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91
| article
stringlengths 0
2.3M
|
---|---|
心理學史 | 心理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早期一直是屬於哲學的範疇,直到1879年德國生理學家威廉·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誌著現代心理學的開端。馮特也是第一個將自己稱為“心理學家”的人。
正如赫爾曼·艾賓浩斯說:「心理學有著悠久的過去,但只有短暫的歷史。」
文化大革命時期,心理學被認為是資產階級偽科學
== 心理學史 ==
=== 中國古代心理學史 ===
中國古代認為人的性情思想是由一定的器官承擔的,並且其活動會在器官上反映出來,如“心之官則思”(《孟子》),“人精在腦”、“頭者神之所居”(《春秋元命苞》)。“神形合一”、“形神相印”等思想在《黃帝內經》等涉及醫學心理的著作中有很多闡述和應用。
=== 西方古代心理學史 ===
==== 西方上古心理學史 ====
西方的上古心理學史(哲學心理學)一般認為是起始於公元前322年至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為止。
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柏拉圖、亞裡士多德。
柏拉圖的二元並存理念強調人性有兩個世界,一為身體所處之現實世界,一為靈魂所處之理性世界,並主觀的認為靈魂在理性、感情及慾望三者間的關係是以理性為中心,有學者認為其影響後來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與超我。而其也提出了對於知識來源問題的解釋,強調知識是先天俱備。
亞裡士多德對於心身關係的解釋與研究方法影響後來十九世紀的心理學,其提出的一元論否定柏拉圖的二元論。對於知識來源的問題,不同於柏拉圖的知識源自先天俱備,提出實在論(realism),強調知識由後天習得。實在論對於十七世紀的經驗主義有深遠的影響。
====中世紀心理學史 ====
早在8世紀時,伊斯蘭世界就已經開始設有精神病院(insane asylums),而伊斯蘭的醫師更開始研究及發展「思想的疾病」的治療方法A. Vanzan Paladin (1998), "Ethics and neurology in the Islamic world: Continuity and change", Italial 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cience 19: 255-258 [257], Springer-Verlag.
。這些研究都成為了心理學的先驅研究。
=== 近代心理學史 ===
近代心理學史一般認為起始於十五世紀的文藝復興運動之時至十九世紀末實驗心理學家馮特創立構造主義為止。
主要的代表人物有笛卡爾、斯賓諾莎、萊布尼茲、康德等。
其間的流變主要在於改變之前基督教經院學派所強調的以神為中心,改以探討人性,文藝復興運動其間產生的三大學派,分別是理性主義、經驗主義與浪漫主義,其探討的心身關係、天性與教養、知識來源、自由意志與決定論這四大議題,對於後來的心理學產生深遠的影響,並在後期產生了以人為本為研究重點的學者,例如繆勒就是一位以人為本的實驗心理學家。
=== 現代心理學史 ===
現代心理學一般認為是起始於十九世紀末馮特的構造主義,歷經精神分析、行為主義等,一直到近期的認知主義,然而在行為主義盛行時被抵制的理性主義隨著認知科學的進步而再度興起,之前因技術問題而無法深入探討的內在認知歷程再度受到重視。
現代心理學早期由馮特(Wilhelm Wundt)於德國萊比錫大學創立首間心理學實驗室而興起,及後首位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編寫美國首本心理學教科書《心理學原理》,以及鼓吹將心理學專業化的斯坦利·霍爾於1887年創辦了《美國心理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及於1892年擔任第一屆的美國心理學會會長後,心理學開始在美國發展。而德國其後則發展出由馬科斯·韋特墨所創立的格式塔學派,又稱為完形心理學。奧地利精神科醫生弗洛伊德於二十世紀初憑其臨床治療經驗中所創立的精神分析學亦對後來心理學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尤其是在心理治療方面。
二十世紀早期的自然科學偏向機械式宇宙觀,因此當時的心理學家提出行為主義的研究方法,並認為不應探討意識這種無法量化且模糊不清的議題,其行為主義深受當時的學界風氣支援,且藉由行為主義方法得來的資料遠比精神分析方法得來的資料有說服力,而精神分析因其研究方法有太多的問題,且太過於主觀的判定,導致大多數的心理學家都急於與精神分析劃清關係,並不斷強調心理學不是研究意識的學問。行為學派的代表心理學家包括伊萬·巴甫洛夫、約翰·華生、史金納等。
行為主義盛行其間的心理學派,除了行為主義與精神分析外,還有從存在主義延申出來的存在心理學並進一步於二十世紀六零年代演變出人本主義,被稱為除行為學派和精神分析以外,心理學上的「第三勢力」。人本主義的代表人物包括:卡爾·羅哲斯和亞伯拉罕·馬斯洛等。
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起,隨著醫療科技和實驗方的進步,例如EEG(腦電圖)和MRI(磁共振成像)等技術的出現,為認知心理學、腦神經心理學等研究領域帶來高速的發展。另一方面, 社會心理學承繼完形心理學的基礎,以及二次大戰後的社會需要,亦成為了心理學研究上的一股新勢力。 社會心理學的代表人物包括:庫爾特·勒溫、菲臘·津巴多、所羅門·阿希等。
以上的學派都對現代心理學有深淺不一的影響,有些學派的理論內容可能已被推翻而只剩下一些名詞還被延用於心理學之中,有些學派的理念隨著科技的發展再度受到重視,因此心理學史是由不斷的嘗試錯誤與修正所累積下來的歷史。
==地域==
*西方心理學史
**歐洲心理學史
**英國心理學史
**美國心理學史
*東方心理學史
**中國心理學史
**印度心理學史
**日本心理學史
**阿拉伯心理學史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Psychology
X
category:各種主題的歷史 |
美術史 | 美術史是有關美術作品的歷史發展及其風格的研究,風格可能包括其藝術型別、設計、形式及等"Art History ". WordNet Search - 3.0, princeton.edu。它也研究和描述美術在其當時和當地的美術感和世界觀條件下的文化作用以及藝術家的創作過程。美術史一般研究的物件會包括繪畫、雕塑及建築,也會包括陶瓷、傢俱及其他裝飾藝術。
==研究範圍==
美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從人類一出現就開始了美術史,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就會在巖壁上描繪動物和狩獵的圖案,隨著文明的發展,最早的文字也是從圖畫中演變出來的,美術是一種精神產物,歷史上一直是和宗教聯絡在一起的,隨著技術的進步,繪畫材料的發展,畫家不斷追求更加逼真地描繪物件,美術的水平不斷發展。隨著美術在社會的作用以及美術的地位和美術理論的發展美術本身也不斷地變化。美術史研究美術作品的內容、其在時間和空間的位置以及觀眾對這些作品的看法。美術作品的風格聯絡以及其歷史關聯被看作是每部作品的產生前提,在討論一個作品時必須將這個前提條件結合討論。
與藝術評論不同的是美術史的研究者一般研究歷史上的作品,對當代的作品和內容至少試圖使用科學的、工具化的方式來進行研究。美術史承認對一部作品的理解本身是受到分析者的歷史環境的影響的。
經典的美術史的研究物件是從中世紀早期開始至現代的歐洲和近東的繪畫、製圖、雕塑和建築。從19世紀後半葉開始美術史也開始研究教會收藏的藝術作品和寶藏。史前史也研究文字出現之前的美術發展。考古學和埃及學的研究也包括地中海早期文明的美術發展。早期的美術史僅限於從4世紀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開始到現代的歐洲美術。在近代和現代其研究範圍擴充套件到受到歐洲文化影響的(被大多數人稱作的)西方世界,即也包括美洲或者世界其它地方的西方美術。
這些國家之外的非歐洲文化的藝術的研究則是漢學、阿拉伯學、非洲學以及民族學的研究物件之一。20世紀前半葉中美術史的研究範圍也擴充套件到了其它文化圈(比如非洲美術史或亞洲美術史)的美術作品。新的表現形式如攝影、新媒體以及新的藝術種類如工藝美術和設計的作品也被納入美術史的研究範圍。美術史的最新發展是忽視一部作品的影象而僅對其作用和發展的分析的影象科學(比如遊戲學)。
==歷史==
《藝苑名人傳》(Le vite de' più eccellenti architetti, pittori, et scultori italiani, da Cimabue insino a' tempi nostri),是第一部嚴格意義上的藝術史著作,作者是義大利藝術家喬爾喬·瓦薩里,該書從13世紀佛羅倫薩畫家契馬布埃開始,一直寫到16世紀的藝術巨匠米開朗基羅,寫到書的最末卷是他自己。文藝復興一詞就來源於此書。首版由Lorenzo Torrentino印刷出版於1550年的佛羅倫薩。1568年再版,並加上了藝術家肖像。
最早提出美術史這個名詞的是溫克爾曼。他是第一位在他的著作中對古代美術作品進行仔細的風格歷史研究的人。18世紀末約翰·多米尼克·菲奧裡洛在哥廷根大學奠定了美術史的學術基礎。浪漫主義為美術史帶來了另一個推動。卡爾·魯穆爾和古斯塔夫·弗里德里希·瓦根為美術科學奠定了基礎。他們和其他歷史學家如雅各·布克哈特、卡爾·尤斯蒂等建立了一個新的學術科學,他們將美術結合在文化史中來研究。除此之外隨著對美術作品收藏興趣的產生和發展,人們開始對藝術品進行分類的研究。從這個研究方向中產生了實證主義的美術史流向(喬瓦尼·莫雷利、高特弗裡特·森佩爾等)。第三個流向來自哲學和美學,一直到後來也有許多美術史學家將美術史與哲學結合在一起研究,比如海因裡希·沃爾夫林(Heinrich Wölfflin,1864-1945)、阿比·瓦爾堡等。
美術史分類
(按時間)
*史前美術史
*古代美術史
**中國古代美術史
**歐洲古代美術史
**印度古代美術史
**阿拉伯古代美術史
**非洲古代美術史
**美洲古代美術史
**澳洲古代美術史
*近代美術史
**西方近代美術史
**中國近代美術史
**日本近代美術史
**拉丁美洲近代美術史
*現代美術史
(按地區)
*中國美術史
*西方美術史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中國美術史
*中國美術史
==參見==
*美學
*
Category:藝術史
Category:各種主題的歷史 |
醫學史 | 醫學史,又稱醫療史或醫藥史,是基礎醫學的一個分支(也是歷史學-科技史的研究物件之一),以疾病經驗及其對應手段為研究物件。二十世紀初期的醫學史,大多由醫生所撰寫,強調醫學技術的進步與突破。近期的醫學史,則強調病人的經驗,以及不同時代或文化對身體和疾病認知的差異。
== 傳統醫學 ==
=== 印度醫學 ===
印度醫學奠基於阿育吠陀(又稱壽命吠陀)之上。這部經典包括了《遮羅迦本集》(Charaka Samhita)和《妙聞本集》(Sushruta Samhita)兩個部分。《遮羅迦本集》認為,健康和疾病不是必然的,人類的努力可使生命延長。《妙聞本集》則將醫學的目的定義為治療病人的疾病、保護健康的人及延長生命。這兩部古老的文獻包括了檢查、診斷、治療及預後(對疾病的發作及結果的預言)等細節。《妙聞本集》描述各種形式的手術,包括鼻成形術、毀壞的耳垂的修復、會陰膀胱切石手術、白內障外科及一些其它的切除術和手術過程。
阿育吠陀包含醫學的八個分支:內科醫學、外科(包括解剖學)、眼、耳鼻喉和頭部等疾病與治療、小兒科、精神病學和心身症、毒物學、返老還童之術及催情之術。除此之外,阿育吠陀的學生也必須學習十門醫學技術:蒸餾、操作技巧、烹飪、園藝、冶金術、製糖、藥劑學、礦物的分析與準備、金屬的混合和鹼的準備。
=== 埃及醫學 ===
包含在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的醫學知識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 手術被知道最早在大約公元前2750年在埃及進行。埃及第三王朝的印何闐有時候被譽為埃及醫學的創始人及詳細說明了治療、疾病和解剖學的觀察的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的原作者。成書於大約公元前1600年的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被看作是一些早期著作的集合。那是一本關於外科學的課本,幾乎完全缺乏了關於魔法的思想,詳細地描述了檢查、診斷和預後。艾德溫·史密斯紙草文稿 ,大英百科全書
相反地,《埃及伯斯紙草文稿》(成書於大約公元前1550年)充滿了咒語、驅趕造成疾病的惡魔的方法和其他的迷信。《埃及伯斯紙草文稿》可能是最早記錄了腫瘤的檔案,但是由於對於古代醫學術語缺乏瞭解,它可能只是指簡單的腫脹。
《》Griffith, F. Ll. The Petrie Papyri: Hieratic Papyri from Kahun and Gurob 對女人的投訴和問題有了概念。三十四宗個案詳細地描述了治療和診斷。(一些並不完整)
已知被稱為“生命之屋”的醫療機構早在埃及第一王朝的古埃及被建立起來。 在埃及第十九王朝時,一些工人享受的利益如醫療保險、退休金和病假。
已知最早的醫生是公元前27世紀的古埃及法老左塞爾的Hesyre的“牙醫和醫生的長官”Hesyre。 同樣,已知最早的女醫生——Pessechet在埃及第四王朝時期的古埃及實行醫術。她的頭銜是“女醫生的女管理人”。除了作為管理人的角色,她也讓在塞易斯的醫學院的接生員們畢業。
=== 巴比倫醫學 ===
最古老的關於醫學的巴比倫文獻可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的前半部的古巴比倫時期。最詳盡的巴比倫醫學文獻卻是在巴比倫國王Adad-apla-iddina(公元前1069年至1046年)統治時期的由博爾西帕城的醫生Esagil-kin-apli所寫的《診斷手冊》。
隨同當代古埃及醫學,巴比倫人介紹了診斷、預後、身體檢查和藥方的概念。此外,《診斷手冊》介紹了治療和病因學的方法及經驗主義、邏輯學和診斷、預後和治療的合理性的使用。此文獻包含了一份含有許多病症的名單並經常詳述了試驗上的觀察和用來結合在病人身上所觀察的病症與其診斷及預後的合理的規則。
《診斷手冊》以一組合理的公理和假設為基礎,其中包括了一些現代看法即透過視察病人的症狀,我們可能確定病人的疾病、病因、病情的發展及復原的機會。病人的病症及疾病可透過一些醫學上的方法如繃帶、油和藥丸來治療。
=== 波斯醫學 ===
波斯的醫學的學習與實施有一個長且成果豐碩的歷史。波斯在東西方的交叉處的位置使它成為古希臘和印度醫學發展的中心。許多貢獻被加入到這個知識體中在伊朗被伊斯蘭化之前及之後。
波斯的第一代醫生在Jundishapur學院接受訓練。醫學醫院有時候被聲稱已被髮明。例如:臘澤斯成為第一位系統地使用在醫學用途上使用酒精的醫生。
《醫學全書》是一本由伊朗化學家臘澤斯編纂的最完整的書。在這本書裡,臘澤斯記錄了來自他自己經驗的臨床個案和提供了各種疾病非常有用的記錄。
介紹了麻疹和天花的由臘澤斯編纂的《Kitab fi al-jadari wa-al-hasbah》在歐洲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
Mutazilite (一間伊斯蘭教神學學校)哲學家和醫生阿維森納是另一位具有影響力的人物。他的《醫學正典》有時候被認為是醫學史上最著名的書。它曾經是歐洲的標準書本直到啟蒙時代。
=== 中國醫學 ===
中國也發展了一個巨大的傳統醫學體系。許多傳統的中國醫學的哲學源自道教的醫生對疾病做實際的觀察,並反映了經典的中國人信仰,即人類的體驗表達了起因的原則能影響所有程度的環境。這些起因的原則,無論是物質的、精神的或神秘的,以宇宙的自然秩序的表達有因果關係。
《黃帝內經》記述了黃帝與岐伯關於醫藥健康的談話,傳統上被認為是中醫學最早的系統專著。然而經考證其成書年代約在戰國時期,也受到當時的哲學思想所影響,可以說是提綱挈領的指導了中醫的理論。
在漢朝時,作為長沙太守的張仲景在公元2世紀末編纂了《傷寒雜病論》。晉朝針灸學的提倡者皇甫謐也在他的《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提起了黃帝。在唐朝時期,王冰聲稱找到了黃帝內經的原著,並大量地擴充和修改了它。在公元11世紀(宋朝),因為朝廷的命令,《黃帝內經》再次被修訂成接近今天的版本。這本經典是傳統中國醫學基礎的重要代表作品。
=== 希伯來醫學 ===
我們大部分對於希伯來人的醫學的認識來自於《摩西五經》。它包含了各種與健康有關的法律和儀式,例如隔離受到感染的病人、處理了屍體後需洗澡及將排洩物和糞便埋在遠離營地的地方。儘管遵守這些條規確實為健康帶來好處,但猶太教徒相信執行這些儀式和禁忌純粹是為了完成上帝的意願,而沒有隱藏的意圖。Max Neuberger 在他的《醫學的歷史》說:“這些條規關注疾病的預防、流行病的抑制、性病和賣淫的抑制、皮膚的照顧、洗澡、食物、住所與衣服、勞工條規、性生活、人民的紀律等。這些條規中的許多條規例如:安息日的休息、行割禮(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宗教儀式,在儀式裡進行割包皮活動)、關於食物的法律(禁止豬肉和血)、關於月經、臨盆婦女和淋病患者的條規、麻風病患者的隔離和露營的保健,考慮到天氣的情況,令人意外的合理。”(Neuburger的《醫學的歷史》,牛津大學出版社,1910年,第一卷,第38頁)
=== 歐洲醫學 ===
自從1991年在奧地利及義大利的阿爾卑斯山上發現冰人奧茨,人們開始察覺到醫學的歷史要比想像中源遠流長。他大約46歲,身上超過40處有紋身。根據醫學分析,大部分紋身的位置是他曾經有過疾病或疼痛(如關節炎)的地方。他在公元前3300年過世,而他的屍體是歐洲所儲存的最古老的木乃伊,如今被保留在義大利波爾查諾的博物館中。希臘時代曾經有幾十年的時間法律允許醫生可以將奴隸或犯人活活解剖來做研究,但後來又禁止活人解剖。
因為亞洲和歐洲社會的發展,信仰系統被不同的自然系統所取代。希臘人自希波克拉底開始就發展了一個體液醫學系統,治療被認為是恢復體內體液的平衡。《古代醫學》一部關於醫學專題著作,由希波克拉底大約於公元前400年所編纂。類似的看法在中國和印度也得到支援。在希臘,自從蓋倫直到文藝復興時期,醫學的要旨是透過控制飲食和衛生來維護健康。解剖學的知識非常有限,只有很少外科或其他治療。靠著和病人的良好關係,醫生處理微小的病痛及安慰病人惡劣的情況,但在發生流行病時,一開始發生在城市和動物的馴養,然後在全世界流行,醫生的作用不大。
希波克拉底被看作是現代醫學之父,而他的跟隨者首先描述許多疾病及醫學狀況。他被賦予榮譽因為他首先描述了(手指與腳趾的末端擴大,指甲閃閃發亮且不正常彎曲的情形),是慢性化膿肺病、肺癌和發紺的心臟病的重要症狀。因為這個原因,畸形的手指有時候被稱為“希波克拉底手指”。希波克拉底也是第一位在預後描述“希波克拉底面容”的醫生。莎士比亞在《亨利五世》(戲劇)中在描述法斯塔夫之死時著名地間接提到對“希波克拉底面容”的描述。
希波克拉底將疾病分類成急性、慢性、地方性及流行性並使用了術語例如惡化、復發、消退、病情急轉、突發、巔峰和康復。另一個希波克拉底的主要貢獻可以在症狀學、物理的發現、外科治療和胸積膿症的預後的描述中找到。希波克拉底是第一位備有檔案證明的胸外科醫生,而他的發現仍然正確。
蓋倫進行了許多大膽創新的手術,包括腦和眼的手術,在那之後的大約兩千年沒有人嘗試進行過腦和眼的手術。後來在中世紀的歐洲,蓋倫在解剖學的文章成為中世紀醫生的大學課程的支柱,然而他們在醫學的發展停滯不前。然而在16世紀30年代,比利時的解剖學家和醫生安德烈亞斯·維塞利亞斯進行了一項將許多蓋倫用希臘文書寫的文章翻譯成拉丁文的計劃。維塞利亞斯最著名的作品——《人體結構》極大地受到蓋倫的文章的影響。蓋倫和阿維森納的作品尤其是包含了他們兩人的學說的《醫學正典》被翻譯成拉丁文。《醫學正典》維持為歐洲醫學教育最具權威的書直到16世紀。
羅馬人發明了許多外科器械,包括第一個特別給女人的器械,而且在外科上使用了鉗子、手術刀、燒灼劑、剪刀、縫針、探針和擴張器。羅馬人也是白內障手術的先驅者。
中世紀的醫學逐步發展的科學和宗教的混合物。在早期的中世紀,隨著羅馬帝國的滅亡,標準的醫學知識主要基於僅存的儲存在修道院或其它地方的希臘和羅馬的文章。關於疾病的治療和起源的概念並不是完全是世俗的,而也基於宗教的看法。因素例如命運、罪惡和星的影響被認為和物理因素相當。
歐利拜休斯是拜占庭帝國最偉大的醫學知識編纂者。一些他和其他拜占庭帝國的醫生的作品被翻譯成拉丁文,甚至到了啟蒙時代和理性的時代,被翻譯成英文和法文。最後一位偉大的拜占庭帝國的醫生是居住在14世紀早期的君士坦丁堡的Actuarius。
醫學顯然不是博雅教育的七大範疇之一,因此被看成是手工藝甚於科學。然而,醫學、法律學和神學分別是歐洲12世紀的第一所大學的學院。 Rogerius Salernitanus的《外科的實施》,為現代外科手冊奠定了基礎。現代神經學的發展開始於16世紀的描述了腦部構造和其他的維塞利亞斯。他對它的功能缺乏概念,並認為它主要被放置在腦室。
=== 伊斯蘭醫學 ===
伊斯蘭教的文明著重在醫學因為伊斯蘭教徒醫生對醫學的各領域(包括解剖學、眼科學、藥理學、藥學、生理學、外科學和製藥的科學(Pharmaceutical Sciences))有著重大的貢獻。阿拉伯人進一步發展了希臘人和羅馬人的醫學的實施。胡納因伊本伊沙克和他的助理將希臘醫生蓋倫的作品翻譯成阿拉伯文。此作品尤其是蓋侖所堅持的合理和系統的醫學方法為伊斯蘭教的醫學設定了模板。伊斯蘭教醫學迅速傳遍整個阿拉伯帝國。伊斯蘭教徒醫生設定了最早的醫院。歐洲在十字軍東征時期受到中東的影響而建立了醫院。
肯迪在他所編纂的De Gradibus展示了數學在醫學上的應用,尤其是在藥理學。這包括了數學上的發展去測定藥物的強度和一個能讓醫生預先知道病人的病的最重要的那幾天的系統。臘澤斯輯錄了許多依據他自己經驗的臨床個案和提供了很有用的關於許多疾病的記錄。他的《醫學全書》介紹了麻疹和天花,並在歐洲非常有影響力。在他的《對於蓋倫的疑惑》中,臘澤斯是第一個運用實驗方法證明蓋倫的體液理論和亞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說的錯誤。
宰赫拉威被看成是現代外科學之父。他編纂了《醫學的方法》(阿拉伯語:كتاب التصريف لمن عجز عن التأليف)。那是一本30卷的醫學百科全書。伊斯蘭教徒和歐洲人的醫學院都有教授這本書直到17世紀。他用了許多外科器械,包括那些特別給女人的器械、腸線、鉗子、結紮線、外科針、手術刀、刮匙、牽引器、外科匙、探針、外科鉤、擴張器、鋸和石膏。
阿維森納被認為是現代醫學之父和歷史上其中一個最偉大的思想家和醫學學者。他編纂的《醫學正典》(1020年,阿拉伯語:القانون في الط,亦作《回回藥方》)和《治療之書》(11世紀,阿拉伯語:الشفاء)維持了作為伊斯蘭教徒和歐洲人的標準課本直到17世紀。阿維森納的貢獻包括在研究生理學中介紹了系統的實驗和測量、透過接觸傳染的傳染病的發現、隔離的介紹以限制透過接觸傳染的疾病的傳播、試驗中的藥物和臨床實驗的介紹、首次關於細菌和病毒的介紹、從胸膜炎中區分出縱隔、結核能透過接觸傳染的特性、透過水和土壤傳播的疾病、首次對皮膚疾病的詳細描述、性病、性反常、神經病、用冰來治療發熱和從藥理學中區分出醫學。從藥理學中區分出醫學對於製藥的科學的發展非常重要。
== 現代醫學 ==
=== 解剖學 ===
=== 細菌論 ===
在19世紀30年代的義大利,研究出家蠶是由微生物所引起。與此同時,德國的泰奧多爾·施旺領導了對酵母發酵機理的研究,並提出發酵過程是由活體微生物所引起。當時的領袖化學家李比希等人只研究發酵過程的物理化學基礎,主張發酵是無機化學過程,並指施旺的有機體導致發酵的理論是向活力論倒退。
在1847年的維也納,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1818–1865)在研究產褥熱時,發現讓醫生在接生前洗手可以極大地極少產婦的死亡率。但是他的發現不為大多數同行所認可,並遭到排擠和攻擊。
1857年,法國科學家路易斯·巴斯德確認了施旺的發酵實驗,並支援酵母是一種微生物的假說。他還暗示此類微生物活動可能也是傳染病的病因。1860年,巴斯德的丁酸細菌發酵實驗報告啟發法國人發現了一種相似的物種。達萬尼發現的是炭疽病的病原體炭疽桿菌,他當時稱其為“桿狀體”(bacteridia)。但其他人則不以為然地認為這種“桿狀體”只是炭疽病的副產物。英國外科醫生約瑟夫·李斯特則認真地對待這一發現,進而在1865年引入了外用的消毒藥水。
德國生理學家羅伯特·科赫留意到德國同行費迪南德·科恩的一篇關於細菌孢子階段的報告,進而發現了“桿狀體”的生命週期。科赫鑑定了致病物的孢子,並將其注射到動物體內,由此復現了炭疽病的發病過程。這是當時和的一大突破。巴斯德的團隊補充了細菌的生態學研究,並確認孢子在自然界中的生態學角色。科赫則在1878年發表了一篇關於傷口細菌病理學的里程碑式的論著《關於傷口感染病人的病因學研究》()。
1881年,科赫又報告發現了結核桿菌(當時稱其為“瘤狀屬桿菌”(tubercle bacillus)),強化了自己先前的學說和整個細菌論的歷史地位。幾年後,科赫和總結出了著名的柯霍氏法則。
=== 外科手術 ===
=== 現代醫院 ===
== 專題 ==
=== 疾病史 ===
=== 藥學史 ===
儘管沒有確切的記錄表明什麼時候植物開始被使用在醫學用途,在法國的拉斯考克斯山洞發現的壁畫描述了藥草的使用,按照放射性碳定年法,這可追溯到公元前13,000至25,000年。隨著時間的過去,經過反覆的試驗,早期的部落群體對藥草學有了初步的認識。
=== 醫學教育 ===
=== 醫療機構 ===
=== 醫學倫理 ===
=== 醫患關係 ===
== 參考文獻 ==
== 註釋 ==
== 參見 ==
* 科學史
* 科技史
== 外部連結 ==
* 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History of Medicine
* Directory of History of Medicine Collections
*
*
Category:各種主題的歷史
Category:臨床藥理學 |
工會 | 工會原意指基於共同利益而自發組織社會團體。這個共同利益團體(諸如為同一僱主工作的員工,在某一產業領域的個人。)可以與僱主集體談判工資薪水、工作時限和工作條件等等。工會成立的主要意圖或這些組織和聯合會最常見的共同目標是“保持或改善僱傭待遇”。 ch. I這可能包含工資談判、勞動制度、申訴流程、僱傭標準、解僱或晉升、福利、安全保障和政策。
工會可能會組織某些技工,Poole, M., 1986. Industrial Relations: Origins and Patterns of National Diversity. London UK: Routledge.或所有部門的工人,或某一行業的所有工人。工會的協定有時會對僱主、管理層或非工會成員保密。工會有相應的章程,其中詳細規定了協商準則,以及對應政府監管的各項規定。
工會源自歐洲,在工業革命後流行世界。工會可能包含工人個體、專業人士、退休職工、學生、學徒或無業職工。
==定義==
自悉尼·韋伯和貝特麗絲·韋伯的《》(1894)出版後,歷史對工會的主流觀點為“旨在維持和改善僱傭環境的工薪者持續性組織。”卡爾·馬克思將工會描繪為:“...勞動力價值構成工會清晰而明確的基礎為,[…]對於工人階級來說其重要性從未被高估。工會目標不亞於防止工資降低到工業各個部門在傳統意義上的維持水平之下。就是說,他們希望防止勞動力價格喪失價值。”(《資本論》第一卷,1867年版, p. 1069)。
澳大利亞統計局對工會給出的現代定義是:“組織成員大多數是僱員,主要活動包括成員報酬率和勞動環境的談判。”
然而,歷史學家R·A·李森在《團結一致》(1971)中稱:
最近,鮑勃·詹姆斯的歷史研究《工藝、貿易或謎團》(2001)中將工會觀點置入更為廣泛的福利社會中,包括中世界行會、共濟會、秘密會員、友誼會和其他兄弟會當中。
十八世紀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注意到勞動者和僱主之間權利的失衡(或“師傅”)。在《國富論》第一卷第八章中,斯密寫道:
正如斯密所示,工會在許多國家內有很長時間被定為非法的,而斯密則認為有僱員或僱主鎖定工資或價格是非法的。對於試圖組織工會來說,懲罰是殘酷的,甚至包括處決。雖然這樣,工會依然成立,並開始獲得政治力量,最終導致勞動法的透過,後者不單將組織合法化,並規範了僱主和僱員之間的關係。
==簡史==
工會起源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紀英國,工業社會爆炸性成長將婦女、兒童、農民和移民捲入工廠。無技術和低技術勞工自發成立組織,這就是工會的雛形。工會有時也被認為是中世紀歐洲行會的後人,但兩者之間的關係存在爭議:行會的師傅可以僱傭工人(學徒或短工),後者不允許成立組織。(1928). The Guild and the Trade Union . The Age.
根據中世紀十四世紀英國勞工條例,工會和集體談判被列為非法。當工業革命促使集體談判和早期工會出現時,政府在戰爭時期將其視為動亂,進行鎮壓。1799年,整合法案透過,禁止英國工人組織工會或進行集體談判。雖然工會在1824年前常常受到殘酷的鎮壓,但是它在倫敦廣為存在。由於勞工運動四起,工作場所的交戰狀態在蘇格蘭激化,造成1820起義,約有60,000名工人舉行綜合罷工,後者很快被鎮壓。對工人的同情導致法案在1824年廢除,但1825年整合法案也嚴重束縛了他們的活動。
在1810s,第一個由不同部門工人組成的工會成立了。1818年,曼徹斯特成立了博愛社,這大概是第一個總工會。名字掩蓋了工會的真實性質,當時的工會是非法的。
===全國總工會===
十九世紀二十到三十年代,全國總工會第一次嘗試建立;在嘗試建立類似的全國性組織紡織工人全國工會失敗後,約翰·杜荷提在1830年成立勞動保護全國協會。150個工會迅速加入協會,包括大多數紡織工會和一些機械、鍛造和其他工會。一年內會員人數達10,000到20,000人,橫跨蘭開夏、柴郡、德比、諾丁漢、萊斯特五郡。就建立意識和合法性,工會開始釋出每週《人民之聲》,公佈意願“將社會勞動階級聯合為一個共同的工會。”
1834年,社會主義者羅伯特·歐文建立了全國統一工會。工會吸引了一批社會主義者,包括從歐文主義者到革命者,並在托爾普德爾蒙難案件中進行抗議,但很快就失敗了。
更多長久的工會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成立,擁有更多的資源,但不是很激進。倫敦工會在1860年成立,謝爾菲德暴行在1868年刺激建立了工會聯盟議會,是第一個長久的全國工會中心。此時,對現有工會的需求已經得到中產階級自由主義者的接受。在《政治經濟學原理》中,(1871)約翰·斯圖爾特·密爾寫道:
“如果工人階級能夠透過自我聯合來增加或追上基本工資率,那麼毫無疑問這不應該被懲戒,而是應該歡迎快樂才對。很遺憾,用這種方式來達到該效果超出了範圍。組成工人階級的群眾人數太多,散佈過廣,難以統一,很多聯合都是低效率的。如果他們行的話,毫無疑問他們能夠縮短勞動時間,幹同樣活卻多掙錢。透過聯合起來,他們也可以獲得一定的權利在利潤上增加基本工資。”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1871)Book V, Ch.10 , para. 5
===合法化和發展===
1867年的工會皇家委員會認同建立該組織有利於僱主和僱員後,工會終於在1871年合法化。
這一期間,其他工業化國家工會也大量成長,特別是在美國、德國和法國。
在美國,第一個有效的全國性工會是1869年的勞動騎士團,在1880年開始成長。在一系列法院判決後,合法化緩慢發展。1881年,有組織貿易和工會聯盟作為不同工會的聯合會成立,但並不直接收納工人。1886年,後者成為美國勞工聯合會。
當俾斯麥總理的反社會主義法被廢除後,德國在1897年成立了德國工會自由協會。
在法國,工會直到1884年才得以合法化。Bourse du Travail在1887年成立,在1895年與全國工會聯盟合併(Fédération nationale des syndicats),成立全國勞工聯盟。
==盛行==
各國工會盛行程度可以透過“工會密度”來測量。工會密度的定義是“得到工資的工人中工會成員的比率”。Johnson, S., 2004.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union density in six countries: Canada, Ecuador, Mexico, Nicaragua, the United States and Venezuela. Washington, DC, USA: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Research Network Working Paper £R-487, p.5, available at: .
各國工會密度指數如下:Johnson, S., 2004. 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union density in six countries: Canada, Ecuador, Mexico, Nicaragua, the United States and Venezuela. Washington, DC, USA: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Research Network Working Paper £R-487, available at: .Hall-Jones, P., 2010. Unionism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ternet article & statistics. Available at: http://www.newunionism.net/library/member%20contributions/news/Unionism%20and%20Economic%20Performance.htm OECD, 2010. Statistics on Trade Union Density. Paris, France: OECD.stat Extracts Web¬site [online]. Available at: http://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UN_DEN .
==各地狀況==
=== 中國大陸 ===
中華全國總工會最早產生於辛亥革命前後,“五四運動”時期得到了發展,北伐戰爭時期空前壯大。jx.ce.cn/yqgq/201308/26/t20130826_1060809.shtml 新時期如何做好工會工作,發揮工會組織作用 , 中國經濟網 2014-05-2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於1950年6月29日由中央人民政府頒佈,後於1992年透過新版《工會法》,並經過三次修改。文化大革命時期,中國大陸也出現了工人造反派、全紅總等工人組織。
而現代中國雖然存在名為工會的組織,但並非傳統意義上由勞動者主導的組織。
現代的工會通常由資本家和政府掌控,勞動者難以擁有集體談判的權利,更無法依靠工會保障自己的利益。這導致中國勞動者面對超時勞動,勞資糾紛時依然無能為力。違反勞動法的超時勞動在中國已成為普遍現象。但也有工會幫助外籍員工拿回欠薪的案例。
===英國===
19世紀中葉,溫和的新模式工會主導了工會運動,相比政治上的工人運動來說,工會活動更加頻繁,直到20世紀初工黨成立壯大以後才有所改變。
在英國,工會在1960年代到1970年代曾經造成經濟危機,當國家公共部門的工人舉行大罷工時,引發1978年末和1979年的“不滿的冬天”。此時,有12,000,000名英國工人是工會成員。然而,1979年5月當瑪格麗特·撒切爾領導的保守黨上臺,擊敗詹姆斯·卡拉漢,使得工會改革,罷工率下跌。工會人數也在1980年代銳減,並一直持續到1990年代。許多工業的衰退,如 – 鋼鐵、煤礦、印刷、碼頭 – 等是導致工會成員流失的原因。
2011年,英國勞工聯合會議有6,135,126名成員,與1980年巔峰的12,172,508相比有所下滑。工會在私營部門的密度為14.1%,在公共部門的密度為56.5%。
===德國===
德國工會歷史可以追溯到德意志1848年革命,在今天的經濟和社會上依然扮演著重要角色。最重要的工會組織是德國工會聯合會 (Deutsche Gewerkschaftsbund or DGB),代表超過600萬人(2011年12月31日),是各個經濟部門單一工會的保護協會。
===斯堪的納維亞===
thumb|215px|2012年挪威奧斯陸工人罷工
工會(Fagforeninger)在斯堪的納維亞社會歷史悠久。自十九世紀中葉起至今,工會在許多諾曼底國家對僱傭性質和工人權利影響深遠。瑞典最大的工會之一是瑞士工會聯盟(Landsorganisationen),組成工會包括瑞典鋼鐵工人工會(Industrifacket Metall)、瑞典電工工會(Svenska elektrikerförbundet)和瑞典市民工會(Svenska kommunalarbetareförbundet)。
今天,工會成員比率最高的國家是斯堪的納維亞國家。2010年,工人中工會會員比率(或工會密度)為瑞典68.3%,挪威54.8%,而愛爾蘭為34.9%,德國18.4%。"Trade Union Density" OECD StatExtracts. 2010. Accessed: 28 April 2013.排除全職學生兼職,瑞典工會密度為2011-13年70%。Anders Kjellberg Kollektivavtalens täckningsgrad samt organisationsgraden hos arbetsgivarförbund och fackförbund ,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Lund University. Studies in Social Policy, Industrial Relations, Working Life and Mobility. Research Reports 2013:1, Appendix 3 Tables A-D (in English). Updated in 2014在所有采取根特系統的諾曼底國家——瑞典、丹麥、芬蘭——工會密度為70%。2007年1月,新中偏右政府大幅提升工會失業基金導致大量會員流失。自2006-08年,工會密度下降了6個百分點:從77%到71%。Anders Kjellberg "The Decline in Swedish Union Density since 2007" Nordic Journal of Working Life Studies (NJWLS) Vol. 1. No 1 (August 2011), pp. 67-93
===美國===
在美國,工會在許多行業內被視為工人的合法代表。今天,他們的活動核心是透過為成員爭取工資、福利和勞動環境進行集體談判,並且在合同違約時代表成員與管理層進行談判。較大的工會通常會進行遊說活動,在國家和聯邦層面支援候選人。
美國大多數工會都與兩個較大的保護傘組織之一有關:1955年成立的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和2005年從這一組織分裂出來的改革勝利聯合會。兩者都為美國和加拿大工人提供政策和立法支援,並在政治上活動積極。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特別關注全球貿易問題。
2010年,美國工人參加工會比例為11.4%(即工會“密度”),對比日本的18.3%、加拿大的27.5%和芬蘭的70%。Trade Union Density OECD. StatExtracts. Retrieved: 17 November 2011.私營部門的工會成員比例下跌到7%Union Members Summary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January 27, 2012 Retrieved: 26 February 2012 – 這一比例在1932年前曾出現過。工會聲稱這是由於僱主煽動反對浪潮所導致成員流失。
在公共部門最出眾的工會僱員是教師、警察和其它聯邦、州郡和地方非管理或非決策成員。工會成員不成比例地為老年人、男性、東北地區、中西部地區和加州居民。Not With a Bang, But a Whimper: The Long, Slow Death Spiral of America’s Labor Movement | Richard Yeselson| June 6, 2012]
在控制個人、工作和勞動市場特性後,美國私營部門工會工人比非工會工人報酬平均高出10-30%。8-31-2004 Union Membership Trends in the United States Gerald Mayer. 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8-31-2004由於他們內在的政府職能,在控制個人、工作或勞動市場特性後,無論與工會有關或無關,公共部門工人收入都會一視同仁。
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斷言:“強大的工會能夠削減不公,而CEO會佔弱小的工會的便宜,有時利用市場力量來擴大不公。”美國二戰後工會的衰弱伴隨著收入和財富不平等的擴大,自1967年起,中產階級收入有所下降。Doree Armstrong (February 12, 2014). Jake Rosenfeld explores the sharp decline of union membership, influence . UW Today. Retrieved March 6, 2015. See also: Jake Rosenfeld (2014) What Unions No Longer Do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74-72511-9Keith Naughton, Lynn Doan and Jeffrey Green (February 20, 2015). As the Rich Get Richer, Unions Are Poised for Comeback . Bloomberg. Retrieved March 6, 2015.
* "A 2011 study drew a link between the decline in union membership since 1973 and expanding wage disparity. Those trends have since continued, said Bruce Western, a professor of sociology at Harvard University who co-authored the study."Stiglitz, Joseph E. (2012-06-04). The Price of Inequality: How Today's Divided Society Endangers Our Future (Kindle Locations 1148-1149). Norton. Kindle Edition.Barry T. Hirsch, David A. Macpherson, and Wayne G. Vroman, "Estimates of Union Density by State," Monthly Labor Review, Vol. 124, No. 7, July 2001.
===加拿大===
加拿大工會早在十九世紀初期就出現了。在1812年戰爭中,加拿大海洋省份就有技術工人工會組織記錄。加拿大工會在初期與英國工會有關聯。來自英國的工人將工會運動傳統帶入加拿大,許多英國工會在加拿大有分支機構。加拿大工會與美國聯合,並最終取代了與英國的關係。
集體談判在1937年第一次得到承認,之後是在奧沙華通用汽車工廠的聯合汽車工人罷工。法官伊凡·蘭特在
溫莎17,000名福特工人罷工後作出歷史性判決。他准許工會有權強制代扣會費。蘭特判決所有工人在談判中得到好處。因此,他認為雖然不需要成為會員,但是應該繳納會費。
二戰後時期,公共部門也出現工會化運動。教師、護士、社會工人、教授和文化工人(在博物館、樂團和畫廊工作)都爭取私營部門集體談判權利。在七十年代後,聯邦政府在壓力下不得不削減工會成本和通貨膨脹。在1975年,在自由政府治下,特魯多總理釋出強制價格和工資控制。在新法案下,漲工資受到監管,工資過高會被政府否決。
在八十到九十年代,工會持續受到壓力。私營部門面臨許多製造業工廠倒閉,呼籲減少工資,增加生產力。公共部門工會在試圖減少開支、減稅或平衡預算時受到聯邦和地方政府攻擊。許多司法轄區都進行立法,與集體談判權利反對,很多工作都輸給了承包商。 Retrieved July 14, 2013.
===墨西哥===
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前,墨西哥工會在歷史上都是國家體制系統中的一部分。從1940到八十年代,新自由主義透過華盛頓共識在世界範圍內散佈,墨西哥工會不能獨立運作,二十國家體制的一部分,被執政黨控制。
在這40年間,工會的主要任務不是為工人某福利,而是在執政黨的控制下貫徹國家經濟政策。這一經濟政策在1950到六十年代成為所謂的“墨西哥奇蹟”,增加了收入、提升了生活質量,但主要受益人是富人。
在八十年代,墨西哥開始支援華盛頓共識政策,出售國有工業,將鐵路和電信出售給私營部門。新僱主敵視工會,一度養尊處優的工會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新工會在更加獨立的模式下開始運動,老體質則變得十分腐敗、暴力,被幫派控制。從九十年代至今,新興獨立工會盛行,很多人支援全國工人工會的代表。Dan La Botz U.S.-supported Economics Spurred Mexican Emigration, pt.1 , interview at The Real News, May 1, 2010.
目前,老體制的如石油工人工會和全國教育工人工會(Sindicato Nacional de Trabajadores de la Educación)就是例子,利用政府優勢但沒有增進墨西哥石油或教育質量,工會領袖不過是自利肥己罷了。拉美教師工會有140萬成員,是最大的工會;墨西哥政府一半的僱員是教師。它控制了學校課程,所有教師任命。直到最近,退休教師才例行公事地將他們的終身任命“讓給”親戚,或是以$4,700到$11,800的價格“出售”。
===哥斯大黎加===
哥斯大黎加工會在十九世紀末首次出現,在城市和工業支援工人,例如鐵路工人和手工藝人。面對暴力鎮壓,例如1934年聯合水果罷工,工會得到了一些力量,特別是在1948年後的哥斯大黎加內戰。今天,哥斯大黎加工會在公共部門十分強大,包括在教育、醫療和農業等領域。從總體上來看,哥斯大黎加工會支援政府對銀行、醫療和教育領域的監管,以及提高工資和改善工作環境等。
===哥倫比亞===
到1990年,哥倫比亞工會是拉美最強的。America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Labor Solidarity (2006), Justice For All: The Struggle for Worker Rights in Colombia , p11然而,在八十年代準軍國主義氾濫使得工會領袖和成員成為刺殺的物件,導致哥倫比亞在數十年中成為工會最為危險的地區。An ILO mission in 2000 reported that "the number of assassinations, abductions, death threats and other violent assaults on trade union leaders and unionized workers in Colombia is without historical precedent". According to the Colombian Government, during the period 1991–99 there were 593 assassinations of trade union leaders and unionized workers while the National Trade Union School holds that 1 336 union members were assassinated." – ILO, 16 June 2000, Special ILO Representative for cooperation with Colombia to be appointed by Director-General"By the 1990s, Colombia had become the most dangerous country in the world for unionists" – Chomsky, Aviva (2008), Linked labor histories: New England, Colombia, and the making of a global working class, Duke University Press, p11"Colombia has the world’s worst record on these assassinations..." – 20 November 2008, Colombia: Not Time for a Trade Deal 從2000-2010年間,哥倫比亞佔全球被謀殺的工會成員的63.12%。根據國際工會聯合會報道,從1986年1月1日到2010年4月30日,有2832名工會成員被殺,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 11 June 2010, ITUC responds to the press release issued by the Colombian Interior Ministry concerning its survey 意味著“在過去23年間,哥倫比亞工會男女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人被殺。”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 Confederation (2010), Annual Survey of violations of trade union rights: Colombia
===印度===
印度工會運動沿政治路線分類。根據勞工部省份統計,2002年工會成員總計24,601,589人。2008年,有11個工會中心組織被勞工部承認。
===澳大利亞===
二十世紀早期,工會支持者,如澳大利亞工會大會或澳大利亞工黨常常支援工會領導工人運動。運動常常用來結束童工、改善職業安全,為工會工人和非工會工人增加工資,提高整個社會的生活水平,減少每週工作時間,為兒童提供公共教育,為其它工人階級家庭提供其它福利。History of the ACTU. Australian Council of Trade Unions.
==結構與政治==
工會可能會組織某一行業的技術工人(技工工會,在澳大利亞、加拿大、丹麥、挪威、瑞典、瑞士、英國和美國常見),或是組織來自各個部門的工人(總工會,在澳大利亞、比利時、加拿大、丹麥、荷蘭、英國和美國常見)或組織某一行業的所有工人(行業工會,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德國、芬蘭、挪威、韓國、瑞典、瑞士、英國和美國常見)。這些工會常被分為“地方工會”,以及國家範圍的聯合會。這些聯合會可能有國際關係,如國際工會聯合會. 然而,在日本,工會組織因企業工會而有些許不同,如工會隸屬某個特定工廠或公司。這些企業工會加入行業聯合會,成為日本勞動組合總連合會的成員。
在西歐,專業協會常常履行工會職能。在這些時候,他們可能會為白領或專業工人談判,如醫生、工程師或教師。通常,這樣的工會不參與政治,或是傾向於政治自由,與藍領工會有所區別。
一家工會可以獲得“法人”資格(人造法律實體),代表工人與僱主談判。在此,工會享有一定的合法權利,最主要的權利是與僱主就工資、勞動時間和其他僱傭合約進行集體談判。如果無法達成共識,就會引發工業行動,爆發罷工或停工,或約束仲裁。在極端例子中,暴力和非法活動都可能出現。
在其它情況下,工會可能沒有代表工人的合法權利,或權利受到質疑。這可能是因為政治上沒有受到承認,或工會活動或成員犯法,出現暴力或死亡事件。ICFTU press release – regarding Cambodia.Amnesty International report 23 September 2005 – fear for safety of SINALTRAINAL member José Onofre Esquivel Luna
工會可能會參與更加廣大的政治或社會反抗。工會社會運動是由許多工會利用其組織力量來尋求政策和立法權益,扶持成員或工人。同樣,許多國家的工會與政黨有關係。
工會也被分為服務模式和組織模式。服務模式關注維護工人權益、提供服務、解決爭端。對應地,組織模式通常囊括全日制工會組織者,他們在勞動領域建立強大的關係網。對抗性運動需要大量工會成員。許多工會融合兩種哲學,模式自身定義也存在爭議。
在英國,由於認為工會具有左傾性質,導致右傾保守工會團結聯合會得成立,該工會得到極右英國國家黨的支援。在丹麥,一些新興的出世“折扣”工會提供最基本的服務,與在丹麥佔統治地位、提供全方位服務和組織的工會相對。See the website of the Danish discount union "Det faglige Hus" at http://www.detfagligehus.dk/ (website in Danish)
雖然政治結構和自主性不同,工會領袖通常是民主選舉產生的。一些研究,如澳大利亞工業關係研究和培訓中心認為工會工人比非工會工人享有更高工資和待遇。
==多樣性==
工會法因國家的不同而不同,其職能也同樣如此。例如,德國和丹麥工會在管理決定上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透過參與董事會來進行共同決定,這與美國工會不同。在美國,集體談判常由工會組織,直接與僱主談判,而在奧地利、丹麥、德國、瑞士,工會常常與僱主協會談判。
就歐洲勞動市場管理來說,金(1993)Gold, M., 1993. The Social Dimension – Employment Policy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Basingstroke England UK: MacMillan Publishing和豪爾(1994)Hall, M., 1994. Industrial relations and the social dimension of European Integration: Before and after Maastricht, pp. 281–331 in Hyman, R. & Ferner A., eds.: New Frontiers in European Industrial Relations, Basil Blackwell Publishing認定了勞動市場三種獨特的系統,會影響工會扮演的角色:
* 在歐洲大陸系統 中,政府在勞動市場監管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強大的立法系統關注勞動者的核心權益,既提供基本協定,也為工會爭議和僱主爭議提供框架。這種模式在歐盟主要國家都存在,如比利時、法國、德國、荷蘭和義大利,並在一定程度上模仿或是反映了歐洲體制,這是因為這些國家在歐盟所佔的重要地位。這一情況在2004年歐盟接納10個東歐新成員國家後所有改變。
* 在盎格魯-撒克遜系統中,政府對勞動市場的監管相對有限,讓僱主、僱員、工會、僱主協會自己處理問題。然而,在這些國家中,集體協定並不常見;在勞資關係中只有少數部門存在強大的傳統。愛爾蘭和英國屬於這一範疇。
* 在北歐系統中,政府對勞動市場的監管也有所侷限,類似盎格魯-撒克遜系統。然而,與盎格魯-撒克遜系統不同,集體協定網路覆蓋更為廣泛,所涵蓋的部門更多。這一模型包括丹麥、芬蘭、挪威和瑞典。丹麥在1973年加入歐盟,芬蘭和瑞典為1995年。”Wagtmann, M.A. (2010): Module 3, Maritime & Port Wages, Benefits, Labour Relations. International Maritim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extbook modules. Available at: https://skydrive.live.com/?cid=f90c069a3e6bb729&id=F90C069A3E6BB729%21107#cid=F90C069A3E6BB729&id=F90C069A3E6BB729%21182
美國則更傾向於放任資本主義制度,設立的標準最少,把大多數工人的工資與福利問題推給集體談判和市場力量。因此,這一制度與上述的盎格魯-撒克遜模型最為類似。同樣,新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也採取了盎格魯-撒克遜模式。
與之不同的是德國,僱員個體和僱主之間的關係是不對稱的。結果,由於對個人強大的法律保護,許多工作場合無法進行談判。然而,德國勞動立法的主要目標是在工會勞動者和協會僱主之間建立平衡關係。這使得集體談判相對於個人談判來說有更強的法律界限。就工會獲得合法地位來說,僱員組織必須證明他們的力量能夠在談判中影響僱主。如果一個僱主協會與另一工會競爭,工會可以質疑並訴諸法庭。在德國,獲得工資和工作環境談判資格的專家協會不多,著名的有醫生協會馬堡聯盟和飛行員協會(Vereinigung Cockpit)。工程師協會(Verein Deutscher Ingenieure)並沒有成為工會的意向,但代表了工程師們的利益。
在上述分類以外,工會與政黨的關係各異。在許多國家裡,工會與某一政黨關係緊密,甚至分享權力。這樣的政黨通常持左翼的社會主義或社會民主主義立場,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國,工會常常與民主黨掛鉤,當然也有例外。在英國,工會運動在私有化問題上工黨發生摩擦,認為這侵犯了工人利益。但情況在埃德·米利班德獲勝後有所改變。從歷史上看,韓國對集體談判的監管包括要求僱主參與談判。
==風格==
公司中僱員成為工會成員通常使用如下模式之一:
* 閉門工會 (closed shop or pre-entry closed shop) 只僱員工會成員。強制性職業介紹所就是閉門工會的一個例子——在這種情況下,僱主只能從工會僱人,僱員只能為工會化僱主勞動。
* 工會企業 (union shop or post-entry closed shop) 可以僱傭非工會工人,但新僱員在規定時間內必須入會。
* 代表工會 (agency shop) 要求所有非工會工人為工會支付費用,得到合同談判服務。這常常被稱之為蘭特公式。在特定情況下涵蓋美國公共部門僱員,例如加州“公平攤派法”就使得這種支付變得簡便。
* 開放工會 (open shop) 不需要工人成為工會成員。當工會活動時,不出力的工人可能是認同工會談判的人(搭便車問題)或是反對者。在美國,州郡級別勞動權利法要求所有工會都必須開放。在德國,只有開放工會是合法的;即對所有工會成員的歧視都被禁止。這影響工會的功能和服務。
一個歐洲案例中,義大利這樣稱:“義大利系統中工會自由準則暗指成員有權利不屬於任何工會(“負面”組織自由/工會自由),以及禁止對非工會僱員非法歧視或造成傷害。”Eurofound website "FREEDOM OF ASSOCIATION/TRADE UNION FREEDOM",
英國早於歐盟轄區在八十年代出臺了一系列法律,,瑪格麗特·撒切爾政府限制了閉門工會和工會企業。所有強迫工人加入工會的協定都被判為非法。在美國,根據1947年塔夫特·哈萊特法案,所有閉門工會都被列為非法。
2006年歐洲人權法庭判決丹麥閉門工會協定違反歐盟人權和基本自由公約第11條,強調丹麥和冰島依然允許閉門工會,是承認這一協定為數不多的國家。Eurofound, http://www.eurofound.europa.eu/eiro/2006/01/feature/dk0601104f.htm
==國際工會==
世界上最大的工會聯盟是位於布魯塞爾的國際工會聯合會,在156個國家和地區與309個組織建立關係,成員超過1.66億人。國際工會聯合會是國際工會聯盟,包括美國的美國勞工總會與產業勞工組織和英國的工會聯盟。其它國際工會組織有成員超過1億人的世界工會聯合會。
全國和地區工會組織在特定行業或職業群體中成立了全球工會聯盟,如國際網路工會、國際運輸工人聯合會、國際記者聯盟或國際藝術和娛樂聯盟。
==批評==
工會常常被指責偏袒內部工人,為其保障工作機會,犧牲外圍工人、消費者和股東利益。
在美國,由於工會成本過高,許多服務被外包給亞洲、拉美和非洲勞工,使得其它國家在勞工上獲得比較優勢,在這些地區購買廉價無組織勞工能獲得更多利潤。呼籲放任資本主義的經濟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指出工會導致工資升高(提供給工會成員),減少工作機會,如果有些行業存在工會而另一些沒有,那麼非工會行業工資就相對較少。
== 歷史上著名的工會 ==
* 京漢鐵路總工會
* 全總、全紅總
* 總工會 (法國)
* 全國勞工聯盟-伊比利亞無政府主義聯合會
* 德意志勞工陣線(1933~1945)
* 全國產業總工會(臺灣,2000.5.1~)
* 新北市毛紡織業職業工會 (臺灣,1984.10.16~)
== 參考文獻 ==
== 更多閱讀 ==
* Acocella, Nicola & Ciccarone, Giuseppe (1997), ‘Trade unions, non neutrality and stagflation’, in: ‘Public Choice’, n. 2, April.
* The Government of British Trade unions: A study of Apathy and the Democratic Process in the Transport and General Worker Union by Joseph GoldsteinFirst published by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 (London) in 1952, and subject of reprints – Foreword by Arthur Deakin
* European Commission, Directorate General for Employment, Social Affairs & Inclusion: Industrial Relations in Europe 2010.
* The Early English Trade unions: Documents from Home Office Papers in the Public Record Office by A. AspinallPublished by Batchworth Press (London) in 1949
* Magnificent Journey: The Rise of the Trade unions, by Francis WilliamsFirst published by Odhams Press (London) in 1954
* Trade unions by Allan FlandersFirst published by Hutchinson (London) in 1952 and reprinted several times
* Trade Union Government and Administration in Great Britain by B C RobertsFirst published by The School of Economics/Bell and Sons (London) in 1956 and reprinted
* Union density and specialist/professional unions in Sweden by Anders Kjellberg, Lund University: Studies in Social Policy, Industrial Relations, Working Life and Mobility. Research Reports 2013:2
* Union Power: The Growth and Challenge in Perspective by Claud CockburnFirst published by William Kimber in 1976 (London) ISBN 978-0-7183-0113-2
* Directory of Employer's Associations, Trade unions, Joint Organisationspublished by HMSO (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on 1986 ISBN 978-0-11-361250-5
* "The Decline in Swedish Union Density since 2007" by Anders Kjellberg, Nordic Journal of Working Life Studies (NJWLS) Vol. 1. No 1 (August 2011), pp. 67–93.
* The History of the TUC (Trades Union Congress) 1868–1968: A pictorial Survey of a Social Revolution – Illustrated with Contemporary Prints, Documents and Photographs, edited by Lionel BirchPublished in large paperback by Hamlyn/General Council of Trade Union Congress in 1968 with a foreword by George Woodcock
*
* Lipton, Charles (1967). The Trade Union Movement of Canada: 1827–1959. Third ed. Toronto, Ont.: New Canada Publications, 1973. N.B.: On verso of t.p.: "Originally published by Canadian Social Publications, Montréal, Québec, 1967." ISBN 978-0-919600-02-7 pbk.
* Ness, Immanuel (2014). New Forms of Worker Organization: The Syndicalist and Autonomist Restoration of Class-Struggle Unionism . PM Press. ISBN 978-1-60486-956-9
* Panitch, Leo & Swartz, Donald (2003). From consent to coercion: The assault on trade union freedoms, third edition. Ontario: Garamound Press.
* Phil Dine (2007). State of the Unions: How Labor Can Strengthen the Middle Class, Improve Our Economy, and Regain Political Influence,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ISBN 978-0-07-148844-0
* Charles A. Orr, "Trade Unionism in Colonial Africa" Journal of Modern African Studies, 4 (1966), pp. 65–81
*
* Keasbey, Lindley M.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Competition" Vol. 13, No. 5 (Mar., 1908), pp. 649–660 online text available
* Jake Rosenfeld (2014). What Unions No Longer Do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674-72511-9
== 外部連結 ==
* LabourStart international trade union news service
* RadioLabour
* New Unionism Network
* Younionize Global Union Directory
;澳大利亞
* Australian Council of Trade Unions (ACTU) – Australian Council of Trade Unions
;歐洲
* Trade union membership 1993–2003 – European Industrial Relations Observatory report on membership trends in 26 European countries
* Trade union membership 2003–2008 – European Industrial Relations Observatory report on membership trends in 28 European countries
* Trade Union Ancestors – Listing of 5,000 UK trade unions with histories of main organisations, trade union "family trees" and details of union membership and strikes since 1900.
* TUC History online – History of the British union movement
* Trade EU – European Trade Directory
* Short history of the UGT in Catalonia
;美國
* Labor rights in the USA
* Labor Notes magazine
Category:勞工運動
Category:各活動組織 |
類地行星 | 類地行星(),又稱地球型行星()或岩石行星()都是指以矽酸鹽岩石為主要成分的行星。這個專案的英文字根源自拉丁文的「Terra」,意思就是地球或土地。由於大眾媒體的流行,加上物件是行星,因此在二合一下採用「類地」行星這個譯名。類地行星與氣體巨星有極大的不同,氣體巨星可能沒有固體的表面,而主要的成分是氫、氦和存在不同物理狀態下的水。截至2013年11月4日,根據開普勒太空任務的資料,銀河系估計共有逾400億圍繞著類太陽恆星或紅矮星公轉,位於適居帶內,且接近地球大小的類地行星存在。其中110億顆是圍繞著類太陽恆星公轉。而最近的一個距離地球12光年。
== 構造 ==
類地行星的構造都很相似:中央是一個以鐵為主,且大部分為金屬的核心,圍繞在周圍的是以矽酸鹽為主的地凾。月球的構造也相似,但核心缺乏鐵質。類地行星有峽谷、撞擊坑、山脈和火山。類地行星的大氣層都是再生大氣層,有別於類木行星直接來自於太陽星雲的原生大氣層。
理論上,類地行星或是岩石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矽化合物為主,另一類以碳化物為主,像是含碳球粒隕石的小行星。這兩類分別稱為矽酸鹽行星和碳行星(或鑽石星)。
== 太陽系的類地行星 ==
地球所在的太陽繫有四顆類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和一顆類地矮行星,穀神星。而像冥王星雖然有像類地行星的固體表面,但是以冰為主要的成分(參考冰矮星)。當太陽系形成時,應該還有很多這樣的天體(微行星),但是她們可能都在太陽星雲形成四顆氣體巨星的過程中被合併或毀滅。類地行星中,只有地球現在仍有活躍的水圈。
===密度趨勢===
一個地行星的密度是指在零壓力下的平均質量。密度越高,則金屬含量越高。類地行星的密度會隨著與恆星的距離增加而逐漸下降。下表列出了太陽系裡的類地行星、月球和六個體積最大的小行星。
星體 平均密度 未壓縮密度 半長軸
水星 5.4 g cm−3 5.3 g cm−3 0.39 AU
金星 5.2 g cm−3 4.4 g cm−3 0.72 AU
地球 5.5 g cm−3 4.4 g cm−3 1.0 AU
月球 3.3 g cm−3 3.3 g cm−3 1.0 AU
火星 3.9 g cm−3 3.8 g cm−3 1.5 AU
火衛一 1.9 g cm−3 1.9 g cm−3 1.5 AU
火衛二 1.5 g cm−3 1.5 g cm−3 1.5 AU
灶神星 3.4 g cm−3 3.4 g cm−3 2.3 AU
穀神星 2.1 g cm−3 2.1 g cm−3 2.8 AU
智神星 2.8 g cm−3 2.8 g cm−3 2.8 AU
除了衛星外,所有類地星體均符合密度趨勢的定律。而類地星體衛星的密度不同,是因為它們的形成方式與類地星體不同。
== 太陽系外的類地行星 ==
thumbnail|180px|藝術家筆下的碳行星
迄今,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的外太陽系行星幾乎都是氣體巨星,因為氣體巨星較大而容易觀測或推斷其存在。Carole Haswell, Transiting Exoplanets Michael Perryman, The Exoplanet Handbook 但是還有一定數量的系外行星被懷疑或確認是類地行星。Sara Seager, Exoplanets
亞歷山大·沃爾茲剛偵測到第一顆外太陽系的類地行星,發現三顆環繞脈衝星PSR B1257+12的行星,質量分別是地球的0.02、4.3和3.9倍。這是個意外的發現,它們的凌中斷了脈衝星的電波輻射。(如果不是軌道經過脈衝星的前方,不可能被發現。)
當第一顆環繞熔合星的系外行星飛馬座51b被發現時,許多天文學家都假設它是一顆碩大類地行星,因為如果是巨大的氣體行星,不可能在如此的距離上緊挨著恆星(0.052AU)。然而隨後一顆相似的系外行星(HD 209458 b)直徑被測量出來,由凌的現象顯示這些行星的確是氣體巨星。
2005年6月,天文學家在距離15光年的紅矮星Gliese 876旁發現了第一顆幾乎可以確定是類地行星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的質量是地球的5至7倍,公轉恆星的週期只有兩個地球日的時間。
2005年8月10日,探測透鏡異常網路/自動望遠鏡網路和光學重力透鏡實驗在天蠍座距離地球21,000光年處,觀測到一顆命名為OGLE-2005-BLG-390Lb的低溫行星,質量是地球的5.5倍。新發現的這顆行星,環繞母恆星運轉的距離相當於太陽系的小行星帶,經由重力微透鏡的技術顯露了這顆行星的存在。目前這種獨特的能力可以發現質量低至地球的行星。
在2007年4月,由11位歐洲的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小組宣佈發現了一顆在適居帶的地外行星,有著與地球相似的溫度。這項發現使用的是歐洲南方天文臺位於智利拉西拉天文臺的望遠鏡,那兒有一架特製的光譜儀,可以分辨出光譜中只有幾個波長幅度的擺動,而這種擺動可能透露出其他世界的存在。她們揭露了環繞紅矮星Gliese 581的行星,新發現的行星被命名為Gliese 581 c,並鼓舞天文學家對同樣昏暗恆星擺動的研究,因為與地球類似的行星有80%是在紅矮星旁發現的。這顆新發現的行星質量是地球的5倍,被歸類為超級地球。發現者還不能肯定他是像地球一樣的岩石行星,還是表面被冰凍的液體水行星。如果他是像地球一樣的岩石,以目前主流的理論推測他的直徑會是地球的1.5倍,如果是顆冰球,則其直徑會更大。
在2015年7月,美國航空航天局對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的分析發現,開普勒452b很可能是岩石行星。
開普勒452b的直徑比地球大60%,這是開普勒的觀測資料能夠精確測定的。基於它的直徑,以及它所環繞的恆星型別,開普勒452b是岩石星球的可能性,高於以往開普勒發現的其他行星。
這顆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繞著一顆與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執行。那顆恆星的質量比太陽多4%,亮度則要多出10%。開普勒452b到那顆恆星的距離,跟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相同。按照模型,這樣一顆大質量的岩石行星,很可能至今仍然有活躍的火山活動。
未來,將有一定數量的望遠鏡有能力直接觀察到類地行星,包括類地行星搜尋者()、太空干涉測量任務、達爾文任務、新世界任務、克卜勒計畫和貓頭鷹天文望遠鏡()。而天文學家也認為許多或大多數的近似太陽的恆星附近可能都存在類地行星。
=== 可能的類地行星 ===
分類 行星 恆星 註解
質量接近 1 M地球 PSR 1257+12 C PSR B1257+12 3.9 MEarth
軌道距離接近1 AU HD 142 b HD 142 0.980 AU
軌道距離接近1 AU HD 28185 b HD 28185 1.031 AU
軌道距離接近1 AU HD 128311 b HD 128311 1.02 AU
軌道週期接近365-地球日 HD 142 b HD 142 337 d
軌道週期接近365-地球日 HD 92788 b HD 92788 378 d
溫度接近300K 天壇座 μe 天壇座μ 308 K
溫度接近300K Gliese 581 c Gliese 581 290 K; 第一顆在類似地球適居帶的行星,可能有液態水。
== 參見 ==
* 氣體巨星
* 冥府行星
* 矮行星
* Gliese 581 c
* 星象儀
* 行星適居性
*LHS 1140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SPACE.com: Q&A: The IAU's Proposed Planet Definition 16 August 2006 2:00 am ET
* BBC News: Q&A New planets proposal Wednesday, 16 August 2006, 13:36 GMT 14:36 UK
* Astronomers Find First Earth-like Planet in Habitable Zone ESO - European Organisation for Astronomical Research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27 April 2007
* Found: one Earth-like planet Astronomers use gravity lensing to spot homely planets. By Mark Peplow, News @ Nature.com, 25 January 2006.
