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xt
stringlengths
349
39.3k
meta
stringlengths
23
29
巴差提朴 簡介 巴差提朴是瓦棲拉兀的弟弟,在當時的王位繼承順序中本來其實排第二位。由於王儲阿沙當·德差武在1925年2月意外早逝,他於1925年11月在並未準備充分的情況下登上了王位。即位不久就遇上世界經濟危機(大蕭條),暹羅亦未能倖免。這位從小在歐洲受教育長大的年輕國王出於節省開支的初衷,解僱了大量宮中勞力。這卻引起了普遍的不滿,再加上當時糟糕的經濟形勢,最終導致了1932年夏天的革命,成立了君主立憲制政府。新政府給了國王兩個選擇:把權力交給議會繼續作國王(君主立憲)或者直接退位。巴差提朴選擇了保留王位。他當時做了以下著名的答覆:「為了使成立君主立憲政府的過程能夠儘可能柔和地進行,我同意成為一個傀儡。」新憲法最終於1932年12月10日頒布。 1935年3月2日,新政府幾乎完全違反了民主化的初衷,而他則感到自己對此已幾乎無能為力。同意成為傀儡的巴差提朴還是退位了,他最終選擇禪位給他的侄子阿南塔瑪希敦。後來他以養病為由,移居英國,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卒於該地。
{'wikidata_id': b'Q313124'}
法布莱斯·姆安巴 早期生活 姆安巴出生於薩伊(現剛果民主共和國)首府金夏沙。1994年,他的父親因政治觀點不同而逃離薩伊到英國尋求庇護。1999年,姆安巴隨同家人來到英國,並獲得無限期居留許可。年僅11歲抵英時完全不會說英語的姆安巴,其後考取A-level,此時他在足球場上已經展現出天賦。 阿森納 姆安巴在2002年加入阿森納的青訓系統。他在2005年10月和阿森納簽訂第一份職業合同,並於10月25日和桑德蘭的英格蘭聯賽盃賽事中首次參加職業賽事。 伯明罕城 2006年8月,姆安巴被租借到伯明罕城一個球季。他的表現非常出色,出場34次,幫助伯明罕城隊以英冠第二名的成績重返英超賽場。球季結束後他經球迷投票後當選為俱樂部球季最佳新人,這也促使伯明罕城下定決心買下他。2007年5月11日,伯明罕城以400萬英鎊的價格購入姆安巴並和他簽約三年。 2008年3月12日,他在4比2擊敗樸次茅斯的英超賽事中打入加盟伯明罕城後的第一個進球。2007-08球季,姆安巴出場37次打入2球,但仍然無法挽救球隊降級的命運。 博爾頓 2008年7月16日,姆安巴和博爾頓簽約4年,轉會價格為500萬英鎊(另外還有75萬英鎊的附加條款)。2010年3月13日主場4-0大勝威根競技,姆安巴射入加盟以來首個進球。8月7日他與俱樂部續約至2014年。12月12日姆安巴於主場對布萊克本流浪者先拔頭籌,協助球隊2-1獲勝,自2000年後首勝對手。 2012年3月17日,姆安巴在參與英格蘭足總盃八強對陣熱刺的賽事中,上場至41分鐘時因心臟驟停突然暈倒,賽事被迫腰斬。其後由球隊教練歐文·科爾及隊長奇雲·戴維斯陪同下送院救治。2012年8月15日,基於健康理由,姆安巴決定結束自己的球員生涯。 國家隊生涯 姆安巴曾代表英格蘭青少隊所有年齡級別,更獲英格蘭U19任命為隊長。2007年8月16日,姆安巴第一次入選英格蘭U21的集訓名單,並在8月21日和羅馬尼亞U21的友誼賽下半場替補出場。
{'wikidata_id': b'Q313677'}
迈克·蒙哥马利 (棒球运动) 堪薩斯市皇家隊 蒙哥馬利在第一輪被堪薩斯城皇家隊選中,是加利福利亞州聖塔克拉利塔的威廉·s·哈特高中在職業棒球大聯盟選秀中第36個被選中的。職業棒球大聯盟網站評估皇家隊最有前景的球員他名列第六。 2012年他在27開始發布一項5-12的聯合記錄同時打破皇家隊的2A與3A俱樂部賽季。2012年11月20日皇家隊把蒙哥馬利加到40人名單等待即將來臨的小聯盟球員的第5次常規選秀。 坦帕灣光芒隊 2012年12月9日,蒙哥馬利被交易到坦帕灣光芒隊(連同傑克歐得茲,派屈克·萊納德和邁爾斯)以換取詹姆斯·席爾斯和韋德·戴維斯。 2013年3月11日,他被調級到AAA級。 西雅圖水手隊 2015年3月31日, 蒙哥馬利被交易到西雅圖水手隊換取拉米雷斯。 在詹姆斯·帕克斯頓受傷靠邊站後,2015年6月2日水手隊首次要求蒙哥馬利成為主力。他的主力首秀那個晚上在塞弗科體育場和紐約揚基隊比賽,放棄一個運行,四支安打,走兩個同時投出四個剩下六局後以2 - 1領先。他有望獲得第一個大聯盟勝利,但是水手隊終結者費南多·羅尼在第九句放棄兩人出局的一個運行打擊了救援和否定蒙哥馬利在比賽中的勝利導致揚基隊繼續贏得5-3在11局中。 2015年6月23日,蒙哥馬利成為第一個水手隊左撇子投手完成一個使對方無法得分10個三擊未中沒有行走的完全比賽, 得到了以7-0戰勝堪薩斯城皇家隊。 完後他的第一個職業全勝完全比賽, 蒙哥馬利投擲了他的第二個連貫全勝在2015年6月30日。他接住了一個擊打,一個雙擊在第7局,以5-0贏聖迭戈教士隊. 他是第一個水手隊連貫完勝投手自從2001年弗萊迪·加西亞投擲完全勝利比賽。 2015年8月30日,蒙哥馬利被送回到塔科瑪雨山隊。他作為曾經隊員製做了水手隊的2016年開幕日名單。 芝加哥小熊隊 2016年7月20日, 水手隊交易蒙哥馬利和喬丹·普里斯到芝加哥小熊隊換取丹·沃格爾巴赫和保羅·布萊克本。
{'wikidata_id': b'Q16232791'}
乌尔姆 中文名稱 由於兩岸韻母發音上的不同,因此台灣則將其音譯為「烏姆」;中國大陸則將其音譯為「烏爾姆」。其他譯名有「烏耳木」。 地理 烏姆位於伊勒河和布勞河注入多瑙河的入口處,它的西部是施瓦本山,城市的北部是山地。烏姆的大多數城區位於多瑙河西部,只有三個城區位於多瑙河東。 臨近城郡 在巴登-符騰堡方面烏姆被山地-多瑙郡三面包圍,在巴伐利亞邦方面烏姆與新烏姆隔河相望。 行政區劃 烏姆分18個區,其中有8個區是在1970年代的行政改革中被納入烏姆市區的。以下是這18個區的名字: 烏姆市中心(Ulm-Mitte)、比分根(Böfingen)、多瑙施帶騰(Donaustetten)、多瑙谷(Donautal)、埃京根(Eggingen)、恩新根(Einsingen)、埃爾明根(Ermingen)、埃塞爾斯貝爾格(Eselsberg)、格格林根(Gögglingen)、格林梅爾分根(Grimmelfingen)、均林根(Jungingen)、賴爾(Lehr)、梅林根(Mähringen)、東城區(Oststadt)、蘇負林根(Söflingen)、下外伊勒(Unterweiler)、西城區(Weststadt)和威布林根(Wiblingen)。 宗教 1529年在施派爾召開的帝國議會上烏姆加入新教派。1531年進行宗教改革,首先採用瑞士的新教,從1533年開始採納馬丁·路德的改革。從此開始烏姆是一個新教城市,但從19世紀開始市內又有天主教活動。烏姆的天主教徒一開始屬於康斯坦茨(Konstanz)主教的管轄,後來歸奧格斯堡(Augsburg)主教,從1817年開始屬羅騰堡主教。 隨著城市的擴大,周圍本來天主教的村鎮被併入烏姆後,兩個教派之間的比例變化很大。今天45%的居民是天主教徒,33%是新教徒(1992年數據),其他屬其它宗教或無宗教信仰。 市徽 烏姆市徽是上黑下銀兩色的徽章,市旗也是黑白兩色的。 從1351年開始烏姆的市章上就開始使用這個市徽,一般由一隻帝國鷹附著以表示烏姆是帝國直轄的。1803年後沒有這隻帝國鷹了。這個市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現在無法考證。 友好城市 從1986年開始烏姆是尼加拉瓜希諾特加的友好城市。 經濟和基礎設施 在烏姆重要的工業有汽車、金屬加工、醫藥和園藝。 交通 烏姆是一個重要的交通交叉點。南北方向的高速公路A7(維爾茨堡—肯普滕)與東西方向的高速公路A8(司徒加特—慕尼黑)相交。此外多條德國聯邦公路經過這裡。 德國的高速鐵路列車ICE通過烏姆,每小時有ICE列車開向司徒加特和慕尼黑。烏姆是當地ICE列車與地區列車的聯繫點。從烏姆有地區列車開向博登湖的腓特烈港。 市內交通主要有有軌電車和公共汽車。 媒介 烏姆有一份地區性的日報。此外德國西南廣播在這裡有一個製造地區性節目的播送台。烏姆本市也有一個小的、非盈利性的電台。在埃爾明根有一座德國電信的遠程通訊塔。 博覽會 烏姆的博覽會場地位於城市的東北部,博覽會場地上有多個大廳。旁邊是烏姆的會議中心。網址:http://www.ulm-messe.de/
{'wikidata_id': b'Q3012'}
威訊無線 簡介 威訊無線是一家合資公司,由美國電信公司威訊通訊(Verizon Communications)和英國跨國行動網路業者沃達豐(Vodafone)合資建立,威訊通訊擁有55%和沃達豐擁有45%股權。2009年1月9日,威訊無線以281億美元的交易收購Alltel無線,本次收購幫助Verizon Wireless超越AT&T成為美國最大的行動網路業者。 威訊無線擁有並經營著全美最大的4G LTE網路,也有規模最大最可靠的3G網路,是無線語音和資料服務、行業的領導者。該公司的4G LTE網路於2010年12月推出,覆蓋人口超過2.30億人口在各地的337市場(占近75%人口)在美國市場。到2012年年底,該公司的4G LTE網路預計將覆蓋超過260萬人在各地的400市場。建成了美國第一個大範圍的無線寬頻網路,交付美國首個無線消費者的3G多媒體服務在世界各地的200多個地區提供全球語音和資料服務。零售客戶總數9420萬,其中包括8880萬零售後付費用戶。全國範圍2011年全年收入702億美元,公司自營店和亭超過1,900個,員工數8.2萬人。
{'wikidata_id': b'Q919641'}
奥地利 名稱 奧地利的德文名稱Österreich源自古高地德語Ostarrîchi,即是「東方的邊藩」,首見於996年一個記錄。該名可能是中世紀拉丁語同義詞Marchia orientalis在當地(巴伐利亞)德語方言的轉譯。另一個可能是該名源自一座山的當地稱呼,斯洛維尼亞語「Ostravica」(意即「尖峰」),因為山脈兩面都十分陡峭。奧地利的中文譯名就是由德文名稱音譯過來。 奧地利的拉丁名稱Austria由德語名稱轉譯而來,首見於12世紀。當時奧地利地區(僅上下奧地利)屬於巴伐利亞的最東端。 歷史 根據考古發現,奧地利在舊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活動。在羅馬以前,有多個凱爾特人的部落在此地區活動。其後羅馬帝國佔領了凱爾特王國諾里庫姆並設立為行省。 羅馬帝國衰落後奧地利曾先後被匈人、倫巴第人、東哥特人、巴伐利亞人和法蘭克人佔據。一支斯拉夫部落向阿爾卑斯地區遷移,佔據了現今奧地利的中部和東部地區,建立了卡蘭塔尼亞王國。公元788年查理曼征服了該地區,鼓勵拓殖,並引進了基督教。查理曼之後,法蘭克帝國分裂,奧地利地區成為獨立的東法蘭克王國的一部分,當時該地區被稱爲「marchia Orientalis」(拉丁語「東方邊疆領」之意),由巴伐利人領袖(後來的巴伐利亞公爵)管理。976年被封予巴本堡王朝的利奧波德,作為對抗南斯拉夫人和匈牙利人的前線基地。 奧地利這個名字最早見諸記錄是在996年,當時寫作Ostarrîchi,亦即「東方邊疆領」的古德語翻譯。1156年的小特權將奧地利升格為公國;1192年巴本堡王朝又獲得了施蒂利亞公國。1246年奧地利的腓特烈二世在萊塔河戰役中戰死後,巴本堡王朝絕嗣,奧地利遂落入波希米亞的普熱米斯爾·奧托卡二世之手。但1278年在邊疆領之戰中奧托卡二世敗於德意志的魯道夫一世,從此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爲止,奧地利一直受哈布斯堡家族統治。 哈布斯堡家族在14、15世紀積極擴張領土。1526年奧地利取得了波希米亞和鄂圖曼帝國未有佔領的匈牙利,兩大帝國之間的摩擦日益增多。1683年9月12日的維也納之戰中奧地利聯合來自波蘭的援軍將圍困維也納兩個月之久的鄂圖曼帝國軍隊擊敗。這場戰役阻止了鄂圖曼帝國向歐洲中西部擴張的行動,並維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中歐的霸權;隨後的一連串軍事行動,導致1699年卡爾洛夫奇條約的簽訂,奧地利獲取匈牙利全境。從此至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覆亡之前,哈布斯堡家族便等同神聖羅馬帝國。 隨著普魯士的崛起,奧地利開始了與普魯士之間長期的爭奪德意志地區霸權的鬥爭。同時奧地利也先後夥同普魯士及俄羅斯兩次參與瓜分波蘭(第一次和第三次)。 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解體,而在此兩年前,弗蘭茨一世(即神聖羅馬帝國的弗蘭茨二世皇帝)宣布自己為奧地利帝國的皇帝,統治範圍是以奧地利為中心的哈布斯堡王朝世襲領地。1867年,為了化解奧地利在普奧戰爭中的失利對帝國的衝擊,哈布斯堡王朝被迫對帝國內強大的匈牙利貴族做出妥協,宣布將奧地利帝國更改為所謂共主邦聯──奧匈帝國,匈牙利地區在理論上升級為奧匈帝國內部的一個王國,並擁有自己的國王(在奧匈帝國半個世紀的歷程中匈牙利國王始終由奧匈帝國皇帝兼任),議會和海關系統等;這種局面一直維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在一戰中戰敗的奧匈帝國被分割為多個小國家,其中原先內萊塔尼亞的一部分成為了奧地利第一共和國(在1918年10月21日至1919年9月21日間的11個月稱為「德意志奧地利」),並被禁止與德國(即當時的魏瑪共和國)合併。1938年,納粹德國實現了德奧合併,奧地利到二戰結束前的7年都受其統治。 納粹德國於1945年戰敗後,奧地利進入盟軍統治時期,直到1955年奧地利國家條約簽訂為止。在奧地利宣布成為永久中立國之後,佔領奧地利的各同盟國軍隊陸續撤離,奧地利最終獲得獨立並成為今天的奧地利第二共和國。1989年,東歐共產黨政權解體後,奧地利逐漸參與歐洲一體化進程,並於1995年加入歐盟,又於1999年加入歐元區。 地理 奧地利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地勢西高東低,阿爾卑斯山貫穿奧地利的西部和南部,這使得奧地利成為著名的冬季運動勝地。山地占國土面積的70%。山脈南北兩側是石灰岩帶,中央是結晶岩帶。最高峰為大格洛克納山,海拔3798米。東北部是維也納盆地,東南部和北部為丘陵地型及高原。多瑙河流經東北部,在境內長350公里。南部有穆爾河和德拉瓦河,西部則有因河和薩爾察赫河等。奧地利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海洋性氣候和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過渡區內,氣候溫和,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奧地利的森林覆蓋率約為46.7%。 首都為座落於多瑙河邊的維也納。其它主要城市包括薩爾斯堡、因斯布魯克、格拉茲和林茲等。 總面積約83879平方公里。 經濟 奧地利的市場經濟發達,人民生活水準較高。同時奧地利的工農業都比較發達。工業主要有冶金、機械、石油、化工、電器、紡織、木材加工、水力發電等;畜牧業以養牛、豬為主。農作物有馬鈴薯、甜菜、小麥、玉米等。奧地利的經濟與其它歐盟國家聯繫緊密,特別是與德國。加入歐盟使奧地利直接進入統一的歐盟市場,由此帶來了更多的外資。2006年奧地利的GDP增長率為3.3%。 人口 奧地利有92%的人口稱自己的族系為奧地利人(這數字曾更接近百分之百,直到1990年代南斯拉夫的難民湧入奧地利為止),屬歐羅巴人種,大多為阿爾卑斯類型,而其餘大約10%的奧地利人口並非奧地利裔。這些人大多來自周邊地區,特別是東歐國家。另外有約1萬8千名斯洛維尼亞族人在克恩頓州和施蒂利亞州定居。地處歐洲三大族(日耳曼、斯拉夫、拉丁)之交匯處,奧地利人主要由屬於日耳曼部落群的阿勒曼尼人、巴伐利亞人、法蘭克人結合而成,並吸收有馬扎兒人、匈奴人、斯拉夫人以及羅馬化的土著居民的成分。他們雖與德意志人在族源和語言上有不少近似的地方,但卻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形成過程。 超過74%的奧地利人信奉基督宗教,,59.9%為羅馬天主教,6%為正教會,3.5%為新教路德宗,4%為其他新教。其他宗教包括伊斯蘭教(6%)、佛教、印度教等。 猶太人曾大量居住在奧地利,1930年時猶太人數量超過十萬,但後來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數量劇減。1900年全國人口只有大約6,003,845人,之後全國人口逐漸回升,據2017年3月14日全國人口統計奧地利共有8,598,375人。 語言 奧地利的官方語言是德語,口語使用上德意志語的多種方言(下阿勒曼尼方言、中巴伐利亞方言、下巴伐利亞方言),與書面語差別較大。奧地利的德語標準與德國使用的德語標準也有一些區別。 教育 1774年,奧地利當時還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女大公爵瑪麗亞·特蕾西亞開先河為當時的奧地利訂定教育制度的基礎。奧地利的教育體制由聯邦政府控制,對6-15歲的兒童實行9年義務教育,其教育體制大體上可以分為4個部分,亦即學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及高等教育。 學前教育 大部分滿3歲的兒童會進入幼稚園學習,但非強迫性。 初等教育 迄兒童滿6歲時 (每年9月1日為界定日) 即須進入國民小學(Volksschule)接受為期4年的教育。期間,學齡兒童的學費、書費和上學交通費用由國家負擔。可就讀的學校除了一般國家設立的學校之外,在特定條件下尚可前往當地的私立學校就讀,甚至在家中學習。 中等教育 繼國民小學後,學童約10歲,可以選擇進入普通中學(AHS Unterstufe, Allgemeinbildende höhere Schule)抑或是主幹中學(Hauptschule),為期4年。普通中學設有入學考試,須通過考試才可以就讀;主幹中學則無此限制。若學童有特殊問題可擇特別學校(Sonderschule)為其學習的機構。迄順利完成8年級(9年義務教育)的學習後,學童將面臨從4種教育機構中,即普通高中(AHS Oberstufe)、高階職訓學校(BHS, Berufsbildende höhere Schulen)、中級職訓學校(BMS, Berufsbildende mittlere Schulen)、多元技術學校附設進階職校(Polytechnische Schule mit anschließender Berufsschule),擇一就讀,每一種皆為新的階段,而其中只有高階職訓學校(BHS)需考試且有分數門檻。由高階職業學校及普通高中躍升至高等教育時,須通過畢業考試(Matura)。 高等教育 奧地利的高等院校主要分兩種,分別為大學(Universität)與高等技術院校(Fachhochschule)。奧地利大學學習年限一般為4-5年,其中基礎學習階段為2年,專業學習階段為2-3年。學生在規定的年限內要完成必修課、選修課的學習,通過考試取得必要的學分,學習的最後階段寫篇畢業論文,在通過之後即可畢業。奧地利只在大學裏設一個高級學位──博士學位。博士生教育是本科生教育的自然延續。能否成為博士生要看本人的研究能力和導師同意與否。博士生年齡不限,在奧地利的大學裡不設研究生院,博士生教育沒有專門的機構負責組織安排,主要形式由導師指導。傳統學制無學士學位,稱為Diplomstudium,分為2-3大階段(Abschnitt)。修學分通過各個階段畢業考試及論文(Diplomarbeit)答辯後授予碩士學位(Magister;工科為Diplom-Ingenieur)。修得碩士學位後得進入博士班(Doktoratsstudium),撰寫博士論文(Dissertation)通過答辯後依學術分類授予不同的博士學位(Doktor)。奧地利學制嚴謹,原則上,攻讀博士領域須與先前所修碩士同一類別。近年奧地利改革高等教育,引進學士學位(Baccalaureus),但至目前為止,僅有極少數系所提供學士課程(Bakkalaureatsstudium),大部分系所仍以傳統Diplomstudium修業規定授課。1980年代以前,各藝術院校畢業文憑稱Diplom,商學院畢業文憑稱Diplom-Kaufmann,相當於今日的藝術碩士(Mag.art.)及社會經濟學碩士(Mag.rer.soc.oec.)。工學碩士至今仍然使用Diplom-Ingenieur的傳統名稱。奧地利公立大學採分工制,各校水準平均,學生是以希望修習科目及交通便利與否作為選校依據。與私立院校相形,公立大學文憑極受重視。私立大學,前三所由奧地利機構成立的以外,後兩校僅在美制工商管理碩士等企業管理系所受到重視。 文化 奧地利產生過很多著名的作曲家,例如海頓、莫扎特、舒伯特、布魯克納、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馬勒、荀貝克、維博恩、博格等。其他著名的奧地利人包括物理學家玻爾茲曼、薛丁格,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天文學家喬治范派爾巴赫(Georg von Peuerbach),哲學家維根斯坦,數學家哥德爾,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詩人彼特·魯塞格爾(Peter Rosegger)和畫家古斯塔夫·克林姆等。 體育 由於奧地利為多山的地形,所以高山滑雪是一項突出的運動。 足球是奧地利的第一運動,國內的足球聯賽亦是奧地利最受歡迎的體育聯盟,維也納快速隊和奧地利維也納足球俱樂部是國內最為成功的兩隻球會,亦多次參與歐洲冠軍聯賽。 奧地利的職業運動,除了足球還有奧地利冰球聯賽和奧地利籃球聯賽。 中奧關係 奧地利在清朝舊譯名為奧斯馬加(當時奧地利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同治八年(1869年)清朝與奧斯馬加簽訂了「和約四十五款,通商章程九款,稅則一冊」。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朝又與奧斯馬加簽訂了《辛丑條約》。
{'wikidata_id': b'Q40'}
南丫島北段公共圖書館及南丫島歷史文物室 背景 由於人口較少,南丫島在離島區內屬於社區設施較少的地區。原有的南丫島北段公共圖書館位於榕樹灣碼頭附近一座一層高,樓面面積約70平方米的建築物。當時該圖書館每星期開放23小時,並在星期二、五及日休館。另一方面,根據島上的考古發現,南丫島為香港具歷史的景點之一,其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及青銅時代。然而,當時島上並無供展覽此歷史景點的場地。 為了加強南丫島的圖書館服務,以及提供一個讓大眾認識南丫島的歷史的地點,離島區議會建議拆卸原有的一層高的建築物,並原址重建一幢三層高的建築物,同時翻新在工程範圍內的戶外地方;此項目在2013年4月連同「改善梅窩銀礦灣沙灘及附屬設施」一同被通過落實,而工程項目的布局及建築設計則在2014年12月獲得通過。 2016年12月28日,位於原址樓高一層的建築物的南丫島北段公共圖書館停用,以便進行工程。為維持相關地區的公共圖書館服務,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於近榕樹灣廣場的地段設立臨時圖書館服務站,以方便當區居民,取代正在更新的南丫島北段公共圖書館,服務時間則與停用前的南丫島北段公共圖書館相同。 2019年6月24日,南丫島北段公共圖書館及南丫島歷史文物室正式落成啟用。 樓層及設施 此建築物樓高三層,地下設有歷史文物室,而在一樓和二樓則設有圖書館;至於三樓則為機電設施。 評價 時任離島區議會副主席周轉香在2015年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此工程項目重點發展旅遊,能成為推動南丫島當地經濟、帶動就業與改善民生的機會。
{'wikidata_id': b'Q16171295'}
砵甸乍 早年生涯 璞鼎查於1789年生於愛爾蘭唐郡市郊波廷傑山(Mount Pottinger),祖上曾在17世紀出任貝爾法斯特的首任總督,至於父親是埃爾德雷德·柯溫·璞鼎查(Eldred Curwen Pottinger),是一位激進份子,曾於1799年組織起自願軍團。璞鼎查早年就讀於貝爾法斯特皇家學院,後來因為家庭陷入財政拮据而中途綴學,與四名兄長前往東方尋找發展機會。 璞鼎查在1804年抵達印度,他先於信德(今巴基斯坦境內)參軍,後在1806年加入了東印度公司,並曾於1809年以中尉身分參與英國與馬拉塔帝國的戰事。其後,他在印度與波斯一帶進行探險,打扮成回教商人,學習當地方言(有說是化身馬販進行間諜工作),並在1816年寫成《Travels in Beloochistan and Sinde》一書。 璞鼎查在1820年獲委任為信德的行政官,據聞在任內促進當地交通;之後他在海得拉巴(今印度境內)任同職。但後來因為健康理由回國休養,並於1840年4月27日獲冊立為從男爵。 第一次鴉片戰爭 1840年,清廷與英國爆發第一次鴉片戰爭,及後英方代表義律與清廷欽差大臣琦善在1841年1月私擬《穿鼻草約》。然而,草約送到倫敦後,時任外務大臣巴麥尊勳爵認為《穿鼻草約》過於寬鬆,英方得益太小,而條約中割讓予英方的香港更被他批評為「鳥不生蛋之地,一間房屋也建不成」。因此責斥義律辦事不力,予以撤換,並改派璞鼎查接任。 璞鼎查接任香港的行政官、駐華商務總監及英方全權代表後,在1841年8月抵華,並隨即出兵,先後攻佔廈門、定海、鎮海和寧波等地。道光帝即以身兼協辦大學士的皇姪奕經為「揚威將軍」還擊,但卻大敗而回。及後,英軍在璞鼎查指揮下進犯長江口,攻克吳淞、寶山和上海,至1842年7月又佔領鎮江,最終在同年8月兵臨南京城下。 由於道光帝同意議和,清方代表遂與璞鼎查在南京靜海寺議約四次,及後在1842年8月29日與清廷代表,欽差大臣耆英及伊里布等人在英艦HMS皋華麗號上簽訂《南京條約》,正式結束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香港總督 由於清廷在《南京條約》中有割讓香港予英國一款,香港遂成為英國的殖民地。當時仍為英國全權代表的璞鼎查於1842年10月27日在香港發出告示,指「香港乃不抽稅之埠,准各國貿易,並尊重華人習慣」。其後維多利亞女皇在1843年4月5日頒發《英皇制誥》,《制誥》在同年6月抵港,而耆英與璞鼎查於6月26日在香港就《南京條約》換約,璞鼎查遂依據《制誥》,正式成為香港首任總督,到12月2日,大英帝國為表彰其功勞,向璞鼎查頒贈GCB勳銜。 鴉片戰爭結束後,璞鼎查復以戰時英國國民流落台灣被殺為由,要求已改任兩江總督的耆英代為「伸冤」。清廷為恐戰事再起,派伊里布到廣州主理對英交涉事宜,但其後伊里布病故,璞鼎查即揚言率艦北上,續與耆英談判。清廷得悉後大為緊張,道光帝遂以耆英為欽差大臣,到廣州與璞鼎查繼續談判。結果,耆英到香港順道就《南京條約》換約外,雙方在1843年7月22日在香港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復於同年10月8日在虎門簽訂《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 璞鼎查上任總督後,隨即依據《英皇制誥》成立香港政府,設立了行政局、定例局和最高法院。當中,璞鼎查在1843年8月宣布委任三名官守議員加入定例局。該三名官守議員分別為莊士敦(前護理總督)、摩理臣(商務總監中文秘書兼傳譯員)及金尼(首席裁判司),因此定例局最初連總督在內,只有四名成員。定例局在1844年1月11日舉行首次會議,並在1844年2月26日通過首條香港法例。然而,璞鼎查任內甚少舉行會議,因此總督擁有很大的權力。 由於駐港軍官不滿璞鼎查干預軍務,英國商人又不滿他嚴守《南京條約》,不准英商在通商口岸以外的地方走私鴉片。結果璞鼎查備受孤立,終在1844年5月7日卸任總督一職,返回英國,成為任期最短的港督。 晚年 璞鼎查返國後受到熱烈歡迎,除了獲不少城鎮加獎為榮譽市民(Freedom of the City)外,又於1844年5月23日獲委任為樞密院顧問官。在1845年6月,英國下議院投票通過終身向他每年發放1,500鎊津貼。 璞鼎查後於1847年出任開普殖民地總督,復在1848年至1854年出任馬德拉斯總督,並於1851年獲擢升為中將軍階。璞鼎查退休後居住在地中海島國馬爾他,於1856年準備啟程回國前去世,享年66歲,據說他退休後愛好飲酒。
{'wikidata_id': b'Q1607189'}
欧洲联盟三巨头 歐洲聯盟三巨頭(英語也寫作EU three、EU big three 或EU trio),指德國、法國、義大利三國(三國為歐洲各共同體初創成員國中經濟體量、人口數量、國土面積等最大三者);或者特別是在與伊朗進行關於伊朗核計劃的全面協議磋商時,指作為歐洲聯盟國家的法國、德國、英國。 與伊朗談判 2003年,法國、德國、英國開啟嘗試限制伊朗核問題的談判,最終達成2003年10月21日的德黑蘭宣言和2004年11月15日自願性的巴黎協定。 隨著2004年歐洲聯盟擴大,歐洲聯盟三巨頭在歐洲聯盟的影響減小,除了在對伊朗談判方面影響不減,這三國更多地通過歐洲聯盟六國集團採取行動。 歐洲聯盟三巨頭+3(E3+3),指的是這三國和中國、俄羅斯、美國共六國。後三國於2006年加入了歐洲聯盟和伊朗進行的外交談判,因而形成了這一機制。在美國和俄羅斯,這六國被稱為P5+1(即五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加德國)。 義大利曾被請求加入,但義大利首相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因為義大利與伊朗的經濟聯繫較為緊密拒絕了提議。羅馬諾·普羅迪帶領的下屆政府改變立場,義大利外交部長馬西莫·達萊馬得以在2006年、2007年參與了六方加伊朗的會談,成為七國加伊朗會談,這七國也被稱為P5+2(即五個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加德國、義大利)。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在2008年重掌政權,義大利再次離開了對伊朗的談判。2014年,在義大利新首相馬泰奧·倫齊的請求下,義大利外交部長費代麗卡·莫蓋里尼被任命為為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這一職務有歐盟外長之稱)。這一任命據說是非正式地回報義大利的參與意願,因為對伊朗的談判已經進入尾聲,談判將達成詳細的聯合全面行動計劃。
{'wikidata_id': b'Q712129'}
5美分硬币 背景 《1792年鑄幣法案》授權聯邦政府發行銀質半角硬幣,其重量及貴金屬純度均有明確規定。聯邦政府於1792年開始生產半角硬幣,但由於第一間聯邦鑄幣局還在費城開建,因此鑄幣工作是在制鋸師約翰·哈珀(John Harper)位於該市第六大街和櫻桃大街的地窖完成。鑄幣的金屬模由亞當·艾克菲爾特雕刻,他在整整半個世紀後回憶起這段經歷時稱,生產半角硬幣使用的白銀是總統喬治·華盛頓提供,生產出來的1500枚硬幣之後上交國務卿湯瑪斯·傑佛遜,用來轉贈國內外政要。據稱,華盛頓總統是在故居維農山莊提供用於鑄造這些硬幣的白銀,他在1792年底的國情咨文中稱,鑄幣局大樓已在施工,並且「半角硬幣已經小規模投產,市場流通需要小額硬幣,所以首先應該照顧他們的需求。」 1793年,新成立的費城鑄幣局開始打造一美分和半美分硬幣。由於聯邦國會要求鑄幣局的冶金分析師和首席鑄幣員提供一萬美元保證金才能入職,這在1793年時幾乎是天文數字,所以鑄幣局不得不推遲貴金屬材質硬幣的投產時間。1794年,國會同意把首席鑄幣員和冶金分析師的保證金數額分別降至5000及1000美元,華盛頓總統任命的人選這才得以走馬上任,銀幣的生產也在同年開始。 1794至1805年間,鑄幣局雕刻師羅伯特·斯科特(Robert Scot)多次為半角硬幣調整設計方案,但所有出產硬幣中沒有標稱年份為1798、1799或1804年的版本。1804年時,美國銀幣已大量外流,人們用其在西印度群島按面值交換更重的西班牙硬幣,再把這些外國銀幣帶回國內,由鑄幣局熔融後重新生產成硬幣並以此獲利。面對這種情況,美國於1804年停止生產銀質硬幣,半角硬幣從1805年一直停產到1829年。1807年,鑄幣局局長羅伯特·帕特森(Robert Patterson)致信總統傑佛遜,稱「我們幾乎所有的白銀儲備(大部分是西班牙銀元)都放在銀行,恐怕它們(指銀行)不會願意再接受任何面值不足半美元的硬幣。」 銀幣半角硬幣於1829年恢復生產,其純度還於1837年開始從89.24%提升到90%,同年,硬幣正面圖案從原本威廉·尼斯(William Kneass)設計的自由女神半身像改為克里斯蒂安·戈布雷希特(Christian Gobrecht)設計的坐姿自由女神,此後一直沿用到1873年半角硬幣廢除。1851年,鑄幣局發行三美分銀幣,半角硬幣從此不再是面額最小的美國銀幣。 起因 受南北戰爭影響,美國經濟陷入泥潭,大部分硬幣都從市場流通中消失。為填補市場需求,人們採用的代幣包括商家代幣、包裹郵資貼花和發行面額低至三美分的美國輔幣。除由黃金和白銀這些貴金屬鑄造的硬幣大多被人們囤積或是外流其他國家外,連僅有的賤金屬硬幣、銅鎳合金製成的分幣也從市場上消失了。為恢復硬幣流通,國會於1864年廢除3美分輔幣,授權製造銅質1美分和二美分硬幣,其中包含的金屬價值遠低於面值。新幣起初獲得熱烈反響,但二美分很快也從市場流通中消失。1865年3月3日,國會通過法案授權鑄幣局以75%的銅和25%的鎳打造三美分硬幣。 1864年,國會授權發行第三個系列的輔幣。法案規定其中的五美分幣需印上「克拉克」(Clark)的肖像,國會原本意指探險家威廉·克拉克,但實際發行的輔幣上印的卻是美國貨幣局局長斯潘塞·克拉克(Spencer M. Clark)。據錢幣歷史學家沃爾特·布林(Walter Breen)記載,國會「惱羞成怒之下立即通過法律取消五美分面額(輔幣),還通過另一項法案禁止聯邦硬幣或紙幣上印有任何在世人物肖像」。國會本打算讓斯潘塞·M·克拉克捲鋪蓋走人,只是在財政部長薩蒙·蔡斯的親自干預下才沒有實行。 鑄幣局局長詹姆斯·波洛克(James Pollock)一度反對鑄造含有金屬鎳的硬幣,但鑑於三美分銅鎳合金幣的初步成功,他改變立場,支持以相同的合金打造三美分硬幣。波洛克在1865年的工作報告中寫道:「這種用鎳合金製作的三美分面額硬幣製作簡單,並且很快就會得到市場認可,替代三美分輔幣……只有在恢復硬幣支付地位後(,五美分硬幣才應該用賤金屬生產)……和平時期不應允許採用賤金屬合金永久性取代白銀,來鑄造面額高於三美分的硬幣。」 企業家約瑟夫·沃頓(Joseph Wharton)幾乎壟斷了整個美國的鎳礦開採,他希望能促使美國政府選用鎳來製作硬幣。沃頓在國會中很有影響力,有多位議員是他的朋友,雖然他們未能通過在二美分硬幣中採用金屬鎳的立法,但還是成功在三美分幣材質組成中加上鎳。波洛克準備一項法案,建議以三美分硬幣的合金比例製作五美分幣,並且新硬幣的重量不超過60格令(相當於3.9克)。聯邦眾議院相應委員會在審核法案時把硬幣重量提高到77.19格令(相當於5克),此舉表面上看只是為了讓硬幣重量與公制下的5克相同,但更有可能是為了讓沃頓可以向美國政府售出更多的鎳。這一改動也令五美分硬幣的金屬價值和面值比高於三美分硬幣。1866年5月16日,法案未經辯論就獲得通過。新的銅鎳合金硬幣擁有最高一美元的法定支付能力,由財政部發行,可以交換除半美分、一美分和二美分硬幣外所有的美國硬幣,還可以按100美元為單位兌換成紙幣。另外,國會還在法案中撤銷面額不足十美分輔幣的授權。 盾牌鎳幣 由於鑄幣工作馬上就要開始,因此鑄幣局首席雕刻師詹姆斯·朗埃克(James B. Longacre)需要儘快設計好硬幣。他在1865年末就已制出多種圖案幣,這時授權製造五美分硬幣的法案尚在國會討論。帶有前總統喬治·華盛頓和亞伯拉罕·林肯形象的設計稿都被否決,財政部長休·麥卡洛克最終決定採用類似朗埃克之前設計的二美分硬幣圖案,正面是盾牌,背面有眾星和線條環繞的數字「5」,這便是之後盾牌鎳幣的設計方案。 由於鑄幣坯盤硬度很高,新硬幣的鑄造非常困難,出產硬幣質量不佳,同時用於鑄幣的金屬模具使用壽命也很短。硬幣的設計受到大量非議,沃頓稱正面的盾牌仿佛「上面豎著十字架的墓碑,(旁邊)掛著哭泣的柳枝。」《美國錢幣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Numismatics)還認為這是「所有已知硬幣中最醜陋的」。1867年初,硬幣設計經調整去掉背面各星星間的線條,希望能消除部分生產難題。設計上的變更在公眾中引起混亂,許多人都以為其中一種設計屬於偽造,鑄幣局甚至一度考慮完全廢除盾牌設計。鎳幣投產後起初幾年產量較高,到1869年下半年已足以滿足市場需求,所以之後年份的產量明顯下降。 新硬幣在商家手中日積月累,數額已超過法償限額,但許多銀行又最多只接受共計一美元的這種硬幣,於是店主在用鎳幣向中間商付款時被迫打折。各地郵政局因受法律約束而不得不接受鎳幣,但財政部又有權依照法定授權拒收總額超過100美元的部分。為了緩解這一矛盾,國會於1871年通過立法,允許財政部用面額高於20美元的紙幣無限制換取包括鎳幣在內的多種低面額硬幣。此後要直到1933年,鎳幣才成為不受限制的法定貨幣,這時盾牌鎳幣已停產多年。 盾牌鎳幣投產後,半角硬幣還繼續在費城和舊金山鑄幣局生產,直到被《1873年鑄幣法案》廢除為止。由於美國西部在商品交易中傾向使用金幣或銀幣,所以白銀製成的半角硬幣此後幾十年間仍然在西部流通,直至19世紀結束。隨著經濟條件好轉、白銀價格回落,包括半角硬幣在內的大量此前被囤積起來的銀幣又從1876年4月開始回歸市場流通。1876年末,盾牌鎳幣暫時停產。鑄幣局在1877至1878年都沒有生產流通用盾牌鎳幣,只為收藏家打造過精製幣。接下來幾年裡,由於財政部已經有大量鎳幣庫存,因此鑄幣局生產的鎳幣數量很少,直到1881年12月才再次全面投產。 自由女神頭像鎳幣(「五分鎳幣」) 19世紀70年代末,盾牌鎳幣的產量縮水,同樣材質的3美分鎳幣也基本停產,沃頓於是開始尋找把鎳賣給鑄幣局的新途徑。當時鑄幣局生產的銅質分幣占相當比例,所以沃頓希望能通過遊說將分幣材質也換為銅鎳合金。1881年,他的遊說終見成效,費城鑄幣局局長阿奇博爾德·勞登·斯諾登(Archibald Loudon Snowden)下令首席鑄幣員查爾斯·巴伯設計統一的鎳幣、三美分硬幣和分幣。斯諾登要求巴伯在硬幣正面採用自主神的古典主義風格頭像,並附上刻字「Liberty」(「自由」)和年份。硬幣背面則是代表面額的羅馬數字,周圍由小麥、棉花和玉米環繞,所以鎳幣背面就應該刻上羅馬數字「V」(「5」)。根據新提議,鎳幣的重量仍保持在五克,只是直徑需增至22毫米。 巴伯遵照局長要求完成設計,斯諾登之後決定不變更分幣和三美分硬幣的設計,所以巴伯繼續在鎳幣上下工夫,將其直徑調整到21.21毫米。接下來鑄幣局把樣幣按慣例送往首都哥倫比亞特區,等待財政部長查爾斯·J·福爾傑批准。但讓斯諾登意外的是,福爾傑拒絕批准設計方案,理由是當時已有法律規定,「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美利堅合眾國」)字樣應該放在硬幣背面而非正面。巴伯按部長意見修改設計,新版鎳幣準備在1883年初投產。不過,這時1883年版的盾牌鎳幣已經生產出來,為了防止因版本稀缺導致的囤積行為,鑄幣局在之後幾個月同時生產新舊兩種設計的鎳幣。 鎳幣只是用羅馬數字代表面值,沒有刻上「CENTS」(「美分」字樣),不法分子很快發現,新鎳幣直徑與五美元金幣非常接近,只要給新鎳幣鍍金,就有可能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五美元。造假者還給部分鍍金鎳幣加上鋸齒紋花邊,令其看上去更像金幣。