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6
40
| content
stringlengths 122
10.4k
|
---|---|
望海楼美国打“台湾牌”是危险的赌博 | 近期,美国国会众院通过法案,重申美国对台湾的承诺。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有关法案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并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事实上,中国高度关注美国国内打“台湾牌”、挑战一中原则的危险动向。近年来,作为“亲台”势力大本营的美国国会动作不断,先后通过“与台湾交往法”“亚洲再保证倡议法”等一系列“挺台”法案,“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也多处触及台湾问题。今年3月,美参院亲台议员再抛“台湾保证法”草案。众院议员继而在4月提出众院版的草案并在近期通过。上述法案的核心目标是强化美台关系,并将台作为美“印太战略”的重要伙伴。同时,“亲台”议员还有意制造事端。今年2月,5名共和党参议员致信众议院议长,促其邀请台湾地区领导人在国会上发表讲话。这一动议显然有悖于美国与台湾的非官方关系,其用心是实质性改变美台关系定位。
上述动向出现并非偶然。在中美建交40周年之际,两国关系摩擦加剧,所谓“中国威胁论”再次沉渣泛起。美国对华认知出现严重偏差,对华政策中负面因素上升,保守人士甚至成立了“当前中国威胁委员会”。在此背景下,美国将台海关系作为战略抓手,通过打“台湾牌”在双边关系中增加筹码。特朗普就任后,国会对总统外交政策的约束力和塑造力加强。其实国会推动通过涉台法案对行政部门不具约束力,美政府在2018年并未提升美台官员互访级别,美军舰也没有“访问”台湾港口,保持着某种克制。但从美总统签署国会通过的法案可以看出,国会对外交产生了影响。立法也为政府对台政策提供更大空间。
然而,美国需要认真衡量打“台湾牌”成本。首先是美国应对危机的代价。美方官员和学者已明确发出警告,美国卷入台湾问题得不偿失。美国学者曾在媒体发文指出,如果台海爆发危机,美国可能需要“援助”台湾,进而导致新的冷战乃至与中国大陆的冲突。但如果美国让台湾自己面对,则有损美国的信誉,影响美盟友对同盟关系的支持。其次是对中美关系的危害。历史证明,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两伤。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保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美国蓄意挑战台湾问题的底线,加剧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损害两国在重要领域合作,损人又害己。
美国打“台湾牌”是一场危险的赌博。台湾问题是中国核心利益,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会对此坐视不理。中国敦促美方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规定,阻止美国会审议推进有关法案,妥善处理涉台问题。美国悬崖勒马,才是明智之举。
(作者系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
大力推进高校治理能力建设 | 在推进“双一流”高校建设进程中,我们要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找准问题、破解难题,以一流意识和担当精神,大力推进高校的治理能力建设。
增强政治引领力。坚持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校党委的政治领导力,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在中心位置。紧紧抓住思想政治工作这条生命线,全面加强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校教育管理服务全过程,努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提升人才聚集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要坚持引育并举,建立绿色通道,探索知名专家举荐制,完善“一事一议”支持机制。在大力支持自然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实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程。立足实际,在条件成熟的学院探索“一院一策”改革。创新科研组织形式,为人才成长创设空间,建设更加崇尚学术、更加追求卓越、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担当有为的学术共同体。
培养学生竞争力。遵循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培育人才,着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使优势学科、优秀教师、优质资源、优良环境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配置。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深入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加强事关国家重大战略的高精尖急缺人才培养,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生教育。
激发科技创新力。在国家急需发展的领域挑大梁,就要更加聚焦科技前沿和国家需求,狠抓平台建设,包括加快牵头“武汉光源”建设步伐,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建立校级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归根结底是基础科学研究薄弱。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推进理论、技术和方法创新,鼓励支持重大原创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催生一批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
发展社会服务力。在贡献和服务中体现价值,推动合作共建、多元投入的格局,大力推进政产学研用结合,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探索校城融合发展、校地联动发展的新模式,深度融入地方创新发展网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不断拓展和优化社会服务网络。
涵育文化软实力。加快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学校、学部、学院三级评审机制,充分发挥优秀学者特别是德才兼备的年轻学者在学术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牢固树立一流意识、紧紧围绕一流目标、认真执行一流标准,让成就一流事业成为普遍追求和行动自觉。培育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大学文化,营造积极团结、向上向善、干事创业的氛围,让大学成为吸引和留住一大批优秀人才建功立业的沃土,让敢干事、肯干事、能干事的人有更多的荣誉感和获得感。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脚踏实地拼出来、干出来的。对标一流,深化改革,坚持按章程办学,构建以一流质量标准为核心的制度规范体系,扎实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探索更具活力、更富效率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我们就一定能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能。
(作者系武汉大学校长) |
坚持事业为上选贤任能 |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党的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以推进伟大事业为导向,将“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作为一条重要原则,为做好新时代选人用人工作、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进一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党的干部总是与党的事业紧紧连在一起,伟大事业需要高素质干部,干部要在事业发展中锻炼成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同时也与广大干部奋发有为、改革创新、干事创业、担当奉献密不可分。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必须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持从党和人民事业需要出发选干部、用干部,突出实践实干选贤能,坚持有为有位聚英才,真正做到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就用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最合适就选什么样的人。
为官择人者治,为人择官者乱。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通篇贯穿事业导向、事业要求,在提出深入考察干部政治素质、道德品行、作风素养、廉政情况的同时,强调要突出工作实绩、履职尽责等方面的考察,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贯彻落实条例,必须正确把握事业发展需要和干部成长进步的关系,知事识人、依事择人、精准选人,把善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的优秀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进而示范引领更多干部勇于担当作为,心无旁骛干事业、坚定信心促发展。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五湖四海的事业,需要五湖四海的人来干。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鲜明提出要注意从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以及社会组织中发现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对推动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干部人才及时进入党政机关作出制度性安排,这是我们党选人用人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和运用。贯彻落实条例,就要坚持干部工作一盘棋,进一步开阔视野、拓宽渠道,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级,充分盘活干部资源,广开进贤之路。要坚持公道正派、公正用人,选拔干部论能力、看水平、凭实绩,而不能搞平衡照顾、论资排辈、降格以求,更不能搞小圈子、任人唯亲,在少数人中选人。要突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深入考察识别干部的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注重发现培养和选拔使用在改革发展稳定一线特别是在重大斗争中经过磨砺的优秀年轻干部,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和活力。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重要要求,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错误,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对那些符合有关规定给予容错的干部,要认真落实条例的要求,给予客观公正对待,为他们重整旗鼓、轻装上阵、贡献才智搭建平台。
宏伟的事业,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干部任用条例》为契机,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大力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乘风破浪、不断前进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0日 06 版)
|
“大朋友”的话儿记心头 | 今天(6月1日)是“六一”国际儿童节。公园里,跃动着孩子们快乐嬉戏的身影;校园里,回荡着孩子们清脆悦耳的歌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少年儿童的茁壮成长,始终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作为孩子们的“大朋友”,他勉励孩子们珍惜时光,努力学习,“像海绵吸水一样学习知识”;他告诉孩子们,有梦想,还要脚踏实地,好好读书,才能梦想成真;他寄语孩子们,多想一想,就会促使自己多做一做,日积月累,自己身上的好思想、好品德就会越来越多了。
话语暖人,寄望殷殷。
志向是人生的航标。一个人要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有自己的志向。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志向,不能做无舵的小舟,漫无方向。
做人要以品德为先。品德就像大树的根脉,根扎得深、长得正,人生才会有高度。所以,我们要注重孩子们的品德修养,引导他们从人生一开始就要扣好“第一粒扣子”。
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实现梦想、创造幸福,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积累。所以,我们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珍惜时间,学知识,长本领,勤思考,多实践,将来才能让人生出彩、为社会添彩。
让我们把“大朋友”的话牢记心头,引导孩子们在金色的童年中放飞梦想、播种希望,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
用好可持续发展这把“金钥匙” | 11月22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二阶段会议,重点阐述关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看法。他指出,要打造包容性、可持续、有韧性的未来,不断推进全球减贫事业至关重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拿出切实举措。
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全球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破解一系列全球性问题,可持续发展是一把 “金钥匙”。能不能用好这把“金钥匙”,关乎各国眼前乃至长远利益,考验人类智慧与道义。
用好这把“金钥匙”需要共商共建。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面对重重挑战,二十国集团应加强沟通交流、团结合作,以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引领,加大支持发展中国家克服疫情,推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缩小数字鸿沟,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同时,减少碳排放,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合力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挑战。
用好这把“金钥匙”需要共创共享。消除贫困是人类的共同使命。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7亿多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时下,中国即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社会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中国式扶贫”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为世界各国尤其是贫困国家提供了参考方案。作为二十国集团重要一员,中国愿与世界分享“中国式扶贫”的经验做法,提供减贫的“中国方案”,同各国一道,合力建设远离贫困、共同发展的美好世界。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今天的世界,人类交往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更紧密。面对新冠疫情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生活带来的巨大冲击,世界各国坚持用好可持续发展这把“金钥匙”,合作共治、开放共享、互利共赢,必将穿过全球不确定性迷雾,走出一条包容性、可持续、有韧性的康庄大道。(文字:宋燕 海报:张倩) |
跨越雄关,我们走在大路上 | 时值冬日,我们来到了2019年的岁尾。在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勉励大家“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为无数追梦人增添奔跑的豪情。2019年,在一路奔跑中,我们度过了新中国70华诞;2020年,我们将奔向全面小康。如何在历史的交汇点上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人民日报从12月27日起推出系列评论,和读者一起奔跑、继续追梦。
——编 者
时间是万物的尺度,刻写下中国人民闯关夺隘的不平凡历程。站在2019年的岁尾回望,一连串闪光的时间刻度,标注着这个不平凡的年份。
对很多人来说,若干年后回想起2019年,最难以忘记的可能就是新中国70华诞盛典。当银鹰刺破苍穹,烟花照亮天空,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国家的繁荣富强,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70年来,我们越过高山,跨过平原,也经历过蜿蜒曲折的林中路。如今的中国大地上,高铁飞驰、道路通达,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昭示着我们正昂首阔步于一条人间正道上。连接昨天与今天、照亮来路与征途的,是我们坚持真理、走自己路的执着探索。广阔的追梦空间,为无数勤劳勇敢的追梦人打开。
世界之大,光阴之长,需要用奋斗者的脚步去丈量。2019年,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一连串闪光的名字。从荣获“共和国勋章”的张富清、袁隆平、屠呦呦等共和国功臣,到来自工矿车间、科研一线、村镇社区、大中小学的“最美奋斗者”;从朱有勇、卢永根、李夏等“时代楷模”,到奋战在脱贫一线的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千千万万个劳动者、追梦人,用自己的奉献、爱心和拼搏,汇聚起国家奔腾向前的历史潮流,构筑成一个民族的精神丰碑。亿万人胼手胝足的勤劳奋斗,不仅成为中国人民70年的集体记忆,也共同凝聚成新时代铿锵的雄浑乐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
跨越一道道雄关的中国,行进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之路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坚定维护者。2019年,从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到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再到吸引全世界目光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展示出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也显示出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和巨大潜力。现在,不论是北京茶饮店里的美国夏威夷新鲜水果,上海商场橱窗里的孟加拉国手工艺品,还是携手中国电商的意大利企业的“网红”小家电,都让人看到越开越大的中国开放之门。正如国际人士的评价:“今天的中国正在搭建三座桥:通往世界之桥,通往繁荣之桥,通往未来之桥。”展望未来,中国将以更多务实行动和举措,推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奔流向前。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今天,我们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的理论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日趋成熟、我们的文化持续繁荣。2019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目的就是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制度自信,使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的自信和底气,来自对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把握,来自对时与势、破与立的思考。面向未来,“中国之治”必将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大的比较优势,展现出更为旺盛的生机活力。
在新的起点上展望未来,我们深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前行道路上不可避免有这样那样的风险挑战,但路走对了就不怕山高路远。迈向新征程,志不改、道不变,我们有底气、更有信心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步步朝着实现中国梦而前行。 |
脱贫奇迹彰显政治优势 | 中国的减贫奇迹,引发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许多国际观察家都在解读中国的“脱贫密码”。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段话给出了答案:“我们在脱贫攻坚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各地自然禀赋、经济基础、发展阶段不同,贫困的源头和特征各异,要解决超大规模国家的贫困问题,难度可想而知,甚至曾被一些人称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这些年来,人们看到各种要素向农村贫困地区汇集,一批批党员干部扎根贫困地区,一个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的扶贫工作系统有序运转,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堡垒逐一被攻破……是什么力量推动我们知难攻难、知重负重?是什么力量在确保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这个力量,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