* Beaulieu J.P., et al. (2006) Nature, 439, 437-440.
*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press release "Closer to Home."
* A New Path to New Earth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webcast.
* Ogling Distant Star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grant report.
* Wolszczan's Pulsar Planets.
* PLANET Homepage .
* RoboNet Homepage.
* OGLE Homepage.
* MOA Homepage .
* |
鐳射 | thumb|300px|紅(660 & 635nm)、綠(532 & 520nm)、堇紫(450 & 405nm)可見鐳射
是“透過受激輻射產生的光放大”()的縮寫,指透過刺激原子導致電子躍遷釋放輻射能量而產生的具有同調性的增強光子束。其特點包括髮散度極小、亮度(功率)很高、單色性好、相干性好等。產生鐳射需要“激發來源”、“增益介質”、“共振結構”這三個要素。
== 歷史 ==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1916年首先描述了原子的受激輻射與自發輻射的關係。在此之後人們很長時間都在猜測,這個現象可否被用來加強光場,因為前提是介質必須存在著群數反轉(或譯居量反轉/粒子數反轉)的狀態。在一個純粹的二級系統中,基於熱力學的分配函式,這是不可能達到的。故人們首先想到用三級系統,而且計算證實了輻射的穩定性。
1958年,美國科學家查爾斯·湯斯和阿瑟·肖洛發現了一種神奇的現象:當他們將氖光燈泡所發射的光照在一種稀土晶體上時,晶體的分子會發出鮮豔的、始終會聚在一起的強光。根據這一現象,他們提出了"鐳射原理",即物質在受到與其分子固有振盪頻率相同的能量激發時,都會產生這種不發散的強光--鐳射。他們為此發表了重要論文,並分別獲得1964年和198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肖洛和湯斯的研究成果發表之後,各國科學家紛紛提出各種實驗方案,但都未獲成功。
1960年5月16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休斯實驗室的科學家梅曼宣佈獲得了波長為0.6943微米的鐳射,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獲得的第一束鐳射,梅曼因而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將鐳射引入實用領域的科學家。他的方案是,利用一個高強閃光燈管來刺激紅寶石。紅寶石在物理上是一種摻有鉻原子的剛玉,當紅寶石受到刺激時,就會發出一種紅光。在一塊表面鍍上反光鏡的紅寶石的表面鑽一個孔,這孔使紅光可以從這個孔溢位,從而產生一條相當集中的纖細紅色光柱,這稱為紅寶石鐳射。當它射向某一點時,可使其達到比太陽表面還高的溫度。
半導體鐳射器的發現:前蘇聯科學家尼古拉·巴索夫於1960年發明了半導體鐳射器。半導體鐳射器的結構通常由p層、n層和形成雙異質結的有源層構成。其特點是:尺寸小、p合效率高、響應速度快、波長和尺寸與光纖尺寸適配、可直接調製、相干性好。
在1980年代後期,半導體技術使得更高效而耐用的半導體鐳射二極體成為可能,這些在小功率的CD和DVD光碟機和光纖資料線中得到使用。
在1990年代,高功率的鐳射激發原理得到實現,比如片狀鐳射和光纖鐳射。後者由於新的加工技術和20kW的高功率不斷地被應用到材料加工領域中,從而部分的替代了CO2鐳射和Nd:YAG鐳射。
現在,鐳射器已成為工業、通訊、科學及電子娛樂中的重要裝置。
=== 中文名稱來源 ===
1960年7月7日,美國科學家梅曼發明了第一臺鐳射器,1961年,中國大陸第一臺鐳射器在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由王之江等人研製成功。但當時中國並沒有“-{鐳射}-”一詞,中國科學界對它的英文翻譯多種多樣,例如“光的受激輻射放大器”、“光量子放大器”,這些名字顯然太長,不利於稱呼。還有一些音譯,如“萊塞”或者“雷-{射}-”。
命名的混亂給科學界和教育界帶來極大的不便。1964年冬天,中國全國第三屆光量子放大器學術報告會在上海召開,研究並透過對專有名詞的統一翻譯和命名。會議召開前,《光受激發射情報》雜誌編輯部給著名物理學家錢學森寫了一封信,請他給laser取一箇中文名字。不久,錢學森回信建議命名為“-{鐳射}-”。這一名字表現出光的本質、又描述了這類光和傳統光的不同,即“激”體現了受激發生、激發態等意義。這一名稱在會上受到了與會者的一致贊同,因此中國大陸對laser有了統一的漢語名稱。
在港澳地區“-{鐳射}-”和“-{雷射}-”兩詞都通用。
臺灣一貫使用“-{雷射}-”這一翻譯,不使用“-{鐳射}-”這個名詞。無論是官方乘著1960那道光,開啟雷射奇幻旅程--雷射發明60週年線上展9/4正式登場,科技部
(轉知)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於6/15-6/16舉辦「雷射先進製造技術與安全評估」課程,南部科學園區或是民間媒體。中臺灣燈會雷射光束恐傷手機拍照功能 中市府增設提醒
新加坡有時也音譯為“-{鐳射}-”,但鐳射的性質實際上和鐳這種放射性重金屬的裂變射線毫無關係。
== 原理 ==
* 輻射
:電子的運動狀態可以分為不同的能級,電子從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時,會釋放出相應能量的電磁波(所謂自發輻射)。一般的發光體中,這些電子釋放光子的動作是隨機的,所釋放出的光子也沒有相同的特性,例如鎢絲燈發出的光。
:當外加能量以電場、光子、化學等方式注入到一個能級系統併為之吸收的話,會導致電子從低能級向高能級躍遷,當自發輻射產生的光子碰到這些因外加能量而躍上高能級的電子時,這些高能級的電子會因受誘導而遷到低能級並釋放出光子(所謂受激輻射),受激輻射的所有光學特性跟原來的自發輻射包括:頻率、相位、前進方向等會是一樣的,這些受激輻射的光子碰到其他因外加能量而躍上高能級的電子時,又會再產更多同樣的光子,最後光的強度越來越大(即光線能量被放大了),而與一般的光不同的是所有的光子都有相同的頻率、相位(同調性)、前進方向。
:要做到光放大,就要產生一個高能級電子比低能量級電子數目多的環境,即居量反轉,這樣才有機會讓高能級電子碰上光子來釋放新的光子,而不是隨機釋放。
:一般鐳射產生器有三個基本要素:
:「激發來源」():又稱“泵浦源”,把能量供給低能級的電子,激發使其成為高能級電子,能量供給的方式有電荷放電、光子、化學作用等。
:「增益介質」():被激發、釋放光子的電子所在的物質,其物理特性會影響所產生鐳射的波長等特性。
:「共振腔」():是兩面互相平行的鏡子,一面全反射,一面半反射。作用是把光線在反射鏡間來回反射,目的是使被激發的光多次經過增益介質以得到足夠的放大,當放大到可以穿透半反射鏡時,鐳射便從半反射鏡發射出去。因此,此半反鏡也被稱為輸出耦合鏡(output coupler)。兩鏡面之間的距離也對輸出的鐳射波長有著選擇作用,只有在兩鏡間的距離能產生共振的波長才能產生鐳射。
* 居量反轉()
:在一個二級系統中,一個電子自低能級向高能級躍遷和自高能級向低能級躍遷的機率是一樣的。為了達到光放大的作用,在高能級必須有更多的電子,使得受激輻射發生的機率更高。這個狀態稱為居量反轉。出於這個原因,所以以光子激發的二級系統是無法實現鐳射的,所以鐳射一般是以透過三級系統和四級系統得到實現。在三級系統中,電子受激躍遷到高能級後,便很快轉為亞穩態。由此鐳射媒介被激發為高能態,居量反轉得到實現。
== 鐳射器 ==
鐳射器是利用受激輻射原理發射鐳射的器件,不同結構的鐳射器的工作原理不盡相同。
透過光、電或其他辦法對物質進行激發,使得其中一部分粒子激發到能量較高的狀態,當這種狀態的粒子數大於能量較低狀態的粒子數時,由於受激輻射,物質就能對某一波長的光輻射產生放大作用,也就是這種波長的光輻射透過物質時,發射強度會放大,並與入射光波位、頻率和方向一致的光輻射,這種稱為鐳射放大器。
若把激發的物質放置於共振腔內,光輻射在共振腔內沿軸線方向往復反射傳播,多次透過物質,光輻射被放大許多倍,形成一束強度大、方向集中的鐳射,這就是鐳射振盪器。
半導體泵浦固體鐳射(DPSS)具有效率高、結構緊湊、光束質量好、效能穩定、壽命長等優點,日益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尤其是單頻運轉,在光譜學、相干通訊、鐳射雷達、引力波深測、光學資料儲存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
鐳射器的分類有很多方式,例如按照工作狀態、工作物質的種類、輸出波長的波段、輸出鐳射波長是否可以調節、鐳射器的用途等特點分類。
=== 按工作狀態分 ===
*連續鐳射器(Continuous Wave Laser,CW Laser)
*脈衝鐳射器(Pulse Laser)
**調Q(Q-Switch), 又稱Q開關,透過改變諧振腔的Q值,把儲存在啟用媒質中的能量瞬時釋放出來,以獲得一定脈衝寬度的鐳射強輻射的方法, 又可分為主動式及被動式兩種。Q代表品質因數(Q factor),用來表示諧振腔的質量,其定義為(2π/週期)*(諧振腔內儲存的能量/每秒損失的能量), 此作法輸出的脈寬可以達到納秒級別。
***電光調Q
***聲光調Q
***染料調Q
**鎖模技術(輸出脈寬可以達到飛秒級別)
**脈衝泵浦(泵浦源本身是脈衝)
=== 按工作物質分 ===
根據產生鐳射的媒質,可以把鐳射器分為液體鐳射器、氣體鐳射器和固體鐳射器等。而現在最常見的半導體鐳射器算是固體鐳射器的一種。
==== 氣體鐳射器 ====
介質是氣體的鐳射器,此種鐳射器透過放電得到激發。
*氦氖鐳射器:最重要的紅光放射源(632.8 nm)。一般功率比較低(0.5~50 mW)。
*二氧化碳鐳射器:波長約10.6 μm(紅外線),重要的工業鐳射。
*一氧化碳鐳射器:波長約6-8 μm(紅外線),只在冷卻的條件下工作。
*氮氣鐳射器:337.1 nm(紫外線)。
*氬離子鐳射器:具有多個波長,457.9 nm(8%)、476.5 nm(12%)、488.0 nm(20%)、496.5 nm(12%)、501.7 nm(5%)、514.5 nm(43%,由藍光到綠光)。功率從15mW到50W。鐳射表演中最常用的。
*氦鎘鐳射器:最重要的藍光(442nm)和近紫外鐳射源(325nm)。
*氪離子鐳射器:具有多個波長,350.7nm、356.4nm、476.2nm、482.5nm、520.6nm、530.9nm、586.2nm、647.1nm(最強)、676.4nm、752.5nm、799.3nm(從藍光到深紅光)。功率可到6W,能耗較大,價格較高。
*氧離子鐳射器
*氙離子鐳射器
*混合氣體鐳射器:不含純氣體,而是幾種氣體的混合物(一般為氬、氪等)。
*準分子鐳射器:比如KrF(248 nm)、XeF(351-353 nm)、ArF(193 nm)、XeCl(308 nm)、F2(157 nm,均為紫外線)。
*金屬蒸汽鐳射器:比如銅蒸汽鐳射器,波長介於510.6-578.2 nm之間。由於很好的加強性,可以不用諧振鏡。
*金屬鹵化物鐳射器:比如溴化銅鐳射器,波長介於510.6-578.2 nm之間。由於很好的加強性,可以不用諧振鏡。
化學激發鐳射器是一種特殊的形式。激發透過媒介中的化學反應來進行。媒介是一次性的,使用後就被消耗掉了。對於高功率的條件及軍事領域是非常理想的。
*鹽酸鐳射器
*碘鐳射器
==== 固體鐳射器 ====
介質是固體的鐳射器,此種工作物質透過燈、半導體鐳射器陣列、其他鐳射器光照泵浦得到激發。熱透鏡效應是大多數固體鐳射器的一項缺陷。
*紅寶石鐳射器:世界上第一臺鐳射器,1960年7月7日,美國青年科學家梅曼宣佈世界上第一臺鐳射器誕生,這臺鐳射器就是紅寶石鐳射器。
*摻釹釔鋁石榴石(Nd:YAG)鐳射器:最常用的固體鐳射器,工作波長一般為1064 nm,這一波長為四能級系統,還有其他能級可以輸出其他波長的鐳射。常透過KTP, BBO, LBO 等非線性晶體轉換為 532 nm, 355 nm, 266 nm 波長光源。
*摻釹釩酸釔(Nd:YVO4)鐳射器:低功率應用最廣泛的固體鐳射器,工作波長一般為1064nm,可以透過KTP,LBO非線性晶體倍頻後產生532nm的雷射進行波長的轉換。
*摻鐿釔鋁石榴石(Yb:YAG)鐳射器:適用於高功率輸出,這種材料的碟片鐳射器在鐳射工業加工領域有很強優勢。
*鈦藍寶石鐳射器:具有較寬的波長調節範圍(670nm~1200nm)
*光纖鐳射器:用摻有稀土元素的玻璃(SiO2)光纖作為增益介質。鐳射打標. Dennis Kaminski.
====半導體鐳射器====
半導體鐳射器是電驅動的二極體。施加電流產生的大量電子與空穴複合時,便產生受激發射作用的光增益。在晶體的解理面端點處的反射形成光學諧振腔,通常是利用兩種不同的材料來形成共振腔,儘管有些設計是把共振腔放在半導體晶體的外面。
商業鐳射二極體的發射波長是從375nm到3500nm。低到中等功率鐳射二極體被應用於鐳射印表機、CD/DVD播放機和鐳射指示器。應用於工業切割焊接,工業鐳射二極體的最高功率已經達到了10 kW (70dBm)。
====染料鐳射器====
染料鐳射器使用有機染料作為增益介質。
====自由電子鐳射器====
自由電子鐳射器(Free electron lasers),或FEL,是以自由電子為工作物質,將高能電子束的能量轉換成鐳射的裝置,具有短波長、大功率、高效率和波長可調節的特性,波長從微波,到太赫茲輻射和紅外線,到可見光譜,到軟X-射線。
====Bio laser====
活細胞可以基因改造工程產生綠色螢光蛋白(GFP)。綠色螢光蛋白(GFP)被用作鐳射的“增益介質”,光放大就發生在GFP。
====光子學晶體鐳射====
== 構成 ==
鐳射器大多由激發系統、鐳射介質和光學諧振腔三部分組成。激發系統就是產生光能、電能或化學能的裝置,如鐳射電源。目前使用的激發手段,主要有光照、通電或化學反應等。鐳射介質是能夠產生鐳射的物質,如紅寶石、釹玻璃、氖氣、半導體、有機染料等。光學諧振腔的作用,是用來放大加強輸出鐳射的亮度(強度),調節和選定鐳射的波長和方向等。
== 應用 ==
鐳射應用很廣泛,主要有光纖通訊、鐳射光譜、鐳射測距、鐳射雷達、鐳射切割、鐳射唱片、鐳射掃描、鐳射滅蚊器等。
第一次在大眾日常生活中使用鐳射是超市條碼掃描器,於1974年推出。光碟在1978年推出,是包括鐳射的第一個成功的消費產品,但光碟播放器是第一個裝備有鐳射器的常見裝置。緊接著,在1982年開始出現鐳射印表機。
一些其他用途有:
* 醫學:無血手術、鐳射治療、手術治療、腎結石治療、鐳射矯視、牙科
* 工業:切割、焊接、材料熱處理、打標記、非接觸性測量
* 軍事:目標標記、彈藥制導、導彈防禦、鐳射武器
* 司法:指紋鑑定、超速取締
* 科研:光譜學
* 生產/商業應用:鐳射印表機、光碟、條碼掃描器、鐳射指示器
* 鐳射燈光顯示:鐳射燈光秀
* 美容手術皮膚治療:鐳射美容
* 建築:雷射水平儀、雷射測距儀
2004年,不包括二極體鐳射器,約有131,000個鐳射器被售出,價值為21.9億美元Kincade, Kathy and Stephen Anderson(2005)"Laser Marketplace 2005: Consumer applications boost laser sales 10%", Laser Focus World, vol. 41, no. 1. (online )。同年,共售出約7.33億二極體鐳射器,價值為32億美元Steele, Robert V. (2005) "Diode-laser market grows at a slower rate", Laser Focus World, vol. 41, no. 2. (online )。
== 安全性 ==
即使是第1級的鐳射也被認為有潛在性的危險。西奧多·梅曼創造的第一個鐳射器只有“吉列”的功率,它只能灼熱吉列刮鬍刀的刀片。但是,幾毫瓦的低功率照射,都足以危害到人眼的視力。如果該鐳射的波長在眼角膜和透鏡可以良好聚焦在視網膜的範圍內,就意味著這種相干性低的發散的鐳射會被眼睛聚焦在視網膜上極小的區域,只要幾秒鐘或更短的時間,就會造成視網膜區域性的燒灼和永久性的傷害,有機會引致視網膜穿洞(網膜出現裂孔)及嚴重情況出現視網膜脫落。
鐳射器通常都會標示有著安全等級編號的鐳射警示標籤:
*第1級(Class I/1):在裝置內是安全的。通常是因為光束被完全的封閉在內,例如在CD播放器內。
*第2級(Class II/2):在正常使用狀況下是安全的,眼睛的眨眼反射可以避免受到傷害。這類裝置通常功率低於1mW,例如鐳射指示器。
*第3 a/R級(Class IIIa/3R):功率通常會達到5mW,並且在眨眼反射的時間內會有對眼睛造成傷害的小風險。注視這種光束幾秒鐘會對視網膜造成立即的傷害。
*第3b/B級(Class IIIb/3B):在暴露下會對眼睛造成立即的損傷。
*第4級(Class IV/4):鐳射會燒灼皮膚,在某些情況下,即使散射的鐳射也會對眼睛和皮膚造成傷害。許多工業和科學用的鐳射都屬於這一級。
這種標示的功率是針對可見光和連續波長的鐳射,對脈衝鐳射和不可見光鐳射還有其它適用的限制。對使用第3B級和第4級雷射工作的人,還需要可以吸收特定波長光的護目鏡保護他們眼睛的安全。
某些波長超過1.4 μm的紅外線鐳射通常被歸類為對“眼睛安全”的。這是因為水分子的內在分子震動對這一波段附近的頻譜有著強烈的吸收,因此這些波長的鐳射在透過眼角膜時會被稀釋,完全沒有辦法殘留的光線會被透鏡聚焦到達視網膜。但是"眼睛安全"的標籤可能會造成誤導,因為它只適用於低功率的連續光束,任何高功率或有Q-斷路器的鐳射,在這種波長一樣可以燒灼眼角膜,造成眼睛嚴重的損傷。
== 軍事用途 ==
== 相關條目==
*雷射科學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物理園》:鐳射是甚麼?
Category:量子光學
Category:光子學
Category:字首縮寫
Category:定向能量武器
Category:美國發明
Category:法醫裝置
Category:IEEE里程碑
分類:1960年面世 |
李龍基 | 李龍基(,),本名李洪基,香港男歌手兼演員,現在李龍基的未婚妻是王青霞。
李龍基最初以酒廊歌手出身,在1970年代因演出無綫電視歌唱選秀節目《聲寶之夜》而獲經理人發掘,此後全職擔任歌手。其藝名「李龍基」由前經理人梁柏濤所改。李龍基曾是亞洲電視和無綫電視合約藝人,最近以自由身演出無綫劇集。
==背景==
===早年生活===
李龍基原名「李洪基」,早年在市區出生,由2歲起於新界屯門區藍地屯子圍長大(父母在李投身社會後仍居住在該處),有十兄弟姊妹,自己排行第五,父母初以務農為生。他就讀昔日位於屯子圍的屯門學校、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中一至中五)以及萃華英文書院(中六)。小學成績一般,在讀中學期間修讀理科,初中時自學結他和隨導師拉奏小提琴,又透過在高中中學夏令營表演唱歌而獲邀請於1967年登上當年由蓮花樂隊主音許冠傑和餘杏美主持的《星報》青年節目《Star Show》。
於中六預科畢業後,即1970年,李龍基因家境貧窮以致無法升學,先於朋友在旺角大廈樓梯底開設的小型電子修理舖當員工,再於1971年經任職嘉頓麵包廠清潔技工的母親介紹,到深水埗嘉頓麵包廠任職機械部機械工程學徒,負責為自動化機器新增機油,離職前的一段時間因成功修理一部剛出廠便壞了的生產機器而被晉升為機械工程師主管,曾為廠房設計了一部灑芝麻機以協助製作麥當勞的巨無霸包。由於對機電產生興趣,他除了報讀位於油麻地長樂街的大華無線電專科學校無線電工程函授科證書和位於保安道的哥林比亞無線電工程學校夜間無線電工程實物函授科證書課程,亦自行研讀相關書籍。
===事業發展===
1975年,在家人為他填寫《聲寶之夜》報名錶格下,李龍基參加無綫電視《聲寶之夜》天才表演,得到第二名,大半年後獲「啱啱好娛樂公司」負責人梁柏濤賞識簽約半兼職歌手,逐漸轉為全職歌手。由1977年起兼任歌手,於不同地區活動及九龍區的麗斯餐廳唱歌,至1978年才辭去機械工程師一職(共7年)。其時機械部主管提供續約誘因,包括加薪和到日本接受機械工程培訓,李龍基仍然選擇投身歌壇。
在出道早期,李龍基的形象略為粗獷,故有「斬柴佬」(即樵夫)的綽號,1978年加入百代唱片後,曾為不少電視劇作品演唱主題曲。其首本名曲是一些電視劇主題曲,如1978年麗的電視劇集《巨星》同名主題曲、1978年麗的電視劇集《浣花洗劍錄》同名主題曲、1979年麗的電視劇集《怒劍鳴》同名主題曲(被時任麗的電視音樂總監黎小田賞識而主唱)、1981年無綫電視劇集《佛山贊先生》同名主題曲、1982年無綫電視劇集《男子漢》同名主題曲、1982年無綫電視劇集《花艇小英雄》同名主題曲,以及1983年無綫電視劇集《勇者福星》的主題曲《一切待揭盅》及插曲《浪子嬌娃》等。此外,《稻草人》、《路直路彎》和《人生曲》也是他的首本名曲。佳藝電視配音外購劇集的粵語歌曲有《婚變之謎》及《過山虎》,日本動畫歌曲則有《金剛飛天鑽》的主題曲。直至1980年,李龍基與經理人產生意見分歧,未幾應邀到朋友開設、位於佐敦道的大華餐廳當駐場歌手,輾轉在名氣愈盛的情況下到新世界中心藍帶餐廳共4間餐廳酒廊演唱,收入大幅增加。同期與朋友開設聯絡歌星演唱的公司。
1981年,礙於長期精神緊張令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李龍基遇上親臨酒廊提出加入邀請的無綫電視綜藝科高層馮吉隆,結果跟無綫電視簽訂歌手部頭合約,主要拍攝劇集和每月亮相《歡樂今宵》表演兩次。本來李龍基於1978年為麗的電視主唱《巨星》一曲,麗的一方有意簽他為藝人;最終沒有成事,吳雨有見《歡樂今宵》製作組的歌手不敷應用,由是遊說李加盟演出。當時大量酒廊歌手獲唱片公司招入麾下,他本與百代唱片解約,繼續以自由身歌手身分登臺,並沒有受到唱片業界的不明文限制,例如規定旗下歌手只能上電視臺獻唱,而不能到酒廊登臺。1981年隨著加入無綫電視,他再次簽約百代唱片,推出《情謎》。而《浪子嬌娃》亦是他將發展重心轉移至拍劇前最後一張專輯。1984年與蔡楓華及張明敏合組「歌富製作公司」主力籌備演唱會,其後他於1980年代末經營卡啦OK歌廳生意,1990年開始改簽藝員合約,2001年得罪電視臺高層,繼而未獲續約,往後參與過《名曲滿天星》、《Sunday靚聲王》一類節目,2008年加入亞洲電視。
在2000至2010年代,李龍基間中參與電影及電視劇演出。他於2015年7月假香港文化中心舉行一場《李龍基登基邁向40年演唱會》。而原定於2019年11月跟葉振棠及陳浩德假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三生有幸經典再現演唱會2019》,但鑑於社會不穩定,最後延期至2020年5月29日至5月31日舉行。2021年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而宣佈取消演唱會。
===其他資料===
李龍基名字的粵語和普通話發音跟唐朝君主唐玄宗李隆基相同。他曾多次飾演皇帝,例如兩次飾演過唐朝皇帝,分別於無綫電視劇集《天子尋龍》中飾演唐高祖李淵,以及在2017年以自由身形式重返無綫電視參演劇集《宮心計2深宮計》中的唐睿宗李旦。他在該劇裡飾演李旦,即是唐玄宗的父親唐睿宗,而馬浚偉則飾演年輕版的唐玄宗,但未曾「做返自己」。See See TVB 在宣傳該劇時以此玩笑重新剪接及配音,製作了一套趣劇。
2011年3月22日,李龍基在尖沙咀中間道的遠東大廈後巷,無端遭一名南亞裔醉漢揮拳襲擊,其臉部和右眼受傷,眼鏡也被打爛。
== 感情生活==
李龍基在1970年代與第一任妻子結婚,育有兩女一子,但因婚外情及不懂體諒另一半而離婚。李龍基於1990年代曾遷到深圳福田區與比他年輕二十多年的第二任妻子居住。李龍基在2018年對《明報週刊》説用自己賺來的錢買的全部五/六個物業全部寫在了這個妻子名下,用來保障她以後生活無憂(按:見下段;過了不久又説自己擁有七個物業,不知這意味上述/下述是假/錯的,把給了卓氏的拿了回來,還是經其他渠道獲得了新的。)。卓氏曾經懷上李龍基的孩子,卻在2020年3月臨盆前小產了。
2020年傳媒報道他與比他年輕36年的王青霞(Chris Wong)多次結伴,他稱雙方只是朋友關係,至2021年卻在《明周》的專訪中説王青霞是其太太(後來又對其他傳媒説她只是女朋友/未婚妻);王氏自稱飛機工程師,於2019年懷孕,2020年經歷小產。網路資料顯示王青霞祖籍佛山丹灶鎮下安,就讀於南海實驗學校。根據媒體於2023年2月至3月的報導,李龍基打算於2023年內與王青霞結婚,並表示已將大灣區7套房產物業全部都已轉到女友名下(後來又向《香港01》説沒有這樣做)。 但至2023年12月底,李龍基突然表示婚事要押後,原因是女友家有白事。
2024年,王氏陷入偽造政府和學校證書、謊稱別人作的畫出自自己之手、借錢不還等指控,李氏在胡楓的小紅書帳號的影片説願意接受她的過去。王青霞於2024年2月19日因「取得入境證而作出虛假陳述」、「使用虛假文書」、「向入境主任作出虛假陳述」、「管有虛假文書」及2條「違反逗留條件」等六項控罪被入境事務處扣查,其後還柙大欖懲教所待訊。
== 個人嗜好 ==
在個人嗜好方面,他醉心遙控飛機逾40年,與張武孝是好友,也愛好玩遙控飛機及航拍專用的飛機。2019年接受訪問時稱有二、三百部飛機在手。李於1996年開始出國,如西班牙、波蘭等地參加遙控飛機業餘比賽。
==演出作品==
*以下列表只記錄李龍基演出過的影視作品,若有遺漏,請協助補充相關資料。
===電視劇(無綫電視)===
首播 名稱 角色 備註
1983年 神鵰俠侶 王重陽
1985年 鍾無艷 齊宣王
1985年 同居房客
1985年 楊家將 宋太宗
1986年 鑽石王老五 阿森
1986年 寶蓮燈 玉皇大帝
1986年 神劍魔刀 池中游
1987年 大明群英 元順帝
1988年 都市方程式 周培
1988年 無名火 楊家良
1989年 大城小警 陳展博
1989年 串燒冤家
1989年 天涯歌女 谷超
1990年 零點出擊 蒙帶妹
1990年 蜀山奇俠 離垢普渡居士
1991年 我係黃飛鴻 黃超武
1991年 人海驕陽 王燦成
1991年 皇家鐵馬 張錦輝
1991年 老友鬼鬼 尚中發
1991年 水滸英雄傳 梁中書
1991年 夢裡伊人 沈光輝
1991年 藍色風暴 吉叔
1992年 闔府搶錢 雷一飛
1992年 卡拉屋企 尚中發
1992年 摩登小男人 Paul
1992年 兄兄我我 劉備弟
1992年 血濺塘西 布坊主人
1992年 反斗威龍 白玉堂
1992年 龍影俠 尤萬金
1993年 大頭綠衣鬥殭屍 阿丙
1993年 雌雄大老千 大昂
1993年 精靈酒店 羅成基
1993年 如來神掌再戰江湖 天賜
1994年 射鵰英雄傳之南帝北丐 金牙貴
1994年 獨臂刀客 慕容逸
1994年 再見亦是老婆 洪有康
1994年 笑看風雲 巫紀正
1994年 阿Sir早晨 方誌仁
1994年 壹號皇庭III 羅偉林
1995年 命轉乾坤 韋俊武
1995年 親恩情未了 阿標
1995年 壹號皇庭IV 羅偉林
1995年 男人四十一頭家 伍富勤
1995年 尋龍劍俠賴布衣 趙構
1995年 刑事偵緝檔案II 劉志明
1996年 新上海灘 洛萬軍
1996年 真情 洪星
1996年 隋唐群英會 程咬金
1996年 笑傲江湖 禿筆翁
1996年 西遊記 玉帝
1996年 900重案追兇 林永才
1996年 聊齋 毛松年王赤城道士 單元四:狐仙報恩(第16-20集)單元五:翁婿鬥法(第21-25集)
1996年 地獄天使 區學兒父親
1996年 緝私群英 蔣俊武
1997年 濟公 李贊善
1997年 天龍八部 赫連鐵樹
1997年 醉打金枝 平安
1997年 苗翠花 恭親王
1997年 狀王宋世傑 王虎
1997年 難兄難弟 曹發華
1997年 真命天師 連百
1997年 樂壇插班生 白頭神探
1998年 西遊記(貳) 玉帝
1998年 聊齋 (貳) 皇帝
1998年 離島特警 陳仲棋
1999年 刑事偵緝檔案IV 鍾永財
1999年 狀王宋世傑(貳) 錢十世
1999年 衝上人間 文廣成
1999年 洗冤錄 藍濤
1999年 騙中傳奇 老千
1999年 創世紀 阿曾
1999年 人龍傳說 大臣 第1、4及14集
1999年 金玉滿堂 和親王
2000年 楊貴妃 宋渾
2000年 倚天屠龍記 宋遠橋
2000年 金裝四大才子 陳忠
2000年 Loving You我愛你 添叔
2001年 尋秦記 莊襄王
2001年 錦繡良緣 周文貴
2001年 天子尋龍 李淵 海外首播
2002年 洛神 辛毗
2002年 騎呢大狀 大人
2002年 談判專家 羅暉
2002年 鄭板橋 大夫 海外首播
2018年 宮心計2深宮計 李旦
2020年 法證先鋒IV 胡卓亨
2021年 逆天奇案 沈宏福
2021年 星空下的仁醫 連誠武
2021年 十月初五的月光 汪洋
2023年 法言人 金發
2024年 逆天奇案2 沈宏福
===電視劇(麗的電視/亞洲電視)===
*1978年:《浣花洗劍錄》 飾 劍客(被蕭笙情商客串;佳藝電視)
*2008年:《火蝴蝶》 飾 章守義
*2010年:《勝者為王》 飾 東叔
===電視劇(香港電臺)===
*2010年:《火速救兵》 第7集 最強保護 飾 陸文初
*2012年:《火速救兵II》 第3集 急救先鋒 飾 楊明佳
*2017年:《手語隨想曲5》 第6集 「奇幻劇場」演出
===電視劇(其他)===
*2003年:《靈異偵緝檔案》 飾 陳忠(有線電視)
===電視電影===
*1996年:《失鎗48小時》
*1996年:《夜之女》
===電影===
===電視節目===
;主持(無綫電視)
* 1986年:棋逢敵手
;嘉賓及演出(無綫電視)
;嘉賓(其他)
* 1989年:聽歌學英文(香港電臺電視部)
* 2008年:樂壇風雲50年(亞洲電視)
* 2013年:明星私相簿(有線娛樂新聞臺)
* 2015年:ATV歲月如歌大賞(亞洲電視)
==廣告==
* 2019年:GNT 腦活素(與戴耀明)
* 2021年:唯聽助聽器
==音樂作品==
===專輯===
*1978年:巨星
*1979年:浣花洗劍錄
*1980年:怒劍鳴
*1981年:情謎
*1982年:男子漢
*1983年:豹子膽
*1984年:浪子嬌娃
*2002年:獅子山問答
===精選輯===
*1982年:李龍基精選
*1997年:多一點精選輯 (十二) 李龍基:人生曲
*2002年:星聲傳集 - 李龍基
*2009年:EMI 至愛經典系列:李龍基
==獎項==
*2015年:ATV歲月如歌大賞——ATV我最喜愛金曲男歌手
*2021年:AEG音樂頒獎典禮2021——鑽石殿堂歌手
==注釋==
==參考來源==
== 外部連結 ==
*
* 李龍基歌迷會網站
*
*
Category:香港男歌手
Category:香港商人
Category:香港工程師
Category:香港電視男演員
Category:香港電影男演員
Category:香港電視主持人
Category:前麗的電視藝員
Category:前亞洲電視男藝員
Category:無綫電視男藝員
Category:1970年代出道的香港歌手
Category: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校友
Category:萃華英文書院校友
Category:香港新教徒
Lung
Category:香港茂名人 |
赫山區 | 赫山區是湖南省益陽市的市轄區,位於湖南省中部偏北,屬南洞庭湖濱湖區。全區總面積128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89萬人。 全區竹林面積達19萬畝(約合1270公頃),竹製品已形成產業。
== 歷史沿革 ==
赫山區因區內有聞名的“赫山廟”而得名,成立於1994年4月7日。1994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益陽地區、縣級益陽市和益陽縣,設立地級益陽市。赫山區的行政體製上繼承原益陽縣。地級益陽市設立資陽區和赫山區二個市轄區。赫山區轄原縣級益陽市的黃泥湖、金花湖兩個鄉和桃花侖、會龍山兩個街道辦事處,原益陽縣的大部分地區包括赫山、衡龍橋、滄水鋪、歐江岔、泉交河、蘭溪、八字哨、泥江口、新市渡、謝林港10個鎮和提卡子、岳家橋、大泉、樊家廟、白石塘、槐奇嶺、珠波塘、上湖、牌口、張家塘、羊舞嶺、羊角、石筍、筆架山、濘湖、爛泥湖、千家洲、天成垸、鄧石橋19個鄉,區政府駐地為原益陽縣政府所在地赫山鎮。參見益陽歷史
== 人口 ==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赫山區常住人口為889068人。
全區總人口為85.94萬人(2002年)。
== 經濟 ==
全區GDP總量(國內生產總值)為32.31億元(2002年),赫山區目前仍為農業區,農作物以水稻為主,水產養殖比較發達。
== 地理 ==
赫山區地域上東臨湘陰縣、長沙市望城區,南界寧鄉市,西接桃江縣,北抵沅江市,西北連資陽區。地理座標為北緯28°16'至28°53',東經112°11'至112°43';全區東西寬53公里,南北長67公里,總面積1280平方公里。
赫山地處洞庭湖平原南部,屬雪峰山脈隆起與洞庭湖凹陷交接處,西南多山丘,東北多江河湖泊;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呈三級階梯狀傾斜遞降,境內以平原為主,山、丘、崗地貌齊全,具有“一分丘山兩分崗,五分平原兩水鄉”的特點。全境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18座,最高點位於滄水鋪鎮的碧雲峰,海拔502米。境內水系發達,有長度5公里以上河流40條,主要河流有資江和志溪河;主要湖泊為17個內湖,區內第一和第二大湖泊為東爛泥湖和鹿角湖(又名陸家湖或六甲湖)。
赫山氣候上屬於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氣候。夏季多偏南風,其它季節偏北風;氣溫年溫差較大,日溫差較小,年均氣溫16.9℃,最熱為7月平均氣溫29℃,最冷月1月平均4.5℃。年平均無霜期272天,日照1554小時,降雨量1433毫米(mm),相對溼度85%,降雨主要分佈在4~8月,佔全年60%左右。
== 行政區劃 ==
下轄7個街道辦事處、10個鎮、1個鄉:
。
== 旅遊與名勝 ==
*單刀會遺址(始建於三國時期)
*棲霞寺(原名寶泉寺,始建於東晉(373年))
*白鹿寺(始建於唐代憲宗元和年間)
*裴公亭(始建年代不詳,為紀念唐代名相裴休所建)
*斗魁塔(始建於清乾隆12年即1747年)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區
益陽
Category:洞庭湖平原各縣級行政區 |
簡化字 | 簡化字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漢字簡化過程中已經被簡化了的漢字,與繁體字相對。在不同的語言背景之下,簡化字有時會被不精確地稱為簡體字、簡筆字或者俗體字。大多數漢字並沒有被簡化,被部分人稱為傳承字。《中文資訊處理技術的現狀與進展》張軸材主編 第12頁而簡體中文(網頁語言程式碼:zh-Hans),與繁體中文相對,是使用未被簡化的傳承字以及簡化字作為字彙的一種書面表達方式,常在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佤邦等地,也在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使用。Simplified vs. Traditional Chinese—What’s the Difference? https://eriksen.com/language/simplified-vs-traditional-chinese
這些簡化字是根據《漢字簡化方案》中的規則把傳統中文中的一些漢字進行簡化、合併、改造、新創而來,以及蒐集在中國歷史文獻中已有的異體字、俗字、潦草字、書法連寫、書法簡寫、古字而來的。
1977年頒佈的二簡字造成了一些混亂,不受人們歡迎,在1986年撤回。
2009年5月,中國開始就修改後的簡體字表徵詢公眾意見。 Page about the list at the State Language Commission's website, including a link to a pdf of the list. Syndicated from , 2009-04-09. Accessed 2009.04.10.《通用規範漢字表》於2013年9月正式實施,收錄 8105 個簡化字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附件:1.規範字與繁-{}-體字、異體字對照表,2013年08月19日。
== 歷史 ==
* 1920年2月1日,錢玄同在《新青年》上發表《減省漢字筆畫的提議》。
* 1931年9月26日,「中國新文字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海參崴舉行,中國共產黨代表瞿秋白、吳玉章等人與蘇聯共同草擬「北方話拉丁化新文字」,並發表中蘇雙方13條共同宣言:(節錄)「中國漢字是古代封建社會的產物,成了統治階級壓迫勞苦群眾的工具之一」、「要根本廢除象形文字,以純粹的拼音文字代替。並反對用象形文字的筆劃來拼音或注音」、「大會反對中國資產階級的所謂統一國語運動」第一次全國文字改革工作會議檔案匯編,文字改革出版社,1957年,第68頁。
* 1935年8月21日,中華民國教育部釋出第11400號部令,公佈《第一批簡體字表》。次年2月5日,因中國國民黨元老戴季陶強烈反對而作罷。
* 1936年2月,中華民國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訓令暫不推行簡體字。杜子勁,《中國文字改革論文集》,大眾書局,1950年,第184頁
* 1938年9月26日,蘇聯《真理報》表達應協助世界各民族改用俄語「俄文而外,其他文字只不過是過渡性的文字變體,要加以引導使其趨向統一。俄語要成為世界各民族的共同語言。」張席珍,文改內幕,中國語文月刊,第8卷第2期,1961年10月,第16頁。
* 解放區的群眾採用並創造了許多簡體字,例如「-{遼、遠、擁、護、開、關、運、動、奮、鬥、敵、衛、勝、藝、習、團}-」等,這些字習慣上被叫作「解放字」張文忠,夏軍編著. 語言文字規範十五講[M]. 2019 第38頁張書巖、王鐵昆、李青梅、安寧,《簡化字溯源》,語文出版社,1956年,第18頁、第100-110頁。
*1952年2月5日,在中央教育部的籌劃下,由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改組合並其他機構組成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俄籍顧問謝爾應琴柯(Selchiuchinko)在「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會議上指示:「嚴格的拼音原則是採用中國共產黨員在蘇聯創制的那套拼音文字是最合理的」汪學文,中共文字改革之概況及其對傳統文化之影響,《中共簡化漢字之影響》,第215-217頁。
* 1953年3月25日,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漢字整理組成立,開始著手擬定《常用漢字簡化表草案》。專家們以普遍通行的簡體字為主,輔以草書楷化的方法,選定了在群眾中比較流行的700個簡體字,擬出第一稿。但毛澤東看過後卻很不滿意,提出:“700個簡體字還不夠簡,作簡體字要多利用草體,找出簡化規律,作出基本形體,有規律地進行簡化。漢字的數量也必須大大減縮,一個字可以代替好幾個字,只有從形體上和數量上同時精簡,才算得上簡化。”文字改革委員會估計漢字難以在短時間改為拼音文字,中間會有新舊文字的過渡時期,因此在策略上需破壞漢字形體,削弱漢字效用,以簡化字創造漢字內部利於拼音化的條件中國語文雜誌社編,《簡化漢字問題》,中華書局,1956年,第98頁。
* 1954年12月,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改組為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簡稱文改會,直屬於國務院。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俄籍顧問謝爾應琴柯(Selchiuchinko)在「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會議上指示:「嚴格的拼音原則是採用中國共產黨員在蘇聯創制的那套拼音文字是最合理的。」
* 1955年1月7日,文字改革委員會公佈《漢字簡化方案草案》,有三個表:〈798個漢字簡化表〉、〈擬廢除的400個異體字表〉、〈漢字偏旁手寫簡化表〉。第二表就是其後分拆出的《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的草案。〈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說明〉中指出:「透過這個草案的討論,我們希望大家共同努力研究中國文字改革問題,為今後進一步整理漢字和實行拼音文字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 1955年1月,文字改革委員會在《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說明》中提出漢字難以在短時間改成拼音文字,在開始實行拼音文字後,仍會有一個新舊文字並用的過渡時期,漢字仍然是一定時期內必須使用的重要工具,並提出了三種簡化漢字的方法:筆畫、字數、寫法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說明——漢字簡化的目的和方法》// 吳玉章等,中國語文雜誌社 中國語文叢書,《簡化漢字問題》,中華書局,1956年,第97-100頁。
* 1956年1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全體會議第23次會議透過《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
* 1956年1月31日,《人民日報》全文發表國務院的《關於公佈〈漢字簡化方案〉的決議》和《漢字簡化方案》。
* 1958年1月10日,周恩來發表《當前文字改革的任務》報告,指責「一些右派份子對文字改革進行了惡毒的攻擊,說漢字簡化搞糟了,群眾都反對,要國務院收回成命,把《漢字簡化方案》撤回」,表示漢字簡化「是符合群眾利益並且受到群眾熱烈歡迎的好事」,「應該給以堅決支援」。
* 1964年5月,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出版《簡化字總表》,第一表是352個不作偏旁使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個可作簡化偏旁的簡化字,第三表是由第二表類推的1754字,共2236字。
* 自1976年起,新加坡教育部發布的漢字簡體字表與中國大陸的簡化字完全相同謝世涯副教授 新加坡漢字規範的回顧與前瞻。http://huayuqiao.org/articles/xieshiya/Simplified/5_XinJiaPoHanZiGuiFan-XP.htm
* 1977年12月20日,公佈《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該方案中新增的簡化漢字被稱為“二簡字”。
* 1986年6月24日,國務院發出《國務院批轉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關於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和糾正社會用字混亂現象的請示〉的通知》,宣佈廢止《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
* 1986年10月10日,重新發表《簡化字總表》,刊載在10月15日的《人民日報》,共收2274個簡化字及14個簡化偏旁,-{贇(贇)}-等類推簡化的生僻字沒有收錄,“-{疊(疊)}-”、“覆”、“像”、“-{囉}-”(類推簡化為“-{囉}-”)不再簡化為“迭”、“-{復}-”、“象”、“-{羅}-”。
* 1993年,新加坡教育部中小學華文字表委員會對該部1976年頒行的《簡體字總表》的個別簡體字,也作了相應的修訂,使全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1986年重新發表的《簡化字總表》相同。
* 2013年6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含附表《規範字與繁-{}-體字、異體字對照表》,社會一般應用領域的漢字使用以《通用規範漢字表》為準,其中有簡化字 8105 個。
== 簡化方法 ==
有許多簡化字並不依從漢字原來的六書系統。然而簡化字也不是一個獨立的、新的系統,依賴對繁體字之改造,因此也不能完全脫離於六書系統自成體系。整體來說,在制訂簡化字的過程中,採用了“字型結構簡化”、“類推簡化”、“廢除異體字”、“採用新字形”等方法。
=== 簡化原則 ===
簡化字的原則最早可追溯到錢玄同於1922年提出的簡化原則,其八項簡化原則為:假借字、形聲字、草書楷化、特徵字、輪廓字、會意字、符號字及偏旁類推字。雖然這些原則並非錢玄同原創(比如在顏真卿和皇象的書法作品中,這些簡化字都曾經出現),並且頗為籠統、尚不能涵括實際的漢字簡化方法,但這些原則頗具代表性,簡化字政策亦採用了不少。
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簡化字研訂時所採用的原則如下:
* 從俗從簡
* 規範化
# 消除異體字
# 突出形聲特性
# 盡量保留表意特性
* 穩定性
* 實用性
* 適當的藝術性
1952年,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確定以“述而不作”作為漢字簡化的原則。同年,毛澤東指出「簡化」不只是字型形象上簡化,更要合併漢字,減少規範漢字的數量。
=== 合併簡化 ===
有不少字簡化時被合併至另一字,具體有三類情況:
# 用簡單的古字代替現代的字。
# 用一個新的簡化字代替多個文字。
# 將部分字合併,將某字部分意義換到另一個筆畫簡單的字上,該字其他意義保留。
另外漢字簡化有時將字源和意義不相關、讀音不同、歷史上很少用的罕見字進行合併。
許多繁簡轉換的軟體,在簡轉繁無法正確地轉換。常見轉換失敗或錯誤的字有「-{後}-」、「-{幹}-」、「-{復}-」,因此許多情況下,簡轉繁的文章仍可識別原文是簡化字,下表列舉了一些漢字及其本義,「被合併的字」列出了該字可能對應的繁體字(不包括其自身),簡化後右邊的字被左邊的代替,左邊的字兼具本義和被合併漢字的意義,不少字的本來音義被遺忘。
字 本義 被合併的字
-{卜}- 占卜/卜姓 -{蔔}-
-{僕}- 向前跌倒 -{僕}-
-{樸}- 讀pò,朴樹,如中藥名:厚朴/讀piáo,樸姓/讀pō,朴刀 -{樸}-
-{適}- 讀kuò(括),罕用古字(古人名:-{李適}-、南宮适) -{適}-
朮 讀zhú,中藥名:蒼朮、白朮;人名:兀朮、朮赤 -{術}-
-{葉}- 讀xié,同“協” -{葉}-
-{沈}- 讀shěn,沈姓/讀chén,同“沉” -{瀋}-
-{寧}- 作門屏之間解的-{寧}-讀zhù(柱)。為避免此-{寧}-字與-{寧}-的簡化字混淆,原讀zhù的-{貯、佇、薴、紵}-作-{貯、佇、苧、紵}- -{寧}-
-{薴}- -{薴}-(níng)簡化為-{薴}-,是芳香有機化合物;但-{薴}-(zhù)本是苧麻,多年生草本植物,改寫法為-{苧}-(非正式簡化) -{薴}-
-{姜}- 姜姓 -{薑}-
-{幹}- 盾、冒犯、牽連、關涉、請求、水邊、天干 -{乾}-(讀qián時不簡化,如“乾坤”)、-{幹}-、-{榦}-
-{徵}- 遠行/討伐 -{徵}-(讀zhǐ時不簡化,如“宮商角-{徵}-羽”)
-{了}- le,助詞/liǎo,結束、完全,如“了卻”、“受不了” -{瞭}-(讀liào時不簡化,如“瞭望”)
-{鬥}- 讀dǒu,容量,斗笠、斗篷;星名(北斗、鬥宿);-{鬥}-牛,指鬥宿和牛宿,代表吳越地區,或指中國傳說的野獸名 -{鬥}-
-{後}- 皇帝的正妻、先秦指代君主 -{後}-
-{黨}- 古族名“党項”/黨姓 -{黨}-
-{蔑}- 蔑有消滅、微小(如蔑視)、拋棄、輕侮等義。 -{衊}-
沖 用液體澆、水撞擊的;本義:向上湧流,如“沖天”;幼小,空虛,金庸小說中有沖虛道長 -{衝}-
-{於}- 文言虛詞,後接動詞,構成動作/于姓 -{於}-
-{萬}- 讀wàn,同“-{萬}-”/讀mò,複姓:万俟 -{萬}-
-{醜}- 十二地支之一,夜裡一點到三點為醜時 -{醜}-
-{鬱}- 濃郁/鬱姓 -{鬱}-
-{廠}- 厂部,讀hàn,山崖(古字);ān,同“庵” -{廠}-
-{廣}- 广部,讀yǎn,義為依山而建之屋,《紅樓夢》中有「蘆雪-{廣}-」;ān,同“庵” -{廣}-
-{表}- 表示、表達/表格/表親/表率 -{錶}-
-{範}- 範姓 、範陽 -{範}-
-{谷}- 山谷/谷姓 -{穀}-
-{澱}- 淺的湖泊 -{澱}-
-{松}- 松樹 -{鬆}-
-{裡}- 長度單位/故里、巷 -{裡(裡)}-
-{簾}- -{簾}-,酒家幟(後起字) -{簾}-
-{胡}- 胡亂/胡姓/胡人 -{鬍}-
-{板}- 成片的較硬物體 -{闆}-
-{布}- 織物/姓氏 -{佈}-
-{只}- “-{只}-”在中古以後與“-{祗}-”通,表示“僅僅、惟一”的意思。副詞“-{只}-”與量詞“-{隻}-”在古書中絕不通用 -{隻、祗}-
-{餘}- 我/余姓 -{餘}-
-{幾}- 小或矮的桌子 -{幾}-
-{機}- “-{機}-”原為木名(榿木),揚雄的《蜀都賦》有“春-{機}-楊柳”句 -{機}-
-{屍}- 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如「-{屍}-位素餐」 -{屍}-
-{遊}- 水裡行動、流動/不固定/遊姓 -{遊}-
-{臺}- 地名,如:台州、天台山/敬辭,如:兄臺、臺端/通“-{臺}-” -{臺、檯、颱}-
-{籲}- 歎息、歎詞/表示驚疑 -{籲}-
-{雲}- 說話 -{雲}-
-{芸}- 芸香 -{蕓}-
-{澐}- 形容水流動,如“大江-{澐澐}-” -{澐}-
-{漓}- 淋漓 -{灕}-
-{價}- jiè-{價}-人(古時派遣傳送東西或事情的人),如敬稱別人的僕役為「貴-{價}-」/大的,善的/地名:朝鮮有價川市 -{價}-
-{系}- 系統、系列 -{係、繫}-
-{豐}- 容貌姿態美好 -{豐}-
-{面}- 面子、表面 -{麵(麵)}-
-{志}- 志願 -{誌}-
-{準}- “-{準}-”是“-{準}-”的俗體,但近代有了分工:“-{準}-”字只用於“準許”之意 -{準}-
-{出}- 與“入”相對 / 顯露 -{齣}-
-{周}- 朝代,姓氏/牙周、圓周、周界 -{週}-
-{願}- 老實謹慎:誠~ -{願}-
-{御}- 駕駛車馬/治理、統治/對帝王所作所為及所用物的敬稱 -{禦}-
才 僅,同“-{才}-” / 才能、能力 -{才}-
-{麼}- “-{么}-”(yāo)的俗體。“-{麼/麼}-”字由“-{么/麼}-”和“麻”合成 / 麻將胡牌型 : 十三-{麼}- -{麼/麼}-
-{秋}- 四季中的第三季 -{鞦}-
-{千}- 數字,即1000 -{韆}-
-{扎}- 刺、鑽、奮力支撐 -{紮}-
-{兇}- 不吉利/年成不好/喧嘩 -{兇}-
-{獵}- 音xī,《山海經·大荒北經》中有熊狀怪獸名為“-{獵獵}-” -{獵}-
-{臘}- 音xī,乾肉 -{臘}-
-{蠟}- 音zhà,古祭名,如京劇有《-{蠟}-廟》 -{蠟}-
累 lěi,積累/lèi,勞累/léi,纏縛,通“-{纍}-” -{纍}-
克 能夠,如「克盡己任」/勝過,如「攻克」/剋制,通“-{剋}-” -{剋}-
合 “合”義比“-{閤}-”寬,“-{閤}-”同“闔”,如“闔家”亦作“-{閤}-家”、“-{合}-家” -{閤}-
-{札}- 書信 -{劄}-
-{佔}- 姓氏/占卜 -{佔}-
-{並}- 幷州/同「-{併}-」 -{並、併}-
-{扣}- 套上、戴上/拘留 -{釦}-
-{託}- 承舉、襯 -{託}-
-{劃}- 撥水前進/合算 -{劃}-
-{致}- -{緻}-是密的意思,如“-{細緻}-”;古與致通 -{緻}-
-{制}- 制度、制定、制止 -{製}-
-{築}- 樂器名 -{築}-
-{復}- 反-{復}-的-{復}-本作-{復}-,但是-{復}-和-{複}-並不是同義詞。-{複}-只用於重-{複}-和-{複}-雜的意義 -{復、複}-
-{蒙}- 披蓋 / 遭受 -{濛、懞、矇}-
-{闢}- 法、刑,如「大辟」/君,如「復辟」/上古“-{闢}-”、“避”曾經通用作“闢”,後代不通用 -{闢}-
-{蘋}- -{蘋}-,草名,蒿的一種,《詩經·小雅·鹿鳴》:“食野之-{蘋}-” -{蘋}-
-{種}- 讀chóng,-{種姓}- -{種}-
-{塗}- 涂姓 -{塗}-
別 讀bié,分辨,分離,差異,另外的/插上,如「別針」/轉,如「別過臉」/不要 -{彆}-
-{夥}- 夥,傢伙,伙食;作多解的-{夥}-不簡化為-{夥}-,如“所獲甚-{夥}-” -{夥}-
-{癢}- -{癢}-,病,《詩經·小雅·正月》:“癙憂以-{癢}-” -{癢}-
-{折}- 折斷,屈折 -{摺}-
-{鹹}- 皆 -{鹹}-
-{朱}- 朱姓 / 紅色 -{硃}-
-{借}- 借(jiè)本義為借貸。-{藉}-口、憑藉的藉(jiè)簡化作借,慰藉、狼藉等的藉(jí)仍用藉 -{藉}-
-{灑}- “-{灑}-”義比“-{灑}-”寬。僅在用於灑水義時兩字互通。男性自稱詞“-{灑}-家”不能轉換成“-{灑}-家” -{灑}-
-{回}- 返回、章回、回族。“-{迴}-”只用於“-{迴}-旋”之意 -{迴}-
-{刮}- 用刀子去掉物體表面的東西。 -{颳}-
-{冬}- 四季中的第四季 -{鼕}-
-{據}- 讀jū,拮据 -{據}-
-{誇}- 夸父、夸克 -{誇}-
-{櫃}- 讀jǔ,柜柳 -{櫃}-
-{舍}- 讀shè,居住的房子,古代行軍一宿或三十里為一舍 -{捨}-
-{卷}- 讀juàn,卷宗 -{捲}-
旋 讀xuán,如“螺旋” / 讀xuàn,如“旋風” -{鏇}-
-{傭}- -{傭}-金(作買賣付給中間人的報酬) -{傭}-
-{聽}- “-{聽}-”字原讀音為yín,古指張口而笑的樣子,《史記·司馬相如傳》有句:“無是公-{聽}-然而笑” -{聽}-
-{隸}- 同“逮” -{隸}-
-{勝}- 讀xīng,會意兼形聲字,生肉,肉臭味,同「腥」 -{勝}-
-{釐}- 國際單位制詞頭(centi-), 代表100分之1 -{釐}-
-{曲}- 彎,與「直」相對/音樂/曲姓 -{麯(麴)}-
梁 梁姓 -{樑}-
困 困難、困擾 -{睏}-
-{蟲}- 『虺』的古字 / 在古時『-{蟲}-』是代表無腳的蟲 , 『-{蟲}-』是代表有腳的昆蟲 。/ 漢字部首 : -{蟲}-部 -{蟲}-
彩 多顏色的 -{綵}-
-{義}- 「叉」的俗字/「-{義}-」的俗字 -{義}-
-{體}- 讀bèn,同“笨”/讀tǐ,身體、體育館 -{體}-
== 計算機領域 ==
=== -{zh-cn:計算機;zh-tw:電腦;}-編碼 ===
簡體中文(,網頁語言程式碼:zh-Hans,或網頁國家和地區程式碼:zh-CN、zh-SG及zh-MY)傳統上使用GB2312、GBK或GB18030編碼,作為計算機術語在計算機媒介上被廣泛使用,如各種軟體操作介面或文件的“簡體中文版”。而繁-{}-體中文(又稱「正-{}-體中文」,網頁語言程式碼:zh-Hant,或網頁國家和地區程式碼:zh-TW、zh-HK及zh-MO)通常使用“BIG5編碼”,港澳亦有採用「BIG5-HKSCS編碼」,是另一個獨立中文版本。除非採用UTF-8等Unicode編碼,簡體中文與繁體中文版本通常互不相容。
「簡體字」是中華民國《第一批簡體字表》所用的名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的稱呼上一向是「簡化字」,參考《簡化字總表》)。由於使用簡體中文軟體的主要是中國大陸使用者,故而這裡的“簡體中文”事實上等同於“GB2312編碼”或“GB18030編碼”,意即絕大部份軟體的“簡體中文版”採用普通話的漢字編碼,特別是IT術語的翻譯,與海外之簡體中文也不盡相同。
中國大陸官方標準「漢字」的正式稱呼是「規範漢字」(包括簡化字和傳承字),目前簡化字主要在中國大陸、新加坡以及少部分東南亞的華人社群中使用。至於馬來西亞,當地各大華文報刊和官方文字採取“簡繁並用”,而當地華校則教授簡體中文。需要注意的是中國大陸官方將簡化之前的本字稱作“繁-{}-體字”。由於人們對“簡化字”、“簡體字”與“簡體中文”等術語的混淆,簡體中文也常被泛指以「規範漢字」書寫的現代標準漢語。
在中國大陸,大部分漢字並未被簡化而繼續沿用,這些與繁體中文共通的漢字被稱為傳承字。
=== 漢字編碼字符集 ===
簡體中文自1980年代以來通常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總局公佈的GB 2312-1980以及其後繼的GBK和GB 18030-2000作為在計算機等電子通訊裝置上儲存和交換漢字資訊的編碼系統。近年來CJK和與之向下相容的Unicode跨語言編碼集也逐漸得到廣泛使用。GB 2312之後的大字符集均包含巨量繁體字,因而往往並非僅可供簡體中文使用,但在套用字型時預設會使用簡體中文的預設字型,因而字型筆畫等往往遵循中國大陸標準。
=== HTML標準 ===
全球資訊網聯盟建議使用zh-Hans這一語言標籤作為語言屬性的值和Content-Language的值,以指明網頁使用的是簡體中文Richard Ishida (editor): Best Practice 13: Using Hans and Hant codes in Internationalization Best Practices: Specifying Language in XHTML & HTML Content - W3C Working Group Note 2007年4月12日。
== 傳承字 ==
=== 與簡體、繁體的區別 ===
廣義上是指歷史上流傳下來(主要是隸變之後的楷書字型)沿用至今的漢字,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對於香港、澳門和臺灣而言,「傳承字」即為正在使用的傳統漢字;狹義上是指未被《簡化字總表》簡化的漢字,中國大陸目前主要使用的規範漢字主要包括簡化字和未經簡化的傳承字(但使用新字形)。例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千年以來字型皆未改變,全是傳承字(不考慮冷僻字)。
嚴格來講,「繁-{}-體字」這個詞只在一個字存在簡化字時使用,如某漢字無對應的簡化字,則屬於傳承字範疇。但在某些時候,港澳臺通行字型會被籠統的稱為「繁-{}-體字」;大陸規範漢字(包括簡化字和未被簡化的傳承字)會被籠統的稱為「簡體字」。並非所有常被稱作「繁-{}-體字」的傳統漢字都比簡化字更繁複,所謂「一簡多繁」中還有很多這種例子。