鑄幣局為此立即停產自由女神頭像鎳幣,繼續生產盾牌鎳幣。巴伯根據指示再次修改設計,在硬幣背面的底部增加「CENTS」字樣,並更改其他多種設計元素的位置。修改後的鎳幣於1883年6月26日發行,盾牌鎳幣也是在這天停產。有報導稱財政部會召回所有沒有「CENTS」字樣的鎳幣,公眾於是開始囤積這種可能會變得非常稀有的硬幣。 前後30年間,自由女神頭像鎳幣的年產量大多居高不下,僅有1885、1886和1894年因經濟陷入衰退出現例外。1890年,國會終止三美分硬幣授權,鎳幣因此成為唯一的銅鎳合金硬幣。國會同年還授權財政部長自行決定已經生產25年的硬幣是否要重新設計。不過,國會法案中並並沒有明確規定當時剛剛調整過設計圖案的鎳幣和銀元是否還要再生產25年。1896年,鑄幣局在試鑄過帶孔硬幣後於1896年製作了多枚圖案幣,這也是1885年後該局首次生產圖案幣,但最終還是沒有變更設計方案。 商品交易對鎳幣需求的增長 19世紀90年代,投幣式遊戲機、賭博機和出售食品的自動售貨機開始走紅。這類機器可以放在商場內部的空閒位置,基本無修維護保養就能為業主創造收益。從1898年左右開始,投幣式機械鋼琴也變得流行起來。米爾斯新奇公司是生產這類投幣設備的龍頭企業,1906年時,其產品範圍已涵蓋機械小提琴演奏機和算命機。雖有部分機器是使用分幣或其它面額硬幣,但絕大多數還是採用鎳幣。 這段時期面世的多種商業創新都和投幣式售貨機有關,自動餐館便是其中令鎳幣使用量顯著提高的一種,顧客可以在投入硬幣後(起初只需鎳幣,但到20世紀下半葉後就需要更高面額的硬幣)操作手柄,獲取三明治或甜點。這種餐館最初在德國面世,經包括霍恩和哈達特餐館在內的多家企業推廣而在美國普及。此外,鎳幣影院也是在這一時期問世,觀眾可憑一枚鎳幣入場觀看多部片長12分鐘左右的單卷短片,影院從下午一直經營至深夜,顧客去留自願。雖然還有同樣根據硬幣面值命名的分幣街機,但電子遊戲廳內仍以鎳幣使用最普遍。 19世紀80年代以前,鎳幣在美國西部各州的流通率非常有限,當地居民更傾向使用銀幣或金幣。不過,新的自由女神頭像設計引起當地居民的濃厚興趣,鎳幣流通率因此提高。由於經濟條件良好,投幣機的普及又令鎳幣市場需求大幅提升,到1900年時,鎳幣已成為全美普遍採用的硬幣。同年,鑄幣局局長喬治·羅伯茨(George E. Roberts)呼籲國會大幅提升撥款額度,以便鑄幣局購買足夠的賤金屬來生產鎳幣和分幣。鑄幣局還請求國會取消限制,允許費城以外的鑄幣局生產鎳幣和分幣,國會於1906年同意羅伯茨的請求,丹佛鑄幣局和舊金山鑄幣局於1912年開始生產鎳幣。 罕見的1913年版自由女神頭像鎳幣 自由女神頭像鎳幣於1912年底停產,此後幾年裡也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有1913年的版本存在。1919年12月,錢幣交易商塞繆爾·布朗(Samuel W. Brown)在《錢幣學家》雜誌刊登廣告,求購1913年版自由女神頭像金幣。次年8月,布朗帶著一枚這樣的硬幣在美國錢幣協會年會上亮相。據布朗透露,鑄幣局當年備有1913年版自由女神頭像鎳幣的主模具,並且試鑄過為數不多的幾枚樣幣。之後的事態進展表明,布朗一共有五枚這樣的硬幣,後來全部轉手賣出。接下來,這五枚硬幣在性格乖僻的德克薩斯州沃思堡地區知名收藏家E·H·R·格林上校(Col. E.H.R. Green)手中停留了15年,從1943年開始便四下分散。自那以後,五枚硬幣中的每一枚都數度轉手。如今,哥倫比亞特區的史密森尼學會和科羅拉多州科羅拉多斯普林斯的美國錢幣協會錢幣博物館各存放有一枚向公眾展示,另外三枚則屬私人收藏。2010年1月,一枚1913年版自由女神頭像鎳幣經拍賣以373萬7500美元的高價成交,創下這種硬幣的價格紀錄。 1913年版自由女神頭像鎳幣的確切來源尚無定論,鑄幣局的文獻中沒有這種硬幣的生產紀錄,也沒有授權生產紀錄。雖然1913-S版自由女神頭像鎳幣的模具有提前送往加利福尼亞州,但羅伯茨下令停產後,這些模具也都送回了費城。從紀錄中基本可以肯定,這些於12月23日回到費城鑄幣局的模具都在次年1月初按慣例銷毀。布朗曾在費城鑄幣局工作(不過這點直到1963年才開始為人所知),所以很多說法都認為他與此事脫不了干係。 野牛鎳幣(印第安人頭像鎳幣) 1904年,狄奧多·羅斯福總統表示他覺得美國硬幣的藝術水準有待提高,希望聘請雕塑家奧古斯都·聖高登斯(Augustus Saint-Gaudens)來重新設計。受1890年的國會法案限制,鑄幣局只請聖高登斯設計分幣和四種金幣,但在設計出鷹揚和雙鷹金幣後,聖高登斯因病於1907年去世,兩種金幣都在同年進入市場流通。剩下的分幣、半鷹和四分之一鷹(2.5美元)金幣都是由其他藝術家設計,最遲從1909年開始進入流通。1919年,鑄幣局局長弗蘭克·利奇(Frank Leach)指示巴伯為新版鎳幣準備幾套設計方案並打造圖案幣,巴伯的大部分設計方案都包含首任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的頭像。但因利奇於1909年11月1日離任,更換鎳幣設計一事暫時陷入停滯,局長職務由亞伯蘭·安德魯(Abram Andrew)繼任。 1911年5月4日,財政部長富蘭克林·麥克維(Franklin MacVeagh)的兒子伊姆斯·麥克維(Eames MacVeagh)在給父親的信中寫道: 有件似乎大家都忽略了的事,您有機會在任內把鎳幣或五分硬幣的設計變得更加美麗。在我看來,這會是最具吸引力的一種紀念品。可能您也知道,這將是您任內有可能改變的唯一一種硬幣,因為我記得有法律規定,硬幣設計的更換周期不能少於25年。我還認為,這(指鎳幣)應該是現在正在流通的硬幣中數量最多的一種。 不久後,安德魯宣布鑄幣局會徵求新的鎳幣設計方案。雕塑家詹姆斯·厄爾·弗雷澤(James Earle Fraser)曾是聖高登斯的助手,他主動同鑄幣局取得聯繫,並且很快就拿出草圖和設計稿。這時鑄幣局局長的位置已由喬治·羅伯茨出任,他起初比較中意帶有亞伯拉罕·林肯總統形象的設計方案。但弗雷澤很快又創作出另一份設計,一面是美洲原住民,另一面則是美洲野牛。財政部長麥克維在信中寫道:「請轉告他(指弗雷澤),在他遞交的3份草圖裡,我們希望採納印第安人頭像和野牛的草圖。」新版鎳幣的消息於1912年7月公布,多家自動售貨機生產商希望獲得相應信息。馬薩諸塞州伍斯特霍布斯製造公司的克拉倫斯·霍布斯(Clarence Hobbs)擔心新鎳幣可能同自家公司的硬幣防偽產品不兼容,要求從多方面調整設計方案,對此弗雷澤頗感強人所難。 時間進入1913年後,霍布斯公司還在繼續提出反對意見。2月3日,霍布斯將針對硬幣的一長串修改要求發給羅伯茨,要求弗雷澤參加有霍布斯和瑞思出席的會議。雙方未能在會議上取得共識,弗雷澤於同月5日給麥克維發去長達十頁的信,稱霍布斯公司已經浪費他太多時間,請求財政部長一錘定音。麥克維同意於2月14日在他位於首都的辦公室召開會議,巴伯備好多枚圖案幣,用於展示鎳幣如果滿足霍布斯公司的所有要求會變成什麼樣子。麥克維主持的這輪面談與其說是會議,倒更象是司法聽證會,他於次日發信表明立場,稱其他製造商都沒有反對意見,霍布斯公司的產品銷量也不大,如果滿意其所有要求,在邊緣輪框周圍留有明顯空隙,或是把印第安人頭像的顴骨部分磨平,這會影響硬幣的藝術價值:「因此,請您著手生產新版鎳幣。」 野牛鎳幣於1913年3月4日正式開始進入流通,很快就因真實描繪美國主題元素而獲得讚譽。但《紐約時報》的社論認為,從將會大範圍流通的硬幣角度來看,新版鎳幣的成色和光澤似乎不夠理想,很容易變得陳舊並失去光澤,令人不快。同年3月和5月的《錢幣學家》(The Numismatist)發表社論,對新幣評價不溫不火,建議將正面的印第安人頭像縮小,同時取消背面的野牛。 事實證明,新版鎳幣的金屬模具損耗很快。巴伯提議修改設計並向弗雷澤寄出試樣,得到對方首肯。具體修改位置包括加大「FIVE CENTS」(「五美分」)字樣,並把野牛所站小山改為平地。據錢幣學家大衛·蘭格(David Lange)從美國檔案館彙編的數據顯示,修改後人稱二類(最初的屬於一類)的硬幣設計實際上導致模具壽命進一步縮短。之後出產鎳幣上所刻的年份數字變得越來越粗,以求令其更加持久,但容易磨損的問題卻始終沒能徹底解決,多年後出產的野牛鎳幣都有相當大一部分的年份在磨損後無法辨識。 1938年1月,鑄幣局宣布舉行新鎳幣設計公開競賽,為迎接開國元勛、第三任總統湯瑪斯·傑佛遜誕辰200周年,參賽者需要把傑佛遜肖像放在硬幣正面,背面則是總統故居蒙蒂塞洛。最後一批野牛鎳幣於1938年4月在丹佛分局出產,這年也只有該局生產過這種硬幣。 模特身份和名稱爭議 弗雷澤設計硬幣正面印第安人頭像和背面野牛時選擇的模特身份尚無定論,據他本人所述,他無意把某個特定人物放到鎳幣上,而是想要表現出該族群的外貌特徵。具體的模特身份包括鐵尾(Iron Tail)、雙月和蘇族酋長大樹(Big Tree),但他不同時期又曾給出不同的說法。塞內卡人約翰·大樹曾多次以「鎳幣印第安人」的身份公開亮相,直至1967年去世。據弗雷澤表示,硬幣背面的動物是美洲野牛「黑鑽」(Black Diamond)。他在接受採訪時稱,據弗雷澤表示,硬幣背面的動物是他在布朗克斯動物園看到的美洲野牛「黑鑽」(Black Diamond)。但是,黑鑽實際上是在中央公園動物園生活,從未去過布朗克斯動物園,於1915年售出後被宰。黑鑽的頭部之後在各大錢幣學大會上展出,至今仍存於世,頭上角的位置同鎳幣上有明顯不同。 野牛鎳幣這一名稱早在構想階段就已確定,用於代指野牛的英語單詞是美國口語辭彙「buffalo」,而非「bison」。發行量居首的錢幣學刊物《錢幣世界》(Coin World)將之稱為「印第安人頭像鎳幣」,而理察·約曼(Richard S. Yeoman)的《美國錢幣指南手冊》(A Guide Book of United States Coins)則稱其為「印第安人頭像或野牛幣」。 傑佛遜鎳幣 雖然野牛鎳幣的設計如今倍受讚譽,其後的紀念銀幣或金幣都曾效仿。但在實際生產的1913至1938年間,這種硬幣並不像如今這樣人氣高漲,鑄幣局官員對之尤其不滿,一方面,鑄幣模具的破損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鑄幣局官員希望能夠讓出產的硬幣儘可能清晰,這又會導致模具故障率進一步提高。到1938年時,野牛鎳幣的生產已有25個年頭,這樣財政部長就有權決定是否更換設計,無需再由聯邦國會批准。隸屬財政部管轄的鑄幣局於是在沒有公眾表示不滿的情況下主動出擊,立即提議更換硬幣設計。1938年1月,鑄幣局宣布舉行新鎳幣設計公開競賽,勝出者可以獲得1000美元獎金。考慮到1943年是湯瑪斯·傑佛遜誕辰200周年,因此參賽者需要把前總統肖像放在硬幣正面,背面則是總統故居蒙蒂塞洛。 4月24日,鑄幣局宣布費利克斯·施拉格贏得比賽。他的設計同雕塑家讓-安東尼·烏敦製作、現存波士頓美術館的傑佛遜肖像很相似,之後一直在鎳幣上沿用至2004年。不過,流通鎳幣的背面設計圖案同施拉格最初的模型有顯著差異。政府官員對原設計中蒙蒂塞洛的視角和刻字風格不滿,要求設計師更改。或許是存在誤解或疏忽,施拉格沒有在設計上附上自己的姓名縮寫,直到1966年才由鑄幣局加入。 傑佛遜鎳幣於1938年10月3日投產,同年11月15日開始進入流通。根據估算,這種硬幣起初受到囤積,直到1940年才在日常商品交易中變得常見。 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鎳成為戰時關鍵性的原材料,因此鑄幣局設法減少這種金屬的使用量。1942年3月27日,聯邦國會授權生產銅和銀各占50%的鎳幣,並允許鑄幣局出於公眾利益考量調整比例或加入其他金屬。鑄幣局最期望的是找到一種完全不含鎳的合金,同時又能夠通過自動售貨機的假幣檢測功能。最終採用的合金中含56%的銅,35%的銀和9%的錳,於1942年10月投產。為了讓這些硬幣便於識別,並且戰爭結束後易於退出市場,鑄幣局在所有「戰時鎳幣」背面的蒙蒂塞洛上方刻上很大的鑄幣標記,其中代表費城鑄幣局的是字母「P」,這也是該局的標記首次出現在美國硬幣上。1946年,「戰時鎳幣」停產,原本的合金比例和鑄幣標記尺寸、位置均予恢復(其中費城鑄幣局生產的硬幣沒有鑄幣標記)。 1966年,硬幣正面設計做出微調,在傑弗遜的頭像下方加上設計師的姓名縮寫字母「FS」。為紀念這項變更,鑄幣局特意造出兩枚帶有縮寫字母的1966年版精製鎳幣送給施拉德。1965至1967年間在任何一間鑄幣局生產的鎳幣都沒有鑄造標記,是鑄幣局有意以銅鎳合金幣取代之前生產的含銀版本。1968年起,硬幣上再次採用鑄造標記,但位置改到正面,位於傑佛遜頭像右側。從1971年起,舊金山鑄幣局就沒有再生產過流通鎳幣,而全部都是精製幣(「1971-S」類),這也是1878年以來唯一只有精製幣版本的鎳幣。 2004至2005年:西行鎳幣系列 1975至1976年間,鑄幣局為紀念美國建國200周年發行過25美分、半美元和一美元面值流通紀念幣,這些硬幣上都帶有起始年份「1776–1976」。加拿大於1992年發行紀念該國省份及領地成立的系列硬幣並取得成功後,美國鑄幣局獲得國會授權,於1999年開始發行紀念各州的25美分硬幣。2002年6月,鑄幣局官員有意重新設計鎳幣,紀念即將到來的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200周年。他們與維吉尼亞州共和黨聯邦眾議員埃里克·康托爾取得聯繫,但蒙蒂塞洛正是位於維吉尼亞州,康托爾不是很願意將之去除。2003年4月23日,《2003年美國五美分硬幣設計延續法案》生效成為法律。根據其中條款,財政部長可以更改鎳幣設計紀念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和路易斯安那購地,但從2006年開始,鎳幣上就必須恢復傑佛遜和蒙蒂塞洛設計。根據康托爾的法案,今後美國生產的所有五美分硬幣上所刻的都是傑佛遜和蒙蒂塞洛。 2004年,鑄幣局採用施拉格設計的原版正面和兩種新設計的背面生產鎳幣。其中第一種新圖案由鑄幣局雕塑家兼雕刻師諾曼·內梅特(Norman E. Nemeth)設計,源自多年前為傑佛遜打造的一枚印第安和平勳章。第二種則是由另一位鑄幣局雕塑家兼雕刻師阿爾弗雷特·麥拉斯基(Alfred Maletsky)完成,描繪劉易斯與克拉克遠征期間使用的一艘龍骨船。2005年生產的鎳幣帶來傑佛遜的新形象,由喬·菲茨傑拉德(Joe Fitzgerald)根據烏敦製作的傑佛遜半身像設計。其上的「LIBERTY」(「自由」)一詞源於傑佛遜起草的獨立宣言手稿,但由於手稿上的這個單詞是小寫,因此菲茨傑拉德只能從傑佛遜的其他手稿中獲取大寫字母「L」。這年上半年生產的鎳幣正面描繪的是美洲野牛,由傑米·弗蘭基(Jamie Franki)設計,引起對野牛鎳幣的回憶。下半年的鎳幣正面則是一片海岸,並附有文字「Ocean in view! O! The Joy!」(「大海盡收眼底!哦!令人狂喜!」),這幾句話源於威廉·克拉克的日記,他正是當年遠征探險的引領者之一。此外,克拉克在日記中所寫的「大海」一詞實際上是「Ocian」,但鑄幣局將之改為現代拼寫「Ocean」。 2006年,鎳幣重新採用傑佛遜肖像和蒙蒂塞洛的圖案,其中正面的傑佛遜肖像開始採用弗蘭基的新設計。與之前兩種都是側臉不同,這次傑佛遜終於以正臉示人,這張正臉是根據1800年倫勃朗·皮爾(Rembrandt Peale)的研究結果繪製,並且同樣包含取自傑佛遜手稿的「Liberty」(「自由」)一詞。美國鑄幣局代理局長大衛·勒布萊克(David Lebryk)表示:「傑弗遜的正臉形象是對他的遠見致敬。」硬幣背面恢復施拉格的蒙蒂塞洛設計,只是經鑄幣局的雕刻師銳化處理。由於施拉格設計的正面已不再採用,所以他的姓名縮寫也移至背面,位於蒙蒂塞洛的左側(硬幣右側)。 鑄幣金屬成本上漲 21世紀的前10年裡,製造鎳幣的金屬銅和鎳價格急劇上漲,導致鎳幣生產成本從2003財政年度的每枚3.46美分上升到2012財年的10.09美分。相比之下,主要材質為鋼的加拿大鎳幣到2013年時成本仍不及面值。面對這種情況,鑄幣局局長亨麗埃塔·富勒(Henrietta Fore)於2004年呈請國會撥款,資助取代現行鑄幣金屬、降低生產成本的研究。但由於她在2005年離任,因此這一請求也隨之失效。不過,國會於2010年通過《鑄幣現代化、監督和可持續化法案》(Coin Modernization, Oversight, and Continuity Act),要求鑄幣局針對分幣到一美元硬幣間共計六種面額硬幣的材質組成開展研究,尋找適當的替代方案。2011年,鑄幣局同賓夕法尼亞州約翰斯敦的並發技術公司簽訂合約。之後呈交國會的報告稱,無論採用什麼樣的金屬材質,都無法將一美分硬幣的製造成本降至低於面值,所以沒有必要再對這種硬幣做進一步考量。報告中還請求延長解決問題的時限,同時硬幣繼續按原有材質生產,確保市場需求。估鑄幣局估算,市場流通對鎳幣的需求會從2011財年的8.4億枚增至2015財年的10.8億枚。 為避免硬幣在市場流通中大量流失,無法送回鑄幣局熔融重鑄新幣,該局於2006年12月14日提出臨時措施,把熔融或出口分幣(分幣在2013財年的製造成本是每枚1.83美分)和鎳幣定為刑事犯罪行為,違者可處最高一萬美元罰款或五年有期徒刑,或是兩項同時執行。這項規定於2007年4月17日落實。鎳幣中包含的金屬價值有時都已超過五美分,例如2007年5月時就曾超過面值的1.5倍。此後,鎳幣原材料金屬的供需基本穩定,硬幣所含金屬價值於2008年下半年到2010年中期回落至面值以下,之後雖再度上漲,但又從2012年中期跌至低於面值並保持至今。2014年2月,有報導稱鑄幣局已經開始試驗,用鍍銅的鋅(和一美分硬幣相同)製作鎳幣。 2014年12月,鑄幣局發布雙年度報告,在報告中針對《鑄幣現代化、監督和可持續化法案》作出回應,稱鋅鍍銅材質未能通過蒸汽和磨損測試,所以不能用來製造除分幣以外的美國硬幣(分幣的使用率很低)。報告中認為「可行」的材質包括鋼鍍鎳、多種鍍層的鋼,或是77%的銅、20%的鎳幣和3%的錳。此外,報告中還建議開展進一步測試,尋找成本更低的合金,並且無需像採用以鋼為主的材質那樣變更投幣式售貨機。
{'wikidata_id': b'Q238498'}
任中正 任中正,字慶之,北宋初年曹州濟陰縣(今山東省菏澤市)人,宋真宗時參知政事。 宋太宗時,任中正中進士,為池州推官。歷任大理評事、邵州通判、太府寺丞、濮州通判。後來被翰林學士錢若水推薦,轉任秘書省著作佐郎、通判大名府。後召入京師開封府,擔任秘書丞,授江南轉運副使。擢升為監察御史、兩浙路轉運使,百姓饑荒,他不等詔書下達,打開官廩賑濟。轉任殿中侍御史、判三司憑由司。出任荊湖轉運使,轉任左司諫、直史館、知梓州。擢升為樞密直學士,代替張詠知益州,辦事按照張詠條制。後來知審判院,出知并州。轉任給事中、權知開封府。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拜為尚書工部侍郎、樞密副使,改為同知樞密院事。天禧元年(1017年),拜兵部侍郎、參知政事。當時趙禎是太子,他以右丞兼太子賓客,轉任工部尚書。趙禎即位為宋仁宗,任命他為兵部尚書。任中正與丁謂友善,丁謂被貶,任中正因為營救丁謂,降為太子賓客、知鄆州。後來轉任禮部尚書。六十多歲去世,贈尚書左僕射,諡康懿。
{'wikidata_id': b'Q45356981'}
One2free 服務 CSL於2010年啟用了新一代的流動寬頻網絡——全球首個4G LTE/DC-HSPA+網絡,大幅提升網絡容量和速度。 2013年9月,CSL宣布將於2014年提供300Mbps LTE Advanced技術。CSL是使用旗下兩條分別為 1,800MHz 和 2,600MHz LTE 頻譜的 20MHz 頻寬集合而成,惟預計至2014年中才會陸續有手提電話晶片支援此高速網絡。 2013年12月5日,CSL亦宣布聯同 ZTE(中興)正式啓動 VoLTE 網絡。如同PCCW般,其VoLTE同樣支援eSRVCC(enhanced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技術;CSL在記者會上亦示範其技術可以讓用戶在通話中在語音通話與視訊通話之間作即時轉換。CSL預計在 2014 年上半年會有更多的支援 VoLTE 的裝置推出市場。 2014年5月,香港電訊收購CSL,並於7月將香港電訊旗下品牌「PCCW-HKT」及前CSL New World Mobility Limited旗下品牌「one2free」整合成新品牌「csl.」。 廣告宣傳 該公司於1997年6月邀請郭富城拍攝以香港主權移交為題的廣告,此廣告獲得1998年1月十大電視廣告大獎及1997年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廣告歌曲。2002年起邀請台灣唱作人周杰倫代言,2004年周杰倫主演「你free得起!」廣告並創作廣告歌《園遊會》(收錄在他2004年推出的《七里香》專輯),獲得2005年「第十一屆十大電視廣告頒獎典禮」中「最受歡迎廣告」及「最受歡迎男明星」獎。
{'wikidata_id': b'Q17499276'}
贾公祠 (房山) 歷史 賈島是范陽(今房山區)人,早年出家為僧,居住在房山無相寺。唐憲宗元和五年(810年),32歲的賈島到長安。後來回家鄉,元和七年(812年)再到長安。唐文宗開成二年(837年),任遂州長江縣(今蓬溪縣)主簿。開成五年(840年),遷普州司倉參軍。唐武宗會昌三年(843年),卒於普州,享年64歲。葬於今四川省安岳縣郊外的安泉山下。家鄉人得知後,在今房山區石樓鎮二站村為賈島建衣冠冢。 明朝永樂十年(1412年),錦衣百戶鎮國將軍李祥在房山城南門外創建賈公祠,但這並非如今賈公祠址。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房山縣知縣羅在公在二站村南的賈島墓旁邊創建賈島公祠,即如今賈公祠的前身。清朝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賈公祠大修。1956年,賈公祠廢毀,大小碑文遺失。2005年4月,賈公祠重建竣工。 1986年9月8日,賈島墓被定為房山區文物保護單位。 2012年4月23日,「山水清韻 推敲詩魂」——賈島紀念館、圖書館開館儀式暨房山區第17個「世界讀書日」賈島詩詞詠詩會在賈公祠舉行。賈島紀念館、賈島文博圖書館在賈公祠開館。賈島文博圖書館由北京韓建集團出資建成。2013年11月26日,「房山區圖書館賈公祠文博分館聯網啟動暨故宮博物院捐書儀式」在賈公祠舉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房山區政協主席唐淑榮出席並講話。 建築 原有賈公祠、寶頂、碑亭等建築,1950年代到1960年代被毀。 重建後的賈公祠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為文化接待區,兩重院落,陳列紀念賈島的書畫。東區為賈公祠的主要建築,前半部由正殿及東西配殿組成,正殿為「騷壇異幟殿」,內有賈島的塑像,壁畫展現賈島在房山無相寺的生活。東配殿為「瘦詩軒」,內有賈島、孟郊的塑像,壁畫展現詩人吟詩不辭辛苦。西配殿為「月下齋」,內有賈島、韓愈的塑像,壁畫展現「推敲」時的情景。 東區的後半部分是賈島衣冠冢。青石圍繞墳丘,墓碑為新立。新碑兩側是「重修賈公祠碑記」兩通,其中一通是清朝康熙年間修建賈公祠所立,一通是清朝嘉慶年間大修時所立。
{'wikidata_id': b'Q19841770'}
仁裕 仁裕,甘州回鶻可汗。可汗仁美、狄銀的兄弟,又名阿咄欲,一說他就是狄銀。 同光四年(926年),狄銀去世。阿咄欲繼位,遣使到後唐貢名馬。天成三年(928年)二月,仁裕稱權知可汗,遣都督李阿山等一百二十人向明宗李嗣源入貢,明宗在崇元殿召對。三月,李嗣源命使冊仁裕為順化可汗。四年(929年),仁裕又遣都督掣撥等五人來後唐,李嗣源授掣撥等懷化司戈,遣命還甘州。 長興元年(930年)十二月,仁裕遣使翟未思三十餘人,向後唐進貢馬八十匹、玉一團。四年七月,仁裕再遣都督李未等三十人,向後唐進貢白鶻一聯,明宗在廣壽殿召對。清泰二年(935年)七月,仁裕遣都督陳福海已下七十八人,向後唐進貢馬三百六十匹、玉二十團。八月,明宗命回鶻朝貢使、密錄都督陳福海為懷化郎將,副使達奚相溫為懷化司階,監使屈密錄阿撥為歸德司戈,判官安均為懷化司戈。 後晉天福三年(938年)十月,仁裕遣使都督李萬全等朝貢後晉,石敬瑭以李萬全為歸義大將軍,監使雷福德為順化將軍。四年(939年)三月,仁裕又遣都督拽里敦來朝貢後晉。此月,石敬瑭命衛尉卿邢德昭持節冊封仁裕為奉化可汗。五年(940年)正月,仁裕遣都督石海金等來進貢良馬百駟、白玉團、白玉鞍轡等,答謝石敬瑭的封冊。 後漢乾祐元年(948年)五月,仁裕遣使李屋等入朝進貢馬和白玉、藥物。七月,劉承祐以入朝使李屋為歸德大將軍,副使安鐵山、監使末相溫為歸德將軍,判官翟毛哥為懷化將軍。 後周廣順元年(951年)二月,仁裕遣使和摩尼貢玉團一共七十有七人,白絺、貂皮、氂牛尾、藥物等。周太祖郭威命除去舊法,任由回鶻來使私下交易,於是玉價貶值十之七八。顯德六年(959年)二月,又遣使朝貢,獻玉。他去世後,其子景瓊繼位。
{'wikidata_id': b'Q10883887'}
攻角 攻角(英語:Angle of attack,縮寫為AOA,常用希臘字母α表示)為空氣動力學名詞,為機翼之翼弦與自由流(或是相對風流的方向)之夾角;如為飛機攻角,定義則為機軸對相對風流之夾角。當機翼向上為正攻角,向下則為負攻角。 攻角有可能與俯仰角搞混。俯仰角是指翼弦與飛行器俯仰之夾角,而攻角是指與自由流之夾角。 機翼要有升力,則必須要有攻角或是弧度(camber)。有弧度的機翼,其零升力攻角不為零,也就是在攻角0度時,有弧線的機翼就有升力。而對稱翼不具弧線,所以在攻角0度時沒有升力,必須要有攻角,機翼才能提供升力。 當機翼因其它因素干擾,此時對於該翼剖面的相對風速可能與飛行器的相對風速不一樣,所以在翼剖面上的相對風速與翼弦之夾角才是有效攻角。最常見的情況為,在機翼翼尖的部分,因三維釋放效應,空氣由機翼下方往上翻,使得有效攻角變小,並造成額外的阻力,我們稱這種阻力為誘導阻力,而原本的攻角與有效攻角之差為誘導攻角。
{'wikidata_id': b'Q370906'}
大神 (游戏) 遊戲系統 本作系統主要分成戰鬥部分以及解謎冒險部分。而其中的筆調系統是貫穿兩大部分的重要系統,無論是劇情推動還是戰鬥解謎都不可或缺。 三種神器 天照所操縱的三種基本武器,分別是鏡、劍、勾玉,都是源於日本神話中的三神器以及十神寶。其中部分鏡與劍都是同一物品的不同稱呼,但遊戲中當成不同的道具來處理。介紹時括號中內容為對應物品。 武器一次可以裝備兩件,分別有表神器與裏神器兩欄。而根據裝備的不同,其對應天照的主攻擊和副技能發動方式也會不同。而表神器裏神器同時為一種道具時則能力加強,比如同時裝備劍攻擊力上升,同時裝備勾玉的話射擊間隔會變得極短。 另外,使用道具可以強化裝備,但每個裝備都只能強化一次。 劇情簡介 一百年前,英雄伊邪那岐討伐大怪物八岐大蛇。而在討伐途中,伊邪那岐得到擁有神秘力量的白狼白野威(即天照大神)的強力幫助。最後八岐大蛇終於被封印了,但白野威由於被其所傷而奄奄一息,最後再也沒有醒來。得知此事的神木村民們為其塑造了一尊雕像,一來紀念白野威,二來希望白野威在天之靈保佑神木村世世代代。 百年後,封印著大蛇的寶劍「月呼」不知道被誰拔去了,而怪物八岐大蛇再一次甦醒。但木精·咲耶姬(木精·サクヤ姫)用自己的力量,將「真經津鏡」附到白野威的神像上,復活了天照。為了打倒怪物,為了讓中津國回復安寧,天照與一寸展開了旅程…… 遊戲音樂 遊戲中音樂使用的為傳統音樂雅樂,襯托遊戲本身的日本風,也因此受到好評。 ED單曲 「Reset」:演唱者平原綾香,收錄於大神原聲集。歌詞含有大神故事印象的內容,在遊戲中會在最後Staff處播放。 正面 該作在畫面技術(3DCG)、劇本、音樂上評價頗高。在日本遊戲雜誌中《Fami通》中更以39分(10/10/10/9)獲得白金評價,是少數能比肩FF系列、瑪利歐系列、MGS系列等優秀作品的原創遊戲。充滿親和力的遊戲故事,適當的遊戲長度以及各種幽默元素使不怎麼接觸動作冒險遊戲的玩家都能找到樂趣。 負面 該作的負面評價主要來自於商業成就上。該作銷量並不理想,即典型的叫好不叫座,當年日本PS2版本銷售量僅僅14萬。另外由於照顧到非核心玩家,遊戲中的謎題提示過多,而且戰鬥難度偏低,這令不少核心玩家感到失望,甚至引起抱怨。 相關圖書 設定畫集《大神繪草子·絆》,ISBN 978-4-86233-088-8 高畫質版 在2012年6月,CAPCOM宣布將計劃於2012年末向全世界範圍內的PS3主機發行名為《大神 絕景版》的復刻版遊戲,該版本由CAPCOM和HexaDrive合作操刀製作,將針對PS3的機能對遊戲進行徹底的高畫質重製。此外,遊戲將對應PlayStation Move的體感操作,並加入PS3的獎盃成就。復刻版遊戲在日本有實體包裝銷售,在北美和歐洲將會通過PlayStation Network線上銷售。PS3日版於2012年11月1日發售。 在2017年9月,CAPCOM宣布《大神 絕景版》將於同年12月12日在PlayStation 4、Xbox One、Windows等平台發售。該版本支援4K解析度、提供3:4和16:9兩種螢幕比例,此外在PS3版中刪除的讀取畫面互動小遊戲也重新回歸,不過遊戲幀率仍然維持在30FPS。 NDS版續作 CAPCOM於2010年9月30日推出續作《大神傳~小小的太陽》(大神伝~小さき太陽),對應平台為NDS。故事發生在前作的九個月之後,玩家操作相貌類似天照但是外形是小狗樣子的小照(チビテラス)展開冒險。遊戲依然保留了特色的筆調系統,並針對NDS的觸控螢幕進行了改動。
{'wikidata_id': b'Q385184'}
尼古拉·阿瑪蒂 尼古拉·阿瑪蒂(Nicola Amati 或 Niccolò Amati,1596年12月3日-1684年4月12日)是義大利克雷莫納的制琴師。 尼古拉·阿瑪蒂是吉羅拉莫·阿瑪蒂的第四個兒子,也是安德雷亞·阿馬蒂的孫子,阿瑪蒂制琴家族的創始人。阿瑪蒂家族所有的小提琴中,尼古拉·阿瑪蒂的作品向來被認為是最適合現代樂手使用的。作為一個年輕人,他的提琴作品緊隨其父的制琴理念。 尼古拉對小提琴的獨具匠心顯現始於1630年。到1640年,他的琴已被廣泛稱之為「大阿瑪蒂」典範 - 曲線細膩,彎角穩重,且乾淨的鑲邊,他的一系列作品可稱得上是小提琴製作者中的典雅之巔,琴輪廓符合數學審美,琴身油光工藝精緻,上漆後有著琥珀的透亮。 尼古拉·阿瑪蒂在對世界制琴工藝的貢獻中不僅體現在他本人所制提琴,更重要的是他在對制琴工藝的傳授上培養出了偉大的繼承者。在他本人還沒有子嗣繼承家業時,尼古拉是第一個招收非阿瑪蒂家族成員為學徒的人。安德里亞·瓜奈利(Andrea Guarneri)便是他的學徒之一,後來由他創建了瓜奈利制琴家族。 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也有可能是尼古拉的學生,在一枚1666年斯特拉迪瓦里的標籤上印有:"尼古拉·阿瑪蒂的學生",當然他是否真的是尼古拉的學生,還是純粹因為尊敬尼古拉的作品而自視為他的學徒,一直以來是有爭議的。 尼古拉其他記錄在案的學徒有Matthias Klotz,Jacob Railich,Bartolomeo Pasta, Bartolomeo Cristofori, Giacomo Gennaro, and Giovanni Battista Rogeri. 尼古拉的兒子, Hieronymus II (英文叫做Girolamo) (1649–1740), 著名小提琴家Thomas Bowes便是使用尼古拉製作的小提琴。
{'wikidata_id': b'Q453129'}
環首刀 環首刀,又稱環柄刀是一種以單手或雙手持用為主的短兵器。特點是單面開鋒,厚脊薄刃,直脊直刃,刀柄首呈圓環形。 歷史沿革 環首刀起源於先秦,成型於兩漢,後逐漸取代劍成為軍隊的基本制式裝備,環首刀的大量使用,是由於騎兵需要適合馬上劈砍的兵器,西漢初年由於北方匈奴的威脅,發展大量騎兵,騎兵在馬背上使用劈砍遠較刺擊容易,且刺擊可能發生兵器插在目標上不能拔出的狀況;另刀擁有厚實背脊,重量較重,劈砍時產生的殺傷力與折斷的機率均較劍優秀。其次,刀比劍更易製造,單面開刃的工程比雙面開刃簡單省時,適合量產,為軍隊大量裝備。《漢書》有李陵佩環首刀的記載。 環首刀在東漢後期完全取代劍,成為軍隊中首要的短柄武器。南北朝時期環首刀與長盾是一般步兵的標準裝備,此時期刀的環飾還有許多講究,北周宮廷衛士所用的刀有龍環、鳳環等諸多名目。
{'wikidata_id': b'Q10422585'}
獵魔士 (電視劇) 劇情 故事主要敘述變種獵魔士利維亞的傑洛特遊走於世界各地,試圖在一個充滿怪物和人心險惡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製作 2017年5月,Netflix宣布將安傑·薩普科夫斯基的系列小說《獵魔士》改編成英語電視劇,該劇由Platige Image和西恩·丹尼爾公司共同製作,而薩普科夫斯基也會擔任創意顧問;此外,湯梅克·巴斯基已被聘來作為導演之一。2017年12月,據報導,勞倫·施密特·赫斯里希將擔任節目統籌。2018年4月20日,赫斯里希透露,該劇的首季將只有8集,且預定於2020年開播;目前僅完成了首集的劇本,且劇組也已至東歐的幾個地點勘景。 選角 2018年8月,英國演員亨利·卡維爾在接受IGN採訪中透露自己有意出演電視劇《獵魔士》,他表示自己是遊戲的忠實粉絲,也看過原著小說。主創兼編劇勞倫·施密特·赫斯里希在推特中回應表示已經知道卡維爾的想法。同月,試鏡用的選角劇本被洩露於網上,當中涉及了葉奈法與傑洛特間的對白。 2018年9月,卡維爾被證實將主演傑洛特一角,同時他在社群媒體Instergram上發表了一張圖片,圖片中顯示他的Netflix帳號名稱是「Geralt of Rivia」。主創兼編劇赫斯里希後來在推特中表示卡維爾其實早在四個月前就與他談過扮演傑洛特,他非常歡迎卡維爾加入。赫斯里希在推特中回應他選擇卡維爾飾演傑洛特的原因。赫斯里希表示,自己曾與數百個有潛力的演員見面或面試, 但無法忘記卡維爾對傑洛特所帶出的力量和犀利,以及更重要的機智和弱點,同時由於卡維爾是粉絲的關係,他能看到劇本以外的內容。 卡維爾被確認扮演傑洛特後,傑洛特的養女希瑞選角也成為焦點。赫斯里希後來在推特發文表示他正在為某個女角色選角,但據報導,希瑞的扮演者可能不是白人。雖然消息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是粉絲們均表示不滿選角沒有遵循原著。在粉絲的埋怨中赫斯里希在推特中發文說自己應該多在劇本上花些心思,少看推文,同時希望大家善待他人。在發完這條推文後,赫斯里希退出了推特。 2018年10月,希瑞和葉奈法被確認分別由芙蕾雅·艾倫(Freya Allen)和安雅·夏隆查(Anya Chalotra)扮演。月底,卡維爾在社群平台Instagram上發布了一條21秒的短片,短片內是他作為傑洛特的定裝照。 2019年7月,卡維爾在社群平台Instagram及Facebook公開傑洛特、希瑞以及葉奈法三人的海報,其中這是葉奈法和希瑞角色造型第一次亮相。 拍攝 2019年3月,主要拍攝在加那利群島的大加那利島開始進行,其他計劃取景的島嶼包括戈梅拉島及拉帕爾馬島。第一季的拍攝工作於2019年5月下旬完成。 市場營銷 2019年7月20日,該劇的首支預告片發布。
{'wikidata_id': b'Q47500433'}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财务局 沿革 1950年6月,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總後方勤務部財務部,歷任部長為周玉成、湯平。1954年1月,改隸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直接領導,稱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財務部。1954年10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財務部,部長為楊立三。1955年8月,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財務部,成為八總部之一,部長為余秋里。1957年5月10日,中央軍委通知,自同年5月15日起,總財務部重新併入總後方勤務部。財務部自此回歸總後方勤務部建制,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方勤務部財務部。1960年4月起,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財務部。 1969年6月13日,中央軍委辦事組公布總參謀部、總後勤部機關精簡整編方案。1969年8月23日,總後勤部財務部、軍需部、物資部與運輸部的油料運輸部分合併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供應部。1975年8月17日,總後勤部供應部解散,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財務物資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軍需部。 1978年1月18日,中共中央軍委決定將財務物資部分成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財務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物資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油料部。1978年3月1日,總後勤部財務部正式辦公。 2016年改革前,總後勤部財務部下設有:綜合計劃局、工薪福利局、會計局、事業財務局、軍產工程財務局、軍人保險局等部門。 在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中,2016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撤銷,組建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財務部改組為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財務局。
{'wikidata_id': b'Q19851701'}
魏新 球員生涯 魏新的球員生涯離不開重慶足球,在生涯頂峰時曾經入選過國家隊參加2004年亞洲盃。1988-1993年魏新在重慶體工隊,1994年魏新在隊員都來自於重慶體工隊的乙級聯賽球隊重慶渝海効力,1996年球隊易名為重慶嘉陵。魏新從1998年開始在前衛寰島効力,2000年獲得中國足協盃冠軍,同年前衛寰島易名為重慶力帆,自此魏新在重慶力帆効力至2006年退役。 教練生涯 2006年他兼任力帆的執行教練,2007年球季開始前退役並正式出任總教練,成為中國職業聯賽歷史上最年輕的總教練,當時尚未滿30歲。2008年率領重慶力帆重返中超。2009年重返中超之後,重慶力帆連許多輪積分墊底,魏新提出辭職,而他提出的接任人選正是當年他在國家隊的總教練、荷蘭人阿里·哈恩,魏新則改任助理教練。球季結束後,哈恩離隊,魏新被任命為球隊的代理主帥。2010年1月6日,李樹斌成為重慶隊的總教練,魏新則再次改任助理教練。同年7月重慶力帆官方宣布,李樹斌因戰績不佳下課,魏新作為第一執行教練帶領教練組代行總教練職責。
{'wikidata_id': b'Q7979776'}