政治优势,来自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把脱贫攻坚作为优先政策目标,并且集中全党全国力量持之以恒投入其中,在接续奋斗中,创造脱贫攻坚的历史伟业。从脱贫攻坚战打响,到攻克贫困堡垒,人们总是喜欢用战役来形容脱贫攻坚,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强大合力。五级书记抓扶贫,党员干部冲在最前、守到最后,一面面党旗在脱贫一线高高飘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生动诠释。
政治优势,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在曾经深度贫困的四川凉山,一支支工作队扎进贫困山村;在贵州大石山区,当地土特产飞向全国;在曾经贫瘠的宁夏西海固,一个个东西扶贫协作项目带来新活力……从东北林海到西南边陲,从沿海发达地区到深度贫困地区,优质项目在贫困地区落地,帮扶平台与贫困群众对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都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行动中,真正做到了全民动员、全民参与,画出了脱贫攻坚的最大同心圆。
政治优势,来自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从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到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保障资金、强化人力的投入体系,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的帮扶体系,广泛参与、合力攻坚的社会动员体系,多渠道全方位的监督体系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参与的大扶贫格局逐步形成。正是这些具体的制度安排,形成了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确保脱贫攻坚始终在制度的轨道上砥砺前行。
2020年以来,即便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仍然能够克服各种风险挑战,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充分证明政治优势的重要作用。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发挥好,我们一定能在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之后,继续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征程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
拱卫亿万人共同的绿色梦想 | 原标题:拱卫亿万人共同的绿色梦想——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系列评论之一
人与自然在这里相遇,中国与世界在这里交互。4月28日,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拉开帷幕,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阐释“绿色生活,美丽家园”的主题,重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观点,描摹“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的未来,提出“五个追求”的要求,传递“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决心,发出全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邀约。
北京世园会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个缩影,绿色中国建设的一张名片。留下约5万棵树的原树林,建设长约20公里的生态草沟,构建湿地缓冲区减少对多物种的干扰,生态优先的理念在这里落地。人工营造梯田,选用覆土建筑结构、搭建1024块光伏玻璃,“有生命”“会呼吸”的中国馆浓缩了师法自然的传统智慧和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浙江园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影子,江西园中天人合一哲学的演绎,北京园中智能节水灌溉的科技色彩,无一不是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的再现。
从贫瘠山地到万花之园,北京世园会960公顷的园区内,“绿色”的纯度十足。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绿色的实践宏阔而生动,绿色的力量积蓄并拓展,绿色的梦想众人珍视和拱卫。现在的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已经纳入中国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建设美丽中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心向往之的奋斗目标。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将不断展现在世人面前。
“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两山论”,开辟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开启了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新时代;“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开创了全方位、系统性生态治理的新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怎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把生态文明写入执政纲领,务实践行绿色发展和生活理念,携手各国共谋治理之策……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深刻改变着社会的面貌和人们的生活。
“中国积极有效地推进绿色发展理念,付出巨大努力来改善环境、保护自然,这对全世界具有示范作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探索和巨大成就,担得起国际社会如此赞誉。但面对三期叠加的现实——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我们没有理由松懈和停滞,唯有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只争朝夕,持之以恒。
以北京世园会为契机,走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必将实现;将这片园区所阐释的绿色发展理念传导至世界各个角落,世界各国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一个更加“绿色”的地球必将承载人类文明永续发展。 |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 在第三十六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总书记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亲切关怀心暖如春,殷殷嘱托催人奋进。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全国广大教师在抗击疫情和“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两条战线上作出的重要贡献,高度赞扬了人民教师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路上用爱心和智慧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高尚师德和责任担当,激励着广大教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育人育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魂筑梦。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从身体力行弘扬尊师重教之风,到深入校园走访倾听教师心声,再到深刻阐释教育改革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真切关心教师发展,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大力提高乡村教师补助待遇,全面完善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制度,以实际行动为广大教师排忧解难,以深化改革激励广大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为新时代人民教师提供了广阔舞台。
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广大教师要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坚持以德立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学生树立道德榜样;坚持以德立学,将严谨、严肃、严格的优良治学风气贯穿教育始终,在言传身教中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知识和真理,教育其树立崇高理想、矢志报效祖国;坚持以德施教,在点滴生活、知识传授、价值评判等方方面面,使学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让道德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广大教师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一方面,解决好“培养什么人”这个首要问题,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学习,增强知识储备,提升育人“内功”,同时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手段,探索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规律和方法,当好人类灵魂工程师,做好人类文明传承者。
广大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在新学期开学之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充分认识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确保全面复学、正常复学、安全复学,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教师真正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让广大教师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育更多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栋梁之材。 |
净化网络语言 |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就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作出深刻阐述,为新时代加强网络综合治理提供了基本遵循。加强网络综合治理涉及方方面面,净化网络语言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当前,互联网的发展正在深刻改变着语言使用生态,在“两微一端”、网络论坛等媒介中,新潮网络词汇随处可见。一些网络语言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犀利传神、精确达意,其流行对丰富语言表达是有积极意义的。但也应看到,网络语言存在泥沙俱下问题,低俗浮夸语言屡见不鲜。加强网络综合治理,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发力净化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通常都想追求一种个性化表达,其使用主体大多是青少年网民。为了表达自我、彰显个性,他们往往打破规矩说话、不按套路书写,追求新奇和吸引眼球的效果,其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倾向。一是情绪化表达。一些网络语言片面追求情感宣泄,比较喜欢使用夸张、矫情的字眼。二是感觉至上。一些网络语言不讲究正确、精准、严谨,一切跟着感觉走,只要好玩、有趣就行,是否符合语言规则已不重要,数字、字母、表情符号、拼音、外文等都可以杂糅在一起。三是“无厘头”恶搞。一些网络语言并不追求有意义的表达,而是习惯于“无厘头”恶搞,有意无意地消解意义。四是戏谑性。一些网络语言倾向于调侃、戏谑,对社会共同价值理念和行为操守缺乏基本尊重。
网络语言传播力强,不规范甚至低俗的网络语言绝非无伤大雅,实际上会对语言安全、文化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带来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高度警惕。一是导致“看不懂”。不规范网络语言的流行会使语言所承担的正常沟通功能受到影响,尤其是中老年网民往往看不懂青少年网民的网络语言,抓不住准确的语义和话语背后的情感色彩。二是导致“不会说”。一些青少年网民用外文字符、谐音字、数字随意替代汉字的书写形式,如不加以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其语言的正确表达。三是导致“听不进”。语言能够塑造思维。不规范网络语言的流行会使价值风向标悄然发生变化,一些低俗网络语言会销蚀社会正能量,导致对青少年网民进行思想引导、价值引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一些不良网络语言的传播,甚至会降低青少年对汉语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自信。
针对网络语言泥沙俱下的局面,亟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净化,进一步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净化网络语言并非易事,需要多管齐下、多方发力,从源头、传播等方面入手。当前,尤须从以下几方面着力。一是可以定期公布汉语禁用词和慎用词清单。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可以定期公布汉语禁用词和慎用词清单,重点对教育、新闻、出版、互联网有关行业中汉语使用情况进行规范约束。有关部门要对汉语非规范使用现象采取纠正措施。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汉语规范化教育。开展网络用语辨析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违反汉语规则的行为,清楚语言文字使用的“对错美丑”。学校可以组织演讲、征文等活动,引导学生热爱汉语、正确规范使用汉语。三是建立网络语言使用传播监管机制。加强技术手段的运用,重点对视频弹幕、网络游戏、社交平台等网络应用中的语言输入采取技术管理措施。媒体要增强语言把关意识,对综艺娱乐节目的主持、嘉宾等明确提出规范用语要求。四是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方式,把枯燥的理论教学转化为活生生的事例引导和具体的活动感悟,引导青少年牢固树立文化自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庸俗的网络语言。比如,可以开设以汉语传播推广为内容的电视和网络节目,弘扬汉语言文化之美。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05日 07 版)
|
用心叵测的美国政客哪有资格谈“宗教自由”? | 美国副总统彭斯、国务卿蓬佩奥18日分别发表演讲,污蔑中国“压制”宗教自由,“侵犯”人权。作为美国政府高官,他们的言论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是打着宗教和人权的幌子,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企图在中国制造分裂和混乱,无疑对中美关系造成严重冲击。
以新疆与西藏为例来诋毁中国的民族宗教政策,一直是美方某些人的“兴趣点”。这次也不例外。彭斯和蓬佩奥在演讲中将新疆去极端化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歪曲成“再教育营”,污蔑中国对西藏佛教人士进行“迫害”。他们俩就像是偏执狂与睁眼瞎,根本看不到国际社会都承认的事实:
在新疆,平均每530位穆斯林就拥有一座清真寺,总数量达到2.44万座;当地政府依法设立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中心,设置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律知识、职业技能和去极端化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课程,以教育挽救有轻微犯罪行为或违法行为人员,努力将恐怖活动消灭在未发之前、萌芽状态。截至目前,新疆已近3年没有发生暴恐案(事)件,这说明新疆设立教培中心等预防性反恐举措成效显著,深得民心。
在西藏,宗教活动场所达1700多处,住寺僧尼4.6万多人,开办西藏佛学院、重视和保护藏传佛教各教派特有的活佛转世制度与宗教仪轨、出版大量宗教论著等举措都表明:西藏民众充分享有中国宪法所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
近年来,不少到过新疆、西藏并实地探访的多国外交官都认为,中国政府在人权保护、特别是对少数民族人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俄罗斯、沙特、巴基斯坦等37国常驻日内瓦大使最近联名致函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主席和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积极评价新疆人权事业发展成就和反恐、去极端化成果。
美国某些人根本没去过新疆与西藏,他们对当地宗教与人权保护的事实闭眼不看,对国际社会的公允评价蒙耳不听,一味醉心于编织各种谎言,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但是,美国自己在宗教自由和人权保护上早就声名狼藉,哪有资格对他国的事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目前,全美清真寺数量还不到新疆的十分之一,本届美国政府一上台便发布“禁穆令”,进一步恶化了美国国内少数族裔的宗教与人权状况。盖洛普和皮尤中心民调数据显示,美国42%的民众对种族关系感到极度担忧,75%的穆斯林认为美国社会对穆斯林存在严重歧视。美国这座自诩的“自由灯塔”都快熄灭了,有些政客居然还好意思出来公开表演,真是大言不惭,令人不齿。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宪法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宗教信仰自由,但同时绝不允许任何人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对于境外组织和个人打着宗教旗号、从事各种违反中国宪法和法律的活动,中国坚决反对并将依法处置。这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的正当做法。
然而,美国有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采取“双重标准”,将中国依法处置宗教违法活动污蔑成“迫害”,甚至公然会见一些违法分子,为他们撑腰站台,干涉中国内政。这种基于一己私利的做法,不仅损害中美关系,也令美国名声进一步扫地,有损于美国自身利益。
不久前,中美两国元首在大阪会晤,同意继续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重启经贸磋商。近日,来自美国学术界、外交界、军界以及商界的人士联名发表一份致美国总统特朗普和美国国会的公开信,指出美国视中国为敌适得其反,华盛顿并不存在一个“同中国全面对抗的共识”。在这样的背景下,彭斯、蓬佩奥等美国一些人以宗教为名干涉中国内政的做法,既违背两国元首共识,也背离两国民意。无论他们出于何种企图,都绝不会得逞。
中美合作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彭斯和蓬佩奥等人作为美国高官,应当多做有利于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事情,而不是反其道行之。若他们一意孤行,只会令自身留下永久的历史污名。 |
保卫城市,打响关口战、阵地战、街巷战! |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战“疫”拐点尚未到来,返工潮和疫情扩散压力叠加下的“城市保卫战”,成为这场阻击战、总体战的战略重点之一。2月10日是复工日,大量务工人员返回北上广深和诸多大城市,“城市保卫战”已经打响,大城市社会治理能力面临又一场大考。
城市是各类要素资源和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的地方,人口大量流动,人口产业高度集聚,高层建筑和重要设施高度密集,轨道交通承载量接近甚至超过负荷,既要防输入,又要防扩散。打赢遏制疫情蔓延的“城市保卫战”,迫切需要打好关口战、阵地战、街巷战,步步为营。
打赢“城市保卫战”,首先要打关口战——关口不限于车站、地铁等地,还应前移到企事业单位甚至住宅小区门口,加强检测和管理,从源头上切断病毒肆虐的途径;“城市保卫战”的关键是阵地战——主阵地是定点医院和发热门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集中隔离点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城市保卫战”的基础是街巷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建立健全社区防控体系,是赢得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环节。
近期,由于各地优质医疗资源大规模驰援湖北,其他地方处于“紧平衡”状态,不容疏忽,更不容疫情失控。而在眼下,有的省份初期疫情风险较低,近期却开始加快,亟待加强防控措施,严防疫情扩散。当务之急,是要形成全社会动员、全方位部署、全民皆防控的局面。
一方面要严格排查,一方面仍需多管齐下。比如,在严格防护前提下,可以复工复产,但符合居家办公条件的单位,应尽量让员工居家办公,减少密度聚集,减小会议规模。大疫当前,无度放松就是恣意放纵,每个人都需加强自我防护,确保自身不感染,就是给战“疫”贡献。
无论是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应对疫情,我们都寄望于新药、新的治疗技术,但关键还是要建立包括预警、隔离等在内的严密防疫体系。
面对严峻形势,有些城市已经行动起来:在深圳,住宅小区和城中村已全面实施人员通行认证管理;在北京,将进一步加强社区(村)疫情防控工作,严格居住小区(村)封闭式管理和抵京人员登记制度……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才是硬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实现新增确诊病例持续下降,早日迎来各地战“役”拐点,北京保卫战、深圳保卫战、上海保卫战乃至“国家保卫战”才能最终胜利。 |
兼顾疫情防控与社会运转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如何实现疫情防控与社会运转的有效兼顾,在社会正常运转过程中解决疫情防控问题?