=== 特點 ===
*初現於漢代的楷書的書寫結構,之後結構變化少,沿用至今。
*繁-{}-體字在中國大陸一直是正式文字直到出臺《簡化字總表》,經官方公佈法案,以簡化字和未被整理簡化的傳承字為規範漢字。
*繁-{}-體字目前通行於臺灣、澳門和香港以及海外,特別是美國、歐洲與大洋洲和印度洋上島國的一些華人社群。
*在中國大陸地區和新加坡一部分民眾可對繁-{}-體字完整閱讀,但書寫多用簡化字。
*在馬來西亞,大部分華人可對繁-{}-體字完整閱讀,但書寫多用簡化字。
*大五碼為繁體中文最常用的電腦編碼;常用的簡體中文編碼為GB 2312、GBK或GB 18030。在GB 18030和Unicode下可以同時使用繁體字、簡化字和傳承字。
在文字學上,繁體字較可以符合中文字的六書裡,屬於獨體造字法的象形與指事,與屬於合字造字法的會意和形聲,這四種造字原則。部分簡化字則較難直接表達出中文字的此一特性。
== 影響 ==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法律規定,簡化字已取代繁-{}-體字成為中國大陸的規範漢字,而繁-{}-體字、異體字則被定為不規範漢字。日常使用漢字,字形要以《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公佈的7千多個漢字為依據,包括簡化字和未被簡化的傳承字,而繁-{}-體字(收錄於該表的附表)不在這7千多個漢字之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七條規定下列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體字、異體字:
#文物古蹟;
#姓氏中的異體字;
#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
#題詞和招牌的手書字;
#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有關部門批准的特殊情況。《華夏文化》 ,胡吉成。
聯合國的正式中文檔案記錄一度以繁-{}-體中文為正式語文之一,但自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的中國席位之後,簡化字作為聯合國的正式語文。基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際地位,世界衛生組織、世界氣象組織等其他國際組織也採用簡化字。大多數國家因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有外交關係,也接受了簡化字和普通話作為中文規範。
新加坡在1969年曾推出自己的《簡體字表》(有別於中國字形),新加坡於1974年正式採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頒佈的《簡化字總表》,馬來西亞的漢字簡化工作稍晚於新加坡,在1981年2月出版了《簡化字總表》。
緬甸佤邦的官方文字為簡體中文。
繁體字在簡化字普及前曾經是漢字在海外華人圈中主流,唐人街上的商業招貼及中文媒體、漢語教學曾一律使用繁體字。《環球時報》引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改革開放以前,美國的漢語教學一直延續著繁體字的傳統。改革開放後,第一批大陸留美博士畢業,他們開始編寫簡化字的中文教材。截止2006年,美國2300多所高中開辦中文“先修課程”,採用簡化字的比率已有一半。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往往居於國際交往強勢地位,半個世紀以來近30年,外國人學習中文基本使用簡化字。 1990年後,中國教育機構推出一系列面向外國非中文使用者的漢語水平考試(HSK,被稱為“漢語託福”),以簡體中文為標準。
港臺俗字大多來自民間流傳的簡筆字或古字,其中有一些與日本新字型以及簡化字相同或相似。日本除了官方簡化的新字型外,民間也有使用不規範的「」用於速記。曾有人建議統一中日簡字,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
== 名詞解釋 ==
*簡化字: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64年公佈,1986年修訂的《簡化字總表》為標準,對應的是“繁-{}-體字”。
*簡體字:歷史上乃指筆畫較少的俗體字,與簡化字意思有所不同。
*簡體中文:是美國公司微軟推出的Windows作業系統其中一個漢語版本,為中國大陸所定製,使用“GB2312”和“GB18030」編碼,其所用字型皆以簡化字為基準。
== 繁簡之爭 ==
支援簡化字的人士通常主張簡化字的字形一些是古來有之,如「-{雲}-」與「-{雲}-」本義相同,是異體字的關係,並主要來自於行書與草書的楷書化、許多偏旁等來自草書,其類推簡化字也因而來自草書。
反對者認為簡化字只是借用了古有之字的字形,而未必沿用了該字的本意,因而不能認為是古以有之,如「-{廣}-」和「-{廣}-」本是兩不同的字,後者卻被用作前者的簡化字,而草書楷化並無先例,本質還是在造新字。
== 參見 ==
* 漢語
* 二簡字
* 漢字簡化
* 漢字簡化爭論
* 漢字拉丁化
* 國語、普通話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 引用 ===
=== 來源 ===
# 李樂毅:《簡化字源》
# 張書巖:《簡化字溯源》,ISBN 978-7-80126-303-2 (網路文字)
# 蘇培成:《漢字簡化字與繁-{}-體字對照字典》
#《語言文字規範手冊》,語文出版社
== 外部連結 ==
* 方舟子, 漢字簡化之爭
* 韓敬體,談我國的漢字簡化問題
* 宋柏堯,建國前的語文工作
Category:漢字簡化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 |
太空梭 | 太空梭()又稱-{zh-cn:太空梭;zh-sg:太空梭;zh-tw:太空梭}-,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1981至2011年運作的近地軌道航天器,有一定重複使用空-{}-間,正式專案名稱“航天運輸系統”(Space Transportation System,STS)。太空梭是1969年可回收航天器方案中唯一獲資助的專案,也是美國太空梭計劃的核心。太空梭先經四次軌道測試飛行,其中第一次在1981年;到1982年時開始執行正常的飛行任務。美國共製作五架完整的太空梭軌道飛行器(挑戰者號、哥倫比亞號、發現號、亞特蘭蒂斯號和奮進號),並在前後三十餘年間執行135次任務,每次都是從佛羅里達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飛。除發射哈勃空間望遠鏡、多枚人造衛星和空間探測器外,太空梭執行的任務還包括完成軌道科學實驗,參與國際空間站的建設和維護。所有太空梭的任務總時長為1322天19小時21分23秒。
太空梭的部件包括:三個洛克達因RS-25發動機和兩個OMS發動機的軌道飛行器;一對可回收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屬消耗品、用於存放液氫和液氧的外儲箱。太空梭是可重複使用的航天器,兩個固體火箭助推器和軌道器上由外儲箱提供燃料的三個主發動機就像常規火箭一樣並行操作。固體火箭助推器在航天器抵達軌道前分離;外儲箱在即將入軌時分離;入軌機動由軌道器的兩個軌道機動發動機完成。在任務完成後,軌道器將會啟動軌道機動發動機脫離軌道並返回大氣層。再入期間,軌道器會受到隔熱瓦保護,最後經過滑行像太空飛機一樣在跑道著陸。太空梭大多數著陸點是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太空梭著陸設施或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羅傑斯幹湖。軌道器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著陸後,會用波音747特別改裝後的太空梭運輸飛機送回肯尼迪航天中心。
1976年製成的“企業號”是第一個軌道器,但並沒有實際的軌道飛行能力,只能用於進近與著陸測試。起初建造的全功能軌道器共有四架,分別是“哥倫比亞號”、“挑戰者號”、“發現號”和“亞特蘭提斯號”,其中“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分因1986年和2003年的任務事故損毀,導致14名宇航員喪生。1991年,美國建造第五架可運作軌道器“奮進號”,用於代替“挑戰者號”。2011年7月21日,“亞特蘭提斯號”完成最後一次飛行任務後,太空梭從此宣告全部退役。此後,美國長年依靠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將宇航員送上國際太空站,直至2020年5月30日的商業航天員計劃首飛時止。
== 設計和發展 ==
=== 歷史背景 ===
美國空軍在20世紀50年代提議用配備飛行員且可重複使用的滑翔器執行軍事任務,如偵察、衛星攻擊和空對地武器攻擊等。50年代末,空軍開始發展有一定重複使用空間的X-20試驗機。1961年,空軍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試驗機專案合作並訓練六名飛行員。由於開發成本不斷上升,而且雙子座計劃更加優先,試驗機專案於1963年12月取消。空軍還曾於1957年開展研究,檢測是否能重複使用助推器,這些研究成為航空太空梭的基石。1962至1963年的初步設計階段尚未涉及能完全重複使用的航天器。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還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同空軍合作開發舉升體,測試主要透過機身而非機翼產生升力的飛行器,測試專案包括M2-F1、M2-F2、M2-F3、HL-10,以及X-24A和X-24B試驗機。專案測試的空氣動力學特徵後來納入太空梭設計,如高空高速無動力著陸等。
=== 設計過程 ===
1966年9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空軍釋出聯合研究結論,為滿足將來需求研發的新型航天器最好能夠實現部分再利用來節省成本。1968年8月10日,航空航天局載人航天辦主任喬治·穆勒宣佈可重複使用太空梭計劃,之後又為發射與再入綜合航天器設計釋出需求建議書,這種綜合航天器後來發展成太空梭。航空航天局宣佈不會根據初步建議擇優簽約,而是分階段承包太空梭開發。第一階段要求競標的航天公司完成研究;第二階段是兩家承包商競爭特定合同;第三階段涉及航天器部件細節設計,第四階段才是航天器製作。
1968年12月,航空航天局成立太空梭任務組負責確定可重複使用航天器的最佳設計,通用動力、洛克希德公司、麥克唐納-道格拉斯公司和北美羅克韋爾拿到研究合同。1969年7月,太空梭任務組釋出報告,認為太空梭可用於短期載人飛行和空間站任務,也能用於發射、維護和回收人造衛星。報告還將未來的可重複使用太空梭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把可重複使用的軌道器裝上一次使用助推器;第二類採用多個一次使用運載火箭的發動機與單個推進劑儲存箱;第三類的軌道器和助推器都能重複使用。1969年9月,美國副總統斯皮羅·阿格紐領導的太空任務組釋出報告,呼籲開發可運送人員和貨物到近地軌道的太空梭,能在軌道和月球間傳輸的太空拖船,以及用於深空旅行的可重複使用核上面級。
太空梭任務組的報告發布後,許多航天工程師都對明顯最能節省硬體成本的第三類青眼有加。曾參與水星飛船設計的馬克斯·法格取得可完全重複使用的二級系統專利,設計方案是直翼軌道飛行器附在更大的直翼助推器上。 但美國空軍飛行動力學實驗室指出,直翼設計無法承受再入時的極高熱力和空氣應力,而且功能單一,不能實現提供多種功能的設計目標。此外,空軍需要的有效載荷能力業已超出法格設計所限。1971年1月,航空航天局與空軍高層確定,太空梭的最佳設計方案是三角翼軌道飛行器和消耗型推進劑儲存箱。
確認需要可重複使用的重型航天器後,航空航天局和空軍開始確定各種功能的設計要求。空軍認為太空梭要有發射大型衛星的能力,所以要把重2.9噸的物體提升至東向近地軌道,或將18噸的物體送入極軌道。根據不同的衛星設計方案,太空梭需要長18米,寬4.6米的有效負載艙。航空航天局經評估認定土星系列運載火箭採用的F-1和J-2火箭發動機不能滿足太空梭需要,然後在1971年7月向洛克達因釋出合同,開始研發太空梭主發動機。
檢視29種太空梭方案後,航空航天局選中帶有兩個側助推器的設計,並且助推器還能重複使用來降低成本。同樣出於成本考慮,航空航天局和空軍選擇使用固體燃料助推器,而且這樣的助推器落入大海後也更容易翻新。1972年1月,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松批准太空梭計劃,航空航天局也在同年三月確定最終設計。同年八月,航空航天局與北美羅克韋爾簽訂軌道器製造合同,固體燃料助推器合同由賽奧科公司()獲得,馬丁·瑪麗埃塔拿到外儲箱合同。
=== 發展 ===
1974年6月4日,北美羅克韋爾開始建造第一個軌道器,之後得名“企業號”的“OV-101”。“企業號”屬測試飛行器,不包含發動機和隔熱部件。1976年9月17日完工後,“企業號”被運到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測試。羅克韋爾製出“098號主推進試驗品”,是附在外儲箱上的結構桁架,帶有三個太空梭主發動機,並在國家空間技術實驗室測試確保發動機能安全完成發射過程。接下來北美羅克韋爾又在“099號主推進試驗品”測試機械應力和熱應力,確定發射和再入時空氣動力和熱應力的強度。
太空梭主發動機開始開發的時間比預訂延遲九個月,同時普惠公司質疑洛克達因公司為何能拿到合同。首個可重複使用變推力發動機的開發過程遇到許多問題,第一臺直到1975年3月才完成。發動機測試期間有多個噴嘴故障,甚至出現渦輪葉片斷裂,但航空航天局還是向洛克達因訂購三架軌道器所需的九臺發動機,這些發動機從1978年5月開始製作。
航空航天局在太空梭隔熱系統研發過程中經歷重大延誤。該局過去的航天器採用燒蝕隔熱罩,但不能多次使用。考慮到太空梭可以用重量較輕的鋁建造,航空航天局決定採用隔熱瓦,這樣有需要時就可以單獨更換。“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於1975年3月27日開建,1979年3月25日運至肯尼迪航天中心,但抵達時三萬片隔熱瓦尚有兩成沒裝,裝好的又有相當一部分必須更換,導致“哥倫比亞號”兩年後才能飛行。
1979年1月5日,航空航天局訂購第二架軌道器。羅克韋爾同月開始把“099號主推進試驗品”轉製成“OV-099”,便是之後的“挑戰者號”太空梭。29日,航空航天局又訂購兩架軌道器“OV-103”和“OV-104”,後來分別得名“發現號”及“亞特蘭提斯號”。之後成為“奮進號”太空梭的“OV-105”雖然早在1982年2月便開始製作,但航空航天局在1983年決定把太空梭編隊限制在四架。“挑戰者號”爆炸後,航空航天局於1987年9月恢復“奮進號”生產。
=== 測試 ===
送抵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後,“企業號”被裝上波音747改裝的太空梭運輸飛機開始飛行測試。1977年2月,“企業號”開始進近與著陸測試,飛行期間始終與太空梭運輸飛機相連。1977年8月12日,“企業號”執行首次滑翔測試,脫落太空梭運輸飛機後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著陸。此後“企業號”又經過四次飛行測試,再於1978年3月13日送到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裝上外儲箱和固體燃料助推器後在垂直地面振動試驗場接受晃動試驗,還用振動試驗模擬發射時的應力。1979年4月,“企業號”返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安裝外儲箱和固體燃料助推器後轉送肯尼迪航天中心39號發射臺,用於驗證發射複合體設施的恰當方位。1979年8月,“企業號”回到加利福尼亞州,後在1984年范登堡空軍基地六號太空發射複合體的開發過程中使用。
1980年11月24日,“哥倫比亞號”開始安裝外儲箱和固體燃料助推器,同年12月29日送到39號發射臺。STS-1不但是首次太空梭任務,也是航空航天局的載人航天器首飛。1981年4月12日,太空梭首度發射,帶著約翰·楊和羅伯特·克里彭飛上藍天。兩名飛行員在兩天任務期間檢測太空梭的各種裝置,發現“哥倫比亞號”軌道機動系統吊艙有多塊隔熱瓦脫落。航空航天局與空軍合作,使用衛星拍攝“哥倫比亞號”機底照片,確定沒有損傷。4月14日,“哥倫比亞號”返回大氣層並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著陸。
航空航天局接下來又三次試飛“哥倫比亞號”。1982年7月4日,肯·馬丁利和亨利·哈特斯菲爾德完成STS-4任務後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混凝土跑道著陸。羅納德·里根總統和第一夫人南希·里根接見工作人員,總統還在現場演說。STS-4成功後,航空航天局宣佈航天運輸系統投入運作。
== 太空梭詳解 ==
太空梭是歷史上第一種可操作且可重複使用的軌道航天器,每個太空梭軌道器的設計使用壽命都有十年,能發射一百次,而且後來還得以延長。發射時的太空梭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別是載有人員和有效載荷的軌道器,外儲箱和兩個固體助推器。
航空航天局和空軍各機構分別負責航空飛機任務的不同領域。肯尼迪航天中心負責赤道軌道任務的發射、著陸和週轉操作(所有任務都在此發射);空軍下屬的范登堡空軍基地負責極軌道任務的發射、著陸和週轉(從未使用);林頓·約翰遜太空中心負責所有太空梭運作的指揮協調,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負責主發動機、外儲箱和固體助推器,斯坦尼斯航天中心負責測試主發動機,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管理全球測控網。
=== 軌道器 ===
軌道器包含火箭和飛行器雙重設計元素,既能像火箭般垂直髮射,又能像滑翔機一樣著陸。機身分成三部分,為乘員艙、貨艙、發動機艙和飛行操縱提供支援。太空梭主發動機艙在軌道器後部,發射時提供推力,還有軌道機動系統確保軌道器能在太空進入、更換和退出軌道。兩側的三角翼長18米,內邊緣(機翼後側)與機身呈81°角,外緣(機翼前側)呈45°。兩翼內外都有升降副翼,太空梭再入時能與兩翼之間位於發動機下方、用來控制橫軸的襟翼一起提供飛行控制功能。軌道器的垂尾後仰45°,上面的方向舵能拆分開來起減速作用。垂尾還包含兩部分減速傘系統,能在軌道器著陸後減速。軌道器採用伸縮式起落架,由前起落架和兩個主起落架組成,每個都有兩個輪胎,前起落架還有電動液壓轉向功能。
==== 機組人員 ====
太空梭的機組人員組成因任務而異。每次測試飛行僅有兩名機組人員,指令長和飛行員各一人,兩人都是合格的飛行員,能駕駛軌道器飛行和著陸。包括實驗、貨物運送、艙外活動在內的各種軌道任務主要由任務專家執行,他們出發前均已接受對應培訓。航空航天局在太空梭計劃早期安排載荷專家與送貨任務一起出行,載荷專家大多是送貨任務買單公司的系統專家。因STS-51-L失事喪生的格里高利·賈維斯是最後一名跟隨太空梭飛行的載荷專家,此後除飛行員外,其他機組人員都是任務專家。STS-51-C和STS-51-J任務均有同一名航天工程師作為軍方代表隨行,因為兩次任務都有美國國家偵察局的貨物。太空梭任務通常配有七名機組人員,STS-61-A配有八人。
==== 乘員艙 ====
所有太空梭任務的乘員艙都有三層甲板,是經過加壓的居住區。駕駛艙除指令長和飛行員的兩個座位外,還有為其他機組人員準備的兩到四個位置。中層甲板位於駕駛艙下方,是廚房和床位所在,還有三到四個座位。中層甲板配有氣閘,能支援兩名宇航員的艙外活動,還能進入太空實驗室。中層甲板下面是裝置艙,裝有環境控制和廢物管理系統。
前四次太空梭任務的宇航員身穿改良版美國空軍高空全壓制服,其中包括航天器上升和下降期間穿戴的全壓頭盔。從第五次任務STS-5到“挑戰者號”失事時止,機組人員身著淺藍色一體式諾梅克斯()飛行制服並配氣體分壓頭盔。“挑戰者號”失事後,新任務的機組人員改穿區域性加壓服,是空軍高空壓力制服的區域性加壓版。1994年,高階逃生系統航天服取代發射和進入制服,在碰到緊急情況時更能保障宇航員安全。“哥倫比亞號”本在前四次任務配有修改過的SR-71黑鳥式偵察機零零彈射椅,但在STS-4任務後停用,STS-9任務後拆除。
飛行甲板位於乘員艙頂層,是軌道器飛行控制功能所在。指令長坐在左前方座位,飛行員坐在右前方,還有為其他機組人員準備的兩到四個座位。儀表板包含2100多個顯示屏或控制器,指令長和飛行員都配有抬頭顯示器和控制桿,用於在動力飛行時操控發動機,同時在無動力飛行時控制軌道器。兩個座位都有方向舵控制器,可以在飛行中轉舵或在前起落架著陸後控制輪子的方向。軌道器起初裝有多功能陰極射線管顯示系統,能顯示並操作飛行資訊。顯示系統向指令長、飛行員及後面的座位顯示飛行資訊,同時還能控制抬頭顯示器的資訊。1998年,“亞特蘭提斯號”升級多功能電子顯示系統,除飛行儀表升級成玻璃駕駛艙外,還把八臺陰極射線管顯示器換成11塊多功能彩色數字螢幕。多功能電子顯示系統於2000年5月隨STS-98任務飛上藍天,其他軌道器全部升級。飛行甲板後方裝有能觀察貨艙的窗戶,還有控制搖控機械臂移動貨物的控制桿。此外,飛行甲板後方裝有能檢視貨艙的閉路電視顯示器。
中層甲板包含機組人員裝置艙、休息區、廚房、醫療裝置和衛生站。人員使用模組化儲物櫃存放裝置,儲物櫃能按需擴大或縮小,還有安裝後常態化的地板隔間。中層甲板的左舷艙口是機組人員在地球上進出軌道器的門路。此外,每個軌道器起初都在中層甲板裝有內部氣閘,但“發現號”、“亞特蘭提斯號”和“奮進號”後來用貨艙的外部氣閘和軌道器對接系統取代內部氣閘,改善對接和平號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的操作。
==== 飛行系統 ====
軌道器配有航空電子系統,能在大氣層內飛行時提供資訊和操作功能。航空電子器件包括三個微波掃描光束著陸系統、三個陀螺儀、三個戰術空中導航系統、三個加速規、兩個雷達高度計、兩個氣壓高度計、三個姿態指引儀、兩個馬赫表,以及兩個C模式應答機。再入期間,機組人員會在速度降至五馬赫以下時啟動兩個空氣資料探針。軌道器有三個慣性測量單元,可在飛行任務始終用於制導和導航,還有兩個能在軌道飛行時對齊慣性測量單元的星跟蹤器,能在軌道時自動或手動對齊恆星。1991年,航空航天局開始用慣性導航系統升級慣性測量單元,新版本提供的位置資訊更加精確。1993年,航空航天局用STS-51首次把全球定位系統接收器送入太空。1997年,霍尼韋爾開始整合全球定位系統和慣性導航系統,用於取代慣性測量單元、慣性導航系統和戰術空中導航系統,後在2007年8月的STS-118任務首飛。
機組人員在軌道飛行期間主要使用S波段無線電聯絡,支援語間和資料通訊。四個S波段無線電中有兩個是相位調製收發器,能傳送和接收資訊;另外兩個是頻率調製傳送器,用於向航空航天局傳送資料。S波段無線電只能在視線範圍內操作,所以軌道器入軌後,航空航天局需採用跟蹤和資料中繼衛星系統和航天測控和資料採集網地面站與軌道器通訊。此外,軌道器貨艙外部還配有高頻寬Ku波段無線電,能充當交會雷達。軌道器另外還配有兩個特高頻無線電,可用於聯絡航空交通管制和執行艙外活動的宇航員。
太空梭的線傳飛控系統完全靠資料處理系統主計算機控制。資料處理系統操控軌道器的飛行控制功能和推進器,並在發射時控制外儲箱和固體助推器。資料處理系統包含五臺通用計算機、兩個磁帶大容量儲存單元,以及監測太空梭部件的各種感測器。原配通用計算機是IBMAP-101B,採用單獨的中央處理器、輸入/輸出處理器,以及非易失型固態儲存器。1991至1993年間,軌道器的通用計算機升級成AP-101S,儲存和處理能力更強,並將中央處理器和輸入/輸出處理器功能併入單個處理器縮小裝置體積、減輕重量。四臺通用計算機裝載航空飛機專用的主航空電子軟體系統,能操控所有飛行過程。上升、機動、再入和著陸期間,四臺裝載主航空電子軟體系統的通用計算機同步運作,產生四倍冗餘,能對結果查錯。如果出現軟體錯誤,導致四臺計算機都生成錯誤報告,第五臺通用計算機將啟動使用不同軟體的後備飛行系統,能夠在上升、軌道飛行、再入時控制太空梭,但不足以完成整個任務。五臺通用計算機分別放在中層甲板的三個獨立隔間,這樣萬一某臺計算機冷卻風扇故障,其他計算機仍能穩定工作。抵達軌道後,機組人員把部分通用計算機的功能從制導、導航與控制切換到系統管理和負載,支援任務執行。因飛行軟體需在跨年時重置軌道器計算機,所以太空梭任務不能在12月到1月執行。不過,航空航天局工程師在2007年找到解決辦法,此後的太空梭任務不受跨年問題限制。
太空梭任務通常會攜帶行動式通用支援計算機,能夠與軌道器的計算機和通訊套件整合,並監控科學和負載資料。早期任務攜帶的Grid Compass和行動式通用支援計算機都是歷史上很早的膝上型電腦,之後的任務開始採用蘋果公司和英特爾的膝上型電腦。
==== 貨倉 ====
貨艙佔據軌道器的大部分機身,為太空梭有效載荷提供貨運空間。貨艙長18米,寬4.6米,能容納直徑最大為4.6米的圓柱形負載。貨艙兩邊各鉸接兩扇艙門,提供相對氣密的密封空間,能在起飛和再入時防止貨物因高溫損壞。艙內貨物在縱樑的附著口上固定,艙門還能用於散發軌道器的熱量,抵達軌道時就能開啟來排熱。
根據任務需求,軌道器能結合各種附加部件,如軌道實驗室、用於把貨物運到更遠位置的助推器、遙控機械臂系統,以及延長任務時間需要的部件。為減少軌道器與國際空間站對接時的燃料損耗,科學家研發空間站至太空梭電力傳送系統,能轉換空間站電量並傳送給軌道器。“發現號”和“奮進號”都裝有空間站至太空梭電力傳送系統,在STS-118任務期間首次應用。
===== 遙控機械臂系統 =====
遙控機械臂系統又稱加拿大臂,是連線貨艙的機械臂,用於抓取或操作貨物,也能在宇艙員艙外活動時充當移動平臺。遙控機械臂系統由加拿大晶石航天公司製作,宇航員能在軌道器飛行甲板透過窗戶和閉路電視操縱。遙控機械臂支援六自由度,機械臂的三個位置共有六個關節。原版機械臂可抓取或操作最重29噸的貨物,之後又大幅提升到270噸。
===== 太空實驗室 =====
太空實驗室模組是歐洲資助的加壓實驗室,裝在貨艙內,用於軌道飛行期間的科學實驗。模組由兩截組成,均長2.7米,裝在貨艙尾端,以便在飛行期間保持重心。宇航員透過2.7米或5.8米的通道進入模組,兩條通道均同氣閘相連。太空實驗室的設施用托盤存放,其中既有實驗裝置,又有計算機和供電裝置。截至1999年,太空實驗室裝置共隨太空梭升空28次,研究專案包括天文學、微重力、雷達和生命科學。這些裝置還在哈勃望遠境維護、空間站補給等任務中發揮作用。太空實驗室模組先在STS-2和STS-3任務測試,首次完整任務是STS-9。
==== 太空梭主發動機 ====
太空梭主發動機共有三臺,又稱“RS-25”發動機,位於軌道器機身尾部並呈三角形排列。軌道器上升期間,發動機的俯仰角能偏移±10.5°,偏航角偏移±8.5°來改變推力方向,進而調整太空梭朝向。發動機使用鈦合金製作且能重複使用,而且與軌道器獨立,能在著陸後拆除和替換。“RS-25”屬分級燃燒迴圈低溫發動機,使用液氧和液氫為燃料,燃燒室壓比過去任何液體火箭都高。原配發動機的主燃燒室能在最大226.5巴的壓力下運作。發動機噴嘴高287釐米,內徑229釐米,採用1080條液氫內部管線冷卻,並由絕緣和燒蝕材料隔熱。
太空梭主發動機經過多次改善提升動力和可靠程度。洛克達因在開發階段確定,發動機能在推力達到原有規定104%時保持安全穩定執行。為保證發動機推力值與以前的文件和軟體一致,航空航天局把原版規定推力值定為100%,但讓發動機保持輸出更高推力。“RS-25”的升級版分別稱為一型和二型,其中2001年的二型發動機推力水平達到109%,同時因噴管喉部更大,燃燒室壓降至207.5巴。正常情況下使用的最大推力是104%,任務中止等緊急情況才會使用106%或109%。
==== 軌道機動系統 ====
軌道機動系統包含兩個位於尾部的AJ10-190發動機及對應推進劑儲存箱。發動機的燃料是一甲基肼和氧化劑四氧化二氮,儲存箱最多能裝載2140公斤一甲基肼和3526公斤四氧化二氮。軌道機動系統發動機在主發動機熄火後用於注入軌道,此後還會在變更軌道和再入前的脫軌時啟用。每個軌道機動系統發動機可產生27080牛頓推力,整個系統能提供305 m/s的ΔV。
==== 隔熱系統 ====
軌道器表面帶有隔熱保護層,再入期間受隔熱系統保護。過去的美國航天器基本採用燒蝕隔熱罩,但為重複使用設計的軌道器也需要配備能多次使用的隔熱罩。再入時,隔熱系統外側的溫度高達1600°C,但必須保證軌道器的鋁質外殼溫度低於180°C。太空梭隔熱系統主要由四類隔熱瓦組成,軌道器前錐和兩翼前緣的溫度超過1300°C,由碳纖維強化碳質複合材料保護。1998年,科研人員開發加厚型碳纖維強化碳質複合材料並裝上太空梭,防止機體因微流星體和太空垃圾受損,並在隔熱瓦損壞導致“哥倫比亞號”災難後進一步改善。從STS-114任務開始,軌道器均配有機翼前緣碰撞檢測系統,發現任何潛在損傷都能向機組人員預警。軌道器底面及其他溫度最高的位置都有耐高溫且可重複使用的表面絕緣材料保護。軌道器上部塗有可重複使用的白色低溫表面絕緣層,適合在溫度低於650°C時提供保護。貨艙門和機翼部分上表面塗有可重複使用的化學纖維絕緣層,能抵抗低於370°C的溫度。
=== 外儲箱 ===
太空梭外儲箱用於攜帶主發動機的推進劑,並將軌道器與固體助推器連線。外儲箱高47米,直徑8.4米,由相互獨立的小箱組成,分別裝有液氧和液氫。液氧箱高15米,位於外儲箱前上方;液氫箱高29米,佔據外儲箱絕大部分體積。軌道器透過兩塊臍帶板與外儲箱連線,臍帶板中包含五條推進劑臍帶、兩條電力臍帶和前後結構連線件。外儲箱外部覆有橙色噴塗泡沫,確保外儲箱能承受上升期間的熱量。
外儲箱從起飛開始持續向太空梭主發動機提供推進劑直至主發動機熄火,並在熄火18秒後脫離軌道器,脫離過程可自動或手動觸發。脫離時軌道器縮回臍帶板,臍帶封閉以防過量推進劑進入軌道器。結構連線件上的螺栓切斷後,外儲箱便脫離軌道器。此時外儲箱前上方會排出氧氣,促使箱體翻滾,確保它在再入前解體。外儲箱是太空梭上唯一不可重複使用的主要部件,脫離後沿彈道落入印度洋或太平洋。
前兩次任務STS-1和STS-2的外儲箱表面塗有270公斤阻燃乳膠漆,防止箱體受紫外線輻射破壞。進一步研究結果表明泡沫就能起到同樣的保護作用,所以從STS-3開始外箱體不再加塗乳膠漆。STS-6任務首次採用重量減輕4.7噸的輕型箱,減掉的重量來自部分箱壁金屬變薄,取消液氫箱的部分元件。1998年,STS-91任務首次採用2195鋁鋰合金製成的超輕型外儲箱,強度比2219鋁鋰合金前輩提高四成,密度降低一成,箱體再輕3.4噸,太空梭從此能向國際空間站高傾角軌道運送更多重物。
=== 固體助推器 ===
固體助推器在太空梭起飛和上升階段提供71.4%的推力,是人類放飛的最大固體推進劑發動機。每枚固體助推器高45米,寬3.7米,重68噸,鋼質外殼約厚13毫米。固體助推器由固體推進劑發動機、鼻錐和火箭噴嘴組成,其中固體推進劑發動機佔據絕大部分機體,由11鋼殼組成,內含四截藥柱;鼻錐裝有分離發動機和降落傘系統,用於分離後的地面回收;火箭噴嘴能向各方向轉動最多8°,以提供飛行調整功能。
每個火箭發動機裝有500噸固體火箭推進劑,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器裝配大樓裝配成型。除為發射第一階段提供推力外,固體助推器還起支撐軌道器和外儲箱結構的作用,因為只有固體助推器與移動發射平臺連線。固體助推器在發射前五分鐘解除保險,並且必須在太空梭主發動機順利點火後採用電子方式點火。每枚原版固體助推器提供1.25萬牛頓推力,從STS-8任務開始提升到1.33萬牛頓。固體助推器通常在起飛約兩分鐘後耗完燃料,然後在距地面約46公里高空脫離,隨後開啟穩定傘和主降落傘,落入大海後由兩艘MV自由之星號(分別是和)姐妹艦的工作人員回收。送回卡納維拉爾角後並經工作人員清理和拆解後,火箭發動機、點火器和噴嘴送往賽奧科公司翻新,在之後的飛行任務中重新使用。
太空梭計劃期間,固體助推器經過多次重新設計。STS-6和STS-7使用的固體助推器箱體內壁減薄0.1毫米,所以比前幾次任務的助推器輕2.3噸,但之後的研究結果表明這樣內壁又太薄,所以從STS-8開始到STS-26止採用比原版薄0.076毫米的箱體,每枚助推器比原版輕1.8噸。“挑戰者號”的失事原因是O形環在低溫下失效,固體助推器於是經過重新設計確保密封效果不受溫度影響。
=== 支援運載工具 ===
太空梭的運作離不開各種運載工具和基礎設施,方便運輸、建築和工作人員進出。太空梭運輸車將移動發射平臺和太空梭運到發射點。太空梭運輸飛機是兩架改裝的波音747,能負上軌道器飛行。第一架太空梭運輸飛機編號“N905NA”,於1975年首飛,用於執行進近與著陸測試,並且1991年前每次發射任務都是她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把軌道器運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第二架太空梭運輸飛機編號“N911NA”,於1988年收購,首次任務是把“奮進號”從工廠送到肯尼迪航天中心。太空梭退役後,“N905NA”放在林頓·約翰遜太空中心展覽,“N911NA”在加利福尼亞州棕櫚谷的喬·戴維斯遺產空中公園展示。機組人員運輸車是由機場旅客運輸車改裝,在軌道器著陸後帶宇航員離開。太空梭發射當天,宇航員從操作與測試大樓的機組人員宿舍乘宇航員轉送車前往發射平臺。NASA鐵路擁有三臺機車,用於將固體助推器各截藥柱分別從泰特斯維爾透過佛羅里達東海岸鐵路運到肯尼迪航天中心。
== 任務簡介 ==
=== 發射準備 ===
太空梭發射前基本是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航天器裝配大樓完成準備。固體助推器在移動發射平臺裝配並附上外儲箱,軌道器在軌道器處理設施裝好後運到航天器裝配大樓,再用起重機轉至頭部朝上的垂直方向並與外儲箱配對。所有部件組合完成後,太空梭運輸車將整個移動發射平臺運到5.6公里外擁有兩個發射臺的39號發射複合體。太空梭抵達其中一個發射臺後與固定和旋轉服務設施連線,該設施能提供維護、貨物裝載和人員運輸功能。機組人員在發射前三小時抵達發射臺並進入軌道器,軌道器在發射前兩小時關閉。發射前5小時35分,液氧和液氫開始注入透過臍帶同軌道器連線的外儲箱。發射前3小時45分,液氫完成快速注入,液氧在15分鐘後完成。由於液氧和液氫都會蒸發,因此兩個儲存罐都會繼續緩慢加註直至發射前一刻。
航空航天局的天氣發射標準考慮範圍包括降水、溫度、雲量、雷電預測、風力和溫度。太空梭不會在可能遭雷擊時發射,因為發射後產生的尾煙可傳導電流、引發雷擊,阿波羅12號就曾遇到這種情況。航空航天局還規定,航空飛機不能在發射點方圓19公里範圍出現砧狀雲時發射。太空梭發射氣象官員保持監測氣象條件,直至發射的最終決定下達。除發射點的天氣外,太空梭意外中止時至少要有一個跨大西洋中止著陸場和固體助推器的回收點天氣在可接受範圍。
=== 發射 ===
任務機組人員和發射控制中心工作人員在倒計時期間完成系統檢查。根據預置計劃,發射前20分鐘和九分鐘各有一次休息時間,用於解決各種問題和其他準備工作。發射九分鐘前的休息時間過後,倒計時由發射控制中心的地面發射定序器自動控制,能在感應到太空梭任何系統出現重大問題時自動中止。發射前3分45秒,發動機開始平衡環架測試並在發射前2分15秒完成。發射前31秒,地面發射處理系統將控制權移交軌道器的通用計算機。發射前16秒,通用計算機解除固體助推器保險,聲音抑制系統開始把110萬升水注入固體助推器和移動發射平臺下的溝渠,防止軌道器在起飛時受聲學能量和導流槽及移動發射平臺反射的火箭排氣損傷。發射前十秒,每個噴管下方的氫點火器啟動,用於在點火前清除錐形噴氣孔內部殘留的氫氣。如果這些氣體沒有燃掉,機載感測器可能跳閘,還可能在點火前導致太空梭超壓和爆炸。發射前9.5秒,液氫罐前閥開啟,準備啟動發動機。
發射前6.6秒,主發動機以120毫秒間隔依次點火。三臺主發動機都要在發射前三秒達到九成額定推力輸出,否則通用計算機將判定冗餘集啟動定序器中止,發射失敗。如果三臺發動機都在發射前三秒達到額定效能,下方噴嘴將轉回發射角度,同時兩臺固體助推器都在預定發射時間點火。發射前6.6秒至3秒期間,主發動機剛剛點火但固體助推器還用螺栓固定在發射臺上,抵消的推力令太空梭向外儲箱方向傾斜65釐米,然後有三秒鐘時間確保太空梭各主要部件在固體助推器點火前基本恢復垂直。倒計時結束時,用於固定助推器的八個爆炸螺栓引爆,最後的連線斷開,主發動機達到100%推力同時固體助推器點火。0.23秒後,固體助推器已積累升空所需的足夠推力,燃燒室壓在發射0.6秒後達到最大值。此外,林頓·約翰遜太空中心在發射時開始從發射控制中心接手飛行控制權。
發射四秒後,太空梭已升至距地面22米,主發動機推力提升到104.5%。發射約七秒後,太空梭在距地面約110米處轉為朝向地面以減輕空氣應力,還能改善通訊和導航方位。持續上升20至30秒、距地面約2700米時,主發動機推力降至65%到72%,在達到最大動壓時減少最大空氣動力。此外,固體助推器能透過藥柱截面變化控制推力。通用計算機能根據固體推進器效能動態調節主發動機功率。
發射約123秒後,太空梭距地面已有46公里,繫結固體助推器的緊韌體鬆脫,固體助推器還會繼續上升,在到達距地67公里的拱點後開啟降落傘掉入大西洋,太空梭使用主發動機繼續爬升。早期任務的軌道器升空後一直朝向地面,與百慕大庫珀島的追蹤站保持聯絡;但從STS-87開始,軌道器就在發射6分鐘後迴轉至頭部朝上,透過跟蹤和資料中繼衛星聯絡。發射7分30秒後,主發動機減少燃料供應,將軌道器加速度限制在三倍重力加速度。主發動機熄火前六秒(通常是在發射後8分30秒),推力降至67%。通用計算機控制外儲箱分離,並拋棄剩餘的液氧和液氫,以防進入軌道後漏氣。外儲箱繼續沿彈道掉落並在返回大氣層時解體,部分碎片落入印度洋或太平洋。
早期任務入軌需要兩次啟動軌道機動系統,第一次將軌道器抬升到遠地點,第二次令軌道器沿軌道繞行。從STS-38任務開始,太空梭直接利用主發動機到達最佳遠地點,再用軌道機動系統發動機入軌。軌道高度和傾角由任務需要決定,最高的達到620公里,最低220公里。
=== 軌道飛行 ===
太空梭進入的軌道由飛行任務決定。根據設計階段的構想,太空梭將以越來越低的發射成本部署商用或政府衛星。早期任務經常運送衛星,軌道器進入的軌道型別便由這些衛星決定。“挑戰者號”失事後,許多商用貨物改用三角洲2號運載火箭之類消耗型商業火箭運送。雖然此後的太空梭依然會有商用貨物運送,但大部分任務已轉為運輸科學貨物,如哈勃空間望遠鏡、太空實驗室,以及伽利略號探測器。從STS-74開始,軌道器經常與和平號空間站對接。進入21世紀後,多架太空梭參與國際空間站建設。大部分任務需要在軌道逗留數天乃至兩星期,而且在配有延時設施時還能進一步延長時間。STS-80共持續17天15小時,是歷時最長的太空梭任務。
=== 再入和著陸 ===
脫離軌道約四小時前,機組人員開始關閉貨艙門、排放多餘熱量並收回Ku波段天線,為軌道器再入做準備。軌道器翻轉至底面朝上,尾部優先脫軌,返回大氣層前約20分鐘開始啟動軌道機動系統並持續兩到四分鐘。接下來軌道器轉至頭部朝前並前傾至40度攻角,前方的反推力系統排空燃料並在返回大氣層前禁用。根據預先設定,軌道器會在距地120公里高空開始再入,此時速度約為25馬赫。再入過程由通用計算機控制,遵循預設攻角,以防隔熱系統遇到的溫度太高或其他不安全情況。通用計算機還控制軌道器透過S形機動減速,僅利用橫滾軸轉向,從而在不改變攻角的前提下抵消多餘速度。軌道器尾部的反推力系統在下降階段禁用,進入低層大氣後,軌道器副翼、升降舵和方向舵都能發揮作用。軌道器在距地46公里時開啟垂尾上的空氣制動器。著陸前8分44秒,機組人員啟動空氣資料探針,並開始把攻角降至36°。軌道器滑翔比和升阻比的最大比值隨速度顯著變化,範圍從高超音速時的1.3提升到亞音速的4.9。軌道器朝航向校準柱飛行,這樣的校準柱共有兩個,距跑道中線兩端均為48公里,軌道器此時最後一次調整方向,抵消多餘的能量後進近並著陸。機組人員在軌道器速度降至亞音速後手動控制飛行。
軌道器在離地三千米處開始進近和著陸階段,此時的飛機速度為每秒150米。軌道器呈-20°或-18°下滑,每秒下降51米。減速板用於保持速度穩定,機組人員在距地610米時將滑行角度調整到-1.5°。起落架在著陸前十秒放出,此時軌道器離地還有91米,滑翔速度每秒150米。最終的拉平動作將軌道器下降速度降至每秒0.9米,著陸速度根據軌道器重量不同在每秒100至150米範圍。起落架著陸後,機組人員將垂尾內的減速傘放出,並在速度低於每秒72米時開始車輪制動。車輪停轉後,機組人員關閉飛行控制元件準備離開。
==== 著陸場 ====
位於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太空梭著陸設施是太空梭主著陸場,133次成功著陸中有78次是在這裡。如果著陸條件不利,太空梭可以推遲或在別處著陸,其中首選備用著陸場在愛德華茲空軍基地,共有54次成功著陸。此外,“哥倫比亞號”完成STS-3任務後在新墨西哥州白沙導彈靶場著陸,但因這裡的沙子富含石膏,太空梭不得不經過大量後處理,STS-107任務失事後,“哥倫比亞號”殘骸中仍然發現部分白沙靶場的沙子。選擇備用著陸場後,軌道器需用太空梭運輸飛機送回卡納維拉爾角。
除預先計劃的著陸場外,還有85個商定的緊急著陸場,在遇到各種情況被迫中止任務時使用,其中58個不在美國。緊急著陸場的選定主要考慮政治關係、天氣條件、需有至少2300米長的跑道,以及戰術空中導航系統和測距儀裝置。此外,軌道器僅配有特高頻無線電,所以他國著陸場無法直接與機組人員交流。美國東岸設施計劃用於東岸中止著陸,歐洲和非洲的著陸場計劃用於越洋中止著陸。這些設施大都為太空梭緊急著陸備有裝置和人員,但從未投入使用。
=== 著陸後程式 ===
軌道器著陸後,地面人員靠近執行各項安全檢查。人員穿戴自給式呼吸裝備,檢測附近氫、聯氨、一甲基肼、四氧化二氮和氨含量,確保著陸區安全。現場連線空調和氟利昂管線,為人員和裝置降溫,消除再入產生的多餘熱量。飛行外科醫生登上軌道器,經醫學檢查確定各人身體健康後才能讓機組人員下機。軌道器綁好後拖到軌道器處理設施檢查、維修,準備下一次任務。
== 太空梭計劃 ==
太空梭於1981年4月12日首飛執行第一次任務,最後一次任務在2011年7月21日完成。整個計劃包含135次任務,其中133次安全返回。在此期間,太空梭實現多種功能,如科學研究,商用、軍用和科學有效載荷部署,還曾參與國際空間站與和平號空間站的建設和運作。太空梭執行任務期間是美國僅有的宇航員發射航天器,此後直到2020年5月30日才有新發射的載人龍飛船示範2號接班。
=== 預算 ===
估計航空航天局為太空梭計劃投入的預算總額為2210億美元。開發者提倡透過可重複使用來節省成本,導致前期開發成本提高,以期換取之後每次發射的低成本。太空梭設計第二階段成本要比第一階段的估算值高,太空梭計劃主任羅伯特·湯普森承認,後面設計階段的主要目標不包含降低造價,因為降低成本會導致其他技術要求無法滿足。1972年的開發估算預計每磅有效載荷的成本為1109美元,但即便不考慮太空梭研究和發展開支,實際每磅有效載荷的成本也高達3萬7207美元。每次發射的成本各不相同,不但取決於飛行頻率,還受太空梭計劃期間研究、發展和調查程式的顯著影響。1982年,航空航天局公佈的估算值為每次飛行2.6億美元,但估算標準是每年飛行24次並持續十年。1995至2002年間,國際太空站和軌道器都沒有建造,而且也沒有事故及後續的搜救工作,但平均每次發射的成本仍達8.06億美元。1999年,航空航天局公佈研究結果,如果每年發射七次,則平均每次的成本在5.76億美元。2009年,航空航天局確定每年一次發射的成本為2.52億美元,表明人員和任務開支在太空梭計劃中佔大頭,與發射頻率基本無關。從整個太空梭計劃預算來看,平均每次發射耗資16.42億美元。
=== 災難 ===
1986年1月28日,計劃執行STS-51-L任務的“挑戰者號”因右側固體助推器故障在發射73秒後瓦解,機上七名宇航員全部喪生。固體助推器各段箱體的密封對任務安全至關重要,但用於密封的O形環在低溫下失效,導致高溫燃燒氣體從助推器之間逸出,燒穿旁邊的外儲箱,最終導致軌道器解體。設計工程師曾一再警告,沒有足夠證據表明O形環在溫度低於12°C時仍能保證密封效果,但被航空航天局高管置若罔聞。
2003年2月1日,即將完成STS-107任務的“哥倫比亞號”在返回大氣層時解體,七名機組人員全部遇難,事故主要原因是機翼前緣的碳纖維強化碳質複合材料在起飛時受損。地面控制工程師先後三次要求國防部提供高解析度照片,用於瞭解損傷程度,同時航空航天局首席隔熱系統工程師要求安排“哥倫比亞號”機組人員到艙外檢視破損情況。但是,航空航天局高管介入阻止國防部提供軌道器影象,同時拒絕安排太空行走;航空航天局高管也沒有考慮出動“亞特蘭提斯號”派宇航員修理“哥倫比亞號”或營救機上人員。
=== 批評 ===
太空梭在開發初期就包括部分可重複使用的主要設計要求。為確保軌道器安全返回並可再利用,技術決策削減每次發射的有效載荷能力,希望能降低單次發射成本,進而提高發射頻率。但是,太空梭發射的實際成本遠超預估,飛行頻率也遠遠沒有達到航空航天局每年24次的初步預測。太空梭最初打算用作部署衛星的發射航天器,“挑戰者號”失事前也的確如此。航空航天局的定價低於一次性使用發射航天器,而且低於實際成本,本期望透過大量執行太空梭任務彌補早期經濟損失。但隨著一次使用運載火箭的改善,以及“挑戰者號”失事導致許多商業貨物改用一次使用運載火箭運送,最終衛星佈署也開始以一次使用運載火箭為主。
“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的慘劇表明太空梭存在安全隱患,可能導致人員喪生。軌道器採用太空飛機設計,導致遇到緊急狀況時的中止手段有限,因為中止任務後還需控制軌道器飛行並在跑道著陸,或是機組人員單獨離開軌道器,不像阿波羅太空船和聯盟號宇宙飛船那樣擁有發射逃逸系統等多種逃生手段。航空航天局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早期的安全分析結果稱,發生重大事故導致人員傷亡的機率在前一百次發射期間僅有十萬分之一。兩架太空梭失事後,初始任務風險經過重新評估,重大事故導致人員喪生或軌道器損毀的機率高達一比九。外界譴責航空航天局管理層為提高任務頻率不惜以加大機組人員人身安全風險為代價。“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的事故報告都表明,航空航天局存在不能客觀評估任務潛在風險以確保機組人員安全的文化。
=== 退役 ===
太空梭退役計劃在2004年1月公佈,喬治·沃克·布什總統透過太空探索展望呼籲在完成國際空間站建設後將太空梭退役。為確保國際空間站妥善裝配,參與建設各方於2006年3月確定接下來還需要16次裝配任務。2006年10月,太空梭再增加一次哈勃空間望遠鏡維護任務。根據原有計劃,STS-134是最後一次太空梭任務。但因“哥倫比亞號”失事,航空航天局開始安排更多的軌道器進入發射準備狀態,以便在發生緊急情況時執行救援任務。2010年9月,就在“亞特蘭提斯號”為最後一次按需發射準備期間,航空航天局決定裝載四名機組人員的STS-135任務為最後一次太空梭任務,如果遇到緊急情況,機組人員可以留在國際空間站。2011年7月8日,“亞特蘭提斯號”最後一次起飛,並在12天18小時後於協調世界時2011年7月21日上午9點57分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著陸,為太空梭的三十餘年曆史劃上句點。此後美國連線多年依靠俄羅斯聯盟號宇宙飛船運送宇航員,直至2020年5月30日載人龍飛船示範2號發射為止。
每個軌道器完成最後一次飛行後都經過處理,能夠安全展示。軌道機動系統和反推力系統使用的自燃推進劑對人體有毒,是軌道器展示的主要風險來源,兩系統的絕大部分零件均已永久移除,防止任何危險排氣的可能。“亞特蘭提斯號”放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遊客中心展出,“發現號”在史蒂文·烏德沃爾哈齊中心展覽,“奮進號”在加州科學中心展示,“企業號”在無畏號海、空暨太空博物館展出。軌道器部件轉送美國空軍、國際空間站計劃,以及俄羅斯和加拿大政府。發動機拆除並用在太空發射系統,但為展示美觀考慮,軌道器上附有主發動機後備噴嘴。
== 流行文化 ==
太空梭及各種虛構變體在多部電影中扮演重要角色。1979年的詹姆斯·邦德系列電影《鐵金剛勇破太空城》講述英國借用的太空梭被盜。1986年電影《突破二十五馬赫》講述“亞特蘭提斯號”意外發射升空,機上的美國太空夏令營師生不得不充當機組人員。2013年電影《地心引力》虛構“探險家號”太空梭執行STS-157任務,但因遭遇軌道上高速飛行的太空垃圾導致機毀人亡。樂高推出太空梭模型。飛行模擬器和太空飛行模擬器遊戲中同樣可見太空梭的身影,如《微軟太空模擬器》、《軌道器》和《太空梭任務2007》。美國郵政署已發行多種描繪太空梭的郵票,其中首枚於1981年面世,現在國家郵政博物館展出。
== 參見 ==
* 暴風雪號穿梭機
* 載人飛船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太空梭如何執行
* 1981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太空梭新聞參考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載人航天:太空梭
* 《國家地理》:太空梭內外360度全景高畫質影象
*
Category:1977年首飛的飛行器
Category:美國發明
Category:載人航天器
Category:美國航空航天局太空載具
Category:部分可重複使用太空運載工具
Category:1981年面世的交通工具
|
航天器 | thumb|240px|暴風雪號發射時的素描
航天器(),又名-{zh-hans:太空載具; zh-hant:太空載具}-、-{zh-tw:太空船; zh-hk:太空飛行器; zh-cn:太空船}-或太空飛船,是在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中,基本按照天體力學的規律運動的各種飛行器。航天器與自然天體 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可以受控改變其執行軌道或進行回收。常見的航天器包括人造衛星、空間探測器、太空梭和各種空間站等。航天器要完成其任務必須具備發射場、運載器、航天測控系統、資料採集系統、使用者站臺以及回收設施等的配合。如果需要載人,更需要攜帶維生資源、生命維持系統、成員觀察訓練程式的協助。V2火箭可算是世界上第一個航天器。
== 分類 ==
航天器根據是否載人分為無人航天器和載人航天器。無人航天器根據是否環繞地球執行則被分為人造衛星和空間探測器。按照航天器的用途和結構形式,還可以將它們進一步進行細分。如下圖:
== 參見 ==
* 航太中心
* 火箭
* 人造衛星
* 太空梭
* 獵戶座飛船
* 不明飛行物
* 空間站
* 和平號空間站
* 國際空間站
* 星艦
* 宇宙探索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飛行器型別
|
矩陣運算處理器 | 矩陣運算處理器是透過硬體來進行矩陣運算的晶片。
浮點運算器使計算機的效能大大提高。隨著計算機應用領域的發展,矩陣運算的需求越來越大。比如,三維圖形處理、數學研究等。現階段矩陣運算都是由軟體實現,如Matlab等數學軟體。矩陣運算器一旦普及,將使計算機的矩陣運算效能得到幾何級數的提高。
相關資訊:
* 整數運算器
* 浮點運算器
* IEEE
Category:電腦架構 |
浮點運算器 | 浮點運算器(floating point unit,縮寫FPU)是執行浮點運算的結構。一般是用電路來實現,應用在計算機晶片中。是整數運算器之後的一大發展,因為在浮點運算器發明之前,計算機中的浮點運算是都是用整數運算來模擬的,效率十分不良。浮點運算器一定會有誤差,但科學及工程計算仍大量的依靠浮點運算器——只是在程式設計時就必需考慮精確度問題。
== FPU與其他功能的整合 ==
在一些現代的電腦架構中,中央處理器內建的FPU裡,浮點運算功能會與SIMD(單指令流多資料流)計算整合在一起。一個主要的例子就是在Intel與AMD新的x86與x64處理器裡,SSE指令集取代x87指令集。
== 外接式FPU ==
* Weitek
** 3170
* Intel
** 8087
** 80287
** 80387,80387DX (i387DX)
** 80487SX(i487SX,配合80486SX使用,實際上487SX則是一顆完整的486DX,插上後會完全取代486SX的工作)
** 80486DX等級以上的CPU均內建FPU
* Motorola
** 68881
** 68882
** 68040等級以上的CPU均內建FPU(68LC040及68EC040為了節省成本則無FPU)
== 參見 ==
* 科學計數法
* 執行單元
Category:計算機算術
Category:微處理器
Category:電腦術語 |
李大釗故居 | 李大釗故居是李大釗曾經居住過的地方,現在中國境內共有多處李大釗故居,整理開放的包括河北樂亭縣李大釗故居和北京市西城區李大釗故居。
==河北樂亭故居==
位於河北省樂亭縣大黑坨村,建於1881年,是冀東農村典型穿堂院式建築。故居分為前中後三院。李大釗誕生於此。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另,河北省樂亭縣新城區有李大釗紀念館。
==北京李大釗故居==
李大釗生前在北京前後共有過五處居所。1920年-1922年居住在西城區石駙馬後宅35號,也就是現在的新文化街文華衚衕24號的三合院是李大釗在北京留居時間最長的居所,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現開闢為李大釗故居。
|
10月17日 | 10月17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290天(閏年第291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75天。
== 大事記 ==
=== 前6世紀 ===
* 前538年:波斯的居魯士大帝長驅直入巴比倫,釋放了已被加爾底亞王國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且放逐70年的猶太人,並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人權法法案。
=== 14世紀 ===
* 1346年:由約克大主教威廉·佐奇領導英格蘭王國軍隊於英格蘭達拉謨爆發之內維爾十字之戰中成功挫敗了蘇格蘭王國的入侵,並俘虜了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
=== 17世紀 ===
* 1604年: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內斯·開普勒觀察到超新星SN 1604的爆發。
* 1662年: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以三十二萬英鎊的價格將位於歐陸的臨海城鎮敦刻爾克賣給法國。
=== 19世紀 ===
* 1806年:前海地革命領袖、海地皇帝德薩林在因屠殺白人引發的國內叛亂中於太子港附近遇刺身亡。
* 1831年:英國科學家麥可·法拉第首次發現電磁感應現象。
* 1849年:波蘭浪漫主義作曲家和鋼琴家蕭邦因肺結核於巴黎病故,其終身未能見到「波蘭復國」。
* 1860年:首屆英國高爾夫球公開賽於蘇格蘭普雷斯特威克高爾夫俱樂部舉辦,為高爾夫球四大滿貫賽中歷史最悠久的賽事。
* 1862年:清政府制定三角黃龍旗為國旗。
=== 20世紀 ===
* 1904年:由嚴修及張伯苓創辦之私立南開學校於天津市南開區建校。
* 1906年:一位來自蒂爾西特的鞋匠威廉·福格特來到了科佩尼克市政廳,偽裝成上尉劫走了4000黃金馬克,被尊稱為「科佩尼克上尉」。
* 1907年:梁啟超等在東京召開政聞社成立大會。
* 1921年:由林獻堂和蔣渭水等人創立之臺灣文化協會於臺北市大稻埕靜修女子學校舉行創立大會。
* 1931年:日本以橋本欣五郎等為首的陸軍軍官預謀發動武裝政變,建立獨裁政權。橋本等被捕遂使政變流產。史稱「」。
* 1933年:猶太裔普魯士科學院教授愛因斯坦逃離納粹德國,前往美國。
* 1949年:黑澤明執導電影《野良犬》在日本上映。
* 1952年:中國第一個大港口:塘沽新港第一期工。
* 1958年:卡納什空難:蘇聯民航一架圖-104客機在蘇聯卡納什墜毀,導致機上80人全數遇難,遇難者包括鄭振鐸、蔡樹藩率領的中國文化代表團。
* 1961年:數萬名阿爾及利亞裔抗議者進入巴黎城內示威,反對宵禁,主張阿爾及利亞脫離法國獨立,其後遭到巴黎警方鎮壓。
* 1963年:香港總督柏立基在香港大會堂主持香港中文大學創校典禮,該校之後成為香港第一所研究型大學。
* 1964年:澳洲總理羅伯特·孟席斯在首都坎培拉舉辦人工湖伯利·格里芬湖的開幕儀式。
* 1968年:川端康成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歷史上首位獲得此獎項的日本人,亦是繼泰戈爾之後第二位獲此獎項的東方人。
* 1970年: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成為埃及總統,在其任內率領埃及和敘利亞一起發動了第四次中東戰爭及簽暑《大衛營協議》與以色列和解並建交。
* 1973年:石油輸出國組織為報復西方國家對以色列的支援而宣佈石油禁運,第一次石油危機爆發。
* 1979年:天主教會長期在印度提供各式社會服務的德蕾莎修女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1983年:香港財政司長的彭勵治為挽救香港金融體系,因而頒布聯絡匯率制度,使港元再度與美元掛勾。
* 1985年:英國宣佈香港1997年後取消英國屬土公民。詳情情參見英國國籍法與香港。
* 1989年:美國加州舊金山發生6.9級強烈地震。
* 1990年:美國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開辦。
* 1990年:北加里曼丹民族解放軍總司令洪楚廷率領最後一隻軍隊下山並且與砂拉越政府簽署《和平協議》,至此長達28年的砂拉越共產黨叛亂正式畫上了句號。
* 1997年:橫跨日本大阪灣,連線大阪市區與咲洲人工島的大阪港咲洲隧道正式通車。
=== 21世紀 ===
* 2003年:臺灣臺北101大樓塔頂完工,超越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雙峰塔成為世界建築物頂端最高的摩天大樓。
* 2007年:香港的Youtube上線。中文上線-youtube香港中文版登場! Stanley5. October 17, 2007.Retrieved January 2, 2012.