藏語語法 藏語語法(Tibetan grammar、藏文:བོད་སྐད་)描述標準藏語之詞法,句法,及漢藏語系的其他語法特徵。標準藏語是屬於作通格語言的語言類型。名詞一般都是沒有顯示其語法數量,不過都顯示出格位。形容詞從來沒有標示出且跟隨在名詞之後。指示代詞也跟隨在名詞之後,但被標示出語法數量來。動詞在藏語法形態而言可能最複雜的部分。藏語語法所描述的話語只有是指西藏中部,尤其是拉薩市及周邊地區的口語;但使用的拼寫法反映出古典藏文,而不是口語發音。 名詞及格 名詞通常沒有標記語法性別或數量。 自然性別可以通過詞彙之別來表示,比如:གཡག་ <gyag> "犛牛(雄)," འབྲི་ <'bri> "犛牛(雌)"。人類或動物名詞的性別,可以經由後綴來區別。 通格 通格指名詞的未標記形式。可以用作不及物動詞的主詞、及物動詞的受詞,或則一種情緒上經歷的表達。 離格 離格總是會加上 ནས་<NAS>後綴。它標誌著遠離名詞的方向。就如同作格一樣,離格還可以運用作格的功能標誌動作的主事者。 動詞曲折 在現代口語藏語動詞裡有一到三個語幹。是為現在-將來時詞幹、過去時詞幹與祈使詞幹。然而,許多動詞只在書寫系統中存在詞幹的區別,口語中則只有一個詞幹,並且主要由助動詞幫助區別語法意義。與名詞和代詞類似,動詞的變位也是在詞幹的基礎上附著詞綴。 必要的係詞 有三種基本係詞:斷定性 རེད་<red>,啟示性 རེད་བཞག་<red-bzhag>,以及向自我性 ཡིན་<yin>。
{'wikidata_id': b'Q6888875'}
池田盛周 生平 父親是仕於大寶寺武藤氏的池田盛國。在天文年間出生。由秀盛一代開始起計是第16代子孫,領有由50騎地侍跟從的3千町歩。在仕於武藤氏的時期,作為年輕的武將已經嶄露頭角,在許多戰事中從軍並立下戰功。 天正11年(1583年),主君大寶寺義氏因為家臣的謀反而自殺,與最上義光串通,因為抵抗繼承義氏的大寶寺義興(義氏的弟弟)而被義興改易。後來被原諒而保著所領。天正16年(1588年),在十五里原之戰中以最上勢身份參加,與擁立大寶寺義勝的越後上杉家家臣本庄繁長戰鬥,在朝日山城籠城並抵抗到最後,最終池城被攻陷(朝日山城之戰),在降伏後並沒有被大寶寺義勝處罰。 在天正18年(1590年)反對豐臣秀吉的太閤檢地,於是加入地元農民的土一揆。與擔任庄內檢地奉行的上杉景勝對立,居城朝日山城成為一揆軍的據點。在同年12月戰敗,逃到最上領地鮭延城的城主鮭延越前守秀綱之下。由此時開始改名為「惡次郎」,立下治水的功績。 在慶長5年(1600年)的慶長出羽合戰中與兒子池田盛邦以及弟弟池田忠內一同再度在朝日山城籠城。在與上杉家臣志駄義秀的戰鬥時失敗,但是關原之戰以德川方的勝利告終,於是加入東軍的最上勢亦獲得勝利。慶長6年(1601年),志駄義秀在酒田東禪寺城開城,庄內地方成為最上氏的領地。盛周以往的功績被認同,於是被賜予舊領荒瀨鄉古川村百多石,仕於進入酒田的最上義光重臣志村光安。 逝世時間不詳,傳說最後被葬在荒瀨川的南蓬田原。 元和8年(1622年),在最上家被改易後,酒井家成為新領主,以後變成莊內藩和新莊藩的治世,盛周一家在歸農後,長時間擔任大肝煎(日本官職)。 其他以莊內為中心歸農的家系,至今仍在庄內地方的舊家中可以看到池田姓。其中亦有一部份成為莊內藩士和上杉家的米澤藩士並流傳至幕末的家系。 現今池田讃岐守的具足(甲冑)等亦有時會在酒田市立資料館中展示。
{'wikidata_id': b'Q11552059'}
闪亮的名字 節目名稱 該節目最初使用的名稱為《尋找英雄》。由於2018年12月3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發表的新年賀詞中提到「我們要記住『閃亮的名字』」,於是節目組將節目名稱更改為《閃亮的名字》。 節目格式 《閃亮的名字》節目分兩部分組成,包括走訪紀實及影視化演繹。主持人陳辰以「英雄探尋者」的身份赴全國各地走訪英雄足跡,除了可以了解與感受英雄的工作生活環境外,還能與主持人身旁的相關人物(如親屬或同事)進行面對面交談,向觀眾講述英雄的背後故事。每期則會由一位影視演員扮演英雄,在「場景演繹」部分以影視化方式再現英雄事跡,且均為「零片酬」拍攝。 第一季順應改革開放40周年時代背景,選擇了八位涵蓋軍事、科研、教育、醫療、公益等行業中的英雄榜樣。第二季以「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獻禮新中國誕辰70周年」為創作理念,以「新生」為主題,選取了10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作出傑出貢獻的英雄。同時對節目進行升級,以增加節目的製作亮點。 花絮 第二季第一集中的「場景演繹」環節由俞灝明飾演,這是他在2010年10月拍攝電視劇《愛在春天》時在一場爆破戲份中意外燒傷,時隔九年後再度拍攝爆破戲。 反響 第一季節目首播收視率位居全國第二位,在周四晚間綜藝節目收視率排行榜排名第一,累計收看人數超過1.2億人次,全國55城達到0.37的平均收視率。 相關書籍 2019年8月13日,本節目第一季的同名書籍在上海「思南文學之家」推出,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為「新時代東方書系」之一。
{'wikidata_id': b'Q68531086'}
李祖原 生平 李祖原升學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國立成功大學;在1961年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後,他繼續前往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深造。 在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建築研究所後,他曾加入由貝聿銘所主持的建築事務所,並在1970年協助貝聿銘設計1970年世界博覽會「中華民國館」;此外,他也曾在美國費城Nolen-Swinburne & Associates建築師事務所、波士頓都市設計計畫發展局及洛杉磯William L. Pereira建築師事務所等處擔任建築師。 他在1980年回到臺灣,並於隨後完成由鄭周敏投資興建的台北市環亞世界大樓。 哲學與觀點 李祖原覺得當代的社會⼀直講究⻄⽅的科學,但東⽅對⽣命問題有更深層的研究,若能將兩者合⼀,勢必能展現新的詮釋與看法;同時,他也認為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屬於的自己偉大建築,世界文明並不存在,唯有致力於發展區域文明,才有機會影響全世界;此外,他更認為一個創作者最難的在於是否可以深入於深層文化,表層文化可以模仿,但是深層文化是根,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根不深,滋養就不夠--要呈現東方建築,就要瞭解東方的靈魂,反觀之,世界建築基本上是西方文明,那麼要呈現良好的西方建築,就要自問是否瞭解西方文化的靈魂並進入西方的深層文化,深層文化的學習不夠,表現出來的功力就不夠。 公益 2009年,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將九份昇平戲院捐贈予新北市政府。
{'wikidata_id': b'Q696759'}
車箱峽 車箱峽,又作車廂峽,是一個有爭議的陝西峽谷,具體位置有爭議。史載明朝崇禎七年(1634年)陝督陳奇瑜圍李自成於陝西省興安府境內的車箱峽。車箱峽四山巉立,中互四十里,形勢險固,由於峽長四十里,形同狗脊骨,又稱狗脊關。 車箱峽位於何處有多種說法,一說在今安康市平利縣境內,《興安州志》、《興安府志》均持此說;另一說在今安康市漢濱區境內,可參考《重續興安府志》。還有一種說法是位於漢中。明史專家顧誠則質疑「車廂峽」是否存在,他以為「史籍說車廂峽長達40里,是一個不小的地方。然而無論在興安地區還是漢中地區,都沒有查到它的確切位置。」顧誠從楊嗣昌的疏中認為車箱峽應在漢中,他還認為「陳奇瑜的疏中並沒有明確提到李自成部,也就是說,漢中被困的起義軍是否包括李自成部在內,還缺乏原始材料來證明。」將車箱峽地點定在興安縣基本上都是沿襲吳偉業《車箱困》的說法。
{'wikidata_id': b'Q17060191'}
WZebra 歷史 WZebra的歷史很大程度上就是Zebra的歷史,後者是WZebra下棋時使用的黑白棋引擎。這裏列出一些重要事件: 1997年6月3日,貢納·安德森(Gunnar Andersson)開始致力於黑白棋程式,他決定稱之為Zebra。三周之後,它在IOS(Internet Othello Server,網際網路黑白棋伺服器)的積分達到1500,相當於人類業餘棋手的水平。 1997年8月,粗略的估值函式(evaluation function)和搜尋演算法(search algorithms)正常運行。 1997年9月,實現並調試了所有的主要程式組件——開局庫(opening book)、雜湊表(hash table)、終局解算程式(endgame solver)。這時的IOS積分達到1900,比大多數世界錦標賽棋手都要強。 1998年1月,加入並調試了一種新型基於模式(pattern-based)的估值函式。IOS積分升至2300,高於所有人類棋手。 1998年3月,通過使用多重機率剪枝演算法(Multi Prob-Cut)演算法,中局及終局搜尋大大改進。還測試了改進的開局庫演算法。 1998年5月,Zebra第一次擊敗了最強大的黑白棋程式Hannibal。這時的IOS積分超過2500,使它成為全世界五個最強大的黑白棋程式之一。 1998年5月,拉斯·愛文森(Lars Ivansson)開始致力於Zebra的圖形使用者介面,他決定把這個程式稱為WZebra。 1998年6月,WZebra第一個版本以自由軟體形式發布。 1998年8月,WZebra 1.41版發布,這是第一個沒有嚴重錯誤的版本。 1998年10月,在聲望很高的第二屆普林斯頓(Princeton II)電腦程式錦標賽中,Zebra獲季軍(冠軍是Hannibal、亞軍是Logistello)。 1999年春,Zebra的搜尋演算法進行了修改,速度大大提高。 1999年7月,更多關於角的知識加入估值函式,並去除估值函式的一些錯誤。 1999年10月,Reindeer作為Zebra的一個專下隨機對局的IOS版本,積分達到2932。在當時,Reindeer是IOS所有活躍棋手中的最高積分。 1999年11月,WZebra 2.0版發布。相對於早期版本,它下棋更強,並且具有更多功能。 2000年1月,支援Thor資料庫的WZebra 2.1版發布。 2000年10月,WZebra 2.2版發布。相對於早期版本,它提供更快的終局、以及更強更大的開局庫。 2001年11月,WZebra 3.0版發布。它包含新的功能、新的圖形設計、更快的黑白棋引擎。 2002年1月,WZebra 3.1版發布。它展示了改進的圖形和新功能。 2002年5月,WZebra 3.2版發布。它比先前版具有更多的功能、更少的錯誤、以及一個能更好理解罕見局面的估值函式。 2002年8月,WZebra 及LZebra 3.3版發布。後者是WZebra的Linux移植程式,兩者包含相同的功能。 2002年11月,WZebra 4.0版發布。它包含許多新功能、並改正了錯誤。此外,它的中局搜尋更深遠。 2003年1月,WZebra 4.1版發布。它具有比先前版本更快的終局解算程式。 2003年4月,WZebra 4.2版發布。它展示了經改進完全可配置的棋盤圖形,包括一個三維模式。
{'wikidata_id': b'Q10853261'}
杜克教堂 入口 教堂入口鑲嵌有十個人物雕像,取材自基督教新教歷史、循道宗和美國南方史上的著名人物。大門外拱上雕刻的人物分別是:中間的法蘭西斯·亞斯理,左邊的托馬斯·可克和右邊的喬治·懷特腓,為循道宗在美國早期傳播的代表人物。入口兩側的左邊石牆上的雕刻分別是薩佛納羅拉、馬丁·路德和約翰·威克里夫,為新教早期歷史人物;右邊石牆上分別是托馬斯·傑斐遜、羅伯特·李將軍和西德尼·拉尼爾。後者是美國南方詩人。循道宗創始人約翰·衛斯理的雕像位於內拱頂正上方。 李將軍的雕刻有一個細節,義大利雕刻師在皮帶扣上刻著「美國」 且被部分鑿開,但仍然可見(因為李將軍效忠於南部的聯盟國)。 鐘樓 杜克教堂的鐘樓以坎特伯雷大教堂的中央塔樓為原型,高210英尺(64公尺),寬38英尺(12公尺)的方形結構。塔樓與教堂其它建築的石材來自北卡羅萊納州希爾斯伯勒附近的杜克採石場,而頂部裝飾用石灰石采自印第安納州貝德福德。內有五十口的鐘琴,為學校基金會捐贈。最沉的G本音重11,200英磅(5.1公噸),最輕的重10.5英磅(4.8公斤)。鐘樓有電梯和盤梯相通,但不對外開放,僅在入學和畢業季對學生預約開放。 內部 與眾多基督教堂一樣,杜克教堂內部是十字形的。中殿長291英尺(89公尺),寬63英尺(19公尺),高73英尺(22公尺)。在1976年,中殿的牆壁和拱頂覆蓋上古斯塔維諾瓦,以增強管風琴的混響。教堂還設有紀念殿和墓穴。 花窗玻璃 77扇花窗玻璃的設計歷時三年,15位藝術家和工匠參與其中。百葉窗需要用數以萬計大小厚度3~5mm的玻璃組裝。這些玻璃從英國,法國及比利時進口。最大的一塊窗戶寬17.5英尺(5.3公尺),高38英尺(12公尺),最小的只有14x20英寸。花窗玻璃彩繪取材於聖經,一共有800到900個人物,301個大於等身。中殿和高壇的上天窗描繪的是舊約中的場景,而沿著過道較小的窗戶則取自新約。聖餐檯和兩個耳堂的大窗則融合了舊約和新約。前廳窗戶描繪的是舊約中的女性,兩個入口小廳琥珀色玻璃上用黑色描繪了耶穌生平的六幅場景。紀念殿的窗戶為銀染的灰色單色畫玻璃,墓穴中的是鉛柵紫色玻璃。 高壇 杜克教堂高壇包含聖餐檯、唱詩班階台、講道壇和誦經台。猶太人列祖、使徒、聖人和其他宗教人物雕刻在椴木和橡木製唱詩班階台,以及聖餐檯背後的裝飾牆上。高壇的南北牆刻有耶穌受難的場景。 管風琴 杜克教堂擁有三座建造風格各不相同的大型管風琴,用於宗教儀式、典禮、演奏會和教學。三座管風琴分別為建於1932年的Kathleen McClendon Organ,1976年的Benjamin N. Duke Memorial Organ和1997年的Brombaugh Organ。此外,還有一便攜的盒式管風琴歸教堂和小型社團組織使用。
{'wikidata_id': b'Q5312747'}
喬治·華盛頓號郵輪 設計及建造 喬治·華盛頓號郵輪由伏爾鏗造船廠在德國斯德丁耗時兩年(1907-1908年)建成。北德意志-勞埃德公司計畫將該船用於不萊梅到紐約的客運航線,因此決定以首位美國總統喬治·華盛頓之名來命名這條船,希望能藉此吸引當時在跨大西洋航運佔有大量占比的移民,和以此減少抵達時的手續。1908年11月10日,在美國駐德大使大衛·傑恩·希爾主持下,該船舉行下水和命名典禮。下水後,喬治·華盛頓號郵輪僅次當時冠達郵輪擁有的盧西塔尼亞號和茅利塔尼亞號郵輪,為世界上第三大的遠洋定期船,同時也將德國漢堡-美洲航運公司擁有的奧古斯都·維多利亞女皇號擠下,成為德國最大的船隻,直到1913年漢堡-美洲航運公司的祖國號下水為止。 喬治·華盛頓號完工時,報紙多稱其容積總噸為27,000噸,不過根據現今的資料記載,喬治·華盛頓號的容積總噸應為25,570噸。根據記載,喬治·華盛頓號的排水量約為37,000長噸(38,000公噸),是英國戰艦無畏號18420噸排水量的兩倍。喬治·華盛頓號的動力來源為兩具四脹式蒸汽引擎,能產生20,000匹馬力(15,000千瓦特)動力,時速高過製造商保證的18.5節(34.3公里每小時)。由於喬治·華盛頓號的設計主在強調舒適而非速度,因此每日僅需消耗350長噸(360公噸)的煤炭,為冠達郵輪旗下的盧西塔尼亞號和茅利塔尼亞號煤炭消耗量的三分之一。由於不需要使用大量的煤碳,能用在運載客貨的空間也就更多,喬治·華盛頓號最大能裝載13,000長噸(13,000公噸)重的貨物。該船使用史東-洛伊德(Stone-Lloyd)系統的液壓水密門,安裝於船上十三個水密隔艙。 喬治·華盛頓號的客艙能夠讓將近2,900名乘客搭乘,客艙分為四級,依序為頭等艙、二等艙、三等艙和統艙。頭等艙和二等艙能搭乘900人,剩餘的2,000名乘客則乘坐於三等艙或統艙。與一般郵輪的九層甲板規劃不同,喬治·華盛頓號採用八層甲板設計,這種設計能讓乘客感到更加寬闊。船上總共有31間含浴室的頭等艙,特製的皇家客房則由德國建築師魯道夫·亞歷山大·施洛德設計。除了頭等艙外,其他三等客艙皆以符合各級別的「舒適種類」(comfortable manner)進行裝潢。 頭等艙的公共客艙相當的奢華,內部還有德國壁畫藝術家奧托·伯爾哈根(德語:Otto Bollhagen)紀念喬治·華盛頓生平的壁畫。頭等艙的乘客們擁有一個寬闊的起居室、布魯諾·保羅設計裝潢的閱讀室、兩層樓的吸菸室和與船同寬的餐廳。紐約時報的一篇報導稱,被寬闊樓梯連接的雙層吸菸室,對頭等艙乘客來說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餐廳能容納350名乘客,二到六名的乘客能坐在「寬闊且可移動」的紅色摩洛哥椅圍繞著餐桌一起用餐。白與金色是餐廳使用的主要色調,牆壁以藍色為基底,並以花卉圖案裝飾,餐廳上方則是圓形的鍍金屋頂。 除此之外,船上還有一間備有「Swedish exercises」(一種伸展運動器材)的健身房、兩部給懶惰不想運動的人使用的電梯、一間開放給攝影師們的暗房、能容納20隻狗,並由一名管理員看管的狗舍、70乘50英尺(21乘15公尺)大的日光浴間,裡面還有綠色和金色的掛毯,以及棕梠和各式各樣的花卉、一座在遮蓋甲板(Awning deck)上的露天咖啡廳。二等艙的乘客則有一間寬闊的餐廳、一間客廳和吸菸室,三等艙的乘客也有差不多的設施能使用。 北德意志-勞埃德時期 1909年6月12日,喬治·華盛頓號開始了它的處女航,自不萊梅行經南安普頓和瑟堡前往美國紐約。該次航行的乘客總數為1,169人,其中包含一組德國記者、北德意志-勞埃德公司總裁菲利浦·海尼根,以及一隻名為「領事」(Consul)的黑猩猩,牠隸屬於威廉·莫利斯仲介公司旗下,將前往美國進行歌舞雜耍巡迴表演。 6月20日,勝家大樓掛上了和平聯盟(League of Peace)的官方旗幟來歡迎喬治·華盛頓號抵達紐約,晚上6點半時,喬治·華盛頓號停靠於北德意志-勞埃德在紐澤西霍博肯的凸堤碼頭。碰巧的是,一家奧匈帝國航運公司以喬治·華盛頓妻子命名的郵輪-瑪莎·華盛頓號也停靠在同個港口中。 6月22日,船上舉辦了一場記者午餐會,隔天下午,約3,000多名的美國革命女兒會成員,贈送了喬治·華盛頓號一個紀念銅牌。美國前眾議員和大使史蒂夫·L·伍德福德在贈送典禮上致詞,而該銅牌則置於頭等艙吸菸室樓梯的下方。自6月24日開始,北德意志-勞埃德將喬治·華盛頓號開放5日以供公眾參觀。 7月1日,喬治·華盛頓號開始了它的東行之旅,之後它定期航行於不萊梅和紐約,中途停靠南安普敦及瑟堡。北德意志-勞埃德看到華盛頓(喬治·華盛頓號組員對它的暱稱)的成功後,很快的又下訂了一艘相似但更大的船。 1911年6月24日,喬治·華盛頓號參加了英國喬治五世的海上加冕閱兵。它被安排在商船隊伍中第二排的最前頭,且好好的「打扮」了一番。泰晤士報的報導中稱喬治·華盛頓號是出席閱兵的船艦中最大的。 1912年4月14日早上,喬治·華盛頓號行經紐芬蘭大淺灘南端前往紐約時,船上的組員發現了一座冰山。當天下午,喬治·華盛頓號以0.5英里(0.80公里)遠的距離經過冰山,組員估計在水線上的冰山高112英尺(34公尺)、長410英尺(120公尺)。完成紀錄船隻位置後,喬治·華盛頓號以無線電的方式警告同樣位於該區域的船隻。白星航運的鐵達尼號的一名無線電操作員在喬治·華盛頓號東方250海里(460公里)處收到這則警告。4月15日,在警告發出後不到12個小時,喬治·華盛頓號收到了含糊不清的信息,而這段信息的內容正是鐵達尼號在喬治·華盛頓回報發現冰山的位置附近與冰山相撞。愛德溫·德萊克澤爾(Edwin Drechsel)在他的兩本北德意志-勞埃德編年史中,比對了喬治·華盛頓號船員拍下的冰山照片(在他的書中第一次公開發表)和漢堡-美洲航運公司輪船-普林茲阿達爾伯特號船員所拍攝的鐵達尼號冰山照片,聲稱撞擊鐵達尼號的冰山,即是喬治·華盛頓所回報的冰山。 重要乘客 在北德意志-勞埃德公司營運期間,有許多重要或有趣的乘客乘坐喬治·華盛頓號往返歐洲。1909年8月,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在他的同事卡爾·榮格和桑多爾·費倫齊陪同下,搭乘喬治·華盛頓號自不萊梅前往紐約,開始他唯一一次的美國行。1910年2月,愛德華七世任命的樞密院顧問官(Privy Counsellor),同時也是銀行家的埃德加·施派爾搭乘它前往參訪美國。5月,溥儀的皇叔-載濤結束他為期4天的紐約參訪離船後,喬治·華盛頓號在離港時,在主桅掛上了清帝國國旗向其致意。10月,當時美國總統威廉·霍華德·塔夫脫的弟弟亨利·沃特斯·塔夫脫在結束歐洲參訪後,搭乘喬治·華盛頓號回到美國。12月,探險家弗雷德里克·庫克登上了這艘船,因為他聲稱抵達北極的真實性受到質疑,差點在船上與人打起架來。在同一個航班上的,還有德國演員恩斯特·馮·波薩特,他將前往紐約,參加他睽違20年首次在紐約的表演。 1911年1月,剛結束在大都會歌劇院皇室之子歌劇首演的作曲家恩格爾貝特·洪佩爾丁克,搭乘喬治·華盛頓號前往柏林準備進行該部歌劇的首演。4月時,美國雕塑家喬治·格列·巴納德因為一個名為國家道德保護協會(National Society for Protection of Morals)的組織,抗議其展放於哈里斯堡賓夕法尼亞州議會大廈前的裸體雕塑,為了處理這件事情而搭乘喬治·華盛頓號回到紐約。7月時,喬治·華盛頓號載著6隻白孔雀、2頭獅子、2隻大象、150隻猴子以及2,000隻金絲雀,從印度出發前往聖路易斯動物園。8月,有兩個重要人物搭乘了喬治·華盛頓號前往柏林。一個是梅西百貨合夥人之一-內森·史特勞斯(伊西多·史特勞斯的弟弟),他將代表美國出席舉辦在柏林的第三屆世界嬰兒保護大會(third world congress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fants);其二是美國眾議員理查·巴爾托特,他受塔夫脫總統命令,要將美國人民的禮物:「弗里德里奇·威廉·馮·施托伊本的雕像」交送給德國政府,因此他和雕像一同搭乘喬治·華盛頓號前往柏林。 身為金融家和慈善家的小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在1912年11結束他為期2個月的歐洲行後,搭乘喬治·華盛頓號返家,12月時,他的妻子也隨之搭乘喬治·華盛頓號返家。同樣搭乘11月航班的,還有蘇格蘭女高音歌手瑪莉·加登,她剛結束在蘇格蘭的假期。接下來的12月,和摩根太太搭乘同一船班的,還有德國歌劇女高音佛麗妲·亨佩和美國歌劇男高音里昂·萊斯。亨佩和萊斯分別與柏林皇家歌劇院和德勒斯登薩克森皇家歌劇院(Saxon Royal Opera of Dresden)合作。 1913年11月時,新婚的紐約地方助理檢察官弗朗西斯·鮑斯·塞爾,和他的妻子潔西·伍德羅·威爾遜·塞爾(她是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的女兒)搭乘喬治·華盛頓號前往歐洲度蜜月。他們在白宮舉行婚禮,之後搭乘喬治·華盛頓號的皇家客房。下一年的一月,英國劇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登上喬治·華盛頓號,悄悄離開了紐約。毛姆在去年的11月中旬抵達紐約,觀賞比利·伯克在他的新戲「承諾之地」(The Land of Promise)的紐約首演。 身為慈善家的名媛莎拉·波爾克·福爾,在1923年8月開始了為期六個月的歐洲之旅。她乘坐於喬治·華盛頓號的頭等艙中,並由她的女兒、女婿以及侍從陪同。旅途結束於1924年2月。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4年一戰爆發後,喬治·華盛頓號在紐約港中尋求庇護。1917年,當美國加入戰爭後,喬治·華盛頓號被拖到紐約海軍造船廠準備改裝成運兵船。同年9月6日,喬治·華盛頓號開始投入使用,由埃德溫·T·波洛克(Edwin T. Pollock)指揮。 1917年12月4日,喬治·華盛頓號開始了它的第一次運兵任務,然後在接下來的2年中航行了18趟之多,以支援美國遠征軍。期間,它也航行過數次特殊運輸任務。1918年12月4日,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和其他巴黎和會的美國代表,一同搭乘喬治·華盛頓號前往歐洲。航行期間,它在賓夕法尼亞號戰艦與其它在12月13日加入的10艘戰艦和28艘驅逐艦護送下抵達布雷斯特,充分展現了美國的海軍實力。運載4,000名士兵回國後,1919年1月,喬治·華盛頓號載著時任海軍部助理部長的富蘭克林·羅斯福,以及中國和墨西哥的巴黎和會代表前往法國。然後在2月24日再載著威爾遜返回美國。 1919年3月13日,威爾遜再次乘坐喬治·華盛頓號抵達法國,然後在7月8日會議結束後返國時,也是搭乘喬治·華盛頓號。旅途中,喬治·華盛頓號配備了在當時為新科技的無線電話(Radiotelephone),讓威爾遜能跟位於華盛頓的官員談話。此外,船上也安裝廣播發送器以提供部隊一些娛樂。美國國慶日時,威爾遜透過廣播向隨行的船隻發送演講,這是首次有美國總統透過廣播發表演說,不過威爾遜在演講時站的離麥克風太遠,但技術人員卻不敢叫他站到正確的位置。 1919年秋季,喬治·華盛頓號載著比利時國王阿爾貝一世夫婦一行人於10月2日到訪紐約,之後在11月12日回到布雷斯特。1919年11月28日,喬治·華盛頓號除役,在此之前,它總計運送48,000名旅客前往歐洲、34,000人前往美國。1920年1月28日,喬治·華盛頓號移交給美國海運委員會。 手斧報 《手斧報》創立於1918年2月,目的是為了減輕在危險區域工作的士兵、水手和軍官的壓力,由具有文學素養的軍官負責編寫,然後交由部隊中有出版和印刷經驗的人負責發行。首刊的印刷僅使用了一台小型手壓機,原先只印刷了5,000份,不過後來增加了2,000份。報紙的名稱:手斧,來自於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該報最先只有一張,新聞的來源仰賴船上生活和無線電。1919年時的報紙列出了當時的編輯組:隨船牧師為總編輯,該報共有三名分別來自美聯社、國際通信社以及合眾國際社的記者,副編輯則由合眾國際社的記者兼任。後來該報利用船上的印刷機印刷,而報紙的版面大小大約為9乘8英寸(23乘20公分)。該報的座右銘為:「我們不能說謊」(We Cannot Tell a Lie),頭版則會寫著:「大西洋上發行量最大的報紙」(The Largest Circulation On The Atlantic Ocean)。 戰間期 移交給美國海運委員會(United States Shipping Board,簡稱USSB)後,喬治·華盛頓號載著受法國政府邀請的250名美國退伍軍人協會的成員前往法國。之後,海運委員會針對跨大西洋航行對喬治·華盛頓號進行修繕,然後美國郵務汽船公司租借,1921年3月時,喬治·華盛頓號再次航往歐洲。1921年8月,郵務汽船公司被美國政府接手,更名為美國海運。1930年,喬治·華盛頓號載著美國第一批金星母親前往法國,參觀她們兒子的墳墓。喬治·華盛頓號一直服務於跨大西洋航線,直到1931年為止,之後就被閒置於馬里蘭州帕塔克森特河。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1年1月28日,美國海軍重新自美國航運委員會取得喬治·華盛頓號,然後在1941年3月14日,喬治·華盛頓號改名為凱特林號(USS Catlin (AP-19))。該名出自於美國海軍陸戰隊准將阿爾伯提斯·W·凱特林。但是它的燃煤引擎太慢了,沒辦法抵禦潛艇的攻擊,因此在1941年9月26日再次除役。1941年9月29日,英國由於亟需運輸艦,因此在租借法案下取得了喬治·華盛頓號,但是在航往紐芬蘭後,他們發現喬治·華盛頓號老舊的鍋爐無法安全且充足的產生蒸氣以驅動引擎。再來是無法取得經驗充足的管理人員,因為在1930年代,使用燃油引擎的船隻已經幾乎取代了燃煤引擎的船隻。由於不適合作戰使用,英國在1942年4月7日把它還給了戰時航運管理局。 之後在一般代理協議(General Agency Agreement)下,喬治·華盛頓號交由阿拉巴馬州莫比爾的沃特曼汽船公司營運,並駛往巴拿馬。1942年9月5日交還給戰時航運管理局後,當局決定將其在陶德造船廠位於布魯克林的船廠中更換燃油引擎。1943年4月17日完工後,它被美國陸軍租用。1943年4月和5月間,它載著士兵從卡薩布蘭卡回到紐約。 1943年7月,喬治·華盛頓號自紐約起航,航經巴拿馬運河前往洛杉磯和澳洲布里斯班。回到洛杉磯後,9月,它出發前往孟買和開普敦,最後在1943年12月返回紐約,完成了它的環球之旅。1944年1月,喬治·華盛頓號定期航往英國和地中海,再次攜帶部隊支援位於歐洲的盟軍,經常停靠於南安普敦、利物浦和勒阿弗爾。 喬治·華盛頓號於1947年4月21日停止服役,並交還給航運委員會。此後它一直停靠在巴爾的摩,但在1951年1月16日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它,最後在1951年2月13日拆解並做為廢鐵出售給巴爾的摩波士頓金屬公司。
{'wikidata_id': b'Q877351'}
北極風情畫 《北極風情畫》是小說家卜乃夫的代表作。 1943年11月,卜乃夫應當時在西安銷路最大的《華北新聞》的總編輯趙蔭華之請,第一次用「無名氏」作筆名,寫了長篇小說《北極風情畫》。小說在《華北新聞》上連載,每天一節,約二千到三千字,且常附木刻版畫。這篇小說掀起了連作者都意想不到的波瀾,—時,《華北新聞》銷路大增。其至形成了一種「滿城爭說無名氏」的盛況,《北極風情畫》使「無名氏」聲名鵲起,一夜之間成為了大後方知名度極高的名作家。 這部小說全文有十五萬字,卜乃夫只用了十八天就把它寫完,平均每天幾乎要寫八千字。它起初只是礙於朋友的請求、為填補報紙的篇幅而寫的,連作者自己對此也無多大信心。他用「無名氏」的筆名,也許預感到這篇小說可能引起麻煩,所以要用筆名來緩解對自己造成的壓力。因為在抗戰時期,這種遠離抗戰時代主題的純愛情小說,勢必要受到來自官方和進步文化界的批評。前此對梁實秋的「與抗戰無關淪」的批判相對「戰國策」 派的批判,已讓人感受到這一點,然而,料想不到的是這篇小說卻在民間、在讀者中獲得了極大的成功,這就極大地增強了卜乃夫的創作自信。 故事梗概 故事發生在1932年的蘇聯西伯利亞小城托木斯克。主人公林是東北抗日名將蘇炳文部下的一名軍官,職務是上校參謀。這年冬季,抗日軍隊在中東路扎蘭屯和日本軍隊打了最後一次大仗,主力損失殆盡。他們沿著鐵路撤退,直退到滿洲里的中俄邊界,在那裡與馬占山、李杜兩將軍的部隊會合。由他們只有消耗,沒有補充,後援不繼,孤軍奮戰,終於不得不在蘇聯允許的情況下,退到蘇聯境內的西伯利亞。當時日寇用盡各種外交手段,想將馬、李、蘇三位將軍索回。為遮人耳目,他們被蘇聯當局隱藏在了一個很偏僻的小城托木斯克。托木斯克建在無邊無際的西伯利亞大草原之上,是靠北冰洋最近的城市。它的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的酷寒:冬季平均溫度常常在零下四十度以下。 林是韓國人,飽嚐亡國之痛,他參加東北義勇軍是因為日本是中韓共同的敵人,他希望憑著中韓的共同努力,完成韓國的民族革命,而現在連中國的抗日革命都遭受到了這樣沉重的打擊,韓國的獨立革命還從何說起。身處異國他鄉,又是戰亂年代,失路之人,他的心境的悲苦是無以言表的。小說隨之展開了一段戰爭與愛情的故事。 林在一種輕浮遊戲的動機驅使下結識了少女奧蕾利亞。他明知奧蕾利亞認錯了人,故意往前跑,引誘奧蕾利亞上鉤,待到奧蕾利亞追到,又將計就計,摟住奧蕾利亞長吻。待到奧蕾利亞發現認錯了人,又油嘴滑舌地巧辯。 林採取的於連式的攻守戰略,使這場愛情角逐偏離了純真、純情的常軌。當這場愛情之火燃亮之後,林和奧蕾利亞已不再能主宰自己的命運,而只能聽從「愛」的召喚,將自己奉獻於愛的祭壇之上,成為愛的犧牲者。小說最後的結局是奧蕾利亞殉情自殺,林雖生猶死,作者試圖由此點明愛的無可逃脫和愛的不由自主這一命運主題。
{'wikidata_id': b'Q9497968'}
馬里科 俱樂部生涯 馬里科生於波蘭克拉科夫,球員時代曾經效力波蘭及土耳其俱樂部,並兩度代表波蘭國家隊上場,於2003年在土耳其受傷3個月,而受傷後歐洲的轉會窗已關閉,但亞洲的轉會窗仍然開放,使馬里科收到來自有不少長期養傷球員並急需球員的中國俱樂部深圳健力寶來電,正符合他們條件的馬里科抵達深圳兩三周後,便獲得俱樂部合約,跟球隊進行季前集訓隨後正式加盟深圳健力寶,而當賽季他隨隊奪得首屆中超冠軍,並且獲得參加2005年亞冠盃的資格,到2006年年賽季結束後,馬里科成為自由身,而當時西安國際有意與其簽約,雙方幾乎已簽訂合同,但屬會深圳健力寶半路殺出又把他搶回來,於是馬里科繼續留隊效力,到2008年賽季主場對天津泰達第18輪聯賽中,打進一球讓馬里科以35歲零11天成為中超聯戰平深圳隊史上最大年齡的進球球員,直到2009年深圳因更換新東家棄用2008年賽季的全部外援球員,使作為球隊隊史上效力時間最長外援之一的馬里科結束在深圳健力寶的生涯,隨後他被剛剛降入中甲的遼寧宏運相中,其通過試訓順利加盟,在幫助遼寧奪得2009年賽季中甲冠軍重返中超聯賽後馬里科選擇退役。 教練生涯 馬里科掛靴定居深圳加入剛由降級中甲聯賽的深圳鳳凰(半賽季後被廣州富力再接手)教練組,並一度預備復出以備不時之需,及後在球隊及時簽齊四名外援後作罷,結果他隨隊獲得當季中甲聯賽亞軍並沖超成功,直到2012賽季中途,馬里科離開廣州富力,到2013年中選擇與另一名曾在深圳健力寶效力的外援施夫高域從最底層開始指導小朋友,一同在深圳開辦青少年足球培訓機構簽約至母隊深圳紅鑽旗下展開教練生涯,到2016年獲歐洲足總專業教練資格後獲烏干達國家隊邀請執教,到2017年8月,他獲委任為由中超俱樂部廣州富力組建及營運的港超聯俱樂部R&F富力總教練,直到2018年3月12日,馬里科與富力達成協議離任主教練一職,而在他執教R&F富力期間於各項賽事總共18場取得6勝1和11負的成績。
{'wikidata_id': b'Q6758921'}
哆啦A夢 (角色) 設定 哆啦A夢是一種用於照顧兒童的量產型貓型機器人。其機器人妹妹哆啦美(ドラミ)是為了支援該種機器人而特別訂做的。在方倉陽二的漫畫《哆啦A夢百科》中,根據方倉的設定,其正式的職業名稱為「特定意志薄弱兒童監視指導員」。 方倉設定原本是方倉陽二的原創設定,包括哆啦美的時光機器等在內,當時一些設定被作者藤子·F·不二雄所採用,而成為舊有的正式設定。但在動畫電影《2112年哆啦A夢的誕生》(2112年ドラえもん誕生)中,方倉的設定一部份被電影重新修改,在藤子·F·不二雄的認可之下,成為現在公認的新設定。 誕生 哆啦A夢在2112年9月3日誕生於日本東京的松芝工廠,在當日的量產線上是0號(第一台)之後所生產的1號(第二台)(方倉的設定)。製造過程中發生了事故(後面詳述),造成其中一顆螺絲被拔掉,成為一台「特別的」機器人。之後被送到機器人學校的特別班級,在那裡遇到了「哆啦A夢七小子」(ザ・ドラえもんズ,當時稱為「哆啦哆啦7」),並和他們成為朋友。之後哆啦A夢參加機器人學校中舉行的機器人銷售會,當時還是幼兒的世修(セワシ)不小心按下了購買按鈕,因此買下了哆啦A夢(出自附篇電影《2112年哆啦A夢的誕生》)。在《2112年哆啦A夢的誕生》裡,哆啦A夢作為照顧兒童用的機器人,在世修家工作。為了要改變世修「最差勁的祖先」大雄的未來,世修決定叫哆啦A夢返回20世紀幫助大雄。 第2作電視動畫版本的設定為:在製造之後進行的檢查,哆啦A夢被判定為瑕疵品的便宜貨,隨後在拍賣市場中被世修的父母買下。為了要改變祖父大雄的未來,因此世修把哆啦A夢送到大雄的家。 第3版(2005年後)設定為:從第291集《百年時間膠囊》看見,哆啦A夢生產前並沒有其中一顆螺絲被拔掉,而底色是黃色而非藍色,同時亦沒有時空罪犯經過工廠,只是出生後收到100年前野比大雄送給他的生日卡及生活照片,但是照片已被藍色哆啦A夢取回。之後恢復設定1。 性格 基本還算溫和的性格。但是由於他的職務是看管小孩,因此變得有些好管閒事。儘管他自己經常勸告大雄慎用秘密道具,但因為他本人的過失導致事態擴大的情況也不在少數。 當驚慌的時候就會完全失去理智,平常不收拾百寶袋以致經常拿錯道具(<哆啦美最失魂的一天>)。在這些方面的輕率與大雄毫無差異。有時也會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做出惹怒對方的事情。當大雄不爭氣的時候,也經常會訓斥大雄。 但是,也有浪漫主義的一面。雖然他也經常與大雄爭吵,但是畢竟與大雄締結了深厚的友情。為了擔心他不在的這段時間大雄遭遇麻煩,甚至拒絕去未來世界的機器人工廠做定期體檢(其實是諱疾忌醫)。但如果是逼不得已要回去未來世界做檢查,哆啦A夢就會委託妹妹哆啦美來代替其工作直至完成檢查回來爲止。 譯名稱呼 大中華地區早期通常稱呼哆啦A夢為「叮噹」(香港和中國大陸)、「阿蒙」(中國大陸)、「小叮噹」(台灣和中國大陸)或「機械貓」、「機器貓」(中國大陸)。 藤子·F·不二雄病逝後,朝日電視台繼承《哆啦A夢》動畫的製播權,並依其遺願「希望亞洲地區統一改以日本音譯」,促使台灣大然文化在1997年以《哆啦A夢》為中文名稱,發行小學館授權的《哆啦A夢》台灣中文版。角色名於是改為與日文發音相近的「多啦A夢」(香港)、「哆啦A夢」(台灣和中國大陸)。 2003年3月大然文化倒閉後,2004年11月,原本1976年青文出版社以《機器貓小叮噹》名稱翻譯出版《哆啦A夢》,再次重新取得日本小學館作品全數版權後,仍依照更改後譯名出版。其後,香港青文、中國吉林美術出版社(吉美)這些漫畫叢書發行代理商陸續跟進。電視動畫播放單位華視、TVB和央視亦更改了譯名。統一名稱是藤子先生的遺願,但有很多人仍慣稱為小叮噹、叮噹、阿蒙,認為比較親切。 名字之由來,坊間流傳著一個說法來自於「銅鑼焼き」+「衛門」=銅鑼衛門。 著作權爭議 在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的兒童版網站上,刊載了一個名為「Broadband」的卡通角色(參考連結),和哆啦A夢極為相似,從2004年9月開始在網路上引起話題。同年的12月27日,擁有哆啦A夢版權的藤子製作公司遞送了一封警告信函,過了一個多月都沒有收到回應,此外日本共同通信社也有相關報導。該角色的設計者僅是短期的工讀生,現在則沒有任何的有關消息。這個角色目前依然刊登在聯邦通訊委員會的網站上。 此外,以東南亞為中心的地區,出現了許多仿冒的哆啦A夢(參考連結:泰國的ไดโรมอน、泰國的ไดโรมอน、新加坡的小叮𪠽、)。 在2001年,Flash設計師「6419」架設的網站,其中大量使用了哆啦A夢的圖片,並將之製成Flash動畫。同年小學館(隨後證明是被假冒名義)遞送了一封警告信給6419,網站也同時被強制關閉。隨後該網站便反覆的搬遷轉移,現在又重新啟用。在封閉後,6419製作的新的「嘔啦A夢」(オラエモン)(參考連結),和哆啦A夢外型幾乎完全相同,但對此小學館並沒有任何的行動。 而日本零食「好吃棒」的形象角色「好吃A夢」(うまえもん)和哆啦A夢的外型也幾乎一樣(參考連結),但沒有引發任何問題。
{'wikidata_id': b'Q1186309'}
大門站 (東京都) 概要 此站有淺草線與大江戶線停靠,各自有車站編號,淺草線是A 09、大江戶線是E 20。另外,大江戶線還設有副站名「濱松町」。 車站結構 淺草線為相對式月台2面2線、大江戶線為島式月台1面2線的地下車站。開業當時僅有國道15號地下的淺草線通車,直到世界貿易中心北側的大江戶線車站開業後才成為轉乘站。本站兩線為直角交會。 由於有許多前往羽田機場、成田機場的乘客在本站轉乘,因此月台與付費區內連絡通道之間設有電扶梯,付費區外通道設有電梯。另外,B1出入口是濱松町廣場開幕時所設置。 付費區外聯絡通道有記載大門歷史的銘版。 本站是大門車站務管區的所在站,管理大門車站務區(大江戶線築地市場站 - 麻布十番站間與淺草線大門車站)、青山站務區(大江戶線六本木站 - 代代木站間)、五反田站務區(淺草線西馬込站 - 泉岳寺站間)。 淺草線車站業務已委託給東京都營交通協力會。 站名由來 站名「大門」,是指本站附近的著名寺廟增上寺的總門。 建設大江戶線時,本站暫稱為濱松町車站,但最終採用淺草線的站名,而以「濱松町」為副站名。自開業起,大江戶線列車的車廂廣播亦包含副站名:「下一站,大門(濱松町)」。
{'wikidata_id': b'Q247129'}