近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这一要求,对于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合理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比如,当大多数人减少外出,确保各家各户蔬菜、肉蛋奶、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供应成为当务之急。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物资调配和市场供应。又如,疫情当前,少数人造谣传谣、散布恐慌情绪,甚至利用疫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制售假劣药品、医用卫生材料。只有依法加强社会治安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才能维护好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流行病学专家曾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共卫生工作不是在一个理想状态下做事情,要兼顾到社会正常运转的需求。社会的正常运转会为疫情防控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和可持续动力。没有社会必要的运转,疫情防控就会基础不牢、动力不足。反过来,科学、有效的疫情防控,也是为了最大程度保证社会正常运转。所以,防控措施必须充分兼顾疫情防控和社会运转的需求,在动态中实现二者的互相支撑、互相促进。
前几天,某地农村为了防控疫情,把进出村子的路都堵死了,里面的车没法出去运饲料,外面的车也进不来,养鸡场数量不小的鸡面临饿死的危险。这不是孤例。一些没有发生疫情的社区封锁出入口,不允许返城人员正常进家;有的村子挖断进出村庄的道路,禁绝人的进出和物的流通……这些“用力过猛”的措施,既不符合法治要求,也不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正常的生活需要。
疫情面前,惟有做到精准施策,把防控要求落实落细,才能避免正常的生产生活需求被“误伤”。当此疫情防控紧要时刻,我们必须强化对疫情和病毒的科学认知,通过分类施策、精准施策,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基础上保障社会正常运转。
兼顾疫情防控和社会正常运转,必须严格依法防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疫情防控正处于关键时期,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至关重要。”对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这意味着必须依法审慎决策,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蔓延。对人民群众而言,这意味着必须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精准防控、依法防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才能确保防控工作有力有序、科学周密推进。 |
人民!人民!一切为了人民! | 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为什么人、靠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得到人民信赖和拥护的根本原因,也是这个百年大党带领亿万人民不断创造新奇迹的成功秘诀。
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中国共产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无论年龄再大、病情再重我们都绝不放弃”,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令人动容,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大国领袖的为民情怀。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这是一个执政党对人民的深情与担当。在重大疫情面前,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党员干部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全力以赴投入疫病救治,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提高了检测率、治愈率,最大程度降低了感染率、病亡率,取得抗击疫情重大战略成果。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打赢疫情防控这场人民战争,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和依靠人民以血肉之躯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建设岁月,中国共产党带领和依靠人民战天斗地、艰苦创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跨越,用心血和汗水为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和依靠人民团结奋进、勠力同心,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伟大复兴的目标。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共产党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指出,“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
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醒认识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党分忧、为国干事、为民谋利。只有始终坚守人民立场,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明确好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脚踏实地把既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现实,才能真正做到对历史和人民负责。
党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
共和国的根基在人民,人民是这个国家的主人,人民有无穷无尽、无难不克的主人翁力量!有了这样的力量,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 |
以更深层次改革推动构建完整内需体系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这是顺应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从“十四五”时期及更长远未来发展趋势看,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如何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其着力点就在于以更深层次改革,推动构建中国完整的内需体系。
一、新发展格局充分反映现代经济活动的本质要求和发展趋势
第一,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经济循环,具有系统性和动态性,更能反映经济活动的本质。无论是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经济环节看,还是从要素及产品市场的供给—需求经济分析框架看,经济活动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周而复始的过程,是一个基于价值增值的信息、资金和商品(含服务)在居民、企业和政府等不同主体之间的流动循环。为此,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是一个在社会分工基础上的系统动态协同战略。
第二,新发展格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对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否定。这不仅仅是因为新发展格局必然要求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更因为当前国内经济循环还存在诸多堵点、淤点,亟待通过畅通双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单从数量看,我国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已经从2006年的峰值64%降低到2019年的32%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似乎说明中国已经是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了。但是,这显然不是中央所要求的“新发展格局”。实际上,“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意义在于把发展的立足点更多放到国内来,通过畅通国内大循环为中国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培育新动能,从而主动加速国际大循环、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最终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第三,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但是,站在新的起点上,对扩大内需的政策内涵不能仅仅理解为“扩大总需求”;如果仅仅理解为“扩大总需求”,那么就意味着这个“格局”并不“新”。回顾2006年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就强调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今天,我们要以扩大内需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其政策内涵一定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的八字方针,其中“畅通”就是要求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形成国内市场和生产主体、经济增长和就业扩大、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在这个意义上,通过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新发展格局”,其政策内涵包括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二、完善内需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具体而言,应该从构建现代市场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收入分配体系和新型消费体系几个方面改革入手完善内需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第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经济循环畅通与否,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与运行效率。在现代社会复杂分工体系下,频繁的市场交易活动构成了产品、资金、劳动力、土地、技术、数据等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不停地循环流动。市场主体数量和类型、市场进入与退出障碍、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规则、政府规制与反垄断法等,都会影响市场效率,进而决定了整体经济循环是否畅通。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是现代市场体系的基本要求,也是经济循环畅通的根本保证。当前,我国建设现代化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要围绕公平竞争建立市场体系高效运行的基础规则,保证市场主体之间公平竞争,充分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一是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各类所有制主体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的市场环境。二是正确处理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关系,积极推进产业政策转型,充分发挥竞争政策的基础性作用,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加强和改进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三是通过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竞争政策等,努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使国外更加依赖中国的产品消费市场和要素供给市场。四是积极探索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和配置高效公平。
五是加快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完善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商品和资源有效集散、高效配置、价值增值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硬件和软件建设,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分工深化、交易扩大、供需互促、产销并进、效率提升的经济良性循环。
第二,加快完善科技和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高质量实体经济供给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从产业体系角度看,一个突出问题是实体经济产业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脱实向虚”趋势明显,金融业和实体经济产业之间资金循环仍存在堵点和淤点;从产业链角度看,我国高技术产业链和高附加值产业环节占有不足,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亟待提升,在“工业四基”上存在着大量“卡脖子”问题,极大影响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
针对上述制约问题,需要通过深化科技和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共性技术、前瞻技术和战略性技术的研究,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完整的创新体系,努力修补创新链,弥补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之间的创新链缺失,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二是深化产业创新体制改革,建立产业基础能力评估制度,分析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和价值链分布,在生产制造层面围绕“工业四基”集成要素、优化流程、培育人才,完善试验验证、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信息服务等基础服务体系。构建开放协同产业创新网络,有效发挥中小企业在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的作用。三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四是把握智能化、高级化、绿色化和服务化的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建立和完善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居民收入水平直接决定了居民消费能力,进而影响着国家的内需消费潜力。如何合理调节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水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不合理收入,都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完善内需体系、畅通我国经济循环在收入分配领域的重要要求。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中坚持和不断完善。一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保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二是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积极拓展就业渠道,鼓励创新创业,切实提高居民就业水平和质量,做好“稳就业”各项工作。三是积极拓展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健全通过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获取报酬的市场化机制。四是继续推进减税降费,尤其是在不明显减少稳定宏观税负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结构性减税降费,加大对居民收入的减税、退税力度,适度提升个税起征点和最低工资水平。五是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机制,大幅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化水平。
第四,加快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挖掘国内消费潜力,在新型城镇化中加快消费转型升级、塑造新型消费体系。
国民经济循环中的最后环节体现在消费上,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最为直接的体现也是居民消费。消费体系无疑对于扩大内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具有最终牵引效应。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和城镇化中期阶段,居民消费快速转型升级。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使得居民消费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加强,数字化消费迅速扩张。然而,长期以来制约消费体系转型升级的体制机制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严重抑制了消费的转型升级。
推进消费转型升级、塑造新型消费体系,一是要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释放巨大的消费潜力;二是要构建政府自身消费与社会性消费、公共消费与居民消费、公共消费与公共投资三方面平衡的消费体系,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尤其重视教育、医疗、社保和就业等方面的公共支出,为持续释放居民部门消费需求创造条件;三是要加快新型消费基础设施建设,多措施大力促进消费数字化转型,一方面继续促进网上购物等新型商业业态的发展,另一方面借助“新基建”,不断开发新的网络消费形态和服务场景;四是要加快完善有利于新型消费体系建设的体制机制,为消费者营造放心消费、敢于消费的制度环境,抑制房价和居民杠杆率的继续上涨,积极推进消费领域的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市场监管机制,提升市场监管效能,实现信息共融共享,推动消费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
创新传播,放大主流声音 |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对医药卫生领域的一场大考,也是对新闻舆论工作的一次考验。对于各类媒体尤其是主流媒体而言,如何适应公众获取信息渠道的变化,正面引领、回应关切、澄清谬误,是疫情期间的一道考题。
通过创新传播,成为抗疫信息传播与舆论导向的引领者,发挥好“定海神针”作用,是主流媒体的应尽之责。疫情发生以来,中央媒体在新媒体领域快速出击,将轻量化的新媒体产品作为重要信息发布窗口,通过多元信息产品满足群众需求,形成强大主流声音和立体化的传播格局,其中的不少经验值得总结。
主流媒体必须主动发声,把握正向价值引导,有序做好信息传播分发。在疫情防控的新媒体报道中,各大媒体及时传递中央精神,不断提升主流媒体的声量。同时,相关媒体搭建信息高效聚合平台,利用专题化模块,融汇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克服了传统媒体在报道频度和篇幅上的局限。比如,使用数据可视化等技术,让疫情走势数据图“动”起来,让用户更快更直接地获取信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层次、高密度发布权威信息,正视存在的问题,回应群众的关切,增强及时性、针对性、专业性,引导群众增强信心、坚定信心”。落实好这一重要要求,主流媒体必须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满足群众信息刚需。在移动社交网络中,每个用户都是疫情信息传播的节点。主流媒体应充分利用权威专业渠道,通过专家采访、科普图文等形式,填补人们的知识盲区,把影响力渗透到千家万户。
疫情期间,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承受巨大压力的一线工作者、居家生活的群众,主流媒体也需要通过适当形式,加强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稳定情绪、调剂生活。“人民好医生”平台开通公益心理援助专线,为网友提供专业心理服务;“武汉加油”视频众筹,鼓舞人们共克时艰;“客厅战‘疫’舞”挑战活动,满足居家群众娱乐健身需求……各大媒体立足情感抚慰,探索用户参与度较高的形式,在温暖人心、寻求共鸣的同时,帮助人们纾解压力、丰富居家生活,为媒体融合创新提供了新的参考。
疫情是新闻舆论工作的大考,也是媒体生产方式变革的契机。复杂的舆情、海量的信息,考验着媒体的应急反应能力、报道策划能力及融合创新能力。更好守护正向价值、创新融合传播,尤其在新媒体生产传播领域不断提质升级,主流媒体才能更好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助力。
(作者系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 |
英勇奋斗的民族精神 | 人生在世,生死问题,看似平常,但在面临重大抉择之时,能否直面险境、一往无前,其实并不简单。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连日来,面对蔓延肆虐的病毒疫情,无数战斗在一线的防控斗士选择在重大关头的向死而生,体现在价值观上就是不畏艰难、英勇奋斗、敢于牺牲的民族精神。
取义成仁的民族气节。纵览一部中华文化史,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数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古往今来激励无数仁人志士保家卫国的重要核心价值观念。在世界文明史上,古老的中华文明一路逶迤而来,虽饱经磨难,而终能薪火相传、屡开新境,正是得益于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基因。鲁迅先生说得好,“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如今,“取义成仁”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鲜亮底色。直面新冠肺炎这个“魔鬼”,从中央到地方,从各级党委政府到人民群众,从广大医务工作者到大批社区工作者……中华民族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赞歌震撼人心。
义无反顾的牺牲精神。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国家兴亡、民族存续、民众福祉所系就是最大的公义所在。疫情面前,火神山医院建设开工不足10日就拔地而起,有媒体惊叹“中国速度背后,凝结着7000个不要命的建设者的共同努力”。其实,这“7000个不要命的建设者”不过是这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的一个缩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庚子新春之际,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指挥下,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医疗卫生战线全力以赴,解放军官兵紧急驰援前线,全国各地人员和物资快速调动起来,在极短时间内铸就了空前的民族凝聚力和强大的意志力,以必胜的信念共同对付新冠肺炎,生动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牺牲精神。