* 2008年:在香港擁有62年歷史的泰林無線電行在金融海嘯影響下全線清盤結業。
* 2018年:香港天文臺總部下午錄得21.9度,是自1999年以來最涼的重陽節。
* 2020年: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研究團隊首次發現在室溫下實現無電阻之電流流通的高溫超導體。
* 2023年:位於加薩走廊的阿赫利阿拉伯醫院發生爆炸,造成至少500人死亡。
== 出生 ==
* 1253年:聖伊華,法國被封為聖人的本堂神父、「窮人的代言人」。(1303年逝世)
* 1480年:斐迪南·麥哲倫,葡萄牙探險家。(1521年逝世)
* 1623年:董友,延平王妃。(1681年逝世)
* 1681年:允禟,康熙帝第九子。(1726年逝世)
* 1725年:約翰·威爾克斯,英國激進主義記者、政治人物。(1797年逝世)
* 1760年:亨利·德·聖西門,法國哲學家、經濟學家、空想社會主義者。(1825年逝世)
* 1813年:格奧爾格·畢希納,德國作家、自然科學家、革命家。(1837年逝世)
* 1853年:瑪麗亞·亞歷山德羅夫娜,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之女,愛丁堡公爵夫人、薩克森-科堡-哥達公爵夫人。(1920年逝世)
* 1892年:西奧多·艾克,納粹德國親衛隊上將、創設集中營人物之一。(1943年逝世)
* 1898年:鈴木鎮一,日本小提琴老師,鈴木教學法發明人。(1998年逝世)
* 1901年:謝雪紅,臺灣日治時期的臺灣共產黨創始黨員,二二八事件時臺中一帶二七部隊領導人之一。(1970年逝世)
* 1902年:梅爾福德·史蒂文森,英國大律師、法官。(1987年逝世)
* 1912年:真福教宗若望保祿一世,羅馬主教。(1978年逝世)
* 1914年:加布雷·加布裡奇,義大利田徑運動員。(2015年逝世)
* 1915年:亞瑟·米勒,美國劇作家。(2005年逝世)
* 1917年:瑪莎·亨特,美國女演員、模特兒、社會活動家。(2022年逝世)
* 1918年:麗塔·海華絲,美國女演員。(1987年逝世)
* 1919年:趙紫陽,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2005年逝世)
* 1930年:羅伯特·阿特金斯,美國心臟病醫生、營養學家,發明食肉減肥法。(2003年逝世)
* 1933年:威廉·安德斯,美國太空人。
* 1936年:金森博雄,日裔美國地震學家。
* 1938年:萊斯利·穆雷,澳洲詩人、文學評論家。(2019年逝世)
* 1943年:黃永松,臺灣雜誌發行人、出版家。(2024年逝世)
* 1946年:亞當·米奇尼克,波蘭思想家。
* 1948年:串田晃,日本動畫歌手。
* 1949年:石天,香港演員、電影導演、製作人(2021年逝世)
* 1951年:普拉博沃·蘇比安託,印尼政治人物。
* 1957年:齊豫,臺灣女歌手。
* 1957年:李艷秋,臺灣著名記者、主播、電視節目主持人。
* 1959年:諾姆·麥克唐納,加拿大演員、作家、製作人。(2021年逝世)
* 1960年:劉佳,中國女演員。
* 1960年:陳敏兒,香港女藝人。
* 1960年:羅伯·馬歇爾,美國戲劇、電影導演、編舞家。
* 1964年:李芳雯,臺灣演員。
* 1966年:馬克·加蒂斯,英國演員、編劇、小說作家。
* 1967年:德米特里·謝爾蓋耶維奇·佩斯科夫,俄羅斯外交官、翻譯、突厥學學者。
* 1968年:廖敏雄,臺灣棒球選手。
* 1968年:小幡洋子,日本藝人、歌手。
* 1969年:伍德·哈瑞斯,美國演員。
* 1969年:厄尼·艾爾斯,南非職業高爾夫球選手。
* 1972年:JIRO,日本樂手,GLAY貝斯手。
* 1972年:阿姆,美國饒舌歌手、音樂製作人、演員。
* 1972年:蔡坤奇,臺灣歌手、唱片製作人。
* 1972年:懷克里夫·讓,海地裔美國饒舌歌手、唱片製作人、社會活動家,2010年登記參選海地總統。
* 1973年:吳聲武,臺灣棒球教練。
* 1974年:吳文忻,香港演員。
* 1974年:當知項欠,中國藏族製片人,紀錄片《-{zh-hans:不再恐懼; zh-hant:無懼;}-》拍攝者。
* 1976年:林淑敏,香港藝人。
* 1976年:許紹洋,香港藝人。
* 1977年:平山浩行,日本男演員。
* 1979年:丁小芹,臺灣演員。
* 1979年:奇米·雷克南,芬蘭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
* 1980年:高嘉瑜,臺灣政治人物,現任立法委員。
* 1980年:葉卡捷琳娜·加莫娃,俄羅斯排球運動員。
* 1981年:陳詩慧,香港女歌手、填詞人。
* 1981年:孟盛楠,中國節目女主持人。
* 1981年:今井翼,日本藝人、歌手。
* 1985年:何璐怡,香港女配音員。
* 1987年:湯怡,香港藝人。
* 1988年:大島優子,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隊長。
* 1988年:松坂桃李,日本模特兒、演員。
* 1988年:相羽亞衣奈,日本女性聲優、歌手。
* 1989年:陳易希,香港發明家。
* 1989年:柄本時生,日本男演員。
* 1991年:焦浩軒,香港男演員。
* 1992年:櫻庭奈奈美,日本女演員。
* 1993年:鄭兆村,臺灣男子田徑運動員。
* 1995年:金河成,韓國職業棒球運動員。
* 1995年:阿列克謝·米蘭丘克,俄羅斯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6年:尤浩然,中國男演員。
* 2002年:Lily,韓國女子偶像團體NMIXX成員。
== 逝世 ==
* 1505年:伊凡三世,莫斯科大公。(1440年出生)
* 1687年:揆一,瑞典貴族、荷蘭東印度公司官員,最後一任臺灣長官。(1615年出生)
* 1806年:讓-雅克·德薩林,海地革命領導人,獨立後稱帝,加冕為雅克一世。(1758年出生)
* 1849年:弗雷德裡克·蕭邦,波蘭鋼琴演奏家、作曲家。(1810年出生)
* 1887年:古斯塔夫·基爾霍夫,德國物理學家。(1824年出生)
* 1897年:萊昂·波爾曼,法國作曲家、管風琴家。(1862年出生)
* 1907年:古斯塔夫·基爾霍夫,德國物理學家。(1824年出生)
* 1937年:約瑟夫·布魯斯·伊斯梅,英國航運業商人,白星航運董事長兼總經理,鐵達尼號生還者。(1862年出生)
* 1938年:卡爾·考茨基,捷克-奧地利哲學家、記者、馬克思主義者。(1854年出生)
* 1958年:鄭振鐸,文學家、社會科學家。(1898年出生)
* 1963年:雅克·阿達馬,法國數學家。(1865年出生)
* 1967年:愛新覺羅·溥儀,大清帝國皇帝,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1906年出生)
* 1989年:馬克·克林,蘇聯數學家。(1907年出生)
* 1997年:方毅,前中共高階領導人。(1916年出生)
* 2005年:巴金,中國文學家。(1904年出生)
* 2006年:陳述,中國演員。(1920年出生)
* 2009年:利定昌,香港企業家。(1954年出生)
* 2016年:賀軍政,臺灣電影及電視劇演員。(1954年出生)
* 2018年:田中信夫,日本演員、配音員、旁白。(1935年出生)
* 2018年:辻谷耕史,日本男演員、配音員、旁白、音響監督。(1962年出生)
* 2019年:馬悅然,瑞典漢學家。(1924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國際消除貧困日
* :德薩林日
* :文化日
* :沖繩麵條日
==參考資料==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縮寫作,,音譯:納薩)是美國聯邦政府的獨立機構,負責制定執行美國的民用太空計劃及進行航空科學和太空科學研究。
1958年7月29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簽署《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法案》創立NASA,1958年10月開始運作,取代前身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自此,NASA負責管理阿波羅登月計劃、太空實驗室和太空梭等美國太空探索任務。自2006年2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願景是“開拓未來的太空探索,科學發現及航空研究”。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使命是“理解並保護我們依賴生存的行星;探索宇宙,找到地球外的生命;啟示我們的下一代去探索宇宙”。在太空計劃之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還長期研究民用和軍用航空航天技術。
NASA透過提升對地球的瞭解,透過太陽科學研究計劃精進太陽科學。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注重於利用先進的機器人太空船如新視野號任務探索太陽系中的所有天體,並利用大型軌道天文臺計劃及相關計劃研究天體物理學中的主題,例如大爆炸理論。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與許多美國國內及國際的組織分享其研究資料。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性質航天機構。
== 發展歷程 ==
=== 初創時期 ===
自1946年以來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 (NACA) 一直在實驗超音速X-1試驗機. 1950年代初,面臨為國際地球物理年 (1957–58) 發射衛星的巨大挑戰,美國 Vanguard計劃對此付出很多努力,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 (-{zh-hans:斯普特尼克1號;zh-hant:史普尼克1號}-)之後 ,美國的注意力轉向剛剛起步的太空作戰 。美國國會對國家安全和技術領導的威脅(被稱作「-{zh-hans:斯普特尼克危機;zh-hant:史普尼克危機}-」)感到震驚,並敦促採取迅速行動,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總統及其顧問團提出更加深思熟慮的措施。 1958年1月12日,NACA組織了一個由 領導的“空間特殊技術委員會”。
當時這個新的聯邦機構將進行的是所有非軍事太空活動,但是1958年2月成立的國防高等研究計劃署(APRA)從事的卻是開發軍事用途的空間技術。
1958年7月29日艾森豪威爾總統簽署美國航天法,建立了NASA。當它於1958年10月1日開始運作時,NASA完整地接收成立43年的NACA及其8,000名員工,年度預算為1億美元,三個主要研究實驗室(、艾姆斯研究中心和)和兩個小型測試設施。1959年艾森豪威爾批准了NASA的標誌,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已經成為NASA的一部分,NASA和蘇聯在進入太空競賽時的重要貢獻者沃納·馮·布勞恩,也是德國火箭技術的領導者,他借鑑了美國科學家羅伯特·戈達德的早期作品,並在(ABMA)工作。美國空軍的早期研究和很多ARPA的早期太空計劃也被轉移到NASA。1958年NASA得到了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運營的承包設施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控制權。
=== 太空競賽(1957-1958) ===
蘇聯於1957年10月4日成功將第一枚人造衛星-{zh-hans:斯普特尼克1號;zh-hant:史普尼克1號}-送入太空後,美國的注意力轉移到自己正在起步的太空工業發展。國會受此-{zh-hans:斯普特尼克危機;zh-hant:史普尼克危機}-震撼,要求政府立即採取行動,但艾森豪總統與其顧問團則認為應該更審慎地考量,在數個月的商議後,認為有必要成立一個全新的政府機構,以領導所有非軍事太空行動。
美國的第一顆環地球人造衛星「探險者1號」在1958年2月1日發射昇空。同年7月29日,艾森豪總統簽署了NASA的成立,1958年10月1日NASA正式成立。NASA以擁有46年歷史的研究機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NACA)的四個主要實驗機構與其中80名成員改組而成。由在戰後移民至美國的前德國火箭專家沃納·馮·布勞恩所領導的德國火箭計劃,對於美國進入太空競賽領域有著重大的貢獻,被譽為「美國太空計劃之父」。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一部份也整合到NASA的組織裡。
===水星計劃(1958-1963)===
水星計劃是美國的第一個載人航天計劃,於1958年啟動。1959年4月9日,美國宇航局在110名飛行員中甄選出7名作為參加該計劃的首批航天員,其中有6名先後進入太空。
1961年5月5日,即蘇聯航天員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首次進入太空後不到一個月,艾倫·謝潑德 (Alan Shepard)乘坐自由七號(水星-紅石3號)進入亞軌道繞地球飛行,成為第一個進入太空的美國人。1962年2月20日,約翰·格倫(John Glenn) 乘坐友誼七號進行了進行了三次完整的軌道飛行,為美國宇航局的第一次軌道太空飛行。第六次也是最後一次水星任務由戈登·庫珀(Gordon Cooper)於1963年5月執行,其在34小時內進行了22次軌道飛行。水星計劃從1961年到1963年實行了六次載人飛行,為美國的之後的載人航天計劃積累了經驗。
=== 登月(1961-1972) ===
原本,阿波羅計劃在水星計劃和雙子星座計劃結束後啟動,且未計劃登陸月球。由於美國和蘇聯之間冷戰的升級,1961年5月25日,總統約翰·肯尼迪在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講話,宣稱美國將在1970年以前將一個人送上月球並安全返回地球:我認為,這個國家應致力於在這個十年結束之前實現人類登月並安全返回地球的目標。在這期間,沒有任何一個空間專案會比這個目標給人類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或對太空的長期探索有更重要的意義,也沒有任何一項任務會如此艱鉅和昂貴。其在1962年9月於萊斯大學發表的“我們選擇登月”演講中重申了這一承諾。這使載人航天計劃被迅速調整,阿波羅計劃成為載人登月計劃,而雙子星座計劃則擴大了太空艙,並嘗試了太空行走,為阿波羅計劃提供航天技能和裝置。
1967年2月21日,阿波羅計劃首個載人航天任務阿波羅1號發射前突發大火,三名航天員全部犧牲。1968年12月,阿波羅8號首次到達月球,三名宇航員繞月球飛行了10圈,然後安全返回地球。1969年7月20日,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與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乘坐阿波羅11號成功登陸月球。在踏出登月艙之後,阿姆斯特朗說道:“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也是全人類的一大步。”
1970年,阿波羅13號因氧氣罐爆炸險些失事。到1972年,共有15個宇航員登月成功。美國宇航局贏得了登月競賽,但失去了國會批准的高額預算和來自公眾的關注和興趣,約翰遜總統下臺之後,其又失去了其主要的政治支援。儘管阿波羅計劃一直安排到阿波羅20號,但由於預算緊縮和越南戰爭的高額支出,阿波羅17號為其畫上了句號。
=== 太空梭(1969-2011) ===
=== 行星探索和空間科學(1962至今) ===
===弊案===
美國司法部調查顯示在1996至2015年間一家挪威外包公司「Sapa Extrusions」(後改名Hydro Extrusion)長達20年零件造假,提供劣質產品給NASA而居然品管部門也都驗收透過,造成巨大隱患,實質上也導致兩次金牛座(Taurus XL)小型運載火箭發射失敗,軌道碳觀測衛星(OCO)及“榮耀”科研衛星(Glory)毀滅,導致損失7億美元之巨,最終總署零件測試實驗室主管入獄三年。
該公司偽造測試結果,為火箭整流罩外殼部分提供殘次鋁材。兩次發射中火箭要無法脫離整流罩和無法分離載荷。火箭穿過大氣層後,整流罩會接收指令自動脫落,隨後分離載荷入軌若無法分離則等於攜帶額外重量耗損燃料,無法進入高度,衛星要放出時也被擋住無法放出。2015年Sapa Extrusions承認自己偽造測試結果,然而拒不承擔火箭失敗責任直到對該公司鋁件進行獨立測試,發現強度不達標,才定罪,但此現象已經隱瞞20年之久未被發現其偷工減料,顯見太空總署管理嚴謹度鬆散混亂。
=== 現狀與將來 ===
包括馬克·韋德(Mark Wade)在內的一些評論家指出,NASA在載人飛行的計劃中陷入了停滯不前的狀況。美國政府花費數十億美元完成的阿波羅計劃以及土星計劃中使用的航天器自1970年起就不再被使用。雖然阿波羅計劃結束之後NASA的財政預算被大幅縮減,但機構內的官僚作風卻沒有改變,導致嚴重的鋪張浪費,而且器械也沒有保持在最佳狀態。
NASA計劃出現的問題導致國際空間站計劃停滯不前。按照原計劃,國際空間站在2005年應達到七名宇航員的配置,但起初卻只有最基本的兩名,以致很多計劃中的研究專案被推遲。其他在國際空間站的專案上投了巨資(比如歐洲空間局)的國家因此擔心國際空間站會像太空實驗室一樣以失敗告終。同時,歐洲國家和日本對國際空間站的貢獻也已經落後於時間表。
NASA目前不考慮建造新的替補太空梭,而是轉而研發新的奧賴恩計劃。NASA的載人航天計劃依靠的仍是太空梭,但當2011年機隊退役之後,美國已經不能將人送入宇宙,而需要仰賴俄國。太空梭擔任的任務包括為在建的國際空間站運送主要的建築構件和材料。在1986年和2003年的兩次重大事故中,已有兩架太空梭被毀,導致14位航天員死亡。其中,1986年失事的挑戰者號原本是一架做為測試用途的太空梭。而2003年的哥倫比亞號則造成美國國內對太空梭未來的信心大減。因而導致了外包廠商的機會,目前為止SpaceX是一個未來的機會,將能讓美國人重新坐上美國製造的太空船,回到近地軌道。
2004年,美國政府提出了代替宇宙飛船的機組探測飛行器計劃,以允許航天局再次將宇航員送至月球。此計劃後來演變為後來的獵戶座飛船計劃。
2020年,美國太空總署新一代火星探測車「毅力」號搭乘「擎天神5」號運載火箭升空,約2021年2月抵達火星。探測器負責尋找古老微生物,並會在火星測試無人機。
預計將於2021年,NASA跟加州科技公司合作研發的「空中計程車」(SkyTran)將會正式投入服務,屆時冀望可紓援城市交透過於擠塞的問題。
美國東部時間2021年2月18日下午3:55分,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的任務控制中心宣佈,火星探測車「毅力」號成功在火星Jezero Crater著陸。
== 預算 ==
在1966年阿波羅計劃期間,NASA在聯邦總預算中的份額達到頂峰,約為4.41%。在1975年迅速下降到約1%,並保持在該水平附近,直到1998年Rogers, Simon. (2010-02-01) Nasa budgets: US spending on space travel since 1958 |Society . theguardian.com. Retrieved on 2013-08-26.。然後比例逐漸下降,直到2006年再次持平,約為半數(在2012年估計為0.48%)。在2012年3月美國參議院科學委員會的一次聽證會上,科學傳播者奈爾·德葛拉司·泰森作證說:「現在,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年度預算是你稅收的半分錢。只要兩倍——「一美元上的一分錢」——我們就能把這個國家從一個對經濟鬥爭感到厭倦悶悶不樂的國家,轉變為一個重新獲得20世紀與生俱來明日夢想的國家。」
== 現有計劃和專案 ==
=== 載人航天 ===
==== 國際空間站(1993年至今) ====
==== 商業補給服務(2008年至今) ====
==== 商業船員計劃(2011年至今) ====
==== 阿爾忒彌斯計劃(2017年至今) ====
=== 無人任務 ===
==== 探索者計劃 ====
==== “發現”計劃 ====
==== 行星科學任務 ====
==== 天體物理學任務 ====
=== 空間應用體系 ===
==== 深空網路(1963年至今) ====
==== 近空網路(1983年至今) ====
==== 探空火箭計劃(1959年至今) ====
==== 發射服務計劃(1990年至今) ====
== 歷次航天計劃 ==
* 載人飛行
** X-15試驗機
** 水星計劃
** 雙子座計劃
** 太陽神計劃
** 天空實驗室
** 國際太空站(與俄羅斯航天國家集團等合作)
*** TIMED(電離層熱層及中間層能量學和動力學研究)
* 月球計劃
** 遊騎兵計畫
** 月球勘測軌道飛行器
** 月球軌道計畫
** 測量員計畫
** 克萊門汀號
** 月球勘測者號
** 月球礦藏製圖
** 月球偵查軌道器
* 水星計劃
** 水手10號
** 信使號
* 金星計劃
** 水手2號
** 水手5號
** 水手10號
** 先驅者金星計劃
** 麥哲倫
* 火星計劃
** 水手4號
** 水手6號
** 水手7號
** 水手8號
** 水手9號
** 海盜1及2號
** 火星觀測者號
** 火星探路者號
** 火星氣候軌道器
** 火星極地著陸器
** 火星環球測量者
** 火星奧德賽號
** 火星探測車
** 火星偵查軌道器
** 鳳凰號
** 火星科學實驗室
** 火星2011
** 天體生物學實驗室
** 好奇號計劃(無人駕駛探索器)
** 火星偵察兵計畫
* 木星計劃
** 先驅者10號
** 伽利略號
** 朱諾號
* 土星計劃
** 卡西尼-惠更斯號(與ESA一同進行)
* 冥王星計劃
** 新視野號
* 多行星計劃
** 先驅者11號 – 土星和木星
** 水手10號 – 金星和水星
** 旅行者1號 – 木星和土星
** 旅行者2號 –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 小行星/彗星計劃
** NEAR舒梅克號
** 深空1號
** 星辰號
** 深度撞擊號
** 曙光號
* 宇宙天文臺(大型軌道天文臺計畫)
** 哈勃太空望遠鏡 – 與ESA一同開發
** 康普頓伽瑪射線天文臺
** 昌德拉X射線天文臺
** 斯皮策太空望遠鏡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
* 其他
** 冥王星-古柏帶特快車(已取消,由新地平線號代替)
** 太陽神號
** 派克太陽探測器
== 參見 ==
* 美國航天航空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AIAA)
* 太空人、太空梭
* 太空探索、太空競賽
===相關機構===
* 歐洲空間局
*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
* 俄羅斯航太
* 中國國家航天局
* 美國太空軍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綜合性
* NASA主頁
* NASA觀察
*
; 更深層次的研究
* NASA 歷史系列文獻
* NASA 歷史資料書籍(SP-4012)
* NASA歷史中的研究:NASA歷史計劃指南(大 PDF檔案 - 大於1012Kb)
* NTRS: NASA技術報告伺服器
* Eventscope
* NASA兒童專欄
* NASA的Instagram帳戶
*
Category:美國政府獨立機構
Category:航天機構
Category: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組織
Category:美國聯邦政府
Category:1958年建立政府機構
Category:1958年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建立
Category:科利爾獎獲得者 |
延安市 | 延安市,簡稱延,古稱膚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陝西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陝西省北部。市境南界渭南市、銅川市、咸陽市,西鄰甘肅省慶陽市,北達榆林市,東臨山西省呂梁市、臨汾市。地處黃土高原,白于山、子午嶺、嶗山、黃龍山等綿延境內。主要河流有北洛河、延河、清澗河、仕望河、汾川河等。全市總面積37,03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227萬人,市人民政府駐寶塔區新城街道。延安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35年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延安成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首都。
== 歷史 ==
thumb|left|250px|中央大禮堂
thumb|left|250px|楊家嶺中央大禮堂
=== 先秦時期 ===
考古發現,距今約3萬年左右,延安已有晚期智人“黃龍人”生息。約在前13世紀,延安屬獨立的方國鬼方之域。商帝武丁曾發動大規模的討伐鬼方的戰爭。《周易·既濟》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這是迄今所知延安有文字可考的最早的文字記載。
春秋時,延安是白狄部族所居住的地方,這是一個遊牧兼狩獵的少數部族。晉公子重耳曾流亡白狄12年,即居住於延安一帶。
戰國,延安大部屬魏國。《史記·秦本紀》載:“魏築長城,自鄭濱洛以北,有上郡”。秦惠文王七年(前300年),秦帥公孫衍敗魏軍於雕陰(今陝西省甘泉縣寺溝河),斬首8萬餘,俘魏將龍賈;秦惠文王八年,魏納河西地予秦;十年,魏納上郡15縣(今陝北宜川、延安一帶)予秦。延安始屬秦。
=== 秦、漢時期 ===
秦漢時,延安屬上郡(郡治膚施,今榆林市南)。秦昭王時期,秦在延安一帶置高奴縣,縣治在今延安城東尹家溝。這是延安築城之始,其城垣至今猶存。秦統一六國後,大將蒙恬統兵30萬北擊匈奴,後又監修長城和秦直道。漢武帝時曾大量移民和屯戍,使陝北等地農業經濟空前發展,被譽為“新秦中”(意為富庶如關中)。漢虞詡《奏復三郡疏》有“水草豐美,上宜產牧,牛馬銜尾,群羊塞道”的描述。
=== 三國、魏、晉、南北朝 ===
三國,延安為羌胡所據。
東晉義熙三年(407),匈奴鐵弗部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其在延安城東修築豐林城(今寶塔區李家渠鎮周家灣村)。宋代沈括曾考察該城,謂之堅密如石,城不甚厚,但馬面極長且密,利於戰守,讚歎“赫連之城,深為可法也”。
西魏,設東夏州,領遍城郡、朔方郡、定陽郡、上郡;設北華州,領中部郡、敷城郡。
延州和延安之名始見於《隋書》。《地理志》雲:“延安郡,後魏置東夏州,西魏改為延州,置總管府。開皇中,府廢統縣十一,戶五萬三千九百三十九。大業三年,在膚施置延安郡。豐林後置魏,曰廣武及遍城郡,開皇初郡廢,十八年改為豐林。大業初,又並沃野縣入焉。魏平後魏置,並立朔方郡,後周廢郡,並朔方、和政二縣入焉。金、明有治官,有清水、臨真,有西魏神木郡、真川縣,後周廢郡,大業初真川入焉。延川西魏置,曰文安及置文安郡,開皇初,郡廢,改縣為延川。延安西魏置,又置義鄉縣,大業中,廢義鄉入焉。因城後魏置,後周廢,尋又置義川。西魏置汾州、義川郡,後改州為丹州;後周改縣為丹陽。開皇初,郡廢,改縣曰義川,又廢樂川郡入;大業初,州廢,又拔雲巖縣入焉。汾川舊曰安平,後周改曰汾川。大業初,廢門山縣入焉。咸寧舊曰永寧,西魏改為太平,開皇中改為咸寧。”另記載,大業二年,延安南部設富城郡,後改為上郡,統縣五(洛交、內部、三川、富城、洛川)。
=== 唐宋時期 ===
唐武德元年(618)改延安郡為延州總管府,領膚施、豐林、延川三縣,管南平、北武、東夏三州;改上郡為富州,領洛交、洛川、三川、伏陸、內部、富城六縣。
宋代,屬永興軍路,設延州、富州、丹州、坊州。這一時期,宋與西夏戰事頻繁,宋代名臣龐籍、範雍、韓琦、范仲淹等在此禦敵。宋元祐四年(1089),升延州為延安府。
=== 金、夏時期 ===
金置彰武軍部管府。金、夏在保安軍(今志丹縣)置榷場互市。
=== 元、明、清時期 ===
明末陝北農民爆發大起義,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領袖縱橫延安南北。
清仍設延安府,順治年間領三州(富州、綏德州、葭州)16縣(膚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長、清澗、洛川、中部、宜君、米脂、吳堡、神木、府谷)。雍正年間,三州歸省直隸,府領8縣(膚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長)。乾隆年間,又增領定邊、靖邊二縣。同治年間,西捻軍張宗禹在延安境內反清,左宗棠率湘軍入境剿撫。最後一支捻軍武裝袁大魁部在永寧山被鎮壓,捻軍運動在中國最後失敗。
清末,清政府設延長石油官廠,在延長縣鑽成中國大陸上第一口油井。
=== 中華民國大陸時期 ===
民國2年(1913),延安屬榆林道。民國17年(1928),撤道,各縣由省直轄。民國24年(1935),9月,延安南北各縣分屬國民政府陝西省第三、第二行政督察區。1944年,陝西省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洛川,初領洛川、甘泉、宜川、富縣、中部、宜君6縣,後領洛川、黃陵(1944年由中部縣改稱)3縣及黃龍設治局。1948年3月-4月,人民解放軍相繼攻佔第三行政督察區所轄各縣。
1926年初,李象九、謝子長等建立中共宜川軍隊第一、第二特別支部;春夏,陝西省立第四中學(延安)建立中共延安特別支部。是為延安最早的中共地方組織。20世紀30年代,劉志丹、謝子長等在延安境內開展武裝鬥爭,建立陝甘邊和陝北兩個革命根據地。1935年11月,稱陝甘省和陝北省。
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吳起鎮。1937年9月,陝甘寧邊區成立,10月,成立延安市政府,直隸於邊區政府。1942年始置吳旗縣,屬三邊分割槽。同年11月,設延屬分割槽,1月成立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延安市及延安、富縣、甘泉、志丹、安塞、子長、延川、延長、固臨10縣(市)。1948年1月,陝甘寧邊區設黃龍分割槽,轄洛川、黃陵、宜君、宜川、黃龍等10縣;次年2月,增轄富縣。1949年5月,撤延屬分割槽,設陝北行政區,衛北行政公署駐延安,轄榆林、三邊、綏德、黃龍4個分割槽及延安、延長、延川、子長、安塞、志丹、甘泉7個直屬縣。
抗日戰爭期間,毛澤東在延安發起整風運動,此運動是為了鞏固毛的領導地位,而此次運動後令毛的領導地位加以確立。該運動造成諸多冤假錯案,大量人員遭到迫害,知識分子群體受到巨大沖擊。有研究指該運動共造成超過一萬人死亡US Joint Publication research service. (1979). China Report: Political, Sociological and Military Affairs. Foreign Broadcast information Service. No ISBN digitized text March 5, 2007。
===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
1950年5月,撤銷陝北行政公署,成立陝西省延安分割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延安、延長、安塞、志丹、吳旗、甘泉、富縣、洛川、宜川、黃陵、宜君、黃龍12縣。同年10月,改稱陝西省人民政府延安專員公署。
1955年5月,又改稱陝西省延安專員公署。1956年10月,延川、子長劃歸延安專區。1964年,鄜(fū)縣改稱富縣。
1968年8月18日,成立延安專區革命委員會。次年9月,延安專區改稱延安地區。
1970年,延安縣析置延安城區(縣級)。
1972年,延安城區改稱延安市。全區轄1市14縣。
1975年8月,延安縣併入延安市。
1978年,延安地區革命委員會撤銷,延安地區行政公署成立。
1983年9月9日,國務院國函字187號批覆:宜君縣劃歸銅川市。
1996年11月5日,國務院國函84號批覆:1.撤銷延安地區和縣級延安市,設立地級延安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寶塔區。2.延安市設立寶塔區,以原縣級延安市的行政區域為寶塔區的行政區域。3.延安市轄原延安地區的安塞縣、黃陵縣、延長縣、志丹縣、洛川縣、延川縣、甘泉縣、黃龍縣、子長縣、富縣、宜川縣、吳旗縣12個縣以及新設立的寶塔區。
2005年10月18日,陝西省人民政府(陝政函(2005)128號)批覆:延安市吳旗縣更名為吳起縣。
2016年6月,《國務院關於同意陝西省調整延安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6〕104號):同意撤銷安塞縣,設立延安市安塞區,以原安塞縣的行政區域為安塞區的行政區域,安塞區人民政府駐真武洞街道真武街1號。
== 地理 ==
延安位於陝西省北部,介於北緯35°21′~37°31′,東經107°41′~110°31′之間,黃土高原的中南地區,西安以北371公里。北連榆林,南接關中咸陽、銅川、渭南三市,東隔黃河與山西臨汾、呂梁相望,西鄰甘肅慶陽。全市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黃土高原生態環境比較脆弱,是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自1999年起,延安市推進實施退耕還林政策,使森林覆蓋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的不足10%,提升到2017年的46.35%,令當地生態明顯好轉。2016年,延安市被評為“國家森林城市”。
=== 地形地貌 ===
延安位於黃河中游,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延安地貌以黃土高原、丘陵為主。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北部的白于山海拔1600~1800米,最高點在吳起縣五穀城鄉的白于山頂,海拔1809.8米;最低點在宜川縣集義鄉猴兒川,海拔388.8米,相對高差1421米。北部以黃土梁峁、溝壑為主,佔全區總面積72%;南部以黃土塬溝壑為主,佔總面積19%;全區石質山地佔總面積9%。西部子午嶺,南北走向,構成洛河與涇河的分水嶺,是高出黃土高原的基岩山地之一,海拔1500~1600米,主峰1687米;東部黃龍山,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海拔1500米,主峰(大嶺)海拔1788.7米;中部勞山,呈西北——東南走向,平均海拔1400米,主峰(大墩梁)海拔1464米。黃龍山和勞山統稱為梁山山脈,形成延安地區地形的骨架。
=== 氣候 ===
延安處於內陸半乾旱地區,屬高原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年均無霜期170天;年均氣溫7.7℃—10.6℃;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延安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延安市委員會 延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延安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延安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蒿慧傑 王軍營 嚴漢平 楊光遠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河南省中牟縣 陝西省富平縣 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 陝西省漢中市南鄭區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3年1月 2022年3月 2022年3月 2022年3月
=== 歷任領導 ===
; 市委書記
* 高宜新(1997年1月-2001年2月)
* 王俠(2001年2月-2006年5月)
* 李希(2006年5月-2011年5月)
* 姚引良(2011年5月-2015年6月)
* 徐新榮(2015年6月-2021年1月)
* 趙剛(2021年1月-2023年1月)
* 蒿慧傑(2023年1月-)
; 市長
* 周萬龍(1997年1月-1999年7月)
* 王俠(1999年7月-2001年2月)
* 張社年(2001年4月-2005年9月)
* 陳強(2005年9月-2011年1月)
* 梁宏賢(2011年1月-2016年10月)
* 薛佔海(2016年10月-2022年3月)
* 嚴漢平(2022年3月-)
=== 行政區劃 ===
延安市下轄2個市轄區、10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 市轄區:寶塔區、安塞區
* 縣級市:子長市
* 縣:延長縣、延川縣、志丹縣、吳起縣、甘泉縣、富縣、洛川縣、宜川縣、黃龍縣、黃陵縣
延安市行政區劃圖 延安市行政區劃圖 延安市行政區劃圖 延安市行政區劃圖 延安市行政區劃圖 延安市行政區劃圖 延安市行政區劃圖 延安市行政區劃圖 延安市行政區劃圖 延安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610600 延安市 37,030.54 2,282,581 寶塔區 716000 16 84 12
610602 寶塔區 3,539.44 640,951 寶塔山街道 716000 5 9 4
610603 安塞區 2,949.42 163,135 真武洞街道 717400 1 8
610621 延長縣 2,367.99 117,965 七里村街道 717100 1 7
610622 延川縣 1,983.87 139,713 大禹街道 717200 1 7
610625 志丹縣 3,794.01 155,129 保安街道 717500 1 7
610626 吳起縣 3,788.48 146,167 吳起街道 717600 1 8
610627 甘泉縣 2,271.89 76,929 美水街道 716100 1 3 2
610628 富縣 4,180.37 142,891 茶坊街道 717500 1 6 1
610629 洛川縣 1,792.35 201,663 鳳棲街道 717400 1 7 1
610630 宜川縣 2,933.57 112,090 丹州街道 716200 1 4 2
610631 黃龍縣 2,745.60 41,198 石堡鎮 715700 5 2
610632 黃陵縣 2,287.28 127,015 橋山街道 717300 1 5
610681 子長市 2,396.28 217,735 瓦窯堡街道 717300 1 8
== 人口 ==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6.76萬人,城鎮化率61.97%;人口自增率0.06‰,出生率6.11‰,死亡率6.05‰。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282,581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187,00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95,572人,增長4.37%,年平均增長率為0.43%。其中,男性人口為1,192,560人,佔總人口的52.25%;女性人口為1,090,021人,佔總人口的47.7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9.41。0-14歲的人口為481,349人,佔總人口的21.09%;15-59歲的人口為1,445,797人,佔總人口的63.3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55,435人,佔總人口的15.57%,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235,166人,佔總人口的10.3%。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400,750人,佔總人口的61.3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881,831人,佔總人口的38.63%。
=== 民族 ===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280,330人,佔99.90%;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251人,佔0.10%。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94,828人,增長4.34%,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03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744人,增長49.37%,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3個百分點。
== 交通 ==
=== 航空 ===
延安二十里堡機場始建於1936年1月,由原國民黨東北軍張學良、17路軍楊虎城所部修建,西安事變後被紅軍接管。延安機場是中國共產黨整修和使用管理的第一個紅色機場。1958年10月1日,中國民用航空延安航空站在原東關機場成立並正式開通延安-西安航班,延安機場是陝西省內繼西安之後第二個建站並開通民用航班的機場。
2009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批覆遷建工程立項,8月28日機場遷建工程試驗段開工建設。新機場仍將按照軍用二級、民航4C級標準建設,計劃修建一條長2800米、寬45米的跑道,一條平行的滑行道,滿足B737、A320系列飛機全載使用要求。http://epaper.xiancn.com/xawb/html/2012-04/27/content_108043.htm 延安全面啟動新機場建設
2018年11月8日零時起,延安南泥灣機場正式啟用,延安二十里堡機場原來開通的所有航班全部轉至延安南泥灣機場執行。
延安南泥灣機場現已開通延安至北京、西安、上海、重慶、廈門、廣州、青島、瀋陽、杭州、南京、深圳、海口、天津等地的航線,使延安機場成為西北地區唯一與三大樞紐機場通航的支線機場。
=== 鐵路 ===
延安站始建於1992年,是包西鐵路上的重要車站之一,由西安鐵路局管轄的二等車站。主要辦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託運、整車、零擔、集裝箱貨物發到;辦理整車貨物承運前保管;不辦理整車爆炸品及一級氧化劑發到。延安站現已有發往西安、神木、寶雞、榆林、太原、石家莊、上海、天津、北京、齊齊哈爾、成都等方向的近30趟列車。2012年,延安至西安北動車開通,成為陝北地區首列動車組列車,延安至西安2小時15分即可到達。
延安北站隸屬於西安鐵路局,原有既有線9股道,機務段1處,貨物線2條,糧庫專用線、卸油線、延長油庫專用線、長慶油田專用線、救援列車停留線各1條。2011年包西線全線開通後,站線股道有效長由850米延長至1050米,換裝訊號聯鎖裝置。
=== 公路 ===
延安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市區內有延安汽車站、延安汽車南站兩個客運車站。可以到達延安各縣以及西安、榆林、平涼、臨汾、蘭州、吳忠、西峰、石家莊、洛陽、烏海、北京、銀川、太原、包頭等地。
東起吳堡、經綏德、子洲、靖邊,至定邊,進入寧夏境內。
東起宜川、經黃龍、洛川、富縣,至雷家角,進入甘肅境內。
東起延安、志丹,至吳起。
東起延安、延長、延川,至延水關,進入山西境內。
和北通榆林、包頭,南至銅川、西安。
北可以到榆林,南可以至西安。
西起富縣、宜川,進入山西境內。
過境。
=== 市內交通 ===
==== 公交 ====
延安市區大多數公交車為空調車,實行全程單一票價,普通車採用壹元一票制(29路除外,為貳元一票制),空調車採用貳元一票制,K302路採用伍元一票制,機場巴士採用貳拾元一票制。
==== 計程車 ====
延安的計程車運營公司有神州集團和延運集團,延安的計程車的起步價為7元,公里租價為1元/公里。
== 名勝 ==
* 壺口瀑布:黃河上最著名的瀑布。
* 黃帝陵:黃帝的陵墓。
* 寶塔山:初創於唐代宗大曆年間,有延安寶塔、寶塔山摩崖石刻等。
* 棗園、楊家嶺、王家坪、南泥灣等中共中央在陝北時的遺蹟。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名人 ==
==參見==
*延安整風運動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Category:陝西地級市
陝
陝
陝 |
裴章傳 | 裴章傳,筆名文遠,安徽長豐縣人《安徽文學史·第三卷·現當代卷》348頁,先後出版了多部長篇歷史小說。如反映清代的太平天國和洋務派時期的中國生活的《李鴻章》、《洪秀全》等。
==參考文獻==
P裴
P裴
Category:裴姓 |
敦刻爾克 | 鄧寇克,又名燈-{}-卻(,;;)是法國上法蘭西大區北部諾爾省的臨海市鎮,它原屬北部-加來海峽大區,十公里之外便是法國與比利時邊境。敦刻爾克是排在勒阿弗爾和馬賽之後法國的第三大港口。它也是一個工業城市,主要行業包括鋼鐵,食品加工,煉油,造船和化工。
1940年的二戰期間,為了避免被德軍圍殲,英法盟軍在這裡執行了當時最大規模的撤退行動,史稱敦刻爾克撤退。
== 歷史 ==
=== 中世紀 ===
敦克爾克位處英吉利海峽沿岸、斯海爾德河以南,本來是條漁村。在十世紀末開始有人在此聚居,其時敦克爾克是法王藩國弗蘭德伯國的屬地。公元960年左右,為此城建造了城牆以抵禦維京人掠奪。城市周圍的濕地由附近的貝爾格教堂的僧侶抽走積水並開墾。"Dunkirk"之名源於荷蘭語中“沙丘裡的教堂”。佛蘭德伯爵菲臘一世對此地下賜了更多正在開發的沼澤地、規劃了貫通敦克爾克到貝爾格的運河的初步設計、又準許本地人開市場。
十三世紀末,敦克爾克統治者、當皮埃爾家族的居伊伯爵與法國交戰,但敦克爾克市民卻幫助法王腓力四世對抗丹皮耶家族。丹皮耶家族雖然在1297年的,但是五年後於金馬刺戰役中戰勝法國,取得敦克爾克的實質統治權,對此地進行報復。不過,該地繼任人羅貝爾三世賦予了此地以更多的城市權。弗蘭德伯爵路易一世在位期間的1323至1328年,爆發了,被法國軍隊鎮壓。
英法百年戰爭期間,路易一世臣屬於法王與英國交戰,他更封鎖海路貿易,導致敦克爾克市民再次暴動。1346年,路易一世在克雷西會戰中陣亡,其子路易二世繼位。他與英國講和,使貿易再度興盛,敦克爾克的港口也為之擴張。但是天主教會大分裂當中,教宗烏爾巴諾六世的英國支持者登陸此地,攻陷本城並水灌附近的村落。儘管其後法王查理六世驅逐了入侵者,敦克爾克內外都遭到嚴重破壞。
1384年,路易二世逝世,由於他沒有子嗣,弗蘭德家族斷絕,敦克爾克由勃艮第伯爵菲利普二世獲得。他擴建本城的防禦工事,並建造比利時和法國的鐘樓用來計時。由於本城位處要衝,以致招致各國君主覬覦,(自1395年)、(自1435年)、奧地利大公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自1477年)相繼擁有此地。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在1477年娶勃艮第的瑪麗為妻;瑪麗是瓦盧瓦王朝勃艮第公爵勇士查理之下的第一繼位人。由於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是腓特烈三世之子,他取得敦克爾克之後法王路易十一立即奪走弗蘭德地區。可是1479年,奧地利在中擊敗法國,而且瑪麗在1482年去世,促使阿拉斯條約簽訂,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於是獲得弗蘭德地區。由是,此地(包括敦克爾克)便併入哈布斯堡家族的尼德蘭,直到1582年荷蘭共和國建立,此地歸入南尼德蘭,作為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的采邑。
=== 私掠海盜基地 ===
此後的歷史內,西班牙、荷蘭聯合王國、英國、法國依然在不斷爭奪敦克爾克。八十年戰爭初期,荷蘭起義軍自1577年起掌控著此城。1583年,帕爾馬公爵亞歷山大·法爾內塞為西班牙重奪此地,之後此地便成為馳名的敦克爾克私掠海盜的根據地。這群海盜最終在1646年,由於法軍攻陷此城而失去根據地,但是西軍在六年後的1652年收復失地。1658年,法英聯軍與西班牙在敦克爾克附近交戰(鄧寇克之戰),法英大勝,轉而進攻敦克爾克,爆發,最終城池失守,此地也因為成為英法同盟中法國給英國的酬謝而歸入英國統治。
1662年,英格蘭國王查理二世以當時320,000英鎊的價格將敦克爾克賣給法國。法國將此地修建成港口堡壘,加築了十個突出的城廓,又在1670年代增築了可容納三十艘戰艦的船塢,更有雙重水閘將缸內水位維持在退潮水平。而從港口通往海口的堤道則在1678年竣工,途徑沿海沙床,通道兩側用河堤固定。數年後又建成五座堡壘保護河堤,1701年再建一座新堡壘。1713年,烏得勒支和約簽訂,以上港口設施、堡壘、堤道統統遭到撤除。
路易十四在位期間,不少再次以敦克爾克為根據地,包括著名的。鐵麵人也是在敦克爾克被捕。十八世紀著名的私掠海盜與妻子兼夥伴便是在這裡賣出贓物。1763年簽署的英法巴黎條約有條文限制法國為敦克爾克修築防禦工事的權利,法國便不易以此為基地侵略英國,以紓解英國的擔憂。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敦克爾克以二戰中1940年發生在這裡的敦克爾克戰役和英法軍隊大撤退而聞名。1940年5月爆發二戰的法國戰役,英國派出遠徵軍到法國本土援助法國,可是由於德軍進展神速,英軍與法軍被切斷。英軍撤退到敦克爾克港口並遭到德軍團團包圍。一直以來的見解認為若非希特勒下令停止進軍,出動納粹德國空軍轟炸敦克爾克,英軍將蒙受滅頂之災。可是根據德國A集團軍的官方戰爭日記,是集團軍司令格爾德·馮·倫德施泰特下令停止前進,而希特拉在此命令頒佈後數小時才追認之。正因為有此停頓,容許了英軍有幾日時間著手自海路撤退。溫斯頓·丘吉爾下令執行發電機行動徵發一切可用船隻,超過九百艘,來運送人員,拯救了338,226名人員(包括123,000名法軍),其後邱吉爾稱之為「敦克爾克奇跡」。儘管盟軍遺下了超過四萬輛車輛及無數軍備補給在法國,本次行動拯救出的精良士卒還是更有價值。未及撤退的四萬人,有部分被俘獲、亦有被迫經由各條路線,包括中立的西班牙回到本國。
1944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之後往東北挺進。九月,試圖光復此城,可是德軍不肯交出這座已經改成堡壘的城市。盟軍於是包圍並攻擊此城,當中出力尤殊的是。最終在1945年五月九日,德軍將領向捷軍準將無條件投降。Czech army page 德國佔領期間,敦克爾克受到盟軍轟炸而遭逢慘重破壞。
===戰後重建===
二戰使該城市摧毀了70%以上,港口幾乎被完全摧毀。1957年,敦刻爾克工廠重新開始運轉,加速了整個城市的重建。到1963年,人口從7萬增加到了20萬。
從1970年開始,該地開始著重發展旅遊業,進行了旅遊海灘度假地的一系列建設。1989年,造船廠關閉,該市提出了海港現代化的計劃。從2005年開始,該市開始利用造船廠的荒地進行住宅建設。Logements ZAC Grand Large-Neptune, 2011-01-28
==人口==
敦刻爾克的犯罪率為每1千居民中3.88人,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家庭===
家庭情況分析表(2014年人口資料) 家庭情況分析表(2014年人口資料) 家庭情況分析表(2014年人口資料) 家庭情況分析表(2014年人口資料) 家庭情況分析表(2014年人口資料) 家庭情況分析表(2014年人口資料) 家庭情況分析表(2014年人口資料)
家庭成員數量: 1 人 2 人 3 人 4 人 5 人 6 人以上
敦刻爾克 33.6 % 30.9 % 14.8 % 12.1 % 5.8 % 2.8 %
法國(平均) 31 % 31.1 % 16.2 % 13.8 % 5.5 % 2.4 %
每戶擁有汽車數量: 無 無 1 輛 1 輛 2 輛及以上 2 輛及以上
敦刻爾克 26.4 % 26.4 % 53.3 % 53.3 % 20.3 % 20.3 %
法國(平均) 20.9 % 20.9 % 48.8 % 48.8 % 30.3 % 30.3 %
來源: INSEE 來源: INSEE 來源: INSEE 來源: INSEE 來源: INSEE 來源: INSEE 來源: INSEE
===就業===
就業分佈情況表(2007年)
服務業 工業 建築業 農業
敦刻爾克 77.8 % 16.5 % 5.2 % 0.5 %
女性比例% 54.1 % 18.4 % 8.6 % 30.2 %
全國平均 71.5 % 18.3 % 6.1 % 4.1 %
=== 方言 ===
thumb|left|敦克爾克語言使用的演變
敦克爾克目前有不少使用荷蘭語的社群,使用的方言屬於西佛蘭德語底下的,雖然與十九世紀相比,目前法語在當地有排擠掉荷蘭語使用的狀況。
==政治==
敦刻爾克民眾對法國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的支援情況:
選舉年份 參選人 所屬政黨 支援率%
2017年 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共和前進! 54.42
2012年 弗朗索瓦·奧朗德 社會黨 55.37
2007年 尼古拉·薩科齊 人民運動聯盟 52.30
2002年 雅克·希拉剋 79.16
==地理==
敦刻爾克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它距離五個國家首都(倫敦,巴黎,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和盧森堡)不到300公里。它距離巴黎242.45公里,距倫敦181.67公里,距布魯塞爾140.14公里,距阿姆斯特丹228.74公里,距德國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首府杜塞爾多夫307.96公里。
敦刻爾克西鄰大西洋,市內擁有多條運河,城市海拔高度在0至17米之間,佔地面積達到了43.89平方公里,超過了省會里爾市。
===氣候===
敦刻爾克在柯本氣候分類法中屬于海洋性氣候(Cfb),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 經濟 ==
作為海港城市,敦刻爾克港口經歷了從傳統的進出口金屬、管道和木材的貨物碼頭,到包括鋼鐵、煤炭等石油化工材料在內的綜合性碼頭。敦刻爾克港幾乎囊括了傳統與現代運輸方式的所有貨類,世界上許多新興港口都難以企及。
===現代===
戰後,敦克爾克在廢墟上重建。城市規模超過戰前,併成為法國第三大港,年吞吐量達3500萬噸。緊靠港口建立起法國最大的現代化鋼鐵聯合企業,利用良好的港口條件和進口的富礦石及煉焦煤,生產全法國1/4以上的鋼鐵。
敦克爾克西郊的格拉沃利訥核電站有6座反應堆,裝機總容量546萬千瓦,規模居法國之最,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
該市依託港口還興起了煉油、化工和農產品加工等其他工業。
截至2009年,敦刻爾克港擁有18個碼頭和1個物流園區,包括用於冷凍和冷藏食品、碳氫化合物、穀物等的大型倉儲設施。敦刻爾克雖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但港口依然完成貿易貨物吞吐量5770萬噸,創下了歷史新高。
2010年7月9日,敦刻爾克港與上海港簽署友好合作關係備忘錄,雙方在海運、鐵路和河流等各種物流運輸領域互相交流合作。
thumb|right|濱海大學校園
== 教育 ==
*北加萊高等藝術學院(敦克爾克校區) ()
*濱海大學(敦克爾克校區) ()
==友好城市==
敦刻爾克友好城市列表(括號內為起始年份)
* 克雷費爾德(1974)
* 米德爾斯堡(1976)
* 加薩(1996)
* 里加(1960)
* 利貝雷茨(2010)
* 梅克倫堡-前波美拉尼亞 羅斯托克(2000)
* 維多利亞
* 科倫巴
* 拉馬特沙龍(1997)
* 河北省 秦皇島市(2000)中國國際友好城市聯合會:秦皇島友好城市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4-04
==圖集==
File:Dunkerque Tour du Leughenaer.jpg|里亞塔(Liar's Tower)
File:Dunkerque Town Hall.jpg|市政廳
File:Carnaval dunkerque.jpg|嘉年華
File:Jielbeaumadier Dunkerque 2007 25.jpeg|沙灘
File:Dunkerque (plage).jpg|海濱
==參見==
* 法國法蘭德斯
* 法國鐵路車站列表
*《愛.誘.罪》(Atonement)(2007年電影) - 其中一段長鏡頭部份描寫敦刻爾克大撤退
* 《敦刻爾克大行動》(2017年電影)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 市議會官方網站
* 旅遊網站
D |
弗雷德裡克·肖邦 | :
弗雷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原名弗裡德里克·弗朗齊歇克·蕭邦(,亦稱),波蘭作曲家和鋼琴家,他是歷史上甚有影響力和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波蘭音樂史上極重要的人物,也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
蕭邦父親是法國人,母親是波蘭人。他自幼喜愛波蘭民族音樂,7歲時就創作了波蘭舞曲,8歲登臺演出,不足20歲已出名。蕭邦後半生主要生活在法國,39歲時因病英年早逝,創作了大量鋼琴作品,如4部敘事曲、十餘部波蘭舞曲(包括《軍隊》、《英雄》)、26首鋼琴前奏曲(包括《雨滴》)、27首鋼琴練習曲(包括《離別》、《革命》)、4首詼諧曲、4首即興曲、3首鋼琴奏鳴曲、至少21首夜曲、至少59首馬祖卡、、幻想曲、大提琴奏鳴曲和搖籃曲等。蕭邦一生的創作大多是鋼琴曲,世人稱之“鋼琴詩人”。
== 生平 ==
=== 早年 ===
thumb|熱拉佐瓦沃拉的蕭邦故居|左
蕭邦的父親(1771年—1844年)是波蘭籍法國人,原本居住在洛林的一座從父輩繼承下來的葡萄園,1787年移居波蘭並且入籍波蘭,尼古拉斯很喜歡波蘭,堅持家人都要說波蘭語。他參加過1794年的科希丘什科起義,也曾在波蘭中學教授法語。1806年,尼古拉斯和波蘭人特克拉·賈斯蒂娜·剋日扎諾夫斯卡(Tekla Justyna Krzyżanowska)結婚,婚後生下肖邦。
蕭邦於1810年(莫札特死後第19年)出生在波蘭中部小鎮熱拉佐瓦沃拉(位於-{}-波蘭首都華沙附近)。他出生的時候,波蘭於三年前在拿破崙法國的幫助下復國為華沙公國。波蘭曾在1795年被俄羅斯帝國、普魯士與哈布斯堡帝國瓜分,已不復為統一主權國家(參見瓜分波蘭)。當地教會的記錄顯示他的出生時間是1810年2月22日,他的名字則以拉丁文記錄,為Fridericus Franciscus(波蘭語應該是Fryderyk Franciszek)。但他和他的家人以3月1日為其生日,這即是現在通用的肖邦生日。Rose Cholmondeley, "The Mystery of Chopin's Birthday" , Chopin Society UK website, accessed 21 December 2013.
蕭邦在父母結婚的教堂裡受洗。他的教父是父親18歲的學生弗雷德裡克·史卡貝克(Fryderyk Skarbek)。他還有一個姐姐,名叫路德維卡(Ludwika,1807–1855),後來母親還生下兩個妹妹伊莎貝拉(Izabela,1811–1881)和艾米莉亞(Emilia,1812–1827) 。
1810年10月,蕭邦家搬到華沙,尼古拉斯在(Warsaw Lyceum)教授法語,住在撒克遜宮。尼古拉斯會拉小提琴,也會吹長笛 ,特克拉則會彈鋼琴,也是肖邦的鋼琴啟蒙老師。
1813年華沙因拿破崙進攻俄國失敗被俄國人佔領,1815年華沙公國滅亡。蕭邦所在的華沙地區劃歸俄國。1816年6歲的時候開始正式學習鋼琴,第一位老師是沃伊切赫·日維尼(Wojciech Żywny,本身是一位畫家、小提琴家)Michałowski and Samson (n.d), §1, para. 3.,他的姐姐路德維卡也和他一起學琴。蕭邦是個音樂天才,從小就展現出他驚人的音樂天賦,7歲時便能公開演奏,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調和降B大調波蘭舞曲創作於1817年"The Complete Keyboard Works" , Chopin Project website, accessed 21 December 2013.,體現出蕭邦不同尋常的即興創作能力,他在華沙獲譽為「莫札特的繼承人」、「第二個莫札特」。
1817年,撒克遜宮被俄軍徵用,華沙中學搬到卡齊米日宮。蕭邦家因此也搬到卡齊米日宮附近。大約在這之後不久,蕭邦受邀到美景宮當康斯坦丁·巴甫洛維奇之子的玩伴,他還為巴甫洛維奇創作了一首進行曲。
;教育
1823年9月至1826年間,蕭邦在華沙中學讀書。一年級時曾隨捷克音樂家威廉·烏費爾(Wilhelm Würfel)學習管風琴。1826年秋,他進入華沙音樂學院(今蕭邦音樂大學),開始師從西里西亞來的作曲家約瑟夫·艾斯納(Józef Elsner)學習樂理及作曲Michałowski and Samson (n.d.), §1, para. 5.。業餘時間,他也經常在華沙的沙龍和音樂廳演出。1825年5月,他在一場音樂會上演奏了伊格納茲·莫謝萊斯的協奏曲,因此得到亞歷山大一世的注意。沙皇請他去彈鋼琴,送給了他一枚鑽石戒指。1825年6月10日,他演奏了他的《c小調回旋曲》,這使得他首次獲得外國媒體的關注,《音樂廣訊報》報道稱「他是一個富有音樂創意的人」。
1824年和1825年,他在波蘭的小村薩伐尼亞(Szafarnia)度假,得到他父親的學生多米尼克·傑萬諾夫斯基(Dominik Dziewanowski) 的招待。他在那裡首次接觸到波蘭的民間音樂Michałowski and Samson (n.d.), §1 para. 2.。
1827年,在他的妹妹艾米莉亞去世不久後,全家搬到恰普斯基宮南面的新家。他在華沙結識了約瑟夫·扎列斯基(Józef Bohdan Zaleski)等年輕才俊,愛上了年輕的歌手康絲坦雅·哥拉德科斯卡(Konstancja Gladkowska)。根據肖邦1830年5月15日寫的一封信,他的《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就是為康絲坦雅·哥拉德科斯卡所寫的。
=== 巴黎時期 ===
因反抗沙俄的波蘭十一月起義失敗,波蘭發生大移民潮,蕭邦在1830年末離開華沙。他本來是想去義大利,但是義大利當時社會的動盪不安,因此選擇了巴黎。他在1831年9月抵達巴黎,之後餘生再沒有回到波蘭Michałowski and Samson (n.d), §1, para. 6.。他在1835年獲得法國公民身份,改用法語名,後來旅行時用的也是法國護照Passeport français de Chopin , Chopin – musicien français website, accessed 13 August 2014.。但是蕭邦的傳記作家亞當·查莫斯基(Adam Zamoyski)說,他並不認為自己是一個法國人,不太喜歡說法語,仍認為自己是一個波蘭人。
蕭邦很快愛上了這座城市,巴黎的建築和大城市氛圍深深吸引著蕭邦,他在一份寄回波蘭的信中寫道,巴黎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他在巴黎先是拜他的偶像法國籍德國鋼琴家和作曲家卡爾克佈雷納為師,繼續學習鋼琴,但是他感覺受到了教學方式的限制,課程只進行了不到一個月。蕭邦在巴黎參加音樂會的演出以賺取生活費,起先蕭邦還未出名,收入僅夠餬口,後來一位極具影響力的資助者帶蕭邦參加了銀行家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次接待活動,蕭邦的鋼琴演奏打動了客人,轉眼間贏得了一大批的鋼琴學生,其中的大部分是女學生。蕭邦透過音樂會、作曲和教授鋼琴課,從1833年起便有了穩定的收入,經濟上沒有了後顧之憂,蕭邦甚至有一輛私人馬車和隨從,他的衣服都是用高檔的材料製成。而相比之下,19世紀的其他音樂家如理查德·瓦格納和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則還需要指望著資助者的贊助。在巴黎期間蕭邦做了多次訪問,1834年,他和費迪南·希勒共同訪問了在亞琛舉行的萊茵河畔音樂節。蕭邦、希勒還有孟德爾頌三人在此次音樂節中碰面並一起去了杜塞爾多夫、科布倫茨和科隆,他們三人彼此欣賞對方的音樂才華,並互相學習和切磋了音樂技藝。
蕭邦交友廣泛,他的好友包括詩人繆塞、巴爾扎克、海涅和亞當·密茨凱維奇,畫家德拉克羅瓦,音樂家李斯特、費迪南·希勒,以及女作家喬治·桑。蕭邦在李斯特家第一次見到了身著男裝、抽著煙的喬治·桑,剛開始並對她無好感,甚至當面問旁人說:「她真的是個女人嗎?」Michałowski and Samson (n.d.) §3, para. 3.,但隨著喬治·桑對他的追求,蕭邦開始對她傾心。
=== 喬治·桑 ===
1837年蕭邦因為與18歲的瑪利亞·伍德岑斯卡(Maria Wodzińska)一段不幸的戀情,陷入了生活危機,正在這時,他邂逅了比他大6歲的喬治·桑,這使得他又重拾了精神上的信心。
第一眼見到喬治·桑,蕭邦就感受到了她與瑪利亞的截然不同,瑪利亞是個典型的大家閨秀,而詩人喬治·桑看上去卻是十分高傲和極具自我意識。但是蕭邦與喬治·桑的戀情卻是具有傳奇色彩的。一方面,喬治·桑是一個熱情似火的女人,受到許多年輕才俊的男性追求;另一方面,喬治·桑後來銷燬了大部分寄給她的信件,使得人們無法確定蕭邦同她之間的真正關係。
1838年11月喬治·桑帶著她的兩個孩子莫里斯和索朗熱(Solange)移居西班牙的馬略卡島。而蕭邦也一同搬到了馬略卡,蕭邦一生患有肺結核,他也希望溫暖的氣候能夠緩解他的病痛,但是事與願違,莫里斯的病情有了明顯好轉,而蕭邦的肺結核卻因為房間條件差,加上糟糕的天氣,發展成了肺炎。98天后蕭邦和喬治·桑離開了馬略卡,這段旅程雖短,但是對蕭邦和喬治·桑都印象深刻,喬治·桑將這段經歷記錄在了她的小說《》中。
1839年到1843年的夏天,蕭邦都是在喬治·桑位於家鄉諾昂的莊園裡度過的。這是一些寧靜的日子,蕭邦在此期間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波蘭舞曲《英雄》。
蕭邦和喬治·桑的戀情在1847年畫上了句號,兩人都沒有公開分手的原因。當時喬治·桑的女兒索朗熱愛上了貧困潦倒的雕刻家August Clésinger,這引發了喬治·桑一家的家庭矛盾,喬治·桑變得非常好戰,當蕭邦得知索朗熱和August Clésinger秘密訂婚的訊息後,非但沒有反對,還表現出來贊同,這使得喬治·桑大為惱火。
=== 末年 ===
thumb|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中的蕭邦墓
thumb|upright|left|華沙聖十字教堂安放弗裡德里克·蕭邦的心臟(就在底部花束上方)的柱子
thumb|位於Żelazowa Wola的蕭邦紀念雕塑,由約瑟夫·高斯瓦夫斯基設計
1842年開始,蕭邦出現健康問題。1842年2月21日在巴黎舉辦完一場獨奏音樂會後,他在一封信中說:“我不得不整天躺在床上,我的嘴巴和扁桃體太疼了” 。1844年末,前去拜訪蕭邦,發現蕭邦“幾乎無法行動,腰彎得像開啟一半的小刀,很明顯承受著巨大的痛苦”。研究者指出他可能還患有,這導致他在鋼琴上看到了幻象。
蕭邦1848年在巴黎和大提琴家(Auguste Franchomme)舉辦了他在巴黎的最後一次音樂會。法國二月革命爆發後,他於1848年4月在學生的勸說下前往倫敦。Michałowski and Samson (n.d.), §5, para. 3.
他住在倫敦多佛街(Dover Street),約翰·布洛德伍德父子公司給他提供了一架大鋼琴。他的第一場演出在斯塔福德府舉辦,維多利亞女王和阿爾伯特親王與會。阿爾伯特親王本人也頗有音樂修養,曾專門走到蕭邦身邊觀看他的演奏技法。布洛德伍德父子公司也給他安排過音樂會,威廉·梅克比斯·薩克雷和珍妮·林德曾來看過他的演出。他在倫敦也教過一些學生,學費高達一小時一畿尼。而要請他出席私人音樂會則需要付20畿尼。8月28日,他在曼徹斯特音樂廳與和(Lorenzo Salvi)同臺演出。"Review: Frédéric Chopin and Marietta Alboni perform in Manchester" , The Manchester Guardian, 30 August 1848
在簡·斯特靈的邀請下,他前往蘇格蘭,曾住在愛丁堡附近的考爾德府(Calder House)和倫弗魯郡的(Johnstone Castle)。這兩者都是斯特靈家的產業。簡對蕭邦懷有愛慕之情,但蕭邦拒絕了她。9月27日,他在格拉斯哥演出 ,10月4日又在愛丁堡演出。同年11月16日,他的最後一場公開演出在倫敦的市政廳舉辦。這時的蕭邦已經病入膏肓,體重不足45公斤。Michałowski and Samson (n.d.), §5, para. 4.
11月底,他返回了巴黎。雖然飽受病痛的折磨,他仍沒有停止教授鋼琴。1849年夏,他的朋友們為他在巴黎十六區找了一個公寓,租金由一名他的崇拜者墊付。
=== 去世 ===
1849年6月,蕭邦的姐姐路德維卡和她的丈夫來巴黎探望蕭邦。9月,在簡·斯特靈的資助下,他搬入旺多姆廣場12號居住 。他的病情在10月15日急劇惡化,在他的請求下,他的朋友戴芬妮·波多絲卡(Delphine Potocka)、弗朗肖姆為他演奏了大提琴。他請求夏爾-瓦朗坦·阿爾康幫他完成《演奏法草稿》(Projet de Méthode) 。10月17日夜間接近2點時,蕭邦去世,陪在他病床邊的是路德維卡、馬塞利娜·察托斯卡(Marcelina Czartoryska)、喬治·桑的女兒索朗熱和他的好朋友托馬斯·阿爾布雷克特(Thomas Albrecht)。索朗熱的丈夫克萊辛格(Clésinger)在晚些時候給蕭邦的左手和臉拓下模型。
他的葬禮兩週後(10月30日)在巴黎的馬德萊娜教堂舉辦。想參加的人太多,但只有受邀請的人才能入內。葬禮上演奏的是莫扎特的《安魂曲》,參演的是Jeanne-Anaïs Castellan(女高音)、Pauline Viardot(次女高音)、Alexis Dupont(男高音)和Luigi Lablache(男低音)。此外,蕭邦自己的《e小調第4號前奏曲》和《b小調第6號前奏曲》也在葬禮上演出。管風琴家為路易·勒費比爾-韋利(Louis Lefébure-Wélynd)"Funeral of Frédéric Chopin", in Revue et Gazette Musicale, 4 November 1847, printed in translation in Atwood (1999), pp. 410–11.。
他葬於巴黎市內的拉雪茲神父公墓,下葬時演奏的是他的《第二號鋼琴奏鳴曲》中的《葬禮進行曲》"Funeral of Frédéric Chopin", in Revue et Gazette Musicale, 4 November 1847, printed in translation in Atwood (1999), pp. 412–13.。他的葬禮和墓碑加起來一塊花去五千多法郎,都由簡·斯特靈支付。此外,簡還支付了路德維卡返回華沙所需的路費。蕭邦的心臟由他的醫生讓·克呂韋耶(Jean Cruveilhier)取出,按其遺願由姐姐在1850年帶回波蘭,放在聖十字聖殿裡Holy Cross Church (Kościół Św. Krzyża) on Inyourpocket.com website, accessed 7 December 2013.。喬治·桑寫給肖邦的兩百封信也由路德維卡儲存,不過她在1851年又把它們還給了喬治·桑,後者將這些信件銷燬。
蕭邦究竟身患何病至今存疑。他的死亡證明上寫的是肺結核,他的醫生讓·克呂韋耶是當時治療肺結核的專家。但也有學者指出他患的可能是囊胞性纖維症Majka et al. (2003), p. 77.、肝硬化或Kuzemko (1994), p. 771. See also Kubba and Young (1998), passim.。2014年,一些科學家研究了蕭邦留下的心臟,在2017年的《美國醫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上發文稱蕭邦患的可能是肺結核引起的心包炎。
== 作品 ==
蕭邦的作品以鋼琴曲為主,雖然他不少作品技巧頗為艱深,但是他從來不會以炫技為最終目的,蕭邦的作品更注重詩意和細膩的情感。
;獨奏曲
作為一個波蘭作曲家,蕭邦為故鄉的波蘭舞曲和瑪祖卡奠定新風格,貢獻甚大。其中最早的作品是1817年的G小調波蘭舞曲,那時蕭邦年僅7歲。蕭邦一生都在作波蘭舞曲,年輕時候的許多波蘭舞曲作品最後都沒有發表,因為他認為這些作品過於單調。蕭邦先是專注於先驅卡爾·馬利亞·馮·韋伯和約翰·尼波默克·胡梅爾的作品,此後在巴黎完成的作品中充滿了蕭邦對家鄉波蘭的渴望和思念,他部分現存的波蘭舞曲(如第1、5、6號等),都有一段華彩樂章作為開場。
瑪祖卡與波蘭舞曲不同,在19世紀初還是相當嶄新的音樂形式,但很快就風靡了全歐洲。蕭邦不僅在城市沙龍中聽瑪祖卡,也在波蘭聽民俗原始形態的瑪祖卡,他的瑪祖卡最具特色的是完美運用了半音階,從Op. 6(1830年—1832年)起的瑪祖卡多使用迴圈的形式。
可是蕭邦的這些作品並不適合於舞蹈,因為它們大都節奏過快,他的華爾茲作品也是如此。蕭邦的華爾茲多是為沙龍而寫。
另一類蕭邦所發展的音樂形式是夜曲,蕭邦共有21部夜曲作品,他的夜曲作品深受愛爾蘭作曲家和鋼琴家、夜曲的發明者約翰·菲爾德的影響,而蕭邦的夜曲作品聽上去更加和諧,充滿變換的韻律,曲調也更加靈活,有美聲唱法的風格。
24首鋼琴前奏曲創作於蕭邦在馬略卡的短暫旅程中,按照迴圈五度的順序,從C大調開始,到d小調結束,大小調交替。
27首鋼琴練習曲,作品Op.10和Op.25各12首,新練習曲3首,後三首乃蕭邦去世後才發表的作品,對彈奏技術的要求很高,同時又非常適合於音樂會上的演出,代表作品有C小調《革命練習曲》(Op. 10 No. 12)。蕭邦將練習曲帶入了全新境界,此前的練習曲,比如-{zh-hans:卡爾·車爾尼; zh-hant:卡爾·徹爾尼}-的練習曲,大都只專注於教學目的,而後來的李斯特·費倫茨、亞歷山大·史克里亞賓和克勞德·德彪西也拓展了練習曲的風格。一直是歷代鋼琴家和音樂學生必練曲目和鋼琴技巧的里程碑,因此為眾多鋼琴家演奏和錄製。
除此之外,蕭邦還作有4首敘事曲和4首詼諧曲,都是相當精緻的作品。
蕭邦的即興曲作品中,代表作品是升C小調《幻想即興曲》。它是在蕭邦去世後才發表的,因為蕭邦在作曲完畢後才發現,作品的中段與波希米亞作曲家伊格納茲·莫謝萊斯(1794年—1870年)的一首鋼琴作品驚人地相似,所以蕭邦不願意將其發表。
;奏鳴曲
蕭邦大量的鋼琴作品中只有3部奏鳴曲,當時維也納古典主義音樂對音樂形式的嚴格要求,使得蕭邦無法自如掌握,或者蕭邦可能是根本不願意受形式所約束。蕭邦的第一部奏鳴曲是早期作品,獻給了他的老師Józef Elsner,他的第三部奏鳴曲(Op.58,1844年)是一部紀念作品。
最受歡迎的是《第二號鋼琴奏鳴曲》(Op.35),其中的第三樂章是著名的《葬禮進行曲》(Marche Funèbre)。
;協奏曲
除了獨奏作品外,蕭邦還有2部鋼琴協奏曲:e小調第1號(Op.11)和f小調第2號(Op.21)。
除了協奏曲外,蕭邦還作有幾首鋼琴與樂隊的單樂章作品,如「來!讓我們手挽著手」變奏曲(Op.2)、波蘭歌曲大幻想曲(Op.13)、克拉克維克(Op.14)、華麗的行板與大波蘭舞曲(Op.22)。
== 樂器 ==
在華沙生活時,蕭邦曾用布克霍爾茨的鋼琴進行創作和演奏。Vogel, “Fortepiany i idiofony klawiszowe w Królestwie Polskim w latach młodości Chopina,” 64. 之後蕭邦在巴黎生活時,向普萊耶爾購買了一架鋼琴。他對普萊耶爾鋼琴的評價是“完美極致”(沒有別的鋼琴可以超越!)。Chopin's letters. By Chopin, Frédéric, 1810-1849; Voynich, E. L. (Ethel Lillian), 1864-1960; Opienski, Henryk, 1870-1942 李斯特在巴黎結識了蕭邦,並形容蕭邦的普萊耶爾鋼琴的聲音是 “水晶與水的結合”。Franz Liszt. Life of Chopin. Translated by Martha Walker Coo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2005. 蕭邦位於倫敦的房子裡有三架鋼琴,他在信中提到:“我有一個大客廳,裡面有三架鋼琴,分別是普萊耶爾、布洛德伍德和埃拉德。”Chopin's letters. By Chopin, Frédéric, 1810-1849; Voynich, E. L. (Ethel Lillian), 1864-1960; Opienski, Henryk, 1870-1942
2018年,由保羅·麥克諾提製作的蕭邦布克霍爾茨鋼琴複製版首次在波蘭國家歌劇院(Teatr Wielki)公開亮相,並被華沙蕭邦學會用於其舉辦的第一屆國際蕭邦時期樂器比賽中。
== 專輯節選 ==
* 阿列克謝·魯比莫夫. Chopin, Bach, Mozart, Beethoven. At Chopin’s Home Piano. 普萊耶爾公司 1843
* Krzysztof Książek. Fryderyk Chopin, Karol Kurpiński. Piano Concerto No.2 f-moll (solo version), Mazurkas, Ballade; Fugue & Coda B-dur. 弗雷德裡克·布克霍爾茨 (保羅·麥克諾提)
* 薇薇安娜·索弗羅尼茨基,謝爾蓋·伊斯托明。Viviana Sofronitsky, Sergei Istomin. Fryderyk Chopin. Complete works for cello and piano. 普萊耶爾公司 1830 (保羅·麥克諾提)
* 迪娜約菲。Dina Yoffe. Fryderyk Chopin. Piano Concertos No. 1 & 2, version for one piano. 普萊耶爾公司 1848, 埃拉德鋼琴 1838
* 福田理子,托米亞斯·科赫。Riko Fukuda, Tomias Koch. Chopin, Mendelssohn, Moscheles, Hiller, Liszt. Grand duo Œuvres pour duo de pianofortes. 康拉德·葛雷夫 1830, 1845
* 托馬茲·裡特。Tomasz Ritter. Fryderyk Chopin. Sonata in B Minor, Ballade in F minor, Polonaises, Mazurkas. Karol Kurpinski. Polonaise in D minor. 埃拉德鋼琴 1837, 普萊耶爾公司 1842, 弗雷德裡克·布克霍爾茨 (保羅·麥克諾提)
== 紀念 ==
為了紀念蕭邦,波蘭華沙每五年舉行一次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另外以下事物以其命名:
* 小行星蕭邦3784(Asteroid 3784 Chopin)
* 華沙肖邦機場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參照
;專書
* Ashbrooke, William (n.d). "Chopin", i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Opera online, accessed 4 August 2014. .
* Atwood, William G. (1999). The Parisian Worlds of Frédéric Chopin. New Haven and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
*
* Bellman, Jonathan (2000). "Chopin and His Imitators: Notated Emulations of the "True Style" of Performance", in 19th-Century Music, vol. 24, no. 2 (Autumn, 2000), pp. 149–60.
* Bowers, Faubion (1996). Scriabin: A Biography. Mineola, NY: Dover Publications. .
* Brown, Maurice (1980). "Nocturne", i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ed. Stanley Sadie (20 vols.).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 Vol. 13, pp. 258–59.