象山孔廟 沿革 1901年,湯阿統、湯阿亮、胡蘭芳等人至飛鳳山代勸堂奉請恩主公分火,於象山村建立苗栗玉衡宮,草創時期僅為土造茅屋。由湯漢山將廟充作書院,講授《論語》、《大學》、《中庸》等課程,並在廟堂上加奉至聖先師神位,至1952年廟宇重修竣工。 1971年,地方上配合明德水庫完成後發展旅遊事業,遂發起整建,籌建委員會由鍾天養擔任召集人。當年在商議時,認為將至聖先師與一般神祇合祀,頗為不妥,乃原殿獨立奉祀至聖先師,既今日的象山孔廟,另在廟後興建凌霄寶殿以供奉玉皇大帝、恩主公、老子等神祇。 此廟與屏東書院和文石書院一樣皆是以書院身分轉為孔廟。由於當時苗縣沒有官設孔廟,前縣長林為恭曾提議將該廟列為縣立,唯意見紛歧不了了之。 1998年,頭屋鄉象山藝術館負責人吳松峰倡議在象山孔廟旁興建高40公尺、寬20公尺的孔子像,期成為頭屋鄉大地標,帶動地方觀光發展與弘揚儒教。次年,苗栗縣政府認為短期內不可能建造孔子巨像。 1999年8月,營建署補助500萬元改善景觀動工。由張仲良設計,將通道的柏油路改為階梯,增加對至聖先師的朝聖感,更用象徵客家古厝的紅磚裝飾廟景,門窗由木工精心刨製,並放置兩座張仲良設計的牧童與水牛及慈母縫衣伴讀的石雕,象徵早期客家農村的生活景象。內部有曾桂龍所書寫的《大同篇》。2000年1月27日竣工。 2011年,客委會補助近700萬元進行廟身與廂房改建。同年11月1日,廟方動員百人將100多公斤的孔子木雕神像先移到玉衡宮奉祀。2013年底完工後,次年3月10日由台灣省政府主席林政則帶領副縣長林久翔、省諮議委員鄒玉梅、頭屋鄉公所秘書徐月蘭等人,以傳統三獻禮祭祀孔子,並頒「象山書院」匾額。 釋奠 1995年,苗栗縣政府首次舉行祭孔大典,因在象山孔廟舉行,所以由頭屋國小教師謝孟宜、廖雪紅、詹依華至台中力行國小學習六佾舞。力行國小學童是負責表演臺中市孔廟的八佾舞。該年教師節,苗栗縣縣長何智輝主祭、頭屋鄉長范雄達陪祭,五湖德龍宮儒樂團伴奏。 次年,祭孔大典繼續在象山孔廟進行,而儀式以民間祭神方式進行。對此,民政局局長古鎮清表示西湖宣王宮、苗栗文昌祠等都有祭祀孔子,但唯獨象山孔廟主祭孔子,但若想以非常正式嚴謹的釋奠大典來祭祀,還是官辦孔廟最適合。
{'wikidata_id': b'Q56604545'}
幼王亨利 早年經歷 小亨利結婚和加冕前的事跡幾無記載。他的母親先前和法國國王路易七世結婚,生下他兩個同母異父的姐姐香檳伯爵夫人法蘭西的瑪格麗特和布盧瓦伯爵夫人法蘭西的艾莉絲;他唯一的兄長普瓦捷伯爵威廉九世於1156年早夭,弟妹有薩克森公爵夫人英格蘭的馬蒂爾達、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布列塔尼公爵若弗魯瓦二世、卡斯蒂利亞王后英格蘭的埃莉諾、西西里王后英格蘭的瓊和英格蘭國王約翰。 1170年6月,小亨利在父王生前被加冕為英格蘭國王,故稱幼王,這是卡佩王朝的一項傳統,在先王史蒂芬時期也被採用。小亨利在加冕禮上的形象在當時的一首拉丁詩中得到表現,這位15歲的王子被描述得很英俊,「高大但勻稱,肩膀寬大且脖子長而優雅,皮膚蒼白長著雀斑,藍眼睛又亮又大,還有金紅色的厚重頭髮。」 為與父王區別,他被稱為幼王亨利。因不是統治的國王,他不被列入英格蘭王系序列(即不稱亨利三世)。根據托馬斯·貝克特的一名信使的說法,他在加冕為王前就被亨利二世封為騎士,但威廉·馬歇爾的傳記卻說他是在1173年叛亂時被威廉封為騎士的(Georges Duby, Guillaume le Maréchal. Le meilleur chevalier du monde. 1984)。 比武成名 與父親和弟弟們不同,小亨利對處理日常政務沒有興趣。作為父親的亨利二世也緊握英格蘭的權柄,沒有放權給小亨利。威爾弗雷德·劉易斯·沃倫於1973年提出的說法代表了歷史學家的大多數觀點:「小亨利是他家唯一一個在當時有好名聲的……也是唯一一個沒有政治洞察力、軍事技能,甚至基本的智力的……」沃倫在後來的著作中將這一說法具體化:「他謙和、善良、平易近人、禮貌,是公平與慷慨的化身。不幸的是,他同時淺薄、自負、大意、自大、無能、無遠見、不負責任。」 但在當時,小亨利的名聲卻是正面的。這可能是因為那時,騎士比武之風盛行。《威廉·馬歇爾的履歷》記載了威廉在1170年成為小亨利的教師,並擔任他的比武領隊直至1182年,還記載小亨利在1175年 - 1182年不停在法國北部和中部參加比武。他和表兄弟弗蘭德伯爵腓力、埃諾、弗蘭德和納穆爾伯爵鮑德溫五世一起成為比武的主要參與者。1179年11月,他去馬恩河上的拉尼比武,每天在龐大的隨行人員身上花掉200多英鎊之多。 小亨利雖然缺乏政治地位,但屢次比武讓他在西歐獲得了名聲。貴族吟遊詩人伯特蘭·博恩與小亨利相識,說: (他是)在舉起過盾牌的國王中最好的,是馬上比武者中最勇敢也最出色的。在羅蘭的時代,甚至更早,從沒有這樣一個嫻熟的、好戰的、名聲在全世界迴響的騎士——甚至即使羅蘭回來,即使世界被探索到尼羅河和日落之處。 1183年小亨利的死使得騎士比武之風在他的同代人和下一代人中衰落了。他曾經的管家蒂爾貝里的熱瓦斯說:「他的死是一切騎士行為的終結。」 政治生涯 小亨利在父王的政治中起到重要作用。1160年11月2日,他才5歲就和至少2歲的法國公主瑪格麗特訂婚,瑪格麗特是法國國王路易七世和第二任王后卡斯蒂利亞的康斯坦薩的女兒。這次婚姻是解決安茹伯爵和法國國王關於諾曼屬韋桑邊界地區的領土爭端的一次嘗試,這些地區是路易在大約1144年從小亨利的祖父安茹伯爵若弗魯瓦五世手中獲取的。而諾曼屬韋桑的城堡將作為瑪格麗特的嫁妝贈予小亨利。但亨利二世為了得到這些城堡,敦促兩個孩子早日完婚,因此與路易七世不合。 1172年8月27日,小亨利與瑪格麗特在溫切斯特大教堂正式結婚。17歲的小亨利再次被加冕為英格蘭國王,瑪格麗特也一併加冕,由魯昂大主教羅特魯主持。 1173年,小亨利因為權力和金錢問題和父王鬧翻,得到了母后埃莉諾和弟弟理查、喬弗雷以及蘇格蘭國王威廉一世、法國國王路易七世、諾曼人和對國王不滿的貴族們等的支持,盎格魯-諾曼、諾曼、安茹、普瓦圖、布列塔尼的領主們組成了強大的聯盟。這場歷時1年的內戰險些推翻亨利二世,亨利二世僅僅依靠忠臣對英吉利海峽的掌控才得以倖免,還擊敗並俘虜了蘇格蘭國王威廉一世。由於母后阿基坦的埃莉諾被俘,叛亂失敗,小亨利尋求和解。作為和約的一部分,此後七年,他用於比武的錢大大增加了。這次叛亂摧毀了很多城鎮,這使小亨利備受譴責。 1177年6月19日,小亨利的兒子威廉出生,是個早產兒,3天後就夭折了。這是他唯一的後代。艱難的生育過程可能對小王后瑪格麗特造成了不孕,因為她再也沒有生育。 1179年11月,小亨利代表父王出席了腓力·奧古斯都在蘭斯被加冕為副國王的儀式,全程運送王冠。後來,他在馬恩河上的拉尼的慶祝性比武中成為主角,並且在隨行人員身上花了大把的錢(如前文所述)。 1182年,小亨利的狀況突然急轉直下。他和家庭比武領隊威廉·馬歇爾鬧翻了。《威廉·馬歇爾的履歷》不知名的作者說威廉和小王后瑪格麗特有私情。威廉的主要作傳者大衛·克勞奇說威廉被控不敬,這是他傲慢和貪婪的後果。威廉被控通姦只在《威廉·馬歇爾的一生》中有所提及,在該事件版本中他很可能有罪。1183年,小亨利將妻子送回法國宮廷,但這更多是為了在他對弟弟理查作戰時保證她的安全,而非懲罰她的不貞。 死亡和下葬 1183年夏天,小亨利在利穆贊準備對父王和理查的作戰時病亡,享年28歲。當時,為了支付給僱傭兵的工資,他剛劫掠了當地的修道院。6月初,他患上了痢疾。他的身體很快衰弱,被送到利摩日附近的馬特爾。6月7日,垂死的小亨利開始懺悔和舉行死前儀式。為了表示與父王作戰的懺悔,他裸體拜倒在十字架前。他把斗篷給威廉·馬歇爾,請求威廉把斗篷送到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臨終時,他請求和父王和解,但亨利二世認為他在耍花招,拒絕見他。6月11日,小亨利去世,緊攥著亨利二世給他的一枚戒指,那是亨利二世原諒他的象徵。亨利二世說:「他讓我費了很多心,但我寧可他活著讓我費更多的心。」 小亨利死後,他的母親和一些朋友試圖讓他成為聖徒。韋爾斯的執事長厄利的托馬斯在布道中詳細描述了隨從們將小亨利的遺體北上運至諾曼第時發生的種種神秘事件。小亨利生前下令將內臟等埋在沙魯修道院,遺體其餘部分葬在魯昂大教堂。但在葬禮進行中,因為小亨利生前欠了僱傭兵的錢,一部分家產被僱傭兵頭目搶走。陪伴他的遺體的騎士也沒錢了,只能由維熱瓦的修道院救濟。這個騎士團體很龐大,也很情緒化。當遺體行至勒芒時,當地主教攔下隊伍,命令把小亨利葬在他的教堂,可能是為了化解小亨利之死在民間造成的騷亂。一個月後,魯昂的主任牧師找出小亨利的遺體,以使得按他生前遺願將他葬在諾曼第。 他的遺體葬在魯昂大教堂,墳墓和與他長期爭執的弟弟獅心理查相對。為他和瑪格麗特主婚的魯昂大主教的墳墓則在迴廊上他的墳墓附近。小亨利的兩個弟弟後來成為英格蘭國王理查一世和無地王約翰。 外表和人格 亨利和理查「都身材高大,中上水平,都有威嚴的架勢。在勇氣和寬宏方面他們幾乎一樣;但在道德品格上,他們相去甚遠……(亨利)因和善慷慨而受人稱讚……他很溫和……他因脾氣好受到表揚……因寬容而非凡……卑鄙和不配的人向(亨利)尋求避難……是壞人的保護者……醉心於比武運動……對外國人有好感……(亨利的)抱負廣泛遍行世界。」 另一個描述是「他身材高大,面相傑出;他的臉充分表達歡樂和成熟的判斷;他在人子中是美麗的,禮貌而愉快。他對所有人親切,也為所有人所愛;他對所有人都溫和,在樹敵方面無能。他在戰爭中無與匹敵,隨著他在勇猛、熱誠、人品上卓越的禮貌、他真正的慷慨、他真正的正直上都勝過他們……」
{'wikidata_id': b'Q235238'}
新浪微博 歷史 新浪微博於2009年8月14日開始內測。9月25日,新浪微博正式添加了@功能以及私信功能,此外還提供「評論」和「轉發」功能,供用戶交流。 新浪微博用戶平均每天發布超過1億條微博內容。除網頁版外,新浪微博也擁有本地客戶端版,目前主流的有微博AIR、Wing微博、微波爐等,新浪微博也推出了官方的本地桌面用戶端-微博桌面。 2010年12月1日10時20分,新浪微博出現不能存取的故障,有部分用戶出現「用戶不存在」的現象,微博系統要求填寫個人資料,並強制退出。新浪微博的存取於當日14時30分恢復正常,官方解釋事件是由於新浪微博用戶量和每日的微博發布量的激增所致的。搜狗CEO王小川則稱該事件是由於微博伺服器進入無窮迴圈過程,導致進入首頁後自動跳轉至系統錯誤頁面,4秒後再次自動跳轉至首頁;這對伺服器造成巨大衝擊,從而使伺服器宕機。 2011年3月2日,新浪CEO曹國偉表示,新浪微博註冊用戶數已超1億。同時他還透露,新浪將會將微博部門的600人編制擴大至少一倍,並大幅增加對微博的營銷支出。 2011年3月23日起,新浪微博將微博短鏈接域名從sinaurl.cn轉為t.cn。更換域名後,帶鏈接的微博可以多寫三個漢字。 2011年4月7日起,新浪微博正式啟用新域名weibo.com和weibo.cn,同時啟用新版logo。原域名使用不受影響,現有的WAP域名t.sina.cn將自動跳轉到weibo.cn。有分析認為,新浪微博可能獨立分拆上市。 2011年5月25日,新浪微博新增兩種圖片浮水印,在原來右下角網址的基礎上,又增加了微博圖示和暱稱。用戶只有以weibo.com的域名登入,才可以在個性設定中更改浮水印的數量和位置,目前只有超過一定像素的JPEG格式的圖片會加浮水印。 2011年6月,新浪宣布正在開發英文版準備進軍海外市場,但是仍然遵守中國的法律。 2011年8月31日,新浪微博宣布公測新版面,加入微相簿、好友聊天和微博精選功能,同時改進私信等功能。新版面由兩欄改為三欄,用戶可以自由切換版面,但是介面不變。用戶在10月18日前如需升級的話則需要邀請碼。同時推出「專業版」,分成政府版,企業版,媒體版,校園版。(此後新浪微博再次發布了新版面,一般版本和專業版本使用其統一的版面。) 2012年3月16日,新浪微博將與搜狐、網易和騰訊微博共同正式實行微博實名制。 2012年5月16日,新浪公布未經審計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新浪微博用戶數已增至3.24億。 2012年8月29日,新浪微博去掉logo中的「Beta」字樣,經過了3年的測試,新浪微博終於變成了正式版。 2013年4月29日,阿里巴巴通過其全資子公司阿里巴巴(中國),以5.86億美元購入新浪微博公司發行的優先股和普通股,占新浪微博公司全稀釋攤薄後總股份的約18%。 2013年7月23日,新浪微博宣布接入Facebook平台,支援海外用戶通過facebook帳號登入新浪微博。新浪微博正式成為中國首家接入facebook的大型社交平台。 2013年9月5日,新浪微博2500萬美元投資移動影片技術公司炫一下B輪,其他投資者包括紅點投資、晨興創投等。炫一下致力於提供行動端影片解決方案,旗下由影片播放開放平台Vitamio。炫一下將與新浪微博在移動段影片領域展開合作,通過秒拍App為新浪微博用戶提供10秒短影片。 2014年3月14日,新浪微博(Weibo)宣布赴美辦理初次公開發行(IPO),計畫募資最多5億美元。微博本次募資所得將用來償還新浪公司的貸款,剩餘的資金則將用於投資技術、產品開發,拓展銷售和營銷工作,並充實運營資金。 2014年3月27日晚,新浪微博悄然正式更名為「微博」,此舉被認為是為上市做的準備之一。 2014年4月17日,「微博」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掛牌上市,以ADR上市,股票代號WB,為中國(中文)社交媒體在NASDAQ上市的第一支股票。當日發行的股價為17美元,收盤時股價大漲3.24美元,為20.24美元。收盤後微博市值為30.4億美元。 2014年10月13日,新浪微博推出了第6版,相對於之前版本升級需要邀請碼,第5版用戶只需登陸微博網站,點擊個人頭像下方的「搶鮮升級新版微博V6」,即可升級到第6版。第6版微博介面也隨之調整,改為卡片式風格,但功能升級不大。有媒體稱此次微博改版將對抗微信。10月27日,所有仍在使用第5版的用戶進行了強制升級。但這些改變並未獲得用戶的支援,引來一片罵聲,例如頭像將原來的方形改為圓形,原頭像的畫面,產生了部分遮擋。微博內部相關人士稱,網頁版微博升級的初衷是「把PC端和行動端的風格統一,讓用戶在從PC端向行動端轉移時更為容易」。有媒體稱此次改版向臉書看齊。 2015年8月12日中午,新浪微博的圖片伺服器發生故障,導致配圖與博文描述完全不同,其中延參法師的微博中被配了一張性感相片。 2016年1月,新浪微博宣布,將取消140字字元限制。該功能計劃在1月28日對微博會員開放試用權限,並於2月28日正式對所有用戶開放,屆時用戶可直接發布小於2000字的微博。不過在資訊流介面中,若有超過140字的微博,正文維持原展示方式,並會增加新的返回標識。 2017年4月20日,新浪微博CEO王高飛宣布,將限制用戶更改暱稱次數。普通用戶一年內(按自然年計算)只能更改一次,會員用戶可按照等級高低不同更改3-5次;橙V用戶只能更改1-2次並需要系統稽核通過。 2018年7月23日,新浪推出了與即刻相似的資訊類APP鮮知,並可使用微博登入。 2018年10月9日,新浪微博官方宣布,為「進一步營造清朗、健康、文明、有序的平台環境,切實保護未成年人網路空間安全」,決定自2018年11月1日上線的新版本用戶端起,暫停對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開放註冊功能。同時,新浪微博正在加緊開發針對未成年人的特別版本,專門提供適宜未成年人瀏覽和參與的內容及活動。 2019年4月,新浪微博與中國國家圖書館合作,啟動網際網路資訊戰略儲存專案。屆時新浪微博上公開發布的博文將被國家圖書館儲存。 2019年9月2日,新浪推出社交APP綠洲,與instagram和小紅書類似,目前處於內測階段,需要通過邀請碼註冊並可以通過微博帳號登入,但綠洲與微博內容不相通。 管理團隊 董事長:曹國偉 CEO:王高飛 副總裁:曹菲 進階副總裁:王雅娟 認證制度 新浪微博與Twitter一樣實行認證制度,對名人、企業、機構等進行認證。當一個用戶通過認證後,其微博用戶名稱後將會加上橙色「V」的圖示,企業、機構、組織則顯示藍色的「V」,其微博首頁上也會出現「新浪認證」的圖示和說明。獲得認證的用戶不能隨意修改暱稱,否則可能會需要重新進行認證。 目前新浪微博的認證已由過去的電子郵件材料改為線上提交材料。 2011年,新浪承認有個別新浪微博內部人員違反規定進行付費加V認證服務,此行為後來得到制止。 個人認證 新浪微博邀請明星和名人加入開設微型部落格,並對他們進行實名認證,認證後會在用戶名稱後加上一個橙色字母「V」,以示與普通用戶的區別,但認證用戶和普通用戶沒有功能上的差別。 認證的物件主要是各行業的明星、企業高管和重要的新聞當事人等,以及各種自媒體愛好者。 目前進行個人認證需先上傳頭像、繫結手機,關注30名用戶並獲得100名用戶的關注(包含兩位橙V認證用戶並與他們互相關注),之後才可線上提交身分認證材料。 在獲得橙色字母「V」後,若上月微博被閱讀數大於100萬,或上月微博影片播放量大於100萬的前提下,即可升級成「微博簽約自媒體」,即認證後加上一個紅色字母「V」。而在升級紅色字母「V」後,若下月微博閱讀量不達標,則會降級為橙色字母「V」。 代表委員 新浪微博曾在2011年兩會期間推出的針對全國人大代表或全國政協委員的認證。現併入個人認證。 機構認證 目前除網站和應用官方認證外,都需要提交蓋有公章的認證公函掃描件。認證後會在用戶名稱後加上一個藍色字母「V」。 政府 政府認證的物件是市政府、公安機關、司法、交通、旅遊、醫院、衛生、市政、工商等機構的官方帳號。認證後會在用戶名稱後加上一個藍色字母「V」。 媒體 媒體認證的物件是電視、廣播、平面或網路傳媒在新浪微博開設的官方帳號。媒體認證不等於媒體從業人員認證,後者屬於個人認證。認證後會在用戶名稱後加上一個藍色字母「V」。 企業 為了方便企業在微博上進行宣傳,新浪會對企業進行認證。與名人認證相同,經過企業認證後的用戶名稱後也會加上一個字母「V」。 有營業執照和公章的盈利型各類企業、公司的官方帳號均可申請企業認證。認證後會在用戶名稱後加上一個藍色字母「V」。 校園 原高校認證,是提供給各大院校或其下屬機構以及該校校友會等組織的認證方式。認證後會在用戶名稱後加上一個藍色字母「V」。 機構/團體認證 原機構認證,是提供給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粉絲團體、體育俱樂部、車友俱樂部、影視話劇等官方帳號的認證方式。認證後會在用戶名稱後加上一個藍色字母「V」。 網站 網站認證的物件是商業網站或具備一定知名度的個人區域網路站(需要有獨立域名),淘寶店鋪暫不能通過認證,無資訊工業部備案資訊的網站通過認證可能有難度。認證後會在用戶名稱後加上一個藍色字母「V」。 應用 此項僅限為新浪微博開發應用的用戶申請。認證後會在用戶名稱後加上一個藍色字母「V」。 微博達人 普通用戶凡繫結手機號、達到一定的微博數、關注人數、粉絲數、互粉五項達標可申請微博達人。後因業務調整、產品升級,微博達人自2017年5月15日停止申請,同時下線達人產品,原有達人用戶仍保留狀態,該產品隨後被微博自媒體(微博大V認證)取代。 爭議 「對新浪微博的爭議」主要介紹在使用新浪微博時存在或曾經存在的爭議問題,如「殭屍粉絲」、「內容審查」、「特殊帳戶的處理」等。最近出現了一些聲稱新浪微博熱門帳號被官方刪除或者給予他人的聲音。2018年發生大規模帳號封禁,刪除。用戶發帖,回覆被封鎖等等一系列限制言論的行為 在2016年趙薇事件中,新浪微博曾一度刪除共青團中央及其他網友質疑趙薇的文章,並有意將此話題降溫,引發「資本控制輿論」的爭議。
{'wikidata_id': b'Q92526'}
九龍城碼頭 九龍城碼頭,全稱九龍城渡輪碼頭,是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城區馬頭角的一個渡海小輪碼頭,望向啟德機場跑道一帶。值得留意的是,雖然叫「九龍城碼頭」,由於啟德機場擴建,此碼頭與真正的九龍城相距甚遠。 九龍城碼頭旁邊有一個公眾碼頭,名為「馬頭角公眾碼頭」。 歷史 九龍城曾在現太子道附近設有碼頭(參見龍津石橋),後隨啟德機場發展填海而湮沒。 九龍城碼頭首班渡輪航線於1956年7月3日下午6時開出往灣仔(1967年6月24日停辦),至今碼頭已經有60年歷史。九龍城碼頭是香港戰後建成的第一個永久渡輪碼頭。九龍城碼頭曾經開辦多條航線,包括九龍城至灣仔、九龍城至北角、九龍城至東平洲、九龍城至太古城(後來改往西灣河),以及九龍城至北角汽車渡輪(於1965年開辧,但於1972年紅磡海底隧道開通後一度停辦,其後復辦,直至1998年1月停辦至今)等。 現況 目前九龍城碼頭只有一條往來北角的渡輪航線行走,由新渡輪經營 ,每天07:05至19:35提供服務,每隔半小時一班。由於收費設施設於北角碼頭,乘客無論是往北角方向還是往九龍城方向都需要在北角碼頭以港幣或八達通繳付船費。 汽車渡輸設施現為停車場。 將來發展 將動工的中九龍幹線將會以隧道形式在九龍城碼頭旁廣場及附近海床下通過,施工其間須封閉九龍城碼頭巴士總站土地進行大規模挖掘以及在碼頭以北海面進行臨時填海以便興建海床下的沉箱隧道。馬頭角公眾碼頭須拆卸以配合施工。工程完成後海面將會還原。
{'wikidata_id': b'Q6435042'}
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 歷史 世界排球錦標賽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排球作為一項專業的高水平運動的開始。國際排聯在1947年成立後採取的第一個具體措施就是舉辦一個由來自不止一個洲份的國際比賽。 1949年,世界男子排球錦標賽首次在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舉行。那時,比賽仍然限制在歐洲。 三年後,開始舉辦世界女子排球錦標賽,與世界男排錦標賽一樣同步並擴大到包括來自亞洲的國家,並開始以4年為一個的周期舉行。在之後的錦標賽,逐漸加入來自南美洲,中美洲和北美洲的球隊。 由於排球在1964年被加入到奧運項目中,所以在第四屆(1960年)後的兩年,1962年就舉辦第五屆,以便世界排球錦標賽可以和夏季奧運會交替進行。在1970年,來自非洲的隊伍也參加比賽,最初的目標是讓所有五個洲份聯盟的成員都可參加比賽也在這個時候基本達成。 多年來,參與錦標賽的隊伍數量發生了顯著變化。隨著排球的普及,由最初10隊,到20世紀90年代增加至16隊,最終在2002年之後定在24隊。今天,世界錦標賽已是國際排聯組織的最全面及最具規模的賽事,並且可以說是跟隨奧運會之後第二個重要的國際賽事。 1974年之前,比賽的東道國需同時舉辦男子和女子的比賽,除了1966/1967年的比賽,因為男子及女子的比賽在不同的年份舉行之外。但自1978年之後,這做法只是偶爾出現,例如1998年和2006年,兩屆的男子及女子的比賽均同時在日本舉辦。
{'wikidata_id': b'Q2468836'}
邹哲开 鄒哲開(1946年3月-2011年2月18日),福建長樂人,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官員。 生平 1969年9月,在福建省清流縣城關公社楊坊大隊插隊。197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3月,任福建省清流縣長校公社黨委副書記、書記。1979年1月,任清流縣科委副主任。1980年6月,任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秘書、副處長。1985年3月,任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黨組成員。1988年8月,任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黨組成員,為福建省省長王兆國秘書。1990年11月,任中央對台辦一組組長。1991年3月,任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綜合局局長。其間,1991年11月至1994年4月擔任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1994年4月,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協調部部長。1996年7月,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助理、協調部部長。1998年7月,任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2005年1月,任第九屆福建省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他是政協第八屆、九屆、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2011年2月18日,鄒哲開在福州病逝,享年66歲。
{'wikidata_id': b'Q16907443'}
哈辛托·贝纳文特 哈辛托·貝納文特-馬丁內斯(Jacinto Benavente y Martínez,1866年8月12日-1954年7月14日),西班牙20世紀最著名劇作家之一,19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榮譽 作家在1913年被選為西班牙皇家學院院士。 人物簡介 哈辛托·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生於馬德里一個著名的兒科醫生家庭。年輕的貝納文特曾在馬德里大學研讀法律,但他並不甚喜歡自己的專業,卻對戲劇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他的父親恰好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戲劇家埃切加賴的私人醫生,這使貝納文特能到馬德里的劇院觀賞到多次精彩的戲劇首演。對戲劇的熱愛終於使他放棄了學業,先是跟隨一個馬戲班子去各地演出,後來加入了一個劇團,正式當了演員。在巡迴演出中,他廣泛接觸了社會。他多次遊歷歐美各國,深受易卜生、蕭伯納、梅特林克等人的現代戲劇的影響。此外,他又很喜愛莎士比亞、莫里哀等人的西歐古典,翻譯並改編過他們的劇作。 1894年,他的劇本《別人的窩》在馬德里上演大獲成功,從此便一發而不可收。他一生創作劇本百餘部,加上翻譯、改編的劇本總計近200部。他既寫喜劇,又寫悲劇、兒童劇。劇本的風格和題材也是多種多樣的,有風俗喜劇、心理分析劇、情節劇、倫理劇、象徵劇等等。但最擅長的是社會諷刺劇和風俗喜劇,其中《利害關係》被公認為最成功的劇本。此外,還有《熟人》(1896)、《野獸的宴筵》(1898)、《星期六晚上》(1903)、《女主人》(1908)、《貂的田野》(1916)等。他的愛情悲劇《熱情之花》(1913)和兒童幻想劇《本本主義的王子》(1909)也很著名。1922年他的作品《不吉利的姑娘》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由於他以適當方式,延續了戲劇之燦爛傳統」 貝納文特對社會的改革和進步持悲觀消極的態度。他的劇本雖揭露、諷刺了社會的醜惡現象,但他認為文學的作用只是供人消遣而已。他的劇本大都不夠深刻,但輕快流暢,饒有風趣,人物對話尢為出色,往往富於哲理意味,寓意深長,貝納文特是繼埃切加賴之後風靡一時的戲劇大師,他以自己的創作取代了西班牙當時流行的已經沒落的浪漫主義戲劇。
{'wikidata_id': b'Q83184'}
空中加油 空中加油是指在飛行過程中將燃料由空中加油機補充給另一航空器的過程與技術。此外,飛行器亦能在起飛時犧牲部分的油料,減輕起飛重量,使得短距起飛得以更容易達成;或是轉而提供較多的酬載能力給武器、貨物或人員。同時也有文獻指出在大於航程 5600 km 的飛行中,空中加油能節省燃料達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目前空中加油多用於軍事用途。 歷史 最初的人類第一次空中加油出現在1923年6月27日美國陸軍的雙翼機DH-4B,當時年代飛機速度很慢,只要人工丟下油管,另一架飛機駕駛仔細避開螺旋槳接住保持距離飛行,就能完成。不過,空中加油技術發展初始在軍事戰略上的優勢並不多,並未受到重視,多用於延長商業運輸機的航程以及滯空時間所使用。二戰期間飛機速度較快,且都是螺旋槳飛機為主危險較高,空中加油技術因此進入停滯期。 空中加油技術真正在軍事化上實用化是在冷戰時,美國政府為了直接能夠對蘇聯本土進行轟炸,以及噴射機的發明而再度受到重視。美國空軍在1949年時改裝了一架B-29轟炸機,即KB-29空中加油機,由於轟炸機螺旋槳在機翼不在機頭,得以完成並使轟炸機直接轟炸蘇聯成為可能,後來一架接受KB-29空中加油支援的B-50轟炸機更是完成了環繞世界一周的無著陸飛行,大大展示了空中加油的實用性。後來美國的波音公司以及英國空中加油有限公司分別研發了「飛椼式」以及「飛錨式」兩種空中加油技術,正式揮別以人工接管的方式加油。 2015年4月16日,美軍X-47B無人機與KC-707空中加油機採用「飛錨式」技術成功完成歷史上首次無人機空中加油測試。 目前空中加油技術已經在各國普遍運用,許多較有規模的海軍、空軍都擁有空中加油能力。 方式 目前,各國軍隊主要使用的空中加油方式有兩種。分別為「飛椼式」以及「飛錨式」。 飛椼式 飛椼式的主要特徵為使用硬管,通常於加油機的尾端設置可伸縮的硬式伸縮鋼管以及加油人員的操作艙,整體結構與機身合而為一。 這項技術在飛錨式被研發成功之後,緊接於1949年正式應用。飛椼式最大的優點在於使用硬式伸縮鋼管,可承受幫浦的輸油壓力,使每分鐘加油量能達到6000公升以上。另外對於亂流的影響極低,同時使用操作桿進行瞄準、操作方便。而缺點則是加油機本身必須配合加油器採用大型機體,搭載油量也受到限制,且由於必須配置加油桿操作人員,一次僅能對一台飛機進行加油。另外這項技術大多只用於美製軍機,若非美製軍機受油機也必須接受大量改裝,通用性極差。 飛錨式 飛錨式為英國空中加油公司研發,目前以美國海軍為首,各國海軍航空隊所廣泛採用。 這項空中加油技術在1949年時開始使用,其原理非常簡單,加油機上主要為一條約20~30公尺長的軟管以及一個漏斗狀的加油裝置所組成。受油機也僅裝置固定或可伸縮的受油管即可。在飛行過程中,將受油管接上漏斗狀的浮錨後,即可加油。飛錨式的優點在於其設備簡單,不管是加油機或是受油機都僅需簡單改造,同時也不需要加油管操作員,一台加油機亦能裝置數條加油管,能同時對多台飛機進行加油,不僅是定翼機,直升機也能進行空中加油。 而飛錨式的缺點則在於軟管每分鐘能輸送的油量與飛椼式相比並不高,同時軟管受到空氣干擾嚴重,因此加油機以及受油機之間的高度差以及速度差都有嚴格規定,必須擁有高度的飛行技術才能完成空中加油。另外受油管在飛行過程中容易受到汙染,進而影響燃油品質,可能造成引擎毀損。 HIFR 航行中的艦艇直接對飛行中的直升機進行燃料補充,稱之為HIFR(Helicopter In Flight Refuling),這種方式僅使用於直升機,且供油方為艦艇,並非飛行器。受油的直升機與艦艇平行飛行,使用鋼纜將船上的加油管往上拉提,接上加油孔的加油方式。 由於艦艇的甲板暫時無法著陸、或是海況極差可能造成危險的情況下,會實施HIFR。目前各國海軍在裝有航空燃料加油設備的艦艇上進行HIFR的加油訓練。
{'wikidata_id': b'Q142804'}
动机 動機(英語:motivation),在心理學上一般被認為涉及行為的發端、方向、強度和持續性。動機為名詞,在作為動詞時則多稱作激勵(英語:motivating)。在組織行為學中,激勵主要是指激發人的動機的心理過程。通過激發和鼓勵,使人們產生一種內在驅動力,使之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的過程;又在此過程中,動機通常不會是一成不變的,相反地,動機可能會增加或降低。然而,不管動機水準的高低為何,人們若能維持一定的動機水準,則不但能維持追求該目標的行為,也能維持心理上對該目標的渴望,直到人們知覺到該目標達成為止,因此動機時常被視為是行為的前導驅力,若能掌握人們的動機,則往往可以協助預測其行為的方向性與模式。 在柏拉圖的靈魂由三部分組成的論述中已經存在動機觀念了。情慾(希臘語:ἐπιθυμία)是進食或繁殖的欲望的起源,作為生理需要,這必須由情緒(希臘語:θυμός)控制,而並非理性。因而這食慾或慾念的功效與認知相對立。一般古代哲學,尤其幸福論認為對幸福感的迫切要求,是動機存在的根本;對目標片面和孤立的研究是不充分的。但總之,激勵概念的研究一直在20世紀30年代以前,都不為學術界重視。 動機理論 自從霍桑效應(英語:Hawthorne Effect)的重要性被實踐及學術界重視,各種激勵理論也如雨後竹筍般湧現,其中重要的包括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道格拉斯·麥格雷戈的X理論和Y理論、赫茲伯格的兩因素理論、麥克利蘭的成就需要理論、五因子工作特徵理論、行為主義理論、弗魯姆的期望理論、亞當斯的公平理論、阿普特爾的逆轉理論等。 行為主義理論 行為主義理論的典型是強化理論既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該理論是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斯金納在巴甫洛夫條件反射理論、華生行為主義和桑代克的嘗試學習理論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行為主義理論。 公平理論 公平理論由美國心理學家約翰·斯塔希·亞當斯於1965年提出:員工的激勵程度來源於對自己和參照對象的報酬和投入的比例的主觀比較感覺。 其公平的理念為個人回報與付出的比例等於或近似等於他人的回報與付出比: 逆轉理論 美國心理學家阿普特爾(英語:Apter)在1982年提出的逆轉理論認為,人的行為總是存在兩個狀態相對立的動機,其中只有一個動機被激活。在實施行為的過程中,會從一種動機轉向反向的一種動機。冬泳過程正體現了這個理論。 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為個人內在的驅力,是為了克服困難及追求高度成就,而生活經驗及社會文化為影響成就動機高低的因素。 親和動機 屬於社會性動機,在人與人相處時所表現的親近行為的內在動力,適合從事與人互動的工作,像是社會服務工作、業務、客戶服務。 權力動機 是指影響他人和控制他人的內在力量,追求出色的成績是為了獲得權力及地位,而非個人成就感。權力動機較高的人喜歡具有競爭性、高地位的情境, 工作動機 是一種心理狀態,會影響個體在工作情境中行動的動力、趨向及持久性。 其他解釋 神經科學闡述了各種各樣潛在性激勵作用的生物學基礎。他們由激素和中央神經系統的各部份組成。其中包括下丘腦和荷爾蒙等解釋,比如荷爾蒙水平直接關聯並且極大的影響著行為的挑釁性和趨性性。但是是否其可以解釋較為高級的動機形式,仍然為學術界所爭論。
{'wikidata_id': b'Q644302'}
武汉市人民政府 組成部門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武漢市政府參事室 武漢市政府研究室 武漢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武漢市教育局 武漢市科學技術局 武漢市民族事務委員會 武漢市公安局 武漢市民政局 武漢市司法局 武漢市財政局 武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武漢市自然資源局 武漢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武漢市交通運輸委員會 武漢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武漢市水利局 武漢市農業農村局 武漢市商務局 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武漢市審計局 武漢市知識產權局 武漢市外事僑務辦公室 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武漢市質量技術監督局 武漢市糧食局 武漢市機構編制委員會 武漢市城市管理局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 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武漢市林業局 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 武漢市廣播電視局 武漢市體育局 武漢市統計局 武漢市物價局 武漢市國家稅務局 武漢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武漢市人民政府法制辦公室 武漢市人民防空辦公室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武漢市東湖風景區管理局
{'wikidata_id': b'Q17028252'}
逃跑吧好兄弟 直播 節目外景實際拍攝當天會事前在官方Facebook粉絲專頁上預告。此外,在拍攝途中也會開一小段時間的直播。而節目播出前,也會由兩位外景主持人開直播提醒節目開始。第四季開始,在拍攝結束後,製作單位和主持人去陽氣重的地方吃宵夜時也會開直播。基本上,星期三是《來自星星的事》各單元的錄影時間,在棚內錄影前偶爾會開個大約十分多鐘的直播。第五季後,節目製作人偶而會短暫直播探勘或外景拍攝前直播。 拍攝範圍 目前限於台灣本島內,探訪的鬼屋於本島北部的居多,目前唯一一次有去金門一次(共拍攝兩集)。每集詳細位置不會公開,但是部分探險地區因為其知名度而被廣大網友熟知,例如 台南杏林醫院,嘉義民雄鬼屋,基隆鬼廟,宜蘭小路,陽明山,台中大坑風動石,台中太平區開天宮,嘉義蘭潭,苗栗秋茂園,大豹溪,桃園舊百吉隧道。
{'wikidata_id': b'Q30942519'}
佤族 歷史 佤族在2000年前就與布朗族、德昂族等民族的先民一起居住在高黎貢山和瀾滄江地區。先秦時「百濮」的一支。唐代稱「濮子蠻」,宋代稱「濮蠻」,明代稱「古剌」,清代稱「嘎剌」、「哈瓦」,也被記載為「野『左犭右卡』」。佤族分為兩種,一是「卡瓦」(佧佤),保有獵人頭的習俗,所以又稱為「野佧」;另一是「卡喇」(佧喇),常與鄰族(尤其是傣族,舊稱「擺夷」)接觸,且已經革除獵人頭的習慣,又稱之為「熟佧」,他們受傣文化的影響而接受了南傳上座部佛教信仰。「野佧」依獵頭方式又分為兩種:「濕頭」用殺人的方式取得人頭,「乾頭」則以購買或挖掘墳墓的方式取得人頭。他們自稱「佤」、「巴饒克」、「阿佤」等,都有「住在山上的人」的意思。當地傣族與國外老族、撣族稱其為「佧佤」,「佧」在傣語中意為奴隸。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統一稱為佤族。佤族有獵頭的習俗,最後一次有記錄的獵頭在1950年代末。 他們本來也生活在景棟,後被孟萊王孫兒征服,成為撣族詔法的奴隸。 佤族民族學家趙明生提出了與傳統史籍相異的觀點,他認為晉朝永昌郡的永壽城不僅是普通縣城,而是晉朝時歸順中原政權的佤族地方民族政權,可能是民間傳說的佤族古城。
{'wikidata_id': b'Q843392'}