敢于斗争的豪迈气度。正如世人看到的那样,因为疫情,武汉、湖北乃至全中国都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所在,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身处疫情一线的人们不仅没有退缩,而是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愈加万众一心、和衷共济,展现出克服一切困难去争取胜利的必胜信念和豪迈气度。回顾历史,不难看出,与世界上其他一些文明相比,中国人赖以生存的环境其实十分恶劣,历朝历代可以说都是强敌环伺,因为“敌国外患”,加上时不时发生的地震、洪涝、瘟疫、内乱等天灾人祸,但在无数艰难险阻、惊涛骇浪面前,中华文明没有中绝,而且成为世界各大古文明中唯一绵延至今的文明,正是在于深植于中国人骨子里那种不怕鬼、不信邪、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强大民族精神。
追求大我的道德境界。对于生死,在《为人民服务》中,毛泽东借用司马迁的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接着他讲“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这清楚表明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指南的中国共产党人持有的“生死观”,就是自觉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以及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众,他们克服对疫情肆虐的恐惧,毅然舍小家顾大家、置生死于度外,奔赴战役最前沿,以壮烈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我将无我”的价值原则,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所具有的道德风范。
只争朝夕的人生态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时强调“要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兵贵神速。这次疫情暴发从时空上看的确有些突然,但对于已经成为历史主人翁的新时代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来讲,在具有高度历史自觉的“带头人”——中国共产党人的指挥和部署下,正在打一场世所罕见、超高效率的人民战争。完全可以预见的是,在一个具有强烈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坚强领导下,最广泛地动员、组织和凝聚起人民群众,跑在时间前面、赢得与病魔较量最终胜利的,必是属于只争朝夕的我们。(立言) |
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要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安全生产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当前,全国正在复工复产,要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分区分类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久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也明确强调要抓实安全风险防范各项工作。
安全生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当此复工复产加速推进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极具针对性、警示性、指导性。在夺取疫情防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双胜利”的进程中,各地更需要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抓实抓细复工复产安全防范工作,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祸患积于忽微,安全失于大意。总体上,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但最近一段时间连续发生的安全事故,看似突发、意外,背后却多缘于疏忽、麻痹,教训深刻,必须引以为戒。特别是在经济遭受疫情冲击之后,为夺回损失,复工复产中容易出现“重生产、轻安全”的急迫心态,安全监管有可能发生“走过场、摆样子”的敷衍问题。疏忽大意从来是安全生产的大忌,各地要警钟长鸣,把安全生产摆在重要位置,容不得半点马虎,由不得丝毫放松,时刻保持警惕,守住底线。
思想上“绷紧弦”,工作中要“拉满弓”。行动上,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深入排查各领域各环节安全生产隐患,把解决问题、推动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作为整治的关键,层层压实责任,狠抓整改落实,确保见到实效;法律上,要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彰显法律权威,形成震慑效应;制度上,要加快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体系、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防控体系,全力根除事故隐患,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生命至上,安全第一。当前,全国正处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未雨绸缪,做好充足准备,以扎实有效的措施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营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
为国有企业强“根”铸“魂”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对国有企业党组织工作作出全面规范,为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现代经济发展表明,企业强则国家强。我国发展需要一大批优秀企业,国有企业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办好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在企业精神、领导力、队伍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国有企业现有基层党组织80多万个、党员1000多万名、在岗职工4200多万人。总体上这支队伍是坚强有力的。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国有企业管党治党意识和责任明显增强,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状况明显改观,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相比,与国有企业肩负的责任使命相比,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国有企业党建大有可为,也必有作为。
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国有企业是党领导的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要坚持党的领导。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具体的,要把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明确党组织研究讨论是董事会、经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确保企业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始终听党话、跟党走,确保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牢牢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要注意厘清国有企业党组织和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其他治理主体的权责,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党组织既不能缺位失位,也不能越位错位。必须明确,借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否定或取消党的领导无疑是错误的,但把党组织直接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决策和指挥中心也不符合企业党组织的功能定位。
必须坚持和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国有企业党建工作脱离生产经营就没有了生命力,就会成为“两张皮”。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找准企业基层党组织服务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着力点,推进基层党建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在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上下功夫,严密企业党的组织体系,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推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任务落实,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 |
建设廉洁之路是共同价值追求 | “坚持一切合作都在阳光下运作,共同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腐败。我们发起了《廉洁丝绸之路北京倡议》,愿同各方共建风清气正的丝绸之路。”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再次提及“廉洁之路”。
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廉洁之路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5月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的明确目标。两年来,中国在廉洁之路建设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国际各方广泛认可。在第二届高峰论坛上,“廉洁丝绸之路”首次成为一个正式的分论坛,以“共商共建共享廉洁丝绸之路”为主题,探讨建设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廉洁合规经营能力,共建“一带一路”反腐败和法治交流合作平台。这一系列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树立廉洁意识、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中国推进建设廉洁之路的决心和信心。
建设廉洁之路是“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价值追求。“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是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这一倡议的顺利推进与合作项目的有效实施都与廉洁建设密不可分。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国,明确提出建设廉洁之路的目标,是我们向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在“一带一路”实践过程中,廉洁理念是各方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世界各国各地区企业的共同期望,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意愿。特别是通过这次廉洁丝绸之路分论坛的举行,廉洁理念更是成为联结“一带一路”的价值纽带,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快速健康发展的价值力量。
建设廉洁之路是推动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的生动实践。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体制、法律制度和文化传统具有很大差异,因此对于腐败和贿赂的界定与认识也会存在明显不同。对于跨国企业来说,在境外的经营与本土有所不同,企业监管的难度也会增加,跨国业务则更加容易滋生腐败。这就需要通过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形式进行有效治理。建设廉洁之路目标的提出为进一步深化反腐败国际合作提供了有利契机,中国在这方面已经发挥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倡议》中,明确呼吁要加强对“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监督管理,加强企业自律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坚决抵制商业贿赂行为等,这些举措都是凝聚反腐败国际共识、推进反腐败国际合作的具体实践。
建设廉洁之路,传递中国反腐败声音,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高度重视建设廉洁之路,不仅体现出中国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国的责任与担当,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在反腐败方面的坚定自信。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成效,廉政治理体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发展,开拓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日益完善的反腐败道路。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让我们有充足的底气、坚定的信心推动建设好廉洁之路。中国在反腐败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转型国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框架下,中国能够更好地将中国反腐败故事播撒在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上,能够更好地为反腐败国际合作贡献中国智慧、分享中国方案。
(作者系清华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 关于阅读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在《之江新语》一书中,他深有感触地写道,“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 。
疫情之下,社交距离暂时被扩大,许多人与书本的距离,因为“宅”被拉近。因为阅读,许多恐惧、紧张和悲观的情绪得以释放,进而通过思维的天马行空,渐渐找回希望、信心和温暖,从阅读中获得了不一样的“免疫力”。
在算法越来越被依赖、信息越来越碎片化,保持深度阅读的能力和习惯,才是我们建构完整精神世界,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最优解。这也是为何,在又一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时,我们想认真地提醒,千万别抹去那些从阅读中汲取前行力量的记忆,继续下去,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成为一生的习惯,每个人都要努力成为书香社会的一分子。
许多爱书人士都说,阅读习惯的养成,正始于孩提时代。第一次对阅读萌发兴趣,往往就始于牙牙学语之时,耳旁响起的父母读出的一段段文字。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意识到,始于人之初的引导,大概率会让阅读的好习惯伴随孩子一生。正因为这越来越成为社会共识,全国妇联自2016年起,已连续4年在亿万家庭中开展的“书香飘万家”家庭亲子阅读活动,才会如此深入人心,成为让4.3亿家庭积极实践亲子阅读的“最强推广者”。
无论是手捧纸质书、掌“握”或耳听电子书,都无碍我们将阅读视为“心头好”。重要的是,成长与前行的路上,我们需要一直与知识为伴。 |
靠什么纾解“基层压力” | 在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重、难度大的情势下,基层干部如何纾解工作压力,接好招、干好事、能胜任、打赢各项攻坚战?这不仅涉及“技”的掂量,更要注重“道”的抉择,考验着基层干部的工作智慧。从认识、理念、思维、策略等方面着手练好内功,才能由被动接受压力转为主动纾解压力,闯出基层工作新路子。
纾解压力的首要任务是调动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待人、律己、做事、立业四个关键问题想清楚。待人要谈胸怀,“和而不同才能仁者爱人”,特别是对待群众多元化的诉求,用民主协商的办法凝聚人心,画好同心圆。律己要谈执行,“以上率下才能不令而行”,只有时时处处事事都有带头示范意识,才能真正得到组织认同、干部认同、群众认同。做事要谈大局,单兵冲锋模式解决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只有政府、群众、社会等多方力量承担起各自应尽之责,才能破解基层难题。立业要谈改革,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基层工作要紧跟形势变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找准问题症结,破立并举,打开工作新局面。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抓住工作的龙头,关键是树立四个方面的工作理念。一看精神面貌,敢不敢迎难而上动真碰硬、敢不敢自我加压变“乱”为“治”、敢不敢示范引领走在前列;二看工作标尺,能否出于公心、为了公众、促进公平;三看工作目标,可不可以马上就办、一抓到底;四看实现路径,有没有充分依赖信任班子成员、干部队伍、群众智慧。时常对照这四个层面的工作理念找差距,便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工作中精神懈怠、标准不高、精力不足等问题,从千头万绪的工作中理清思路、轻装上阵。
破解基层难题的关键是摒弃僵化思维,要把握好八种思维方法,提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一要有底线思维。规矩和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必须划红线、知敬畏。二要有法治思维。落实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要求,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用法律手段调节多元利益纠纷。三要有开放思维。最大限度汲取开门办公的营养,集众力、聚众智。四要有数据思维。汇聚数据既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工作创新的源头活水,更是科学决策、精准决策的基本要求,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强化。五要有依据思维。本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追溯工作依据,避免工作拉抽屉、做无用功。六要有标准思维。各项工作有规范,组织才能高效、有序运行。七要有节俭思维。对待财政资金要精打细算,切实用好用活。八要有风险思维。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的要求,结合本职岗位职责系统梳理风险点,主动防范。
从策略角度来看,要辩证把握好三个关系。一是“争”与“不争”的关系,争责不争功、争活不争利。二是“快”与“不快”的关系,以群众意见为首要标准,多数群众支持的事立马就干,多数群众还有意见的事必须缓一缓。三是“看”与“不看”的关系,用欣赏的眼光看人优点,用包容的心态看人缺点。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干部作为党联系百姓的末梢神经,学会弹钢琴,提高工作艺术,调整工作心态,才能实现与百姓最近、与百姓最亲。
《 人民日报 》( 2018年02月01日 05 版)
|
确保长江禁渔取得实效 | 初夏时节,水清鱼跃,岸绿景美。不久前,湖北、安徽、江西、湖南、重庆五省(市)在湖北武汉签署《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联合执法合作协议》,明确了联席会商制度、执法联络员制度、联合巡查机制等内容,提出在深化执法合作、完善协同机制上下功夫,共同落实好长江十年禁渔的工作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禁渔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作为我国在生物多样性方面最具典型性的一条生态河流,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然而一段时间内,受过度捕捞等活动的影响,长江水域珍稀特有物种持续衰退,经济鱼类资源量接近枯竭。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南通考察调研时指出:“长江‘十年禁渔’是一个战略性举措,主要还是为了恢复长江的生态。10年后我们再看效果。”以空前严格的措施实施禁渔,关乎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
今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全面启动。11.1万艘渔船、23.1万渔民已退捕上岸,助力长江休养生息。事实上,早在10多年前,我国就对长江分区域分时段实施禁渔,对水生生物的保护初见成效。近年来,各地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部署,长江禁捕退捕的范围日渐扩大、力度日益强化。经过沿江省市和有关部门前一阶段的共同努力,长江禁捕退捕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如何在前期成果的基础上,由阶段性禁捕变成常态化监管,由全面退捕向全面禁捕阶段转变?这对接下来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令行禁止应出重拳。确保“十年禁渔”取得实效,需要全面加大对非法捕鱼的打击整治力度,坚决消除非法捕捞隐患。今年以来,沿江各地持续开展专项打击整治行动。仅1月至3月,沿江省市就出动渔政执法人员36.06万人次、执法船艇3.21万艘次,检查水产品销售经营点8.13万个,清理涉渔“三无”船舶3374艘,清理违规网具4.1万顶,查办案件1848起,查获涉案船舶458艘,查获涉案人员1968人。“江上打、陆上堵、市场查”的高压态势,全天候、全覆盖、无死角执法监管彰显了禁捕退捕的决心,形成了强大震慑。
长江禁渔需要雷霆万钧之势,更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以健全的长效机制、完善的配套措施,巩固成果、持续推进。这离不开从相关部门到全社会的协调配合。今年以来,各地检察机关既依法惩治非法捕捞行为,又促进综合运用刑事、行政、经济手段推动社会治理;四川省把长江“十年禁渔”纳入地方政府绩效;江西湖口县曾经的“捕鱼人”变身“护鱼员”,协助渔政开展长江、鄱阳湖水生态保护工作……实践表明,齐抓共管的意识越浓厚,执法能力和监管效率越高,保护长江生物资源的防护网就能织得越严实。
长江禁渔是件大事,也是系统工程。从“长江头”到“长江尾”,从捕捞、运输到销售、餐饮,从做好渔民退捕安置保障到规范天然水域垂钓行为……只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跟得上、做得细、落得实,保持监管定力、执法压力,形成保护合力,才能让鱼类多起来、水质好起来,让长江焕发生机活力。 |
致敬战“疫”中的每一个“她” | 谁说她们“娇弱”?面对巨大的压力,她们没有怨言、忍住不哭。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的几十个日夜里,太多的女性让我们感动并铭记。平日里,她们是女儿、是妻子、是母亲,但当危险的警报拉响,穿上战衣,她们勇毅向前。
还记得73岁再战一线的李兰娟院士吗?那一头华发任谁看到了都会心酸。还记得战功赫赫的女少将陈薇吗?出征前注射增强免疫力药物的那张照片里,镜片背后的眼睛中满是坚毅。还记得生命永远定格在29岁的医生夏思思吗?在生的机会面前,她把ICU床位让给了其他病患。还记得环卫工人突击队队员朱连芳吗?一句“这里是武汉,我们是武汉人”戳中了多少人的泪点。还记得女卡车司机谢琳吗?疫情期间她两次进入武汉运送物资,只为报武汉人的“滴水之恩”。
有的人在这段历史中留下了名字,还有更多的人来不及或者压根没想要留下痕迹。她们有的战斗在医院等社会关注度高的地方,更多的人则默默坚守在媒体的探照灯扫不到的地方。交通站、实验室、基建工地、物流站点、口罩工厂流水线……前方,后方,不管被看见还是不被看见,她们就在那里,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在每一条战线上拼尽全力,在这场与病毒的对抗中贡献自己的那一份力量。这场危机让我们又一次看到坚忍的女性力量。
2020年这个特殊的妇女节,属于所有在一线战“疫”的女性!向每一个“她”致敬!深深祝福每一个“她”!