*
* Chopin, Frédéric, (1988), tr. and ed. E. L. Voynich. Chopin's Letters.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
* Conway, David (2012). Jewry in Music: Entry to the Profession from the Enlightenment to Richard Wagne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Cooke, Charles (1966). "Chopin and Liszt with a Ghostly Twist" in Notes, Second Series, vol. 22, no. 2 (Winter, 1965 – Winter, 1966), pp. 855–61
* De Val, Dorothy, and Cyril Ehrlich. "Repertory and Canon", in David Rowland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Piano, 176–9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Downes, Stephen (2001). "Eros and PanEuropeanism", in Harry White and Michael Murphy (eds.), Musical Constructions of Nationalism: Essays on the History and Ideology of European Musical Culture 1800–1945, Cork: Cork University Press, pp. 51–71. .
*
*
* Ferguson, Howard (1980). "Study", in Stanley Sadie (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London: Macmillan, vol. 18, pp. 304–05.
* Golos, George S. (1960). "Some Slavic Predecessors of Chopin" in The Musical Quarterly vol. 46 no. 4, pp. 437–47.
*
*
* Hamilton, Kenneth (2008). After the Golden Age: Romantic Pianism and Modern Performa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Hedley, Arthur et al. (2005). "Chopin, Frédéric (François),"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5th ed., vol. 3, pp. 263–64.
* Hedley, Arthur and Maurice Brown (1980). "Chopin, Fryderyk Franciszek [Frédéric François]", sections 1–6 in S. Sadie (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London: Macmillan, vol. 4, pp. 292–98.
* Hutchings, A.G.B. (1968). "The Romantic Era", in Alec Robertson and Denis Stevens (eds.), The Pelican History of Music 3: Classical and Romantic,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pp. 99–139.
*
*
* Jones, J. Barrie (1998a). "Piano music for concert hall and salon c. 1830–1900", in David Rowland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Piano, pp. 151–75.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Jones, J. Barrie (1998b). "Nationalism", in David Rowland (ed.),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the Piano, pp. 176–91.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Kallberg, Jeffrey (2001). "Chopin's March, Chopin's Death", in 19th-Century Music, Vol. 25, No. 1 (Summer 2001), pp. 3–26.
* Kennedy, Michael (1980). 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Musi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Kubba, Adam and Madeleine Young (1998). "The Long Suffering of Frederic Chopin", in Chest, vol. 113 (1998), pp. 210–16. accessed 16 August 2014.
* Kuhnke, Monika (2010). "Oryginalne kopie, czyli historia portretów rodziny Chopinów", in Cenne Bezcenne Utracone, no. 62 (2010 no. 1), pp. 8–12. In Polish. (English summary). Article and summary accessed 28 December 2013.
* Kuzemko, J.A. (1994). "Chopin's Illnesses" in 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Medicine volume 87 (December 1994) pp. 769–72, accessed 16 August 2014.
* Lanza, Andrea (n.d.). "Orefice, Giacomo" in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 Oxford Music Online, accessed 8 August 2014. .
* Latham, Alison (n.d.). "Rubato" in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 Oxford Music Online , accessed 15 July 2014.
*
* Liszt, Franz, tr. M.W. Cook (1880). Life of Chopin (4th edition). E-text in Kindle version at Project Gutenberg accessed 27 December 2013.
* Majka, Lucyna, Joanna Gozdzik and Michał Witt (2003). "Cystic fibrosis – a probable cause of Frédéric Chopin's suffering and death" in Journal of Applied Genetics, vol 44(1), pp. 77–84, accessed 16 August 2014.
* Methuen-Campbell, James (1981). Chopin Playing from the Composer to the Present Day. London: Victor Gollancz Ltd.
* Michałowski, Kornel, and Jim Samson (n.d.), "Chopin, Fryderyk Franciszek", Grove Music Online (accessed 25 July 2013).
* Milewski, Barbara (1999). "Chopin's Mazurkas and the Myth of the Folk", in 19th-Century Music, vol. 23, no. 2 (Autumn 1999), pp. 113–35.
* Müller-Streicher, Friederike (1949). "Aus dem Tagebuch einer Wiener Chopin-Schülerin (1839–1841, 1844–1845)" in Chopin Almanach, Potsdam, pp. 134–42. In German.
* Niecks, Frederick (1902). Frederick Chopin as a Man and Musician, 3rd edition. E-text in Kindle version at Project Gutenberg accessed 4 January 2014.
*
* Reiss, Jozef and Maurice Brown (1980). "Polonaise", in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ed. Stanley Sadie (20 vols.). London: Macmillan Publishers. . Vol. 15, pp. 49–52.
* Rosen, Charles (1995). The Romantic Generatio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
*
*
* Scholes, Percy (1938).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Musi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Schumann, Robert (1988), tr. and ed. Henry Pleasants. Schumann on Music: A Selection from the Writings.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
*
*
* Taruskin, Richard (1996). Stravinsky and the Russian Traditio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Taruskin, Richard (2010). Music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 Temperley, Nicholas (1980). "Chopin, Fryderyk Franciszek [Frédéric François]", sections 1–7 in S. Sadie (ed.),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vol. 4. London: Macmillan, pp. 298–307.
* Turnbull, Michael T.R.B. (1989). Monuments and Statues of Edinburgh. Edinburgh: Chambers. .
*
* Wheeldon, Marianne (2009). Debussy's Late Style.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 Young, Pablo et al. (2014) "Federico Chopin (1810–1849) y su enfermedad" , Revista médica de Chile, vol. 142, no. 4, pp. 529–35. In Spanish (summary in English). Accessed 16 August 2014.
* Załuski, Iwo and Pamela (1992). "Chopin in London", in The Musical Times, vol. 133, no. 1791 (May 1992), pp. 226–30.
* (e-book edition).
== 參見 ==
* 蕭邦作品列表
== 外部連結 ==
* 蕭邦曲目列表
* 蕭邦生平
* Chopin: The Poet Of The Piano(蕭邦愛好者網站)
* Classic Cat上的蕭邦 (提供音訊下載)
*
*
Category:波蘭作曲家
Category:19世紀古典音樂作曲家
Category:浪漫主義作曲家
Category:波蘭古典鋼琴家
Category:19世紀古典鋼琴家
Category:兒童古典音樂家
Category:19世紀法國人
Category:華沙大學校友
Category:安葬於拉雪茲神父公墓者
Category:移民法國的波蘭人
Category:法國裔波蘭人
Category:馬佐夫舍省人 |
五停心觀 | 五停心觀,又稱五禪、五門禪、五淨行、五度門,佛教術語,五種修行禪定的方法合稱。興起於部派佛教時期。
==概論==
一般來說,五停心觀分別是指不淨觀、慈悲觀、觀因緣、數息和界分別觀五者。在釋迦牟尼的時代,對於不同根性和習氣煩惱的弟子,教授了許多種不同的對治煩惱的方法,包括不淨觀等的五停心觀,以便能對治習氣煩惱。
龍樹菩薩在《大智度論》中曾說明這個修行的順序關係,表示五欲、五蓋的降伏才能得初禪,而要修的方法就是不淨觀、數息觀等等。
《大智度論》卷17〈1 序品〉 :「問曰:汝先言呵五欲,除五蓋,行五法,得初禪。修何事、依何道,能得初禪?答曰:依不淨觀、安那般那念等諸定門。」(CBETA, T25, no. 1509, p. 185, b27-c1)
大乘佛教《大般若經》中,首次將不淨觀、慈悲觀、觀因緣、數息和界分別觀等五種並列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331〈願行品〉:「未得不淨觀,謂得不淨觀,未得慈悲、念息、緣起、界差別觀,謂得慈悲、念息、緣起、界差別觀。」 (CBETA, T06, no. 220, p. 696, a28-b1
)。《瑜伽師地論》、《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中稱為五淨行
《瑜伽師地論》卷26:「云何名為淨行所緣?謂不淨、慈愍、緣性緣起、界差別、阿那波那念等所緣差別。」《大乘阿毘達磨集論》卷6:「淨行所緣復有五種。謂多貪行者緣不淨境。多瞋行者緣修慈境。多痴行者緣眾緣性諸緣起境。憍慢行者緣界差別境。尋思行者緣入出息念境。」
,漢傳佛教中稱為五停心觀
智顗《四教義》卷4:「一明初賢五停心觀者。一阿那般那觀。二不淨觀。三慈心觀。四因緣觀。五界方便觀。此五通言停心者。停以停止為義。亦名五度門觀。若人歸依三寶受佛戒法。名佛四眾弟子。若聞生滅四諦之教。因此發聲聞心。欲觀四諦離生死苦求涅槃樂。但此以五種煩惱散動不定如風中燈。當修五種觀法。五種觀法者。一數息觀。二不淨觀。三慈心觀。四因緣觀。五界方便觀。」
《大乘義章》卷12:「五停心義四門分別:就初門中先釋其名,後辨其相。名字是何?一不淨觀。二慈悲觀。三因緣觀。四界分別觀。五安那般那觀。此五經中名五度門。亦曰停心。言度門者。度是出離至到之義。修此五觀能出貪等五種煩惱到涅槃處。故名為度。又斷煩惱度離生死亦名為度。通人趣入。因之為門。言停心者。停是息止安住之義。息離貪等制意住於不淨等法。故曰停心。」
。而這五種心觀能幫助心停止貪嗔痴慢疑等煩惱,故被稱為五停心觀
==部派佛教記載==
在部派經典記載之中,佛陀早期先教授弟子修習不淨觀,但後來因僧團有人修行不淨觀而有過當厭世情形
《雜阿含經》卷29:「諸比丘修不淨觀已,極厭患身,或以刀自殺,或服毒藥,或繩自絞、投巖自殺,或令餘比丘殺。」 (CBETA, T02, no. 99, p. 207, b24-26)
,後衍生外道因受天魔的影響產生邪見,殺害不少比丘。為使弟子能勤修智慧,樂受、樂住正法,因此 佛又教授了安那般那念,令佛弟子能依次第修行,不會受惡法的影響
《雜阿含經》卷29〈809經〉:「時,鹿林梵志子即以利刀殺彼比丘,次第,乃至殺六十人。爾時,世尊至十五日說戒時,於眾僧前坐,告尊者阿難:『何因何緣諸比丘轉少、轉減、轉盡?』阿難白佛言:『世尊為諸比丘說修不淨觀,讚歎不淨觀。諸比丘修不淨觀已,極厭患身……』廣說乃至『殺六十比丘。世尊!以是因緣故,令諸比丘轉少、轉減、轉盡。唯願世尊更說餘法,令諸比丘聞已,勤修智慧,樂受正法,樂住正法。』佛告阿難:『是故,我今次第說,住微細住,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速令休息,如天大雨,起、未起塵能令休息。如是,比丘!修微細住,諸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阿難!何等為微細住多修習,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謂安那般那念住。』阿難白佛:『云何修習安那般那念住,隨順開覺,已起、未起惡不善法能令休息?』佛告阿難:『若比丘依止聚落……』如前廣說,乃至『如滅出息念而學。』佛說此經已,尊者阿難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數息與不淨觀在部派佛教論典中合稱二甘露門
《出曜經》卷17:「出息入息念者,安者謂息入,般者謂息出。彼修行人,當善觀察二甘露門:一者安般,二者不淨觀。」
《五事毘婆沙論》:「謂入佛法者。有二甘露門:一不淨觀,二持息念。依不淨觀,入佛法者,觀所造色,依持息念,入佛法者,觀能造風。」
《阿毘曇甘露味論》卷下:「趣涅槃道二種,一觀身不淨,二念數息。身意止中,第一二解脫,四除入中,廣說不淨法。入定數息,一二乃到十念;守出入息,如守門人,觀一切法起滅,是二相自相。六種分別,觀身無常、苦、空、非我。如是一切諸法觀,恐畏世界,漸漸滅垢,行善法,起至涅槃。」
《坐禪三昧經》:「若初習行當教言:一心念數,入息、出息,若長若短,數一至十。若已習行當教言:數一至十,隨息入出,念與息俱,止心一處。若久習行當教言:數、隨、止、觀、轉觀、清淨;阿那般那三昧,六種門,十六分。」
《俱舍論》卷22:「入修要二門,不淨觀息念,貪尋增上者,如次第應修。……持息念應知,有六種異相,謂數隨止觀,轉淨相差別。」
。
此外,《阿含經》中也出現以不淨觀、慈心觀、無常觀、安那般那念並舉
《雜阿含經》卷29:「有比丘修不淨觀斷貪欲,修慈心斷瞋恚,修無常想斷我慢,修安那般那念斷覺想。云何?比丘!修安那般那念斷覺想?是比丘依止聚落,乃至觀滅出息如觀滅出息學,是名修安那般那念斷覺想。」」 (CBETA, T02, no. 99, p. 209, c15-p. 210, a4)
中阿含57經:「彼有此五習法已,復修四法,云何為四?修惡露令斷欲、修慈令斷恚、修息出息入令斷亂念、修無常想令斷我慢。 」
增支部9集1經:「比丘在這五法上住立後,應該更進一步修習四法:應該為捨斷貪而修習不淨、應該為捨斷惡意而修習慈、應該為斷絕尋而修習入出息念、應該為根除我是之慢而修習無常想。」
,將數息、不淨觀、與四無量心並舉
《增壹阿含經》卷7〈安般品〉:「汝當修行安般之法,修行此法,所有愁憂之想皆當除盡。汝今復當修行惡露不淨想,所有貪欲盡當除滅。汝今,羅雲!當修行慈心,已行慈心,所有瞋恚皆當除盡。汝今,羅雲!當行悲心,已行悲心,所有害心悉當除盡。汝今,羅雲!當行喜心,已行喜心,所有嫉心皆當除盡。汝今,羅雲!當行護心,已行護心,所有憍慢悉當除盡。」 (CBETA, T02, no. 125, p. 581, c12-22)
;不淨觀、慈心觀與因緣觀並舉
《增壹阿含經》卷23〈31 增上品〉:「極盛欲心,要當觀不淨之想,然後乃除。若瞋恚盛者,以慈心除之。愚痴之闇,以十二緣法然後除盡。」 (CBETA, T02, no. 125, p. 667, c9-12)
,此亦合稱做三良藥,可對治三毒
《增壹阿含經》卷12〈三寶品〉:「如是,比丘亦有此三大患。云何為三?所謂貪欲、瞋恚,愚痴。是謂,比丘!有此三大患。然復此三大患,有三良藥。云何為三?若貪欲起時,以不淨往治,及思惟不淨道。瞋恚大患者,以慈心往治,及思惟慈心道。愚痴大患者,以智慧往治,及因緣所起道。是謂,比丘!此三患有此三藥。是故,比丘!當求方便,索此三藥。如是,比丘!當作是學。」 (CBETA, T02, no. 125, p. 604, b6-14)
《增壹阿含經》卷6〈利養品〉:「尊者須菩提語釋提桓因言:「善哉!拘翼!法法自生,法法自滅;法法相動,法法自息。猶如,拘翼!有毒藥,復有害毒藥。天帝釋!此亦如是,法法相亂,法法自息。法能生法,黑法用白法治,白法用黑法治。天帝釋!貪欲病者用不淨治,瞋恚病者用慈心治,愚痴病者用智慧治。」 (CBETA, T02, no. 125, p. 575, c11-23)
。《大毘婆沙論》記載了以分別十八界的名、自相、共相而將其略入十二處,作為聞思修三慧的入門修行方法
《大毘婆沙論》卷七:「問雲:何修習聞所成慧?答修觀行者,或遇明師,為其略說諸法要者,唯有十八界、十二處、五蘊。或自讀誦素怛纜藏、毘奈耶藏、阿毘達磨藏。令善熟已,作如是念:三藏文義甚為廣博,若恆憶持,令心厭倦。三藏所說要者,唯有十八界、十二處、五蘊。作是念已,先觀察十八界。彼觀察時,立為三分:謂名故、自相故、共相故。名者,謂此名眼界,乃至此名意識界。自相者,謂此是眼界自相。乃至此是意識界自相。共相者,謂十六行相。所觀十八界、十六種共相。彼緣此界,修智、修止。於十八界,修智、止已,復生厭倦,作如是念:此十八界,即十二處,故應略之入十二處。」
。
說一切有部瑜伽師僧伽羅叉造《修行道地經》,提出對治情慾、瞋怒、愚痴、多想念、憍慢等的五種禪法
《修行道地經》卷2:「行者情慾熾盛,為說人身不淨。……瞋怒而熾多者,為說慈心。……設多愚痴,當觀十二因緣。……設多想念,則為解說出入數息。……修行道者,設多憍慢,為說此義:……當往觀此貧富、貴賤、男女、大小、端正、醜陋,枯骨正等,有何殊別?……本無觀者,見於塜間及一切人,等而無異。」
。前四者為不淨觀、慈心觀、觀因緣、數息,大致對應於《雜阿含經》、《增壹阿含》所提。對治我慢的觀無常
中阿含57經:「彼有此五習法已,復修四法,云何為四?修惡露令斷欲、修慈令斷恚、修息出息入令斷亂念、修無常想令斷我慢。 」
雜阿含815經:「有比丘修不淨觀斷貪欲,修慈心斷瞋恚,修無常想斷我慢,修安那般那念斷覺想。」
增支部9集1經:「比丘在這五法上住立後,應該更進一步修習四法:應該為捨斷貪而修習不淨、應該為捨斷惡意而修習慈、應該為斷絕尋而修習入出息念、應該為根除我是之慢而修習無常想。」
,則是以在塜間觀察人死後,皆化為白骨,等而無異來修習《修行道地經》卷2:「修行道者,設多憍慢,為說此義:人有三慢,一曰、言我不如某,二曰、某與我等,三曰、我勝於某。有念是者,為懷自大,當作此計:城外塜間,棄捐骨鎖,頭身異處,無有血脈,皮肉消爛;當往觀此貧富、貴賤、男女、大小、端正、醜陋,枯骨正等,有何殊別?本末終時,肉衣、皮裹、血潤、筋束,衣服、香花、瓔珞其身,譬如幻化,巧風所合,因心意識,周旋而行;至於城郭、國邑、聚落,出入進止,作是觀已,無有憍慢。本無觀者,見於塜間,及一切人,等而無異。於是頌曰:『其有豪富貴,乘駕出城遊,及散棄塜間,計之等無異。閑居處樹下,若有作是觀,執心而行道,慢火不能燒。』」。瑜伽師地論則是以界分別觀來對治我慢瑜伽師地論:「-{雲}-何界差別所緣。謂六界差別。一地界二水界三火界。四風界五空界六識界。……若諸慢行補特伽羅。於界差別作意思惟。便於身中離一合想得不淨想。無復高舉憍慢微薄。於諸慢行心得清淨。是名慢行補特伽羅。」
。說一切有部論師法救在《雜心論》中,提出不淨觀、數息觀與界分別觀,同列作三度門
《雜阿毘曇心論》卷5〈賢聖品〉「欲令修定故:『始於自身分,繫縛心令定,欲縛於識足,為盡智慧怨。』『始』者,先也。『自身分』者,自身中一處也,若眉間、鼻端及足指。『繫縛』者,安立緣中,令不散,何所安立?謂:『自心定』力故,起智慧。問何故?答:『欲縛於識足』,心流轉不住故,縛一緣中,一心故,知真實不亂。問:何故縛一緣中?答:『為盡智慧怨』。『智慧怨』者,謂:諸煩惱,彼應斷。雖觀他身,如觀死屍,契經說,以彼遠因故,此說近因觀;又隨順一切度門故,謂:觀白骨身分,隨順三度門;觀死屍,唯隨順一不淨度門。三度門者,謂:不淨觀、安般念、界方便觀。彼貪欲者,以不淨觀度。覺觀者,以安般念度。見行者,以界方便觀度。如師所授,隨樂修行。不淨觀、安般念,契經品廣說。界方便觀,今當說,此以愚夫,不正思惟,障蔽慧眼,不觀真實緣起之法,宿業煩惱種無量法;積聚五陰,起積聚想,以愚惑故,於緣起所作中,計我作等,諸邪見縛。或時修行,近善知識,得聞正法,起正思惟已,能於自身界方便,觀此身,種種自性,種種業,種種相,謂:地等六界。彼地界,為水界潤故,不相離。水界,為地界持故,不流散。火界成熟故,不淤壞。風界動搖故,得增長。空界空故,食等入出。識界合故,有所造作。又觀此身,從足至頂,種種不淨,穢惡充滿。觀察此色,猶如猛風,飄散積沙。於無色法,先後相續,異分觀察。如是觀者,得空解脫門種子,於彼生死,厭離不樂。得無願解脫門種子,於生死不樂已,正向涅槃。得無相解脫門種子,若於此得,不作想覺已,觀一切有為皆悉散壞,是名界方便滿。」 (CBETA, T28, no. 1552, p. 908, b1-2)
。說一切有部所傳的禪修法,由二甘露門開始,結合界分別觀,最終至涅槃,以此三種禪觀為禪修基礎。
==北傳佛教記載==
姚秦時代,由鳩摩羅什傳入中國的五門禪法,以唸佛來取代界分別觀《坐禪三昧經》捲上:「若多婬欲人,不淨法門治。若多瞋恚人,慈心法門治。若多愚痴人,思惟觀因緣法門治。若多思覺人,念息法門治。若多等分人,唸佛法門治。諸如是等種種病,種種法門治。」《思惟略要法》:凡求初禪先習諸觀,或行四無量,或觀不淨,或觀因緣,或唸佛三昧,或安那般那,然後得入初禪則易。」《五門禪經要用法》:「坐禪之要法有五門:一者安般、二不淨、三慈心、四觀緣、五唸佛。」。稍後天台宗智顗在解說五停心觀時,將此說法也列入智顗《釋禪波羅蜜多法門次第》卷3:「二明內善者,即是五門禪。一阿那波那門。二不淨觀門。三慈心門。四因緣門。五唸佛三昧門。此五法門通攝一切諸禪,發諸無漏故,名為內善。」智顗《釋禪波羅蜜多法門次第》卷3:「此而言之,但說五門,則攝一切內善,具足數人所明。初賢五停心觀發,與此有相開處。」。智顗認為,界方便觀可以破除境界逼障,與唸佛功能相同《四教義》卷4:「問曰:此處何故,不說唸佛三昧為五種耶?答曰:開因緣觀,生界方便代也。界方便與小乘念諸佛相同,亦破境界逼迫障也。有人言:若作五度門,無唸佛名。若作六度門,即明唸佛度,治等分障道也。」,且唸佛為大乘菩薩法門智顗《釋禪波羅蜜多法門次第》卷3:「數息門,即是世間凡夫禪。次不淨門。即是出世間禪。諸聲聞人所行。次慈心門。即是凡聖二人。為大福德修慈。入四無量心。次因緣門者。即是辟支佛人之所行。次唸佛門,功德廣大,即是諸菩薩之所行。」。界分別觀則被判為小乘佛教禪觀智顗《四教義》卷4:「一明初賢:五停心觀者,一阿那般那觀,二不淨觀,三慈心觀,四因緣觀,五界方便觀。此五通言停心者,停以停止為義,亦名五度門觀。若人歸依三寶受佛戒法,名佛四眾弟子。若聞生滅四諦之教,因此發聲聞心。欲觀四諦,離生死苦,求涅槃樂。但此以五種煩惱,散動不定,如風中燈,當修五種觀法。五種觀法者,一數息觀,二不淨觀,三慈心觀,四因緣觀,五界方便觀。」,所以可以用唸佛來取代界分別觀。
淨土宗主要採用這種說法蕅益智旭《教觀綱宗》:「五停心者:一多貪眾生不淨觀。二多瞋眾生慈悲觀。三多散眾生數息觀。四愚痴眾生因緣觀。五多障眾生唸佛觀。以此五法為方便,調停其心,令堪修念處,故名停心也。」《淨土資糧全集》卷3:「五停心:多貪不淨觀。多嗔慈悲觀。多散數息觀。愚痴因緣觀。多障唸佛觀。」《印光大師文鈔》正編四:「如不能諦了我空.當依如來所示五停心觀.而為對治。(五停心者、以此五法、調停其心、令心安住、不隨境轉也、)所謂多貪眾生不淨觀,多瞋眾生慈悲觀,多散眾生數息觀,愚痴眾生因緣觀,多障眾生唸佛觀。」。印光法師認為使用十念計數唸佛法可以攝受五停心觀中的唸佛數息二觀《增廣印光法師文鈔》卷1〈與諦閒法師書〉:「只此一法,具攝五停心觀;若能隨息唸佛,即攝數息、唸佛二觀。而攝心念佛,染心漸可斷絕,瞋恚必不熾盛。昏散一去,智慧現前,而愚痴可破矣。」。從某些淨土宗古德的著述來看,認為唸佛勝於五停心觀《釋淨土群疑論》卷3 :「四功德勝者。前小乘行但作四念處觀。不能滅無量罪。今唸佛一聲能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功德無量如經具說。故一念唸佛功德。勝彼十萬億歲如救頭燃作五停心觀四念處觀也。」(CBETA, T47, no. 1960, p. 50, a15-19)。
受天台宗與淨土宗影響,漢傳佛教中主要以唸佛來取代界分別觀,界分別觀因而少人修習。智顗將五停心觀列為小乘三賢中的初賢。天台宗,也將不淨觀、八背捨、九次第定、師子奮迅、超越三昧,合稱為五禪。
漢傳佛教天台宗將五停心判為「藏教」禪修,又增以「通教」、「別教」、「圓教」之五停心,別為解說
==分別解說==
在三賢位中,在修四念處之前,應首先修習的五種禪觀之一,以降伏世俗心緒和慾望,使心思安定下來。這就是:不淨觀、慈悲觀、因緣觀、數息觀和界分別觀,分別對治貪慾、嗔恚、愚痴、散亂之心、我見。《坐禪三昧經》將唸佛視為可對治上述各心混合間雜及除滅餘重罪的法門《坐禪三昧經》:「是故行者當專心令意不散,既得見佛,請質所疑,是名唸佛三昧。除滅等分,及餘重罪」。。
=== 不淨觀 ===
觀察原來覺得潔淨美好的事物的不淨之相,是停止貪慾的方法。適合貪著心多的人修習。欲界最重貪為男女欲貪,以白骨觀,九想觀來對治,以漸斷除對男女色及對色身的貪愛不捨,而能斷身見,乃至斷三縳結,證初果。進修解脫法門,得解脫。
=== 慈悲觀 ===
觀察一切有情的可憐之相,發起慈悲心,樂對眾生與樂拔苦,因而停止嗔恚的方法。適合嗔恚多的人修習。蓋瞋火燒心難止息故,在修學禪定前,藉觀想一切有情的可憐之相,產生慈悲之念,以對治嗔恚;說嗔恚多的人應主修此觀。《四教義》卷四:“嗔恚多者,對治修慈。”
=== 因緣觀 ===
在禪定狀態中觀想十二因緣之理,認識三世因果相續,以退治不明佛理者的“愚痴”。謂“愚痴”多者應修此觀。《四教義》卷四:“愚痴多者,對治修因緣觀。”
=== 數息觀 ===
數息觀是梵文Ānāpāna-smṛti的意譯,亦作“持息念”;音譯“安那般那”、“阿那波那’,略寫“安般”;直譯“念出息入息’,梵漢並舉,譯作“安般守意”。坐禪時藉專心計數呼吸(出入息)次數無有錯數,從一數到十,使分散浮躁的精神(意根意識)專注於一境,進入禪定意境。東漢時安世高曾譯《安般守意經》,專講修持此禪觀法。適合散心多的人修習。
=== 界分別觀 ===
觀察四大的特質與變化,瞭解無我,以破除我執。
==註釋==
Category:佛教名數5
Category:小乘佛教
Category:說一切有部學說
Category:佛教修行法門 |
三法印 | 三(),佛教術語,即「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三項標準,大乘佛教認為可以用這三項標準來驗證教說是否屬於佛教正法,有如世間印信,用為證明,故名法印。其內容可見於《雜阿含經》,但將這三種教說並列,稱為三法印,可最早追溯至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
在南傳的上座部佛教中相對應的概念是三相(諸行無常、諸行是苦、諸法非我),南傳佛教將其作為一切萬法存在之特徵。
==字義==
三法印中的「印」,可對應到,是圖章、印章之意。如普光在《俱舍論記》中,認為三法印如同印章,可用來印證佛法,因此得名普光《俱舍論記》卷1:「經教雖多,略有三種,謂三法印:一諸行無常,二諸法無我,三涅槃寂靜。謂四法印:四法huo印即是諸法實相,此印諸法,故名法印。若順此印,即是佛經。若違此印,即非佛說。」。
==起源==
三法印的內容最早出自《雜阿含經》中,諸比丘教導闡陀的內容,為無常、無我、涅槃寂滅三者,但在《雜阿含經》中並未稱此為法印《雜阿含經》卷10〈262經〉:「佛般泥洹未久。……諸比丘語闡陀言:『色無常,受、想、行、識無常,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正式舉出三法印的名稱,則是在《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時摩竭魚聞是語已。於世尊所深生敬信。世尊即為說三句法。告言賢首。諸行皆無常。諸法悉無我。寂靜涅槃即證得諸法實相。是名三法印。」,與說一切有部《法蘊足論》中玄奘譯《法蘊足論》卷12:「於三法印,而起猶預:為一切行無常?為非一切行無常?為一切法無我?為非一切法無我?為涅槃寂靜?為非涅槃寂靜?」。印順法師認為,三法印是由三三昧發展而來印順《空之探究》:「從空,無所有,無相,著重於正觀的三三昧,演化為空,無願,無相的三三昧,只是著重於 出世道的出發於厭離,終於不願後有生死的相續而解脫。在聖道中,依無常(苦)而引發的厭離 (無願),是有重要意義的。」。
龍樹《大智度論》中,將一切諸行無常,一切法無我,涅槃寂滅三者,並列合稱三法印《大智度論》卷二十二:
《成實論》中有相同記載《成實論》卷1〈法寶論初三善品〉:「又佛法中,有三法印:一切無我,有為諸法念念無常,寂滅涅槃。是三法印。」,大乘佛教佛經中亦有記載《蓮花面經》卷下:「佛告阿難,佛缽舍利所放光明,復更至於十方世界。於其光中,而說偈言:『一切行無常,一切法無我,及寂滅涅槃,此三是法印。』」。
==其他法印說==
===諸佛教印===
七佛通戒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
===聖法印===
《雜阿含經》中,將隨順三解脫門,觀察無常,離慢知見,得清淨見,稱之為「聖法印」《雜阿含經》卷3〈80經〉:「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當說聖法印,及見清淨,諦聽!善思!……若有比丘作是說:「我得空,能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此則善說,所以者何?若得空已,能起無相、無所有,離慢知見者,斯有是處。……無常者,是有為行,從緣起,是患法、滅法、離欲法、斷知法,是名聖法印知見清淨。』」竺法護譯《佛說聖法印經》:「是時,佛告諸比丘:『聽!諸比丘!』……『當為汝說聖法印所應威儀,現清淨行,諦聽!善思念之!』佛言:『比丘!假使有人說不求空,不用無想,欲使興發至不自大禪定之業,未之有也。設使有人慕樂空法,志在無想,興發至要消除自大、憍慢之心禪定之業,此可致矣,輒如道願,普有所見,所以者何?慕樂於空,欲得無想、無慢自大見,於慧業皆可致矣。何謂比丘聖法印者,其聖法印所可更習,至清淨見?假使比丘處於閑居,若坐樹下空閑之處,解色無常,見色本無;已解無常,解至空無,皆為怳惚、無我、無欲,心則休息,自然清淨而得解脫,是名曰空。……得致柔順之定……以故謂言至於無想,故曰無欲……其心續存柔順之定,彼則見除所有貪婬、瞋恚、愚痴,是故,名曰無欲之定……曉了是者,乃知無本,得至降伏消一切起,得入道行,是乃逮致除於自大無慢放逸禪定之業,現清淨行,是則名曰由聖法印清淨之業,從始至終,究竟本末。』」施護譯《佛說法印經》:「佛告苾芻眾言:「汝等當知,有聖法印,我今為汝分別演說。……諸苾芻!此法印者,即是三解脫門,是諸佛根本法,為諸佛眼,是即諸佛所歸趣故。是故汝等,諦聽諦受,記念思惟,如實觀察。」。
《瑜伽師地論》解釋了「聖法印」《雜阿含經》卷3〈80經〉:「無常者,是有為,行,從緣起,是患法,滅法,離欲法,斷知法。是名聖法印,知見清淨。是名比丘當說聖法印,知見清淨。」,由遍知無常等八相,出離過患,善遍知『一切法中無有我性』《瑜伽師地論》:「復次、於諸行中,略有二種離增上慢、觀無我見。何等為二?一不善清淨,二善清淨。……當知此智,由二因緣,不善清淨。……由是因緣,作如是念,我今於空,能修能證,空是我有,由是空故,計我為勝。如空,無相及無所有,當知亦爾。……又由八相,能遍了知,遍了知故,除諸過患,當知是名,極善清淨,離增上慢,無我真智。
#又於此中,已滅壞故,滅壞法故,說名無常。
#諸業煩惱所整合故,說名有為。
#由昔願力所整合故,名思所造。
#從自種子現在外緣所整合故,說名緣生。
#於未來世衰老法故,說名盡法。
#死歿法故,說名歿法。
#未老死來為疾病等種種災橫所逼惱故,名破壞法。
#由依現量,能離欲故,能斷滅故,名於現法,得離欲法及以滅法。
當知此中,除離欲法及以滅法,由所餘相,略觀三世所有過患,由所除相,觀彼出離。若由如是,過患出離,遍知彼識,名善遍知:『一切法中無有我性』,名諸法印。即此法印,隨論道理,法王所造,於諸聖身,不為惱害,隨喜能得一切聖財,由此自然吉安,超度生死廣大險難長道,是故亦名眾聖法印。」
印順《雜阿含經論會編》:「若由如是過患、出離,遍知彼識,名善遍知。一切法中無有我性,名諸法印。」。
===四法印===
《增壹阿含經》中將一切行無常、苦、無我,涅槃,並列為四法本末《增壹阿含經》卷18〈26 四意斷品〉:「今有四法本末,如來之所說。云何為四?一切諸行無常,是謂初法本末,如來之所說。一切諸行苦,是謂第二法本末,如來之所說。一切諸行無我,是謂第三法本末,如來之所說。涅槃為永寂,是謂第四法本末,如來之所說。是謂,諸賢!四法本末,如來之所說。」」(CBETA, T02, no. 125, p. 640, b13-19)。《瑜伽師地論》中,稱之為四種法嗢拖南():一切諸行皆是無常、苦,一切法無有我,涅槃寂靜《瑜伽師地論》卷46:「復有四種法嗢拖南,諸佛菩薩欲令有情清淨故說。何等為四:一切諸行皆是無常,是名第一法嗢拖南。一切諸行皆悉是苦,是名第二法嗢拖南。一切諸法皆無有我,是名第三法嗢拖南。涅槃寂靜,是名第四法嗢拖南。諸佛菩薩多為有情,宣說如是法相應義,是故說名法嗢拖南。」《菩薩地持經》卷8:「有四憂檀那法,諸佛菩薩為令眾生清淨故說。云何為四:一切行無常是憂檀那法,一切行苦是憂檀那法,一切法無我是憂檀那法,涅槃寂滅是憂檀那法。諸佛菩薩具足此法,復以此法傳授眾生,是名憂檀那。」,此四者為佛菩薩欲令有情清淨,依三解脫門《瑜伽師地論》:「由三解脫門增上力故,當知建立四種法嗢拕南,謂空解脫門,無願解脫門,無相解脫門。一切行無常,一切行苦者,依無願解脫門,建立第一、第二法嗢拕南。一切法無我者,依空解脫門,建立第三法嗢拕南。涅槃寂靜者,依無相解脫門,建立第四法嗢拕南。」,而說的記事教導《瑜伽師地論》:「教導略有十二。所謂事教。想差別教。觀自宗教。觀他宗教。不了義教。了義教。世俗諦教。勝義諦教。隱密教。顯了教。可記事教。不可記事教。……可記事教者。謂四種法嗢拕南教。即一切行無常。乃至涅槃寂靜。如是等類所有言教。……」。
《大智度論》中記載另一種法印,將無常、無我、無相與涅槃寂滅,四者合稱四法印《大智度論》卷22:「問曰。佛說聲聞法有四種實。摩訶衍中有一實。今何以故說三實。答曰。佛說三種實法印。廣說則四種。略說則一種。無常即是苦諦集諦道諦說。無我則一切法說。寂滅涅槃即是盡諦。復次有為法無常。念念生滅故。皆屬因緣無有自在。無有自在故無我。無常無我無相故心不著。無相不著故。即是寂滅涅槃。」(CBETA, T25, no. 1509, p. 223, b3-10)。
===五法印===
根據《維摩詰經》,有五法印的說法,即無常(諸行無常),苦(諸漏是苦),空(諸法本空),無我(諸法無我),寂滅(涅槃寂靜)五者《維摩詰所說經》卷1〈弟子品〉:「憶念昔者佛為諸比丘略說法要,我即於後敷演其義,謂無常義、苦義、空義、無我義、寂滅義。」。
===實相印===
《妙法蓮華經》中有實相印《妙法蓮華經》卷1〈方便品〉:「我以相嚴身,光明照世間,無量眾所尊,為說實相印。」。天台宗智者大師在《法華玄義》中,以諸法實相為一實相印,為大乘佛教的判準《妙法蓮華經玄義》卷8:「釋論-{雲}-:『諸小乘經,若有無常、無我、涅槃三印印之,即是佛說。修之得道。無三法印即是魔說。』大乘經但有一法印,謂諸法實相,名了義經,能得大道。若無實相印,是魔所說。」。
==解說==
漢傳佛教以三法印印證佛經的真偽 《俱舍論記》卷1:「若順此印即是佛經,若違此印即非佛說。」,最典型論述如智顗《妙法蓮華經玄義》:
* 諸行無常:是說一切世間法無時不在生住異滅中,過去有的,現在起了變異,現在有的,將來終歸幻滅;藉因緣所生之諸行法,當因緣變化時,即無法保有常恆不變之相。
* 諸法無我:是說在一切有為無為的諸法中,無有我的實體,亦即無有本來自在、不藉諸緣出生、常恆不變的本體;所謂我的存在只是相對的生理和心理幻象。
* 涅槃寂靜:是說涅槃的境界,無有一切生死的煩惱與痛苦,無為安樂,故涅槃是寂靜的;具有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一不異、不常不斷、不來不去的般若中道體性義。
==影響==
三法印同時也是佛教與在其之前的婆羅門教以及其他沙門教派,相比較時的主要不同之處。佛教在許多方面,承襲或相似於婆羅門教和沙門傳統,如禪定、頭陀行等,佛教反對苦行:悉達多太子雖曾在苦行林苦修六年。後來他覺悟到苦行非正道,不能解脫。於是捨棄苦行,另求正法《長阿含經》卷12:「猶如有人行外苦行,非是如來所說正行,自以為樂,此是如來之所呵責。」。三法印即是佛教與婆羅門教的不同處,三法印為佛所宣說,用來印證真如體性。
==引用==
== 參見 ==
* 四法印
* 三三昧
* 涅槃謬誤
Category:大乘佛教
Category:佛教名數3 |
十二因緣 | 十二因緣(梵文、巴利文:निदान )也稱十二緣起支、十二有支(梵文:,巴利文:),佛教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是釋迦牟尼佛陀自修自證得到的真理。此十二緣起支分別是:1.無明、2.行、3.識、4.名色、5.六入、6.觸、7.受、8.愛、9.取、10.有、11.生、12.老死。它們都是緣生法,都是無常的,它們之間是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的緣起關聯。十二因緣因果相續而無間斷,使人流轉於生死輪迴大海,而不能得以出離。佛陀、辟支佛、阿羅漢,都依「四聖諦」三轉十二行,覺悟十二因緣而了知生死輪迴真相,達到究竟解脫。
==部派佛教闡述==
說一切有部迦多衍尼子《發智論》提出了“時分緣起”學說,《大毘婆沙論》將其詮釋為三世二重因果的“分位緣起”說,這就是最常見的“十二因緣”理論,在說一切有部內還有“剎那緣起”、“連縛緣起”和“遠續緣起”等說法
《大毗婆沙論》:「《品類足論》作如是言:『云何緣起法?謂一切有為法。』問:此(《發智論》)與彼論,所說何異?答:此說不了義,彼說是了義。……復次緣起有四種:一、剎那,二、連縛,三、分位,四、遠續;此說分位遠續,彼說剎那連縛。」
眾賢《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又諸緣起,差別說四:一者、剎那,二者、遠續,三者、連縛,四者、分位。……
* 彼前所說:『如貪俱起發業心中,具十二支。』依何而說?為依發業因等起心?為依剎那等起心說?若依發業因等起心,瞋痴相應為因等起,亦應具足有十二支,有瞋痴為轉,愛為隨轉故,不應但說貪俱起心。若依剎那等起心說,有愛為轉,何故不論?有作是言:依因等起,以此於業是決定故,非愛為轉,所發業中決定,還用愛為隨轉,瞋痴等心,亦容有故。今謂:此據剎那等起。即由此理,作如是言:無身語業見所斷起非因等起,心所發身語業,離剎那等起,而有未生故,若異此者,舉心起逆,爾時則應得無間罪。又因等起,時有遠故,非愛為轉,業決定生故,此於業亦非決定,由此定據剎那等起。剎那緣起,如是應知。
* 遠續緣起,謂:前後際,有順後受及不定受業煩惱故,無始輪轉。如說:『有愛等本際不可知。』又應頌言:『我昔與汝等,涉生死長途,由不能如實,見四聖諦故。』
* 連縛緣起,謂:同異類因果,無間相屬而起。如契經說:『無明為因,生於貪染;明為因故,無貪染生。』又契經說:『從善無間染無記生,或復翻此。』
* 分位緣起,謂:三生中,十二五蘊,無間相續,顯法功能。謂如經說:『業為生因,愛為起因,如是等類,功能差別。』」。
===說一切有部===
《大毘婆沙論》將《發智論》所確立的時分緣起,按三世二重因果釋義為分位緣起,此十二因緣學說為《俱舍論》所繼承:
#無明,過去世煩惱帶來的惑,矇蔽了真如本性,所以叫無明。
#行,過去世身口意造作的一切善業或者不善業,其中包括身行、口行、心行。
#識,業識,八識《緣起經》:「云何為識,謂六識身,一者眼識,二者耳識,三者鼻識,四者舌識,五者身識、六者意識。是名為識。」。
#名色,名即是心,指心只有名相而無形質;色指身體,指托胎後至第五個七日,身體各部分如手腳等都已形成。
#六入,指在名色之後,各種感覺器官和思維功能都已產生,叫做六入,即六根。
#觸,出胎以後,至三、四歲時,六根雖能接觸六塵,但是未有苦或樂的想法,叫作觸。
#受,從五、六歲至十二、三歲時,六根能分別六塵中的好惡境界,但是沒能起貪淫之心,叫作受。
#愛,從十四、五歲至十八、九歲時,貪求享樂等境界,但是未能廣遍追求,是名為愛。捨受的本性是寧靜的,而這也能成為愛的目標。
#取,從二十歲後,貪欲變多,到處追求五塵境,叫作取。
#有,因為追求諸境而引起善惡業,積集牽引,產生三有的結果,叫作有。
#生,指因為現世的善惡之業,未來世還在六道四生中受生,叫作生。
#老死,指在未來世受生之後,五蘊之身,成熟後又開始敗壞,叫作老死。
其中涉及人類年齡的詮釋出自《俱舍論記》和《俱舍論疏》
普光《俱舍論記》:「已至三和至總名為觸者:出胎已去,三兩歲來。……已了三受至此位名受者:四歲五歲已去,十四十五已來。……貪妙資具至此位名愛者:十六十七已去。……為得種種至此位名取者:年漸長大,為得種種上妙境界,周遍馳求,不辭勞倦,然能未為後有起善、惡業。此中間位,所有五蘊,總名為取。此位取勝故,別標名。故《婆沙》二十三引《施設足論》雲:『云何取?謂由三愛,四方追求,雖涉多危嶮,而不辭勞倦,然未為後有起善、惡業,是取位。』……愛、取別者:『初起名愛,相續熾盛,立以取名。』」
法寶《俱舍論疏》:「已至三和至總名為觸:……出胎已後,隨性聰昧,至未了已前,名之為觸,不可定其年歲,即是《婆沙》雲,觸火食毒位也,大分五歲六歲已上。……已了三受至此位名受:……大分即在十歲已還。……貪妙資具至此位名愛:……此位初能愛於資財,及婬境故。……為得種種至此位名取:……準《婆沙》雲:『五支(無明、識、愛、取、生)時,心、心所法染汙,餘是染、不染者。』故知起染時,名為取支,餘位非也,愛亦如是,初能馳求資財,及婬境故,名為取。」
。
===南傳上座部===
南傳上座部佛教的經律源出於斯里蘭卡分別說部傳統,在覺音尊者《清淨道論》中有一種叫做「有輪」的時分緣起
葉均譯覺音《清淨道論·十二緣起的雜論》:「(2)(三世兩重因果)①(二種有輪的三時)如是已知,則應更知:有輪的根本是無明與渴愛,過去等是它的三時,依照十二支中的自性,分為二、八、二的諸支。……在聖典中,從它們的自性說:無明與行二支為過去時,以有為最後的識等八支為現在時,生及老死二支為未來時。」
,採用了三世二重因果解說,但並不等同於《俱舍論》等詮釋的分位緣起。
下面簡述引自達摩難陀長老《佛教徒信仰的是什麼》,是對《巴利經藏》有關經文的直接解讀:
#緣於「無明」《巴利大藏經·相應部》(卷12章2):“諸比庫!無知於苦,無知於苦集,無知於苦滅,無知於趣苦滅之道,諸比庫!以此謂之無明。”(貪、嗔、痴等煩惱)而產生「行」《巴利大藏經·相應部》(卷12章2):“此等有三行:身行、口行、心行是。諸比庫!以此謂之行。”注意:此處的“行”與五蘊的“行蘊”是有區別的:“行蘊”除了此處的“行”,還包括了與果報心、唯作心、道心、果心相應的思。(造作諸業)。
#緣於「行」(造作諸業)而產生「識」《巴利大藏經·相應部》(卷12章2):“此等有六識身: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諸比庫!以此謂之識。”(業識)。
#緣於「識」(業識)而產生「名色」(物質與識神)。
#緣於「名色」(物質與識神)而產生「六入處」(眼、耳、鼻、舌、身、意)。
#緣於「六入處」(眼、耳、鼻、舌、身、意)而產生「觸」《巴利大藏經·相應部》(卷12章2):“諸比庫!何為觸?諸比庫!有六觸身: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觸、意觸是,諸比庫!以此謂之觸。”(六識藉六根接觸六塵)。
#緣於「觸」(外境接觸)而產生「受」《巴利大藏經·相應部》(卷12章2):“諸比庫!何為受?諸比庫!此等有六受身:眼觸所生之受,耳觸所生之受,鼻觸所生之受,舌觸所生之受,身觸所生之受,意觸所生之受是,諸比庫!以此謂之受。”(苦、樂,無苦無樂的覺受)。
#緣於「受」(苦、樂的感受)而產生「愛」《巴利大藏經·相應部》(卷12章2):“諸比庫!何為愛?諸比庫!此等有六愛身:色愛、聲愛、香愛、味愛、觸愛、法愛,諸比庫!以此謂之愛。”(對境生愛欲)。
#緣於「愛」(對境生愛欲)而產生「取」《巴利大藏經·相應部》(卷12章2):“諸比庫!何為取?諸比庫!此等有四取:欲取、見取、戒禁取、我語取。諸比庫!以此謂之取。”(追求造作)。
#緣於「取」(追求造作)而產生「有」(在追求中造業行成來世的命運)。
#緣於「有」(業因完成)而產生「生」《巴利大藏經·相應部》(卷12章2):“諸比庫!何為生?於各種眾生之類,各種眾生之出生、出產、降生、誕生、諸蘊之顯現,諸處之獲得,諸比庫!以此謂之生。”(在受於身)。
#緣於「生」(在受於身)而產生「老死」《巴利大藏經·相應部》(卷12章2):“諸比庫!何為老死?於各種眾生之類,各種眾生之老衰、衰耄、朽敗、白發、皺皮、壽命之頹敗、諸根之耄熟,以此謂之老。於各種眾生之部類,各種眾生之歿、滅、破壞、死、破滅、諸蘊之破壞,遺骸之放棄,此謂之死。如是此老與死,諸比庫!以此謂之老死。”(未來身之老死)。
==大乘佛教闡述==
大乘佛教龍樹《大智度論》解釋為:說十二因緣有三種
龍樹《大智度論》:「【經】舍利弗!色空中無有色,受、想、行、識空中無有識。舍利弗!色空故,無惱壞相,受空故,無受相,想空故,無知相,行空故,無作相,識空故,無覺相。何以故?舍利弗!非色異空,非空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如是。舍利弗!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空法,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無苦、集、滅、道,亦無智,亦無得。無須陀洹,無須陀洹果,無斯陀含,無斯陀含果,無阿那含,無阿那含果,無阿羅漢,無阿羅漢果,無辟支佛,無辟支佛道,無佛,亦無佛道。舍利弗!菩薩摩訶薩,如是習應,是名與般若波羅蜜相應。」
「問曰:若無無明,亦無諸行等。云何說十二因緣?答曰:說十二因緣有三種,
*一者,凡夫肉眼所見,顛倒著我,心起諸煩惱業,往來生死中。
*二者,賢聖以法眼,分別諸法,老病死心厭,欲出世間,求老死因緣由生故,是生由諸煩惱業因緣,何以故?無煩惱人則不生,是故,知煩惱為生因,煩惱因緣是無明,無明故,應捨而取,應取而捨。何者應捨?老病諸苦因緣煩惱應捨,以少顛倒樂因緣故而取。持戒、禪定、智慧,諸善根本,是涅槃樂因緣,是事應取而捨。是中無有知者、見者、作者,何以故?是法無定相,但從虛誑因緣相續生,行者知是虛誑不實,則不生戲論,是但滅苦故,入於涅槃,不究盡求諸苦相。
*三者,諸菩薩摩訶薩,大智人利根故,但求究盡十二因緣根本相,不以憂怖自沒,求時不得定相,老法畢竟空,但從虛誑假名有。……如是等種種因緣,求老法不可得,不可得故,無相如虛空不可盡,如老乃至無明,亦如是,破無明如上說。菩薩觀諸法實相,畢竟空,無所有,無所得,亦不著是事故,於眾生中而生大悲。眾生愚痴故,於不實顛倒虛妄法中,受諸苦惱,初十二因緣,但是凡夫人故,於是中不求是非。第二十二因緣,二乘人及未得無生忍法菩薩所觀。第三十二因緣,從得無生忍法乃至坐道場菩薩所觀,是故說,無明虛空不可盡,乃至憂悲苦惱虛空不可盡故,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如是深觀因緣法。」
,
#凡夫肉眼所見,顛倒著我,心起諸煩惱業,往來生死中。
#二乘及未得無生忍法菩薩所觀,以法眼分別諸法。
#從得無生忍法乃至坐道場菩薩所觀;菩薩摩訶薩行般若波羅蜜,深觀第三種十二因緣,觀諸法實相,畢竟空,無所有無所得,亦不著是事故,於眾生中而生大悲。
===中觀學派===
龍樹《大智度論》記載:
龍樹《中論》有類似記載
龍樹《中論》:「
眾生痴所覆,為後起三行,以起是行故,隨行墮六趣。
以諸行因緣,識受六道身,以有識著故,增長於名色。
名色增長故,因而生六入,情塵識和合,而生於六觸。
因於六觸故,即生於三受,以因三受故,而生於渴愛。
因愛有四取,因取故有有,若取者不取,則解脫無有。
從有而有生,從生有老死,從老死故有,憂悲諸苦惱。
如是等諸事,皆從生而有,但以是因緣,而集大苦陰。
是謂為生死,諸行之根本,無明者所造,智者所不為。
以是事滅故,是事則不生,但是苦陰聚,如是而正滅。」
,梵志青目釋其為「聲聞法入第一義道」,清辯論師釋其為「世諦緣起」。
===瑜伽行唯識學派===
《瑜伽師地論》此說在詮釋《雜阿含經·二九八經》同時,介入了五種子(識、名色、六處、觸、受種子),唯識學派中曾流行以五種子為五緣起支的二世一重因果學說。
==現代學術及教派闡述==
現代學術界和新興教派直接分析《阿含經》和《巴利經藏》等,也會有自己的見解。因各式說法眾多,其關注度與傳統說法不可比擬,下文不再詳細羅列。
===水野弘元===
水野弘元在《原始佛教的特質》中稱:「由於原始經典本身,對十二緣起沒有一定的明確解說,且部派佛教以低俗的形式誤傳,所以今日不論是西洋學者之間,或東方佛教學者之間,對十二緣起沒有一定的解釋,而産生種種說法,甚至曾在學界中展開熱烈的論戰。」
===原始佛教(中道僧團)===
隨佛尊者,2008年在其編著的《相應菩提道次第》及2014年公開發表的、《十二因緣之原說與奧義》中,根據漢譯《雜阿含經》、南傳《相應部》當中七事修多羅的古老共說,提出原始佛教教義,指出十二因緣是「以六處為分位」,不是部派所傳說的「以識為分位」,不同於《舍利弗阿毘曇論》、 《發智論》、《大毘婆沙論》 、《俱舍論》、《清淨道論》、與《大智度論》、 《瑜伽師地論》等論之定義。
==參見==
*緣生
*緣起
*因緣
==參考文獻==
Category:佛教名數12
|
約翰·霍華德 | 約翰·溫斯頓·霍華德,OM,AC,SSI(,),澳大利亞自由黨籍政治人物,為第25任澳大利亞總理,在任時間達11年(1996-2007)。澳大利亞華人社群和中國大陸以外的華文地區譯作“何華德”或“賀華德”。
== 生平 ==
1939年7月26日,霍華德生於悉尼郊區的 Earlwood。他的父親萊爾·霍華德(Lyell Howard)在Earlwood 附近的郊區Dulwich Hill管理一個油站和汽車維修工廠。他父親在他年幼時過世,留下三個孩子和母親相依為命。霍華德中學時在坎特伯雷男子中學就讀,畢業後獲雪梨大學法律系錄取。1971年與珍妮特·帕克(Janette Parker)結婚,並育有三名子女。雖然珍妮特·帕克一直保持低調,但有些人相信她是霍華德背後的一個敏銳軍師,使他在多次公開失言之後,仍然於仕途蒸蒸日上。
== 從政生涯 ==
1974年,霍華德當選當時仍為悉尼郊區的貝內隆選區(本尼朗)的眾議員。當1975年12月馬爾科姆·弗雷澤成立新內閣,他起用霍華德擔任聯邦政府的商業和消費部長;其後於1977年12月再升任財政部長,時年38歲,被時人冠以“男孩財政部長”(Boy Financial Minister)的稱號。1982年4月被選為澳大利亞自由黨的聯邦副領袖;先後在1985年至1989年和1995年至2007年間,擔任自由黨的聯邦領袖。
1983年自由黨聯盟下臺後,他曾於1985年至1989年擔任在野自由黨黨魁,之後於1987年的大選敗給霍克,1989年辭職,其後他渡過了政治生涯上的低潮。但他的政治對手都低估了他的強韌,使他在1995年再次成為自由黨黨魁,並於1996年3月在聯邦議員大選中擊敗保羅·基廷,結束工黨長達十三年執政,他也出任國家總理;期間除了因國會議事或公務處理之需而居於在坎培拉的總理官邸,否則他住於雪梨的時間居多。1998年大選他差點下臺,聯盟而微弱差距勝出,但總得票少於工黨。2001年9月11日,九一一事件發生的當時,霍華德正在美國華盛頓訪問,親身經歷了事件的全程。隨後,在2001年大選中,受惠於九一一事件及反恐戰爭,他質疑工黨未能強硬反恐,再次勝出。由於澳大利亞採取君主立憲制(澳大利亞是英聯邦成員,仍以澳洲君主為國家元首由英國君主兼任,由澳洲君主委任的總督行使國家元首的權力),只要多數黨或多數聯盟同意,身兼國會議員職務的總理,在任期方面沒有設限;所以經常在報章被譏笑為“沒有選擇中的選擇”。在2004年的選舉中,霍華德第三度成功連任,從而超越了鮑勃·霍克,成為澳大利亞任期第二長的總理。
自2007年開始,霍華德的民意支援率持續下跌,並最終在2007年年底舉行的大選中,因為削弱了工人權益工業關係重要選舉議題 - 墨爾本時代報, 2008年7月29日 索取 (英文),為反對黨領袖陸克文所擊敗;結束了他長達十一年九個月聯邦總理任期,同時失去已經擔任了33年的聯邦眾議院議席,繼而完全退出了政壇。他亦成為自1929年布魯斯後,第二位輸掉大選同時輸掉自己議席的總理。
==評價==
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莫哈末曾嚴厲批評霍華德,認為他的觀點是種族主義者。
==榮譽==
===外國勳章獎章===
* 旭日大綬章(日本,2013年11月3日公佈)
== 參見 ==
* 失竊的一代
==參考文獻==
Category:澳大利亞總理
Category:澳大利亞財政部長
Category:澳大利亞自由黨黨員
Category:澳大利亞律師
Category:雪梨大學校友
Category:雪梨人
Category:功績勳章成員
Category:旭日大綬章獲得者 |
交響曲 | thumb|240px|包含歌唱家的交響樂隊
交響曲(Symphony)是古典音樂的樂曲型式,是包含多個樂章的大型管絃樂曲,一般是為管絃樂團創作,樂團的演奏樂器有弦樂器(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樂器、銅管樂器及打擊樂器,編制在30至100人之間。交響曲多半會有四個樂章,第一樂章通常是奏鳴曲式。交響曲會有包括所有樂器的大譜表。而各樂器演奏家會有隻對應各自樂器的樂譜。有些交響曲會包括人聲(例如貝多芬的第9號交響曲)。
== 起源 ==
交響曲的英文symphony是來自希臘語的(),意思是「和諧或一致的聲音」、「人聲或是聲樂的合奏」,此希臘語是源自 (),意思是「和諧」。。這個詞一度用來指不同的概念,後來才變成特定音樂形態的現在用法。
在希臘後期及中古時期,這個詞是用在協和,和表示不協和的 (相反。在中世紀以後,拉丁文的symphonia用來指各種樂器,特別是可以同時發出多種聲音的樂器。聖依西多祿是第一個用symphonia作為二面鼓名稱的人,約在1155年至1377年時,法文的symphonie是指手搖琴。在中古時期末的英國,symphony可以用在這二種意思,而在16世紀時,這個詞等於。在德語中,從16世紀末到18世紀之間,Symphonie是及的通用名稱。
若是以「一起發聲」的意思來看,這個詞在16世紀及17世紀時開始出現在一些樂曲的名稱中,包括喬萬尼·加布裡埃利的Sacrae symphoniae及Symphoniae sacrae, liber secundus,分別在1597年及1615年發行。的Eclesiastiche sinfonie, dette canzoni in aria francese, per sonare, et cantare, op. 16,在1607年發行,的Sinfonie musicali, op. 18,在1610年發行,海因裡希·許茨的, op. 6及Symphoniarum sacrarum secunda pars, op. 10,分別在1629年及1647年發行。其中只有維當那的作品是純器樂的世俗音樂,其他的都是聖樂的聲樂作品,其中有些也有器樂伴奏。
16至17世紀,交響曲用來稱呼歌劇和清唱劇中的序曲和間奏曲,這時聲樂已經排除在了交響曲的概念以外,“交響曲”從此成為純粹的器樂曲。
== 發展 ==
=== 18世紀 ===
18世紀初,序曲和間奏曲開始脫離歌劇,並開始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這對交響曲的發展起重要的作用,義大利那不勒斯的作曲家亞歷山大·史卡拉第在自己的作品中為序曲奠定“快板-慢板-快板”(舞曲風格)的三段體式,給後來的交響曲的樂章格式建立了最基本的格式。。喬萬尼·巴蒂斯塔·薩馬丁尼將快板當中具對比性的兩個動機括寫,則是後來奏鳴曲式第一、第二主題的濫觴。
18世紀下半葉,德國的曼海姆樂派在序曲的創作中開創主調音樂的手法,提高樂器的表現能力和音樂的戲劇性,並在三段式序曲的基礎上增加了快板的終曲,就形成了4樂章器樂套曲的雛形。另外,維也納方面的米歇爾·海頓等人對交響曲輕盈、典雅的風格也有所貢獻。。
約瑟夫·海頓(米歇爾·海頓之兄)寫於1759年的第1號交響曲,被視為近代交響曲的開端。之後海頓、莫札特和貝多芬等人把維也納古典樂派發展到了巔峰的狀態,也使得交響曲進入黃金時期。
=== 19世紀 ===
貝多芬把交響曲的內涵和思想性發展到更高境界,現代意義上的交響曲概念從這個時期形成。
從貝多芬去世到1848年革命期間,4樂章的傳統交響曲無論在形式還是內容方面都沒有太大的革新。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在他的第8和第9交響曲中展現了他的才能和對未來音樂的預示。如果不是因為作曲家的早逝,歐洲19世紀的音樂史很可能就此改寫。
與貝多芬同時代的德國作曲家路易斯·施波爾一生創作9首交響曲。在第九交響曲中更是融合了傳統交響曲和標題音樂的很多特徵與因素,這一點可謂後來法國的埃克托·白遼士提出標題音樂的先聲。
同時期卻稍晚的德國作曲家費利克斯·門德爾松一生共創作5首交響曲,其中最為著名的和。然而對後代作曲家影響更大的卻是第2和第5號。的副標題為「讚美詩」,在這裡作曲家沒有采用傳統的4樂章曲式,而是以一種巴赫時期的清唱劇模式來構建整個作品,他自己稱之為“為獨唱,合唱與樂隊而作的聖經經文交響康塔塔”。又稱為「宗教改革交響曲」,作曲家雖然仍舊採用了傳統的4樂章曲式,可許多重要主題確是直接引用馬丁·路德的眾讚歌“上帝是我們堅強的堡壘”以及“德累斯頓阿門”。
在門德爾松去世的時候,德奧音樂已經嚴重分裂為兩大陣營,以李斯特·費倫茨、理察·華格納、安東·布魯克納為首的「新德意志樂派」,和以約翰內斯·勃拉姆斯、音樂理論家愛德華·漢斯力克為首的「保守派」。兩者之間的爭論和分歧主要是如何界定音樂的性質和內容。在新德意志樂派看來,音樂不僅僅是作為純粹和抽象的聲音藝術和音樂的絕對美,而更應該與文學、詩、哲學及各種意識形態聯絡。對他們來說,音樂不再是呈現客觀美的過程,而是主觀意志的直接表現,音樂則是這種表現的方式。而保守派則堅信音樂是一種純粹的結構與形式之美,在交響曲這個體裁裡濫用文字暗示和詩歌隱喻會導致這種已經趨於完美的經典形式走向崩潰。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跟提攜他的羅伯特·舒曼一生共完成創作四首完整的交響曲(舒曼的"茨維考"尚未完成),前者全按照經典的四樂章構架、奏鳴曲式、迴旋曲式等傳統體裁創作,在貝多芬等諸位古典大師的盛名之下仍具獨創性,無論在和聲還是曲式方面,布拉姆斯都大大地擴充套件了這一體裁。第4號交響曲作於1885年,在末樂章裡,他更是將已經被大多數作曲家拋棄的古老變奏曲式帕薩卡利亞舞曲(passacaglia)運用得爐火純青,整個樂章在33段變奏之後結束於一片徹底的悲劇與毀滅中。作為一個內心相當感性與傷感的布拉姆斯,卻一生效忠於古典大師的音樂與精神,在這裡,他情感與理智的衝突終於在這樣一個完美的形式中得到最好呈現,而伴隨著它的結束,整個古典交響曲的大廈也隨之轟然倒塌了。
同時期的布魯克納雖然一生傾心於瓦格納的藝術,而且也一直被保守派攻擊,但他卻留下了9首在形式上非常古典的交響曲,其中除了未完成的第9,其他都具備4個樂章,而所有的首樂章又都按照大型奏鳴曲式來寫作。布魯克納一生任職於教堂,且為有聲譽的管風琴家,他當時的同行卻常常譏諷其交響曲過於龐大笨拙,並且在配器上過於單一,往往把樂隊當作管風琴的另一種表現載體。確實,在他早中期的一些作品中,這樣的缺點的確存在,但他晚年的最後3部交響曲卻完全擺脫了這些毛病。在最後一首交響曲裡,和聲的運用已經非常大膽,調性的功能在某些段落已經相當模糊,這一點由他的學生古斯塔夫·馬勒發展到了極限,到最後才由勳伯格終結了調性寫作的時代。
=== 20世紀及21世紀 ===
古斯塔夫·馬勒在20世紀初寫了長篇幅,大規模的交響曲。他的第8號交響曲因為需要許多樂師及二個合唱曲參與表演,稱為「千人交響曲」。他的第3號交響曲多半的演奏時間約100分鐘,是固定演出的交響曲中時間最長的幾首樂曲之一。20世紀中也有許多作曲家的樂曲稱為「交響曲」,但其形式及內容有進一步的變化。像是德米特里·德米特里耶維奇·肖斯塔科維奇、謝爾蓋·瓦西裡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及卡爾·尼爾森繼續創作傳統的四樂章交響曲。也有其他作曲家有不同的作品,像是讓·西貝柳斯的也是他最後一部交響曲,只有一個樂章,而阿蘭·霍夫哈奈斯在1949年至1950年所寫的第9號交響曲,則有24個樂章。而哈維格·布萊恩的歌德交響曲於1974年曾被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列為演奏時間最長和所需人數最多的交響曲 p. 453, Millington (1980) Barry. "Gothic Symphony" 1649 The Musical Times 121 July Longest symphony ,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官方記錄。。縱使現時已有其他作曲家所寫的交響曲,長度和演奏時間都比本曲為長,不過若只論曾作公開演奏及被灌錄成唱片的話,仍以本曲為紀錄保持者。
在19世紀末,開始出現將傳統四樂章的交響曲整合到較具包含性單一形式的構想,曾被稱為"two-dimensional symphonic form" ,在阿諾德·勳伯格的(1909年)是關鍵的轉捩點,之後在1920年代有他的單一樂章德國交響曲,包括寇特·威爾的第1號交響曲(1921年)、的Chamber Symphony(1923年),及, Op. 25 (1923), and 的1926交響曲。
不過有些作曲家還是有一些命名上的傾向。將樂曲命名為交響曲表示某程度的複雜以及目地性。而小交響曲(sinfonietta)則用來表示一些相較於交響曲,較短,較現代,或是「較輕快」的樂曲,例如謝爾蓋·謝爾蓋耶維奇·普羅科菲耶夫為管絃樂團寫的。
== 樂曲結構 ==
歷來有所謂「交響曲就是管絃樂的奏鳴曲」之說,從18世紀交響曲蓬勃發展開始,基於奏鳴曲的架構而開展的交響曲寫作技巧,成為這個曲種的核心概念。一部經典交響曲的結構基本如下:
# 第一樂章:奏鳴曲式,快板,有時有一個慢速度引子——通常是奏鳴曲式,並且是整部作品智慧的核心。
# 第二樂章:又稱慢樂章,復三部曲式或變奏曲,慢板
# 第三樂章:又稱小步舞曲樂章,一般是三段體,中、快板
# 第四樂章:又稱終樂章,奏鳴曲或迴旋曲式,快板。在早期的交響曲作品中,第四樂章通常是短小而且分量輕的一個樂章,但是作曲家後來開始感到需要有某種能夠與第一樂章取得平衡併為其補充實質內容的音樂。
== 樂隊 ==
交響曲是由管絃樂團演奏,每個國家乃至每個城市都以擁有一支水準精湛的管絃樂團而感到自豪,如柏林愛樂樂團、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管絃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萊比錫布商大廈管絃樂團、芝加哥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柏林國家歌劇院管絃樂團、德勒斯登國家管絃樂團等。
== 著名作曲家及作品 ==
* 海頓/G大調第九十四號交響曲(驚愕交響曲)
* 海頓/D大調第一零一號交響曲(時鐘交響曲)
* 莫札特/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
* 莫札特/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
* 莫札特/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彼特交響曲)
* 貝多芬/降E大調第三號交響曲(英雄交響曲)
* 貝多芬/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命運交響曲)
* 貝多芬/F大調第六號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 貝多芬/A大調第七號交響曲
* 貝多芬/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交響曲)
* 舒伯特/b小調第八號交響曲(未完成交響曲)
* 舒伯特/C大調第九號交響曲(偉大交響曲)
*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
* 布拉姆斯/c小調第一號交響曲
* 布拉姆斯/F大調第三號交響曲
* 布魯克納/降E大調第四號交響曲(浪漫交響曲)
* 布魯克納/E大調第七號交響曲
* 德弗札克/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新世界交響曲)
* 柴可夫斯基/b小調第六號交響曲(悲愴交響曲)
* 馬勒/c小調第二號交響曲(復活交響曲)
* 馬勒/升c小調第五號交響曲
* 馬勒/降E大調第八號交響曲(千人交響曲)
* 西貝流士/D大調第二號交響曲
* 西貝流士/降E大調第五號交響曲
* 蕭士塔高維契/d小調第五號交響曲(革命交響曲)
* 蕭士塔高維契/C大調第七號交響曲(列寧格勒交響曲)
* 蕭士塔高維契/e小調第十號交響曲
* 浦羅哥菲夫/升c小調第7號交響曲(青春交響曲)
==參考資料==
===文獻===
*
*
*
*
*
*
*
*
*
== 參見 ==
* 音樂形式
* 管弦樂團
* 革命交響音樂
*
*
*
* 第九交響曲魔咒
== 外部連結 ==
* 1730-2005年的交響曲編年史
Category:樂曲形式
|
天鵝湖 | 《天鵝湖》()原為柴可夫斯基於1875年-1876年間為莫斯科帝國歌劇院所作的芭蕾舞劇,於1877年3月4日(俄羅斯舊曆2月20日)在莫斯科大劇院首演,之後作曲家將原作改編成了在音樂會上演奏的《天鵝湖》組曲,組曲出版於1900年11月。而整部芭蕾的作品編號為OP.20。《天鵝湖》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芭蕾舞劇,也是所有古典芭蕾舞團的保留劇目。
== 情節與劇本 ==
在天鵝湖裡,劇本可以說是舉足輕重的。本來有兩個差別很大的天鵝湖版本。但通常它們會混合著上演。它們的不同在於對結局的處理。在第一個版本裡,王子齊格弗裡德()為幻象所惑,結局是喜劇式的。但在著名的聖彼得堡版本裡儘管結尾音樂是那麼悲悲愁愁的,最後的結局卻是大團圓。
劇本的原作者已不可考。其靈感可能來自一部1786年出版的童話集《德國民間童話》原先翻譯為《德國村姑》。可能因為德文中村姑"Mädchen"與童話"Märchen"相近而產生混淆,而這本童話集的原文為《Volksmärchen der Deutschen》裡面的一個叫《被盜的面紗》的故事,作者是卡爾·奧古斯都·姆賽斯。裡面提到了離德國城市茲維考不遠處有一個天鵝池塘,那有著一個關於天鵝少女的傳說。當法師施法於天鵝的羽毛時,天鵝就會變成一位少女。而且這樣的主題在許多其他童話裡也出現過。特別是那位可憐的公主,只有一位王子的愛情才能救她。但是悲劇式的結局卻是姆賽斯的首創,以前從沒在別的童話中出現過。
=== 情節 ===
(角色名字均按俄語發音譯出)。
* 第一幕
王子齊格弗裡德()在生日前夕,其母親告訴他,已成年的齊格弗裡德要在第二天選一位新娘。而到了晚上,王子去天鵝湖捕獵天鵝。
* 第二幕
齊格弗裡德遇上被羅特巴特()施咒的公主奧傑塔()。她白天是天鵝,晚上卻會化成一位少女。只有當某位男子真誠地愛上她時,她才能得救。齊格弗裡德邀請她第二天晚上來參加舞會,並會向母親表示,願意娶奧傑塔為妻。
* 第三幕
各國的公主和使節都來出席齊格弗裡德的生日宴會。羅特巴特也帶著他的女兒奧吉莉亞()來了。奧吉莉亞顯示的是奧傑塔的形象,只是身著黑裝。齊格弗裡德被迷惑並與她締結了婚約。當齊格弗裡德意識到這一切的時候,大為震驚,並立即趕往天鵝湖。
* 第四幕
王子請求奧傑塔的寬恕,而奧傑塔也原諒了他。這時羅特巴特用魔法捲起大浪,要淹死齊格弗裡德。奧傑塔為了救他縱身躍入湖內。根據導演編排的不同,結尾也不一樣:或者是雙雙逝去形成悲劇式的結尾,或者是天鵝恢復人形,王子救起公主,愛情終於戰勝了邪惡。
=== 角色 ===
除了技術上的要求外,天鵝湖對演員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特別是主角奧傑塔,除了舞蹈技術要高超外,還要一方面能柔情地演繹奧傑塔,另一方面要賦予邪惡的奧吉莉亞妖豔的氣息。在義大利舞蹈家萊尼亞尼(,1863年-1923年)之後,還有安娜·巴甫洛娃(),阿歷珊達拉·達妮洛娃()和瑪格·芳登()成功出演過這個角色。
扮演齊格弗裡德的演員,應該能在發現騙局的剎那,那種從無憂無慮的戀人到憤怒激動的受害者的心理展現出來。約翰·克蘭科在講述劇本的戲劇張力時說道:王子是位受人喜愛的天之驕子,但他落入到了悲劇,他是人,不是天鵝,但他要獨力把女芭蕾演員托起。戲劇結束了。
== 舞蹈與音樂 ==
奧傑塔和奧吉莉亞通常是由同一位女芭蕾演員扮演的。這是古典芭蕾舞角色裡面難度最高,而且強度最大的挑戰之一。不但是因兩個角色截然相反,而且舞蹈動作要求也非常嚴格。其中之一是第三幕裡一場景裡黑天鵝的32圈名為「揮鞭轉」的軸轉。這32圈揮鞭轉要求連續完成,整個過程腳尖的移動範圍不能超過一條皮帶圍成的圈才為優秀的表演,這十分考驗女演員的腿部力量。這32圈揮鞭轉是馬林斯基劇院第一位首席女芭蕾舞演員萊尼亞尼的絕技。而這一高難度動作後來也作為天鵝湖裡的一段重頭戲。
== 歷史 ==
=== 音樂 ===
柴可夫斯基發表天鵝湖的同時還帶上了他的第一部芭蕾,其實早前還有兩部作品,柴可夫斯基還沒完成就放棄了,而這兩部作品的音樂也沒有流傳下來。其中之一是兒童芭蕾舞劇《天鵝湖》,柴可夫斯基可能從中提取了主導動機,除此之外人們對這部作品就一無所知了。
當柴可夫斯基寫《天鵝湖》的時候,已是一位職業作曲家了:那時他已寫有三部交響曲和三部歌劇,其中之一是《尤金·奧涅金》。
1875年莫斯科劇院經理委託柴可夫斯基寫一部芭蕾舞曲,報酬是800盧布。柴可夫斯基從1875年8月開始寫作,直到1876年4月10日完稿。直到作曲家從自己的歌劇裡面拿出了兩段加進來之前,天鵝湖一直是一部全新的作品。
=== 舞臺演繹 ===
《天鵝湖》於1877年2月20日(格里高利曆則是3月4日)在莫斯科大劇院首演。導演是魏澤爾·尤利烏斯·萊辛格,首席女芭蕾舞演員是保利娜。原本預備當首席女演員的是當時Bolshoi劇團著名的芭蕾舞女舞蹈家安娜·索貝切斯卡亞)。但是安娜捲入當時一場紛爭:一位政府高官控告安娜收受了自己的昂貴珠寶,卻轉頭嫁給一位男芭蕾舞演員,並且還把珠寶賣掉換錢。由於這場紛爭,安娜失去了天鵝湖首演的機會,保利娜臨時替補,而她本身是飾演王后的角色,對Odette和Odile的舞蹈並不熟悉。
評論認為,演員缺乏排練準備,技術未到火候,佈景差勁。而且首演也深為當時芭蕾界流弊所害。約翰·克蘭科在斯圖加特的演出小冊子上寫到當時的情況:……歷史性事件被完完全全的抹殺了,作為國粹的芭蕾舞在不適合的地點,配著不適合的服裝上演了……之後,作曲家還被要求,寫些迎合大眾的曲子,如波爾卡,加洛舞曲,華爾茲和瑪祖卡……芭蕾舞教練為了使得舞蹈和樂隊音樂的配合呈現出一種特別的對比,特意把全曲用高音小提琴試奏。而且首席女芭蕾舞演員如果對作品裡面某一號曲子不滿意的話,隨手一劃就刪,根本就沒有顧及到音樂的連續性。在這些流弊下,首演失敗是意料中事。
1880年後,柴可夫斯基在國外的名聲漸隆,但《天鵝湖》的演出還是反應平平。而且這些演出離作者原意越來越遠。音樂評論家和莫斯科音樂學院校長尼古拉·德米特里耶維奇·喀什金在1896年他的回憶錄裡寫到:往原作里加插樂段的行為變本加厲,最後,原曲只剩1/3,最多也不會過半,而其它都是加插的。
而目前最權威的《天鵝湖》版本是1895年二月17日/一月15日在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首演的,首席女演員是皮麗娜·萊亞納尼。舞蹈編排由馬利烏斯·皮提帕和劉·伊凡諾夫負責。後來的演出大多都以此版為藍本。在彼得堡劇院經理伊萬·亞歷山大洛維奇·威瑟沃洛師斯基的委託下,柴可夫斯基的弟弟莫德斯特徹底修訂了原譜。但演出還是反應平平。這還不算是作者的原稿。因為沒有證據表明,柴可夫斯基本人有過修改原稿的打算。但是此版演出對後世影響至深。
皮提帕自己也沒有料想到此版以後會如此成功,也並未準備把該版本連演下去。他沒有記下排練的步驟,而其對舞編的影響並未延續到自己的身後。1934年首次越過海峽到倫敦並且取得成功。而基洛夫版芭蕾則要到1969年才首次在西方上演。
芭蕾舞評論家克萊門·克利斯普認為,《天鵝湖》從那時開始,就不斷地被重新研究,重新思考,重新編排,重新錘鍊。演出時間首先是被拖長了,後來經過調整,再後來又普遍被縮短了,
== 其他演繹 ==
著名的版本有喬治·巴蘭奇(紐約),鮑爾邁斯特(莫斯科),奧日裡可夫斯基(巴塞爾)和約翰·克蘭科(斯圖加特1972/73)。
最出名的新版本是約翰·乃奧邁爾的於2002年在漢堡首演的《天鵝湖插圖》。
== 全曲錄音版本 ==
* 普列文指揮倫敦交響樂團(EMI)
* 小澤徵爾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DG)
* 理查德·波寧吉指揮國家愛樂樂團(Decca)
* 沃爾夫岡·薩瓦利希指揮費城樂團(EMI)
* 夏爾·迪圖瓦指揮蒙特利爾交響樂團(Decca)
* 葉夫尼·斯威特蘭諾夫指揮蘇聯國家交響樂團(BMG)
* 弗拉基米爾·費多謝耶夫指揮蘇聯廣播交響樂團(OLYMPIA)
== 軼事 ==
在蘇聯時期,蘇聯中央電視臺曾四次在重大突發事件播放《天鵝湖》墊片,直到政府為新聞定稿,才終止播放《天鵝湖》。 在1982年勃列日涅夫、1984年安德羅波夫、1985年契爾年科等蘇聯最高領導人去世時,電視臺皆在訃聞發表前播放《天鵝湖》墊片。 在這種背景下使用《天鵝湖》的最後一個也是最常被引用的例子是1991年8月的蘇聯未遂政變,導致蘇聯解體。
當俄羅斯獨立新聞頻道 Dozhd(也稱為“TV Rain”)因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導致的審查法而被迫關閉時,該臺選擇以《天鵝湖》結束其最後一期新聞廣播,以提及其在1991年的使用。
