體而言行事不主動,亞當斯一方面批評約瑟夫·加洛韋、詹姆斯·杜安、彼得·奧利弗等認為殖民地有義務忠於英國、主張和解的保守分子,但他此時的立場又與約翰·迪金森等保守派一致。亞當斯希望廢除不可容忍法令,但此時仍覺得維繫同英國的關係對殖民地有利。同期他又開始倡導陪審團審判權,引述Thomas J. Methvin, Alabama – The Arbitration State, 62 Ala. Law. 48, 49 (2001),。亞當斯覺得其他代表自命不凡,心中頗為反感,在寫給夫人的信表示:“我敢說,要是有人提出為三加二等於五達成決議並有人附議,大家也要花上整整兩天從邏輯、修辭、法律、歷史、政治、數學等各領域全面論證才能一致透過”。他最終推動保守派和激進派達成妥協。大陸會議向英王發出最後請願書,公開支援沙福克決議表達對不可容忍法令不滿後於十月解散。 亞當斯出門在外,獨自照顧孩子的阿比蓋爾生活不易,但在信裡還是鼓勵丈夫勤於事業:“我知道你對事做不到消極旁觀,也不希望你這樣。要是你迫於時勢不得不拔劍出鞘,我期望前往那沒有戰爭或戰爭遙言的國度,秉信天王慈悲,我們將歡慶團聚。” 列剋星敦和康科德戰役訊息傳來,亞當斯希望殖民地儘快獨立。戰鬥過去三天後他騎馬前往民兵營地,對官兵士氣高漲頗感欣慰,同時又對裝備和紀律太差心懷憂慮。一個月後他率馬薩諸塞代表團回費城參加第二屆大陸會議。大會代表基本分為保皇黨、獨立派、遲遲不願表態派,亞當斯一度謹慎行事,確信大會正朝背離英國的正確方向前進。他表面主張“如果可行就和解”,但私下更認可本傑明·富蘭克林秘密觀察所得結論:獨立無可避免。 為促使各殖民地聯合起來對抗大不列顛,亞當斯1775年6月提議弗吉尼亞殖民地代表喬治·華盛頓統領波士頓周邊聚集的大軍。他讚揚華盛頓的帶兵能力和經驗,以及“卓越的普世品格”。亞當斯反對會議採用橄欖枝請願書等力求殖民地與英國保持和平的手段,援引英國針對殖民地已是罄竹難書的種種行徑指出:“在我看來,火藥和大炮是我們最有效、最安定、最可靠的和解手段”。會議堅持頒佈遞交英王的呈請書,失望的亞當斯在私信嘲諷迪金森真乃“鬼混天才”,但信件落入他人之手,在保皇黨報紙刊發。德高望重的迪金森甚至拒絕與亞當斯打招呼,後者受普遍排擠。據弗林記載:“1775年秋,大陸會議已經沒有誰像亞當斯那樣努力推動美國加速擺脫英國”。1775年10月,亞當斯當選馬薩諸塞灣省高等法院首席法官,但他沒有上任,1777年2月辭職。1776年,亞當斯針對大陸會議代表徵詢撰寫《關於政府的思考》,為合眾國憲法提供極具影響的框架。 === 獨立 === 1776年上半年,亞當斯覺得殖民地宣佈獨立的步伐太慢,逐漸失去耐心。他忙於在大陸會議推動武裝船隻,以便突襲敵方艦船,下半年又為臨時海軍起草管理條例初稿,還為大會同僚理查德·亨利·李起草李氏決議文序言。他和弗吉尼亞代表托馬斯·傑斐遜關係融洽,傑斐遜不像亞當斯那樣早早支援獨立,但1776年初已認定獨立很有必要。亞當斯1776年6月7日附議李氏決議並表示:“殖民地是而且也應該是自由和獨立的國家”。 殖民地宣佈獨立前,亞當斯組織並選派負責起草《獨立宣言》的五人委員會。除自薦外,他挑選的四人分別是傑斐遜、富蘭克林、羅伯特·R·李維頓、羅傑·謝爾曼。傑斐遜覺得該由亞當斯起草,但亞當斯說服其他委員推舉傑斐遜。據亞當斯多年後回憶,傑斐遜當時曾言:“幹嘛不寫?應該你寫。”亞當斯回答:“我不寫,理由不充分。”傑斐遜反問:“那你有什麼理由要我寫?”答曰:“首先:你是弗吉尼亞人,註定是獨立事業領袖;其次,我惹人生厭、懷疑、反感,你完全相反;第三,你文筆勝我十倍。”“好吧,”傑斐遜回答:“如果你已經決定,我盡力而為。”委員會沒留會議記錄,起草過程仍無定論。大量文獻引述傑斐遜與亞當斯多年後的回憶,但兩者敘述常有衝突。 初稿大多由傑斐遜執筆,亞當斯對最終定稿貢獻很大。7月1日文獻交大陸會議討論,透過基本已成定局,迪金森等反對派還是竭力阻撓。不善辯論的傑斐遜基本沒有發言,亞當斯積極發聲推動大會透過。傑斐遜多年後盛讚亞當斯堪稱“大陸會議支援(《獨立宣言》)的頂樑柱,舌戰群雄的頭號倡導者和捍衛者”。經過修訂,大會7月2日批准文獻:12個殖民地投票贊成,紐約棄權,迪金森缺席大會。7月3日亞當斯致信夫人:“昨天美國史上最重要的問題已有定論,甚至可能是人類史上最重大的問題。”他預測“1776年7月第二天將是美國史上最值得紀念的篇章”,每年都會舉行盛大慶祝活動。 亞當斯大會期間參與90個委員會,主持25個,兩項均遠超其他代表。正如本傑明·拉什所言,亞當斯是公認的“大陸會議第一人”。六月他執掌戰爭與軍械委員會,負責準確記錄大陸軍軍官及軍銜、殖民地各地軍隊部署、彈藥。亞當斯人稱“單人戰爭部”,每天工作長達18小時,全面把握平民控制下軍隊組建、裝備、部署的細節。身為委員會主席,他等於事實上的戰爭部長。他與大陸軍大量軍官持續通訊,關注補給、彈藥、戰術,在信中強調紀律對維持軍隊有序的重要作用。亞當斯起草“條約計劃”,根據大陸會議要求為美國與法國簽約訂立框架。繁重職責令他疲憊不堪,渴望家的溫暖。他的財務狀況很不穩定,身為大會代表的報酬連個人必要開支都不夠,己方戰事不利的危機令他無法離開崗位。 英國海軍上將理查德·豪在8月27日長島會戰擊敗大陸軍,自信取得戰略優勢,要求大陸會議派代表和談。亞當斯、富蘭克林、愛德華·拉特利奇組成的代表團9月11日在斯塔滕島和議與豪會面。豪主張的和談前提是各州歸順,雙方無法達成任何共識。豪宣稱只能把美方代表視為英國臣民,亞當斯回答:“您愛怎麼看我都行……但偏不能是英國臣民”。亞當斯多年後得知,自己是豪都無權赦免的美方人員。和議期間亞當斯對豪不以為然,預測美國終將勝利。十月返回布倫特裡故居後,他1777年1月開始繼續在大陸會議行使職責。 == 外交官 == === 駐法使節 === 亞當斯在大陸會議提出,獨立是貿易的必要條件,反之亦然,貿易對實現獨立至關重要。他強烈敦促與法國談判商業條約,隨後與富蘭克林、迪金森、弗吉尼亞州代表本傑明·哈里森、賓夕法尼亞州代表羅伯特·莫里斯受命負責“準備向外國提出的條約方案”。傑斐遜忙於《獨立宣言》同時,亞當斯致力模範條約,授權與法國簽訂商業協議但不包含正式承認或軍事援助,還包括美國承認的法國領土構成。條約遵守“航行自由”原則,中立國可開展互惠貿易,同時經商定豁免違禁品限制。美國財政1777年下半年已是舉步維艱,英軍九月擊敗華盛頓將軍並佔領費城。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意識到只與法國做生意還不夠,需要軍事援助才有望結束戰爭。大陸軍在薩拉託加戰勝英軍,美國人希望藉此推動法國同意結盟。 亞當斯11月得知獲大陸會議任命取代西拉斯·迪恩為駐法使節,到巴黎與富蘭克林、亞瑟·李推動猶豫不決的法國人談判結盟。主張亞當斯前往的詹姆斯·洛維爾認為富蘭克林年紀偏大,安排年輕、“正直不折不扣”的亞當斯前往還能均衡美方使節年齡。亞當斯馬上便在11月27日同意,還在寫給洛維爾的信中表示只要“確信公眾能夠受益”就會接受,“不需要其他任何動機或理由”。阿比蓋爾留在馬薩諸塞州照看家庭,兩人同意讓十歲的約翰·昆西隨父赴法,相信旅程對孩子長大成人必有“不可估量的價值”。1778年2月17日,亞當斯乘塞繆爾·塔克上校指揮的波士頓號巡防艦出發。一路風雨飄搖、危機重重,雷擊導致19名水兵受傷,一人喪生;大炮故障又致一人死亡,五人受傷。面對多艘英國船隻追擊,亞當斯拿起武器協助俘虜其一。波士頓號4月1日抵達法國,亞當斯馬上得知該國已在2月6日同意與美國結盟。 亞當斯對另外兩位使節心存反感,覺得李偏執且憤世嫉俗,頗具人氣和影響的富蘭克林很沒精神,對法國人過分恭維和遷就。亞當斯在代表團扮演的角色不那麼起眼,主要協助管理財務並保持記錄。他對法方流於空談、不給承諾頗感失意,12月致信法國外長夏爾·格拉維耶敦促法國海軍奔赴北美支援。富蘭克林淡化信件語氣,但格拉維耶仍然視而不見。大陸會議1778年9月擴大富蘭克林的權力,任命他為駐法全權公使,把李派到西班牙,亞當斯沒有接到指示。明顯的漠視令亞當斯非常失望,1779年3月8日帶著孩子離開法國,8月2日抵達布倫特裡。 1779年下半年,亞當斯受命出任駐英使節,獨力負責談判結束戰爭、達成商業條約。馬薩諸塞州制憲會議結束後,他在11月帶著兒子約翰·昆西和九歲的查爾斯登上法國明智號巡防艦,但因船體洩露未能直達法國,只能在西班牙費羅爾上岸,一行繼續趕路六週才抵達巴黎。李與富蘭克林一直無法達成共識,幾乎所有事務投票均需亞當斯打破僵局,精通法語令他的作用更大,大陸會議最終召李回國。亞當斯密切關注兒子的教育,大約每十天就給夫人寫信。 亞當斯與富蘭克林相反,對美法聯盟前景悲觀,覺得法國人不過為自身利益虛與委蛇,還認為對方在為美國革命提供實質援助方面動作實在太慢,心中頗感氣悶。在他看來,法國人出手只想“抬起我們的下巴以免淹死,無意把我們的頭抬出水面”。1780年3月,大陸會議為遏制通脹投票決定貶值美元。格拉維耶召集亞當斯面談,在同年六月的信中表示法國商界不接受美元任何貶值,要求亞當斯致信大陸會議“原路返回”。亞當斯斷然拒絕外長要求,聲稱美國此舉完全正當,法國商界對美元貶值的反應遠比對方所言要好,同時表達他對法國的其他不滿。法美兩國已結盟兩年,羅尚博伯爵已率軍遠赴北美支援華盛頓,但基本流於形式,美國非常希望法國出動軍艦。亞當斯表示,為抗衡強大的英國海軍、遏制港口城市的英國陸軍,美國急需法國軍艦支援,但法國海軍已赴西印度群島保護法國利益。亞當斯認為法國對兩方結盟投入尚不充分,格拉維耶表示只願與致信大陸會議批判亞當斯的富蘭克林談判,亞當斯最後自行離法。 === 駐荷大使 === 亞當斯1780年代中期前往荷蘭共和國,希望同為世上少數共和國的荷蘭更能接受美方立場。取得荷蘭貸款能減少美國對法國的依賴,同時對英國施壓以求和平。亞當斯剛到時沒有官方身份,七月獲貸款談判授權,八月在阿姆斯特丹住下。心懷樂觀的亞當斯對來到荷蘭首都頗感興奮,但該國擔心英國報復根本不見他,猶如當頭一盆冷水。英國在亞當斯抵達阿姆斯特丹前就發現荷蘭秘密援助美國,授權報復荷蘭船隻,令該國更畏首畏尾。大陸軍屢屢戰敗的訊息傳到歐洲也對美國非常不利,亞當斯連續五個月都沒見到任何荷蘭官員,1781年初諷刺阿姆斯特丹實乃“瑪門統治之都”。1781年4月19日,亞當斯終於獲邀在海牙向荷蘭政府遞交資格證書,但未獲任何援助承諾。出使荷蘭期間,亞當斯令歐洲中立國不過問美國就直接調停戰爭的企圖流產。1781年7月,亞當斯同意兩個兒子離開,約翰·昆西充當法語翻譯與父親的秘書弗朗西斯·達納前往聖彼得堡,為新生的美國爭取俄羅斯承認;想家的查爾斯與父親之友本傑明·沃特豪斯返鄉。不再全權負責和約談判後,亞當斯八月因“嚴重神經崩潰”身患重病。同年11月他得知美法聯軍在約克鎮圍城戰役與英軍決戰並獲勝,法國海軍援助對聯軍大捷至關重要,印證亞當斯增加海軍援助的主張。 美軍在約克鎮大捷的訊息震驚歐洲,亞當斯康復後於1782年1月趕到海牙,要求荷蘭國會答覆他的呈請。面對荷蘭政府拖延,他把訴求推向人民,利用公眾親美情緒推動荷蘭國會承認美國,多個省份承認美國獨立。4月19日,駐海牙荷蘭政府正式承認美國獨立,承認亞當斯是美國大使。6月11日,亞當斯在荷蘭愛國者時代領袖瓊·德克·範德卡佩倫·託登波爾協助下獲五百萬荷蘭盾貸款,十月又與荷蘭談判達成友好和商業條約。亞當斯在阿姆斯特丹停留期間買的房是美國第一個駐外使館。 === 巴黎條約 === 與荷蘭的貸款談判結束後,亞當斯再度受命代表美國談判結束戰爭的《巴黎條約》。格拉維耶和法國駐美公使安尼-凱撒·路澤恩都不認可亞當斯,大陸會議任命富蘭克林、傑斐遜、約翰·傑伊、亨利·勞倫斯合作,不過傑斐遜沒有馬上趕往歐洲,勞倫斯從倫敦塔獲釋後被派往荷蘭。 紐芬蘭與布雷頓角島近海捕魚權是最終談判雙方的關注和爭論焦點。英方主張的限制非常嚴重,亞當斯堅持要求美國漁民可以儘可能靠近海岸,而且可以在紐芬蘭加工貯藏漁獲。格拉維耶把上述要求和美方其他主張視為“自命不凡的野心”,秘密告知英國,法國無意支援。傑伊與亞當斯得知後覺得格拉維耶不值得美國信任,以多數意見推翻富蘭克林的主張,決定直接同英國談判,不再與法國協商。亞當斯談判時告知英方代表,他在捕魚權方面的主張比1778年法國所提條件更優厚,促進英美友好的同時還能向法國施壓,英國接受後雙方制定其他條款。格拉維耶從富蘭克林處得知美國“兩面三刀”的舉動後非常憤怒,但未要求重新談判,對美國最後佔到的便宜頗感驚訝。英美直接談判便於法國向西班牙盟友自承無辜,西班牙對直布羅陀的主權要求可能引發重大沖突。1783年9月3日各方代表簽署條約,承認美國獨立。 === 駐英大使 === 1785年亞當斯當上首任美國駐英大使,競爭人選認為他在英格蘭可能還有家人,亞當斯回答:“過去150年間,我的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以及我知道並在乎的其他任何親屬都沒有人在英格蘭生活,你可以肯定我身上每一滴都是美國人的血”。 亞當斯從巴黎趕到倫敦,6月1日首次見到喬治三世,次日就把會面經過詳細寫入信件寄給外長傑伊。雙方交流時相互尊重,亞當斯承諾竭盡所能恢復“大洋彼岸不同政府治下操持相同語言、信仰類似宗教、擁有親近血緣人民間”的友誼與熱誠;英王表示“樂意接受合眾國友好關係的承諾”,作為“最後一個同意”美國獨立的人,希望亞當斯理解他一直遵循心中理念行事。會晤接受尾聲時英王表示:“有人覺得在美國人裡,你對法國算得上不講情面”,頗為吃驚的亞當斯回答:“他們的看法沒錯,我可以向陛下保證,只對自己的國家講情面”。喬治三世對此表示:“誠實的人永遠不會有其他說法”。 阿比蓋爾趕到倫敦與亞當斯團聚,面對英國朝臣的敵意,兩人找到機會向發起法國大革命論戰的紐因頓格林一神論教堂牧師理查德·普萊斯求助,借力逃離英國。亞當斯與約翰·昆西和查爾斯通訊,兩個孩子都在哈佛求學,信中告誡前者不要熬夜,後者多投入時間學習。1786年傑斐遜出任駐法大使時赴英探望亞當斯,兩人遊覽英國鄉間和眾多歷史遺蹟。亞當斯在倫敦短暫拜訪老友蘇厄爾,但雙方立場已相差太遠,無法重拾友情。亞當斯把蘇厄爾視為戰爭受害者,蘇厄爾對亞當斯擔任大使不以為然: 亞當斯在歐洲遇到不少人批評美國政府制度,為此在出使倫敦期間寫出三卷《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憲法辯護》。 美英兩國均未履行條約義務,令亞當斯的大使任期複雜化。美國各州拖欠英國商人債務,英國還以顏色,拒絕遵守撤離美國西北部要塞的承諾。亞當斯調停無果,對事態在國內缺乏進展深感無力,謝司起義等國內動盪的訊息更令他焦慮不已。他向傑伊要求離職,並在1788年向喬治三世告別。兩人開展守禮而正式的交談,英王承諾只要美國落實條約義務,英方絕不打折。亞當斯接下來到海牙正式辭去大使職務並從荷蘭再度取得貸款,為美國償還前期貸款提供可能。 == 美國副總統 == === 選舉 === 亞當斯6月17日回到馬薩諸塞州並受熱烈歡迎,此後幾個月繼續務農。美國很快迎來首次總統大選,外界普遍預計來自南方的華盛頓當選,副總統應該選擇北方人。亞當斯是競選副總統的主要人選,但沒公開表達立場。1789年2月4日,各州選舉人聚首各投兩票。得票最多者當總統,第二為副總統。華盛頓以69票全票當選首任美國總統,亞當斯獲34票成為首任副總統。亞當斯得票數遠超其他人選,但仍對票數不及華盛頓一半耿耿於懷。為確保華盛頓以壓倒優勢勝出,防止亞當斯暴冷當選,69名選舉人中至少七人經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勸告沒有把票投給亞當斯。亞當斯後來發現操縱行為,但不知道漢密爾頓乃始作甬者,他致信拉什:“以如此陰暗卑鄙的手段讓我當不上總統,這到底是詛咒還是祝福?” 副總統任期從1789年3月4日開始,但亞當斯沒及時趕到紐約,直到4月21日才開始任職。 === 任期 === 根據《美國憲法》規定,副總統唯一的職責是主持參議院運作,投票出現平局時可打破僵局。亞當斯上任之初就深深捲入參議院對總統和新政府行政官員頭銜的漫長辯論,眾議院很快達成共識,稱呼“喬治·華盛頓,美國總統”,參議院的辯論時間要長得多。亞當斯贊成為總統頭銜增加“殿下”和“自由保護者”字樣,也有參議員認為“殿下”過於高高在上,主張採用“閣下”。參議院的反聯邦黨議員反對任何君主制色彩稱號,傑斐遜就認為這些稱號“極其荒謬”。反聯邦黨人指出,亞當斯口中這些“不同凡響”的稱號違反憲法禁止貴族頭銜條款。亞當斯認為合眾國最高職位需要“尊嚴和榮耀”來贏得尊重,故有必要採用不同凡響的稱號。他固執且好爭論的為人招來許多嘲笑,特別是極力在參議院辯論和講演時。賓夕法尼亞州議員威廉·馬科萊就稱副總統“坐在椅子上對我們一嘮叨就是40分鐘”,他後來成為最激烈反對亞當斯的政敵,無論公開還是私下都多次表達對亞當斯的蔑視,把對方比作“剛穿上馬褲的猴子”。南卡羅來納州議員拉爾夫·伊扎德惡搞貴族頭銜“圓胖閣下”嘲笑亞當斯的體型,淪為笑談並迅速流傳。5月14日,參議院決定把總統稱為“總統先生”。亞當斯私下承認副總統任期沒有開好頭,或許已經離開美國太久,不知道人民所思所想。華盛頓很少徵詢副總統的意見,私下對這麼雞毛蒜皮的事還有這麼多爭議表示厭煩。 亞當斯副總統基本支援華盛頓政府和新生的聯邦黨,贊同總統政策,與反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當時叫共和黨,同如今的同名黨派無關)鬥爭。他31次在參議院出現平局時投票支援行政部門,至今高居美國副總統之首。他對馬科萊提出、要求解職參議院確認的行政官員時需經參議院同意的法案投下反對票。1790年,傑斐遜、詹姆斯·麥迪遜、漢密爾頓達成交易,民主共和黨人支援漢密爾頓的債務承擔計劃,換取美國首都臨時從紐約遷至費城,再為安撫南方永久定都波托馬克河畔。協議在參議院陷入僵局,亞當斯在最後一刻針對要求紐約繼續作為國都的動議投下反對票。 亞當斯副總統對美國政壇幾乎無足輕重。他極少參與內閣會議,總統很少徵詢他的意見。上任之初亞當斯幹勁十足、樂於奉獻,但1789年中期已經覺得副總統職位“不太適合我……太閒、太機械”。他在給夫人的信中寫道:“祖國以其智慧為我設計最微不足道的職位,可謂人類想象力極限的發明”。亞當斯上任前期在參議院的作為招來華盛頓政府反對派有意針對,任期接近尾聲時他已習慣扮演邊緣角色,很少介入議事。亞當斯從未質疑華盛頓的勇氣與愛國心,但確曾對華盛頓與富蘭克林等人感到憤怒或嫉妒。他一度表示,美國革命史“將是永無休止的謊言……核心內容會變成富蘭克林博士的電棒擊中地球,華盛頓將軍橫空出世。富蘭克林以電棍點化華盛頓,從此政策、談判、立法、戰爭的一切功績都源自兩人。”1792年亞當斯以77票輕鬆連任,頭號勁敵喬治·克林頓也只有50票。 法國大革命1789年7月14日爆發,民主共和黨人歡欣鼓舞。亞當斯起初立場樂觀而謹慎,但很快就開始譴責革命派的野蠻和殘暴。連任任期接近尾聲之際,漢密爾頓、傑斐遜、埃德蒙·倫道夫等傑出內閣成員均已辭職,華盛頓諮詢亞當斯意見的頻率提升。英國人持續偷襲美國商船,傑伊前往倫敦談判結束敵對。1795年他帶回國的和約條款對美國不利,亞當斯建議總統簽字避免戰爭。華盛頓簽字引發抗議和騷亂,反對派指控他把美國的名譽拱手讓給專制君主,背棄法蘭西共和國。亞當斯在寫給夫人的信中預測,批准《傑伊條約》將令合眾國四分五裂。 === 1796年大選 === 1796年大選是美國首次競爭型總統選舉。華盛頓兩次全票當選,但任內手下漢密爾頓與傑斐遜兩大巨頭間深刻的哲學分歧令政府四分五裂,促使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形成。華盛頓宣佈無意再度參選,針對總統寶座和國會議席的激烈黨派之爭拉開帷幕。 與前兩次大選一樣,1796年總統選舉同樣沒有候選人供選民選擇,憲法規定各州選派的選舉人負責挑選總統。七個州選民投票選拔選舉人,剩下九個州由州議會挑選。民主共和黨顯然中意傑斐遜,亞當斯是聯邦黨主推人選。民主共和黨舉辦國會核心小組提名會議並提名傑斐遜和阿龍·伯爾,傑斐遜起初謝絕提名,但數週後同意參選。國會聯邦黨議員召開非正式提名會議,提名亞當斯和托馬斯·平克尼。競選過程基本侷限於宣傳冊、政治集會、報紙上的相互抨擊,四名人選只有伯爾積極競選。候選人不直接參與競選成為美國政治傳統並延續上百年,亞當斯表示不想參與“愚蠢且邪惡的(競選)遊戲”。 競選期間,漢密爾頓及其支持者越來越擔心亞當斯過於自負、固執、難以預測,不會遵從他們的引導。亞當斯自覺基本排除在華盛頓政府以外,自認算不上聯邦黨要員,還曾批評漢密爾頓以銀行為核心的經濟計劃會“詐騙”窮苦階層,產生“貪婪的壞疽”。漢密爾頓希望推舉更“順從”的人選當總統,操縱選舉倒向平克尼。他迫使南卡羅來納州聯邦黨選舉人承諾把票投給“寵兒”平克尼,並將第二票投給亞當斯以外人選。如此計劃弄巧成拙,多個新英格蘭州份選舉人聽聞後一致決定不支援平克尼。選舉後不久亞當斯致信阿比蓋爾,譴責漢密爾頓“明明只是驕傲、自負、野心勃勃的凡人,卻總是假裝道德模範,如老富蘭克林般道德敗壞,富林克林就是他的頭號模樣”。亞當斯一生多次嚴厲批判漢密爾頓,貶斥後者沉迷女色時往往尚未確定傳聞是否屬實,甚至以“克里奧爾雜種”辱罵。 亞當斯最終以71票當選,傑斐遜以三票之差就任副總統,平克尼獲59票排第三,伯爾30票,剩下的選舉人票由另外九名人選瓜分。這是美國史上唯一一次總統和副總統分屬對立黨派的選舉。 == 美國總統(1797至1801年) == === 就職 === 1797年3月4日,亞當斯在首席大法官奧利弗·埃爾斯沃思主持的儀式上宣誓就職。身為第二位美國總統,他遵循華盛頓總統路線,利用任期推廣共和價值和公民道德,任職四年沒有爆發醜聞。他任內相當一部分時間留在馬薩諸塞州昆西的故居匹茲菲爾德,與事務繁忙的首都相比明顯更中意平靜家居生活。亞當斯對政治分肥和謀求一官半職者基本不予理睬,不像其他官員那樣趨之若鶩。 亞當斯決定保留華盛頓內閣,但這些人普遍忠於漢密爾頓,史家對他的決定看法不一。傑斐遜很快指出:“周圍漢密爾頓派對他的敵意只比對我少那麼一丁點兒”。亞當斯知道漢密爾頓對內閣官員影響很大,但確信留任這些人能確保政府平穩過渡。新總統保留漢密爾頓的經濟計劃,後者定期與主要內閣成員協商,特別是手握實權的財政部長小奧利弗·沃爾科特。亞當斯在眾多領域完全不受內閣影響,決策經常與內閣相左。漢密爾頓已經習慣於華盛頓經常徵詢他的意見,亞當斯上任後不久他去信詳述針對新政府的政策建議,亞當斯根本沒理睬。 === 議和失敗、XYZ事件 === 史家約瑟夫·埃利斯指出,“亞當斯總統任期註定會由美國政策面臨的重大問題主導,此後歷任總統基本無需面對這種問題”,即與法國開戰還是尋求和平。法國大革命後英法開戰,漢密爾頓與聯邦黨人認為法國大革命無論在政治還是反宗教領域都太激進,主張支援英國王室;傑斐遜與民主共和黨反對英王,極力支援法國。法國支援傑斐遜當總統,在後者落敗後變本加厲地挑釁美國。亞當斯上臺後決定延續華盛頓總統政策不捲入戰爭,但《傑伊條約》導致法國把美國視為英國的小老弟,開始扣押與英國交易的美國商船。看在革命戰爭時期援助的份兒上,大部分美國人還對法國心存親切,許多人把《傑伊條約》視為國恥,渴望支援共和國對抗英國君主,無法接受與法開戰。 亞當斯1797年5月16日向國會兩院演講,呼籲加強國防以防與法開戰。他宣佈會向法國派遣和平委員會,同時呼籲增強軍備應對任何潛在威脅。演講贏得聯邦黨人好評,稱讚亞當斯就像兩爪分別抓著橄欖枝和“防禦徽章”的白頭海雕。民主共和黨人對總統不但未表態支援法蘭西共和國革命事業,甚至主張開戰出離憤怒。 XYZ事件令公眾立場轉變。亞當斯任命的和平委員會包含約翰·馬歇爾、查爾斯·科茨沃斯·平克尼、埃爾布里奇·格里,傑斐遜四次與法國駐費城領事約瑟夫·萊託姆會晤,萊託姆致信巴黎轉達傑斐遜的提議:最符合法國利益的做法是在禮貌對待美國使團同時“儘量拖延談判”,以達成最有利的解決方案。萊託姆信中還轉述傑斐遜對在任總統的評價:“自負、多疑、固執”。馬歇爾等人十月抵達,等待好幾天才獲許與法國外長塔列朗面談一刻鐘。三人隨後與塔列朗的三名代理人會晤,代號X、Y、Z、姓名不詳的三名法國特使要求美方支付鉅額賄賂才願談判,其中有些付給塔列朗私人,有些付給法蘭西共和國,據稱是對亞當斯國會演講冒犯法國的補償。美方不接受如此條件,馬歇爾與平克尼回國,只有格里留在巴黎。 馬歇爾的備忘錄1798年3月4日送回國,說明和平使團的遭遇。亞當斯無意煽動民眾暴力情緒,沒有說明具體情況,只稱和談失敗。他再度呼籲國會加強國防,但在民主共和黨阻撓下無果。民主共和黨眾議員懷疑總統掩蓋對法國有利的證據,聽到備忘錄內容遙傳的聯邦黨人認為這是打擊民主共和黨的好機會,支援對方主張,以壓倒多數要求亞當斯公佈備忘錄。據第一夫人阿比蓋爾所言,備忘案公佈後民主共和黨人“啞口無言”。《費城曙光報》主編本傑明·富蘭克林·巴赫認為是亞當斯口無遮擋導致如此局面,公眾反響差異極大,但無疑大幅削弱支援法國的民意。無數國人呼籲對法全面開戰,亞當斯的聲望達到頂峰。 === 客籍法和懲治叛亂法 === XYZ事件不足以扭轉民主共和黨人反對亞當斯的立場。聯邦黨指控法國及其僑民挑起內亂,為平息動亂提出連串法案並經國會透過,亞當斯1798年6月簽署,史稱《客籍法和鎮壓叛亂法》。國會短短兩週就透過《歸化法》、《外國友人法》、《敵僑法》、《懲治叛亂法》,傑斐遜批評此乃“毫無警戒的激情”。前三條法律針對移民,特別是法國人,加大總統驅逐移民的權力並提高歸化入籍要求。《懲治叛亂法》把出版“虛假、誹謗、惡意”針對政府和官員的文章定為犯罪。亞當斯沒有推動上述法案,但在夫人和內閣敦促下同意簽署。 政府根據《懲治叛亂法》提出至少14條訴狀,六家最有名的民主共和黨報紙有五家被告上法庭。大部分訴訟在1798至1799年開始,1800年大選前不久進入庭審。部分史家認為《客籍法和懲治叛亂法》很少執行並提出三大證據:一、《懲治叛亂法》定罪的只有十人,二、亞當斯從未簽署驅逐令,三、針對該法表達不滿的文獻源自民主共和黨人。政府可以利用《客籍法和懲治叛亂法》起訴反聯邦黨勢力,佛蒙特州聯邦眾議員馬修·利昂因批評總統被判四個月有期徒刑。亞當斯不認可國務卿蒂莫西·皮克林驅逐外來移民的企圖,但許多人面對充滿敵意的環境自行離開。民主共和黨人出離憤怒,對新法厭惡不已的傑斐遜沒有公開表態,私下與麥迪遜起草《肯塔基及弗吉尼亞決議案》。傑斐遜撰寫的《肯塔基決議案》主張各州擁有廢止任何違憲法案的“自然權利”,麥迪遜起草的《弗吉尼來決議案》宣稱各州可能不得不以最後手段“與我們無比珍視的聯邦分離”。兩項決議令聯邦黨人反響強烈,對美國的影響遠比《客籍法和懲治叛亂法》長久。亞當斯簽署四項法案令民主共和黨充滿幹勁地團結起來,對團結聯邦黨人卻沒發揮任何作用。 === 美法短暫衝突 === 1798年5月,法國私掠船在紐約港近海俘虜美國商船,兩國海上衝突激增,雙方不宣而戰,史稱美法短暫衝突。亞當斯深知法國實力強勁,在歐洲戰場都鮮有一敗,一旦發生重大沖突,內部分裂的美國勝算渺茫。他採取的戰略是襲擾法國船隻,以期制約對方損害美國利益。紐約港近海商船被俘後不久,國會在五月成立獨立海軍部。考慮到法國可能侵略美國本土,政府還呼籲組建陸軍。漢密爾頓等聯邦黨領袖尤其堅定地要求召集大軍,不顧人們、特別是民主共和黨人的普遍憂慮:大型常備軍將威脅公民自由。國會當月授權組建萬人“臨時”陸軍,七月又組建12個步兵團併為六個騎兵連撥款,超出總統要求但未達漢密爾頓主張。 聯邦黨人向總統施壓,要求任命革命戰爭期間華盛頓的副官漢密爾頓領軍。亞當斯不信任漢密爾頓,擔心這是顛覆政府的陰謀,在沒有徵詢當事人意見的情況下任命華盛頓擔任部隊司令。華盛頓意外之下同意帶兵,條件是自行任命下屬。他選擇亨利·諾克斯為副手,其後分別是漢密爾頓和查爾斯·科茨沃斯·平克尼。漢密爾頓6月2日致信華盛頓,表示除非能當監察長或部隊二把手,否則不接受任命。華盛頓隨後讓步,漢密爾頓軍銜比諾克斯或平克尼低,但身為華盛頓的參謀更有機會了解戰場全域性,進而地位更高。亞當斯派戰爭部長詹姆斯·麥克亨利到維農山莊說服華盛頓出山,部長也認為前總統恐怕只會在有權自行挑選部下的情況下領兵。亞當斯希望部隊至少看起來跨越黨派立場,打算任命民主共和黨人伯爾和弗雷德裡克·穆倫伯格,相比之下,華盛頓的人選全是聯邦黨人。 亞當斯讓步同意按順序向參議院推薦漢密爾頓、平克尼、諾克斯,但保留軍銜最終決定權。諾克斯不接受擬定的任職條件,亞當斯吃了秤砣鐵了心要儘可能降低漢密爾頓軍銜,華盛頓等許多聯邦黨人堅持認為總統向參議院推薦人選的順序應當決定資歷。9月21日亞當斯收到麥克亨利轉達華盛頓宣告的信,稱漢密爾頓如果不能當二把手就辭職。總統深知堅持己見將面臨聯邦黨人強烈反對,被迫讓步之作對許多聯邦黨同僚非常不滿。阿比蓋爾病入膏盲,令亞當斯更形痛苦和懊喪。 華盛頓年事已高,漢密爾頓顯然成為新軍實際上的統帥。他行之有效地把控戰爭部,接管軍隊補給。亞當斯同期建設海軍,新增六艘火力強勁的快速護衛艦,其中又以憲法號護衛艦最富盛名。 衝突還在繼續,秋季法軍在尼羅河河口海戰失利的訊息傳來,許多美國人希望藉此促使對方談判,戰爭熱情明顯下降。遠在巴黎的格里十月回報總統,法國有意和談,準備妥善接待美國代表團。亞當斯12月向國會演講時轉達法方立場,同時表示國防還不能放鬆。漢密爾頓等許多主張宣戰的聯邦黨人對此非常憤怒,民主共和黨的情緒也好不到哪兒去。漢密爾頓秘密推動已由總統否決的計劃,即英美聯軍佔領西屬佛羅里達和路易斯安那,擺上檯面的理由是嚇阻法國侵略。阿比蓋爾等漢密爾頓反對派認為擴軍種種都屬於野心勃勃的軍事獨裁行徑。 1799年2月18日,亞當斯任命外交官威廉·範斯·默裡赴法和談,令眾人頗感意外。總統此前甚至沒有徵詢內閣和夫人的意見,阿比蓋爾得知後稱讚人選高妙。為安撫民主共和黨人,總統提名帕特里克·亨利與埃爾斯沃思陪同默裡前往,參議院很快就在3月3日確認。亨利謝絕任命,亞當斯改選威廉·戴維斯。亞當斯的內閣一直在頻繁與漢密爾頓交流,雙方都極力批評總統決策。亞當斯再度質疑內閣到底是忠於總統還是漢密爾頓,但沒有把他們撤職。 1799年3至9月,亞當斯在匹茲菲爾德度過整整七個月,令許多人憤恨不已。收到塔列朗來信承諾接待美方使節後才離開,住進政府因黃熱病疫情在特倫頓設立的臨時住所,隨後決定派使團赴法。10月10日總統返回特倫頓後不久,漢密爾頓違反軍事協議、未經邀請自行趕到特倫頓面見總統,要求亞當斯不要派使團赴法,改與實力更強勁的英國結盟,復辟法國波旁王朝。亞當斯表示“我覺得他很幽默,這輩子也沒見過誰把話說得那麼蠢”,認為漢密爾頓的構想天馬行空,簡直難以置信。11月15日,和平使團啟程前往巴黎。 === 弗賴斯暴動 === 為支付衝突期間的軍事支出,亞當斯與聯邦黨盟友頒佈1798年直接稅。聯邦政府收直接稅普遍不得民心,華盛頓執政時期政府收入基本靠消費稅和關稅。華盛頓借經濟增長之勢保持預算平衡,但美法短暫衝突令軍費開支激增,可能導致重大財務赤字。1798年直接稅設立累進地價稅,最高可達房產價值1%。賓夕法尼亞州東部納稅人抵制聯邦稅務員,革命戰爭老兵約翰·弗賴斯為首的德語農民宣稱自由面臨威脅,1799年3月發起抗議示威。稅務員面臨恐嚇,根本無法開展工作,所幸沒有人員傷亡。漢密爾頓領軍前去恢復和平,事態很快平息。 弗賴斯等三名首腦被捕,法庭裁定叛國罪名成立,判處絞刑。三人向總統請求赦免,亞當斯認為暴亂不屬叛亂,不顧內閣一致意見頒佈赦免令。漢密爾頓在1800年大選前出版宣傳冊批判亞當斯,聲稱人“不可能犯下(比赦免弗賴斯等人)更大的錯誤”。 === 聯邦黨分裂、美法恢復和平 === 外界普遍認為忠於漢密爾頓的戰爭部長麥克亨利很不稱職,漢密爾頓本人也不例外。1800年5月5日亞當斯接見麥克亨利,總統對聯邦黨漢密爾頓派系的不滿終於暴發。他批評麥克亨利聽命漢密爾頓而非總統,表示寧可傑斐遜上臺、自己當副總統或去海牙當大使也不會讓漢密爾頓距總統寶座更近一步。部長表示願意立刻辭職,亞當斯同意。5月10日,總統要求皮克林辭職,後者拒絕後馬上被辭,亞當斯提名馬歇爾繼任國務卿、塞繆爾·德克斯特任戰爭部長。拿破崙1799年發動霧月政變控制法國政府,宣佈法國大革命結束。訊息傳到美國,亞當斯急切希望解散臨時陸軍,華盛頓去世後部隊已完全落入漢密爾頓掌控。麥克亨利和皮克林已經離職,總統解散軍隊之舉基本無人反對,但聯邦黨和民主共和黨議員無意讓亞當斯分享功勞,1800年中期投票決定解散軍隊。 拿破崙認為繼續對美海上衝突毫無意義,表示願意建立友好關係。雙方簽署1800年公約,同意歸還俘虜艦船、和平移交非軍事物資。1801年1月23日,參議院對條約的表決結果是16票贊成,14票反對,沒達到批准所需三分之二多數。漢密爾頓等聯邦黨人敦促參議院為條約增加保留條款後再批准,由此起草的新提案主張廢除《1778年美法同盟條約》,法國應賠償衝突期間美方經濟損失。2月3日參議院以22票贊成、9票反對批准新增保留條款的條約,亞當斯隨後簽字。和談結果直到大選後才傳到美國,已無法左右選情。 亞當斯總統對避免戰爭深感自豪,但黨派在此期間嚴重分裂。史家羅恩·切爾諾指出,聯邦黨面臨雅各賓派威脅時團結一致,亞當斯消除威脅反而導致黨派滅亡。 === 設立政府機構、遷都哥倫比亞特區 === 推動海防為亞當斯贏得“美國海軍之父”美名。他1798年7月簽署《救濟病殘海員法》,授權設立政府運營的海上醫院,1800年又簽署法案建立國會圖書館。 亞當斯1800年6月初首度正式視察美國新中央政府所在地,覺得城市景觀“遠未完工”,看上去還很“原始”,但公共建築“完工時間遠早於預期”。他11月1日搬進即將完工的總統府(後得名“白宮”),夫人數週後趕到。亞當斯遷入新居後馬上致信阿比蓋爾:“為信收尾前我祈禱上天,把最好的祝福賜予這幢房屋及往後住戶。希望只有誠實且充滿智慧的人才能在此屋簷下統治”。1800年11月17日,第七屆國會參議院率先在新建成的國會大廈開會。11月22日,亞當斯在老最高法院大廳向國會聯席會議發表第四次國情諮文,此後一個多世紀,美國總統都沒有再親自向國會發表國情諮文。 === 1800年大選 === 聯邦黨因對法關係四分五裂,民主共和黨對《客籍法和懲治叛亂法》、美法衝突引發的軍隊擴張群情激憤,亞當斯1800年競選連任前景黯淡。聯邦黨議員1800年春召開黨團會議提名亞當斯和查爾斯·科茨沃斯·平克尼,民主共和黨提名傑斐遜和伯爾,與上屆選舉相同。 競選非常激烈,黨派壓力下雙邊都在惡意侮辱對方。聯邦黨宣稱民主共和黨是“所有熱愛秩序、和平、道德、宗教者”之公敵,是放蕩危險的激進分子,倡導州權超過聯邦權力,處心積慮煽動國家走向無政府狀態和內戰。傑斐遜與黑奴有染的傳聞也成為聯邦黨彈藥。民主共和黨還以顏色,指控聯邦黨制訂的聯邦法律立足懲罰,旨在顛覆共和原則,在法國涉足的國際衝突中偏袒英國及其盟國,以期宣揚貴族反共和國價值觀。民主共和黨盛讚傑斐遜乃深入群眾的自由使徒,給亞當斯打上擁擠君主制的標籤,指控總統精神錯亂而且搞外遇。傑斐遜秘密提供資金支援的民主共和黨宣傳人員詹姆斯·卡蘭德貶斥總統品格,指責亞當斯企圖對法開戰。卡蘭德因違反《懲治叛亂法》入獄,但這隻令民主共和黨人越戰越勇。 聯邦黨內部反對聲浪強度不相上下,皮克林等人指控亞當斯與傑斐遜勾結,以期瓜分正副總統寶座。漢密爾頓竭力破壞亞當斯連任競選,計劃抨擊總統為人,設法取得沃爾科特和亞當斯撤職內閣官員的私人檔案。根據計劃,漢密爾頓應該把檔案內容以信件告知少數聯邦黨選舉人,但多位聯邦黨人看到草稿後都勸漢密爾頓不要寄。沃爾科特表示,就算漢密爾頓不出手,“那可憐的老人”也沒法兒連任,但漢密爾頓不聽眾人建議。10月24日,漢密爾頓釋出極力抨擊總統政策和為人的宣傳冊,譴責亞當斯“倉促提名”默裡、赦免弗賴斯、撤職皮克林。字裡行間包含大量人身攻擊,批判總統“自負令人作嘔”、“脾氣無法自控”。文章總結,亞當斯“情緒不穩、慣於在衝動和不理智的情緒下決策,無法與最親密的顧問共處,整體而言不適合當總統”。但令人意外的是,宣傳冊最後又建議選民平等支援亞當斯和平克尼。伯爾秘密取得宣傳冊副本後公之於眾,民主共和黨喜出望外,將之傳播到全國各地。宣傳冊令聯邦黨和漢密爾頓的政治生涯土崩瓦解,亞當斯本已渺茫的勝算變成絕無可能。 傑斐遜和伯爾均以73票並列第一,亞當斯65票排第三,平克尼64票。平局導致選舉移交眾議院,每州擁有一票,獲過半支持者勝出。經過整整36輪投票,傑斐遜在1801年2月17日以十比四勝出(兩州棄權)。值得注意的是,漢密爾頓的密謀顯現聯邦黨內部分裂,助力傑斐遜當選,但根本沒起到阻止聯邦黨選舉人背離亞當斯的作用。 11月30日,長期酗酒的兒子查爾斯去世,對競選連任失利的亞當斯可謂雪上加霜。他急於和早已返回馬薩諸塞州的夫人團聚,1801年3月4日天還沒亮就離開白宮,也沒出席新總統就職典禮。至今只有五位美國總統任期結束離開白宮時沒出席新總統就職典禮。1796和1800年大選遇到的複雜局面促使國會和各州制訂第十二條修正案完善總統和副總統選舉程式,1804年生效。 === 內閣 === === 司法任命 === 亞當斯共任命兩位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分別是華盛頓總統之侄布什羅德·華盛頓、阿爾弗雷德·摩爾。埃爾斯沃思1800年因健康問題退休,亞當斯需提名第四任首席大法官。此時傑斐遜與伯爾間的總統寶座之爭尚未塵埃落定,但亞當斯已決定挑選“充滿活力的中年人”,對抗此後源源不斷的民主共和黨總統。他選中國務卿馬歇爾,後者與斯托德特是亞當斯信任的少數內閣官員,也是亞當斯入主白宮後首批向他問好的人。亞當斯1月31日簽發委任狀,參議院立即批准。馬歇爾持續任職30餘年,對最高法院的影響經久不衰。他以深思熟慮的國家民族立場解讀憲法,確立聯邦政府司法機構與行政、立法機構的平等地位。 聯邦黨人在1800年大選全線潰敗,白宮和國會兩院均落入民主共和黨之手。第六屆國會跛鴨議程於1801年2月批准人稱“《午夜法官法》”的司法條例,在聯邦地區法院和最高法院間新增上訴法院。亞當斯3月2日任命法官,參議院次日(即總統卸任當天)夜間批准,反對派諷刺新法官為“午夜法官”。第七屆國會開幕後,佔絕對多數的民主共和黨透過《1802年司法條例》,廢除新設立的法院,大部分“午夜法官”因此失業。 == 卸任後(1801至1826年) == === 初期 === 亞當斯回到昆西后在匹茲菲爾德務農並開始寫自傳,但多次中斷後放棄,沒有經過編輯。他把精力投入農活,經常在農場周邊勞作但大部分體力勞動交給僱工。他生活節儉,1801年靠總統薪酬已積累可觀財富,但存有他1.3萬美元資金的伯德、薩維奇與伯德銀行1803年倒閉,約翰·昆西以12800美元買下匹茲菲爾德等父親位於昆西和韋茅斯的房產解決危機。亞當斯卸任後前四年基本沒和他人聯絡,後來才與沃特豪斯、拉什等老友恢復聯絡。 亞當斯基本不對公共事務表態。他從未公開譴責傑斐遜總統,認為“我們應該儘可能公正地支援各屆政府,而不是系統化地反對,不論對錯都反對他們所有政策,貶低他們的品格”。求官不得的卡蘭德心生憤恨反指傑斐遜與莎麗·海明斯有染,亞當斯依然不置一詞。1803年約翰·昆西當選參議員,不久他和父親跨越黨派立場支援傑斐遜的路易斯安那購地。傑斐遜執政期間亞當斯只牽涉一起重大政治事件,即1806年涉及梅西·奧蒂斯·沃倫的爭議。沃倫是亞當斯的老友,但筆下的美國革命史卻指責亞當斯“偏袒君主制”,“恃才傲物、野心勃勃”。經過激烈的信件交鋒,兩人恢復友誼。亞當斯只在私下批評傑斐遜總統簽署禁運法,但兒子約翰·昆西卻曾投支援票。1808年聯邦黨人控制的馬薩諸塞州議會拒絕提名約翰·昆西連任,後者選擇辭職。聯邦黨人宣稱約翰·昆西不再屬該黨,亞當斯給兒子寫信,自稱卸任後早已不再認可聯邦黨的一切。 傑斐遜1809年淡出公共生活,亞當斯開始更加頻繁地發表見解。他連續三年在《波士頓愛國者報》發表信件,逐句駁斥漢密爾頓1800年釋出的宣傳冊。第一篇文章是在他回到匹茲菲爾德不久所寫,“已經塵封八年”。亞當斯擔心文章公佈對約翰·昆西競選公職不利,決定擱置。1804年漢密爾頓與伯爾決鬥後喪生,亞當斯自覺有必要為昔日政敵面臨的指控辯護,再加上兒子已經脫離聯邦黨加入民主共和黨,他覺得公佈檔案也不會威脅孩子的政治前程。亞當斯支援1812年戰爭,他一度擔心本位主義興起,但對相伴成長的“民族特徵”喜聞樂見。亞當斯支援麥迪遜1812年競選連任。 亞當斯的長女阿比蓋爾嫁予紐約州聯邦眾議員威廉·斯蒂芬斯·史密斯,但婚姻失敗後回到孃家,1813年死於乳癌。 === 與傑斐遜通訊 === 亞當斯回到昆西后於1801年初給傑斐遜發去簡訊,祝福對方總統任期幸福輝煌,傑斐遜沒有回覆,兩人此後近12年沒有任何交流。阿比蓋爾1804年在沒有告知丈夫的情況下致信傑斐遜,對1787年曾在倫敦與亞當斯夫婦同住的傑斐遜之女波莉去世表示慰問。雙方短暫通訊,但很快就因政治積怨中止,傑斐遜沒有回覆阿比蓋爾的第四封信。除此以外,傑斐遜故居蒙蒂塞洛與亞當斯下臺後所住的匹茲菲爾德直到1812年才恢復交流。 1811年對亞當斯而言非常悲慘。妻舅兼好友理查德·克蘭奇與夫人瑪麗相繼去世,長女納比確診乳癌。連串打擊令亞當斯變得老成,態度軟化,次年初主動與傑斐遜和解。同為《獨立宣言》簽署人的拉什與兩人都是朋友並維持通訊往來,鼓勵兩位前總統恢復聯絡。亞當斯1812年元旦寄給傑斐遜兩卷約翰·昆西的修辭學講座文集,並附簡短友好的簡訊。傑斐遜很快回信,措辭熱烈洋溢,兩人恢復友誼並以通訊維持直到去世。這些信件如今已是美國文學的偉大遺產,代表兩位革命領袖和美國總統對時代和思想的領悟。雙方持續通訊14年,共有158封,其中亞當斯109封,傑斐遜49封。 亞當斯起初總想探討兩人的政治作為,傑斐遜始終不接受,認為再怎麼討論也不可能存在任何新意。亞當斯還是想聊,稱“你我死前都應該向對方解釋”,傑斐遜仍然不同意後亞當斯接受,信件轉向其他事務,特別是哲學與日常習慣。 通訊隨兩人年紀增長逐漸減少,還有許多重要資訊彼此保密。傑斐遜對建新房、家庭動盪、奴隸所有權、財務狀況惡劣等問題隻字不提,亞當斯也不談兒子托馬斯律師事業失敗後酗酒等家庭煩惱,托馬斯後來基本靠在匹茲菲爾德看家護院維生。 === 晚年和逝世 === 阿比蓋爾1818年10月28日在匹茲菲爾德故居因傷寒撒手人寰。1824年對美國和亞當斯而言興奮點眾多:約翰·昆西參與總統大選四方角逐,拉法耶特侯爵造訪美國期間拜訪匹茲菲爾德,令亞當斯喜出望外。大選一度陷入僵局,1825年2月眾議院推舉約翰·昆西上任,亞當斯興奮之餘表示:“當過總統的人都不會祝賀朋友當選”。 thumb|right|聯合第一教區教堂亞當斯家族墓地,遠處是約翰和阿比蓋爾夫婦,近處是約翰·昆西與路易莎夫婦 亞當斯去世一個月前發表宣告談論國家命運,史家喬伊·哈克姆認為這是他對同胞的警告:“合眾國即將在歡樂、節慶、莊嚴儀式下度過獨立50週年紀念,我在此給予最美好的祝願。這是人類史上值得紀念的時代,註定是未來歷史最光明或最黑暗的一頁,一切取決於未來人類政治思想塑造的政治制度,以及制度的利用或濫用。” 1826年7月4日是《獨立宣言》透過50週年,亞當斯下午6點20分左右在匹茲菲爾德與世長辭。他的臨終遺言是:“托馬斯·傑斐遜還活著”,卻不知這位老友兼對手已於數小時前謝世。亞當斯去世時已是鮐背之年(90歲),創下美國總統新紀錄,直到20世紀赫伯特·胡佛也活超過90歲,但天數並未超越亞當斯,21世紀初才由羅納德·里根超越。 亞當斯夫婦相伴長眠昆西聯合第一教區教堂地下的亞當斯家族墓穴,兒子約翰·昆西和兒媳路易莎多年後也葬於此。 == 政治著作 == === 《關於政府的思考》 === 首屆大陸會議期間,同僚時常徵詢亞當斯對政府的看法。亞當斯承認政府很重要,他曾私下批評托馬斯·潘恩1776年釋出的宣傳冊《常識》,書中抨擊一切形式君主制,哪怕約翰·洛克主張的君主立憲制也不能倖免。書中支援一院制立法機構,行政機構由立法機構推舉並處於弱勢地位。在亞當斯看來,潘恩顯然更擅長破壞而非建設。亞當斯認為,《常識》主張“沒有任何限制的徹底民主,甚至沒有嘗試達成任何平衡,必將導致混亂和一切邪惡”。佩恩倡導激進民主制,多數人觀點不受制衡,與亞當斯等保守派意圖實施的的制衡制度水火不容。代表敦促亞當斯把觀點寫入文獻,他便將之融入寫給同僚的信。理查德·亨利·李對亞當斯的作品驚歎不已,徵得作者同意後刊印內容最全面的信件,1776年4月匿名出版,書名《關於政府的思考》,副標題《先生致朋友的信》。眾多史家認為,亞當斯作品以本書影響最為長久。 在亞當斯看來,理想政府應以追求最多人的幸福與美德為目標。他寫道:“世上沒有什麼好政府,有的只是共和制。共和國的定義就是法律而非人之帝國,這也是《英國憲法》唯一有價值的部分。”文章為兩院制辯護,認為一院制容易受個人惡習、愚蠢、弱點左右。亞當斯建議權力分立為行政、司法、立法分支,進而主張組建大陸政府時將其權力限制在明確列舉範圍。大陸會議時期所有州憲法起草時均引述《關於政府的思考》為論據,亞當斯用信件抨擊獨立反對派。他聲稱約翰·迪金森因害怕共和制而拒絕支援獨立,南方種族園主的反對源自擔心貴族奴隸主身份面臨獨立威脅。 === 馬薩諸塞州憲法 === 首次出使法國並在1779年回國後,亞當斯入選旨在制訂新憲法的馬薩諸塞州制憲大會。他與塞繆爾·亞當斯、詹姆斯·鮑登入選三人委員會撰寫草稿,撰寫任務大部分落在他肩頭。《馬薩諸塞州憲法》1780年批准,是首部特別委員會起草後再由人民批准的憲法,也是首部包含兩院制立法機構的憲法。行政首長受行政委員會約束,擁有適當的否決權(三分之二)。司法機構保持獨立,法官一經任命只要“表現良好”即可終身任職。 憲法重申個人有崇拜“至高無上存在”的“責任”,而且有權根據良知選擇最適當的崇拜形式,不受外界制約。憲法設立公共教育體制,為所有公民子女提供三年免費教育。亞當斯堅信良好教育乃啟蒙運動支柱,無知者更容易受奴役,知識開悟者更能保護他們的自由。1780年,亞當斯參與創辦美國文理科學院。 === 《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憲法辯護》 === 亞當斯花費大量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全身心關注政治和政府事務,觀點體現獨特的家庭背景,他1780年表示:“我必須研究政治和戰爭,這樣孩子們才有空閒學習數學與哲學。我的孩子應該學地理、自然史、海軍建設、航海、商業、農業,這樣他們的後代才能學繪畫、詩歌、音樂、建築、雕塑、織錦、瓷器”。 亞當斯在倫敦得知各州準備召開大會修訂《邦聯條例》。1787年1月他出版《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憲法辯護》,駁斥安·羅伯特·雅克·杜閣等歐洲作家對國家政府框架的中傷。亞當斯認為,應該為“富人、出生名門或有能力者”單獨設立參議院,防止他們主導下議院。學者認為,《美利堅合眾國政府憲法辯護》表達混合政體理論,亞當斯主張好政府必須接受政治社會註定存在階層的現實。亞里士多德時代便是平衡君主制、貴族制、民主制的混合政體,三種制度分別注重君主、貴族、平民。數十個世紀以來無論採用何種制度,都必須維持秩序與自由。 史家戈登·S·伍德認為,聯邦憲法批准之際,亞當斯的政治哲學已無關緊要。美國政治思潮經過十年激烈辯論和持續高壓已經轉變,拋棄傳統政治觀,把政治視為社會等級的反映。美國對人民主權形成新認識,國家權力完全屬於公民,政府代表只享有部分人民權力且時間有限。伍德認為亞當斯沒看到上述演變,對舊時期政治念念不忘。但也有學者指出,伍德無視亞當斯對“共和國”的獨特定義,還對傳主支援人民批准的憲法視而不見。 亞當斯主張權力分立:“必須以權力對抗權力,用利益對付利益”。麥迪遜在《聯邦黨人文集》第51篇表達同等主張:野心必須以野心對抗,解釋新憲法確立的分權原則。亞當斯堅信人類天生渴望實現野心,任由民選下議院發展就會陷入如此境地,需要上議院和行政制衡。在他看來,強有力的行政領袖能保護人民自由免遭“貴族”剝奪。 亞當斯1787年末首度看到新聯邦憲法後致信傑斐遜表示“非常滿意”,但對總統任命需參議院確認、憲法不含權利法案表示遺憾,覺得權利法案應在起草憲法前就定型。 == 政治哲學與觀點 == === 奴隸制 === 亞當斯一直沒有奴隸,秉持不用奴隸勞動的原則:“我這輩子一直對奴隸制深惡痛絕,從未有過任何膚色奴隸,哪怕我活了很多年,有時擁有奴隸並不丟臉,周圍最優秀的人也覺得這和高尚品格不矛盾。我為聘請自由民勞工花費大量錢財,而不是在黑奴非常便宜時購買來省錢。”革命戰爭爆發前,他有時代表奴隸走上法庭爭取自由。考慮到獨立需要團結,反對奴隸制無疑會招致南方極力反對,亞當斯基本不在全國政治層面討論奴隸制。1777年他公開反對解放馬薩諸塞州奴隸的法案,認為此時太容易造成分裂,主張法案“暫時擱置”。面對南方反對,他也不主張讓黑人參與革命戰爭。馬薩諸塞州約1780年廢除奴隸制,亞當斯起草州憲法包含的權利法案時將之禁止。阿比蓋爾公開反對奴隸制。 === 君主制 === 亞當斯對君主制和世襲政治制度優點的看法不斷變化。他有時大力支援,宣稱只有“世襲君主制或貴族制”才能“維護法律和人民自由”,有時又自稱“君主制不可調和的死敵”,還稱“世襲有限君主制在美國沒有朋友”。反對派指責亞當斯擁護君主制,史家克林頓·羅西特不這麼看,覺得傳主是革命保守派,為創造“有序自由”竭力在共和制和君主制間尋求平衡。1790年亞當斯在《美國公報》發表《論達維拉》,再度警告不受限制的民主非常危險。 亞當斯面臨許多惡意抨擊,聲稱他企圖“加冕為王”、“培養約翰·昆西繼承王位”。彼得·肖認為“亞當斯面臨的攻擊無可避免,粗魯之餘不無偶然地發現他的確偏向君主制與貴族制(但不等於偏向國王與貴族),雖說他從未承認……最明顯的是,他當上副總統後認定合眾國需要世襲議會和君主……還制訂大致方案,州議員任命世襲參議員,國會議員任命終身總統”。亞當斯不認可如此指控,致信傑斐遜時稱: 盧克·梅維爾指出,亞當斯的立場融合兩大思路:過往和當今政府實踐研究,蘇格蘭啟蒙運動涉及政治個人慾望表達的思潮。亞當斯認定富裕階層寡頭統治損害平等最為危險,為此應該用機構引導富裕階層權力,同時靠強有力的行政機構制衡。 === 宗教觀 === 亞當斯的先祖是清教徒,他從小信奉公理會。傳記作家戴維·麥卡洛記載:“家人和朋友眼中的亞當斯虔誠信奉基督教同時又能獨立思想,這對他來說沒有衝突。”亞當斯致信拉什時聲稱,先祖移民新大陸以來的成績都應歸功於宗教。在他看來,定期上教堂做禮拜對個人道德有利。羅伯特·埃弗裡特認定“亞當斯爭取以理智和常識為基礎的宗教”,而且堅持認為宗教必須改變並朝完美髮展。霍華德·菲爾丁稱亞當斯的信仰融合清教徒、自然神論、人文主義理念。傳主一度表示基督教原本注重啟示,在為迷信、欺詐、不擇手段的權力服務時曲解。 格雷格·弗雷澤指出,亞當斯“顯然不信奉自然神論”,只是認可自然神論許多觀點並經常使用其術語。“自然神論完全不接受任何超自然活動或天神干擾主張,不相信世上存在奇蹟或天神意旨……亞當斯相信奇蹟、天意,而且一定程度上把《聖經》視作啟示。”弗雷澤認為亞當斯秉持“理智的有神論,與其他開國元勳一樣屬於新教與自然神論的中間立場”。1796年,亞當斯在《理智時代》譴責潘恩從自然神論立場批評基督教:“基督教高於古今所有宗教,秉持智慧、美德、公平、人道,隨便那個流氓潘恩怎麼說吧”。 伍德指出,傑斐遜與亞當斯都不承認基督為神,也不承認《聖經》中的奇蹟,兩人的區別在於,亞當斯始終尊重他人信仰,傑斐遜甚至在私下場合嘲笑宗教情感。 亞當斯退休後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明顯傾向清教徒,轉朝主流啟蒙運動宗教理想靠攏。他批評基督教體製造成許多不幸,但還是積極參與教務並認為社會需要宗教。他轉為信奉一位論派,不再把耶穌神化。 == 影響 == === 歷史聲譽 === 富蘭克林如此總結許多人對亞當斯的看法:“他對國家滿懷好意,永遠真誠,基本保持明智,但有時對有些事完全失去理智”。亞當斯長期服務公共事業,成績可圈可點,為人極其正直和愛國,但他虛榮、固執、脾氣暴躁,以致時常陷入無謂的麻煩。他強烈預感會遭歷史遺忘和低估,情緒往往體現在嫉妒並言語抨擊其他開國元勳上。 史家喬治·赫林認為,美國開國元勳以亞當斯思想最獨立。他正式加入聯邦黨卻又自成一派,與聯邦黨的分歧不比與民主共和黨少。他人眼中的亞當斯往往“易怒”,面對普遍反對時勇於決策,令他更加堅韌。亞當斯晚年自承太爭強好勝,有損總統威嚴,身為總統他“不甘默默忍受,往往報以嘆氣、哭訴、抱怨甚至尖叫。必須承認我還會咒罵,令我頗感羞恥、難受”。固執是亞當斯的顯著特徵,對此他不覺得有什麼問題:“感謝天神,讓我在自知正確時保持固執”。他決心與法國達成和平,同時維持防禦態勢,導致支援率下跌,對連任落選影響很大;大部分史家認可他任內避免兩國全面開戰,但簽署《客籍法和懲治叛亂法》幾乎招來一致譴責。 弗林認為,亞當斯的政治哲學與美國發展方向“步調不一致”。亞當斯重視秩序與法治,傑斐遜主張自由和弱勢中央政府,美國此時更傾向後者。亞當斯淡出公眾視野後,傑斐遜民主與傑克遜民主你方唱罷我登場,先後主導美國政壇,亞當斯基本為人遺忘。後人提到他的名字時往往意在貶損。1840年總統大選期間,民主黨抨擊輝格黨候選人威廉·亨利·哈里森“曾支援約翰·亞當斯”。亞當斯還淪為主張州權人士的抨擊目標,南北戰爭期間極力支援美利堅聯盟國的愛德華·波拉德寫道: 進入21世紀後,亞當斯仍不及大多美國開國元勳有名,這也正如他所料。麥卡洛就稱“亞當斯面臨的困境就是大部分美國人對他一無所知”。有線電視新聞網的託德·利奧波德2001年撰文,稱後人對亞當斯的印象就是“在華盛頓和傑斐遜之間當過一任總統,身材矮小、略胖,與體瘦的高個同僚對比更顯矮小,為人虛榮”。弗林指出,亞當斯一直“誠實、敬業”,長期服務公共事業。但同僚在軍事、政治領域的巨大成就和鮮明人格往往更加耀眼,令亞當斯黯然失色。吉爾伯特·希納爾1933年為亞當斯立傳,稱傳主“堅定、誠實、固執之餘又有點狹隘”。佩奇·史密斯1962年出版兩卷亞當斯傳記,認為佩恩等激進派承諾的改革預示無政府狀態和苦難,讚揚傳主與之對抗。弗林1992年為亞當斯立傳,稱“亞當斯最大的敵人便是自我”,批評傳主“小氣……嫉妒、虛榮”,不該經常與妻兒分隔,但稱讚亞當斯願意承認不足並努力克服。彼得·肖1976年出版《約翰·亞當斯為人》,弗林總結書中的亞當斯“一直在與自我交戰”,他渴望名聲和認可,最終招來虛榮指控。 麥卡洛2001年出版傳主同名傳記,書中稱讚亞當斯前後一致,為人誠信,對於總統頭銜之爭、黎明前就離開白宮等爭議舉動或輕描淡寫,或著重解釋;對傳主的老友和對手傑斐遜持批判立場。圖書非常熱銷且深受好評,與弗林的著作一起令亞當斯聲譽迅速好轉。2008年,麥卡洛著作改編的同名電視劇問世,保羅·吉亞瑪提扮演亞當斯。 === 紀念 === 以亞當斯命名的美國縣份、建築等各類事物很多,如國會圖書館的約翰·亞當斯大樓便是當年亞當斯簽署法案授權建造。 哥倫比亞特區沒有專門的亞當斯紀念建築,但有獨立宣言56名簽署人紀念碑。紀念亞當斯家族名人的亞當斯紀念堂早在2001年便獲授權,但資金和建築委員會人員一直沒到位。麥卡洛對此表示:“國家首都沒有任何紀念碑、雕像向他致敬,在我看來這絕對不可原諒。我們早該熟識他的人生,他的作為。”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 擴充套件閱讀 == * * * * * * * * * == 外部連結 == * 美國國會圖書館:約翰·亞當斯:資源指南 * 波士頓公共圖書館約翰·亞當斯圖書館 * 馬薩諸塞州歷史學會:亞當斯家族文獻:電子檔案 * * * * 1999年3月22日C-SPAN《美國總統生活肖像》節目:《約翰·亞當斯生活肖像》 * 國家檔案和記錄管理局:亞當斯文獻 * 阿瓦隆計劃:約翰·亞當斯文獻 Category:約翰·亞當斯 Category:1735年出生 Category:1826年逝世 Category:18世紀美國副總統 Category:18世紀美國作家 Category:18世紀美國外交官 Category:18世紀美國總統 Category:18世紀一位論派 Category:19世紀美國總統 Category:19世紀一位論派 Category:1789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1792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1796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1800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1790年代美國 Category:1800年代美國 Category:亞當斯家族 Category:美國駐大不列顛王國大使 Category:美國駐荷蘭大使 Category:英格蘭裔美國人 Category:威爾斯裔美國人 Category:美國反叛者 Category:美國一位論派 Category:葬於馬薩諸塞州 Category:馬薩諸塞州大陸會議代表 Category:美國總統之父 Category: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Category:美國偉人名人堂入選者 Category:哈佛學院校友 Category:馬薩諸塞州聯邦黨人 Category:馬薩諸塞州律師 Category:美國哲學會會士 Category:麻薩諸塞州眾議員 Category:馬薩諸塞州布倫特裡政治家 Category:馬薩諸塞州昆西政治家 Category:美國總統 Category:美國獨立宣言簽署人 Category:美國副總統 Category:喬治·華盛頓內閣 Category:美法短暫衝突人物 Category:18世紀公理會徒 Category:美國公理會徒 Category:在荷蘭共和國的美國人
托馬斯·傑斐遜
托馬斯·傑斐遜(,),第三任美國總統(1801年-1809年)。同時也是《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及美國開國元勳中最具影響力者之一。其任期中之重大事件包括路易西安那購地案(1803年)、1807年禁運法案、以及路易斯與克拉克探勘(1804–1806)。 身為政治學家,傑佛遜秉持古典自由主義與共和主義,制定《維吉尼亞宗教自由法》(Virginia Statute for Religious Freedom, 1779, 1786);該法日後成為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創設條文之基礎,傑佛遜民主(Jeffersonian democracy)因他而得名。1792年傑弗遜創立並領導民主共和黨(今日民主黨之前身)。傑佛遜曾為第二任維吉尼亞州州長(1779年-1781年)、第一任美國國務卿(1789年-1793年)、與第二任美國副總統(1797年-1801年)。1800年傑弗遜擊敗競逐連任的亞當斯當選美國第三任總統,此後他領導的政黨統治美國達四分之一世紀,直至他的政黨1824年分裂為止。 除了政治事業外,傑佛遜同時也是農學、園藝學、建築學、詞源學、考古學、數學、密碼學、測量學與古生物學等學科的專家;又身兼作家、律師與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亞大學的創辦人。許多人認為他是歷任美國總統中,智慧最高者。在1962年一個宴請49位諾貝爾獎得主的晚宴上,約翰·肯尼迪對滿堂社會菁英致詞說:「我覺得今晚的白宮聚集了最多的天份和人類知識——或許撇開當年傑佛遜獨自在這裡吃飯的時候不計。」Simpson's Contemporary Quotations,1988年取自Public Papers of the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 John F. Kennedy,1962年出版,第347頁 在2005年美國線上舉辦的票選活動《最偉大的美國人》中,傑斐遜被選為美國最偉大的人物第12位。 == 早年生涯與教育 == 依其出世時所採行的儒略曆,1743年4月2日傑佛遜生在維吉尼亞的阿爾伯馬爾縣一座名為沙德韋爾的農場;但若依其在世時改用的格列高利曆,則傑佛遜的生日為4月13日。 傑佛遜出生於富足興旺之家,在十名兄弟間排行第三(有兩名流產)。父親名彼得·傑佛遜,為農場主兼測量員,母親珍·藍道夫(Jane Randolph),為艾夏姆·藍道夫(Isham Randolph)與珍·羅傑斯(Jane Rogers)之女,彼得·傑佛遜(Peter Jefferson)之表親。艾夏姆是在英國倫敦城東的沙德維爾教區教堂(Shadwell Parish church)結的婚。托馬斯·傑斐遜的雙親皆為世居維吉尼亞的移民家庭。 彼得·傑佛遜在宅第為大火所燬後,舉家遷至業吉嶺(Edge Hill)。該嶺以17世紀時,幫助約翰·李伯內發展政治事業的英國內戰第一場戰役而得名。傑佛遜之妹露西(Lucy)嫁予查爾斯·李伯內·路易斯(Charles Lilburne Lewis),並將一個兒子命名為李伯內;而弟弟藍道夫也將一個兒子命名為李伯內。 1752年,傑佛遜受教於蘇格蘭教士威廉·道格拉斯(William Douglas)所經營的學校,年僅九歲時即開始學習拉丁文、古希臘文、以及法文。1757年,十四歲的傑佛遜喪父,他繼承了約五千英畝(約20平方公里)的土地及數十名黑奴。傑佛遜在所繼承的土地建造自宅,該地其後名為蒙蒂塞洛。 父喪後,傑佛遜在1758年至1760年間,受業於由博學的詹姆斯·毛瑞(James Maury)教士所開設的學堂。學堂位於弗雷德裡克斯堡教區,距沙德韋爾12英哩(19公里)。傑佛遜寄宿於毛瑞家中,接受古典教育,並研習歷史與自然科學。 16歲時,傑佛遜入讀威廉斯堡的威廉與瑪麗學院哲學系,自1760年起至1762年止,為時兩年。傑佛遜追隨威廉·史莫(William Small)教授,研究數學、形而上學、與哲學。史莫引導充滿熱情的傑佛遜接觸不列顛實證主義者們的著作,包括約翰·洛克、弗蘭西斯·培根、以及艾薩克·牛頓。(傑佛遜後稱其為「古往今來最偉大的三個人」Merrill D. Peterson, Thomas Jefferson: Writings, p. 1236)。據聞傑佛遜的學院生涯為每日讀書15小時,隨身攜帶希臘文法書,法文精熟,練習小提琴,喜好塔西佗與荷馬的著作。 傑佛遜在學院中曾為神秘的扁帽俱樂部(Flat Hat Club)之一員,學院現今的學生報紙即以此俱樂部為名。他在1762年以優秀成績畢業後,轉而跟隨良師兼益友喬治·威勒(George Wythe)學習法律,於1767年取得維吉尼亞州的律師資格。 1772年,傑佛遜與守寡的瑪莎·斯格爾頓(1748-1782)成婚,生下六名子女:瑪莎·藍道夫(Martha Jefferson Randolph,1772-1836)、珍·藍道夫(Jane Randolph,1774-1775)、一名流產而未及命名的兒子(1777)、瑪麗·威勒斯(Mary Wayles,1778-1804)、露西·伊莉沙白(Lucy Elizabeth,1780-1781)、與露西·伊莉沙白(Lucy Elizabeth,1782-1785)。瑪莎·斯格爾頓逝於1782年9月6日,傑佛遜再未續弦。 == 1774年至1800年間之政治生涯 == 傑佛遜工作於維吉尼亞的市民院。他於1774年寫下《英屬美洲民權概觀》(A Summary View of the Rights of British America),引領維吉尼亞地方議會走向國會。這本小冊成為美國人對英國殖民者們辯駁時的有力論據,促進美國人走向獨立自主,標示著傑佛遜為愛國者中思想最深刻的辯士之一。 thumb|right|250px|魯道夫·伊凡斯(Rudolph Evans)所塑之傑佛遜像。後方牆上銘刻著美國獨立宣言前文 傑佛遜為美國獨立宣言之主要撰稿人,獻身於美國的政治文化與民間文化。大陸議會為撰寫該宣言所委任的五人小組全體一致同意,由傑佛遜單獨起草宣言全文。 1776年9月,傑佛遜回到維吉尼亞,並獲選入新成立的弗吉尼亞州眾議院。傑佛遜於其任期中銳意改革州內法制體系,以使維吉尼亞成為民主的一州。他於三年間起草了126條法案,包括廢除長子繼承權、建立宗教自由、並使司法體系現代化。1778年,傑佛遜的「知識大幅普及散播法案」("Bill for the More General Diffusion of Knowledge")促成其母校的連串學術改革,包括美國各大學中第一個成立的選修制度。 傑佛遜於1779年至1781年年間任維吉尼亞州州長,在1780年以州長的身分監督維吉尼亞州治由威廉斯堡遷移至-{zh-hans:里士滿;zh-hant:里奇蒙}-。他不斷在威廉與瑪麗學院中呼籲教育改革,包括全國首創由學生自治的榮譽法則(honor code)。1779年,在傑佛遜的指示下,威廉與瑪麗學院委任喬治·威勒為美國各大學中首位法學教授。因對改革的程序不滿,傑佛遜後來創立了-{zh-hans:弗吉尼亞大學;zh-hant:維吉尼亞大學}-,為美國第一所與宗教學說完全無關的高等學院。 維吉尼亞兩次在傑佛遜主政期間遭英軍入侵。傑佛遜本人幾乎被向夏洛茨維爾奇襲的英軍騎兵縱隊所俘,但終能脫身。民情因政府無力禦侮而激憤不已,從而幾乎毀了傑佛遜的政治前途;但在約克鎮之圍後,民憤逐漸平復。Ferling, John Adams vs Jefferson 2004 p 26 傑佛遜於1785年至1789年間作為外交使節駐在法國,而無法參與合眾國制憲會議。他其後雖逐漸支援這部新憲,卻仍認為新憲法因缺乏權利法案而有缺陷。 從法國回來之後,傑佛遜於喬治·華盛頓的政府中擔任首任美國國務卿(1789-1793)。他與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兩人之間開始對全國金融政策展開論戰,傑佛遜將漢彌爾頓與其他狂熱的聯邦黨人與保皇黨等量齊觀。1790年,傑佛遜深恐其擬之為「保皇主義」的「漢彌爾頓主義」佔上風,寫下「漢彌爾頓的信徒們跟著氣喘噓噓…並渴求帝王之冠、諸侯之冕、與主教法冠」("Hamiltonians were panting after...and itching for crowns, coronets and mitres")。Ferling p 59傑佛遜與詹姆斯·麥迪遜創立民主共和黨,並成為黨內領袖。他們二人與麥迪遜的競選總幹事約翰·貝克利(John James Beckley)所建立的體系,史稱第一政黨體系。1793年,英法兩國爆發戰爭,傑佛遜強烈支援法國,而漢彌爾頓與華盛頓在締結傑伊條約後則支援英國,傑佛遜於是辭職隱退蒙地沙羅,後於1796年參選總統落敗,其後又獲選為美國副總統。 因與法國進行準戰爭(兩國海軍不宣而戰),約翰·亞當斯所領導的聯邦黨加強並增募海陸兩軍,同時開徵新稅,從事戰爭準備,並在1798年制訂了客籍法和懲治叛亂法。傑佛遜將此法解讀為攻擊他所屬的政黨,甚於對付危險外敵。他與麥迪遜為重新集結支持者,匿名著作肯塔基及弗吉尼亞決議案,主張憲法所建立者僅為各州與聯邦政府之間的協定,聯邦政府無權行使憲法無明文規定之事項,而各州對聯邦政府各項僭權之舉可視為無效。此提案為美國史上首次對州權論之陳述,該論述開日後拒行聯邦法規與介入論之先河。 傑佛遜與紐約的阿龍·伯爾緊密合作,重新集結其政黨,特別為對付新稅開徵而投入1800年美國總統選舉。聯邦黨反擊傑佛遜為自然神論者、無神論者,稱他為基督徒之敵。傑佛遜與伯爾在選舉人團中,票數並列第一,須由時為聯邦黨所控制的美國眾議院決斷選舉結果。 經冗長辯論後,漢彌爾頓在眾議院中說服了同黨議員。他認為,選舉過程中的流言將腐蝕新生的美國政府;而就政治面而言,傑佛遜不會造成傷害。眾議院後於1801年2月17日決議,推舉傑佛遜為總統,伯爾為副總統。 == 總統:1801-1809 == === 政策 === 傑佛遜於1801年至1809年間擔任總統,為首位於白宮任職並離任的總統。這也是民主共和黨黨員首次選上總統。截至目前為止,傑佛遜為唯一擔任過美國副總統後又當選總統,且做完兩個任期的總統。 傑佛遜任內因崇尚重農主義、個人自由、有限政府、及以共和主義激勵美國身份認同而知名。儘管傑佛遜他以建立有限政府目的,他在第一任總統任期中執行路易西安納購地案,並委派進行路易斯與克拉克探勘。傑佛遜於1804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當選連任。他在第二任期中主要處理外交問題,例如在陷入英法之戰時保持中立。 傑佛遜本是嚴謹建構主義者,但在其總統任內對自己的原則妥協。他在保持小型海軍、農業經濟、嚴謹建構主義、與小政府等原則上退縮。自民主共和黨分離而出的特挺奎德斯(Tertium quids)團體指責傑佛遜自毀原則。 === 總統任期中的事件 === * 第一次巴巴利戰爭(1801-1805) * 簽署成立西點軍校(1802.3.16) * 路易西安納購地(1803) * 馬伯裡訴麥迪遜案(1803) * 成立奧勒岡屬地(1804) * 副總統伯爾叛國案(1805) * 1804年土地法 * 批准美國憲法第十二修正案(1804) * 路易斯與克拉克探勘(1804-1806) * 1805年成立路易西安納屬地(後更名為密蘇裡屬地) * 特挺奎德斯(Tertium quids)自民主共和黨中分離而出。 * 1807年禁運法案,企圖與拿破崙戰爭中的交戰國中止貿易關係以令美國的中立國地位獲得尊重。 * 1808年廢除國內奴隸貿易。 === 政府與內閣 === 職位 姓名 任期 美國總統 托馬斯·傑斐遜 1801–1809 美國副總統 阿龍·伯爾 1801–1805   喬治·柯林頓 1805–1809 美國國務卿 詹姆斯·麥迪遜 1801–1809 美國財政部長 山繆·德斯特 1801   阿爾伯特·高勒挺 1801–1809 美國戰爭部長 亨利·迪爾繃 1801–1809 美國司法部長 李維·林肯 1801–1804   羅伯特·史密斯 1805   約翰·布瑞肯裡吉 1805–1806   凱撒·奧古斯都·羅德內 1807–1809 美國海軍部長 班哲明·史都德特 1801   羅伯特·史密斯 1801–1810 === 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案 === 傑佛遜於總統任期內任命下列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 * 威廉·強森 – 1804年 * 亨利·李文斯頓 – 1807年 * 湯瑪斯·陶德(Thomas Todd) – 1807年 === 於任期中加入聯邦的州 === * 俄亥俄 – 1803年 == 創立大學 == 傑佛遜卸任總統職務後仍持續活躍於公共事務。他投入大部分心力成立一所新的高等院校,為解除教會對校務影響,使學生可專心致力於其他所大學所無法提供的新天地中。在一封1800年由他寄給約瑟夫·普里斯特利的信函中,表明他在真正建立一所大學前已為此思考了數十年之久。 他的夢想於1819年因弗吉尼亞大學的成立而實現,州議會批准每年撥款1,500美元以供興學之用。該校於1825年開始招生,是第一所為學生提供全部選修課程的大學(儘管首屆僅有30名學生入學);而校區則是當時北美洲最大的建築群之一。值得注意是,該校校園以圖書館為中心,而非教堂。其實,原案中根本就沒有包含校園禮拜堂在內。傑佛遜生前常邀請學校師生職員到家中,艾德加·愛倫·坡為當時的訪客之一。 維吉尼亞大學設計為州內最高學府。傑佛遜的看法認為,州內居民皆可經由單一共同的評核標準入學。 == 逝世 == 傑佛遜逝於1826年7月4日,當日為獨立宣言透過五十週年紀念日,與晚年好友、前總統約翰·亞當斯同日去世。傑佛遜生前因創校而債務沉重,美國各地曾捐輸約 $16,000美元以幫助這位前總統,但不足以助其清償債務與醫療費用。傑佛遜552英畝(223公畝)的產業於1831年在蒙地沙羅的一次拍賣會上,以美金 $7,000元售予詹姆斯·巴克禮(James T. Barclay)。1836年,巴克禮將地上物連同218英畝(88公畝)的土地以 $2,700轉售給美國海軍的尤瑞亞·李威中尉。李威中尉後來買下週圍的土地及屋內傢俱陳設,他因而獲稱「蒙地沙羅的救星」。李威中尉於1862年因美國內戰而去世,遺囑中將蒙地沙羅捐贈給美國政府作為海軍遺孤的學校。 托馬斯·傑斐遜身後葬於其蒙蒂塞洛的產業上,其墓誌銘由他在生前自行寫就。他堅決要求,墓碑除銘刻自己所撰寫的句子外,其餘的「一個字也不要多」。墓誌銘如下: == 外貌與人品 == 傑佛遜身高六呎二吋半(189公分),體型修長健壯;臉部輪廓稜角分明,氣色十分紅潤,髮色金赤,間雜淡褐;灰色眼珠;晚年衣著隨便,不修邊幅。傑佛遜是個糟糕的公眾演說者,他大部分的重要演說都是以咕噥著帶過;儘管如此,他認真演說時舉止優雅。傑佛遜與他人很快便能相互熱絡(但對陌生人並不十分友善);而他富朝氣、跳躍式、知識性的言談充滿魅力。在安靜的外表下,他熱情執著而多愁善感,好似在大小事上都有規律性的習慣動作。1801年,他遭英國首相蓄意侮辱,而在華盛頓建立謀劃中心作為回應。 雖然傳記中稱傑佛遜缺乏幽默感,但他最喜歡的讀物卻是《唐吉訶德》與莫里哀的作品。而雖然他的著作中充塞著功利思想,在他年輕時則充滿浪漫主義,曾為了翻譯莪相之詩準備學習蓋爾語,並為取得原稿而拜訪詹姆斯·麥克弗森。 他於任內中止總統親自演說國情諮文的做法,而是將講稿送達國會(至伍德羅·威爾遜任內方恢復由總統親自演說)。他在總統任內僅進行了兩次公開演說。妻子亡故後,他焚燬兩人之間往來的書信,顯現出一個人有時可以孤僻到什麼程度。 近代由諾姆·列俊(Norm Ledgin)所著之《診斷傑佛遜》(Diagnosing Jefferson)一書曾暗示,傑佛遜帶有亞斯伯格症候群。有些史家抨擊這項發現,他們認為身患此疾「會減損傑佛遜的偉大崇高」。心理學家們也認為,書中所描寫的人格特質與亞斯伯格症候群的患者高度相符。(Ledgin 2000) == 興趣與活動 == thumb|right|250px|蒙蒂塞洛 傑佛遜是深具造詣的建築師,他將英國在輝格黨權貴中廣受歡迎的帕拉第奧式建築帶入美國,因而對後世的美式建築風格影響深遠,此種風格與共和黨對於市民美德與政治自由的啟蒙思想有關。傑佛遜所設計的蒙蒂塞洛自宅聲名遠播,宅內有自動門、首次面世的旋轉椅、及許多傑佛遜自己發明的便利裝置。左近的維吉尼亞大學是美國唯一一所由總統所建立的高等學府,其教案與建案全由傑佛遜一手包辦。時至今日,蒙地沙羅與維吉尼亞大學已共同成為美國境內僅有的四處文化世界遺產之一。傑佛遜對弗吉尼亞州議會大廈的建築設計亦有貢獻,該建築以法國南部尼姆的古羅馬神廟方形神殿為原型。傑佛遜的建案開啟了美國後續的聯邦式建築風潮。方堂 傑佛遜的愛好之一是考古學,可追溯至幼年時所接受的訓練。傑佛遜有時被尊為考古學之父,以表彰他在發展文物發掘技術上的角色。當他於1784年在自家產業內發掘出一處印地安人墳塚時,並未依循當時的一般性作法─即不斷下挖,直至文物出土為止──而是在墳塚上開出僅可容身的缺口,以便入內研究。 thumb|right|250px|蒙特沙羅的魚塘 傑佛遜頗為喜愛自家的魚塘。魚塘呈缽型,深約三英呎(一公尺),用以留置他所捕獲的水族。該魚塘今已重建,位於蒙地沙羅西邊。 傑佛遜好品酒,曾於駐法國時(1784年─1789年)廣遊歐洲各大產酒區,並運送佳釀回鄉。並曾作出廣為人知的大膽宣言:「我們可以在美國釀出與歐洲多樣風味相捋的佳釀,不會是一模一樣,但無疑是相同的甘美」。蒙地沙羅曾經廣植葡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歐洲品種的釀酒葡萄。全部葡萄後來皆未能倖免於美洲原生種的葡萄疾病。 他於1812年寫就的《國會議事初步》(A Manual of Parliamentary Practice)至今仍持續使用中。 華盛頓特區連同國會圖書館於1814年遭英軍焚燬後,傑佛遜將個人藏書提供給國家。國會慨然接受,撥款$23,950元以收購其價值五萬元的6,487部藏書,為國家的大圖書館奠基,亦部分抒解傑佛遜之財務困境。時至今日,國會圖書館網站上的聯邦立法資訊名為湯瑪斯,以表彰其貢獻。 他另身兼美國哲學學會會長,任職多年。 == 政治理念 == 傑佛遜對美國的願景為以(農業)立國,耕者有其田的自耕農,恰與約翰·亞當斯及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為代表的聯邦黨看法相對立。漢彌爾頓展望美國成為服務業(商業)與製造業(工業)國家,被視為美國卓異主義之父的傑佛遜則衷心相信美國的獨特性與無窮潛力。也就是說,傑佛遜自信滿滿地認為,美國這樣地廣人稀的國家可以避免他所擔心的,歐洲式階級對立與商業化、工業化。 傑佛遜受多名歐洲啟蒙思想家的見解影響極深,其政治原則來自約翰·洛克(尤其是不可轉讓之權利(inalienable rights)與人民主權(popular sovereignty))與湯瑪斯·潘恩的常識。政治學家將傑佛遜的思想擬之於與其同時的盧梭 J. G. A. Pocock, The Machiavellian Moment: Florentine Political Thought and the Atlantic Republican Tradi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5), 533; see also Richard K. Matthews, The Radical Politics of Thomas Jefferson, (Lawrenc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1986), p. 17, 139n.16. 傑佛遜相信,人類擁有「某種不可轉讓之權利」。也就是說,無論政府是否存在,人所擁有,不可創造、奪取、或轉讓的基本權利永存。傑佛遜對於自由的解釋最受重視,他將之定義為「正當的自由為,在其他人據相同權利劃定之範圍內,依我等之意願暢行無礙。我並未加述「合法範圍內」,因法律通常不過是專制獨裁的統治者之意圖,而法律的確就是這樣侵犯個人權利。」("rightful liberty is unobstructed action according to our will within limits drawn around us by the equal rights of others. I do not add ‘within the limits of the law’,because law is often but the tyrant’s will, and always so when it violates the rights of the individual.")Letter to Isaac H. Tiffany, 1819因而,對傑佛遜來說,政府不僅不能「創造」自由權利,反而有可能侵犯個人自由。而適切自由的範圍並非由法律所規定,而是止於他人有相同權利之處。傑佛遜認為,適切的政府不僅要防止個人侵害群體中其他人之自由,也要自我限制以防削弱個人自由。 傑佛遜經由成功廢止維吉尼亞的長子繼承權實現他對平等的承諾。此法規定唯長男可繼承所有家族土地。他在一封1785年寫給麥迪遜的書信中解釋其觀點: 傑佛遜相信,人生而有分辨是非善惡的道德觀,以與他人相處─即無論是否自我約束,人生而瞭解他人之天賦權利。他甚至相信,天賦的道德感足以信賴,而小規模的無政府社會因此可以執行良好。他曾在若干場閤中闡述印地安人的無政府社會之管理: 他在《致凱靈頓上校的信》中寫道:「我確信,這些(印地安)無政府社會內的一般民眾,較之於歐洲各國政府治下者,享有更大程度的滿足。」傑佛遜相信,無政府主義「與大規模的人口扞格不入。」Letter to James Madison , 30 Jan 1787。他因而倡議,美國僅能因「人民同意接受治理」,而在擴張後的版圖上建立政府。 在美國獨立宣言的草稿中,傑佛遜在序文內寫道: 傑佛遜對「受治理者之同意」著墨極深。他相信,個人不能因過去世代的作為而受到包含債務與法規在內的道德束縛。他說道:「沒有任何社會可制訂永久性的憲法或法律,地球永屬生活於其上之世代。」他甚至計算出他所認為適切的法定週期:「因而所有的憲法,以至所有律法,自應於19年後屆滿失效。若行使更長久的時間,則成為強迫性,而非權利性的作為。」傑佛遜所估計出的19年來自當時的預期壽命表,他所認為這就是個人有能力作自我表達的「成熟」年齡。Letter to James Madison , 6 September 1789。傑佛遜也呼籲消除國債。他相信當前的世代毋須在道義上償還前人之負債。他說道,承擔這樣的債務為「慷慨作為,而非權利上的問題。」Letter to James Madison , 6 Sep 1789. 傑佛遜極為擁護州權,其於1798年之肯塔基及弗吉尼亞決議案中,訂下敵視聯邦擴權之基調,尤其值得注意。然而,他的若干外交政策實際上反而擴充了聯邦政府的權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他在1803年的路易西安那購地案中,以不成文的聯邦權力兼併一大塊外國土地,連同居住其間的法籍與義大利居民。他行使禁運法案,卻因與外交政策抵觸而失效,顯示聯邦政府在有戰爭之虞時,可以強大武力作為後盾,介入地方層級事務以控制貿易往來。 === 對司法的觀點 === 傑佛遜雖為受過訓練的律師,但從未在法庭中感到自在。他認為法官應為技術性專家,不能設定政策。他譴責最高法院於1801年馬伯裡訴麥迪遜案一案中的判決為違反民主,但無法在國會中取得足額支援以提出憲法修正案來駁回該判決。他持續司法違憲審查的說法: === 對新聞自由的觀點 === 傑佛遜在1787年表示:「民意是我們政府的基礎,所以首要目標是維護這一權利。如果由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沒有報紙的政府還是沒有政府的報紙,我將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獨立新聞工作手冊 , 美國在臺協會 == 宗教觀點 == 傑佛遜於1800年曾遭政敵指稱為無神論者、宗教之敵,但傑佛遜在宗教方面著作頗豐,而大多數為其立傳者皆同意傑佛遜為為自然神論者,即18世紀晚期當時歐洲知識份子一般所抱持的觀點。羅馬天主教的神學領袖樞機主教曾說:「傑佛遜在威廉與瑪麗學院的生涯中,以法蘭西斯·培根、艾薩克·牛頓、約翰·洛克為三位智慧典範。而在數名教授的影響下成為自然神論的哲學家。」, Avery Cardinal Dulles, "The Deist Minimum" First Things: A Monthly Journal of Religion and Public Life Issue: 149. (Jan 2005) pp 25+杜勒斯總結道: 總而言之,傑佛遜之成為自然神論者,是因為他信奉獨一的上帝、信從天命、相信天行有常與死後的審判,而非信服於超自然。傑佛遜視基督教為自然宗教的最終解釋,以耶穌基督為無與倫比的道德導師,因而成為基督教徒。他拒絕信仰正統基督教,也拒絕相信教義中所稱,基督為上帝之子的肉身,為命定救主等觀點。傑佛遜的宗教信仰差不多就是當時的美國式自然宗教。 傳記作家彼得森(Peterson)總結傑佛遜的神學觀點如下: 首先,基督教各教派的教義不合情理,因而不足為憑,但卻以之剝奪了祭司的聖禮、儀式、與教條,以之重新解釋歷史實證之光與人類的經驗;又以不足採信,而基督徒理應遵守之聖經式宇宙觀,取代篤信科學者的宇宙觀。其次,道德感毋須神明之認可或激勵,毋須訴諸六合之外,說不定甚至毋須訴諸對天堂之盼望與對地獄之恐懼,基督教之天啟偉業因而翻落至塵世中。Peterson 1975 p 50-51 傑佛遜持續使用自然宗教式之字彙描述造物主,而美國獨立宣言中使用的也是諸如「造物者」("Creator")、「自然界之造物主」("Nature's God")等詞句。傑佛遜進一步相信,此造物主以「生活、自由、與追尋幸福」等數種不可轉讓之權利塑造人性。就其於革命前居法的經驗,他深切疑慮,(天主教)牧師們與主教們為無知的反動勢力。 傑佛遜受英國國教派哺育成長,該教派時為維吉尼亞之法定宗教,是唯一由政府資助的教派。傑佛遜於革命前為地方上的教區代表,在當時為具公職身分之職位。他稍後表明,大致上同意其友約瑟夫·普里斯特利之上帝一位論。傑佛遜在一封致俄亥俄州先驅者的信中寫道:「我甚感欣喜,此一疑信自便,得神庇佑之國度,不向政教任何一方作道義上的妥協。真神僅只一位,此一真理業已復甦;而我確信,合眾國內所有青年,最終定成一位論之信徒。」Letter to Dr. Benjamin Waterhouse 6月26日 1822年 傑佛遜不相信耶穌之神性,但十分尊崇耶穌之道德教誨,視之為「自然神論之宗旨,及上帝之特質之義理,用以改革修道院猶太人(prior Jewish)之道德學說,以達理性、正義、與慈愛之標準,並諄諄教誨對將來國度之信仰。」" Letter to Joseph Priestley, 4月9日 1803年 一如眾自然神論者,傑佛遜不相信神蹟。他自製的簡要版福音書中,大部分僅有他所認可之耶穌之道德哲學。這本於其身故後發行。 「此文書(傑佛遜版聖經)證明我乃『真基督徒』,即耶穌的教導之信徒,不同於稱『我』為異教徒並『自』稱為基督徒與佈導家的柏拉圖派學者們,其於作者未曾目睹口說之處抽取獨有之教條。」Letter to Charles Thomson 1月9日 1816年 傑斐遜對基督教作了許多批判。一些著名的觀點如下: “我最近已經檢查了世界上所有所知的迷信,在我們特有的基督迷信中我沒發現贖罪這一特點。他們都是建立在神秘傳說之上。百萬計的無辜男女,因為基督教的勸導,被焚燒、折磨、處罰和禁閉。這種威權的作用何在?讓一半人成為傻瓜,另一半成為偽君子,去支援地球上的欺詐和謬誤。”原文:I have recently examined all the known superstitions of the world, and I do not find in our particular superstition of Christianity one redeeming feature. They are all alike founded on fables and mythology. Millions of innocent men, women and children,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Christianity, have been burnt, tortured, fined and imprisoned. What has been the effect of this coercion? To make one half the world fools and the other half hypocrites; to support roguery and error all over the earth. “基督教的神是三個頭的妖魔,殘忍、報復心重、反覆無常。如果一個人想要更多瞭解這個狂怒的、三頭畜牲般的神,這個人只需要看聲稱做它僕從的人們的器量。他們總是在這兩類人中:白痴和偽善者。”原文:The Christian god is a three headed monster, cruel, vengeful and capricious. If one wishes to know more of this raging, three headed beast-like god, one only needs to look at the caliber of people who say they serve him. They are always of two classes: fools and hypocrites. “總有一天,所謂耶穌以上帝為父,在處女的子宮中神秘誕生的說法,將與彌涅耳瓦從朱位元的腦中誕生的說法一樣,被視為寓言。”原文:And the day will come, when the mystical generation of Jesus, by the Supreme Being as His Father, in the womb of a virgin, will be classed with the fable of the generation of Minerva, in the brain of Jupiter. “基督教是曾經照射人類的體系中最不正當的體系。”原文:Christianity is the most perverted system that ever shone on Man。 === 政教關係 === 傑佛遜於美國革命期間領導維吉尼亞實行政教分離。英國國教派當時受維吉尼亞州府資助,而傑佛遜在「維吉尼亞照會」(Notes on Virginia)中,取消以下法條:「若有人提及基督徒否認上帝或三位一體之存在…應受懲處。首先,取消任公職之資格…其次,限制收受禮物或遺贈…並入獄三年。」前此擔任公職者,據信連同傑佛遜本人在內,必須宣誓不相信羅馬天主教的聖餐變體論學說。1779年,傑佛遜完成「建立宗教自由之議」初稿,並視此案之透過為重要成就。對他而言,政教分離不僅是抽象的觀念,而是對基督教各派互以他派為異端的宗教「專制」之必要改革。 自1784年至1786年,傑佛遜與詹姆斯·麥迪遜聯手反對帕特里克·亨利讓維吉尼亞州府再次資助宗教的企圖。1786年,弗吉尼亞州議會透過傑佛遜的宗教自由法案,該案於1779年送審,為傑佛遜自撰於墓誌銘上之三大人生成就之一。法案中規定: 傑佛遜認為,他所說的「政教阻隔之牆」的原則已闡示於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中。美國最高法院多次引用此詞以釋義國教條款。Reynolds (98 U.S. at 164, 1879); Everson (330 U.S. at 59, 1947); McCollum (333 U.S. at 232, 1948) 在一封於1802年致丹伯裡浸信會的信函中,傑佛遜寫道: 他於1808年致維吉尼亞浸信會之信函中,再度使用「阻隔之牆」一詞: 傑佛遜於任職總統期間,拒絕宣佈祈禱日與感恩節。甚且其私人信函顯示對神職人員過度干涉俗世如政府事務持懷疑態度。在信中,他寫下自身之觀察:「我相信,歷史上未曾有以教領政的自由民權政府。」Letter to Alexander von Humboldt, December 6, 1813,且「神職人員於何時何地皆為自由之敵,一向與專制君主結盟,煽動其濫權以獲得自身之保障。」Letter to Horatio G. Spafford, March 17, 1814「願世界得知,我相信,(對某某快些,對某某遲些,但最終對所有人而言)即將來臨之覺醒將打斷因無知修士與迷信而自我捆綁之鎖鏈,代之以自我管理所得之賜福與保障。」Letter to Roger C. Weightman June 24, 1826。傑佛遜最為刺耳之評論,似直指繼承約翰·喀爾文精神者: 傑佛遜渴求樹起「政教阻隔之牆」,但並不要求制約公職人員的宗教生活。傑佛遜本人參加基督教公共服務,包括在任總統期間,眾議院的每週教會服務。他有擔任神職的朋友,並以金錢資助若干教會。如同自然神論者約翰·洛克一般,傑佛遜個人相信天賦人權:「一國之自由可否說是安穩,若我們移走其唯一之堅實基礎,即自由天賜之信念?我甚為我國焦慮,因我認為天道好還,而天意當非永睡不醒。」Notes on the State of Virginia, 1781-1785 Query 18. == 傑佛遜與奴隸制度 == 紀錄顯示,傑佛遜一生中曾擁有逾650名奴隸,其中有是自雙親及妻方繼承而來,也有許多是因債權而扣留之資產。他既公開坦承相信奴隸制度不人道且終將絕跡,但他又繼續蓄奴,遭批評為偽善。1801年,在總統大選過後,波士頓的報紙《新英格蘭守護者》(The New England Palladium)報導,傑佛遜『騎在奴隸背上進入自由之殿堂。』Garry Wills. Negro President: Jefferson and the Slave Power, Houghton Mifflin, 2003. 美國獨立宣言初稿中,傑佛遜譴責英王在北殖民地主導引入奴隸制度,控訴英王『從事殘酷的戰爭以壓制人性,對未曾冒瀆他的人們,侵犯其生命與自由兩個最莊嚴的權利,蠱惑並運載他們到地球的另一邊成為奴隸。』這段話在南卡羅萊納與喬治亞州的代表們要求下,自獨立宣言的正文中刪除。1769年,當時身為維吉尼亞州議會代表之傑佛遜,提議解放州內之奴隸未成。1778年,州議會透過他另一項提案,維吉尼亞禁止輸入奴隸。用他本人的說法,此案雖未帶來全面解放,但『禁絕因輸入奴隸而提高惡行,將最終的根絕留給未來。』1784年,傑佛遜在西北地域法令初稿中規定,自西北屬地中新加入聯邦的州『既不可蓄奴,亦不可奴役非自願受者。』Ordinance of 1787 Lalor Cyclopædia of Political Science1784年,傑佛遜在其維吉尼亞照會中抨擊奴隸制度: 史家史蒂芬·安伯洛斯稱: 傑佛遜明知奴隸制度不當,明知自己自此種體制中得利為不道德,但在其一生中顯然看不到放棄的跡象…在傑佛遜充滿矛盾的一生中,沒什麼比這個更嚴重。Flawed Founders by Stephen E. Ambrose. === 莎麗·海明斯的爭議 === 自傑佛遜在世時便爭議不斷的一個題材,他是否女奴莎麗·海明斯子女之父,此一說法自1802年起廣泛得到公眾關注。記者詹姆斯·科連德(James T. Callender)於里奇蒙的地方報刊中寫道,海明斯曾為傑佛遜之『情婦』,長達數年之久,並為傑佛遜生下多名子女。傑佛遜未曾對此作任何公開回應,但其遺囑中要求予海明斯之兩子艾斯頓(Eston)與麥迪遜·海明斯(Madison Hemings),自由之身。兩人後來聲稱傑佛遜為其生父。 1998年,一項對其DNA的研究,斷定海明斯與傑佛遜兩個家族間具有遺傳上的連結,但無法確證傑斐遜本人為海明斯家族之始祖。三項研究成果於2000年代初期釋出,並公開出版。在蒙地沙羅運作的托馬斯·傑斐遜基金會(Thomas Jefferson Foundation)宣告『不太可能是…傑佛遜家族內的其他人,而非托馬斯·傑斐遜本人,為海明斯子女之父。』托馬斯·傑斐遜遺產協會(Thomas Jefferson Heritage Society)下屬一個研究委員會,由13名獨立成員所組成的學者委員會領導,The Scholars Commission on the Jefferson-Hemings Issue 斷言,以傑佛遜本人為其始祖的理論站不住腳。『全國宗譜協會季刊』(National Genealogical Society Quarterly)稍後發文評論,莎麗·海明斯與托馬斯·傑斐遜兩人間的關係證據確鑿。Helen F. M. Leary, "Sally Hemings's Children: A Genealogical Analysis of the Evidence," National Genealogical Society Quarterly, Vol. 89, no. 3 (Sep. 2001), 165-207. == 著作 == *《托馬斯·傑斐遜文集》20卷,1905 *《傑斐遜選集》,中文版1999商務印書館,從《托馬斯·傑斐遜文集》選譯 *《傑斐遜自傳》,中文版2013商務印書館 *《弗吉尼亞筆記》,中文版2014商務印書館 == 紀念館與紀念物 == * 1943年4月13日,即傑佛遜生辰兩百年紀念日,傑佛遜紀念堂落成於華盛頓特區。該紀念館由新古典式的碟型低屋頂與柱廊構成,其內數19英呎高的傑佛遜像,並雕有其著作之若干章節。最突出者為銘刻於屋頂近處,環繞紀念館之文字:「我於上帝之祭壇上誓言與宰制人類心靈的所有暴政為敵」。 * 卡文·柯立芝總統選定傑佛遜與喬治·華盛頓、西奧多·羅斯福及亞伯拉罕·林肯四位總統之頭像,勒石於拉許摩爾山山巔。 * 2美元紙幣、5美分硬幣、以及美國國庫券的百元券上,都印有傑佛遜之肖像。 * 傑佛遜紀念教堂[一神普教論者(Unitarian Universalist)]位於維吉尼亞州的夏洛蒂鎮 * M36驅逐戰車,以傑佛遜的名字命名。 * 2003年7月8日,美國全國海洋暨大氣總署(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之船隻「托馬斯·傑斐遜號」於維吉尼亞諾福克港下水服役,以紀念其對海岸線之研究,即總署下轄之國家海洋局(National Ocean Service)之前身。 == 軼事 == * 簽署獨立宣言的眾先賢中,日後當選總統者僅有傑佛遜與約翰·亞當斯兩位。 * 1826年7月4日,即獨立宣言獲正式採用的五十週年紀念,亞當斯逝於昆西市,其著名之遺言為『托馬斯·傑斐遜還活著。』傑佛遜其實早他數小時撒手人寰,但亞當斯並不知情。 * 傑佛遜最廣為引述的警句『管得最少,就是最好的政府。』("That government is best which governs least")其實根本不是出自傑佛遜。Guide-to-finding-thomas-jefferson-quotes 而出於亨利·大衛·梭羅對於公民抵抗的說法,自其合眾國期刊與民主評論(The United States Magazine and Democratic Review)警句『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The best government is that which governs least.”)改寫而成。 * 1800年美國總統競選,挑戰者傑斐遜誹謗約翰·亞當斯總統,說他是個“令人作嘔的書呆子,可憎的偽君子,暗地裡有著陰陽人的性格,既沒有男人的力量和堅強,也沒有女人的溫和與敏感”;作為對他的回擊,亞當斯總統的支持者則稱傑斐遜是一個“卑鄙、未開化的傢伙,是有一半印第安血統的母親的兒子,是來自弗吉尼亞的黑白混血的父親的種。” == 註腳 == == 參考文獻 == * === 主要資料來源 === * Thomas Jefferson: Writings: Autobiography / Notes on the State of Virginia / Public and Private Papers / Addresses / Letters (1984, ISBN 0-940450-16-X) The Library of America edition; see discussion of sources at . There are numerous one-volume collections; this is perhaps the best place to start. * Thomas Jefferson, Political Writings ed by Joyce Appleby and Terence Ball.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 Lipscomb, Andrew A. and Albert Ellery Bergh, eds. The Writings Of Thomas Jefferson 19 vol. (1907) not as complete nor as accurate as Boyd edition, but covers TJ from 1801 to his death. It is out of copyright, and so is online free. * Edwin Morris Betts (editor), Thomas Jefferson's Farm Book, (Thomas Jefferson Memorial: December 1, 1953) ISBN 1-882886-10-0. Letters, notes, and drawings—a journal of plantation management that Jefferson left to posterity recording his contributions to scientific agriculture, including an experimental farm implementing innovations such as horizontal plowing and crop-rotation, and Jefferson's own moldboard plow. The Farm Book is a window to slave life, containing Jefferson's notes regarding the rations his overseer distributed, the daily tasks he required of particular slaves, and the number of yards he purchased for slaves' clothing. The book portrays the industries pursued by enslaved and free workmen, including in the blacksmith's shop and spinning and weaving house. Minutely detailed, the Farm Book is the most complete record of plantation activity in early America, casting light on the life of the Monticello plantation, its owner, and its inhabitants, both free and enslaved. * Boyd, Julian P. et al, eds. The Papers of Thomas Jefferson. The definitive multivolume edition; available at major academic libraries. 31 volumes covers TJ to 1800, with 1801 due out in 2006. See description at * The Jefferson Cyclopedia (1900) large collection of TJ quotations arranged by 9000 topics; searchable; copyright has expired and it is online free. * The Thomas Jefferson Papers, 1606-1827, 27,000 original manuscript documents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Online at * Jefferson, Thomas. Notes on the State of Virginia * Adams, Dickinson W., ed. Jefferson's Extracts from the Gospels (1983). All three of Jefferson's versions of the Gospels, with relevant correspondence about his religious opinions. Valuable introduction by Eugene Sheridan. * Bear, Jr., James A., ed. Jefferson's Memorandum Books, 2 vols. (1997). Jefferson's account books with records of daily expenses. * Betts, Edwin Morris and James A. Bear, Jr., The Family Letters of Thomas Jefferson (1986). Correspondence of Jefferson with his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Thomas Jefferson was never loved by his mother. Interesting * Cappon, Lester J., ed. The Adams-Jefferson Letters (1959). * Chinard, Gilbert, ed. The Commonplace Book of Thomas Jefferson: A Repertory of His Ideas on Government (1926). Jefferson's legal commonplace book. * Howell, Wilbur Samuel, ed. Jefferson's Parliamentary Writings (1988). Jefferson's Manual of Parliamentary Practice, written when he was vice-President, with other relevant papers. * Ledgin, Norm. 2000. "Diagnosing Jefferson: Evidence of a Condition That Guided His Beliefs, Behavior and Personal Associations" * Shuffelton, Frank, ed. Notes on the State of Virginia (1999). ** Online, Notes on the State of Virginia * Smith, James Morton, ed. The Republic of Letters: The Correspondence between Thomas Jefferson and James Madison, 1776-1826, 3 vols. (1995). * Wilson, Douglas L., ed. Jefferson's Literary Commonplace Book (1989). === 相關學術研究 === * Adams, Henry.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during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omas Jefferson(1889; Library of America edition 1986) famous 4-volume history. ** Wills, Garry, Henry Adams and the Making of America (2005), detailed analysis of Adams' History * Appleby, Joyce. Thomas Jefferson (2003), short interpretive essay by leading scholar. * Beard; Charles A. Economic Origins of Jeffersonian Democracy(1915), emphasizes battle between farmers and financiers to control the government * Bernstein, R. B. Thomas Jefferson. (2003) Well regarded short biography. * Brown; Stuart Gerry. The First Republicans: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Public Policy in the Party of Jefferson and Madison 1954. * Channing; Edward. The Jeffersonian System: 1801-1811 (1906), "American Nation" survey * Cunningham, Noble E. In Pursuit of Reason (1988) well-reviewed short biography * Dunn, Susan. Jefferson's Second Revolution: The Election Crisis of 1800 and the Triumph of Republicanism (2004). * Elkins; Stanley and Eric McKitrick. The Age of Federalism (1995) in-depth coverage of politics of 1790s. * Ellis, Joseph J. American Sphinx (1996). Prize winning essays; assumes prior reading of a biography. ** "American Sphinx: The Contradictions of Thomas Jefferson." essay by leading scholar online at * Ferling, John. Adams vs. Jefferson: The Tumultuous Election of 1800 (2004). * Finkelman, Paul. Slavery and the Founders: Race and Liberty in the Age of Jefferson (2001), esp ch 6-7. * Horn, James P. P. Jan Ellen Lewis, and Peter S. Onuf, eds. The Revolution of 1800: Democracy, Race, and the New Republic (2002) 17 essays by scholars * Jayne, Allen. Jefferson'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Origins, Philosophy and Theology (2000); traces TJ's sources and emphasizes his incorporation of Deist theology into the Declaration. * Lewis, Jan Ellen, and Onuf, Peter S., eds. Sally Hemings and Thomas Jefferson: History, Memory, Civic Culture. (1999). * McDonald, Forrest. The Presidency of Thomas Jefferson (1987) intellectual history approach to Jefferson's Presidency * Malone, Dumas. Jefferson and His Time, 6 vols. (1948-82). Multi-volume biography of TJ by leading expert; A short version is online。 * Matthews, Richard K. The Radical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Thomas Jefferson: An Essay in Retrieval Midwest Studies in Philosophy, XXVIII (2004). * Mayer, David N. The Constitutional Thought of Thomas Jefferson (2000). * Onuf, Peter S. Jefferson's Empire: The Languages of American Nationhood. (2000). Online review * Onuf, Peter S., ed. Jeffersonian Legacies. (1993). * Onuf, Peter "The Scholars' Jefferson," William and Mary Quarterly 3d Series, L:4 (October 1993), 671-699. Historiographical review or scholarship about TJ; online through JSTOR at most academic libraries. * Onuf, Peter. "Thomas Jefferson, Federalist" (1993) * Peterson, Merrill D. The Jefferson Image in the American Mind (1960), how Americans interpreted and remembered Jefferson. * Peterson; Merrill D. Thomas Jefferson and the New Nation (1975), a standard biography * Peterson, Merrill D. ed. Thomas Jefferson: A Reference Biography (1986), 24 essays by leading scholars on aspects of Jefferson's career. * Schachner, Nathan. Thomas Jefferson: A Biography (1957) * Sears, Louis Martin. Jefferson and the Embargo (1927), state by state impact. * Sloan, Herbert J. Principle and Interest: Thomas Jefferson and the Problem of Debt (1995). Shows the burden of debt in Jefferson's personal finances and political thought. * Smelser, Marshall. The Democratic Republic: 1801-1815 (1968). "New American Nation" survey * Tucker, Robert W. and David C. Hendrickson. Empire of Liberty: The Statecraft of Thomas Jefferson (1992), foreign policy * Wiltse, Charles Maurice. The Jeffersonian Tradition in American Democracy (1935), analysis of Jefferson's political philosophy * PBS interviews with 24 historians == 外部連結 == * * Jefferson: Man of the Millennium * American Revolution.com * Quotations from Jefferson * Thomas Jefferson Quotes at Liberty-Tree.ca * Writings of Thomas Jefferson, Albert Ellery Bergh, ed., 19 vol. (1905). 5145KB zipped ASCII file * Selected letters * Biography on White House website * Thomas Jefferson Biography * University of Virginia biography * Frank E. Grizzard, Jr.'s Thomas Jefferson Webpages * The Papers of Thomas Jefferson at the Avalon Project (includes Inaugural Addresses, State of the Union Addresses, and other material) * Library of Congress: Jefferson timeline * Library of Congress: Jefferson exhibition * "The Hobby of My Old Age": Jefferson's University of Virginia * B. L. Rayner's 1829 Life of Thomas Jefferson, an on-line etext * Thomas Jefferson's Liberal Anticapitalism by Claudio J. Katz * Thomas Jefferson at Find-A-Grave ** Plaque at University of Missouri at Find-A-Grave * Medical History and Health of Thomas Jefferson * Online Bio * Monticello - Home of Thomas Jefferson Category:美國駐法國大使 Category:美國總統 Category:1792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1796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1800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1804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美國政治哲學家 Category:美國考古學家 Category:美國建築師 Category:美國發明家 Category:美國人類學家 Category:自然神論者 Category:威爾士裔美國人 Category:美國曆史 (1789年-1849年) Category:19世紀美國總統 Category:紳士科學家 Category:美國紙幣上的人物 J J Category:啟蒙運動哲學家 Category:美國哲學會會士 Category:威廉與瑪麗學院校友 Category:18世紀美國政治人物 Category:托馬斯·傑斐遜 Category:參與美國革命的弗吉尼亞殖民地人士 Category:維吉尼亞州眾議員 Category:大學和學院建立者 Category:重農主義者 Category:美國測量師 Category:美國政黨創始人 Category:市民院議員 Category:弗吉尼亞州大陸會議代表 Category:弗吉尼亞州病死者 Category:弗吉尼亞州阿爾伯馬爾縣人 Category:美國種植園主 Category:19世紀美國副總統 Category:弗吉尼亞州民主共和黨人 Category:18世紀美國副總統
詹姆斯·麥迪遜
小詹姆士·麥迪遜(,)[O.S. March 5], ,美國政治家、開國元勛、第四任總統 (1809年-1817年)。因在起草和力薦《美國憲法》和《權利法案》中的關鍵作用被譽為「憲法之父」。 麥迪遜出生於弗吉尼亞州富裕的種植園家庭,於美國獨立戰爭期間任大陸會議和維吉尼亞下議院成員。在1780年代末期,他協助組織制憲會議,制定新憲法來替換失靈的邦聯條例。會後,麥迪遜成為修憲運動的領袖之一。他與約翰·傑伊及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共同編寫《聯邦黨人文集》,力挺憲法。 1788年憲法透過之後,麥迪遜選入眾議院。期間,他成為喬治·華盛頓總統親密的顧問,是第一屆國會最突出的成員之一,協助透過法案,建立新政府。因起草前十條憲法修正案,麥迪遜也被譽為“權利法案之父”。雖然新憲法建立了強有力的聯邦政府,但在華盛頓任期內,麥迪遜反對財務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主張的中央集權。為了反對漢密爾頓,託馬斯·傑佛遜和麥迪遜成立了民主共和黨,與漢密爾頓的聯邦黨抗衡,成為國家第一對主要政黨。在傑佛遜1800年勝選後,麥迪遜被任命為國務卿(1801-1809年)。在任內,麥迪遜主持購買路易斯安那,將國土面積翻倍。 麥迪遜在1808年勝選接任,並於1812年連任。因外交抗爭和貿易禁運失敗,美國與英國捲入1812年戰爭。由於美國軍力財力不強,戰爭打得一塌糊塗。麥迪遜不得不違心支援強大的國家政府和軍隊,以及國家銀行。史學家常視麥迪遜為優秀總統。 ==早年與教育== 1751年3月16日(儒略曆1751年3月5日),小詹姆斯·麥迪遜在靠近弗吉尼亞康維港的貝爾格魯夫種植園誕生Belle Grove (Port Conway, Virginia),是老詹姆斯·麥迪遜和內麗·康維·麥迪遜十二個孩子中的長子。他7位弟弟和4位妹妹中只有6人成年。父親生於煙草種植園愉悅山莊Mount Pleasant,成年後繼承產業。日後,他變得更加富有,購買奴隸,佔地,成為皮德蒙特大地主之首Piedmont。母親生於康維港,是大煙草商、大種植園主的女兒。.1760年代初,麥迪遜家人搬入新居,名為蒙彼利埃。Montpelier 蘇格蘭先生唐納德·羅伯遜在南方種植園數個家庭做家教,麥迪遜11-16歲時師從與他。麥迪遜學到了數學、地理、現代和經典語文、精通拉丁文。 16歲時,麥迪遜回到蒙彼利埃,在託馬斯·馬丁牧師那裡備考大學。與當時大多數弗吉尼亞學子不同,麥迪遜沒有進入威廉與瑪麗學院,威廉斯堡地勢低窪,容易傳染疾病,影響健康。1769年,麥迪遜進入新澤西大學(現普林斯頓大學),與室友、詩人菲利普·弗倫諾Philip Freneau成為摯交。 在普林斯頓大學,麥迪遜的課程有拉丁語、希臘語、科學、地理、數學、修辭學和哲學,著重於演講和辯論。麥迪遜協助成立美國輝格會American Whig Society,與同學阿龍·伯爾的克裡歐索菲克會Cliosophic Society競爭。苦讀可能影響了他的健康。 1771年,麥迪遜畢業,留在普林斯頓大學校長約翰·威瑟斯彭John Witherspoon那裡研究希伯來和政治哲學。1772年初,麥迪遜回到蒙彼利埃家中,對未來依然迷茫。.威瑟斯彭深深影響了麥迪遜他的哲學和道義觀,將他帶入啟蒙時代的哲學、價值和思維世界。傳記作家特倫斯·鮑爾稱在普林斯頓: :他沈浸於啟蒙運動的自由主義,轉信十八世紀的政治激進主義。由此,詹姆斯·麥迪遜的理論進步為促進人類幸福權利,他大多數活動致力於民權和政治自由的努力。 ==服役與早期政治事業== 在1770年代初,美洲殖民地和英國的關係因稅收而惡化,導致獨立戰爭於1775年爆發。在1774年,麥迪遜參與當地安全委員會,該組織支援革命,召集民兵。這是他家庭財富支援下所做的第一份公務。1775年10月,他成為奧林治縣民兵上校,輔佐父親,爾後被選入弗吉尼亞第五大會,大會制定了弗吉尼亞第壹部憲法。由於瘦弱多病,麥迪遜沒有親自作戰,但因領導戰爭而在政治上出頭。 在弗吉尼亞制憲會議上,麥迪遜支援弗吉尼亞權利法案,並呼籲保護宗教自由。早年時,他目睹該州聖公會因浸信會牧師無證講道而大加迫害。他與浸信會牧師以利亞·克萊格Elijah Craig一道支援弗吉尼亞憲法的宗教自由。.制憲後,麥迪遜成為州下議院成員 1777年4月,麥迪遜連任失敗,但下議院年末將他選入州長諮詢委員會。在此,他成為州長託馬斯·傑佛遜(1779-1781年)的摯友。 麥迪遜在1777-1779年服務州諮詢委員會,爾後選入邦聯議會。國家在對英作戰中處於困難,通貨膨脹惡劣,財政困難,各級政府缺乏協調。麥迪遜成為財務問題專家,在法務上馬不停蹄,努力撮合會議關系。受困於各州缺乏補給,麥迪遜向議會提議對外徵收關稅。麥迪遜、喬治·華盛頓將軍、亞歷山大·漢密爾頓議員和其他要員支援為初生國家修訂《邦聯條例》。但是,他們向議會提出徵稅沒有得到所有13州的批准。在1780-1783年服務議會後,麥迪遜於1784年選入弗吉尼亞下議院。 麥迪遜在1784-1786年間服務弗吉尼亞下議院,與傑佛遜和他的弟子、議員詹姆斯·門羅合作。在此期間,麥迪遜努力學習法律和政治理論,傑佛遜從法國拿來啟蒙運動文章給他看,麥迪遜深受影響。看到民主激進擴張時,麥迪遜感到苦惱。他批評議員只為選民的短視著想,不顧國家大局利益。具體來說,法律拒絕外國大使外交豁免權、將紙鈔合法化,這都讓麥迪遜頗為煩惱。他認為議員應該“無私”,為大局利益著想,即便這樣會得罪選民。麥迪遜認為“過度民主”導致大幅度社會退化,他和其他人(包括華盛頓)在戰後持這樣觀點,謝司起義就是例子。他繼續支援宗教自由,並與傑佛遜一道編訂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條例,保證宗教自由,對聖公會施行政教分離,條例於1786年透過。. ==憲法之父== 在整個1780年代,麥迪遜倡議修改邦聯條例。在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後,他越來越擔心各州不團結,中央政府軟弱。麥迪遜寫道:“危機來臨了,看美國實驗是對世界的祝福,還是要辜負所有共和希望。”.他特別擔心國會無力主導外交事務,威脅美國貿易以及在阿巴拉契亞山脈和密西西比河地帶居住擴張。 麥迪遜協助組織1785年弗農山莊會議,協調波託馬克河導航權,成為未來州際會議榜樣。在1786年安納波利斯會議後,他支援再度召集會議,修訂邦聯條例。麥迪遜在連任議員後,說服其他議員批准費城會議修憲。但麥迪遜認為失靈的邦聯條例得用新憲法替換,隨即準備提議。.喬治·華盛頓受舉國愛戴,羅伯特·莫裡斯Robert Morris在關鍵的賓夕法尼亞州很有影響力,麥迪遜首先確保倆人會大力支援他的新憲法。 費城會議法定人數聚集完成,36歲的麥迪遜寫出弗吉尼亞方案,提供新憲法藍圖。.麥迪遜與弗吉尼亞同事,特別是埃德蒙·倫道夫和喬治·梅森一道將方案遞交大會。方案提出政府三權分立(立法、行政和司法),根據人口比例選舉的國會兩院,一個修正委員會。修正委員會由行政和司法部門成員組成,能夠否決議會透過的法律。方案體現了麥迪遜的中央集權理念,參議院能夠否決州政府法律。當得知會議要廢止邦聯條例,編訂新憲法,由各州特別大會而非議會批准,許多代表對此深感驚愕。不過,華盛頓和本傑明·富蘭克林等要員表示贊同,代表們便進入秘密分會商榷。. 在會議上,麥迪遜發言兩百多次,同事對他予以高度評價。威廉·皮爾斯William Pierce寫道:“... 似乎所有人都佩服他。在處理所有重要問題上,他無疑領導會議 ... 在辯論的方方面面上他總是有備而來。”麥迪遜對會議作了隨筆記錄,成為唯一的完整歷史記錄。歷史學家克林頓·羅斯托Clinton Rossiter稱麥迪遜的表現:“集才華、經驗、決心和想象之大成,連亞當斯和傑佛遜都不能披靡。”. 雖然弗吉尼亞方案只是草擬,在辯論過程大幅度修改,但這使得麥迪遜被譽為“憲法之父”。.麥迪遜希望南方諸州聯合及人口眾多的北方大州能夠透過類似弗吉尼亞方案的憲法。然而,小州代表們成功提出對立的新澤西方案方案,為各州政府的強大辯護。對此,羅傑·謝爾曼提出康涅狄格妥協方案,平衡大小州權益。在會議過程中,修正委員會被廢,參議院各州平等列席,各州議會而非眾議院選舉參議員。麥迪遜不相信州議會,勸說各代表用特別大會批准憲法。他也確保美國總統有能力否決聯邦法律,繞開國會由選舉人團產生。會後,麥迪遜覺得聯邦政府太弱,但相比邦聯條例是個進步。 伍德註意到,大會終極問題不是設計政府,而是主權是否仍然歸屬地方,是上交中央,還是處於兩者之間。.費城會議大多數代表希望透過強化聯邦政府來收稅、保護財產權。贊同麥迪遜的認為州議會民主泛濫,不足以“公正無私”,希望主權能夠轉移到中央。另一些人則認為這不是要點,只是想修正邦聯條例。雖然許多代表贊同麥迪遜加強中央政府的主張,但他們大力反對弗吉尼亞方案極端。麥迪遜雖然在修正弗吉尼亞方案上一敗塗地,但辯論過程中他將純粹州立主權轉移開來。由於憲法內涵的大多數矛盾最終是平衡地方與中央主權問題,麥迪遜的影響十分關鍵。伍德註意到麥迪遜最終貢獻不是設計某一憲法框架,而是在辯論上達成妥協,讓中央和地方政府“分享主權”。. ==《聯邦黨人文集》和批准辯論== 1787年9月,費城會議閉幕,美國憲法遞交到各州等待批准。各州應邀舉行特別會議來商榷是否批准憲法。.麥迪遜回到紐約,參加邦聯會議。他說服議員讓各州就費城會議憲法投票,並在辯論中保持中立。在紐約時,亞歷山大·漢密爾頓找麥迪遜幫助寫《聯邦黨人文集》,該文集在紐約報刊上連載85刊,解釋並力挺憲法。在筆名Publius下,漢密爾頓、麥迪遜和約翰·傑伊在6個月內寫了85篇文章,其中麥迪遜寫了29篇。文章也以書本形式出版,是會上所有贊成憲法的辯手的必備手冊。歷史學家克林頓·羅斯特稱《聯邦黨人文集》是“政治科學中最重要的作品,或者說在美國是空前絕後的。”麥迪遜對文集首篇貢獻是第十章,因倡導代議民主制而在二十世紀頗受重視。. 倫道夫、梅森等人是弗吉尼亞著名的反聯邦主義者,與修憲高唱反調,麥迪遜確保自己的作品送到他們手中。共識認為如果當時人口最多的弗吉尼亞沒有批准憲法,那麼新的國家政府不大會成功。 1788年6月2日,當弗吉尼亞修憲大會召開時,憲法還沒有得到所需9個州的批准。紐約州是當時第二大州,持死硬反聯邦主義,若弗吉尼亞不批,紐約州也不批,華盛頓也當不成總統。帕特裡克·亨利可以說是最著名的反聯邦主義者,最強演說家,是與會代表,支援率僅次於華盛頓。最初,麥迪遜不想參與弗吉尼亞修憲會議選舉,但因反聯邦主義勢力強大,不得不投身其中。.會議伊始,麥迪遜明白大多數人主意已定,便尋找那些搖擺不定的少數人,致力爭取他們支援。 雖然亨利是當時最強大最戲劇的演說家,麥迪遜精通專業,能夠理智沈著應對亨利的煽情。.麥迪遜說服倫道夫等要員改變立場,在修憲上予以支援。倫道夫的改變很可能帶動更多反聯邦主義者跟從。.1788年6月25日,大會投票89–79透過憲法,成為第十個批准憲法的州。紐約州在後一個月批准,華盛頓在首次總統選舉獲勝。 ==國會成員== ===入選國會和輔佐華盛頓=== 在弗吉尼亞批准憲法後,麥迪遜回到紐約繼續履行邦聯議會職責。在華盛頓邀請下,麥迪遜競選參議員,但被帕特裡克·亨利阻攔,麥迪遜隨即轉求眾議院。但亨利咄咄逼人,弗吉尼亞議會亂改選區不給麥迪遜席位,亨利找到詹姆斯·門羅作為麥迪遜對頭。門羅難以對付,麥迪遜不得不支援一系列憲法修正案來保護個人自由。. 麥迪遜妥協成功,以57%得票入選國會。 在任初期,華盛頓總統認為麥迪遜最理解憲法,成為主要顧問。麥迪遜幫助華盛頓撰寫第一篇就職演說,並準備眾議院官方回應。他為第一屆國會設立法律議程,協助建立前三個內閣。他也協助託馬斯·傑佛遜就任國務卿。 ===權利法案=== 雖然各州不反對權利法案,但一些州差點沒透過憲法。.在整個批准過程中,麥迪遜反對權利法案,但在競選國會時他表示支援。在第一屆國會上,他主持修訂一系列法案,成為美國權利法案。麥迪遜擔心如果國會不透過權利法案,一些州會召集新的制憲會議。他也認為憲法無法使得國家政府免於民主泛濫和地方狹隘主義,認為修憲能夠緩和這些矛盾。1789年6月8日,麥迪遜遞交法案,含9章,多至20條修正案。眾議院透過大多數條款,但拒絕將其納入憲法主體,而是將17條分開附加,並送入參議院審議。. 參議院繼續修改,自己做出26項更正,將數量縮減為12條。.麥迪遜希望法案對州和聯邦政府都有效,但受到限制,不得不妥協。.兩院委員會修訂兩版方案之間的差別。1789年9月24日,委員會做出最終報告,將12條修正案送入兩院審議。1789年9月25日,最終版本得到國會透過。在這12條修正案中,第3-12條於1791年12月15日透過,附加在憲法上,列為憲法修正案第1-10條,即權利法案。遞交的第2條於1992年透過,成為第27條修正案,而第2條技術上仍然在等待批准。由於權利法案不能對州政府行為進行保護,麥迪遜頗感失望,但法案透過緩和了對憲法的批評,為麥迪遜在弗吉尼亞贏得了支援。 在遞交權利法案時,麥迪遜考慮過州修憲會上遞交的200多條修正案。他的大多數修正案的靈感來自於此,但自己的貢獻在於確保新聞自由,保護財產免於政府侵犯,以及陪審團審案。最初,他在法案中寫道只要案件超過20美金,就有權確保陪審團審案。該提議沒有被透過,但聯邦級別的陪審團審案得到確保,成為第7條修正案。. ===成立民主共和黨=== 1790年代,華盛頓政府形成兩大對立派系。一個以傑佛遜和麥迪遜為首,代表南方利益,希望與法國結盟,向西擴張。另一個以財務部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為首,代表北方金融利益,希望與英國交好。1790年,漢密爾頓提出雄心勃勃的經濟計劃,呼籲聯邦政府承擔州債,透過發行債券來融資。漢密爾頓的計劃傾向於北方投資方,弗吉尼亞已經付清債務,對此不利,麥迪遜大力反對。在長期立法僵局後,麥迪遜、傑佛遜和漢密爾頓同意了1790年妥協方案,使得漢密爾頓可以透過1790年融資法行動。對此,國會透過了選址法,將聯邦政府建都在波託馬克河畔華盛頓特區。1791年,漢密爾頓提議建立國家銀行,對危機行業提供貸款,監督貨幣供應。麥迪遜表示反對,稱此沒有憲法依據。國會透過法案,準許設立第一個國家銀行,華盛頓考慮否決,但還是於1791年2月簽字。漢密爾頓經濟計劃大多透過,麥迪遜擔心北方金融利益膨脹,壟斷新生共和國。麥迪遜在華盛頓政府影響力式微,華盛頓轉向傑佛遜和麥迪遜諮詢。 1793年,英法開戰(法國大革命時期),美國被夾在中間。1778年與法國的盟約依然有效,但國家大多數貿易是對英的。雖然革命變得日益血腥,麥迪遜和傑佛遜看好法國大革命,但華盛頓宣佈美國中立。1794年,英國擒獲一些與法國往來的美國商船,使得戰爭陰雲逼近。麥迪遜認為美國比英國強,雖然有戰爭風險,但與英國打貿易戰能夠成功,使得美國挺胸抬頭。他稱,英國:“與我們在商業上拷在一起,差點扼殺我們的獨立。”據瓦格稱,麥迪遜輕視強大的英軍,“她的利益可以受到致命打擊,我們則是無敵的。”麥迪遜注意到沒有美國食物補給,英國西印度群島無法自立,但沒有英國產品,美國很好過。他總結道:“我們的商務有能力在很短時間內自給自足。” 華盛頓避免戰爭,而是透過1794年傑伊協定保證對英貿易。麥迪遜反對協定失敗,言辭尖刻,導致與華盛頓永久決裂,倆人長期友誼就此告終。. 國家最初的兩個主要政黨因辯論傑伊協定日漸分化。反對華盛頓政府政策的,包括許多前反聯邦主義者,冠名“共和黨人”,合倂民主共和黨。支援政府政策的冠名“聯邦黨人”,在漢密爾頓的領導下組成聯邦黨。1793年,當傑佛遜離職時,麥迪遜成為民主共和黨的實際領袖。1796年總統大選降至,麥迪遜說服傑佛遜競選。麥迪遜也為傑佛遜競選做鋪墊,在各州爭取支援,希望能確保傑佛遜勝利。儘管麥迪遜出力不少,聯邦黨人約翰·亞當斯以微弱優勢勝出,在選票上擊敗傑佛遜。麥迪遜沒有尋求連任,於1797年離開國會,回到蒙彼利埃。 雖然不在任,麥迪遜依然是出眾的民主共和黨領袖,反對亞當斯政府。.1798年,美國和法國爆發非正式衝突,在加勒比海上海軍和商船打成一團。聯邦黨人建立常備軍,透過《客籍法和鎮壓叛亂法》,針對參與美國政治的法國難民和共和黨編輯。作為回應,麥迪遜和傑佛遜秘密撰寫《肯塔基及弗吉尼亞決議案》,認為對方法案違憲,稱:“州在爭辯惡法時,應‘反對邪惡蔓延。’”因呼籲州政府否決聯邦法律,決議不受歡迎,連黨內自己都看不過去。傑佛遜進一步稱如果各州願意,可以退出聯邦,但麥迪遜勸說他收回極端言論。 傑佛遜於1800年再度競選總統,麥迪遜再次任大選主管。選舉結果不相上下,最終眾議院給出決定,傑佛遜勉強勝出。 ==婚姻與家庭== 1794年9月15日,43歲的麥迪遜首次結婚,在哈伍德,現傑斐遜縣迎娶26歲寡婦多莉·佩尼·託德。.麥迪遜在國會任職時遇見她。1794年5月,麥迪遜要好友阿龍·伯爾做媒。8月,多莉接受。由於麥迪遜不是貴格會員,她被趕出貴格會。1794年,麥迪遜入選美國文理科學院。麥迪遜沒有孩子,在婚後領養託德的兒子約翰·佩尼·託德John Payne Todd。 在丈夫任國務卿時,多莉·麥迪遜將自己的社交才能用於華盛頓。當白宮在建時,她協助裝修,並為喪偶的總統託馬斯·傑佛遜充當第一夫人。當丈夫做總統時,她設立第一夫人榜樣,用自己的社交才能助推專案。因為夫人,麥迪遜在任得到更多歡迎。 1801年,老麥迪遜去世。50歲時,麥迪遜繼承蒙彼利埃種植園和其它遺產,包括父親108個奴隸。從1780年起,麥迪遜開始管理父親產業。 ==國務卿(1801–1809年)== 傑佛遜希望確保政府對外事務,麥迪遜雖然經驗不多,但被任命為國務卿。他與財政部長艾伯特·加勒廷一道成為內閣最大影響力。.拿破侖的得勢讓民主共和黨反胃,麥迪遜在英法之間的反法同盟中尋求中立。 在傑佛遜任期之初,美國獲悉西班牙想把路易斯安那還給法國,由此擔心法國作祟。1802年,傑佛遜和麥迪遜派詹姆斯·門羅求購新奧爾良,該城控制密西西比河口,對美國邊界農民十分重要。雖然拿破侖還想在路易斯安那和聖多明戈重建帝國,鎮壓起義,但最後將注意力轉向歐洲。拿破侖政府不但出售新奧爾良,還把整片路易斯安那拋售。雖然沒有得到總統明確許可,門羅和大使羅伯特·李維頓協商購地,以150萬美元購得路易斯安那。 當代和後世歷史學家,如羅恩·切爾諾Ron Chernow注意到麥迪遜和總統傑佛遜忽視憲法“狹義解釋”,抓住了機會。傑佛遜想要修憲來得到授權,但沒有時間,也嫌麻煩。參議院立刻透過協定,眾議院緊隨其後。傑佛遜認為購地包含西佛羅裡達,但法國拒絕,稱佛羅裡達仍在西班牙手中。. 當歐洲混戰一團時,麥迪遜努力使美國中立,強調根據國際法的美國合法權利。倫敦和巴黎不屑一顧,形勢在傑佛遜第二任惡化。拿破侖在奧斯特裡茨戰役大勝,變得咄咄逼人,希望透過禁運來屈服英國,導致經濟雙輸。麥迪遜和傑佛遜決定對英法禁運,禁止美國與外國經貿往來。禁運導致雙輸,造成沿海經濟困難。東北聯邦黨人殺回來攻擊禁運,禁令在傑佛遜離任時結束。 ===1808年大選=== 在傑佛遜第一任時,人們就認為麥迪遜會接任。禁運在全國,特別是東北引起反感,傷害了麥迪遜在黨內聲望。1800年後聯邦黨垮臺,麥迪遜和傑佛遜主要對手來自黨內競爭。麥迪遜成為第三派領袖、來自羅諾克議員約翰·倫道夫的攻擊物件。倫道夫批評傑佛遜政府濫用權力,支援門羅。許多北方人希望副總統喬治·克林頓能夠接任。即便如此,麥迪遜在1808年1月獲得黨內候選人提名。聯邦黨在新英格蘭外努力無效,麥迪遜輕松擊敗對手查爾斯·平克尼Charles Cotesworth Pinckney。.麥迪遜身高僅5英尺4英寸(163釐米),體重近100英磅(45公斤),成為總統中的小不點。 ==總統(1809–1817年)== 1809年麥迪遜就任後提名艾伯特·加勒廷為國務卿,立刻遭到參議員威廉·B·賈爾斯反對。麥迪遜沒有與國會爭執,而是將加勒廷留任財務部。這個瑞士人成了麥迪遜主要顧問、密友及政策策劃人。.麥迪遜內閣成員能力平平,以國家利益和政治和諧入職。.史密斯與麥迪遜爭執不休,在1811年被門羅替換。 ===1812年戰爭=== ====前奏==== 在麥迪遜就任總統前,國會取消禁運,但美國與英法關系還是有問題。.在與法國貿易爭執外,美國與英國核心爭鬥在於英國強制徵兵。英國與法國打仗多年,耗資巨大,許多英國人被海軍拉去服役,不少人逃到美國商船。為了追回逃兵,英國扣留了一些美國船隻,逮捕水手,拉回海軍,其中一些人不是英國人。美國人對此頗感憤怒,但無動於衷,沒有拒絕英國水手服務。就經濟原因,美國商船寧可被拉壯丁,也不願放棄英國僱員。. 麥迪遜總統希望讓英國退出樞密令,雖然最初看來不錯,但在1809年遭到外相喬治·坎寧的拒絕。Bradford Perkins, Prologue to war: England and the United States, 1805–1812 (1961) full text online1809年8月,英美關係交惡,外相大衛·厄斯金David Erskine, 2nd Baron Erskine被“短斧手”弗朗西斯·詹姆斯·傑克遜Francis James Jackson取代。. 麥迪遜在思想上反對債務和稅收,拒絕相應戰爭。 傑克遜指責麥迪遜糊弄厄斯金,麥迪遜將傑克遜趕出國務院,送到波士頓。.1810年初,麥迪遜要國會增加陸軍海軍來應戰。.國會也透過梅肯2號法案,希望保護美國船隻利益。拿破崙希望挑撥英美關係,稱只要美國對所有不終止禁運的國家進行懲罰,法國就不會騷擾美方船隻。.麥迪遜接受了拿破崙的建議,希望英國能夠取消樞密令,但遭到拒絕。.雖然嘴上說的好,法國仍舊騷擾不斷。. 美國船隻繼續捱打,麥迪遜和美國公眾都準備和英國開戰。.許多美國人稱這是“第二次獨立戰爭”,希望能夠為新國家爭得榮譽和地位。憤怒的公眾選舉“戰爭鷹派”國會,由亨利·克萊和約翰·C·卡爾霍恩主導。Norman K. Risjord, "1812: Conservatives, War Hawks, and the Nation's Honor," William And Mary Quarterly, 1961 18(2): 196–210. in JSTOR 此時,英國正在與拿破崙作戰,麥迪遜稱許多美國人認為美國可以輕易拿下加拿大,用作談判籌碼,或是乾脆納入囊中。.1812年6月1日,麥迪遜到國會請求開戰。.派系和政黨對立明晰,聯邦黨和東北部經濟因傑佛遜禁運而受創,表示強烈反對。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Rutland, James Madison: The Founding Father, pp. 217–24Ketcham (1971), James Madison, pp. 508–09 麥迪遜急忙召集國會,要國家“應對危機,拿起武器,精神戒備”,特別要求擴充軍隊,預備民兵,完備軍事學院,積累武器,擴充海軍。Ketcham (1971), James Madison, pp. 509–15麥迪遜遇到許多障礙 — 內閣紛爭,黨派林立、國會不服、州長作梗、將軍不力,民兵拒絕在州外作戰。最大的問題是戰爭得不到廣大民眾支援。新英格蘭不團結是威脅嚴重,當地與加拿大走私,拒絕出錢出力出人。Stagg, 1983.歐洲形勢也對美國不利。在美國宣戰後不久,拿破侖入侵俄國失利,導致戰況優勢從法國轉向英國及其盟友。.早些年,傑佛遜和麥迪遜裁軍,關閉國家銀行,減稅。這些決定都為戰爭造成麻煩,以至於開戰之初,麥迪遜手下不過是些半路出家的民兵。. ====軍事行動==== 麥迪遜希望幾個月後拿下加拿大,但夢想很快破滅。麥迪遜希望州民兵能夠響應號召,沖入加拿大,但東北州長拒絕合作。民兵要麼幹坐不動,要麼拒絕離開州境。戰爭部高階將領要麼不稱職、要麼不勇猛 — 底特律一位將軍還沒開槍就向小鼓敵軍投降。加勒廷發現戰爭經費根本沒法支付,國家銀行關閉,新英格蘭主要財團拒絕支援。Donald R. Hickey, The War of 1812: A Short History (U. of Illinois Press, 1995)麥迪遜政府囊中羞澀、捉襟見肘,不得不去紐約市和費城借高利貸。.亨利·迪爾伯恩領導美國對加拿大,戰敗於石溪戰役Battle of Stoney Creek。.與此同時,英軍武裝美洲印第安人,特別是部落聯盟如肖尼酋長特庫姆塞,在西北位置威脅美國。. 1812年戰爭開局不利,麥迪遜接受俄國調停,送加勒廷、約翰·昆西·亞當斯和詹姆斯·貝亞德James A. Bayard (elder)到歐洲,希望能很快了斷。在麥迪遜努力停戰時,美國取得了一些軍事進展,特別是在海上。美國商船隊是世界上最大的之一,儘管傑佛遜和麥迪遜解散了其中一部分。麥迪遜允許這些船隊在戰爭中充當私掠船,它們搜捕了1,800多艘英國船隻。Rowen, Bob, "American Privateers in the War of 1812," paper presented to the New York Military Affairs Symposium, Graduate Center of 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2001, revised for Web publication, 2006-08 <http://nymas.org/warof1812paper/paperrevised2006.html >, retrieved 6-6-11.作為戰爭的一部分,美國紐約薩基茨港設立了一座海軍船塢,數千人生產12艘戰船,戰爭末了還有好些快要下水。美國海軍艦隊在伊利湖不但成功自衛,降服對手,而且將英軍在西部戰場的補給和支援重創。Roosevelt, Theodore, The Naval War of 1812, pp. 147–52, The Modern Library, New York, NY.在伊利湖戰役後,威廉·哈里森將軍擊敗英軍,在泰晤士戰役擊敗特庫姆塞聯盟。特庫姆塞戰死沙場代表老西北美洲原住民武裝反抗的結束。1814年3月,安德魯·傑克遜將軍在老西南馬蹄彎戰役擊破英軍盟友馬斯科吉.即便如此,英軍繼續挫敗美軍進攻加拿大,1813年末,英軍攻破尼亞加拉堡,火燒水牛城。.1814年初,英軍同意在根特協商和平,並在協定中要求在老西北建立印第安屏障州。. 1814年3月,拿破侖在巴黎戰役後退位,英國開始往北美增兵。.1814年中,美軍在喬治·伊撒爾將軍和傑卡布·布朗George Izard and Jacob Brown將軍指揮下再度入侵加拿大。雖然取得奇帕瓦戰役勝利,但攻勢再度受阻。.與此同時,英軍對大西洋海岸襲擊程度和烈度加大。.威廉·H·文德William H. Winder將軍試圖聚集部隊,保護對華盛頓或巴爾的摩可能的襲擊,但戰爭部長阿姆斯特朗否決。.1814年8月,大量英軍在切薩皮克灣登陸,在8月24日逼近華盛頓。.一部美軍受阻布拉登斯堡戰役,英軍火燒華盛頓聯邦建築。.在火燒白宮前,多莉·麥迪遜搶救白宮細軟和檔案。Thomas Fleming, "Dolley Madison Saves The Day" Smithsonian 40#12 (2010): 50-56.英軍準備前往巴爾的摩,但美軍防禦海軍入侵麥克亨利堡成功,英軍被召回。麥迪遜於8月末之前返回華盛頓,英軍主力在9月離開此地。.英軍希望從加拿大入侵,但1814年美軍在普萊茨堡戰役獲勝,打消英軍征服紐約的美夢。. 新任戰爭部長詹姆斯·門羅認為英軍會進攻新奧爾良,命令傑克遜將軍守城。. 此時,英國公眾開始反對,領導人開始求後路。.1815年1月8日,傑克遜在新奧爾良戰役獲勝。.一個月後,麥迪遜獲悉談判達成根特條約,雙方停戰,互不讓步。此外,雙方同意就英美邊界爭議設立委員會。麥迪遜立刻將根特條約送往參議院,參議院於1815年2月16日批准。.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戰爭末期快速更替,包括火燒首都、新奧爾良戰役和根特條約,似乎顯示美軍在新奧爾良的英勇迫使英國投降。這個錯誤觀點使得美國在戰後十年裡大大沈浸在優越陶醉中。這也辯護了戰爭的重要性,其實在策略上是胡來。麥迪遜總統聲望上升,美國人終於認為自己是世界強國了。.1815年6月,拿破侖戰敗滑鐵盧,戰爭結束,備受騷擾的美國船隻得以解放。. ===戰後經濟和國內改進=== 戰後,國家在麥迪遜第二任進入好感的時代,反對黨聯邦黨分崩離析。一些新英格蘭聯邦黨人召集第二次制憲會議,反而使黨在哈特福會議受到重挫。與此同時,麥迪遜就之前反對的聯邦黨提議讓步不少,弱化了兩黨觀點分歧。在聯邦黨衰敗後,麥迪遜選擇詹姆斯·門羅做接班人,門羅在1816年選舉中輕易擊敗聯邦黨人魯弗斯·金Rufus King。 1811年,麥迪遜主持美國第一國家銀行關閉。.然而,戰爭使他相信中央銀行是需要的,幫助政府借錢,控制通貨膨脹。1816年,他簽署法令,組建第二家國家銀行。他也透過基於關稅的稅收系統,常備專業軍隊,以及克萊經濟系統的一些國內改良。1816年,戰後退休金也以半價發給軍屬孤兒寡婦,為期5年。 麥迪遜很認同許多專案“最好由國家權力執行”,包括聯邦支援修路、開河,來“將我們不斷延伸的聯邦各部緊密聯絡在一起。”然而,在離任之前,他最後還是否決了1817年福利法案,法案准許為修路、橋樑、河道更多融資。麥迪遜認為:“考慮今天在我面前的法案... 我因憲法和該法案之間不可逾越的矛盾而受到約束... 國會立法權在憲法明文規定,... 但執行法案的權力沒有明文給出。” ===印第安人政策=== 1809年3月4日就任後,麥迪遜在第一個就職演說中稱聯邦政府的職責是將美洲印第安人歸化,“參與文明國家的思想和儀文改良”。.類似傑佛遜,麥迪遜對美洲印第安人採取家長制,鼓勵原住民放棄狩獵,成為農民。.雖然資料不足,但麥迪遜常與東南和西部印第安人會面,包括克里克人、奧塞奇人。麥迪遜希望他們能夠接受歐式農業,融入英美文明。隨著移民西進,湧入切羅基人、喬克託族、克里克人和奇克索人領土,麥迪遜命令美軍保護原住民土地不受移民侵犯,這讓安德魯·傑克遜將軍十分懊惱。傑克遜希望總統能夠對印第安人請求置之不理,.拒絕執行指令。在1811年蒂珀卡努戰役後,西北部地區的印第安人被趕出部落土地,由白人佔據。到1815年,40萬歐裔美國人定居俄亥俄州,印第安人土地權益最終被廢止。 ==晚年== 1817年,65歲的麥迪遜卸任,回到弗吉尼亞奧林治縣蒙彼利埃煙草種植園,離傑佛遜的蒙蒂塞洛不遠。和華盛頓、傑佛遜類似,麥迪遜卸任總統後比之前窮了。由於煙草降價、繼子管理不當,他的種植園財務慢慢垮掉。 退休後,麥迪遜有時參與公共事務,作安德魯·傑克遜和其他總統顧問。就密蘇裡妥協而言,他置身於外,但私下抱怨北方反對奴隸制擴張。1824年總統選舉有四位主要候選人,麥迪遜與他們交情不錯。不過,他和傑佛遜一樣置身於法。在傑克遜任期時,麥迪遜公開反對廢止危機,稱任何州都無權分裂美國。 麥迪遜幫助傑佛遜建立弗吉尼亞大學,但大學主要由傑佛遜牽頭。1826年,在傑佛遜去世後,麥迪遜被任命為大學第二校長,任職十年,直至1836年去世。 1829年,78歲的麥迪遜被選入弗吉尼亞制憲會議來修改州憲法。這是他最後一次以政治家身份露面。會議最大議題是討論分配問題。州西部抱怨由於以郡縣計票,他們代表席位不夠。皮德蒙特人口增多以及州西部都沒有得到立法院對應分配。西部改革派希望將投票權給所有白人男子,突破財產限制。麥迪遜努力撮合妥協無果。最後,佃戶和地主都享有投票權,但東部種植園主拒絕人口分配。他們將奴隸加入財產計入人口,在議會兩院保持優勢,辯稱人口和財產需要平衡代表。對弗吉尼亞人無法公平解決問題,麥迪遜感到遺憾。. 晚年,麥迪遜高度關註晚節。他經常修改自己的信件和其它檔案,更改時間日期,加減文字句子。在70歲末,這種“修正”成立嗜好。例如,有一封信寫給傑佛遜批評拉斐特,麥迪遜不但把原先段落塗掉,而且偽造傑佛遜筆記。.歷史學家德魯·R·麥考伊Drew R. McCoy稱:“在最後6年中,他深陷個人[財務]泥潭,幾近被吞沒... 精神焦慮弄垮了身體。在1831-1832年間,他臥床不起,不然就沈默無語... 他焦慮患病,因別人無法理解自己而感到絕望。”. 1836年6月28日上午,麥迪遜在蒙彼利埃長眠。他被葬於蒙彼利埃家庭墓地。他是國父群眾最後離開的重要人物。遺囑中,他把大筆錢留給美國殖民協會、弗吉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給妻子多莉3萬美元。麥迪遜實際給多莉的錢不多,多莉在財務上麻煩不少,直至1849年去世。 ==政治與宗教觀== thumb|麥迪遜墓碑,蒙彼利埃 === 政治主張 === 詹姆士·麥迪遜是美國“國父群”中的一位,他主張建立強而有力的中央政府,並且全盤修改邦聯條款,是一位聯邦主義者。憲法公佈後聯邦主義者為了克服反對勢力,以致部分反對的州批准憲法,故麥迪遜等以《聯邦黨人文集》為思想,一直貫穿美國的政治思想和憲政思想,該論文集的主要談論為外部制約限制的民主、權力的分立,對宗教控制等辯論均充滿洛克、孟德斯鳩的自由學說。其對民主的見解被後世喻為「麥迪遜民主」,而麥迪遜民主有以下的特點: *如果不受外部制約,任何既定的個人或群體都將對他人施加暴政。 *所有權力聚集到同一些人手中,即意謂外部制約的消除。 *如果不受外部制約限制,少數人將對多數人施加暴政。 *如果不受外部制約限制,多數人將對少數人施加暴政。 *對於非暴政共和的存在,至少有以下兩種必要條件: **避免所有權力集中在同些人手中,無論是一人、少數人抑或多數人,以及無論是以世襲、自封還是選舉。 **必須對宗教加以控制,已制其無以採取不利之行動而損及公民利益,抑或損害社群的持久和凝聚的利益。 *經常的普選將不會提供一種足以阻止暴政的外部制約。 *如果要控制宗教以避暴政,那麼必須透過控制宗教的後果來實現。 *如果一個宗教由不足多數人組成,那麼可實施立法機構中關於投票的共和原則來控制,換句話說多數人可以否決少數人。 *如果選民在某種程度有眾多的、廣泛的和多樣的利益,那麼多數人的宗教就不大可能存在,如果有也無法像個統一體那樣行動。 多元主義的理念可追溯到自由主義的政治哲學,由其是洛克和孟德斯鳩的觀點,不過最早有系統的發展,則是麥迪遜在聯邦論中的論述,其論述勢促使美國從邦聯走向聯邦的關鍵,麥迪遜最擔心的「派系問題」,其認為未受監督的民主統治容易受假借人民的名義,而去謀取個人利益,故麥迪遜相當重視社會利益和團體的多樣性,認為民主社會應適能使每個團體均有發言的管道,以求其社會之穩定性和利益均衡,主要的方式有權力分立、兩院制和聯邦體制等。 ===宗教=== 麥迪遜年輕時雖然接受長老宗牧師教育,但卻喜歡閱讀英國自然神論。成年時,他很少關註宗教事務。雖然大多數歷史學家發現大學畢業後麥迪遜沒有宗教傾向, 但一些學者認為他傾向自然神論。另一些人認為麥迪遜接受基督教義,形成自己的世界觀。.無論他的宗教信仰如何,麥迪遜支援宗教自由,在1770-1780年間呼籲弗吉尼亞對聖公會施行政教分離。 他也反對在國會和軍隊任命隨行神職人員,認為這樣導致宗教排斥和政治紛爭。 ===奴隸制=== 麥迪遜在的種植園用奴隸做勞工,他認為這是南方經濟必要成分,但奴隸人口不斷擴大,他擔心這樣的基礎會造成社會不穩定。在費城會議後,麥迪遜支援立刻停止進口奴隸,但國會最終拒絕在1808年前討論此事。他也建議美國參議院人數要對應各州自由和奴役人口數量,最終導致五分之三妥協透過。麥迪遜認為原奴隸不大會成功融入南方社會,並在1780年代晚期想到在非洲建立殖民地。在1830年代,麥迪遜擔任美國殖民協會一任主席,協會為原奴隸在利比裡亞建立安置地。 ==遺產== 歷史學家加裡·威爾斯Garry Wills寫道:“麥迪遜並非因始終如一或擔任總統而贏得我們的尊敬。他有別的美德。... 作為憲法作者和衛士,他無可披靡。 ... 作為總統,麥迪遜最佳業績是捍衛憲法。... 無人能為國家面面俱到 — 華盛頓也不行。麥迪遜比大多數人做得多,在一些地方做的比別人好。這就足矣。”. 家人在蒙彼利埃的種植園成為歷史名勝。詹姆斯·麥迪遜紀念堂成為國會圖書館一棟建築。1986年,國會為紀念憲法兩百週年建立詹姆斯·麥迪遜紀念基金。一些地方也由麥迪遜命名,包括阿拉巴馬州麥迪遜縣和威斯康辛麥迪遜縣。其它地方有麥迪遜廣場、詹姆斯麥迪遜大學和海軍詹姆斯·麥迪遜號潛艇。 == 名言 == * * * * ==腳註== == 參考文獻 == ===引述=== * * * * * , scholarly biography; paperback ed. * * * * * * * scholarly overview of his two terms. * * * Short bio. * ==更多閱讀== ===傳記=== * , the standard scholarly biography * single volume condensation of 6-vol biography * * * detailed popular history * * * * * * ===分析研究=== * * * * * * * * * * * * * * * * * * * * * ===歷史編纂學=== * * ===一手資料=== * ; The main scholarly edition ** "Founders Online," searchable edition * * * * * * * * reprints his major messages and reports. == 連結 == * James Madison: A Resource Guide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 The James Madison Papers, 1723–1836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 James Madison: Philosopher and Practitioner of Liberal Democracy , symposium at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 * James Madison at the White House * American President: James Madison (1751–1836) at the Miller Center of Public Affairs, University of Virginia * James Madison at the Online Library of Liberty, Liberty Fund * Memorial and Remonstrance Against Religious Assessments (1785) at the Religious Movements Homepage Project, University of Virginia * The Papers of James Madison at the Avalon Project * James Madison Museum, Orange, Virginia * Montpelier , home of James Madison ** "Memories of Montpelier: Home of James and Dolley Madison" , a National Park Service Teaching with Historic Places (TwHP) lesson plan * James Madison at C-SPAN's American Presidents: Life Portraits *Jefferson and Madison at C-SPAN's American Writers: A Journey Through History * * *Booknotes interview with William Lee Miller on The Business of May Next: James Madison and the Founding, June 14, 1992. *Booknotes interview with Lance Banning on The Sacred Fire of Liberty: James Madison and the Founding of the Federal Republic, February 11, 1996. Category:美國總統 Category:1808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1812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美國1812年戰爭人物 Category:普林斯頓大學校友 Category:美國國務卿 Category:美國哲學會會士 Category:美國曆史 (1789年-1849年) Category:19世紀美國總統 Category:英格蘭裔美國人 Category:美國聖公宗教徒 Category:參與美國革命的弗吉尼亞殖民地人士 Category:弗吉尼亞殖民地人士 Category:18世紀美國政治人物 Category:美國奴隸主 Category:18世紀美國聖公會教徒 Category:19世紀美國聖公會教徒 Category:美國政黨創始人 Category:弗吉尼亞州批准美國憲法大會代表 Category:弗吉尼亞州大陸會議代表 Category:麥迪遜家族 Category:美國種植園主 Category:弗吉尼亞州民主共和黨人 Category:美國偉人名人堂入選者
一關市
一關市()是位於日本巖手縣最南邊的城市,地處北上平原的南端、仙台市和盛岡市的中間以及東北地區的中心點。四周被山地環繞,也是磐井川與北上川的匯合處。一關市是巖手縣面積第二大的城市,南邊與宮城縣慄原市相鄰,西邊則位於慄駒國定公園的範圍內。總人口在巖手縣內排名第三,僅次於盛岡市和奧州市。市內位於一關滯洪池的東北新幹線鐵橋「第一北上川橋樑」於1975年12月竣工,總長為3870m,是日本最長的鐵路橋樑。 一關市於2005年由舊一關市和花泉町、大東町、東山町等市町村合併而成。從一關市到奧州市,再到宮城縣氣仙沼市的北上山地的地區成為設定超大型加速器國際直線對撞機(ILC)的候選地。 == 歷史 == 當地曾發現舊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晚期的花泉遺跡等遺址。除了繩紋和彌生時代的遺跡之外,一關地區也有發現古墳時代的杉山古墳群等遺址。在前九年之役中,安倍貞任的弟弟安倍家任在一關地區建造居城。 由於一關地區的街道向四周延伸,使當地成為交通和軍事要衝。此外,日本最古老的刀匠集團曾以一關的舞草地區作為住所,並製作被認為是日本刀起源之一的舞草刀。 安倍氏在一關地區建造小松柵、河崎柵和石坂柵等城柵,日後這些地方成為前九年之役的戰場。前九年之役結束的三年後,一關地區成為奧州藤原氏領地平泉地區的南邊入口。 奧州合戰後,葛西氏被任命為奧州總奉行,並統治奧州地區和一關地區,直到豐臣秀吉實施奧州仕置為止。在室町時代,一關地區與控制宮城縣北部的大崎氏領地的邊界相鄰,因此一關成為葛西氏和大崎氏互相爭奪的地區。1589年,伊達政宗征服東北地方的南半部。 但由於豐臣秀吉的阻礙,伊達政宗與關東地方的北條氏政和氏直父子結盟對抗秀吉。而政宗最終在小田原之戰中臣服於秀吉,北條氏因而被秀吉消滅。 豐臣秀吉實施奧州仕置時,從伊達政宗手中沒收伊達郡和其征服的會津地區,並將葛西氏和大崎氏原本的領地賜予給他。伊達政宗在抵達宮城縣後修建了巖出山城,作為統治伊達領的根據地,而一關地區也成為伊達領的一部分。豐臣秀吉死後,伊達政宗幫助德川家康奪取政權,1600年的關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建立了江戶幕府。1601年,政宗建造仙台城,仙台藩成立,一關地區也成為仙台藩的一部分。 伊達政宗死後,寬永18年(1641年),一關地區成為政宗第十子伊達宗勝的領地。宗勝與江戶幕府大老酒井忠清結盟,於萬治3年(1660年)建立一關藩,將領土劃分為仙台藩的內部支系。然而伊達宗勝因伊達家發生內亂而被驅逐,一關藩被迫重組。根據伊達政宗的正室愛姬的遺言,政宗的孫子伊達宗良繼承愛姬的老家三春田村氏。延寶9年(1681年),伊達宗良的兒子田村建顯從巖沼藩遷至一關地區,並再次建立一關藩。此後一關藩由田村氏統治,直至明治維新時期。 == 產業 == 當地以商業為主。大型商店和路邊商家集中在穿越市區的國道4號線沿線。一關車站的西邊出口附近有許多住宿設施和商店街。 == 交通 == 境內有東日本旅客鐵道的東北新幹線、東北本線和大船渡線透過。 ==== 東北新幹線 ==== * 一之關站 ==== 東北本線 ==== •油島站 - 花泉站 - 清水原站 - 有壁站(位於慄原市境內)- 一之關站 - 山之目站 ==== 大船渡線 ==== * 一之關站 - 真瀧站 - 陸中門崎站 - 巖之下站 - 陸中松川站 - 猊鼻溪站 - 柴宿站 - 摺澤站 - 千廄站 - 小梨站 - 矢越站 - 折壁站 - 新月站 == 出身於一關的名人 == * 小野寺祥太- 籃球運動員 * 宮城山福松 - 大相撲力士 == 參考文獻 ==
一夕會
一夕會是1929年(昭和4年)5月19日日本帝國陸軍內部以陸軍士官學校14期至25期生為中心聯絡的佐級少壯軍官組織的秘密團體,是由“二葉會”與“週四會”的成員聯合而成的。 1921年10月,在德國考察的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以及駐德國武官東條英機在德國巴登-巴登結成“巴登巴登密約”,相約改革陸軍時弊,“消除長州派閥、重新整理人事、改革軍制、建立總動員體制”。回國後,聯絡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15~18期生為主的少壯軍官組織“二葉會”。在其影響下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21~25期生為主成立“國策研究會”(又稱“週四會”,也稱“木曜會”)。永田鐵山和東條英機參與“週四會”聚會為契機,1929年5月19日二者合併組成“一夕會”。作為一夕會發起人永田鐵山是核心人物,是以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為主導。一夕會成立後,二葉會和週四會還繼續各自定期活動。 一夕會提出實行“軍主政從”,建設高度國防國家的國家改造主張,大力推進陸軍人事革新,安排要以陸軍大學校出身者為主;透過岡村寧次就任人事局補任課長以及後任課長磯谷廉介,努力安插一夕會成員謀取陸軍省與陸軍參謀本部的要職;對外重點推動在陸軍內部認識到以武力解決所謂“滿蒙問題”必要性,透過以石原莞爾、板垣徵四郎派赴關東軍任參謀,進行策劃準備攫取中國東北地區。決議擁立以荒木貞夫、真崎甚三郎、林銑十郎為中心的陸軍中央領導層。 1931年底荒木貞夫出任陸軍大臣,1932年相繼的真崎甚三郎任參謀次長,林銑十郎任教育總監。一夕會的成員在實現其構想的同時,當中也因意見對立而矛盾激化。在荒木陸軍大臣的人事安排下,在參謀本部提拔以小畑敏四郎為中心的皇道派軍官。1933年由於在對蘇聯方針和對中國方針的不同,陸士同期關係密切的永田鐵山與小畑敏四郎因不和而反目。1934年支援統制派的林銑十郎接任陸軍大臣,提拔永田鐵山任軍務局長,掌握了陸軍的人事。1935年相澤事件中永田被刺殺。1936年二·二六事件後的“肅軍”運動中,荒木、真崎和小畑被轉入預備役。之後東條英機和石原莞爾繼續因對中國戰爭的方針而產生對抗。 == 成員 == *陸士14期 小川恆三郎 *陸士15期 河本大作、山岡厚重 *陸士16期 永田鐵山、小畑敏四郎、岡村寧次、小笠原數夫、磯谷廉介、板垣徵四郎、黑木親慶 *陸士17期 東條英機、渡久雄、工藤義雄、飯田貞固 *陸士18期 山下奉文、岡部直三郎、中野直三 *陸士20期 橋本群、草場辰巳、七田一郎 *陸士21期 石原莞爾、橫山勇、町尻量基 *陸士22期 本多政材、北野憲造、村上啟作、鈴木率道、鈴木貞一、牟田口廉也 *陸士23期 清水規矩、岡田資、根本博 *陸士24期 沼田多稼蔵、土橋勇逸、深山亀三郎、加藤守雄 *陸士25期 下山琢磨、武藤章、田中新一、富永恭次 == 參考 == *《一夕會》,日本學論壇 1986年02期。 Category:大日本帝國陸軍 Category:東條英機 Category:石原莞爾 Category:山下奉文 Category:板垣徵四郎
詹姆斯·門羅
詹姆斯·門羅(, ;),美國政治家、律師、外交官,為第五任美國總統,第七任美國國務卿。門羅是最後一位擔任總統的美國開國元勳,同時也是建國之初的最後一位總統。他出生於弗吉尼亞州威斯特摩蘭縣的一個農場主家庭,參加過美國獨立戰爭,1783年開始擔任大陸會議代表。1790年成為參議員,並作為美國民主共和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794~1796年擔任美國駐法大使,1799年~1802年,以及1811年兩次擔任弗吉尼亞州州長。1811年~1817年擔任詹姆斯·麥迪遜內閣國務卿,其間於1814~1815年兼任美國戰爭部部長。1817~1825年擔任美國總統。1831年於紐約去世。 1823年12月2日,門羅在遞交國會的國情諮文中提出美國應對美洲的事務具備掌控權,歐美各國不得再在美洲進行新的殖民活動,現存殖民地維持原狀,美國不會介入任何歐洲事務,舊世界與新世界互不干涉。這一孤立主義的主張實際上是建國之初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等聯邦黨人的思想的延續,其主要內容出自時任國務卿,後來的美國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之手。這一主張在1850年左右被稱作門羅主義,長期成為美國最為主導的意識形態,其影響延續至今。 == 早年生涯 == 1758年4月28日出身弗吉尼亞州威斯特摩蘭縣的一個小農場主家庭,是家中四個孩子中的長子。其父系家族來自蘇格蘭,母系家族則來自威爾士,家境富裕,父親是一個農民和木匠,有時也充當法官。 幼時由母親在家中教導,後進入當地唯一的學校坎貝爾鎮學院就讀,其間與約翰·馬歇爾成為好友。母親在其14歲左右時去世。在門羅16歲時父親去世之後,門羅家的四個孩子都被舅舅收養。是大陸會議弗吉尼亞殖民地的代表,與喬治·華盛頓、托馬斯·傑斐遜、詹姆斯·麥迪遜、帕特里克·亨利都私交很好。 同年,門羅在舅舅的幫助下來到弗吉尼亞殖民地首府威廉斯堡,進入威廉與瑪麗學院就讀,預備修讀法律。在校期間曾經趁時任弗吉尼亞州皇家州長不在的時機,與同學一起佔領弗吉尼亞總督府軍火庫, 並將所得軍火捐贈給弗吉尼亞民兵。1776年,獨立戰爭爆發,門羅離開學校,和同學一起加入大陸軍。 == 獨立戰爭時期 == 加入大陸軍以後,門羅憑藉舅舅的關係首先在弗吉尼亞第三步兵團中擔任中尉,受指揮。1776年8月,作為先遣隊的一員來到紐約,參加哈林高地戰役。隨即,又參加白原戰役。之後,隨大陸軍敗退新澤西,並第一批渡過特拉華河,加入特倫頓戰役。在特倫頓戰役中,門羅身負重傷,險些喪命,肩上所中的那顆子彈在之後終生攜帶。門羅也因為此次戰功被提拔為上尉。 門羅傷愈歸隊以後,因下屬數目不夠,被臨時指派給威廉·亞歷山大為“特別助手”,並以這一身份參加了1777年秋季的布蘭迪萬河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他因幫助負傷的拉法耶特,與之結下終身友誼。之後一個月,又隨威廉·亞歷山大參加了日耳曼敦戰役。兩次戰役之後,門羅被威廉·亞歷山大正式任命為副官,並提拔為上校。 1777年12月-1778年6月隨大陸軍在福吉谷駐紮,在艱難的冬季中與兒時好友約翰·馬歇爾重逢並分享木屋。之後,門羅被在蒙茅斯戰役中予以重任,負責追蹤北美英軍總司令亨利·克林頓指揮的英軍的動向,同時直接向喬治·華盛頓和威廉·亞歷山大報告。這是門羅在大陸軍參加的最後一場戰役。之後,由於大陸軍的冗員問題嚴重,門羅作為額外人員退役。 儘管喬治·華盛頓親自寫信推薦門羅在弗吉尼亞州民兵中擔任職務,但是因為弗吉尼亞無力再支撐一支新的部隊,門羅只能改任弗吉尼亞州州長托馬斯·傑斐遜的助手,並在托馬斯·傑斐遜的指導下學習法律和古典學。此後,門羅長期作為托馬斯·傑斐遜的追隨者。 1780年,門羅被托馬斯·傑斐遜任命為弗吉尼亞州民兵的陸軍中校,主要職責是前往南方地區收集英軍資料,並直接向托馬斯·傑斐遜彙報。這是門羅在獨立戰爭中履行的最後職責。 門羅被認為是最後一位參加過獨立戰爭的美國總統,也是的初始會員。 == 議員 == == 總統:1817~1825 == === 政策 === 門羅是一位十分強勢的總統,他一改前兩任總統約翰·亞當斯與詹姆斯·麥迪遜治下行政權力的弱小,大大加強了行政權力的統一集中。門羅要求在行政系統之中建立起一套階層制度,各級行政官員都必須服從自己,宣稱總統有權控制行政官員與國會之間的溝通,並積極行使自己對各級行政官員的任免權。門羅也十分強調總統對軍事事務的直接管轄權。門羅第一次,這一舉措大大加強了總統的權力,並在20世紀成為總統制約國會的有力武器。 === 總統任期中的事件 === *塞米諾爾戰爭(1816~1819) *1819年恐慌(1819) *亞當斯-奧尼斯條約(1819) *密蘇里妥協(1820) *門羅主義(1823) === 政府與內閣 === 職位 姓名 任期 美國總統 詹姆斯·門羅 1817–1825 美國副總統 丹尼爾·湯普金斯 1817–1825 美國國務卿 理查德·拉什 1817   約翰·昆西·亞當斯 1817–1825 美國財政部長 威廉·H·克勞福德 1817–1825 美國戰爭部長 約翰·C·卡爾霍恩 1817–1825 美國司法部長 理查德·拉什 1817   威廉·沃特 1817–1825 美國海軍部長 本傑明·威廉斯·克勞寧希爾德 1815–1818   史密斯·湯普森 1819–1823   塞繆爾·劉易斯·索瑟德 1823–1825 === 任內重要法案 === *簽署(1820),所有行政官員的任期都以四年為限,國會有權在一些情況下罷免表現不佳的行政官員 === 最高法院任命案 === *史密斯·湯普森(Smith Thompson)– 1823年 === 於任期中加入聯邦的州 === *密西西比州– 1817年 *伊利諾伊州– 1818年 *阿拉巴馬州– 1819年 *緬因州– 1820年 *密蘇裡州– 1821年 == 晚年生涯 == 他歸宿的橡樹莊園,是傑斐遜親自幫他設計的。與當時其他總統一樣,由於總統薪俸根本不足以支付開支,離任時審計發現,他原有的莊園由於賣地還債,已經剩餘不多了。於是他致信當時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要求美國政府補償對他的拖欠並請求國會援助,否則他將難以應付退休後的生活。但無結果。這樣他不得不賣掉阿爾伯馬爾和密爾頓附近的土地,僅能償還部分債務。在有的債權人開始追索的情況下,他企圖向傑弗遜請求援助。卻不料這才知道傑弗遜比他更貧困,於是門羅聯合其他人,聯名向弗吉尼亞議會要求接濟傑弗遜。門羅對於美國政府的補償要求被一拖再拖,門羅只好作放棄的打算。 1830年9月23日,門羅夫人因中風逝世,給門羅以極大打擊。安葬完夫人之後,門羅搬到二女兒在紐約的家中。當時的總統約翰·昆西·亞當斯任命他的二女婿為紐約郵政局局長,這份薪俸保證了門羅一家的生活。 1831年7月4日,門羅總統在女兒家因心臟衰竭離開了人世,享壽七十三歲,成為死於國慶日的第三位前總統。門羅死後為子女留下了大量遺產,除一些散佈在弗吉尼亞,肯塔基及紐約州等處的土地之外,還有門羅生前居住的橡樹山莊與在該莊園工作的五十名奴隸以及莊園宅邸中的豪華傢俱。 ==漢密爾頓-雷諾茲事件== *雷諾茲醜聞 ==紀念== 1824年,為紀念門羅,非洲國家賴比瑞亞的首都以他的名字命名為蒙羅維亞。 位於弗吉尼亞州弗雷德裡克斯堡,在門羅的律師事務所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為。 美國十七個州有縣的名字用於紀念門羅,分別為: * 門羅縣 (阿拉巴馬州) * 門羅縣 (阿肯色州) * 門羅縣 (佛羅裡達州) * 門羅縣 (喬治亞州) * 門羅縣 (伊利諾伊州) * 門羅縣 (印地安納州) * 門羅縣 (愛阿華州) * 門羅縣 (肯塔基州) * 門羅縣 (密西根州) * 門羅縣 (密西西比州) * 門羅縣 (密蘇裡州) * 門羅縣 (紐約州) * 門羅縣 (俄亥俄州) * 門羅縣 (賓夕法尼亞州) * 門羅縣 (田納西州) * 門羅縣 (西維吉尼亞州) * 門羅縣 (威斯康辛州) 15號美國國道從利斯堡到段因經過門羅故居,被命名為詹姆斯·門羅公路 美國海軍第622號核潛艇被命名為,該核潛艇於1963~1990年之間服役 弗吉尼亞州里士滿的最高建築被命名為 == 參考資料 == Category:美國總統 Category:1808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1816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1820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弗吉尼亞州州長 Category:美國駐法國大使 Category:美國駐英國大使 Category:1812年戰爭人物 Category:美國獨立戰爭人物 Category:大陸會議代表 Category:威廉與瑪麗學院校友 Category:美國聖公宗教徒 Category:蘇格蘭裔美國人 Category:維吉尼亞州聯邦參議員 Category:死於心臟衰竭的人 Category:19世紀美國總統 Category:美國民主共和黨聯邦參議員 Category:美國1812年戰爭人物 Category:美國民主黨共和黨州長 Category:18世紀美國政治人物 Category:弗吉尼亞州威斯特摩蘭縣人 Category:18世紀美國聖公會教徒 Category:19世紀美國聖公會教徒 Category:弗吉尼亞州批准美國憲法大會代表 Category:弗吉尼亞州大陸會議代表 Category:反聯邦黨人 Category:美國種植園主 Category:葬於里士滿好萊塢公墓 Category:18世紀美國外交官
美軍佔領伊拉克
美軍佔領伊拉克(2003年-2011年)是指由美軍為首的多國聯軍,攻滅薩達姆政權並臨時管治伊拉克。這段期間,聯軍對伊拉克基礎設施和政府結構的重建。 佔領期間的重建工作主要由負責。 ==大事記== *2003年 **7月26日:3名美軍士兵在對伊拉克巴格達東北部的Baquouba兒童醫院進行保護時遇襲身亡。這使得在伊被殺美軍人數上升到161人,比1991年海灣戰爭死亡人數要多14人。 **7月28日:美軍在搜捕行動中遇襲,兩人受重傷。 **7月29日:美軍繼續對伊拉克境內主要城市進行搜捕,包括薩達姆的家鄉提克里特,但是根據情報說,薩達姆比他們早一步離開被搜捕地點,但美軍仍抓獲了薩達姆的一名終身保鏢。 **8月1日:美軍士兵再次受到襲擊,2名美軍士兵被打死,5人受傷。 **8月3日:美軍在伊進行搜捕,共逮捕近50名薩達姆政權支持者。 **8月20日:伊拉克前副總統塔哈·亞辛·拉馬丹被美軍逮捕。 **9月6日: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電視訪問中表示,盟軍不會撤出伊拉克。 **10月16日:美方提出的對伊新方案在聯合國透過。俄羅斯、德國和法國表示支援,但拒絕提供軍事或經濟援助。 **11月1日:美軍1日在摩蘇爾遇到炸彈襲擊,造成2名美軍士兵死亡。據民間流傳訊息稱,反美組織宣佈11月1日為抵抗日,他們將在這天和今後幾天發動大規模的襲擊。 **11月2日:美軍發言人證實美軍一架“支奴幹”大型運輸直升機被伊游擊隊擊落,造成15名士兵死亡,21人受傷。 **11月4日:美國佔領當局總部受到炸彈襲擊,4名士兵受傷。 **11月12日:兩名自殺襲擊者駕駛油罐卡車闖入駐納西里耶義大利憲兵總部後引爆炸彈,造成19名義大利人和9名伊拉克人死亡,上百人受傷。 **11月15日:當地時間18點30分,兩架駐伊美軍第101空中突擊師“黑鷹”直升機在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墜毀,至少17名美軍士兵死亡,5人受傷,1人失蹤。這是自5月以來駐伊美軍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 **11月27日:美國總統布什乘坐“空軍一號”秘密抵達巴格達慰問駐伊美軍,與當地美軍共渡感恩節。布什在巴格達逗留了大約兩個小時並發表了強硬的演講,表示反美行動不能動搖美國的決心。 **11月28日:美國國會紐約州參議員希拉里·克林頓到達巴格達慰問。 **12月14日:美軍在巴格達舉行記者招待會,正式宣佈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已經在家鄉提克里特被捕。 *2004年 **12月21日:駐伊美軍受到伊拉克戰事展開以來死傷最慘烈的襲擊,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一個美軍基地的飯堂週二中午被襲擊,導致22人死亡,72人受傷,死傷者大部分是美軍人員,但亦有美國平民、伊拉克部隊及其它外國人。 *2005年 **2月1日:美軍在伊死亡人數達到1400人。 **3月9日:美軍在伊死亡總人數已超過1500人。而同時,自美開戰以來,伊拉克警察部隊死亡人數也已超過1300多人。 **6月13日:美軍在伊死亡總人數已超過1700人。 **12月19日:駐伊拉克美軍宣佈釋放一批一直被美軍關押的前薩達姆政權中資深人物,其中包括原先被美國指控涉及發展生化武器的兩名女科學家。 *2006年 **1月7日:美國軍方一架黑鷹直升機在伊拉克西北部塔拉法爾鎮墜毀,機上12人全部罹難。 **3月16日,美軍和伊拉克部隊發動號稱伊拉克戰爭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空襲,目標是巴格達以北薩邁拉盤踞的反美武裝。超過1500人的伊拉克部隊和聯軍部隊、超過100輛戰術車輛和超過50架飛機參與了這次行動。 **6月15日,美國國防部官員說,已有2500名美軍士兵在伊拉克死亡。 **6月16日,隸屬於美軍第101空降師第二旅第502步兵團第一營的23歲一等兵克里斯蒂安·門查卡()和托馬斯·塔克在尤西菲亞鎮附近一座交通檢查站附近失蹤。6月19日,伊拉克下屬一軍事組織發表宣告,宣稱綁架兩名美軍士兵。6月20日,伊拉克軍方高階官員證實,兩名失蹤美軍士兵屍體已被發現,他們遭到虐待。 **9月7日,伊拉克總理馬利基和駐伊美軍最高指揮官喬治·凱西簽署檔案,駐伊聯軍正式向伊政府移交伊拉克軍隊的作戰指揮權。 12月20日,駐伊拉克美軍向伊拉克安全部隊移交了南部納傑夫省的安全控制權。 **12月31日,駐伊美軍死亡人數達到3000人。 *2007年 **1月11日,美軍第101空降師的威廉·B·亨塞克軍士承認殺害3名伊拉克俘虜,以謀殺、蓄意謀殺和妨礙司法罪被軍事法庭判處18年監禁,軍銜降為二等兵、取消工資、開除軍籍。 1月25日,美軍101空降師計程車兵克拉格特因參與槍殺3名伊拉克人被美軍事法庭判處18年監禁,開除軍籍並被沒收入伍後獲得的全部工資和津貼。 **1月26日,戴維·彼得雷烏斯獲美國參議院批准出任。 **3月21日,美軍士兵布賴恩·霍華德承認在姦殺馬哈茂迪耶少女案中充當了從犯,同時承認接受調查時向上級說謊,犯有妨礙司法公正罪。 **4月26日,美國參議院以51票贊成、46票反對透過一項特別戰爭撥款法案,同意向美軍提供所需的1000億美元經費,但同時為美軍撤離伊拉克設定了時間表美參院撥款法案定出伊拉克撤軍時間 ,BBC中文網。法案要求美軍於10月1日前開始從伊拉克撤軍,並於2008年3月31日前完全撤出作戰部隊。 **5月1日,美國總統布希正式否決國會附帶撤軍時間表的法案布什否決伊拉克撤軍時間表議案 ,BBC中文網。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美伊戰爭 *伊拉克內戰 *伊拉克歷史 *人道主義援助 *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 == 外部連結 == * The Promise of Democracy, Billmon.org, 6月3日, 2003: 對佔領和過渡政府的評估 * 美英對伊管制獲得聯合國投票, 《華盛頓郵報》, 5月22日, 2003 * Faux Pax Americana, Paul Carter, Washington Monthly,6月,2003: 來自伊拉克戰爭的教訓:較少的軍隊可以贏得戰爭,但不能維護和平。 * 這就是游擊戰, Maria Tomchick, ZNet, 6月30日, 2003 Category:軍事佔領 Category:伊拉克戰爭 Category:英國軍事史 Category:伊拉克軍事史 Category:伊拉克政治史 Category:美軍歷史 Category:2000年代美國政治 Category:2010年代美國政治 Category:2000年代美國軍事 Category:2010年代美國軍事 cs:Okupace Iráku
鮑勃·霍普
萊斯利·湯斯·霍普(,),常被稱為鮑勃·霍普(),是美國著名的演藝者、喜劇演員,曾經出現在百老匯、廣播中、電視上以及電影中。霍普以他幾部百老匯音樂劇開始聞名。在成為演員之前,鮑勃·霍普曾以「Packey East」的名字在拳擊場打拳擊。 鮑勃·霍普出生於英國的埃爾特姆,在7兄弟中排行第五。他的父親英國人威廉·亨利·霍普是一名石匠,他的母親艾維斯·湯斯(Avis Townes)是一個戲劇歌唱家。他一家人於1907年移居美國克里夫蘭,於1920年獲得美國公民身份。 曾經4次獲得奧斯卡榮譽獎。在美國享有很高聲譽。他是共和黨支持者,與隆納·雷根總統及共事過的影星詹姆斯·史都華交情甚篤。 霍普曾於1979年6月至中國拍攝電視片《去中國之路》,在此期間曾登上過長城、去過天安門廣場,成為當時中國與西方世界交流的使者。此段影像亦出現在紀錄片《天安門》中。 在他100歲生日的兩個月後,2003年7月27日,他因肺炎在家中逝世。 在鮑勃·霍普還在世時,美國海軍以他的名字替新下水的(USNS Bob Hope T-AKR-300)命名,使得霍普除了成為海軍史上少數還在世時就被選為船隻命名來源的人之外,也是第一位被作為軍用船隻命名的藝人。除此之外,美國空軍也將一架編號AF99-211的波音C-17環球霸王III命名為「鮑勃·霍普精神號」(Spirit of Bob Hope),是一系列以榮譽勳章(Medal of Honor)得主命名的C-17機隊之一。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鮑勃·霍普的主頁 * * Category:奧斯卡榮譽獎獲得者 Category:美國天主教徒 Category:美國人瑞 Category:男性人瑞 Category:英格蘭裔美國人 Category:美國電視主持人 Category:倫敦男演員 Category:倫敦喜劇演員 Category:倫敦歌手 Category:加利福尼亞州共和黨人 Category:金球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 Category:國會金質獎章獲得者 Category:天主教皈依者 Category:罹患肺炎逝世者 Category:肯尼迪中心榮譽獎得主 Category:皮博迪獎得主 Category:克里夫蘭人 Category:總統自由勳章獲得者 Category:美國國家藝術獎章獲得者 Category:歌舞雜耍表演者 Category:20世紀美國男演員 Category:美國電影男演員 Category:美國電視男演員 Category:世界高爾夫名人堂入選者 Category:美國演員工會終身成就獎得主 Category:格林威治區人
邪教
邪教(英語:cult)是一種於心理學層面操縱或施壓其成員的、有危害性的組織或個人,亦可以指代其信仰;在法學上沒有定義邪教的地區(如法國),這類組織或個人可能會被認為是為一種“反常”的宗教。對於邪教這一概念的準確描述存在不同觀點,有觀點認為應當使用“不受歡迎或具有潛在危害”來描述傳統上邪教的概念,而非使用“邪教(cult)”這一詞彙——因為不論精神控制、反社會危害性、信仰內容、領袖魅力等等,都不能有效區分邪教與非邪教;而堅持使用“邪教”概念的人,則提倡給邪教下定義:利用宗教及其他文化形成反社會的學說,並以此作為對他人精神控制的手段,實施危害社會行為的極端團體張純琍,邪教·宗教·政治 。根據自身所持的價值觀,不同人士和團體會對邪教有不同認定,世俗權力也會將一些信仰貶斥為邪教,政治因素是決定一個信仰是否是邪教的重要因素,反邪教活動也常牽涉人權爭議及宗教迫害。 == 詞源 == 中文「邪教」一詞中的“邪”來源於佛教概念附佛外道的定義《摩訶止觀》卷十上:“邪人不同又為三:一、佛法外外道,二、附佛法外道,三、學佛法成外道。” 《楞嚴經》:“彼等群邪,亦有徒眾,各各自謂,成無上道。我滅度後,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熾盛世間,潛匿奸欺,稱善知識,各自謂己,得上人法,玄惑無識,恐令失心,所過之處,其家耗散。” ,其中的「邪」是用來稱呼與所謂的正統佛教教義牴觸的教派。唐玄宗以佛教徒立場,議論摩尼教時也用「邪見」稱呼摩尼教教義[唐]杜佑,《通典》卷40:“末摩尼本是邪見,妄稱佛教”。宋朝時,已有「邪教」的稱謂[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76,:“食菜事魔,即今人所謂邪教也”。與「邪教」相當的稱謂還有源自早期道教的「左道」、「旁門」等。 《新興宗教研究中心期刊》主任認為,「邪教」一詞語自明朝末期以來使用,其本意為「非正統教義(heterodox teachings)」。 英文中,被認為最貼切於中文「邪教」的詞彙是「cult」。英文中「cult」一詞於某些情況下含有貶義,但其負面色彩遠沒有中文「邪教」一詞強烈,並且可以於其他不涉及宗教或非負面的情況下使用,例如個人崇拜 (Cult of Personality)或邪典電影(Cult Film)——此處用的是其原有的、中性的意義。某些新興宗教的支持者認為邪教一詞的英文翻譯用 「evil cult」更為妥當。 將「邪教」(cult) 的概念引入到社會學分類的是美國社會學家。貝克爾的邪教源於主流宗教文化以外的觀點,加劇了邪教組織與主流宗教之間的矛盾。Richardson, 1993 p. 349 邪教與“異見教派”()不同;異見教派是宗教分歧的產物,在信仰和行為上保持著與傳統主流宗教的連續。Stark and Bainbridge, 1987 p. 124 一些人可能以反社會行為作為邪教的劃分標準,伊朗人民聖戰者組織前成員、學者Masoud Banisadr 2005年表示,「如果你問我恐怖組織都是某種邪教組織,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即使他們是作為一個普通的現代政黨或組織。” == 對邪教一詞的批評 == 由於「洗腦」並非如想像的一般「強力」且「不可抗拒」,且加入被定性為「邪教」的信仰團體的人也有一定的自主意識之故,因此區分邪教和正當宗教也比很多人想得困難,邪教與正當宗教之間的區別也比人們想得模糊;此外,有理由認為應該避免使用邪教這詞彙稱呼任何信仰團體、也有理由認為邪教是一種偏見性的稱呼,而這是因為在事實上,正當宗教的危害性不亞於被定性為邪教的信仰團體、正當宗教的信仰內容的合理性也未必高於被定性為邪教的信仰團體之故;甚至很多正當宗教也有一個具有魅力的創始人;而邪教和正當宗教的區別,往往就是存在時間,或政府的定義;而受歡迎程度則是使得一個信仰團體被視為邪教的重要原因。 有鑑於邪教難以定義的事實及其他的一些爭議,學術界已開始摒棄使用這個主觀概念,取而代之的是不含貶義色彩的中性的「新興宗教」概念Richardson, 1993Lewis, 2004,一些學者更認為「邪教」一詞是對於具有不同教條和儀式的團體的人身攻擊Bromley, David Melton, and J. Gordon. 2002. Cults, Religion, and Violence. West Nyack, N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宗教學者羅德尼·斯塔克(Rodney Stark)和威廉·西姆斯·本布里奇(William Sims Bainbridge)在1996年出版的《宗教的未來》(The Future of Religion)中下評論說「在開始時,所有的宗教都是由隱蔽、微小且偏離主流的『邪教』起家的。」Gallagher, Eugene V. 2004. The New Religious Movement Experience in America. Greenwood Press, . p. xv.;此外,一些反邪教的個人和團體本身也有爭議,而反邪教人士所用的取消程式設計等手段,和他們眼中的邪教的手段相當類似,甚至傷害還大於這些人眼中的邪教,取消程式設計等部分具體的反邪教的手段更會構成人權侵犯,甚至導致宗教迫害。 ==社會學研究== 雖然現在大多數學者不再將任何新的宗教運動稱呼為邪教,一些社會學家仍然贊成保留這個稱呼。其他一些學者和非學術界的研究者在使用這個詞時將批判的重點放在邪教團體和參與者之間的關係上。這些批評的前提是邪教團體以某種形式的強制勸說或精神控制來招募會員,壓抑他們的理性思維能力,並使他們喪失為自己作出最佳利益選擇的能力。現在大多數社會科學家認為在研究宗教運動中精神控制的理論並沒有獲得科學印證。 對邪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但這些研究的結果,就和邪教本身是否存在一樣有爭議: ===精神控制=== 精神控制的研究認為,強制勸說常常透過若干關鍵步驟完成:Galanter, 1989; Mithers, 1994; Ofshe & Watters, 1994; Singer, Temerlin, & Langone, 1990; Zimbardo & leipper, 1991 *參入者的身體或情緒被處於一種不安的狀況; *他們的所有問題被歸結為一個簡單的解釋,並且這個解釋被反覆強調; *他們常常得到一個有魅力的領導人或群體的無條件的愛和接納; *他們在組織內得到了一個新的身份; *他們被與朋友、親戚和主流文化隔離開,接觸外部資訊受到嚴格控制。Psychology 101, Carole Wade et al., 2005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研究者都認可「洗腦」(brainwash)這種說法,尤其是在2000年前的一些研究中。Gene G. James, Brainwashing: The Myth and the Actuality Fordham University Quarterly, Volume LXI, June 1986Novit Evas, Bette Interpreting the Free Exercise of Religion: The Constitution and American Pluralism, () pp. 91–3, UNC Press, ISBN 978-0-8078-4674-2在另一些過時的研究,如美國Society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council meeting on 7 November 1990 (Online) 在1990年指出的,沒有足夠的研究就此事達成共識,而且「不應該自動將人身強制和控制的技術等同於非物質性的強制和控制的技術」。 而在一些較新的研究中,洗腦(brainwash)的說法開始減少,逐漸開始使用諸如“服從於(邪教)權威”、“記憶操縱”、“持久且強制的奴役”等較為具體的說法。包括美國在內的一些地區,在審查了一系列重大案件後,「洗腦」一詞被認為不應當應用於法院判決過程中。 ===潛在危害=== 根據拉特格斯大學社會學教授 Benjamin Zablocki 的觀點,被定性為邪教的團體存在虐待會員的高風險。部分原因是成員對富有魅力的領袖的阿諛奉承造成了領袖泛用權力。Zablocki 教授對邪教的定義是由要求絕對效忠的崇拜關係構成的一種具意識形態的組織。Dr. Zablocki, Benjamin Paper presented to a conference, Cults: Theory and Treatment Issues, 31 May 1997 in Philadelphia, Pennsylvania.其他一些研究指出,對被認為是邪教組織最常見的指控是性虐待和建議他們的成員不要使用常規的醫療服務。Kranenborg, Reender Dr. (Dutch language) Sekten... gevaarlijk of niet?/Cults... dangerous or not? published in the magazine Religieuze bewegingen in Nederland/Religious movements in the Netherlands nr. 31 Sekten II by the Free university Amsterdam (1996) ISSN 0169-7374 ISBN 978-90-5383-426-8 然而一些研究指出,一些旨在讓人脫離邪教的反邪教團體,其所以讓人脫離邪教的手段,如取消程式設計等,對個人所造成的危害甚至大於他們眼中的邪教所造成的危害。 ===加入組織=== 邁克爾·朗格尼給出了三個轉變信仰參加邪教的不同的模式。根據朗格尼的審議模式 (deliberative model),人們說,加入邪教組織主要是因為他們怎樣看待一個特殊的群體。朗格尼指出,這種觀點是在社會學家和宗教學者中間最受到支援。根據「心理動力學模型」(psychodynamic model),個人選擇參加是為了潛意識的心理需求。這種觀點在心理健康專業人員中間比較流行。最後,人們加入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心理需求,同時也受到邪教的心理操縱的影響。朗格尼聲稱,這些擁有豐富的與邪教信徒直接接觸經驗的心理健康專家們傾向於贊成最後一種看法。, "Clinical Update on Cults", Psychiatric Times July 1996 Vol. XIII Issue 7 一些學者青睞於某一個或幾種混合的觀點。也有學者指出,參加邪教是為了尋求社群團體和精神探索Galanter, Marc M.D.(Editor), (1989), Cults and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a report of the committee on psychiatry and religion of the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ISBN 978-0-89042-212-0。有人甚至質疑「轉變信仰」的概念是否正確,有人可能只是希望從屬於某個社團Bader, Chris & A. Demaris, A test of the Stark-Bainbridge theory of affiliation with religious cults and sects.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35, 285–303. (1996)。 ===退出組織=== 一些人認為,「邪教」會用各種手段脅迫其成員不得退出;不過布羅姆利和哈登社會學家指出,邪教成員退出後必須承擔後果的說法缺乏實驗證據支援,但卻有大量實驗證據反對這個說法。這些實驗證據包括絕大部分的退出離開發生在他們參加的兩年之內,也包括絕大部分的退出是他們自己的意願,其中三分之二(67%)認為「這種體驗使他們更開智」。Hadden, J and Bromley, D eds. (1993), The Handbook of Cults and Sects in America. Greenwich, CT: JAI Press, Inc., pp. 75–97. 研究顯示,退出「邪教」後的創傷並沒有固定的形式,甚至很多人並未因此受到創傷。雖然出現心理和社會問題在脫離後並不少見,這些問題的特點和強度大大依賴於個人的特點和作為「邪教」成員時的經歷、為什麼要退出以及退出的方式;F. Derks and the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of religion Jan van der Lans The post-cult syndrome: Fact or Fi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conference of Psychologists of Religion, Catholic University Nijmegen, 1981, also appeared in Dutch language as Post-cult-syndroom; feit of fictie?, published in the magazine Religieuze bewegingen in Nederland/Religious movements in the Netherlands nr. 6 pages 58–75 published by the Free university Amsterdam (1983)然而更常見的是退出後沒有出現創傷,像「瑞典政府新興宗教運動(調查)委員會」1998年的報告指出,絕大多數新興宗教成員從中獲得正面的經驗,他們的退出也沒有經歷創傷。雖然該報告描述了極少數退出的人需要幫助(每50,000人中有100人需要幫助),該報告沒有建議任何額外政府資源以幫助他們的康復,因為這些案件是非常罕見的。Report of the Swedish Government's Commission on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1998), 1.6 The need for support  (Swedish),English translation The great majority of members of the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derive positive experience from their membership. They have subscribed to an idea or doctrine which corresponds to their personal needs. Membership is of limited duration in most cases. After two years, the majority have left the movement. This withdrawal is usually quite undramatic, and the people withdrawing feel enriched by a predominantly positive experience. The Commission does not recommend that special resources be established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withdraws. The cases are too few in number and the problem picture too manifold for this: each individual can be expected to need help from several different care providers or facilitators. ==定義和特徵== 在仍然贊成保留邪教這個詞的研究者中,史蒂夫·哈桑 (Steve Hassan) 的精神控制研究對邪教的定義和特徵研究比較具代表性。Praise For Releasing The Bonds: Empowering People to Think for Themselves , Freedom of Mind Center 在2000年出版的《釋放束縛:使人們能夠為自己著想》(Releasing the Bonds: Empowering People to Think for Themselves)一書中,他分別從行為、資訊、思維和情緒四個方面對邪教作出描繪: *行為控制 **強硬的清規且有責罰制度 **居住環境,家人、情人、同居者、甚至往來者受到規範 **衣著打扮等受到規範 **食物受到規範 **睡眠受到規範 **無自由休閒的空間 **教義的授課及組織活動(如念經、禮拜、冥想等)佔去生活中最大部份的時間 **主要決定不能自作,必先取得批准 **須彙報思想,將自己感受與行動報告給上層幹部 **集體思維高於個人 *資訊控制 **使用謊言,包括控制訊息,歪曲資訊 **減低教外資訊的散佈或不鼓勵接觸這些,包括對教批評的說話,和使成員過度忙碌以至無暇接觸外界 **形成成教內和教外對壘的局面,由教主決定誰可知甚麼 **鼓勵教徒互相舉報,成立相互監督制度 **大量並廣泛使用教義和由教派傳播的資訊,並大肆宣傳 *思維控制 **須全然依賴並服從教主或講師 **將教義定為真理,宣揚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論 **不能批評教主或教義 **使用特殊語言代替常規的思想表達 **壓制思考,只容許“好”及“正確”的想法,否定批判、理性想法以及建設性的批評 **長期冥想,詠唱咒語和禱告 **不準容納別的信仰 *情緒控制 **使人的感受受到控制 **相信所有問題都是自己的錯,而教主或幹部是不會錯的 **過度誇大罪惡感 **過度誇大恐懼,包括怕自由意志,怕外界,怕敵人,怕失去救贖,怕離開教派,怕遭否定 **使用過大的情緒波動來控制人 **強迫人公開悔罪 **出現非理性的恐懼,比如害怕領導人,害怕離開,不會反駁領導,如離開即對前途無信心 **教外沒有快樂可言,故不能離去 **對離開教派者杯葛 **離開教派即屬墮落 **離開教派即有災禍 根據上海《文匯報》援引法國研究人員的成果,相對於正常宗教而言,邪教擁有如下十個特徵: #對其信徒實行精神控制,信徒必須遵循“精神領袖”的旨意而行動。 #透過信徒大肆斂財。 #脫離正常社會生活。 #侵犯個人身體。 #吸收兒童入會。 #具有反社會性質,即社會是如此“醜惡”,只有加入“教會”才能淨化靈魂。 #擾亂社會正常秩序。 #不斷引起司法糾紛。 #經常性地轉移資金。 #試圖滲入公共權力機構,以求擴大影響。 也有一些說法認為,可以用教派是否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來簡單地判斷是否此教為邪教; ==政治因素的影響== 在政治上,宗教可能可以成為有力的輔助,也可能成為影響安定的主要因素。全球各政府對新興宗教組織的態度各異,但有些政府認為應該將“邪教”組織與“合法”的宗教組織區別對待。 比如,法國和比利時接受邪教組織“洗腦”的觀點,但歐洲其他國家像瑞典和義大利則小心對待“洗腦”理論,而對新興宗教組織採用更中性的態度。 Richardson and Introvigne, 2001 pp. 144–146政治因素經常決定一個宗教是否是邪教,而政治立場對邪教定義的影響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基督教的地位在羅馬帝國時期的戲劇性變化。 不是所有的國家都承認「邪教」,像例如在美國,由於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之故,因此政府極少干涉宗教自由,而多數被視為非法的宗教團體都涉及對他人的犯罪活動;而在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的保護下,諸如「洗腦」(「洗腦」本身被認為是一個具有強烈主觀性的用語)、強力說服信徒捐獻、非常規醫療措施等各種看似「邪門」的作為,在事實上都是受保障的。 ===羅馬帝國與基督教=== 在基督教創立初期,由於早期信徒的積極活動,教徒數目快速增長。羅馬帝國當局對這個新興的宗教團體從忽視漸漸轉變為重視。有鑑於維護統治階層的利益的考量,羅馬帝國皇帝尼祿當採用各種手段迫害基督徒,將基督教定為邪教,並將其成員送入鬥獸場任野獸殺害。基督教受迫害三百年,直到4世紀羅馬元首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期間基督教的地位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於這位皇帝宣佈歸信基督教,因此基督教也從所謂的「邪教」被合法化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基督教取得統治地位後,又以其他宗教為異端邪教,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二世曾經在435年頒佈命令,禁止猶太人以外的異教徒儀式,將異教徒神廟改成基督教堂,反抗者處以死刑。Mos Maiorum Foundation ===美國與人民聖殿教等=== ====人民聖殿教==== 人民聖殿教,全稱是“人民聖殿基督徒(使徒)教會”,由美國基督教牧師吉姆·瓊斯於1955年在印第安納州創立。1978年11月,在教主瓊斯的帶領下,900多名信徒一起在南美洲的蓋亞那熱帶叢林集體自殺,該教從此被世人視為邪教之尤。 瓊斯1977年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說「最崇拜的偶像是毛澤東。他還在傳教過程中,講他是列寧的轉世。他實際上是一個狂熱的社會主義者。」據《洛杉磯時報》《洛杉磯時報》1978.12.10報導,記者問:「瓊斯的想法中,馬克思主義和基督教哪個優先?」時,自殺慘案的倖存者之一斯里福(Silver)說:「瓊斯主要是一個社會主義者,接著,還是一個無神論者。」 因此瓊斯曾設立了一個“人民論壇”,宣稱對古巴欣喜若狂,常常流露嚮往蘇聯和古巴。1977年,瓊斯帶領近千名成員移至南美蓋亞那,實現社會主義理想,在蓋亞那叢林建起社會主義農業公社(agriculture commune),取名瓊斯鎮。瓊斯鎮施行共產主義暴政,公社成員的護照和財產被沒收,幾十警衛白天晚在周圍巡邏,禁止人們與外界聯絡。瓊斯採用毛主義常用的高音喇叭洗腦術,說來自美國的法西斯主義和各敵對勢力正熱衷破壞其社會主義試驗。 他的信徒每天就像在勞改營一樣,工作下來,還要鬥私批修,批評和自我批評,就是從毛澤東與中國共產黨那裡學來的。《洛杉磯時報》提到,“聖殿教採用批評和自我批評,一種被毛澤東提倡的技術來加強紀律”。公社成員一天工作12小時,完了後要進行“自我批評”,誰沒有完成任務,或對公社的成功表示出了懷疑,就受懲罰,或被剃頭被戴黃帽子,毆打、虐待和處死時有發生。這些行為類同於文革中剃陰陽頭、戴高帽子游街。為了考驗公社成員的忠誠,瓊斯多次組織 “集體自殺演習”。《華盛頓郵報》報道,瓊斯讓人們喝了(假)毒藥以後,讓他們一個一個的站起來,回答“為什麼為社會主義而死是自豪而榮幸的”。 瓊斯槍殺前來調查的國會議員裡奧·瑞恩後,召集全體公社社員“集體自殺”,《洛杉磯時報》1978.11.26提到,死亡前的人們,口中喃喃自語,“讓我們為革命而死。用我們的死,曝光這個種族主義和法西斯的社會。在這種偉大的革命自殺中而死,是多麼美好啊!”。 ====曼森家族==== ====大衛教派==== ====天堂之門教==== ====摩門教基要派==== ====家庭國際====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基督教、法輪功、全能神教等=== 路透社報導說,無神論的中國共產黨不允許其他意識形態挑戰其統治,所有宗教活動必須經過它的批准。《紐約時報》2014年文章稱,中國共產黨「反邪教」的目的在於加強政府控制,並認為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中華傳統信仰備受打壓,文化大革命中,寺廟教堂被拆除、焚毀等,僧侶與神父被強迫還俗、婚嫁,削弱了儒家和佛教等傳統信仰體系;而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中國人重新燃起對信仰的渴望,但在現階段,大量民眾依舊缺乏宗教常識。中國政府公安部歷年認定邪教名單,2000年列出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檔案明確的邪教組織有7種,2005年、2014年名單公佈14種,不過被鎮壓的法輪功都未曾出現在名單內。 路透社報導,聯合國人權專員在2010年在聯合國大會上報告關切中國信仰自由問題,他指出法輪功等社會弱勢信仰團體經常被指責為「邪教」,因此常受社會歧視、甚至升級為針對「顛覆陰謀」的打擊。 外媒報導,共產黨於2018年6月左右,在全中國校園掀起抵制宗教信仰的運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用強行灌輸、威脅恐嚇、誘騙舉報等手段對學校的孩子進行洗腦,以達到徹底剷除宗教的最終目的。」不讓學生相信任何宗教,只讓相信共產黨無神論,當局人員把天主教、基督新教稱做「邪教」,要求學生舉報有宗教信仰的父母同學,有宗教信仰的學生,也將被學校上報上級部門。 ====基督教中國家庭教會==== 中國共產黨查封基督教中國家庭教會,並稱一些家庭教會為邪教,例如華南教會等等。例如伊春當局稱,不參與(共產黨控制、政治色彩濃厚的)三自愛國教會的,就是邪教。 黎廣強及另外兩名中國人因為運送《聖經恢復本》提供給福建省地下教會被抓,被以“利用邪教破壞法律實施”的罪名提起公訴,後被以「非法經營罪」分別判處兩年及三年有期徒刑。 對華援助協會《中國大陸境內基督教會和基督徒遭受政府逼迫的 2015年度報告》報告稱,中共把家庭教會當成對政權有威脅的「邪教」來看待,中共的最終目的就是全面取消非三自教會。外媒報導,中共人員例如浙江某中學亦稱,中共已將「天主教、基督新教定為『邪教』,絕對不能信,要信只能信共產黨。」 2015年,中國各地出現中共當局下發的宣傳畫,直接將基督教家庭教會指為「冒用宗教名義的邪教組織」。中國反邪教協會釋出的20種邪教名單中,與基督教有聯絡的就有15種之多。郭寶勝表憂心示,「只要不去(中共官方控制的)三自教會,就有可能被『邪教』化,就有可能以刑法300條來對待。」 ====中國共產黨==== 法國《費加洛報》報導,歷史學家章立凡表示,「共產黨政權也是個教派」,中共把藏傳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視為意識形態上的敵手,宗教控制的強化其實展露出中共對失去社會掌控的恐懼。有觀點認為,中國共產黨是自己所定義的邪教。《紐約時報》2014年刊登慕容雪村文章〈中國反邪教意在加強政府控制〉稱,自共產中國1949年建政後,所謂「共產主義信仰」被推崇為「宗教」,儒家和佛教等傳統信仰體系被削弱;2014年6月1日,中共官媒中央電視臺公佈「邪教組織的六個特徵」,包括個人崇拜、無視道德以及限制人身和精神自由等等。慕容雪村指出,這六大特徵,都能在共產中國找到現實證據,「這段話在網上被大量轉發,許多人都有意地將它指向共產黨自身,含蓄地發表評論道:感謝政府感謝黨,我終於知道哪個才是最大的邪教了。」蘋果日報與自由時報報導稱,不少網民揶揄這六大特徵說的是中國共產黨,「我們就是在邪教管治下!」 中共黨史專家司馬璐指出,共產黨組織從延安時期就是「類似巫教的邪教」統治,例如「把領袖宣傳得是神的化身」、「一切罪惡都可以打著黨和領袖的旗幟,對黨員和人民操生殺大權」、「不準許黨員和人民有獨立思想,只許黨員做工具,做機器人」,「必須要黨員和人民相信:你們是有原罪的,例如小資產階級思想……」,對黨員與人民施行精神奴役。 ====全能神==== 全能神是由“呼喊派”骨幹趙維山於1989年創立的,是基督教新教地方召會運動變種組織,該教派雖對外宣傳其創始人與“女基督”是河南的一名鄭姓女子,但其只是傀儡。“全能神”於東京、紐約、舊金山、多倫多、新加坡、韓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或地區建立分部。 2014年,發生的5·28山東省招遠市“麥當勞”快餐店命案再次引發了公眾對“全能神”這一邪教組織的強烈關注。10月11日,山東省煙臺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張帆等五名被告人故意殺人、利用邪教組織破壞法律實施一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張帆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被告人張立冬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死刑,被告人呂迎春犯故意殺人罪,判處無期徒刑,被告人張航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被告人張巧聯犯故意殺人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年。 ====法輪功==== 法輪功是一種氣功修煉團體,規模極盛時傳播於陸臺兩岸以及美、歐、澳洲等超過70個國家David Ownby, Falun Gong and the Future of China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0-19-532905-6. ,依據中國政府在1999年以前的估計,大約7000萬人到上億人修煉,主管機關是中國政府國家體育委員會(而非宗教局)。1996年後時任中共黨總書記江澤民當局改變胡耀邦政府對氣功的三不政策,黨媒開始批評法輪功。1999年因修煉法輪功的人數太多,江澤民發起了一場鎮壓法輪功的運動。美國國會眾議院2010年要求停止鎮壓的605號決議文指「中共當局在過去十年,在世界範圍內以大量資源長期虛假宣傳」 ,中華民國國會2004年決議指出,法輪功在數十國上億人修煉「促使社會道德提升,並使廣大的修煉民眾身心健康」,並指中共「發動全國宣傳機器,全面抹黑、汙衊李洪志先生,故外界亦一再質疑,大陸當局一手炮製天安門自焚案等事件,意圖挑起一般人民對法輪功的仇恨。」 BBC及一些觀察家指出,中共高層對法輪功的態度存在分歧。在江澤民1999年鎮壓法輪功前一年,剛退休的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發起並親自率團獨立調查法輪功數月,做出「法輪功於國於民,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結論報告提交中央政治局Benjamin Penny, "The Religion of Falun Gong," p 56. 『Falun Gong has hundreds of benefits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China, and does not have one single bad effect.』。 加拿大前亞太司長大衛·喬高引用蒙特婁大學教授大衛·歐比對法輪功的詳細研究結論指「法輪功不是邪教」;因報導法輪功獲得普立茲獎的《華爾街日報》前北京分社社長伊恩·約翰遜認為中共是以西方反邪教運動的合法性來掩蓋當局的鎮壓,因為法輪功不符合對邪教的共同定義,並指中共方面說法不被支援、從不允許法輪功受害者單獨受訪。《南華早報》報導引述法國內政部反邪教小組表示「法輪功從未觸犯法律,僅僅是一個遵守法國法律的自由的協會。我們不能濫用邪教這個詞,並把它用於任何一個宗教運動,無論是老的還是新的。根據法國法律,法輪功不該被稱作邪教。」 自由之家資深專家庫克2012年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發表證詞說,「修煉法輪功的中國公民,目前依然生活在不斷遭受綁架和酷刑的威脅當中。法輪功及其創始人李洪志先生,以及各種同音字,一直是中國網際網路上被新聞檢查最嚴厲的字詞,而由任何(中共)國營媒體或由其外交官所提及的都是妖魔化標籤了的措辭。」 國際特赦組織報告指出,北京當局於1999年7月後對法輪功修煉者的鎮壓,進行多方面的宣傳戰,並施加包括勞改、意識型態改造(亦有稱"洗腦")、再教育及法律範疇外的威脅措施(拘留、強制勞動及刑求等),有時導致學員死亡。 在中共公安部2000年發布的公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關於認定和取締邪教組織若干問題的通知》(公通字[2000]39號)中,裡頭對於「現已認定的邪教組織情況」,列出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檔案明確的邪教組織有7種;公安部認定和明確的邪教組織有7種,其中並未提到法輪功。公安部2005年(公通字[2005]39號)認定14種,也沒有法輪功。公安部2014年6月公佈名單有14種,但法輪功仍不在其內,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的司法解釋中,並無針對任一特定邪教的定義作出解釋,僅對處理邪教組織的方式予以解釋。 法輪功在俄羅斯及越南目前為止都是合法的。 紐約時報曾經報道,中國的法輪功信徒控訴政府操控宣傳、監禁和拷問,而在美國紐約法拉盛,華裔移民與法輪功信徒展開意識形態戰爭,兩派在此劃定地盤,進行持久激烈的對抗。 ===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與巴哈伊教 === ==相關運動== *取締反動會道門 *610辦公室 == 參見 == * 被政府認定為邪教的團體列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定的邪教組織列表 * 宗教自由 * 宗教迫害 * 新興宗教 * 人身攻擊 * 既定觀點用詞 * 抹黑策略 * 人格暗殺 * 妖魔化 * 精神控制、洗腦 * 異端、異教 * 附佛外道、外道 * 2017年印度北部騷亂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書籍 * * ; 期刊文章 * *
7月31日