追溯历史可知,100多年前,不满劳工待遇的纽约女工为争取和平、自由和平等的权利而发出呐喊。今天,虽然中国女性的权利、地位和价值都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和保障,但在女童教育与保护、妇女就业平等、安全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在此次战“疫”初期,个别前线女性医护人员切身需求被忽略,正是这一社会问题的部分折射。因此,除了感动和致敬,这个节日也应该是我们反思并改进问题的一个契机。
战“疫”,有“她”。当疫情防控画下句点,经济社会重回正常轨道,建设美好未来,也有“她”。
尊重“她”权利、保障“她”公平,不应只在战“疫”这一特殊时期,也不应只在妇女节这一天,还应该在这之后的每一天。给女性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凝聚“她”力量,时间等待我们写下新的故事。 |
脱贫摘帽是新起点 | 在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生活需要我们倍加珍惜,新奋斗激励我们勇往直前。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针对实际情况的变化,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把全面小康的基础打得更牢、底色擦得更亮。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乡村振兴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任务。当前,我国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收官之年、冲刺之时,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与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实施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以脱贫攻坚统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扶贫贵在精准,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精准考核。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脱贫分类施策。经过努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农民群众收入明显提高,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郑重承诺正在加快实现。
“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绝大多数贫困县已经摘帽,新的问题和挑战也开始凸显。例如,一些地方认为脱贫摘帽就是“终点站”,没有认识到脱贫的下一站是乡村振兴、农民富裕;一些基层干部群众对于脱贫之后主要靠自身发展心里没谱,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继续“等靠要”的思想。显然,剩余脱贫攻坚任务更加艰巨,必须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攻坚克难,决不能松劲懈怠。
要保持脱贫攻坚成果稳定,还需要扶上马送一程。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乡村有其内在发展规律,农民脱贫增收亦如此。因此,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人口,在方向上,主要政策措施不能急刹车,摘帽不能摘责任、摘帽不能摘政策、摘帽不能摘帮扶、摘帽不能摘监管,确保频道不换、靶心不变。在力度上,要加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用好扶贫的土地和金融政策。
要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和边缘人口致贫。要对存在返贫风险的近200万人群和存在致贫风险的近300万人群实施针对性预防措施,及时将这部分人口纳入帮扶。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因新冠肺炎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户加强监测,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对已经实现稳定脱贫的地方,可以统筹安排专项扶贫资金,支持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贫困人口脱贫。
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如期脱贫既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前提,也是下一步乡村振兴的基础。2020年乡村要告别绝对贫困,而农民的持续增收、补齐乡村短板、缩小城乡差距,还要靠继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已摘帽的贫困地区在后续脱贫攻坚工作中,应参照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瞄准持续增收,推动乡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全面发展。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让我们进一步振奋精神,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夯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向党和人民交出高水平的答卷。 |
书写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新篇章 | 新华社北京2月23日电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深刻总结党的奋斗历程和历史经验,号召全党深刻认识党的性质宗旨,为人民幸福继续奋斗,为我们在新征程上书写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新篇章指明了实践方向。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扛在肩上。百年来,我们党从最初的50多人发展壮大到拥有91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最大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攻坚克难中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根本原因就在于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矢志不渝奋勇前进,赢得了最广大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历史充分证明,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站在最广大人民之中,赢得人民信任,得到人民支持,党就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就能够无往而不胜。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书写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新篇章,要求全党始终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回答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归根到底要体现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回望党的奋斗历史,一批批优秀共产党员深怀爱民之心,担当为民之责,用毕生奋斗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新征程上,书写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新篇章,就要时刻心系人民安危冷暖,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多办暖人心、得人心的实事,推动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实现民族复兴不可能一帆风顺,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风险挑战。越有艰险险阻,越是风高浪急,就越要深深扎根于广大人民之中,依靠人民的力量攻坚克难、开拓前进。书写践行初心使命的历史新篇章,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调动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蕴藏在人民之中的创新智慧和创造伟力激发出来,凝聚起14亿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在新时代不断把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
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 | 原标题: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学习领会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之二
孟夏万物滋,好风从东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站在人类历史进程的高度,内涵深邃而所向高远,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反映了各国各民族的共同利益和普遍期待,为亚洲乃至世界不同文明超越隔阂、凝聚力量、走向繁荣指出了实践路径。
亚洲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山水秀美,这片土地上居住着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他们创造了无数辉煌多彩的人类精神财富。在南亚季风的滋养下,印度文明的先人们观察世界运转、思考自身存在,撰写了饱含智慧的《吠陀》诗歌集、《梵书》、《奥义书》;在中世纪早期,伴随着横跨亚欧非的阿拉伯帝国诞生,阿拉伯文化迎来了鼎盛时期,泰比特·伊本·奎拉、伊本·赫勒敦等文化巨人,不仅创造了绚烂的民族文化,还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重要贡献;在大陆东端,中韩文化融通,中日一衣带水,彼此都在历史交往中留下了美好回忆。
亚洲文明是各大洲文明中最复杂多样的,亚洲是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近现代以来,发端自英国的工业革命取得巨大成就,欧美国家纷纷快步走入现代化进程。这在一方面造成了亚洲经济逐渐落后于世界;另一方面也让亚洲诸文明被忽视和淡忘。从全球历史角度观察,这是亚洲文明的一个低谷,但绝非常态。
世界在发展,亚洲在前进,中国在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不断深入参与国际分工、与世界分享发展红利,并为整个世界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和建设,努力支持并加强各国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亚洲文明的多元性、丰富性得以全面释放,亚洲人民也享受到更丰富更多样的精神生活。
“现在,大量外国优秀文化产品进入中国,许多中国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2018年,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1024亿美元,较上年增长5.4%;文化服务进出口总额34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8%。大量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印度、日本影视佳作在中国广受欢迎;2018年年底,中国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设立了140所孔子学院和135个孔子课堂,网络文学作品风靡海外。在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背景下,亚洲和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产品的需求、对中国智慧的渴望不断增强,人类文明正在进入更有活力的新时代。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今天,我们正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只有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才能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
让环保压力层层传递 | 洞庭湖拆除矮围案件再次启示我们,拿出抓铁有痕的力度,依靠最严格的制度执行,才能取得最大的治理效能
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深入开展之际,生态环境部日前通报了“洞庭湖超级矮围”案件及整治情况。一名私企老板在洞庭湖上擅自搭建了长达1.8万米的矮围,形成了3万亩私围湖泊。湖南省委省政府多次严令整治,生态环境部对此展开专项督察,13天内,矮围全部拆除,速度之快、力度之大,彰显了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
侵占洞庭湖17年,“拆违”攻坚战13天——两个数字令人感慨。尽管此前相关部门曾三令五申要求拆除违规设施、恢复洞庭水域,整改工作却一拖再拖,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今,专项督察开展仅一个多月,事件责任人就受到处罚,“超级矮围”拆除到位。17年与13天的对比,说明只要拿出动真碰硬的监管决心、雷霆万钧的执法力度,“老大难”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这当中的关键就是要执法必严。
从“拆不动”到“马上拆”,生态环境保护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用坚定执法为生态保护保驾护航的体现。从“史上最严”环保法长出“牙齿”,到“史上最大规模”环保督察亮出“利剑”,从甘肃祁连山生态破坏问题问责相关领导干部,到督察组建议地方领导和老百姓住在一起、直到水不黑不臭……正是坚决、严格的执法,确保了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确保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实效。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制定法规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关键还是要通过严格执法让法规产生现实约束力。这就需要各级党政机关承担起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如果只“亮相”不“亮剑”,“能躲一时是一时”,甚至与污染企业存在利益往来,提供保护伞,那就会让环境治理的制度体系成为中看不中用的稻草人,侵蚀制度的公信力与权威性。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正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算清楚环保账、经济账和政治账,真正扛起主体责任,让环保压力层层传递,用严格执法确保顶层设计能够落地生根。
以制度为抓手贯彻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制度管根本、管长远的力量为生态环境保驾护航,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治理的鲜明特色。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在真抓,靠的是严管。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不仅注重建章立制,更加注重制度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让制度成为刚性的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这次洞庭湖拆除矮围案件再次启示我们,拿出抓铁有痕的力度,依靠最严格的制度执行,才能取得最大的治理效能。
作为“长江之肾”,要还长江“一江碧水”,洞庭湖恢复“一碧万顷”势在必行。这次保护洞庭湖生态如同一面镜子,照见了严格执法的行动力与震慑力。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既有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又有最刚性执行、最有力实施,才能真正让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无处藏身,用制度的生命力涵养生态环境的生命力。
《 人民日报 》( 2018年07月04日 05 版)
|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 | 党的十八大伊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作风建设这条主线,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推动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大振。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将2018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并在2019年、2020年相继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固性、危害性的清醒认识和深刻洞察。《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以下简称《选编》)紧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老问题和新表现,从思想上深挖根源、从政治上剖析危害,有的放矢提出了治本之策,力透纸背,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违背党的性质和宗旨、侵蚀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一旦脱离群众,党就会失去生命力。《选编》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为开卷篇,用党的初心使命透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性质宗旨的深刻认识、对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深邃思考。他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
人民群众对我们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不仅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1934年,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对一些地方只管扩大红军和动员运输队,对于群众生活问题一点不理的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提出严厉批评,郑重地向大会提出:妇女群众要学习犁耙,找什么人去教她们呢?小孩子要求读书,小学办起了没有呢?对面的木桥太小会跌倒行人,要不要修理一下呢?许多人生疮害病,想个什么办法呢?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正是我们党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从解决群众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的一切问题,才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从而“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为我们党依靠人民赢得革命胜利凝聚了强大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后,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繁重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是食品安不安全、暖气热不热、雾霾能不能少一点、河湖能不能清一点、垃圾焚烧能不能不有损健康、养老服务顺不顺心、能不能租得起或买得起住房,等等。我们党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扭住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的最牢固根基。党的作风正,人民的心气顺,党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党的十九大以后,我国进入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篇,更加需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所需所急所盼,以优良的作风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中国力量。
经过全党上下共同努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生存空间被大大挤压。但是,一些地方、一些领域、一些党员和干部身上飘浮虚华的顽疾尚未根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检视出一些党员、干部在作风上还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对群众诉求麻木不仁,为民服务不上心不尽力,甚至侵害群众利益;有的只会喊口号、刷标语、打广告,不愿做不会做群众工作,同群众隔着一堵“心墙”;有的抓工作固守套路不出思路,回避矛盾不敢担当,遇事要么层层向上请示,要么层层向下签责任状,就是不去抓落实。面对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如果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蔓延开来又得不到有效遏制,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就会像一把无情的刀割断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有可能发生毛泽东同志所形象比喻的“霸王别姬”了。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必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只是表象,根上是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为人民服务只作为口号不行,只在文件里批来批去也不行,一定要在身体力行的实践中去体会它的真谛、培养对群众的感情。干部带着感情去做工作,群众感受就不一样,否则就容易沦为“作秀”。他指出,现在基层的种种问题,很多是因为党员、干部心里没有群众,不去做、不想做、不会做群众工作,少数干部或无视群众期盼、或不敢应对诉求,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他强调,要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要把初心使命变成党员干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
要坚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统一,教育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抓实干、尽心尽责,决不能干那些只想讨领导欢心、让群众失望的蠢事。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干部也不能眼睛总是向上。任何事情都要向上看看,向下看看。要经常问问自己,我们是不是在忙着与党的根本宗旨毫不相关的事情?是不是在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而工作?多想想我们干的事情是不是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干的?要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
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目前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大敌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讲政治是具体的,“两个维护”要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党员、干部的日常言行上。
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积习难改,已成为阻碍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严重问题。比如:对党中央的精神,不传达的现象少了,但面上还有轰轰烈烈的传达,口号式、机械式的传达,不加消化囫囵吞枣的传达,上下一般粗的传达;有的工作拖沓敷衍,遇事推诿扯皮、回避矛盾和问题,一点点小事都要层层上报请示,看似讲规矩,实则不担当。特别是在落实“两个维护”上还存在温差、落差、偏差。有的空喊口号,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搞形式主义、虚于应付;有的未经党中央批准提出不严谨的政治口号、政治术语,存在拔高、牵强的情况,甚至搞成“低级红”“高级黑”;有的口头上喊着“两个维护”,实际想的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强化自己的权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些问题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审视,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来破解。形式主义背后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担责,满足于做表面文章,重显绩不重潜绩,重包装不重实效。官僚主义背后是官本位思想,价值观走偏、权力观扭曲,盲目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这些思想和行为,都会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贯彻,使群众热切期待落空,使党的执政基础受到侵蚀。
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必须从讲政治高度深入查找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上存在的政治偏差。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靠几句浮夸的口号和一些空洞的政策,是根本无法应对当前复杂局面的,必须发扬“严”和“实”的作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关注党中央在关心什么、强调什么,深刻领会什么是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什么是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切实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落到行动上,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选编》用专门一个部分对这方面内容做了比较全面地反映。
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指出,我们是“行动党”,不是“口号党”,要求真务实、讲真话、办实事。绝不允许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随意编新词、提新说法,另搞一套,防止不切实际地定目标,口号震天响、光说不练,更不能搞选择性执行;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做表面文章,不照搬照抄、当“留声机”,避免大水漫灌,突出“实”、力戒“虚”,精准发力,务求实效;一把手要负总责,对贯彻党中央精神“说起来重要、喊起来响亮、做起来挂空挡”的行为要严肃查处,决不允许“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要强化政治监督,做实日常监督,靠前监督、主动监督,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检查就跟进到哪里,坚决破除空泛式表态、应景式过场、运动式造势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增加基层负担、消耗基层干部的精力,给我们党的事业带来极大的伤害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我们正在开展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任务在基层,推动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落地的责任主体在基层,应对风险和挑战的主战场也在基层,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但一段时间里,调研扎堆流于形式干扰基层工作,空耗精力的会多文多、名目繁杂的督查检查考核多、流于表面的痕迹管理多,而且层层加码,让基层不堪重负。这些问题既占用干部大量时间、耗费大量精力,又助长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把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选编》分专题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文山会海、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做好调查研究、建立正向激励体系、切实为基层减负的有关重要论述。