== 參考文獻 ==
;參照
;其它
* 托馬斯·科爾哈瑟:《柴科夫斯基部分作品介紹》裡天鵝湖一節, Mainz u. a., Schott 1996年, 13-31頁。
== 參看 ==
*黑天鵝:2010年美國電影
*胡桃夾子
*睡美人
*春之祭
*吉賽爾
==外部連線==
* Tchaikovsky: Swan Lake - The Kirov Ballet
* The complete ballet on YouTube
* П. Е. Вайдман «Лебединое озеро»
* Либретто и описание музыкальных номеров
* Статья Ю. А. Слонимского о музыке балета (с сокращениями)
Category:俄羅斯芭蕾舞劇
Category:鳥類主角故事
Category:王子主角題材作品
Category:柴可夫斯基芭蕾舞曲
Category:管絃組曲
Category:1876年樂曲
Category:鳥類題材樂曲 |
原住民 | 原住民,是指某地區最初定居的族群,源自外來者(多為入侵者與統治者)對本地人(或族群)的稱謂,原意指當地居民、原居民,過去有土番、番人、土人、生番等歧視的稱呼,然而到了二十世紀後期逐步形成了一個法律學方面的範疇,指的是正遭受到統治者侵蝕的本土文化群體。當前對於原住民議題的討論多半應在帝國主義國家進行的殖民統治的脈絡下來理解。外來統治者為統治原住民,以遂行其統治目的,會制訂各種不同的政策,而往往對於原住族群的生活方式多加幹擾,甚至可能造成滅族的結果。
即使前一階段的殖民主義擴張已經在二次大戰之後的解殖民運動後告一段落,但類似的問題仍存在於原住民與解殖民之後成立的新興國家之間。有時後者會被稱為「內部殖民」,而與傳統的「外部殖民」加以區別。
原住民一詞被廣泛的採用是起始於19世紀人類學和人種學的學科,韋氏字典將之定義為“某一群體的人團結於一個共同的文化、傳統意義上的血緣關係,他們通常有著共同的語言、社會機構和信條,而且往往構成了一個不受支配的有組織團體。”Silke Von Lewinski, Indigenous Heritage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Genetic Resources, Traditional Knowledge, and Folklore,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2004, pp.130-131
中文在討論此一問題時,亦有原住民族一詞的使用,它與原住民主要的區別在於:前者強調各原住民族群各自作為一個「民族」(peoples),而在國際法上應有包括追求民族自決等相應的集體權利;後者則或作為通稱、或僅指涉原住民個人作為在異族統治下的民族國家中受到內部或外部殖民的個別原住民個體。
目前尚不存在一個普遍接受了的“原住民”的確切定義,然而,最經常被各方所認可及援引的四個要素是:Robert K. Hitchcock, Diana Vinding, Indigenous Peoples' Rights in Southern Africa, IWGIA, 2004, p.8 based on the 1997 WGIP report by Deas
* 時間上比外來群體更早的到達和定居
*自發自願的使有別於外來文化的文化獨特性得以延續
* 屈就於強勢庇護的外來文化之下,逐漸被邊緣化,並且在一定程度上被剝奪了原先所擁有的文化
* 原住民身份的自我認同
== 圖片 ==
== 亞洲 ==
=== 東亞 ===
* 臺灣原住民族(包含被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承認的16族及未被官方承認的族別)
* 漢族(包含各分支民系,但有爭議,許多民係是原住民與漢族的混血)
*百越
* 新界原居民
* 蜑家
* 壯族(中國廣西地區原住民之一)
* 黎族(中國海南島原住民)
* 苗族
* 瑤族
* 哈尼族(夜郎原住民)
* 朝鮮族(朝鮮半島原住民)
* 滿族
* 達斡爾族
* 鄂溫克族
* 鄂倫春族
* 赫哲族
* 藏族 (青藏高原一帶原住民)
* 琉球民族(琉球群島原住民)
* 阿伊努族(日本北海道、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原住民)
* 大和民族(日本列島的原住民)
=== 北亞 ===
* 尼夫赫人
* 堪察加人
* 楚科奇人
=== 東南亞 ===
* 科羅威人(印尼巴布亞省東南部原住民)
* 尼格利陀人(被認為是東南亞最早的原住民)
* 米南佳保人(印尼西蘇門答臘省原住民)
* 阿提族(菲律賓班乃島的矮黑人族群)
* 阿埃塔人
* 伊萬特人(菲律賓巴丹群島的主要民族)
* 馬尼人(泰國唯一的矮黑人族群)
=== 南亞 ===
* 安達曼人(印度安達曼群島的原住民)
** 大安達曼人
** 加洛瓦人
** 翁奇人
** 桑提內爾人
* 阿洪姆人
**
** 朱提雅人
*
* 卡西人
* 那加人
* 庫基人
* 梅泰人
* 努里斯坦人
* 夏爾巴人
* 吠陀人
* 辛那人
* 巴爾蒂人
=== 西亞 ===
* 貝都因人
* 亞述人
* 庫德族
** 亞茲迪人
== 美洲 ==
* 美洲原住民
* 美國原住民
* 因紐特人
* 加拿大第一民族
* 瑪雅人
** 瓦斯特克族
** 索西族
* 克丘亞人
** 印加人
* 卡雅波人
* 艾馬拉人
* 查魯亞人 (烏拉圭的原住民)
== 歐洲 ==
* 塞爾特人(歐洲原住民),屬印歐民族
* 薩米人,分佈於拉普蘭地區,包括今天瑞典兩萬人、挪威北部四萬人、芬蘭六千五百人和俄羅斯科拉半島的部分地區。
* 皮克特人(蘇格蘭原住民)
* 巴斯克人,巴斯克地區的原住民,不屬印歐民族。
* 伊利里亞人,巴爾幹半島伊利里亞地區原住民之一。
* 薩拉卡察尼人,希臘的原住民
* 切爾克斯人
* 科米人
* 薩莫耶德人
* 涅涅茨人
* 古普魯士人
* 索布人
== 非洲 ==
* 俾格米人
** 特瓦族(大湖地區最古老的民族)
** 巴卡人
* 尼格羅人
* 班圖人
* 桑人
* 關切人(特內裡費島的原住民)
* 馬迪班(索馬利亞人的氏族)
== 大洋洲 ==
* 澳洲原住民
* 託雷斯海峽島民
* 紐西蘭毛利人
* 查莫羅人
* 玻里尼西亞人
* 美拉尼西亞人
* 密克羅尼西亞人
* 巴布亞人
== 相關條目 ==
* 種族滅絕
* 文化滅絕
*原住民特色與社會組織
== 參考文獻 ==
== 延伸閱讀 ==
* 《聯合國土著人民權利宣言》
* United Nations Working Group on Indigenous Populations, from Study of the Problem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Indigenous Populations, J. Martinez Cobo, United Nations Special Rapporteur (1987)
* Report of the African Commission's Working Group of Experts on Indigenous Populations/Communities, November 2003
* , La nouvelle question indigène. Peuples autochthones et ordre mondial (en co-direction avec Frédéric Déroche, Gérard Fritz et Raphaël Porteilla), Paris, L'Harmattan, 2006.
* , L'humanité face à la mondialisation. Droit des peuples et environnement (en co-direction avec Charalambos Apostolidis et Gérard Fritz), Paris, L'Harmattan, 1997.
* Indigenous Peoples and Environmental Issues: An Encyclopedia, by Bruce E. Johansen.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2003. 506p., ISBN 978-0-313-32398-0
*
== 外部連結 ==
=== 協會 ===
* UNEP Indigenous People's Website
* IFAD and indigenous peoples (International Fund for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FAD)
* IPS Inter Press Service News on indigenous peopl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 原住民研究 ===
* Indigenous Peoples Issues & Resources
* Janssen, D. F., Growing Up Sexually. Volume I. World Reference Atlas [full text]
|
亞得里亞海 | 亞得里亞海(,,,),是地中海的一部份水域,分隔了義大利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幹半島,也分隔了亞平寧山脈、狄那裡克阿爾卑斯山脈、其臨近地區。
==概要==
亞得里亞海西岸屬於義大利,東岸則分別屬於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蒙特內哥羅和阿爾巴尼亞。亞得里亞海透過位於其南部的奧特朗托海峽與愛奧尼亞海相連。波河、阿迪傑河、奧凡託河等河流流入亞得里亞海;海中有近1200個島嶼,其中只有69個有人居住。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因為義大利王國作為宗主國軍事控制著克羅埃西亞獨立國、蒙特內哥羅和阿爾巴尼亞三國,因此亞得裡亞海一度成為了義大利的內海。
==海中島嶼和沿岸城市==
===的島嶼===
如克爾克島、姆列特島、布拉奇島、帕島、拉布島、洛希尼島、科爾丘拉島、維斯島、茨雷斯島、赫瓦爾島等。
===沿岸城市===
*:威尼斯、第裡雅斯特、安科納、佩斯卡拉、巴里、裡米尼、布林迪西等
*:科佩爾、皮蘭、伊佐拉等
*:裡耶卡、斯普利特、杜布羅夫尼克、普拉、扎達爾等
*:巴爾、科託、佈德瓦、烏爾齊尼等
*:都拉斯、夫羅勒等
== 圖集 ==
File:Adriatic Sea.jpg|亞得里亞海的衛星圖
File:Locatie Adriatische zee.PNG|亞得里亞海與歐洲相對位置圖
File:Dubrovnik-port.jpg|杜布羅夫尼克,克羅埃西亞
File:Beach1 Durres Albania 2005-07-10.jpg|都拉斯,阿爾巴尼亞
File:NeumCoastBH.jpg|內烏姆,波赫聯邦
File:Tremiti 01.jpg|特雷米蒂島(Isole Tremiti),義大利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亞得里亞海東岸天氣預報
== 參見 ==
* 伊斯特拉半島
* 達爾馬提亞
* 科託爾灣
* 威尼斯潟湖
|
航天 | 航天(英語:Spaceflight)是透過探測器、人造衛星等航天器在太空或地外天體的活動所完成的對外層空間有關領域的研究、探索與開發。通常來說,太陽系內的人為航行活動在中國大陸一般稱為“航-{A|天}-”,太陽系外的航行活動則被稱為“航宇”或“宇航”;而臺灣用語則通常用“航-{A|太}-”泛指太空範圍的飛航活動。
按航天器探索、開發和利用的物件劃分,航天包括環繞地球的執行、飛往月球的航行、飛往太陽系內其他行星及其衛星的航行、星際航行(行星際航行、恆星際航行)。按航天器與探索、開發和利用物件的關係或位置劃分,航天飛行方式包括飛越(從天體近旁飛過)、繞飛(環繞天體飛行)、著陸(降落在天體上面)、返回(脫離天體、重返地球)。
執行軍事任務(具有軍事目的)的航天活動,稱為軍用航天;執行科學研究、經濟開發、工業生產等民用任務(具有非軍事目的)的航天活動,稱為民用航天;執行商業合同任務(以營利為目的)的航天活動,稱為商業航天。有人駕駛航天器的航天活動,稱為載人航天;沒有人駕駛航天器的航天活動,稱為不載人航天。
航天的主要目的是太空探索,其商業用途主要是衛星通訊,也有近來興起的太空旅遊。其他非商用的用途包括星空觀測,間諜衛星和地球觀測。
== 歷史 ==
可行的太空旅行的方案可以追溯到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他最著名的作品——""(《利用反作用力設施探索宇宙空間》)發表於1903年,他最早從理論上論證多級火箭可以克服地心引力進入太空,但當時這份理論著作沒有在蘇聯以外產生廣泛影響。
航天成為可行工程始於1919年,羅伯特·戈達德發表了論文《到達超高空的方法》;其中把拉伐爾噴管應用到液態火箭發動機,其足夠的動力使星際旅行成為可能。他還在實驗室中證明了火箭可以在真空空間工作,但當時沒有得到普遍認同。這篇論文對後來航天工程的關鍵人物極具影響,其中包括赫爾曼·奧伯特和沃納·馮·布勞恩。
1944年6月,德國的V-2火箭在一次飛行測試達到189 km的高度,這是第一枚到達太空的火箭"The V2 and the German, Russian and American Rocket Program" , C. Reuter. German Canadian Museum. p. 170. ISBN 978-1-894643-05-4, ISBN 978-1-894643-05-4.。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史潑尼克1號,它是第一顆進入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
1961年4月12日,東方一號承載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進行環繞地球軌道一次,這是首次載人航天。東方一號是由謝爾蓋·科羅廖夫與克里姆·阿利耶維奇·克里莫夫所設計的Peter Bond, Obituary: Lt-Gen Kerim Kerimov, The Independent, 7 April 2003.
火箭目前依然是到達太空的唯一實際手段。超音速燃燒衝壓發動機等其他非火箭運載技術仍遠低於軌道速度。
== 航天的開始階段 ==
=== 發射 ===
火箭的發射通常在發射場上,場區內有整套試驗設施與裝置,用以裝配、儲存、檢測和發射航天器,測量飛行軌道,傳送控制指令,接收和處理遙測資訊。出於噪音和安全方面的原因,發射場選在遠離人類居住的地方。航天發射場多數由導彈實驗靶場改造而成,他們的組成裝置和功能基本相同。
發射通常受一定的發射視窗限制。這些視窗取決於天體的位置和相對於發射場的軌道。影響最大的往往是地球的自轉。一經發射,軌道通常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平面上,該平面與地球軸成一固定角度,而地球在這個軌道上旋轉。
發射臺是一個用於傳送飛行器的固定的結構。通常包括髮射塔和火焰溝槽。並由豎立,燃料,穩定運載火箭等裝置包圍。
=== 到達太空 ===
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義在100公里的高度為卡門線,高於此線就是太空。
火箭是目前到達太空唯一的可行手段。常規飛機發動機不能達到缺乏氧氣的空間。火箭發動機排出推進劑提供前向推力,產生足夠的加速度進入軌道。針對不同應用的推進系統包括:
* 一次性使用運載系統
* 單級入軌
對於載人發射系統通常會安裝發射逃逸系統,用於在發生災難性故障的情況下讓宇航員逃生。
==== 其他方法 ====
一種部分或全部的採用火箭發動機外的其他推進方式的航天發射方式。
== 航天到達太空階段 ==
=== 航天飛行的速度要求 ===
宇宙速度是物體從地球出發,在天體的重力場中運動,四個較有代表性的初始速度的統稱。航天器按其任務的不同,需要達到這四個宇宙速度的其中一個。
; 第一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又稱為環繞速度,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繞地球飛行作圓周運動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若在150千米的飛行高度上,其環繞速度為7.8千米/秒。
; 第二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亦即地球的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擺脫地球引力束縛,飛離地球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若航天器已到達近地軌道的高度,航天器的脫離速度約為10.9千米/秒。
; 第三宇宙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亦即太陽的逃逸速度,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擺脫太陽引力束縛,飛出太陽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本來,在地球軌道上,要脫離太陽引力所需的初始速度為42.1千米/秒,但地球繞太陽公轉時令地面所有物體已具有29.8千米/秒的初始速度,故此若沿地球公轉方向發射,只需在脫離地球引力以外額外再加上12.3千米/秒的速度。
; 第四宇宙速度
第四宇宙速度是指在地球上發射的物體擺脫銀河系引力束縛,飛出銀河系所需的最小初始速度。但由於人們尚未知道銀河系的準確大小與質量,因此只能粗略估算,其數值在525千米/秒以上。而實際上,仍然沒有航天器能夠達到這個速度。
=== 航天動力學 ===
航天動力學是研究航天器和運載器在飛行中所受的力及其在力作用下的運動的學科,其中主要是對引力和推進作用的研究。航天動力學的研究可以使航天器不需要額外的推進劑而準時到達目的地。
非火箭軌道推進方法包括太陽帆、磁化帆,和使用重力彈弓效應。
== 航天返回階段 ==
=== 再入 ===
由於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返回大氣層時航天器的速度極高,因此非破壞性返回的過程一般需要有特殊的措施來保護航天器避免受到氣動力加熱和震動、衝擊等損害。再入原理由Harry Julian Allen提出.而從原理中顯示,鈍形隔熱板效率最佳,因為返回式航天器的摩擦熱與阻力係數成反比,即阻力愈大,熱負荷愈低。
=== 著陸 ===
航天器下降到約15km的高空,速度已減少到亞音速。為了保證安全著陸,需要採取進一步的減速措施。彈道式再入航天器常採取降落傘作為著陸減速手段。
=== 回收 ===
著陸成功後的航天器,其乘員和貨物可以回收。在某些情況下,航天器降落時就可以回收:當航天器還在降落傘下降落,它可以透過特殊設計的飛機回收。這種半空回收技術用於間諜衛星的回收。
== 航天活動分類 ==
=== 載人航天 ===
載人航天是由宇航員執行的太空探索,可以由單人或多人執行。載人航天需使用載人航天器進行。
歷史上首次載人航天任務是發射於1961年4月12日的東方1號,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在環繞地球軌道一週後安全返回地球。1963年6月16日,蘇聯宇航員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執行東方6號任務時成為了第一名進入太空的女性。1966年,美國的雙子星11號創造了最高地球軌道記錄,飛行高度達1374千米。發射和修理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兩次太空梭任務也曾達到600千米左右的飛行高度。2003年,中國的神舟五號宇航員楊利偉,成功圍繞地球十四圈,中國為第三個成功進行載人航天的國家。
到今天為止,載人航天飛行目標在地球軌道之外的任務只限於月球,儘管月球本身也是地球的衛星。第一次去月球的載人任務阿波羅8號中,三位宇航員曾進入月球軌道。阿波羅10號第二次環繞了月球,在月球軌道進行了登月航天器的測試。
=== 人造衛星 ===
人造衛星是由人類建造的航天器的一種,也是數量最多的一種。人造衛星以太空飛行載具如運載火箭、太空梭等發射到太空中,像天然衛星一樣環繞地球或其它行星執行。
=== 太空探索 ===
太空探索是指以物理手段探索地球以外物體以及探索太空時涉及到的任何技術, 科學政策。人類歷史上最著名並最有影響力的一次太空探索是在冷戰美蘇太空競賽期間第一個人類成功踏上月球。
=== 太空旅遊 ===
太空旅遊指非以執行任務(例如進行實驗或工作)為目的,而搭乘太空船參與太空飛行。在蘇聯解體後,由於太空船的操作成本極大,同時要付給哈薩克拜科努爾太空中心地租與使用場地費,俄國為籌措經費,開放了民間金錢贊助,報酬即為可讓贊助者搭乘太空船進入太空,因此大多數太空遊客為支付大筆費用的億萬富翁。由於NASA的太空任務僅供國際專門科研之用,故現今太空旅遊仍以俄國為主。
== 航天器與發射系統 ==
航天器是指在地球大氣層以外的宇宙空間中,基本按照天體力學的規律運動的各種飛行器。航天器與自然天體的不同之處在於其可以受控改變其執行軌道或進行回收。常見的航天器包括人造衛星、空間探測器、太空梭和各種空間站等。航天器要完成其任務必須具備發射場、運載器、航天測控系統、資料採集系統、使用者站臺以及回收設施等的配合。
=== 航天器推進 ===
太空飛行器推進是任何加速太空飛行器和人造衛星的方法,目前已知具有許多方式,每一種方式都有弱點與優點。目前許多推進方式是採用火箭。
=== 發射系統 ===
發射系統用於將有效載荷從地球表面運送到外層空間。
==== 一次性使用 ====
一次性使用運載系統使用一次性的運載火箭把載荷發射入太空。顧名思義,一次性的運載火箭火箭只使用一次,火箭的各部件發射後不會被回收並用於其他的發射。由於現今的運載火箭都是一次性的,所以一次性的運載火箭也可以簡稱為運載火箭。運載火箭一般由多節火箭串聯而成,在火箭飛行逐級使用並逐級拋棄。
==== 可重複使用 ====
指能夠部分或全部回收火箭部件,並重複使用的發射系統。到目前為止,各國已飛行了幾種可完全重用的次軌道飛行系統和可部分重用的軌道飛行系統。
== 挑戰 ==
=== 航天器災難 ===
為了讓航天器進入軌道,所有的運載火箭都包含了大量的燃料,因此存在能量突然大量釋放的風險,而且可能會造成災難性的影響。像德爾塔-2運載火箭在1997年1月17日在起飛後13秒爆炸,當時16公里外的商店櫥窗有因爆炸影響而破裂。
航天器內是個較可以預期的環境,但仍然有意外的卸壓或裝置(尤其是新開發匯入的裝置)失效的可能性。
2004年時在荷蘭成立,目的在促進在航天系統安全上的跨國合作及科學研究。
=== 失重 ===
在微重力的環境中(例如在地球軌道的太空船中),太空人會體驗到失重的情形。短暫的失重會造成,是因為前庭系統的紊亂引起的噁心症狀。長時的失重會造成一些健康上的問題,最明顯的是骨質流失,而且可能有部份是永久性的,微重力也會造成肌肉及心血管組織的顯著機能失調。
=== 輻射 ===
只要離開大氣層後,就會有來自範艾倫輻射帶、太陽光及宇宙線的輻射。
在遠離地球之後,太陽的閃焰會在數分鐘達到致命的輻射劑量,而且在暴露在宇宙線十年或更長時間下,癌症的可能性會顯著的增加Super Spaceships , NASA, 16 September 2002, Retrieved 25 October 2011.。
=== 維生系統 ===
在載人航天飛行器中,生命保障系統是指一組可以讓人在外太空可以生存的裝置。NASA會用「環境控制及生命保障系統」的詞語,或是其簡稱ECLSS來描述載人航天飛行器中的生命保障系統。生命保障系統會提供:水、空氣及食物,也會讓體溫維持在正常的溫度,讓身體的壓強在可承受的範圍內,並且處理人體的排洩物。生命保障系統也可能要隔絕像輻射及隕石微粒等外來影響。生命保障系統中的裝置都屬於生命攸關系統,需依照安全工程的技術來設計及構建。
=== 太空天氣 ===
太空天氣在一些領域對太空探索和發展有深遠的影響。不斷變化的地磁條件可以造成大氣密度的急劇改變,造成低地球軌道上太空船高度的墮落。由於太陽活動增強產生的地磁風暴可能導致航天飛行器上的感應器暫時失常,或是幹擾到飛行器上的電子儀器。此外,磁暴也會影響到在高緯度上常態飛行的飛機,使受到的輻射總量增加。很好的瞭解太空環境狀況對設計太空船的遮罩和載人太空船的生命支援系統也是很重要的。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書籍
*
== 參見 ==
* 航空航天、航空航天工程
* 空間、太空、太空探索
* 航天發射中心、發射載具、航天器、宇宙速度
* 導航:慣性導航
* 人造衛星、空間探測器
* 載人航天:航天員、宇航服、太空梭、太空站
|
外層空間 | -{zh-hans:;
zh-hant:}-
-{zh-hans:外層空間,亦稱外太空、宇宙空間,簡稱空間、外空或太空; zh-hant:外太空,或稱太空、宇宙空間;}-(),指的是地球大氣層及其他天體之外的虛空區域。
與真空有所不同的是,外太空含有密度很低的物質,以等離子態的氫為主。其中還有電磁輻射、磁場等。理論上,外層空間可能還包含暗物質和暗能量。
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並沒有明確的界線,因為大氣隨著海拔增加而逐漸變薄。假設大氣層溫度固定,大氣壓會由海平面的大約1013毫巴,隨著高度增加而呈指數化減少至零為止。
國際航空聯合會定義在100公里的高度為卡門線,為現行大氣層和太空的界線定義。美國認定到達海拔80公里的人為太空人,在太空船重返地球的過程中,120公里是空氣阻力開始發生作用的界線。
== 環境 ==
環境:太空的空氣稀薄,幾乎真空,而且能清晰看見地面上所看不見的星星,因此,美國太空總署放置了哈伯望遠鏡用以觀察宇宙。
== 太空相對於軌道 ==
若要執行一個軌道,太空船必須飛得比在次軌道飛行器更快。太空航具必須要有足夠的水平速度才能進入軌道,也就是重力加諸於太空航具的加速度必須小於或等於由水平運動產生的向心加速度(參見圓周運動)。因此進入軌道的太空航具不只是進入太空,還必須要有足夠的軌道速度(角速度)。對低地球軌道,這大約是7,900米/秒(28,440公里/小時);相對之下,最快的飛機(不包括載人的太空航具)是美國空軍的X-15在1967年創造的,它的速度只有2,200米/秒(7,920公里/小時)。
康斯坦丁·齊奧爾科夫斯基最早意識到,無論使用何種化學燃料,多級火箭都是必不可少的。能夠在地球的重力場中獲得自由,並且進入行星際空間的逃逸速度大約是28,800公里/小時(8公里/秒),進入低地球軌道的速度所需要的能量(32 MJ/kg)大約攀爬到相同高度所需要能量(10 kJ/(km·kg))的20倍。
次軌道飛行和軌道飛行有著主要的不同,環繞地球的穩定軌道(也就是不受大氣阻力的影響),最低的高度是海拔350公里(220英里),一般常見的誤解是單純的認為軌道只要在這個高度就是達到太空的邊界。理論上說,在任何的高度都可以獲得需要的軌道速度,只是大氣拖曳排除了高度太低的軌道。只要有足夠的速度,飛機也可以進入軌道,但是在目前,這個速度數倍於目前的技術可以達到的合理速度。
另一個常見的誤解是軌道上的人在地球的引力之外,因為他們是「漂浮著」。他們會漂浮是因為他們是自由落體:他們伴隨著太空船一起加速落向地球,但同時他們也以夠快的速度離去直線的路徑,讓他們在地球的表面上保持恆定的距離。地球的引力遠遠超過範艾倫帶,並且使月球保持在距離地球平均384,403公里(238,857英里)的軌道上。
== 分類 ==
太空不是完美的真空:不同的區域由不同的大氣圈和“風”所定義,並且主導著那些區域,並且風會向外擴充套件超越原本定義的區域。地球空間從地球的大氣層向外擴充套件到地球的磁層,使它與太陽風的行星際空間有所區隔。行星際空間延伸到了太陽圈,這是太陽風和星際介質的風交會的地方。星際空間繼續延伸到銀河系的邊緣,然後逐漸隱沒至星系間的空洞。
=== 地球空間 ===
地球空間是鄰近地球的外太空區域。地球空間地方包括大氣層上層的區域,像是電離層和磁層,範艾倫輻射帶也在地球空間內。在地球的大氣層和月球之間的地區有時也稱為「地月空間」。
雖然它滿足外太空的定義,但在卡門線之上數百公里空間內的大氣密度依然可以對衛星造成足夠的阻力。許多人造衛星都在這個稱為低地球軌道的區域內運作,並且每隔幾天就需要啟動它們的引擎來維持軌道。此處的阻力雖然很低,但在理論上仍足以超越太陽帆所受到的輻射壓力,而這是行星際旅行所建議的一種推進系統。
充塞在地球空間內的帶電粒子密度非常低,他們的運動受到地球磁場的控制。這些由電漿形成的物質會受到太陽風暴的擾動,在太陽風的驅動下形成流向地球上層大氣層的電流。
當磁暴發生在地球空間的兩個地區,輻射帶和電離層,會造成強烈的擾動。這些風暴造成的高能電子流量增加,能夠對衛星上的電路造成永久性的損害。擾亂電信和GPS技術,並且即使在低地球軌道的太空人也會受到危害。它們也會在地球的磁極附近創造出極光。
地球空間還包含許多之前發射的載人或不載人太空船遺留下的殘骸,會對後續的太空船造成潛在的危害。有些碎片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會重返地球的大氣層內。
缺乏空氣的地球空間(和月球表面)是天文學家觀察所有電磁頻譜的理想場所,由哈伯太空望遠鏡傳送回來的精彩圖片可見一斑,允許來自137億年前的光-幾乎就是大爆炸的時期-被觀測到。
地球空間的上層邊界是磁層和太陽風交界的介面,內側的邊界是電離層。或者說,地球空間是地球大氣層上層和地球磁場抵達的最外側之間的外太空。
=== 行星際空間 ===
行星際空間是太陽系內圍繞著太陽和行星的空間,這個區域由行星際介質主導,向外一直延伸到太陽圈,在那兒銀河系的環境開始影響到伴隨著太陽磁場的粒子流量,並且超越太陽磁場成為主導。行星際空間由太陽風來定義,來自太陽連綿不絕的帶電粒子創造了稀薄的大氣圈(稱為太陽圈),深入太空中數十億英里。風中的質點密度為5-10 質子/cm3,並且以 350-400km/s的速度在移動。太陽圈的距離和強度與太陽風活動的程度息息相關。自1995年起發現系外行星的意義為其它的恆星也有能力擁有自己的行星際介質。
行星際空間的體積內幾乎是純粹的真空,在地球軌道附近的平均自由半徑大約是1天文單位。但是,這個空間並非完全的真空,到處都充滿著稀疏的宇宙線,包括電離的原子核和各種的次原子粒子。這兒也有氣體、電漿和塵粒、小流星體和到目前為止已經被微波光譜儀發現的數十種不同有機分子。
行星際空間包含太陽生成的磁場,也有行星生成的磁場,像是木星、土星和地球自身的磁場。它們的形狀都受到太陽風的影響,而類似淚滴的形狀,有著長長的磁尾伸展在行星的後方。這些磁場可以捕獲來自太陽風和其它來源的粒子,創造出如同範艾倫帶的磁性粒子帶。沒有磁場的行星,像是火星和水星,但是金星除外,它們的大氣層都逐漸受到太陽風的侵蝕。
=== 恆星際空間 ===
星際空間是在星系內未被恆星或它們的行星系佔據的空間。星際介質-依照定義-存在於星際空間。
=== 星系際空間 ===
星系際空間是有物質的空間和星系之間的空間,星系際空間非常接近完全的真空,但通常仍會有自由的塵埃和碎片。在星系團之間,稱為空洞的空間,則幾乎是完全的真空。有些理論認為每立方米一顆氫原子的密度相當於宇宙的平均密度Davidson, Keay & Smoot, George. Wrinkles in Time. New York: Avon, 2008: 158-163Silk, Joseph. Big Bang. New York: Freeman, 1977: 299.。但是,宇宙的密度很顯然是不均勻的;他的密度從在星系內非常高(包括在星系內有著高密度的結構,像是行星、恆星、和黑洞等)到在廣大的空洞內非常低,遠低於宇宙平均值的密度。
圍繞和延伸在星系之間,有著稀薄的電漿,它們被認為具有宇宙纖維狀結構,這是比宇宙的平均密度略為密集的區域。這些物質被稱為星系際介質(IGM),並且通常是被電離的氫;也就是包還等量的電子和質子的電漿。IGM的密度被認為是宇宙平均密度的10至100倍(每立方公尺擁有10至100顆氫原子)。在富星系團內的密度高達平均密度的1000倍。
星系際介質被認為主要是電離氣體的原因是以地球的標準來看,它的溫度被認為是相當高的(雖然有些地區以天文物理的標準來看只是溫暖)。當氣體由空洞進入星系際介質,它被加熱至105K到 107K,這是足夠讓氫原子在碰撞時被撞出的電子成為自由電子,像這種溫度的星系際介質被稱為溫熱星系際介質(WHIM)。電腦的模擬顯示,在宇宙中約有一半的原子物質可能存在於這種溫熱、稀薄的狀態。當氣體從溫熱星系際介質的纖維狀結構進入星系團的宇宙斯狀結構的介面時,它的溫度會升得更高,溫度可以達到108K或更高。
== 相關內容 ==
* 航空
* 航天
* 天文學
* 宇宙論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Human outpost
* 行星際網路
* 散逸層
* 卡門線
* 外太空條約
* 私人太空航行
* 太陽風
* 太空署
* 太空和生存
* 太空殖民
* 太空探測
* 太空科學
* 太空站
* 太空科技
太空航行
* 星際和星系際物質知識年表
* 太陽系探測年表
* 太空飛行年表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Intergalactic Space, Natural History, Feb 1998
* Profits set to soar in outer space
* Newscientist Space
* X PRIZE Foundation
Category:生態環境
Category:真空 |
一中各表 | 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簡稱為一中各表,是海峽兩岸關係的一種政治性論述,由中國國民黨所提出。起源於《國統綱領》提出的一個中國,兩個政治實體,認為海峽兩岸為一個中國,兩個政治實體,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雙方可以各自表述自己擁有中國代表權。該論述不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接受,歸類於兩個中國與一中一臺,是臺獨的主張。
1992年香港會談中,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進行民間談判,但雙方未有具體結論,但形成了一些口頭默契。在1995年,中華民國方面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副秘書長焦仁和首次提出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來總結香港會議的結論,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在1996年正式反駁了這項說法,拒絕以一中各表作為兩岸談判基礎,堅持雙方以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作為談判前提。
2000年以後該論述常被九二共識這一名詞所取代,中國國民黨以一中各表作為其九二共識的論述基礎。中國大陸方面曾多次宣稱,九二共識不應僅解釋為一中各表,還須包括「海峽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的要求。
==歷史==
中華民國政府自李登輝擔任總統時,開始透過各種管道,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進行非正式蹉商。
1992年8月1日,中華民國國家統一委員會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作出決議稱:
1992年10月,代表兩岸政府的海峽交流基金會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在香港進行了首次會談。雙方對於一個中國的內涵有所爭議,未形成具體結論。但雙方形成了一種默契,在協商過程中,雙方不談論一個中國的內涵,以利於形成共識。
在1992年的會議後,臺灣方面認為這次會議達成的共識,是海峽兩岸可以各自宣稱自己擁有中國主權,雙方可以自行表述,但在協商中則可以擱置這個議題。臺灣媒體認為,這個共識符合國家統一委員會的決議,並以「各自表述」或「各自表述一個中國」等說法來形容。在1995年,海基會秘書長焦仁和正式以「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來概括這個結論。
1996年,在爆發臺灣海峽飛彈危機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正式表達反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提法。1999年,李登輝總統提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常被稱為兩國論)說法後,中華人民共和國官方強化了反對「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態度,認為這個說法的目的在於將兩國論合理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認為,在1992年會談中達成的共識,是雙方在口頭上,皆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但在事務性協商時,可以不去討論這個議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堅持只有在“一箇中國”的前提下才可能展開兩岸的談判,並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2000年中華民國政黨輪替,民主進步黨候選人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總統,獲得執政權。蘇起提出九二共識,用來取代「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與中共進行國共會談;但在於臺灣內部,則稱九二共識等同於「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而執政的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在任時,不承認九二共識和一中各表的存在,並認為:接受“一箇中國”就等於投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儘管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兩岸關係談判上採取比較模糊的說法,但依其對國際宣傳的三段論“世界上只有一箇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則在國際宣傳上,中華民國將從目前地位不明狀態,退步到自認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2000年6月20日,陳水扁就任總統後,在第一次國際記者會表示:
2008年3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進行了電話會談。據事後新華社釋出的英文新聞稿稱,胡錦濤表示:
其中的“both sides recognize there is only one China, but agree to differ on its definition”被臺灣的馬英九政府解讀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認為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承認了「九二共識」的含義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惟新華社釋出的中文新聞稿則只出現了「九二共識」一詞,並沒有解釋其含義,更沒有出現「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也未對此進行任何解釋。
2015年,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稱,「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中的中國,指的是中華民國。曾表示洪秀柱的一中同表與一中各表內容幾乎相同,支援她的立場,但在出訪尼加拉瓜時,認為洪秀柱的一中同表雖然沒有超出一中各表的範圍,但如果解釋不清,最好還是回到一中各表。在同年11月7日的兩岸領導人會面時,馬英九當面向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及「中華民國」,而習近平表情平靜,並未反駁,他提出一中各表的基礎是《中華民國憲法》規定。
2016年,臺灣藝人周子瑜舉中華民國國旗,經黃安舉報為支援臺獨,是為周子瑜國旗事件。之後周子瑜釋出影片道歉並稱自己是中國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競選總部主委胡志強認為出身於臺灣的周子瑜拿中華民國國旗是典型的一中各表。
在蔡英文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後,王在希在北京接見臺灣31大專院校學生組成的青年訪問團時,在閉門會議中提出「各表一中」。他認為,用一中各表來表述九二共識,是一種錯誤的扭曲,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不可能接受「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的說法,應改用各表一中。2019年,王在希在談話中,認為根據習五點,九二共識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並謀求中國統一。國民黨長期以來所說的一中各表,是對九二共識的一種扭曲。
==對於一中各表的態度==
===中華民國政府===
*臺方建議「一中各表」
:為了兩岸文書驗證事宜,海基會於1992年10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香港展開協商。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提出「一個中國」政治性議題,而無法獲得具體結果,臺灣方面於1992年11月3日建議各自以口頭宣告方式表達。
*互換函件,尊重並接受
:兩會當年函電往來雖非雙方同時簽字的協議,1992年11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協會來電,11月6日又正式來函均表示,對於海基會提出「以口頭方式各自表達」表示充分尊重並接受;即兩會對「一個中國」涵義有不同的認知,雙方可各自以口頭宣告方式表述不同立場。
*各自表述,擱置爭議,務實協商
:由於雙方表述文字甚多,隔日媒體報導濃縮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精簡表達涵義。當時並無「九二共識」之名稱,但確已達成「一中各表」的共識,臺灣方面主張「一中」就是中華民國。
*陸委會主委蘇起以「九二共識」精簡「一中各表」意涵
:陸委會主委蘇起於2000年4月28日進一步提出「九二共識」這四個字,用來概括「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意涵,此即為「九二共識」之由來。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也開始引用「九二共識」這個名詞。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
1997年5月14日,海協會副會長唐樹備曾在接受採訪時,認為臺灣方面將香港會談的共識歸結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並不正確,認為共識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
1999年,國臺辦在記者會中,認為將九二共識歸結為一中各表是臺灣方面的故意扭曲,以引入兩國論:
2016年1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原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在北京與臺灣青年座談,於會後受訪時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當初是希望,不要對一中內涵進行討論的“各表一中”,而非現在臺灣強調的“一中各表”:
2016年8月30日,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會見臺灣青年代表人士時表示,兩岸交往絕對不能是「外交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認知的一中是根據自己的憲法,憲法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能違憲,但他亦表示理解臺灣會認為自己是中華民國,只要承認九二共識,「各表的問題,都可以來談,要找機會把它講一講,如果都不談,永遠擱置也不好」。但後來張志軍否認有此說詞。
2017年7月20日,國家通訊社新華社發布「新華社新聞資訊報導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2016年7月修訂)」,在2015年11月發布的「在新聞報導中的禁用詞(第一批)」的45條禁用詞語基礎上,新增57條內容。對「九二共識」,不使用臺灣方面「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說法。一個中國原則、一個中國政策、一個中國框架不加引號,「一國兩制」加引號。
====認為需包含「共同謀求國家統一」之內涵====
2019年2月24日,國臺辦前副主任王在希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謀求國家統一』是當時(1992年)兩岸雙方共同提出來的一致主張。如果只認同一中,不謀求統一,就不是真正的『九二共識』」;因此「解釋為『一中各表』扭曲了『九二共識』的本來意義」。2月27日,國臺辦發言人在記者會上答問表示,「兩岸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是1992年雙方會談時共同抱持的前提,「因此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是『九二共識的應有之義』」。
2019年3月12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李義虎表示:「『一中各表』等主張,都是對『九二共識』表述的扭曲,與歷史原貌不相符合」。
2022年9月10日,人民政協報更刊登一篇名為《正本清源,“九二共識”不容歪曲》的文章,回顧1992年兩岸會談過程,引述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1992年會談時的海協會副秘書長)語:
文章將該處小標題起作「九二共識只有『一中』沒有『各表』」,引起爭議。數日後該文章被撤下。
==註釋==
==參見==
*九二共識
*臺海現狀
*臺灣問題
*一中共表
*憲法一中
*一國兩區
*一個中國 (中華民國)
*一個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兩岸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
Category:一個中國
Category:臺灣戰後時期政治
Category:九二共識
Category:兩個中國
Category:臺灣獨立運動 |
肯尼迪航天中心 | 肯尼迪太空中心(,縮寫:)位於美國東部佛羅里達州東海岸的梅里特島,成立於1962年7月,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進行載人與不載人航天器測試、準備和實施發射的最重要場所,其名稱是為了紀念對美國登月任務有推動作用的已故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整個場地長55千米,寬10千米,面積567平方公里。場地上還有一個參觀者中心,參觀者也可以隨導遊參觀。肯尼迪航天中心是佛羅里達州的一個重要的旅遊點。同時由於肯尼迪航天中心大部分地區不開放,它也是一個。
目前發射指揮所設在39號發射臺,這裡也是航天器裝配大樓的所在地。在它的西部6千米處有兩個發射場,向南8千米處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工業地區,那裡有許多中心的支援設施和管理總部。其它發射臺的發射作業由美國空軍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指揮。
== 組成部分 ==
肯尼迪航天中心由四個部分組成,工業區、39號發射中心和它的兩個發射場LC-39A和LC-39B、飛行器組裝建築物和參觀者中心。
除支援設施和管理總部外在工業區內還有國際空間站的太空站製造裝置。
=== 39號發射臺 ===
39號發射臺一開始是為阿波羅計劃建立的。其東部是工場和控制中心。其北邊是維護降落的太空梭的宇宙飛船處理廠。中心的大建築是航天器裝配大樓,其中有組裝過四種不同火箭(包括土星5號運載火箭)和太空梭的外部燃料箱和推進器的裝配。垂直裝配間的南邊是低的工場建築。這裡有組裝太空梭火箭的設施。整個垂直裝配間高160米,面積為218×158米。
裝配間內的1號和3號組裝臺位於裝配間的東邊,2號和4號位於西邊。由於實際上進行的發射次數比計劃的要少,2號組裝臺只被使用過一次,而4號組裝臺從未被使用過。今天建築物西部的一邊被用作倉庫。建築物的大門有139公尺高,由七個門板組成,每個門板可以單個地向上提起。
1976年慶祝美國建國200週年時建築物的南牆被畫上了一面64×33.5米大的美國國旗。旗上的每個條與一輛公共汽車一樣寬。由於建築物內沒有空調裝置,過去外面陰雨時建築物內的頂部會形成雨雲,後來建築物內加入了抽乾器後這個問題才被解決。
從垂直裝配間有兩條通向發射場A(在南邊)和發射場B(在北邊)的5.6千米長的路。這兩條路是給運輸組裝好的火箭或太空梭的運輸車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共有兩輛運輸車,每輛重2,721噸,載物面積為40×35米。它們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可轉向的履帶車。它們的速度為1.6千米/小時,因此從組裝建築物到發射場它們需要5小時的時間。對當時的技術來說將110公尺高的土星5號火箭站立著送到發射場,而且還克服了5%的坡度爬到發射場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技術成就。
該發射臺包括:
* 載具裝配大樓(VAB),一個的機庫,竣工時,VAB 是世界上體積最大的建築;
* 一個能夠沿履帶運送5,440噸貨物到兩個發射臺中的任何一個的運輸車;
* 一個的移動服務結構,具有三個移動發射平臺,每個平臺包含一個固定發射臍帶塔;
* 發射控制中心;
* 新聞媒體設施。
==== LC-39A和LC-39B發射場 ====
39(LC-39)發射場最初是為土星五號建造的,用於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自1972年阿波羅計劃結束以來,每一次NASA載人太空飛行都會使用LC-39發射,包括Skylab(1973年)、阿波羅-聯盟號測試專案(1975年)和太空梭計劃(1981-2011年)。
LC-39A和LC-39B被交替使用,它們就在大西洋岸邊幾米的地方。它們互相之間的距離為2.7千米。今天的太空梭比當時的土星5號火箭低得多,因此它們被裁短了。今天它們的高度為81.3米(避雷針沒有算入)。
為了防止整個設施和正在起飛的航天器被髮射時所造成的聲波摧毀,在起飛後幾秒鐘內向發射場的下部噴射一百多萬立升水。雖然如此在土星5號發射時約20千米以外的泰特斯維爾還常常有窗戶被震破。發射場東北和西北角上是圓柱體的氫和氧燃料倉,每個倉可以容納330萬立升冷凝液態的燃料。為了防止爆炸的危險,太空梭的外部燃料箱在起飛前不久才會被裝滿。
=== LC-48綜合發射場 ===
LC-48綜合發射場是一個正在建設的小型發射器和航天器的多用途發射場。它將位於LC-39A的北邊,南邊是SLC-41。LC-48 將被建造為“潔淨墊”,以支援具有不同推進劑需求的多個發射系統。雖然最初只計劃有一個墊子,但該綜合體能夠在以後擴充套件到兩個。
=== 太空梭著陸設施 ===
太空梭著陸設施位於組裝建築物西北約3.2千米處,它主要由一條4572米長和91米寬的跑道組成。透過一條柏油路它與宇宙飛船處理廠相連。假如太空梭不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降落的話它會被一架波音747背負運送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然後直接在跑道上從飛機背上卸下來。
=== 參觀者中心 ===
thumb|Gate to the KSC Visitor Complex in 2006; Explorer, a Space Shuttle mock-up, is in the background
肯尼迪航天中心參觀者中心是一個私人企業,它的運作不依靠美國政府資助。它包括數個博物館、兩個IMAX電影院和不同的汽車導遊來讓遊客從近處看通常看不到的、不公開的地方。入門票中包括汽車運送到39號發射場的觀察點和運送到阿波羅-土星5號中心。這個中心是一個存放著一個重造的土星5號火箭和其它展覽品的大博物館。在這些展覽中有一個重建的阿波羅時期的射擊訓練場,在那裡遊客可以重新體驗阿波羅的起飛,還有一處地方遊客可以重新體會阿波羅11號的著陸。
參觀者中心還包括兩個由宇航員紀念基金會組織的兩個設施。其中最顯眼的是太空紀念鏡(Space Mirror Memorial),這是一塊刻有殉職的宇航員的名字的巨大的黑色花崗岩鏡。它由一整塊光滑的黑色大理石構成,被分為90個更小的區域。24位犧牲的宇航員的名字被分散地刻在花崗岩鏡上,在同一場事故中犧牲的宇航員們被刻在同一區域,或者是相鄰的區域。附近的大理石牆裡記載著這些宇航員的簡短生平。另一個由基金會組織的設施是太空教育中心,其中包括為教師提供材料的資料中心等。
== 歷史 ==
1949年美國總統哈利·S·杜魯門在卡納維爾角設立了實驗導彈的聯合長距離試驗場。這個地方對這樣的實驗非常有利,因為導彈可以飛向大西洋,而且它比美國其它任何地方離赤道都要近,在赤道附近火箭可以利用地球自轉的加速度。美國的第一次亞軌道火箭飛行是在卡納維爾角獲得成功的。
1951年美國空軍在巴那那河海軍空軍基地(Banana River Naval Air Station)附近建立了空軍導彈測試中心。蘇聯的衛星1號發射成功後,1958年美國的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成立,卡納維爾角被改造為一個重要發射場。木星-C探空火箭、北極星導彈、雷神火箭、擎天神系列火箭、泰坦火箭和民兵導彈都是在這裡成功試驗的。雷神後來成為今天主要使用的德爾塔系列火箭的基礎,德爾塔火箭是1962年7月1日運載電星1號時首次啟用的。
登月計劃被宣佈後卡納維爾角的操作範圍增大擴充套件到了鄰近的梅里特島上。1962年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開始買地,透過購買它獲得了340平方公里,又透過與佛羅里達州的談判獲得了226平方公里。1962年7月這裡被命名為發射操作中心。1963年11月為紀念剛剛被刺殺的約翰·肯尼迪總統它被改名為約翰·肯尼迪航天中心。環繞的卡納維爾角也一度被整體改名為肯尼迪角,但當地人對這個新名字不滿,因此1973年它又被改回去了,不過太空中心則確定要維持總統命名。
登月計劃共分三個階段:水星計劃、雙子座計劃和阿波羅計劃。水星計劃的目標是將人送上地球軌道後再將他們接回來。這個計劃於1957年10月開始,使用的是大力神火箭,運載的是水星負荷。一開始的試驗使用的是紅石火箭,它們將宇航員送到亞軌道飛行,其中包括1961年5月5日艾倫·謝潑德和7月21日維吉爾·格里森的15分鐘的的飛行。第一位被大力神運載的宇航員是約翰·格倫,他的飛行是在1962年2月20日進行的。
透過水星計劃的經驗美國設定了裝載兩人的雙子座運載艙,發射火箭是泰坦二號火箭。第一次雙子座發射是在1965年3月23日,宇航員是約翰·楊和弗吉爾·格里森。雙子座四號是第一次宇航員登出飛行器的試驗,宇航員是愛德華·懷特。從肯尼迪航天中心共起飛過12次雙子座飛船。
阿波羅計劃使用的是三級的土星5號火箭(高111米,直徑為10米),製造廠是波音(第一級)、北美航空工業公司(引擎和第二級)和道格拉斯飛機公司(第三級)。北美航空工業公司還製造了指揮和服務艙,登月艙是由格魯曼飛機工程公司製造的。IBM、麻省理工學院和通用電氣公司提供儀表。
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新發射中心,39號發射中心共耗費了8億美元。它包括一個能夠同時組裝4個土星5號火箭的組裝建築物,一個能夠運輸5440噸的運輸設施,一個136米高的服務結構和一個控制中心。整個建設於1962年11月開始,發射場於1965年10月完工,組裝建築物於1965年6月完工,基礎建設於1966年底完成。從1967年到1973年從39號發射中心共發射了13顆土星5號火箭。
39號發射中心啟用以前在34號發射中心進行了一系列的土星1號和土星1B的試驗。1967年1月27日發生的阿波羅-土星204號(阿波羅1號)的大火造成三名宇航員喪身就是在34號發射中心發生的。
土星5號的試驗飛行(阿波羅4號)是在1967年10月30日進行的,第一次載人飛行(阿波羅7號)是1968年10月11日進行的。1968年12月24日和25日阿波羅8號繞月球環繞了10圈。阿波羅9號和阿波羅10號測試登月艙。阿波羅11號於1969年7月16日起飛,7月20日在登月。此後所有的阿波羅飛船都是從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飛的,一直到1972年12月的阿波羅17號。
空軍決定對能夠提升重負載的泰坦火箭進一步改進,為此他們在肯尼迪航天中心以南建立了卡納維爾角空軍40號發射中心和卡納維爾角空軍41號發射中心來發射空軍的泰坦3號和泰坦4號火箭。泰坦3號的負載與土星1B的差不多,但要便宜得多。這兩個發射中心被用來發射間諜、通訊、氣象衛星和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行星探測器。本來空軍還打算進行自己的載人飛行,但這些計劃後來被取消了。
肯尼迪航天中心在阿波羅計劃的同時繼續研究非載人火箭。1966年5月30日從卡納維爾角空軍36號發射中心一枚大力神-半人馬火箭發射了美國第一顆在月球上軟著陸的探測器。此後從這裡還發射了另外5顆月球探測器。從1974年到1977年大力神-半人馬火箭成為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重負載火箭,用它從借給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41號發射中心發射了海盜計劃和旅行者計劃的探測器。後來從這裡還發射了美國最強大的不載人火箭,土星4號。
1973年土星5號火箭也是將天空實驗室送入軌道的運載火箭。為了適應土星1B的發射,39B號發射場被稍微改變。1973年從這裡發射了三次載人赴太空實驗室的飛行。1975年從這裡發射了阿波羅-聯盟測試計劃。
肯尼迪航天中心也是太空梭的發射場和降落地。哥倫比亞號太空梭是1981年4月12日首次發射的。1986年1月28日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發射過程中爆炸被毀後到1988年9月29日太空梭的發射一度中斷。
2004年9月,肯尼迪航天中心部分結構被颶風弗朗西絲摧毀。飛行器組裝建築物的南邊和東邊有一千多塊1.2x3米大的瓦片被揭落,使得整個建築物3700平方米被暴露在外面。太空梭防熱瓦的生產工廠也遭破壞,部分屋頂被揭開,內部受到嚴重水害。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肯尼迪航天中心官網
* KSC參觀者中心網站
Category:美國發射場
Category:佛羅里達州交通建築物
Category:約翰·F·肯尼迪
Category:以美國總統命名的建築物
Category:1962年美國建立
Category:佛羅里達州政府建築物 |
北京古觀象臺 | 古觀象臺,舊稱觀星臺,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立交橋西南,是明朝、清朝及中華民國初年的國家天文臺。該天文臺建於明朝正統四年(1442年),原址為元大都東南角樓舊址,共分為城堡式高臺和四合院兩部分。城堡式高臺於清代曾兩次向東擴建。臺上儀器明清兩代幾經更換,1900年曾一度被全部搶走,1921年全部歸還。1956年後一度作為博物館開放,1959年改為辦公用房,1983年重新作為博物館開放。1982年,北京古觀象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歷史 ==
=== 明代 ===
北京地區最早的天文臺始建於金代天會五年(1127年),當時的天文臺被稱為候臺,隸屬於太史局,器材基本全部來自北宋在汴京所設定的天文臺。元代基本承襲了金代的天文觀測制度,至元十六年(1279年)曾建有司天臺。明朝初年司天臺被拆,並將司天臺的儀器運至南京雞鳴山新建的觀星臺上。永樂十九年(1421年)遷都北京後,欽天監並未搬遷,天文觀象活動仍在雞鳴山進行,北京另立“行在欽天監”,辦公地點在元太史院舊址,觀測活動則在其附近的齊化門城牆上用肉眼進行。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紫禁城內建起一座宮廷觀象臺。正統二年(1437年),工匠前往南京用木料仿製儀器,之後運回北京鑄造銅製儀器。正統四年(1439年)製造完成渾儀、簡儀、圭表、渾象等儀器。正統七年(1442年)利用元大都東南角樓及周邊城牆的舊址修建的觀星臺正式建造完成,先前鑄造的儀器全部安放到臺上。自正統七年至正統十一年(1446年),觀星臺西側建起多座附屬建築,即紫微殿、東西廂房、晷影堂等,整體佈局呈四合院狀,作為欽天監外署,處理觀象臺各種觀測資料並編撰曆書。景泰六年(1455年)曾在社稷壇附近修建一座觀象臺,作為觀星臺的參照。嘉靖二年(1523年),觀星臺上樹立起一根風竿,竿上設定28道鐵箍,象徵28各星宿。此外還在臺上安放了渾天儀和簡儀。此外,嘉靖年間曾對古觀象臺大規模維修。
=== 清代 ===
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入關,當年改觀星臺為觀象臺,隸屬於欽天監,地理位置不變,制度沿用明制,此後不久終止了南京雞鳴山的觀測活動。康熙七年(1668年),雞鳴山的全部裝置被運回北京,此後並未投入使用,部分儀器在之後儀器的製造當中被熔。康熙八年(1669年)欽天監副南懷仁上疏改造觀象臺的儀器,獲得批准。新儀器於康熙十三年(1674年)製作完畢,此次重製的裝置分別為天體儀、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地平經儀、象限儀和紀限儀,採用的標準為西式的360°和60進位制的歐洲標準。而原採用360.25°劃分圓周的明制裝置被替換到了觀象臺下。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由法國人紀理安監製,造出了整合地平儀和象限儀功能的“地平經緯儀”,為此臺上的儀器擺放有所調整,觀象臺東側北半部向東擴建。乾隆九年(1744年),清高宗在視察觀象臺後,認為明制天文儀器只有渾儀最古老且最具本土特色,於是欽天監和德國人戴進賢設計了一座“三辰公晷儀”,經過多次修改後於乾隆十九年(1754年)鑄成“璣衡撫辰儀”。為安放璣衡撫辰儀,觀象臺東南側向東擴建5米,形成現有結構。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時將明正統年間和成化年間鑄造的兩座天球儀熔燬,改鑄成了兩隻銅獅子。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古觀象臺上的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象限儀、地平經緯儀、明制簡儀被法國搶走,存放於法國駐華使館;明制渾儀、清制天體儀、璣衡撫辰儀、地平經儀和紀限儀則被德國掠至波茨坦離宮。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法國駐華使館歸還了全部天文儀器。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為了不影響觀測工作,趕製完成的小地平經緯儀,與折半天體儀被安放於觀象臺上繼續使用。自雍正二年(1724年)至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的氣象觀測資料,是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完整的氣象觀測記錄。
=== 中華民國 ===
1912年11月,北洋政府於古觀象臺成立中央觀象臺。1913年,臺內了設立氣象科,自此觀象臺承接了氣象觀測、天氣預報和地磁測定工作。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21年,根據《凡爾賽條約》,德國將先前掠走的天文儀器歸還至北京。1929年,中央觀象臺更名為國立天文陳列館,停止天文觀測活動,同時以原有氣象科為基礎成立北平測候所,保留氣象工作站職能。1930年,北平測候所改建為北平氣象臺。九一八事變後,1932年,明制渾儀、明制簡儀、明制漏壺、明制圭表、明制壺漏、小地平經緯儀和折半天體儀被全部轉移至南京的紫金山天文臺,以防被日軍搶走,觀象臺僅剩清制儀器。1937年北平為日軍所佔,華北政務委員會教育總署將北平氣象臺更名為華北氣象臺。1945年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將華北氣象臺復名北平氣象臺,不久後又更名回華北氣象臺,繼續從事地面、高空氣象觀測,並進行短時天氣預報。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華北氣象臺被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氣象局接管。1956年,北京天文館接收了古觀象臺,並將其被闢為北京古代天文儀器陳列館,當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1959年後,古觀象臺先後為北京市物資局供應站、北京市科協幼兒園和中央科技館等單位用作辦公駐地,陳列設施只向科學工作者開放。1967年,修建中的北京地鐵建國門段要透過古觀象臺地下,經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批示後改道。1978年,古觀象臺重新交還北京天文館。1979年8月17日,古觀象臺東北角被大雨沖垮,經維修之後觀象臺內部被掏空,改建為兩層展廳,紫微殿等附屬建築也全部被闢為展覽用房。同年,古觀象臺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紫微殿落架大修,同年古觀象臺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3年,古觀象臺展廳正式對外開放。20世紀90年代時,技術人員在觀象臺上的儀器中發現了170餘處殘損。1994年,北京市政府根據技術人員反饋,決定維修古觀象臺的清代儀器,修復方案於1995年2月制定完成。北京市文物局於3月24日批覆同意修復方案。7月27日正式開工,11月底全部完工,12月14日驗收透過。2003年,紫微殿再次重修,耗時共計5個月。2005年12月8日,古觀象臺因南院的多間違規民居等因素而被北京市文物局勒令一年內限期整改。
== 佈局 ==
古觀象臺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建國門立交橋西南,總面積近1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可分為觀象臺和四合院兩個部分。其中觀象臺為灰磚城堡式高臺,東西長24米,南北寬20米,高14米,臺頂南、西、北三面安放有大型銅製儀器,自東南向西北依次為赤道經緯儀、紀限儀、地平經緯儀、地平經儀、黃道經緯儀、天體儀、象限儀、璣衡撫辰儀,均為清制。四合院位於觀象臺西側,內有紫微殿、滴漏堂和晷影堂。紫微殿為正房,坐北朝南,面闊三間,大脊頂,屋頂覆有灰筒瓦,東西兩側各建有一座配殿。紫微殿左側安放有明制渾儀,右側安放有明制簡儀。紫微殿東側小房間為滴漏堂。晷影堂位於紫微殿東南,面闊三間。
== 圖集 ==
File:Peking - ancient observatory LCCN2004707957.jpg|1895年拍攝
File:Old Planetarium - 1.JPG
File:Old Planetarium - 2.JPG
File:Old Planetarium - 3.JPG
File:Old Planetarium - 4.JPG
File:Ancient Beijing observatory 13.jpg|清代渾儀(璣衡撫辰儀)
File:Ancient Beijing observatory 14.jpg|象限儀(地平緯儀)
File:Ancient Beijing observatory 15.jpg|赤道經緯儀(遠處)及紀限儀(近處)
File:Ancient Beijing observatory 18.jpg|黃道經緯儀
File:Ancient Beijing observatory 16.jpg|天體儀
File:Ancient Beijing observatory 17.jpg|地平經儀
File:Ancient Beijing observatory 19.jpg|地平經緯儀
File:Ancient Beijing observatory 10.jpg|明代渾儀複製品
File:Ancient Beijing observatory 12.jpg|簡儀
File:Ancient Beijing observatory 20.jpg|正方案
File:Ancient Beijing observatory 05.jpg|圭表
File:Ancient Beijing observatory 08.jpg
== 註釋 ==
== 參考 ==
==外部連結==
*
*
== 參見 ==
* 欽天監
* 北京天文館
* 商丘火星臺
* 洛陽靈臺
* 雞鳴山觀星臺
* 登封觀星臺
* 天文臺列表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天文臺
Category:明朝欽天監
Category:清朝欽天監
D
Category:東城區的博物館
Category: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Category:1442年建立 |
1363年 | == 大事記 ==
* 中國
**二月,張士誠派部將呂珍圍攻安豐,劉福通戰死,韓林兒被朱元璋救出,被朱元璋安置在滁州,仍然被奉為皇帝。
**三月,朱元璋渡江解圍安豐。
**四月,陳友諒趁朱元璋率主力救援安豐,江南空虛之際大舉兵圍朱元璋侄子朱文正鎮守的洪都(今南昌),史稱洪都保衛戰。
**七月,朱文正堅守洪都85日後朱元璋率領援軍趕來,陳友諒撤圍退入鄱陽湖,七月二十一日(8月30日)與朱元璋爆發鄱陽湖之戰。
**八月二十六日(10月4日),陳友諒企圖突圍退回武昌,中流箭而死,張定邊與陳友諒次子陳理逃回武昌。
**九月,張定邊等人在武昌立陳友諒次子陳理稱帝,改元德壽。
**九月,張士誠自稱吳王,以其弟張士信為丞相,用黃敬夫、蔡彥文、葉德新三人為參軍,不再歸順元朝。
**明玉珍建明夏。
* 緬甸
**彬牙王朝的那臘都王因實皆國王明標(前任國王德勒帕耶艾的姐夫)非王族血統,於是派人邀請孟卯國王多基法(即麓川思可法)一起攻打實皆。
* 歐洲
**法國國王約翰二世四子菲利普二世被封為瓦盧瓦王朝的第一位勃艮第公爵。
== 出生 ==
*
== 逝世 ==
*劉福通,元末民變領袖。
*賀惟一,元惠宗時代丞相。
*10月3日——陳友諒,元朝末年群雄。
*
3年
6 |
鄭振鐸 | 鄭振鐸(),字警民,又字鐸民,小名木官,筆名郭源新、西諦等,生於浙江溫州永嘉,籍貫福州長樂《永在的溫情─鄭振鐸與中國文物 》,仇展,2004年第3期,P.86,《紫禁城》雙月刊,中國作家,文學史家,政治人物,中國民主促進會發起人之一。書齋用“玄覽堂”的名號,有幽芳閣主、紉秋館主、紉秋、幼舫、友荒、賓芬、郭源新等多個筆名。
== 生平 ==
1898年,出生於浙江省永嘉縣(今溫州市區乘涼橋),曾在廣場路小學、溫二中、溫州中學就讀。
1917年,入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今北京交通大學)學習。五四運動期間,與瞿秋白、耿濟之創辦《新社會》雜誌,倡導新文化運動。1920年,與耿濟之、王統照、周作人、沈雁冰、葉紹鈞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文學週刊》與《小說月報》。1920年,翻譯印度詩人泰戈爾名著《飛鳥集》,在上海出版。
1927年,旅居英、法,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燕京大學、輔仁大學教授與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世界文庫》主編。2月,與沈雁冰、葉紹鈞等人發起成立“上海著作人公會”,積極參加了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前後的革命活動,四一二事件後,他與胡愈之等人致信國民黨當局,強烈抗議屠殺革命群眾,為此險遭逮捕。5月乘船到歐洲避難和遊學。
1931年,去北平任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兩校中文系教授。
1932年,《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在北平出版,共五十萬餘言。1934年,又出版了《中國文學論集》、《佝僂集》等論文集,小說集《取火者的逮捕》。
1935年,春,鄭振鐸到上海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兼中文系主任。1937年,參加文化界救亡協會,與胡愈之等人組織復社,出版《魯迅全集》,主編《民主週刊》。
1939年聯合張元濟、何炳松、張壽鏞、張定璜等人成立文獻儲存同志會,購買四處散落的稀有文獻圖書。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全國文聯福利部部長,全國文協研究部部長,人民政協文教組組長,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長,民間文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文化部副部長。是全國政協委員,全國文聯全委、主席團委員,全國文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1954年,中國史學會公佈第一屆理事會名單,郭沫若擔任主席,吳玉章、范文瀾擔任副主席,他擔任理事。史學會成立後,即著手編輯《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由徐特立、范文瀾、翦伯贊、陳垣、鄭振鐸、向達、胡繩、呂振羽、華崗、邵循正、白壽彝為總編輯委員。
1955年當選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及學部委員。
1958年,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赴開羅訪問途中,所乘坐的圖-104飛機在蘇聯楚瓦什境內失事遇難身亡。
== 著作 ==
=== 論著 ===
*《泰戈爾傳》,鄭振鐸著,商務印書館,1925年出版
*《文學大綱》,上海商務印書館,1927年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北平樸社出版,1932年12月
*《俄國文學史略》,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11月
*《中國俗文學史》,上海開明書店,1938年
*《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中國版畫史圖錄》(二十四冊),中國版畫史社, 1940年4月
*《中國文學論集》,上海開明書店,1947年
*《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上海出版公司,1947年
*《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上海出版公司,1948年
*《基本建設及古文物保護工作》,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 1954年
*《偉大的藝術傳統圖錄》,上海出版公司,1954年
=== 小說 ===
*《家庭的故事》,遠東圖書公司,1928年
*《取火者的逮捕》1934年;新文藝出版社,1956年.