7月31日是陽曆年的第212天(閏年是213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53天。 == 大事記 == === 8世紀 === * 781年:日本人第一次用文字記錄富士山火山噴發。 === 10世紀 === * 904年:阿拉伯人拜占庭城市塞薩洛尼基。 === 11世紀 === * 1009年:思齊四世接替若望十八世,成為第142任教宗。 === 15世紀 === * 1423年:百年戰爭:法軍在克拉旺戰役中敗於英軍之手。 * 1451年:查理七世下令逮捕了雅克·柯爾。 * 1492年:阿罕布拉法令生效後,猶太人被逐出西班牙。 * 1498年:西班牙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在其第三次航行西半球時,首次發現千里達島。 === 17世紀 === * 1655年:俄波戰爭 (1654年-1667年):俄軍立陶宛大公國首都維爾紐斯,並佔據6年之久。 * 1658年:奧朗則布成為蒙兀兒帝國皇帝。 === 18世紀 === * 1703年:英國作家笛福因發表文章諷刺託利黨迫害非國教教徒而被當局處以枷刑遊街。 * 1741年:巴伐利亞的查理·阿爾伯特入侵上奧地利及波希米亞。 * 1752年: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動物園——奧地利美泉宮動物園正式開園。 * 1790年:美國第一項專利透過,頒給了發明家所提出的鉀鹽製程。 === 19世紀 === * 1856年:英國皇家特許狀認證紐西蘭基督城為一城市。 * 1865年:全世界第一條窄軌鐵路系統於澳洲的開業。 * 1874年:派屈克·弗朗西斯·希利成為喬治城大學史上第一位非裔美國人校長。 * 1891年:美國發明家愛迪生申請到電影攝影機的專利權。 * 1894年:日本小村公使通知總署,斷絕同清朝的外交關係。第二天中日雙方同時宣戰,中日甲午戰爭正式開戰。 * 1899年(儒略曆):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宣佈大連為“自由港”。 === 20世紀 === * 1905年:日俄戰爭庫頁島戰役: 日本軍佔領樺太(庫頁島)全島。 * 1906年:俄羅斯沙皇尼古拉二世下令解散杜馬。 * 1913年:袁世凱下令懸賞捉拿黃興、陳其美等人。 * 1919年:德國國民議會在圖林根魏瑪召開制憲會議,透過魏瑪共和國憲法《德意志國憲法》。 * 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浙江嘉興南湖閉幕,陳獨秀被選為中央局書記。 * 1937年:“七君子”出獄。 * 1938年:保加利亞同希臘以及巴爾幹其他協約國簽訂互不侵犯條約。 * 1944年:法國作家、飛行員聖埃克蘇佩裡在執行飛行任務時失蹤。 * 1952年:昭和天皇、皇后戰後首次參拜明治神宮。 * 1953年:彭德懷被授予“朝鮮英雄”稱號。 * 1954年:義大利登山團隊首次登上位於喀喇崑崙山脈的世界第二高峰喬戈裡峰峰頂。 * 1958年:蘇共中央第一書記赫魯曉夫秘密訪華,與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等領導人會晤。 * 1971年:美國阿波羅15號太空人大衛·史考特和詹姆斯·艾爾文駕駛歷史上第一輛阿波羅月球車。 * 1974年:土耳其和希臘在塞普勒斯停火協定生效。 * 1989年:香港政府準備在西貢萬宜水庫興建越南船民營,當地居民則露宿抗議。 * 1991年:美國和蘇聯簽署《第一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為歷史上最大的軍備控制條約。 * 1992年:由南京飛往廈門的民航客機中國通用航空2755號班機在南京大校場機場起飛時滑出跑道,撞毀防護堤,機上107人或108人遇難。 * 1993年:以色列與黎巴嫩、敘利亞達成停火協議。 * 1997年:聯邦快遞14號班機在紐瓦克機場降落時翻覆並起火,機上5人全部逃生。 * 1998年:北京市高階人民法院對陳希同案公開宣判,結果陳希同被判處入獄16年。 * 1999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月球探勘者號探測器以撞擊月球南極點的舒梅克環形山結束任務。 === 21世紀 === * 2008年:在明尼蘇達州奧瓦通納的附近墜毀,機上八人全部遇難。 * 2011年:7月31日和8月1日,中國新疆喀什接連發生2起暴力恐怖襲擊事件,至少造成10人死亡。 * 2012年:印度北部20個邦先後兩次發生大規模停電事故,為歷史上影響人口最多的停電事故。。 * 2012年:美國運動員邁克爾·菲爾普斯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獲得第19枚奧運會獎牌,打破前蘇聯運動員拉里莎·拉特尼娜在1964年創造的紀錄,成為歷史上獲得最多奧運會獎牌的運動員。 * 2014年:臺灣高雄市發生連環石化氣爆事故,造成32人死亡、321人受傷,多條重要道路嚴重損壞。 * 2020年:香港新增121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個案,118宗為本地感染,其中56宗源頭未明,連續10日單日個案破百。 == 出生 == * 1527年:馬克西米利安二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586年逝世) * 1704年:加布裡爾·克拉默,瑞士數學家(1752年逝世) * 1800年:弗里德里希·維勒,德國化學家(1882年逝世) * 1812年:洛伊希滕貝格的阿美莉,洛伊希滕貝格公主和巴西皇后(1873年逝世) * 1826年:威廉·史密斯·克拉克,美國教育家(1886年逝世) * 1858年:勞倫·A·瑟斯頓,美國律師、政治家、商人(1931年逝世) * 1887年:沈兼士,中國語言文字學家、文獻檔案學家(1947年逝世) * 1893年:法蒂瑪·真納,巴基斯坦牙醫、女政治家(1967年逝世) * 1921年:彼得·本南森,英國律師、人權活動家,國際特赦組織創始人(2005年逝世) * 1923年:約瑟夫·凱勒,美國數學家(2016年逝世) * 1931年:尼克·波利泰尼,美國網球教練(2022年逝世) * 1932年:葉根壯,臺灣大木匠師(2014年逝世) * 1939年:湯漢,香港天主教榮休樞機 * 1947年:雪莉·蘭辛,美國女演員、電影公司高管,前任派拉蒙影業集團執行長 * 1951年:伊文·古拉貢,澳大利亞女子網球運動員 * 1951年:-{zh:杜立勤;zh-cn:尼古拉斯·特魯;zh-hk:杜立勤;zh-tw:尼古拉斯·特魯}-,英國政治人物 * 1953年:古谷徹,日本男性聲優 * 1953年:濮存昕,中國男演員 * 1954年:賀一航,臺灣藝人(2019年逝世) * 1955年:區瑞強,香港歌手、香港電臺唱片騎師 * 1955年:唐群,中國女演員 * 1956年:Lynja,美國TikToker、廚師(2024年逝世) * 1956年:邁克爾·比恩,美國男演員、導演 * 1958年:馬克·庫班,美國億萬富翁企業家,現任美國職業籃球聯賽達拉斯獨行俠擁有者 * 1959年:柯林·勞勃斯,英國外交官 * 1961年:扎哈里·艾哈邁德·沙阿,馬來西亞飛行員,MH370失聯客機機長 * 1962年:衛斯里·史奈普,美國男演員、製片人 * 1964年:辜仲諒,臺灣企業家 * 1965年:J·K·羅琳,英國女作家,著名作品《哈利波特》 * 1967年:本田美奈子,日本歌手(2005年逝世) * 1967年:巖田光央,日本男性聲優 * 1972年:張克帆,臺灣男歌手 * 1974年:李鐘赫,韓國男演員 * 1978年:威爾·查恩,英國音樂家,酷玩樂團鼓手 * 1979年:關心妍,香港女歌手 * 1979年:丁子高,香港企業家 * 1980年:愛內裡菜,日本女歌手 * 1984年:盤翠瑩,香港女主播 * 1985年:楊鳴,中國男子籃球運動員 * 1987年:馬賽,香港演員 * 1988年:趙怡翔,臺灣政治人物 * 1988年:遠藤舞,日本女偶像 * 1989年:艾莉克西斯·納普,美國女演員 * 1989年:魯嘉因·哈德洛爾,沙烏地阿拉伯女權主義者、婦女權利活動家 * 1992年:何賽·費南德茲,古巴裔美國棒球選手(2016年逝世) * 1992年:樸修映,韓國女子偶像團體After School成員 * 1992年:琪亞拉·艾凡尼,印度女演員 * 1995年:盧珉玗,韓國男子偶像團體BOYFRIEND成員 * 1995年:崔誠允,韓國男子偶像團體Golden Child成員 * 1995年:利爾·烏茲·弗特,美國饒舌歌手、詞曲作家 * 1995年:八木亞裡紗,日本模特兒 * 1995年:龍夢柔,中國女演員、歌手 * 1997年:李歌洋,中國男演員 * 1997年:RaMu,日本寫真偶像、Youtuber * 1998年:里科·羅德里格茲,美國男演員 * 1998年:楊超越,中國女子偶像團體火箭少女101前成員 * 1998年:希林娜依·高,中國女子偶像團體硬糖少女303前成員 * 1999年:洪周燦,韓國男子偶像團體Golden Child成員 * 2000年:金賽綸,韓國女演員 * 2001年:盧正義,韓國女演員 == 逝世 == * 1556年:依納爵·羅耀拉,西班牙巴斯克天主教牧師、神學家,耶穌會創始人(1491年出生) * 1726年:尼古拉二世·伯努利,瑞士數學家(1695年出生) * 1784年:德尼·狄德羅,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翻譯家(1713年出生) * 1849年:裴多菲,匈牙利詩人(1823年出生) * 1875年:安德魯·約翰遜,美國政治人物,第17任美國總統(1808年出生) * 1886年:弗朗茨·李斯特,匈牙利鋼琴演奏家、作曲家(1811年出生) * 1910年:溫斯洛·霍默,美國畫家(1836年出生) * 1933年:清水紫琴,日本明治時代作家、記者、女權運動家(1868年出生) * 1935年:弗雷德裡克·H·吉勒特,美國政治人物,曾任麻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1851年出生) * 1944年:安託萬·聖·德克旭貝裡,法國作家(1900年出生) * 1982年:洪醒夫,臺灣文學作家,車禍身亡(1949年出生) * 1983年:艾惕思,英國外交官(1914年出生) * 1986年:李斯特·費倫茨,匈牙利作曲家、鋼琴家(1811年出生) * 1989年:周揚,中國文藝理論家(1908年出生) * 1999年:亨利·索耶,美國律師、民權活動家、政治家(1918年出生) * 2002年:陳寶蓮,香港演員(1973年出生) * 2009年:霍克思,英國漢學家、翻譯家(1923年出生) * 2012年:戈爾·維達爾,美國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1925年出生) * 2013年:王作榮,臺灣前監察院長(1919年出生) * 2014年:周志坤,臺灣拉丁舞教父(1950年出生) * 2017年:劉文雄,臺灣政治人物,前立法委員(1954年出生) * 2022年:菲德爾·瓦爾德斯·拉莫斯,菲律賓政治人物,第12任菲律賓總統(1928年出生) * 2022年:比爾·拉塞爾,美國男子籃球運動員(1934年出生) * 2022年:瓦季姆·巴卡京,俄羅斯政治人物(1937年出生) * 2022年:卡立依布拉欣,馬來西亞政治人物,第14任雪蘭莪州務大臣(1946年出生) * 2022年:-{zh-cn:艾曼·扎瓦希裡;zh-tw:艾曼·查瓦希裡}-,埃及外科醫師,第2任-{zh-cn:基地組織;zh-tw:蓋達組織}-首領(1951年出生) * 2023年:楊貫一,香港廚師(1932年出生) * 2023年:潘小俠,臺灣攝影記者、人物攝影師(1954年出生) * 2023年:安格斯·克勞德,美國男演員(1998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非洲婦女日 * 世界護林員日 * 依納爵·羅耀拉慶節 * : * :州旗日 == 參考資料 ==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或稱永樂帝,明朝第三位皇帝,公元1402年至1424年在位,在位二十二年,年號永樂。到嘉靖為止的明朝資料稱太宗。西藏尊稱「文殊皇帝」。 明太祖朱元璋皇四子,建文帝的四叔。安徽鳳陽人,生於應天府(今江蘇南京),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洪武三十二年或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發動靖難之役,起兵奪位,經過三年的戰爭,最終勝利,驅逐其姪建文帝奪權篡位稱帝,時年42歲。 明成祖在位期間,改善明朝政治制度,促成發展經濟、開拓疆域,並推動遷都北京,使北京自此成為中國的政治中心至今。他命令大學士解縉編修了《永樂大典》,又帶領明朝北征蒙古、南平安南以及鄭和下西洋,讓明朝的國威遠揚四海。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大帝」。然而,他加強了太祖以來的專制統治,強化錦衣衛並成立東廠,且殘酷鎮壓忠於建文帝的大臣。又因他在位期間不顧祖訓,重用宦官,也促成明朝中葉後宦官專政的禍根。 明成祖於1424年病重駕崩在榆木川,享壽64歲,後諡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原廟號為「太宗」,葬於天壽山長陵。嘉靖十七年(1538)九月,嘉靖帝發動“大禮議事件”,改諡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 == 早期經歷 == 元順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於應天府(今南京)。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十歲,受封燕王。曾居中都(今鳳陽),對民情頗有所知。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府,之後多次受命參與北方軍事活動,兩次率師北征,曾招降蒙古乃兒不花,並曾生擒北元大將索林帖木兒,加強了他在北方軍隊中的影響。朱元璋晚年,長子太子朱標、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晉王朱棡先後去世,朱元璋於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駕崩後,四子朱棣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家族尊序上都成為諸王之首。 == 靖難之役 == === 建文帝削藩 === 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後,為了提防燕王謀反,於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派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都指揮使謝貴、張信為北平都指揮使。隨後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駐開平,並調走北平原屬燕王管轄的軍隊。 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裝病,使建文帝把作為人質的朱棣三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回燕藩;之後由於屬下被朝廷處死,遂裝瘋。由於王府長史葛誠告知朝廷,裝瘋被發覺《明通鑑》卷十二:(六月)己酉,燕山百戶倪亮上變,告燕官校於諒、周鐸等陰事,詔逮至京師,皆戮之。復詔責燕王。王遂稱疾篤,佯狂走呼市中,奪酒食,語多妄亂,或臥土壤彌日不甦。張昺、謝貴入問疾,王盛夏圍爐播顫曰:「寒甚。」宮中亦杖而行。昺等稍信之,長史葛誠密語之曰:「王本無恙,公等勿懈。」。 時燕王遣使入金陵奏事,使者被齊泰等審訊,被迫供出燕王的異狀,於是朝廷下密旨,令張昺、謝貴逮捕燕王府的官屬,張信逮捕燕王本人。但張信經過考慮,將此事告知朱棣《明通鑑》卷十二:初,張信之至燕也,與昺等同受密旨,憂懼不知所出。以告母,母大驚曰:「吾聞燕都有王氣,王當為天子。汝慎勿妄舉,取赤族禍也。」至是又密敕信,使執王,信見事急,三造燕邸,辭不見,乃乘婦人車徑至門,固請之。王召入,信拜床下,密以情輸王。王猶佯為風疾,不能言,信曰:「殿下毋爾也。臣今奉詔禽王,王果無意,當就執,如有意,幸勿誨臣。」王察其誠,下拜曰:「生我一家者,子也!」於是召僧道衍謀舉兵。。於是朱棣和僧人姚道衍等進行舉兵的謀劃,令張玉、朱能將八百勇士帶入府中潛伏,以待變故《明通鑑》卷十二:會昺等部署衛卒及屯田軍士,佈列城中,一面飛章奏聞。布政司吏李有直竊其草,獻之府中,燕王亟呼護衛張玉、朱能等率壯士八百人入衛。。 === 燕王起兵 === 張昺、謝貴得到建文帝密詔後,於七月初四帶兵包圍燕王府。朱棣假意將官屬全部捆縛,請二人進王府查驗。二人進府後,被朱棣府內的死士擒獲,連同府內叛變的葛誠、盧振一同斬殺《明通鑑》卷十二:秋,七月,詔至,「逮燕府官屬」,於是張昺、謝貴等率諸衛士以兵圍府第,……壬申,王稱疾愈,御東殿,伏壯士左右及端禮門內,遣人召昺、貴,不至,復遣中使示以所逮姓名,乃至。……一時伏兵盡起,前禽昺、貴,捽葛誠、盧振下殿。王擲杖起曰:「我何病!為若輩奸臣所逼耳。」昺、貴及誠等不屈,皆斬之。。當日夜裡,朱棣奪下北平九門,遂控制北平全城《明太宗實錄》卷二:是夜,(張)玉等攻九門,黎明已克其八,惟西直門未下。上令指揮唐雲解甲騎馬,導從如平時,過西直門,見闘者,呵之曰:「汝眾喧閧,欲何為者?誰令爾為此不義,是自取殺身耳。」眾聞雲言,皆散,乃盡克九門,遂下令安集城中,人民安堵,諸司官吏視事如故。北平都指揮使俞填走居庸關,馬瑄走薊州,宋忠率兵至居庸關,知事不齊,退保懷來,留俞填守居庸。。 燕王朱棣起兵,援引《皇明祖訓》《皇明祖訓·法律》:如朝無正臣,內有奸惡,則親王訓兵待命,天子密詔諸王,統領鎮兵討平之。,號稱清君側,指建文帝身邊的齊泰和黃子澄為奸臣(謀害皇室親族),需要鏟除,稱自己的舉動為「靖難」(意為「平定災難」),並上書建文帝。 燕軍控制北平後,七月初六,通州主動歸附;七月初八,攻破薊州,遵化、密雲歸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關;七月十六,攻破懷來,擒殺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今河北盧龍縣,屬秦皇島市)歸附。七月二十七,為防止大寧軍隊從松亭關偷襲北平,用反間計使松亭關內訌,守將卜萬下獄。至此,北平周圍全部掃清。燕軍兵力增至數萬《明太宗實錄》卷二:甲戌,通州衛指揮房勝等率眾以城來歸。丙子,馬宣在薊州,謀起兵來攻。上遣指揮朱能等攻拔其城,遂生擒馬宣。遵化衛指揮蔣玉、密雲衛指揮郭亨各以城來歸。己卯,命指揮徐安、鐘祥、千戶徐祥等討填,安等攻破其城(居庸關),填走懷來,依宋忠。甲申,至懷來。……宋忠餘眾蒼黃列陣未成,上麾師渡河,鼓譟直沖其陣,宋忠大敗,奔入城。……都指揮莊得單騎遁走,餘眾悉降,即散遣歸原衛。丙戌,永平守將趙彝、郭亮以城來歸。乙未,……乃作詒卜萬書,盛稱獎萬而極毀詆亨,緘識牢密,召一卒飲之酒,且厚賚之,而置書其衣中,俾歸與萬。其同獲之卒竊窺之,問守者曰:「彼何為者?」守者曰:「遣歸通意,故得厚賚。」卒跪曰:「告守者能為我請得偕行,惟命是從,不敢望賚。」守者如所言為請,遂俱遣而不與賚,不得賚者終不平,至即發其事。劉真、陳亨搜卒衣,得與卜萬書,遂疑萬,執下獄,籍其家。。 燕軍攻破懷來後,由於領地相距太近,七月二十四日,谷王朱橞逃離封地宣府(今屬張家口,距北京約150公里,距懷來約60公里),奔京師《明通鑑》卷十二:壬辰,谷王橞聞燕兵破懷來,自宣府奔京師。。八月,齊泰等顧慮遼王、寧王幫助燕王,建議召還京師;遼王從海路返京,而寧王不從,遂削寧王護衛《明鑑綱目》卷二:燕兵起,朝廷慮(朱)權與燕合,召權及遼王植歸京師。植泛海還,權不至,坐削護衛。《明太宗實錄》卷三:齊泰等慮遼王植、寧王權為上之助,建議悉召還京,惟植至,遂遣敕削權護衛。。宋忠失敗後,部將陳質退守大同。代王本欲起兵呼應朱棣,被陳質所控制,未果《明通鑑》卷十三:陳質者,建文元年宋忠之敗,質以參將退守大同,代王欲舉兵應燕,質持之不得發。。 七月,朱棣反書到京,朱允炆削朱棣宗室屬籍,廢為庶人。決定起兵討燕《明鑑綱目》卷二:棣反書聞。帝告太廟,削棣屬籍,廢為庶人。詔示天下。以(耿)炳文太祖時宿將,拜徵虜大將軍。《明通鑑》卷十二:是月,燕王反書聞。齊泰請削燕屬籍,聲罪致討。或難之,泰曰:「明其為賊,敵乃可克。」遂定議伐燕,佈告天下。。在真定(今河北正定)置平燕布政使司《明史》卷一百四十二:暴昭,潞州人。……燕兵起,設平燕布政司於真定,昭以尚書掌司事,與鐵鉉輩悉心經畫。。 耿炳文率軍在八月十三日到達真定《明通鑑》卷十二:八月,己酉,耿炳文師次真定。,並分兵於河間、鄚州(河北任丘北約30裡)、雄縣,為犄角之勢。在經過觀察後,八月十五日,燕軍趁中秋夜敵軍不備,偷襲雄縣;成功後又利用伏擊擊敗了鄚州的援兵,遂攻克鄚州,收編剩餘的部隊《明通鑑》卷十二:壬子,……,夜半,至雄縣,襲其城。(潘)忠援兵不至,前鋒麾下九千人皆戰沒。……命護衛千戶譚淵率壯士千餘,伏月漾橋水中,……,俟忠等援軍已過,即出據橋,王遣兵逆擊忠,敗之。《明太宗實錄》卷三:上問忠等:“莫州軍馬幾何?”忠雲:“尚有戰士萬餘、馬九千餘匹,今聞臣敗必走,急取可得也。”上率精銳百餘為前鋒,趨鄚州,徑薄其營,悉降之,盡獲其人馬輜重。。八月二十四日,燕軍到達無極縣。從樵夫和中央軍被俘士兵處得知敵情,於是燕軍發動決戰《明太宗實錄》卷三:壬戌,未至真定二十里,獲採樵者,詢知炳文軍惟備西北,其東南無備。上率三騎先至東門,突入其運糧車中,擒二人問之,其南岸之營果移於北岸,由西門而營,直抵西山。。 二十五日,燕軍趁耿炳文送使臣出城時偷襲中央軍,炳文逃回城中後,怒而迎戰。在燕軍主力與耿炳文軍相持時,朱棣親自率軍襲擊其側翼,耿炳文大敗潰逃,中央軍投降三千多人《明通鑑》卷十二:炳文出城逆戰,張玉、譚淵、朱能等率眾奮擊,王以奇兵出其背,循城夾攻,橫衝其陣,炳文大敗,奔還。朱能與敢死士三十餘騎,追奔至滹沱河東。炳文眾尚數萬,復列陣向能。能奮勇大呼,衝入炳文陣,南軍披靡,蹂藉死者甚眾,棄甲降者三千餘人。。中央軍狼狽逃回城中,城池差點失守。部將李堅、甯忠、顧成等被俘;士兵被殺、被俘數萬人(後放還)《明太宗實錄》卷三:上將輕騎數十,繞出城西,先破其二營。適炳文送使客出,覺之奔還,……炳文出城迎戰,張玉、譚淵、朱能、馬雲等率眾奮擊之,上以奇兵出其背,循城夾擊,橫透敵陣,炳文大敗,急奔入城。軍爭門,門塞不得入,相蹈藉死者甚眾,乃自相斮,然後得入而闔門自守。丘福等殺入子城,門閉乃退。其左副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領眾接戰,我騎士薛祿引槊刺堅墜馬,揮刀斫之。堅大呼曰:「我李駙馬也,勿殺。」祿生擒之,其右副將軍都督甯忠、左軍都督顧成、都指揮劉遂俱被擒,斬首三萬餘級,積屍塞城壕,溺死滹沱河者無算,獲馬二萬餘匹,俘降數萬,盡散遣之,有二千人願留不歸,上從之。。耿炳文率殘部不到十萬人在真定堅守不出,燕軍攻城三天不克。八月二十九日,燕軍返回北平《明太宗實錄》卷三:丙寅,攻真定二日未下。上曰:「攻城下策,徒曠時日,鈍士氣。」遂命班師。。顧成降燕之後,留在北平協助燕世子朱高熾守城《明通鑑》卷十二:(顧)成遂降,王遣人送北平,輔世子居守。。 耿炳文戰敗,朱允炆開始擔憂戰事,考慮換將。黃子澄說曹國公李景隆是名將李文忠之子,建議他接任;齊泰反對,但建文不聽《明通鑑》卷十二:上聞真定之敗,始有憂色,謂黃子澄曰:「柰何!」對曰:「勝敗兵家之常,無足慮。」因薦曹國公李景隆可大任,齊泰極言其不可,竟用之。。八月三十日,拜李景隆為大將軍,誓師出征,並召回耿炳文。李景隆以德州為大本營,調集各路兵馬包括耿炳文敗兵,增兵至五十萬人,九月十一日進至河間《明太宗實錄》卷四:(九月)戊寅,諜報曹國公乘傳至德州,收集耿炳文敗亡將卒並調各處軍馬五十萬,進營河間。。 朱棣聽說朝廷以五十萬傾國之兵交付李景隆,大喜過望,說:「李景隆不會用兵,給他五十萬大軍,根本是自取滅亡。趙括之失必然重演,我軍必勝。」《明太宗實錄》卷四:上語諸將曰:「李九江(李景隆小名),豢養之子,寡謀而驕矜,色厲而中餒,忌刻而自用,況未嘗習兵,見戰陣而輙以五十萬付之,是自坑之矣。漢高祖大度,知人善任,使英雄為用,不過能將十萬,九江何等才,而能將五十萬?趙括之敗可待矣。」《明太宗實錄》卷四:上笑曰:「兵法有五敗,景隆皆蹈之。為將政令不脩,紀律不整,上下異心,死生離志,一也;今北地早寒,南卒裘褐不足,披冒霜雪,手足皸瘃,甚者墮指,又士無贏糧,馬無宿槁,二也;不量險易,深入趨利,三也;貪而不治,智信不足,氣盈而愎,仁勇俱無,威令不行,三軍易撓,四也;部曲喧嘩,金鼓無節,好諛喜佞,專任小人,五也。九江五敗悉備,保無能為。然吾在此,必不敢至,今須往援永平,彼知我出,必來攻城,回師擊之,堅城在前,大軍在後,必成擒矣。」 === 大勝李景隆 === 九月初一江陰侯吳高率遼東兵攻打永平郡《明太宗實錄》卷四:九月戊辰朔,永平守將郭亮馳報: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等以遼東兵圍城。,九月廿五,攻陷永平郡,決定趁勢偷襲大寧(今內蒙古寧城)以獲得其精銳部隊;另一方面利而誘之,將中央軍引至「空城」北平下。九月廿八,出師。《明太宗實錄》卷四:丙戌,上率師援永平,諸將請曰:「必守盧溝橋,扼李景隆之沖,使不得徑至地城下。」上曰:「天寒冰涸,隨處可度,守一橋何足拒敵?舍之不守,以驕敵心,使深入受困於堅城之下,此兵法所謂利而誘之者也。」壬辰,吳高等聞上至,倉卒盡棄輜重,走山海。上遣輕騎追之,斬首數千級,俘降亦數千人,盡散遣之。上議攻大寧,……乙未,師行。上諭世子嚴守備,敵至,慎毋與戰。。十月初六,燕軍經小路到達大寧城下。朱棣單騎入城《明太宗實錄》卷四:壬寅,師抵大寧,城中不虞我軍驟至,倉卒關門拒守。上引數騎循繞其城,適至西南隅而城崩,上麾勇士先登,眾蟻附而上,遂克之,獲都指揮房寬,撫綏其眾,頃刻而定,城中肅然無擾。遣陳亨家奴並城中將士家屬報亨,劉真等引軍來援,軍士聞家屬無恙,皆解甲。時寧王權三護衛為朝廷削奪者尚留城中,至是皆歸附,上悉以還寧王。),見寧王朱權,向朱權求救。在居大寧期間,朱棣令手下吏士入城結交併賄賂大寧的軍官等。十月十三,朱棣提出告辭,朱權在郊外送行,伏兵盡起,大寧軍紛紛叛變,歸附朱棣。於是朱權與王妃、世子等一同隨朱棣前往北平,而大寧的全部軍隊(包括其騎兵精銳朵顏三衛)都被朱棣收編。大寧成為空城。朱棣實力大增《明通鑑》卷十二:壬寅,燕師至大寧。王單騎入城,詭言窮蹙求救,執寧王手大慟。寧王信之,為草表謝,請赦其死。居數日,情好甚洽。時北平銳卒伏城外,吏士得稍稍入城,陰結三衛部長及戍卒。己酉,燕王辭去,寧王祖之郊外,伏兵起,擁寧王行,三衛彍騎及諸戍卒一呼畢集。守將朱鑑不能禦,力戰死,寧府長史石撰不屈死。壬子,燕師南還,寧王同行,寧妃、世子皆從,悉以三衛配北軍,大寧城為之一空。。十月十九,燕軍在會州整編,分立五軍(中前左右後)。十月廿一,入松亭關《明太宗實錄》卷四:乙卯,我軍至會州,命張玉將中軍,鄭亨、何壽充中軍左、右副將;朱能將左軍,朱榮、李浚充左軍左、右副將;李彬將右軍,徐理、孟善充右軍左、右副將;徐忠將前軍,陳文、吳達充前軍左、右副將;房寬將後軍,和允中、毛整充後軍左、右副將;以大寧歸附之眾分隸各軍。丁巳,師入松亭關。。 十一月初五,渡白河(時已結冰,渡河處在今北京順義區東),打敗李景隆的哨探陳暉部隊萬餘人《明太宗實錄》卷五:庚午,師至孤山,訊知李景隆軍鄭村壩。我邏騎至白河,還言河水流澌,兵不可度,又聞景隆列陣於白河西。是日,大雪初霽。上默禱曰:「天若助予,則河冰合。」是夜,起營。達曙白,河冰已合。於是會師畢度。諸將進賀曰:「同符光武滹沱之瑞,上天祐助之徵也。」上曰:「成敗亦惟聽於天耳。」時景隆遣都督陳暉領騎萬餘來哨而行道相左,暉探知我軍度河,從後追躡,其眾方度,上率精騎還擊之,斬首無算,暉餘眾奔度,河冰忽解,溺死甚眾,獲馬二十餘匹,暉僅以身免。。李景隆大敗《明太宗實錄》卷五:諜報景隆馭軍嚴刻,士卒多躡履執戟,盡夜立雪中,不得息,凍死及墮指者甚眾,臨戰率不能執兵。上曰:「違天時以自敝,可不勞而勝之。」乃率諸軍列陣而進,遙望敵軍讙動。上曰:「彼亂而囂,可擊也。」以精騎先進,連破其七營,諸軍繼之交戰,自午至酉,上益張奇兵,左右衝擊,大敗景隆兵,斬首數萬級,降者數萬,悉縱遣之。《明通鑑》卷十二:辛未,戰於鄭村壩,連破其七營,遂逼景隆。燕將張玉等列陣而進,乘勝抵城下,城中兵亦鼓譟而出,內外夾攻,景隆師潰,宵遁。。李景隆令鄭村壩所有軍隊輕裝撤退。《明太宗實錄》卷五:是夜,景隆盡棄其輜重,拔眾南遁,遂獲馬二萬餘匹。諸將請追之,上歎曰:「殺傷多矣,降皆釋之,遁者不須追也。況天氣冱寒,饑凍而死者亦不少,宜抑止鋒銳,勿過傷生。」諸將乃止。。燕軍輕易擊潰城下的敵軍,獲得大量物資《明太宗實錄》卷五:時敵兵違九門者尚未知景隆遁,猶固守不退。癸酉,上率兵攻之,破其四營,其餘望風奔遁,所獲兵資器仗不可勝計。《明通鑑》卷十二:翌日,九壘猶固守,燕兵次第破其四壘。餘眾聞景隆已走,遂棄兵糧,晨夜南奔。景隆退還德州。。此戰中央軍喪師十餘萬《明鑑綱目》卷二:……內外夾攻,諸軍皆潰。喪士卒十餘萬。。十一月初九,朱棣回到北平城,再次上書,惠帝不應《明通鑑》卷十二:乙亥,燕王再上書自理,謂「朝廷所指為不軌之事凡八,皆出齊泰、黃子澄等奸臣所枉,請誅之以告天下。」不報。《明太宗實錄》卷五:先是,上語左右曰:「遼東雖隔山海而數擾永平,當思所以靖之。吳高雖怯而行事差密,楊文粗而無謀,去吳高,則楊文不足慮矣。然非用智不能去之。」遂遣人齎書諭二人,與文書則盛毀辱之,與吳高書則盛稱譽之,而故易其函,若誤置者。於是二人皆以聞於朝,朝廷果疑吳高,削其爵,徙廣西,獨命楊文守遼東。由是兵無紀律,人懷疑貳,不敢數出矣。。十二月十九日,朱棣出師攻打大同。十二月廿四,抵達廣昌,守將楊宗投降《明太宗實錄》卷五:庚申,師至廣昌,守備湯勝等舉城降。。建文二年(1400年)正月初一,燕軍抵達蔚州,守將王忠、李遠投降《明太宗實錄》卷六:二年正月丙寅朔,上至蔚州,……城中恟懼,將王忠、李遠等城舉降。。二月初二,燕軍攻大同。李景隆前來救援。李景隆走出紫荊關後,燕軍從居庸關返回北平。中央軍兵力、裝備大量損失,士氣受到重創《明太宗實錄》卷六:我師攻大同,李景隆果來援,引軍出紫荊關。上率師由居庸關回,景隆軍凍餒死者甚眾,墮指者什二三,棄鎧伏於道,不可勝計。。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從德州,郭英、吳傑等從真定誓師北伐兵力增至六十萬。燕軍亦出。四月二十日,燕軍渡過玉馬河《明通鑑》卷十二:乙卯,燕師渡玉馬河,營於蘇家橋。。四月廿四,燕軍戰鬥失利。《明通鑑》卷十二:己未,遇(平)安兵於河側,安伏精兵萬騎邀擊。燕王曰:「平安,豎子耳。往歲從出塞,識我用兵,今當先破之。」及戰,安素稱驍勇,奮矛直前,都督瞿能父子繼之,所向披靡,燕師遂卻。會千戶華聚、百戶谷允陷陣而入,斬首七級,又執我(南軍)都指揮何清。日色已暝,遂收軍。是役也,真定之師亦至,合兵六十萬,陣列河上,郭英等預藏火器於地中,燕師多死。王從三騎殿後,夜,迷失道,下馬伏地視河流,燒稍辨東西,始知營所在,倉猝渡河而北。王還營,令諸軍蓐食。《明太宗實錄》卷六:敵藏火器於地,其所謂「一窠蜂」、「揣馬丹」者,著入馬皆穿,而我軍俱無所複。時夜深,各收軍還營,上親殿後,從者惟三騎,迷所營處。上下馬,視河流,辨東西,營在上流,遂度河,稍增至七騎。是夜,營白溝河北,令軍士秣馬蓐食,俟旦畢度。。次日(四月廿五),再次交戰。《明鑑綱目》卷二:明日再戰,能及安擣燕將房寬陣,敗之。《明太宗實錄》卷六:乃令都指揮丘福等以萬餘騎沖其中堅不動,上以精銳數十突入敵軍左掖,殺傷甚眾,……於是複進戰不已。敵眾飛矢如注,上所乘馬凡三易三被創,所射矢三服皆盡,乃提劍左右奮擊,劍鋒缺折不堪擊,乃稍卻。敵來逼而限以二堤,上複馳馬越堤逆之,佯以鞭招後,敵疑有伏,不敢越堤而止,遂相持。《明通鑑》卷十二:燕王見事急,親冒矢石,又令大將丘福衝其中堅,不得入,王盪其左,突景隆兵繞出王後,飛矢雨注。王馬三創,凡三易,所射矢三服皆盡,乃提劍,劍鋒復折,馬阻於堤,幾為瞿能、平安所及。王亟走登堤,佯舉鞭招後騎,景隆疑有伏,不敢進,會高煦救至,乃得免。。四月廿七,燕軍進攻德州。初九,燕軍進入德州。五月十五,燕軍攻濟南,李景隆逃走。燕軍遂圍濟南《明太宗實錄》卷六:壬戌,我軍乘勝進取德州。辛未,李景隆聞我軍且至,拔德州之眾宵遁。癸酉,命陳亨、張信入德州,籍吏民,收府庫,得糧儲百餘萬。……李景隆奔濟南。(庚辰)詰旦,至濟南,李景隆眾十餘萬倉卒佈陣未定,……,遂進擊之,大敗景隆,斬首萬餘級,獲馬萬七千餘匹。景隆單騎遁。。十月,朝廷召李景隆回南京。黃子澄、練子寧、葉希賢等上書,請求立斬李景隆。朱允炆不聽《明鑑綱目》卷二:冬十月,詔李景隆還。赦不誅。御史大夫練子寧、宗人府經歷宋徵、御史葉希賢並言景隆失律喪師,懷貳心,宜誅。黃子澄亦請正其罪以謝天下。皆不聽。子澄拊膺曰:「大事去矣!薦景隆誤國,萬死不足贖罪!」。鄭村壩之戰和白溝河之戰,使得兩軍攻守形勢逆轉。 燕軍圍濟南。右參政鐵鉉、盛庸堅守。朱棣射信入城招降,未果《明通鑑》卷十二:燕師遂圍濟南,鉉與庸等乘城守禦。王知不可驟克,令射書城中趣降。。五月十七,燕軍掘開河堤,放水灌城《明太宗實錄》卷六:辛巳,隄水灌濟南城。。鐵鉉決定派千人詐降,誘朱棣進城《明通鑑》卷十二:鉉乃佯令守陴(牆頭)者皆哭,撤守具,遣千人出城詐降。王大喜,軍中懽呼。鉉設計,預懸鐵板城門上,伏壯士闉堵(甕城)中,候燕王入,下板擊之,又設伏,斷城外橋以遏歸師。。朱棣圍城攻打三個月《明通鑑》卷十二:比王入門中,人呼千歲,鐵板下稍急,傷燕王馬首。王驚覺,易馬而馳。伏發,橋倉猝不可斷,王鞭馬自橋逸去,憤甚,復設長圍攻之。鉉隨宜守禦,燕師持久頓城下者凡三閱月,卒不能下。。六月,惠帝遣使求和,朱棣不聽《明通鑑》卷十二:六月,上聞濟南危急,用齊泰、黃子澄計,遣使赦燕罪以緩其師。己酉,命尚寶丞李得成詣燕師,諭王罷兵。王不聽,留之,得成遂附於燕。。七月,平安進軍河間,擾亂燕軍糧道《明通鑑》卷十二:秋,七月,都督平安將兵二十萬,進次河間之單家橋,謀出御河,斷燕餉道。。八月十六,朱棣撤兵回北平。盛庸、鐵鉉追擊,大敗燕軍,收復德州《明通鑑》卷十二:(八月)戊申,燕師解圍去,盛庸、鐵鉉追擊,敗之。金兵德州,燕守將陳旭遁,遂復德州。。 建文二年十月,朱棣決定再度南下,十月廿七到達滄州。燕軍僅用兩天就攻下滄州,徐凱等投降《明太宗實錄》卷七:丙午,下令徵遼東。……壬子,密令徐理、陳旭等朱詣直沽,造浮橋濟師。丙辰,移師還通州,循河而南。……戊午,我軍過直沽。上語諸將曰:「徐凱等所裝置,惟青縣、長盧而已,塼垛兒、灶兒坡數程皆無水,皆不備,趨此可徑至滄州城不?」是夜二更,啟行,晝夜三百里,敵兩發哨騎皆不相遇。明旦,至監倉,遇敵哨騎數百,盡擒之。食時,至滄州,敵猶未覺,督軍士築城。我軍既至城下,始蒼黃分,守城垛眾皆股慄,不及擐甲。我軍四面急攻之,上麾壯士由城之東北角登,逾時拔其城。而先已遣人斷敵歸路,遂斬首萬餘級,獲馬九十餘匹,而生擒都督徐凱、程暹、都指揮俞琪、趙滸、胡原、李英、張傑並指揮以下百餘人,餘眾悉降,鹹給牒遣。《明通鑑》卷十二:丙辰,自通州循河而南,渡直沽,晝夜兼行。戊午,師至滄州城下,凱等方四出伐木,晝夜築城,倉猝收築具出戰。燕師四面攻之,張玉率壯士由城東北隅肉薄而登,庚申,拔之。。燕軍自長蘆渡河《明鑑綱目》卷二:棣自長蘆渡河,至德州。,十一月初四到達德州。朱棣招降盛庸未果,遂南下《明太宗實錄》卷七:(十一月)甲子。……上慮德州盛庸之眾要之,乃率諸軍自長蘆度河,循河而南至景州,遂至德州,遣人於城下招盛庸,庸堅壁不出。時我軍皆已過,上獨率數十騎殿後,庸覘知之,遣騎數百來襲後,上返兵擊之,殺百餘人,生擒千戶蘇瓛,餘悉降。。十一月,燕軍到達臨清,焚其糧船。燕軍從館陶渡河,先後到達東阿、東平,威脅南方,迫使盛庸南下《明太宗實錄》卷七:壬申,駐軍臨清。上語諸將曰:「盛庸聚眾德州,而仰給禦河運糧,若邀其糧,彼乏食,必不得而出,出必虛聲躡我之後,其實欲向南就食。今覘伺其出,還軍擊之,蔑不破矣。」甲戌,移軍館陶,遣輕騎哨至大名,盡得其糧舟,遂取其糧,焚其舟。我軍至館陶渡河,至冠縣,過莘縣,遂向東阿、東平,以誘敵眾。。盛庸在東昌(今山東聊城)決戰《明通鑑》卷十二:乙卯,燕師抵東昌,庸背城而陣,列火器毒弩以待。。十二月廿五,燕軍至東昌《明太宗實錄》卷七:乙卯,我師至東昌,盛庸背城而出。。朱棣仍然親自率軍衝鋒,盛庸開陣將朱棣誘入,然後合圍,張玉被中央軍包圍戰死。次日,燕軍再次戰敗,遂北還《明通鑑》卷十二:燕王直前薄庸軍左翼,不動;復衝中堅,庸開陣縱王入,圍之數重。燕將朱能率番騎來救,王乘間突圍出。而燕軍為火器所傷甚眾,大將張玉死於陣。會平安至,與庸合兵。丙辰,又戰,復大敗之,前後斬馘數萬人。燕師遂北奔,庸等趣兵追之,復擊殺無算。。在擊退中央軍的阻截後,建文三年正月十六,燕軍返回北平《明太宗實錄》卷七:丁巳,師至館陶。時盛庸馳報真定,於是敵眾四出,以要我歸師。……(三年正月)丙子,師至北平。《明通鑑》卷十二:王聞張玉敗沒,痛哭曰:「勝負常事,不足慮;艱難之際,失此良將,殊可悲恨!」《明太宗實錄》卷七:上複曰:「勝負固兵家常事,今勝負亦相當,未至大失,所恨者失張玉耳。艱難之際,喪此良輔,吾至今寢不帖席,食不下嚥也。」。 朱棣與姚廣孝商議,姚廣孝強烈支援再次出兵《明鑑綱目》卷二:棣恥東昌之敗,意殆欲稍休,道衍力趣之。謂棣曰:臣前言師行必克,但費兩日;兩日者,昌字也,自此全勝矣。。二月十六,朱棣再次出師《明太宗實錄》卷七:二月庚寅朔。戊戌,命僧修齋,薦陣亡將士,上親為文祭之。祭畢,上流涕言曰:「奸惡橫加毒害於我,爾等憫我無辜,奮力戰鬥,為我而死,含無窮之冤於地下。每念及之,痛切於心。」遂脫所服袍,焚於前,諸將趨進,亟止之。……乙巳,上率師南出《明通鑑》卷十二:乙巳,燕師復南下。己酉,次保定。盛庸合諸軍二十萬駐德州,吳傑、平安出真定。燕王與諸將議所向,丘福等請攻定州,王曰:「野戰易,攻城難。今盛庸在德州,吳傑、平安在真定,我若頓兵城下,彼必合勢來援。堅城在前,強敵在後,此危道也。今真定距德州二百餘裡(注:真定即石家莊附近,離德州約四百里,應是記載有誤),我軍介其中,敵必出迎戰,取其一軍,餘自膽破。」諸將曰:「腹背受敵,奈何?」王曰:「百里之外,勢不相及,兩軍相薄,勝敗在呼吸間,雖百步不能相救,況二百里哉!」明日,遂移軍東出。三月二十日,燕軍探知盛庸在夾河(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縣附近,漳河支流)駐紮,於是駐紮在距對方四十里的地方《明太宗實錄》卷七:(三月)己卯,偵知盛庸軍營夾河,遂進師迫之。庚辰,距敵營四十里駐兵。。三月廿二,燕軍進兵夾河 《明鑑綱目》卷二:棣將輕騎來覘,掠陣過,庸遣千騎追之。《明朝那些事兒》第一卷:然而朱棣並未接近自己所佈陣型,而是從旁掠過,很明顯他的目的是偵察。然而此時盛庸終於發現,自己並不能把朱棣怎麼樣!對付這種偵察騎兵,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槍,把他打下馬來,然而皇帝陛下的教導始終縈繞在耳邊,無論如何是不能開槍或者射箭的,因為那會讓仁慈的皇帝陛下擔負殺害叔叔的罪名。……他只能派出自己的騎兵去追擊對方,結果當然是不了了之。。朱棣率領一萬騎兵和五千步兵攻擊盛庸軍左翼,不能入。此時燕將譚淵望見已經開戰,於是主動出兵攻打。朱棣、朱能等則趁中央軍調動產生的混亂,趁暮色向中央軍後方猛攻,斬殺莊得《明通鑑》卷十二:辛巳,庸軍及燕兵遇於夾河。庸結陣甚堅,陣旁火車銳弩齊列。燕王以輕騎掠陣過,庸追卻之,乃復以步騎攻其左掖,不能入。燕將譚淵,從中軍望見塵起,遽出兵逆擊之。都指揮莊得,率眾殊死戰,遂合庸軍,斬淵及其部下董真保於陣。燕王與朱能、張武等,復以勁騎繞出南軍背,乘暮掩擊,莊得陷陣死,又殺楚智、張皂旗。。此戰殺傷相當,但燕軍損失了大將譚淵《明通鑑》卷十二:是日戰酣,殺傷皆相當。。當夜,朱棣率領十餘人在盛庸營地附近露宿;次日(三月廿三)清晨,發現被中央軍包圍。朱棣再次利用禁殺之旨,引馬鳴角,穿過敵軍,揚長而去。中央軍愕然,不敢射箭《明鑑綱目》卷二:棣以十餘騎偪庸營野宿,及明起視,已在圍中。乃從容引馬鳴角,穿營而去。庸諸將皆以帝有詔「毋使朕負殺叔父名」,倉卒相顧,愕眙不敢發一矢。。 朱棣回到營中,鼓勵眾將「兩軍相當,將勇者勝」《明通鑑》卷十二:既還營,復嚴陣約戰。謂諸將曰:「昨日譚淵逆擊太早,故不能成功。……,兩陣相當,將勇者勝,此光武之所以破王尋也。」,於是再次會戰,雙方互有勝負。戰鬥打了七八個小時後,盛庸大敗,損失了數萬人,退回德州《明通鑑》卷十二:壬午,復戰。庸軍西南,燕軍東北。燕王臨陣,張奇兵左右衝擊,自辰至未,兩軍互有勝負。會東北風大起,塵埃漲天,兩軍咫尺不相見,北軍乘風大呼,縱左右翼擊之,庸軍大敗,棄兵走。燕師追至滹沱河,踐溺死者甚眾,其降者王悉縱遣之。庸遂退保德州。《明鑑綱目》卷二:忽大風東北起,飛埃蔽天,庸軍面迎沙礫,咫尺不辨物。棣兵縱左右翼橫擊,斬首數萬。庸大敗,走德州。。吳傑、平安引兵準備會合盛庸,聞庸已敗,退回真定《明太宗實錄》卷七:先是,吳傑等引軍出,與盛庸合,未至八十里,聞庸敗,複還真定。。夾河之戰結束。夾河之戰重新確立了燕軍的優勢。閏三月初四,朱允炆因夾河之敗,再次罷免齊泰、黃子澄,謫出京城,暗中令其募兵《明通鑑》卷十二:閏月,癸巳,上以夾河之敗,罷齊泰、黃子澄,謫於外,蓋使之募兵也。。 擊敗盛庸後,朱棣進軍真定 《明太宗實錄》卷七:是日,軍士四出取糧,又令校尉荷擔抱嬰兒,偽作避兵者,奔入真定城,揚言北軍皆出取糧,營中無備。傑等聞而信之,遂出軍襲我。。閏三月初九,兩軍會於藳城交戰 《明通鑑》卷十二:(閏三月)戊戌,遇燕師於藳城。傑等列方陣於西南,燕王謂諸將曰:「方陣四面受敵,豈能取勝!我以精兵攻其一隅,一隅敗則其餘自潰矣。」乃以軍縻其三面,而自率精銳攻東北隅。燕將薛祿,出入敵陣,馬蹶,為南軍所執,奪敵刀斬數人,復跳而免。王復率驍騎循滹沱河出陣後,傑、安等預藏火器,發大弩射王,矢集王所建旗,勢如蝟毛,燕師中火器及弩,死傷甚眾,竟不及王。。次日,復戰,南軍不能支,大敗而去 《明通鑑》卷十二:會大風起,發屋拔樹,燕軍乘之,傑等師大潰。燕王麾兵四向蹙之,斬首六萬餘級。追奔至真定城下,傑等走入城。。朱棣將射成刺蝟的軍旗送回北平,令世子朱高熾妥善儲存,以警示後人《明太宗實錄》卷七:翊日,遣人送旗回北平,諭世子謹藏之,以示後世子孫,使知今日遇禍之難。都督顧成見旗而泣,謂世子曰:「臣少從軍,今老矣,多歷戰鬥,未嘗見若此也。」。從白溝河、夾河到藳城,燕軍三次得大風相助而勝,朱棣認為這是天命所在,非人力所能為《明通鑑》卷十二:燕師自白溝河至藳城,凡三捷,皆得風助,王以為此天授,非人力也。。夾藳之戰再次使南軍損失慘重,正面戰場戰事稍緩和。南軍改為透過談判、反間、襲擊後方等方式間接作戰。擊敗平安後,燕軍南下,先後經過順德、廣平、大名,並駐紮於大名。諸郡縣望風而降《明通鑑》卷十二:己酉,燕師掠順德。辛亥,掠廣平。癸丑,次大名。諸郡縣皆望風降燕。。 朱棣聽說齊黃被貶,上書和談,表示「奸臣竄逐而其計實行,不敢撤兵」《明通鑑》卷十二:王聞罷齊、黃以為緩兵之計,復上書曰:「比聞奸臣竄逐,臣亦將休兵就藩。而吳傑、平安、盛庸之眾,猶聚境上,是奸臣雖出而其計實行,臣不敢奉詔。」。朱允炆得書,與方孝孺討論,方孝孺表示可以藉此機會遣使回報,拖延時間,並懈怠其軍心;同時令遼東等軍隊攻其後方,以備夾攻。於是(四月)惠帝令大理寺少卿薛嵓去見朱棣,傳詔並秘密在軍中散佈相關訊息《明太宗實錄》卷八:書至,建文君以示方孝孺。孝孺觀畢,曰:「我方將怠之,此奏之來正宜。今各處兵已多集,獨雲南兵來至,燕軍久駐大名,暑雨為沴,不戰將自困。今調遼東兵攻永平,德州擾北平,根本受敵,彼必歸援,我大軍躡其後,有必擒之勢矣。今辜遣人報之,往復一二月,吾師必集矣。」建文君善其策,遂命孝孺草詔,宣言欲罷兵。……遂令大理少卿薛嵓齎至軍中密散之,以懈我將士心。。薛嵓見朱棣,說「朝廷言殿下旦釋甲,暮即旋師。」朱棣表示這連三尺小兒也騙不過。薛嵓無言以對《明通鑑》卷十二:嵓至見燕王,王問:「上意云何?」嵓曰:「朝廷言殿下旦釋甲,暮即旋師。」王曰:此不可紿三尺兒。嵓惶懼不能對。。五月初一,盛庸、吳傑、平安等分兵騷擾燕軍餉道《明太宗實錄》卷八:五月己丑朔,吳傑、平安、盛庸俱發兵擾我餉道。。朱棣遣使者進京表示盛庸等不肯罷兵,必有主使。惠帝聽從方孝孺的意見,將其下獄(一說誅殺)《明通鑑》卷十二:己丑,燕王復使指揮武勝詣京師上書,謂:「朝廷已許罷兵,而庸等攻北,絕我糧餉,與詔旨相違,此必有主之者。」上得書,欲竟罷之。孝孺曰:「兵一罷不可復聚,若使彼長驅犯闕,何以禦之?」上從其言,乃下武勝於獄。《明鑑綱目》卷二:帝乃誅勝以絕燕。,和談破裂。 朱棣見和談破裂,從濟寧南下,成功焚燒大量中央軍糧船,京師大震,德州陷入窘境《明太宗實錄》卷八:辛酉,獲其諜者,言武勝等已下獄。上謂諸將曰:「我駐軍於此三月,以俟息兵之命。武勝既執,則其志不可轉矣,我豈能塊然坐此,為人所擒哉?彼軍萃德州,資糧皆通徐、沛來,但調輕騎數千邀而毀之,德州無所仰給,必困,縱欲求戰,我嚴師待之,以逸擊勞,以飽擊餓,有必勝之道,勝之而後求息兵,或冀能從。」諸將皆曰:「善。」遂遣李遠等率騎兵六千擾其餉道,上令遠軍皆易彼甲冑,使遙見不疑,又恐臨戰相雜難辨,令各插柳枝一握於背為識。……壬申,李遠等如上旨,至濟甯穀亭沙河,沛縣敵望之,皆不覺。我軍焚其糧舟數百艘,糧數百萬石,軍資器械不可勝計,河水盡熱,魚鱉皆浮死,其運糧軍士盡散走。京師大震,而德州兵氣稍索矣。。 七月,燕軍進攻彰德,林縣投降《明通鑑》卷十二:秋,七月,己丑,燕師掠彰德。……丙申,燕師陷林縣。。七月初十,平安自真定趁虛攻北平,擾其耕牧。朱高熾固守。朱棣分兵回援;(九月十八)平安與戰不利,退回真定《明通鑑》卷十二:丁酉,平安自真定乘虛攻北平,營於平村,離城五十里,擾其耕牧。燕世子督眾固守,遣人詣燕師告急。時王在大名,遣將劉江率兵往援。……九月,甲辰,燕將劉江與平安戰於北平,敗之,安退保真定。。由於河北戰事不利,方孝孺想出了反間計,利用朱高熾(長子)和朱高煦(次子)的矛盾,先寫一封信給守北平的高熾,令其歸順朝廷,許以燕王之位;然後派人告訴朱棣和高煦(隨軍)世子密通朝廷,以使燕軍北還。但朱高熾得到信後,根本沒有拆開,將朝廷使者連人帶信一起送往朱棣處。反間計失敗《明太宗實錄》卷八:戊戌,方孝孺言於朝曰:「今河師老無功,而德州餉道又絕,事勢可憂,向以罷兵之說誘之,既不能行,則當別圖一策,安可坐視?臣有一策。」建文君曰:「試言之。」對曰:「燕世子孝謹仁厚,得國人心,燕王最愛之,而其弟高燧狡譎,素忌其寵,屢讒之於父不信。今但用計離間其世子,彼既疑世子,則必趣歸北平,即吾德州之餉道通矣,餉道通即兵氣振,可圖進取也。」……遂令孝孺草書貽世子,令背父歸朝,許以燕王之位,而令錦衣衛千戶張安齎詣世子,世子得書不啟封,並安遣人送軍前。時中官黃儼奸險,素為世子所惡,而高燧深結之為己地。及安持書至,儼已先遣人馳報上曰:「朝廷與世子已通密謀。」上不信,高煦時侍上,亦替儼言非謬,上亦不信。語竟,世子所遣人以書及張安皆至。上覽書,歎曰:「甚矣,奸人之險詐。吾父子至親愛,猶見離間,況君臣哉?」。 七月十五,盛庸令大同守將房昭入紫荊關威脅保定,據易州西水寨以窺北平。朱棣回兵救援《明太宗實錄》卷八:壬寅,諜報大同敵將房昭引兵入紫荊關,侵掠保定屬縣,……房昭據易州西水寨,寨在萬山中,四面極險,惟一徑扳緣可上。房昭欲守此為持久計,以窺伺北平。上曰:「保定,北平股肱郡,豈可不援?」遂班師。。朱棣分兵守保定,幷包圍房昭的山寨。十月初二,燕軍與真定援兵和房昭軍決戰,房昭退回大同《明通鑑》卷十二:八月,丁巳朔,燕師渡滹沱河,留其將孟善鎮保定,而自率兵圍水西寨。……冬,十月,丁巳,真定援兵至,燕師自定州馳還,合圍寨之兵邀擊於峨嵋山(在易州西南百里)下,令勇士卷旆登山,潛出陣後張旗幟,寨中望見大駭,與真定兵俱潰。斬首萬餘級,獲援將花英、鄭琦等,房昭、韋諒走免。。十月廿四,燕軍回到北平。之後又擊敗了襲永平的遼東敵軍《明通鑑》卷十二:己卯,燕師還北平。……(十一月)壬辰,(劉)江及(楊)文戰於昌黎,敗之。。 建文三年冬,南京有宦官因犯錯被處罰,逃到朱棣處,告知南京守備空虛。朱棣遂決定直接率兵南下,臨江一決。道衍亦支援不再與盛庸、平安等糾纏,直趨京師《明鑑綱目》卷二:有以中官奉使侵暴為言者,詔所在有司繫治,於是中官密遣人赴燕,具言京師空虛可取狀。《明鑑綱目》卷二:會詔有司繫治中官奉使之不法者,先後奔燕,具言京師空虛可取狀,王乃慨然曰:「頻年用兵,何時已乎?要當臨江一決,不復反顧矣!」道衍亦力勸燕王:「毋下城邑,疾趨京師,此批亢擣虛之策也。」遂定計。。 === 攻克南京 === 1401年(建文三年十二月初二),燕師復出。十二月十二,到達蠡縣(約在保定以南50公里)。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燕軍南下至館陶渡河,長驅直入。正月十四,陷東阿;正月十五,陷東平;正月十七,陷汶上;正月廿七,陷沛縣(進江蘇);正月三十,到達徐州《明太宗實錄》卷八:(十二月)乙卯朔。丙寅,上率師南征。壬午,駐師蠡縣。四年正月甲申朔。乙未,由館陶度河。丁丑,師至東阿舊縣,攻城不下,力戰拔之,斬首三千餘級,生擒其守將。戊戌,攻拔東平,擒指揮詹璟。庚子,攻拔汶上,擒指揮薛鵬。庚戌,師至沛縣,守將以城降,知縣顏伯偉不出,為我軍所殺。癸丑,師至徐州。。惠帝見燕軍再次出動,三年十二月令駙馬都尉梅殷(惠帝的姑父,顧命大臣)任總兵官,鎮淮安《明鑑綱目》卷二:冬十二月,詔駙馬都尉梅殷鎮淮安。。建文四年正月初一,將遷往蒙化的朱橚(廢周王)召回南京。命魏國公徐輝祖率兵援山東《明通鑑》卷十三:建文四年春正月,甲申,召故周王橚於蒙化,居之京師。命魏國公徐輝祖率京軍往援山東。。 二月初一,何福、平安、陳暉進兵濟寧,盛庸進兵淮上。二月廿一,朱棣擊敗徐州的出戰軍隊,徐州自此閉城死守《明通鑑》卷十三:二月,甲寅,何福、平安、陳暉軍濟寧,盛庸軍淮上。燕師謀斷餉道,遣番騎款臺率十二騎前覘,至鄒縣,遇南師轉餉卒三千人,款臺大呼,馳入其陣,曰:「燕王大軍至矣。」轉餉卒驚潰。甲戌,燕師攻徐州,城中兵出戰,敗績,閉城而守。。朱棣繼續南下。三月初一,燕軍進逼安徽宿州。三月初九,抵達渦河(今安徽蚌埠市懷遠縣以北)《明通鑑》卷十三:三月,甲申,燕師趨宿州。壬辰,次渦河。。平安帶兵來追;但三月十四日在淝河中了朱棣所設的伏兵,只得退回宿州《明通鑑》卷十三:丁酉,平安率步騎四萬躡燕軍。燕王設伏於淝河,命都指揮王真與白義、劉江各率百騎逆之,緣路設伏。安兵將至,真誘之戰,,束草置囊中如束帛狀,遇安軍,擲而餌之,安軍士競取囊。燕師伏發,真率壯士直前,斬馘無算。後軍不繼,安軍圍之數匝,遂斬真。真夙稱驍將,身被重創,猶格殺數十人,燕王嘗曰:「諸將奮勇如王真,何事不成!」聞其死,自率兵迎戰。安部將和爾和(火耳灰)挺槊大呼,直前刺王,馬忽蹶,為燕所禽。安軍乃卻,退屯宿州。。三月廿三,朱棣遣將斷徐州餉道,鐵鉉等率兵圍攻,互有勝負《明通鑑》卷十三:丙午,燕王遣將譚清率兵斷徐州餉道,以平安駐宿州為持久計,斷其糧餉,可不攻而自潰也。清至徐州擊轉餉兵,大破之,還至大店,為南軍所圍。燕軍望見旗幟,亟馳赴援,鐵鉉擊卻之。和爾和之被禽也,燕王令入宿衛。至是從王,欲立功自贖,乃以身翼王,殺南軍數十人,圍解,遁去。。四月十四,燕軍進達睢水之小河,搭浮橋。次日,平安、何福領軍奪橋,雙方隔河僵持。數日後,中央軍糧盡,朱棣決定偷襲。半夜,渡河繞至敵後;四月廿二,雙方戰於齊眉山(靈壁縣西南三十里),中央軍大勝,斬燕將李斌《明通鑑》卷十三:夏,四月,丙寅,燕師次於睢水之小河,燕王令陳文扼要處為橋以濟。丁卯,平安列陣爭橋,會何福軍亦至,張左右翼,緣河而東,擊敗燕軍,遂斬陳文於陣。安轉戰至北坂,橫槊刺王,幾及之,燕番將王琪,躍馬入陣掖燕王,得脫。南軍奪橋而北,勇氣百倍。燕將張武率勇敢士自林間突出,與王騎合,擊卻之。於是南軍駐橋南,北軍駐橋北,相持者數日,南軍糧盡。燕王曰:「更待一二日,南軍饟稍集,未易攻也。」乃留兵千餘守橋,而潛移諸軍輜重去南營三十里,夜半,渡河繞出南軍後,安等大驚。而徐輝祖之援兵適至,甲戌,與燕兵大戰於齊眉山,自午至酉,南軍輒勝,斬燕驍將李斌。。 燕軍陷入窘境。四月廿三,燕軍眾將要求北返,朱棣不同意,說「欲渡河者左,不欲者右。」大部份人站於左側,朱棣怒。朱能這時強力支援朱棣,表示「漢高祖十戰九不勝,卒有天下」,堅定了燕軍堅持的決心《明通鑑》卷十三:維時王師再捷,燕人兇懼。會淮土暑濕薰蒸,北軍疾疫,乙亥,燕諸將請渡河,擇地休息士馬,俟釁而動。燕王曰:「兵事有進無退。」乃下令:「欲渡河者左,不欲者右。」諸將多趨左,王怒曰:「任公等自為之!」朱能曰:「諸軍勉旃!漢高十戰而九不勝,卒有天下。況敵已饑疲,邀其餉道,可以坐困。利已在我,豈可有退心!」諸將乃不復言。。 這時,朝廷訛傳燕軍已兵敗,京師不可無良將,遂召回徐輝祖《明鑑綱目》卷二:而帝聞訛言,謂燕兵已北,召輝祖還。福軍遂孤。。四月廿五,考慮到在河邊不易防守,何福移營,與平安在靈壁(一作靈璧)深溝高壘作長遠之計。由於糧道被燕軍阻礙,平安親自率兵六萬護衛糧草。四月廿七,朱棣率精銳襲擊平安,將其一分為二;何福全軍出動救援,朱高煦也率伏兵出現,何福敗走《明通鑑》卷十三:丁丑,何福移營,與平安合軍靈壁,深塹高壘為持久計,而糧運為燕兵所阻,不得達。時南中餽餉五萬,安率馬步六萬護之。己卯,燕王率精銳橫擊,截其軍為二,福空壁來援,殺燕兵數千,卻之。會高煦伏兵突出,燕王還軍復戰,福遂敗走。 中央軍缺糧,何福與平安決定次日(廿九)突圍而出,在淮河取得給養,號令為三聲炮響;次日,燕軍攻打靈壁墻壘,進攻訊號正巧也是三聲炮響。於是中央軍以為是己方號炮,紛紛奪路而逃;燕軍趁勢進攻,中央軍全軍覆沒。靈壁之戰就此意外結束。此戰燕軍生擒了陳暉、平安、馬溥、徐真、孫成等三十七員敵將,四名內官(宦官),一百五十員朝廷大臣,獲馬二萬餘匹,降者不計其數。只有何福單騎逃走《明太宗實錄》卷九上:庚辰,何福等先與我軍相對,深溝高壘,欲運糧實其中,為持久計。至是,軍敗糧乏,眾心離貳,乃下令期明旦聞炮三震,即出走,約聚淮河就糧。辛巳,上命諸軍攻敵營壘,而躬率諸將先登,軍士蟻附而上。我軍三震炮,敵眾誤為己炮,急趨門走,門塞不得出,營中紛擾,人馬墜濠塹皆滿,破其營,生擒敵將左副總兵都督陳暉、右副總兵都督平安、右參將都督馬溥、都督徐真、都指揮孫成等三十七員、內官四員、禮部侍郎陳性善、大理寺丞彭典明、欽天監副劉伯完、指揮王貴等一百五十員,獲馬二萬餘匹,降者無算,悉縱遣,歡聲動地曰:「吾屬自此獲安矣。」何福單騎脫走。《明通鑑》卷十三:於是南軍糧乏,乃下令,期以明日聞礮聲三,即突圍出,就糧於淮河。辛巳,燕師攻靈壁壘,發三礮,令軍士蟻附而登。福軍誤以為己號,爭門走,燕師乘之,人馬擾亂,遂大潰。指揮宋瑄,力戰死之。福單騎走免,安及陳暉、馬溥、徐真、孫成等三十七人皆被執。《明鑑綱目》卷二:諸將請移駐淮河就糧,夜令軍中聞三礮即走。翌日,燕兵猝薄壘,亦發礮三。福軍以為己礮也,爭趨門出。燕兵乘之,遂大亂,人馬墜壕塹俱滿。福單騎走,安及都督陳暉、侍郎陳性善等三十七人皆被執。。 靈璧之戰後,燕軍向東南方向直線前進。五月初七下泗州,朱棣謁祖陵《明通鑑》卷十三:己丑,燕師下泗州。王謁祖陵,賜父老牛酒。。盛庸在淮河設下防線阻礙燕軍渡河,朱棣在嘗試取道淮安、鳳陽受阻後《明鑑綱目》卷二:盛庸獨軍而南,以兵數萬、戰艦數千列淮南岸,棣兵不得渡。遣使至淮安,假道於駙馬都尉梅殷,殷劓其使,曰:「留汝口,還為而王言君臣大義。」棣氣沮。鳳陽守徐安,亦折浮橋絕舟楫以遏燕。,遣朱能、丘福率士兵數百人繞道上游乘漁船渡河,五月初九從後方突襲盛庸,盛庸敗走。燕軍遂克盱眙《明太宗實錄》卷九上:辛卯,敵將盛庸領馬步兵數萬、戰艦數千艘列淮之南岸,我軍列北岸相對。上命將士艤舟編筏,揚旗鼓譟,指麾若將度河者,敵望之有慎色。上別遣丘福、朱能等將驍勇數百人西行二十里,以小舟潛濟,漸近敵營舉炮,敵驚愕,福等突沖敵陣,敵眾棄戈甲而走,盛庸股戰不能上馬,其下掖之登舟,遂單舸脫走,我師盡獲其戰艦,遂濟淮,駐南岸。是日,克盱眙。。 五月十一,燕軍向揚州方向前進,五月十七到達天長(揚州西北50公里)。守揚州的監察御史王彬本想抵抗,但屬下反叛,趁其沐浴時綁縛之。五月十八,揚州不戰而降《明通鑑》卷十三:癸巳,燕師趨揚州。己亥,至天長,遣使招諭揚州守將王禮。先是,禮聞燕師至,謀以城降。監察御史王彬巡江淮治揚州,與指揮崇剛嬰城堅守,晝夜不解甲,知禮有異謀,執之,與其黨俱繫獄。有力士,能舉千斤,彬常以自隨,禮弟崇者,厚賂力士母,呼其子出。會彬解甲而浴,為千戶徐政、張勝所縛,遂出禮於獄,開門降。彬與剛皆不屈死。庚子,燕師克揚州。。隨後高郵歸降《明太宗實錄》卷九上:壬寅,高郵等衛指揮王傑等率眾詣軍門降。。 揚州失陷,金陵震動。朱允炆驚慌不已,與方孝孺商議後,先後定下如下幾個救急方法:下罪己詔;號召天下勤王;派練子寧、黃觀、王叔英等外出募兵;召回被貶黜的齊泰、黃子澄;遣人許以割地求和,拖延時間《明鑑綱目》卷二:徵天下兵勤王。……下罪己詔,遣慶成郡主詣燕軍。《明通鑑》卷十三:壬寅,詔天下勤王,遣御史大夫練子寧、右侍中黃觀、修撰王叔英等分道徵兵,召齊泰、黃子澄還。於是蘇州知府姚善、寧波知府王璡、徽州知府陳彥回、樂平知縣張彥方、前永清典史周縉等,先後入衛。。 五月廿二,朱允炆遣慶成郡主(朱元璋的侄女、朱棣的堂姐)與朱棣談判,表示願意割地。朱棣說「此奸臣欲姑緩我,以俟遠方之兵耳。」郡主無言以對,遂返《明太宗實錄》卷九上:孝孺言:「乃事急矣,宜以計稍緩之。」建文君曰:「何計?」曰:「曷遣人許以割地,稽延數日,東南召募壯丁,當畢集天塹之險,北軍不長於舟楫,相與決戰江上,勝敗未知。」建文君善其言,乃遣慶城郡主度江至軍門,白其事。郡主,上之從姊也。……(朱棣)又曰:「此奸臣欲姑緩我,以俟遠方之兵耳。我豈為其所欺哉?」郡主默然,遂辭歸。。 六月初一,燕軍準備從浦子口渡江,但遇到了盛庸最後的抵抗。燕軍戰不利,此時朱高煦引兵來援,殊死力戰,擊敗盛庸《明通鑑》卷十三:六月,癸丑朔,燕師將渡江,盛庸扼之於浦子口,敗之。燕王欲且議和北還,適高煦引兵至,王仗鉞拊其背曰:「勉之!世子多疾。」於是煦率眾殊死戰,庸兵失利,退屯高資港。。隨後南軍的一支水軍部隊降燕《明通鑑》卷十三:會朝廷遣都督僉事陳瑄率舟師往援,瑄叛降燕。,燕軍遂於六月初三自瓜洲渡江,並再次擊敗退守此地的盛庸。六月初六,燕軍至鎮江,守將率城投降《明通鑑》卷十三:甲寅,燕王祭大江。乙卯,燕師自瓜洲渡江,盛庸迎戰於高資港,敗績。諸將請徑薄京城,燕王曰:「鎮江咽吭,不先下之,往來不便。」戊午,至鎮江,守將童俊以城降。。 六月初八,燕軍駐紮於龍潭(距京師金陵東約30公里),朝廷大震。朱允炆徘徊殿間,召方孝孺問計。方孝孺表示城中尚有二十萬兵,應堅守待援;即使真戰敗,國君為社稷而死,是理所應當的。可以再派大臣、在京諸王前往談判以拖延時間。於是六月初九,派李景隆、茹瑺等見朱棣,再次談判;朱棣表示割地無名,只要奸臣。六月初十,遣谷王朱橞(建文元年逃回京城)、安王朱楹等第三次前往談判,無果《明通鑑》卷十三:庚申,燕師營於龍潭,京師大震。上徘徊殿廷間,召方孝孺問計。時廷臣勸上幸浙或湖、湘以圖興複,孝孺曰:「城中尚有禁兵二十萬,唯有力守以待援兵。即事不濟,國君死社稷,正也。無已,且遣大臣、諸王等再詣燕師以緩之。」辛酉,上遣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復至燕軍申前請,燕王曰:「皇考已分封,今割地何名?公等歸奏上,但奸臣至,我即解甲謝罪,退謁孝陵,歸奉北藩。」景隆等惶懼不能對,遽還。壬戌,上復遣谷王橞、安王楹等往,王卒不奉詔,唯與諸王相勞苦,宴罷遣歸。。 六月十二,外出募兵的大臣們仍未返回,朱允炆只得派在京諸王和武臣們守衛各門。時左都督徐增壽(徐達子,輝祖弟)謀內應,被一群文官圍毆《明通鑑》卷十三:甲子,上遣人潛齎蠟丸,四出促援兵,皆為燕遊騎所獲。是時王叔英募兵於廣德,齊泰奔往從之;姚善起兵於蘇州,黃子澄往從之;而練子寧募兵於杭州,黃觀募兵於上游,皆倉猝不得至。上唯與方孝孺執手流涕,命徐輝祖等分道出御。谷王橞,李景隆等守金川門。時左都督徐增壽,久蓄異志,至是首謀內應。御史魏冕、大理丞鄒瑾率同官毆之,請速加誅,上猶不聽。。 六月十三,燕軍抵金陵(南京)。徐增壽作內應,事敗,被朱允炆親自誅殺於左順門。守衛金川門(位於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見朱棣麾蓋,開門迎降《明太宗實錄》卷九下:乙丑,上至金川門。時諸王分守京城門,谷王橞守金川門,橞登城望。上遂按兵而入,城中軍民皆具香花夾道迎拜,將士入城肅然,秋毫無犯,市不易肆,民皆按堵。《明通鑑》卷十三:乙丑,燕師薄金川門。時北兵駐龍潭,王慮京師完繕,勤王之師四集,乃遣劉保、華聚等領十餘哨至朝陽門,覘知無備,還報燕王,遂率大隊整兵前進。至則增壽果謀內應,上乃手刃之於左順門。而是時谷王橞、李景隆已開門納燕師,輝祖等力戰,敗績。《明鑑綱目》卷二:棣尋進兵屯金川門,左都督徐增壽謀內應,帝手劍斬之。橞、景隆守金川門,登城望見棣麾蓋,開門迎降。御史連楹叩馬欲刺棣,被殺。都城陷。。 燕軍進南京,朱棣入城,朱允炆見事不可為,遂在皇宮放火。馬皇后死於大火,朱允炆本人不知所終;此後其下落成為千古謎團《明通鑑》卷十三:上知事不可為,縱火焚宮,馬後死之。傳言「帝自地道出,翰林院編修程濟、御史葉希賢等凡四十餘人從。」《明通鑑》卷十三:王既入,遣中使出馬後屍於火,詭言帝屍,持之泣,曰:「痴兒,何至是!」《明通鑑》卷十三:壬申,葬建文皇帝,——蓋馬後也。上以葬禮詢之王景,對曰:「當以天子之禮葬。」從之。《明鑑綱目》卷二: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棣遣中使出後屍於火,詭-{雲}-帝屍。越八日,用學士王景言,備禮葬之。然葬地所在,後無聞焉。或曰帝由地道出亡,其後滇黔巴蜀間,皆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世遂以帝為遜國-{雲}-。。 == 南京稱帝 == === 建立稱帝之正當性 === 朱棣進入南京後,並未立即登基即帝位,須知當初朱棣起兵,是以“清君側”為由,為了建立其即帝位之正當性,做了以下三件事: 第一,宣稱建文帝朱允炆已自焚身死: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南京城陷時,皇宮大火,馬皇后葬身火海 《明史·卷113》:惠帝皇后馬氏,光祿少卿全女也。洪武二十八年冊為皇太孫妃。建文元年二月冊為皇后。四年六月,城陷,崩於火。。隨後朱棣入城,派人找出馬皇后的屍體,指認其為朱允炆,並執其手哭「痴兒,何至是!」 。 第二,誅殺建文帝朝重臣,即所謂“清君側”:建文四年六月廿五,明成祖誅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建文帝大臣,並滅其族,以懲其惡 《明通鑑》卷十三:丁丑,殺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文學博士方孝孺,皆夷其族。。 第三,謁明孝陵:朱棣進城之時,翰林院編修楊榮迎於馬首,說:「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提點朱棣應先要拜謁太祖陵寢(明孝陵),而不是急著先登帝位 《明史·卷一百四十八》「成祖初入京,榮迎謁馬首曰:『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駕謁陵。」《明通鑑》卷十三:方燕王之入城也,楊榮迎謁,請曰:「殿下先謁陵乎?先即位乎?」王乃悟。。次日(建文四年六月十四日)起,諸王及文武群臣多次上表勸進,朱棣不允 《明太宗實錄》卷九下:丙寅,諸王及文武群臣請上正天位。……上不許。丁卯,諸將上表勸進……不聽。戊辰,諸王上表勸進……上不允。是日,文武群臣複上表勸進。……上固辭不允。。建文四年七月十七日,朱棣謁明孝陵,諸王及文武群臣暨軍民耆老,再三勸進,朱棣再三推辭,最後為江山社稷計,不得已於當日登基即位 《明太宗實錄》卷九下:己巳,上謁孝陵,欷歔感慕,悲不能止。禮畢,攬轡回營,諸王及文武群臣備法駕,奉寶璽,迎上於道,遮上馬不得行。上固拒再言,諸王及文武群臣擁上登輦,軍民耆老,萬眾夾道,俯歡呼,連稱萬歲。上不得已升輦,曰:「諸王群臣以為我奉宗廟宜,莫如予。宗廟事重,予不足,今為眾心所載,予辭弗獲,強循眾志,然宜協心輔予不逮。」遂詣奉天殿,即皇帝位,諸王暨文武群臣上表稱賀。。 === 登基即位 === 建文四年七月十七日,朱棣登基即位,改元永樂,時年四十二歲,是為明成祖 。明成祖重建奉天殿(舊殿被朱允炆所焚),刻玉璽。同年十一月十三日,封王妃徐氏為皇后《明通鑑》卷十三:十一月,壬辰,立妃徐氏為皇后。。 朱棣登基稱帝后,對靖難功臣進行了封賞。追贈封王兩人,為:朱能(東平武烈王);張玉(河間忠武王)。 封公二十三人,為:朱能(成國公);丘福(淇國公);徐增壽(定國公);陳亨(涇國公);郭亮(興國公);李彬(茂國公);李遠(莒國公);柳升(融國公);徐忠(蔡國公);袁容(沂國公);鄭亨(漳國公);姚廣孝(榮國公);張信(鄖國公);王聰(漳國公);顧成(夏國公);張武(潞國公);陳珪(靖國公);薛祿(鄞國公);王真(寧國公);吳允誠(涼國公);李讓(景國公);孟善(滕國公);張輔(英國公)。 封侯十五人,為:陳瑄(平江侯);何福(寧遠侯)李濬(襄城侯);孫巖(應成侯);房寬(思恩侯);王友(清遠侯);王忠(靖安侯);劉榮(廣寧侯);火真(同安侯);王寧(駙馬都尉,永春侯);宋晟(西寧侯);郭義(安陽侯);譚淵(崇安侯);柳升(安遠侯);薛綬。 封伯十八人,為:陳賢(榮昌伯);陳旭(雲陽伯);劉才(廣恩伯);張興(安鄉伯);房勝(富昌伯);徐理(武康伯);徐祥(興安伯);金玉(會安伯);高士文(建平伯);陳志(遂安伯);唐雲(新昌伯);茹瑺(忠誠伯);王佐(順昌伯);許誠(永新伯);薛斌(永順伯);薛貴(安順伯);趙彝(忻城伯);朱榮(武進伯)。 明成祖登基後不承認建文年號,七月初一(一說六月十八日),將建文元、二、三、四年改為洪武三十二至三十五年《明太宗實錄》卷九下:洪武三十五年夏六月庚午,命五府、六部一應建文中所改易洪武政令格條,悉復舊制,遂仍以洪武紀年,今年稱洪武三十五年。《明鑑綱目》卷二:秋,七月,壬午朔,大祀南郊,以太祖配。赦天下,詔:「自今年六月後仍稱洪武三十五年,以明年為永樂元年。」……考當時成祖不欲用惠帝年號,又不欲於季夏改元,故於即位之初,仍以洪武三十五年為紀。說者遂謂止改是年,不知詔內所云,止就現在而計,遂舉是歲六日為例,以便遵循;實則前三年皆已並從改革,故當時欽天監所進歷日,直書洪武三十二年,至三十五年。,次年改元永樂元年。凡建文年間貶斥的官員,一律恢復職務(如靖難初期因離間被貶的江陰侯吳高被再次起用,守大同);建文年間的各項改革一律取消《明通鑑》卷十三:凡建文朝廢斥者,盡還故官。甲申,詔建文時所改官制,一切復之。甲戌,上諭群臣曰:「我皇考肇造鴻業,垂法萬年,為子孫計,思慮至周。比者,建文信任奸回,悉更舊制,使天下臣民無所遵法。予荷天地考妣之祐,繼承天位,凡皇考法制為所更改者,悉複其舊。爾群臣尚竭乃心力,弼予於治。凡人才識不同,長於此,短於彼,苟事有過誤,即明言之,予不汝責。若隱而不言,日久覺露,情同欺罔,法則難容。夫慎終必先謹始,持己在存誠,始終靡愆,咎何由至?始若不謹,曷克有終?予念君臣一體,故披露赤心,丁寧告戒,爾等其欽承予意。」;建文年間制定的各項法律規定,凡與太祖相悖的,一律廢除。但一些有利於民生的規定也被廢除,如建文二年下令減輕洪武年間浙西一帶的極重的田賦,至此又變重。《明通鑑》卷十二:是月(建文二年正月),詔均江浙田賦。初,太祖屢蠲蘇、松、嘉、湖極重田畝,至是復諭戶部減免,畝不得過一斗。迨革除後,浙西賦復重-{雲}-。 === 殘害建文舊臣 === 明成祖在靖難之役結束後,為了佐證他“清君側”的起兵宣言,向金陵軍民發布公告:「諭知在京師的軍民人等,我先前一向守望我藩的封地,卻因奸臣弄權作威作福,導致我家骨肉被其殘害,所以不得不起兵誅殺他們,乃是要扶持社稷和保安宗親、藩王。今次研擬安定京城,有罪的奸臣我不敢赦免,無罪者我也不敢濫殺,如有小人藉機報復,擅作綁縛、放縱、掠奪等事情因而禍及無辜,並非我的本意。」《國榷》:諭在京軍民人等:予日者固守望藩封,以左班奸臣,竊弄威福,骨肉被其殘害,起兵誅之,蓋扶持社稷,保安親藩也。今擬定京城,奸臣之有罪者,予不敢赦;無罪者,予不敢殺。或小人報仇,擅綁縛、卻略,禍及亡辜,非本意。 建文四年六月廿五,明成祖誅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建文帝大臣(幾乎都是文官),滅其族,史稱壬午殉難。其中據清修《明史》、明遺民談遷所著《國榷》、明朝官方史書《明實錄熹宗實錄》記載,方孝孺被誅十族(九族加朋友門生),受牽連而死者共873人,充軍等罪者千餘人《明通鑑》卷十三:坐死者八百七十三人。外親之外,親族盡數抄沒,發充軍坐死者復千餘人,當中被救的倖存者有假借余姓逃過一劫的方孝孺的幼子方德宗《明實錄熹宗實錄》卷二二:「己亥,詔卹先臣方孝孺遺胤。孝孺在建文朝以侍讀學士直文淵閣,當靖難師入,以草詔不從,致夷十族。其幼子德宗幸寧海謫尉魏澤匿之,密託諸生餘學夔負入松江島嶼,以織網自給。華亭俞允妻以養女,因冒余姓,遂延一線。至是,其十世孫方忠奕以貢來京,伏闕上書,得旨:方孝孺忠節持著,既有遺胤,準與練子寧一體恤錄。」。而因黃子澄受牽連的有345人《明通鑑》卷十三:其次黃太常,坐累死者,族子六十五人,外戚二百八十人。。景清降後密謀行刺,事敗,八月十二被殺,滅九族;後屠其家鄉,謂「瓜蔓抄」《明通鑑》卷十三:及京師不守,清知建文之出亡也,密謀興復,乃詣闕自歸,上喜曰:「吾故人也。」命仍故官,委蛇班行者久之。是日早朝,清衣緋懷刃而入。先是日者奏「異星赤色犯帝座急。」上故疑清。及朝,清獨著緋,命搜之,得所藏刃,詰責,清奮起曰:「欲為故主報仇耳!」上怒,命磔於市,清罵不絕口而死。一日,上晝寢,夢清繞殿追之。上曰:「清猶能為厲耶!」乃夷其九族,盡掘其先人冢墓。又籍其鄉,轉相攀染,謂之「瓜蔓抄」,村裡為墟。。 此外,眾多建文舊臣如卓敬、暴昭、練子寧、毛泰、郭任、盧植、戴德彝、王艮、王叔英、謝升、丁志方、甘霖、董鏞、陳繼之、韓永、葉福、劉端、黃觀、侯泰、茅大芳、陳迪、鐵鉉等等也都被酷刑處死或自盡,史稱:「忠憤激發,視刀鋸鼎鑊甘之若飴,百世而下,凜凜猶有生氣。」《明史》卷一百四十一:贊曰:帝王成事,蓋由天授。成祖之得天下,非人力所能禦也。齊、黃、方、練之儔,抱謀國之忠,而乏制勝之策。然其忠憤激發,視刀鋸鼎鑊甘之若飴,百世而下,凜凜猶有生氣。是豈洩然不恤國事而以一死自謝者所可同日道哉!由是觀之,固未可以成敗之常見論也。他們的家屬和親人也被牽連,死者甚眾。被流放、逼作妓女及被其它方式懲罰的人也不少。明仁宗即位後,大部份人始獲赦免,而餘下的人的後代卻遲至明神宗時始獲赦免《明史》卷一百四十一:仁宗即位,諭禮部:「建文諸臣,已蒙顯戮。家屬籍在官者,悉宥為民,還其田土。其外親戍邊者,留一人戍所,餘放還。」萬曆十三年三月,釋坐孝孺謫戍者後裔,浙江、江西、福建、四川、廣東凡千三百餘人。而孝孺絕無後,惟克勤弟克家有子曰孝復。洪武二十五年嘗上書闕下,請減信國公湯和所加寧海賦,謫戍慶遠衛,以軍籍獲免。孝復子琬,後亦得釋為民。世宗時,松江人俞斌自稱孝孺後,一時士大夫信之,為纂《歸宗錄》。既而方氏察其偽,言於官,乃已。神宗初,有詔褒錄建文忠臣,建表忠祠於南京,首徐輝祖,次孝孺-{雲}-。。建文帝被朱棣篡位後,朝野為之盡忠死節者甚眾,不及備載。 在大肆誅殺之外,當月,明成祖將忠於建文帝的魏國公徐輝祖下獄,但顧及其父是中山王徐達,其姊即成祖仁孝文皇后,還是釋放了他,僅削其爵位。輝祖死後,其子嗣魏國公爵《明史》卷一百二十五:及燕兵渡江,輝祖猶引兵力戰。成祖入京師,輝祖獨守父祠弗迎。於是下吏命供罪狀,惟書其父開國勳及券中免死語。成祖大怒,削爵幽之私第。永樂五年卒。萬曆中錄建文忠臣,廟祀南都,以輝祖居首。後追贈太師,諡忠貞。。黃觀被明成祖所嫉恨,其狀元的身份被革去,故明代保持三元及第記錄的只有商輅一人。耿炳文、盛庸、平安(靈壁之戰降)、何福、梅殷等將領投降後都受到迫害自殺身亡。 == 鞏固統治 == === 再次削藩與加強集權 === 永樂初,明成祖為了安撫諸位藩王,穩定國內局勢,同時表示自己和建文帝的不同,曾先後復周、齊、代、岷諸親王舊封;建文帝的弟弟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𤐤尚未就藩,明成祖皆降為郡王,同年又將已就藩的朱允熥、朱允熞召到燕京,以不能匡正建文帝為由廢為庶人,軟禁於鳳陽,僅留朱允𤐤奉祀懿文太子,而朱允𤐤不久也於永樂四年死於火災。當其皇位較鞏固時,繼續實行削藩。周、齊、代、岷諸王再次遭到削奪;遷寧王於南昌;徙谷王於長沙,旋廢為庶人;削遼王護衛。 軍事上,為了填充邊塞藩王內遷後的空白,以何福充總兵官鎮守陝西等處,韓觀充總兵官鎮守江西等處為開端,明成祖陸續在山東、雲南、浙直、遼東、廣西、貴州、甘肅、大同、江西、廣東、陝西等十三省、鎮設立鎮守總兵,同時對鎮守西北地區的宋晟與鎮守西南地區的沐晟透過聯姻等方式加以籠絡,得以很快在全國範圍內建立起了有效的統治。李林楠著,《永樂之治:朱棣傳》,文化發展出版社,2021年11月,ISBN 978-7-5142-3397-1,第三章、壬午之際,第6節、全國統治的建立 在政治上,明成祖繼續實行太祖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強對豪強地主的控制。明成祖時期,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漸形成了後來內閣制度的雛形。永樂初開始設定內閣,選資歷較淺的官僚入閣參與機務,解決了廢罷中書省後行政機構的空缺。朱棣重視監察機構的作用,設立分遣御史巡按天下的制度,鼓勵官吏互相訐告。他善利用宦官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 明成祖即位之初,對洪武、建文兩朝政策進行了某些調整,提出“為治之道在寬猛適中”的原則。他利用科舉制及編修書籍等籠絡地主、士人,宣揚儒家思想以改變明初過事佛、道教之風,選擇官吏力求因才而用,為當時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方面的發展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 重設錦衣衛與設立東廠 === 在全國局勢穩定之後,明成祖為了加強對大臣的監控,恢復洪武時廢罷的錦衣衛。同時,明成祖又設定鎮守內臣的東廠衙門,廠衛合勢,強化專制統治。 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成祖為了鎮壓政治上的反對力量,覺得錦衣衛不足以達成目的,決定設立一個稱為「東緝事廠」,簡稱“東廠”的新衙門,地點位於燕京(今北京)東安門之北,一說東華門旁。(今北京東城區東廠衚衕,據說系原東廠所在地。) 東廠的行政長官為欽差掌印太監,全稱職銜為:欽差總督東廠官校辦事太監,簡稱提督東廠,尊稱為「廠公」或「督主」。初設時由司禮監掌印太監兼任,後因事務繁雜,改由司禮監秉筆太監中位居第二、第三者擔任。東廠的屬官有掌刑千戶、理刑百戶各一員,由錦衣衛千戶、百戶來擔任,稱貼刑官《明史刑法志》提到東廠的制度,“凡中官掌司禮監印者,其屬稱之曰宗主,而督東廠者曰督主。東廠之屬無專官,掌刑千戶一,理刑百戶一,亦謂之貼刑,皆衛官。”。隸役(稱掌班、領班、司房,共四十餘人)、緝事(稱役長和番役)等軍官由錦衣衛撥給。 === 修改《大明律》 === 明初《大明律》明令:「凡樂人搬做雜劇戲文,不許妝爾扮帝王后妃、忠臣節烈、先聖先賢神像,違者杖一百。官民之家容扮者與同罪」,以壓迫雜劇創作,明成祖即變本加厲,以極刑來禁止此類雜劇的印賣:「但有褻瀆帝王聖賢之詞曲、駕頭雜劇,非該律所載者,敢有收藏、傳誦、印賣,一時拿送法司究治」,「但這等詞曲,出榜後,限他五日,都要乾淨,將赴官燒毀了,敢有收藏的,全家殺了」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正中書局,第59頁劉孝平《明代禁書述略》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5年05期。 == 永樂盛世 == === 遷都北京 === 明成祖十分重視經營北方,加之自己興起於北平(今北京),因此明成祖在南京即位後,於永樂元年改北平為行在,設六部,增設北京周圍衛所,逐漸建立起北方新的政治、軍事中心。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開始了營建北京天壽山長陵,以示立足北方的決心。與此同時,爭取與蒙古族建立友好關係。韃靼、瓦剌各部先後接受明政府封號。永樂八年(1410年)至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親自率兵五次北征,鞏固了北部邊防。永樂五年(1407年)開工修建北京宮殿也就是紫禁城(但後來部分宮殿被李自成放火燒毀,清初又重新修復),直至永樂十八年(1420)始完工。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正式遷都,定鼎北京。 === 發展經濟 === 明成祖注意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認為“家給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發展和完善軍事屯田制度和鹽商開中則例,保證軍糧和邊餉的供給。在中原各地鼓勵墾種荒閒田土,實行遷民寬鄉,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進生產,並注意蠲免賑濟等措施,防止農民破產,保證了賦役徵派。 明成祖對各地方官吏要求極為嚴格,要求凡地方官吏必須深入瞭解民情,隨時向朝廷反映民間疾苦。永樂十年(1412年),朱棣命令入朝覲見的地方官吏五百餘人各自陳述當地的民情,還規定“不言者罪之,言有不當者勿問’。之後,永樂帝宣佈“諭戶部,凡郡縣有司及朝使目擊民艱不言者,悉逮治。”即地方官或中央派出的民情觀察員,如果看到民間疾苦而不實報的,要逮捕法辦。對民間發生了災情,地方上要及時賑濟,做到“水旱朝告夕振,無有雍塞”。透過這些措施,永樂時“賦入盈羨”,達到有明一代最高峰,史稱永樂盛世。 === 經營邊疆 === 西南邊疆,永樂十一年(1413年),平定思南、思州土司叛亂後,設立貴州布政使司。為加強對烏思藏(今西藏)地區的控制,朱棣派遣官吏迎番僧入京,給予封賜,尊為帝師。不過,史學界對明朝是否實際統治了西藏存在較大的爭議。 永樂年間,明朝在藏區建立一套僧官制度,僧官分教王、西天佛子、大國師、國師、禪師、都綱、喇嘛等,每級依受封者的身份、地位進行分封。如明成祖即位的當年,即派侯顯前往烏思藏迎請噶瑪噶舉派的第五世噶瑪巴活佛,後封其為“大寶法王”。1406年,明成祖又遣使入藏封烏思藏帕竹第五任第悉扎巴堅贊為“闡化王”。明封八王中的兩大法王、五大教王都是永樂時期封授的。此外,明成祖依僧官制度還進行了大規模的分封,由此明朝對藏區的各政教勢力由上至下各級首領的分封基本完成。但明朝並未在烏思藏等地區駐軍。亦有學者透過對比元朝對於西藏的實際管轄,認為明朝上面這些對藏人名義上的封授並不能被認為擁有在西藏的實際政治權力Sperling,《Authenticating Tibet: Answers to China's 100 Questions》,19-20頁。《劍橋中國明代史》亦指出:「無論是在經濟領域,還是在政治領域,西藏人都未覺得他們是明朝廷臣民。另外,他們無須中國(明朝)居中調解而維持著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關係。」《劍橋中國明代史(下卷)》 東北邊疆,永樂七年(1409年)在女真地區,設立奴兒干都司。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年)派邢樞等傳諭奴兒-{幹}-,正式招撫諸部,擴大明朝東疆。永樂二年(1404年),置奴兒-{幹}-等衛所,其後在當地相繼建衛所達一百三十餘。永樂七年(1409年)明政府設定奴兒-{幹}-都指揮使司管轄奴兒-{幹}-地區的所有軍事建制機構。永樂九年(1411年)正式開始行政管轄權。都司的主要官員初為派駐數年而輪調的流官,後為當地部落領袖所世襲。明成祖為了安撫東北女真各部,在歸附的海西女真(位於松花江上游)與建州女真(位於松花江、牡丹江之間)設定衛所,並派宦官亦失哈安撫位於黑龍江下游的野人女真。亦失哈並於1413年視察了庫頁島,宣示了明朝對此地的主權蔡石山著,江政寬譯,《永樂大帝:一箇中國帝王的精神肖像》,中華書局,2009年11月,ISBN 978-7-101-06977-8,第八章、永樂和蒙古人,第146-147頁。在奴兒干都司官衙所在地附近建有永寧寺,立有永寧寺碑,清代曹廷傑於1885年曾拓回碑文。同時,明成祖撤去大寧都司,將寧王朱權內遷南昌,授予兀良哈蒙古的朵顏、泰寧和福餘三個衛所自治權,但不允許三衛蒙古人南遷到大寧地區駐牧。明成祖還於1406年和1422年對兀良哈蒙古進行鎮壓,以維持這一地區的穩定蔡石山著,江政寬譯,《永樂大帝:一箇中國帝王的精神肖像》,中華書局,2009年11月,ISBN 978-7-101-06977-8,第八章、永樂和蒙古人,第145-146頁。 轄區內主要居民為蒙古、女真、吉里迷(尼夫赫人)、苦夷(阿伊努人)、達斡爾等族人民,分置衛所,以各族首領為各衛所都督、都指揮、指揮、千戶、百戶、鎮撫等職,給予印信。據《明史》記載,奴兒-{幹}-都司有衛三百八十四,所二十四,站七,地面七,寨一。都司治所奴兒干城(元朝徵東元帥府舊地,今俄羅斯尼古拉耶夫斯克特林),在黑龍江下游東岸,下距黑龍江口約兩百公里,上距吉林船廠約兩千五百公里。明宣宗即位後,奴兒-{幹}-都司於宣德九年(1434年)正式廢棄,共持續25年。 西北邊疆,永樂四年(1406年)設立哈密衛。此前,察合臺的後裔肅王兀納失裡於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開始嚮明朝納貢,被明太祖封為哈密國王。其子脫脫嚮明成祖朝貢,永樂四年(1406年)三月,明成祖宣佈設立哈密衛,以其頭目馬哈麻火者等為指揮、千百戶等官,又以周安為忠順王長史,劉行為紀善,輔導。之後,哈密國成為設有明朝羈縻衛所的王國,忠順王是哈密國王,哈密衛指揮使掌握哈密兵權,另有漢人長史。 === 興修水利 === 明成祖很重視河工,永樂九年(1411年)朱棣於疏浚會通河為保證北京糧食與各項物資的需要。朱棣命開漕運。漕運在元朝至元年間即有,然而卻因會通河一段水淺而無法大量載運物資,於是元朝均以海運為主。明朝初期,傳餉遼東、北平的途徑也均以海運為主《明史》(卷153):“九年命開會通河。會通河者,元至元中,以壽張尹韓仲暉言,自東平安民山鑿河至臨清,引汶絕濟,屬之衛河,為轉漕道,名曰「會通」。然岸狹水淺,不任過載,故終元世海運為多。明初輸餉遼東、北平,亦專用海運。”。洪武二十四年,黃河在原武絕口,會通河於是被淤。 永樂年間,明成祖遷都北京,採用河路、海路並運。當時海運危險且多有損失;而河運卻經過淮河轉沙河,然後經過黃河進入衛河,於此轉入北京,陸運須經過八個衛所,勞民傷財。濟寧州同知潘叔正上疏建議浚通會通河,使得元朝運河恢復。於是,朱棣命宋禮、刑部侍郎金純、都督周長前往治理。會通河首要問題為水源不足,宋禮採用汶上老人白英的建議,修築埋城與戴村壩,橫截汶水向南,經河面最高階南旺分水,流入運河,且使黃河不會影響漕運。同年八月還京,論首功,受上賞《明史》(卷153):“洪武二十四年,河決原武,絕安山湖,會通遂淤。永樂初,建北京,河海兼運。海運險遠多失亡,而河運則由江、淮達陽武,發山西、河南丁夫,陸輓百七十里入衛河,歷八遞運所,民苦其勞。至是濟寧州同知潘叔正上言:「舊會通河四百五十餘裡,淤者乃三之一,浚之便。」於是命禮及刑部侍郎金純、都督周長往治之。禮以會通之源,必資汶水。乃用汶上老人白英策,築堽城及戴村壩,橫亙五里,遏汶流,使無南入洸而北歸海。匯諸泉之水,盡出汶上,至南旺,中分之為二道,南流接徐、沛者十之四,北流達臨清者十之六。南旺地勢高,決其水,南北皆注,所謂水脊也。因相地置閘,以時蓄洩。自分水北至臨清,地降九十尺,置閘十有七,而達於衛;南至沽頭,地降百十有六尺,置閘二十有一,而達於淮。凡發山東及徐州、應天、鎮江民三十萬,蠲租一百一十萬石有奇,二十旬而工成。又奏浚沙河入馬常泊,以益汶。語詳《河渠志》。是年,帝復用工部侍郎張信言,使興安伯徐亨、工部侍郎蔣廷瓚會金純,浚祥符魚王口至中灤下,復舊黃河道,以殺水勢,使河不病漕,命禮兼董之。八月還京師,論功第一,受上賞。潘叔正亦賜衣鈔。”。 次年,因御史許堪進言衛河水患,朱棣再命宋禮前往治理。宋禮在魏家灣分支黃河,洩水入土河,於是從德州西北開一支支流,到海豐、大沽流入大海《明史》(卷153):“明年,以御史許堪言衛河水患,命禮往經畫。禮請自魏家灣開支河二,洩水入土河,復自德州西北開支河一,洩水入舊黃河,使至海豐大沽河入海。帝命俟秋成後為之。”。此時,宋禮以海運損失巨大、勞民傷財,上言請求停止海運,而恰逢平江伯陳瑄治理長江、淮河等告竣。於是河運從此昌盛,可運大型物資。永樂十三年,朱棣遂終止海運《明史》(卷153):“禮還言:「海運經歷險阻,每歲船輒損敗,有漂沒者。有司修補,迫於期限,多科斂為民病,而船亦不堅。計海船一艘,用百人而運千石,其費可辦河船容二百石者二十,船用十人,可運四千石。以此而論,利病較然。請撥鎮江、鳳陽、淮安、揚州及兗州糧,合百萬石,從河運給北京。其海道則三歲兩運。」已而平江伯陳瑄治江、淮間諸河功,亦相繼告竣。於是河運大便利,漕粟益多。十三年遂罷海運。”。 永樂十三年(1415年)鑿清江浦,使大運河重新暢通,對南北經濟文化交流與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永樂年間,明成祖還派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吳淞。 === 對外關係 === 對外關係方面,除了安南在永樂年間被明成祖以武力納為郡縣外,明朝整體對外關係保持了和平。 東北方面,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李成桂接受高麗恭讓王禪讓,建立朝鮮王朝,明太祖雖然根據其意願賜予“朝鮮”為其新國號,但始終不予正式冊封,兩國還發生兩次表箋風波,關係緊張,朝鮮國內甚至出現征伐遼東的思潮。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李芳果在其弟李芳遠發動第一次王子之亂後獲得明惠宗冊封。其後李芳遠發動第二次王子之亂即位後,仍舊在建文三年(1401年)獲得明惠宗冊封。明成祖取得靖難之役勝利後,於永樂元年(1403年)二月重新冊封李芳遠為朝鮮國王,兩國關係由此進入穩定的宗藩關係。李林楠著,《永樂之治:朱棣傳》,文化發展出版社,2021年11月,ISBN 978-7-5142-3397-1,第五章、新的秩序,第4節、典型的宗藩秩序:朝鮮,第361-370頁 與日本的關係,明成祖即位後,遣使日本,成功與日本室町幕府第三位將軍足利義滿建立起外交關係,足利義滿在永樂元年(1403年)接受明成祖冊封為“日本國王”,兩國不僅建立起政府層面的勘合貿易,足利義滿還動用官方力量幫助明朝處理明初倭寇問題。明成祖還在永樂四年(1406年)封日本阿蘇山為“壽安鎮國之山”。永樂六年(1408年),足利義滿去世後,繼任的其子足利義持很快改變政策,與明朝斷絕外交關係,加之倭寇猖獗,明成祖甚至一度動了征伐日本的念頭,不過後來隨著對倭寇作戰勝利,並沒有實行,但兩國關係也因此再度轉冷。李林楠著,《永樂之治:朱棣傳》,文化發展出版社,2021年11月,ISBN 978-7-5142-3397-1,第五章、新的秩序,第5節、“日本國王源道義” 與帖木兒帝國方面,帖木兒去世後,帖木兒帝國陷入內戰,最終奪取政權的沙哈魯釋放了此前拘留的明朝使者,兩國建立起穩定的關係,明成祖還多次派遣吏部驗封司員外郎陳誠、中官李達等官員出使西域陳誠著《西域行程記》、《西域番國志》 周連寬校注2000 中華書局ISBN 978-7-101-02058-8/K蔡石山 著 江政寬 譯 《永樂大帝 一箇中國帝王的精神肖像》 中華書局 2009年11月 ISBN 978-7-101-06977-8。隨後西域的帖木兒帝國、吐魯番、失剌斯、俺都準、火州也與明朝多次互派使者往來火者·蓋耶速丁原著何高濟譯《沙哈魯遣使中國記》 ISBN 978-7-101-03556-8,加強了政治、駐軍和貿易往來,全國統一形勢得到進一步發展和鞏固。李林楠著,《永樂之治:朱棣傳》,文化發展出版社,2021年11月,ISBN 978-7-5142-3397-1,第五章、新的秩序,第6節、帖木兒帝國與關西七衛 === 永樂大典 === 在政治穩定、經濟繁榮、邊疆穩定的局面下,為整理知識,明成祖令解縉等人修書。編撰宗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召集一百四十七人,首次成書於永樂二年(1404年),初名《文獻整合》;明成祖過目後認為「所纂尚多未備」,不甚滿意。永樂三年(1405年)再命姚廣孝、鄭賜、劉季篪、解縉等人重修,這次動用編寫人員朝野上下共二千一百六十九人孫承澤《春明夢餘錄·卷十三》載,《永樂大典》的編修隊伍共有「正總裁3人,副總裁25人,纂修387人,催纂5人,編寫332人,看樣57人,謄寫1381人,續送教授10人,辦事官吏20人,凡2180人」,啟用了南京文淵閣的全部藏書,永樂五年(1407年)定稿進呈,明成祖看了十分滿意,親自為序,並命名為《永樂大典》,清抄至永樂六年(1408年)冬天才正式成書。 《永樂大典》由解縉、太子少傅姚廣孝和禮部尚書鄭賜監修,組織上設監修、總裁、副總裁、都總裁等職,負責各方面工作。監修:解縉、姚廣孝、鄭賜;總裁:副總裁:蔣用文、趙同友;都總裁:陳濟。 《永樂大典》修書過程對所收錄的書籍沒有做任何修改,採用兼收並取的方式,保持了書籍原始的內容。明成祖修大型類書《永樂大典》,在三年時間內即告完成。《永樂大典》有22877卷,其中凡例、目錄60卷,全書分裝為11095冊,引書達七八千種,字數約有三億七千多萬,且未有任何刪節,這是清朝《四庫全書》無法相提並論的。但成祖並未將《永樂大典》複寫刊刻,而決定只製作一份抄本,並於1409年完成蔡石山著,江政寬譯,《永樂大帝:一箇中國帝王的精神肖像》,中華書局,2009年11月,ISBN 978-7-101-06977-8,第七章、文皇帝,第123-124頁。永樂年間修訂的《永樂大典》原書只有一部,現今存世的都是嘉靖年間的抄本。 == 鄭和七下西洋 == 明成祖時期,為了開展對外交流,擴大明朝的影響,同時確立自己即位的正統性,從永樂三年起,朱棣派三寶太監鄭和(初名馬三寶)率領船隊六次出使西洋(第七次在明宣宗宣德年間),所歷三十餘國,成為明初盛事。永樂時派使臣來朝者亦達三十餘國。浡泥王和蘇祿東王親自率使臣來中國,不幸病故,分別葬於南京(浡泥國王墓)和德州(蘇祿國王墓)。 永樂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命鄭和為正使,王景弘為副使率士兵二萬八千餘人出使西洋,造長44丈廣18丈大船62艘,從蘇州劉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門楊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區),後向爪哇方向南航,次年6月30日在爪哇三寶壟登陸,進行貿易。時西爪哇與東爪哇內戰,西爪哇滅東爪哇,西爪哇兵殺鄭和士兵170人,西王畏懼,獻黃金6萬兩,補償鄭和死難士兵《明成祖實錄》 卷52。隨後到三佛齊舊港,時舊港廣東僑領施進卿來報,海盜陳祖義兇橫馬歡著 《瀛涯勝覽·舊港國》,鄭和興兵剿滅賊黨五千多人,燒賊船十艘,獲賊船五艘,生擒海盜陳祖義等三賊首鄭鶴聲等編 《鄭和下西洋研究文選》 558頁。鄭和船隊後到過蘇門答臘、滿刺加、錫蘭、古裡等國家。在古裡賜其王國王誥命銀印,並起建碑亭,立石碑“去中國十萬餘里,民物鹹若,熙嗥同風,刻石於茲,永示萬世”馬歡著 《瀛涯勝覽·古裡國》。 永樂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鄭和回國,押陳祖義等獻上,陳祖義等被問斬鄭鶴聲:《從新史料考證鄭和下西洋事之年歲》 《鄭和下西洋研究文選》 167頁 ISBN 978-7-5027-6377-0/K。施進卿被封為舊港宣慰使明朝設立宣慰使司,治理邊疆少數民族,以從三品宣慰使為首,見明史卷七十六《職官志》《宣慰司》。舊港擒賊有功將士獲賞:指揮官鈔一百錠,彩幣四表裡,千戶鈔八十錠,彩幣三表裡,百戶鈔六十錠,彩幣二表裡;醫士,番火長鈔五十錠,彩幣一表裡,錦布三匹《明太宗實錄》 卷52。 永樂六年正月,明成祖命工部造寶船四十八艘。永樂六年九月十三日(1407年10月13日)《明史》《成祖本紀》:“永樂六年九月癸亥,鄭和復使西洋”,命太監鄭和、王景弘,王貴通等鄭鶴聲等編 鄭和下西洋研究文選 569頁出使古裡,滿剌加,蘇門答剌,阿魯,加異勒,爪哇,暹羅,占城,柯枝,阿拔把丹,小柯蘭,南巫裡,甘巴里等國,賜其國王錦綺紗羅,永樂七年夏(1409年)回國。第二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000人。 thumb|150px|left|2004年出土的寶船船舵。南京寶船廠遺址 永樂七年九月(1409年10月),明成祖命正使太監鄭和、副使王景弘、候顯率領官兵二萬七千餘人,駕駛海舶四十八艘,從太倉瀏家港啟航,敕使占城,賓童龍,真臘,暹羅,假裡馬丁,交闌山,爪哇,重迦羅,吉里悶地,古裡,滿剌加,彭亨,東西竺,龍牙迦邈,淡洋,蘇門答剌,花面,龍涎嶼,翠蘭嶼,阿魯,錫蘭,小葛蘭,柯枝,榜葛剌,不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蘇祿等國明陸容 《菽園雜記》卷三。費信、馬歡等人會同前往。滿剌加當時是暹羅屬國,正使鄭和奉帝命招敕,賜雙臺銀印,冠帶袍服,建碑封域為滿剌加國,暹羅不敢擾明費信《星槎勝覽·滿剌加國》。滿剌加九洲山盛產沉香,黃熟香;太監鄭和等差官兵入山採香,得直徑八九尺,長八九丈的標本6株明費信 《星槎勝覽·九洲山》。永樂七年,皇上命正使太監鄭和等齎捧詔敕金銀供器等到錫蘭山寺佈施,並建立《佈施錫蘭山佛寺碑》明費信 《星槎勝覽·錫蘭山國》此碑現存於科倫坡博物館。鄭和訪問錫蘭山國時,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負固不恭,謀害舟師”,被鄭和覺察,離開錫蘭山前往他國。回程時再次訪問錫蘭山國,亞烈苦奈兒誘騙鄭和到國中,發兵五萬圍攻鄭和船隊,又伐木阻斷鄭和歸路。鄭和趁賊兵傾巢而出,國中空虛,帶領隨從二千官兵,取小道出其不意突襲亞烈苦奈兒王城,破城而入,生擒亞烈苦奈兒並家屬。 永樂九年六月十六(1411年7月6日),鄭和回國獻亞烈苦奈兒與永樂帝,朝臣齊奏誅殺,永樂帝憐憫亞烈苦奈兒無知,釋放亞烈苦奈兒和妻子,給予衣食,命禮部商議,選其國人中賢者為王《明太宗實錄》 卷77。選賢者邪把乃耶,遣使齎引,誥封為錫蘭山國王,並遣返亞烈苦奈兒。永樂九年(1411年)滿剌加國王拜裡米蘇剌,率領妻子陪臣540多人來朝,朝廷賜海船回國守衛疆土《明史·滿剌加傳》。從此“海外諸番,益服天子威德”《明史》 卷326 《錫蘭山傳》。八月,禮部、兵部議奏,對錫蘭戰役有功將士754人,按奇功,奇功次等,頭功,頭功次等,各有升職,並賞賜鈔銀,彩幣錦布等《明太宗實錄》 卷78。 永樂十一年十一月(1413年11月),明成祖命正使太監鄭和,副使王景弘等奉命統軍二萬七千餘人,駕海舶四十明嚴從簡 《殊域周咨錄》,出使滿剌加,爪哇,占城,蘇門答剌,柯枝,古裡,南渤裡,彭亨,吉蘭丹,加異勒,勿魯謨斯,比剌,溜山,孫剌等國《明太宗實錄》 卷86。鄭和使團中包括官員868人,兵26800人,指揮93人,都指揮2人,書手140人,百戶430人,戶部郎中1人,陰陽官1人,教諭1人,舍人2人,醫官醫士180人,正使太監7人,監丞5人,少監10人,內官內使53人明馬歡《瀛涯勝覽·占城國》其中包括翻譯官馬歡,陝西西安羊市大街清真寺掌教哈三,指揮唐敬,王衡,林子宣,胡俊,哈同等鄭鶴聲等編 《鄭和下西洋研究文選》 577頁。鄭和先到占城,奉帝命賜占城王冠帶。1413年鄭和船隊到蘇門答剌,當時偽王蘇幹剌竊國,鄭和奉帝命統率官兵追剿,生擒蘇幹剌送京伏誅。明費信《星槎勝覽·蘇門答剌國》1413年鄭和艦隊在三寶壟停留一個月整休,鄭和費信常在當地華人回教堂祈禱。鄭和命哈芝黃達京掌管佔婆華人回教徒鄭鶴聲等編 《鄭和下西洋研究文選》 1071頁。首次繞過阿拉伯半島,航行東非麻林迪(肯亞),永樂十三年七月初八(1415年8月12日)回國。同年11月,麻林迪特使來中國進獻“麒麟”(即長頸鹿)。 永樂十五年五月十五日(1417年6月)總兵太監鄭和受明成祖命,在泉州回教先賢墓行香,往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幹泉州鎮撫蒲日和《泉州靈山回教先賢墓行香碑》,鄭鶴聲等編 《鄭和下西洋研究文選》 586頁,永樂十五年五月(1417年6月)出發,護送古裡、爪哇、滿剌加、占城、錫蘭山、木骨都束、溜山、喃渤裡、卜剌哇、蘇門答剌、麻林、剌撒、忽魯謨斯、柯枝、南巫裡、沙裡灣泥、彭亨各國使者及舊港宣慰使歸國。隨行有僧人慧信,將領朱真、唐敬等鄭鶴聲等編 《鄭和下西洋研究文選》 585頁。鄭和奉命在柯枝詔賜國王印誥,封國中大山為鎮國山,並立碑銘文鄭鶴聲等編 《鄭和下西洋研究文選》 586頁。忽魯謨斯進貢獅子,金錢豹,西馬;阿丹國進貢麒麟,祖法爾進貢長角馬,木骨都束進貢花福鹿、獅子;卜剌哇進貢千里駱駝、鴕雞;爪哇、古裡進貢麾裡羔獸向達校注 《西洋番國志》附錄二·五《長樂山南山寺天妃之神靈應記》,53頁 中華書局。永樂十七年七月十七(1419年8月8日)回國。 宋末泉州市舶司提舉蒲壽庚之侄蒲日和,也與太監鄭和,奉敕往西洋尋玉璽,有功,加封泉州衛鎮撫《蒲日和傳》 鄭鶴聲等編 《鄭和下西洋研究文選》 14頁。 永樂十九年正月三十日(1421年3月3日),鄭和奉明成祖命出發,往榜葛剌(孟加拉),史載“於鎮東洋中,官舟遭大風,掀翻欲溺,舟中喧泣,急叩神求佑,言未畢,……風恬浪靜”,中道返回,永樂二十年八月十八(1422年9月2日)回國。永樂二十二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熾即位,以經濟空虛,下令停止下西洋的行動。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七日(1424年8月12日),明成祖去世,太子朱高熾即位,改元洪熙,是為明仁宗,於洪熙元年五月辛巳(1425年5月29日)去世,太子朱瞻基即位,改元宣德,是為明宣宗。宣德五年閏十二月初六(1430年1月),鄭和奉明宣宗命率領二萬七千餘官兵,駕駛寶船61艘,從龍江關(今南京下關)啟航,進行了第七次下西洋。開始返航後,鄭和因勞累過度於宣德八年(1433年)四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裡去世,遺體埋葬於古裡康熙《江寧縣志》記載:「三寶太監鄭和墓,在牛首山之西麓。永樂中命下西洋……宣德初,復命入西洋,卒於古裡國,此則賜葬衣冠處也。」,船隊由太監王景弘率領返航,宣德八年七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第七次下西洋人資料載有27550人。 == 南征安南 == === 安南政變 === 明太祖朱元璋為與鄰近國家保持長久的和睦關係,便在其所主編的《皇明祖訓》中開列十五個「不徵諸夷國名」,以警戒後世子孫切勿「倚中國富強,貪一時戰功,無故興兵,致傷人命」,越南(安南國)便是其中之一。朱元璋《皇明祖訓》,收錄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史部》第264冊,齊魯書社,167─168頁。1400年,安南陳朝權臣胡季犛篡位,建立胡朝,改國號為「大虞」。不久後自稱太上皇,由兒子胡漢蒼(即胡𡗨)即皇帝位。由於前朝陳氏原是嚮明朝稱臣,世世受明冊封,憑著篡奪得國的胡氏為免惹起明朝猜疑,便於1403年農曆四月丁未(西曆4月21日)遣使赴明,向剛起兵奪位的明成祖聲稱陳氏「宗嗣繼絕,支庶淪滅,無可紹承。臣,陳氏之甥,為眾所推」《明實錄·太宗實錄》卷十九,永樂元年夏四月丁未朔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74頁。,欲藉此聲稱自己具有統治資格,要求明朝冊封。明成祖派楊渤到越南觀察後,當地陪臣耆老跟隨他向成祖上奏稱「眾人誠心推胡漢蒼權理國事」《明實錄·太宗實錄》卷二十五,永樂元年十一月戊午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75頁。,明廷一時再沒有懷疑的理由,便封胡漢蒼為「安南國王」。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一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34頁;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潘清簡等《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二,image 46 1404年農曆八月乙亥(西曆9月10日),陳朝遺臣裴伯耆到明廷,控訴胡季犛父子「弒主篡位,屠害忠臣」,要求明朝出兵「擒滅此賊,蕩除奸兇,復立陳氏子孫」《明實錄·太宗實錄》卷三十三,永樂二年八月乙亥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77-578頁。八月丁酉日(西曆10月2日),有一位自稱陳氏子孫,名叫陳天平的人(越南史籍寫作「陳添平」,《大越史記全書》稱他的身份本是「陳元輝家奴阮康」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附胡漢蒼》,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88頁。),從寮國入明,亦嚮明帝訴說胡氏篡位的經過,要求恢復陳氏統治。《明實錄·太宗實錄》卷三十三,永樂二年八月丁酉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78-579頁。其後,明成祖當著胡朝的來使面前,安排陳天平與他們會見,使一眾來使都錯愕下拜,甚至涕泣,適值裴伯耆在場,向來使責以大義,場面緊張。嚴從簡《殊域周諮錄·安南》,北京中華書局點校本,176頁。明廷於是對越南政局多所幹涉,派員查核實情,胡朝明白勢不得已,唯有承認責任,要求「迎歸天平」。《明實錄·太宗實錄》卷四十三,永樂三年六月己丑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80頁。 另外,明越兩國又因領土問題出現外交風波。1405年,廣西省思明府土官及雲南省寧遠州土官嚮明廷控訴,轄境猛慢、祿州等地被越南所佔。為此,明廷於該年農曆二月,遣使責難胡朝,要求取得祿州,胡朝便被迫將古樓等五十九村交給明朝政府。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附胡漢蒼》,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85頁;《明實錄·太宗實錄》卷三十,永樂二年四月癸酉條,以及《明實錄·太宗實錄》卷三十九,永樂三年二月壬申條;茲同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76及580頁;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潘清簡等《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二,image 51;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一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34頁。 胡朝雖然願意息事寧人,但兩國關係仍然緊張。其後,胡朝所派到明廷的使節,都遭扣留,不許回國。明廷又派員入越,查探山川道路險要之地,以為日後南征的準備。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一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34頁。另外,胡朝的南鄰占城,曾於1404年遣使入明,聲稱遭到胡氏「攻擾地方,殺掠人畜」,並進一步「請吏治之」,《明實錄·太宗實錄》卷三十三,永樂二年八月庚午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77頁。這亦引起了明廷的注意。 不過,明成祖仍未敢輕言出兵。1405年年底,雲南將領沐晟建議出兵,卻遭明成祖反駁說:「爾又言欲發兵向安南。朕方以布恩信,懷遠人為務。胡𡗨雖擾我邊境,令已遣人詰問,若能攄誠順命,則亦當弘包荒之量。」《明實錄·太宗實錄》卷四十八,永樂三年十一月丙申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81頁。至於陳天平的處置,明廷則決定送歸越南,並要求越人「以君事之」,奉為國主。《明實錄·太宗實錄》卷四十九,永樂三年十二月庚辰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81頁。越南方面,胡朝有感於對明關係緊張,亦積極防備,重編軍制,在多邦城(陳仲金說位於山西省先豐縣古法社)加強防守,於各個河海要處裝插木樁陷阱,整頓軍庫,招募人民有巧藝者入伍。但胡朝君臣對明主戰或主和,意見分歧甚大,有官員認為只好「從他(明朝)所好,以緩師可也」,左相國胡元澄則認為只決定於「民心之從違耳」,對明作戰並無十足把握。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附胡漢蒼》,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85-487頁;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潘清簡等《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二,image 52-54;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一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34-135頁。 === 明軍南下 === 1406年,明朝派鎮守廣西都督僉事黃中領五千士兵(《大越史記全書》稱領兵十萬),護送陳朝王孫陳天平(陳添平)回越南(《明實錄》把事件列在該年農曆三月丙午,即西曆4月4日;《大越史記全書》則列入農曆四月八日,即西曆4月26日)。當進入越南境內的支稜隘時,遇上胡軍截擊,明軍不敵,陳天平及部份士兵被俘。陳天平經胡朝審訊後,被「處陵遲罪」。明成祖得悉後大怒,便「決意興師」。《明實錄·太宗實錄》卷五十二,永樂四年三月丙午條,以及《明實錄·太宗實錄》卷五十三,永樂四年四月辛未條,茲同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82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附胡漢蒼》,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87-488頁;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潘清簡等《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二,image 54-55;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一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35頁。 同年年中,明成祖派總兵官朱能加封「徵夷大將軍」,配印信。後來在行軍時病卒,由副將張輔代替)、左副將軍沐晟、右副將軍張輔、左參將李彬、右參將陳旭等領兵《明實錄·太宗實錄》卷五十六,永樂四年七月辛卯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83-584頁。(《大越史記全書》稱共有八十萬人,中國學者郭振鐸、張笑梅認為可能有誇大《越南通史》第四編第十一章第二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版,394頁。),分兵兩路,開進越南的白鶴江會師,一邊向越南腹地步步推進,一邊發出檄文向越人呼籲胡季犛父子的行為是「肆逞兇暴,虐於一國」,並列出胡氏「兩弒前安南國王以據其國」、「賊殺陳氏子孫宗族殆盡」、「淫刑峻法,暴殺無辜,重斂煩徵,剝削不已」等二十款大罪,又稱明軍的到來是「吊爾民之困苦,復陳氏之宗祀」《明實錄·太宗實錄》卷六十,永樂四年十月乙未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88-590頁。關於檄文中的二十個罪狀,原文如下: ,以使民心動搖。果然,不少越人「厭胡氏苛政,罔有戰心」,有助明軍前進更為順利。農曆十二月丙申十一日(西曆1407年1月19日),胡軍的主力退守多邦城,明軍亦看準該城位於河邊,有較大面積的沙灘可供搶灘,於是分兵進攻,成功以火銃擊退胡軍象兵。其後,明軍攻入越南的重要城市東都昇龍,並大肆掠奪,「擄掠女子玉帛,會計糧儲,分官辦事,招集流民。為久居計,多閹割童男,及收各處銅錢,驛送金陵」。《明實錄·太宗實錄》卷六十二,永樂四年十二月丙申條,以及《明實錄·太宗實錄》卷六十二,永樂四年四月丁酉條,茲同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92-593頁;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陳紀附胡漢蒼》,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89-490頁;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潘清簡等《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二,image 56-59;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一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35-136頁。 === 明朝攻佔安南 === 1407年年初,明軍攻破昇龍後,向胡朝的首都清化繼續前進,胡氏皇子胡元澄領軍退守黃江(在今越南河南省的一段紅河),與胡季犛、胡漢蒼會合。明將沐晟則進駐木凡江(在今越南河內市,與黃江相接)預備出擊。農曆二月,沐晟沿江兩岸擊敗胡元澄軍,追擊至悶海口(在今越南南定省),因軍中爆發疾疫,明軍移師到鹹子關立塞備戰。農曆三月,胡軍集合水步大軍七萬,號稱二十一萬,與明軍爆發鹹子關之戰。結果胡軍潰敗,大批兵士溺斃於該處河流,無數船隻及軍糧沉沒,胡氏父子敗逃,最終在農曆五月十一日(西曆6月16日)在奇羅海口(在今越南河靜省奇英縣)被明軍俘獲,胡朝滅亡,領土被明朝佔領。據當時的統計,越南土地人口物產資料為:府州四十八、縣一百六十八、戶三百一十二萬九千五百、象一百一十二、馬四百二十、牛三萬五千七百五十、船八千八百六十五。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全書·後陳紀·簡定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493-495頁;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潘清簡等《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二,image 59-64;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一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36-137頁。(※此一統計數字,按《明實錄》記載的1408年農曆六月的計算,則是「安撫人民三百一十二萬有奇;獲蠻人二百八萬七千五百有奇,糧儲一千三百六十萬石,象、馬、牛共二十三萬五千九百餘隻,船八千六百七十七艘,軍器二百五十三萬九千八百五十二件。」《明實錄·太宗實錄》卷八十,永樂六年六月己丑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613-614頁。) === 明朝設立交趾布政司 === 胡朝亡後,明成祖在農曆六月癸未朔(西曆7月5日)下詔,聲稱這次軍事行動是為了越南原本的陳氏王室著想,「期伐罪(指胡朝)以弔民,將興滅而繼絕」,並打算對「久染夷俗」的越人「設官兼治,教以中國禮法」,以達致「廣施一視之仁,永樂太平之治」。明廷又以陳朝子孫被胡氏殺戮殆盡,無可繼承,於是在越南設定交址都指揮使司、交址等處承宣布政使司及交址等處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將之直接管轄。《明實錄·太宗實錄》卷六十八,永樂五年六月癸未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597-602頁。 安南內屬後,安南人民不斷進行反抗,明軍多次進行鎮壓。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去世,太子朱高熾明仁宗即位,次年明仁宗去世,太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宣宗考慮到「數年以來,一方不靖,屢勤王師」,《明實錄·宣宗實錄》卷三十二,宣德二年十月癸未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711頁。便允許撤兵。黎利得勝後,就釋出阮廌所起草的《平吳大誥》,稱他自己的抗明鬥爭是「仁義之舉,要在安民,吊伐之師,莫先去暴」;提出中越兩國是「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風俗亦異」,因而有必要脫離明朝統治,自行建國,於是建立後黎朝。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實錄·黎紀·太祖高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546-549頁;Hội Bảo tồn Di sản chữ Nôm─潘清簡等《欽定越史通鑑綱目》正編卷之十四,image 60-64;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四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61-167頁。 其後,1431年農曆正月五日(西曆2月12日),明封黎利為安南國王,從此朝貢不絕。吳士連等《大越史記全書·本紀實錄·黎紀·太祖高皇帝》,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硏究所校合本,563頁;《明實錄·宣宗實錄》卷三十二,宣德二年十月癸未條,茲參考李國祥主編《明實錄類纂·涉外史料卷》,武漢出版社版,711頁;陳仲金《越南史略》第三卷第十四章,北京商務印書館中譯本,167-168頁。 == 五次親征漠北 == 為了穩定北方邊境,對付蒙古勢力。永樂七年(1409年),明成祖朱棣派淇國公丘福率十萬大軍征討韃靼(東蒙古),由於輕敵,孤軍深入,中埋伏,全軍覆沒。為消除邊患,明成祖決心親征。明永樂八年(1410年)二月,明成祖調集50萬大軍。五月八日,明軍行至臚朐河(今克魯倫河,明成祖將之更名為“飲馬河”)流域,詢得其可汗本雅失裡率軍向西逃往瓦剌部,太師阿魯臺則向東逃。朱棣親率將士向西追擊本雅失裡,五月十三日,明軍在斡難河(位於今蒙俄邊境)大敗本雅失裡。《明史·韃靼列傳》,中華書局1974年版,卷327明成祖打敗本雅失裡後,揮師向東攻擊阿魯臺,雙方在今蒙俄邊境之斡難河東北方向交戰,明軍殺敵無數,阿魯臺墜馬逃遁。此時天氣炎熱,缺水,且糧草不濟,明成祖下令班師。韃靼部經過明軍的這次打擊,其部臣阿魯臺接受了成祖給他“和寧王”的封號。 明軍在永樂八年(1410年)第一次出征韃靼後,瓦剌部趁機迅速發展壯大,1413年,瓦剌軍進駐臚朐河(今克魯倫河),窺視中原。明成祖決心再次親征,調集兵力,籌集糧餉。永樂十二年(1414年)二月,明軍從北京出發,六月初三,明軍在三峽口(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擊敗了瓦剌部的一股遊兵,殺敵數十騎;初七日,明軍行至勿蘭忽失溫(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瓦剌軍3萬之眾,依託山勢,分三路阻抗,成祖派騎兵衝擊,引誘敵兵離開山勢,遂命柳升發炮轟擊,自己亦親率鐵騎殺入敵陣,瓦剌軍敗退,朱棣乘勢追擊,兵分幾路夾擊瓦剌軍的所撲,殺敵數千,瓦剌軍紛紛敗逃。此役,瓦剌受到了重創,此後多年不敢犯邊,同時,明軍也傷亡慘重。 瓦剌被明成祖打敗,韃靼趁此機會經過幾年的發展,勢力日益強盛起來,從而改變對明朝的依附政策,並侮辱或拘留明朝派去的使節,還時常對明朝邊境進行騷擾劫掠。永樂十九年(1421年)冬初,韃靼圍攻明朝北方重鎮興和,殺死了明軍指揮官王祥,對此,明成祖決定第三次親征漠北。永樂二十年(1422年)三月,明成祖率軍從北京出發,出擊韃靼。其主力部隊至宣府(今河北宣化區)東南的雞鳴山時,韃靼首領阿魯臺得知明軍來襲,乘夜逃離興和,避而不戰。七月,明軍到達煞胡原,俘獲韃靼的部屬,得知阿魯臺已逃走,成祖下令停止追擊。明軍在回師途中,擊敗兀良哈部,九月,回師北京。明成祖第三次出擊漠北,雖對韃靼部有一定的打擊,但成效不大,並沒徹底解決盤據漠北的蒙古三個部落對明朝邊境的滋擾。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韃靼首領阿魯臺再次率部滋擾明朝邊境,明成祖聞悉後決定再次親征。明軍八月初出征,九月上旬,明軍到達沙城(今河北張北以北)時,阿魯臺的部下阿失貼木兒率部投降明軍,並得知阿魯臺被瓦剌打敗,其部已潰散,明軍暫時駐紮不前;十月,明軍繼續北上,在黃河以北擊敗韃靼的軍隊,韃靼王子也先土幹率部眾降明,明成祖朱棣隨即封也先土幹為「忠勇王」,十一月,明軍班師回京。 永樂時全國形勢相對緩和,但由於國家支出過大,賦役徵派繁重,使有些地區發生了農民流亡與起義,十八年山東發生的唐賽兒起義是其中規模較大的一支。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至七月,明軍對韃靼部作戰。是年正月,韃靼部首領阿魯臺率軍進犯明朝境內大同、開平(今內蒙古正藍旗東北)等地。明成祖遂調集山西、山東、河南、陝西、遼東5都司之兵於京師(今北京)和宣府(今河北宣化)待命。四月三日,以安遠侯柳升、遂安伯陳英為中軍;武安侯鄭亨、保定侯盂瑛為左哨,陽武侯薛祿、新寧伯譚忠為右哨;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為左掖,成山侯王通、興安伯徐亨為右掖;寧陽侯陳懋、忠勇王金忠(又名也先土幹)為前鋒,出兵北征。出征前戶部尚書夏元吉以國庫虛耗,曾勸成祖勿起戰事,成祖不聽,反繫之大獄。二十五日,進至隰寧(今河北沽源南),獲悉阿魯臺逃往答蘭納木兒河(今蒙古境內之哈拉哈河下游),明成祖令全軍急速追擊。六月十七日,進至答蘭納木兒河,周圍三百餘里不見阿魯臺部蹤影,遂下令班師。七月初,成祖病情惡化,命英國公張輔總領軍務,並遣使者進京面見太子朱高熾,請派皇太孫朱瞻基前往迎駕。七月十八日,明成祖在大軍行至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時駕崩。 == 朝政 == === 內閣大臣 === 明成祖為填補太祖廢除丞相後導致六部之首的空缺,但又希望強化皇權,他設立內閣,內閣大學士計有解縉、黃淮、胡廣、楊榮、金幼孜、楊士奇、胡儼。明成祖時期湧現許多著名大臣,包括蹇義、鬱新、劉觀、鄭賜、宋禮、金純、夏原吉、呂震、金忠、沐春、沐晟、沐昂、張輔。另一方面,永樂年間也存在一些特殊情況,如並非內閣成員的夏原吉、蹇義已經開始參與內閣事務了,但沒有帶翰林銜,而是以戶部、吏部尚書的身份參與的,所謂“外兼臺省,內參館閣”,後來在宣德年間也因此獲得了票擬權,而本身是內閣成員金幼孜反而在後來沒有獲得票擬權。 明成祖任用酷吏強化自己的統治,著名的包括陳瑛和紀綱。 明成祖時期的著名太監包括:鄭和:三寶太監七下西洋;王景弘:鄭和的副手;侯顯:有才辨,強力敢任,五使絕域,勞績與鄭和亞;亦失哈:鞏固北方邊防,晚年研究改造武器,如改造步槍(裝槍頭-為安裝刺刀的先驅);王彥:原名王狗兒,尚寶監太監;昌盛:神宮監太監,貴州人。歷洪武-建文-永樂-洪熙-宣德五朝。 == 去世 == 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明成祖率領北征大軍班師返京。七月十五日,明成祖病重。十六日,行至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昏迷不醒。十八日,明成祖朱棣崩逝於榆木川(今中國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多倫縣),享壽六十四歲,在位二十二年。遺詔傳位皇太子。大學士楊榮、太監馬去等秘不發喪,暗中派御馬監少監海壽秘密回京,“奉遺命,馳訃皇太子”《明太宗實錄》卷一三0,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壬辰。。太子朱高熾立即派皇太孫朱瞻基立前往虎帳。八月十一日,皇太孫朱瞻基到達軍營後,始釋出帝崩訊息。太子朱高熾即位,宣佈次年改元洪熙,是為明仁宗。明成祖駕崩後,殉葬的有30餘位宮女,其中包括成祖的16位嬪妃蔡石山著,江政寬譯,《永樂大帝:一箇中國帝王的精神肖像》,中華書局,2009年11月,ISBN 978-7-101-06977-8,第八章、永樂和蒙古人,第166頁。 關於朱棣的身體,從關於他身體早年的記載中能夠看出並不好。洪武十九年(1386年),朱棣“患瘕,韓公茂治,久不愈”,只好請來當時很著名的醫生戴思恭(字元禮,以字行)。戴思恭先問了朱棣此前所用之藥,然後又問朱棣“嗜何物”,朱棣回答“生芹”。戴思恭有了把握,說:“得之矣。”於是“投一劑,夜暴下,視之,皆細蝗也”。[明] 張萱:《西園聞見錄》,卷一百三,《戴元禮》,第641頁。從戴思恭治療的情況來看,朱棣所患之病似乎是寄生蟲病。但所謂“瘕”則不單純指此。根據隋朝巢元方《諸病源候論》中的論述,“癥瘕者,皆由寒溫不調,飲食不化,與髒氣相搏結所生也。其病不動者,直名為癥。若病雖有結瘕而可推移者,名為瘕。瘕者,假也,謂虛假可動也”[隋] 巢元方 撰、南京中醫學院 校釋:《諸病源候論校釋》,《癥瘕病諸候·癥瘕候》,第589頁從朱棣此次患病的症狀,結合了“癥瘕”下的“蛟龍病候”和“瘕病候”。“蛟龍病候”,指的是“蛟龍病者,雲三月、八月蛟龍子生在芹菜上,人食芹菜,不幸隨食入人腹,變成蛟龍,其病之狀,發則如癲”。[隋] 巢元方 撰、南京中醫學院 校釋:《諸病源候論校釋》,《癥瘕病諸候·蛟龍病候》,第595頁唐朝王燾《外臺秘要方》引《廣濟方》對症狀的敘述更為詳細,“療蛟龍病,三月、八月近海及水邊,因食生芹菜,為蛟龍子生在芹菜上,食入人腹,變成龍子,須慎之。其病發似癲,面色青黃,少腹脹,狀如懷妊,宜食寒食餳方”。[唐] 王燾 撰、高文柱 校注:《外臺秘要方校注》,卷一二,《蛟龍病方一首》,第223頁可以看出,與朱棣的症狀如出一轍。“瘕病候”,指的則是“瘕病者,由寒溫不適,飲食不消,與髒氣相搏,積在腹內,結塊瘕痛,隨氣移動是也。言其虛假不牢,故謂之為瘕也”[隋] 巢元方 撰、南京中醫學院 校釋:《諸病源候論校釋》,《癥瘕病諸候·瘕病候》,第596頁。將之和朱棣的情況結合,戴思恭解決的當為當時困擾朱棣最為嚴重的寄生蟲問題,而朱棣的病根其實還在,並沒有完全消除。這一病根甚至很可能影響到了朱棣的生育能力,導致他在洪武十九年後就沒有新的子女出生。 明成祖駕崩後,諡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十二月十九日,明成祖與仁孝文皇后徐氏合葬於長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朱厚熜改諡明成祖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胡漢生 著 《明十三陵》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8年1月 ISBN 978-7-5006-2702-9 第257頁 == 遺詔 == 與明朝其他皇帝都留下了一份相當完整的遺詔不同,朱棣留下的遺詔非常簡短,在《明太宗實錄》中僅在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七日駕崩前一天對英國公張輔留有一句 《明太宗實錄》,卷二七三,第2469頁,“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庚寅”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當即和明成祖是在北征班師途中駕崩有關。 == 評價 == * 《明太宗實錄》中評價明成祖:至軍國重務,必自決。左右或勸上少自逸者,祖宗付畀之重,一息不絕,其敢怠?!為政一循太祖舊規,申明法制,修述禮樂。躬謁孔子,幸太學。廣召天下方聞博雅之士,蒐羅古今,著為大典。表章正學,集四書、五經、惟(性)理大全,垂訓萬世。德威廣被,四裔君長,無間大小遠邇,朝覲貢獻請授官爵於闕下者無虛日。海外若榜葛剌、滿剌加、忽魯謨斯等處新受朝命為主者殆三十國。東踰遼水,韃靼、女直(女真)、野人、兀良哈之地,立行都司、衛所,設官統治,幾三百處。直西部落數百種皆重譯來附,其請置官府者蓋三之二。西南羌夷建宣慰、宣撫、安撫司及軍衛郡縣,視舊增益數倍。安南為逆,一舉削平之,而郡縣其地。獨北虜反覆,數為邊患,親率六師徵之,驅諸絕漠之外,虜遂不敢南向。蓋唐虞三代以來,若漢之高帝、世祖,唐之文皇,宋之太祖,其寬仁大度、聰明文武、閎遠之規、乾剛之用,帝皆兼而有之,是以功烈之盛,前古鮮儷焉。《明太宗實錄》,卷二七四,第2478-2479頁,“永樂二十二年八月至十二月” * 《明史·成祖本紀》中評價明成祖: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知人善任,表裡洞達,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師屢出,漠北塵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賓服,明命而入貢者殆三十國。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清 張廷玉等 《明史·成祖本紀》 * 明史學家顧誠在文章《明前期耕地數新探》中評價明成祖:在歷史上,明成祖是一個大有作為的君主,他的業績應當給予足夠的評價。但是,也應該看到朱棣的好大喜功,濫用人力、物力,把弓弦繃得太緊,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些消極影響。顧誠:《明前期耕地數新探》,第30頁,(收入:顧誠,《隱匿的疆土——衛所制度與明帝國》,第1-32頁) * 蔡石山在其著作《永樂大帝:一箇中國帝王的精神肖像》的開篇評價明成祖“明朝的永樂皇帝,駕崩於1424年8月12日,自從1402年7月17日登極以來——近乎八千零六十二天的在位期間——而且所有的證據也顯示,他從未浪費過一天”蔡石山著,江政寬譯,《永樂大帝:一箇中國帝王的精神肖像》,中華書局,2009年11月,ISBN 978-7-101-06977-8,第一章、永樂朝廷生活的一天/1423年2月23日,第1頁。在書末,他再次評價明成祖“毋庸置疑,永樂有過多的自我,而且擁有很多的美德:他是自信、直率的,能夠甄別和牢記有很強能力之人的貢獻,而且保護依靠他的那些人,尤其是他的家人。不過,他也有黑暗面,特徵就是不必要又未經思考的侵犯性,而這類侵犯性經常產生了暴虐和消耗”蔡石山著,江政寬譯,《永樂大帝:一箇中國帝王的精神肖像》,中華書局,2009年11月,ISBN 978-7-101-06977-8,第十章、結語,第203頁。 * 《朝鮮王朝實錄·世宗莊憲大王實錄》中評價明成祖「使臣言:『前後選獻韓氏等女,皆殉大行皇帝。』先是,賈人子呂氏入皇帝宮中,與本國呂氏以同姓,欲結好,呂氏不從,賈呂蓄憾。 及權妃卒,誣告呂氏點毒藥於茶進之,帝怒,誅呂氏及宮人宦官數百餘人。後賈呂與宮人魚氏私宦者,帝頗覺,然寵二人不發,二人自懼縊死。帝怒,事起賈呂,鞫賈呂侍婢,皆誣服雲;『欲行弒逆。』凡連坐者二千八百人,皆親臨剮之,或有面詬帝曰:「自家陽衰,故私年少寺人,何咎之有?」後帝命畫工圖,賈呂與小宦相抱之狀,欲令後世見之,然思魚氏不置,令藏於壽陵之側。及仁宗卽位,掘棄之。亂之初起,本國任氏、鄭氏自經而死,黃氏、李氏被鞫處斬。黃氏援引他人甚多,李氏曰:『等死耳,何引他人為??我當獨死。』終不誣一人而死。於是,本國諸女皆被誅,獨崔氏曾在南京,帝召宮女之在南京者,崔氏以病未至,及亂作,殺宮人殆盡,以後至獲免。韓氏當亂,幽閉空室,不給飮食者累日,守門宦者哀之,或時置食於門內,故得不死。然其從婢皆逮死,乳媼金黑亦繫獄,事定乃特赦之。初,黃氏之未赴京也,兄夫金德章坐於所在房窓外,黃儼見之大怒,責之,及其入朝,在道得腹痛之疾,醫用諸藥,皆無效,思食汁菹。儼問元閔生曰:『此何物耶?』閔生備言沈造之方,儼變色曰:『欲食人肉,吾可割股而進,如此草地,何得此物?』黃氏腹痛不已,每夜使從婢以手磨動其腹,到一夜小便時,陰出一物,大如茄子許,皮裹肉塊也。婢棄諸廁中,一行眾婢,皆知而喧說。又黃氏婢潛說:『初出行也,德章贈一木梳。』欽差皆不知之。 帝以黃氏非處女詰之,乃雲:『曾與姊夫金德章、隣人皂隷通焉。』帝怒,將責本國,勑已成,有宮人楊氏者方寵,知之,語韓氏其故,韓氏泣乞哀於帝曰:『黃氏在傢俬人,豈我王之所知也?』帝感悟,遂命韓氏罰之,韓氏乃批黃氏之頰。 明年戊戌,欽差善才謂我太宗曰:『黃氏性險無溫色,正類負債之女。』歲癸卯,欽差海壽謂上曰:『黃氏行路之時,腹痛至甚,吾等見則以鄕言言腹痛,必慙而入內。』及帝之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 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 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經而死。韓氏臨死,顧謂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語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與崔氏俱死。諸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親入辭訣,韓氏泣謂仁宗曰:『吾母年老,願歸本國。』仁宗許之丁寧,及韓氏旣死,仁宗欲送還金黑,宮中諸女秀才曰:『近日魚、呂之亂,曠古所無。 朝鮮國大君賢,中國亞匹也。且古書有之,初佛之排布諸國也,朝鮮幾為中華,以一小故,不得為中華。又遼東以東,前世屬朝鮮,今若得之,中國不得抗衡必矣。 如此之亂,不可使知之。』仁宗召尹鳳問曰:『欲還金黑,恐洩近日事也,如何?』鳳曰:『人各有心,奴何敢知之?』遂不送金黑,特封為恭人。初,帝寵王氏,欲立以為後,及王氏薨,帝甚痛悼,遂病風喪心,自後處事錯謬,用刑慘酷。魚、呂之亂方殷,雷震奉天、華蓋、謹身三殿俱燼。 宮中皆喜以為:『帝必懼天變,止誅戮。』帝不以為戒,恣行誅戮,無異平日。 後尹鳳奉使而來,粗傳梗槪,金黑之還,乃得其詳。」朝鮮《朝鮮王朝實錄·世宗莊憲大王實錄》二十六卷世宗六年十月十七日戊午第二條 *毛澤東:「《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 *商傳在其著作《永樂皇帝朱棣》中評價:“朱棣終於沒有能夠全部實現他的理想和追求,但他為之奮鬥了一生,他是在奮發的追求中死去的。在他臨死之前確實也曾想到‘悠遊暮年’,‘享安和之福’。因為他只是一個人。但他是一個超逾了許多前人的人,而永遠給予後人們以深深的啟迪”。商傳著,《永樂皇帝朱棣》,長春出版社,2010年10月,ISBN 978-7-5445-1250-3,第十章、最後的親征 *晁中辰在其著作《明成祖傳》中評價:“明成祖雖然有那些侷限,但與他的巨大貢獻相比畢竟是次要的。因此,明成祖是個值得肯定的人物。在明成祖在位的22年間,中國的社會經濟是向前發展的,以此為基礎,明朝的國力達到鼎盛時期,國家的統一得到鞏固和發展,社會也大體安定。正是在永樂年間,政治、經濟、文化都發展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晁中辰著,《明成祖傳》,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ISBN 7-01-001484-1/K·359,第十四章、思想、才識和一生功過,第3節、千秋功罪待評說 *李林楠在其著作《永樂之治:朱棣傳》中評價:“朱棣正是這樣一位締造了永樂之治的粗安之君。他憑藉自己的積極努力從侄子朱允炆手中奪取了皇位並完成了對明朝的再整合,終於將明朝帶上了走向鼎盛的道路,為他的兒子朱高熾與他寄予厚望的孫子朱瞻基將明朝最終帶上巔峰並締造‘仁宣之治’奠定了十分堅實的基礎。但他也籠罩著各種謎團,具有各種侷限,這些侷限不僅影響了永樂朝的整體狀態,導致了永樂之治在中後期的衰退。其中一些政策還繼續影響後世,成為了後來明朝的固有問題,影響不可謂不深遠”。李林楠著,《永樂之治:朱棣傳》,文化發展出版社,2021年11月,ISBN 978-7-5142-3397-1,尾聲 朱棣和他的時代 == 家族 == === 關於其生母的爭議 === 《明史》記載朱元璋前五個兒子、第二女和第四女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明成祖、周定王、寧國公主、安慶公主都是馬皇后所生。根據《明實錄》第四子明太宗(即明成祖)生於至正二十年4月17日,第五子周定王生於至正二十一年7月9日。馬皇后這種過於頻繁的生育情況歷來都被懷疑,認為五位皇子並非是馬皇后所生。而且明人早就指出“或曰高皇后無子”查繼佐:《罪惟錄》。根據朝鮮使臣權近《奉使錄》記載,朱棣的生母不是馬皇后許文繼、陳時龍:《正說明朝十六帝》,中華書局。。 《南京太常志》:“孝陵神位,左一位淑妃李氏,生懿文太子、秦愍王、晉恭王。右一位碽妃,生成祖文皇帝,孫貴妃生周王。”但李淑妃的父親李傑投奔朱元璋時,才二十六歲,同時,朱標已在前一年出生。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卷十三沈元華條:“奉先廟制(南京太廟奉先殿)高後南面,諸妃盡東列,西序惟碽妃一人,具載南京太常寺志。善高-{後}-從未懷妊,豈惟長陵,即懿文太子亦非-{後}-生也。”李清《三垣筆記》:“南太常志載成祖為碽妃所生,訝之。錢宗伯謙益有博學名,問之,亦不能決,以志言東側列妃嬪二十餘,西側止一碽妃。因啟寢殿驗之,入視果然,乃信。” 靖難後朱棣自稱是孝慈高皇后所生的嫡子。但談遷、朱彝尊、傅斯年、吳晗考證其生母為高麗人碽妃朱彝尊說:“中述孝慈高皇后無子,不獨長陵為高麗碽妃所出,而懿文太子及秦晉二王,皆李淑妃產也。聞者爭以為駭。史局初設,彝尊嘗以是質諸總裁前輩,總裁謂宜仍實錄之舊。今觀天啟三年《南京太常寺志》,大書‘孝陵殿宇中,設高皇帝后主,左配生子妃五人,右只碽妃一人’。事足徵信。然則實錄出於史臣之曲筆,不足從也。”(朱彝尊:《曝書亭集》卷44)傅斯年以為,“實為碽妃子,不為高後”,“庚辛帝子一說乃妄人之談,敵國之語,不足道者也”朱希祖在其《明成祖生母記疑辯》反對傅斯年的說法:“若高麗果有過碽氏為太祖妃或成祖母,則高麗史亦必大書特書,載其家世,如元順帝皇后奇氏矣。且明太祖妃韓氏、明成祖權妃、任順妃、李昭儀、呂婕妤、崔美人皆能詳其家世,獨碽妃則高麗及朝鮮史皆無記載。”。另一個證據是明成祖建南京大報恩寺中對碽妃的供奉,中國古建築專家潘谷西持有這種觀點。 但是碽妃到中國的時候為1365年春,當時的朱棣已經5歲了(1360年四月十七日出生於應天府吳王宮),所以她不可能是成祖的生母。所謂的明《太常寺志》是被偽造和篡改過的,篡改者是張廷玉,這在民國時期就有人考證過了,吳晗認為張廷玉的取材是明朝政府的內部記錄,但也拿不出具體證據,“行歷不詳,只好闕疑。”吳晗:《明成祖生母考》。然而明成祖登位後兩次下令重修《明太祖實錄》從而可以正面角度描寫自己,因此實錄中朱棣的出生日期有可能被篡改以符合朱棣是馬皇后所生(也就是說朱棣是嫡子)這一說法。 劉繼莊說明成祖生母是蒙古人,甚至色目人。劉繼莊《廣陽雜記》參照《蒙古黃金史》認為:明成祖母為甕氏,蒙古弘吉剌人,以其為元順帝妃,故隱其事。“宮中別有廟藏神主,世世祀之,不關宗伯。有司禮監為彭躬菴言之,少時聞燕之故老為此說,今乃信也。”以上都是明人的記載。但考証,徐達、常遇春1368年攻入元大都前,元順帝早帶著后妃北逃元上都,而1360年出生的明成祖此時已經九歲了,1369年常遇春攻破元上都,明成祖已經十歲,所以其生母也不可能是甕氏。 綜合來說,“目前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朱棣的母親並非馬皇后而是碽妃,至於碽妃的身份和事蹟,因為史載的缺乏,目前只能存疑”。 === 父母、兄弟、姐妹、皇后與嬪妃 === 成員 姓名 備註 父 朱元璋太祖高皇帝 原名朱重八 母 孝慈高皇后馬氏 有爭議 兄弟 朱標長、懿文太子朱樉次、秦愍王朱棡三、晉恭王朱橚五、周定王,初封吳王朱楨六、楚昭王朱榑七、齊王朱梓八、潭王朱杞九、趙王朱檀十、魯荒王朱椿十一、蜀獻王朱柏十二、湘獻王朱桂十三、代簡王,初封豫王朱楧十四、肅莊王,初封漢王朱植十五、遼簡王,初封衛王朱㮵十六、慶靖王朱權十七、寧獻王朱楩十八、岷莊王朱橞十九、谷王朱松二十、韓憲王朱模二十一、沈簡王朱楹二十二、安惠王朱桱二十三、唐定王朱棟二十四、郢靖王朱㰘二十五、伊厲王朱楠二十六 姐妹 臨安公主長寧國公主次崇寧公主三安慶公主四汝寧公主五懷慶公主六大名公主七福清公主八壽春公主九十皇女南康公主十一永嘉貞懿公主十二十三皇女含山公主十四汝陽公主十五寶慶公主十六 妻 仁孝慈懿誠明莊獻配天齊聖文皇后徐氏 濠州人,父徐達,母謝氏,1407年薨,壽46歲。明中後期,有明成祖在徐皇后逝世後求娶其妹(或稱徐妙錦),其母謝氏拒嫁女的偽史。同時期的史學家王世貞已經證偽,現代作者中亦有認為謝夫人拒嫁女是信史。 妾 昭獻貴妃王氏(蘇州人,1420年薨。)、昭懿貴妃張氏《國榷》(父張玉)《明太宗實錄》卷88:永樂七年二月,封張氏為貴妃,張氏故追封河間忠武王王之女。、恭獻賢妃權氏(朝鮮人,永樂六年貢女)、順妃任氏(朝鮮人,永樂六年貢女)、康靖莊和惠妃崔氏(朝鮮人,永樂六年貢女)、昭儀李氏(朝鮮人,永樂六年貢女)、婕妤呂氏(朝鮮人,永樂六年貢女)、康惠莊淑麗妃韓氏(朝鮮人,永樂十五年貢女,成祖駕崩後,縊死韓氏等16人殉葬)、恭榮美人王氏、昭順德妃劉氏、康懿順妃李氏、惠穆順妃郭氏、貞靜順妃張氏(應為仁宗妃)、忠敬昭順賢妃喻氏《明太宗實錄》卷235,237:永樂十九年三月,甲申賢妃喻氏薨,上輟朝一日,賜祭,謚昭順,喪葬禮視昭獻貴妃-{雲}-。永樂十九年五月,加謚昭順賢妃喻氏為忠敬昭順賢妃(1421年薨)、康穆懿恭惠妃吳氏、恭順榮穆麗妃陳氏、端靜恭惠淑妃楊氏(或為世宗妃)、恭和榮順賢妃王氏《明書》、昭肅靖惠賢妃王氏、昭惠恭懿順妃王氏、惠穆昭敬順妃錢氏、安順惠妃龍氏(一作尤氏)、皇妃黃氏(朝鮮人,永樂十五年貢女)、皇妃鄭氏(朝鮮人,永樂八年貢女)、景惠美人盧氏(一作恭惠美人)、莊惠美人(姓氏不詳) 《李朝實錄》第二冊記“帝為燕王時,納於虛出女”。於虛出即朝鮮史料對當時建州女真首領阿哈出的稱呼。中國史料中沒有相關記載。 朝鮮王朝方面,有明成祖大肆屠殺、處決自己後宮中的妃嬪、宮女的記載(呂婕妤案、魚呂之亂)。 === 子女 === 朱元璋為燕王宗室命名的二十字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但從朱棣開始至明朝末年只傳到第十字「由」,即明熹宗朱由校及明思宗朱由檢。 序 姓名 封王 母 備註 長子 朱高熾 立為皇太子,後即位為明仁宗 仁孝文皇后 生於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後即位為明仁宗,洪熙元年六月崩。 次子 朱高煦 漢王 仁孝文皇后 生於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 宣德元年(公元一1425年)造反失敗被囚後被殺。 三子 朱高燧 趙簡王 仁孝文皇后 生於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 四子 朱高爔 未封 康穆懿恭惠妃吳氏《明書》 生於洪武二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弇山堂別集》(1392年1月18日-1392年),幼殤。 序 姓名 封號 母 駙馬 備註 長女 朱玉英 永安公主 仁孝文皇后 廣平侯袁容 生於洪武十年(1377年),永樂十五年(1417年)薨,年40歲,子袁禎。 次女 ? 永平公主 仁孝文皇后 富陽侯李讓 生於洪武十二年(1379年),正統九年(1444年)薨,年65歲,子李茂芳。 三女 ? 安成公主 仁孝文皇后 宋琥西寧侯宋晟子 生於洪武十七年(1384年),正統八年(1443年)薨,年59歲。 四女 ? 咸寧公主 仁孝文皇后 宋瑛西寧侯宋晟子 生於洪武十八年(1385年),正統五年(1440年)薨,年55歲。 五女 ? 常寧公主 不詳 沐昕西平侯沐英子 生於洪武十九年(1386年),永樂六年(1408年)薨,年23歲。 == 影視作品 == === 電影 === 以下列出曾飾演「明成祖」的演員,以及劇中演出「明成祖」的電影: 演員 年份 影視作品 備註 王心剛 1987年 《蘇祿國王與中國皇帝》 林威 2007年 《永樂恩仇》 又名《武僧》 === 電視劇 === 以下列出曾飾演「明成祖」的演員,以及劇中演出「明成祖」的電視劇: 演員 年份 影視作品 備註 林國雄 1981年 《遊俠張三豐》 香港麗的電視劇 區偉麟 1987年 《大明群英》 香港無線電視古裝連續劇 尹力 1993年 《朱元璋》 姜滿熙 1996年 《龍之淚》 韓國KBS大河連續劇 翟乃社 1998年 《帝王之旅》 中國大陸、臺灣合拍 靳德茂 2000年 《三少爺的劍》 王衛國 2001年 《皇朝太醫》 中國大陸 萬弘傑 2002年 《大醉俠》 古裝武打言情劇 萬弘傑 2002年 《穿越時空的愛戀》 中國大陸的第一部穿越劇 寇世勳 2003年 《永樂英雄兒女》 黃覺 2004年 《名揚花鼓》 申軍誼 2005年 《大明天子》 孫寧 2005年 《大明奇才》 唐國強 2006年 《大明玉璽》 又名《傳國玉璽》 王建新 2006年 《武當Ⅱ》 麥長青 2006年 《覆雨翻雲》 高源 2006年 《傳奇皇帝朱元璋》 宋達民 2006年 《神機妙算劉伯溫》 李慶祥 2006年 《畫鳥記》 錢琳 2006年 《朱元璋》 李海傑 2007年 《鐵血男兒》 又名《永樂大帝》,新加坡電視劇。 唐國強 2009年 《鄭和下西洋》 于波 2009年 《包三姑外傳》 朱敏瀚吳諾弘馬德鍾 2011年 《洪武三十二》 吳諾弘飾演童年時期的明成祖朱敏瀚飾演少年時期的明成祖馬德鐘飾演中年時期的明成祖 陳昊 2015年 《錦衣夜行》 呂良偉 2019年 《英雄訣》 王學圻 2019年 《大明風華》 成毅馮紹峰 2022年 《山河月明》 成毅飾演少年時期的明成祖馮紹峰飾演中年時期的明成祖 於榮光 2022年 《尚食》 === 紀錄片 === 以下列出曾飾演「明成祖」的演員,以及劇中演出「明成祖」的電視劇: 演員 年份 影視作品 備註 孫寧 2005年 《1405鄭和下西洋》 大型電視紀錄片 《偉大的旅人鄭和》 NHK紀錄片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明太宗實錄》 * 《國榷》 * 《明通鑑》 * 《明史》 * 《皇明祖訓》 * 《明鑑綱目》 * * ==外部連結== * 明成祖生母之謎 * 李焯然:〈治國之道──明成祖及其《聖學心法》〉. * 曹仕邦:〈明成祖對佛教的政治利用〉. |- |- style="text-align: center;" Category:明朝皇帝 Category:篡位者
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任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早逝的太子朱標的庶長子。在位期間進行一系列寬政、削藩的改革,史稱“建文改制”。由於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攻入京師應天府,是為明成祖,朱允炆下落不明。大臣梅殷私諡其為「神宗孝愍皇帝」,但成祖不認朱允炆為合法皇帝而未上諡號,故明朝人大多稱之為建文君今歷年二百,歷世十葉,朝野靡不知有建文君者,其實不容掩也。《建文朝野彙編.卷20》建文君生洪武十年,距正統五年,當六十四歲,何得九十歲《明史紀事本末.卷17》詐-{雲}-建文君實不死,此即真故主來歸。《萬曆野獲編.補遺卷一》。直到南明時,弘光帝追諡之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廟號“惠宗”,故也作「明惠宗」。清高宗乾隆元年,高宗追諡之為「恭閔惠皇帝」。 ==生平經歷 == === 皇太孫時期 === 朱允炆是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子,也是庶長子,生母呂氏是太子次妃(妾室)。嫡母太子妃常氏所生長子朱雄英早故鄭汝璧(1546—1607)《皇明帝后紀略》,《趙令揚教授上庠講學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P158,另有一嫡子朱允熥為其弟。嫡母常氏在1378年逝世後,生母呂氏為以次妃(妾室)身分成為繼任太子妃。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父親朱標薨逝。祖父明太祖朱元璋跳過朱允熥,視朱允炆為嫡長孫,立為皇太孫。違反其編撰《皇明祖訓》。 朱允炆由於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所近之人多懷理想主義,性情因此與其父同樣溫文儒雅,即長皆以寬大著稱。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及歷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份嚴苛的條文,深得人心《明史》(卷4):“恭閔惠皇帝諱允炆。太祖孫,懿文太子第二子也。母妃呂氏。帝生潁慧好學,性至孝。年十四,待懿文太子疾,晝夜不暫離。更二年,太子薨,居喪毀瘠。太祖撫之曰:「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洪武二十五年九月,立為皇太孫。二十九年,重定諸王見東宮儀制,朝見後於內殿行家人禮,以諸王皆尊屬也。初,太祖命太子省決章奏,太子性仁厚,於刑獄多所減省。至是以命太孫,太孫亦復佐以寬大。嘗請於太祖,遍考禮經,參之歷朝刑法,改定洪武《律》畸重者七十三條,天下莫不頌德焉。”。 朱允炆出生時腦袋長得頗偏,朱元璋用手摸著說:“半邊月兒。”一年除夕,他與父親朱標陪同朱元璋,朱元璋叫他父子作詠月詩,朱允炆作詩曰:“誰將玉指甲,掐作天上痕。影落江湖裡,蛟龍不敢吞。”朱元璋看後默然不語。雙槐歲鈔卷2 === 繼位稱帝 ===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明太祖朱元璋去世,死前密命駙馬梅殷輔佐新君。朱允炆在同月(6月30日)即位,時年21歲,定次年(從1399年2月6日開始)為建文元年。建文帝在六月晉用齊泰為兵部尚書、黃子澄為太常寺卿,七月召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在國事上倚重三人《明史》(卷4):“三十一年閏五月,太祖崩。辛卯,即皇帝位。太赦天下,以明年為建文元年。是日,葬高皇帝於孝陵。詔行三年喪。群臣請以日易月。帝曰:「朕非效古人亮陰不言也。朝則麻冕裳,退則齊衰杖絰,食則饘粥,郊社宗廟如常禮。」遂命定儀以進。丙申,詔文臣五品以上及州縣官各舉所知,非其人者坐之。六月,省幷州縣,革冗員。兵部侍郎齊泰為本部尚書,翰林院修撰黃子澄為太常卿,同參軍國事。秋七月,召漢中府教授方孝孺為翰林院侍講。詔行寬政,赦有罪,蠲逋賦。”。建文帝的年號“建文”有別於其祖父的洪武,他不想仿效祖父以嚴刑峻法治國,即位後改行寬政《明史》(卷4):“是月,賜天下明年田租之半,釋黥軍及囚徒還鄉裡。”,囚犯人數減至洪武時期的三成左右《明史·刑法二》:「元年刑部報囚,減太祖時十三矣」。。 建文帝能虛心納諫。一次他因病上朝晚了,監察御史尹昌隆對此提出批評,左右建議他說出自己染病,建文帝卻認為這樣的諫言難得,不但沒有自辯,還表揚了尹昌隆,公開了他的奏疏。 === 削藩改制 === 明太祖為鞏固皇室,大封宗室為藩王,各擁私人護衛軍隊。對建文帝來說,諸藩王大多為其叔輩,且在封地掌握兵權,心中由是不安。建文帝為皇太孫時曾問黃子澄曰:「諸王尊屬擁重兵,多不法,奈何?」子澄回答說諸王軍力不足以抗衡朝廷。建文帝即位後,下令各王國的地方文武官員聽朝廷節-{制}-,採取削藩政策,先後廢黜周王《明史》(卷4):“八月,周王橚有罪,廢為庶人,徙雲南。詔興州、營州、開平諸衛軍全家在伍者,免一人。天下衛所軍單丁者,放為民。”、湘王、齊王、代王《明史》(卷4):“夏四月,湘王柏自焚死。齊王榑、代王桂有罪,廢為庶人。”及岷王《明史》(卷4):“六月,岷王楩有罪,廢為庶人,徙漳州。”。在部署對付年齡最長、軍功最多、武力最強大的燕王朱棣時,由於建文帝身邊的謀士多缺乏實際的政治經驗,以致打草驚蛇,引發了燕王先發制人的念頭《明史》(卷4):“冬十一月,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察燕陰事。”。朱棣在權衡利害之後,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在封地北平起兵反叛《明史》(卷4):“六月,岷王楩有罪,廢為庶人,徙漳州。己酉,燕山護衛百主戶倪諒上變,燕旗校於諒等伏誅。詔讓燕王棣,逮王府官僚。北平都指揮張信叛附於燕。秋七月癸酉,燕王棣舉兵反,殺布政使張昺、都司謝貴。長史葛誠、指揮盧振、教授餘逢辰死之。參政郭資、副使墨麟、僉事呂震等降於燕。指揮馬宣走薊州,僉瑱走居庸。宋忠趨北平,聞變退保懷來。通州、遵化、密雲相繼降燕。丙子,燕兵陷薊州,馬宣戰死。己卯,燕兵陷居庸關。甲申,陷懷來,宋忠、俞瑱被執死,都指揮彭聚、孫泰力戰死,永平指揮使郭亮等叛降燕。壬辰,谷王橞自宣府奔京師。長興侯耿炳文為徵虜大將軍,駙馬都尉李堅、都督甯忠為左、右副將軍,帥師討燕。祭告天地宗廟社稷,削燕屬籍。”。他以“靖難”為名,向京師進軍。 建文元年,建文帝下詔討伐燕軍。命吳傑、吳高、耿瓛、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併進,並在河北真定設立平燕布政使司,兵部尚書暴昭掌司事《明史》(卷4):“詔曰:「邦家不造,骨肉周親屢謀僭逆。去年,周庶人橚僭為不軌,辭連燕、齊、湘三王。朕以親親故,止正橚罪。今年齊王榑謀逆,又與棣、柏同謀,柏伏罪自焚死,榑已廢為庶人。朕以棣於親最近,未忍窮治其事。今乃稱兵構亂,圖危宗社,獲罪天地祖宗,義不容赦。是用簡發大兵,往致厥罰。諮爾中外臣民軍士,各懷忠守義,與國同心,掃茲逆氛,永安至治。」尋命安陸侯吳傑,江陰侯吳高,都督耿瓛,都指揮盛庸、潘忠、楊松、顧成、徐凱、李友、陳暉、平安,分道併進。置平燕布政使司於真定,尚書暴昭掌司事。”。隨後,耿炳文率大軍抵達,與燕軍交戰後失利退守。明建文帝臨時換將,撤換耿炳文,由李景隆代替《明史》(卷4):“八月己酉,耿炳文兵次真定,徐凱屯河間,潘忠、楊松屯鄚州。壬子,燕兵陷雄縣,潘忠、楊松戰於月漾橋,被執。鄚州陷。壬戌,耿炳文及燕兵戰於滹沱河北,敗績,李堅、甯忠、顧成被執,炳文退保真定。燕兵攻之不克,引去。召遼王植、寧王權歸京師,權不至,詔削護衛。丁卯,曹國公李景隆為徵虜大將軍,代耿炳文。九月戊辰,吳高、耿瓛、楊文帥遼東兵,圍永平。戊寅,景隆兵次河間,燕兵援永平,吳高退保山海關。”。隨後,朱棣獲得寧王朱權及朵顏三衛,實力大增。而李景隆在率軍圍困北平後,仍然無法破城,並在鄭村壩潰敗。燕王因此嚮明惠帝上書,明惠帝不得不罷免齊泰、黃子澄《明史》(卷4):“冬十月,燕兵自劉家口間道襲陷大寧,守將朱鑒死之。總兵官劉真、都督陳亨援大寧,亨叛降燕。燕以寧王權及朵顏三衛卒歸北平。辛亥,李景隆重圍北平,燕兵還救。十一月辛未,李景隆及燕兵戰於鄭村壩,敗績,奔德州,諸軍盡潰。燕王棣再上書於朝。帝為罷齊泰、黃子澄官,仍留京師。”。 建文二年,燕軍與中央軍在白溝河大戰,李景隆再次潰敗並逃亡濟南,隨後再在濟南潰敗。然而,朱棣卻無法攻破山東參政鐵鉉、都督盛庸的濟南城,不得不撤軍《明史》(卷4):“夏四月己未,李景隆及燕兵戰於白溝河,敗之。明日復戰,敗績,都督瞿能、越巂侯俞淵、指揮滕聚等皆戰死,景隆奔德州。五月辛未,奔濟南。燕兵陷德州,遂攻濟南。庚辰,景隆敗績於城下,南走。參政鐵鉉、都督盛庸悉力御之。六月己酉,遣尚寶丞李得成諭燕罷兵。”。明惠帝隨後封賞鐵鉉、盛庸,但卻不誅殺李景隆。同年冬,燕軍再次進犯濟寧,盛庸擊敗並斬殺燕將張玉,並接連獲勝《明史》(卷4):“秋八月癸巳,承天門災,詔求直言。戊申,盛庸、鐵鉉擊敗燕兵,濟南圍解,復德州。九月,詔錄洪武中功臣罪廢者後。辛未,封盛庸歷城侯,擢鐵鉉山東布政使,參贊軍務,尋進兵部尚書。以庸為平燕將軍,都督陳暉、平安副之。庸屯德州,平安及吳傑屯定州,徐凱屯滄州。冬十月,召李景隆還,赦不誅。庚申,燕兵襲滄州,徐凱被執。十二月甲午,燕兵犯濟寧,薄東昌。乙卯,盛庸擊敗之。斬其將張玉。丙辰,復戰,又敗之,燕兵走館陶。庸軍勢大振,檄諸屯軍合擊燕,絕其歸路。”。建文三年,兩軍在河北山東一帶屢次交戰,並互有勝負,最後燕軍攻入真定《明史》(卷4):“三年春正月辛酉朔,凝命神寶成,告天地宗廟,御奉天殿受朝賀。乙丑,吳傑、平安邀擊燕兵於深州,不利。辛未,大祀天地於南郊。丁丑,享太廟,告東昌捷。復齊泰、黃子澄官。三月辛巳,盛庸敗燕兵於夾河,斬其將譚淵。再戰不利,都指揮莊得、楚智等力戰死。壬午,復戰,敗績,庸走德州。丁亥,都督何福援德州。癸巳,貶齊泰、黃子澄、諭燕罷兵。閏月己亥,吳傑、平安及燕戰於藁城,敗績,還保真定。燕兵掠真定、順德廣平、大名。棣上書讀召還諸將息兵,遣大理少卿薛巖報之。是月,《禮制》成,頒行天下。夏五月甲寅,盛庸以兵扼燕餉道,不克。棣復遣使上書,下其使於獄。六月壬申,燕將李遠寇沛縣,焚糧艘。壬午,都督袁宇邀擊之,敗績。秋七月己丑,燕兵掠彰德。丁酉,平安自真定攻北平。壬寅,大同守將房昭帥兵由紫荊關趨保定,駐易州西水寨。九月甲辰,平安及燕將劉江戰於北平,敗績,還保真定。冬十月丁巳,真定諸將遣兵援房昭,及燕王戰於齊眉山,敗績。十一月壬辰,遼東總兵官楊文攻永平,及劉江戰於昌黎,敗績。己亥,平安敗燕將李彬於楊村。十二月癸亥,燕兵焚真定軍儲。詔中官奉使侵暴吏民者,所在有司系治。是月,駙馬都尉梅殷鎮淮安。《太祖實錄》成。”。 建文四年,何福、平安率領的中央軍在小河大勝燕軍,並斬其將陳文;而徐輝祖亦在齊眉山獲得大捷。燕軍恐懼後計劃北歸。恰逢建文帝誤以為燕軍已經北撤,召徐輝祖班師,致使何福孤軍奮戰。隨後,靈璧之戰中,燕軍大勝,陳暉、平安、陳性善、彭與明被執。盛庸軍亦在淮河之戰中潰敗,燕軍遂渡過淮河,抵達六合。建文帝不得不下詔要求各地勤王,並遣使割地罷兵《明史》(卷4):“夏四月丁卯,何福、平安敗燕兵於小河,斬其將陳文。甲戌,徐輝祖等敗燕兵於齊眉山,斬其將李斌,燕兵懼,謀北歸。會帝聞訛言,謂燕兵已北,召輝祖還,何福軍亦孤。庚辰,諸將及燕兵大戰於靈璧,敗績,陳暉、平安、禮部侍郎陳性善、大理寺卿彭與明皆被執。五月癸未,楊文帥遼東兵赴濟南,潰於直沾。己丑,盛庸軍潰於淮上,燕兵渡淮,趨揚州。指揮王禮等叛降燕,御史王彬、指揮崇剛死之。辛丑,燕兵至六合,諸軍迎戰,敗績。壬寅,詔天下勤王,遣御史大夫練子寧、侍郎黃觀、修撰王叔英分道徵兵。召齊泰、黃子澄還。蘇州知府姚善、寧波知府王璡、徽州知府陳彥回、樂平知縣張彥方各起兵入衛。甲辰,遣慶成郡主如燕師,議割地罷兵。”。同年六月,盛庸在浦子口與燕軍交戰不利,都督僉事陳瑄率水軍附燕。隨後,朱棣率燕軍渡江,最終逼近南京應天府。谷王朱橞與李景隆開金川門變節,致使燕軍進入都城。宮中起火,建文帝不知下落,時年25歲《明史》(卷4):“六月癸丑,盛庸帥舟師敗燕兵於浦子口,復戰不利。都督僉事陳瑄以舟師叛附於燕。乙卯,燕兵渡江,盛庸戰於高資港,敗績。戊午,鎮江守將童俊叛降燕。庚申,燕兵至龍潭。辛酉,命諸王分守都城,遣李景隆及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如燕軍,申前約。壬戌,復遣谷王橞、安王楹往。皆不聽。甲子,遣使齊蠟書四-{出}-,促勤王兵。乙丑,燕兵犯金川門,左都督徐增壽謀內應,伏誅。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納燕兵,都城陷。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後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 身後 === 燕王朱棣入京師應天府後,建文帝在宮中舉火,皇后焚死,建文帝本人及其太子朱文奎則不知所蹤,至今其下落仍是未定論的歷史之謎。有稱其從地道逃亡《明史》(卷4):“或-{雲}-帝由地道出亡。”,也有別史稱其離宮後出家為僧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建文四年夏六月乙丑,帝知金川門失守,長籲,東西走,欲自殺。翰林院編修程濟曰:“不如出亡。”少監王鉞跪進曰:“昔高帝升遐時,有遺篋,曰:‘臨大難,當發。’謹收藏奉先殿之左。”群臣齊言:“急出之﹗”俄而舁一紅篋至,四圍俱固以鐵,二鎖亦灌鐵。帝見而大慟,急命舉火焚大內,皇后馬氏赴火死。程濟碎篋,得度牒三張,一名應文,一名應能,一名應賢。袈裟、帽、鞋、剃刀俱備,白金十錠。朱書篋內:“應文從鬼門出,餘從水關御溝而行,薄暮,會於神樂觀之西房。”帝曰:“數也!”程濟為帝祝髮。吳王教授楊應能願祝髮隨亡,監察御史葉希賢毅然曰:“臣名賢,應賢無疑。”亦祝髮。各易衣披牒。在殿凡五六十人,痛哭-{僕}-地,俱矢隨亡,帝曰:“多人不能無生得失,有等任事著名,勢必窮詰;有等妻子在任,心必縈繫,宜各從便。”御史曾鳳韶曰:“願即以死報陛下!”帝麾諸臣,大慟,引去若干人。九人從帝至鬼門,而一舟艤岸,為神樂觀道士王昇,見帝,叩頭稱萬歲,曰:“臣固知陛下之來也。疇昔高皇帝見夢,令臣至此耳!”乃乘舟至太平門,昇導至觀,已薄暮矣。俄而楊應能、葉希賢等十三人同至。”。 朱棣入京後,先捕殺齊泰、黃子澄、方孝孺及大批忠於建文帝的官員後,方稱皇帝,是為明成祖。當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建文帝發喪,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查繼佐《明書》志卷之七,禮志,諡典:讓皇崩,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遙諡孝愍,廟號神宗。壬午之後,諡不行。弘光中,以顯皇帝廟號複,追尊改惠宗,殷諡榮之。,但是不被成祖承認。 雖然朱棣宣稱在宮中找到建文帝的屍體,並為他舉行葬禮,但朱棣對建文帝未死的傳言不敢掉以輕心。呂太后被複稱為懿文太子妃;建文帝年僅2歲的幼子朱文圭被廢為庶人,並囚禁於鳳陽廣安宮。建文帝的三個弟弟原本封為親王,尚未就藩,朱棣將他們降為郡王;年長的朱允熥和朱允熞先被封至福建漳州和江西建昌,旋被召回京師(南京),以“不能匡正建文帝”為由廢為庶人,並囚禁於鳳陽,只留下年幼的朱允熙給朱標奉祀《續文獻通考》:永樂二年春三月,改敷惠王允熙為甌寧王,降廣澤王允熥、懷恩王允熞為庶人,以二王不能諫正建文也。詔曰:“帝王之道,立愛惟親,為子不祗,不及於父。朕皇考皇妣鹹有一德,克享天心,創業垂統,傳之萬世。朕長兄懿文皇太子,降生弗永,裔子允炆,幼衝嗣位,昏愚自暴,顛覆成章。崇信奸邪,戕害骨肉,天下蕩然,社稷幾墜。朕惟祖宗積德之勤,父皇母后創業之艱,不得已起兵,賴天之佑,內難廓清。允炆罪惡貫盈,闔宮赴火。諸臣民同詞勸進,朕以宗社為重,勉徇輿情,君臨大寶。長兄諸王允熥、允熞乃襲王封。不意允熥允熞弗知省躬,自生疑懟。朕以長兄至情,不忍譴責,免為庶人,以保全之。朕痛切於心,長存念慮。長兄未有承嗣,其第四子允熙生有四年矣,茲特封甌寧王,世守懿文太子之嗣。嗚呼!協和之道,睦族為先。惇敘之仁,繼祖為大。用展同氣之情,庶續親親之義。”,而不久之後朱允熙也於永樂四年死於火災。 溥洽是建文帝主錄僧,當時傳聞他知道建文帝出逃的事,朱棣遂以其他罪名囚禁溥洽長達十餘年,直到姚廣孝病危時請求朱棣釋放溥洽,溥洽才獲釋《明史·姚廣孝傳》:「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為僧遁去,溥洽知狀,或言匿溥洽所,帝乃以他事禁溥洽。而命給事中胡濙等,遍物色建文帝久之,不可得。溥洽坐繫十餘年。」。 明成祖即位後,不承認建文帝的正統性,下令銷燬建文朝史料,並先後三次修改明太祖實錄。成祖還下令作《奉天靖難記》,對懿文太子及建文帝多加貶低《奉天靖難記》卷一:“懿文太子所為多失道,忤太祖意,太祖嘗督過之,退輒有怨言。常於宮中行呪詛,忽有聲震響,燈燭盡滅,略無所懼”《奉天靖難記》卷一:“三十一年閏五月乙酉,太祖升遐,是夜即斂,七日而葬……允炆矯遺詔嗣位,忘哀作樂,用巫覡以桃茢祓除宮禁,以硫磺水徧灑殿壁,燒諸穢物以闢鬼神。梓宮發引,與弟允熥各仗劍立宮門,指斥梓宮曰:「今復能言否?復能督責我否?」言訖皆笑,略無戚容”《奉天靖難記》卷一:“時諸王坐廢,允炆日益驕縱,焚太祖高皇帝、孝慈高皇后御容,拆毀後宮,掘地五尺,大興土木,怨嗟盈路,淫佚放恣,靡所不為。遣宦者四出,選擇女子,充滿後宮,通夕飲食,劇戲歌舞,嬖倖者任其所需,謂羊不肥美,輒殺數羊以厭一婦之慾。又作奇技淫巧,媚悅婦人,窮奢極侈,暴殄天物,甚至褻衣皆飾以珠玉錦繡。各王府宮人有色者,皆選留與通,常服淫藥,藥燥性發,血氣狂亂,御數老婦不足,更縛牝羊母豬與交。荒眈酒色,晝夜無度。及臨朝,精神昏暗,俯首憑案,唯唯數事而已。宮中起大覺殿,於內建輪藏。出公主與尼為徒,敬禮桑門,狎侮宗廟。嘗置一女子於盒以為戲,謂為時物,舁入奉先殿薦新,盒開聚觀,大笑而散。倚信閹豎,與決大事,凡進退大臣,參掌兵馬,皆得專之。陵辱衣冠,毒虐良善,御史皆被棰撻。紀綱壞亂,構成大禍。自是災異迭見,恬不自省。夜宴張燈熒煌,忽不見人。寢宮初成,見男子提一人頭,血色模糊,直入宮內,隨索之,寂無所有。狐狸滿室,變怪萬狀,徧置鷹犬,亦不能止。他如日赤無光,星辰無度,彗掃軍門,熒惑守心犯鬥,飛煌蔽天,山崩地震,水旱疫癘,連年不息,錦衣衛火,武庫自焚,文華殿毀,承天門災,雖變異多端,而酗樂自如。 ”。 正統五年,有僧自雲南至廣西,詭稱建文皇帝。隨後被逮捕調查,乃是鈞州人楊行祥,隨後下獄而死。同行十二位僧侶,皆戍遼東。隨後,雲南、貴州、四川等地均相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正德、萬曆、崇禎年間,諸位大臣請求續封建文帝,及加廟諡,均未成行。但萬曆二十三年九月,下旨恢復建文年號在官修史書裡的書寫《明神宗顯皇帝實錄》,萬曆二十三年九月十六,「(禮官範謙等)奏上,詔以建文事蹟附太祖高皇帝之末而存其年號。」。雖然《太宗實錄》(成祖原廟號太宗),稱建文帝被朱棣以天子禮下葬,但崇禎帝在位時卻親口承認建文並無陵墓。崇禎十七年(1644年)五月,南明的弘光帝在南京即位,於同年七月為建文帝君臣平反,上廟號「惠宗」,諡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乾隆帝詔廷臣集議,追諡曰「恭閔惠皇帝」,故後世也稱建文帝為「明惠帝」《明史》(卷4):“正統五年,有僧自雲南至廣西,詭稱建文皇帝。思恩知府岑瑛聞於朝。按問,乃鈞州人楊行祥,年已九十餘,下獄,閱四月死。同謀僧十二人,皆戍遼東。自後,滇、黔、巴、蜀間,相傳有帝為僧時往來跡。正德、萬曆、崇禎間,諸臣請續封帝後,及加廟諡,皆下部議,不果行。大清乾隆元年,詔廷臣集議,追諡曰恭閔惠皇帝。”。 2008年1月,福建省寧德市金涵鄉上金貝村發現的一個和尚墓被認為是惠宗的墓葬所在。寧德發現的這座古墓無碑文,墓前有舍利塔一尊,塔上刻有“御賜金襴佛日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二十個字。如果按照文史工作者的解讀,“佛日圓明大師”是指明太祖朱元璋,“第三代”是皇孫,“珠禪師”是朱姓禪師的諧音,那麼這個塔文應該是指:墓中主人乃是有明太祖御賜金襴袈裟的皇孫,法名叫“滄海”的朱姓禪師。那麼,建文帝削髮為僧最終的法名,就是滄海禪師。這個墓穴也是迄今為止福建發現的最大的和尚墓寧德滄海禪師高僧墓可能是建文帝墓葬 ,《海峽都市報》,2008年6月9日。。然而此說法似乎已經被證偽,福建省文物局對外發布訊息稱,經過組織專家考察論證,認為寧德上金貝古墓建造年代為元末明初,墓主人身分為僧人滄海珠禪師,而不是建文帝。 建文帝的最終下落至今仍是不解之謎,一說建文帝藏身於湖南省永州市新田縣。 == 為政舉措 == === 屬臣 === 明建文帝在登基後不久,即重新選拔六部官員,其中大量官員在靖難之役中死亡;在戰事中陣亡、拒絕與燕王朱棣合作而自殺或不屈而亡,其中包括禮部尚書陳廸,兵部尚書齊泰、鐵鉉,刑部尚書暴昭、侯泰,左都御史景清,右都御史練子寧、翰林院方孝孺等。 === 在位年號 === 年號 吏部尚書 戶部尚書 禮部尚書 兵部尚書 刑部尚書 工部尚書 都御史 建文元年己卯(1399年) 張紞 鬱新王鈍 陳迪 齊泰茹瑺《明史》(卷111):“茹瑺十一月復任。” 侯泰暴昭《明史》(卷111):“昭七月出掌平燕布政司事。” 鄭賜嚴震直 景清左都御史《明史》(卷111):“景清二月任左。”練子寧右都御史《明史》(卷111):“練子寧二月任右。” 建文二年庚辰 (1400年) 張紞 鬱新王鈍 陳迪 茹瑺鐵鉉《明史》(卷111):“十二月任督軍。” 侯泰暴昭 鄭賜嚴震直 景清左都御史練子寧右都御史 建文三年辛巳 (1401年) 張紞 鬱新王鈍 陳迪 齊泰《明史》(卷111):“齊泰正月復,閏三月又謫。”茹瑺鐵鉉 侯泰暴昭 鄭賜嚴震直 景清左都御史練子寧右都御史 建文四年壬午 (1402年) 張紞《明史》(卷111):“紞七月自經死。” 鬱新《明史》(卷111):“新六月歸附,仍任。”王鈍《明史》(卷111):“鈍六月歸附。七月致仕。” 陳迪《明史》(卷111):“迪六月殉難。” 齊泰《明史》(卷111):“泰六月殉難。”茹瑺《明史》(卷111):“瑺六月迎降。九月封忠誠伯,仍任。”鐵鉉《明史》(卷111):“鉉八月死難。” 侯泰暴昭《明史》(卷111):“昭六月殉難。” 鄭賜《明史》(卷111):“賜六月歸附。七月改刑部。”嚴震直《明史》(卷111):“震直六月歸附。七月同致仕戶部尚書王鈍巡視中原。九月卒。” 景清左都御史《明史》(卷111):“清六月殉難。”練子寧右都御史《明史》(卷111):“子寧六月殉難。” == 家族成員 == 家庭成員 姓名 備註 父 懿文皇太子朱標 母親 呂氏 皇后 孝愍溫貞哲睿肅烈襄天弼聖讓皇后馬氏 兄弟 朱雄英虞懷王、朱允熥吳王、朱允熞衡王、朱允𤐤徐王 姊妹 江都公主、宜倫郡主、南平郡主 子 朱文奎和簡太子《南明史》卷七 志第二 禮中明紹宗(隆武帝)的追復作和簡太子,《南明史》卷七 志第二 禮中明安宗(弘光帝)的追復作恭愍太子。、朱文圭潤懷王《思文大紀》卷四及《南明史》卷七 志第二 禮中明紹宗(隆武帝)的追復作潤懷王,《南明史》卷七 志第二 禮中明安宗(弘光帝)的追復作原懷王。 朱文奎、朱文圭均為母皇后馬氏所生 == 藝術形象 == === 電視劇 === 以下列出曾飾演「建文帝」的演員,以及劇中演出「建文帝」的電視劇: 演員 年份 影視作品 備註 1987年 《大明群英》 香港無綫電視劇 黃河 1993年 《朱元璋》 黃海 1997年 《永樂大帝》 邱心志陳磊 2000年 《帝王之旅》 邱心志飾演成年建文帝陳磊飾演童年建文帝 楊凡 2001年 《皇朝太醫》 嶽躍利 2001年 《三少爺的劍》 徐崢 2002年 《穿越時空的愛戀》 中國大陸的第一部穿越劇 2002年 《大醉俠》 武打言情劇 唐國強 2002年 《永樂英雄兒女》 歷史喜劇功夫片 毛樂 2004年 《名揚花鼓》 孫霆 2005年 《大明奇才》 高虎 2005年 《大明天子》 周俊豪 2006年 《朱元璋》 姜泰郎 2006年 《傳奇皇帝朱元璋》 李天翔 2006年 《覆雨翻雲》 香港無綫電視劇,原著為香港知名玄幻武俠小說家黃易 黃海 2007年 《鐵血男兒》 又名《永樂大帝》,新加坡電視劇。 藺達諾 2009年 《鄭和下西洋》 紀念鄭和下西洋600週年 2009年 《包三姑外傳》 古裝輕喜劇 陳山聰 2011年 《洪武三十二》 芮偉航 2011年 《洪武大案》 張津赫 2011年 《大武當》 張赫 2015年 《錦衣夜行》 張睿 2016年 《英雄訣》 譚學亮 2019年 《大明風華》 陳奕丞 2022年 《山河月明》 ==註釋== == 延伸閱讀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明]佚名:《建文皇帝遺蹟 》 * [明]朱睦:《革除逸史 》 * [明]黃佐:《革除遺事 》 * [明]姜清:《姜氏秘史 》 * [明]何喬遠:《名山藏》 卷五附:《革除記 》 * 《明實錄》之《大明太宗文皇帝實錄 》 * 《奉天靖難記 》 * [明]佚名:《靖難功臣錄 》 == 外部連結 == * #02 Category:明朝皇太孫 Category:中國歷史懸案 Category:被政變推翻的領導人 Category:明朝下落不明者 Category:失蹤君主 Category:諡孝愍 Category:明太祖
瀨戶內海國立公園
瀨戶內海國立公園()是以日本瀨戶內海為中心的國立公園。 == 概要 == 1934年3月16日與雲仙國立公園(現雲仙天草國立公園)、霧島國立公園(現霧島錦江灣國立公園)一同成立,是日本最早的國立公園之一。當時指定區域僅含小豆島寒霞溪、香川縣屋島、岡山縣、廣島縣、周邊的一帶。之後歷經數次擴張,成為現在西至北九州市,東至和歌山市的廣大公園。 == 地理 == === 面積 === * 總面積(僅陸域) - 66,934公頃 === 主要峽谷 === * 蓬萊峽(兵庫縣西宮市) * 寒霞溪(香川縣小豆島町) === 主要山嶽 === * 六甲山(兵庫縣神戶市) * (香川縣三豐市) * (香川縣高松市) * (香川縣善通寺市、三豐市) * (岡山縣倉敷市) * (廣島縣三原市) * (廣島縣吳市) * (廣島縣吳市) * (大分縣大分市) === 主要火山 === * (大分縣姬島村) * (大分縣國東市) === 主要海岸、海灣 === * (兵庫縣赤穗市) * (和歌山縣和歌山市) * (廣島縣福山市) * 、海岸(山口縣光市) * (錢形砂繪)(香川縣觀音寺市) 等 === 主要高原、臺地 === * (香川縣坂出市) == 指定地分佈與觀光地 == === 兵庫縣 === ; : 公園內最大的陸地指定地。自古以來便是知名的瀨戶內海眺望景點,也是信仰物件,當時僅有與等眾多社寺。明治時代後開發成今日的高階度假地。山地內有最高峰六甲山(標高931m)、摩耶山、、長峰山等山嶽。地質以花崗巖為主,採石盛行。西宮市的蓬萊峽有無數花崗巖巖柱屹立。周邊一帶還有有馬、等溫泉地。摩耶山掬星臺被列為日本三大夜景之一。 ; 播磨灘沿岸 : 播磨灘沿岸的指定地為赤穗市~浦沖~海岸~龍野市的沿岸地帶。新舞子海岸是與須磨區舞子海岸類似的砂濱海岸,室津與坂越是古老的避風港,製鹽業興盛。 : 赤穗御崎與室津海岸之間的相生市曾出現在《萬葉集》中。 ; 家島群島 : 姬路市的家島諸島指定範圍包含家島的部分南岸及西方大部分島嶼。是典型的沉水海岸,溺谷發達。 ; 淡路島 : 淡路島指定範圍為面對明石海峽的、汐鳴山等部分北岸、津名丘陵的妙見山周邊、一帶、與三熊山、由良海岸與部分山嶽地帶、部分及沼島、,以及鳴門海峽沿岸。個地點的指定理由不同,如慶野松原、由良海岸(陸連島)是依其自然景觀出線,而三熊山、諭鶴羽山地、沼島等則是有貴重的植被入選。 === 和歌山縣 === 和歌山縣的指定地有加太、兩處。 ; 、友島 : 加太在過去是歷史悠久的停泊港。今日僅剩零星的漁業活動。可遠眺四國的友島是紀淡海峽上的無人島。島上有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砲臺遺跡。 ; 新和歌浦、 : 新和歌浦是萬葉提及的西部。沿岸有許多飯店與旅館。此地有著變化多端的海岸線與海蝕崖,但隨著近年開發已有大幅變化。為指定特別地域的雜賀崎位於新和歌浦旁,面紀伊水道。 === 岡山縣 === ; : 日生諸島是岡山縣東南部的島嶼群。是觀光開發興盛的觀光據點,是野生鹿棲息的島嶼。在古時是避風港,是流刑之島。本土日生町的也在指定區域內,山上有展望所。 ; : 牛窗的溫暖氣候與景色有日本的愛琴海之稱。橄欖栽培興盛。本土的蕪崎、島嶼部的前島為指定區域。 ; 兒島半島 : 兒島半島的指定區域除了著名的鷲羽山、王子嶽、澀川地區外,還有出崎(玉野市)、十禪寺山、東光寺山、八丈巖山、龍王山、由加山等地。由加山有的保護林。十禪寺山是平安時代的靈山,可眺望直島諸島。 ; 王子嶽、澀川海岸 :位於兒島半島南部倉敷市與玉野市交界的,其山頂是風化的巨大花崗巖,可眺望廣大的備讚瀨戶,最遠可至讚岐屋島至鷲羽山與瀨戶大橋。現在是滑翔傘與抱石的知名地點。連通山麓海岸的(玉野市)是日本白砂青松100選之一。 ; 、 : 半島最南端的鷲羽山是本國立公園的代表景點之一。下津井鷲羽山為國家名勝,是公園設定當初的指定地區之一。山上有花崗巖風化地形,自江戶時代便是著名的景點。古時也是瀨戶內海的避風港之一,現在下津井等古老港町仍保有古時風貌。近年瀨戶大橋開通後景色大幅變化。 ; 寄島、笠岡灣 : 縣西南部、沿岸也是指定區域。笠岡灣以中華鱟聞名。其他指定地點包含乾拓後連陸的寄島園地(三郎島)、青佐鼻、笠岡市東南部的御嶽山等。 === 廣島縣 === ; 、阿伏兔岬 : 鞆之浦位於廣島縣福山市南部,是本公園的代表景點之一(國家名勝)。公園設定當初的指定地區之一。鞆港與等地區是過去內海交易的停靠港、中繼貿易地。從對潮樓跳望仙醉島曾被朝鮮通訊使李邦彥評為「日東第一形勝」。仙醉島上有雄偉的海蝕崖與海蝕洞。最高峰大彌山可一望瀨戶內海。鞆是高價值的文化地區,現在還保留當時港町的繁華與古老的社寺。 : 阿伏兔岬是鞆西部的岬,曾出現於《平家物語》。崖上方有國家重要文化財(阿伏兔觀音)。 ; 藝予群島 : 藝予群島是瀨戶內海中最密集的群島,有許多展望地。三原市為最具代表的展望地,可一覽瀨戶內海群島景色。尾道市的鳴瀧山、向島的高見山、竹原市的黑瀧山等也是眺望景點。 :藝予群島東部(島波海道)有因島、、及等島嶼。戰時設有毒氣工廠的大久野島也是指定地之一。因島的指定區域有村上水軍據點白瀧山、島中央的天狗山、南部的因島公園與天狗鼻等。生口島僅西南部的觀音山為指定區域,但還有與等著名佛寺。 : 面對的藝予群島西部指定有東南部的、東部、峰寺山一帶。大崎下島有近世港町聚落。 ; 、、 : 是縣南部標高839公尺的山,為膳棚山與弘法寺山的總稱。座為瀨戶內海沿岸的最高峰,眺望景色優美,並有整備道路。是吳市西南半島部標高497公尺的山。 : 是另一側的廣島灣島嶼。指定區域包含東部的、南部的與桂濱。 ; 宮島、 : 宮島全島都為指定區域。正式名稱為嚴島,是歷史悠久的聖地。瀰山原始林為國家天然紀念物。 : 是廿日市市北部的山,也是本公園本州內陸部最西端。山上有真言宗古剎極樂寺,寺內有日本冷杉自然林。 === 山口縣 === ; 防予 : 南端的皇座山與面對的佐合島、馬島,以及屋代島(屋代島(周防大島))文殊山、嘉納山、嵩山、白木山,及東端沿岸為指定區域。其周邊島嶼群也多半屬於指定區域。 ; 周南 : 光市有白砂青松海岸、、。其內陸的千坊山也是指定地。以笠戶牙鮃聞名的擁有沉水海岸地形。德山灣東邊突出的半島部與周邊島嶼(黑髪島、等)為指定地。半島部景點包含、龍宮岬等。 ; 下關 : 指定地在關門海峽附近,包含內陸可眺望關門海峽的與孤立於關門海峽的幹珠樹林、滿珠樹林。後者兩座小島有著豐富的溫暖地帶原生林,為國家天然紀念物。下關市壇之浦是本公園的最西端。戰時是所在地。現已整備為公園,並設有收費道路(2006年4月起免費)與。 === 德島縣 === ; 鳴門海峽 : 鳴門海峽以鳴門漩渦聞名,可眺望該海峽的海岸一帶為指定地。指定地包含、全域及、鳴門市東端的。 ; : 香川縣邊界的的峠。自古以來就是跨越的要地,也是治承·壽永之亂(源平合戰)的舞臺。可眺望小豆島等處。 : 雖非本公園的指定範圍,但德島市西部的也是眺望瀨戶內海的景點之一。 === 香川縣 === ; 小豆島 : 小豆島最具代表的景點為寒霞溪,也是本公園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其西部有可餵養野生猿猴的。其他指定區域還有島東部的海岸線一帶、東南部的碁石山山麓、南端的白濱山、西部的皇踏山一帶。碁石山是小豆島八十八所的第一號札所。皇踏山為安山岩熔岩臺地,傳聞應神天皇曾在此種植真柏。 ; 直島群島 : 指定區域包含、直島一部分與男木島、女木島全域。豐島過去曾發生產業廢棄物非法傾倒問題,在長年的居民運動下逐漸恢復原來的自然環境。直島南部為指定區域。 :傳說源平合戰那須與一射下的扇子最後漂流到男木島。而男木島燈塔是電影《悲歡的歲月》的舞臺。女木島則是桃太郎傳說中的鬼島。北部鷲峰頂上的洞窟是傳說中鬼的住處。 ; : 香川縣東部沒有著名的景點,僅有小型指定地白鳥海岸、、大串岬等。白鳥海岸有可見複雜地層的斷崖,鹿浦越煌斑岩巖脈為國家天然紀念物。琴林公園有著樹齡達600年的松原。大串岬一帶已整備為大串自然公園。 ; 屋島、 : 屋島是位於縣中央的開析熔岩臺地。現為半島狀陸地,但過去是以淺灘相隔的獨立島。東部的壇之浦以《平家物語》屋島之戰聞名。山頂有四國八十八所的屋島寺與屋島水族館、土產店等,是該縣的代表觀光地之一。五劍山上有八慄寺,因此又稱八慄山。山腰有。周邊一帶盛產優質花崗巖「庵治石」。 ; : 鹽飽群島全域幾乎都為指定地。為歷史上鹽飽水軍的據點。本島的笠島地區是重要傳統的建造物群儲存地區。讚岐廣島是群島第一大島,除了是優質花崗巖產地,也是鐵人三項舉辦地。在瀨戶大橋開通後可駕車前往。 ; 、城山、飯野山 : 五色臺是豬尻山最高峰,為臺地狀山地。各山嶽依其表面熔岩與植被顏色分別命名為白峰山、黑峰、紅之峰、青峰、黃之峰。該處有寺院。城山是五色臺西側的山(平頂山),山上的朝鮮式山城為國家史跡。飯野山又稱讚岐富士,為孤山。 ; : 西讚的指定地有琴平與善通寺、、以錢形知名的等。琴平山(象頭山)上有金刀比羅宮,為金刀比羅信仰的聖域。其東側的我拜師山與火上山是與弘法大師空海有淵源的景點,跟善通寺周邊景觀一體化。莊內半島以浦島太郎傳說聞名。最高峰可360度展望瀨戶內海。周邊還有三豐市的與蔦島等。琴彈公園內有白砂青松的有明濱,以及寛永通寶。 === 愛媛縣 === ; 藝予群島(愛媛縣側) : 指定地有積善山、立石山、松原海岸、久司山、大三島鷲頭山、寶股山與開山、大島龜老山、八幡山、唸佛山、的美濃島等。大三島為大山祇神社鎮座的神之島。生名島的立石山有自然一體型公園Sound波間田。開山有展望臺。 ; : 東部有指定地。如白砂青松聞名的櫻井海岸與鴨池海岸、唐子濱、波止濱、大角鼻、可眺望瀨戶內海的近見山、有中世山城的世田山、笠松山等。 ; 縣中部 : 松山市西部與四十島瀨戶之間的、出石山等為指定區域。出石山是本國立公園的最南端。山上有真言宗古剎,可眺望瀨戶內海與豐後水道。 ; : 佐田岬半島前端部分與佐田岬為指定區域。可見被豐後水道潮流侵蝕的海蝕崖與中央構造線斷層崖。 === 福岡縣 === ; 關門海峽 : 福岡縣指定區域在北九州市門司區和布刈山一帶。 === 大分縣 === ; 國東半島() : 國東半島的指定部分僅兩子山的山嶺部分。該處有放射狀河谷耶馬溪等。國東半島也是文化的據點,景點有、大不動巖屋、鬼城、等。 ; : 高崎山是位於大分市西部、別府市交界附近的標高627公尺山嶽。以餵食野生猿猴聞名。高崎山猿猴與棲息地也指定為國家天然紀念物。該區域過去是屬於阿蘇國立公園(現阿蘇九重國立公園)。 ; : 姬島是位於國東半島北部的島嶼,全島皆屬指定區域。為著名活動。 ; : 豐予海峽的無人島。波浪侵蝕激烈,形成無數的波蝕地形。另外有蒲葵與雀榕等亞熱帶性植物,也是黑尾鷗築巢地。 == 相關市町村 == * 近畿地方 ** 大阪府(海上區域) ** 兵庫縣 *** 相生市 *** 赤穗市 *** 蘆屋市 *** 淡路市 *** 神戶市 *** 洲本市 *** 寶塚市 *** 龍野市 *** 西宮市 *** 南淡路市 *** 姬路市 ** 和歌山縣 *** 和歌山市 * 中國地方 ** 岡山縣 *** 淺口市 *** 岡山市 *** 笠岡市 *** 倉敷市 *** 玉野市 *** 備前市 *** 瀨戶內市 ** 廣島縣 *** 大竹市 *** 尾道市 *** 吳市 *** 竹原市 *** 廿日市市 *** 廣島市 *** 福山市 *** 三原市 *** 江田島市 *** 東廣島市 *** 豐田郡 **** 大崎上島町 ** 山口縣 *** 巖國市 *** 下松市 *** 下關市 *** 周南市 *** 光市 *** 防府市 *** 柳井市 *** 大島郡 **** 周防大島町 *** 熊毛郡 **** 上關町 **** 田佈施町 **** 平生町 * 四國地方 ** 愛媛縣 *** 今治市 *** 大洲市 *** 西條市 *** 松山市 *** 八幡濱市 *** 越智郡 **** 上島町 *** 西宇和郡 **** 伊方町 ** 香川縣 *** 觀音寺市 *** 坂出市 *** 讚岐市 *** 善通寺市 *** 高松市 *** 東香川市 *** 丸龜市 *** 三豐市 *** 香川郡 **** 直島町 *** 小豆郡 **** 小豆島町 **** 土莊町 *** 仲多度郡 **** 琴平町 **** 多度津町 ** 德島縣 *** 鳴門市 * 九州地方 ** 大分縣 *** 國東市 *** 大分市 *** 豐後高田市 *** 東國東郡 **** 姬島村 ** 福岡縣 *** 北九州市 == 集團設施地區、遊客中心 == 國立公園集團設施地區 地區名 面積 所在地 使用人數(人) 赤穗御崎 50.0ha 兵庫縣赤穗市 303,000 由良 69.9ha 兵庫縣洲本市 71,000 南淡路 26.7ha 兵庫縣南淡路市 109,000 六甲山 430.4ha 兵庫縣神戶市 384,000 摩耶山 15.5ha 兵庫縣神戶市 111,000 加太 159.5ha 和歌山縣和歌山市 460,000 王子嶽澀川 235.2ha 岡山縣玉野市、倉敷市 1,157,000 大久野島 71.2ha 廣島縣竹原市 275,000 仙醉島 93.6ha 廣島縣福山市 123,000 包浦 15.5ha 廣島縣廿日市市 18,000 野呂山 62.4ha 廣島縣吳市 164,000 鳴門 38.9ha 德島縣鳴門市 1,003,000 屋島 43.6ha 香川縣高松市 489,000 五色臺 39.8ha 香川縣坂出市 95,000 近見山 246.0ha 愛媛縣今治市 72,000 東予 43.3ha 愛媛縣今治市、西條市 120,000 姬原 49.9ha 愛媛縣松山市 17,000 遊客中心等 中心名 設定者 所在地 使用人數(人) 大久野島遊客中心 環境省 廣島縣竹原市忠海町大久野島 77,494 五色臺遊客中心 環境省 香川縣坂出市王越町木澤字西山1733-18 9,909 六甲山遊客中心(兵庫縣立六甲山自然保護中心) 兵庫縣 兵庫縣神戶市灘區六甲山町北六甲123 61,445 鷲羽山遊客中心 岡山縣 岡山縣倉敷市下津井田之浦1-2 26,224 大鳴門橋架橋紀念館 德島縣 德島縣鳴門市鳴門町字福池65 69,674 == 圖片 == === 郵票 === File:National park 4sen stamp of Setonaikai.JPG|屋島(香川縣高松市) File:Abutokanon.JPG|磐臺寺觀音堂(廣島縣福山市) File:Setostamp1939.JPG|鞆之浦(廣島縣福山市) == 註釋 == == 外部連結 == * 瀨戶內海國立公園 Category:日本國立公園 Category:海洋國家公園 Category:兵庫縣公園 Category:和歌山縣公園 Category:岡山縣公園 Category:廣島縣公園 Category:山口縣公園 Category:德島縣公園 Category:香川縣公園 Category:愛媛縣公園 Category:福岡縣公園 Category:大分縣公園 Category:1934年設立的保護區 Category:1934年日本建立
長城 (消歧義)
長城指古代中國為抵禦不同時期塞北遊牧部落聯盟的侵襲,修築規模浩大的隔離牆或軍事工程的統稱。 長城還可以指: *長城 (天文學),一個關於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天文學名詞。 *長城 (Beyond),一首由香港Beyond樂隊創作的歌曲。 *The Wall~長城~,一首由香港Beyond樂隊創作的日文歌曲。 *長城 (電影),由張藝謀執導的2016年電影。 ;地點 *長城區,中國甘肅省嘉峪關市下轄的一個縣級管理區。 *長城郡,大韓民國全羅南道一郡。 ;建築 *長城 (雅典),環繞保護雅典及其海港比雷埃夫斯的防禦工事。 *明長城,位於中國北方,明朝修建的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 *齊長城,位於中國山東省境內,春秋戰國時期齊國修建的長城。 *魏長城,位於中國陝西省境內,戰國時期魏國修建的長城。 *苗疆長城,位於中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內,明朝修建的,以防止苗民暴動的長城。 *千里長城,位於中國遼東和朝鮮半島北部,由高句麗和高麗王朝修建的長城。 *金界壕,位於蒙古國及黑龍江,是金國為防禦塔塔兒部和蒙古諸部在大興安嶺區域所建造的壕塹。 *遼代邊壕,又稱成吉思汗邊牆()。 *戈爾幹長城,位於現伊朗東北,波斯帝國修建 *哈德良長城,由羅馬帝國君主哈德良興建的,橫斷大不列顛島的防禦工事,目的是為了防禦大不列顛北部皮克特人的反攻。 *安多寧長城,由古羅馬君主安敦寧·畢尤興建的,位於今日蘇格蘭境內的防禦工事。 *定北長城,位於越南廣平省境內。 *廣義長壘,又名越南長城,位於越南廣義省境內。 *美墨長城,前美國總統川普在美墨邊境建造的圍欄 ;其他 *防火長城(,簡寫:GFW),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其管轄的網際網路內部建立的多套網路審查體系的總稱。 == 相關條目 == * *
刀 (中國)
在中國,刀是一種傳統冷兵器,單邊開刃,以銅或鋼鐵等金屬製成,用單手或雙手舞動,以砍劈方式對敵人造成傷害,在中國武術中有"百兵之膽"的美譽。而與刀類似,但雙邊開刃的兵器,稱為劍。 除了當成武器使用外,刀也可以被當成是一種切開物體的工具。 ==概論== 在上古漢語中,刀被用來統稱兵器,後來成為短兵器的代稱。在春秋戰國時代,刀與劍的意義類似。在宋代之後,刀被用來特指單面開鋒的短兵器。 刀的雛型在中國原始社會就已經出現,古典中國刀如環首刀與隋唐時代的橫刀主要是直刀,但目前有考古證據顯示在先秦乃至漢朝時就已有彎刀。 宋代時,遊牧民族的不斷入侵使中國刀劍受到遊牧民族風格影響,遊牧民族式的單手彎刀和相對廉價的手刀開始流行。到元代,環首刀、橫刀一類的傳統直刀逐漸退出戰場,但直刀做為儀刀和少數民族刀械一直延用至清代,並未消失。之後的朝代在部分刀劍設計上仍保留刀柄的環首,柄身除傳統直柄外也出現反曲彎柄,刀身設計一部分繼承宋刀形制,其它多是遊牧彎刀的改良版,然而卻有一個較長比例的鋒刃斜尖和較圓寬的鋒刃弧度,使其在砍殺時得到更有效的削切性,刀尖向上提高、刀尖背脊常開有反刃來對應特定招式中的勾挑與刺擊。刀身與刀柄間的護手物稱為「格」或「鐔」。刀柄通常為木質材料包裹,並與中國劍一樣用繩索綁起,表演用的刀有時則是以流蘇或布巾稱為刀衣(綁在劍上則稱為劍穗)。護手則為圓盤狀,一方面是在收入鞘中的時候避免淋雨,一方面是防止砍殺後血液流至握柄、造成手滑握不穩。 現代中國的武術教授中已經把刀視為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刀法被視為一項才藝和正當自衛的技能,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漸漸成為一種廣泛的全民運動趨勢。關於中國刀的適當長度,較常見的通俗說法是:當手平舉的時候,如果刀柄在你的手掌,那麼刀尖就應該剛好在你的眉間 。但某些流派採用更長的刀,如八卦刀和太極刀。 ==歷史== 中國青銅時代出土的兵器顯示,當時使用的是直脊刀,顧名思義,它們不像今日常見的中國刀一樣寬大彎曲,而像劍一樣是直的,只是單面開鋒。進入鐵器時代後的刀,遺憾的是由於出土文物中的兵器,刀身大都鏽蝕殆盡,僅餘裝飾華麗的刀柄,所以後世對中國古代鐵刀的瞭解比對青銅刀的瞭解更少。 春秋戰國時代,東南方的吳國、越國使用「吳鉤」,因適用東南方的複雜地形(多河川)與船戰使用,是一種刀身細長的彎刀。 自漢朝起,軍隊開始流行使用環首刀,此類刀柄首部有一圓環,又稱漢刀,形制以直刀為主,偶見彎刀。漢軍以此刀與匈奴作戰。漢武帝時對大行令王恢獻上的匈奴寶刀的徑路 很震驚,派張騫出使月氏國,帶回域外的煉精鋼技術。《漢書•匈奴傳下》:“昌猛與單於及大臣俱登匈奴諾水東山,刑白馬,單於以徑路刀金留犁撓酒,以老上單於所破月氏王頭為飲器者共飲血盟。”顏師古注引應劭曰:“徑路,匈奴寶刀也。金,契金也。留犁,飯匕也。撓,和也。契金著酒中,撓攪飲之。” 隋唐時期,環首長刀仍繼續使用,並開始配備較大的護格(鐔),部分刀柄尾端的圓環消失。唐六典中的刀制有四:儀刀、障刀、橫刀、陌刀。「儀刀」乃儀仗禮器,古時又稱斑劍,有金屬製亦有純木製。「障刀」可能是防身用刀。「橫刀」又稱佩刀,是兵士所配之刀。「陌刀」則可能指雙手持用的短柄長刀或長柄刀,步兵所執,與古時之斷馬劍類同。唐代又因鑌鐵(可能指烏茲鋼或旋焊鋼)傳入中國,開始有「鑌橫刀」,價值遠高於「鋼橫刀」。《中國古代兵器圖集》,成東、鐘少異 編 宋代持續沿用環首刀,但刀形普遍變得較寬較厚,並興起使用一種刀鋒前銳後斜的闊刃戰刀,此外明顯帶有弧度的彎刀也愈趨普遍。總體分作短柄刀與長柄刀兩類。短柄刀又稱手刀,長柄刀有:屈刀、偃月刀、眉尖刀、筆刀、戟刀、掉刀。朴刀是雙手持用的大刀,至清代仍在使用,由於是太平天國的太平軍善使朴刀,又稱太平刀。雁翎刀首見於宋代記載。《宋史》沈作賓傳:「沈作賓,字賓王,世為吳興歸安人。以父任入仕,監饒州永平監,冶鑄堅緻,又承詔造雁翎刀,稱上意,連進兩資。」 元代蒙古人使用的彎刀可見於元代畫師劉貫道的〈元世祖出獵圖〉,漢人所配的刀劍則保持著宋代的風格。 明代軍用腰刀刀身多狹長略彎且鋒利,單手刀總長通常約1公尺上下,常與藤牌並用。另有長約1至2公尺雙手持用的長刀,《武備志》記載明代長刀與倭刀有關《武備志》卷八十六,第十五頁。長柄刀形制則延續宋代。 清代軍隊一律制式佩刀,短柄刀有配合藤牌用的單手刀與雙手持握的大刀,官佐也開始佩刀。無論短柄刀或長柄刀多延續明代形制。 民國初期許多地方軍閥的部隊使用的土製或從不同的外國購入的槍械,並沒有標準化的刺刀和刺刀座,所以近戰時不如直接用刀。抗日戰爭則是最後一個用刀的高峰,國軍和八路軍、新四軍許多部隊、遊擊隊和民間抗日組織往往無力補充槍彈,且此時期中國一般士兵槍械的射擊與換彈速度較慢,於是在近距離的戰鬥多以冷兵器彌補武器與彈藥的不足;當時主流刀種有苗刀、長刀和前銳後斜的闊刃砍刀,著名的長城防衛部隊第二十九軍正因熟嫻刀術,有大刀隊的別稱。國共內戰初期,共產黨亦有許多使刀的部隊。 ==種類== ===短柄刀=== *環首刀:兩漢用刀,刀柄首呈圓環形,直身厚脊薄刃,取代劍成為軍中主要武器。《中國古代兵器論叢》,123頁 *橫刀:《唐六典》所載唐代用刀,兵士所佩,唐代部隊的主要武器。《唐六典》卷十六:橫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於隋。《中國古代兵器論叢》,128頁 *陌刀:《唐六典》所載唐代用刀,長刀,唐代步兵的主要武器。《中國古代兵器論叢》,128頁《唐六典》卷十六::陌刀,長刀也,步兵所持,蓋古之斷馬劍。 *手刀:宋代用刀,有護手,刀頭前銳後斜,《武經總要》所載宋代刀八色中唯一的短柄刀。《中國古代兵器論叢》,128頁《武經總要》器圖:手刀,一旁刃,柄短如劍。 *朴刀:刀身寬闊,刀柄特長,雙手持握,但也有較不同的版本。出現於宋代。元朝李文蔚《燕青博魚》第四折:「荷葉樣煙氈帽,百煉鋼打就的長朴刀。」;《水滸傳》第二回:「只帶三五個做伴,將了朴刀,各跨口腰刀,不騎鞍馬,步行下山,逕來到史家莊上。」 *斬馬刀:一種用來將敵軍將領連馬一同斬殺的巨型戰刀。源於漢代斬馬劍,宋代改稱斬馬刀,清末為義和團所用,又稱「義和刀」。形制歷朝常有所變化,明清兩朝亦會將倭長刀作斬馬刀使用。 *腰刀:佩於腰間的刀為腰刀。此外,《武備志》所載明代用刀稱腰刀,常與盾牌合用。《武備志》卷一百四,第九頁《中國古代兵器論叢》,129頁 *長刀:刀身或刀柄較長的刀為長刀。此外,《武備志》所載明代長刀與倭刀有關。 *佩刀:佩於腰間的刀也稱佩刀。此外,《皇朝禮器圖式》、《大清會典圖》所載的清代用刀稱佩刀。《皇朝禮器圖式》卷十五《大清會典圖》卷一百一 *雁翅刀:形似雁翅而得名,明清官軍腰刀形制之一。一說其形制與宋代手刀有傳承關係。 *雁翎刀:形似雁翎而得名,又名雁毛刀,刀身直長,近刀尖處微彎,刀尖背脊處開反刃。明清主要官軍腰刀形制。元朝張憲《我有二首》之二:「我有雁翎刀,寒光耀冰雪。神鋒三尺強,落手斷金鐵。」 *柳葉刀:形似柳葉而得名,刀身修長微彎,弧度較雁翎刀大,常有反刃,多短柄。可能改良自遊牧民族的騎兵彎刀。明清主要官軍腰刀形制之一。 *牛尾刀:形似牛尾而得名。刀身上寬下窄,刀刃輕薄,多彎曲短柄。清代腰刀形制之一,主為衙役和民間武師所用,被諸多民間武術流派沿用至今。 *大刀:單刃厚背的短柄刀,如抗戰大刀。或指長柄刀,如關刀。 *苗刀:民國初年武術家劉玉春所傳授的雙手刀。可能改良自明清倭長刀。 *軍刀(英:):或稱馬刀、佩劍,長約一尺,刀身微彎,在衝鋒陷陣時供騎兵劈刺。 *刺刀(英:):或稱銃刀、銃劍,近古一種泛指裝在槍械前端以用來近身戰的短刀。此外,刺刀也泛指擊刺所用的尖刀。《梁書·-{卷}-二十·陳伯之傳》:「好著獺皮冠,帶刺刀,候伺鄰裡稻熟,輒偷刈之。」 *鬼頭刀:古代劊子手處斬罪犯的刀。 *戒刀:古代僧人所佩之刀,刀背處偶有環飾,會晃動作響以戒旁人。《董西廂》-{卷}-二:「腰間戒刀,是舊時斬虎誅龍劍,一從殺害的眾生厭,掛在壁上,久不曾拈。」(古代僧人對刀的管制很嚴,所配的刀稱為戒刀,意為此刀同樣受佛法戒律管制,一般只作為幾種用途,剃渡、炊事、建築、裁剪衣物使用。) *鸞刀:刀鐶上飾有鈴鐺的刀。古代祭祀時用來切割牲口。《詩經·小雅·信南山》:「執其鸞刀,以啟其毛,取其血膋。」 *短刀:小刀,如匕首之類的武器。《三國演義》第四回:「嘗於朝服內披小鎧,藏短刀,欲伺便殺卓。」 *單刀:短柄長刃,闊面單鋒,為武術用具。 *板刀:沒有刀尖的長方形刀。就像現代的西瓜刀。 *鋼刀:鋼製的刀。《三國演義》第三十八回:「三十人各披衣甲,手執鋼刀,不避矢石。」 *破風刀:一種刀身扁長,刀柄短小且彎曲的刀。 *潑風刀:一種寬刃的刀。《喻世明言·-{卷}-二十一》,臨安裡錢婆留發跡:「腰拴搭膊,腳套皮靴。掛一副弓箭袋,拿一柄潑風刀。」 ===長柄刀=== *關刀:又稱「偃月刀」,彎月形刀身的長柄大刀。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是關羽所用的兵器,故稱為「關刀」。 *三停刀:一種有長柄,刀刃部分佔全長三分之一的大刀。元朝高文秀《襄陽會·第三折》:「撦鼓奪旗千般勇,三停刀上血光飛。」 *三尖兩刃刀:或稱「二郎刀」、「三尖刀」,一種鋒利多刃的刀。《水滸傳》第七十九回:「梅展大怒,舞三尖兩刃刀,直取張清。」《圖解中國武術》 *掉刀:掉刀的造型和其他長柄刀迥然不同,《武經總要》記載掉刀是“刃首上闊,長柄施鐏”。結合圖畫來看,掉刀開有兩刃,刃前有一個寬闊的尖,前部刀刃非常寬闊。刀身直,刀尖向上,尖銳有刃,柄後有撙。 ===工具刀=== *牛刀:宰牛用的大刀。 *屠刀:宰殺牲畜的刀。 *劈刀:一種刀背較厚的刀。用來劈木材﹑竹子等。即所謂的劈材刀。 ==圖片== File:Mingdaiyaodao.jpg|明代腰刀 File:Portrait of the Imperial Bodyguard Zhanyinbao.jpg|清代侍衛圖,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File:Huangdidayuepeidao.jpg|清代皇帝大閱佩刀 File:Zhiguanpeidao.jpg|清代職官佩刀 File:Bingdingpeidao.jpg|清代兵丁佩刀 File:Luyingzhanmadao.jpg|清代綠營斬馬刀 File:Dadao 3D.jpg|大刀 File:Chinese soldiers from a "Big Sword Unit" during the Japanese invasion of Jehol Province, China, 1933.jpg|大刀隊 File:Wushu dao.jpg|武術用刀 File:唐代寶刀橫刀橫截面構造——包鋼.jpg|唐代寶刀橫刀橫截面構造——包鋼 File:中國刀劍普遍材料橫截面——夾鋼.jpg|中國刀劍普遍材料橫截面——夾鋼 File:橫刀.jpg|橫刀,今人復原 File:MuseeMarine-sabreOfficer-p1000451.jpg|19世紀法國海軍軍官用的軍刀 File:Prussian bayonet.jpg|19世紀的普魯士刺刀 == 參見 == * 環首刀 * 雁翎刀 * 大刀 ==注釋== ==參考文獻== ;引用 ;書籍 *《唐六典》 *《武經總要》,宋曾公亮著 *《武備志》,明茅元儀著 *《皇朝禮器圖式》,清允祿、福隆安等人奉旨編纂 *《大清會典圖》 *《中國古代兵器圖集》,成東、鐘少異 編 *《中國古代兵器論叢》,楊泓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 * * * Category:抗戰時期中國武器 Category:軍事用刀
火柴
火柴,又稱自來火、洋火棍或番仔火,是取火工具,利用某些物質的劇烈氧化還原反應,產生高溫而發火燃燒。火柴由火柴頭(發火或引火介質)和火柴梗(燃燒介質)兩部分組成,配合磷皮(發火介質)摩擦點火。 現代火柴的火柴頭主要包含氯酸鉀和硫磺,磷皮則使用了紅磷,輔料包括石蠟、二氧化錳、粘合劑、玻璃粉、炭黑和微量的氧化鐵、穩定劑,部分火柴還加有硫化銻、磷酸二氫銨和澱粉。工廠生產的火柴會裝在火柴盒中販售,火柴盒的外側通常會有一面是磷,用以摩擦火柴。 == 歷史 == thumb|200px|燃燒時 中國很早就出現了可用於引火的火柴。南北朝時期,將硫磺沾在小木棒上,藉助於火種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陰火引發為陽火。這可視為最原始的火柴。陶宗儀《輟耕錄》載:“杭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鎔磺塗木片頂分許,名曰發燭,又曰焠兒。蓋以發火及代燭也”。950年前後,陶穀在《清異錄》一書中提到,夜裡有急事而又要花不少時間做燈。有一位聰明人用松木條浸染硫磺,貯存起來備用。與火一接觸,就會燃燒起來。可得小火焰如同穀穗。這種神奇之物,當時稱為引光奴。後來成為商品時,便更名為火寸條陶谷《清異錄·器具》篇載:“夜中有急,苦於作燈之緩,有智者批杉條,染硫黃,置之待用,一與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貨者,易名火寸。”。 透過摩擦而點火的火柴出現於近代的歐洲。發明火柴前,人們通常使用末端塗有諸如硫磺等易燃物的特製木片,將火焰從一燃燒源傳到另一燃燒源。由於對化學的興趣日益濃厚,人們開始做實驗,想從這木片上直接點火。1805年,讓·尚塞爾在巴黎發現,將末端蘸有氯酸鉀、糖和樹膠的木片浸入硫酸中便可點燃。後來這方法不斷改進,1816年,法國巴黎的弗朗索瓦·德魯森製成了黃磷火柴,他使用末端塗硫磺的火柴在內壁塗磷的管子內刮擦點燃。但限於技術而效能不佳。最後倫敦人S.瓊斯於1828年製成普羅米修斯火柴,並獲得專利。普羅米修斯火柴是一個含酸的小玻璃泡,外面塗裹引火物。用一把小鉗子或甚至用牙齒將玻璃泡弄碎後,外面裹的紙張即起火燃燒。其他既不方便又不安全的早期火柴都是使用含磷或其他物質的玻璃瓶。這些早期的火柴極難點燃,常常迸發成一片火星。氣味還特別難聞。瓊斯的火柴盒上印的警告“肺部孱弱者切勿使用本品”似乎是很有根據的。 1825—1835年間的經濟情況似乎有利於將火柴生產企業化,儘管首批廠商使用的是無磷配方,即主要基於氯酸鉀混合物的配方。摩擦火柴是由英國化學家和藥劑師約翰·沃克(John Walker)發明的。1826年,約翰·沃克用氯酸鉀和硫化銻製成了第一款實用的火柴。在1827年4月7日他的分類帳上記載著這種火柴的第一筆銷售額。沃克的摩擦火柴頭上塗有氯酸鉀-硫化銻的混合糊劑,在摺疊的砂紙間刮擦點燃。但他從未申請專利。幾年後,英國倫敦的S.瓊斯得到改進了的火柴設計,當時,歐洲已經建立起可觀的摩擦火柴製造業。為了增加火柴的穩定性和易燃性,法國人C.索利亞利在配方中加進用白磷,於1831年革新了火柴配方的設計,此項革新很快被廣泛效仿。1835年,匈牙利人J.艾里尼用氧化鉛取代氯酸鉀,獲得微聲、平滑、易燃的火柴。1845年,奧地利化學家A.施勒特爾發現了白磷轉變為紅磷的方法,紅磷無毒且不易自燃,為古斯塔夫·埃裡克·帕施(Gustaf Erik Pasch)和約翰·愛德華·倫德斯特勒姆(Johan Edvard Lundström)發明和推廣「安全火柴」奠定了基礎。倫德斯特勒姆於1855年獲得了安全火柴的專利權。安全火柴用紅磷替代白磷,並另置於磷皮上,19世紀50年代由瑞典最先批次生產。雖然安全火柴獲廣泛接受,但由於白磷火柴不易變質並能適應不同氣候條件,一直還為人們喜愛。19世紀末,發現利用白磷做火柴的工廠工人,易罹患一種磷毒性頜疽症(磷毒性頜骨壞死)的疾病,1864年,法國化學家G.勒穆瓦納首次製得毒性低得多的三硫化二磷,但直到1898年法國政府火柴專賣公司的E.D.卡昂和H.塞韋納獲得專利,才用於製造火柴。此後幾年內,白磷火柴幾乎到處成為違法的東西。1898年,法國政府火柴專賣公司提出了三硫化四磷用於萬能火柴製作的專利,以代替被視為違法的白磷火柴。 1830年,法國的索利亞(Sauria)和德國的坎默洛(Kammerer)對火柴進行了革新,用黃磷、硫磺和氯酸鉀混合原料製成了隨後流行的火柴。19世紀中期安全火柴誕生後,火柴上的黃磷漸漸由紅磷取代,各國也在不同時期宣佈禁止生產和銷售黃磷火柴。19世紀後期,開始有火柴流入中國,上海一帶稱為自來火,並且一直沿用至今;北京一帶稱洋取燈兒。其它地方也有稱為洋火、番火等。例如臺灣話今日仍稱番仔火(huan-á-hué)。 火柴的發明曾淘汰了早先的火鐮/火石。現代社會,由於技術的發展,很多人使用打火機而不再使用火柴,火柴一般只用在點燃蠟燭(比起打火機,可以遠離火源以免燙傷)。電子打火也使得廚房裡不再需要火柴亦可以生火。今日,在超市中更容易買到打火機而不是火柴。 == 文化 == * 《安徒生童話》有《賣火柴的小女孩》 * 《臺灣霹靂火》劉文聰名言:「我若是不爽,我會送你一桶汽油、一枝番仔火」 * 火柴盒貼畫 == 注釋 == Category:露營裝備 Category:中國發明 Category:英格蘭發明 Category:德國發明 Category:匈牙利發明 Category:蘇格蘭發明
中國朝代
中國朝代指中國歷史上某一世系君主統治之政權及其相對應的歷史時期。「朝代」亦是以政權界定一個歷史時期之名詞,此等王朝之政權更替,構成中國朝代輪替謝慶奎等 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 頁6。「朝」指以正統自居之當政政權,而「朝代」指「朝」政權執政之時代。歷史學家為了識別事之先後,不得不從中取某年號紀年,以紀諸國之事,並非分辨哪個政權為正統司馬光《s:資治通鑒_(胡三省音注)/卷069》:然天下離析之際,不可無歲、時、月、日以識事之先後。據漢傳於魏而晉受之,晉傳於宋以至於陳而隋取之,唐傳於梁以至於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齊、梁、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週年號,以紀諸國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閏之辨也。。 == 釋義 == 中文「朝」字本義早晨、今日,朝 - 漢字多功能字型檔 中文大學。在政治上引申成當政者政權的意思,王朝是由一個皇室家族,透過不同方式和形式統治的政權,與此相反之字為「野」。與西方認知不同在於朝代兩字分開敘述時,中國「朝」或「朝廷」是指所在之政權,是該政權存在時就有之觀念,如「布前後上策乃心本朝,欲還討術,為國效節s:三國志/卷46#孫策」、「臣前蒙陛下問及本朝所以享國百年、天下無事之故。s:本朝百年無事劄子」等皆屬之。東漢末年之前,只有被視為正統之天下共主才敢稱「朝」。「朝」指以正統自居之當政政權,而「朝代」指「朝」政權執政之時代。歷史學家為了識別事之先後,不得不從中取某年號紀年,以紀諸國之事,並非分辨哪個政權為正統。 「朝代」則指某「劃時代政權」執政之時代,可用做劃分該歷史時代之稱呼,可以是一個或多個政權之集合。例如,「魏晉南北朝」明顯不是一個政權,而是由三國、晉朝、南北朝等「子朝代」組成的複合詞,而南北朝又分南朝與北朝,各自皆自稱正統,南朝的宋、齊、梁、陳則各別都是以「朝」為劃分標準。春秋和戰國則不是朝代,而是東周朝的兩個時期,因為當時諸侯多名義上奉周天子為共主。 == 歷史 == === 世襲統治之起始 === 作為中國首個正統王朝夏朝的建立者,禹通常被視為中國世襲君主-{制}-統治的開創者。理論上,中國君主是中國政權的最高統治權力者,但君主的權力實際為多重因素所影響的結果。根據傳統,中國君主之位僅可透過男性之後代世襲傳承,構成「家天下」之局面;政治開明時則可見「與士大夫共天下」的政治格局〈新統治階級之形成:所謂士大夫共治天下〉 陳品伶、孫浩偉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13-09-27。雖然君主之位的繼承權僅限於同姓家族成員,外戚集團仍可在君主權力旁落時取得實際統治地位,甚至代替君主實行其義務及權利,乃至取而代之。夏朝以前,中國政權通常以禪讓形式進行君主輪替,故稱「公天下」。 === 朝代更替 === 朝代更替,又作「改朝換代」,是中國歷史的一大特徵。部分學者試圖以君主之德行解釋王朝之興衰,而亦有學者將此歷史規律歸咎於有形的方面。其中,朝代迴圈為解釋中國歷史上朝代更迭的一大理論。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更替主要有兩種形式:武力征服及篡位。透過武力征伐而完成改朝換代的包括遼朝與金朝的更替、元朝滅諸王朝統一漢地。透過篡位進行王朝更迭的則有東漢與曹魏的更替、南齊和梁朝的更替。篡位建國者大多試圖透過「接受」前者「禪讓」以取得其統治的正當性。 為簡化繁瑣的內容,部分歷史年表將中國朝代更迭顯示為平穩的政權過渡。新興王朝通常在尚未推翻現有王朝前就已正式建立。例如:公元1644年通常作為清朝取代明朝之法統的年份,但清朝正式建國於公元1636年,而肇於公元1616年的後金則是清朝之前身;明朝皇室則繼續統治中國南方直至公元1662年,史稱「南明」;明朝殘餘勢力東寧於南明滅亡後仍繼續抗清,直至公元1683年為清朝所滅。與此同時,其他勢力亦於明清易代之際割據建國,如李自成和張獻忠分別建立的大順與大西。清朝取代明朝後耗時近20年方完成漢地的統一。由此可見,朝代更替實際為一系列複雜且漫長的歷史程序。 同樣的,早前的隋唐易代亦出現諸多割據政權。此時期的勢力包括但不限於李密之魏、薛舉之秦、高曇晟之齊、宇文化及之許、沈法興之梁、梁師都之梁、竇建德之夏、王世充之鄭、朱粲之楚、林士弘之楚、高開道之燕、輔公祏之宋。最終取代隋朝法統的唐朝共歷時約十年才統一漢地。 新的王朝建立後一般會弒殺前朝君主及其宗室或以二王三恪禮-{制}-相待,其中後者可用於顯示新興王朝所承繼之統緒並標明其正統地位。例如:齊文宣帝高洋在滅亡東魏後冊封魏孝靜帝元善見為「中山王」。又如:周世宗柴榮之侄柴詠被宋仁宗趙禎立為「崇義公」,而其他後周之皇室後代亦承襲此爵位。 根據中國官方修史傳統,新興王朝需為先前王朝編寫歷史,故最終形成24部正史典籍,合稱「二十四史」。此官方修史傳統於清朝覆滅後仍為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所延續。 === 世襲統治之終結 === 中國世襲君主-{制}-統治於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後結束,並由中華民國取代清朝之法統。辛亥革命時,梁啟超曾提議立孔子第七十六代嫡孫衍聖公孔令貽為帝;同時亦有勢力支援復興明朝,以延恩侯朱煜勳為帝。 民國成立後,亦有數個試圖恢復世襲君主-{制}-的政權出現,但所有此型別的政權皆以失敗收場。袁世凱在宣佈成立中華帝國後引發護國戰爭,其政權僅存在101天便覆滅。張勳領導之丁巳復闢的基礎缺乏穩固性,僅維持11天,故其正統地位亦不被普遍認可。大日本帝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所建之傀儡政權滿洲國從未獲得國際社會之廣泛承認,因此一般被排除於合法政權之外,故學者多以「偽滿洲國」(簡稱「偽滿」)稱之。 綜合上述原因,學者通常以公元1912年2月12日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為中國世襲君主-{制}-統治終結的象徵。中國世襲君主-{制}-統治共存在長達約四千年。 == 正統性 == 中國歷史上之分裂時期為多個王朝並存時期,而各王朝亦有各自的朝廷及政治體系。中國歷史上的分裂時期包括三國、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 中國傳統歷史學對「朝」與「國」有作出區分:僅正統之政權可稱「朝」;非正統之政權不論世襲與否都稱「國」,又有學者稱之為「偽朝」。現代學者對於某些王朝的正統之分仍存有異議。 中國分裂時,王朝與王朝之間的關係通常關乎政權的正統性,而正統性則源自天命。實際正統是個根據政治目的多變的概念。典型的正統說有以統治中國本土者為正統,承接前朝者為正統,或以是否是漢族王朝為正統。漢族所建之王朝通常以華夷之辨而自視為正統,並同時拒絕承認其他民族建立的王朝為正統政權;非漢族王朝則以中華文化及中國歷史之繼承者的身份自居,同時自稱為中國正統。雖然分裂時期多個王朝並立的局面引起朝廷官員與史學家的正統之爭,北宋政治家歐陽修則主張分裂時期的中國並不存在任何正統王朝。若以此觀點,宋朝之正統地位源自其結束五代十國亂局之能力,而非繼承自後周。同樣,歐陽修認為三國、十六國和南北朝等分裂時期亦無正統王朝。 下列為歷史上或現今有正統爭論之歷史時期: * 三國 ** 東漢禪讓帝位於曹魏,故曹魏的正統性來源於東漢,同時否定它國的正統地位 ** 蜀漢否認曹魏篡奪的合法性以復興漢朝為名以正統自居,同時否定它國的正統地位 ** 東吳否認曹魏篡奪的合法性自稱承襲漢朝而以正統自居,同時否定它國的正統地位 ** 曹魏禪讓帝位於西晉,故西晉的正統性來源於曹魏,以曹魏為正統。 ** 唐朝認可曹魏正統,同時也將孫吳稱為正統,稱之為吳朝,為六朝第一代,將唐以前的歷史概括為「漢魏六朝」。而南宋理學家朱熹則主張視蜀漢為正統 * 東晉、十六國 ** 東晉以正統自居,血統上東晉的正統性來源於西晉。 ** 數個位居十六國之列的中原王朝如漢趙、後趙、前秦等亦自稱正統 * 南北朝 ** 所有該時期的王朝均以正統自居;為此,北朝蔑稱南朝為「島夷」,而南朝則蔑稱北朝為「索虜」 * 五代十國 ** 後樑上承唐朝,並自視為正統 ** 後唐以光復唐朝為名而自稱為正統,同時否定後梁之正統地位 ** 後晉受契丹冊封為皇帝,故後晉的正統性來源於契丹。 ** 後漢在後晉為契丹所滅後自稱承襲後晉而以正統自居。 ** 後漢禪讓帝位於後周,故後周的正統性來源於後漢。 ** 後周禪讓帝位於北宋,故北宋的正統性來源於後周,按此説則法統最初源於契丹,但北宋否認契丹起源並以五代為正統,亦有主張五代十國時期並不存在任何正統王朝者。 ** 南唐曾被當時部分學者視為該時期的正統王朝 * 遼朝、宋朝、金朝 ** 遼朝為金滅亡後金自稱繼承之遼朝法統,並以正統自居 ** 北宋與遼約為兄弟之國,故雙方皆承認對方的正統地位 ** 北宋聯金滅遼後被金滅(靖康之難),後南遷 ** 南宋向金稱臣(後改稱叔侄),並受金冊封為皇帝,故法理上南宋的正統性來源於金,同時血統上南宋的正統性來源於北宋 ** 元朝承認遼朝、宋朝、金朝、西遼之正統地位,故編修《遼史》、《宋史》、《金史》三部正史 * 明朝、北元 ** 明朝承認元朝為正統,但宣稱已繼承元朝之法統,故北元為非正統政權 ** 北元統治者保留「大元」國號及其他漢式名號直至公元1388年;中國式名號亦於此後數次重用 ** 蒙古族史學家Rashipunsug稱北元為元朝的直接延續;滅亡北元的清朝則取得北元之正統,故明朝為非正統王朝 * 清朝、南明、明鄭 ** 清朝承認明朝為正統,但宣稱已繼承明朝之法統,故南明為非正統政權 ** 南明以正統自居直至滅亡 ** 位於臺灣的明朝殘餘勢力明鄭拒絕接受清朝之正統地位 ** 朝鮮半島上的朝鮮王朝及越南後黎朝曾承認南明為正統 ** 日本江戶幕府否定清朝的正統地位,並自認中國代表「華」之正統性已為日本所取代,此乃《中朝事實》與《華夷變態》的基本論述 * 元朝、清朝 **漢民族主義者及日本右翼認為由滿蒙民族建立的元清不屬於中國王朝,故不具有正統地位,詳見元清非中國論 *大多數現代歷史材料大多按以下順序排列中國歷史: *在僅有一個王朝可被視為中華之正統下: 上列正統之爭類似當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的中國正統代表之爭。 == 同宗關係 == 中國歷史上有諸多王朝均出自同一家族,但因國號不同或政權發生某種根本性變化等原因而被後世史學家冠以不同名稱加以區分。另外,中國歷史上亦有王朝自稱為某先前王朝的後裔,以取得或加強其統治的合法性與正統性。 下列為獲得大部分史學家認可的同宗王朝: * 西周、東周 ** 西周、東周均由姬姓統治,統稱「周朝」 ** 東周開國之君周平王姬宜臼為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姬宮涅之子 * 西漢、東漢、蜀漢、劉宋 ** 西漢、東漢、蜀漢、劉宋均由劉氏統治,其中西漢和東漢統稱「漢朝」 ** 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為西漢開國之君漢高帝劉邦之九世孫、西漢第六位皇帝漢景帝劉啟之七世孫 ** 蜀漢首位君主漢昭烈帝劉備亦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之後 ** 《宋書》稱劉宋開國皇帝宋武帝劉裕為漢高帝之弟楚元王劉交的直系後裔 * 西晉、東晉 ** 西晉、東晉均由司馬氏統治,統稱「晉朝」 ** 東晉第一位君主晉元帝司馬睿為晉宣帝司馬懿之曾孫、琅邪武王司馬伷之孫、琅邪恭王司馬覲之子 * 漢趙、胡夏 ** 漢趙、胡夏均由攣鞮氏(後改為劉氏及赫連氏)統治 ** 漢趙開國之君漢光文帝劉淵與胡夏首位君主夏武烈帝赫連勃勃分別是劉羌渠和劉去卑之後代;據《北史》記載,劉羌渠及劉去卑是兄弟關係 * 前燕、後燕、南燕 ** 前燕、後燕、南燕均由慕容氏統治 ** 後燕首位君主燕成武帝慕容垂為前燕開國之君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子 ** 同樣,南燕開國君主燕獻武帝慕容德亦為燕文明帝之子 * 北魏、南涼、東魏、西魏 ** 北魏、南涼、東魏、西魏均由拓跋氏(後改為元氏及禿髮氏)統治 ** 北魏開國之君魏道武帝拓跋珪與南涼建立者涼武王禿髮烏孤皆為魏聖武帝拓跋詰汾之後代,分別出自其子魏神元帝拓跋力微及禿髮匹孤的房支 ** 東魏唯一一代君主魏孝靜帝元善見為北魏第七位皇帝魏孝文帝元宏之曾孫 ** 西魏建立者魏文帝元寶炬為魏孝文帝之孫 * 西涼、唐朝 ** 西涼、唐朝均由李氏統治 ** 唐朝開國皇帝唐高祖李淵為西涼開國之君涼武昭王李暠之七世孫 * 南齊、梁朝 ** 南齊、梁朝均由蕭氏統治 ** 梁朝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之父梁文帝蕭順之為南齊第一代君主齊高帝蕭道成的族弟 * 後漢、北漢 ** 後漢、北漢均由劉氏統治 ** 北漢開國君主漢世祖劉旻為後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知遠之弟 * 遼朝、西遼 ** 遼朝、西遼均由耶律氏統治 ** 西遼第一代君主遼德宗耶律大石為遼朝開國皇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之八世孫 * 北宋、南宋 ** 北宋、南宋均由趙氏統治,統稱「宋朝」 ** 南宋首位皇帝宋高宗趙構為北宋第八位君主宋徽宗趙佶之子、北宋末代皇帝宋欽宗趙桓之弟 * 元朝、北元 ** 元朝、北元均由孛兒只斤氏統治 ** 元朝末代皇帝與北元首位君主為同一人,即元惠宗妥懽貼睦爾 * 明朝、南明 ** 明朝、南明均由朱氏統治 ** 南明首位皇帝弘光帝朱由崧為明朝第十四位皇帝萬曆帝朱翊鈞之孫 * 後金、清朝 ** 後金、清朝均由愛新覺羅氏統治 ** 後金最後一位大汗與清朝開國皇帝為同一人,即清太宗皇太極 == 分類 == === 中原王朝 === 中原位於黃河中下游之廣大地區,為中華文明之發祥地。「中原王朝」為定都於中原的王朝之稱謂,不論其建立的民族。 === 大一統王朝 === ,不論其建立的民族。「漢地」,又稱「中國本部」,為漢族的傳統定居地,而非等同於「中國」。完成漢地統一並以「皇帝」為其君主頭銜的王朝可稱作「中華帝國」。 「大一統」這一概念首次見於公羊高所著的《公羊傳》。其他著名人物如孔子和孟子亦於其作品裡提及該概念。 然而,學術界對於北宋是否應被視為大一統王朝尚存爭議,因燕雲十六州部分地區為遼朝之領土,且河西等部分地區由西夏統治;故此,北宋並未完全控-{制}-漢地。 === 征服王朝、滲透王朝 === 「征服王朝」與「滲透王朝」為非漢族所建立之中國王朝,依其統治漢地的方式而分別歸於兩類。「征服王朝」特指在吸收漢文化的同時卻刻意保留自身文化之非漢族王朝,如元朝、清朝等;「滲透王朝」則指後來被徹底漢化的非漢族王朝,如前秦、北魏等。這兩個概念均由魏復古提出並為支援以多民族、多元文化角度分析中國歷史的學者所爭議。 == 名稱 == === 國號 === 中國開國之君在立國之初都會確立其政權之正式名稱,即國號。王朝統治期間,國號作為代表文明正統的政權之官方名稱,象徵新政權取得舊統治者之合法地位。 國號大致有五個來由: * 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 ** 夏朝以其部族夏-{後}-氏為號 * 來自建立者原有封號、爵位 ** 陳朝開國之君陳武帝陳霸先以其即位前之「陳王」封號取國號「陳」 * 源於地理位置相同之先前政權之名稱 ** 前燕因地處先秦燕國故地,故立國號「燕」 * 源於有宗族關係(可考或自稱)之先前政權之名稱 ** 後周建立者周太祖郭威自稱出自周朝宗室虢叔,故建國號「周」 * 寓意吉祥或具特別含義 ** 元朝取《易經》「大哉-{乾}-元」之意,以「大元」為國號 中國歷史上亦有在王朝統治期間國號變更的案例。例如:南漢初定「越」為國號,後改為「漢」。 中國歷史上有數個王朝之國號含有「大」字。據朱國楨所著之《湧幢小品》,首個帶有「大」字的國號為元朝的「大元」。然而,其他歷史材料如脫脫所著的《遼史》和《金史》稱元朝以前亦有王朝的國號含有「大」字,如遼朝的「大遼」及金朝的「大金」。 即便某一中國王朝之國號不含「大」字,其官員、百姓、朝貢國亦會在稱呼該王朝時於其國號前冠以「大」字以表尊崇。例如:《日本書紀》中稱唐朝為「大唐」,但唐朝的國號僅為「唐」一字。 中國歷史上未曾有任何王朝直接以「中國」及其他中國的稱號作為國號,但各王朝都以不同方式試圖與此類名稱和概念掛鉤。清朝自公元1689年簽訂的《尼布楚條約》起便在多份國際條約中以「中國」自稱,即便其國號仍為「大清」。「中國」這一具有地理、政治及文化概念的名詞自中華民國成立以來才成為正式簡稱使用。 國號的使用及其重要性亦被中國以外其​​他中華文化圈政權所認可與接受。其中,位於越南和朝鮮半島的王朝亦都擁有各自的國號。 === 歷史學稱謂 === 由於中國歷史上的王朝出現諸多重複使用的國號,學者不得不將其名稱加上字首以作區分。常用的字首包括: * 方位用詞 ** 「北」:北齊、北元等 ** 「南」:南燕、南唐等 ** 「東」:東晉、東魏等 ** 「西」:西涼、西遼等 * 順序用詞 ** 「前」:前秦、前蜀等 ** 「後」:後趙、後漢等 * 統治家族之姓氏 ** 武周、馬楚、明鄭等 * 其他類別的字首 ** 蜀漢(「蜀」表示該王朝位於巴蜀之地)、胡夏(「胡」為該王朝統治民族匈奴族之蔑稱)等 一個王朝可擁有多個歷史學稱謂,但某些稱謂或使用得更為廣泛。例如:西漢有時又作「前漢」、楊吳亦稱「南吳」。 若某一王朝之統治發生某種根本性變化,學者通常以不同名號加以區分。例如:宋朝在學術界分為北宋與南宋,以靖康之變及建炎南渡為兩者之分界點,用來辨別由宋太祖趙匡胤成立之「宋」及宋高宗趙構復國後的「宋」。此類情況下,原來的政權已覆滅,但後經重建而其統治者亦聲稱延續其先前政權之法統,故學術界需作出名號上的區分以反映政權變化之歷史事實。主要的例外包括西秦、南涼和唐朝;儘管前二者的統治由後秦短暫打斷,而後者則曾為武周所篡,學者一般不在名號上區分原先的政權及復國後的政權。 漢文材料通常會在帶有字首的王朝歷史學稱謂中省略「朝」字。例如:北周因帶有「北」字字首而極少被稱為「北周朝」;然而,「北周」、「北周王朝」此等稱呼則相對更為常見。 == 疆域 == 中國史上最早期的正統王朝均位於黃河及長江地區的漢地。後來的王朝在透過對外擴張後奠定今日的中國版圖。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國王朝曾對漢地(含海南島、澳門、香港)、臺灣島 、滿洲(含內滿洲、外滿洲)、庫頁島、蒙古(含內蒙古、外蒙古)、越南、藏區、新疆,以及中亞、朝鮮半島、阿富汗和西伯利亞部分地區實行統治。 領土面積最大的中國正統王朝是元朝或清朝,根據不同資料可獲得不同的資料。內容的出入可歸咎於不同材料對於元朝北部邊疆之確切地理位置的不同理解:部分學者認為元朝最北處達貝加爾湖北岸地區,而其他學者則主張元朝領土直抵北冰洋沿岸。相比之下,清朝的疆域是在經過對外交涉及簽訂一系列國際條約後而得以劃定及鞏固,故更為明確。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之法定領土均繼承自清朝滅亡時的疆域。 除此之外,中國數個王朝亦以朝貢體系對其他國家及部落擁有宗主權。中華朝貢體系起源於西漢,並延續至公元19世紀中國中心主義秩序瓦解為止。 == 中國主要朝代列表 == 本列表僅顯示中國主要的王朝,但中國歷史上亦有諸多其他世襲君主-{制}-政權未被列入。 朝代 統治家族 統治家族 統治時期 統治時期 統治時期 君主 君主 君主 朝代 國姓 民族 建立 滅亡 國祚 起始之君 亡國之君 列表/世系圖 夏朝 姒 華夏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600年 470年 禹 姒文命 桀 姒履癸 (表)(圖) 商朝 子 華夏 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554年 湯 子履 商紂王 子受 (表)(圖) 周朝 姬 華夏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256年 789年 周武王 姬發 周赧王 姬延 (表)(圖) 西周 姬 華夏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275年 周武王 姬發 周幽王 姬宮涅 (表)(圖) 東周 姬 華夏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56年 514年 周平王 姬宜臼 周赧王 姬延 (表)(圖) 秦朝 嬴 華夏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7年 14年 秦始皇 嬴政 嬴子嬰 (表)(圖) 漢朝 劉 漢 公元前202年 公元220年 406年 漢高帝 劉邦 漢獻帝 劉協 (表)(圖) 西漢 劉 漢 公元前202年 公元9年 211年 漢高帝 劉邦 劉嬰 (表)(圖) 新朝 王 漢 公元9年 公元23年 14年 王莽 王莽 (表)(圖) 東漢 劉 漢 公元25年 公元220年 195年 漢光武帝 劉秀 漢獻帝 劉協 (表)(圖) 三國 — — 公元220年 公元280年 60年 — — (表) 曹魏 曹 漢 公元220年 公元266年 46年 魏文帝 曹丕 魏元帝 曹奐 (表)(圖) 蜀漢 劉 漢 公元221年 公元263年 42年 漢昭烈帝 劉備 漢懷帝 劉禪 (表)(圖) 東吳 孫 漢 公元222年 公元280年 58年 吳大帝 孫權 孫皓 (表)(圖) 晉朝 司馬 漢 公元266年 公元420年 153年 晉武帝 司馬炎 晉恭帝 司馬德文 (表)(圖) 西晉 司馬 漢 公元266年 公元316年 50年 晉武帝 司馬炎 晉愍帝 司馬鄴 (表)(圖) 東晉 司馬 漢 公元317年 公元420年 103年 晉元帝 司馬睿 晉恭帝 司馬德文 (表)(圖) 十六國 — — 公元304年 公元439年 135年 — — (表) 漢趙 劉 匈奴 公元304年 公元329年 25年 漢光文帝 劉淵 劉曜 (表)(圖) 成漢 李 氐 公元304年 公元347年 43年 成武帝 李雄 李勢 (表)(圖) 後趙 石 羯 公元319年 公元351年 32年 趙明帝 石勒 石祗 (表)(圖) 前涼 張 漢 公元320年 公元376年 56年 涼成王 張茂 張天錫 (表)(圖) 前燕 慕容 鮮卑 公元337年 公元370年 33年 燕文明帝 慕容皝 燕幽帝 慕容暐 (表)(圖) 前秦 苻 氐 公元351年 公元394年 43年 秦景明帝 苻健 苻崇 (表)(圖) 後燕 慕容 鮮卑 公元384年 公元409年 25年 燕成武帝 慕容垂 燕昭文帝 慕容熙或燕惠懿帝 高雲 (表)(圖) 後秦 姚 羌 公元384年 公元417年 33年 秦武昭帝 姚萇 姚泓 (表)(圖) 西秦 乞伏 鮮卑 公元385年 公元431年 37年 秦宣烈王 乞伏國仁 乞伏暮末 (表)(圖) 後涼 呂 氐 公元386年 公元403年 17年 涼懿武帝 呂光 呂隆 (表)(圖) 南涼 禿髮 鮮卑 公元397年 公元414年 13年 涼武王 禿髮烏孤 涼景王 禿髮傉檀 (表)(圖) 北涼 沮渠 盧水胡 公元397年 公元439年 42年 段業 涼哀王 沮渠牧犍 (表)(圖) 南燕 慕容 鮮卑 公元398年 公元410年 12年 燕獻武帝 慕容德 慕容超 (表)(圖) 西涼 李 漢 公元400年 公元421年 21年 涼武昭王 李暠 李恂 (表)(圖) 胡夏 赫連 匈奴 公元407年 公元431年 24年 夏武烈帝 赫連勃勃 赫連定 (表)(圖) 北燕 馮 漢 公元407年 公元436年 29年 燕惠懿帝 高雲或燕文成帝 馮跋 燕昭成帝 馮弘 (表)(圖) 北朝 — — 公元386年 公元581年 195年 — — (表) 北魏 拓跋 鮮卑 公元386年 公元535年 149年 魏道武帝 拓跋珪 魏孝武帝 元修 (表)(圖) 東魏 元 鮮卑 公元534年 公元550年 16年 魏孝靜帝 元善見 魏孝靜帝 元善見 (表)(圖) 西魏 元 鮮卑 公元535年 公元557年 22年 魏文帝 元寶炬 魏恭帝 拓跋廓 (表)(圖) 北齊 高 漢 公元550年 公元577年 27年 齊文宣帝 高洋 高恆 (表)(圖) 北周 宇文 鮮卑 公元557年 公元581年 24年 周孝閔帝 宇文覺 周靜帝 宇文闡 (表)(圖) 南朝 — — 公元420年 公元589年 169年 — — (表) 劉宋 劉 漢 公元420年 公元479年 59年 宋武帝 劉裕 宋順帝 劉準 (表)(圖) 南齊 蕭 漢 公元479年 公元502年 23年 齊高帝 蕭道成 齊和帝 蕭寶融 (表)(圖) 梁朝 蕭 漢 公元502年 公元557年 55年 梁武帝 蕭衍 梁敬帝 蕭方智 (表)(圖) 陳朝 陳 漢 公元557年 公元589年 32年 陳武帝 陳霸先 陳叔寶 (表)(圖) 隋朝 楊 漢 公元581年 公元619年 38年 隋文帝 楊堅 隋恭帝 楊侗 (表)(圖) 唐朝 李 漢 公元618年 公元907年 274年 唐高祖 李淵 唐哀帝 李柷 (表)(圖) 武周 武 漢 公元690年 公元705年 15年 周聖神帝 武曌 周聖神帝 武曌 (表)(圖) 五代 — — 公元907年 公元960年 53年 — — (表) 後梁 朱 漢 公元907年 公元923年 16年 梁太祖 朱溫 朱友貞 (表)(圖) 後唐 李 沙陀 公元923年 公元937年 14年 唐莊宗 李存勗 李從珂 (表)(圖) 後晉 石 沙陀 公元936年 公元947年 11年 晉高祖 石敬瑭 晉出帝 石重貴 (表)(圖) 後漢 劉 沙陀 公元947年 公元951年 4年 漢高祖 劉知遠 漢隱帝 劉承祐 (表)(圖) 後周 郭 漢 公元951年 公元960年 9年 周太祖 郭威 周恭帝 柴宗訓 (表)(圖) 十國 — — 公元907年 公元979年 62年 — — (表) 前蜀 王 漢 公元907年 公元925年 18年 蜀高祖 王建 王衍 (表)(圖) 楊吳 楊 漢 公元907年 公元937年 30年 吳烈祖 楊渥 吳睿帝 楊溥 (表)(圖) 馬楚 馬 漢 公元907年 公元951年 44年 楚武穆王 馬殷 馬希崇 (表)(圖) 吳越 錢 漢 公元907年 公元978年 71年 吳越太祖 錢鏐 吳越忠懿王 錢俶 (表)(圖) 閩 王 漢 公元909年 公元945年 36年 閩太祖 王審知 天德帝 王延政 (表)(圖) 南漢 劉 漢 公元917年 公元971年 54年 漢高祖 劉龑 劉鋹 (表)(圖) 荊南 高 漢 公元924年 公元963年 39年 荊南武信王 高季興 高繼沖 (表)(圖) 後蜀 孟 漢 公元934年 公元965年 31年 蜀高祖 孟知祥 蜀恭孝王 孟昶 (表)(圖) 南唐 李 漢 公元937年 公元976年 37年 唐烈祖 李昪 李煜 (表)(圖) 北漢 劉 沙陀 公元951年 公元979年 28年 漢世祖 劉旻 漢英武帝 劉繼元 (表)(圖) 遼朝 耶律 契丹 公元916年 公元1125年 209年 遼太祖 耶律阿保機 遼天祚帝 耶律延禧 (表)(圖) 西遼 耶律 契丹 公元1124年 公元1218年 94年 遼德宗 耶律大石 屈出律 (表)(圖) 宋朝 趙 漢 公元960年 公元1279年 319年 宋太祖 趙匡胤 趙昺 (表)(圖) 北宋 趙 漢 公元960年 公元1127年 167年 宋太祖 趙匡胤 宋欽宗 趙桓 (表)(圖) 南宋 趙 漢 公元1127年 公元1279年 152年 宋高宗 趙構 趙昺 (表)(圖) 西夏 嵬名 公元1038年 公元1227年 189年 夏景宗 嵬名元昊 嵬名睍 (表)(圖) 金朝 完顏 女真 公元1115年 公元1234年 119年 金太祖 完顏阿骨打 完顏承麟 (表)(圖) 元朝 孛兒只斤 蒙古 公元1271年 公元1368年 97年 元世祖 孛兒只斤·忽必烈 元惠宗 孛兒只斤·妥懽貼睦爾 (表)(圖) 北元 孛兒只斤 蒙古 公元1368年 公元1388年 20年 元惠宗 孛兒只斤·妥懽貼睦爾 天元帝 孛兒只斤·脫古思帖木兒 (表)(圖) 明朝 朱 漢 公元1368年 公元1644年 276年 洪武帝 朱元璋 崇禎帝 朱由檢 (表)(圖) 南明 朱 漢 公元1644年 公元1662年 18年 弘光帝 朱由崧 永曆帝 朱由榔 (表)(圖) 明鄭 朱 漢 公元1628年 公元1683年 55年 延平王 鄭成功 延平王 鄭克塽 (表)(圖) 後金 愛新覺羅 女真 公元1616年 公元1636年 20年 天命汗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 (表)(圖) 清朝 愛新覺羅 滿洲 公元1636年 公元1912年 276年 清太宗 愛新覺羅·皇太極 宣統帝 愛新覺羅·溥儀 (表)(圖) ※納入標準 本列表僅顯示中國歷史上主要的王朝。然而,中國歷史地理學所劃定的地理範圍內亦有諸多未被納入該列表的世襲君主-{制}-政權,如: * 封建-{制}-度下所存在的世襲諸侯國(鄧國、霍國、楚國、義渠國等); * 羈縻-{制}-度及土司-{制}-度下所存在的世襲政權(播州土司、水東土司、永寧土司、贊拉土司等); * 統治地理範圍較小的割據世襲政權(南越、吐谷渾、大理、東寧等); * 存在時間較短的割據世襲政權(翟魏、北遼、陳漢、順朝等); * 曾統治與「中國」在歷史上或現今有政治或文化關聯地域的跨區域政權(柔然、吐蕃、渤海、喀喇汗國等)。 據中國歷史地理學劃定,清朝於公元1750年代至公元1840年代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前的極盛領土範圍均屬中國歷史的一部分。該地區以內任何民族所建立的政權均為中國歷史上的政權,該地區以內活動的民族皆是中國歷史上的民族。清朝鼎盛時期疆域面積超越1300萬平方公里,涵蓋下列地區: * 北含唐努烏梁海,與西伯利亞接壤; * 東北至外興安嶺,包含庫頁島,臨日本海; * 東南包括臺灣島及其附屬島嶼,臨東海、太平洋; * 南達海南島和南海諸島,臨南海; * 西南到達旺、南坎、江心坡; * 西抵帕米爾高原; * 西北至巴爾喀什湖北岸。 曾於某歷史時期隸屬中國政權的其他地區(朝鮮半島部分割槽域、今越南中部及北部、中亞部分地區等)則涵蓋於相應中國政權之歷史內。 屬於下列類別的王朝則被排除於本列表之外: * 位於「中國」以外地區但具有中國血統的王朝(越南前李朝、暹羅吞武裡王朝等); * 曾統治位於「中國」以外地區之中華朝貢國的王朝(越南丁朝、琉球群島第一尚氏王朝等); * 史上曾以「中國」、「中華」或「小中華」自居但位於「中國」以外地區的王朝(朝鮮半島朝鮮王朝、越南阮朝等); * 曾統治位於「中國」以外地區之中國化國家的王朝(朝鮮半島百濟王朝、越南後黎朝等)。 == 中國朝代的合稱 == -{zh-hant:;zh-hans:}- 在中國各朝代中,有一些朝代由於相似或者歷史上的連續而被並列在一起,成為一個歷史時期。 * 唐虞 ** 陶唐、有虞:傳說中的兩個朝代時期 * 夏商周(又稱三代)和商周 **夏-{後}-、殷商、周朝:中國有文字記錄的最早的世襲分封-{制}-王朝時期。 *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諸侯國混戰的兩個時期。春秋和戰國不是朝代,而是平王東遷至秦滅六國之間的歷史分期。 * 諸夏 ** 泛指中原諸侯國;最初用於表示與周朝同姓、姻親與受功的諸侯,後來廣義成為中原諸侯國的代稱 * 先秦 **秦朝以前的歷史。 * 周秦 **西周、東周、秦朝: 文獻出現中國的時代,中華文明的啟蒙時期,如西周封建禮-{制}-,東周百家爭鳴,秦朝統一-{制}-度。 * 秦漢 **秦朝、西楚、漢朝:中國最早的大一統帝國王朝時期。兩朝之間間隔歷時4年的楚漢戰爭。 * 魏晉南北朝(又稱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時期、西晉、東晉、五胡十六國、南北朝:歷時369年的戰亂、遊牧民族內遷、漢人南遷、民族融合時期。 * 魏晉(三國兩晉) **曹魏(三國)、西晉、東晉(兩晉):文化發展的時期。 * 十六國或東晉十六國丶南北朝 **這一時期為西晉永嘉之亂後,中國北方淪為胡人群雄逐鹿之地,逐漸演變成主要的十六國;中國南方則為晉室衣冠南渡後建立的東晉漢人政權,故又合稱東晉十六國。北方最後被北魏鮮卑人政權統一,與南方的漢人政權對峙。 * 慕容氏諸燕 **由慕容氏家族成員及其養子等所建之以「燕」為國號的王朝(前燕、西燕、後燕、南燕、北燕)之統稱。 * 六朝 **東吳、東晉、劉宋、南齊、梁朝、陳朝之統稱,出自《建康實錄》;或 **曹魏、晉朝、劉宋、南齊、梁朝、陳朝之統稱,出自《資治通鑒》。 * 隋唐 **隋朝、唐朝:長期戰亂之後的大一統帝國王朝,由關隴集團建立,之後又是五代十國的戰亂。兩朝相連,隋末唐初歷時14年的隋末民變,歷130年唐初盛世後,出現安史之亂的戰亂,此後出現藩鎮割據。 * 漢唐 **漢朝、唐朝:中國最強大的兩個帝國王朝時期。兩朝之間間隔369年的魏晉南北朝和37年的隋朝。 * 唐宋 **唐朝、宋朝:唐宋八大家,中國文化、經濟得到巨大發展的兩個王朝時期。兩朝之間間隔歷時53年的五代十國。 * 唐宋元明清 **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之統稱。 * 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中國唐朝和宋朝之間分裂割據的時期。五代主要為中原一帶的中原漢人政權;十國則主要為長江流域一帶的漢人割據政權。 * 宋遼金夏 **宋朝與遼朝(亦包括西遼)、金朝、西夏:這一時期與兩宋並列而立的邊疆少族民族建立的政權對峙。 * 宋遼金元 **宋朝、遼朝、金朝、元朝:多民族競爭時期,漢族的宋朝與北方的契丹族的遼朝、女真族的金朝與蒙古族的元朝爭奪中國的時代。其中穿插西夏與大理等國。 **金元,如金元四大家。 * 宋元 **宋朝、元朝:中國歷史上商業、文化和航海最為發達的兩個時期。 * 元明清 **元朝、明朝、清朝:三朝大多數時間以北京為首都的近代朝代。 * 明清 **明朝、清朝:中國建立共和之前最後的兩個王朝,以北京為首都,並使用同一個皇城紫禁城,建立並奠定現代的中國疆域。 == 東亞歷史區分表 == 公元 中亞 北亞 東北亞 東亞(中、韓、越、日) 前30世紀以前 - - - 黃河文明 前7000年 | 前3000年 長江文明 前5000年 | 前800年 鴻龐氏 前2879年 | 前258年 繩文時代 約12000年前 | 前3世紀 前20世紀 | 前10世紀 夏朝 前2070年? | 前1600年? 箕子朝鮮 前1120年 | 前194年 商朝 前1600年 | 前1046年 前10世紀 | 前8世紀 西周 前1046年 | 前770年 前8世紀 | 前4世紀 東周 前770年 | 前256年 春秋時代 前770年 | 前453年 前4世紀 | 前3世紀 大夏 犬戎 肅慎 戰國時代 前453年 | 前221年 彌生時代 前3世紀 | 3世紀 前2世紀 匈奴 遼東郡 秦朝 前221年 | 前206年 衛氏朝鮮 前194年 | 前108年 南越國 前204年 | 前112年 西漢 前202年 | 8年 樂浪郡 弁韓 馬韓 辰韓 前1世紀 大月氏 高句麗 前37年 | 668年 越南北屬時期 1世紀 西域都護府 新朝 8年 | 24年 東漢 25年 | 220年 2世紀 丁零(高車) 3世紀 鮮卑 三國時代 220年 | 280年 西晉 280年 | 316年 古墳時代 3世紀後半・4世紀初頭 | 7世紀前半・8世紀初 4世紀 柔然 五胡十六國 304年 | 439年 東晉 317年 | 420年 高句麗 前37年 丨 668年 百濟 前18年 | 660年 新羅 前57年 | 935年 5世紀 南北朝時代 439年 | 589年 6世紀 突厥 隋朝 581年 | 619年 7世紀 吐蕃 7世紀 | 842年 突厥 唐朝 618年 | 907年 飛鳥時代 7世紀末 | 710年 8世紀 鐵勒 渤海國 698年 | 926年 新羅 356年 | 935年 奈良時代 710年 | 794年 回紇 8世紀半 | 840年 平安時代 794年 | 1192年 9世紀 党項 10世紀 契丹 五代十國 907年 | 960年 遼朝 907年 | 1125年 高麗 932年 | 1392年 吳朝 938年 | 966年 北宋 960年 | 1127年 丁朝 966年 | 979年 前黎朝 979年 | 1010年 11世紀 西夏·花剌子模 李朝 1010年 | 1225年 12世紀 西夏·西遼 蒙兀國 金朝 1115年 | 1234年 南宋 1127年 | 1279年 鎌倉時代 1192年 | 1333年 13世紀 陳朝 1225年 | 1400年 蒙古帝國 1206年 | 1260年 金帳汗國·伊兒汗國 窩闊臺汗國 元朝 1260年 | 1368年 14世紀 察合臺汗國 室町時代 1336年 | 1573年 北元 女真 明朝 1368年 | 1644年 15世紀 帖木兒帝國 朝鮮王朝 1392年 | 1910年 胡朝 1400年 | 1406年 安南屬明時期 1406年 | 1428年 黎初朝 1428年 | 1527年 16世紀 布哈拉汗國 準噶爾汗國 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浩罕汗國 黎中興朝 1533年 | 1789年 16世紀 | 1917年 廣南國 1558年 | 1777年 安土桃山時代 1573年 | 1603年 17世紀 鄭主 1545年 | 1787年 江戸時代 1603年 | 1867年 後金 1616年 | 1636年 18世紀 1636年 | 1912年 西山朝 1777年 | 1802年 19世紀 1802年 | 1945年 明治時代 1867年 | 1912年 20世紀 1917年 | 1990年 博克多汗國 1911年 | 1924年 (大陸時期) 1912年 | 1931年 1910年 | 1945年 大日本帝國 大正時代 1912年 | 1926年 1924年 | 1949年 1932年 | 1945年 1931年 | 1937年 1912年 | 1949年 |日本國 昭和時代 1926年 | 1989年 1949年 | 1992年 1949年|而今 1912年|而今 1945年|而今 1945年|而今 越南國1949年|1955年 1945年 | 1976年 1955年|1976年 1992年|而今 1976年|而今 1990年|而今 平成時代1989年令和時代2019年|而今 公元 中亞 北亞 東北亞 東亞 == 注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楊聯陞 著,陳國棟 譯:〈國史諸朝興衰芻論〉(1961) == 參見 == * 中國歷史 * 中國歷史年表 * 中國君主列表 * 中國地方政權君主列表 * 中國皇帝 * 中國的稱號 * 中國統一 * 中國疆域史 * 元清非中國論 * 新清史 (學派) Category:中國歷史