西看台 (老特拉福德球場) 西看台(英語:West Stand)是位於曼徹斯特聯足球俱樂部的主場球場老特拉福球場西面球門後方的一座看台的官方名稱,一般稱為斯特雷特福德端(英語:Stretford End),名字源於從球場草坪中心望向西看台,正處於鄰近的市鎮斯特雷特福德(Stretford)的方向。看台分為上下兩層,與其他看台相同的均設有懸臂式頂蓋。 歷史 在全坐席球場以前的歲月,斯特雷特福德端是老特拉福球場主要的立席區域,可容約2萬名球迷。曾經量度得斯特雷特福德端群眾的歡呼聲浪比巨無霸客機起飛還要高。最後一場在這個著名的階梯看台面前進行的賽事是1991/92年球季甲級聯賽閉幕戰,曼聯以3-1擊敗熱刺。 1992年休季時階梯看台被拆卸,於1992/93年球季末建成造價1,000萬英鎊全坐席的懸臂式看台,使到老特拉福球場符合「泰萊報告書」(Taylor Report)的要求成為全坐席體育場,並正式更名「西看台」(West Stand),但仍時常被稱為「斯特雷特福德端」(Stretford End)。2000/01年球季西看台擴建增設上層座位,同時亦設置多個行政廂房,而下層則部分改為家庭坐席區。與南看台連接的角落是球員的進場通道。隨著曼聯與贊助商沃達豐(Vodafone)提前解約,而新贊助商美國國際集團(AIG)的標誌沒有在看台座位顯示,而耐吉的「一剔」標誌被移到對面的東看台,西看台下層的座位排出「STRETFORD END」的字樣。 只有丹尼士·羅及坎通納獲死硬的曼聯球迷封為「斯特雷特福德端大帝」(King of the Stretford End),前者因其出眾的進球紀錄,而後者則因其在場上的魅力。 「Stretford End」亦是「夢幻網站」(The Website of Dreams)「www.stretfordend.co.uk」的域名,在網際網路提供超過1,200頁有關曼聯賽事數據、球員資料與歷史,於2006年11月開始成為曼聯官網「www.manutd.com」的統計官方供應商。而網站亦為曼聯旗下兩個慈善組織,「曼聯殘疾球迷協會」(Manchester United Disabled Supporters' Association,簡稱MUDSA)及「United for Unicef」,籌募善款。 雕像 在西看台上層大堂豎立1960年代曼聯名宿丹尼士·羅的雕像,於2002年9月23日揭幕,他被忠心的支持者稱為「斯特雷特福德端大帝」(King of the Stretford End)。
{'wikidata_id': b'Q2474698'}
尼古拉二世 (俄罗斯) 在位時期 從19世紀末起,以重工業為中心的俄羅斯工業體系得到完善。高速成長的資本主義經濟與落後的第一產業之間產生了不可克服的矛盾。1895年與德皇威廉二世干涉日本歸還遼東半島給大清。 1896年5月26日,俄皇尼古拉二世加冕,清廷命李鴻章為專使,王之春為副使,贈俄皇頭等第一品御賜雙龍寶星。之後,清與俄訂新約,此時李鴻章尚未回國,俄駐華大使喀希呢以密約方式請求總署奏請,獲得批准。約成,俄派遣貴族鄔多穆斯契以報謝加冕使的名義來北京,提議成立華俄銀行,清廷命許景澄與俄結華俄道勝銀行契約,清廷出股本銀五百萬兩,與俄合辦。又成立中國東三省鐵路公司,立條例九章,其第二章銀行業務之第十項,規定對於中國之業務:一,領收中國內之諸稅;二,經營地方及國庫有關係之事業;三,鑄造中國政府允許之貨幣;四,代還中國政府募集公債之利息;五,布設中國內之鐵道電線,並訂結東清鐵道會社條約,以建造鐵路與經理事宜悉委銀行。 1899年,俄皇尼古拉斯二世命令興辦聖彼得堡工藝學院(今聖彼得堡國立技術大學)。 1900年,鎮壓義和團之後,尼古拉二世派軍參與八國聯軍,入侵大清順天府,占領滿洲,並在朝鮮半島和滿洲與日本爭奪權益,導致1904年的日俄戰爭。1905年,旅順被日本攻克之後,聖彼得堡發生「血腥星期日」事件,1905年革命就此爆發。之後雖因斯托雷平改革而暫時度過難關,但是又陷入更複雜的巴爾幹半島問題。 海牙和平會議 1898年,尼古拉二世提議並呼籲制定了著名的荷蘭海牙國際法公約(1899和1907年)。因此,1901年尼古拉二世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 俄國參戰、二月革命 1914年,尼古拉二世帶領俄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戰況不利、糧食困難等原因,激起人民的不滿。當時,因皇太子阿列克謝患有血友病,尼古拉二世的多數時間隱居在聖彼得堡的沙皇村和黑海,與家人待在一起。由於皇后寵信「顛僧」拉斯普京,有穢亂後宮之嫌,引起年輕貴族和軍官團的不滿,尼古拉二世失去了軍人、官僚和資本家的支持。拉斯普京在1916年末被俄羅斯貴族合謀刺死。 1917年,德皇威廉二世私底下協助列寧從瑞士穿過德國領土,經芬蘭回國,讓其發動革命,以使俄國退出戰爭。3月,聖彼得堡市民發動反飢餓遊行,引發二月革命。 退位與死亡 二月革命爆發,尼古拉二世在3月15日(儒略曆3月2日)退位,越過其子阿列克謝皇儲,傳位給弟弟米哈伊爾·亞歷山德羅維奇大公,但大公並未立即接受皇位。而隨著俄國臨時政府接管俄羅斯帝國,創建俄羅斯共和國,羅曼諾夫王朝實質滅亡。 尼古拉二世退位後,英國國王喬治五世拒絕接受其家族前往英國避難,於是尼古拉二世家族被亞歷山大·克倫斯基領導的臨時政府安置在西伯利亞的托博爾斯克。11月7日,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尼古拉二世家族被布爾什維克軍隊逮捕,囚禁於葉卡捷琳堡伊帕切夫別墅。1918年7月16日深夜或7月17日凌晨,尼古拉二世家族包括和他們在一起的僕人近10人被集體處決。他們的屍體被澆上硫酸和汽油銷毀,殘餘骨渣被埋藏在葉卡捷琳堡地區的一個廢棄洞穴中。 伊帕切夫別墅於1977年7月時被時任蘇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黨委第一書記的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葉爾欽奉命拆除,後來他在自己於1990年出版的回憶錄中表示對此感到羞愧。 死因及遺體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一些歐洲國家不滿於俄國單方面退出戰爭,並希望能夠控制革命後的俄國,對當時的蘇俄進行了大規模的武裝干涉。同時國內殘存忠於沙皇的勢力組織白軍發起了反對蘇維埃政權的戰爭。儘管國內殘存忠於沙皇的勢力基本上只是利用沙皇的名義,內憂外患下的紅軍領導人也很容易將一些事實與尼古拉二世扯上關係。並無證據表明這一行動是否出於蘇俄領導階層的授意。 關於俄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具體的死因,一些證據指向當時的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契卡」(由捷爾任斯基在列寧支持下主持成立於1917年12月20日,並由人民代表大會宣布正式建立)。關於這一組織的宗旨,其領袖捷爾任斯基稱:「我們代表的就是自我組織的恐怖主義——這話要先說清楚。」「紅色恐怖包括了實施恐怖政治,逮捕和消滅階級敵人,消滅他們的階級聯盟,消滅他們在革命前所的扮演的角色。」並在成立後不久即開始組建自己的安全部隊。由於這一組織擁有紅軍領導階層賦予的近乎完全自主的恐怖權力,因此在當時除遜位的沙皇外還有成千上萬的人未經任何司法審判即被處決。蘇俄給人的恐怖主義統治風格印象亦要歸咎於這一組織。但是深知其底細的列寧以及之後的許多領導人都願意承認契卡的成立在當時是完全有必要的。 1990年代,尼古拉二世家族的遺體被重新找到,並經DNA檢測得到確認。只有阿列克謝和一位公主(身份不詳,有一說是三公主瑪莉亞女大公)的遺體未被發現。1998年,根據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的命令,尼古拉二世家族的遺體被隆重安葬在聖彼得堡的彼得保羅大教堂中。2000年,尼古拉二世家族被俄羅斯正教會追封為殉教聖徒。 2007年11月25日《紐約時報》報導,蘇聯時期的檔案中,有行刑者回憶處決過程的祕密報告。一群業餘人士分析報告後發現,線索就在行刑隊帶頭者雅可夫·尤洛夫斯基的證詞中。尤洛夫斯基表示,其他王室成員或支持者未來尋找沙皇一家遺骸時,會將目標設定為11具遺體;他們為了混淆視聽,故意將其中兩具屍體焚毀,並埋在另一個地點。這群業餘人士根據線索,在距離當初發現九具遺體地點約60公尺的樹林裡,發現大抵燒得焦黑的兩具骨骸,裡面還夾雜子彈和盛裝強酸罐子的碎片,強酸應是用來毀屍滅跡。這些殘骸發現時的樣子和最早發現的九具屍體類似。 2008年4月,負責領導DNA鑑定團隊的莫斯科國立大學教授伊格列·羅革耶夫(Evgeny Rogaev)接受採訪時,根據去年的DNA鑑定研究得知,尼古拉二世全部的孩子,連之前都傳說逃過一劫的安娜斯塔西亞,幾乎都能夠被證實被殺,一個都沒有留下來。 2008年7月,俄國總檢察長辦公室發表聲明說:「使用三種遺傳檢驗完整進行的DNA研究結果證實了一種假設,即第二座墓穴埋葬了瑪利亞女大公和阿列克謝皇太子的遺體。」在這項宣布作出之後數小時,俄羅斯東正教徒將舉行儀式,以哀悼尼古拉二世與家人1918年7月17日凌晨遭處決90週年。 2008年10月1日,俄羅斯最高法院正式為尼古拉二世平反,宣布他的家族是蘇聯鎮壓下的受害者。俄國當局正式推翻有關羅曼諾夫皇族罪有應得的觀念,而此一皇族所遭指控的罪名正是90年前布爾什維克革命以及將沙皇一家處死的重要正當性依據。最高法院發言人奧金佐夫說:「本院主席團宣布,對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的鎮壓毫無理由,並恢復他們的名譽。」 2009年3月,DNA鑑定結果公布,確定阿列克謝皇儲與瑪莉亞女大公遭到殺害。
{'wikidata_id': b'Q40787'}
保卫中国同盟 歷史 1937年秋冬,紐西蘭記者、羅德學者詹姆斯·貝特蘭訪問了延安與華北敵後抗日根據地。1938年2月,周恩來在漢口的八路軍辦事處委託貝特蘭把華北八路軍傷病員急需醫療服務與物資的情況報告給在香港的宋慶齡。1938年3月,在香港的鄧文釗家裡,代表宋慶齡的廖承志與詹姆斯·貝特蘭會見,廖承志提出要成立一個國際救援團體,成為中國人民與海外之間的橋樑,要找很有影響的人與有地位的外國人,並確定了保衛中國同盟這個名字。 1938年6月1日,在香港宋慶齡寓所的客廳里,保衛中國同盟成立。 1941年5月,宋子文退出「保盟」。 1942年夏秋之間,宋慶齡在重慶重建保盟,成立了新的中央委員會。同時邀請孫科、馮玉祥、賈瓦哈拉爾·尼赫魯、保羅·羅伯遜等中外知名人士擔任榮譽會員。 宣傳 1938年6、7月間,保衛中國同盟開始在香港用英文編輯出版《保衛中國同盟新聞通訊》,簡稱《保盟通訊》,油印出版6期。1939年4月1日,《保盟通訊》改為鉛印雙周刊,出版了36期。1941年初從《保盟通訊》第26期起,還同時出版了中文版。1941年底,香港淪陷,《保盟通訊》停刊。英文版編輯:約翰·利寧、伊斯雷爾·愛潑斯坦、詹姆斯·貝特蘭等人;中文版編輯:鄒韜奮、金仲華等。
{'wikidata_id': b'Q10887543'}
胸罩歷史 概況 縱觀歷史記載,女性曾有各種衣物和器件遮蔽和提升自身的乳房。類似於胸罩或比基尼的衣服,早在公元前14世紀的米諾斯文明時期就被女運動員使用。 16世紀開始,西方世界的富裕女性穿著束身內衣來提升乳房。19世紀中後期,服裝設計師嘗試各種緊身胸衣的替代品,嘗試將緊身衣分成多個部分,用束縛器件包圍下半身,上半身以肩膀懸停乳房。 20世紀初出現的服裝接近現代胸罩,但大批量的商業化生產直至20世紀30年代才出現。由於金屬短缺,二戰期間鼓勵放棄緊身胸衣。到停火時,歐美有時尚意識的女性都穿著胸罩,並將其傳至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如同其他服裝,胸罩最初由小廠家縫製後分發給各零售商。術語「罩杯」於1916年誕生,製造商依靠伸縮罩杯,適應不同大小的乳房。乳房較大或下垂的女性選擇長線胸罩。 1932年10月,S.H.Camp and Company發明用A到D的字母,來表達女性乳房的大小和下垂程度,這種用字母標示乳房的方法,在1933年2月的《緊身胸衣和內衣概覽》雜誌上發表。1937年,華納開始在產品中運用罩杯尺寸。20世紀30年代,扣眼的引入使得肩帶得以調整。 此後,胸罩取代緊身胸衣。胸罩的生產和銷售已成為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鏈。隨著時間的推移,胸罩的強調內容在很大程度從功能轉為時尚。 埃及 古埃及婦女習慣袒胸露乳。最常見的女裝是裙子和緊身連衣裙Kalasiris,是一塊對摺的長方形布,下緣被縫。Kalasiris可能覆蓋一側或兩側肩膀,帶肩帶,從乳房底部伸至肩膀處,下擺一般觸及腳踝。其變種版本是條交叉綁帶,一部分在乳房左側。為了工作時更加舒適,短Kalasiris主要由一般婦女或奴隸穿著。 印度 儘管古印度的大多數女性雕塑缺少上衣,但不乏穿胸罩的古代印度婦女。印度歷史上首個胸罩雛形誕生於公元前1世紀戒日王朝時期。到毗奢耶那伽羅王朝,縫製胸罩和上衣風行,城市洋溢著專門制貼身服裝的裁縫。半袖緊身胸衣在文學上十分顯著,尤其是公元1237年的《婆娑羅往世書》就寫年輕女孩穿這種衣服。 希臘 穿著專門約束女性乳房的服飾可追溯至古希臘。米諾斯文明的中心克里特島一副描繪女性運動會的壁畫,就出現了「比基尼」。克里特島上3000年前的米諾斯婦女,穿著的服裝半掩乳房,這種衣著風格最有名的例子是蛇妖,她們的服裝類似現代的緊身蕾絲胸衣。支撐器件穿在其他衣服的外面,支撐並上推暴露的乳房,使其更為明顯。後來的邁錫尼文明強調的特殊宗教文化意義。 古希臘女性常被描繪成隨意地披著透明的服裝,將乳房暴露。婦女穿的apodesmos(希臘語:ἀπόδεσμος),後來發展成stethodesmē(希臘語:στηθοδέσμη)、mastodesmos(希臘語:μαστόδεσμος)和mastodeton(希臘語:μαστόδετον),都是乳帶的意思,是一條棉的或亞麻布的包裹整個乳房,在背部捆綁或固定的帶子。 中國 肚兜在明朝的貴婦人中流行,在清朝也很常見。 2000年代 胸罩廠商所面臨的兩大設計挑戰似乎自相矛盾。一方面,小號胸罩滿足低胸的需求,減少外衣線條的干擾;另一方面,因為體重和胸圍尺寸的增加,導致對大號胸罩的需求不斷增加。10年的時間內,英國常見的胸罩尺寸從34B飆升至36,僅2001年英國就售出27%的D罩杯或以上的胸罩。 胸罩設計在2000年代又有兩個大型的設計理念更改。模塑一體成型的無縫胸罩罩杯無處不在。這些熱成型的胸罩周圍由合成纖維或泡沫填充,用以維持其形狀。採用這種結構的文胸包括胸墊及所謂的T恤胸罩。另外,花卉或圖案印刷的印刷設計在2000年代普及。胸罩常與內褲相配,幾乎與兩件式泳衣無別。 胸罩引領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例如美國2001年銷售額$1500萬美元,英國銷售額$100萬英鎊鍞美元),漢佰公司在內的大型企業壟斷了胸罩行業。維多利亞的秘密在全球亦負盛名。
{'wikidata_id': b'Q5867471'}
戒備狀態 (遊戲) 遊戲 遊戲設定於1980年代,玩家開始玩時,會看見一張世界地圖,地圖上覆蓋著不同的工廠、發射站及城市。玩家的最終目的就是盡量降低其他勢力的人口,同時又要防止自己的人口被降低。 大部份遊戲中,各勢力都會損失慘重,而獲得最高分的玩家將會勝出。玩家的分數有三個計算方法:默認模式(每當造成敵方一次大量人口死亡,則會獲得2分,而每當被敵方造成一次大量人口死亡,則會失去1分),生還模式(每有100萬人口於國內生還,就能獲得1分)和滅絕模式(每當造成敵方一次大量人口死亡,則會獲得1分)。 默認模式能讓玩家自由地選擇自己的策略,並要求玩家平均分配攻守。生還模式要求玩家集中防守,因而令到遊戲分數差別不大。玩家通常很少使用核武,並多使用海軍攻擊。而滅絕模式則要求玩家集中進攻,玩家通常多用核武,以達到大量死亡的目的。滅絕模式對策略的需求甚少。 遊玩時間差異很大,因為玩家可以調整時間由實時至20倍時間。大部份遊戲會於20分鐘左右完結,而實時模式可以令玩家遊玩長達8小時之多。遊戲也有一個「辦公室」模式,即遊戲可以最小化,但仍然會在最小化期間進行遊戲,並會在一些重大事情發生時提醒玩家。 外交模式 在外交模式遊戲中,所有玩家都會自動成人一個單對單聯盟中,並需要盡量保持聯盟。玩家的分數並不是以玩家消滅敵人的人口數,而是以玩家國土內剩餘的人口數作為分數。 辦公室模式 在辦公室模式遊戲中,遊戲只能夠以實時進行,並不能夠加快時間。而遊戲在這種模式下能夠迅速地最小化,並供電腦使用者做其他事,或使玩家好像在工作。當遊戲在最小化後繼續進行時,遊戲在有重大事件發生後並不會彈出任務欄通知玩家,以防別人發現。而辦公室模式的熱鍵,有時被稱為老闆鍵,就是迅速按退出鍵兩次。辦公室模式遊戲只會進行六小時。 單位 戒備狀態和很多傳統即時戰略遊戲一樣,都使用一個實時視線範圍遊戲系統。在這個遊戲系統下,玩家只能夠看見在雷達覆蓋範圍內的敵方單位。但是,當有人發射一個核飛彈時,玩家便能夠看見核彈是哪個玩家發射,以及在哪裡發射。雖然如此,但是核彈本身仍然要在雷達覆蓋範圍內才能看見。若核彈是由一架轟炸機發射的話,其他玩家就不能夠看見核彈在哪裡發射。 大部份單位都有幾種形態,而不同形態擁有不同功能。若玩家有意轉換單位的形態,該單位便會停止操作幾分鐘以轉換形態。例如,當一個玩家將一個導彈發射井的導彈形態由攻擊型導彈轉換為防禦型導彈時,該導彈發射井便會處於關閉狀態,直至轉換完畢。
{'wikidata_id': b'Q978362'}
经一路津浦铁道公司旧址 建築結構 大樓坐西朝東,為磚石結構建築,屋架、地面、樓板為木質,走廊為缸磚鋪面;外表沿用德國古典建築藝術的鑲嵌粗糙毛石裝飾手法。建築中間高三層,兩側兩層,帶有閣樓。閣樓下的頂層窗樘上帶有橡樹葉圖案。 歷史 此地曾有一座十王殿;雖然,津浦鐵路公司在1909年拆除了此殿,並1910年在原址上建成了這座大樓,但是民間仍將新建的大樓稱呼為「十王殿大廈」。 1912年9月26日,孫中山以全國鐵路督辦的身份來到濟南視察,剛剛建成的津浦鐵路管理局辦公樓成了他的行轅。27日,52個團體在省議會禮堂舉行歡迎會,孫中山在演講及與各報記者的談話中,首先談到的就是鐵路建設問題。 1912年10月,第八屆全國教育聯合會在津浦鐵路賓館召開,胡適、黃炎培等人也下榻至此。17日上午,全國教育聯合會通過了胡適等人提出的《學制修正案》,開始施行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六三三學制」。 1924年4月22日清晨,泰戈爾與數位美國學者一行抵達濟南火車站,並在下午4點,泰戈爾在山東省議會舉行演講,後又在津浦鐵路賓館接受濟南各校校長的宴請。 1928年5月1日,北伐軍第三師攻克濟南。2日,蔣介石抵達濟南,與外交部長黃郛住在津浦鐵路賓館。為「保護「日本在濟南的利益,3日,日本駐軍突然發難,血洗濟南,在津浦鐵路賓館的衛隊也被日軍繳械,黃郛和蔣介石倉皇逃離濟南。 1937年日軍占領濟南後,特務機關駐在津浦鐵路賓館,並將其改為監獄和酷刑營。抗戰勝利後,這裡曾改為警備司令部。解放軍接管後,曾改名山東賓館,後又成為濟南軍區第四招待所。 2016年,租用此大樓的一間私人中醫門診在沒有得到文物部門的批准下加建了一個仿古門樓,還將四根柱子刷成紅色;隨後文物部門要求該診所恢復大樓的原貌。
{'wikidata_id': b'Q60993786'}
雷允上 雷允上,是中國華東地區的一家專營中藥的老字號,1734年(清雍正十二年)創立於蘇州老閶門(現蘇州市西中市134號)。以制售六神丸、行軍散、痧藥蟾酥丸、玉樞單、辟瘟單等細料成藥而蜚聲海內外。 現時雷允上拆分為3家公司,分別是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蘇州雷允上)、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上海雷允上,隸屬於上海醫藥的上海市藥材有限公司)、蘇州雷允上國藥連鎖總店有限公司,而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蘇州雷允上國藥連鎖總店有限公司良利堂藥店、蘇州雷允上國藥連鎖總店有限公司王鴻翥藥店均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的中華老字號牌匾;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持有的雷氏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 早期及蘇州 雷允上創始人雷大升,字允上,號南山,生於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祖籍江西南昌,明中葉移居蘇州。1734年(雍正十二年),雷大升在蘇州城閶門內天庫前周王廟弄口開設了中藥店,以雷氏家族的堂名「誦芬堂」為藥店招牌,取名「雷誦芬堂中藥鋪」,自己在店坐堂開診,以他本人的字,掛出「雷允上醫生」牌子,開創了「雷允上」品牌。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雷大升逝世,享年84歲,其子雷秋濤繼承父業。 雷允上生產的六神丸曾多次獲獎,民國四年(1915年)獲江蘇省地方物品展覽會獎狀和獎章,民國五年(1916年)獲得中華民國農商部產品評會獎憑和獎章,民國十八年(1929年)獲中華民國工商部國貨陳列館獎憑,民國十九年(1930年)獲西湖博覽會獎狀和獎章,民國二十年(1931年)獲中華民國實業部獎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4年經徵得雷氏族人的同意,申請改組雷允上誦芬堂藥鋪為雷允上國藥股份有限公司,蘇州的改為蘇州分公司,另設雷允上膠廠於閶門內天庫前。1956年1月17日,蘇州雷允上誦芬堂實行公私合營,六神丸被列為國家保密配方。1971年,雷允上又研發出了消炎解毒丸,被評為國家醫藥管理局的優質產品。1979、1984、1989年,六神丸獲國家質量「金質獎」三連冠。此後雷允上藥廠搬至蘇州新區橫山路,即現在的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 2013年11月8日,雷允上在古胥門吉慶街190號開設雷允上吳門國醫藥館。 上海雷允上 1863年(同治二年),雷允上在上海興聖街(現上海人民路永勝街),開設上海雷允上國藥號,為上海雷允上藥業有限公司的前身。此後,上海雷允上「六神丸」生產銷售,是最早問世的殺菌抗病毒中藥,比青黴素早66年。也是最小的中藥微粒丸,每粒重量過去為2.9毫克,1998年11月1日起,統一規定為3.125毫克。 「文化大革命」破四舊被沒收了字號,1979年改革開放後復號,上海雷允上自主研發了第一個中西結合藥品「珍菊降壓片」問世;1994年人工麝香研製成功,它是中國第一個中藥原料藥,並取得國家一類新藥證書;2007年,「雷氏」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10年,「雷氏」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王鴻翥 王鴻翥藥店始創於1882年(清代光緒八年)4月27日,店名以王氏堂名「鴻翥堂」為之。 1969年11月停業,1986年復業。該店於2006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良利堂 良利堂藥店始創於1809年(清嘉慶十四年),店名以邑人陸緒卿取《孔子家語》「良藥苦口而利於病」句意而命名,原名「陸良利堂藥鋪」,1869年店址向西遷移到肖家巷二號,改為前店後坊,店名改為良利堂。2006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認定為中華老字號。
{'wikidata_id': b'Q17499706'}
馬恩國 經歷 馬恩國早年就讀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後來在昆士蘭大學讀法律,持有商業及法律學位及法學碩士,正式成為澳洲唯一執業華人執業大律師前,曾經在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擔任稅務會計。 他居於澳洲20年,於2008年回流香港,於2010年與幾位醫生搭擋,透過《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在廣州投資開設診所,成為首間由香港人獨資的醫療機構。他反對絕對的三權分立,認為內地在政治案件上「法院不能獨立於黨」。 在2013年2月18日香港立法會的聽證會上被反對派議員梁國雄挑釁後用英語發言相互對罵,當中指責梁不愛國連「Fucking Chinese」都不是。 香港大律師公會研訊裁定他令公會聲譽受損,在2014年6月罰停牌一個月。復牌後,活躍於有關香港政制改革、普選、佔領中環的法律爭論。 其父是油畫家馬家寶,曾獲香港新華社社長邀請給毛澤東及華國鋒畫像,國慶典禮中懸掛人民大會堂展出。肖像畫已送予已故中共元老廖承志。 參與「幫港出聲」 2014年1月,馬恩國以法律顧問身份現身「幫港出聲」記者會,並力陳「公民提名」組成的委員會的建議,不符合基本法訂明的廣泛代表性原則。 他主張「認真參照」選委會並強調,根據基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條,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決定具有法律效力,而2007年人大常委會的相關決定,訂明未來的行政長官普選中,提委會「可參照」香港基本法附件一有關選舉委員會的現行規定組成,那「可參照」是否「定參照」,就要視乎在第五步曲,即提交人大常委會審批備案時人大常委會的決定,但既然指導香港去參照,香港就要認真參照。 2014年4月,有鑑於台灣警察武力清場驅逐在行政院內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示威者時,引發流血衝突; 馬恩國亦撰文支持香港警察在「占領中環」時使用「合理武力」對抗示威者。,同年5月馬恩國出席「幫幫家長 救救佔中孩子」行動,並致函予全港535間中學的校董會主席及家教會,指出學生若在學期間參與佔中受傷,學校教師要作出民事賠償。同年6月,馬恩國反對"佔領中環"行動,倡議全中環的小商戶向法庭申請「事前禁制令」,以防反對派破壞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2015年1月馬恩國以法律顧問身份出席政改第二論咨詢研討會,認為政改的一線生機,落在泛民多位涉嫌參與未經批准集結、非法集結的議員身上,若果他們因為入罪判監一個月以上,或會失去議席,令政改通過。 2016年11月作為團員參與由幫港出聲召集人周融作為團長的訪京團被國家領導人全國人大常委會張德江委員長接見, 並獲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參與「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 2014年10月馬恩國以「保普選反佔中」大聯盟法律顧問身份參與推出「佔中」苦主申訴平台接受苦主的求助申訴,透過法律訴訟等方法,盡快解決「佔中」人士侵佔道路,對苦主造成經濟損失。 創立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 2014年1月馬恩國和一眾有澳洲背景的香港律師創立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並出任執委會主席。6月,馬恩國率團出訪北京,中央就香港問題發表「一國兩制」白皮書,當中描述法官為「治港者」,被大律師公會評擊。馬恩國拜會港澳辦後,認為大律師公會過分解讀白皮書。 同年9月,全國人大對2017特首選舉辦法作出決定 (8.31決定),表明參選人要拿到提名委員會過半數票數支持,才能出綫參選。有意見認為過半數提名違反《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中的被選權不應受不合理限制的保障。基金會召開記者招待會,詳述全國人大8.31決定如何符合公約要求。 同年12月,英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擬派員訪港,檢視中英聯合聲明落實情況。基金會去信聯合國要求聯合國澈查英國違反國際法不干預內政原則。 2015年8月,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舉行新聞發報會促檢控涉嫌恐嚇裁判元朗暴力衝擊事件的暫委裁判官陳碧橋的有關人士。 2016年5月,馬恩國帶領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訪京團與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張榮順會面後,引述張榮順表示北京將全力對付有實力搞港獨的港獨分子,要法律有法律,要槍有槍,要炮有炮。同年7月,基金會舉行新聞發報會提出南海主權爭議仲裁庭無審判權,南海仲裁無效. 11月,基金會舉行新聞發報會提出人大釋法彰顯法治,法律學者無權質疑。 2018年1月,中澳法學交流基金會改名為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
{'wikidata_id': b'Q11368925'}
仇士华 生平 幼時在趙園小學讀小學,後考入勵志中學進行初中學業,1947年轉入南通縣立中學完成初中學業,畢業後考入江蘇省立南通中學完成高中學業,1951年畢業後考入浙江大學物理系,1952年調劑到復旦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原子能研究所受核物理專業學習班的培訓,1956年進入核探測器組工作。1959年調中國科學院(現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負責建立碳十四測年實驗室。1962 年,實驗室已經可以全面試運行,但由於一些原因導致了成本高、效率低、誤差大,1965年,仇士華與同事解決了這些問題後實驗室正式運行。1978年,主持了繼美國草酸、澳大利亞蔗糖、維也納澱粉等國際標準之後的中國糖碳標準的製備。80年代發起並組織了中國碳十四學會。1996年任 「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專家,專家組組長。先後任考古研究所實習研究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 2006年被評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出版物 編撰了數十篇(本)學術論文和著作: 編著(包括合著、譯著):《中國考古學中碳十四年代數據集(1965-1991)》、《中國碳十四年代學研究》、《第一次全國碳十四學術會議文集》、第四紀冰川與第四紀地質論文集》,第六集,碳十四專集、《碳十四測年及科技考古論集》、《加速器質譜法測定碳十四年代》等。 論文:《有機蓋革計數管中淬滅氣體之分解》、《碳十四年代的誤差問題》、《骨質標本的碳十四年代測定方法》、《碳十四年代數據的統計分析》、《石灰岩地區碳十四樣品年代的可靠性與甑皮岩和仙人洞遺址的年代問題》、《碳十四測定年代與考古研究》、《用碳十三值校正碳十四年代的條件及其應用於考古》、《夏商周斷代工程中的碳十四斷代方法》、《碳十四斷代技術的新進展與「夏商周斷代工程」》等。
{'wikidata_id': b'Q63479744'}
蕭昺 蕭昺(477年-523年),字子昭,南朝梁宗室。蕭崇之長子,母為吳平國太夫人毛氏。 生平 齊明帝建武年間,蕭昺出任晉安王國左常侍,後遷任永寧令、驃騎行參軍、步兵校尉。齊和帝中興元年(501年),蕭衍攻克建康,以蕭昺為寧朔將軍,行南兗州軍事,次年正月遷任督南兗州諸軍事、輔國將軍,監南兗州。 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封吳平縣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出任使持節、都督南北兗青冀四州諸軍事、冠軍將軍、南兗州刺史,在州有能名。天監四年(505年),南梁北伐北魏,蕭昺帥眾出淮陽,進屠宿預。天監五年(506年),班師回朝,蕭昺擔任太子右衛率,後遷任輔國將軍、衛尉卿。天監七年(508年)春,遷任左驍騎將軍,兼領軍將軍,不久外任使持節、督雍梁南北秦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隋郡諸軍事、信武將軍、寧蠻校尉、雍州刺史。天監八年(509年),蕭昺大破北魏荊州刺史元志,斬首萬餘人。 天監十一年(512年),徵還建康,擔任右衛將軍、領石頭戍軍事。天監十二年(513年),出任使持節、督南北兗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信威將軍、南兗州刺史。 天監十三年(514年)六月,徵還建康,擔任領軍將軍,直殿省。天監十五年(516年),加侍中。天監十七年(518年)五月,遷任安右將軍,監揚州。普通元年(520年)正月,出任使持節、散騎常侍、都督郢司霍三州諸軍事、安西將軍、郢州刺史,給鼓吹一部。 普通四年(523年),蕭昺在任上去世,享年四十七歲,追贈侍中、中撫軍、開府儀同三司,諡為忠侯。長子蕭勱襲爵。
{'wikidata_id': b'Q65049556'}
真殿光昭 簡介 原屬Mausu Promotion,離所後有一段時間自由身,2007年4月1日起青二Production所屬。 為人熟悉的代表配音作品有動畫《BLEACH》的魂、《Fate/stay night》的柳洞一成、《鋼彈創戰者TRY》的菅晃、《超級機器人大戰OG -The Inspector-》的佑樹·傑格、《聖鬥士星矢Ω》的埃吉爾、《ONE PIECE》的斯庫拉奇曼·阿普、《星球流浪記》的薰、《NINKU -忍空-》的藍眺、《炸彈人 彈珠人爆外傳》的黃寶、《勇者王》的比查/索爾達特J、《武裝鍊金》的蝶野攻爵、《我太太是高中生》主角市丸恭介、《史上最強弟子兼一》的齊格菲〈九弦院響〉、《彩雲國物語》的紅黎深、《小紅豆》的高柳健、《X》的有栖川空汰;遊戲(含改編動畫)《女神異聞錄4》的足立透&《惡魔倖存者2》的喬〈秋江讓〉、《JoJo的奇妙冒險 群星大對決》&《天國之眼》的東方定助、《安琪莉可》的聖獸之炎的守護聖查理等。 特色 真殿的聲質自在,能演出像《勇者王》的比查/索爾達特J這種冷靜角色、《炸彈人 彈珠人爆外傳》的黃寶這種滑稽角色,亦能演出《純真傳奇》的哈斯塔和《武裝鍊金》中的蝶野攻爵這種古怪角色,精通關西腔的廣島腔。 為外語片行日語配音時,以韓國演員權相佑飾演的角色最廣為人知,從《天國的階梯》開始,他擔任其作品的多數配音。由於真殿本人也是權相佑的粉絲,因此在最初擔當配音時十分熱衷。 曾繼承鈴置洋孝為遊戲版《七龍珠》天津飯的配音(現在是綠川光擔任)。其他還有神谷明演過《聖鬥士星矢》的天樞星捷克弗里德。 人物 真殿有一種情況是進入自己扮演的角色時,而沒有注意到周圍環境與情況。有一次他搭電車抓著吊環想著「妳知道愛是什麼嗎?」這句台詞無意間從他的口中說出,等回過神來時看到女性茫然地在他的眼前坐了下來。 自稱『抖S(日語:ドS)』(S似乎是一種服務精神S)。 成為聲優的過程 真殿從年幼時期一直孤獨地住在大阪,他說只有吉本新喜劇才是自己唯一的享受,覺得可以用透過觀賞這種方式來安慰和娛樂他人,由此他對演員感興趣。另一個原因是在高中時期,被關係很好的女孩誇獎說他的聲音不錯,從而注意到自己成為聲優的潛質。 成為大學生之後,真殿加入了劇團。在4屆生的時候專門負責寫畢業論文,同時自己安排白天到傍晚的時間進行演出的排練,晚上在居酒屋打工維持生計。畢業後,他與聲優專業學校也有往來,並對自己都是演員的雙親表達了自己建功立業的宣言。 逸事 漫畫《NINKU -忍空-》真殿他個人最喜歡的角色是藍朓,雖然動畫播出後實現了幫自己喜歡角色配音的心願,但是稍早在決定動畫化的時候說還是喜歡漫畫版的藍朓。在角色的試鏡會上,工作人員相當注重藍朓身穿黑色背心式上衣和牛仔褲這些個人商標,因此在選角的過程中有進行開會討論。還有,真殿在幫藍朓配音的時候經常流鼻血,被在錄音室一旁見此狀況、幫風助配音的松本梨香說「因為你的血太多了,就這樣子盡量讓血從鼻子裡流出來吧!」。 與同行石田彰在接受《銀魂》動畫的現場取材採訪時,因為受託人找不到放置咖啡的地方、覺得取材很礙事,在接受採訪時說了一句「去死死算了。」。而同樣在《銀魂》共演的千葉進步和中井和哉看到真殿和石田2人的互動,很羨慕的說「那個冷酷的石田對真殿用毒舌的說話方式聽起來蠻有趣的。」「真殿來到錄音室的時候,讓現場氣氛變柔和的人是石田。」。 於廣播劇CD版《爆炎學園》錄製女子更衣室時遭人誤闖的橋段時,連同音響監督也跟真殿一起幫女生們的尖叫聲進行配音。 演出作品 ※粗體字表示說明飾演的主要角色。 外語配音 ※作品依英文名稱及英文原名排序。
{'wikidata_id': b'Q1132957'}
李廣 (北朝) 李廣,字弘基,范陽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中國南北朝北齊人物。 李廣先祖從遼東遷來。李廣博覽群書,有才思,年輕時與趙郡李謇齊名,時人稱僅次於魏收。他訥於言,敏於行。北魏安豐王元延明鎮守徐州,任命他為長流參軍。始任官職就是盪逆將軍。爾朱仲遠任命他為大將軍記室,加諫議大夫。荊州行台辛纂任命他為行台郎中,之後為車騎府錄事參軍。中尉崔暹精選御史,都是世胄,只有李廣以才學兼御史,修國史。南台的文奏,多是出自李廣的文筆。平陽公高淹辟李廣為中尉,轉任侍御史。高洋剛剛掌權,用為掌書記。北齊天保初年,高洋想要以他為中書郎,因為病重而中止。李廣曾想要早朝,天沒亮假寐,忽然驚覺,對妻子說:「我剛才似睡非睡,忽見一人從我身中出來,說:『你用心過苦,不是精神所能承擔,現在辭君而去。』」因而恍忽不樂,數日後得病,積年不起,資產用空,藥物無效。李廣有鑑識,度量很大,大方無私,被士人尊重,年年都給他補貼,賴以自給。最後病卒。曾推薦畢義雲給崔暹,李廣死後,畢義雲收集他的文章十卷(一說七卷),托魏收作序。他的族人李子道也有文章。
{'wikidata_id': b'Q48936085'}
臺灣總督府 沿革 臺灣總督府成立之初,設民政、陸軍、海軍三局。民政局下置內務、殖產、財務、學務四部。此外,乙未戰爭期間曾短暫命高島鞆之助為臺灣副總督,高島也是為期五十年之臺灣日治時期內的唯一副總督。1896年,陸海軍兩局合併為軍務局。民政局則在原本組織下增設總務、法務、通信共七局。之後在1898年、1901年皆曾修訂總督府官制,最後在1919年的最後一次修訂中,民政部(原民政局)被廢除,軍事部份也改由台灣軍司令官(直屬日本首相、不隸於總督府)負責。而不管怎樣變動,約略來說,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的行政組織分為直屬部局、所轄官署與地方行政三大部門。 臺灣總督府創刊之《臺灣總督府府報》於1896年(明治29年)8月起發行,1942年(昭和17年)4月由「府報」改為「官報」。發行計49年又2個月的時間,共發行府報、官報資料13,096號(還有號外及附錄約670餘次)。與總督府有關及中央施行於臺灣的法律等都在這裡公布,可從此理解日本統治臺灣之法制記錄。 直屬部局 以昭和20年(1945年)10月25日來作說明,中央行政方面:總督之下有其左右手,在大正8年(1919年)之前,稱為民政長官(或稱民政局長官),大正8年(1919年)之後稱為總務長官。另外,中央行政部門編制有總督官房與五局二部等機關。 總務長官 初名為民政長官,1919年8月20日改名為總務長官。 該職位原為總督府民政局(後改為民政部)之首長,和軍務局並立。在1919年《台灣總督府官制》的修訂中民政部被廢除、軍事權也交由直屬天皇的台灣軍司令官負責,但民政長官一職被保留並改名為總務長官,負責綜理庶務,負起實際上政府首腦的任務。 地方行政 台灣日治時期地方行政設州與廳,州廳以下置市、郡、支廳。
{'wikidata_id': b'Q15908531'}