*《桂公塘》,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年
=== 散文 ===
*《山中雜記》。上海開明書店版,1927年
*《海燕》,上海新中國日局,1932年7月
*《佝僂集》,上海生活書店,1934年
*《歐行日記》,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6年
*《短劍集》,文化生活出版社,1936年
*《困學集》,上海商務印書館,1941年
*《民族文話》,國際文化服務社,1946年
*《蟄居散記》上海出版公司版,1951年
*《蘊華集》與鄭振鐸、王統照合著,1985,海峽
=== 翻譯 ===
*《飛鳥集》泰戈爾著,鄭振鐸譯,上海商務印書館,1922年
*《沙寧》俄阿爾志跋綏夫著(俄國短篇小說譯叢),上海商務印書館,1932年
*《灰色馬》俄國短篇小說譯叢,上海商務印書館,1932年
*《新月集》泰戈爾著,長沙商務印書館,1931年
*《血痕》,鐵流書店,1946年
=== 編作 ===
《印度寓言》,上海商務印書館,1925年
=== 全集 ===
*《鄭振鐸全集》(二十冊),鄭振鐸著。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1998年11月
**《鄭振鐸全集》1 小說
**《鄭振鐸全集》2 詩歌 散文
**《鄭振鐸全集》3 雜文 文學雜論 《湯禱篇》雜文 文學雜論
**《鄭振鐸全集》4 上 中國文學研究
**《鄭振鐸全集》5 下 中國文學研究
**《鄭振鐸全集》6 中國古典文學文論 《漫步書林》 《劫中得書記》漫步書林
**《鄭振鐸全集》7 中國俗文學史
**《鄭振鐸全集》8 一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
**《鄭振鐸全集》9 二 插圖本中國文學史
**《鄭振鐸全集》10 一 文學大綱
**《鄭振鐸全集》11 二 文學大綱
**《鄭振鐸全集》12 三 文學大綱
**《鄭振鐸全集》13 兒童文學
**《鄭振鐸全集》14 藝術‧考古文論 《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藝術‧考古文論
**《鄭振鐸全集》15 外國文學文論 《俄國文學史略》 《泰戈爾傳》俄國文學史略
**《鄭振鐸全集》16 書信書信
**《鄭振鐸全集》17 日記 題跋日記 題跋
**《鄭振鐸全集》18 希臘羅馬神話與傳說中的戀愛故事 希臘神話與英雄傳說
**《鄭振鐸全集》19 灰色馬 沙寧
**《鄭振鐸全集》20 泰戈爾詩選 高加索民間故事 民俗學淺說 雜譯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中國社會科學院著名學者——鄭振鐸
* 《鄭振鐸世界文庫》
Zhen振
Category:長樂人
Category:永嘉人
Category:浙江省溫州中學校友
Category:北京交通大學校友
Category:浙江作家
Category:福建作家
Category:五四運動人物
Category:中國文學理論家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作家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作家
Category:使用筆名的作家
Category:輔仁大學教授
Category:國立清華大學教授
Category:燕京大學教授
Category:國立暨南大學教授
Category: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
Category:中國民主促進會理事會理事
Category: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Category: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
Category:中國史學會副秘書長
Category:國家文物局局長
Category: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Category: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Category:第二屆全國政協委員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空難身亡者
Category:死在蘇聯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 |
法家 | 法家,又稱法家思想、法家學說,指的是一種在中國歷史中提倡以法制國(有別於現代法治社會)的思想學派。
法家起源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不過在當時並未有人稱這種學派為「法家」,到了西漢時期,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一書中將這一學派命名為「法家」。在《漢書·藝文志》中,列法家為“中國九流”之一。法家的理論體系成熟得很晚,但其淵源很早,源頭可往上追溯到夏朝時的“理官”。春秋戰國時期,法家思想被管仲、李悝、子產、吳起、商鞅、慎子、申子、樂毅、劇辛等一批學者大力發展,逐漸變為一個成體系的學派,並最終由戰國末期的韓非集大成。在漢朝時,漢朝官員們對法家學說加以收集、分類、總結,並讓這套思想成為漢朝治理國家的基礎。
法家治國的方式完全從“統治者的角度”出發,以審視中國戰國時期的各類社會問題。其實法家學說的創作者們沒有一個屬於最高層的統治階級,但他們仍然希望讓自己的思想被統治者所用。法家指出統治者如何有效組織和控制政府,使國家財富和領土得到最大限度的增加。法家認為,要擴大疆域、增加財富,只能以君主專制,即統治者在其領域內的絕對個人權力,才能實現。
法家在戰國時期盛行的各種思想學派中脫穎而出。依靠法家思想,商鞅在公元前360-338年期間,在秦國推行了商鞅變法。商鞅變法是秦國能統一六國的重要原因。
== 起源與發展 ==
=== 歷史背景 ===
法家是中國古代在中國興起的眾多思想思潮之一。在春秋戰國嚴重的制度危機的背景下,產生了異常豐富政治思想,也被後世認為是百家爭鳴的年代。
周代的社會將人分為兩大類:庶民和世襲貴族。世襲貴族效忠於地方上的封地統治者,並獲得官職和政治權力。封地統治者則對周天子效忠K. K. Lee, 1975 p. 24. Legalist School and Legal Positivism,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ume 2.。 周朝奉行禮和刑的原則,禮只對貴族適用,而刑只對庶民適用(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Yu-lan Fung 1948. p. 155. A Short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HZU0YKnpTH0C&pg=PA155 。
周代初始,周王根據個人能力、君臣關係和軍事實力,對政府保持嚴格控制。由於中央集權體制尚未發達,他們把權力透過分封制下放給諸侯Herrlee G. Creel, 1974 p. 124. Shen Pu-Hai: A Secular Philosopher of Administration, 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 Volume 1.。 當週王無法再授予新的封地時,其勢力便開始衰落,而諸侯開始認同自己的地區而非中央Edward L. Shaughnessy. China Empire and Civilization p26, 諸侯便開始了長期的分裂敵對關係。 貴族家族因其祖上的威望而變得非常重要,擁有巨大的權力。
到了春秋時期(公元前771-476年),周朝的政治結構逐漸解體。周朝的世界陷入了對立的諸侯國之間、諸侯和臣下的貴族世家之間、貴族世家之間、貴族世家內部的對立支系之間的鬥爭中。政治上,諸侯開始直接任命其國家官員,為其出謀劃策、管理國家。從鬆散的封建制度逐漸成就了一定的官僚化與中央集權Lewis, Mark E., 1999, “Warring States: Political History,” in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From the Origins of Civilization to 221 B.C., Michael Loewe and Edward L. Shaughnessy (e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87–650.。致使世襲特權的衰落,並帶來“從上至下的社會改革”Jay L. Garfield, William Edelglass 2011, p. 59 The Oxford Handbook of World Philosophy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I0iMBtaSlHYC&pg=PA59 Zhengyuan Fu, 1996 China's Legalists p. 4。在公元前四世紀,各諸侯國一定程度實現中央集權,但彼此的爭鬥進而加劇,也就進入了戰國時期。
在經濟上,鐵器的引入徹底改變了農業Wagner, Donald B., 1993, Iron and Steel in Ancient China. Leiden: Brill.。農業產量提高促進了荒地的開發和人口的增長,同時加速了城市化和經濟的商業化。在軍事上,產生了弓弩等新技術以及新的軍事組織形式,使貴族式的戰車軍隊被農民應徵入伍的大規模步兵軍隊所取代,從而使戰爭的規模和複雜性急劇增加。而在社會上,諸侯國中的世襲貴族部分為更廣泛的“士”所取代,而士族的地位主要取決於其能力,而非血統Pines, Yuri, 2013, “Between Merit and Pedigree: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of ‘Elevating the Worthy’ in pre-imperial China,” in: The Idea of Political Meritocracy: Confucian Politics in Contemporary Context, Daniel Bell and Li Chenyang (ed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61–202.。這些深刻的變化需要用新的方法來處理各種行政、經濟、軍事、社會和倫理問題。
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大多與時俱進,各家各派都試圖以其思想,來實現社會政治的穩定Pines, Yuri, "Legalism in Chinese Philosophy",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14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1.2 Historical Context. http://plato.stanford.edu/archives/win2014/entries/chinese-legalism/ 。隨著戰爭愈加血腥、有破壞性,在沒有足夠的外交手段來解決衝突的情況下,大多數思想家和政治家都認識到,天下一統是實現和平與穩定的唯一途徑Pines, Yuri, 2000, “‘The One That Pervades the All’ in Ancient Chinese Political thought: The Origins of ‘The Great Unity’ Paradigm,” T’oung Pao 86 (4–5): 280–324.。如何實現統一、穩定天下,便成為各家思想爭相探討的核心話題。法家對這個問題提供了最令人信服的答案,也因此成就了此意識形態的吸引力。
一些主要的法家思想家,如商鞅,是其時代中重要的改革者。法家在行政和社會上多有創新,最願意摒棄過去規範,更務實,更注重結果。另一方面,法家對傳統文化和道德持輕視態度,對接受過計程車族批判的態度,贏得了相當大的敵意。從長期來看,西漢時期司馬談的觀察似乎正確:法家方針在短期內非常有效,但從長期來看,吸引力就大打折扣。相比之下,儒家學說通常被認為是中國的主要思想。儒家反對法律專制,雖然刑法最早在公元前6世紀,便已刻制在青銅器上David K Schneider May/June 2016 p. 20. China's New Legalism。對於儒家來說,經典是知識的來源Knoblox Xunzi 148。 正統儒家多認為,組織上的細節不需由君主和大臣考慮,而應留給其下屬Creel 19
70. p.107. What Is Taoism?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5p6EBnx4_W0C&pg=PA107 ,並希望臣屬制衡統治者Chad Hansen, 1992 p. 359 A Daoist Theory of Chinese Thought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nzHmobC0ThsC&pg=PA359 。
=== 法家的起源 ===
有學者認為法家起源於管夷吾http://www.indiana.edu/~p374/Legalism.pdf R Eno, Indiana University。管仲重視教育,其改革使國家直接在村級實行徵稅和經濟專制,並將行政責任從貴族轉移到專業官僚身上Peng He 2014. p. 85. Chinese Lawmaking: From Non-communicative to Communicative.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MXDABAAAQBAJ&pg=PA85 。管仲輔佐齊桓公,在國內行政管理方面進行改革,包括戶籍登記、劃定國家內部的行政區、頒佈法律,並將其抄錄下來,張貼在全國各地,供主公的臣民參考。
從管仲的活動中,可以看出兩個主要特點。第一,管仲的基本理念是,要提高政府行政能力,以達成齊桓公的稱霸的心願,需要一定程度的官僚專業知識。第二個特點是更徹底地背離了傳統的規範。管仲承認,有效統治不能僅依靠賢君作為道德楷模,而必須有賞罰和刑法。這與周朝封建結構的基本信念背道而馳,因為周朝的封建結構在此前希望透過貴族領袖人格魅力,以堯、舜的方式,僅以道德改造來實現有序統治。
在管仲之前,有學者認為,普遍觀念是頒行法律,就等於君主承認自身德行有缺失,破壞統治合法性。管仲的法典以及齊國取得的突出成就,使刑法在社會中的作用受承認。而法的作用也是法家的重要支柱。雖然如此,管仲卻並非哲學家,也無意發展思想理論。因此,現在通常認為商鞅、申不害、慎到及韓非四人為法家的代表人物。
=== 法家著作 ===
漢代列舉的十部法家典籍中,有兩部相對完整地傳世,另外兩部僅有極不殘缺的片段。現存成書最早的是《商君書》,據稱為商鞅所著。商鞅是秦國的政治家、其變法改革導致了秦國崛起,成為周代大國。《商君書》部分章節幾乎可以肯定是商鞅本人所寫,而另一些章節可能出自他的弟子和追隨者之手,但也有少數章節是在他死後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之後才著成的。儘管如此,《商君書》的思想觀點相對一致,很可能反映了商鞅學派的思想。
現存的第二本著作為《韓非子》,據稱為韓非所著。《韓非子》儲存相當完好,漢代所列舉的五十五個章節均得以傳世。關於全書是否為韓非所撰,仍有爭論。各章之間在文體和論證方式上的巨大差異,使不少學者懷疑《韓非子》為多人所作。另一方面,這些差異是反映了韓非思想的成熟過程,或是為了適應不同受眾,而且大多數篇章呈現出連貫一致的觀點,所以大多數篇章也可能確實出自韓非之手Goldin, Paul R., 2013, “Han Fei and the Han Feizi,” in: Dao Companion to the Philosophy of Han Fei P. R. Goldin, (ed.), Dordrecht: Springer, 1–21.。《韓非子》被認為在哲學上和文學上,都比《尚書》更有吸引力,在中國、日本和西方都有較多的研究。
此外,有部分內容傳世的法家著作包括《申子》和《慎子》。其他幾部文獻在思想上契合法家思想,如《管子》中的數章。《管子》名義上由齊國改革家管仲(公元前645年)所著,但實際上是在公元前四世紀至二世紀之間產生的。另一部著作為《呂氏春秋》,《呂氏春秋》雖為雜家作品,但收錄不少關於法家思想的篇章。(約公元前240年)。
== 不同時代的法家 ==
=== 春秋時代 ===
==== 立法目的 ====
《管子》:法者,所以興功懼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爭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大意是說「法律政令具有懲惡揚善、確定權利義務歸屬、維護統治秩序等作用。」
齊國稷下學派慎到:立天子君也。天下無一貴,則理無由通,通理以為天下也。權衡,所以立公正也;書契,所以立公信也;度量,所以立公審也;法制禮籍,所以立公義也。《慎子·威德篇》-公元前395年,慎到,趙國人
====管子官營經濟====
管子偏向利用行政壟斷商業手段囤積財富。譬如,行政特許行業“官山海”,囤積居奇“以重射輕,以賤洩平”,對外採用重商主義經濟戰略。齊國在管仲治理下,以增加國庫財富為目標,因為依管仲之見,一者,民眾貧困可使社會太平安分(貧困就會以食為第一要務,確保執政者地位),二者,國家需要大量錢財以購置兵車打仗。《管子·國蓄》
=== 戰國秦漢法家===
戰國時期,與東方諸國不同,西方几個諸侯國發展公有制和奴隸制經濟,並壓制國內市場和商業發展。
==== 商鞅變法 ====
商鞅變法改變了戰國時代的秦國,因此常被譽為法家的首要代表人物。商鞅出身於魏國,但於秦國執政了大約二十年,期內徹底改變秦國。商鞅變法的特點是實行中央集權、由政府管理經濟、建立新的稅收制度、實行度量衡(在當時非常重要)、加大擴軍強軍;而後世最強調的則是其實行的嚴酷刑法。
為實現中央集權,商鞅進行土地改革。“開阡陌封疆”標準化地塊大小,建立國家授田制。“設相告以坐”建立連坐問責。“重市關之租”提升關卡收費和市場租金。“軍功爵”以軍功論爵位廢除世襲貴族。“平鬥桶、權衡、丈尺”建立標準度量衡。
=== 韓非 ===
戰國時期人物韓非(著《韓非子》)匯聚了儒、道、法的「法」、「術」、「勢」三派思想,乃「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韓非在儒家荀子的理論上,吸收了關於人性的簡介,認為人是“性惡”,進而他認為這種性惡,不但對普通人,就連親子間關係也是這種特質。韓非對道家老子《老子》也有所研究,能運用老子的無為等思想闡發自己的想法。韓非研究了各種法家學說後,總結出「法」、「術」、「勢」三者,缺一不可;主張君主必須配合運用此三者,並控制臣民的經濟獨立和人身自由,才能建立有效統治。
根據《史記》記載,韓非作為韓國公子,著書《韓非子》,因口吃、言語不流暢,未能當上官員,秦王政看了《韓非子》一書,極為讚賞,一心想要見韓非,韓非的同窗李斯當時是秦國大臣,設計迫其入秦國朝見,入秦後,韓非被李斯設局監禁,害死於獄中,故韓非一直沒有能參與什麼大政。
名家鄧析也曾被列入法家,《四庫全書》將其歸入子部法家類,其首倡「刑名之論」,操「兩可之說」,被視為玩弄巧辯之術,講究邏輯哲學,「刑名不一」,採取混淆概念,尋找司法、行政的漏洞,是法家的對手,後代大多把他們列入名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們作為伴生品,與主流法家一起推進了法家的發展。
==== 從封建到專制中央集權和郡縣制 ====
秦朝李斯建立的郡縣制和君主獨裁的中央集權以侵略戰爭為目標,高稅收和重徭役。
意識形態掃蕩:先採用焚書坑儒消除過去的各種宗教哲學流派,之後上“行督責書”,漢武帝時代開始獨尊儒術,形成“表儒內法”(或“儒家法家化”)的中國王朝特色國體。
==== 考古發現 ====
目前發現的最早考古證據,為湖北省雲夢縣雲夢楚王城大量出土的竹簡——雲夢秦簡——和「封泥印」,記錄了大量法條、判例、執行方法和執法經過,可能是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流傳過來的,說明那時奴隸制和計劃經濟的國家形態。體現了秦漢時期的伍什連坐、奴隸制、“國家授田制”法條、法例。
商鞅變法土地制度問題:由於西漢的大儒董仲舒認為“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買賣。”故中國學者堅持商鞅是私有化土地。而楚地出土的雲夢秦簡明確土地是不能買賣的,另一方面,《商君書》記載又與楚地的“秦律”竹間一致。
== 法儒關係 ==
春秋戰國時期從未有組織或學派叫「法家」,而只是在西漢司馬談的《論六家要旨》命名「法家」。但往往所謂法家代表人物都由儒家培養出來。例如:儒家代表人物荀子的兩位學生韓非子和李斯都被歸類為法家。而孔子弟子、孔門十哲之一子夏在晉國西河地方辦學,培養很多法家代表人物例如李克、吳起等。
錢穆說:“魏文侯是先秦政治界一大怪傑。文侯實為春秋轉變戰國的一大關鍵。文侯手下有子貢弟子田子方,子夏及其弟子李悝、段幹木,又曾子之子曾申的弟子吳起等。曾子、子游、有子等在積弱的魯國,只好講些儀文小節的禮,幸虧得李悝、吳起等在魏從事政治活動,始將儒道發揚光大。故孔子死後,儒家形成魯魏兩派......法家乃是從儒家出來的。儒家在初時只講禮,只講政治活動,到後來曾子等人卻退化來講儀文小節。但傳到魏國去的一派卻仍然從事政治活動,遂把儒家原來的宗旨發揚光大。通常總認曾子、孟子一派為後來儒家的正宗,其實就儒家的本旨論,法家毋寧算是儒家的正宗,曾子孟子等在魯國的一支反而是別派。」《從先秦學術思想變遷大勢觀測老子的年代》
== 評價 ==
===古代學者觀點===
中國古代對法家的評價,多認為其將人性的灰暗面描述的太過刻薄,而忽略人性的光輝面。
荀子乃戰國時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提倡性惡論。荀子認為人與生俱來就想滿足慾望,若慾望得不到滿足便會發生爭執,因此主張人性生來是「惡」的,「其善者偽也」(偽,人為),須要「師化之法,禮義之道」,透過「注錯習俗」、「化性起偽」對人的影響,才可以為善。
荀子弟子韓非與李斯,變為法家重要人物,他們將儒家荀子重視的「禮」推進為「法」,以法制來威鎮士大夫與庶民。韓非同時也吸取了道家黃老之術,歸本於老子,講究無為,理想為「君無為,法無不為」。
朱熹對法家之批判有二:
* 一是隻見刑名,“蓋老氏之學淺於佛而其失亦淺,正如申韓之學淺於楊墨而其害亦淺”;“楊墨之害甚於申韓,佛老之害甚於楊墨,楊氏為我疑於仁,墨氏兼愛疑於義,申韓則淺陋”。
* 二是慘核少恩,“後世之論刑者不知出此,其-{zh:扵;zh-hans:於;zh-hant:於;}-申商之刻薄者,既無足論矣”。
===近現代學者觀點===
錢穆認為:「儒家在初時只講禮,只講政治活動,到後來曾子等人卻退化來講儀文小節。但傳到魏國去的一派卻仍然從事政治活動,遂把儒家原來的宗旨發揚光大。通常總認曾子、孟子一派為後來儒家的正宗,其實就儒家的本旨論,法家毋寧算是儒家的正宗,曾子孟子等在魯國的一支反而是別派。」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秦暉則認為:「從西周轉向秦朝,是中國另一次巨大的變局。在這次變局中,法家戰勝儒家建立了秦制,之後,這種儒表法裡的格局延續了兩千多年」「新文化運動值得反思的一點正在於搞錯了鬥爭的主要敵人,不應是“儒表”,而是“法裡”。」,他還認為「當時沒有重點批判法家是重大失誤」秦暉《法家與秦制》。
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劉澤華認為,法家思想中充斥著鉗制言論自由、愚民弱民、極力維護君主獨裁、重農抑商、限制人口流動、對外侵略等一系列與法西斯主義相通的因子 劉澤華《先秦法家關於君主專制主義的理論》。
== 另見 ==
* 新法家
== 引用==
== 代表人物 ==
春秋時期
* 齊國管仲
* 鄭國子產
戰國時期
* 李悝
* 吳起
* 申不害
* 商鞅
* 慎到
* 劇辛
* 李斯
* 韓非
== 代表著作 ==
* 《荀子》:性惡篇第二十三
* 《商君書》
* 《韓非子》
* 《法經》
* 《呂氏春秋》內有部份論及法家思想篇章。
== 西方類似理論 ==
* -{zh-hans:尼可羅·馬基亞維利; zh-hant:尼可洛·馬基維利;}-(著有《君主論》)
== 外部連結 ==
* 法家經典
** 簡體版
** 繁體版
*陳弘毅:〈對古代法家思想傳統的現代反思〉 (2013)
*
Category:先秦哲學
Category:諸子百家
*
Category:法律史
Category:中國政治
Category:中國思想 |
中國樂器列表 | 中國傳統音樂文化歷史悠久,在漫長的歷史中,發展出一系列富有鮮明民族特色的樂器。
本列表依照樂器的演奏方式分類;八音則是依樂器材料分類。
==樂器種類==
===拉弦樂器===
*古提琴
* 板胡
* 高胡
* 二胡或二絃
* 南胡
* 中胡
* 革胡及低音革胡
* 京胡
* 椰胡
* 擂琴
* 墜胡
* 三胡
* 四胡
* 馬頭琴
* 大廣弦
* 琶琴
* 軋箏
* 奚琴
===彈撥樂器===
* 琴
* 箏
* 瑟
* 箜篌
* 阮 (高音阮、小阮、中阮、大阮、低音阮)
* 月琴
* 三絃
* 琵琶
* 柳琴
* 秦琴
* 獨絃琴
* 文琴
* 文枕琴
* 火不思
* 彈撥爾
* 都塔爾
* 考姆孜
* 冬不拉
* 札木聶
===擊弦樂器===
* 築
* 揚琴
===吹管樂器===
* 箎
* 簫
* 洞簫
* 高音笙
* 中音笙
* 低音笙
* 倍大低音笙
* 壎
* 笛
* 竽
* 排簫或鳳簫
* 篳篥
* 梆笛
* 新笛
* 曲笛
* 嗩吶(高嗩)
* 嗩吶(中嗩)
* 嗩吶(次中嗩)
* 嗩吶(海笛)
* 哨角
* 巴烏
* 葫蘆絲
* 苗笛
===敲擊樂器===
* 編鐘或特鍾
* 編磬或特磬
* 鼓(小堂鼓、扁鼓、大鼓、缸鼓、戰鼓、杖鼓、排鼓、板鼓等等)
* 柷
* 缶
* 揚琴(敲打弦線)(亦有樂團將之歸納為撥弦類)
* 鈸(大鈸、小鈸等等)
* 鑼(京鑼、大鑼、風鑼、泰來鑼、小鑼、雲鑼、叫鑼、十面鑼等等)
* 木魚、沙的、梆子、板(以木為主的體鳴樂器)
* 鈴(碰鈴,手鈴等等)
* 搖鼓
* 漁鼓
* 敔
* 快板(大板,小板)
* 拍板
* 梨花片
* 四塊或四寶
* 響盞
* 雙音(雙鈴、雙鐘、雙鉦)
==參考文獻==
*Lee Yuan-Yuan and Shen, Sinyan. Chinese Musical Instruments (Chinese Music Monograph Series). 1999. Chinese Music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Press. ISBN 1-880464039
*Shen, Sinyan. Chinese Music in the 20th Century (Chinese Music Monograph Series). 2001. Chinese Music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Press. ISBN 1-880464047
== 參見 ==
*八音
== 外部連結 ==
* 中樂尋珍
|
半導體 | 半導體(, , )是一種電導率在絕緣體至導體之間的物質或材料。半導體在某個溫度範圍內,隨溫度升高而增加電荷載流子的濃度,使得電導率上升、電阻率下降;在絕對零度時,成為絕緣體。依有無加入摻雜劑,半導體可分為:本徵半導體、雜質半導體(n型半導體、p型半導體)。
電導率容易受控制的半導體,可作為資訊處理的元件材料。從科技或是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半導體非常重要。很多電子產品,如電腦、行動電話、數字錄音機的核心單元都是利用半導體的電導率變化來處理資訊。常見的半導體材料有:第一代(另一種定義/說法:第一「類」)的矽、鍺,第二代(類)的砷化鎵、磷化銦,第三代(類)的氮化鎵、氧化鋅、氮化鋁、碳化矽等;而矽更是各種半導體材料中,在商業應用上最具有影響力的一種。
材料的導電性是由導帶中含有的電子數量決定。當電子從價帶獲得能量而跳躍至導電帶時,電子就可以在帶間任意移動而導電。一般常見的金屬材料其導電帶與價電帶之間的能隙非常小,在室溫下電子很容易獲得能量而跳躍至導電帶而導電,而絕緣材料則因為能隙很大(通常大於9電子伏特),電子很難跳躍至導電帶,所以無法導電。
一般半導體材料的能隙約為1至3電子伏特,介於導體和絕緣體之間。因此只要給予適當條件的能量激發,或是改變其能隙之間距,此材料就能導電。
半導體透過電子傳導或電洞傳導的方式傳輸電流。電子傳導的方式與銅線中電流的流動類似,即在電場作用下高度電離的原子將多餘的電子向著負離子化程度比較低的方向傳遞。電洞導電則是指在正離子化的材料中,原子核外由於電子缺失形成的「空穴」,在電場作用下,空穴被少數的電子補入而造成空穴移動所形成的電流(一般稱為正電流)。
材料中載流子(carrier)的數量對半導體的導電特性極為重要。這可以透過在半導體中有選擇的加入其他「雜質」(IIIA、VA族元素)來控制。如果我們在純矽中摻雜(doping)少許的砷或磷(最外層有5個電子),就會多出1個自由電子,這樣就形成n型半導體;如果我們在純矽中摻入少許的硼(最外層有3個電子),就反而少了1個電子,而形成一個電洞(hole),這樣就形成p型半導體(少了1個帶負電荷的原子,可視為多了1個正電荷)。
普通半導體如矽、砷化鎵、碳化矽等材料中的電子和空穴通常可以用非相對論性的拋物線型色散關係來描述其,而在最近研發的新型半導體中,包括由麻省理工學院的唐爽和崔瑟豪斯夫人提出的準狄拉克材料、半狄拉克材料等(唐-崔瑟豪斯理論)New material shares many of graphene’s unusual properties. Thin films of bismuth-antimony have potential for new semiconductor chips, thermoelectric devices . MIT News Office (24 April 2012)., 電子和空穴可以具有不同的相對論效應。這些相對論性的新型半導體材料或可引領下一代計算機晶片、能源裝置的研發。
== 概括 ==
thumb|upright=0.75|上圖為絕緣體,中圖為半導體,下圖為導體。紫色區塊為傳導帶,綠色區塊為價電帶。半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差異主要來自兩者的能帶間隙(Bandgap)寬度不同。
半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差異主要來自兩者的能頻寬度不同。絕緣體的能帶比半導體寬,意即絕緣體價帶中的載子必須獲得比在半導體中更高的能量才能跳過能帶,進入導帶中。室溫下的半導體導電性有如絕緣體,只有極少數的載子具有足夠的能量進入導帶。因此,對於一個在相同電場下的本徵半導體和絕緣體會有類似的電特性,不過半導體的能頻寬度小於絕緣體也意味著半導體的導電性更容易受到控制而改變。
純質半導體的電氣特性可以藉由植入雜質的過程而永久改變,這個過程通常稱為摻雜。依照摻雜所使用的雜質不同,摻雜後的半導體原子周圍可能會多出一個電子或一個電洞,而讓半導體材料的導電特性變得與原本不同。如果摻雜進入半導體的雜質濃度夠高,半導體也可能會表現出如同金屬導體般(類金屬)的電性。在摻雜了不同極性雜質的半導體介面處會有一個內建電場(built-in electric field),內建電場和許多半導體元件的操作原理息息相關(例如太陽能電池電子與電洞對的蒐集就是靠內建電場來作用),而摻雜後的半導體有許多電性也會有相對應的變化。
除了藉由摻雜的過程永久改變電性外,半導體亦可因為施加於其上的電場改變而動態地變化。半導體材料也因為這樣的特性,很適合用來作為電路元件,例如電晶體。電晶體屬於主動式的(有源)半導體元件(active semiconductor devices),當主動元件和被動式的(無源)半導體元件(passive semiconductor devices)如電阻器或是電容器組合起來時,可以用來設計各式各樣的積體電路產品,例如微處理器。
當電子從導帶掉回價帶時,減少的能量可能會以光的形式釋放出來。這種過程是製造發光二極體以及半導體雷射的基礎,在商業應用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相反地,半導體也可以吸收光子,透過光電效應而激發出在價帶的電子,產生電訊號。這即是光探測器的來源,在光纖通訊或是太陽能電池的領域是最重要的元件,也是相機中CMOS Image Sensor主要的運作原理。
半導體有可能是單一元素組成,例如矽。也可以是兩種或是多種元素的化合物,常見的化合物半導體有砷化鎵或是(aluminium gallium indium phosphide, AlGaInP)等。合金也是半導體材料的來源之一,如矽鍺或是(aluminium gallium arsenide, AlGaAs)等。
File:Diamonds glitter.png|鑽石結構
File:Diamond Cubic-F lattice animation.gif|diamond structure(鑽石結構)
File:Sphalerite-unit-cell-3D-balls.png|Zinkblende structure(閃鋅結構)
== 電導率 ==
在常溫下,半導體的電導率介於金屬導體(~10^{7} S/m)和絕緣體(10^{-15} < S/m)之間,一般為 10^5~10^{-7} S/m 。
== 能帶結構 ==
半導體中的電子所具有的能量被限制在基態與自由電子之間的幾個能帶裡,在能帶內部電子能量處於準連續狀態,而能帶之間則有帶隙相隔開,電子不能處於帶隙內。當電子在基態時,相當於此電子被束縛在原子核附近;而相反地,如果電子具備了自由電子所需要的能量,那麼就能完全離開此材料。每個能帶都有數個相對應的量子態,而這些量子態中,能量較低的都已經被電子所填滿。這些已經被電子填滿的量子態中,能量最高的就被稱為價電帶。半導體和絕緣體在正常情況下,幾乎所有電子都在價電帶或是其下的量子態裡,因此沒有自由電子可供導電。
半導體和絕緣體之間的差異在於兩者之間能帶間隙寬度不同,亦即電子欲從價帶跳入導電帶時所必須獲得的最低能量不一樣。通常能帶間隙寬度小於3電子伏特(eV)者為半導體,以上為絕緣體。
在絕對零度時,固體材料中的所有電子都在價帶中,而導電帶為完全空置。當溫度開始上升,高於絕對零度時,有些電子可能會獲得能量而進入導電帶中。導電帶是所有能夠讓電子在獲得外加電場的能量後,移動穿過晶體、形成電流的最低能帶,所以導電帶的位置就緊鄰價電帶之上,而導電帶和價電帶之間的差距即是能帶間隙。通常對半導體而言,能帶間隙的大小約為1電子伏特上下。在導電帶中,和電流形成相關的電子通常稱為自由電子。根據包利不相容原理,同一個量子態內不能有兩個電子,所以絕對零度時,費米能級以下的能帶包括價電帶全部被填滿。由於在填滿的能帶內,具有相反方向動量的電子數目相等,所以宏觀上不能載流。在有限溫度,由熱激發產生的導電帶電子和價電帶電洞使得導電帶和價電帶都未被填滿,因而在外電場下可以觀測到宏觀凈電流。
在價電帶內的電子獲得能量後便可躍升到導電帶,而這便會在價帶內留下一個空缺,也就是所謂的電洞。導電帶中的電子和價電帶中的電洞都對電流傳遞有貢獻,電洞本身不會移動,但是其它電子可以移動到這個電洞上面,等效於電洞本身往反方向移動。相對於帶負電的電子,電洞的電性為正電。
由化學鍵結的觀點來看,獲得足夠能量、進入導電帶的電子也等於有足夠能量可以打破電子與固體原子間的共價鍵,而變成自由電子,進而對電流傳導做出貢獻。
半導體和導體之間有個顯著的不同是半導體的電流傳導同時來自電子與電洞的貢獻,而導體的費米能階則已經在導帶內,因此電子不需要很大的能量即可找到空缺的量子態供其跳躍、造成電流傳導。
固體材料內的電子能量分佈遵循費米-狄拉克分佈。在絕對零度時,材料內電子的最高能量即為費米能階,當溫度高於絕對零度時,費米能階為所有能階中,被電子佔據機率等於0.5的能階。半導體材料內電子能量分佈為溫度的函式也使其導電特性受到溫度很大的影響,當溫度很低時,可以跳到導電帶的電子較少,因此導電性也會變得較差。
=== 能量-動量色散 ===
上述關於能帶結構的內容為了簡化,因此跳過了一個重要的現象,稱為能量的色散(dispersion of energy)。同一個能帶內之所以會有不同能量的量子態,原因是能帶的電子具有不同波向量或者「k-向量」。在[學]]中,k-向量即為粒子的動量,不同的材料會有不同的能量-動量關係(E-k relationship)。
能量-動量色散關係式能決定電子或電洞的等效質量(effective mass),以m^*代表,公式如下:
: m^{*} = \hbar^2 \cdot \left[ {{d^2 E(k)} \over {d k^2}} \right]^{-1}
等效質量可視為聯絡量子力學與古典力學的一個引數。這個引數對於半導體材料而言十分重要,例如它和電子或電洞的遷移率(electrons or holes mobility)有高度關聯。電子或電洞的遷移率對於半導體元件的載子傳輸是相當基本的引數。
電子和電洞的等效質量不相等,這也造成了兩者的遷移率不同,進而讓「N-通道」和「P-通道」的金氧半導體場效電晶體導電性不同。
準確的說應該是動量變化為零,因為任何時候動量都是守恆的,不能說不必牽涉
半導體材料的導電帶底部和價電帶頂端在「能量-動量座標」上可能會處在不同的k值,這種材料叫做間接能帶材料(in-direct bandgap material),例如矽或是鍺。相對地,如果某種材料的導帶底部和價帶頂端有相同的k值,這種材料稱為直接能帶材料(direct bandgap material),最常見的例子是砷化鎵。電子在直接能隙材料的價帶與導帶的躍遷不涉及晶格動量的改變,因此發光的效率高過間接能隙材料甚多,砷化鎵也因此是光電半導體元件中最常見的材料之一。
== 載流子的產生與復合 ==
當離子化的輻射能量落在半導體時,可能會讓價帶中的電子吸收到足夠能量而躍遷至導帶,並在價帶中產生一個電洞,這種過程叫做電子-電洞對的產生(generation of electron-hole pair)由薩支唐教授提出。而其他夠大的能量,如熱能,也可以同樣產生出電子-電洞對。
電子-電洞對則會經由復合的過程而被消滅。根據能量守恆的觀念,在導帶中的電子必須回到價帶,將所得到的能量釋放出來。能量釋放的形式包括熱能或輻射能,而這兩種能量量子化後的表徵分別是聲子以及光子。
對於處在穩態的半導體而言,電子-電洞對的產生與復合速率是相等的。而在一個已給定的溫度下,電子-電洞對的數量可由量子統計求得。量子力學處理此類問題時必須同時遵守能量以及動量守恆。
== 摻雜 ==
半導體之所以能廣泛應用在今日的數位世界中,憑藉的就是其能藉由在本質半導體加入雜質改變其特性,這個過程稱之為摻雜。摻雜進入本質半導體的雜質濃度與極性皆會對半導體的導電特性產生很大的影響。而摻雜過的半導體則稱為雜質半導體。
=== 摻雜物 ===
哪種材料適合作為某種半導體材料的摻雜物需視兩者的原子特性而定。一般而言,摻雜物依照其帶給被摻雜材料的電荷正負被區分為施體(donor)與受體。施體原子帶來的價電子多會與被摻雜的材料原子產生共價鍵,進而被束縛。而沒有和被摻雜材料原子產生共價鍵的電子則會被施體原子微弱地束縛住,這個電子又稱為施體電子。和本徵半導體的價電子比起來,施體電子躍遷至導帶所需的能量較低,比較容易在半導體材料的晶格中移動,產生電流。雖然施體電子獲得能量會躍遷至導帶,但並不會和本徵半導體一樣留下一個電洞,施體原子在失去了電子後只會固定在半導體材料的晶格中。因此這種因為摻雜而獲得多餘電子提供傳導的半導體稱為n型半導體,n代表帶負電荷的電子。
和施體相對的,受體原子進入半導體晶格後,因為其價電子數目比半導體原子的價電子數量少,等效上會帶來一個的空位,這個多出的空位即可視為電洞。受體摻雜後的半導體稱為p型半導體,p代表帶正電荷的電洞。
以一個矽的本徵半導體來說明摻雜的影響。矽有四個價電子,常用於矽的摻雜物有三價與五價的元素。當只有三個價電子的三價元素如硼摻雜至矽半導體中時,硼扮演的即是受體的角色,摻雜了硼的矽半導體就是p型半導體。反過來說,如果五價元素如磷摻雜至矽半導體時,磷扮演施體的角色,摻雜磷的矽半導體成為n型半導體。
一個半導體材料有可能先後摻雜施體與受體,而如何決定此外質半導體為n型或p型必須視摻雜後的半導體中,受體帶來的電洞濃度較高或是施體帶來的電子濃度較高,亦即何者為此外質半導體的多數載流子(majority carrier)。和多數載流子相對的是少數載流子(minority carrier)。對於半導體元件的工作原理分析而言,少數載流子在半導體中的行為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 材料的製造 ==
為了滿足量產上的需求,半導體的電性必須是可預測並且穩定的,因此包括摻雜物的純度以及半導體晶格結構的品質都必須嚴格要求。常見的品質問題包括晶格的位錯(dislocation)、孿晶面(twins)或是(stacking fault)J. P. Hirth and J. Lothe (1992). Theory of dislocations (2 ed.). Krieger Pub Co. ISBN 978-0-89464-617-1. 都會影響半導體材料的特性。對於一個半導體元件而言,材料晶格的缺陷(晶體缺陷)通常是影響元件效能的主因。
目前用來成長高純度單晶半導體材料最常見的方法稱為柴可拉斯基製程(鋼鐵場常見工法)。這種製程將一個單晶的晶種(seed)放入溶解的同材質液體中,再以旋轉的方式緩緩向上拉起。在晶種被拉起時,溶質將會沿著固體和液體的介面固化,而旋轉則可讓溶質的溫度均勻。
== 全球製造企業 ==
2012年度全球營收前25的半導體製造企業
排序 公司 生產模式 國家 2012年營收(百萬美金) 2011年營收(百萬美金) 較2011年成長
1 英特爾 IDM 49114 49697 -1%
2 三星半導體 IDM 32251 33483 -4%
3 臺積電 晶圓代工 17167 14600 18%
4 高通 IC設計 13177 9828 34%
5 德州儀器 IDM 12147 12182 -6%
6 東芝 IDM 11217 12745 -12%
7 瑞薩電子 IDM 9314 10653 -13%
8 海力士 IDM 9057 9403 -4%
9 意法半導體 IDM 8364 9631 -13%
10 美光 IDM 8002 8571 -7%
11 博通 IC設計 7793 7160 9%
12 索尼 IDM 5709 6093 -6%
13 超微半導體 IC設計 5422 6568 -17%
14 英飛凌 IDM 4993 5599 -11%
15 格羅方德 晶圓代工 4560 3480 31%
16 輝達 IC設計 4229 3939 7%
17 富士通 IDM 4162 4430 -6%
18 恩智浦半導體 IDM 荷蘭 4157 4147 0%
19 飛思卡爾 IDM 3735 3164 -15%
20 聯華電子 晶圓代工 3730 3760 -1%
21 聯發科技 IC設計 3366 2969 13%
22 夏普 IDM 3304 2908 14%
23 美滿電子 IDM 3157 3445 -8%
24 爾必達* IDM 3735 3164 -15%
25 羅姆電子 IDM 3030 3303 -8%
*爾必達於2012年5月宣告破產,2013年7月由美光完成併購。
=== 十大公司 ===
公司 收入 淨收入 市值 一年追蹤回報率 交易所
英特爾公司(INTC) 757億美元 227億美元 2561億美元 34.1% 納斯達克
臺積電(TSM) 379億美元 131億美元 2935億美元 58.8% 紐約證券交易所
高通公司(QCOM) 247億美元 40億美元 1,012億美元 34.2% 納斯達克
Broadcom Inc.(AVGO) 229億美元 25億美元 1261億美元 23.4% 納斯達克
美光科技公司(MU) 196億美元 23億美元 567億美元 57.1% 納斯達克
德州儀器(TXN) 141億美元 50億美元 1158億美元 21.8% 納斯達克
日月光半導體有限公司(ASX) 137億美元 6億美元 97億美元 30.9% 紐約證券交易所
NVIDIA Corp.(NVDA) 118億美元 33億美元 2272億美元 155.5% 納斯達克
意法半導體(STM) 97億美元 9億美元 239億美元 74.5% 紐約證券交易所
恩智浦半導體NV(NXPI) 88億美元 2億美元 326億美元 32.0% 納斯達克
截止到2020年6月,根據TTM對全球半導體公司收入的追蹤,整理出全球十大半導體公司(此列表僅限於直接或者透過美國或加拿大公開交易的公司,一般外國的公司會每半年提交報告一詞,因此滯後時間會更長,所有資料截止2020年6月18日,所有資料由YCharts提供10 Biggest Semiconductor Companies
== 應用 ==
半導體器件可以透過結構和材料上的設計達到控制電流傳輸的目的,並以此為基礎構建各種處理不同訊號的電路。這是半導體在當前電子技術中廣泛應用的原因。
== 延伸閱讀 ==
=== 材料科學 ===
* 導體
* 絕緣體
* 半導體材料
* PN接面
=== 物理學 ===
* 固體物理學
* 物理化學
* 熱力學
* 電路學
* 電子學
* 積體電路
=== 工業 ===
* 半導體器件製造
== 參考來源 ==
;文獻
*
*
:*上冊:
:*下冊:
*
*
*
*
;引用
== 相關條目 ==
* 電子
* 電路
== 外部連結 ==
* Howstuffworks' semiconductor page
* US Navy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 Series
* NSM-Archiv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emiconductors
* Semiconductor Concepts at Hyperphysics
* Principl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by Bart Van Zeghbroeck, University of Colorado
* Semiconductor OneSource Hall of Fame、Glossary
* SiliconFarEast.com What is a semiconductor?
=== 行業網站 ===
* 半導體學院
*半導體技術天地
* 半導體
* 半導體.