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是朝鮮半島上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權與大韓民國政權之間的戰爭,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出兵支援朝鮮,而16國組成的聯合國軍(主要為美國)出兵支援韓國。在三八線發生衝突及南部發生四三事件等事態後,朝鮮人民軍於1950年6月25日跨越三八線南下入侵韓國,戰爭開始,聯合國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先後參戰,最終於1953年7月27日在板門店簽署《朝鮮停戰協定》,根據停戰時實際控制線建立朝韓非軍事區作為緩衝地帶。朝鮮半島南北雙方仍有外交衝突和軍事對峙,持續至今。 朝鮮戰爭也影響中國地緣政治局勢,形成臺海兩岸對峙格局。停戰逾25年、冷戰局勢開始緩和後,聯合國及大多數國家逐漸改變並同時承認朝鮮、韓國兩個政權,而不介入雙方的領土爭端。有鑑於此,聯合國於1991年同時接納南北雙方各自加入併成為聯合國會員國。朝鮮戰爭死亡人數約為300萬,平民死亡比例高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或越南戰爭,幾乎摧毀了朝鮮半島所有主要城市,平壤直接被炸為平地,雙方進行了數千起大屠殺,韓國屠殺了數萬名疑似共產黨員,朝鮮也被指控以酷刑及強行勞改虐待戰俘。 == 名稱 == 這場戰爭在不同國家或地區有著不同的名稱:朝鮮稱之為“祖國解放戰爭”();南韓稱之為“六二五事變”()、“六二五動亂”()或“韓-{}-國戰爭”();中國大陸和日本稱之為“朝-{}-鮮-{}-戰爭”();臺灣、香港、澳門和新加坡稱之為「韓-{}-戰」;而美國稱之為「朝-{}-鮮戰爭、韓-{}-戰」(),或者“朝-{}-鮮衝突”()。 需要注意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及學界語境中的“抗美援朝戰爭”,是指1950年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後到《朝鮮停戰協定》生效期間的歷史時期。而1950年6月25日至10月期間的朝鮮人民軍與韓國國軍之間的戰鬥,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稱之為“朝-{}-鮮內戰”。 此外,由於朝鮮戰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和越南戰爭兩大戰爭之間發生而相對不被重視,在美國和英國亦以“被遺忘的戰爭”()指代該戰爭。威廉·埃夫裡爾·哈里曼稱朝鮮戰爭為「一場苦澀的小戰爭」;哈里·杜魯門則稱是一場「警察行動」。美國共和黨稱其為「本世紀外交政策的大錯」。 ==背景== 近代以前,中國、日本、朝鮮王朝之間已經存在國家間之交往,同時民間領域之交流也在頻繁展開。1873年,日本政府內「徵韓論」呼聲高漲,然而由於主張先解決國內問題之人掌握主導權,「徵韓論」沒有付諸行動。中日甲午戰爭後,日本一躍成為亞洲強國,開始躋身列強行列;但由於加快對外侵略擴張,引起西方列強不安。1896年俄羅斯帝國出兵入漢城,重創了朝鮮王朝親日派,次年親俄的大韓帝國成立,朝-{}-鮮改稱韓-{}-國;同年日俄兩國達成了羅拔諾甫-山縣協議,以三八線平分朝-{}-鮮半島。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大韓帝國宣佈局外中立,但戰爭爆發後不到15天,日本政府便迫使其允許日軍在朝鮮使用需要之地區。透過慘絕人寰之軍事作戰鎮壓義兵運動後,日本於1910年8月22日將朝-{}-鮮強制合併。1930年代末,蘇聯出於「安全原因」,把居住與中國東北地區接壤之沿海各省近15萬朝鮮族遷移到蘇聯內地。1942年,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投票罷免李承晚的總統職務,選舉金九在中國政治避難接替。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美英三國首先在開羅會議提出朝-{}-鮮地區獨立的主張,羅斯福、丘吉爾和蔣介石發表公報:「軫念遭受奴役的朝-{}-鮮人民,前述的三大國(美國、英國和中國)決定在適當的時候給予朝-{}-鮮自由和獨立。」後來美國和蘇聯又在德黑蘭會議上同意朝鮮半島在“適當的時候”應實現獨立李奇微 著,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 譯:《朝鮮戰爭》(The Korean War). 1983年10月.王樹增,第一章。 1945年8月15日,杜魯門致電斯大林,通報已由他批准給盟軍最高司令麥克阿瑟有關日本武裝部隊投降細節「總命令第一號」,內容之一是以三八線為分界線,確定美蘇在朝鮮半島之受降區域。裕仁天皇廣播宣佈日本投降後提交蘇聯,16日得到蘇聯認可的回覆,即刻列入《一般命令第一號》,並於17日由杜魯門核准簽發。8月24日,滅了滿洲國的蘇軍佔領朝鮮半島北部後在三八線停止進軍。9月8日,美軍第7步兵師在仁川登陸,並成立駐韓美國陸軍司令部軍政廳進行統治。三八線以北面積佔朝鮮半島總面積的57%,人口900萬,為工業區;南部佔總面積的43%,人口2,100萬,為農業區。美國一開始任用日本殖民時期的行政人員,激起當地人的不滿,之後駐韓美軍開始起用美國人替代日本人。北部地區則以金日成為首成立朝-{}-鮮勞動黨(由朝-{}-鮮共產黨和新民黨合併而成)解力夫,第二章。1946年2月8日,在蘇聯佔領當局主持下,召開北方各道、市、郡人民委員會代表及各政黨組織代表大會,成立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作為中央政權機關,金日成當選為委員長。 1946年2月,美軍佔領當局成立「民主議院」作為臨時權力機構,李承晚為議長。為平息民眾對託管和軍政府之不滿,美國軍政府於12月成立臨時立法議院。 1947年10月,美國要求聯合國成立一個委員會,在朝-{}-鮮地區全境舉行選舉。11月14日,美國將-{zh-hans:朝鮮;zh-hant:韓國}-問題提交聯合國,在蘇聯因中國代表權問題抵制聯合國的情況下,聯合國大會透過112號決議,決定由(後改稱聯合國-{zh-hans:朝鮮;zh-hant:韓國}-問題委員會)監督,在美蘇管轄區同時舉行選舉,然後美蘇軍隊撤出朝鮮半島,由當地人民自行管理自己的國家。蘇聯代表宣佈不承認臨時委員會,並拒絕參加該議案的表決。 1948年4月,濟州約3萬人被韓國軍警殺害(濟州四·三事件)。5月10日,美軍佔領的朝鮮半島南部在聯合國委員會的監督下選舉國會,在左派組織抵制下,選舉投票率是95.5%Nohlen, D, Grotz, F & Hartmann, C (2001) Elections in Asia: A data handbook, Volume II, p428 ISBN 978-0-19-924959-6。李承晚獲選為代表漢城的國民議會議員,5月31日國民議會公推李承晚擔任議長,7月17日頒佈憲法,7月20日當選總統。8月15日,大韓民國政府宣佈成立。9月9日,蘇聯宣佈成立金日成為總理的政府。9月10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蘇聯立即承認。12月12日,聯合國大會透過195號決議,承認大韓民國是“朝鮮境內唯一依法選舉之政府”。蘇聯揚言打算在年底前將所有蘇軍撤離朝鮮半島北部,並建議美軍同時撤離南方;12月,參謀長聯席會議決定暫留1團美軍約7,500人,同時表明不會無限期駐扎。 1949年12月16日,斯大林與毛澤東會談記錄:「毛澤東同志:現在,最重要的問題是保障和平。中國需要三到五年的和平喘息時間,用這段時間來恢復戰前的經濟水平和穩定全國的局勢。解決中國最重要的問題,取決於和平的前景。因此,中共中央委託我向您,斯大林同志,瞭解世界和平的情況將會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能夠得以保障的問題。斯大林同志:這麼説,中國是在為和平而戰蘇聯也首先致力於和平問題,雖然對蘇聯來説,實現和平已有四年。至於説中國,目前並不存在對它的直接威脅:日本還沒有恢復起來,因此它沒有能力準備戰爭;美國雖然在叫囂戰爭,但它最怕打仗;歐洲被戰爭嚇破了膽。實際上,誰也不會同中國打仗,難道金日成會打中國嗎?和平取決於我們的努力。如果我們齊心協力,和平能夠得到保障不僅是五至十年的問題了,可能是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 ===戰前南北對峙=== 1948年2月,朝-{}-鮮北方正式宣告朝鮮人民軍建立,並在平壤舉行第一次閱兵式。而南方的「大韓民國國軍」(韓-{}-國軍),其由美軍政時期的南朝鮮國防警備隊(陸軍前身)和海岸警備隊(海軍前身)合併而成,共8個師。1950年春時,兵力為9.8萬人。韓國國軍受舊日軍影響較大,核心將領除個別來自滿洲國軍以外,主要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大部分軍士曾在日軍中當兵,士兵除了曾在日軍中服役的以外,還有原日治時期的警察日本陸戰研究會編.朝-{}-鮮戰爭(上)。僅有少數官兵出身自韓國光復軍或是中國國民革命軍(包括改組後的中華民國國軍)。 1948年底,蘇佔領軍撤離。1949年6月30日,最後一批美軍按期乘船撤離,只留下顧問團。威廉·羅伯茨準將指揮的軍事顧問團共有官兵472人。南北方圍繞統一的矛盾日益激化,互相以小分隊襲擊對方邊境,在分界線附近經常發生小規模戰鬥。此外,韓國還組建了虎林部隊到北朝鮮地區搞刺殺爆破挑起戰爭等行為。由於李承晚聲稱要北上統一朝鮮半島,美國嚴格限制對韓國的援助種類。韓國國軍中配有500名駐韓美軍顧問團,武器僅裝備輕武器和輕型火炮,沒有飛機和坦克等重型裝備。美國希望韓國國軍能夠抵禦北方的攻擊,但限制其主動對北攻擊的裝備能力。韓國的軍事部隊建立於1946年,與此相比,自1946年起在蘇聯幫助下組建、1948年2月成立的朝鮮人民軍,有幾千名經蘇聯培訓的軍官、及蘇聯提供的現代化武器裝備,每個師約配有15名蘇軍顧問。至1949年6月,朝鮮人民軍的步兵共有3個師和1個旅。1949年4月,蘇聯情報認為在5月美軍撤離後,韓國準備在6月北伐。斯大林在給予朝鮮軍事援助的同時,建議朝鮮向中國人民解放軍尋求兵員上的支援。朝鮮向中共中央請求讓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在中國大陸參加第二次國共內戰的朝鮮族回國,得到中共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的同意。從1949年7月至1950年8月,在解放軍中服役的朝-{}-鮮族部隊近5萬人先後返回朝鮮半島加入人民軍。到戰爭前夕的1950年春,朝鮮人民軍規模約13.5萬人,裝有蘇制T34坦克和重型火炮。到6月戰爭爆發前,朝鮮人民軍的總兵力擴充到10個師、1個坦克旅、1個摩托車團、1個炮兵團和1個高炮團,共17.5萬人金東吉.中國人民解放軍朝-{}-鮮師歸國問題新探.“近代中國、東亞與世界”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 2006.曲愛國.中國人民解放軍中朝-{}-鮮人部隊返回朝鮮始末.軍事歷史,2012(01).。人民軍的核心力量為從蘇聯和中國大陸返回的官兵,日本陸軍和滿洲國軍隊出身的極少。 1949年,由於雙方衝突摩擦與日俱增,金日成開始奔走於莫斯科和北京間要求聯合發動戰爭武力統一朝鮮半島。 1949年4月30日朝鮮人民軍總政治部主任金一訪問中國,索要中國人民解放軍編成內的朝鮮族部隊及裝備,毛澤東答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三個朝鮮師可以全副武裝移交給朝鮮政府。1950年1月中旬,人民軍總參謀部作戰部長金光俠到中國接收了被單獨抽編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四野朝鮮族部隊(一個師又一個團)以及包括炮兵裝備在內的所有武器配備。這些兵員是抗日戰爭以及國共內戰時期加入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的朝鮮族;據1949年12月29日聶榮臻給正在外訪的毛澤東電文,四野司令員林彪反映有些在各部隊服役的朝鮮族官兵在部隊南下後出現思想波動,要求回國(朝鮮);林彪提出「為了朝鮮人民的 利益,考慮把這些經過訓練的幹部送回朝鮮」。但實際組織朝鮮族官兵回國是在整個解放軍部隊展開,時間為1950年1月至6月。據沈志華所著《最後的「天朝」:毛澤東、金日成與中朝關係(1945─1976)》說明,朝鮮族官兵回國與後來發生的朝鮮戰爭並沒有直接關係。斯大林與金日成確定採取武力行動解決朝鮮半島統一問題是4月中旬,1950年1月31日前一直反對;毛澤東同意金一的請求以及批准林彪關於送朝鮮族部隊回國的建議,均發生在1950年1月底之前。毛澤東當時要準備臺海戰爭,不想插手朝鮮事務,只是安排了上述的三個師入朝,因此並不支援金日成發動戰爭。10月21日毛澤東曾給斯大林發過一封電報,大意是說,北韓同志想透過武力解決南朝鮮問題,中國領導人勸阻他們不要這樣做。 1949年12月30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美國總統杜魯門批准第48/2號檔案,採用「遏制」政策對付蘇聯在遠東的擴張,確定削弱蘇聯在遠東的力量,要運用非軍事手段,促進經濟和政治發展,及推進友好國家地區聯盟。 1950年1月以來,在蘇聯和美國相繼撤出在朝鮮半島的駐軍後,朝鮮與蘇聯密切協商,並使斯大林“同意朝鮮領導人對局勢的分析和準備以軍事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的設想”楊奎松.評《抗美援朝戰爭史》 .《毛澤東的翻譯師哲眼中的高層人物》決定抗美援朝段落,人民出版社,2005年。1950年5月13日,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日成秘密訪-{}-問北京,向中國共產黨主席毛澤東通報越過三八線開戰的意圖,蘇聯共產黨總書記斯大林14日復電毛澤東,證實同意朝鮮的作戰計劃,但此事一定要經過毛澤東同意。15日,毛澤東向金日成說,我最初的想法是,待臺灣、西藏解放後,再把部隊調到北方,施以援助。既然你同斯大林商量好了,你可以先打。斯大林隨後也給毛澤東電報,希望他調幾個師的兵力到東北,佈防於安東-瀋陽一線。毛澤東則同樣要求蘇方提供幾個師的武器。斯大林回覆稱,裝備問題可以幫助解決一些,但要求中國人民解放軍儘早佈置兵力。師哲稱戰爭爆發時,毛澤東並未事先得到訊息。何清漣等部分學者對美國和俄羅斯20世紀90年代解密的朝鮮戰爭資料進行的解讀中認為,金日成先是1950年1月赴莫斯科,其戰爭計劃獲得斯大林批准,然後於1950年5月再赴北京,一個多月後金日成按計劃在1950年6月25日發動了戰爭。但這些解讀並未證明朝鮮告知了北京進攻日期和詳細的進攻計劃。何清漣. 還未真正落幕的戰爭——幾個有關韓戰的問題 . 1950年5月,韓國進行新的一輪大選。李承晚的政黨只保住210個席位中的22席。1950年6月7日,朝鮮勞動黨委員長金日成向朝鮮半島南北人民發出呼籲,要求在8月5日至8月8日在全朝鮮半島舉行大選的基礎上實現和平統一,並且號召為此目的於6月15日至6月17日在海州市召開協商會議。6月11日,北方的三名代表越過三八線,打算向韓國各政黨領導人遞交和平統一國家的呼籲書,被韓國政府逮捕。隨後三名代表因拒絕發表變節宣告而被處決劉浩一《現代朝鮮的歷史》(京都三一書房,1953年),第170—171頁。6月15日,軍事顧問團警告美國國防部:韓國作戰部隊的可用補給僅在「勉強可以維持的水平……韓國正受到跟降臨在中國同樣的災難的威脅。」6月23日,軍事顧問團團長威廉·羅伯茨準將退休。 戰爭爆發前,朝鮮半島北方和南方的軍事力量對比為:兵力2:1,火炮2:1,機槍7:1,半自動步槍13:1,坦克6.5:1,飛機6:1,朝鮮人民軍方面佔據絕對優勢。 ==詳細經過== ===戰爭爆發=== thumb|200px|朝鮮人民軍在1950年6月25日至9月15日的進攻 ====朝鮮人民軍南攻==== 1949年末,金日成拜訪斯大林,告訴他「北朝鮮人想用刀尖捅一下南朝鮮」。 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忙著結束國共內戰,毛澤東沒有興趣開戰,但蘇聯為了東北亞的地緣利益則是態度積極,1950年3月份金日成秘訪莫斯科達成協議後,5月13日,金日成來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首都北京。當晚,毛澤東才被告知蘇聯已經打算援助朝鮮,他對此突變十分驚訝,甚至還質疑金日成是否有此能力,雖然可能會打斷北京的規劃,但鑒於斯大林本人親筆去信已經同意全力支援,毛之後表示理解,就沒有積極阻止。6月18日,朝鮮人民軍命令:準備進攻南朝鮮。 1950年6月25日早上四點整,朝鮮人民軍以反擊侵略為由,越過38度線全面侵略韓國,朝鮮戰爭爆發。朝鮮稱該行動為(),計劃在8月15日之前控制整個半島。四小時內,朝鮮人民軍使用蘇聯援助的T-34坦克和步兵在空砲部隊掩護下,突破韓國國軍防線,直趨漢城,之後分成50天,人民軍平均每天前進10公里。該行動計畫多路步兵縱隊在坦克掩護下包夾,東面戰線朝鮮人民軍2個師又1個團共2.8萬人沿鐵原─議政府的路線攻佔漢城,而韓國軍隊1個師不足6千人;另外西部戰線2個師又1個團沿西海岸,由平壤南下攻打漢城,此方向韓1個師不滿員。 金日成為掩飾戰爭是由朝鮮人民軍一方所發動,在廣播中聲稱是韓國侵略朝鮮:李承晚政府“在美國操縱下”突然向三八線以北地區全面武裝侵犯,朝鮮人民軍是在反擊“強盜賣國賊李承晚”的挑釁《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平壤外國文出版社,1958年。約上午9時50分,駐漢城記者傑克·詹姆斯向合眾國際社發〈緊急 新聞〉電報:「零散報告來自三十八度線指北朝鮮人星期日早晨沿全面邊界發動攻擊 當地時間九時三十分另有報告指漢城西北四十英里之開城與韓軍第一師總部陷落於上午九時 敵軍據報在邊界以南三至四公里甕津半島 坦克據信使用在漢城東北五十英里之春川 來自海上報告東海岸之江臨以南二十艘小船登陸此地公路切斷 完畢 注 應強調此仍為零散且局勢不清 詹姆斯」;電報經舊金山辦事處轉至紐約,1小時內改寫成新聞報道電返漢城,韓文報紙下午趕出特刊報道。 反過來說,因根本沒有想過全面武力衝突,大韓民國國軍對備戰的忽視則是很明顯的,這導致韓國國軍在戰爭初期遭受重大死傷損失,韓國方面裝備貧弱,當下在三八線的軍隊約二分之一甚至尚未進入戰備狀態(四個師中,每師只有1個團2個營進入戰備),也缺乏對爆發戰爭的準備,多個要地被佔領,至防守崩潰,戰線快速南移。 ====聯合國與美軍參戰==== 1950年6月,美國陸軍總兵力約59.1萬人,共10個作戰師,23.1萬人駐海外,其中10.85萬餘人駐遠東。軍隊的規模受制於國會施加的財政限制,國會為適應民眾施加之政治限制而行,軍事力量之侷限反過來決定外交活動之侷限。 戰爭爆發後,美國政府於1950年6月24日深夜收到美國駐韓大使館的報告。從獲得訊息時起,杜魯門明確表示,他擔心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在東京,杜勒斯和美國國務院東北亞事務辦公室主任約翰·艾利森起草一份電報給迪安·艾奇遜:「南朝鮮人有可能運用自己的力量阻止並擊退進攻,如果這樣,是再好不過了。但是,如果他們無力做到,那麼我們相信應該動用美國部隊。……坐視南朝鮮無端遭受武裝進攻的蹂躪,將會產生一連串的災難,很可能最終導致世界大戰。」 美國發出通電給聯合國安理會的其他成員,正式要求召開特別會議:「美國駐大韓民國大使館已通知國務院,北朝鮮軍隊於(漢城時間)6月25日凌晨,在若干地點入侵了大韓民國領土。據報,北朝鮮控制下的平壤電臺已經廣播一項針對大韓民國的戰爭宣言,自美國東部時間晚上9時生效。北朝鮮政權軍隊在上述情況下發動攻擊,可視為對和平之破壞,是一次侵略行為。本人奉本國政府要求,謹要求閣下舉行一次聯合國安理會緊急會議。」於6月25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透過第82號決議,斷定北朝鮮部隊對大韓民國施行武裝攻擊,構成對和平之破壞,要求立即停止敵對行動,“促請北朝鮮當局即將軍隊撤至北緯三十八度”(從1950年1月到8月1日,蘇聯因抗議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加入聯合國而聯合一些國家抵制安理會,缺席並棄權。從本世紀俄國學者披露的政府檔案來看,斯大林計劃利用中國軍隊把美軍拖在遠東以減輕蘇軍在歐洲的壓力,而有意缺席不作否決)。6月25日晚,美國總統杜魯門授權在朝鮮半島北緯38度以南地區出動美國海軍、空軍部隊攻擊朝鮮人民軍,沃爾頓·沃克將軍奉令率美軍第八軍團阻擊。 雖然杜魯門在1950年1月5日宣佈美國不會防衛臺灣,艾奇遜1月12日的演講也不把臺灣列入美國防衛圈之內。6月26日,艾奇遜建議增加美國駐菲律賓的軍事力量;派遣一個「強大軍事使團」,直接軍援2,000萬美元,支援法國人在印支半島作戰,美國無形中開始介入越南戰爭。 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宣告,宣佈美國出兵朝鮮半島和臺海:美國駐韓大使穆喬離開漢城,韓國第7師和第2師在漢城以北反攻失敗,潰不成軍。美國決定派出海軍和空軍到朝鮮半島,準備進攻朝鮮人民軍;同時杜魯門命令美第7艦隊開進臺灣海峽。 1950年6月27日,聯合國安理會在蘇聯缺席下透過第83號決議,授權使用武力,“鑒悉聯合國韓國問題委員會報告書所稱北朝鮮當局既未停止敵對行動,且未將其軍隊撤至北緯三十八度,是以極需採取緊急軍事措施,以恢復國際和平與安全,傳悉大韓民國籲請聯合國立即採取有效步驟,以保持和平與安全,建議聯合國會員國給予大韓民國以擊退武裝攻擊及恢復該區內國際和平與安全所需之援助”。 6月28日,美軍作戰飛機隨後進入朝鮮半島投入戰鬥。該日凌晨,在未發布公告的情形下,漢江大橋即在韓國陸軍工兵隊爆破下摧毀,500至1000人遇害;上午,朝鮮人民軍攻入漢城,漢城國立大學附設醫院內共700至900人遭到朝鮮人民軍虐殺。 6月29日,杜魯門授權部隊對北緯38度以北地區進行海空打擊。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在華盛頓向美國總統杜魯門滙報,稱要是他的話,他會「立即把麥克阿瑟召回國」。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飛臨水原機場視察戰場。美國聯合戰略研究委員會建議:應該授權麥克阿瑟使用海上和空中力量向韓國陸軍「提供盡可能全面的支援」。 6月30日,杜魯門總統命令美國陸軍參戰。麥克阿瑟建議五角大樓,立即派遣1支大約2,200人的團戰鬥隊到朝鮮半島,希望「從在日本的部隊中抽調多至兩個師的兵力,供早期的反攻使用」。 7月1日,美國派遣2個師去朝鮮半島。上午11時,由駐日本九州的美軍第24步兵師第21步兵團第1營的兩個連組成的史密斯特遣隊經空運抵達釜山附近的機場。這是戰時首支美軍地面部隊進入朝鮮半島。 7月2日,美軍在釜山登陸。7月5日晨,史密斯特遣隊在漢城以南爆發的烏山戰役中阻擊朝鮮人民軍主力第4師南下的戰車部隊。這是美軍地面部隊在韓戰中的首次作戰。 7月7日,聯合國安理會透過關於組織統一司令部之決議,時任美國駐遠東部隊總司令的麥克阿瑟被美國總統任命為「聯合國軍總司令」。聯合國安理會在蘇聯缺席下透過成立聯合國軍司令部,根據安理會透過的第84號決議,“建議……會員國將此項部隊及其他援助置於美國主持之聯合司令部指揮之下”,“請美國指派此項部隊之司令”,“授權聯合司令部斟酌情形,於對北朝鮮人民軍作戰時,將聯合國旗幟與各參戰國旗幟同時使用”聯合國軍對聯合國的報告在此。這是聯合國首次參與集體安全行動,也是聯合國首次軍事維和行動。 7月8日,任命麥克阿瑟為聯合國軍總司令。6天后,李承晚將韓國國軍指揮權交給麥克阿瑟。 此後幾個月,來自18個國家的軍隊陸續到達朝鮮半島援助韓國。其中英國首相艾德禮於7月24日派遣一個旅的英軍前往韓國,並於7月30日發表支援美國的宣告。當時美國有9個師在朝鮮半島戰場,而歐洲只剩下6個師;英國首相邱吉爾在英國國會上說,他「特別擔心西歐常規防禦力量岌岌可危。俄國至少有80個步兵師,西歐只有12個,俄國有25個到30個裝甲師,我方只有兩個。」 在朝鮮人民軍南下的混亂中,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都犯下嚴重的戰爭罪行,朝鮮的政治人員有系統地逮捕、處決南韓方的公務員、軍警及反共主義者,而韓國國軍也在潰敗中大規模屠殺被認為有通敵嫌疑的左派分子,其中最為嚴重的保導聯盟事件,其受害者據信在20萬人以上。 ====中蘇雙方的回應==== 蘇聯在1950年6月27日發表公報,表示蘇聯不會在朝鮮半島與美軍對抗。6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周恩來發表宣告,強烈譴責美軍第7艦隊開進臺灣海峽,認為這是“針對中國領土的武裝入侵……公然違反聯合國憲章”。同日,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稱:「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還說:「杜魯門在今年一月五日還宣告說美國不干涉臺灣,現在他自己證明瞭那是假的,並且同時撕毀了美國關於不干涉中國內政的一切國際協議。」7月,毛澤東調幾個軍到東北,擺在鴨綠江邊,加強東北邊防。7月7日,中共中央決定從中南軍區將兵團調鴨綠江邊,改編為東北邊防軍,以保衛東北地區安全。7月7日和7月10日,中央軍委根據毛澤東提議,由周恩來主持召開兩次會議,研究保衛國防、組建東北邊防軍;7月13日,中央軍委作出《關於保衛東北邊防的決定》,毛澤東當天批示:「同意,照此執行。」 8月4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講話,對朝鮮不能不幫,必須幫助,用志願軍形式,時機要適當選擇,不能不準備;同日毛澤東審閱代總參謀長聶榮臻之報告,報告稱準備派出部分高炮部隊進入朝方一側,以確保鴨綠江大橋安全,毛澤東當即批示「同意」。8月5日,毛澤東致電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要求東北邊防軍在月內完成一切準備工作,準備9月上旬能作戰。 9月25日,時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代總參謀長聶榮臻透過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對美國稱:美軍過三八線中國決不會置之不理。9月30日,周恩來在全國政協舉行建國一週年慶祝大會上報告:「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10月3日,周恩來同潘尼迦談話:「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包括哈里·S·杜魯門在內的英美首腦與情報機構都不相信中國會大舉出兵,只有大英帝國參謀總長威廉·斯利姆元帥例外。 ===聯合國軍進攻(1950年9月–10月)=== thumb|left|200px|聯合國軍支援韓國國軍在1950年9月15日至10月24日的進攻 ==== 仁川登陸 ==== 朝鮮戰爭初期,韓國國軍節節敗退,朝鮮人民軍不到1個半月時間,就佔據朝鮮半島90%以上地區和92%以上人口。1950年6至7月間,韓國國軍接連失守漢城、大田、木浦、晉州。韓國國軍及聯合國軍退到釜山附近洛東江一帶。至此時朝鮮按照南攻計劃的所有行動基本還算順利,並挾連勝之餘威,揚言「要在8月15日的解放週年紀念日完成祖國統一」,於8月初對聯合國軍的釜山環形防禦圈發起8月攻勢。朝鮮人民軍至9月初把美軍及韓國國軍驅至釜山一隅。朝鮮人民軍此時已因連續作戰耗損嚴重,因此停止進攻。 為解釜山之圍,麥克阿瑟計劃在仁川登陸。9月15日,美軍7萬餘人在仁川港,發起鐵鉻行動,這就是著名的仁川登陸戰(인천상륙작전)。兩棲部隊向仁川進行攻擊,成功登陸。9月17日,美軍登陸部隊已強渡漢江,漢城郊區激戰。此時朝鮮人民軍主力幾乎全集結在釜山前線,對美軍的側面兩棲攻擊全無招架之力,轉瞬潰敗,9月25日,聯合國軍重奪漢城。朝鮮人民軍主力退路被切斷,被迫戰略退卻。美軍在麥克阿瑟指揮下,在仁川港大規模登陸,朝鮮人民軍大部被切斷在朝鮮半島南部,損失嚴重,被南北夾擊。 ==== 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 ==== 9月27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與總統杜魯門都同意麥克阿瑟越過三八線入侵朝鮮的建議,但是總統要求麥克阿瑟:只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聯主要軍隊都不會參戰的情況下才可進行。10月1日,韓國第一批部隊終於進入朝鮮作戰。同日,麥克阿瑟向朝鮮發出「最後通牒」,要朝鮮人民軍無條件「放下武器停止戰鬥」;聯合國軍在韓國已經集結33萬兵力。10月3日下午,美國國務院稱:周恩來講話缺乏法律和道義根據;10月4日,美國國務院稱:不要低估美國的決心。10月7日,聯合國大會透過376號決議案,呼籲朝鮮半島統一,授權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統一朝鮮;10月9日,美軍第一騎兵師越過三八線,向平壤推進。10月19日,美韓聯軍進佔平壤,朝鮮政府遷往江界市。 === 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1950年10月–12月)=== thumb|200px|中國人民志願軍同朝鮮人民軍在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1月8日的進攻 仁川登陸後,朝鮮半島局勢逆轉,朝鮮人民軍潰敗北退。北京警告美國,如果跨過三八線,就會出兵。10月1日,金日成致信毛澤東: 同日,斯大林致羅申電: 10月2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朝鮮半島局勢和中國出兵問題;毛澤東認為出兵朝鮮半島已是萬分火急;原擬派林彪率兵入朝,林彪託病推辭;毛澤東便決定派彭德懷掛帥出戰;會議決定10月4日召開擴大之中央政治局會議,正式討論志願軍入朝作戰問題。雖然不少人認為國內百廢待興,無力參與大規模戰爭,但毛澤東支援介入,周恩來亦同意。 10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出兵援朝。同日,受毛澤東委託,鄧小平將彭德懷從北京飯店接到中南海毛澤東辦公室;毛澤東把掛帥出兵之重任交給彭德懷時,彭德懷說「我服從中央的決定」。 10月8日,根據朝鮮政府要求,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發出組織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之命令,任命彭德懷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同日,周恩來和林彪代表中共中央,秘密飛往蘇聯同斯大林商談;10月11日周恩來林彪聯名致電毛澤東,蘇聯可以完全滿足中國提出飛機、坦克、大炮,但是蘇聯空軍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才能出動。毛澤東電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中方資料稱,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飛機頻繁侵入中國領空,掃射、轟炸了位於丹東的文物市場、浪頭機場等地。美國空軍不斷侵入領空,轟炸邊境城鎮,加上美國第七艦隊開進臺灣海峽,中共也提出了自己的口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10月18日,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央會議,在聽取周恩來和彭德懷彙報後,最後敲定志願軍入朝作戰時間,當晚9時電令鄧華等:「四個軍及三個炮師決按預定計劃進入朝北作戰,自明十九晚從安東和輯安線開始渡鴨綠江,為嚴格保守秘密,渡河部隊每日黃昏開始至翌晨四時即停止,五時以前隱蔽完畢並須切實檢查。」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2軍率先從輯安(今集安市)渡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作戰。抗美援朝戰爭開始。戰爭初期,這一名稱讓聯合國軍誤以為這不過是一支小規模的志願者隊伍。後來聯合國軍弄清志願軍是建制的正規部隊,只是使用完全不同的番號後,也預設“志願軍”這一名稱,以將戰爭限制在朝鮮半島,避免將戰爭升級。10月21日,毛澤東致彭德懷等電:「美偽均未料到我志願軍會參戰,故敢於分散為東西兩路,放膽前進……此次是殲滅偽軍三幾個師爭取出國第一個勝仗,開始轉變朝-{}-鮮戰局的極好機會」。同日毛澤東致鄧華等電:「現在是爭取戰機問題,是在幾天之內完成戰役部署以便幾天之後開始作戰的問題,而不是先有一個時期部署防禦然後再談攻擊的問題。」10月23日,毛澤東電令鄧華等第13兵團領導人迅速與彭德懷會合,在彭德懷領導下決定戰役計劃:「敵進甚急,捕捉戰機最關緊要。兩三天內敵即可能發覺是我軍而有所處置,此時如我尚無統一全軍動作的處置,即將喪失戰機。」 美國一直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不會出兵。10月15日杜魯門在威克島會見麥克阿瑟,麥克阿瑟向杜魯門說他希望能在聖誕節之前撤回第8集團軍,並再次向其保證:「中國和蘇聯出兵幹預的可能性非常小,中國在東北有30萬軍隊,只有五六萬人可以渡江作戰。如果中國人試圖推進到平壤,他們一定會遭到人類歷史上最慘重的傷亡。」,但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出兵就達到了30萬。 ====第一次戰役==== 1950年10月19日晚,以彭德懷為司令,中國人民志願軍從安東(今丹東)、河口(即寬甸縣長甸鎮河口)、輯安(今集安)等多處地點秘密渡過界河鴨綠江。入朝後的第一次戰役在1950年10月25日打響。當天志願軍第40軍第118師在北鎮對聯合國軍發起突襲,用了一個多小時奪回溫井。10月25日,志願軍1個團殲滅大韓民國國軍1個加強營大部(次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該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11月1日至11月3日,志願軍圍殲美軍第1騎兵師大部於雲山。 聯合國軍並未料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真的在38度線後就秘密出兵,也沒有收到任何中國士兵跨過鴨綠江的情報,被打得措手不及,全面撤退至清川江以南。11月4日,彭德懷致電毛澤東,提出休整部隊,結束第一次戰役,準備再戰;11月5日,毛澤東覆電同意,並提出組織第二次戰役之指導思想。11月5日,毛澤東致彭德懷、鄧華電:「江界、長津方面應確定由宋兵團全力擔任,以誘敵深入尋機各個殲敵為方針。爾後該兵團即由你處直接指揮,我們不遙制。」11月6日起,聯合國軍開始進攻試探;彭德懷要各部隊從清川江邊節節後退,故意向敵示弱,丟棄破舊槍械;11月25日,志願軍發起第二次戰役。 在撤退的過程中,由於李承晚政府與軍方將領的貪瀆侵吞物資,40萬以上的韓軍於缺乏給養的寒冬中撤退,演變成一場死亡行軍,導致9萬軍人於沿路上因飢寒而死Prosecution of Former Military Leaders in Newly Democratic Nations: The Cases of Argentina, Greece, and South Korea , Terence Roehrig。 ==== 第二次戰役 ==== thumb|200px|韓戰為第一場大規模使用直升機的戰爭(圖為Sikorsky H-19直升機) 發生於1950年11月25日-12月24日。11月25日,在西面戰線,志願軍第13兵團於清川江戰役攻擊並擊退韓國國軍,然後擊退美軍第2師。 聯合國指揮部、美國第八集團軍在土耳其旅掩護下成功撤退。11月27日,在東面戰線,志願軍第9兵團在長津湖戰役突襲美國陸軍第7師第31團級作戰隊(3,000士兵)和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師(12,000-15,000海軍陸戰隊員)並一度加以包圍;但美軍仍在空軍和掩護下成功突圍循海路撤退,此戰美軍戰死、失蹤、受傷及凍傷約15,000人並迫使其展開大規模撤退,但志願軍也未能達成殲滅美軍的目標,同時志願軍第9兵團20、27軍各師也在美軍優勢火力與後勤不繼之下遭到重創,死亡近五萬人,其中凍死凍傷減員高達9,000餘人(多數是因為缺乏禦寒裝備),20、27軍戰鬥力喪失,不得不回國休整,再也沒有回朝鮮半島參戰。對志願軍的後續攻勢有不利影響Hopkins, William B. (1986). One Bugle No Drums: The Marines at Chosin Reservoir. Chapel Hill, N.C: Algonquin. ISBN 978-0-912697-45-1。麥克阿瑟命令東西兩線軍隊於12月3日開始向三八線總退卻。12月24日,全部從興南港以193艘軍艦裝載軍人、平民和大量武器裝備運達南部的釜山。 11月30日,美軍第八集團軍被志願軍第13兵團驅離朝鮮半島西北部,至12月中旬,退回三八線以南。12月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收復平壤。12月26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樸一禹並告金日成、高崗電:「戰爭仍然要做長期打算,要估計到今後許多困難情況。要懂得不經過嚴重的鬥爭,不殲滅偽軍全部至少是其大部,不再殲滅美英軍至少四五萬人,朝-{}-鮮問題是不能解決的,速勝的觀點是有害的。」 12月23日,美軍第8集團軍司令沃爾頓·沃克上將死於車禍,美國委派李奇微中將接替任第8集團軍司令。 ===圍繞38度線的戰鬥(1951年1月–6月)=== ====第三次戰役==== 1950年12月31日,中朝軍隊全線進攻,突破聯合國軍防線,使其於1951年1月2日全線撤退;中朝軍隊1月4日進佔漢城,1月5日渡過漢江,1月8日佔領仁川。至1月2日,志願軍已突入聯合國軍防禦縱深15至20公里,打亂聯合國軍部署,聯合國軍被迫全線撤退。由於志願軍與人民軍的進攻,聯合國軍於1月3日15時開始撤離漢城。1月4日,第39、第50軍及人民軍第1軍團各一部進佔漢城。至1月7日,聯合國軍已退至三七線南北之平澤、安城、堤川、甯越、三陟一線,作戰過程中大批韓軍和少量美軍因撤退不及被中朝軍隊殲滅,而聯合國軍的重兵集團卻並未遭殲滅;彭德懷認為聯合國軍是在有計劃地南撤,企圖誘敵深入,重演仁川登陸故伎,故命令志願軍停止追擊,戰役遂於1月8日結束。 1951年1月13日,聯合國提出停戰建議,但毛澤東認為志願軍有能力將聯合國軍逐出朝鮮半島,他在給彭德懷的指示中稱現在停火「將給政治面上以很大的不利」,要求趁熱打鐵,統一朝鮮半島。但由於軍需緊缺,志願軍已難以即刻推進。 聯合國第一委員會在討論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停戰建議的答覆後,有24國認為它等同於要求“聯合國放棄聯合國憲章,間接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北韓沒有侵略,聯合國安理會與大會決議防衛南韓是錯誤的”。委員會在1951年1月30日否決12個亞洲和阿拉伯國家提出的「關於在-{zh-hans:朝鮮;zh-hant:韓國}-停止敵對行動、和平解決-{zh-hans:朝鮮;zh-hant:韓國}-問題及其他遠東問題召開7國會議」和「包括志願軍在內所有外國軍隊退出朝鮮半島,公開選舉民族自決」的提案和蘇聯的修正案。 聯合國大會在1951年2月1日以44票贊成,7票反對,8票棄權,透過第一委員會草案,成為第498號決議,認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介入朝鮮是侵略行為,呼籲中華人民共和國停止對抗聯合國軍,退出朝鮮半島。 1951年2月2日,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周恩來發表宣告,指責美國操縱聯合國,在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代表參加,且在超越安全理事會的許可權的情形下,透過美國誣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為該提案是“非法的”,“誹謗的”,“無效的”,並呼籲美軍停止侵略行為,聲稱要將抗美援朝戰爭進行到底。 此後不久,雙方再次在戰場陷入大規模交火狀態。 ====第四次戰役==== 李奇微中將接任美國第八集團軍司令後,著力提高士氣,增強情報工作,採用陣地戰步步為營,發揮空軍炮兵的裝備優勢,不以奪取領土為最終目標,而以消耗對方有生力量為主。他於1951年1月25日發動上任後首次攻勢「霹靂行動」,志願軍被迫撤退到漢江以北。1月25日起,聯合國軍乘志願軍和人民軍尚未得到充分休整之機,由西向東全線進攻;中朝軍隊開始第四次戰役,積極防禦。1月28日,毛澤東致彭德懷電:「第四次戰役後敵人可能和我們進行解決朝-{}-鮮問題的和平談判,那時談判將於中朝兩國都有利。而敵人則想於現時恢復仁川及漢城兩岸橋頭堡壘,封鎖漢江使漢城處於敵人威脅之下,即和我們停戰議和,使中朝兩國處於不利地位。而這是我們決不允許的。」2月,聯合國軍組織23萬人和大批飛機、坦克、火炮,向志願軍全線進攻。2月1日,法美聯軍在雙子隧道戰役中戰勝了中國人民志願軍。2月11日晚,志願軍發起橫城反擊戰,牽制住砥平裡的聯合國軍,計劃進攻橫城西北的南韓第八師,由此開啟缺口,向原州的美軍防線進擊,志願軍取得勝利。志願軍利用橫城反擊戰迫使南韓第三、第五、第八師以及美軍第二師一部和空降一八七團開始後撤,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志願軍在整個戰場上面臨的壓力。橫城反擊戰後,除了砥平裡的聯合國軍,東線聯合國軍出現全線動搖的跡象,並開始不同程度的後退。 2月13日,志願軍發起砥平裡戰鬥。溫玉成將軍指揮志願軍第39、第40、第42軍五個師中的八個團約6,000人,向橫城以西砥平里美軍第二步兵師(弗里曼團)發動猛攻。弗里曼團有團屬坦克中隊、一個野炮營及法國步兵營,兵力約4,500人,擁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和裝備火力方面的優勢,志願軍的八個團遭受重大傷亡,至少是聯合國軍傷亡的兩倍多,進攻失敗。美方資料美法聯軍傷亡301人,42人失蹤,美軍稱砥平裡戰役為「韓戰的蓋茨堡戰役」「第二次仁川登陸」,對美軍士氣鼓舞極大。 1951年3月7日-4月4日,美軍進行撕裂者行動。3月7日,聯合國軍集中20多萬兵力,幾百架飛機支援,全線進攻中朝軍隊;中朝軍隊節節抗擊,3月13日主動撤離漢城,到3月底移到三八線以北,4月21日第四次戰役結束。在3月14日晚上至15日,南韓第1步兵師和美軍第3步兵師重佔漢城,標誌著1950年6月以來第4次,也是最後一次該首都易手。 由於缺乏現代化空軍編制,志願軍在戰場上沒有所謂前線與後勤的區別,整個戰線曝露於美軍的猛烈空襲之下,只能利用夜戰突擊,並在夜間以大量民工搶修道路與橋樑,隨炸隨修,修復後又再遭炸毀。嚴苛的環境逼得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曾在2月20日搭機返回北京,排闥直入毛澤東住處,進言前線之困難。毛澤東向彭德懷提出:“朝-{}-鮮戰爭能速勝則速勝,不能速勝則緩勝,不要急於求成。” ==== 第五次戰役 ==== 1951年4月,聯合國軍開始掌握一定的優勢,中國軍隊國內增援兵團於4月16日陸續抵達後,朝鮮半島戰場上的志願軍總兵力首度超過聯合國軍,在數量上處於上風中國軍隊實戰揭秘及公開系列圖書 《中美戰爭 決戰朝鮮》第七章:誰能在戰爭中取勝?第一節:範佛里特將軍:歡迎共軍進攻 624—625頁 王樹增著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4月8日,志願軍位於三登的後勤倉庫被美機發現猛炸,大部被毀,共損失口糧300萬斤,豆油33萬斤,軍衣40多萬套等。4月11日,麥克阿瑟被解職,由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接任;4月22日,中朝軍隊以20萬兵力,發起第五次戰役。5月16日黃昏,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以9個軍兵力突破聯合國軍防線,開始第五次戰役第二階段作戰,經過5天激戰,擊潰韓國國軍第五師和第七師,殲敵1.7萬餘人;志願軍180師在這次作戰中擔負穿插任務,只帶7天乾糧和部分彈藥。180師在後撤轉移中,因部隊疲勞等,在春川西北地區被敵軍割斷,傷亡較大。志願軍1個軍只有198門火炮,不及美軍1個師(476門)一半;志願軍僅有800輛汽車,已被美軍飛機炸燬600輛。5月20日,美軍和韓國國軍憑藉高度機械化,很快堵塞志願軍開啟之缺口,5月21日彭德懷電告毛澤東並指示各部隊停止追擊;美軍待志願軍「禮拜進攻」(進攻一星期左右)後,就用「磁性戰術」大舉反撲。在志願軍的全面攻勢結束後,聯合國軍開始發動攻勢,逼進鐵原、漣川,志願軍63軍奉命堅守鐵原,減緩了聯合國軍的進攻速度。最終,志願軍全線撤退約40公里後在鐵原一線拼死阻止住聯軍的進攻,聯合國軍第二次跨進三八線,美軍的彈藥量是平常五倍密集砲擊,被稱為“範弗裡特彈藥量”,單一砲兵營在24小時內就射擊12,000發以上進行無間歇砲幕,志願軍奉命孤軍斷後的第三兵團60軍180師陷入重圍,損傷過半,剩餘5,600餘人突圍至三八線以北。由於師黨委會透過全師分師分散突圍,師大量官兵陣亡,數千人被俘,佔朝鮮戰爭中全部志願軍被俘人數1/3以上。6月10日,第五次戰役結束,中朝軍隊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從此,朝鮮戰爭進入相持階段。6月中旬,毛澤東告訴鄧華,要他負責傳達新指導方針:「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在軍事上概括出「持久作戰、積極防禦」方針。 聯軍方面的戰役結果統計是聯軍傷亡15,769人,中朝合計傷亡110,000-160,609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的戰役結果統計是聯軍傷亡8萬2千多人,為五次戰役中傷亡最多的一次。志願軍傷亡是8萬5千多人,尤其是後期的撤退行動中,傷亡達1萬6千人,其中第180師的損失最慘重,陣亡、負傷和失蹤總計7,644人,5000餘人被俘。 === 麥克阿瑟被解職 === 杜魯門政府與聯軍前方指揮官麥克阿瑟的意見產生很多衝突。美國國務院起草杜魯門總統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提出舉行談判之建議宣告,開始同其他參戰國磋商,並於1951年3月20日通知聯合國軍司令麥克阿瑟;但是,麥克阿瑟在3月24日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表宣告:「敵方現在一定痛苦地知道,聯合國軍如果決定放棄把戰爭侷限於朝鮮境內容忍努力,而擴大我們的軍事行動到中國的沿海地區和內地基地,這就使中國遭受軍事上即將崩潰的危險。」。杜魯門希望避免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或蘇聯產生直接衝突,不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國抗美援朝總會發言人發言藐視麥克阿瑟,杜魯門得知麥克阿瑟宣告,認為:「這是對我作為總統和最高統帥而發布的命令的公然違抗。」、「實際上,麥克阿瑟的舉動等於用最後通牒來威脅敵人,等於說盟國的全部優勢力量可以用來攻擊赤色中國……在我們的盟友中果然馬上就發生了這樣的影響。世界各地的首都所發出的詢問函電紛至沓來。」麥克阿瑟則以軍事上的勝利為優先,在朝鮮半島的行動很多都未得到華府的首肯,有些甚至違背華盛頓的決策。4月10日,杜魯門總統責成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給麥克阿瑟發出照會:「我以總統和最高統帥官名義,非常遺憾地免去閣下的駐日聯合國軍司令官、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美遠東軍司令官、遠東地區美陸軍司令官職務。請閣下將指揮權立即移交給李奇微將軍。」4月11日,這項命令是麥克阿瑟在無線電廣播中與全世界民眾一起知悉的。被解職以後的麥克阿瑟在全美受到英雄式的歡迎,1951年4月19日,麥克阿瑟在國會大廈發表題為《老兵不死》的著名演講。但是這股熱潮並未持續到1952年麥克阿瑟參與共和黨總統初選。 1951年5月18日,聯合國大會透過美國提出的聯合國大會第500號決議,要求聯合國成員國對中國大陸與朝鮮實行禁運。 === 相持與談判(1951年6月–1953年7月) === ==== 第一次停戰談判 ==== thumb|250px|雙方舉行第一次停戰談判 經歷一年的大規模衝突後,美國國務卿艾奇遜透過顧問、前美國駐蘇聯大使喬治·凱南以私人身份單獨會見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於1951年5月31日與6月5日兩次秘密會面,雙方都表示希望停火。1951年6月23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建議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主張交戰雙方談判停火與休戰,軍隊撤離三八線。6月23日,馬立克在聯合國新聞部舉辦之《和平的代價》廣播節目裡發表演說,建議朝鮮戰爭交戰雙方停火談判,雙方外國軍隊撤出朝鮮半島:「目前最尖銳的朝-{}-鮮武裝衝突問題,也是能夠解決的。……蘇聯人民認為,第一個步驟是交戰雙方應該談判停火與休戰,雙方把軍隊撤離三八-{}-線。」 6月2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美國幾乎同時發表宣告表示贊同,當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表示“我們中國人民完全贊同這個建議”,美國總統杜魯門在田納西州參加航空工程研究中心落成典禮上發表演說表示美國“願意參加朝鮮半島和平解決的談判”。 美國官方檔案顯示,美國政府方面的反應相對謹慎但很迅速James F. Schnabel, Robert J. Watson. History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and National Policy 1951-1953, The Korean War Part Two. Washington, DC: Office of Joint History Office of the Chairma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 1998:2-3.,在確認馬立克是代表蘇聯官方立場,並得知參加聯合國軍的各國大使均一致同意談判後,28日,召開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JCS)和國務院聯席會議,會上,助理國務卿迪安·魯斯克建議由李奇微透過廣播向對方發出派代表參加和談的邀請,除空軍參謀長霍伊特·范登堡上將表示反對外,這一提議得到JCS其他成員的支援,第二次JCS-國務院會議很快批准廣播稿併發給李奇微,29日,修改後的廣播稿被總統批准後,立即被髮給李奇微。美國政府授權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將軍在當邀請朝中代表磋商停戰談判之可能。6月30日,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奉美國政府之命發表宣告,表示願意同人民軍和志願軍舉行停戰談判;還提出在停泊元山港之一艘丹麥傷兵船上會談。6月30日早8點整(東京時間),李奇微向志願軍與人民軍發表廣播宣告:「本人以聯合國軍總司令的資格,奉命與貴軍談判下列事項:因為我得知貴方希望舉行停戰會議,以停止在朝-{}-鮮的一切敵對行為及武裝行動,並願停戰協議的實施。我在獲得貴方願意的答覆後,將派出我方代表並提出會議的日期,以便與貴方代表會晤。我願提議此會議在元山港一隻丹麥醫療船上舉行。」 7月1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聯名覆電李奇微,宣告同意舉行停戰談判,並建議談判地點為北緯38度-{}-線以南之開城。朝、中部隊連續五次戰役,把敵軍從鴨綠江邊逐回三八線附近,迫使美國於1951年7月接受停戰談判。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總司令彭德懷於7月1日透過電臺答覆道:「你在本年6月30日關於和平談判的宣告收到了。我們授權向你宣告:我們同意為舉行關於停止軍事行動和建立和平的談判而和你的代表會晤。會晤地點,我們建議在三八-{}-線上的開城地區。若你同意,我們的代表準備於1951年7月10日至15日和你的代表會晤。」 美國政府授權李奇微,在停戰談判期間,可以陸地、兩棲、空中、空降和海上作戰,以支援談判。毛澤東和周恩來準備談判,決定由鄧華、解方為彭德懷代表出席談判會議;同時決定派出由外交部副部長李克農率領、包括喬冠華等停戰談判工作組立即赴朝鮮半島。7月2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等,對朝中軍隊在三八線部署:一方面加強正面防禦陣地第一線兵力,防止敵軍大規模進攻;另一方面,加強側後方兵力,防止敵人從朝鮮半島蜂腰部東西兩岸突然登陸。7月5日,李克農率領停戰談判工作組從北京前赴朝鮮半島,行前李、喬冠華與毛澤東長談;7月7日,朝中停戰談判代表團到達開城。毛澤東幾乎投入全部精力指導談判準備工作,親自起草朝中方面致李奇微多次覆函,親自審閱修改準備談判接洽之新聞稿,草擬朝中方面關於停戰協定之草案,並徵詢金日成、彭德懷和斯大林;並關照準備談判會議場所、雙方代表宿舍佈置、各種用具、裝置和食品,中方代表團成員到達談判地點具體時間等。 7月8日,雙方提出正式代表名單:-{zh-hans:韓美;zh-hant:南韓和美國}-方面為首席代表、美國遠東海軍司令官特納·喬伊中將(美),遠東空軍副司令官空軍少將(美),第八軍團副參謀長陸軍少將(美),參謀長阿利·伯克海軍少將(美)和韓國國軍第一軍軍長白善燁少將(-{zh-hans:韓;zh-hant:南韓}-);朝中方面代表為首席代表、朝鮮人民軍第二軍團長南日大將(-{zh-hans:朝;zh-hant:北韓}-),人民軍李相朝少將(-{zh-hans:朝;zh-hant:北韓}-)、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中)、志願軍參謀長解方(中)和張平山(-{zh-hans:朝;zh-hant:北韓}-)。7月10日11時,在開城,停戰談判正式開始。會議開始後,雙方就議題交換意見,朝中提出:一、以三八線作為軍事分界線,在此線南北各十公里以內建立非軍事區;二、協商戰俘遣返問題;三、在短期內撤走朝-{}-鮮境內的全部外國軍隊。-{zh-hans:韓美;zh-hant:南韓和美國}-並沒有接受這一建議,要求將停火分界線放置在朝中控制的地區,並要求其將軍隊撤至當時的實際控制線以北的金城、金化、市邊裡、伊川、洗浦裡、淮陽、通川一線,給予聯合國軍方面1.2萬餘平方千米的土地作為“海空優勢補償”,遭朝中拒絕江韻中 等:《“三八-{}-線”上的交鋒-抗美援朝戰爭紀實》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10年 第九章 384頁。第一次談判破裂。7月26日,雙方透過談判議程:一、透過議程;二、確定雙方軍事分界線,以建立非軍事地區;三、在朝-{}-鮮境內實現停火與休戰的具體安排;四、關於戰俘的安排問題;五、向雙方有關各國政府建議事項。8月6日,彭德懷與金日成聯名覆電李奇微:我們已再度命令我方警衛部隊不進入開城會址區;望李奇微接到答覆後即令其代表團來開城復會。 ====雙方再談判==== thumb|200px|聯合國軍在1951年1月9日至1951年2月23日的進攻和雙方僵持階段形勢,黑線為最終雙方軍事分界線 為獲得停戰談判的有利條件,聯合國軍和韓國國軍於1951年8月18日-9月18日和9月29日-10月22日分別發動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分別進攻朝鮮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方西線和東線防線。8月27日,彭德懷與金日成聯名致函李奇微,嚴厲駁斥其8月25日抵賴美機轟炸我方開城代表團駐地的覆文。在談判期間,美國先後發動多次攻勢,均被朝中擊退。朝中軍隊轉入防禦,同時還遭到洪水災害,很多防禦工事被毀。經過兩個月激戰,聯合國軍佔領646平方千米土地,平均每個月推進約2公里。10月25日,聯合國軍代表同朝中方面重開談判,地點改在位於開城東南8公里之板門店。10月30日至11月下旬間,志願軍發起區域性反擊戰,佔領280平方公里土地,並鞏固開城地區的防禦。11月27日,雙方就軍事分界線及非軍事區問題達成協議:“以雙方現有實際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各自由此線後退兩公里以建立停戰期間的非軍事地區。如軍事停戰協議在本協議批准後30天之後簽字,則應按將來雙方實際接觸線的變化修正上述軍事分界線與非軍事區。”12月11日,開始談判戰俘問題,朝中主張依照日內瓦公約規定遣返全部戰俘,美國則稱「自願遣返原則」,拒絕全部遣返。12月12日朝中方面代表提出全部遣返雙方戰俘之方案,但聯合國軍方面3個星期不予答覆;1952年2月,朝中方面又建議全部戰俘被遣返後不再參加朝鮮戰爭,以便讓他們回家過和平生活。 ====喋血嶺與傷心嶺==== 在1951年8月18日-9月18日的夏季攻勢中,為了確保休戰後獲得更為有利的陣地線,自8月18日起,韓國國軍第1軍對丁字峰、美軍第10軍對喋血嶺和昭陽江東岸地區同時開始攻擊,這是夏季攻勢的前期作戰。進攻比雅裡西南方的983高地和773高地的韓國國軍第1軍第5師第36團(臨時配屬美軍第10軍第2師指揮),遇到朝鮮人民軍將領方虎山的堅決抵抗。朝鮮人民軍與大韓民國國軍在983、773高地的反斜面上展開一場短兵相接的血戰,幾天下來,整個山頂都被鮮血染紅了,看到這種悽慘戰況的美軍記者,不由得喊出“Bloody Ridge”(喋血嶺)這個名字。到8月27日,韓軍被迫撤退,所奪取的各個山頂又被朝鮮人民軍佔領。聯合國軍改由美軍第2師第9團接替韓國國軍第36團攻擊喋血嶺,該團於8月31日和9月1日從正面攻擊,仍然沒有成功。朝鮮人民軍躲在反斜面的坑道內,在美軍將要前進到山頂陣地時,突然猛烈射擊,因此每次美軍都遭到重大損失。9月5日喋血嶺終被美韓聯軍攻下,在從8月18日到9月5日攻擊喋血嶺的3周時間內,聯合國軍所受的損失是戰死326人、負傷2,032人、失蹤414人,共計2,772人。依美軍第二師估計,中國人民志願軍、北韓共傷亡15,000人。 範弗裡特上將在喋血嶺的攻擊開始陷於僵局之時,就設想在中、東部戰線進行一次大規模的作戰,以求停火後有一條更加堅固的防線。但是喋血嶺的損失報告卻給了他很大震動,如果按照原來的計劃實施,將會遭到的損失和物資消耗是無法承受的,於是美第10軍轉為奪取喋血嶺正北方的851—931—894高地群,此高地群從主脈向東西延伸出的無數支脈會使人想起魚的背骨而感到毛骨悚然。目擊這個山峰戰鬥的美軍記者喊出「Heartbreak Ridge」(傷心嶺)這個名字。美軍的攻擊從9月13日凌晨5時30分開始,先進行30分鐘的攻擊準備射擊,然後美軍第2師第23團開始前進。中午時分,美國人發現他們“闖進黃蜂的窩巢裡”,朝鮮人民軍在之前一直靜靜的山背上同時噴射出交叉炮火,美軍第23團突擊連受到機槍交叉射擊和手榴彈攻擊,還受到火炮和迫擊炮的集中射擊。第23團兩個營除退到山谷間避開直射火力,挖戰壕防身外,別無他法。直到黃昏,第23團也沒有發現一個朝鮮人民軍士兵,只是被打的抬不起頭來,官兵們直言是“重蹈喋血嶺的覆轍”。9月16日,美軍第23團詹姆斯·Y·亞當斯團長派出預備隊從兩翼同時攻擊,以減輕正面部隊的壓力,但這次攻擊也被朝鮮人民軍“像鐵桶那樣的火網”所阻,一步也未進展。9月20日新任第2師師長羅伯特·N·揚格少將下令參加過喋血嶺作戰的第9團奪取位於傷心嶺兩側的1024和867兩個高地。1024高地被奪下,但因其距離傷心嶺有7公里遠,因而對朝鮮人民軍反斜面的坑道戰術的壓制效果不大,而且新換上來的朝鮮人民軍第15團頑強守住867高地。揚格師長仔細地研究這次攻擊,作出結論報告說“這是一個大失敗”,並於9月27日決定中止這次攻擊,待10月初在新的構想之下再攻擊,自聯合國軍於1月轉入反攻以來,困難的攻擊是不少,可是用了兩個星期的時間也沒能奪取陣地,以致停止攻擊,還是第一次。此時朝鮮人民軍也受損過度、疲累不堪,匆匆將陣地移交給中國人民志願軍,以便撤走休息。中國人民志願軍一向採取靈活、多變的運動戰,反對死打硬拼,後來為了迂迴作戰,主動放棄這片高地。此役美軍第2師傷亡3,700多人,美方估計中國人民志願軍、北韓此役傷亡25,000人。中方估計整個朝鮮戰爭1951年夏秋季戰役作戰中,中國人民志願軍與北韓共斃傷俘聯合國軍16.8萬餘人,自身則傷亡3.3萬餘人。這次作戰,迫使美方不得不恢復停戰談判,並放棄其原來的要求。志願軍戰士在戰鬥中創造的馬蹄形工事是坑道工事的雛形,為以後建成以坑道為骨幹的防禦體系提供了重要經驗《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軍事歷史研究部 編,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ISBN 978-7-80137-315-1,卷“抗美援朝戰史”章節“粉碎敵人1951年夏秋區域性攻勢”、附件“抗美援朝戰爭重要戰役戰鬥一覽表”。 ==== 談判拖沓 ==== 由於雙方的條件懸殊,停戰談判整整進行兩年。1952年5月7日,克-{}-拉克將軍在隨從參謀白納特中校陪同下,飛抵日本東京羽田機場,準備接替李奇微將軍擔任美國遠東軍司令官、聯合國軍司令官。5月12日,李奇微將指揮權移交給克-{}-拉克將軍。王樹增提到:“在這兩年中,在雙方的防禦線上,密集地部署著200多萬人的大軍,構築世界戰爭史上最漫長的、最複雜的、最堅固的防禦工事。聯合國軍的防線由部署嚴密的火炮陣地、坦克群以及步兵組成,數層陣地使其縱深達300公里,每一層防線都構築永久性的工事和塹壕,每一層防線都制定周密的空軍支援預案,形成一個火力強大的立體防禦網路,這條防線被稱做‘一道不可逾越的死亡深淵’。中國人民志願軍的防線上,數十萬官兵開始建設世界上最浩大的地下防禦工程,其土石方總量能開鑿數條蘇伊士運河、沿著對峙線自西向東,數百公里的防線上,深埋在地下的永久式坑道和交通壕蛛網般四通八達,由於武器裝備上的差距,在聯合國軍擁有空中優勢及火炮優勢的情況下,中國人民志願軍採用廣泛的地下工事群儲存了部隊,並有效的阻止了聯合國軍嘗試北進的企圖。5月,停戰談判取得重要進展,實現停火與休戰的具體安排向雙方有關各國政府建議事項,雙方達成協定;至此,只剩下關於戰俘的安排問題沒有解決。朝中方面為謀求戰俘問題解決,兩次提出折中調整方案,都遭聯合國軍代表拒絕;7月13日,聯合國軍代表提出一個遣返方案,其中遣返人民軍戰俘佔應被遣返總數80%左右,遣返志願軍戰俘只佔應被遣返總數32%。10月8日,朝鮮停戰談判聯合國軍首席代表單方面宣佈無限期中斷板門店會談。 ==== 上甘嶺戰役 ==== 1952年10月14日凌晨,聯合國軍第8集團軍司令範弗裡特發動金化郡以北的上甘嶺之戰。美國在上甘嶺地區發動空前激烈之「金化攻勢」;金化,位於三八線中段,是從漢城地區進攻平康平原必經之鐵路樞紐,因而是攻勢中必爭之地。雙方在陣地上進行拉鋸戰。多次反復爭奪的結果,雙方皆死傷慘重。前後歷時43天,在3.7平方公里的地區,共發射炮彈超過230萬發,嶺上泥土平均被炸翻出至少3米。中國人民志願軍軍隊傷亡情況遽增,不過仍倚靠有系統建設的坑道工事阻止美軍的攻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統計,志願軍陣亡4,838人,傷6,691人《朝鮮戰爭備忘錄》胡海波 編著,黃河出版社,2009年,ISBN 978-7-5460-0031-2。第十五章“中美鏖戰上甘嶺”。根據聯合國軍方面統計,聯合國軍陣亡1,461人,傷4,700餘人(另一說是傷亡9,000餘人)。 === 夏季進攻戰役(1953年) === 1953年2月22日,聯合國軍司令克-{}-拉克致信金日成與彭德懷,建議雙方交換傷病戰俘。此外,在中研院近代研究所歷史研究中提及同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等等因素,如提及朱平超所寫的《1950-1953年中的中美朝鮮停戰談判》。持續近兩年的談判終於變得現實起來。3月22日,周恩來致毛澤東電:「蘇方提議的中心思想,即是準備在戰俘問題上求得妥協,以掌握和平的主動權。解決方案,是利用克-{}-拉克的檔案,由金、彭出面答以同意根據日內瓦公約一〇九條,雙方先行交換重傷病戰俘,其不願回者暫交中立國,並恢復板門店談判解決具體問題。然後即由中朝雙方當局分別發表宣告,主張戰俘按分類辦法實行遣返,要求遣返者立即遣返,其餘則交由指定的中立國(如印度或其他國,視情況再定),保證其得到公正解決。蘇聯外長跟著發表贊助宣告,然後蘇聯在聯合國代表即作同樣活動。」3月28日,金日成、彭德懷覆函克-{}-拉克,同意交換病傷戰俘,並建議立即恢復談判。3月30日,周恩來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表《關於朝鮮停戰談判問題的宣告》,提出經朝中共同研究之建議:「談判雙方應保證在停戰後立即遣返其所收容的一切堅持遣返的戰俘,而將其餘的戰俘轉交中立國,以保證對他們的遣返問題的公正解決。」4月6日,朝中方面聯絡官朝鮮人民軍李相朝少將與聯合國軍方面聯絡官美國約翰·C·丹尼爾海軍少將就雙方遣返傷病戰俘問題舉行會談,4月7日雙方交換傷病戰俘估計人數,4月11日完全達成協議。 1953年4月中旬,毛澤東向鄧華提出:「爭取停、準備拖。而軍隊方面則應作拖的打算,只管打,不管談,不要鬆勁,一切仍按原計劃進行」。4月23日,毛澤東對鄧華關於舉行夏季戰役反擊之幾點意見批語:「至於停戰得早,或不要打以利談判,則可於五月間適當時機再行決定。」4月24日,李承晚轉告艾森豪,如果達成允許志願軍繼續留在鴨綠江以南之任何協議,他就決定將韓國軍隊退出聯合國軍,在必要時將繼續單方面作戰。 ====最後的突破==== 4月26日,朝鮮停戰談判恢復,南日將軍之提案遭到聯合國軍首席談判代表哈里森拒絕;5月7日朝中方面再次提出解決遣俘問題之八項提案:一切堅持遣返之戰俘,予以直接遣返,其餘不直接遣返之戰俘,全部交給印度、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瑞典五國組成之中立國遣返委員會接管。 5月13日,朝中發動夏季進攻戰役,目的是「消滅敵人,配合談判,吸取經驗,改善陣地。」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動20兵團第19兵團和第9兵團在火炮掩護下從西線、中線、東線、三路出擊,從正面突破聯合國軍地下坑道防禦工事,經激戰,除個別支撐點內的聯合國軍守突圍外,其餘均為志願軍消滅,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聲稱先後斃傷俘聯合國軍4,133人,志願軍傷亡1,608人。志願軍提前發起夏季反擊作戰,迫使美國在5月25日基本接受朝中方面之提案,夏季反擊作戰第一階段結束。5月27日起,志願軍發起夏季反擊作戰第二階段攻勢,原定打擊美軍為主,改為打擊韓國國軍為主。志願軍第19兵團、第9兵團、第20兵團及朝鮮人民軍先後對韓國軍團以下兵力防守的51個支撐點進攻作戰65次,共殲滅聯合國軍41,203人,志願軍傷亡19,354人。志願軍突破聯軍陣地正面達12公里,縱深達6公里,為第三次進攻創造有利條件。至6月中旬志願軍共斃、傷、俘敵軍4.5萬多名,突破敵陣地正面達12公里,縱深達6公里。 6月6日,艾森豪致信李承晚,敦促他接受停戰協議,並提醒他武力統一隻是一個「夢想」。6月8日,美方接受朝中方面關於戰俘遣返問題之方案,朝鮮停戰談判之最後一項問題,終於達成協議,並公佈於世。6月15日,停戰談判各項議程全部達成協議,按照雙方實際控制線劃分軍事分界線工作即將完成。志願軍和人民軍釋出命令:「從六月十六日起,各部隊一律停止主動向敵人攻擊,但對敵人向我發動的任何進攻,則應堅決地給以打擊。」6月16日,李承晚覆函艾森豪,拒絕接受停戰協議。6月19日,韓國扣留2.7萬名朝鮮人民軍戰俘。 6月21日,毛澤東致彭德懷電:「停戰簽字必須推遲,推遲至何時為適宜,要看情況發展方能作決定。再殲滅偽軍萬餘人,極為必要。」7月13日至27日展開第三次進攻,即金城戰役,這次進攻以打擊韓國國軍為主。志願軍和人民軍於7月13日發動金城戰役,幾天內殲敵5萬人。志願軍在金城以南地區,對韓國國軍防守的堅固陣地實施的進攻戰役。此役志願軍第9、第19、第20兵團及人民軍對韓國國軍作戰45次。在7月13日展開進攻至16日轉入防禦,僅3天時間便將戰線從正面向前推進192.6公里。聯合國軍在接下來的時間裡出動8個師兵力反擊1000餘次。中方宣稱志願軍在金城戰役中予韓軍漢城師以殲滅性打擊,重創聯合國軍3個師,共殲滅聯合國軍52783人,志願軍傷亡2.3萬人。 1953年5月朝中軍隊發動夏季攻勢後,雙方於7月27日在板門店簽訂《朝鮮停戰協定》。7月19日,美方發表宣告,保證實施停戰,並向韓國施壓;隨後韓國政府被迫發表宣告,接受停戰協議。7月25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1953年7月25日祝賀志願軍夏季反擊作戰勝利電報稿上加寫:「希望全軍指戰員防止驕傲,在停戰協定簽字並生效以後,仍應提高警惕,一面自己嚴格遵守協定,一面防止敵人可能作出破壞的挑釁。」 透過夏季戰役,向南擴充套件陣地240公里,將戰線拉直。整個夏季進攻戰役,中方稱志願軍傷亡5.3萬餘人,志願軍斃傷俘聯合國軍12.3萬餘人《解讀抗美援朝戰爭》:重要戰役戰鬥解讀 作者 姜廷玉 解放軍出版社 2010年8月第1版。聯合國軍稱在七月聯合國軍傷亡29,629人,志願軍傷亡72,112人。 === 空戰 === 1950年朝鮮戰爭初期,美國空軍動用遠東地區44箇中隊共657架飛機參戰。朝鮮人民軍僅有20架戰機,很快就失去作戰能力(俄語)奧爾洛夫. Советская Авиация В Корейской Войне 1950-1953гг [1950-1953年朝鮮戰爭中的蘇聯空軍].(俄)《近現代史》,1998年(4),第130頁.。當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海軍初創,無法與美軍抗衡,美軍完全控制制空權和制海權。8月,斯大林派遣蘇聯空軍138架飛機進駐瀋陽,如此可以迅速飛往朝鮮,出現失利也可以飛回中國大陸境內躲避追擊張希.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前夕“突然暫停”的經過.《黨史研究資料》.1993年第1期,第3頁。 ====蘇聯秘密介入==== 1950年11月1日,先期進駐瀋陽的蘇聯空軍米格-15戰鬥機在鴨綠江上空朝鮮境內與美空軍首次交戰。蘇聯空軍殲擊航空兵獨立第64軍,轄2至3個殲擊航空兵師、1個獨立夜航殲擊機團、2個高炮師、3個探照燈團以及1個航空工程兵師、其它保障部隊和分隊。每個部隊自抵達戰區後平均8至12個月換防一次。該軍的平均人數為26000人。有不少來自總參、各軍兵種機關的軍官因在此軍工作積累經驗。自1950年至1953年,第64軍總共輪換了空軍和蘇聯國土防空軍的12個殲擊機師(26個團)、2個獨立夜航殲擊機團、4個高炮師(10個團)、2個航空工程兵師、3個高射探照燈團和2個海軍航空兵殲擊機團,以及部分保障部隊。受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顧問斯捷潘·阿基莫維奇·克拉索夫斯基空軍上將指揮,1952年7月。第64軍承擔保衛鴨綠江和邊境線以南75公里以內戰略目標和交通線的任務。在這一階段,美軍參戰的飛機(含作戰飛機及非作戰飛機如運輸機、聯絡機等)已經達到14個大隊、1100餘架飛機,機數雖多,但大部分為螺旋槳式飛機,噴氣式戰鬥機僅有平直翼的F-80,效能上遠遠不如蘇聯空軍的米格-15。11月8日,美國空軍司令范登堡下令派遣F-84E和F-86A各一聯隊至朝鮮半島參戰。第4戰鬥機聯隊的F-86經海上運輸,大部分進駐日本,僅以一中隊進駐漢城附近金浦機場,在12月15日第一次執行任務Futrel, Robert F., The United States Air Force in Korea, ISBN 978-0-16-048879-5, Office of USAF History.。以雙方需要飛行的距離來看,美軍的F-86在米格走廊平均停留時間在20分鐘左右。12月,新組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進駐丹東,直到1951年1月首次參加空戰鍾兆雲.朝鮮空戰中的志願軍空軍.百年潮,2000年第10期,14-32頁。 在1950年末至1951年初,在朝鮮半島的西北部,從鴨綠江以南至清川江之間的空域,蘇聯空軍的米格機對聯軍飛機造成相當威脅。美國飛行員開始以“Mig Alley”稱呼這個區域(此名為中文媒體翻譯成米格走廊),認為進入這個空域就要展開宛如後巷()中的混戰。米格走廊中最神秘的力量是蘇聯飛行員,斯大林命令國防部長華西列夫斯基元帥負責派遣航空兵師,蘇軍參戰人員一律身著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服 。 儘管斯大林要求嚴格保密,要求飛行員在無線電交談中避免使用俄語,但作戰時並不實際,聯軍其實自蘇聯加入空戰的行列之後,很快自監聽無線電通訊當中知道蘇聯的介入,不過整個韓戰期間聯軍方面也選擇緘默的態度,以免戰事擴大。當時美國空軍參謀長霍伊特·范登堡從遠東視察回國後公開宣稱:「共產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主要空軍力量之一」,將空中對手名義限制在志願軍空軍內,以免暴露蘇聯飛行員大批參戰的真相。 美空軍由於地緣政治的考慮,命令轟炸機不能飛入中國大陸境內以及攻擊來自中國大陸境內的防空砲火,造成執行任務的困擾。但在後來的持續轟炸中仍陸續炸燬大部分橋樑,並對修復的橋樑重複轟炸。蘇聯空軍認為米格-15初戰對美軍轟炸機的威脅使1950年11月美空軍炸燬6座鴨綠江戰略橋樑和10座朝鮮城市的目標未能實現。 中蘇空軍自1951年起配合作戰,最初由有經驗的蘇聯飛行員與美戰機纏鬥,掩護志願軍飛行員攻擊轟炸機和對地攻擊機。200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前司令員王海在其自傳《我的戰鬥生涯》中寫道:“朝鮮戰爭初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還相當年輕、弱小,空戰主要是蘇聯空軍打的。” 隨著經驗積累,志願軍空軍在朝鮮半島戰場有效發揮自己的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統計,志願軍空軍在戰爭中共出動起飛2457批26491架次,有212名飛行員擊落擊傷過聯合國軍飛機。整個志願軍空軍宣稱共擊落聯合國軍飛機330架,志願軍空軍被擊落231架飛機,116名飛行員陣亡胡海波 編著《朝-{}-鮮戰爭備忘錄 1950-1953》黃河出版社,2009年出版,ISBN 978-7-5460-0031-2,第十二章“陸地”到“天空”的較量。 據蘇軍總參謀部統計,第64航空兵軍戰鬥出動共64300架次,參加空戰1872次(有6462名飛行員對敵射擊),擊落飛機1106架,其中“佩刀”651架;另外還有153架飛機,其中40架“佩刀”被地面炮火擊落。蘇方軍官亡142人(其中飛行員126人)、士官和列兵亡133人,飛機被擊落335架,被擊毀火炮6門、探照燈1部,在朝鮮戰爭中參與輪戰的蘇聯軍人為40,000人。 美國方面的資料宣稱一共部署647架F-86到朝鮮半島Thompson, Warren E., and McLaren, David R., MiG Alley: Sabres vs. MiGs Over Korea, ISBN 978-1-58007-058-4, Speciality Press: North Branch, MN, 2002,總共損失231架,其中有飛行員本人或編隊其他成員證實於空戰中當場墜落的確定空戰損失73架,不明原因34架,以及其他包括故障等原因的損失。考慮在作戰中受損而未能回到基地的情況,如重傷後迫降損毀記作損失,重傷後於機場迫降損毀記作技術故障,因而空戰損失的數字必會高於73架。 F-80美國流星式總共損失277架,佔參戰總數的約1/3,其中確定空戰損失14架,確定空戰戰果17架。 F-84雷電戰鬥轟炸機亦承擔了戰術攻擊任務,總共損失335架,確定空戰戰果8架。 美方最初稱在朝鮮半島空戰中擊落484架MiG-15,被擊落48架F-86,近代重新統計後改為確認空戰被擊落103架F-86,其中92架是被MiG-15擊落,確認空戰擊落379架MiG-15;MiG-15:F-86空戰交換比在60年代媒體中一度宣稱為17:1,後改為10:1,再後修正為7:1。以國籍分,對中朝飛行員交換比為9:1,對參加過二戰的蘇聯飛行員為1.4:1。因聯合國軍機群通常處於數量優勢,且MiG-15以攔截轟炸機為首要目標,主要戰術以較少的MiG-15衝入聯合國軍機群,擾亂其隊形,迫使其放棄轟炸任務。極少出現規模接近的MiG-15與F-86機群純粹消耗性空戰。 由於蘇聯空軍收到的命令是不可以南下遠離鴨綠江的地區作戰,因此蘇聯空軍絕少有戰術性對地任務。志願軍後來還是用剛剛建立不久的空軍和海軍掩護陸軍攻佔朝鮮西海岸的大和島、小和島等10多個島嶼,並在這一過程中三次轟炸大和島,其中第二次是人民解放軍空軍首次夜間轟炸。這是志願軍空軍規模較大的戰術性對地任務胡海波 編著《朝-{}-鮮戰爭備忘錄 1950-1953》黃河出版社,2009年出版,ISBN 978-7-5460-0031-2,第十三章 不可逾越的防線。但在第三次轟炸時遇到美空軍第4戰鬥機聯隊F-86機群的伏擊,損失慘重,36名轟炸機員中15人陣亡,自此後至停火為止,未再出動轟炸機部隊。 === 核武威脅 === 1950年7月下旬,朝鮮半島戰局對美極為不利,美國為防止中華人民共和國參戰,派遣10架未帶核武器的B-29轟炸機到關島,並將訊息透過《紐約時報》廣泛傳播開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核威脅,但最後美國因國內外壓力將B-29轟炸機調回國。 1950年10月19日,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正式建議著手研究對朝鮮半島、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核打擊的目標問題。11月30日,杜魯門總統在記者會上答問,美國會採取一切步驟圍堵共産黨在朝鮮半島的擴張,包括使用原子彈。12月初,美國飛機進行核襲擊平壤的演習。1951年4月,9架B-29轟炸機攜帶核彈頭派往關島,繼而飛至沖繩島,並舉行公開的核戰演習。6月初,美軍偵察機侵入中國東北和山東上空,收集關於空襲目標的情報。 1952年12月2日至5日,剛當選美國總統之艾森豪到朝鮮半島前線視察,回國後稱,要以行動,而不是言語,來打破僵局。12月,毛澤東對志願軍代司令員兼代政治委員鄧華1952年12月4日報送之關於朝鮮半島戰局形勢與明年之方針任務報告之批語:㈠「應肯定敵以五至七個師在漢川鴨綠江線大舉登陸,並在我後方空降,時間應準備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我應十分加強地堡和坑道,部署五個軍於這一線,其中要有四個有經驗的軍,劃定防區,堅決阻敵登陸,不可有誤。」㈡「第二個登陸危險區是通川元山線,第三個危險區是鎮南浦漢川線。」㈢「決不能許敵在西海岸登陸,尤其不能許其在漢川鴨綠江線登陸。」12月20日,毛澤東任命鄧華兼任西海岸指揮部司令員和政治委員,梁興初為副司令員。1953年1月20日,艾森豪威爾又一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核威脅,聲稱為結束戰爭,不惜擴大戰爭和使用核武器。 1953年2月2日,艾森豪發表國情諮文,宣佈臺灣海峽中立化,第二天同參加聯合國軍各國代表會談,說服他們支援封鎖中國;4月底,在毛澤東指導下,反登陸作戰準備工作全部完成,從三八線到東西海岸,直到中國東北,構成縱深防禦。2月11日,美國開始計劃對開城地區使用戰術核武器。最終由於戰爭結束而未實施。 == 停戰 ==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時,《朝鮮停戰協定》在板門店簽字,同日22時生效,其主要內容為:劃定軍事分界線,雙方各由此線後退2公里,以建立非軍事區;雙方停止一切敵對行為,並從規定地區撤出一切軍事力量;停止自朝鮮半島境外進入增援的軍事人員、武器和彈藥;協定生效60天內,雙方直接遣返堅決要求遣返的戰俘,其餘戰俘交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處理;向雙方有關各政府建議在協定生效後3個月內召開高一級的政治會議,協商從朝鮮半島撤退一切外國軍隊及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等事項。雙方簽署《關於停戰協定的臨時補充協議》的停火協議。協定附有「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的職權範圍」附件。談判的最終結果是在三八線附近以1953年7月27日22點整雙方實際控制線南北各2公里寬設立非軍事區,由於參戰雙方簽署的是停戰協定而非和平條約,因此從國際法上來講,當時這場戰爭尚未結束。 2009年5月27日朝鮮人民軍發表宣告,宣佈朝鮮退出朝鮮停戰協定,將不再受軍事停戰協定約束。2013年3月5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發言人於宣告中宣佈,朝鮮將不承認《朝鮮停戰協定》。 2018年9月19日,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與韓國總統文在寅簽訂《平壤共同宣言》,事實上宣佈戰爭狀態結束。 2020年6月,朝鮮炸燬朝韓聯絡辦公室,原因是朝鮮不滿脫北者組織在朝韓非軍事區透過大型氣球向朝鮮傳送傳單,認為是違反《板門店宣言》的敵對行為,隨後平壤宣佈切斷和首爾的所有通訊管道,並於幾個小時後派遣朝鮮人民軍炸燬辦公室建築,此舉被指造成朝鮮半島南北關係惡化。 2021年12月13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在澳大利亞首都堪培拉的澳韓雙邊峰會會談後,與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舉行的聯合新聞釋出會上宣佈:“美國、中國和朝鮮原則上同意正式宣告朝鮮戰爭結束。”隨後文在寅補充道:“因朝鮮方面提出的一些要求,談判還尚未開始”。 2023年12月,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恩正式宣佈放棄統一,稱南北關係不再是「同族」的關係,而是處於「敵對」或「交戰」的兩個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故法理上存續至今的朝鮮戰爭之內戰性質據朝方觀點已不復存在;朝鮮不再視大韓民國為「傀儡政權」並與之尋求和平統一。金正恩表示朝鮮不求戰但也不畏戰,必要時應該戰勝韓國。南韓統一部則譴責此行為,總統尹錫悅批評朝鮮的新政策是「反民族、反歷史」​。 == 傷亡情況 == 朝鮮戰爭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傷亡早期的統計53萬餘人次,陣亡、病故171,687人,2010年10月26日,中國抗美援朝紀念館經過10多年全國走訪查實,朝鮮戰爭期間全國志願軍戰士陣亡共183,108人。2010年6月26日下午,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徐焰少將在“朝鮮戰爭六十年暨半島形勢研討會”上表示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戰場陣亡114,084人,負傷383,218人(因包含兩次以上負傷而存在重複統計);患病後送入院治療455,199人(因包含多次住院同樣存在重複統計);戰場失蹤25,621人。加上參戰人員中傷病和其他原因的死亡,中國人民志願軍方面在戰爭中共死亡183,108人。美方估計資料,志願軍陣亡400,000人,負傷486,000人,被俘21,839人。(中國方估計資料,志願軍21,375人被俘) 2014年10月29日,民政部、總政治部清查確認,將盡可能多計程車兵列入,得到死亡人數為197,653名,包含戰爭期間陣亡和失蹤的志願軍官兵、支前民兵民工、支前工作人員,以及停戰後至志願軍回國前幫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生産建設死亡和因傷復發死亡的人員。勤務保障戰線共救治傷病員838,417名,其中傷員383,218名,治癒歸隊217,149名。 聯合國軍方面,美軍傷亡約142,091人,其中陣亡美軍33,629人,負傷103,284人,被俘或失蹤5,178人。扣除多次負傷後的負傷人數不詳。“美國戰役紀念碑委員會”在美國華盛頓“朝鮮戰爭老兵紀念碑”上刻有54,246的總死亡數字,包含因車禍等原因死亡的1萬餘人,現在這組數字依舊刻在紀念碑上。聯合國軍總共死亡628,833人,受傷1,064,453人,失蹤470,267人。其中美軍死亡54,246人,受傷103,284人,失蹤8,177人朝鮮戰爭老兵紀念碑在水池旁的紀念碑旁刻著傷亡數字。死亡 — 美國:54,246,聯合國:628,833;負傷 — 美國:103,284,聯合國:1,064,453;被俘 — 美國:7,140,聯合國:92,970;失蹤 — 美國:8,177,聯合國:470,267。據1955年美國國防部報告,美軍7,190人被俘,其中93%(6,656人)是陸軍。 韓國國防部報告,韓軍陣亡約137,899人,受傷450,742人,被俘8,342人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資料,運動戰時期志願軍斃傷美軍91,503人,俘6,319人,降149人;其它聯合國軍6,136人,俘1,238人;韓國國軍50,654人,俘29,278人。陣地戰時期志願軍斃傷美軍198,352人,俘749人,降1人;其它聯合國軍20,343人,俘250人,降2人;韓國國軍304,966人,俘8,254人,降283人。志願軍共擊毀擊傷坦克2,006輛,汽車3,165輛,裝甲車44輛,飛機10,629架,各種炮583門。繳獲坦克245輛,汽車5,256輛,裝甲車51輛,飛機11架,各種炮4,037門,各種槍73,262支(挺)。 == 戰俘處理 == === 朝鮮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被俘人員 === thumb|長津湖戰役中被俘的志願軍士兵 至1951年6月,聯合國軍共俘虜朝鮮戰俘152,500人、志願軍戰俘21,300人(一說中國人民志願軍有21,400人被俘,被俘人員中連排級軍官有600人左右、營級30餘人、團級5人、師級1人,主要被關押在巨濟島等地)。共產黨將戰俘仍然看作戰鬥人員,在戰俘營中成立了嚴密的組織,與聯合國軍進行鬥爭。戰俘最初一起被送往釜山收容所混合關押,後來由於兩方之間發生矛盾,聯合國軍就將戰俘按照國籍分開。釜山戰俘收容所是美軍1950年下半年動工修建,主要關押傷病戰俘,共有9個戰俘收容所和2個戰俘監獄及水牢,每個收容所可以關押1,500名左右戰俘;居住環境比1951年4月和1952年5月修建之巨濟島戰俘營和濟州島戰俘營好。 1951年5月30日,大批朝中戰俘開始被移往巨濟島戰俘營。在朝鮮戰爭中,志願軍2萬多人被俘,有1.4萬多人到臺灣,6,673人返回中國大陸。1952年4月8日,美軍對戰俘的去向進行“甄別”。在甄別前夜,反共的戰俘首領以挖心等方式殘暴殺害多名傾向於遣返的戰俘,大多數戰俘在暴力威脅下沒有在甄別時選擇遣返。1952年5月7日,親共戰俘發動巨濟島事件,綁架戰俘營長官杜德並迫使他承認虐待戰俘後加以釋放。美軍戰鬥部隊隨即鎮壓這些營地,整起事件中,共造成31名俘虜死亡,1名美軍死亡。1953年4月20日,朝鮮戰爭交戰雙方開始交換傷病戰俘,至4月27日美方共遣返人民軍傷病戰俘5,640人,志願軍傷病戰俘1,030人;朝、中方面共遣返美軍、英軍和韓國國軍等傷病戰俘684人。除了戰俘之間的血腥鬥爭,另有數千名朝中戰俘死於傳染病。從1953年8月5日至9月6日,聯合國軍共遣返志願軍戰俘5,640名。 1998年美國政府美國國防部研究,在朝鮮戰爭期間,朝鮮與中國俘虜死亡人數為7,614人,其中5,013人(65.8%)死於傳染病,817人(10.7%)死於外傷,肺結核和痢疾/腹瀉是最常見的死亡原因。朝鮮戰爭期間,因急慢性感染或外部原因導致的死亡隨著時間的推移呈現出不同的增減模式。 ===聯合國與韓國的被俘人員=== 1950年底,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半島北部靠近邊境的碧潼選址建立戰俘營。碧潼戰俘營位於位於鴨綠江和支流形成的一個半島上,三面環水。開始只收容管理韓國國軍以外的聯合國軍戰俘,1951年3月之後,鑑於朝鮮人力物力的困難,韓國國軍戰俘也由志願軍管理。4月,志願軍政治部成立志願軍戰俘管理處,下設4個俘管團和2個俘管大隊,其中2個俘管團收容管理韓國國軍戰俘,另2個俘管團和2個俘管大隊收容管理美、英、法、土耳其、菲律賓等10個國家的聯合國軍戰俘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三卷)》. 軍事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ISBN 978-7-80137-394-6。至1951年6月,碧潼戰俘營共有美軍戰俘2000餘人,英軍戰俘800餘人,土耳其戰俘200餘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聯絡部編.敵軍工作史料·第6冊(1949年-1955年). 1989。由於嚴寒、極度的物質匱乏以及美軍戰俘中普遍的心理崩潰,在1950年至1951年的冬季和春季,戰俘營內的美軍戰俘死亡一千餘人,而其他國家戰俘則少有死亡。隨著志願軍空軍開始保衛後方交通以及停戰談判的開始,戰俘營的物質條件得到很大改善,志願軍紀錄大規模的戰俘死亡在1951年夏得到遏制。1952年11月15日至27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於碧潼戰俘營舉辦了一場模擬奧運會,參賽運動員皆為聯合國軍戰俘,之後對此進行了宣傳。 ===戰俘遣返=== 1953年8月5日,交戰雙方開始交換戰俘。至1953年9月,人民軍和志願軍方面向聯合國軍交還重傷病戰俘684人、直接遣返的戰俘12,773人(其中韓國戰俘7,862人、美英法等國戰俘4,911人);聯合國軍向人民軍和志願軍方面交還重傷病戰俘6,670人(其中朝鮮戰俘5,640人、志願軍戰俘1,030人)、直接遣返的戰俘75,823人(其中朝鮮戰俘70,183人、志願軍戰俘5,640人)。9月9日,由印度、捷克斯洛伐克、瑞典、波蘭、瑞士五國組成的中立國遣返委員會正式成立,印度蒂邁雅中將當天到達朝鮮半島任主席。按照朝鮮停戰協定,在停戰協定生效後60天內交給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在朝鮮半島設立之「中立區」中看守,在90天內由戰俘所屬國家派人向戰俘進行解釋工作朝鮮停戰協定·附件·第三條·解釋。餘下的不直接遣返的22,604名朝鮮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其中志願軍戰俘14,704人、朝鮮戰俘7,900人)與359名聯合國軍及韓國戰俘(其中韓國戰俘335人、美軍戰俘23人、英軍戰俘1人)被轉交給中立國遣返委員會看管,在中立國監督下,戰爭雙方派出代表對戰俘解釋,由戰俘自己選擇去向。 解釋期間,朝鮮、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被送往北營。在戰俘轉移到中立區的第一天,反共戰俘就當著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印軍主席蒂邁雅的面,幾乎把兩名向印軍尋求遣返的戰俘活活打死。被徹底震驚的蒂邁雅意識到,這些戰俘首領將以無情的手段阻止任何人在解釋期間被遣返。朝鮮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方面直到10月10日才正式開始對戰俘之解釋工作。到90天期限的1953年12月23日,僅有10天時間被用於解釋。22,000餘名朝鮮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中經過解釋的只有3,166人,這3,166人中僅136人要求遣返,同期有數百名戰俘冒著生命危險逃出營地要求遣返,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因此認為,“戰俘在表達願望時所必須採取的這種不正常方式,讓人們很自然而然地懷疑到全體戰俘都不是自由的個人。”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臨時報告反共的戰俘首領們從韓國和中華民國政府獲得指令,設法“肅清潛伏匪諜,提防分化陰謀”。在印度軍隊看管期間共有38名戰俘死亡,其中多數因被懷疑有遣返傾向而被反共戰俘殺害,其中最著名的是謀殺張子龍案。據遣返的戰俘控訴,反共戰俘挖出張子龍的心臟以恐嚇希望回國的戰俘。美國記者極力否認此事,稱其為共產黨的汙衊。在解釋期滿後,中立國委員會又為戰俘提供了兩次擺脫反共戰俘首領控制的機會:1953年12月31日,印軍對戰俘“點名”,131名戰俘趁機提出遣返;1954年1月20日至21日,在印軍向美軍移交戰俘時,又有104名戰俘抓住最後的機會逃脫戰俘首領的控制。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在其提交的報告中認為,未尋求遣返的戰俘並不都是出於自願,而是因為他們被在戰俘營內長期灌輸的恐懼所控制。蒂邁雅說,如果有機會的話,毫無疑問將會有更多的戰俘要求遣返。而那些要求遣返的戰俘,毫不意外地被美、臺的宣傳機構貼上“共諜”的標籤反共義士奮鬥史.第219頁.。 中立國委員會於1953年9月23日接管戰俘,聯合國軍稱解釋裝置未準備好致使中朝方的解釋工作推遲到10月15日才開始,且國民黨、李承晚的特務於戰俘營進行控制,最終中朝只進行了10天的解釋工作、有85%以上的未被直接遣返的中朝被俘人員沒有聽到解釋。90天后的1953年12月23日,聯合國軍看守聯合國軍司令赫爾釋出宣告終止對戰俘的解釋。朝鮮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強烈要求延長解釋期限,中立國遣返委員會印度主席也認為延長解釋期限是合法和必要的,並承認絕大多數戰俘尚未經過解釋程式,但由於聯合國軍拒絕,中立國遣返委員會投票決定對戰俘的解釋工作結束,並將剩餘戰俘移交給聯合國軍根據朝鮮停戰協定附件對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職權範圍的規定,解釋「在自中立國遣返委員會接管之日起的九十天內」進行(第三條·解釋·第八款),「戰俘的看管移交中立國遣返委員會九十天期滿後,上述第八款中所規定的代表們對戰俘的接觸應即終止」(第四條·戰俘的處理·第十一款)。聯合國軍方面戰俘經過解釋後,有224人拒絕遣返。1954年初雙方不直接遣返的戰俘的命運分別為:志願軍戰俘14,235人前往臺灣,440人返回中國大陸,12人前往印度;朝鮮戰俘7,604人前往韓國,188人返回朝鮮,74人前往印度;美軍戰俘21人前往中國大陸,2人返回美國;英國戰俘1人前往中國大陸;韓國戰俘325人前往朝鮮,8人返回韓國,2人前往印度。 返回中國大陸的7,000多名志願軍戰俘中有6,064人被集中到位於昌圖縣金家鎮的歸國者管理處。在高崗饒漱石事件發生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待戰俘的原有方針發生了大幅轉變。截至1954年3月,回國戰俘中有91.8%被開除黨籍,6,064人中約700人被開除軍籍,4,600餘人僅承認被俘前軍籍,除此以外僅有30多名連以上幹部和少數人因傷殘得到轉業安排工作,其餘人一律復員。此外大部分戰俘被遣返回鄉並在檔案中註明“控制使用”,有一些還因為“特務”罪名被判刑。 1980年,在返回中國大陸的志願軍戰俘向全國人大申訴後,中共中央下發“中發(1980)74號”檔案即《關於志願軍被俘歸來人員問題的複查處理意見》,中國大陸官方開始對志願軍戰俘重新審查處理,如戰俘張澤石得以平反、恢復黨籍軍籍,還成為2011年感動中國候選人。 抵達臺灣的志願軍戰俘在臺灣被稱為“反共義士”受到隆重的歡迎 書籍:,中華民國政府專門劃出「義士村」供他們居住,政府還將1月23日定為“自由日”進行紀念。歡迎之後,由蔣經國主持、谷正綱辦理,對來臺戰俘進行審查和思想改造。其中包括自我清查反省,刺血字、寫血書、舉行向蔣中正宣誓效忠儀式等。被清查及自首的4,410名曾加入中共黨團的戰俘被註記檔案後交接編單位,其中被認為情節嚴重的15人被移送“感訓”。在戰俘營時,臺北方面曾向戰俘承諾去臺後可以自由選擇職業,不肯去臺灣的則可以選擇前往中立國,但這一承諾並未兌現。據曾經的抵臺志願軍戰俘冉宏圖回憶,其實許多人內心並不願意去臺灣,有戰友不想去臺灣覺得被刺了字也不能回中國大陸而在從韓國到臺灣途中跳海自殺。戰俘們被逐個審查後,補入國軍基層。據去臺戰俘趙英魁回憶,到臺灣之初,有的戰俘因不願意當兵而遭到幹部的不斷糾纏而自殺,還有的戰俘抱怨“國民黨不守信用”,遭“政治戰士”檢舉,被捕後以“從事非法組織意圖叛亂”的罪名被判死刑或徒刑王豐. 趙英魁:戰俘營青春 . 看歷史, 2010(04).。1958年8月28日,金門炮戰爆發,有前志願軍戰俘帶槍浮水游到廈門。冉宏圖也想逃跑,但由於企圖早被發現而未果。頻繁出現的逃跑事件,使中華民國政府針對戰俘開始了新的政治攻勢。冉宏圖就曾被要求參加國民黨,但他拒絕了。 除去返回大陸和前往臺灣的志願軍戰俘以外,在中立區解釋結束後,有12名志願軍戰俘選擇前往中立國印度,其中2人後來返回中國大陸。Chanwahn Kim. The role of India on the prisoners of the Korean War.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nocide, Truth and Justice. 2009 == 戰爭罪行 == === 對當地平民的屠殺 === 金榮範根據屠殺者的身份,把對平民的屠殺分為三類:右翼(韓國國軍、警察、右翼團體)對平民的屠殺、左翼(朝鮮人民軍、游擊隊及左翼團體)對平民的屠殺,以及美軍對朝鮮半島平民的屠殺。金榮範稱中國志願軍是唯一沒有屠殺平民的軍隊,而朝鮮戰爭中其他參戰方,朝鮮、韓國和美國都有針對平民的大規模屠殺行為。美軍則記載了據稱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對平民的屠殺事件。 ====中國人民志願軍==== 1950年11月長津湖戰役前,美軍第7師抵達豐山郡,一名朝鮮老婦透過韓國聯絡官要求美軍轟炸她住的村莊,據其所稱志願軍在感恩節前一晚佔領該村,射殺所有成年男性與孩子,帶走年輕女性,其餘人逃走。劉家駒稱他在第五次戰役志願軍撤退時聽見二支隊二營參謀下令將一些餓得不願連夜趕路的前國民黨士兵就地槍決,下令槍殺為其帶路的韓國平民,以免敵軍追上來。 ==== 韓國及原南朝-{}-鮮美軍政廳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朝鮮半島南北被美蘇分別佔領。南方在處於美國軍政的時期,出於政治對立原因的大規模屠殺已經開始。如美軍犯下的南原屠殺,1946年10月數千民眾遭到屠殺。1948年4月,南朝-{}-鮮勞動黨在濟州島發起的暴動遭到南方軍警鎮壓(濟州四·三事件),韓國國軍在全島的大屠殺一直持續到朝鮮戰爭結束,美軍也捲入其中,至少3萬無辜平民遭殺害。韓國國軍以“討伐共匪”的名義,對勞動黨的支持者和被懷疑為“通匪分子”的平民展開屠殺,而被左翼游擊隊認為反共的平民也會受到報復。雙方的對立在戰爭爆發後進一步升級。 戰爭初期,韓國在戰場上節節失利的情況下,對被認為“通匪”的人士展開屠殺,物件主要是保導聯盟成員和政治犯,目的是預防他們加入朝鮮。韓國國軍在保導聯盟事件中屠殺10萬人以上,其中絕大多數實際與共產黨關係極淺甚至毫無關係,該事件是韓國當代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事件董傑.被遺忘的大屠殺 . 時代教育(先鋒國家歷史), 2009(01).。 仁川登陸後,韓國國軍在收復的38度綫以南地區以及隨後佔領的朝鮮城鄉組織「治安隊」、「滅共團」等組織,對朝-{}-鮮勞動黨黨員和被懷疑為親共人士的平民進行大規模的清查和處決。在智異山一帶,人民軍殘留部隊與韓國國軍之間作戰時,很多居民被雙方以「反動份子」或「通匪份子」的名義殺死。尤其是韓國國軍在「堅壁清野」計劃下的「敵性部落」焦土化計劃,為屠殺平民提供藉口。 戰後韓國政府一直試圖掩蓋其屠殺行為,直到1980年代及90年代其政府結束軍事統治,才開始承認在戰爭犯下屠殺平民的暴行。 ==== 朝鮮及原北朝-{}-鮮人委 ==== 朝鮮人民軍在戰爭初期的兩三個月佔領朝鮮半島南部大部分地區期間,在各地甄別,對韓國政府官員、軍官、警察、憲兵、資本家、商人及相關人士偵察和審判,屠殺了12萬9千名右翼人士、軍警家屬、公務員等。被屠殺者中很多人是被認為是右翼人士而被殺害。朝鮮人民軍在1950年6月28日攻陷漢城(中文今譯作首爾)當日,即發生了平民、傷兵及醫生遭到人民軍部隊集體虐殺的漢城國立大學附設醫院屠殺事件,700至900人遇害。 美軍仁川登陸後,朝鮮人民軍在撤離的過程中也多次犯下集體屠殺的罪行。例如,朝鮮人民軍撤離大田時,曾大肆屠殺平民。 朝鮮人民軍還綁架了43,000名韓國平民,其中大部分受過良好教育,其目的是利用他們在戰後從事建設以及消除反共份子。 ==== 美軍 ==== 韓國學者金榮範將美軍在朝鮮半島內的屠殺事件分為三類:在交戰地區對平民槍殺、炮擊;將正有平民通行的橋樑炸燬或放毒;對平民的轟炸和掃射;交戰中的機槍亂掃。 美軍屠殺行為中最為人知的是老斤裡事件,美國陸軍第1騎兵師部隊在老斤裡屠殺近300名難民(韓國政府在2005年發表的數字是163人),其中大部份是婦女和兒童,不久後又在倭館和馬山真北面先後殺害數十名難民。美軍的解釋是,為了防止難民群中可能混有人民軍,上級下達「無條件射殺可疑的難民」的命令。美軍為了防止人民軍坦克部隊跨渡洛東江,炸燬倭館橋,當時橋上的數百名難民大部分被炸死或被淹死,倖存的難民在遊向河岸時遭岸上美軍機槍掃射,很多人喪生。美軍炸燬慶尚北道高靈郡的德勝橋後,軍機立刻對洛東江邊和村莊裡的避難人群展開轟炸和掃射。美軍步兵和戰機多次掃射平民,造成無辜的死亡。例如在昌寧郡的草幕村,馬山的一個村莊的珍北面梨木裡,有大量平民被殺。 2001年韓國有議員展示40年前國會調查報告顯示,美軍曾在朝鮮戰爭初期屠殺大批無辜平民。美軍在朝鮮半島盲目空中轟炸與機槍掃射,造成平民大規模死亡。金榮範認為,雖然有的轟炸可能屬於誤判,但根據後來公開的資料,有些轟炸是因為發現有人民軍潛伏在百姓當中而進行的。朝鮮政府指控僅1950年7月,美軍在朝鮮半島的13個市、道共屠殺42,008人。2008年,經過兩年的初步調查,要求對美軍1950年至1951年期間在朝鮮半島製造的超過200起屠殺平民事件展開調查。韓國公佈美軍屠殺平民調查結果 . 新華網,2008-08-05.“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成員說,委員會成立2年多來,已收到數百人提供的線索,要求對美軍1950年至1951年期間製造的超過200起屠殺平民事件展開調查。韓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又譯“追求真相和解歷史整理委員會”)歷時2年半,根據解密檔案檔案資料和目擊者講述,完成針對美軍在朝鮮戰爭初期多次屠殺無辜平民的首輪調查,揭開歷史真相。美國軍方在壓力之下對此展開16個月的調查。五角大樓最終承認大屠殺事件,稱“老斤裡事件”是“一樁悲劇”美聯社3日公佈部分調查結果。“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成員說,委員會將敦促韓國政府代表受害者向美國索賠。韓調查公佈朝鮮戰爭美軍暴行 2008年08月05日03:56 天津日報 1950年9月10日,美軍仁川前向月尾島用凝固汽油彈轟炸。 朝鮮方面報道,美軍在1950年10月中旬到12月底的“北進期”,共屠殺17萬多名平民。例如黃海道信川郡的屠殺。朝鮮指控這個郡里美軍屠殺三萬五千餘人並說美第八軍司令向士兵號召“朝鮮人,哪怕是個幼兒,老人,你們的手也不要打顫,殺呀!”。《朝鮮人民正義的祖國解放戰爭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 朝-{}-鮮外國文出版社 出版時間:1961-06 P120《美軍被指朝鮮戰爭至少200次屠殺平民 手段殘忍》 解放網-新聞晨報 2008年08月05日 05:35《抗美援朝、保家衛國》抗美援朝戰爭軍史(第5季)三、我軍突破敵‘三八-{}-線’既設陣地,解放漢城,將敵驅逐至三十七度線南北地區 第三段 朝鮮戰爭中,韓國國軍方面,僅在1950年‘保導聯盟事件’全國級別的屠殺中,至少屠殺20萬至100萬平民。(其中絕大多數實際與共黨關係極淺甚至毫無關係);1948年4月,濟州人民6萬人被韓國軍人殺害(濟州四•三事件)。80至90年代後,結束軍事統治的韓國,也開始承認在本身在戰爭中肅清平民的暴行。韓國國軍在收復的本國領土以及隨後佔領的朝鮮城市及鄉村中組織“治安隊”、“滅共團”等組織,大規模的清查和處決朝鮮勞動黨黨員和被懷疑為親共人士的平民。在所有四方軍隊中(美軍及‘聯合國軍’、韓國國軍、朝鮮人民軍、中國人民志願軍),唯一的只有志願軍沒有任何被指責有屠殺平民的殺戮行為,我志願軍2個師部隊進入漢城後,軍紀嚴明,秋毫無犯(我志願軍進退漢城均無任何擾民)。迅即將漢城守備任務,交給人民軍第1軍團部隊;遂越過漢城,繼續追擊敵人。我志願軍其他部隊第38軍、40軍以及第50軍、第39軍主力,部隊均都並未進入城區,繞道漢城郊區,繼續追擊敵人;彰顯我志願軍‘仁義之師’形象。 1949年的《日內瓦第四公約》規定:處於衝突一方權力下的敵方平民應受到保護和人道待遇,禁止破壞城鎮、鄉村(第五十三條指出:但為軍事行動所絕對必要者則為例外)、殺戮、脅迫、虐待和驅逐平民。戰後1977年《日內瓦公約》的《》,首次明確禁止大規模轟炸平民。美軍在朝鮮半島大規模空軍轟炸和海軍炮擊。據朝鮮的不完全統計,截止1952年5月,有1,8000名14歲以下的兒童死於聯合國軍的轟炸。1952年夏,為了迫使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屈服,美軍從7月11日起發動朝鮮戰爭爆發以來最大規模的空襲,除了軍事設施,城市和鄉村也成為轟炸目標。7月11日,聯合國軍出動戰鬥轟炸機1,200架次、B-29轟炸機52架次轟炸平壤,平壤電臺稱轟炸造成1,500座建築被毀、6,000餘居民死傷W Thompson, B C Nalty. Within Limits: The U.S. Air Force and the Korean War. Air Force History and Museums Program, 1996 : 45.。到8月中旬,持續的轟炸已造成1萬多平壤平民死傷。8月29日,聯合國軍又對平壤發動更大規模的轟炸,出動飛機1,403架次。除了平壤,其他77座朝鮮城市也遭到轟炸。朝鮮方面說:“從平壤到農村,所有的城鎮都變成廢墟”,“任何還能被破壞的東西都沒有了”,“每天傷亡的人數比爭議中的遣返人數還要大”林曉光.朝鮮停戰談判:蘇聯的作用、朝鮮的因素與中國的政策 . 二十一世紀(網路版), 2003(12)。朝鮮、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等國政府多次譴責美軍對朝鮮無辜平民的轟炸,稱其為“違反國際法與人類道德常規的罪行”新華社.周外長電馬立克和賴伊 支援蘇聯和平調處朝鮮問題提案 堅決反對美空軍對朝鮮野蠻轟炸.人民日報,1950-08-21; 新華社. 安理會二十六日會上馬立克斥美機轟炸朝鮮並反對未將朝鮮問題案列入議程.人民日報,1950-09-30; 新華社. 朝鮮中央通訊社和“民主朝鮮”報發表評論譴責美國轟炸朝鮮後方和拖延停戰談判 .人民日報,1953-05-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北韓方面指責美軍在兩國邊境地區進行細菌戰,說細菌戰致使大量的平民死亡。《對朝鮮戰爭期間中朝開展反細菌戰的歷史考察》本文原載於2008年第2期《軍事歷史》 來源:人民網 2012-02-20 10:26《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史》國防大學戰史簡編編寫組,國防大學出版社,1992年08月,第三章節“反‘絞殺戰’和反細菌戰的鬥爭”。《抗美援朝戰爭》來源:新華網 2010年10月25日 責任編輯:谷月《抗美援朝戰爭史》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軍事科學院出版社,2000年9月,第十三章“粉碎美國的細菌戰”。《美國和細菌戰:來自冷戰早期和朝鮮的秘密》作者:史蒂芬·艾迪科特和愛德華·海哲曼 1998年《美在朝-{}-鮮戰爭中對朝中進行細菌戰 》 編輯:張家琳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10年10月25日《對於美帝國主義進行細菌戰的抗議書》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國共產黨和十二個民主黨派、團體聯合發表 1952年 北京《民主律師國際協會委派的委員會的調查報告》1952年4月2日 發表於北京《調查在朝-{}-鮮和中國的細菌戰事實國際科學委員會報告書》國際科學委員會1952年發表於北京 載於《人民日報》1952年09月17日。中外歷史學者對細菌戰是否屬實,看法並不一致。美國則全盤否認細菌戰的指控。蘇聯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多次否決由國際紅十字會或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的提案,而蘇聯資助的世界和平理事會及受到中朝邀請的六位六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科學委員會」進入北朝鮮和中國大陸調查,則認定美軍在朝鮮使用細菌武器。 ===對戰俘的罪行=== ==== 美軍 ==== 中國人民志願軍、北韓戰俘指控美軍拿戰俘進行化學毒氣和細菌原子武器試驗,後來爆發著名的“巨濟島事件”。《我從美軍集中營歸來》 1988年7月 中國文史出版社 作者 張澤石大鷹:《志願軍戰俘真實紀事》.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9。聯合國軍聲稱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軍官控制了部分戰俘營,製造暴動,據聯合國軍稱僅使用催淚瓦斯。 :159-161。 中方聲稱的美方罪行還包括威脅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北韓方面紅十字會代表的人身安全,如用槍撞擊和毆打他們。最終國際紅十字會代表奈德林宣佈解散聯合紅十字會小組協調組,終止聯合訪問《我在朝-{}-鮮停戰雙方“聯合紅十字會”小組的工作經歷》來源:《縱橫》2000年第10期 作者:閻稚新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大事記(1953年9月) 2003-07-25 23:08:15 解放軍報南方網。 美國是1941年《日內瓦公約》的簽字國,但美國國會直到朝鮮戰爭結束後才批准此公約,因此戰爭期間公約對美國並沒有法律約束力國際紅十字會 Geneva Conventions of 12 August 1949.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ignature 12.08.1949. Ratification 02.08.1955。朝鮮聲稱美軍在朝鮮半島戰場上從未履行過日內瓦公約。 中方聲稱美軍曾對女性志願軍戰俘強迫脫光檢查、脫光衣服電刑、性騷擾。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聲稱歸國戰俘還描述美軍派出國民黨特務潛入戰俘營,在戰俘營內成立準武裝性質的「戰俘警備隊」。據稱對戰俘刺字,用罰爬、罰跪、吊打等方式虐待不願接受「轉化」的志願軍戰俘。在甄別前夜,72號戰俘營的戰俘林學逋號召回國並高呼“毛主席萬歲”,被李大安割下刺字處的皮肉後又被剖心而死。第71號戰俘營在巨濟島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遭到美軍開槍。美方禁止志願軍戰俘在1952年8月1日解放軍建軍節和8月15日抗戰勝利紀念日舉行升旗儀式,還槍決不服從管理的部分戰俘。10月1日清晨6時,巨濟島戰俘營中同時升起10面五星紅旗。美軍用包括坦克在內的武器向戰俘營進攻。最終志願軍戰俘死亡56人,負傷109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朝鮮、蘇聯及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一致譴責美軍虐待戰俘實拍1952年美軍戰俘營 2010-05-31 09:01 來源:環球網 責任編輯:沈則《志願軍戰俘紀事》 作者:靳大鷹著 叢 書 名:紀實文學精選 出版社: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ISBN:9787503321993 出版時間:2009-04-01。美國記者引用國際紅十字會報告,宣稱:國際紅十字會的代表弗雷德裡克·貝裡(Frederick Bieri)在戰爭期間多次訪問聯合國軍戰俘營,有時沒有事先宣佈,以監察聯合國軍是否遵守日內瓦公約。他詢問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戰俘對戰俘營待遇是否滿意,並察看戰俘飲食與在醫院接受的醫療。國際紅十字會將他的報告送往朝鮮政府,宣告沒有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戰俘抱怨受到任何虐待。國際紅十字會表示:從1950年7月到1953年8月,國際紅十字會共訪-{}-問韓國的聯合國軍戰俘營160餘次;雖然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宣稱會遵守日內瓦公約,而國際紅十字會向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多次請求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仍然拒絕依日內瓦公約,讓國際紅十字會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的戰俘營。 1950年絞殺戰期間,美軍飛機曾多次轟炸戰俘營補給車,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報道造成80%以上的補給毀於聯軍轟炸,或直接空襲戰俘營,造成傷亡。中方聲稱美軍將防護薄弱的戰俘營當作軍事打擊目標上海電視臺《往事》欄目 一起回憶管訓聯合國軍5000餘名戰俘的日子 碧潼戰俘營科長王奈慶,美方指出這是由於朝鮮拒絕明顯標識戰俘營,或是給出戰俘營的準確經緯度,所以無法避免。 ==== 朝鮮與中國人民志願軍 ==== 聯軍戰俘被遣返後報告大量虐俘案例。聯合國大會於1953年12月3日透過804號決議,稱對於朝鮮人民軍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多次使用非人道手段對待聯合國軍及朝鮮半島平民之行為之報告與訊息深表關切,對於謀殺、殘害及虐待戰俘與平民或犯其他暴行之政府當局一律予以譴責,因此種行為破壞國際法之原則,違反人類品德之基本標準,有損人權及人格尊嚴與價值。 朝鮮人民軍有屠殺美軍戰俘的記錄。包括1950年7月的鬥滿屠殺事件和8月17日的303高地屠殺,45名美軍戰俘雙手被反綁後,被朝鮮人民軍用機槍射殺 (英文)。1950年的是在平壤將失守前,朝鮮人民軍將180名美軍戰俘用火車向北運送,其中68人於10月30日在順天隧道被朝鮮人民軍分批射殺,其餘戰俘則死於疾病與營養不良 。 1950年冬至1951年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營中43%的美軍士兵死於饑荒和疾病,有聯合國軍戰俘則認為,“戰俘營都在鴨綠江旁,很易取得補給,管理方是故意少發糧食造成饑荒以為共產主義宣傳作準備”。麥克勞林少校第一個冬天在戰俘營體重減了66磅,他估計那一年有1700名戰俘死亡。有英國戰俘指其煮食野草,全身浮腫得“站起來時臉是瘦的,手和下身都肥腫起來”。《韓國暴行!:被遺忘的戰爭罪行1950-1953》(Korean Atrocity!: Forgotten War Crimes 1950-1953)一書則指控美軍戰俘在戰俘營中被餓飯和毆打的事例。美方《敵軍工作史料》中指出,美軍戰俘「在碧潼每天死亡三人」、「晚上沒有被子蓋」。據費席爾的回憶,他被人夜以繼日地拷打,以強迫獲得細菌戰的供詞。 美國參議院常設調查小組委員會對朝鮮戰爭中美國戰俘遭遇到的暴行舉行聽證會,美國戰爭罪行調查組長陶德中校作證稱,在1953年11月底之前,依保守計算,美軍戰俘因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戰爭罪行而死亡的人數是5639人。美方埃伯特(Abbott)中校作證稱,“軍醫將美軍戰俘受傷的手臂縫入雞肝,再縫合傷口,聲稱這會幫助傷口癒合。而他看到的是多數戰俘因此傷口潰爛,痛苦不堪”。聽證會的報告,列舉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犯下的戰爭罪行與危害人類罪,指出對於美國戰俘遭遇到的暴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朝鮮政府同樣有罪,應該負責 。英國戰俘聲稱因在戰俘營多次越獄逃跑,被捕獲他的志願軍軍官毆打,單獨禁閉,威脅要殺他。直到停戰協定簽訂前一天,因為他要求與訪問戰俘營的國際紅十字代表見面,被威脅不遣返他回國。英國女王因為他對敵人堅決不屈而授勳給他。到1953年時,7,190名美軍戰俘中有70%批評美國參戰,而不合作的戰俘則遭到毆打、被迫跑步、跪在雪地裡被潑冷水等懲罰,有西方學者認為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戰俘進行洗腦”。 時任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的回憶錄《朝-{}-鮮戰爭》在評價中國人民志願軍對待俘虜與朝鮮人民軍完全不同,其稱“有很多次,他們(中國人民志願軍)同俘虜分享僅有的一點食物,對俘虜採取友善的態度。這樣做,很可能是想讓俘虜深深感到,生活在共產主義制度下要比資本主義制度下好得多” 。停戰後的1953年8月,雙方互訪戰俘營,據中國大陸報導,國際紅十字會聯合國軍代表參觀中國人民志願軍戰俘營後表示:“超乎預想,提不出太多的疑問”《憶志願軍對美軍戰俘工作》 作者:蔣愷本 原文摘自: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013-04-28 00:12《聯合國軍在朝-{}-鮮》 作者:郭維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年7月1日 ISBN 978-7-5004-8869-9。 中華人民共和國一方認為在志願軍戰俘營中的美軍戰俘死亡是因為美軍在北韓與中國大陸邊境進行細菌戰,致使戰俘營瘟疫爆發;空襲戰俘營,導致物資短缺造成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認為美國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指責,是試圖將美軍襲擊戰俘營和細菌戰造成的後果,栽贓到到中華人民共和國頭上《1951年為掩蓋慘敗真相 美國汙衊志願軍屠殺俘虜》本文摘自《朝鮮戰爭中的美英戰俘紀事》,作者:邊震遐,出版: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12年11月09日 08:31。此外,美國檢察總長曾經公開說過:“美國戰俘在朝鮮囚禁期間,如與共產黨合作,將面臨可能執行死刑的叛國罪的指控。”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資深參議員小理查德·羅素寫了一份宣告稱:“那些與共產分子合作的、在假口供上面簽字的人,應該迅速被清除出軍隊,而不是給他們以榮譽。”除了美國政府和軍方製造的威脅與壓力外,戰俘還要承受使其家人蒙羞的巨大心理壓力。這被認為是許多美國戰俘指控“中國虐待戰俘”,或者回國後推翻其此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利說法的原因。Stephen L·Endicott,Germ Warfare and“Plausible Denial”:the Korean War,1952~1953,Modern China,Vol.5,No.1,Jan.1979,P87~89New York Times,Aug.15,1953;Canadian Far Eastern Newsletter,Nov.1953 == 影響與紀念 == === 朝鮮半島 === ==== 南韓 ==== 韓國經濟在戰後遭到嚴重破壞,李承晚在戰後仍然以統一為目標,不重視經濟發展,不斷計劃隨時再和朝鮮方面開戰。四一九革命後,李承晚總統下臺,局勢依然並沒有緩和。美國官方稱李承晚「勇敢無畏」,1953年7月美國總統特使沃爾特·羅伯遜私下稱他是「一個失去理性、缺乏邏輯思維的狂熱分子」。 韓國在開戰後的1950年7月8日起實施全國宵禁令。該宵禁令直至1982年第五共和國政權時期才基本解除。 此後朴正熙總統執政期間更出現“實尾島事件”,雙方敵對的氣氛並沒有因領導人轉換而改變。朝鮮半島南北領導人進行過幾次會面談話,但礙於雙方意識形態和政治體制方面的根本差異,並沒有產生什麼實際的進展。 韓國在1994年於漢城(現已改稱首爾)開放韓國戰爭紀念館,展出包括朝鮮戰爭在內的歷次韓國戰爭史料。2009年的朝鮮戰爭紀念日,首爾清溪川廣場懸掛聯合國以及世界各個出兵參戰國的國旗以感謝其在韓戰時期對韓的大力援助,其中包括中華民國國旗,以感謝中華民國當時的援助(中華民國國軍當時願意派兵參戰,被美拒絕,轉以非戰鬥方式援助)。 2020年10月,韓國國防部長官徐旭表示“韓-{}-國戰爭分明是南侵戰爭”,“是(北-{}-韓)受到了斯大林和毛澤東的唆使後侵略南方的戰爭”、“聯合國軍在危急關頭拯救了我國”。《朝鮮日報》稱這是韓國現任高官就其認為的中國大陸歪曲朝鮮戰爭歷史首次作出公開反對。韓國外交部則提及聯合國安理會曾釋出要求朝鮮立即將軍隊撤回38線以北的決議。JTBC記者走訪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辦的紀念朝鮮戰爭爆發70週年展覽時,注意並提出展覽未提及金日成發動戰爭之事。 ==== 朝鮮 ==== 在這場戰爭中金日成得到蘇聯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巨大幫助,雖然朝鮮在戰前希望達到的統一祖國和其他的目標並沒有實現,但正是由於這場戰爭,金日成得以繼續統治朝鮮。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朝鮮政治穩定,外交上和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結盟,經濟發展創造“千里馬速度”,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優於韓國。但由於朝鮮經濟是以蘇聯為中心的社會主義陣營的一環,結構單一,缺乏可持續性,故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社會主義陣營瓦解、冷戰宣告結束之後日益艱難,人民生活質量不升反降。1990年代朝鮮經濟崩潰。在金日成死後,他的兒子金正日權力鞏固。朝鮮人民的生活條件依然十分艱苦。國際社會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韓國不斷對朝鮮提供經濟援助。 過去60年間,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雙邊關係雖然曾經出現過多次矛盾與糾紛,例如金日成在1956年同時肅清朝鮮勞動黨內親華的延安派與親蘇聯的蘇聯派,而在1960年代,朝鮮在中蘇交惡後在敵對的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左右逢源,來回搖擺,保證自身的最大利益,但總體上雙方關係仍然是較為穩定的友好關係。同時儘管朝鮮與前蘇聯也有過多次矛盾,但雙方關係總體上也較為穩定,直到蘇聯解體前夕蘇聯與韓國建交導致蘇朝斷交。 為了紀念這場戰爭中來自中國人民和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幫助,朝鮮政府於1953年8月建立的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館原在平壤市中心區解放山洞,後遷至西城區和普通江區交界的普通江畔,再遷至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塔園區。該館有80多個陳列室,展示自抗日時期至朝鮮戰爭的有關文物及史料,1959年10月25日-{}-志願軍赴朝參戰9週年紀念日朝鮮政府建成友誼塔。該塔坐落在平壤市區牡丹峰西北側的山崗上。1984年10月25日擴建。塔高30米,佔地面積12萬平方米。塔身由1025塊花崗岩和大理石砌成,象徵著10月25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紀念日。塔身正面嵌有“友誼塔”三個朝文鎦金大字,每字重40公斤。塔頂有一銅坯鍍金五角星,重500公斤。塔正面鐫刻著紀念碑文,兩側繪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軍民並肩戰鬥的石雕。 2013年7月25日,朝鮮勞動黨中央軍委委員長兼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正恩為建於平壤荷花池洞的參戰烈士墓剪綵。27日,朝鮮政府在平壤金日成廣場組織閱兵式和群眾遊行紀念停戰60週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派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國家副主席李源潮為首的幾名政府官員陪同朝鮮領導人觀看,雙方還各自安排一些戰爭老兵參加。閱兵式上出現一些身穿朝鮮戰爭時期軍裝的方陣和戰爭老兵車隊,後面的群眾遊行隊伍還舉出志願軍參戰時的口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在2018年7月27日,根據朝鮮央行相關訊息,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釋出政令,宣佈發行《朝鮮祖國解放戰爭勝利65週年》紀念幣。《朝鮮祖國解放戰爭勝利65週年》紀念幣分為金銀銅鎳幣。紀念幣正面是朝鮮祖國解放戰爭勝利紀念館及紀念塔圖案,外環鄭重的刻著“1953-2018偉大的祖國解放戰爭勝利65週年1953-2018”字樣,以及防偽珠點等。背面中央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徽,上方寫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中央銀行”,下方寫有“主體107(2018)年”字樣,金銀幣左右兩邊和中間分別標有紀念幣純度、重量和麵額。金幣為999純金製造,發行量65枚;銀幣質地為999純銀,發行量650枚。銅幣發行量1000枚。鎳幣發行量1250枚。 ==== 逃亡者 ==== 自1950年代初朝鮮戰爭結束以來,朝鮮人民中不斷有越境逃至韓國的難民。1990年代以來,由於朝鮮經濟困難及迫害,形成北方逃南者的趨勢。從朝鮮逃亡至韓國或其他地方的人又稱為「脫北者」。自從1950年代初朝鮮戰爭結束以來,超過九千名朝鮮民眾逃到韓國。2007年初,這個數字突破一萬。韓國統一部的發言人表示,從1990年代以來,逃亡難民大批增加。僅2002年到2006年,就有七千名朝鮮民眾逃到韓國。很多朝鮮人先是偷渡到中國或俄羅斯(少部分為蒙古),然後轉到韓國或其他國家(少部分為日本)。 === 美國 === 美方聲稱美軍在朝鮮戰爭中陣亡34,686人、受傷103,284人和被俘4,714人,共約14萬人。中國大陸方面聲稱美軍在朝鮮戰爭中陣亡、受傷和被俘共397,543人。美國沒有達成朝鮮半島統一的目標。朝鮮戰爭鼓勵美國採取冷戰圍堵政策,為美國進一步擴大亞洲防衛圈鋪路。這些冷戰政策最終導致美國企圖阻止越南邁向共產主義。戰爭也使改進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變得複雜,雙方相互隔絕長達25年,直到1972年尼克松訪華才得以改善。 朝鮮戰爭期間擔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五星上將奧馬爾·佈雷德利說,假如按照麥克阿瑟的戰略計劃,把在朝鮮半島的戰爭延伸到轟炸中國東北和封鎖中國海岸:「紅色中國不是尋求稱霸世界的強國。老實説,這戰略會使我們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同錯誤的敵人,打一場錯誤的戰爭。」直至21世紀,中國大陸仍有出版物認為布萊德利說的三錯誤戰爭是朝鮮戰爭李峰《決戰朝鮮》P1。 前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其回憶錄裡稱“除了國內戰爭及兩次世界大戰以外,這是美國歷史上流血最多的一次戰爭。” 美國著名的朝鮮戰爭史專家布魯斯·卡明斯以“鮮為人知的戰爭”作為著作的標題。 美國遠東事務助理國務卿威廉·埃夫里爾·哈里曼談到朝鮮戰爭時,曾稱朝鮮戰爭是“一場苦澀的小戰”,“一個超級大國,又是打著聯合國的旗號,死傷了那麼多人,損耗了鉅額物資,花費了鉅額的戰費,竟然戰勝不了一個弱國,顏面丟盡”。 美國學者約瑟夫·格登在其很有影響的著作《朝鮮戰爭———未透露的內情》一書中說:“在美國不愉快的經歷中,朝鮮戰爭算是其中的一個:當它結束之後,大多數美國人都急於把它從記憶的罅隙中輕輕抹掉。出於某一原因,朝鮮戰爭是美國第一次沒有凱旋國歸來,而中國則以人海戰術和對國際政治巧妙的縱橫捭闔,制服了美國的現代化軍事力量。” 美國學者羅斯托認為,每一個美國人都認為朝鮮戰爭是一次不愉快的經驗。朝鮮戰爭中美國“傷亡重大,而且在拖延整整兩年的往往令人感到屈辱的談判的時期裡,傷亡有增無減”。“不管對國家政策進行怎樣更加成熟的考察,一個簡單的、眾所周知的真理就是,美國下了賭注,也說了大話,但卻沒有用行動來兌現。” 紐約時報稱美國在朝鮮半島打了兩場戰爭,贏了北朝鮮,卻輸給了紅色中國。 1995年華盛頓特區建立韓戰紀念碑。經歷越南戰爭洗禮之後的美國人,幾乎已將這場戰爭遺忘,故此朝鮮戰爭又被稱為“被遺忘的戰爭”(The Forgotten War)。 2013年7月27日,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朝鮮戰爭結束60週年之時發表演講,他認為這場戰爭的最後贏家是聯合國軍:“那場戰爭並非平手,而是韓國贏了。當5000萬韓國人生活在自由、強勁和民主與世界最蓬勃的經濟體之一時,朝鮮的落後、鎮壓與貧窮與其形成鮮明而且強烈的對比。”這就是勝利,這就是前人留下的遺澤。 有超過10萬名美國黑人士兵加入軍隊至朝鮮半島作戰,此外,戰爭中種族隔離政策之弊端也促進美軍內部的民族融合,這是美軍首次大規模地將黑人與白人士兵混編於同一單位Congressional Record, V. 146, Pt. 18, November 1, 2000 to January 2, 2001. US Government。 美國至今仍在韓國駐有兩萬八千人的軍人。(參見:駐韓美軍) === 蘇聯 === 戰爭對蘇聯的影響十分複雜,一般認為蘇聯是最大贏家,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zh-hans:斯大林;zh-hant:史達林;}-操作下,當美國糾集聯合國部隊準備軍事幹預時(聯合國安理會84號決議),蘇聯作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完全可以一票否決支援朝鮮,可是就在投票關鍵時刻,蘇聯代表卻因故缺席,聯合國部隊進軍半島,使韓戰初期的局勢逆轉,成功逼迫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兵對抗美國等盟軍,藉此勢力範圍進入中國東北,而且戰爭隨後擴大化,並也趁機出售大量二戰剩餘軍事裝置給中朝賺取資金物資,中華人民共和國舉全國五分之一的財力參戰,直到1965年才清償完所有欠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戰後又「用英語抱怨」蘇聯是「死亡販售商」(merchants of death),在韓戰期間出售大量劣質槍炮彈藥給中華人民共和國只爭朝夕,當尼克森遇上毛澤東,Margaret MacMillan,溫洽溢譯,時報出版,2011年3月7日,144頁。 而對於整個冷戰格局而言,蘇聯成功地將美國的注意力一定地吸引至遠東地區,從而使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相對下降;同時也造成美國深陷戰爭泥潭,經濟實力有所降低,為蘇聯實現兩國之間的“平起平坐”提供契機。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方稱有183,108名中國人民志願軍軍人陣亡於朝鮮半島(西方估計陣亡人數為400,000人左右)。 蘇聯透過朝鮮戰爭看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資本主義陣營、尤其是美國戰鬥到底的決心,打消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變成第二個南斯拉夫的顧慮,同時也重新審視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共產黨的實力,從1952年起開始大規模提供援助,以圖建設全面倒向蘇聯的工業基礎,這些援建專案以及1954年定下的幾十個工業專案被合稱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蘇聯援助的156項重點工程,打下冶金、石油、礦山採掘、煤炭、發電、電力裝備、機械製造、紡織、造紙、製糖、航空、航天、交通鐵路、國防兵器製造等全面的科研生產基礎,從此開始獨立自主門類齊全的工業化建設道路,並最終自主研發核武器。1954年,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赫魯曉夫來華談到關於斯大林遲遲未與談判的旅順港交還中國事項,據赫魯曉夫本人的回憶,毛澤東雖想拿回,但正因剛剛停戰,最初曾對蘇軍在當時要撤走表示猶豫,擔心美國人可能會利用蘇軍撤出之際發動進攻。後得到赫魯曉夫的若發生敵對性進攻行動,蘇聯會提供幫助的承諾後同意蘇方撤軍。同時在談判後蘇軍對中方人員進行了大量培訓並移交了大量海陸空三軍裝置。 朝鮮戰爭也大大改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形象。英國的大衛·斯科特教授在其著作《中國站起來了:中國與國際體系》中援引眾多發表於1950年代的評價。其中提到,稱,“1950年以後,中國在美國的形象變成敵對的,威脅性的,始自朝鮮戰爭”;稱,“幾乎沒有疑問的是,朝鮮戰爭提升了紅色中國在整個東南亞的聲望”;美國托洛斯基主義者伊羅生總結道,朝鮮戰爭使人“震驚”,“帶來中國作為戰士與敵人的新形象”。理查德·L·沃克稱,“朝鮮戰爭的重要結果之一,是紅色中國作為一個軍事強國的聲望就此建立起來”。同時,朝鮮戰爭期間,美軍一線作戰部隊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鬥意志亦曾賦予高度的評價。 參加朝鮮戰爭對於朝鮮的意義,在中國大陸包括志願軍老兵及其後代中在停戰幾十年後開始出現激烈爭論。戰後初期,朝鮮由於蘇東陣營援助及千里馬運動,經濟發展與生活條件比韓國更為優越。20世紀80年代起,朝鮮經濟開始陷入滯脹,同期韓國經濟全面反超朝鮮。蘇聯解體後,朝鮮的經濟環境每況愈下,最終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出現嚴重經濟危機。加上20世紀90年代起中國與朝鮮雙方關係的不穩定不時逐漸顯現,朝中雙方對待此次戰爭認知方面的分歧在擴大。2000年(正值朝鮮苦難行軍剛結束時),一批志願軍老兵參訪朝鮮,回來後表示看到“他們仍然在水深火熱中,很痛心。”曾經參加過朝鮮戰爭,經歷過第五次戰役的志願軍老兵、軍事史作家劉家駒在結合自身經歷和研究後認為朝鮮戰爭是“在斯大林的指導下,毛澤東的參與下,滿足金日成吞併韓國的野心發動的戰爭”,是“一場為了金日成‘火中取栗’的‘侵略戰爭’”,“我們中國人給他挽救了半壁河山,也留下了禍根。”2017年5月人民日報海外版官方網路媒體俠客島表示,因為金日成要統一半島,朝鮮半島才爆發戰爭。中國捲入付出幾十萬生命,引發中美長期對抗,中國承擔了朝鮮“任性與妄動”的大部分成本。 由於2018年起中美關係的惡化、薩德系統對中韓關係的造成負面影響持續,中朝關係同期回溫,中方對朝鮮戰爭再度回到了反美國介入內政的立場。新華社網站2020年10月刊登的署名文章陳述:“朝鮮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是兩個有聯絡卻有區別的概念;朝鮮戰爭是世界上對朝鮮半島上發生的那場國際區域性戰爭的稱呼,抗美援朝戰爭則是中國對自身參加朝鮮戰爭的定義。對於中國來說,朝鮮戰爭本不應該打(這卻不在中國控制能力之內),抗美援朝戰爭卻不能不打;根據戰爭爆發前和戰時蘇、中、朝三方往來電報和一些內部檔案,“深刻地說明了新中國入朝參戰是反侵略和保家衛國的正義一方”(此與朝開戰無關,中國是指越過38線一事)。 2020年10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行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金銀紀念幣1套,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1枚。同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向仍健在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老兵頒發“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紀念章。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大會在北京舉行,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出席並發表講話,表示「抗美援朝戰爭」是為了抵抗「帝國主義侵略擴張」。中國共青團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也表示朝鮮戰爭是內戰,是因為“美國的介入”而演變成國際戰爭。 === 中華民國 === 在韓戰爆發之初,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曾於6月29日致電給麥克阿瑟,表示願意出兵三萬三千人和三十架戰鬥機支援,但受到麥克阿瑟的拒絕,時任中央日報董事長董顯光表示麥克阿瑟也曾有意接受提議,但是因為英國及大英國協軍隊不願與中華民國國軍合作而被參謀部拒絕(英國已於更早之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而在《麥帥回憶錄》和《藍欽使華回憶錄》裡則透露,麥克阿瑟於7月31日曾訪臺兩天,並且發現中華民國軍隊多素質不高:陸軍平均年齡超過四十歲、多用一次大戰時期的武器、且大多是文盲,難以熟悉新裝備的使用;空軍有一半左右的飛機必須待料檢修,油料和彈藥大約也只夠戰時的一兩個星期使用;海軍艦艇有半數失去作用,基隆的碼頭甚至有一艦艇改為「水上招待所」對外營業。認為中華民國政府自顧不暇,遂打消此念頭。本刊專欄組,1985,蔣經國「真」傳--太子監國一九五○年六月,《自由時代雜誌社》〈民主天地週刊〉第81期,p55~56 對於當時遷移到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而言,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總統杜魯門派遣第七艦隊巡邏臺灣海峽,以防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進攻臺灣,或是中華民國國軍反攻中國大陸,這也致使臺海兩岸分治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參戰直接導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關係破裂,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被西方世界長期孤立;美國同時認識到當時仍在聯合國並代表「中國」保有安理會席位的中華民國對牽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戰略重要性,因此將臺灣重新納入防禦體系。日後美國主張協防颱灣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1955年臺灣決議案》即是基於韓戰的影響。美國也因此改變對中華民國政府的態度,繼續承認中華民國政府為唯一合法的中國政府以及支援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直到七十年代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升溫後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透過、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建交為止。但美國依舊與中華民國維持半官方關係,持續支援中華民國統治臺灣至今。外媒:美支援臺灣「事實獨立」 日阻礙中臺統一 ,自由時報 韓戰期間,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曾多次提議派中華民國國軍前往朝鮮半島參戰,亦曾獲得麥克阿瑟的支援,但遭到聯合國、美國和韓國李承晚反對,然而中華民國仍有進行物資援助,且因韓戰的緣故獲得美援。部分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俘在選擇遣返臺灣,客觀上鼓舞了國軍作戰精神,他們抵達臺灣的日期被稱為一二三自由日。 後來韓戰被一些史學家稱為「國民黨的西安事變」,意思是西安事變救了共產黨,韓戰救了國民黨。 === 日本 === 日本應美軍要求,秘密派遣掃雷艦組成的「日本-{}-特別掃海隊」參與了朝鮮戰爭。 美國為了對抗共產主義的擴張,對日政策轉變為將日本變成美國的強大盟友,促成了日本再武裝化的自衛隊。駐日盟軍總司令減低了財閥解體政策的強度,事實上停止了將日本財閥完全解體的計劃。同時,由於美國對日本戰爭期間的物資供應的依賴,以及抗衡蘇聯及共產主義運動的需求,戰前日本國內各行業的領導者被重新任用。隨著逆程序政策的實施,公職追放被廢除,很多二戰期間的較輕戰犯,服刑期縮短或假釋後都相繼復出,並重返日本政商各界。而日本與朝鮮戰爭最明顯的關係是戰爭期間美軍在日本大量的物資採購,對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的經濟復甦產生決定性的促進作用,奠定日本之後成為經濟強國的基礎。 === 英國 === 1950年7月,英軍進入朝鮮半島,此後赴朝鮮半島服役的英國軍人共計超過9萬Britain's forgotten war ,英國廣播公司(BBC),2001年4月20日。 10月之後,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介入韓戰,這種政策受到挑戰。對外,倫敦擔憂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敵對會危及英國在華利益,甚至使共產陣營對香港等遠東殖民地構成威脅;對內,二戰後元氣大傷的英國因為武裝政策及軍費開銷而使國庫吃緊,衝擊民生及社會福利預算。而在韓國總統李承晚公開指責英國、加拿大、紐西蘭及澳大利亞等英聯邦派兵國「影響麥克阿瑟遭到撤職」,之後英國民眾對李承晚及韓國第一共和政權的腐敗、專制產生極大反感,輿論立場也逐漸轉向反戰。 工黨及艾德禮內閣的韓戰政策失去民心,黨內也因為輿論壓力及預算問題爆發分裂,這些因素使得工黨在1951年的國會大選中落敗。而選前抨擊工黨將英國拖入韓戰泥淖的保守黨,則在-{zh:邱吉爾;zh-hans:丘吉爾;zh-hant:邱吉爾}-的帶領下取得執政權。邱吉爾重新上臺後,迅速改變立場,推動停戰政策,使英國得以從朝鮮半島的難題抽身而出,同時在韓戰問題上不再支援美國英國的朝鮮戰爭政策(賈健)。 戰後的英國是聯合國軍組成諸國中最後一個於首都立碑紀念者,倫敦韓戰紀念碑在2013年11月奠基,2014年12月3日進行揭幕典禮。 === 土耳其 === 朝鮮戰爭促成了土耳其於1952年加入北約並對其之後與韓國的雙邊外交和貿易關係奠定了基礎。 === 撤軍問題 === 撤軍問題其實從1951年7月雙方開始談判之前就提出。本來中國人民志願軍是想將撤軍問題也納入談判議程,但是美國方面堅決反對。為了儘快停戰,毛澤東經徵求斯大林的意見後,同意將撤軍問題留待停戰實現後再談判解決,而不將其作為停戰的前提條件。但是1953年7月停戰後,原定應在三個月內召開的高一級政治會議(解決撤軍問題、統一問題、和平協議等重大問題)卻未能召開。1954年日內瓦會議上,朝-{}-鮮問題也是無果而終。1958年2月2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決定於當年年底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鮮。3月15日,撤軍開始。10月22日,司令員楊勇、政委王平率領志願軍總部官兵撤軍回國。10月26日,志願軍已全部撤離朝鮮。 ===美國對韓國的經濟援助=== 從1945年到1961年間,美國與聯合國向韓國提供了31億美元的經濟援助,在為韓國經濟提供投資融資,保持國際收支逆差和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向世界各國提供了大量援助,以重建世界經濟和防止共產主義擴張。美國對大韓民國的經濟援助,最初是由朝鮮政府成立後不久於1948年12月10日簽署的一項條約發起。 朝鮮戰爭爆發時,聯合國於1950年12月1日成立了一個名為(UNKRA)的新組織,並透過美軍採購食品,向韓國平民提供了大量援助。到了1954年,援助金額已達到4.5億美元。援助的物資和細節各不相同,包括舊衣服、麵粉、毯子、床、米、鹽、蕎麥、衛生盒、橡膠鞋和焦糖。在美國的援助物資中的玉米麵袋,背面都用韓文寫著“美國人民捐贈”。這些援助由美國國防部於1953年7月1日至1955年6月30日成立的對外活動辦公室(FOA)和1955年下半年接管的國務院國際合作辦公室(ICA)監督。從1953年到1961年,該援助總額為17.4億美元,佔所有援助的最大份額。在首爾成立了由韓國和美國政府的一位代表組成的聯合經濟委員會後,該委員會就整個經濟問題與韓國政府進行了磋商,而韓國政府有義務接受委員會的建議。 韓國經濟得以在戰爭結束後很快復甦,主要得益於美國和聯合國的免費援助。1953年,經濟援助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達到10%。在1956年,這一比例上升到最高13%。當時,有90%的投資資金來自外國援助。戰後至1960年代,韓國經濟實現了4-5%的快速增長,主要是依靠援助力量,而韓國獲得的援助比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多。 == 其他 == === 韓國歸還中國人民志願軍軍人遺骸 === == 相關文藝作品 == 有許多影視作品都以朝鮮戰爭為題材或與朝鮮戰爭有關。 ===電影=== *中國電影《上甘嶺》1956、《奇襲》1960、《英雄兒女》1964、《奇襲白虎團》(京劇)1974、《北緯38度線》2000、《集結號》2007、《我的戰爭》2016、《金剛川》2020、《長津湖》2021、《水門橋》2022、《志願軍:雄兵出擊》2023等; *韓國電影《稗牙谷》1955、《一去不回的海兵》1963、《紅巾特攻隊》1964、《平壤爆擊隊》1972、《證言》1974、《南部軍》1990、《-{zh:太極旗飄揚;zh-hans:太極旗飄揚;zh-hant:太極旗-生死兄弟;zh-cn:太極旗飄揚;zh-tw:太極旗-生死兄弟;zh-hk:太極旗飄揚:生死有情;zh-mo:太極旗飄揚:生死有情;}-》2004、《歡迎來到東莫村》2005、《向著砲火》2010、《高地戰》2011、《國際市場》2014、《西部戰線》2015、《代號:鐵鉻行動》2016、《長沙裡之戰:被遺忘的英雄》2019等。 *美國電影《獨孤裡橋之役》1954、《豬排山》1959、《外科醫生》1970 ===電視劇=== *中國電視劇《抗美援朝》2000、《三八-{}-線》2016、《跨過鴨綠江》2020、《戰火熔爐》2020等。 *韓國電視劇《戰友》2010、《Road No. 1》2010 === 中國大陸的題材限制 === 值得注意的是,自911事件後,朝鮮戰爭題材的作品在中國大陸被視為禁區。八一電影製片廠和中國中央電視臺在2000年分別拍攝電影《北緯38度線》和電視劇《抗美援朝》,兩部作品都未能獲准播出。此後,中國大陸影視劇的製作和播出在此題材上形成禁忌。有人認為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避免刺激美國而作出的決定。根據前中國中央電視臺臺長楊偉光透露,電視劇《抗美援朝》未有播出是因為當時恰逢911事件發生。之後有部分解放軍將領上書,希望中共中央能允許公映《抗美援朝》,但未獲得批准。 直至2016年,電視劇《三八-{}-線》打破這種政治禁忌。曾任彭德懷朝鮮語翻譯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趙南起推動此劇的播出。同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的電視劇《彭德懷元帥》亦有趙南起的推動,但僅因涉及朝鮮戰爭,尚需最高層批准。隨著中美貿易戰及之後中美之間的一系列摩擦,中國大陸宣傳部門對朝鮮戰爭主題文藝作品的態度愈加開放,2020年有紀念抗美援朝70週年的獻禮片電影《金剛川》、40集的電視連續劇《跨過鴨綠江》。 ==相關戰役== * 長沙裡登陸戰 * 仁川登陸 * 飛虎山戰役 * 清川江戰役 * 長津湖戰役 * 三所裡戰役 * 橫城反擊戰 * 砥平裡戰鬥 * 鐵原阻擊戰 * 漢江南岸阻擊戰 * 上甘嶺戰役 * 金城戰役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zh-hans;zh-hant|}- === 來源 === * * 丁亮春:《中國人民志願軍名稱由來》 ,光明網。 * 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大使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56週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網站。 * * 李奇微:《朝-{}-鮮戰爭》(The Korean War),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譯,1983年10月。 * 解力夫:《戰後四大戰爭-朝-{}-鮮戰爭》,1993年。 * 楊奎松;《評〈抗美援朝戰爭史〉》 。 * 唐德剛:《毛澤東專政始末(1949-1976)》,第一章。 * 協議中文版全文:《朝鮮停戰協定及其附件和臨時補充協議》,人民網,2000年12月29日公佈 * * * Brune, Lester and Robin Higham, eds., The Korean War: Handbook of the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Greenwood Press, 1994) * Edwards, Paul M. Korean War Almanac (2006) * Foot, Rosemary, Making Known the Unknown War: Policy Analysis of the Korean Conflict in the Last Decade, Diplomatic History 15 (Summer 1991): 411-31, in JSTOR * * * Kaufman, Burton I. The Korean Conflict (Greenwood Press, 1999). * Korea Institute of Military History, The Korean War (1998) (English edition 2001), 3 vol, 2600 pp; highly detailed history from South Korean perspective, U of Nebraska Press. ISBN 978-0-8032-7802-8 * 朝鮮戰爭辯論的美國參與者 * * 原載 網上修訂版 * 綜述中美英蘇朝的相關著作 * Summers, Harry G. Korean War Almanac (1990) * Sandler, Stanley ed., The Korean War: An Encyclopedia (Garland, 1995) * Werrell, Kenneth P., Sabers over MiG Alley ,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ISBN 978-1-59114-933-0 * * * * ==外部連結== ===史料=== * 聯合國韓國統一復興委員會(UNCURK)(1950-1973年)的記錄,存於聯合國檔案館 * FEAF/UN Aircraft Used in Korea and Losses by Type(朝鮮戰爭中雙方損失飛機統計) *,摘自,原作 * A Historic Memo: Harry Truman Salutes Dean Acheson's Crucial Role in Going to War With Korea ,沙佩爾手稿基金會(Shapell Manuscript Foundation) * North Kore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tion Project * 大峽谷州立大學退伍軍人歷史專案數字收藏 * 被遺忘的戰爭,銘記在心(The Forgotten War, Remembered) – 四名老兵的回憶,出自《紐約時報》 * 關於朝鮮戰爭的書籍和研究資料的收藏,美國陸軍軍事歷史中心的一個線上收藏品 * Korean War, US Army Signal Corps Photograph Collection,美國陸軍遺產和教育中心,位於賓夕法尼亞州卡萊爾 * The Korean War at History.com * Koreanwar-educator.org * ===媒體=== * 西點軍校的朝鮮戰爭地圖集 * 美軍朝鮮媒體中心官方朝鮮戰爭線上圖片檔案 * 美國國會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提供的朝鮮戰爭珍稀圖片 * Land of the Morning Calm Canadians in Korea –包括老兵訪談的多媒體專案 * Pathé,線上新聞片檔案,介紹有關戰爭的影片 * CBC Digital Archives – Forgotten Heroes: Canada and the Korean War ===組織=== * 美國韓國國防退伍軍人(Korea Defense Veterans of America) * 朝鮮戰爭前戰俘協會 * 朝鮮戰爭老兵協會 * 朝鮮戰爭研究中心 * ===紀念=== * 中國抗美援朝紀念館 * 朝鮮兒童戰爭紀念館 * 紀念“抗美援朝”50週年,出自人民網 * 為了和平,為了勝利,出自中國軍網 * 朝鮮戰爭60年再回首,出自鳳凰網 * Chinese 50th Anniversary Korean War Memorial * 銘記偉大勝利 推進偉大事業——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週年 ,出自中國軍網 Category:朝鮮戰爭 Category:朝鮮半島南北關係 Category:朝鮮半島歷史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關係史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軍事關係 Category: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戰爭 Category:韓國的戰爭 Category:美國戰爭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戰爭 Category:蘇聯戰爭 Category:加拿大戰爭 Category:澳大利亞戰爭 Category:比利時戰爭 Category:衣索比亞戰爭 Category:法國戰爭 Category:希臘戰爭 Category:盧森堡戰爭 Category:紐西蘭戰爭 Category:南非戰爭 Category:泰國戰爭 Category:土耳其戰爭 Category:荷蘭戰爭 Category:菲律賓戰爭 Category:英國戰爭 Category:1950年衝突 Category:1951年衝突 Category:1952年衝突 Category:1953年衝突 Category:冷戰衝突 Category:共產主義性質的內戰 Category:1950年代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Category:1950年代韓國 Category:1950年代美國 Category:1950年代中國大陸 Category:1950年代蘇聯 Category:1950年代軍事 Category:外國干涉 Category:1945年後的內戰 Category:革命性質的內戰
1992年美國總統選舉
1992年美國總統選舉,最終由民主黨候選人、時任阿肯色州州長比爾·克林頓勝出,擊敗時任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選舉背景== 當1992年的美國總統選舉臨近時,美國人發現他們處在一個以四年前幾乎不可想象的變革的世界中。冷戰中所熟悉的標誌——從柏林牆到洲際彈道導彈以及不斷的轟炸機——已經不再有了。東歐國家獨立,蘇聯解體,兩德統一,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要求直接的談判,核武器的威脅已經大大地降低。 然而在國內,美國人卻沒有這麼樂觀了——面臨著一些深刻和相似的問題。在海灣戰爭結束的慶祝和遊行後,美國發現她自己正在自1980年代早期以來的深刻衰退中。不僅僅是在很多年前就遭受打擊的藍領工人失業,很多的中層管理的白領上班族也失業。甚至在1992年經濟開始復甦的時候,它的增長率直到年末才體現出來,而國家的很多地區仍然處在經濟低谷中。此外,聯邦赤字持續增加,主要由於公眾醫療支出的增加。很多美國人對他們的未來表現出悲觀的態度,認為他們的國家正在走向錯誤的方向。 由於第一次波斯灣戰爭取得勝利,雖然受到保守派記者帕特·布坎南的挑戰,但是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和副總統丹·奎爾仍然輕易得到了共和黨的再度提名,在民主黨尚未選出候選人參選前,布什顯然佔了上風。 在民主黨方面,阿肯色州州長比爾·克林頓打敗了黨內的一系列對手,贏得了黨內候選人的提名。作為副總統提名,他選擇了田納西州的美國參議員阿爾·戈爾,他後來通常被認為是議會中知識最淵博以及極具說服力的環境保護提倡者,支援發展高科技電訊產業及槍械管制。 但是對國家經濟方向的不安使得人們寄望於一位獨立的候選人——得克薩斯州富商羅斯·佩羅(Ross Perot)。以計算機和資訊處理起家的佩羅特,以政府對經濟處理無能和聯邦赤字為議題,成功獲得50個州的簽名參加選舉。雖然他離贏得總統職位有相當距離,但是他的出現進一步確定了經濟議題仍然是國家爭論的中心議題。 從這屆開始,加利福尼亞州及伊利諾州的選舉人票皆投給了民主黨。 == 投票結果 == 總統候選人 選舉人票數 普選票數 百分比 政黨 競選夥伴(選舉團票數) 威廉·傑弗遜·克林頓(勝出) 370 44,908,254 43.0% 民主黨 阿爾·戈爾(370) 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 168 39,102,343 37.5% 共和黨 丹·奎爾(168) 羅斯·佩羅(Ross Perot) 0 19,741,065 18.9% 無 詹姆斯·斯托克代爾 安德烈·V·馬洛(Andre V. Marrou) 0 291,627 自由意志黨(Libertarian Party) 詹姆士·波·格利茲(James "Bo" Gritz) 0 107,014 平民黨(Populist Party) 利諾拉·B·弗拉尼(Lenora B. Fulani) 0 73,714 新聯盟黨(New Alliance Party) 其他年度的選舉: 1976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 來源:U.S. Office of the Federal Register (electoral votes) == 影響 == 共和黨結束12年的執政,佩羅的獨立參選某種程度瓜分了時任總統布殊的選票,導致布殊的連任失敗。民主黨的當選人克林頓並無取得過半數普選票(43%),代表民主黨並未取得多數支援,保守派仍主導美國社會及政治,克林頓1993年上任後推動的自由派政策如健保改革及同性戀參軍的問題,使保守派極為不滿,為共和黨在1994年推動共和黨革命重新取回國會的控制權打下基礎。 == 參看 == * 美國總統 * 美國總統選舉 == 參考資料 == Category:1992年美國總統選舉 Category:羅斯·佩羅 Category:比爾·克林頓總統任期 Category:1992年11月 Category:美國曆史 (1991年—2008年)
1996年美國總統選舉
1996年美國總統選舉,是美國在1996年11月5日舉行的總統選舉,比爾·克林頓順利連任。 這次總統大選也是網際網路第一次被運用於競選活動中,雙方陣營都架設了宣傳用的官方網站,其他網路技術如電子郵件、電子佈告欄都廣泛地運用於宣傳。其中共和黨的杜爾陣營所架設官網至今仍可連結上。 ==選舉背景 == 經過了上任初期的混亂與1994年的中期選舉失敗,民主黨失去美國國會兩院長達四十年的控制權。 由於共和黨控制國會兩院,克林頓政府決定去中間路線。克林頓聘請了共和黨謀士大衛·葛根作為顧問,同時僱用了共和黨選舉策士迪克·莫里斯。莫里斯為克林頓制定了一個「三角策略」(triangulation),即白宮採取一個在國會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的立場,與兩黨議員都保持等距離。這個策略證明十分有效,隨著1996年大選的到來,克林頓逐漸恢復中間派的名聲,政壇恢復穩定,經濟也恢復增長,美國國民大體對生活覺得滿意,克林頓在競選連任過程中一路處於上風,他再次與戈爾搭擋參選。 反觀共和黨方面,贏得提名的是堪薩斯州老牌參議員鮑勃·多爾。73歲高齡的多爾不但在年齡上處於劣勢,也不能提出一個能吸引選民的議題。多爾倉促提出了17%齊頭稅率的政見,既顯得輕率,選民也對這種未經認真論證的政策抱持懷疑的態度。眼看著大勢將去,多爾放手一搏,辭去參議員和參議院多數黨領袖的職位。這個策略短暫地鼓舞了共和黨計程車氣,但是沒能挽救狂瀾於既倒。而副總統候選人傑克·肯普在年齡上也處於劣勢,也不能提出一個能吸引選民的議題。而1992年獨立候選人佩羅再次參選,使選舉備受關注。 代表民主黨的克林頓及戈爾最終以379對159的選舉人票數贏得連任。 ==選舉結果== 總統候選人 選舉人票 總得票數 百分比 政黨 競選夥伴(選舉人票數) 比爾·克林頓(當選) 379 47,402,357 49.24 民主黨 艾伯特·戈爾(379) 鮑勃·多爾(Bob Dole) 159 39,198,755 40.71 共和黨 傑克·肯普(Jack Kemp)(159) 羅斯·佩羅(Ross Perot) 0 8,085,402 8.40 改革黨 帕特·喬特(Pat Choate)(0) 拉爾夫·納德 0 685,128 0.71 綠黨 維諾娜·拉杜克(Winona LaDuke)(0) 哈里·布朗(Harry Browne) 0 485,798 0.50 自由黨(Libertarian Party) 喬·喬根森(Jo Jorgensen) (0) 霍華德·菲利普(Howard Phillips) 0 184,820 0.19 納稅人黨(Taxpayers Party) 阿爾比恩·奈特(Albion Knight) (0) 約翰·哈根林(John Hagelin) 0 113,670 0.12 自然法黨(Natural Law Party) 麥克·湯普金(Mike Thompkins) (0) 其它年度的選舉:1976年,1980年,1984年,1988年,1992年,1996年,2000年,2004年,2008年,2012年 來源:U.S. Office of the Federal Register (electoral vote),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 (popular vote) == 註釋 == == 參見 == * 美國總統 * 美國總統選舉 * Category:比爾·克林頓總統任期 Category:羅斯·佩羅 Category:外國干預選舉
約翰·昆西·亞當斯
約翰·昆西·亞當斯(,),美國政治家,第六任總統(1825年-1829年),他還擔任過外交官,參議員和眾議院議員。他是第二任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及第一夫人艾碧該·亞當斯的長子。 ==早期經歷== 從小隨著當時前往法國處理外交事務的父親約翰·亞當斯,並在國外待了七年。其間在巴黎外郊帕舍學院(the Passy Academy)接受正式教育,十三歲就進入荷蘭萊登大學學習古典語文,1781年由於熟練的法語而被選為美國外交官弗朗西斯·德奈秘書,前往俄國希望說服當時的女皇凱瑟琳二世承認美國的獨立但未果,在1783年隨父和班傑明·富蘭克林前往法國和英國簽訂巴黎條約,結束美國獨立戰爭。 ==初步參涉政治== 在進入政治領域之前,他曾擔任過老師、律師,由於時常在報紙上發表意見支援喬治·華盛頓的政策而受後者注意,於1794年被其任命為駐荷公使,主要任務為監督對荷借款的還清與關注法國大革命中美國僑民的安全。後調任出使葡萄牙,隨即又改調到德國。 1803年代表麻州成為參議員,因多次支援傑佛遜政府的政策(如路易斯安那購地)而被迫辭職,1809年詹姆斯·麥迪遜接任總統,任命其為駐俄大使,其間與俄皇亞歷山大一世交好,並為美爭取了在波羅的海的沿岸經商權,且透過俄施壓使被丹麥扣押的美船得以釋放,在1812年的英美戰爭結束後與英簽署合約,歸還彼此佔領的土地。 ==擔任國務卿== 在詹姆斯·門羅時期擔任美國國務卿,並發展“門羅主義”,包括和英訂簽訂《1818年條約》,確保美在加拿大的東岸有捕魚權以及對俄勒岡的主權、1819年與西班牙簽訂《亞當斯-奧尼斯條約》,買下佛羅裡達。 ==總統任期== 1824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無人獲得過半選舉人票,因此依據憲法第十二條修正案,由眾議院在得票前三位的候選人中投票,選出亞當斯為總統,他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父子皆擔任過總統的總統。1825年提出要建設鐵路和運河串聯的運輸動線、建設更多公立大學,並成立一座天文臺以研究外太空。 1828年提出要對進口製造品收取高額關稅,然而由於進口原料是否收稅的問題而造成人民反感,並導致其在1828年美國總統選舉中競選連任失敗。 ==眾議院議員生涯== 約翰·昆西·亞當斯在競選總統連任失敗之後,於1830年代表麻州當選國會眾議員,是唯一一位當選美國眾議員的卸任總統。 ===廢奴運動=== 1841年,他與年輕律師包德溫(Roger Sherman Baldwin)在Amistad運奴船叛亂案審判時,在大法官面前重新闡述美國開國先賢人道主義,民主精神,他一一拍著殿堂中美國立國時歷任「祖靈們」雕像後,因此約翰昆西亞當斯所提起美國立國的價值被重新呼喊出來,最後大法官宣判運奴船「La Amistad」黑人們勝訴。為廢除奴隸制踏出第一步。 ==逝世與紀念== 1846年11月中旬,這位78歲的前總統中風,使他身體部分發生癱瘓。經過幾個月的休養,他完全康復並恢復了在國會的職務。1847年2月13日,亞當斯進入眾議院時,每個人都「站起來鼓掌」。 1848年2月21日,在眾議院與其他議員激烈辯論過程中,他的腦溢血突然再度發作,2日後病逝。 約翰·昆西·亞當斯在1843年拍攝的一張達蓋爾銀版照片,被認為是第一張美國總統留下的現代攝影相片。亞當斯欣賞這個新發明,在晚年最後幾年裡,他拍了多張肖像照。但是,從他的日記中可以看出,他對這些照片不甚滿意——認為它們“很難看”,“過於真實”。在1843年拍下這張照片後不久,亞當斯把它送給了一位國會議員同事霍勒斯·埃弗裡特(Horace Everett)。後來照片不知下落,直到埃弗裡特的後人重新發現並將它拍賣,美國國家肖像館於2017年將它收為館藏。 亞當斯父子曾經長時間是美國唯一的父子總統,記錄在百多年後才被布什父子打破。 == 相關條目 == * 勇者無懼 (1997年電影) * == 參考資料 == Category: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Category:美國哲學會會士 Category:美國總統 Category:1820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1824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1828年美國總統選舉候選人 Category:美國國務卿 Category:美國駐英國大使 Category:美國駐俄羅斯大使 Category:美國駐荷蘭大使 Category:美國駐普魯士大使 Category:美國國民共和黨聯邦眾議員 Category:麻薩諸塞州參議員 Category:美國律師 Category:哈佛大學教師 Category:美國廢奴主義者 Category:美國保守主義者 Category:萊頓大學校友 Category:哈佛大學校友 Category:英格蘭裔美國人 Category:19世紀美國政治人物 John Category:麻薩諸塞州聯邦參議員 Category:美國總統兒子 Category:罹患腦溢血逝世者 Category:麻薩諸塞州聯邦眾議員 Category:律師出身的政治人物 Category:18世紀美國政治人物 Category:美國一位論派 Category:政治世家出身的政治人物 Category:19世紀美國總統 Category:19世紀一位論派 Category:任內身亡者 Category: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病死者 Category:美國政黨創始人 Category:喬治·華盛頓大學董事 Category:在荷蘭共和國的美國人 Category:18世紀美國外交官 Category:馬薩諸塞州聯邦黨人 Category:馬薩諸塞州布倫特裡政治家 Category:馬薩諸塞州昆西政治家 Category:18世紀公理會徒 Category:美國公理會徒
聶耳
聶耳(),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雲南玉溪人,中國音樂家,主要從事包括電影插曲在內的流行音樂、中國民族音樂的創作,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也就是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聶耳也被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新音樂運動的先驅。 ==生平介紹== 聶耳是雲南玉溪人,出生於昆明一個貧苦的中醫家庭。從小喜愛音樂,1918年就讀於昆明師範附屬小學。利用課餘時間,聶耳自學了笛子、二胡、三絃和月琴等樂器,並開始擔任學校“兒童樂隊”的指揮。1922年,聶耳進入私立求實小學高階部,1925年考取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插班生。 少年的聶耳曾虛心向一位木匠學習吹笛,並尊稱木匠是他的第一位吹笛老師,奠定了他的音樂基礎。 1927年畢業於雲南省立第一聯合中學,並進入雲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在校期間參與了學生組織“讀書會”的活動,並與友人組織“九九音樂社”,經常參加校內外的演出活動。在這期間,聶耳還自學了小提琴和鋼琴。 1930年夏天,聶耳從雲南省立師範學校畢業,因參加反政府活動而列入“黑名單”,為此離開雲南至上海。 1930年7月,初抵上海的聶耳進入昆明雲豐商行所設的“雲豐申莊”幹活,並居住於同春裡86號(現公平路185弄)亭子間。 1931年春,雲豐申莊關門,1931年4月聶耳考入黎錦暉主辦的“明月歌舞劇社”,任小提琴手。1932年7月發表《中國歌舞短論》,並因批評黎氏被迫離團。1932年11月進入聯華影業公司工作,參加“蘇聯之友社”音樂小組,並組織“中國新興音樂研究會”,參加左翼戲劇家聯盟音樂組。這一時期,聶耳與電影界的袁牧之、王人美等結識,為他們創作了大量電影音樂,並向王人美的哥哥王人藝學習小提琴。 1933年,聶耳由劇作家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4年4月聶耳加入百代唱片公司主持音樂部工作,同時建立百代國樂隊(又名“森森國樂隊”)。這也是聶耳最多產的一年。此外他還在這一年年初報考了國立音樂專科學校小提琴專業,但沒有被錄取劉再生,音樂界的一樁歷史公案——蕭友梅和冼星海、聶耳的"是非恩怨",《音樂藝術》2007年03期。1935年1月聶耳任聯華二廠音樂部主任。1935年2月,田漢為電影《風雲兒女》創作的主題歌(即日後的《義勇軍進行曲》)歌詞從監獄傳出。聶耳聽說後主動要求譜曲。 1935年4月1日為免被捕,聶耳按照中共的準備離開上海,擬取道日本赴蘇聯考察學習,對外宣稱去日本找三哥“做牛皮生意”。4月15日,聶耳在上海匯山碼頭登上日輪“長崎丸”,4月16日到長崎,17日到神戶,18日早抵東京。聶耳打算在日本停留一年,他計劃在這一年中先後進行日語學習、音樂訓練、作曲、俄語學習;同時,他還對日本的音樂、戲劇、電影進行觀摩學習。為多觀賞日本風光,7月9日,聶耳隨新結交的朝鮮朋友李相南到神奈川縣藤澤市遊覽,住在日本友人濱田實弘家中。在那裡他們幾乎每日去游泳。7月17日,聶耳與濱田實弘、李相南等去海濱游泳,他獨自在水深齊胸之處遊著,之後友人尋他不見,遂報警;翌日屍體被撈起,據濱田實弘描述,屍體“是普通一般的溺死人樣子,不難看,也沒有吃著水,僅只從口裡流著少許血,頭也出少許血,據檢驗的醫生說是窒息死”,當時聶耳年僅23歲。關於聶耳的死因,雖然當時日本法醫鑑定為溺死,一般也認為聶耳是在游泳時被巨浪捲去,溺水身亡,但也有被日本特務暗害、突發心臟病溺水猝逝等說法。 聶耳逝世的第二天,其同鄉好友張天虛代表雲南留日學生,趕到鵠沼海濱收領併火化聶耳遺體,還在之後主編了《聶耳紀念集》。當年秋,當年秋,聶耳的骨灰由張天虛和玉溪人鄭子平護送回上海。1936年,再由其胞兄聶敘倫將骨灰帶回昆明,安葬於西山。 ==主要作品== 聶耳一生共創作37首樂曲,都是在他去世前不到兩年的時間裡所寫的,其中反映工人階級生活和鬥爭的歌曲佔有較大比重。聶耳經常與田漢合作。除《義勇軍進行曲》外,聶耳的代表作品還有《畢業歌》、《前進歌》、《大路歌》、《開路先鋒》、《碼頭工人歌》、《新女性》、《飛花歌》、《塞外村女》、《鐵蹄下的歌女》、《告別南洋》、《梅娘曲》、《賣報歌》、歌劇《揚子江暴風雨》及民族器樂曲《翠湖春曉》、《山國情侶》、《金蛇狂舞》等。 == 紀念 == === 聶耳墓 === 在聶耳的出生地雲南昆明,有一座聶耳墓,位於昆明市西山森林公園,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昆明與藤澤兩市也於1981年締結為友好城市。 === 聶耳紀念廣場 === 為了紀念游泳時不幸溺水身亡的聶耳,日本當地的有志之士於1954年籌措修建了聶耳紀念碑,碑文由秋田雨雀撰寫。幾年後紀念碑遭颱風襲擊損毀。1965年重新修建了紀念碑,並新建了刻有郭沫若所題“聶耳終焉之地”的一塊臥碑。1985年聶耳遇難50週年之際,日本當地政府出資整修了紀念碑,並新建了聶耳的浮雕胸像和由當時的藤澤市市長題寫碑文的解說碑。解說碑的碑文陳述了聶耳對音樂事業所作的貢獻,表達對其英年早逝的惋惜,最後祝願聶耳生前的微笑能成為中日世代友好的基石。紀念碑和其周邊組成了紀念廣場。紀念廣場位於江之島西北方向兩公里處,湘南海岸公園的西端。 === 影視形象 === * 《國歌》(1999年電影),陳坤飾 * 《國家寶藏第二季》之《聶耳小提琴》,張若昀飾 * 百代紅樓實景全息短劇,張晚意飾 * 《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之《國歌》,王源飾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聶耳紀念館 *聶耳紀念碑 Category:國歌作曲家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作曲家 Category:中國電影音樂作曲家 作 Category: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3年入黨) Category:在日本身亡的中華民國人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溺死者 Category:昆明人 Category:玉溪人 E耳 Category:葬於昆明 Category:日本意外身亡者 Category: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Category:在日本的中華民國人 (1949年前)
8月1日
8月1日是陽曆年的第213天(閏年是214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52天。 == 大事記 == === 6世紀 === * 527年:查士丁一世逝世後,原先培養成繼承人的養子查士丁尼一世被推選成為拜占庭帝國皇帝。 === 7世紀 === * 607年:日本推古天皇遣使者小野妹子向中國隋朝遞交國書,國書中寫有「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表明日本與隋朝地位平等;這與中國傳統的“天無二日,民無二主”思想相違背,引得隋煬帝勃然大怒。 === 13世紀 === * 1291年:烏裡、施維茨及翁特瓦爾登定《》,組成舊瑞士邦聯。 === 15世紀 === * 1498年:哥倫布在第三次航行中於奧裡諾科河口附近登陸南美洲。 === 17世紀 === * 1647年:中國清朝順治皇帝晉封多鐸為輔政叔德豫親王。 * 1655年:中國清朝立內十三衙門鐵碑,嚴禁宦官干政。 === 18世紀 === * 1774年:英國化學家約瑟夫·普利斯特里在加熱氧化汞時發現氧氣,證實瑞典化學家卡爾·舍勒的研究。 * 1798年:霍雷肖·納爾遜率領的英國皇家海軍和法國地中海艦隊在埃及爆發決定性的尼羅河河口海戰。 === 19世紀 === * 1831年:英國倫敦橋新橋正式投入使用。 * 1855年:咸豐黃河大改道。 * 1876年:科羅拉多成為美國第38個州。 * 1894年:大清帝國和大日本帝國同時向對方宣戰,甲午戰爭爆發。 * 1895年:中國發生古田教案,成為義和團運動前最嚴重的攻擊洋人事件。 === 20世紀 === * 1907年:羅伯特·貝登堡於白浪島舉辦童軍露營活動,被視為國際童軍運動的起源。 * 1914年:德意志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向俄羅斯帝國宣戰,標誌著東方戰線戰事爆發。 * 1915年:中國開始統一銀幣,袁頭銀圓成為唯一法定銀圓。 * 1916年:黎元洪就任中華民國大總統。 * 1927年:中國共產黨部隊向中國國民黨駐守南昌市的國民革命軍部隊發動進攻,第一次國共內戰爆發。 * 1929年:中國上海反帝大同盟成立。 * 1930年: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成立。 * 1930年:八一吉敦暴動。 * 1934年:美國結束對海地的軍事佔領 * 1935年: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即《八一宣言》。號召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 1936年:第11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行,德國元首希特勒主持開幕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最後一次奧運會。 * 1940年:日本外相松岡洋右首次使用“大東亞共榮圈”一詞。 * 1941年:中華民國空軍飛虎隊成立。 * 1944年:在波蘭流亡政府指揮下,波蘭家鄉軍在華沙發動反抗納粹德國軍事佔領的華沙起義。 * 1946年:澳洲國會透過聯邦專案法:澳洲國立大學成立。 * 1950年:中國中國民航國內航線開航。 * 1952年:中國人民英雄紀念碑動工興建。 * 1952年:中國八一電影製片廠前身解放軍電影製片廠成立。 * 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尼泊爾建交。 * 1956年:5612號颱風登陸中國浙江,致使浙江全省近5000人喪生。 * 1960年:達荷美共和國成立。 * 1960年: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館。 * 1966年: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掀起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的狂潮。文革全面爆發。 * 1973年:加勒比共同體和共同市場成立。 * 1974年:臺灣科技大學成立。 * 1981年:美國有線電視網MTV以播放音樂錄影帶的方式首播,成為世界首個全天播放音樂節目的頻道。 * 1987年:國立臺灣大學管理學院正式改制成立。 * 1994年:中華民國完成第三次修憲,臺灣原住民正名成功,「原住民」取代山胞成為正式稱呼。 === 21世紀 === * 2005年:香港地鐵迪士尼綫啟用。 * 2008年:連線中國北京市和天津市的京津城際鐵路建成通車,成為中國大陸第一條設計時速為350公里的高速鐵路。 * 2010年:《集束彈藥公約》生效。 * 2011年:7月31日和8月1日,中國新疆喀什接連發生2起暴力恐怖襲擊事件,至少造成10人死亡。 * 2014年:臺灣高雄市前鎮區從一心路、二聖路口、三多路到凱旋路,近兩公里發生特大地底丙烯氣體爆炸事故,造成32人喪生,因此行政院宣佈全臺於8月5日-7日降半旗3天。 * 2015年:日本宮內廳公開玉音放送數位修復版。 * 2017年:阿富汗赫拉特一座清真寺發生自殺式襲擊,造成20人死亡。 == 出生 == * 前10年:克勞狄一世,羅馬皇帝(54年逝世) * 126年:佩蒂納克斯,羅馬皇帝(193年逝世) * 845年:菅原道真,日本平安時代學者、詩人、政治人物(903年逝世) * 1007年:歐陽修,中國宋代文學家、政治家(1072年逝世) * 1068年:金太祖完顏阿骨打,金朝開國皇帝(1123年逝世) * 1377年:後小松天皇,日本天皇(1433年逝世) * 1744年:-{zh-cn:讓-巴蒂斯特·拉馬克; zh-tw:尚-巴蒂斯特·拉馬克}-,法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1829年逝世) * 1770年:威廉·克拉克,美國探險家(1838年逝世) * 1779年:法蘭西斯·史考特·基,美國律師、作家,美國國歌《星條旗》歌詞作者(1843年逝世) * 1794年:詹姆斯·巴頓·朗埃克,美國肖像畫家、雕刻師(1869年逝世) * 1816年:威廉·亞爾內爾·史萊克,美國律師、軍官、政治人物(1862年逝世) * 1819年:赫爾曼·梅爾維爾,美國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代表作《白鯨記》(1891年逝世) * 1867年:威廉·斯皮爾斯·布魯斯,蘇格蘭博物學家、海洋學家、探險家(1921年逝世) * 1877年:夏綠蒂·休斯,英國超級人瑞(1993年逝世) * 1885年:喬治·德海韋西,匈牙利化學家,1943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66年逝世) * 1889年:室生犀星,日本詩人、小說家(1962年逝世) * 1896年:弗雷德裡克·布拉開,美國物理學家(1972年逝世) * 1913年:山田正男,日本土木工程師、都市計畫師,東京首都高速道路規劃者(1995年逝世) * 1920年:海莉耶塔·拉克斯,非裔美國婦女,海拉細胞提供者(1951年逝世) * 1920年:周璇,中國影星、歌星(1957年逝世) * 1924年: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沙烏地阿拉伯國王(2015年逝世) * 1925年:利陸雁群,利孝和夫人、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前非執董(2022年逝世) * 1929年:哈菲佐拉·阿明,阿富汗政治人物,第2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1979年逝世) * 1930年:皮耶·布迪厄,法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哲學家(2002年逝世) * 1931年:許水德,臺灣政治人物,前高雄市市長及臺北市市長、中華民國第17任內政部部長和第9任考試院院長。(2021年逝世) * 1933年:米娜·古馬利,印度女演員、詩人(1972年逝世) * 1936年:伊夫·聖洛朗,法國知名時裝設計師(2008年逝世) * 1943年:田村正和,日本男演員(2021年逝世) * 1951年:李進勇,臺灣民進黨政治人物 * 1952年:佐蘭·金吉奇,塞爾維亞哲學教授、政治人物,前任塞爾維亞總理(2003年逝世) * 1952年:蔡宏圖,臺灣企業家 * 1952年:菅生隆之,日本男性聲優 * 1954年:森田順平,日本男演員、聲優 * 1954年:詹姆斯·格雷克,美國作家、科技史家 * 1955年:渡部悅和,日本陸上自衛隊將領 * 1957年:蘇啟誠,臺灣外交官(2018年逝世) * 1957年:許海峰,中國射擊運動員、國家射擊隊總教練、國家體育總局射擊中心副主任 * 1957年:楊立新,中國男演員 * 1960年:米哈爾·馬丁,愛爾蘭政治人物,現任愛爾蘭總理 * 1963年:若田光一,日本太空人 * 1963年:德米安·畢齊,墨西哥男演員 * 1964年:李澤鉅,香港企業家 * 1965年:藤真秀,日本男性聲優、演員 * 1966年:何啟南,香港男演員 * 1967年:曾貴章,臺灣棒球選手 * 1970年:大衛·詹姆斯,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 1971年:柯叔元,臺灣男演員 * 1971年:王靜瑩,臺灣女演員 * 1971年:陳妙瑛,香港女演員、模特兒,商人 * 1973年:託爾斯滕·利伯克內希特,德國職業足球運動員、教練 * 1975年:陳國坤,香港演員 * 1975年:麥家琪,香港演員 * 1975年:米倉涼子,日本女演員 * 1975年:龔琳娜,中國女歌手 * 1976年:金男珍,韓國男演員 * 1976年:伊萬·杜克,哥倫比亞政治人物、銀行家、律師,第33任哥倫比亞總統 * 1978年:李菁,中國相聲演員 * 1979年:周明璟,臺灣前東森新聞主播 * 1979年:傑森·摩莫亞,美國男演員、模特兒、導演、編劇、製片人 * 1980年:施金典,臺灣棒球選手 * 1980年:何嘉莉,香港女歌手、模特兒、演員 * 1981年:李蒿楠,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 * 1981年:高志超,香港足球運動員、評述員 * 1985年:崔建軍,中國排球運動員 * 1985年:朱妮,韓國女演員、歌手 * 1985年:田舞陽,臺灣男演員、主持人 * 1987年:塔絲·潘努,印度女演員 * 1988年:王若琳,臺灣女歌手 * 1988年:吳羨婷,香港女配音員 * 1989年:黃美英,韓國女子偶像團體少女時代成員 * 1989年:黑川智花,日本女演員 * 1992年:陳肇鈞,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93年:胡慧儀,臺灣女歌手 * 1993年:李靖筠,香港女模特兒、演員 * 1996年:何沛珈,香港女演員 * 1996年:妍雨,韓國女演員、歌手,前韓國女子團體MOMOLAND成員 * 1999年:傅珮慈,臺灣女童星 * 2000年:金採源,韓國女子偶像團體IZ*ONE、LE SSERAFIM成員 * 2000年:福岡聖菜,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成員 * 2001年:樸蒔恩,韓國女子偶像團體STAYC成員 * 2003年:安性珉,韓國男子偶像團體CRAVITY成員 * 2003年:清宮玲,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 2005年:吳徽姸,韓國女子偶像團體LIGHTSUM成員 == 逝世 == * 前30年:馬克·安東尼,古羅馬政治家和軍事家(前83年出生) * 223年:曹彰,字子文,曹魏宗室和將領 * 477年:劉昱,字德融,小字慧震,是劉宋第八任皇帝,史稱後廢帝(463年出生) * 527年:查士丁一世,東羅馬帝國皇帝(450年出生) * 946年:仁惠夫人許新月,五代十國吳越國主錢弘佐生母(903年出生) * 953年:述律平,遼太祖皇后(879年出生) * 1137年:路易六世,法國卡佩王朝國王(1081年出生) * 1146年:弗謝沃洛德二世·奧利戈維奇,基輔大公(1094年出生) * 1214年:榮西,日本佛教徒、臨濟宗創始人(1141年出生) * 1252年:柏郎嘉賓,義大利傳教士與探險家(1180年出生) * 1402年:蘭利的埃德蒙,英格蘭政治家,五港總督(1341年出生) * 1457年:洛倫佐·瓦拉,義大利人文學者、雄辯家和教育家(1407年出生) * 1464年:科西莫·德·麥地奇,義大利銀行家、政治人物(1389年出生) * 1714年:安妮女王,大不列顛王國女王(1665年出生) * 1913年:列霞·烏克蘭卡,烏克蘭文學家、詩人、劇作家、社會活動家(1871年出生) * 1920年:巴爾·甘格達爾·提拉克,印度政治家(1856年出生) * 1921年:奧利弗·波斯比謝爾,美國鑄幣局費城總局第4任局長(1839年出生) * 1943年:林森,中國國民政府主席(1867年出生) * 1943年:莉狄亞·利特維亞克,蘇聯女飛行員(1921年出生) * 1944年:曼努埃爾·奎松,菲律賓總統(1878年出生) * 1963年:迪奧多·羅賽克,美國詩人(1908年出生) * 1966年:查爾斯·惠特曼,美國槍擊案犯人(1941年出生) * 1967年:裡夏德·庫恩,奧地利裔德國化學家(1900年出生) * 1970年:奧託·海因裡希·瓦爾堡,德國生物化學家(1883年出生) * 1973年:吉安·弗朗切斯科·馬利皮耶羅,義大利作曲家(1882年出生) * 1973年:瓦爾特·烏布利希,德國政治家(1893年出生) * 1977年:程孝剛,中國機械工程專家(1892年出生) * 1977年:-{zh-cn:弗朗西斯·加里·鮑爾斯; zh-tw:法蘭西斯·蓋瑞·鮑爾斯}-,美國空軍飛行員(1929年出生) * 1981年:帕迪·查耶夫斯基,美國編劇(1923年出生) * 1989年:約翰·奧格登,英國鋼琴家(1937年出生) * 1990年:諾博特·伊裡亞思,猶太裔德國社會學家(1897年出生) * 1996年:塔德烏什·賴希施泰因,瑞士化學家(1897年出生) * 1997年:斯維亞託斯拉夫·裡赫特,蘇聯鋼琴家(1915年出生) * 1997年:永山則夫,日本連環殺手(1949年出生) * 2004年:菲力普·艾貝爾森,美國物理學家(1913年出生) * 2005年:法赫德國王,前沙烏地阿拉伯國王(1923年出生) * 2006年:艾里斯·瑪麗恩·楊,美國政治學家(1949年出生) * 2009年:柯拉蓉·艾奎諾,菲律賓政治人物,第11任菲律賓總統(1933年出生) * 2022年:大竹宏,日本男演員、聲優(1932年出生) * 2022年:卡洛斯·布利克森,烏拉圭男子籃球運動員(1936年出生) * 2022年:伊琳卡·米特雷娃,馬其頓政治人物(1950年出生) * 2023年:鄺業生,前亞洲電視編導、前無綫電視監製(1958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國際女朋友日 * 世界童軍旅巾日 * 南半球:聖布里吉德節 * :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 :原住民族日 * 汪精衛政權:中華民國復興節 * :第一次世界大戰陣亡士兵紀念日 * :國慶日 * :獨立日 == 參考資料 ==
民主黨 (美國)