滲漏 滲漏是能量或物質擴散到容器外面的過程。在化學,滲漏帶有化學藥品從容器漏出的意思。在電子學,滲漏指能量逐漸從儲有高化學能的電池或電容漏出。在水文學,滲漏指水滲入地表土壤,受重力影響向下移動現象。 電子學 在電子學裏,滲漏是用在電容的電介質材料的一個特性, 亦稱電介質滲漏。這是電介質材料的有限電阻和通過它的電壓造成的電流(稱為滲漏電流)。這導致電容器隨時間釋放能量,有如在滿水的桶上鑿一個孔,孔的大小與漏水速度成正比。 電介質材料可以被製成低漏出量,哪些可能必需為某種電子應用譬如樣品和舉行電路。 化學 在化學,滲漏是物質逐漸通過容器的孔洞流失的過程。如果滲漏的材料有害或帶腐蝕性,滲漏可能導致災難性的結果。 鋅碳電池是容易滲漏物的例子。電池裡面的電解質經常漏到在電池殼外面並且對電子產品造成損壞。
{'wikidata_id': b'Q16871967'}
上杉憲政 繼任家督 在大永3年(1523年)出生。父親於大永5年(1525年)死去,而因為憲政只有3歳,於是父親的養子上杉憲寬(古河公方足利高基的兒子)繼任家督並成為當主。收家臣古幡良家(畑將監)的女兒為養女。 享祿4年(1531年),憲寬因為關東享祿之內亂而被追放,於是憲政繼承山內上杉家的家督,在成為關東管領的同年,確立了古河公方的地位。 與北條、武田戰鬥 天文10年(1541年),信濃的村上義清、諏訪賴重、甲斐的武田信虎等人侵攻與上野鄰接的信濃小縣郡,並在5月23日的海野平合戰中擊敗海野棟綱,棟綱逃到上野並向憲政請求救援(『高白齋記』、『山梨縣史』、『蓮華定院文書』、『信濃史料』),同年7月4日,憲政為了救援而向信濃佐久郡出兵,諏訪郡的諏訪賴重無視處於盟約關係的武田、村上等,與憲政達成和睦,並把所領割讓(『神使御頭之日記』『山資』(縣外記錄)。還有武田氏在天文10年6月由武田晴信繼承家督,晴信向本來是盟約關係的諏訪領地侵攻,而武田向諏訪侵攻的原因被認為是因為諏訪賴重與憲政單獨講和(『川中島の戦い』,作者:平山優))。 此時,伊豆、相模的後北條氏開始攻略武藏並不斷擊破憲政軍。對北條擴大勢力感到恐懼的憲政在天文14年(1545年)與仇敵‧扇谷上杉家的上杉朝定結盟,把接近後北條氏的古河公方足利晴氏拉向上杉方,與駿河的今川義元亦達成和睦。於是以古河公方、關東管領的威光集合周邊武士,而乘著義元舉兵令北條氏康向駿河出陣之際,與晴氏、朝定一同以大軍包圍北條綱成守備的河越城(曾經是扇谷家的城池),不過在翌年(1545年),停止與今川戰鬥的氏康在河越城之戰中大敗足利上杉軍,憲政失去了3千餘將兵並向居城‧上野平井城逃走(此時拼命守護本陣並協助逃走的是本間近江守和本庄氏一族的本庄藤三郎和本庄實忠)。 此後企圖恢復勢力,不過在天文16年(1547年)與村上氏連合為了救援信濃志賀城而出兵時,在佐久郡小田井原的小田井原之戰中被武田晴信(信玄)大敗(『高白齋記』、『勝山記』、『山資』)。 除了在武藏自立的忍城成田氏,代代仕於山內上杉家的家臣亦相繼離反,領有北多摩、入間的勝沼城三田氏歸順北條,而在秩父、兒玉、大里的藤田氏和南多摩的大石氏亦從北條氏中收入養子並降伏,憲政漸漸被逼退到上野。而在上野中亦有伊勢崎的那波氏和國峰城的小幡氏、館林的赤井氏投向氏康一方。特別是那波氏以北條最前線的身份活躍地行動,與周邊的上杉勢(足利長尾氏、橫瀨氏、桐生氏、廄橋長野氏、大胡氏)衝突。(『群馬縣史』) 平井城陷落和進入越後 天文21年(1552年),武藏最前線的御嶽城(足利長尾氏的寄子安保氏的城池)被攻陷,平井城受到北條軍的威脅,河西的國人眾(箕輪長野氏、安中氏等西上野國人)通過那波氏向後北條臣屬,接著憲政的馬廻眾亦離反,因此憲政不得不從平井城中退走,同年3月,城池被攻陷。憲政投靠山內上杉家的家宰足利長尾氏和東上野的橫瀨氏,不過因為足利長尾氏在平井周邊和武藏國內多數領地被北條氏奪去,於是退回本領足利,而橫瀨氏在東西方受到親北條的那波氏和赤井氏攻撃,憲政沒能進入足利長尾、橫瀨兩氏的居城,於是向上野北部的利根、吾妻前進,最後逃到越後的長尾景虎(上杉謙信)的領地(『群馬縣史』)。 而根據『關東古戰錄』記載,在平井城被攻陷之際,憲政把嫡男龍若丸留在平井城,受到廄橋的家臣保護,不過這個家臣亦投向北條,於是龍若丸被氏康捕獲並遭到處刑。另一方面,在同時代的史料『仁王經科注見聞私 奧書』中記載,在御嶽城被攻陷之際,龍若丸被捕縛並遭氏康殺害(『群馬縣史』)。 不過憲政進入越後的時期有諸多説法。通説是在平井城被攻陷後馬上前往越後,不過『上杉家文書』中記載是弘治3年(1557年),而『上杉家御年譜』則記載是永祿元年(1558年),其中永祿元年的説法比較有力。由於平井城被攻陷,上野南部成為後北條氏的領國,而憲致進入越後之前,上野中部、北部都在與北條對抗。不過因為東上野受到古河公方很大影響,古河公方在足利義氏被擁立後就成為北條的傀儡,而因為古河公方的命令下,橫瀨氏和桐生氏在天文23年(1554年)、以及抵抗最激烈的足利長尾氏亦在弘治2年(1556年)向後北條氏降伏。於是永祿元年,吾妻的岩下城(岩櫃城)城主上野斉藤氏向北條降伏,而廄橋長野氏和沼田氏(支持憲政的沼田顯泰殺害從屬於北條的當主彌七郎後,被歸降北條的廄橋長野氏介入並趕走,北條綱成的次男沼田康元繼承沼田氏)亦從屬於北條(年份不明),由於上野國內的親上杉勢力被消滅,於是投靠越後長尾氏。還有在武藏方面,親山內家的同族深谷上杉家當主上杉憲盛等人亦向北條降伏。 一說憲政進入越後是由前古河公方足利晴氏和重臣簗田晴助仲介,憲政率領白井長尾氏、總社長尾氏、安中氏(根據『安中市史』和黑田基樹等人研究,這段時期的安中氏分裂成北條方和上杉方,因此不是全體跟隨憲政)等上野國人。而白井長尾氏和總社長尾氏等馬上返回上野並防備北條勢力,不過抵抗到永祿3年(1560年)後向北條臣服。 關東管領職的讓渡 進入越後的憲政把景虎收為養子,在『上杉家文書』中記載是弘治3年(1557年),而不同史料亦記載了幾個時期,因此時期沒有定論。 永祿3年,在舊臣足利長尾氏和安房的里見義堯的邀請下,景虎服從憲政的命令並向關東進攻。由北條氏派出的北條康元所在的沼田城首先被攻陷,沼田氏成功復權,而白井長尾氏、總社長尾氏、箕輪長野氏馬上呼應上杉軍並參戰。另一方面,以北條方活躍的那波氏和赤井氏並沒有歸到上杉方,後來被謙信攻滅。而受北條支配的廄橋長野氏和上野齋藤氏在抗戰後亦臣服(『群馬縣史』)。 直到翌年攻撃小田原城(小田原之戰)前的謙信糾合關東諸國的諸將並編成大軍,此時歸到謙信之下的諸將被記錄到『關東幕注文』中。不過與此相對,亦有『憲政的名代』的史料,因此由幕注文中記錄的諸將可能是由關東管領上杉憲政的名下來集結和聯合,而其中的宇都宮氏、小山氏、古河公方勢力等反北條的諸勢力以外,還有藤田氏、三田氏等許多一時臣服於北條的國人。不過亦有在前述中,在上野國內以北條方身份反攻,在後來臣服的武將,實際上被記錄在『關東幕注文』的諸勢力與同等的國人勢力是跟從北條的可能性亦相當大。與北條軍的戰鬥是在北條氏康在小田原城中籠城開始,因此變成長期戰。 永祿4年(1561年)3月,憲政在鎌倉鶴岡八幡宮把關東管領職讓渡給長尾景虎,此時把「上杉」姓和自身的偏諱(「政」字)下賜給景虎,於是景虎改名為上杉政虎,政虎正式成為山內上杉家的家督和後繼者,連上杉家系圖、傳來的重寶都讓渡給政虎(一説是在永祿2年(1559年),在把景虎收為養子時把管領職讓出)。 此後,憲致隱居並剃髪而自號光徹。以後謙信在關東爭霸中,在史料上與憲政完全沒有關係。 最後 天正6年(1578年),在謙信死去後,謙信的養子景虎和景勝爭奪家督(御館之亂)。舊山內上杉家的家臣中,部份認為應該重視與北條氏的關係,而憲政亦支持景虎方。另一方面,當時逃命到越後的山內舊臣的大部分(大石綱元、倉賀野尚行等)則是投向景勝方,因此實際情況不明。 在最初的鬥爭中屬於優勢,不過得到越後國人勢力和武田勝賴支持的景勝漸漸變得有利,景虎在憲政的居館御館中死守並持續抵抗,此時已經陷入困境。天正7年(1579年),憲政與景虎的嫡男道滿丸一同為了和睦交渉,於是前往春日山城與景勝會面,兩人在途中被景勝方的武士於陣所中殺死。享年57歲。一説是在は四屋附近被包圍,於是自殺。 墓所在景勝被轉封的米澤照陽寺。 子孫 在逃亡到越後之後,有3個兒子(『戰國大名系譜人名事典 東國編』)。在『寬政重修諸家譜』中記載有龍若丸和憲藤2人,憲藤跟隨父親憲政進入越後,不過在御館之亂中被殺死。而『戰國大名系譜人名事典 東國編』中則記載除了龍若丸以外,還有憲重,在越後出家並自稱「三寶寺」,不過在御館之亂中被殺死。而憲重的兒子憲國則改姓倉本氏(『上杉系圖』)。在『上野人物誌』中,龍若丸的次弟是十郎憲景,在御館之亂中被殺死,不過憲景的兒子家房生還並有子孫存續。
{'wikidata_id': b'Q906593'}
冲力说 衝力說(theory of impetus)是六世紀時埃及亞歷山大港的一個學者約翰·斐勞波諾斯提出的。他否認天體由神靈推動的自然觀。他認為造物主創世之初就賦予天體一種「衝力」。這是一種不隨時間流逝的動力,這種動力可以維持物體永遠運動下去。因此,運動的物體一般並不需要經常有個推動者和它接觸。 背景 中世紀時,衝力說透過回教徒再傳回歐洲。十四世紀,牛津大學的唯名論者奧卡姆的威廉開始對當時占統治地位的亞里士多德的力學進行批判。 理論 奧卡姆的威廉同意斐勞波諾斯的設想,說上帝可能開頭給予天體一種不隨時間消逝的衝力,因此不需要假定有各種各樣的天神、天使推動天球。他完全否定托馬斯·阿奎那提出的關於上帝存在的第一條證明,即天體運動需要一個原動者。他根據磁棒可以使一塊鐵動起來而不需要直接接觸的事實提出,一個運動的物體不一定需要另一個物體的持續地接觸作用。 失敗的初現 在牛津,衝力的討論參與者主要還有沃爾特·伯利(Walter Burley)、理察·許撒斯(Richard Suiceth)和赫特斯柏立的威廉,不過這種學說很快就失勢,到了十五世紀時,牛津的學者大多數都講授亞里士多德的物理學了。 式微 衝力說事實上到了十五世紀時已經有點變質了,不過衝力說在十六世紀初葉還有人講授。這個學說的衰退是從英羹恩的馬昔樂(Marsilius of Inghen)開始的。他設想衝力就像熱一樣。物體離開運動來源的最遠部分,衝力最弱,就像一根棍子離開熱源最遠的一頭最冷一樣,物體離開其推動者後,衝力就平均分布到全身的各個部分,就像棍子離開火之後,熱就平均分布出去一樣,最後衝力逐漸衰退,就像棍子的熱散掉一樣。
{'wikidata_id': b'Q525491'}
星條旗報 概況 《星條旗報》創刊於1861年11月9日。當時美國處於南北戰爭中,一隊聯邦軍士兵在占領了一家報館之後,利用報館的印刷設備印製了第一期《星條旗報》。報紙僅有一版,也僅出版了一期。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的1918年2月8日,在法國巴黎再次出現以《星條旗報》命名的報紙,每周一期,主要的讀者為美國的遠征軍。除從美國本土通過電報傳遞的新聞外,《星條旗報》還刊登了眾多反映軍隊生活的自創詩歌、故事、論文、漫畫等。1919年6月13日,《星條旗報》再次停刊。據停刊當日的《星條旗報》統計,一戰期間共發行71期《星條旗報》,報紙的最高銷售量達到了52.6萬份,其間有350名士兵為報紙服務。 1942年4月8日,《星條旗報》在英國倫敦再次復刊。起初《星條旗報》為周報,每期四版;後改為日報,每期八版。報紙的編輯人員隨著駐外美軍來到前線,給他們帶來新聞信息,報刊業務不斷拓展,曾經一度在歐洲、北美、中東和夏威夷擁有25個出版點。 二戰結束後,《星條旗報》成為美國國防部為駐外美軍出版的報紙。如今《星條旗報》面向全球各地的美軍發行,並針對不同地區發行相應的版本,如面向遠東地區發行的《太平洋星條旗報》。
{'wikidata_id': b'Q1813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沿革 1949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成立。1954年9月,更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1969年12月,內務部被撤消。 1978年2月,程子華負責籌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由中央調配,司局長及以下幹部由中央組織部、國務院政工小組調配;中央組織部、國務院政工小組推薦一部分青年幹部,並準備吸收一批當年畢業的大學生;民政部人員編制200人(不包括中國盲人聾啞人協會);原第八機械工業部辦公地點分配給民政部使用。程子華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首任部長兼黨組書記。1978年5月20日,民政部召開第一次黨組會,並正式開始辦公。1978年9月16日~27日,第七次全國民政會議在北京召開。 2018年3月1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 關於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批准《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方案規定:「組建應急管理部。將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的職責,國務院辦公廳的應急管理職責,公安部的消防管理職責,民政部的救災職責,國土資源部的地質災害防治、水利部的水旱災害防治、農業部的草原防火、國家林業局的森林防火相關職責,中國地震局的震災應急救援職責以及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國家減災委員會、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國家森林防火指揮部的職責整合,組建應急管理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中國地震局、國家煤礦安全監察局由應急管理部管理。公安消防部隊、武警森林部隊轉制後,與安全生產等應急救援隊伍一併作為綜合性常備應急骨幹力量,由應急管理部管理。不再保留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 機構設置 根據《民政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民政部設置下列機構:
{'wikidata_id': b'Q907098'}
黄崑濱 黃崑濱(1929年-),人稱崑濱伯,生於台灣台南縣後壁鄉(今台南市後壁區)的農民。種植稻米超過五十年。在2004年擔任記錄片《無米樂》的主角之一。2006年,他以益全香米(台農71號)得到第四屆台灣全國稻米品質競賽的冠軍。 生平 1947年二二八事件前後,時年18歲的黃崑濱,前往新營收取出售小麥的款項,騎腳踏車途經新營圓環附近,見到嘉義縣朴子聞人黃媽典醫師遭遊街示眾。黃崑濱目擊黃媽典被繩子繫綁在吉普車上,踉蹌前行,後來體力不支倒地,任由吉普車拖行,頓感背脊一陣涼、心頭一酸,轉身騎腳踏車返回後壁菁寮家中,後來聽說黃媽典最終被槍決在圓環之上。日後他表示:「從那一刻起,我實在難以認同中國國民黨…」後來在嘉義火車站,又目睹成排台籍人士跪在火車站旁邊一家旅館的牆邊,被持槍士兵狠踹身體,最後這排跪地台籍人士,也難逃一死。 2004年,參與記錄片《無米樂》的演出,得到台灣觀眾的喜愛。 2006年,他種植的米得到全國冠軍,他將獎金一百萬元捐出,成立無米樂基金會,以推廣農業。 2011年10月25日,總統大選中,國民黨陣營使用他的照片,作為老農津貼廣告宣傳,引發爭議。國民黨發言人賴素如聲稱,此是廣告公司疏失,公開向崑濱伯道歉。 2016年2月22日下午,從台南後壁騎機車到嘉義鹿草辦事時,在八掌溪2號橋上,與轎車擦撞,造成左腳踝開放性骨折,被送往嘉義長庚醫院急救。 2016年12月,獲蔡英文總統延聘為國策顧問。
{'wikidata_id': b'Q8971874'}
蔡蔭棠 蔡蔭棠(1909年-1998年),是一位出身新竹新埔的藝術家,以其繪畫作品為大眾所知。 簡介 1909年,蔡蔭棠出生在新埔庄街一帶的富有家族中。童年時,他開始對繪畫產生濃厚興趣。就讀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時,他受教師南條博明啟蒙、賞識及栽培,開始奠定其油畫創作基礎。 中學畢業後,他因成績表現優異被保送至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在學四年期間,他密集地接受來自鹽月桃甫的指導。畢業後,他原欲前往巴黎深造,但因雙親期望而不得已放棄;最後,他改至京都帝國大學經濟系就讀,且在校園生活中時時把握接受美術薰陶的機會。 1935年,他自京都帝國大學畢業並返鄉任職,同時保持創作興趣。 1946年,他在臺灣省立新竹中學任教導主任,並時常與藝術家陳進交流。1953年,他應聘至臺北市立大同中學任教務主任,並舉家遷居當地,同時開始與當地畫壇建立互動關係,尤其是與同校美術教師張萬傳、吳棟材、陳德旺等;當時,他除密集參加臺灣省全省美術展覽會、臺陽展及臺灣省全省教員美展外,也於1955年至1960年間與畫友共同創辦「星期日畫會」(該畫會於1965年改組為「心象畫會」,後又歷經改組成為「世紀畫會」、「世紀美術協會」等)。 1977年,他自臺灣移居美國加州費利蒙市。 在創作生涯中,他不斷地學習觀摩,並積極汲取西洋藝術創作觀念,又與其他志同道合者密切往來,同時到處尋找集創作靈感和題材、舉辦展覽、出版畫冊,且逐步確立個人創作核心理念。尤其,在色彩表現方式上,他自創作歷程中一再反思實驗,建立了脫離學院教條的風格。同時,他也一直與許多臺灣本土藝壇人士保持友好關係。 風格 畫面彩度高、色相豐富,對於物體量感及固有色皆有關注,且致力於追求整體統一的視覺效果。
{'wikidata_id': b'Q60994993'}
張家山漢簡 張家山漢簡(張家山漢墓竹簡)是指在中國湖北省江陵縣張家山漢墓中出土的竹簡。 出土及年代 因為取土的需要,在江陵磚瓦廠發現了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三三六號漢墓等三座漢墓。1983年12月,由荊州博物館配合進行發掘,除發現了大量漆器、紋飾外,也發掘出不少書有文字的竹簡。這些竹簡就是張家山漢簡。參與整理、編聯、註釋工作的學者有李學勤、連劭名、舒之梅、彭浩、李俊明等。 考古學家推斷二四七號漢墓的墓葬年代應該為西漢早期。而墓中曆譜進一步顯示,墓主人應該於呂后二年(前186年)或其後不久去世。從墓葬規模來看,墓主人的身份應為一名低級官吏,通算術、法律、醫術、導引。 內容 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包含一千二百三十六枚竹簡(不計算殘片),有《曆譜》、《二年律令》、《奏讞書》、《脈書》、《算數書》、《蓋廬》、《引書》、《遺策》八種簡書,內容涉及西漢早期的律法、司法訴訟、醫學、導引、數學、軍事理論等方面,為漢代歷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史料。其具體內容已經於二零零六年三月由文物出版社整理出版。。 張家山三三六號漢墓竹簡則由湖北省荊州博物館學者整理中,當中含有漢律,現存律名十五種。
{'wikidata_id': b'Q5931471'}
摩爾門教與基督教 比較大綱 摩門教的核心信仰與基督信仰的不同主要在於摩門教相信 Joseph Smith, Jr.(小斯密約瑟)是神的先知,和摩西一樣從神那裡接受了啟示和經文。斯密約瑟所記載的第一個這樣的啟示(見第一次異象)說使徒們建立的教會在大叛教之後就已經不存在了。斯密約瑟說接下來的啟示指示他組織復興耶穌基督的教會並傳到全地。今日,摩門教徒相信他們的教會如耶穌所建立的教會一般擁有相同的權柄。、傳承下來的使徒是先知、並且啟示是繼續不斷的。 然而,摩門教的這些信仰與主流的基督信仰不同。主流的基督信仰都相信教義是耶穌基督所教導的。並且都普遍認為《聖經》是完成的,那些該要納入聖典的啟示在使徒時代就已經完成了。而根據這些已經進入聖典《聖經》的啟示所歸納之眾多信經的看法,而«摩爾門經»是眾先知透過神的啟示而得到的話語,這些話語接著被眾先知記錄下來。 後期聖徒運動之始 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的創始人 Joseph Smith Jr. 斯密約瑟說神在一次異象中(見第一次異象)告訴他所有的基督教教會都是在叛教的狀態中,並且告訴他不要加入其中任何一個。《摩門經》(《摩爾門經》)在1830年3月出版,斯密約瑟說這是神賦予他能力從由天使交給他曾被埋藏起來的金頁片上翻譯出來的。 教義和核心信仰上的相異之處 基督教只有聖經為唯一教義論述之依據,摩門教加入摩門經及其它經籍。摩門教等做法對基督教教義認定來說已構成不符或是應為嚴正駁斥的做法,因為信仰的核心範圍會被稀釋或是轉移,這也是在聖經起頭,創世紀蛇(撒旦的化身)以其它良善受造物(知識樹)來破壞神與人訂的約、及聖經結尾啟示錄中嚴囑不可加添其它話語。
{'wikidata_id': b'Q985786'}
李大鎔 早年生平 李大鎔在1925年生於黃海北道的金川郡,是家中八個兄弟姊妹裡的三男。他曾求學於郡內的白馬普通學校(백마 보통학교),接著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從京城師範學校(今首爾市內)畢業。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終結後,李大鎔聽說在平壤有機會能夠免費就讀大學,而產生了報名金日成綜合大學醫學部的想法,但卻因為患了乾性胸膜炎,只得回鄉養病。 李大鎔返家康復期間,為了籌妥平壤的生活費,而於金川金郊(금교)的人民學校謀得教師的工作。1947年6月15日,金川郡人民委員會教育局(인민위원회 교육국)下達了局長令,要譴責獨立運動家金九和韓國首屆總統李承晚為民族叛徒,然而李氏卻在學校發言肯定此兩人對獨立運動的貢獻,因而與當局產生牴觸,在6月29日被送交人民審判。當天夜裡,李大鎔從檢察官手中逃脫,展開亡命。在他跑到第四天的7月2日時,越過了三八線進入南方,從此與家人分離。 從軍 1948年,李大鎔自韓國陸軍官校畢業,開始軍旅生涯。他最早是於韓國國軍與游擊隊在1949年的交手過程中獲得實戰經驗,1950年6月韓戰開打後,他做為韓國陸軍第6步兵師7團1營第1連的中尉連長,隨部隊從春川開赴前線。之後第6師先是一路撤往洛東江戰線,接著又因為仁川登陸的成功而得以北上。至10月時,李大鎔所屬的6師7團已經到達中朝邊境,他的連也成為韓軍最早接觸到鴨綠江的連級部隊之一。 與此同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已經入朝參戰,作為先鋒的韓軍6師2團首先於溫井戰鬥中遭到重創。此後志願軍在司令員彭德懷令下,將圍困目標鎖定為最深入北方的7團。10月29日起,7團從慈江道的楚山展開突圍作戰,李大鎔參與此場撤退行動的過程中,有一次接近了志願軍的位置,並將其誤認為友軍而出聲呼叫,結果立刻遭受槍擊、在九死一生的情況下才脫離險境。他帶著連上殘部,穿越志願軍第38軍和志願軍第40軍夾擊區域內的古場(고장)、妙香山等地、一路長途後撤,最後才在价川與第6師師部會合,在全師原本的19位連長中,他是少數存活歸返的7人之一。同年12月,他隨軍移動至出生地金川附近時,得知了父親的死訊,而前去父親的墓前祭弔。這是李大鎔最後一次訪問故鄉。 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正式簽訂,韓戰宣告休止。李大鎔因參戰期間樹立的功績而獲頒忠武武功勳章和花郎武功勳章,但他在第7團內的2位長官和麾下直屬的4位排長卻全部陣亡。戰爭結束後,李氏於1955年2月進入陸軍大學學習,接著成為該校教官。1958年時,他前往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在沖繩的下屬部隊受訓,接著又於1960年赴堪薩斯州的美國陸軍指揮參謀學院進修。李大鎔在韓國本土擔任的陸軍勤務尚包括第2步兵師32團第3營營長、第3步兵師第23團團長、第6管區(제6관구)作戰副司令等職。 越南時期 1963年9月,李大鎔首次派往越南,在南越首都西貢(今胡志明市)的韓國駐越大使館擔任武官,1966年10月返韓。當他在1968年1月由上校升為准將後,第二度調赴駐越大使館,成為政務公使。由於時任南越總統阮文紹曾以軍官身分與李大鎔一起在美接受培訓,因此在李氏奉派越南的任期內,兩人具有良好私交,他甚至可隨時由後門進出總統官邸。 李大鎔駐越期間除了公使職銜外,還兼當韓國中央情報部(今國家情報院)駐越南站長,任內曾參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投誠者李穗根在越南的逮捕行動。李穗根原任朝鮮中央通訊社副社長,投奔韓國後被當局發現其以此為佯裝、在韓境行潛伏滲透之實,因而逃到香港。1969年1月31日,美國中情局告知韓國中情部長金炯旭,稱李穗根已成功從港離境,將搭機經西貢前往柬埔寨首都金邊、再由那返回朝鮮。李大鎔於是應金炯旭要求,派人請阮文紹在班機停靠西貢時,下令其不准起飛,並親自率人前往西貢新山一機場執行逮捕。之後李穗根在機艙內被李大鎔所擒、送返漢城,經審判而處以極刑。 1972年3月,李大鎔結束了政務公使的任期而回到韓國,之後他同韓國總統朴正熙於一次在高爾夫球場的會面中,聽從了其指示,而再次於1973年2月前往越南,這次獲得了韓國大使館的經濟公使職位。李大鎔第三度派越當時,由於《巴黎和平協約》在1973年通過,駐越美軍開始撤出越南,駐越韓軍等南越陣營的外國部隊也正在準備收隊,失去外援的南越軍獨自對抗北越人民軍和越共游擊隊,逐漸趨於下風。1975年4月,西貢已經遭到包圍,有失守之虞,李大鎔當時是韓國大使館位階最高的滯留人員,雖然妻子和4位兒子均已離越,他仍須留下來負責在越韓國人事務,作為韓國在西貢的「撤退本部長」(철수본부장),與其兩位大使館的下屬一起協助撤僑。 4月28日時,韓國大使館與西貢的美國大使館達成了疏散協議,讓韓國人能跟美國離開。當美軍在4月29日展開名為「常風行動」的空運撤離後,李大鎔等韓籍人士前往美國大使館,等待美軍直升機前來接送,但入夜後美方鑑於情況危急,決定只送離美籍人員,以致於到行動結束的4月30日早晨時,美國大使館內尚滯留有400多名待撤人群,當中以李氏為首的韓國人就有100多名。他們後來曾向法國大使館和日本大使館求援,但均未獲得幫助。 1975年10月3日,越南當局正式以妨礙革命事業之名,逮捕了李大鎔與另兩名韓國外交官,並將他們關入西貢附近的志和監獄中。李大鎔曾控訴他們的被捕「有違於《維也納外交關係公約》中的外交豁免權」,但直至1976年,當大部分被越南拘留的韓國人都得到批准而回國時,李等三人卻仍未能獲釋。朝鮮勞動黨的統一戰線部亦曾派人到獄中試圖策反李大鎔,要他去朝鮮、或是替平壤政府返韓當間諜,不過李大鎔基於自身的反共立場,拒絕接受。 1978年,韓、朝、越三國政府於印度首都新德里就三名韓國官員被拘一事展開談判,但協議到頭來還是無法產生結果。1979年時,活躍於亞洲的猶太商業巨亨紹爾·艾森伯格找上朴正熙政權,提議與越南妥商、換取李氏的釋放,雖然這個提案由於1979年10月26日的朴正熙遇刺而蒙受挫敗,但韓國政府仍決定持續秘密交涉。最後李大鎔等三人終於在1980年4月獲釋。 返韓之後 李大鎔返回韓國之後,受到歡迎和英雄待遇,但他也由於監獄生活和經歷的刑求,使得身體狀況欠佳,體重亦從原本的78公斤跌至42公斤。花了一年的時間恢復健康後,他投身於企業和民間組織,先後擔任了火災保險協會理事長、生命保險協會會長等職。1996年起,李大鎔出任韓越友好協會(한·베트남친선협회)會長,1999年至2003年間任陸軍官校總同窗會(육사총동창회)名譽會長、2002年起與另外6名退役韓國將領組成「自由守護國民運動」(자유수호 국민운동)。 2001年7月,負責逮捕及審問李大鎔、後轉入越南外交部服務的的前北越軍官楊政識(Dương Chính Thức)奉調為韓越恢復建交後的第三任越南駐韓大使,他與李大鎔於2002年9月時在新羅酒店會晤,並握手盡釋前嫌。李大鎔在會中表示兩人過去都是「各自忠於自己的國家」「今後應為兩國間的和平及共同利益攜手協力、不計私怨」,而楊政識也稱李是「最優秀的愛國者和令人敬重的外交官」。兩人繼該次交談後又聚了數次會,並建立友誼,楊政識甚至幫李大鎔的公司在越南拓展業務。
{'wikidata_id': b'Q12611186'}
漢朝藝術 漢朝藝術繼承和發揚先秦多種形式藝術與技術的基礎,造形意識從萌芽逐漸趨於成熟;西域與佛教外來藝術的傳入,更豐富漢代繪畫與雕刻的題材與技法,表現出極高的原創性。無論陶兵馬俑、歌舞俑還是畫像石、畫像磚,工匠懂得雕刻這些作品的人、神、獸。工匠除了用特殊的藝術手法塑造和描畫古代著名人物、神仙妖魔和珍禽異獸,也能以寫實的手法描繪當時生活中的達官貴人、文臣武將乃至工匠農夫。 陶瓷 西漢延續秦代的原始瓷風格,其與戰國中、早期的原始瓷存在很大的差別。由於胎、釉原料的不同,造成少數作品較為理想,其他多數作品反而不如戰國時期的高,因此西漢的原始瓷只能稱為「釉陶」。。 瓷器出現在漢代,近來中國各地出現漢代瓷窯遺址,不過造形藝術及裝飾手法,還是延續原始瓷特色,尚未出現自有的特殊風格,不過卻也是後代瓷器發展的始祖。。 陶俑 漢代陶俑的最高水平表現在歌舞俑上。西安出土的舞女俑,扭動腰肢,揮舞雙臂,挪動舞步,正在輕歌曼舞。舞女身穿舞裙,纖細的腰上束著寬腰帶,兩條寬大的舞袖隨風擺動,像長而輕的紅綢。這座塑像體態輕盈,動作優美富於動感;舞衣和長袖柔軟而飄,顯得非常生動。從歌舞俑的造型來看,漢代工匠已經確實掌握了人像塑造的技巧,尤其是人物在運動時,肩、胸、腰、腿的變化關係,給人像注滿活躍的生機。 石雕 漢代最具代表性的石雕為霍去病陵墓石雕。內部有馬踏匈奴、臥馬、躍馬、臥虎、臥象、臥牛、石蛙、石魚、野人、野豬、石蟾、母牛與小牛,人與熊等造型。這些石雕全部用花崗石雕刻而成,散置在陵墓上,彷彿野獸在荒山出沒,牛羊在草產上放牧,漢軍和匈奴在祁連山戰鬥,具有相當寫實的效果。霍去病墓石雕開創了雕塑與環境相結合的濫觴。 青銅器 由於近代以來,漢代青銅器大量出土。這些青銅器有兩個特點:一、青銅器出土的地域非常廣大,除了文化發達的黃河和長江中下游地區外,偏遠的雲南、貴州、廣東等地,也發現精美的青銅器。二、青銅器的種類比較齊全,既有皇親國戚墓葬裡的豪華器具,也有一般墓葬裡的各式生活用品,還有雲南、貴州等地各民族的具有濃邪的地方特色的青銅器。 漢代經過文景之治的六、七十年休養後,儘管社會經濟很快獲得恢復和發展,武帝以後的宮廷生活更是日趨奢侈。但是當時藝術的重心,已不在於青銅的雕塑了。這時的青銅製品除了銅鏡的裝飾花紋上有些簡單的圖案外,其他器物則多是戰國末期風格的延續。雖然兩漢時代的中原地區,青銅時代已經過渡為鐵器時代,但是中國的邊陲,仍然還是青銅時代中,青銅藝術在這些地區依舊有很好的發展。近年在雲南省,晉寧縣的石寨出土了很多西漢時滇國的青銅藝術品,可以做為此一時期的代表。。 織綉 織綉有一定程度的發展,民國以來陸續出現漢代織綉藝術品,不但用來裝飾動物,也用來裝飾宮殿牆壁。如班固西都賦:「昭陽特盛,隆於孝成,屋不成材,牆不露形,以藻綉,絡以綸連」。賈雲陳政事疏:「白穀之表,薄紈之裏,緁以偏諸,美者黼綉,是天子之服,今富人大賈嘉會召客者以被牆」,指出漢代織綉大量盛行的情況。 帛畫 漢代繪畫品類繁多,帛畫、壁畫、畫像石、畫像磚,異彩紛呈。漢朝帛畫作品極多,然而至今已幾乎無存,唐朝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就指出漢朝帛畫數量繁多,然而經天災人禍後毀壞極為嚴重。現在能見到的漢代帛畫作品是出自漢墓的「非衣」、「銘旌」(旌幡)等隨葬品。構圖上克服了先奏時期人物上下平列的手法,用俯視的角度來描繪車馬儀仗行列的全貌,這是時下所見最早的記錄現實生活的大型繪畫作品。惜剝損較重,只能觀其大略。最完整的為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畫,描繪了墓主人的地上和地下生活。 壁畫 西漢壁畫的幻想氣氛相當濃厚,從已發現的洛陽墓室壁畫來看,題材多集中於青龍、白虎、朱維等方位神,荷花,靈芝等仙草,還有日月星象、後龍升天、乘風成仙等神話內容,其風格與戰國帛畫有承襲關係。畫面形象生動活潑,線條流暢靈巧,構圖井然有序。東漢墓室壁畫雖然以仍然以升天、避邪、鬿福為主要內容,但是加強了繪畫的人文因素,表現生活的場景明顯增多。 畫像石 在漢代陵墓地面建築的石闕、石亭祠的壁面上,地下建築墓室的石構件上,往往雕刻出各種人物故事、生活過程和動植物形象,人們一向稱之為「畫像石」。現在中國境內的漢代畫像石,以山東、河南為最多這些地方在財富上佔了優勢,那些大貴族、大商人、大地主們自然有條件進行厚葬,因此在這些地區就出現了大量有畫像石的祠堂碑闕和墳墓。畫像石開始於西漢晚期出現,盛行於東漢,消失於魏晉南北朝。山東肥城孝堂祠、嘉祥武梁祠石刻尚存,可窺見漢時古拙有力的繪畫風格特徵。 畫像磚 漢代畫像磚的數量上雖然沒有比畫像石多,但仍有其歷史意義與藝術價值。漢代畫像磚是由戰國和秦代的瓦當、空心磚上的畫像演變而來的。這種藝術的遺物散見於中國的廣大地區,其中以河南、四川最多。這些河南出土的畫像磚作品,在西漢時期,主要的題材是人物、鳥獸與樹木為主。這些畫像以簡潔明快的陰線勾勒而成,形象逼真,生動活潑且雄健協調,到東漢時期,河南畫像磚的風格,轉變為描寫更多的寫實,生活題材,手法也更加生動活潑。 書法 漢代的主要書寫文字為隸書,從秦代隸書發展而來。「隸書」又稱「佐書」、「古隸」、「今隸」、「八分書」。隸書具有以下特色:一、隸書的最大特點是由直線構成,它不像小篆由相互連接的圓轉,有時又有逆向書寫的線條組成,而是由散開而平直方折的筆畫構成,凡逆筆都變為順筆,書寫起來不僅順手,而且快速。二、筆畫難以呈現具體的形象,古文字象形的特質從此消失,而且形體多已不合六書原則。三、漢字發展至隸書已經徹底「符號化」。隸書對大、小篆加以省略、簡化,結構單純許多,就是做為日常生活書寫工頁,不啻為一大進步。另外篆隸形成中國書法藝術主流,漢代時期,隸書漸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書寫字體,隸書的出現奠定了現代漢字字形結構的基礎,成為古今文字的分水嶺書法。隸書經過兩漢的發展後,又發展出另一種字體「楷書」,最後成熟於唐代。 音樂 西漢初年,先秦雅樂已多數失傳,但民間音樂在上層社會上中頗為盛行。他們尤其喜愛楚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楚漢戰爭末期,西楚霸王陷入「四面楚歌」的困境,對著虞姬唱出《垓下歌》。張騫通西域後,把中西亞的摩訶兜勒曲和匈奴的北狄樂帶回中國,當時樂官李延年據以製成「新聲二十八解」,聽到的人都大受感動。從此,中國的音樂在民間音樂和外族音樂的互相影響下更加彭勃發展。從這個時侯開始,中國音樂有古樂和胡樂之分。古樂是指上古以來的傳統的本土音樂,胡樂則指從外來胡人吸收的音樂。另外漢武帝時設樂府,採集許多民間歌謠與外來歌曲後,在東漢晚期,出現琴曲《垓下歌》,表現出中國古代音樂的陽剛之美。 舞蹈 漢代舞蹈突破了傳統的規範,與武術、雜技等人體運動結合起來,並不斷與異域舞蹈交流,更多表現為一種市俗的娛樂形式。漢代人遇到事情便跳舞的風氣,來自於漢高祖曾作《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樂府主張音樂和舞蹈,樂府的設置,可以說是漢代舞蹈藝術繁榮的標誌。漢代的文獻、會畫、石刻、詞賦之中,舞蹈成為被反復記述和表現的對象,說明漢代舞蹈意識的熟透。漢舞突出了舞蹈表演人思想感情的作用,在強調表現的基礎上,注重舞蹈媒介的特徵。尤其是,通過對人體動作姿態的掌握,強調藝術規律。袖和巾的被利用,也是漢代完成的。現今各種舞蹈的體裁、樣式在漢舞中幾乎都已出現,流傳下來的許多傳統舞蹈也都可以在漢舞中尋其淵源所在。 戲劇 漢代的戲劇在歷史上處於成長的胚芽階段,漢代民間的各種演出總稱為「百戲」,包括了歌舞、雜技、武術等各類伎藝形式。秦二世就有了「角牴」戲,到了漢朝蔚為風行。張衡《西京賦》描繪,就有角牴戲,提到「東海黃公」,「戲」裡一個演員扮黃公,以紅綢束髮,佩赤金刀;一個演員扮成猛虎。博鬥的結果,黃公被虎咬死。表演為代表體,顯示出簡單的戲劇性,可以視為中國戲劇的胚胎。 建築 漢代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是承先起後的時代。漢代建築有以下特色:一、布局和結構均勻、對稱。二、門窗變化自由,有多種樣式出現。三、頂部舒展而優美,基部氣派而穩固。四、常分利用其他造型藝術,使繪畫、雕塑等各方面藝術裝飾於建築。五、木料的框架總是顯露出,建築物的基本輪廓。六、城市規畫嚴謹方整。七、園林布置靈巧別緻。 漢代聞名於世的建築,如:長安、洛陽和成都的建設,大量宮室、離宮、苑囿的興建,漢長城防禦體系的建造與修繕,大規模營造陵墓、壇廟等等。其面積廣大、數量亦多,達到前世前所未有的地步,形成中國建築發展史上的高峰。漢代生產技術的發展和鐵工具的大量使用,對建築上的材料與應用,甚有幫助。
{'wikidata_id': b'Q15898419'}
哈尔滨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校史 1950年8月5日,東北電器工業管理局藝徒培訓班正式開學成立,校址在瀋陽市,後改稱東北電器工業管理局技工學校。1953年遷至哈爾濱市,更名為哈爾濱電器技工學校,同年更名為第一機械工業部哈爾濱第一工人技術學校。1956年更名為電機製造工業部哈爾濱電機工人技術學校,校址在哈爾濱市道里區新陽路。 1958年經第一機械工業部第八局批准,原哈爾濱電機工人技術學校改為中專,定校名為哈爾濱第一電機製造學校。 1973年5月21日,經黑龍江省革命委員會生產指揮部批准,恢復哈爾濱電機製造學校並於當年招收工農兵學員。 1983年,哈爾濱電機製造學校改為哈爾濱機電專科學校,隸屬第一機械工業部。1993年,更改校名為哈爾濱工業高等專科學校。1995年,與哈爾濱科學技術大學、哈爾濱電工學院合併為哈爾濱理工大學,為哈爾濱理工大學工業技術學院。
{'wikidata_id': b'Q17498790'}