党中央把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取得明显成效。今年脱贫攻坚要全面收官,小康社会要全面建成,原本就有不少硬仗要打,现在还要努力克服疫情的影响,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更大。大战也是对党员干部作风的大考。《选编》结合脱贫攻坚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暴露出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收入了许多细致而深刻的论述。
在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主要表现是会议多、填表多、检查多。扶贫需要填写各种调查表、花名册、信息采集表、帮扶卡、走访记录等,驻村干部被各种报表弄得晕头转向。一些考核评估只看资料全不全、表格填好没填好、老百姓能不能答上问题,对区域发展、政策落地、群众获得感等情况关注不够,让基层干部很委屈。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最典型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莫过于重复报送各类表格。有的地方市县卫健局、应急局、政府办、县委办、妇联、教育局、农业农村局等都各自制作一份或几份表格,要求基层干部填写并迅速上报,这些表格的内容其实相差无几,但没有一个文件、一个部门帮乡镇解决急需的哪怕一个口罩、一瓶消毒水的问题。还有些干部作风飘浮,不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疫情防控基本情况一问三不知。
对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很多基层干部既深恶痛绝,又深陷其中。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以上率下、上下衔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一些上下都有,一些表现在下面、根子在上面,一些问题主要在上面解决、同时需要下面配合。因此,要在分清问题成因的基础上,实行上下联动,该上级主动的就上级主动,该下级主动的就下级主动,该上下共同拿方案的就共同拿方案。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各部门要把自己摆进去,对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一次排查起底,主动认账,立行立改,注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不定不切实际的目标,不开不解决问题的会,不发没有实质内容的文,不做“只留痕不留绩”的事,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中解脱出来。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学习《习近平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鲜明人民立场、顽强意志品质和强烈使命担当,对于全党牢记初心使命,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保持定力、寸步不让,坚决扫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以全党的强大正能量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一研究部副编审) |
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2020年经济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在2020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就要既增强忧患意识、看到风险挑战,又要坚定必胜信心、看到有利条件,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充分把握我国经济拥有的巨大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勠力同心、锐意进取,坚决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实现明年预期目标,并不轻松。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框架,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加强各部门和各项政策协调配合,同时要积极进取,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
应当看到,改革开放以来,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经济实力大幅跃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明年,要继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国家整体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是对全国而言的。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也是对全国而言的,并不要求每个地区都翻番,也不意味着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根据自身实际完成既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不要在数字上层层算账、层层报账,更不要弄虚作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历史性地得到解决,中国人民将书写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是明年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区各部门要以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
上海,让开放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 打造开放经济的新高地,仅仅扩大开放领域还不够,必须不断创造一流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船到上海,恰逢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刚刚满月。一个月落地实施74条,这就是“上海速度”。在与记者团的见面会上,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马春雷特意强调,方案有100条,每一条都要真正管好一件事或一类事;名叫行动方案,正是要见行动。因江而生、向海而兴,上海用一以贯之的实干品格,呵护着“开放”这一城市精神。
有人梳理近代以来世界城市版图得出结论,威尼斯、伦敦、纽约等城市的兴起,均在于以“开放”形成了其核心竞争力。开放,同样能概括上海这些年的发展之路。从设立浦东新区到设立自由贸易区再到瞄准卓越全球城市,这里一直在以开放姿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接下来,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进金融机构集聚和金融市场开放、扩大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开放……开放的卷轴将进一步铺展。以政策的确定性应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以更高层次对外开放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上海正努力成为全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新高地。
扩大对外开放,必须推动内部改革。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这40年发展史沉淀下的一条经验。参观上海宝山国际邮轮码头,会被这个全球第四的邮轮码头的气势震撼。邮轮业的发展,已让宝山实现了从“钢花”到“浪花”的多点开花。但国际旅客来了,带来新的烦恼:靠岸处是浑浊黄水还是碧水蓝天,“印象分”迥异。要还江水澄澈,就要进一步整治生产岸线,推动沿江绿色发展。打造开放经济的新高地,仅仅扩大开放领域还不够,必须不断创造一流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用改革补上短板。
扩大对外开放,也要促进区域整合。这几年,上海一直在推动“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形成。整合区域内20000多套大型科学仪器,并研究以“创新券”通兑通用的方式,促进长三角的科研资源低成本互通有无。长三角一体化,上海为何如此积极?因为面对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单体城市的强健固然重要,城市群的崛起更为关键。全球城市不可能是全能城市,上海未来的发展注定离不开区域协同。当打出去是有力的拳头,展开来是各有所长的五指,区域一体化才是有成效的,这也应成为整个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方向所在。
从长江头到长江尾,长江流过三个地理阶梯,也清晰地展现了一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中国。上海能对标世界一流,上中游又如何实现高层次开放?其实,开放是一种发展方式,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靠山吃山,资源枯竭就会出现;因循守旧,发展就开辟不了新境界。能不能抓住自身比较优势?敢不敢在更高层面配置资源?这是转型升级的关键。今天,已经有长江上中游区域,从全国乃至全球视野反观自身的“绿肺”“绿心”意义,面对巨大的生态资源环境价值,不再抱着水缸喊渴,而是积极提炼核心竞争力,为发展拓展了新的可能性。
有个做了很多年的新媒体直播节目叫“上海这一刻”,其特点是瞄准几个地标24小时不间断直播。台风“摩羯”过境,手机打开“上海这一刻”,发现浦东的夜色依然华美。因改革开放而生的浦东,从一开始就备受关注,还在不断生长延伸,还在给中国增添新的惊叹号。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新时代的上海将书写更为精彩的下一刻。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17日 05 版)
|
用“四个坚持”引领新时代文艺工作 |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就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为引领新时代文艺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持久的精神动力。
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文化文艺事业、哲学社会科学事业。近年来,文化文艺界、哲学社会科学界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为人民创作的导向更加鲜明,文化文艺创作生产质量不断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可以说,“四个坚持”就是为文化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保驾护航的纲目。
第一,坚持与时代同步伐,是把表现时代和时代精神作为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核心意识。“文章合为时而著”说的就是文章要符合时代的要求,这种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也是2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文化遗产。40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党的文化工作更需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情境,并占领舆论的制高点。时代是思想之母,在文艺和社会科学方面,文化文艺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善于聆听时代声音,承担起展示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这还涉及到新闻舆论领域,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就是要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主动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主流媒体与互联网媒体的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并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讲好中国故事。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对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立场的认同。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这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理论和实践信条。离开了人民,历史便无从谈起。不管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人民群众始终是发展的主体。近些年在文化领域,一方面文化产业化推动了文艺创作和发展的繁荣,越来越多丰富的文艺产品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另一方面国家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让更多普通群众享受到更加便利的文化文艺生活。因此,党的文化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仅要俯下身子,做到“身入”,更要“心入”和“情入”,而这一切都要体现在文化实践中,需要各领域的文化工作者走进人民的生活、反映人民的心声并回应人民的需求。如果不能搞清楚为谁立言、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党的文化工作便将无从开展。
第三,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是解决现实问题、弘扬中国价值的必然要求。精品不是机械化生产的流水线产品,不是搜奇猎艳的低水平仿作,更不是混淆是非的文艺创作,而是扎根本土、深植时代,具有自主性和创新性的文艺学术产物,它理应帮助我们思考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只有将文艺创作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紧紧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才能展现出当代中国的发展面貌和当代中国人的丰富生活,才能更好地坚持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才能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广大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第四,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是提升个人修养、凝聚社会正能量的基本遵循。“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精神力量,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在新时代,应该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吮吸中华民族奋斗历程中积淀下的文化养分,弘扬社会主义新风气,合力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鼓励全社会积善成德、明德惟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需要志存高远,坚守高尚的职业道德,以便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崇尚道德、以德服人的良好风尚,成为凝聚社会人心的榜样力量。近些年在文化娱乐领域,一些文艺界和学术界的知名人士却越过道德的边界,在名利场中迷失了自己,不惜触碰法律的底线,没能在社会公共领域作出应有的表率,这不仅断送了自己的演艺之路,而且损害了观众对文化产品的信任度。因此,加强道德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优先地位,事关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和主流价值观的传播。也只有自觉提升个人的道德修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才能在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中创造新的高度。
总之,“四个坚持”对引领新时代文艺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用“四个坚持”来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和弘扬社会主义文艺的中国精神,才能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作品,感受到崇高和壮阔之美,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创造坚实的精神基础。(作者: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陆绍阳、张慧瑜)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16日 05版)
|
聚焦两会,世界探寻中国成功秘诀 | 世界眼中的中国两会,是一道集聚全国人民磅礴之力的风景线,不仅展现着新时代中国的意气风发,而且增添着世界的生机和动能
两会时间,世界研究中国的重要时间。
中国智慧、中国方略、中国成就集中展现,来自世界的热评此起彼伏。“中国两会对全球事务有着巨大影响力”“是时候对中国的突飞猛进有清醒的认识了”“中国方案为世界提供借鉴”……来自世界的这些叙述,折射着探寻成功秘诀的目光。各国媒体纷纷向北京增派记者,3000多名中外记者报名采访中国两会。世界瞩目中国两会,期待进一步读懂新时代的中国。
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断创造着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奇迹。中国提供着最高的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高的对世界减贫事业的贡献率,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高速铁路网,中国科技创新在诸多领域实现并跑、领跑……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着眼自身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中国,日益为全球治理作出重要贡献。
世界经济复苏发展,中国功不可没。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达6.9%,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5%,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的成功故事与世界经济的命运紧密相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戴维·利普顿这样评价。“世行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信心,对中国持续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引擎有信心。”世界银行发展预测局局长阿伊汗·高斯为中国点赞。
国外不少人感叹,世界太需要像中国这样不断书写成功故事。但是,环顾当下的世界,一些国家深陷矛盾丛生、乱象频发的怪圈。在今年年初的达沃斯论坛年会和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来自西方一些国家的人士纷纷大谈对社会分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盛行之忧。国际政治、社会领域诸多乱象,从若干侧面说明了失却方向之痛、道路探索之难。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中国的稳步发展和繁荣景象,无疑给不乏深忧的世界注入了昂扬振奋的力量。
中国的成功故事,揭示了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之源。中共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为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指明了方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了全面谋划。世界瞩目,十九大后的首次中国两会将如何围绕民众普遍关心的反腐倡廉、社会保障、教育公平、医疗改革、脱贫攻坚、依法治国、改革开放等一系列议题谋篇布局,中国智慧如何为破解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提供启示。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欧洲智库专家认为,中国在国家治理和推进改革方面展现的强大领导力,堪为世界各国推进改革的重要借鉴。不少报道过中国两会的外国记者表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积极为国家发展履职尽责、建言献策的情景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明显优越性,与西方一些执政党和反对党为了各自政治利益争论不休的场面有天壤之别。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蓄势待发。世界眼中的中国两会,是一道集聚全国人民磅礴之力的风景线,不仅展现着新时代中国的意气风发,而且增添着世界的生机和动能。
《 人民日报 》( 2018年03月05日 06 版)
|
持之以恒为基层减负 | 日前,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这一深化拓展基层减负工作、关心关爱基层干部的重要举措,引发广泛关注。
2019年是党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确保发给县级以下的文件、召开的会议减少30%—50%,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一年来,一系列切中时弊、直击问题的举措陆续出台,着力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取得明显成效,让广大基层干部轻装上阵。但也应看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之弊非一日之寒,从根子上减轻基层负担也非一日之功。切实为基层减负,还需驰而不息、落实落细,着眼于破解现实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决杜绝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秩序恢复持续向好。当前,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破解复工复产难点、堵点,迫切需要解决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让干部心无旁骛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面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动向新表现,关键是要深化源头治理,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同时,切实加大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惩处力度,让沾染不良作风者无利可图、付出代价。
持续为基层减负,要向改革要动力,以深化治理改革为基层放权赋能。基层承载着落实各项决策部署的职责,基层干部直接服务于群众,应推动更多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民生服务下沉到基层,人力物力财力投放到基层。近年来,不少地方围绕上级机关“瘦身”、基层一线“强身”,在精简机关、充实基层上下功夫,有力推动了基层减负。事实证明,机关精简了,职能归并了,会议文件和督查检查考核减少了,基层工作力量加强了,压在基层干部肩上的担子才会减轻。
持续为基层减负,要注重疏堵结合,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建脱贫大数据管理平台,通过平台收集扶贫报表;建立“新冠肺炎监测溯源系统”,依托大数据平台对接整合医院、公安、通信、交通等部门数据;探索运用“互联网+督查”,让数据多“跑腿”,让干部群众少“跑路”……各地探索出的新模式、新办法,较好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有效减轻了基层负担。善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实现数据归集和信息共享,让基层干部不再为文山会海、材料表格而苦恼,就能让他们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抓落实,更好为群众办实事。
为基层减负,从根本上说,仍须健全完善制度,不断增强制度刚性。为给基层松绑减负,各地已制定不少制度规定。下一步,关键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织细织密制度之网,使相关制度更具系统性、科学性、操作性。与此同时,严格责任考核,强化正向激励,坚持把制度执行力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党性原则和能力水平的重要尺度。对执行制度走形变味、减负出现反弹的,严肃责任追究。
基层是治理体系的“底盘”。持续为基层减负,进一步把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广大基层干部就能更好守初心、担使命,在奋进征程上迸发更大力量。
|
“港区国安立法”效应显现,乱港分子回头是岸! | 全国人大高票通过涉港国安立法决定后,香港出现诸多变化。一向公开撑暴反警的反对派纷纷偃旗息鼓。自知时日无多的反中乱港头目轮番上演“割席”、潜逃大戏;大规模暴力事件及煽动“港独”活动更是明显减少……种种迹象表明,涉港国安立法已对“港独”势力形成震慑。
乱港分子回头是岸,只有真心实意改邪归正,方能得到社会的谅解。如果顽固不化,变换花招企图蒙混过关,正义之剑迟早会落到头上!
全国人大决定通过后,“反中乱港四人帮”之首的黎智英一方面对“港区国安法”大肆污名化,号召乱港分子继续“抗争”到底;另一方面却频频提出申请,希望法官批准他在保释期间离开香港,企图脚底抹油溜之大吉。12日,法官再次拒绝了他的离港申请,其欲逃亡的图谋再度落空。
老奸巨猾的黎智英等人非常清楚中央维护国家安全的决心,所以顾不得粉饰自己外强中干的汉奸形象。他们利用别人做“祭品”,自己却抓紧逃跑开溜。所谓“为香港抗争”只是黎智英之流反中乱港谋求实现政治野心的幌子而已,他们眼中只有私利。这种背负累累罪责的汉奸,必须依法得到惩处!
“港区国安法”即将出台,那些热锅上的蚂蚁们已经惶惶不可终日。一直充当外部势力棋子的反中乱港分子甚至企图抓住最后的稻草,公然乞求国际社会干预香港事务。“港独”组织“香港众志”秘书长黄之锋被德国外长“割席”后,开始肆意“碰瓷”,甚至叫嚣韩国总统文在寅“能更多地表明立场”。只可惜,这种跳梁小丑高估了自己,国际社会的有识之士岂会理睬这种“蝲蝲蛄”?
不论反中乱港分子最后的疯狂表演到什么地步,香港市民都已看得非常清楚,只有伟大祖国才是香港繁荣稳定的靠山!只有国家安全立法才是香港保持繁荣安宁的“金钟罩”!民意不可违!香港“撑国安立法”活动,仅8天时间就有近300万市民参与签名及网上联署;紫荆研究院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近7成受访者认同香港有责任维护国家安全。
反观此前嚣张跋扈的香港反对派,既不敢再公然煽动“黑暴”“港独”,连近来发起的违法活动也硬着头皮草草了事,应者寥寥无几。这充分说明涉港国安立法在香港效应初显,乱港分子已被民意孤立,再难立足!