民主黨()是美國的一個政黨,與共和黨並列為美國兩大主要政黨。目前是美國聯邦執政黨,並擁有美國國會參議院的多數黨地位,而該黨的州長多在東海岸的新英格蘭、華府都會區、北部的五大湖和西海岸主政,並長期在多個主要大城市如紐約、波士頓、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休斯敦等執政。 1828年第七任美國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建立民主黨"The Democratic Party, founded in 1828, is the world's oldest political party" states ,1848年成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為首任主席,但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至托馬斯·傑斐遜於1792年創立的民主共和黨。 民主黨在建立之初主要代表美國南部和中西部農場主的利益,主張民粹主義的農業主義。因此民主黨在19世紀中期透過法案強制驅逐印第安人,發動美墨戰爭,獲得大量土地以供農耕。在美國內戰中則支援奴隸制以維護成型的農業體制。民主黨在戰後長期獲得南方各州的支援。20世紀初,民主黨加入支援維護白人的工人權利,建立了聯邦儲備系統,並透過了反壟斷法,限制大企業的壟斷。自從1930年代以來,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總統推行新政並稱之為美國的自由主義,此後強調社會保障體系就成為了民主黨的主要政策。 1960年代的民權運動以及越戰導致在民主黨內部引發了對國外軍事幹預的立場及國內政策嚴重分歧,這種分歧導致之後民主黨失去全國性的支配地位,但民主黨維持對國會兩院的控制權,依靠黨內南方保守派控制國會直至1995年(當中僅於1981—1987年失去參議院控制權)。比爾·克林頓1993年上臺後,由於1995年起失去國會兩院控制權,民主黨轉走第三條道路的溫和中間路線,後繼續左傾。2007年民主黨奪回對國會兩院的控制權,2009年巴拉克·歐巴馬領導民主黨重新上臺後,民主黨加強其進步主義路線。2011年失去眾議院控制權,2015年失去參議院控制權,2017年再度成為在野黨。2019年民主黨奪回對眾議院控制權,取得15個州的完全控制權(州長及州議會兩院)。2020年喬·拜登帶領民主黨贏得總統與國會參眾兩院選舉,這雙雙勝利使民主黨恢復在聯邦政府層級的完全執政,並產生美國首位女性副總統賀錦麗,2023年在眾院方面成為少數黨。 美國政治史上總計有16位民主黨總統。民主黨在2000年代之前的政策一直偏向於白人、藍領、工人階級和農民的利益;但在2000年後發生了巨大轉變,因為支持者主要是東西岸及五大湖地區的大都會居民,所以現在的民主黨主要獲大企業、城市富裕階層、女性、LGBT、天主教徒、主流新教徒、代表性不足少數族裔(非、拉、原住民)的支援,對內力求建立平等型的福利國家,對外奉行國際主義的外交政策。 == 歷史 == === 19世紀 === 民主黨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托馬斯·傑斐遜和詹姆斯·麥迪遜在1790年代建立的民主共和黨如1991年在美國參議院透過的S.2047號檔案所述,該黨聲稱其成立日期為1792年。 “[I]n 1992, the Democratic Party of the United States will celebrate the 200th anniversary of its establishment on May 13, 1792.”。民主共和黨組成了史稱第一黨系的政治勢力主軸。民主共和黨專門反對由亞歷山大·漢密爾頓領導的執政黨——聯邦黨和其政策,當時聯邦黨提倡一個強大的聯邦政府、放寬對於憲法的解釋、以及一個由精英統治的政府。傑佛遜黨人(Jeffersonians)在英國與法國的戰爭中支援法國,並且反對與英國簽訂媾和的傑伊條約,因為擔心那將會助長美國國內的君主主義勢力。民主共和黨將獨立的農夫(自耕農)視為是共和國的中流砥柱,輕視都市、銀行、商業和工廠。傑佛遜和他的朋友麥迪遜於1798年將地方州的州權豎立為該黨的核心理念。民主共和黨在美國南部和中西部擁有最多支援,但在東北部六州則勢力不大。 民主共和黨在1800年的選舉中同時贏得了總統和國會,並且於1811年讓亨利·克萊擔任權勢極大的眾議院議長。聯邦黨在1812年戰爭結束後失去與民主共和黨抗衡的力量。在1816年後,來自田納西州的戰爭英雄安德魯·傑克遜開始崛起,並在1828年當選總統,之後民主共和黨便改組為民主黨了。 史稱的第二黨系則是民主黨與他們的主要對手—輝格黨之間的對峙。民主黨根據支援度最高的紐約、賓夕法尼亞州、弗吉尼亞州、以及邊境地區建立起了一個全國性的聯盟,但他們在東北部六州的新英格蘭依然勢力不大。如同傑佛遜黨人一般,民主黨強烈反對「貴族的」精英統治和銀行,並且將他們的民意基礎訴諸於「人民」。到了1820年代時,選舉權已經沒有一定規模財產的限制,因此幾乎所有地區的白人男性都能參與投票了。 民主黨是一個複雜的政治聯盟,由來自全國農村的農夫、以及都市地區的勞工團體所支援。民主黨在1830年代的主要議題是建立起一個更強的政黨機制、反對國家和中央銀行以及反對以犧牲納稅人來達成工業發展的現代化政策。與工業垂直的分工不同的是,民主黨強烈擁護新農業土地的擴張。在1830年後,以印第安人遷移法案為由驅逐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印地安人,並實質掠奪印地安人的土地,並取得大片西部土地便是這種例子之一。因此傑克遜作為民主黨的首位總統,其功過至今在現代民主黨仍受到非議。 馬丁·範布倫在1836年取得了總統職位,但1837年的經濟蕭條卻使他在1840年選舉中連任失敗。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在1844年贏得了選舉,在總統任期中他領導了美墨戰爭、降低關稅、建立了國庫的分行、並且將今天的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和西南部地區(德克薩斯、內華達、猶他,以及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懷俄明等)併入國土,之後他便退休不再連任。在1848的選舉中,一個名為自由土壤黨(Free Soil Party)的派系反對奴隸制度的擴張,最後與民主黨決裂。民主黨在1850年透過了一份調解蓄奴州與自由州的法案,但只是延緩了衝突爆發的時間。隨著輝格黨在奴隸和排外主義問題上出現內部分歧,民主黨在1852年輕鬆的選出福蘭克林·皮爾斯、以及1856年的詹姆斯·布坎南擔任總統。 民主黨參議院領袖-來自伊利諾州的史蒂芬·A·道格拉斯在1854年時不顧黨內的反對聲浪推行了堪薩斯-內布拉斯加法,成為其後美國南北分裂的肇因之一。當時政治聯盟、政治家、和選民結構都大為改變,新的政治議題和政策也大量浮現,輝格黨亦徹底解散了,這段時期史稱第三黨系。民主黨在繼續發展的同時,許多北部主張廢奴的民主黨人(尤其是1848年以來的自由土壤黨人)加入了新成立的共和黨。在186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道格拉斯在民主黨的提名大會上沒能取得三分之二的提名票數,從堪薩斯州引發的奴隸制度爭議終究導致民主黨的分裂,道格拉斯和約翰·C·佈雷肯裡奇分別代表北方及南方的民主黨候選人同時競逐總統寶座。 在南北戰爭中,聯盟國國內不允許政黨政治的出現,但黨派紛爭在北方仍然相當常見。戰爭爆發後,道格拉斯曾試圖重整北方民主黨人支援聯邦,但他在1861年6月去世,而民主黨內部對戰爭的意見分歧,使林肯得以主導戰爭,不過1862年國會選舉中民主黨依然維持一定表現。到了1864年總統選舉時民主黨所提名的主戰派總統候選人喬治·麥克萊倫與主和派副總統候選人不合,結果大多數主戰派民主黨人都投給林肯。1865年內戰結束後不久,林肯遇刺身亡,其副總統安德魯·約翰遜繼任總統,雖然約翰遜是民主黨人,但其政府和國會完全由共和黨控制和支配。在1866年的國會選舉中,共和黨在國會中拿下了三分之二的多數派地位,徹底掌握了國家政策。林肯的接班人尤里西斯·格蘭特將軍帶領共和黨在1868年和1872年的選戰中相繼獲得大勝。 美國在1873年爆發的經濟蕭條,使得民主黨得以在1874年的選戰中奪回國會眾議院裡的多數派地位。內戰後南方白人對於重建時期的不滿和對於共和黨的怨恨情緒也讓民主黨得益。當重建時期結束後,南方各州的非裔美國人再次於1890年代被剝奪公民權,南方也在接下來的近一個世紀裡成為民主黨的大票倉。在南方原聯盟國的州經常只有民主黨一黨稱霸,在民主黨的提名大會上贏得勝利也經常等同於選舉的勝利。 全國性的選舉在1880年代時仍保持均衡態勢。雖然共和黨在1885年之前都牢牢控制白宮,民主黨依然維持相當的競爭性。當時民主黨由格羅弗·克利夫蘭等人所率領、擁護商業階層的派系所主導,他們在南方有著穩固的支援度、並且在美國中西部的農村地區也有極大影響力,同時也受到大都市裡德裔和愛爾蘭裔美國人的支援。他們在那段期間裡也控制了眾議院。在1884年的總統選舉中,民主黨改革派的紐約州長格羅弗·克利夫蘭贏得了總統選舉。他在1888年的連任選戰中失利,但在1892年再度當選。克利夫蘭是民主黨保守派,代表商人、銀行、以及鐵路公司的利益,反對帝國主義和海外的擴張,他也擁護金本位制度,並且反對貪汙、高稅賦和關稅。民主黨保守派在1896年被威廉·詹寧斯·布萊恩所擊敗。 === 20世紀 === 1896年總統的選舉中政治生態大為改變,開始了史稱的第四黨系。以農業為主的民主黨人要求開放銀幣自由鑄造,淘汰了格羅弗·克利夫蘭,並提名威廉·詹寧斯·布萊恩參選總統。布萊恩在提名大會上誓言推行金銀雙本位的貨幣制度,宣稱要對抗東部的貨幣利益集團。但他仍在選舉中慘敗給共和黨的威廉·麥金萊。 共和黨在接下來的36年裡控制了28年的總統任期,支配了絕大多數的東北部和中西部地區、以及一半的西部地區。布萊恩在南部和大平原地區擁有穩固支援度,在1900年再次獲得總統選舉的提名,但又一次的輸給了麥金萊、在1908年又輸給威廉·霍華德·塔夫脫。民主黨保守派奧爾頓·帕克在1904年贏得了提名大會,但仍輸給了共和黨的西奧多·羅斯福。到了1908年布萊恩已經放棄了銀幣自由鑄造和反帝國主義的主張,改支援當時主流的進步主義政策,尤其是「反托拉斯法」以及反商業壟斷的法案。 趁著共和黨內部的分裂,民主黨在1910年控制了國會,並且在1912年和1916年提名改革派的知識份子伍德羅·威爾遜當選總統。威爾遜成功的使國會透過一系列進步主義法案,包括了將反托拉斯法系統化的克萊頓反托拉斯法,對個人的所得稅、對農民的新政策、以及對鐵路工人的8小時工時規定。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聯邦儲備系統,建立了一個全國性的中央銀行。他並且透過最高法院將童工非法化。頒布禁酒令的美國憲法第十八修正案,以及確立婦女投票權的美國憲法第十九修正案都是在他任內透過,不過兩個修正案也是兩黨斡旋下的結果(共和黨在國會佔多數)。威爾遜終結了關稅、貨幣、和反托拉斯等長期以來的爭議,這些政策支配了之後的40多年。 威爾遜領導美國贏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且簽訂了包括成立國際聯盟在內的凡爾賽條約。但在1919年威爾遜的政治運勢和健康都開始急劇衰退,政治局面也開始逆轉,共和黨重新控制國會兩院,參議院拒絕加入凡爾賽條約以及國際聯盟,同時全國性的罷工潮和暴力活動也產生了不小的動亂。民主黨內部也因為禁酒令而分裂為南北對峙。最後黨內的分歧使得共和黨在1920年、1924年、和1928年的總統選舉中都獲得了壓倒性勝利。不過,在此時期艾·史密斯替民主黨在東北部的大都市區域鞏固了天主教的票源支援。 大蕭條使得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在1932年的選戰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羅斯福在選戰中提出了一套模糊的政見,承諾將廢除禁酒令,並大肆批評赫伯特·胡佛的執政失敗。羅斯福在就任不到一百天內便發起了一連串龐大的政府計畫:新政。這些計畫注重於平緩、恢復並改革美國的經濟,亦即解除失業現象和農業的蕭條、將經濟的發展恢復到大恐慌前的水平、並且對體制進行改革以避免日後蕭條重現。 1932年的選舉使民主黨在兩院以及各州州長都取得了多數,1934年的選舉更進一步鞏固了多數派地位。1933年的一連串計畫被歷史學家稱為「第一波新政」,第一波新政基本上代表了當時大眾的普遍輿論;羅斯福試著將新政繼續深入推展至商業和勞工、農民和消費者、都市以及農村。然而,到了1934年,羅斯福的政策越來越具爭議性。羅斯福試著將民主黨的支援根基從商業界轉往農民和勞工。新政在根本上是一連串因應經濟艱困時期而產生的政府管制和制度。也是在這個時期,兩個古老的名詞在美國被徹底改變了涵義,「自由派」和「自由主義」開始代表支援新政的立場,而這兩詞的古典涵義則被貼上了「保守派」和「保守主義」的標籤。民主黨內的保守派被新政所激怒,在艾·史密斯的領導下他們於1934年組成了試圖反擊,但為時已晚。 在1934年控制國會絕對多數後,羅斯福繼續展開了被稱為「第二波新政」的立法計畫。這波新政大幅增強了工會的影響力、將社會福利國有化並大幅擴張、對商業進行更多管制(尤其是交通和通訊業)、並且提升對商業利潤的課稅。他以這些政策替民主黨建立了一個新的、由不同群體組成的選民結構,稱為「新政聯盟」,包括了工會、少數族群(最值得注意的:天主教徒、猶太人、以及首次的—黑人)。除了1952年和1956年兩次選舉外,新政聯盟稱霸了美國政界長達數十年,直到1968年為止。 在1936年選舉的壓倒性勝利後,羅斯福宣佈將擴張最高法院,這卻與他的新政計畫產生了衝突。一次激烈的衝突在民主黨內爆發,羅斯福的副總統約翰·南斯·迦納起頭反對他。最後國會裡的共和黨和保守派民主黨人組成同盟,一起封殺了羅斯福接下來任內幾乎所有的立法提案。由於受到黨內保守派的威脅,羅斯福試圖展開清黨,但最後仍未成功。 從這段時期開始,新政使「自由主義」一詞在美國的定義轉變。自由派代表支援增加社會福利、工會、以及對商業的管制。而那些新政的反對者,即那些重視長期經濟影響、支援企業精神和低稅賦、小政府的人成為保守派。 羅斯福在1945年4月12日任內去世,哈利·S·杜魯門接任總統。民主黨內部的衝突開始浮現。前副總統亨利·A·華萊士譴責杜魯門是個戰爭販子,批評他推行的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和北約。然而,華萊士的支持者以及黨內的左翼最後遭到驅逐,而代表工會的產業工會聯合會也在1946-1948年間被青壯派反共份子如休伯特·漢弗萊等人排擠。而共和黨也大力批評杜魯門的政策,並在1946年的選舉中重新奪回國會,扭轉自1932年以來的少數派地位。 許多民主黨領導人也都準備要顛覆杜魯門,但他們卻沒有替代的接班人選。杜魯門也做出反擊,他大膽的在7月時召集由共和黨控制的國會,送出一堆他預期會對共和黨議員造成大麻煩的法案審查。最後果不其然,共和黨國會陷入僵局且毫無進展,杜魯門趁機在全國批評他們「毫無用處」。接著1948年的總統選舉出現了大逆轉的結果,杜魯門擊敗托馬斯·杜威而得以連任,同時民主黨也重新奪回了國會。不過,杜魯門的許多政策,例如全民保健制度,仍然遭到國會保守派的封殺。 1952年,德懷特·艾森豪威爾將軍擊敗了伊利諾州州長阿德萊·史蒂文森,替共和黨重新奪回了白宮。四年之後,艾森豪再次擊敗史蒂文森。在國會裡,民主黨雖然掌握多數,但在政策上被這位戰爭英雄的陰影所籠罩,經常必須向艾森豪妥協。在1958年,由於勞工的組織得當,民主黨在國會選舉裡得到出人意料的表現。 參議員約翰·肯尼迪在1960年美國總統選舉,以極微弱差距擊敗副總統理查德·尼克松。雖然肯尼迪僅執政了一千天左右,他在任內仍於古巴發起豬灣入侵,並試圖阻止柏林圍牆的建造,同時也派遣了16,000名士兵前往南越,擔任越南共和國軍的軍事顧問,並組成美國軍事援助越南司令部。他也升溫了美蘇之間的太空競賽,讓美國人在1969年登上月球。在古巴導彈危機後他試圖緩和兩國的緊繃關係。肯尼迪同時也推展民權和種族融合。肯尼迪在1963年11月22日於達拉斯遇刺身亡。副總統林登·約翰遜繼任為第36任美國總統。莊遜也是新政的堅定支持者,他擊垮了國會的民主黨保守派,並且透過了一連串重要的進步主義的法案,被稱為「偉大社會」法案。莊遜也成功的透過了主要的1964年民權法案,開始了美國南部的種族融合。但同時,莊遜也升級了越戰,使得民主黨內部對此開始產生衝突,並且最後在1968年美國總統選舉裡失利。 自從內戰以來一直堅定支援共和黨的非裔美國人在1930年代開始逐漸轉向支援民主黨,主要是因為民主黨推行的新政中的濟貧措施、福利政策、以及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對於民權的支援。在許多大都市,例如芝加哥,經常有一整個原本隸屬共和黨的黨部瞬間轉變為民主黨。不過在1960年代後期,新政聯盟開始瓦解,由於越來越多民主黨領導人表態支援民權運動,使得民主黨在南方傳統保守白人票源以及在北方都市天主教徒支援度開始崩解。在杜魯門於1948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表態支援民權以及廢除種族隔離法條後,許多南方民主黨人便改投票支援決定獨立參選的迪克斯民主黨的南卡羅來納州州長斯特羅姆·瑟蒙德。 民主黨對於民權議題的支援在林登·約翰遜總統於1964年正式簽訂民權法案時達到高潮,他對此發表演講道:「我們(民主黨人)已經失去南方長達一個世代了。」同時,共和黨在前副總統理查·尼克森的領導下則開始實行他們的南方戰略(Southern Strategy),以抵抗聯邦政府侵蝕地方州權利為目標,同時訴諸於南方白人的支援,並從民主黨長期控制的南方擴充套件勢力。1964年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雖然在全國大勝,但首次失去五個深藍州分,這五個州分過去是民主黨的鐵票。 1968年,對於民主黨乃至整個美國都是艱困的一年。越共在一月發起的新年攻勢雖然在戰術上失敗了,但卻帶給美國輿論極大的打擊。參議員尤金·麥卡錫以反戰為訴求在大學校園獲得支援,並贏得新罕布夏州的提名預選。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是原有意尋求連任的林登·約翰遜總統在3月31日放棄參選,接著前總統甘迺迪的弟弟羅伯·甘迺迪宣佈參選。就在他於預選中一路進展順遂時,卻於洛杉磯突然遇刺身亡。當時民主黨代表大會會場外便是激烈的學生反戰示威,在芝加哥警察的隔離及鎮壓下,大會最後提名了副總統休伯特·漢弗萊參選,來自明尼蘇達州的漢弗萊是一個堅定的新政支持者。同時阿拉巴馬州的民主黨州長喬治·華萊士決定獨立參選,最後選戰成為三邊的競賽。共和黨的理查德·尼克松最後以些微差距獲勝,但民主黨仍然繼續掌控國會兩院。 1968年美國總統選舉標誌了南方在政治立場上的轉捩點,除了德州外的每個南方州都選擇投給共和黨的尼克森或脫黨的華萊士。從此民主黨的選票基礎開始轉往東西岸都會區,與該黨的傳統歷史產生戲劇性的顛倒。此後有80-90%的黑人堅定支援民主黨候選人。 在1972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民主黨提名了南達科他州參議員喬治·麥高文參選,麥高文以他鮮明的反戰立場為號召,主張立即從越南撤軍,並保障所有美國人的最低收入。麥高文試圖對抗尼克森的政策,但卻被他搭檔競選的夥伴所拖累,在證實了伊格頓患有憂鬱症且還曾接受電痙攣療法後,民主黨緊急替換候選人,但已經毀損了麥高文的公共形象。最後大選便成尼克森的壓倒性勝利,麥高文僅贏得了馬薩諸塞州。不過,民主黨依然在國會和大多數州議院保持多數派地位。 其後的水門事件醜聞很快便摧毀了尼克森的總統任期,使民主黨有了極大希望。在傑拉爾德·福特副總統於1974年8月9日繼任後不久便無條件赦免了尼克森,使民主黨得以對此大作文章,猛烈批評共和黨的「腐敗」,使他們在接下來幾年的選舉裡大為得益。福特政府上場後第一次期中選舉,民主黨就贏得了壓倒性的參眾兩院三分之二多數,使褔特被迫盡用否決權。 1976年美國總統選舉,前喬治亞州州長吉米·卡特以黑馬之姿出乎意料的微弱優勢當選,他只以297票對240票贏得選舉人票,在普選票只以2個百分比領先,卡特成為最後一個贏得了所有南部州的民主黨人。 卡特的一些政策包括了國家能源政策的確立、以及鞏固政府機構,建立了兩個新的政府部門—能源部和教育部。卡特試著對運輸、航空、鐵路、金融、通訊、以及石油等產業解除管制,因此拋棄了長期以來新政對於經濟的管制政策。他鞏固了社會福利制度,並且指派了破紀錄數量的婦女和少數族群人士擔任重要的政府部門及法官職位,他也頒布了許多環境保護法案。在外交事務上,卡特的成就包括了調解贖罪日戰爭的大衛營和約、巴拿馬運河條約、以及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正式外交關係的同時透過臺灣關係法,同時與蘇聯進行戰略武器限制談判。除此之外,卡特任內也相當強調人權,並以此作為外交政策的主軸,卡特的人權外交包括向那些反人權和實行獨裁統治的反共國家施壓,迫使那些國家釋放部分政治犯。 儘管這些努力,卡特最後在全國健保計畫或稅賦制度改革上都失敗,而這些卻都是他競選時所承諾的。同時國內通貨膨脹也急遽攀升。在國外,超過一年的伊朗人質危機(1979年11月4日-1981年1月20日)使得52名美國人成為人質被拘禁了444天,卡特的外交和軍事手段救援也都失敗了。蘇聯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也使美國大眾越感卡特的無能和脆弱,即使卡特以杯葛莫斯科奧運。在1980年美國總統選舉中,卡特得以透過民主黨的提名大會競選連任,但最後在11月被共和黨的羅納德·里根壓倒性擊敗,雷根囊括了44個州的壓倒性勝利,卡特僅贏得6州。同時民主黨也失去了12個參議院議席,這也是自從1954年以來共和黨首次奪回參議院控制權。不過,眾議院仍以民主黨為絕對多數。 促成雷根當選的原因,還包括了當時許多民主黨人也開始支援保守派的政策。這批被稱為「雷根民主黨人」(Reagan Democrats)的選民在雷根任內前後仍是民主黨員,他們大多數是白人工人階級和農民,原是民主黨的基本盤,被雷根的社會保守主義和他的強硬派外交政策所吸引。到了1984年的選舉中,民主黨推派的候選人—前副總統沃爾特·蒙代爾仍是新政的堅定支持者,最後雷根總統囊括了49個州的壓倒性勝利(蒙代爾僅贏得其家鄉州份)。而在1988年的選舉中,來自馬薩諸塞州的州長麥可·杜卡基思則拋棄了新政的色彩,改以公共行政專家的形象參選,但因其堅持自由派立場(包括支援廢除死刑的主張,在當時高罪案率的美國根本不受歡迎,此後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均支援死刑)仍遭到副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什以壓倒性勝利擊敗。 民主黨在國會依然保持多數派,儘管共和黨曾在1981-1987年間控制參議院。民主黨經常在許多議題上與雷根產生衝突,他們反對雷根資助尼加拉瓜的反政府遊擊隊康特拉推翻反美親蘇的丹尼爾·奧爾特加左派社會主義政府。不少保守派民主黨人在國會支援雷根對於個人所得稅率的大幅減稅,他們亦支援雷根對軍事預算的增加,但卻反對雷根大幅裁撤扣減社會福利計畫。民主黨控制的國會透過了大多數雷根政府提議的減稅與增加國防預算案,但卻拒絕了其他的減少預算提案。正是和民主黨控制的國會妥協,結果導致雷根任內聯邦的預算赤字和國債飛漲到前所未見的紀錄。老布希成為總統後,正因為與民主黨控制的國會妥協被迫同意加稅,而違反他的競選承諾。 為了挽回連續三次總統選舉的壓倒性失敗(1980、1984、1988),一些保守派民主黨人開始試著將民主黨轉向中間溫和派的立場。在保留了原自由派支持者的同時,也吸引了一些在各種議題上抱持溫和或保守觀點的選民支援,從這時開始民主黨開始混雜較多元的政治觀點了。 共和黨執政經過了整整12年後,在1992年,民主黨阿肯色州州長比爾·克林頓成功當選總統。克林頓和卡特一樣,都是來自南方的州份,使他也能成功贏得幾個南方州份。克林頓開始了自從甘迺迪以來第一次的試圖平衡聯邦預算,並且繼續維持當時繁榮成長中的美國經濟。在1994年,美國經濟達到了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25年來最低的紀錄。克林頓上任後,推動允許同性戀參軍的不問,不說政策,並且簽下了槍械管制的布萊迪法案(Brady Bill),規定手槍販賣必須一律等候五天,被保守派的批評;他也立法禁止了許多形式的半自動射擊槍械的買賣(到2004年終止)。他的《家庭與醫療假期法案》(Family and Medical Leave Act)則涵蓋了四千萬的美國人口,提供勞工12週的停薪留職假期以照顧小孩或病患。他協助恢復了海地的民主制度,並且積極斡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主導奧斯陸協議同時達成了北愛爾蘭史上第一次停火,另外也促成《達頓協議》的簽訂,終結了在南斯拉夫將近四年的戰爭和屠殺。柯林頓在1996年再次當選連任,成為繼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以來首次成功連任兩屆的民主黨總統。 然而,民主黨在1994年中期選舉,在共和黨革命效應下,民主黨失去了他們在國會兩院長達40年的多數派地位,也是自1930年代新政以來,國會由共和黨多數控制。柯林頓否決了兩次共和黨控制的國會提出的福利制度改革案(主要涉及削減社會福利支出),但在1996年接受了第三次的提案。而改革司法體制的《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Private Securities Litigation Reform Act)則在他行使否決權下也透過了。而自1960年代以來便逐漸失去影響力的工會,則發現他們自身對於民主黨內部的影響力也逐漸衰退;儘管工會的強烈反對,柯林頓依然在1993年與加拿大和墨西哥簽訂了《北美自由貿易協議》,1994年1月1日生效。 當民主黨逐漸轉向中間,一些溫和派或保守派的民主黨人開始突顯而出,並且也在黨內取得一定的領導地位和影響力。一些自由派和進步派則感覺他們被民主黨孤立了,並認為民主黨不再關心一般人民與左翼的議題了Moore, Michael (2002). Stupid White Men ...and Other Sorry Excuses for the State of the Nation!. Chapter 10. Regan Books. ISBN 978-0-06-039245-1.。然而,柯林頓自身的性醜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民主黨的聲譽,白水門事件及萊文斯基醜聞等政治醜聞使共和黨對柯林頓窮追猛打,使克林頓成為自1868年的約翰遜總統以來第二位被彈劾的總統,但最終在參議院被否決。 === 21世紀 === 在2000年總統選舉中,民主黨提名了副總統艾爾·高爾作為候選人。高爾與他的共和黨對手—德州州長喬治·沃克·布什在許多議題上都有不同政見,但兩人很早便取得提名,但戈爾與柯林頓的緊密關係招致批評,加上其偏向保守,並提名了黨內保守派的喬·李伯曼作為副總統候選人,包括了綠黨候選人拉爾夫·納德在內,宣稱戈爾與布希並沒有差別。戈爾在普選中獲得的選票比布希多五十多萬票,但由於選舉人團制度,在佛羅裡達州僅以537票落敗,使布希得以全取該州25張選舉人票,經過一個多月的訴訟及最高法院的判決,最終以266比271票落敗。納德在佛州取得九萬七千票,使後來許多民主黨人批評是納德的搶票效應造成戈爾的落敗。儘管戈爾失敗,民主黨在參議院中奪回了5個席次,使得原本與共和黨的45-55的差距拉至50-50的平手狀態(副總統保有一票否決權),2001年一名自由派共和黨參議員退黨,加入民主黨黨團,民主黨重新控制參議院。不過並沒有維持太久,共和黨再次於2002年和2004年於參議院取得多數派地位,2004年民主黨一度只剩下44席,創下1920年代以來的最低紀錄。 在九一一襲擊事件之後,美國的政治焦點開始轉向國防安全的議題。除了1個議員投反對票外,其他所有民主黨和共和黨議員都選擇授權發動2001年入侵阿富汗。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民主黨領導人皆支援《美國愛國者法案》的簽署以及2003年入侵伊拉克。2003年民主黨在為了是否入侵伊拉克的議題上產生分歧,即使多數民主黨人投票支援伊拉克戰爭,一些民主黨人逐漸表示他們對於反恐戰爭的進展和正當性的擔憂,也批評一些由美國愛國法所衍生的國內法案侵蝕了民權和公民自由。 由於安然和其他公司的金融詐騙醜聞的影響,國會的民主黨人推展一項改革監督商業會計事務的法案,希望以此避免進一步的詐騙產生。這使得兩黨在2002年聯手透過了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民主黨也支援一些經濟復甦的政策。 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的準備工作早在2002年底便已開始進行,前副總統戈爾宣佈他將不會再尋求提名。霍華德·迪安以反戰的姿態參加了民主黨的初選。馬薩諸塞州的參議員約翰·克里也參選,因為他被認為比迪安還要「有資格」參選。 由於許多美國產業的外判,美國勞工失業率逐漸增長,一些民主黨人如霍華德·迪安開始改變他們對自由貿易的立場。在2004年,小布希政府遲遲無法在伊拉克找到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證據、美軍的死傷增加、加上反恐戰爭的前景不明,都成為選舉的熱門議題。在那一年裡,民主黨強調對失業率的緩和、解決伊拉克危機、並且更有效的對抗恐怖主義。 在選舉中,克里在普選票和選舉人團上都輸掉了,普選輸了足足三百萬票。共和黨在參議院也增加了三席、眾議院增加四席。這也是自從1952年來第一次,民主黨參議員競選總統失敗。民主黨在路易斯安那州、新罕布夏州、和蒙大拿州贏-{得}-州長選舉,但卻輸掉了密蘇裡州、以及民主黨長期的南方重鎮喬治亞州。多個南方州全面由共和黨控制,包括州長和州議會。 在選舉後許多分析家認為克里的競選策略相當差勁Thomas, Evan, Clift, Eleanor, and Staff of Newsweek (2005).Election 2004: How Bush Won and What You Can Expect in the Future. PublicAffairs. ISBN 978-1-58648-293-0. See also: 。包括快艇老兵尋求真相事件、同性婚姻議題等處置失當,以及克里對於伊拉克戰爭的矛盾態度,都是造成他失敗的原因。其他原因還包括了當時穩定的就業市場、股票市場、以及繁榮的經濟環境。 在2004年敗選之後,許多民主黨人開始思考改變政黨的走向,許多不同的策略也被提出。一些保守派民主黨人建議應該將政黨朝向更中間和右傾的路線,以奪回在兩院的席次和2008年的選舉;自由派則主張將政黨更左傾以成為更堅定的反對黨。 這些爭論也反映在2005年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主席選舉上,霍華德·迪安最後勝出,迪安主張分散民主黨的中央體制,並支援地方州的黨部組織,即使是共和黨控制的州份亦然Interview with Howard Dean, This Week, 2005-01-23. 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 (ABC). Retrieved on 2006-10-11.。 2005年,民主黨在參議院挑選了哈利·裡德作為領導人。裡德試圖凝聚民主黨在一些議題上的立場,他也阻止了共和黨對於福利制度的民營化。2005年,民主黨保住了他們在維吉尼亞州和新澤西州的州長。然而,民主黨卻繼續在一向屬民主黨重鎮的紐約市長選舉中落敗,不少民主黨選民繼續支援自由派共和黨市長米高·彭博,彭博原長期是民主黨人,2001年以共和黨人身份參選市長。 共和黨的阿布拉莫夫有關的遊說案醜聞爆發後,民主黨把握機會以此作為2006年的競選議題大肆炒作。小布希總統在颶風卡特里娜中的救災進度遲緩也成為議題之一。公眾對伊拉克戰爭的看法對共和黨也有負面影響,同時許多民主黨的保守派也認為小布希使政府開支超出了控制,這都使小布希總統認可度持續下降。 民主黨在2006年美國期中選舉中於眾議院取得多數派地位,並且也在參議院掌控優勢,這是12年來民主黨第一次於眾議院贏得多數派地位。民主黨的勝利主要是因為中間選民改投給民主黨的保守派候選人 See also: 。民主黨在州長選舉上也有所進展,在各州議會的議席也有所增加。不單使得民主黨提名的加利福尼亞州的蘭希·佩洛西,成為第一名女性的美國眾議院議長。民主黨還利用人數的優勢,使得自伊拉克撤軍的提案在眾議院闖關成功。 進入21世紀後,民主黨支援度最高的地帶已轉變為在東北部、五大湖區域,加上太平洋海岸包括加利福尼亞州、華盛頓州和夏威夷州在內的地區。民主黨在主要的大城市及工業重鎮也有較高支援度,包括了紐約、洛杉磯、芝加哥、費城、波士頓、底特律、舊金山、達拉斯、以及首都華盛頓特區,現時大部分民主黨支持者為大城市的知識精英、社科學者及富人階層。1990年代前民主黨在美國南方尚存優勢-亦即之前參與聯盟國脫離的州份,因這些南方州份有不少白人藍領工人階級及農民,原是民主黨的鐵票,但2016年時轉而成為共和黨的優勢。 希拉里·克林頓在2006年連任參議員後,很早便被視為是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可能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她於2007年1月20日宣佈參選。其他參選的人還包括特拉華州參議員喬·拜登、康乃狄克州參議員克里斯多夫·杜德、前阿拉斯加州參議員邁克·格拉韋爾、愛荷華州州長湯姆·威爾薩克、和非裔美國人的伊利諾州參議員貝拉克·奧巴馬。其他可能的人選包括了之前的幾位總統候選人約翰·克里、艾爾·高爾,以及阿肯色州退役將軍韋斯利·克拉克。最終經過初選,巴拉克·奧巴馬以微弱差距擊敗希拉里·克林頓獲得民主黨的總統提名,喬·拜登則是他的副手人選。2008年11月5日,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第44任總統。其後奧巴馬提名希拉里·克林頓出任國務卿。歐巴馬在2009年上任後推動醫療改革法案,規定所有美國公民都必須購買醫療保險,否則將需要繳納罰款。2010年3月獲民主黨控制的國會透過。法案一直受到共和黨的全面反對及抵制。 2010年美國中期選舉,民主黨失去眾議院的控制權,失去63席,但保持對參議院的控制權。 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奧巴馬成功連任,其後提名參議員及前2004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約翰·克里出任國務卿,接替希拉里·克林頓。民主黨保持對參議院的控制權。 2016年美國總統選舉,希拉里·克林頓成為民主黨首位女性總統候選人,最終希拉里在普選票比共和黨的唐納·川普多二百多萬票,但掌握的選舉人票較少而落敗。 2018年美國中期選舉,民主黨取得眾議院的控制權,同時在參議院仍為少數黨。 2020年美國總統選舉,前任副總統喬·拜登獲民主黨提名成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其後提名參議員賀錦麗為副手人選。最終拜登在普選票比共和黨的唐納·川普多七百多萬票並獲得絕對多數選舉人票,成功當選為美國第46任總統。美國東部時間2021年1月20日,拜登正式宣誓就職美國總統,喬·拜登於78歲就任總統,是美國歷史上初次就任時年齡最長的總統。 == 經濟議題 == === 最低工資 === 民主黨支援提高最低工資水平、並增加商業的管制尤其是華爾街大企業,以協助工薪階級。最低工資是民主黨的最重要議程之一,亦是該黨內部爭議較少的社會議題之一。許多在地方州發起的增加最低工資的倡議也被民主黨支援,所有六個州的倡議都透過了。 === 再生能源和石油 === 民主黨反對政府對石油產業的減稅,主張發展一個國內的再生能源政策。許多民主黨州長也注重這個議題,例如蒙大拿州州長便支援風力能源的農場和「無汙染煤燃料」的計畫。 === 醫保制度 === 民主黨主張一個「可負擔且高品質的保健制度」,許多民主黨人要求對此領域進行更多政府幹預。許多民主黨人支援全國性的健保制度,以此解決現代醫療保健的高成本風險。1951年,總統哈利·S·杜魯門曾提議一套全國的健保制度,不過最後不了了之。近年來,一些民主黨人如參議員泰德·甘迺迪便呼籲要建立一個「照顧所有人的醫療保險。」 See also: TedKennedy.com 。歐巴馬在2009年上任後推動醫療改革法案,2010年3月獲民主黨的美國國會透過。法案要求所有美國公民都必須購買醫療保險,否則將需要繳納一筆罰款。法案一直受到共和黨的全面反對及抵制。2011年1月19日,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以245票支援、189票反對的投票結果,將奧巴馬醫改法案內的部分條文廢除,但被奧巴馬否決。 === 環保 === 民主黨支援環境保護主義,並主張自然資源的保留以及嚴格的環保法律以對抗汙染。民主黨支援保留瀕危的生物和環境區,提倡對土地的管理和汙染源的管制。民主黨支援針對全球暖化而加強對溫室氣體的嚴格管制,並提倡使用可再生能源,過去民主黨的環境保護主義出現分歧,主要在於不少能源產業的工人如煤礦等均是民主黨的支持者。 === 學校教育 === 大多數民主黨人長期以來都支援一個政府維持的公立學校教育體制,並且應該開放給所有適齡學生,或至少要增加國家對學生如獎學金或學費減免的補助Economic Prosperity and Educational Excellence . Retrieved on 2006-11-25.。 == 社會議題 == === 保障名額 === 民主黨主張所有美國人民應該機會均等,無論他們的性別、年齡、種族、性取向、性別認同、宗教、身心障礙、或原國籍(非美國本土出身的美國人、包括移民)。因此大多數民主黨人支援實行《平權法案》政策給予少數和弱勢族群保障名額,以此改善在僱傭上的平等。民主黨也支援設立法案禁止僱主以身體或精神殘障為由拒絕僱用某些人。 === LGBT權益 === 大多民主黨人支援LGBT權益,現時超過70%的民主黨人認同法律的同性婚姻,但亦有一些人則由於宗教理由或道德立場而反對同性婚姻。不過幾乎所有民主黨人都同意,基於性取向的歧視是錯誤的。2012年5月9日,奧巴馬成為首位公開支援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在任美國總統(克林頓卸任後在2009年表達支援)。其後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把支援同性婚姻列入民主黨的綱領。 === 生殖權利 === 民主黨相信所有婦女都應該有取得生育控制資源的管道,並支援政府替貧窮婦女籌備避孕工具。民主黨在2000年和2004年的政見上,主張應該讓墮胎變的「安全、合法、而少見」,反對政府幹涉女性選擇墮胎權,並維持墮胎全國合法化,作為女性的人權,藉由對計劃生育和廣泛性教育,以減少墮胎的數量,並鼓勵收養小孩。 民主黨支援1973年美國最高法院認同了墮胎權利的羅訴韋德案的決議。基於隱私權、女性主義、身體自主權等原因,許多民主黨人認為婦女都應該有生育權,而無需政府的干涉。他們主張每個婦女,都有權利依據自己良心判斷墮胎是否道德。許多民主黨人認為政府應該替貧窮婦女籌備墮胎資金和管道,並主張婦女在生命受到威脅、受強姦後懷孕的情況外,亦可有自由選擇墮胎的權利。 不過民主黨內也有反墮胎的聲音(Pro-life),一些團體如Democrats for Life,認為婦女只有在生命受到威脅、受強姦後懷孕的情況才可墮胎。一些人認為應該減少墮胎的發生機會、並且至少應使墮胎變得合法。參議員希拉里·克林頓在2005年初便曾說她認為反墮胎人士應該尋找一個爭議的「共通點」來避免不必要的懷孕和墮胎產生。過去反墮胎的保守派民主黨人在黨內有一定的影響力,特別是在南方州分。正是由保守派民主黨人於1976年,在國會透過法案,禁止聯邦政府向婦女支付墮胎費用。 === 幹細胞研究 === 民主黨人都支援幹細胞研究,約翰·克里還支援在「最嚴厲的倫理尺度下」由聯邦政府籌資主導幹細胞研究。他解釋道「我們不會放過任何可以拯救生命並減少人類受苦的機會。」 HTML format . === 外交議題 === ;阿富汗戰爭 在2001年,參議院和眾議院的民主黨人幾乎毫無異議的投票授權對阿富汗的反恐行動以對抗那些「應替美國最近遭受的恐怖攻擊負責的人」,支援由北約主導這場行動。 ;伊拉克戰爭 在2002年,民主黨參議員在是否授權入侵伊拉克的議題上產生分歧,大多數眾議院的民主黨議員選擇投下反對票。從那以後,許多民主黨人表示他們後悔支援了授權入侵,如參議員約翰·愛德華茲便稱這場入侵是一個錯誤。除了民意代表外,民主黨內也有許多對伊拉克戰爭突出的批評者。 ;單邊政策 民主黨通常反對單邊主義的政策,認為即使美國遭受國防安全上的威脅時,也不該應該在沒有其他國家支援的情況下發動戰爭。他們認為美國應該在外交舞臺上擁有穩固聯盟和廣泛的國際支援時才採取行動,這在約翰·克里2004年總統選戰的外交政策上成為主要議題,他並譴責單邊政策是造成美國於伊拉克失敗的原因。 整體來說,現代的民主黨通常較傾向國際關係理論裡的自由主義和新自由主義,而非現實主義,雖然現實主義理論也對民主黨有部分影響力。 === 法律議題 === ;逼供 民主黨反對美軍以刑訊逼供方式審訊逮捕的囚犯,並且反對將軍事囚犯歸類為「非法戰鬥人員」(Unlawful combatant),認為他們也該享有日內瓦公約賦予的權利。民主黨認為逼供是違反人道的,並且會減少美國在國際上的道德正當性,而且也會產生其他不良影響。 ;美國愛國法 除了來自威斯康辛州的拉斯·費恩戈爾德外,所有民主黨的參議員都投票支援了最初的《美國愛國者法案》。而在輿論開始關心法案對於「隱私的侵犯」以及公民自由的限制後,民主黨在2006年是否延續法案的投票上產生分歧。大多數民主黨參議員依然選擇延續法案,不過大多數民主黨的眾議員則投票反對之。 ;隱私權 民主黨主張個人應該有隱私的權利,並且通常會支援那些限制美國執法和情報單位監視美國公民的法案。一些民主黨人則支援消費者保護法,限制商業公司能取得的消費者個人資料。 大多數民主黨人認為政府不該管制(成人之間的)經過雙方同意的、包含商業性交易在內的性行為,認為那是個人隱私的事務。 ;犯罪和槍械管制 民主黨支援在不違反第二修正案的情況下提出槍械管制,尤其是1968年的槍械控制法案、1993年的布萊迪法案(Brady Bill)、1994年的犯罪控制法案。不過許多民主黨人,尤其是來自農村、南部和西部的民主黨人則反對槍械的管制,並且認為民主黨在2000年總統選舉的失敗便是因為在這個議題上失去了農村地區的支援,全國步槍協會一直反對任何槍械的管制。因此在2004年的選舉中,民主黨提出的政見上唯一指名支援槍械管制的,只有要求對1994年攻擊武器禁令的延期。 == 目前的派系 == === 保守派民主黨人 === 民主黨內也有保守派存在,大多是來自中西部和南部州。過去保守派民主黨一直是黨內的重要力量,在1990年代以前,保守派民主黨一直是制衡自由派民主黨的勢力,並與共和黨形成保守派聯盟(Conservative Coalition)。從1980年代開始,隨著共和黨逐漸控制美國中南部地區,這些保守派民主黨人由於選舉失敗,在黨內影響力減少。1994年後,在聯邦眾議院裡,他們組成了一個稱為藍狗聯盟(Blue Dog Coalition)的組織,結合經濟和社會保守主義的民主黨人;他們大多來自美國南部地區,通常比其他民主黨人更易和共和黨妥協,在部分議題上甚至比中間派的共和黨人更為保守。他們在過去曾經組成團結的投票聯盟,並曾擁有超過四十席的聯邦眾議員實力,一度有能力左右國會立法結果。他們反對醫療改革,與共和黨投反對票,也反對實行嚴格的槍械管制。一些自由派或進步派民主黨人嘲諷藍狗聯盟等民主黨保守派成員是「有名無實的民主黨人」(Democrat In Name Only, DINO),認為他們在許多議題上與共和黨無分別。部分保守派民主黨人後來也轉投共和黨。 2006年美國期中選舉被視為共和黨小布希總統第二任的期中考,此役中藍州民主黨人在國會增添了幾個新成員。 近來,反墮胎的民主黨團體和候選人有增加的趨勢。其中有一些候選人反墮胎是出自他們當地州(主要是中南部州分)的民意。民主黨最大的反墮胎團體是「Democrats for Life」。而其他受保守派民主黨人關心的議題包括:人民擁有槍枝的權利、反對以公帑資助婦女墮胎以及對企業主的低稅政策等。 2010年美國中期選舉,共和黨在聯邦眾議院選舉大獲全勝,中西部和南部的保守派民主黨人紛紛中箭落馬(因為選民結構本來就傾向保守,期中選舉大環境又對在野的共和黨有利),使得「藍狗聯盟」成員銳減一半、力量大幅削弱。 最為突出的保守派民主黨國會議員包括路易斯安那州聯邦參議員瑪麗·蘭德魯(Mary Landrieu)以及自加州保守的橙縣選出、原屬共和黨籍的拉丁裔聯邦眾議員桑切茲(Loretta Sanchez)等人(其妹Linda Sanchez亦為加州洛杉磯縣選出之現任聯邦眾議員,惟Linda為左傾民主黨人)。 === 溫和派民主黨人 === 雖然中間派民主黨人在各種議題上立場有所不同,但他們通常支援「混合式」的政治觀點。與其他派系相較,中間派通常支援使用較強硬的「軍事行動」,包括伊拉克戰爭(惟派系成員仍對此役立場高度分歧)。此外,中間派也更願意削減福利支出、支援改革社會保障(Social Security)體系,以及較親商的減稅政策(財政保守主義)。中間派主張他們的立場與大多數美國民眾相符合。由於他們比自由派更樂意支援共和黨的一些政策,並接受大型企業的資金援助,進步派民主黨人(左派)將這些中間派「新民主黨人」譏笑為「共和黨的清淡版」(Republican Lite),認為他們與共和黨並無太大區別。 民主黨最具影響力的派系之一就是民主黨領袖委員會(Democratic Leadership Council, DLC),這個組織支援民主黨的中間派立場。組織成員通常也將自身稱為「新民主黨人」。由於1984年前副總統沃爾特·蒙代爾在對抗共和黨雷根的總統大選中慘敗,一些民主黨人成立了「民主黨領袖委員會」以改革民主黨的政策,希望藉此奪回白宮。DLC大力支援總統比爾·柯林頓,認為他反映出了第三種道路(中間路線)的可行性和成功。許多進步派民主黨人認為DLC應該替民主黨在1994年和2002年國會選舉中的失敗負起責任。DLC對於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並沒有正式的控制。前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霍華德·迪安是1992年來第一個與DLC沒有正式關聯的黨主席。然而許多評論家認為DLC仍然是一個有極大影響力的派系,因為他們確保了民主黨候選人和其政見不會影響「商界」利益。 與DLC有密切關聯的民主黨政治人物包括了前總統比爾·柯林頓、前任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前副總統艾爾·高爾、前維吉尼亞州州長馬克·沃納等。而前科羅拉多州聯邦參議員、前內政部長肯·薩拉查也稱自己為中間溫和派民主黨人。另外,夏威夷州選出的日裔聯邦眾議員花房若子(Colleen Hanabusa)亦被普遍視為立場較溫和、較能夠跨黨合作的中間派民主黨人。 值得一提的是,華裔聯邦眾議員吳振偉(俄勒岡州,已卸任)便是「新民主黨人聯盟」(New Democrat Coalition)成員之一,他於2010年期中選舉之後的黨團幹部遴選中,曾經一度與黨內保守派結合不支援屬進步自由派的前眾議院議長南茜·佩洛西繼續擔任眾議院少數黨領袖,惟後來正式選舉還是票投佩洛西。此外,前聯邦商務部長、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亦被視為溫和派,主要因為其於華盛頓州州長任內接受共和黨主張之保守財政政策,包括「不開徵新稅種」和「削減州府開支」等,同時他也被認為是民主黨內親商界代表人物。2008年民主黨總統初選時,駱氏列名「希拉蕊·柯林頓華盛頓州競選總部」共同主席。 === 自由派民主黨人 === 自由派民主黨人屬於黨內中間偏左的派系。雖然他們在比爾·克林頓等中間派勢力崛起後影響力逐漸萎縮,惟此前他們一度主導了民主黨長達數十年,是該黨主流派系。與其它保守派和中間溫和派相較,自由派民主黨人通常支援新政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並反對鷹派國防、外交政策,同時他們也以支援「開放」的社會政策著稱。自由派民主黨人也常與更左的「進步派民主黨人」重疊。例如2009年於加州補選上的華裔聯邦眾議員趙美心一般被歸類為自由派,但同時身兼「進步派國會小組」副主席。 自歐巴馬就任總統後,自由派回到民主黨的主流(柯林頓時期,溫和派力量較大),特別是以民主黨眾議院領導人南希·佩洛西為首的國會議員,全力支援包括「健保改革」、「移民改革」等自由派議案,與共和黨關係惡劣。而於2009年病故的麻州聯邦參議員泰德·甘迺迪,生前一直被認為是突出的自由派民主黨人,享有「自由派雄獅」之稱。此外,華裔紐約聯邦眾議員孟昭文及華裔加州主計長江俊輝皆屬自由派。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民主黨候選人、前國務卿約翰·克里也是典型的自由派。 === 進步派民主黨人 === 許多進步派民主黨人都是源自1960年代反越戰運動下所浮現的新左派,例如當時競選總統的喬治·麥高文;其他人還包括前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佛蒙特州州長迪安。進步主義的民主黨候選人在大都會地區擁有高支援度,同時也受到非裔美國人的廣泛支援。進步派民主黨人的共同主張包括了反對伊拉克戰爭、反對經濟和社會保守主義、反對商業公司和財團對政府的影響、支援公辦全民健保制度、發起大規模的政府公共建設等。與其他民主黨派系相較,進步派民主黨人最左傾,對於共和黨也最具敵意,並且主張激進的社會和經濟改革政策。華裔紐約市主計長劉醇逸於2013年競選民主黨紐約市長初選時,被傳媒認為是為數眾多角逐者中,最進步派的候選人之一。 (, )是進步左派民主黨人在美國國會的組織。它是民主黨在聯邦眾議院裡最大的派系,雖然目前它還沒有參議院成員。值得一提的是,加州洛杉磯縣選出的華裔聯邦眾議員趙美心便身兼此一黨團副主席。由於受到北歐模式的強烈啟發,進步派人士通常被認為具有類似於社會民主主義的思想。CPC擁護全民健保制度、激進的公平貿易協議、最低生活收入法案、所有勞工組織工會,並發起罷工集體談判權利、撤銷美國愛國法的許多條文、在聯邦政府成立一個「和平部門」(Department of Peace)、同性婚姻合法化、嚴格的選舉籌款改革法案、徹底自伊拉克撤軍、打擊企業犯罪和企業利益、消除貧困、同工同酬、對那些富有的人增加所得稅率、對貧窮的人減少稅率;並且全面增加聯邦政府的福利制度開銷和規模,以便建立一個福利國家。 「民主美國」(Democracy for America, DFA)也是支援進步主義候選人的政治組織,它是由前民主黨主席迪安於參與總統提名競選時所創立的;目前DFA的主席是霍華德·迪安的弟弟詹姆士·迪安(James H. Dean)。DFA反對美國政治光譜上的極右翼,並且宣稱要「從底部做起」改造民主黨。「美國進步派民主黨人」(Progressive Democrats of America)則是另一個在民主黨內抱持進步主義理念的派系,它是由俄亥俄州聯邦眾議員丹尼斯·庫欽奇(Dennis Kucinich)於2004年爭取總統提名時創立的,這個組織被認為是進步主義色彩最濃厚的之一,但它對民主黨的整體影響力並不大。 目前最突出的進步派民主黨人屬佛蒙特州聯邦參議員伯尼·桑德斯(名義上為無黨籍,惟實際上加入民主黨團運作),他是美國聯邦層級政治人物中著名的左派民主社會主義者,他不願人稱他「自由派」,堅持他必須被稱作「進步派」。 === 工會 === 自從1930年代以來,工會成為民主黨最重要的聯盟之一。工會提供了大量的資金、基層的政治組織、以及投票支援民主黨的勞工。美國工會在私營經濟部分裡的成員數量於過去五十年內已從35%下降至8%,但它在一些工業州仍佔有一定影響力。在21世紀仍然相當重要的工會包括了政府僱員的工會,例如教師、警察、護士、和獄警,同時也包括一些服務業的勞工,例如飯店業和保全業。 這些傳統的產業工會通常更支援貿易保護主義、集體談判、以及健康保險的制度,曾經極力反對1994年生效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與工會有關聯的突出政治人物包括了北達科他州參議員拜倫·多根、俄亥俄州參議員謝羅德·布朗,前黨主席霍華德·迪安也與工會有所牽連。大多數這個派系的成員也都與進步主義派系緊密連結。 === 自由意志主義民主黨人 === 公民自由意志主義者也經常支援民主黨,因為認為民主黨在一些議題如民權和政教分離上的立場比共和黨要來的理想,也可能是因為認為民主黨在經濟議題上比自由黨更符合他們的理念。他們反對槍械管制、毒品管制、貿易保護主義、財團補貼、政府借貸,以及外交政策上的干涉主義。民主黨自由會議(Democratic Freedom Caucus)是代表這個派系的組織。 == 當前組織和架構 ==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負責組織協調民主黨的競選活動。雖然DNC也負責監督民主黨政見編撰的過程,但它主要還是聚焦於競選活動和組織策略,而非整體的公共政策。在總統選舉上它負責主導全國代表大會的進行過程,包括了初選階段、募款、民調測驗、並協調競選策略。在選出提名人之後,依據選舉募款法條,超過一定金額的競選募款活動就只能在政黨的架構內進行了。 全國委員會的主席(目前是黛比·沃瑟曼·舒爾茲)則是每隔四年由委員會成員選出。而當現任總統是民主黨籍時,委員會的成員通常會支援總統挑選的候選人擔任主席。霍華德·迪安在2005年初擊敗眾多對手當選為黨主席,他主張民主黨不該只聚焦於那些支援度與共和黨差距相近的「搖擺州」,而提出了所謂的「五十州戰略」。他的目標是要讓民主黨在每個州、每個層次的選戰上都獲得勝利,在全國的每個選區都有健全的黨部組織O'Donell, Shawn M., Badurina, Drucilla (2005). Rebuilding The Democratic Party From The Grassroots: The Ultimate Guidebook For Democrats. iUniverse, Inc.. ISBN 978-0-595-35620-1. See also: Mann, Thomas E., Ortiz, Daniel R., Potter, Trevor, Corrado, Anthony (2005). The New Campaign Finance Sourcebook.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ISBN 978-0-8157-0005-0.。 依據民主黨黨章的規定,其實全國代表大會才是民主黨的最高權威,而非全國委員會,全國委員會只是負責組織平常的政黨活動。全國委員會是由每個州的民主黨黨部的代表所組成,總計兩百名的代表席次則依據每個州的人口所劃分,而代表通常是由各州的初選或當地黨部所選出,一些被選出的代表也會擔任其他職位,有些也是民主黨在各地的眾議員。 民主黨國會競選委員會(Democratic Congressional Campaign Committee, DCCC)負責協助各地的眾議院選舉,它在2005-2006年的選舉中就募集了超過$7千萬的資金;當前DCCC的主席是伊利諾州眾議員拉姆·伊曼紐爾。另外也有民主黨參議院競選委員會(Democratic Senatorial Campaign Committee),同樣也在參議院選舉中替各地候選人募集大量資金,目前擔任主席的是紐約的參議員查克·舒默。 其他規模較小的募款組織包括了負責地方州議會選舉的團體—民主黨議會競選委員會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旗下也有兩個年輕人的組織:民主黨青年部(Young Democrats of America)和學院民主黨人(College Democrats)。 每個州都擁有獨立的黨部,由選出的委員會成員組成(通常是被選出的官員以及主要選區的眾議員),並且由他們選出黨部的主席。而郡、鎮、市和選區的委員會通常是由當地層次選出的人員組成,州和地方的委員會通常依據他們的管轄權協調競選活動,監督地方的代表大會或是初選和幹部會議,有時也會依據當地州的法律規定提名候選人。雖然它們通常很少取得募款資金,在2005年時黨主席迪安開始了一個新計畫,以全國委員會的資金協助這些地方州的黨部,並且僱用全職的黨部員工。迪安對於參議院和眾議院競選委員會不斷要求集中資金投注於選情逼近的州感到相當不滿,因此決定將所有資金平均的分配給各州,而無論它們的選情好壞。 == 標誌和名稱 == 在1790年代,聯邦黨故意使用「民主黨」和「民主黨人」這一詞來羞辱傑佛遜黨人。不過,到了1830年代時這一詞已經從貶抑詞逐漸轉變為該黨的名稱,該黨開始正式自稱為「美國民主黨」了。到了19世紀末時,民主黨人(Democrats)也成為了該黨的簡稱。 驢子是民主黨最普遍的標誌,雖然民主黨從來沒有正式採用過它History of the Democratic Donkey . Retrieved on 2006-11-15.。這一標誌的由來並不明確,對此還有好幾種解釋的理論。 第一種理論說驢子這一標誌來自競爭激烈、雙方互揭瘡疤的1828年總統選舉,安德魯·傑克遜的對手佈置了一齣戲劇,將傑克遜描繪為公驢(jackass)以挖苦他,並將他稱為「安德魯·公驢」,然而傑克遜欣然接受了這一暱稱;第二種理論則稱在1870年1月15日,一幅由托馬斯·納斯特(Thomas Nast)畫的政治漫畫出現在《哈潑斯》週刊上,標題為“一隻活驢踢一隻死獅”(A Live Jackass Kicking a Dead Lion),把民主黨標誌為“驢”。從此驢便成為民主黨的標誌,而象則成為共和黨的標誌。 《幸福的日子又來了》(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則是民主黨的非正式黨歌。這首歌是在富蘭克林·羅斯福於1932年於民主黨代表大會上被提名總統候選人時播放的歌曲,直到今天依然是民主黨非正式的代表歌曲。 民主黨也常將黨舉行的各式募款慶祝活動日取名為傑佛遜-傑克遜日(Jefferson-Jackson Day),以此紀念民主黨最引以為傲的兩名早期總統—托馬斯·傑斐遜和安德魯·傑克遜。 雖然美國的兩大黨(以及其他小政黨)都習慣以美國國旗傳統的紅、白、藍三色作為作為它們的宣傳和代表顏色,但在2000年總統選舉後,藍色已經成為民主黨的代表顏色,而紅色則成為共和黨的代表色,2000年的選舉日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所有主要的電視新聞頻道都在選舉結果圖示上以藍紅兩色區分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得票,自從那時以來藍紅的區分也被主流媒體廣泛採用了。藍色也被民主黨的支持者和民主黨本身所採用,在2006年期中選舉裡也將選舉計畫命名為「紅變藍計畫」。 在美國,「Democrat」也成為民主黨和其候選人的簡稱。自從1920年代以來,一些共和黨人故意強調「Democratic Party」這個完整稱呼,藉此諷刺民主黨在實際上「不民主」,使許多民主黨人傾向於避免這個全稱。 在美國時間2010年10月29日,民主黨宣佈改用以藍色D字為主的黨徽,一改百年來公驢的形象。 == 選舉 == 美國眾議院 選舉 議席 +/– 總統 28 哈里·S·杜魯門 22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19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2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49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21 約翰·F·甘迺迪 4 約翰·F·甘迺迪 37 林登·B·詹森 47 林登·B·詹森 5 李察·尼克遜 12 李察·尼克遜 13 李察·尼克遜 49 傑拉爾德·福特 1 吉米·卡特 15 吉米·卡特 34 朗奴·列根 26 朗奴·列根 16 朗奴·列根 5 朗奴·列根 2 喬治·H·W·布殊 7 喬治·H·W·布殊 9 比爾·克林頓 54 比爾·克林頓 2 比爾·克林頓 5 比爾·克林頓 1 喬治·W·布殊 7 喬治·W·布殊 2 喬治·W·布殊 31 喬治·W·布殊 21 巴拉克·奧巴馬 63 巴拉克·奧巴馬 8 巴拉克·奧巴馬 13 巴拉克·奧巴馬 2016年 5 唐納德·特朗普 2018年 41 唐納德·特朗普 2020年 13 喬·拜登 2022年 9 喬·拜登 美國參議院 選舉 議席 +/– 總統 5 哈里·S·杜魯門 2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2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0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15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1 約翰·F·甘迺迪 3 約翰·F·甘迺迪 2 林登·B·詹森 3 林登·B·詹森 5 李察·尼克遜 3 李察·尼克遜 2 李察·尼克遜 4 傑拉爾德·福特 0 吉米·卡特 3 吉米·卡特 12 朗奴·列根 1 朗奴·列根 2 朗奴·列根 8 朗奴·列根 1 喬治·H·W·布殊 1 喬治·H·W·布殊 0 比爾·克林頓 8 比爾·克林頓 2 比爾·克林頓 0 比爾·克林頓 4 Vice President Dick Cheney provided tie breaking vote, giving Republicans a majority 喬治·W·布殊 2 喬治·W·布殊 4 喬治·W·布殊 6 喬治·W·布殊 8 巴拉克·奧巴馬 6 巴拉克·奧巴馬 2 巴拉克·奧巴馬 9 巴拉克·奧巴馬 2016年 2 唐納德·特朗普 2018年 3 唐納德·特朗普 2020年 3 喬·拜登 2022年 1 喬·拜登 [1] 辭職 [2] 於任內被刺殺 [3] 死於任內 年次 結果 候選人 候選人 總統 總統 年次 結果 總統 副總統 # 任期 1828 成功 安德魯·傑克遜 約翰·C·卡爾霍恩[1] 第7任 1829–1837 1832 成功 安德魯·傑克遜 馬丁·範布倫 第7任 1829–1837 1836 成功 馬丁·範布倫 理查德·門特·約翰遜 第8任 1837–1841 1840 失敗 馬丁·範布倫 理查德·門特·約翰遜 1844 成功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喬治·M·達拉斯 第11任 1845–1849 1848 失敗 劉易斯·卡斯 1852 成功 福蘭克林·皮爾斯 威廉·魯福斯·金[2] 第14任 1853–1857 1856 成功 詹姆斯·布坎南 約翰·C·佈雷肯裡奇 第15任 1857–1861 1860 失敗 史蒂芬·A·道格拉斯(北方) 1860 失敗 約翰·C·佈雷肯裡奇(南方) 1864 失敗 喬治·麥克萊倫 安德魯·約翰遜 無 第17任 1865–1869 1868 失敗 霍拉肖·西摩 弗朗西斯·普雷斯頓·布萊爾 1872 失敗 霍勒斯·格里利 1876 失敗 塞繆爾·瓊斯·蒂爾頓 託馬斯·安德魯·亨德里克斯 1880 失敗 溫菲爾德·斯科特·漢考克 威廉·海登·英格利希 1884 成功 格羅弗·克利夫蘭 託馬斯·安德魯·亨德里克斯[2] 第22任 1885–1889 1888 失敗 格羅弗·克利夫蘭 1892 成功 格羅弗·克利夫蘭 阿德萊·尤因·史蒂文森 第24任 1893–1897 1896 失敗 威廉·詹寧斯·布萊恩 1900 失敗 威廉·詹寧斯·布萊恩 阿德萊·尤因·史蒂文森 1904 失敗 1908 失敗 威廉·詹寧斯·布萊恩 1912 成功 伍德羅·威爾遜 托馬斯·R·馬歇爾 第28任 1913–1921 1916 成功 伍德羅·威爾遜 托馬斯·R·馬歇爾 第28任 1913–1921 1920 失敗 詹姆斯·米德爾頓·考克斯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1924 失敗 約翰·威廉·戴維斯 1928 失敗 艾爾弗雷德·E·史密斯 1932 成功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3] 約翰·南斯·迦納 第32任 1933–1945 1936 成功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3] 約翰·南斯·迦納 第32任 1933–1945 1940 成功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3] 亨利·A·華萊士 第32任 1933–1945 1944 成功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3] 哈利·S·杜魯門 第32任 1933–1945 1944 成功 哈利·S·杜魯門 無 第33任 1945–1953 1948 成功 哈利·S·杜魯門 阿爾本·W·巴克利 第33任 1945–1953 1952 失敗 阿德萊·史蒂文森 1956 失敗 阿德萊·史蒂文森 1960 成功 約翰·肯尼迪[2] 林登·約翰遜 第35任 1961–1963 1960 成功 林登·約翰遜 無 第36任 1963–1969 1964 成功 林登·約翰遜 休伯特·漢弗萊 第36任 1963–1969 1968 失敗 休伯特·漢弗萊 埃德蒙·馬斯基 1972 失敗 喬治·麥戈文 薩金特·施裡弗 1976 成功 吉米·卡特 沃爾特·蒙代爾 第39任 1977–1981 1980 失敗 吉米·卡特 沃爾特·蒙代爾 1984 失敗 沃爾特·蒙代爾 傑羅丁·費拉羅 1988 失敗 麥可·杜卡基思 勞埃德·本特森 1992 成功 比爾·克林頓 艾伯特·戈爾 第42任 1993–2001 1996 成功 比爾·克林頓 艾伯特·戈爾 第42任 1993–2001 2000 失敗 艾伯特·戈爾 喬·李伯曼 2004 失敗 約翰·克里 約翰·愛德華茲 2008 成功 巴拉克·奧巴馬 喬·拜登 第44任 2009–2017 2012 成功 巴拉克·奧巴馬 喬·拜登 第44任 2009–2017 2016 失敗 希拉里·克林頓 蒂姆·凱恩 2020 成功 喬·拜登 賀錦麗 第46任 2021– 第46任 2021– == 參見 == * 美國政治 * 美國政黨 * 美國共和黨 == 注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書目 === * Finkelman, Paul and Peter Wallenstein, eds.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Political History (2001) * Jensen, Richard. Grass Roots Politics: Parties, Issues, and Voters, 1854-1983 (1983) * Kleppner, Paul et al. The Evolution of American Electoral Systems (1983), advanced scholarly essays. * Rutland, Robert Allen. The Democrats: From Jefferson to Clinton (1995). short popular history * Schlesinger, Arthur Meier, Jr. ed. History of American Presidential Elections, 1789-2000 (various multivolume editions, latest is 2001). For each election includes good scholarly history and selection of primary document. Essays on the most important election are reprinted in Schlesinger, The Coming to Power: Critical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American History (1972) * Schlisinger, Galbraith. Of the People: The 200 Year History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1992) popular essays by scholars. * Taylor, Jeff. Where Did the Party Go?: William Jennings Bryan, Hubert Humphrey, and the Jeffersonian Legacy (2006), for history and ideology of the party. * Witcover, Jules. Party of the People: A History of the Democrats (2003), 900 page popular history * Barone, Michael, and Grant Ujifusa, The Almanac of American Politics 2006: The Senators, the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Governors: Their Records and Election Results, Their States and Districts (2005) covers all the live politicians with amazing detail. * Dark, Taylor, The Unions and the Democrats: An Enduring Alliance (2001) * Patterson, James T. Restless Giant: The United States from Watergate to Bush vs. Gore (2005) well balanced scholarly synthesis. * Sabato, Larry J. Divid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Slash and Burn Politics of the 2004 Presidential Election (2005), scholarly study. * Sabato, Larry J. and Bruce Larson. The Party's Just Begun: Shaping Political Parties for America's Future (2001) scholarly textbook. * Blum, John Morton. The Progressive Presidents: Roosevelt, Wilson, Roosevelt, Johnson (1980) * Fraser, Steve and Gary Gerstle, eds.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New Deal Order, 1930-1980 (1990) * Kleppner, Paul. The Third Electoral System 1853-1892: Parties, Voters, and Political Cultures (1979), major study of voting patterns in every state * Ladd Jr., Everett Carll with Charles D. Hadley. Transformations of the American Party System: Political Coalitions from the New Deal to the 1970s 2nd ed. (1978). * Lawrence, David G. The Collapse of the Democratic Presidential Majority: Realignment, Dealignment, and Electoral Change from Franklin Roosevelt to Bill Clinton (1996) * Milkis, Sidney M. and Jerome M. Mileur, eds. The New Deal and the Triumph of Liberalism (2002) * Milkis, Sidney M. The President and the Parti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American Party System Since the New Deal (1993) * Nichols, Roy Franklin. The Democratic Machine, 1850-1854 (1923) * Remini, Robert V. Martin Van Buren and the Making of the Democratic Party (1959) * Silbey, Joel H. The American Political Nation, 1838-1893 (1991) * Sundquist, James L. Dynamics of the Party System: Alignment and Realignment of Political Part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83) == 外部連結 == === 官方 === * 民主黨全國委員會 * 民主黨參議院黨團 * 民主黨眾議院黨團 * 民主黨參議院競選委員會 * 民主黨國會競選委員會 * 民主黨議會競選委員會 * 民主黨州長聯盟 * 民主黨檢察官聯盟 * 民主黨Blog * 學院民主黨人 * 民主黨青年部 * 海外民主黨人 * 2008年民主黨政見 (HTML格式 ) === 非官方 === * 民主黨為美國 * 民主黨領袖委員會 * Democrats For Life of America * 民主黨婦女部 * 2020 Democrats * Music Row Democrats * Democrats.US: Online Think Tank For Democrats Category:1828年美國建立 Category:自由主義政黨 Category:社會自由主義政黨 Category:美國政黨 Category:社會自由主義政黨
曹禺
曹禺(),本名萬家寶,字小石,小名添甲,中國現代劇作家以及戲劇教育家,他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把他的本姓-{zh-hans:繁體“萬;zh-hant:「萬}-”字,拆為“草字頭”和“禺”,再把草字頭換為曹,就成了筆名“曹禺”。 == 生平 == 曹禺祖籍湖北潛江,1910年9月24日出生於天津意租界二馬路28號(今河北區民主道23號)小洋樓。 === 父親 === 曹禺的父親萬德尊曾任黎元洪的秘書。曹禺在《人民戲劇》(1979年第3期)中說「我出身在一個官僚家庭裡,看到過許多高階惡棍、高階流氓;《雷雨》、《日出》、《北京人》裡出現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有一段時間甚至可以說和他們朝夕相處」。據曹禺憶述,他的父親「為人膽子很小,又從來沒有打過仗,加上他讀書較多,便更像是個文人,四十多歲,他就不做事了,經常找幾個詩人在一起吃吃喝喝,寫點詩文。」曹禺:《曹禺自述》 (第 1 版) ,北京市:京華出版社,2005,頁3。 父親先後迎娶三名妻子:首名妻子燕氏誕下他的姐姐萬家瑛及哥哥萬家修;第二名妻子薛氏是他的生母,但不幸在生下曹禺3天後便因產褥熱而離世;第三名妻子是他生母的孿生姐妹,名叫薛詠南,但她沒有誕下子嗣。 === 求學 === 曹禺沒有上過小學,自幼在家塾中學習古典文學(如《紅樓夢》、《鏡花緣》)和傳統經典(如四書五經及《史記》);他又從林琴南所譯的西洋小說中接觸西方文學。他很早便接觸戲劇,少年時代跟隨繼母觀看京戲、崑曲、河北梆子、蹦蹦調、唐山落子等許多地方戲,以及當時流行的文明新戲;另外,他亦因從小熟讀《戲考》而加深對傳統戲劇的認識。 1922年插班進入南開中學讀二年級。1925年(15歲)加入南開新劇團,先後參加了《壓迫》、《玩偶之家》(扮演主角娜拉)、《國民公敵》、《織工》等劇的演出,改編並參加演出了《財狂》、《爭強》,這些演出經歷使他對戲劇藝術規律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曹禺自言「南開新劇團是我的啟蒙老師」曹禺:《曹禺自述》(第1版),北京市:京華出版社,2005,頁15。。曾經想從醫,但兩次投考協和醫學院都沒能考上。這時期的他閱讀很多外國劇本,包括南開教師張彭春饋贈的英文版《易卜生全集》。張彭春是當時南開中學的代理校長,對他的戲劇影響深遠。 1928年,曹禺入讀南開大學政治系、次年轉入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1929年,曹禺的父親去世,而此事對他的影響很大,令他深刻體會到世人的醜惡-「我父親死後,親朋離散……所有的人對我報喪都不起勁,除了李仲可,別的人都不來過問了。家庭一敗,立即臉就變了,就像魯迅說的那樣:『有誰從小康人家墮入困頓的嗎?我以為這條路中,大概可以看到世人的真面目。』真像魯迅經歷的那樣,家庭一敗就完了,找誰誰都不管,真是可怕的啊!這種體驗是平時不可能得到的,這種人生的體驗對我來說是太深刻了。」曹禺:《曹禺自述》(第1版),北京市:京華出版社,2005,頁26。 === 寫作與教學 === 1933年大學畢業後,曹禺到河北保定育德中學任教。數月後,又進入清華研究院研究戲劇。他21歲時開始了背景取於天津的劇本《雷雨》的創作,1934年7月發表於《文學季刊》。同年9月迴天津,在河北女子師範學院外文系任教。1935年發表《日出》,同年8月應邀赴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任教。1942年初辭去國立戲劇專科學校的教職離開江安赴重慶從事戲劇寫作和編導活動。 1946年3月,與老舍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1947年1月回國,應熊佛西校長之聘,到上海實驗戲劇學校任教,同時開始構思創作電影劇本《豔陽天》。1948年,由文華影業公司拍成影片,曹禺自任導演。1949年2月,在中國共產黨的安排下,秘密轉道香港抵達北平,2月28日離港北上,3月18日抵京,參加了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曹禺曾經擔任過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等職務,還寫了《膽劍篇》和《王昭君》兩個劇本。 === 中共建政後與晚年 === 曹禺的創作黃金時期是中共建政前,作品廣為流傳,戰後也由藝文界人士引入臺灣演出,如1947年《日出》曾在臺灣省立師範學院大禮堂公演,《雷雨》則多次在公會堂等地演出。文革中受到慘烈迫害,腿被打瘸,幾度想死,解放後忙於在多地演講與恢復創作,但晚年仍感到恐懼,直到1996年先生逝世,一生經歷編輯為《曹禺全集》。 == 作品 == 曹禺的代表作包括其處女作《雷雨》、還有《原野》、《日出》、《北京人》。 === 代表劇作 === *《雷雨》(1933年):曹禺要把它寫成一個悲劇,他以性愛和血緣的各種巧合的倫常糾葛,來沖淡這個悲劇的社會性質。他對劇中人的經歷,都透過了精煉的對話和細膩的描寫述說出來。 *《日出》(1936年):曹禺進一步求取社會問題的答案,描寫過著寄生生活的女性,投機的銀行經理、蒼白無力的知識分子、被壓搾的小職員等等。 *《原野》(1937年) *《全民總動員》(1938年,與宋之的合著,又名《黑字二十八》) *《蛻變》(1939年):表露了曹禺對抗戰的希望。 *《正在想》(1939年) *《北京人》(1941年) *《家》(1942年,改編自巴金的小說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 *《鍍金》(1943年) *《羅密歐與朱麗葉》(1943年,翻譯作品) *《橋》(1946年) *《明朗的天》(1954年) *《膽劍篇》(1961年,與於是之、梅阡合著) *《王昭君》(1978年) === 劇作之外 === *《今宵酒醒何處》小說,1926年發表在天津《庸報》副刊《玄背》上,第一次使用筆名“曹禺”。後陸續在《南開週刊》、《國聞週報》等報刊上發表詩歌、歌、雜文,以及翻譯的莫泊桑小說等多篇。 *《南風曲》詩歌,原載《南開雙週》第1卷第4期,1928年5月14日。 *《前進,英雄的中國人民》詩歌,原載《人民日報》1950年11月19日。 *《迎春集》散文集,1958年9月北京出版社。 *《紀念北京人藝建院三十週年》散文。原載《戲劇論叢》1982年第2輯。 *《曹禺自述》2005年京華出版社。 === 文集 === *《曹禺選集》,197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曹禺全集》共7卷,1996年花山文藝出版社。第一卷至第四卷為話劇劇本,第五卷為戲劇論著,第六卷為小說、詩歌、散文、書信及其他文章,第七卷為改譯著作。 *《曹禺文集》共4卷,2014年中國戲劇出版社 *《曹禺戲劇全集》共5卷,201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 ==劇本特色== 曹禺戲劇喜好暴露社會問題,反映現實生活,愛憎感情強烈,善於描寫悲劇人物及悲劇性的生活內涵,情感豐富細膩,戲劇情節主線清晰,結構緊湊,情節曲折,精心布設懸念,引人入勝地展開戲劇衝突。 曹禺把話劇由著重情節,轉為較重人物性格,善於塑造人物,描寫人物內心世界,劇中人物說話生動口語化,又富於個性,經得起咀嚼。語言真切明白,簡潔易懂。他喜借鑒外國戲劇,與中國國戲劇傳統結合。 == 評價 == 曹禺被譽為“中國的莎士比亞”?湯顯祖?。曹禺的《雷雨》在上海曾轟動三年,茅盾賦詩曰:“當年海上驚《雷雨》”。 == 影響 == 曹禺的戲劇,標誌中國話劇藝術漸趨成熟,推動了話劇創作水平的提高和發展。他從大量外國文學汲取現實主義的營養,創造眾多呼之欲出的人物,豐富了中國現代文學。 == 家庭 == * 第一個妻子,鄭秀日月談:曹禺夫人及子女 ,生長女萬黛、次女萬昭, * 第二個妻子,方瑞,生三女萬方,四女萬歡, * 第三個妻子,李玉茹。 * 堂弟,萬鋼,中國前任科技部部長。 == 參考文獻 == == 畫像 == * 曹禺 / 江啟明 (Kong Kai Ming) Portrait Gallery of Chinese Writers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Library 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 == 研究書目 == * 劉紹銘:《小說與戲劇》,臺北洪範書店,1977年。 * 田本相:《曹禺傳》,東方出版社,2009年。 == 外部連結 == * 曹禺與走向成熟的話劇 Jia Category:潛江人 Category:天津人 Category:天津市南開中學校友 Category:南開大學校友 Category:國立清華大學校友 (北平) Category:20世紀中國作家 Category:天津作家 Category:中華民國劇作家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劇作家 Category: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Category: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Category: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 Category: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 Category: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 Category: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 Category:金雞獎最佳編劇得主 Category:中央戲劇學院副院長 Category: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院長 Category:文革被迫害學者 Category:葬於北京市萬安公墓 Category:使用筆名的作家
阿魯納恰爾邦
阿魯納恰爾邦(詞源來自 「橘紅色」(指印度教中太陽的座駕清晨)與 「山」,意即「清晨之山」。,),又譯阿魯納查爾、阿倫納曹,是印度的一個邦,原為東北邊境特區(NEFA),與南部的阿薩姆邦和那加蘭邦接壤,西臨不丹、東接緬甸,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為鄰,首府為伊塔那噶。 在地理上,它是印度東北各邦中面積最大的邦。根據印度人口普查,阿魯納恰爾邦是一個民族多元化的地區,西部主要是門巴人,中部有塔尼人,東部有泰語民族,南部有那加人,約有45個部落/子部落,主要部落是阿迪、尼希、加洛、塔金、阿帕塔尼等。與東北其他邦一樣,該地區的人民也有藏緬血統。目前,有許多來自印度其他地區的人來到這裡從事經濟和文化活動。 除了龍鼎縣、長朗縣、蒂拉普縣等少數地區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對該邦的大部分地區宣稱主權,主要劃入西藏自治區的錯那、隆子、墨脫、察隅四縣的管轄範圍之內,拒絕承認阿魯納恰爾邦的合法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媒體一般以帶有引號的“阿魯納-{}-恰爾邦”來稱呼該邦。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印邊界戰爭中短暫佔領了部分地區,但隨後撤回。 == 歷史 == === 早期歷史 === 阿魯納恰爾邦早期的歷史至今仍然未有確實文獻記載,目前可以瞭解其早期歷史的就只有其南部的阿豪姆王國對此地區的少量記載。一般認為大多數土著部落群體的祖先從西藏遷移到此。這一地區曾經落入門巴族的門隅部落、不丹、吐蕃等多個國家的勢力範圍,然而直至印度獨立前,大部分地區實際仍為各部落自治。據文獻記載,中國清朝時期曾短期允許西藏地區自治,但名義上派遣駐藏大臣實行管理。清政府允許藏族貴族以轉世形式自行選擇領導人,但形式上需要受到清朝皇帝的承認,即金瓶掣簽。 === 麥克馬洪線的勘定 === 1912年,清政府瓦解,英國為了確保商業利益,出兵佔領達旺及其以東的今阿魯納恰爾邦北部地區,並建立東北邊境特區。1913年,西藏政府驅逐原清廷官員及駐藏清軍,宣佈獨立。 1913年至1914年,中英藏三方舉行西姆拉會談。該會議旨在確立中藏與印藏邊界,及中國與西藏的關係。在會上英國全權特使威廉·亨利·麥克馬洪提出麥克馬洪線為西藏、中國川邊特別區(後改為西康省)及雲南省和英屬印度(含今日的緬甸北部克欽邦)之間的邊界,該線將藏南、達旺及東段的坎底盆地(即今日之克欽邦最北的葡萄縣)、江心坡(即恩梅開江和邁立開江之間)地區等劃入英國控制區。後來當時的中國政府則因反對而沒有簽字,退出談判。當日,英藏代表皆簽字批准包括麥克馬洪線在內的協議。條約共獲英藏兩方認定,中方則拒絕承認。中方的觀點是:阿魯納恰爾及其正東面的坎底、江心坡地區到滇西一帶是西康、雲南和西藏的一部分,而西藏政府不具有外交權,因此西姆拉會談條約只有單方簽字(即英國),應視為無效。中國所堅持的是中印傳統線及中緬傳統線。 ===印度獨立後=== 1954年,印度在該地成立東北邊境特區。同年出版的印度官方地圖首次把麥克馬洪線從1936年以來註明為“未標定界”改為“已定界”。1960年中緬(克欽邦、撣邦、克倫邦和緬甸本部於1948年分別宣佈自英國獨立)重新議定邊界,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緬甸聯邦邊界條約,中國正式明文承認麥克馬洪線緬甸段為中國和緬甸的國界。196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在邊境上發生中印邊境戰爭。中國軍隊在戰爭中大獲全勝,並控制達旺地區。戰後中國軍隊卻主動撤退,印度再次完全獲得該地控制權。1972年印度政府將該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並廣設甘地銅像、醫療診所,普及國民中、小學,並設民族學院及大學。 1986年底印度議會兩院透過立法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1987年正式成立阿魯納恰爾邦,意思即為“旭日之邦”。 目前中國政府不承認該邦的合法性,該問題尚在擱置中。現時印度在本邦與鄰國緬甸的邊境佈置嚴密的軍事防守,加強機場、道路、橋梁、土木工程及自來水、電力、通訊基礎建設,以國際節慶規模廣辦當地各民族的傳統節日文化活動。一方面,由於青藏鐵路的完成,中國軍隊進入本區的速度可以加快許多,這使印軍也加強戒備,嚴陣以待;另一方面,本邦南面那加蘭邦、曼尼普爾邦、米佐拉姆邦和東面緬甸克欽邦北部及野人山以南的胡康河谷,景頗族、那加族、欽族武裝獨立集團活躍,所以外人都要取得特別許可證,才可以進入本區。 多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堅持不承認“阿魯納恰爾邦”的法律地位,也正因為中印雙方都認為“阿魯納恰爾”屬於本國領土,該地區長期以來成為兩國之間一個潛在的衝突點。20世紀80年代中期,印度曾試圖在達旺附近建立一個永久性哨所,中國解放軍獲悉後也隨即開始在該地區建立自己的哨所,其後印度決定派出第五山地師到達旺進行增援。那次事件差點引發中印之間的一場戰爭。 2006年11月13日,中國駐印度大使孫玉璽向印度傳媒表示中方擁有藏南地區主權,引發外交風波,阿魯納恰爾邦行政官員要求中國政府召回孫玉璽。而美國自1962年以來一直承認印度對阿魯納恰爾邦擁有主權。 1959年之前,西藏噶廈政府與印度政府對包括達旺在內的地區存在爭議。然而,2008年6月,西藏流亡政府的精神領袖十四世達賴喇嘛在接受《印度時報》採訪時承認印度對阿魯納恰爾邦的主權,將其排除在「大藏區」之外。 2023年4月,中國政府單方面更改阿魯納恰爾邦11個地區的名稱。作為回應,印度內政部長阿米特·沙阿到阿魯納恰爾邦視察以維護印度的主權。2024年,美國政府亦重申阿魯納恰爾邦是印度領土,反對中國的非法領土主張。中國外交部方面對此表示堅決反對。 == 人物 == *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出生在該地區的達旺。 == 行政區劃 == 縮圖|分縣地圖 阿魯納恰爾邦分成東、西兩個專區,下轄25個縣。 *西專區:達旺縣、西卡門縣、東卡門縣、帕科卡桑縣、帕普派爾縣、庫朗庫美縣、科拉達阿迪縣、下蘇班西里縣、上蘇班西里縣、卡姆勒縣、西桑朗縣、希尤米縣、下桑朗縣、雷帕拉達縣 *東專區:東桑朗縣、桑朗縣、上桑朗縣、下迪邦山谷縣、上迪邦山谷縣、安嬌縣、洛西特縣、南賽縣、長朗縣、蒂拉普縣、龍鼎縣 ==經濟== 下圖顯示了統計和計劃執行部的阿魯納恰爾邦國內生產總值按市價計算的趨勢,單位為十億印度盧比。 年 國內生產總值(十億印度盧比) 1980 1.070 1985 2.690 1990 5.080 1995 11.840 2000 17.830 2005 31.880 2010 65.210 2014 155.880 阿魯納恰爾邦的國內生產總值估計在2004年為7.06億美元,2014年為24.6億美元,農業是當地經濟的主要支柱。這裡種植的作物有水稻,玉米,小米,小麥,豆類,甘蔗,姜和油籽等等。Jhum,當地用於種植的術語,在部落群體中廣泛實行,近年來其他產業的逐漸增長,使得農業的相對比重下降。阿魯納恰爾邦有近61,000平方公里的森林,森林產品是經濟下一個最重要的部分。阿魯納恰爾邦也是園藝和果園的理想選擇。其主要行業有水稻,水果保鮮加工,手工工藝品。鋸木廠和膠合板行業受法律禁止,但阿魯納恰爾邦有很多鋸木廠。 阿魯納恰爾邦佔印度未開發水電潛力的很大一部分。 2008年,阿魯納恰爾邦政府與各公司簽署了許多諒解備忘錄,規劃了大約42個水力發電計劃,將發電量超過27,000兆瓦。預計將在2009年4月開始建設1萬至12,000兆瓦的西洋水電工程。 == 地理 == 阿魯納恰爾邦的面積為83,743平方千米,是現時印度東北部面積最大的行政區。現有人口100多萬。首府在伊塔那噶(Itanagar)。 由於阿魯納恰爾邦位於喜馬拉雅山脈旁,所以當地多山。2005年夏季,由於印度持續發生暴雨,使安嬌和勞哈特區都出現大規模山泥傾瀉,造成嚴重的傷亡。 ==人口== === 民族 === 阿魯納恰爾邦的人口有超越100萬人。根據當地政府統計,本地有82種的不同部族,絕大部分是蒙古人種漢藏語系。主要的部族包括了信仰泛靈論的阿迪族、阿加族、米濟族、薔薇族等等,佔了大多數民族和人口。其他部份為信仰基督新教的浸信會以及羅馬天主教的傈僳族、日旺族 、景頗族和那加人等蒙古人種漢藏語系。部份為信仰藏傳佛教的藏族支系門巴族、舍度苯族、珞巴族以及康巴人;南傳佛教的坎底傣、帕基人。信仰印度教的部族是諾特族,諾特族是那加人的一個部族。 === 宗教 === 該地宗教多元,除佛教外大部分均為外來移民傳入。 ===識字率=== 該邦的識字率從2001年的54.74%上升到2011年的66.95%。2011年,該邦的識字人數為789,943人。男性識字人數為454,532人(73.69%),女性識字人數為335,411人(59.57%)。 == 語言 == 英語為官方語言,但是當地原住民的部族語言大多數為漢藏語系中的藏緬語族,當中包括在2007年發現、2010年10月確定存在的克羅語。根據當地政府統計,本地的方言計有超過40種。印度英語及印地語為各原住民部落溝通的通用語,且相鄰南部的那加蘭邦之部族語言也是以藏緬語族為主,亦通行英語。 == 參見 == * 中印邊界問題 ** 藏南地區 ** 麥克馬洪線 ** 中印邊境戰爭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中國聲稱的藏南地區邊界線 — 在開放街圖 邦 Category:中印邊界爭議 Category:1987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夏朝
夏朝(約前2070年-約前1600年)是中國歷史記載的第一個中原部族世襲制朝代。一般認為夏朝的政治形態是由多個部落聯盟或複雜酋邦形式聯合組成,其主體部族稱為夏人。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於子啟,改變原始部落的禪讓制,由天下為公轉變為家天下,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王位之先河。夏代共傳十四朝,十七-{王}-,國君為姒姓,延續470年,為商朝所滅。夏朝作為中國傳統歷史的第一個王朝,擁有較高的歷史地位,後人常以“華夏”、“諸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 依據史書記載,夏、商、週三代皆為封建王朝,封建者,分封建國,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王朝。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製的禮器,其年代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雖然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但由於都成書較晚,且迄今為止又沒有發現公認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如夏朝同時期的文字作為自證物,因此近現代歷史學界一直有不少人質疑夏朝是否存在。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發現的二里頭遺址具備了屬於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由於一直未能出土類似殷墟甲骨卜辭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始終無法證實來自夏朝。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河南省偃師市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有可能是夏朝都城的遺蹟,不過目前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來釐清。 == 國號 == 夏朝歷史上慣稱為“夏”。“夏”字的來源文字學界現今有了權威的說法,應為夏季之夏的本字。司馬遷記載“夏”是姒姓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鄩氏、彤城氏、褒氏、費氏、杞氏、繒氏、辛氏、冥氏、斟灌氏十二個氏族組成的部落的名號,以“夏-{後}-”為首,因此建立夏朝後就以部落名為國號。唐張守節則認為“夏”是大禹受封在陽翟為“夏伯”後而得名。又說,“夏”是從“有夏之居”、“大夏”地名演變為部落名,再成為國號。 == 歷史 == === 淵源 === 據中國古代文獻記載,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現過夏部族與周圍其他部族之間爭奪聯盟首領的頻繁戰爭。夏部族大約是在中國古史傳說中的顓頊以後逐漸興起的。有不少古代文獻均把夏部族追溯到顓頊。其中《史記·夏本紀》與《大戴禮記·帝系》稱鯀為顓頊之子,但還有某些文獻說鯀是顓頊的五世孫。這些文獻表明,夏部族很有可能是顓頊部落的一支後裔。一說夏部落起源於川甘青三省交界處岷江上游的岷山山脈一帶,而後逐漸沿隨古漢水上游,經過渭水中下游東遷至晉南、豫西伊洛流域。 有記載稱禹在石紐出生,有學者認為這是在羌人到來前蜀人的傳說,因蜀人自稱出自黃帝,因而同禹有血緣關係;有研究指出禹生石紐一說絕不可信。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者董楚平認為,夏人為百越族分支,北上在中原建立了夏朝。香港大學語言學者金鐘,經由語言學考證,認為百越族的分支北上,建立了夏朝與扶餘。 === 鯀禹治水 === 最早有文獻記載的一位夏氏族成員是鯀。《國語·周語》中說鯀作為夏部族的首領被封在崇,故被稱為“崇伯鯀”。之後禹繼承了鯀,為“崇伯禹”。這表明夏部族早期活動於崇山附近。當時河水氾濫,為了抵抗洪水不少部落形成了部落聯盟,鯀被四嶽推選領導治水,歷時九年而最終失敗。治水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他不善於團結部人及其他部落。《尚書·堯典》記載,堯最初認為鯀方命圮族、毀敗善類而反對鯀領導治水,說明鯀在領導治水時,有不少部落對他不滿。《尚書·洪範》與《國語·魯語》中又提到“鯀障洪水”,說明鯀治水的方法主要用土木堵塞以屏障洪水,或許這亦是鯀治水九年失敗的原因之一。鯀治水失敗後,被殛死於東方黃海海濱的羽山。 禹是鯀的兒子,鯀死後,禹受舜任命,繼任治水的工作。禹改進其父的治水方法,疏導河流,團結各部落的族人,終於將洪水治平。《史記·夏本紀》記載禹治水時“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三過家門而不入”,其刻苦精神得到後世傳頌,治水過程可能也促進了各部落族人的團結。《孟子·滕文公》提到了禹的治水方法:“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禹亦倡導農業,強調“躬耕而有天下。”《韓非子·五蠹》贊禹“身執耒臿以為民先,股無胈,脛不生毛,雖臣虜之勞不苦於此矣。” 由於禹治水有功和促進農業生產,夏部族勢力增強。隨後舜又派禹去討伐三苗。禹屢次擊敗三苗,將三苗驅趕到丹江與漢水流域,鞏固了君權。《墨子·非攻》中說道禹克三苗後,“別物上下,卿制大極,而神民不違,天下乃靜。”可以說明禹在治水與討伐三苗勝利後,夏部族已成為部族聯盟首領。舜把帝位禪讓給禹,禹在塗山召集部落會盟,再次征討三苗。據《左傳》記載“執玉帛者萬國”參加了塗山會盟,可見夏部落的號召力。有一次在會稽部落會盟時,防風氏首領遲到而被禹所處死。古文獻中亦記載禹以諸侯部落路途的遠近來分別納貢約多少,可見夏氏族對其周邊部落經濟上的控制。禹曾推舉東方頗有威望的偃姓首領皋陶為繼承人,以示對傳統禪讓制的尊重。然而皋陶沒有等及禪讓,比禹早逝。禹又命東夷首領益為繼承人,然而有很多部落都不擁戴,反而擁戴禹的兒子啟。 === 家天下 === 禹死後,益沒有得到權位,反而在民眾的擁護下,啟得到了權位。關於這一段歷史的記載不一。《古本竹書紀年》記載稱,益即位後,啟殺益而奪得君位。另一說益繼位後,有些部族並沒有臣服益,而擁護啟,並對益的部族展開戰爭,最後啟勝而奪得權位。之後益率領著東夷聯盟討伐啟。經過幾年的鬥爭後,啟確立了他在部族聯盟中的首領地位。先秦文獻記載此事的共同點就是“公天下”變成“家天下”,中國中原地區從此出現“國家”的概念。這便是不少歷史學家所認為中國的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的起始。隨後不少傾向禪讓傳統的部族質疑啟的權位。啟都郊外的有扈氏,並說甘在其南郊,龍山客省莊二期文化可能是有扈氏文化。另一說認為《左傳》中,“扈”、“僱”通假,“僱”見於河南安陽晚商殷墟甲骨卜辭,應該不會遠在陝西,與啟都陽翟(相傳今河南許昌禹州)也有相當距離。甘之戰正時夏朝建立初期,有扈氏、夏後啟均不具備如此長途作戰的條件。認為“扈”、“甘”二處在啟都遠郊,“扈”/“僱”在今新鄉原陽一帶,“甘”在今洛陽西南。仗義起兵,率領軍隊向啟都討伐,與啟軍大戰於甘。戰前啟稱他的權位是“恭行天”的,這便是之後周朝天子論的雛形。啟擁有中原民眾的贊同,在人數方面佔有絕大優勢,最終擊敗有扈氏,罰貶做牧奴。這兩次勝利代表中原地區的主流社會觀念已從原始的禪讓制度轉向了世襲制度。 夏氏族原姓姒,但從啟開始改用國名“夏”為姓。同時啟不再使用伯這個稱號而改用-{後}-,即“夏後啟”這個更中性的氏族稱號。楊寬認為“夏后氏”中的“夏後”二字實際是一聯詞,所以才不會出現“有夏氏”這種情況。又因“夏”、“下”上古同音,懷疑“夏後”等同“下-{後}-”,地之“下-{後}-”對應天之“上帝”。《卜辭》甲骨文中的“-{後}-”字()是“居”字()的訛刻,“居”字又是“毓”字()的簡化,“毓”含有生育撫養之意,用“-{後}-”稱呼君主是遠古母系社會的孑遺蹟象。其實由於至今未發現夏人文字,夏朝君主的實際稱呼暫且無從考證。。啟能歌善舞,常常舉行盛宴。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在鈞臺,此即鈞臺之享,還在“天穆之野”表演歌舞。《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到啟在舞蹈時“左手操翳,右手操環,佩玉璜。”甚至有些文獻傳說啟曾經上天取樂舞。中國古老的樂舞文獻《九辯》、《九歌》與《九招》均稱啟為其原作者。啟統治期間,其子武觀時常作亂。《韓非子·說疑》說他“害國傷民敗法”,最終被誅殺。除了夏氏族內部的糾紛,為爭奪部落聯盟的權威,亦常常與東夷作戰。 === 太康失國 === 夏啟死後,其子太康繼承-{後}-位。太康只顧遊玩,不理政事,在位期間,夏部族權威削弱,東夷部落趁機西進。東夷部落有窮氏有一位善射的首領羿。羿率軍從東夷屬地鉏遷至夏后氏的屬地窮石,與當地的夏人通婚,形成了有窮氏。羿在夏民的擁護下奪得了夏政。隨之太康投奔斟鄩的斟鄩氏。 羿奪得權位後並沒有稱王,而是把太康之弟中康立為王。但事實上國事全由羿來治理。此舉引起不少部落的不滿。其中主持天象活動的和氏與羲氏公開反對。羿說他們廢時亂日,派胤率兵討伐羲和二氏,戰前作誓師辭《胤徵》,在戰中取勝。 中康死後,其子相繼位。隨後投奔與夏同姓的斟鄩、斟灌二氏。從此,羿獨承王位。羿好射獵,不善治理,得權後,他像太康一樣,好狩獵而荒廢國事。他廢棄武羅、伯困、龍圉等忠臣,重用被伯明氏驅逐的不孝子弟寒浞。寒浞年少時因造謠惑眾被伯明氏君主所逐,後被有窮氏首領羿收養,成為有窮氏的一員,得到重用。寒浞勢力日益強大,後來趁羿在外射獵的機會將羿及其家人殺掉,霸其權、奪其妻,生下豷、澆二子。寒浞把戈封給了他的兒子豷,把過封給了他的另一個兒子澆。澆受父命率兵先後滅掉親夏的斟灌氏與斟鄩氏,殺了在斟鄩躲避的相。相的妻子緡當時已懷下相的兒子,她從牆洞逃走至其母親有仍氏家裡避難,不久生下遺腹子少康。 === 少康中興 === 少康長大後,為有仍氏牧正。澆聞訊後,派人追殺有仍氏,少康無奈投奔有虞氏(舜之後裔),作了庖正。有虞氏首領虞思膝下無子,僅有二女。他將二女許配少康,賜給他田一成、眾一旅,並把綸邑交由少康管理。少康以綸邑為根據地組織餘下的夏族民眾,設官分職。派女艾到澆廷中密探,準備恢復夏室。此時,躲避在有鬲氏的夏室遺臣靡得知少康準備奪回政權,親自帶領斟灌、斟鄩氏的殘餘民眾與少康會師,聯合擊敗了寒浞。復立少康為夏後。而後少康滅澆於過,又派他的兒子杼滅豷於戈。至此,控制中原三代四-{後}-近百年的東夷有窮氏覆滅,結束了四十載的“無王”時期。夏由此復國,後世稱「少康中興」,少康統治時期,少康將其子無餘封於會稽山,即後來的越國。透過太康失國至少康中興的這段敘史可以看到夏后氏平定中原方國部落(尤其是東夷部落)的歷程。 少康之子杼繼承-{後}-位。他了解東夷對夏王室的不滿,為了鞏固在東方的勢力,他把都城從原東遷至老丘。他重視發展武器和製造兵甲。文獻中常常有“杼作甲”、“杼作矛”的說法。他還派人討伐東南沿海地區的東夷(今山東南部、安徽東部、江蘇一帶)。傳說其獲取了吉祥物九尾狐。夏朝的版圖在杼的統治下擴張到了東海(今黃海)之濱。杼在位期間是夏朝最昌盛的時期。夏人對杼格外尊重,為杼舉行過“報祭”。《國語·魯語》說道“杼能帥禹者也,夏后氏報焉”,認為杼全面地繼承了禹的事業。 杼之子槐在位時,東夷部落與華夏部落開始和平共處。其中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居於淮河、泗水流域的九個部落(即九夷)通常向夏後納貢祝賀。槐逝後,其子芒繼位。芒逝後,其子洩繼位。這期間東夷部落與華夏部落逐漸同化。洩在位期間東夷部落已基本同化,於是他開始向西方發展。同時,他開始對順從夏室的方國部落封土封號。這便是數世紀後諸侯制的起始。洩逝後,其子不降繼位。他曾多次率兵征討西方的九苑。 === 商湯滅夏 === 不降年邁時,內禪於其弟扃。扃逝,其子廑繼位。廑繼位後不久便病死,其堂兄不降之子孔甲繼位。他改變夏禮中祭祀祖宗的傳統,開始祭祀天帝。《史記·夏本紀》記述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亂”。不少方國部落開始對夏室不滿,但華夏部落與東夷部落的關係仍然友好。夏后氏自孔甲開始日趨衰落。孔甲逝,其子皋繼位。皋逝,其子發繼位。這段期間,方國部落與夏室的關係惡化,氏族內部的糾紛也激烈化。從孔甲經皋與發,至履癸(別名夏桀)內亂不止。 發逝後,其子履癸繼。桀善武,《史記·律書》記載:桀“手搏豺狼,足追四馬”。桀在位期間,夏室與方國部落的關係已經破裂。給夏上貢的部落不斷減少。桀因此常常討伐不順從的部落。古文獻中說桀貪色,他在擊敗某個部落後會從部落中挑選出鍾愛的女子作為妃子。《國語·晉語》提到的有施氏,《竹書紀年》提到的岷山氏、末喜氏均遭此下場。其中末喜氏的妃子妺喜早已與伊尹結好,桀卻在洛把她奪走,伊尹憤怒中投奔商湯。桀的屢次征伐也惹怒了不少較有權威的部族。有緡氏因不服從桀而被滅。活動於今山東省西南部的子姓商部族正在這夏亂期間興旺了起來。桀又因商不服的藉口討伐商首領湯並敗之。湯被囚禁於夏臺,隨後獲釋。除了夏室對外關係惡化外,文獻中還提到桀在廷內用人失當。 桀只顧享樂不顧民間疾苦。傳說夏民詛咒桀早日歸天,桀聽聞笑說自己是天上的太陽,太陽不死,他也死不了,夏民便指著太陽,責問太陽何時破滅,情願與之同歸於盡。大約在前17世紀末前16世紀初,商部族首領湯,利用夏民恨桀的心理,聯盟方國部落討伐桀。滅了親夏部族韋、顧、昆吾後與桀開戰。湯的勢力大,桀抵擋不過,且戰且逃,最終戰敗於有娀氏舊址。桀逃至鳴條,湯追之,展開了大戰。桀再次被擊敗,被湯放逐於歷山,與末喜氏同居,最後跑到了南巢之山,並死於該處。《淮南子·修務訓》所載稍有不同,說湯“整兵鳴條,困夏南巢,譙以其過,放之歷山”。在後世的傳說中,夏後桀被描寫成一代暴君,後人常將夏後桀與商紂王、周厲王和周幽王四個禍國殃民的暴君並稱,但在較早的文獻中關於桀的記載甚為簡略。《尚書·湯誓》記載商湯伐桀時舉說桀的罪狀只是“率遏眾力,率割夏邑”。鳴條之戰,夏室被推翻,在方國部落的支援下湯在亳稱“王”,建立商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朝代更替。中國的首個世襲制政權,夏朝,傳十四世、十七君,歷時四百七十一年,於前17世紀末、前16世紀初滅亡。 === 後裔 === 夏滅亡後,剩餘勢力除了主要留居中原,還有兩支分別向南方、北方遷移。桀帶著不少夏部落的民眾從歷山南遷至南巢,這便是南支。”商湯王因帝寧之故都,封夏室的一支姒姓貴族於杞國,以奉祀宗廟祖先。《史記·陳杞世家》載夏裔在“殷時或封或絕”。周武王滅商為王之後,封大禹的後裔東樓公於杞地,延續杞國國祚,主管對禹的祭祀。春秋末期,孔子因為崇尚夏禮,還特意去杞國訪問考察。少康時受封在越國的一支,夏禹姒姓後代世代在浙江紹興會稽山禹陵村為禹守陵至今。 傳說向北一支進入蒙古草原,與當地諸部落融合,有人認為這便是後人所稱的匈奴。《史記·匈奴列傳》載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維”。《括地譜》更詳細地解道“其(指桀)子獯粥妻桀之妻妾,避居北野,隨畜移徒,中國謂之匈奴。 郭沫若、胡厚宣、程憬等認為甲骨文中的土方就是戰敗後的夏。根據卜辭記載,土方是位於殷西北方的一個強大方國,是武丁以及先前商王的長期征討的物件。武丁征服土方後,在其腹地“唐土”建設大型城邑“唐”,鎮壓控制土方人民,此後不再有土方叛變的記載。周初,成王封晉國始君唐叔虞於此。近年也有學者,包括李學勤和蔡哲茂等,認為甲骨文和先秦文獻中的“西邑”可能才是夏朝真正的國號。 ==勢力範圍及行政區劃== 夏朝是部落城邦聯盟到封建國家的過渡期,因此沒有明確的疆域,夏氏族與其他部落城邦的關係很多就像是宗主國與朝貢國一樣,但又有些方國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諸侯國,故僅能以勢力範圍來表示其影響力。夏部落的十一支姒姓氏族與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係,政治上有分封關係,經濟上有貢賦關係,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範圍。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當時夏的勢力延伸到黃河南北,甚至長江流域。夏朝早期,夏部落主要在山西中南部的河內地區活動,沿汾水、河水向東南方向遷途,晚期至河南中部伊、洛河流域。《國語·周語上》謂,“昔伊洛竭而夏亡”,可見伊洛河水對夏晚期都畿的重要性。 === 傳說中的九州 === 根據《尚書·禹貢》記載,夏朝的行政區劃採行九州制,大禹治水成功後,將中土分作冀、兗、青、徐、豫、揚、荊、梁、雍九州,又從九州攫取金屬石礦,鑄造九鼎作為國家權利的象徵,因此“九州”成為中國國家的代名詞,而“定鼎”意指建立政權。《禹貢》九州的內部劃分可能如下: :一、冀州,夾右碣石入於河,三面距河,是各州貢道必經之處。今山西、河北省境、遼寧西部。 :二、兗州,浮於濟、漯,達於河。今山東西部、河北東南角。 :三、青州,浮於汶,達於濟。今泰山以東之山東半島。 :四、徐州,浮於淮、泗,達於河。今淮河以北之江蘇、安徽以及山東南部。 :五、揚州,沿於江、海,達於淮、泗。今淮河以南之江蘇、安徽、浙江、江西。 :六、荊州,浮於江、沱、潛、漢,逾於洛,至於南河。今湖北、衡山以南地區以及江西西北端。 :七、豫州,浮於洛,達於河。今河南、湖北北部、陝西東南、山東西南角。 :八、梁州,浮於潛,逾於沔,入於渭,亂於河。今四川以及陝西、甘肅南端。 :九、雍州,浮於積石,至於龍門西河,會於渭、汭。今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東北部。 近代有學者認為九州託名為大禹之為事,其實是戰國時人對天下區劃的臆測,夏代國家處於萌芽階段,政治輻射一般不出都邑腹地,京畿之外透過氏族制的封邦建國以及通婚結盟達成關係。因為領域狹小,沒有必要也沒有能力由單一的中央政權劃分政區。 但遂公盨的發現,令大禹治水的文字記載從春秋時期提早至西周時期,現代學者認為禹貢的底本可以上溯至舜禹時期。 === 都城 === 遠古時期尚未有明確的都邑概念。社會處於半畜牧遊獵、半農耕定居的階段,夏部族民隨同首領以及族中壯丁遷移。耗盡當地的資源後便遷移他地,不常駐一處。夏後的居地稱作“大邑”或“夏邑”,這是國家首都的原始概念。文獻記載夏族首領先後定居大夏、夏墟、高密、陽城、陽翟、晉陽、平陽、冀、安邑、夏邑、斟鄩、帝丘、綸、原、老丘、西河、河南等十七處。這些都邑的具體地望均已然無從考證,其中可能有一些為同一城邑之別名。 夏部落首領居地變遷 夏部落首領居地變遷 夏部落首領居地變遷 夏部落首領居地變遷 首領 居地 今地 鯀 大夏 相傳今山西運城夏縣 鯀 崇 相傳今河南洛陽嵩縣 禹 高密 相傳今河南洛陽新安縣境內 禹 陽城 具體所在有多種說法,其一,相傳今河南登封告成鎮 禹 陽翟 相傳今河南禹州 禹 晉陽 相傳今山西太原晉源鎮 禹 平陽 相傳今山西臨汾西南 禹 安邑 相傳今山西運城夏縣東北 啟、太康 陽翟 見上 太康、中康 斟鄩 一說今河南洛陽老城區東18公里二里頭遺址,一說今河南鞏義西南29公里芝田鎮稍柴村 相 帝丘 相傳今河南濮陽西南 相 斟鄩 見上 相 斟灌 一說今山東省濰坊市壽光市東北四十里斟灌店 羿 鉏 一說今河南滑縣 羿、寒浞 窮石 相傳今河南洛陽南 少康 綸 相傳今河南商丘虞城縣西 少康 夏邑 相傳今河南商丘夏邑縣 少康 帝丘 見上 少康、杼 原 一說今河南濟源西北2公里廟街原城 杼、槐、芒、洩、不降、扃、廑 老丘 相傳今河南開封市開封縣杜良鄉國都裡村 廑、孔甲、皋、發 西河 一說今河南安陽東南 桀 斟鄩 見上 桀 河南 一說今河南洛陽老城區東18公里二里頭遺址 === 方國部落 === 方國是由原始氏族部落轉化形成的小型國家。這些邦國位於王畿之外,不受夏後直接管轄。一些方國只是大的部族,另有一些較大的方國已經建立了國家組織,規模甚至大於夏后氏。有窮氏代政期間,少康曾投奔有仍、有虞氏,在那裡承當牧正和庖正。 有仍氏又名有任氏,風姓,居於山東濟寧微山湖畔,是太昊、少昊的後裔。有仍與夏後來往密切,之間有通婚現象。相妻緡來自有仍。相被寒浞殺害時,緡已方妊,她避居故鄉,在有仍生下少康。少康復興後,封有仍族人於任國。 有虞氏乃虞幕、帝舜之後,活動於豫西北、晉南古汾水流域。舜老時,認為己兒商均不賢不肖,所以禪位於禹。禹仿效堯傳舜時舜先讓位於堯子丹朱的做法,讓位於商均,然民眾紛紛擁護禹而不理睬商均,於是禹繼承了帝位,將商均分封於河南虞城附近。四世後,夏室中衰,年輕的少康逃到有虞避難,得到了首領虞思的大力協助,這才使夏王室終得扭轉局勢,有虞氏直接關係到了夏后氏的存亡。 一說偃姓乃皋陶後裔。禹老時,薦皋陶為繼承人,然皋陶先禹而死,禹又薦伯益。禹死後,伯益效仿常規,先讓位給禹子啟,不料啟深得民心,得到了民眾的擁護,伯益失權。益不善罷甘休,於是與啟作戰,結果戰敗被殺。皋陶之後被封於東南六、英、許三地。 有扈氏為夏之同姓部落。啟奪益位,有扈不服,以“堯舜舉賢,禹獨與之”為名反對啟的統治,結果在甘大戰中失敗,其部眾被罰貶為牧奴,世代從事畜牧。 胤子伯靡原為臣服夏後的部落首領,太康失國時又歸附后羿,寒浞殺羿後逃奔有鬲氏。靡聞知少康準備復興夏室,組織有鬲、二斟兵民與少康會師。 斟灌、斟鄩氏統稱“二斟”,與夏後同為姒姓,是夏代早期重要的親夏氏族。二氏族在夏后氏的東南遷徙過程中與之融合,夏代晚期斟鄩之地更成為夏後的都邑,偃師二里頭遺址可能就是斟鄩。無王時期,寒浞命子澆率兵滅二斟,同時殺死躲避斟鄩的夏後相。其剩餘勢力又在數年後加入少康和伯靡的聯軍,復興夏室。 有緡氏為少昊另支後裔,是夏晚期東方的強大方國。夏桀在有仍召開盟會,有緡首領因不滿桀的統治,憤慨歸國,桀遂滅之。 有莘氏,帝嚳高辛氏之後裔,啟時的支子封國。夏商之際,在伊尹的幫助下,有莘氏與商湯在北亳結盟,湯還從有莘氏娶妃。 《山海經》之海外四經記錄了夏后氏周邊的許多方國“國”名,可能純屬神話亦可能是遠古部落名稱的訛化。 == 周邊部族 == === 三苗 === “苗”與“蠻”在上古漢語中同音同意,三苗與後世的南蠻應是同源。《戰國策·魏策》記載了三苗的地望,東面洞庭,西面彭蠡,北起文山,南接衡山。堯舜時期,洪水氾濫,三苗趁機在東南作亂,曾與驩兜、共工和治水失敗的鯀被四嶽合稱為天下“四罪”,必懲之方才鹹服民眾。舜派禹降服苗民,未得結果。舜晚年又親自南征,途中在蒼梧之野病逝。禹繼續徵苗事業,作誓師詞《禹誓》,與苗軍展開了一場歷時七十天的大戰,克服苗師,平定三苗。從此三苗衰微不振,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 東夷 === 夷人位居中原之東,故稱東夷,以擅長弓矢著名。東夷部族起初分佈在河北保定易縣至燕山南麓一帶,在夏商時期分作四部,一支留居冀中,北支環繞渤海灣遷至遼東、朝鮮半島,南支經山東南下到江淮地區,另有西支遍及華北平原西部山西、河南二省,最遠達陝西,這一支在夏朝早期與夏后氏構成矛盾,曾在太康至杼的期間對夏后氏政權構成不小的威脅。有窮氏為東夷少昊後裔,興於窮桑,其後北遷至渤海之濱鬲,在那裡逐漸壯大。五帝時期曾加入有虞氏的部落聯盟,協同舜帝驅逐大風、十日、九嬰、猰貐、鑿齒、封豨、修蛇等逆盟部落,威望一度振興。夏初,有窮氏西遷於鉏,逼近夏后氏的心臟區域。太康時,夏室中衰,有窮氏首領羿藉機西進。南渡黃河,滅結封豨、夔、洛伯、河伯四個夏後屬國,佔據嵩山北麓、河伯故地窮石。遂後奪取夏都斟鄩,淫放太康於豫東,另立其弟中康。中康陟,子相立,羿遂代之,如此奪取了政權。八年後,羿被義子寒浞殺害。寒浞烹羿之肉強迫羿子吞食,羿子不肯便被寒浞殺害。寒浞又娶羿妻純狐氏,生豷、澆二子。寒浞殘暴昏庸,夏後少康聯合有鬲氏降臣靡、有虞、有仍、斟灌、斟鄩等親夏氏族一舉滅掉了豷、澆和寒浞。有窮氏族人自此離開河洛地區,向西南遷徙。東夷族的東南支分為九族,統稱“九夷”。《竹書紀年》記載,相時,“-{於}-夷來賓”,而少康復國時,只有方夷歸附,其餘八支繼續與夏部族抗爭。少康子杼在位期間,大力改善軍事裝備,作甲作矛,屢敗夷人,把夏後的勢力擴張到東海之濱。至杼子槐時,九夷紛紛歸附夏後,往後夷夏彼此和睦。夏朝末年,夏桀曾派九夷之師伐商,迫使成湯入朝。 === 商 === 商部落子姓,始祖契為有娀氏簡狄所生。契為禹同期人物,居於黃河下游,曾協助大禹治水。經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五位先公,商部落從冀東發展到豫北。冥任夏後水官,在治水過程中死去。冥子王亥在位時,商部落經濟達到新的高峰,《卜辭》記載王亥一次祭祀可用牲多達五十頭牛。為解決牲口過剩、不易畜養的問題,王亥將一部分牛羊託寄於河伯氏和有易氏。有易氏首領綿臣卻得寸進尺,強迫王亥交出所有牲口,王亥拒絕,綿臣便將其殺害,奪走牛羊。後來王亥之弟王恆從綿臣手中奪回了牛羊。王恆之子上甲微又聯合河伯氏討伐有易氏,殺死綿臣。商部落在有易氏沒落的同時強大了起來。主壬、主癸時期,商部落勢力不斷上升,他們拉攏黃河下游各氏族部落,一步步逼近中原夏后氏地區。天乙湯繼位後,網羅人才,在伊尹、仲虺、女鳩、女房的協同下,始徵葛,又先後消滅韋、顧、昆吾等親夏氏族,削弱夏後勢力,“十一徵而無敵於天下。”湯趁夏地發生旱災,起兵西進,在鳴條與夏後桀展開激戰,桀抵擋不過,經歷山逃至南巢。湯在西亳稱王,夏朝覆滅,商朝成立。 == 政治體制 == 夏時期社會上已經出現了一些代表性的國家機構與制度。夏朝的國家機構直接來源於部落聯盟機構,其特徵為: * 國家直接管轄的範圍僅限於本氏族內部。超出夏后氏本部落之外,其他部落首領在自己的領地上,享有較為獨立的管理權和統治權;對於夏後,他們則以臣服和納貢的方式,表示其相互關係。 * 在政權形式及管理制度方面,具有專制、民主二重性,表明了國家制度開始由氏族民主政體向君主政體過渡。 當時存在著以夏王朝夏后氏為核心的方國部落聯盟,這些方國部落都是在夏后氏的氏族封建制度下形成,而後與夏後保持一定關係並得到夏後的保護。《詩經》在講述湯與桀的戰爭時道,“韋、顧既伐,昆吾、夏桀”,說夏後的封國豕韋氏和顧氏協同昆吾氏、夏后氏參與戰爭。而東夷族有窮氏的后羿能夠“因夏民以代夏政”,亦可見有窮氏與夏后氏親近的關係。文獻記載中將太康失國與少康復國的原因歸結於太康、相、寒浞三君常日在外巡獵,不恤民事,然而夏朝前期農業尚不發達,原始社會的捕獵任務全由部落內部的強丁壯男承擔,君主在外打獵應屬正常的生產活動,不會是喪權失國的主要原因。夏朝初期存在著夏部落與非夏部落犬牙交錯的雜居景象,族群之間的鬥爭連綿不斷。夏部落最大的威脅來自東方的夷部落,如此二個大部落展開了百餘年激烈的夷夏之爭,在杼、槐之際才拉下帷幕。太康失國至少康復國整整四十年的“無王”時期證明東夷族此時勢力的強盛,也反映夏後政權的基礎並不紮實。身為東夷部落的羿,能夠獲得夏民的同意,透過驅趕太康的形式,奪得夏後權位,這其中仍存有“衰德而代之”的原始社會的民主禪讓特徵。 太康失國後,少康曾一度投奔舜之後裔,有虞氏。有虞氏首領虞思秉著思夏之德,額外照顧年輕的少康,賜予二女、田一成、眾一旅,並將綸邑轉交給少康治理,這使得少康在困難關頭得一立足之地。然而有虞氏與夏后氏並無直接血緣關係,只是少康的五世祖禹曾被虞舜推薦為部落聯盟共主,而後禹又破禪讓禮傳位於子。五世後的有虞氏首領似乎並沒有顧及往過,轉而大力支援夏后氏的傳子制,這表明夏后氏的臣屬部落開始認可夏部落的“家天下”統治,認為夏后氏的統治才是正統的。 夏後政權建立的國家是個原始的雛形國家,因其生產力低下、政治機構不完善、交通系統落後,所以夏後的勢力侷限於百十里內的王畿地區。夏畿以外的地區只能透過結盟和好的方式維持影響。這種局勢是夏、商、西周,上古三代共有的國家特徵。 === 官職體系 === 《禮記·祭義》言,“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后氏貴爵而尚齒”,反映夏人對官位的重視,也從側面說明夏代的職官已有明顯的高低等級區別。後期文獻中也提供了夏時已設大小官職的線索。《尚書·甘誓》的“大戰於甘,乃召六卿,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和《墨子·明鬼》的“左右六人”中指的六事之人、六卿、六人,可能是類似周時的六卿,夏後左右掌管國家事務的六位大官。《禮記·明堂位》提到的“夏后氏官百”則是六事之人的下屬官員。官百之“百”指數多,並非整數,但關於百官職位的記載寥寥無幾。夏時官職多稱“正”,有掌管畜牧牲畜的牧正,掌管烹飪廚事的庖正,和專司造車的車正。“正”官下面還存在稱作“工”的小吏。《夏書》載,“遒人以木鐸徇於路”,夏後向四處巡徵詩歌和意見的官員稱作“遒人”。《夏書》又載,“辰不集於房,瞀奏鼓,嗇夫馳,庶人走。”,講述發生日食的時候,有“瞀”官擊打大鼓以示於眾,官吏和庶民各自奔走相告。“遒人”、“瞀”、“嗇夫”應該都屬於“工”級的小吏。夏後可能還有專司占卜卜筮的“官佔”。《墨子·耕柱》記載夏後啟鑄造陶鼎於昆吾時曾透過他的卜官,翁難乙,求問天神。九州的五服貢賦是夏后氏的主要經濟來源,“夏后氏官百”中當有諸多官員專司賦役徵收事務。《尚書·夏書》中有關於設官分職過程的概述,載道“賦納以言,明試以功,車服以庸。” === 賦納制度 === 夏代的氏族封建制度在經濟方面亦有體現。《尚書》載“四海會同,六府孔修。庶土交正,厎慎財賦,鹹則三壤成賦,中邦錫土、姓,祗臺德先,不距朕行”,說四海之內的氏族部落都歸附夏後,金水木火土谷六種物質皆受到治理,明晰各處田地的優劣,將其分入三等以決定賦納數量,使得賦納得其正而不偏頗,賜土、賜姓,根據方國部落與夏后氏關係之密切疏遠定出封建的先後次序。《禹貢》一篇又列出九州賦納物品的具體情況,將物品數量分作上上、中上、下上、上中、中中、下中、上下、中下、下下九等。又根據與夏后氏都邑地理距離的遠近分作甸、侯、綏、要、荒“五服”。 * 甸服:距離夏都城五百里以內的方國部落是夏都城的主要糧食供應區。百里之內者賦納帶秸稈的穀物;再往外百里者賦納禾穗;三百里外者賦納帶稃的穀物;四百里外者賦納粗米;五百里外者賦納精米。 * 侯服:距離夏都城五百至一千里間的方國部落是夏后氏的氏族諸侯部落的封地。先小後大,五百里至六百里為采地(即卿大夫的封地);六、七百里為男爵小國;八至千里地為侯伯大國。 * 綏服:距離夏都城一千至一千五百里為夏後勢力所及的邊緣區域。其三百里內的可推行掌管文化教育,二百里外的推行發揮武威衛戍。 * 要服:距離夏都城一千五百至二千里為夏后氏必須透過結盟交涉的方法而施加影響的區域。三百里內透過同盟和平相處,二百里外為夏民的流放地。 * 荒服:距離夏都城二千至二千五百里處為其他部落的疆域,與夏后氏只有間接的溝通。三百里內的是各少數部族,二百里外是流放地。 九等和五服的描述是周人對夏朝賦納經濟的看法,非必夏代實況。如鐵、鏤不大可能是夏代所見物品,夏時期的諸侯爵位也無法考證。但是其中反映的一些看法,如夏後根據道途遠近及各地生產情況來繳納不同的產物,應當為夏代實況。 論述夏朝的賦納制度,《孟子》曰“夏后氏五十而貢,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畝而徹,其實皆什一也”,意在夏人的“貢”、殷人的“助”和周人的“徹”制度實際都是在繳納民戶年產總和的十分之一,而且夏商周三代的田賦制度一脈相承,顧炎武更據此認為“古來田賦之制,實始於禹”。周朝的什一法是將一家民戶在數年之間的收成總和平均後取出一箇中庸常數作為繳納數量,以夏朝的生產力和政權輻射力看,還沒有能力履行這種實物地租制度。孟子記載的“貢”字,意味著民眾與貴族間沒有太大的強制成分,而且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願性。這種民眾自主性質的賦貢制度符合夏時期落後的生產力與夏后氏尚不完備的政權機構的情景,也接近於原始氏族部落的民主經濟秩序。夏朝末期,夏后氏與方國部落的關係惡化,夏後桀四處討伐,他提升田賦數額以充軍費,從而加重人民負擔,激化不滿情緒,使之最終離棄夏後投奔商湯。徵夏之際,湯曾誓言於眾,“‘夏罪其如-{臺}-?’夏王率遏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指訴桀的主要罪狀。桀在什一“貢”賦之外徵役民兵,而後民眾不滿便採取不合作的態度。轉看殷商的“助”法制度,平民百姓在農業生產義務外另有以兵役為主的徭役責任,其結果是助法體系下的商族的可動員兵力大於夏後兵力。 === 刑法制度 === 古文獻記載夏時期已具備較完善的刑法制度。《尚書·呂刑》中說道“穆王訓夏贖刑作呂刑”,便是指周穆王將夏朝的《贖刑》作為制定周國刑法制度——《呂刑》的重要參考。而文中提到的《贖刑》很可能與《左傳》“夏有亂政,而作禹刑”的《禹刑》實為一物。然《贖刑》、《禹刑》是否為夏之刑法,具體內容如何,今已無可考。《左傳》中引述《夏書》中關於夏時刑法載“昏、墨、賊,殺”,指觸犯昏、墨、賊這三種罪過的人要判死刑。晉國叔向稱這種刑法為“皋陶之刑”。雖然死刑觀念應在新石器時代早已產生,但禹的理官皋陶可能是第一個將死刑法律化的人物。夏後槐的“圜土”、商湯被夏桀囚禁的“夏臺”便是夏時的監獄,為中國史書記錄最早的監獄。圜土是一種原始的監獄,在地下刨挖圓形的土牢,在地上搭架籬笆圈圍土牢。《大禹謨》謂“戒之用休,董之用威,勸之以《九歌》,俾勿壞”,評價夏後立刑法是對民眾進行治理的一種手段。 == 軍事制度 == 夏朝軍事制度的具體情況因史料匱乏, 難以考證,只得從戰爭史中窺視夏朝的軍事制度。《甘誓》啟與有扈氏的戰爭的敘述中提到夏後召令六卿,六卿是六路軍隊之將領的統稱,六卿各領一軍,夏後擁有最高軍權,指揮六卿,可見夏時已有軍權集中的制度。《甘誓》記載了夏後啟在準備討伐有扈氏時釋出的動員令,此乃中國歷史最早的軍法記載。是篇謂,“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賞於祖;弗用命,戮於社。予則孥戮汝。”反映啟時的軍法還是相當嚴厲的。 《司馬法·天子之義》載,“旂,夏后氏玄首,人之執也。章,夏后氏以日月,尚明也。”似乎說明夏後的軍隊在戰場上有旗手使用黑旗指揮, 其兵卒以日月章符彼此識別。 結合文獻記載與考古發現可知夏代有車兵和步兵兩個兵種,當時還沒有騎兵。夏時已有木製的馬戰車,車上的兵士分為左、右、御,御者駕馭戰車、指揮作戰,左右二排兵士守護御者。但就遠古的生產力而言,馬車的製造極為有限,只可供夏後或上級將領指揮使用,車兵也不會是戰場上的主力。步兵是夏代軍隊的主要組成部分。當時兵農合一,沒有將軍隊職業化,和平時期從事正常的農業、畜牧活動,在戰爭時期變成軍事力量。遠古兵器出自生產勞動工具,多數器件具有戰爭和勞動的雙重用途。根據二里頭文化遺址的考古發掘,夏代兵器以木、石、骨制兵器為大宗,另在三期以後發現少許青銅兵器。木製兵器以殳、棒、弓為主,因木胎易腐,殘存器件較少。石制兵器種類很多,以石斧、石鉞、石戈、石球、石制箭鏃、石制矛頭為代表。骨蚌多用於箭鏃製作,以及用於增強木殳、木棒殺傷力的輔助物。三期以後出現青銅兵器,但一直處於少數,可能供應夏後、將領以及社會上層人士佩戴。此外還有青銅和玉石製作的禮儀兵器作為貴族的隨葬品。 == 人口 == 夏朝的人口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由於年代久遠,只得透過數學推擬進行研究。劉昭曾為《後漢書·郡國志一》補註,引用皇甫謐之《帝王世紀》道,“及禹平水土,還為九州,……民口千三百五十五萬三千九百二十三人。”實際是皇甫謐根據秦漢西晉的人口逆推計算得出的數字。現代學者宋鎮豪根據少康割據綸邑時“有眾一旅”以及杜預註解“五百人為旅”的記載進行推算,認為五百人只是可出動的兵數,加入老弱婦孺則綸邑應有人口1500至2500人,權當是一個夏代中小型城邑的人口數目。然而“眾一旅”未必是一個明確的數量單位,更可能理解為“一群人”的意思,這隻能說明少康時期已經有了一定人口數量的概念。但由於沒有傳世於今的文獻記載,即便夏時存在過人口調查的制度,目前也還無法討論。人口統計只有在具體空間範圍的限制下才有意義,而目前尚無法對夏朝的具體勢力範圍作出精確的復原,所以還不好探討逆推得出的數目與全部人口數目的關係。《尚書大傳·虞傳》講述舜時,“古八家而為鄰,三鄰而為朋,三朋而為裡,五里而為邑,十邑而為都,十都而為師,州十有二師焉”,漢鄭玄注,“州凡四十三萬二千家,此蓋虞夏之數也。”王育民據此按每家五口人計算虞夏之際有43.2萬戶、216萬人。最後還有利用二里頭文化遺址考古調查進行的推算。宋鎮豪統計高於五千居民的城邑有三座,四至五千人口的有一座,三千人口的有四座,一、二千的有九座,五百到九百的有九座,三百以下的有五座。二十七座樣本城邑平均人口1000至1800人,如此估計總人口在240至270萬之間。 == 社會 == 夏朝處於氏族部落過渡到君主國家的萌芽期,古代禮學家劃定夏朝為“大同”時期的終結、“小康”時期的開端。《禮記·禮運》一篇全面地描述了從禹開始的小康社會面貌,大同時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而關於小康時期是篇謂,“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講述禹啟之際“公天下”變作“家天下”,不傳賢而傳於子。遠古的這次嬗變是中國社會政治發展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轉折點,其主要成因在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社會的物質生產形式的飛速發展。在多餘物品產量增長的同時,氏族貴族的權利一同升漲,伴隨著的是氏族內部矛盾的激化與少數上層貴族對物質財富的壟斷。這種情況下,氏族部落內的原始民主禪讓制度無法適應新的社會形勢,而被君主世襲製取代。世襲制導致氏族、胞族內部的權力爭奪競爭,遂而出現軍事事務。這種情況應早在舜禹時期便已構成問題,所以禹才會破例禪位於子。或說禹先讓給年邁的皋陶,又讓於不得民心的益,對於這種作為戰國時人謂“禹名傳天下於益,其實令啟自取之。” 《禮記·檀弓下》謂,“昔者有虞氏貴德而尚齒,夏后氏貴爵而尚齒,殷人貴富而尚齒”,又謂,“夏后氏未施敬於民而民敬之”。夏之前的舜時期實行禪位制度,君主以德相讓,進而重視人的德性。夏亡後的殷商時期生產力大為提高,剩餘產品普及民戶,人民開始重視對財富的積累。夏時期處於原始氏族社會與世襲封建社會的過渡期,社會上下形成等級觀念,人的價值逐漸以他在社會的等級高低定位,而這個社會級別又以父死子繼、兄終弟及的方式世襲相傳。一個人在社會中得到的禮節待遇,根據的是他的社會等級,而不是他的德性情操。夏朝處於新石器時代的後期與青銅時代的過渡階段,社會生活在生產技術的提高與中央集權的落實的同時有了質的變化。 == 經濟 == === 農業 === 在夏代,農業文明有較大的發展。《論語·泰伯》載禹“盡力乎溝洫”,變水災為水利,服務農耕。其實水利技術的應用是黃河流域人民在勞動實踐過程中慢慢積累開發出來的,並非大禹一人所為。傳說禹的大臣儀狄開始釀造酒,夏後少康又發明了秫酒的釀造方法。新石器時代後期中原文化中的龍山文化就有了釀酒的習慣,到了生產力更強的夏代,釀好酒、飲好酒變成了一種權力和財力的象徵。古文獻中記載到的“杜康造酒”、“儀狄作酒”、“太康造秫酒”、“少康作秫酒”等傳說都可以佐證酒在這個時期的重要性。夏商西周時期的酒均為度數不高的糧食酒,並不濃烈。《禮記·玉藻》中記載古人飲酒飲三爵後依然肅靜腦明。為了適應農業生產的需要,探索出農事季節的規律,現代仍舊流行的有時稱為夏曆的農曆可能是在夏代編成的。畜牧業有一定發展,還有一些專門從事畜牧業的氏族部落。如有扈氏在甘戰敗後,被貶為牧奴從事畜牧工作。三代庶民的主食是由各類穀物做成的粥飯。將黍、粟、稷、稻煮成稀粥、濃粥食用,社會上層則多食乾飯,偶食青菜。只有在舉行大型的祭祀活動時才宰牲,禮肉置於鼎內在地下儲藏。在多處二里頭文化遺址都有發現黍殼、稻殼的遺存。 === 手工業 === 《考工記》記載,“夏后氏上匠”,表明夏後重視手工生產業。夏朝一代成功地將中原文明從石器時代過渡到青銅時代。細石器、骨角器、蚌器等新石器時代的器物逐漸被陶器、漆器、玉器、綠松石器、紅銅器和青銅器取代。 相傳堯舜時期已經使用漆器,夏禹時作為祭器使用,“墨染其外,而朱畫其內”。遠古時期木、漆器具被人民廣泛利用,但木製品容易腐朽,不易儲存,現代發掘出的器件較少。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幾件漆器的木胎都已腐去,但仍可辨出器形。從器形研究,有漆筒、漆鼓、漆缽、漆豆、平底漆盒、漆制棺材等多種。夏代玉器製造已有相當的水平,《左傳》記載周初分封魯國公伯禽時,賜予傳世寶玉,“夏后氏之璜”。二里頭遺址出土玉器有玉戈、玉刀、玉圭、玉琮、玉板、玉鉞等多種。這些玉器用於禮儀形式的裝飾物品,並非實用工具。二里頭文化第三期的出土文物中有中國最早的青銅兵器,與“禹穴之時,以銅為兵”的記載一致。銅器種類繁多,有戈、刀、錛、鑿、錐、魚鉤等多種青銅工具和武器。此外還發現如木炭、紅銅渣、陶範片、坩堝片等青銅製造的痕跡。 夏代新石器時期,紡織業有了進步,出現了原始的織布機,紡織原料在社會下層多為葛、麻,社會上層多用毛、革,當時已經有了染衣的習慣。雖然至今尚未發現二里頭文化使用絲綢的考古證據,但在更早的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等都有相關的考古發現,再結合《夏小正》的記載,“三月,……攝桑。桑攝而記之,急桑也。……妾、子始蠶。”,夏人使用過絲織品也在情理之中。 File:CMOC Treasures of Ancient China exhibit - pottery gu.jpg|黑陶酒觚(1960年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 File:CMOC Treasures of Ancient China exhibit - bronze jue.jpg|青銅酒爵(1984年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 File:18th cent BC wine vessel.jpg|青銅管流爵 File:Xia Dynasty jade knife 2.jpg|七孔玉刀(1975年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 File:Xia Dynasty pottery tripod gui.jpg|紅陶空足鬹(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 File:Longshan eggshell thin cup.jpg|黑陶蛋殼高柄杯(1976年山東諸城呈子遺址出土) File:Xia Dynasty pottery toad.jpg|灰陶蟾蜍塑(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 File:綠松石鑲嵌青銅獸面牌飾.png|兩件綠松石鑲嵌青銅獸面牌飾(1981、84年河南偃師二里頭出土) === 商業 === 《鹽鐵論》記載,“夏後以玄貝”,說明漢人認為夏朝使用貝幣。世界諸多遠古文化都以天然貝蚌作為貨幣使用,其前提是必須具備足夠的數量並且有長期供應海貝的渠道,然而夏后氏是河流文明,它的勢力範圍侷限於黃河中下游,直至中晚期才擴張到黃海之濱,之前又長期與東方夷族敵對,不大可能儲存太多的貝蚌。夏代的商業交易更可能是透過谷粟糧食以及牛羊牲畜等生存的必需品來完成的。在二里頭遺址發現天然海貝、蚌貝,以及骨貝、石貝、銅貝等人造貝,可能充當貨幣使用。 == 交通與建設 == 大禹在治水過程中,導山疏河,對開發古代水陸道路交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史記·夏本紀》載禹治水時,“陸行乘車,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檋,……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行相地宜所有以貢,及山川之便利。”大禹治水時,通行非常不便,大禹利用車、船、橇、檋等交通工具跨越山川泥沙。他率領群眾修築連通九州的陸路,助進了貢納制度的實施,也方便了各地的經濟往來。夏後的交通區域東西至少五、六百里,南北至少三、四百里。《國語·周語》記載,“夏令曰,‘九月除道,十月成梁’”,提醒在農曆九月雨季過後,整修道路,在十月乾旱的冬季,架建橋樑。 偃師二里頭遺址規模之大是遠古黃河流域前所未見的,也是同期考古文化中沒有的。它坐落於廣大的二里頭文化區域的地理中心,可以視為夏代的一座都邑或大型城市。已確認有一、二號兩座宮殿,另在二號宮殿北牆還有第四期增修的一處同等大小的六號基址。此二處宮殿建築群體現出中軸線的佈局。一號宮殿略呈正方形,缺東北一角,東西總寬96.2米、南北總長107米,佔地總面積9585平方米。主殿堂位於夯土臺基北部,坐北朝南,面闊8間、進深3間。四周由牆壁相圍,內有廊廡行道,東牆有一側房。中軸線正南面有敞開的大門,分為三個門道,北部、東部各有一側門。二號宮殿東西寬58米,南北長72.8米,有四面圍牆和東、南、西三面迴廊。主體殿堂夯土臺基有3米厚度。一、二號宮殿都擁有陶製的排水管道,而二號的設施儲存的相對完整。管道由多節圓形陶管連線構成。每節直徑在16.5至22釐米間,長52至58釐米,壁厚約2釐米,置於預先挖好的約一米深的地下土溝槽內,以防止滲水。厚達5至7釐米的石板架於溝槽、陶管之上,以防止行人壓裂陶管。管道呈西高東低的趨勢,透過落差將宮殿庭院內的雨水排出到院外。宮殿區以外有縱橫交錯的土路、作坊以及夯土城牆。 == 文化 == === 藝術 === 夏代,社會上下開始形成階級,藝術品亦隨之分化。廣眾的下層人民使用的器物造型實用,紋飾簡單,向樸素的審美方向發展。而上層貴族王親垂青的禮器向著紋飾複雜、造型萬變的方向演變。下層器皿紋飾以簡單的幾何圖紋居多,或有牲畜紋、魚紋等一些與農業生產相關的題材。上層禮器紋飾多見繁雜的雲雷紋、眼紋、蛇紋、獸面紋等,題材多與鬼神相關。河南龍山晚期文化與二里頭早期文化的陶器製造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一種黑陶杯具胎片薄如蛋殼,稱作“蛋殼杯”,其灰黑的光澤遠看彷彿金屬製成。器表還刻有花紋鏤孔。二里頭出土的二、三期陶器表面多施有藍紋、繩紋或方格紋等飾紋,又偶見指甲紋、劃紋、羽毛紋、圓圈紋、鏤刻等幾何圖案。三代只有實用器物的裝飾藝術,而缺乏從純藝術動機出發的“為藝術而藝術”的作品。 === 音樂 === 中國早在九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初期就有樂器出現。有關音樂在中國的起始,文獻記載眾說紛紜。《呂氏春秋·古樂篇》和《尚書·益稷》記載帝嚳、帝舜時期便已經有多種樂器,其中一些樂器的名稱古書語焉不詳。《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開上三嬪於天,得《九辯》與《九歌》以下。此天穆之野,髙二千仞,開焉得始歌《九招》”,傳說夏後啟乘龍做客天宮,從天帝那裡偷取《九歌》、《九招》、《九辨》自己享用,於是人間有了歌樂。《呂氏春秋·音初》記載大禹在東南巡視時遇到塗山氏之女,塗山氏作“候人兮猗”歌一首,這是文獻記載中國最早的情歌,一說是漢代的南音之始。《周禮·大司樂》記載夏人為歌頌大禹治水的功勞,表演《大夏》,泛作祭祀山川的樂舞,直到戰國時期還被魯國當作宮廷舞樂演出。《禮記·祭統》記載“八佾以舞夏”,八人為一佾,八佾是六十四人組成的縱橫相等的表演方隊,按照周代的禮法只有周天子才可以用如此大型的方隊,可見《大夏》等級之高。夏時期的樂器以骨、木、石、革、陶製作,種類包括搖響器、響球、笛、哨、鼓、磬、鍾、鈴、壎、號角等。相對周邊的考古文化,二里頭文化出土的樂器頗為匱乏。1960年在偃師二里頭遺址第三期層出土一件灰陶壎,空心,橄欖形,頂部有一小吹口,腰中部一側有直徑0.4釐米的音孔,據測試可發出音分為40和47的a♯、c二音。又發現長55.5釐米、高28.5釐米、厚4.8釐米的石磬,其造型已接近商周時期的青銅禮磬。 === 文學 === 夏代人民主要以口耳相傳的口頭文學形式進行文學創作。歌謠題材多與勞動生活密切相關,而神話則用來解釋自然界的一些深奧事物。然而這些口頭文學沒有傳流於世,在考古領域發現與夏同時期的文字材料之前,是無法更深入地研究夏代文學的。這可以稱作是中國文學藝術前的藝術期。周人崇尚夏朝文化,在方方面面仿效夏人作為。語言方面,周人認為夏朝的通用語言是“夏言”。上古“夏”、“雅”相通,“夏言”又稱作“雅言”,是周朝社會上層人士交流使用的語言,周代的《詩經》便是以雅言寫作。 === 技術 === 冶鑄銅業是夏朝新興的重要手工業。二里頭一、二期文物中出現玉製禮器,說明其已經有相當文化水平。此外製陶業在夏代可能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極為重要的行業。至於青銅器,中國已經發現了二里頭文化的銅刀。如果二里頭文化被認為是夏朝時期的文化,那麼這件青銅器就是夏朝時期的。夏朝人使用的工具被認為是以石器為主。《周書》記載夏桀時,昆吾氏將泥壞燒作瓦片,說明夏朝晚期的建築已經開始使用瓦片。 先秦文獻中有關於夏官奚仲造車的記載,薛國遠祖奚仲被夏後任命為車正,監管造車事務。《史記·夏本紀》又記載大禹治水時“陸行乘車,水行乘船”說明車早在大禹時期就出現了。《左傳》記載“明試以功,車服以庸”,說夏後把車作為賞功酬勞之物發配給下官。此外,《世本》有記載“亥作服牛,相土作乘馬”,並有殷墟卜辭佐證,證明同時期的商部族亦有馬車。 筏與獨木舟早在新石器時代的龍山文化中期就已出現,夏人長期依靠黃河、伊水、洛水河畔居住,舟筏應當也是常見的渡河工具。夏代在中後期步入青銅時代,金屬工具的出現提供了建造木板船的條件,應當說木板船在中國最晚出現於夏代。東夷部落居鄰黃海之濱,擁有較高的航海技術,這是河流文明的夏后氏無法攀比的領域。《論語·憲問》記載,“羿善射,奡盪舟”,奡即寒浞之子澆,說他是一位善於操駕舟船的人物,而且其中的“蕩”字可以說明這是一種有目的、用人力操控的航行,不再是原始的漂泊。《禹貢》道,“朝夕迎之,則遂行而上”,記載夏人懂得利用潮汐規律作近岸航行。 === 天文曆法 === 夏人可能已經掌握許多天文、曆法知識。《左傳·昭公十七年》引自《尚書·夏書》道,“辰不集於房”,指太陽不在房屋的上空完整出現,這便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關於日食的記載。《竹書紀年》載夏桀十五年時,“夜中星隕如雨”,又是中國最早關於流星雨的記錄。《太平御覽》引《孝經鉤命訣》道,“(禹時,五)星累累如貫珠,炳炳若連璧。”,記錄夏初期曾發生罕見的金、木、水、火、土“五星聚”的天文現象。夏朝晚期的三位君主,胤甲(廑)、孔甲、履癸(桀),都以天干為名,這種做法近似商朝君王的命名方式,如若實為夏時稱謂而非殷周人附會的別名,則可以說明干支紀日法在夏晚期已經出現。根據《竹書紀年》,夏商更替之際,談到了“黃色的青蛙、昏暗的調養、三個太陽、七月結霜和五穀凋零”等奇異現象。 《論語》中孔子主張“行夏之時”,至今中國傳統農曆還有別名“夏曆”,這些跡象可以說明夏時為農業生產需要,結合積累的天文知識編成簡單的曆法。“夏曆”在《詩經》、《左傳》、《竹書紀年》等先秦文獻中都有記載,至少在周初的唐國(即晉國)境內通用。《大戴禮記》引述的一篇《夏小正》,其經文部分文句簡奧,不似東周文風,最遲成書於春秋早期,是中國最早的曆書,對各個月份的物候、氣候、星象資訊做了簡單的記錄。《夏小正》根據月球的盈虧將一年分作十二個月,但沒有五年置二閏月的跡象,亦無四季的分別。在五月記載“時有養日”,在十月記載“時有養夜”,《左傳》註解“養者長也”,說明《夏小正》的五月份裡有白晝最長的一天(即夏至),十月份裡有黑夜最長的一天(即冬至),然而華北平原的冬至應在十一月而非十月,說明這種曆法尚不準確,製成年代比較原始。 == 宗教 == 遠古時期生產力低下,即便在風調雨順的季節也無法完全避免糧食不足的危機,對此人民感到無能為力,設法透過超越自然的力量達到支配自然的願望以保證豐收,因而犧牲人畜來討好天神,試圖利用祭祀活動擺脫自然世界對人類生存施加的壓力。人祭在中國黃河流域最早見於上游的齊家文化,當時多為夫死妻殉,而後又發展成奴僕殉葬,認為妻妾僕人的靈魂可以在死後的世界裡服侍主人。二里頭文化也有人祭的跡象,但規模遠小於商朝數以百計的祭祀數量。偃師二里頭遺址墓葬分為有壙墓和無壙墓二種。以有壙單人土墓為多數,葬人仰身直肢,陪葬現象較少。此外還有少數的無壙墓,沒有隨葬品,多見於灰坑附近,偶有碎陶片,甚至有的與牲畜同葬,可見葬人社會地位之低下,生前可能是罪人、戰俘或奴隸。許多無壙墓葬人呈現非正常死亡的跡象。葬人身體姿態極不自然,有雙手交叉舉過頭頂、置於胸前或反折於背後等死前被捆綁的跡象,甚至還有一些顱骨破裂,身首分離。可能是夏時期人祭、人殉的證據。除祭人、祭田,夏代還有祭房的祭祀活動。二里頭遺址三期一號宮殿四周有幾處祭祀坑,發現狗、豬等獸骨。還有五座墓葬點綴於庭院和廊廡區,葬人皆為非正常死亡,無隨葬物品,墓穴狹窄,打破宮殿基址,無法確定是奠基祭祀還是落成祭祀。 遠古人民在烘烤獸肉時發現骨頭炸裂的現象,炸出的裂紋痕形萬變,頗為深奧,引起古人的注意,其後在狩獵、戰爭等活動中取得圓滿結果時,人們便開始將二者聯絡在一起,把它視為神靈對事物的前兆預言,作為知識積累下來,稱作占卜。因其步驟複雜、知識繁奧,部落內有專司占卜的巫師,壟斷卜骨的解讀權。黃河流域在龍山文化時期開始興盛占卜。《左傳》記載夏朝有占卜官吏。二里頭文化全四期都有出土牛、羊、豬肩胛卜骨。這些卜骨只在背面燒灼,不鑽不鑿,未刻字,較殷墟卜辭更為原始。 《尚書·甘誓》:天用剿絕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罰。這說明夏代已有“天命”的觀念。 == 學術爭議 == “夏文化”即古文獻中的中原夏后氏世襲政權,區別於在同時期存在的其他中原部落文化或“夏時期文化”。“夏時期文化”根據較準確的碳-14定年法毋庸置疑,例如二里頭文化,根據碳-14定年法,遺址的年代相當於夏時期,故此可以肯定“夏時期文化”的存在。但在沒有從考古遺址中發掘出與夏時期相當的確切的古文字之前,尚無法肯定地將其與先秦古文獻中的夏后氏聯絡在一起,也無法有說服力地證明夏后氏和夏朝的存在。 目前並未找到夏朝同時期或商代關於夏人、夏后氏的記載,目前出土的甲骨文中,雖已有夏這個字,但目前沒有發現提到夏朝,也沒有提到殷商滅夏的事。最早的傳世文獻記載出現於西周。《逸周書·度邑》-{雲}-:“自雒汭延於伊汭,居易無固,其有夏之居。”《論語》中也有“殷因於夏禮,周因於殷禮”的句子,《竹書紀年》與《史記·夏本紀》等歷史文獻亦比較詳細地記載了夏朝的紀年與世系。因此傳統上,中國的學術界對夏朝的存在一直堅信不疑。 20世紀初期,在五四新文化運動的背景下掀起了古史辨運動。以顧頡剛為代表的疑古派結合西方近代史學的科學思辨方法檢討中國傳統史學。一些野史給大禹賦上了神的特徵,《繹史》記載四千多年前的太古時期有位名稱“大禹”的神仙,是女媧氏的十九代孫,活存三百六十歲,堯時有位治水賢臣,堯評價他的功勞好比太古的“大禹”神,所以賜名他為“禹”。文獻記載的一些遠古人物的年歲往往高達百餘歲,這不會是一個人的年歲,更可能是古代邦國部落的興存年歲。顧頡剛根據《說文解字》“禹,蟲也。從禸,象形”的記載,認為禹可能是九鼎上鑄刻的蟲型紋,代表一種似蛇似龍之蜥蜴類的動物,因呈敷土爬行的姿態,所以被後人視為開闢道路、開闢九州的神奇人物。魯迅又在《故事新編·理水》故事中將這種似蟲的動物改成一種蠕蟲的概念。民國大陸時期出現了“大禹是條蟲”的說法,顧頡剛最終放棄了這則假說。 先秦文獻中關於羿生存的年代的記載並不固定,最早在堯時,最晚在周幽王時。在西漢初年的文獻中才成為“因夏民以代夏政”的夏王。“后羿”可能是東夷族首領的稱呼,“十日並出”、“后羿射日”可能是東夷族的神話傳說,而後羿代夏故事的原型可能取材於商朝中期商部落與東夷部落的戰爭史。太康失國至少康中興的這段歷史處於夏后氏建國初期,很難想象在第二代君主執權時就出現了失國的情況。崔述質疑這段歷史的真實性,他認為上古質樸,夏後多以單字命名,唯有太康、中康、少康三者均名“康”,這種祖孫(中康、少康)同名,甚至是兄弟(太康、中康)同名的現象尤為奇怪,不似名而更似號,可三者的興賢作為又相互迥異。此三君可能原名為天干“庚”,為避諱而更作“康”,與夏朝後期的“胤甲”、“孔甲”、“履癸”一樣,近似商王以天干為帝名的做法,可能是商周時期編造出的人物。顧頡剛認為自從孟子稱讚“啟賢,能敬承繼禹之道”後,儒家書籍關於啟的記載便轉貶為褒,還編出眾臣不朝覲益而擁護啟的故事來解釋家天下的大變革。啟的性質從而被分化,優點保留在啟,缺點全歸到太康一人身上。戴震認為其實並沒有太康這個人,可能是後人混淆《楚辭·離騷》“啟《九辯》與《九歌》兮夏康娛以自縱”的記載,誤連讀作“夏康”造成的。另一種解釋說夏朝太康、中康、相、少康四君的世系源於殷商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四位先公,其歷史又取材自商朝中期太戊、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的歷史。商代中期,因受到東夷族的軍事威脅,商王太戊被迫放棄經營了近二百年的都城亳,其後四王屢遷都邑,至祖乙遷邢後才得以復興。周人認為己與夏部落有緣,自稱“有夏”,又認為商部落屬於東夷系統,所以將商部落中期的復興史移花接木地寫成夏朝中興史,刻意體現夷夏矛盾的淵源之久遠,如此理證周滅商的行為。 更有觀點認為夏史或有較多的誇大成分,許多和商朝的歷史相似,或完全由周人杜撰而成。而《尚書·多士》記載周人訓誥商族遺民“殷革夏命”,若是周人毫無根據地編造,商部落遺民是根本不可能信服的,周族的統治者也不會用它來訓誥商民,夏的存在與殷商滅夏的歷史應是確切的。西周初期便有“我不可不監於有夏,亦不可不監於有殷”與“殷鑑不遠,在夏後之世”等文獻敘述足以證明西周人認為周前有殷、殷前有夏,夏滅於殷亦可作為周滅殷的前車之鑑。秦始皇帝焚書坑儒,大量先秦典籍失傳,然而,成書於西漢的《夏本紀》與近四百年後出土的戰國時人寫的《竹書紀年》大致吻合,說明司馬遷作《夏本紀》應有所根據,且今人熟知的一些夏朝的歷史故事成形較早,但未能就此判定司馬遷或許只是參考了內容近似竹書紀年的其他的周代文獻。 === 奴隸社會 === 根據馬克思歷史理論,夏、商、週三代被定性為奴隸社會,此觀點爭論較多。奴隸社會以社會下層的廣大奴隸群眾為主要生產角色,然而就傳統文獻記載以及考古發掘工作並沒有發現中國上古時期廣泛實行奴隸制度的跡象。卡爾·馬克思總結古希臘、古羅馬和古日耳曼民族的社會歷史提論,原始社會的原生形態在向文明邁進時,衍變為次生形態,奴隸或農奴制度取代原始的氏族公社,他認為原始氏族制度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在古代的中國,氏族制度並沒有消失,而它在很長的時期內頑強的儲存著。在國家的萌芽期,原始的氏族公社制度無法承載對廣大區域進行有效管理的任務,從而衍變為一種氏族封建的世襲制度。又在西周時期衍變為宗法封建制度。有效的施行奴隸制度需要一個完善的中央集權體系和一個強大的軍事勢力,這是夏代不具備的。中國在三代時期曾施行過小規模的奴隸制度,但始終沒有達到西方文明的規模。在古希臘的城邦裡奴隸人口普遍超逾自由人口,奴隸人口占古羅馬義大利半島總人口的四成以上。三代社會的主體分別是“眾人”和“庶人”,儘管社會地位低下,他們還是有家有戶的平民,其生產作物透過“貢”、“助”、“徹”賦交於上,而不是奴隸制下的無償掠奪。真正的奴隸只是比例佔少數的罪人和戰俘,他們並沒有取代庶民主體成為三代社會的主要勞動力,而更多的是用於人祭。 == 考古研究 == -{zh-hans:;zh-hant: }- 文獻中對夏朝的記載雖然豐富,但因年代久遠,在考古學方面一直沒有多少突破,又因始終未能找到同時代的文字記載而被學界質疑。自1959年夏,考古學家徐旭生率領小組開始在河南省中西部、山西省南部一帶開展“夏墟”的調查。1953年,在河南登封市唐莊鄉花玉村發現了一處遺址,這便是1960年定名為二里頭文化的首處遺址。隨後,又在豫中西、晉南地區發現了偃師二里頭村、鞏義稍柴村、登封告成鎮、汝州臨汝鎮煤山街道、山西運城夏縣東下馮村等多處型別相似的二里頭文化遺址。其中,因河南偃師二里頭村的遺址最為豐富、典型,故得其名。二里頭文化有以豫西二里頭遺址為代表的二里頭型別,和以晉南東下馮遺址(山西運城夏縣東下馮村)為代表的東下馮型別。此外又有觀點認為汝州臨汝鎮煤山街道的煤山遺址歸屬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的特別型別——煤山型別。這些遺址的地點分佈均符合文獻中記載夏人活動的區域,其地層年代介於河南龍山文化與商代早期的二里崗文化缺環之間的五百餘年。仰韶、龍山、二里頭、二里崗四個文化在黃河中游區域呈現出文化疊壓的現象。二里頭文化疊壓在商文化之下,龍山、仰韶文化之上。夏朝在文獻中的年代概念便是處於新石器時代末期轉向青銅時代的過渡期。依碳-14放射性定年法,二里頭文化被定於約前2395年至前1625年間。二里頭文化可分為四期,其中第三期內涵尤其豐富。第一期的絕對年代測定為前1620±95年(樹輪校正作前2080年—前1690年),以平底夾砂黑陶和泥質黑陶為典型陶器,另有少量灰陶,紋飾以籃紋為主。一期的盆罐物品造型類似河南龍山晚期遺址出土物品。第二期陶器以灰陶為主黑陶為次,細繩紋居多,籃紋減少。三、四期以夾砂灰陶、泥質灰陶為多,罕見黑陶,粗繩紋首次出現,繩紋幾乎全面代替藍紋。其絕對年代測定為前1245±90年(樹輪校正:前1590年—前1300年),與早商相當。一二期與三四期差異顯著。銅器在第三期首次出現,說明二里頭三、四期文化已步入青銅時代。偃師二里頭遺址三四期層已出土青銅器百餘件,一二期則無一件,甚至連紅銅渣都未見到。若認定二里頭一二期為夏文化,《墨子》、《左傳》等寫道夏人“鑄鼎於昆吾”、“鑄鼎象物”等記載未必可信。從出土文物的特徵看,一二期近似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煤山遺址型別,三四期更接近早商二里崗文化洛達廟期。 學者們至今還對此四期文化與河南龍山文化晚期是否歸屬夏文化持有分歧。主要觀點有以下十四種: #仰韶文化便是夏文化。 #(典型)龍山文化是夏文化。 #灰陶文化是夏文化。 #齊家文化是夏文化。 #河南龍山文化是夏文化。 #河南龍山文化晚期與二里頭文化一期是夏文化。 #河南龍山文化晚期、二里頭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屬於早商文化。 #河南龍山文化晚期與二里頭文化全四期屬於夏文化。 #二里頭一至三期屬夏文化,四期則屬早商文化。 #河南龍山文化晚期與二里頭一至三期屬夏文化,四期則屬早商文化。 #東下馮型別與陶寺型別文化是夏文化。 #良渚文化是夏文化。 #二里頭四期全屬夏文化,而河南龍山文化不屬於夏文化。 #目前尚未發現夏墟,二里頭文化實際是夏時期的早商、先商文化。 仰韶即夏和龍山即夏論點在1950、60年代有了新的考古發現之後未再提出。1960年代隨著多處二里頭文化遺址的發現,各分層的歸屬問題開始浮現,或認為是早商文化、先商文化,或認為是夏文化、夏時期文化。其中以鄭州洛達廟遺址為代表的二里頭晚期文化的洛達廟型別一度被劃歸早商文化,隨後東干溝、七里鋪、灰嘴等遺址亦被劃歸早商文化。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二里頭文化是早商文化,而偃師二里頭遺址則是湯都西亳。學者們於1977年的登封討論會上就王城崗、二里頭、東下馮三處遺址對二里頭文化的歸屬作出總結。定性“夏文化”為夏王朝時期活動於黃河中下游的夏部族的考古文化遺存,並據此提出四種觀點:二里頭全四期為夏文化;二里頭一二期為夏文化、三四期為早商文化;河南龍山文化晚期與二里頭一二期為夏文化、三四期為早商文化;河南龍山文化晚期與二里頭全四期為夏文化。前兩種觀點為主流,而多種觀點一致認為二里頭文化一二期屬夏文化。王玉哲、晁福林等學者認為觀點⑦最有說服力,認為一二期與三四期分別屬於兩個不同部族的文化,而其他觀點無法解釋第二期與第三期文物特徵出現的明顯差異。斟酌出土文物的絕對年代可以看出一二期基本處於文獻記載的夏朝中晚期,而三四期已跨入到商朝早期。分析文物特徵,第三期文物出現兩種文化因素並存的現象,此時期偃師地區的政治、文化發生過大變革,一種觀點以史籍記載的成湯滅夏作為解釋。認為二里頭文化全四期屬夏文化的學者把二里頭文化看作區別於河南龍山文化與二里崗早商文化的獨特文化。全四期的文化面貌是一脈相承的。二三期間的變革是一種漸變,不是受到外來因素影響的突變,偃師二里頭遺址可能是在第三期才升為都邑,所以興建城郭。絕對年代跨入早商的第四期被解釋作夏文化在商初的遺留。二里頭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在中國學術界已經達成共識,且二里頭的第一期不是最早的夏文化,又普遍認為偃師二里頭遺址是夏都斟鄩。 河南龍山文化晚期根據地域分作晉南三里橋、豫西王灣、豫東王油坊、豫北大寒四種型別,其中豫西王灣型別直接疊壓在二里頭一、二期文化遺址之下,二者的文化內涵之聯絡十分密切,二里頭一、二期應系由龍山文化王灣型別直接發展而來。杜金鵬認為在二里頭二期文化晚期,突然爆發了大規模的遠距離遷徙,其後的三、四期較前二期分佈更廣,二里頭後期文化的傳播地點又與桀奔南巢、桀子遷北的記載吻合,非事出偶然,應與夏商之際夏人的遷徙相關。二里頭一期的文化面貌不同於後三期,一期本身持續時間不長,夏文化應該還包括相似的河南或中原的龍山文化晚期,其中豫西龍山文化晚期的遺址主要分佈於洛陽平原,與二里頭一期文化遺址的分佈相符,二者的考古學年代總跨約四百八十年左右,與《竹書紀年》記載夏積年四百七十一年相近。1980年代初,孫華等認為河南龍山文化與二里頭文化之間尚有約百年的缺環,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的文化特徵仍然處於原始氏族部落階段,並沒有國家形成的跡象,可能只有豫西型別的其中一種屬於夏部族的先夏文化。二里崗文化下層是二里頭文化四期的衍生文化,是屬於繼夏興起的早商文化,只有其前的二里頭文化一至三期屬於夏文化。1980年代中後期,在河南新密市發現新砦遺址,隨後又在附近發現型別相似的遺址,從而彌補了河南龍山文化晚期與二里頭文化一期之間的文化空白,被稱作二里頭文化的新砦期,其下又分作早晚二期,使得二里頭文化的分期增加至六期。新砦期文化的文化遺存的特徵介於河南龍山文化晚期與二里頭文化之間,沿襲關係非常明顯,是二者的文化過渡期。1983年發現的偃師商城始建於二里頭文化第四期,距離二里頭遺址僅6公里,可以算是夏衰商興的表現,所以夏商的分界線應當在三、四期之間,前三期與新砦期屬於夏文化,而河南龍山文化晚期的王城崗遺址可能是最早的夏文化的遺存。 分佈於燕山南北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在陶器製作方面與二里頭文化有諸多相似之處,疑是夏代的方國文明。而山東的嶽石文化與二里頭、二里崗文化截然不同,一般認為屬於東夷文化。一般認為分佈於濮水、漳水流域的下七垣文化是先商的遺存,二里崗文化是早商的遺存。 === 夏代文字 === 據文獻記載中國最早的文字始於黃帝時期的倉頡造字,但根據考古學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文字為盤庚遷殷後的商朝文字,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殷墟的甲骨文字是一套發達的文字表述系統,至今發現有五千餘字,其中解讀約三分之一。漢字作為一種象形文字,成字年代理應較早,甲骨文字前必有一套更為原始的文字表述系統,只是目前尚未發現。中國境內在新石器時期就有繪刻於陶器上的陶紋出現。這種紋飾的形狀有許多類似後期的文字,疑是象形文字的原始雛形。一些陶罐器皿表面繪刻“一”、“二”、“三”、“”、“”、“”、“”、“”等簡單數字符號,可能用於標示罐器容量。二里頭遺址發現陶紋符號二十四種,或許是一種原始文字。由於這些陶紋多以簡單的字元出現,沒有構成語句,所以無法肯定它是用來表示語素的正統文字。學者徐中舒甚至反對將這些符號視為文字,指出夏朝更多使用的是結繩、刻木記事。 《左傳·哀公十八年》引自《尚書·夏書》記載“官佔,唯能蔽志,昆命於元龜”,講述夏後有專司占卜卜筮的官員——官佔。占卜時,先由官佔釋出命龜之辭,向天神表達祈求的意願,而後再用龜甲進行卜筮,描述的做法近似晚商殷人的習慣,若這段記載屬實,那麼夏人可能有過類似殷人《卜辭》的甲骨文字。然而二里頭文化遺址出土的卜骨只灼不刻,尚未發現類似殷墟卜辭的文字跡象。徐中舒認為漢文字濫觴於黃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其後被殷商繼承,而黃河中游的夏文化並沒有同時期使用的文字,二里頭文化遺址出土的卜骨上沒有發現文字便是默證。 《史記》乃西漢作品,其中記述最早的夏殷二朝在其成書年代,已覆亡逾千年。太史公司馬遷稱商朝為“殷”,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殷”字出現的次數不是很多,而殷人自稱“大邑商”卻很頻繁,“殷”可能是商的諸侯國和方國根據商朝最後的都城所在地而附上的他稱,而“夏”則應為周人附稱。太史公引用的文獻應當也是周人所作。現夏人的自稱已佚,亦不明殷人是否另外附予夏人他稱,在卜辭的記載中可能使用了別稱稱呼夏族。 === 洪水傳說 === 從吉爾伽美什到諾亞方舟,大洪水是世界諸多民族遠古傳說中共有的成分。鯀禹治水是洪水傳說的中國版本,整個治水過程改變了黃河中下游文明的格局,為中國進入國家文明提供了契機與條件。大約在公元前24世紀至前22世紀,北半球氣候大幅降溫。文獻記載舜派禹伐三苗時,“夏有冰……五穀變化”,氣候異常。前22、前21世紀交替時,氣候突變,普遍轉暖,遊牧文明逐漸轉向定居的農業生產。溫度上升加速了冰川的融化,北半球許多河流的中下游聚居區域發生洪災。根據地質學研究,黃河在公元前2050±150年有過一次大變道,由東流(山東入海)轉為北流(河北、天津入海)。這次洪水氾濫影響到中下游諸多互不相干的氏族部落,治水需要一個諸族聽命的中央權力來指導,於是鯀、禹被舉薦。他們來自洪水影響相對小的中游地區。治水成功後,夏后氏不僅沒有放棄非常時期授予的權力,反而集中權力建立王朝。這次洪水可能延續了一、二百年,居於下游的商部族首領冥,在夏朝中期還曾在治水過程中喪命。豫西、晉南的河南龍山文化在二里頭文化中得到了延續,而洪水前興盛的山東龍山文化在此時衰落,甚至出現文化倒退。史前洪水發生的真實性從側面證實了夏朝前夕的歷史,同時也揭露了鯀禹治水記載中的一些可疑之處。文獻歸結鯀治水的失敗在於堙障,而禹的成功在於疏導,但是堵障洪水是一貫的抗洪舉措,不至於使鯀被殛死。屈原質疑,“洪泉極深,何以窴之?地方九則,何以墳之?河海應龍?何盡何歷?鯀何所營?禹何所成?”,無解大禹是如何制服洪水的。疏通九川,開闢九州等浩大工程非人力所及,這種千年一遇的大洪水即便在現代也難以控制,很難相信禹是僅靠疏導河流制服洪水的。大禹在位時,氣候好轉,季風降雨正常化,植被恢復,各大河流完成改道,洪災自然也隨著氣候的改善而減少,這可能更接近於事實。 2016年7月「科學」期刊()刊登論文,南京師範大學地理系教授吳慶龍和普渡大學教授葛蘭傑聯合研究,表明公元前1920年左右青海省地區有過大地震引發的山崩,之後堰塞湖阻斷黃河,幾個月後積水滿溢時潰堤,導致大洪水,為禍下游2000公里,洪水高出現代河水位達38公尺。所以大禹年代大洪水是可能存在的,只是年代後推並非是一般認知的五六千年以上而是四千年左右為大禹時代,那時若有一人帶領眾人疏導河水求取生路,最後取得政治領導權是有可能的。而所謂的疏導可能也並非神話誇大的改道黃河或大支流,而是在當時有限人口的居住區周圍開導水的溝渠網。 == 君主 == == 註解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書籍 * 《中國神話傳說》,袁珂 著,里仁書局,ISBN 978-957-9113-42-7 * 《中國通史》,戴逸、龔書鐸 著,漢湘文化,ISBN 978-986-7348-07-4 * 《中華文明傳真——東方的曙光》,趙春青、秦文生 著,商務印書館,ISBN 978-962-07-5314-5 == 延伸閱讀 == == 外部連結 == *平勢隆郎:〈夏王朝從“祖形”逐漸擴大的過程〉。 * 《史記·夏本紀》全文,國學網, * 夏朝夏代歷史,華夏歷史網, * 中國考古二里頭遺址及其周邊區域的聚落考古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 ==相關條目== * 虞朝(部分史書記載的夏朝之前的朝代) * 三代 * 塗山之會 * 古鈞臺 * 甘之戰 * 東夷 * 太康失國 * 少康中興 * 鳴條之戰 * 商朝 * 杞國 * 新石器時代 * 青銅時代 * 龍山文化 * 河南龍山文化 * 二里頭遺址 * 二里頭文化 * 二里崗文化 * 夏商周年表 * 夏商周斷代工程 X Category:中國歷史政權 分類:中國史前文化 分類:神話傳說中的國家
副檔名
副檔名(Filename Extension,或作延伸檔名、字尾名)是早期作業系統(如VMS/CP/M/DOS等)用來標誌檔案格式的一種機制。以DOS來說,一個副檔名是跟在主檔名後面的,由一個分隔符號分隔。在一個像“example.txt”的檔名中,example是主檔名,txt為副檔名,表示這個檔案是一個純文字檔案,句號“.”就是主檔名與副檔名的分隔符號。 DOS作業系統(包括Windows 3.x)把副檔名限制在3個字元以內。個人電腦(PC)自微軟推出Windows95開始,在其他Windows作業系統上,無論是16/32 位元的Windows 95、Windows 98、Windows ME還是32位的Windows NT、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 2003和Windows Vista、Windows 7的FAT32檔案系統中包含有一個介面水平的修正,使得副檔名的字數可以達到256個英文字元(長檔名),但是在系統層面,仍然保留3個字母的命名方式,這對很多使用者來說都是不可見的。NTFS檔案系統則沒有這種限制。(但NTFS不適用於95、98和ME) 在長檔名的狀態下,檔案的副檔名可以根據殼層(shell)或瀏覽器的設定表示為顯示的或隱藏的。這也使得有心傳播電腦病毒或蠕蟲病毒的惡意使用者得以將LOVE-LETTER-FOR-YOU.TXT.vbs或JustForYou.TXT.exe偽裝成看起來像是無害的純文字檔案(LOVE-LETTER-FOR-YOU.TXT或JustForYou.TXT),得以欺騙目標使用者。如果檔案副檔名是隱藏的話(通常微軟作業系統預設為隱藏的),那麼這個VBScript檔案或帶有電腦病毒的執行檔就有可能欺騙到使用者在毫無防備下開啟並執行。 這種命名法有著很大的缺陷,甚至安全的缺陷,所以某些作業系統已經不再遵循副檔名的規範,。不過Windows系列的作業系統即使是最新的Windows 11都依然保持這種命名格式。 副檔名更重要的作用是讓系統決定當使用者想開啟這個檔案的時候用哪種軟體執行,如Windows系統中exe檔案是可執行檔,doc檔案預設用Microsoft Word開啟的Word檔案。 == 參見 == * 檔案格式 * 檔案格式列表 Category:檔案格式
廟號
廟號,是中國、朝鮮、越南古代帝王去世後,後人在太廟之中奉祀時追尊的名號。 ==概述== 廟號,意思就是皇帝在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最初並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在幾代之後就必須毀去原廟,而於太廟合併祭祀,合於太廟祭祀稱之為「祧」;「祧」這件事情有實際上的作用,如果每個君王的廟都留下,數代之後為數眾多的家廟會有祭祀上的困難。而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宗廟制度可散見於歷代史書或禮書,如《漢書·韋玄成傳》、《新唐書·儒學傳下》、《禮記·祭法第二十三》、《西漢會要·卷十三廟議》、唐杜佑《通典·禮典四十七》等 在商朝所建立的,可謂最原始的廟號只有四種,創基立業曰「太」(太祖湯、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盤庚、世宗且甲)、中興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周朝未使用廟號,僅使用諡號。另外在衛國則使用廟號,《國語》中出現了衛烈祖康叔、衛文祖襄公、衛昭考(考妣的考,父親)靈公三人的廟號。 秦始皇建立中國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王朝—秦朝之後,認為為先君尊上廟號、諡號是「子議其父、臣議其君」的不敬行為西漢史學家太史公司馬遷所著的《史記·秦始皇本紀》中所記載。,因此不但未使用廟號,連同諡號制度一併廢止。秦朝改用世數,例如始皇帝、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把咸陽的信宮改為“極廟”,以象天極。秦始皇死後,秦二世又將極廟改為“始皇廟”,奉為“帝者太祖之廟”。 漢朝時期,兼採傳承自商朝時期的廟號制度及來自於周朝的諡號制度。初時,漢朝對於廟號仍本著商朝時期的初衷,廟號的給予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最終其廟號定為太祖(然而在司馬遷編史記時記為高祖,後世多沿用之),諡號為高皇帝(諡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繼嗣皇帝諡號都有“孝”字。兩漢皇帝人人都有諡號,但有廟號者並不多。 西漢立國後很長一段時間重視黃老之術,對周禮的“七廟”制度並不重視;東漢末年的蔡邕曾說西漢“宗廟之制,不用周禮。每帝即位世,輒立一廟,不止於七,不列昭穆,不定迭毀”。在劉邦死後,其子惠帝在長安城內為其建有高廟,也稱高祖廟,“漢高祖”稱呼由此而來(惠帝還令郡國諸侯各立高祖廟)。但是後來漢元帝重定宗廟制度時,把高廟定為帝者太祖之廟,劉邦的廟號也正式定為太祖。除了長安城內的高廟之外,在渭北劉邦長陵附近還建有高帝原廟,後來把沛縣的劉邦行宮也改為原廟。此外長安城內的高廟之西還有惠帝廟(《漢書·景帝紀》:“孝惠廟酎,奏文始五行之舞”),也有人認為是在長陵原廟之西。 自從漢文帝之後,西漢諸帝大多於生前建陵時,在陵旁為自己營建生廟,如漢文帝顧成廟、漢景帝德陽廟、漢武帝龍淵廟、漢昭帝徘徊廟、漢宣帝樂遊廟(裡裎廟)、漢元帝長壽廟、漢成帝成陽廟等等。由於是皇帝生前所建,忌諱稱“廟”,所以在皇帝在世的時候一般稱為“宮”,比如漢景帝德陽廟也叫德陽宮,漢武帝龍淵廟也叫龍淵宮。皇帝死後,這些廟則變為陵廟。西漢長安沒有統一祭祀列祖列宗的宗廟,這些陵廟實際上就行使了宗廟的職能。 到漢元帝時期,天下有帝廟一百七十六處,比如太上皇(劉邦之父)有太上皇廟、太上皇原廟、太上皇陵廟,高帝有高廟、原廟,惠帝有惠帝廟等等。此外,西漢各個郡國、以及諸帝生前曾經巡幸之處也都建廟,比如漢武帝廟在關中地區就有五座,分別在咸陽、興平、臨潼、富平、耀州境內。漢朝“事死如事生”,這些帝廟的日常膳食、宮女、衛卒和每年多次祭祀活動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 在漢元帝登基後不久,就開始按照儒家禮法來修改宗廟制度。當時丞相韋玄成等人提出“高帝受命定天下,宜為帝者太祖之廟,世世不毀,承後屬盡者宜毀……太上皇、孝惠、孝文、孝景廟皆親盡宜毀”。大司馬許嘉等人認為漢文帝“除誹謗,去肉刑,躬節儉,不受獻,罪人不帑,不私其利,出美人,重絕人類,賓賜長老,收恤孤獨,德厚侔天地,利澤施四海,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廷尉尹忠等人認為武帝“改正朔,易服色,攘四夷,宜為世宗之廟”。最後漢元帝把高帝廟、文帝廟、武帝廟定為太祖、太宗、世宗廟,把太上皇廟、惠帝廟、景帝廟拆毀了,郡國所設的帝廟也都拆毀。 漢成帝死後,關於漢武帝世宗廟應不應該親盡而毀的問題也展開過爭論,最後漢哀帝決定保留。漢平帝時期,按照王莽的意見,又把宣帝廟定為中宗廟,元帝廟定為高宗廟,“天子世世獻祭”。西漢諸帝廟號至此確定下來。東漢時期還有一些變動,比如取消了元帝“高宗”、成帝“統宗”、平帝“元宗”、和帝“穆宗”以下起的廟號。 到了唐朝開始,原本慎重嚴謹的廟號制度大為放寬,除了部分亡國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因此原始的四種廟號不敷使用,因此逐漸參考諡法訂出新的廟號,不過甫開國的前幾代君王,其廟號大多仍使用傳承自商朝的原始四個廟號。而也是自唐朝以後,廟號在前、諡號在後的連稱方式,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 因為唐朝以前的皇帝有廟號者較少,所以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諡號,如漢武帝、隋煬帝,不稱廟號。唐朝以後,由於皇帝有廟號者佔絕大多數,而諡號從武則天開始字數不斷增加,到明清已經增加到十七字甚至二十三字,稱呼上有所困難,所以史書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由於後世皇帝的諡號字數大幅膨脹,且幾乎只要是後人接位的皇帝子孫都會給父祖上美諡,故諡號實際上無法顯示皇帝評價,而廟號反而成為了事實上的諡號。 一般來說,廟號的選字並不參照諡法,但是主要來說,廟號為太祖的多為朝代的開國皇帝,而廟號為太宗的多為朝代的第二代皇帝。 ==廟號用字列表== ===稱祖=== *成祖:明成祖;越南鄭成祖、阮成祖 *純祖:朝鮮純祖 *淳祖:越南鄭淳祖 *代祖:南漢代祖 *德祖:唐德祖,後漢德祖,遼德祖,明德祖 *度祖:朝鮮度祖 *高祖:詳見列表 *國祖:高麗國祖 *弘祖:越南鄭弘祖、莫弘祖 *桓祖:朝鮮桓祖 *惠祖:後唐惠祖 *景祖:金景祖;清景祖 *敬祖:後梁敬祖 *靖祖:後晉靖祖 *烈祖:詳見列表;朝鮮烈祖;越南阮烈祖 *穆祖:朝鮮穆祖;越南陳穆祖、鄭穆祖 *寧祖:越南陳寧祖 *慶祖:後周慶祖 *仁祖:明仁祖;朝鮮仁祖 *睿祖:武周睿祖,後晉睿祖;越南鄭睿祖 *神祖:越南阮神祖 *聖祖:唐聖祖,前蜀聖祖,宋聖祖,清聖祖;越南鄭聖祖、阮聖祖 *始祖:吳始祖,成漢始祖,後秦始祖,北魏始祖,武周始祖,金始祖 *世祖:詳見列表;高麗世祖,朝鮮世祖;越南鄭世祖,阮世祖 *順祖:宋順祖 *肅祖:北魏肅祖,武周肅祖,後梁肅祖,後晉肅祖,遼肅祖 *太祖:詳見列表;高句麗太祖大王, 高麗太祖,朝鮮太祖;越南李太祖,陳太祖,黎太祖,莫太祖,阮太祖,西山太祖 *文祖:後漢文祖;朝鮮文祖;越南鄭文祖 *僖祖:後周僖祖,宋僖祖;越南鄭僖祖 *熙祖:明熙祖 *顯祖:北魏顯祖,北齊顯祖,武周顯祖,後漢顯祖,清顯祖 *憲祖:後梁憲祖,後晉憲祖;越南阮憲祖 *獻祖:唐獻祖,後唐獻祖,後晉獻祖,金獻祖 *信祖:後周信祖 *興祖:清興祖;越南鄭興祖、阮興祖 *宣祖:宋宣祖;朝鮮宣祖;越南後黎宣祖、阮宣祖 *玄祖:遼玄祖 *嚴祖:武周嚴祖 *義祖:後周義祖,南唐義祖 *毅祖:後唐毅祖;越南阮毅祖、鄭毅祖 *翼祖:後漢翼祖,宋翼祖;朝鮮翼祖 *懿祖:唐懿祖,後唐懿祖,遼懿祖,明懿祖;高麗懿祖;越南莫懿祖 *英祖:朝鮮英祖 *裕祖:越南鄭裕祖、莫裕祖 *淵祖:越南鄭淵祖 *元祖:金元祖;越南陳元祖 *昭祖:金昭祖;越南鄭昭祖、莫昭祖 *肇祖:清肇祖;越南鄭肇祖、阮肇祖 *正祖:朝鮮正祖 *莊祖:朝鮮莊祖 *藝祖:在北宋中期以前,宋朝人習慣稱宋太祖、宋太宗兩人為“藝祖”、“神宗”(自從宋哲宗為宋神宗上廟號之後,“神宗”改為特指)。顧炎武《日知錄》認為“藝祖”即《禮記》、《尚書》所稱的禰(mí)祖(父、祖)《日知錄》卷二○帝王名號:《頌》曰武湯、曰成湯、曰湯孫也。曰文祖,曰藝祖,曰神宗,曰皇祖,曰烈祖,曰高祖,曰高後,曰中宗,曰高宗,而廟號起矣。。唐朝亦稱開國皇帝為“藝祖”,比如唐玄宗幸北京太原,作《起義堂頌》,曰“實惟藝祖儲福之所致”,這裡的“藝祖”是指唐高祖。金世宗《封混同江神冊》亦曰“仰藝祖之開基”,這裡的“藝祖”是指金太祖。《日知錄》卷二十四○藝祖:《書》:“歸格於藝祖。”長。注以藝祖為文祖,不詳其義。人知宋人稱太祖為藝祖,不知前代亦皆稱其太祖為藝祖。唐玄宗開元十一年,幸幷州,作《起義堂頌》曰:東西南北,無思不服;山川鬼神,亦莫不寧,實惟藝祖儲福之所致。十三年,封泰山。其序曰:惟我藝祖文考精爽在天。此謂唐高祖。張說作《享太廟樂章》曰:肅肅藝祖,滔滔浚源。有雄武劍,作鎮金門。玄王貽緒,後稷謀孫。此謂高祖之高祖諱熙,追尊宣皇帝者也。後漢高祖乾祐元年,改元制祠:昔我藝祖神宗開基撫運,以武功平禍亂,以文德致昇平。此謂前漢高祖。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封混同江神冊文》曰:仰藝祖之開基,佳江神之效靈。此謂金太祖。然則是歷代大祖之通稱也。 ===稱宗=== *哀宗:金哀宗 *安宗:明安宗;高麗安宗 *成宗:吳越成宗,南唐成宗,元成宗,清成宗;高麗成宗,朝鮮成宗 *崇宗:西夏崇宗 *純宗:朝鮮純宗,大韓純宗;越南黎純宗 *代宗:唐代宗,明代宗 *戴宗:高麗戴宗 *道宗:遼道宗 *德宗:唐德宗,西遼德宗,金德宗,清德宗;高麗德宗,朝鮮德宗;越南黎德宗 *定宗:元定宗;高麗定宗,朝鮮定宗 *度宗:宋度宗 *端宗:宋端宗;朝鮮端宗 *高宗:詳見列表;高麗高宗,大韓高宗;越南李高宗 *恭宗:漢恭宗;北魏恭宗,唐恭宗,明恭宗;越南阮恭宗 *光宗:宋光宗,明光宗;高麗光宗 *弘宗:越南阮弘宗 *懷宗:明懷宗 *桓宗:西夏桓宗 *徽宗:宋徽宗,金徽宗;越南陳徽宗 *惠宗:閩惠宗,夏惠宗,元惠宗,明惠宗;高麗惠宗;越南李惠宗 *嘉宗:越南黎嘉宗 *簡宗:越南阮簡宗 *景宗:閩景宗,遼景宗,西夏景宗,大理景宗;高麗景宗,朝鮮景宗;越南阮景宗 *敬宗:漢敬宗,北魏敬宗,唐敬宗(亦為大韓高宗、大韓純宗備選廟號) *靖宗:高麗靖宗 *康宗:閩康宗,金康宗;高麗康宗 *禮宗:明禮宗 *理宗:宋理宗 *烈宗:漢烈宗,晉烈宗,後燕烈宗,吳烈宗 *閔宗:金閔宗 *愍宗:高麗愍宗 *明宗:後唐明宗,元明宗;高麗明宗,朝鮮明宗;越南陳明宗,黎明宗 *穆宗:詳見列表;高麗穆宗 *寧宗:宋寧宗,元寧宗 *欽宗:宋欽宗 *慶宗:南唐慶宗 *仁宗:詳見列表;高麗仁宗,朝鮮仁宗;越南李仁宗,陳仁宗,黎仁宗 *睿宗:唐睿宗,北漢睿宗,金睿宗,元睿宗,明睿宗;高麗睿宗,朝鮮睿宗;越南陳睿宗,阮睿宗(亦為朝鮮世祖備選廟號) *紹宗:明紹宗 *神宗:詳見列表;高麗神宗;越南李神宗,黎神宗,阮神宗(亦為朝鮮世祖、大韓高宗備選廟號) *聖宗:遼聖宗;越南李聖宗,陳聖宗,黎聖宗(亦為朝鮮世祖備選廟號) *世宗:詳見列表;朝鮮世宗;越南黎世宗,阮世宗 *思宗:明思宗 *順宗:唐順宗,渤海順宗,遼順宗,元順宗;高麗順宗;越南陳順宗 *肅宗:詳見列表;高麗肅宗,朝鮮肅宗;越南黎肅宗,阮肅宗 *太宗:詳見列表;新羅太宗,朝鮮太宗;越南李太宗,陳太宗,莫太宗,黎太宗,阮太宗 *統宗:漢統宗 *威宗:漢威宗,齊威宗,明威宗 *文宗:唐文宗,元文宗,清文宗;高麗文宗,朝鮮文宗 *武宗:唐武宗,西夏武宗,元武宗,明武宗 *熙宗:金熙宗;高麗熙宗;越南黎熙宗,阮熙宗 *熹宗:明熹宗 *僖宗:唐僖宗 *顯宗:漢顯宗,晉顯宗,金顯宗,元顯宗;高麗顯宗,朝鮮顯宗;越南黎顯宗,阮顯宗 *憲宗:唐憲宗,大理憲宗,元憲宗,明憲宗;朝鮮憲宗;越南陳憲宗,黎憲宗,莫憲宗 *獻宗:西夏獻宗;高麗獻宗 *襄宗:唐襄宗,西夏襄宗 *孝宗:晉孝宗,宋孝宗,明孝宗;朝鮮孝宗;越南黎孝宗 *興宗:遼興宗,大理興宗,明興宗 *宣宗:唐宣宗,遼宣宗,金宣宗,明宣宗,清宣宗;高麗宣宗,朝鮮宣宗;越南莫宣宗(亦為朝鮮哲宗備選廟號) *玄宗:唐玄宗;越南黎玄宗 *義宗:唐義宗,遼義宗,金義宗 *毅宗:西夏毅宗,明毅宗;高麗毅宗 *翼宗:朝鮮翼宗;越南阮翼宗 *懿宗:唐懿宗;越南黎懿宗 *英宗:宋英宗,元英宗,明英宗;高麗英宗,朝鮮英宗;越南李英宗,陳英宗,黎英宗,阮英宗 *佑宗:越南黎佑宗 *裕宗:元裕宗;越南陳裕宗,黎裕宗 *元宗:漢元宗,南唐元宗;高麗元宗,朝鮮元宗 *章宗:金章宗(亦為朝鮮憲宗、朝鮮哲宗備選廟號) *昭宗:唐昭宗,金昭宗,元昭宗,明昭宗;越南黎昭宗 *哲宗:宋哲宗,元哲宗;朝鮮哲宗 *貞宗:高麗貞宗 *真宗:宋真宗;朝鮮真宗;越南黎真宗 *正宗:朝鮮正宗 *中宗:詳見列表;朝鮮中宗;越南前黎中宗,黎中宗 *莊宗:後唐莊宗;朝鮮莊宗;越南黎莊宗 *藝宗:越南陳藝宗(亦為宋高宗備選廟號) 擬而未用的廟號: *大宗(宋高宗備選廟號) *堯宗(宋高宗備選廟號) *淳宗(宋理宗備選廟號) *實宗(宋度宗備選廟號) *-{乾}-宗(明思宗備選廟號) *質宗(明安宗廟號) *和宗(朝鮮憲宗備選廟號) *誠宗(大韓純宗備選廟號) ==中國廟號列表== 以下是中國各王朝部分廟號列表,附帶諡號。可能一人有兩個以上廟號,或同一朝代裡從這一皇帝身上改換到另一皇帝身上,並不是編寫錯誤。使用頻率最高的太、高、世、中四字居前排列,餘按拼音順序排列。 ===太祖=== 中國廟號(太祖)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子履 商太祖 大乙(日名) 前1600年—前1589年 劉邦 漢太祖(高祖) 高皇帝 前206年—前195年 曹操 魏太祖 武皇帝 (魏世祖追尊) 孫權 吳太祖 大皇帝 222年—252年 司馬昭 晉太祖 文皇帝 (晉世祖追尊) 桓溫 楚太祖 宣武皇帝 (楚武悼帝追尊) 慕容皝 前燕太祖 文明皇帝 333年-348年 馮跋 北燕太祖 文成皇帝 409年-430年 張軌 前涼太祖 武穆王 (前涼高祖追尊) 苻洪 前秦太祖 惠武皇帝 (前秦高祖追尊) 姚萇 後秦太祖 武昭皇帝 384年-393年 石虎 後趙太祖 武皇帝 334年-349年 呂光 後涼太祖 懿武皇帝 386年-399年 李暠 西涼太祖 武昭王 400年-417年 乞伏熾磐 西秦太祖 文昭王 412年-428年 沮渠蒙遜 北涼太祖 武宣王 401年-433年 劉衛辰 夏太祖 桓皇帝 359年-391年 拓跋鬱律 北魏太祖 平文皇帝 316年-321年 劉義隆 劉宋太祖 文皇帝 424年-453年 蕭道成 南齊太祖 高皇帝 479年—482年 蕭順之 南梁太祖 文皇帝 (南梁高祖追尊) 陳文贊 陳太祖 景皇帝 (陳高祖追尊) 拓跋珪 北魏太祖 道武皇帝 386年—409年 宇文泰 北周太祖 文皇帝 (北周世宗追尊) 楊忠 隋太祖 武元皇帝 (隋高祖追尊) 李虎 唐太祖 景皇帝 (唐高祖追尊) 武士彠 武周太祖 無上孝明高皇帝 (武則天追尊) 朱溫 後梁太祖 神武元聖孝皇帝 907年—912年 李克用 後唐太祖 武皇帝 (後唐莊宗追尊) 郭威 後周太祖 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951年—954年 王審知 閩太祖 昭武孝皇帝 (閩太宗追尊) 楊行密 南吳太祖 武皇帝 (南吳睿帝追尊) 劉安仁 南漢太祖 文皇帝 (南漢高祖追尊) 孟佚 後蜀太祖 孝元皇帝 (後蜀高祖追尊) 錢鏐 吳越太祖 武肅王 907年—932年 耶律阿保機 遼太祖 大聖大明神烈天皇帝 907年—926年 段思平 大理太祖 神聖文武皇帝 937年—944年 趙匡胤 宋太祖 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 960年—976年 李繼遷 夏太祖 神武皇帝 (夏景宗追尊) 完顏阿骨打 金太祖 應乾興運昭德定功仁明莊孝大聖武元皇帝 1115年—1123年 鐵木真 元太祖 法天啟運聖武皇帝 (元世祖追尊) 明玉珍 明夏太祖 欽文昭武皇帝 1363年—1366年 朱元璋 明太祖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1368年—1398年 努爾哈赤 清太祖 承天廣運聖德神功肇紀立極仁孝睿武端毅欽安弘文定業高皇帝 1583年—1626年 吳三桂 吳周太祖 高皇帝 1678年三月—1678年八月 ===高祖=== 中國廟號(高祖)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子亥 商高祖 —— (商太祖追尊) 曹丕 魏高祖(世祖) 文皇帝 220年-226年 司馬懿 晉高祖 宣皇帝 (晉世祖追尊) 劉淵 漢趙高祖 光文皇帝 304年-310年 慕容廆 前燕高祖 武宣皇帝 (前燕烈祖追尊) 張寔 前涼高祖 昭王 314年-320年 苻健 前秦高祖 景明皇帝 350年-355年 姚興 後秦高祖 文桓皇帝 393年-416年 石勒 後趙高祖 明皇帝 319年-333年 乞伏乾歸 西秦高祖 武元王 388年-400年409年-412年 劉裕 劉宋高祖 武皇帝 420年-422年 蕭衍 南梁高祖 武皇帝 502年-549年 陳霸先 陳高祖 武皇帝 557年-559年 元宏 北魏高祖 孝文皇帝 471年-499年 高歡 北齊高祖(太祖) 神武皇帝 (北齊顯祖追尊) 宇文邕 北周高祖 武皇帝 561年-578年 楊堅 隋高祖 文皇帝 581年-604年 李淵 唐高祖 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618年-626年 蒙細奴邏 大蒙高祖 奇嘉王 649年-674年 石敬瑭 後晉高祖 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936年-942年 劉知遠 後漢高祖 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947年-948年 王建 前蜀高祖 神武聖孝明德惠皇帝 902年-918年 楊隆演 南吳高祖 宣皇帝 919年-920年 孟知祥 後蜀高祖 文武聖德英烈明孝皇帝 934年 劉龑 南漢高祖 天皇大帝 917年-941年 ===世祖=== 中國廟號(世祖)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子旬 商世祖 盤庚(日名) 前1300年-前1277年 劉秀 漢世祖 光武皇帝 25年—57年 曹丕 魏世祖(高祖) 文皇帝 220年—226年 司馬炎 晉世祖 武皇帝 266年—290年 張駿 前涼世祖 文王 324年—346年 苻堅 前秦世祖 宣昭皇帝 338年—385年 慕容垂 後燕世祖 成武皇帝 384年—396年 赫連勃勃 夏世祖 武烈皇帝 407年—425年 劉駿 劉宋世祖 孝武皇帝 453年—464年 蕭賾 齊世祖 武皇帝 483年—493年 蕭繹 南梁世祖 孝元皇帝 552年—554年 拓跋燾 北魏世祖 太武皇帝 409年—452年 高湛 北齊世祖 武成皇帝 561年—565年 陳蒨 陳世祖 文皇帝 560年—566年 楊廣 隋世祖 明皇帝(唐諡煬皇帝) 604年—617年 李昞 唐世祖 元皇帝 (唐高祖追尊) 劉旻 北漢世祖 神武皇帝 951年—954年 孟察 後蜀世祖 孝景皇帝 (後蜀高祖追尊) 完顏劾裡缽 金世祖 神武聖肅皇帝 (金太祖追尊) 忽必烈 元世祖 聖德神功文武皇帝(薛禪可汗) 1260年—1294年 福臨 清世祖 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 1644年—1661年 ===烈祖=== 中國廟號(烈祖)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劉備 漢烈祖 昭烈皇帝 221年—223年(劉淵追尊) 曹叡 魏烈祖 明皇帝 226年—239年 慕容儁 前燕烈祖 景昭皇帝 348年—360年 乞伏國仁 西秦烈祖 宣烈王 385年—388年 禿髮烏孤 南涼烈祖 武王 397年—399年 武儉 武周烈祖 昭安皇帝 (武則天追尊) 楊渥 南吳烈祖 景皇帝 905年—908年 李昪 南唐烈祖 光文肅武孝高皇帝 937年—943年 朱誠 後梁烈祖 文穆皇帝 (後梁太祖追尊) 李琰 後唐烈祖 孝靖皇帝 (後唐明宗追尊) 也速該 元烈祖 神元皇帝 (元世祖追尊) ===聖祖=== 中國廟號(聖祖)列表(注意:只有玄燁才真正擔任過皇帝,其餘皆為道教相關人物)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李耳 唐聖祖 高上大廣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 (唐玄宗追尊) 王子晉 前蜀聖祖 至道玉宸皇帝 (王衍追尊) 趙玄朗 宋聖祖 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 (宋真宗追尊) 玄燁 清聖祖 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 1661年—1722年 ===顯祖=== 中國廟號(顯祖)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司馬衍 晉顯祖(顯宗) 成皇帝 325年—342年 拓跋弘 北魏顯祖 獻文皇帝 465年--471年 高洋 北齊顯祖 文宣皇帝 550年—559年 武華 武周顯祖 立極文穆皇帝 武則天追尊 劉琠 後漢顯祖 章聖皇帝 後漢高祖劉知遠追尊 塔克世 清顯祖 宣皇帝 清世祖福臨追尊 ===肅祖=== 中國廟號(肅祖)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司馬紹 晉肅祖(肅宗) 明皇帝 323年—325年 ===成祖=== 中國廟號(成祖)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朱棣 明成祖 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1402年—1424年 ===太宗=== 中國廟號(太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子至 商太宗 太甲(日名) 前1582年—前1571年 劉恆 漢太宗 孝文皇帝 前180年—前157年 司馬昱 晉太宗 簡文皇帝 371年—372年 李雄 成漢太宗 武皇帝 304年—334年 張茂 前涼太宗 成王 320年—324年 苻登 前秦太宗 高皇帝 386年-394年 石寇覓 後趙太宗 孝皇帝 (後趙太祖追尊) 劉彧 劉宋太宗 明皇帝 465年—472年 蕭綱 南梁太宗 簡文皇帝 549年—551年 拓跋嗣 北魏太宗 明元皇帝 409年—423年 李世民 唐太宗 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 626年—649年 蒙盛邏皮 南詔太宗 威成王 (皮邏閣追尊) 趙匡義 宋太宗 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 976年—997年 李德明 夏太宗 光聖皇帝 (夏景宗追尊) 耶律德光 遼太宗 孝武惠文皇帝 927年—947年 完顏吳乞買 金太宗 體元應運世德昭功哲惠仁聖文烈皇帝 1123年—1135年 窩闊臺 元太宗 英文皇帝 1229年—1241年 (元世祖追尊) 朱棣 明太宗(後改:明成祖) 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後改: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 1402年—1424年 皇太極 清太宗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1627年—1643年 ===高宗=== 中國廟號(高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子昭 商高宗 武丁(日名) 前1250年—前1192年 劉奭 漢高宗 (後除廟號) 孝元皇帝 前49年—前33年 拓跋濬 北魏高宗 文成皇帝 452年—465年 蕭鸞 南齊高宗 明皇帝 494年—498年 蕭綱 南梁高宗(梁元帝在552年追諡為太宗) 明皇帝 549年—550年 蕭統 南梁高宗 昭明皇帝 (蕭棟追尊) 陳頊 陳高宗 宣皇帝 568年—582年 李治 唐高宗 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 649年—683年 趙構 宋高宗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1127年—1162年 弘曆 清高宗 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聖純皇帝 1735年—1795年 ===世宗=== 中國廟號(世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子載 商世宗 祖甲(日名) 劉徹 漢世宗 孝武皇帝 前141年—前87年 司馬師 晉世宗 景皇帝 (晉世祖追尊) 石周曷朱 後趙世宗 元皇帝 (後趙高祖追尊) 慕容德 南燕世宗 獻武皇帝 398年—405年 張重華 前涼世宗 桓王 346年-353年 苻健 前秦世宗(前秦高祖永興元年(357)改為高祖) 景明皇帝 350年—355年 蕭長懋 南齊世宗 文皇帝 (蕭昭業追尊) 蕭巋 西梁世宗 孝明皇帝 562年—585年 元恪 北魏世宗 宣武皇帝 499年—515年 宇文毓 北周世宗 明皇帝 557年—560年 高澄 北齊世宗 文襄皇帝 (北齊顯祖追尊) 楊昭 隋世宗 成皇帝 (隋恭帝追尊) 蒙邏盛炎 南詔世宗 興宗王 (皮邏閣追尊) 柴榮 後周世宗 睿武孝文皇帝 954年—959年 錢元瓘 吳越世宗 文穆王 932年—941年 耶律阮 遼世宗 孝和莊憲皇帝 947年—951年 完顏雍 金世宗 光天興運文德武功聖明仁孝皇帝 1161年—1189年 徐壽輝 徐宋世宗 應天啟運獻武皇帝 1351年—1360年 朱厚熜 明世宗 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 1521年—1567年 胤禛 清世宗 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 1722年—1735年 ===中宗=== 中國廟號(中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子伷/子滕 商中宗 祖乙(日名) 前1486年—前1422年 劉詢 漢中宗 孝宣皇帝 前74年—前49年 司馬睿 晉中宗 元皇帝 317年—322年 李壽 成漢中宗 昭文皇帝 338年—343年 慕容盛 後燕中宗 昭武皇帝 398年—401年 劉義隆 宋中宗(劉駿即位改廟號為太祖) 景皇帝(劉駿即位改諡為文皇帝) 424年—453年 蕭詧 西梁中宗 宣皇帝 555年—562年 李顯 唐中宗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 684年705年—710年 劉晟 南漢中宗 文武光聖明孝皇帝 943年—958年 段正淳 大理中宗 文安皇帝 1096年—1108年 ===懷宗=== 中國廟號(懷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朱由檢 明懷宗(清諡,後廢) 欽天守道敏毅敦儉弘文襄武體仁致孝端皇帝(清諡,後改諡莊烈愍皇帝) 1627年—1644年 ===穆宗=== 中國廟號(穆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諡號 在位年份 劉肇 漢穆宗 (190年漢獻帝除廟號) 孝和皇帝 88年—106年 李恆 唐穆宗 睿聖文惠孝皇帝 820年—824年 朱載坖 明穆宗 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 1567年—1572年 載淳 清穆宗 繼天開運受中居正保大定功聖智誠孝信敏恭寬明肅毅皇帝 1861年—1874年 ===仁宗=== 中國廟號(仁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趙禎 宋仁宗 體天法道極功全德神文聖武睿哲明孝皇帝 1022年—1063年 李仁孝 夏仁宗 聖德皇帝 1139年—1193年 耶律夷列 遼仁宗 1151年—1163年 愛育黎拔力八達 元仁宗 聖文欽孝皇帝 1311年—1320年 朱高熾 明仁宗 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 1424年—1425年 顒琰 清仁宗 受天興運敷化綏猷崇文經武光裕孝恭勤儉端敏英哲睿皇帝 1795年—1820年 ===英宗=== 中國廟號(英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趙曙 宋英宗 體乾應歷隆功盛德憲文肅武睿聖宣孝皇帝 1063年—1067年 碩德八剌 元英宗 睿聖文孝皇帝 1320年—1323年 朱祁鎮 明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 1435年—1449年(第一次在位)1457-1464(第二次在位) ===神宗=== 中國廟號(神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諡號 在位年份 趙頊 宋神宗 紹天法古運德建功英文烈武欽仁聖孝皇帝 1067年—1085年 李遵頊 夏神宗 英文皇帝 1211年—1223年 朱翊鈞 明神宗 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 1572年—1620年 ===毅宗=== 中國廟號(毅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李諒祚 夏毅宗 昭英皇帝 1048年—1068年 朱由檢 明毅宗(南明改上廟號)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1627年—1644年 ===思宗=== 中國廟號(思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朱由檢 明思宗(南明上廟號) 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1627年—1644年 === 肅宗 === 中國廟號(肅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劉炟 漢肅宗 孝章皇帝 75年—88年 司馬紹 晉肅宗 明皇帝 323年—325年 元詡 北魏肅宗 孝明皇帝 515年—528年 高演 北齊肅宗 孝昭皇帝 560年—561年 李亨 唐肅宗 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 756年—762年 完顏頗剌淑 金肅宗 明睿穆憲皇帝 金熙宗追尊 ===文宗=== 中國廟號(文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李昂 唐文宗 元聖昭獻孝皇帝 826年—840年 圖帖睦爾 元文宗 聖明元孝皇帝 1323年—1332年 奕詝 清文宗 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1850年—1861年 ===武宗=== 中國廟號(武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李瀍 唐武宗 至道昭肅孝皇帝 840年—846年 海山 元武宗 仁惠宣孝皇帝 1307年—1311年 朱厚照 明武宗 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1505年—1521年 ===熹宗=== 中國廟號(熹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朱由校 明熹宗 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 1620年—1627年 ===顯宗=== 中國廟號(顯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劉莊 漢顯宗 孝明皇帝 57年—75年 司馬衍 晉顯宗 成皇帝 325年—342年 完顏允恭 金顯宗 體道弘仁英文睿德光孝皇帝 (金章宗完顏璟追尊) 甘麻剌 元顯宗 光聖仁孝皇帝 (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追尊) ===憲宗=== 中國廟號(憲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李純 唐憲宗 昭文章武大聖至神孝皇帝 805年—820年 段正嚴 大理憲宗 宣仁皇帝 1108年—1147年 蒙哥 元憲宗 桓肅皇帝 1251年—1259年 (元世祖追尊) 朱見深 明憲宗 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 1464年—1487年 ===孝宗=== 中國廟號(孝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諡號 在位年份 司馬聃 晉孝宗 穆皇帝 344年—361年 趙昚 宋孝宗 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 1162年—1189年 朱祐樘 明孝宗 建天明道誠純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 1487年-1505年 ===興宗=== 中國廟號(興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耶律宗真 遼興宗 神聖孝章皇帝 1031年—1055年 段思廉 大理興宗 孝德皇帝 1044年—1074年 朱標 明興宗 孝康皇帝 (明惠宗追尊) ===哲宗=== 中國廟號(哲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趙煦 宋哲宗 憲元繼道顯德定功欽文睿武齊聖昭孝皇帝 1085年—1100年 ===代宗=== 中國廟號(代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李豫 唐代宗 睿文孝武皇帝 762年—779年 朱祁鈺 明代宗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 1449年—1457年 ===惠宗=== 中國廟號(惠宗)列表 姓名 廟號 謚號 在位年份 王延鈞 閩惠宗(太宗) 齊肅明孝皇帝 926年—935年 李志 南唐惠宗 孝安皇帝 (南唐烈祖追尊) 李秉常 夏惠宗 康靖皇帝 1067年—1086年 妥懽貼睦爾 元惠宗 —(明朝諡順皇帝) 1333年—1368年(大元皇帝)1368年-1370年(北元皇帝) 朱允炆 明惠宗 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 1398年—1402年 ==其他國家== 在東亞漢字文化圈除了中國以外,王氏高麗前中期、李氏朝鮮,以及越南的李朝、陳朝、後黎朝、莫朝、阮朝雖然他們的君主對中國自稱國王(越南對內稱皇帝),但死後也有廟號。此外,日本僅有諡號而無廟號制度。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Category:中國古代制度 Category:朝鮮古代制度 Category:越南古代制度
陳霸先
陳武帝陳霸先(),字興國,小字法生,吳興郡長城縣(今浙江長興)人,南北朝時代陳朝開國皇帝。557年接受梁敬帝蕭方智的禪位建立陳朝,557年-559年在位。死後廟號高祖,諡號武皇帝。 ==生平== ===早期生涯=== 梁武帝天監二年(503年)出生,自幼家境貧寒,卻好讀兵書。初仕鄉為裡司,後到建康為油庫吏,之後又為新渝縣侯蕭暎傳教(傳令吏)。當時,蕭暎是廣州刺史,於是陳霸先隨蕭暎來到廣州,任中直兵參軍。因陳霸先平亂有功,被提任為西江督護,很快又因平交州李賁之亂有功,封為交州司馬兼領武平太守(越南永福省永安市附近),後任振遠將軍、高要郡太守。梁武帝蕭衍授予陳霸先直閣將軍一職,封號新安子。 ===侯景之亂=== 侯景叛亂,陳霸先於梁大寶元年(550年)正月,在始興(今廣東韶關)起兵討侯景,次年與徵東將軍王僧辯會合共進。天正二年(552年)三月,領軍圍石頭城(在今南京),大敗侯景。因功授徵虜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司空,領揚州刺史,鎮京口(今江蘇鎮江)。 ===立帝之爭=== 梁承聖三年(554年),西魏與南梁發生江陵之戰,梁元帝被殺。陳霸先與王僧辯請晉安王蕭方智以太宰承製,又遣長史謝哲奉箋勸進,晉安王入居朝堂,稱梁王。承聖四年(555年),王僧辯屈事北齊,迎立北齊扶植的蕭淵明為梁帝,陳霸先苦勸無效,遂誅王僧辯,立蕭方智為帝。後又擊退北齊的南下侵略,剷平了王僧辯餘黨的反抗,晉封陳公,受九錫。 王僧辯的部下王琳得知陳霸先立蕭方智為帝,並不服氣,太平二年五月,進攻陳霸先。六月。陳霸先命平西將軍周文育、平南將軍侯安都等征討王琳。侯安都至沌口(今武昌)與王琳對峙多日,侯安都軍大敗。陳霸先再派遣侯瑱、徐度進攻王琳,再派謝哲調解。八月,王琳退軍湘州(今湖南長沙),陳霸先以大軍進駐大雷(今安徽望江),同年十月,陳霸先因此功晉爵陳王。雙方再度對峙,直到陳霸先病逝。 ===建立陳朝=== 梁太平二年(557年)梁敬帝蕭方智禪位,陳霸先代梁稱帝建立陳朝,史稱南陳。陳朝疆域從江南到嶺南數省。王琳也立永嘉王蕭莊,稱帝於荊州。陳永定三年(559年)六月十二日,陳霸先生病,同月二十一日病逝。因唯一在世親子陳昌被北周扣留,遺詔追兄子臨川王陳蒨入纂,是為陳文帝。八月甲午,群臣上諡號曰武皇帝,廟號高祖。丙申,葬萬安陵(在今南京市江寧區)。隋滅陳後,王僧辯之子王頒是隋軍大將,為報父仇,掘陳霸先之墓,挖出骨骸,焚化成灰水喝進肚裡。 == 評價 == 在位僅二年,卻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尤其南朝方面十分難得的英明君主,其個性節儉樸素,“常膳不過數品,私宴用瓦器、蚌盤,餚核充事而已;後宮無金翠之飾,不設女樂”。在政治上寬政廉平,愛育為本,恆崇寬政,不行株連,懷柔攻心,誠貫天下。疆域有江表、沅湘、嶺南等地區。在經濟上,穩定保持了江南的發展。 * 南陳的吏部尚書姚察在陳亡被俘到隋朝後,為隋文帝撰寫陳朝歷史,仍認為陳霸先「英略大度,應變無方,」與漢高祖劉邦、魏武帝曹操一樣同屬偉人(《陳書》卷一:英略大度,應變無方,蓋漢高、魏武之亞矣)。 * 唐散騎常侍姚思廉(557年-637年),字簡之,自幼習史,父親是南陳的末任吏部尚書姚察。姚思廉曾任隋朝代王楊侑侍讀。唐朝李淵稱帝後,為李世民秦王府文學館學士。自玄武門之變,進任太子洗馬。貞觀初年,又任著作郎,「十八學士」之一。官至散騎常侍,受命與魏徵同修梁陳二史。貞觀十年(636年),成《梁書》(50卷)《陳書》(30卷),為二十四史之一。他評價陳霸先「智以綏物、武以寧亂、英謀獨運、人皆莫及」。 *唐鄭國文貞公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唐朝貞觀時諫臣,曾是《隋書》、《周書》、《北齊書》、《梁書》、《陳書》五部史書的總監修官。魏徵認為陳霸先效命舊王朝,立下豐功偉績,功勳不下曹操、劉裕;三分天下,能夠「決機百勝」,雄豪無愧劉備、孫權(高祖拔起壟畝,有雄桀之姿。始佐下藩,奮英奇之略。魏王之延漢鼎祚,宋武之反晉乘輿,懋績鴻勳,無以尚也。決機百勝,成此三分,方諸鼎峙之雄,足以無慚權、備矣)。 *唐朝大史學家李延壽評價:用「雄武英略」、「性甚仁愛」、「恆崇寬簡」、「彌厲恭儉」 來稱讚陳霸先一生。 *北宋《資治通鑒》編撰者司馬光用「臨戎制勝,英謀獨運」、「為政務崇寬簡」、「性儉素」等語言分別概括了陳霸先治軍、從政、為人的鮮明個性。 *明朝南京太僕寺丞歸有光評價:恭儉勤勞,志度弘遠,江左諸帝,號為最賢。赫然陳祖,大業光燦。寂寞沛鄉,吾茲感歎。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說他欣賞的是陳霸先南征北戰所使用的戰術。毛澤東在晚年時曾要求人們讀讀《陳書》,瞭解陳霸先的身世經歷。 *中華民國作者柏楊在他的一本名為《中國人史綱》的出版品中評道:「陳帝國是南北朝唯一沒有出過暴君的政權。」 === 聖井銘並敘碑 === 隆慶元年(1567年),長興縣令歸有光撰寫《聖井銘並敘碑》,由縣丞吳承恩親筆書寫,刻石立碑,原置於陳霸先出生地聖井旁,現藏於長興博物館。 ==廟庭== 《陳書》記載高祖廟以下配享臣子: *天嘉年間,故大司馬、驃騎大將軍侯瑱,故司空周文育,故平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杜僧明,故中護軍胡穎,故領軍將軍陳擬,故護軍將軍周鐵虎先後配食。《陳書》卷三:〔天嘉二年〕九月甲寅,詔曰:「姬業方闡,望載渭濱,漢曆既融,道通圮上。若乃摛精辰宿,降靈惟嶽,風雲有感,夢寐是求,斯固舟楫鹽梅,遞相表裡,長世建國,罔或不然。至於銘德太常,從祀清廟,以貽厥後來,垂諸不朽者也。前皇經濟區宇,裁成品物,靈貺式甄,光膺寶命,雖謩明濬發,幽顯協從,亦文武賢能,翼宣王業。故大司馬、驃騎大將軍瑱,故司空文育,故平北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僧明,故中護軍穎,故領軍將軍擬,或締構艱難,經綸夷險;或摧鋒冒刃,殉義遺生;或宣哲協規,綢繆帷幄;或披荊汗馬,終始勤劬;莫不罄誠悉力,屯泰以之。朕以寡昧,嗣膺丕緒,永言勳烈,思弘典訓,便可式遵故實,載揚盛軌,可並配食高祖廟庭,俾茲大猷,永傳宗祏。」……〔五年三月〕壬午,詔以故護軍將軍周鐵虎配食高祖廟庭。 *太建四年九月,故太尉徐度、儀同杜稜、儀同程靈洗配食。《陳書》卷五:景寅,以故太尉徐度、儀同杜稜、儀同程靈洗配食高祖廟庭,故車騎將軍章昭達配食世祖廟庭。 *陳後主朝,故中領軍蔡景歷配食。《陳書·蔡景歷傳》:禎明元年,配享高祖廟庭。 ==家族== ===父親=== *陳文贊,追尊為太祖景皇帝 ===母親=== *董氏,安皇后,陳文讚之妻,陳武帝之母 ===皇后=== *昭皇后錢氏。 *宣皇后章氏,名章要兒。 ===親生子女=== *陳克,孝懷太子,昭皇后之子,早夭 *陳立,豫章獻王,早夭 *陳權,長沙思王,早夭 *陳昌,衡陽獻王,宣皇后之子 *永世公主 *會稽穆公主 ===嗣子=== *陳文帝陳蒨《陳書·卷二·本紀第二》:遺詔追臨川王蒨入纂。《陳書·卷三·本紀第三》:皇后令曰:“昊天不弔,上玄降禍。大行皇帝奄捐萬國,率土哀號,普天如喪,窮酷煩冤,無所迨及。諸孤藐爾,反國無期,須立長主,以寧宇縣。侍中、安東將軍、臨川王蒨,體自景皇,屬惟猶子,建殊功於牧野,敷盛業於戡黎,納麓時敘之辰,負衣乘機之日,並佐時雍,是同草創,祧祏所繫,遐邇宅心,宜奉大宗,嗣膺寶錄,使七廟有奉,兆民寧晏。未亡人假延餘息,嬰此百罹,尋繹纏綿,興言感絕。”《南史·卷九·陳本紀上第九》:遺詔追臨川王蒨入纘大業。《南史·卷九·陳本紀上第九》:永定三年六月丙午,武帝崩,皇后稱遺詔徵帝入纂皇統。甲寅,至自南皖,入居中書省。皇后令帝嗣膺寶籙,帝辭讓至於再三,公卿固請,其日即皇帝位於太極前殿,大赦,詔州郡悉停奔赴。《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七·陳紀一》:甲寅,王至建康,入居中書省,安都與群臣定議,奉王嗣位,王謙讓不敢當。皇后以昌故,未肯下令,群臣猶豫不能決。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遠!臨川王有大功於天下,須共立之。今日之事,後應者斬!”即按劍上殿,白皇后出璽,又手解蒨發,推就喪次,遷殯大行於太極西階。皇后乃下令,以茜纂承大統。 == 影視形象 == *2020年電視劇《女世子》:鄭國霖飾陳霸先 == 延伸閱讀 == ==參考文獻== ==參見== |- |- |- Category:南朝陳皇帝 2 Category:湖州人 Category:墓穴遭搗毀者 Category:南北朝弒君者 Category:南梁司空 Category:南梁太傅 Category:篡位者
煙臺市
煙臺市,簡稱煙,古稱芝罘,別稱港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下轄的地級市,國務院確定的沿海開放城市,位於山東省東部。市境東鄰威海市,西南界青島市,西接濰坊市、北瀕渤海,南濱黃海,與遼東半島、-{zh-cn:朝鮮;zh-tw:北韓;zh-hk:北韓}-、南韓隔海相望。地處膠東半島中北部,市境南北臨海,東西聯陸,地形可分為低山、丘陵、平原、海岸四個區域,有大小島嶼63個。西部有大澤山,中部有艾山,東部有崑嵛山。主要河流有五龍河、辛安河、大沽夾河、黃水河、界河、王河、大沽河等。市人民政府駐萊山區芙蓉路6號。煙臺是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心城市,最佳中國魅力城市,聯合國人居獎獲獎城市。 ==地名由來== 煙臺舊稱“芝”。芝罘,清代前作之罘,因古之罘山得名,即現在芝罘島內的芝罘山。據《史記》載,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東巡,登之罘山,始有芝罘之名。煙臺因開埠年代較早,遂國際通用名稱為芝罘舊稱之音譯Chefoo,《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標稱煙臺即為“Chefoo”。 “煙臺”之名,源於煙臺山。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襲擾,在奇山北麓建奇山守禦千戶所城。同時,在“北山”設熨斗墩,亦稱狼煙墩臺,簡稱煙臺,發現敵情時,晝則升煙,夜則舉火,以為警報。煙臺山由此得名,煙臺市也因煙臺山而得此名。 == 歷史 == ===古代=== *在新石器時期就有人居住,發現有多處貝丘遺址,如位於芝罘區的白石文化遺址,距今有7000年的歷史,是山東膠東半島迄今發現最早的人類遺址。 *古為東夷族地。夏朝時,東夷族曾在此建國。 *商朝、西周、春秋時為萊國地,其都城可能為位於龍口的歸城城址。 *戰國屬齊國,齊國置夜邑,一說位於龍口市。 *秦朝屬齊郡。 *漢朝為東萊郡。 *晉朝為東萊國。 *南北朝為東萊、長廣郡。 *隋朝為萊州。 *唐朝、宋朝、元朝置登州、萊州。 *明朝、清朝為登州府、萊州府。明朝時期,為防止倭寇侵襲,在今蓬萊設有登州衛。 ===清末=== *1858年6月,清政府與英、法等國簽訂《天津條約》,闢登州等10處為通商口岸。 *1861年5月,清政府批准改定煙臺為通商口岸,8月22日直隸候補知府王啟曾主持煙臺正式對外開辦儀式,同時宣佈籌建東海關。此後,英、法、美等17個國家陸續在煙臺設領事館。 *1862年2月14日,登萊青兵備道由萊州移駐煙臺,道臺崇芳兼任東海關監督。1904年改稱登萊青膠道,轄登州府、萊州府、青州府和膠州。 *1876年,北洋大臣李鴻章與英國公使威妥瑪在煙臺就馬嘉理事件談判,同年簽訂不平等條約《煙臺條約》。 *1880年,中國內地會在煙臺創辦芝罘學校,是一所傳教士子弟英國式學校,曾被譽為“蘇伊士運河以東最好的英語學校”。 * 1895年5月,中日《馬關條約》在中國芝罘換約。期間共舉辦五場會議,前兩場於5月7日在登萊青道道署(今煙臺市政府舊址)舉行,後三場在海濱飯店(Beach Hotel)舉行。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1911年11月12日,同盟會山東分部在煙臺舉義。13日成立山東軍政府(次日改為山東煙臺軍政分府)。 *1913年1月,撤銷府、州。1月5日,山東煙臺駐軍因編遣問題而爆發兵變王新生,孫啟泰著,1992年4月第1版,《中國軍閥史詞典》,國防大學出版社。。 *1914年5月,撤銷登萊青膠道,改設膠東道,治所福山縣(今芝罘區),轄區約為今山東省煙臺市全境、威海市大部、青島市大部、濰坊市全境,及日照市區、五蓮縣、廣饒縣、淄博市臨淄區。 *1925年10月,廢除膠東道,析置為東海道,治所福山縣(今芝罘區),轄境相當今山東煙臺市、威海市(除英租威海衛)。 *1928年5月,張宗昌被北伐軍逐出山東,東海道遭到廢除。 *1930年1月,省政府決議析福山縣置煙臺市,9月,行政院議決不符合法律要求,未予核准錢端升等:《民國政制史》下冊,第425頁。又,《內政年鑒》,第(B)138頁。。 *1932年,煙臺特區直隸省民政廳。 *1935年,徐明娥事件發生,引發大規模學生遊行。同年11月29日,中共膠東特委發動一一·四暴動,遭到鎮壓。 *1938年2月3日,日軍佔領煙臺。 *1945年8月24日,八路軍佔領煙臺,同年設膠東行政區。 *1946年2月,析福山、牟平二縣置煙臺市。 *1947年9月以來,國共兩軍在膠東半島爆發一系列戰役,史稱膠東戰役,10月,共軍控制煙臺市,同年,煙臺設為省轄市。 *1948年10月,解放軍佔領煙臺市,仍歸膠東行政區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0年設文登專區、萊陽專區和煙臺市。1956年文登、萊陽專區合併為萊陽專區。 *1958年萊陽專區、煙臺市併為煙臺地區。 *1983年11月成立地級煙臺市。 *1987年10月,組建威海地級市,轄環翠區和榮成、文登、乳山3縣,從煙臺析出。煙臺轄2區、6縣,代管3個縣級市。 *1998年,煙臺市轄4區、1縣,代管7個縣級市。 *2012年6月16日至23日,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在煙臺海陽市舉行。 *2020年6月5日,撤銷蓬萊市、長島縣,設立煙臺市蓬萊區。煙臺市轄5區,代管6個縣級市。 == 地理 == 東連威海,西接濰坊,西南與青島毗鄰,北瀕渤海、黃海,與遼東半島對峙,並與大連隔海相望。 ===地形=== 縮圖|長島九丈崖 煙臺市地形為低山丘陵。最大橫距214公里,最大縱距130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3745.9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2643.60平方公里,全市海岸線曲長702.5公里,海島曲長206.62公里。 地形組成如下: * 36.62% 山脈 * 39.7% 丘陵 * 20.78% 平原 * 2.90% 盆地 山脈平均高度為500米,其中最高點為昆嵛山922.8,丘陵高度約100米到300米。 ===水文=== 市域內,河網較發達,中小河流眾多,長度在5公里以上河流121條,其中流域面積3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有大沽夾河、五龍河、大沽河、王河、界河、黃水河、辛安河。 主要河流以綿亙東西的昆嵛山、牙山、艾山、羅山、大澤山所形成的“膠東屋脊”為分水嶺,南北分流入海。向南流入黃海的有五龍河、大沽河;向北流入黃海的有大沽夾河和辛安河;流入渤海的有黃水河、界河和王河。其特點,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漲暴落,屬季風雨源型河流。其沖積而形成小平原沙土層厚而肥沃,盛產蘋果、大櫻桃、梨和葡萄。 ===海域海島=== 煙臺市瀕臨渤海,黃海。芝罘島是全國最大和最典型的陸連島。 煙臺市海域有大小基岩島嶼63個,面積較大的有芝罘島、南長山島、養馬島。有居民的島15個,分別為長島縣的南長山島、北長山島、大黑山島、小黑山島、廟島、砣磯島、大欽島、小欽島、南隍城島、北隍城島,龍口市的桑島,芝罘區的崆峒島,牟平區的養馬島,海陽市的麻姑島、魯島。 海岸地貌主要分巖岸和砂岸兩種,西起萊州市虎頭崖,東至牟平東山北頭,是曲折的巖岸,其餘多為砂岸。 === 氣候 === 縮圖|降雪量 煙臺市屬於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和,無嚴寒酷暑,四季分明。全市年平均降水量為651.9毫米,年平均氣溫11.8℃,年平均相對溼度68%,年平均日照時數2698.4小時,太陽輻射總量年平均值5224.4兆焦耳/平方米,年平均風速內陸地區3~4米/秒,沿海地區4~6米/秒,全市平均無霜期210天。煙臺依山傍海,氣候宜人,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旅遊避暑和休閒度假勝地。 關於煙臺氣候,各區間的差異較大,如冬季降雪時,福山區、芝罘區和萊山區的雪情往往較大(時有暴風雪情況),而縣級市萊陽等地卻無雪。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煙臺市五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煙臺市委員會 煙臺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煙臺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煙臺市委員會 煙臺市監察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主任 姓名 江成 朱秀香(女) 鄭德雁 於永信 任敬喜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山東省沂源縣 山東省莒縣 山東省五蓮縣 山東省壽光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2年9月 2022年2月 2021年4月 2022年2月 2022年2月 === 歷任領導 === ; 市委書記 * 王濟夫(1983年9月-1987年3月) * 董傳周(1987年3月-1989年5月) * 陳建國(1989年5月-1992年3月) * 杜世成(1992年3月-1995年6月) * 王樹建(1995年6月-1997年12月) * 任海深(1997年12月-2001年6月) * 焉榮竹(2001年6月-2006年10月) * 孫永春(2006年10月-2011年4月) * 張江汀(2011年6月-2015年4月) * 孟凡利(2015年5月-2017年3月) * 王浩(2017年4月-2017年12月) * 張術平(2018年4月-2021年2月) * 傅明先(2021年2月-2022年9月) * 江成(2022年9月-) ; 市長 * 董傳周(1983年9月-1987年3月) * 俞正聲(1987年3月-1989年5月) * 杜世成(1989年5月-1992年3月) * 王樹建(1992年3月-1995年6月) * 任海深(1995年6月-1997年12月) * 楊金鏡(1997年12月-2002年12月) * 周齊(2002年12月-2006年3月) * 孫永春(2006年3月-2006年10月) * 張江汀(2006年10月-2011年6月) * 王良(2011年6月-2013年7月) * 孟凡利(2013年8月-2015年5月) * 張永霞(2015年6月-2018年10月) * 陳飛(2019年1月-2021年4月) * 鄭德雁(2021年4月-) === 行政區劃 === 煙臺市現轄5個市轄區,代管6個縣級市。 * 市轄區:芝罘區、福山區、牟平區、萊山區、蓬萊區 * 縣級市:龍口市、萊陽市、萊州市、招遠市、棲霞市、海陽市 此外,煙臺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國家級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昆嵛山自然保護區、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 煙臺市行政區劃圖 煙臺市行政區劃圖 煙臺市行政區劃圖 煙臺市行政區劃圖 煙臺市行政區劃圖 煙臺市行政區劃圖 煙臺市行政區劃圖 煙臺市行政區劃圖 煙臺市行政區劃圖 煙臺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370600 煙臺市 13,851.50 7,102,116 萊山區 264010 66 82 6 370602 芝罘區 179.18 877,237 向陽街道 264001 12 370611 福山區 933.81 905,839 清洋街道 265500 8 3 370612 牟平區 1,519.75 454,186 寧海街道 264100 5 8 370613 萊山區 328.40 481,478 黃海路街道 264600 7 370614 蓬萊區 1,195.51 472,559 登州街道 265600 6 8 6 370681 龍口市 901.05 729,880 新嘉街道 265700 5 8 370682 萊陽市 1,730.54 794,986 城廂街道 265200 5 13 370683 萊州市 1,928.03 824,708 文昌路街道 261400 6 11 370685 招遠市 1,432.32 543,127 羅峰街道 265400 5 9 370686 棲霞市 1,793.20 435,405 莊園街道 265300 3 12 370687 海陽市 1,909.69 582,711 東村街道 265100 4 10 注:福山區數字包含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4街道;牟平區數字包含昆嵛山自然保護區所轄昆嵛鎮;萊山區數字包含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山街道;蓬萊區數字包含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所轄1街道、1鎮、6鄉。 注:福山區數字包含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4街道;牟平區數字包含昆嵛山自然保護區所轄昆嵛鎮;萊山區數字包含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山街道;蓬萊區數字包含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所轄1街道、1鎮、6鄉。 注:福山區數字包含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4街道;牟平區數字包含昆嵛山自然保護區所轄昆嵛鎮;萊山區數字包含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山街道;蓬萊區數字包含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所轄1街道、1鎮、6鄉。 注:福山區數字包含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4街道;牟平區數字包含昆嵛山自然保護區所轄昆嵛鎮;萊山區數字包含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山街道;蓬萊區數字包含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所轄1街道、1鎮、6鄉。 注:福山區數字包含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4街道;牟平區數字包含昆嵛山自然保護區所轄昆嵛鎮;萊山區數字包含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山街道;蓬萊區數字包含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所轄1街道、1鎮、6鄉。 注:福山區數字包含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4街道;牟平區數字包含昆嵛山自然保護區所轄昆嵛鎮;萊山區數字包含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山街道;蓬萊區數字包含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所轄1街道、1鎮、6鄉。 注:福山區數字包含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4街道;牟平區數字包含昆嵛山自然保護區所轄昆嵛鎮;萊山區數字包含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山街道;蓬萊區數字包含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所轄1街道、1鎮、6鄉。 注:福山區數字包含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4街道;牟平區數字包含昆嵛山自然保護區所轄昆嵛鎮;萊山區數字包含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山街道;蓬萊區數字包含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所轄1街道、1鎮、6鄉。 注:福山區數字包含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4街道;牟平區數字包含昆嵛山自然保護區所轄昆嵛鎮;萊山區數字包含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山街道;蓬萊區數字包含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所轄1街道、1鎮、6鄉。 注:福山區數字包含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所轄4街道;牟平區數字包含昆嵛山自然保護區所轄昆嵛鎮;萊山區數字包含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轄馬山街道;蓬萊區數字包含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所轄1街道、1鎮、6鄉。 == 人口 == 2022年末常住人口705.87萬人煙臺市2022年常住人口http://www.tjcn.org/tjgb/15sd/37494.html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8.23%,比上年末提高0.42個百分點。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7,102,116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6,968,20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33,914人,增長1.92%,年平均增長率為0.19%。其中,男性人口為3,596,295人,佔總人口的50.64%;女性人口為3,505,821人,佔總人口的49.36%。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58。0-14歲的人口為859,498人,佔總人口的12.1%;15-59歲的人口為4,419,131人,佔總人口的62.2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823,487人,佔總人口的25.68%,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287,136人,佔總人口的18.12%。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780,207人,佔總人口的67.31%;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321,909人,佔總人口的32.69%。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696.82萬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3.25萬人,增長5.01%,年平均增長0.49%。其中,男性人口為352.25萬人,佔50.55%;女性人口為344.57萬人,佔49.45%。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23。0-14歲的人口為76.47萬人,佔10.97%,15-64歲的人口為540.53萬人,佔77.57%;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9.82萬人,佔11.46%。 === 民族 ===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7,057,589人,佔99.3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44,527人,佔0.63%。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12,853人,增長1.63%,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29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1,061人,增長89.7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29個百分點。 煙臺市有可識別民族48個,除漢族外有47個少數民族,常住人口約12736人。其中,朝鮮族3164人,滿族3113人,佤族1282人,蒙古族1009人,回族889人,苗族414人,土家族358人,布依族352人,壯族352人,拉祜族266人,白族210人,彝族193人,傣族168人,哈尼族163人,藏族133人,傈僳族106人,畲族103人,其他的30個少數民族人口均不滿百人。 ==經濟== 2012年,煙臺國內生產總值5281.38億元,列全國第21,位居省內第二位,僅次於青島。煙臺經濟實力居全國地級市前五位。2014年,煙臺全市完成生產總值6002億元,同比增長9.1%。2018年,煙臺國內生產總值為7832.58億元,增速6.4%,位居省內第三位,僅次於青島和濟南。2023年,煙臺經濟總值首次突破一萬億元人民幣。 ===產業結構=== 煙臺擁有良好的產業優勢。現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687家,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5萬億元,機械製造、電子資訊、現代化工等產業具備較強競爭優勢,並呈現出加快對外轉移的新態勢。新材料、生物技術、高階裝備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能夠更好地承接相關產業轉移和投資合作。商貿商務、交通運輸、文化旅遊等生活性服務業比較發達,金融服務、科技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外向型農業走在全國前列,農產品出口到85個國家和地區。 第一產業增加值377.31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2985.09億元,增長10.2%;第三產業增加值1918.98億元,增長11.6%。第一產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2%,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6.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6.3%。人均生產總值75672元,增長10.2%。 ===財政收支=== 2012年實現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57.36億元,比上年增加54.17億元,增長17.9%。其中稅收收入262.83億元,增長14.5%。公共財政預算支出476.87億元,全年完成國地稅收入748.80億元,比上年增長12.7%。其中,國稅收入(含海關代徵)完成464.54億元,地稅收入完成284.26億元,分別增長4.5%和29.1%。[10] 2014年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90.2億元,增長12.1%,高於全省1.9個百分點。[9] ===發展前景=== “十二五”時期煙臺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為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以建設現代化國際性港口城市為目標,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社會建設整體性推進、體制改革實質性突破、開放水平全方位提升,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努力建設藍色經濟強市、創新活力城市、特色文化名城、和諧幸福家園。 ===城鄉建設=== 城市規劃 控制性詳細規劃。全年累計完成建築面積審批36467平方米,市區建成區控規覆蓋率達到95%。 城市管理 高標準開展“城市管理年”活動。中心區實現數字化城市管理五區連線,覆蓋城區面積130平方公里。市區新增供熱併網面積238萬平方米,供熱普及率達到71.4%,燃氣普及率達到99.3%。新增城鄉生活垃圾一體化處理的村(居)1778個,市區垃圾清運、處理及時率保持在98%以上。市區公交線路73條,公交車輛1742臺,營運線路1854公里。 住房建設 2010年,煙臺市新開工經濟適用住房6280套、46.4萬平方米,新建廉租住房專案1213套、6.7萬平方米,籌集公共租賃住房420套。全年供應經濟適用住房5594套,廉租住房811套。煙臺市房屋施工面積3921.7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1691.3萬平方米。 ===藍色經濟=== 2014年,全力推進藍黃“兩區”建設,加快構建“一極領先、多極崛起”的發展格局,全市在建藍色經濟重點專案總投資達到8000多億元。東部海洋經濟新區實現領先發展,110多個基礎設施和公益類專案快速推進。 *海洋經濟發展中心全面完工,煙臺海洋產權交易中心經省政府批准正式成立,成為國內首家省級海洋產權交易平臺。 *海德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等10個過億元產業專案啟動建設,未來5年將完成基礎設施投入300億元以上、產業專案投入2000億元以上。 *西部增長極萊州已建和在建過億元專案達到71個、總投資894億元 *南部增長極中的海陽亞沙新城和萊陽南海新區 *北部增長極龍口人工島群主體完工,招遠濱海科技產業園開工建設過億元專案30個、總投資270多億元,蓬萊西海岸文化新區入駐專案16個、總投資近300億元; *海島增長極的長島連島大橋建成通車、蓬長實現跨海供水,旅遊門票收入首次突破億元。 ===農村經濟=== 煙臺有91個鎮、6個鄉、53個街道辦事處,585個居民委員會、6199個村民委員會、6864個自然村。 農業生產: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增 加值377.31億元,增長4.6%。其中,農業增加值186.94億元,增長4.6%;林業增加值8.10億元,增長9.3%;牧業增加值62.81億元,增長6.8%;漁業增加值107.71億元,增長2.9%;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11.75億元,增長6.0%。 農業產業化:年主營業務收入過500萬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000家,其中過億元龍頭企業110家,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以上的企業55家。2010年,全市農業百強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54.9億元,增長18.9%,實現納稅額26.2億元,增長15.1%。龍頭企業帶動市內外農戶300萬戶,建設基地650萬畝。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40家。 農業標準化:全市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達到450萬畝。新認證“三品”188個,總量達到578個。繼萊陽等5市區後,牟平、萊州、招遠等3市區新增為國家級綠色農業示範區,煙臺成為全國最大的綠色農業示範地區。 === 新農村建設 === 2011年,全市6423個村通電和電話,6422個村通汽車,自來水受益村5969個;新開工林區危舊房改造專案6個、240戶、改造面積1.47萬平方米。 2014年,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全市4038個村完成登記頒證,佔應確權總村數的72%。加快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組建了108個鄉鎮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服務中心,流轉土地62.7萬畝,涉及農戶17.9萬戶。截止2014年12月,全市合作社發展到8112家,入社率達到51%,居全省第二位。 ===開放優勢=== 煙臺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開放優勢。“引進來”成效顯著,截至2014年末,累計實際使用外資281億美元,9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進駐。“走出去”日趨活躍,萬華、玲瓏、傑瑞等30多家骨幹企業跨出國門,與歐美、東南亞等地域的優勢產業、企業合作。截至2014年底,全市境外投資企業(機構)達到337家,覆蓋50多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隨著煙臺企業實力的壯大,對外投資領域已經由傳統產業拓展到金融、航運、旅遊等新興產業。如中韓輪渡公司在香港設立國際海運公司,經營國際船舶客貨運輸和港口服務。 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完成投資專案113個、中方協議投資額4.9億美元,覆蓋俄羅斯、新加坡、泰國等27個國家和地區,涉及資源開採、加工製造、航運物流、濱海旅遊等諸多領域。對外承包工程專案14個,合同總額10.1億美元,覆蓋馬來西亞、斯里蘭卡、寮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 旅遊 == ===旅遊度假區=== *煙臺金沙灘省級旅遊度假區 *養馬島省級旅遊度假區 *蓬萊風景旅遊區 ===風景區=== *濱海觀光路 *養馬島 *長島 *昆嵛山國家森林公園 *魁玉路 *塔山風景區 ===自然景觀=== *蓬萊閣 *田橫山 *長山島 *雲峰山 *昆嵛山 *羅山 *屺山母島 *鳳城萬米海灘 *西起萊州三山島東至牟平養馬島沿海觀光旅遊帶 ===主題景點=== *中華民俗博覽城 *黃海遊樂城 *塔山競技遊樂城 *芝罘島海濱美食城 *世界水景公園 *南山公園 *煙臺山公園 *炮臺山公園 * 毓璜頂公園 * 秦始皇東巡旅遊線 *徐福東渡旅遊線 *膠東民俗旅遊線 *人間仙境旅遊線 *文物古蹟旅遊線 *海上六島旅遊線 ===名勝古跡=== *白石文化遺址 *天后行宮 *福建會館 *蓬萊閣 *牟氏莊園 *龍口博物館 *丁氏故宅 *張顏山故居 *奇山所 *西炮臺 *東炮臺 *徐福故里 *叢麻院 *三和塔 *太平庵 *煙臺山外國領事館 *康公墓 ===博物館=== *煙臺市博物館 *張裕酒文化博物館 *煙臺市美術博物館 *蓬萊古船博物館遊樂區 *蓬萊歐樂堡夢幻世界 *蓬萊海洋極地世界 *煙臺海昌鯨鯊海洋公園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文化 == *福山是中國魯菜發祥地之一。 *煙臺的海陽、萊陽,是螳螂拳發源地。 *張裕釀酒公司是中國第一家葡萄酒公司,由華僑張弼士於1892年投資建立。 **1915年,張裕釀酒公司生產的“可雅白蘭地”(後更名為金獎白蘭地)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 **1987年10月,在羅馬召開的國際葡萄和葡萄酒局年會上煙臺被正式命名為“國際葡萄酒城”。之後,煙臺成為全球一百多個著名酒城之一。 *“八仙過海”的傳說發源地。 *傳說中徐福從這裡東渡日本。 *中國近代郵政的發祥地。1868年,煙臺海關即設郵務辦事處,兼辦郵遞外使檔案,為近代郵政的萌芽;而在1879年,清政府議決在北京、天津、煙臺、牛莊(營口)、上海五處試辦郵政,乃中國近代郵政之先聲。 *芝罘學校()是中國內地會在山東煙臺創辦的一組著名的傳教士子弟寄宿學校。 *《時代》雜誌創始人亨利·路思義出生於煙臺。 ===傳媒=== *煙臺日報 *煙臺晚報 *華夏酒報 *煙臺廣播電視報 ==交通== 鐵路:青榮城際鐵路、藍煙鐵路、龍煙鐵路、桃威鐵路及煙大鐵路輪渡。 國家公路:,,。 ==教育== ===大學=== 序號 學校名稱 主管部門 辦學層次 1 煙臺大學 山東省 普通公立本科 2 魯東大學(前煙臺師範學院) 山東省 普通公立本科 3 濱州醫學院煙臺校區 山東省 普通公立本科 4 山東工商學院 山東省 普通公立本科 5 煙臺南山學院 山東省 民辦本科 6 中國農業大學煙臺校區 教育部 985/211 7 煙臺理工學院 山東省 獨立學院 8 濟南大學泉城學院 山東省 獨立學院 9 青島農業大學海都學院 山東省 獨立學院 10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山東省 公立高職 11 煙臺職業學院 山東省 公立高職 12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 山東省 公立高職 13 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山東省 公立高職 14 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 山東省 公立高職 15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大學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高等軍事院校 ===中學=== *煙臺一中 *煙臺二中 *煙臺三中 *煙臺四中 *煙臺五中 *煙臺六中 *煙臺七中 *煙臺九中 *煙臺十中 *煙臺十一中 *煙臺十二中 *煙臺十三中 *煙臺十四中 *煙臺十五中 *煙臺十六中 *煙臺青華中學(原煙臺二中南校區) *煙臺外國語實驗學校 *煙臺大學附屬中學 *山東省牟平第一中學 *煙臺福山一中 *中國煙臺赫爾曼·格邁納爾中學 == 名人 == ==國際展會== *APEC博覽會 *煙臺國際果蔬·食品博覽會 == 煙臺天際線圖片 == ==友好城市== 截至2015年底,煙臺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經濟、文化、科技等領域的交流合作,與14個國家和地區的24個城市締結為友好(合作)城市。目前煙臺正在搭建與絲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的平臺。按照“友城跟著專案走”的原則,重點在印尼、越南、馬來西亞、巴基斯坦、斯里蘭卡等西線國家尋結新友城,發揮友好城市“渠道穩定”、“交往靈活”的特點,把友城關係和民間關係做實、做牢。 * 聖迭戈(1985.07.25) * 別府市(1985.07.26) * 陶朗加(1986.09.18) * 宮古市(1993.10.26) * 海參崴(1994.07.29) * 群山市(1994.11.04) * 普吉府(1997.11.03) * 安格斯(1999.01.27) * 原州市(2000.10.24) * 蔚山市(2001.11.08) * 厄勒布魯(2002.10.21) * 布林加斯(2004.10.07) * 坎佩爾(2005.05.15) * 昂熱(2006.11.28) * 仁川市(2007.03.28) * 松博特海伊(2007.10.08) * 安山市(2009.07.22) * 奧馬哈 (2010.05.31) * 麥凱-伊薩克-惠森迪地區 (2012.11.15) * 埃納雷斯堡 (2013.06.14) * 拉合爾(2015.09.11) * 米什科爾茨(2015.09.18) * (2016.09.08) * 頓河畔羅斯托夫(2017.06.22) * (2017.10.18) * 斯塔萬格(2018.09.22) * 扶余郡(2019.10.16) * 京斯敦(2019.11.08) * 平澤市(2020.12.17) * 希俄斯(2021.05.19) * 茲雷尼亞寧(2021.12.06) 此外,煙臺市下轄各縣市區也與國際許多城市達成了友好城市、友好合作城市關係。 * 芝罘區 與 釜山廣域市東區(1996) * 萊州市 與 北濟州郡(1995) * 海陽市 與 釜山廣域市江西區(1996) * 招遠市 與 首爾市江西區(1998) * 芝罘區 與 蔚山廣域市中區(2006) * 蓬萊市 與 索米爾(2007) * 蓬萊市 與 索諾馬(2010) * 蓬萊市 與 萊里亞(2014)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山東地級市 Category:中國沿海開放城市 Category:渤海沿海城市 Category:黃海沿海城市 1 魯 Category:中國港灣城市
陳壽
陳壽(),字承祚,巴西郡安漢縣(現四川省南充市)人,蜀漢至西晉時期的歷史學者。年輕時好學,曾師事於同郡的譙周,在蜀漢曾任觀閣令史,屢被譴黜。蜀漢亡國後則仕於西晉,當時晉國司空張華愛其才,便舉為孝廉,除佐著作郎,補陽平令。時人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當時夏侯湛也著有《魏書》,見陳壽所作的《三國志》的魏書部分,便銷毀自己的著作。 著有《蜀相諸葛亮集》、《三國志》六十五篇、《古國志》五十篇、《益部耆舊傳》十篇,餘文章傳於世。 == 生平 == 陳壽少時勤學,曾拜譙周為師,當時同儕將陳壽、李密比喻為子游、子夏,文立比喻為顏回,羅憲比喻為子貢。他研讀《尚書》、《春秋》、《漢書》、《史記》等史書。後來擔任蜀漢的觀閣令史,因不願曲附權宦黃皓,所以屢遭譴黜。 公元263年蜀漢為曹魏所亡,265年司馬炎篡魏,改國號為晉。在羅憲的推薦下《三國志·霍弋傳》注引《襄陽記》:四年三月,從帝宴於華林園,詔問蜀大臣子弟,後問先輩宜時敘用者,憲薦蜀郡常忌、杜軫、壽良、巴西陳壽、南郡高軌、南陽呂雅、許國、江夏費恭、琅邪諸葛京、汝南陳裕,即皆敘用,鹹顯於世。,晉之司空張華十分賞識陳壽的才華,舉其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補陽平令。 張華曾經將舉薦陳壽為中書郎,由於荀勗妒忌張華而對陳壽厭惡(一說是荀勗對陳壽寫的三國志不滿意),計劃讓吏部任命陳壽擔任長廣太守,陳壽以母親年老為由而推辭。杜預鎮守荊州前,再向晉武帝司馬炎推薦陳壽,因此陳壽被授任御史治書。 陳壽母親死後,照著其遺囑安葬在洛陽,反遭到爭議貶職。譙周曾對陳壽說過:「你必定會以才學成名,不過在仕途上會受到詆毀挫折,這可能不是你的不幸,需要多加慎重。」之後陳壽再受到譙周的貶職預言。幾年後,被任職為太子中庶子而沒應職。張華將舉壽為中書郎,荀勖忌華而疾壽,遂諷吏部遷壽為長廣太守。辭母老不就。杜預將之鎮,復薦之於帝,宜補黃散。由是授御史治書。以母憂去職。母遺言令葬洛陽,壽遵其志。又坐不以母歸葬,竟被貶議。初,譙周嘗謂壽曰:「卿必以才學成名,當被損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壽至此,再致廢辱,皆如周言。後數歲,起為太子中庶子,未拜。 王崇、壽良、李密、陳壽、李驤、杜烈一同入京都洛陽,被稱為是梁、益二州有代表性的俊傑。壽良、李密、陳壽、李驤、杜烈五人雖然交情甚好但最終都疏遠陌生了,後陳壽、壽良和李驤互相誣衊攻擊,因此李驤被有識之士批評,三人都被李密亦公允地評價得失並且嚴厲批評。只有王崇一人憑著寬厚和順的性格,不分彼此,對待五人一視同仁,一直保持著深厚的友誼。 在此期間,陳壽編撰了《蜀相諸葛亮集》上奏朝廷,因此功而除著作郎,領本郡中正。陳壽之後致力於編寫魏吳蜀的歷史,遂成《三國志》,共六十五篇,在當時即為人稱頌。 陳壽曾撰《益部耆舊傳》十篇。文立向朝廷呈獻此書,受到司馬炎嘉獎。他去世後,梁州大中正尚書郎範頵上書給皇帝,稱讚陳壽的《三國志》一書「辭多勸誡,明乎得失,有益風化」,而請求派人採錄,令陳壽的《三國志》因此得而流傳於世。 == 親屬 == === 侄子 === *陳符,字長信,有文才,入晉後接替陳壽成為著作佐郎。 *陳蒞,字叔度,入晉後擔任梁州別駕。 == 評價 == === 時人評價 === * 譙周:「卿必以才學成名,當被損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 === 正面 === 據《晉書》記載,陳壽《三國志》的成就在當時就已得到很高的評價,同時期夏侯湛也著有《魏書》,但看了陳壽的《三國志》後便自嘆不如,而銷毀自己的作品。陳壽的同僚張華更對其讚譽有加,說:“應該把本朝歷史的編纂大任也交給陳壽。” 後世,南朝梁的劉勰在《文心雕龍·史傳》也認為:“唯陳壽三志,文質辨洽,荀、張比之於遷、固,非妄譽也。” 陳壽對於史料的取捨選擇比較審慎謹嚴,文字也以簡潔見長。陳壽在《三國志》中不僅記錄了三國時期在政治、經濟、軍事方面的情況,以及對文學、藝術、科技等方面作出貢獻的人,同時還記錄了當時國內少數民族和鄰國的歷史,例如《魏志·倭人傳》就是日本古代歷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 負面 === 對於陳壽的史家中立性也有批評或懷疑的聲音。據《晉書》記載,當時傳聞陳壽曾向丁儀、丁廙兄弟的子孫索取立傳費,說:“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結果被拒絕後,陳壽懷恨而不為享有高名的丁氏二人立傳。據《三國志·魏書·任城陳蕭王傳》記載,陳壽出生前13年(220年)丁氏兄弟和全家男性均已被曹丕所殺,根本無後代。如採信此說法,則晉書的記載為謠言。但由於陳壽是《三國志》作者,所以此說法不能作為確切依據。也有人根據據信為丁儀遺孀所作的《寡婦賦》“抱弱子以自慰”一語,認為丁氏兄弟雖然被殺,但並未禍及男嗣。此說也存疑,因《寡婦賦》未必為丁儀遺孀所作,描述的也未必是丁儀的遺孀。潘眉《三國志考證》指出丁儀、丁廙並非高官也無大功,又奪嫡不成,是曹魏罪人,才是不得立傳的原因。王鳴盛《十七史商榷》:“丁儀、丁廙巧佞之猶,安得立傳?”朱彝尊也指出:“(陳)壽於魏文士,惟為王粲、衛覬等五人立傳,粲取其興造制度,覬取其多識典故,若徐幹、陳琳、阮瑀、應瑒、劉楨,僅於《粲傳》附書。彼丁儀、丁廙何獨當立傳乎?造此謗者,亦未明壽作史之大凡矣。”指丁氏兄弟之事蹟鮮有可說,故不立傳。 ==動漫作品== *《火鳳燎原》(陳某):尚未登場,設定父親為陳式,曾言:他日有兒,取名為壽。 == 延伸閱讀 == == 參考資料 == *《晉書·陳壽傳》 *《華陽國志·後賢志·陳壽傳》 *《全晉文·卷七十一》 Category:三國人 Category:南充人 S壽 Category:晉朝歷史學家 Category:3世紀歷史學家
咸豐帝
