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put
stringlengths 6
108
| input
stringlengths 14
155
| instruction
stringclasses 1
value |
---|---|---|
凡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林木而战则胜。 | 凡是以步兵对敌战车、骑兵作战时,一定要依托丘陵、险隘或林木丛生之地形而战,才能获胜。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若遇平易之道,须用拒马枪为方阵,步兵在内。 | 如果遇到开阔无险的地形,必须使用拒马枪排成方阵,掩护步兵在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马军、步兵中分为驻队、战队。 | 再把骑、步兵分别编为驻队和战队交替战守。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驻队守阵,战队出战;战队守阵,驻队出战。 | 驻队守阵时,战队出战;战队守阵时,驻队出战。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敌攻我一面,则我两哨出兵,从旁以掩之;敌攻我两面,我分兵从后以捣之;敌攻我四面,我为圆阵,分兵四出以奋击之。 | 当敌人攻我一面时,我就从两翼出击,侧袭进攻之敌;敌人攻我两面时,我就分兵迂回敌后袭击之;敌人攻我四面时,我就列成圆阵,分兵四面奋力阻击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敌若败走,以骑兵追之,步兵随其后,乃必胜之法。 | 敌人如果败走,我就立即使用骑兵追击之,而今步兵随后跟进,这是步兵对敌车骑兵作战的必胜战法。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法曰: 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如无险阻,令我士卒为行马、蒺藜。 | 诚如兵法所说: 步兵与战车、骑兵作战,一定要依托陵、险阻;如果没有险阻,就让我方官兵多制作拒马和蒺藜。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代史》:晋将周德威为卢龙节度使,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榆关之险。 | 《旧五代史》记载:晋王李存勖的大将周德威出任卢龙节度使时,自恃作战英勇,放松边防守备,以致于丢失了榆关这一险要关隘。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契丹每刍牧于营、平之间,陷新州,德威复取不克,奔归幽州。 | 致使契丹人得以南下放牧于营州与平州之间,并乘隙攻占了新州,周德威想要再夺回来已经来不及了,败归幽州城。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契丹围之二百日,城中危困。 | 契丹兵乘胜进围幽州长达二百天,迫使城中陷入危境。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李嗣源闻之,约李存勖,步骑七万,会于易州救之。 | 晋将李嗣源获此消息后,便约李存审等将率领步骑兵七万人会师于易州,准备援救危困中的周德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乃自易州北行,逾大房岭,循涧而东。 | 他们从易州北出,越过大房岭,沿着山涧向东前进。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嗣源与养子从珂将三千骑为先锋,进至山口,契丹以万骑遮其前,将士失色。嗣源以百骑先进,免冑扬鞭,胡语谓契丹曰: 汝无故犯我疆埸,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 | 嗣源与其养子从珂率三千骑兵为先锋,当进至山口之时,契丹以一万骑兵拦截在前,晋军将士惊惧失色;李嗣源率领百名骑兵先行前进,他摘掉护首头盔,高高扬起马鞭,用契丹语厉声指斥敌人说: 你们无故侵犯我国疆土,晋王命令我率领百万骑兵,直捣你们西楼老巢,灭掉你们契丹种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跃马奋挝,三入其阵,斩契丹酋长一人。 | 说完,立即跃马奋击,三次冲入敌阵,击杀一名契丹酋长。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军齐进,契丹兵却,晋兵始得出。 | 晋军后续部队乘势齐头并进,契丹兵向后败退,晋军这才得以越出山口向幽州进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李存勖命步兵伐木为鹿角阵,人持一枝以成寨。 | 李存审命令步兵砍伐树木设置鹿角阵,每人手持一枝结成营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契丹环寨而过,寨中万弩齐发射之,流矢蔽日,契丹人马死者塞道。 | 契丹兵绕寨而过时,寨中万箭齐发,箭矢盖天遮日,契丹触箭而死伤的人马堵塞了道路。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将至幽州,契丹列阵以待之。 | 当晋军即将进至幽州时,契丹部队又列好阵势等待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存勖令步兵阵于后,戒勿先动。