全体香港市民要坚决支持落实涉港国安立法,让爱港者心安,令乱港者心碎。爱国爱港没有模糊地带,留给乱港分子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真心悔改,尚有空间;冥顽不灵,必遭严惩! |
把高质量发展主题长期坚持下去 | 早春三月,万物勃发。2021年全国两会在万众瞩目中胜利召开,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和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济济一堂,共商“十四五”发展大计。会场内外、大江南北,人们的目光聚焦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必须抓紧抓好的工作,是新时代新征程砥砺奋进的主攻方向。
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的变化对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四下团组,同代表委员们共谋高质量发展之策。“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鞭辟入里澄清种种认识误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深刻阐释高质量发展的丰富内涵。从领域上不能“单兵突进”而要“全面覆盖”,从空间上不能“一枝独秀”而要“百花齐放”,从时间上不是“权宜之举”而是“长远之计”,鲜明传递了党中央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深远考量,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始终把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自成立之日起,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让人民享有高品质生活,是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向,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有力诠释。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的关系,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牢牢扭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着力点,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和追求,让人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高质量监督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最根本的优势、最关键的竞争力所在,也是高质量发展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作为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的专责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把监督工作与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贯通融合起来,推动制度优势更好向治理效能转化、释放,保障促进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要更加自觉地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最重要的利益、最需要坚定维护的立场攻坚克难、知重负重,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加突出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精准把握反腐败斗争形势任务及阶段性特征,坚定稳妥做好全面从严治党、正风肃纪反腐各项工作,推动“三不”一体推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持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更加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监督、防治腐败,实现政治效果、纪法效果、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效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切实以纪检监察工作的高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着力培育热爱自然情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把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态环境影响到每一个人,是最大的公共资源。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人民是最直接最广泛的受益者。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也是生态文明的真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目的就是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首先,要在思想深处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拒绝奢华和浪费,追求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打造更多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和绿色机关。其次,要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培育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第三,要倡导尊重自然、爱护自然的绿色价值观念,让天蓝地绿水清深入人心,传承好中华民族悠久深厚的人文情怀。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繁荣。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生态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能够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和清洁能源产业。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降低能耗、物耗,实现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推动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让山更绿、水更清、林更密、鸟更多、草更茂、天更蓝。
着力推进环境科学治理。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生态环境变化直接影响着文明兴衰演替。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让地球家园充满生机活力,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既发扬只争朝夕的精神,更有持之以恒的坚守,遵循自然规律,科学制定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加快水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加快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步伐,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国家公园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协同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长时间、大规模治理沙化、荒漠化,有效保护修复湿地,做好生物遗传资源收集保藏工作,着力保护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重点野生动物种群。
着力加强生态国际合作。
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唯有携手合作,才能有效应对气候变化、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切实履行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环境相关条约义务,已提前完成2020年应对气候变化和设立自然保护区相关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继续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确定的目标作出更大努力和贡献,努力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让全球生态文明之路行稳致远。(作者系国家能源集团服务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
新建造,挺起发展的脊梁 |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中国新建造越来越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新建造不仅集中展示中国建造深厚的“硬功夫”,也在传递中国标准、中国服务等“软实力”
近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首次真机试飞成功,引发全世界对这个新建机场的关注。航站楼屋顶使用8000多块玻璃,且没有两块玻璃是一样的;采用国内首创的层间隔震技术,将成为全球最大单体隔震建筑;航站楼采取双进双出模式,让乘客换乘效率大大提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展现出中国新建造的气势与魅力,被国际媒体盛赞。
以新机场为代表的中国新建造,已经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的亮丽名片。拥有领先全球的“核心技术群”,让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条高寒高铁、唯一热带地区高铁的建设者;身怀绝技的中国公路建设者,无论在高原冻土、膨胀土还是沙漠中,都无惧挑战;随着离岸深水港建设关键技术的突破,我国已经具备在任何海洋环境下都能建设港口的能力……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到系统能力的提升,中国新建造越来越大型化、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桥梁大师茅以升曾说过,“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新建造硕果累累,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新建造,是在应对地理环境挑战中的自我超越,是在不断实践过程中的自我创新。在细砂喷涌的胡麻岭隧道,建设者开创了九宫格隧道挖掘法,为世界难题交上了完美的“中国答卷”。新建造,是在提升科技水平上的不懈追求,是不断给基础设施建设注入创新动能。在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施工中,上千名科技工作者开展专题研究30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逾百项、创建工法40项,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中国建造者们拥有空前广阔的舞台,于干中学,在学中干,积淀下的技术、标准、经验乃至教训,都化为中国建造自信的基石,更挺起了国家发展的脊梁。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中国建造,已经成为开展国际交往、加强国际合作的重要抓手和平台。新建造不仅集中展示中国建造深厚的“硬功夫”,也在传递中国标准、中国服务等“软实力”。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中国建造的足迹已遍及世界各地。从“世界最大规模全预制装配式桥梁”文莱淡布隆跨海大桥,到“东非地区首条现代化电气铁路”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铁路,再到“中欧陆海快线的重要支点”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可以说,中国具有当今世界最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输出能力,中国建造正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致力于提升标准线的中国新建造,不仅为世界各地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工程设计、运营、咨询等横向产业的飞速进步。
建造是应用型技术,实践得越多、建造得越多,经验就越多、创新就越多,人才积累也就越多。新建造更是我国产业工人、专业技能人才、高级工程师的“摇篮”。在隧道开掘领域,采用盾构机进行施工是一种世界通用方法。我国曾经面临核心技术缺失、经验不足的问题,但随着我国在隧道挖掘中越来越多采用盾构法,中国工程师和技术工人苦钻技术,甚至不顾个人安危投入实践,在盾构机施工方法、盾构机刀头设计和加工等领域已经成为创新者、引领者。像这样从门外汉到专家、从学生到老师、从试水到精通的过程,在中国建造的各个领域十分常见。大江南北千千万万个施工现场,不仅是挥洒汗水的舞台,更是培育技术尖兵、大国工匠的生动课堂。也正因为有了人才的保障,中国建造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交通地图上还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平均路网时速仅30公里。谁能想到,今日一条条高速公路顺着壮美山川交错成网,中国能在全球交通建设舞台上收获一系列“世界第一”?中国建造所迸发的力量,不仅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铺就坚实路基,也将为世界发展、人类进步注入动力。 |
大国肩上都承担着特殊责任 | 4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开启欧洲之行。就在3月下旬,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意大利、摩纳哥和法国三国进行国事访问。中欧互动成为大国关系的重要看点。
事实上,中国对大国关系和大国责任有着深层次的思考。4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元老会”代表团时强调,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大国肩上都承担着特殊责任。
首先,大国要形成共同的归属感。在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重组过程中,有些学者认为“修昔底德陷阱”不可避免,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必然发生冲突。“金德尔伯格陷阱”则担心,新兴大国如果不能承担领导责任,就会导致国际公共产品短缺,进而造成全球经济混乱和安全失序。上述思维根植于零和博弈,忽视了人类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超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局限,创造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拒绝走近代以来弱肉强食、大国争霸的强权政治老路,强调合作中产生的问题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合作、互利共赢来解决,指出各国对人类长远未来都承担着一份责任。同在地球村,大国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管控矛盾分歧;大国对小国要平等相待,不搞唯我独尊、恃强凌弱的霸道行径;国家间出现矛盾和分歧,要通过平等协商处理,以最大诚意和耐心,坚持对话解决分歧。
其次,大国要树立应有的责任感。大国的体量和影响力,决定大国行为更容易产生溢出效应,大国关系也时时牵动国际社会神经。中美关系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美方学界担忧,如果中美冲突,整个世界就会分裂,因为每个国家将不得不选边站队。因此,中国希望中美能够相向而行,管控分歧,拓展合作,共同发展以协商、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为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另外,面对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挑战,中美应相互合作,成为国际难题的解决者和全球治理的推动力。大国不应成为麻烦制造者和冲突策动者。
最后,大国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历史证明,单一霸权国家主导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模式,不仅未能有效维护世界经济及各国经济的稳定,反而可能导致全球化利益与风险分配不均。当前,以“领导国”自居的大国甚至不愿为提供全球公共产品贡献力量,引发人们对全球体系陷入衰退的担忧。此时,中国坚持开放合作,支持经济全球化,维护多边主义,携手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同各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探索合作思路,创新合作模式。倡议源于中国,成果属于世界,凸显中国的历史使命感。
中国以身作则,践行大国特殊的责任担当。同时,中国推动以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核心内涵的新型大国关系,致力于实现大国协调合作。大国和睦相处,共担责任,是人类社会之福。(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4月09日 第 01 版)
|
风雨同舟照初心,团结奋进新征程 |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 攻坚克难奋进路,凝心聚力再出发。乘着新时代的春风,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随着“两会时间”开启,我们迎来了团结奋斗的新起点。
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艰苦奋斗,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捷报频传。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14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也凝聚着人民政协履职尽责的重要贡献。
一年来,人民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有效组织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建言资政、凝聚共识。在抗击疫情的非常时刻,在脱贫攻坚的广阔战场,在事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人民政协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以实际行动和履职成效交出合格答卷,展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和生机活力。
年年“会”相似,岁岁“意”不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开好今年的政协会议,对于统一思想、鼓舞干劲、汇聚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团结是最强的力量。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实现,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就越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扎实做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各项工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汇聚起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迈向新的征程,要进一步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不断提高履职本领,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反映意见、维护稳定等工作,更好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更好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心聚力,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
新时代需要新担当,新征程要有新作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然会遇到各种新问题、新情况,面临各种新要求、新期待。新征程上,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开展好战略性、宏观性、对策性研究,多做解读政策、解疑释惑的工作,多谋防范风险、化解挑战的良策,多鼓提振信心、团结奋斗的干劲,人民政协舞台宽广、大有可为,必能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注入强大推动力。
“莫道春光难揽取,浮云过后艳阳天。”从风雨洗礼中走来,向着充满光明的新征程迈进,我们满怀豪情、意气风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合作初心,奋力开拓进取,谱写新时代多党合作事业新篇章,人民政协必将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
摸清底数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关键 | 连日来,武汉城区1100多个社区开展拉网式、网格式排查,一场保卫武汉的抗“疫”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已全面打响。
抓实抓细大排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才能摸清底数、实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是切断源头、遏制疫情的重要手段,也是打赢疫情防控战的关键。
要摸清底数,党员干部必须勇于担责、积极作为。任何一个患者没有被排查到,都会带来疫情传播隐患。在大排查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负起责任来,把摸清底数当成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来抓,发扬能吃苦、能战斗、能打胜仗的精神,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同时,要确保排查工作科学有序、深入细致,凡是有确诊、疑似病例的社区、小区,都要列入重点排查区域,确保排查到位不留死角。
要摸清底数,必须充分发挥社区的阻击作用。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排查是“四类人员”分类集中收治、实现应收尽收最基础的关口。要把防控力量向社区下沉,加强社区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让社区防控疫情井井有条,杜绝各类谎报、瞒报、漏报、迟报等情况。近日,武汉市超过3万名干部职工下沉社区,增援正在进行的疫情排查“街垒战”,夯实了疫情防控的基础防线。
要摸清底数,需科学合理使用新技术。如发挥大数据等在精准定位疫情传播路径、防控疫情扩散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科学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提高疫情防控的效率和精准度。
从一个患者,到一个家庭,到一个小区,再到一个片区……只要全城动员、全面推进、全力以赴做好排查工作,确保所有病患应收尽收、收好收妥,让社区成为防疫的坚强堡垒,构筑起抗疫的人民防线,我们就能早日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
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推进中美关系发展 | 2019年6月18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美国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双方就当前两国关系等共同关切议题交换了意见,并分别表达了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峰会期间举行会晤的意愿。习近平主席明确指出,双方应该按照我们达成的共识,在相互尊重、互惠互利基础上,推进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事实上,自2018年12月1日两国元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会晤以来,中方始终强调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应该成为中美两国各界的最大公约数,也是有效解决中美两国当前分歧、长效推进中美关系良性发展的关键方向。
协调是当前中美构建两国关系时应有的态度。必须承认,中美两国之间在历史文化、基本国情、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国际市场分工等众多关键维度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两国互动的长期历史过程中,这些差异在绝大多数时间中成了两国合作共赢的重要起点,但在某些时候、在某些议题上双方也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一些分歧乃至摩擦。特别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世界秩序转型与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中美两国也同步进入了各自国家发展关键的历史节点,两国的国家利益与战略定位也处于更加符合国家发展与国际环境而调整变化的重要阶段,进而也可能陷入一个分歧与矛盾集中爆发,甚至会存在一些竞争的阶段。但无论如何,面对这些问题,中美双方应该采取积极的协调态度加以应对,而非已被证明不得人心的单边霸凌方式。这里的协调当然不是所谓“大国俱乐部”式的“利益划分”,而是要体现为本着相互尊重、相向而行、平等守信、互利互惠等基本原则、以符合两国利益和全人类福祉、维持世界繁荣与稳定为目标进行的对话与协商。
合作是当前中美构建两国关系的唯一正确选择。毫无疑问,翻开中美两国互动的历史,特别是过去40年中美两国建交以来的经历,所有事实都明确指向了一个被反复验证过的金标准,即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在国际舞台上、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分别扮演着各自重要的关键角色,在诸多领域上存在着相互需求、优势互补、利益交汇、合作互利的重要纽带关系。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巨大规模与高度增速,正在引领世界的经济增长,美国如果真正要实现所谓“再次伟大”的目标,就不可能拒绝与中国的合作,因为拒绝中国,就相当于拒绝了全世界;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各自自身国家持续发展与繁荣的积极目标,中美都必须为全球秩序有序与国际环境稳定作出必要且各自应有的贡献,而这种必要国际公共品的提供过程也应该是中美强化合作,并引领世界各国携手参与的良性过程。这也是只有合作才是两国唯一正确选择、只有共赢才能通向更好未来的关键意涵所在。也正是本着这样一种坚持唯一正确选择的积极理性意愿,在当今的经贸问题上,中方还是坚持希望最终通过对话和磋商方式解决分歧,从而推进符合两国利益、顺应世界各国期待的合作与互利共赢。
稳定是当前中美构建两国关系所必须维持的态势。必须看到,中美两国关系的稳定不但符合两国国家与人民利益,而且也对全世界的稳定与繁荣至关重要。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合作之下,两国关系的稳定性无疑是影响彼此各自经济发展、政策选择与战略布局的关键影响因素。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中美关系的稳定也必然为全球范围内不同发展阶段国家之间的深入合作提供可效仿的榜样与最为关键的良好氛围。同样重要的是,作为经济总量世界前两位的美国与中国,占据了全世界40%的经济规模。这就决定了两国关系的稳定直接决定了全球经济现况的稳定与发展前景的走向,是维持全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延续的最关键指标。换言之,积极维持中美关系的稳定,是当今两国所负有的国际责任。在这个意义上,中方始终强调了中美关系对两国、对世界的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希望共同担负起应有的国际责任。
作为基调的协调、合作、稳定三者之间蕴涵着高度战略智慧的关联性。相向而行的协调将有效地持续化解任何可能出现的分歧与摩擦,进而夯实并扩大中美两国的合作。在中美关系中更多的合作也必然会持续降低分歧甚至是竞争的比重与可能引发摩擦的烈度。也正是这些更多的合作,才能确保并强化两国关系乃至全球秩序与发展前景的长期稳定。而这种值得珍惜的稳定也为中美之间的进一步协调沟通与丰富合作创造了更高的起点与更好的氛围。
2019年是中美建交四十年。所谓“四十不惑”的意义并不在于没有困难,而是在于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与精准的判断足以在面对任何困难时都不会感到“迷惑”,从而可以始终坚持正确的解决方案与相处之道。而中方强调的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推进中美关系,正是这个“不惑”的方案与道路。从本质上讲,协调、合作、稳定更是中方创造性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又一具体实践,是“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在中美关系中的创新性应用,是面对当前国际社会新局面、新挑战,中美两国要拥抱良性循环的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从这个意义出发,全世界都在期待美国能够与中国相向而行,做出真正符合两国利益、符合国际社会期待的正确抉择。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
国际关系岂能退回到野蛮时代 | 车水马龙的道路上,一个驾车人忽然挂起倒挡,还踩下油门“撒野”——结果可想而知,各式剐蹭、碰撞、损失,形成连锁效应。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全球产业链上呢?如果发生在国际关系发展进程中呢?现在,已经不用“如果”,美方竟然就这样做了!