鄧福如 出道前發展 鄧福如從小成長於台灣新竹市香山農村,在成為正式個人歌手前已有演唱經歷,就讀大學時期,曾在2006年加入樂團LazyBomb成為主唱,2007年9月28日發行首張迷你專輯——《LazyBomb》,收錄了《Nothing to have》、《Waiting For Our Love》及《Hysteria》三首歌曲。但也因為音樂險些未能完成學業,需要到街頭賣唱籌集學費,在補回足夠學分後得在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學士畢業。 樂團解散後,鄧福如與豐華唱片製作人何官錠合作,成為樣本唱片(Demo)歌手。鄧福如演唱何官錠的作品《聲聲慢》,得到中國大陸電視劇《包青天之七俠五義》支持選作片尾曲,並獲豐華唱片元老張小燕相中簽約成為歌手,及為2010年12月的張清芳演唱會作合聲。 2011年 在個人YouTube頻道創下逾千萬點閱率的鄧福如,在2011年5月27日發行首張個人專輯《原來如此!!》,收錄了九首新曲、正式版的《聲聲慢》及翻唱歌曲《Nothing On You》,歌曲以節奏藍調及輕快電子元素為主,專輯銷量首月已超過25,000張。該專輯在Play Music 音樂網「年度專輯總銷售量」排行第二、光南唱片「哈燒榜國語年終」排第四、五大唱片的「五大金榜2011年度專輯銷量」排行十六。鄧福如更憑該專輯入圍第23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評審認為鄧福如不造作的態度和自然清亮的嗓音,為歌壇注下一股清新的力量。 專輯內多首歌曲得到多部臺灣電視劇歡迎,《一點點喜歡》分別獲偶像劇《幸福萬靈丹》及《家有四千金》選為預告曲及片頭曲,而《如果有如果》則是偶像劇《記得·我們有約》的片尾曲。 鄧福如隨後往海外宣傳,其中8月11日在新加坡舉行的「原來如此音樂會」,獲音樂製作人李偉菘現身到台上表示支持。鄧福如8月27日前往香港參加歌唱比賽節目《超級巨聲3》, 與參賽者李家聰合唱她的作品《如果有如果》,獲評審陳潔靈讚賞「很有福氣可以聽到阿福唱歌」,歌聲悅耳、歌曲寫得很好;而另一評審陳輝陽在他的音樂專欄表示,受鄧福如的歌聲和她創作的《如果有如果》打動。填詞人曾紀諾認為鄧福如擁有令人讚嘆的歌聲,及近乎完美的和唱技巧。 2012年 鄧福如在2012年未有發行新專輯,反而在3月7日發行迷你專輯《你好,哈波尼斯》,收錄兩首全新創作中文歌、樣本歌曲及吉他演奏歌曲各一,屬輕鬆、愉快的抒情歌曲,當中一曲《Where is the love?》被臺灣偶像劇《大紅帽與小野狼》採用為插曲。《你好,哈波尼斯》更為鄧福如摘下博客來「華語年度暢銷歌手」第九名。 第23屆金曲獎頒獎典禮在2012年6月23日舉行,與鄧福如爭奪《最佳新人獎》的對手包括李佳薇、以莉·高露和吳南穎。音樂總監陳建寧認為鄧福如擁有「小確幸」(清新)風格,但入圍的四人風格、嗓音各有特色,難以評選,唯獎項最終由以莉·高露奪得,而鄧福如在頒獎典禮上獻唱《未填詞》一曲的表現被指失準及走音。 2013年 2013年的鄧福如,除首次為臺灣電影《志氣》編寫及獻唱主題曲《讓我愛上我》外,4月20日更首次到日本登台演出。她獲日本音樂人宮原·傑夫挑選為臺灣代表,參加日本神奈川電視台在川崎市舉辦的「第九屆國際交流音樂季」(日語:音楽のまち・かわさき アジア交流音楽祭,又譯「亞洲流行音樂祭」),以弦樂表演多首個人歌曲外,更與來自韓國的J-Min、日本的Le Velvets、「黑哥」基利斯·哈特及Twin Cross合唱日本歌手坂本九的代表作《期盼星夜》。 鄧福如繼金曲獎新人獎表演後,再次踏上小巨蛋的舞台,在紀念已故華語巨星鄧麗君的「追夢-何日君再來」紀念演唱會上,演出了鄧麗君生前曾翻唱的歌曲《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 發行新專輯 相隔兩年,鄧福如在2013年6月7日發行個人第二張專輯《天空島》,專輯歌曲風格主要延續首張專輯《原來如此!!》的電子音樂及節奏藍調原素,以輕快的方式呈現「童真」和「夢想」主題。專輯收錄了鄧福如在YouTube頻道上兩首樣本歌曲《Me & U》(偶像劇《大紅帽與小野狼》片尾曲)及《良人》、電影《志氣》的主題曲《讓我愛上我》及《大紅帽與小野狼》的主題曲《Fantasy Paradise》,鄧福如更邀請去年擔任演唱會嘉賓歌手的伍佰及音樂人陶山參與製作。鄧福如更一改個人形象,由以往長髮束馬尾的髮型改以短髮示人。鄧福如發表專輯後兩日,選擇在臺北華山文化園區舉行戶外音樂會及專輯簽唱會,獻唱新專輯的數首主打歌。 雖然新專輯發行首周登上了五大唱片「5大金榜華語榜」第24週銷量冠軍,也入選博客來「2013年度百大年度TOP歌手榜」年度華語暢銷歌手之一,但主打歌《Me & U》的音樂錄影帶在5月30日播放後,Mobile01網友kobe9062質疑該歌曲涉嫌抄襲美國歌手珍妮佛·羅培茲的《The One》及另一歌手Range的《I Just Wanna Love You》,歌手謝和弦亦認為歌曲屬抄襲。然而負責編曲的何官錠反駁歌曲早在2008年寫好,鄧福如同樣否認抄襲。 2015年 鄧福如繼《原來如此!!》、《天空島》後發行第三張專輯《自成一派》,於2015年6月19日發行,專輯請來陳珊妮、蔡燦得、HUSH、何官錠、男友陳孜昊等人合作寫詞編曲,而第二波主打歌〈前面路口停〉,請來創作歌手好友小宇合作,這也是小宇退伍第一次推出的作品。 個人生活 鄧福如童年在台灣新竹市內湖區的鄉下成長,因父母業務繁忙及經濟困難,與姊姊二人寄養於姑母家中,與父母聚少離多,但與母親關係親密。直自父母開始經營中古汽車買賣公司,生活才趨漸穩定,而後搬至員林市。鄧福如深受母親薰陶,喜歡上鄧麗君的歌曲,曾以《小城故事》報名歌唱比賽。她也應母親要求,跟隨李艷秋的節目《每日一字》學習咬字發音,也因此在小學三年級時拿下全國朗讀比賽冠軍。 鄧福如為報答母親,除在演唱會獻唱她母親最愛的台語歌《落雨聲》外,也在專輯《天空島》創作了《天使》一曲獻給母親。 2015年11月,鄧福如受訪時,表示透過Facebook認識了男友並已交往一年。2016年1月,戀情曝光,對象為拍過許多網路爆紅影片的YouTuber陳孜昊(HowHow)。2018年11月27日,她在臉書上表示已經答應了陳孜昊的求婚。2019年2月14日,鄧福如與陳孜昊登記結婚。2019年6月8日,鄧福如與陳孜昊(HowHow)舉辦婚禮。 演唱會 鄧福如出道首三年已舉辦過四次售票演唱會,其中三場在台北,另一場選在香港舉行。 2011年發表首張個人專輯《原來如此!!》半個月後,鄧福如6月25日首次在台北河岸留言舉行售票演唱會, 獲700名歌迷購票支持,鄧福如邀請同門師兄范逸臣擔任嘉賓合唱英文歌曲《Lucky》。之後7月3日,鄧福如獲蕭敬騰邀請出席他在淡水漁人碼頭的新歌演唱會,除了合唱一曲《Just the way you are》外,鄧福如另獻唱了主打歌《未填詞》。 2012年的鄧福如未有發表新專輯,鄧福如依然在6月30日在台北市Legacy Taipei傳音樂展演空間舉行個人第二次演唱會,表現未受影響,門票早在4月24日中午發售後8小時內已被搶購一空。鄧福如更邀請伍佰作嘉賓,演唱會上合唱伍佰的經典歌曲《你是我的花朵》。 鄧福如之後更在7月13日在香港九龍灣國際展貿中心舉辦首場海外個人售票演唱會,吸引近1,500名觀眾購票支持,鄧福如更獻唱兩首粵語歌曲——《初戀》和《愛情陷阱》。 事隔近兩年,鄧福如選擇在2014年3月14日,即白色情人節當天,再在台北Legacy Taipei傳音樂展演空間舉行「Back to 阿福」演唱會,獻唱了21首歌曲,以翻唱歌曲為主,當中包括成名作《Nothing On You》、《青花瓷》、《Just the Way You Are》等等16首歌曲。 獎項 作為2011年度華語樂壇新人,鄧福如得到多個新人獎項肯定,包括在TVB8金曲榜頒獎典禮獲頒《最佳新人獎》銀獎、加拿大中文電台評選為《全國推崇國語新女歌手》、KKBOX第七屆數位音樂風雲榜上奪得《最佳新人獎》,及在「MusicRadio中國TOP排行榜」拿下《港台地區最具潛力新人》等獎項。鄧福如也入圍了第23屆金曲獎《最佳新人獎》,及YES933舉辦的第17屆新加坡金曲獎《最佳新人獎》。 雖然鄧福如出道只有兩年,在新城國語力頒獎禮2013上,新城知訊台向鄧福如、鄧紫棋、鍾欣桐以及A-Lin頒發《新城國語力女歌手》獎項,是鄧福如首次採摘下的女歌手獎項,且憑新專輯《天空島》歌曲《Me & U》拿下《新城國語力歌曲》。 鄧福如「唱作歌手」的身份,在新城國語力頒獎禮2012上得到確定,獲頒《新城國語力創作歌手》。而鄧福如與何官錠合作編曲的作品《未填詞》,為她帶來出道以來首個獎項,獲TVB舉行的「2011勁歌金曲優秀選第二回」頒發《最受歡迎華語歌曲獎》。一些創作歌曲例如,《如果有如果》及《一點點喜歡》分別獲TVB8頒發《最佳作曲獎》及加拿大中文電台選為《全國推崇十大歌曲》。 鄧福如也憑她網路爆紅的人氣,獲得Yahoo!奇摩頒發《最受歡迎新人歌手獎》,以及得到痞客邦娛樂丸《最夯人氣丸》金獎,兩項網路相關獎項。
{'wikidata_id': b'Q9356241'}
维基导游 肇始 維基導遊的歷史可以回溯到2004年。當年的10月7日,維客旅行(Wikitravel)的許多作者和管理員希望建立起該網站的德語分支。但由於維客旅行的運營權已於2006年4月20日告歸Internet Brands所有,wikitravel.org這一域名也不能被再次使用。德語作者們的不滿最終導致了維基導遊以復刻Wikitravel的方式執行。 準備了一年半之後,Wikivoyage e.V.正式建立。這個新建立的組織既是wikivoyage.org域名的擁有者,也是伺服器的所有者。2006年12月10日,維基導遊正式以從德語版維客旅行資料庫獲得的資料開始執行。在執行了七個月後,有了40%的新條目,十個月後這個數字更是增長到了50%。雖然此時的維基導遊仍然在所涉及的領域在分類上有不當之處,但建立起了像和埃及、泰國和瑞士等有關的條目及自行車運動的分類。 2007年12月10日,義大利語版維基導遊也正式上線。多媒體資料的組織和由用戶擔任的管理員已準備好建立其他語言的分支。 該專案引來了一些媒體的報導,特別是瑞士的廣播和報紙。蘇黎世報紙《Tages-Anzeiger》和瑞士電台DRS1報導了這個專案並討論了存在的問題。這個專案主要受德國和瑞典的編者支援。 收歸維基媒體基金會所有 2012年,在經過了對維客旅行及Internet Brands長時間的不滿後,有人提議把維基導遊合併到維基媒體基金會的諸多專案中。此後,維基導遊的用戶們同意將Wikitravel e.V.時代的內容再次復刻到新網站中。 為了準備2012年8月2日的遷移,維基導遊和其資源(包括圖片、媒體等)被作為資料庫的dump檔案下載。MediaWiki軟體支援復刻,然而維客旅行預先阻止了這個行程。8月23日,維基媒體基金會的一次投票以540票贊成、152票反對通過了基金會建立旅遊指南Wiki的決議。作為合併的一部分,Wikivoyage e.V.組織的名稱被保留。 2012年9月,Internet Brands向維客旅行管理員Ryan Holliday、維基百科管理員詹姆斯·海爾曼提出訴訟,稱維基導遊此舉侵犯了前者的商標權,而且在決議中有商業上的不當行為影響到他們的網站。而被告人及基金會均以SLAPP(就是以看似合理的法律依據制止、壓制或阻撓人們從事完全合法活動的初衷)的案例拒絕。2012年11月19日,美國加利福尼亞中區聯邦地區法院判決Internet Brands敗訴。 旅行路線 旅行路線提供景點參觀建議逗留時間和相關路線,有些路線跨地理區域,但定義明確。 旅行話題 旅行話題的條目專用於介紹特定旅遊景點、不同地區的主要活動、區域指南及水肺潛水地點等專業旅遊資訊,旨在引發遊客的興趣。旅遊提示幾乎適用於所有景點。 軟體 和維基百科一樣,維基導遊使用的也是MediaWiki軟體,使用這個軟體的目的就是讓所有人都能夠使用上自由的旅行指南。 授權 維基導遊的文字內容使用的是CC-BY-SA 3.0協定,而非GNU自由文件協定。使用這一授權的目的是維基導遊上的內容可能來自紙質資源,而媒體內容仍然使用創用CC和GNU的雙協定。 內容結構 在維基導遊,內容被以MediaWiki分類的形式安排,而導航則採用「麵包屑導航」,使內容能按照地理順序排列,還可以顯示出條目之間的關係。命名空間的使用也使內容層次更加分明。主命名空間被用來存放旅遊目的地。「每月目的地」和「特色旅行話題」命名空間則以存檔的形式揭示目的地之間的關係。此外,維基導遊的首頁設計是社區討論的結果,而不是由組織規定。 內容分發 根據維基導遊的內容協定,對該網站內容的鏡像處理屬合法行為。存檔按每周一次更新。這些存檔均具有合法的授權(如作者的姓名標示)。網站正在開發一個顯明圖片作者的外掛程式。而相同方式分享的方式便於簡化分發過程,這樣就無需在分發時對法律檔案做出聲明。
{'wikidata_id': b'Q373'}
冲压发动机 衝壓發動機(Ramjet, stovepipe jet, athodyd)是噴射發動機的一種,它利用了引擎的前向運動來壓縮空氣,而不使用帶有可旋轉葉片的壓縮機。衝壓引擎無法在空速為零的時候產生推力,因此無法使飛行器從靜止啟動。沖壓發動機主要是利用高速迎面氣流進入發動機後減速使空氣增壓的航空發動機。通常由進氣道(又稱擴壓器)、燃燒室和噴管組成。航空器飛行時迎面氣流在通過進氣道的過程中將動能轉變為壓力能,經壓縮後的空氣進入燃燒室與燃料混合進行等壓燃燒,生成的高溫燃氣在噴管中膨脹加速後排出,產生推力。 衝壓引擎需要相當高的速度才能良好作用,而在速度達到3馬赫左右的時候效率最佳。而衝壓引擎最高可以在6馬赫的速度下工作。 衝壓引擎的體積比較小,結構比較簡單,因此對於那些需要這種引擎的高速飛行器相當有用,比如飛彈。而武器設計者試圖在火炮中使用衝壓引擎的技術。例如,如果120mm迫擊炮彈使用了衝壓引擎的技術,射程可能達到35公里。衝壓引擎也被作為翼端引擎在直升機的引擎中使用,儘管效率並不高。 衝壓引擎經常與脈衝壓式噴氣發動機混淆。脈衝引擎使用間歇的燃燒方式,而衝壓引擎採用連續燃燒的方式。這兩種引擎有著本質的區別。 歷史 法國發明家René Lorin在1913年發明衝壓引擎,並申請專利。但是由於缺少足夠的材料,建造原型機的工作失敗了。 在1915年,匈牙利發明家Albert Fonó設計了一種增加火炮射程的解決方案。他將火藥發射的炮彈於衝壓引擎推進結構結合起來,使得儘管發射速度比較低,炮彈仍能有較遠的射程,同時也允許相對輕型的火炮可以發射重型的炮彈。Fonó將他的發明提交給了奧匈軍隊,但是這項提案被否決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Fonó回到了噴射推進的課題中。1928年5月,他在一份德國專利申請中描述了一種可以用於高海拔超音速飛行器的噴射發動機。而在附加的專利申請中,他調整了引擎使之可以用於次音速飛行。經過四年的專利審查,於1932年他獲得了這項專利(德國專利號No. 554,906, 1932-11-02)。 美國海軍使用「Gorgon」這個名字發展了一系列空對空飛彈,使用了不同的推進技術,其中也包括了衝壓引擎。Glenn Martin使用衝壓引擎製造了Gorgon四型飛彈,於1948年和1949年在Point Mugu海軍航空站測試。這枚飛彈中使用的衝壓引擎由南加州大學設計,由Marquardt Corporation製造。這個引擎長7英尺,直徑20英寸,被安放於飛彈下部。 在蘇聯,超音速衝壓引擎的理論在1928年由Brois S. Stechkin提出。Yuri Pobedonostsev對衝壓引擎進行了大量地研究。第一個引擎,GIRD-04在1933年4月由I.A. Merkulov設計並測試。為了模擬超音速的飛行,實驗中向引擎提供了200個大氣壓的空氣,而引擎使用氫氣作為燃料。衝壓引擎GIRD-08使用了磷作為燃料。為了測試這台引擎,實驗者使用一個加農炮將它發射出去。這些炮彈可能是最早的噴射動力的超音速彈丸。1939年,Merkulov將衝壓引擎用於R-3二節火箭,並進行了相關的測試。這年8月,他製造了首架以衝壓引擎作為附加動力的戰鬥機,引擎名為DM-1,並於12月進行了世界上首次以衝壓引擎為動力的飛行。飛機為一架經過改裝的Polikarpov I-15,使用了兩部DM-2引擎。1941年,Merkulov開始設計一種衝壓引擎為動力的戰鬥機Samolet D,但沒能完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兩部他設計的DM-4型引擎被安裝在Yak-7 PVRD戰鬥機上。1940年,以液態燃料火箭發射、以衝壓引擎為飛行動力的Kostikov-302實驗飛機設計完成。該項目於1944年取消。1947年,Mstislav Keldysh提出了一種遠距離軌道轟炸機的設計方案,使用衝壓引擎來代替火箭引擎。1953年,NPO Lavochkin和Keldysh開始設計三倍音速的衝壓引擎驅動的巡弋飛彈,Burya。該項目與R-7 ICBM同時完成,於1957年取消。 1936年,Hellmuth Walter建造了以使用天然氣作為動力的測試引擎。BMW、容克斯和DFL進行了理論的研究工作。在1941年,來自DSL的Eugen Sänger提出了一種使用非常高燃燒溫度的衝壓引擎。他建造了非常大的衝壓引擎管道(直徑為500 mm和1000mm)並在卡車上和設置在以高達200m/s飛行的飛機上的專用的測試設備上進行了測試。隨後,由於戰爭中汽油在德國變成了稀缺資源,測試使用了塊狀的壓縮煤作為燃料。但是由於煤燃燒速度慢,測試沒有成功, 結構 在空氣中高速運行的物體將會在運行的前方產生高壓區域,而後方產生低壓區域。衝壓引擎利用了引擎前方的高壓使空氣進入引擎管道,隨後,空氣與燃料混合燃燒。加熱後的空氣傳送到噴嘴並被加速至超音速。這個加速給予衝壓引擎前進的推力。 衝壓引擎通常被描述成「飛行的煙囪」。這個設備非常簡單,包括一個進氣口、燃燒室、和一個噴嘴。通常,衝壓引擎中唯一的活動結構在渦輪泵中,這個泵將液態燃料泵入燃燒室。而固態燃料的衝壓引擎的結構更為簡單。作為對比,一個渦輪噴射發動機通常包括渦輪驅動的風扇來壓縮空氣,這將使引擎在低速時有更高的效率,而此時衝壓引擎的效率比較低。但是渦輪噴射發動機更加複雜、沉重,造價也更昂貴。渦輪機的溫度限制也限制了最高速度與高速時的推力。 進氣口 衝壓引擎利用了入口附近的非常高的動態壓力。有效率的空氣入口可以恢復大部分自由流滯止壓力,這個壓力可以用來支持燃燒與噴嘴處的膨脹過程。 大多數衝壓引擎在超音速的狀態下才能工作。進氣口通過進氣道截面積的變化使得氣流速度降低,最終在出口處達到次音速。進一步地傳播將使得氣流的速度進一步下降到適於燃燒的水平。 由於氣流已經降至次音速,次音速的衝壓引擎不需要複雜的進氣口設計。略超過音速時,這個設計也可以使用,但是空氣將在進氣口阻塞,使引擎效率降低。 燃燒室 和其他的噴射發動機類似,燃燒室的功能是提供加熱的空氣。燃燒室需要將燃料與恆定氣壓的空氣混合併燃燒,以完成該功能。由於通常流經引擎的氣流速度很高,受保護的燃燒區域通常使用火焰穩定器來防止火焰被吹滅。 原理 衝壓發動機本身沒有活動的部分,氣流從前端進氣口進入發動機之後,利用進氣道截面積的變化,讓高速氣流降低速度,並且提高氣體壓力。壓縮過後的氣體進入燃燒室,與燃料混合之後燃燒。由於衝壓發動機維持運作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高速氣流源源不決的從前方進入,因此發動機無法在低速或者是靜止下繼續運作,只能在一定的速度以上才可以產生推力。為了讓衝壓發動機加速到適合的工作速度,必須有其他的輔助動力系統自靜止或者是低速下提高飛行速度,然後才點燃衝壓發動機。 由於沒有活動組件,衝壓發動機與一般噴氣發動機比較起來,重量較低,結構也比較簡單,不過衝壓發動機在低速時的氣體壓縮效果有限,因此低速時效率比較差。 衝壓發動機適合的工作環境是在2馬赫與以上的速度,最低啟動速度也大約是此界線,隨著速度逐漸增加,氣體的衝壓效應在3馬赫時效率會大幅壓過渦輪噴射發動機,而此時的渦輪噴射發動機受限於超溫往往已經無法運作了,但是衝壓發動機在燃燒的階段,進氣氣流的速度仍然需要經過震波減速在音速以下,否則燃燒過程將無法維持。新一代的衝壓發動機稱為超音速燃燒衝壓引擎(Scramjet),這種發動機的氣流在燃燒階段還是維持在音速以上的速度,在技術難度上更高,也是目前主要發動機公司發展的對象。
{'wikidata_id': b'Q60602'}
臺大F-100超級軍刀機保存事件 臺大F-100超級軍刀機保存事件是發生在國立臺灣大學的校景保存爭議事件,學生與社會人士自發行動,與學校交涉軍刀機在校園的保存安置。 概要 八二三炮戰時,面臨中國大陸主力戰鬥機Mig17的威脅,美國軍援國軍F-100超級軍刀戰鬥機。以維持台灣海峽的空中優勢。1987年,國防部將退役的F-100飛機運至臺灣大學總區機械實習工廠旁靜態展示。因長年缺乏維護,頗有毀損,2009年臺大總務處拆卸飛機,準備運走,被路過的民眾阻止施工。 當時臺大學生曾自發成立「臺大F-100改善小組」,提出軍機保存計畫書,不少民間公司和退役軍官也願提供維修技術協助。但2011年11月,校方將本機交還國防部,軍方以陸運方式移至屏東空軍第一後勤指揮部,對飛機外部的凹損修補、蒙皮填補、機腹器材清除減重、外觀重新修磨、噴漆,座艙罩等損壞部分,則重新製作仿真件。2012年本機外觀修復完成後,以固定基座展示於成功嶺軍史公園,同年4月30日揭幕。
{'wikidata_id': b'Q15940554'}
临朐县 歷史 古稱駢邑,屬於紀國,紀國被滅,併入齊國。齊設置朐邑。漢代在此地設有朱虛縣、臨原縣、臨朐縣、缾縣等。 行政區劃 2007年鄉鎮合併後,下轄2個街道、8個鎮、一個高新產業園區: 城關街道、東城街道、五井鎮、冶源鎮、寺頭鎮、九山鎮、辛寨鎮、龍崗鎮、柳山鎮和沂山鎮。 民族 絕大多數為漢族,少數民族以回族為主。 地理 境內山巒眾多,有沂山、嵩山等山系。彌河起源於沂山山麓,是縣境內的第一水系,也是境內主要的灌溉河流,彌河上游的冶源水庫是縣內最大的蓄水地,庫容量全省前十位。 旅遊 臨朐縣風景秀麗,旅遊景點眾多,古有臨朐八大景之說。其中石門坊紅葉是省內著名的旅遊景點,同時冶源的老龍灣是著名的泉水勝地,全國72名泉之一,泉水清澈,汩汩滔滔,是不可多得的旅遊療養勝地。位於臨朐縣城東22公里的山旺化石發掘基地被譽稱世界三大化石寶庫。臨朐南部的沂山為五大鎮山之一,是國家AAAA級景區。 經濟 臨朐秦池酒廠曾以3.2億元人民幣的高價,買下中央電視台黃金時間段廣告,成為令人眩目的連任二屆「標王」,但是因為處理媒體對酒精勾兌酒這種製造工藝的懷疑公關不力,引起消費者對品質的懷疑,導致曇花一現,幾年後迅速衰敗。 目前,經濟以鋁合金、不鏽鋼建材為主要產業。 名人 Category: 臨朐人
{'wikidata_id': b'Q1198208'}
曹洪欣 生平 2003年3月至2011年1月任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副會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中國保健協會副理事長;國家藥典委員會執行委員;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臨床與信息)合作中心主任。被評為國家、衛生部、黑龍江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一、二層次人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代表性傳承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獲2009年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進步獎,成為繼唐由之、王永炎、石學敏、陳可冀、張伯禮之後我國中醫藥界第六位獲獎者。被俄羅斯外交部授予國際合作發展獎、俄羅斯自然療法學會授予蓋倫獎章,義大利中醫學協會授予希波克拉底國際合作獎。 近30年來始終工作在中醫藥科研、醫療、教學與管理第一線,主要從事中醫基礎理論傳承與創新,中醫藥治療心血管疾病研究,與中醫藥發展戰略等研究。提出了病毒性心肌炎「大氣下陷」病機學說,創立「益氣升陷法」,治療病毒性心肌炎總顯效率為76.1%。先後主持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綜合性中藥新藥研究開發技術大平台、國家973、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國家級科研課題16項。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作為第二完成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1項。獲發明專利1項,國家新藥臨床研究批件1項,發表學術論文290餘篇,主編學術著作30餘部。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基礎理論學術帶頭人,主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七年制)《中醫基礎理論》。先後培養博士研究生33名,碩士研究生49名,指導博士後20名。長期堅持臨床實踐,已診治患者20餘萬人次,積累了完整的診療資料,以高尚的醫德醫風與顯著的臨床療效深受患者讚譽。
{'wikidata_id': b'Q8938025'}
周正志 生平 周正志從中學時期便充分的展現了運動天份,獲得體操、單槓等多項運動比賽冠軍,並於1968年到1976年在臺灣連續拿了10年的拳擊冠軍,也因其驚人的不敗的紀錄,使其於70年代有「台灣拳王」的美名。1976年更因其專業突出的表現入選為197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華民國代表團,代表臺灣參加過蒙特婁夏季奧運會。 近年醉心於陳年品茗、精緻古玩及養身保健,於上海經營「正志康雍乾」茶莊,專司陳年普洱茶收藏與古玩玉器、珍貴奇石鑑賞交流及買賣。 1979年,被電影公司發掘,與謝玲玲、陳淑芳及蔡弘等人同台飆戲,擔任國語電影「勝利者」 一片的男主角。該片由黃永和監製,黃衍聰導演,帝星有限公司出品發行。 曾任蒙特婁奧運會拳擊隊隊長、中華民國拳擊協會行政組組長、台北市南芳里 里長、前立法委員魏耀乾辦公室主任。 著有「拳擊運動入門」一書;許仁和校對,中華民國拳擊協會出版,出版日期1978年6月。
{'wikidata_id': b'Q10920740'}
胱氨酸 性質 無色或白色六角形板狀晶體或結晶粉末,無味。等電點4.6。L-型 (c = 1~2%,於5摩爾/升鹽酸中)。難溶於水,不溶於乙醇、乙醚、苯、氯仿,易溶於稀酸、鹼中。 有三種異構體:左旋體(L-(−)-胱氨酸)、右旋體(D-(+)-胱氨酸)、內消旋體。 容易被乙硫醇、二硫蘇糖醇等還原劑還原,還原後二硫鍵拆開成兩個半胱氨酸。加熱也會使二硫鍵斷裂。 歷史 1810年首先由威廉·海德·沃拉斯頓(William Hyde Wollaston)從膀胱結石中發現。1832年,貝采利烏斯將其命名為胱氨酸。廣泛存在於頭髮、骨、角蛋白中。人發中的含量約為5%(以質量計)。 製取 通常從人發水解液中提取、精製而得。也可由半胱氨酸在鹼性水溶液中氧化而得。 用途 胱氨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分。蛋白質中兩個半胱氨酸殘基之間形成的二硫鍵對維持蛋白質的結構具有重要作用。也用於醫藥、食品、化妝品等行業。
{'wikidata_id': b'Q408626'}
郭元强 簡歷 1988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化學專業,分配到廣西大學農學院基礎科學部任助教;1990年考入中國科學院廣州化學研究所高分子化學與物理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學位,1993年畢業後分配到廣東省石油化工進出口公司從事石油化工產品進出口貿易,工程師;1996年11月,進入中國科學院廣州化學所纖維素化學重點實驗室,從事複合高分子相變能量貯存與溫度控制材料研究,課題組負責人,室黨支部宣傳委員,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 2001年11月,掛職任深圳市科學技術局(知識產權局)局長助理。2003年8月,任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2008年7月,轉任中共茂名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黨組成員;2011年8月,任中共高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2012年3月,任廣東省外經貿廳黨組書記、廳長。2013年12月,改任新組建的廣東省商務廳黨組書記,次年3月兼任廳長。2016年3月24日,任中共珠海市委書記。2017年1月,當選珠海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2018年1月,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wikidata_id': b'Q24833479'}
新竹埔頂慈雲庵 沿革 清德宗光緒五年(1877年),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人士黃朝渡海來臺,奉請安溪清水巖之清水祖師,至埔頂莊(今日新竹市東區)開墾,遂建廟奉祀,以求去除水旱各災,風調雨順。 2011年,埔頂慈雲庵紀念安座一百廿五年,舉辦「慶成福醮法會」。市長許明財、立委呂學樟、新竹市議會議長謝文進、議員林智堅等人到慈雲庵參拜,許明財稱清水祖師神威顯赫,庇佑埔頂莊發展快速前進,是本地信仰中心;議長謝文進則稱,慈雲庵清水祖師多年來保佑新竹市東區民眾,東區更是出了不少賢達人士,林智堅議員就是最好的例子。 2016年埔頂慈雲庵捐獻廟前戲臺土地180坪土地,價值超過新臺幣一億元,供政府興建里民活動中心,此時的林智堅已經成為新竹市長,2017年2月,林智堅贈匾「神恩浩蕩」,以示感謝,林智堅表示,關埔重劃區寸土寸金,慈雲庵無償提供公家億元土地,可說是新竹市「最貴卻也最有人情味」的里集會所,是地方與政府合作的典範。除了感謝贈地以外,林智堅還提到埔頂慈雲庵所供奉的清水祖師自古庇佑黎民,早期地方屢屢旱災,向清水祖師求雨皆有所獲。
{'wikidata_id': b'Q30947287'}
奇瓦瓦州 地理 契瓦瓦除了有廣大的沙漠外,其森林面積比墨西哥其它州都要多。在山坡地上有短草草原,是墨西哥主要的農業區。 歷史 州名源於州的首府。「契瓦瓦」這個名字的來源不詳,但在西班牙人來到前已經存在,可能出自納瓦特爾語的Xicuahua,意思是「乾燥、多沙的」。 該州在墨西哥革命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 經濟 主要產品有蘋果、堅果、木材、牛隻及奶製品、綿羊,金、銀、鉛、鋅等各種金屬,水泥及陶瓷材料。工業方面以出口美國為主。Mata Ortiz的新式陶瓷飲譽國際。第三產業發達,以旅遊業、銀行業、高科技產業為主。然而由於鄰近美國,亦成為了毒販活躍的地方,大大影響了當地的治安及旅遊業。 民族 麥士蒂索人為主,白人的比例全墨西哥第一(35%)。其它族群有居於山區的印地安人,門諾派(有德國-荷蘭血統)、摩門教(有英美血統)徒等。
{'wikidata_id': b'Q655'}
基爾霍夫衍射公式 在光學裏,菲涅耳-克希荷夫繞射公式(Fresnel-Kirchoff's diffraction formula)可以應用於光波傳播的理論分析模型或數值分析模型。從菲涅耳-克希荷夫繞射公式,可以推導出惠更斯-菲涅耳原理,並且解釋一些惠更斯-菲涅耳原理無法解釋的物理現象與結果。菲涅耳-克希荷夫繞射公式常被稱為「克希荷夫繞射公式」(Kirchoff's diffraction formula)。 從克希荷夫積分定理,在假定一些近似之後,可以推導出菲涅耳-克希荷夫繞射公式。 惠金斯原理 惠金斯原理是克里斯蒂安·惠更斯於1678年提出的關于波傳播的理論。惠金斯原理表明,假設在時間由主波源Q₀發射出的球面波,在時間傳播到波前,那麼位於波前的每一個面元素向量都可以被視為一個次波源,所有從這些次波源發射出的次波,在之後時間波前的包絡面就是主波源Q₀所發射出的球面波在時間的波前。 純量理論 光波是傳播於空間的電磁輻射,理當被視為一種電磁場向量現象。但是,克希荷夫的理論是純量理論,將光波當作純量處理,這可能會造成偏差。因此,物理學者做了很多實驗來檢查結果是否準確。他們發現,只要孔徑尺寸比波長大很多、孔徑與觀察屏之間的距離不很近,則使用純量理論可以得到相當準確的答案。但是對於某些問題,例如高解析度光柵繞射,純量理論就不適用,必須使用向量理論。
{'wikidata_id': b'Q7408338'}
定军山 (戏剧) 定軍山是中國的一出傳統劇目,題材取自《三國演義》講述東漢末期曹操與劉備之間展開的定軍山之戰。事見《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十一回,情節不盡同,一名《取東川》,又名《一戰成功》,京劇、漢劇、川劇、滇劇、徽劇、秦腔、晉劇、同州梆子、粵劇均有此劇,河北梆子劇名《葭萌關》。 京劇 京劇定軍山於1905年拍攝成電影《定軍山》,此部電影是被認為是中國電影百年歷史上的第一部影片。 劇情,三國時,蜀魏用兵。蜀軍老將黃忠、嚴顏與魏將張郃交戰,黃忠雖年邁但本領高強,張郃不敵,敗走定軍山。定軍山守將夏侯淵驃悍勇猛,威鎮中原。蜀軍師孔明在派將時故意以年老為由,輕視黃忠,黃忠中孔明激將之計,毅然請纓攻打定軍山。兩軍會陣,各擒對方一將,雙方約定走馬換俘。換俘時,黃忠箭射魏將後,又用拖刀計斬夏侯淵。 此劇是一出靠把老生戲,唱念做打並重。早年為余三勝代表作。後譚鑫培將帥盔改為扎巾,並修飾、潤色了身段和唱腔,對後世影響很大。
{'wikidata_id': b'Q10948516'}
声明区域 C++語言中,名字的聲明區域(declarative region),是指一個名字在程式文字中可能有效的最大的區域,在這個區域中,未受限定的該名字繫結到同一個實體。 例如: int j = 24; int main() { int i = j, j; j = 42; } 名字j被聲明了兩次並被使用了兩次。第一個被聲明的j的聲明區域是整個例子程式。第一個j的潛在作用域(potential scope)在這個名字被聲明處之後,並持續至程式的末尾。但第一個j的(實際)作用域應排除逗號,與右花括弧}之間的程式區域。第二個被聲明的j(在分號之前的那個j)的聲明區域是一對花括弧{與}括起來的整個程式區域(也即main函式的函式體),但第二個j的潛在作用域應排除名字i的聲明。第2個j的(實際)作用域與它的潛在作用域相同。 由C++11語言標準中提供的上述範例程式及其說明,可以得出結論:名字的聲明區域是它可能保持有效的最大的程式結構,如整個編譯單元、整個命名空間、一對花括弧{與}括起來的整個語句塊、整個函式體(甚至包括函式的形參列表)、類別定義(包括成員函式的定義)等等。
{'wikidata_id': b'Q24835234'}
韓裔墨西哥人 二十世紀早期 在19世紀後期,李氏朝鮮社會不穩定和自然災害造成了該國移民不斷增加,最初選擇與朝鮮半島鄰近的中國東北地區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到了20世紀初,他們開始去到更遠的地方,例如在1902年到夏威夷。然而因日本的干預,夏威夷不再接受朝鮮移民。 在1904年,在韓國港口仁川出現了去墨西哥龍舌蘭種植園工作的廣告,合約4-5年,儘管韓國政府努力阻止他們的離開。但他們仍在1905年4月4日離開,他們約在約一個月後到達瓦哈卡州的港口薩利奈克魯斯,從那裡乘火車到他們的最終目的地尤卡坦半島的雷索。 在合約結束後,他們大多數人沒有攢夠了錢回國,加上當時韓國已是日本的半殖民地,所以大多數這樣定居在墨西哥,或繼續種植龍舌蘭或移動到全國各個城市。1921年,因龍舌蘭纖維的需求崩潰威脅他們的生計,288個朝鮮人移民古巴,他們大約800個後代仍生活在古巴。 語言與教育 朝鮮人最初只是龍舌蘭種植園臨時工,沒想到學習西班牙語,但他們在該國逗留成為永久居民後,他們慢慢開始拋棄韓語,他們的子孫只說西班牙語。相反,最近來自南韓的移民保持朝鮮語作為其主要的語言。 朝鮮族社區有週末朝鮮語學校,目的是保持說朝鮮語的能力。而朝鮮族的報章韓人新聞自上世紀90年代已經在墨西哥城發行。 宗教 早期到墨西哥的韓國移民包括一些基督徒,他們希望找個地方自由從事他們的宗教。而最近定居墨西哥人士,基督徒和佛教徒都存在。前者在20世紀90年代建立了許多教堂,而後者在2000年建立了兩座寺廟。 其他組織 韓國在墨西哥協會,曾組織音樂會和其他活動抗議北韓大使。 著名的個人 文道元:韓國出生的,歸化墨西哥的武術家和被稱為「墨西哥跆拳道之父。
{'wikidata_id': b'Q924646'}
胡安一世 (阿拉貢) 胡安一世(1350年12月27日-1396年5月19日),被後人稱為獵人或優雅的情人,但是當在世時他被稱為被遺棄的。阿拉貢國王(1388年-1396年在位)。 生平 胡安一世是佩德羅四世與第三任妻子西西里國王佩德羅二世的女兒埃莉諾所生的長子。胡安一世出生在佩皮尼昂,是當時屬於阿拉貢聯合王國內加泰隆尼亞公國領土的魯西永首府。胡安一世是一位有品格的人,尤其喜歡詩歌。他是親法分子,並且違背父親的願望(父親曾經要求他迎娶一名西西里王國公主)與巴勒迪克的維奧蘭特結婚。他們的婚姻很愉快,因為國王經常生病,妻子維奧蘭特經常參與政府事務。 胡安一世登上王位後,他放棄了父親相對親英的政策,並與法國結盟。胡安一世繼續阿拉貢在天主教會大分裂的政策支持西方分裂派的阿維尼翁教皇克萊門特七世。胡安一世還與卡斯蒂利亞結盟,並於1388年與納瓦爾王國簽署了一份固定這些王國之間邊界的條約。 1389至1390年,阿拉貢軍隊與正在企圖征服附庸馬略卡王國泰法的阿馬尼亞克伯爵約翰三世的軍隊作戰。攻擊從恩波達到赫羅納。1390年,侵略者被胡安一世的弟弟馬蒂諾一世指揮的阿拉貢部隊所擊敗。 在1388年至1390年間,胡安一世逐漸失去了希臘的雅典公國和新帕特拉斯公國的所有土地。1391年,胡安一世為阿拉貢王國的不同城市內猶太人頒布立法。同樣在1391年,他的政府面臨諸侯國西西里王國發生的起義,那裡的居民宣布由那不勒斯國王路易二世為國王。 胡安一世是巴塞羅那文化的保護者,他於1393年仿效土魯斯的同一個理事會,建立巴塞羅那理事會。 阿拉貢自海梅二世統治時期以來一直試圖征服撒丁島,阿拉貢軍隊也逐漸征服了島國的大部分。然而,在1380年代,剩下的獨立公國阿爾博雷亞(Arborea)成為叛亂的橋頭堡,阿拉貢軍隊並被其統治者埃拉諾·德·巴塞拉(Eleanor de Bas-Serra)迅速驅趕出撒丁島。阿拉貢軍隊在胡安一世的統治下繼續試圖鎮壓撒丁島的叛軍並奪回失去的領土。然而,在胡安一世的統治期間,整個撒丁島的統治權實際上都失去了。 胡安一世的統治時期的特徵是財政管理災難。 胡安一世在赫羅納Foixà附近的森林裡狩獵時因墜馬而死亡,就像他同名的表弟及同一時代的卡斯蒂利亞國王胡安一世下場一樣。因為胡安一世沒有留下子嗣繼承王位,他的弟弟馬蒂諾一世接替成為阿拉貢國王。然而,他的兩個女兒都活到成年。
{'wikidata_id': b'Q358374'}