令羸兵曳柴、燃草而进,烟尘蔽天,契丹莫测其多少,因鼓入战。 | 存审把步兵部署在敌军背后,戒令他们不得先动;又令一些老弱残兵拖着树枝,点燃柴草前进,顿时烟尘漫空蔽日,致使契丹兵无法测知晋军究竟多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存勖乃趋后阵,起而乘之,契丹遂大败,席卷其众,自北山口遁去。 | 晋军乘机擂鼓交战,李存审急趋敌军阵后,亲率事先部署在那里的步兵发起突袭,契丹军队大败亏输,狼狈逃窜,从北山口败走。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俘斩其首级万计,遂解幽州之围。 | 晋军俘虏斩获首级共万多,终于解了幽州之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凡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林木而战则胜。 | 凡是以步兵对敌战车、骑兵作战时,一定要依托丘陵、险隘或林木丛生之地形而战,才能获胜。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若遇平易之道,须用拒马枪为方阵,步兵在内。 | 如果遇到开阔无险的地形,必须使用拒马枪排成方阵,掩护步兵在内。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马军、步兵中分为驻队、战队。 | 再把骑、步兵分别编为驻队和战队交替战守。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驻队守阵,战队出战;战队守阵,驻队出战。 | 驻队守阵时,战队出战;战队守阵时,驻队出战。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敌攻我一面,则我两哨出兵,从旁以掩之;敌攻我两面,我分兵从后以捣之;敌攻我四面,我为圆阵,分兵四出以奋击之。 | 当敌人攻我一面时,我就从两翼出击,侧袭进攻之敌;敌人攻我两面时,我就分兵迂回敌后袭击之;敌人攻我四面时,我就列成圆阵,分兵四面奋力阻击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敌若败走,以骑兵追之,步兵随其后,乃必胜之法。 | 敌人如果败走,我就立即使用骑兵追击之,而今步兵随后跟进,这是步兵对敌车骑兵作战的必胜战法。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法曰: 步兵与车、骑战者,必依丘陵、险阻,如无险阻,令我士卒为行马、蒺藜。 | 诚如兵法所说: 步兵与战车、骑兵作战,一定要依托陵、险阻;如果没有险阻,就让我方官兵多制作拒马和蒺藜。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代史》:晋将周德威为卢龙节度使,恃勇不修边备,遂失榆关之险。 | 《旧五代史》记载:晋王李存勖的大将周德威出任卢龙节度使时,自恃作战英勇,放松边防守备,以致于丢失了榆关这一险要关隘。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契丹每刍牧于营、平之间,陷新州,德威复取不克,奔归幽州。 | 致使契丹人得以南下放牧于营州与平州之间,并乘隙攻占了新州,周德威想要再夺回来已经来不及了,败归幽州城。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契丹围之二百日,城中危困。 | 契丹兵乘胜进围幽州长达二百天,迫使城中陷入危境。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李嗣源闻之,约李存勖,步骑七万,会于易州救之。 | 晋将李嗣源获此消息后,便约李存审等将率领步骑兵七万人会师于易州,准备援救危困中的周德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乃自易州北行,逾大房岭,循涧而东。 | 他们从易州北出,越过大房岭,沿着山涧向东前进。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嗣源与养子从珂将三千骑为先锋,进至山口,契丹以万骑遮其前,将士失色。嗣源以百骑先进,免冑扬鞭,胡语谓契丹曰: 汝无故犯我疆埸,晋王命我将百万骑众,直抵西楼,灭汝种族。 | 嗣源与其养子从珂率三千骑兵为先锋,当进至山口之时,契丹以一万骑兵拦截在前,晋军将士惊惧失色;李嗣源率领百名骑兵先行前进,他摘掉护首头盔,高高扬起马鞭,用契丹语厉声指斥敌人说: 你们无故侵犯我国疆土,晋王命令我率领百万骑兵,直捣你们西楼老巢,灭掉你们契丹种族!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因跃马奋挝,三入其阵,斩契丹酋长一人。 | 说完,立即跃马奋击,三次冲入敌阵,击杀一名契丹酋长。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后军齐进,契丹兵却,晋兵始得出。 | 晋军后续部队乘势齐头并进,契丹兵向后败退,晋军这才得以越出山口向幽州进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李存勖命步兵伐木为鹿角阵,人持一枝以成寨。 | 李存审命令步兵砍伐树木设置鹿角阵,每人手持一枝结成营寨。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契丹环寨而过,寨中万弩齐发射之,流矢蔽日,契丹人马死者塞道。 | 契丹兵绕寨而过时,寨中万箭齐发,箭矢盖天遮日,契丹触箭而死伤的人马堵塞了道路。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将至幽州,契丹列阵以待之。 | 当晋军即将进至幽州时,契丹部队又列好阵势等待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存勖令步兵阵于后,戒勿先动。令羸兵曳柴、燃草而进,烟尘蔽天,契丹莫测其多少,因鼓入战。 | 存审把步兵部署在敌军背后,戒令他们不得先动;又令一些老弱残兵拖着树枝,点燃柴草前进,顿时烟尘漫空蔽日,致使契丹兵无法测知晋军究竟多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存勖乃趋后阵,起而乘之,契丹遂大败,席卷其众,自北山口遁去。 | 晋军乘机擂鼓交战,李存审急趋敌军阵后,亲率事先部署在那里的步兵发起突袭,契丹军队大败亏输,狼狈逃窜,从北山口败走。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俘斩其首级万计,遂解幽州之围。 | 晋军俘虏斩获首级共万多,终于解了幽州之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凡敌始有谋,我从而攻之,使彼计穷而屈服。 | 大凡在敌人开始对我进行战争图谋的时候,我要及时运用谋略戳穿它,让对方的阴谋无法得逞而不得不屈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法曰: 上兵伐谋。 | 诚如兵法所说: 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图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春秋时,晋平公欲伐齐,使范昭往观齐国之政。 | 春秋时期,晋平公打算进攻齐国,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去观察齐国的政治动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齐景公觞之。酒酣,范昭请君之樽酌。 | 齐景公设宴招待范昭,当酒喝得兴致正浓时,范昭竟提出用齐景公的酒杯斟酒喝。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公曰: 寡人之樽进客。 | 景公非常爽快地说: 那就用我的酒杯让客人饮酒吧。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范昭已饮,晏子撤樽,更为酌。 | 当范昭喝完自己杯中的酒,正想换杯斟酒时,晏子立即撤掉了景公的酒杯,仍用范昭所用酒杯斟酒进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范昭佯醉,不悦而起舞,谓太师曰: 我欲成周之乐,能为我奏,吾为舞之。 | 范昭假装喝醉了,不高兴地跳起舞来,并对齐国乐官说: 能为我演奏一支成周乐曲吗?我将随乐而起舞。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师曰: 瞑臣不习。 | 太师回答说: 盲臣未曾学过。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范昭出,景公曰: 晋,大国也。 | 范昭无趣地离开筵席后,齐景公责备臣下说: 晋国,是个大国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来观吾政,今子怒大国之使者,将奈何? | 派人来观察我国政局,如今你们触怒了大国的使臣,这可怎么办呢?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晏子曰: 范昭非陋于礼者,今将惭吾国,臣故不从也。 | 晏子理直气壮地说: 范昭并不是不懂礼法,他是故意羞辱我国,所以我不能服从您的命令,用您的酒杯给他进酒。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太师曰: 夫成周之乐,天子之乐也,惟人主舞之。 | 太师接着说: 成周之乐乃是天子享用的乐曲,只有国君才能随之而起舞。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范昭人臣,而欲舞天子之乐,臣故不为也。 | 而今范昭不过是一大臣,却想用天子之乐伴舞,所以我不能为他演奏乐曲。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范昭归报晋平公曰: 齐未可伐,臣欲辱其君,晏子知之;臣欲犯其礼,太师识之。 | 范昭回到晋国后,向晋平公报告说: 齐国是不可进攻的。因为,我想羞辱其国君,结果被晏子看穿了;想冒犯他们的礼法,又被其太师识破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仲尼曰: 不越樽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 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赞叹说: 在宴会上却能阻止千里之外的战斗,这句话就是指晏子说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凡骑兵与步兵战者,若遇山林、险阻、陂泽之地,疾行急去,是必败之地,勿得与战。 | 凡是骑兵对步兵作战的,如果遇到山林险隘、沼泽水网的地形,一定要赶快离开。因为这是对骑兵作战不利而易取败的不利地形,不可在此种地域与敌交战。