美国政府当前关于对外贸易的偏执决策,被国际舆论批评为“荒诞的倒退”。欧洲媒体还对美方发出警示,不要把中国当成狂野的美国西部。
虽然美方一再凭空自吹“美国赢了”,但国际舆论纷纷说“美国输了”。原因很简单,美方的撒野是愚蠢的,不顾一切地打击了美国农业、攫取了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也严重冲击了原本使美国大大获益的全球产业链。
挑起对华贸易争端,让美国农业雪上加霜,这是当前备受关注的情况。随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美国农民收入在过去6年已经减少一半,原本大量出口中国的农产品现在销路遇阻,更让他们愁上添愁。2018年,美国农民净收入同比下降16%,跌至10年前金融危机发生时的水平。现在美方升级贸易摩擦,美国农民更加叫苦不迭,美国农会联合会5月15日不得不再次呼吁立即停止贸易战,强调美国农业正因出口损失扩大而陷入困境。
美国经济第二季度开局数据也不乏风险征兆。美国商务部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在贸易形势紧张、全球经济放缓和2017年税改效应渐消的综合影响下,美国4月消费领域和制造业的指标均出现下滑。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数据还显示,美国4月工业产值较3月下降0.5%,环比降幅扩大,且第一季度折合成年率的工业产值下降2.1%。
但是,美国决策者对美国经济之忧继续保持选择性失明。他们浑然不知经济全球化已经何等深刻地塑造了世界,毫不理会国际分工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只是一再使“蛮劲”试图把制造业立即全部搬回美国。问题是,行得通吗?《南德意志报》最近刊文指出“恰恰在美国,倒退是完全不可能的”——上个世纪初,美国有意识淘汰陈旧工业,向服务业与金融业转型,美国因此流失的不仅是制造业岗位,还有众多制造业岗位的职业技能。美国现在想自己生产进口的那些产品,需要首先重新拥有具有相关职业技能的劳动力大军。但现实是,美国许多地区正受到劳动力短缺困扰。况且,正如国际观察家们所言,绝大多数美国消费者恐怕不会愿意为了追求“美国制造”而斥资2000美元去购买原本只要1000美元的智能手机。
欲进而不能,美国决策者的焦虑心态时时作祟。他们看着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携起手来通过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非常担心自己显得不再那么“伟大”。看到其他国家在创新领域不断取得卓著成绩,他们就蹿火了——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正式将华为公司及其数十家关联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名单。这意味着美国公司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不得销售产品和技术给华为,且美国政府在审批相关交易申请时能以“假定威胁”为由拒绝。荒谬霸道至极!这是用强权手段赤裸裸干预市场自然形成的全球产业链,堪称当代国际经贸关系史上最野蛮的行径。
“美国正在被人占便宜。我们是一个债务国,我们必须加征关税,我们必须保护这个国家。”美方如此喋喋不休之论,怎么看都是短见识、不讲理、缺道德。国际舆论纷纷作出反应,都感觉有必要跟它理论一下是与非。德国有媒体发文强调:“如今的国际产业分工,给新兴工业国家带去了上亿工作岗位,促使其社会发展水平上升,而且也通过降低物价提高了发达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至于说美国是一个债务国,这个板子更打不到别国身上。国际媒体纷纷提出,中国是美国最主要的债权国,这一事实本身意味着中国是美国最重要的资助者,美方对中国的指责就是无理取闹。
值得强调的是,贸易战绝非儿戏,扰乱了全球生产、供应链,就会连锁破坏世界经济发展。接受路透社最新问卷调查的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增加了美国经济衰退风险。该项调查显示,未来两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升至40%,该指标比上月多了5个百分点。10年前美国金融危机拖累世界经济的往事,让人记忆犹新。如今全世界都在看,美方究竟还要举着关税大棒在错误路径上走多远?
合作,双方都有诚意才能实现;对抗,有一方挑起就足够了。谁都清楚,偌大的中国完全不会惧怕别人冲上来叫阵、下战表,也完全做好了应对各种挑战的准备。美方选择狂撒野、强逞能,但总有耗尽气力的时候。正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中国问题专家瑞安·哈斯所指出,美国现政府既高估了其迫使中方按照美方意愿行事的能力,又低估了中方反击美方的杀伤力。
历史的车轮永远是往前走,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他是谁。开倒车的,充其量只能得一时之利;为求一己之利而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更无从谈起他们标榜的“伟大”。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各国人民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利益相互交融。在人类文明之光引领下,国际关系不会退回到野蛮时代。时间,终将证明这一切。 |
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入阐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一以贯之的极端重要性,对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出了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5点要求。深邃的历史视野,深沉的忧患意识,深刻的思想境界,立足于共产党人须臾不忘的初心使命,彰显了大国大党领袖的胸襟格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自我革命勇气与政治自觉。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回望党的97年历史,正是坚持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党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才不断取得胜利。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起着决定性作用。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伟大社会革命,这既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
敢于自我革命,我们党才能让自身始终过硬。必须看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我们党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新要求,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各种因素具有很强的危险性和破坏性。这就决定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全党同志要深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不容易”:“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要深刻懂得我们这样一个有8900多万名党员、45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能打败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只有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敢于壮士断腕,才能防止祸起萧墙,让自身始终过硬,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把党建设好,必须抓住“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5点要求,是对中央委员会成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出的,也是对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期望。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发扬更加强烈的担当精神,全面增强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在服务人民中不断完善自己,我们党就会拥有无比强大力量,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始终受到人民衷心拥护。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1·5”重要讲话精神,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就一定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夺取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的新胜利。
《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07日 01 版)
|
6.1%的经济增速“含金量”高 |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经济总量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城镇新增就业连续第七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公布了2019年我国经济亮眼成绩单,展现了中国经济强大发展韧性,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的一年,在风险挑战和下行压力下,中国经济实现了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6.1%的经济增速“含金量”高。
首先,基本面仍然稳固,经济增长动能强劲。从总量上看,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家底”更厚实。2019年我国GDP接近10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的比重预计将超过16%,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将达到30%左右。从需求侧上看,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巩固,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8%,高于资本形成总额26.6个百分点。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继续扩大,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稳居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其次,经济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2019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4.9个百分点,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9.4%;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8.8%和8.4%,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1和2.7个百分点。
再次,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实体经济活力增强。近年来,规模空前的减税降费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负担。与此同时,我国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2019年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我国外贸第一大主体。值得注意的是,《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自2020年1月1日正式施行,该条例确立了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的营商环境基本制度规范,必将促进我国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
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我国面临的经济发展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从国际看,当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全球动荡源和风险点显著增多。从国内看,虽然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在缩小,但中国仍处在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长期存在。
直面风险,不畏挑战,我国经济依然具备长期向好的基础和条件。我们有长期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消费潜力,有庞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更善于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强大动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下一步,要继续科学稳健把握逆周期调节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把该减的税减到位,把钱用在刀刃上,同时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强化民生导向,保持就业稳定,加快补齐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短板,培育新的有效投资和消费需求。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再上台阶,护航中国经济巨轮驶向更宽阔海域。 |
望海楼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 | “中国经济超预期地稳定。”这是路透社对2019年中国经济开局成绩单的评价。中国经济正以欣欣向荣的态势,赢得国内外的信心和认可。
在国际上,许多外企负责人看好中国经济前景;投资机构将中国列入投资首选目的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一众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在中国国内,市场预期明显改善。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重回扩张区间,比上月上升1.3个百分点;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为124.6,比上年第四季度提高3.2。
市场预期和信心之所以关键,就在于其不仅基于过去经济的表现,更指向并影响着经济的未来。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来自哪里?我们不妨透过几组关系来看一看。
一看近期表现平稳向好,中长期潜力可观。近期表现无需多言,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和结构都呈现平稳向好态势,经济增速、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指标处在合理区间,新动能正成为增长新亮点。中长期,中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到长江经济带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中国正以行动化机遇为发展的现实。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已经持续了40年,且创下了9%左右的平均增速,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走下去,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还会继续延长。
二看供给和需求两侧空间广,后劲足。在供给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全产业进行。中国已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在这个基础上,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国产业的竞争力、产品的竞争力和企业的竞争力全面提升。在需求端,一个近14亿人口的大市场孕育着多样化的需求;一个4亿人左右而且快速增长的中等收入群体推动着消费升级不断向前;中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还处在同步发展阶段,城乡、区域之间发展的不平衡蕴藏着可观的空间。供需两端,既携手向前,又构建了中国经济巨大的发展韧性和广阔的回旋余地。
三看宏观政策储备充分,微观主体活力充沛,中国经济动力持久。宏观政策层面,今年以来积极效应正不断显现。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从个税、增值税、社保费调降到“放管服”等一系列改革,政策为经济平稳运行保驾护航。中国官方多次表示,中国政策储备还有很多,政策空间还很充分。微观主体层面,正与政策实现良性互动。一季度,全国日均新登记企业1.65万户,增长12.3%。工信部对1.5万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3的企业表示订单情况良好。以企业为主体,中国的创新亦呈现蓬勃朝气,一批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接连出现。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微观主体活力不断增强,有着更可期的未来,中国经济亦有持久的动力和活力。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中国经济,有大海的魄力;我们更有足够的理由满怀信心,努力奋进,拥抱中国经济更好的未来。 |
钟声文明之光照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 | 原标题:文明之光照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瞩望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⑦
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这是智慧与心愿的集成,更是抉择与行动的指南
“‘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两年前,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提出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为当今世界开启一片开阔的文明视野。今天,人们迎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待文明互鉴的乐章更加响亮,让人类文明的大花园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深耕而愈发繁茂。
追溯历史脚步,可见人类文明发展蕴含的深邃哲理。2000多年前,中国开辟出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留下弥足珍贵的人类文明共同记忆。古镜今鉴,人们从“一带一路”建设的伟大进程中获得更多启迪。“伴随‘一带一路’倡议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深入人心,跨越大洲的文明交往史将被再次激活。”如同法国学者所言,“一带一路”正架设起新时代的“文明之路”,引领人类文明迈向更加绚烂多彩的未来。
“一带一路”,孕育着百花齐放、兼收并蓄的人文交流的生动局面。中国国家博物馆内,以“殊方共享”为主题的外国文物展吸引观众无数,尽显美美与共的多元文明画卷;“去中国留学是我的第一选择”,俄罗斯姑娘尤里耶夫娜的话,道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年轻人的心声;“朋友你看,老地方架起了新桥梁,亲眼见证这奇迹,心情多舒畅”,肯尼亚人民传唱的《蒙内铁路之歌》,是对中国朋友发自内心的感念;中国文物专家长年在柬埔寨保护、修复吴哥古迹,让精美绝伦的历史建筑瑰宝重现于世;多个中亚国家联合推出“丝路签证”,为欢迎中国游客敞开大门……民心相通、文化相知,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紧密的情感纽带。
“一带一路”,呈现着海纳百川、包容互鉴的文明荟萃的绚丽图景。当今世界,有些人依然顽固秉持陈旧迂腐的“文明优越论”,抱着征服型文明心态不放,而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倡导“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呼吁传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世界公认,中国发挥了负责任大国作用,担当起时代使命。“当古丝绸之路沿线的阿富汗巴米扬大佛被炸毁,叙利亚古城巴尔米拉被破坏,亚欧多国被极端主义蹂躏的时候,我们认识到,塑造多元包容的世界是多么重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眼中,中国正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关键作用”。还有外国学者赞叹,增进文明的对话与理解,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对世界和未来最重要的意义。
“一带一路”,联通着美美与共、和合共生的人类共同的美好明天。首届高峰论坛以来,20大项旨在深化民心相通的成果加速落实,不断夯实“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根基。设立“一带一路”专项奖学金,实施科技人文交流、共建联合实验室,建立音乐教育联盟、“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加强国际反腐合作、携手开辟廉洁之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的道理,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进程中得到最好的论证,激发起愈加广泛的共识。展望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共促民心相通,共话民生合作,共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平行分论坛,又为来自150多个国家和90多个国际组织的贵宾搭建起交流互鉴的平台,令人期待。
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这是智慧与心愿的集成,更是抉择与行动的指南。“一带一路”的延伸,就是多样文明和谐共兴的纵横延伸;“一带一路”的前景,就是文明之光照耀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光明前景。 |
End of preview. Expand
in Dataset Viewer.
No dataset card yet
- Downloads last month
- 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