本田技研工业 歷史 本田公司成立於1948年9月,成立之前生產汽車的關鍵零配件活塞環,創辦人為本田宗一郎。當時在濱松市成立的本田技術研究所,主要生產紡織機,不過當時二戰結束日本戰敗,百廢待舉交通不便,許多人利用自行車去運糧,本田宗一郎看準這一點,於是動用巧思,想利用陸軍在戰後遺留下來大批的無線電機,當做自行車的動力系統,於是低價標購一批,拆下裡頭的小型汽油發電機,裝在腳踏車上,再利用水壺當做油箱,把自行車改造成機器自行車,當買來的無線電機用完,於是本田宗一郎著手自行開發名為A型的50cc雙缸機車引擎,後來開始推出A型機車。後來讓剛開業不久的本田技研大發利市,也讓當時許多車廠跟進,研發「機器自行車」。1949年。本田宗一郎遇見藤澤武夫,他們兩人後來攜手一同將本田打造成跨國大企業。 2004年開始,本田製造由柴油發動的摩托車,除了低噪音外,也比過去的機車排放更少的廢氣,減輕了污染的程度。 在北美洲,本田是第一家開創豪華高階品牌的日本汽車製造商,其旗下豪華品牌為Acura,1986年在美國、加拿大、香港開始使用。 2018年10月4日本田汽車和通用汽車達成協議,共同開發無人駕駛汽車。本田將向通用汽車的無人駕駛汽車公司CruiseAutomation注資7.5億美元,本田還會在 2030 年之前向 Cruise投入20億美元。這意味著本田將投資Cruise共27.5億美元。 台灣 2000年,日本本田與台灣三陽工業經過「三社合同會」協議無效後,日本本田決定在台灣重起爐灶,並於同年向中華民國經濟部工業局表明在台設廠意願。同年出脫手上所有台灣光陽(KYMCO)持股,並於2002年2月28日成立「台灣本田股份有限公司」(HONDA Taiwan),是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海外100%持有的子公司。2001年,併購原屬大慶汽車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屏東市的廠房,並於同年12月開始車輛的生產,並增資至25億台幣。2007年3月1日,其生產部門與之分離並成立「台灣本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香港 合群汽車有限公司為大昌行集團子公司,自1965年起成為日本本田汽車香港和澳門總代理,現時總店及總部位於九龍東九龍灣宏照道。 賽車活動 本田的創辦人本田宗一郎本身就是一個熱愛賽車的人,早年曾經自己代表他所效力的大都會修車廠參加日本國內賽事奪得第二名。本田也是世界上少見的將賽車視為公司命脈的大型車廠,自2000年重返F1賽事,其一直是投入最多金錢的贊助商(06自立廠隊)。本田不論汽車或摩托車的賽事都有極高的成就,本田是全世界唯一一家汽車和摩托車最高級別賽事(分別是F1和Moto GP)都曾奪得年度總冠軍冠(包括車手和車隊冠軍)的交通工具製造商 摩托車 本田技研才創立不久就投入摩托車賽事,1950年代奪得曼島TT賽事冠軍,1960年代投入世界機車圍場賽事最高殿堂,並且在1961年就拿下首個125級別的單站冠軍,也拿下當年125級別的年度總冠軍,成為日本第一家在Moto GP獲得分站勝利和總冠軍的摩托車廠。更不可思議的是當年250級別的賽事也同樣是由本田拿下總冠軍,此後本田分別在這兩個級距的賽事贏得十多個年度冠軍。Moto GP自1949年至今有57年歷史,只有125,250和500(後改制為四行程990c.c.Moto GP,2007年已經改制為800cc)這三個級別是一直在舉辦的。本田自1960年代早早就稱霸125和250級別,時至今日本田與山葉也是唯一兩家仍在固定參加這兩個級別賽事的日本車廠,其餘諸如川崎,鈴木都已退出(不計外卡參賽)。 本田在1960年代125,250級別的奪冠使得全球都將目光放到了這個當時的日本小廠身上,本田也不滿足現狀,在66年正式加入當時最頂級的500c.c.賽事,和世界名廠一較高下。不過本田在頂級級別卻一點也不如其在125和250的風光,本田先是遭遇八屆世界冠軍Giacomo Agostini和Phili Read帶領的MV Agusta的十七連霸王朝(1958-1974)在1970年代中歐洲車廠中衰之時,卻也輪不到本田,當時Giacomo Agostini轉投山葉,幫助山葉贏得1975年的500年度總冠軍,山葉也是日本第一個奪得500世界冠軍的車廠,本田第一個500冠軍是在1983年由美國車王Freddie Spencer騎乘NS500拿下,而Spencer更在1985年同時奪得250和500的世界冠軍。後來本田又在Eddie Lawson,Wayne Gardner的幫助之下拿下87,89的冠軍。不過真正風光的是1990年代後期的NSR500時代,由澳洲車王Mick Doohan創造五連冠佳績(1994-1998)而99年又由Alex Criville拿下總冠軍。近期500c.c.二行程引擎的最後一年2001年的年度冠軍是則是由今日有小飛俠之稱的Rossi拿下。Rossi在02,03騎乘新型990c.c.四行程引擎的本田RC211V再度奪冠,不過Rossi在04年以及05年賽季,轉投山葉並助其奪冠。雖然本田在近年受到轉投山葉的Rossi不小的壓力。但今年在一批年輕小將的帶領之下頗有中興之勢。本田共計拿下13次頂級級別世界冠軍僅次於MV Agusta的18次。而在2006年本田終於在美國車手海頓拿下了年度積分總冠軍。 汽車 本田在汽車賽事方面成就最高就屬方程式賽車,特別是被視為汽車賽事最高殿堂的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本田早在1964年就以廠隊身份參賽,在65年和67年雖有拿下單站冠軍,但並沒有拿下年度車手或車隊冠軍。本田技研在1962年才投入汽車製造,在64年就參加F1賽事的確相當不可思議。本田是日本車廠第一個參加F1、也是第一個拿到分站冠軍和年度車手、車隊冠軍的車廠。不過本田拿到世界冠軍是第二次參加F1之時。 1968年本田正式退出F1賽事,直到1983年才重新參加F1。不過這一次本田是以引擎供應商身份參賽,同時也是代表日本車廠在F1史上最輝煌的一刻。1986年-1991年,五年之間本田贊助的車隊拿下了五屆年度車隊冠軍(87威廉士88,89,90,91邁凱倫)和五屆車手冠軍(87 N.PIQUET,89 A.PROST,88、90、91 A.SENNA)。隨著本田宗一郎在1991年過世,本田以連續獲得冠軍後「沒有值得追求的目標」為由退出F1。本田宗一郎長子—本田博俊的公司「無限」(為一專門設計、改裝本田量產車的改裝廠)則於91年接下本田F1引擎技術,開始成為引擎供應商,並在92年之後改以「無限—本田」(Mugen-HONDA)之名供應引擎。「無限—本田」曾拿下過四場分站冠軍,並於98年幫助Jordan車隊拿下年度車隊和車手第三名。直到本田於2000年重回F1的隔年,無限才退出F1。本田在2006年買下自2000年重回F1時即開始贊助的英美車隊(BAR Racing),成立本田車隊(Honda Racing F1 Team)成為完全廠隊。但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本田於2008年宣布退出2009賽季,此為本田第三次退出F1賽事。 2015年賽季,本田正式回歸F1賽事,成為引擎供應商,合作夥伴是曾經為冼拿拿下了三屆冠軍的邁凱倫車隊,於2017年結束合作關係;2018年賽季,本田為小紅牛車隊提供賽車引擎;2019年正式成為紅牛車隊引擎供應商。 賽場科技應用 本田常常將其最新發展的賽車科技應用在市售車之上,如可程式化電子點火系統PGM-Fi和VTEC可變汽門正時與揚程控制系統及雙A臂懸吊。本田在和汽車上有兩項產品是完全移植賽車工法及科技,等同道路版賽車一般。分別是NR和NSX。 Type R車系 Type R車系是Honda旗下的高性能車種家族。Type R原意為「Type Racing」,以Honda原有的各車系車款為基礎,再加上為Type R特別開發的競技用高性能引擎(如紅色汽缸蓋的B系、K系、F系、H系引擎)、傳動系統、空氣動力套件與其他方面的競技用零件與調校之後,獨立而成的高性能版本。 NSX Type R (1996) NSX Type R (2002) NSX Type R (2005) NSX Type R GT1 (2005) NSX Type R GT500 (2003) Integra Type R (1996) Integra Type R (1998) Integra Type R (2002) 喜美 Type R (1996) 喜美 Type R (1998) 喜美 Type R (2002) 喜美 Type R (2005) 雅哥 Type R/ Euro-R 喜美 Type R (2016) 喜美 Type R (2017)
{'wikidata_id': b'Q9584'}
后秦 歷史 前秦苻堅淝水兵敗後,關中空虛,原降於前秦的羌人貴族姚萇在渭北叛秦,晉太元九年(384年)自稱「萬年秦王」,都北地(今陝西耀縣東南)。次年(385年)擒殺苻堅。太元十一年(386年)姚萇稱帝於長安(今陝西西安西北),國號秦,史稱後秦。 其國號以所統治地區為戰國時秦國故地為名。《十六國春秋》始稱「後秦」,以別於前秦和西秦,後世襲用之。又以王室姓姚而別稱姚秦。 統治地區包括今陝西、甘肅東部和河南部分地區。 後秦建初七年(393年)姚萇卒,子姚興繼位,攻殺前秦苻登,掃除前秦殘部;又乘後燕滅西燕,盡占原西燕河東之地;弘始元年(399年)乘東晉內亂,陷洛陽,淮漢以北諸城多請降,國勢遂與後燕相當。伐後涼,得鳩摩羅什。是年,法顯從長安出發西行求經。 弘始十八年(416年)姚興卒,子姚泓繼位。國內曾歸降的多族勢力趁機反叛,乘喪發兵。東晉劉裕派檀道濟等北伐,陷洛陽。後秦宗室皇弟為奪位反叛,被姚泓消滅。永和二年(417年)東晉圍攻長安,姚泓舉家投降,竟被劉裕滅族,後秦亡。後秦共存在32年(384-417)。
{'wikidata_id': b'Q1730130'}
李佳芯 背景 李佳芯原名李嘉馨,生於基層家庭,有兩名胞兄,自小與家人居住於柴灣公屋興民邨。她曾就讀兩間中學,其中一間為伊斯蘭脫維善紀念中學。李佳芯在2002年預科畢業後,修讀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的視覺藝術副學士學位。醉心水墨畫的她,曾與一班同學開過畫展。 2005年畢業後,她曾經擔任模特兒,為旅遊雜誌《新假期》拍攝封面,亦曾經參與演出多個電視廣告,包括麗的化妝棉、李派林喼汁、麥當勞McCafé及京都念慈菴枇杷潤喉糖等。 有線電視:主持生涯(2008年-2012年) 2008年,李佳芯(當時使用原名李嘉馨)與有線電視簽署合約,擔任體育主持,曾經參與採訪北京奧運,其後擔任體育節目《體育王》主持。其後參與主持有線電視娛樂台節目,包括《空間大改造》及旅遊節目《十二夜》系列及《冰島·千年一嘆》等。2010年6月,她參與《2010有線世界盃嘉年華》及《有線1台世界盃》等。李佳芯於有線電視擔任不少綜藝娛樂節目主持,當時其傻大姐的形象受不少歡迎。 2012年,李嘉馨易名李佳芯。同年12月,李佳芯離開有線電視,轉投無綫電視。 無綫電視:為人認識(2012年-2015年) 2014年,在台慶劇《名門暗戰》中飾演名門岳華的情婦狐狸精余詩琳,與蔣太關菊英鬥過你死我活,獲得觀眾關注留意。 由於在《名門暗戰》的出色演出,因此在賀歲劇《倩女喜相逢》中出演正牌的九尾狐一角。 憑藉2014年於主持及演戲方面皆能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2015年,開始獲派演出不同電視劇如《波士早晨》及《潮流教主》均擔任第二女主角。 2015年憑籍《倩女喜相逢》九尾狐一角首度入圍《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5》「最佳女配角」,同時亦入圍「飛躍進步女藝員」。 無綫電視:晉身當家花旦(2016年至今) 2016年,在劇集《律政強人》首度擔任女主角並飾演卓宜中一角,與方中信、廖啟智等前輩合作,其中在這部戲的男主角之一方中信亦在訪問中捧李佳芯爭視后,然後佳芯就説「我未夠班,只想爭奪飛躍進步獎」;同年亦代替約滿離巢的楊怡接拍《與諜同謀》,再度擔任第一女主角,並與羅嘉良合作,此劇於2017年初播出。《潮流教主》播出後,其演技好評如潮,紀芸芸(Vincy、Vin姐)暫時已成為她最代表作角色,其後正式晉身TVB當家花旦之列。在同年的萬千星輝頒獎典禮上奪得「飛躍進步女藝員」。 2017年,演出劇集《踩過界》,在劇中擔任第二女主角,飾演一位喜愛夜蒲的女法官王勵凡(Never)一角,並獲得《星和無綫電視大獎2017》「我最愛TVB女主角」及獲得《TVB 馬來西亞星光薈萃頒獎典禮2017》,「我最愛TVB電視角色」,並入圍了「最喜愛TVB女主角」。其後在台慶劇《誇世代》中一改以往戲路,飾演一名千金小姐兼港女尚家四小姐尚可瑤(Paris),並入圍《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7》最佳女主角和最受歡迎電視女角色。 2018年,主演劇集《BB來了》,飾演神經質新手媽媽唐恬兒(Ellen),演活了新手母親的不安情緒,與劇中丈夫黎諾懿、家姑盧宛茵及母親陳秀珠的吵架戲獲網民關注,加上劇集內容貼地寫實,廣獲好評,該劇大結局收視達30.2點,她憑此角色在《萬千星輝頒獎典禮2018》奪得「最佳女主角」。其後她在《跳躍生命線》中客串飾演馬德鐘劇中妻子章蕙芯,雖然出場不久其角色便因交通意外離世,但其演出亦備受注目。 除了在電視劇的演出增加,李佳芯代言的數目隨著人氣急升,單在2018年已有8個廣告及產品代言。 2019年,李佳芯在《白色強人》中擔任第二女主角,首次與視帝郭晉安合作,飾演內斂的天才心胸肺外科醫生程洛雯(Kennis)一角,在劇中與唐詩詠及馬國明的三角關係成為焦點之一。同年另一部重頭劇《殺手》中,李佳芯一改以往美女形象,挑戰飾演師奶角色,再次與三屆視帝黎耀祥合作,亦是第三次與陳豪合作。拍畢《殺手》後稍作休息,2019年6月接拍時裝愛情喜劇《愛美麗狂想曲》,飾演失婚女秘書,與陳豪飾演的老闆有感情線,亦是二人第四度合作及第三度合演情侶。 軼事 她曾經與朋友合資開設的店舖「朴Park」的老闆,該店是一間集髮型屋、工作室、時裝店和咖啡屋於一身的店舖。希望畫作有地方落腳。隨著李佳芯成名,生意也退股了。做好目前,是為了走更遠的路。現任男友是香港now TV/ViuTV的節目主持陳炳銓。2018年,李佳芯接受訪問時表示與男友陳炳銓都喜歡行山,當上到山後,就會把煩惱拋開,令整個人都很放鬆。亦表示自己因工作關係,已很久沒跟媽咪聯絡,多年來因為工作一直忽略了家人。 2019年,與男友陳炳銓拍拖近五年,兩人一直遇上不少阻力,但感情仍然穩定,不過仍未有結婚打算。 2019年6月14日,李佳芯於微博發言,呼籲大家登記做選民。大陸網民指罵她,要求AlipayHK取消她的代言人身分。她表示「港獨」二字從來沒有在自己的腦海或心裏出現。 另外,李佳芯是台灣著名畫家胡凱評的門生,她畫水墨畫的能力不錯;曾經育有一隻名叫「Barn'leg」(阿斑)小花貓。該貓於2019年在5月16日去世。
{'wikidata_id': b'Q8265628'}
圖拉真 對內政策 為了應付存在已久的各種內部矛盾,圖拉真採取了有效而溫和的手段改善弊政。他尊重元老院的地位,並擴大元老院的基礎,東方各行省的貴族得以參加元老院。為改善地方吏治,他以curatores為中央政府在地方的代表,控制地方財政,任命忠於職守的親信到行省擔任總督。他重視低下階層的生活,減輕人民的負擔,並提供貸款援助小農。為了阻止義大利的資金外流至行省,圖拉真頒布《農地投資法》,規定元老院議員必須將總資產的三分之一投資於義大利。此外,他沿襲涅爾瓦所創行的辦法,以皇帝的個人收入在各地設立貧兒補助金(Alimenta),用以養育貧苦無依的孤兒。 達基亞戰爭 圖拉真打破奧古斯都確立的傳統邊界,放棄羅馬帝國建立以來便一直沿用的守勢方針,重拾羅馬共和時期的侵略傾向。101年至102年和105年至106年,圖拉真曾兩次攻打多瑙河下流的達基亞人,推翻達基亞國王德凱巴魯斯的統治。戰後達基亞成為羅馬的一個行省,大批羅馬士兵、貧民遷往重建後的達基亞行省。圖拉真柱就是為紀念圖拉真在達基亞戰爭所取得的勝利而建。 安息戰爭 其後,圖拉真將擴張的方向轉往亞洲,與羅馬帝國的東方勁敵--安息帝國 (又譯帕提亞帝國)交戰。自公元前一世紀中葉以來,安息曾與羅馬交戰多次,雙方相持不下。安息曾在前53年擊敗由克拉蘇率領的羅馬軍隊,安東尼亦曾在前36年越過幼發拉底河進攻安息,但最終被迫退回幼發拉底河以西,並以此為界。105年至106年,圖拉真命令駐守敘利亞的羅馬軍團佔領巴勒斯坦與阿拉伯沙漠之間的大部分地區和西奈半島,建立阿拉伯行省。113年,圖拉真拒絕承認安息所扶植的亞美尼亞國王,並以此為藉口,親率大軍向安息大舉進攻。羅馬軍團佔領亞美尼亞後,隨即南下進攻兩河流域,攻下安息的首都泰西封。圖拉真在116年宣布廢除安息國王歐斯羅埃斯一世(Osroes I)的王位,扶植Parthamaspates為羅馬控制的傀儡安息國王。三個行省在佔領地上建立:亞美尼亞行省、亞述行省和美索不達米亞行省。他的軍事行動成功將羅馬帝國的疆域擴至最大,東起兩河流域,西達不列顛的大部分地區,南至埃及、北非,北抵萊茵河和多瑙河以北的達基亞。 然而,圖拉真在亞洲西南部所取得的這些勝利只是曇花一現。115年,希臘-猶太裔之間的衝突在猶太行省演變為嚴重的猶太人騷亂,並逐漸蔓延到了有龐大猶太社群居住的埃及、昔蘭尼加以及賽普勒斯。圖拉真被迫從兩河流域回師鎮壓騷亂,並任命養子哈德良為安息戰爭的總指揮。但他在途中染疾,最後在117年8月病逝於小亞細亞南部的塞利努斯(Selinus)。圖拉真死後,哈德良很快放棄了他在兩河流域取得的勝利,羅馬帝國再次退回圖拉真開戰前的邊界。 繼承人 早在86年,圖拉真的堂弟過世後,圖拉真便收養堂弟遺下的兒子哈德良為養子,並將他的甥孫女「薩比娜(Sabina)」嫁給這位養子。圖拉真臨終前指定哈德良為繼承人。他死後不久,東方軍團在117年8月11日向哈德良宣誓效忠,事後元老院追認哈德良繼位為羅馬的「第一公民」。
{'wikidata_id': b'Q1425'}
家具車式防空坦克 概要 1943年,德國軍方發現空軍對於打擊敵地面攻擊戰鬥機的力量相對較弱。因此,軍方開始大力發展地面防空武器,以彌補空軍的不足。1943年初,德國擬定一個把防空炮安裝在四號戰車底盤上的方案,並加諸實行。當局最初以20毫米四聯裝Flak38防空炮作為設計,但是效果不大,因為後來的戰機無論在飛行高度及速度上都有很大的改善,這支防空炮無法有效的打擊這些新式戰機。所以,這種防空戰車不久後就停產。因此,設計者便以3.7公分 FlaK 43 L/89高射炮取代原來的防空炮以作為臨時使用,直至設計出其他的防空戰車為止。此後,這一系列以四號戰車底盤為基礎而設計的防空戰車都被命名為「四號防空戰車」(Flakpanzer IV)。 構造 家具車式防空戰車以四號戰車的底盤作為基礎,配以一個方型的中空炮塔。這個炮塔的四面裝上了10毫米的裝甲,後來更替換成20毫米裝甲。這些裝甲可以隨意的放下,讓炮塔內的防空炮得以三百六十度旋轉及擴大射擊角度。此外,其炮塔的裝甲也可以完全合上,以作保護炮塔內的乘員,但此時它的火力便不能完全發揮,只能作出小型火力的攻擊。 而其底盤所使用的裝甲為80毫米厚的裝甲。大多數的家具車式防空戰車都是使用四號戰車H型或J型的底盤,而這兩款型號都沒有裝配迴轉裝置,令炮塔無法自由轉動。 實戰及生產 1944年6月15日,德國軍方率先在陸軍第九、第十一及第一百一十六這三個裝甲師配備了這款防空戰車,並盡數送往西線戰場抗擊盟軍。同年7月,第六、第十九裝甲師也被分配一定數量的家具車式防空戰車往東線戰場。爾後,德國軍方在其餘的裝甲師中配備少量家具車式防空戰車。 在整場戰爭中,當局只生產了不足300架家具車式防空戰車。而一些後來研發的新式防空戰車如旋風式及東風式卻更能兼顧乘員的安全及射擊的範圍,這都使得家具車式防空戰車逐漸被淘汰。
{'wikidata_id': b'Q698280'}
尉古真 尉古真(?-?),鮮卑姓尉遲,代人。鮮卑族,官至定州刺史,爵封束州侯,北魏道武帝、明元帝時期大臣。 生平 385年,拓跋珪因躲避劉顯而投奔賀蘭部,部落酋長賀訥的弟弟賀染干見到拓跋珪贏得部眾的歡心,心生忌妒,派遣侯引乙突謀害拓跋珪,尉古真知情,先行密告拓跋珪,於是侯引乙突等人不敢有所行動。賀染干懷疑尉古真洩漏情報,將他收捕拷問,用兩個車軸壓其頭,又戳瞎一隻眼睛,然而尉古真始終不承認,便被釋放。拓跋珪後即位,在北魏登國三年(388年),親征庫莫奚部,隔年(389年)攻打吐突鄰部,尉古真皆隨軍征戰,立下戰功。登國五年(390年),劉衛辰的兒子劉直力鞮圍攻賀蘭部,尉古真又隨軍擊破直力鞮。登國十年(395年 ),燕、魏兩國發生參合陂之戰,尉古真也有參戰。之後以功績加官建節將軍,封束州侯。 明元帝即位後,轉軍號為鴻飛將軍,永興三年(411年)領五千名士兵鎮守大洛城,兩年後(413年),拓跋嗣御駕西巡,與山陽侯奚斤等將領率領三萬士兵為前軍,七月和奚斤在跋那山下擊破越勤倍泥的部落,得馬匹五萬匹,牛羊二十萬頭,俘虜其部落兩萬餘戶徙京。泰常三年(418年)拜官定州刺史,之後過世。
{'wikidata_id': b'Q14644992'}
醉月湖 醉月湖,舊稱牛湳池(臺灣話:Gû-làm-tî,「湳」字意指泥沼地),為調節瑠公圳之用,位於國立臺灣大學校本部(公館校區)舊體育館後方,名列該校的十二景之一。醉月湖分成三座池,彼此之間有路相通,且在交會處有一座木造涼亭,後因颱風而損毀。目前醉月湖景色,除了在岸邊有數棵的垂柳,尚有湖心亭建於池中,且沒有橋樑可通之。 景觀變遷 醉月湖原本是農用池埤,由瑠公圳數條水圳流經臺灣大學,為醉月湖的水源。1945年以前,當時湖邊還沒被大樓圍繞,周圍盡是田野及池埤的景觀,之後隨著校方的需求,增建數棟大樓。直至1970年代及1980年代,醉月湖周圍大樓林立,原有水圳也遭到加蓋。有鑑於基隆路將瑠公圳第一幹線箱涵後,使瑠公圳無法注入湖中,因而使醉月湖的水質日漸惡化,2003年開始發起瑠公圳復育計劃,經過臺灣大學向瑠公農田水利會研討之後,對於以親水概念設計出的復育方案同意資助。2008年展開問卷調查中,對於醉月湖計劃將湖心亭拆除,改建成噴泉,這引發臺灣大學學生們反對。 台大池 1972年,潘榮煌先生設計出「台大池」開始施工,由臺灣大學總務處營繕組養護管理,完工後所呈現湖心亭是沒有橋可接連至湖岸,直到現今仍是。在未設置圍欄前,由於湖心亭是學生們做為活動的場所,常會劃舟前往,但有次女同學為前往湖心亭,因而溺斃於湖中,自此開始就沒有船,卻出現了圍欄於岸邊。 命名「醉月湖」 1973年,鄭梓和蘇元良兩位同學為舉辦畢業聯誼會,因此策劃了划船比賽,為了能使畢業生踴躍參與及吸引校內其它同學的目光,這兩位同學將比賽地點命名「醉月湖」,並於海報上刊登活動日期3月19日~20日,直到划船比賽的當日,「醉月湖」之名才出現於《畢聯會訊》,而後媒體及校內人士廣為稱之。 整修工程 醉月湖因出現景觀及安全的問題,如:水質混濁、圍欄傾斜、步道鋪面破損以及與地面落差過高等,為此校方將改善醉月湖的景觀及維護民眾活動的安全,在整合各方意見後,於2011年8月開始動工。這次整修距上次時間已將近三十年(民國70餘年)。自動工以來,醉月湖陸續出現整修經費的爭議及整修工程遭人投訴等情況。2011年9月10日,《蘋果日報》指出民眾投訴,臺灣大學進行醉月湖整修工程因湖水被抽掉,導致魚群死亡而散發臭味;校方對此則表示工程進行前,已將湖中的魚群撈出,然後移至養殖場託人寄養,但是魚群數量多,且捕捉過程中會四處奔游下,造成湖中魚群仍無法全部撈出。同年9月12日,醉月湖整修工程被傳出是挪用教育部補助款,造成臺灣大學的學生及校友們憂心這項工程會使醉月湖不復舊貌,對此校方否認。歷經四個月整修後,醉月湖整修工程於2011年12月完工。完工後醉月湖擁有曝氣設備,為這三座湖水循環,還有造景瀑布……等等的景觀。
{'wikidata_id': b'Q15908677'}
第9屆日本參議院議員通常選舉 概況 這次選舉是進入1970年代日本第一次全國選舉,各個黨派都非常重視。 對自民黨來說,佐藤榮作已經連任了3屆內閣總理大臣,執政將近7年。佐藤已經不打算尋求第4個任期,所以此次選舉是他首相生涯指揮的最後一次重要的選舉;佐藤任內的政績豐富,經濟高速成長,民意支持率一直不低,而這次選舉臨近沖繩返還,因而這次選舉或多或少是選民對佐藤執政後期表現的評價。而自民黨內各實力派人馬都在緊張地準備「後佐藤時代」自己的前景,他們都想在這次選舉中扮演重要角色以取得黨內的威信和領導地位。 而社會黨在上次的眾議院大選中慘敗,議席銳減,而且社會黨內的派系鬥爭激烈,領導層不穩固。如果這次選舉未能抑制衰退趨勢的話,那麼社會黨很可能會面臨泡沫化的命運。 公明黨在1969年的言論出版妨害事件之後,鑒於外界對其妨害言論自由的指責,決定實行政教分離,這次選舉是公明黨政教分離後的首次選舉,是對其能否扭轉不良形象的重大考驗。 民社黨成立之初發展迅速,但是幾年來實力卻不斷減弱。它寄望於中道路線可以被支持在野黨的選民接受。而共產黨的政治立場已經開始有所溫和和改變,確立了「自主獨立」路線,批評了極左主義,共產黨希望和革新中道政黨組成民主聯合政權。 選舉焦點 沖繩問題是選舉最大的焦點,政府在6月15日的閣僚會議上批准了《歸還沖繩協定》,隨著沖繩問題的即將解決,伴隨而來的防務問題也開始呈現。而代理自治大臣根本龍太郎一次關於政府過於照顧沖繩的發言引發了牽然大波。 日中關係是另一個焦點。佐藤政權7年來都沒有意圖和中國展開實質接觸,但是隨著中國國力的提高,中國對亞洲的影響力不斷擴大,重返聯合國也指日可待。中國問題已經變得不可迴避,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呼聲越來越大。 另外,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的城市化、公害問題、農村耕地大幅減少、社會保障未能更大發展需求以及日美貿易摩擦等問題都是民眾關心的熱點。 後續 這次選舉的投票率是戰後迄此第二低的,顯示了民眾對政黨候選人的普遍缺乏熱情。 自民黨在選舉中失敗,僅得63席(改選64席),在參議院內只能勉強保持多數,離穩定多數有相當距離。選前的民意調查顯示,佐藤內閣的支持率已經明顯下滑,不支持率顯著上升。民眾普遍認為佐藤是時候要讓賢了,自民黨的長期執政使部分選民感到厭倦;而且物價的上揚,失業率的上揚使生活質量不能提高。 選舉過後,田中角榮為選舉失利引咎辭職,由保利茂接替其幹事長職務;中曾根康弘出任總務會長,小阪善太郎出任政調會長;佐藤榮作也最後一次改組了內閣,將福田赳夫由大藏大臣轉為外務大臣,田中角榮出任通商產業大臣,竹下登出任內閣官房長官。內閣的改組主要是為了調整日美關係,還有排擠三木派對考量。 社會黨終於扭轉了態勢,得39席(改選34席)。支持度的升高為社會黨在後來的民意高漲甚至有人提出「保革逆轉」打下基礎。 而公明黨、民社黨、共產黨的議席都有了較為明顯的增加。
{'wikidata_id': b'Q8016858'}
重名 重名(英語:Tautonym)是指物種學名的兩個字都一樣,例如美洲野牛 Bison bison、西部大猩猩 Gorilla gorilla 、喜鵲 Pica pica、鵪鶉 Coturnix coturnix、黃嘴天鵝 Cygnus cygnus、黃雀 Spinus spinus、夜鷺 Nycticorax nycticorax 、白鸛 Ciconia ciconia 、紅腳鰹鳥 Sula sula、翻車魚 Mola mola、大蟾蜍 Bufo bufo、印度眼鏡蛇 Naja naja 等等,前一個字是屬名,後一個字在國際植物命名法規表示種加詞,在國際動物命名法規表示種名。Tautonym語源為古希臘語ταὐτό(tautó)和ὄνυμα(ónuma),意為相同名稱。 重名的使用在動物命名法是允許的(參見重名列表)。過去版本的動物命名法規使用術語「tautonym」,現在則換成了更具包容性的「tautonymous names」;其中包括三名法的名字,例如西部低地大猩猩 Gorilla gorilla gorilla。 在植物學命名法的現行規則中(其追溯適用),重名是明令禁止的。植物重名的一個例子是歐洲落葉松(Larix larix)。其最早的命名是Pinus larix L. (1753),但赫爾曼·卡斯滕(Hermann Karsten)不同意安置在松屬(Pinus),並於1880年決定將其移動到落葉松屬(Larix)。他提出的命名創造了一個重名。根據1906年最早建立的規則,在追溯適用下,「Larix larix」不能成為正式的命名。在這種情況下(或是有空缺),必須儘早找出並發表下一個妥當的名稱,本例子即為Larix decidua Mill. (1768)。 然而,重名允許一個物種命名的兩個部分表達相同意思,而非只在相同拼寫。例如 Arctostaphylos uva-ursi 分別在希臘語和拉丁語表達了熊果的意思;塞爾維亞雲杉 Picea omorika 使用了拉丁語和塞爾維亞語對松樹的稱呼。 也有例子是屬名幾乎重複,只有輕微修改,像是未被接受的蕃茄命名 Lycopersicon lycopersicum(希臘語和拉丁化希臘語)。差異小至單個字母是允許的,例如棗 Ziziphus zizyphus。 在語言學 在普通英語,重名有時被認為是任何由兩個相同的部分或音節所構成的字詞,像是胖胖糖(bonbon)或達達主義(dada)。這種用法的起源未能確定,但這種相對較新的推導已被提出。諸如此類的雙重字詞在語言學統稱為疊字詞。
{'wikidata_id': b'Q1399774'}
六點半新聞報道 播放頻道 無綫電視在1967年11月19日正式首播起,《六點半新聞報道》一直只是在翡翠台直播。在1997年1月6日起,同時在無綫電視網站作免費網上直播,並會提供免費網上重溫服務。 2008年11月11日起,由於互動新聞台啟播,節目在翡翠台、互動新聞台及TVB新聞台聯播;從2009年6月15日起更開始於高清翡翠台同步播放。 2009年8月17日起,高清翡翠台取消於星期一至五同步播放該節目,於同時段改播劇集,並改為星期一至五19:00播映《七點新聞報道》,但仍維持星期六、日聯播《六點半新聞報道》。 此節目也在翡翠衛星台(東南亞版本)同步播出。 而2014年7月21日起,互動新聞台全面停止播出《六點半新聞報道》,原時段改為播出《新聞報道》。 2015年4月26日起,因應黃金時段的新安排,高清翡翠台取消與翡翠台聯播《六點半新聞報道》。 2015年5月7日,除了MyTV可以重溫節目外,無綫新聞網站亦提供《六點半新聞報道》及《晚間新聞》一個月內節目免費網上重溫。 2016年1月起,TVB新聞台亦全面停止播出《六點半新聞報道》。 主播 與外國(例如美國)的新聞報道不同,《六點半新聞報道》並非採用固定主播制,即每日的新聞報道一定由同一位主播報道,但傳統上只有具經驗的主播才可負責報道《六點半新聞報道》,組合通常為一男一女主播另加一位體育主播(以男性為主)。有重大事件發生的時候(例如2001年9月12日九一一襲擊事件),《六點半新聞報道》會取消體育環節,由新聞主播進行播報。在2008年北京奧運期間,《六點半新聞報道》在香港直播室只有一名常規主播,另有一至兩名主播在北京新聞中心報道奧運新聞。另外,自2009年2月2日無綫新聞改革起,體育主播在《六點半新聞報道》中站立報道,此亦《六點半新聞報道》在是次中最明顯的改動。 於1980至1990年代初長期擔當男主播的有蘇凌峰、袁志偉、梁家榮等,而女主播有何潔貞、李汶靜、陸嘉敏、毛孟靜和楊玉珍等,當中袁志偉更一直擔任主播至1999年,隨後則轉職幕後工作至今。體育新聞從1982年起主要由伍晃榮及尹錦輝報道,尹錦輝直至於2000年10月1日離職,直至伍氏於2005年6月30日退休為止。 而1990年代中期至2005年中期,男主播有邱文華、李燦榮、周浩輝、黃慶州等,而女主播有魏綺珊、周潔儀和趙麗如等。直至2004年夏天,無綫打破傳統,起用經驗尚淺的美女主播(如趙海珠和林燕玲),惹來外界議論,形成新的傳統至今。 2010年5月3日,《六點半新聞報道》在星期一至五的主播陣容中,男主播有許方輝和黃家俊;而女主播則有周嘉儀和盤翠瑩,並取消體育環節。 2012年1月2日,《六點半新聞報道》的主播陣容中,男主播有許方輝、方東昇、潘蔚林和吳璟儁;而女主播則有羅若安、劉芷欣、周嘉儀、盤翠瑩、張文采和鄭萃雯。 2013年3月9日,已婚的許方輝與周嘉儀發生婚外情傳聞後退出《六點半新聞報道》主播工作。 2014年巴西世界盃期間,《六點半新聞報道》恢復體育主播以報道世界盃消息。 海外版 另外,無綫電視亦有製作海外版的《六點半新聞報道》,內容大致錄取自香港版的《六點半新聞報道》,但部分採用國際通訊社片段的新聞內容則被刪除(尤以體育新聞為甚;體育環節更經常被整段刪去),節目長度因此亦縮短至約15分鐘,並不設廣告時段。節目名稱亦縮短成《新聞報道》,片頭中不設新聞提要,主播在節目開始時亦會特別歡迎各位海外觀衆收看這節新聞。主播則與同日香港版《六點半新聞報道》的新聞及體育主播相同。 加拿大的新時代電視現時以《香港衛星新聞 - 詳盡新聞速遞》的名義,每天於當地時間08:30,09:00和12:00播放海外版《六點半新聞報道》。澳洲的特別廣播服務公司也會於早間時段在旗下頻道播放海外版《六點半新聞報道》。
{'wikidata_id': b'Q5959449'}
集装优化 集裝最佳化,又名裝箱問題是一個利用運籌學去解決實際生活的的經典問題。簡單來說,就是把大量小盒子裝進大箱子並"塞滿滿"的學問。但現實中要如何才能裝得多又快? 而物體的重量、性質、保存條件等都不相同,加上取出的順序要能有效提高速度,又不會使運輸工具失去重心,因此集裝優化在效率至上運輸界中是十分重要的。 傳統上,數學家開發的演算法是啟發式演算法,也就是基於一些準則,比如兩個小箱子一樣寬,將把寬的一邊對齊,這樣的好處是算得快,缺點是很多可能性(或者叫可行解)根本就沒有去搜索到。在應用上,工人們會憑藉經驗估計,但是難以估計準,也給運輸計劃的制定帶來困難。 拓撲學亦可用於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把集裝箱內擺放座向不同的小箱子視為一個點,把這些點之間的關係記錄為一個個不同的拓撲結構。利用電腦的幫助,計算不同的拓撲結構下的可能裝箱方案,然後得出裝得多的方案,使集裝箱的空間利用率得以提高。
{'wikidata_id': b'Q814581'}
凉城县 簡介 烏蘭察布市轄下的涼城縣,為中溫帶半乾旱季風型氣候,因為雨量稀少且不平均,農牧業發展皆受阻礙。近年正發展精緻的畜牧業,以奶酪及肉羊為主。鴻茅藥酒產於涼城縣。 涼城縣境內的漢語方言主要屬於晉語張呼片。 行政區劃 岱海鎮、麥胡圖鎮、永興鎮、六蘇木鎮、蠻漢鎮、鴻茅鎮、天成鄉、曹碾滿族鄉、岱海循環工業發展區、蠻漢山林場、岱海林場和岱海旅遊區街道。 出生涼城的知名人士 拓跋珪(371年—409年),又名涉珪、什翼圭,北魏開國皇帝(386年—409年在位),拓跋鮮卑族人。拓跋珪出生於涼城郡參合陂北部(今涼城縣岱海鎮榆樹坡村)。 張欽,中華民國第二屆國會(安福國會)眾議院議員,第二屆、第三屆國民參政會參政委員,綏遠省參議會議長,參加綏遠和平解放。 劉漢,字倬雲,1899年生於涼城縣。第1屆正選立法委員。1949年來台後,始住台北羅斯福路,後居立法院配給的新店宿舍。立法院凡召開會議劉漢從不缺席,二十餘年來始終如一,對教育行政之興革,頗多建議,撰有《劉知幾年譜》一書。1973年病逝台北。 蘇珽,第一屆國民大會綏遠省涼城縣代表,於民國52年歸化美國,取得美國國籍。於民國58年應依國籍法施行條例第十條規定,撤銷其公職,經提行政院第1095次會議決議通過。 李啟元,1909年—1996年,出生於涼城縣,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政治系,任綏遠省教育廳督學。抗戰爆發後,李啟元投筆從戎,任中校政工官,參戰數十次,在著名的台兒莊戰役中腿部受傷,傷愈後參加廬山訓練班,結業後奉派到國民黨中央黨部工作。抗戰勝利後調立法院工作,1948年任立法院駐台辦事處主任,1951年升任秘書處簡任秘書,1961年兼任總務組主任,1963年升為法制委員會專門委員併兼任公報委員會總編輯。1981年退休轉任中央黨部總幹事,並遞補為國大代表。在台灣創辦了綏遠同鄉會,並於1977年12月創辦了《綏遠文獻》創刊號。 鄭天翔,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共第十二、十三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冀文林,原海南省副省長,長期擔任周永康的秘書,被認為是周永康的心腹。 武利平,著名演員,內蒙古自治區文聯第八屆主席團副主席。曾經出演電視劇《武則天》、《"大人物"李德林》、《逃之戀》、《共和國往事》、《水滸傳》、《英雄無淚》 王雪峰,呼和浩特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劉月平,呼和浩特市政府辦公廳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 王安,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 喬林生,1973年生,現任南開大學日本研究院副教授、中國日本史學會理事和中華日本學會會員。 張景明,現為大連大學東北文化遺產與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美術學院副院長、三級教授、民族學博士、藝術學學科帶頭人,省級學術帶頭人、美術學民族民間美術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客座教授、中北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等,擔任中國藝術人類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服飾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民族博物館專業委員會常委委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大連市金州新區民間藝術家協會副主席等。 宋志剛,字介之(1900--1966)。曾任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文史館員。著有《內蒙古疆域考略》一書。 王雪梅,博士,教授,現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教師,主要從事社會語言學、公文寫作、傳統文化教學與研究。 王澤民,中國蒙古史學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哲學與社會思想史學會會員。 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佛字灣》《歡騰的飲馬河》《北魏王朝》;中篇小說集《照片上那幾個人》、電視劇《雲岡石窟》等。現致力於中國古代晉西北民族關係及殺虎口歷史文化研究。
{'wikidata_id': b'Q922785'}
查理二世 (那不勒斯) 生平 查理二世於1254年出生,是父親查理一世與第一任妻子普羅旺斯的比亞特麗絲的長子。查理二世是查理一世的唯一承繼人(他的弟弟西西里的腓力於1277年逝世),查理一世很早便安排查理二世為他龐大王國的繼承人。當查理二世出生時,查理一世已統治著普羅旺斯、福卡勒基耶、安茹、曼恩及那不勒斯王國。1270年代,其父親亦自稱為阿爾巴尼亞國王(因為他已經征服了伊奧尼亞海的東岸)及耶路撒冷國王,亦繼承在伯羅奔尼撒的亞該亞侯國。查理二世的母親於1267年逝世,但是他的父親打算在世時完好無缺地將對整個王國統治,因而剝奪了查理二世對母親遺產的繼承權。1272年,父親將西西里王國中的薩雷諾親王國交給查理二世,1279年又將查理二世封為普羅旺斯及福卡勒基耶的攝政。 1269年,查理一世安排了與匈牙利的伊什特萬五世進行雙重婚姻聯盟。伊什特萬五世12歲的女兒瑪麗亞與15歲的查理二世訂婚,而查理二世的妹妹、年僅四歲的伊莎貝爾則與伊什特萬五世只有七歲的兒子拉斯洛四世訂婚,他們於1270年舉行婚禮。查理二世於1271年底患了嚴重疾病, 為了鼓勵為他恢復的禱告,父親查理一世向全國的朝聖者捐了查理二世的蠟雕到常去的教堂。查理二世恢復後,查理一世到了巴里的聖尼古拉神殿進行了朝聖,並將禮物送到了位於羅卡馬杜爾的聖母瑪利亞聖所。 查理二世與其弟西西里的腓力於1272年與其他100名法國及義大利的年青貴族在五旬節受封為召爵士。查理一世於此時將薩雷諾親王國交給查理二世(薩雷諾親王是歐特維爾家族統治西西里王國時,王位繼承人的象徵),但是國王表明查理二世不能申索王國的其他地方,應該是避免查理二世討回普羅旺斯。 即位 1284年6月5日,查理在對阿拉貢的戰爭中被俘虜,由於西西里人要他為康拉丁償命,佩德羅一世的妻子康斯坦絲將他囚禁在切法盧的城堡以為保護。1285年1月7日,父親於福賈逝世,只好委任阿爾圖瓦的羅貝托為攝政,與查理的長子暫時代理查理統治國家直至他被釋放回國。1288年,查理終於在繳納贖金後被釋放回國,並於1289年在列蒂被教宗尼古拉四世加冕為國王。其後查理二世致力從阿拉貢手中奪回西西里島,可惜最後以失敗告終,他最終承認佩德羅一世的第三子費德里科三世為西西里國王,並將女兒嫁給他。 查理二世的長子查理·馬特先死。按繼承法,查理·馬特的兒子查理·羅貝爾將成為繼承人,但查理二世偏愛第三子羅貝托,希望由他繼承王位,故鼓動查理·羅貝爾憑藉祖母的匈牙利血統奪取匈牙利王位,並藉機剝奪查理·羅貝爾及其子孫對那不勒斯的繼承權。 1309年5月5日,查理二世於那不勒斯逝世,羅貝托繼位。
{'wikidata_id': b'Q314331'}
巴黎地鐵2號線 1903年地鐵火災 1903年8月10日傍晚,一班東行列車在巴貝斯車站發現電路短路並冒煙起火,乘客被當場疏散並轉移至另一班列車上,火勢在得到初步控制時為安全起見,故障的列車空載駛向終點,但載客的列車亦隨後跟進,從架空路段駛入地下。 片刻之後,在美尼爾蒙東站故障的列車再次起火,這次關閉引擎也無法阻止火勢擴大,於是被迫停止運行。而後面滿載乘客的列車已到達後方的皇冠站,被前面起火的列車阻擋,乘客被再次疏散,並被要求立刻離開車站,但很多人卻圍著司機要求退還車資。在沒有答覆情況下,眾人情緒激動吵著不願離開,錯過了逃生的最佳時機。 前面的列車還在燃燒,濃煙繼續擴散, 突然瀰漫到皇冠站的站廳,能見度驟降,人們被煙霧包圍,隨之而來的斷電讓逃生現場變得一片混亂。最終84人窒息而亡。 此次事故促使當局大力改進地鐵系統的安全標示,設立供照明和供列車行駛的兩個完全獨立的電路系統,以及隨後更換M1列車為斯普拉格-湯普森列車。 車站設施 除巴貝斯-洛舒雅站到饒勒斯站之間的四個車站為架空車站外,2號線其餘車站均為地底車站。大部分車站都設有兩個側式月台,右上左下。唯獨王妃門站呈不平行的「一島一側」的混合式月台,列車在北面側式月台落客後,利用終點環路駛入南面的島式月台載客返回。民族廣場站為島式月台,列車的落客與載客在同一月台完成,並且同樣利用終點環路進站和離站。 全線車站都設有自動售票機、諮詢處和列車即時資訊顯示器。部分車站設有殘障人士設施和升降機。
{'wikidata_id': b'Q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