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欲战,须得平易之地,进退无碍,战则必胜。 | 如要对敌交战,一定要选择平坦开阔的地带,这样,方可进退自如,战而必胜。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法曰: 易地则用骑。 | 诚如兵法所说: 在开阔平坦的地势作战,就派出骑兵部队。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五代史》:唐庄宗救赵,与梁军相拒于柏乡五里,营于野河北。 | 《新五代史》记载:晋王李存勖率兵援救赵王王镕,与后梁军对峙于距柏乡五里的地方,并把部队集结于野河之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晋兵少,梁将王景仁将兵虽多,而精锐者亦少。 | 当时,晋军兵少,而梁将王景仁所率之兵虽多,但精锐主力也不多。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晋军望之色动。周德威勉其众曰: 此汴、宋佣,易败耳。 | 晋军看到对方兵多,有些畏怯失色,晋将周德威针对此情而勉励部下说: 梁军这些人不过是从汴宋地区临时雇佣来的乌合之众,要打败他们非常容易 他回营还把这事向庄宗报告。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退而告之。庄宗曰: 吾提孤兵出千里,利在速战。 | 李存勖说: 我带这支深入敌地的军队出征千里之外,利在速战速决。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若不乘势而急击之,使敌人知我之众寡,则计无所施矣。 | 目前如不乘势急速出击,一旦敌人了解了我们的兵力就无计可施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德威曰: 不然。 | 德威反驳说: 事情并非这样。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赵人皆能城守而不能野战;吾之取胜,利在骑兵。平原旷野,骑兵之所长也。 | 赵王之军善于守城而不擅长野战,我军赖以取胜的有利条件在于骑兵,只有在平原旷野地域作战,才能发挥骑兵的威力。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吾军于河上,迫近营门,非吾用长之地也。 | 现在我军扎营于河边,临近敌人营门,这样就不能发挥我军的特长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庄宗不悦,退卧帐中,诸将无敢入见者。 | 李存勖听后很不高兴,回到帐中就卧床休息了。众将见此情形,无一人敢于入帐请求进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德威乃谓监军张承业曰: 王怒老将。 | 周德威无奈,只好对监军张承业说: 晋王生我气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不速战者,非怯也。且吾兵少而临贼营门,所恃者一水隔耳。 | 我不主张速战速决,并不是因为我畏敌怯战,主要考虑我军兵少而又临近敌人营门,所依恃的仅仅一水之隔罢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使梁得舟筏渡河,吾无类矣。 | 如果梁军弄到船只渡过河来,我军将无一幸免于难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不如退军高邑,诱敌出营,扰而劳之,可以策胜也。 | 似此情况,不如把部队撤到高邑,以引诱敌人脱离营垒,骚扰他们使其疲惫不堪,然后就可以运用计谋战胜它了。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承业入言曰: 德威老将知兵,愿无忽其言。 | 承业听完,立即入见晋王说: 德威是员老将,深知用兵打仗之法。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庄宗遽起曰: 吾方思之耳。 | 希望您不要忽视他的建议。 晋王听后骤然坐起说: 我正在考虑他的意见。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已而,德威获梁游兵,问景仁何为? | 不久,德威抓获了后梁的巡哨兵,问他王景仁现今在做什么?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曰: 治舟数百,将以为浮梁。 | 他回答说: 已经建造了数百艘船只,将用以搭设浮桥渡河。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德威乃与俱见庄宗,笑曰: 果如公所料。 | 德威于是带着俘虏一起去见晋王。晋王笑着说: 果然如你所料到的那样。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乃退军高邑。 | 随后下令将军队撤退到到高邑。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德威乃遣骑三百,扣梁营挑战,自以劲兵三千继之。 | 周德威清晨派出三百骑兵前往梁营挑战,他自己亲率三千精兵随后跟进。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景仁怒,悉以其军出,与德威转斗数十里,至于高南,两军皆阵。 | 梁将王景仁见此大怒,遂下令梁军全部出击,同周德威部转战数十里,进至鄗邑之南,双方都列阵以待决战。