清文宗奕(,),愛新覺羅氏,號且樂道人《清稗類鈔》,是中國清朝的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自入關以來的第七位皇帝,於公元1850年至1861年在位,年號「鹹豐」,廟號文宗(),諡號簡稱為顯皇帝()。 鹹豐帝是道光帝第四子,生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誕於北京圓明園澄靜齋。1850年,其父道光帝駕崩,時年20歲的咸豐帝依據遺詔即位。咸豐帝是清朝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掌握實際統治權的皇帝,也是最後一位經由儲位密建的皇帝,其在位期間,清朝國勢衰微,社會矛盾激化爆發,內有太平天國運動、黃河決口等民變災殃,外有第二次鴉片戰爭等禍患,時局動盪艱困,令執掌國家的咸豐帝心力交瘁、萬念俱灰。1861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咸豐帝倉皇北逃,最終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終年三十歲,葬於清東陵中的定陵。 == 生平 == 1831年7月17日(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咸豐帝生於北京圓明園之澄靜齋。時道光帝前三個兒子都已去世,咸豐帝出生後即為在世的皇長子。二十六年,按照秘密立儲制度,被道光帝立為儲君。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即正月十四日(1850年2月25日)道光帝駕崩前,宣召大臣開啟鐍匣,立鹹豐為皇太子。 鹹豐於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1850年3月9日)即位,後便勤於政事,廣開言路、明詔求賢,先後將有損國家利益的穆彰阿和耆英革職,大手筆地對朝政頗有改革。但此時的大清內憂外患不斷,先後爆發太平天國運動以及第二次鴉片戰爭。早年也被恭親王與康慈皇貴太妃逼迫尊封皇太后之事所困擾,因康慈太妃對正妻名分非常渴求,咸豐帝心神疲憊,不能專心處理政事。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俄國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迫使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璦琿條約》,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原屬清朝的領土約60萬平方公里,咸豐帝拒絕承認該條約。隨後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咸豐帝下詔對英國法國宣戰:“兵家勝敗何常,該國兵遠來即有數萬,未可當我中國人民千百之一,其能經幾戰乎?《咸豐朝籌辦夷務始末》卷62”最後圓明園、清漪園等被焚掠,以簽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收場。 咸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七日,咸豐帝崩於行在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皇長子同治帝繼位。同時依遺詔,由肅順、載垣、端華、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為顧命八大臣,肅順為首,輔導皇帝施政。同時將“御賞”、“同道堂”兩方小璽分別賜給皇后鈕祜祿氏和載淳,並規定凡以後下發諭旨必須鈐用此二璽為憑。據《熱河密札》記載:“兩璽均大行所賜,母后用‘御賞’璽,上用‘同道堂’璽,凡應硃筆處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在咸豐靈柩啟程返京期間,東太后慈安、西太后慈禧、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四人聯合發動辛酉政變,醇親王奕譞親自抓捕肅順據老北京滿族宮廷禁衛口述史,隨之八大臣非死即貶。同時,政府隨即由慈安、慈禧兩宮聽政,咸豐帝生前的輔政遺命宣告廢止。 根據內務府檔案的記載,如意館畫士沈振麟曾在同治年間繪製了兩幅先帝咸豐帝聖容,這兩幅聖容均先畫稿,呈覽後再進一步繪製。和碩恭親王奕訢向兩宮皇太后和同治帝呈覽的兩幅墨稿分別為便衣墨稿一件及道裝配山洞景緻墨稿一件。 == 評價 == * 清朝皇帝的評價中,鹹豐帝的爭議最大。咸豐愛看戲,愛唱戲,即使到熱河行在唱戲,“著昇平署三拔至熱河”,也表現得樂不思蜀福成《庸盦筆記》。咸豐一朝,財政十分困難,要鎮壓太平天國,對付英法聯軍,財源枯竭,“戶部因軍興財匱,行鈔,置寶鈔處,行大錢,置官錢總局,分領其事”,鈔票大量發行,造成通貨膨脹,“官民交累,徒滋弊竇”《清史稿肅順傳》卷三八七。。 * 咸豐帝“任賢擢才,洞觀肆應”,在面對太平天國運動與“三千年未有之政局”的內憂外患中,咸豐指揮若定,重用漢族大臣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組織團練來對付太平天國,咸豐帝頗思除弊求治,提拔行事果斷的肅順,並支援肅順等人在朝政上推行的改革。為後來的同光中興打下良好基礎。但也因為採納肅順對英法兩國強硬的做法,導致引發英法聯軍之役。 * 咸豐帝臨終前對朝政事宜不合理的安排和權力制衡,使朝臣和後宮在有關朝政和國事方面展開逐鹿,間接導致慈安太后、慈禧太后、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聯手,打倒了顧命八大臣,最後慈禧掌權近半個世紀,從而也被有些史家流派認為咸豐帝沒有安排好善後事宜,致使後宮干政半個世紀的局面。 * 英、法等國要求清廷能讓英法兩國在北京設定駐京公使,新任公使到任時能覲見皇帝,但咸豐帝不接受。英國也要求清廷開放中國貿易,咸豐帝也拒絕,雖然天津條約簽訂後,鹹豐帝默許了英、法等國的要求,但又對英、法等國的公使刁難(主因是採納肅順對英法兩國強硬的做法)。咸豐帝本人的守舊,間接導致英法聯軍之役清朝的慘敗,使清朝失去首都北京,圓明園也遭聯軍焚毀。 * 太平天國運動與英法聯軍之役,使咸豐帝遭受打擊,逃往熱河行宮後就病逝了,太平天國運動與英法聯軍之役的善後工作,直到慈安、慈禧兩宮聽政時期才結束。 == 大事年表 == * 1831年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奕詝出生。後受教於杜受田。 * 1850年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去世,奕詝繼位。是年太平天國起事。 * 1853年鹹豐三年二月,太平軍攻佔江寧,定都在此,改名天京。九月,太平天國北伐軍逼近天津。是年曾國藩建湘軍。 * 1855年鹹豐五年四月,李開芳被俘,太平天國北伐軍覆沒。 * 1856年鹹豐六年八月,天京事變發生。九月,「亞羅號事件」發生。 * 1858年鹹豐八年四月,與俄國簽訂《璦琿條約》。五月,先後與俄、美、英、法四國簽訂《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及《中法天津條約》。十月,太平軍取得三河大捷。 * 1859年鹹豐九年五月,清大沽守軍擊退英、法艦隊。 * 1860年鹹豐十年七月,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和大沽一帶。八月,八里橋和大沽口相繼被攻佔,鹹豐帝逃往承德,亦不足兩個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進佔北京。十月,《中英北京條約》及《中法北京條約》立。十一月,《中俄北京條約》立。十二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 * 1861年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鹹豐皇帝駕崩於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年三十。其子載淳年僅六歲,繼承大統,是為同治帝。咸豐委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為輔政八大臣,輔助小皇帝。 ==家族成員== ===后妃=== ====皇后==== #孝德顯皇后(1831年4月12日—1850年1月24日),薩克達氏,滿洲鑲藍旗人,太常寺少卿富泰與鄭慎親王烏爾恭阿第三女之女。道光二十七年,經宣宗指婚與皇四子奕詝為嫡福晉,但在丈夫鹹豐帝即位前一個月去世,年十九歲,追諡為孝德溫惠誠順慈莊恪慎徽懿恭天贊聖顯皇后。 #孝貞顯皇后(1837年8月12日—1881年4月8日),即慈安太后,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人,廣西右江道三等承恩公穆揚阿之女。生於道光十七年七月十二日,鹹豐二年二月選秀入宮,四月二十七日進內,冊封為貞嬪,五月晉升為貞貴妃,十月即正式立為皇后。文宗崩後,尊為「母后皇太后」(慈安太后、東太后)與慈禧太后(西太后)共同垂簾聽政。光緒七年三月初十日崩,年四十四歲,諡為孝貞慈安裕慶和敬誠靖儀天祚聖顯皇后。 #孝欽顯皇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慈禧太后,葉赫那拉氏,滿洲鑲藍旗人,安徽徽寧池太廣道道員惠徵之女。生於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鹹豐二年二月選秀入宮,五月初九進內,冊封為蘭貴人,鹹豐四年二月乙未晉封為懿嬪,鹹豐六年三月庚辰,懿嬪生下皇長子載淳,當日就晉封懿妃。鹹豐七年正月乙卯晉封貴妃。文宗崩後,尊為「聖母皇太后」(慈禧太后、西太后)與東太后共同垂簾聽政,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崩,年七十二歲,諡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生一子載淳,即同治帝。 ====皇貴妃==== #莊靜皇貴妃,他他拉氏,主事慶海女,道光十七年生。鹹豐元年入宮,二年五月初九日,封為麗貴人,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封為麗嬪,五年五月初七日,晉為麗妃。穆宗登極後,尊封麗皇貴妃,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光緒帝尊封為麗皇貴太妃,光緒十六年薨,年五十四歲。生一女:榮安固倫公主。 #端恪皇貴妃,佟佳氏。她是鹹豐帝所有-{後}-妃中最後去世者,亦是最後入葬定陵妃園寢者。 ====貴妃==== #玟貴妃,徐佳氏,皇次子憫郡王生母。 #婉貴妃,索綽絡氏,咸豐帝時為婉嬪,同治帝晉尊為皇考婉妃,再詔晉尊為婉貴妃。 ====妃==== #璷妃,葉赫那拉氏。鹹豐五年二月初十日,封璷貴人,二月二十四日,璷貴人如嬪位的內庭宮各退。同治帝尊其為皇考璷嬪。光緒帝再尊其為皇祖璷妃,所享的內庭宮分同貴妃之位。 #禧妃,察哈拉氏。 #吉妃,王氏。鹹豐八年五月十五日,封為吉貴人。同治帝尊其為皇考吉嬪,後光緒帝再尊其為吉妃。 #慶妃,張氏。 ====嬪==== #雲嬪,武佳氏,咸豐帝為皇子時,入侍為「格格」。 #容嬪,伊爾根覺羅氏,鹹豐三年十月二十日已為容常在,鹹豐五年十月初一日已晉為容貴人,鹹豐十一年尊封容嬪。尊封伊爾根覺羅氏為容嬪的尊封事宜,於同治八年仍未辦理,因伊爾根覺羅氏突然去世而停止。 #璹嬪,葉赫那拉氏,正白旗滿洲員外郎桂祥之女,道光二十年。鹹豐五年二月初十日,經外八旗選秀入宮,封為𤩈貴人,所享的內庭宮分同嬪位。鹹豐七年十一月至鹹豐八年二月,葉赫那拉氏的待遇因故如常在之位。鹹豐九年十一月初十日,改號為璹貴人。鹹豐十一年尊封璹嬪,與莊靜皇貴妃同居永和宮。尊封葉赫那拉氏為璹嬪的尊封事宜,於同治十三年仍未辦理,因葉赫那拉氏突然去世而停止,葬在清定陵妃園寢。 #玉嬪,葉赫那拉氏,正白旗滿洲員外郎桂祥之女,有一姐璹嬪,同為鹹豐帝妃嬪。鹹豐八年三月二十五日,由本家送入圓明園,為玉貴人。咸豐十一年同治帝繼位,奉兩宮皇太后懿旨晉封為玉嬪。同治元年去世。同治四年奉安妃園寢。 ====常在==== #玶常在,伊爾根覺羅氏,初號英貴人,鹹豐二年封英嬪,鹹豐三年降為伊貴人,鹹豐五年降為伊常在,再降為伊答應,鹹豐六年封為玶常在。 #瑃常在,明安氏(暝諳氏),滿洲旗人出身。 #錱常在,《內務府譜牒》記載為戴氏,戴吉祿原配之女,包衣管領下辛者庫人。咸豐九年去世。 ===子女=== ====皇子==== 咸豐共育有2子1女,是中國最後一位有生育子女的皇帝。 *長子:載淳,即同治帝,母懿嬪葉赫那拉氏; *次子:憫郡王,出生後未及命名即逝世,母玟貴人徐佳氏; *嗣子:載湉,醇親王奕譞之次子。 ====皇女==== *長女:榮安固倫公主,母麗嬪他他拉氏; *養女:榮壽固倫公主,恭親王奕訢之女。 == 影視形象 == 演員 影視作品 年份 備註 電影 電影 電影 電影 鄺山笑 慈禧西太后 1940年 梁家輝 火燒圓明園 1983年 梁家輝 垂簾聽政 1983年 黃衍蒙 武狀元蘇乞兒 1992年 -{於}-榮光 慈禧秘密生活 1995年 電視劇 電視劇 電視劇 電視劇 黃浩義 少女慈禧 1983年 李青山 滿清十三皇朝之咸豐 1987年 彭文堅 太平天國 1988年 翁家明 戲說慈禧 1992年 王偉梁 清宮氣數錄 1994年 侯天來 太平天國 2000年 陳道明 尚方寶劍 2001年 謝偉才 天下第一醜 2002年 賈致鋼 魂斷太平 2002年 沈曉海 咸豐王朝之一簾幽夢 2005年 王暉 一生為奴 2005年 羅家英 小當家 2005年 張迪 大清後宮 2006年 李常宏 豪門金枝 2008年 林申 天地民心 2010年 王增奇 瀛寰之志 2011年 張思聰 大太監 2011年 出現於劉多生憶述片段,僅出現背影 江俊翰 女人花 2012年 韓棟(青年)、蔣愷 紅牆綠瓦之殘陽 2013年 又名《宮鎖秘史》 王增奇 瀛寰之志 待播 == 軼事 == 雖然鹹豐帝在位只有短短11年,但對內卻民不聊生,甚至出現太平天國起義。而西方國家由此時開始強行開啟中國國門,資本主義思想及科技由這段時間開始得以傳播,由此中國開始從古代進入近代。亦因如此,後人即以「鹹豐年前」來代表陳年往事。 == 注釋 == == 延伸閱讀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茅海建:《苦命天子》 == 外部連結 == * 4 Category:墓穴遭搗毀者 Category:罹患肺結核逝世者 Category:第二次鴉片戰爭人物 9
同治帝
清穆宗載淳(),愛新覺羅氏(),清朝第九位皇帝,亦是中國最後一位由先帝遺詔指定繼承皇位的皇帝,於公元1861年至1875年在位,年號「同治」,廟號穆宗(),諡號簡稱為毅皇帝(),西藏方面尊其為「文殊皇帝」。 載淳為咸豐帝與懿貴妃(慈禧太后)所生長子,亦是鹹豐帝唯一存活的兒子。1861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載淳隨父親鹹豐帝北逃熱河行宮(承德避暑山莊),並於翌年咸豐帝駕崩後即位,時年僅六歲,原設年號為「祺祥」,並由兩宮太后和顧命八大臣共同輔政,但隨後幾個月兩宮太后(即其嫡母慈安太后與生母慈禧太后)聯手恭親王奕訢等人發動辛酉政變,扳倒了咸豐帝任命的顧命八大臣。其後,兩宮太后開始共同垂簾聽政(史稱「兩宮聽政」),並改設年號為「同治」。同治帝一生並沒有獲得實權,並處處受母親慈禧太后打壓,使其心身不滿和極為壓抑。1875年,同治帝不幸染上天花病逝駕崩,年僅十九歲(虛歲二十),成為整個清朝最為短命的皇帝。其死後葬於清東陵中的惠陵。 同治帝在位期間,清朝剿滅了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運動,列強入侵等外患也相對較少,是清朝末期的一段比較穩定的發展階段。在慈禧太后、奕訢、李鴻章、曾國藩等人的倡導和努力下,洋務運動、幼童留美等效仿西方的革新改良活動陸續展開,為中國近代化的起步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生平== === 幼年 === 鹹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生於儲秀宮,生母葉赫那拉氏懿嬪,即後來的慈禧太后。八年,其異母弟弟憫郡王早夭,其後載淳一直是咸豐帝唯一存活的兒子。咸豐十一年,載淳開始上學,由編修李鴻藻授讀。 === 登基、大婚 === 咸豐十一年七月,咸豐帝彌留之際,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任命肅順等八人贊襄政務,稱顧命八大臣。同時將“御賞”、“同道堂”兩方小璽分別賜給皇后鈕祜祿氏和載淳,並規定凡以後下發諭旨必須鈐用此二璽為憑。據《熱河密札》記載:“兩璽均大行所賜,母后用‘御賞’璽,上用‘同道堂’璽,凡應硃筆處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由於載淳年幼,“同道堂”璽便被其生母控制。皇子載淳繼位,皇后鈕祜祿氏當天成為皇太后,載淳生母懿貴妃先成為“懿貴太妃”,第二天被封為皇太后(即後來的慈禧太后): 咸豐帝死後,載淳成為繼任皇帝。此時,顧命八大臣主政,他們為載淳選定年號——祺祥。不久,兩宮皇太后與載淳的叔叔們——恭親王奕訢、醇郡王奕譞等人共同發動辛酉政變,扳倒八大臣。 咸豐十一年九月,上兩宮太后徽號,稱慈安、慈禧。冬十月庚申,下詔改年號祺祥為同治,以誌“同歸於治”、“君臣同治”、“同於順治”(出自《春秋》,或譯“母子同治天下”)的垂簾聽政。甲子,載淳在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登基,頒詔天下,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故稱同治帝。十一月乙酉朔,嫡母慈安太后、生母慈禧太后在養心殿正式垂簾聽政。登基時,同治帝年僅五歲,故其後一直由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史稱兩宮聽政。 同治元年春正月,同治帝在慈寧宮率王公大臣向兩宮太后行禮,自己則在乾清宮受賀,此後每年亦如此。二月乙卯,懿旨同治帝在弘德殿入學讀書,祁寯藻、翁心存授讀。 同治八年,清朝政府就已開始為同治帝大婚作準備。三月己亥,懿旨,大婚典禮,力崇節儉。此前,兩位幼年繼位的清帝——順治帝、康熙帝均在十四歲(虛歲)完成大婚,並親政。此時的同治帝已到達他們的年齡,但完成婚禮則是三年後。 同治十一年(1872年)初,清宮選秀,從秀女中為同治帝選定一-{後}-四妃。九月十五日(10月16日),舉行大婚典禮,正式迎娶皇后阿魯特氏。 === 短暫的親政(1873年~1874年) === 同治十二年春正月乙巳,兩宮太后以親政屆期,頒佈懿旨,鼓勵同治帝“祇承家法,講求用人行政,毋荒典學”。勉廷臣及中外臣工“公忠盡職,宏濟艱難”。丙午,同治帝親政,下詔“恪遵慈訓,敬天法祖,勤政愛民”。親政時,同治帝年方十八歲。 === 同治中興 === 同治、光緒年間,慈安、慈禧兩宮聽政期間(1862年至1894年),適逢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講和,及太平天國被消滅(1864年),清朝在政治上出現了一個和諧時期,並開啟向西方學習的洋務運動(又稱自強運動);此階段被稱為“同光中興”或“同治中興”。 === 逝世 === 同治十三年十月己亥,因同治帝有病,命李鴻藻代閱奏章。十一月,命恭親王奕訢處理批答清文摺件。己酉,命內外奏摺呈兩宮太后披覽。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崩於皇宮養心殿,年僅18歲,為清朝壽命最短的皇帝。同治無後,慈禧即挑出咸豐之弟奕譞之子載湉入嗣大宗為帝,是為德宗(光緒帝)。光緒帝亦無子而逝,以溥儀繼承帝位,兼祧兩房。 === 廟諡 === 據清宮檔案《內閣奏付》記載,內閣及禮部為同治帝擬定六個備選廟號: *熙宗:敬德光輝曰熙。 *德宗:生安允迪曰德。 *哲宗:明周萬匯曰哲。 *穆宗:德容靜深曰穆。 *襄宗:功宏參贊曰襄。 *順宗:樂天循理曰順。 以及六個備選諡號: *毅:英明有執曰毅。 *質:真純一德曰質。 *敬:齊莊中正曰敬。 *惠:德威可懷曰惠。 *武:保大定功曰武。 *肅:法度修明曰肅。 《翁同龢日記》記載,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四日午奠後,內閣會議擬議廟號諡號。軍機大臣起初中意熙宗廟號、毅皇帝諡號,但翁同龢認為“前朝止一熙宗,不正其終,止一明毅帝,又何如之也。不如孝字、靖字為宜。”當日內閣擬定六字備選諡號,為熙、肅、哲、順、穆,擬定廟號為穆宗。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兩宮皇太后硃筆選定“穆”字為廟號,“毅”字為諡號。 === 死因 === 據正史記載,同治帝是死於天花。相同紀錄亦出現於《翁同龢日記》,說同治帝得了天花,導致毒熱內陷,最終“走馬牙疳”而死。 但民間傳說稱同治死於梅毒。或說同治帝婚後獨宿乾清宮,在內監和寵臣載澂引導下經常微服私訪,常到崇文門外的酒肆、戲館及花巷尋花問柳。野史記載:“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鳳輩,皆邀幸。”又有人推薦他“小說淫詞,秘戲圖冊,帝益沉迷”引自:閻崇年,《正說清朝十二帝》。據《清宮遺聞》記載,“同治到私娼處,致染梅毒”。而《清朝野史大觀》卷一《清宮遺聞》中說:“孝哲後,崇綺之女,端莊貞靜,美而有德,帝甚愛之,以格於慈禧之威,不能相款洽,慈禧又強其愛所不愛之妃(指鳳秀之女淑慎皇貴妃),帝遂於家庭無樂趣矣,乃出而縱淫,……專覓內城之私賣淫者取樂焉。……久之毒發,始猶不覺,繼而見於面,盎於背。”“太醫知為淫毒,而不敢言,遂以治痘藥治之,不效”。 1923年,蕭一山《清代通史》再三強調同治帝是死於梅毒。臺灣作家高陽《慈禧全傳》亦認定同治帝死於梅毒《慈禧全傳》第二部《玉座珠廉》(下)的《惡疾初起》一節中。御醫李德立的曾孫李鎮和李志綏分別撰文稱,祖上口傳秘聞,同治帝死於梅毒。慈禧聽到李德立的診斷結果之後,強迫他宣佈是天花。李鎮表示“同治梅毒潰爛後,流膿不止,奇臭難聞,曾祖父(李德立)每日必須親自為他清洗敷藥,一個多月來受到強烈惡臭刺激,從此失去嗅覺”。因此目前以天花和梅毒這兩種說法最為大宗。 == 評價 == * 同治帝親政時間短暫,期間最大的事件是牡丹社事件,當時日本明治政府不滿琉球漁民遭生番殺害,因此藉口出兵幫琉球漁民報仇,引起清廷的注意,由於此事件發生在同治帝親政後,同治帝特別關注此一事件,並不定期向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匯報牡丹社事件的處理進度,一方面同治帝排程得宜,並派船政大臣沈葆楨為欽差大臣,以巡閱為名來臺,主持臺灣海防及對各國的外交事務。另外派唐定奎率領的淮軍十三營六千五百人赴臺,安定臺灣,使局勢發生變化,日本明治政府不得不請英國公使威妥瑪調停,並簽訂北京專約,牡丹社事件告一段落。 * 北京專約導致琉球國被日本明治政府納為日本領土,同治帝對於北京專約中的第一條:「日本國此次所辦,原為保民義舉起見,中國不指以為不是。」預設,間接導致琉球國被日本併吞。 * 牡丹社事件後,同治帝對於臺灣的治理轉為積極,增設府縣,並對臺灣東部及生番地區以「開山撫番」進行開發、平定及臺灣東西部越嶺古道,防止外國勢力以生番問題進犯臺灣。 * 同治帝相較於其繼任者光緒帝,雖然身邊沒有自己的親信班底,不過同治帝用人唯才,不計較官員是兩宮太后任用的官員(在處理牡丹社事件時),與光緒帝急於培養身邊的班底,而導致甲午戰爭、戊戌變法的失敗,形成強烈對比。 * 同治帝也是清朝自乾隆帝以來,首位接見外國使臣的大清皇帝。 * 同治帝親政期間,發生一件震驚中外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上海媒體《申報》還對此做詳細的報導。 * 同治帝親政後,為了展現對慈安、慈禧兩宮太后的孝心,開始進行圓明園的修復工程,希望讓兩宮太后能住進圓明園安享天年,但因為所修造的費用太高,遭到群臣的反對,最後在慈禧的幹預下,圓明園的修復工程也就停止了。 * 同治帝親政後對於朝政興趣缺缺,國政大事並不有效處理,圓明園修復工程又遲遲被刁難,甚至因為不滿恭親王奕訢等王公大臣對他的節制,一度想免去這些王公大臣的職務,震動朝野,後來在慈禧的調停下,王公大臣才免於被罷官。 ==大事年表== *清鹹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載淳在北京紫禁城儲秀宮出生。 *清鹹豐十一年七月,鹹豐帝去世,年僅六歲的載淳登基,依照鹹豐帝遺詔,由肅順等八位大臣輔政。九月兩宮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八大臣等被奕訢與慈禧奪權。 *清同治三年六月,湘軍攻陷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後開始縱火殺掠,屠殺平民,史稱湘軍南京屠城Franz H. Michael, ed.The Taiping Rebellion: History and Documents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66).。 *清同治四年四月,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為捻軍所殺。 *清同治六年十二月,東捻軍被平定。 *清同治七年七月,西捻軍主力被平定。 *清同治九年七月,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殺。 *清同治十一年九月,迎娶皇后阿魯特氏(孝哲毅皇后)。 *清同治十二年正月,親政,同年同治陝甘回亂及雲南迴亂大致平定。 *清同治十三年六月,臺灣牡丹社事件爆發,與日本在北京訂立北京專約。 *清同治十三年九月,發生震驚中外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 *清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崩,得年十九歲。 ==家族== ===-{後}-妃=== *孝哲毅皇后,阿魯特氏,崇綺女,賽尚阿孫女,東太后表外甥女,愛新覺羅端華與鈕祜祿氏(東太后之姑)之外孫女。同治十一年九月十四冊為皇后。同治帝死後封為嘉順皇后,不久崩。 *淑慎皇貴妃,富察氏,員外郎鳳秀之女。穆宗立皇后時,同日封其慧妃。進皇貴妃。德宗即位,以兩太后命,封為敦宜皇貴妃。進敦宜榮慶皇貴妃。光緒三十年,薨。諡曰淑慎皇貴妃。 *莊和皇貴妃,阿魯特氏,大學士賽尚阿之女,孝哲毅皇后姑也。事穆宗,為珣嬪,進妃。光緒間,進貴妃。宣統皇帝尊為皇考珣皇貴妃。公元1921年,妃薨。諡曰恭肅皇貴妃。 *獻哲皇貴妃,赫舍里氏,知府崇齡之女。事穆宗,為瑜嬪,進妃。光緒間,進貴妃。宣統皇帝尊為皇考瑜皇貴妃。西元1932年,妃薨。諡曰獻哲皇貴妃。 *榮惠皇貴妃,西林覺羅氏,主事羅霖之女。事穆宗,為瑨貴人,進嬪。光緒間,進妃。宣統皇帝尊為皇考瑨皇貴妃。西元1933年,妃薨。諡曰敦惠皇貴妃。 ===嗣子=== *溥儁,同治帝的堂侄,己亥年過繼,史稱己亥建儲,溥儁後迴歸本家。 *溥儀,同治帝的堂侄,過繼於同治帝,兼祧光緒帝《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漸,太皇太后命教養宮內。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時年三歲。”。 == 影視形象 == 演員 影視作品 年份 備註 電影 電影 電影 電影 陳道明 一代妖后 1987年 王志文 兩宮皇太后 宋本中 滿清禁宮奇案 黃一山 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 1994年 電視劇 電視劇 電視劇 電視劇 梁思浩 滿清十三皇朝-血染紫禁城 1987年 鄧一君 狀王宋世傑(貳) 1998年 1998年無綫電視 李承泰藺達諾(童年) 戲說慈禧 1993年 谷洋萬昌浩(童年) 一生為奴 2006年 胡耀峰 清宮氣數錄 1993年 藍天 臺灣1895 2008年 梁烈唯 大太監 2012年 2012年無綫電視 == 注釋 == == 延伸閱讀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清朝皇帝 1 Category:墓穴遭搗毀者 Category:死於天花的人 Category:中國傳染病逝世者 Category:慈禧太后
光緒帝
清德宗載(,),愛新覺羅氏,是中國清朝第十位,也是自入關以來的第九位皇帝,同時是中國最後一位有正式諡號及正式廟號的皇帝,於公元1875年至1908年在位,年號「光緒」,廟號德宗(),諡號景皇帝()。 光緒帝是醇賢親王奕譞次子,道光帝之孫,鹹豐帝姪兒,同治帝堂弟,慈禧太后外甥。同治帝駕崩後,得兩宮太后擁立,以三歲沖齡過繼給咸豐帝與兩宮太后,從而繼承皇位。他在位初年由慈安太后及慈禧太后兩宮聽政,後慈安太后病逝,由慈禧太后獨自繼續攝政,後來獲得親政機會,但終其一生大權依然掌握於慈禧太后身上,並沒有實權。在位期間歷經甲午戰爭、戊戌變法、八國聯軍之役、清末新政等大事。1898年戊戌變法失敗後,被慈禧太后禁閉在中南海瀛臺,失去親政權力,淪為橡皮圖章。1908年11月,光緒帝因攝入過量砒霜,毒發身亡於瀛臺,終年38歲,葬於清西陵中的崇陵。 == 生平經歷 == ===出身=== 同治十年六月二十八日(1871年8月14日),載湉出生於北京太平湖醇親王府內,他是同治帝堂弟。父親為道光帝第七子醇賢親王奕譞,母親是嫡福晉葉赫那拉·婉貞,即慈禧太后的親妹,因此載湉亦是慈禧太后的親外甥。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同治帝無子而崩。隨即舉行選立繼位皇帝的會議。其父奕譞亦在場。此次會議內容沒有官方記載。同治帝為咸豐帝獨子,無兄弟。若為同治帝立嗣子、繼承皇位,當選擇“溥”字輩的道光帝曾孫。當時,道光帝嗣孫載治的兩個兒子——溥侃、溥倫是僅有的“溥”字輩。但二人並非道光帝親曾孫,本生支派較遠。私人文獻記載中,道光帝第五子、惇親王奕誴以“疏屬不可”反對提名溥侃和溥倫。慈禧太后肯定“溥字輩無當立者。”最終,主政的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在道光帝親孫中,選擇載湉過繼咸豐帝,繼承皇位。《翁同龢日記》則記其父奕譞當場“掖之不能起”。 ===兩宮太-{後}-垂簾聽政時期=== 四歲即位,主少國疑,大臣未附,兩宮太后姑允王大臣所請,依《太-{後}-垂簾章程》十一條,垂簾聽政。 光緒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駕崩,慈禧太后獨自垂簾聽政。 光緒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翌年簽定《中法新約》。 光緒帝一生受慈禧太后的控制,自小由翁同龢做他的老師,但慈禧太后規定翁同龢只能教孝經,更被李連英監視。朝廷大權在成年(1890年,20歲)後,人事任命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短暫親政=== 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帝已十八歲(虛歲),而在達到他這個年齡之前,包括同治帝在內的幼年繼位的清帝均已完成大婚並親政。六月己亥,慈禧太后頒佈懿旨,明年正月舉行皇帝大婚典禮。婚禮完成,光緒帝即應親政。壬寅,再頒懿旨,明年二月初三日歸政《清實錄·光緒實錄·卷之二百五十六》光緒十四年。戊子。六月……○己亥。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懿旨。前因皇帝甫經親政。決疑定策。不能不遇事提撕。勉允臣工之請。訓政數年。兩年以來。皇帝幾餘典學。益臻精進。于軍國大小事務。均能隨時剖決。措置合宜。深宮甚為欣慰。明年正月大婚禮成。應即親裁大政。以慰天下臣民之望。著欽天監於明年二月內、敬謹選擇歸政吉期具奏。現月○諭內閣、朕自沖齡踐阼。仰蒙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垂簾聽政。豐功偉烈。震古鑠今。宵旰勤劬。數十年如一日。迨十二年六月。今朕親裁大政。猶復曲垂慈愛。特允訓政之請。勞心庶務。又及兩年。茲奉懿旨。於明年二月歸政。朕仰體慈躬敬慎謙抑之本懷。並敬念三十年來。我聖母為天下憂勞況瘁。幾無晷刻可以稍資休息。撫衷循省。感悚交深。茲復特沛溫綸。重申前命。朕敢不祗遵慈訓。於一切幾務、兢兢業業。盡心經理。以冀仰酬我聖母撫育教誨。有加無已之深恩。惟念現在時事孔艱。嗣後仔肩益重。爾中外大小臣工。尤當體朕夙夜祗懼之誠。各矢公忠。共襄治理。朕實有厚望焉。所有歸政屆期。一切應行典禮事宜。著各該衙門敬謹酌議具奏。現月……○壬寅。欽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皇太后懿旨。欽天監奏、遵旨選擇吉期。恭候欽定一摺。著於明年二月初三日歸政。現月……。慈禧太后選擇自己的侄女亦是光緒帝的表姐葉赫那拉氏為其皇后。 光緒十五年正月丁卯,御史屠仁守請求慈禧太后在歸政後繼續批閱奏摺,被斥“乖謬”。癸酉,清廷如期舉行大婚典禮。此次大婚相比同治帝大婚,花費較少。二月戊寅《清實錄·光緒帝實錄·卷之二百六十六》,慈禧太后頒懿旨斥責吳大澂要求尊崇光緒帝的生父醇親王奕譞的請求,並出示醇親王在光緒元年的奏摺,表明醇親王的忠心。己卯,慈禧太后正式歸政,宣告十九歲的光緒帝親政。慈禧太后勉允禮親王領班軍機大臣世鐸等王大臣所請,於皇帝親政後再訓政數年。中外同辭,再三瀝懇,慈禧不得不依據《訓政細則》開始訓政,不需垂簾亦無須議政王引見大臣,其餘細則與《垂簾章程》略同,實際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此後,光緒帝逐漸建立以翁同龢、汪鳴鑾、孫家鼐、文廷式、志銳等為骨幹的帝黨,影響光緒帝親政後的作為。 ====甲午戰爭====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堅決主戰,但光緒帝指揮不當,加上翁同龢、李鴻章之間內鬥嚴重,導致清軍戰敗,次年在《馬關條約》上簽字用璽。 ====戊戌變法==== 自甲午戰敗後,光緒帝銳意變法革新,“不做亡國之君”,1898年頒布《明定國是詔》《明定國是詔》:「數年以來,中外臣工講求時務,多主變法自強。邇者詔書數下,如開特科,汰冗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學堂,皆經再三審定,籌之至熟,甫議施行。惟是風氣尚未大開,論說莫衷一是,或託於老成愛國,以為舊章必應墨守,新法必當擯除,眾喙嘵嘵,空言無補。試問今日時局如此,國勢如此,若仍以不練之兵,有限之餉,士無實學,工無良師,強弱相形,貧富懸絕,豈真能制挺以撻堅甲利兵乎?朕維國是不定則號令不行,極其流弊,必至門戶紛爭,互相水火,徒蹈宋明積習,於是政毫無補益,即以中國大經大法而論,五帝三王不相沿襲,譽之冬裘夏葛,勢不兩存。用特明白宣示,嗣後中外太小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發憤為雄,以聖賢義理之學植其根本,又須傅採西學之切於時務者,實力講求,以救空疏迂謬之弊。專心致志,精益求粹,毋徒襲其皮毛,毋競騰其口說,總期化無用為有用,以成通經濟變之才,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著軍機大臣,總理各國事務王大臣會同妥速議奏,所有翰林院編檢,各部員司員,大內待衛,候補候選道府州縣以下及大員子第,八旗世職,各省武職後裔,其願入學堂者,均准入學肄業,以期人材輩出,共濟時艱,不得敷衍因循,徇私援引,致負朝廷諄諄告誡之至意。」,表明變革決心。在慈禧的默許下,於1898年起用康有為、梁啟超等推行新政,並以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等四軍卿架空原有的軍機大臣,但受到保守派的反對。光緒帝在軍事上,陸軍改練洋操,為掌握軍事召袁世凱來京,下旨進行一系列整頓: ====戊戌政變====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8、9月間,由於變法操之過急,坊間盛傳慈禧太后有以借“天津閱兵”廢弒光緒帝的陰謀。光緒帝懼怕變法失敗,聽信康有為的意見,打算不經過慈禧太后同意,親自提拔候補侍郎袁世凱,以新式陸軍發兵,殺慈禧提拔的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榮祿,圍頤和園(慈禧所居)。慈禧得知訊息,立刻從頤和園返回紫禁城,發動政變幽禁光緒帝,戊戌變法宣佈失敗,軍機處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四軍卿以及楊深秀、康廣仁等六位新派人士被捕處死,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日本,光緒帝被慈禧幽禁在三面環水的南海瀛臺,對外則宣佈光緒帝生病,由慈禧訓政。從戊戌年(1898年)四月二十三日光緒帝下「明定國是詔」起,到政變發生的八月六日為止(西曆6月11日至9月21日),整個變法維新曆時不過103天,故稱百日維新。 ===軟禁時期=== 戊戌政變後,慈禧太后宣佈訓政,架空光緒帝。光緒二十五年(己亥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公元1900年1月24日),慈禧太后欲廢光緒帝,挑選載漪之子溥儁入宮,成為同治帝的嗣子,是為己亥立儲,由於這是廢立皇帝的先兆,上海電報局總辦經元善領銜,與馬裕藻、章太炎、丁惠康、沈藎,唐才常、經亨頤、蔡元培、黃炎培等聯名抗議,且各國公使都同情光緒,否認此事的合法性,導致慈禧失敗。慈禧遂不斷召外國西醫入宮探視“上疾”。 ====庚子事變==== 溥儁之父載漪等權貴利用剛剛興起的義和團排洋情緒,招引義和團進京,發生庚子事變,光緒帝與慈禧太后共同參加決定是否向八國聯軍宣戰的御前會議,光緒帝表達反對與八國聯軍開戰,但他已沒有親政的權力。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挾光緒帝逃至西安,並殺害珍妃。次年簽定辛丑條約(庚子事變賠款)後才回北京。此後處境稍有改善,但仍被慈禧軟禁。八國聯軍之後,慈禧太后啟動第三波的政治變革,稱為清末新政(或稱庚子新政)。 ===駕崩===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緒帝駕崩於瀛臺(早慈禧一日駕崩),享年37歲。 清代官方文獻和宮廷檔案記載光緒帝為病故。但光緒帝在慈禧崩駕前一日晏駕,時間過於巧合,外界對其死因歷來有諸多揣測。許多野史、宮廷回憶錄包括溥儀均指出光緒帝是被人下毒所害,但對兇手的推測各不相同。中華民國成立之後,據光緒帝的御醫透露,皇帝生前的確身體並不健康,主因是長時間不見天日、身體欠運動、心情不佳導致飲食不正常,卻也無病重之跡象。1980年,整理崇陵光緒帝遺骨時“未發現外傷及中毒跡象”,結合官方檔案上的說法,自然病死一說在當時一度成為學術界主流觀點。直到2008年對清西陵光緒帝遺體的頭髮、遺骨、衣服及墓內外環境樣品進行檢測分析後,證實光緒帝是砒霜中毒死亡。 光緒帝辭世時尚沒有陵墓,到了1913年(民國二年)12月13日,才葬入中國最後一座帝陵——河北易縣清西陵中的崇陵。1938年曾被盜。 ====兇手推斷==== =====慈禧說===== 《崇陵傳信錄》和《清稗類鈔》兩書指出:慈禧太后病危期間,曾猶豫對光緒帝要如何處置,遂以自己不久人世的訊息透露給光緒帝知道,惟其近侍回報,帝曾微露喜色,故慈禧決意自己病終前,帝須先於自己命終,以免皇帝有再度親政、否定慈禧生前之佈局的可能光緒皇帝系中毒致死? 港刊指百年疑案有望解開 ,中新社2007年12月4日。 清室後裔、書法家啟功指出,其曾祖父、時任一品大員禮部尚書兼管宴大臣的溥良曾親眼看到太監從病重的慈禧宮中傳出一個蓋碗,稱“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塌喇”。“塌喇”在滿語中是酸奶之意。此前從未聽說過光緒帝有任何急症大病。送後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監小德張(張蘭德)向太醫院正堂宣佈光緒皇帝駕崩了。隨後樂壽宮才哭聲四起,宣佈太后已死。慈禧與光緒帝素有嫌隙,況且當時慈禧已處於彌留之際,此時派人給軟禁中的皇帝贈食,極不尋常。啟功認為,慈禧可能先於光緒帝病死,但秘不發喪,直到確認光緒帝死亡後才對外公佈死訊。根據《爵秩全覽》光緒三十四年秋、冬記載:啟功曾祖父溥良在光緒帝駕崩時的官職為正一品光祿大夫、經筵講官、禮部尚書、對引大臣、管宴大臣、稽察七倉大臣、參預政務大臣。光緒慈禧去世時,溥良確實有資格在慈禧寢宮外等候。光緒皇后隆裕皇后為慈禧太后親侄女,為慈禧強行指配婚姻,光緒帝並不喜歡。隆裕與光緒有名無實,多年來分居未曾同床無子,對光緒帝心懷恨意已久。隆裕多次向慈禧訴苦,隆裕和太監崔玉貴等參與了慈禧處死光緒帝之寵妃珍妃,讓光緒皇帝對這位皇后更為憎恨冷淡。光緒帝對慈禧和隆裕憎恨已久,慈禧重病時光緒帝露出喜容,卻被太監告知慈禧,慈禧生氣,曾說要讓光緒帝先死於自己。老佛爺慈禧臨終時,隆裕在旁伺候。慈禧便吩咐派隆裕皇后的御膳房掌管太監小德張(張恆泰)送去塌喇(滿語酸奶),賞賜給光緒帝,實為大量砒霜糊狀液體形似酸奶。雖光緒帝已被慈禧軟禁瀛臺,貴為皇帝平時用藥需御醫幾人嚴格審查,但老佛爺慈禧親賜的食物卻不必審查。光緒帝喝了塌喇後痛苦-{掙扎}-好些時間才死去,慈禧其實先於光緒帝死去。光緒帝之死主謀者為慈禧,預設在場知情者為隆裕皇后、太監小德張以及小德張的上司太監二總管崔玉貴。事後,太監崔玉貴立即出宮回家原品休致以迴避。小德張被隆裕提拔為長春宮四司八處大總管。隆裕皇后在清滅亡後內心不安,很快去世。崔玉貴藏居寺廟,卒於1926年左右。小德張晚年寓居天津,隱姓埋名以賣煎餅果子為生,不談政事,守密一生,卒於1957年左右。清皇室核心載灃少數幾人知實情,礙於家醜將責任推給清宗室外的袁世凱和李蓮英等人,導致民國謠言亂起。 中國中央電視臺主任編輯鍾裡滿依檢驗結果及史料記載認為,慈禧自戊戌政變以後就陰謀廢黜及弒害光緒,更擔心光緒帝會在自己死後復位翻案,所以才會在病危之時下毒手。 曾留洋並擔任慈禧的御前女官的裕德齡在其英文版自述《瀛臺泣血記》中提出,應是慈禧指使李蓮英下手。誤傳可能始於宮中傳聞慈禧指示太監毒死光緒帝,民間只知道李蓮英是慈禧最寵太監,便誤傳是李蓮英。但李蓮英對光緒不錯,無謀害之意。事實上是慈禧指使太監小德張以及小德張的上司太監二總管崔玉貴。 另一說認為李蓮英為害死珍妃兇手,深怕光緒報復,下毒者確為李蓮英,為了處理光緒帝屍體,所以李蓮英缺席慈禧殯天高拜石 正中書局版 <新編古春風樓瑣記>(七) P176起 。 ===== 袁世凱說 ===== 稱光緒帝為袁世凱所弒者認為,袁負恩反戈,陷光緒帝於萬劫不復,光緒帝在瀛臺,“日書‘項城’(袁世凱別號“袁項城”)名以志其憤”。袁世凱既知光緒帝對其深惡痛絕,則不能不懼太后死而帝獨生,故加以謀害(見於光緒侄、末帝溥儀所著《我的前半生》及其他)。但鍾裡滿認為,當時除了慈禧太后外,並無其他人具備指使人對皇帝下毒的能力中新網:專家追查害死光緒元兇 皇室後裔現場聽 新華網,2008-11-15,袁世凱亦難以接近光緒帝。袁世凱行兇一說基本是晚清遺臣因亡國恨而嫁禍,基本不存在袁世凱謀害光緒可能性。 ==== 晏駕日期 ==== 雖然清政府公佈的晏駕日期是清曆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西曆1908年11月14日),但歷史學教授喻大華認為清政府推遲了光緒帝的晏駕日期,光緒帝的起居注史官惲毓鼎在他的《崇陵傳信錄》中回憶,在此前兩天的十月十九日,太監成群結隊地出宮剃頭,並毫不避諱地說皇上駕崩,因為國喪期間,服喪不允許理髮,所以搶在釋出之前剃頭。由此看來,朝廷發布的光緒帝死亡時間不準,在幼帝溥儀(時年三歲)入宮之前光緒帝就已經崩了,慈禧從容佈置之後,確信可控全域性之時才向天下公佈皇帝駕崩文誥。日本電報也稱光緒皇帝死於11月12日夜。 == 榮譽 == ===勳章=== * 大清國雙龍寶星 * 比利時利奧波德勳章頸飾級(1898年7月18日) * 德國黑鷹勳章騎士級(1898年6月28日) * 夏威夷大十字騎士級(1882年) * 日本大勳位菊花大綬章(1899年4月29日) * 葡萄牙(1904年) == 家族 == * 嗣父(伯父、姨丈):文宗顯皇帝奕詝 * 嗣母(伯母、姨母):孝欽顯皇后 === -{後}-妃 === * 孝定景皇后(1868年-1913年):葉赫那拉氏,乳名喜格,慈禧太后姪女,光緒帝的表姊,父為桂祥,母愛新覺羅氏。後稱為宣統帝的兼祧母-{後}-,尊為隆裕皇太后。 * 溫靖皇貴妃(1874年-1924年):瑾妃,他他拉氏,長敘之女。宣統即位後稱為皇考瑾貴妃,清遜國後被尊為端康皇貴妃,為四大太妃之一。諡溫靖皇貴妃。 * 恪順皇貴妃(1876年-1900年):珍妃,他他拉氏,長敘之女,瑾妃之妹。因其家人多支援維新,在八國聯軍進京時被慈禧太后逼迫投井而死,清遜國後將其祔葬光緒帝的崇陵,追贈為恪順皇貴妃。 === 嗣子 === *溥儀,光緒帝宗法上的侄子,本為兄弟醇親王載灃之子,過繼於同治帝,同時兼承光緒帝之祧,一人祧兩房《清史稿·本紀二十五·宣統皇帝本紀》:三十四年冬十月壬申,德宗疾大漸,太皇太后命教養宮內。癸酉,德宗崩,奉太皇太后懿旨,入承大統,為嗣皇帝,嗣穆宗,兼承大行皇帝之祧,時年三歲。。 == 評價 == 235px|thumb|光緒皇帝廣為人知的肖像,但並非照片,實際為素描畫像 * 多數主流史學者(梁啟超、楊天石等)認為,光緒帝是清朝歷代皇帝之中較能接受新式制度的開明君主。甲午戰爭時主戰,不欲割讓臺澎,展現其想保疆衛土的決心。但無奈其一生從未掌握實權,可謂心有餘而力不足。而戊戌變法的失敗被歸咎於在改革上操之過急,如王照稱光緒帝為瑣事一日罷去六堂官,致懷塔布之妻入宮向慈禧太后哭訴。在重大改革中,一百天內制定如此多的諭令,就算慈禧太后沒有最終加以阻撓,以當時清廷內外交困的情實,也難以逆睹預料成敗。唯帝師翁同龢稱光緒幼承孝貞庭訓,近臣惲毓鼎稱某大員入蜀,慈禧唯絮問,而光緒帝不發一語,臨陛見,忽然曰:“西藏事,其要在蜀,勞費心。”及至,果然,而入民國,告同僚:“帝有先見之明”。惲毓鼎對宣統而作《崇陵傳信錄》。 * 光緒帝自親政以來一直都沒法建立自己的班底,除了師傅翁同龢是自己的親信外,其餘皆是過去慈禧培養的官員,再加上官員任命權與國家大政,皆需要請示慈禧才能定奪,因此光緒帝親政後並沒有太大權力,導致光緒帝在戊戌變法時積極想要培養自己的親信作為班底,但遭致朝內的反對,再加上用人不當、操之過急,導致最後失敗。 * 重用翁同龢、文廷式等人被視為光緒帝親政最大的失誤。翁同龢雖是光緒帝師傅,但性格過於守舊,得罪不少洋務派,並對慈安、慈禧兩宮太后推動的洋務運動嗤之以鼻。由於光緒帝親政後並沒有自己的班底,只有信任翁同龢。同時在甲午戰爭的期間亦因光緒帝指揮不當,導致甲午戰爭節節失敗,後期又與慈禧發生指揮上的衝突,等到慈禧接手指揮權時,只剩下與大日本帝國求和一途。 * 光緒帝在戊戌變法時過度聽信康有為的主張,導致原與慈禧存在默契演變成產生摩擦。康有為在翁同龢被罷官後取代其位置,成為光緒帝最親近的大臣,然而變法太急損害當時權貴階級,引起各種既得利益者反彈,反而讓光緒帝苦吞戊戌變法的敗果。 * 光緒帝親自接見由親近大臣張蔭桓推薦的大日本帝國總理大臣伊藤博文,並接受其提供的改革方針。 * 光緒帝為了擺脫慈禧的控制,急於自己有班底,在戊戌變法中,並沒有看清時局的演變,再加上康有為的激進作法,導致一向默許光緒帝主導戊戌變法的慈禧太后終於忍無可忍,發動政變並囚禁光緒帝。 ==大事記== *元年(1875年)──丁戊奇荒,一場罕見的特大旱災饑荒,波及山西、直隸、陝西、河南、山東等省,受災人口1.08億,造成900萬至2000萬人餓死。 *二年(1876年)──清廷在英政府外交壓力下籤訂煙臺條約,內容包括清政府對馬嘉理事件及以前中英之間的案件各賠償15萬兩白銀;洋貨在中國內陸免收厘金;增加開放宜昌﹑蕪湖﹑溫州﹑北海等為通商口岸;以及正式遣使道歉。 *三年(1877年)──左宗棠率領清軍成功收復西域。 *五年(1879年)──甘肅武都地震,大約22000人死亡。 *七年(1881年)三月──清朝咸豐帝的皇后—孝貞顯皇后暴崩。 *九年(1883年)──中法戰爭 *十一年(1885年)──與法國簽定中法新約,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 *十三年(1887年)──河南鄭州下汛十堡(今惠濟區花園口鎮石橋村)發生黃河決口,致使200多萬(一說93萬;一說最保守估計150萬;一說700萬)人罹難。 *十三年(1887年)──與葡萄牙帝國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同意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門。 *十四年(1888年)──光緒帝大婚。北洋水師成立。光緒帝親政。 *二十年(1894年)──為朝鮮王朝主權中日爆發甲午戰爭。 *二十年(1894年)──日軍攻陷旅順,執行旅順大屠殺,對城內進行4天3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姦,造成旅順2萬名平民遇難。 *二十一年(1895年)四月──與大日本帝國簽定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澎湖群島並支付賠款2億兩白銀(約3億日圓)。 *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德意志帝國因曹州教案強迫清政府在北京簽訂膠澳租借條約,租借膠澳(即膠州灣)及其周邊地區(今屬青島市)99年,山東省成為德國的勢力範圍。 *二十四年(1898年)三月──與俄羅斯帝國簽訂旅大租地條約,把旅順和大連灣沿海租給俄國25年作為軍港使用。 *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戊戌政變發生,六君子被殺。 *二十五年(1899年)──義和團運動興起,屠殺洋人、姦淫婦女、搶奪店鋪、破壞各國使館、燒燬與西洋有關的東西。 *二十六年(1900年)──太原教案,義和團針對基督徒和傳教士的屠殺事件。中國內地會的刊物記載說,在山西省北部共有15,000到20,000名本地信徒被殺害。 *二十六年(1900年)──慈禧太后不理會各國抗議,更向十一國宣戰,引發八國聯軍之役。 *二十六年(1900年)──俄軍於黑龍江海蘭泡越境,悉數屠殺清民六千多人,史稱海蘭泡慘案。 *二十七年(1901年)──與十一國簽定辛丑條約,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皇權喪失最嚴重的條約。 *二十七年(1901年)──李鴻章病逝。 *三十年(1904年)──日俄兩國因在東北地區的利益衝突爆發日俄戰爭。 *三十一年(1905年)──平綏鐵路興工。 *三十二年(1906年)──清政府立憲改革。 *三十三年(1907年)──因1906年暴雨,導致安徽、湖南和江蘇三省的農作物歉收。持續的降雨淹沒了40,000平方英里(10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導致三省陷入嚴重饑荒,饑荒死亡人數高達2500萬人,是人類歷史記錄以來死亡人數第二多的饑荒。 *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光緒帝駕崩。 == 事蹟 == 敘述光緒事蹟的書籍,《清史稿·德宗本紀》及清宮檔案自是第一信史,此外有清末民初惲毓鼎的《崇陵傳信錄》和清室遠支德齡的《瀛臺泣血記》等。關於戊戌變法的資料則有梁啟超的《戊戌政變記》和袁世凱的《戊戌日記》。近年來有《走向共和》《戊戌風雲》等影視,亦頗有影響。 == 定語 == *惲毓鼎(1862-1917)《崇陵傳信錄》 :「緬維先帝御宇,不為不久。幼而提攜,長而禁制,終於損其天年。無母子之親,無夫婦、昆季之愛,無臣下侍從宴遊暇豫之樂。平世齊民之福,且有勝於一人之尊者。毓鼎侍左右,近且久,天顏慼慼,常若不愉,未嘗一日展容舒氣也。」 == 影視形象 == 演員 影視作品 播出(拍攝)年份 備註 電視劇 電視劇 電視劇 電視劇 張之珏 清宮殘夢 1975年 陳立華 末代兒女情 1990年 湯鎮業 滿清十三皇朝之危城爭霸 1990年 秦 風 賽金花 1991年 楊慶煌 戲說慈禧 1993年 楚 童 慈禧西行 1995年 馮遠征 戊戌風雲 1998年 又名《帝妃愛情》 邱心志 日落紫禁城 1997年 武洪武 神醫喜來樂 2003年 武洪武 長纓在手 孫 義 十三格格 2013年 保劍鋒 繡娘蘭馨 2007年 客串 黃海冰 甲午陸戰 黃海冰 歡喜遊龍 黃海冰 歡喜婆婆俏媳婦 蒲茗藍 匯通天下 2006年 花 昆 大武生 2011年 郝愛民 大清藥王 2001年 張 粟 十三格格新傳 2001年 王仁君 毛澤東 胡亞捷 北洋水師 孫一理 十三格格 2003年 李光潔 走向共和 2003年 謝震偉 廚子當官 2005年 張 默 龍非龍鳳非鳳 2005年 黃 河 德齡公主 2006年 金 博 一生為奴 2006年 又名《恭親王傳奇》 張頌文 亂世豪門 2007年 劉宇橋 臺灣1895 2008年 王 坤 庚子風雲 2008年 張 博 蒼穹之昴 2010年 許 凝 槍炮侯 2011年 大 剛 神醫喜來樂傳奇 2013年 鄭國霖 末代皇帝傳奇 2014年 敖嘉年 末代御醫 2016年 周 瑞 那年花開月正圓 2017年 李浩軒 東方有大海 2017年 電影 電影 電影 電影 舒 適 清宮秘史 1948年(拍攝) 梁無相 光緒皇夜祭珍妃 1952年 雷 震 西太后與珍妃 1964年 狄 龍 傾國傾城 1975年 狄 龍 瀛臺泣血 1976年 柳 青 光緒帝與珍妃 1981年 耿守春 清宮怨 1982年 王志華 譚嗣同 1984年 李 棟 兩宮皇太后 1987年 楊立新 夜盜珍妃墓 1989年 楊立新 末代皇帝 田少軍 大太監李蓮英 1991年 郭家銘 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 == 注釋 == == 延伸閱讀 == == 參考文獻 == |- Category:清朝皇帝 Category:男謀殺受害者 Category:清朝被毒死人物 Category:中國被毒死皇帝 Category:墓穴遭搗毀者 Category:北京人 Category:亞洲硬幣上的人物 Category:被謀殺的皇族 Category:大學和學院建立者 Category:中國未破謀殺案 Category:慈禧太后 Category:御賜雙龍寶星獲得者 Category:大勳位菊花章頸飾獲得者 Category:卡美哈梅哈勳章獲得者 Category:比利時利奧波德大綬章勳章持有人
皇太極
清太宗皇太極(,),愛新覺羅氏,是後金的第二位大汗(1626年10月20日-1636年5月14日在位)及清朝主要的建立者及奠基人之一(1636年5月15日-1643年9月21日在位)。即位初年號天聰,1636年改後金為大清國時,年號改為崇德。 皇太極早年譯名不定,或作“琿臺吉”、“黃臺吉”《明實錄·崇禎實錄》:「(崇禎元年六月壬子)黃臺吉謀大舉入犯邊臣告急。」、「洪太極」、“洪太主”、“洪佗始”《魯庵文集》:“老汗臨死曰:洪佗始能成吾志。等,乾隆年間改用皇太極並沿用至今。他是後金建立者努爾哈赤(尊為清太祖)第八子,在1626年努爾哈赤逝世後繼承汗位,年號天聰,當時後金的實際統治區域為現中國東北大部及俄羅斯遠東部分地區。在位期間,後金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因持續對明朝發動戰爭,因此大力發展生產,主導改革,提拔和招攬人才,招降明朝文武百官,重用漢臣(如:范文程),仿效漢制,提升漢人地位,緩解漢滿矛盾,設立文館及內三院,是為清朝內閣前身,改女真族名為滿洲,定滿語為國語。廢除天命汗時期苛政及弊政,完善八旗制度,上述是為天聰新政,另外在位期間持續增強兵力,軍力大大提升,並多次率領清兵入塞,突破明軍大部分防線,但始終沒法完全徹底地突破明軍防線,又以反間計使明朝崇禎帝殺大將袁崇煥,並多次出兵討伐蒙古和朝鮮,徹底解除明廷後援,使他們歸順自己(但朝鮮仍然與明朝又暗中來往),上述政策使清朝由一個地方的政權變成一個足以與明朝爭奪中原統治權的大國,這些行動和措施為後來清朝迅速擴充套件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皇太極死後一年,清朝入主中原,開始對中原地區實行268年的統治。 皇太極除了發展實力之外,也不斷髮兵入侵明朝。1635年後金征服察哈爾擊敗蒙古大汗林丹汗,1636年獲林丹汗之子額哲所獻一枚「制誥之寶」的玉璽;同年漠南蒙古部落臣服,在瀋陽召開大會被奉為「博格達·徹辰·可汗」之尊號,改國號為「大清國」,正式建立中國大陸史上最後一個帝制皇朝——清朝。 1643年,皇太極逝世。其弟多爾袞與長子豪格爭奪皇位,最終由第九子福臨(順治帝)繼位,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攝政。廟號太宗,諡號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統稱太宗文皇帝(),葬於盛京三陵中的昭陵。 == 本名爭議 == 皇太極也以洪太極、黃臺吉等名字在明末清初的文獻中出現。一些現代學者認為皇太極並非其真實名字,而僅僅是其稱號,來源於蒙古貴族的稱號「渾臺吉」。原本是頭銜,後來變成蒙古貴族常見的名字。《滿洲老檔》稱呼其為Hong Taiji。 而皇太極的本名眾說紛紜。俄羅斯漢學家G.V.戈爾斯基認為「皇太極」的本名是「阿巴海」(Abakhai)。此說曾一度被西方學界廣泛接受,但這個名字並沒有在當時的漢文和滿文文獻中登場,因此被認為是錯誤的Grupper SM. Manchu patronage & Tibetan Buddhism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Ch'ing Dynasty. J. Tibet. Soc., no 4, 1984, p. 69.。 在明代陳仁錫的《山海紀聞》裡,皇太極以「喝竿」的名字出現《山海紀聞·一·紀名號決戰勝》:一,奴酋名號。號憨者,主也。四男名喝竿,稱憨,不出戰。;而在《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中,皇太極以「黑還勃烈」的名字登場《朝鮮王朝實錄·仁祖實錄·卷十四 》,四年十月二十四日癸亥條:「癸亥,平安監司尹暄馳啟曰:……「『奴酋死後,第四子黑還勃烈承襲,分付:先搶江東,以除根本之憂,次犯山海關、寧遠等城』-{雲}-。」。 == 人物生平 == === 早年 === 皇太極於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年)十月廿五申時出生,是努爾哈赤第八子。母親孟古哲哲是父親努爾哈赤的眾福晉(一夫多妻多妾制下的妻子)之一,亦是葉赫貝勒納林布祿的妹妹。1603年秋,孟古哲哲生病,想要見她孃家母親一面,努爾哈赤派人去通知這事情,納林布祿沒有同意,九月孟古哲哲去世,皇太極時年12歲。努爾哈赤曾稱皇太極為「為父我之愛妻所生之唯一之後嗣」,故不勝愛憫《滿文老檔·第五十四冊》天命八年六月……告於汗……(努爾哈赤)又對四貝勒曰:爾若賢良,則凡事秉公從寬處之……四貝勒乃為父我之愛妻所生之唯一之後嗣,故不勝愛憫。爾之賢哲何在?何其愚也?......。皇太極當了大汗後,尊奉孟古哲哲為孝慈高皇后。 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他的一位福晉烏拉那拉氏生下了他的第一個孩子——長子豪格。天命元年(1616年),後金建國。皇太極亦積極參予政事,成為旗主,受封貝勒,是為四大貝勒之一。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中,攻而未克,皇太極親臨戰場,目睹了八旗軍最慘痛的一敗。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病死。皇太極隨即繼承汗位。 === 繼位 ===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自清太祖努爾哈赤廢掉太子褚英後,不再立太子,而是以四大貝勒代之,據記載四大貝勒是:大貝勒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 據《太宗文皇帝實錄》記載:嶽託、薩哈廉,告曰:「國不可一日無君,宜早定大計,四大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努爾哈赤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太宗文皇帝實錄》天命元年,太祖以上為大貝勒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共理機務,多所贊畫,統軍徵討,輒侍太祖偕行,運籌帷幄,奮武戎行,誅攜服叛,所向奏功,諸貝勒皆不能及…。天命十一年八月庚戌,太祖高皇帝崩,大貝勒代善子貝勒嶽託、薩哈廉,兄弟共議,至其父代善所,告曰:國不可一日無君,宜早定大計,四大貝勒才德冠世,深契先帝聖心,眾皆悅服,當速繼大位。代善曰:此吾夙心也,汝等之言天人允協其誰不從,遂與嶽託、薩哈廉定議。翼日,諸貝勒大臣聚於朝,代善以其議告大貝勒阿敏、莽古爾泰、及諸貝勒阿巴泰德格類、濟爾哈朗、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杜度、碩託、豪格等,皆喜曰、善。議遂定,乃合詞請上即位,上辭曰:皇考無立我為君之命,我寧不畏皇考乎,且舍諸兄而嗣位我又畏上天,況嗣大位為君,則上敬諸兄,下愛子弟,國政必勤理賞罰必悉當,愛養百姓舉行善政,其事誠難。吾涼德,懼不克負荷也,辭至再三。三大貝勒、及諸貝勒曰:『國豈可無君,眾議已定,請勿固辭』。上又不允,自卯至申,眾堅請不已,然後從之。遂擇九月朔庚午吉日,三大貝勒諸貝勒大臣、及文武各官聚於朝。具法駕。設鹵簿。上率諸貝勒群臣焚香告天,行九拜禮畢。上即皇帝位,諸貝勒大臣、文武官員、行朝賀禮。時上年三十有五 ,詔以明年丁卯、為天聰元年。 中國學界對其繼位有兩種主流說法,一是,按努爾哈赤的遺願,由八旗旗主(八固山)等人在八月十二日會議上共同擁立,成為新汗王。當時,其侄子嶽託和薩哈廉在努爾哈赤逝世後,連夜會動員父親代善在會上舉薦。於是在八月十二日,八旗旗主大貝勒和諸貝勒共計15人參與的會議上,四大貝勒之一皇太極順利地被推薦立為新君。 二是,根據朝鮮人李肯翊《燃藜室記述》在個人記載提到,努爾哈赤曾想傳位於皇太極之弟多爾袞。因多爾袞年幼,代善“以為嫌迫”而擁立皇太極繼位。即後來,多爾袞攝政時所稱,皇太極之位“原係奪立”。又指多爾袞之母、大福晉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一事,系諸貝勒為奪位所逼。 同時因史料缺乏,學界將後金社會的一夫多妻多妾制等同於漢族社會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兩者差異被混淆。由於母親孟古哲哲被誤歸為妾室,他亦被誤認為庶子,指其繼位是在嫡長子繼承製下的以庶嗣統,以庶奪嫡。 === 稱汗與新政 === 皇太極繼承大汗位置後與其他三位親王一同主持朝政,被稱為四大貝勒時期。大貝勒禮親王代善,二貝勒阿敏、三貝勒莽古爾泰、四貝勒皇太極。統稱為“四大貝勒”。 1627年,皇太極親率大軍發起寧錦之戰,再次大敗。他決定繞過關寧錦防線在明朝北方開闢第二戰線。自1629年起多次入塞伐明。在第一次伐明中,他誘使崇禎帝處死袁崇煥,又仿製紅衣(夷)大砲,並建立現代化砲兵部隊——重軍。皇太極在世時期,將都城瀋陽改名“盛京”。 === 建立大清 === 明崇禎八年(1635年),皇太極出兵征服察哈爾打敗林丹汗,令其遁逃至大草灘(今甘肅境),四月二十八日(6月12日)林丹汗的繼任者額爾克孔果爾與母親蘇泰太后獻出一枚「制誥之寶」的玉璽向其投降,蘇泰太后成為鄭親王濟爾哈朗的嫡福晉,大蒙古國正式滅亡,崇德元年四月十一乙酉日(1636年5月15日),皇太極在他的根據地瀋陽召開王侯會議(忽裡勒臺),漠南蒙古各部向後金臣服,為其上尊號「博格多·徹辰·可汗」,還將新帝國命名為「大清固倫」即「大清國」。 日本學者認為這樣正式宣告其為蒙古政權的繼承者,亦被認為是象徵蒙古政權將其原有在內亞和中華全境的統治者名號,轉交給新興的滿洲固倫繼承;然而根據當時漠北蒙古與清朝的敵對行動,特別是1640年外喀爾喀和四衛拉特會盟聯合應對滿清的情形來看,此說法沒有什麼可靠的依據,同時清太宗在文告中也沒有提到過其繼承了蒙古汗統,明境的漢人也沒有因為其稱帝而主動歸順,清廷也如後金時代一樣,繼續奉行實力為原則的外交手段,透過軍事征服和利誘擴大新興的清帝國。 崇德二年(1637年),皇太極率軍親自徵討拒絕向其稱臣的朝鮮王國,迫使朝鮮向其臣服;從此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屬。此後,朝鮮的親明派勢力被剷除,大清開始專心進攻明朝。 崇德六年即崇禎十四年(1641年)七月,皇太極帶病急援松錦之戰,史載“上行急,鼻衄不止,承以椀”,馬不停蹄,晝夜兼行五百餘裡。在松山大敗明軍,生俘洪承疇,並且令其投降,嚴重打擊明軍計程車氣。《清太宗實錄》記載:“是役也,計斬殺敵眾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獲馬七千四百四十匹、駱駝六十六、甲冑九千三百四十六副。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眾,所棄馬匹、甲冑以數萬計。海中浮屍漂盪,多如雁鶩。”此役為後來清朝滅明-{}-征服天下立下基礎。《清史稿·太宗本紀》評價:“允文允武,內修政事,外勤討伐,用兵如神,所向有功。” === 逝世 === 崇德八年八月初九日(1643年9月21日)晚間十點皇太極崩逝於瀋陽故宮清寧宮東暖閣內,享年52歲。安葬於瀋陽清昭陵(今瀋陽市北陵公園北)。由於死前未立繼承人,其弟睿親王多爾袞與長子豪格爭位不下,彼此陳兵示威。最終多爾袞獨排眾議,擁立莊妃的六歲兒子福臨,是為清世祖,改元順治。 後來順治帝諡皇太極為文皇帝,廟號太宗,統稱太宗文皇帝()。 皇太極在一方面重用投奔後金的漢族官員為自己的智囊團;而在另一方面,皇太極多次強調國語騎射,是防止滿洲人受到“服漢人衣冠,盡忘本國語言”薰染(《清太宗實錄》卷三四 崇德二年四月丁酉),危及滿洲民族政權的長遠存在;為此,皇太極反覆告戒滿洲貴族,應恪守滿洲衣冠和善於騎射的風俗習慣云云,還多次下“上諭”強調這一點。也正因如此,皇太極對於滿洲貴族進取中原持保留觀望態度,並非一貫以取代明朝入主中原為目標。 == 家族 == === -{後}-妃 === 姓名 皇太極時稱謂 封號、諡號 簡介 後金時,滿洲貴族實行一夫多妻多妾,諸妻皆稱福晉。努爾哈赤時代,福晉中有稱大福晉者,福晉之下,是ajige fujin(小福晉)、buya sargan(又譯為小妻)、gucihi(地位接近於婢妾)。 皇太極初登汗位時,有中宮福晉、東宮福晉和西宮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七月,皇太極稱帝后,冊立五宮福晉《滿文老檔·第二十冊》崇德元年七月......冊封國君福晉、東大福晉、西大福晉、東側福晉、西側福晉典禮。七月初十日......系蒙古科爾泌部博爾濟吉特氏,特賜爾冊寶,位出諸福晉之上,命為清寧宮中宮國君福晉。爾務以清廉端莊仁孝謙恭之義訓誨諸福晉......系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特賜爾冊文,命為東宮關睢宮大福晉宸妃。爾務盡......系蒙古阿魯大土門部博爾濟吉特氏,特賜爾冊文,命為西宮麟趾宮大福晉貴妃。爾務盡......系蒙古阿魯大土門部塔布囊阿巴蓋博第賽楚虎爾之女,特賜爾冊文,命為東宮衍慶宮側福晉淑妃。爾務盡......系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克特氏,特賜爾冊文,命為西宮永福宮側福晉莊妃。爾務盡......。 按當時稱謂,皇太極妻妾大致可分為福晉、小福晉、格格三類。有史可查者十五位妻妾中,小福晉、格格身份六人,而昭陵妃園寢中至少安葬有八位身份不詳的格格。 後金時,滿洲貴族實行一夫多妻多妾,諸妻皆稱福晉。努爾哈赤時代,福晉中有稱大福晉者,福晉之下,是ajige fujin(小福晉)、buya sargan(又譯為小妻)、gucihi(地位接近於婢妾)。 皇太極初登汗位時,有中宮福晉、東宮福晉和西宮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七月,皇太極稱帝后,冊立五宮福晉《滿文老檔·第二十冊》崇德元年七月......冊封國君福晉、東大福晉、西大福晉、東側福晉、西側福晉典禮。七月初十日......系蒙古科爾泌部博爾濟吉特氏,特賜爾冊寶,位出諸福晉之上,命為清寧宮中宮國君福晉。爾務以清廉端莊仁孝謙恭之義訓誨諸福晉......系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特賜爾冊文,命為東宮關睢宮大福晉宸妃。爾務盡......系蒙古阿魯大土門部博爾濟吉特氏,特賜爾冊文,命為西宮麟趾宮大福晉貴妃。爾務盡......系蒙古阿魯大土門部塔布囊阿巴蓋博第賽楚虎爾之女,特賜爾冊文,命為東宮衍慶宮側福晉淑妃。爾務盡......系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克特氏,特賜爾冊文,命為西宮永福宮側福晉莊妃。爾務盡......。 按當時稱謂,皇太極妻妾大致可分為福晉、小福晉、格格三類。有史可查者十五位妻妾中,小福晉、格格身份六人,而昭陵妃園寢中至少安葬有八位身份不詳的格格。 後金時,滿洲貴族實行一夫多妻多妾,諸妻皆稱福晉。努爾哈赤時代,福晉中有稱大福晉者,福晉之下,是ajige fujin(小福晉)、buya sargan(又譯為小妻)、gucihi(地位接近於婢妾)。 皇太極初登汗位時,有中宮福晉、東宮福晉和西宮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七月,皇太極稱帝后,冊立五宮福晉《滿文老檔·第二十冊》崇德元年七月......冊封國君福晉、東大福晉、西大福晉、東側福晉、西側福晉典禮。七月初十日......系蒙古科爾泌部博爾濟吉特氏,特賜爾冊寶,位出諸福晉之上,命為清寧宮中宮國君福晉。爾務以清廉端莊仁孝謙恭之義訓誨諸福晉......系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特賜爾冊文,命為東宮關睢宮大福晉宸妃。爾務盡......系蒙古阿魯大土門部博爾濟吉特氏,特賜爾冊文,命為西宮麟趾宮大福晉貴妃。爾務盡......系蒙古阿魯大土門部塔布囊阿巴蓋博第賽楚虎爾之女,特賜爾冊文,命為東宮衍慶宮側福晉淑妃。爾務盡......系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克特氏,特賜爾冊文,命為西宮永福宮側福晉莊妃。爾務盡......。 按當時稱謂,皇太極妻妾大致可分為福晉、小福晉、格格三類。有史可查者十五位妻妾中,小福晉、格格身份六人,而昭陵妃園寢中至少安葬有八位身份不詳的格格。 後金時,滿洲貴族實行一夫多妻多妾,諸妻皆稱福晉。努爾哈赤時代,福晉中有稱大福晉者,福晉之下,是ajige fujin(小福晉)、buya sargan(又譯為小妻)、gucihi(地位接近於婢妾)。 皇太極初登汗位時,有中宮福晉、東宮福晉和西宮福晉。崇德元年(1636年)七月,皇太極稱帝后,冊立五宮福晉《滿文老檔·第二十冊》崇德元年七月......冊封國君福晉、東大福晉、西大福晉、東側福晉、西側福晉典禮。七月初十日......系蒙古科爾泌部博爾濟吉特氏,特賜爾冊寶,位出諸福晉之上,命為清寧宮中宮國君福晉。爾務以清廉端莊仁孝謙恭之義訓誨諸福晉......系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特賜爾冊文,命為東宮關睢宮大福晉宸妃。爾務盡......系蒙古阿魯大土門部博爾濟吉特氏,特賜爾冊文,命為西宮麟趾宮大福晉貴妃。爾務盡......系蒙古阿魯大土門部塔布囊阿巴蓋博第賽楚虎爾之女,特賜爾冊文,命為東宮衍慶宮側福晉淑妃。爾務盡......系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克特氏,特賜爾冊文,命為西宮永福宮側福晉莊妃。爾務盡......。 按當時稱謂,皇太極妻妾大致可分為福晉、小福晉、格格三類。有史可查者十五位妻妾中,小福晉、格格身份六人,而昭陵妃園寢中至少安葬有八位身份不詳的格格。 博爾濟吉特氏,名哲哲 中宮國君福晉 孝端文皇后 生三女,下嫁額哲、奇塔特、巴雅思祜朗。 博爾濟吉特氏,名布木布泰 西宮永福宮側福晉、莊妃 孝莊文皇后 生一子,順治帝。三女,下嫁弼爾塔哈爾、色布騰、鏗吉爾格。 博爾濟吉特氏,名海蘭珠 東宮關睢宮大福晉、宸妃 敏惠恭和元妃 生一子,二歲而殤。 博爾濟吉特氏,名娜木鐘 西宮麟趾宮大福晉、貴妃 懿靖大貴妃 生一子,博穆博果爾。一女,下嫁噶爾瑪索諾木。 博爾濟吉特氏,名巴特瑪璪 東宮衍慶宮側福晉、淑妃 康惠淑妃 鈕祜祿氏 福晉 當在皇太極登基前已成為他的福晉,後世視之為皇太極嫡妻,稱元妃。弘毅公額亦都的女兒。生一子洛博會,幼夭。 烏拉納拉氏 福晉 當在皇太極登基前已成為他的福晉,後世視之為皇太極繼妻,稱繼妃。生二子,豪格、洛格。一女,下嫁旺第。 葉赫那拉氏 福晉 當在皇太極登基前已成為他的福晉,後世視之為皇太極妾室,稱側妃。生一子,碩塞。第一任丈夫為正黃旗包衣人喀爾喀瑪(生子二)。第二任丈夫為太宗皇太極(生子一:碩塞)。第三任丈夫為曾任內大臣的佔·土謝圖。第四任丈夫為鑲黃旗輕車都尉、哈達部貝勒孟格布祿族人達爾琥。 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 東宮福晉 皇太極登基後,所納東宮福晉,或稱第三福晉,後世稱側妃。戴青貝勒女。生兩女,六女固倫公主下嫁-{誇}-扎,九女下嫁哈尚。天聰九年十月初七日,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被皇太極給了葉赫部的南褚。 那拉氏 小福晉buya fujin 生一子,鎮國愨厚公高塞。二女,下嫁輝塞、拉哈。 奇壘氏,名德恩 格格 察哈爾部諤勒濟圖固英塞桑之女,有一兄薩麻地。生第十四女建寧公主,下嫁吳應熊。德恩格格在康熙三十年(1691年)三月十二日逝世,是最後一位離世的皇太極後宮主位。 顏扎氏 福晉以下 布顏之女,天命十一年來歸。生一子,葉布舒。 伊爾根覺羅氏 福晉以下 安塔錫之女,崇德元年來歸。生一子,常舒。 克伊克勒氏 福晉以下 拜祜之女,崇德三年來歸。生一子,韜塞。 賽音諾顏氏 福晉以下 崇德元年來歸,生皇十二女鄉君,下嫁班第。 === 子女 === 皇太極生有11子14女。改嫁於他的林丹汗遺孀康惠淑妃和懿靖大貴妃又各撫養一位蒙古女,或認為是林丹汗之女。 ==== 子 ==== 排序 姓名 封號、諡號 生母 備註 長子 豪格 肅武親王 繼妃烏拉那拉氏 1609年4月16日-1648年5月4日, 活至39歲死亡。 次子 洛格 繼妃烏拉那拉氏 1611年-1621年, 活至十一歲死亡。 三子 洛博會 元妃鈕祜祿氏 1611年-1617年, 活至七歲死亡。 四子 葉布舒 輔國公 庶妃顏扎氏 1627年-1690年, 活至64歲死亡。 五子 碩塞 承澤裕親王 側妃葉赫那拉氏 1629年1月17日-1655年1月12日, 活至26歲死亡。 六子 高塞 鎮國愨厚公 庶妃那拉氏 1637年-1670年, 活至34歲死亡。 七子 常舒 輔國公品級 庶妃伊爾根覺羅氏 1637年-1699年, 活至62歲死亡。 八子 敏惠恭和元妃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人) 早夭。(1637年8月27日—1638年3月13日),崇德二年七月初八日生。崇德三年正月廿八日夭,年二歲,未封,未命名。他們母子最受清太宗皇太極寵愛。 九子 福臨 清世祖,順治帝 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活至22歲死亡。 十子 韜塞 輔國公 庶妃 1639年-1695年,活至56歲死亡。 十一子 博穆博果爾 襄昭親王 懿靖大貴妃博爾濟吉特氏 1642年1月20日-1656年8月22日, 活至14歲死亡。 ==== 女 ==== *除親生女兒外,有一位養女——和碩公主。 排序 姓名 封號、諡號 生母 備註 長女 敖漢固倫公主 繼妃烏拉那拉氏 1621年-1654年, 嫁蒙古敖漢部郡王班第。 次女 馬喀塔 固倫溫莊長公主 孝端文皇后 先嫁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之子額哲,再嫁額哲弟阿布奈。 三女 達哲 固倫靖端長公主 孝端文皇后 嫁蒙古科爾沁部奇塔特。 四女 雅圖 固倫雍穆長公主 孝莊文皇后 嫁蒙古科爾沁部弼爾塔哈爾。 五女 阿圖 固倫淑慧長公主 孝莊文皇后 先嫁正黃滿洲旗人索爾哈,再嫁蒙古巴林部色布騰。 六女 固倫公主 側妃博爾濟吉特氏 嫁滿洲旗旗人-{誇札}-。 七女 固倫淑哲長公主 孝莊文皇后 嫁鑲黃滿洲旗旗人喇瑪思。 八女 飛揚古 固倫永安長公主 孝端文皇后 嫁蒙古科爾沁部巴雅斯護朗。 九女 側妃博爾濟吉特氏 嫁博爾濟吉特氏哈尚。 十女 縣君 庶妃納喇氏 嫁滿洲旗人瓜爾佳氏輝塞。 十一女 固倫端順長公主 懿靖大貴妃 嫁博爾濟吉特氏噶爾瑪索諾木。 十二女 鄉君品級 嫁博爾濟吉特氏班第。 十三女 庶妃納喇氏 嫁滿洲旗人瓜爾佳氏哈拉。 十四女 阿吉格 和碩恪純長公主 庶妃察哈爾奇壘氏 1642年-1705年 嫁吳三桂之子吳應熊。 == 影視形象 == 演員 作品 柳宗根 《大命》(1981年) 吳孟達 《碧血劍》(1985年) 樸尚祖 《朝鮮王朝五百年》(1985年) 劉威 《努爾哈赤》(1987年) 潘志文 《滿清十三皇朝》(1987年) 徐念福 《莊妃軼事》(1989年) 劉青雲 《一代皇后大玉兒》(1992年) 李佔文 《康熙微服私訪記》(1997年) 劉丹 《碧血劍》(2000年) 杜雨露 《格格要出嫁》(2001年) 劉德凱 《孝莊秘史》(2003年) 歐瑞偉 《帝女花》(2003年) 唐國強 《江山風雨情》(2003年) 張山 《明末風雲》(2005年) 姜文 《大清風雲》(2006年) 劉燦 《太祖秘史》(2006年) 李成儒 《碧血劍》(2007年) 劉愷威 《山河戀·美人無淚》(2012年) 南慶邑 《宮中殘酷史:花兒的戰爭》(2013年) 嚴屹寬 《白髮魔女傳之明月天國》(2014年) 邊周炫 《三劍客》(2014年) 鄭成雲 《華政》(2015年) 聶遠 《大玉兒傳奇》(2015年) 周帥 《袁崇煥》(2016年) 富大龍 《大清江山之龍膽花》(待播) 林峰 《獨步天下》(2017年) align="center" 《南漢山城》(2017年) 韓棟 《長安諾》(2020年) == 註釋 == == 延伸閱讀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清史稿》卷二、三·本紀二、三·太宗皇太極 * 陳捷先:《皇太極寫真》 * * * * * == 外部連結 == *楠木賢道:〈清太宗皇太極的太廟儀式和堂子——關於滿漢兩種儀式的共處情況〉。 == 參見 == * 清兵入塞 * 天聰汗錢 * 大清皇帝功德碑 |- Category:開國君主 Category:後金大汗 2 Category:太宗 8 H H Category:葬於清昭陵 Category:滿文 Category:碧血劍角色 碧血劍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 ;),愛新覺羅氏,出身建州左衛都指揮使世家旁系是明末後金初期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戰略家,也是清朝的實際創始人、奠基人之一和清朝前身後金建立者兼首任大汗。祖父覺昌安被明朝授予都指揮使,父親塔克世為覺昌安第四子,努爾哈赤是嫡長子,宣皇后喜塔喇氏所出。 努爾哈赤少年時曾以採參為生,常到撫順關馬市貿易。後因父祖被明朝誤殺,努爾哈赤以先人留下的“十三副遺甲”起兵復仇,建國稱汗,征戰一生。他先後征服了建州女真其他勢力、海西女真諸部和部分野人女真部族,大體上統一女真。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天命汗,建立後金,兩年後誓師伐明,後金軍在四年間接連攻佔撫順、清河、開原、鐵嶺、瀋陽、遼陽、廣寧等地,並遷都瀋陽。 其繼承人皇太極在公元1636年建立清朝、改元稱帝後追尊其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改為太祖高皇帝()。努爾哈赤也是八旗制度的建立者,他把來源於女真諸部的鬆散力量凝聚在八旗制度之下。努爾哈赤還令手下大臣、學者根據蒙古字母創制文字來拼讀滿語,解決了當時滿洲人書面交流只能使用蒙古文或漢文所帶來的諸多不便。努爾哈赤善於組織,用兵常以弱勝強,勝多敗少,其進兵遼東時期所採用的屠殺和奴役人民的嚴酷手段給遼東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磨難。 ==生平事蹟== ===少年=== 明朝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努爾哈赤生於建州左衛蘇克素護部的赫圖阿拉城(今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赫圖阿拉村)。其先祖猛哥帖木兒為元朝的斡朵裡萬戶,至明朝永樂年間被封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努爾哈赤出生時,建州左衛已四分五裂,互不統屬。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被明廷指派為都指揮使,與其兄德世庫、劉闡、索長阿、其弟包朗阿、寶實以及長子禮敦等憑藉宗族之力,一度佔據了五嶺以東、蘇克蘇滸河以西二百餘里之地。覺昌安與兄弟合稱“六貝勒”(),稱雄於該地區。他們與當時女真諸部實力最強盛的海西女真哈達萬汗王臺聯姻。然而,臨近地區適逢董鄂部強盛,與六貝勒發生摩擦,六貝勒不敵,遂向哈達借兵,二者聯兵重創董鄂部,但六貝勒亦實力大損。 努爾哈赤是覺昌安的第四子塔克世和嫡福晉額穆齊所生長子,額穆齊姓喜塔臘氏,還育有努爾哈赤的同母弟舒爾哈齊、雅爾哈齊和同母妹阿吉格。額穆齊在努爾哈赤十歲時去世,繼母懇哲為王臺族女,對其很刻薄。努爾哈赤結婚後不久,十九歲便不得不分家生活,僅獲得少量阿哈和牲畜。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等人以挖人參、採松子、摘榛子、拾蘑菇、撿木耳等方式為生。他常至撫順關馬市與漢人、蒙古人進行貿易活動。在此期間,努爾哈赤習得蒙古語,對漢語也有了基本的認知。努爾哈赤喜歡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自謂有謀略。據一些史集記載,努爾哈赤在撫順期間,曾被遼東總兵李成梁收養,成為其麾下侍從。 ===十三副遺甲起兵=== 嘉靖年間起,建州右衛都指揮使王杲多次率眾劫掠遼陽、孤山、撫順、湯站等地,先後殺死總兵黑春、指揮王國柱、陳其學、戴冕、王重爵、楊五美,把總溫欒、於欒、王守廉、田耕、劉一鳴等十數員明朝武將。萬曆二年(1574年),王杲以明廷絕貢賦導致部屬坐困為由大舉進犯遼瀋,被李成梁擊敗。次年(1575年),王杲窮困投靠哈達 (海西女真),結果卻為哈達國主王臺所縛,獻於明廷,後被磔於京師。 王杲之子阿臺逃脫,回到古勒城(今遼寧省新賓滿族自治縣上夾河鎮古樓村)以求東山再起,伺機復仇。萬曆十年(1582年)九月,李成梁提兵出塞破阿臺部,斬首一千五百餘級,宣遼東捷。努爾哈赤在敗兵之間逃脫,投奔葉赫部,貝勒清佳砮禮遇之,將自己的女兒孟古哲哲與努爾哈赤訂婚,並派兵護送其回赫圖阿拉。萬曆十一年(1583年)二月,為徹底斷絕後患,李成梁發兵攻打古勒城,但古勒城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加之阿臺力戰,李成梁久攻難下。這時,明軍嚮導、建州女真蘇克蘇滸部圖倫城主尼堪外蘭用計誘使阿臺部下開城,明軍進入後屠城。由於阿臺之妻為努爾哈赤大伯禮敦之女,為使其免受兵災,當時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在城中對阿臺勸降,卻一同被明兵殺死於亂軍之中。努爾哈赤得知此事後,上書明朝為何無故殺其祖、父。明廷下詔表示是誤殺,同時授予努爾哈赤敕書三十道、馬三十匹和都督敕書,歸還覺昌安和塔克世的屍體。努爾哈赤重新收整舊部,部眾有完布祿、安費揚古父子等,加之前收部眾額亦都等共有數十人。 由於當時努爾哈赤的實力遠遠不足以與明朝抗衡,於是他將怒火轉移到了給明軍做嚮導的尼堪外蘭身上。努爾哈赤曾要求明朝交出尼堪外蘭,但有意扶植尼堪外蘭為建州之主的明朝給予了拒絕。努爾哈赤只得試圖將對尼堪外蘭不滿之人拉攏到自己一邊,他與薩爾滸城主諾米納、嘉木瑚城主噶哈善哈思瑚、沾河寨城主常書、揚書兄弟會盟,共同對抗尼堪外蘭。隨後,努爾哈赤以覺昌安、塔克世遺留下來的盔甲十三副、部眾數十人起兵,進攻尼堪外蘭駐地圖倫城。 ===統一建州女真=== ====諸部之戰==== 萬曆十一年(1583年)五月,努爾哈赤對圖倫城發起了襲擊。由於受到他人挑唆,僅噶哈善哈思瑚與常書、揚書兄弟依約前來。但攻至圖倫城時,發現尼堪外蘭早已攜家屬逃至甲板(嘉班),努爾哈赤得勝而歸。此役為努爾哈赤起兵以來之首戰。八月,努爾哈赤攻打甲板城。然而,先前背盟的薩爾滸城主諾米納與其弟鼐喀達見尼堪外蘭有明朝做靠山,勢力較強,便偷偷地給尼堪外蘭洩露了風聲,尼堪外蘭聞風輾轉逃往撫順附近的鵝爾渾城。努爾哈赤再度撲空,遂收尼堪外蘭部眾後而還。 諾米納的背盟,使努爾哈赤懷恨在心。因為實力的不足,努爾哈赤沒有當即表現出來,而是在心中想好了計取之策。不久,諾米納與其弟鼐喀達約同努爾哈赤會攻巴爾達城,努爾哈赤深知機會來臨,便佯許盟約。戰前,努爾哈赤請諾米納先攻,諾米納不從,努爾哈赤表示諾米納若不先攻,可將軍械給他,由他先攻。諾米納聽從了努爾哈赤的建議,將軍械給他,但努爾哈赤得到軍械後便將諾米納、鼐喀達執殺,取薩爾滸城後班師。後薩爾滸城有逃出之人前來歸附,努爾哈赤盡還其妻兒,遣回整修薩爾滸城,但這些人後來背叛了努爾哈赤。 同年,由於擔心努爾哈赤的起兵會招惹明朝,對其宗族不利,努爾哈赤的大伯祖德世庫、二伯祖劉闡、三伯祖索長阿、六叔祖寶實的子孫同誓於堂子,預謀殺害努爾哈赤。寶實之子康嘉與綽奇塔、覺善二人共同謀劃,以族人兆佳城主李岱(裡岱)為首,聯合哈達劫掠努爾哈赤屬下的瑚齊寨。得知族叔引哈達兵來犯,努爾哈赤遣安費揚古和巴遜二人率十二人追至其分俘虜處突襲,哈達兵敗走。安費揚古和巴遜殺四十名哈達兵,將所掠人畜盡數奪回。萬曆十二年(1584年)正月,努爾哈赤因族叔李岱前引哈達兵來犯,攻其兆佳城。攻城之際,大雪紛飛,有部屬以天氣加之李岱已入城回防為由勸努爾哈赤回兵,但努爾哈赤志在必得。李岱雖有一定準備,但是在氣勢上被努爾哈赤一方壓倒。額亦都作戰勇猛,率先登城,李岱等城陷被俘。 努爾哈赤的三伯祖索長阿之子龍敦也很積極地參與謀害努爾哈赤。他先挑撥諾米納背盟,後又唆使努爾哈赤繼母之弟薩木佔將努爾哈赤部屬噶哈善哈思瑚計殺。努爾哈赤本人也遭到多次暗殺未遂,但由於自身實力有限,努爾哈赤不願過多樹敵,數次故意以其他藉口將來暗殺他的刺客們放走。六月,努爾哈赤為噶哈善哈思瑚報仇,親自統兵四百,攻打薩木佔、納木佔、訥申、完濟漢等把守的瑪爾墩城。瑪爾墩城是一座山城,三面為峭壁,難以攻克。雙方戰至第四天,努爾哈赤趁城中缺水、守備暫時出現鬆弛之際,派手下大將安費揚古從小路攀巖而上,一舉攻克瑪爾墩城。訥申和完濟漢逃往哲陳部界凡城。 九月,努爾哈赤聽說董鄂部內亂,統兵五百,攻打其部長駐地齊吉答城,董鄂部長阿海聞訊聚兵四百死守。努爾哈赤用火攻,焚燒城樓以及城外廬舍。但城池將陷之際,天降大雪,努爾哈赤不得不班師回城。還師途中,努爾哈赤又向翁科洛城發起了進攻,仍採用火攻之策。努爾哈赤登上房舍向城內射箭,卻被對方的神箭手鄂爾果尼、洛科接連射中,尤其洛科之箭正中其頸部。努爾哈赤血流不止,幾度昏厥。主將受傷,只能撤退。努爾哈赤傷愈後,再攻翁科洛城,城陷後俘獲鄂爾果尼、洛科,眾將建議殺之以報一箭之仇,但努爾哈赤有感於二人之勇敢,納入麾下、授以牛錄額真之職。 萬曆十三年(1585年)二月,努爾哈赤在對蘇克蘇滸部、董鄂部取得勝利之後,又劍指蘇克蘇滸部左鄰之哲陳部。努爾哈赤以披甲兵二十五、士卒五十攻打哲陳部界凡城,但因對手準備充分,努爾哈赤無所斬獲。當回師至界凡南部太蘭岡之時,界凡、薩爾滸、東佳、巴爾達四城之主率四百追兵趕來。瑪爾墩城之戰的敗軍之將、界凡城主訥申、巴穆尼等率先逼近,努爾哈赤單騎回馬迎敵。訥申將努爾哈赤馬鞭斬斷,努爾哈赤回馬揮刀斬斷訥申肩,訥申墜馬而亡,又回身一箭射巴穆尼,巴穆尼亦墜馬而死。追兵見主帥陣亡,呆立一旁。努爾哈赤親自殿後,用疑兵之計與其部屬七人將身體隱蔽,貌似有伏兵一樣僅露頭盔。敵軍失去主帥,軍心不穩,又擔心有伏兵,因此不敢再追。 四月,努爾哈赤再率綿甲兵五十、鐵甲兵三十徵哲陳部,途中遇界凡等五城聯軍八百。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努爾哈赤的五叔祖包朗阿之孫札親和桑古裡卸下身上的鎧甲,交給別人,準備逃跑。努爾哈赤怒斥二人後,與其弟穆爾哈齊、包衣顏布祿,兀凌噶四人射殺敵軍二十餘人。敵軍雖眾,但畏於努爾哈赤一方之勇猛,士氣大衰,紛紛潰逃。努爾哈赤追至吉林崖,大獲全勝。努爾哈赤收兵後對這場戰鬥頗有感慨,稱此為“天助我以勝之也”。九月,努爾哈赤起兵攻克蘇克素滸河部安圖瓜爾佳,斬城主諾謨琿而班師。 萬曆十四年(1586年)五月,努爾哈赤起兵攻渾河部貝歡寨。七月,努爾哈赤起兵圍攻哲陳部託漠河城,時天雷震死努爾哈赤兵中二人,遂罷兵而回。後努爾哈赤起兵招服託漠河城,便乘勢率兵星夜兼程趕往仇人尼堪外蘭所居住的渾河部的鵝爾渾城,攻克該城後並未發現尼堪外蘭。努爾哈赤登城瞭望,發現向城外逃竄之四十人中有一人疑似為尼堪外蘭。努爾哈赤遂領兵去追,射殺潰卒八人,尼堪外蘭趁亂逃往撫順。回到鵝爾渾城後,努爾哈赤將城內十九名漢人斬殺,其餘被俘虜的六名受箭傷之漢人則重新將箭插入傷口,令他們去向明朝邊官報信,索要尼堪外蘭。明朝見努爾哈赤逐漸勢大,而尼堪外蘭已毫無利用價值,決定不再對其進行庇護。努爾哈赤命齋薩等四十人前去取尼堪外蘭,尼堪外蘭見之慾躲,卻已無退路,被齋薩等人當場斬殺,回去後將首級獻給努爾哈赤。 萬曆十五年(1587年)六月,努爾哈赤再攻哲陳部山寨,殺寨主阿爾太。八月,努爾哈赤派額亦都攻打巴爾達城。至渾河,河水因漲潮無法淌過,額亦都以繩將士兵相互連線,魚貫而渡。渡河後,額亦都夜襲巴爾達城,守軍沒有防備倉促應戰,額亦都則率領士兵奮勇登城。額亦都身中創傷五十多處,依然不退,最後一鼓作氣攻克巴爾達城。額亦都因此戰獲賜“巴圖魯”勇號。隨後努爾哈赤領兵攻打洞城,城主扎海投降。至此,哲陳部完全被努爾哈赤吞併。 萬曆十六年(1588年)九月,蘇完部長索爾果、董鄂部長何和禮、雅爾古部長扈拉瑚率三部軍民歸附努爾哈赤,使其聲勢大震。努爾哈赤厚待來投之諸部首領,以索爾果之子費英東為一等大臣、將長女東果格格許配給何和禮、並收扈拉瑚之子扈爾漢為養子,賜姓覺羅。後來,費英東、何和禮、扈爾漢與努爾哈赤剛剛起兵之時的麾下猛將額亦都、安費揚古並稱“五大臣”,成為努爾哈赤政權中的中流砥柱。其後,努爾哈赤再戰兆佳城,斬城主寧古親章京。同年,努爾哈赤攻克完顏(王甲)城,消滅了建州女真的最後一個對手完顏部。歷時五年,努爾哈赤完成了對建州女真的統一。 ====築城稱王==== 萬曆十五年(1587年)九月,在統一建州女真的過程中,努爾哈赤在呼蘭哈達(,山名,意譯為煙筒山)與嘉哈河(二道河)、碩里加河(首裡口河)之間的天然地勢之處建造了佛阿拉山城(,今新賓滿族自治縣永陵鎮二道村),有柵城、外城、內城三重。其後,努爾哈赤宣佈制定國政、法令,自稱“女直國聰睿貝勒”()。此時,努爾哈赤已由起兵時微不足道的“十三副遺甲”、數十人,發展為一萬五千餘部屬的強大女真勢力之一。 努爾哈赤掩飾父祖被殺之恨,對明朝表現出一副十分恭順的樣子,使得李成梁誤以為努爾哈赤既可以為明朝所用,又成不了氣候。李成梁甚至一度產生了依仗努爾哈赤之兵侵佔朝鮮而自立的野心,於邊事常常敷衍。只要努爾哈赤對明廷表忠,即“保奏給官”,甚至“棄地以餌之”,因此被宋一韓、熊廷弼等廷臣所參劾。當時朝鮮兵曹判書李德馨曾對此評價到,“其(努爾哈赤)志不在小,助成聲勢者李成亮(梁)也。渠多刷(送)還人口於撫順所,故成亮奏聞獎許。馴至桀驁雲耳”。此外,在努爾哈赤統一建州的這幾年內,李成梁把遼東重兵集中用於對付海西女真和韃靼勢力,大敗二者。海西女真葉赫、哈達等部連遭三次重創,葉赫貝勒楊吉砮、清佳砮均被殺;李成梁攻打遼東蒙古諸部,連獲大捷十次,斬首五六千級,但遼東明軍亦損失嚴重。這在客觀上為努爾哈赤統一建州減少了幾方面頗具威脅性的外部干擾。 ===吞併海西女真=== ====朝鮮之役==== 萬曆二十年(1592年),總攬日本大權的關白豐臣秀吉統領其屬下大名入侵朝鮮,數月內席捲朝鮮全境。朝鮮向宗主國明朝求援,明朝遂派援兵入朝。努爾哈赤認為日本佔領朝鮮,必犯建州,於是上書明兵部尚書石星,請求出兵入朝援助,但由於朝鮮方面以宰臣柳成龍為代表擔心會引狼入室而未獲允許(也有說法認為努爾哈赤曾出兵援助朝鮮)。在明軍與豐臣政權交戰的六年間,遼東兵力空虛,客觀上給努爾哈赤吞併海西諸部提供了機遇。 ====古勒山之戰==== 努爾哈赤以微末之力起家,故素來被自認為“世積威名”的海西眾貝勒們所輕視。但隨著努爾哈赤一統建州、逐漸勢大,終於引起了海西女真的不安。哈達貝勒扈爾幹、葉赫貝勒納林布祿等試圖以結親的方式對努爾哈赤進行控制,但未能奏效。隨後,以葉赫為首的海西諸部數次對努爾哈赤進行勒索,企圖脅迫其割地以限制建州之擴張,均被努爾哈赤嚴詞拒絕。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六月,見威逼恐嚇無效,葉赫糾結哈達、烏拉、輝發四部之兵去劫建州戶布察寨。努爾哈赤聞訊率兵前來,追至哈達領地富爾佳齊寨時與哈達貝勒孟格布祿統領的哈達兵相遇。努爾哈赤親自殿後,希望將敵軍引入埋伏。這時追兵逼近,努爾哈赤一箭射中一追兵馬腹。突然,努爾哈赤所乘之馬受驚,幾乎使其墜地,三名哈達騎兵趁勢向努爾哈赤砍去。正在這時,安費揚古及時出現,將三人殺死。努爾哈赤整裝坐定,一箭射中孟格布祿的坐騎,孟格布祿改乘其部下之馬逃走。富爾佳齊之役,努爾哈赤勝利而歸。 然而,海西貝勒貴族們不能接受這一失敗,規模更大的一場戰役爆發了。九月,以葉赫貝勒布寨、納林布祿為盟主,聯合哈達貝勒孟格布祿、烏拉貝勒滿泰以及其弟布佔泰、輝發貝勒拜音達裡、蒙古科爾沁部貝勒明安以及錫伯、卦爾察、長白山女真朱舍裡、訥殷共九部聯軍三萬人向建州進發。努爾哈赤獲悉後,根據地形佈置滾木礌石等防禦工事後就寢入睡。其福晉袞代以為其恐懼亂了方寸,將其推醒。努爾哈赤表示,“人有所懼,雖寢,不成寐;我果懼,安能酣寢?前聞葉赫兵三路來侵,因無期,時以為念。既至,吾安心矣……”之後,努爾哈赤安寢如故。 第二日,努爾哈赤派出武理堪前去偵查,擒獲葉赫一卒。經訊問得知來犯之敵有三萬之眾。三倍於己的兵力使建州聞之色變。但努爾哈赤認為,對方人馬雖眾,但是首領甚多,排程雜亂不一,只要傷其頭目一二人,便可將其擊潰。九部聯軍先後圍攻扎喀城、黑濟格城,均不克,聯軍又被建州軍在沿途設定的重重障礙工事所阻攔,首尾如同數段長蛇一樣行至古勒山下。次日,努爾哈赤率兵馬據險佈陣,布寨、納林布祿等率聯軍前來圍攻。努爾哈赤命額亦都前去迎敵,將聯軍先鋒暫時遏制。布寨被額亦都的挑戰所激怒,揮刀驅騎而戰,但戰馬被橫木絆倒,布寨摔倒在地。建州士兵吳談趁勢坐到其身上將之殺死。納林布祿見其兄戰死,昏倒於地,葉赫兵因此陷入混亂之中,他們收起布寨的屍體,救起納林布祿,奪路而逃。其他貝勒、臺吉見兩位盟主一死一逃,士氣渙散,也紛紛潰退。科爾沁貝勒明安的馬失陷於陣,慌亂之中竟然改騎一匹無鞍裸馬狼狽狂奔。建州軍從山上一擁而下,趁勢掩殺,聯軍慘敗,烏拉貝勒滿泰之弟布佔泰也被生擒。建州軍一路追擊至百餘里之外的輝發部境內。至天黑,努爾哈赤收兵回城。 九部聯軍的慘敗改變了建州和海西之間的力量對比,導致了海西后來的滅亡。努爾哈赤一戰成名,“軍威大震,遠邇懾服”。明朝晉升其為左都督(或大都督)、龍虎將軍,努爾哈赤則自稱“女直國建州衛管束夷人之主”。同年十月,努爾哈赤以古勒山大勝之餘威消滅了參與了九部聯軍的珠舍裡部。十一月,他命額亦都、噶蓋、安費揚古三將率兵攻打訥殷駐地佛多和山城,連攻三月,於次年(1594年)正月斬路長搜穩和塞克什,再加上早前已經征服的鴨綠江部,努爾哈赤又完全將長白山女真納入了自己的統治範圍之內。至此,努爾哈赤起兵十年,“各部環滿洲而居者,皆為削平”。 ====破哈達==== 哈達部因居所在哈達河(今鐵嶺市清河區)流域而得名,其地東臨輝發、西抵開原、南靠建州、北接葉赫,在海西女真諸部中方位偏南,因從廣順關入明朝進貢而被稱作“南關”。哈達在萬汗王臺為國主時期曾一度為女真各部之霸主。王臺曾被明朝冊封為右柱國、龍虎將軍,封其二子為都督僉事,又賜大紅師子紵衣一襲,深獲倚重。王臺有意一統女真諸部,但因為明朝既定的“分而治之”之策不受支援。王臺晚年昏庸,追求享樂、偏信讒言,導致部屬叛離,病死於努爾哈赤起兵前十個月。 王臺死後,二子爭位,哈達陷入混亂,至其幼子孟格布祿即位時,又接連遭到明朝、葉赫的打擊,走向衰落。對於這種情況,努爾哈赤採取分化瓦解之策,優待哈達來投將領。對於孟格布祿的騷擾雖然給以還擊,但不主動採取攻勢,以待更好時機。古勒山之戰後,葉赫希望一統海西,遂出兵哈達。孟格布祿抵擋不住,便以自己的三個兒子為人質,向建州求援,努爾哈赤派費英東和噶蓋率兵兩千進駐哈達。葉赫見此,又不願哈達倒向建州一邊,便設計挑唆孟格布祿擒建州來援二將為人質,盡誅其人馬,再贖回在建州做人質的三個兒子,葉赫許以孟格布祿所求之女,兩家結盟。孟格布祿應允了。然而,機密洩露,努爾哈赤獲悉後,決定出徵哈達。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九月,努爾哈赤發兵攻打哈達,其弟舒爾哈齊自請為先鋒,率一千兵為前部,直抵城下。哈達兵出城應戰,舒爾哈齊見哈達城池堅固,人馬眾多,按兵不戰。努爾哈赤怒道,“此來豈為城中無備耶?”話畢,親自率兵攻城。城中射矢投石,建州兵死傷甚多,經過六晝夜圍攻,才將哈達城攻陷,孟格布祿被揚古利生擒。努爾哈赤將哈達所屬城寨全部招服,秋毫無犯,盡徙其部眾返回建州。孟格布祿也被帶回建州,起初對其禮遇,不久即以通姦和謀逆為藉口將其誅殺。明廷派遣使者詰問,努爾哈赤為了緩和局面,將女兒莽古濟嫁給孟格布祿之子吳爾古代,但仍將其軟禁於建州。 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明神宗遣使責令努爾哈赤送吳爾古代回哈達,努爾哈赤不敢不從,只得護送吳爾古代返回哈達為貝勒。同年,哈達爆發大饑荒,吳爾古代不支,又嚮明朝求糧未果,只得求援於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趁勢將哈達徹底吞併。至此,哈達正式滅亡。哈達的滅亡導致明朝失去其南關,而在海西女真之地也開啟一個缺口。《明實錄》對此評價到努爾哈赤“自此益強,遂不可制矣”。努爾哈赤收哈達人馬編入建州戶口,建立四旗,於兩年後(1603年)遷至赫圖阿拉並修擴城池,自稱“建州等處地方國王”。 ====滅輝發==== 輝發部原居於黑龍江流域,屬尼瑪察部,後遷徙至松花江支流輝發河,因地得名。統治家族本姓益克得裡,後改那拉。傳至王機褚時,招撫鄰近諸部逐漸強大,始稱國主。王機褚在輝發河畔扈爾奇山上築城。該城有三重,憑險要地勢而造,以堅固異常聞名。蒙古察哈爾部扎薩克圖汗土蠻曾經親自率軍攻打扈爾奇山城,無功而返。輝發東南兩面與建州相鄰、西接哈達、北與烏拉接壤。哈達滅亡後,輝發遂處於被建州三面包圍之勢。 王機褚死後,由於其長子先死,長子之子拜音達裡殺其叔七人自立,導致眾叛親離,其堂兄弟和部屬紛紛逃至葉赫貝勒納林布祿處避難。拜音達裡遂將自己屬下七員大將之子送至建州做人質,請求努爾哈赤助其穩定局勢。努爾哈赤派兵千人鎮壓叛亂者,並安撫企圖叛亂的部眾。不過,拜音達裡害怕與建州來往過於密切得罪葉赫,並非真心想同建州結盟。不久,葉赫以送還其部屬為條件,要求拜音達裡取回人質,與建州解除同盟關係。拜音達裡從之,但葉赫卻沒有如約歸還其部眾。拜音達裡又轉而向努爾哈赤賠罪,並求與建州結親。親事定下後,拜音達裡又害怕葉赫怪罪,背約悔婚。拜音達裡的這種搖擺於建州和葉赫之間的兩面之策,終於給自己帶來難以解決的麻煩。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九月,努爾哈赤以拜音達裡兩次“兵助葉赫”和“背約不娶”為由發兵攻打輝發。扈爾奇山城雖然堅固異常,但建州兵晝夜圍攻,最後仍然攻入城中,拜音達裡父子兵敗被殺。建州屠其兵、遷其民而還。輝發滅亡。 ====伐烏拉==== 烏拉部,統治者為那拉氏,與哈達同祖。因定居於烏拉河(今松花江上游)而得名。從始祖納齊布祿起,八傳至貝勒滿泰。滿泰曾派其弟布佔泰參與古勒山之戰,但大敗而歸,布佔泰被俘,被留居建州三年。後來,滿泰被部民所殺,努爾哈赤扶植布佔泰回烏拉繼位。期間,布佔泰之堂叔興尼牙欲殺布佔泰而奪位。布佔泰依靠努爾哈赤的支援將興尼牙擊敗,坐穩了烏拉貝勒的位置。努爾哈赤為籠絡布佔泰,曾五度與其聯姻,七次盟誓。然而,布佔泰素有“悍勇無雙”之名,並不服輸,總希望東山再起,與建州、葉赫鼎足而立。他西聯蒙古、南結葉赫,對建州形成夾擊之勢。《滿文老檔》還記載布佔泰稱汗一事,正可以顯示出他的野心,與建州產生矛盾也在所難免。於是,在雙方同盟的六年後,摩擦發生了。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正月,東海女真瓦爾喀部蜚悠城主策穆特黑前來拜見努爾哈赤,述說其部在投奔烏拉後,屢次遭到布佔泰的羞辱,希望可以歸附建州。於是,努爾哈赤命令舒爾哈齊、長子褚英、次子代善、以及費英東、扈爾漢、揚古利三員大將率三千兵馬即刻趕至蜚悠城收服部眾。布佔泰聞訊後,派其叔博克多率軍一萬餘兵馬前往截擊。舒爾哈齊因與布佔泰之姻親關係,同部將常書、納齊布止步于山上,按兵觀望。當時大雪紛飛,扈爾漢、揚古利分兵保護投奔之部民後,率二百兵與烏拉軍先鋒在烏碣巖展開激戰。隨後褚英、代善各率兵五百從兩翼夾擊,烏拉軍大敗,代善陣斬烏拉主將博克多父子,副將常柱父子和胡里布兵敗被俘。此役,建州軍斬殺烏拉軍三千餘眾,得馬匹五千餘、甲三千餘,獲得大勝。烏碣巖之戰進一步地削弱了烏拉的實力,而且也打通了建州通往烏蘇里江流域以及黑龍江中下游之路,對後來招撫野人女真起到了作用。此戰舒爾哈齊的按兵不動還成為日後努爾哈赤與之決裂的導火索。 努爾哈赤曾將討伐烏拉比喻成砍大樹,不可能一刀而斷。因此對付烏拉的策略是盡取其所屬城郭,而孤立其都城。不久,褚英、代善等率五千兵再克烏拉之宜罕山城。萬曆四十年(1612年)九月,布佔泰聯合蒙古科爾沁部率兵攻打建州所屬的虎爾哈路。同年十二月,努爾哈赤率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親征烏拉,建州兵沿烏拉河南下,連克河西六城後,兵臨烏拉城下。努爾哈赤命令建州軍攻烏拉城北門,焚其糧,毀其城門。布佔泰見勢不妙,再度乞和。他乘獨木舟至烏拉河中游向努爾哈赤叩首請罪、請求寬恕。努爾哈赤在痛斥布佔泰的種種罪狀後撤軍返回建州。 努爾哈赤返回後,布佔泰將怒火轉移到了其妻子,努爾哈赤的侄女娥恩哲身上。布佔泰曾以箭射向娥恩哲,隨後又將其囚禁。而他又試圖與葉赫部聯姻,娶努爾哈赤前聘葉赫之女。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正月,努爾哈赤以背盟、囚妻、聘娶葉赫之女、送人質於葉赫等理由,率代善、侄阿敏、大將費英東、額亦都、安費揚古、何和禮、扈爾漢等三萬大軍再徵烏拉。建州軍勢如破竹,連下三城。對布佔泰不滿的貴族、烏拉孤立無援之部民均望風而降。布佔泰率軍三萬駐守伏爾哈城,決定努爾哈赤決戰。雙方廝殺,烏拉大敗,兵馬十損六七。建州軍一鼓作氣直奔烏拉城,布佔泰令次子達拉穆率兵防守。這時安費揚古一面用雲梯攻城、一面命士兵拿出準備好的土包拋向烏拉城下,不久即與城牆高度平齊,建州軍登城而入。努爾哈赤坐在西門城樓上,兩旁豎起建州旗幟,取得烏拉城之戰勝利。布佔泰大勢已去,麾下之兵已不滿百,見到建州旗幟奪路而逃。途中又被代善截擊,布佔泰僅以身免,單騎投葉赫而去。建州攻佔烏拉城,烏拉滅亡。努爾哈赤在烏拉停留十天,將包括布佔泰諸子在內的眾烏拉降民編成萬戶一同帶回建州。 ====吞葉赫==== 葉赫部以葉赫河(今通河)而得名,因從鎮北關入明朝貢,所以又稱“北關”。葉赫東臨輝發、西連蒙古、南靠哈達及明之開原、北則與烏拉相接。統治者本姓蒙古土默特氏,滅扈倫那拉氏後改那拉氏,定居海西。葉赫屬下有十五部人馬,以“勇猛、善騎射”著稱。傳至四世褚孔格為貝勒的時候,葉赫逐漸強大,因敕書數量分配之事常與哈達相互攻伐。在一次戰鬥中,褚孔格被哈達貝勒王忠所殺,葉赫遂與哈達結仇。到了褚孔格之孫楊吉砮、清佳砮為貝勒時,趁哈達內部混亂,對其發動襲擊,報了殺祖之仇。但由於明朝支援哈達,楊吉砮、清佳砮不久即被李成梁計殺。布寨、納林布祿即位後繼續對哈達發動進攻,又被李成梁使用炮兵攻至葉赫城中,布寨、納林布祿乞合後作罷。此時正逢努爾哈赤剛剛崛起於建州,連遭重創的葉赫部希望在建州身上彌補損失,糾結九部聯軍發動古勒山之戰,結果慘敗,布寨被殺,納林布祿此後亦憂憤而死。布寨之子布揚古、納林布祿之弟金臺石繼位後一方面連結明朝、蒙古、烏拉共同對抗建州,另一方面與建州結親修好以拖延時間恢復力量。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努爾哈赤在吞併哈達、輝發的基礎上再滅烏拉,烏拉貝勒布佔泰單騎脫逃至葉赫。努爾哈赤三次向葉赫索要布佔泰,均遭到拒絕。九月,努爾哈赤率領四萬大軍攻打葉赫。建州軍連克吉當阿、兀蘇、呀哈、黑兒蘇等大小城寨十九座,直逼葉赫東西二城。葉赫遂嚮明朝求援,明朝派遊擊馬時楠、周大歧領兵千人帶火器進駐葉赫。努爾哈赤見葉赫有備,於是焚其廬舍,攜帶降民返回建州。當時,努爾哈赤尚不願與明朝決裂,征討葉赫前甚至曾試圖尋求明朝支援,他提議將自己的兒子阿巴泰及其部屬三十餘人送至明朝做人質,但遭到拒絕。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後金天命四年)正月,已建立後金國稱汗、正式與明朝分庭抗禮的努爾哈赤命大貝勒代善統領戰將十六員、兵五千人駐守扎喀關以防明朝偷襲,自己則率領傾國之師攻打葉赫。後金軍連克葉赫大小城寨二十餘座,焚其城,俘獲了大量降民、牲畜、糧食和財產。葉赫再度嚮明朝求援,開原總兵馬林率全城之兵前往救援。努爾哈赤為避免腹背受敵,班師而回。作為報答,葉赫於同年三月作為明朝的北路軍出兵參與了薩爾滸之戰。然而,明軍大敗,無力再對後金發動攻勢。努爾哈赤決定趁勢發兵再徵葉赫,併發誓不滅葉赫絕不還。 八月,努爾哈赤以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統率一軍,謊稱征討蒙古,實則繞路奔襲布揚古駐守的葉赫西城;另一路由額亦都等假扮“蒙古兵”攻打金臺石駐守的葉赫東城。努爾哈赤則親率大軍將葉赫東城團團圍住,徹底切斷東西二城之間聯絡。葉赫東西二城均為山城,十分堅固,尤其葉赫東城有城四層、木柵一層,城內防禦工事齊全。禁城中有八角樓,是金臺石的家眷、財產之所在,是攻堅的重點所在。布揚古、金臺石見後金兵到,出城迎敵,兩軍混戰,葉赫不敵,布揚古、金臺石遂各自退入城中堅守。後金兵猛攻東城,先後毀其柵城和數重外城,但東城守軍仍於內城死戰,後金軍不斷用雲梯猛攻內城,傷亡很大。努爾哈赤遂命將士挖其城牆,後金軍冒著飛矢巨石,終於攻破內城。金臺石見內城被攻陷,帶妻和幼子登上八角樓。努爾哈赤讓其子、也是金臺石外甥的皇太極對其勸降,被金臺石拒絕。金臺石舉火自焚,未果,被後金軍縊殺。布揚古見金臺石已死、東城已陷,加之代善許以不死,遂開西城而降,但隨後即被努爾哈赤以參拜不恭為由處死。明朝派來助戰之遊擊馬時楠等一千人也被全殲。後金對包括金臺石、布揚古家眷在內的所有葉赫降民“父子兄弟不分、親戚不離、原封不動”地帶回建州。至此,努爾哈赤消滅扈倫四部的最後一個對手葉赫,將海西女真全部吞併。 ===徵撫女真各部=== 明朝時期,在建州和海西女真之北的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還居住著東海女真、黑龍江女真諸部。它與建州、海西共為明朝中後期的女真三大部。 在努爾哈赤崛起初期,因建州東西南北分別被朝鮮、葉赫、明朝、烏拉四面包圍,不便輕易發動大規模長途奔襲戰,僅在圖們江流域對東海女真進行征討,臣服瓦爾喀、窩集等部,許多首領入貢或率部投靠建州。烏碣巖之戰,建州大敗烏拉後,又開啟了一條從北方進入烏蘇里江流域濱海地區的道路,進而對黑龍江女真虎爾哈、薩哈連、薩爾哈察、使犬、使鹿、索倫等部進行多次征討,頗有斬獲。至天命十年(1626年),努爾哈赤大體上控制了女真諸部,對後來皇太極最終完成對野人女真的征服打下了基礎。 魏源認為,努爾哈赤得十個朝鮮兵不如一個蒙古兵,得十個蒙古兵不如一個滿洲兵,故而對身為建州同族的野人女真十分重視,以撫為主。由於女真生活的環境,部民多悍勇、健壯、耐飢寒、弓馬嫻熟,將招撫來的部民全部編入戶口可以增強自身實力。對女真來投諸首領,努爾哈赤儘可能優待,如庫爾喀部長郎柱率先歸附努爾哈赤,其子揚古利招為額駙,後為大臣,經歷天命天聰崇德三朝,地位僅次於旗主貝勒和五大臣;努爾哈赤對剛剛徙來的女真部民也在生活上給以幫助,不願留在建州者,也發給財產令其返回,故而女真諸部仰慕而來者甚眾。對於反抗者,努爾哈赤則毫不留情地使用戰爭手段,對反抗之人進行誅殺。 ===用兵漠南蒙古=== ====科爾沁部==== 自明朝攻佔元大都,元惠宗北逃,退居塞北,史稱北元。當時北元仍有“不下百萬眾”之實力,並多次反攻,嘗試重新入主中原,經過明朝多次討伐一度衰落。至明朝中期,瓦剌太師也先崛起,一度統一蒙古,土木堡之役擒明英宗,後又圍攻北京、東掠女真諸部,但也先死後,蒙古再度分裂。明朝末期,蒙古主要分為漠西、漠北、漠南三部分。其中漠南蒙古與建州相鄰,諸部之一的科爾沁曾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參與葉赫組織的九部聯軍,在古勒山之戰大敗。次年,科爾沁貝勒明安遣使與建州通好,雙方開始互通往來。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科爾沁再助烏拉討伐建州,但建州之兵強馬壯使得科爾沁自知不是對手,遂撤兵請求與建州聯姻。努爾哈赤不計前嫌,答應其請求。當時,漠南蒙古察哈爾部的林丹汗為了防止努爾哈赤在蒙古地區擴張,對其盟友科爾沁部發動了襲擊,這反倒使科爾沁部更加倒向努爾哈赤,一些科爾沁貴族,如奧巴臺吉,甚至率部眾內附。由於科爾沁部為蒙古諸部中歸附最早者,與愛新覺羅氏世為懿親。明安之女安布福晉下嫁努爾哈赤,即是滿蒙聯姻最早的例項。而在皇太極、順治帝兩朝,亦有諸多后妃出自科爾沁部,以孝莊文皇后最為知名。 ====喀爾喀部==== 漠南蒙古內喀爾喀部位於遼河流域、今阜新蒙古族自治縣一帶,內分五部,長年互攻,衝突不斷。努爾哈赤充分利用喀爾喀五部的內部矛盾分化瓦解、逐部爭取、優待來投貴族、部民以從中取利。五部之一的巴嶽特部貝子恩德格爾是第一位內附建州的喀爾喀貴族。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十二月,恩德格爾引領喀爾喀五部使臣給努爾哈赤上尊號“恭敬汗”(,昆都倫汗),從此雙方往來不絕。努爾哈赤為進一步籠絡恩德格爾,將舒爾哈齊第四女許配給他,使其成為額駙,這對招撫其他喀爾喀來投貴族和部民起到了很大作用。 然而,喀爾喀部諸貝勒中實力最為強悍的介賽仍然選擇與明朝結盟,他與明朝三次立誓,堅持與努爾哈赤對抗。天命四年(1619年)七月,在後金攻打鐵嶺的戰役中,介賽率軍萬人埋伏於鐵嶺城外配合明朝作戰,結果大敗,後金軍追至遼河,介賽與其二子、二弟、三婿、諸貝勒、戰將、士兵等百餘人被生擒,努爾哈赤在喀爾喀部同盟的最後一個障礙被掃除。同年十一月,努爾哈赤與喀爾喀部二十七位貝勒、臺吉會盟於岡幹色得裡黑孤樹,雙方正式確立同盟關係。被俘虜的介賽並未處死,努爾哈赤將其囚禁在後金,以爭取同該部結盟。兩年後,喀爾喀以牲畜萬頭贖回介賽,努爾哈赤與介賽盟誓並互通婚姻。 ====察哈爾部==== 察哈爾部以臨近蒙古與明朝邊境之處而得名,察哈爾為蒙古語“邊”的音譯,其汗駐帳於明廣寧以北。察哈爾部興起於明朝中後期,時逢北元中興之主達延汗統一漠南蒙古。他分封諸子,自己則設帳於察哈爾部,之後察哈爾部領主便成為蒙古各部之共主,世襲蒙古大汗之位。隨著達延汗的去世,諸部再度陷入紛爭,蒙古大汗無法對各部進行實際支配,實權僅限察哈爾部統治範圍之內。 在努爾哈赤對漠南蒙古用兵之時執掌察哈爾部的是達延汗七世孫林丹汗,他有一統蒙古的野心,對遼東也常心懷覬覦,因此與明朝和努爾哈赤均有利益衝突。隨著後金的崛起,勢力開始伸入到漠南蒙古地區,林丹汗選擇和明朝結盟。林丹汗十分蔑視努爾哈赤,他曾致書努爾哈赤,自稱“四十萬蒙古國主、巴圖魯成吉思汗”,而稱努爾哈赤為“水濱三萬滿洲國主”。努爾哈赤亦作書回擊,書中亦提及元朝因明朝而失去中原,試圖激起林丹汗對明朝的憤怒,轉而倒向努爾哈赤。然而,在林丹汗看來,現實利益相較歷史宿怨更為重要,遂囚來使,堅持與努爾哈赤的對抗。 林丹汗自恃在蒙古諸部中實力佔優,常年用兵,破喀喇沁、滅土默特,但其內部卻並不穩定。察哈爾的敖漢、奈曼兩部與後金往來;林丹汗的孫子扎爾布、色楞甚至逃至科爾沁,又到後金去朝拜努爾哈赤。林丹汗為了遏制努爾哈赤,曾出兵討伐後金的盟友科爾沁部,在努爾哈赤的援助下,林丹汗被擊退,無功而返。但終努爾哈赤之世,察哈爾始終是牽制後金的一個力量,直至皇太極繼位後才將其征服。 ===創制八旗和滿文=== ====建立八旗==== 女真民俗壯者皆兵,素無其他徭役,平時多以漁獵為生。每次作戰或行獵,女真人依家族城寨出師,以十人以一人為牛錄額真()總領其餘九人負責各方動向。努爾哈赤起兵正是利用女真人這種傳統的狩獵組織形式,牛錄額真也成為建州治下的官名之一,起初總分為環刀、鐵錘、串赤(鐵丳皮牌)、能射四軍,成為後來建立旗制的基礎。 隨著努爾哈赤兵馬越來越多,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在吞併哈達以後對屬下人馬進行一次整編,以三百人為一牛錄,設定一牛錄額真管理,並以黃、白、紅、藍四色為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十一月,努爾哈赤吞併烏拉後,規模更為擴大,於是以五牛錄為一甲喇,設一甲喇額真;五甲喇為一固山,設一固山額真,以梅勒額真二人副之;固山額真之上則由努爾哈赤之子侄分別擔任旗主貝勒,共議國政。旗的數目又在原有四旗基礎上再增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為八旗,分長甲、短甲、巴雅喇三兵種,分別是清朝時期前鋒、驍騎和護軍營的前身。此後隨著勢力的進一步擴張,接下來的幾代統治者對旗制又有所改進,但八個旗這一數目未再有任何變動。 除了軍事外,八旗制度還兼有行政、生產、司法、宗族諸職能。努爾哈赤創制八旗使來自不同地區、凝聚力渙散的女真部民整合為一組織紀律性很強的社會整體,增強了軍隊戰鬥力的同時也成為了努爾哈赤成就霸業的一把利刃。 ====主持制定滿文==== 女真人在金朝時期曾依照契丹字建立女真字,但因金國亡於元朝之後中原女真人高度漢化,而東北女真又受蒙古影響,導致女真文在明朝中後期徹底失傳,以至於明末女真人“凡屬書翰,用蒙古字以代言者十之六七,用漢字以代言者十之三四”。所以後來努爾哈赤崛起,深感與明朝、朝鮮往來文書需要反覆譯寫多有不便,於是指示大臣噶蓋和學者額爾德尼二人創制文字來解決這一問題。起初二者以女真人早已習慣書寫蒙古文為由表示不便製造新文字,努爾哈赤則以“如何以我國之語制字為難,反以習他國之語為易耶”給以反駁,並提出借用蒙古字母拼寫女真語。後來,二人根據努爾哈赤之意創制而成並頒行,被後世稱為“無圈點滿文”(老滿文),此後再經達海於天聰年間徹底完善,為“有圈點滿文”(新滿文)。 努爾哈赤主持創制和頒行滿文使其治下部民相互交流、書寫公文、記載政事、翻譯漢籍等方面更為便利。翻譯而成的大量漢籍也使努爾哈赤本人及其後世統治者在中原歷代王朝的歷史中吸取了大量經驗。 ===囚弟殺子=== 努爾哈赤不但在對外征戰的生涯中存在著競爭者,在其內部強化和擴大自己統治權利的道路上也曾出現過一些爭鬥。這些爭鬥就發生在努爾哈赤與其弟舒爾哈齊、長子褚英之間。 舒爾哈齊是努爾哈赤的同母弟,自起兵之初便一直處在努爾哈赤勢力中第二號人物的位置上。在明朝的公文中,舒爾哈齊常常與努爾哈赤並列,且也曾數次以建州衛都督、都指揮使的身份入京師朝貢。根據在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出使建州的朝鮮使臣申忠一記載,舒爾哈齊“體胖壯大、面白而方、耳穿銀環、服色與其兄一樣”,而且當時就已經對自己的權力慾望有所顯露。努爾哈赤屠牛寬待使者,舒爾哈齊就殺豬進行招待;努爾哈赤對使者進行賞賜,舒爾哈齊也要饋贈來使。舒爾哈齊還對朝鮮使者力言,下次來使若贈其禮品,當與為其兄努爾哈赤所備之禮品相同。 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九月,努爾哈赤發兵攻打哈達,舒爾哈齊為先鋒,但在攻城時有退卻之意,遭到努爾哈赤當眾怒斥,造成二人裂痕加深。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因舒爾哈齊在烏碣巖之戰中作戰不力,同部將常書、納齊布止步于山上觀望,按兵不動,努爾哈赤命將常書、納齊布處死。舒爾哈齊因此與努爾哈赤發生了激烈的爭論,最後努爾哈赤做出讓步,免去二將死罪,罰常書銀百兩,奪納齊布屬下牛錄,但從此不再派遣舒爾哈齊領兵作戰,實際上將其兵權削奪,舒爾哈齊因而常有怨言,認為生不如死。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舒爾哈齊率部出走黑扯木計劃自立門戶,努爾哈赤發覺。他即刻將舒爾哈齊及其三個兒子阿爾通阿、阿敏和札薩克圖抓了起來。阿爾通阿、扎薩克圖和舒爾哈齊部將武爾坤被處死,舒爾哈齊則被圈禁。兩年後(1611年),舒爾哈齊死於禁所,時年四十八歲。 此後,權力爭奪的焦點又轉移到努爾哈赤長子褚英身上。褚英,努爾哈赤與元妃哈哈納扎青之子。萬曆二十九年(1598年),十八歲、首次出戰的褚英因徵安楚拉庫路有功,賜號洪巴圖魯。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褚英在對烏拉部的烏碣巖之戰、宜罕山城之戰中接連立下大功,賜號廣略貝勒(),授命執掌國政。然而,在褚英行事專斷、操切,與決策層中的四大貝勒、五大臣產生了嚴重的矛盾。褚英為鞏固權力,計劃削奪四大貝勒、五大臣的權力,甚至曾表示即位後會將他們誅殺,結果諸貝勒大臣聯合起來向努爾哈赤告發,努爾哈赤遂開始冷落褚英。褚英憤恨,在家焚香詛咒。因此,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三月二十六日,努爾哈赤將褚英囚禁。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八月二十二日,努爾哈赤建國稱汗的前一年,褚英被處死,時年三十六歲。 努爾哈赤透過囚弟殺子成功地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對今後的政局也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尤其是褚英死後,努爾哈赤沒能再找出心儀儲君人選,為避免諸子爭鬥,努爾哈赤改為實行八大旗主貝勒共治國政的制度。 ===逐步建政稱汗=== 萬曆十七年(1589年),努爾哈赤統一建州女真後在自己新築造的大本營佛阿拉稱貝勒,對部民頒行政令,但他深知實力尚不足以同明朝對抗,仍表示“忠於大明,心若金石”。當時的明朝已步入萬曆中期,朝政腐敗,官將於邊事多懷有息事寧人之心,行事敷衍欺騙,甚至有時殺良冒功,所以既然努爾哈赤表現恭順,朝廷也樂意倚為所用。 遼東總兵李成梁十分重視努爾哈赤,而努爾哈赤以退地、鐫盟、減夷、修貢等獲取明廷當局信任,還透過李成梁蒐集有關明朝方面的情報。萬曆三十六年(1608)六月,努爾哈赤曾與明遼東地方官員會盟,「刑白馬,以血、肉、土、酒各一碗,銷骨而盟誓」,而盟誓立碑確認雙方邊境。碑文盟誓約定為:各守兩國邊境敢有竊踰者,無論滿洲與漢人,見之即殺;若見而不殺,殃及於不殺之人。而明朝若被判定違反盟誓,按盟書言則廣寧遼東巡撫都御史、遼東鎮守總兵官、遼陽兵備道、協守副總兵、開原兵備道、分守參將等官會遭受報復,而若建州違反盟誓也受同樣後果。 此時努爾哈赤在名義上即表示臣屬於明朝,故其當時與遼東官員所約定的「帝之邊界」還未正式主權領土間的邊界。但努爾哈赤在日後,是視盟誓定界之為反對明廷的重要依據。 時有木札河部首領克五十劫掠明朝城堡、殺其邊將,明廷宣諭建州進剿,努爾哈赤即刻發兵殺之以獻明廷。努爾哈赤常以此類戰功多次求官,得李成梁等朝臣保奏,官至升大都督、龍虎將軍。明廷認為努爾哈赤急切求官是慕化之心,薊遼總督張國彥、顧養謙更對此樂觀地表示努爾哈赤的強大對明朝有益,可以“因其勢,用其強,加以賞賚,假以名號,以夷制夷,則我不勞而封疆可無虞也。”努爾哈赤亦數度進京,入貢謝恩,順便探聽明廷虛實。當時也有一些明朝官員認為縱容努爾哈赤是養虎為患,並數度彈劾李成梁,但並未獲得朝廷的足夠重視。 努爾哈赤對明朝的成功矇蔽,使得明朝三十年來未對建州發動過一次進攻,努爾哈赤利用這一時期對女真諸部進行蠶食。隨著勢力的逐漸擴大,努爾哈赤的名號亦逐步從“聰睿貝勒”發展至“女直國建州衛管束夷人之主”、再稱“建州等處地方國王”、再到喀爾喀蒙古上尊號“昆都倫汗”。而明朝對努爾哈赤的野心渾然不查,甚至在1615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國的前一年,薊遼總督還向朝廷奏稱其“唯命是從”。 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正式建國,國號“大金”,為區別完顏氏金朝,史記為“後金”,建元年號“天命”,群臣尊努爾哈赤為“覆育列國英明汗”,從此稱明朝為“南朝”,正式與之分庭抗禮,但仍未大肆聲張,因此明朝、朝鮮等國確切知曉努爾哈赤黃衣稱朕並記入史冊還要在三年後(1619年)薩爾滸之戰大敗之後。努爾哈赤的建國稱汗、與明朝公開對立是其實力日益強大的體現,標誌著努爾哈赤與明朝相互利用至此結束,預示著三十餘年來二者若隱若現的矛盾即將激化為一場正面衝突。 ===攻明=== ====七大恨誓師==== 努爾哈赤建國稱汗之後,又用了兩年多的時間繼續積蓄實力,期間征討黑龍江、東海女真諸部,大獲全勝。然而,天命二年(1617年,萬曆四十五年),朝鮮和後金境內爆發了非常嚴重的饑荒,尤其以後金地區更甚,民怨沸騰,努爾哈赤終於將目光轉移到南方——明朝遼東地區。次年(1618年)四月十三日,努爾哈赤公開向明朝問罪,釋出“七大恨”誓師告天。關於七大恨的內容,明清諸多史料有諸多不同版本,但大體內容主要是對於明朝殺其父祖的仇恨和對明朝插手女真事務、偏袒海西女真的不滿。根據《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全文如下: 七大恨誓師將女真人的不滿情緒成功地引向了明朝,努爾哈赤希望透過對遼東掠奪轉移後金內部由饑荒而加劇的社會矛盾。誓師後次日,努爾哈赤即率大軍嚮明之撫順發起了進攻。 ====計襲撫清==== 天命三年(1618年,萬曆四十六年)四月十四日,努爾哈赤兵分兩路入侵明朝,以左翼四旗進攻東州、馬根單,自己親率右翼四旗直取撫順。撫順城位於渾河畔,是明與女真互市之所,由於努爾哈赤年輕時曾在撫順從事貿易活動,因此對撫順城的情況瞭如指掌,守將遊擊李永芳亦與努爾哈赤相識。當日,努爾哈赤派人至撫順告知次日有一個三千人的女真大商隊前來撫順貿易。十五日,佯裝商人的後金先鋒部隊來到了撫順城,撫順軍民均至城外交易,這時努爾哈赤大軍突至,與撫順城內的後金軍裡應外合一舉襲取撫順,中軍千總王命印、把總王學道、唐鑰順等戰死,李永芳投降。同日,左翼四旗亦攻克東州、馬根單。東州守將李弘祖戰死,馬根單守備李大成被俘。 撫順失陷的訊息傳至廣寧,遼東巡撫李維翰急檄廣寧總兵張承胤前往救援,張承胤急率副將頗廷相、參將蒲世芳、遊擊梁汝貴等萬餘大軍追擊努爾哈赤。雙方相遇,努爾哈赤命大貝勒代善、四貝勒皇太極從兩翼圍攻明軍。正在雙方激戰之時,天空風沙大作,明軍迎風而戰,陷入不利局面,最後被後金軍全殲,張承胤、頗廷相、蒲世芳、梁汝貴等戰將盡皆陣亡。 撫順之役,大小戰鬥共歷時一週,後金軍不僅攻佔了撫順、東州、馬根單,還劫掠了大小屯堡五百餘座,俘虜人畜三十萬,編為千戶,毀撫順城後班師。努爾哈赤論功行賞,分配戰利品,有效地緩解了因饑荒產生的社會矛盾。明朝喪失撫順,舉朝震驚,群臣緊張,皇宮亦嚴密排查內官以嚴防後金奸細混入大內。努爾哈赤本對攻打明朝並沒有絕對信心,在戰前甚至還告訴眾貝勒大臣要“自居於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然而,努爾哈赤首戰明朝即俘獲人畜三十萬,這刺激了其更大的慾望。同年五月,再攻取撫順與鐵嶺之間的撫安等大小城堡十一座。七月,後金軍破鴉鶻關而入,進犯清河。 清河城四面環山,地勢險峻,戰略位置重要,大路可直通重鎮遼陽、瀋陽,為遼瀋之屏障,參將鄒儲賢、援遼遊擊張旆領兵一萬鎮守此地。努爾哈赤先令裝滿貂、參之車在前,軍士埋伏在車後突然殺出,圖窮匕首見,殺了清河守軍一個措手不及。但由於清河城上布有火器,後金軍攻城死傷千餘人,明遊擊張旆亦戰死。隨後,努爾哈赤令士兵頂著木板在城下挖牆,後金軍遂從缺口突入城內。努爾哈赤命李永芳前去勸降鄒儲賢,儲賢見之怒罵,隨後率軍於城上抵抗後金軍,力竭陣亡。副將賀世賢率明朝援軍趕來,見城已陷落,遂斬附近女真屯寨婦幼一百五十人而還。 努爾哈赤連陷撫順、清河,膽氣越來越壯,他將被俘獲的一名漢人割去雙耳,令其轉告明廷,“若以我為非理,可約定戰期出邊。或十日,或半月,攻戰決戰。若以我為合理,可納金帛,以圖息事。”明廷自此才終於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決意徵調大軍徹底消滅後金。 ====薩爾滸之戰==== 天命四年(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經十個月的準備,明廷從全國調來各路兵馬齊聚遼陽,以曾經經略朝鮮的兵部侍郎楊鎬為遼東經略,總督大軍。二月十一日,經略楊鎬會同薊遼總督汪可受、遼東巡撫周永春、遼東巡按王庭在遼陽演武場舉行討伐後金的誓師。在儀式上,取出尚方寶劍,斬撫順之戰中臨陣脫逃的指揮白雲龍。誓師後,楊鎬等決議兵分四路:以山海關總兵名將杜松為主將,率保定總兵王宣、總兵趙夢麟等兩萬餘人為西路軍;以遼東總兵李如柏為主將,率參將賀世賢等兩萬餘人為南路軍;以開原總兵官馬林為主將,率遊擊麻巖等兩萬餘人並葉赫貝勒金臺石、布揚古率領的兩千葉赫兵為北路軍;以總兵官名將劉綎為主將,率都司祖天定等一萬餘人會同朝鮮元帥姜弘立、副元帥金景瑞率領的一萬三千餘朝鮮兵為東路軍。四路大軍共十餘萬,號稱四十七萬,於二十五日向後金都城赫圖阿拉合圍而來。 楊鎬曾發兵前曾故意派人轉告努爾哈赤,明朝大軍四十七萬將在二十八日進剿,對後金進行恐嚇並故意在日期上迷惑努爾哈赤。但明朝後金間諜的廣佈,甚至連京師邸報都可以設法摘抄,所以後金方面已探知明軍何時出師。對於明朝的四路大軍,努爾哈赤表示“恁爾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集中優勢兵力,將各屯寨守軍撤回赫圖阿拉,並判斷明軍一定會先從西面來。於是,努爾哈赤令五百兵虛守南路,右翼二旗赴吉林崖,努爾哈赤親率剩餘六旗之兵奔薩爾滸阻擊西路明軍。 西路軍主帥杜松欲奪頭功,星夜兼程,在渾河沿岸遭遇後金軍小股伏軍兩次襲擊。杜松不畏危險嚴寒,竟赤裸上身率前鋒渡渾河,俘後金軍14名。三月初一,杜松軍至薩爾滸,但其餘諸路或尚未出動、或被後金工事阻擋、或行動遲緩,西路軍完全處在孤軍深入的狀態。杜松在薩爾滸山下安營紮寨,自率一部去攻打吉林崖。這時,努爾哈赤率六旗之兵衝向明軍薩爾滸大營,由於之前被後金軍的偷襲,明軍已銳氣大挫。後金軍利用騎兵優勢,一舉拿下薩爾滸大營。隨後,後金軍馬不停蹄地趕往吉林崖馳援。正進攻吉林崖的杜松軍聽說了薩爾滸大營失陷的訊息軍心動搖。後金援軍從吉林崖上如潮水般而下,以數倍於杜松的兵力將明軍團團圍住,杜松力戰而死。王宣、趙夢麟亦戰死,西路軍全軍覆沒。 剛剛擊敗杜松,後金探馬又報北路馬林軍至。馬林率部在擺脫後金軍設定的障礙,出三岔口、營稗子谷,往薩爾滸而來,夜晚聽聞杜松敗報,軍心動搖,第二天天明,與後金軍相遇。馬林見軍心不穩,連忙由攻轉守。馬林親自率軍在尚間崖安營,監軍潘宗顏則在飛芬山紮寨,加上在斡渾鄂漠的杜松殘部參將龔念遂,三股勢力寄希望以遙相呼應之勢牽制後金軍,但由於兵力過於分散,加之馬林消極應戰給了努爾哈赤可乘之機。努爾哈赤雖然有三倍於北路明軍的兵力,但仍合兵率先攻擊龔念遂部,後金軍以一千精騎集中攻擊龔念遂大營的薄弱環節,開啟了一個缺口攻入大營,龔念遂與遊擊李希泌戰死。緊接著,後金軍又圍攻馬林所在的尚間崖大營,兩軍短兵相接,馬林懼怕,先行遁逃,副將麻巖戰死,大營失守。後金軍隨後包圍了孤立無援的飛芬山潘宗顏部。飛芬山大營環列火器、防守堅固,後金軍傷亡很大,但潘宗顏寡不敵眾,無法抵擋後金軍不斷進攻,兵敗陣亡。至此,北路軍除主將馬林率數騎逃回開原外,全軍覆沒。正在路上準備支援潘宗顏部的葉赫貝勒金臺石、布揚古聽聞明軍大敗,大驚,撤回葉赫。 三日,東路軍劉綎部由寬甸逼近董鄂路,南路軍李如柏部則由清河抵達虎攔路。努爾哈赤派一枝人馬防禦南路明軍,又令代善、阿敏、皇太極、扈爾漢等率主力迎擊劉綎,自己則帶領四千兵坐鎮赫圖阿拉。劉綎礙於地勢不熟,行動遲緩,且不知杜松、馬林兩路已全軍覆沒。後金軍在阿布達裡岡設定埋伏,以一小股部隊對劉綎軍且戰且退,詐敗以誘敵深入。同時,努爾哈赤再派降順漢人偽裝杜松降卒,約與劉綎合戰,以炮聲為號,劉綎中計。大軍即將行至阿布達裡岡時,忽聞大炮三響,劉綎以為杜松已到,唯恐其獨得頭功,遂急行軍,兵馬不能成列,劉綎率精兵搶先進入阿布達裡岡。這時,阿敏等率伏兵齊出,將劉綎部切成數段。又使後金兵假扮杜松兵混入劉綎軍中,裡應外合,明軍大敗。劉綎雙臂皆傷、面頰被削去一半仍左右衝突、擊殺後金軍數十人後戰死。其養子劉招孫試圖救之,也一同陣亡。隨後,代善等在富察大敗朝鮮兵和劉綎餘部,姜弘立等投降,明監軍喬一琦跳崖自殺,東路軍覆沒。 經略楊鎬得知三路兵敗,急令僅存的南路李如柏部撤退。李如柏本身就有所怯戰,得到命令後急忙回師。武理堪等執行偵查任務的後金兵二十人見明軍退兵,追擊過去,李如柏此時草木皆兵,明軍亦如驚弓之鳥,陷入了混亂之中。武理堪等趁亂殺明軍四十人、奪馬五十匹而回。至此,薩爾滸之戰以後金大勝、明軍慘敗而收場。 薩爾滸之戰是後金和明朝命運的轉折點。明朝的軍事部屬由攻轉守,且再也無力主動對後金發動大規模戰爭;而後金則從試探性地進攻明朝,發展為更加主動地大舉進犯。同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城西一百二十里的界凡城修築衙門、行宮,遷居界凡以準備進一步伐明。隨後,努爾哈赤率領後金鐵騎進兵遼瀋地區。 ====進兵遼瀋==== 薩爾滸大勝兩個月後,天命四年(1619年,萬曆四十七年)六月十日,努爾哈赤率後金軍四萬攻開啟原。事先努爾哈赤派出一小撥部隊佯裝進攻瀋陽,沿途殺三十餘人、俘二十人虛張聲勢,自己則親率大軍至靖安堡,十六日得知守軍在城外放馬,率軍突襲開原。開原總兵馬林曾與蒙古喀爾喀部貝勒介賽有盟約,介賽答應如後金軍至會率兵相助,所以馬林自恃有幫手,並未設防,結果後金軍突至,開原守軍毫無準備。後金軍一方面由從南、北、西三面攻城,另一面則在東門進行奪門之戰。這時,後金內應開啟城門,開原城陷。總兵馬林、副將於化龍、參將高貞、遊擊於守志、守備何懋官等皆敗死。後金軍將財產運走後,焚開原城。 七月二十五日,努爾哈赤探知原駐鐵嶺的遼東總兵官李如楨調駐瀋陽,鐵嶺空虛,遂統兵六萬來犯。遊擊喻成名、吳貢卿、史鳴鳳、李克泰等自城上發矢放炮,拼死堅守。然而,鐵嶺守將參將丁碧被努爾哈赤收買,作為內應開啟城門迎入後金軍。喻成名等受內外夾擊而死,努爾哈赤佔領鐵嶺。同年,努爾哈赤遷都薩爾滸山城,為進兵遼瀋做準備。此後,明廷以熊廷弼為遼東經略,軍勢有所改觀。在之後一年半的時間,努爾哈赤主要用兵於蒙古、葉赫,對明朝僅以試探為主,沒有太大的軍事進展。 天命六年(1621年,天啟元年)春,努爾哈赤在得知明朝皇位更迭、黨爭激烈、經略換人,結合遼東大飢、守備鬆弛等因素髮動了遼瀋之戰。二月,努爾哈赤先後進攻遼東重鎮瀋陽周邊的奉集堡、虎皮驛、王大人屯等地,往來無定,使明軍難以猜測其真正意圖,為進攻瀋陽做準備。三月十日,努爾哈赤突然率傾國之兵出現在瀋陽城下。當時瀋陽由總兵官賀世賢、尤世功率兵一萬把守。努爾哈赤未敢輕易攻城,先派數十騎隔著城壕進行試探,總兵尤世功率家丁出戰,殺死後金四騎,取得小勝。努爾哈赤命戰車攻城,馬步兵跟進,將瀋陽城圍困。十三日清晨,努爾哈赤派騎兵在東門城下挑戰,尚有酒氣的總兵賀世賢率家丁千餘出城應戰,努爾哈赤詐敗誘敵,賀世賢因此冒進中伏。遭到伏擊後,賀世賢且戰且退,至西門時已身中四箭,賀世賢揮舞鐵鞭奮力抵禦,仍身中數十箭墜馬而死。尤世功出西門欲救之,也中伏陣亡。努爾哈赤一面趕殺賀世賢、尤世功餘部,另一面命令攻城。後金軍蜂擁越過城壕,急攻東門。此時,後金降人復叛,大開城門,後金軍攻入瀋陽。 當時還有總兵童仲揆、陳策統領由川浙之兵組成的明朝援軍一萬餘人從遼陽北上,行至渾河得知瀋陽失陷。陳策下令班師,而裨將周敦吉等堅決請戰,二者遂分兵。周敦吉、秦邦屏等率川兵在渾河橋北紮營、童仲揆、陳策等則帶浙兵在橋南紮營。努爾哈赤得報後,趁川兵立足未穩擊之。川兵奮力抵抗,殺死後金軍兩三千人,後金軍再發動兩撥進攻後,川兵寡不敵眾,周敦吉等戰死,橋北潰兵逃至橋南浙兵大營。後金軍再圍攻浙兵,又擊敗奉集堡來援明軍,殺三千餘人。浙兵先用火器,再短兵相接,最後力戰不敵,全軍覆沒,童仲揆、陳策陣亡,但後金也付出了數千人傷亡的代價。 明朝連失瀋陽、奉集之後,遼陽失去屏障;加之連戰連敗,損兵折將,遼陽城守軍已不滿萬,局勢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在攻佔瀋陽、殲滅兩路援軍僅五天後,三月十八日,努爾哈赤發兵攻打遼東首府遼陽。然而,遼陽城畢竟規模龐大且堅固,外圍沿城壕列有火器、環城又設有重炮,接替熊廷弼為遼東經略的袁應泰督軍備戰,引太子河水注入城壕,佈置城防,加強守禦。次日,後金軍包圍遼陽。袁應泰率侯世祿、李秉誠、梁仲善、姜弼、鍾萬良五總兵出城五里結陣,後金兵見遼陽城池堅固,兵將有所準備,多心懷沮喪,有意退兵,努爾哈赤斥責道,“一步退時,我已死矣。你等須先殺我,後退去。”遂率左翼四旗之兵發動進攻。明軍發炮應戰,後金軍亦使用從明軍處繳獲得來的火器還擊,配合騎兵衝殺,明軍潰敗,後金軍乘勝追擊六十里,又擊敗西關山來援明軍,至鞍山而返。二十日,後金兵兩面攻城,努爾哈赤親率一路在東門堵塞遼陽城壕之道,使其乾涸後推戰車攻城;另一路,由阿敏、皇太極等領兵奪橋登雲梯自東門而上,在城垛上與守軍肉搏。城外明軍的作戰亦不利,總兵梁仲善、鍾萬良戰死,經略袁應泰退入城內,與遼東巡按御史張銓固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合左右翼兵對遼陽城發起總攻,雙方戰至傍晚,城內多處起火。先前,袁應泰聽從賀世賢的建議吸納後金降人,結果也中了努爾哈赤之計。還有遼陽望族數十家通李永芳為內應。後金軍裡應外合,奪門而入。袁應泰見大勢已去,自縊而死。巡按御史張銓拒絕了後金軍高官厚祿的誘惑,被縊殺。努爾哈赤奪取遼陽之後,數日間又連下金州、復州、海州、蓋州等地。河東十四衛盡為後金所有。當月,努爾哈赤即遷都遼陽。 明朝失遼瀋,舉國震驚。明熹宗再度起用熊廷弼,任命其為兵部尚書駐山海關經略遼東,同時派王化貞為廣寧巡撫,共同抵禦後金。然而,王化貞因有廷臣支援,掌握實權,所以不願受經略節制,因此經撫不和。王化貞不知兵,他將兵馬沿河分佈於三岔河,使兵力分散,又寄希望於策反李永芳為內應和察哈爾林丹汗的四十萬大軍,借勢不戰自勝,坐收漁翁之利。 天命七年(1622年,天啟二年)正月十八日,努爾哈赤經過十個月左右的準備,偵知明經撫不合等虛實後,率軍向廣寧進發。二十日,後金軍渡遼河,逼近西平堡。副總兵羅一貴率三千守軍抵擋努爾哈赤六萬大軍的圍攻。後金軍圍城,參將黑雲鶴出城應戰被殺,羅一貴繼續固守待援,後金軍久攻不下,傷亡達到數千。明朝諸鎮起初為自保均不願救援,熊廷弼以“平日之言安在”激王化貞,王化貞遂命總兵劉渠率鎮武之兵、總兵祁秉忠率閭陽之兵、心腹驍將遊擊孫得功率廣寧之兵共數萬明軍前往救援。然而,孫得功早已暗降後金。援軍合兵一處與後金交戰,孫得功率先出戰,故意與後金兵一觸即退,致使明軍大亂,劉渠、祁秉忠、副總兵麻承宗等皆陣亡。三路援軍大敗,西平堡徹底孤立無援。最終,羅一貴寡不敵眾,在嚴詞拒絕了李永芳的勸降後自刎而死。後金軍攻佔西平堡後,又連拔鎮武、閭陽,盡斷廣寧犄角,但未敢輕易進攻廣寧。在西平堡之役詐敗的孫得功回到廣寧後,散佈後金軍已至的謠言,城中陷入混亂。王化貞大驚,委任孫得功鎮守廣寧城。孫得功控制廣寧城後,想擒王化貞以獻努爾哈赤,但被參將江朝棟搶先一步將王化貞救出廣寧城。二十三日,王化貞出逃後,孫得功、守備黃進等獻城,跪請努爾哈赤入廣寧,後金遂兵不血刃佔領廣寧。緊接著後金連陷義州、錦州、大淩河等遼西四十餘城堡。熊廷弼、王化貞率明軍殘部與數十萬流民往山海關而去。 努爾哈赤進佔遼瀋地區後,獲得大片土地。他實行屯田制,頒佈“計丁授田令”,屬民平時自耕自產,戰時為兵。與此同時,後金進入遼瀋,戰勝後搶掠財產、多次毀城,遼民被殺者數以萬計;被俘的漢人則按照以往,強迫剃髮易服,且多被編入女真人家為僕役、或編入農莊為農奴,許多漢人不堪奴役,起而反抗導致了天命晚期後金社會的不穩定。天命十年(1625年,天啟五年),努爾哈赤又將都城從遼陽遷至瀋陽。 ====兵敗寧遠==== 明朝在四年間連失撫、清、開、鐵、沈、遼、廣、義等重鎮,遼東二十位總兵,陣亡十五人,邊事岌岌可危。熊廷弼因廣寧之敗被處死,“傳首九邊”;王化貞則被下獄後處死。明廷以王在晉繼任經略,後再以帝師、大學士兼兵部尚書孫承宗代之,孫承宗起用馬世龍、袁崇煥、滿桂、祖大壽、趙率教等善戰之將,並接受袁崇煥提議修築關寧錦防線,護衛山海關,抵禦來自後金的壓力,形勢一度好轉。天命十年(1625年,天啟五年)十月,因受閹黨掣肘,孫承宗罷官而去,明廷以兵部尚書高第代之。高第守遼之策與孫承宗相左,他盡撤關寧錦防線于山海關之內,放棄關外四百里之地,獨求保關。關外兵民盡撤,唯有時任寧前道、鎮守寧遠的袁崇煥拒絕撤回山海關,並表示與城共存亡。寧遠遂成為明朝孤懸於塞外的一支力量。 努爾哈赤得知明經略再度換人,軍事部署發生變化,於天命十一年(1626年,天啟六年)正月十四日,率領諸貝勒大臣等十三萬大軍,號稱二十萬,西渡遼河,進攻寧遠。後金軍連下右屯、大淩河、小淩河、松山、杏山、塔山、興城,直逼寧遠。當時寧遠只有一萬餘守軍,形勢岌岌可危。袁崇煥以滿桂、祖大壽、左輔、朱梅分守四面城門,嚴陣以待。二十三日,後金軍抵達寧遠,努爾哈赤在寧遠城北五里處安營,並招降袁崇煥。袁崇煥拒絕,向後金大營開炮,一炮擊死後金軍數百人。二十四日,後金軍集中攻打城西南角,祖大壽、左輔等率明軍射矢、投石、發炮、放火燒攻城之兵。後金軍用斧鑿城,收效甚微,傷亡很大。次日,後金軍繼續攻城,但很多人畏懼明軍火炮,銳氣已失。後金軍一面搶走城下屍體,一面繼續攻城,仍不能克。兩日折損遊擊兩員、備禦兩員,兵五百。二十六日,努爾哈赤繼續圍住寧遠,派武格訥趁雪天踏冰渡海轉攻覺華島,全殲七千守軍、屠戮商民、焚其船隻,以洩未克寧遠之恨。二十七日,努爾哈赤帶著忿恨和遺憾,盡撤寧遠之兵回師瀋陽。寧遠之戰是自撫順失陷以來明軍首次擊敗後金軍,成功地阻止了努爾哈赤進擊山海關的腳步,是其軍事生涯中最嚴重的一次失敗;寧遠也成為了努爾哈赤征戰生涯中唯一未能攻克之城。 === 去世 ===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天啟六年)四月初四,心懷寧遠敗北之忿恨的努爾哈赤試圖重振低落計程車氣,率軍征討喀爾喀巴林部,大獲全勝。五月二十一日,努爾哈赤出城迎接前來瀋陽的科爾沁部奧巴貝勒。至七月,努爾哈赤疽病突發。當月二十三日,努爾哈赤前往清河湯泉療傷。八月初,病勢轉危,遂決定乘船順太子河返回瀋陽。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天啟六年)八月十一日,努爾哈赤於途中、距離瀋陽四十里的靉雞堡病逝,享壽68歲。大妃阿巴亥和兩名庶福晉阿濟根、德因澤殉葬,一起葬在清福陵,即盛京三陵之一。傳說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可能被明軍的紅夷大炮擊中,成為其致命傷,但目前清史學界基本公認努爾哈赤死於疾病。 努爾哈赤生前為避免諸子爭儲導致權力紛爭,創立八旗貝勒共議國政之制,汗位可由八個旗主互議,推選旗主之一擔任,因此並沒有明確指定繼承人。經推舉,努爾哈赤第八子、四貝勒皇太極繼任後金大汗,次年改元天聰。 ==歷史評價== *《大清太祖武皇帝實錄》:“有識之長者言,滿洲必有大賢人出,戡亂致治,服諸國而為帝。此言傳聞,人皆妄自期許。太祖(努爾哈赤)……心性忠實剛果,任賢不二,去邪無疑,武藝超群,英勇蓋世,深謀遠略,用兵如神,因此號為明汗……帝自幼不飲酒,心正而有德,深於謀略,善於用兵,騎步二射絕倫,勇力出眾,睿知神聖,不思而得,闡微言,創金書,順者以恩撫之,逆者以兵討之,賞不計仇,罰不避親,如是明功賞,嚴法令,推己愛人,鋤強扶弱,敬老慈幼,恤孤憐寡,人皆悅服。自二十五歲隻身崛起,帶甲僅十三人,不侵無罪者,中正合宜,天故祐之,削平諸部,及徵大明,得遼陽廣寧地,又徵蒙古,威名大震,有光於祖考,興國開疆,以創王基。” *明兵部尚書李化龍:“(建州)列帳如雲,積兵如雨,日習征戰,高城固壘……中國無事,必不輕動;一旦有事,為禍首者,必此人(努爾哈赤)也。” *朝鮮人李民寏:“奴酋為人猜厲威暴,雖其妻子及素親愛者,少有所忤,即加殺害,是以人莫不畏懼……” *朝鮮滿浦僉使金應瑞:“奴酋本性兇惡,取財服人,皆以兵威脅之,人人慾食其肉,怨苦盈路,所待者天降其罰。” ==家族== === 兄弟姐妹 === 排行 封號、諡號 姓名 生母 弟 弟 弟 弟 2 誠毅勇壯貝勒 穆爾哈齊 李佳氏 3 和碩莊親王 舒爾哈齊 宣皇后喜塔喇氏 4 通達郡王 雅爾哈齊 宣皇后喜塔喇氏 5 篤義剛果貝勒 巴雅喇 繼妃納喇氏 姐妹 姐妹 姐妹 姐妹 1 常柱妻 某氏 2 和碩公主 沾河姑 宣皇后喜塔喇氏 === 後宮 === 努爾哈赤時代,滿洲貴族實行一夫多妻多妾制,貴族的妻子們均被稱福晉(fujin)。相關文獻中,努爾哈赤的福晉根據她們被娶入順序的不同及身份,可以被區分為neneme gaiha fujin(直譯為原娶之福晉)、jai gaiha anggasi fujin(直譯為再娶的寡婦福晉)等稱號。諸位妻子之間並無一夫一妻多妾制下嚴格的嫡庶之分,所出之子皆為嫡子,繼承權相當。 努爾哈赤稱汗後,宮闈未有正式位號,諸位妻子仍依照習俗稱為福晉,並且統稱她們為(fujisa),漢語翻譯為「眾福晉」。眾福晉之上有大福晉(amba fujin)一名,眾福晉之下有ajige fujin(直譯為小福晉)、buya sargan(直譯為小妻)、gucihi(地位接近於婢妾),以及buya fujin(直譯為小福晉)等稱謂。 後世編撰的文獻中為完善制度而改稱先娶之福晉佟佳氏為元妃、再娶的寡婦福晉富察氏為繼妃、大福晉烏拉那拉氏為大妃,又將眾福晉改稱為側妃、眾福晉以下的妾室改稱為庶妃。 據史書和相關官方文獻記載,努爾哈赤至少有15位妻妾。此外,塔因查、代因扎、阿濟根等妾室由於資料不詳,或在其中,或在其外。葉赫之納納昆福晉和烏雲珠阿巴蓋福晉中有一位為當時太祖福晉,另一位則是其子皇太極的福晉那拉氏。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末代葉赫部西城貝勒布揚古想將其妹那拉氏嫁與努爾哈赤為妻,惟葉赫部與努爾哈赤衝突不斷,而多次議嫁皆未能成婚。那拉氏年過三十,方才出嫁別人,此事被努爾哈赤引以為恨。明朝文獻中便稱她為老女,或稱北關老女。 婚姻名分 後世稱謂 姓氏,名字 備註 先娶之福晉 元妃 佟佳氏,名哈哈納扎青 萬曆五年來歸,努爾哈赤的嫡妻。董鄂格格嫩哲、廣略貝勒褚英和禮親王代善的生母,未被追封為皇后。 再娶的寡婦福晉 繼妃 富察氏,名袞代 萬曆十三至十四年間來歸,努爾哈赤堂兄威準的遺孀,莽古爾泰、莽古濟和德格類的生母,未被追封為皇后。 中室大福晉 孝慈高皇后 葉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 萬曆十六年來歸,皇太極的生母,後追贈為皇后。 大福晉 大妃 烏喇那拉氏,名阿巴亥 亥萬曆二十九年來歸,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的生母,追諡孝烈武皇后,後被順治帝褫奪謚號。 福晉 壽康太妃 博爾濟吉特氏,名浩善 科爾沁君王孔果爾之女,萬曆四十三年正月初一日來歸。 福晉 側妃 伊爾根覺羅氏,名賴 札親巴宴之女,萬曆十四年嫁給努爾哈赤,萬曆十五年生嫩哲格格,萬曆十七年生阿巴泰 福晉 側妃 葉赫那拉氏,名綽奇 當時稱綽奇福晉、綽奇姨母。孝慈高皇后妹(或認為是同族侄女),生清太祖皇八女松古圖。逝世後,陪葬福陵妃園寢。 福晉 側妃 博爾濟吉特氏 科爾沁明安貝勒之女,萬曆四十年四月嫁努爾哈赤,無子女。一般認為她是陪葬福陵妃園寢的安布福晉,亦有不同看法。 福晉 側妃 哈達那拉氏,名阿敏哲哲 萬汗的孫女,扈爾漢貝勒之女。萬曆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生卒不詳。 庶妃 嘉穆瑚覺羅氏,名真奇 貝渾巴晏之女,萬曆十九年來歸,生二子三女。 庶妃 兆佳氏 喇克達之女,萬曆十二年來歸,生阿拜 庶妃 鈕祜祿氏 博克瞻之女,萬曆十二年來歸,生皇四子湯古代和生皇六子塔拜。 庶妃 伊爾根覺羅氏 察弼之女,萬曆三十一年來歸,生清太祖皇七女鄉君。 小福晉ajige fujin 某氏,名塔因查 誤認為她與庶福晉代因扎為同一人。 庶福晉buya fujin 庶妃 某氏,名阿濟格 四大貝勒以努爾哈赤遺言的名義令她殉葬。 庶福晉buya fujin 庶妃 某氏,名代因扎 四大貝勒以努爾哈赤遺言的名義令她殉葬。誤認為她與小福晉塔因查為同一人。 未知位份 完顏氏 魯克素之女,康熙朝名臣和素的祖父達齊喀尋以其妹充太祖掖庭。先隸鑲藍旗內務府佐領,《八旗通志初集》記載其家族主動要求入上三旗內務府包衣,原因為有姻親關係,後改隸鑲黃旗內務府佐領。 嬪御 某氏,名法賴 《清太祖武皇帝駑爾哈齊實錄》記載駑爾哈齊因得知了哈達部主孟革卜鹵私通他的嬪御且與剛蓋通謀欲篡位之事而將孟革卜鹵、剛蓋與通姦女殺死。 未知位份 哲因格格,章佳氏 羅塔長女。《章佳氏族譜》(本溪支)記,姐妹二人“聘與太祖皇帝正宮皇后”。當代學者杜家驥指,“或許是努爾哈赤宮中沒有為其生子女且身份低的妾婢,家譜中誇大而稱其為‘正宮皇后’”。 未知位份 詹泰格格,章佳氏 羅塔次女。 未納入另室之女奴 庶妃 西林覺羅氏 奮杜裡哈斯古之女,萬曆三十八年來歸,生賴慕布。雖然西林覺羅氏在後來的記錄為「庶妃」,但已生育的西林覺羅氏最初不被列於太祖妻妾之列,僅為未納入另室之女奴。 未納入另室之女奴 某氏 努爾哈赤第十六子費揚古之生母。在初版《清太祖武皇帝實錄》中,費揚古及其母沒有記被入皇室成員之列。 === 子女 === 努爾哈赤有十六子八女,分別如下。 排行 封號、諡號 姓名 生母 備註 皇子 皇子 皇子 皇子 皇子 1 廣略貝勒 褚英 元福晉哈哈納扎青 初封太子,後被廢,賜死 2 禮烈親王 代善 元福晉哈哈納扎青 四大貝勒之一,扶持八弟皇太極及其子福臨 3 鎮國勤敏公 阿拜 庶福晉兆佳氏 4 鎮國克潔將軍 湯古代 庶福晉鈕祜祿氏 5 已革貝勒 莽古爾泰 繼福晉袞代 四大貝勒之一。初封和碩貝勒,後封多羅貝勒。後遭奪爵監禁。 6 輔國愨厚公 塔拜 庶福晉鈕祜祿氏 7 饒餘敏郡王 阿巴泰 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 8 太宗文皇帝 皇太極 中宮大福晉孟古哲哲 即清太宗。亦為四大貝勒之一。 9 鎮國恪僖公 巴布泰 庶福晉真哥 10 已革貝勒 德格類 繼福晉袞代 初封和碩貝勒,後奪爵。 11 已革鎮國將軍 巴布海 庶福晉真哥 初封鎮國將軍,後奪爵。 12 已革英親王 阿濟格 繼立大福晉阿巴亥 初封英親王,後奪爵。 13 輔國介直公 賴慕布 庶福晉西林覺羅氏 14 睿忠親王 多爾袞 繼立大福晉阿巴亥 順治帝時期的攝政王 15 豫通親王 多鐸 繼立大福晉阿巴亥 16 費揚果 皇女 皇女 皇女 皇女 皇女 1 固倫公主 東果格格(東果公主) 元福晉哈哈納扎青 嫁何和禮 2 和碩公主 嫩哲格格(沾河公主) 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 嫁達爾漢 3 莽古濟 繼福晉袞代 先嫁吳爾古代,後嫁瑣諾木杜凌 4 穆庫什 庶福晉真哥 先嫁布佔泰,後嫁額亦都,再嫁圖爾格 5 名失傳 庶福晉真哥 嫁達啟 6 名失傳 庶福晉真哥 嫁蘇鼐 7 鄉君 名失傳 庶福晉伊爾根覺羅氏 嫁鄂託伊 8 和碩公主 松古圖 側福晉葉赫納喇氏 嫁喀爾喀固爾布錫 == 現代基因檢測 == 英國韋爾科姆基金會桑格研究所高階研究員薛雅麗發現有一個Y染色體單倍群C3c-M48下的STR簇包含了中國東北及蒙古約3.3%的男性,稱其為“滿洲單倍型”。該單倍型在鄂倫春、鄂溫克、赫哲以及內外蒙古的比例均遠高於其在滿族和錫伯族中的比例。 ==影視作品== ===電視劇=== 劇集 扮演努爾哈赤演員 備註 《朝鮮王朝五百年-迴天門》 白仁杰 1986年韓國劇集 《努爾哈赤》 侯永生 1986年中國大陸劇集 《滿清十三皇朝》 王偉 1987年亞洲電視劇集 《一代皇后大玉兒》 汪強 1992年臺灣中視劇集 《葉赫那拉公主》 尹鐵光 1996年中國大陸劇集 《孝莊秘史》 許還山 2002年中國大陸劇集 《太祖秘史》 馬景濤 2004年中國大陸劇集 《美人無淚》 周紹棟 2012年中國大陸劇集 《群王時代》 鋼圖拉嘎(E.Gantulga) 2014年蒙古國劇集 《王的面孔》 宋英奎 2014年韓國劇集 《華政》 未知 2015年韓國劇集 《大玉兒傳奇》 於榮光 2015年中國大陸劇集 《半妖傾城》 黃景瑜 2016年中國大陸劇集 《袁崇煥》 肖榮生 2016年中國大陸劇集 《獨步天下》 景崗山 2017年中國大陸劇集 《蘇茉兒傳奇》 徐少強 2018年中國大陸劇集 《長安諾》 王勁松 2020年中國大陸劇集 ===電影===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導演的1984年電影《魔宮傳奇》中有印第安納·瓊斯與他人交易努爾哈赤的遺物的片段。 == 註釋 == 另: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書籍 * * * * * * * * * * * * * * * * * * * * * ;論文 * * * * ;網頁 * * * * * * * * == 外部連結 == * == 參見 == * 後金和清朝 * 滿語 * 皇太極和多爾袞 * 努爾哈赤翼龍屬 |- |- Category:佟姓 Category:明朝女真人 Category:明朝衛指揮僉事 Category:建州衛指揮使 Category:明朝龍虎將軍 Category:八旗 Category:滿文 Category:文字發明者 Category:開國君主 Category:後金大汗 1 Category:新賓人 Category:葬於清福陵 Category:暗殺未遂倖存者 Category:太祖
慈禧太后
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漢滿詞典》,劉厚生、李樂營等主編,民族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640頁。(ISBN 7-105-06386-6);)《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孝欽顯皇后》:“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太廣道惠徵女。咸豐元年,-{後}-被選入宮,號蘭貴人。四年,封懿嬪。六年三月庚辰,穆宗生,進懿妃……(光緒三十四年十月)甲戌,太后崩,年七十四,葬定陵隆福寺。”清代《玉牒》記載,慈禧太后是「葉赫那拉氏,安徽徽寧池太廣道惠徵女」。,歷史通稱慈禧太后、慈禧、西太后,滿洲鑲藍旗人,中國清朝晚期女性皇室成員、政治人物,為清文宗鹹豐皇帝之後宮嬪妃(懿貴妃)和清穆宗同治皇帝的生母,也是清朝同治、光緒年間(1861—1908)中國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其子同治帝登基後,上徽號「慈禧」;清德宗光緒皇帝登基後,尊稱其為皇爸爸或親爸爸,被尊稱為老祖宗、老佛爺、老太后、慈禧老佛爺或太后老佛爺。她是中國史上最後一位享有太皇太后頭銜的人。 慈禧太后在同治、光緒臨朝聽政,是當時中國最高統治者,包括先前與慈安太后的兩宮聽政,掌權長達四十七年。期間發動政變兩次,立王儲兩次,推動改革三次。諡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長度為清朝皇后及妃嬪之最,不僅超過大清的開國皇后,也超越孝德、孝貞(慈安太后)二位鹹豐帝正妻。作為中國最高權力的女性統治者,其四十七年的統治時期僅次於武則天。 慈禧太后死後三年,辛亥革命爆發,隆裕太后頒布《大清皇帝退位詔書》,清朝統治結束。 == 生平 == 清朝道光十五年農曆十月十日(公元1835年11月29日),慈禧太后出生於大清首都順天府京師劈柴胡同(今北京市西城區西四牌樓闢才衚衕,據慈禧侄子那根正口述),父為安徽寧池太廣道惠徵,母為歸化城副都統惠顯之女鑲黃旗滿洲富察氏。根據《宮中檔差務雜錄》的記載,孝欽顯皇后給其本家祖先祭祀時所寫的文辭“孝次女”來看,孝欽顯皇后應是惠徵的次女。 === 鹹豐時期 === 鹹豐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3月31日),時年十七歲的葉赫那拉氏在外八旗選秀中被指定“蘭貴人”(“蘭”字為那拉氏的“拉”字諧音),同年五月初九日由錫拉衚衕19號四合院的本家送入圓明園,居儲秀宮麗景軒。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宮中雜件》:五月初九日,蘭貴人下新進宮女子四名,麗貴人下新進宮女子四名,五月十一日春貴人下新進宮女子四名,婉常在下新進宮女子四名 鹹豐三年六月初三日(1853年7月8日),蘭貴人之父惠徵在鎮江府病逝。同年七月初六日報單內開,鹹豐帝命沈振麟畫皇上穿盔甲乘馬式御容大掛軸一張,以及主位喜容稿九張,即蘭貴人那拉氏等全體內庭主位俱有一幅畫像。 鹹豐四年二月二十六日(1854年),時年十九歲的蘭貴人(《清實錄》記為“懿貴人”《清實錄·文宗實錄·卷之一百五十二》(鹹豐四年十一月)○庚寅。上詣......○命協辦大學士賈楨為正使、禮部左侍郎肅順為副使、持節齎冊。晉封懿貴人那拉氏為懿嬪。冊文曰。朕維椒庭翊化.....)詔封“懿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宮中雜件》:鹹豐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敬事房太監王瑞傳旨:蘭貴人封為懿嬪,為此特記,伊貴人下因病退出女子一名。鹹豐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敬事房太監張信傳旨:麗貴人封為麗嬪,蘭貴人封為懿嬪,婉貴人封為婉嬪,玫常在封為玫貴人。根據《鴻稱通用》的記載,懿字的滿文意思為「端莊」和「文雅」,充分體現了文宗視角內孝欽顯皇后的性格。冊文如下: 咸豐五年十月十三日,候補員外郎春年和懋勤殿太監張得喜交御筆字條一張:「慎重和平」。鹹豐帝命人用一寸藍綾邊貼儲秀宮殿內,不進工匠,而張貼地方要問懿嬪娘娘。鹹豐六年三月(1856年),懿嬪生下鹹豐帝的第一子載淳(即日後的同治帝),晉封為“懿妃”。冊文如下: 鹹豐七年正月(1857年),時年二十二歲的懿妃晉封為“懿貴妃”。冊文如下: 咸豐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咸豐帝命人交「御筆福、祿、壽、喜」各一張。翌日,進內貼儲秀宮大爺殿內,張貼的地方要問貴妃娘娘。鹹豐帝體弱多病,兼之當時的大清北有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南有太平天國反清農民運動,正值內憂外患之際,讓他心力憔悴。懿貴妃工於書法,於是鹹豐帝時常口授並讓其代筆批閱奏章,並且允許懿貴妃發表自己的意見,因而大臣們多對葉赫那拉氏不滿。 鹹豐十年八月(1860年),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攻破大沽口,佔領天津。隨後在八里橋擊潰了清軍的精銳,京師危在旦夕。9月22日,咸豐帝率包含慈禧在內的一干宮眷逃往熱河避暑山莊避難,留恭親王奕訢在京師與聯軍議和。英法聯軍在北京大肆搶劫後,10月18日將包括圓明園在內的皇家“三山五園”焚燒,大火燒了三天三夜。 鹹豐帝臨終前將“御賞”、“同道堂”兩方小璽分別賜予鈕祜祿氏皇后和太子載淳,並規定凡以後下發諭旨必須鈐用此二璽為憑。據《熱河密札》記載:“兩璽均大行所賜,母后用‘御賞’璽,上用‘同道堂’璽,凡應硃筆處用此代之,述旨亦均用之,以杜弊端。”由於載淳年幼,“同道堂”璽便被其生母控制。也就是所有的旨意先由顧命八大臣擬定後,再交由兩宮太后審查後蓋上鹹豐皇帝所賜的御印後,即可正式生效。咸豐帝令其年僅五歲的獨子載淳繼承皇位,並任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戶部尚書肅順、額駙景壽、兵部尚書穆蔭、吏部左侍郎匡源、禮部右侍郎杜翰、太僕寺少卿焦祐瀛八人為「贊襄政務王大臣」,輔佐嗣君,人稱“顧命八大臣”。 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1861年8月22日),咸豐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內駕崩,享年30歲。當天,同治帝奉嫡母皇后鈕祜祿氏為“母后皇太后”,住煙波致爽殿的東暖閣;第二天,奉生母懿貴妃那拉氏封為“聖母皇太后”,住煙波致爽殿的西暖閣。兩位太后分別被稱為“東宮太后”和“西宮太后”。 === 辛酉政變 === 鹹豐帝死後,皇子載淳即位,9月3日發命,明年改元“祺祥”《宋史·樂志》:「不涸不童,誕降祺祥」,。 顧命八大臣與慈禧產生了嚴重的矛盾。而當時恭親王奕訢已與西方列國達成議和,於9月5日赴熱河奔喪。奕訢與慈禧秘密取得聯絡,決定策劃一次政變。在慈禧的鼓動下,這次政變得到了慈安太后的同意。同年9月14日,山東道監察御史董元醇奏請兩宮皇太后兩宮聽政,慈禧與慈安便召八大臣入議,八大臣以“本朝未有皇太后垂簾”為由拒絕。在奕訢的幫助下,慈禧取得了侍郎勝保、大學士賈楨等多人的支援。10月26日,咸豐帝的靈柩運回京師時,慈禧命八大臣護送靈柩殿後,自己與慈安、嗣君載淳則先達京師。隨後,慈禧便先發制人,利用帝-{後}-和鹹豐帝的梓宮回京的機會發動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判處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自裁、肅順斬立決,其他人革職。奕訢被封為議政王。 自此,八大臣勢力被剷除。由八大臣擬定的年號“祺祥”也被廢除,11月7日下詔,廢除「祺祥」年號,翌年改元為“同治”,出自《書經·蔡仲之命》:「為善不同,同歸於治;為惡不同,同歸於亂」。同治甲子,載淳在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登基,頒詔天下,以第二年為同治元年,故稱同治帝。十一月乙酉朔,嫡母慈安太后、生母慈禧太后在養心殿正式垂簾聽政。登基時,同治帝年僅五歲,故其後一直由慈安太后、慈禧太后臨朝稱制,史稱兩宮聽政。 === 同治時期 === ==== 垂簾聽政 ==== 執政初期,在議政王奕訢的輔佐下,整飭吏治,重用漢臣,依靠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等漢族地主武裝;又在列強支援下,先後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回民起義,緩解清王朝的統治危機,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定。出於維護封建專制統治,她又重用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的方針,發展一些軍用,民用工業,訓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實力。客觀上對中國的近代化起到了一定積極作用。這一時期,國內起義被平定,兩次鴉片戰爭暫時滿足列強的貪欲,外交上沒有吃大虧,洋務運動後清王朝的軍事實力有所提高,工商業有了初步發展,史稱為“同治中興”。 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帝載淳已滿18歲,慈禧不得已為他選-{後}-,次年兩宮太后撤簾歸政。但同治帝親政後為了盡孝心,下旨修繕圓明園以供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居住,然而當時財政緊缺,圓明園殘毀嚴重,修復耗資甚鉅,同治帝堅持開工,引起奕訢等王公大臣多人反對,同治帝竟要將他們全部革職,慈禧出面制止了同治帝這一決定。 同治十三年(1875年),同治帝病逝,年僅19歲。同治帝無後,慈禧太后立鹹豐帝之弟奕譞之子載湉入嗣大宗,繼承大清皇位,改年號為“光緒”,兩宮太后再次聽政。 === 光緒時期 === ====光緒初年政局與中法戰爭==== 光緒六年(1880年),慈禧太后重病。 光緒七年(1881年),慈禧太后痊癒。同年,東太后慈安太后逝世,慈禧太后獨自臨朝聽政。 光緒九年(1883年),清法戰爭爆發,雙方在軍事上互有勝負,但朝廷卻主張“乘勝即收”。 光緒十年(1884年),清軍在北圻作戰不利,慈禧太后遂罷免恭親王奕訢為首的全班軍機大臣。以禮親王世鐸入值領班軍機,慶郡王奕劻領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惟慈禧獨斷乾綱,此為甲申易樞朝局之變。 光緒十一年(1885年),與法國簽定《中法新約》,中國預設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此條約亦加速中國西南邊陲淪為法國的勢力範圍。 光緒十四年(1888年),光緒皇帝大婚,慈禧太后主張冊立其侄女,就是後來的隆裕太后為皇后。婚後光緒皇帝開始親政,但朝廷一切用人行政,仍惟慈禧之命是從,一體裁決:“上(光緒帝)事太后謹,朝廷大政,必請命乃行。” 光緒二十年(1894年),光緒帝以慈禧六十壽辰擬“在頤和園受賀,仿康熙、乾隆年間成例,自大內至園,路所經,設綵棚經壇,舉行慶典”。納海防捐以繕修頤和園、佈置點景,廣收貢獻。但因甲午戰爭吃緊,慈禧宣佈停辦。 ====甲午戰爭====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海戰爆發。由光緒帝主導戰事,慈禧復議“不準有示弱語”。戰爭伊始,清軍便在朝鮮戰場上接連失利,而北洋水師在黃海之戰中又遭受嚴重挫折。光緒皇帝近臣阻止將朝鮮戰場上接連失利的訊息呈報慈禧,直到李鴻章將自開戰以來與京師來往的電報呈給慈禧,慈禧驚覺戰況不妙,除了將宮內的三百萬兩銀子交給李鴻章外,並延長住在西苑的時間,停辦六旬壽典。李鴻章深知日本佔優勢,期冀列強幹涉,以盡快結束戰爭。一方面為了討好慈禧,在慈禧宣佈停辦六旬壽典之後,李鴻章送上九件禮品給慈禧,原本因戰事失利而停止送壽禮的事情,又在臣僚之間傳開,紛紛呈上壽禮,但隨著戰事吃緊,這項舉措使慈禧聲望下跌。鑒於列強幹涉失敗,形勢日益緊張以及朝野上下的重重壓力,再加上金州、大連相繼陷落,旅順萬分危急的情況下,紫禁城寧壽宮內慈禧的壽典落幕。 由於戰事一直由光緒帝主導,慈禧無法過問,但隨著戰事吃緊,慈禧設法想主導戰事,除了關閉光緒帝與近臣們討論國政的書房外,將帝師翁同龢升為軍機大臣以得知戰事,一方面威脅珍妃,當作對光緒帝的懲罰,強迫光緒帝將主導戰事權交給慈禧,但戰事已無可挽回。 光緒二十一年二月(1895年),威海衛日艦及砲臺夾攻劉公島,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日軍挺進山海關,京師告急。不得已,慈禧下定決心不惜代價向日本求和。三月,光緒帝派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赴日議和。四月簽訂《馬關條約》,中國放棄對朝鮮國的宗主國地位,賠款二億兩白銀,割讓遼東半島(在俄羅斯帝國,德國,法國等西方列強干涉下,後以白銀3000萬兩贖回)、臺灣、澎湖列島,開放4個通商口岸,允許大日本帝國在通商口岸開礦設廠。 ====戊戌變法與慈禧訓政==== 光緒二十四年六月(1898年),光緒帝命翁同龢起草《明定國是詔》,覲見慈禧,得到應允。乃於翌日頒佈,戊戌變法正式展開。但變法過於操切,觸動了滿洲貴族和眾多官僚的利益,反對者十之八九。慈禧支援維新強國,默許皇帝對變法反對者的制裁。但慈禧與康有為的摩擦愈趨激烈。當時傳言光緒帝聽信康有為之言授意維新派命袁世凱派兵殺榮祿,圍頤和園迫使慈禧歸政。慈禧太后聞之大怒,宣佈軟禁光緒帝,對外宣稱光緒帝得病,不能視朝,“不得已臨朝稱制”,因此慈禧重新訓政,此為戊戌政變。自此,為期一百餘日的維新變法終止,維新期間的大部分條綱被廢止,維新派重要人物譚嗣同、楊銳、林旭、劉光第、楊深秀、康有溥等維新六君子被斬首,康有為、梁啟超流亡海外。 上海師範大學教授雷家聖指出: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在戊戌變法期間到中國訪問。當時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向變法派領袖康有為建議,要求清朝方面聘請伊藤為顧問,甚至付以事權 Timothy Richard ,Forty-five years in China, Chapter 12.,變法派官員在伊藤抵華後,紛紛上書請求重用伊藤,引起保守派官員的警惕。保守派官員楊崇伊甚至就事件密奏慈禧太后:「風聞東洋故相伊藤博文,將專政柄。伊藤果用,則祖宗所傳之天下,不啻拱手讓人。」楊崇伊〈掌廣西道監察御史楊崇伊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461.楊崇伊的激烈言論,促使慈禧太后在9月19日由頤和園回到紫禁城,意欲瞭解光緒皇帝對伊藤有何看法。 伊藤與李提摩太又向康有為提議「中美英日合邦」,於是在康有為的授意下,變法派官員楊深秀於9月20日上書光緒:「臣尤伏願我皇上早定大計,固結英、美、日本三國,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楊深秀〈山東道監察御史楊深秀摺〉,《戊戌變法檔案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9,p.15.另一變法派官員宋伯魯也於9月21日上書言道:雷家聖認為,這是欲將中國軍事、財稅、外交等國家大權,交於外人之手,所以慈禧太后驚覺事態嚴重,當機立斷發動政變,重新訓政,結束了戊戌變法。雷家聖亦認為「合邦」為外國的陰謀,康有為在戊戌變法前即曾與日本人聯絡,要與日本人聯合召開「兩國合邦大會議」。戊戌變法開始後,李提摩太又向康有為建議中、美、英、日四國「合邦」,藉以對抗俄羅斯帝國,他指出,這在當時是完全不切實際的。但身為高階知識分子的李提摩太卻向康有為提出這種建議,動機令人懷疑。康有為更向光緒建議要向李提摩太與伊藤博文「商酌辦法」,則控制權將完全掌握在外人手中。因此李提摩太「合邦」的計劃,可以說是一個外交騙局,利用康有為等人對國際常識不足的弱點,誘騙康有為等人與光緒將交出軍事、財政、外交等權力給外國人,任由外國操控宰割。 戊戌政變之後,許多官吏紛紛上書彈劾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如兵部掌印給事中高燮曾於八月十一日上奏言:「從前朝鮮被倭人戕妃逼王,其明證也。」福建道監察御史黃桂鋆上奏:「大約康有為等,內則巧奪政權,外則私通敵國,其主持變法之說,皆欺人語也。」民間學者王先謙也批評康有為「借兵外臣,倚重鄰敵,以危宗社,又兼崔胤、張邦昌而有之,誠亂臣賊子之尤也。」當時的官僚與士大夫,已經將康有為等人的陰謀與朝鮮乙未事變作比較,並發現了其中的相似之處。 ====義和拳事件與八國聯軍==== 受到戊戌政變的影響,慈禧太后在此後一段時間內開始排斥維新派,並因此利用端王載漪、剛毅等守舊親貴。而對於如何處置光緒帝,是否廢黜他,成為朝野關注的焦點次日朝罷,榮相請獨對,問太后曰:傳聞將有廢立事,信乎?太后曰:無有也。事果可行乎?榮曰:太后行之,誰敢謂其不可行者。(《崇陵傳信錄》)榮曰:上春秋已盛,無皇子,不如擇宗室近支子建為大阿哥為上嗣,兼祧穆宗,育之宮中,徐承大統,則此舉為有名矣。太后沉吟久之曰:汝言是也。(《崇陵傳信錄》)。 光緒二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1899年1月24日),以光緒帝名義下詔,溥儁被正式過繼於同治帝,獲得皇子身份,受詔入宮,封為大阿哥,有「立儲」之意,並以崇綺為師傅,命在弘德殿讀書,欽定年號「保慶」。是為己亥立儲。列國公使認為此舉有廢除光緒之意,拒絕入賀,廢立之事遂偃旗息鼓榮曰:太后行之誰敢謂其不可者?顧上罪不明,外國公使將起而干涉,此不可不懼也。(《崇陵傳信錄》)。 載漪為求其子早日登基,乃利用皇太后對“洋人”的嫉忌之心,極力離間帝-{後}-。順此,朝中形勢乃逐漸演變為非理性仇視“洋人”的守舊親貴,結合保守的清流派,對抗主張務實外交的朝臣之局。在端王等當權親貴的縱容,甚至暗助之下,以扶乩迷信加上民族主義起家的義和團事件“庚子國變”乃得以大舉進入直隸、進迫北京,形成一股“逼宮”的形勢。 慈禧太后雖未必相信拳民“神功護體”、“刀槍不入”之說,但看到“民氣可用”;且號稱上百萬的義和團民已經在北京附近大量聚集,慈禧太后擔心鎮壓義和團會促使其矛頭轉而指向清王朝,亦未嘗嚴令鎮壓拳民,終於釀成拳民大規模進入京畿,並且殘殺“教民”、攻擊外人、甚至殺死德國公使、日本外交官等人員的事故,引起八國聯軍干涉之禍。慈禧太后又誤信各國欲迫其退位的假情報,負氣處死主張透過外交途徑解決危機的五大臣,並隨即對多國宣戰,至此大勢乃全無轉圜餘地。 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1900年8月14日凌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15日凌晨,攻紫禁城東華門,慈禧帶著光緒帝等宮眷自德勝門逃出京師,經過宣化、大同、太原,於九月到達西安。令奕劻、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列強進行談判,把戰爭的責任推到義和團身上,下令對義和團“痛加剿除”。 光緒二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1902年2月14日),批准《議和大綱》,並發布上諭,表示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然而根據近年來的研究,此句話斷章取義,聯絡《清史稿》上下文,本來的意思是“儘量少用中華之物力”。同年9月7日清廷與11個列強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規定按照當時中國人口的數量賠款4.5億兩白銀,39年內賠款9.8億兩白銀,懲辦主戰官員,拆除大沽到北京沿線所有砲臺等。是中國歷史上賠款最多的條約之一。 光緒二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903年1月8日),歷時三月回到北京。慈禧和光緒帝都下詔罪己。端郡王載漪失勢,溥儁也被廢除大阿哥頭銜,以公爵頭銜遷出宮。 ==== 庚子新政 ====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之後,慈禧太后為了挽回人心而下詔實行新政,是為庚子新政。這次改革比戊戌變法更廣更深,實行千年之久的科舉制度也被廢除。在張之洞、劉坤一的建議下,慈禧決定效仿日本,實行君主立憲制,下令預備立憲,又派五大臣前往西方列國考察。 1904年(光緒三十年)日俄戰爭爆發,戰場正是在中國東北,慈禧太后對於這場在自己本土上的戰爭表示中立,而戰爭中大量東北地區平民遇難,使得中國的有識之士徹底看清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決心進行變法或革命;與此同時,國內革命運動也愈發高漲。為了維持政權,慈禧作出要立憲的姿態。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載澤等回京後提出立憲之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一曰,外患漸輕;一曰,內亂可弭。”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又下詔預備立憲,上諭如下: 1908(光緒三十四年)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內容仿照德國和日本的憲法,維護皇帝“君上大權”。 1908年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簽署法案,退還庚子賠款(庚款)一千多萬美元,希望讓中國人認識西洋文化,支援留美教育,與照顧中國官派留美學生;之後,英國、法國、比利時、義大利、荷蘭等國相繼;七國退還中國庚子之賠款“溢款”總數,約在海關銀三億兩左右。 ===晚年===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在北京中南海瀛臺涵元殿內駕崩(2008年考証為砒霜毒亡),享年37歲,大行皇帝無嗣,經慈禧皇太后臨崩前下詔,命醇親王載灃為監國攝政王,其長子溥儀繼承皇位,年號“宣統”,慈禧被尊為太皇太后。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皇太后崩逝於北京中南海儀鸞殿的後殿福昌殿內,享壽72歲,結束了長達47年的統治。 宣統元年十月四日(1909年11月16日),慈禧太后靈柩從北京紫禁城被遷至河北省遵化市清東陵內的菩陀峪定東陵安葬,其牌位被請入北京太廟供奉。定徽號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太皇太后,諡號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簡稱孝欽顯皇后。諡號含皇后兩字的話,總長共25字,長度超過中國歷代皇帝以及皇后,成為中國之最。 === 身後之事 === ;東陵修建: 慈禧的陵寢菩陀峪定東陵,營建工程歷時十三年,直到她崩駕前才告結束。計耗白銀227萬兩。 建築材料的貴重、工藝的精湛、裝飾的奢華等方面均居於清朝皇后陵寢之首位。既是與清朝諸帝陵相比,某些帝陵也要比她遜色很多。她的隨葬品之奢華也令人瞠目結舌,嘆為觀止。慈禧的隨葬品分為兩部分:生前置放於墓中金井裡的珍寶與下葬時的隨葬珍品,許多都是極其罕見的曠世奇寶,價格和價值也根本無法估量。 ;東陵盜墓事件: 1928年6月,軍閥孫殿英藉演習之名,率其部下對慈禧的菩陀峪定東陵和乾隆帝的裕陵進行大規模盜掘。盜墓者將定東陵內的珍寶洗劫一空,甚至連慈禧口中所含的一粒大如雞蛋的夜明珠都被挖走,此案即是轟動全國的「東陵事件」(即「清東陵盜寶案」)。雖在清皇室遺族呼籲下,民國政府即派員調查此事。但孫殿英對外宣稱是報祖上孫承宗之仇,並將其中部分盜取之寶,賄賂蔣宋美齡、孔祥熙等人,案件查辦結果最終還是不了了之。寓居天津之清遜帝溥儀只得派人將挖出之慈禧遺骨另重新斂葬,後來溥儀於其回憶錄中提及,慈禧太后之口含夜明珠被盜並改餽贈給某位民初權貴夫人(暗指蔣宋美齡),也不追究孫殿英盜陵責任此事,自此讓他出現不平之憤,也影響其在30年代後與日本人合作成立滿洲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 傳說軼事 == 大英帝國外交官埃德蒙·巴恪思爵士,第二代從男爵曾出使清朝,據其著作《太后與我》所載,慈禧在滿五十歲之前,嗜好房事,數度秘密地招幸外交官,一夜能行房五次。然而該書被指內容極為離奇荒誕,其虛假及色情兩點令人詬病。一般認為此書的文學價值大於史料價值。 ==家族== === 兄弟姊妹 === * 姊 夭折 * 妹 醇親王嫡福晉(醇親王奕譞嫡妃) ** 第一子 載瀚 ** 第二子 載湉(光緒帝) ** 第三子 ** 第四子 載洸 * 妹 (慶親王奕劻二弟奕勛嫡妻) * 大弟 照祥 ** 第一子 德善 * 二弟 桂祥 ** 第一女 靜榮(載澤福晉) ** 第二女 靜芬(孝定景皇后) ** 第三女 靜芳 ** 第一子 德恆,字「健亭」 *** 第一女 淑敏 *** 第二女 淑琴 *** 第一子 恩賢 ** 第二子 德祺,字「壽芝」 *** 第一女 希賢 *** 第二女 希嬿 *** 第一子 恩印 *** 第二子 恩顯 *** 第三子 恩民 *** 第四子 恩植 * 三弟 福祥 ** 第一子 德奎,字「文伯」 *** 第一子 恩華 *** 第二女 恩秀 *** 第一子 恩銓 *** 第二子 恩輝 *** 第三子 恩耀 *** 第四子 恩光 == 字畫 == File:Painting by Dowager Empress Cixi 02.jpg|粉色牡丹 File:Painting by Empress Dowager Cixi.PNG|牡丹 File:Painting by the Empress Dowager Cixi 06.JPG|鳥與水果 File:Painting by the Empress Dowager Cixi 04.JPG|黃牡丹 File:Calligraphy of Empress Dowager Cixi at Summer Palace.JPG|慈禧手書 == 相關影視作品 == *《清宮秘史》,由唐若菁飾演慈禧。 *《西太后與珍妃》(1964年電影),由李湄飾演慈禧。 *《大將軍》、《賽金花》,由梁舜燕飾演慈禧。 *《末代皇帝》、《傾國傾城》、《瀛臺泣血》、《德齡與慈禧》,由盧燕飾演慈禧。 *《清宮殘夢》、《末代兒女情》、《末代皇孫》(1991年電視劇),由張冰玉飾演慈禧。 *《庚子風雲》《歡喜游龍》《再生緣》《雙印傳奇》,由陳莎莉飾演慈禧。 *《慈禧外傳》,由胡茵夢飾演慈禧。 *《滄海英雄》《慈禧秘傳》《嫁到宮裡的男人》《錢王》《日落紫禁城》《太后吉祥》,由斯琴高娃飾演慈禧。 *《慈禧秘密生活》,由邱淑貞飾演慈禧。 *《戊戌風雲》、《商旗》、《大阿哥溥峻》、《大長垣》,由鄭振瑤飾演慈禧。 *《走向共和》、《德齡公主》、《槍炮侯》,由呂中飾演慈禧。 *《垂簾聽政》(1983年電影)、《西太后》(又名「一代妖后」,1988年電影)、《大太監李蓮英》,由劉曉慶飾演慈禧。 *《一生為奴》袁立飾演慈禧。 *《少女慈禧》劉雪華飾演慈禧。 *《戲說慈禧》(1993年電視劇),由叢珊飾演慈禧。 *《慈禧太后》(音樂劇),由陳潔儀飾演慈禧。 *《太平天國》,由韓馬利飾演慈禧。 *《金牙大狀(貳)》,由柳影虹飾演慈禧。 *《滿清十三皇朝之血染紫禁城》、《大太監》米雪飾演慈禧。 *《冒牌皇帝》,由馮寶寶飾演慈禧。 *《滿清十三皇朝之危城爭霸》,由歐陽珮珊飾演慈禧。 *《德齡與慈禧》(舞臺劇),由汪明荃飾演慈禧。 *《蒼穹之昴》,由田中裕子飾演慈禧。 *《兩宮皇太后》,由方舒飾演慈禧。 *《最後的格格》,由洪欣飾演慈禧。 *《十三格格》《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戰》,由呂麗萍飾演慈禧。 *《壯士出征》《總督張之洞》《御花子》《馬江海戰》,由謝芳飾演慈禧。 *《清宮氣數錄》,由梁小冰飾演慈禧。 *《太平天國》,由蓋麗麗飾演慈禧。 *《十三格格新傳》 ,由朱媛媛飾演慈禧。 *《紅牆綠瓦之殘陽》,由朱紫汶飾演慈禧。 *《慈禧西行》《龍非龍,鳳非鳳》,由鄧婕飾演慈禧。 *《皇親國戚》,由凱麗飾演慈禧。 *《甲午陸戰》,由宋春麗飾演慈禧。 *《賽金花》(1992年電視劇),由王萊飾演慈禧。 *《末代皇帝》,由朱琳飾演慈禧。 *《亂世豪門》,由蘇丹丹飾演慈禧。 *《末代御醫》,由羅蘭飾演慈禧。 == 參考文獻 == === 備註 === === 引用 === === 來源 === ; 書籍 *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孝欽顯皇后》 * 《御香縹緲錄》,裕德齡,美國:紐約陶德曼圖書公司,1933 * 《西太后》,俞炳坤,紫禁城出版社 * 《晚清七十年》系列,唐德剛,遠流出版社 * 《原來慈禧》,張研,重慶出版集團 重慶出版社 * 《我在慈禧身邊的日子:宮女談往錄》,金易、沈義羚 著,臺北:長樂文化/智庫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ISBN 957-0484-42-X * 《力挽狂瀾-戊戌政變新探》,雷家聖 著,臺北:萬卷樓,2004年12月 ISBN 957-739-507-4 * 《失落的真相-晚清戊戌政變史事新探》,雷家聖 著,臺北:五南圖書公司,2016年9月 ISBN 9789571188119 * 《慈禧》,張戎,倫敦,麥田出版社,2015年 * 《慈禧長治說見聞實錄》,張培禮 * 《慈禧童年》、《慈禧童年續編》、《慈禧童年考》慈禧童年研究會 * 《慈禧身世》,劉奇,中國社會出版社出版,2008年 ; 論文 * 劉奇《揭開慈禧童年之謎》 == 外部連結 == *唐德剛:〈慈禧太后和她的頤和園〉 (1994) * 汪榮祖:〈記憶與歷史:葉赫那拉氏個案論述 〉 * 梁元生:〈為慈禧立傳的兩枝曲筆 〉 *〈張戎為慈禧翻案〉 |- |- Category:清文宗皇后 Category:清朝追封皇后 Category:清朝皇太后 Category:清朝太皇太后 Category:清朝甲午戰爭人物 Category:中法戰爭人物 Category:洋務運動領袖 Category:鑲黃旗滿洲人 Category:葉赫那拉氏 Category:中國女性攝政者 Category:清朝女性政治人物 Category:墓穴遭搗毀者 Category:清朝攝政者
阿爾及利亞
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通稱阿爾及利亞(),是北非馬格里布地區的一個半總統制共和國,首都及最大城市為阿爾及爾。阿爾及利亞國土北臨地中海,東鄰利比亞、-{zh-hant:突尼西亞;zh-hans:突尼西亞}-,東南和南部分別與尼日、馬裡和茅利塔尼亞接壤,西部和摩洛哥相連。阿爾及利亞的陸地面積居非洲國家之首,亦是地中海國家和阿拉伯國家之冠,位列世界第10位。其官方語言為現代標準阿拉伯語和柏柏爾語,國內通用阿爾及利亞阿拉伯語,而法語則因殖民歷史原因成為國家行政、貿易和教育領域的專用語言。 現代阿爾及利亞的前身為法國阿爾及利亞屬地,於1962年經由長久的阿爾及利亞戰爭而最終獲得獨立。其原住民為柏柏爾人,至8世紀因阿拉伯帝國統治而經歷伊斯蘭化與阿拉伯化,至16世紀起為奧斯曼帝國所統治,因而亦擁有較深重的阿拉伯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傳統。如今的阿爾及利亞屬於北非地域大國及中等強國,依靠能源出口建立較強經濟實力,人類發展指數為非洲大陸國家中最高。阿爾及利亞的石油儲量位居非洲第二位、世界第十六位,天然氣儲量位居世界第九位,負責開採其石化資源的阿爾及利亞國家石油公司是非洲規模最大的公司。阿爾及利亞目前是聯合國、非洲聯盟、阿拉伯聯盟、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及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的創始成員。 == 國名 == “阿爾及利亞”音譯自其英文國名Algeria。這一國名源自其首都阿爾及爾之城市名。“阿爾及爾”之名源自其阿拉伯語名稱賈扎伊爾( al-Jazāʾir),含義是“群島”,指以前該市海灣處的四個島嶼,1525年之後這四個島逐漸和大陸連成一體。該國的阿拉伯語國名仍是賈扎伊爾。 == 歷史 == === 古代 === 最晚從西元前一萬年起,柏柏人便居住在阿爾及利亞一帶;西元前一千年後,迦太基人開始在海岸建立殖民地。柏柏人藉著布匿戰爭,佔領迦太基,柏柏王國逐漸發展,其中努米底亞以出產精銳騎兵最為著名。然而,西元前兩百年,柏柏人遭羅馬人統治。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柏柏人又於許多地區獨立,同時汪達爾掌管了其他地區,一直到被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驅逐為止。拜占庭帝國維持對國土西部的統治,並持續到七世紀阿拉伯帝國的興起。 === 中世紀與近代 === 7世紀起阿拉伯人進入,本地開始伊斯蘭化。在此過程中柏柏爾人也曾建立過自己的王朝,伊斯蘭教的傳入和阿拉伯人的深刻影響始於公元7世紀。新的信仰和新的語言使得社會和經濟關係發生了變化,建立了同豐富文化的聯絡,引入了有力的政治表述和政治組織。後來,阿爾及利亞以及周圍地區統稱為柏柏爾諸國。 12世紀,穆瓦希德王朝長期佔領阿爾及利亞直到1236年阿布·伊南·法里斯二世建立特萊姆森王國,王國位於交通樞紐,商業因此而非常繁榮。王國最終在人民的叛亂中日漸衰弱,最終於1532年被鄂圖曼帝國吞併。 阿爾及利亞在成為鄂圖曼帝國的一部分後仍保有相當的自治度。自16,17世紀帝國衰頹後,阿爾及利亞的蘇丹們實質上掌控了當地政權,控制當地的港務及海盜收益。 十九世紀初,由於蘇丹國的海盜劫持了美國商船,後者與蘇丹國進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巴巴里戰爭。 === 法國殖民地 === 1830年起法國以一個外交事件為戰爭理由,入侵併佔領阿爾及利亞海岸地區,總督胡塞因迪伊被流放,法國殖民地自此逐漸向南滲透,直至對此地區和居民產生深刻的影響開始入侵,法國在戰爭初期以佔領了所有主要城市,但直到1905年才基本完成對整個阿爾及利亞的佔領。 二戰期間,法屬阿爾及利亞在火炬行動後成為自由法國的根據地和首都。在二戰結束後法屬阿爾及利亞隨之開始尋求獨立。1954年,阿爾及利亞民族解放陣線發起了爭取阿爾及利亞獨立的游擊戰爭,經過近十年的戰鬥,法國因國內輿論和國際壓力宣佈放棄控制120多年的領土,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於1962年7月3日正式宣佈獨立,7月5日定為獨立日。1963年9月,艾哈邁德·本·貝拉當選首任總統。 === 獨立後 === 1965年6月,本·貝拉被國防部長鬍瓦里·布邁丁發動的政變推翻,胡瓦里·布邁丁上臺後成立革命委員會,自任主席兼總理。阿爾及利亞進入軍事政權統治。 1990年代,在第一次多黨選舉中,伊斯蘭原教旨主義政黨「伊斯蘭救世陣線」取得勝利,但被軍方拒絕服從,由此引發內戰,大約十萬人喪生。最終十多年後伊斯蘭拯救軍投降,其它伊斯蘭武裝組織2002年失敗之後,衝突以政府的勝利有效結束,政府軍在西方支援下獲慘勝。在內戰過程中曾經流亡海外的貪汙犯阿齊茲·布特弗利卡回國指揮戰鬥並在政壇竄起,一路成為中央委員並最終當選總統。 在充滿爭議的選舉後民族解放陣線執政,該政黨主張左派的民主社會主義同時削減伊斯蘭教的社會激進化影響與歐洲親近,為避免二次內戰的發生造成恐怖份子湧向歐洲,北約國家提供了大量軍火支援,例如德國罕見的將狐式輪型裝甲車生產線授權在該國建廠量產,2008年11月原憲法規定總統只能連任一屆,為了給阿齊茲·布特弗利卡連任掃清障礙,阿爾及利亞議會兩院全體會議審議透過了關於取消總統任期限制的憲法修正案,從而使布特弗利卡得以第三次當上總統,2014年第四次當選總統,在爭議的選舉中獲得82%以上的選票。長期擔任總統的布特弗利卡2013年中風後很少公開露面。2019年,在布特弗利卡公開宣告競選連任後,阿爾及利亞民眾展開了大規模的抗議遊行。在民眾和部隊總參謀長等的壓力下,布特弗利卡宣佈辭職。 File:Tassili.jpg|古城塞法爾(法語:Séfar)的洞穴壁畫“大神”,大約創作於公元前一萬年,地球上最古老的畫作之一 File:GM Djemila Roman Theatre02.jpg|傑米拉古羅馬劇場 File:Grande mosquée d'Alger.jpg|阿爾及利亞大清真寺 File:Abdelkader.jpg|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英雄阿卜杜卡迪爾(1807年-1883年),帶領奧蘭省的各阿拉伯部族,與法國人作長期抗爭 == 地理 == 阿爾及利亞地處非洲西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形分南北兩部分:北部地區的北部是沿海平原和阿特拉斯山脈,沿海地區較溫和溼潤,屬地中海氣候;南部是撒哈拉阿特拉斯山脈和大高原,屬過渡性氣候。南部地區是撒哈拉沙漠的西北部分,佔全國面積的4/5,地形為內陸盆地和高原,氣候乾熱,屬熱帶沙漠氣候。阿爾及利亞山區地帶冬季寒冷。 主要城市有阿爾及爾、奧蘭和君士坦丁。 與周邊的突尼西亞,摩洛哥的交界在阿語中被稱為馬格里布地區。 === 地理分割槽 === 阿爾及利亞大致上可分為四個地理區改寫自《非洲地理》--安哥拉,頁63~65,1981年出版: File:Algeria.A2002118.1040.250m.jpg|阿爾及利亞的衛星地圖 File:Algeria Topography.png|阿爾及利亞地形圖 File:Iazzuggen.JPG|卡比利亞的山丘 File:Algeria Map.jpg|阿爾及利亞的定居點和公路的地形圖 ==== 沿海低地區 ==== 由於阿特拉斯山向海伸展,至沿海低地被分隔成袋形地,而不能連成一片長條形的沿海平原。由西向東計算,重要的沿海低地有:奧蘭低地、契立夫谷地、阿爾及爾平原、貝賈亞低地及安納巴低地。這些低地所佔北阿爾及利亞面積僅約百分之三,但卻居住有一半的人口。擁有大多數的灌溉農田,二百萬人以上的都市居民亦位在本區。 沿海低地有肥沃的土壤,地中海型氣候及可供灌溉的水源,因此使本區農業安全性提高,產量增加。由契立夫河(Chelif)所形成的谷地,範圍甚大,此河為阿爾及利亞第一大河。長約640公里,主要支流均來自臺爾山區。谷地寬約16~30公里,夏季甚熱,七、八月的平均最高溫度均在攝氏37.5度。年雨量約400公釐,利於果樹栽培,橄欖、無花果、杏、葡萄及穀物均為本區的主要作物。尤其葡萄以不需灌溉且可植於沙地,更為有利。 阿爾及爾平原開發最早,人口亦最多,平原東西長約100公里,寬約20公里。又稱為米提加 (Mitidja)平原,是由許多山麓沖積扇所形成的一片平原。平原上的農作物、農舍及城市建築,純為法國風光。其東的貝賈亞低地乃由蘇曼(Souman)河谷構成。 ==== 臺爾山區 ==== 臺爾阿特拉斯山地西起摩洛哥向東北東方延展。直達地中海濱。臺爾山地包含許多桌狀高原及山塊,山地多暴雨,使土壤侵蝕甚烈。冬季寒冷而長,終霜延至五月,亦有不定時的乾熱西洛可風發生。濱地中海區稱大加比利(Grande Kabylie),是一片高原,東北邊緣露出者為前寒武紀的片麻岩,南緣則為侏儸紀及白堊紀以後的石灰岩及砂岩等。這些中生代末期的沉巖層受到擠壓後,形成高約2000公尺的陡峻山地,名為祝爾祝拉山(Djebel Djurdjura),峰峭谷深,十分險惡。由於此山高聳,年雨量特多,每年的十一月至五月的半年間,所降雨雪達1500公釐。上述峰巒峻峭,峽谷深遽,為大量雨水沖蝕的結果。大加比利高原人口甚多,不少地方可達每方哩六百人。該區生產並不足以支援大量人口,他們各家庭大多有成年男子離鄉在城鎮工作,甚至遠去法國做工,將錢寄返贍家。1954-1962年法國阿爾及利亞戰爭期間,法國為防阿爾及利亞叛軍裹脅本區農民,曾將大加比利高原上的人口,集體遷至山麓地帶,以利管制。 ==== 秀茲高原區 ==== 本區又名高高原,位在臺爾阿特拉斯山及撒哈拉拉阿特拉斯山之間。是一個東北-西南方向的內陸高原區,西寬東窄,高度約為1000公尺,是一個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乾燥草原區,年雨量200-250公釐,原上有鹼灘及雨季湖。生長以阿法(Alfa)、斯巴託草(Sparte或Esparto)等短草為主,這些草不但可供冬季牛羊食用,且被大量收割,可以外銷為製造高階紙張的原料,其纖維亦可編製繩索、草蓆及籃子之用。斯巴託草高約1公尺,極端耐旱耐鹼,並可防護土壤侵蝕,堆成草堆,曬乾後外銷,人民自用者,編結麻繩,為本區一項重要副業。 ==== 撒哈拉阿特拉斯山地 ==== 山高在二千公尺以上,故可蒐集相當的雨量,使山坡地帶林木叢生,草地繁茂。位在山地東南坡,已入撒哈拉沙漠,可是山上雨水於流入山坡地下後,潛行若干距離,長重新出露形成有水草的綠洲,最大者為比斯克拉綠洲,此處綠洲和山脈平行分佈,另有其他綠洲小鎮艾格瓦特、費格(Figuig)及貝沙爾。 == 行政區劃 == 阿爾及利亞全國被劃分為58個省、553個區、1,541個市鎮。2019年11月26日,阿爾及利亞政府透過議案,把南部面積龐大的省分割成較小的省,增設10個省。 1 阿德拉爾省2 謝里夫省3 艾格瓦特省4 烏姆布瓦吉省5 巴特納省6 貝賈亞省7 比斯克拉省8 貝沙爾省9 卜利達省10 布維拉省11 塔曼拉塞特省12 泰貝薩省13 特萊姆森省14 提亞雷特省15 提濟烏祖省16 阿爾及爾省17 傑勒法省18 吉傑爾省19 塞提夫省20 賽伊達省21 斯基克達省22 西迪貝勒阿巴斯省23 安納巴省24 蓋勒馬省25 君士坦丁省26 麥迪亞省27 穆斯塔加奈姆省28 姆西拉省29 穆阿斯凱爾省 30 瓦爾格拉省31 奧蘭省32 巴亞茲省33 伊利濟省34 布阿拉里季堡省35 布米爾達斯省36 塔裡夫省37 廷杜夫省38 提塞姆西勒特省39 瓦迪省40 漢舍萊省41 蘇格艾赫拉斯省42 提帕薩省43 米拉省44 艾因迪夫拉省45 納馬省46 艾因泰穆尚特省47 蓋爾達耶省48 埃利贊省49 邁蓋耶爾省50 邁尼耶省51 奧拉德傑拉赫省52 普里厄爾堡省53 貝尼阿巴斯省54 提米蒙省55 圖古爾特省56 賈奈特省57 因薩拉赫省58 因蓋扎姆省 === 主要城市 === 阿爾及爾為阿爾及利亞最大城。 阿爾及利亞主要城市 阿爾及利亞主要城市 阿爾及利亞主要城市 阿爾及利亞主要城市 阿爾及利亞主要城市 阿爾及利亞主要城市 阿爾及利亞主要城市 阿爾及利亞主要城市 阿爾及利亞主要城市 阿爾及利亞主要城市 阿爾及利亞主要城市 阿爾及利亞主要城市 阿爾及爾 border|130px|Oran奧蘭 君士坦丁 (阿爾及利亞) 排名 城市 省份 人口 排名 城市 省份 人口 安納巴 卜利達 麥迪亞 阿爾及爾 border|130px|Oran奧蘭 君士坦丁 (阿爾及利亞) 1 阿爾及爾 阿爾及爾省 3,518,083 11 比斯克拉 比斯克拉省 207,987 安納巴 卜利達 麥迪亞 阿爾及爾 border|130px|Oran奧蘭 君士坦丁 (阿爾及利亞) 2 奧蘭 奧蘭省 1,577,755 12 泰貝薩 泰貝薩省 203,922 安納巴 卜利達 麥迪亞 阿爾及爾 border|130px|Oran奧蘭 君士坦丁 (阿爾及利亞) 3 君士坦丁 君士坦丁省 507,224 13 提亞雷特 提亞雷特省 198,213 安納巴 卜利達 麥迪亞 阿爾及爾 border|130px|Oran奧蘭 君士坦丁 (阿爾及利亞) 4 安納巴 安納巴省 383,504 14 瓦爾格拉 瓦爾格拉省 183,238 安納巴 卜利達 麥迪亞 阿爾及爾 border|130px|Oran奧蘭 君士坦丁 (阿爾及利亞) 5 巴特納 巴特納省 317,206 15 貝賈亞 貝賈亞省 182,131 安納巴 卜利達 麥迪亞 阿爾及爾 border|130px|Oran奧蘭 君士坦丁 (阿爾及利亞) 6 卜利達 卜利達省 264,598 16 斯基克達 斯基克達省 178,687 安納巴 卜利達 麥迪亞 阿爾及爾 border|130px|Oran奧蘭 君士坦丁 (阿爾及利亞) 7 塞提夫 塞提夫省 246,379 17 特萊姆森 特萊姆森省 172,540 安納巴 卜利達 麥迪亞 阿爾及爾 border|130px|Oran奧蘭 君士坦丁 (阿爾及利亞) 8 謝裡夫 謝裡夫省 235,062 18 布阿拉里季堡 布阿拉里季堡省 167,230 安納巴 卜利達 麥迪亞 阿爾及爾 border|130px|Oran奧蘭 君士坦丁 (阿爾及利亞) 9 傑勒法 傑勒法省 221,231 19 貝沙爾 貝沙爾省 157,430 安納巴 卜利達 麥迪亞 阿爾及爾 border|130px|Oran奧蘭 君士坦丁 (阿爾及利亞) 10 西迪貝勒阿巴斯 西迪貝勒阿巴斯省 208,498 20 麥迪亞 麥迪亞省 155,852 安納巴 卜利達 麥迪亞 == 政治 == 縮圖|東部鐵路 國家元首為共和國總統,由普選產生,任期五年。憲法規定總統只可連任一屆,但2008年11月,為給時任總統布特弗利卡連任掃清障礙,阿爾及利亞議會兩院全體會議審議透過了關於取消總統任期限制的憲法修正案,從而使布特弗利卡得以第三次連任總統。布特弗利卡辭去總統職務後,總統任期限制獲得恢復。總統為部長會議主席和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總理由總統任命,亦為政府首腦,負責任命部長會議各成員。 阿爾及利亞議會為兩院制,上院144席,下院407席,任期五年。 == 經濟 == thumb|220px|貝賈亞的油港 thumb|220px|阿爾及利亞經濟成長 石油和天然氣是阿爾及利亞經濟的支柱產業,大約佔總收入的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三十的國民收入總值,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出口收入,於1969年成為石油輸出國家組織的會員國。阿爾及利亞天然氣儲量為全世界第五,全世界第二大天然氣出口國。阿爾及利亞石油儲量為全世界第十四。 農業主要有產小麥、大麥、燕麥、葡萄、柑桔、蔬菜;工業主要有食品加工、紡織、服裝。在2006年,阿爾及利亞的國內生產總值列表(國際匯率)達114.73,居非洲第二,僅次於南非(254.99)。 阿爾及利亞外債很高,九十年代中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巴黎俱樂部的支援下,阿國實行了政策方面的改革,經濟財政有了一定的起色。 2000年和2001年,得益於石油價格上漲和政府嚴格的金融政策,阿國財政表現出色,貿易盈餘大幅度提高,外匯儲量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債務也減少了很多。但政府在經濟多樣化,降低失業率和提高生活水平方面的努力成效不高。 2001年,政府和歐盟簽訂了條約,將降低關稅以促進貿易。 2017年阿爾及利亞失業率估算約為11.7%。同年,阿爾及利亞勞動人口估算約為1182萬 === 農業 === 國內農業人口占比10.8%,但耕地只佔全國面積的3.17%。農業活動多分佈在沿海和山谷地帶。主要農產品為小麥、大麥及燕麥,另有玉蜀黍、馬鈴薯、豆類、棉花、橄欖、菸葉、蕃茄、棗子、無花果、石榴、橘子和葡萄等。林地面積約2萬329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約1%,盛產軟木、松和西洋杉等,林地多分佈在阿特拉斯山一帶。 === 漁業 === 2005年魚獲量126,628.3公噸,主要的漁產有沙丁魚、鮪魚和鯷魚等。 === 畜牧業 === 阿爾及利亞中部有廣大的草原,飼養有牛、羊、馬和駱駝等。 === 礦業 === 阿爾及利亞礦產豐富,主要礦產有金、銀、銅、鐵、鋅、錳、鉛、鈾、煤、鑽石、磷酸鹽、天然氣和石油等。 === 工業 === 工業是國家經濟重要的一環,主要的工業有發電、煉油、液化天然氣、紡織、成衣、食品加工、金屬品製造、建築材料、水泥、磚、肥料、菸酒、飲料、手工藝品、傢俱、電子裝配、電器、玻璃、印刷、紙、文具、軍火和汽車裝配等。 === 出口貿易 === 2009年輸出總值約為436.9億美元,主要輸出品有原油、天然氣、原油提煉產品、鐵礦砂、磷酸鹽、軟木、酒、羊毛、皮革、橘子及棗椰等,主要輸出國為美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加拿大、荷蘭、土耳其。 === 進口貿易 === 2009年輸入總值約為391億美元,主要輸入品有資本貨品、食品、消費品、軍事裝置、鋼鐵、電工器材、紡織品、汽車、船隻、飛機、油管、通訊器材、醫療器材、藥品、飲料、機械、組閤家具、化學製品、肥料等。主要輸入國是法國、中國、義大利、加拿大、西班牙、德國和土耳其。 == 軍事 == 阿爾及利亞國家武裝力量阿爾及利亞國家人民軍,擁有正規部隊20.45萬人。其中陸軍12.7萬人,海軍1萬人,空軍1.4萬人,準軍事武裝37.65萬人。阿爾及利亞在軍事上投入巨大,其GDP的5.6%都用於軍隊建設,阿爾及利亞的軍費支出在馬格里布地區排名第一,在非洲排名第二,僅次於埃及,阿爾及利亞的軍事裝備主要進口自俄羅斯、美國、中國、德國等。 == 文化 == 日期 中文名 當地名 7月5日 獨立日 -{Fête de l’Indépendance et de la Jeunesse}- 11月1日 國慶日 Anniversaire de la Révolution algérienne === 教育 === 阿爾及利亞制定了教育民主化、阿爾及利亞化、阿拉伯語化、重視科學和為了國家發展四項原則,對6至16歲少年兒童實行9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小學入學率97%,中學入學率66%。中、小學生教育免費,大學生享受助學金和伙食補貼。 2001-2002學年共有中、小學校22626所,2003-2004學年有中小學生784.2萬人,教師33.1萬人。各類高等院校56所,在校大學生130萬名,教員1萬8544人。 主要大學有:阿爾及爾大學、胡阿里·布邁丁科技大學、君士坦丁大學等。 文盲率為17%,約800萬人,其中有463.1萬名婦女。 === 體育 === 2004年在首都阿爾及爾舉辦國際性的泛阿拉伯運動會。 足球是阿爾及利亞最受歡迎的運動,其足球水平在非洲屬領先地位,足壇傳奇巨星席內丁·席丹也是移民法國的阿爾及利亞後裔。阿爾及利亞國家足球隊曾四度進入世界盃決賽週,並兩度獲得非洲國家盃冠軍。 == 交通 == 境內交通十分發達,鐵路共有3,973公里,鐵路幾乎全部集中在北部沿海一帶,以東西橫貫線為主要的鐵路幹線,東線可以通往突尼西亞的比塞大,西線可以到達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加,沿線皆為重要城市。境內南部的陸上交通以公路為主,公路全長10萬8302公里,其高速公路道長645公里。城市及其郊區附近以汽車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其它地帶多以駱駝代步,凡是有油井和礦場的所在,都有公路相通。海運也很發達,阿爾及爾和奧蘭是國內的兩大港口,可以停泊巨輪。航空便利,自阿爾吉爾和君士坦丁等地,有民航班機來往巴黎、開羅、羅馬和日內瓦等城市。 首都阿爾及爾擁有地鐵系統。 == 人口 == 人口密度17.7人/平方公里。 百分之九十的居民居住在北部沿海地區,約一百五十萬人居住在南部沙漠地區,其中大部分在綠洲中。絕大多數阿拉伯人和柏柏爾人為穆斯林,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九。 約80%的居民說阿拉伯語方言,20%說柏柏爾語。法語使用廣泛,但不是官方語言,也很少有居民以法語為母語。 基因證據證明現代阿爾及利亞人幾乎都是柏柏爾人的後裔,因歷史因素改用阿拉伯語,發生了文化上的阿拉伯化,被稱為阿拉伯-柏柏爾人。在阿爾及利亞仍有15%的人群有著更強烈的柏柏爾人認同,並且仍然使用當地流行的柏柏爾語言,主要是居住於卡比利亞的卡拜爾人。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阿爾及利亞-畜牧之國 * * == 參見 == * 阿拉伯世界 Category:北非國家 Category:伊斯蘭會議組織成員國 Category:非洲的共和國 Category:前法國殖民地 Category:1962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前社會主義國家 Category:1962年阿爾及利亞建立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大韓民國