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梁军横亘六、七里。 | 梁军依仗兵多,横排列阵六、七里之长。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庄宗策马登高,望而喜曰: 平原浅草,可前可却,真吾制胜之地也。 | 此时,晋王策马登上高处观察敌阵,喜出望外地说: 此地平原草矮,既便于前进,又便于退却,真是我们战胜敌人的好地方。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乃使人告德威曰: 吾当为公 德威谏曰: 梁军轻出,而远来与吾转战,其来既速,必不暇赉粮糗;纵其能,亦不暇食。 | 于是派人告诉德威说: 我当做你的先锋,你可随后跟进。 德威劝阻说: 梁军轻装远来同我辗转交战,既然他们来得这么快,必定来不及携带干粮,纵然能带干粮,也没有时间吃。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不及日午,人马饥渴,其军必退。 | 这样,等不到中午,他们就会人饥马乏,其军必定退却。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退而击之,必获胜焉。 | 乘其退却而攻击他们,一定能获得胜利。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至未、申时,梁军中尘烟大起,德威鼓噪而进,梁军大败。 | 等到下午日头偏西的时候,梁军阵地果因人马后退而烟尘大起,德威乘机擂鼓呐喊,发起猛烈攻击,结果大败后梁军。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 大凡用兵作战的法则,都是把战略谋划放在首位。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 | 没有开战之前,先要判明将帅是贤明还是愚钝,敌人力量是强大还是弱小,兵员数量是众多还是寡少,战区地形是险峻还是平坦,粮草供应是困乏还是充足。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 | 把敌我双方这些情况都判断清楚了,然后再出兵攻战,便没有不胜利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法曰: 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 | 诚如兵法所说: 判断敌情实际,研究制胜计划,考察地形险易,计算道路远近,这是高明将帅指导战争所必须掌握的法则。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汉末,刘先主在襄阳,三往求计于诸葛亮。 | 东汉末年,刘备驻兵在襄阳的时候,曾三次亲往诸葛亮处,请教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计。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亮曰: 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 诸葛亮对他说: 自从董卓专权乱政以来,豪杰之士纷纷乘机起兵称雄一方,而地跨州郡的割据者多得数不胜数。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 曹操同袁绍相比,就显得名望卑微且兵力弱小,然而曹操竟然能够战胜袁绍,由弱者变为强者,这不仅是依靠好时机,也是靠人的计谋。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 现在曹操已经拥兵百万,并且挟制皇帝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各诸侯,这实在是不可同他直接较量的。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 孙权占据着江东地区,其统治已历三世,那里地势险要,百姓归附,贤能之人都愿意为他出力效命,因此可以与他结为盟援,而不可以图谋他。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 | 荆州北有汉水、淝水作屏障,南至海边有丰富资源可供利用,东连吴郡、会稽郡,西通巴郡、蜀郡。这里是用兵的战略要地,但现在占据荆州的刘表却守不住它。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 这大概是上天资助给将军的吧,将军可有意于此吗?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 益州地形险要,土地肥沃广大,是天然富饶之地,汉高祖就是靠这里而成就了帝业。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现在,益州牧刘璋昏暗无能,张鲁又在北边和他作对,尽管这里人口众多、资源富庶,但因其不知爱抚民众,致使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英明的君主。 | 请把现代汉语翻译成古文 |
End of preview. Expand
in Dataset Viewer.
README.md exists but content is empty.
- Downloads last month
-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