大韓民國(),簡稱韓-{}-國(),亦稱南-{}-韓,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共和制國家,首都為首爾特別市。國土三面環海,西南瀕臨西海(黃海),東南緊接大韓海峽(朝鮮海峽),東邊是東海(日本海),北面隔著三八線(朝韓非軍事區)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相鄰,總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約佔朝鮮半島總面積45%),人口約5,169.2萬。 韓國是二十國集團和經合組織(OECD)成員、亞太經合組織(APEC)和東亞峰會的創始國,亦是亞洲四小龍和未來11國之一。20世紀60-90年代,韓國經濟在政府「出口主導」經濟戰略的推動下,飛速發展,創造出「漢江奇蹟」。目前韓國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31,396美元,名列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已發展國家名錄。 韓國政治體系為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韓國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擁有最高行政權,有權任命國務總理等政府官員,自1987年起由韓國國民直接選舉產生,一屆任期為5年,只能擔任一屆。韓國國會為一院制立法機關,透過單一選區制和比例代表制結合的方法選舉,每屆任期為四年。韓國實行多黨制,其中,右翼的國民力量和中間偏左的共同民主黨是韓國最大的主流政黨,左右韓國政壇。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機構和立法機構,其最高司法機構是韓國大法院,成員由總統任命並由國會批准。另外韓國還設有憲法法院,用於保護憲法和保障國民的基本權利。 == 國名 == 大韓民國聲稱其為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權,自稱“韓-{}-國”(),得名於古代的三韓,而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稱作“北-{}-韓”()。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亦聲稱其為朝鮮半島唯一合法的政權,自稱“朝-{}-鮮”(),而稱大韓民國為“南朝-{}-鮮”(),直到2024年1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調整對韓政策、廢除對韓部門為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92年與韓國建交前,一直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視為代表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府,拒絕承認大韓民國,並以“南朝-{}-鮮”稱之,直到1992年兩國建交後,才改以“韓-{}-國”稱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在1992年與韓國建交前,亦稱大韓民國為“南朝-{}-鮮”()。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在與韓國斷交前,將大韓民國視為朝鮮半島的唯一合法政權,拒絕承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臺灣、香港、澳門民間及海外華人習慣稱大韓民國為“韓-{}-國”或“南-{}-韓”,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朝-{}-鮮”或“北-{}-韓”。不過韓國駐臺代表部曾發公函致臺灣各大媒體,要求使用「韓-{}-國」而勿用「南-{}-韓」,時任中華民國外交部亞太司副司長李宗芬表示尊重韓國意見,並稱外交部使用的稱法一直為「韓-{}-國」或「」。 由於「朝-{}-鮮」和「韓」在西方語言中的稱法均取自朝鮮半島的古代王朝高麗(Korea、Corea、Coree等),因此沒有類似漢字文化圈在使用「朝-{}-鮮」和「韓」上的問題。大韓民國正式英文名為,通稱。在西方的朝鮮半島移民絕大多數來自韓國,故有時亦簡稱為Korea。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文通稱,但極少簡稱。 == 歷史 == === 朝韓分治前 === 根據考古所得,早在遠古時期朝鮮半島就已有原始人類居住。平壤祥原郡黑隅裡遺址、忠清南道公州石壯裡和馬巖裡遺址、忠清北道上詩裡和浦田裡遺址相繼發現表明舊石器時代朝鮮半島南北部都有人類生息。朝鮮半島歷史最初的奴隸制國家是古朝鮮。“朝-{}-鮮”一詞最早見於中國古籍《山海經·海內經》:“東海之內,北海之隅,有國名朝-{}-鮮”。《尚書大傳》對其含義的解釋為“朝日鮮明”。對於古朝鮮的建國存在檀君朝鮮和箕子朝鮮兩種說法。由於文獻中箕子朝鮮內容的矛盾,加之考古發現的不足和朝韓民族主義因素等原因,箕子朝鮮的說法已被朝韓主流所否定。有人甚至認為箕子朝鮮是漢四郡時期的漢人或是後世慕華者編造出來的。公元前194年,衛滿發動政變推翻古朝鮮準王即位,但繼續沿用古朝鮮的國號,史稱“衛滿朝鮮”。公元前108年,衛滿朝鮮被西漢所滅。 進入四世紀以後,高句麗在鴨綠江流域興起,統一北部的各部落國家及滅亡漢四郡。在西南部,百濟滅馬韓54國。東南部的辰韓也由12國合併為新羅。弁韓12國被伽倻所吸收,後來又與新羅融合。朝鮮半島形成高句麗、新羅、百濟三國鼎立時期,史稱“三國時代”。公元7世紀新羅聯合唐朝先後滅百濟和高句麗。676年羅唐戰爭後,新羅統一朝鮮半島大同江以南。大同江以北的高句麗故地被唐朝渤海國等繼承。十世紀初,統一新羅分裂成為後三國(後高句麗、後百濟、新羅)。918年,高句麗大將王建統一後三國,改國號“高麗”(高麗時代阿拉伯商人將此名稱傳播到歐洲世界,歐洲語言Korea、Corea的語源就是“高麗”)。 1392年,高麗大將李成桂推翻高麗政權改元建國,史稱“朝鮮王朝”。朝鮮王朝以儒教治國,儒家思想取代佛教成為國家統治理念。世宗大王時期,王朝經濟、文化、軍事、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長足發展。諺文的發明也為國內平民的文化普及提供了條件。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朝鮮王朝由於遭到後金和倭的攻擊而採取閉關鎖國的政策。19世紀後開始日益衰落。1876年,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依靠西方先進武器迫使朝鮮王朝簽訂《江華島條約》,取得自由勘測朝鮮半島海口、領事裁判權、貿易等權利。 清在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後,高宗閔妃欲聯合沙俄牽制日本,推翻樸泳孝親日內閣,組建親俄內閣,遭日本右翼殺害,史稱“乙未事變”。此後的金弘集親日內閣頒佈“斷髮令”等改革法令,遭到朝-{}-鮮民眾反對。以乙未事變和斷髮令為導火線,朝-{}-鮮爆發全國性大規模反日義兵運動,金弘集內閣垮臺。俄館播遷後,沙俄在朝鮮半島的勢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而日本則在失去遼東之後,再次遭到重挫。俄日兩國的對峙為朝-{}-鮮的獨立提供了良機。為進一步實現獨立,朝鮮群臣紛紛上奏高宗建立與中國和日本一樣的帝制。在群臣多次建議下,高宗最終接受了文武眾臣的建議,並於1897年10月12日在圜丘壇祭天並登基稱帝,成立大韓帝國,改年號為“光武”,並開始進行適應工業化的光武改革。1905年,沙俄在日俄戰爭戰敗後,日本在滿洲和朝鮮半島的勢力進一步加強。1905年11月日本逼迫大韓帝國簽訂《乙巳條約》,使其成為保護國後,朝鮮半島反日義兵運動再次高漲。1909年10月,韓國獨立運動義兵參謀中將安重根在哈爾濱火車站將日本首任韓國統監伊藤博文擊斃。 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簽訂,日本吞併朝鮮半島。1919年,高宗暴斃,廣大民眾認為高宗是被日本人暗中投毒至死,全國各地紛紛醞釀大規模的抗議示威活動。1919年3月1日,韓-{}-國獨立人士在京城塔洞公園宣讀《獨立宣言書》,向世界宣佈韓-{}-國的獨立,引發京城和朝鮮半島其他多地民眾的大規模反日遊行示威,是為“三一運動”。三一運動的獨立浪潮很快席捲整個朝鮮半島,有200萬以上群眾參加了上千起反日示威和武裝起義。根據日本官方縮小的統計數字,三一運動期間被殺害的韓-{}-國人數有近8,000人,1.6萬人受傷,數萬人被捕。三一運動被日本人鎮壓後,韓-{}-國獨立人士紛紛流亡中華民國或者蘇俄遠東地區繼續從事獨立復國運動。1919年4月13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在上海成立,後隨當時抗日的中華民國政府於1940年到達重慶。 === 南北分治後 === 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根據年初雅爾達會議的安排,原日佔朝鮮由蘇聯和美國共同託管,蘇聯紅軍和美軍以北緯38度線為界分別進駐朝鮮半島北部和南部。此後朝鮮半島先後被劃分為南北兩塊勢力範圍:由蘇聯軍事政府管理的北部以及美軍政廳統治的南部,兩者在1948年後分別獨立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及「大韓民國」。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因蘇聯等東歐共產主義國家缺席,導致當時美國等主導的聯合國投票發動聯合國軍支援韓國。聯合國軍支援的韓國同蘇聯和抗美援朝方針指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支援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終在1953年7月27日簽署停戰協議。朝鮮半島沿三十八度線非軍事區劃分為兩個國家。 朝韓分治後,韓國經歷民主與獨裁統治的反覆交替。第一共和國處於李承晚的獨裁統治之下,直至1960年爆發四一九革命,民主的第二共和國建立。1961年5月16日,少將朴正熙發動五一六軍事政變推翻僅存在8個月的第二共和國,建立第三共和國,開始長達十八年的威權統治。朴正熙上臺後致力於發展經濟使韓國經濟走上振興之路。1972年,朴正熙透過公佈“維新憲法”確立其任期終身制並建立第四共和國。1979年,朴正熙在宴席上被親信KCIA(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刺殺後,陸軍少將全鬥煥發動「雙十二政變」,奪取全國政權。1980年,全鬥煥武力鎮壓光州民主化運動,將金大中和金泳三拘捕。1981年,韓國在全斗煥操縱下修改憲法,使全斗煥登上總統寶座,韓國進入獨裁專制的第五共和國。1987年6月,韓國爆發大規模六月民主運動,其後經過公民投票。10月27日韓國國會透過第六共和國憲法,建立目前的第六共和國。12月19日盧泰愚成為首位公正透明下的民選總統。1992年12月19日,金泳三當選韓國第14屆總統,開啟文人政府時代。 1997年12月19日,金大中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當選韓國總統,實現首次政黨輪替。他開始改革韓國的經濟體制,改善韓國與日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關係。在對北問題上,金大中採取“陽光政策”,在2000年成功與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在平壤進行首次南北雙邊會談,並簽署《南北共同宣言》。金大中因此於同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金大中後的盧武鉉政府基本延續前任政府的對朝友好政策。2007年10月2日至4日盧武鉉步行穿過38度線進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然後乘車抵達平壤與金正日舉行第二次朝韓首腦會晤。雙方簽署《南北關係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 2007年12月19日,李明博當選韓國總統,達成第二次政黨輪替。2008年2月25日,李明博就任總統後開始調整對北政策。同年7月,一名韓國遊客在金剛山遭朝鮮士兵槍擊身亡。隨著之後2010年天安號沉沒事件、朝鮮核問題以及延坪島炮擊事件的發生朝韓關係一直緊張。2012年12月19日,前總統朴正熙的長女朴槿惠當選韓國史上首位女性總統,新世界黨繼續執政。2016年12月9日,崔順實事件引發朴槿惠遭韓國國會彈劾,2017年3月10日韓國憲法法院透過了朴槿惠的彈劾案。同年5月9日,韓國提前舉行總統大選,文在寅當選第19任總統,並於次日宣誓就職。2022年3月9日,第20屆韓國總統選舉,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尹錫悅得票率為48.6%,超過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0.8個百分點,贏得第20屆總統大選,當選韓國總統。 == 地理 == 韓國地處東北亞的朝鮮半島南段,三面環海,北部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接壤,西與中國隔著西海(黃海)相望,東部和東南部與日本隔著東海(日本海)相鄰,面積約10萬平方公里,約佔半島面積的45%。 ===地貌=== 韓國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其中三分之二是山地。北起黃龍山縱貫東海岸的太白山脈是韓國最長的山脈,全長約500公里,平均海拔1,000米,構成朝鮮半島南部的脊樑。由於東海波濤的侵蝕,太白山脈東坡是懸崖峭壁和岩石小島,西坡和南部較緩,形成平原和許多近海島嶼和小港灣。位於太白山脈北部的雪嶽山是韓國東部山地的最高峰,高達1,708米,因山頂一年有五六個月被白雪覆蓋而得名。太白山脈中部聳立著五座相似的高峰被稱為五臺山,最高峰飛盧峰海拔1,563米。太白山脈向西南延伸的部分被稱作小白山脈,長約350公里,主要山峰有智異山(1,915米)、俗離山(1,058米)、德裕山(1,614米)、伽倻山(1,430米)等。以五臺山為始點向西南延伸到忠清南道的山脈是車嶺山脈,長約220公里。位於濟州島中部的漢拏山是韓國的最高峰,海拔1,947米。漢拏山與金剛山和智異山被稱為三大神山。 韓國的平原主要分佈在南部和西部的河流及海岸地帶,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主要平原包括湖南平原(約500平方公里),全南平原(約300平方公里)、金海平原(約220平方公里)等。這些平原地區土地肥沃,是韓國的糧倉。 thumb|230px|蟾津江 由於韓國的地貌,韓國的河流一般是從北向南或從東向西入海。洛東江是韓國最大的河流,北起太白山脈流經大邱南至釜山入大韓海峽,長525公里。漢江長514公里是韓國的第二大河流。流經韓國首都首爾的漢江自古就是韓國人民發展生息的生命線。 韓國的湖泊較少,位於濟州島漢拏山山頂火山口的白鹿潭是韓國最大的天然湖泊,海拔1,850米,湖面直徑約300米,周長1公里,深約6米。位於江原道春川市東北13公里的昭陽湖為韓國最大的人工湖,面積6,930萬平方米,1973年建成。 韓國擁有3,000個大小島嶼。其中濟州島(1,840平方公里)是韓國面積最大的島嶼,也是韓國主要的旅遊熱點之一。濟州火山島和熔岩洞200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列表。韓國的其它主要島嶼包括巨濟島(383.44平方公里)、江華島(319.83平方公里)、珍島(319.65平方公里)和南海島(297.75平方公里)等。 === 氣候 === 韓國屬溫帶大陸性溼潤和副熱帶溼潤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春、秋兩季較短;夏季炎熱潮溼;冬季寒冷乾燥。夏季韓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都會超過30℃。冬季氣溫寒冷,內陸地區最低氣溫可達-20℃。首爾1月份的平均氣溫範圍是-7℃到1℃。首爾8月份的平均氣溫範圍是22℃到30℃。南部沿海地區冬季的溫度會高些,而內陸山區的氣溫則非常低。 韓國年平均降水量為1,500毫米左右,由南向北逐步減少。受東南季風影響,夏季雨水多而集中,6月底至7月底有“梅雨”。6-8月的降雨量為全年的70%。南部沿海地區在夏末時常有颱風。首爾的年平均降雨量為1370毫米;釜山1470毫米。 韓國大部分地區為中溫帶,植被以韓松,闊葉落葉植物為主。韓國南部海岸和濟州島為暖溫帶。植被為闊葉常綠植被。 ===自然資源=== 韓國礦產資源種類繁多,但有開採價值的礦物數量很少。工業原料主要依靠進口,自給率僅為10%。由於缺乏中生代以後的海相沉積,韓國至今沒有發現油田。能源礦產主要是無煙煤,但儲量小。韓國儲量相對較多的金屬類礦物主要有金、銀、銅、鉬、鉛、鋅、鎂、鎢、銻、錫等。韓國非金屬類礦物的儲量很豐富。重晶石、雲母、螢石和高嶺土的儲量很高。 韓國的植被以溫帶落葉闊葉林為主,主要植物有槭樹、櫪樹、楓樺、紫椴、榆樹等。南部沿海和濟州島的植被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主要植物有山茶、狹葉櫟、竹等。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區如雪嶽山、智異山、漢拏山等屬於寒溫帶針葉林帶,主要植物有落葉松、偃松、冷杉、紅松、紅皮雲杉、紅豆杉等。 韓國高原地區的動物分佈與中國東北、西伯利亞、庫頁島和北海道北部地區類似,主要動物有鹿、狍、斑羚、褐熊、虎、猞猁、兔、麋鹿等;低地地區與中國東北南部和華北地區的動物分佈相似。濟州島和鬱陵島與日本的動物種群有密切的關係,主要動物有黑熊、河狍、田鼠、白腹黑啄木鳥、環頸雉雞等。 == 法律 == === 憲法 === 1948年,韓國公佈第一部憲法並按憲法原則建國。在建國後的幾個十年中,韓國對憲法進行了九次修訂。最新的一次憲法修訂時間是在1987年的第六共和國。《韓國憲法》包括序言、130項條款和6個補充規定,共分總綱、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國會、政府、法院、憲法法院、選舉管理、地方自治、經濟和修憲10章,主要有“國民主權”,實行“三權分立”和“總統中心制”,增加國民民主權利,和實行違憲審查制定四方面的核心內容。其基本原則包括國民主權、三權分立、尋求南北和平民主統一、尋求國際和平與合作、依法治國以及國家負責促進國計民生。 《憲法》保證司法的獨立性。《憲法》第103和106條明確規定“法官依據憲法和法律及其良知,獨立做出審判”,法官“除被宣告為彈劾或禁錮以上的刑之外”不得被罷免。修改憲法只能由總統或國會大多數議員提出。修改的憲法需經三分之二以上的國會議員和全民公決半數以上同意方能生效。 韓國憲法法院於1988年依據韓國第六共和國憲法第六章建立。韓國憲法法院是韓國的獨立司法裁判機構,其主要職能是透過建立特別的憲法裁決程式對有關憲法的問題進行裁決,以保護憲法和保障國民的基本權利。韓國憲法法院成員由韓國總統任命的9名法官組成。其中三分之一來自韓國國會的候選人,三分之一來自大法院院長提名候選人,三分之一來自韓國總統的候選人。憲法法院的法官必須年滿40週歲且符合十分嚴格的任職資格。 === 司法制度 === 韓國司法制度由最高法院大法院、憲法法院、高等法院、地區法院和一些特殊法院構成,為三審終審制。 地區法院是可以受理任何民事和刑事案件的一審法院。地區法院上訴小組有權處理由單一地區法院或分院處理的案件的上訴。市級法院只能負責金額在2,000萬韓圓以下、刑期在30天以內或罰金在200萬韓圓以下的小案件的初審。地區法院分院的職能與地區法院基本相同,但沒有處理上訴的權力。高等法院是處理地區法院和特殊法院上訴的二審法院。高等法院的上訴法院由3名法官組成。韓國大法院是韓國的最高法院,負責處理對二審法院判決的上訴。大法院的判決為終審判決,當事人對大法院的判決不能上訴只能服從。 == 政治 == -{zh-hant:; zh-hans:;}- 韓國政體由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權組成。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韓國已經成功發展自由民主制。1987年,韓國舉行第一次公平開放的總統選舉,成為東亞第三波民主化國家之一。《政體資料集》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出版的《世界概況》將韓國列為民主國家。 === 行政機構 === 韓國的行政部門實行總統制,是韓國三權分立制度的核心體制。韓國總統由韓國國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為避免任何個人長期掌握國家權力,《韓國憲法》規定總統不能連任。韓國總統透過由15-30人組成的國務會議行使行政權。 韓國總統的主要職能包括:作為國家元首負責接見外國使節,頒發嘉獎令、授勳和實施大赦;維護國家統一,民族獨立,領土完整,國家的連續性和維護憲法;作為最高行政首長,負責推行國會透過的各項法律,並全權領導國務會議、各類諮詢機構和行政部門,並有權任命包括國務總理和各部部長在內的官員;作為國軍統帥,擁有包括宣戰權在內的廣泛軍事政策制定權;作為國家的最高對外代表和外交政策的決策者,有權任命和派遣外交使節,與外國簽訂條約;作為主要政策和法律的制定者,可以向國會提出立法議案,並親自或以書面形式向立法人員說明自己的觀點。總統無權解散國會,但國會可以透過彈劾程式限制總統。總統任命的國務總理需由國會批准。 文在寅政府改組後,韓國的中央行政機關包括18部、5處、18廳、7委員會、2院、4室共計54個機構。1988年,韓國修訂了《地方自治法》,恢復了地方自治制度;1991年舉行了地方議會選舉;1995年舉行了道知事和市長的選舉。 === 立法機構 === 韓國國會是韓國一院制立法機關,按法律規定應由至少200個議席組成,每屆任期四年,其中80%以上的席位由國民投票選舉產生,其餘的5%以上的席位透過比例代表制產生。 韓國國會具有立法權、修憲權、財政審查權、外交和戰爭權、人事權、監督權和彈劾權等權力,負責審議並透過或否決各項法案;稽核和批准政府財政預算;檢查政府工作;批准對外條約以及同意宣戰或媾和;稽核憲法裁判所所長、大法院院長、國務總理、檢察長和大法官的任命;彈劾總統和主要政府官員、否決總統的緊急命令等。 韓國國會機構包括議長1人、副議長2人及各專門委員會。韓國國會議長與副議長由國會議員匿名選舉產生,負責主持國會會議。議長的任期按規定不能超出2年。議長和副議長職能上獨立於其所在政黨,而且不必是政府官員。 === 司法機構 === 韓國司法機構獨立於韓國行政和立法機構。韓國法院分為大法院、高等法院和包括專門性的專利法院、家庭法院和行政法院在內的地方法院三個級別。 大法院是韓國最高司法機構,也是管理韓國司法系統的行政權力機構。大法院成員由院長和13名大法官組成。大法院長由韓國總統任命並經韓國國會批准,任期6年,不得連任。韓國大法院長是韓國司法機構的首領,有權推薦大法官提名和任命下級法院的法官。高等法院是地方法院的二審法院。韓國在首爾、仁川、水原、春川、大田、清州、大邱、釜山、昌原、蔚山、光州、全州和濟州13個城市設有地方法院。地方法院下設分院和市郡法院。 === 政黨與選舉 === 韓國實行多黨制。目前的政黨主要有國民力量、共同民主黨等。國民力量和共同民主黨是韓國的兩大政黨,左右韓國政治。 韓國選舉包括總統大選、國會普選、地方自治團體以及地方議會的地方選舉。韓國總統由韓國國民透過直接選舉的方式選出,任期為5年,而且不能連任。每個政黨都可推薦一名候選人,無黨派人士只要集齊5,000至7,000名選民推薦就可參選。韓國國會議席每屆任期四年,其中80%以上的席位透過簡單多數制的國民投票選舉產生,其餘5%以上的席位透過比例代表制產生。 === 行政區劃 === 出於歷史、人文以及地理方面的原因,韓國習慣上被劃分為關東地方、首都圈、大田圈、湖南地方、嶺南地方和濟州地方6大區域。關東地方是韓國東部大關嶺以東地區,即江原特別自治道的稱呼。湖南地區是錦江以南全羅南道和全羅北道的別稱。嶺南地區是小白山脈的竹嶺和鳥嶺以南地區,即慶尚南道和慶尚北道。大田圈指忠清南道和忠清北道。首都圈和濟州地方分別指京畿道和濟州島。這些被沿用1000多年的地區說法與韓國的行政區劃的界限不一定完全吻合。 韓國全國目前劃分為一個特別市、一個特別自治市、六個廣域市,以上八個皆為中央直接管轄的直轄市、六個道及三個特別自治道;以上一級行政區稱為“廣域自治團體”,共有十七個。廣域自治團體以下之二級行政區則稱為“基礎自治團體”,全國共有73個自治市、86個郡、69個自治區。基礎自治團體以下又分為面、邑、洞;再分為裡、統以及最基層的班。 {|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style="text-align:center" |- |colspan="8"| |- !地域 !名稱 !韓語 !首府 !人口 !面積 !二級政區 !圖號 |- |江原 |江原特別自治道 | |春川市 |1,536,140 |16,536 |7市11郡 |9 |- |rowspan=3|京畿 |首爾特別市 | |中區 |9,558,153 |606 |25區 |1 |- |仁川廣域市 | |南洞區 |2,937,440 |958 |8區2郡 |4 |- |京畿道 | |水原市 |13,512,867 |10,136 |27市4郡13區 |8 |- |rowspan=4|忠清 |忠清北道 | |清州市 |1,597,501 |7,433 |3市8郡2區 |10 |- |忠清南道 | |洪城郡 |2,118,205 |8,590 |6市9郡 |11 |- |世宗特別自治市 | | |364,364 |465 |無 |17 |- |大田廣域市 | |中區 |1,455,300 |540 |5區 |6 |- |rowspan=5|慶尚 |慶尚北道 | |安東市 |2,631,649 |19,021 |10市13郡2區 |14 |- |慶尚南道 | |昌原市 |3,324,735 |10,518 |10市10郡2區 |15 |- |大邱廣域市 | |中區 |2,395,749 |886 |7區1郡 |3 |- |蔚山廣域市 | |南區 |1,125,727 |1,056 |4區1郡 |7 |- |釜山廣域市 | |蓮堤區 |3,361,781 |886 |15區1郡 |2 |- |rowspan=3|全羅 |全北特別自治道 | |全州市 |1,793,902 |8,047 |6市8郡2區 |12 |- |全羅南道 | |務安郡 |1,839,698 |11,956 |5市17郡 |13 |- |光州廣域市 | |西區 |1,442,482 |501 |5區 |5 |- ||濟州 |濟州特別自治道 | |濟州市 |675,876 |1,846 |2市 |16 </table> == 經濟 == 韓國是20國集團成員之一的世界主要經濟體,是擁有完善市場經濟制度的經合組織發達國家。其國內生產總值按國際匯率計算在世界排名第11,按相對購買力指標計算世界排名第13。韓國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未來11國中唯一一個發達國家。國際貿易在韓國GDP佔有很大的比重,是世界第7大出口國和第7大進口國。自2002年10月與智利簽署了首個自由貿易協定後,韓國目前已經先後與美國(韓美自由貿易協定)、歐盟(韓歐自由貿易協定)、加拿大()、中國(中韓自貿協定)等世界主要國家和經濟體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 韓國經濟的騰飛被稱為“漢江奇蹟”。1953年,韓國人均GNP只有67美元,到2007年達到20045美元成為發達國家,增長了298倍。韓國在經濟發展上所取得的成就在當初朝鮮戰爭結束時是不可想象的。韓國的基礎建設在朝鮮戰爭中已被摧毀,百萬計的韓國人當時在貧困和失業之中掙扎。1963年,朴正熙掌權後將發展經濟列為頭等大事,按照韓國國情開展韓國經濟開發五年計劃。朴正熙在當時提出的“對待工人要像對待家人一樣,做工廠的工作要像做自己的事一樣”的口號,成為當時韓國人的精神力量,使得韓國工人以當時美國工人十分之一的成本創造出美國工人2.5倍生產率Cumings, Bruce. Korea's Place in the Sun: a Modern History. New York: Norton, 2005. Print.。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初,韓國主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基礎設施建設;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則是發展 重工業、軍工和化學工業等資本密集型產業。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襲擊韓國。韓國外匯儲備銳減到39億美元。漢江奇蹟創造的財富大幅縮水。韓國財閥外向型發展模式的弊端也突現出來。許多數人將1997年當作是漢江奇蹟的結束。1998年2月,金大中續金泳三執掌韓國政權後,積極應對金融危機,開展了企業、金融、公共事業和勞動保障四個領域的改革。韓國經濟在1998年縮水7%之後,在1999年迅速增長9.5%。2001年8月15日,韓國的外匯儲備已由危機時的39億美元恢復到978億美元,外匯儲備量世界第五。金大中的改革同時也使韓國經濟從低階產品出口型經濟轉變成資訊高科技型經濟。 2008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襲擊韓國。韓國一度被認為可能步冰島後塵,成為第二個破產的國家。但不到一年,局勢就反轉,韓國竟成為OECD的30個會員國中,復甦最快的國家。2009年,在大多數發達國家經濟呈現負增長的情況下,韓國經濟實現了0.2%的正增長。2010年,韓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1%,時隔3年重新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人均GDP時隔3年後重新超過2萬美元,外匯儲備達2915.7億美元,外匯儲量世界第六。 === 金融 === 韓國的金融業由韓國的中央銀行以及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構成。韓國銀行作為中央銀行負責執行韓國貨幣政策併發行韓國流通貨幣韓圓。除韓國銀行外,韓國還有數個政策性銀行比如產業銀行、中小企業銀行、水產協會銀行等。韓國的主要全國性商業銀行包括韓亞銀行、國民銀行、友利銀行、新韓銀行等。其中新韓銀行創立於1897年,是韓國歷史上第一家商業銀行,而目前國民銀行是韓國最大的銀行。 韓國交易所(簡稱KRX)是韓國唯一的證券交易所,總部設在韓國釜山廣域市,2005年1月由原韓國證券交易所(KSE)、韓國期貨交易所(KOFEX)和韓國創業板市場(KOSDAQ)合併而成,其主要指數為韓國綜合股價指數。韓國交易所的證券期貨及其它衍生產品交易量位居世界首位。2010年,韓國交易所衍生產品合約交易量為37.52億手,佔全世界交易量的16.8%。據世界交易所聯盟2008年的統計,韓國創業板市場KOSDAQ的成交量及換手率僅次於美國納斯達克,其上市公司總市值位居世界第四。 === 交通 === 韓國從1967年開始興建高速公路,連線首爾與仁川和釜山的京仁、京釜高速公路使韓國進入“高速公路時代”。經過幾十年的建設,韓國目前已經建成縱橫全國的高速公路網路“一日生活圈”。韓國國民可以透過高速公路在一天之內到達韓國任何一個城市。目前韓國有高速公路32條,總長4,044公里,國道51條,總長13,432公里。 截至2012年9月底,韓國鐵路系統共有90條鐵路線,總執行長度為3,569.5公里,其中複線1,904.4公里,電氣化鐵路2,385.2公里。連線韓國主要城市的鐵路運輸由韓國鐵道公社運營。2004年,京釜高速線的開通開始了韓國的高速鐵路時代。繼日本、法國、德國和西班牙之後韓國成為世界上第5個擁有高速鐵路的國家。韓國高速鐵道(KTX)是韓國高速鐵路系統的運營商。韓國高鐵設定時速為每小時350公里,實際執行速度最高可達每小時300公里。從首爾至釜山乘韓國高鐵僅需2小時40分。韓國高鐵將高速公路形成的“一日生活圈”變成了“半日生活圈”,即半日內可到達韓國主要地區。 韓國的主要港口包括釜山港、仁川港、群山港、馬山港、木浦港、浦項港、東海港、蔚山港、麗水港和濟州港。釜山港為韓國最大港口。1986年,釜山港開始躋身全球十大集裝箱港口。2000年開始,釜山港曾連續3年穩坐全球第三大集裝箱港的地位,後逐漸滑落至第五大集裝箱港。仁川港是韓國第二大港,也是韓國西海岸最大港口。光陽港是韓國第二大集裝箱港。位於韓國東南部的蔚山港是韓國最大的油類貨物進出口港。 2001年建成的仁川國際機場是韓國最大的機場,2014年旅客吞吐量為4,491萬人次。韓國其它的國際空港包括金海國際機場、濟州國際機場、大邱國際機場、光州務安國際機場、清州國際機場、襄陽國際機場等。國內航線主要機場包括蔚山機場、麗水機場、木浦機場、泗川機場、浦項機場、群山機場、原州機場等。 大韓航空成立於1962年,是韓國最大的,也是亞洲最具規模的航空公司之一,“天合聯盟”航空聯盟的創始成員之一。韓國的第二家航空公司是韓亞航空,成立於1988年,開設有韓國國內和國際航班。韓國的航空公司一共運營297條國際航線。韓國其它的航空公司比如濟州航空、釜山航空等以提供韓國國內航線為主,價格相比也稍低Lee Eun-joo (July 2, 2010). "If you're looking for a ticket to Jeju, leave late" . Joongang Daily (Seoul). Retrieved 2010-07-15.。 === 能源 === 韓國是能源消費大國,佔世界能源消費的2.1%,居第八位。韓國95%的電力都由韓國電力公社供應,主要是火力發電和核電。2012年韓國能源消費中煤炭佔28%,原油41%,天然氣17%,核能12%,可再生能源1%。由於能源資源匱乏,韓國97%的能源消費依賴進口。韓國是世界第二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和第二大煤炭進口國。韓國石油消費居世界第七位。2007年人年均石油消費16桶,居世界第五位。韓國有很大規模的原油加工工業,但由於韓國境內目前沒有勘測到油田的存在,所有原油都需進口,所以是世界第四大石油進口國。 韓國很重視核能的發展,是世界第五大核電生產國。韓國目前擁有23個核反應堆,總共十億瓦電功率的裝機容量。這是韓國全國電力裝機容量的22%。韓國政府計劃到2035年將核電的裝機容量增加到全國電力裝機容量的29%。 韓國也很重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早在1987年韓國國會就制定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促進法》。2009年7月,韓國公佈《綠色增長國家戰略及五年計劃》,明確了發展綠色產業 ,應對氣候變化和能源自立等戰略,使韓國在2020年底成為全球七大“綠色大國”,2050年躋身全球五大“綠色強國”之一。此外 ,韓國還公佈了《新增長動力規劃及發展戰略》和《綠色能源技術開發戰略路線圖》。 === 通訊 === 朝鮮半島歷史上最早的現代通訊設施是1885年9月28日投入使用的連線首爾和仁川的一條長30公里的電報線。1896年,朝-{}-鮮王宮安裝韓國第一批電話。民用電話在1902年開始引入朝鮮半島。1924年,首爾和瀋陽開通國際長途電話。 20世紀60年代初,隨著經濟開發五年計劃的實施,韓國開始設計比較完備的現代通訊基礎設施前景。20世紀80年代以前,電信作為社會基礎設施的重要作用並沒有被人充分認識,韓國在電信方面的投資也很少。1979年底,韓國全國僅有24萬個電話使用者,每100人只有6.3部電話,打電話要排長隊。大部分的國內外長途電話都需要透過總機轉接。進入80年代後,韓國的電信業開始得到長足的發展。1982年1月1日,韓國透過公共合作的形式成立韓國電信公社(KT),從通訊部接管的電報、電話業務。與此同時,韓國還設立韓國資料通訊公司,並修改相關電信領域的法律、法規。 在1982年開始的經濟開發五年計劃中,韓國加大對電信領域的投資,使韓國電話線路達到754萬條,使用者達652萬,每100人擁有電話的數量增加到16部。使用電磁或電子交換系統的自動電話佔到總電話線路的96.6%。為紀念1885至1985年韓國電信事業100週年,韓國在1985年建成全國公用資料電信網路。1986年,韓國成為世界第十個開發出TDX-1電子交換系統的國家。利用這項技術,韓國每年可增加100萬條電話線路。1987年,韓國的電話線路已經超過1,000萬條,使每戶都有一部電話。國際直撥服務也在1987年開通。2000年,韓國電話線路增加到2,900萬條,每100人擁有電話的數量上升到58部。 自1984年開通行動通訊業務以來,韓國行動電話使用者的數量在不斷增長。2001年4月,韓國開展商用CDMA業務,使多媒體在行動通訊上得到應用。2002年5月,韓國開展3G行動通訊業務。2001-2004年,韓國行動電話使用者的數量從2,906萬爆炸式地增長到3,658萬,幾乎每個12歲以上的人都擁有一部手機。 === 製造業 === 韓國製造業作為韓國經濟的主導產業經歷了1962-1971年的勞動密集型產業,1972-1981年的資本密集型重化工業,1982-1991年的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目前的知識密集型產業的結構轉換與升級。韓國在鋼鐵、造船、汽車、半導體及數碼產品等製造業有著很強的國際競爭力,多數產品擁有自主品牌,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在不斷提高。 鋼鐵工業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為韓國經濟的騰飛做出了巨大貢獻。韓國目前人均鋼鐵消費量居世界第一位。從1980年代後期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韓國的鋼鐵工業主要是生產棒型鋼、鋼筋、線材等低附加值產品。進入二十一世紀後,韓國鋼鐵企業致力於發展新技術,船用鋼板、汽車用鋼板等高附加值產品增長加快,低附加值產品開始出現負增長。韓國主要的鋼鐵生產商有浦項鋼鐵、、東國制鋼等,其中浦項鋼鐵是世界上最大的鋼鐵企業之一,也是全球最具競爭力的鋼鐵製造商。 韓國是世界造船強國,很長一段時間也是世界第一大造船國。全球船廠前十強中韓國佔有七席,包攬前六位,其中現代重工、三星重工、大宇造船海洋株式會社和是世界前四大造船廠。韓國在建造高附加值船舶方面有顯著優勢。液化天然氣運輸船是現代重工業的長項;在海洋勘探船方面,三星重工業則獨佔鰲頭,佔有世界市場60%的份額;大宇造船海洋株式會社是世界大型油船的主要生產商,世界約有10%的大型油船由大宇公司出產。2007年5月,韓國獨自建造出第一艘宙斯盾驅逐艦“世宗大王級驅逐艦”,使韓國成為繼美國、日本、西班牙、挪威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宙斯盾驅逐艦的國家。 汽車製造業是韓國另一個支柱產業。2014年,韓國汽車產量為452萬輛,佔全球汽車總產量的5%。自2005年以來,韓國已經起連續10年蟬聯世界第五大汽車生產國。現代起亞汽車集團是韓國最大,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商。韓國汽車是世界汽車製造業的後起之秀,現代汽車從1975年推出自己設計的第一款汽車到全球累計銷售5000萬輛的業績只用了38年,而豐田達到這一數字用了超過50年的時間。汽車配件產業在韓國也頗具規模。2012年韓國三大輪胎製造商韓泰輪胎、錦湖輪胎、耐克森輪胎在全球輪胎75強排名中分別列第8、第11和第23位。 韓國是世界電子產品的佼佼者,記憶體、液晶顯示器及等離子顯示屏等平面顯示裝置和行動電話都在世界市場中具領導地位。世界知名的韓國電子產品製造商有三星、LG、SK等,其中三星是全球最大的資訊科技公司。 === 農業 === 韓國農業資源稟賦非常稀缺,現有耕地面積1835.6千公頃(18.4%是農耕地),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最少的國家之一。韓國農產品因此較多依賴國外進口。除了大米和薯類能基本自給外,其他糧食85%需要進口。另外韓國60%以上的牛肉、魚貝類,20%水果、禽肉和奶都需要從國外進口,只有砂糖和蛋可以完全自給。 韓國農業以小規模家庭經營為主。隨著韓國經濟的飛速發展,農業在韓國GDP的比重不斷快速下降。1970年農業在GDP的比重為20.7%,而到2004年這一比例就已經下降到4.0%。韓國城市化發展速度很快,農業勞動力流失和老齡化問題嚴重。1970至2000年間,韓國農業就業人口比例由50%降到了8.5%。韓國農民的收入水平較高,人均年收入1.35萬美元(2005年)。城鄉收入差距小,農民與城市居民收入的比例是0.84:1。 韓國農業生產結構中種植業特別是大米的比例較高,而畜牧業等的比重小。不過糧食作物的面積有減少的趨勢,高附加值作物、蔬菜和水果的面積在種植業中的比重在增加高經濟附加值的作物高麗參和芝麻佔韓國農業生產的1.6%。 韓國政府對農業一直採取保護扶植政策,農業補貼佔韓國GDP的4.7%,居世界前列。韓國在農產品貿易上實行和高關稅制以保護本國農業發展。韓國的農產品價格比國際農產品價格平均高2.85倍。不過在全球貿易自由化的程序中,韓國也不得不逐步開放農業市場。這使得相應的國內生產大幅度地減少。韓國農民經常組織遊行示威反對開放農產品市場。此外,作為農民合作組織的韓國農業協會還宣揚“身土不二”的理念,勸誡韓國人要吃本國米、果蔬和肉類等,以抵制外國農產品。 == 科技 == 20世紀60年代,韓國開始倡導“科技立國”,1966年成立了首個綜合性科研機構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經過對本國科技的培育與扶植,20世紀80年代,韓國實現了從技術引進到技術創新的跨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衝擊韓國經濟。執政的金大中政府為應對危機,將發展高科技資訊產業確定為國家戰略。2003年,韓國開始實施“第二次科技立國”戰略。2006年,韓國已經在半導體、手機、液晶顯示器、網際網路普及率和造船業的競爭力在IMD科技競爭力排名中世界第一,技術競爭力世界第六,科學競爭力世界第7。在彭博社《2015年全球創新力排名》以及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康奈爾大學和英士國際商學院聯合釋出的《2015年環球創新指數排名》中,韓國分別位居榜首和第十一位 20世紀90年代,韓國開始成為世界半導體儲存技術的領跑者,半導體也開始發展成為韓國最具競爭力和主導產業之一。1994年、1996年和2001年,韓國分別在世界上率先研發出256M、1G和4G的DRAM。2014年四季度,韓國在世界半導體DRAM市場的份額超過了70%,創下歷史新高。韓國三星電子和SK海力士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兩個DRAM生產商。2015年,三星電子又在世界率先開發出256GB V-Nand半導體。 韓國是世界核能的後起之秀。2007年,韓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具備自行研發第三代核電技術的國家。韓國核電一直保持著很高的執行效率,核電廠容量因子、平均功率損失率、非計劃停堆率等指標世界領先。2009年底,韓國力壓美國、法國等世界老牌核電出口國,成功贏得阿聯酋價值200億美元的四座輕水核反應堆核電站建設合同,成為世界上第六個核電站出口國。此外,韓國還致力於發展比核裂變能量更大,而且近乎零汙染的核聚變發電技術。1995年,韓國投資3090億韓圓(25億人民幣)建造了世界上首一個採用新型超導磁體材料產生磁場的全超導聚變裝置KSTAR。2010年11月8日,KSTAR首次成功實現了等離子體約束狀態的H模式。這是世界首次用超導熱核實驗裝置實現H模式,對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專案的進展起到非常重要的價值。 == 外交 == 韓國是聯合國、世貿組織、經合組織、東盟十加三、20國集團的成員國,也是亞太經合組織和東亞峰會創始國之一,在國際舞臺發揮著積極作用。韓國先後擔任1996-1997年和2013-2014年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2001年第56屆聯合國大會主席國,此外還先後主辦了2000年第三次亞歐會議、2005年APEC會議以及2010年的20國集團第5次峰會。 建國初期,韓國只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外交關係。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冷戰格局的結束和世界東西方關係的緩和,韓國調整其以往外交政策,開始與社會主義國家陣營接觸。1988年,盧泰愚當選韓國總統後,藉助198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有利時機推行“北方政策”,積極與社會主義國家發展外交關係。在其執政期間,韓國先後與東歐社會主義國家、蘇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建立了正式外交關係,為韓國外交拓寬了更大的空間。1993年,金泳三文人政府開始提出“世界化、民間化、多邊化、多元化、區域合作和麵向未來”的外交政策。在金泳三之後的韓國各界政府也都積極推行了多邊外交政策。 韓國政府將朝鮮半島和解與合作當成國家政策的重要內容。20世紀70年代,朴正熙政府就開始試圖推動韓朝和解。1991年9月17日,韓國和朝鮮最終同時加入聯合國。1998年,金大中執政後對朝鮮實行了“陽光政策”,並在2000年6月與朝鮮勞動黨總書記金正日舉行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首次韓朝首腦會談,南北關係得到空前緩和與發展。盧武鉉執政時期,南北關係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但李明博上臺後,韓朝關係開始走向對峙。朴槿惠執政後,對朝推行“朝鮮半島信任程序”,韓朝關係略有改善,後因朝鮮第四次核試驗和發射“光明星4號”衛星後,雙方關係陷入僵局。2018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韓朝關係得到緩和。 同年4月27日,文在寅與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在韓朝邊境的板門店“和平之家”舉行了首腦會談,並簽署了《板門店宣言》。 == 軍事 == 由於韓國歷史上飽受戰爭之苦以及朝鮮半島的南北對峙,韓國GDP的2.6%和政府開支的15%都用於國防建設。韓國擁有世界第6大的現役軍人人數和第2大預備役隊伍。韓國目前現役軍人人數為63萬和預備役部隊297萬,這相對與韓國5000萬的人口總數來說是個龐大的數字。韓國國軍由陸軍 、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和預備軍構成。韓國總統是韓國三軍統帥。韓國實行義務役徵兵制,依照韓國法律,20到30歲之間身體健康、無殘疾的韓國男性需要服義務兵役,一般服役期限為兩年。20世紀90年代後,韓國為適應周邊安全環境的變化制定了“適當壓縮陸軍,大力加強空海軍,使三軍協調發展”的軍隊建設方針。20世紀末,韓國《戰略空軍建設發展規劃》提出發展空天一體化的“戰略空軍”的構想。韓國海軍正致力於打造一個具備遠洋作戰能力的戰略機動艦隊,從而使韓國海軍加入世界藍水海軍之列。 朝鮮戰爭停戰後,韓美簽訂《共同防禦條約》。此後,美國在韓國駐軍幫助韓國維護國防。1994年12月1日,韓國收回了除戰時指揮權之外的軍事主權。駐韓美軍由主導角色轉變為支援角色。1967年2月韓美簽署《駐韓美軍地位協定》後,韓國開始擁有對駐韓美軍名義審判權。2002年2、3月以後,駐韓美軍惡性犯罪引渡給韓國警方。韓國警方對殺人、強姦等惡性犯罪在逮捕嫌疑犯時可以持續拘留而不必先交給美軍。韓國作為美國的盟友先後參加了越南戰爭、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1991年以來,韓國開始積極展開以多國部隊維和活動及國防合作活動為目的的海外派兵,先後向索馬利亞、黎巴嫩、南蘇丹等18個聯合國任務團派兵13,000多名,為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2014年12月,韓國國會國防委員會透過了《海外派兵法》,使韓國除“根據聯合國安全保障理事會決議的維持治安及穩定、人道主義援助、恢復重建等活動外”,“獲得聯合國、多國聯合部隊或特定國家的邀請”也可以對外派兵。 == 人口 == 韓國是單一民族國家,2015年的人口普查結果為5,106.9萬。韓國是高人口密度國家,2015年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公里509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人口分佈在韓國很不均勻,人口大多居住在城市,城市化率為82.5%。2015年,包括首爾、仁川和京畿道在內的首都圈人口總計為2,527.4萬,佔到總人口的49.5%。 2020年,韓國生育率僅0.84,遠低於日本(1.34)、臺灣(0.99)等地區,持續更新世界最低紀錄。《世界概況》釋出的韓國人預期壽命在2014年是79.8歲,世界排名第39。韓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嚴重,是OECD國家中青壯年勞動力人口下降最快的國家。 === 都市 === 韓國都市人口占總人口約91%,最大城市首爾人口近1,000萬人,下表所列為韓國國內主要城市: === 語言 === 韓國的官方語言為韓語(朝-{}-鮮語)和韓國手語。包括整個朝鮮半島在內,全球約有7,560萬人使用韓語。隨著韓國在國際社會政治、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學習韓語的人數也不斷增長。目前許多國家的大學和高中都教授韓語。在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韓語可以作為大學入學考試中的一門外國語。 韓語使用的韓文是表音文字,每個字可以根據其構成拼讀出來,不需要另外單獨的拼音系統。韓語共有40個字母,包括21個母音和19個子音。母音又分為單母音(10個)和雙母音(11個)。母音是韓語音節的中心,子音只有和母音結合才能構成文字。 韓語的詞彙型別可分為固有詞、漢字詞和外來語三種。固有詞是韓民族自古流傳下來的本民族自己固有的詞彙,是韓語詞彙的核心部分。韓語日常用語絕大多數用的都是固有詞。絕大部分漢字詞來源於漢語。漢字詞讀音遵照韓國漢字的讀音規則,詞義大部分與漢語相同,但也有些差異。漢字詞在數量上要佔到韓語詞彙一半以上。外來語是指從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借鑑過來的詞語,以英語居多。 韓語(朝-{}-鮮語)的方言按地區分佈可以分為西北部方言、東北部方言、中部方言、西南方言、東南方言、濟州方言6種。除了濟州方言以外,其它地區的方言都很相似,彼此可以聽得懂。今天的“標準韓國語”是以中部方言的首爾話為基礎的。由於首爾是朝鮮王朝的國都,因此“標準韓國語”更接近於朝鮮半島分裂前的官方語言。 === 宗教 === 依韓國憲法,韓國人有宗教信仰自由。根據2015年的統計,27.6%的韓國人信奉基督教(新教佔全國19.7%,天主教7.9%),15.5%信奉佛教。其它宗教包括儒教、伊斯蘭教和各種新興宗教,比如甑山教、天道教和圓佛教等。韓國本土原始宗教是薩滿教。 基督教是韓國最大的宗教,佔總人口27.6%,約有1,356萬人,包括970萬新教徒和390萬天主教徒。2005年以來,新教徒的人數在慢慢增加,而天主教徒則開始漸漸減少。佛教372年由中國傳入朝鮮半島,成為高麗的國教,直到朝鮮王朝時期被儒教所取替。韓國目前有1,100多萬的佛教信徒,其中90%的信徒是曹溪宗。儒家思想在現代的韓國社會依然起著廣泛的影響。 天道教前身是19世紀中葉西學東進時期出現於朝鮮半島的東學教,1906年由東學第三任教主孫秉熙改組為近代宗教。與其它大多數宗教不同,天道教否定來世的存在。教祖水雲大神師認為天堂與地獄不是存在於相互分離的遙遠來世。天主是存在於每個人的心中,人之初都是一樣的,並無社會階級上的差異。每個人透過自身修行“侍天主”,就可以成為“君子”、“地上神仙”,從而“同歸一體”。天道教第二任教主海月神師將水雲的“侍天主”發展成為“人是天”,“事人如天”,即像對待天主一樣對待人。到第三任教主義庵聖師時期,這種理念發展成為“人乃天”,天道教的核心教理。不過天道教的“人乃天”並不是將人視為至高無上。天道教還有“三敬思想”,即敬天、敬人、敬物。天道教的“地上天國”是人與天,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天道教的目的是透過“輔國安民”“佈德天下”“廣濟蒼生”解救民眾於混沌的現狀,透過“後天開闢”,創造一個萬物和諧、“同歸一體”的“地上天國”。 == 社會 == === 教育 === thumb|left|200px|慶熙大學 教育在韓國被稱為促進經濟發展的第二經濟。20世紀60年代以來,韓國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創造“漢江奇蹟”。在韓國成功的背後,“教育立國”戰略是根本原因之一。1961年,韓國人均GDP僅為80美元,80%的人口為文盲。韓國政府將15-20%的財政支出用於教育。1975-1985年間,韓國的教育經費從2.2億韓圓增加到35.3億韓圓,增長近16倍。不僅如此,韓國每年還從世界銀行貸款6000萬美元用於教育。目前韓國已經普及9年義務教育,基本消除文盲,是世界識字人口率最高的國家之一。韓國學生在國際數學和科學競賽中一直保持著出色的成績。2011年,韓國23-34年齡的人口中具有大學文憑的比例達到64%,遠高於OECD國家平均 39% 的水平。在2014年英國培生集團(Pearson)第二次實施的“全球教育強國”調查中,韓國超越2012年排名第一的芬蘭,綜合排名第一,成為世界教育強國。 《韓國憲法》明確規定所有國民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20世紀80年代,終身教育寫入《韓國憲法》。韓國學制為6-3-3-4制,即小學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小學和初中是免費義務教育,並將在2021年全面實施高中免費義務教育。韓國的大學根據設立的主體不同可分為國立大學、公立大學及私立大學,其中私立大學的數目佔到80%以上。所有高校無論公立還是私立都要接受韓國教育部的監督。韓國曆史最為悠久的大學是成均館大學,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398年成立的朝鮮王朝最高學府成均館。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和延世大學(Yonsei University)三所著名高校在韓國很有影響。因其英文縮寫首字母為“SKY”,被稱為韓國大學一片天。許多韓國政要都是SKY大學的校友。另外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和浦項工科大學在國際上也享有很高的聲譽。 === 傳媒 === 韓國報刊有100餘年的歷史。1896年,徐載弼創辦的《獨立新聞》是韓國近代第一份民營韓文報紙。目前韓國的傳統媒體主要是韓國的三大報紙(《朝鮮日報》、《中央日報》和《東亞日報》)和韓聯社。《朝-{}-鮮日報》和《東亞日報》創辦於三一獨立運動之後的1920年,是韓國曆史最悠久的兩份報紙。韓聯社成立於1981年,是韓國國家通訊社。韓聯社在歐洲、北美、中東、東南亞和南美設有42家分社,發揮著韓國與世界間的橋樑作用。韓聯社還擁有韓國最大的地方新聞採集網。 韓國的第一家電視臺是成立於1956年的一家首爾私營商業電視臺。韓國目前主要的全國性電視臺包括韓國放送公社(KBS)、教育放送公社(EBS)、文化廣播公司(MBC)和SBS股份有限公司(SBS)。KBS-TV於1961年12月由韓國政府創立,是韓國最早的公營電視臺。EBS是韓國國營教育電視臺兼廣播電臺 NAVER和DAUM是韓國兩大入口網站,基本壟斷了韓國的網路媒體業務(NAVER的市場份額佔到73%,DAUM20%)。NAVER成立於1999年,是韓國最大的網站,也是其最大的搜尋引擎,年收入大約為100億元人民幣,比三大報業總收入還多出3000億韓元。 === 社會保障 === 韓國自1960年以來相繼制定了一系列的社會保障法規。在全斗煥執政期間,“福利國家”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來。與其它發達國家相比,韓國的社會保障制度起步較晚,有待進一步完善,但韓國建立起福利國家所用的時間卻是很短的。韓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社會保險、公共救濟和社會福利服務三方面。 社會保險主要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僱傭保險、產業災害保險。1988年韓國修定《國民養老保險法》,首次實施了國民養老保險制度。1999年養老保險和退休金制度惠及到全國國民。醫療保險從1977年開始實行。醫療保險以投保人的保險費為主,國庫補助或其他利息收入為補充。僱傭保險於1995年開始實行。與失業保險不同,僱傭保險不僅對失業者進行救濟,而且用積極的政策手段儘可能防止失業的發生。僱傭保險費分為失業保險費和僱傭安定與職業能力開發事業保險費兩類。失業保險費由僱主和被僱人各負擔一半,僱傭安定和職業能力開發事業保險費則由僱主全部負擔。產業災害保險是最早普遍實行的社會保險,保險費由僱主一方負擔,保險物件是因工而傷、疾病、殘廢、死亡。 公共救濟是透過國家財政資助低收入階層來保障國民最低生活標準和支援國民自立的制度,主要分為生活保護、有功人員津貼和災害災難救濟三種。生活保護分為自救保護(有勞動能力)、居宅保護(無生活能力而在家受保護者)和設施保護(需要收容到社會福利設施內)。有功人員津貼是韓國政府對殉職或公傷的軍人、警察和公務員,愛國志士等有功人員及遺屬發放的各類津貼、撫卹金以及公共費用減免等。依照韓國1962年頒佈的《災害救護法》,韓國政府對因自然災害等而集體發生多數罹災者時進行災害災難救濟,所需費用由國庫負擔70%,地方政府負擔30%。 社會福利服務主要以社會化的老年人、兒童、婦女和殘疾人福利等為主,包括建設老年福利設施、減免65歲以上老年人公共費用、設立有兒童諮詢所、嬰幼兒設施、母子保護設施、婦女職業輔導設施、女性會館等。另外依照相關保障殘疾人福利的法律,韓國政府透過設立殘疾人福利設施、特殊學校為殘疾人提供福利,併為殘疾人就業提供便利。 == 文化 == 韓國文化由韓-{}-國傳統文化衍生而來。朝鮮戰爭後,朝鮮半島的南北對峙導致了南北現代文化的差異,但雙方傳統文化卻一脈相承。朝鮮半島在歷史上與古代中國有著密切的交往,因此朝鮮半島傳統文化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不過朝鮮半島傳統文化仍保留有其獨特的特徵。韓國現代文化是韓國現代化的產物。隨著韓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韓國人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從而構築了現代韓國文化。韓國文化在亞洲和世界的流行被稱為韓流。 ===建築=== 韓國的傳統建築與中國和日本的傳統建築有很多相似之處,受到陰陽、天地五行、風水、佛教、道教和儒教等的影響。自然是韓國建築最重要的因素。韓國建築不追求高大雄偉,而是講究建築對自然的尊重,和諧於自然。傳統的韓國建築很少在規模和裝飾上有鋪張炫耀。房間相對較小,裝飾也比較簡單。據認為,富有修養和君子風度的人的房間主要是用於讀書和談論學術的,不應在裝飾上顯得浮華。 19世紀末,西方建築開始傳入韓國。西方和日本的建築師和工程師在這一時期在韓國修建了教堂和辦公樓,例如哥特式的天主教堂明洞聖堂(1898年)、文藝復興式的韓國銀行總行大樓(1912年)和首爾火車站(1925年)以及羅馬式的聖公會教堂貞洞堂(1916年)和首爾市政廳大樓(1925年)。1916年,韓國的學校開始教授西方建築學和工程學。活躍於30年代初的韓國建築師包括設計和信百貨公司大樓的樸吉龍和設計高麗大學校主樓的樸東鎮,是韓國現代建築的早期開拓者。 韓戰結束後,韓國建築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兩位從海外學成歸來的韓國建築師在這一時期將韓國建築引入了博採眾長的境界。一位是從法國留學歸來的金重業,另一位是從日本留學歸來的金壽根。1960年代,金重業設計的法國駐韓大使館和金壽根設計的自由中心為當時的首爾建築新增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景象。其它一些有影響的建築包括金重業設計的三一路大樓,嚴德紋設計的世宗文化會館,樸春鳴設計的大韓生命保險公司大樓;金壽根設計的基督教衛理公會教堂京東堂和設計的奧林匹克體育場等。 ===文學=== 韓國古代早期文學作品大多在戰火中被焚燬,很少留世。現存最早的古代詩歌是載於《三國遺事》的《龜旨歌》,最早的漢詩是《黃鳥歌》。統一新羅時期,韓國古典文學出現空前的興盛。國語詩歌“鄉歌”在八九世紀達到高峰,同時也出現了強首、薛聰、金大問、崔致遠等儒學大家。文學體裁形式也開始多樣化,出現了史傳文學、傳奇文學《崔致遠傳》,長篇紀行散文《往五天竺國傳》,寓言《花王戒》。 高麗時期,時調發展成為國語詩歌正統體裁。漢文詩、詞、騷、賦、傳記文學均有名作出現。朝鮮文學史上的三大詩人中的兩位李奎報和李齊賢都是出自高麗時期。高麗後期還出現稗說體散文,為後世小說的出現產生積極的影響。朝鮮王朝時期,時調從最初計程車大夫階層擴充套件到朝鮮社會的各個階層。與此同時,歌辭作為“長歌”形式也成為與時調並行發展的國語詩歌體裁。漢文詩歌的創作也蓬勃發展。散文在朝鮮王朝時期呈現多樣化的發展態勢,並出現國語散文。朝鮮敘事文學的發展,訓民正音的發明,城市平民讀者群的形成,以及中國小說的流入,促使小說文學興起,出現了《金鰲新話》、《洪吉童傳》、《九雲夢》、《玉樓夢》、《春香傳》、《沈清傳》、《興夫傳》等名作。 19世紀末,西方文明開始衝擊朝鮮半島,拉開韓國近現代文學的序幕。由於日本帝國主義近代的侵略,韓國近代文學因此有著反帝、反封建的一面。1950年代的韓國文學作品主要是揭示韓戰給人民物質和精神上造成的創傷。1960-70年代的韓國文學主要是表現南北問題的認識、農民生活、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社會病、經濟發展後的富裕生活等。樸景利的《土地》是這一時期最著名的小說。這一時期的其它代表作包括崔仁燻的《廣場》、安壽吉的《北間島》、黃皙暎的《去三浦的路》、吳貞姬的《火的江》等。1980年代,大河小說煥發生機,代表作有黃皙暎的《張吉山》等。1990年代,大量商業小說開始出現,比如洪盛原的《月和刀》。另外許多女性作家開始在韓國文壇出現。 === 陶瓷 === 朝鮮半島在鐵器時代就能用龍窯製做質量上乘的陶器。三國時期,朝鮮半島的陶器傳入日本,是為日本古墳時代的。9世紀後期,統一新羅從中國引進位制瓷技術,成為世界上最早引進位制瓷技術的國家之一。 朝鮮半島在高麗時期的制瓷技術到達了很高的水平,創造出翡色青瓷、鑲嵌青瓷等獨具特色的高麗青瓷,並出口到包括青瓷發祥地中國在內的世界其它國家。學術界有觀點認為高麗青瓷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了其母體宋代青瓷。朝鮮王朝時期,朝鮮陶瓷在“尚白”的風尚下由青瓷經粉青沙器過渡到朝鮮白瓷。透過學習、借鑑中國瓷器,朝-{}-鮮燒製出純白瓷、鑲嵌白瓷、鐵畫白瓷等具有本土特色的瓷器品種,並結合本民族審美藝術創造出獨具特色的風格。萬曆朝鮮戰爭期間,制瓷技術從朝鮮半島傳入日本,使日本從陶器時代進入瓷器時代。日本有田燒、薩摩燒等都是從朝鮮半島傳入日本。 近代由於西方文化的衝擊和日本的侵略,韓國陶瓷走向衰落。韓國光復後,首爾大學、梨花女子大學、弘益大學等高等院校紛紛陸續開始教授陶瓷課程。1955年,韓國在美國洛克菲勒財團的資助下成立了復興傳統陶瓷文化的首家研究機構——造型文化研究所。進入21世紀後,韓國在京畿道利川建立了陶瓷財團。韓國每年以利川為中心舉行世界陶瓷博覽會。 === 電影 === 自19世紀末電影首次被引入朝鮮半島以來,韓國電影至今已有百餘年曆史。朝鮮戰爭後,韓國電影進入繁榮期,數量和質量都取得較大的進步。1970年代,由於朴正熙的獨裁統治,韓國電影很快從繁榮走向蕭條。朴正熙維新體制解體後的1980年代,韓國電影開始出現轉機。進入1990年代後,特別是1996年廢除電影審查制度後,韓國電影再次進入快速發展期。1993年-2005年,韓國電影在本國市場的佔有率從15.9%上升到60%,票房翻了兩番。1993年,林權澤執導的有關韓國傳統藝術盤索裡的影片《西便制》取得歷史性的成功,突破100萬觀眾的大關。1999年,姜帝圭導演的《生死諜變》放映僅21天就突破《西便制》的百萬票房紀錄,最終創下580萬的票房,超過當時好萊塢巨片《泰坦尼克號》在韓的票房紀錄,引發韓國大片的熱潮。2003年和2004年,《實尾島》和《太極旗飄揚》兩部大片使韓國電影開啟1000萬觀眾的新紀元。在電影觀眾數目幾何級增長的同時,韓國在2002至2004年的兩年內收穫戛納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和柏林電影節世界三大影展的最佳導演獎。2020年2月,奉俊昊執導的《寄生上流》在獲2019年戛納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獎後,又在2020年2月斬獲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最佳國際影-{}-片4項大獎,成為首部贏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非英語電影。 韓國每年舉行包括釜山國際電影節、富川國際電影節、全州國際電影節、等20多個國際電影節。其中,開始於1996年的釜山國際電影節已經發展成為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韓國主要的電影獎項有大鐘獎、青龍獎、春史電影藝術獎。其中,春史電影藝術獎由韓國電影工作者協會為紀念電影開拓者春史羅雲奎導演(1904-1937年)於1990年建立,完全由電影人來經營。為了收集、儲存韓國電影,韓國從1996年開始實施電影義務納本制度,電影公司義務向韓國映像資料院提供電影複製。1997年以後製作的韓國電影全部儲存。 === 電視劇 === 韓劇在1980年代隨著彩色電視的普及而興起。1987年,韓國實現民主化後頒佈了新的《電視法》,後又在1990年做了修訂,允許民營電視臺和有線電視臺進入電視廣播產業。1991年,民營商業電視臺SBS的成立使韓劇產業形成KBS、MBC和SBS三足鼎立的格局,各電臺間的競爭也變得日益激烈,電視劇市場開始出現分化,電視劇型別也開始多樣化,出現了家庭劇、青春偶像劇、歷史劇、時代反思劇、情景喜劇等各種型別。1997年,韓劇《愛情是什麼》在中國中央電視臺熱播,使韓劇開始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流行,成為“韓流”的重要組成部分。2000年開始,韓劇與韓流在世界更大範圍流行,進入興盛期。2021年,《魷魚遊戲》播出後大受歡迎,開播僅17天就動員1.11億戶觀眾,播放量在94個國家的排行榜上位居首位,成為Netflix最受歡迎的原創劇集。 傳統的韓劇採用“PD合一”的製作模式,即製片人與導演的職責由一個人來擔任,被稱為PD(Producer和Director的首字母組合)。此外,韓劇採取“邊寫、邊拍、邊播”的體制。電視劇開拍前一般只需三分之一的劇本和梗概。電視劇的播放一般也只需30%左右的完成片。為追求收視率,劇組人員可根據觀眾的需求確定劇情的發展和最後的結局。韓劇在製作上普遍採用雙機位或三機位拍攝,而且不會打亂順序在同一個場景拍攝多個劇情,為演員情緒和表演的連貫性提供保證。此外,韓劇還非常重視後期的調色。 韓劇體現著韓國東西合璧混合文化的特點,透過挖掘人性之美,褒揚真、善、美,塑造執著、堅忍、充滿朝氣的人物形象,倡導夫妻恩愛、孝敬父母、誠實守信,珍惜親情等傳統儒家思想。曾風靡一時的Fusion史劇《大長今》在湖南衛視播出的時候,甚至被冠以了“青春勵志片”的宣傳口號。《天國的階梯》、《冬季戀歌》等愛情劇則演繹的是不離不棄、堅貞不渝的愛情故事。韓劇大多很“潔淨”,正面人物多斯文有禮、遵章守紀,即使是熱戀的情侶也很少有過火的鏡頭,可以在任何時段播出,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 === 音樂 === 韓國當代音樂分為傳統音樂和西洋音樂。傳統音樂又稱為“國樂”,主要包括唱劇、板唱和民俗音樂。韓國第一個交響樂團是1945年9月成立的韓國交響樂團,之後又出現了首爾市立交響樂團(1957年)、KBS交響樂團(1956年)等交響樂團。韓國樂壇有個著名的鄭氏家族,包括“東洋魔女”小提琴演奏家姐姐鄭京和、大提琴演奏家妹妹鄭明和、世界級指揮家哥哥鄭明勳。韓國女童大提琴家張漢娜在12歲時獲得羅斯特羅維奇國際大提琴比賽大獎和當代音樂獎。許多韓國音樂家比如趙成珍、梁仁模、崔夏英等先後在伊麗莎白王后國際音樂比賽、柴可夫斯基音樂比賽、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等國際音樂大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國民歌手趙容弼是20世紀70-80年代韓國流行音樂的巨星。他1972年出道發行的單曲專輯《》,銷量達到100萬張。這在當時人口只有3,300萬人的韓國是個天文數字。1992年出道的徐太志和孩子們透過融合西方音樂與韓國文化,成為韓國流行音樂的分水嶺。2000年2月,韓國組合H.O.T在中國北京成功舉行韓國流行樂首個海外音樂會。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期間Baby V.O.X的單曲《Coincidence》開始走紅亞洲。同年,寶兒在日本發行的專輯《》榮登日本Oricon排行榜首位,成為韓國首位獲得Oricon排行榜冠軍的藝人。2006年歌手Rain成為韓國首位入選美國《時代雜誌》百大人物。2008年1月16日,韓國組合東方神起的單曲《Purple Line》登上日本Oricon排行榜首位,成為首個榮登日本Oricon排行榜首位的非日本男子組合。在此之後,大量的韓國流行樂開始進入日本和其它亞洲國家。2011年,BIGBANG獲得歐洲主要音樂獎項MTV歐洲音樂大獎。2012年PSY的單曲《江南Style》藉助YouTube迅速紅遍全球,西方領導人甚至在外交場合聊侃PSY和韓國流行文化。2017年5月21日,防彈少年團在第24屆《美國告示牌音樂獎》獲頒最佳社群媒體藝人,並以3億的投票數打破了Billboard紀錄,成為此獎項設立以來第一個獲獎的亞洲歌手。 === 網路遊戲 === 網路遊戲業在韓國是個發展迅速的產業,1998-2008年間,年均增長率在20%以上,產業規模在十年間增加八倍。韓國網路遊戲的興起開始於1996年《風之國度》上市。《風之國度》超越了基於圖形網路遊戲的象徵性意義,從而改變了韓國遊戲市場的樣式。對遭遇非法複製的遊戲市場起到了很大的約束作用,成為遊戲市場新誕生的典範。《風之國度》的成功使網路遊戲迅速商業化。1998年《天堂》上市後取得巨大商業成功,從而吸引更多的資金和投資者進入網路遊戲行業。韓國目前已是世界網路遊戲出口大國,2012年韓國遊戲出口額達到26.39億美元,是2012年韓國文化產品出口總額(46.11億美元)的57%遠超音樂、電影、電視劇等。2017年,韓國藍洞公司推出了絕地求生(PUBG),受到好評。 === 飲食文化 === 韓國料理口味以清淡為主。稻米是韓國人最普遍的主食。石鍋拌飯、紫菜包飯、韓式炒年糕、泡菜炒飯、韓國燒烤等都是韓國料理中常見的主食。在韓國,牛肉是肉類中最貴的,而豬肉和雞肉的價格都相對便宜。韓國本地產的牛肉被稱為“韓牛”。“韓牛”經精心飼養肉質鮮美,在韓國是價格最貴的牛肉,也是上乘的禮品Early postmortem processing conditions on meat quality of Hanwoo(Korean Native Cattle)beef during storage., B.C. Kim, M.S. Rhee, Y.C. Ryu, J.Y. Imm, and K.C. Koh, Asian-Aust. J. Anim. Sci., Vol. 14(7),2001, pp 1763-1768.A Comparison of the Meat Qualities from the Hanwoo(Korean Native Cattle)and Holstein Steer, Sun Jin Hur, Gu Boo Park and Seon Tea Joo, Food and Bioprocess Technology, Springer New York, ISSN 1935-5130, Issue Volume 1, Number 2 / June, 2008, pp 196-200。 與其他飲食文化不同,湯在韓國料理中不是飯前或飯後的配菜,而是與主食一起食用的主菜。韓國料理中的湯一般放有肉或海鮮,湯水較少。常見的湯有參雞湯、大醬湯、先農湯、水餃湯、泡菜鍋、純豆腐湯、海帶湯等。泡菜是韓國料理中的重要成員。韓式泡菜種類繁多,其類別在韓國各地有所不同。韓國人在不同的季節也食用不同的泡菜。由於韓國泡菜卡路里含量低、富含纖維素、維生素和一種對人體有益的乳杆益生菌,韓式泡菜被美國時代華納《》評為世界5大最健康食品之一。韓國料理中常見的麵條有韓國冷麵、骨董面、雜菜等。韓國代表性的甜點小吃包括打糕、韓菓等。 與中國、日本和越南的餐桌禮儀不同,盛米飯和湯的碗是不應該被拿起的。韓國人使用金屬作的長柄匙來吃飯喝湯。韓式的筷子是扁平的金屬筷子,只用來夾菜,不用來吃米飯。年輕人不應該在長輩或客人之前拿起筷子吃飯,也不應該在長輩或客人之前吃完飯。 ==== 酒文化 ==== 韓國是酒精飲料的消費大國,人均酒精消耗量位居世界前列。韓國燒酒是韓國國內消費量最大的酒精飲品,也是世界上最暢銷的酒,其中韓國著名的燒酒品牌真露居世界烈酒銷量之首。韓國燒酒口感清新、酒精度數低、價格便宜在歐美是非常受歡迎的白酒。2008年,美國著名的韋伯斯特字典已將韓國燒酒“Soju”一詞正式收錄其中。除燒酒外,韓國常見的酒還有清酒、濁酒、果酒、花酒、藥酒等。啤酒在韓國也越來越受歡迎。海特啤酒是韓國最大的啤酒生產商。2005年,海特啤酒與真露合併成為海特真露集團。 韓國人喝酒很講究,要相互倒酒以表示友誼。為別人斟酒,一定要用右手拿瓶,左手要扶著右手,以示尊重。用左手斟酒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接受者也要雙手捧杯,以示謝意。與中國人不斷地為客人續酒有很大的不同,韓國人喝酒不喜歡續酒,而喜歡一杯喝完再倒。晚輩與長輩喝酒時,晚輩要先向長輩倒酒。在長輩先喝酒後,才能飲酒。飲酒時不能面對著長輩而要把臉稍轉向左側再喝。 ==== 茶文化 ==== 韓國的茶葉最初是在朝鮮三國時期從中國引入,歷史上曾盛行《三國史記·新羅本紀·興德王三年》載:“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種子來,王使命植於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有之,至於此盛焉。”。朝鮮王朝中後期茶葉開始在朝鮮半島衰退,不過1980年代以來,茶葉茶開始在韓國復興。韓國茶禮作為韓國茶儀式有千年的歷史。韓國茶禮以“和、敬、儉、真”為宗旨。“和”,即善良之心地;“敬”,即敬重、禮遇;“儉”,即儉樸、清廉;“真”,即以誠相待。韓國的茶禮種類繁多、各具特色。按名茶型別區分,可分為“末茶法”、“餅茶法”、“錢茶法”、“葉茶法”四種。 與茶葉茶不同,韓國傳統茶在韓國非常流行。傳統茶不使用茶葉,可以放幾百種材料,大多數會加入蜂蜜。“傳統茶”不用開水沖泡,而是將原料長時間浸泡、發酵或熬製而成,是一種天然與健康的飲品。常見的韓國傳統茶有、菩提茶、五味子茶、柚子茶、水正果、紅棗茶等。 === 體育 === 韓國政府非常注重國民體育,鼓勵體育相關的產業發展,提高體育設施水準,逐步提升國家在對外競技上的實力。韓國已經成功舉辦了198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2003年夏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11年世界田徑錦標賽、2018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等多個世界體育賽事和數個亞運會,並取得很好的成績。 跆拳道是韓國的國技,有“腿擊術王中王”的美譽。「跆拳道」一詞是1955年由崔泓熙創造,其中「跆」指踢擊、「拳」指拳擊、「道」則是代表道行和自身對禮儀的修練。成立於1973年的世界跆拳道聯盟總部設在韓國首爾,每兩年舉辦一次世界錦標賽。跆拳道目前已經在世界各國廣為推廣並從2000年悉尼奧運會開始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專案。 棒球是在韓國最受大眾喜歡的球類運動。韓國於1982年成立韓國棒球委員會並開始組建職業棒球隊,目前有LG雙子、NC恐龍、韓華鷹、起亞虎、三星獅、羅德巨人、斗山熊、SSG登陸者、KT巫師、培證英雄10支職業棒球隊。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韓國棒球代表隊奪得了金牌。 足球是另一種在韓國廣受歡迎的球類運動。韓國頂級足球聯賽是K聯賽,成立於1983年是亞洲最早建立的職業足球聯賽。目前韓國已經10次入選世界盃足球賽決賽周,自1986年開始至今再次入選後沒有一屆缺席過。2002年,韓國與日本聯合舉辦了2002年世界盃足球賽,並取得殿軍的成績。 === 節假日 === 韓國的節假日分為“國慶日”、“國旗揭陽日”和“公休日”三種。三一節(3月1日)、制憲節(7月17日)、光復節(8月15日)、開天節(10月3日)和韓文日(10月9日)是韓國的五個“國慶日”。“國慶日”在韓國是指全民共同慶祝的重要節日,與中國的國慶節有所區別。根據韓國國旗法,韓國各家各戶和道路兩旁鼓勵在“國慶日”、顯忠日(降半旗)和國軍日懸掛韓國國旗。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朝鮮半島統一問題 * 韓國大學列表 * 韓國圖書館 * 韓國博物館列表 * 韓國國寶 * 韓國世界遺產列表 * 韓國國立公園 * 韓國旅遊 * 韓國城市列表 * 韓國機場列表 * 韓國學 == 外部連結 == * 大韓民國政府全球網站 * 大韓民國大統領執務室 * 韓國線上 * 韓國政府為外籍人士提供服務的電子平臺——Hi Korea * 韓國旅遊發展局;韓國旅遊發展局 * 維客旅行上的大韓民國 * Category:朝鮮半島 Category:東亞國家 Category:共和國 Category:前日本殖民地 Category:朝鮮語國家地區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Category:二十國集團成員國 Category:OECD成員經濟體 Category:APEC成員經濟體 Category:法語圈國際組織參與國 Category:1948年朝鮮半島建立 Category:1948年亞洲建立 Category:1948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東京
東京()是位於日本關東地方的都市,一般指東京都、狹義上東京都區部(即東京市區),亦可泛指東京都及周邊衛星都市相連而成的「首都圈」(東京都會區)。是日本事實上的首都。東京都人口數達1399萬(2022年4月),首都圈的人口數則達3800萬,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都會區。東京的GDP為全球第二,在2016年達9730億美元,而同時東京都會區(一都三縣)則高達1.8兆美元,若將東京視為一個國家,其GDP總量高於加拿大、韓國、俄羅斯等,位列世界第八。東京為亞洲最重要的世界級城市,也是傳統上的全球四大世界級城市倫敦、紐約、巴黎、東京之一,全球城市指數排名前四。此外,東京亦為世界最宜居城市(英國Monocle生活品質調查)。 東京古稱江戶,自德川幕府時代以來開始成為日本主要都市之一,明治維新時期改為現名後,更發展為日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眾多領域的樞紐中心。經過二戰後的繼續發展,東京不僅成為世界商業金融、流行文化與時尚重鎮,亦為世界經濟發展及富裕程度最高的都市之一。此外,東京還擁有複雜且密集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單就東京的兩大地鐵系統管轄區段每日平均運量達880萬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鐵第三位;如將地鐵直通運轉路線、私鐵通勤路線及JR通勤路線納入計算,則每日平均運量位居世界城市軌道交通運輸系統第一位。 在正式的行政區劃定義上,東京僅限於東京都,與道、府、縣同為日本的一級行政區,轄區包含東京都區部、多摩地方以及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等離島;其中,東京都區部為日本中央政府所在地。東京都同時也囊括了日本最南端(沖之鳥礁)和最東端(南鳥島)等地理極點,擁有日本各都道府縣中最多的人口數,同時也是日本人口密度最高的都道府縣。 == 概況 == 東京都總面積為2,187平方公里,包括23個區、26個市、5個町和8個村,並與周邊的千葉縣、神奈川縣、埼玉縣等構成「首都圈」。各區、市、町、村皆設有獨立的行政役所,東京都廳則位於西新宿。目前東京都內有約1,301萬人口(相當於全日本的1/10),整個東京都會區(包括橫濱、埼玉等周邊城區相連的衛星都市)總人口高達3700萬,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區和都會區,約等於紐約都會區加倫敦都會區、或紐約都會區加巴黎都會區人口的總和。2013年4月「世界城市區域研究」(Demographia World Urban Areas)發布第9屆調查報告,東京是全世界人口最多的都會區,共有3700萬人。 每天約有數百萬人從首都圈外圍地區通勤至東京上班,使得東京的中心區域白天經常人聲鼎沸,新宿、丸之內、日本橋、大手町、品川、汐留等辦公大樓林立的區域聚集了不少上班族;到了夜晚,人潮則轉移至銀座、原宿、表參道、澀谷、六本木、臺場、池袋、秋葉原等休閒娛樂場所林立的區域,開啟夜生活的序幕。 東京不但人口密集,同時也是各種物資與各類資訊的巨大集散地。除了長期作為亞洲金融、貿易等經濟活動的要地之外,亦為亞洲流行文化最大的傳播中心。儘管東京在都市發展上如同許多國際大都市,經常出現日新月異的變化,但在發展的同時仍舊保留了許多歷史文物、古蹟與一些傳統儀式、活動,現代與傳統共存成為這座城市的一大特徵。 == 相關詞語定義 == 一般習慣稱呼的「東京」通常指的是地名,而非行政區名,範圍上不一定只包含東京23區或東京都。下面是從最狹義到最廣義不同的定義,用以界定對於東京的各種稱呼所指涉的範圍: * 東京都心:東京都中心區域包含千代田區、中央區、港區、新宿區、澀谷區等五區,其中前三者是傳統中最為核心的區域。 * 舊東京15區:包含傳統東京市23區當中的千代田區、中央區、港區、文京區、臺東區全區與新宿區、墨田區、江東區區域性區域,是1889年東京市最初成立時的管轄範圍。 * 東京都區部:俗稱東京23區,相當於過去東京市(存續於1889年-1943年間)轄下的35區,也是一般「東京」所指之範圍。另俗稱為都內。 * 東京都:區域範圍與過去的「東京府」相同,但在地方自治體-{系}-上則不同。 * :東京都的轄區內除去島嶼部的區域,即東京都的本土部分。此詞常用於天氣預報。 * 東京圈:從東京都心向外擴張,半徑70km同心圓範圍內的區域。 * 首都圈:狹義上等同於東京都市圈或南關東(一都三縣),廣義上(依據《》)則指東京都加上千葉、神奈川、埼玉、茨城、群馬、栃木、山梨等縣。 == 歷史 == === 15世紀後半期:江戶城的建成 === 東京舊名江戶,其名稱來自於1457年築城江戶城。江戶城的建造,據說是由武藏國川越(現在的埼玉縣)的城主上杉定正奉京都足利幕府的命令,下令家臣太田道灌督辦完成的。在選擇地點的時候,太田一眼就看中了這一片雖是潮濕地帶,但四周被山和海所環繞的關東平原,於是就在今天的皇居一帶建造了江戶城(「江戶」即「河口」之意,起源於隅田川流入當時稱為「江戶內海」的東京灣)。之後歷史進入各地武將間連年徵戰的戰國時代。 === 17世紀初:江戶幕府統治日本的開始 === 德川家康在關原之戰中取得關鍵性的勝利,自此開始了以江戶城為據點的江戶幕府統治時期,江戶也因此成為一座政治城市。之後江戶城的人口越來越多,逐漸發展成為當時的中心城市。江戶城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兩種不同的區域型別:一個是平民活動區域—「下町」,這裡聚集了許多商人、小販與手工藝師匠,他們主要從事隅田川的水上運輸、江戶港的物資集散以及各種商業活動;另一個則是上流社會活動區域—「山之手」,包括大名的住宅區和旗本的住宅區在內,是江戶城內的政治中心。江戶城政治、經濟的發展也造就了文化的興盛。平民文化的形成也象徵江戶城的文化發展進入全盛時期。直到今天,仍然能在東京的小巷以及一些傳統儀式中,感受到平民文化的存在。 === 19世紀後半期:明治維新 === 隨著「大政奉還」以及戊辰戰爭末期,江戶不流血開城後幕府體制的瓦解,日本社會進入了明治維新時期,開始積極吸收並引進西方的科技與文化,建設自己的現代化民族國家。在這段期間,皇室從京都遷至江戶,並改稱江戶為東京,自此東京成為新的日本首都;江戶城成為國家象徵—天皇的居住地,並相繼改名為東京城、宮城與皇居;依君主立憲制度建立的國會亦於東京開始運作。在明治政府實行現代化政策下,城市也開始出現西化後的面貌(特別是建築);1872年,日本首條鐵路落成於東京與橫濱之間,成為交通上的新創舉。從此,東京逐漸朝向現代化以與國際都市化發展的方向前進。 === 20世紀以後 === 1923年發生的關東大地震,與二戰末期美軍戰機群的東京大轟炸,雖然使得東京都心部兩度受到毀滅性的破壞,但隨後卻也都迅速進行重建工作,到了1960年代更進入城市的高速發展期。1964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東京舉辦,也是亞洲城市首次舉辦。為了迎接奧運的到來,除了體育場館等奧運所需設施外,其他多項重大公共建設(像是首都高速道路)也同時展開興建,整個城市進入大興土木的階段。自此以後,東京正式躋身國際代表性都市的行列。進入1990年代之後,隨著泡沫經濟崩潰,日本經濟陷入長期不景氣,但臨海副都心的大規模開發,新宿副都心隨著都廳移轉進一步發展,交通系統的持續整備,以及多項都市更新與大型複合地帶改造計畫的執行,使得東京的發展腳步依舊不斷前進。2011年發生東日本大震災,東京經濟受到輕微影響卻也快速復甦;之後東京積極申辦了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並成功取得主辦權,成為第一個兩次主辦奧運會的亞洲城市。 File:Edo 1844-1848 Map.jpg|江戶地圖(1844-1848年) File:Hiroshige le pont Nihonbashi à l'aube.jpg|日本橋 == 地理 == * 東京都位於關東平原,面向東京灣,與神奈川縣,埼玉縣,千葉縣相鄰,西部山區與山梨縣相鄰。除了日本本土上的區域之外,在正式行政區劃上還得再加上小笠原諸島與伊豆諸島等離島。 * 東京都屬於關東地方的一角。 * 日本的最南端(沖鳥島)、及最東端(南鳥島)亦隸屬於東京都管轄。 * 今日的東京都在令制國時代,位置相當於武藏國(現埼玉縣域與神奈川縣川崎市域除外)、下總國(江戶川以西除外)兩國的範圍。 === 氣候 === 東京都及關東地區多屬於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與日本本州多數地方一樣5月、6月上旬前半,以及日本學生放暑假期間的7月底~8月底是全年之中陽光最多、天氣最晴的時候,其次是4月,至於6月、9月、10月的日照時數為全年最少。 春季前半天氣週期變化,也可能因寒冷旋渦的影響出現雷雨,不過放晴的日子比陰雨天還要多一點。春季後半~6月上旬前半仍舊是天氣週期變化,不過鋒面透過速度非常快,陰雨天的日子不僅打散分配均勻,且不會維持太久,整體而言以晴天、薄雲為主,偶爾才是陰雨天。在梅雨季時容易受滯留鋒面影響長期降雨,偶爾還是會有空檔放晴的時候。 梅雨季過後即進入夏季,此時因太平洋高壓籠罩而高溫晴朗炎熱,並時常有颱風侵襲。此外,也可能因鄂霍次克海高氣壓的影響成為陰和雨磨蹭的天氣。 秋季受颱風、秋雨鋒面的影響變得容易下雨。於冬季前後,發達的低氣壓透過,易發生強風和強雨。冬天時,南岸的低氣壓變得容易透過,幸好東京位於背風面,雨或雪的日子比較少,大多是晴朗乾燥的日子,同時是全年之中雲量最少的季節,下雪日子交通容易受到影響。 === 人口 === 2016年的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東京都共有居民13,617,445人,其中23區共有居民8,967,665人。由於大量人員在東京都區部和鄰近地區之間通勤移動,東京都區部在日間和夜晚的人口差距較大。 回溯到1889年,資料顯示當時的東京市有居民1,375,937人,而東京府有居民1,694,292人。同年,共有779名外國人被記錄居住在東京,其中英國209人,美國182人,中國137人。 == 行政區劃 == 日本的一級行政區劃分採用都道府縣制,其中唯一的「都」就是指東京都。1943年,原本的東京府與其轄下的東京市統合成為東京都,但戰後(1947年)又因為地方自治法的頒佈,而將東京都制廢除。現在的東京都僅為單純整合特別區與其餘市、町、村而成的地方自治體,只是仍沿用原本東京都的稱呼而已。 整個東京都包含了三個主要的地理分割槽,分別是習慣上稱為「東京23區」的23個特別區,與23區西邊被稱為「多摩地方」的近郊地區,以及位在太平洋上、行政上由東京都管轄的多座島嶼。 * 東京都區部 ** 區部東邊涵蓋了由隅田川、荒川與江戶川等河川所形成的廣大河口平原低地,習慣上常稱為「下町」。 ** 河口平原西邊,武藏野臺地東端的部份地帶被侵蝕後形成舌狀臺地,俗稱「」,今日東京市區著名的JR山手線鐵道當初就是為了連線這些小型臺地而設。 ** 南邊為多摩川河口沿岸的帶狀低地區。 ** 東京灣沿岸至今仍持續進行填海造陸工程,填成的新生地也劃入23區的範圍內,例如位於隅田川河口的臺場,就是建立在海埔新生地上的新興遊憩地區。 * 多摩地方 ** 以多摩川沿岸的低地為中心,包含了北側的武藏野臺地,與南側的所組成的狹長狀郊區地帶。此區域7世紀時為武藏國多摩郡所管轄,明治時代劃分為四個郡,後來東多摩郡併入東京市成為中野區與杉並區的一部份後,形成目前的北多摩郡、南多摩郡與西多摩郡。多摩地方境內有許多東京的大型衛星城市,例如武藏野市、立川市、八王子市與著名的多摩新市鎮(多摩ニュータウン,位於多摩市境內的新市鎮計畫)。 ** 多摩地方西邊(西多摩郡)境內已經包含部分關東山地的範圍在內。 * 島嶼部 ** 包含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在內的東京都島嶼部各島。此區域在行政區劃分上比較特殊的地方,在於它們跟道、府、縣等行政區下轄的獨立村、町不同,此區域與東京都之間,並沒有一個郡等級的行政單位介入其中,各島都是以直屬於都政府的自治村、自治町型態存在。 ** 日本國土最南端的沖之鳥礁、以及最東端的南鳥島,皆歸屬於東京都小笠原村管轄。 東京都下轄23區、26市、1郡、4支廳(島嶼部)、5町與8村。 === 特別區(區部) === * 足立區 * 荒川區 * 板橋區 * 江戶川區 * 大田區 * 葛飾區 * 北區 * 江東區 * 品川區 * 澀谷區 * 新宿區 * 杉並區 * 墨田區 * 世田谷區 * 臺東區 * 中央區 * 千代田區 * 豐島區 * 中野區 * 練馬區 * 文京區 * 港區 * 目黑區 === 多摩地方 === ==== 市部 ==== 北多摩地區(17市) 立川市・武藏野市・ 三鷹市・ 府中市・ 昭島市・ 調布市・ 小金井市・小平市・東村山市・國分寺市・國立市・狛江市・東大和市・清瀨市・東久留米市・武藏村山市・西東京市 南多摩地區(5市) 八王子市・町田市・日野市・多摩市・稻城市 西多摩地區(4市) 青梅市・福生市・羽村市・秋留野市 ==== 郡部 ==== ;西多摩郡 * 奧多摩町 * 日之出町 * 瑞穗町 * 檜原村 ;北多摩郡 (已廢除) ;南多摩郡 (已廢除) ; File:多摩ニュータウンの全景(2013年10月12日撮影).jpg|多摩新城全景,攝於2013年10月12日 File:Takao-san HachiojiUrbanDistrict.JPG|八王子市 File:Musashino in the afternoon.jpg|武藏野市 === 島嶼部 === ;大島支廳 * 大島町(大島) * 利島村(利島) * 新島村(新島、式根島) * 神津島村(神津島、錢洲) ;三宅支廳 * 三宅村(三宅島) * 御藏島村(御藏島) ;八丈支廳 * 八丈町(八丈島、八丈小島) * 青島村(青島) * 鳥島、須美壽島、巴約訥岩礁()、孀婦巖 ;小笠原支廳 * 小笠原村(小笠原諸島、火山列島(硫黃列島)、南鳥島、沖鳥島) === 東京副都心 === 東京都境內共有7個副都心。 * 新宿副都心 * 池袋副都心 * 澀谷副都心 * 上野、淺草副都心 * 錦糸町、龜戶副都心 * 大崎副都心 * 東京臨海副都心 == 經濟 == 東京都會區無論是在經濟還是人口兩方面,都是世界上最大的都會區。據統計,2008年大東京地區人口達3,520萬人,按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的國內生產總值達14,790億美元,2010年按國際匯率計價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達1.9兆美元,約近紐約都會區及韓國的兩倍、更達臺灣的4倍多。關係實際個人產出/收入的以購買力平價/當地物價調整後的實際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在2014年為43,664美元(國際元),同年臺灣的臺北都會區為46,102美元(國際元)。另外,東京都會區也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財富500強公司總部的地區,於2009年達51家,幾乎是第2名巴黎的兩倍。 東京綜合實力評價為亞洲城市第一位,國際社會慣例上將其視為與西方倫敦、紐約、巴黎並列,為已開發世界中具有全方位主導性的四大全球城市之一。參考國際相關全球城市研究調查結果:依照美國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irs及A.T. Kearney公告的世界都市指數(A.T.Kearney Global Cities Index, 2012)、美國雜誌《對外政策》(Foreign Policy)全球城市指數、日本「財團法人森記念財團都市戰略研究所」世界都市綜合力排行「Global Power City Index 2013」、英國Knight Frank世界都市調査(The Wealth Report's Global Cities Survey)、中國都市競爭力研究會(China Institute Of City Competitiveness)2012世界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等,東京皆為亞洲地區一枝獨秀的世界級城市。 另外依照英國偏向會計、廣告、金融等特定服務領域的智庫(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Research Network,簡稱GaWC)所釋出之2012全球國際大都會綜合排名,東京與巴黎、新加坡、香港、上海、北京同屬Alpha+等級,僅次於英語圈資源流通實力建構的倫敦及紐約(屬於Alpha++等級)。 == 教育 == thumb|270px|安田講堂,為東京大學重要的學術象徵 東京都內有12間國立大學,1間公立大學和超過100間私立大學。國立大學包括: *東京大學 *一橋大學 *東京工業大學 *政策研究大學院大學 *御茶水女子大學 *東京學藝大學 *東京醫科牙科大學 *東京農工大學 *東京外國語大學 *東京海洋大學 *東京藝術大學 *電氣通訊大學 東京都只有一所都立大學: * 東京都立大學 較著名的私立大學有: *早稻田大學 *慶應義塾大學 *明治大學 *法政大學 *中央大學 *立教大學 *上智大學 *青山學院大學 *東京理科大學 *學習院大學 *拓殖大學 *日本大學 *專修大學 *東洋大學 *國學院大學 == 交通 == === 鐵道 === 東京的鐵道路線主要是以JR線為主,有環繞都心行駛的JR山手線與橫切都心行駛的JR中央線、總武線。在JR山手線的內側有眾多地下鐵路線,在外側有呈放射形狀的各傢俬營鐵路線。 ==== JR(日本鐵道) ==== 東京都內的JR路線,除了東海道新幹線屬於JR東海管轄外,其他皆屬於JR東日本管轄。JR線的電車均以不同的車身顏色作出區別,以下是主要JR線的代表色: * 山手線=黃綠色 * 東海道線=橘黃色 * 京濱東北線=天藍色 * 中央線=橙色 * 中央·總武緩行線(中央線、總武線相互直通運轉慢車)=黃色 * 總武快速線=上乳白下深藍色 * 埼京線=深綠色 * 京葉線=紫紅色 * 武藏野線=橙色加上黑白線 新幹線部分,東京站是東海道新幹線與東北新幹線的端點站,同時也是列車最主要的起訖站;此外也有許多經由這兩條新幹線而直通其他新幹線(九州新幹線除外)的列車自此發車。除了東京站外,新幹線另外還在東京站以北、以南分別設有上野站、品川站兩個轉運車站,以分擔東京站的旅運量,並方便乘客搭乘。 ==== 地下鐵 ==== 東京的地下鐵系統由兩個不同的事業體經營,其中由日本政府及東京都政府合資成立的「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所經營的路線原本稱為「營團線」,不過隨著營團於2004年4月1日公司化,改名為東京地下鐵(),所經營的路線也改稱為「東京地下鐵線」();而由東京都交通局經營的路線則稱為「都營線」()。 各路線都有專屬的英文字母代號,主要是與數字組合,作為各路線車站的快速辨識代號(例如東京站西北方地下的大型轉乘站—大手町站,是丸之內線與東西線的交會點,它分別為丸之內本線編號第18站,與東西線編號第9站,因此有「M18」與「T09」兩個代號)。至於專屬路線代表色,則是與車站內的導引指標用色,以及地下鐵車廂上的彩色裝飾線條配合,方便搭乘民眾辨識。 地下鐵路線所屬的事業體、路線名稱、代號與代表色如下: * 東京地下鐵 **  銀座線   G **  丸之內線  M(支線代號為Mb) **  日比谷線  H **  東西線   T **  千代田線  C **  有樂町線  Y **  半藏門線  Z **  南北線   N **  副都心線  F * 都營地下鐵 **  淺草線   A **  三田線   I **  新宿線   S **  大江戶線  E 在東京乘坐地鐵,可以購買一日券,這樣可以在當日無限次任意乘坐指定的地鐵而無需支付別的費用。目前,一日券分為兩種型別: * 東京地下鐵一日券:可以無限次任意乘坐東京地下鐵線的全部線路 * 都營・東京地下鐵共通一日券:除了可以乘坐“東京地下鐵一日券”所包含的路線,還可無限次任意乘坐都營地下鐵的四條路線。 ==== 私鐵(私營鐵路) ==== 東京都內相對於JR的主要私營鐵路公司: * 西武鐵道 * 東武鐵道 * 東急電鐵 * 京濱急行電鐵 * 京成電鐵 * 京王電鐵 * 小田急電鐵 其他私營鐵路公司: * 東京臨海高速鐵道 * 首都圈新都市鐵道 ==== 新都市交通 ==== * 百合鷗,無人駕駛電車路線,連線新橋、汐留、臺場(臨海副都心)與豐洲。 ==== 單軌鐵路 ==== * 東京單軌電車,連線東京國際機場(羽田機場)和市區(濱松町)。 * 多摩都市單軌電車,位於東京西邊的多摩地區。 * 迪士尼度假區線,連線迪士尼樂園與迪士尼海洋(單向環狀執行路線)。 === 巴士 === 路線眾多而複雜,大多以鐵路車站或重要地點為端點站或主要換乘站,主要街道上也經常可見巴士站牌;都心部的市區巴士以都營路線為主,兼有里程較長路線與短程接駁路線(如澀谷站~六本木新城),以及幾條觀光巴士路線(如東京、銀座~臺場)。都心以外的地區巴士多由私鐵業者(東武、西武、東急等)兼營,因此經常以私鐵車站作為端點站。 另外還有往返於都心部主要飯店、(T-CAT)與成田機場、羽田機場間的「Airport Limousine」(利木津巴士)。在幾個大型轉運站(東京站、新宿站等)附近,也有數條長途高速巴士路線,可以搭乘前往本州島各地。此外還有在各旅遊景點環遊的觀光巴士。 === 計程車 === 在鐵路車站附近與主要街道上可以找到計程車站,而且原則上可以在任何地方搭乘計程車。當計程車前擋風玻璃左下角的訊號燈顯示為紅色時,則表示這輛計程車可以搭乘。 === 航空 === 位於都心部南邊東京灣岸的東京國際機場(又稱羽田機場),過去曾為日本國內航線與國際航線班機共用的起降機場;目前轉以提供國內航線班機起降為主,維持日本國內航線樞紐的地位,國際航線部分則有往返上海虹橋機場、北京首都機場、香港國際機場以及臺北松山機場等東亞城市之間的航班,維持有限度的區域航線服務。 至於飛往東京的國際定期航線班機,大部分均在位於東京都以東的千葉縣境內,距離東京市區約65公里的成田國際機場(過去曾稱為「新東京國際機場」)起降;此外亦有極少數國內航線班機於成田機場起降。成田機場與東京市區之間有JR、京成電鐵等鐵道路線連結,亦有高速巴士往返於兩地之間。 2010年3月11日,位於茨城縣小美玉市、距離東京市區約80公里的茨城機場(又稱「百里飛行場」)正式啟用,成為東京的第三個聯外機場。 == 城市景觀 == 東京的建築和城市構造受到了其歷史的深刻影響。東京近現代歷史上的兩個事件對城市造成了極大的破壞:其一是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其二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東京大轟炸。由於這兩次時間造成的破壞,東京的城市景觀主要由現代和當代建築所構成,而較老的建築則很少見。東京的建築中包括兩座著名的塔:東京塔和東京晴空塔,其中後者是全世界第二高的建築物,僅次於迪拜的哈利法塔。東京的摩天大樓集中在新宿、丸之內、銀座、六本木等幾個地區。 東京還擁有許多公園和花園,東京境內有四座國家公園,其中包括覆蓋伊豆群島全境的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 == 全球推廣 == === 旅遊 === * 東京迪士尼渡假區(包括迪士尼樂園、迪士尼海洋,實際位置在千葉縣浦安市境內) * 淺草:淺草寺、仲見世通 * 上野:上野公園、上野動物園、博物館群 * 水道橋:小石川後樂園、東京巨蛋城、 * 秋葉原:電氣街、交通博物館(已閉館) * 兩國:兩國國技館、江戶東京博物館 * 九段下:日本武道館 * 神保町:古書店街 * 日本橋 * 芝:芝公園、增上寺、東京鐵塔 * 丸之內:皇居、二重橋、東京站、丸大廈 * 銀座:步行者天國、有樂町 * 日比谷:日比谷公園 * 築地:築地市場 * 汐留:汐留SIO-SITE、濱離宮恩賜庭園 * 御臺場(臨海副都心):彩虹大橋、調色盤城大摩天輪、東京國際展示場、MEGA WEB、FCG大樓 * 月島:月島文字燒街 * :葛西臨海公園、鑽石與花大摩天輪 * 麻布:麻布十番商店街 * 六本木:六本木新城、東京中城、國立新美術館 * 惠比壽:惠比壽花園廣場 * 澀谷 * 原宿:表參道、竹下通、神宮外苑 * 代代木:明治神宮、代代木公園(國立代代木競技場) * 新宿:東京都廳舍、新宿新都心、歌舞伎町、新宿御苑 * 池袋:太陽城、豐田Amlux * 練馬:豐島園 * 吉祥寺 * 自由之丘 * 下北澤 * 三鷹: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 * 墨田:東京晴空塔、押上 * 其他: ** 隅田川觀光汽船 ** 都電荒川線 === 體育 === 繼成功舉辦196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後,東京再次取得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權,成為第一個兩度舉辦奧運會的亞洲城市。 日本相撲協會總部位於東京的兩國國技館,這裡每年會舉辦三場相撲大賽。 === 球隊 === *足球俱樂部:東京FC、東京綠茵(主場均位於東京體育場) *棒球俱樂部:東京養樂多燕子(主場位於明治神宮棒球場)、讀賣巨人(主場位於東京巨蛋) *籃球:日立SUN ROCKERS東京・澀谷(主場位於青山學院紀念館)、Alvark東京(主場位於國立代代木競技場第二體育館)、東京EXCELLENCE(主場位於板橋區立小豆澤體育館) === 特產 === 水果、蔬菜 水果、蔬菜 南國果樹 父島·母島位於與沖繩同樣的緯度,栽培芒果、百香果等南國果樹。 魚貝類、海産 魚貝類、海産 江戶前的魚 漁獲量少,不過在東京灣出產鰻、鰈、花蛤等。 鄉土料理 鄉土料理 下町的食文化 淺草等江戶情調留存的街道,可品味下町的食文化。 ちゃんこ 相撲力士火鍋。 蘭姆酒 小笠原的地酒。 雷おこし 淺草的名物菓子。 クサヤ 伊豆群島、小笠原群島獨特的幹物。 工藝品、民俗藝品 工藝品、民俗藝品 村山大島紬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東京染小紋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東京手描友禪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多摩織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本場黃八丈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東京銀器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江戶切子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江戶木目込人形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江戶和竿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江戶指物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江戸からかみ 國家指定的傳統工藝品。 江戶風鈴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 姊妹或友好城市 === 東京都共有11個姊妹友好都市(或行政區): 國家 城市/行政區 締結日期 紐約(紐約州) 1960年2月29日 北京 1979年3月14日 巴黎(法蘭西島大區) 1982年7月14日 新南威爾士州 1984年5月9日 首爾 1988年9月3日 雅加達 1989年10月23日 聖保羅州 1990年6月13日 開羅省 1990年10月23日 莫斯科 1991年7月16日 柏林 1994年5月14日 羅馬(拉齊奧) 1996年7月5日 另外,東京都也與亞洲地區數個主要都市合組21世紀亞洲主要都市網(ANMC21),作為互相分享資訊與提攜的管道。 === 圖片集 === File:Seimon_Ishibashi_3.jpg|江戶城(今皇居) File:Rainbow_Bridge_(Tokyo)_at_night_7.jpg|彩虹大橋 File:さんちゃ_-_panoramio.jpg|世田谷區 <gallery> <gallery mode="packed" heights="120"> File:Edo-Tokyo_Museum_2014.jpg|江戶東京博物館 File:JR East E231-0 near Chiyoda.JPG|行經飯田橋站及附近的中央總武線列車 File:JRE-Ueno-STA.jpg|上野站 == 註釋 == == 相關條目 == * 遷都東京 * 稱江戶為東京詔書 * 日本首都 * 首都圈 (日本) * * 經濟圈 * 全球城市 *東京時代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 東京都官方網站 * 東京觀光官方網站 GO TOKYO(多語言對應) * 東京地下鐵(東京Metro地鐵) (多語言對應) * 東京都交通局(都營交通)(多語言對應) * 東京衛星圖 * 東京今昔 *東京 Category:日本城市 Category:太平洋沿海城市 Category:亞洲首都
馬尼拉
馬尼拉(, ;),又稱岷里拉,馬尼剌(閩南語),正式名稱為馬尼拉市()是菲律賓的首都,位於菲律賓的最大島—呂宋島馬尼拉灣的東岸;其中巴石河流經城市中部,將城市其分為南北兩區。作為全國最重要的經濟、文化、教育、工業、政治及金融中心。截至2020年,馬尼拉都會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市區人口約為1,846,513人,馬尼拉也是該國第一個特許城市,由1901年7月31日的菲律賓委員會第183號法案被指定。 在同屬此都會區的眾多城市中,僅奎松市人口多於馬尼拉市。馬尼拉之名在西班牙殖民時,因雙方語言不通的誤解而命名為:Maynilad,起源於是這裡有的意思,(瓶花木屬)是一種生長著白豔花朵、可作為染料的溼地樹,許多觀賞過的人們都以「那些白色的花開著,便像一雙雙亮晶晶的眼睛」形容它,兩字合起來為,本意為他加祿語的這裡有白色的花。她所屬的這個都會區,菲律賓官方稱為馬尼拉大都會(Metro Manila),一般外國人和非定居者通常簡稱以馬尼拉。全區由17座城市和直轄市所組成。並因應菲律賓國會中的代表權和市議會議員選舉而分為6個政治區。依照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路(GaWC)所公佈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馬尼拉被列為屬於Alpha−級別的國際都市。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將馬尼拉排在世界第79位。 在西班牙入侵之前的呂宋島處在蘇祿王朝的統治下,一個名為Maynilà的古老政體曾在馬尼拉所在的地區發展,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258年。然而,該政體最後一位羅闍在邦庫賽戰役中被擊敗後,一座名為聖地亞哥堡的堡壘直接建在舊 Maynilà 遺址之上。最終在1571年6月24日,西班牙征服者米格爾·洛佩斯·德萊加斯皮建立了馬尼拉,並在隨後成為菲律賓殖民地的行政中心,與宿霧、那牙和伊洛伊洛成為西屬東印度群島菲律賓的皇家城市之一,今天該城市依然儲存許多殖民時期的歷史遺跡。 ==歷史== ===前西班牙時期=== 在宋代稱為蒲哩嚕,最早見宋代《諸番志》:“蒲哩嚕與三嶼聯屬,聚落差盛,人多猛悍,好攻劫。海多滷股之石,搓牙如枯木芒刃,銛於劍戟,舟過其側,預曲折以避之。產青琅玕、珊瑚樹,然絕難得。風俗博易,與三嶼同”宋《諸番志·三嶼蒲哩嚕》。16世紀中葉,馬尼拉只是一個在帕西河(Pasig River)岸邊、信仰著回教的小漁村。 《島夷志略》作麻裡魯,《南海志》作麻裡蘆《東西洋考與《順風相送》作麻裡呂,《粵海關志》作眠唎喇國,海島逸志作呅哖犖,《呂宋記略》作岷裡臘。 ===西班牙殖民地時期=== 1570年,西班牙人抵達馬尼拉。1595年,西班牙人公告馬尼拉成為菲律賓群島的首都。1789年,西班牙允許外國商船運載亞洲的商品到馬尼拉,此前西班牙不準外國人在菲居留與經商。1834年9月6日,西班牙宣佈開放馬尼拉為國際自由商港,並逐步取消排外條例。此後外商紛紛進入馬尼拉。1898年美西戰爭,西班牙戰敗,馬尼拉改由美國治理。 ===二戰時期=== 1942年1月2日,馬尼拉在太平洋戰爭中被日軍所據。1945年2月23日美軍奪回了這座城市,不過未能阻止馬尼拉大屠殺。在二次大戰攻防期間,菲律賓大部份的城市都被摧毀,但戰後也大部份迅速被重建。 ===當前=== 1975年,馬尼拉和周圍城市組成馬尼拉大都會。今日的馬尼拉被「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評為世界級城市,並且是全球第二十四大消費都市。 == 地理 == ===氣候=== 馬尼拉被歸類於柯本氣候分類法下的熱帶乾濕季氣候。和菲律賓的其他地區一樣,馬尼拉全境位於熱帶,四季如夏。由於其緯度接近赤道,氣溫的變化範圍相當狹小,鮮少到達以下或以上。然而其溼度相當高。在十二月下旬至五月有顯著的旱季,其餘時間則為較為氣溫較為溫和的雨季。在雨季時每天的降雨量常大量集中於短暫的時間內,鮮少下一整天的雨。颱風在六月到九月的期間來襲,並會在城市的部分地區造成水災。 == 市區簡介 == 馬尼拉位於呂宋島西部,馬尼拉灣東岸、帕西河的入海口,帕西河橫貫全城;位於納沃塔斯市、加洛坎市之南;奎松市之西南;仙範、曼達路永市之西;馬卡迪市之西北;巴薩市之北。 除了港區(Port Area)地區外,馬尼拉每一個市轄區均有教堂,其中有些教堂已成為區內市民的專屬禮拜教堂;和馬尼拉大都會內眾城比鄰。菲律賓總統府馬拉坎南宮亦位於馬尼拉市,發揮著總統辦公室和總統官邸的中樞功能。 thumb|250px|right|位於王城區的馬尼拉大教堂 馬尼拉市轄16區,僅港區早期非歸於本市轄境;市內的帕西河南北兩岸各劃8個市轄區: 帕西河以北的轄區 *岷倫洛區:全境皆為唐人街的範圍(民族英雄黎剎、前總統羅慕斯皆出生於此a, Rizal's Roots in Lingayen, The Manila Time, Aug. 21, 2004); *奎阿坡區:消費電子產品、腳踏車、手工藝品商店集中 *三巴洛區:教育機構林立 *聖米格爾區:菲國中央部會和各國駐菲使館和辦事處所在地 *聖尼古拉斯區: *聖塔克魯茲區:衛生署所在地 *聖塔梅莎區: *湯都區:人口密度最大、地域大,人口中有高比例為貧民,市政府在此推動建設有相當難度,是市內最落後的一區 帕西河以南的轄區 *王城區:馬尼拉市中心以王城區為核心向外擴張發展 *艾米塔區:酒吧、沙龍、豪華飯店及大型購物商場等雲集,素受國際觀光客青睞 *馬拉提區:酒吧、沙龍、豪華飯店及大型購物商場等雲集,素受國際觀光客青睞 *帕可區: *潘達坎區:菲國中央部會和各國駐菲使館和辦事處集中區 *港區: *聖安禮布基區: *聖塔安娜區: === 大型購物中心 === *Ayala Center *GreenBelt *Market! Market! *SM Mall of Asia *Robinsons Place *Harrison Plaza *Trinoma Mall *SM City Manila *SM City North EDSA *SM City San Lazaro *SM City St.Mesa *Gateway *Ali Mall *Rockwell *SM MegaMall *Tutuban *Farmer's Plaza *Shangri-La Plaza *168 *999 *1188 *Lucky China Town ===賭場兼度假村 === *馬尼拉 OKADA *馬尼拉「晨麗」(Solaire) *馬尼拉灣金沙度假村 *COD City of Dreams 新濠天地 *馬尼拉 雲頂世界 Resorts world *太陽城集團 Sun City *SM超級購物廣場 == 友好城市 == *阿卡普爾科 *阿斯塔納 *曼谷 *福州市(1958年) *布加勒斯特 *卡塔赫納 *廣東省廣州市(1982年)Sister Cities of Guangzhou GZFAO *海法 *哈瓦那 *胡志明市 *檀香山 *雅加達 *澤西市 *利馬 *馬德里(1987年)Mapa Mundi de las ciudades hermanadas (Spanish), Madrid.es. *馬拉加 *-{zh-cn:毛伊縣; zh-tw:茂宜縣;}- *-{zh-cn:蒙特利爾; zh-tw:蒙特婁; zh-hk:蒙特利爾}-(2005年)Manila-Montreal Sister City Agreement Holds Potential for Better Cooperation : Philippines : Gov.Ph : News *莫斯科 *新德里 *尼斯 *-{zh-cn:薩克拉門託; zh-tw:沙加緬度; zh-hk:薩克拉門託;}- *舊金山 *-{zh-cn:聖地牙哥; zh-tw:聖地亞哥;}- *雪梨市 *臺北市(1966年) *高槻市 *德黑蘭 *溫尼伯(1979年) (archived from on 2005-12-28) *橫濱市 == 政治 == === 市長列表 === ==== 官派 ==== *(1901年-1905年) *(1905年 - 1917年) *(1917年-1920年) *(1920年-1924年) *(1924年-1927年) *Tomás Earnshaw(1927年-1935年) *Valeriano Fugoso(1935年-1941年) *(1941年-1942年) *(1942年-1945年) *Juan L. Nolasco(1945年-1948年) *Manuel de la Fuente(1948年-1952年) ====民選後==== 姓名 政黨 政黨 就任 離任 Arsenio Lacson Nacionalista 1952年1月1日 1962年4月15日 Arsenio Lacson 自由黨 1952年1月1日 1962年4月15日 Antonio Villegas 自由黨 1962年4月15日 1971年12月30日 Antonio Villegas Nacionalista 1962年4月15日 1971年12月30日 Ramon Bagatsing 自由黨 1971年12月30日 1986年5月 Ramon Bagatsing KBL 1971年12月30日 1986年5月 Mel Lopez UNIDO 1986年5月 1992年6月30日 Alfredo Lim PRP 1992年6月30日 1998年6月30日 Lito Atienza 自由黨 1998年6月30日 2007年6月30日 林雯洛 PMP 2007年6月30日 2013年6月30日 林雯洛 自由黨(KKK) 2007年6月30日 2013年6月30日 埃斯特拉達 == 參見 == *大都會區列表 (依人口排列) *馬尼拉大屠殺 *馬尼拉人質事件 == 參閱 == === 參考書目 === *. *, (Vol. 1, no. 3). *. *. *. *. * ISBN 0-85989-426-6, ISBN 978-0-85989-426-5 == 參考文獻 == * 陳佳榮,謝方,陸俊玲 《古代南海地名》 中華書局 1986年版994頁 MANILA 條 == 外部連結 == * * 維客旅行上的馬尼拉 * Category:菲律賓城市 Category:馬尼拉大都會城市 Category:巴石河聚居地 Category:馬尼拉灣聚居地 Category:菲律賓計畫城市 Category:菲律賓港灣城市 Category:亞洲運動會主辦城市 Category:1574年建立的聚居地 Category:1574年菲律賓建立
帝力
帝力(德頓語:;,別稱:帝利)是東帝汶的首都,位於帝汶島的北岸。帝力是東帝汶的主要港口和商業中心,其機場同時為民航及軍方所用。 == 歷史 == 帝力於1520年由葡萄牙人佔領併成為其殖民地,於1596年成為葡屬帝汶的首府。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日本所佔。二戰後重歸葡萄牙佔領。東帝汶於1975年從葡萄牙獨立,帝力成為首都。1976年7月東帝汶被印尼吞併、帝力仍為東帝汶省府所在。 在東帝汶尋求獨立期間,獨立武裝組織與印尼軍隊不斷爆發游擊戰,有數千市民被殺。直到1999年,東帝汶成功爭取自治,受到聯合國監管。到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重新獨立,帝力再次恢復成為東帝汶首都。 == 地理 == 帝力位於帝汶島的北岸,是小巽他群島中最繁盛的城市。 === 氣候 === 帝力按照柯本氣候分類法,屬於熱帶草原氣候(Aw) == 經濟 == 帝力是東帝汶的主要港口和商業中心,其機場同時為民航及軍方所用。 == 交通 == 市內有機場尼古勞·洛巴託總統國際機場。 == 旅遊 == * 古斯芒舊居 == 教育 == 擁有東帝汶國立大學(Universidade Nacional de Timor-Leste)一所大學及數所高中,除此外還有為外國人開辦的學校。 ==友好城市== 城市 地區 國家 年份 科英布拉 中部大區 葡萄牙 2002 達爾文 北領地 澳大利亞 2003年9月 澳門 澳門特別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2002年6月 沖繩市 沖繩縣 日本 2005年11月 巴塞羅那 加泰羅尼亞 西班牙 2008年6月 聖保羅 聖保羅州 巴西 - 悉尼 新南威爾士州 澳大利亞 2010年9月 馬尼拉 馬尼拉大都會 菲律賓 2011年月 堪培拉 澳洲首都領地 澳大利亞 2004年6月 安汶 馬魯古省 印尼 - == 著名人物 == * 古斯芒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Category:東帝汶城市 Category:1520年建立的聚居地 Category:大洋洲首都
平壤市
平壤市(),通稱平壤(),是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最大城市和唯一的直轄市,也是朝鮮半島第三大城市(僅次於首爾及釜山)。位於朝鮮半島西北部,大同江橫跨市區,東側是平安南道的大同郡、檜倉郡與南浦市大安區域、龍岡郡,南側是黃海北道的黃州郡、延山郡及松林市,北側是平安南道的成川郡及平城市。 平壤位於朝鮮半島西北部地勢低窪的地段,因地勢平坦而得名,也是平安道名稱中“平”字的來源地。城市西北部是低矮的山嶺,東部是丘陵和平原。大同江和它的支流普通江流經市中心。因城內遍佈柳樹,又別稱「柳京」平壤女交警身高不低於1.65米,重慶晚報。朝鮮政府提倡植樹造林並推動環境保護的政策,平壤的山水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平壤市民的人均綠地面積達到58平方米。 平壤是傳說中朝鮮民族始祖檀君在西元前1122年建都的王儉城所在地,為朝鮮半島歷史最悠久的城市,有乙密臺、練光亭、大同門、普通門等年代久遠的古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定都於此。雖然平壤在朝鮮戰爭中被毀壞幾成廢墟,戰後很快得到重建。1970及80年代,平壤進行了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興建了主體思想塔、人民大學習堂、五一體育場、凱旋門等地標性建築。 == 歷史 == 傳說中,朝鮮民族的始祖檀君,於公元前2333年建立“王儉城”(又稱“王險城”),就在今日的平壤。之後,這裡一直都是古朝鮮的政治、經濟及文化中心。公元前194年,燕人衛滿篡箕子朝鮮之位,建立衛滿朝鮮,以平壤為首都。公元前108年,漢武帝佔領朝鮮半島北方,建立漢四郡,平壤就在當年的樂浪郡的郡治-{朝鮮}-縣,管理平壤及周圍地區達四百年之久。其後,高句麗興起,並管理朝鮮半島北部及今日中國遼寧省部分地區,並於公元427年遷都平壤。240年後,中國唐初薛仁貴徵東滅高句麗,佔領平壤,改設安東都護府(668年-676年)。 公元918年,高麗王朝在松嶽(今開城)建國,926年定平壤為「西京」。 995年,設立西京留守。998年,稱平壤為鎬京。1062年入列京畿四道。1135年爆發妙清之亂。 1269年十月,高麗西京(即今平壤)都統領崔坦、李延齡等以高麗北部50城降元。兩年後,忽必烈將高麗西京劃歸元朝遼陽行省東寧府。如此一來,高麗西京等地從1269年後的20多年成為元朝的直接管轄地,不在高麗國的徵東行省境內。1290年,應高麗忠烈王的要求,元朝將東寧府歸還高麗。 朝鮮王朝時代,平壤為平安道首府,城池分內城、中城、外城、北城四部分,內城有五門,南為朱雀門,東為大同門(有甕城),東北為七星門,東南為長慶門,西為靜海門。內城之外為中城,南門為正陽門,東門為含毬門,北門為慶昌門,西門為普通門。中城之外為外城,南為車避門,西為多景門此外還有承服門、足樸門、大道門、小通門、水德門等。內城北端有北城,南為轉錦門,北為玄武門。 19世紀末,美國商船“謝爾曼將軍號”曾沿大同江上溯到平壤,並炮擊了平壤,被當地軍民焚燬。朝鮮官方稱這是朝鮮半島近代史的開端。-{朝鮮}-被逼開放港口後,平壤及其外港鎮南浦成為-{朝鮮}-北方的主要商業和工業中心之一。日據時代,平安道被劃分為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平壤成為平安南道首府。 1945年日本投降後,平壤被蘇軍佔領,其後成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中央政府所在地。當時朝鮮憲法將首都定於實際統治範圍外的漢城(今首爾)。朝鮮戰爭期間平壤受到重大破壞,但戰後在東德和蘇聯援助下很快重建,故被官方稱為「平壤速度」。 == 地理 == ===自然地理=== ====地質==== 平壤地區在地質構造上屬於形成於中生代侏羅紀的花崗岩和石灰岩地系,朝鮮稱之為“大同系”。土壤成分多為石灰岩分解而成的赤褐土。主要礦產有褐煤、鋁礬土、泥炭和銅。植被分佈屬於針葉林帶。 * 境內山峰:牡丹峰,高95米;烽火山,高196米;大城山之將帥峰,高270米;龍嶽山,高292米。 * 境內河流:大同江、普通江、南江、合掌江及上元江。 ** 島嶼:豆老島自然環境儲存得較好,羊角島基礎設施較為完善。 * 主要平原:平壤平原:950平方公里;順安平原:190平方公里。 此外,平壤有「花園裡的城市」之美譽,人均綠化面積為58平方米。 ==== 氣候 ==== ===人文地理=== ==== 區劃 ==== 截至2022年5月,平壤市總共分為19個區域、2郡、1洞,主要的行政分割槽如下: * 中區域(중구역) * 平川區域(평천구역) * 普通江區域(보통강구역) * 牡丹峰區域(모란봉구역) * 西城區域(서성구역) * 船橋區域(선교구역) * 東大院區域(동대원구역) * 大同江區域(대동강구역) * 寺洞區域(사동구역) * 大城區域(대성구역) * 萬景臺區域(만경대구역) * 兄弟山區域(형제산구역) * 龍城區域(룡성구역) * 三石區域(삼석구역) * 力浦區域(력포구역) * 樂浪區域(락랑구역) * 順安區域(순안구역) * 恩情區域(은정구역) * 和盛區域(화성구역) * 江東郡(강동군) * 江南郡(강남군) * 方峴洞(방현동) 日媒稱2010年平壤行政區劃調整把江南郡、中和郡、祥原郡和勝湖區域從平壤市劃出至黃海北道,據猜測可能是為了減輕平壤食物供給系統的壓力。江南郡於2011年再度被劃入平壤市。韓聯社,《北 평양시 행정구역 일부 개편 》,2012年2月29日。 方峴洞原屬平安北道龜城市,是導彈發射基地。為保障基地科學家與工人較高的生活水平,於2018年2月10日納入平壤市。 ==== 人口 ==== thumb|220px|大同江 根據2016年統計,平壤有人口2,870,000人。 ==== 文化 ==== thumb|left|220px|萬壽臺大紀念碑廣場上的金氏父子銅像 ;劇場 * 牡丹峰劇場 * 萬壽臺藝術劇場 * 2月8日文化宮 * 4月25日文化宮 * 烽火藝術劇場 * 平壤大劇場 * 青年中央會堂 * 平壤國際電影會堂(位於羊角島) * 東平壤大劇場 * 峰火劇場 * 萬壽臺劇場 * 白善行紀念館 有朝鮮戲劇網站列出3齣朝鮮戲劇的介紹及劇照:《黨的好女兒》( / ,1973年)、《密林啊,說吧》( / ,1974年)和“Song of Paradise”(1976年)。 ==== 交通 ==== ===== 航空 ===== 北韓政府營運的高麗航空有經營從首都平壤的平壤國際機場定期到北京、瀋陽、上海、西安和海參崴的國際航班,也有定期到和清津、鹹興、三池淵等地的國內航班。另外也有不定期往中國、俄羅斯的航班,由於朝鮮半島南北分治等政治因素,所以朝鮮從未有前往或來自南韓、美國、日本等地區的直飛航班。 現在僅有中國國際航空一家非北韓的航空公司經營來往平壤的航班。但於2017年11月底,中國官方因政治因素,曾宣佈無限期停辦這條航線,但又於2018年金正恩訪問中國後恢復。 ===== 鐵路 ===== 平壤也有來往北京和莫斯科的定期火車。前往北京需要23小時15分鐘,於每週一、三、四、六營運;往莫斯科則需費時九天。 ===== 地鐵 ===== 平壤地鐵建於1973年,共有16個地鐵站,是一個兩條路線的地下鐵路系統,路線總長22.5公里。革新線的車站有光復、建國、黃金谷、建設、革新、戰勝、三興和樂園。千里馬線則經過紅星、戰友、凱旋、統一、勝利、烽火、榮光和復興。過去設有遊客專用車廂(通常設定一節),目的是不讓遊客與朝鮮居民有交流。 平壤地鐵也是世界上最深的地鐵。由於平壤的土層特別厚,要開挖到地下100米處才是堅固的岩石層,因此地鐵建於地下100多米,從地面下去乘電梯需要3到5分鐘,戰時可作防空洞。 File:SOGUN SLOGAN AT A THE PYONGYANG CITY METRO STATION DPRK NORTH KOREA OCT 2012 (8648706212).jpg|地鐵站海報 File:People in Pyongyang Metro 02.JPG|車廂 File:Pyongyang Metro-1.jpg|平壤地鐵車站 File:Tram North Korea PY.jpg|平壤的有軌電車 ===== 電車 ===== 電車是平壤公共交通的主要交通工具。全市建有總長150公里的無軌電車系統和總長53公里的有軌電車系統。 ===== 汽車 ===== 和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城市相比,平壤並沒有太多的私家汽車,大多數人以鐵路或單車代步。 File:Painting of working women in North Korea.JPG|平壤建造過程史詩館 File:Police officer managing traffic in Pyongyang 04.JPG|平壤的一個交通警察 File:Pyongchon Thermal Power Station (Mangyong Hill).jpg|城郊的火力發電廠 File:Jinrichengsquare.JPG|鄰近主體思想塔的金日成廣場 ==政治== ===歷任黨委責任書記=== * 金秀吉,朝鮮勞動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2023年1月1日)任命 == 旅遊 == thumb|220px|平壤街頭雕塑 ;古跡文物 * 法雲庵 * 廣法寺 * 安國寺 * 安鶴宮 * 大城山城 * 練光亭 * 乙密臺 * 最勝臺 * 普通門 * 大同門 * 東明王陵 * 高句麗墓葬群 ;大型建築物 * 人民大學習堂 * 主體思想塔 * 凱旋門 * 萬壽臺議事堂 * 錦繡山太陽宮 * 人民文化宮殿 * 千里馬銅像 * 永生塔 * 大同江外交使節團會館 * 蒼光院 ;城市廣場 * 金日成廣場 ;博物館及展覽館 * 朝鮮中央植物園 * 朝鮮中央動物園 * 朝鮮郵票展示館 * 平壤賞石展示館 * 朝鮮革命博物館 * 烽火裡革命博物館 * 普韋布洛號美國間諜船 * 平壤電影城 * 平壤文化展示館 * 月香展示館 * 祖國解放戰爭勝利博物館 *青年運動史蹟館 ;酒店及飯店 * 平壤高麗酒店(特級) * 羊角島國際飯店(特級) * 柳京飯店(樓高105層的金字塔形特級飯店) * 普通江酒店(甲級) * 兩江飯店(甲級) * 青年飯店(甲級) * 西山飯店(甲級) * 平壤飯店(乙級) * 蒼光山飯店(乙級) * 大同江飯店(乙級) * 解放山飯店(丙級) * 牡丹峰飯店 ;著名餐廳 * 七谷民俗館 * 玉流館 * 蓮池館 * 香滿樓酒家 ;交通設施 * 平壤順安國際機場 * 平壤地下鐵 == 教育 == 平壤市內有許多家大學,全部都是由政府開設營運。 * 金日成綜合大學 * 金策工業綜合大學 * 平壤理工大學 * 平壤醫科大學 * 平壤外科大學 * 平壤外國語大學 * 平壤科學技術大學 * 張哲九平壤商業大學 * 人民經濟大學 * 萬景臺革命學院(又名:紅旗萬景臺革命學院) * 康盤石烈士子女大學 * 金星政治大學 * 國際關係大學 * 金亨稷師範大學 * 金哲柱師範大學 * 平壤教員大學 * 朝鮮美術大學 * 平壤話劇電影大學 * 平壤音樂舞蹈大學 * 金元均音樂大學 * 平壤雜技學院 * 韓德銖平壤輕工業大學 * 平壤建設建材大學 * 平壤鐵道大學 * 平壤機械大學 * 平壤電腦技術大學 * 金日成軍事綜合大學 * 平壤礦業大學 * 平川工業大學 * 平壤印刷工業大學 * 平壤農業大學 * 金輔鉉大學 * 農業幹部再教育大學 * 朝鮮體育大學 * 平壤體育學院 * 平壤刺繡大學 * 平壤神學院 * 平壤糧政專科學校 * 金日成廣播大學 * 平壤旅遊大學 * 平壤交通運輸綜合大學 == 體育 == === 體育設施 === 平壤是朝鮮的體育中心。除了五一體育場、平壤體育館等體育設施外,平壤還有一條被稱為“體育村”的青春大街,那裡集中了乒乓球、游泳、手球、籃球、排球、拳擊、羽毛球等10多個大中型體育場館。這些場館既用於運動員的訓練,也承辦國內外體育比賽和大型活動。個別場館目前已實行收費開放。 平壤還有保齡球、高爾夫球等運動場地。平壤保齡球館面積達14萬平方米,鋪設了40條進口保齡球道,還有附設娛樂室和桑拿浴房。在平壤以西的臺城湖畔,有一座佔地120萬平方米的18洞高爾夫球場。­ 1986年起,朝鮮提議與韓國共同舉辦1988年漢城奧運會,並籌備1989年將在平壤舉辦的第13屆世界青年與學生聯歡節,在平壤大興土木。1986-1989年間,平壤投資27億美元,興建了20萬7千餘平方米新建築,包括世界最大的體育場——佔地40萬平方公里、擁有15萬座位的五一體育場(超過北京2008年奧運會主體育場的8萬個座位)在內的9座體育場,10萬多平方米的萬景臺學生少年宮,4座電影院,世界最高的飯店——105層的柳京飯店的框架,3座星級飯店,1座大橋,5條大街(青春大街、光復大街,未來科學家大街,倉田大街,黎明大街)等基礎設施專案。 === 賽事 === 平壤每年冬季都廣泛開展冰上運動,夏季則舉行“海洋月”活動,鼓勵人們尤其是青少年到大海和江河湖泊中學習游泳,鍛鍊體魄。每到傳統節假日,各部門都會組織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活動,跆拳道、摔跤、拔河、跳板、鞦韆等民族體育活動開展得尤其廣泛。平壤是朝鮮每年舉行多種國內大型體育比賽的地方,也是舉行國際體育比賽的場所。平壤國際乒乓球邀請賽、“萬景臺杯”馬拉松賽等,是平壤市每年都舉行的國際賽事。 1979年4月25日至5月6日,平壤舉辦了第3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平壤方面提議與漢城(今首爾)共同舉行198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但談判最終破裂。朝鮮最終宣佈抵制此次奧運會。 1995年,原定平壤市主辦的第二屆東亞運動會因經濟因素而被迫取消。 === 體育館 === * 五一體育場:位於平壤市大同江上的綾羅島,竣工於1989年5月1日,擁有15萬座位,是世界上最大的體育館。 * 平壤體育館:擁有2萬個座位,多用於召開大型會議。 * 金日成體育館 * 羊角島體育場 * 柳京鄭周永體育館:由韓國現代集團已故總裁鄭周永捐建。 * 金巷保齡球館 * 平壤馬戲團 * 朝鮮人民軍馬戲團 ===馬場=== *美林騎馬俱樂部 == 特產 == * 陶瓷工藝品:高麗的青瓷和朝鮮王朝的白瓷以其透亮、柔和的翡翠色與運用了獨特鑲嵌技法的多種花紋和優美的曲線,馳名世界。例如:「雲鶴紋鑲嵌花瓶」和「松鶴鑲嵌青瓷花瓶」 * 金銀工藝品:神仙爐(火鍋)、祝酒杯、餐具、託盤、贈給三胞胎作為紀唸的銀妝刀、金戒指等。 * 螺鈿漆工藝品:螺鈿工藝和漆工藝相結合的工藝品。高句麗遺跡中出土的「漆棺」、「漆器皿」和高麗、朝鮮王朝時期的遺跡出土的「十長生紋」、「葡萄紋螺鈿盒」等。 * 甘紅露:平壤名釀,用棗、柿餅、生薑、蘋果和梨等原料釀成,顏色微紅,酸味和辣味配合得宜,雖然酒精度極高,但無刺激,以醇和馳名。 * 平壤冷麵:是一種用蕎麥麵條韌的朝鮮冷麵,麵湯爽口,甜味和微酸味配合得宜,其中玉流館煮的產品最聞名。 * 玉流礦泉水 * 大同江啤酒 == 宗教 == 朝鮮政府對民眾的宗教信仰名義上採取開放態度,只要不危害國家及公眾利益,民眾可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宗教。憲法雖然賦予了宗教信仰的自由,但由於朝鮮勞動黨無神論的傳統,政府已經將宗教教育完全淡化在國民教育之外,剩餘少數信徒經常處於政府監視之下。 該市的主要教派及其設施有: * 天主教 ** 將忠天主教堂(位於該市船橋區內) * 基督新教 ** 鳳岫教堂(位於該市萬景臺區的建國洞) ** 七谷教堂(位於該市萬景臺區的七谷洞) ** 平壤長老會基督教堂及溫室(由南韓的基督教會營運的教堂,成立於2003年) * 東正教 ** 平壤東正教堂(位於該市「東區」,靠近大同江畔) == 本市名人 == * 金日成 * 金正日 * 金正恩 * 乙支文德 * 韓明淑 * 桂順姬 * 安益泰 * 李昌壽 == 姊妹城市 == * 加德滿都 * 天津市First China-DPRK sister cities meeting held in Pyongyang . * 北京市 == 參見 == * 平壤館:開設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曼谷等地,並由北韓官方運作的連鎖餐廳。 * 平壤之戰:在平壤地區發生過的各場戰役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旅遊 * 天主教平壤教區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大英百科全書》網上韓語版(《平壤》條目) == 外部連結 == * 平壤地鐵非官方網頁 * 朝鮮戲劇網站 * 新浪網:王儉城的考古發掘 * Google國際版地圖 * Google中國版地圖 Category:大同江沿岸城市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正式名稱為哥倫比亞特區(),簡稱華盛頓特區、華盛頓()或特區(),有時被一些中文媒體稱作華府,是美利堅合眾國的首都,為大多數美國聯邦政府機關、及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美洲國家組織等國際組織總部所在地,擁有為數眾多的博物館與文化史蹟。 1776年美國獨立時的首都是費城,之後因獨立戰爭和國家新立而屢有變遷,到1785年改定紐約為首都。1790年7月1日,美國國會透過《》,決定將首都從紐約遷至波多馬克河和安那考斯迪亞河匯合處附近;但完成正式遷都前先由費城為行都。1800年,美國聯邦政府部門從費城遷往建設完成的華盛頓,華盛頓開始作為美國首都正式運作至今。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實際上是由美國國會直接管轄的聯邦地區,因此不屬於美國的任何州份。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位於美國東岸的中大西洋地區,屬馬里蘭州和弗吉尼亞州的交界處,兩州界河波多馬克河由西北向東南流貫特區,形成特區西面的天然界限。成立之初,哥倫比亞特區是一個邊長10英里(16公里)的正方形區域,不僅包括特區現在的全部範圍,還包括波多馬克河西岸弗吉尼亞州亞歷山德里亞縣,即今日的阿靈頓縣以及亞歷山德里亞市。特區成立後不久,西岸的居民就因為國會過度重視東岸以及蓄奴等問題,發起迴歸弗吉尼亞的運動,經他們多次請願,美國國會於1846年7月9日透過法案,並經弗吉尼亞人民大會批准,將波多馬克河南岸的土地交還南方的弗吉尼亞州。特區設立早期,波多馬克河北岸有喬治城、華盛頓市及華盛頓縣三個分開的行政區劃;其中建立於1791年的華盛頓市乃為彰顯喬治·華盛頓對美國建國的貢獻而命名,後來發展為特區中的核心城市。依據一項1871年的立法,前述三區於1878年合併為華盛頓市,而聯邦管轄的特區及華盛頓市地方政府從此轄區重疊,因此產生今日使用的「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之合稱。 == 歷史 == 美國獨立後,各州對首都的位置發生爭執:北方希望將首都定在紐約;而南方希望將首都定於南方。最終美國南北雙方協商,各作讓步,在美國南方離北方不遠的地方新建一個城市作為美國的首都。地理位置是由詹姆斯·麥迪遜和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在托馬斯·傑斐遜邀請的一次晚宴上討論出來。當時的“聯邦城”規劃為一個面積100平方英里的菱形區域。其位於波多馬克河上的實際地點是由華盛頓總統決定,華盛頓本人還建議美國首都稱為“聯邦市”。但是1791年9月9日美國首都被命名為華盛頓市。華盛頓本人儘管居住在離華盛頓不遠的弗農山莊,但在1799年逝世前華盛頓本人很少到訪這個以他為名的都市。 華盛頓是由設計過紐約的聯邦大廳的法裔美國建築師(Pierre Charles L'Enfant)規劃的。朗方將華盛頓的馬路設計成棋盤型,南北向的馬路以數字命名,東西向的馬路以字母命名。除此之外,他還設計幾條斜向的大街,並且在大街相匯的路口規劃幾個圓環以及長方形廣場,例如著名的杜邦圓環和法拉格特廣場。這些大街都以各州的名稱命名,而廣場則以人名(尤其是南北戰爭時期北方將領的名字,如詹姆斯·麥克弗森)。華盛頓的道路系統雖然體現城市規劃中的美學,卻並不適合現代汽車交通系統。在上下班高峰期,整個華盛頓最擁堵的地區往往都集中在這些圓環和廣場附近,因此,華盛頓被認為是美國道路交通條件最差的城市。 1791年-1792年,和非洲裔的自由人本傑明·班內克勘測哥倫比亞特區的邊界,每英里埋設一個界碑。其中很多界碑現在仍然存在。 1792年10月13日,白宮奠基。 1814年8月24日,在1812年戰爭中英軍攻佔哥倫比亞特區並燒燬大部分公共建築。美國軍隊沒有能夠組織有效的防禦並在燒燬海軍船廠之後潰逃。英國軍隊則燒燬美國議會,白宮和財政部等美國政府建築。一般認為英軍燒燬華盛頓是對1813年美軍入侵並燒燬多倫多(當時仍稱約克)的報復。但是英軍的行動僅僅限於公共建築,而美軍在燒燬多倫多時破壞很多民居,導致很多加拿大人在冬天露宿街頭。 1847年,波多馬克河南岸土地歸還弗吉尼亞州。在美國內戰爆發之前華盛頓一直是僅僅有幾千人居住的小城。美國內戰爆發後由於戰爭需要,美國政府急劇擴張,華盛頓居民顯著增加。 1864年,美國內戰,具伯·爾利率領南方邦聯軍隊短時間佔領蒙哥馬利境內的多處地方並進攻到哥倫比亞特區。7月11日,南方軍隊經羅克維爾和惠頓(Wheaton)順著 Rockville Pike(MD-355),New Cut Road(現Viers Mill Road MD-586)進攻到哥倫比亞特區境內距離白宮只有5英里的斯提芬斯堡。 1864年7月12日,聯邦總統林肯親自到,成為美國唯一一個在就任期間上戰場的總統。當林肯在城堡的矮牆後面觀察敵情的時候,林肯旁邊的一個軍官中彈身亡。具伯·爾利部隊的第二指揮官是林肯的前任詹姆斯·布坎南的副總統約翰·C·佈雷肯裡奇。7月13日,具伯·爾利在發現北方軍隊得到大量增援之後經蒙哥馬利縣撤出。 1870年,哥倫比亞特區設立地方政府機構,但由於當時的地方政府行政長官過於鋪張浪費,美國國會很快又撤銷地方政府,國會對哥倫比亞特區實施近一個世紀的直接管理。 1888年,華盛頓紀念碑開放。 1932年,由於不滿退伍補償金政策,兩萬多名一戰退伍軍人在國會大樓前駐紮請願達一個多月。最終在赫伯特·胡佛總統的命令下,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率領陸軍部隊介入清場,導致四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1950年,哥倫比亞特區居民人口達到最高的802,178。隨後人口由於居民逐步向城市外圍遷移而減少。 1976年,華盛頓地鐵開通。 華盛頓特區一直在爭取正式成為美國第51州。最近的嘗試是華府無投票權眾院代表諾頓(Eleanor Norton)2019年1月提出的「承認華盛頓特區法案」(Washington, D.C. Admission Act),該法案的目的是使華盛頓特區成為一個州加入聯邦,從而使其成為該國的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城市州。該法案最初於2019年1月3日在第116屆美國國會中提出,並於2021年1月4日在第117屆美國國會中重新提出。4月22日,美國眾議院批准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成為美國第51州,但還未經美國參議院認可。 == 地理 ==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位於美國中大西洋岸地區,北緯38.913611度,西經77.013222度;總面積177平方公里,其中有10.16%是地表水。特區西南同弗吉尼亞州相連,邊界為波多馬克河,其他三面同馬里蘭州相連。有三條河流流經華盛頓,分別為波多馬克河,及其支流安那考斯迪亞河和羅克河(石溪、巖溪)。 華盛頓的最高點為海拔125米,位於Tenleytown,最低點為海平面高度。市中心位於西北區4街,西北區L街和西北區紐約大道,而不是一般認為的國會大廈球頂。 === 氣候 === 華盛頓屬副熱帶溼潤氣候,四季分明,氣溫變化相對和緩,全年降水分配均勻。冬季冷涼,微潮,時而偏向寒冷,日最高氣溫低於或等於的平均日數為7.4天,日最低氣溫低於或等於的平均日數為60天,低於或等於的平均日數為2.3天;夏季炎熱潮溼,日最高氣溫或以上的日數年均有72天,達的有12天。就維吉尼亞州雷根國家機場而言,最冷月(1月)均溫,極端最低氣溫(1899年2月11日)。最熱月(7月)均溫,極端最高氣溫(1918年8月6日,1930年7月20日)。無霜期平均為235天(3月28日至11月17日);由於熱島效應的影響,市中心的無霜期較西北郊可多出30天以上;此外,西北郊平均降雪量可達。可測量降雪平均期為12月22日至2月27日。年均降水量約,年極端最少降水量為(1930年),最多為(2018年)。年均降雪量為,但降雪年際變化較大;1972–73與1997–98年的降雪量最少,積累降雪量只有,2009–10年的降雪量最多,積累降雪量為。 == 政治 == 依據美國憲法第一章,華盛頓特區的最高權威機構為美國國會,透過華盛頓市政府實施市政治理,因此國會有權否決地方立法。除了地方自治權受制約外,華盛頓市民的一些參政權也與居住在各州的一般美國民眾不同:他們在眾議院僅有一名列席代表,是不具選舉權的代表(),而且沒有聯邦參議員。 1961年3月29日,憲法第23修正案透過後,哥倫比亞特區居民獲得美國總統選舉權利,賦予3張選舉人票,是人均選舉人票最多的地區,而歷次總統選舉中,3張選舉人票全給民主黨候選人,民主黨得票率超過八成。從1964開放選舉人票以來,華盛頓特區始終是民主黨的鐵票倉,總統大選選舉人票全由民主黨以極高的票數拿下。 1974年 成為華盛頓特區第一任及首位黑人民選市長。1978年Marion Barry成為華盛頓特區市長,在其領導下哥倫比亞特區的治安十分惡劣,其對市政的管理不善,被稱為美國最差的市長。1990年Barry因吸毒被判6個月徒刑,因而無法再參選。1990年Sharon Pratt Kelly成為華盛頓特區第一位黑人女市長。1994年Marion Barry再度當選市長。在其任期內華盛頓特區幾乎破產,以致國會直接指派一個財政委員會處理特區事務。1998年Anthony Williams當選市長,在其任期內華盛頓特區財政得以恢復,2011年特區的財政收支達到平衡預算後,財政委員會中止運作。2002年再度當選。歷任市長都是民主黨籍。 == 經濟 == 華盛頓的經濟在很大程度上同聯邦政府或國防部、能源部、國立衛生研究院、食品藥物管理局等政府機關相關。由於聯邦政府的運作幾乎不受經濟蕭條的影響,同美國其他地區相比,華盛頓的經濟受經濟蕭條的影響相對很小。 位於華盛頓的財富500公司包括: * 博思艾倫諮詢公司 * 房地美(Freddie Mac,又譯房貸美,舊名聯邦住房抵押貸款公司) * 房利美(Fannie Mae,舊名聯邦國民按揭貸款協會) * Pepco Holding Incorporated * 丹納赫集團(Danaher) * * 甘尼特集團(Gannett),今日美國(USA Today)的母公司 * SLM Corporation * NVR Incorporated == 統計資料 == === 人口組成 === 人口比例 2020 2010 1990 1970 1940 白人 39.6% 38.5% 29.6% 27.7% 71.5% — 非西班牙裔白人 38.0% 34.8% 27.4% 26.5% 71.4% 黑人或非裔美國人 41.4% 50.7% 65.8% 71.1% 28.2% 西班牙裔或拉丁裔 (任何種族) 11.3% 9.1% 5.4% 2.1% 0.1% 亞裔 4.8% 3.5% 1.8% 0.6% 0.2% 根據2000年統計數字,華盛頓內有居民572,059人,248,338戶,114,235個家庭。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597.3人(每平方英里9316.4人)。華盛頓的種族分佈為60.01%黑人或非洲裔,32.78%白人,2.66%亞裔,0.30%美洲原住民,0.06%太平洋島嶼居民,3.84%其他種族,2.35%屬於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族群;7.86%的人口屬於西語裔或拉丁美洲裔,其中薩爾瓦多人是最大的西語裔族群。 根據2000年統計數字,5歲以上的華盛頓居民在家中83.2%說英語,9.2%說西班牙語,1.8%說法語,1%說非洲語言,0.5%說漢語。 2010年調查資料指出,哥倫比亞特區七成人口信奉基督宗教(17%居民為浸信宗信徒,13%為天主教徒,6%是福音派新教徒,4%是循道宗信徒,3%屬聖公宗,2%是東正教徒,1%是五旬宗信徒,1%是再臨宗信徒,1%是路德宗信徒,1%是長老宗,此外還有1%屬摩門教,)另有3%人口是猶太教徒,1%是回教徒,1%是佛教徒,1%是印度教徒。 華盛頓的人口約為982,853;流動人口為410,000,佔常駐人口的72%。此比例在美國僅次於紐約。 華盛頓都會區,包括該區及周邊郊區,是美國第六大都會區,估計有600萬居民。華盛頓都會區加上巴爾的摩都會區,就形成了廣闊的巴爾的摩-華盛頓都市區。2020年人口超過980萬,是美國第三大聯合統計區。 === 犯罪率 === 在1990年代初期,華盛頓被認為是美國的“謀殺之都”,1991年兇殺案達到最高的479起。但現在兇殺案已顯著下降,2004年為198起,2005年195起。2012年,華盛頓的年度謀殺罪下降至88起,是自1961年以來的最低總數。2021年,年度謀殺案繼續以上升趨勢,總計226起,比以前低點顯著增加。 華盛頓的犯罪高發區為城市東部的貧困社群,其他地區的犯罪率相對較低。華盛頓西北區較富裕的社群通常是安全的,尤其是在政府部門集中的地區,例如華盛頓市中心、霧谷、使館區。但在華盛頓犯罪率下降的同時,瀕臨華盛頓東北區的馬里蘭州喬治王子縣犯罪率大幅度上升。 該市槍支相關法律包括要求槍支登記,攻擊性武器禁令。 除了政府下轄的華盛頓都會警察局外,許多聯邦執法機構也在該市擁有管轄權,例如成立於1791年的美國公園警察。 == 文化 == === 博物館 === 史密森尼博物館系統大多數博物館都坐落於華盛頓市區;很多在特區的博物館都是免費開放。 華盛頓市內的主要博物館包括: * 史密森尼學會以及下屬博物館 **弗里爾美術館 ** 阿瑟·M·薩克勒美術館 ** 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 ** 國立自然歷史博物館 ** 美國國家肖像畫廊 ** 國家航空和太空博物館 ** 赫尚博物館和雕塑園 ** 倫威克美術館 ** 國立非洲藝術博物館 ** ** 國立美國印第安人博物館 ** 美國藝術博物館 ** 國立美國郵政博物館 ** 史密森國立動物園(國立動物園是美國少數幾個有大熊貓展示的動物園) *美國國家畫廊(附屬於史密森尼博物館系統,但獨立運作) * 國家地理學會 *新聞博物館 * 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 * 國際間諜博物館 *菲利普美術館 *敦巴頓橡樹園 * 福特劇院 *國家建築博物館 * 希爾伍德莊園(Hillwood Estate) 另外,國會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也是重要的博物館型別機構。國家檔案館目前藏有美國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原件。 === 教育 === ==== 學區 ==== 華府公立學校是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學區。 ==== 高等教育機構 ====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是美國社群學院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的發源地。 *喬治城大學 *喬治·華盛頓大學 *美利堅大學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保羅·尼采高階國際研究學院(Paul H. Nitze School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Studies (SAIS),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 哥倫比亞特區大學(University of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 國家國防大學 * 美國天主教大學 * 霍華德大學 * 維嫩山學院(Mount Vernon College) * 奧伯雷特學院(Oblate College) * 東南大學(Southeastern University) * 史脆瑞爾大學(Strayer University) * 華盛頓聖三一大學(Trinity Washington University) * 高立德大學:專門收耳聾與聽力損傷的學生。 === 表演藝術及流行文化 === 華盛頓是美國一個主要的表演藝術中心。約翰·肯尼迪表演藝術中心是美國國家交響樂團、華盛頓國家歌劇院和華盛頓芭蕾舞團的主要演出場所。肯尼迪中心榮譽獎每年頒發給對美國文化生活做出巨大貢獻的表演藝術人士。歷史悠久的福特劇院是亞伯拉罕·林肯總統遇刺的地點,它繼續作為一個功能性的表演空間和博物館運作。 美國海軍陸戰隊軍樂團成立於1798年,是美國最古老的專業音樂組織。美國進行曲作曲家約翰·菲利普·蘇沙從1880年到1892年領導海軍陸戰隊軍樂團。美國海軍樂隊成立於1925年,總部設在華盛頓海軍工廠,並在城市各地的官方活動和公共音樂會上演出。華盛頓擁有強大的當地劇院傳統。Arena Stage成立於1950年,是美國第一批非營利性劇場之一,在特區獨立劇院運動中獲得了全國關注。 位於華盛頓西北區的U街走廊,被稱為“華盛頓的黑人百老匯”,是霍華德劇院、波西米亞洞穴和林肯劇院等機構的所在地,這裡曾接待過華盛頓本土的艾靈頓公爵、約翰·柯川和邁爾士·戴維斯等音樂傳奇人物。華盛頓有自己的本土音樂流派,叫做go-go;這是一種後朋克、以打擊樂為主導的R&B,摻雜有大量的即興演出和舞蹈節奏;在20世紀70年代末由華盛頓特區樂隊領袖查克·布朗(Chuck Brown)流行開來。 華盛頓是美國朋克搖滾、獨立音樂的重要中心。Dischord唱片由Fugazi樂隊的主唱Ian MacKaye組建,是80年代朋克和90年代獨立搖滾最重要的獨立廠牌之一。U街是華盛頓的酒吧和爵士樂表演聚集區,黑貓和9:30俱樂部這樣的現代另類音樂和獨立音樂場所為U街地區帶來了流行樂演出。 華盛頓還是很多電視劇故事的發生地,這些電視劇大多數以政府機關,安全機構或者與前兩者相關的機構為背景。 === 大眾傳播 === ==== 報紙 ==== 《華盛頓郵報》是在華盛頓地區最重要的報紙,同時也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日報之一。每日發行的《華盛頓時報》和每週發行的《華盛頓城市報》也有很大的讀者群。2005年,面向城市外圍居民的《雜誌報》重組為《華盛頓檢查家》。每週發行的《華盛頓刀鋒》則主要討論同性戀話題。《華盛頓知情人》則專注非洲裔美國人讀者。 ==== 廣播 ==== “XM衛星廣播”和“全國公共廣播電臺”以及美國官方宣傳機構“美國之音”(美國之音依法不能向美國國內放送宣傳)的總部設於華盛頓,並由於美國之音的臺呼“This is the Voice of America, Washington D.C.,signing on.”使這座城市廣為接受美國宣傳運作的人所耳聞之。 華盛頓地區主要的廣播電臺有WARW 94.7FM(經典搖滾),WIHT 99.5 FM(Top 40),WWDC 101.1 FM(另類搖滾)。城市電臺包括WPGC 95.5 FM,WHUR 96.3 FM, WMMJ 102.3 FM, Radio CPR 97.5 FM,WTEM 980 AM(體育),WTOP 820 AM, 103.5 FM, 107.7 FM(新聞,交通),華盛頓郵報電臺AM1500。 ==== 電視 ==== 華盛頓的地區電視臺包括: 呼號 無綫頻道號 隸屬電視網 WRC 4 全國廣播公司(NBC) WTTG 5 福克斯廣播公司(Fox) WJLA 7 美國廣播公司(ABC) WUSA 9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 WDCA 20 MyNetworkTV WETA 26 公共電視網(PBS) WHUT 32 公共電視網(PBS) WDCW 50 CW電視臺 總部設在華盛頓的有線電視臺包括以報道國會會議為主的C-SPAN,和以非洲裔美國人娛樂節目為主的BET。探索頻道的總部設於華盛頓外圍的馬里蘭州銀泉。由於華盛頓的政治重要性,NBC、ABC、CBS、Fox及CNN等美國主要廣播公司以及來自海外的BBC、CBC和半島電視臺都有重要分支機構。 == 交通 == === 主要機場 === 一般所指的華盛頓都會區機場有三個,但沒有一個位在哥倫比亞特區境內。 * -{zh-hans:羅納德·里根; zh-hant: 雷根}-華盛頓國家機場(DCA):位於維吉尼亞州阿靈頓,離華盛頓最近(約5公里),以美國航空和達美航空的接駁班機為主。 * 華盛頓杜勒斯國際機場(IAD):位於維吉尼亞州費爾法克斯縣和勞登縣,離特區約半個小時車程。聯合航空的轉運中心。 * 巴爾的摩/華盛頓瑟古德·馬歇爾國際機場(BWI):位於馬利蘭州巴爾的摩近郊,離華盛頓一個小時車程,是西南航空的主要營運點之一。 === 主要公路 === * 95號州際公路(I-95) ** 495號州際公路 / 首都環狀高速公路(I-495 / Capital Beltway) ** 395號州際公路(I-395) ** 295號州際公路(I-295) * 270號州際公路(I-270) * 66號州際公路(I-66) * 喬治·華盛頓紀念公園路(George Washington Memorial Parkway) === 地鐵 === 華盛頓地鐵於1976年通車,是美國第二繁忙的地鐵系統,日均載客人數僅次於紐約地鐵。服務範圍包含特區及鄰近馬裡蘭州的喬治王子縣、蒙哥馬利縣,及維吉尼亞州的費爾法克斯郡、阿靈頓縣、亞歷山卓市。2014年夏季銀線部分通車,使得原本五條線的特區地鐵目前共有紅、-{zh-hans:橙;zh-hk:橙;zh-tw:橘;}-、藍、綠、黃、銀六條線,共有91個車站及190公里長的軌道。 華盛頓地鐵及公共汽車由華盛頓都會區交通局(WMATA)擁有及操作。且不同於紐約市、費城及波士頓的單一票價制,華盛頓地鐵同時依里程及時段(分為尖鋒、一般、折價)計費,較為複雜。 == 職業運動 == === 美式足球 === * NFL ** 華盛頓指揮官 * NCAA ** 馬里蘭大學 === 棒球 === * 大聯盟 ** 華盛頓國民(1次世界大賽冠軍) === 籃球 === * NBA **華盛頓奇才(1次NBA總冠軍) * NCAA **喬治城大學 **喬治·華盛頓大學 **喬治梅森大學(弗吉尼亞州) ** 馬里蘭大學 * WNBA ** 華盛頓神秘(1次WNBA總冠軍) === 冰球 === * NHL **華盛頓首都(1次NHL冠軍) === 足球 === * MLS **華盛頓聯隊 *NWSL **華盛頓精神 == 旅遊及人文景觀 == 華盛頓有眾多的人文景觀,例如美國國會大廈、國家廣場、白宮、華盛頓紀念碑、傑斐遜紀念堂、林肯紀念堂、富蘭克林·羅斯福紀念碑、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紀念碑、朝鮮戰爭老兵紀念碑、越南戰爭老兵紀念碑、哥倫比亞特區第一次世界大戰紀念碑和愛因斯坦紀念碑。這些紀念建築和特區內的博物館一樣,大多免費開放。華盛頓紀念碑可乘電梯到頂,觀賞特區的景色,每天只發放固定數量的門票。以前的白宮門口車輛可以自由通行。白宮和國會大廈在911事件發生以後,曾經對外關閉過一段時間。現在又重新開放。而且也封鎖了幾道經過白宮的街道,只能步行。在白宮和國會大廈可以看到幾間有紀念性的房間、雕像和壁畫。 其他人文景觀還包括華府華埠、舊郵政局大廈、華盛頓國家大教堂、以及美國最大的天主教堂聖母無玷始胎國家朝聖地聖殿等。唐人街和世界其他的地方一樣,也有一座中國牌坊名叫“友誼拱門”,是中國以外最大的牌坊之一。那裡還有一個普通公寓改成的觀音廟。那裡也有中國餐館、華人商店等。美國大屠殺紀念博物館是猶太人合資興建的,在美國很多猶太人建造的大屠殺紀念館都是免費對外開放。 === 國家廣場和潮汐湖 === 國家廣場是林肯紀念堂和美國國會大廈之間華盛頓市中心附近的一個大型開放式公園。鑑於其顯赫地位,該廣場通常是政治抗議、音樂會、節日和總統就職典禮的舉辦地。美國獨立日7月4日晚上,國家廣場會舉行大型煙花表演。 國家廣場的南邊,潮汐湖以成排的日本櫻花樹為特色。每年春天,數以百萬計的櫻花盛開,作為一年一度的國家櫻花節的一部分,這一盛事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紀念館、喬治梅森紀念館、傑斐遜紀念堂、馬丁路德金紀念碑和哥倫比亞特區戰爭紀念碑都在潮汐湖周圍。 == 友好城市 ==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共有14個官方友好城市協定。由於特殊的單一友好城市政策,巴黎與羅馬互相認同對方為其唯一的“夥伴城市”。 城市 國家 年份 曼谷 1962年(2002、2012年續約) 達喀爾 1980年(2006年續約) 北京 1984年(2004、2012年續約) 布魯塞爾 1985年(2002、2011年續約) 雅典 2000年 巴黎 2000年(2005年續約,友好合作協議) 比勒陀利亞 2002年(2008、2011年續約) 首爾 2006年 阿克拉 2006年 桑德蘭 2006年(2012年續約) 羅馬 2011年(2013年續約) 安卡拉 2011年 巴西利亞 2013年 亞的斯亞貝巴 2013年 聖薩爾瓦多 2018年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 Guide to Washington, D.C. , materials from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 * * Why is Washington, D.C. Calle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 華盛頓旅遊景點 * 旅人行腳-華盛頓特區 * Category:北美洲首都 Category:計劃首都 Category:美國南部 Category:1790年建立的聚居地 Category:首都區 Category:以喬治·華盛頓命名的美國行政區
大阪 (消歧義)
大阪是日本近畿地方地名,舊時寫作大坂。 大阪、大坂還可以指: *大阪府,日本的府。 *大阪市,日本大阪府的市。 *大坂藩,日本攝津國的藩。 *大阪城,位於今大阪市的城。 *大阪都市圈,以大阪市為中心的都市圈。 *小行星7434,名為大阪。 *大坂町,日本的町。 *,日本靜岡縣小笠郡的村。 *,日本德島縣與香川縣交界處的山道。 *,日本東京都的坡。 *《笑園漫畫大王》角色春日步的別稱。 *達坂城,位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達坂城區的城,又譯大阪城。
多倫多
多倫多()是加拿大安大略省首府,也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坐落在安大略湖西北岸的南安大略地區。根據2021年的加拿大人口普查,多倫多市人口達2,794,356人,為加拿大最大城市。多倫多市是大多倫多地區的核心地區,也是安大略省南部人口稠密區(稱作“金馬蹄地區”)的一部分。(561,258)、荷頓區(439,256)、皮爾區(1,159,405),以及約克區(892,712)4個自治區。這些人口資料取自這些大多倫多地區自治區的資料表格被列在了都會區有6,202,225名居民,而覆蓋範圍較廣的大多倫多地區則有9,765,188名居民。作為加拿大的經濟中心,多倫多是一個世界級城市,"What makes a global city? ", (2007)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多倫多星報 (2004)。於2007年7月8日查閱。"Toronto (#10) ","World's Most Economically Powerful Cities." 福布斯 (2008). Retrieved on 2008-10-31.多倫多在經濟上的領先地位在於金融、商業服務、電信、航太、交通運輸、媒體、藝術、電影、電視製作、出版、軟體、醫藥研究、教育、旅遊、體育等產業。City of Toronto (2007) - Toronto economic overview 、 Key industry clusters 和 A Diversified Economy 。於2007年3月1日查閱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是世界第七大交易所,總部設於市內,有多數加拿大公司在這裡上市。 多倫多的國際性人口體現出它是前往加拿大移民的重要落腳點。而市內49%的人口是在加拿大以外誕生,也造就多倫多成為世上種族最多樣化的城市之一。目前多倫多的低犯罪率、潔淨的環境、高生活水準、以及對多樣文化的包容性,令該市被多個經濟學智囊團列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另一方面,多倫多於2006年被列為加拿大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 1/3的加拿大人居住在距多倫多兩小時車程的郊區。加拿大大約1/6的就業機會在該市。多倫多當地的華僑及華裔人口多達四十萬,相當於加拿大全國約百分之一的人口,該城市也是加拿大華人最多的城市。除此之外也有大量世界各地的移民,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的人口統計資料使多倫多成為世界上最多元文化和多種族的城市之一。2016年,該市居民的51.5%屬於明顯的少數族裔,而2011年這一比例為49.1%,和1981年為13.6%。多倫多還建立了多個社群,例如多倫多華埠、義大利大街、小義大利、芝蘭印度街、希臘城、韓國城、小牙買加、小葡萄牙和朗士華(小波蘭),以慶祝該市的多元文化主義的成功。 == 歷史 == 在歐洲人最初到達現在多倫多的位置時,附近有休倫部落居住。該部落在當時已經替代了從前1500年就在此居住的易洛魁族。“Toronto”可能是由易洛魁語系詞彙tkaronto(表示“有生長在水中的大樹的地方”)派生而來。這是指現時錫姆科湖的北端,休倫族人種植了樹苗來包圍魚群的地方。從安大略湖到休倫湖的一條水陸聯運的路線由此而過,叫做多倫多運輸線,將這個名字廣為傳播。 1750年,法國商人在今日加拿大博覽會(CNE)會場的位置建立了一個要塞(Fort Rouillé),但在1759年將它廢棄了。Fort Rouillé , Jarvis Collegiate Institute (2006)。於2006年12月8日查閱。 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忠於帝國的殖民者逃亡到安大略湖北面的未開發地區定居。1787年,英國人同土著密西沙加人商定購買相當於現時多倫多市和約克區的地區,因此在多倫多地區得到了多於25萬英畝(約1000平方千米)的土地。Natives and newcomers, 1600-1793 ,多倫多市(2006)。於2006年12月08日查閱。 1793年,總督約翰·格雷夫·錫姆科在已有的定居點上建立了約克鎮,以約克和奧爾巴尼公爵弗雷德裡克王子命名。為了減低來自美國的軍事威脅,錫姆科亦決定把上加拿大的首府從與美國一河之隔的紐華克遷至約克。由沙石沖積而成的長形半島遮蔽了一個天然港口,而當局亦於港口的西端入口處修築了約克堡(Fort York)。鎮民的聚居點則集中於港口的東端。 1812年戰爭期間,美軍於1813年奪得約克鎮,大肆擄掠,並在佔據約克鎮的五天內差不多完全毀掉約克堡和燒毀議會大樓。 約克鎮於1834年3月6日正式成為多倫多市,當時的人口只有九千,包括逃難過來的美國的非洲裔奴隸。City of Toronto, Black History , City of Toronto (2002). Retrieved on 2007-07-07. 威廉·萊昂·麥肯齊成為多市首位市長,並於1837年的上加拿大起義中帶領人民反抗英國殖民政府,但卻不成功。多倫多在19世紀餘下的時間迅速增長,並成為抵加移民的重要落腳點。愛爾蘭大飢荒令大量愛爾蘭人在1846年至1849年間湧入多倫多,而愛爾蘭人更於1851年成為市內最大的族裔。 加拿大聯合省的首府曾兩度置於多倫多:第一次是介乎1849年至1852年,蒙特婁市發生騷亂後遷都至此;第二次是介乎1856年至1858年。其後政府遷都至魁北克城,直至1866年(加拿大聯邦正式成立前一年)才遷都至現時首都渥太華。安大略省於1867年成立,並定都多倫多。 多倫多的汙水系統於19世紀成形,街道電力照明亦投入服務。長途鐵路綫相繼落成,而數家鐵路公司亦合資於市中心興建第一座聯合車站。鐵路為多倫多帶來另一股移民潮,亦令多倫多成為通向北美洲內陸的重要門戶。市政府於1891年把市內公共交通的經營權批予多倫多鐵路公司,而馬車路綫亦於同年被路面電車取代。市內公共交通系統於1921年交予公營的多倫多公車局營運。 1904年的多倫多大火摧毀了市中心大部份地段,損失逾一千萬加元,但多倫多很快便重建起來,當局並因此透過更嚴厲的防火條例和為消防隊伍增聘人手。半個世紀後,多倫多於1954年受颶風黑素爾蹂躪,造成81人死亡,1900多個家庭無家可歸,損失逾二千五百萬加元。SOS! Canadian Disasters Library and Archives Canada (2006). Retrieved on 2008-12-19. 從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湧入多倫多的移民主要是德國人、義大利人和來自東歐的猶太人。華人、俄羅斯人、波蘭人和其他東歐國家的移民後來相繼抵達。縱使人口增長迅速,直至1920年代,多倫多的人口和經濟影響力還是不及歷史較悠久的蒙特婁,但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卻於1934年成為全國最大的交易所。 二戰後,來自東歐的難民,以及華人、義大利人和葡萄牙人陸續抵達。加拿大政府於1960年代末取消含有種族歧視成份的移民法後,更多移民從世界各個角落抵達多倫多。多倫多的人口於1951年越過一百萬大關,更於1971年增至二百萬人。而很多全國和跨國企業於1980年代有見於魁北克政局不穩,紛紛把總部從蒙特婁遷至多倫多和加拿大西部其他城市,也造就多倫多於1980年代取代蒙特婁成為全國最大城市和金融中心。Westward ho? The shifting geography of corporate power in Canada , Journal of Canadian Studies (2002). Retrieved on 2007-01-14. 另一方面,二戰後的移民潮令多倫多的市郊衛星城鎮迅速增長,而為了更有效管理和協調土地和其他資源的分配,多倫多市和十二個周邊城鎮於1954年脫離約克縣,並組成大多倫多市(),相當於安大略省行政區劃的區()或縣(),為省以下的一級區劃。Municipality of Metropolitan Toronto Act , Government of Ontario (2000). Retrieved on 2006-12-29.大多市政府負責管理涉及多個城鎮的事務,包括公路維修、食水供應、汙水處理和公共交通等。大多市內的城鎮區劃於1967年進行整固後下分為五個市(City)以及一個市區(Borough): * 舊多倫多市 * 東約克 * 怡陶碧谷 * 士嘉堡 * 北約克 * 約克 1998年1月1日,六個行政區合併為新的多倫多市,大多市相應取消,從此以後多倫多市成為直屬省的一個市。 == 地理 == 多倫多市的面積約630平方公里(243平方英里),位處安大略湖的西北岸,約有46公里(29英里)長的湖岸綫。多倫多市西臨密西沙加市,北鄰旺市和萬錦市,東接皮克靈市。多倫多市屬於安大略省的一級行政區,地位與縣()或自治區()相同,並與皮爾區、荷頓區、約克區和杜林區組成全加拿大最大的都會區——大多倫多地區(,簡稱GTA)。 === 氣候 === 由於多倫多地處加拿大的南部,屬於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夏天溼潤,冬天寒冷。城市四季分明,每天的氣溫變化明顯,尤其是在寒冷的季節。在城市化和鄰近安大略湖的影響下,多倫多的日夜溫差相對較小。密集的市區使得其夜間溫度較高,冬天也沒有周邊的地區(尤其是城市北邊)那麼冷。不過,受安大略湖的影響,在多數春天和初夏的下午和傍晚可以明顯的感受到涼意。 多倫多的冬天有時會突然降溫至攝氏零下10度或以下,寒風之下常常感覺還要冷一些。暴風雪有時會夾雜著冰雨,令市民的通勤和旅遊行程受阻,而在11月到4月中旬期間隨時都有可能下一場大雪。然而,冬季間中亦會出現攝氏5到12度的溫和氣溫,偶然亦會錄得更高的氣溫,令積雪融化。夏天的多倫多是典型的溼潤氣候,溫度普遍介乎攝氏23到31度,白天的溫度偶爾會超過35度,伴隨較高的溼度在炎熱的天氣下會讓人感覺悶熱。春天和秋天是過渡季節,溫暖或涼爽的氣溫伴隨著乾燥和潮溼週期變換。 多倫多的降雨量全年分佈相對均勻,但夏天常常是最潮溼的季節,暴雨帶來大量的降水。有時也會很乾燥,但持續乾旱的天氣很少見。年平均降水是834mm, 年平均降雪大約133cm。多倫多的平均日照時間是2038小時。白天時間佔44%。12月是27%,6月是59%。 == 經濟 == 多倫多是加拿大的金融中心。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是加拿大最大的證券交易所,而加拿大五大銀行的總部皆位於多倫多。 此外,多倫多也是多家傳媒、通訊、零售和酒店公司的總部所在,當中包括羅渣士通訊集團、宏利金融、哈德遜灣公司和四季酒店。 根據加拿大統計署的調查,多倫多都會區的GDP約為4422億加元,人均GDP為62873加元。作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加拿大的金融機構集中於多倫多。銀行和證券公司在貝街上集中,構成了多倫多的金融區。除了擁有市值位居世界第7位的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之外,加拿大五大銀行的總部都設在多倫多。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2017年3月的調查,多倫多是世界第10位的金融中心,在加拿大的城市中排名第一。 作為大眾媒體、出版、電信、資訊工程、電影製作行業的重要據點,多倫多是湯森路透公司、CTV電視網、羅傑斯通訊、康力斯娛樂、天弘科技等公司的總部。除此之外,多倫多有代表性的加拿大企業有四季酒店、費爾蒙酒店、哈德遜灣公司(HBC)、宏利金融。 雖然製造業大多以市外為據點,但多倫多在批發和流通產業中仍然是重要的據點。連線魁北克和溫莎的道路和鐵路路線網在沿途的汽車產業、鋼鐵、食品、機械、化學、造紙業的生產中起著重要的要素,1959年建成的聖勞倫斯河路使在五大湖和大西洋上乘船航行成為可能。 == 人口 == 多倫多是世界上最多元文化的城市之一。2004年,聯合國發展計畫()在其最高比率外地出生人口的城市名單中將多倫多排在第二位,僅次於美國的邁阿密。其排名都比其他多元文化城市或國家(如洛杉磯、溫哥華、紐約和新加坡等)要高。其中主要外來人口來源地包括中國大陸、香港、印度、日本、臺灣、韓國、菲律賓等。 多倫多充滿著多元文化的特色。2001年,加拿大人口普查顯示42.8%的多倫多人口是有色人種。 大多數的多倫多白人報稱他們的族裔背景為英格蘭、蘇格蘭或愛爾蘭。 == 交通 == === 機場 === 多倫多皮爾遜國際機場(ICAO程式碼:CYYZ,IATA程式碼:YYZ)坐落多倫多市和密西沙加市之間,是全國最繁忙的機場。此外,坐落於多倫多群島的比利·畢曉普多倫多市機場(又稱多倫多市中心機場)也提供有限度的民航服務。 === 高速公路 === 安大略省有數條省級高速公路貫穿多倫多市,包括:400號省道、401號省道、404號省道、409號省道、427號省道和伊利沙伯皇后道。當中401號省道是全國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也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高速公路之一。 此外,多市政府亦自行興建了數條市級高速公路,包括:當河谷園林公路、嘉甸拿高速公路和艾倫道。嘉甸拿公路在多市西端與伊利沙伯皇后道連線,通往密西沙加、鹹美頓和尼亞加拉瀑布等地;當河谷園林公路則在多市北端與404號省道連線,通往萬錦和紐馬克特。 === 高速鐵路 === 安大略高速鐵路計劃十年後將安大略省倫敦和安大略省多倫多的車程控制在一個半小時內(兩地相距約191公里,車程約為2小時),目前專案暫停狀態。 === 公共交通 === 多倫多公車局在多市範圍內提供公共交通服務,是北美洲繼紐約市和墨西哥城後第三大市營-{zh:公交;zh-hans:公交;zh-hant:公共運輸;zh-tw:公共運輸;zh-hk:公共運輸;}-系統Toronto transit chief says searches unlikely (2005). Retrieved on 2007-02-03.。運輸局旗下的多倫多地鐵系統是整個網路的骨幹,共有三條地鐵綫和三條建設中的輕軌與輕鐵線,2010年第一季平均工作日乘客量為每天948,100人次。此外,運輸局還負責營運市內的公車和路面電車系統。 另一方面,安省政府也為大多倫多地區提供通勤鐵路和公車服務。由省政府營運的GO運輸系統共有七條通勤鐵路線和多條接駁公車路線。 == 文化娛樂 == 多倫多是多元文化的聚集中心,有很多劇場和表演藝術中心,除了50多個芭蕾舞和舞蹈團體之外,還有6個歌劇團體和2個交響樂團。加拿大國立芭蕾舞團、加拿大歌劇公司、多倫多交響樂團等是代表。作為公演會場的主要劇場有四季中心、-{zh-cn:羅伊·湯姆森音樂廳;zh-hk:萊湯遜音樂廳;zh-tw:羅伊·湯姆森音樂廳}-、威爾士王妃劇院、皇家亞歷珊卓劇院、梅西大廳、多倫多表演藝術中心、埃爾金劇場、溫有塔加登劇場、蜂鳥中心等。安大略廣場有世界上第一個常設IMAX劇場Cinesphere,此外還有成為室外型大規模演唱會會場的莫爾森安菲劇場。每年夏天在海柏公園有被稱為“Dream in High Park”的當地人氣活動,在公園內的圓形劇場裡由Canstage上演莎士比亞劇。沿著-{zh-cn:國王街;zh-hk:皇帝街;zh-tw:國王街}-和西姆科街交叉口的人行道上,有嵌入了星星的加拿大名人堂,是為了紀念取得巨大成就的加拿大人而製作的,與好萊塢星光大道相比有所不同。 釀酒廠區的步行街,除了精品店、美術館、餐廳、藝術家的工作室之外,還有小釀酒廠和舞臺藝術劇場青年中心。 每年舉行的文化節目包括6月的LGBT驕傲遊行活動多倫多驕傲月,夏季的,而世界五大影展之一的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則在9月舉行。 === 圖書館 === * 是加拿大最大,世界第一繁忙的公共圖書館系統,香港公共圖書館為第二。分館遍佈多倫多各居民區。圖書可外借,圖書證免費。部分圖書館提供免費無線上網服務(需要在辦理圖書卡之後方可使用)。圖書館更有將部分圖書、雜誌及音樂上網,供市民免費借閱。 * (Toronto Reference Library)是多倫多市最大的公立圖書館,書籍只供館內閱讀,不外借。是多倫多公立圖書館的一部分。 === 公園及康樂 === 多倫多市內綠化環境良好,公園遍佈市內,為市民提供免費的休閒散步體操場所。遍佈全市的社群中心提供多種休閒娛樂活動。 == 旅遊 == right|thumb|位於市中心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Royal Ontario Museum) * 多倫多群島:568英畝的公園,由湖邊乘渡輪可到。 * 安省遊樂宮() * CN電視塔():加拿大CN電視塔,同時作觀光用途。塔高553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自立式建築結構。 * 羅渣士中心():前稱天虹體育場(),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可開啟屋頂的體育場。 * 國家展覽中心() * 彌敦菲臘廣場() * 央-登打士廣場() * 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 安大略美術館() * 冰球名人堂() * 多倫多動物園() * 卡薩羅馬城堡() * 豐業銀行體育館():前稱加拿大航空中心() * 多倫多遠郊各地 ** 尼亞加拉瀑布() ** 濱湖尼亞加拉():蕭伯納劇院所在地。 ** 聖雅各布() ** 鹹美頓():皇家植物園()所在地。 ** 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莎士比亞劇院所在地 ** 千島群島() ** 三千島區() ** 科靈伍德() ** 阿崗昆省立公園() ** 馬斯科卡(): 白求恩紀念館所在地。 == 教育 == * 多倫多市內的大學: **多倫多大學(,簡稱):共有三座校園,分別位於市中心(聖佐治校園)、密西沙加(位於市外)和士嘉堡(多倫多大學士嘉堡分校) ** 約克大學(,簡稱):共有三座校園,主校區為基爾校園,法語校區為格蘭登校園和位於市外的萬錦校園(在建中) ** 多倫多都會大學 ( Toronto Metropolitan University 簡稱 TMU )(前稱「懷雅遜大學」[]) ** 安大略藝術設計大學() ** 安省法文大學() * 多倫多市內的學院: ** ** ** 百年理工學院 ** 漢博學院 多倫多市內的公立中小學以主要授課語言和宗教背景分為四個類別,並由數間不同機構營運: * 多倫多公校教育局(,簡稱):負責營運市內的英語公立中小學,當中包括451間小學和102間中學 * 多倫多天主教教育局(,簡稱):負責營運市內的英語天主教公立中小學 * 維亞蒙德教育局():負責營運市內的法語公立中小學 * 中南部天主教教育局():負責營運市內的法語天主教公立中小學。此外,市內還有數間私立中小學。 == 醫療 == 多倫多居民享受免費公立醫療,包括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全科免費公立醫療。著名的醫院包括: * 多倫多全科醫院() * 聖米高醫院() * 多倫多病童醫院() * 多倫多復康科醫院() * 多倫多慈恩醫院() * 西乃山醫院() * 新寧健康科學中心() * 北約克全科醫院() * 士嘉堡全科醫院() == 傳媒 == thumb|200px|加拿大CBC電視的總部-加拿大廣播中心 多倫多是全國最大的傳媒市場Media Job Search Canada Media Job Search Canada (2003). Retrieved on 2007-05-08,亦是北美繼紐約市、洛杉磯和芝加哥後的第四大媒體中心。《多倫多星報》和《》是市內的主要報章,而全國性報章《環球郵報》和《國民郵報》的總部亦設於多市內。CBC電視、CTV電視網、環球電視和Citytv、CP24均在多倫多設有分臺;而多市亦是加拿大廣播公司電視和CTV電視網的總部所在。 在多元文化媒體方面,《星島日報》、《明報》和《世界日報》均有發行加東版,而其它於市內發行的中文報章包括總部位於萬錦的《現代日報》。多元文化電視臺(OMNI Television)以粵語、國語和義大利語製作新聞報道,而新時代傳媒集團旗下的兩條有綫電影片道(以粵語為主的新時代電視和以國語為主的城市電視)均可在大多地區內接收。加拿大中文電臺的多倫多分臺在AM1430播放,部份節目亦於FM88.9播出;而AM1540 CHIN電臺在下午時段則以「A1中文電臺」的名義進行粵語廣播。中文網路媒體的有約克論壇(Yorkbbs)和廣播線(Ears Online)。 == 體育 == 多倫多擁有知名的多倫多藍鳥棒球隊(),曾兩次奪得美國職棒大聯盟世界大賽冠軍,其主場是可開合上蓋的羅渣士中心球場()。 多倫多亦擁有NBA多倫多猛龍隊(;或譯「暴龍隊」、「猛龍隊」、「速龍隊」或「恐鳥隊」)和北美國家冰球聯盟(NHL)六大創會球會之一的多倫多楓葉隊()。1999年落成的加航中心,2019年起更名為加拿大豐業銀行體育館()是暴龍隊及楓葉隊的主場所在地。多倫多FC於2007年加盟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是第一支加盟MLS的加拿大球隊,其主場位於BMO球場。 == 人物 == == 友好城市 == * 重慶 * 芝加哥 * 法蘭克福 * 米蘭 * 聖保羅 * 胡志明市 * 基輔 * 基多 * 相模原 * 華沙 * 阿姆斯特丹 * 墨西哥城 == 經濟貿易文化交流合作 == * 成都 * 深圳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多倫多官方網站 * Google Maps上的 多倫多地圖 Category:安大略省城市
美因河畔法蘭克福
美茵河畔法蘭克福(),簡稱法蘭克福,是德國,是黑森州人口最多的城市(約76萬人)。 法蘭克福是歐洲大陸商業、文化、教育、旅遊和交通樞紐的重要都市,也是許多全球和歐洲公司總部、教育機構的所在地。它是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路評定的德國的全球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阿爾法級)。按照美世生活質素調查,法蘭克福已連續十年以上,作為世界宜居城市第七名(在德國僅次於慕尼黑、杜塞多夫)。 法蘭克福與鄰近的同位於美因河上的奧芬巴赫市人口共有230萬。以法蘭克福為中心的萊茵-美因城市群擁有近550萬人口,是德國僅次於萊茵-魯爾區的第二大都會區。法蘭克福的中央商務區位於歐盟地理中心下弗蘭肯行政區加德海姆西北約90公里(56 英里)處。 法蘭克福過去曾是一個城邦,近五個世紀來曾是神聖羅馬帝國和德意志邦聯的自由市,是神聖羅馬帝國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法蘭克福是歌德的誕生地,這位德國最受景仰的人文思想家及作家的名字與德意志文化的傳承及傳播緊緊相連。法蘭克福大學即以歌德為大學命名,德國政府也在世界各地成立「歌德學院」致力於德語文化教學。歌德在德語文化世界具備國粹瑰寶的地位,讓這座城市始終散發著與有榮焉的光彩。 由於法蘭克福曾經是前西德的地理中心,萊茵-美茵國際機場藉此優勢成為了德國規模最大的商用民航機場,歐洲重要的航空中轉站,也是漢莎航空的主要基地。德國中央火車站,由於同樣的原因,為德國客運量第二大的火車站,僅次於漢堡中央火車站。法蘭克福互通交流道則是歐盟境內最繁忙的交流道,每天32萬車次透過。 ==名稱== 德國有兩個法蘭克福,一個在美因河畔,廣為眾人所知。另一個在位於德國東部,與波蘭的國界線奧得河上,即奧得河畔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德語:Frankfurt)在古法蘭克語和拉丁語中寫作“Franconofurd”或“Francorum vadus”。Frank指法蘭克人,是古日耳曼人的一支,“Furt”在德語中是淺灘的意思。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意為“法蘭克人在美因河畔涉水而過的地方”。Elsbet Orth, Frankfurt am Main im Früh- und Hochmittelalter. In: Frankfurter Historische Kommission (Hrsg.): Frankfurt am Main – Die Geschichte der Stadt in neun Beiträgen. (= Veröffentlichungen der Frankfurter Historischen Kommission. Band XVII). Jan Thorbecke, Sigmaringen 1991, ISBN 3-7995-4158-6, S. 11. 相傳「歐洲之父」查理曼與薩克森人征戰時,在漫天大霧中打了敗仗,退到美因河畔。由於找不到當地嚮導,無法瞭解河道深淺,大軍不敢貿然渡河。正在躊躇之際,看見一隻鹿走到岸邊,輕而易舉的涉水而過。查理大喜,揮軍渡河,局勢轉危為安。為了紀念這段經歷,查理大帝下令在當地建造一座城市,取名為「法蘭克福」。 == 歷史 == 自中世紀起,法蘭克福即為德國的重要城市。公元794年時,法蘭克福被授予帝國自由城市的地位。1815年,法蘭克福自由市成為德意志邦聯的政治中心。在1848年革命時期,法蘭克福國民議會在聖保羅教堂召開,寫下德意志史上第一部民主憲法:保羅教堂憲法。在普奧戰爭中,與奧地利結盟的法蘭克福被普魯士王國吞併後,在1866年失去作為獨立城邦的主權。1875年時,法蘭克福居民突破十萬人,1928年時則已超過50萬人。 至今,法蘭克福是一個民族多元化的城市,許多大型企業和跨國公司將總部選址於此,一半以上的人口有著移民背景,而四分之一的人口為外國公民。德國聯邦銀行、歐洲中央銀行、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也設立在此,法蘭克福因而掌握了全德國乃至全歐洲的鉅大財富,成為歐盟的國際金融中心,以及實質上的經濟首都,還有「美因河畔曼哈頓」之別稱("Main"hattan 或 Manhattan am Main)。 ===8世紀=== 西元794年,法蘭克福作為查理大帝的行都,首次載入史冊。此後,法蘭克福依據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一直在德意志的政治舞臺發揮著重要作用。 ===12世紀=== 1152年,來自德意志各邦國以及教會的諸位選帝侯首次在法蘭克福集會,推選綽號「巴巴羅莎」(意為紅鬍子)的腓特烈一世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13世紀=== 法蘭克福開始發展成重要的商業城市。1240年,城市取得腓特烈二世特許狀,舉辦第一屆法蘭克福商業博覽會。 ===14世紀=== 1330年起,法蘭克福商業博覽會成為國際性的展會。1356年,卡爾四世頒佈「金璽詔書」正式規定法蘭克福為推選神聖羅馬皇帝的法定城市。 ===16-18世紀=== 1562年起,法蘭克福取代亞琛成為神聖羅馬皇帝的加冕地,直到神聖羅馬帝國覆滅。前後共有10位皇帝在法蘭克福大教堂加冕稱帝,因此法蘭克福大教堂在德文中又稱作「皇帝大教堂」(Kaiserdom St. Bartholomäus)。 ===19世紀=== 1816到1866年間,法蘭克福是德意志邦聯的首都以及邦聯議會的所在地。1848年,成為法蘭克福國民議會所在地,在法蘭克福聖保羅教堂寫下德意志史上第一部民主憲法,史稱「保羅教堂憲法」。1866年,普奧戰爭中被普魯士佔領,布拉格條約後,被普魯士併入黑森-拿騷省,結束了法蘭克福自由市的獨立城邦時代。1871年,普法戰爭結束,法國戰敗,日爾曼全境統一為德意志帝國,雙方在此簽訂法蘭克福條約,由德國併吞今法國洛林、亞爾薩斯等地。 ===20世紀===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蘭克福遭受33次嚴重的轟炸,史稱法蘭克福轟炸,80%的建築物付之一炬,千年古城變成一片廢墟。戰後,在馬歇爾計畫復興歐洲的支援下,法蘭克福獲得再造。戰後的法蘭克福與德國其他城市相同,僅重建少部分極具歷史代表性的建物,例如皇帝大教堂及市政廳所在的羅馬廣場,其餘城市建設皆為新造。 ==城市發展== 法蘭克福僅次於柏林、漢堡、慕尼黑、科隆,是德國第五大城,城區擁有約73萬2688人Bevoelkerung in Hessen nach Gemeinden ,黑森統計局,2015年資料,2016-08-06查閱,含周邊城鎮約有230萬人,而整個法蘭克福萊茵-美茵都會區則約有五百萬人口,是德國僅次於萊茵-魯爾的第二大都會區。由於位居德國中部,法蘭克福也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法蘭克福火車總站為德國流量第二大的火車站。 ===人口規模=== 德國是歐盟境內人口最多的國家,卻沒有如同英國倫敦、法國巴黎、俄國莫斯科那樣上千萬人高度集中的大城市,德國第一大城柏林僅有350萬人口,整體而言德國城鄉發展較為均衡。在西部的魯爾工業區,城市的發展只是以埃森為中心的小型城市群,中間夾雜著綠地和農田。包括多特蒙德、波鴻、杜伊斯堡等密集的城市群,共同形成一個都會區。除了上述的魯爾區,就一般意義的城市而言,法蘭克福的人口規模大約70萬人,在德國僅排名第五位。依序在柏林、漢堡、慕尼黑、科隆之後。 ===國際博覽會之都=== 自從1240年,城市取得腓特烈二世特許狀,舉辦第一屆法蘭克福商業博覽會以來,法蘭克福已經擁有800年的會展歷史。現今,每年在法蘭克福舉辦的大型博覽會大約有15場,已經成為人們瞭解世界,以及世界瞭解德國的重要視窗。憑藉德國最大空港法蘭克福國際機場的交通之便,法蘭克福作為世界的博覽會之都(Internationale Messestadt),始終歷久彌新。著名的博覽會例如法蘭克福書展、法蘭克福車展。 ==建築景觀== ===從戰火中重生=== 戰火無情,法蘭克福在二戰中遭受33次的慘烈空襲,城中原本大片的古典建築有80%付之一炬,千年古城變成一片廢墟,僅有少數倖存。戰後,少數建築回復舊觀,以體現其歷史文化的代表性,例如歌德故居、法蘭克福火車總站、衛戍大本營、羅馬廣場、法蘭克福大教堂、法蘭克福聖保羅教堂等處。其餘被炸毀的部份,多重新起造為新式建築。 ===摩天大樓之都=== 與亞洲新興國家和美國相比,歐洲並不流行興建摩天大樓。歐洲城市的建築風貌多以形式古樸典雅為主,往往只有哥德式大教堂才有著高聳入雲的尖塔,象徵把生民的祈禱傳入上帝的天聽。然而二戰期間盟軍的轟炸將市中心大部分古蹟夷為平地,又隨著法蘭克福經濟高度發展,現代化高樓於是無所忌憚拔地而起,讓僅有70萬人口的法蘭克福成了少數擁有摩天大樓,而且密度也最高的歐洲城市。著名的現代建物,例如:德意志銀行雙塔、商業銀行大廈、歐元塔、歐洲之塔。 其中,歐洲之塔為德國第二高的人造建物,高度僅次於柏林電視塔。商業銀行大廈則為德國第一高樓。法蘭克福的摩天大樓建築群,既是戰爭恥辱的印記,也是德國重新站立起來的象徵。 ===多姿的城市地景=== 走在今天的法蘭克福,最有特色的畫面視角莫過於傳統建築背後映著現代化的摩天大樓,這常讓法蘭克福的建築景觀給人新舊相遇的空間感。美因河畔這座城市的天際線,也因為這樣新舊交錯的歷史偶遇,在歐洲地景上顯得分外跌宕精采。 ==金融產業== 金融業是法蘭克福的支柱產業,擁有324家銀行,歐洲中央銀行和德國聯邦銀行也都坐落在法蘭克福,實質上為德國及歐盟的經濟首都;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是世界最大的證券交易所之一,如今經營德國超過90%的股票交易。根據歐洲城市觀察(European City Monitor)機構的報告,自20世紀90年代後,法蘭克福常年次於倫敦與巴黎,在歐洲最重要城市的排名中位居第三。 == 文化生活 == ===博物館群=== 法蘭克福擁有為數眾多的博物館,主要沿著水岸林立,形成舉世聞名的法蘭克福博物館河岸。 美因河左岸,順流而下分別是: *** *應用藝術博物館(法蘭克福)** *世界文化博物館** *德國電影博物館** *德國建築博物館** *通訊博物館(前身:聯邦郵政博物館 Bundespostmuseum) *施泰德藝術館 *(雕塑博物館) ***(展出主題以文化與藝術史為主,並於2015年一月起轉讓給法蘭克福大學經營30年,而更名為「大學附屬季爾緒博物館」。) 美因河北岸,靠近老城內的博物館則主要為: * *** *** * ***(前身:本土史前與上古博物館 Museum für heimische Vor- und Frühgeschichte) *現代藝術博物館(法蘭克福)** ***(包含Museum Judengasse am Börneplatz**) *** *兒童博物館** 此外,位於城市西邊的森根堡自然博物館,展出地質與生物多樣性的主題,有大型的恐龍骨骼展示,經常獲得小朋友們喜愛,是德國僅次於柏林的第二大自然博物館。 林林總總,法蘭克福的博物館數量超過50座。法蘭克福旅遊發展局特別為此推行「博物館卡」,方便遊客參觀。 此外,博物館群在每年四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六聯合舉辦「」,延長開放時間至凌晨,甚至通宵,且推出內容不一的優惠活動,是城市重要的年度活動。 * 場館名稱加註「**」,表示持有法蘭克福大學歌德卡(Goethe-Card)可免費參觀。 ===公園綠地=== *法蘭克福棕櫚園**,是德國最大的植物園,與法蘭克福大學城西校總區、以及相連成蔭,共同形成一個規模龐大的城市綠地。 *,原為法蘭克福大學經營管理的植物園,經營權已於2011年底結束而移交給市政府管轄,免收入園費。 *法蘭克福動物園,位於時尚購物走廊「」(Zeil)東端。1858年,在地方鄉紳望族的資助下,由法蘭克福動物學會成立,是德國第二座動物園。德國首座動物園在1844年設於柏林。 *,位於歐洲央行新廈以及的附近,是當地人假日休閒的好去處,也是本市少數擁有大型水塘的公園。東園屬於法定的一部分,這個法定綠帶在1991年被訂入黑森邦憲法,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具有憲法位階的公共綠帶。 *綠園道(Anlage)是法蘭克福城市景觀的一項特色,其將分為六段名稱不同的綠帶,大致以「ㄇ」字型圍繞在市中心的東、北、西三面,彷若綠色城牆,南面即為美因河岸碼頭區。 ===藝文活動=== 法蘭克福擁有兩座主要表演藝術場所,其一是位在陶努斯園道(Taunusanlage)上的老歌劇院,主要以古典音樂的演奏或歌劇為主。落成於1880年的老歌劇院本身也是建築藝術的瑰寶,仿巴黎歌劇院的形式,把古希臘、後文藝復興、巴洛克等風格完美融合。享譽歐洲的法蘭克福廣播交響樂團是老歌劇院的常客。 另一則是在歐元塔旁,上的,內容主要為話劇、舞臺劇等。此外,位於相同廣場的另一邊還有,播映英語電影給不同需求的觀眾。 ===飲食=== 法蘭克福的特色食物有蘋果酒、青醬炸豬排,以及法蘭克福腸等等。美因河左岸的住商混合區「」是蘋果酒的故鄉,氣氛悠閒,提供各樣餐點的德式餐廳及小酒吧林立,其中不乏經營百年的老店,不但本地饕客流連,外來遊客也常慕名而至。 ===體育=== 足球在德國受到廣大喜愛,法蘭克福也擁有兩支歷史悠久的足球隊,分別是目前德乙的FSV法蘭克福,以及目前德甲的法蘭克福足球會。德國足協總部設在法蘭克福。 ===夜生活與性產業=== 縮圖|紅燈區 法蘭克福火車總站正前方的皇帝街(Kaiserstraße)是夜生活與性產業的聚集地之一。性產業的服務物件,依店家不同,對異性戀、同性戀、雙性戀或各種性偏好的客層提供。 ===多元文化=== 法蘭克福儘管是以商業、金融為主要產業活動的城市,但正因外來人口與種族匯聚於此,也不乏多元文化的活力。同志LGBT社群在法蘭克福雖然不若柏林、科隆那樣奔放聞名,但法蘭克福仍致力打造同志LGBT友善城市的環境。 ==高等教育== *德意志國家圖書館(Die Deutsche Nationalbibliothek)位於法蘭克福,所有1945年以後出版的德文出版品都須提交至此預編書目,有「德國最大書櫥」之稱。 *法蘭克福應用科技大學(Fachhochschule Frankfurt am Main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 *法蘭克福高等音樂與表演藝術學院(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Darstellende Kunst Frankfurt am Main) 坐落在位於中心地區的Eschersheimer Land大街。 *法蘭克福大學(Geothe Universität Frankfurt am Main)創辦於1914年,是德國中部與西南部規模最龐大的大學,也是全國最有名望的大學之一。最初稱作「市民大學」(德語:Die Bürgeruniversität),原因是在成為普魯士的國立大學之前,法蘭克福大學早已由當地鄉紳望族與知識份子募資籌建。1950年代以後,新馬克思主義學者們在法蘭克福大學大放異彩,「法蘭克福學派」之名不脛而走,成為二十世紀後半葉影響世界政治、經濟、法律、社會重要的批判思潮。在歐洲大學史上相對年輕的法蘭克福大學,在2014年才正式迎來百年校慶。 . == 氣候 == 法蘭克福位在德國西部,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冬暖夏涼,日溫差和年溫差較小,降水年內分配較均勻,少日照。 == 交通 == === 航空交通 === 在航空交通方面,法蘭克福萊茵-美因國際機場是德國規模最大的商用民航機場,也是世界最大的機場之一。法蘭克福機場與綿密的歐洲空中交通網緊密聯絡,提供飛往歐洲大小城市的航班。此外,幾乎所有直飛歐洲的洲際長程航班,也都在法蘭克福設有航點。法蘭克福因此聚集了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和旅店,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以及過境轉機的旅客。德國漢莎航空即以法蘭克福國際機場為樞紐機場。 法蘭克福機場距離市中心僅僅12分鐘車程,擁有兩座鐵路車站,交通極其便利。然而距離市區太近,既是優勢也是劣勢。隨著萊茵-美因都會區的經濟發展,和法蘭克福國際金融與會展之都的交通需求,機場當局已經增闢西北跑道,而增建第三航廈也早已在腹案之中。不過機場所帶來的噪音與各種管制,讓萊茵-美因都會區部份處在飛機航道上的縣市,尤其是黑森邦大蓋勞縣以及萊茵邦美因茲市,怨聲載道。自增建第二航廈及西北跑道的年代起,部分居民與政黨即要求停止擴建機場,第三航廈的增建工作仍在爭議重重中勉強開工,已經成為每次地方選舉的重要議題。 === 市內交通 === 法蘭克福有兩座主要鐵路車站,分別是美因河北岸的法蘭克福火車總站(中央車站),以及美因河左岸的法蘭克福南站,來自國內外各地的旅客通常經此二站進出法蘭克福。市區交通提供多條路線的服務,包括萊茵-美因城市快鐵(S-Bahn)9條、法蘭克福地鐵(U-Bahn)8條、路面輕軌電車(Straßenbahn)11條,以及巴士等多種,通常有清楚的時間表。路線查詢可參閱萊茵美因交通公司RMV官方網站 。 以下為市區交通的五大轉運站: *法蘭克福火車總站(中央車站,德語:Frankfurt am Main Hbf):本站作為整個「法蘭克福╱萊茵-美因都會區」公共交通的樞紐,承擔國際、遠距、短途,以及所有城市快鐵列車(S1到S9號線)的流通,因此除了地鐵 U4、5號線,其他多數地鐵路線在設計上均刻意避開此站,而透過其他轉乘車站分擔總站已經繁重的交通流量。 *法蘭克福南站(Südbahnhof):本站為綜合型車站,是南北向地鐵 U1、2、3、8號線的共同終點站,有城市快鐵 S3、4號線經過。可在此轉乘路面輕軌電車14、15、16、19號線深入美因河左岸各區,或者轉搭遠端火車,前往柏林、萊比錫、科隆、慕尼黑、維也納、巴塞爾等國內外城市。 *法蘭克福衛武營站(Hauptwache):位於法蘭克福時尚購物走廊(Zeil)西端,車上廣播雙名並唱,車站部分指標亦雙名並列。本站為雙鐵共構(地鐵+快鐵),是南北向地鐵 U1、2、3、8號線及東西向地鐵 U6、7號線的交會站,並有城市快鐵 S1、2、3、4、5、6,以及 S8、S9號線經過,可相互轉乘。 *法蘭克福炮武營站(Konstablerwache):位於法蘭克福時尚購物走廊(Zeil)東端,車上廣播雙名並唱,車站部分指標亦雙名並列。本站為三鐵共構(地鐵+快鐵+路面輕軌),是東西向地鐵 U4、5、6、7號線的交會站,有城市快鐵 S1、2、3、4、5、6,以及 S8、S9號線經過,可在此轉乘路面輕軌電車12及18號線。本站每日旅客流量,僅次於法蘭克福中央車站。 *(Willy-Brandt-Platz):本站為雙鐵共構(地鐵+路面輕軌),無快鐵經過,是南北向地鐵 U1、2、3、8號線及東西向地鐵 U4、5號線的交會站,可在此轉乘路面輕軌電車11及12號線。 從法蘭克福門戶的萊茵-美因國際機場進入市區,搭乘城市快鐵S8或S9號線往哈瑙(Hanau)方向,約15分鐘即可抵達中央車站。繼續搭乘亦能抵達豪普特-瓦赫車站,以及空斯塔布勒-瓦赫車站,於各站轉乘其他路線。 路面輕軌電車11號線,連通中央車站、維利·勃蘭特廣場、羅馬廣場等最重要的城市景點,成為初次到訪法蘭克福的旅客最便利的交通路線。 ==外事關係== ===外國代表處=== 截至2013年12月,法蘭克福境內共有108座外國總領事館和領事館,成為全世界外交代表機構最多的非首都城市之一。當中美國駐法蘭克福總領事館還是全球規模最大的美國海外領事館,甚至大於絕大多數的美國大使館。 == 著名人物 == *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德國文學家,在法蘭克福出生。 * 漢斯·季默(Hans Zimmer),知名好萊塢電影音樂製作人、作曲家,在法蘭克福出生。 * 狄奧多·阿多諾,德國社會學家、哲學家和音樂家,在法蘭克福出生。 * Christine Schäfer,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在法蘭克福出生 * 安妮·法蘭克,法蘭克福出生的猶太裔少女,《安妮日記》作者。 == 圖片 == File:Palmen-Express 16102011 01.JPG|法蘭克福棕櫚園內的「棕櫚快車」(Palmen-Express) File:Luminale-2012-Tanzende-Wasser-1-b.jpg|法蘭克福棕櫚園內的水舞夜景,後方映著歐洲之塔 File:The English Theatre Ffm DSC 0808.jpg|法蘭克福英語戲院 File:OpernturmVoll.jpg|瑞銀集團德國總部 File:Frankfurt Nextower.20130514.jpg|與後方的杜拜帆船飯店法蘭克福分店 File:Festhalle-Frankfurt-am-Main-2.jpg|開幕於1903年的 File:Messefrankfurt-messeturm-und-messebesucher.jpg|開幕於1990年的法蘭克福會展之塔 File:Frankfurt Main Hauptwache Katharinenkirche 20120707.jpg|衛營廣場與聖凱瑟琳教堂 (法蘭克福) File:Hauptbahnhof Frankfurt.jpg|法蘭克福中央車站 File:Boerse-ffm022.jpg|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 File:Frankfurt Bankenviertel.20130616.jpg|法蘭克福市中心的銀行區 File:Suedbahnhof Ffm Bahnhofsgebaeude.jpg|法蘭克福南站 File:Deutsche Bank Taunusanlage.jpg|德意志銀行雙塔(金融區) File:Frankfurt Westend Tower.Süd.20130616.jpg|城西之塔(又稱皇冠大廈、城西大道一號):德國中央合作銀行(德國DZ銀行)總部 File:European central bank euro frankfurt germany.jpg|歐元塔 (法蘭克福):歐洲央行總部舊大樓 File:Frankfurt Am Main-Commerzbank Tower vom Rathenauplatz-20100808.jpg|從歌德廣場上遠看商業銀行大廈 File:FAZ Building 2.jpg|法蘭克福彙報總部 File:Paulskirchefrankfurt.jpg|法蘭克福聖保羅教堂,今日用作展會和活動場地 File:Frankfurt EZB-Neubau.20130909.jpg|歐洲央行的新雙塔大樓和前綜合批發市場大廳,在後臺可以看到法蘭克福天際線的一部分(2013年9月) File:Frankfurt-Skyline-von-Deutschherrnbrücke-2-a.jpg|法蘭克福天際線 File:Frankfurt Am Main-Stadtpanorama von der Deutschherrnbruecke am fruehen Abend-20110310.jpg|夜間法蘭克福天際線 File:PalaisQuartierSept2009.jpg| File:Frankfurt Am Main-Samstagsberg-20070607.jpg|羅馬廣場,法蘭克福大教堂,老城區 File:Weihnachtsmarkt Frankfurt 509-vLs-h.jpg|羅馬廣場夜間 File:Frankfurter Mainbruecken.jpg|美因河上的橋樑 File:Frankfurt Am Main-Schweizer Strasse-Ansicht vom Maintower-20110328.jpg|瑞士大道(2011年3月) File:Niddatal-frankfurter-berg-2010-ffm-066.jpg|從尼達河畔眺望 == 資料來源 == == 外部連結 == * 法蘭克福市 * 城市全景 法蘭克全景照片] * 法蘭克福大學 * 歐洲中央銀行/歐洲央行 * 德國證券交易所(德國股市) F * Category:帝國自由城市 Category:1世紀建立的聚居地 Category:黑森州城市
洛杉磯
洛杉磯(,縮寫: L.A.),中文也譯作羅省,是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都市,也是洛杉磯郡的郡治,人口約397萬,為加州第一大城市,但不是加州首府(加州首府是薩克拉門託),同時也是美國人口第二大都市,僅次於紐約。全市面積為469.1平方英里(1214.9平方公里)。由洛杉磯、長灘、安那翰3市組成的洛杉磯都會區擁有約1331萬的人口,涵蓋範圍更廣的大洛杉磯地區則達到1870萬,兩者在統計上均次於紐約都會區,為全美國第二大都會區。 洛杉磯在1781年由西屬上加利福尼亞總督建立。它曾先後屬於西班牙與墨西哥,但在1848年美墨戰爭結束後,墨西哥將包括洛杉磯在內的上加利福尼亞地區割讓給美國。1850年4月4日,洛杉磯正式建市,比加州加入聯邦的時間早了5個月。時至今日,洛杉磯已發展成為全世界的文化、科學、技術、體育、國際貿易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還擁有世界知名的各種專業與文化領域的機構。整個大洛杉磯地區在電影、電視、音樂等文化娛樂產業的蓬勃發展,構成了洛杉磯的國際聲譽和全球地位的基礎。2014年,洛杉磯的達8605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三。 ==名稱== 洛杉磯的原名「Los Angeles」在西班牙語意為天使,縮寫自1781年建城時的名稱「博俊古辣河城」(;博俊古辣河即今日的),使得洛杉磯在中文又有「天使之城」的別稱。19世紀移民的第一批華人將「Los Angeles」以粵語音譯為「羅省枝利」,老一輩華僑簡稱「羅省」。中華民國駐地外交機構則舊稱「羅安琪」。 日語漢字譯稱上,1894年當地擅長漢詩的日僑船橋義七在日裔社群提倡簡稱「羅府」《南加州日本人七十年史》.南加日系人商業會議所編. p45. 1960.(如同華盛頓特區簡稱「華府」),洛杉磯現存最大的日文報紙《羅府新報》等處至今仍有使用。 == 歷史 == 洛杉磯是在1781年,在當時西屬上加利福尼亞總督的指揮下,由來自墨西哥北部的44名西班牙移民所建立,其中兩個是西班牙人後裔,其他為印第安人或非洲人血統,他們日後被稱為「」()。美墨戰爭期間,美國與墨西哥在1847年簽訂《》,控制了包括洛杉磯在內的上加利福尼亞,並在隔年做為墨西哥割讓地的一部分併入美國。1876年,美國南太平洋鐵路修建到洛杉磯;1890年左右,洛杉磯地區發現石油,大量吸引人才。從此洛杉磯開始大規模的發展。 在洛杉磯沿海地區,、丘馬什人和早期印第安人已在此地留下過他們的足跡。1542年,第一批到達這裡的歐洲人,由探險家胡安·卡布裡略帶領,宣佈此地區為西班牙帝國的天國(the City of God),但他們並未留下。下一次接觸的歐洲人是在227年之後的1769年8月2日,和方濟各會教士一起來到今天洛杉磯所在的地方。 == 地理 == 洛杉磯座落在美國西海岸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瀕臨太平洋東側的和沿岸,背靠聖蓋博山,面積1213.8平方公里。 大洛杉磯地區則包括洛杉磯縣、橙縣、河濱縣、聖伯納丁縣、-{zh-hans:文圖拉縣; zh-hant:凡圖拉郡;}-等地區。而在這些郡之中,較知名的城鎮或地區包括了比華利山莊、帕薩迪納、長堤等,一共有超過100個大小城鎮,總面積10,567平方公里。城市座落在三面環山、一面臨海的開闊盆地中,除區域性為丘陵外,地面平坦,平均海拔84米。 === 地形 === 根據美國人口統計,該市總面積為498.3平方英里(1,290.6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469.1平方英里(1,214.9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9.2平方英里(75.7平方公里(佔5.86%)。其陸地面積列美國大陸各城市第9位。 該市南北最大跨度為44英里(71公里),東西最大跨度為29英里(47公里),邊界線周長為342英里(550公里)。 洛杉磯的最高峰為埃爾西峰(Sister Elsie Peak),海拔5080英尺(1548米),位於聖費爾南多谷的最東北方,是的一部分。是流經該市的一條主要的季節性河流,發源於聖費爾南多谷。沿岸幾乎都是鋼筋水泥建築。 === 氣候 === 洛杉磯位於地中海型氣候帶,氣候溫和。大體上終年乾燥少雨,只是在冬季降雨稍多。全年陽光明媚,基本上極少機會會在冰點以下,因此降雪的機率可說是絕無僅有。年降水量僅362毫米,以冬雨為主。洛杉磯日夜溫差較大,日間比較炎熱,就算是冬季,日間氣溫經也有攝氏20度,夏季日間溫度則常超越35度,甚至常因熱浪襲擊而造成山林失火的情況。 降雨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2月是最潮溼的季節。降雪在盆地地區極為罕見,但在市區界限以內的山坡地帶一般每年都會降雪。洛杉磯最大降雪量是1932年1月15日的。Burt, Christopher. Extreme Weather: A Guide and Record Book. New York: Norton, 2004: 100. 根據1991至2020年在洛杉磯市中心的資料,日最低氣溫低於或等於的平均日數為4.5天;日最高氣溫超過的日數年均有51天,以上的有7.8天。最冷月(12月)均溫,極端最低氣溫(上次出現於1949年1月4日)。最熱月(8月)均溫,極端最高氣溫(2010年9月27日)。年均降水量約,2013年降水量最少(只有),1884年降水量最多(當年降水量為)。 == 文化 == ===影視和劇院=== 洛杉磯因為有好萊塢,所以是以電影製作聞名於世。《洛杉磯時報》和《紐約時報》一樣負有盛名。好萊塢星光大道上鑲嵌了很多明星的星星,成龍,李小龍都有一顆。 此外當地還有迪士尼音樂廳、柯達劇院、中國戲院、好萊塢露天劇場、斯臺普斯中心等文化娛樂創所。 thumb|220px|好萊塢標誌 === 藝術和博物館 === 洛杉磯有很多博物館。洛杉磯的藝術活動也很活躍。每年夏天晚上,在好萊塢的碗形劇場(Hollywood Bowl)會有很多著名音樂家舉行的音樂會,有時候會放煙火。市中心的迪士尼音樂廳造型獨特。這裡的博物館包括: * 拉布雷亞瀝青坑(La Brea Tar Pits)和喬治·C·佩奇博物館,展出有很多史前動物的化石。 * 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是美國西部最大的藝術博物館。 * 蓋提美術館(J. Paul Getty Museum),收藏了很多歐洲名畫和雕像。 * 諾頓·西蒙博物館(Norton Simon Museum),雖然是洛杉磯地區知名的美術館,但實際位置是在隔鄰的帕薩迪納(Pasadena)境內。 === 韓國文化 === 洛杉磯是韓國本土外最多韓裔居住的城市,韓裔人口占洛杉磯郡的2.35%,主要集中在市中心的韓國城與爾灣(Irvine)、託倫斯(Torrance)、格倫代爾(Glendale)、園林市 、富勒頓和普安那公園等城市。 在韓國城的威爾希爾大道(Wilshire Blvd)上,洛杉磯地鐵D線設有與,兩站之間有眾多韓國政府與私人機構在此設點,像是、KBS、SBS、韓亞航空、韓國時報等。 === 華人文化 === 洛杉磯由於華人移民的不斷增加,華人文化也不斷豐富。洛杉磯的華人主要集中在聖蓋博谷的蒙特利公園、聖蓋博、柔似蜜、天普市、亞凱迪亞、聖馬利諾、羅蘭崗、哈仙達崗、核桃市和鑽石吧、橙縣的爾灣和約巴林達、以及內陸帝國的奇諾崗、東谷和庫卡蒙洛牧場 1990年代初,洛杉磯只有一家晚間播放的華人電臺,及幾個華人電視臺在無線電視臺承租時段,每天只有幾個小時的中文節目。大陸出資的熊貓電視臺也曾經播出過節目,可是後來關閉。 到1990年代中期,有了幾個中文廣播電臺,其中的AM1300電臺,全天24小時播放。自2002年8月8日起,AM1300與AM1600節目合併。還有一個原來要購買特別的收音機才可以收聽的美加華語電臺,現在開始在另外一個AM1430進行廣東話播出。1990年代末,中國大陸人辦的電臺AM1370也在洛杉磯播出,但是播放訊號不強,很難收聽到。現在的中文電視臺有衛星電視、有線電視或無線電視的頻道。 在1980年代,洛杉磯的中文報紙,有《世界日報》、《中國日報》、《臺灣日報》、《星島日報》及《國際日報》等,後來則有中國大陸出資的《僑報》。很多其他小報自生自滅,曾經有過免費贈送的《天天日報》、《洛杉磯晚報》等。上海市的《新民晚報》也在1990年代在洛杉磯及全美國發行。 === 越南文化 === 洛杉磯有大量的越南移民,越南裔人口主要集中在位於橙縣的小西貢。小西貢橫跨威斯特敏斯特和園林市,有很多越南超市、餐廳和麵包店。 === 宗教 === 洛杉磯是世界上宗教團體種類最為繁多的城市之一。 許多種宗教在洛杉磯都擁有追隨者,其中各種基督教教派就超過100個。由於西班牙人、菲律賓人和愛爾蘭人數量眾多,羅馬天主教是洛杉磯最大的宗教團體。 天主教洛杉磯總主教領導著這個美國最大的總教區。2002年,在市中心北端建成了天使之後主教座堂(The Cathedral of Our Lady of the Angels)。 洛杉磯聖殿是世界上第二大耶穌基督末期聖徒教會的教堂,位於洛杉磯西木區的聖莫尼卡大道。它建於1956年,是加州第一座摩門教教堂。遊客中心對公眾開放,洛杉磯地區家庭歷史中心(Los Angeles Regional Family History Center)也對公眾開放 洛杉磯擁有的猶太人的數量在美國各城市中居第二位,僅次於紐約。在該市各處有許多改革派、保守派、正統派的猶太會堂。大部分位於San Fernando山谷和。有大量的正統派猶太教徒。洛杉磯最古老的猶太會堂是東洛杉磯的哺乳街會堂(Breed Street Shul),已經修復。 1906年–1909年發生在洛杉磯的亞蘇撒街復興(Azusa Street Revival)是五旬節運動歷史上的里程碑。不久之後,基督新教基要派也是在洛杉磯得名並邁出了至關緊要的一步。1909年,洛杉磯聖經學院(今拜尤拉大學)出版並廣泛散發名為《The Fundamentals》的一套叢書,介紹對聖經傳統保守的解釋。“基督教基要主義”這一術語就得名於這套叢書。 在1920年代,麥艾美(Aimee Semple McPherson,1890年-)創立了繁榮的國際四方福音教會(International Church of the Foursquare Gospel),安吉利斯主教堂(Angelus Temple)向白人和黑人信徒都開放。1949年,葛培理牧師由於在洛杉磯舉辦了一場成功的奮興大會而成為名人。赫伯特·阿姆斯壯(夏伯巖士唐,Herbert W. Armstrong)創辦的普世神教會(耶和華環球教會,Worldwide Church of God)總部曾經設在帕薩迪納附近,現在則位於格倫代爾Glendale。Gene Scott博士直到2005年去世,一直在市中心附近立足。大都會社群教會(Metropolitan Community Church)是一個以男女同性戀者為主要成員的基督徒團契,1968年由佩雷(Troy Perry)在洛杉磯創辦。 由於洛杉磯擁有大量不同族裔的人口,這裡也就擁有了眾多的各種宗教信仰的組織,包括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祆教、錫克教、巴哈伊教、各種東正教、蘇菲派等等。例如,來自亞洲的移民成立了許多佛教社團,使得該市擁有世界上種類最多的佛教徒。目前洛杉磯擁有的佛教徒人數在美國城市中居第一位。該市有300多座佛教寺廟。1988年建成的佛光山西來寺是佛教寺廟的代表。 == 體育 == 洛杉磯是1932年奧運會和1984年奧運會的東道主,且洛杉磯確定將舉辦2028年奧運會。 隊伍 英文簡稱 聯盟 運動 主場 成立年份 錦標賽 洛杉磯道奇 LAD 美國職棒大聯盟(MLB) 棒球 道奇體育場 1884年 7次世界冠軍 洛杉磯天使 LAA 美國職棒大聯盟(MLB) 棒球 安那罕天使球場 1961年 1次世界冠軍 洛杉磯湖人 LAL 國家籃球協會(NBA) 籃球 斯臺普斯中心 1946年 17次NBA總冠軍 洛杉磯快艇 LAC 國家籃球協會(NBA) 籃球 斯臺普斯中心(-2024年) 1970年 -- 洛杉磯火花 LAS 國家女子籃球聯盟(WNBA) 籃球 斯臺普斯中心 1997年 3次WNBA總冠軍 洛杉磯國王 LAK 國家冰球聯盟(NHL) 冰球 斯臺普斯中心 1967年 2次總冠軍 安納罕鴨 ANA 國家冰球聯盟(NHL) 冰球 本田中心 1993年 1次總冠軍 洛杉磯銀河 LAG 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 足球 Stubhub中心 1995年 5次總冠軍 洛杉磯FC LAFC 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 足球 加州銀行體育場 2014年 1次總冠軍 洛杉磯公羊 LAR 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 美式足球 SoFi Stadium 1936年 2次超級盃 洛杉磯閃電 LAC 國家美式足球聯盟(NFL) 美式足球 SoFi Stadium 1959年 -- 洛杉磯角鬥士 GLA 守望先鋒聯賽(OWL) 守望先鋒 -- 2018年 -- 洛杉磯英勇 VAL 守望先鋒聯賽(OWL) 守望先鋒 -- 2018年 -- == 教育 == 洛杉磯聯合學區(Los Angeles Unified School District, LAUSD)是洛杉磯的教育局。 === 大學 === 洛杉磯有三所公立大學,即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北嶺分校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此地的私立大學包括: *南加州大學 *AFI音樂學院 *阿蘭特國際大學 *美國戲劇藝術學院洛杉磯校區 *美國猶太大學 *美國音樂戲劇學院洛杉磯校區 *安提亞克大學洛杉磯校區 *時尚設計商業學院洛杉磯校區 *洛杉磯電影學院 *洛約拉馬利蒙特大學 *瑪麗山學院 *國立大學洛杉磯校區 *西方學院 *奧蒂斯藝術與設計學院 *南加州建築學院 *西南法學院 *伍德伯裡大學洛杉磯校區 此外洛杉磯社群學院系統旗下在此還有九個學院。 == 經濟 == 洛杉磯為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石油的發現,洛杉磯開始崛起,迅速發展成美國西部一個最大的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現代工業的崛起,商業、金融業和旅遊業繁榮,移民激增,城區不斷向四周擴充套件,洛杉磯成為美國的特大城市。現在的洛杉磯,已成為美國石油化工、海洋、航太工業和電子業的最大基地,它是美國科技的主要中心之一,擁有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數量位居全美第一,享有“科技之城”的稱號。近年來,洛杉磯的金融業和商業也迅速發展,數百家銀行在洛杉磯設有辦事處,包括許多著名的國際大財團,如洛克希德,諾思羅普,羅克韋爾等以航空工業為主的大型公司都在此設立總部,使得洛杉磯已成為美國境內僅次於紐約的金融中心。 洛杉磯也是美國西岸的貿易、運輸、物流、倉儲產業的重心,更是美國與亞洲的進出口貿易中心。位於聖佩卓(San Pedro)的洛杉磯港與副港長堤位於市區南面,是全美國最大的海港所在地,一共大約處理了美國西海岸70%的總貨櫃量。 汽車業也是洛杉磯的重要經濟支柱。雖然洛杉磯本身並沒有汽車生產工業,但是以洛杉磯為中心的南加州地區是全世界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其中光是大洛杉磯地區就有約1000萬輛汽車),更是美國汽車潮流的發源地。除了日產和富士重工之外,所有來自日本及韓國的汽車公司皆在大洛杉磯地區設立其美國地區的營運總部,例如豐田,本田,馬自達,三菱汽車,鈴木汽車,五十鈴,現代汽車及起亞。還有其他不少歐美汽車公司均在大洛杉磯地區設有設計室,以便了解美國汽車潮流的趨勢,使得洛杉磯已儼然成為底特律以外,美國的另一汽車之城。每年12月初時在洛杉磯會展中心所舉辦的洛杉磯車展(LA Auto Show)是美國國內規模僅次於底特律北美國際車展(NAIAS)的第二大汽車展,且與注重量產車與技術概念的北美國際車展不同,洛杉磯車展主要是以車輛的設計風格作為討論重點。 電影業是洛杉磯另一個聞名全球的重要產業,主要集中在市區內的-{zh-hans:好萊塢;zh-hk:荷里活;zh-tw:好萊塢;}-地區。電影業在洛杉磯能夠紮根發展,與洛杉磯的氣候及地理環境有著極大的關係。由於全年少雨又基本上不會降雪,陽光普照的時間長,成為了取外景的最佳地點。加上洛杉磯附近地理變化多,有山有海,取外景非常容易,因此漸漸成為了電影業的重心。 洛杉磯是美國西部最大的工業中心,製造業產值約佔加利福尼亞州的1/2,居全國第三位。洛杉磯設有現代化的深水海港,附近的長灘有著名的瑟摩斯工程,是開採石油的人工島,島上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大斜井。 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2010年大洛杉磯地區GDP達到7706億美元,其中洛杉磯都市區GDP為7357億美元。是美國僅次於紐約的第2大城市經濟體,也是世界上僅次於東京和紐約的第3大城市經濟體。如果將其視為一個獨立的國家,其經濟實力可以在全世界名列第17位,僅次於美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巴西、義大利、印度、加拿大、俄羅斯、西班牙、墨西哥、韓國、澳大利亞、荷蘭,並且與荷蘭基本持平。 === 華人經濟 === 洛杉磯的華人在1980年代開始迅速增加,而華人商家也越來越多,包括許多地方的招牌都是中文。洛杉磯的華人超級市場也是越開越多,場地也是越來越大。食品種類是非常豐富,集中大中華地區和東南亞很多的產品。很多大陸的知名餐廳也有分店。 洛杉磯華人主要聚居在洛杉磯東部市郊的聖蓋博谷地區。洛杉磯中國城經歷過二次變遷。第一次,因為市政府要建立火車站,地址被徵用。不得不改遷至今日所在地。有人也認為是市府對華人的歧視。離中國城大門不遠,保留了一處古老的紅磚建築,現被改建為華美博物館,免費參觀併為南加州第一個關於美國華裔的歷史博物館。當年,宋美齡到美國演講,在這裡也發表過演說。現在的中國城有中華會館一座,掛中華民國國旗和美國國旗,內掛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照片。城裡還有一個小型的孫中山坐雕一座,旁邊有李小龍的雕像。附近有福州餐館,香港演員成龍曾經在這裡拍攝《尖峰時刻》。城裡多為廣東人,越南人的商店也比較多。以前,1980年代,還有幾家買盜版磁帶的商店。現在都已經關閉。1990年代後期,在街道入口靠近市中心的地方建有一座現代化的牌坊。 1990年代開始洛杉磯的中國城已在華人社群中沒落,現時更加顯得非常過時。現時洛杉磯的華人社群中心已經由洛杉磯東部市郊的蒙特利公園市所取代(約在洛杉磯市中心以東8公里)。現時居於洛杉磯的華人,極少經常前往中國城,反而大多數前往以蒙特利公園市為核心的聖蓋博谷購物,飲食,消費和消遣。這一點與其他美國的中國城非常不同,也可以說是洛杉磯華人社群的一大特色。 == 人口 == 洛杉磯市區人口約410萬,其郊區與衛星城的大洛杉磯地區(Greater Los Angeles Area)總共人口約為1870萬(包括洛杉磯縣、橙縣、河濱縣、聖貝尼託縣、文圖拉縣)。 大量的移民使洛杉磯成為一個多民族、多種文化色彩的國際性城市,少數民族佔全市人口的一半左右,並擁有眾多移民社群,各色人種聚居的地區形成了各自的「城」。洛杉磯也是美國華人的主要聚集地之一,約有40萬左右華人。而洛杉磯的別稱「羅省」,就是早期廣東華人移居粵音譯。而且洛杉磯市屬於洛杉磯縣(Los Angeles County)所以也有「省城」的意思而成的。 但是不同種族混雜也使得洛杉磯和其他美國大城市一樣,面對強大的種族問題,1992年便發生了洛杉磯大暴動。 == 交通 == === 高速公路 === 洛杉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高速公路系統之一,同時也是全美前十大交通最糟城市。 連線洛杉磯和周邊城市的主要公路包括5號州際公路、10號州際公路、和101號美國國道。 === 公共交通 === 洛杉磯縣都會運輸局和其他機構運營眾多公交線路以及地鐵和輕軌線路。2019年3月,每月乘客總數為3175萬人次,是美國第二繁忙的公交系統。根據2016年美國社群調查,在洛杉磯市工作的居民有9.2%乘搭公共交通上班。儘管如此,部分民眾認為其不方便(快速)、不可靠、不安全,故不搭捷運系統。 洛杉磯軌道交通包括紅線和紫線地鐵線路,以及金線,藍線,博覽線和綠線輕軌線路。橙線和銀線是快速公交線路,其停靠點和頻率類似於輕軌。 該市的主要火車站是市中心東北的聯合車站,是南加州都會鐵路的中心。該系統將洛杉磯與所有鄰近縣以及許多郊區連線起來。聯合車站還有美鐵的列車服務。 === 航空 === 洛杉磯都會區所擁有的機場數量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倫敦(擁有6個商業機場,和許多專用航空機場)。洛杉磯的主要機場是洛杉磯國際機場(),這是世界上第5繁忙的機場,2006年,運送了6100萬乘客和200萬噸貨物。 該地區其他主要的商業機場還有: * L.A./安大略國際機場(),由洛杉磯市擁有。 *好萊塢伯班克機場 *長灘機場() *約翰韋恩機場(橙縣) 洛杉磯還擁有世界上最繁忙的專用航空機場之一,()。 === 海港 === * 洛杉磯港 == 友好城市 == 洛杉磯現有30個友好城市。Sister Cities International, Inc.(SCI) . 2006年6月4日更新 國家/地區 城市 蒙特利爾 雅典 奧克蘭 貝魯特 柏林 波爾多 布里斯班 埃拉特 吉薩 廣州 伊斯基亞 釜山 雅加達 考納斯 盧薩卡 馬卡第 墨西哥城 莫斯科 rowspan=2 孟買 艾哈邁達巴德 名古屋 聖彼得堡 薩爾瓦多 斯普利特 臺北 德黑蘭 溫哥華 埃裡溫 Città Degli Angeli 聖薩爾瓦多 特拉維夫 == 參考文獻 == == 延伸閱讀 == * Reyner Banham, Los Angele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Four Ecolog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1. * Mike Davis, City of Quartz: Excavating the Future in Los Angeles, Vintage Books, 1992 * Torin Monahan, Los Angeles Studies: The Emergence of a Specialty Field , City & Society XIV (2): 155-184, 2002 * Lynell George, No Crystal Stair: African Americans in the City of Angels, Verso, 1992 * Paul Glover, "Los Angeles: A History of the Future", Eco-Home Press, 1989 * Norman M. Klein, The History of Forgetting: Los Angeles and the Erasure of Memory, Verso, 1997 * Leonard Pitt & Dale Pitt, Los Angeles A to Z: An Encyclopedia of the City and Count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 Peter Theroux, Translating LA: A Tour of the Rainbow City, Norton, 1994 * David L. Ulin (ed), Writing Los Angeles: A Literary Anthology, Library of America, 2002 * Richard White, It's Your Misfortune and None of My Own: A New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West,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91 * Marc Reisner, Cadillac Desert: The American West and its Disappearing Water, Penguin, 1986. * Robert M. Fogelson, The Fragmented Metropolis: Los Angeles 1850-1930,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67 == 外部連結 == * 洛杉磯市官方網站 * 華美博物館 * AM 1300 全天24小時的華語電臺 * AM1430 全天24小時的廣東話電臺 * 洛城18臺網站 * City of Los Angeles Official Web Site * ExperienceLA: LA's Official Cultural Calendar and Trip Planner * LA INC.: Los Angeles Convention & Visitors Bureau * Los Angeles Convention Center * Los Angeles Chamber of Commerce * Los Angeles: Historic Sites Onlin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Los Angel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 Los Angeles Map * Los Angeles: A History of the Future * Los Angeles Almanac * Los Angeles city guide * Photographs of Los Angeles === 地圖 === L L Category:太平洋沿海城市 * Category: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 category:洛杉磯縣城市 Category:加利福尼亞州縣城 Category:1781年建立的聚居地 Category:1781年新西班牙建立 Category:1850年加利福尼亞州建立
曼谷
曼谷(,)官方名字恭貼瑪哈納空(,國際音標:),泰國口語簡稱恭貼(,國際音標:),是泰國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當地的華人又稱泰京,曼谷為泰國的政治、經濟、貿易、交通、文化、科技、教育和各方面的中心。在2020年的人口普查中,曼谷就有約為1053.9萬人,佔泰國總人口的15.3%。2010年人口普查中,超過1400萬人,即約有22.2%人居住於曼谷的都市郊區。曼谷市位於昭披耶河的東岸,鄰近泰國灣。 曼谷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5世紀的阿瑜陀耶王國時期的一個小型貿易站,該站最終發展成為兩個首都城市的所在地,分別是1768年的吞武裡王國和1782年的拉達那哥欣王國,後在暹羅現代化的統治之下,曼谷於19世紀後期開始進行都市發展,由於面臨來自西方的壓力,最終暹羅更名為泰國。而曼谷也在整個20世紀成為泰國政治鬥爭的中心,並經歷了泰國廢除絕對君主制採用憲政、多次政變和幾次起義等歷史事件。1972年,曼谷被納入特別行政區,並在1960年代至1980年代迅速發展,對泰國的政治、經濟、教育、媒體和現代社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亞洲投資熱潮期間,許多跨國公司將其地區總部設在曼谷。因此這座城市現在是金融和商業的區域重鎮。它是交通和醫療保健的國際樞紐,並已成為藝術、時尚和娛樂中心。依照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路(GaWC)所公佈之“世界級城市”名單中,曼谷被列為與斯德哥爾摩、蘇黎世、舊金山、維也納等同屬於Alpha−級別的國際都市,此外這座城市以其街頭生活和文化地標以及紅燈區而聞名。成為是世界頂級旅遊目的地之一,也經常評為世界上訪問量最大的城市。 近年,由於曼谷的快速增長缺乏城市規劃,導致曼谷城市景觀雜亂無章,基礎設施不足。儘管高速公路網路廣泛,但道路脈絡不足和大量私家車使用導致長期嚴重的交通擁堵,從而在1990年代造成嚴重的空氣汙染。為瞭解決這個問題,該市已經轉向公共交通,運營了8條城市鐵路線並建設其他公共交通,由於氣候變遷,這座城市也面臨著海平面上升等長期環境威脅。 == 名稱 == 曾先後被稱為曼谷、吞武裡、拉達那哥欣、帕那空、恭貼吞武裡、恭貼瑪哈納空。以前華人也稱暹京、盤谷。 而2022年2月,宣佈將曼谷的官方名稱更名為恭貼瑪哈納空(),但同時繼續承認曼谷一詞。 === 曼谷的詞源 === 因為曼谷有很多運河將城市切為島,而且像威尼斯全年洪災頻發,「曼谷」本來是泰語「บางเกาะ」(Bangko; )的音譯,「曼」的意思是「河」;「谷」的意思是「島」,合起來就是“河濱島村”。那萊大帝時期,法國工程師得拉瑪()為泰國設計了,並註明位於曼谷島()。法國人在翻譯 “Bangkok” (บางกอก; )一詞時,將詞尾的 /ʔ/ 改成 /k/ 以便於發音。建立首都時期,城市內主要族群以潮州人為主,他們按照潮陽話的發音,將「Bangkok」譯作「曼谷」。越南人則將這個詞音譯成「望閣」()。 曼谷是最普遍口語名稱,即使在新首都成立後,外界對本城仍繼續使用它來指代這座城市。 === 吞武裡的詞源 === 1542年,曼谷開始挖運河,並改名為「吞武裡」,然而,一般泰國人仍然習慣稱曼谷,甚至1767年,阿瑜陀耶王國首都阿瑜陀耶( - Ayutthaya)被緬甸攻陷焚毀。鄭昭國王便將首都移至吞武裡,此時代泰國人已經習慣稱此為吞武裡。 拉瑪二世和三世時期,城內增建和維修了許多-{}-佛-{}-寺,其中以帕徹獨彭大寺院和金山寺為代表。在1865年,拉瑪四世將城市切割為兩省,左岸為吞武里省,右岸為拍那空省。朱拉隆功大帝時代,王宮群向北建設,並且拆除了大部分城牆;後任的國王繼續往北建造宮殿。1916年建立了第一所大學,朱拉隆功大學。1971年兩市再合併成為「恭貼吞武裡」都市區,面積達290平方千米。1972年升級以直轄市,又稱「恭貼瑪哈納空」,面積2000平方千米;新都心移往昭披耶河東岸,西岸現在被視為舊市區。 === 恭貼瑪哈納空的詞源 === 1782年扎克里王朝拉瑪一世將首都從昭披耶河西岸的吞武裡遷至昭披耶河東岸,在此造宮殿、修城牆,大皇宮和臥佛寺,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並興建了最早的九條街道,以唐人街的三聘街最為著名。昭披耶河東岸從一個小型市集和港口開始發展。並命名為「拉達那哥欣」。儀式全名是由拉瑪一世命名,後來拉瑪四世做出修改,修改後的全稱為:其意譯為: 曼谷全名已經被金氏世界紀錄登記為世界最長的地名(長達167個拉丁字母)。 早期泰國小學曾教導學生背誦曼谷的全名,縱使極少數人會解釋這個全名的意思(這些字都是古老的梵文藉詞),但近年已刪除,民眾日常生活也不使用全稱。1989年,泰國兄弟樂隊推出名為《Krung Thep Maha Nakhon》的歌曲,歌詞將曼谷的全稱重複數遍,該歌曲遂被多數泰國人用以背誦曼谷的全名。外界熟知“曼谷”(Bangkok)一名,各國均稱泰國首都為“曼谷”,不熟悉「恭貼瑪哈納空」這一官方名稱。 กรุง เทพ มหา นคร อมร รัตน โกสินทร์ มห อินทร อายุธยา มหา ดิลก ภพ นพ รัตน ราช ธานี /kruŋ/ /thep/ /mahaː/ /nakhɔːn/ /amɔːn/ /ratana/ /kosin/ /ma h/ /inthara/ /aːjuthajaː/ /mahaː/ /dilok/ /phop/ /noppha/ /ratana/ /raːtsha/ /thani/ 京都 天神 偉大 城市 永恆 寶石 帝釋天 偉大 因陀羅 (帝釋天) 不可戰勝 偉大 極樂 世界 九 寶石 王 城 บูรี รมย์ อุดม ราช นิเวศน์ มหา สถาน อมร พิมาน อวตาร สถิต สักกะ ทัตติย วิษณุ กรรม ประสิทธิ์ /buːriː/ /rom/ /udom/ /raːtsha/ /niwet/ /mahaː/ /sathaːn/ /amɔːn/ /phimaːn/ /awataːn/ /satit/ /sakka/ /thattija/ /wisanu/ /kam/ /prasit/ 城市 歡樂 富饒 王 皇宮 偉大 地方 永恆 天堂 天神化身 之地 釋迦 (帝釋天) 許令 毗溼奴 (遍入天) 親辦 建成 == 歷史 == 曼谷的歷史最早可追溯至15世紀早期的阿瑜陀耶時代,該地靠近河口,戰略位置重要,因而逐漸得到重視,形成貿易集鎮。1685年至1687年,那萊王命法國工程師德拉馬雷(de la Mare)在昭披耶河東岸修築星形要塞,法軍獲准駐紮於此。1688年,暹羅爆發內亂,叛軍,將法軍逐出暹羅。1767年,緬軍攻破阿瑜陀耶,達信在昭披耶河西岸(今吞武裡)建都,開創吞武裡王朝。1782年,通鑾建立扎克里王朝,定都在吞武裡對岸的拉達那哥欣島,是為今日曼谷城的基礎。曼谷正式的建城日期定為1782年4月21日,是城中國柱樹立的日子。 到19世紀,曼谷逐漸成為東南亞的商業重鎮,在同中國及西洋的貿易中受益。19世紀後期,暹羅國王蒙固和朱拉隆功推行西化改革,在曼谷修建馬路和鐵路,一改曼谷城過去倚靠水路交通的格局;引入蒸汽機、出版社,以及西式教育及醫療體系,令都城曼谷成為暹羅西化的樣板。曼谷亦是暹羅權力鬥爭的中心地。1932年,暹羅軍方及示威者在曼谷發動立憲革命,終結了君主專制。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暹羅同日本結盟,因而曾遭。戰後的泰國成為美國盟友,曼谷得到美國援助及政府投資,從而快速成長,特別是由於成為越戰美軍的療養地,旅遊業獲得發展。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區遷移,曼谷的人口在20世紀60年代由180萬激增至300萬。 泰國經濟在戰後形成出口導向的製造業體系,亦令曼谷金融市場不斷擴大Baker & Pongpaichit 2005, pp. 37–41, 45, 52–71, 149–150, 162, 199–204.。曼谷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持續快速發展,但在1997年遭亞洲金融風暴重創。公共和社會問題自此不斷顯現,交通擁堵等問題飽受詬病。曼谷常年有政變和示威發生,例如1991年、2006年、2014年的政變,及1973年、1976年、2010年、2013年至2014年、2020年至2022年的群眾遊行等。 曼谷城的行政體系是在1906年,朱拉隆功統治時期確立,是為蒙通體系,曼谷屬恭貼瑪哈那空濛通。1915年,又細分為數個省份。1972年,成立,作為曼谷的管治機構延續至今;翌年,昭披耶河東岸的拍那空省和西岸的吞武里省正式合併,形成今日曼谷特別直轄市之格局 Reproduced in 。 == 人口 == 根據2020年的估計,曼谷約有1,054萬人口,其中約半數為外府移民。根據2018年的官方統計,曼谷的常駐居民為567.7萬。在晝間,有大量人口自周邊府份湧入市區。曼谷是一座國際大都會,2018年有37萬國際移民登記在冊,其中超過半數是鄰國柬埔寨、寮國和緬甸籍。 大多數曼谷人的自我認同為泰人,但逾半數曼谷人有某程度上的華人血統,華裔長期是曼谷的主要群體,1828年,曼谷四分之三的人口是華人,到20世紀50年代,華人佔近半數 and cited in 。 曼谷在成為首都之前是少有人居住的地區。成立首都後,拍那空(昭披耶河東岸)一側由鄭昭的潮州僱傭兵開拓,吞武裡一側(西岸)則由波斯人和葡萄牙人開拓。隨著城市擴大,大批暹羅人、寮人、蘭納人來曼谷謀生,組成二等社會;大部分先居民成為資產階級,是泰國主要經濟支柱,大多官僚也是當地潮汕後裔,今日幾乎所有企業都是由潮商開辦,因此不少當地的投資家及官僚的潮州人為了找到更好的空間便選擇離開曼谷。1949年後,中國移民減少,大量中部泰國人向曼谷移民,華裔人口的比例急劇下降。在2009年,有一部大受歡迎的電影《-{zh-hans:下一站說愛你; zh-hant:捷運來了你;}-》,三個主角飾當地的泰國潮州人,且反應現代曼谷原居民的生活。 曼谷亦有眾多海外僑民社群。拍乎叻路是曼谷的小印度,而在素坤逸路兩側,分佈有日本社群、阿拉伯和北非社群及韓國社群。許多當代中國大陸移民居住在有“代購街”之稱的匯權縣一帶。 宗教方面,曼谷約93%人口信奉佛教,4.6%信奉伊斯蘭教,1.9%信奉基督宗教,猶太教徒約300人,0.3%信奉印度教。曼谷約有400座佛教寺,55座清真寺,10座教堂,2間猶太會堂。 === 語言 === 曼谷曾經是潮陽話地區為主,二戰後,政府強迫同化當地華裔潮州人,故語言轉移到泰語速度很快。 今日曼谷主要語言有三種,泰語、寮語(依善語)和緬甸語,泰語是現代當地最普遍的語言,但當地方言跟暹羅人的泰語有差異。曼谷的寮語用泰文書寫,是依善地區的人暫時工作的語言,但泰語母語者有某種程度相互理解性。緬甸語是緬籍勞工使用的語言。英語跟中文僅在旅遊景點有部分使用。 == 地理 == 曼谷面積為 1,568.7 平方公里(605.7 平方英里),在泰國其他76個省份中排名第69位。其中,約700平方公里(270 平方英里)的區域形成建成市區。市區面積居世界第73位。該市的城市擴張延伸到與其接壤的其他六個省份的部分地區,即從西北順時針順序:暖武裡府、巴吞他尼府、北柳府、北欖府、北沙空府和佛統府。除北柳府外,這些省份與曼谷一起構成了更大的曼谷都會區。 曼谷地處平原,位於昭拍耶河(俗稱湄南河)流域。該河被稱為曼谷的母親河,全長372公里,曼谷市內繁忙的水上交通使曼谷有“東方威尼斯”的美稱。 曼谷的平均海拔2米左右,這使得曼谷經常在雨季面臨洪水的困擾。大雨過後,曼谷的街道經常會出現積水。 ===氣候=== 與泰國大部分地區一樣,曼谷屬於在柯本氣候分類法下的熱帶莽原氣候(Aw),受到南亞季風系統的影響。這座城市經常經歷了三個天氣:炎熱、多雨和涼爽,儘管全年氣溫相當高,從12 月的平均低溫23.2 °C (73.8 °F) 到4 月的平均高溫 35.7 °C (96.3 °F) ,年平均氣溫為28.9 ℃(84.0 ℉)。雨季從五月中旬左右西南季風的到來開始。九月則是最潮濕的月份,平均降雨量為 335.9 毫米(13.22 英寸)。雨季持續到10月,乾燥涼爽的東北季風持續到2月。 曼谷炎熱的季節通常是乾燥的狀態,但偶爾也會出現夏季風暴。曼谷城市熱島的表面強度在白天測量為 2.5°C (4.5°F),晚上為 8.0°C (14°F)。 曼谷大都市的最高記錄溫度為2023年5月7日的 41.0 °C (105.8 °F), 記錄的最低溫度為1955年1月的 9.9 °C (49.8 °F)。 戈達德太空研究所的氣候影響小組預測,氣候變遷會對曼谷造成嚴重的天氣影響。該研究所發現1960年的曼谷有193天達到或高於 32°C。2018年,曼谷的氣溫在32°C 或以上時預計為 276天。該組織預測,到2200年,溫度在32°C 或以上時平均會增加297至344天。 ===行政區劃=== 曼谷的五十個縣作為BMA授權下的行政區劃。其中35個位於湄南河以東,15個位於西岸被稱為城市的吞武裡一側。五十個縣按編號排列為:Department of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 Ministry of Interior, Royal Thai Government. As of December 2009 #拍那空縣 #律實縣 #廊卓縣 #挽叻縣 #挽卿縣 #挽甲必縣 #巴吞旺縣 #邦巴沙都拍縣 #拍崑崙縣 #民武裡縣 #叻甲挽縣 #然那華縣 #三攀他旺縣 #披耶泰縣 #吞武裡縣 #曼谷艾縣 #匯權縣 #空訕縣 #達鈴燦縣 #曼谷蓮縣 #挽坤天縣 #帕世乍能縣 #廊鑒縣 #拉布拉那縣 #挽拍縣 鄰鈴縣 汶昆縣 沙吞縣 挽賜縣 乍都節縣 挽柯蓮縣 巴威縣 空堤縣 萱鑾縣 宗通縣 廊曼縣 拉差貼威縣 叻拋縣 瓦他那縣 挽奇縣 朗四縣 賽邁縣 漢那堯縣 沙攀松縣 翁通郎縣 空三華縣 挽那縣 他威瓦他那縣 特庫縣 挽汶縣 === 城市規劃 === 曼谷各地的功能界別較不明晰,這可能是因宏觀規劃政策推進較晚導致。曼谷的都市規劃最早追溯至1960年的利奇菲爾德計劃(Litchfield Plan),但正式的分割槽規劃法遲至1992年才全面實施。而在這期間,曼谷城區快速、自發而有機地發展擴大,體現為橫向上沿著交通幹道的帶狀發展,縱向上建成大量高層建築和摩天大樓。 如今的曼谷是座不斷擴張的大都會,其周邊如暖武裡、巴革、蘭實、沙沒巴乾等地的人口眾多且在持續增長,實質上是曼谷的郊區。不過,受交通網路格局影響,曼谷的城郊主要沿著南北方向擴充套件,在轄區的東西邊緣,仍有大量農田綠地。曼谷市內的土地用途包括23%的住宅用地、24%的農業用地和30%的工商業及政府用地Thavisin et al. (eds) 2006, p. 24. Reproduced in 。曼谷大都會管理局(BMA)設城市規劃部(CPD),負責區內建設規劃。 曼谷的歷史中心位於拉達那哥欣島,屬拍那空縣,曼谷大皇宮和國柱廟是泰京曼谷建城之象徵。拍那空縣、邦巴沙都拍縣,以及華裔聚居的三攀他旺縣是曼谷的老城區。19世紀早期,朱拉隆功王在北郊開闢律實宮,並修建拉差丹嫩路同舊皇宮相連,形成今日泰國政治重地律實縣之基礎。 曼谷的老城區鮮有高層建築,與之形成對比的則是新興的是隆路和沙吞路一帶的商業區,屬挽叻縣和沙吞縣,是泰國諸多大企業總部的所在地。朱拉隆功大學以北,是暹羅區和區,建有數座大型商場,是曼谷乃至東南亞重要的購物中心。而沿著泰國3號公路素坤逸路,宛他那縣和孔提縣一帶,分佈著許多零售店鋪和酒店,是曼谷另一處集中的娛樂區域,素坤逸路的支路和支巷則建有大量寫字樓和高檔住宅。曼谷並沒有集中建成的中央商務區。 拉差貼威縣的勝利紀念碑一帶是公共交通中心,從勝利紀念碑起始,拍鳳裕庭路、叻猜威提路、鄰鈴路(Din Daeng Road)連通各大居民區。叻猜達披色路內環則是曼谷高密度開發區域的中心,其周邊的113平方公里內商鋪林立,向北的乍都節縣拉差裕庭路口(Ratchayothin Intersection)一帶亦是寫字樓密集的地區。遠郊處則主要是中密度或低密度住宅區。昭披耶河西岸的吞武裡開發程度相對落後,主要是住宅區和鄉村。 曼谷老城的許多街道兩側仍是傳統的中葡式風格店屋。20世紀80年代起,許多高層建築在各地拔地而起,形成風格衝突而迥異的城市景觀Hamilton 2000, pp. 465–466.。城市的快速擴充套件的同時,亦產生不少貧民窟,2000年時,有100多萬人居住在大約800個非正規住處內。有些貧民區是棚戶區,分佈在空堤縣等地。 == 經濟 == 曼谷是泰國經濟中心。2018年,曼谷全市經濟總產值為5.384萬億泰銖(1740億美元),人均產值604,521泰銖(19,500美元),是泰國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多。曼谷都會區的總產值為7.667萬億泰銖(2470億美元)。 批發和零售貿易是該市經濟中最大的部門,佔曼谷省生產總值的24%。其次是製造業(14.3%);房地產、租賃和商業活動(12.4%)、運輸和通訊(11.6%)、金融中介(11.1%)。僅曼谷就佔泰國服務業的48.4%,而後者又佔泰國GDP的49%。以曼谷都會區統計,製造業是該地經濟發展起最重要作用,佔區域生產總值的28.2%,反映曼谷鄰近府分的工業發展密度NESDB 2012, pp.48–49, 62–63, 218–219.。曼谷都會區是東南亞最大的汽車生產中心Naudin (ed.) 2010, p. 83.。旅遊業也是曼谷經濟的重要部門,2010年創造了4275億泰銖(133.8 億美元)的收入,為重要的經濟支柱。 泰國證券交易所(SET)位於曼谷叻察達披色路,總市值約為4900億美元(2017年8月31日)。當代,曼谷已經成為東南亞的重要經濟支柱,股市市值僅次於新加坡,排名第二。全球化及世界城市研究網路(GaWC)將曼谷列為“Alpha-”級別的國際都市,在Z/Yen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排名第59位。曼谷是泰國所有主要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以及該國大公司的總部所在地。由於相對於其他亞洲主要商業中心的勞動力和運營成本較低,許多跨國公司將其區域總部設在曼谷。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中有17家泰國企業上榜,其總部皆位於曼谷,其中就包括泰國唯一的財富世界500強公司泰國國家石油股份。 收入不平等是曼谷的一個主要問題,特別是在來自農村省份和鄰國相對低收入移民與,中產階級專業人士和商業精英之間的差異相當明顯。儘管絕對貧困率很低,但在2010年曼谷的登記居民中有0.64%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而全國平均水平為7.75%——經濟差距仍然很大。該市的基尼係數為0.48,表明人均收入的高度為不平等狀態。 == 旅遊 == 曼谷是世界頂級旅遊目的地之一,觀光業是佔泰國國民總收入12%的重要外匯來源,在全球162個城市中,萬事達在其2018年全球目的地城市指數中將曼谷列為國際遊客人數最多的目的地城市,領先於倫敦,2017年過夜遊客超過2000萬。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 在2016年最佳城市目的地排名中將曼谷排在第四位。從2010年到2013年,曼谷連續四年被雜誌的讀者調查評為世界最佳城市。 曼谷是泰國的門戶,大多數赴泰旅遊的外國遊客都會前往曼谷。對於泰國本國人來說,曼谷同樣是旅遊勝地。2010年,泰國旅遊部錄得26,861,095名泰國遊客和11,361,808名外國遊客到曼谷旅遊,為15,031,244名客人提供住宿,佔該市86,687間酒店客房的49.9%。曼谷在2017年的排名中也位居全球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之首。 曼谷多姿多彩的風光、名勝和城市生活吸引著不同的遊客群體。王宮、寺廟以及博物館是其主要的歷史文化景點,其中最有名的是大皇宮內的玉佛寺和在其河斜對面的黎明寺。購物和餐飲體驗選擇廣泛,豐儉由人。這座城市還以其充滿活力的夜生活而聞名。儘管曼谷的性旅遊場景為外國人所熟知,但通常不會被當地人或政府公開承認。 Bangkok_08_-_26_(3167077938).jpg|曼谷大皇宮 Wat Phra Kaew by Ninara TSP edit crop.jpg|玉佛寺 Kaoh San Road.jpg|考山路 0005485 - Mandarin Oriental 002.jpg|湄南河和曼谷文華東方酒店 曼谷著名的景點包括大皇宮和主要的佛教寺廟,包括玉佛寺、臥佛寺和鄭王廟,大鞦韆和伊拉旺神壇展現了婆羅門教對泰國文化的影響,湯普生博物館則是泰國傳統建築的典範。博物館包括曼谷國家博物館、皇家駁船國家博物館、暹羅博物館等。湄南河和吞武裡運河上的遊輪之旅可以欣賞到這座城市的一些傳統建築和水上生活方式Thavisin et al. (eds) 2006, pp. 63–69.。 從暹羅區和的購物中心和百貨公司,到廣闊的乍都節市場,曼谷許多購物場所深受遊客和當地人的歡迎。曼谷的水上市場為數不多,僅餘下遠郊的大林江水上市場等。街頭小吃攤遍佈曼谷各大鬧市區,其中以耀華力一帶最為聞名。考山路長期以來則一直作為揹包客旅遊的目的地而聞名,其廉價住宿、商店和酒吧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曼谷亦是世界著名的性產業重地,有「亞洲罪惡之城」之稱。賣淫在泰國屬違法,並且很少得到公眾討論。按摩院、桑拿浴室和鐘點酒店是常見的性服務場所。 詐騙、過度收費和雙重定價則是外國遊客經常遇到的問題。在一項針對616名泰國遊客的調查中,7.79%的人表示遇到了詐騙,其中最常見的是寶石詐騙,遊客被誘騙購買價格過高的珠寶。 ==文化== 曼谷的文化反映了其作為泰國的財富和現代化中心的地位。長久以來,曼谷一直是西方的概念和物質商品的進入門戶,已經被其居民在不同程度上採用並與泰國的價值觀相融合。這在不斷擴大的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中最為明顯。因此炫耀性消費是經濟和社會地位的體現,購物中心是市民週末的熱門去處,同時手機等電子產品和消費產品的所有權無處不在。這伴隨著一定程度的世俗主義,因為宗教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已經相當減弱,儘管這種趨勢已經蔓延到其他城市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蔓延到農村,但曼谷仍然處於社會變革的前沿線。 曼谷的一個顯著的特色就是隨處可見的街頭小販會出售從食品到服裝和配飾的各種商品。據估計,曼各一共有超過十萬名小販。雖然BMA已經授權在287個站點進行這種做法,但在另外的407個站點的大部分小販活動都是非法進行的。小販經常佔用了城市的行人道空間並阻塞行人交通,但曼谷的許多居民還是要依靠這些小販來吃飯,而BMA控制小販數量的努力基本上沒有成功。 然而,在2015年,BMA在國家和平與秩序委員會(泰國執政的軍政府)的支援下,開始打擊街頭小販以收回公共空間。許多著名的市場社群受到影響,包括空統縣、薩潘萊克和巴空塔拉特的花卉市場。2016年,近15,000名供應商被趕出39個公共區域。雖然一些人對關注行人權利的努力表示讚賞,但其他人表示擔心高檔化會導致城市特色的喪失和人們生活方式的不利變化。 ===節日和活動=== 曼谷的居民經常慶祝泰國的許多傳統年度節日。在4月13日至15日的潑水節期間,整個曼谷都會舉行傳統的儀式和打水仗的活動。水燈節通常在11月舉行,新年慶祝活動在許多場所舉行,最引人注目的是位於中央世界商業中心廣場的活動,此外與王室有關的紀念活動也主要在曼谷舉行,包括10月23日的拉瑪五世陣亡將士紀念日,民眾經常會前往皇家廣場的拉瑪五世馬術雕像前獻上花圈。現在的國王和王后的生日分別在12月5日和8月12日,被視為泰國的國家父親節和國家母親節,這些國定假日在前夕由皇室、觀眾雙方共同慶祝,並由國王或王后發表演講,在紀念日舉行公眾集會。國王的生日也以皇家衛隊的遊行為標誌。此外,位於曼谷的華人社群也會慶祝關於農曆新年(1月至2月)和素食節(9月至10月)的活動。 皇家田廣場是泰國舉辦風箏、體育和音樂節的舉辦地,通常在3月舉行,皇家耕地儀式則在5月舉行。4月初的紅十字會在Suan Amporn公園和皇家廣場舉行,設有眾多攤位,提供商品、遊戲和展品。Thavisin et al. (eds) 2006, p. 72. 2013年,曼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定為世界圖書之都。 曼谷的第一屆泰國國際同志驕傲節於1999年10月31日舉行。第一次官方遊行則於 2022年首度舉行,被宣佈為2022年曼谷「12個月度節日」的一部分。 == 教育 == thumb|right|alt=The campus of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with many red-roofed buildings and trees; many tall buildings in the background|朱拉隆功大學的校園在1917年成立時被鄉村包圍,巴吞旺縣在此後進行開發,也從此成為曼谷市中心的一部分 曼谷長期以來一直是泰國現代教育的中心。該國第一所學校於19世紀後期在這裡建立,現在全市有 1,351所學校。這座城市是該國五所最古老的大學的所在地,包括朱拉隆功大學、法政大學、泰國農業大學、瑪希敦大學和泰國藝術大學均創立於1917 年至1943年之間。此後,這座城市繼續保持其主導地位,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 該國的大多數公立和私立大學都位於曼谷或大都會地區。朱拉隆功大學和瑪希敦大學少數進入QS世界大學排名的泰國大學。 同樣位於曼谷的吞武裡國王科技大學是泰國唯一一所進入2012-13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前400名的大學。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攻讀大學學位的大趨勢促使新大學的成立以滿足泰國學生的需求。因此曼谷不僅成為移民和泰國本地人尋找工作機會的地方,也是能夠獲得大學學位的重要城市。藍甘亨大學在1971年成為泰國第一所開放大學;它現在擁有全國最高的入學率。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導致許多其他公立和私立大學和學院的成立。雖然在主要省份建立了許多大學,但大曼谷地區仍然是大多數機構的所在地,而且該市的高等教育領域仍然充斥著非曼谷人。這種情況也不僅限於高等教育。 在1960年代,60% 至70%的10至19歲在校學生經常移居曼谷接受中學教育。這是由於各省缺乏中學,以及首都教育水平較高的結果。儘管這種差異在當代已經大大減少,但仍有數萬名學生在爭奪曼谷一流學校的名額。長期以來,教育一直是曼谷中央集權的主要因素,並將在政府為國家權力所造的努力中發揮重要的教育作用。 * 國立朱拉隆功大學(จุฬาลงกรณ์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 * 國立瑪希敦大學(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มหิดล) * 國立法政大學(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ธรรมศาสตร์) * 國立泰國農業大學(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เกษตรศาสตร์) * 私立曼谷大學(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กรุงเทพ) * 國立納烈宣大學 (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นเรศวร) * 國立詩納卡寧威洛大學(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ศรีนครินทร์วิโรฒ) * 國立先皇技術學院(叻甲挽)(สถาบันเทคโนโลยีพระจอมเกล้าเจ้าคุณทหารลาดกระบัง) * 國立先皇技術學院(拍那空北)(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เทคโนโลยีพระจอมเกล้าพระนครเหนือ) * 國立先皇技術大學(吞武裡)(มหาวิทยาลัยเทคโนโลยีพระจอมเกล้าธนบุรี) == 交通 == === 道路交通 === 曼谷由於道路容量無法應付汽車成長數量,因此交通堵塞十分嚴重。繞行曼谷的東西環道早已建成,確實能節省駕車者不少時間。但除非半夜三更開車上環道,否則仍難以躲避車流的高峰。 === 城市軌道交通 === ==== 曼谷集體運輸系統 ==== 曼谷集體運輸系統簡稱為BTS,是曼谷市內的高架鐵路系統,分為是隆線、素坤逸線與曼谷旅客捷運金線三條線路,經過市區主要商業購物娛樂區。營運時間自上午06:00至晚間12:00。車票費15-57泰銖。1999年12月5日,開通了三條約91公里的獨立路線,乘客可以在暹羅車站(Siam)進行兩線互相換乘;而在沙拉鈴車站(Sala Daeng),莫集車站(Mo Chit)及亞索車站(Asok),乘客可以換乘曼谷地下鐵路。2009年5月15日,開通了是隆線廷線(鄭皇橋-大籮圈)。 ==== 地鐵 ==== 曼谷地鐵簡稱為MRT,是曼谷的地下鐵路系統,目前設有藍線和紫線兩條線路。曼谷的第一條地鐵(MRTA曼谷地下鐵路公眾公司的官方網站 )於2004年7月啟用,從城市北端連到城市中心,共設有18個車站。1997年,由於泰國的政治及亞洲金融危機,使得原來由來自香港的合和實業財團(Hopewell)投資的高架電車計劃被整個廢棄,從曼谷華喃峰火車站一直到曼谷廊曼國際機場處處可以看見被廢棄的鋼筋混凝土支柱。 曼谷地鐵紫線連線曼谷市區和西北部的暖武裡府,於2016年8月6日開始正式營運,以慶祝泰國國王拉瑪九世普密蓬·阿杜德登基70週年,同時以慶祝詩麗吉王后84歲壽辰。 === 捷運 === === 客運 === 曼谷巴士分為公營與私營兩種,每種又區分普通巴士及冷氣巴士。私營巴士冷氣車票價約15-25銖之間,普通車票價約10銖。公營巴士普通車票價約8銖,冷氣巴士票價約在12-25銖之間。 === 快速客運 === === 機場 === 素萬那普國際機場(或稱為國家機場,BKK)位於城市東偏南方,是首都與周圍主要的民用機場,是東南亞乃至亞洲重要的航空樞紐。機場從2002年開始建造,於2006年9月28日完工啟用,以取代廊曼機場的業務。 廊曼國際機場(可稱曼谷機場,DMK)曾是東南亞最繁忙的機場之一,位於城市的北方。主要為低成本航空、包機和非直飛航班起降。 === 鐵路 === 曼谷是泰國國家鐵路的樞紐,、、、在此交匯。曼谷主要的火車站是曼谷站和挽賜站,由此可乘車至國內各府、馬來西亞、寮國、柬埔寨。 目前曼谷正在建設,線路主要為高架鐵路,沿既有線路佈置,主要有暗紅線、淺紅線等線路。 === 長途汽車 === 曼谷有以下三個長途汽車站: * 曼谷東站(Ekkamai),靠近BTS億甲邁車站,由此可乘車至東部各府,如芭堤雅。 * 曼谷北站(Mo Chit),靠近BTS莫集車站,由此可乘車至北部與東北部各府。 * 曼谷南站(Bangkok Southern Bus Terminal),舊站位於曼谷蓮區(Bangkok Noi),新站位於棠林詹區(Taling Chan)正在建設中《曼谷郵報》-- 2007年6月18日,新南部長途汽車總站工程推延,將與八月初啟用。,由此可乘車至南部各府,如普吉府、素叻府。 旺季時一般每半小時有一班長途汽車前往各旅遊勝地。 新機場的二號場站外亦有汽車前往芭堤雅、孔敬府、呵叻府、廊開府等地,省卻那些不想參觀曼谷的遊客極多時間。 === 其他 === ; 計程車(Taxi) 曼谷計程車有“Taxi”與“Taxi Meter”兩種。前者以叫價為主,後者以跳錶為主,35元起跳。 ; 公共腳踏車 ; 運河系統 運河給予這個城市東方威尼斯的稱號,在湄南河沿岸有許多碼頭,每趟船票費5-15泰銖左右。有一段時間所有的交通運輸都是經由船隻來完成的。今天大部份河道都被填平以興建街道。曼谷市區亦建造了數條高架公路,以解決曼谷嚴重的交通阻塞問題,但其目的卻鮮有達到。 ; 嘟嘟車(Tuk Tuk) 嘟嘟車是遊市區的最佳交通工具,但在搭乘之前一定要先與司機談好車資,看地點遠近約30-250泰銖之間。 ;摩托計程車(Motorcycle Taxi) 摩托車載客是因應曼谷塞車問題而產生的行業,摩托車司機穿著鮮艷的背心,穿梭在市區車陣中,每趟車費和嘟嘟車相近。 ==國際關係== 曼谷位於東南亞大陸的中心地帶,是亞洲的交通樞紐之一,因此也是許多國際和區域組織的所在地。目前曼谷是多個國際組織和區域城市政府網路的成員,包括亞洲主要都市網21、日本主導的亞太城市峰會、C40城市氣候領導小組、亞太經社會贊助的地方當局區域網路亞太地區人類住區管理 (CITYNET)、日本地方自治體國際關係委員會(CLAIR) 、地方政府永續發展理事會等。 此外,曼谷也是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 (ESCAP) 秘書處以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國際民航組織亞太辦事處的所在地(ICAO)、國際勞工組織(ILO)、國際移民組織 (IOM)、國際電信聯盟 (ITU)、聯合國難民署 ( UNHCR ) 和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UNICEF)也設有辦公處於曼谷。 ===友好城市=== 曼谷已與下列城市締結了姐妹城市或友好協議: * 華盛頓特區(1962年) * 北京(1993年) * 潮州(2005年) * 廣州(2009年) * 莫斯科(1997年) * 聖彼得堡(1997年) * 馬尼拉(1997年) * 首爾(2006年) * 安卡拉(2006年) * 河內(2006年) * 布里斯本(2007年) * 米蘭(2007年) * 利物浦(2007年) * 福岡(2007年) * 布達佩斯(2007年) * 悉尼(2007年) * 珀斯(2007年) * 上海(2014年) * 武漢(2018年) == 圖片 == Image:4Y1A1150 Bangkok (33536339665).jpg|曼谷挽叻縣和大京都大廈 Image:Baiyoke Sky Tower in Bangkok (9421316845).jpg|彩虹中心第二期 Image:Phra Thinang Chakri Maha Prasat (II) BKK.jpg|曼谷大皇宮 Image:Krungthepmahanakorn.jpg|政府建築 Image:Wat Phra Kaew by Ninara TSP edit crop.jpg|玉佛寺 Image:Chao Phraya River from CAT building (8134954465).jpg|湄南河和挽叻縣 Image:4Y1A1157 Bangkok (33379197222).jpg|湄南河和四季河岸公寓 Image:Iconsiam 2019 ไอคอนสยาม.jpg|暹羅天地的雙塔 Image:Bangkok - King Power Mahanakhon คิง เพาเวอร์ มหานคร 2021 May.jpg|曼谷大京都大廈 Image:Bangkok Baiyoke Tower.jpg|彩虹中心第二期 Image:Four Seasons Private Residences Bangkok Riverfront.jpg|曼谷四季水岸香榭 Image:Lebua at state tower (8468453666).jpg|曼谷蓮花大酒店 == 參看 == * 2011年泰國水災 * 最長地名列表 == 備註 == == 參考文獻 == === 書目 === * * * * * * == 外部連結 == * * * 維客旅行上的曼谷 * 谷歌地圖 * Category:亞洲運動會主辦城市 Category:昭拍耶河聚居地
紐約
紐約市( 或 ,縮寫為 ),通稱紐約(),位於美國紐約州南端(非紐約州首府),為美國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都會區的核心、以及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是對全球的經濟、商業、金融、媒體、政治、教育和娛樂具有極大影響力的國際大都會。紐約還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 ,因此也被認為是世界外交的中心 。紐約也被稱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和「世界首都」 * * * A Tale Of Three Cities ,《時代雜誌》, 2008年1月17日。 紐約位於美國東北部,濱臨大西洋海岸,坐擁世界上最大天然港口之一的紐約和紐澤西港。紐約市共有曼哈頓區、皇后區、布魯克林區、布朗克斯區、斯塔滕島區等5個行政區,每一個行政區也各自是紐約州的一個 。1898年,五個行政區合併為現在的紐約市。紐約也是全美國人口最密集的主要城市County and City Data Book:2007 (U.S. Census Bureau), Table B-1, Area and Population , Retrieved July 12, 2008.,2012年有8,336,697人居住於的土地上 。紐約都市區在全美的都會區中也高居第一,人口達到1980萬,同時也是全美最大的的一部分,在大區中人口達到2340萬。紐約也是美國語言和人口族群最為多元化的城市,在此使用的語言達到800種,而在2005年,全市有36%的人口是非美國出生的。 紐約的歷史可以追溯至1624年,荷蘭殖民者在這時候在此地建立貿易站,名為新阿姆斯特丹。1664年,紐約及其周邊地區為英國所佔 and were renamed New York after King Charles II of England granted the lands to his brother, the Duke of York.。美國建國後,紐約在1785年—1790年為首都,1790年,紐約取代費城成為美國第一大城市。紐約市的標誌自由女神像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迎接了數百萬移民的到來,它同時也是美國及其民主制度的象徵。 每年來到紐約的遊客達到5500萬,許多區域和地標為人們所熟知。不同媒體還將紐約選為世界上被拍照最多的城市。時報廣場位於百老匯劇院區樞紐,有“美國十字路口”之譽 ,是世界上行人來往最密集的步行地段之一和世界娛樂產業的中心之一 。城中的許多橋樑、高樓和公園世界聞名。紐約的金融區以曼哈頓下城的華爾街為龍頭,有世界金融中心之稱,世界上最大的證券交易所(按上市公司市值)紐約證券交易所也位於此地 。曼哈頓的房地產是世界上最為昂貴的之一,其唐人街是西半球最為密集的華人聚居地。紐約地鐵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城市交通系統之一,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服務。紐約同時還是許多高等學府的所在地,其中包括常春藤聯盟的哥倫比亞大學以及紐約大學這兩所世界排名前30的學校。 == 市名 == 雖然一般寫作「」,「」的簡稱也在市區隨處可見,但「」才是紐約的官方名稱。紐約()意為「新約克」——約克則是英國一處地名。來自英國約克郡的新移民們為了紀念當時的約克公爵,也就是日後的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故得此名。紐約市的市徽,則有紐約的拉丁語名稱「」市徽上採用屬格「Novi Eboraci」,直譯為「新埃伯拉肯」,「埃伯拉肯」就是約克在羅馬帝國時期的拉丁語舊名。 漢語“紐約”譯名首先由清末派遣出國的蒲安臣使團記名海關道志剛在其1872年出版的《初始泰西記》中使用;早期還有“紐約克”“新約克”等翻譯。 === 暱稱 === 紐約市的暱稱“大蘋果”()源自1920年代。當時《紐約晨遞報》的記者約翰·J·菲茨傑拉德在撰寫賽馬專欄時將紐約稱作“大蘋果”,以喻示該城在賽馬業中的顯赫地位,人人都願追逐之。這一名稱逐漸變得不再流行,但在1970年代時,紐約旅遊局的宣傳攻勢重新將“大蘋果”帶回流行文化中。這一暱稱便流行至今。 紐約市的另一個暱稱是“哥譚”(),最初由華盛頓·歐文在他的作品中提出,後來這一名稱在蝙蝠俠漫畫中作為其背景而發揚光大。 紐約還被稱作“不夜城”(),這一稱號最早來自韋恩堡的一篇新聞報道,後來為馬丁·斯科塞斯1977年電影《紐約,紐約》的同名主題曲所發揚光大。 有些歌曲中,也會提到及宣傳紐約,例如:美國饒舌歌手傑斯與美國歌手艾莉西亞·凱斯合作的歌曲《帝國之心》,以及美國創作歌手泰勒絲的歌曲《歡迎光臨紐約》。 == 歷史 == === 早期歷史 === 在前殖民時期,紐約現今所在的地區為阿爾岡昆部落所居。是其中的一支,他們居住在斯塔滕島、長島西部(包括現今的布魯克林區和皇后區)、曼哈頓及下哈德遜河河谷(包括布朗克斯區)Evan T. Pritchard: Native New Yorkers: the legacy of the Algonquin people of New York, p.27 (2002); ISBN 978-1-57178-107-9。 1524年,喬瓦尼·達韋拉扎諾成為第一個歷史記載的造訪紐約的歐洲人。達韋拉扎諾是一名來自佛羅倫薩的探險者,效忠於法國。他乘著進入今日的紐約港區,宣佈此地為法國所有,並將之命名為新昂古萊姆()。 西班牙探索者在葡萄牙人(效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的帶領下於1525年到達紐約港,並探索哈德遜河河口。他將之命名為“聖安東尼奧河”(Rio de San Antonio)。河流封凍使他無法繼續向上遊探索,於是他於8月返回西班牙。在他的探索指引下,1527年的西班牙成為第一張科學描繪北美東海岸的世界地圖。為了紀念他的貢獻,這張地圖將今美國東北部稱作“埃斯特萬·戈麥斯地”Wpa Writer's Project:A Maritime History of New York, p.246;Going Coastal Productions (2004) ISBN 978-0-9729803-1-9。 1609年,英國探險者亨利·哈德遜在幫助荷蘭東印度公司探索西北水道尋找通往東洋航路的過程中將半月號駛入紐約港,從而重新發現這一地區。他將通往內陸的水路稱為“北河”,即今日的哈德遜河。他認為這是一條通往海洋的支流,於是一直航行到今日的紐約州州府奧爾巴尼,但發現河道逐漸變窄且鹽水逐漸消失,證明這條河流並不通往海洋,於是轉航回到下游。他在這一地區探索了十日,並宣佈此地為他的僱主所有。1614年,荷蘭將鱈魚角和特拉華灣之間的區域歸為己有,稱之為“新尼德蘭”()。 1624年,荷蘭人在總督島建立皮草貿易點,由此歐洲人在新尼德蘭開始正式的永久居留。1625年在曼哈頓島上開始興建“阿姆斯特丹堡”,後稱作“新阿姆斯特丹”()Dutch Colonies , National Park Service. Accessed May 19, 2007. "Sponsored by the West India Company, 30 families arrived in North America in 1624, establishing a settlement on present-day Manhattan."Tolerance Park Historic New Amsterdam on Governors Island , Tolerance Park. Accessed May 12, 2007. See Legislative Resolutions Senate No. 5476 and Assembly No. 2708.。荷蘭殖民總督於1626年從勒納佩人Frederick M. Binder, David M. Reimers: All the Nations Under Heaven: An Ethnic and Racial History of New York City, p.4;(1996)ISBN 978-0-231-07879-5處以60荷蘭盾Pieter Schaghen Letter 1626 : "... hebben t'eylant Manhattes van de wilde gekocht, voor de waerde van 60 gulden: is groot 11000 morgen. ... "("... They have purchased the Island Manhattes from the Indians for the value of 60 guilders. It is 11,000 morgens in size ...)(2006年約為1000美元)購得曼哈頓島,因此以價值24美元的玻璃珠購得曼哈頓的傳聞並不符實 。 1664年,新尼德蘭總督投降,將新阿姆斯特丹拱手讓給英國人。英國人隨即將此地更名為“紐約”,以海軍大臣約克公爵(即日後的詹姆士二世)命名。第二次英荷戰爭結束後,英國正式獲取新阿姆斯特丹(紐約),以與荷蘭交換印度尼西亞的倫島。原住民之間的內戰和歐洲殖民者帶來的疾病使得勒納佩人的數量在1660年至1670年間大幅減少"Native Americans ". Penn Treaty Museum.。至1770年,勒納佩人的數量已經下降至200人。"Gotham Center for New York City History" Timeline 1700–1800。 1702年,由於黃熱病,紐約失去10%的人口"Timeline of Yellow Fever in America ".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PBS).。在1702至1800年間,紐約總共遭遇七次黃熱病的侵襲"The Early History of Yellow Fever " (PDF). Pedro Nogueira, . 2009.。 18世紀初,作為貿易港的紐約在英國統治下逐漸興旺。同時,紐約還成為了奴隸制的中心,1730年有42%的家庭擁有奴隸,在殖民地中僅次於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大部分奴隸主擁有家奴,另一部分則將他們送出做工。奴隸制成為紐約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量奴隸在港口、銀行和船運業工作。20世紀90年代,在建造新聯邦政府大樓時發現,其中埋葬著成千上萬殖民時代的非裔人。 1735年的在曼哈頓審判的曾格案件使出版自由在北美得到奠定。1754年,哥倫比亞大學根據喬治二世的憲章在曼哈頓下城建立起來,當時名為國王學院。於1765年10月在紐約集結。自由之子在同一時期組織起來,在接下來的十年中與英國駐軍頻繁發生衝突。 美國獨立戰爭中規模最大的戰役長島會戰於1776年8月在今日的布魯克林區內進行。美國在此戰中失敗,由此在紐約的軍事衝突減少,該城也成為英國在北美的軍事和政治中心。紐約此時成為和脫逃奴隸(英國承諾給予加入本方的脫逃奴隸自由)的庇護所,至少10,000名脫逃奴隸在英國佔領紐約時湧入城內。1783年英國從紐約撤出(紐約也是英國最後一個撤離的港口),並將3,000名獲得自由的奴隸安置到新斯科舍。其他自由奴隸則去了英格蘭和加勒比地區。 1776年9月11日,英美代表在斯塔滕島會面,這也是戰時唯一一次雙方試圖和平解決衝突。美方代表包括本傑明·富蘭克林,英方代表包括。在英國佔領紐約後不久,紐約爆發大火,近四分之一的市區建築被毀,其中包括紐約三一教堂Trinity Church bicentennial celebration, May 5, 1897 By Trinity Church (New York, N.Y.) p. 37。 1785年,邦聯議會將紐約定為美國首都。紐約是《邦聯條例》下的最後一個美國首都,也是美國憲法下的第一個美國首都。1789年,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在華爾街聯邦廳宣誓就職。在同一地點還召集了美國第一屆國會和最高法院,起草《美國權利法案》。1790年,紐約超越費城成為美國第一大城市。 在紐約州1799年的《漸進廢奴法案》之下,奴隸母親的孩子生來將為契約勞工,直至二十五歲之後方可獲得自由。在獨立戰爭之後獲得解放的和脫逃的奴隸共同組成曼哈頓為數眾多的自由黑人人口。在幾位開國元勳如亞歷山大·漢密爾頓和約翰·傑伊的支援之下,致力於推動奴隸制的徹底廢除,並建立以教育黑人兒童New York Divided: Slavery and the Civil War online exhibit , New-York Historical Society, (November 17, 2006 to September 3, 2007, physical exhibit), accessed May 10, 2012。直至1827年,奴隸制才在紐約州徹底被廢除,而此後黑人也仍然面臨著歧視的問題。紐約的廢奴運動持續下去,其中許多運動領袖都是自由學校的畢業生。1840年,紐約市的黑人人口超過16,000Leslie M. Harris, "African Americans in New York City, 1626–1863" , Department of History, Emory University。 19世紀,在貿易的持續發展和歐洲移民的推動下,紐約發生巨大的變化Ira Rosenwaike (1972). Population History of New York City , p.55.。在《》下,城市的街道覆蓋至整個曼哈頓。1825年伊利運河開通,將紐約港與北美內陸市場(農作物及其他商品)透過哈德遜河和五大湖連線起來 ; Lankevich (1998), pp. 67–68.。同時,紐約的政治也開始受到坦慕尼協會(愛爾蘭和德國移民支援的政治機構)的主導 。 在19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有許多知名的美國文壇人物居住在紐約,其中包括、華盛頓·歐文、赫爾曼·梅爾維爾、、、以及埃德加·愛倫·坡。在舊商界精英的遊說推動下,1857年中央公園建立起來,成為全美國第一個景觀公園。 === 現代歷史 === 愛爾蘭大饑荒使大批愛爾蘭移民湧入紐約,到1860年,四個紐約人中就有一個出生於愛爾蘭(總共超過200,000人)"Cholera in Nineteenth Century New York" . VNY,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同時,德意志革命也使德國移民大量遷入,1860年另外四分之一的城市人口來自德國Leslie M. Harris, "The New York City Draft Riots" , excerpt from In the Shadow of Slavery: African Americans in New York City, 1626-1863,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民主黨候選人在選舉中屢屢獲勝,紐約與美國南方也產生緊密的聯絡。1861年市長費爾南多·伍德號召紐約跟隨南方退出聯邦,但他的這一號召最終沒有成行。在南北戰爭期間,對於徵兵法律的不滿導致1863年由愛爾蘭裔工人階級領導的紐約徵兵暴動。 移民與黑人長期存在競爭,由此暴動演化為對紐約黑人和其財產的攻擊。暴動者將有色人種孤兒院燒燬,其中200名兒童幸得逃生。此外他們還殺死近100名黑人,攻擊了更多,尤其是在港口區域。這是美國歷史上最為慘重的騷亂之一 。暴力活動導致許多黑人離開紐約前往威廉斯堡、布魯克林和新澤西,至1865年,曼哈頓的黑人人口跌破10,000(1820年水平)。白人工人階級由此取得統治地位。 1898年,布魯克林(當時為一個獨立城市)、紐約縣(包括布朗克斯的一部分)、里士滿縣和皇后縣的西部合併,正式成為現代的紐約市The 100 Year Anniversary of the Consolidation of the 5 Boroughs into New York City, New York City. Retrieved June 29, 2007。1904年,紐約的地鐵系統開始合併運作,幫助鞏固了這座全新的城市。20世紀上半葉,紐約成為世界工業、商業和通訊業的中心。 同在1904年,“”蒸汽船在東河起火,船上1,021人身亡。1911年,紐約三角內衣工廠發生火災,146名工人身亡,這是紐約歷史上最大的工業災難,它也促進的發展,推動了工廠安全標準的進步。 1890年,紐約的非白人人口為36,620Ira Rosenwaike (1972).Population History of New York City , p.78.。20世紀20年代,紐約成為的重要目的地,到1916年,該城已成為北美最大的非裔城市聚居地。在禁酒時期,哈萊姆文藝復興運動展開,黑人文學和文化生活得到興旺。經濟的繁榮推動大量摩天大樓的建設,塑造了紐約的20世紀天際線。 縮圖|左|格林尼治村的石牆酒吧,1969年石牆暴動的發生地,美國國家歷史名勝 20年代初,紐約超越倫敦,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區。紐約城市圈的人口在30年代超過1000萬,成為世界上第一座特大城市。大蕭條時期,改革家菲奧雷洛·拉瓜迪亞當選市長,帶領紐約復甦,同時坦慕尼協會垮臺,結束其八十年的政治霸權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紐約經濟再次繁榮。在戰時該城毫髮未傷,由此也成為世界的領頭城市,華爾街也成為美國經濟霸權的龍頭。聯合國總部大樓(1950年)的建設奠定紐約的政治影響,抽象表現主義藝術的崛起使紐約超越巴黎成為世界藝術的中心。 60年代,產業升級導致失業率上升,紐約遭遇嚴重的經濟問題,犯罪率持續上升,這一困局一直延續到70年代。80年代,金融業的復興使紐約的經濟狀況得到好轉,但犯罪率仍然居高不下,並繼續上升直至90年代初。在治安策略的改革、經濟狀況的改善、紳士化的程序和新移民的聯合作用下,犯罪率開始大幅下降。網際網路和新媒體的中心“”開始崛起。2000年人口普查中,紐約的人口達到歷史新高,而在2010年的人口普查中再次達到新高。 紐約是九一一襲擊事件中損失最為慘重的城市。世界貿易中心1號、2號和7號樓被摧毀,近3,000人死亡。新的世貿中心(包括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九一一國家紀念中心和博物館及其他三幢辦公樓)還在原址重建當中。前兩幢建築已經完工,分別在2014年11月3日與2014年5月21日落成啟用 。於1909年7月19日開放的紐新捷運世界貿易中心站也在襲擊中被毀。2003年11月23日,臨時車站啟用。2016年3月4日,重建後的車站以新名稱世界貿易中心交通樞紐()正式啟用。。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落成後將成為西半球最高樓及世界第6高樓,它的塔尖達到,表示美國獨立的年份。2012年4月30日起,這一建築已經成為紐約第一高樓。 2020年3月,曼哈頓確診紐約市首例COVID-19病例。疫情在全美大流行前已在紐約感染造成大流行,截至2021年3月,紐約市已記錄超過30000人死亡,此次疫情造成大量企業倒閉。 == 地理 == 紐約位於紐約州東南部,大致位置在華盛頓特區和波士頓之間華盛頓特區距紐約市,波士頓距紐約市約 – Google Maps ,紐約市緊鄰哈德遜河,海上運輸極其便利,這使其得以快速發展成為一個貿易重鎮。紐約的大部分城區位於狹小的曼哈頓、史泰登島和長島,因此人口密度很高。 哈德遜河經過哈德遜河谷流入紐約灣,是紐約市和紐澤西州的分界線。一樣位在紐約市的東河流經長島海灣,將布朗克斯和曼哈頓與長島隔開。哈萊姆河位於東河與哈德遜河之間,分隔曼哈頓和布朗克斯兩行政區。布朗克斯河流經布朗克斯和威斯特徹斯特郡,是紐約市唯一皆為淡水的河流。 紐約市的大部分地區都被人為的修整過,自荷蘭統治時期開始就有大量的填海造地工程在曼哈頓下城等地進行,如1970至1980年代的砲臺公園城市計畫。 紐約市的總面積約,其中為水域,為陸地。城內最高海拔位在史泰登島的託德山,約,是緬因州南部的東部沿岸的最高地。 === 氣候 === 縮圖|左|2012年10月29日,曼哈頓C大道被颶風桑迪帶來的風暴潮淹沒 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紐約屬於副熱帶溼潤氣候,它也是北美大陸最北端的屬於此氣候型別的主要城市。西北的城郊地帶位於副熱帶溼潤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的過渡區。紐約地區年均見晴日達到234天,年日照率57%,年平均日照時間2,535小時。 紐約冬季寒冷潮溼,盛行離岸風使大西洋的中和作用降低,然而大西洋和阿帕拉契山脈的共同作用使該城在冬季暖於同緯度甚至更低緯度的內陸城市,例如匹茲堡、辛辛那提和印第安納波利斯。冬季較冷,微潮,時而偏向寒冷,日最高氣溫低於的平均日數為16天,日最低氣溫低於的平均日數為6.1天;夏季相對炎熱潮溼,日最高氣溫超過的日數年均有39天,超過的有3.8天。最冷月(1月)均溫,極端最低氣溫(1934年2月9日)。最熱月(7月)均溫,極端最高氣溫(1936年7月9日)。年均降水量約,分佈較為平均;年極端最少降水量為(1965年),最多為(1983年)。年均降雪量為,但降雪年際變化較大;1972–73年的降雪量最少,積累降雪量只有,1995–96年的降雪量最多,積累降雪量為。無霜期平均為235天(3月30日至11月19日);可測量降雪平均期為12月14日至3月16日。 颶風和熱帶風暴相對較少,但偶有發生。2012年10月29日,颶風桑迪帶來毀滅性風暴潮,淹沒了曼哈頓下城和其他地區的諸多街道、隧道和地鐵線路,並導致了市區和城郊許多地區的電力中斷。颶風帶來的衝擊使人們開始考慮建造海岸防禦工事(如海塘)以降低此類災難發生的風險。 == 城市風光 == == 人口 == 人口比較 人口比較 人口比較 人口比較 2000年統計 These figures were adopted by the U.S. Census Bureau in September 2006. 紐約市 紐約州 全美 總人口 8,213,839 18,976,457 281,421,906 人口變化百分比,1990年至2000年 +9.4% +5.5% +13.1% 人口密度 26,403/mi² 402/mi² 80/mi² 家庭平均收入,1999年 $38,293 $43,393 $41,994 學士以上學歷 27% 27% 29% 國外出生人口 36% 20% 11% 白人(非拉丁裔) 35% 62% 67% 黑人 28% 16% 12% 拉丁裔(不分人種) 27% 15% 11% 亞洲人 10% 6% 4% 紐約是全美人口最多的城市,2016年達到近8,537,673人,為歷史新高,且多於第二大(洛杉磯)和第三大(芝加哥)城市人口的總和。 美國人口調查局在2010年統計紐約人口為8,175,133人,但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立即表示這一數字偏低。根據統計局數字,紐約市的人口占到全紐約州的40%。2006年,人口統計學家預測2030年紐約的人口將達到920萬至950萬 See also 。2010年紐約人口44%為白人(33.3%非拉丁裔白人),25.5%為黑人(23%非拉丁裔黑人),0.7%為美洲原住民,12.7%為亞裔。拉丁裔美國人佔總人口的28.6%,而亞裔則為2000年至2010年間數量上升最快的群體;非拉丁裔白人人口下降了3%,這也是數十年來最小的下降額;自南北戰爭以來,黑人人口首次在十年中下降。在美國非裔美國人大遷徙(Great Migration)中,紐約的黑人人口激增。 2010年,紐約的人口密度為27,532人每平方英里(10,630人每平方公里),在全美人口超過100,000的城市中排名第一,但根據2000年資料,臨近位於新澤西州哈德遜縣的一些小城市(人口少於100,000)人口密度要更高。曼哈頓(紐約縣)的人口密度為66,940人每平方英里(25,846人每平方公里),為全美人口最稠密的縣"Population Density" ,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 GIS of Interest. Accessed May 17, 2007. "What I discovered is that out of the 3140 counties listed in the Census population data only 178 counties were calculated to have a population density over one person per acre. Not surprisingly, New York County (which contains Manhattan) had the highest population density with a calculated 104.218 persons per acre.",密度比任何一個美國城市都要大。 紐約一直以來便是外國移民入境美國的口岸,在1892年至1924年間就有超過1200萬歐洲移民經由埃利斯島入境美國。“大熔爐”一詞最早便被用於形容下東城許多移民密集居住的街區。至1900年,德國人成為紐約最大的移民團體,其次為愛爾蘭人、猶太人和義大利人。1940年,白人佔全市人口的92% 如今紐約近37%的人口出生於海外,其中沒有哪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占顯著多數。截至2011年,十個最主要的海外出生人口來源地為:多明尼加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墨西哥、蓋亞那、牙買加、厄瓜多、海地、印度、俄羅斯及千里達及托巴哥,而孟加拉裔移民則增長最快,2013年達到74,000人。儘管大西洋的移民大浪潮早已退去,全球的交通方式也越發多樣化,紐約仍然是來到美國的合法移民的最主要入境城市,在數目上遠超兩大次主要入境城市——洛杉磯和邁阿密的總和 紐約極具種族多元,以色列之外最大的猶太社群即位於此,同時有全國20%的印度裔人口和至少20個小印度區,全國15%的韓裔人口和四個;西半球最多的印度裔人口,全美最多的俄裔、義大利裔、非裔和南美裔及第二多的拉丁裔人口;單單在紐約市內就有六個唐人街,2010年統計都市區內的海外華人人口為682,265,為亞洲外最多。曼哈頓華埠以及新生的布魯克林華埠和法拉盛華埠持續繁榮,華人也在持續遷入紐約和鄰近地區。來自中國的人口在紐約是增長最迅速的。 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紐約市的亞裔人口超過100萬,多於舊金山和洛杉磯的總和,市區的亞裔人口為全美最多。2010年,紐約6.0%的人口為華裔,其中40%居住於皇后區;韓裔佔到1.2%,日裔佔0.3%;菲裔為東南亞族群最多,佔0.8%,其次為越裔,佔0.2%;印度裔為南亞族群最多,佔2.4%,隨後是孟加拉裔和巴基斯坦裔,各佔0.7%和0.5%。 由於總人口龐大,紐約的歐裔(非拉丁裔)白人人口亦是在全美各大城市(市區)中最多,2012年達到270萬,超過洛杉磯(110萬)、芝加哥(86.5萬)和休斯頓(55萬)白人人口的總和。歐裔美國人人口非常多樣化,根據12年統計局估計,義大利裔人口達560,000人,愛爾蘭裔385,000人,德裔253,000人,俄裔223,000人,波蘭裔201,000人,137,000人,希臘裔和法裔各約65,000人,匈牙利裔60,000人,烏克蘭裔55,000人,蘇格蘭裔35,000人,和瑞典裔各20,000人。此外,、立陶宛裔、葡萄牙裔、蘇格蘭-愛爾蘭裔和各有12,000至14,000人不等。 此外紐約都會區內的海地、多明尼加和波多黎各人口也為數眾多。愛爾蘭人亦是如此,每50個紐約人中就有一個攜帶從尼亞爾(公元5世紀愛爾蘭國王)的部落 See also 或是布留因和菲亞克拉克部落中傳下來的獨特Y染色體標記。 紐約都會區同時還有全美最多的同性戀族群,達到568,903人,比舊金山還多。2011年6月24日,紐約州正式同性婚姻合法化,並於30日後正式生效。 紐約的貧富差距狀況也較為突出。2005年,最富有的人口普查區的家庭收入中值為188,697美元,而在最貧困的人口普查區則為9,320美元,導致這一差距的原因是高收入人群薪酬的增加和中低收入人群薪酬增長的停滯。2013年第一季度,紐約縣的平均週薪為2,448美元,在全美所有縣中為最高。紐約還是世界上最多億萬富翁的聚集地,數目超過排名第二至第六的美國城市的總和,其中前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便是億萬富翁之一。 === 建築 === 紐約有許多來自不同年代不同風格的建築。老建築舊至布魯克林區1656年的鹽屋式建築——,新建築新至位於曼哈頓下城原爆點興建中的世界最貴辦公樓——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 曼哈頓的佈滿摩天大樓的天際線廣為人知,在歷史上,紐約是世界上許多世界級高樓的所在地。截至2011年,紐約有5,937幢高層建築物,其中550幢高度超過100米,在這兩項指標上都僅次於香港位列世界第二,同時有超過50幢高度超過200米,其中包括1913年建成的哥德復興式建築伍爾沃斯大樓,其裝飾雕刻十分醒目,從百英尺下即可目視。 規定高樓必須採用後縮式設計,且塔樓面積須為該地塊的一定百分比,如此可使陽光照射至街道。兩幢紐約的裝飾風建築——克萊斯勒大廈(1930年建成)和帝國大廈(1931年建成)及其頂端和不鏽鋼材質的尖塔便是此規劃方案的結果。這兩幢建築各有十分獨特的裝飾風格(例如克萊斯勒大廈61樓角落的鷹飾),也被認為是裝飾風的最佳代表。 建築技術的發展讓紐約市裡的低矮歐式傳統建築逐漸變成垂直攀升的摩天大樓,特別是在商業區裡,形成了紐約市特別的城市景觀。據2009年統計,紐約有5,794座高樓,居全美第一,世界第二,僅次香港,其中有35座高度超過200米,是擁有最多摩天大樓的城市。目前紐約第七高樓帝國大廈(樓板高381米,加天線447米)在1931—1972年的41年裡都是世界第一高樓,是世界上保持世界第一高樓最久的建築。現在也是紐約主要的標誌之一。建築的突出代表西格拉姆大廈(1957年建成)從正面可見其鮮明的古銅色工字梁建築結構,而康德納斯特大樓(2000年建成)則是美國摩天大樓中採用綠色設計的代表。 紐約住宅區的建築特色多為雅緻的褐石排屋、聯排別墅和老舊的公寓樓,這些建築約在1870年至1930年間大批建造。相比較之下,紐約還有其他人口不那麼密集的區域,在這些區域內有較多獨立式的建築,風格多樣,如和維多利亞式。 在後,木製建築興建減少,石頭和磚頭成為了建築的主要材質Lankevich (1998), pp. 82–83; 。紐約與巴黎的建築材質不同,巴黎用的是當地產的石灰石,紐約則使用遠方採石場運來的石頭,有不同的質地和顏色,因此市容較多變化 See also 。木質頂的水塔是紐約一種獨特的建築形式——在19世紀初,紐約市要求超過六層的建築自建水塔,以防止底層的高水壓導致城市水管破裂。20世紀20年代,田園城市理論開始在偏僻地帶流行。 === 公園 === 紐約市的公園受到三套不同的公園體系管轄,包括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紐約州公園管理局以及紐約市公園管理局。 根據2013年《》公園排名榜報告,紐約市公園系統在美國人口最多的50大城市中位列第二,緊隨明尼阿波利斯公園系統其後。該排行榜基於分析公園大小、土地面積佔全市面積百分比、在公園半英里內的城市居民百分比、每位居民花在公園服務的時間、每萬名居民對應的運動場數量等各項資料的均值得出。 佔地達到,其中大部分都位於紐約市。在其範圍內包括位於布魯克林和皇后區的牙買加灣野生動物保護區,它是國家公園系統中唯一的野生動物區,有面積達的鹽鹼灘、島嶼和水域,涵蓋牙買加灣大部。 自由女神像國家紀念區和埃利斯島移民博物館都歸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管轄,都同時屬於紐約和新澤西兩州。在紐約港同時還有。在曼哈頓島上有克林頓堡國家紀念區、聯邦國家紀念堂、 、格蘭特將軍國家紀念堂、及等。此外還有數百幢私人建築被列入國家史蹟名錄或列為美國國家歷史名勝,例如同性戀權利運動的首發地,格林尼治村的石牆酒吧。 ==== 紐約州立公園 ==== 紐約市內有7個州立公園,其中包括自然保護區和麵積達,距哈德遜河河面的。 ==== 紐約市立公園 ==== 紐約市有超過的市立公園和超過的公共海灘; 。公園包括中央公園、展望公園、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和華盛頓廣場公園。是市內最大的公園,面積達到。 *中央公園位於曼哈頓,面積,是全美造訪人數最多的公園,每年遊客達到2500萬。公園中有諸多景觀,包括湖泊和池塘、滑冰場、中央公園動物園、、面積達的傑基·奧納西斯水庫。室內景觀有美景城堡。 *展望公園位於布魯克林,擁有面積達的草原、湖泊和林地。 *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位於皇后區,是紐約第三大的公園,也是1939年和1964年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地。 *布朗克斯區其中五分之一的面積(近)屬於公共場地和公園,包含、、布朗克斯動物園和紐約植物園Ladies and gentlemen, the Bronx is blooming! by Beth J. Harpaz, Travel Editor of The Associated Press (AP), June 30, 2008, retrieved on July 11, 2008。 === 行政區劃 === 紐約市面積廣大,分為五個行政區,與紐約州下轄的郡重疊。每一行政區還可細分為社群(Neighborhood),許多的社群有不同的歷史和特色。如果將這些行政區劃分為獨立的城市,其中四個區(布魯克林、皇后區、曼哈頓島和布朗克斯)將會在全美城市人口排名中位列前十。 * 曼哈頓(紐約縣):人口最稠密的行政區,中央公園和紐約大部分摩天大樓的所在地,大部分都位於哈德遜河口的曼哈頓島上。曼哈頓也是紐約甚至世界的金融中心,許多大企業的總部、聯合國總部、許多重要的大學和文化景點都位於此處,其中還包含大都會博物館等多座知名博物館、百老匯區、格林威治村和麥迪遜廣場花園。曼哈頓可粗略區分為下城、中城和上城,上城以中央公園為界可分為上西城和上東城,公園以北就是哈林區。紐約的其他四個區被統稱為“外區”。 * 布朗克斯(布朗克斯縣):最北的行政區,紐約洋基的主場洋基體育場位於此地。除了曼哈頓的大理石丘外,布朗克斯是紐約市唯一與美國本土相接的區域。世界上最大的市內動物園布朗克斯動物園也位於此地,面積達,居住動物達6,000頭。同時,布朗克斯還是饒舌樂和嘻哈文化的發源地。 * 布魯克林(國王縣):人口最多的行政區,位於長島西端,在1898年以前仍是獨立的城市。此區的文化、社會和種族極富多元性,帶有獨立藝術情調以及建築傳統。除了曼哈頓外,布魯克林是唯一有中心商業區的行政區。此外,此區還有一條長海岸線,其中的科尼島於19世紀70年代設立,是全國最早的遊樂設施之一。 * 皇后區(皇后縣):面積最大的行政區,位於長島布魯克林的東側,也是全美種族最多元的郡,其人口成長的速度將會使該區打破布魯克林成為人口最多的行政區。過去此區由一些荷蘭移民所創立的小城鎮和村莊組成,今日則發展為重要的商業和住宅區。這裡也是全美唯一一個非裔美國人收入大於白人的縣(年收入約$52,000)。皇后區有紐約大都會的花旗球場,是美國網球公開賽的舉辦地。交通方面,紐約都會區的三個主要機場中有兩個——甘迺迪國際機場和拉瓜地亞機場——位於此區(第三個是位於新澤西州紐瓦克的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 * 史泰登島(里士滿縣):最郊區的行政區,分別藉由韋拉札諾海峽大橋和史泰登島渡輪與布魯克林和曼哈頓連線。史泰登島渡輪是紐約的相當熱門的景點,因為它能提供欣賞自由女神像、埃利斯島和曼哈頓下城的最佳視野。在史泰登島中部有的林帶,其中有近的步道和紐約市內最後一片無人破壞的森林。 == 文化與生活 == 冰島和拉脫維亞的領事及紐約市立大學柏魯克分校都將紐約稱作世界的文化首都,同樣澳洲國家圖書館在其收藏的一系列文章中也做了類似表述。作家湯姆·沃爾夫曾說:“文化似乎就在空氣之中,就如天氣一般。” 許多重要的美國文化運動都在紐約展開,例如哈萊姆文藝復興便奠定了非裔美國人的文學經典。在20世紀40年代,紐約是爵士樂的中心之一;在50年代是抽象表現主義藝術的中心;在70年代是嘻哈文化的發源地;在七八十年代,紐約的朋克Harrington, Joe S. Sonic Cool: The Life & Death of Rock 'N' Roll. pp. 324–30. 2002. Hal-Leonard. USA.和硬核文化影響巨大。同時,猶太美國人文學在紐約也長期興旺。 分領域來看,紐約對於文化的貢獻在文學和視覺藝術方面有哈萊姆文藝復興;在繪畫方面有抽象表現主義(又稱“紐約派”);在音樂方面有嘻哈音樂、朋克搖滾、騷沙音樂、迪斯科、、叮砰巷及爵士樂;同時還被認為是世界舞蹈之都。在流行文化中紐約有極高的地位,時常成為文學、電影和電視的背景設定。 2014年美國全球語言觀察機構(GLM)公佈最新調查指出,根據過去三年透過字詞使用分析趨勢,紐約擠下巴黎成為全球排名第一的時尚城市。蔡佳伶,《全球時尚霸主 紐約擠下巴黎》,中央社,2014/02/05, http://www.cna.com.tw/news/aopl/201402050452-1.aspx === 娛樂與表演藝術 === 紐約是美國娛樂產業的重地,許多電影、電視劇、書籍和其他媒體形式都以此處為根據地。截至2008年,紐約是美國第二大的電影中心,僱傭人數達到63,000人,總薪酬達到50億美元,獨立電影出產數目居世界之冠。 紐約全市有2,000個以上的文化藝術組織以及超過500個不同規模的藝術廊。紐約市市政府對藝術的資助預算超過的總預算。19世紀富有的企業家們建立了一個文化機構網路,這其中包括卡內基大廳和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電力照明的使用使戲劇蓬勃發展,19世紀80年代,百老匯和42街的戲院開始演出一種全新的表演形式,即音樂劇。受到移民文化的影響,舞臺劇經常使用敘事性的歌曲,反映希望與抱負。 市內40家戲院(每家500個座位以上)共同組成了著名的百老匯,以一條穿越時代廣場戲院區的大道命名,有時也被稱作“大白路”(The Great White Way)McBeth, VR. "The Great White Way" on TimesSquare.com. Quote: "Coined in 1901 by O.J. Gude, the designer of many prominent advertising displays, to describe the new light show that beckoned along Broadway,The Great White Way is a phrase known worldwide to describe Broadway's profusion of theaters in Times Square."Tell, Darcy. Times Square spectacular: lighting up Broadway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7Allen, Irving Lewis. The City in Slang: New York Life and Popular Speech .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Quote: "By 1910, the blocks of Broadway just above 42nd Street were at the very heart of the Great White Way. The glow of Times Square symbolized the center of New York, if not of the world."。 林肯中心是全美最大的表演藝術中心,是12個知名藝術表演組織的根據地,如大都會歌劇團、、紐約愛樂樂團和紐約市芭蕾舞團等,此外、朱利亞德學院、和也在此處。在聯合廣場坐落有,在紐約大學則有,而則提供免費的戲劇和音樂演出。 === 旅遊 === 旅遊業是紐約最重要的產業之一,在過去五年內到訪的國內外旅客達到年均4000萬,最主要的旅遊目的地包括帝國大廈、自由女神像、埃利斯島、百老匯劇院、博物館(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城市綠地(如中央公園和華盛頓廣場公園)、洛克菲勒中心、時代廣場、曼哈頓華埠及第五大道和麥迪遜大道的奢侈品購物遊;活動還包括格林尼治村的、梅西的感恩節大遊行、的點亮、聖帕特里克節遊行、冬季的中央公園滑冰、翠貝卡電影節和中央公園的夏季表演。其他特色目的地包括布朗克斯動物園、康尼島、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和紐約植物園。前市長彭博於2012年9月27日宣佈將於斯塔滕島北岸建造世界上最大的摩天輪紐約輪,遙望自由女神像、紐約港和曼哈頓下城。 2010年紐約的遊客達到4900萬,而在次年這一紀錄立刻被打破,2011年遊客達到5000萬。 === 媒體 === 縮圖|左|位於洛克菲勒中心的國家廣播公司製片部 紐約為全球電視、廣告、音樂、報紙和圖書出版業的重鎮,亦是北美最大的媒體市場(其次為洛杉磯、芝加哥和多倫多)。知名的媒體企業包括時代華納、湯森路透公司、美國聯合通訊社、新聞集團、紐約時報公司、NBC環球、赫斯特國際集團和維亞康姆。全球前八大的廣告媒體就有七家在紐約市設立總部Top 10 Consolidated Agency Networks: Ranked by 2006 Worldwide Network Revenue , Agency Report 2007 Index (April 25, 2007). Retrieved on June 8, 2007.。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中有兩家(索尼音樂娛樂及華納音樂集團)將總部設在紐約,而第三家(環球唱片)在紐約也設有分公司。1/3的美國獨立電影在紐約製作。 超過200種報紙和350種雜誌在紐約設有辦公室,圖書出版業提供了25,000個就業崗位。美國三大全國性日報中有兩大在紐約出版,分別為《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其中前者在普利策獎數目上高居第一。其他小報包括1919年創辦的《紐約每日新聞》和1801年創辦的《紐約郵報》Allan Nevins, The Evening Post: Century of Journalism, Boni and Liveright, 1922, page 17.。此外在不同族裔出版業方面紐約也相當多元化,有270份報章雜誌以超過40種語言版本出版,其中《》是全紐約發行量最大及全國曆史最悠久的西班牙語報紙,出版於哈萊姆的《》是一份重要的非裔美國人報紙。《》是全美發行量最大的另類報紙,專門報導時事評論以及特色主題。 電視產業對於紐約來說是相當重要的經濟命脈。美國四大廣播公司,包括美國廣播公司、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福克斯廣播公司和國家廣播公司,都在紐約設立總部。此外,一些如音樂電視網、HBO、福克斯新聞頻道和喜劇中心等有線電影片道也將總部設在此地。2005年,有超過100個電視節目在紐約拍攝。紐約市也經營了一個公共廣播頻道,多次奪得艾美獎,節目內容大多涵蓋紐約市內的音樂、文化以及政府相關活動。 除了商業媒體之外,紐約也是非商業媒體的中心。1971年創立的是美國歷史最悠久的Community Celebrates Public Access TV's 35th Anniversary , press release dated August 6, 2006. Accessed April 28, 2007. "Public access TV was created in the 1970s to allow ordinary members of the public to make and air their own TV shows—and thereby exercise their free speech. It was first launched in the U.S. in Manhattan July 1, 1971, on the Teleprompter and Sterling Cable systems, now Time Warner Cable."。是紐約最大的公共電視臺,也是全國公共電視網的主要節目提供者。是全美最多聽眾收聽的公共廣播電臺。 === 飲食 === 紐約的飲食文化受其移民歷史的影響,呈多元化態勢,包括的國際餐點十分眾多。中歐和義大利移民帶來了紐約極富盛名的貝果、起士蛋糕和紐約式披薩,而中國和其他亞洲餐館、漢堡店、、和咖啡屋隨處可見。市內有約4,000個擁有執照的小吃攤點,許多都由移民經營,中東食物諸如炸豆丸子和卡博串便是廣受歡迎的紐約街頭食品的代表。同時,紐約還是許多全美國最好和最多元的高檔餐廳的聚集地。根據其檢測結果對紐約市近24,000家餐館進行等級評定。 === 方言 === 紐約方言有鮮明的地域特徵,被普遍認為是美式英語中最知名的口音之一。方言經典版本以歐洲人後裔和工薪階層為中心,而幾十年來非歐洲移民的大量湧入,促使這門獨特的方言產生改變。傳統紐約方言發音時無需翹首,音節末尾不帶子音,使得該方言中的“紐約”聽起來像“New Yawk”。最為地道的和極限版的紐約方言發音,單母音變成雙母音,如“女孩”。上世紀70年代電視劇《一家子》中卡羅爾·奧康納扮演的阿爾奇·邦克就是這種發音模式,但往後這種發音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 體育 === 紐約是國家橄欖球聯盟、美國職棒大聯盟、國家籃球協會、國家冰球聯盟和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的總部所在地,而在這五大聯盟中,紐約都會區擁有的職業運動隊數量最多。全球十個造價最高的體育場中有四個(大都會人壽體育場、新洋基體育場、麥迪遜廣場花園及花旗球場)位於紐約都會區內。 ;棒球 紐約有“棒球之都”的稱號,來自紐約的球隊曾經35次贏得世界大賽,73次獲得聯盟冠軍。紐約都會區是全美五個擁有兩支球隊的都會區之一(其他為洛杉磯都會區、芝加哥都會區、巴爾的摩-華盛頓都會區和舊金山灣區)。兩支紐約球隊曾在世界大賽中14次會師,最近一次出現在2000年,而其他都會區各自最多隻有過一次在世界大賽中會師的經歷(芝加哥於1906年、聖路易斯於1944年、舊金山灣於1989年)。 目前紐約的兩支大聯盟球隊分別為紐約大都會隊和紐約洋基隊,這兩支球隊每個賽季進行6次跨區交鋒,稱作地鐵大戰。洋基隊27次奪冠的記錄在聯盟中位列第一,而大都會隊則兩次奪冠。過去紐約還曾經是布魯克林道奇隊(今洛杉磯道奇隊)和紐約巨人隊(今舊金山巨人隊)的主場,這兩支球隊分別1次和5次奪冠,後來兩支球隊都於1958年遷往加利福尼亞。此外紐約還有兩支美國職棒小聯盟球隊,分別是隊和隊。 ;美式足球 紐約有兩支職業足球大聯盟球隊,分別是紐約巨人隊(3次獲得超級碗)和紐約噴氣機隊(1次獲得超級碗),但兩支球隊都在附近位於新澤西州東盧瑟福的大都會人壽體育場進行主場比賽。大都會人壽體育場將於2014年主辦第四十八屆超級碗比賽。 ;冰球 紐約遊騎兵隊是紐約市在國家冰球聯盟的代表隊。紐約島人隊目前位於長島納蘇縣,但將在2015年遷至布魯克林,從而成為紐約市的第二支球隊。這兩支球隊各4次奪得史丹利杯。在都會區內的另一支球隊是新澤西魔鬼隊,目前主場在新澤西州的紐瓦克。紐約都會區是唯一一個擁有三支球隊的都會區。 ;籃球 紐約市的美國國家籃球協會(NBA)隊伍有紐約尼克隊(兩次獲得總冠軍)和布魯克林籃網隊,國家女子籃球聯盟則有紐約自由人隊。1938年的全國邀請賽 (美國籃球)是全美第一項全國大學籃球賽事,這項賽事至今仍在紐約舉辦。 ;英式足球 紐約紅牛隊是紐約在足球大聯盟中的代表隊,主場位於新澤西州的。紐約地區的第二支大聯盟球隊紐約城足球俱樂部將於2015年開始參賽,曼徹斯特城足球俱樂部的所有者謝赫將與紐約洋基共同持有這支球隊的股權。 ;其他 網球四大滿貫賽事之一的美國網球公開賽每年在皇后區舉辦。紐約馬拉松賽是世界上最大的馬拉松賽事之一,2004年至2006年的賽事則在完賽人數上排名前三,其中2006年完賽人數達到37,866人World's Largest Marathons , (AIMS). Retrieved June 28, 2007.。是一年一度的田徑賽事,最著名的專案是室內一英里慢跑賽,稱為「」。拳擊也是紐約著名的體育專案,等賽事每年在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辦。 還有許多運動與紐約的移民密切相關。即是一例,為棒球的街頭版本,20世紀30年代開始風行於義大利、德國和愛爾蘭聚集區的青年人中。它是紐約最著名的街頭運動,布朗克斯的一條大道即以之命名為“棍子球大道”()。 紐約曾經申辦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但最終在第二輪出局。目前紐約正在申辦2022年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 俱樂部 聯盟 運動 主場 成立時間 冠軍賽 紐約洋基 美國職棒大聯盟(MLB) 棒球 洋基體育場 1901年 27次世界冠軍 紐約大都會 美國職棒大聯盟(MLB) 棒球 花旗球場 1969年 2次世界冠軍 紐約城FC 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 足球 洋基體育場 2013年 — 紐約紅牛 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 足球 紅牛競技場 1995年 — 紐約自由人 國家女子籃球聯盟(NBA) 籃球 麥迪遜花園廣場 1997年 — 紐約尼克 國家籃球協會(NBA) 籃球 麥迪遜花園廣場 1946年 2次NBA總冠軍 布魯克林籃網 國家籃球協會(NBA) 籃球 巴克萊中心 1967年 3次ABA總冠軍— 紐約遊騎兵 國家冰球聯盟(NHL) 冰球 麥迪遜花園廣場 1926年 2次史丹利盃 紐約島人 國家冰球聯盟(NHL) 冰球 巴克萊中心 1972年 4次史丹利盃 紐約噴射機 國家美式橄欖球聯盟(NFL) 美式足球 大都會人壽體育場 1960年 1次超級杯 紐約巨人 國家美式橄欖球聯盟(NFL) 美式足球 大都會人壽體育場 1925年 4次超級杯 == 教育 == 紐約市的公立學校體系由紐約市教育局管理,為全美最大,近110萬名學生分別在超過1,200所中小學校就讀。此外市內還有近900所私立世俗和教會學校。在2000年紐約市人口普查中,近594,000名學生參加了高等教育,這一數字在全美最高。2005年,每5個曼哈頓居民中就有3個是大學畢業生,每4箇中就有1個有高等學位,這也是全美高教育水平者最為集中的區域。 紐約還是許多知名私立大學的所在地,其中包括巴納德學院、哥倫比亞大學、庫伯聯盟學院、福坦莫大學、紐約大學、紐約科技學院、佩斯大學和葉史瓦大學等。公立紐約市立大學系統是全美最大的大學系統之一,其中包括許多本科學院和社群學院。此外紐約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私立學院和大學,其中包括宗教學校和專業學校,例如聖若望大學、朱利亞德學院、曼哈頓學院、、新學院、普瑞特學院、視覺藝術學院和瓦格納學院。 右|縮圖|福坦莫大學圖書館 紐約的科學研究主要集中在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紐約在授予生命科學研究生學位的數量上排名全美第一,為40,000名持照醫師和127位諾貝爾獎得主提供教育背景。在所有美國城市中,紐約從國立衛生研究院獲得的年度資金數目居第二。主要的生物醫學研究機構包括、洛克菲勒大學、、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西奈山醫學院和。2011年12月19日,紐約市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宣佈允許康奈爾大學和以色列理工學院斥資20億美元於羅斯福島上建設應用科學研究生院,旨在將紐約轉變為世界的科技首都。 紐約公共圖書館為全美藏書量最大的圖書館系統,服務於曼哈頓、布朗克斯和史泰登島。下屬數家科研圖書館,包括。皇后公共圖書館服務於皇后區,是全美第二大圖書館系統。布魯克林公共圖書館服務於布魯克林。 == 經濟 == 2012年紐約市上市公司排名(按營收排名)附註紐約市與全美排名 2012年紐約市上市公司排名(按營收排名)附註紐約市與全美排名 2012年紐約市上市公司排名(按營收排名)附註紐約市與全美排名 2012年紐約市上市公司排名(按營收排名)附註紐約市與全美排名 2012年紐約市上市公司排名(按營收排名)附註紐約市與全美排名 2012年紐約市上市公司排名(按營收排名)附註紐約市與全美排名 紐約 公司 美國 1 威瑞森通訊 16 2 摩根大通 18 3 花旗集團 26 4 美國國際集團 38 5 style="background:#afa;" 39 6 大都會人壽保險 40 7 輝瑞 48 8 高盛集團 68 9 75 10 style="background:#afa;" 89 11 美國運通 90 12 新聞集團 91 綠色為金融服務公司 綠色為金融服務公司 綠色為金融服務公司 綠色為金融服務公司 綠色為金融服務公司 於紐約市經濟見總表 於紐約市經濟見總表 於紐約市經濟見總表 於紐約市經濟見總表 於紐約市經濟見總表 來源:《財富》Fortune, Volume 167, Number 7 (May 20, 2013), page F-44 來源:《財富》Fortune, Volume 167, Number 7 (May 20, 2013), page F-44 來源:《財富》Fortune, Volume 167, Number 7 (May 20, 2013), page F-44 來源:《財富》Fortune, Volume 167, Number 7 (May 20, 2013), page F-44 來源:《財富》Fortune, Volume 167, Number 7 (May 20, 2013), page F-44 紐約市是全球商業和經貿的樞紐,與倫敦和東京並列為世界上三個最重要的金融中心,此外還是全美的銀行業、零售業、世界貿易、運輸、旅遊業、地產業、新媒體、傳統媒體、廣告業、法律服務、會計業、保險業、戲劇、時尚和藝術產業的中心。 根據2010年的資料,紐約都會區的都會生產總值(GMP,與國內生產總值概念類似)達到近1.28萬億美元,是美國最大的區域經濟體。2008年年底,紐約掌控了全球40%的金融資金,使之成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 在針對120座城市的研究調查中,紐約在吸引資本、商業和遊客的能力上排名第一。2012年7月,英國曼切斯特聯足球俱樂部宣佈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進行首次公開募股。 許多大型企業都在紐約市設立總部,財富美國500強中就有45家公司的總部位於該市Fortune 500 web site (cities) , retrieved July 21, 2011; Fortune, Vol. 163, no. 7 (May 23, 2011), page F-45。同其他美國大城市相比,紐約還有較高比例的外國公司,平均每十個就業崗位中就有一個來自外國公司。強大的吸引外資的能力使紐約在《》2013年的“美國未來城市”榜單中排列首位。 房地產是紐約市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2015財年紐約全市的地產總值估計為9,148億美元,其中時代華納中心的估值最高,在2006年達到11億美元。紐約同時還是全國乃至全世界最有價值的一些地產的所在地。2007年7月2日,公園大道450號以5.1億美元的價值售出,每平方英尺價值約為1,589美元(17,104美元/平方米),打破了一個月前(2007年6月)由麥迪遜大道660號創造的每平方英尺1,476美元(15,887美元/平方米)的辦公樓地產記錄Quirk, James. , , July 5, 2007. Accessed July 5, 2007. "On Monday, a 26-year-old, 33-story office building at 450 Park Ave. sold for a stunning $1,589 per square foot, or about ,10 million. The price is believed to be the most ever paid for a U.S. office building on a per-square-foot basis. That broke the previous record—set four weeks earlier—when 660 Madison Ave. sold for $1,476 a square foot."。 紐約的電影與電視產業為全美第二大,僅次於好萊塢。新媒體、廣告、時尚、設計和建築等創意產業的就業機會與日俱增,競爭力也相當強大。 紐約是多條的終點,由此促進了生物科技、軟體開發、遊戲設計和網路服務等高科技產業的成長。其他重要的經濟領域包括醫療研究與科技、非營利組織和大學。製造業在就業方面比例也很高,但近年在呈下降態勢,其主要產品包括服飾、化工產品、金屬製品、加工食品和傢俱等。其中,食品加工業是紐約最為穩定的製造行業,產業價值達到50億美元,員工數超過19,000人,巧克力是最主要的出口特產,年出口額達2.34億美元。 === 華爾街 === 2013年,曼哈頓的辦公面積達到近52,000萬平方英尺(5.2億平方英尺,約4,810萬平方米),在辦公市場上排名全美第一。曼哈頓中城是全美最大的中心商務區。 曼哈頓下城是全美第三大的中心商務區,其中世界上第一和第二大的證券交易所(按日均交易量和總市值)——位於華爾街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所便位於此地。金融服務收入佔到了全市市民收入的35%。華爾街投資銀行的費用在2012年達到近400億美元,而在2013年,在紐約從事風險管理的銀行高管年收入能夠達到324,000美元。 曼哈頓金融區有時成為衝突的始發地,例如“佔領華爾街”及其觸發的全球範圍內的“佔領運動”。有時這類衝突導致了致命的後果,例如1920年的華爾街爆炸事件。 2013年7月,紐約證券交易所的運營商紐約泛歐證交所從手中接過了倫敦同業拆放利率的管理權。 == 房地產 == 房地產是該市經濟的主要力量,2017年紐約市房地產總價值估計為1.072萬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10.6%,其中89%的增長來自於市場影響。時代華納中心在該市最具市場價值,2006年市值為11億美元。紐約市房地產價值居世界上首位。公園大道450號於2007年7月2日以5.1億美元的價格售出,均價17,104美元/平方米,打破了美國寫字樓均價15,887美元/平方米的紀錄。 == 法律與政治 == 紐約市(五個行政區)總統選舉投票結果 年份 年份 民主黨 民主黨 共和黨 共和黨 2012 81.19% 1,995,241 17.78% 436,889 2008 79.29% 2,074,159 20.06% 524,787 2004 74.99% 1,828,015 24.10% 587,534 2000 77.90% 1,703,364 18.23% 398,726 1996 77.10% 1,512,248 17.31% 339,537 1992 68.72% 1,458,784 24.00% 509,423 1988 66.17% 1,340,795 32.84% 665,407 1984 60.96% 1,343,875 38.66% 852,317 1980 54.88% 1,052,178 37.51% 719,278 1976 66.37% 1,423,380 32.95% 706,663 1972 51.46% 1,342,996 48.27% 1,259,873 1968 60.56% 1,582,681 33.94% 886,959 1964 73.02% 2,183,646 26.81% 801,877 1960 62.62% 1,936,323 37.04% 1,145,205 自1898年合併建市以來,紐約市便採用市長議會制的政府組織形式。紐約市政府要比美國其他城市的政府權力更為集中,負責公共教育、懲教機構、圖書館、公共安全、娛樂設施、環境衛生、供水和福利服務。市長和市議會議員由選舉產生,任期四年。紐約市議會採取一院制,議員共51人,來自根據地理位置劃分的不同選區。市長最多能夠連任二屆,議員最多能夠連任三屆,但在中斷四年之後可以重新參選。 現任紐約市長為艾瑞克·亞當斯,民主黨人,2022年1月1日就職。前任市長比爾·白思豪在2014年就職,此前過去20年紐約市由共和黨主政,魯迪·朱利安尼及米高·彭博彭博於2007年轉為無黨派人士,但2009年仍代表共和黨參選並成功連任。先後成為紐約市長,在任期間大幅改善紐約市的治安及環境。 民主黨佔有大部分的公職。至2008年11月,67%的註冊選民為民主黨人。自1924年以來,共和黨從來沒有在州選舉或總統選舉中在紐約市取得勝利。紐約的政黨綱領主要涉及保障性住房、教育和經濟發展問題,勞工問題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政治議題。 1975年,在經歷財政危機和州政府救助之後,紐約市財政控制委員會建立起來以監督市政支出。委員會由七人組成,其中包括紐約市市長和紐約州州長。1986年這一委員會不再直接管理市政預算,但它仍然保有監控市財政健康狀況的指責。 紐約市是全美最重要的政治獻金獲取地,五個全國政治獻金最高的郵政編碼歸屬地有四個位於曼哈頓,其中最高者是位於上東城的10021號,這一編碼區為2004年總統選舉候選人喬治·W·布什和約翰·克里提供了大部分的選舉資金。在聯邦和州稅方面紐約存在著很大的順差:每向聯邦政府上繳1美元的稅收,收回83美分的聯邦服務(即每年上繳比獲取多114億美元);每年向州政府上繳的也比獲取的多110億美元。 每個行政區同時也是紐約最高法院的一個司法轄區,同時也受理其他城市和其他州法庭的事務。曼哈頓和布魯克林分別是紐約最高法院上訴法院第一和第二區的總部所在地NY Courts website Appellate Divisions page . Accessed 2009-06-24.。與其他大城市不同的是,紐約被分歸兩個美國聯邦地區法院管轄(同時也是兩個地區法院的所在地):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位於市政廳附近的弗利廣場,管轄曼哈頓和布朗克斯;美國紐約東區聯邦地區法院,位於布魯克林,管轄布魯克林、皇后區和斯塔滕島。美國聯邦第二巡迴上訴法院和美國國際貿易法院同樣位於曼哈頓的弗利廣場。 === 環境 === 紐約的公共交通使用率為全美最高,汽油消耗量與1920年代全美平均水平相近。據2006年統計,其極高的公共交通使用率在當年就省下了18億美製加侖(6,800,000立方米)的石油消耗量,光是紐約市省下的油量就達到是全美公共交通省油量的一半。紐約市人口密度高,公共交通使用率高,汽車使用率低,使得之成為全美最節能的城市之一。人均溫室氣體排放量只有7.1公噸,與全美平均24.5公噸相較起來要低很多,全市人口數雖佔全國人口2.7%,但溫室氣體排放量只佔全國排放量的百分之一,紐約居民所耗費的電量比舊金山居民耗費量的一半還少,是達拉斯居民的近四分之一。 縮圖|據2010年7月統計,紐約市有3,715輛混合動力計程車投入營運,數量為北美最多 近年來,紐約市開始實施計畫欲減低對環境的衝擊。市內大量且集中的空氣汙染導致氣喘和其他呼吸道疾病在紐約市民身上的發生率較高。市政府被要求只能採購最節能的裝置,以供市政府辦公室和公共住宅使用。此外,紐約有全國最多的使用清潔空氣柴油混合動力和壓縮天然氣的公車 See also ,至2010年中有3,715輛混和動力計程車和清潔柴油車輛,佔全市計程車輛總數的28%,位居北美第一。 紐約市政府曾在中發起訴願,要求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將溫室氣體歸類為汙染物,此外市政府也主導綠色建築的興建,如赫斯特大樓。 紐約市內的飲用水由卡茲奇山流域保護區供應,由於該地區水源得到保護較好,自然過濾系統完整,紐約成為全美四個不須經過水處理即可配送飲用水的大城市之一。 === 治安 === 縮圖|左|紐約市警察局交警警車 紐約市警察局有正式警員35,000人,數目在美國高居第一。2012年,在全美大城市中,紐約的犯罪率為最低,謀殺率則為第二低,與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犯罪高潮期相比要安全了許多Arthur Prager, "Worst-Case Scenario" , American Heritage, February/March 2006.。至2002年,紐約的犯罪率與猶他州的普若佛相當,在全美人口超過100,000的216座城市中排名第197。 1993年至2005年間,紐約的暴力犯罪數量下降了75%,並且在全國水平上升的同時保持持續下降。2005年,紐約的謀殺率達到了自1966年來的最低點,而在2007年,紐約的謀殺案件數量少於500起,這是自1963年公開犯罪資料以來首次達到這一水平Fewer Killings in 2007, but Still Felt in City's Streets ,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1, 2008. Retrieved June 21, 2009.。2010年上半年,95.1%的謀殺案受害者和95.9%的槍擊案受害者為黑人或拉丁裔,此外90.2%因謀殺被捕的和96.7%因槍擊被捕的人為黑人或拉丁裔"The Color of Murder and Gun Violence in New York ". The Washington Post. November 10, 2010。2013年紐約的謀殺率達到了新低,並遠低於美國其他大城市。2012年,紐約市警察局的盤查搜身策略受到了爭議。 社會學家和犯罪學家目前對於犯罪率大幅下降的原因還未達成共識。有些人認為原因是紐約市警察局所採取的新策略"Livingstone to follow methods of the NYPD ". Telegraph. January 17, 2001.,例如電腦輔助的犯罪處理系統以及破窗效應理論的運用"Staying a beat ahead of crime ". Theage.com.au. November 5, 2002.。其他人則認為是因為霹靂可卡因熱潮的消退及人口結構的改變; 。還有人認為上世紀中期的犯罪潮源自汽車尾氣排放造成的鉛汙染導致智力水平的降低和侵略性的增強,而紐約這樣的大城市受其影響最嚴重。1970年代,鉛從美國汽油中退出,紐約和其他大城市的暴力犯罪率開始普遍下降。 有組織犯罪長期都是紐約的一大問題,1820年代即在曼哈頓五岔路出現了和這樣的團伙。20世紀由五大家族主宰的黑手黨崛起,至今仍是當地規模最大和最有權勢的犯罪組織。20世紀末崛起的還有一類的黑幫團伙"Youth Gangs ". . March 5, 2001.。早至1850年,紐約便有超過200次幫派戰爭,主要在青年黑幫間進行"19th century AD." Adolescence, Summer, 1995 by Ruskin Teeter.。如今紐約最知名的黑幫包括血幫、瘸幫、和MS-13"Old Problem, New Eyes: Youth Insights on Gangs in New York City " (PDF). Public Advocate for the City of New York. November 2007.。 == 交通 == 紐約的公共交通系統多為24小時營運,為全美最複雜,規模最大,全美國1/3的公共交通使用者和2/3的鐵路乘客居住於紐約都會區。著名的紐約地鐵是西半球最為繁忙的軌道交通系統,而大中央車站則是全球月臺數最多的火車站。紐約還擁有世界上最繁忙的空域之一。喬治華盛頓大橋連線曼哈頓和新澤西州博根縣,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機動車橋樑。 公共交通在紐約廣受歡迎。2005年,54.6%的紐約人運用公共交通系統上班,而在美國其他地方,90%的人駕車上班,與之形成鮮明對比。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調查,紐約居民每日花費38.4分鐘前往上班,在全國大城市中時間最長,但由於公共交通的使用率較高,他們同時花費(相對於家庭收入)也較少,與其他城市居民相比,每年總共在交通上省下190億美元。 紐約由美鐵服務,車站分別位於賓夕法尼亞車站及大中央車站,連線東北走廊的波士頓、費城和華盛頓特區,以及提供通往其他北美城市的長途服務。紐新航港局客運總站是紐約城際巴士服務的總站,也是全球最繁忙的巴士站,每日服務7,000輛巴士和200,000名乘客。 紐約地鐵的車站達到468個,數目為全球最多,線路為美國最長,近年乘客數量約居世界第七位。值得注意的是,紐約地鐵保持24小時執行,而多數城市則在夜間停止營運,香港、倫敦、巴黎、上海、首爾和東京都不例外。 紐約的交通系統還包括全美洲最長的懸索橋、同時也是世界最長懸索橋之一的韋拉札諾海峽大橋,世界第一條機械通風的行車隧道荷蘭隧道,超過12,000輛,連線羅斯福島和曼哈頓島的羅斯福島空中纜車,以及將曼哈頓與城內城外諸多地點連線起來的渡輪系統。 史泰登島渡輪是全美最繁忙的渡輪線路,每年搭載近2000萬旅客往來於斯塔滕島和曼哈頓下城間的水域。斯塔滕島鐵路系統專為斯塔滕島服務。紐新港務局過哈德遜河捷運連線曼哈頓下城與新澤西州東北部,主要目的地為霍博肯、澤西市和紐瓦克,同樣24小時營運,這意味著全球四個24小時營運的快速交通系統中有兩個位於紐約(另兩個是芝加哥地鐵的部分線路及費城的港務局交通公司高速線)。 紐約的公共巴士數量為北美最多,通勤鐵路系統為北美最大。這一鐵路系統由長島鐵路、大都會北方鐵路和新澤西交通公司組成,將紐約市與市郊三州地區連線起來,最後彙集於大中央車站和紐約賓夕法尼亞車站,總共包括超過250個車站和20條線路。 紐約是國際空乘旅客進入美國的大門,這一地區有三大主要機場,包括兩個國際航線豐富的約翰·肯尼迪國際機場與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一個主要運營國內航線的拉瓜迪亞機場。雖然紐瓦克自由國際機場並不在紐約市內而在新澤西州,但習慣上被納入紐約機場。IATA程式碼“NYC”即是這三個機場的合稱。紐約有全美最繁忙的空域,2005年使用三個機場的旅客達到1億人次,2004年從肯尼迪國際機場和紐瓦克國際機場出國的旅客佔全美的四分之一。紐約與新澤西港務局還計劃透過第四個機場來擴充旅客規模,即位於紐約州紐堡附近的。 紐約的高公共交通使用率、近120,000名單車者和為數眾多的步行上班者使之成為美國最為節能的城市。步行和單車佔全市交通方式的21%,而在全國範圍內為8%。2011年,紐約被評為全美最適宜步行的城市。2013年夏季,花旗銀行為紐約市贊助10,000輛公共單車,昆尼皮亞克大學的調查表明大部分紐約人都支援這一單車共享計劃。 紐約還擁有龐大的高速公路網路,與其公共交通系統相互補充,將之與新澤西州北部、威斯特徹斯特縣、長島及西南康涅狄格州透過數條橋樑與隧道連線起來。由於這些公路同時也是數百萬市郊居民入城上班的幹道,長達數小時的交通堵塞狀況幾乎每日都會發生,在高峰時段尤其如此George Washington Bridge turns 75 years old: Huge flag, cake part of celebration , , October 24, 2006. "The party, however, will be small in comparison to the one that the Port Authority of New York and New Jersey organized for 5,000 people to open the bridge to traffic in 1931. And it won't even be on what is now the world's busiest bridge for fear of snarling traffic."。 紐約雖然對公共交通相當依賴,但道路仍然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該市的發展。紐約的許多道路都成為了某一項產業的代名詞,例如百老匯之於戲劇,華爾街之於金融,麥迪遜大道之於廣告和第七大道之於時尚。 == 軍事 == 是美軍唯一位於紐約市的活動軍事設施,於1825年建立於布魯克林一個獨立戰爭時期的炮臺,是美國曆史最久的軍事設施之一。如今漢密爾頓堡是美國陸軍工程兵團北大西洋師以及紐約市徵兵營的總部。同時,第1179交通旅、第722航空醫療分隊也位於此處。 非活動的舊軍事設施包括斯塔滕島的和皇后區的。這兩處設施仍舊用於軍事訓練及國民警衛隊的活動。 == 國際交流 == === 友好城市 === 紐約在歷史上有以下十二個友好城市: 城市 國家 締結日期 東京 1960 北京 1980 開羅 1982 馬德里 1982 聖多明各 1983 布達佩斯 1992 上海 1993.11.9 羅馬 1992 耶路撒冷 1993 倫敦 2001 約翰尼斯堡 2003 巴西利亞 2004 === 全球推廣網路 === 2006年,紐約友好城市專案公司(Sister City Program of the City of New York, Inc.)重組並更名為紐約全球合作伙伴(New York City Global Partners),標誌著紐約正透過該專案建設的全球城市網路,推廣市民與決策者間的思想交流及創新。與紐約建立關係的歷史性友好城市均被納入該網路。。 非洲 * 迦納,阿克拉 * 亞的斯亞貝巴 * 開普敦 * 拉各斯 * 內羅畢 亞洲及環太平洋地區 * 德里 * 班加羅爾 * 孟買 * 特拉維夫 * 曼谷 * 廣州 * 重慶 * 上海 * 瀋陽 * * 迪拜 * 達卡 * 胡志明市 * 卡拉奇 * 吉隆坡 * 馬尼拉 * 首爾 * * 臺北市 大洋洲 * 墨爾本 * 悉尼 歐洲 * 阿姆斯特丹 * 海牙 * 鹿特丹 * 巴塞羅那 * 都柏林 * 貝爾法斯特 * 柏林 * 杜塞爾多夫 * 漢堡 * 海德堡 * 慕尼黑 * 布魯塞爾 * 安特衛普 * 布加勒斯 * 哥本哈根 * 格拉斯哥 * 日內瓦 * 赫爾辛基 * 基輔 * 里斯本 * 盧森堡市 * 巴黎 * 里昂 * 米蘭 * 莫斯科 * 聖彼得堡 * 奧斯陸 * 布拉格 * 普裡什蒂納 * 斯德哥爾摩 * 維也納 * 華沙 * 伊斯坦布林 北美 * 馬里蘭州,巴爾的摩 * 馬薩諸塞州,波士頓 * 伊利諾伊州,芝加哥 * 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 * 賓夕法尼亞州,費城 * 安大略省,渥太華 * 阿爾伯塔省,卡爾加里 * 魁北克省,蒙特利爾 * 阿爾伯塔省,埃德蒙頓 * 魁北克省,魁北克城 * 安大略省,多倫多 * 不列頓哥倫比亞省,溫哥華 * 不列頓哥倫比亞省,維多利亞 * 馬尼托巴,溫尼伯 中南美 * 莫雷洛斯州,庫埃納瓦卡 * 聯邦首都區,墨西哥城 * 新利昂州,蒙特雷 * 巴拿馬城 * 波哥大 * 麥德林 * 布宜諾斯艾利斯 * 科爾多瓦 * 加拉加斯 * 聖地亞哥 * 利馬 * 里約熱內盧 * 聖保羅 * 庫裡蒂巴 == 人文景觀 == File:ChryslerBuildingMidtownManhattanNewYorkCity.jpg|克萊斯勒大廈 File:OneWorldTradeCenter.jpg|世界貿易中心一號大樓,曼哈頓下城 File:Chinatown manhattan 2009.JPG|紐約市曼哈頓,紐約華埠 File:Statue of Liberty from base.jpeg|自由女神像 File:The United Nations Secretariat Building.jpg|聯合國總部大樓 File:Largeviewtimessquare.jpg|時報廣場夜景 File:Roosevelt Ave in Flushing 3.JPG|法拉盛華埠 File:Unisfera Flushing.jpg|法拉盛草原可樂娜公園法拉盛大地球儀 File:Lower Manhattan from Helicopter.jpg|紐約曼哈頓 File:Brooklyn Chinatown.png|布魯克林華埠,布魯克林區 File:NYC - Washington Square Park - Arch.jpg|華盛頓廣場公園 File:New York Public Library May 2011.JPG|紐約公共圖書館 File:New-York-City---Manhattan---Central-Park---(Gentry).jpg|俯瞰中央公園 File:Broadway Plaza41 jeh.JPG|百老匯廣場 File:Macys dep store.JPG|購物,梅西百貨公司 File:Federal Hall NYC1.jpg|華爾街上的聯邦國家紀念堂 File:Derek Jeter batting stance allison.jpg|棒球紐約洋基隊 File:Brooklin Bridge-Nueva York7083.JPG|布魯克林大橋,紐約 File:53rd St Sunrise (Unsplash).jpg|曼哈頓中城西區的景觀 == 參見 == *美國第51州 *紐約州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重要技術 == 外部連結 == *紐約市政府官方網站 *紐約市官方旅遊資訊網 *紐約農產品交易所 Category:紐約州城市 Category:美國前首都 Category:大西洋沿海城市 Category:前荷蘭殖民地 Category:美國前州首府 Category:1624年建立的聚居地 Category:1624年荷蘭帝國建立 Category:荷蘭西印度公司所建定居點 Category:紐約州哈德遜河岸定居點
悉尼
雪梨(),位於澳洲東南沿海地帶,是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是澳大利亞人口第一多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城市。都會區人口5,312,123人(2019)。雪梨人在英語中俗稱「Sydneysider」。 雪梨是歐洲首個澳洲定居點以及罪犯流放地,1788年由英國第一艦隊的船長阿瑟·菲利普於雪梨灣建立。雪梨環傑克遜港(包括雪梨港)而建,曾被稱為「海港城市」。它是澳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是國際主要旅遊勝地,以海灘、歌劇院和港灣大橋等聞名。雪梨長期以來都是生活品質極高的世界都市,曾獲全球化與世界級城市研究小組與網路(Globalization and World Cities Study Group and Network,GaWC)列為第一級世界都市+Beaverstock, J.V. et al 世界級城市名冊 。雪梨舉辦過多項重要國際體育賽事,包括1938年英聯邦運動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及2003年世界盃橄欖球賽。 主要機場為悉尼機場,主要港口為植物學灣。 == 歷史 == 澳洲原住民在悉尼地區居住已至少有三萬年。1788年第一艦隊抵達時,本地尚住有4000-8000個原住民。Kohen, J. L. 2000. First and last people: Aboriginal Sydney. In J. Connell (Ed.). Sydney the emergence of a global city. pp 76-9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50748-7, pp 76-78 悉尼地區有三種不同的語系,它們可推敲為較小部落的方言。主要的語言為塔魯爾語(Darug);悉尼市的原住民──卡地哥(Cadigal),講塔魯爾語的一種海岸方言還有塔爾瓦斯語(Dharawal)和顧林凱語(Guringai)。部落有各自的領土,其領土的選址決定了資源的多寡。雖然在都市化的過程中摧毀了大部分的部落遺址(如貝塚),幾個地點仍存有石刻。 自從1770年英國海軍上尉詹姆斯·庫克發現了植物灣(Botany Bay)後,歐洲隨之對澳洲產生了興趣。在英國政府的命令下,亞瑟·菲利普(Arthur Phillip)1788年於傑克遜港的悉尼灣建立了罪犯流放地。他以當時的英國內政大臣悉尼子爵湯馬斯·湯森命名該地,以頌揚悉尼釋出憲章,批准他建立流放地的貢獻。 1789年4月,一場疫症(據說是天花),奪去悉尼不少原住民的性命。保守估計,500-1000個原住民死於布羅肯灣(Broken Bay)和植物灣之間的地區,顧林凱和Darug兩族受感染。Ibid, pp 81-82 英國的殖民遇到頑強阻力,尤其是以勇士領袖Pemulwuy為首,在植物學灣附近的地區發動抵抗。同時,霍克斯伯裡河附近也時常爆發衝突。因此至1820年為止,在力量懸殊的殘酷鎮壓下,悉尼地區只剩下數百個原住民。麥覺理總督則以“進一步把原住民「開化、基督教化及教化」”為名,竊取原住民的孩子,使他們離開部落。Ibid, pp 83 麥覺理任新南威爾斯州總督期間,悉尼有初步的發展。囚犯建築了道路、橋樑、碼頭和公共建築。至1822年以前,城內已有銀行、市場、完善的大道及制度化警察機構。 1830-40年代是城市發展(如首批城區的發展)的階段。船隻開始從不列顛群島接載希望在新國家開展新生活的移民,悉尼因此進入高度發展的黃金時代。 首次的淘金熱始於1851年,悉尼的港口湧入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潮。19世紀末,隨著蒸氣動力電車和鐵路系統的問世,城區的發展更加迅速。由於工業化所帶來的便捷,使悉尼人口迅速膨脹,在20世紀前夕,悉尼的人口已經超過100萬。但大恐慌重創悉尼,1932年悉尼港灣大橋的落成,可說是該時期的重大紀事之一。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海軍利用小型潛水艇偷襲悉尼港失敗。 20世紀,悉尼繼續擴充套件,湧入了歐洲與(後期的)亞洲的新移民,增添國際魅力。悉尼人的祖先大多來自英國和愛爾蘭。其他移民有南歐人(義大利人、希臘人)、東歐人(捷克人、波蘭人、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匈牙利人、北馬其頓人、克羅埃西亞人、塞爾維亞人)、猶太人、西亞人(土耳其人、黎巴嫩人)、南亞人(包括印度人、斯里蘭卡人和巴基斯坦人)、南非人、蘇丹人、南美人(巴西人、智利人和阿根廷人)、美國人、東亞人(包括華人和韓國人)以及東南亞人(包括越南人、泰國人和菲律賓人)。 === 紀事年表 === thumb|悉尼中心地圖 * 1788年:建立首個歐洲殖民地 * 1852年:悉尼合組為城市 * 1855年:新南威爾斯州首條鐵路路線接通悉尼與帕拉瑪塔 * 1870年: * 1879年: * 1883年:帕拉瑪塔 - * 1901年1月1日:澳洲聯邦在悉尼宣告成立 * 1903年:人口超越墨爾本,成為澳洲最大的城市 * 1932年:悉尼港灣大橋落成 * 1942年:悉尼被日本海軍潛艇 * 1973年:悉尼歌劇院落成 * 2000年:2000年夏季奧運會 * 2021年6月:人口遭墨爾本超越而失去第一大城地位Melbourne overtakes Sydney as Australia's biggest city .BBC == 地理 == 悉尼位於東面的塔斯曼海與西面的藍山之間的沿岸盆地。悉尼擁有全球最大的天然海港──傑克森港(Port Jackson,即悉尼港),以及超過70個海港和海灘,包括著名的邦代海灘。悉尼的市區佔地1,687平方公里(651平方英里),面積跟大倫敦相若。悉尼都會區(悉尼統計局)佔地12,145平方公里(4,689平方英里),其有效範圍是國家公園和其他未開發的土地。 悉尼佔據了2個地理區域──坎伯蘭峽谷(Cumberland Plain)和宏士比高原(Hornsby Plateau)。坎伯蘭峽谷是一個比較平坦,有些起伏的地域,橫臥於傑克遜港以西和以南。康士比高原是海港以北的高原,海拔200公尺(656英尺),被草木叢生的溪谷切割開。悉尼最舊的區域位於平坦的地區。宏士比高原,稱為北岸,由於地勢陡峭,發展得較慢,一直以來是人跡罕至。後來1932年悉尼港灣大橋啟用,將高原與城市連線起來,才發展迅速。 === 氣候 === 悉尼屬於副熱帶濕潤氣候,全年平均氣溫變化較為和緩,降水無明顯季節變化,由於東風調節,上半年的雨量稍微高一點。冬季溫和溼潤,氣溫很少降至5°C以下,降雪極為罕見(悉尼地區上一次降雪出現在1836年)。夏季相對炎熱,多雨,平均溫度雖然不高,高溫天氣也不多見,但在熱浪來襲時也常出現極端高溫。最熱月為1月,平均氣溫22.3°C,日最高氣溫超過30°C的天數為14.9天,極端最高氣溫45.8°C(2013年1月18日)。澳洲氣象局 2006年 悉尼氣候摘要,2006年1月 。最冷月為7月,平均氣溫12.2°C,極端最低氣溫2.1°C(1932年6月22日)。年平均降水量約1214.3毫米。 雖然悉尼不會遭遇氣旋或大地震的破壞,但厄爾尼諾現象和厄爾尼諾南方濤動正愈發深地影響著悉尼的天氣狀況:乾旱和林區大火;風暴和洪水,都變得越來越頻繁。悉尼有許多毗鄰森林的地區曾發生林區大火,尤其是1994年和2002年──林區大火傾向於春夏兩季發生。悉尼容易遭受罕見的雹暴和暴風的侵襲。 === 市區概況 === 被悉尼市區覆蓋的大片地區,以往曾劃分為超過300個域區(郵政用途),現由約38個獨立的地方政府區域管轄(新南威爾士州州政府及其機構的也有大量的職能)。現在的悉尼市面積不大,佔地僅包括悉尼中央商業區及鄰近的內城城區。另外,悉尼有許多用於市區的區域非正式的劃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悉尼有不少城區是不納入下列的非正式區劃的:東郊、山區、內西城、下北岸、北部海灘、北岸、南悉尼、東南悉尼、西南悉尼及西悉尼。 悉尼的中央商業區從首個歐洲殖民聚落──悉尼灣向南面延伸約2公里(1.25英里)。摩天大樓林立,古跡包括悉尼市政廳和維多利亞女王大廈等砂岩建築,及悉尼議會大廈等公共建築,設有公園如溫亞公園(Wynyard Park)和海德公園(Hyde Park)點綴。中央商業區東面鄰接不少公園──海德公園、禁苑(The Domain)、皇家植物園及悉尼港的農場灣。中央商業區西臨旅遊勝地達令港。而中央站正是中央商業區的盡頭。喬治街是悉尼中央商業區的南北大街。在中央商業區南部,街道稍呈格狀走向,井然有序;相反,在較古舊的中央商業區北部,街道則較雜亂,這反映出悉尼早期的犍子小道的特殊發展。悉尼的街道多比澳洲其他城市的狹窄,也反映出其澳洲第一古城的特色。 雖然悉尼中央商業區早期是悉尼的商業與文化支柱,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其他商業/文化區不斷向外發展。因此,二戰結束後,中央商業區的白領職位比例從60%以上下跌至2004年的30%以下。悉尼的5個最重要的外環商業區,包括南部的好市圍、中西面的帕拉瑪塔,西面的黑鎮、西南面的利物浦、北面的車士活及位於悉尼港以北的北悉尼。 == 管轄 == 悉尼曾於1945-1964年由坎伯蘭郡管轄。現時悉尼都會區沒有總管市政的行政機關,其事務已改為由都會區內各個地方政府區域管理。地方政府區域均設有選舉議會,負責新南威爾士州委派的各項職責。 雪梨的範圍包括商業中心區和一些鄰接的內城區,近年透過與鄰接的地方政府區域(如南悉尼)合併擴大面積。悉尼市由悉尼市長和議會管轄。悉尼市長往往被視為市的代表。 以下是悉尼的38個地方政府區域: * 艾士菲自治市 * 奧本議會 * 賓士鎮市 * 希爾斯郡 * 黑鎮市 * 植物灣市 * 寶活議會 * 康頓議會 * 金寶鎮市 * 加拿大灣市 * 坎特伯雷市 * 費菲市 * 好萊德市 * 康士比郡 * 獵人山自治市 * 好市圍市 * 高嘉華自治市 * 顧林凱議會 * 蘭科夫自治市 * 萊卡特自治市 * 利物浦市 * 曼利議會 * 馬利維議會 * 摩士曼自治市 * 北悉尼議會 * 帕拉瑪塔市 * 彭里斯市 * 碧水議會 * 蘭域市 * 石谷市 * 賴德市 * 史卓菲自治市 * 薩瑟蘭郡 * 悉尼市 * 華令加議會 * 韋佛利議會 * 威樂比市 * 胡拉勒自治市 悉尼大多數的市府活動是由州政府指導的。這些活動包括公共交通、主要道路、交通管制、警務、幼稚園(幼兒園)以上的教育,以及重大的基礎建設專案。由於悉尼擁有新南威爾士州的大部分人口,州政府傳統上不願意發展悉尼全市的政府機構,避免雙方因而競爭。正因如此,悉尼經常成為州議會與聯邦議會的政治焦點。舉例,自1945年起,悉尼市的選舉範圍在至少4個時刻,被州政府大力改變,以為當時的新南威爾士州議會的執政黨製造優勢。 隨著大悉尼區近年的擴張,新增合併幾個地方議會是: *藍山市 *霍克斯伯裡市 *臥龍迪利郡 *懷昂郡 *戈斯福德 thumb|200px|卡布拉瑪塔自由廣場 這樣大悉尼區的地方議會已經增加到43個。按照最新的大悉尼規劃分割槽合併劃分為悉尼12個內城區為: 內城區: * 悉尼市 * 史卓菲自治市 * 寶活議會 * 加拿大灣市(擬合併) * 艾士菲自治市 * 萊卡特自治市 * 馬利維議會(擬合併) * 植物灣市 * 石谷市(擬合併) * 蘭域市 * 韋佛利議會 * 胡拉勒自治市(擬合併) * 曼利議會 * 摩士曼自治市 * 華令加議會(南部)(擬合併) * 北悉尼議會 * 威樂比市(擬合併) * 賴德市 * 獵人山自治市 * 蘭科夫自治市(擬合併) * 坎特伯雷市 * 賓士鎮市(擬合併) * 好市圍市 * 高嘉華自治市(擬合併) * 帕拉瑪塔市 * 奧本議會(北部)(擬合併) * 好萊德市 * 奧本議會(南部)(擬合併) 共12個議會。 == 經濟 == 2003年9月,悉尼的失業率是5.3%。悉尼統計局 2005年 悉尼統計處2005年12月,在澳洲眾多首府中,悉尼以485,000澳元錄得最高的樓價中位數。澳洲房地產學會 2005年12月14日 Still strong confidence in the housing market , Press Release根據《經濟學人》全球訊息部的生活指數調查,悉尼是全球第6大最昂貴的城市。而瑞銀集團的調查則以收入淨值將悉尼列為全球第20位。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於2005年11月出版的報告,在西方世界中,澳洲擁有最多估價過高的樓宇,樓價比證明租值的高出52%。Boilling, M. February 2 2006. 最昂貴的城市中的城市 , Herald Sun 悉尼經濟體系裡最大型、擁有最大部分在職人士的行業包括財產及商業服務業、零售業、製造業、健康及社會服務業。Australian Bureau of Statistics. 2002. Sydney - Basic Community Profile and Snapshot - 2001 Census 1980年代起,職位從製造業遷移至服務及資訊行業。 現在,悉尼發展成澳洲最大的集團與金融中心,也是亞太地區的重要金融中心。Daly, M. T. and Pritchard, B. 2000. 悉尼:澳洲的金融與商務首都 In J. Connell (Ed.). 《悉尼,全球都市的浮現》 pp 76-95. 牛津大學出版社,ISBN 0-19-550748-7,167-188頁 悉尼是澳洲證券交易所、澳洲儲備銀行及許多本國銀行與澳洲集團的全國總部。悉尼也是不少跨國集團的地區總部。二十世紀福斯在悉尼設有大型製片廠。悉尼期貨交易所是亞太地區最大的金融期貨與期權交易所之一,2005年有總值6,430萬澳元的合同交易。悉尼期交所是全球第12大期貨市場,以及第19大期貨與期權市場。 悉尼是著名的旅遊勝地,2004年有780萬名本地旅客和250萬名國際旅客。新南威爾斯州旅遊 2004年 Tourism Data Card - Forecasts, Economic Impacts and selected Regional Data - 2004 == 人口統計 == 2003年,悉尼住有4,198,543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45.7人。澳洲統計局 2006年 國家地區概況:悉尼 內悉尼是澳洲人口最稠密的地方,每平方公里有4,023人。澳洲統計局 2006年 國家地區概況:內悉尼 2001年的人口普查中,悉尼市民最普遍把自己的血統形容為澳洲人(本土化歐裔澳大利亞人)、英國人及愛爾蘭人。人口普查亦顯示,1%的悉尼人口擁有澳洲原住民血統,31.2%的人口生於海外。三大移民來源地為英國、大中華地區及紐西蘭。另外,不少移民來自越南、黎巴嫩、義大利、印度及菲律賓。大多數悉尼人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不少會說第二語言,最普遍的是粵語、官話、阿拉伯語以及希臘語。 一些族群與最初聚居的域區結合起來:義大利人與賴卡(Leichhardt)結合,希臘人與石谷(Rockdale)和好士維(Hurstville)結合,黎巴嫩人與勒肯巴(Lakemba)和賓士鎮(Bankstown)結合,韓國人與金匙(Campsie)、愛蘋(Epping)結合,猶太人與邦代(Bondi)和玫瑰灣(Rose Bay)結合,印度人與和帕拉瑪塔(Parramatta)結合,華人與禧市(Haymarket)(悉尼的唐人街在這裡出現)結合,而越南人則與卡巴瑪塔(Cabramatta)結合。紅坊(Redfern)則住有大量的澳洲原住民。 2003年,悉尼市民的年齡中位數是34歲,12%的人口是超過65歲。2006年,15.2%的悉尼市民的教育程度至少達至學士學位。悉尼市社群概況 - 悉尼統計局 2006年 我們的資格是甚麼?, profile.id,比全國的平均值19%為低。大約55%的悉尼市民信奉基督宗教,最普遍的教派為天主教和澳洲聖公會。大約9%的人口信奉佛教,大約有32%沒有宗教信仰。 == 教育 == 悉尼擁有完善的初、中、高等教育設施。按照新南威爾士州的教育體系,小學(包括幼稚園)和中學可以分為由州政府管理的公立學校、由天主教會管理的天主教教會學校,以及獨立的和由其他宗教組織管理的私立學校。行政上,悉尼分為4個州轄學區,下轄919所各類學校。一部分中學需要考試入學,在當地稱為“精英中學”。 悉尼是不少澳洲著名大學的所在地,包括於1850年創辦的澳洲第一所大學──悉尼大學。澳洲教育網路大學及學院指南 2005年 澳洲大學排名 澳洲還有五所其它公立大學的主要校區在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麥覺理大學、悉尼科技大學、西悉尼大學及澳洲天主教大學(6個校區,2個設於悉尼)。主要校區不在悉尼、但在悉尼開辦分校區的大學有澳洲聖母大學及臥龍崗大學'。 另外悉尼亦有四所多校園的公立技術及進修學院,提供高等職業培訓:悉尼技術學院、北悉尼技術及進修學院、西悉尼技術及進修學院及西南悉尼技術及進修學院。 == 文化 == right|thumb|175px|悉尼的大部份文化名勝位於中心商務區 === 音樂和歌劇 === 悉尼擁有本地的音樂和劇場團體,包括悉尼交響樂團、悉尼戲劇團和悉尼舞蹈團。一年一度的文化盛事包括由新南威爾士美術館舉辦的比賽阿契博爾德獎(Archibald Prize)以及在每年1月舉辦的音樂、劇場與視覺藝術慶典悉尼節。 悉尼歌劇院有五個劇場,有能力主辦一系列的表演模式。2006年的7個月裡,悉尼歌劇院是全球規模第三大的劇團澳洲歌劇團的所在地。 其他場地包括悉尼市政廳、城市演奏廳、新南威爾士州劇場及碼頭劇院。 悉尼交響樂團於悉尼歌劇院表演。悉尼舞蹈團於20世紀末在編舞家葛倫·墨菲()的領導下亦備受推崇。在澳洲成立的搖滾樂隊包括、INXS、電波鳥人、獨立搖滾歌手和, 電子音樂 的開拓者有, 單槍原理(Single Gun Theory)和。爵士樂隊則有在地下室和海邊進行演奏的頸。 悉尼亦培育出多位藝術家,例如、、Brett Whiteley、約翰·奧森和澳洲著名詩人。 悉尼擁有多間戲劇機構,位於新鎮的新劇院在2007年慶祝了75歲生日。另外還有其它戲劇團,例如和。由1940年代至1970年代,一個群作家結合組織名為悉尼推,主要是推動城市的文化,主要的成員包括作家哲米·格瑞亞(Germaine Greer)。 在電影方面,悉尼在1998年建設了霍士電影城。位於京士頓的國家戲劇藝術學院以培育著名藝人為榮,例如米路·吉遜和巴茲·雷曼。另外有很多電影都曾於悉尼取景,例如《不可能的任務2》、星際大戰電影的《第二輯》和《第三輯》和《駭客任務》。另外,《海底總動員(海度奇兵)》和《不可能的任務2》都是以悉尼作為藍本。 === 娛樂 === thumb|200px|月神公園 悉尼擁有很多娛樂性的節日,悉尼節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是一個集合室內和室外表演的節日,是在1月舉行節日。另外有一個名為大日子不在(Big Day Out)的節日,這是一個搖滾樂手錶演的節日,是一個始於悉尼的節日。悉尼亦包括一些小型節日例如悉尼電影節、位於悉尼奧林匹克公園舉行的皇家復活節展覽會、在四/五月舉行的澳洲時裝周。另外悉尼亦經常大規模地慶祝元旦和澳洲日。 悉尼同性戀狂歡節(Sydney Gay and Lesbian Mardi Gras)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同性戀文化節日,已從最初時單純的遊行演變成集文化交流、藝術表演、娛樂共慶於一體的盛大民間節日,每年都能吸引數十萬人到現場參與。悉尼同性戀狂歡節每年2月底至3月初舉辦,為期兩週,活動的高潮是每年3月第一個週六舉辦的同性戀大遊行(Grand Parade),盛大的遊行隊伍會從海德公園(Hyde Park)出發,沿著牛津街(Oxford Street)前進,最終目的地是達令赫斯特(Darlinghurst)的泰勒廣場(Taylor Square)。 === 博物館 === thumb|Sydney Motorsports Park 悉尼擁有許多博物館,大多位於都會區內。最大的要數澳洲博物館(Australian Museum,主要為自然史與人類學),另外有發電廠博物館(Powerhouse Museum,科學、科技與設計)、新南威爾士美術館(Art Gallery of New South Wales)、悉尼當代藝術館(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澳洲國家海事博物館,另外還有一些較小型的博物館,如:悉尼博物館(Museum of Sydney, MoS,地方史)。 === 公園與花園 === 悉尼的露天場所得天獨厚,市區內也有許多自然空間。位在市中心的有中國友誼花園、海德公園與皇家植物園。大悉尼區還有數個國家公園,其中包括全球第二個成立的國家公園—皇家國家公園(第一位是美國黃石國家公園),佔地132平方公里。國家公園及野生動植物管理處網站 皇家國家公園 === 媒體 === 悉尼有兩份主要日報。《悉尼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是一份中左派大報,也是悉尼涵蓋大量國內外新聞,文化和商務的記事報紙;它也是澳洲現存歷史最久的報紙,從1831年起就開始被定期發行。它的競爭者是新聞集團旗下的每日電訊報,一份中右翼主流報紙。每日電訊報發行量是悉尼晨鋒報的三倍左右(2017年)。兩份報紙都有相應的小型報紙於週日發行,分別為太陽日報(Sun-Herald)和星期天電訊報(Sunday Telegraph)。 三個商業電視網路(第7電視網、第9電視網和第10電視網)以及政府擁有的全國廣播電視(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和特殊廣播服務)都在悉尼設有總部。以往這些電視網路的本部都處於北岸,但在進十年已經有數家搬入內城區。第9電視網繼續保有他們在悉尼港北岸,位於的總部。第10電視網則擁有位於內城區派蒙的一個重建區域的演播室。第7電視網總部也設在派蒙,並在愛蘋有一個演播室,以及一個新計劃建造在中央商業區馬丁廣場的新聞演播室。ABC在相鄰的勾恬冒有一個大型的總部和製作裝置。SBS的演播室位於亞它門。Foxtel和Optus都透過它們的電纜對大部分的市區提供付費電視服務。2001年1月5個免費電視臺完成數碼化工程。額外的電視服務包括有ABC第2臺(頻道21)、SBS國際新聞臺SBS2(頻道4)、ABC新聞,體育和天氣臺(頻度41)、政府管有的新南威爾斯第1臺(頻度45)、澳洲基督臺(頻度46)、麥格理電視臺(頻度47)、TAB體育臺(頻度48)、家中購物博覽臺(頻度49)和國會聯邦電臺。 === 電臺 === 悉尼擁有很多公營和私營的AM和FM電臺,包括本地的702ABC電臺(前2BL電臺);另外有一些以互動為主的電臺,包括2GB、和2UE,屬於FM電臺的織女星電臺亦是其中的一分子;悉尼亦包括一些音樂電臺,包括3個M電臺、2日FM電臺和新星96.9電臺;當然亦包括一些本地化的電臺,例如3個J電臺、2SER電臺和FBi電臺。除此之外亦有一些以其它種族主要聽眾的電臺,詳情請見澳洲電臺列表。 == 體育 == 悉尼是澳洲欖球聯盟的總部、16支全國橄欖球聯賽(NRL)球隊其中8支(、、、、西部老虎、、及)的根據地,以及的北部基地(這球隊同時以臥龍崗為基地)。悉尼的澳大利亞體育場(Telstra Stadium)是NRL的總決賽場地。 悉尼有些球隊是一些體育聯盟的成員。包括悉尼天鵝、大西悉尼巨人(澳大利亞澳式足球聯盟)、FC悉尼(澳洲職業足球聯賽)、(國家籃球聯盟)、悉尼火焰(國家女子籃球聯盟)、悉尼藍色(澳洲主籃球盟)、悉尼褐雨燕(澳洲聯邦銀行大獎賽)和新南威爾斯藍色(頭等板球賽)。 1864年,澳洲的首個欖球會在悉尼大學成立。1882年,首屆跨殖民地運動會揭幕,悉尼迎戰。現在,國家隊在超級橄欖球聯賽中以應戰。悉尼會派出兩支隊伍參加國家欖球比賽。傳統的球會賽事有。悉尼亦會定期舉辦澳洲國家橄欖球隊國際賽。 悉尼曾經舉辦1938年的英聯邦運動會和2000年夏季奧運會,並建設了悉尼奧林匹克公園和悉尼足球體育館等地方。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為多個大型體育活動(例如國家澳式足球聯賽的總決賽、起源洲賽(Rugby League State of Origin)和2006年世界盃預賽等等)提供了場地。悉尼足球場是悉尼公雞、悉尼FC和新南威爾斯瓦蛙它的主場,鄰近的悉尼板球體育場是悉尼板球和澳式足球的中心,曾舉行多項體育賽事。 水上運動方面,悉尼經常舉辦很多遊艇比賽,例如在聖誕節的次日會舉辦悉尼至霍巴特遊艇比賽。悉尼的海港是一個適合進行遊艇、小型賽艇、龍舟和釣魚活動的好地方。另外悉尼擁有很多遊客值得遊覽和適合進行陸上和水上運動的海灘,例如邦代海灘、曼利海灘、棕櫚樹海灘和克羅努拉海灘等等。 在賽馬運動方面,悉尼當地亦有唐加士打一哩賽、女皇伊利沙伯錦標、葉森讓賽等多項一級賽在蘭域馬場上演。 == 基礎建設 == === 醫療 === 新南威爾士州政府經營許多公營醫院,由八個類似公共醫療衛生服務機搆來管理這些醫院。包括中海岸地區(Central Coast)、伊拉瓦拉地區(Illawarra Shoalhaven)、尼平恩藍山地區(Nepean Blue Mountains)、悉尼地區(Sydney)、北悉尼地區(Northern Sydney)、東南悉尼地區(South Eastern Sydney)、西南悉尼地區(South Western Sydney)和西悉尼地區(Western Sydney),各自管理自己屬下的醫院和特別醫療保健中心。另外悉尼也有一些私營醫院。 === 交通 === ==== 鐵路 ==== 悉尼配備龐大的火車、巴士和渡輪網路。悉尼的火車由新南威爾士州州政府的集團──新南威爾士州鐵路局(RailCorp)營運。悉尼的鐵路網全部集中在都會區的地底,即是市環線。然後經過中央站或是悉尼海港大橋到達各個市郊,這種服務是由城市鐵路(Sydney Trains)提供。另外火車亦提供往返新南威爾斯各城鎮的區域鐵路服務,這就是由新州鐵路(NSW TrainLink)所提供。不過在2000年夏季奧運會接下來的幾年,城市鐵路的效能顯著下降。大眾的憤怒,以致鐵路當局引入新時間表、僱用更多司機,並定下大基礎建設計劃,尤其是城市鐵路路線清理計畫。新時間表旨在削減服務,以達至更可靠。在一些路線,如內西區線路段,火車服務在高峰時刻才運作。除了自2004年的改進措施外,基礎建設的改進措施不預期會竣工,直至2010年。 悉尼有一條輕軌鐵路綫──悉尼輕軌(Sydney Light Rail),沿舊時的貨運路線,貫通中央火車站經莉莉田到達利奇山(Dulwich Hill),另有第二條輕軌綫在建,將南北貫通市中心,並經過中央火車站往東南郊,連線新南威爾士大學、蘭域跑馬廳等。 悉尼過去還有悉尼單軌電車(Sydney Monorail)迴圈行駛主要的購物區域和情人港(Darling Harbour),該服務主要服務遊客,但因路軌覆蓋區域太小,並不便於往返,並於2013年停運拆除。悉尼以前配備龐大的電車網路,但在1950和1960年代逐漸停辦。 都會地區的大部分地區都配備巴士,大多依照1963年前的電車路線。在市區與市郊的巴土路線都是由悉尼巴士公司管有,班次較為頻密。至於較遠的地區就有不同的私人公共汽車公司服務,不過這些巴士服務被批評為沒有安全保障和非繁忙時間時經常缺少服務。 ==== 船運服務 ==== 船運服務方面,悉尼主要有政府管有的悉尼渡輪提供服務。環形碼頭位於悉尼都會區的北面,是悉尼主要渡輸服務的集匯處,能執行往悉尼港和附近的碼頭(包括東郊、帕拉馬搭、曼力等)。 thumb|upright|Fiddle @ Sydney waterfront ==== 公路 ==== 雪梨配備龐大的高速公路和收費公路網路,但主要都在市郊。這是由於不少社群的居民都不希望高速公路影響到他們日常寧靜的生活。 新建的雪梨過海隧道設在悉尼海港下,連線悉尼市和東郊。不過隧道經常被批評收費太高和阻礙附近道路的執行。另外太平洋高速公路(Pacific Freeway)是澳洲的主要公路,行走悉尼的南邊。 ==== 機場 ==== 京斯福特·史密斯機場(Kingsford Smith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於馬斯覺(Mascot)區,是悉尼的主要機場,也是全球悠歷悠久的仍在運作的商用機場。比較小的賓士鎮機場(Bankstown Airport)主要為私人和通用航空(general aviation)提供服務。何斯頓園(Hoxton Park)和康頓(Camden)設有航空訓練機場。列治文澳大利亞皇家空軍基地(RAAF Base Richmond)一直座落在市中心的西北面。 === 公用事業 === 雪梨市區的供水主要由雪梨水務(Sydney Water)提供,但雪梨供水及其他社群的飲用水供應商其實都是向雪梨引水局(Sydney Catchment Authority)大量購買從河道及蓄水庫收集得來的飲用水。雪梨集水主要靠水壩儲水,在上納平(Upper Nepean)水壩系列、藍山區六壩、Woronora水壩、Warragamba水壩和Shoalhaven水壩系列。歷史上集水區的最低水位引發了供水限制,新南威爾斯州政府也因此展開供水替代方案的調查,包含廢水回收與在Kurnell的海水淡化廠。2000年時,雪梨曾因供應的飲用水含有過量微生物而使許多市民受感染送院。另外,雪梨水務亦負責城市的廢水及汙水收集工作。 2006年2月8日,根據《悉尼晨鋒報》(Sydney Morning Herald)報導,由於社群迴響太大,可能令新南威爾士州政府執政黨失去2007年州政府選舉票源,內閣決定放棄興建海水淡化廠,並著手研究開發地下水的可行性。當局在南部高地(Southern Highlands)和西悉尼(靠近霍克斯伯裡河(Hawkesbury River))發現新的蓄水層。 悉尼的天然氣和電力是由三個公司來供給的,分別是澳大利亞能源(Energy Australia)、澳大利亞天然氣與光公司(Australian Gas Light Company, AGL)及整體能源(Integral Energy)。市話與行動通訊服務則有許多公司提供。 == 參見 == * *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悉尼市官方網站 * 悉尼市媒體中心 * 海港城市悉尼 * 悉尼大都會策略 - 新南威爾士州政府主導大悉尼都會區將來30年的發展、變革 * 遷移到悉尼 * 悉尼天氣預報 * * Google地圖 Category:新南威爾士州城市 S Category: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城市 Category:1788年建立 category:澳大利亞行政區劃首府 Category:以政治人物命名的行政區
以撒
以撒,天主教譯為依撒格,伊斯蘭教譯為易司哈格(;;)是《聖經》及《古蘭經》中的人物,亞伯拉罕的嫡子,原配撒拉所生的獨生子,以掃和雅各的父親。 ==生平== 「以撒」在原文中的意為喜笑。在猶太列祖中,以撒是最長壽的一位,也是其中唯一沒有改過名字的一位,還是唯一沒有離開過迦南的一位(雖然他一度試圖離開,但上帝告訴他不要這樣創世記26:1-6。)。與聖經中其它列祖相比,以撒的經歷較為平淡,一生中變故較少。 新約聖經中提到以撒的次數不多計18節21次。。早期基督教會認為亞伯拉罕聽從上帝的命令將以撒獻作祭物是信心和順服的榜樣。那時亞伯拉罕100歲,撒拉90歲。對亞伯拉罕有子的許諾令撒拉“因為我和我主都老了”就“笑了”,(創世記18:1-15)而當孩子出生,她說上帝使她喜笑(21:6)。 以撒出生一段時間後,上帝命令亞伯拉罕要他到摩利亞地的一座山上獻祭,祭品為他那獨生的兒子以撒(創22)。當他正要犧牲自己的兒子時,天使出現阻止。根據弗拉維奧·約瑟夫斯的分析,以撒當年25歲,他勒穆說是37歲。無論任何,以撒已是成年人,絕對能制服年老的亞伯拉罕(那時已125或 137歲)。40歲的時候,他父親亞伯拉罕差遣僕人回到本地本族,為他娶來妻子利百加。60歲時利百加生下孿生兄弟以掃和以色列的祖先雅各。亞伯拉罕把所有家產歸以撒,把妾侍所生子生前已打發出迦南。 == 語源與意義 == 倪柝聲等解經學者,認為以撒在某些方面可以看為基督的預表倪柝聲:《亞伯拉罕以撒雅各的神》,上海福音書房出版李常受:《創世紀生命讀經》,美國安那翰水流職事站出版,: * 是閃族的子 * 承受父親一切的產業 * 藉著恩典而不是藉著努力 * 甘願犧牲,順服至死 * 得著新婦(預表教會) == 註釋 == == 參考 == * * * * * * * * * == 外部連結 == * Isaac in Catholic Encyclopedia * Isaac in Jewish Encyclopedia * Abraham's son as the intended sacrifice (Al-Dhabih, Qur'an 37:99, Qur'an 37:99-113): Issues in qur'anic exegesis, journal of Semitic Studies XXX1V/ Spring 1989 * 伊斯蘭基督教真理:以撒 (易司哈格) == 參見 == * 以實瑪利 * 亞伯拉罕 * 聖經與古蘭經的類似之處 * 伊斯蘭教先知 I I Category:存在與否有爭議的人物
華盛頓
華盛頓()可以指: == 人物== * 喬治·華盛頓,美國第一任總統 * 布克·T·華盛頓,非裔美國人教育家,作家,演說家 * 丹澤爾·華盛頓,美國演員 == 政治 == *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國首都,俗稱華府 * 華盛頓都會區 * 美國聯邦政府,因聯邦政府所在地在華盛頓特區,故「華盛頓」常被用作聯邦政府的代名詞。 == 地理== === 美國=== * 華盛頓州,美國西北部的州之一 * 華盛頓 (阿肯色州) * 華盛頓 (加利福尼亞州) * 布羅德里克 (加利福尼亞州) * 華盛頓 (康涅狄格州) * 華盛頓 (佐治亞州) * 華盛頓 (伊利諾伊州) * 華盛頓 (印地安納州) * 華盛頓 (愛荷華州) * 華盛頓 (堪薩斯州) * 華盛頓 (肯塔基州) * 華盛頓 (路易斯安那州) * 華盛頓 (緬因州) * 華盛頓 (馬薩諸塞州) * 華盛頓 (密歇根州) * 華盛頓 (密西西比州) * 華盛頓 (密蘇裡州) * 華盛頓 (內布拉斯加州) * 華盛頓 (新罕布什爾州) * 華盛頓 (新澤西州) * 華盛頓 (紐約州) * 華盛頓 (北卡羅萊納州) * 華盛頓 (俄克拉荷馬州) * 華盛頓 (賓西法尼亞州) * 華盛頓 (猶他州) * 華盛頓 (佛蒙特州) * 華盛頓 (弗吉尼亞州) * 華盛頓 (西弗吉尼亞州) * 華盛頓 (威斯康辛州) ===美國以外=== * 華盛頓 (安大略省),加拿大 * 華盛頓 (泰恩-威爾郡),英格蘭 * 華盛頓 (西薩塞克斯郡),英格蘭 * 華盛頓 (蓋亞那),蓋亞那
PlayStation (遊戲機)
是由索尼電腦娛樂(現索尼互動娛樂)開發和發售的家用遊戲機。主機於1994年12月3日在日本釋出,1995年9月9日在北美髮售,1995年9月29日在歐洲發售,1995年11月15日在澳大利亞發售。這款遊戲機是PlayStation系列家用影片遊戲機的第一款。作為第五世代遊戲機的一部分,與其他第五世代遊戲機如任天堂64和世嘉土星競爭。 PlayStation是第一個“電腦娛樂系統”。一臺機器有三種功能,既能玩遊戲,也能播放音樂CD,部分機型還能播放影音光碟。機器出貨量為1億部,共發售了9年6個月。2000年7月,一款名為PS one的“超薄”版本釋出,取代了最初的灰色版本主機,並重新以適當的名字命名,以避免與它的繼任者PlayStation 2混淆。 其後代遊戲機PlayStation 2於2000年釋出,PlayStation 2向後相容PlayStation的DualShock控制器和遊戲。小型機型PS One的最後一批產品在2004年冬季售出,2006年正式停產。初代PlayStation的全版本總計出貨達1億249萬部。直到2006年3月23日索尼停止了PlayStation和PlayStation遊戲的生產之前,PlayStation的遊戲都還在繼續銷售,這時距離PlayStation 3上市還不到一年。 ==歷史== ===開發=== PlayStation遊戲機的問世要追溯到1986年,當時任天堂和索尼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任天堂利用軟盤技術來在紅白機上補充卡帶遊戲的容量不足問題(即紅白機的FC磁碟機附件),並希望在其後代機型超級任天堂上也用相同的策略,即使用卡帶作為遊戲標準載體,並搭配其他儲存方式擴充套件儲存容量。任天堂找到了索尼,請求索尼為超級任天堂開發一款CD-ROM光碟遊戲附加元件,暫定其名為Play Station或SFC-CD或SNES-CD。索尼同意為任天堂開發,並簽訂了合同。任天堂之所以選擇索尼來開發附加元件是因為任天堂在開發超級任天堂時,索尼的久夛良木健曾偷偷將索尼的處理器作為八通道ADPCM音訊處理器展示給任天堂。任天堂見該處理器高階的效能後,立刻決定選擇索尼的SPC-700作為超級任天堂的音訊處理晶片《Game Over》, by David Scheff。 而久夛良木健因為在索尼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與任天堂合作,差點被索尼解僱。當時的索尼執行長大賀典雄因為久夛良木健這件事認識到了SPC-700晶片的潛力,並決定不開除久夛良木健,並繼續在這個專案上與任天堂合作。索尼在這之前,都沒有計劃開發自己的遊戲機。 索尼在與任天堂簽訂合同之後決定自行開發一款與超級任天堂相容的遊戲機,但這款遊戲機更像是一個家庭娛樂系統,既能遊玩超級任天堂的遊戲,又能播放索尼即將要設計的新的CD光碟。而這也是SNES-CD所需要的。雖然任天堂在電子遊戲市場上處於領先地位,但索尼依然有市場的極大的控制權。 這款名為“Play Station”的產品在1991年5月的消費電子展上向公眾公佈。然而,後來任天堂的社長山內溥回顧1988年索尼和任天堂之間簽訂的原始合同時,他意識到,這份協議實質上賦予了索尼對所有SNES的CD-ROM格式的遊戲的所有權和完全控制權。山內溥認為這份合同完全不可接受,他秘密的取消了SNES-CD開發的所有計劃。並取消與索尼的合作。在消費電子展那天上午9點,美國任天堂高階副總裁霍華德·林肯走上舞臺,透露了任天堂現在與飛利浦結盟,且放棄之前和索尼合作完成的所有工作。在這之前,霍華德·林肯和美國任天堂社長荒川實在索尼不知情的情況下,飛抵飛利浦在荷蘭的全球總部,組成了一個性質截然不同的聯盟,SNES-CD的光碟部分由飛利浦開發,且任天堂擁有所有在飛利浦開發的機器上的遊戲的所有權利。 索尼在和任天堂合作的專案失敗後,曾一度考慮與世嘉合作生產一個獨立的遊戲機。當時的世嘉執行長湯姆·卡里因斯克將這一提議提交給了世嘉在東京的董事會。然而,董事會透過決議拒絕了這一請求。在2013年的一次採訪中,湯姆·卡里因斯克回憶道:“這是一個愚蠢的想法,索尼根本不知道如何製造遊戲機硬體。他們也不知道如何製作遊戲軟體。我們為什麼要跟他合作呢?”這使索尼停止了他們對家用影片遊戲機的研究,但後來索尼決定利用之前與任天堂和世嘉合作開發的廢棄產品,重新完善設計,使其變成相容超級任天堂的完整遊戲機。結果,任天堂提起訴訟,聲稱索尼違反合同,並試圖在美國聯邦法院獲得銷售禁令,禁止索尼釋出命名為“Play Station”的遊戲機,理由是任天堂擁有這個名字。而主持該案的聯邦法官否認了禁令。最終,索尼於1991年10月公佈了這個相容超級任天堂的完整遊戲機。然而,理論上只有200臺左右的機器得以生產出來。 1992年底,索尼和任天堂達成協議。任天堂同意索尼開發“Play Station”,並允許其相容超級任天堂主機遊戲,但同時任天堂擁有所有超級任天堂遊戲的權利,並從遊戲中獲得大部分利潤,超級任天堂也將會繼續使用索尼設計的音訊晶片。然而後來,索尼認為超級任天堂的硬體已經過時,在1993年初決定完全重新開始設計“Play Station”。刪除超級任天堂遊戲卡帶插槽,去掉“Play Station”名稱之間的空格,成為“PlayStation”。從而變成了一個完全由索尼自己開發的遊戲機。據索尼的一位工程師說,索尼與任天堂結束合作後,所有的設計方案都被廢棄了,PlayStation的設計也重新開始。索尼互動娛樂的北美分部:索尼電腦娛樂美國公司在向公眾調查之後,得知“PlayStation”的名稱已經被公眾厭惡。原本決定以替代名稱“PSX”來推廣新的遊戲主機。在北美推出PlayStation之前的廣告曾提到了“PSX”,但在PlayStation推出之前,這個詞就被取消了。 據時任索尼電腦娛樂的製作人赤川良二和主席丸山茂雄說,當時還不確定遊戲機應該主要集中在2D精靈圖形還是3D多邊形圖形。直到目睹了世嘉的3D實時渲染遊戲《VR戰士》在日本成功之後,“PlayStation的開發方向立刻變得清晰起來”,3D多邊形圖形成為了遊戲機開發的主要焦點。 與世嘉不同,索尼沒有街機部門來銷售遊戲機,也沒有其他的內部部門來解決這個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索尼收購了諸如的工作室,並與熱門遊戲出版商南夢宮和威廉姆斯娛樂簽訂了獨家遊戲開發和發行協議。 新聞業界對PlayStation的宣傳迅速蔓延,1994年初,《GamePro》報道稱:“許多影片遊戲公司(覺得)在不久的將來,需要與之競爭的影片遊戲平臺將來自任天堂、世嘉……”和“索尼”。 ===發售=== PlayStation於1994年12月3日在日本發行,北美於1995年9月9日發行,歐洲於1995年9月29日發行,大洋洲於1995年11月15日發行。這款遊戲機在日本立刻大獲成功,在上市的頭六個月裡就賣出了200多萬臺。在美國,1995年4個月之內售出80萬臺,使PlayStation遙遙領先於其他同時代的遊戲機,但它仍然被老的超級任天堂和Mega Drive打敗。PlayStation的美國的發售價格為。索尼幾乎在所有型別的遊戲中都獲得了成功,比如《》,《》,《皇牌空戰》,《》, 《山脊賽車》和《雷曼》。與當時絕大多數的遊戲機不同的是,PlayStation在釋出時沒有捆綁銷售遊戲。索尼釋出後的幾個月軟體銷售強勁,主機和遊戲軟體的銷售量比率約為1:4。 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茨相比世嘉而言更喜歡索尼的遊戲機,他說:“我們的遊戲設計師喜歡索尼的機器。”Brandt, Richard L. "Nintendo Battles for its Life." Upside 7.10 (1995): 50-. ABI/INFORM Global. Web. 24 May 2012.微軟在後來設計開發了Xbox影片遊戲主機,用來與索尼競爭。在1995年5月的一場特殊的遊戲機器交叉評測中,Fami通為PlayStation評分19分,滿分40分Game Machine Cross Review: プレイステーション. Weekly Famicom Tsūshin. No.335. Pg.166. 12–19 May 1995.。在北美上市幾周後,《Next Generation》的員工就對PlayStation進行了評測。他們評論說:雖然CPU是非常普通的,但是它的GPU和聲音處理器等輔助硬體的功能非常強大。他們特別讚揚了它對3D技術的關注,並積極評價了PlayStation控制器的舒適性和儲存卡的便利性。並給主機4.5顆星,他們總結道:“要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取得成功,你需要強大的硬體、出色的遊戲和出色的營銷。”無論是憑藉技術、運氣還是財大氣粗,索尼在這場戰爭的第一波攻勢中取得了三分之一的好成績。在銷售主機時的廣告語是:“Live in your world. Play in ours.”。實際上標語為:“LIVE IN YUR WRLD. PLY IN URS.」 其他的標語類似於:“You Are Not Ready”或“U R NOT .”索尼的首席文化官李·克勞解釋說:“這是一個終極挑戰。遊戲玩家喜歡回應那句口號,然後說“胡說”。讓我來告訴你我準備得多麼充分。 ===市場的成功=== PlayStation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是索尼對第三方開發者的態度。世嘉和任天堂採用了孤立主義的方法,通常專注於第一方的開發而使第三方開發者自己開發研究遊戲。索尼努力簡化了遊戲製作中的各種問題和麻煩。透過提供一系列的程式設計庫線上更新,組織第三方技術支援開發團隊,在某些情況下直接給第三方公司提供支援幫助等。在1996年末,PlayStation大約有400款遊戲正在開發中,相比之下,世嘉土星大約有200款遊戲在開發中,任天堂64只有60款。 雖然世嘉土星的銷售物件是18到34歲的年輕人,但它的市場營銷範圍大致相當,但並不僅限於12歲至24歲的人群。世嘉和索尼都認為,年輕的玩家通常會崇拜年長、經驗豐富的玩家,他們會受針對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廣告所吸引。此外,索尼還發現,針對青少年的廣告最適合針對成年人:根據李·克勞的說法,“我們早期解決的問題之一是,每個人在玩電子遊戲的時候都是17歲。”年輕人崇拜最優秀的遊戲玩家,他們通常年紀更大,更老練,更有天賦。還有人開始工作、長大,但當他們走進自己的房間,坐下來玩電子遊戲時,他們又年輕了起來,又回到了17歲。起初,PlayStation的使用者群偏向於成年人,但在第一次價格下跌後,使用者群開始擴大。 1996年,市場對PlayStation遊戲的高需求促使索尼決定擴大其在俄勒岡州的CD生產工廠,將其月產量從400萬張增加到650萬張。PlayStation的銷量是世嘉土星銷量的兩倍,當PlayStation和土星5月價格跌至199美元時,索尼的領先優勢也大幅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一些零售商(如KB_Toys)沒有備貨土星。1996年,PlayStation遊戲機在歐洲的銷量與土星不相上下。 PlayStation花了更多的時間在日本取得電子遊戲中的統治地位。索尼電腦娛樂總裁德中暉久表示,PlayStation和世嘉土星上市近兩年之後,兩家公司之間的競爭仍“非常激烈”,兩款遊戲機的銷量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無法保持領先地位。 ==功能== PlayStation除了玩PlayStation遊戲,還能播放音訊CD。在亞洲發行的型號SCPH-5903還能播放影片CD。和大多數的CD播放器一樣,PlayStation能夠隨機播放CD歌曲、按順序播放歌曲、重複播放單首歌曲或重複播放整張CD。後來發行的PlayStation機型可以使用一種叫做SoundScope的音樂視覺化功能。不插入遊戲光碟或開啟CD托盤的情況下來啟動主機,就可以進入播放CD以及儲存卡管理器的功能,這實際上是訪問了PlayStation BIOS的選單。 PS One和PlayStation的實際圖形介面根據韌體版本的不同而不同:最初的PlayStation選單有一個深藍色的背景,以及彩虹色的按鈕圖示。早期的PAL制式版本的PlayStation和PS one選單介面有一個灰色的背景,中間有兩個圖示,每個版本的選單介面都不同。如果在選單介面放入遊戲CD,並關上光碟蓋,遊戲會立刻開始。 ==遊戲軟體== 截至2007年6月30日,全球共發行了7,918款遊戲軟體(包括在多個地區發行的遊戲)。截至2007年3月31日,遊戲軟體的累計出貨量為9.62億。在美國發布的最後一款PlayStation遊戲是《》。然而,在後來的幾年裡,又出版了一些重印和翻新的遊戲。2007年7月26日,《合金裝備:至尊精選》釋出,其中包含了原始PlayStation版本的《合金裝備》。2011年,Capcom釋出了《生化危機15週年系列》,2012年,Square Enix在日本釋出了《最終幻想25週年終極套裝》,裡面包含了所有的《最終幻想》遊戲,其中大部分都是PlayStation版本遊戲CD。 在日本以外,PlayStation遊戲光碟最初是用紙板包裝的,尺寸類似於3DO和世嘉土星遊戲的包裝。後來遊戲的包裝換為透明塑膠光碟盒,與日本的一些音訊CD的包裝相同,這種包裝更加節省空間,經過調查後,發現玩家也更喜歡這種新包裝。 ===區域差異=== 大多數日本開發的PlayStation遊戲,其北美和歐洲版本的遊戲的確認和取消按鈕是顛倒的。在日本,按鈕(右側的圓形按鈕)是確認按鈕, 按鈕(下側的叉型按鈕)是取消按鈕。而在北美和歐洲版本的遊戲中:或按鈕是確認按鈕,或按鈕是取消按鈕。一些遊戲(比如《異域神兵》)用作為取消和選擇的按鈕,後來的PlayStation 2系統瀏覽器和PlayStation 3和PSP上的XrossMedia Bar都也是如此。但是有一些遊戲,比如史克威爾的《放浪冒險譚》、《最終幻想VII》(使用 按鈕作為取消按鈕)、《最終幻想戰略版》、南夢宮的《》和科樂美的《潛龍諜影》在全球都使用同一套按鍵順序。其他一些遊戲,比如日本版的《GT賽車》使用了類似於北美的按鍵順序。這些日本按鈕佈局仍然適用於其他PlayStation遊戲機。這是因為在早期,索尼美國(SCEA)、索尼歐洲(SCEE)和索尼日本(SCEJ)在各自的領土上有著不同的開發和測試文件(TRCs)。 ==硬體== ===硬體問題=== 早期的PlayStation機型,特別是最早發售的1000機型,有很多玩家在遊玩遊戲的時候都會遇到影片動畫中途卡頓或PlayStation遊戲機發出“滴答”聲音的情況。這個問題來自於機器的散熱口設計不當,在某些環境下會導致機器過熱,從而導致機器內部的塑膠外殼變形,導致光碟的鐳射讀取器偏移。解決的方案是確保主機位於一個在通風良好的區域並放置在有效的散熱表面上。索尼公司的代表們也建議在不使用PlayStation的時候將其電源線拔掉,因為系統在關閉的時候會使用少量的電量,從而產生熱量。 第一批PlayStation使用了KSM-440AAM鐳射光碟讀取器,其外殼和所有可移動部件都完全由塑膠製成。隨著時間的推移,摩擦會導致鐳射塑膠透鏡軌道磨損,通常磨損是不均勻的。由於遊玩時附加的熱量,鐳射讀取器靠近電源的位置會加速磨損,使得塑膠更容易受到摩擦。最終,鐳射透鏡的一面的磨損會十分嚴重,導致鐳射發射器傾斜,不能正確指向CD光碟,導致資料讀取錯誤,遊戲將無法載入。一個常見的解決辦法是將PlayStation主機整個顛倒過來,重力會使鐳射讀取器倒在滑軌上,而不是受磨損的軌道上。索尼在後面型號中解決了這個問題,用壓鑄金屬重新制造了軌道,並將鐳射讀取裝置放置在距離電源介面卡稍遠的地方。 由於工程設計上的疏忽,PlayStation不能在幾款老型號的電視機上顯示畫面,而會導致螢幕閃爍。由於只有一小部分PlayStation的使用者使用這種電視機,索尼決定不改變遊戲機的設計,而是讓消費者可以自行將PlayStation主機送到索尼的一個服務中心,安裝一個官方的改裝晶片,這樣就可以在舊電視上正常顯示了。 ===防複製=== 在PlayStation之前,複製光碟遊戲只有一些有能力的遊戲發燒友或者一些在CD製造商工作的人才能進行復制。然而,CD燒錄機在當時越來越便宜並容易獲得。索尼則選擇直接修改PlayStation光碟的儲存規則,正常光碟的資料軌跡是沿著圓盤按平滑的螺旋路徑來儲存,而PlayStation的光碟則使用波浪的螺旋路徑來儲存。所以,任何的標準CD-R光碟或者標準CD光碟的遊戲都無法在PlayStation上游玩PlayStation遊戲光碟的區域編碼也做了更改,例如,用於在NTSC-U/C區域中分發的盤的編碼字母為“SCEA”,在歐洲為“SCEE”,在日本為“SCEI”。也同樣用作複製保護和區域鎖定。 透過安裝一個非官方的破解晶片,PlayStation也可以遊玩使用CD-R燒錄的遊戲。破解晶片直接向從光碟讀取的資料流中新增了破解資料,因此還能破解遊戲光碟的區域限制。 一些開源的破解晶片是用現成的電子部件設計的,在主機後期,幾乎所有掌握基礎錫焊技術的人都能輕鬆完成這項操作。這導致網路上出現了許多未經官方批准使用自由軟體、使用非官方工具開發的遊戲以及許多遊戲光碟檔案。隨著這類晶片的開發,許多專業的技術人員和一些盜版遊戲玩家漸漸地開始購買PlayStation進行研究,而在這同時為了保護版權的一些人也開始了研究。1996年,索尼公司對一些廣告公司進行了訴訟,這些公司在的指導下,對這種模式和盜版遊戲進行了廣告宣傳。 一些公司(尤其是)自行生產了一些可以直接在原版主機上直接執行的遊戲光碟。 ===控制器=== PlayStation控制器使用的是四個方向按鈕,而不是十字鍵,市面上基本所有遊戲機都使用十字鍵來進行定向移動。 ===外圍裝置=== PlayStation的外圍裝置包括儲存卡、、、、多人遊戲聯結器()、儲存驅動器(一個3.5寸軟盤驅動器)、(也就是)和一個(頭戴式顯示器)。 ===技術規格=== * 中央處理器: 32位元 精簡指令集 -相容 MIPS R3051 (33.8688 MHz) * MDEC:用於播放FMV的影片解碼器 * 記憶體:主記憶體2 MB,影片記憶體1 MB * 影象:專用影象處理器與幾何變換引擎(GTE)可以進行二維圖形旋轉,縮放(2.5D),透明度和衰落,還可以處理三維圖形的仿射紋理對映和濃淡處理 * 輸出顏色: 1670萬色(真彩色) * 最大影象精靈數量:4000 * :18萬每秒(材質貼圖),36萬每秒() * 顯示解析度:256×224至640×480 畫素(最大480i) * 音訊:16位,24通道ADPCM ==機型== PlayStation在生產過程中經歷了許多改變。從外觀的角度來看,各個型號之間最顯著的變化是介面數量的減少。在第一次型號修訂中刪除了RCA影片介面,在最後一次修訂中刪除了並行I/O資料埠。 索尼為業餘愛好者和開發者推出了一款開發用機型,稱為,該套裝於1996年6月在日本推出,1997年在其他國家推出。只有透過訂購服務才能購買,其中包括開發用主機和開發必要的文件和軟體,用於為PlayStation遊戲和應用程式程式設計。 ===PS one=== 2000年7月7日,索尼釋出了PS one,一個重新設計的小型PlayStation主機。這是2000年年底以來銷量最高的遊戲機,銷量超過其他所有遊戲機,包括索尼旗下的PlayStation 2。2006年3月停產時,已售出2815萬臺PS one。一個版本的PS one包含了一塊 液晶顯示螢幕,作為“組合包”銷售。 ==繼任者== PlayStation的繼任者是PlayStation 2,其支援向後相容遊玩差不多所有PlayStation遊戲。 第三代PlayStation,即PlayStation 3,於2006年11月11日在日本上市,2006年11月17日在北美上市,2007年3月23日在歐洲上市。PlayStation 3的向後相容性因型號不同而不同。新版本的PlayStation 3型號,如Slim,只能向後相容原始的PlayStation遊戲,而舊的60 GB版本(第一個PS3版本)可以透過透過情感引擎和/或現實模擬器來玩PlayStation和PlayStation 2遊戲。雖然PlayStation 3遊戲不是區域鎖定的,但PlayStation和PlayStation 2遊戲只能在同一地區的PlayStation 3上玩。 索尼公司於2013年2月20日宣佈了第四代繼任者PlayStation 4,於2013年11月15日在美國發行,於2013年11月29日在歐洲發行,2014年2月22日在日本和亞洲發行。不過,它只能透過一個名為PlayStation Now的串流服務,向後相容PS3遊戲。 PlayStation Portable,是2004年末PlayStation系列的首個掌上遊戲機。PlayStation Portable能夠透過PlayStation Store下載PlayStation遊戲進行遊玩,也可以透過PlayStation 3的遠端遊玩功能來遊玩任何PlayStation遊戲。 PlayStation Portable的後繼者PlayStation Vita相容從PlayStation Store下載的PlayStation Portable以及PlayStation遊戲2013-09-09, PS Vita TV Remade Into A Console For $95, Plays Vita And PSP Games On Your TV , Siliconera2013-09-09,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TRODUCES PLAYSTATION(R) VITA TV (Corporate Release),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影響== 1994年末,索尼電腦娛樂是影片遊戲行業的新貴,上世紀90年代初,任天堂和世嘉佔據了影片遊戲行業的主導地位。自1985年任天堂推出紅白機以來,任天堂一直是影片遊戲行業的領跑者。人們最初估計,任天堂64將繼續保持這一地位。PlayStation的目標受眾包括15到17歲的兒童,18至29歲的成人,是第一代玩影片遊戲長大的人。1990年代末,索尼憑藉PlayStation遊戲機成為備受推崇的遊戲機品牌,遠遠領先於排名第二的任天堂,世嘉則被遠遠甩至第三位。 PlayStation在基礎硬體和開發者支援方面的領先地位為下一代PlayStation 2的成功鋪平了道路。新一代PlayStation 2戰勝了早早發售的世嘉Dreamcast,之後也抵擋了微軟Xbox和任天堂GameCube的競爭。 ===CD格式=== 人們普遍認為,PlayStation的成功影響了基於卡帶的遊戲主機的消亡。雖然PlayStation不是第一個使用光碟格式的遊戲主機,但它是第一個非常成功的主機,並且最終與使用卡帶的家用遊戲主機任天堂64正面交鋒。 任天堂對使用CD和DVD來儲存遊戲持懷疑態度,並以較長的載入時間和儲存問題為由公開表示懷疑。人們普遍猜測,考慮到任天堂的收入主要依賴於遊戲許可和第一方遊戲系列,因此,該公司相比光碟的大容量的優點更關心卡帶的防複製的優點。由於破解晶片的安裝相對容易,PlayStation上的盜版猖獗,使得PlayStation可以免費玩各種遊戲並繞過遊戲的區域限制,也可以將遊戲自行復制到CD-R光碟上游玩,這使得這款遊戲機對程式設計師和盜版玩家非常有吸引力。 遊戲在內容、圖形和聲音方面的複雜性不斷增加,將卡帶推向了它們的儲存極限,這逐漸使一些第三方開發者失去興趣。CD格式對出版商的部分吸引力在於它們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製作,並提供更多的生產靈活性,以滿足需求。因此,一些第三方開發人員轉而開發PlayStation,如史克威爾的《最終幻想VII》和艾尼克斯的《勇者鬥惡龍VII 伊甸的戰士們》,後者《勇者鬥惡龍VII 伊甸的戰士們》最初是為N64預先設計。而一些開發商仍在為任天堂64開發遊戲(科樂美只發行了13款任天堂64遊戲,但PlayStation上的遊戲數量超過了50款)。新遊戲在PlayStation上接連推出,任天堂64的遊戲釋出頻率卻較低,而且任天堂64的大部分成功的遊戲是由任天堂自己或其他第三方開發的,比如Rare。較低的製作成本也讓出版商獲得了額外的利潤來源:對已經賺回開發成本的遊戲進行重新定價,從而增加遊戲銷量。 ==參見== * PlayStation遊戲列表 * * ==註釋== ==參考來源== Category:1994年面世的產品 Category:家用遊戲機 Category:第五世代遊戲機 Category:日本品牌 Category:索尼遊戲機 Category:1990年代玩具 Category:PlayStation Category:優良設計獎
荷蘭同性婚姻
荷蘭同性婚姻(荷蘭語:Huwelijk tussen personen van gelijk geslacht或者homohuwelijk)自2001年4月1日在荷蘭正式合法化。荷蘭是世界上第一個合法化同性婚姻的國家。 2001年4月1日,荷蘭向同性伴侶開放了民事婚姻。自2012年10月10日起,這也適用於荷蘭加勒比區。事實上,在荷蘭不存在單獨的「同性婚姻」問題,從法律上講,它只是一種婚姻。無論如何,民事婚姻與性行為沒有正式關係。 在荷蘭王國的其他地區,同性伴侶還不能結婚,因為王國沒有普通民法。 == 同性婚姻的二十年 == 2021年4月1日,二十年前在荷蘭締結了第一樁同性婚姻。自2001年以來,已有28,000人結婚,其中約20,000人仍然在一起。大約4,500對同性伴侶已經分手,其他人已經移居國外或死亡。在 2010 年與另一位女性結婚的女性中,26% 的女性在十年後離婚。在兩個男人之間的婚姻中,這一比例為14%在男人和女人之間,有16%的婚姻以離婚告終。Nederland telt 20.000 homo-echtparen; vrouwenkoppels scheiden vaker , www.trouw.nl; 30 maart 202120 jaar na openstelling huwelijk telt Nederland 20.000 homo-echtparen , www.nu.nl; 1 april 2021 == 荷蘭歐洲區 == “同性婚姻”在1967年夏天成為一個公共話題,當時兩名年輕男子在鹿特丹教堂的“奉獻彌撒”中交換了戒指。David Bos, 'De twee bruidegommen Harry en Jean-Marie lieten hun relatie 50 jaar geleden al zegenen, in een kerk' , Trouw, 19 augustus 20171969年,同性婚姻是和他創立的同性戀黨的一個行動點。然而,LGBT權利運動不喜歡同性婚姻,而是贊成關係自由,其中不同型別的關係(婚姻,封閉式和開放式關係)被視為平等的可能性。1970年,哈里·湯瑪斯希望他的關係在天主教會得到祝福,但教會領導人暫時不想允許這樣做,部分原因是牧師工作組對同性戀者的負面建議。, Homoseksualiteit in Nederland, Meppel 1982, p. 199 e.v. 在八十年代,律師看到了使同性人也可以進行民事婚姻的法律可能性。他就此事聯絡了,並於1988年,之友基金會發起了一項向男同性戀者開放公證婚姻的運動。10jaarhomohuwelijk.nl: Geschiedenis 一項審判開始了,最終阿姆斯特丹法院的多個分庭在1989年承認:“法律中沒有一處說婚姻只適用於一男一女,但這並不能改變立法者確實打算為一男一女結婚的事實”。 當第一屆於1994年上任時,已有100個城市開設了臨時婚姻登記。司法部國務秘書還需要四年時間才能提出法律關係安排的提案:從1998年1月1日起,異性戀和同性戀者都可以建立民事結合。然而,這並沒有產生親子關係(因此,男性伴侶必須單獨承認女性伴侶的子女才能成為合法父親),而是與“姻親”的婚姻關係。解除已登記的伴侶關係比透過離婚解除婚姻要簡單得多。其他法律效力與婚姻相同。 自2001年起,已登記的伴侶關係可轉變為婚姻關係。那時,只要提出簡單的要求,婚姻就可以轉變為註冊伴侶關係。後者有時適用於兩個婚姻伴侶想要快速離婚(所謂的閃電離婚):婚姻隨後轉變為註冊伴侶關係,並且該伴侶關係很快解散。自2009年以來,不再可能從婚姻轉變為註冊伴侶。 因此,同性伴侶可能已經選擇了一種受法律監管的同居形式,這種形式在大多數方面都等同於婚姻。然而,根據婚姻開放委員會1997年10月報告中的多數意見,決定也向兩名女性或兩名男性開放婚姻。平等待遇的出發點在這方面起決定性作用。 婚姻對許多人來說具有特殊的價值和象徵意義,並且可能存在以這種方式確認關係的願望。委員會的大多數成員沒有壓倒一切的理由將同性伴侶排除在這種可能性之外。應該記住,在荷蘭,如果教會婚姻之前沒有公證婚姻,為其祝福是一種犯罪。 1998年,第二個紫色內閣成立,新任國務卿主持了透過議會開放民事婚姻的法案。在國會二院,109名議員對該法案投了贊成票:工黨(除外)、自由民主人民黨、民主66、綠色左派、社會黨和、和(基督教民主黨)。33個成員投反對票:基督教民主黨(上述三個除外)、、和†。規範這一點的法律於2001年4月1日開始生效。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同性婚姻合法化。 荷蘭沒有獨立的同性婚姻,或專門針對兩個同性的人的婚姻形式。所有伴侶組合(男性-男性、男性-女性和女性-女性)在法律上都是相同的。 === 法律 === 2000年12月21日生效的《荷蘭法》修訂了《》第1卷,涉及向同性人開放婚姻(《婚姻開放法》),該法案於2001年4月1日生效,修訂了《民法典》第1卷(家庭法),主要變化是增加了第30條的規定: :婚姻可以由不同性別或相同性別的兩個人締結。Het eerste lid van artikel 31, "Om een huwelijk te mogen aangaan moeten een man en een vrouw de leeftijd van achttien jaren hebben bereikt.", is gehandhaafd, maar betekent slechts "Om een huwelijk te mogen aangaan moet een persoon de leeftijd van achttien jaren hebben bereikt." 因此,決定向同性伴侶開放現有的民事婚姻,這種婚姻以前只對不同性別的人開放。荷蘭的兩個男人或兩個女人之間的婚姻,原則上與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之間的婚姻具有相同的條件和法律後果: *締結、完成和終止婚姻的條件和規則是相同的。 *夫妻雙方對彼此的義務和權利是相同的。 然而,有兩個重要的區別。 *兩個女人或兩個男人之間的婚姻不會與配偶的子女產生後代關係,而一個女人和一個男人之間的婚姻往往會產生後代關係;男性配偶根據法律規定成為其妻子在婚姻期間所生子女的合法父親(即使他不是親生父親),但女性配偶不會根據法律規定成為其妻子子女的合法母親--但她是繼父母(因此有撫養義務,以後不得與孩子結婚),也可以向法院申請子女的監護權。如果她的伴侶是唯一的合法父母,則兩人都有共同的監護權。同樣地,男性配偶是其丈夫孩子的繼父母。只有當繼父母收養孩子時,兩人之間才會建立起親子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有兩個合法的父親(而不再有一個合法的母親:收養切斷了這一聯絡)或兩個合法的母親。一個女人不能承認另一個女人的孩子。 國外承認兩個女人或兩個男人之間的婚姻會(而且通常也會)造成問題。大多數國家法律制度中的普遍學說認為這種型別的婚姻是絕對無效的。一個例外是阿魯巴島、庫拉索島和聖馬丁島,它們是荷蘭王國的一部分,根據《》,它們必須承認彼此的行為(包括結婚證書),即使他們自己不知道同性婚姻。 在歐盟內部,有越來越多的聲音要求相互承認合法締結的同性婚姻(如荷蘭、比利時和西班牙)。另外,荷蘭的同性戀婚姻如果在另一個國家不被承認:例如,德國聯邦法院(稅務最高法院)將兩名荷蘭婦女之間的婚姻稱為「Eingetragene Lebenspartnerschaft」,因此,被認為是一種民事結合。然而,在承認關係方面,兩個同性夥伴之間的民事結合一般會引起較少的問題。許多國家不承認兩個男人或女人之間的婚姻,但承認兩個同性之間的民事結合。 隨著婚姻對同性伴侶的開放,荷蘭收養孩子的規則也發生了變化:締結同性民事婚姻的同性伴侶現在可以共同收養;也允許與父母同性別的配偶收養繼父母(從1998年起稱為 "伴侶收養")。大多數國家不允許荷蘭同性伴侶收養兒童:為了避免國際法律衝突,荷蘭法律因此仍然普遍不允許同性伴侶收養外國兒童。 == 荷蘭加勒比區 == 《》使當時的《荷屬安地列斯民法典》在荷蘭加勒比海地區具有荷蘭法律的地位,名稱為“民法典”。《關於博內爾島、聖尤斯特歇斯島和薩巴島公共實體的適應法》第8.20條在提出之前對第1卷作了修改。在討論該《調整法》期間,議員雷姆斯(VVD)和範根特(GroenLinks)透過了一項修正案,其中,除其他事項外,其中包括在上述第8.20條中增加了DDa 部分,開啟了婚姻。它被新增到《調整法》第16.1條中,該條規定,《調整法》的條款將在確定的不同條款或其部分可以不同決定的時間生效,第8.20條的部分將在《調整法》的一個或多個條款生效後兩年內生效。 因此,起初登記和接受婚姻的情況與阿魯巴和庫拉索的情況非常相似。自2011年1月1日起,同性戀伴侶接受(歐洲)荷蘭契約的行為已合法確立(因此它不僅受法院裁決的約束)。它還提供了登記在其他國家締結的同性婚姻的機會。Buitenlandse 'homohuwelijken' ook erkend op BES-eilanden , COC, 19 september 2010 由於過渡日期為2010年10月10日且未設定其他實施日期,因此自2012年10月10日起自動修訂民法BES第1卷。同時,在博內爾島和薩巴島已經舉行了一些同性婚姻,包括來自阿魯巴的一對夫婦的婚姻,在那裡是不可能的。Eerste homohuwelijk in Caribisch Nederland , Volkskrant, 4 december 2012Eerste homohuwelijk op Bonaire , NOS.nl == 教會祝福 == 在荷蘭,同性關係在一些教會中受到祝福。自2004年起,的教會秩序提供了這方面的空間,但每個教區必須做出自己的選擇。Jan Andries de Boer: Het homohuwelijk en de kerk現在有多少教區可以做到這一點不得而知。根據的說法,兄弟會自1986年以來一直為同性結合提供祝福,使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基督教教派。這種情況已經這在1960年代以不同的形式發生,在其他教派中也是如此,通常是在私人慶祝活動中。David J. Bos (2017), "Equal rites before the law”: Religious celebrations of same-sex relationships in the Netherlands, 1960s–1990s. Theology & Sexuality 23, 188-208. ==參見== *荷蘭LGBT權益 ==外部連結== *荷蘭司法行政部字幕新聞 ==參考== Nederland Category:荷蘭LGBT權益 Category:荷蘭法律 Category:2001年LGBT歷史
美國同性婚姻
美國同性婚姻在2015年6月26日全國合法。在過去曾極具爭議,僅在為數不多的判例中曖昧的未加以否定,最高法院在奧貝格費爾訴霍奇斯案的判決,各州亦須給予承認,並且不得拒絕發放結婚證書給予同性伴侶,拒絕對同性配偶發放結婚證書已違反美國憲法正當法律程式和第十四修正案的平等保護條款。2022年6月,保守派大法官佔多數的美國最高法院以現行案例推翻過往保障女性墮胎權判決後,民主共和兩黨國會議員為避免最高法院會再推翻保障同性婚姻權判決而在同年7月與11月分別在參眾兩院透過聯邦法《尊重婚姻法》()保障同婚 美參議院61票比36票透過《尊重婚姻法》 ,Newtalk新聞,2022-11-30,該法廢除將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結合的舊法,雖然並未要求各州需立同性婚姻法,但要求各州承認在外地結婚的同性伴侶,同年12月13日美國總統也迅速簽署立法。美總統拜登將簽署聯邦法 保障同婚權益 ,聯合報,2022-12-13拜登簽署法案在聯邦層級保護同性、跨種族婚姻 ,美國之音中文網,2022-12-14 爭取同性結婚權利及同性伴侶權益的運動始於1970年代,在1993年夏威夷州最高法院在中判決該州同性婚姻禁令違憲後迅速成為美國政治重要議題。進入21世紀,公眾支援同性婚姻的呼宣告顯增高,自2011年以來的全國民調均顯示多數美國人支援同性婚姻。2004年5月17日,馬塞諸塞州州最高法院判令後成為首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州。 2012年5月9日,巴拉克·奧巴馬成為首位公開支援同性婚姻的在任美國總統。2012年11月6日,緬因州、馬里蘭州和華盛頓州率先透過公投決定同性婚姻合法。 2013年6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在美國訴溫莎案中推翻了禁止在聯邦層面承認同性婚姻的法案。在此之後,27個州的美國聯邦地區法院、6個州的州法院判定同性婚姻禁令違憲,另有一州法院判決僅針對承認在其他司法管轄區內進行的同性婚姻合法性。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層面,第四、七、九、十巡迴上訴法院認定同性婚姻禁令違憲,而第六巡迴上訴法院則持相反觀點。在2014年10月6日美國最高法院拒絕受理來自印地安那州、俄克拉何馬州、猶他州、弗吉尼亞州和威斯康星州的上訴案後,上述5個州內同性婚姻合法化,這一決定還迅速推動了其他數個州的同性婚姻合法化程序。由於上訴法院判決分歧,2015年1月16日,美國最高法院同意受理來自第六巡迴區的4起上訴案件。 2015年6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在奧貝格費爾訴霍奇斯案中判決同性婚姻的權利受到憲法保障,全國各州不得立法禁止同性婚姻,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美國成為第五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美洲國家,同時也是繼加拿大後第二個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北美洲國家。 == 民意 == thumb|none|300px|2004年情人節週末,大量的同性伴侶到舊金山市政府大廳領取結婚許可證。 自從1996年捍衛婚姻法案在美國國會獲得透過並生效後,同性婚姻這個社會議題逐漸受到關注。近年來,美國主流民意已由傾向於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逐步轉變為傾向於支援同性婚姻合法化。 支援同性婚姻的人通常認為,法定的婚姻及其權利不應該對同性伴侶關閉,這種拒絕同性婚姻的做法損害了其作為美國公民的平等權利,並認為婚姻平等有助鞏固家庭。 反對同性婚姻的人則反對這個觀點。他們通常認為法定的婚姻應該只定義成為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結合,也就是所謂的“傳統婚姻”。而且不應該強迫一個州承認不是這種形式的婚姻。同性婚姻將會摧毀美國的家庭核心價值。 thumb|none|150px|2004年到舊金山領取結婚許可證的同性伴侶排起了長隊。 反對同性婚姻的人通常是保守派、經常參加宗教儀式、年長人士、共和黨保守派支持者、與宗教組織有聯絡或住在郊區、聖經帶和美國南部。 支援同性婚姻的人則集中在年輕人、甚少或不參加宗教儀式的人、民主黨自由派支持者、以及居住在太平洋海岸都會區,美國東北部都會區以及新英格蘭的美國人。 一些州,特別是新英格蘭以及美國西部太平洋海岸都會區,大部分人都支援同性婚姻。根據一份於2003年10月進行的來自馬薩諸塞州的民意調查,大約有59%的註冊選民認為同志伴侶應該有權利進行世俗婚禮。。而之前在夏威夷、加利福尼亞和新澤西州的調查則顯示大部分人支援同性婚姻。 此外,支援同性婚姻的人認為,同性戀者不能結婚使得他們不能享受超過1,049項權利和權益以及大量的各州法律和私有權益(例如家庭成員關係,折扣等等)。他們說,一個從法律上否定為公民提供聯邦權利或權益的行為直接與美國憲法第十四修正案相違背,這個修正案規定為公民提供平等的保護和大量的法定程式。這就意味著為一個群體提供的權利不能否認另一個團體享用。 在2003年最高法院命名的案件勞倫斯訴得克薩斯州案案件中,法院認為自願的親密性關係是個人自由的一部分,並由憲法第14修正案作保護,這才正式使同性戀在美國非刑事化。很多支援同性婚姻的人認為這個判決為以後廢除各州中禁止同性婚姻的法律鋪平了道路。同時在憲法第14修正案的基礎上為婚姻保護法案提出了質疑的可能。 在2003年,一女同性戀喜劇演員蘿西·歐唐納的案件也引起了另一個話題。O'Donnell的終身伴侶Kelli被迫在法庭上作出不利於O'Donnell的作證。在美國法律制度中,不能強迫伴侶在法院中做出不利於另一方的證詞;但是因為同性伴侶不能結婚,他們的這項權利被否決。她們是在2004年2月26日在舊金山結婚的。 == 「奧貝格費爾訴霍奇斯案」之前美國各州狀況== 在2015年奧貝格費爾訴霍奇斯案裁決結果發布前,同性婚姻在美國35個州、關島以及哥倫比亞特區得到法律承認,另外在密蘇裡州、堪薩斯州、阿拉巴馬州獲有限承認。在2013年的美國訴溫莎案前,則僅有12個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得到承認。 州或海外領土 人口U.S. Census estimate, 2014: The Census Bureau population estimate for 2014 was 318,857,056 for the states and the District of Columbia. 法規/裁決日期 生效日期 生效方式 備註 阿拉斯加州 736,732 聯邦法院裁決 美國阿拉斯加聯邦地區法院 Hamby v. Parnell 6,731,484 聯邦法院裁決 美國亞利桑納聯邦地區法院 Connolly v. Jeanes 以及 Majors v. Horne 加利福尼亞州 38,802,500 聯邦法院裁決 → 州議會立法 美國加利福尼亞北區聯邦地區法院 Perry v. Schwarzenegger 裁決加利福尼亞州8號提案違憲,美國最高法院 Hollingsworth v. Perry 裁決上訴人無權代表州政府提起上訴,維持聯邦地區法院的裁決 科羅拉多州 5,355,866 、 州法院裁決、聯邦法院裁決 科羅拉多州地方法院 Brinkman v. Long;美國科羅拉多聯邦地區法院 Burns v. Hickenlooper 康乃狄克州 3,596,677 州法院裁決 → 州議會立法 康乃狄克州最高法院 Kerrigan v. Commissioner of Public Health。性別中立的婚姻法案由州議會在2009年4月透過 德拉瓦州 935,614 州議會立法 哥倫比亞特區 658,893 特別區議會立法 19,893,297 聯邦法院裁決 美國佛羅裡達北區聯邦地區法院 Brenner v. Scott 165,124 聯邦法院判例的效力 → 行政長官的行政命令 → 聯邦法院裁決 → 州議會立法 關島檢察總長 Elizabeth Barrett-Anderson 遵從 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 Latta v. Otter 的判例,命令發放婚姻證書. 夏威夷 1,419,561 州議會立法 1,634,464 聯邦法院裁決 美國愛達荷聯邦地區法院 Latta v. Otter 第九巡迴上訴法院維持判決 12,880,580 州議會立法 6,596,855 聯邦法院裁決 美國印第安納南區聯邦地區法院 Baskin v. Bogan。第七巡迴上訴法院維持判決 愛荷華州 3,107,126 州法院裁決 愛荷華州最高法院 Varnum v. Brien 緬因州 1,330,089 公投 公民提案 Maine Question 1, 2012,透過 馬裡蘭州 5,976,407 州議會立法 → 公投 州議會透過;公投提案 Maryland Question 6,維持原法案。 6,745,408 州法院裁決 麻薩諸塞州最高法院 Goodridge v.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明尼蘇達州 5,457,173 州議會立法 1,023,579 聯邦法院裁決 美國蒙大拿聯邦地區法院 Rolando v. Fox 2,839,099 聯邦法院裁決 → 州議會立法 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 Sevcik v. Sandoval 新罕布夏州 1,326,813 州議會立法 紐澤西州 8,938,175 州法院裁決 紐澤西州最高法院 Garden State Equality v. Dow 2,085,572 州法院裁決 → 州議會立法 新墨西哥州最高法院 Griego v. Oliver 紐約州 19,746,227 州議會立法 9,943,964 聯邦法院裁決 美國北卡羅萊納西區聯邦地區法院 General Synod of the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v. Cooper 3,878,051 聯邦法院裁決 美國俄克拉荷馬北區聯邦地區法院 Bishop v. Oklahoma]],美國聯邦第十巡迴上訴法院 Bishop v. Smith 3,970,239 聯邦法院裁決 → 州議會立法 美國俄勒岡聯邦地區法院 Geiger v. Kitzhaber 12,787,209 聯邦法院裁決 美國賓夕法尼亞中區聯邦地區法院 Whitewood v. Wolf 羅德島州 1,055,173 州議會立法 4,832,482 聯邦法院裁決 美國南卡羅萊納聯邦地區法院 Condon v. Haley 2,942,902 聯邦法院裁決 美國猶他聯邦地區法院 Kitchen v. Herbert,美國聯邦第十巡迴上訴法院 Kitchen v. Herbert 佛蒙特州 626,562 州議會立法 州議會推翻州長的否決票 維吉尼亞州 8,326,289 聯邦法院裁決 → 州議會立法 美國維吉尼亞東區聯邦地區法院 Bostic v. Rainey 美國聯邦第寺巡迴上訴法院 Bostic v. Schaefer 華盛頓州 7,061,530 州議會立法 → 公投 州議會立法,公投案 Washington Referendum 74 維持原法案. 1,850,326 聯邦法院判例效力 → 州長官的行政命令 → 聯邦法院裁決 州長 Earl Ray Tomblin 和州檢察總長 Patrick Morrisey 承認第四上訴巡迴法院 Bostic v. Schaefer的判例 美國西維吉尼亞南區聯邦地區法院於 McGee v. Cole 推翻該州的禁婚法令 5,757,564 聯邦法院裁決 美國威斯康辛西區聯邦地區法院 Wolf v. Walker。第七巡迴上訴法院維持地區法院判決 584,153 聯邦法院裁決 美國懷俄明聯邦地區法院 Guzzo v. Mead 總計 221,434,635,佔美國人口總數 (未計入關島人口數) 221,434,635,佔美國人口總數 (未計入關島人口數) 221,434,635,佔美國人口總數 (未計入關島人口數) 221,434,635,佔美國人口總數 (未計入關島人口數) 221,434,635,佔美國人口總數 (未計入關島人口數) == 公民結合 == 佛蒙特州是美國唯一一個向同性伴侶在州法的水平上提供與異性伴侶相同權利和權益的州。佛蒙特州不使用“婚姻”一詞,而把這種結合稱為“公民結合”。但是公民結合不提供聯邦水平的權利和權益以及與世俗婚姻證明相同的保護。關於佛蒙特州公民結合的歷史,請參看世俗婚姻一文。 加利福尼亞州的國內伴侶關係法提供了類似的權益,但是仍然不是完全的同性婚姻。 紐約立法議會中有一份議案希望把婚姻權利廣大到同性伴侶中。這份議案在2003年早期引入,但是被紐約州參議院否決。 == 聯邦法律 == 1996年,聯邦的婚姻保護法案獲得透過。這個法案的第三章把婚姻定義成為“一男一女間的公民結合”,反對聯邦認可同性婚姻,同時也允許美國各州份可以不承認在其他州份或國家進行的同性婚姻(雖然當時沒有一個美國州份提供同性婚姻)。接著,很多州份都透過立法或修改憲法來確定它們不認可同性結合,也不會從法律上認可在其他州的同性結合。這些法律後來被稱為“小婚姻保護法”。但是後來,這些法律在大部分州都被一一廢除,或是被判違憲而需要整改,或是進入聯邦法院申訴或複議階段。截至2013年,只有在少數州,禁止同性婚姻的法律依然有效。直到2013年,美國最高法院依據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以5:4的比率裁定婚姻保護法案第三章違憲。 === 國家間的討論 === ==== 加拿大 ==== 2005年加拿大同性婚姻全面合法化。由於加拿大與美國的緊密聯絡,這一舉動使得美國國內對其法律的質疑開始升溫。因為加拿大的婚姻證書並不要求公民身份或居民身份(不像荷蘭或比利時)。加拿大和美國歷史上相互承認在加、美任一國內的婚姻。 因此一批美國伴侶立即前往或計劃前往安大略省結婚。美國同性戀組織聯盟表示希望前往加拿大結婚的伴侶在登記前與他們接觸,以便他們可以把與美國的同性婚姻運動相互配合。 == 時間表 == === 1975年 === ==== 科羅拉多州 ==== 1975年,科羅拉多州Boulder County郡的法官秘書Clela Rorex允許六對同性伴侶結婚。只是經過檢察官的顧問意見後做出的決定,檢察官認為,州法律沒有明令禁止同性婚姻。 === 2003年 === ==== 馬薩諸塞州 ==== 2003年11月18日,馬薩諸塞州最高司法法院在Goodridge et al. v.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案件中以4:3的票數裁決州憲法中的關於禁止同性婚姻的行為是違憲的,並給以立法機關180天的時間更改法律。由民主黨控制的州議會兩院透過法案,但被共和黨州長米特·羅姆尼否決。上訴法院認為馬薩諸塞州不可以“否認給以兩個希望結婚的同性間以世俗婚姻相同的保護、權益和義務”因為州憲法規定禁止“形成二等公民”。2004年2月4日,法院重申兩種婚姻間的平等地位和表達是必須的,這就意味著或者允許同性婚姻(而不是公民結合)以符合憲法,或所有的伴侶必須進行公民結合,而不認同任何的婚姻形式。這個判決將在2004年5月18日生效,離判決後6個月。一個試圖推翻最高法院判決的憲法修正案則至少需要經過立法機關和公投後才可能透過,即使透過了,也必須要等到2006年才可以執行。 ==== 加利福尼亞州 ==== 2004年2月12日到3月11日,民主黨的舊金山市長加文·紐森和其他官員開始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舊金山釋出婚姻證書。女同性戀活躍分子Phyllis Lyon和Del Martin是第一個結婚的同性伴侶。這個事件是有意削弱來自一個保守派團體加州婚姻戰役組織(Campaign for California Families)法律挑戰。在加利福尼亞州最高法院表示暫停派發證件前,共有4,161對同性伴侶領取了結婚證件。 雖然市政府的行為違反了第22號法案,市政官員表示這個婚姻是合法的。這個加州法案表示“只有一男一女間的婚姻才是合法的,並被加州承認”。市長表示他這樣做是因為他相信該法例違反了憲法中提供平等庇護的條款。反對同性婚姻的組織快速做出反應,上訴到法院要求停止市政府的這個行為。關於婚姻的法律正確性也將在法庭上受到檢驗。 此外,加州的婚姻登記機構表示,其他任何的婚姻形式,包括任何頒發給同性伴侶的婚姻證件,都不會被註冊。 而與此同時,創立第22條的參議員的兒子David J. Knight則與跟他相處了10年的伴侶Joseph J. Lazzaro於3月9日結婚。 在Alameda County附近的伯克裡和奧克蘭的官員都表示有興趣加入到舊金山的行列中,但是由於它們的婚姻許可是由郡來頒發的,而不是城市,所以它們現在不能執行這個權力。舊金山可以釋出自己的婚姻證書是因為它同時是郡也是市。它是加州唯一一個這樣的城市。 2004年3月9日,San Jose市議會以8:1的票數透過了一項決議,同意認同在其他地方為當地僱員進行的同性婚姻。 2004年3月11日,加州最高法院要求舊金山暫停簽發同性婚姻證書以作進一步決定。市長紐森表示同意遵守這個命令。法院希望在5月或6月舉行關於婚姻立法的聽證會,這個暫停簽發同性婚姻證書的決議至少會執行到那時。舊金山市希望在見陪審團之前,它們的案件先在低一級的法院舉行聽證會,而不是直接到州最高法院。但是,法院建議舊金山政府可以向該州提出訴訟,而是政府則於當天下午提出了這樣的一個訴訟。 ==== 新澤西州 ==== 2004年3月8日,新澤西州Asbury Park市的副市長與一位由鎮官員頒發的婚姻許可的同性伴侶結婚。新澤西州的婚姻登記需要72小時。第一張同性婚姻許可在3月5日頒發。當鎮辦公室於3月9日開門辦公室,有大批的同性伴侶前來領取婚姻許可,他們希望可以在當地的州里首席檢察官Peter C. Harvey終止這個行為之前拿到婚姻許可 。但是直到當天下午,仍沒有收到停止簽發同性婚姻許可的禁令,雖然首席檢察官向當地辦公室發了一封警告信,表示如果市辦公室繼續簽發許可,將會面臨起訴。作為回應,3月10日,市議會當天一致透過凍結所有新簽發的16張許可。 ==== 新墨西哥州 ==== 2004年2月20日,新墨西哥州Sandoval郡官員Victoria Dunlap表示她將開始簽發同性婚姻許可,因為新墨西哥州的婚姻法中沒有提及性別問題。第一對同性伴侶在當天遲一點的時候申請了許可。但是當前晚上,墨西哥州首席檢察官Patricia Madrid表示簽發的證件“在該州的法律下是無效的”,而郡官員辦公室則停止了簽發許可。在此之間,共釋出了26個許可。 ==== 紐約州 ==== 紐約州承認民事結合。2011年6月24日,同性婚姻法案在州參議院以33對29票獲得透過,並在2011年7月24日開始生效。 ==== 俄勒岡州 ==== 俄勒岡州承認民事結合。 ==== 華盛頓州 ==== 2004年3月8日,西雅圖市長Greg Nickels簽署了一份行政令認同在其他地區為當地職員簽發的同性婚姻,他同時向市議會提出了建議,要求所有城市的市長都應該為他們的僱員這樣做。同一天,六對同性伴侶起訴King County以獲得婚姻許可。華盛頓州給以該州各郡權利自主決定簽發許可,但是仍然嚴格定義婚姻為“一男一女之間的公民契約”。 幾天後的3月11日,美國家庭聯合會(American Family Association)在King County高階法院提出起訴,要求停止市長Nickels頒佈的行政命令。 === 2009年 === ==== 艾奧瓦州 ==== 2005年,美國知名的同性維權組織代表6對艾奧瓦州波爾克縣的同性伴侶向艾州法庭提起訴訟,認為艾州拒絕准許同性婚姻的行為違反了艾州憲法中的平等保護條款。波爾克縣地方法院於2007年判定艾州作法違憲,而該案隨後被上訴到艾奧瓦州最高法院。 2009年4月3日,艾奧瓦州最高法院7名法官一致判定艾奧瓦州政府在同性婚姻問題上並沒有重大利益牽涉在其中,因此州政府拒絕准許同性伴侶合法婚姻的作法違反了艾奧瓦州憲法。艾奧瓦州政府於該月27日正式向同性伴侶發出結婚證書。 ==== 佛蒙特州 ==== 美國佛蒙特州內的同性婚姻於2009年9月1日被正式合法化。 2000年7月,佛蒙特成為了美國第一個給予同性伴侶民事結合身份的州份,同時佛州也是美國第一個以立法方式准許同性婚姻的州份。 === 禁令 === 在幾個州的政客已經開始提出新的禁令以反對同性婚姻。一些州已經把婚姻定義為一男一女之間,雖然他們仍在琢磨向州憲法加入新的修正案以阻止這個法律被判為是違憲的。很多州的憲法修訂案要求進行全州的公民投票,這味著在這個建議生效前有可能會拖延幾個月或一年或更長的時間。 2004年3月5日,-{zh-hans:威斯康星州; zh-hant:威斯康辛州;}-議會批准了州憲法修正案(68:27)禁止同性婚姻或公民結合,反對其他地方對伴侶關係的合法化。這個議案仍需要經過參議院和公民投票透過。同一天,堪薩斯州議院以88:36透過了一個修正案。 === 合法化 === 2010年12月,美國同性戀及人權組織正式提出重新要求把同性婚姻合法化,並在12月18日發起遊行,爭取他們應有的人權及自由,認為同性伴侶也能結合,組織家庭。他們認為美國政府歧視他們的性取向,向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但沒有清楚的被告人而不了了之。 === 2011年 === ==== 紐約州 ==== 6月24日,紐約州參議院以33票贊成、29票反對,透過同性婚姻法案。4名共和黨的州參議員對此議案投下贊成票。紐約州長安德魯·庫默(Andrew Cuomo)將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案簽署為法律,30日後生效。7月24日正式合法化。 此前紐約州曾多次表決同性婚姻合法化,但在共和黨控制的參議院遭到駁回。 === 2013年 === 隨著6月26日美國最高法院宣判《捍衛婚姻法案》違憲後,為各州透過合法化掃除障礙。 ==== 夏威夷州 ==== 在夏威夷州,由民主黨控制的州議會透過同性婚姻合法化。 ==== 新墨西哥州 ==== 12月19日,新墨西哥州最高法院透過同性婚姻合法化,多達31頁的判決書指出,民事婚姻應是兩人自願結合,平等應用在同性及異性伴侶身上。 === 2014年 === ==== 猶他州 ==== 2013年12月20日,美國猶他州聯邦地區法院推翻該州的同性婚姻禁令,裁定該禁令違反憲法第14修正案,並表示「毫無根據的恐懼與臆測不足以成為法律依據」。 2014年共和黨籍猶他州州長赫伯特(Gary Herbert)1月8日宣佈,根據聯邦最高法院6日的裁決,猶他州政府不承認同性婚姻,使去年12月20日起因聯邦地方法官一項裁決而取得結婚證書的約1400對男女同性戀伴侶,立即陷入困境,因婚姻狀態未定,可能無法共同申報所得稅,無法加入同性配偶的醫保計劃。 ==== 阿肯色州 ==== 2014年5月9日,一位阿肯色州法官以違憲為由推翻了該州的同性婚姻禁令。阿肯色州政府在當日開始對同性伴侶發放婚姻證明。 2014年5月16日,阿肯色州政府暫停了對同性伴侶發放婚姻證明。 ==== 愛達荷州 ==== 2014年5月13日,一位愛達荷州法官判決該州對於同性婚姻的禁令違反了美國憲法,推翻了該州的同性婚姻禁令。愛達荷州將於2014年5月16日起對同性伴侶發放婚姻證書。 === 2015年 ===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6月26日以五票贊成、四票反對,最終透過裁決,裁定同性伴侶有權在全美同性婚姻合法化,意味禁止同性婚姻的14個州要終止針對同性婚姻的禁令。贊成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尼·肯尼迪(Anthony Kennedy)在判詞中指,「同性戀者希望結婚,不應被判以孤獨生活,不應被排除於其中一條文明世界中最古老的制度。他們要求在法律中獲得同等尊嚴。因此,憲法賦予他們(同性婚姻)權利」。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亦在Twitter發推文,「今日是邁向平等的一大步,男、女同性戀者現在有如其他人一樣擁有結婚的權利。#真愛勝利 #LoveWins」 聯邦最高法院歷史性裁定美全國同性婚姻合法化 蘋果日報 (香港)。 正爭取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希拉里·克林頓在Twitter推文,指「很榮幸慶祝婚姻平權的歷史性勝利」。她又上載了一個彩虹色的英文字「HISTORY」(歷史)。爭取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的傑布·布希就發表宣告,指他雖然相信傳統婚姻,「但亦相信我們應該愛近人和尊重別人,包括那些作出終身承諾的人」。 白宮亦帶頭,將其Facebook專頁的圖示改成彩虹旗模樣,標誌同性婚姻的勝利。白宮Faceook專頁 社交網站Facebook推出工具讓使用者自行能一鍵為大頭貼加上彩虹旗,一起慶祝。另外Google亦在使用者搜尋「Gay」、「Lesbian」、「LGBT」等字時,就會在搜尋結果左邊顯示一個彩虹色的愛心,右邊出現一串色彩繽紛的手牽手的人形圖案。 === 2022年 === 為防止由保守派控制的最高法院推翻先前就同性婚姻合法化之裁決,眾議院透過《尊重婚姻法》,首次讓同性婚姻和跨種族婚姻獲得聯邦法律層面的保障,《尊重婚姻法》不保障婚姻權,但規定各州必須承認跨州的同性婚姻,並且同性伴侶享有與任何已婚夫婦相同的聯邦福利。7月,該法案以267票對157票透過,47名共和黨代表投下支援票。12月,參議院以61-36票透過法案,眾議院再次以258-169票透過法案。喬·拜登總統於2022年12月13日將其簽署為法律。 == 參見 == * 婚姻保護法案 * * LGBT歷史年表 * === 資訊 === * Burge, Kathleen, "Supreme Judicial Court : Gay marriage legal in Massachusetts ". Boston Globe. * Foust, Michael, "Same-sex 'marriage' issue percolates in 4 state courts, 1 federal court". Baptist Press News. August 29, 2003. * Sullum, Jacob, "文字遊戲——如何保護婚姻的貞潔"。2004年2月13日 * Mullane, J. D., "Backlash coming for gay marriage". Bucks County Courier Times. February 19, 2004. * "布什支援從憲法上禁止同性婚姻 ". USAToday。2004年2月24日 * "布什支援反對同性婚姻的修正案 "。 NPR。 * "同性戀婚姻 "。 Online News Hour,PBS。2004年2月24日 * Bruce, Tammy, "關於婚姻和平等權"。 FrontPageMagazine.com,2004年2月25日 * Bonopartis, Nik, "Analogy to civil rights fight is offensive to some blacks". Poughkeepsie Journal,2004年3月5日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Equal Marriage: Freedom to Marry Coalition of Massachusetts. (Education, advocacy, and lobbying group) * Marriage Law Project, Defense of Marriage Acts (DOMAs), "State Overviews". (A state-by-state guide to marriage issues) United States Category:2015年美國法律 Category:2022年美國法律
性悖軌法
性悖軌法()是一種把特定性行為定位為性犯罪的法律。此類性行為通常指肛交,有時其定義會被擴大到不能生殖的性行為,如自慰、口交等等。根據威廉·布萊克斯通的《對英國法律的註解》(),性悖軌法被限定為“違抗自然法的可惡罪行”()或一些類似的描述性用詞。這種模糊不清的用語定義,使各種特定行為都能以這種名目納入懲處範圍之中。一些中世紀基督教神學家把男上女下位以外的性交姿勢,基督徒和異教徒(猶太人、穆斯林)的性交行為,都視為違反自然法的性行為(Sodomy )。 就其用詞的定義而言,雖然這些法律的物件普遍適用於同性戀或異性戀,但是它往往被用來針對同性戀者。在美國一些州過去的性悖軌法之中,這些法律所描述的行為被具體化和並在法律中注以嚴格的定義,並只用來禁止同性間的行為,有時女同性戀也在性悖軌法的範圍內,但是一般性悖軌法仍然是專門用來針對男同性戀的。美國的性悖軌法已經在2003年的勞倫斯控告德克薩斯州案中被宣佈無效。 == 概況 == 由於宗教的緣故,過去西方文明大多把同性性行為視為犯罪。在英國,亨利八世於1533年第一次引入了懲處同性性行為的性悖軌法,對其最高處罰可以是絞刑。但是隨著西方社會對同性戀的同理與對多元文化的寬容,性悖軌法已經逐漸被各個國家廢止。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跟隨這個步伐。在有的國家,同性性行為仍然被視為嚴厲罪行。最極端的例子是,在茅利塔尼亞、伊朗、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葉門、蘇丹共和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沙烏地阿拉伯,同性性行為會被判處死刑。此外,諸如監禁到罰款等處罰在孟加拉、不丹、蓋亞那、尼泊爾、馬來西亞和烏幹達仍然存在。 == 名稱由來== 英語中 sodomy 一詞(性悖軌,或音譯為所多瑪)指中世紀基督教神學中非屬於神學自然法規範的性行為,一般指男性與男性之間的肛交行為 (Or )。也可能指女性與女性之間的性行為,男性與女性之間的口交、肛交行為。廣義來說,凡是人類非生殖性的性行為(non-coital sexual acts),包括自慰、互相手淫、口交、肛交、避孕、人和動物的性行為等都包含在內。 === 語源 === “”一詞來源於《創世記》中所多瑪與蛾摩拉的故事。 這個詞是由彼得·達米安在11世紀創造,用來取代《聖經》中的“sin of Sodom”, 彼得最初把手淫行為也包括在這個詞的範圍內。 “sin of Sodom”來自於《聖經》創世紀第18、19章中耶和華和亞伯拉罕的故事。耶和華認為所多瑪與蛾摩拉(Sodom and Gomorrah,是古代巴勒斯坦的城市)被道德敗壞且罪惡深重的人群佔據,所以,耶和華告訴亞伯拉罕他要毀掉這兩個城市。亞伯拉罕替居住在兩個城市的人求情,最後耶和華同意,如果能在城市裡找到10個清白的人,他就寬恕整個城市。於是,耶和華派了兩個天使去考察所多瑪,他們受到所多瑪最後一個清白的人、亞伯拉罕的小舅羅得的熱情款待。可是在天使要睡覺的時候,所多瑪的居民圍住了羅得的房子,要求和羅得的“客人”發生性關係。 根據今日歷史學家的考證,過去在新月沃土的居民有對敵軍的俘虜進行強姦的行為,以表示自己把對方打敗的意思。羅得為兩位天使求情,並提議把兩個仍然是處女的女兒任這些人淫辱,但被居民拒絕。於是天使們施法讓這些人看不見,但居民摸著黑試圖闖進屋裡來。於是天使讓羅得和他的家人離開了這座城市,然後毀了它。 現代神學家用不同的方式解釋聖經,例如將其罪行歸之於所多瑪與蛾摩拉的居民對天使(客人)有強姦企圖,以及喪失「待客之道」。不過伯多祿·達彌盎認為是因為“男性間的性慾望”(中世紀的基督教神學認為性行為若不用於生育,包括口交、手淫等,不合乎耶和華對人類的性規定),致使耶和華毀掉了那兩個城市。 == 各國或地區的情況 == === 英國 === 英國歷史上也有類似的法律,通常解釋為兩個男性間的肛交或一男一女間的肛交。在1533年被定義為嚴重罪行。1885年,英國國會頒佈了所謂的“拉布謝爾修正案”,禁止兩個男性間的“嚴重不當行為”。這是一個廣泛的包含了幾乎所有男性同性戀行為的定義。就是在這個法律下,劇作家奧斯卡·王爾德、計算機之父艾倫·圖靈被定罪及拘捕。1967年,兩個男性間的性行為在沒有其他人在場的情況下,在英國被認可是合法的。之後在蘇格蘭、北愛爾蘭也透過了同樣的條款。 === 澳大利亞 === 在1788年殖民地成立時,澳洲繼承了英國法律。包括1533年的性悖軌法。這些法律在19世紀各殖民地,以及聯邦成立以後的各殖民地、州議會開始自行制定刑法之後也保留了下來。 在評估男同性戀者的沃爾芬登報告發表以後,工黨政府於1972年在南澳州提出了“同意成人私下之間”的辯護理由。這一理由最初是在莫瑞·霍爾在一個議案中提出的,而該議案也最終在1975年廢除了南澳州的性悖軌法。在20世紀70年代,反道德迫害運動成功的提升了澳洲同性戀社群在公眾心中的形象與接受度,而其他各州也在1976年至1990年間先後廢除了自己的性悖軌法。然而,塔斯馬尼亞直到1997年澳洲聯邦政府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施壓的情況下才最終廢除了本州的性悖軌法。 在南澳州廢除性悖軌法之後,澳洲首都特區於1976年、維多利亞州於1981年以及諾福克島於1993年都廢除了性悖軌法。與南澳州一樣,這些州在廢除性悖軌法的同時,也都給予了任意性別人士之間的肛交以和其他性行為平等的法律規定(包括同意年齡、反強姦等等)。西澳洲於1989年透過了1989年法律改革(肛交去罪化)法案廢除了性悖軌法。新南威爾士州與北領地也在1984年進行了類似的修法對肛交進行了去罪化。然而,在修法之時,這些州對於肛交的同意年齡是不與其他性行為平等的。新南威爾士州和北領地將同意年齡定位18歲,而西澳洲將同意年齡定位了21歲。之後,從1997年開始,這些州開始傾向修改法律使同意年齡變得平等。西澳洲於2002年修改了這樣的法律,而新南威爾士和北領地則在2003年修改了這樣的法律。而塔斯馬尼亞則在1997年和特魯姆訴塔斯馬尼亞案之後成為了最後一個廢除性悖軌法的澳洲司法轄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塔斯馬尼亞在2004年2003關係法案生效之後成為了第一個承認同性伴侶關係的澳洲司法轄區)。在2016年,昆士蘭也終於修改法律,將肛交的同意年齡從18歲降低至平等的16歲,成為了澳洲最後一個將同意年齡平等化的司法轄區。 === 加拿大 === 1859年以前,加拿大省執行英國的性悖軌法。1859年,加拿大省自行制定了成文的的性悖軌法並將肛交是做一種可能被處以死刑的罪行。對肛交的死刑懲罰一直持續到1869年。當時,作為一個對加拿大新政治體制下刑法的大修編,一個針對男同性戀性行為的法律(總猥褻罪)透過了。Criminal Code, 1892, SC 1892, c 29對在1948年和1961年的幾次修訂將男同性戀者標籤化為“罪惡的性變態”和“危險的性犯罪者”。 這些標籤使得對肛交行為判罰終身監禁變得可能。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一名男同性戀者,他被法庭判定為一名“危險的性犯罪者”並被處以終身監禁。即使後來對加拿大聯邦最高法院的上訴也駁回了他的請求。他於1971年被釋放。 肛交在1969年6月27日, (Bill C-150)獲得御準並生效後被除罪化。“性悖軌罪”和“總猥褻罪”仍然有效,但此法案排除了在結婚夫婦,以及所有21歲以上不分性取向的兩名自願成人之間進行的行為。這一法案在1967年由皮埃爾·特魯多(當時是加拿大司法部長和總檢察長,後成為加拿大總理)在下議院提出,他發表了著名的評論,說道:「國家在人民的房間中沒有任何存在的空間。」 在1987年,刑法刪除了“總猥褻罪”、將“性悖軌罪”改為“肛交罪”並將排除的年齡限制從21歲降低到了18歲。An Act to amend the Criminal Code and the Canada Evidence Act, R.S.C. 1985 (3d Supp.), c. 19.刑法的第159條仍然視肛交為罪行,但排除結婚的配偶,以及任何兩名18歲一樣自願的成人(只要沒有第三人在場)。 之後的判例法認為,159條是違憲的。也就是說,任何兩個同意年齡(加拿大為16歲)之上的成人之間的肛交行為都是合法的。在1996年安大略省上訴法院的案件“R. v. M. (C.)”中,法官判定,根據加拿大權利與自由憲章第15條,這一僅對於特定年齡和婚姻狀態的人士進行豁免的法律是對性取向的歧視並且違憲的。在1998年的案件“R. v. Roy”也做出了相似的判決在2002年一個針對有三人進行的肛交的判例中,判定159條應被完全廢除,包括其中禁止多於兩人進行肛交的部分。 新民主黨國會議員於2007年和2011年兩次提出私人議案,要求刪除刑法的159條,然而這兩個議案都沒有透過一讀審議。 在2016年11月15日,加拿大司法部長王州迪提出了一個議案來廢除刑法的第159條。 ===中國大陸=== 自1997年刑法修訂廢除流氓罪後,法律不再認定成年同性合意、不以營利為目的、不在公共場所進行的、不故意傳播性病的性行為為違法行為。 === 香港 === 過往,無論任何人在香港任何地方只要進行粗獷性行為(雞姦),即已觸犯刑事罪行,任何人只要向警署報案,警方就可以拘捕進行者。自從後來香港政府推動把同性性行為非刑事化後,基本上21歲或以上的成年人在自願的情況下進行肛交並不違法。不過同性肛交和異性肛交的條例有所不同:據香港《刑事罪行條例》第118C條 及 第118F條,兩個男性需年滿21歲外,亦需在私下才可進行同性肛交,且倘若只要有一方低於21歲,雙方包括未成年的一方皆違法並可被判終身監禁;第118D條 則只規定男性與年滿16歲的女性進行異性肛交並不違法,並無如前者般私下與否等的規定。有同性戀團體要求跟隨保護未成年少女條例,將同性肛交合法年齡同樣降至16歲。 2005年8月24日,高等法院法官夏正民在一名香港市民William Roy Leung提出的司法覆核中,判處全部四條(第118C條、第118F條、 第118H條及 第118J條)有關禁止16歲至20歲男同性戀肛交與必須私下進行的規定違反《香港基本法》及《人權法》 〔Radio Free Asia、大公報〕。雖然隨後2006年7月,律政司以涉及重大公罪利益為由提出上訴,但上訴法庭於同年9月20日宣佈維持原判。同年10月,政府表示不會再就此向終審法院提出上訴〔性別人權協會 〕。 由於法庭判處該法例違反平等權,法庭同時下達「宣佈令」,宣佈該法例只能約束16歲以下人士的同性肛交,以達至監管異性戀性行為的同樣要求。另外,由於「與21歲以下作同性肛交」的法律效力被法庭修訂,卻未被立法會修改當中的字眼,警方使用該法例作控罪時,警方雖然繼續在檔案上使用「21歲」的字眼,但執行上卻不拘捕16歲以上的人士; 否則,警員便會違反法庭手令,有機會被判處藐視法庭,而受影響人士,亦可透過民事案件的形式,向警方申索合理的賠償。在2007年11月保安局表示法律改革委員會已經成立小組檢討同性戀的性罪行。 *被判有罪:一名17歲男子被控與一名15歲男童於2006年2月至12月期間非法肛交。雖然前者辯稱是在得到對方的同意下而進行,但仍於2007年11月15日,被高等法院以與21歲以下同性肛交(刑例第118C條)及非禮的罪名,判入獄二十個月。〔大公報、蘋果日報、明報 〕【案件編號:HCCC139/07】 *被判有罪:一名27歲男子被控與一名13歲男童於2007年4月期間非法肛交。在2008年6月,前者與21歲以下人士肛交(刑例第118C條)及向16歲兒童作出嚴重猥褻行為罪成,在高等法院被判入獄三十個月。【案件編號:HCCC91/2008】 *被判無罪:一名30歲男子與一名20歲男子同時被控於2004年4月,於停泊在路面上的私家車內進行肛交,屬非私下作出同性肛交(刑例第118F條)。不過,裁判法院法官認為條文針對男同性戀者,並非性別中立,故屬違憲,二人獲撤銷控罪。律政司不服,先後向上訴庭及終審法院上訴,最後終審法院於2007年7月仍裁定條例違反《基本法》及《人權法》,二人被判無罪釋放。 〔人民網〕【案件編號:HCCC91/08】 *沒有被捕:一名34歲男子與一名20歲(但向對方假稱25歲)男子於2007年6月進行肛交,其後後者指前者與未成年同性肛交屬犯法,於是恐嚇前者並成功勒索其金錢。前者最後報警,後者以勒索罪等被補, 前者則因同性肛交罪已被判違憲,而被指未曾觸犯有關罪行。於2007年11月28日,後者被區域法院以多項勒索罪名,判入獄3年。〔明報 、文匯報 〕【案件編號:DCCC768/07】 2013年12月,香港律政司向立法會提交檔案,表示會在稍後刊憲的《二〇一四年成文法(雜項規定)條例草案》中,正式修訂有關條文,該草案亦會作出多項技術性修訂。配合2005年法院作出的違憲判決,將同性肛交的年齡限制正式改在16歲。(蘋果日報 ) === 澳門 === 據澳門《刑法典》第166條及第168條,與14歲以下未成年人或兒童肛交屬違法,會分別被判最高10年(與14歲以下兒童肛交者)及4年徒刑(與14至16歲末成年人肛交者)。但條例無說明17歲以下人士的一方是否違法。 === 新加坡 === 新加坡於2007年10月廢除《新加坡刑法》,異性肛交等從此不犯法。不過,仍然生效,規定同性肛交和口交等為違法,可被判處2年監禁。 2007年時新加坡政府雖保留了377A條文,但也不主動執法。已有人不僅一次在法庭上對第377A條文提出挑戰,指條文違反了憲法。雖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挑戰成功,但在法庭最近一次的裁決之後,律政部長和總檢察長的意見是,倘若日後再受到挑戰,第377A條文將面臨被推翻的重大風險,其中的依據是它違反了憲法關於平等保護的規定。基於這些原因,新加坡政府將廢除第377A條文。 在2022年8月,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宣佈,政府將廢除刑法第377A節條文,不再把男性之間的性行為列為違法。 在2022年11月29日,新加坡國會三讀透過廢除刑事法典第377節A條文,刑事法典修正案共獲得93名議員贊成,三人反對。 === 泰國 === 泰國已於1956年把肛交非刑事化。 === 馬來西亞 === 在《馬來西亞刑事法典》()第377條文裡,肛交被認為是悖軌的性行為,任何肛交的行為均屬違法。一旦肛交罪成立,罪犯可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至二十年,並可處鞭刑。知名的官員安華,就因被指控此罪而多次入獄,雖然安華堅持否認此項指控,並堅稱自己是異性戀者。 === 日本 === 從前在日本,於1872年(明治5年)頒布的「雞姦律條例」及1873年(明治6年)頒布的「改定律例」,將男性之間的性行為視為犯罪並會處以懲罰。不過有關的規定在1880年(明治13年)頒布的刑法消失。以後日本並無關於同性性行為的法律。關於性行為有「賣春防止法 」規範,而18歲以下兒童在性方面的權益受「有關兒童買春、兒童色情等相關行為的處罰及兒童保護等的法律 」保護。 === 南韓 === 在南韓,彼此同意下的同性性行為不違法。不過軍事刑法上,同性間的性行為會被視為性騷擾,可被判刑1年。 === 美國 === 在美國,性悖軌法在美軍以外是一個州權事物而不是一個聯邦事物。在1960年早期,肛交的懲罰措施根據州的不同,有2到10年監禁和/或最高2000美元罰金不等。在1962年,由美國法律協會推出的模範刑法典建議所有的州廢除對雙方自願的肛交懲罰,而伊利諾伊州成為了第一個廢除有關法律的地區。在2002年最高法院透過勞倫斯訴德克薩斯州案廢除全部性悖軌法以前,已經有36個州廢除了性悖軌法。 然而,美軍的情況有所不同。由於“軍隊是一個在需要的時候與平民完全隔離的社會”Boston College: Parker v. Levy (1974) . Retrieved August 16, 2010.,美軍的性悖軌法依然有效。第125條並未因勞倫斯訴德克薩斯州案被完全廢除。承認勞倫斯訴德克薩斯州一案適用於軍法第125條。然而,在美國訴史提華和一案中,法院雖然判決“(該被告人的)行為符合最高法院所規定的自由利益”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Armed Forces: U.S. v. Stirewalt, September 29, 2004 . Retrieved August 16, 2010.,卻繼續說明雖然勞倫斯案可以適用於軍法系統,125條仍然可以在“軍隊獨特的情況”下在任何勞倫斯案所保護的自由外適用。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Armed Forces: U.S. v. Marcum, August 23, 2004 . Retrieved August 16, 2010.這些自由的例子有:為軍隊所禁止的等級之間的過分親密、公開性行為、或者任何有可能影響正常秩序和紀律的行為。在勞倫斯案之後,仍有如美國訴米諾和美國訴布拉克SodomyLaws.org: US v. Bullock (2004) . Retrieved August 16, 2010.等雙方同意的肛交仍被定罪的情況。 === 法國 === 自從法國大革命後,法國並沒有懲罰在私人場所的足夠年齡的成人間的自願的同性性行為。但是當時的承諾年齡是21歲,比異性性行為的承諾年齡要大。這種情況持續到1981年。 1960年,由Paul Mirguet提出的議會修正案中,把同性戀列為“反社會風俗”(social scourges)中的一種,並與酗酒和賣淫一起受到懲處。這使得政府對於公共場合的同性性行為加大了處罰力度。同性戀或易裝者也是警方壓制的物件。 1982年,在密特朗總統時期,針對同性戀的措施被廢除。現在的法國法律平等地對待同性和異性性行為。 === 德國 === 德國刑事法第175條禁止“男性間合意的同性性行為”,這個條款在1969年放寬到21歲這個承諾年齡,1973年更放寬到18歲,並最終於1994年廢止。 ==參註== == 參見 == *同性戀恐懼症 Category:LGBT歷史 Category:性犯罪 Category:LGBT相關法律 Category:刑法 Category:針對LGBT人士的迫害
出櫃
出櫃(,又稱Coming out of the closet)為LGBT人士表達自己為同性戀、雙性戀、泛性戀或跨性別者等的行為,源自於LGBT人士的性傾向或性別認同被發現,或者不必要隱藏時的自願披露。相對地,若果LGBT人士不願意表達,則稱之為深櫃(Closeted)。 == 來源 == 出櫃一詞來自於英文俚語櫥櫃裡的骷髏(英文:Skeleton in the closet),意思為家醜。英文中「the Closet」被引申為不可告人的意思,因為同性戀者在恐同社會中有機會被排斥、厭惡、仇恨、偏見和歧視等現象,以致同性戀者被比喻為櫥櫃裡的骷髏,而躲在衣櫥裡的人的意思是指將其LGBTQ+身份隱藏的人士。 == 參見 == == 參考文獻 == * 趙彥寧,出不出櫃-這是一個有關黑暗的問題,《騷動》雜誌第3期,p59以下。 == 外部連結 == * 國家出櫃計劃 * 國家出櫃日 Category:LGBT文化 Category:LGBT用語 Category:性傾向、LGBT與社會
異性戀主義
異性戀主義(),亦稱強制異性戀主義、異性戀偏見主義、異性戀至上主義,是用於形容以異性戀觀念為標準,看待整個主流社會,並且忽視或貶低非異性戀的性傾曏者的態度,通常包含偏見和歧視的術語。它包括假定任何人都是異性戀,或者異性性傾向或性關係是唯一的規範,因此更加優越。 ==例子== * 忽視LGBT人士的存在:人們討論性的現象的各個方面時,可能會忽略男女同性戀、雙性戀人士,想當然地認為這些人不存在或是不重要,或是不值得被包括進來。然而,不將他們包括在內的話,關於人類性的現象的討論實質上只是針對異性戀性象的討論而已。 * 將LGBT人士與異性戀區別看待:當議題與性傾向無關時,將某些性傾向群體與其他人區別看待是一種歧視。例如,提議將HIV陽性的同性戀男人(但不包括其他HIV陽性的人)從一般人中隔離;或是在提及「愛情」時,往往指的異性關係,而提及同性關係時卻專門用「同性戀」來形容。 * 將LGBT等性別少數群體一起混入一個較大的範疇:有時,在分析資料時根據性傾向分類是合理的,例如對於青少年自殺率的研究。如果不包含性傾向這個分類範疇,研究結果可能會失真。 == 參考資料 == == 參見 == H Category:性別歧視 Category:性傾向、LGBT與社會 Category:同性戀恐懼 Category:性傾向、LGBT與社會 Category:針對LGBT人士的歧視 Category:性相關偏見 Category:異性戀
同性戀解放運動
同性戀解放運動(gay liberation)興起於1960年代後期至1980年代中期,鼓勵同性戀者採取激進的直接行動並以同性戀自豪對抗社會的敵對。這一時期,同性戀社群每年在六月舉辦一年一度的遊行(紀念石牆暴動)現在同性戀解放運動則已經演化為LGBT權利運動。 ==參考資料== * Hoffman, Amy (2007) An Army of Ex-Lovers: My life at the Gay Community News.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 Category:20世紀LGBT Category:LGBT權利運動
指揮家
指揮者(;;)指以手勢操縱器樂、合唱、歌劇或聖樂等各種表演形式的人,這種操縱包括打拍子,保證聲部正確的進入演奏以及個別樂句的分句處理等等,其專業學門則被稱為「指揮學」()。 音樂史進行至19世紀初期,指揮者逐漸成為最重要和最受尊崇的音樂家,而且開始在作曲家的意圖上建立起自己的個人風格,這種發展與音樂中的表情、以及浪漫主義因素的增加是呈現正相關的 。指揮學則是指導管弦樂團、合唱隊、歌劇團、舞劇團或其他音樂小組的演出或解釋合奏(唱)作品的職業及技能 。 == 簡說 == 巴洛克音樂時代,大部分音樂作品都是以小合奏團的形式表演的。指揮的角色通常由羽管鍵琴手或者其中一名小提琴手擔任。19世紀開始,樂隊規模不斷擴大,沒有指揮的樂隊演出變得非常困難,不事演奏的專門指揮者應運而生。。廿世紀初期,歐洲相當大部分的管弦樂團依然由樂長(Kapellmeister)領導,當中與一個樂團長期合作的例子極多,而這些指揮們則會例行地為自己的樂團作曲。隨著交通技術的進步,洲際間的旅行更加便利,指揮一人兼職多團的情形在近代則更為多見。 在現代,指揮經常也是一支職業管絃樂團的靈魂人物。在總監制的樂團裡,往往可見其藝術總監或音樂總監的工作交由指揮負責,而指揮必須擘劃一整個樂季的節目與曲目安排,甚至可視為該樂團的品牌代表。在一些世界一線樂團的編制下,「首席指揮」或「藝術總監」可能僅是文字之差,實際的職責內容則是沒有區別的。 從最基本的要求來說,指揮必須指出音樂的拍子,使全體演奏(唱)者能有統一的節拍,這些動作概括地刻畫出一小節內的節拍,其重拍總是用向下的動作來表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樂隊指揮主要有兩個方面的職責: * 透過指揮棒給定演奏曲目的節奏,協調樂隊的多個聲部,使之能夠成為一個整體。 * 透過對樂隊的指揮和安排,體現樂隊指揮對音樂作品的詮釋和再創作。因此有人說,聽大型樂隊演奏,就可以知道指揮的性情修養。 指揮們喜歡用右手握指揮棒、一細棒、或者鉛筆來強調節拍的輪廓,左手則負責各個聲部的進入和表示音樂的層次。為了視覺上的需求(以數十人規模樂隊的後排演奏者角度),指揮通常站在樂隊正前方的高臺,總譜則置於自己前方,並透過指揮棒有節奏的擊打和手臂的動作,指揮樂隊的演奏。 == 歷史 == === 18世紀之前 === 11世紀時出現了「」這種「指揮」方式,可能是最早的關於有意義的指揮技術運用的紀錄。到了17世紀,為了清楚擊拍,樂隊的領導者們(經常是首席)開始使用紙卷、短棒等工具來加強表示。傳說作曲家盧利在指揮時,被自己使用的棒子戳傷,後來甚至死於潰瘍惡化。 在18世紀時,首席小提琴開始擔負起使樂隊順利演奏的責任,以琴弓做出音樂性的指示。另外也可見魯特琴演奏者以琴頭的頓點來達到相類似的效果,更有羽管鍵琴的演奏者在不演奏時開始以雙手指揮。1791年9月30日,莫扎特的歌劇《魔笛》在首演,由作曲家本人親自指揮,相關的檔案和公開文宣都記載了此事。1798年,海頓也指揮了神劇《創世紀》的首演,當時他使用了指揮棒,而樂隊的樂長則仍然演奏大鍵琴H. C. Robbins Landon, 在1994年唱片"創世紀" (Vivarte SX2K 57965)的解說文字.。 === 19世紀 === 承前所言,在1820年左右,演出時不須演奏的專門指揮者已經相當普遍,這時指揮已經是一支樂隊的領導人了。在此同時,由於樂隊人數的增加,使用指揮棒也成為必要的手段,於是全體演出者都能明白指揮的手勢與意圖。當時著名的指揮們經常也是作曲家,這包括了施波爾、韋伯、和門德爾松等人。其中門德爾松在指揮時所用的木質短棒,仍可見於今時的指揮活動中。 19世紀中期的作曲大家柏遼茲和瓦格納二人也同時有著可觀的指揮事業,他們的看法與探討遂成為「指揮學」這門專業最早的重要文獻。在此二人之後,可以說專業指揮與指揮學的發展就此步入新的階段。經常與他們歸在同一音樂風格的作曲家李斯特在晚年亦從事指揮。李斯特的學生,鋼琴家彪羅繼而將指揮的音樂工作推升到另一層次,他的細緻、精準的排練風格,尤其是將樂團拆分為小團練習的方式,深刻影響了慕尼黑、邁寧根、柏林等地的樂團,也啟發了理查德·施特勞斯與費利克斯·魏因加特納等後輩。 === 20世紀 === 1895年,尼基施接任柏林愛樂樂團音樂總監,此前他在萊比錫、波士頓和倫敦等地工作。當代的重要作曲家如布魯克納、柴可夫斯基、勃拉姆斯等,對於尼基施的指揮都是讚譽有加。勃拉姆斯甚至表示,尼基施指揮自己的第4號交響曲的表現「簡直就是模範,沒有任何人可以超越」。尼基施於1912年4月率領倫敦交響樂團西巡,這是首次有歐洲樂團在美國巡迴演出。他所留下的影音紀錄,例如1913年11月的貝多芬第5號交響曲,是現代科技所捕捉最早的指揮影像。由這些資料中可見,尼基施以眼神接觸來帶動樂團演奏的能力,即使放在今天仍是一絕。弗里茲·萊納就曾表示,尼基施的風格對他有重要的影響。 次一代的指揮,以托斯卡尼尼與富特文格勒為首,開始動用錄音技術留存自己獨特的樂曲詮釋與指揮藝術。在藝術層面,前者對於威爾第有絕對的權威性,指揮貝多芬、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時所用的速度則經常偏快。後者以華格納、布魯克納的演出為人稱道,在貝多芬、布拉姆斯方面卻經常可見許多彈性速度的運用。作為一名現代作曲-指揮家(富特文格勒亦從事作曲),可以說他承繼了華格納的指揮路線,是將自己的詮釋與解讀冠於樂譜的代表性人物。他們的指揮技術亦是南轅北轍:托斯卡尼尼使用長度甚長的指揮棒,打出清楚的節拍,甚少使用左手,富特文格勒的指揮則被許多人認為模糊難辨。直到這時為止,一位指揮者究竟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技術」,在樂界仍然沒有具體的共識。戰後的重要指揮如斯托科夫斯基、克倫佩勒、卡拉揚和伯恩斯坦等人,其指揮畫面也是各異其趣。 六〇年代,卡拉揚與伯恩斯坦構成另外一組對比,前者是「歐洲藝術總指導」,握有柏林、維也納兩支頂尖樂團,後者則是紐約愛樂的領導。相較於卡拉揚精於控制的指揮風格,伯恩斯坦的肢體、面部語言顯得極為奔放,而他們的指揮方式也深入影響了所屬樂團的聲音美學。在此之外,卡拉揚與伯恩斯坦都是媒體好手,不過一人面向大眾,另一人則醉心自我。威廉·門格爾貝格則以大量的排練時間來形塑與樂團的默契,但這樣的方式在科技進步的時代已漸趨少見。 === 21世紀 === 由歐美男性所專斷的指揮界,在21世紀有了新的變化。愈來愈多女指揮受到世界重要樂團的僱用,亞洲指揮也開始佔有一席之地。日本的小澤征爾,韓國的鄭明勳,以及出身印度的祖賓·梅塔都是一時之選。 == 技術特點 == 指揮技術發展至今,有許多制式的守則可用,但也仍有很大比例的操作出自於主觀。從養成階段一直到職業音樂圈,仍可見各種不同的指揮方式。總地來看,指揮者的首要任務在於在演奏時統率樂團,給予方向,設定速度,指出清楚的預備與拍點等,另外則是聲音與樂曲結構的詮釋。在演出時,這些都必須透過非口語的方式進行,但在一般的狀況下,職業樂團有一定次數的演前排練,指揮者會在這時給予其他的指示與要求,業餘樂團的排練頻率則視團員的經濟、音樂水平而可能浮動,指揮者也必須因地制宜。 指揮者透過易懂的手勢,來傳達包括速度、強弱與演奏法等必要元素,這是與樂團溝通最為直接且有效的方式。這些手勢在一名指揮者的養成階段就必須被訓練,在閱讀樂譜時需要做出相對應的手勢設計,但在演出時往往也會有即興發揮的成分。部分的教科書著重於指揮器樂與人聲的技術差異,但這樣的差異可能並非絕對性的。 === 劃拍 === thumb|upright|慢速的拍子 一般來說,奏出第一個音之前的起拍(呼吸拍)是一個向上的手勢,其中同時帶有速度(甚至是力度)的指示。起拍可以是一個,也可以是數個,通常由右手操作。假若第一音並不始於重拍或第一拍,其起拍之擊拍方向通常與之相反。之後,視作品的拍號不同,在音樂行進間保持劃定一基本的圖形(如圖示),方便樂隊的大部分成員都能識別。 不論在什麼樣的拍號底下,清楚且堅定的向下手勢,可以幫助樂隊抓住每一個小節的重音所在,必要時(演奏變拍複雜的作品時,例如《春之祭》)也有助於演出人員重回軌道。相對於此,為了預備下一個重音,每個小節的最後一拍則必定是向上的手勢。在拍與拍之間,指揮所做出的「擊拍」瞬間,被稱為「拍點」(ictus)。 === 強弱力度 === 拍點的「大小」,或說強烈程度,以及劃拍線條的線條長短、走勢,都可以是樂團據以辨識演奏力度的直接語言。除了所劃圖形的尺寸之外,將單手(或是雙手)同時上舉,經常意味著漸強與大聲,反之則是漸弱與小聲。 === 指揮棒 === 指揮用於打拍子和表達演奏表情的棒,一般用於右手。指揮棒的確切起源無從考證,其使用則始於19世紀的德國。棒的長度有多種,有些指揮家(如裡希特和博爾特)用一根長指揮棒。不過一般來說,指揮愛用輕而短的指揮棒,這樣可以在除了擊打小節的節拍之外能作出更多的暗示;因而有所謂的“用棒技巧”(stick technique)。 有些指揮者不用指揮棒,僅用他們的雙手(當然還有他們的眼睛)。也有許多指揮家遵循長期以來指揮無伴奏合唱的做法,選擇不用指揮棒。這樣的例子包括布萊茲、捷米爾卡諾夫、斯托科夫斯基、奧曼迪、米特羅普洛斯、小澤徵爾等人Libbey, Theodore (2006). The NPR Listener's Encyclopedia of Classical Music, p. 44. Workman. .Galkin, Elliott W. (1988). A History of Orchestral Conduct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 p. 521. Pendragon. .。另外,庫爾特·馬蘇爾則是因為無法握持指揮棒,而必須空手指揮。 === 其它 === 在右手負責音樂行進的必要元素之餘,左手一般則使用在較富表達性的時機,例如不同樂器的音色。此外各個聲部的進入,特別是對於休息許久的管樂、打擊部門來說,指揮高舉的左手可以起到額外的提示作用。有些指揮家,例如廿世紀早期的理查德·施特勞斯,主張指揮者與他的活動可以(甚至是應當)完全不使用左手,這樣的看法近來已非主流。 == 教育與養成 == 現今,在世界各地的大專院校,設有專門的指揮學系、所。年輕指揮除了學習音樂史、理論的知識之外,對於樂隊的實際演練尤其關鍵。許多指揮者在起步階段都會選擇與專業鋼琴合作搭檔,在沒有樂隊可供實時使用的前提下,鋼琴合作對指揮意圖的揣摩與演奏,是指揮者在學成階段重要的一環。另外,在樂團、合唱團當中實際演奏/唱,對於指揮的聲音品味也有直接的助益。 === 中華民國(臺灣) === 在臺灣,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是最早開設指揮碩士文憑的大學,另外包括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等,以及私立院校如輔仁大學、東海大學、東吳大學等,在研究所階段也都各自開設了指揮學位。 == 代表人物 == === 20世紀偉大指揮家 === 繼《》之後,EMI在20世紀的另一唱片巨集為《20世紀偉大指揮家》()系列。此係列陸續出版共40輯,收錄40位指揮家,可為「代表性」指揮者的重要觀點(依出版序、字母序): * * 恩奈斯特·安塞美 * * 約翰·巴比羅利 * 弗裡茨·佈施 * 安德烈·克魯伊滕斯 * 弗裡喬伊·費倫茨 * 尼古拉·戈洛瓦諾夫 * 埃裡希·克萊伯 * 謝爾蓋·庫塞維茲基 * * 伊戈爾·馬克維奇 * 尤金·奧曼迪 * 卡爾·舒李希特 * 布魯諾·瓦爾特 : 2002年9月新版增加: * 阿德里安·博爾特 * 阿爾伯特·科茨 * 卡爾羅·馬里亞·朱里尼 * 奧托·克倫佩勒 * * 皮埃爾·蒙特 * 查理·明希 * 利奧波德·斯托科夫斯基 * : 2003年5月新版增加: * 湯瑪斯·比徹姆 * 愛德華·範·貝納姆 * 卡爾·貝姆 * 魯道夫·肯普 * 季米特里斯·米特羅普洛斯 * 葉夫根尼·穆拉文斯基 * * 赫爾曼·舍爾興 * 塞爾·喬治 * 費利克斯·魏因加特納 : 其他: * 塞爾吉烏·切利比達克 * 威廉·富特文格勒 * 赫伯特·馮·卡拉揚 * 拉法埃爾·庫貝利克 * 弗里茲·萊納 * 阿圖羅·托斯卡尼尼 === 女指揮家 === 職業指揮家一直由男性壟斷。首位女指揮家是娜迪亞·布朗熱(Nadia Boulanger)於1938年指揮了波士頓管弦樂團。中國第一位女指揮家是鄭小瑛,後有女指揮家張培豫。 香港有女指揮家葉詠詩。 時至今日,世界音樂舞臺上,依然較少有女效能成為指揮家。著名者有馬林·阿爾索普、西蒙娜·揚等人。 == 其他 == === 文獻回顧 === * 承前,埃克托·柏遼茲是對指揮藝術提出建立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在著作中他嘗表示,指揮「必須要使團員能感受到他所散發出來的音樂素養,而將之演奏出來,然後指揮者的情緒才能和團員互相溝通,他的熱情才能溫暖他們,他的威力才能激動他們,而使音樂光芒四射。」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 參照 ; 文獻 * * == 參見 == * 樂隊首席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音樂術語 Category:音樂相關職業 Category:音樂表演 Category:藝術監督 Category:指揮家 Category:領袖
歌劇院列表
thumb|越南國家歌劇院 歌劇院是一個建築,歌劇或者其他形式的表演藝術在其中進行表演。 下表以地區為分類,列出世界上知名的歌劇院。 == 澳大利亞 == * 雪梨歌劇院(Sydney Opera House) * 維多利亞藝術中心 == 奧地利 == * 薩爾茨堡音樂節大會堂Grosses Festspielhaus, Salzburg * 維也納國家歌劇院(Wiener Staatsoper) * 維也納民俗歌劇院(Volksoper Wien) * 維也納美泉宮劇院(Schönbrunn Schlosstheater) * 格拉茨歌劇院 * 維也納劇院 == 加拿大 == * 多倫多四季演藝中心(Four Seasons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加拿大歌劇團駐地) * 溫哥華伊利沙伯女皇劇院(Queen Elizabeth Theatre,溫哥華歌劇團駐地) == 臺灣 == * 臺北:國家戲劇院 * 臺北:臺北藝術中心 * 新北:大臺北新劇院(籌建中) * 臺中:臺中國家歌劇院 * 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歌劇院 == 韓國 == * 首爾世宗文化會館 * 首爾藝術殿堂 == 中國大陸 == * 中國國家大劇院 * 北京保利國際劇院 * 天津大劇院 * 上海大劇院 * 廣州大劇院 * 哈爾濱大劇院 == 捷克 == * 布拉格國家歌劇院() * 布拉格國立劇院() == 法國 == * 巴黎歌劇院() * 巴黎巴士底歌劇院() * 巴黎喜歌劇院() * 里昂新歌劇院(,里昂國立歌劇團駐地) == 德國 == * 拜羅伊特音樂節劇院() * 慕尼黑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 * 柏林國家歌劇院() * 德勒斯登申培爾歌劇院() * 柏林德意志歌劇院() * 杜塞爾多夫萊恩德意志歌劇院() == 義大利 == * 米蘭斯卡拉歌劇院(Teatro alla Scala) * 威尼斯鳳凰劇院(Teatro La Fenice, Venice) * 羅馬阿波羅劇院(Apollo Teatro, Rome) * 博洛尼亞市立歌劇院(Teatro Comunale, Bologna) * 佛羅倫薩市立劇院(Teatro Comunale, Florence,佛羅倫薩五月音樂節承辦地之一) * 羅馬歌劇院(Teatro dell'Opera di Roma) * 帕爾馬王家劇院(Teatro Regio di Parma) * 都靈王家劇院(Teatro Regio Torino) * 那不勒斯聖卡洛劇院(Teatro di San Carlo, Naples) * 維羅那露天劇場(Arena di Verona) == 日本 == * 東京日本放送協會會堂(NHKホール) * 東京日本新國立劇場(新國立劇場) == 摩納哥 == * 蒙特卡羅歌劇院() == 葡萄牙 == * 里斯本聖卡洛斯國立劇院(Teatro Nacional de São Carlos) == 俄羅斯 == * 莫斯科大劇院(Bol`shoy Theatre, Moscow) * 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Mariinsky Theatre, Saint Petersburg) == 西班牙 == * 巴塞隆納利塞烏大劇院(Gran Teatre del Liceu) * 馬德里薩蘇埃拉劇院(Teatro de la Zarzuela) * 馬德里皇家劇院(Teatro Real de Madrid) == 瑞典 == * 王后島宮劇院(Drottningholms Slottsteater) * 斯德哥爾摩瑞典王家歌劇院(Kungliga Operan) == 芬蘭 == * 芬蘭國家歌劇院() == 瑞士 == * 日內瓦大劇院(Grande Théâtre de Genève) * 蘇黎世歌劇院(Opernhaus Zürich) == 斯洛維尼亞 == * 國立斯洛維尼亞歌劇和芭蕾舞劇院(Ljubljanska opera) == 英國 == * 倫敦皇家歌劇院(Royal Opera House, Covent Garden) * 加的夫威爾斯千禧中心(Canolfan Mileniwm Cymru,威爾斯國立歌劇院駐地) * 愛丁堡節慶劇院(Festival Theatre, Edinburgh) * 格拉斯哥王家劇院(Theatre Royal, Glasgow,蘇格蘭歌劇院駐地) == 美國 == * 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 Opera) * 芝加哥歌劇院(Lyric Opera of Chicago) * 華盛頓市肯尼迪演藝中心歌劇院(Opera House, Kennedy Center for the Performing Arts,華盛頓國立歌劇團駐地) == 越南 == * 越南國家歌劇院 == 巴西 == * 亞馬遜劇院(Teatro Amazonas) Category:音樂相關列表 Category:各類建築物列表
女高音
在音樂,女高音(soprano)音域指成年女歌手能達到的聲音訊率最高的(通常是C4-C6)範圍。注意,英文中soprano一詞還表示一個系列的樂器中聲音訊率最高的一種。 == 女高音種類 == 演唱女高音聲部的歌手現在主要是女高音歌手。按音色、音區等不同特點分為:花腔女高音(Coloratura soprano)(聲音最高,能唱出相當高的顫音)、抒情女高音(lyric soprano)(聲音較高,連貫流暢)和戲劇女高音(dramatic soprano)(聲音較低但有力度)等。威爾第的歌劇《阿伊達》第一幕第一場中的《勝利歸來》就是一首典型的戲劇女高音獨唱曲。 == 其他演唱女高音音域的歌手 == 下列歌手也能唱女高音音域,但音色與女高音歌手相似但略有不同:男童聲高音歌手(boy soprano,或稱作treble)(指未變聲的兒童),女高音聲部的高男高音音歌手(male soprano,用假聲和其它技巧來達到這個音域,很少有男歌手能達到這樣的音高,故很罕見。參看女低音聲部的高男高音歌手(Countertenor/Alto))和閹人歌手(現已絕跡)。因為西方國家古代教堂裡不允許女性加入唱詩班,所以女童聲高音歌手,儘管也可以唱女高音音域,卻很少見。這種性別歧視也促使了閹人歌手在15-18世紀的流行,及男歌手的假聲演唱技巧(這種歌手包括女低音聲部的高男高音歌手和女高音聲部的高男高音音歌手)的發展。 == 其他聲部 == * 女中音(Mezzo-soprano,又作次女高音) * 女低音(Contralto,又作Alto) * 男高音(Tenor) * 男中音(Baritone) * 男低音(Bass) Category:聲樂
男高音
在音樂,男高音()是一名音域佔c3-c5共15度的歌唱家。他們按音質、音色、音區等不同特點分為:抒情花腔男高音(lirico-Leggero tenor)、抒情男高音(lyric tenor)、英雄男高音(heldentenor)和戲劇男高音(dramatic tenor)。柴可夫斯基的歌劇《黑桃皇后》中的男主人公格爾曼,就是典型的戲劇男高音。 == 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 === 三大男高音 === * 盧奇亞諾·帕瓦羅蒂(Luciano PAVAROTTI,義大利,20世紀後半葉三大男高音,1935年—2007年) * 普拉西多·多明戈(Placido DOMINGO,西班牙,20世紀後半葉三大男高音,1941年-) * 何塞·卡列拉斯(José CARRERAS Coll,西班牙,20世紀後半葉三大男高音,1946年—) === 其他男高音歌唱家 === * 恩里科·卡魯索(Enrico CARUSO,義大利,1873年-1921年) * 賓尼亞米諾‧吉利(Beniamino Gigli義大利,1890年,3月20日-1957年,3月20日) * 約翰‧約拿坦‧“尤西”‧ 畢約林(Johan Jonatan "Jussi" Björling,瑞典,1911年,2月5日-1960年,9月9日) * 沃夫岡·文狄格森(Wolfgang WINDGASSEN,德國,1914年—1974年) * 馬里奧·德·摩納哥(Mario del MONACO,義大利,1915年-1982年) * 弗蘭科·科萊裡(Franco CORELLI,義大利,1921年—2003年) * 朱塞佩‧德‧史蒂法諾(Giuseppe di Stefano,義大利,1921年—2008年) * 卡洛·貝貢齊(Carlo Bergonzi義大利,20世紀最優秀的抒情男高音之一,更被喻為「男高音中的男高音」,1924年7月13日—2014年7月25日) * 尼可萊·蓋達(Nicolai GEDDA,瑞典,1925年-2017年) * 詹姆斯·金(James KING,美國,1925年-2005年) * 傑姆斯·麥克萊肯(James McCRACKEN,美國,1926年-1988年) * 阿弗雷多·克勞斯(Alfredo KRAUS,西班牙,1927年-1999年) * 五十嵐喜芳(IGARASHI Kiyoshi,日本,1928年—2011年) * 弗裡茨‧翁德里希(Fritz Wunderlich,德國,1930年9月26日-1966年9月17日) * 彼得·許萊爾(Peter Schreier,德國,1935年7月29日-2019年) * 薩爾瓦託·裡契特拉(Salvatore Licitra,義大利,被認為是帕瓦羅蒂的最佳接班人,1968年-2011年) * 魏松(中國大陸,1954年-) * 戴玉強(中國大陸,1963年-) * 莫華倫(香港,1958-) * 羅伯託·阿藍尼亞(Roberto ALAGNA,法國,1963年—) * 大衛‧米勒(David Miller,美國,1973年-) * 安德烈·波伽利(Andrea Bocelli,義大利,1958年9月22日-) * 胡安·迪亞戈·佛瑞茲 (Juan Diego Flórez,秘魯,1973年1月13日-) ==男高音分類== *抒情男高音 **大號抒情男高音(重抒情男高音) **普通抒情男高音 **輕型抒情男高音(羅西尼男高音) *戲劇男高音 *假聲男高音 *強力男高音 *花腔男高音 == 其他聲部 == * 男中音(Baritone) * 男低音(Bass) * 女高音(Soprano) * 女中音(Mezzo-soprano,又作次女高音) * 女低音(Contralto,又作Alto) Category:聲樂
男中音
在音樂領域,男中音(baritone)是指音域A2-a4共15度的男歌唱家,通常兼備有男高音和男低音的音質,既亮堂、柔潤,又莊重、沉著。比才歌劇《卡門》中的《鬥牛士之歌》、華格納歌劇《唐懷瑟》中的《晚星之歌》就是由男中音獨唱。 ==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 == *安東尼奧·科託尼/Antonio Cotogni(義大利,1831年-1918年) *馬提亞·巴提斯提尼/Mattia Battistini(義大利,1856年-1928年) *馬裡奧·安科納/Mario Ancona(義大利,1860年-1931年) *馬裡奧·薩瑪爾科/Mario Sammarco(義大利,1868年-1930年) *尤金尼奧·吉拉爾多尼/Eugenio Giraldoni(義大利,1871年-1924年) *李卡德·史特拉齊亞利/Riccardo Stracciari(義大利,1875年-1955年) *朱塞佩·德魯卡/Giuseppe De Luca(義大利,1876年-1950年) *提塔·魯佛/Titta Ruffo(義大利,1877年-1953年) *多明尼哥·維裡奧納波爾格斯/Domenico Viglione Borghese(義大利,1877年-1957年) *帕斯瓜雷·阿瑪託/Pasquale Amato(義大利,1878年-1942年) *朱塞佩·丹尼斯/Giuseppe Danise(義大利,1882年-1963年) *卡羅·加勒菲/Carlo Galeffi(義大利,1884年-1961年) *阿波羅·葛蘭福特/Apollo Granforte(義大利,1886年-1975年) *馬裡奧·巴西奧拉/Mario Basiola(義大利,1892年-1965年) *勞倫斯·提貝特/Lawrence Tibbett(美國,1896年—1960年) *卡羅·塔利亞布/Carlo Tagliabue(義大利,1898年-1978年) *阿福羅·坡裡/Afro Poli(義大利,1902年-1988年) *萊昂納德·沃倫/Leonard Warren(美國,1911年—1960年) *提託·戈比/Tito Gobbi(義大利,1913年-1984年) *吉諾·貝奇/Gino Bechi(義大利,1913年-1993年) *羅伯特·梅里爾/Robert Merrill(美國,1917年-2004年) *阿爾多·普洛提/Aldo Protti(義大利,1920年-1995年) *埃託雷·巴斯提亞尼尼/Ettore Bastianini(義大利,1922年-1967年) *康奈爾·麥克尼爾/Cornell MacNeil(美國,1922年-2011年) *雷納託·卡佩奇/Renato Capecchi(義大利,1923年-1998年) *姜賈科莫·桂爾菲/Giangiacomo Guelfi(義大利,1924年-2012年) *羅蘭多·沛納海/Rolando Panerai(義大利,1924年-2019年) *雪瑞兒·米爾恩斯/Sherrill Milnes(美國,1935年-) == 其他聲部 == *男高音(Tenor) *男低音(Bass) *女高音(Soprano) *女中音(次女高音,Mezzo-soprano) *女低音(Contralto,也作Alto) Category:聲樂
男低音
在音樂,男低音(bass)是一名唱音域E2-E4共16度的歌唱家,音色低沉、渾厚、老成、持重。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中的格列敏詠歎調“愛情能征服所有的人們”就是一首男低音獨唱曲。 == 著名男低音歌唱家 == * 費多爾·伊萬諾維奇·夏里亞賓(法籍俄羅斯,1873年—1938年) * 艾齊歐·平扎/Ezio PINZA(義大利,1892年—1957年) * 斯義桂/Yi-Kwei Sze(中國,1915年—1994年) * 鮑里斯·克利斯多夫/Boris CHRISTOFF(保加利亞,1918年—1994年) * 尼科拉·羅西雷梅尼/Nicola Rossi-Lemeni(義大利,1920年-1991年) * 尼科萊·吉奧洛夫/Nicolai GHIAUROV(保加利亞,1929年—2004年) * 凱撒·西爾彼/Cesare SIEPI(義大利,1923年—) * 詹姆斯·莫里斯/James MORRIS(美國) * 田浩江/Haojiang TIAN(美籍華人,1955年—) == Bass的樂器 == * 低音牧童笛(Bass Recorder) * 低音長號(Bass trombone) * 低音號(Tuba) * 巴松管(Bassoon) * 低音吉他(Electric Bass / Bass Guitar) * 低音提琴(Double Bass) == 其他聲部 == * 男高音(Tenor) * 男中音(Baritone) * 女高音(Soprano) * 女中音(Mezzo-soprano,又作次女高音) * 女低音(Contralto,又作Alto) Category:聲樂
音樂劇
音樂劇或樂劇(,簡稱),早期譯稱為歌舞劇,還有官方曾譯百老匯輕歌劇。是音樂、歌曲、舞蹈、戲劇、雜耍、特技和綜藝結合的一種戲劇表演。它以幽默、諷刺、感傷、愛情、憤怒等情感引發劇情,再透過演員的語言、音樂、動作以及固定的演繹傳達給觀眾。雖然音樂劇和歌劇、舞劇、話劇等舞臺表演形式有相似之處,但它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對歌曲、對白、肢體動作、表演等等因素給予同樣的重視。一些著名的音樂劇包括:奧克拉荷馬、真善美、西城故事、悲慘世界、貓、歌劇魅影以及羅密歐與茱麗葉 (音樂劇)等。 音樂劇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頻密的地方是美國紐約市的百老匯和英國的倫敦西區。因此百老匯音樂劇這個稱謂可以指在百老匯地區上演的音樂劇,又往往可是泛指所有近似百老匯風格的音樂劇。而習慣上稱呼為音樂劇的戲劇,多是指西方音樂劇。 ==特色及結構== 音樂劇的文字由以下幾個部份組成:音樂的部份稱為樂譜(score)、歌唱的字句稱為歌詞(lyrics)、對白的字句稱為劇本(script)。有時音樂劇也會沿用歌劇裡面的稱謂,將歌詞和劇本統稱為曲本(libretto)。 音樂劇的長度並沒有固定標準,但大多數音樂劇的長度都介乎兩小時至三小時之間。通常分為兩幕,中間有中場休息。如果將歌曲的重覆和背景音樂計算在內,一齣完整的音樂劇通常包含二十至三十首曲。 音樂劇普遍比歌劇有更多舞蹈的成份,早期的音樂劇甚至是沒有劇本的歌舞表演。雖然著名的歌劇作曲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在十九世紀中期已經提出(Gesamtkunstwerk),認為音樂和戲劇應融合為一。但在華格納的(music drama)裡面音樂依然是主導,相比之下,音樂劇裡戲劇、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音樂劇擅於以音樂和舞蹈表達人物的情感、故事的發展和戲劇的衝突,有時語言無法表達的強烈情感,可以利用音樂和舞蹈表達。在戲劇表達的形式上,音樂劇是屬於表現主義的。 ===音樂劇與歌劇之比較=== 音樂劇的劇場形式和歌劇十分相近,但兩者通常能靠著許多不同的元素來辨別。音樂劇通常更注重於對白(過度的對白,形成半歌劇 Semiopera 的現象。也有從頭到尾都是歌曲的音樂劇,如《巴黎聖母院》,而有些歌劇也含有獨立歌曲之外的口白)、舞蹈、和大量運用流行樂曲的特色。這樣的不同特色也體現在對演員的要求上:歌劇的表演者通常會被要求歌優於演,也很少會被要求有舞蹈能力,然而音樂劇表演者則是通常被要求演優於歌,並需要有舞蹈能力。 和歌劇另一處不同的元素是,音樂劇經常運用一些不同型別的流行音樂以及流行音樂的樂器編制;在音樂劇裡面可以容許出現沒有音樂伴奏的對白、搖滾樂、流行音樂、輕歌劇、爵士等樂曲形式;而音樂劇裡面亦沒有運用歌劇的一些傳統,例如沒有了宣敘調和詠嘆調的區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聲唱法。但音樂劇和歌劇的區分界線仍然有不少學者爭議,例如蓋希文(Gershwin)作曲的波吉和貝絲(Porgy and Bess)就曾同時被人稱作歌劇、民謠歌劇(Folk Opera)和音樂劇,一些音樂劇如悲慘世界是從頭到尾都有音樂伴奏。 ===音樂劇與歌舞片=== 很多音樂劇後來又被改編為歌舞片,而劇場版本和電影版本並不一定完全相同,因為劇場擅長於場面排程和較為抽象的表達形式,利用觀眾的想像去幻想故事發生的環境,而電影則擅長於實景的拍攝和鏡頭剪接的運用。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是其中一個將舞臺版本成功改編為電影版本的音樂劇,在橫街小巷取景,開創了後來很多音樂電影的先河。亦有歌舞片移植為音樂劇的例子,例如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是先有歌舞片,後來才被改編成音樂劇。 == 西方音樂劇的歷史 == 音樂劇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紀的輕歌劇、綜藝秀和。 19世紀出現的輕歌劇被視為音樂劇的前身,與歌劇不同,輕歌劇出現在中產階級崛起之後、故事內容通常相較通俗、符合一般大眾口味,因而迅速傳開成為平民娛樂。 初期的音樂劇並沒有固定劇本,甚至包含了雜技、馬戲、等等元素。20世紀初,歌舞大王齊格飛將法國的歌廳秀引入美國,齊格飛富麗詩秀以華麗富緻的服裝與佈景聞名,將製作人佛倫斯齊格飛二世推上百老匯頂端。而美國戲劇音樂之父傑洛姆柯恩所製作的一系列「公主劇場」、以美國式的童話、引人憐愛的的女主角等特色將音樂劇場推向更精緻的藝術產業。 1927年、兩人與編劇合作推出音樂劇史上重要的分水嶺作品演藝船(又譯畫舫璇宮)。在此劇以嚴肅、有深度的劇情震懾觀眾之後,創作者意識到文字的力量,全本音樂劇(Book Musical)也正式成為主流,音樂劇則自此開始踏入它的黃金歲月(1940-1960)。理查羅傑斯(Richard Rodgers)與奧斯卡·漢姆斯坦二世兩人合作推出大量高品質的作品,奠定了百老匯音樂劇的蓬勃產業與高藝術標準,同時也打破了詞曲皆由同一人完成的模式,建立了作詞、作曲曲分工的合作楷模。 直至1960年代電影和電視普及之前,音樂劇一直是最受美國人歡迎的娛樂和演藝形式,1960年代後,搖滾樂也慢慢融入成為百老匯音樂的一環。1980年代以後,英國倫敦西區(West End)的音樂劇演出蓬勃,已經追上百老匯的盛況。以麥金塔製作人與迪士尼企業推出的一系列巨型商業製作為引領、西方音樂劇開始向全世界推廣,各地開始也效仿紛紛製作起自己語言的現代音樂劇、如法文音樂劇《悲慘世界》(後改編為英文版,曾在百老匯演出)、《星夢》、《巴黎聖母院》、《羅密歐與茱麗葉》、《小王子》等等。 而隨著英國和美國的音樂劇經常在世界各地巡迴演出、與影音光碟的外銷,音樂劇也開始在日本、南韓、中國大陸、新加坡等亞洲地區流行。參見亞洲的音樂劇。 == 著名音樂劇工作者 == === 作曲家 === #喬治·蓋希文 (George Gershwin) #理察·羅傑斯 (Richard Rodgers) #倫納德·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史蒂芬·桑坦 (Stephen Sondheim) #安德魯·洛伊·韋伯 (Andrew Lloyd Webber) #克勞德-米歇爾·勳伯格 (Claude-Michel Schoenberg) # (Frank Wildhorn) === 文字/作詞 === #奧斯卡·哈麥斯坦二世 (Oscar Hammerstein II) #史蒂芬·桑坦 (Stephen Sondheim) #阿蘭·鮑伯利 (Alain Boublil) #Luc Plamondon #提姆·萊斯 (Tim rice) === 製作人 === # (Florenz Ziegfried) #卡梅倫·麥金塔 (Cameron Mackintosh) == 著名音樂劇 == *A *#(Assassins) *#Q大道(Avenue Q) *#海上情緣(Anything Goes) *B *#美女與野獸(Beauty and the Beast) *#舞動人生(Billy Elliot) *#(Blood Brothers) *#摩門之書(The Book of Mormon) *#澳洲之子(The Boy from Oz) *C *#貓(Cats) *#酒店(Cabaret) *#棋王(Chess) *#天上人間(Carousel) *#芝加哥(Chicago!) *#歌舞線上(A Chorus Line) *#夥伴們(Company) *#(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 *#為你瘋狂(Crazy for You) *D *#親愛的艾文・漢森(Dear Evan Hansen) *#(Dracula) *E *#伊莉莎白(Elisabeth) *#貝隆夫人(Evita) *F *#屋頂上的提琴手(The Fiddler On The Roof) *G *#油脂(Grease,又譯:火爆浪子) *#紅男綠女(Guys and Dolls) *H *#越戰毛髮(Hair) *#平步青雲(How To Succeed In Business Without Really Trying) *#迪士尼-鐘樓怪人(Hunchback of Notre Dame) *#漢密爾頓(Hamilton) *I *#拜訪森林(Into the Woods) *#身在高地(In The Heights) *J *#變身怪醫(Jekyll and Hyde,又譯:傑基爾與海德) *#四季男孩(Jersey Boys) *#耶穌基督超級巨星(Jesus Christ the Superstar,又譯:萬世巨星) *#約瑟夫的神奇-{彩}-衣(Joseph and the Amazing Technicolor Dreamcoat) *K *#國王與我(The King And I) *#長靴妖姬(Kinky Boots) *L *#獅子王() *#(Le Petit Prince) *#歌劇魅影續集:真愛不滅() *M *#媽媽咪呀!(Mamma Mia!) *#唐吉訶德(Man of la Mancha,又譯:夢幻騎士/武士英魂) *#(Memphis) *#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又譯:孤星淚) *#西貢小姐(Miss Saigon)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搖滾莫札特(Mozart l'Opera Rock) *#莫札特!(Mozart!) *N *#近乎正常(Next to Normal, 又譯:非常家事經) *#鐘樓怪人(Notre Dame de Paris,又譯:巴黎聖母院)) *#報業神童() *#華麗年代(Nine) *O *#俄荷拉馬(,又譯:奧克拉荷馬) *#一奏傾情(Once) *P *#太平洋序曲()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又譯:歌聲魅影) *#波吉和貝絲(Porgy and Bess,又譯:乞丐與蕩婦) *#金牌製作人(The Producer) *#小王子(Le Petit Prince) *#丕平正傳(Pippin) *R *#吉屋出租(Rent) *#羅密歐與茱麗葉(Roméo et Juliette) *#太陽王(Le Roi Soleil) *S *#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 *#畫舫璇宮() *#真善美(The Sound of Music, 又譯:仙樂飄飄處處聞) *#南太平洋() *#春光乍現() *#與佐治在公園的星期天(,又譯:喬治修蘭的故事 / 點點隔世情) *#瘋狂理髮師(Sweeney Todd,又譯:理髮師陶德) *#史瑞克(Shrek) *T *#吸血鬼之舞(Tanz der Vampire / ) *W *#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又譯:西區故事) *#女巫前傳(Wicked) *#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 == 亞洲的音樂劇 == 據香港七十年代的雜誌《南極星》記載,香港最早的原創音樂劇是七十年代初潘迪華。一九八零年香港話劇團曾演出翻譯成廣東話的百老匯音樂劇《夢斷城西》。此後越來越多團體製作音樂劇,比較著名的有雪狼湖、遇上1941的女孩、邊城、四川好人、一屋寶貝等等,而同時兼顧翻譯和原創音樂劇的藝團音樂劇作 於2009年成立。臺灣第一部原創音樂劇為郭芝苑的阿三哥出馬。1987年由李泰祥作曲、三毛改編劇本的《棋王》,爾後有綠光劇團與果陀劇團相繼推出《領帶與高跟鞋》《大鼻子情聖西哈諾》等一系列音樂劇,大風劇場,嵐創作體,音樂時代劇場之「臺灣三部曲」,耀演(現為躍演),刺點創作工坊,天作之合劇場,瘋戲樂工作室,A劇團,C'musical,安徒生和莫札特的創意(AM創意),唱歌集音樂劇場等團體皆為臺灣音樂劇劇團。 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亦越來越多音樂劇上演。 === 中國大陸的音樂劇 === #蝶 #金沙 #我的遺願清單 #阿爾茲記憶的愛情 #虎門銷煙 === 香港的音樂劇 === #雪狼湖 #遇上1941的女孩 外部連結 #邊城 外部連結 #四川好人 外部連結 #白蛇新傳 外部連結 #一屋寶貝 外部連結 #雪後 外部連結 #車你好冇 外部連結 #聊齋新誌 #城寨風情 #一期一會 #你咪理.我愛你.死未 #拉硬柴的夢遊騎士(武士英魂) #流浪在彩色街頭 #潮州姑爺 外部連結 #夢傳說 #頂頭鎚 #奇幻聖誕夜 #家庭保衛隊 #2月14 #酸酸甜甜香港地 #播音情人 #窈窕淑女 #真係阿姐 #古蹟校園2052! #濃情集.成長的樂章 (2021) #蒲公英女孩 (2021) # 夢想期限tick, tick…BOOM! (2018) # Songs for a New World (2016) # 貝貝的文字冒險 (2015, 2017) # Show名係最難諗㗎! ([title of show]) (2015) # 沒有人造衛星相撞的夜空 (2014, 2016) # 邊緣戀曲 (Edges) (2012) # 囍帖街 (2011) # 那時...愛你...快5年 (The Last Five Years) (2007) === 臺灣的音樂劇 === #大鼻子情聖:西哈諾 #吻我吧,娜娜 #地下鐵 #幸運兒 #向左走向右走 #情盡夜上海 #跑路天使 #魔笛狂想 #梁祝 #美好的人生 #金蕉歲月 #新龜兔賽跑 #宅男的異想世界 #老鼠娶親 #木蘭少女 #四月望雨 #隔壁親家 #渭水春風 #世紀回眸【宋美齡】 #阿隆的苦戀歌 #Daylight #喜樂社群 #東區卡門 #重返熱蘭遮 #我是油彩的化身 #山海經傳 #領帶與高跟鞋 #天堂邊緣 #下午,美術館裡的四個人 #MRT #林克的冒險 #Book不可交易 #受不了,我就是瘦不了 #懷疑愛症候群 #釧兒 #黑膠男孩 #寂寞瑪奇朵 #再一次,夢想 #Misplace 第三個願望 #SHOT #幕後傳奇-苦魯人生 #怪物 #家.書 #跟著阿嬤去旅行 #彼得潘遊戲 #不讀書俱樂部 #有問題嗎,愛麗絲? #最美的一天 #尋找三藏 #阿卡的兒歌大冒險 #妳的側臉 #新社員 #利維坦2.0 #茉娘 #九桃 #小太陽:一個家的音樂劇 #傾城記 #忘記親一下 #飲食男女 #紐約臺客 #我的媽媽是ENY? #琴島一號 #臺灣有個好萊塢 #分手快樂 #雨港基隆 === 韓國的音樂劇 === #地鐵一號線 #大長今 #明成皇后 #道林格雷(Dorian Gray) #天國的眼淚 #Trace U # #曾勇敢的兄弟 # #光化門戀歌 #December #死之讚美(Gloomy Day 19260804) #我,娜塔莎和白驢 #小矮人們 #Interview #SMOKE #(MATA HARI) #也許是幸福結局(Maybe Happy Ending) #令人討厭的松子的一生 #西便制 (서편제) === 日本的音樂劇 === #SHOCK #李香蘭 #異國之坵 #網球王子(此為近年日本非常紅火的漫畫所製作的音樂劇) #黑執事舞臺劇 #死神舞臺劇│Bleach死神 #死亡筆記本(Death Note) #刀劍亂舞 音樂劇 此外,日本著名的寶冢歌舞劇團也為日本音樂劇發展做出了貢獻,其著名劇目有凡爾賽玫瑰(ベルサイユのばら)、伊麗莎白-愛與死的輪舞(エリザベート-愛と死の輪舞-)等。 === 馬來西亞的音樂劇 === 由亞洲音樂劇製作有限公司製作 Asia Musical Production #釋迦摩尼佛傳 #天心月圓 #雪域上的光芒:文成公主 #Kita 由木卡空間製作 Muka Space #Rasa Melaka 觸動古城 ==歐洲的音樂劇== 歐洲的音樂劇起源的非常早,甚至有文字記述以來就已出現。從吟遊詩、默劇到配上音樂的劇曲都有。而歐洲的作曲家很多都是出色的編劇。其中代表為: 英國: *威廉·莎士比亞系列: #四大悲劇(奧賽羅、李爾王、馬可白和哈姆雷特) #歷史系列(亨利八世、理查三世等) #喜劇(皆大歡喜、威尼斯商人等) *蕭伯納系列 法國: *莫泊桑系列 *維克多·雨果系列: #悲慘世界 *大仲馬系列: #三劍客 #鐵麵人 *小仲馬: #茶花女 德國(含普魯士時期): *莫扎特: #魔笛 義大利(含列國時期) *但丁: #神曲 *馬基維裡 *薄伽丘: #十日談 == 參見 == *東尼獎 *百老匯 *百老匯音樂劇 *歌舞片 == 外部連結 == *中國音樂劇愛音客 *我的音樂劇世界 *倫敦音樂劇 *寶冢歌舞劇團官方網站 * Category:戲劇型別
貓 (音樂劇)
《貓》()是由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根據T·S·艾略特的詩集《老負鼠的貓經》及其他詩歌所編寫的一部音樂劇。它是歷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自1981年在倫敦首演以來,已被翻譯成二十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演出。 == 創作及演出 == 1981年5月11日,《貓》在倫敦西區的新倫敦劇院首次公演。舞臺製作是柯邁隆·麥金塔和安德魯·洛伊·韋伯的。導演是崔佛·農恩,副導演及編舞是,舞臺設計約翰·奈普爾(John Napier),燈光設計。 1982年10月7日,《貓》在紐約百老匯的公演,並於1997年6月19日以6138場的演出打破了以前的紀錄,成為在百老匯裡公演最久的音樂劇。這個記錄,後來在2006年5月9日被安德魯·洛伊·韋伯的另一部音樂劇《歌劇魅影》給打破。 《貓》最後於2000年9月10日在百老匯結束,2002年5月11日,也就是它21歲生日時,在倫敦落下幃幕。總計在紐約演出了7,485場,倫敦演出8,949場。 2016年7月31日-2017年12月30日,百老匯復排版《貓》將在紐約百老匯的Neil Simon劇院再次上演。 === 官方DVD版 === 1998年官方拍攝的音樂劇《貓》錄影版。 由於其精挑細選的優秀音樂劇演員,精緻細膩的妝容,形象傳神的演出服裝,以及可透過後期剪輯和後期配音等手段使整部劇儘可能達到完美無瑕疵,使其成為世界範圍內流傳最廣的、最為經典的版本。 * Admetus/Rumpus Cat —— Frank Thompson * Alonzo —— Jason Gardiner * Asparagus/Firefrorefiddle —— Tony Timberlake * Bombalurina —— Rosemarie Ford * Bustopher Jones —— James Barron * Cassandra —— Rebecca Parker * Coricopat —— Tommi Sliiden * Demeter —— Aeva May * Electra —— Leah Sue Morland * Etcetera —— Jo Bingham * Exotica —— Femi Taylor * Grizabella —— Elaine Paige(伊蓮·佩姬) * Gus —— Sir John Mills * Jellylorum —— Susan Jane Tanner * Jemima —— Veerle Casteleyn * Jennyanydots —— Susie McKenna * Mr.Mistoffelees(Quaxo) —— Jacob Brent * Mungojerrie —— Drew Varley * Munkustrap —— Michael Gruber * Old Deuteronomy —— Ken Page * Plato/Macavity —— Bryn Walters * Pouncival —— Karl Morgan * Rumpleteazer —— Jo Gibb * Rum Tum Tugger —— John Partridge * Skimbleshanks —— Geoff Garratt * Tantomile —— Kaye E. Brown * Tumblebrutus —— Fergus Logan * Victoria —— Phyllida Crowley Smith * Voice of Skimbleshanks —— David Arneil * Voice of Mungojerrie —— Paul Baker * Voice of Rumpelteazer —— Vikki Coote * Voice of Jemima —— Helen Massie === 奧地利的演出 === 《貓》於1983年11月在維也納著名的維也納河畔劇院以德語公演,這也是此劇在歐洲大陸的首次演出。 《貓》在維也納曾公演過兩次,第一次公演在1988年的10月,第二次公演從1988年11月開始到1990年的9月24日。第一次公演期間亦集合了巡迴演出劇團,曾經訪問過當時還是社會主義國家的東德和蘇聯,巡迴劇團於1987年5月到8月期間在東柏林演出,之後在莫斯科演出至1988年5月30日結束。這部音樂劇在維也納的演出非常的成功。據統計,在第一次公演的500多場演出裡,總共有539,745人次買票觀看。 === 德國的演出 === 在倫敦首演5年之後,《貓》於1986年4月18日在漢堡市的開始了德國公演,此次演出一共持續了15年,據估計大約有620萬人次觀看。 2001年元旦結束了在漢堡市的演出,移至斯圖加特,之後在德國各地巡迴演出直到2006年。 漢堡市的演出與倫敦的版本略有不同,比如貓的名字:傑米瑪 (Jemima) 採用了百老匯版的名字絲拉巴布 (Sillabub),卡布凱帝 (Carbucketty) 換成了龐希沃 (Pouncival),比爾貝利 (Bill Bailey) 換成了堂布勒布魯塔斯 (Tumblebrutus)。而且,倫敦版的傑米瑪 (Jemima) 是比較安靜的小貓,而絲拉巴布 (Sillabub) 較為頑皮。 === 日本的演出 === 《貓》於1983年11月11日在日本東京的新宿首演。公演1年後,開始在日本的大阪、名古屋、福岡、札幌等地巡迴演出。 1995年,《貓》第三次入駐東京(品川),創下了長達2年的公演記錄。 1998年福岡公演則是第一次在縣城劇場演出,同時對編舞、服裝、舞美、燈光等300多處加以精心修改。此後又順勢在名古屋、大阪、靜岡、廣島、仙台等地長期公演。 2004年11月11日,也就是《貓》劇在日本公演後的21週年紀念日,該劇在東京的五反田再次長期公演。日本版的角色明顯地少於其他版本,只有24只貓,尤其是公貓減少最多。服裝和角色的關係也與英美的版本略有不同。 === 現身螢光幕上 === 1998年,安德魯·洛伊·韋伯以舞臺演出的方式拍攝了《貓》的-{zh-hans:錄影; zh-hant:錄影;}-版。這是第一次錄製音樂劇,也是舞臺音樂劇在攝影機下的第一部作品 (該次拍攝採用舞臺佈景,但沒有觀眾,與之前完全用電影場景方式佈景,或是在舞臺劇公演時錄製的錄影都不相同)。演員包括曾參加過倫敦首演的伊蓮·佩姬,以及參加過百老匯首演的、約翰·麥爾斯爵士、、,還有從世界各地的劇組裡挑選出來的精華演員。 -{zh-hans:錄影; zh-hant:錄影;}-的導演由曾經擔任多部音樂錄影導演的擔任,編舞及音樂劇舞臺製作由原設計師擔任。地點是位於倫敦的阿達菲劇院拍攝,曾經在全世界許多電視臺播出,亦出版-{zh-hans:錄影; zh-hant:錄影;}-帶及DVD,可惜的是有許多曲目被刪除或是被截短,如《革羅泰革的最後一戰》 (Growltiger's Last Stand) 和《盟哥傑利與羅普蘭蒂瑟》 (Mungojerrie & Rumpelteazer) 等,不過裡面收錄了“幕後花絮”,可以讓觀眾看到一些採訪演員的片段及演員辛苦彩排的片段。 === 世界巡迴表演 === 2001年起,來自南非、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的演職人員組成世界巡迴表演團,此巡迴劇團於2001年12月於南非首場演出,接下來至韓國、中國大陸、馬來西亞、臺灣以及部份北歐國家,於2004年7月在臺北演出後結束巡迴表演。在中國大陸的巡迴演出中,不但創造了中國大陸演出史上單部音樂類作品演出時間最長的紀錄,也打破了單項引進演出專案的票房紀錄。 上海的公演於2003年3月28日開始,4月20日結束,共演出53場。票價最低為80元,最高為1,200元,分週末場、平日場、下午場、晚場等多個時段,10多種不同票價選擇。在為期3輪的演出中,首輪21場演出上座率達100%;從4月15日至4月27日的第二輪16場演出,上座率為97%;最後一輪16場演出,上座率仍然達到80%。共53場。其間正逢“非典”蔓延,然而《貓》仍保證了將近8萬名觀眾滿意安全地欣賞這部音樂劇。在這一版本,為了讓觀眾感覺親切,連臺上的車牌號都成了“滬”字頭。 之後,也因為“非典”的原因,原定在5月20日於北京天橋劇場演出第72場被迫推遲,然而有很多買到預售票的觀眾寧可無限期地等待,也不願意退票。其中包括打破中國演出史上門票價格的最高紀錄—以8000美元售出的北京首演“第一票”(1排1號) 的戲票。 1年之後,《貓》於2004年4月27日到5月3日之間在人民大會堂公演,一共9場。雖然場數減少,但這是《貓》20多年來第一次在這麼龐大的劇場演出,真正好公司派舞臺技術人員到北京,根據人民大會堂的舞臺,設計出比以往演出更龐大的佈景,同時增加了許多具有北京特色的道具,作為貓窩的填充物,汽車-{zh-hans:後備廂; zh-hant:後車箱;}-上的車牌也換成了“京”字頭的。此外,真正好公司還在北京招募了10名群眾演員,讓他們接受專業的培訓和排練後也參加了演出。 2007年初,真正好亞太分公司再度製作亞洲巡迴表演團,於2007年1月於臺南市首演,之後於臺北市、臺中市以及高雄市演出,此次演出除了有部份臺灣舞者加入外,部份歌詞並以中文演唱,讓臺灣的民眾倍感親切。 ===中國的演出=== 中文版《貓》計劃於2012年下半年在中國開始首演季,它將成為該劇在全球的第15個語言版本。此次中文版《貓》的製作,得到了“音樂劇之父”安德魯·洛伊·韋伯的異常重視,他將親臨中國指導。此次中國巡演將由《貓》中國版製作方亞洲聯創和來自英國的《貓》原版團隊全程監製,喬-安·羅賓遜擔任導演及編舞,菲茲·沙普爾擔任音樂總監,參與從培訓到排練的整個過程,對中國演員來說是絕無僅有的機會。 《貓》中文版於2012年8月17日在上海大劇院首演。 2012年12月21日至2013年2月3日《貓》中文版在北京世紀劇院進行跨年演出。 == 劇情 == === 第一幕 子夜舞會使貓瘋狂 === 午夜,人行道上沒有聲響。 ……直到第一隻潔裡珂貓的到來。 今夜是一年一度的潔裡珂舞會,所有的貓兒們都在這裡彙集,快節奏的音樂很快地充斥整個劇場。所有的貓兒隨著音樂舞蹈歌唱。在歌聲中他們演譯出潔裡柯貓引以為傲的特色:“我們能在空中舞蹈,像高空鞦韆,我們能翻雙筋斗,在輪胎上彈跳”。 因為人們出現在貓兒們的天地,貓兒們起先對入到它們領地者心存厭惡和懷疑,但是很快地他們接受了陌生人的觀察,純潔的白貓 Victoria 表演了一首獨舞,象徵著一場舞會的正式開始。 Munkustrap 是貓族首領 Old Deuteronomy 不在時的管事人,也是小貓的守護者。他充當旁白的作用,給幼貓講述潔裡珂的規矩,並介紹其他的貓上場。Munkustrap 解釋了潔裡珂舞會的意義。而且,他們一族的首領 Old Deuteronomy 也將會在黎明到來之前,從族裡選出一隻貓來,送上雲外之路(Heavy Side Layer), 從而獲得重生。 接下來 Munkustrap 介紹了 Jennyanydots,她對待所有的小貓都親切慈愛好像老媽媽一樣,她甚至還訓練蟑螂和老鼠們學音樂。然後 Rum Tum Tugger 介紹自己。Tugger是一隻被寵壞了的貓,愛唱反調,他最喜歡所有母貓們對他的迷戀。 Grizabella 出現了,可是她現在又老又醜又髒。因為她年輕時背叛了潔裡珂貓,離開貓族到外面的世界闖蕩,嚐盡了冷酷和辛酸。現在 Grizabella 疲憊不堪,獨自一個人回來。可其他貓不原諒她,並把她趕走。 Grizabella 於是悄悄躲在舞臺的角落裡。 Bustopher Jones 在 Jennyanydots 的歌聲中出場,這個肥貓是的貴族貓。然後是兩隻小偷貓,Mungojerrie 和 Rumpleteazer 表演了歌曲和雜技般花哨的舞蹈。 在他們的歌曲結束之後,Old Deuteronomy 出現了!大家向老首領表示了敬意之後, Munkustrap 為他準備了一個很滑稽的舞蹈《獅子狗與帕裡克狗大戰》 ,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之後,隨著舞會高潮的到達,所有的貓兒加入了歌舞,《貓》的主旋律再次響起。 Grizabella 再次回到舞臺中心,貓兒依然不肯原諒她,這時 Grizabella 唱出了動人心絃的歌“記憶”(Memory),Old Deuteronomy 同情地注視著心碎的 Grizabella 下場。 === 第二幕 夏天姍姍來遲,時光飛逝如梭 === 貓兒們再次回到舞臺上的時候,Old Deuteronomy 用歌聲提醒他們記憶快樂時光的重要。 老貓 Gus 被 Jellylorum 帶上舞臺。Gus 是一隻曾風靡所有劇院的演員,現在他回憶著自己當年的日子,尤其是他最得意的創作,大海盜 Growltiger 的故事。接下來場景轉換,大家都彷彿回到了 Gus 紅極一時的時候,在舞臺上表演了 Growltiger 和他的情人 Griddlebone 的故事。因為聲音很大,本來在火車上睡覺的 Skimbleshanks 被吵醒了,火車貓 Skimbleshanks 是個滑稽可愛的叔叔。大家幫他用堆積場的廢物堆出一輛火車頭,讓他神奇地站在上面。 可是,在火車貓的故事剛剛結束的時候,快樂的舞會被罪犯貓 Macavity 打斷了。在黑暗之中 Macavity 帶領他的爪牙劫走了 Old Deuteronomy。 兩隻曾經認識 Macavity 的母貓,Bombalurina 和 Demeter 給不瞭解 Macavity 的小貓講述這隻罪大惡極的通緝犯的所作所為。這時 Old Deuteronomy 忽然又回到場上,所有的貓兒還在驚喜之中,可是他甩下灰皮,原來是 Macavity 假扮成 Old Deuteronomy 前來搗亂。Munkustrap 帶領著其他幾隻公貓反抗Macavity,最後Macavity負傷在黑暗中逃掉了,但Old Deuteronomy依舊下落不明。 “不用擔心,我們有神奇的 Mistoffelees 先生!”Rum Tum Tugger對大家說。他介紹了下一個上場的 Mistoffelees。魔術貓 Mistoffelees 在眾貓的要求下成功地變回了 Old Deuteronomy。貓兒們一起感謝了他的貢獻,再次準備聆聽老首領的選擇。 Grizabella 又一次上場了。可是這一次,在她歌唱“記憶”的時候,貓族裡最年幼的小貓,Jemima 用清亮的歌聲回應。這時貓兒們明白了 Old Deuteronomy 對他們講過的話。一隻接著一隻,他們原諒了 Grizabella,她重新回到潔裡珂溫暖快樂的家族裡來。 Old Deuteronomy 在黎明到來之前,選擇了 Grizabella 登上雲外之路,獲得重生!在群貓的歌聲中,Old Deuteronomy 帶領 Grizabella 走上雲外之路,Grizabella 消失在空中五光十色的雲彩裡。 最後一首歌是 Old Deuteronomy 唱給觀眾聽的。“你要對貓兒脫帽敬禮,說聲‘你好嗎,我尊敬的貓’。這一定會討貓兒的歡喜。” 因為畢竟,貓兒跟人類沒有什麼不同。 == 角色 == 《貓》的角色介紹,此劇的一大特色是舞臺上的每隻貓都有自己的名稱和性格,這在其他的音樂劇並不常見。請注意,在不同地區的演出角色會有一些變動或是省略。 === 阿得米特斯(Admetus) === 年輕的貓,在許多演出中,也扮演麥卡維弟(Macavity)的角色,在某些演出中被省略了。 === 阿隆佐(Alonzo) === 在大部份的演出中,是黑白相間的公貓,然而在美國及德國的早期,是黑色與金色相間。通常被認為是蒙克史崔普(Munkustrap)的副手。 === 亞斯皮裡高斯(Asparagus) === 小名高斯(Gus)劇場貓,在錄影版本,高斯(Gus)與亞斯皮裡高斯(Asparagus) 是兩個不同的角色。亞斯皮裡高斯(Asparagus)通常是合唱的演員。而老高斯(Gus),則演出劇場貓以及稍後的革羅泰革(Growltiger) 。 === 比爾貝利(Bill Bailey) === 年輕的公貓,黑白棕相間。在不同的演出中,也被稱為堂布勒布魯塔斯(Tumblebrutus)。 === 邦貝魯琳娜(Bombalurina) === 美麗的紅母貓,通常是母貓的首領,她與迪米特(Demeter)是好友。 === 巴斯托佛瓊斯(Bustopher Jones) === 一隻25磅重的肥貓,穿著正式的燕尾服,被眾人尊稱為聖詹姆士街的上流人士。 === 卡布凱帝(Carbucketty) === 這個名字是來自艾略特的想法:打鬧貓。有時在某一些演出也被稱作龐希沃(Pouncival)。 === 卡桑卓(Cassandra) === 棕色與乳白色相間的母貓,辮尾以及翹發。獨特帶著神秘感。 === 柯利科佩特(Coricopat) === 先知貓兄妹中的公貓,與坦特麥爾(Tantomile)是雙胞胎,他們之間似乎有心電感應。 === 迪米特(Demeter) === 非常敏感的母貓,有些貓迷認為這是因為他有一段悲慘的過去,可能與麥卡維弟(Macavity)有過關係。與邦貝魯琳娜(Bombalurina)是好朋友。 === 伊雷克特拉(Electra) === 橘黑斑紋的小貓,與伊特雷特(Etcetera)是好友,也非常喜歡羅騰塔格(Rum Tum Tugger)。 === 伊特雷特(Etcetera) === 一隻快樂,有活力的小貓,非常迷戀 羅騰塔格(Rum Tum Tugger),有些演出被省略。 === 伊克提卡(Exotica) === 一隻只有在錄影版本出現的母貓,是為了特別《費米泰勒》(Femi Taylor)創造的角色。 === 喬治(George) === 年輕的公貓,在大部份的演出中被省略。 === 金吉斯/吉爾博特(Ghengis; Gilbert) === 是暹邏貓的首領,最後殺了革羅泰革(Growltiger)。通常由盟哥傑利(Mungojerrie),堂布勒布魯塔斯(Tumblebrutus)的演員兼任。 === 葛麗茲貝拉(Grizabella) === 在她年輕時拋棄貓族,但是老了以後被主人丟棄,最後回到貓族。在劇末,她被選中登上了Heaviside Layer而重生。 === 葛雷多寶(Griddlebone) === 長毛白貓,在革羅泰革(Growltiger)的最後一戰中飾演革羅泰革(Growltiger)的戀人。與他一齊唱者義大利抒情曲或是比利馬考的長詩(The Ballad of Billy McCaw)視不同的演出而定,幾乎都由飾演傑利羅蘭(Jellylorum)的演員兼任,然而在錄影版中,這一段完全被省略。 === 革羅泰革(Growltiger) === 劇院貓高斯(Gus)回憶他年輕時的演出革羅泰革的最後一戰(Growltiger's Last Stand)出現的貓。在某些製作中他擔任其他的海盜。 === 傑利羅蘭(Jellylorum) === 來自艾略特的命名,一隻擅長照顧其他小貓的母貓。與高斯(Gus)有親屬關係。 === 傑米瑪(Jemima) === 有時也被稱作絲拉巴布(Sillabub)。傑米瑪(Jemima)在大多數的演出以及錄影中出現,而絲拉巴布(Sillabub)則是在美國演出時創造,而在日本,兩者是不同的角色。 === 珍妮點點(Jennyanydots) === 老甘比(Gumbie)貓。整天坐著並在晚上組織老鼠與蟑螂。 身上有虎紋和豹斑。個性是個大好人。 === 麥卡維提(Macavity) === 這出戏唯一的反派。這個角的來自於福爾摩斯的角色 Moriarty. 他綁架了老戒律伯(Old Deuteronomy),並且試圖侵犯迪米特(Demeter) === 密斯托弗裡先生 (Mr. Mistoffelees) === 年輕的公貓,有神奇的魔法能力,例如煙火。他著名的舞蹈表演:The Conjuring Turn 包括了24個腳尖旋轉。在某些演出,他有別名奎佐(Quaxo),通常是合唱演員,服裝也略有不同。 === 盟哥傑利(Mungojerrie) === 小偷貓的一員,與羅普蘭蒂瑟(Rumpleteazer)搭檔。通常也扮演金吉斯/吉爾博特(Ghengis/Gilbert) === 蒙克史崔普(Munkustrap) === 銀黑色相間的公貓,是部落的保護者。 === 老戒律伯(Old Deuteronomy) === 部落可敬的長老 === 柏拉圖(Plato) === 在某些演出也被稱為 喬治/阿得米特斯(George/Admetus)。與維多利亞(Victoria)有一段舞蹈。在某些演出中被省略。 === 羅普蘭蒂瑟(Rumpleteazer) === 小偷貓的女搭檔。有時也被稱為Rumpelteazer,這是艾略特原著的寫法。 === 羅騰塔格(Rum Tum Tugger) === 花花公子,非常愛作怪的脾氣,在許多的演出中,都表現的非常性感而且引人注目。 === 蘭巴斯(Rumpus Cat) === 有著豎立的鬃毛,紅色眼睛的勇者。在 獅子狗與伯裡克狗大戰(Pekes and the Pollicles) 這一段中,他是貓族的英雄。在某些演出中,這一段被省略,此角色通常是阿隆佐(Alonzo) 或 阿得米特斯(Admetus)擔任。 === 史金伯旋克斯(Skimbleshanks) === 火車貓,精力充沛的橘貓,是火車的隨車員。 === 坦特麥爾(Tantomile) === 巫術貓,與柯利科佩特(Coricopat)是雙胞胎。 === 維多(Victor) === 年輕公貓,通常是合唱演員,某些演出中省略。 === 維多利亞(Victoria) === 白色的小貓,非常有舞蹈天份,在傑利可舞會的邀請有一段獨舞。 == 曲目 == === 第一幕 === 子夜的舞會使貓瘋狂(When Cats are Maddened by the Midnight Dance) * 傑利可貓之歌(Jellicle Songs for Jellicle Cats) * 貓的命名(The Naming of Cats) * 傑利可舞會的邀請( Invitation to the Jellicle Ball) * 老甘比貓(The Old Gumbie Cat) * 羅騰塔格(The Rum Tum Tugger) * 葛麗茲貝拉-魅力貓 (Grizabella - The Glamour Cat) * 巴斯托佛瓊斯(Bustopher Jones) * 盟哥傑利與羅普蘭蒂瑟(Mungojerrie And Rumpelteazer) * 老戒律伯(Old Deuteronomy) * 獅子狗與伯裡克狗大戰(The Awefull Battle of the Pekes and the Pollicles) * 傑利可舞會 (The Jellicle Ball) * 葛麗茲貝拉(Grizabella) === 第二幕 === 夏天為何遲到,時光何時飛逝(Why will the Summer Day delay? When will time flow away?) * 幸福時刻(The Moments of Happiness) * 高斯:劇院貓(Gus - The Theatre Cat) * 革羅泰革的最後一戰*(Growltiger's Last Stand) * 史金伯旋克斯:鐵路貓(Skimbleshanks - The Railway Cat) * 麥卡維弟(Macavity - The Mystery Cat) * 密斯托弗裡先生(Mr. Mistoffelees) * 回憶(Memory) * 雲外之路(The Journey to The Heaviside Layer) * 與貓打交道(The Addressing of Cats) ::::::::*包括了 "比爾貝利的長詩(The Ballad of Billy McCaw)" 或是 "義大利抒情曲:Una Tiepida Notte" ,依不同的演出而定 ==參見== *貓 (電影) == 外部連結 == * *英國巡迴的官方網站 *真正好公司官方網頁 *IBDB 百老匯演出資料庫 *戲迷網站 *《序曲》原文 *音樂劇貓中文版 Category:貓 (音樂劇) Category:安德魯·勞埃德·韋伯音樂劇 Category:倫敦西區音樂劇 Category:百老匯音樂劇
歌劇魅影 (音樂劇)
《歌-{}-劇魅影》(),又譯《歌-{}-聲魅影》、《(歌)劇院魅影》,是一部知名的音樂劇,由安德魯·洛伊·韋伯作曲,劇本根據法國偵探小說家卡斯頓·勒胡所撰著的愛情驚悚小說《歌劇魅影》改編。音樂劇的歌詞和對白由Richard Stilgoe創作。1986年在倫敦西區首演,1988年登陸百老匯,並於1988年獲得七項託尼獎,是史上最成功的音樂劇之一。另外,於2004年,這部音樂劇被搬上銀幕。 由於受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歌劇魅影(百老匯)一度停演19個月。2021年10月22日,歌劇魅影重新公演。歌劇魅影(倫敦西區)將演出至2024年3月2日。美國紐約百老匯於2023年4月16日晚進行最後一場演出。 == 影響 == 1986年10月9日,《歌劇魅影》在倫敦的女王陛下劇院首演,是英國其中一部最長壽的音樂劇,一直到2020年才因2019冠狀病毒而暫停演出。1988年1月26日,首演時的主要角色,如飾演魅影的邁克爾·克勞福德,飾演克莉絲汀的莎拉·布萊曼,飾演-{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的史蒂夫·巴頓,把《歌劇魅影》帶到了曼哈頓的美琪劇院,這-{zh-hans:出; zh-hant:齣;}-音樂劇從此開始在百老匯上演,目前它仍在上演。卡麥隆·麥金託什製作的一批音樂劇,包括《貓》《西貢小姐》《悲慘世界》,在百老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歌劇魅影》成為在百老匯上演最長壽的一部音樂劇,它打破了音樂劇《貓》在2006年1月9日創下的7486場演出的紀錄。主題曲自1986年上映以來流傳至今,仍然被傳唱。 == 評價 == 《歌劇魅影》可以說是一部折射著後現代魅力的劇作,首先它成功的改編了卡斯頓·勒胡(Gaston Leroux)的原作小說,去除了原作後半段配角搶戲的鬆散結構,而完整保留原作的歌德小說懸疑陰森風格,並使之更適合舞臺演出,提升了作品的可看性,其次,巧妙的戲中戲令觀眾徘徊於現實與虛幻之間。尤其是追逐魅影的那一場戲,整個劇院,臺上臺下、四面八方響起了魅影的聲音,使觀眾置身其中,因為那句“我在這裡”似乎就在他們的身邊,就在隔壁的包廂,而那幕吊燈突然墜落的戲也著實令氣氛緊張刺激到極點,前排觀眾的驚叫與臺上演員的呼聲連成一片,在這方面,舞臺設計瑪莉亞·布瓊森自然功不可沒。 在全劇中,一首「Phantom of the Opera」的旋律反覆出現,羅爾與魅影在「All I Ask of You」不同演繹表現了他們各自對於女主角克莉絲汀不同的愛情,最後這一主題在管絃樂中浮現,顯示了愛情最終戰勝了悲劇。 == 25週年紀念演唱會 == 2011年,此劇上演的25週年,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舉行紀念演唱會,由拉明·克林魯飾演魅影,席艾拉·波格斯飾演克莉絲汀(Christine Daaé),哈德里·福瑞澤(Hadley Fraser)飾演勞爾。謝幕時由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康姆·威爾金森(Colm Wilkinson)、Peter Joback、John Owen-Jones、Anthony Warlow 等人共同演唱"Phantom of Opera"。其後以上四位男士和當天飾演魅影的拉明·克林魯五人合唱了魅影的經典曲目「Music of the Night」。 == 劇情簡介 == === 第一幕 === 1919年,巴黎歌劇院,這裡正在進行當年魅影事件遺留物的拍賣會(prologue)。展示臺上現在放著一個音樂盒,開啟後,清脆悅耳的音樂響起(masquerade的主旋律)。一個面容滄桑的老紳士-{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Raoul)與舊識梅格·吉里女士(Meg Giry)重逢,他買下了音樂盒並凝視著它,往昔的記憶湧上心頭,羅爾不禁開始低吟。而接著拍賣的是原歌劇院華麗的枝形水晶吊燈,拍賣員談到了多年前的一件意外,以及背後的歌劇院魅影之謎。隨著電路接通,巨大的吊燈緩緩升起,整個舞臺剎那光彩奪目,管風琴奏起了序曲(overture),場景轉換,整個場景突然回到49年前1870的巴黎。 當時巴黎歌劇院正在以彩排來迎接兩位新經理和贊助人。這是歌劇《漢尼拔》(Hannibal)(風格屬於大歌劇),迦太基大將漢尼拔凱旋的一場,但是當演迦太基皇后的女高音-{zh-hans:卡羅塔; zh-hant:卡洛塔;}-(Carlotta)高唱主詠歎調“Think of Me”時,幕布突然落下,人們一片驚慌,紛紛低聲議論說魅影又出現了,-{zh-hans:卡羅塔; zh-hant:卡洛塔;}-憤怒的從幕布後走出來,指責劇院一再無視自己的安全,宣佈罷演揚長而去。無奈中,原本扮演其中一名奴隸侍女的芭蕾舞演員-瑞典裔女伶克莉絲汀·戴也(Christine Daae)被人推選出來代替-{zh-hans:卡羅塔; zh-hant:卡洛塔;}-。令人驚訝的是,完全不被新經理看好的克莉絲汀技驚四座,這時的鋼琴伴奏逐漸切換成管絃樂通奏,彩排也變成了正式演出,克莉絲汀的演出獲得極大成功(Think of Me)。人們為她的聲音叫好,而在二樓的一個包廂裡,劇院的新贊助人,貴族-{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也激動的-{注}-視著克莉絲汀,他驚喜地發現,對方還是自己幼時的玩伴。 克莉絲汀向摯友梅格自述說,她的演唱能力得益於一個神秘的老師。年幼時父親過世,陷入悲傷的克莉絲汀在深夜被一道具吸引力的聲音找到,那聲音的主人-一名神秘男子發現了年輕貌美卻柔弱膽怯的克莉絲汀,長期陪伴著她並教她歌唱。他似乎無所不在,卻從未真正出現在面前,只是不斷用自己的聲音引導她,就像父親臨終前所說的“音樂天使(Angel of Music)”那樣令自己嚮往、敬畏,但梅格卻看出她臉色蒼白。此時-{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也來祝賀克莉絲汀,並堅持邀請她共進晚餐。當克莉絲汀回到化妝室,房間裡卻響起了魅影(Phantom)憤怒的聲音(The Mirror),認為-{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只是來瓜分克莉絲汀的成功與搶走克莉絲汀。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的主題響起,克莉絲汀惶恐又喜悅地召喚魅影顯身,魅影回答:看著鏡子中你的臉吧,我就在那裡。漸漸的,在鏡子中真的出現了魅影的影子,他的臉上帶著一張白色的面具,威嚴而無法琢磨,鏡子像門般滑開了,魅影從中伸出手將克莉絲汀拉進了黑暗。(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這是歌劇院的秘密空間,魅影牽著克莉絲汀穿梭在其中;到了地下湖,克莉絲汀與魅影坐在一條船上,蠟燭在迷霧中閃爍著幽明的光,若有似無的風在黑暗中吹動,他們唱起了夜晚的音樂,歌聲和諧柔美。魅影帶著克莉絲汀來到了地下迷宮的深處,這裡就彷彿他的王國一般,克莉絲汀沉浸在夢幻般的世界和魅影美妙的“Music of the Night”中。突然她看到一具和自己一模一樣的蠟像正披著婚紗,嚇得昏了過去,魅影溫柔地把她安置在床上,在一個音樂盒的伴聲中,克莉絲汀在魅影的地下宮殿中度過了一夜。 醒來後的克莉絲汀,面前是正沉浸於創作音樂而不能自我的魅影背影,(I remember there was a mist)她突然產生好奇而偷偷揭開了魅影的面具,裡面出現了一張變形而極其恐怖的臉。被發現自己真相的魅影暴怒而大聲詛咒。(Stranger than you dream it)咒罵過後,他失聲哭泣,輕聲告訴克莉絲汀說自己是如此愛她,將來你也會了解這面具後的靈魂,克莉絲汀也似乎被他感動抑或是被嚇壞了,同情地將面具遞還給魅影,魅影則將其送返地面。 不久後,還在為女主角失蹤而焦頭爛額的劇院經理們及其他幾人都收到署名為O.G.(Opera Ghost)的信(note),上面是魅影提出的種種要求,包括威逼要求在新劇《-{zh-hans:啞僕; zh-hant:啞僕;}-》(“Il Muto”)(風格屬於輕歌劇)中讓克莉絲汀演主角,而卡洛塔演一個沒有臺詞的僕人當陪襯。卡洛塔受不了這侮辱而大鬧,經理等人連忙寧事息人,最後決定卡洛塔仍然唱主角(Prima Donna),克莉絲汀飾演沒臺詞的僕人。 歌劇如期上演,但演到一半,劇院四面響起了魅影的詛咒,吊燈忽明忽暗,人們找不到真正的魅影所在,這時-{zh-hans:卡羅塔; zh-hant:卡洛塔;}-還在保持架子喝令克莉絲汀禁止開口,自己卻突然被人動手腳而變得嗓音嘶啞難聽如同蛤蟆。(Poor fool, he makes me laugh.)在一片鬨笑和混亂中,經理只得宣佈讓克莉絲汀臨時改演主角,並先演出第三幕的芭蕾舞。 但這還沒完,曾經向眾芭蕾舞者開魅影的玩笑的控幕員布克,突然已被魅影用繩勒死而掉落到舞臺上,人群尖叫著逃離劇場,而克莉絲汀恐懼地大叫-{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名字,-{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趕來將她帶離舞臺,兩人倉促之中躲到了劇院天台上。(Why have you brought me here?) -{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並不害怕也不相信魅影的存在,唱出了劇中著名的“All I Ask of You”來安慰克莉絲汀,兩人的心在這歌聲中聯絡起來,產生了對彼此的感情而正式定情。躲在一邊的魅影看著他們幸福的離去,用同樣的旋律唱出了他心中的傷痛,沙啞的聲音一遍遍呼喚克莉絲汀的名字,但得不到回答,和兩人幸福的背景合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All I ask of you (reprise))憤怒的火焰要將他燒成灰燼,他詛咒說要報復兩人,在他的狂笑聲中,劇院的大吊燈落下,第一幕結束。 === 第二幕 === 接下來的日子裡,魅影突然如同消失一般不見蹤影,六個月後,劇院舉行了一場化妝舞會,穿著奇裝異服的人們打扮成魅影的樣子唱起了劇中華麗的一首合唱“Masquerades”,慶祝和嘲笑不攻自破的對手。克莉絲汀與-{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也在人群中,他們此時已偷偷的訂婚並討論婚嫁,等到魅影事件結束就要結婚,但因為恐懼的克莉絲汀不敢將戒指戴在手上,而改成項鍊戴在脖子上。眾人正在狂歡的最高潮,化妝成紅衣死神的魅影突然出現,他扯下了克莉絲汀的訂婚戒指,將一封新手稿《唐璜的勝利》(Don Juan Triumphant)擲給劇院經理要求克莉絲汀繼續為自己歌唱。讓經理再也不敢違抗,而-{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覺得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將魅影除掉,因為那天演出時魅影肯定會再次到場,將是和魅影做了結的最好機會,克莉絲汀感到為難。 -{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計畫前請求吉瑞夫人告知一切真相,為了不讓有更多人犧牲的吉瑞夫人才告訴此人她隱瞞的一切:魅影有天才的才能,同時是出色的建築師、音樂家、作曲家和魔術師。他多年前隨馬戲團來到劇院演出,而後消失,直到被世界遺忘。只有她知道,魅影留在了這劇院。聽到這一切的-{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心中飄過一絲寒意。 克莉絲汀參加新劇的排練,排練時魅影再度現身,為了排練順利操縱鋼琴自動演奏。克莉絲汀壓抑而苦惱,最後偷偷前去自己父親墳墓前祈禱尋求解脫。在墓碑前,她祈禱父親能指引自己。這時魅影偽裝成父親的聲音,用一曲具魅惑力的“Wandering Child”開始引誘她,克莉絲汀彷彿被父親的影子所吸引,開始情不自禁地走向魅影,幸好這時-{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及時趕到,兩人刀光劍影的正面交鋒中,勞爾找到機會將克里斯汀帶走,惱羞成怒的魅影惡毒咒罵說大家今日已成水火,要其一同為愚蠢而陪葬。 上演當晚,一切安排就緒,警察將大門一一鎖上,槍手們瞄準了第五包廂,每一個人都屏住了呼吸,但是魅影遲遲沒有顯身。而在舞臺上,他其實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地代替了原來的男主角Piangi-卡洛塔的相好並將其殺害於後臺死角,出演帶著面具偽裝成好友去戲弄對方妻子的唐璜。一曲“The Point of No Return”將氣氛推向高潮,克里斯汀觸碰到魅影的面具,發現男主角已經被替換。在魅影淒涼的歌聲中,克莉絲汀鼓起了勇氣,在眾目睽睽之下將他的面具脫下。魅影卻割斷了一根繩索,劇院的水晶燈突然墜落。劇院付之一炬的同時觀眾一片尖叫,警察試圖衝上舞臺,但一切都彷彿在魅影的操縱中,一片混亂間拉著克莉絲汀消失在地下,只有-{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在知道魅影真相的吉瑞-{zh-hans:太太; zh-hant:夫人;}-的指引下找到了進入迷宮的道路,緊追兩人不捨。 迷宮深處,魅影又帶著克莉絲汀來到地下室,他正沉浸在小小獲勝的喜悅中,突然又被遠遠傳來的人們的叫喊聲攪亂心情。捧著婚紗的魅影對著不斷掙扎的克莉絲汀痛恨地說,是自己這扭曲的臉毒害了他們之間的愛情,並再次對克莉絲汀提出,要她接受自己炙烈的愛意,同時憤怒地質問克莉絲汀,為什麼這個世界會對他這麼不公平,只因為長了一副令人可怕,連親生母親都不願正眼以對他的面容,給他的第一件衣物是面具。克莉絲汀告訴他,之所以覺得世界對他不公並不全是世人的錯誤,而是因為他自己囚禁了自己的靈魂,並且與世人為敵,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惜殺人或者奪取他人所愛,所以她對他的感情已經從同情轉為憎恨而沒有絲毫的愛,再說人們害怕的不是魅影的臉,而是他的心。 -{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好不容易趕到去救克莉絲汀,卻被魅影用機關抓住陷入絕境,並乘機以此威脅克莉絲汀。但克莉絲汀卻在危急下被愛情激發出了勇氣,她慢慢抬起頭、泛著淚水,走到魅影的面前,告訴他自己已經不再害怕那張醜陋的臉,因為他的心比任何人都脆弱而值得同情。在華麗的音樂中,克莉絲汀上前親吻了魅影的嘴唇,魅影也終於被這偉大愛情所救贖和崩潰,明白愛那個人就該放她自由。他釋放了-{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要求-{zh-hans:羅爾; zh-hant:勞爾;}-帶著克莉絲汀立刻離開,把一切全都忘記並遠走高飛。最後他面對心愛的八音盒,獨自吟唱起象徵告別、毀滅、和新生的詠歎調,也是最後的“The Music of the Night”。克莉絲汀最後將魅影給她的戒指還他,並無語地用眼神告別、祝他安好。 稍後梅格也帶著警官們找到了地下室,在他們進入宮殿之前,魅影鑽入綢布內,走入密道離去,他的寶座上只留下魅影的一隻面具與一臺音樂盒。眾人終於來到了這裡,卻已人去樓空,梅格只在空蕩蕩的大廳裡發現了一個面具,從此再也沒人聽過魅影那魔幻的聲音了....... == 曲目 == === 上半場 === *序曲(Overture) *思念我(Think of Me) *音樂天使(Angel of Music) *小洛蒂(Little Lotte) *鏡子/音樂天使(Angel of Music (The Mirror)) *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夜的樂章(Music of the Night) *我記得……/比你的夢還怪(I Remember.../Stranger Than You Dreamt It) *魔索/邦加套索(Magical Lasso) *紙條/歌劇女伶(Notes.../Prima Donna) *可憐的笨蛋,他害我想笑(劇中劇“啞巴”的曲目)(Poor Fool, He Makes Me Laugh (Il Muto)) *為何要帶我來這?/羅爾,我到過那裡(Why Have You Brought Me Here?/Raoul, I've Been There) *我對你的唯一所求(All I Ask Of You (song)|All I Ask of You) *我對你的唯一所求(魅影版)(All I Ask of You (Reprise)) === 下半場 === *穿場曲(Entr'acte) *化妝舞會/為何如此驚訝?(Masquerade/Why So Silent...?) *紙條/怎麼都不對勁(Notes.../Twisted Every Way) *希望你能回到我身邊(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 *迷惘的孩子(Wandering Child) *勝利的唐璜(Don Juan (Song)|Don Juan) *不歸點(The Point of No Return) *再下一層/緝捕兇手(Down Once More.../Track Down This Murderer/Finale) == 參見 == * 魅影 (1991年音樂劇) * 愛無止盡 (音樂劇) * * * 全球最暢銷專輯列表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Really Useful 歌劇魅影音樂劇網站 * Solitary Rose 歌劇魅影相關討論區 Category:安德魯·勞埃德·韋伯音樂劇 Category:倫敦西區音樂劇 Category:百老匯音樂劇 Category:1986年音樂劇 Category:小說改編音樂劇 Category:戲劇題材作品
貓()通常指家貓(,),是一種家養小型食肉哺乳動物,屬中型貓科動物。根據遺傳學及考古學分析,人類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10,000年前的新月沃土地區,古埃及人飼養貓的紀錄可追溯至公元前1000年前,以防止老鼠吃掉穀物。現在,貓成為世界上最為廣泛的寵物之一,飼養率僅次於狗,但同時也威脅著很多原生鳥類、齧齒類的生存,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長期飼養的貓平均壽命為12年以上,歷史上最長壽的貓則達38歲。 == 分類學 == 家貓的學名「」是卡爾·林奈在其1758年著作《自然系統》中所命名的。1777年,約翰·克里斯蒂安·波利卡普·埃克斯勒本將家貓命名為「Felis catus domesticus」。1904年,康斯坦丁·薩杜寧將一種原產於南高加索的黑色貓屬動物命名為「Felis daemon」,但後來該模式重新鑑定為家貓,故該學名成為家貓的同物異名。 2003年,國際動物命名法委員會將家貓認定為獨立物種,因此依照先到先得的原則,採用林奈發表的原始學名「Felis catus」。但2007年,系統發生學研究支援家貓為斑貓(F. silvestris)的一支,因此將家貓命名為「F. silvestris catus」,視為班貓的亞種。但2017年,IUCN貓科分類工作小組仍然維持ICZN在2003年的分類地位,將家貓視為獨立物種。 ==稱呼== 傳統字「-{貓}-」屬於漢字中的形聲字,「豸」表意、「苗」標音。在《說文解字》裡,寫作「」,與傳統楷書的「-{貓}-」字一脈相承。「豸」後世通常認為是一種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獸類,以該字為意的通常為四足食肉哺乳動物,但是現代文字學家馬敘倫以及馬如森考證「豸」即為「-{貓}-」的象形初文。後加註聲符「苗」(武瀌切,中古音:明母次濁平聲效攝宵目三等開口,中古擬音:mieu,現代-{zh-tw:國語注音:ㄇㄧㄠˊ;zh-cn:普通話拼音:miáo;zh-hk:粵語:maau1;}-),是因為漢語「貓」(武瀌切,中古音:明母次濁平聲效攝宵目三等開口,中古擬音:mieu,現代-{zh-tw:國語注音:ㄇㄠ;zh-cn:普通話拼音:māo;zh-hk:粵語:maau1;}-)和「苗」讀音相近,而漢語之所以以「喵」相近的讀音命名貓是因為貓叫聲像「苗」,屬於擬聲詞。之所以「豸」後世讀如池爾切(中古音:澄母全濁上聲止攝紙目三等開口,中古擬音:driex,現代-{zh-tw:國語注音:ㄓˋ;zh-cn:普通話拼音:zhì;zh-hk:粵語:zi6;}-),可能因為「豸」加了聲符「苗」寫作「-{貓}-」所以「豸」空了出來被假借用作「廌」(池爾切,中古音:澄母全濁上聲止攝紙目三等開口,中古擬音:driex,現代-{zh-tw:國語注音:ㄓˋ;zh-cn:普通話拼音:zhì;zh-hk:粵語:zi6;}-)。 在唐代,出現了將「-{貓}-」寫作「-{貓}-」的俗字寫法,例如《唐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童事常山縣開國子贈太傅博陵崔公墓誌》一書中,將「豸」簡寫為「犭」。這個俗字在當時並未成為主流,直到現代日本新字型和中國大陸《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採用這個字取代了「-{貓}-」。 貓字一般指家貓,但也可指野貓,家貓在現今社會中,又常被稱為「主子」,古時野貓也稱」或貍奴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一》:風捲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今有雙音節詞貍貓。在川滇渝黔湘等部分西南地區叫做“嘛咪咪”。近年已出現喵星人等別稱。 === 西方語言 === 古希臘文Kattos及拉丁文Catus是現代大部分西方語言中「貓」字的詞源,如英文的cat、法語的chat、義大利文的gatto等。這些詞通常用以指代家貓(學名:F. silvestris catus)或其近緣動物如斑貓(學名:F. silvestris)。 西方語言對於貓有很多不同的暱稱,例如在英語中,幼貓可以叫作kitten,血統的區別亦然,如非純種的貓在英國被稱為moggy(也寫作moggie);在北美可以被稱alley cat,即使它們實際上並不是流浪貓(在英語中,alley意為巷)。 == 演化歷史 == === 古代貓科動物 === 貓的演化可以追溯至新生代第三紀古新世演化出的肉齒類,肉齒類動物為所有現代食肉目動物的共同演化祖先。肉齒類動物軀體長、四肢短、足有爪、有44顆牙、大腦不發達。在始新世時,肉齒類衰弱,取而代之的物種是較進化的物種小古貓,小古貓是現代所有陸棲食肉動物的演化祖先,棲息在森林中,大腦比肉齒類發達,捕食效率高。 漸新世時期,古老食肉動物分支成類似現代食肉動物的樣貌,如恐齒貓類。恐齒貓體態相似於靈貓和貓,四肢和尾巴長,利用腳掌著地行走(現代貓類用腳趾著地行走)。中新世時發展出類貓科(Pseudaelurus),類貓科動物的體態已非常像貓,也開始用腳趾著地行走,牙齒的排列也與現代貓類相同。上新世時,類貓科動物進化成盧那貓類(Felis lunensis),為真正的現代貓科動物,無論大小、體態均與現代貓類相同。現代貓科動物則是在更新世演化而來。David Taylor(原著)、左蘭芬、仇萬煜(翻譯),《養貓完全指南》,貓頭鷹出版社,1999,38-39頁。 === 演化近親 === thumb|right|200px|森林野貓(或稱歐洲野貓) 生存於更新世中期的馬特里野貓被認為是野貓的直接祖先,其中在九十萬年前演化出的森林野貓又出現非洲野貓等亞種,主要如下: *森林野貓(學名:):棲息於西歐、南歐、東歐、中歐南部及蘇格蘭地區,完全不被馴化,故森林野貓非家貓的直接近親。 *非洲野貓(學名: ):棲息於地中海上的群島、北非及以色列等地區的森林、灌木林、沙石平原及山地,非洲野貓常住於人類的居住環境附近,故若有幼貓被人類抓來,極有可能被馴化,亦為短毛貓的直接近親。 *亞洲野貓(學名:):棲息於亞俄、中亞、南亞及伊朗的開闊平原,與非洲野貓一樣被人類馴化,亦為長毛貓的直接近親。 但以上的傳統觀點,被2007年一項最新的針對全球各地近千件貓的基因樣本研究結論所推翻。該項研究採用粒線體DNA及重複短序列核DNA進行比對,發現家貓只與中東野貓群譜系聚在一起,且兩者的基因並無差別;而非傳統觀點的歐洲野貓、中國山區野貓、中亞野貓、南非野貓等四個基因群集。這意謂家貓起源自單一地區,而且這地區是中東。The Near Eastern origin of cat domestication. Science. 2007 Jul 27;317(5837):519-23. Epub 2007-06-28. ===馴化=== 一般以家貓從古到今都儲存著的畏寒特點,推測其貓的祖先產於溫暖地帶。故非洲野貓及亞洲野貓有極大可能為家貓直接近親。野貓的馴化最初是一種自然選擇過程,而不是人工選擇。其選擇城市作為棲息地及選型交配,與生殖隔離一起成為這個過程的影響因素。 在古代人住過的洞穴中曾發現貓骨頭,古代人可能是吃貓果腹或馴化及飼養貓以控制有害動物如鼠。 在塞普勒斯曾發現一隻野貓在約9,200至9,500年前被埋葬在人類旁。由於沒有證據表明塞普勒斯有本土哺乳動物,這個新石器時代村莊的居民很可能將貓和其他野生哺乳動物從中東帶到了該島。科學家認為,囓齒動物,特別是家鼠(Mus musculus),將非洲野貓吸引到了新月沃地的早期人類住區,並被新石器時代的農民馴服了。早期農民和馴服的貓之間的這種友好關係持續了數千年。隨著農業傳播,馴服的貓和家養的貓也隨之傳播。埃及野貓在稍後的時間裡為家貓的母體基因庫做出了貢獻。家貓在希臘出現的最早證據可追溯到公元前1200年左右。希臘人,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和伊特魯裡亞商人將家貓引進了南歐。羅馬帝國時期,它們是在第一個千年開始之前引入科西嘉和撒丁島的。前5世紀,它們已成為大希臘和伊特魯裡亞定居點附近的常見動物。5世紀的羅馬帝國末期,埃及家貓的血統已經抵達波羅的海港口和德國北部。 前3世紀時,埃及農業已十分發達,當時就有養貓保護穀倉、防鼠害,而非純種家貓就是這些貓的後代。據說埃及由於將貓視為神明看待,殺貓者將被處以死刑。貓的足跡一書第一章。 在中國泉護村也發現了5300年前(新石器時代)兩隻貓的8件骨頭。考古學和形態學研究表明,這八隻貓是石虎。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馴養的石虎逐漸被非洲野貓的後代家貓代替。 家貓骨架出現在絲綢之路上大概是在公元775–940年左右,進入中國的時間應更晚。中國對確認來自中東家貓最早的文字記載始於唐朝,此時貓已廣泛飼養。南唐周文矩所畫《仕女圖》等作品中有類似現代家貓花紋的貓。 前9世紀,埃及人將馴化過的貓傳入義大利,義大利在4世紀時將短毛貓傳入歐洲內陸,培育出純種的短毛貓,在17世紀傳入美洲。長毛貓則是16世紀由土耳其傳入歐洲並培育出純種長毛貓。許多貓在中世紀時被當時掌管歐洲的天主教視為惡魔遭到屠殺,間接加速了黑死病蔓延,直到約18世紀前後才結束這一行為。 === 文獻記載 === 貓在古埃及時代就有專門的聖書體記載(見),寫下來是𓏇𓇍𓅱𓃠(mjw)。 西周時代《詩經·大雅·韓奕》寫到:「有熊有羆,有貓有虎。」但詩句中將貓與熊、棕熊等猛獸並列在一起,依文意推測不是指家貓。且《爾雅.釋獸》也寫道:「虎竊毛謂之貓。」竊毛的意思是淺毛,同為貓科動物,貓和虎本就有著高相似度。從上述看來,先秦文獻中提到的「貓」,應是未馴化前的野貓。 說貓名為“貓”是因為“鼠善害苗,而貓能捕之,去苗之害,顧字從苗”的說法是典型的望文生義,是缺乏依據的。因此從中華文字發展的歷史看,苗,貓二字古體差異甚大,不存在取邊旁部首重新造字的謬論。因為是野外的貓,不是通常說的家貓,但此時中國古人已經認識到貓避鼠的作用。 西周的《逸周書世俘解》中描述到:“……武王狩,禽虎二十有二、貓二、……鹿三千五百有八”。這裡記載了周武王狩獵的豐碩戰果,在捕獲的十幾種獵物中,貓是最少的,僅僅兩隻,比虎的二十二隻少多了,因此,此“貓”當屬野生的小型貓科動物而非家貓。 戰國《莊子·秋水》提到「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捕鼠不如狸狌」。狸狌在古代中國多指野貓,若把貓和良馬對比,很有可能是指家貓。 西漢初,據《禮記·郊特牲》指出:「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可見此處的貓是捕捉田鼠而非家鼠的野生貓科動物。同文亦提到「迎虎,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即虎能控制野豬種群數量,對農民有益。 現代考古挖掘出的兩漢墓葬壁畫中,家宅捕鼠的是犬。 《三國志·魏書》:“我之有斐,譬如人家有盜狗而善捕鼠,盜雖有小損,而完我囊貯。”曹操沒有把丁斐比作貓,而是比作“善捕鼠”的“盜狗”,可見曹操所在的三國時期甚至陳壽所在的西晉時期,家狗捕鼠更常見。 大約成書於北魏末年即533年-554年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造神曲並酒》:“其屋,預前數日著貓,塞鼠窟,泥壁,令淨掃地”,說明這個時候貓在中國北方已經廣泛豢養。 唐朝,宮廷中出現“狸奴”,狸奴即為貓,專門擔任各大殿的防鼠工作。李商隱詩:“鴛鴦瓦上狸奴睡”。貓出現在唐代《仕女圖》中,成為貴婦的寵物。 在宋朝,“狸奴”一詞仍然被使用。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詩云:“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狸奴不出門。” == 生活史 == === 繁殖 === 貓是一種胎生動物。在發情期(主要是冬末至夏初,但許多貓可以長年發情),公貓到處撒尿,而母貓在半夜狂吼亂叫,民間俗稱此為“鬧貓”或“貓叫春”。通常經由絕育手術可解決或大幅減輕此問題(第一次發情前絕育效果較佳)。也可使用貓薄荷能使貓產生「性反應」的特性,讓貓的需求能得到抒發,減少公貓到處撒尿作記號的次數。 thumb|220 px|剛會張眼的幼貓 在此期間,沒有懷孕的母貓每隔14-21天發情一次,時間持續3-6天,其中要求交配的時間大約連續2到3天。交配時,雄貓的陰莖會勃起並帶刺,勃起向上的陰莖會觸碰到雌貓的陰道壁。雌貓必須靠這種方式來刺激她們排卵,因此,雌貓很少在第一次交配時就懷孕。大部分貓的懷孕期是在63天,幼貓會在6至7週斷奶,在10至15週後性徵會發育成熟,雌貓一次會生産多胎,而雌貓的子宮有4個子房。 === 生產 === 母貓在懷孕期間需要補充平常1.5倍的熱量及營養物以讓胎兒獲得營養。在最後十天,母貓的乳房會開始變大、變紅。貓咪通常會找個安靜的地方自行生產,此時的母貓會因為陣痛而焦燥不安,某些會拉出軟便,接下來,分娩就會開始。營養補充足夠的貓可以自行將幼貓清理乾凈並餵奶。 怕人的母貓中有一些會因為幼貓沾上人類氣味而拋棄幼貓,所以發現幼貓時要避免接觸它們以避免被拋棄。 === 幼貓期 === 剛出生的幼貓既瞎且聾,無法自行取暖,母貓會用舌頭刺激幼貓肛門,幫助幼貓排洩。貓的鼻子到三週大時發育完全,然而貓一-{出生}-就能分辨出媽媽的味道。幼貓睡眠時間極長,如果鳴叫,通常是因為太冷、身體不舒服或肚子餓。 幼貓出生時的體重約為一百公克,約兩週後,體重會增加一倍。二週齡以內的幼貓,每分鐘正常心跳在二百次以上,呼吸的速率每分鐘約為15-35次。初生幼貓體溫較低,約為35-36℃,在出生後的1-2週內會慢慢上升,直到四周齡時上升至約37.7℃。幼貓剛出生時就有痛覺,但與痛覺相關的神經肌肉反射,在7日齡才會發育完成。 幼貓在出生後5-14天就會張開眼睛,此時的虹膜呈現灰藍色。在未來幾週內,眼睛才會慢慢變成以後成貓具備的顏色,幼貓約在3-4周齡時視力發展完成。7-14日齡開始緩慢爬行,第16天就會開始搖擺學走,到第21天時步伐更加成熟穩健。 貓通常要到第三週走路才會穩,在這之前,只靠母貓的搬動。貓在二週大時會長出第一組牙齒,三週大會自己上廁所。這時的貓會開始玩耍,四週大的會互咬著玩,學習如何才不會傷害到對方。小貓在第五週開始斷奶吃硬質食物,也會變得獨立。這時的貓的平衡感已發育完全,懂得梳理毛髮;而在這段時期裡貓必須學會認識自己與其它動物。 貓出生滿兩個月後,肌肉發育完全,不過需要更多鍛練才能準確判斷距離、高度和速度。狩獵的技巧也是在此時期學會的。一般來說,貓三個月大時便有地盤觀念,方向感也很好。幼貓最好在三個月大後才離開母親。 === 成貓期 === 貓一般出生滿一歲即為成貓,但是根據貓的品種和生活環境,也會有所不同,一般認為大型品種(如波斯貓和布偶貓)會比較晚熟。暹羅貓一般在出生後7-8個月,波斯貓在10-18月時。最近,也許是由於人類飼養,營養充足的緣故,有的暹羅貓在5個月時開始發情。雄貓比雌貓晚2-3個月,大約1歲時發情,一直到10歲左右都可進行交配。 貓的發育速度比人快很多,其中以沒有被人類飼養的流浪貓發育最快。中國民間稱為“貓三狗四”,意為貓懷孕期為三個月,狗的懷孕期為四個月。雖然一些人認為家貓滿一週歲時,就相當於人類的20歲,然後每活一年就等於人類的四年(2歲的貓相當於24歲的人類,以此類推),但是不同研究和書籍有時會有不同的對照表,並不絕對。 == 食物和營養 == 貓擁有發達的犬齒與短消化道,是典型的肉食性動物。牙床兩側的前臼齒與臼齒能像刀般高效地剪肉。貓與其它大型貓科動物相似,先埋伏,再迅速捕食;或猛烈撞擊,或用其鋒利犬齒咬住獵物頸部,咬斷其脊髓、氣管,以殺死獵物。 貓的生理特徵使其很難消化植物。然而,貓若身體不舒服、胃部累積過多毛球時,通常會啃食某些草的葉尖,達到催吐腹中毛球及減輕身體不適的目的。貓難以利用、消化、吸收植物成分來合成必要的胺基酸,故此貓飼料只含有少量植物性成分。在食物份量方面,貓少量多餐。貓喜捕食鼠類,有時亦食雞、魚、兔、蛙、蛇等。貓靈敏的嗅覺器官對某些食物相當敏感,貓藉此抵制不合適的食物。當貓皺起嘴巴,放低下巴,用舌頭輕舔食物時,這就表示它正在嗅食物。狗與馬也會做這種動作。另外,貓的舌頭對溫度比人類敏感,以至於日本也有“貓舌”一說,因為貓很怕燙。 也有一些植物,比如木天蓼和貓薄荷,會讓一些貓進入興奮狀態,有些貓也會啃食這些植物。 相對其他家庭寵物,貓需水較少,在原始條件下,牠們主要由食物中得到水分,而且會攝取新鮮、流動的水,貓亦能濃縮尿液。但許多貓食用缺水的乾飼料,容易攝水不足,對泌尿系統造成負擔。所以飼主必須提供方便而清潔的飲水(需要經常更換,貓對飲水清潔度的要求很嚴格),並注意飲水有否不足,嘗試各種方法增加貓的飲水量。最糟糕的情況是要少量多次的強迫灌水。 要讓貓喝足夠的水讓許多飼主感到挫折,有許多方法可以嘗試,但不一定有效:貓喜好飲用流動的水,採用迴圈流動式水盆、或讓水龍頭一直流出少量的水,可以增加許多貓的飲水量;增加飲水放置場所、使用貓能接受的飲水容器、採用過濾水、注意飲水溫度是否過高或過低、用熱水泡貓草後降至室溫,都有機會增加貓的飲水量;採用濕食是增加貓的飲水量的有效方法、但成本較高,乾飼料泡水雖然低成本、但是嗜口性差又容易腐敗;自行製作無鹽肉凍魚凍、肉湯魚湯,有些貓也會接受。 不少的貓都有乳糖不耐症,含乳糖的牛奶對這些貓而言算是瀉藥,應該以無鹽-{zh-cn:乳酪; zh-hk:芝士; zh-tw:起司}-等低乳糖的乳品代替牛奶。有人認為貓在進食時不應一直盯著看或靠太近,貓以為有威脅會發出嗚嗚聲以示警告且進食速度很快因此食物骨骼會傷害口腔或牙齒。貓喜歡舔人類身體和結疤後的傷口,應儘量不要讓它接觸不衛生的食物,更不要讓它口腔受傷。目前已知給貓-{zh-hans:喂; zh-hant:餵;}-食太多,貓體重可達23公斤(50磅),必須避免這種對貓不健康的行為。 貓需要攝取容易消化吸收的優良動物蛋白質,脂肪及極少量的必需維生素與礦物質也不可或缺。一隻體重3公斤(7磅)的貓每日約需250大卡的熱能。市面上一般飼料之含水量:罐頭食品75-80%、半濕鋁箔或塑膠包食品20-30%、乾飼料約8-10%。由於乾飼料必須加入澱粉作為賦形劑,絕大多數的乾飼料對貓來說相當於人類的高糖食品,因此對一些貓來說乾飼料的糖尿病風險過高。 若日常不用市售貓糧而自己配食,可輪用鼠肉、魚、牛肝、雞肉、兔肉等肉類(但一般不使用豬肉),其中要注意魚和雞的骨應盡取出及不可煮太久,且不應加鹽等調味料。蛋及乾乳酪也是良好的動物蛋白質來源,尤其是含極高鈣及磷的乳酪。貓比其他動物需要較多維生素A及脂肪。另外也必須新增適量的牛磺酸。也有飼料公司推出貓用預拌粉,只要依照使用肉類(生肉或熟肉、是否包含肝臟及磨碎骨頭)混和專用的預拌粉,就成為營養充足的貓食。 一些飼主會購買無穀物的貓糧,目前有很大的市場。實際上貓對穀物過敏的案例比貓對肉、魚、奶過敏的案例更少,並且也有專門的症狀可尋。 其他還有比較小顆的幼貓糧和比較軟的老貓糧,一些有功能的(例如去毛球)貓糧和處方糧(例如有腎病的貓用的貓糧)和品種專用糧等,另外也有包括貓罐頭、貓餅乾之類的點心。 貓的體內缺乏分解可可鹼的酶,因此人類食用的巧克力對貓是有毒的,食用過量會導致其心動過速,嚴重者可致命,因此也存在貓用巧克力。和可可鹼同樣有毒的是結構類似的咖啡因。 == 行為 == === 排洩 === 貓在排洩後會掩埋其排洩物。在中國形容人做事馬虎的諺語“貓兒埋狗屎”。這是一種為了掩藏自己氣息的做法,因為在野外貓並不是很高階的獵食者,需要把自己藏起來不被天敵發現。但是一些家貓生活在比較安全的環境裡,會漸漸放棄掩埋自己的排洩物,這種變化有可能是後天形成的。 === 睡眠 === 貓為補充精力,睡眠時間比較其它動物長久。每日睡眠時間在12至16小時間,平均在13至14小時,部分更會睡眠20小時,惟只有30%的睡眠為酣睡期,其餘睡覺時間皆為非酣睡期,容易驚醒。在英文中,“cat nap”(打盹)即為指能夠像貓一樣快速入睡。牠們常在晚間活動,但並不表示他們是夜行性動物。 === 發聲 === 各個語言對貓叫聲()的擬聲詞,在漢語為喵(-{zh-cn:miāo;zh-tw:ㄇㄧㄠ;zh-hk:miu1;}-)、韓語為YangYang(양양)、日語為nyaa(にゃあ)、美式英語為meow、英式英語為miaow、法語為miaou,以及其他不同的語言拼法。貓叫聲有著其意味深長的意涵,,開心的嗚嗚聲,和低聲嘶吼,貓甚至可以同時喵喵、貓貓叫或發出嗚嗚聲,儘管這很少見。有時貓也會嗥叫或鳴叫。除了喵喵叫以外,貓還會發出咕嚕聲(),推測可能是延續小貓時想喝奶時所發出的聲音,不確定如何發出這種特有的咕嚕聲,可能從喉嚨裡、聲帶附近的薄膜振動所產生,成年貓發出咕嚕聲通常表示友好、滿意、放鬆,但生病或煩躁的貓偶爾也會發出咕嚕聲。貓在遇到敵人時,也會發出像蛇一樣的嘶嘶聲,用來震懾敵人。另外貓發現到遠方的鳥類時,會非常專注的凝視並發出『啊啊啊啊』、『嘎嘎嘎嘎』的高頻叫聲,英語中稱為貓鳴()或貓啁啾(),飼養在室內或大樓裡的貓尤常出現這種狀況,對著窗外的鳥發出這種叫聲。 某些貓先天無法發聲,稱為無聲貓,亦有聲帶被割而無法發聲者。 === 遊戲 === 幼貓常會藉與其他貓遊戲以訓練自己捕捉獵物,由人類豢養的貓大多會用人造的逗貓棒予貓玩。 就室內貓而言,遊戲為良好運動,亦能夠增進與同伴的情誼。在卡通片中,會出現貓玩毛線球的畫面,但是於現實中,貓極可能食下毛線,從而引發腸胃疾病。此外,貓喜歡玩乒乓球。 === 肢體語言 === right|220px|thumb|腹部朝上時的貓 貓有時會豎起尾巴,這不僅代表小貓希望母貓舔拭屁股,也是撒嬌。貓咪被人類撫摸時發出嘟呼嘟呼的鼾聲是幸福表現 。貓心情好時眼睛會半瞇,耳朵微傾並放鬆,尾巴輕擺,腳掌上下地輕輕搓揉,不特別凝視任何東西。在吃到喜歡吃的或者很久沒嚐到的食物時也可能會發出咕嚕咕嚕的鼾聲。被信任的人抱到膝上時,緩慢地擺動尾巴表示牠完全處於輕鬆無慮的狀態下,當貓花長時間清理自己身體時,也是同樣意思。中國還有人認為貓可以預知天氣當它舔前爪往頭上抹(洗臉)時表示天氣會轉變。 若貓在地上翻滾或躺下,最脆弱的腹部朝上時,表示信賴周遭的人。但這不一定代表貓咪希望別人摸牠的肚子。 若有東西吸引了貓咪注意,便會豎耳以接收訊息、瞪眼以專心凝視可能的威脅或獵物。然後停下來評估對手,但仍保持警覺。貓打輸對手後,尾巴會捲進來,耳朵或鬍鬚下垂,身體縮成一小團。貓在極度恐懼或生氣時,尾左右迅速擺動,耳平貼,舌拱起,瞳孔放大,張口露牙,鬍鬚前翹,發出兇猛的嘶嘶聲來恐嚇敵人。若想逃跑,還是會虛張聲勢一番。弓起背,豎起毛和尾,撐大自己身體企圖嚇退對手。 當貓尾輕彈,如處於迷惑狀態,表示正在思考,很可能在短時間內演變成上述情形,若貓感到緊張,則會垂下尾巴,放鬆被毛。 貓也會感悲傷,但不像人會哭出淚來,而會用叫聲表示。不同貓有不同叫聲,不止限於一種。如果貓流淚的話,通常是因痛楚,或患眼疾。 === 地域性攻擊 === 儘管被喻為非群居的動物,但家貓在馴化的過程中成為群居動物(而且可以輕易的適應獨居或群居生活),流浪貓也可以在戶外叢集、也可形成一定的社會關係,但不像獅子會群體攻擊。每隻貓都擁有明顯的領域(在性別上雄貓擁有最大的地盤,而遭閹割的則最小),在所謂中立地帶,貓就較少有地盤,或是互相侵越等問題。除了中立地區外,擁地盤的貓通常會積極抵抗陌生貓,凝視,發出嘶哄聲,再咆哮,如果該貓尚未離開,地盤貓則會展開激烈攻擊。欲攻擊的貓會壯大自己身軀,豎毛,或身子豎成弓。攻擊時通常用其前掌對臉強而有力的掌擊,但少有嚴重傷害,失敗者只會帶著小抓痕匆匆離去。在性別上,雄貓常因生活中時常攻擊,而在臉上留下傷痕。當然不只雄貓才會攻擊,雌貓也會為地盤或保衛子女而攻擊,閹割的貓也會為它們的小地盤積極防衛。 貓是很有地域性的動物,會在自己的地盤留下氣味,利用貓下巴,耳朵及尾部都具備的皮脂腺磨蹭物體。 === 與狗的關係 === 一般認為貓與狗互相討厭,如狗會咬貓,而許多貓本能上也害怕狗;常見野貓站在高處,狗則在地上吠叫不停。 但是,貓狗之間的敵對關係既不是先天基因決定的,也不是任何生物因素造成的。一般情況下,當一方的領地受到外來入侵時,它們自然會變得富有攻擊性。經過訓練及適應,貓和狗有可能理解同一種“語言”並和睦相處。《生活中最常見的謬誤:嗨!都在胡說些什麼》 (德)瓦爾特.克萊默等 p63 青島出版社 ==生理與身體部位== === 消化系統 === 貓的牙齒排列方式異於其他動物,貓共有30個牙齒,包括12顆小門齒(上下頜各6個),4顆犬齒,和14顆臼齒。位於上頜的後假臼齒和位於下頜的第一真臼齒通常較其他牙齒粗大,因此又稱為食肉齒。這些牙齒演化如此,方便貓進食魚或骨頭等質地硬的食物。家貓舌頭上富有呈絲狀乳突,表面披有很厚的倒鉤形角質層,方便貓刮乾淨骨頭上的肉。 貓的胃是單室胃,腸臟比兔的略長,盲腸小得只能看見盲端上一個微小的突起。肝臟分成五個葉,分別是右中葉、右側葉、左中葉、左側葉和尾葉。 貓的肛門周圍約四點鐘及八點鐘方向的地方有一退化腺體,稱作肛門腺。肛門腺會自動分泌肛門腺液。當貓的排遺過硬,或會傷及肛門時,腺液可作潤滑以幫助排便。若貓隻有軟便、腹瀉甚至下痢的情形,肛門腺便會缺乏刺激,導致腺液難以排出,造成阻塞。 === 迴圈系統 === 貓的迴圈系統發達,血壓通常穩定,血管壁也較類似動物堅韌,但對強心苷敏感。貓的紅血球大小不均,有些紅血球的邊緣附有一圈環形、灰色的結構,叫做紅血球折射體(RE)。正常情況下,只有一成的紅血球中附有紅血球折射體。 貓的血型和人類的血型相似。貓的血型包括A型、B型、及AB型三種。A型的貓可接受A型及B型的血,但對小部分B型血有輕微過敏;B型的貓只能接受B型的血;AB型的貓通用每一種的血,如果輸錯血,將會造成嚴重的溶血及休克問題。 === 呼吸系統 === 貓不常咳嗽,但若貓受疾病、機械或化學造成的刺激則易誘發咳嗽。貓的肺臟分成七個葉,右肺有四葉,左肺因為靠近心臟,故只有三個葉。 === 生殖系統 === 雌貓乳腺在腹部,通常有五對乳頭。子宮有雙角。雄貓陰莖只在勃起時指向前,故在泌尿時,尿向後方排出。貓和兔都是刺激性排卵動物,雌性貓科動物只有經過交配時角刺刮擦陰道造成的痛楚刺激,因此分泌出一種特殊物質催促卵巢內的卵子成熟才會排卵。必須交配至少四次,才有機會孕育新生命。儘管交配過程痛苦,但是大多數貓科動物的性生活依然活躍。 雄貓的陰莖龜頭上長有由角質蛋白構成的倒刺(形狀如狼牙棒,所有的雄性貓科動物都一樣),通常認為它們的作用是在交配時刺激雌貓排卵並刮除上一隻與這隻雌貓交配的雄貓所留下的精液,因此雄貓在交配過程中會咬著雌貓的後頸,防止雌貓在交配中逃跑。絕育以後,角刺就會消失。 === 中樞神經系統 === 貓的大小腦都很發達,其頭蓋骨和腦皆具有某些特定的形態特徵。此外,貓的平衡感和反射功能都非常發達,也有一個反應銳敏的瞬膜。 貓對嗎啡的反應和一般動物相反,一般哺乳動物如犬、兔、鼠、猴等對嗎啡的反應都是中樞抑制,而貓對嗎啡卻表現成中樞興奮。貓對嘔吐感的反應較其他動物靈敏。貓的呼吸道粘膜對某些氣體或蒸氣反應很敏感,所有的酚類(Phenol)也都能使貓敏感,如殺蠕蟲劑吩噻嗪(Phenothiazine)。 與草原動物一樣,貓能適應大的溫差,但非長時間的。它們能適應如濃霧,降雪,降雨的天氣,而在與其它品種相比較,挪威森林貓與緬因貓,更能適應這些環境。貓在環境潮濕時會致力保持體溫於攝氏39度(華氏102度)。生物學特性和解剖生理特點-醫生線上 === 骨骼 === 貓的骨骼共有230塊,其中脊椎骨佔了30塊,相對地,貓的脊椎骨間距大,其間都穿插著厚而軟、具彈性的纖維軟骨,使貓能靈活運動。此外,貓的肩胛骨僅在側邊與肌肉相連,使其關節能在各個方向運動,而貓的流動鎖骨讓貓能作長距離跨步。 === 貓爪 === 貓的爪子尖銳還能有伸縮作用,能夠向外露張開或是往內縮閉藏起來。貓的趾底有脂肪肉墊,因而行走無聲。而按一下這個肉墊,尖銳的指甲就會伸出來,養貓的人一般使用這種方法來剪貓指甲。大部分貓都有磨爪的習慣,這可以保養自己的利爪,也可以是一種領地宣言。而貓喜好的磨爪物各不相同。家貓可能會選擇沙發、牆壁甚至人類的衣物等作為自己的磨爪物,所以一般推薦養貓的人購置專用的貓抓板來減少對傢俱和衣物的損害,儘管貓可能仍會繼續抓傢俱和衣物。 === 感官 === 貓的感官適於狩獵。在哺乳類動物中,貓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觸覺極敏銳。 ==== 視覺 ==== 貓在晝間視覺縱不及人類,夜視能力與追蹤視覺上之活動物件卻相當出色,夜視能力是人類的六倍,雖然綜合色彩計算整體視覺系數則僅及人類的十分之一。貓的眼睛具有微光觀察能力,即使只有微弱月光都可分辨物件,有關光線入貓眼後可放大40至50倍處理,令貓具有夜間活動的能力,即使在黑暗的地下室貓咪依然能活動自如。強光下,貓會將瞳孔縮得如線般狹小,以減少對視網膜的傷害,但視野會因而縮窄。由於貓眼具備高幀與高-{zh-tw:解析度;zh-hk:解像度;zh-cn:解析度;}-視覺,故此電視機極微細之動靜對貓而言亦成逐格跳躍之畫面。 另外,不只是光線會影響貓的瞳孔,感情也會。一般而言貓放鬆的時候瞳孔會縮小,而緊張時會放大。 貓的視網膜背面有一層藍綠色如熒光一般的薄膜(Tapetum Lucidum),可增加在暗處的視力。閃光中,貓眼能呈現各式各樣顔色。如同多數食肉動物,貓眼長在臉上朝正前方,賦予其遼闊的視野,單一貓眼視野為100度,雙眼視野為285度,加上頸旋靈活,總計視野比人類雙眼僅100度靈活得多。不過,貓僅能聚焦其前30釐米至3米之物件,相對人類而言屬大近視。 貓對三原色的辨識力很差,相對人類而言,貓有黃藍色盲且紅綠色辨成灰黃色,與狗相似。關於貓的夜視能力,生物學家發現牛磺酸對貓的視力起了很大作用,貓本身不能合成牛磺酸,必須由外攝取。缺乏牛磺酸,會使視力及夜視能力變差,影響夜間活動。據生物學家稱,貓經常捕鼠,是因老鼠體內含牛磺酸。 紫外線可以透過貓的水晶體。 當四周光線微弱,貓會用感覺毛來改善行動力與感知能力。感覺毛主要分佈於鼻子兩側、下巴、雙眼上方、兩頰也有數根。感覺毛可感受非常微弱的空氣波動,視野不清時也能協助辨識阻礙位置。鬍鬚尖端與雙耳連成一線,恰是身體能透過障礙的最小範圍,故貓可在黑夜中快速判斷地形能否透過。 貓有第三眼瞼,當貓眼瞼張開時,眨眼時第三眼瞼會從旁稍微遮蓋眼睛。若貓生病,或是睡眠,笑著,此眼皮會縮回一部分。若貓長時間嶄露第三眼瞼,表示它的健康有問題。 ==== 聽覺 ==== 貓每隻耳各有32條獨立的肌肉控制耳殼轉動,因此雙耳可單獨朝向不同的音源轉動,使其向獵物移動時仍能對周遭其他音源保持直接接觸。 除了蘇格蘭折耳貓這類基因突變的貓以外,貓極少有狗常見的「垂耳」,多數的貓耳向上直立。當貓忿怒或受驚時,耳朵會貼向後方,並發出咆哮與「嘶」聲。 貓與人類對低頻聲音靈敏度相若。人類中只有極少數的調音師能聽到20 kHz以上的高頻聲音(8.4度的八度音),貓則可達64kHz(10度的八度音),比人類要高1.6個八度音,甚至比狗要高1個八度;但是貓辨別音差須開最少5度,比起人類辨別音差須開最少0.5度來得粗疏。 ==== 嗅覺 ==== 家貓的嗅覺較人類靈敏14倍。貓的鼻腔內有2億個嗅覺受器,數量甚至超過某些品種的狗(狗嗅覺細胞約1.25億~2.2億)。 ==== 味覺 ==== 貓早期演化時由於基因突變,失去了甜的味覺,但貓不光能感知酸、苦、鹹味,選擇適合自己口味的食物,還能嚐出水的味道,這一點是其他動物所不及的。不過總括來說貓的味覺不算完善,相比一般人類平均有9000個味蕾,貓一般平均僅有473個味蕾且不喜好低於室溫之食物。故此,貓辨認食物乃憑嗅覺多於味覺。 ==== 觸覺 ==== 貓在磨蹭時身上會散發出特別的費洛蒙,當這些獨有的費洛蒙留下時,目的就是在宣誓主權,提醒其它貓這是我的,其實這種行為算是一種標記地盤的象徵,會讓牠們有感到安心及安全感。 == 被毛 == === 長度 === 貓主要可以依據被毛長度分為長毛貓,短毛貓和無毛貓。 *長毛貓的被毛非常茂密,甚至能使貓的體形擴大一倍,底層被毛是貓體形擴大的主要原因。有些長毛貓,比如土耳其安哥拉貓,被毛不太茂密,因此有時被歸為半長毛貓。和所有的貓一樣,長毛貓在溫暖的季節會大量脫毛,而使外形發生很大的變化。 *短毛貓的短毛能使你清楚地看到毛皮下的肌肉,或是肌肉粗壯發達,或是苗條光潔。短毛貓在外觀和毛皮質地上也有所不同,可能是短而光亮,緊貼身體;也可能身體各處的體貌長短不一。被毛質地或細膩或粗糙,或厚密或松軟;毛或直、或皺、或卷、或成波浪狀。 *無毛貓原本無毛或毛較少的純種經自然突變而成。後來,這種突變又在選擇性培育中得到重視,並有突破性發展。雖然過去已有關於這種突變的紀錄,但只産生了一種貓,即加拿大無毛貓或斯芬克斯貓;實際上,身上有一層絨毛,尤其是在臉、耳、腳和尾巴上。關於這種貓的爭議依然不少。 === 顏色和花紋 === 貓的被毛顏色和花紋有很多種,大概可以分成全色、白色、多層色、虎斑、雙色、玳瑁色、重點色和等幾種,貓的顏色要在成年期才能分辨出來,而紅貓常因基因的緣故產生假花紋(ghost markings),這種花紋會隨著年齡逐漸消失。這些顏色和花紋有保護色的作用,而有些花紋是某些品種貓的代表花紋蜘蛛。 從貓的遺傳學上來說,決定毛色遺傳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而在Y染色體上並沒有任何毛色的基因,基本色素只有產生黑色的真黑色素和產生紅色的嗜鉻黑色素,再因密集和稀釋產生各種顏色。產生白色是因為貓的毛髮受到白斑基因、白色基因或隱性基因的影響,貓在隱性基因的影響之下會可能出現非常態現象的白子。 儘管從基因的角度上來看,白貓應該相當少見。但中國等地因為曾經以為白長毛鴛鴦眼的貓就是波斯貓(事實上並非)而大量繁殖這類貓,所以白色較其他地區較多。另外,一些說法認為白毛藍眼的貓會有聽力障礙,因為貓的聽覺所必要的離子平衡是由黑色素細胞所控制的,而白貓沒有足夠的黑色素細胞。 而之所以會出現玳瑁色的原因,是如果貓有兩條X染色體,當其中一條帶有真黑色素、另一條帶有嗜鉻黑色素的話,就會在貓的身上參雜成為玳瑁色,所以大多數玳瑁貓都是雌貓(性染色體是XX),而出現在少數例子中的雄性三色貓,也可能因為嵌合體(性染色體是XXY)的緣故而沒有生育能力。 重點色從一般的顏色改良而來,主要是在身體末端重點處有較深的顏色,共有重點色(point)、貂皮色和深褐色三種。毛尖色則是隻有毛的尖端有顏色,主要有煙色、陰影色和金吉拉色三種。 虎斑花紋則是最普遍常見的花紋,有經典虎斑、鯖魚虎斑、斑點虎斑和多層色虎斑等多種型別,共同特徵是在前額上的「M」型標記和眼睛周圍的眼線。雙色是混合兩種花色的顏色,有時會形成手套、雙色、花斑、喜鵲、梵、燕尾服、塞席爾等有趣的圖案。 這些圖案都是基因和巧合導致的。曾經出現過“因為毛色讓它長得像希特勒,所以遭到人類虐待”的貓,但是毛色只是受基因影響,貓也不是希特勒。 事實上,中國古代的貓譜便以貓的毛色和花紋來區分品種,而非遺傳學。現代華語圈依然存在一些俗稱如“橘貓”(即橘黃色條紋的虎斑貓)“奶牛貓”(白底有大塊黑斑的貓)“賓士貓”(黑色居多,在面部中間有一道白色的線的貓)等以外觀稱呼的貓。 == 貓迷協會與貓展 == === 貓展歷史 === 歷史記載標明,第一次貓展的展覽時間可以追溯到西元1598年英國的溫徹斯特,並不正式且規模不大,展示的貓和展覽規則已不可考,隨著第一次貓展的業務,大眾開始瞭解到貓的不同的品種並加以培育。1861年英國倫敦零零星星舉辦小型貓展,其後10年間,生活在英國的貓迷們辦了許多小型的貓展,直到1871年7月13日,世界第一次正式的貓展在倫敦水晶宮舉行,展出約160隻貓,依長短毛,劃分不同顏色小組,此次貓展也加深了大眾對於「貓有不同的品種」的觀念認知。 三位審查員的其中之一,哈瑞森·瓦爾(Harrison Weir),從毛皮的長度、顏色,外表的形狀、樣子,開始歸類貓種,他從1870年就開始有計畫的保留、培育英國短毛貓。但品種貓血統的追蹤記錄要一直到1887年哈瑞森·瓦爾組織The National Cat Club(NCC)才正式開始,有趣的是,當時得獎的貓不用相片記錄,而是請畫家畫出他們的樣貌以資紀念。 1860年代起,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農場就開始有舉辦小型的貓展,1895年,英國人詹姆斯·海德(James Hyde)在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裡舉辦美國首次正式貓展,1899年芝加哥貓會與Beresford Cat Club成立。1906年,貓迷協會(The Cat Fancier's Association, CFA)在美國成立,在水牛城和底特律也在同一年舉辦貓展,1910年英國的貓迷管理委員會(The Governing Council of the Cat Fancy, GCCF)開始運作,接管英國的多數貓展事宜。 === 貓迷協會 === 在現代,幾乎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貓協運作,除了上述的CFA、GCCF,美國本土最大的愛貓協會(American Cat Fanciers Association, ACFA)、國際貓協會(The International Cat Association, TICA)、加拿大貓協會(Canadian Cat Association, CCA)、歐洲貓協聯盟(FIFe)及澳洲的維多利亞貓隻管理委員會(The Feline Control Council of Victoria, FCCV)等,也是規模不小的貓協會。 === 貓展比賽方式 === 此處以CFA的賽制舉例,以下是各種參賽組別。 * 非冠軍登入(Non-Championship):是指不需要登入證即可參加的類別組。 ** 幼貓組(The Kitten Class):參賽資格為已在協會登入且年齡在4到8個月內。 ** 老貓組(The Veteran Class):參賽資格為年紀超過7歲的貓。 ** AOV其他花色組(Any Other Variety):參賽資格為未達品種審核標準的已登入的貓的祖先。 ** 參考貓組(The Provisional Breed Class):參賽資格為已登入但未被接受參加冠軍貓組者。 ** 混血貓組(The Miscellaneous Breed Class):參賽資格為已登入但未被接受參加混血貓組者。 ** 家庭寵物組(The Household Pet Class):參賽資格為所有沒有登入,年齡在4個月以上(若大於8個月須已節育)或不符合參賽標準的已登入貓者。 ** 只供展覽(The Exhibition Only Class):只做場內展覽不參賽的組別。 * 冠軍登入(Championship):參賽資格為未結育的成貓。 ** 見習組(The Novice Class):參賽資格為未在CFA登入但已在其他協會登入的且毛色符合CFA成貓者,此組別只在國際組與加拿大沿岸地區有執照的比賽才有。 ** 初出賽組(Open Class):參賽資格為初次參加貓展的已登入合格成貓。 ** 冠軍組(Champion Class):參賽資格為已登入合格且頭銜申請書已寄CFA總部或是在初出賽組中取得4到6條冠軍彩帶者。 ** 總冠軍組(Grand Champion):在冠軍組取得一定累積分數的貓即可升級參加此組。 * 閹貓(Premiership):絕育貓的組別。 ** 初出賽組(Open Class):參賽資格為初次參加貓展的已登入合格絕育成貓。 ** 冠軍組(Champion Class):參賽資格為已登入合格絕育且頭銜申請書已寄CFA總部或是在初出賽組中取得4條冠軍彩帶者。 ** 總冠軍組(Grand Champion):在冠軍組取得一定累積分數的貓即可升級參加此組。 == 品種 == 直至2019年,國際貓協會(TICA)一共標識出71個標準化品種,愛貓協會(CFA)則標識出44個品種,國際貓聯合會(FIFE)則標識出43個品種。 分類和命名的不一致可能導致同一隻貓被不同的認定機構視為是不同的品種。例如TICA認定喜馬拉雅貓(Himalayan)被CFA認為是重點色波斯貓(colorpoint variety of the Persian)。 很多與地理有關的貓品種實際上只是西方繁育者為了突出異國風格的命名,與這些品種的實際起源沒有關係。比如喜馬拉雅貓、巴釐貓、爪哇貓。 混種短毛貓和混種長毛貓不是貓的品種,而只是術語。一般指形態、毛長不屬於某一特定品種的貓。 == 壽限與健康 == 近幾十年來,寵物貓的壽限(平均壽命)呈上升趨勢。在20世紀80年代初,這數字(歐美資料)約為7年;1995年上升至9.4年,2021年約為15年。據報道,有些貓可以活到30多歲,已知最老的貓 Creme Puff 在38歲時去世。 絕育可以延長壽命:一項研究發現,去勢的公貓壽命是完整的公貓的兩倍,而閹割的母貓壽命比完整的母貓長62%;最近的統計亦證實絕育有益延壽Banfield. Banfield State of Pet Health Report, 2013. wendyblount.com/articles/endocrinology/2Article-Banfield-StateofPetHealth2013.pdf. Accessed October 2020.。此外,把貓絕育對其健康有益,因為去勢的公貓不會患睪丸癌,閹割的母貓不會患子宮癌或卵巢癌,且兩者患乳腺癌的風險都降低了。 貓可能罹患寄生蟲、傳染病或非傳染病。需要注意的是,貓的排毒(detoxification)能力低於人類與狗等動物,因此許多普通家用物品對貓可能有危險。另外因為貓的體型小,對成年人(體重70kg左右)安全的藥物對貓(體重在5kg左右)來說劑量就太大,會造成中毒。。 === 藥品 === *常見的止痛劑撲熱息痛(商品名包括泰諾林、普拿疼等),即使在對人類安全的劑量下,也可對貓產生嚴重毒害,因為貓缺乏代謝這些藥物的酶。若貓有攝取到這些藥物的可能,則必須立即接受獸醫師治療。 *用來治療發生於貓身上之關節炎的阿斯匹林,對貓的毒性也比人類更大。 *用來對抗掉毛的敏諾西代(商品名為落建),對貓也可能致命。 *含有樟腦成分的藥物、曼秀雷敦、綠油精、萬金油、白花油。 === 環境用品 === *多種殺蟲劑與除草劑也有危險性,如對人類及多數哺乳動物低害的除蟲菊對貓就有劇毒,其他可能對貓產生毒害的家庭常見用品,包含樟腦丸等萘類化學製品,以及以苯酚製成,如六氯酚、滴露等多種清潔劑。 === 化工品 === *對人類有毒的抗凍劑乙二醇,即使只有一小匙,也可能使貓死亡。 === 植物 === *百合屬植物全株對貓有極強的毒性,其中以白百合造成的症狀特別明顯。就算是煮沸過的中藥「百合」也一樣,就算攝入極少的量,如果沒有即時獲得治療,將會造成急性腎衰竭致死;就算貓不舔食這些植物,也有造成腎衰竭的風險Hall J: Nephrotoxicity of Easter Lily (Lilium longiflorum) when ingested by the cat, Proc Annu Meet Am Vet Int Med 6:121, 1992.Volmer P: Easter lily toxicosis in cats, Vet Med 331, 1999-04.。 *一些觀賞植物也會對貓有害,包括一品紅、蘆薈、鬱金香、牽牛、水仙等。 === 人類食物 === *部分食物對貓也有毒性,例如巧克力中可可鹼。 *生烏賊、乾魷魚絲、葡萄(葡萄籽除外)會造成貓肝中毒以及腎衰竭。 *相對大量的洋蔥與大蒜也對貓有害。 *櫻桃、桃、杏、水蜜桃會導致嘔吐、呼吸困難、換氣過度、震動昏迷。 *檸檬、桔、葡萄柚、橘、柚等柑橘屬植物或會導致食道刺激產生嘔吐或腹瀉。 *酪梨之樹葉、果實、種子、樹皮含有之,不為貓所能代謝,或會造成嘔吐、腹瀉、呼吸困難。 *楊桃富含鉀,會造成急性腎衰竭。 *草莓之農藥與糖份過高,對貓有害。 *柿子籽可造成腸道阻塞以及腸炎。 *桔、葡萄柚、桃、櫻桃、蘋果、李子、枇杷、芒果、梅、野莓、菠蘿籽含氰化物,可引發毒性,導致腹瀉、嘔吐、下腹疼痛。 *相對於貓的飲食需求而言,高鹽分的人類食物也會給貓的腎臟過大的負擔。 *長期食用肝臟類也會對貓有害。 == 貓與人類 == === 文化象徵 === *在華人的殯葬禮儀上,非常忌諱貓出現在靈柩旁邊,認為貓躍過屍體上方頗不吉祥。 *貓腦內中樞神經有關「平衡運動神經」相當發達,自離地8、9公尺墜落仍能翻身安全著地,古人不知因此有「九命怪貓」、“貓有九條命”的說法。因此網路迷因中還有-{zh-hans:黃油貓悖論;zh-hk:牛油貓悖論;zh-tw:奶油貓悖論;}-()的調侃。 *有人認為成功的藝術家與貓都有一種奇妙的關係,如巴布羅·畢卡索、安迪·沃荷、芙烈達·卡蘿等等,皆曾表示自己對貓的感情解密為何每位藝術家都「被貓馴服」|你是「貓型」還是「犬型」人?。 === 思想實驗 === 與貓相關的思想實驗有-{zh:薛丁格貓;zh-hans:薛定諤貓;zh-hant:薛丁格貓}-和黃油貓悖論: ==== 薛定諤貓 ==== -{zh:薛丁格貓;zh-hans:薛定諤貓;zh-hant:薛丁格貓}-是指把一隻貓關在一個封閉的鐵盒子裡,並且裝置以下儀器(注意必須保證儀器不被貓直接干擾):在一臺蓋革計數器內建入極少量放射性物質,由於數量極少,在一小時內,這放射性物質至少有一個原子衰變的機率為50%,沒有任何原子衰變的機率也同樣為50%;假若衰變事件發生,則蓋革管會放電,透過繼電器啟動一個榔頭,打破裝有氰化氫的燒瓶。經過一小時以後,假若沒有發生衰變事件,則貓仍舊存活;否則貓已死亡。整個系統的波函式表達出活貓與死貓各半的狀態。 ==== 黃油貓悖論 ==== -{zh-hans:黃油貓悖論;zh-hk:牛油貓悖論;zh-tw:奶油貓悖論;}-的前提是首先需要確定兩條定律「貓永遠用腳著陸」;「-{zh-hans:黃油吐司;zh-hk:西多士;zh-tw:奶油吐司;}-永遠在塗上-{zh-hans:黃油;zh-hk:牛油;zh-tw:奶油;}-的一面落地」皆是真確和有證據證明的。那麼,把-{zh-hans:黃油吐司;zh-hk:西多士;zh-tw:奶油吐司;}-沒有塗上-{zh-hans:黃油;zh-hk:牛油;zh-tw:奶油;}-的一面黏著貓的背部(下文簡稱-{zh-hans:黃油貓;zh-hk:牛油貓;zh-tw:奶油貓;}-)之時,會發生什麼反應呢?某些人打趣地表示,-{zh-hans:黃油貓;zh-hk:牛油貓;zh-tw:奶油貓;}-實驗將導致一個反地心引力的作用。他們猜測,-{zh-hans:黃油貓;zh-hk:牛油貓;zh-tw:奶油貓;}-在半空落地之時,它將漸漸減速和轉動,最終到達一種恆穩狀態,與地面浮著一個短的距離高速轉動,使得吐司有塗上-{zh-hans:黃油;zh-hk:牛油;zh-tw:奶油;}-的一面和貓腳無法接觸地面。 === 食用 === 貓肉可以作為食物,世界各地都有食用貓肉的記錄,在亞洲、歐洲(瑞士)、美洲、澳洲等地皆有食用。中國廣東一道菜餚“龍虎鬥”是以貓和蛇為原料製作的“龍虎鬥”(“龍虎鳳燴”) 、華夏菜譜大全:龍虎鬥 。 === 貓與經濟 === thumb|和歌山電鐵貴志川線貴志站的母三色貓站長小玉 ,一些地方也會利用貓作為旅遊宣傳,如小玉。 === 音樂劇 === * 貓 (美國音樂劇) === 作品中的虛構貓 === * Hello Kitty (凱蒂貓) * () * () * Pusheen (胖吉貓) * () * 阿甘妙世界 * 奧麗華歷險記 * 邦卡貓 * 冰冰 (愛寵大機密) * * 超級酷樂貓 * 穿靴子的貓 * 大臉貓 * 戴帽子的貓 * 叮噹貓 * 嘟嘟貓觀察日記 * 哆啦A夢 * 哆啦美 * 菲力貓 * 功夫貓黨 * 好貓咪咪 * 黑貓警長 * * 虹貓 * 狐狸和貓 * 吉吉 (魔女宅急便) * 加菲貓 * 京劇貓 * 九藏喵窩 * 坎迪 (小豬佩奇) * 來來貓 * 藍貓 * 羅小黑 * 貓巴士 (龍貓) * 貓的報恩 * 貓兒歷險記 * 貓和老鼠 * 貓貓老師・斑 (夏目友人帳) * 貓咪不跳舞 * 貓娘樂園 * 貓人沃爾特 * 貓武士 * 貓妖蘇清寒 * 貓與桃花源 * 美少女戰士的貓咪夥伴 * 喵喵 (寶可夢) * 妙妙 (可愛巧虎島) * 霹靂特警貓 * 霹靂貓 * 如果歷史是一群喵 * * 神探威威貓 * 她與她的貓 * 甜甜私房貓 * 同居人是貓 * 無敵神貓 * * 香蕉喵 * 想哭的我戴上了貓的面具 * 小貝流浪記 * 小貓釣魚 * 靴下貓 * * 貓的恩賜 == 社會問題 == === 環境衛生 === 如果貓飼養在家中,不接觸外來病源,人類透過貓傳播的疾病可以較少,包括弓蟲症。弓形蟲會透過貓隻糞便傳播,人如果食用沾染了有弓蟲症的貓糞食物就可能被感染。透過及時清除貓糞和洗手可以防止傳染。 === 噪音 === 魯迅就在《狗貓鼠》一文中提到被貓打擾的煩惱。 === 過敏 === 有些人對貓毛過敏。近來醫學發現,當空氣中含有高濃度的貓毛時,會使部分人的過敏免疫系統麻痺,且只有貓毛有辦法達到此作用,如家犬等動物的毛則沒有辦法。此乃因貓毛、皮屑較輕,在空氣中停留的時間較久,相對的提高了其濃度,而濃度高的過敏原人體的免疫系統無法感覺。貓物語雜誌NO.11 p.21(封面故事) 臺灣數位人資訊有限公司,李慧婷著。在懷疑有過敏症時,要先經過測試,才可正確知道什麼是過敏原,如是貓過敏症,已有新的藥物可以醫治,例如,美國研究出來的人工合成的蛋白質分子,成功治癒了實驗鼠的貓過敏症,也對試管中的人類細胞產生了療效,不僅能在短期內抑制貓過敏症反應,而且在注射之後還長期有效。另外,西班牙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在對貓過敏的孩子舌下放置貓毛屑提取物,並逐漸增加劑量,能夠培養孩子對過敏原的耐受力。 === 流浪貓 === 流浪貓是指未受家戶管領,且能自由遊蕩的家貓。家貓列名於國際自然保護聯盟所提出的「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中,這些遊蕩家貓所造成的生態衝擊也益發引人重視。據估計,流浪貓在美國一年可以殺死13到40億隻鳥類,及63到223億隻哺乳類。有些遭到流浪貓入侵的島嶼甚至直接造成部分物種滅絕。 由於家貓對於環境的危害,因此有許多國家都有讓浪貓減量的計畫。除了撲殺或收容之外,也有人提出「捕捉、絕育、釋放」(TNR)的方案,將野外家貓絕育後放回。但該方案的效果始終僅有小規模區域的個案報導,缺乏大規模實施的成功案例。根據模擬,即使單一區域進行絕育率達75%以上,浪貓數量依然會持續增加。另一項針對紅狐的實驗也指出TNR比起移除效果明顯不佳。 儘管在模擬和現實中的效果不佳,但TNR已逐漸成為部分流浪動物保護人士推動零安樂死的說詞。。 而某些流浪動物保護團體則會在TNR的執行中加入「餵食」的做法,指稱將餵食浪貓後可以降低其攻擊性。但早在TNR提出之前,動物學家即已發現家貓在飽食狀況下仍會去攻擊其他動物,不但不會降低其攻擊性,反而因為其體力獲得補充,攻擊能力和成功率反而提高。 且餵食會導致浪貓數量更加聚集,無法保證餵食到的都是已絕育的貓,若餵食到未絕育的貓,將會使其繁殖機會增加,降低TNR的成效甚至數量不減反增。。 === 恐貓症 === 有些人對於貓心生恐懼,久而形成一種精神上的病,稱為「恐貓症」,恐貓症為恐懼症其中一種,指對貓持續產生非理性的恐懼。恐貓症的英文名稱ailurophobia,來自希臘文的ailouros(貓),及phobos(恐懼)。恐貓症患者除了懼怕與貓產生接觸,例如咬或抓,另外亦對傳說中貓的超自然力量感到恐懼。 === 生態平衡 === 貓作為外來物種被航海家帶入澳大利亞後,對當地的小型有袋類動物和鳥類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由於貓在當地缺少天敵,數量迅速增加,使本地的土生種急劇減少,原住民也因此無法獲得足夠的本地動物作為食物,轉而捕捉貓作為食物。澳大利亞於2016年末提出對貓的撲殺計劃,理由是保護原生物種,同時也遭到了動物保護組織的批評。2018年紐西蘭奧茂宜村莊打算釋出禁貓令: 野化貓能適應多種的棲地型別與環境。在澳洲,牠們棲息於東部、西部與北方部分地區的森林與林地中。在日本的母島 (隸屬於東京都小笠原諸島),野化貓已經廣泛出現在原始森林中 。在麥誇裡島(澳洲的亞南極島嶼),貓生活於草生地或叢草區中,從而展現出貓適應困難地形的能耐。 貓被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野化貓最明顯的影響是牠們會掠食原生動物族群;牠們可能已導致地區性或區域性多種物種的減少或滅絕。 貓曾被引進至澳洲外海的40個離島、及紐西蘭外海的7個離島、以及數十個其他的太平洋島嶼,而野化家貓至少與6種紐西蘭特有鳥種的族群下降有關,包括斯蒂芬島異鷯、灰鸌與鴞鸚鵡、以及70個島嶼鳥類的地方族群。往往將貓移除後就可以增加獵物族群的大小。Felis catus (哺乳類) 貓 全球入侵種資料庫(GISD) == 另見 == * 貓的品種列表 *寵物 * 田代島:當地居民奉貓為神明 * 剪刀找貓法 == 備注 == == 參考資料 == ==延伸閱讀== * * * * * == 外部連結 == * High-Resolution Images of the Cat Brain * Biodiversity Heritage Library bibliography for Felis catus * Catpert. The Cat Expert – Cat articles * View the cat genome in Ensembl * Kedi Aşı Takvimi for Ankara Veteriner Category:貓屬 Category:寵物 Category:貓科 Category:入侵哺乳動物種 Category:生肖
作曲家
作曲家是專門創作音樂的音樂家。在過去,大部分的音樂家都會作曲,但在分工細密的現代社會,作曲家、演奏家甚至指揮家等,已經成為截然不同的音樂家型別。 歷史上有許多創作的型別,像是鋼琴奏鳴曲或交響樂等等,古典時期的作曲家往往各種型別都加以嘗試,但浪漫時期則出現較多專作鋼琴曲或歌劇的作曲家;而流行歌曲中寫爵士樂和寫搖滾樂亦不相同。作曲家必須瞭解視音樂的型式有不同的作曲方式,像是為了戲劇而作曲,要考量到歌唱者發聲,音響效果等。 == 知名人物 == === 臺灣藝術音樂作曲家 === 有研究主張,20世紀從事藝術音樂寫作的臺灣作曲家可概分為四期: #1945年以前:留學日本的作曲家,包括江文也、陳泗治、郭芝苑、呂泉生等 #1945年-1973年:留學歐洲、美國等地的作曲家,風格仍屬保守,有許常惠、盧炎、劉德義、史惟亮、馬水龍等 #1973年起至八〇年代:師承上代,留學歐美,所攜回的音樂技法更加現代,有曾興魁、潘皇龍、柯芳隆、遊昌發、溫隆信、賴德和等 #1980年迄今:潘世姬、楊聰賢、金希文、徐世賢等 == 參考資料 == ;參照 == 參看 == * 古典音樂作曲家列表 Category:文化及創意產業
韓國 (消歧義)
韓國主要指大韓民國,是位於東亞朝鮮半島南部的共和制國家。 韓國還可以指: == 朝鮮半島相關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當前朝鮮半島北部的國家,簡稱「朝-{}-鮮」,臺灣、香港、澳門亦有稱「北-{}-韓」,而日本亦有稱「北朝-{}-鮮」。 *大韓帝國:朝鮮半島歷史國家。 *朝鮮 (地區),或稱「韓」,指文化和歷史上的韓國(朝鮮),即整個朝鮮半島。 == 中國相關 == *韓國 (西周):西周時期的諸侯國之一,始祖是周武王之子。 *韓國 (戰國):中國古代戰國時期諸侯國。 *韓國 (漢朝) ==參見== *朝鮮 *韓 *高麗
允禵
允禵(;),愛新覺羅氏,原名胤禎(清)(愛新覺羅)胤禵 ,中研院史語所明清檔案工作室。(;和胞兄雍正帝胤禛的名字相似),雍正帝即位後因避帝諱而改原名為允禵,清朝宗室,康熙帝第十四子,與雍正帝為同胞兄弟,年輕時已受封固山貝子,在康熙晚年奪嫡時期為皇八子胤禩黨派成員,且受任撫遠大將軍徵青海,與胞兄胤禛競爭儲君之位,後封多羅恂郡王,薨諡勤。 ==生平==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日酉時出生,生母為孝恭仁皇后。三十二年(1693年),由松喜管領下閒散披甲巴圖之馬年二十四歲漢人妻為乳母。申紅寶,從康熙廢太子的沈浮看清初宮廷內部的政治鬥爭,《文化學刊》2018年第十期,P212-219,引三十二年四月二十日總管內務府大臣馬斯喀等為議處選阿哥奶母不合之官員事題本: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合格之婦十九人集合於內務府總管衙門,由兆祥所眾祖母擠奶驗看,後選得奶好無味之巴圖妻子等四名引見,退十五名奶不好且有瘡有味的婦人回各自佐領、管領;奉皇太后懿旨,選松喜管領下閒散披甲巴圖之馬年二十四歲漢人妻給龍年所生之阿哥餵奶,旺建管領下護軍莫希納之羊年二十三歲漢人妻預備。 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封為固山貝子。五十二年(1713年),胤禵分家開府。五十七年(1718年)春,準噶爾部策妄阿拉布坦出兵進攻西藏,拉藏汗請求康熙帝發兵救援。十月十二日,聖祖命為撫遠大將軍,又稱為「大將軍王」(聖祖曾面諭「大將軍王是我皇子」),徵討出兵進攻西藏之準噶爾大汗策妄阿喇布坦。為提高胤禵出征的威信,康熙帝允許胤禵使用王級別的旗纛和待遇,並且是皇帝所屬的正黃旗之旗纛。並要求各旗貴族要派嫡子入伍。聖祖又循親徵規制,親自到堂子行禮,含有代皇帝親徵之意。根據《雍正會典》的記載,康熙年間每逢聖駕親征,皇帝都要去堂子行三跪九叩之禮,而則命王及大臣等為大將軍或將軍領兵出征時不會到堂子行禮。允祿.大清會典 (雍正朝) ,文海出版社,1992年 胤禵能夠擁有「大將軍王」的稱呼與他擔任撫遠大將軍有關,但不是每位撫遠大將軍都能獲得「大將軍王」的稱呼。胤禵不是唯一的「撫遠大將軍」,但他是清朝歷史上唯一的「大將軍王」。“大將軍王”不是王爵。終康熙一朝,胤禵的最高爵位始終是固山貝子。鐘振林,〈此王非彼王:胤禵「大將軍王」稱呼研究〉,《哈爾濱學院學報》2017年第1期,P91-95 五十八年(1719年)四月十六日,胤禵在奏摺中向聖祖報稱他已恭謹接受了聖祖設計的火鐮荷包與鼻煙壺、諸式荷包與筆墨,以及聖祖佩戴之千里眼鏡等物;同時為他的長子弘春及大女縣主等蒙受聖祖仁恩與恩賞之事而謝恩。同年五月初四日晚上,聖祖恩賞式樣新穎之香袋八件、乳餅一匣、烤鱒魚片、細鱗白魚片二匣及幾種棗子一匣予胤禵。翌日恰逢端午節,胤禵將麝香袋賜諸子各一件,諸子均愉悅地佩帶,其後胤禵再將食物均與宗室大臣等一起品嘗。同年六月二十一日,聖祖賞恩之御扇二把、細白鱗魚、鱒魚、棗子及畫扇等共二皮箱之物均妥善送予胤禵。五十九年(1720年)正月初八日,理藩院員外郎常明珠攜帶聖祖賞之盛京野豬一頭到胤禵軍營,胤禵將盛京之物攜至塔爾寺予青海眾人品嘗。同年二月,胤禵因聖祖萬壽吉日之事而將祝賀書寫之阿玉希佛經一套、壽碗及壽麵等物交付太監白鎮世謹貢。同年四月二十二日,胤禵奏稱他依照了往年萬歲誕辰至四月初八吉日之例,繕寫藥石經一套,跟隨奏報恭進,聖祖硃批「寫得好」。六十年(1721年)八月二十日,胤禎因聖祖親督裝遣之熱河大榛子及木蘭之鹿尾等物抵達而謝恩,同時感慨自己汛地三年期間未親隨聖祖圍獵。張鳳良、屈六生,〈胤禎奏摺選譯〉,《滿學研究》,1998年,P293-339。 六十一年十一月十四日(1722年12月21日),剛登極的雍正帝召允禵自青海馳驛回京,限二十四日內抵京。同年十二月十七日(1723年1月23日),自西寧返京,叩謁梓宮。 雍正元年四月初三日(1723年5月7日),奉雍正帝之命移駐清東陵馬蘭峪以東的湯山,守護康熙帝景陵;初六日(1723年5月10日),革除祿米。十天後,雍正元年四月十三,雍正皇帝下令逮捕允禵家人雅圖、護衛孫泰、蘇伯、常明等人,雍正詢問胤禵在軍吃酒行兇之事,俱答並無。雍正怒,拏交刑部。又有莊吉發《雍正朝滿漢合璧奏摺校注》第一冊印證:刑部尚書宗室佛格在雍正元年四月二十日的刑部奏聞不準援赦監禁人犯折中有:「雍正元年四月十三日奉旨刑部監中永遠監禁人犯內有......廂紅旗包衣色亨額(孫氏,乾隆尚書託恩多父)佐頜下叉哈兒(察哈爾)蒙古雅圖,正黃旗包衣佛倫佐領下閑散西北布諸庫,正藍旗桑格佐領下原任驗騎校舒布哈家下蒙古扎馬,廂藍旗七十佐領下閑散西北額林七....俱因吃酒行兇,奉旨免死,發往杭州。」同年五月,晉封允禵為多羅郡王,但未賜封號及俸銀,註名黃冊仍稱固山貝子。 三年(1725年)十二月初四日,革去多羅郡王,降授固山貝子。四年(1726年)四月,革去固山貝子,與其子禁錮於景山壽皇殿側。 乾隆元年(1736年),皇四子寶親王弘曆即位,命釋放允禵。二年(1737年)三月,封奉恩輔國公品級。 十二年(1747年)六月初四日,晉封為多羅貝勒,照常上朝。同年十月二十二日,賜在紫禁城騎馬。 十三年(1748年)正月,晉封多羅恂郡王,管理正黃旗漢軍都統。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內閣大庫檔案》,022796號。二十年(1755年)正月初六日酉時去世,享年67歲。諡號勤。 恂郡王府在西直門內大街後半壁街,後成為宣宗第九女壽莊固倫公主府,光緒十四年(1888)又為成親王后裔貝子毓橚之府,建築現無存。 ==家庭== ===妻妾=== *嫡福晉完顏氏,玉牒俗稱為王佳氏。其父滿洲鑲紅旗,禮部侍郎騎都尉羅察,祖父為二等輕車都尉羅思漢,其兄為四川布政使羅延泰。生母未知是否為宗室圖吉之女。於雍正二年七月初八日卯時去世。 而後因病於雍正二年七月初八日 卯時,於湯山歿。 *側福晉舒舒覺羅氏,員外郎明德之女。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記載,第十四子胤禵位下有已生育侍妾舒淑覺羅氏。 *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二等護衛石保之女。 *庶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典衛西泰之女。 *侍妾卓佳氏。根據康熙四十五年玉牒的記載,第十四子胤禵位下有已生育侍妾卓甲氏。由於卓甲氏所出的子女夭折,侍妾卓甲氏之名不再出現於玉牒,後事不詳。 *侍妾吳氏,常有之女。 *青海公吉克吉扎布已嫁他人之女、青海臺吉之女、厄魯特已嫁他人之女及蒙古女孩。未知是否為數人抑或是同一人。《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錄入的《撫遠大將軍年羹堯奏報審擬宗札布等人事折》記載 ,世宗在雍正二年八月降旨稱大將軍允禵因想娶青海公吉克吉扎布等嫁與他人之女而捏造了皇父之命,娶了青海臺吉之女,又拆散嫁於他人之夫妻,終日於甘州飲酒貪淫。當厄魯特之女思念原丈夫及故鄉時,便百般誘哄釋悶,引入甘州河水結凍,再於冰上滑舞木輴。《甘肅巡撫綽奇奏報貝子允禵所行不是之情折》又記允禵派人往青海解來蒙古女孩。貝子向綽奇說:「既然爾家在蘭州,令攜來幾名善長修面剃發之女子,並尋幾雙滿洲女子穿用之新鞋襪送來。」 ===子女=== * 第一子:已革多羅泰郡王弘春,康熙四十二年九月初一日子時出生,生母為側福晉舒舒覺羅氏。孫兒宗室永晉,妻唐佳氏(父內務府正白旗漢軍、內務府慶豐司員外郎、九江關監督唐英 (清朝督陶官))。 * 第二子:多羅恭勤貝勒弘明,康熙四十四年四月初三日寅時出生,生母為嫡福晉完顏氏。孫兒輔國將軍、詩人永忠。貝勒弘明府坐落於西直門內北扒兒衚衕(後改為北大安胡同)東口路北,距其父的恂郡王府很近。 * 第三子:散秩大臣弘映,康熙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戌時出生,生母為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 * 第四子:都統兼散秩大臣弘暟,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初八日未時出生,生母為嫡福晉完顏氏。孫兒宗室永化。曾孫宗室綿爵,妻劉佳氏(胞兄內務府鑲黃旗漢軍、嘉慶十四年(1809年)己巳恩科進士敏惪)。 * 第一女,康熙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酉時出生,生母為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康熙四十五年二月夭折。 * 第二女,康熙四十四年十月二十日巳時出生,生母為側福晉舒舒覺羅氏,康熙五十八年七月封郡主,適喀喇沁部扎薩克固山貝子成袞扎布。雍正七年二月初二日去世。《胤禎奏為長女許嫁事謝恩折》記康熙五十八年正月十九日胤禎因聖祖連續施恩,以綢銀序賞諸女,又聞將他的長女許嫁喀喇沁貝子成袞扎布而在佛前叩謝皇父。 * 第三女,康熙四十五年五月十二日卯時出生,生母為側福晉舒舒覺羅氏。雍正五年十月封縣君,適那木都魯氏哈祿。乾隆二十六年五月初八日酉時去世。 * 第四女,康熙四十五年十月十三日巳時出生,生母為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雍正七年十月封縣主,嫁敖漢博爾濟吉特氏四等臺吉德綬。乾隆三十八年正月二十五日午時去世。 * 第五女,康熙四十六年七月十一日未時出生,生母為側福晉舒舒覺羅氏。雍正五年九月封郡主,嫁厄魯特扎薩克多羅郡王色卜騰旺布。乾隆四十一年八月二十二日未時去世。 * 第六女,乾隆二年正月二十三日酉時出生,生母為妾吳氏。乾隆六年八月十二日亥時夭折。 * 第七女,乾隆十八年十月初五日子時出生,生母為庶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封縣主,字鈕祜祿氏額爾登額,乾隆三十二年十一月婿未婚亡,縣主守節,乾隆四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寅時去世。 ===後裔=== 淑仲,允禵後裔,清末民初教育家英斂之妻子。生子英千里,孫英若誠,曾孫有導演英達,演員英壯,玄孫有演員英巴圖,運動員英如鏑。 ==影視形象== 演員 作品 伍衛國 《大內群英》(1980年) 羅樂林於劇中化名「單翼蜻蜓、白眉道長」 《大內群英續集》(1980年) 秦沛 《皇上保重》(1985年) 張煒 《滿清十三皇朝》(1987年) 吳鎮宇 《呂四娘》(1985年) 黃樹棠於劇中化名「白眉道長」 《洪熙官》(1994年) 甄志強 《九王奪位》(1995年) 黃膺勳 《江湖奇俠傳》(1997年) 李衛民 《大刺客之呂四娘》(1997年) 徐祖明 《雍正王朝》(1997年) 劉衛華 《鐵齒銅牙紀曉嵐》(2000年) 張松枝 《鄭板橋》(2002年) 郭政鴻 《九五至尊》(2003年) 郭鋒 《幕後大老爺》(2009年) 林更新 《步步驚心》(2011年) 茅子俊 《宮鎖心玉》(2011年) 魏千翔 《宮鎖珠簾》(2012年) 只有在劇中提及,未現身。 《後宮甄嬛傳》(2012年) 張振朗 《食為奴》(2014年) 竇驍 《新步步驚心》(2015年) 辛雲來 《夢回》(2019年) == 延伸閱讀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吳秀良:〈允禵更名與雍正繼位問題再探討〉. 14 Category:撫遠大將軍 Category:清朝宗室郡王 Category:守護陵寢大臣 Category:正黃旗漢軍都統 Category:賜紫禁城騎馬 Category:鑲藍旗滿洲人 Category:諡勤
萬那杜
是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島國,於1980年脫離英、法獨立建國,由80多個島嶼(68個有人居住)組成,屬於美拉尼西亞群島的一部分,其一年四季均為熱帶海洋性氣候。 == 歷史 == 數千年前,不少島嶼已經有人居住,大約公元前4000年開始"A Pacific engaged: Australias (sic) relations with Papua New Guinea and the island states of the southwest Pacific" , Australian Senate, August 12, 2003, p.288,而大約在公元前1300年,該地已經有一些陶器文物的痕跡。 === 歐洲殖民時期 === 1606年,由彼得·奎羅斯帶領的西班牙探險隊成為第一批登陸該島的歐洲人,認為該地是未知的南方大陸。在18世紀末,英國採險家詹姆斯·庫克的第二次航海中到達了該島,把該島命名為新赫布里底群島,爾後歐洲人便開始移居當地。 1887年起,新赫布里底群島由英法海軍委員會管理。1889年,維拉港居民宣佈自治,成立弗朗斯維爾獨立公社,雖然只有白人才有實際統治權,卻成為第一個實行無性別之分的普選的自治地區;次年,公社被英法聯合海軍委員會鎮壓"Wee, Small Republics: A Few Examples of Popular Government," Hawaiian Gazette, Nov 1, 1895, p1。1906年,英國和法國兩國同意新赫布里底群島由英法兩國共同管治,成立新赫布里底群島共管地。由於更多歐洲人移居當地,1935年的新赫布里底群島的人口超過45,000人。二次大戰期間,埃提島和聖埃斯皮裡圖島用作盟軍的軍事基地。 === 獨立時期 === 在1980年7月30日,萬那杜得到獨立,並成為大英國協會員國,又分別在1981年和1983年加入聯合國和不結盟運動。 == 地理 == 萬那杜由83個島嶼組成,並且宣稱擁有馬修島和獵人島的主權。83個島嶼之中,14個的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當中最大的為聖埃斯皮裡圖島。萬那杜的首都是維拉港,也是萬那杜最大的城市,位於埃提島和盧甘維爾。萬那杜屬於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擁有熱帶雨林,大部份島嶼都有高山和火山,最高的山是位於聖埃斯皮裡的布韋馬薩納峰,高1,879米。 ====自然災害==== 2015年,聯合國大學將萬那杜列為其評估的所有國家中自然災害風險最高的國家。 ===== 熱帶氣旋 ===== 萬那杜常受氣旋吹襲。2015年3月,該國受氣旋帕姆蹂躪,災情慘重,多條村落被吹毀,首都維拉港(Port Vila)超過90%建築物損毀。 ===== 地震 ===== 萬那杜的地震頻繁發生,有時還會伴隨著海嘯。 == 行政區劃 == 250px|left|thumb|萬那杜行政區 自1994年,萬那杜全國劃分為六個省份: * 馬朗帕省 * 彭納馬省 * 桑馬省 * 謝法省 * 塔菲阿省 * 托爾巴省 == 政治 == 萬那杜行議會民主制,其國家元首是總統,任期為5年。總統由議院選出,候選人必須取得三分之二的票數才可當選,而萬那杜的政治首腦為總理。萬那杜議院屬於一院制,由52人組成,議員由人民選出,任期為4年。 萬那杜加入了不少國際組織,包括大英國協、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文化和技術合作機構和全球法語區。 == 外交 == 截至2024年2月,萬那杜已與123個國家保持外交關係,其中包括118個聯合國成員國,以及巴勒斯坦、梵蒂岡兩個聯合國觀察員國。 萬那杜1982年3月26日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2004年11月3日萬那杜曾同中華民國簽署建交公報,但7天后因萬那杜外交部部長更換,此公報被宣佈無效、被撤銷而告終。 萬那杜承認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科索沃為主權國家的地位。 阿布哈茲曾在2011年與萬那杜建交,但2013年俄羅斯不再給予萬那杜經濟援助後,萬那杜和阿布哈茲斷交,轉而與喬治亞建交,並承認阿布哈茲為喬治亞的一部分。 == 經濟 == 萬那杜的人多數從事第一級生產,主要為農業,其農作物可供應萬那杜約65%人的需要;另外,漁業和畜牧業也是萬那杜的主要經濟活動之一。觀光業在萬那杜也很重要,是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 萬那杜工業由於物價和生產成本高,各種產品缺乏出口競爭力,主要工業產品從外國進口,在萬那杜本國銷售。萬那杜有椰子加工、食品、木材加工、屠宰、肥皂等小工廠。 == 交通 == 萬那杜的道路系統未經開發,少於100英里的路是鋪平的,大多數為泥路和只適合四驅車行駛。每個島都有一個小型的港口或碼頭讓小型貨船和小艇定期上落貨。在萬那杜,單車是受歡迎的代步工具。維拉港和盧甘維爾有一定數量的計程車和小型巴士。 ==人口== 根據萬那杜1999年統計,有95,682名男性和90,996名女性。官方統計資料顯示,二十世紀後半期的嬰兒死亡率下降,從1967年每1,000人口有123人死亡在1999年下降至每1,000人口有25人死亡。然而,美國中央情報局在其2011年估計每1000名活產嬰兒便有46.85名嬰兒死亡。雖然維拉港和盧甘維爾有數以萬計的人群,但主要人口居於農村地區。 == 宗教 == 基督教為萬那杜的主要宗教。當中約1/3人口信奉的長老教會是最大的宗教派別。其次是羅馬天主教和聖公會,約百分之15人口為信徒​​,餘下信徒人口則信奉其他派。 == 移民法律 == ===資本投資移民法案=== 萬那杜共和國政府於2014年4月正式推出資本投資移民法案(CIIP),只需投資不少於32萬美元Capital Investment Immigration Plan ,從而為當地帶來就業機會,推動當地經濟。萬那杜政府於2014年5月正式授權萬那杜國家投資移民有限公司(VNIIL)萬那杜總理納圖曼訪港 《大公報》2014年8月23日,全球獨家總代理萬那杜資本投資移民法案專案(CIIP)。 政府於2015年6月正式取消萬那杜國家投資移民有限公司(VNIIL)為全球獨家總代理的資格。 == 文化 == thumb|right|木造梆子 萬那杜的官方語言為英語、法語和比斯拉馬語。比斯拉馬語是一種皮欽語和克里奧爾語,混合了英語字詞和美拉尼西亞語文法。萬那杜有獨特的本土文化,他們的樂器稱為梆子(slit drums),是一類打擊樂器。 == 民俗 == 萬那杜民風簡樸,民眾友善親切,會主動和遊客打招呼。當地的人都習慣在路旁的大樹摘取樹果,周圍地方都有樹果唾手可得。快樂淨土,你想住的地方?兩港女在萬那杜  Dee:只度假不移民 《蘋果日報》2012年5月16日 == 教育 == 南太平洋大學萬那杜分校位於維拉港,南太平洋大學由12個太平洋國家共同擁有,萬那杜分校主要教授法律和語言學。基於萬那杜僅有一所大學,所以一般都稱為萬那杜大學。 == 參考文獻 == *全球景點 ==外部連結== *萬那杜政府網站 *萬那杜觀光部 Category:美拉尼西亞 Category:太平洋群島 Category:大洋洲國家 Category:大洋洲島國 Category:英語國家地區 Category:法語國家地區 Category:前英國殖民地 Category:前法國殖民地 Category:1980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大 Category:普通法系國家及地區
大洋洲
大洋洲(),舊譯為澳薩尼亞洲(簡稱澳洲澳洲一詞還有其他意義,見澳洲 (消歧義)。)張鐵文. 漢語中"澳洲"一詞含義的 變遷 ——兼談漢語辭書中與"澳洲" 相關字詞的釋義[J]. 辭書研究, 2019(6):8.是指地緣政治學上,將澳大利亞洲與太平洋諸島嶼併稱的地理區域;大洋洲並不是地質學上嚴格意義的大陸。“洲”與“大陸”在英文中皆為continent,但在漢語中意義有所不同。在漢語中,“大陸”為側重於自然地理學的術語,指面積大於格陵蘭島的整塊陸地;而“洲”為側重於地緣政治的術語,洲界有人為而明確的劃分,不僅包括作為主體的大陸,也包括周邊島嶼乃至大陸架。 大洋洲佔全球總陸地面積的6%。大洋洲通用英文名稱為“Oceania”,本義為大海洋中的一大片陸地。大洋洲包括4個區域:澳大拉西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橫跨了東半球和西半球;面積為8,525,989平方公里,人口超過4,100萬。與各大洲相比,大洋洲的陸地面積最小,人口第2少,僅多於南極洲。 == 歷史 == ===首次定居=== 在4萬至12萬5千年前,澳大利亞土著已在大洋洲定居。斐濟在公元前1800年已有南島民族或玻利尼西亞人定居,然後在公元1000年殖民統治其餘的島嶼。 == 地理 == 大洋洲和亞洲以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地區為界。包括了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地區、巴布亞紐幾內亞、澳大利亞、紐西蘭及南太平洋的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是唯一一個與別國有陸地疆界的大洋洲國家,與亞洲國家印度尼西亞接壤。按照地理分界,大洋洲包括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東帝汶和汶萊地處的馬來群島,然而地理政治概念以新幾內亞島中間線分界,西部印度尼西亞的西巴布亞省和巴布亞省劃歸亞洲,東部的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劃歸大洋洲。此概念被聯合國組織、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等國際組織採用。 == 政區 == === 國家 === ==== 澳大拉西亞 ==== * (AU) * (NZ) ==== 美拉尼西亞 ==== * (PG) * (SB) * (VU) * (FJ) ==== 密克羅尼西亞 ==== * (PW) * (FM) * (MH) * (KI) * (NR) ==== 玻里尼西亞 ==== * (TV) * (WS) * (TO) * (NU) * (CK) === 領土/領地/屬地/ === ==== 密克羅尼西亞 ==== * 威克島(美國的海外屬地) * (MP,美國的海外屬地) * (GU,美國的海外屬地,非自治領土) ==== 美拉尼西亞 ==== * (NF,澳大利亞的一個島嶼) * (NC,法國的海外半自治領土) ==== 玻里尼西亞 ==== * (TK,紐西蘭的非自治領土) * (WF,法國的海外地區) * (AS,美國的海外屬地,非自治領土) * (PF,法國的海外地區,包括馬克薩斯群島、社會群島、土阿莫土─甘比爾群島以及南方群島) * (PN,英國的海外領土,非自治領土) * (US-HI,美國之一州) * (智利的屬地) * (同上) == 人口 == 大洋洲有3500多萬人口。以下是以按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排列的人口列表。由於絕大多數大洋洲的國家均為島國,所以在這列表裡的面積是包含水體面積(水體面積包括土地跟附屬海洋、湖泊、水塘及河流等面積之和),故此,計算出來的人口密度會較以淨土地面積計算出來的人口密度為低。 國家/地區   人口密度 (/km²) 面積 (km²) 人口 (2021-07-01的估計) 3.4 7,686,850 25,696,792 11 462,840 5,172,033 547.7 499,852 273,801,532 19 268,680 5,123,037 188.6 28,311 1,283,388 47 18,270 856,346 17 28,450 494,786 62 4,167 257,847 11 19,060 207,858 16 12,200 196,178 61 2,944 178,631 293 549 160,796 194 702 135,869 142 748 106,137 119 811 96,335 162 477 77,311 407 181 73,630 345 199 68,688 羅亞爾特群島 11.14 1,981 22,080 87 240 20,811 42 458 19,409 57 274 15,585 587 21 12,329 429 26 11,146 復活節島 23.1 163.6 3,791 8.2 260 2,134 53 35 1,866 143 10 1,431 45 14 632 查塔姆群島 3.2 966 609 3.3 181 598 3.5 135 474 1.0 47 47 2 == 體育 == ===太平洋運動會=== 太平洋運動會(以前稱為南太平洋運動會)是類似奧運會的大型綜合體育活動,參加國家來自環南太平洋地區國家,每4年舉行一次,始於1963年。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不參加該運動會。 === 澳式足球 === 澳式足球是一種源自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地區的橄欖球類運動。它是諾魯的國家運動,也是澳大利亞最流行的運動,在巴布亞紐幾內亞是第二大流行運動。 === 板球 === 板球是在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很流行的夏季運動。 === 聯盟式橄欖球 === 聯盟式橄欖球是流行於大洋洲各國的運動。巴布亞紐幾內亞將其作為國家運動專案(參加人口數排第2,僅次於澳大利亞),在澳大利亞也非常流行。 ==註釋== == 參見 == * 大洋洲旗幟列表 * 大洋洲 (太平洋諸島嶼) Oceania
2003年12月
2003年12月的新聞事件: 請參看: *中國載人航天計劃 *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 *2004年中華民國總統大選 *中東和平路線圖 *歐盟擴大 *北朝鮮核危機 *中俄日輸油管線爭端 *恐怖主義 *美軍佔領伊拉克 *釣魚島 == 12月1日 == *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9屆締約方會議召開。 == 12月30日 == 中國大陸成功發射第一顆高軌道衛星進入軌道,是與歐洲合作太空雙星計劃所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 12月27日 == *非典:衛生部專家確認廣州男子為“非典疑似”病例 。 == 12月26日== *伊朗發生強烈大地震,3萬人死亡,10萬多人無家可歸,20多個國家向伊朗派出救援隊與物資援助。伊朗政府拒絕了美國政府的援助請求。 == 12月24日 == *中國官方證實逮捕了43名臺灣間諜。 * 美國華盛頓州爆發瘋牛症,澳大利亞、中國、巴西和日本等國宣佈禁止進口美國牛肉。 * 聖誕節前夕美國政府獲得情報,懷疑恐怖分子將發動攻擊,6班從法國飛往美國的航班被取消。 == 12月23日 == *北京時間22時15分中國重慶開縣高橋鎮發生井噴事故,含有硫化氫的天然氣迅速擴散,截至25日18時40分,官方公佈191人死亡、數百人受傷。當地政府連夜緊急疏散了10萬群眾。 ==12月22日==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生強烈地震,2人死亡。 ==12月20日== *九廣西鐵屯門至南昌段正式於香港通車 == 12月19日 == *利比亞宣佈放棄開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計劃。 == 12月14日 == *美軍佔領伊拉克:美軍在巴格達舉行記者招待會,正式宣佈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已經在家鄉提克里特被捕。 *花樣滑冰:申雪、趙宏博奪得花樣滑冰大獎賽雙人滑冠軍。 ==12月13日== *伊拉克前總統薩達姆·侯塞因在家鄉提克里特附近地區被美軍逮捕。 == 12月10日 == *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 *臺東成功外海發生規模6.6地震。 == 12月9日 == *58屆聯合國大會決定提前一年討論克隆人議題。 == 12月7日 == *辛巴威正式宣佈退出英聯邦。 *在香港的九廣輕鐵720、721綫正式退役,被其他路綫取代
8月2日
8月2日是陽曆年的第214天(閏年是215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51天。 == 大事記 == === 前4世紀 === * 前338年:馬其頓軍隊在喀羅尼亞戰役擊敗雅典和底比斯聯軍,確立馬其頓王國在古希臘的霸權。 === 前3世紀 === * 前216年:漢尼拔率領的迦太基軍隊在義大利普利亞的坎尼會戰擊敗羅馬共和國軍隊,並佔領卡普阿。 === 17世紀 === * 1608年:英國屠殺在托里島避難的愛爾蘭造反者。 === 18世紀 === * 1790年:美國第一次人口普查開始。 === 19世紀 === * 1815年:普魯士、奧地利、英國和俄國一致同意由英國作出關於囚禁拿破崙一世的決定,於是拿破崙被放逐到聖赫勒拿島。 * 1830年:法國國王查理十世在七月革命的壓力下被迫退位,流亡英國。 * 1860年: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大破洋槍隊於江蘇青浦,兵臨上海城下。 === 20世紀 === * 1911年:趙爾豐任四川總督。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軍隊入侵盧森堡,西線全面爆發。 * 1918年:莊士敦成為溥儀的英語教師。 * 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浙江嘉興南湖閉幕。 * 1922年:被中國氣象局列為20世紀十大氣象災害之首的1922年汕頭颱風吹襲汕頭,死亡5-10萬人。 * 1923年:沃倫·G·哈定在任內因心肌梗塞病逝,卡爾文·柯立芝隨即遞補成為第30任美國總統。 * 1927年:奉天(今瀋陽)十萬市民遊行示威,反對日本強行在吉林省臨江縣設立領事分館。 * 1932年:美國物理學家卡爾·戴維·安德森在加州理工學院發現正電子,證實反物質的存在。 * 1934年:德國聯邦大總統興登堡去世,總理希特勒接管總統職權,成為元首兼帝國總理。 * 1935年:英國制定印度政府法案,把印度劃分為11個自治省,但英國國會保留最後控制權。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致函美國總統羅斯福,認為美國應當開始原子彈研究計劃。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艾德禮及蘇聯領袖斯大林發表三國《波茨坦宣言》。 * 1949年:美國駐中華民國大使司徒雷登離華返美。 * 1959年:中共中央在廬山召開八屆八中全會(廬山會議),全會指責彭德懷“右傾機會主義向党進攻,妄圖篡黨奪權的綱領”,宣稱彭德懷、黃克誠、張聞天、周小舟結成了“軍事俱樂部”性質的反黨集團。 * 1972年:香港海底隧道啟用,象徵香港島與九龍半島連成一體。 * 1979年:颱風荷貝吹襲香港。 * 1980年:第65屆世界語大會在斯德哥爾摩舉行。 * 1980年:義大利恐怖分子在博洛尼亞中央車站發動爆炸襲擊,造成85人死亡和200多人受傷。 * 1985年:南非總統博塔宣佈在南非36個城鎮實行緊急狀態法。 * 1985年:由洛克希德L-1011執行的達美航空191號班機在降落達拉斯-沃斯堡國際機場時因微下擊暴流墜毀,136人(含1名地面人員)不幸罹難。 * 1986年:馬來西亞舉行第7屆選舉,投票結果以馬哈迪·莫哈末領導的國民陣線獲勝。 * 1990年: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入侵科威特並擊敗大部分科威特軍隊,並在7個月後爆發波斯灣戰爭。 * 1996年:滑浪風帆選手李麗珊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為香港奪得首枚奧運金牌。 * 1997年:強烈熱帶風暴維克託吹襲香港。 * 2000年:香港灣仔入境事務大樓發生縱火案,導致一名高階入境事務主任梁錦光和爭取居港權人士林小星被燒死。 === 21世紀 === * 2003年:聯合國批准向賴比瑞亞派遣國際和平部隊以維護當地秩序。 * 2005年:法國航空358號班機在多倫多國際機場因天氣惡劣墜毀,機上309人全數生還。 * 2008年:中國重慶巫山縣交通局原局長晏大彬被判死刑,其妻成全國洗錢犯第一人。 * 2014年:一款名為“蝗蟲”木馬的手機病毒在中國瘋狂肆虐。 * 2014年:位於中國江蘇省崑山市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中榮金屬製品有限公司發生爆炸。至當年12月30日止,共有146人死亡,114人受傷。 * 2022年: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裴洛西率領美國國會代表團抵達臺北松山國際機場,對臺灣展開外交訪問,成為紐特·金瑞契之後第二位訪臺的眾議院議長。 == 出生 == * 1636年:尚之信,清朝漢軍鑲藍旗人,平南王尚可喜長子(1680年逝世) * 1674年:腓力二世,法國王室成員,奧爾良公爵(1723年逝世) * 1776年:弗里德里希·施特羅邁爾,德國化學家,鎘元素發現者(1835年逝世) * 1788年:利奧波德·格梅林,德國化學家(1853年逝世) * 1824年:弗朗西絲卡,巴西帝國公主(1898年逝世) * 1835年:以利沙·格雷,美國電氣工程師(1901年逝世) * 1868年:康斯坦丁一世,希臘國王(1923年逝世) * 1874年:埃米爾·羅伊特,盧森堡政治人物,第13任盧森堡首相(1973年逝世) * 1891年:阿瑟·布利斯爵士,英國作曲家(1975年逝世) * 1901年:傑克·華納,華納兄弟電影公司創辦人(1978年逝世) * 1901年:龔品梅,中國天主教樞機(2000年逝世) * 1923年:方心讓,香港醫學界、政界人物(2009年逝世) * 1924年:詹姆斯·鮑德溫,美國作家、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社會活動家(1987年逝世) * 1932年:彼得·奧圖,英國男演員(2013年逝世) * 1937年:昆杜拉·雅諾維茨,奧地利女高音歌劇演唱家 * 1942年:伊莎貝·阿言德,智利作家 * 1947年:勞倫斯·萊特,美國作家、編劇 * 1948年:譚榮邦,香港政治人物 * 1950年:葛瑞姆·漢卡克,英國記者、作家 * 1954年:鄧永鏘,香港慈善家、企業家(2017年逝世) * 1958年:速水獎,日本男性聲優 * 1960年:塞斯·勞埃德,美國物理學家 * 1961年:崔健,中國搖滾歌手 * 1963年:鄭華娟,臺灣民歌手、詞曲作者、作家(2024年逝世) * 1964年:瑪麗-露易斯·帕克,美國演員 * 1965年:吳君如,香港演員 * 1966年:提姆·韋克菲爾德,美國棒球選手(2023年逝世) * 1967年:大田紳一郎,日本音樂家、吉他手 * 1967年:熱莉卡·茨維亞諾維奇,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政治人物,現任塞族共和國總統 * 1968年:巴唐·哈久,科索沃記者 * 1969年:加藤有生子,日本女性聲優 * 1969年:安潔麗卡·里維拉,墨西哥女演員、歌手 * 1970年:凱文·史密斯,美國男導演 * 1973年:賽門·金柏格,美國男編劇、電影監製、導演 * 1976年:山姆·沃辛頓,澳大利亞演員 * 1977年:艾德華·福隆,美國男演員 * 1979年:白吉勝,臺灣藝人 * 1979年:梁正群,臺灣演員 * 1980年:吳鳳,土耳其主持人、演員 * 1981年:朱尉銘,臺灣棒球選手 * 1982年:林亞若,臺灣女作家 * 1983年:金廷娥,韓國女子偶像團體After School成員 * 1983年:蔡潔鈴,香港女導演 * 1983年:笛安,中國女作家 * 1984年:詹姆斯·大衛·凡斯,美國作家、風險投資家 * 1986年:逢坂良太,日本男性聲優 * 1986年:莉莉·葛萊史東,美國女演員 * 1988年:蔡昌憲,臺灣演員 * 1988年:周湯豪,臺灣男歌手 * 1988年:江越彬紀,日本男性聲優 * 1989年:李博翔,臺灣男演員 * 1991年:曾文輝,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92年:酷娃恰莉,英國女歌手、詞曲作家 * 1993年:丸山夏鈴,日本偶像、模特兒、歌手(2015年逝世) * 1994年:唐淵渟,中國女子羽球運動員 * 1994年:雅各·科裡爾,英國創作歌手、音樂家 * 1995年:久保田梨沙,日本女性聲優 * 1995年:金辰昱,韓國男子偶像團體UP10TION成員 * 1996年:陳昊森,臺灣男演員 * 1996年:賴慧如,臺灣女演員、女歌手 * 1997年:柯潔,中國圍棋棋手 * 1998年:蔡徐坤,中國男演員、男歌手,NINE PERCENT隊長 * 1998年:陳珏,中國女歌手 * 1999年:李敏亨,韓國男子偶像團體NCT成員 * 2000年:矢澤宏太,日本職業棒球運動員 * 2000年:穆罕默德·庫杜斯,迦納足球運動員 * 2001年:麥迪遜·馬胥,美國空軍軍官 * 生年不詳:閻子丹,日本男性聲優 == 逝世 == * 1100年:威廉二世,英格蘭國王(1056年出生) * 1567年:朝鮮明宗李峘,朝鮮國國王(1534年出生) * 1589年:亨利三世,法國國王(1551年出生) * 1611年:加藤清正,日本安土桃山時代至江戶時代武將、大名(1562年出生) * 1815年:紀堯姆·布律納,法國軍人、政治人物,法國元帥(1763年出生) * 1868年:愛德華·布萊克尼,英國陸軍元帥(1778年出生) * 1922年: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加拿大發明家、企業家(1847年出生) * 1923年:沃倫·加梅利爾·哈定,美國政治人物,第29任美國總統(1865年出生) * 1931年:馮平山,香港企業家、慈善家(1860年出生) * 1934年:保羅·馮·興登堡,德國軍事家,第2任德國聯邦大總統(1847年出生) * 1945年:皮埃特羅·馬斯卡尼,義大利作曲家。(1863年出生) * 1947年:沈兼士,中國語言文字學家、文獻檔案學家。(1887年出生) * 1973年:依斯邁·阿都拉曼, 馬來西亞前副首相。 (1915年出生) * 1981年:,北愛爾蘭絕食者(1955年出生) * 1995年:鄭君綿,香港演員(1917年出生) * 1996年:穆罕默德·法拉赫·艾迪德,索馬利亞軍閥(1934年出生) * 1997年:威廉·柏洛茲,美國小說家、散文家、社會評論家(1914年出生) * 2007年:白文彪,香港演員(1921年出生) * 2008年:赤塚不二夫,日本漫畫家(1935年出生) * 2009年:羅必信,葡萄牙政治人物,第120任澳門總督。(1919年出生) * 2022年:文·史考利,美國體育評述員(1927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 * :日 == 參考資料 ==
8月3日
8月3日是陽曆年的第215天(閏年是216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50天。 == 大事記 == === 5世紀 === * 435年:拜占庭皇帝狄奧多西二世下令將聶斯脫裡主義創始人聶斯脫裡從君士坦丁堡流放至埃及。 === 14世紀 === * 1371年:明軍攻佔漢人政權夏國統治下的重慶,夏國君主明昇投降。 === 15世紀 === * 1460年: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二世逝世,其子詹姆斯三世繼位。 * 1492年:義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率領船隊離開西班牙,開始穿越大西洋的遠航。 === 17世紀 === * 1645年:蒂雷納子爵與大孔代率領的法軍在納德林根戰役戰勝並擊斃巴伐利亞軍指揮官。 === 18世紀 === * 1778年:義大利半島米蘭公國的斯卡拉歌劇院啟用。 === 20世紀 ===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德意志帝國向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宣戰,並佔領盧森堡地區。 * 1919年:匈牙利-羅馬尼亞戰爭:羅馬尼亞王國攻佔布達佩斯,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滅亡。 * 1921年: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閉幕。 * 1923年:魯迅出版小說集《吶喊》。 * 1933年:馮玉祥辭去同盟軍總司令職。 * 1936年:美國運動員傑西·歐文斯在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贏得4枚金牌,打擊德國納粹黨的論點。 * 1940年:波羅的海三國併入蘇聯。 * 1940年:義大利入侵英屬索馬利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非洲戰役開始。 * 1949年:全美籃球協會同意與當時的競爭對手國家籃球聯盟合併,建立新的美國國家籃球協會。 * 1958年:美國海軍的鸚鵡螺號核動力潛艇在浮冰下抵達北極點,成為世界上首艘航抵北極點的船隻。 * 1960年:法蘭西共同體成員國尼日宣佈從法國獲得完全獨立,哈馬尼·迪奧裡擔任首任總統。 * 1961年:加拿大平民合作聯盟和勞工運動組織共同成立新民主黨,往後成為加拿大國會第三大黨。 * 1965年:中國首次人工合成了牛胰島素結晶。 * 1975年:阿加迪爾空難:皇家約旦航空一架波音707客機在阿加迪爾附近墜毀,機上188人全部罹難。 * 1976年:試圖於1975年11月7日在蘇聯重新發起列寧主義革命的蘇聯海軍軍官、蘇聯共產黨黨員瓦列裡·薩布林因叛國罪被處以死刑。 * 1981年:華沙發生大規模車隊遊行,抗議供應惡化和食品漲價。 * 1982年:法國正式把參加《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批准檔案遞交給其它簽字國。 * 1992年:南非黑人爆發反對白人的全國大罷工。 === 21世紀 === * 2002年:陳水扁發表「一邊一國」論。 * 2004年:第五屆亞太口琴節於香港文化中心舉行。 * 2005年:經最高領袖阿里·哈米尼認可,前德黑蘭市長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正式就任伊朗總統。 * 2006年:第六屆亞太口琴節於臺北縣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 2019年:2019年埃爾帕索槍擊案:美國德州-{zh-tw:艾爾帕索; zh-hk:厄帕穌; zh-hans:埃爾帕索}-一間沃爾瑪超市發生槍擊案,造成至少23人死亡,22人受傷。 * 2020年:匯豐控股業績遜預期,下午股價一度跌穿2009年3月金融海嘯時最低價33元,收市跌4.43%。 == 出生 == * 1770年:腓特烈·威廉三世,普魯士國王(1840年逝世) * 1832年:伊萬·扎伊茨,克羅埃西亞作曲家、劇作家(1914年逝世) * 1843年:尚泰王,最後一位琉球國中山王(1901年逝世) * 1856年:艾爾弗雷德·迪金,澳大利亞政治人物,第2任澳大利亞總理(1919年逝世) * 1860年:威廉·肯尼迪·迪克森,蘇格蘭發明家(1935年逝世) * 1867年:斯坦利·鮑德溫,英國政治人物,前任英國首相(1947年逝世) * 1871年:咸宜帝阮福明,越南阮朝皇帝(1944年逝世) * 1871年:奧古斯塔·霍爾茨,美國超級人瑞(1986年逝世) * 1872年:哈康七世,挪威國王(1957年逝世) * 1878年:查爾斯·賈克林,英國麵包師,鐵達尼號首席麵包師(1956年逝世) * 1903年:哈比卜·布林吉巴,突尼西亞政治人物,首任突尼西亞總統(2000年逝世) * 1923年:教宗欣諾達三世,亞歷山大科普特正教會教宗(2012年逝世) * 1925年:阿蘭·圖雷納,法國社會學家(2023年逝世) * 1926年:東尼·班奈特,美國男歌手、藝術家(2023年逝世) * 1931年:孫曼霽,中國生化藥理學家(2023年逝世) * 1940年:-{zh-hans:馬丁·辛;zh-hk:馬田·辛;zh-tw:馬丁·辛;}-,美國男演員 * 1941年:瑪莎·史都華,美國富商、專欄作家 * 1941年:哈格·根哥布,奈米比亞政治人物,第3任奈米比亞總統(2024年逝世) * 1943年:佐川真人,日本發明家、企業家 * 1946年:許冠英,香港演員(2011年逝世) * 1946年:傑克·司特勞,英國政治家 * 1948年:翁啟惠,臺灣科學家 * 1948年:讓-皮埃爾·拉法蘭,法國政治家,總理 * 1963年:詹姆斯·海特菲爾德,美國音樂家、作曲家、音樂製作人,重金屬樂隊金屬樂隊主唱 * 1964年:艾比希,泰國政治家 * 1964年:蕭艾,臺灣藝人 * 1970年:櫻井政博,日本電子遊戲總監、遊戲設計師 * 1971年:安倍吉俊,日本插畫家、漫畫家 * 1973年:蒙嘉慧,香港女演員 * 1973年:克里斯·墨菲,美國政治人物,現任康乃狄克州聯邦參議員 * 1974年:賈斯汀·克佐,澳大利亞導演、編劇 * 1975年:伊藤英明,日本演員 * 1975年:葉月繪理乃,日本動畫聲優 * 1975年:常鋮,中國男演員 * 1977年:湯姆·布雷迪,美國美式足球運動員 * 1977年:羅若安,香港前女新聞主播 * 1978年:餘進德,臺灣棒球選手 * 1978年:蔡淳佳,新加坡女歌手 * 1979年:Suara,日本歌手 * 1979年:伊萬傑琳·莉莉,加拿大演員 * 1982年:張育保,臺灣棒球選手 * 1982年:周嘉儀,香港女新聞主播 * 1984年:邁爾·傑德納克,澳大利亞職業足球員 * 1985年:朱紫嬈,香港歌手 * 1986年:夏洛特·卡西拉奇,摩納哥社交名流 * 1987年:金亨俊,韓國藝人 * 1988年:羅孝勇,香港男歌手 * 1989年:凱文·沃克,瑞典足球運動員、歌手 * 1990年:姜珉炅,韓國女子組合Davichi成員 * 1990年:白石隼也,日本藝人 * 1992年:卡莉·克勞斯,美國模特兒 * 1993年:熊井友理奈,日本藝人 * 1993年:梁麗幗,香港社會活動人士 * 1994年:粿粿,臺灣女藝人 * 1994年:-{zh-hans:科朗坦·託利索;zh-hk:哥倫天·杜利素;zh-tw:科倫丁·託利索;}-,法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7年:侯明昊,中國男歌手、演員 * 1999年:俞璉靜,韓國女子偶像團體宇宙少女、I.O.I成員 == 逝世 == * 621年:竇建德,隋末民變領袖之一(573年出生) * 1460年:詹姆斯二世,蘇格蘭國王(1430年出生) * 1797年:傑弗裡·阿默斯特,英國陸軍元帥(1717年出生) * 1854年:琦善,清朝官員(1783年出生) * 1917年:費迪南德·格奧爾格·弗羅貝尼烏斯,德國數學家(1849年出生) * 1954年:科萊特,法國女作家(1873年出生) * 1955年:馮應湘,香港演員(1909年出生) * 1962年:金毓黻,中國歷史學家、考古學家(1887年出生) * 1968年:楊朔,中國散文家(1913年出生) * 1973年:林糊,臺灣醫生、詩人(1894年出生) * 1976年:瓦列裡·薩布林,蘇聯海軍軍官,蘇聯共產黨黨員(1939年出生) * 1977年:馬卡里奧斯三世,賽普勒斯主教、政治人物,首任賽普勒斯總統(1913年出生) * 1978年:羅瑞卿,中國軍事家(1906年出生) * 1992年:王洪文,原中共中央副主席,四人幫成員(1935年出生) * 2004年:亨利·卡蒂爾-佈雷松,法國攝影家,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攝影家之一(1908年出生) * 2008年:洪瑞珍,臺灣唸歌藝術工作者(1950年出生) * 2010年:歐陽莎菲,香港演員(1923年出生) * 2012年:張都暎,前韓國總理(1923年出生) * 2014年:帶廣志,日本漫畫家(1959年出生) * 2017年:勞勃·哈迪,英國演員(1925年出生) * 2019年:尼古拉·卡爾達肖夫,蘇聯天體物理學家(1932年出生) * 2020年:約翰·休姆,愛爾蘭裔英國政治人物,1998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37年出生) * 2020年:羅霈穎,臺灣藝人(1960年出生) * 2023年:馬克·馬戈利斯,美國男演員(1939年出生) * 2023年:布萊姆·米勒,荷蘭程式設計師(1961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 * :國旗日 * :武裝的兵力日 ==參考資料==
8月4日
8月4日是陽曆年的第216天(閏年是217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49天。 == 大事記 == === 1世紀 === * 70年:羅馬帝國軍隊毀掉第二聖殿。 === 6世紀 === * 598年:隋朝發兵30萬大軍攻打高句麗。 === 16世紀 === * 1532年:布列塔尼公國 與法蘭西王國合併。 * 1578年:葡萄牙帝國、薩阿德王朝與奧斯曼帝國爆發三王戰役,葡萄牙國王塞巴斯蒂昂在撤退時溺斃。 === 18世紀 === * 1704年: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期間,英國和荷蘭聯軍成功佔領西班牙統治的直布羅陀。 * 1789年:法國廢除封建制。 * 1791年:奧斯曼帝國根據,把羅馬尼亞南部的奧爾紹瓦割讓給奧地利。 === 19世紀 === * 1820年:中國河南許州(今許昌)發生6級地震。 * 1876年:凱爾文學院創立。 === 20世紀 === * 1914年:德意志帝國開始入侵作為中立國的比利時,大英帝國依據《倫敦條約》向德國宣戰。 * 1926年:中共中央擴大會議釋出《堅決清理貪汙腐化分子》的通告,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中共最早的反貪檔案。 * 1949年:中華民國湖南省政府主席程潛和長沙守軍將領陳明仁向中國共產黨投降,中國共產黨佔領長沙。 * 1936年:希臘王國首相揚尼斯·梅塔克薩斯宣佈取消憲法,實施獨裁統治。 * 1947年:日本最高裁判所正式成立。 * 1964年:美國國家安全域性宣稱海軍驅逐艦在北部灣遭到北越攻擊,美國國會透過北部灣決議案。 * 1967年:駐港英軍和香港警察搜查位於北角英皇道三座大廈內的左派陣地,拘捕約30人。 * 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土耳其共和國建交。 * 1975年:珠江八四海難發生,致432人罹難,成為1950年後中國大陸死亡人數第二的船難。 * 1975年:恐怖組織日本赤軍在馬來西亞策劃。 * 1977年:美國能源部建立。 * 1983年:以上伏塔前總理託馬斯·桑卡拉為首的革命力量發動軍事政變,建立左翼政權並開始一系列社會變革計劃。 * 1986年:中華民國推出國家標準中文交換碼。 * 1990年:第三屆同志運動會開幕。 * 1991年:在香港,一群國商銀行存戶遊行示威。 * 1993年: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河野洋平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慰安婦問題道歉,又稱河野談話。 * 1995年:克羅埃西亞陸軍對塞爾維亞克拉伊納共和國發起全面進攻,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歐洲最大規模的地面戰事。 * 1998年:中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全面啟動。 === 21世紀 === * 2002年:港鐵將軍澳綫北角站至油塘站路段通車,同日港鐵觀塘綫的東面總站遷至油塘站。 * 2003年:中國齊齊哈爾挖出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日軍遺棄的化學武器,造成化學毒劑洩漏事件。 * 2006年:紐西蘭第18任總督西爾維亞·卡特賴特卸任。 * 2007年:美國職棒球員貝瑞·邦茲以755支全壘打追平漢克阿倫所保持的美國職棒最新記錄。 * 2008年:中國新疆喀什市公安邊防支隊遭受兩名男子的駕車襲擊,共造成警察16人死亡、16人受傷。 * 2010年:最後一屆供日校生應考的香港中學會考放榜。 * 2019年:美國接連發生兩起槍擊案,俄亥俄州代頓的槍擊案造成10人死亡,27人受傷,德克薩斯州埃爾帕索的槍擊案造成23人死亡。 * 2020年: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貝魯特港發生嚴重爆炸事故,造成至少200人死亡和6,500多人受傷。 == 出生 == * 1281年:元武宗海山,元朝皇帝。(1311年逝世) * 1521年:教宗烏爾班七世,羅馬主教(1590年逝世) * 1792年:雪萊,英國詩人(1822年逝世) * 1805年:威廉·哈密頓,愛爾蘭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1865年逝世) * 1821年:路易·威登,法國時尚設計師(1892年逝世) * 1893年:湯用彤,中國近代國學大師(1964年逝世) * 1900年:伊麗莎白·鮑斯-萊昂,英國皇太后(2002年逝世) * 1900年:田島鍋,日本超級人瑞,最後一位出生於19世紀的人類(2018年逝世) * 1901年:路易斯·阿姆斯壯,美國爵士樂音樂家(1971年逝世) * 1906年:瑪麗·荷塞,比利時公主和義大利末代王后(2001年逝世) * 1920年:海倫·湯瑪斯,美國白宮記者(2013年逝世) * 1920年:潘懋元,中國高等教育學家(2022年逝世) * 1928年:卡達爾·弗洛拉,匈牙利女演員(2002年逝世) * 1929年:亞西爾·阿拉法特,巴勒斯坦政治家(2004年逝世) * 1932年:梁從誡,中國環保人士(2010年逝世) * 1932年:法蘭·艾倫,美國電腦科學家(2020年逝世) * 1945年:根納季·愛德華多維奇·布林布利斯,俄羅斯政治人物(2022年逝世) * 1948年:陳師孟,臺灣政治人物 * 1948年:喬治·帕裡西,義大利理論物理學家,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1951年:任明廷,臺灣演員 * 1953年:魏翰楷,德國外交官、前駐華公使 * 1955年:比利·鮑伯·松頓,美國男演員 * 1956年:土井美加,日本女性聲優 * 1958年:廖亦武,中國詩人、流亡作家 * 1960年:梁潔華,香港藝人(2020年逝世) * 1960年:鄧梓峰,香港電視節目主持人 * 1961年:-{zh-cn:貝拉克·奧巴馬; zh-tw:巴拉克·歐巴馬}-,美國政治人物,第44任美國總統,2009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1962年:黃文豪,臺灣演員 * 1962年:羅傑·克萊門斯,美國棒球投手 * 1963年:邱萬城,香港演員 * 1966年:佐佐木健介,日本職業摔角選手 * 1970年:哈基姆·傑佛瑞斯,美國政治人物、律師,現任美國眾議院少數黨領袖 * 1972年:謝昭仁,香港電臺節目主持人 * 1972年:林岱樺,臺灣政治人物 * 1964年:蕭志美,華裔美國時尚設計師 * 1974年:水田山葵,日本女性聲優 * 1974年:穆克塔達·薩德爾,伊拉克什葉派穆斯林領袖、政治人物 * 1976年:李嘉,臺灣歌手 * 1976年:生天目仁美,日本女性聲優 * 1978年:日野聰,日本男性聲優 * 1979年:白熊寬嗣,日本男性聲優 * 1980年:李琳,中國演員 * 1981年:朱丹,中國主持人、演員 * 1981年:高昊,中國演員 * 1981年:薩塞克斯公爵夫人梅根,英國皇室成員 * 1982年:胡凱,中國男子田徑運動員 * 1982年:盧卡·安東尼尼,義大利足球運動員 * 1982年:赫子銘,中國演員 * 1983年:寺崎裕香,日本女性聲優、演員 * 1983年:葛莉塔·葛薇,德裔美國女演員、編劇、導演 * 1985年:鄭萃雯,香港女新聞從業員 * 1985年:多亮,中國歌手 * 1987年:張根碩,韓國演員 * 1987年:蕨野友也,日本演員 * 1988年:湯姆·帕克,英國男歌手(2022年逝世) * 1988年:肖茵,中國演員 * 1991年:蔣淯安,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 1994年:福田麻由子,日本演員 * 1995年:李東憲,韓國男子偶像團體VERIVERY隊長 * 1995年:詹姆斯·韋爾,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7年:安德烈·拉莫利亞,巴西男演員 * 2001年:加藤清史郎,日本童星 * 2001年:蘇雅琳,香港女藝人 * 2002年:廖婉棋,香港女子跳水運動員 * 2003年:-{zh-hans:梅森·伯斯托;zh-hk:美臣·布士圖;zh-tw:梅森·伯斯托;}-,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 逝世 == * 221年:文昭皇后甄氏,魏文帝曹丕的正妻,魏明帝曹叡之生母。(183年出生) * 1060年:亨利一世,法國卡佩王朝國王。(1008年出生) * 1265年:西蒙·德孟福爾,英格蘭貴族,第六代萊斯特伯爵。(1208年出生) * 1306年:瓦茨拉夫三世,匈牙利國王、波希米亞國王、波蘭國王。(1289年出生) * 1526年:胡安·塞巴斯蒂安·埃爾卡諾,西班牙航海家。(1486年出生) * 1578年:塞巴斯蒂昂,葡萄牙國王。(1554年出生) * 1792年:約翰·伯戈因,英國陸軍軍官、劇作家。(1722年出生) * 1874年:奧託·黑塞,德國數學家。(1811年出生) * 1875年:安徒生,丹麥童話作家。(1805年出生) * 1886年:塞繆爾·蒂爾頓,美國政治人物,前任紐約州州長。(1814年出生) * 1941年:許地山,現代小說家、散文家。(1893年出生) * 1948年:米列娃·馬利奇,南斯拉夫數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第一位夫人。(1875年出生) * 1966年:曹汝霖,清末民初政治家。(1877年出生) * 1991年:葉夫根尼·德拉貢諾夫,蘇聯槍械設計師,德拉古諾夫狙擊步槍設計者。(1920年出生) * 1992年:松本清張,日本推理小說作家,被譽為「世界推理小說三巨匠」之一。(1909年出生) * 1997年:雅娜·卡爾芒,已證的最長壽者。(1875年出生) * 2013年:雷納託·魯傑羅,義大利政治人物。(1930年出生) * 2014年:詹姆斯·布雷迪,美國政治人物,第17任白宮新聞秘書(1940年出生) * 2015年:林家聲,香港粵劇演員(1933年出生) * 2016年:徐三泰,臺灣企業家(1983年出生) * 2020年:法蘭·艾倫,美國電腦科學家(1932年出生) * 2021年:J·R·理察,前美國職棒大聯盟投手(1950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國際貓頭鷹意識日 * :獨立日 * :建國紀念日 * : **筷子之日 **橋之日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威海市
威海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山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山東省最東端,別名威海衛。市境除西面與煙臺市接壤外,北東南三面皆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與朝鮮半島相望。地處山東半島最東端,魯東丘陵區東部,地形以低山丘陵為主。境內河流屬山東沿海諸河水系,北流入海的有初村河、羊亭河、五渚河等,南流入海的有沽河、母豬河、黃壘河、乳山河等。海岸線曲折,島礁眾多,有劉公島、雞鳴島、鏌鋣島等島嶼,沿岸並有多個海灣,市人民政府駐環翠區新威路1號。 2021年,威海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為3463.93億元,同比增長7.5%。 == 歷史 == 威海歷史悠久,東夷人最早生活的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境內就有人類聚居。夏、商、週三代,今市境為東夷之地,屬青州,有萊夷聚居。西漢置不夜縣,屬東萊郡。北齊天統四年(568年),境內設文登縣,今市境盡屬之。此後,朝代更替,但隸屬文登縣未變。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設威海衛,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即由此而來。威海市是中國第一支現代海軍的搖籃,也是1894-1895年甲午戰爭時北洋海軍的一個重要軍事基地。1895年,日軍從榮成登陸,攻佔威海衛。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7月1日,英國與清政府簽訂了《訂租威海衛專條》,成為英租威海衛,成立威海衛華勇營負責威海衛的防務與治安,並於1900年設威海衛行政長官署。1930年10月,中國收回除劉公島外的威海衛,置威海衛行政區,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劉公島至1940年由英國歸還中國。抗戰時期汪精衛政權之華北政務委員會將威海衛改為縣級特別區,由煙臺管轄。 抗戰勝利後由中共接收,改稱威海衛市,隸於山東省膠東行政公署治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原隸屬於煙臺地區下屬的縣級市,1950年5月,成立文登專區,管轄威海、榮成、文登、昆嵛、乳山、海陽、牟平、福山等8縣。1956年2月,文登專區撤銷,今威海地域改屬萊陽專區。1958年10月,萊陽專區改為煙臺專區,1967年2月,煙臺專區更名為煙臺地區,今威海地域屬之。 1983年8月撤銷煙臺地區,設煙臺市(地級),同時威海市改為省轄縣級市,由煙臺市代管,文登、榮成、乳山3縣歸煙臺市管轄。 1987年6月15日,威海市升為地級市,原縣級威海市設為環翠區。煙臺市的榮成、文登、乳山3縣劃歸威海市管轄。1988年10月24日,文登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1月,榮成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1993年7月,乳山縣改為省轄縣級市,由威海市代管。 2014年初,文登市撤市劃區,成為威海市區級行政單位。3月18日,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正式掛牌成立。按照國務院《批覆》(國函〔2014〕13號)和省政府《通知》(魯政字〔2014〕48號)精神,威海市此次部分割槽劃調整的主要內容是撤銷文登市設立威海市文登區,以原文登市的行政區域(不含汪疃鎮、 蔄山鎮)為文登區的行政區域。同時,將原文登市的汪疃鎮、蔄山鎮從行政區域上劃歸威海市環翠區,仍由臨港區管轄。 == 地理 == 威海市地處北緯36°41′ - 37°35′、東經121°11′ - 122°42′,作為山東半島的最東端三面環海,北東南三面瀕臨黃海,北與遼東半島相對,東及東南與朝鮮半島和琉球群島隔海相望,西與煙臺市接壤。東西最大橫距 13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 81公里,總面積 569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 769平方公里。其中,低山佔土地總面積的 15.77%,丘陵佔 52.38% ,平原佔 27.56%,島嶼佔 0.28%,灘塗佔 4.01%。海岸線長 985.9公里,海岸型別屬於港灣海岸,海岸線曲折,岬灣交錯,多港灣、島嶼。 === 氣候=== 威海市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及季風進退都很明顯,氣溫變化和緩,降水較為充足。因受海洋調節作用,表現出春冷、夏涼、秋曖、冬溫,晝夜溫差小、無霜期長、大風多和溼度大等海洋性氣候特點。年平均氣溫約12.2℃,氣溫通常在-4°C至29°C之間變化,極少低於-8°C或高於33°C。一月最冷,平均氣溫−1.4℃;八月最熱,平均氣溫25.1℃。年均降水量687mm,主要集中在夏季,尤其是7月和8月。年均日照時數2538小時。 3-5月是春季,較同緯度的內陸相比氣溫低2-3°C且回升慢,推遲約半個月,大風多,降水少,大約佔全年總降水量的14%,易發春旱。 6-8月為夏季,受海洋影響,溫度比同緯度內陸相比低1-4°C。由於夏季東南季風的關係,降水多,溼度大,降水佔全年59%。 9-11月是秋季,溫度與同緯度內陸相比偏高1-2°C。秋季總降水量佔全年的23%,集中在9月份。10月份起,多秋高氣爽的晴天。11月中旬起,冷空氣開始加強,氣溫迅速下降。 12-2月為冬季,受蒙古高氣壓影響,西北季風致使氣候乾燥寒冷,冬季溫度比同緯度內陸相比偏高約2°C,且晝夜溫差小。12月下旬起,受海洋影響,陰天和陣雪天氣增多,雨雪量比內陸同緯度地區多三倍以上。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威海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威海市委員會 威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威海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威海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閆劍波 賈瑞靄(女) 孔凡萍(女) 高旭光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山東省諸城市 山東省萊陽市 山東省萊蕪市 山東省乳山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2年6月 2022年2月 2022年6月 2017年3月 === 歷任領導 === ; 市委書記 * 李太啟(1987年8月-1992年3月) * 臧海強(1992年3月-1998年6月) * 孫守璞(1998年6月-2002年3月) * 崔曰臣(2002年3月-2008年2月) * 王培廷(2008年2月-2011年12月) * 孫述濤(2011年12月-2018年2月) * 王魯明(2018年11月-2020年4月) * 張海波(2020年4月-2022年6月) * 閆劍波(2022年6月-) ; 市長 * 李文全(1987年8月-1991年2月) * 臧海強(1991年2月-1992年3月) * 吳隆江(1992年3月-1996年3月) * 孫守璞(1996年3月-1998年6月) * 崔曰臣(1998年6月-2002年3月) * 宋遠方(2002年3月-2007年3月) * 王培廷(2007年4月-2008年2月) * 孫述濤(2008年2月-2011年12月) * 張惠(2011年12月-2017年7月) * 張海波(2017年7月-2020年4月) * 閆劍波(2020年4月-2022年6月) * 孔凡萍(2022年6月-) === 行政區劃 === 威海市現轄2個市轄區,代管2個縣級市。 * 市轄區:環翠區、文登區 * 縣級市:榮成市、乳山市 在正式行政區劃外,威海市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國家級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威海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原威海工業新區)、石島管理區(位於榮成市,副縣級)。 威海市行政區劃圖 威海市行政區劃圖 威海市行政區劃圖 威海市行政區劃圖 威海市行政區劃圖 威海市行政區劃圖 威海市行政區劃圖 威海市行政區劃圖 威海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371000 威海市 5,796.98 2,906,548 環翠區 264200 23 48 371002 環翠區 991.28 1,164,730 環翠樓街道 264200 9 10 371003 文登區 1,614.62 563,529 天福路街道 264400 3 12 371082 榮成市 1,526.20 714,211 崖頭街道 264300 10 12 371083 乳山市 1,664.88 464,078 城區街道 264500 1 14 注:環翠區數字包含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街道、3鎮(面積277.62平方公里)、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所管轄的2街道、1鎮(面積122.40平方公里)及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鎮(面積297.14平方公里);文登區數字包含威海南海新區;榮成市數字包含石島管理區管轄的6街道(面積270.75平方公里)。 注:環翠區數字包含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街道、3鎮(面積277.62平方公里)、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所管轄的2街道、1鎮(面積122.40平方公里)及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鎮(面積297.14平方公里);文登區數字包含威海南海新區;榮成市數字包含石島管理區管轄的6街道(面積270.75平方公里)。 注:環翠區數字包含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街道、3鎮(面積277.62平方公里)、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所管轄的2街道、1鎮(面積122.40平方公里)及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鎮(面積297.14平方公里);文登區數字包含威海南海新區;榮成市數字包含石島管理區管轄的6街道(面積270.75平方公里)。 注:環翠區數字包含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街道、3鎮(面積277.62平方公里)、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所管轄的2街道、1鎮(面積122.40平方公里)及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鎮(面積297.14平方公里);文登區數字包含威海南海新區;榮成市數字包含石島管理區管轄的6街道(面積270.75平方公里)。 注:環翠區數字包含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街道、3鎮(面積277.62平方公里)、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所管轄的2街道、1鎮(面積122.40平方公里)及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鎮(面積297.14平方公里);文登區數字包含威海南海新區;榮成市數字包含石島管理區管轄的6街道(面積270.75平方公里)。 注:環翠區數字包含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街道、3鎮(面積277.62平方公里)、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所管轄的2街道、1鎮(面積122.40平方公里)及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鎮(面積297.14平方公里);文登區數字包含威海南海新區;榮成市數字包含石島管理區管轄的6街道(面積270.75平方公里)。 注:環翠區數字包含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街道、3鎮(面積277.62平方公里)、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所管轄的2街道、1鎮(面積122.40平方公里)及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鎮(面積297.14平方公里);文登區數字包含威海南海新區;榮成市數字包含石島管理區管轄的6街道(面積270.75平方公里)。 注:環翠區數字包含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街道、3鎮(面積277.62平方公里)、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所管轄的2街道、1鎮(面積122.40平方公里)及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鎮(面積297.14平方公里);文登區數字包含威海南海新區;榮成市數字包含石島管理區管轄的6街道(面積270.75平方公里)。 注:環翠區數字包含威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街道、3鎮(面積277.62平方公里)、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所管轄的2街道、1鎮(面積122.40平方公里)及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所管轄的3鎮(面積297.14平方公里);文登區數字包含威海南海新區;榮成市數字包含石島管理區管轄的6街道(面積270.75平方公里)。 == 人口 ==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91.7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09.3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1.76%,比上年提高0.34個百分點。年末全市戶籍人口255.28萬人,戶籍人口城鎮化率61.60%,比上年提高0.59個百分點。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906,548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04,77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01,777人,增長3.63%,年平均增長率為0.36%。其中,男性人口為1,467,079人,佔總人口的50.47%;女性人口為1,439,469人,佔總人口的49.53%。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1.92。0-14歲的人口為343,483人,佔總人口的11.82%;15-59歲的人口為1,769,649人,佔總人口的60.88%;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93,416人,佔總人口的27.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59,847人,佔總人口的19.2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040,910人,佔總人口的70.22%;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865,638人,佔總人口的29.78%。 === 民族 ===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875,752人,佔98.9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0,796人,佔1.0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95,427人,增長3.43%,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19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6,350人,增長25.98%,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19個百分點。 對近年公安戶政部門的人口資料進行分析比對,實有少數民族暫住人口約2萬人,共計有少數民族人口約4.5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6%。 ==交通== *航空:威海大水泊國際機場 *鐵路:文登站、文登東站、文登南站、榮成站、威海站、威海北站、威海南海站、乳山站、乳山南站 *公路:、、、、、、。 *水運:威海港 == 教育 == === 高等院校 === * 山東大學威海校區 (教育部直屬高校;985工程、211工程) * 哈爾濱工業大學 (威海) (工業和資訊化部直屬高校;985工程、211工程、C9聯盟) * 北京交通大學威海校區(教育部直屬高校;211工程) * 哈爾濱理工大學榮成校區 * 山東交通學院威海校區 * 山東外事職業大學 * 威海職業技術學院 * 山東藥品食品職業學院 * 威海海洋職業學院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 * 聖經山摩崖 * 留村石墓群 * 威海英式建築 == 旅遊 == 威海旅遊資源豐富,有海島海岸、城市園林、歷史遺蹟、民俗風情等10多種型別。擁有國家級5A級風景名勝區1處,4A級風景名勝區8處,3A級風景名勝區6處,2A級風景名勝區1處;省級旅遊度假區4處,工農業旅遊示範點18處,遊覽景區(點)80多處。境內近千公里的海岸線上,有中國近代第一支海軍的誕生地劉公島、秦始皇東巡過的“東方好望角”天盡頭、中國道教全真派發祥地聖經山、凝聚中日韓三國人民友誼的赤山法華院、亞洲最大的天鵝棲息地天鵝湖、大東勝境鐵槎山、天下第一灘銀灘、母愛聖地大乳山等眾多自然、人文景觀。 ===旅遊度假區=== *威海洲際休閒旅遊度假區 *西霞口旅遊度假區 *天沐溫泉度假區 *湯泊溫泉度假村 *文登青龍生態旅遊度假村 *大乳山濱海旅遊度假區 *乳山銀灘旅遊度假區 *海螺灣休閒驛區(內有有軌小火車) ===自然風景區=== *劉公島國家森林公園 *裡口山國家森林公園 *昆嵛山國家森林公園 - (全真教發祥地) *赤山風景區 *成山頭景區 - (天之盡頭,東方好望角) *天鵝湖 - (亞洲最大的天鵝棲息地) *聖水觀景區 *聖經山景區 *銀灘 - (天下第一灘) *九頂鐵槎山 *大乳山 *海驢島 *仙姑頂景區 ===名勝古跡=== *明長城遺址 *棲霞街 *赤山法華院 - (千年古剎,中日韓友誼象徵) *神清觀 - (全真教祖庭) *無染寺 - (膠東第一古剎) *聖水宮 *摩崖石刻群 *北洋水師遺址 *鄧世昌故居 *叢氏大宗祠 *收回威海衛紀念塔 *叢禾生故居 *丁汝昌寓所 *王玉陽故居 ===主題景點=== *環翠樓公園 *威海公園 *威海影視城 *威海國際海水浴場 *威海海上公園 *定遠艦景區 *華夏城遊樂景區 *韓樂坊 - (中國第一家韓式主題公園) *西霞口野生動物園 ===博物館===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 *英租威海衛歷史博物館 *天福山革命起義紀念館 *威海市博物館 *威海市美術館 == 文化 == *威海是中國高爾夫運動的發源地,中國第一塊高爾夫球場於1902年誕生於劉公島。 *中國現代足球運動起源地,經由英國殖民者傳入威海。 *威海擁有中國最好的自然環境,1990年威海被授予國家級衛生城市,是中國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 *威海是全國著名的溫泉之鄉,自古泡湯文化盛行,山東省內18座天然泉眼威海擁有其中的9座。 *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誕生在威海的劉公島。 *昆嵛山是道教全真派的發祥地。王玄甫,王重陽,全真七子等歷代高道大德曾於此修真煉性。 *成山頭被認為是古時日神所居之地,姜子牙,秦始皇,漢武帝,康熙,華國鋒,胡耀邦,胡錦濤等眾多古今中外名人曾到此觀光朝拜。中國現存唯一一座始皇廟坐落於此。 *這裡是中國沿海距韓國最近的城市,1990年,威海率先開通了中國至韓國的第一條海上航線。 == 榮譽 == 威海市被評為中國投資硬環境40優城市以及全國綜合經濟實力50強城市。1984年成為第一批中國沿海開放城市。1996年由建設部評為國家園林城市。1997年10月13日被國家環保部授予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1999年1月成為第一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003年10月6日成為國內第十一個獲得聯合國人居獎的中國城市(第一個為1990年,唐山市人民政府的震後重建專案)。2009年5月7日被評選為國家森林城市。2015年2月28日成為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 == 賽事會展 == * 世界海洋大會 * 東北亞經濟論壇 * 中韓貿易論壇 * 中韓FTA地方經濟合作論壇 * 中韓文化創意產業博覽交易會 * 中國山東海內外高階人才交流會 * 威商大會 * 威海市市長國際經濟諮詢委員會年會 * 中國漁具製造業基地漁具博覽會 * 中國威海國際建築設計大獎賽 * 國際鐵人三項賽 * 國際帆船拉力賽 * 亞洲HOBIE級帆船錦標賽 * 亞洲沙灘手球錦標賽 * 全國青少年棒球冠軍賽 * 韓亞航空高爾夫公開賽 == 名人 == == 友好關係 == === 友好城市 === *根特市 *南浦市 *索契 *麗水市 *阿克隆市 *宇部市 *蘇斯市 *蒂瑪魯市 *比拉市(Bielle) *徹特納姆市 *聖巴巴拉 === 友好合作城市 === *群山市 *首爾市龍山區 *京畿道華城市 *富川市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李恩涵:〈中英收交威海衛租借地的交涉(1921-1930)〉。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山東地級市 魯 魯 Category:前英國殖民地 Category:中華民國特別行政區 Category:黃海沿海城市 Category:1987年建立的行政區劃 4 Category:中國港灣城市
南京條約
《南京條約》(),又稱《江寧條約》或“《萬年和約》”虎門條約,是清朝首個因對歐美國家戰敗而簽訂的條約。主要條款是清朝割讓香港島和開放五口通商(廣州、福州、廈門、寧波和上海)。 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對大英帝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戰敗。雙方代表在江寧府靜海寺(今南京市鼓樓區)談判,並在泊於江寧府下關江面的英軍旗艦汗華囇號上籤署《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1943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分別與英簽訂《中英關於取消英國在華治外法權及其有關條約與換文》、美簽訂《中美新約》,廢除一些不平等條約內容,例如領事裁判權。《南京條約》原件之一由英國政府儲存;另一份正本由中華民國外交部儲存於臺北市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中華民國外交部儲存之前清條約協定 . 中華民國外交部及國立故宮博物院 ==條約背景== 1839年3月,大清欽差大臣林則徐奉旨至廣州嚴禁鴉片,與大英產生貿易、司法和外交衝突,使得英政府內閣在同年10月1日,決定派遣遠徵軍至中國,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以懿律為侵華英軍總司令。6月,英國艦船40多艘,士兵4,000多人陸續到達中國南海澳門附近海面,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由於道光帝在剿、撫之間搖擺不定,而清軍與英軍交戰又屢次失利,在前線與英軍談判的琦善與奕山等先後私下與義律訂定《穿鼻草約》(1841年1月20日)與《廣州和約》(1841年5月27日)。當中《穿鼻草約》訂有割讓香港島、賠償洋銀600萬元、中英官員平等外交,以及重開廣州商務等條款,英軍因此早於1841年1月26日已登陸並佔領香港島。然而,中英兩國政府均不承認《穿鼻草約》有效,英國政府認為英軍在華取得利益太少,更於1841年4月30日決定召回義律,改派東印度公司陸軍少將璞鼎查為駐華全權代表。同年8月10日,璞鼎查赴華後下令繼續進攻中國,於10月佔據定海、鎮海和寧波,翌年6月陷吳淞、寶山,7月陷鎮江,至8月直逼江寧府。清廷遂派遣欽差大臣耆英、伊里布赴江寧,與英軍展開談判。 ==談判過程== 英軍1842年7月在鎮江的軍事行動,切斷清朝經濟命脈京杭大運河的漕運。16日,道光皇帝密諭耆英,只要英國息戰退兵,便同意割讓香港,並增開通商口岸。鎮江失守後,道光帝決心專意“議撫”,並授權耆英、伊里布“便宜行事,務須妥速辦理,不可稍涉遊移”,並令奕經所率援軍暫緩由浙赴蘇,“以免該逆疑慮”。然而,璞鼎查對清朝方面的“羈縻”毫不理睬,命令英軍繼續向江寧推進。 1842年8月4日,大英軍艦駛抵江寧府下關江面,8月10日,英軍開始準備進攻南京。11日,英國陸軍登陸,“於紫金山之上,安設大炮”《籌辦夷務始末》卷58 道光朝,軍艦擺開了攻城的架勢,兩江總督牛鑑乞和,璞鼎查答以倘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如能所請,可不攻城。同日,耆英自無錫趕到江寧,在英國軍隊的炮口威懾下,開始與英方議和。8月12日,璞鼎查提出:「讓地通商一端,大清必將香港地方讓與大英永遠據守。蓋大英之國體,既被大清之凌辱,理當讓地方以伏其罪,而補所傷之威儀也。」又限耆英須於8月14日定議,否則開砲攻城。14日,英軍下令進攻南京,但是當天南京城垣上掛了白旗,英國代表搭乘皇后號炮艇到靜海寺,與清政府代表議約,雙方在寺內共談判4次。17日,中方原則上接受英國所提的條件。22日,道光皇帝全部允准英方要求。耆英、伊里布、牛鑑曾應璞鼎查之邀,登英國艦隻拜訪,璞鼎查亦上岸答拜。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廷代表欽差大臣耆英、伊-{裡}-布和大英代表砵甸乍在英軍旗艦汗華麗號(康沃利斯號)上正式簽訂《南京條約》。中外舊約辭典 3頁 ISBN 978-7-5436-0835-1其時英國維新黨政府下臺,新上任的保守黨外交大臣阿伯丁伯爵於1841年給砵甸乍爵士發出新訓令,撤回割地要求;然而,璞鼎查於冬天停戰時返抵香港,對香港發展甚為滿意,在訂立《南京條約》時,違背英廷訓令,不僅訂立通商條約,還要求割讓香港,並最終在條約中加入了相關條款《南京條約》第三條中文原文:因大英商船遠路涉洋,往往有損壞須修補者,自應給予沿海一處,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將香港一島給予大英君主暨嗣後世襲主位者常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同年10月27日,道光皇帝批准條約;12月28日,維多利亞女皇批准條約。 1843年4月5日,維多利亞女皇頒發《英皇制誥》。同年6月26日,耆英與砵甸乍在香港就《南京條約》換約,砵甸乍依據《英皇制誥》,成為香港首任總督。同年12月2日,大英帝國授予砵甸乍GCB表彰其功勞。 == 條款 == * 第一條:大清和大英停戰並締結永久和平及友好關係,兩國互相保護對方國民在己方境內人身及財產安全。 * 第二條:清政府向英方開放五口通商,即沿海的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港口,允許英方於該五處「城邑」派駐領事、管事等官式外交代表,並允許英商及其家眷居於上述口岸此處兩國文字版本因翻譯問題而內容有異,見本條目有關段落。。 * 第三條:清政府將永久割讓香港島予大英治理。 * 第四至七條:清政府向大英賠償煙價六百萬圓(銀圓)、公行商欠三百萬圓,以及水陸軍費一千二百萬圓,共二千一百萬圓,並廢除須經公行進行貿易的制度。清政府即時付款六百萬圓,之後三年(1843-1845年)分別按每年六百萬圓、五百萬圓及四百萬圓賠清款項,每半年分期付款一次。根據《南京條約》第六條的中、英文內容,以每年西曆六月底及十二月底為每期付款期限。「倘有按期未能交足之數,則酌定每年每百圓加息五圓」。 * 第八至九條:清政府釋放在中國被囚之英國人,並赦免與英人有關《南京條約》第九條中文原文:凡係中國人,前在英人所據之邑居住者,與英人有來往者,或有跟隨及俟候英國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御旨,謄錄天下,恩准免罪;……。或與「英國事」有關而被捉拿監禁的中國人。 * 第十條:兩國共同訂立進出口關稅;英商貨物在其中一處通商口岸按例納稅後,即可由中國商人遍運中國各地,不得加重稅。《南京條約》第八條原文:前第二條內言明開關俾英國商民居住通商之廣州等五處,應納進口、出口貨稅、餉費,均宜秉公議定則例,由部頒發曉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納;今又議定,英國貨物自在某港按例納稅後,即準由中國商人遍運天下,而路所經過稅關不得加重稅例,只可按估價則例若干,每兩加稅不過分。 * 第十一條:中英兩國文書平行,兩國官員用照會往來。 * 第十二條:清政府付清首期六百萬圓賠款後,英軍撤出江寧、鎮江及鎮海等處;待賠款全數付清及五口通商落實後,英軍亦撤出定海舟山島及廈門鼓浪嶼。 * 第十三條:條約交由大清及大英兩國君主批准,並盡快換約。 ===中文版本誤譯=== 由於清政府缺乏通曉英語的外交官員,所以《南京條約》的中譯工作均由英方人員擔任,當中主要由大英的外交官馬儒翰、傳教士郭士立和羅伯聃負責。然而當時的翻譯條件並不如現在的成熟,因此,清朝政府的版本和英國政府的版本在文意上出現差異。 條約第二條的英文版本為: 中文版譯為: 英文版本規定英方委派的「總監或領事官員」,與從事商貿的「臣民連同其家眷及相關機構人員」均可於五個通商口岸的「城鎮」中居住;而中文譯本則僅允許英方「領事、管事等官」居住於「城邑」,其餘商貿人員及家眷一律只許居於「港口」。清方官員根據中文譯本與英方屢起爭執,令英人遲遲未能進入廣州城,成為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遠因之一。 條約第三條英文條款為: 而中文版譯為: 英文版本中“in perpetuity”的中文正確翻譯為:「永遠」、「永久」;而中文譯本中的“常遠”的解釋卻有空間討論。 ==影響== ===割讓香港=== 1842年至1898年,清朝先後割讓新安縣城城外50公里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以及租借新界予英國。香港島遠在南方邊陲,英國人曾埋怨它「荒蕪、不衛生、無價值」,後來才發覺到它是優良港口。英屬香港的法律不受清廷規管,由此成為興中會的革命基地,對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助力甚大,孫中山的革命思想亦萌芽於英屬香港 全文轉載於: 英語演說的通行中譯本出自1923年2月21日《香港華字日報》,以文言文行文,多處修改孫中山的措辭,該譯本收錄於羅香林,《國父在香港之歷史遺跡》,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1971年初版。。香港島連同九龍和新界於1997年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 ===近代史第一次割地=== 香港割讓通常被表述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割地。(南京條約簽訂的1842年,澳門尚未被割讓,只是自明代特許葡萄牙帝國商人的居住點)。而在1840年以前,割地的例子在史籍記載不少,有前燕割虎牢關以西予前秦,後晉割燕雲十六州予遼國,《契丹國志》卷22,「南京本幽州地,自晉割棄,建為南京,又為燕京析津府」。南宋在紹興和議割鄧州和唐州予金國嶽飛,《金佗稡編》卷十五《乞解軍務札子》。轉引自:,等等。 ===關稅=== 作為南京條約的後續,《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7月22日)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1843年10月8日)。英國相繼取得了協定關稅、治外法權(仿照《中美望廈條約》索取了領事裁判權,中外人民訴訟各按本國法律管理)、劃定租界、片面最惠國待遇、軍艦停泊口岸等外交權利,在與大清帝國貿易時享有更多利益,清朝亦因英國的壓力而開放國門,加速現代化,亦間接為往後清朝覆亡、中華民國成立埋下伏筆。 ===上海崛起=== 1843年至1844年,基於條約廈門、上海、寧波、福州、廣州相繼開埠。廈門、福州、寧波因地理限制,商務並不繁盛。而位於長江口的上海因最接近主要出口物資——絲綢和茶葉的產地,又位於江、浙富庶之區,同時是當時清朝政府南北海運的中間站,原在廣州的英美商人及其僱傭的買辦蜂擁而至,開設洋行。1853年起,上海開始取代廣州,成為全中國最大貿易港口。英、美、法三國相繼沿黃浦江設立租界,並不斷擴充套件,形成上海公共租界和上海法租界。 ===傳教=== 鴉片戰爭時,在清朝約有30萬的地下天主教徒。基督教新教沒有公開傳教,只有20名英美傳教士在澳門進行一些準備工作,例如翻譯聖經以及編寫字典。1846年,道光皇帝明詔弛禁天主教,歸還原有教堂,天主教於是轉而公開活動。耶穌會負責江蘇、安徽和直隸東南部的傳教工作,遣使會負責直隸的大部分和浙江、江西,多明我會則專門負責福建。來自英、美、德三國十餘個新教差會也紛紛在五口設立教堂、學校、醫院。其中美國歸正會在廈門興建了基督教在近代中國的第一所教堂——新街堂,美北長老會的嘉約翰在廣州創辦了清朝第一所西醫院博濟醫院。 ===第二次鴉片戰爭=== 《南京條約》規定英國官員可定居於五個通商口岸的城邑中,商民居住地則因翻譯問題引起爭議(見本條目有關段落)。由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廣東民間反抗活動時有發生,當時主政廣東的歷任督撫大員均不欲遵守條約,令英國人一直無法進入廣州城。清政府君臣及民眾的拒外情緒,以及與英法等國的爭執引發連串衝突,最終導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參見== *第一次鴉片戰爭 *穿鼻草約 *虎門條約 *中法黃埔條約 *中美望廈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 *大安之役 *中英平等新約 == 參考文獻 == ==延伸閱讀== * ==外部連結== * * 第七屆香港杯外交知識競賽 - 中英南京條約 Category:第一次鴉片戰爭 Category:香港殖民地史 Category:清朝—英國條約 Category:不平等條約 Category:領土變更相關條約 條 Category:19世紀南京 Category:1842年條約 Category:1840年代中國政治 Category:1842年中國 Category:1842年英國 Category:1842年條約 Category:184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