Category:基本物理概念 |
第1鋼琴協奏曲 (柴可夫斯基) | B小調第1號鋼琴協奏曲(,),作品23,是俄國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鋼琴協奏曲。創作於1874至75年間,題獻給德國鋼琴家兼指揮家漢斯·馮·彪羅。
== 創作歷程 ==
柴可夫斯基於1874年在寫給其弟的家信中首次提到創作這首樂曲的情況,不久後的12月,作品大致完成,柴可夫斯基原本打算將這部作品交給著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尼古萊·魯賓斯坦來修訂和首演,但是魯賓斯坦對作品作出了無情的批評,令柴可夫斯基改變了初衷,將這部作品題獻給了德國指揮家漢斯·馮·彪羅。
彪羅將這部協奏曲帶到了美國,1875年10月25日在波士頓音樂廳進行了首演。19天以後,這部作品才回到了俄羅斯家鄉,地點是聖彼得堡。由古斯塔夫·葛羅斯(即拉赫曼尼諾夫的老師)及捷克指揮家演出。但是這次俄羅斯的首演卻又因演奏的速度過快而宣告失敗。柴可夫斯基事後形容葛羅斯的表現是:「聲音有如被殘暴地演奏出來」。幸好,12月3日在莫斯科舉行的演出則取得了空前的成功,當時擔任鋼琴獨奏的是當時年僅18歲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塔涅耶夫,而指揮正是當初拒絕彈奏的尼古萊·魯賓斯坦,他後來亦成為這首曲子的其中一位公認的演繹權威。
== 分析 ==
=== 配器 ===
除去獨奏鋼琴之外,該作品所需樂隊規模中等。
;獨奏鋼琴
;木管樂器:
:長笛:2
:雙簧管:2
:B調單簧管:2
:巴松管:2
;銅管樂器:
:F調圓號:4
:F調小號:2
:長號:3(次中音兩支,低音一支)
;定音鼓
;絃樂器:
:第一、第二小提琴
:中提琴
:大提琴
:低音提琴
依照工具書《管絃樂作品手冊》指示,上述之配器可簡記為"2 2 2 2—4 2 3 0—tmp—str"。
=== 結構 ===
本樂曲共分為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和極其莊嚴的快板—生氣勃勃的快板(Allegro non troppo e molto maestoso - Allegro con spirito)
;第二樂章
樸素的小行板—最急板—初速(Andantino simplice - Prestissimo)
;第三樂章
火熱的快板(Allegro con fuoco)
== 評價 ==
=== 聽眾人氣 ===
第1號鋼琴協奏曲不但是柴氏個人的著名作品,更是鋼琴協奏曲文獻當中最受歡迎者。1995年由日本音樂之友社()所出版的《作曲家分類之古典CD總目錄》(作曲家別名曲解説ライブラリー)顯示,第1號鋼琴協奏曲有53張CD之多,遠較第2號(作品44,6張)以及未完成的第3號(作品75,5張)為多。而根據古典音樂串流Primephonic的查詢則顯示,第1號有多達638張CD的選擇(至2020年6月29日止)。
== 流行文化 ==
此曲第一樂章的起始片段曾被奧森·威爾斯的CBS廣播劇節目《》用作主題曲。
2020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無法以國家代表隊名義參賽的俄羅斯運動員用俄羅斯奧委會代表團(且只使用縮寫ROC)的名義參賽,頒獎典禮上升俄羅斯奧委會會旗,並用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的起始片段代替俄羅斯國歌。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期間,俄羅斯奧委會代表團亦採用同等安排。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 參照 ===
== 參見 ==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鋼琴協奏曲
Category:1875年樂曲
Category:柴可夫斯基作品
Category:降b小調作品 |
教宗 | 教宗(),或譯教皇艾儒略,《職方外紀·卷二》:「教皇即居於此,以代天主在世。」魏源,《海國圖志·卷四十一》:「意大里亞為天主教之宗國,稱曰教皇。凡西洋各國王即位,必得教皇札付而後立。」,是羅馬主教,亦為普世天主教會領袖及梵蒂岡城國國家元首,傳統上被認為是聖伯多祿宗徒之位的後繼者。現任教宗(第266任)為2013年3月13日當選的方濟各教宗方濟各當選四週年:真正的改革始於“心靈革新” ,梵蒂岡廣播電臺,2017年3月13日。
== 詞源 ==
教宗拉丁文原詞「」源自希臘文的「」,意為「父親」,起初用於對司鐸或主教的暱呼。4或5世紀時,西羅馬帝國雖頻繁地用「」稱呼主教,在東羅馬帝國,尤其是在希臘和俄羅斯,司鐸仍然稱為「」。
== 沿革 ==
從《宗徒大事錄》時期開始,使徒們在猶太會堂講道,但大部分基督徒聚會是分散在各個家庭中進行,當羅馬帝國迫害他們時甚至會在地下墓穴中進行,因此聚會地點相當分散,這些家庭聚會漸漸地以大城市為中心形成教區的概念,在教區中就設立主教,主教或教父這個詞在中文裡也被譯為監督或長老,聖經中多次提到使徒召集各地長老晤談,這些長老在接受使徒的教導後,便將教導帶回各教區,逐漸地長老繼承使徒成為各地方教會的宗教領袖。蘇文峰,教會歷史第一課:初代的教會(上) 初世紀教會職務的形成與演變 ,梵蒂岡廣播電臺,天主教會史淺談上十三在此期間,主教尤其羅馬主教在基督教界內擁有重要的精神權威,但他沒有與羅馬皇帝同等程度的權力。到了後來已定基督教為國教的西羅馬帝國,西羅馬皇帝逐漸賦予羅馬主教更大的權力。
主教在社會上擁有很大的權力也來自歷史因素。初期教會的《聖經》及使徒書信多半由人工抄寫在羊皮紙上,流傳不廣,加上當時教徒多不識字,無法直接瞭解教義,因此各種「異端」教義容易流傳。特別是諾斯底主義的流行使得長老們在試圖消滅這些「異端」的過程中,加強了這些主教的權力。其次,由於初代幾位具影響力的教父(也就是教會領袖,特別是初代教會的神學家)十分看重與強調主教制度,無形中提高了主教的地位。例如伊格納修、愛任紐、居普良等,其中居普良提倡主教制度最為出力,他說,一切的主教都是平等的,背叛主教就是背叛教會。到了國教時期,羅馬帝國形成五個主要主教制度,即羅馬主教、亞歷山大港主教、安提阿主教、-{君士坦丁}-堡主教、以及耶路撒冷主教,五個主教明爭暗鬥,都希望能成為主教之首,直到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受伊斯蘭教阿拉伯帝國興起後喪失耶路撒冷、安提阿和亞歷山大港,剩下羅馬主教和-{君士坦丁}-堡主教分別成為西東方教會重要領袖,而羅馬主教在政權分裂的西部地區因數次與入侵蠻族成功的談判,其社會重要性更遠超過政權,成為西部有政教實權的人物莊祖鯤,宣教歷史六:中古世紀論 。
羅馬主教權高於其他地區主教,有以下八個原因:
* 羅馬是羅馬帝國的首都。
* 羅馬城曾在羅馬皇帝尼祿時期被放火燒城,做為屠殺基督徒的藉口。相傳宗徒保祿與伯多祿在此次迫害中殉道,羅馬城受到帝國最大的迫害,因此受到基督徒欽佩。
* 羅馬教會曾慷慨救濟災荒,特別是對耶路撒冷。
* 330年,羅馬帝國遷都拜占庭後,羅馬主教就成了西方教會領袖。
* 東方教會受希臘文化影響、傾向神秘主義、較為感性,而羅馬代表的西方教會受羅馬法影響,重視用邏輯推理、嚴謹的方式解讀聖經,因此公元4至5世紀,東方教會在爭論神學問題常找羅馬主教來主持公道。
* 羅馬教會人才輩出,有許多傑出神學家。
* 基於對的解釋,認為伯多祿是羅馬教會首任主教,所以羅馬主教繼聖伯多祿之後擁有主教正統。
由於《聖經》在整個中世紀並不普及,都由各地主教解釋《聖經》,主教權威甚至高於《聖經》,同時基督教信仰也在這時期控制整個西方世界,羅馬教會有了教廷的稱呼,羅馬宗主教也有了教宗的稱呼,其影響力及影響範圍甚至超過政權,政權的執政者也都受教宗的加冕,教宗可以從各地教會獲得捐稅,掌握神職人員的任用以及教會司法權。
一直到13世紀下半葉,英法兩國的君王,因自身利益不願受外來勢力影響,無法容忍羅馬教會干涉國內政治,公元14到15世紀,英、法在神職人員任用及教會司法權上便歸到君主手上,但仍向羅馬教廷納稅。
中古時期,由於神職人員的腐敗,教廷勢力漸漸低落,公元1300年左右,義大利和法國彼此爭奪對教會的影響力,教宗克勉五世被法蘭西國王菲利浦四世擄到法蘭西王國的亞維儂(現為法國領地),是為亞維儂教廷,形成七任教宗都在亞維儂治事的亞維儂時期。
1378年教會遷回羅馬,並選出義大利籍的繼任教宗烏爾班六世,而後其中的13位紅衣主教另立一位法國人克雷芒七世為教宗,兩方爭執不休,公元1409年,巴黎大學的教授們提議召開比薩會議,會議中決議將兩位教宗都廢黜,另立一位新教宗,然而此次會中,烏爾班六世跟克雷芒七世都沒有出席,各國仍自擁各自認定的教宗,因此比薩會議後形成了有三個教宗的局面。
一直到1415年的康士坦斯大公會議,才正式取消了三個教宗的職位,消除了教會的分裂,也把教宗的權力限制在立法團體——即大公會議,但仍無法解決教廷腐敗的問題。在公元1517年,在馬丁路德的德意志宗教改革中,因為馬丁路德在數次與教廷的辯論中,始終堅持聖經權威高過主教權威的論點,持此觀點的基督新教便由大公教會分裂出來,新教也稱為抗羅宗、更正教、抗議宗或廣泛稱為基督教會,日內瓦的喀爾文、蘇黎士的慈運理等神學家紛紛崛起,加上英國國王亨利八世與教廷的齟齬,變成全歐洲的宗教改革。原來的大公教會,一般也稱為天主教,便仍儲存原來的教廷與教宗制度,而新教由於馬丁路德人人皆司祭的觀點,強調每個個人都可以藉由讀經、禱告直接明白上帝的旨意,不需透過主教或神職人員做為媒介,因此產生了非主教制的教會體系,但依然有維持主教制的新教教會,如聖公宗。
== 頭銜 ==
教宗的完整頭銜是:羅馬教區主教、、宗徒長伯多祿之繼承人、普世教會最高教長、義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都主教、梵蒂岡城國元首及天主眾僕之僕()()
2006年《宗座年鑑》刪除了「西方宗主教」()的稱呼。它的上一次修訂在1969年,把「天主眾僕之僕」加於名號之中,並刪除了「光榮在位」的語句教宗除西方宗主教名號 教廷稱有利基督徒合一 ,公教報,第3243期,2006年4月16日。
由於教宗在中世紀時擁有超乎西歐世俗君王的精神地位,曾被明末天主教傳教士譯為“教化皇”張春申,〈利瑪竇對我國教會的啟示: 文化工作的教會幅度〉 《神學論集》55期,(臺北:輔仁大學,1983)pp. 37-42,繼而影響周邊使用漢字的國家。
另外在西方世界,教宗有時也會被敬稱為「聖父」(),其意為「神聖的父親」,與三位一體所指的聖父不同Michael,「聖父」和「神父」之名不對嗎? 同根生,2004年1月16日。
== 職權 ==
教宗被天主教會認為是耶穌在當今世界的代表,其主要任務即是領導耶穌建立的教會,並將信仰傳佈到世界各個角落。教宗的被稱為「聖座」,是以教宗為中心構成的教務領導團體。聖座除了負責管理羅馬的天主教會,還具有代表與領導整個天主教會的功能;現今亦為國際法承認的主權實體,可與世界各國締結外交關係。
除了宗教職務之外,教宗也是梵蒂岡城國的國家元首,該國由聖座管治。梵蒂岡整個被義大利首都羅馬包圍,1870年之前,教宗統治的區域一度拓展到整個義大利中部,其領土——即教宗國,被稱為「聖伯多祿的遺產」。儘管授予教宗對這些領土的統轄權的檔案,也就是所謂的《-{君士坦丁}-御賜教產諭》,在15世紀被證明只是偽造文書,但教宗對教宗國的統治還是延續至1870年義大利統一,而義大利王國和聖座之間最終的政治協議一直到1929年的《拉特朗條約》才得以實現。1948年透過的《義大利共和國憲法》,再次確定該條約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 歷任羅馬教宗==
== 任職方式 ==
教宗是由樞機組成的樞機團召開秘密會議互選產生的,一旦當選就是終身職,但中途可辭職。前任教宗逝世或辭職後,至繼任教宗選出前的職位空缺期,被稱為「宗座出缺」。現今的教宗選舉制度是在1268年至1271年的三年空位期之後,於1274年由里昂第二次大公會議採用的,包括樞機團在選舉時必須與外界隔離的規定;而教宗選舉在1492年起固定於梵蒂岡的西斯廷禮拜堂舉行迄今。
== 近況 ==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78年以58歲之齡當選教宗,也是自哈德良六世(1522年至1523年間在位)以來首位非義大利人教宗,其於2005年4月2日逝世後,於4月2日到18日期間產生職位宗座出缺,4月18日開始的教宗選舉秘密會議,用了不足1天即選出德國籍樞機若瑟·拉青格為新任教宗,為本篤十六世。
聖座發言人於2013年2月11日宣佈,時年85歲的教宗本篤十六世因健康因素於2月28日歐洲中部時間晚上8點正式退位,成為西元1415年以來,首位主動請辭的教宗。
2013年3月13日,梵蒂岡宣佈阿根廷的樞機豪爾赫·馬裡奧·伯格里奧當選教宗,名號為方濟各,他是教宗額我略三世以後一千二百年來,首位非出身歐洲的教宗;亦是天主教史中首位來自美洲與南半球的教宗、首位耶穌會出身的教宗。
2022年12月31日,高齡95歲的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病逝於其退位後的隱居處 : 教會之母修道院(Mater Ecclesiae)。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聖座
* 聖座
Category:天主教頭銜
1
Category:領袖列表 |
曾慶紅 | 曾慶紅(),漢族,江西吉安人,生於安徽涇縣,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家,原正國級領導人,中共第十五屆和第十六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先後在國防部門、國家計委、石油部門工作,曾任解放軍將領餘秋裡的秘書。1984年曾慶紅調任上海,1989年六四事件後隨升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進京,先後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主任。在中共十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1999年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在中共十六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五)、中央書記處書記(排名晉升第一)、中共中央黨校校長,全面負責黨務工作。2003年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同年兼任中共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主管港澳工作。中共政治人物曾山與鄧六金之子。2007年中共十七大後曾慶紅因年齡原因未能進入新一屆中央委員會,並於次年離任國家副主席退休。
== 生平 ==
=== 早年經歷 ===
曾慶紅1939年7月30日(農曆六月十四日)生於安徽涇縣丁家山,小名丁丁。皖南事變前夕,被父母從安徽送到吉安祖母家中,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才被接回上海和父母一起生活。1952年隨父母入京,就讀於北京101中學。1959年考入北京工業學院自動控制系,1960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3年7月北京工業學院畢業。1963年至1965年解放軍743部隊技術員。1965年至1969年七機部二院二部六室技術員。1969年至1970年下放到廣州部隊赤坎基地、湖南西湖生產基地勞動。1970年至1973年七機部二院二部技術員。1973年至1979年北京市國防工辦生產處、科技處技術員。1979年至1981年國家計劃委員會辦公廳秘書。1981年至1982年國家能委辦公廳副處長。1982年至1983年石油部外事局聯絡部工作。1983年至1984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聯絡部副經理,石油部外事局副局長,南黃海石油公司黨委書記。1984年至1986年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部長、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1985年至1986年任上海市委常委、秘書長。1986年至1989年任上海市委副書記(負責宣傳)。
=== 進入中央 ===
1989年的六四事件成為曾慶紅仕途轉折點,隨著其上司、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江澤民當選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曾的職位不斷升遷。1989年7月,在江澤民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不到一個月後,曾慶紅被調往中央任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並在1993年3月接替溫家寶出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中央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書記。1997年9月19日,曾慶紅在中共十五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和中央書記處書記,躋身黨和國家領導人行列,並繼續兼任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和中央直屬機關工作委員會書記至1999年3月,之後曾慶紅出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主管組織和人事管理事務。
在中央工作期間,曾慶紅大力協助江澤民,先後參與整肅“楊家將”,打倒陳希同、削弱李鵬,請出薄一波、迫使喬石退休,開展“講政治、講學習、講正氣”教育,推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全面主導中共十六大人事並安插江派人馬。
2002年11月15日,63歲的曾慶紅在中共十六屆一中全會上當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第五),進入最高領導層,成為正國級領導人,並連任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排名第一),在黨內分管黨建、組織事務並協助分管外交事務。同年12月,曾慶紅接替胡錦濤出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在2003年第十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曾慶紅接替胡錦濤當選國家副主席,不過有177張反對票、190張棄權票,得票率為87.5%。2003年7月,曾慶紅出任新成立的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分管港澳事務。雖然曾慶紅在黨內排行第五,但是由於其與江澤民的關係,外界認為曾慶紅在當時是除總書記胡錦濤和總理溫家寶以外最有實權的領導人。
=== 退休生活 ===
2007年10月22日,68歲的曾慶紅因年齡原因在中共十七屆一中全會後卸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中央書記處書記,並於同年12月21日卸任中共中央黨校校長。2008年3月15日,曾慶紅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後卸下國家副主席職務退休,其國家副主席一職由新當選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接任。
有多位政論人士,例如高新都認為習近平能夠力壓胡錦濤長期栽培的李克強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接班人,曾慶紅所起的作用很大,江澤民、曾慶紅的盤算是先阻止胡錦濤的人馬上臺,然後培養江派人馬採取鄧小平廢黜華國鋒的方式,罷免甚至逮捕習近平,再次掌控全域性。而當習近平權力穩固後,曾慶紅於2019年5月訪問家鄉江西吉安時,向群眾高聲稱讚習近平的領導:
==著作==
《關於黨的建設工作》(上下),2010-06中央文獻出版社
== 家族 ==
* 父親:曾山,原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務部部長
* 母親:鄧六金
* 妻子:王鳳清(1940年11月—),山東牟平人。曾擔任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原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副局長。 2004 年8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的美國質量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 - ASQ )第58屆年會上,獲美國質量協會頒發2003/04年度“質量特別獎”。在美國質量協會50多年的歷史中,將“質量特別獎”頒發給中國人還是第一次。
** 兒子:曾偉,從事石油貿易。據稱曾偉是上海大眾汽車集團、上海東方航空公司、北京現代汽車集團的後臺老闆。
*** 兒媳:蔣梅,原為央視《影視同期聲》節目的主持人,現任中國房地產開發商人和集團非執行董事。
* 二弟:曾慶淮,曾任中國文化部官員,亦官亦商,頗具爭議。
** 侄女:曾寶寶,曾慶淮女兒, 2009年11月25日,花樣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01777,HK)在香港正式掛牌。創辦人兼執行董事曾寶寶身家也達到約70.8 億港元,足以躋身胡潤內地女富豪榜前20位。
* 三弟:曾慶洋,軍事科學院軍制研究部部長,少將軍銜。
* 四弟:曾慶源,任空軍後勤部副部長,少將軍銜。
* 妹妹:曾海生,總參管理保障部政委,少將軍銜。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
* 侄女:王曉玲,廣州副市長兼紀委書記,涉嫌違法犯罪,遭多次實名舉報。
== 批評與爭議 ==
據估計,曾慶紅在國內外的資產達上百億元;曾慶紅退休後,為自家親戚朋友在上海、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國家機關部門安排工作,人數達40人。2010年4月清明節前夕,曾慶紅在江西叮囑幹部要加強自身建設、抵擋住誘惑。到2010年10月9日,由喬石、宋平、尉健行等原中共領導人提議的“老同志特別組織生活會”在北京西山賓館召開,主題為“老同志要保持晚節,管教好家屬子女”。曾慶紅在會上被一眾元老批判,稱其是偽君子。曾慶紅在這次生活會上做了自我檢查,承認自己有五大錯誤,包括退休後在生活上搞特殊化,對自己家屬管教不嚴,對自己的親戚在工作上做了特殊安排,造成惡劣影響等。曾慶紅在會上請求得到寬恕,但卻沒有交代兒子曾偉的鉅額家產的資金來源。
===澳洲豪宅葵閣墨===
據媒體報導,2007年,其兒子曾偉移民澳大利亞。2008年,斥巨資3240萬澳幣(約3000萬美元,按當時的匯率,摺合人民幣2.5億元)購買悉尼的一處房產,是Point Piper區的著名豪宅“葵閣墨”(英文名:Craig-Y-Mor),創下了澳洲房產銷售價格的第三高紀錄。此夫婦在2005年購買了利物浦街價值100萬澳元的公寓,曾偉以其妻子的名義購買 Hammer falls on foreign investors ,MARIKA DOBBIN AND JONATHAN CHANCELLOR,2010年4月24日。
2010年4月24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亦報道。
《華盛頓郵報》2014年6月17日刊出A·奧德賽·派崔克(A.Odysseus Patrick)的報導《中國權貴接手悉尼百年豪宅》(For a century, the mansion sat above Sydney Harbor. Then China’s nouveau riche arrived),披露了這件事的原委。此豪宅2014年5月正在按計劃拆毀新建中,所以總投資要大於舊房屋的購買價格。
=== 與馬建、肖建華的關係 ===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曾慶紅據稱是前國安部副部長馬建的後臺,馬建國安部副部長的職位正是曾慶紅一手安排的。馬建是曾慶紅苦心經營的“江西幫”的主要人馬之一。另外,中國商人肖建華曾為某些中國高層充當投資顧問,業務橫跨銀行、保險和投資基金等領域。港媒此前披露肖建華是曾慶紅家族的利益代言人,肖建華的鉅額財富與曾慶紅的兒子曾偉有著密切關係。
=== 遭調查傳聞 ===
2014年8月6日,香港《蘋果日報》報道曾慶紅侄女、“花樣年控股集團有限公司”CEO兼大股東曾寶寶被中紀委“帶走調查”。2014年9月16日,香港《明報》報導,12日曾慶紅在大陸著名音樂家周巍峙弔唁儀式上露面,而大陸媒體並沒有對此報導。2014年9月29日至30日,曾慶紅年內第三次露面,分別出席了國慶65週年音樂會和國慶招待會。有媒體將曾慶紅出席招待會的影片表情進行解析,發現曾慶紅“不再像往常一樣滿面笑容,而是難以排解的滿臉憂鬱”。2014年11月,河北省公佈億元水官馬超群的違紀違法問題,馬超群乾爹被指曾慶紅,但未得到證實。
===中紀委批“慶親王” ===
2015年2月15日,中紀委監察部網站刊文《大清「裸官」慶親王的作風問題》批評大清慶親王奕劻,爆紅網路,文章稱「慶親王奕劻工作能力很差,名聲也不太好,官運卻好得出奇。自1884年到大清倒臺的27年中,他先後負責外事、海軍、財政等重要部門,最後升到首席軍機大臣、內閣總理大臣」。網民猜測喻指「曾經的慶親王太紅了」,是借古諷今指江澤民嫡系曾慶紅,直白點出曾慶紅大勢不妙。但曾慶紅前秘書施芝鴻激動澄清傳聞,說他是慶親王可笑至極。且慶親王有可能暗指的是賈慶林。
2015年5月18日,自由亞洲電臺刊登時政評論員胡平文章。該文引用習近平、王岐山對當下反腐敗形勢的概括是“兩軍對壘,呈膠著狀態”,談到一般人都認為兩軍中另一軍的頭面人物是指江澤民和曾慶紅。討論了曾慶紅秘書施芝鴻在今年兩會上主動發言為曾慶紅辯護,認為其背後必有支援力量,也間接說明習近平要打大老虎曾慶紅一說並非無因。文章認為美國學者沈大偉表現出“揚曾抑習”傾向,把曾慶紅看作漸進政治改革的推手是不可信的。作者的結論是習江所帶領的兩軍之間的爭鬥已你死我活,一場惡鬥在所難免,目前形勢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2015年6月12日,周永康被通報已被判無期徒刑的第二天,澎湃新聞以《晚清“大老虎”慶親王在滙豐到底存了多少錢?》報導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發表傳記《慶親王》,還原“大老虎”腐化墮落經過,該傳記封面寫著“你懂的”。
2015年7月23日,在令計劃被通報“雙開”移送司法後的第三天,新華網以《慶親王從“從零開始”政壇火箭躥升》為題報導慶親王,稱慶親王隱忍和低調,權力伸展和佈局是“悄悄地進村、打槍的不要”,對上級是逆來順受唯唯諾諾後再想法“遇見紅燈繞著走”,是最後一位「鐵帽子王」,大清政界最大冷門。
==榮譽==
===外國勳章獎章===
* (多哥,2004年6月24日於卡拉會議大廈頒發):對多哥進行正式訪問。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新華網曾慶紅活動報道專集
Qing
Category:吉安人
Qing
Category:北京工業學院校友
Category:中國共產黨黨員 (1960年入黨)
Category:中共中央黨校校長
Category: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
Category: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部長
Category:中共上海市委秘書長
Category: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Category: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Category:中央保健委員會委員
Category: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計劃委員會官員
Category:涇縣人
Category:20世紀男性政治人物
Category:21世紀男性政治人物 |
鋼琴 | 鋼琴(;;),是西洋古典音樂中的一種鍵盤樂器,前身為大鍵琴、古鋼琴,普遍用於獨奏、重奏、伴奏等演出,用於作曲和排練音樂十分方便。彈奏者透過按下鍵盤上的琴鍵,牽動鋼琴裡-{面}-包著絨氈的小木槌,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聲音。鋼琴音域寬廣,音色宏亮、清脆,富於變化,表現力很強。獨奏時,可演奏各種氣勢磅礡、寬廣、抒情的音樂,亦可演奏歡快、靈巧、技巧性很高的華彩樂段,在樂隊中則可發揮巨大的作用,還經常作為伴奏樂器使用。鋼琴因其豐富的樂理表達能力,被稱作“樂器之王”。
== 歷史與發展 ==
=== 古鋼琴 ===
現代鋼琴發明以前,巴洛克時代,就已經有了兩種類似的鍵盤樂器。一種是撥絃鍵琴(又稱大鍵琴),這些種類的古鍵琴的發聲原理類似於吉他這樣的撥絃樂器,用機械傳動裝置帶動一個撥絃的小臂由羽管或皮製撥子撥動琴絃,缺點是沒有辦法控制力度,音量總是一樣大小。另一種是擊弦鍵琴(又稱小鍵琴),體積較小,用銅楔槌擊打琴絃,和鋼琴不同的是,楔槌不是立刻離開琴絃,而是保持在弦上的壓力,直到手指離開琴鍵,因而擊弦鍵琴可以用手指控制音量,並且可以有細微變化的效果,音色富有歌唱性,缺點是音量很小,只適合家庭使用。
17世紀藝術歌曲的發展,對伴奏樂器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小提琴聲音太細,魯特琴的技巧要求太高難以掌握,各種古鋼琴的音色和音量又不能讓人滿意。
大鍵琴的製造者克里斯托福裡,在總結了大鍵琴和小鍵琴的優缺點以後,在約1709年試製了一種增加了擊槌裝置的鍵盤樂器,它和小鍵琴的最關鍵的區別是擊弦機的機械系統:擊槌敲擊琴絃後會立即彈開,使琴絃持續振動,直到手指離開琴鍵;而且擊槌彈開後不會來回彈動,同時又可以迅速的重複擊鍵。在之後鋼琴發展中,這些要素都保留並不斷改進,它同時解決了不能隨意控制演奏音量的缺陷,克里斯托福裡給它取名“有強弱的大鍵琴”(gravicembali col piano e forte),這臺樂器也就是古鋼琴。克里斯托福裡製造了大約20臺鋼琴,現存於世還有三臺:一臺制於1720年,四個八度,現存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一臺製於1726年,四個半八度,現存德國萊比錫;一臺製於1722年,現存義大利羅馬。
;希爾伯曼
1711年,義大利作家Scipione Maffei寫了一篇文章介紹這件新的樂器,包括不太準確的機構圖解。這篇文章在西歐廣泛傳播,很多工匠都據此製作鋼琴。1726年,德國人管風琴製作師希爾伯曼(Gottfried Silbermann,1683-1753)根據這篇文章也製造了一臺鋼琴,並加入類似現代鋼琴延音踏板的手動音栓,可以揚起琴絃上制音器。1730年代,希爾伯曼曾把他製造的鋼琴介紹給巴赫,不過巴赫當時並不喜歡它,抱怨高音太弱,動態範圍不廣。之後希爾伯曼又進行了改進,1747年巴赫造訪柏林,試奏並稱讚了希爾伯曼的鋼琴。希爾伯曼有很多學生,他們對早期鋼琴發展有重大的貢獻,其中重要的12位,稱為“十二門徒”。部分人移居英國,在德語國家和英國逐漸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製造流派。
;維也納式擊弦機
十八世紀後期,鋼琴的製造越來越多。希爾伯曼的學生斯泰因(1728-1792)在德國奧格斯堡開始了鋼琴的製作。斯泰因鋼琴有一個後向的擊槌,比起現代鋼琴,對觸鍵力度非常敏感。莫扎特於1777年造訪奧格斯堡,並且試奏了斯泰因的鋼琴(當時斯泰因鋼琴取消了克里斯托福裡鋼琴的擒縱結構(escapement)),後來在寫給父親的信裡,莫扎特稱讚斯泰因鋼琴的音質均衡,製造工藝精湛,但是也指出缺少擒縱結構。斯泰因之後進行了改進,發明了Prellmechanik擊弦機,加入了擒縱機構,完善了延音踏板。斯泰因的女兒南內特·斯特雷徹和女婿Johann Andreas Streicher在維也納繼續鋼琴製造的生意,他們是貝多芬的朋友,貝多芬擁有一臺斯特雷徹鋼琴。同一時期在維也納還有其他鋼琴製造師,包括安頓·瓦爾特,他製造的鋼琴的音量比斯特雷徹鋼琴大一些。瓦爾特是莫扎特的朋友,莫扎特在1781時購買了一臺瓦爾特鋼琴。還有Conrad Graf(1782-1851),他製造了貝多芬最後使用的鋼琴,同時開設了維也納第一個批次製造鋼琴的企業。這些在德語國家發展的鋼琴稱為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除了三角式,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還有方形鋼琴(square piano)。維也納式擊弦機鋼琴使用木質框架,每個音有兩根琴絃,擊槌外有皮革包裹,琴鍵的白鍵和黑鍵的顏色和現代鋼琴相反,聲音比現代鋼琴要弱,對比清晰,混響時間短一些。
;英國式擊弦機
從1760年代開始,由於德國的七年戰爭,希爾伯曼的很多學生移居英國,其中楚姆佩(Johann Christoph Zumpe)開始在大鍵琴製作家Burkat Shudi的工場製造便宜的方形鋼琴。這種方形鋼琴雖然沒有擒縱機構,技術上相對落後,但是卻非常流行,在鋼琴取代大鍵琴的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1768年J.C.巴赫用這種方形鋼琴作鋼琴史上的第一次公開演奏。
荷蘭人Americus Backers和Shudi工場的兩個技工布羅德伍德(John Broadwood)及Robert Stodart(這兩個人也是希爾伯曼的學生)一起發明了更加先進的擊弦機,增加了擒縱機構和check,聲音更加渾厚深沉,但是降低了觸鍵的靈敏度,需要更深的觸鍵。這種擊弦機被稱為英國式擊弦機或布羅德伍德擊弦機。英國式擊弦機鋼琴的外觀類似大鍵琴,每個音有三根琴絃。1769年布羅德伍德和師傅Shudi的女兒Barbara Shudi結婚,後來接手了Shudi的工場,並改用自己的姓(即今約翰·布洛德伍德父子公司),它製造的鋼琴曾運給貝多芬。
=== 現代鋼琴 ===
19世紀初,各種鋼琴已經盛行於歐洲,但它還在不斷的改進中。
* 1780年,瑞士的舒迪創制了制音踏板,從而提高了音樂的和絃連線能力,增強了共鳴效果,同時也使得音樂獲得清晰的頓音效果。
* 1809年,法國人埃拉爾改進了鋼琴機械,可以使小槌迅速地重複擊弦,在這樣的鋼琴上就能彈奏比較複雜的樂曲了。這種結構形式至今還使用於三角鋼琴上。
* 1826年,美國工程師霍金斯採用了軸釘、軸架和攀帶改進了擊弦機構。在這一時期內還有不少製造者對鋼琴的支撐結構、弦列的安排以及小槌材料等進行了改進。
=== 電鋼琴 ===
電鋼琴是一種電子樂器,外形和鋼琴類似。與使用合成器的電子鋼琴的不同在於它使用機械發聲,再經由拾音器轉化成電訊號,發聲原理和電吉他類似,都是以模擬訊號直接輸出到電鋼琴專用的樂器放大器或輸出到錄音裝置,而非像鋼琴般以其木箱外殼來直接共鳴發聲。
和鋼琴類似的地方是,其木造琴鍵牽動鋼琴內部包著絨氈的小木槌,這結構是一模一樣的;繼而敲擊鋼絲弦發出振動,這個運作原理都是相同的。不同的地方是,並不是以箱體的的振動發聲,而是運用了電磁學原理,由每條琴絃對應的每粒拾音器來感應並收集每條琴絃的振動。當琴絃振動時,切割了拾音器的磁感線,從而使拾音器接上的導線中產生不同頻率的電流,當這些電流透過電子音箱還原時,就成了電鋼琴的聲音。
== 結構與原理 ==
鋼琴從外形上主要分成與(三角鋼琴)()。直立式鋼琴的琴絃為交錯安裝,既省空間亦具備音色和音量。平臺式鋼琴是鋼琴最原始的形態,現在一般都用於音樂會的演奏。
鋼琴由弦列、音板、支架、鍵盤系統(包括黑白琴鍵和擊絃音棰,共88個琴鍵)、踏板機械(包括頂杆和踏板)和外殼共六大部分組成。直立式鋼琴、平臺式鋼琴 基本結構是一樣的。
左踏板 作用是讓聲量減少三分之一,聽起來稍微小聲一點。中踏板有兩種,如是 直立式鋼琴 是讓聲量大幅減少,聽起來 很小聲,適合長時間練習,因此名稱是 ();如是 平臺式鋼琴 則是延長指定音鍵 ();右踏板 是延長所有音鍵。What do the pedals on a piano do? Apr 18, 2017. Cunningham Piano Company
=== 演奏方法 ===
鋼琴用大譜表記譜。需要時,可用兩行高音譜表或兩行低音譜表記譜。亦有作曲家嘗試用其他方式記譜,目的用於增加演奏家的發揮空間或表達更多感情,但是並不常見。
==== 演奏技巧 ====
鋼琴的演奏技巧十分豐富,可以自如地彈奏各種音階、半音音階,各種音程的跳動,各種雙音、和絃以及各種複雜的樂曲。
# 單音的運用及八度或數個八度的重複。
# 各種音程的雙音。
# 各種三音組成的和絃。八度音程重複的(完全重複或不完全重複的)三音和絃。
# 各種四音和絃及四音和絃的八度重複。
# 各種旋律與伴奏的織體。
# 各種型別的對位(複調)結構。
# 各種結構的綜合音型。
# 踏板的運用。一般鋼琴有三個踏板,左邊為弱音踏板,踩下該踏板後,餘音甚少,多用於弱奏;右邊為延音踏板,踩下該踏板後,琴音可延長,聲音響亮,多用於長時值音符或強音的演奏。中間的腳踏會因應鋼琴的設計而有不同用途,多數為減音腳踏,用法不只是踏一下,而是要踏下後再向左推,而有部份設計是踏一下是啟動,再踏一下是關閉;踏下減音踏板後,有一塊絨布隔在琴鎚與琴絃之間,以減底聲量;但減音系統有一個壞處,因為所有琴絃由一塊絨布覆蓋,震動可能會伸延到其它的琴絃,從而影響音準;另一種中間腳踏的用途是「特定連音踩板」,用途主要是用作選定琴鍵去延音,用法是先彈下琴鍵不放,踩下「特定延音踏板」不放,沒有選的音沒有餘音,通常有特定延音的鋼琴也有「減音裝置」,以手掣操控,通常在琴鍵之下的左右兩邊。
# 轉調。
== 作品與曲目 ==
鋼琴做為近現代最為主要的樂器之一,為之創作的作品數量也十分可觀,且為橫跨多領域的音樂家所喜。
=== 古典音樂 ===
在古典音樂文獻上,鋼琴自十八世紀中期(即古典主義時期)開始受到重視,作曲家與樂器商之間呈現相生的關係,製造方打造出結構堅強、效能更佳的新型號鋼琴,音樂效果更加豐富的作品遂應運而生,透過聽眾的消費與回饋,刺激更進步的樂器快速被生產、製造。在這一股熱潮當中,十九世紀的鋼琴家李斯特可說是音樂歷史上第一位鋼琴巨星,他所寫作的眾多作品要求精湛的演奏技巧,直到今天都是鋼琴演奏者的一大挑戰。
以下,列出鋼琴領域中出名困難的一些曲目:
* 貝多芬第廿九號鋼琴奏鳴曲
*蕭邦《冬風練習曲》
* 李斯特《超技練習曲》(Études d'exécution transcendante)
* 巴拉基列夫《伊斯拉美》(Islamey)
* 斯特拉文斯基《彼得魯什卡》
* 拉威爾《夜之幽靈》(Gaspard de la nuit)
==鋼琴品牌==
===奧地利===
====貝森朵夫 Bösendorfer====
貝森朵夫鋼琴廠有限公司()是一家奧地利鋼琴製造公司,其母公司是日本山葉株式會社 , "Yamaha Buys All Shares of Bösendorfer", Yamaha U.K. News & Events, 2008. Accessed 3 February 2008.。
不同於一般的鋼琴製造商,貝森朵夫是唯一一家生產92鍵以及97鍵的三角鋼琴的廠商(一般鋼琴為88鍵)。
貝森朵夫鋼琴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鋼琴製造商之一,該品牌由伊格納茲·貝森朵夫於1828年在奧地利維也納創立。其製造的三角鋼琴以頂級的品質聞名於世。1839年,公司接受當時奧地利皇帝斐迪南一世的皇家委任狀專門為皇室提供頂級三角鋼琴。
納茨去世後,他的兒子路德維希·貝森朵夫於1859年接管公司的運營並於1860年將公司遷至新址,後來成為貝森朵夫音樂廳。從1872年至1913年關閉,它一直是維也納首屈一指的音樂廳。1909年,公司被一名叫卡爾·胡特爾斯特拉瑟的商人買下,並於1966年售予晶寶國際公司。直至2002年,公司被奧地利Bawag P.S.K.銀行購得,公司股權又回到了奧地利人手中。但是2007年12月20日,Bawag P.S.K.銀行又把公司所有的股權賣給了日本的山葉株式會社。 , "The History of the Bosendorfer Piano ", Shackell Piano.目前臺灣總代理為德斯特樂器。
===捷克===
佩卓夫(Petrof)為一個捷克鋼琴品牌。有約140年歷史。音色圓厚、透明。
===中國===
====珠江鋼琴====
廣州珠江鋼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廣州珠江鋼琴集團股份、廣州珠江鋼琴集團、廣州珠江鋼琴,以及珠江鋼琴(),於1956年由廣州市政府設立當時名為「廣州市珠江鋼琴工業公司」,以及「廣州珠江鋼琴集團有限公司」,而主要股東為廣州無線電集團有限公司,屬於一個生產鋼琴及其他樂器的廠商。
而主要生產及銷售各種型別鋼琴產品,而品牌包括「愷撤寶」、「珠江」、「裡特米勒」,以及「京珠」廣州珠江鋼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介 ,董事長為施少斌,總部位於廣州市荔灣區芳村花地大道南漁尾西路8號。
====長江鋼琴 Yangtze River====
長江鋼琴,是柏斯音樂集團旗下中國鋼琴品牌 ,創立於2009年的長江鋼琴.
===德國===
====貝希斯坦 C. Bechstein====
貝希斯坦鋼琴(C. Bechstein Pianofortefabrik AG)由卡爾·貝希斯坦創立於1853年。
====奧古斯特·福斯特 August Förster====
奧古斯特·福斯特(德語:August Förster)是德國一間鋼琴製造商,公司全稱為「奧古斯特·福斯特鋼琴製造有限責任公司」(德語:August Förster GmbH Kunsthandwerklicher Flügel-und-Pianobau)。公司名又擁有「August Forster」、「August Foerster」等非官方拼寫。公司擁有約40名員工,年產三角鋼琴約120臺,年產立式鋼琴約150臺。
===義大利===
====法奇奧裡 FAZIOLI====
法吉歐利(FAZIOLI)是1979年成立的義大利頂級三角鋼琴製造公司。每年僅從唯一的工廠手工生產110架鋼琴。臺灣地區於2008年由琴峰樂器擔任臺灣總代理公司。
===日本===
====河合樂器 KAWAI====
河合樂器製造公司(英文:Kawai Musical Instruments Manufacturing Co., Ltd.,KAWAI)是一間著名鋼琴製造公司,由日本人河合小市建立的。公司總部位於日本靜岡縣濱松市中區寺島町200番地。
====山葉樂器 YAMAHA====
山葉株式會社(英文:Yamaha Corporation)是一家生產樂器、音響裝置及音效產品的日本公司,現時是世界上最大的樂器生產商。
===美國===
====梅森翰姆林 Mason & Hamlin(Mason & Hamlin)storyclark ====
====史坦威 Steinway & Sons====
史坦威公司(Steinway & Sons)是一家美國及德國高檔鋼琴製造公司,亦是高檔鋼琴中最為知名的。
== 著名演奏家 ==
== 參考資料 ==
;參照
;書目
* Piano ma non solo, Jean-Pierre Thiollet, Anagramme Ed., 可以指 Paris, 2012. ISBN 978-2-35035-333-3
* 88 notes pour piano solo, Jean-Pierre Thiollet, Neva Ed., 可以指 Paris, 2015. ISBN 978-2-35055-192-0
== 參見 ==
* 數碼鋼琴
* 自動演奏鋼琴
* 電鋼琴
* 古鋼琴
* 小鍵琴
* 大鍵琴
== 外部連結 ==
* 皮爾斯鋼琴地圖 (專門收錄鋼琴製造商名錄的出版品)
Category:鍵盤樂器
Category:擊弦樂器
Category:弦鳴樂器
Category:17世紀發明 |
荀子 | 荀子(),名況,被尊稱為荀卿,又稱孫卿陳垣《史諱舉例》指其自稱孫卿。一說因漢代人避漢宣帝劉詢的諱,見,中國戰國時代儒家學者和思想家,趙國人,曾擔任齊國稷下學宮祭酒、楚國蘭陵令,到趙國、秦國遊說諸侯,宣揚儒學和傳授六經,批評子思、孟子等其他儒者及墨家、道家等其他學派,有韓非、李斯等弟子,著作後世編為《荀子》一書。作為先秦儒家代表人物,與孔子、孟子合稱孔孟荀。
荀子祖述孔子,重視道德倫理,提倡仁義、禮義和忠信,集先秦禮論之大成,重視以禮修身和禮制教育。他相信性惡論,人與生俱來本無道德,若放縱情慾不加節制,將互相仇恨和鬥爭;道德價值是後天人為建構的,由聖人創造,以規範和美化人性。荀子重視人的理性和學習能力,認為善行是後天學習而得的,人人都有學習禮義的能力;君子應憑著個人修養,鍥而不捨的努力,日積月累養成美德。政治上荀子提調尊君,強調君主確立社會秩序與道德教化的作用,彰顯儒家的聖王理想與政教合一的觀念。荀子主張任用賢能,國君把政務交與大臣處理;國家要控制思想,打擊異端邪說,以法律補充禮制以維繫社會秩序。自然論方面,荀子傾向唯物主義,認為天地並無意志,不信墨家天人感應和鬼神之說,提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荀子受譽為一代大儒,地位崇高,對後世特別是漢代的儒學思想與政治文化影響頗深。在宋、元、明三朝曾從祀於孔廟;但因其性惡論及曾抨擊孟子,自宋代以來也受不少儒者批評,被視為孔門異端(至少是「歧出」),甚至是法家人物。直至清代才因考據學而又被重新評估、定位。
==生平==
幾乎所有關於荀子的生平資料,都來自於荀子去世後編輯而成的《荀子》一書,或者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的傳記。而《史記》中的記載,尤其是著名哲學家的傳記,時有失真之處Kern, Martin, 2015, “The ‘Masters’ in the Shiji”, T’oung Pao, 101(4–5): 335–362. doi:10.1163/15685322-10145p03。因此,現今所拼湊出的荀子生平,必然是包含部分推測Knoblock, John H., 1982–83, “The Chronology of Xunzi’s Works”, Early China, 8: 29–52. doi:10.1017/S0362502800005435廖名春, 2005, 中國學術史新證,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約在公元前316年,荀子生於趙國,15歲左右時到了齊國,在稷下學宮研習到30歲左右。燕國戰勝齊國,迫使荀子離開齊都臨淄,在前286年到前278年間居留楚國。後來秦軍攻進楚國首都郢城,齊襄王奪回臨淄,荀子於是回到稷下學宮,之後三度被任命為祭酒,負責主持典禮。在前265年至前261年間,荀子曾拜見趙孝成王、秦國應侯范雎及秦昭王,在趙孝成王御前與臨武君論辯。前255年,楚國春申君帶兵滅魯國,任命荀子出任蘭陵令。期後他可能一度離職前赴趙國,擔任趙孝成王的上卿。前238年,春申君逝世,荀子解任蘭陵令,繼續住在蘭陵,約在前237年至前235年間去世,享年79歲至81歲。荀子傳授《詩經》、《春秋》、《禮經》及《易經》,弟子可考的,有陳囂、李斯、浮丘伯、韓非、張蒼五位,當中浮丘伯最能傳承荀子的學問與學說,李斯則在前247年辭別荀子到秦國求取官職。
==學派==
荀子祖述孔子,認為當時各家學說俱有所蔽,唯有孔子「仁智而不蔽」,瞭解「道」之全體。荀子自視為孔子的真正繼承人,學術思想上承子弓,稱讚子弓是儒學正宗傳人,這個子弓可能是孔子弟子子游、子貢或冉雍。荀子在《荀子‧非十二子》篇除了批駁當時各家學說之外,亦批評同門各派的弊病。他批子張、子夏和子游的門下是「賤儒」,把子思及孟子歸作同類,視為「瞀儒」,指責兩人只能偏頗地理解先王之道而不瞭解體統,妄作「五行」之說而幽隱無解。
荀子可能向宋鈃學習過,稱之「子宋子」,但不滿宋的學說龐雜無章與詭辯,荀子也批評墨子、法家申不害、慎到、道家莊子、名家公孫龍子等。他指責墨家只知嚴格節儉,卻忽略了禮的作用;批評莊子只知道「天」而不知道人;斥責慎到只知創立新法律,而忽略賢人;反駁當時的詭辯理論,如宋鈃的「多侮不辱」、《墨經》的「殺盜非殺人也」、惠施的「山淵平」等。荀子吸收各家各派思想,其哲學「是與戰國諸子思想交流和綜合之思想體系」。他受老莊道家影響;中國大陸學者比較強調黃老道家思想對荀子的影響,而臺灣學者則傾向持荀子還是有異於黃老道家的觀點。《史記》記載荀子曾遊學齊國,日本學者佐藤將之認為荀子受當時齊國學術思想的影響,偽託管仲的《管子》一書有國之四維的主張,以禮為首,可能是荀子思想來源之一)。同時佐藤亦認為荀子設計治理天下的藍圖,很可能參考過《管子.立政》一篇所列出的官職,加以擴充。
==思想==
===道德===
荀子的道德信念像孟子一樣強,他認為道德是統一天下的絕對必要條件,倫理價值的實踐與否,將決定國家興衰與天下治亂。與法家不同,法家認為道德價值對國家秩序來說並無正面作用,荀子則認為倫理道德能統合社會。荀子以仁義、禮義、忠信為儒家的最高倫理價值,其中又以仁義最重要,仁義有時也與禮義並列。今本《荀子》「仁」字出現134次,「仁義」出現32次,比《孟子》中的27次還要多。遊說國君時,荀子提倡的德目常常就是仁。仁義是最高價值,之所以強調「禮」,是因為禮是實踐仁義的有效方法,二者相輔相成;相對於仁義,禮就是一種手段。仁義和禮義培育和教化百姓,讓人們能在社會中共同生活,抑制出軌行為。君子與大儒卓然獨立於社會之外,是人類社會的道德領袖。孔、孟視堯舜為理想人格,荀子則認夏禹更堪模範,可能是因為禹有治洪水的功績。
====禮儀====
荀子集先秦禮論之大成,思想系統以禮為核心,今本《荀子》用「禮」字多達342次。儒家的禮,廣義指一切典章制度,內涵十分廣闊,包括慶典、儀式、鄉俗、朝制等,甚至可指整體社會習俗,不只是冠婚喪祭、揖讓進退之事。荀子認為,禮的三種功能是:滿足人的慾望、提高人的道德質素,以及成為政府及民間運作的依據。禮使人們的飲食、穿著、生活和舉止更和諧適切,是士人君子的社會規範、儀式指南和教化工具,是人對於性情的自我規範,以適當的方式使慾望得到恰當的滿足,確立人的社會地位,表達人的情感,實踐社會和諧,美化人的本性。人的慾望無法避免,不能根除,但又不可放任。儒家禮儀能「養人之慾,給人之求」,以轉移、疏導、淨化的策略,透過社會認可的途徑,使人的欲求得以宣洩,限制在不會傷及社會秩序的程度內,加以節制,使其作為生活推動力,不致泛濫成災。藉著禮的實踐,人面對生死與婚姻時所表達的情緒,便能維持在最文明的程度,人的慾望、氣息、情感和言行,可以處於和諧狀態,人的德效能在禮的實踐中呈現,人類社會因為禮而得以有秩序和安寧。
荀子極重視以禮修身和禮制的教育。禮是倫理價值,是修身時具體實踐的專案;禮制鼓勵君子行事節制、謙讓,避免與人競爭,依禮行事的,才可以成為社會的上層成員。統治者必須以禮義修身才能成為君子,實現理想中和諧的社會秩序。選出相國時,也要採用禮為道德標準。君子制定和推行禮教,建立善良的社會風俗,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加以遵守。為寄託喪親的哀思,荀子支援為父母守喪三年的制度。荀子也支援音樂,反對墨家「非樂」的主張,認為音樂有助建立和諧社會秩序,能安撫人的情感,控制人的情緒,是陶冶民情的關鍵方法。禮樂能影響人的趣味,導人向善。荀子對禮樂有一種奉獻精神,不只是在社會功用的層次來欣賞禮樂,在荀子筆下,禮似乎潛在於宇宙論秩序之中,可提昇到超自然的層面,能影響宇宙、社會和個人,是宇宙間一種不變和統一的力量;而音樂所達成的和諧,可比擬作天地秩序的和諧。
==== 性善論與性惡論 ====
荀子主張性惡論,「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人與生俱來有好利、嫉惡之心、耳目聲色的慾望,對食物、溫暖、休息、利益和避免受傷的慾望。這些慾望人盡皆同,仁君和暴君都有,本質上既不善也不惡,在道德上是中立的。但人的天性使人有為惡的潛力。人的慾望沒有限制,很難完全滿足,人性還會主動地自私,違背社會秩序。若放縱情慾,不加節制,任其發展,則必有爭奪和淫亂之事,人會互相仇恨、爭奪和欺凌,破壞人的道德,形成災禍。當慾望失去控制,導致社會混亂時,就稱得上邪惡。學者指出,「性」在荀子其實是道德中立的。荀子相信,人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風俗習慣可以轉化人的情感與慾望,湯、武在位時,百姓會為善;桀、紂在位時,百姓則會為惡,這一點荀子與告子有相似之處,二人都認為道德仁義是人為建構的,而「性」在道德上是中立的。
荀子否定人有先天的道德觀念。人性中並無道德的原理,正如天是自然之天,其中亦無道德原理。道德是人為的,即所「偽」。荀子主張「化性而起偽」,用人力改變天性。社會制度,道德文化,都是人為的,經過學習而得。道德不是自然界本有的東西,而是後天環境和社會教養的產物,人的善行是後天學習而得的,並非本性。適當地限制情慾,對人有利無害,透過人為的工夫,人類可以控制和轉化情慾,使之與禮義相結合,成就理想人格。荀子以自我否定為人格發展的契機,對自我的否定愈嚴厲,愈會發展為高水準的人。性惡論的意義,在於由否定邪惡的自我而邁向善。荀子這種人性中本無道德的看法,可能間接受道家影響,談到道德仁義改變人的天性時,莊子和荀子都以泥土和木材製造器皿為比喻。但荀子對人性並不悲觀,因人性中有「義」,「人有氣有生有知,亦且有義,故最為天下貴也。」人能辨別或認知是非善惡,人和禽獸的分別在於人獨有的「義」,即道德感和正義感,道德可以有效地克服人的自私傾向,人人都有學習禮義的能力,故理論上人人都可以做夏禹。
荀子的人性論與孟子根本對立,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批評孟子的性善論。針對孟子「孺子入井」的例子,荀子舉出反例:兄弟爭財,沒有一個不自私自利;孟子承認,人的善性常會失去,荀子反駁,視力和聽覺等天性是不會失去的,能輕易喪失的善性根本就不是本性。但他和孟子一樣,都相信人性可臻於完美,普通人都可以成聖。有學者認為,荀子「性惡」論的說法是言過其實的,當荀子承認人有成德的條件時,根據孟子對「性」一字的用法,荀子等於承認性善。楊懋春認為,孟子講性善,荀子講性惡,二者其實沒有重大區別,孟子的「四端」也有待人用工夫加以培養,才能成為美德。荀子既主張人有行善的潛能,就和孟子的「四端」說一致。莊錦章反駁這種說法,荀子其實否定孟子那種「自然善的性」,「善」不是人原始、自然的身體功用,而是學習外在的禮而成的,禮亦可以違揹我們的性。
====道德基礎====
理性是荀子學說的關鍵所在。根據荀子的看法,人類道德的基礎,是人的理性和認知能力。人類之所以有道德,是因為人們自覺地約束慾望,自覺地按社會規範行事。荀子強調「智」,相信理智;「偽」強調人的思慮和反省能力。人性中雖無善端,但有相當的聰明才力,可以學曉仁義,養成習慣而成為君子,每個人皆有知善和行善的能力。禮義類似於語言,人天生有語言的能力,但必透過學習才能掌握語言;人天生有知,但必須透過學習才能掌握禮義。人和動物不同,在於人「有義」,即有劃分社會階級,以建立社會的能力,並且有理性、能作長遠思考。人的性惡可以使人倒退到動物的層次,無法生存,正是人類天性的缺陷,迫使其邁向文明。人類明白必須合群合作才能生存,也知道人類必須有道德制度才能合群,於是智者制定道德制度,眾人加以接受。這是從功利主義的角度解釋國家社會的起源與禮教的理論根據,與墨子所說相似。人的理性其實包含善的種子,人的心或理性,可以使人作出昂然不屈甚至捨生取義的選擇。但荀子把人的理智慧力,從人性的定義中劃分開來,這些能力本身並非「道德的能力」或先天的道德感,因此與孟子不同。
荀子認為,廣泛的知識和堅定的意志,是成功實踐禮義的條件,聖王及教育都非常重要。人天生是卑鄙和心胸狹窄的,若沒有典範或老師的指導,個人很可能僅從自利的角度思考事情。人性中既無仁義道德,要學習仁義道德,猶如逆水行舟,必須專精極勤。荀子主張靜心,不要讓胡思亂想妨礙智謀。君子憑著個人修養,鍥而不捨的努力,日積月累養成美德。對荀子而言,有潛力實行,不等同於實際能夠實行。普通人雖然具有認識和實踐禮義的能力,其品質可以藉著漸進的努力、風俗與習慣而改變,但由於某方面的人格特質,或由於環境條件限制,有些人便不努力、不願意去實踐,因此無法成為聖人。世上實際上只有少數聖人,大多數人都因發展其他方面的能力而失去成聖的機會。
====道德規範====
荀子較重視人類行為的外在規範,而不甚著重個人的道德判斷。為了節制慾望,防止人性貪婪對社會造成威脅,人們需要外在的管束,人性的修正必須依靠外力。道德禮義由聖人發明,聖人改善人性,就像匠人對原材料加工而製成藝術品。古代聖人與後世人的不同在於,前者必須依靠自己創造道德,而後者因文化傳統業已建立,遂可以藉助師長所定下的規矩。教育的首要任務是把人性置於控制之下。荀子強調學習,知識須從外面獲得,包括儒家經書與傳統禮儀;學習須持續與累積的,這方面荀子比孟子更接近孔子的想法。透過讀書和思索,君子可以控制自己的情慾,使自己不貪求不正確之物,愛好禮義道德。憑著個人學習,加上老師的指導,有才智的人可以把自己塑造成有品德的人。禮義雖然是後天的,但習慣成自然,也可說是第二天性。君子先有修養品德的能力,百姓則有待君子的治理和教化,養成品德,透過教育的薰陶、國家的政令接受倫理綱常。
有學者認為荀子哲學中沒有道德自主的概念,因為禮義在人性中沒有根據,純是外在的;也有學者認為荀子贊同道德自主,因為荀子認為人的心可以自我規範,可以在道德上自主而無需依賴外在的權威。黃俊傑指出,孟子基本上將心視為價值意識的創造者,荀子則將心視為價值意義或規範的接受者,「心」與「理」(或「道」)析而為二,前者必須透過種種途徑或步驟才能理解或趨近於後者,完全從外在的禮義師法之化論修身問題。相對於孟子所主張的「身體的精神化」,荀子所主張的可稱為「身體的社會化」;孟子提倡培育有益於社會的行為,荀子則認為威懾反社會行為才是當務之急。賴蘊慧認為,荀子主張對人類行為作外在調控,比孟子理想化的說法更實際可行。若說孟子傾向理想主義,荀子則可說是傾向現實主義。
===政治===
荀子強調社會秩序的重要,其政治社會理論的終極關懷,是人類社會的治亂問題,要把秩序帶給未來帝王,防止社會混亂並恢復秩序。荀子繼承稷下之學,最終目標與稷下學者相同,在解決治亂問題上,結合天地、人體以及人類社會三種領域,要求統治者仿傚天地和人體原本的秩序,將此秩序實現於人類社會。他把推進社會的主要動力,歸之於聖人或聖王。國家社會是聖人組織的,禮義教化是聖王制定的,天下必須以聖人為王,推行王政,才最為善,人民都得以安居樂業,豐衣足食。他彰顯儒家的聖王理想和政教合一的觀念,聖王集政教的領導於一身,不怒而威,人民受感化而主動服從。統治者的誠心誠意,能自然地教化他人,其奧妙有如天地造化。此說與《中庸》相似,或許基於《中庸》。荀子擁護周朝的制度,主張「法後王」,即周文王、周武王。「先王」年代較早,訊息較少,「後王」才是合適的模範物件,有助學者明白古代制度的原則。
====國家====
荀子解釋了國家的形成。在自然狀態中,人類既無法和平共存,又不能離群索居,如讓人類自行其是,將陷入困境。因此,人類透過人為策劃,建立社會政治組織以消除爭端。荀子此看法與西方關於國家起源的理論和霍布斯的觀點相似,國家的存在由此得到正當化。荀子劃分了三種政治形式:以「義」為基礎的理想王制、以「信」為基礎的霸政,以及以權謀為基礎、註定滅亡的國家。人民的利益是最重要的,君主或政府不可以為其他事物而以人民的利益為代價。仁者的施政會獲人民擁戴,沒有仁義的政策將不可行;沒有實現道德力量的統治者,不具有統一天下的資格和能力。荀子可能受慎到、申不害等法家思想影響,一定程度上認同霸政,稱讚春秋五霸,讚美齊桓公能用人唯賢,任用管仲,不過認為五霸未能「修禮」和完善文化道德,不能使人心服。和孟子一樣,荀子為「王」比「霸」優勝,不過孟子認為王、霸根本是不同的種類,而荀子認為兩者只有程度上的不同。
荀子認為國家要控制思想,主張定立「正名」、「禁惑」的法制,有意以法令禁止儒家以外的諸子百家,可說是秦始皇焚書的始作俑者。他著重「正名」,認為區別人的貴賤是「名」的主要作用,名稱是由聖王制定的,經約定俗成後就不更改。此說有助統治者統一思想,當權者確立詞語的意義,可以協助控制民眾。荀子認為許多學說都是邪說,混淆是非,製造混亂。聖人當權時,這些邪說的大都應誅除,就像孔子誅殺少正卯。在聖王統治下,士人不應有獨立思想;在一般君主的統治下,則只有儒者才有思想獨立的權利,儒者的對手則沒有。政府應幹預和結束顛覆性的思想學說。荀子自己不只一次離開另覓新主,但他卻反對士人出境離國以對抗君主。他似乎展望一個統一天下的國家,能獨佔所有人才,結束士人周遊列國的時代。
荀子主張任用賢能。他反對禪讓的做法,認同國君是世襲的,但要以賢人為宰相。不同於孟子,荀子已接受了新興的官僚制度。政務君主不必直接親自處理,而是由不世襲的宰相負責,這種想法和法家思想相近。國家運作上最關鍵的三大官職,是「宰爵」、「司徒」、「司馬」,角色分別是祭司、掌握國土人民及軍事三項。荀子再三肯定臣下要忠於國君,但也瞭解到比干、伍子胥等忠臣因進諫而遇害,提出作為臣下,面對暴君時可以明哲保身,以免因諍諫而遇害。荀子認為真正的臣子是「社稷之臣」,忠於國家。信陵君違抗王命,盜取虎符出兵攻秦,荀子讚揚他的抗命行為,認為他忠於社稷。軍事方面,荀子認為民眾計程車氣和信任是致勝的基本條件。仁義之師能夠移風易俗。發動戰爭,是為了重建秩序,避免人民失序或受害,方為正當,不可為了爭奪。
====制度====
荀子強調確立禮制,禮制是社會秩序的最高原則,區分是非的最高準則,有劃分等級的作用,使「貴賤有等,長幼有差」。君王要整合國家的全部資源,並按禮義原則公正地適當分配,藉著制定禮義,區分社會成員,以社會階級、社會關係、職業地位與能力等條件來定立分配物品的標準,決定社會各階層所得的資源,管控消費,也分配社會各階層應盡的權利與義務,從而使社會井然有序。而禮分別等級的準則,並非武斷而為,而是按個人的賢能而決定,上承孔子「以德致位」的理想。荀子希望每個人都知道自己適當的身份,享有什麼資源,並依禮行事。禮制確立後,人人安守本份,減少紛爭,節制了人的慾望,使眾人在有限的資源上達到均富和公道,避免貧富懸殊,長遠來說可以提升國人的物質生活,使社會安定,人民安樂。
荀子重視禮法制度。荀子既然相信人性本惡,自私無處不在,因而需要受禮法控制,透過社會政治措施加以改變。荀子所言的禮,與廣義的「法」意思相近,而與封建制度下的舊禮不盡相同,他有時禮法並稱,將禮與法相提並論,傾向主張外在的控制,禮儀從個人道德修養的媒介,變為社會控制的手段。禮鼓勵利他的正面行為,法則透過懲罰對付自私的負面行為,禮法互補,共同維繫社會秩序,規定貴賤上下,把百姓按職業分類。荀子在一定程度上承認法律的重要性,對慎到所標榜的刑與法有充分認識。孔子否定刑罰有教化作用,荀子則承認刑罰的威懾力,單靠正面的引導不足以改變社會,教化須透過賞罰措施來執行,而古代聖賢也用賞罰制度補充禮。以禮修身是君子獨一無二的特徵,庶人則缺乏禮制教育,亦不能自我約束,故須以法律管治。荀子這種將禮與法相提並論的觀點,可說偏離了儒家思想。
荀子認為法律不及禮制重要。禮與法兩者之中,要維持社會秩序,主要靠的仍是禮而不是法,法律只能用於百姓,對於士人還是應用禮樂。法治固然重要,但必須以禮治為本,禮的實踐,是推行法律的基礎,此關係不可顛倒。能否在朝廷建立禮節,將影響對衙門和民眾的管理,人民的教化應始於朝廷禮義的建立。荀子也認為人比「法」更重要,要治國必須有賴君子而不能單獨倚靠法制,與孔子意思相近,而與法家有根本不同。
====君權====
荀子提倡「尊君」之說,與法家申、韓有相近之處,而與孟子大相徑庭。君主制國家是保持社會秩序的前提,政治組織由君主產生,政治生活由君主維持,定立和監督全國臣民的權利義務,治亂繫於一人,因此必須尊君。荀子希望用君長的禮義,救人性的偏失,君主能約束臣民,防止他們的貪婪破壞社會。聖王的權威是絕對的,他是道德榜樣,臣民導師,能帶來秩序,為臣民所仿傚,移風易俗,不用刑罰,真正實現天下太平。荀子不贊成對君主權力作制度性的限制,以免引發國家內亂;他甚至支援臣下像喪父一樣為君主守喪三年。在孔、孟的政治思想中,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但對荀子來說,個人卻沒有獨善的理由。不少學者認為荀子強調忠君之道,強化君權。黃俊傑認為,荀子所要傳達的是君臣關係的絕對性,臣下對君主必須服從,基本上與戰國晚期君主權力高漲的歷史背景相符合。
不過荀子的尊君,仍與法家以君主為政治主體的觀點有根本不同。荀子尊君是因為君主有重要職務,君主猶如高貴威嚴的公僕。作為國君的條件,是組織社會與國家的能力,解決社會民生問題,其出現乃是為人民的福祉(《荀子·大略》:天之生民,非為君也;天之立君,以為民也。),基於受人信賴而掌管權力,而不是為謀求自身的利益。此外與和法家不同的是,荀子不認為應把權力完全賦予國君,他指出君主不可以獨攬大權,要君臣分工,各有職守,打破世襲與門閥,建立專論才能的文官制度。荀子支援世襲王朝,接受平庸君主在位的現實,而主張君主清靜無為,遠離實際政務運作,將實際政務委託給大臣,由大臣代替君主執行。周成王與周公就是君主與賢相的典範組合。荀子的最終理想是君主為一個象徵元首,其功能主要是儀式性的,君主要能夠選拔適當的宰相而不過分幹預,讓宰相能以君主的名義治國。
孔、孟重視君主的道德而不強調其權勢,法家申不害和商鞅則只重視君主的權勢而不強調其道德;荀子綜合二說,兩者並重。統一天下之君,必須有禮義和忠信的品德,心要誠懇。能達成仁義之德的諸侯,便具備統一天下的資格。君主制度有不同的模式,一是理想的聖王,一是普通的君主,在沒有真正王者的世界裡,君主的命令並非神聖,忠臣可以違抗君主的命令,例如竊取兵符的魏國信陵君。佐藤將之認為,荀子支援臣下按照自己對國家利益的判斷,來決定是否聽從君主的想法,並無集中君權。但臣下不遵守王命的權利,只限於為了國家社稷的最高利益,一個人不能因個人道德考慮而藐視君主命令。人民的認可,是政治權力的直接基礎,暴君失去民心(《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不能盡其職責,則尊嚴喪失,可以廢位或誅滅,跟孟子說法相似。荀子抨擊現實世界中的君主,認為暴君失德將失去統治的合法性,認可湯、武革命,但沒有像孟子那樣,明確支援在現實世界中造反和推翻暴君。
====時局評論====
荀子認為當時秦國可以稱為霸主,但尚未足以稱「王」。秦國佔有地理優勢,老百姓風俗樸實,服從官長,音樂和服裝都很正派;官吏則恭敬行事,認真盡責,上層官員則奉公守法,不結黨營私,君主不必辦事,而事情亦可做妥,行政效率很高。秦國四代都能戰勝其他諸侯,並非僥幸。他認為當時秦國的強大是史無前例的,但也認為專靠武力的方法,其勝利是有止境,開拓土地不如提高道德威望重要,必須起用有文化道德的人治國,才能號令天下諸侯。他指出秦國一直擔心受天下諸侯聯合對抗,批評秦國沒有儒者的教導,跟治國的理想標準還有巨大差距。荀子雖然深入瞭解秦國優勢,但並未看出短時間內將天下一統。他並認為即使天下統一,還是應該保留封建制度。
===社會經濟===
荀子贊成社會分工和合群合作,以免互相爭奪和工作怠惰。人類不能與野獸競爭,必須合群,形成社會組織,才能生存。社會組織中,人必須分工,各有職守,互相幫助,社會上各種人,都按一己的能力而取得其地位,社會資源的分配,應該合乎正義的原則。荀子支援封建制度,天子有天下,諸侯有國家,士大夫有田邑,官吏有俸祿,農民商人工人都是庶人,要努力工作,才可以穿衣吃飯。君子與小人的界限,要嚴格劃分,把勞心者和勞力者分為兩個不可動的階級,後者要服從前者。社會雖然不平等,但同時社會成員卻可從資源爭奪中解脫出來,保障大家的安全,得以共享公共福利。人們的社會地位即使並不相同,但仍可以互相監督,確保特權階級不會逃避應有責任。故大多數人都認識到,如果要得到安全與和平,就須存在社會分工。認為,荀子具有社會契約的觀念。
荀子指出要國富民足,應「節用裕民」,國君和官員都節儉不浪費,並要減輕賦稅,協助人民增加生產。人慾是無窮的,必須加以限制,合乎物資供給的數量。他主張減少浪費資源,與墨家思想表面上有相似之處,但荀子認為在禮制許可的程度下,人民乃可享樂,如果資源處理得當,人的慾望是能到滿足的。為了百姓生計,政府應該輕徭薄賦,並協助流通財物,使天下物產以有易無,互相供給。物慾是生產的動機,不可一味抑制,要增加生產,必須改善生產者的生活,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農業是財富根源。從人民生活是否飽足,可以看出國政的治亂。
===自然論===
荀子傾向唯物論,認為「天道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自然和物質世界獨立於人的主觀意識,自然界依照自己的規律執行,沒有目的,無所作為,獨立於人類社會,社會事情的好壞,都不能感動自然界。天地是道德中立的,天人界線分明,天不會幹預人間事務。所謂天命和災異與政治和人事無關,應破除迷信,不用畏懼災異;自然界的不正常現象,並非社會將有災禍的預兆,天人感應說是虛構的,否定有神論和目的論。先秦諸子中,荀子的唯物主義思想是最徹底的,其天人界限,帶有一種以人類為中心的人文主義,並傾向自然主義,有異於孔、孟的天;孔、孟的天是命之主宰,荀子的天則純是自然,對天的解釋接近道家,他和莊子一樣劃分天人界限,只是把價值觀翻轉過來:天並不具有神意,亦不關心人類的命運,與人事也不呼應。然而,荀子也認為天地及日月的永恆執行,是統治者所應效法的物件;統治者不僅呈現天地的秩序,也應仿效天地對萬物的撫養功能。
中國思想史上,宰制自然的觀念,以荀子所論最為果斷。他提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思想,批評道家的宿命論和只知順應天命。國家治亂並非天命,人定勝天。社會組織和社會秩序是人類獨有的,是自然界的一個特殊領域。人是自然界的一部份,但又能作天地萬物的主人,與天、地並立而為三。但荀子認為不必深入研究自然,因為人無論如何都不能對自然界有完全的瞭解,即使知道很多,還是跟無知者沒有分別,不如不求甚解。李約瑟認為,荀子「否定了理論性探索的重要性」,其好奇心只限於對人直接有用者,可說是反科學的。
荀子認為「氣」是萬物的根本和基本要素,萬物都有氣。自然界的各種變化,來自陰陽二氣的消長與變化。荀子給萬物分類,最低等的是隻由氣組成的死物,其次是有生命的植物,接著是有知覺的動物,最高等是兼具氣、生命、知覺和思想的人類,群體生活是人類生活的特質。荀子這種分階層的世界觀,反駁莊子和惠施把人和蟲混同於一的想法。動物和人類共有的叫「血氣」,和人類的智慧相比,血氣是低一層次的。每個人的「氣」都有差別,因而有些人剛勁積極,有些人則萎靡懶惰。
===宗教===
荀子排除超自然力量對人的影響。祭祀不在乎是否真的有神袛,關鍵在於人的態度要誠懇。他反對用占卜或祈禱來尋求或影響天意,不相信有鬼,認為鬼只是人因恐懼而起的幻覺,否定鬼神的存在。但他還是主張保留傳統宗教儀式,像求雨、喪禮和祭祀這類宗教儀式,可以作為一種點綴和裝飾,發洩和滿足人的感情。宗教活動也可以維護等級制度,例如喪禮中天子所用的棺槨要用九層,其餘按等級遞減;貴族可以建立宗廟,而百姓則不能。荀子也批評相術,認為人的貴賤禍福與形相無關。
===認知與語言===
荀子的心術論包括兩個層次,一方面可能受孟子所影響,強調「誠」與修身,一方面強調靜態的心,以正確地掌握外界現象。心是神智的最高主宰,人有五種感官,而心能把五官所得的感覺綜合起來。心能保持虛靜清明,認識事物就能較為全面,對外物的認識就像鏡子對外物反映,這種說法和莊子相似。心並須保持「一」的狀態,以統一繁多的知識,用類推演繹的方法,以知道和應付自然界與社會的變化。人只要知道一般就足夠,不必對具體事物作具體研究。荀子批判一般人的認識能力,認為人絕不可能認識絕對普遍之真理。人要以理性制情感,心要「虛一而靜」,才能認識真理。但荀子也相信,君子的理效能力有超理性的來源。他誇大心的作用,認為心能「大清明」後,就能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可能受道家思想影響,他心目中的聖人,包含有神秘主義的道家成分,聖人的心大大超出理性智慧之上,能與「天」同化,不受阻礙或矇蔽,達到真正的客觀,能調配全部的新知識。
語言方面,荀子認為清晰的語言是聖王的成果。萬物的名稱起源於遠古,透過約定俗成而賦予名稱的意義,就制度、官位與禮法而言,聖王確定其名稱,再約定俗成。
==著作==
荀子著作有數萬字,與孔、孟相比,荀子文章對問題的陳述更完整,對論題的推衍更充分。司馬遷記載,荀子晚年對其大量的著作進行了整理,但這些著作並沒有存世,現存著作全部來自於劉向整理。西漢末年,宮廷史官劉向整理皇室藏書,收集了322篇(篇為竹簡文獻的單位)荀子的著作,並認定其中290篇為重複的。劉向編輯出32篇荀子的著作,併合稱《孫卿書》。這些數字表明,荀子的文章已經獨立流傳了兩個世紀左右。818年,楊倞校勘與註解《孫卿書》,改動了部份篇章和段落的次序,重新命名為《荀子》,這文字成為後世《荀子》各種版本的祖本。
今天普遍的共識是,《荀子》為散文集,主要為荀子所作,但書的組織肯定有改變之處Knoblock, John (tr.), 1988–94, Xunzi: A Translation and Study of the Complete Works, 3 volum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劉向的資料來源多樣,比如《議兵》稱荀子為孫卿子,而荀子不會如此自稱I,233-39。又比如,在《非相》篇,只有開篇的幾句是論述相學的,其餘的文段似乎都是劉向不太知道該歸於哪一篇的散文。此外,還有一些章節是一般的指導性材料,以及很少有人研究的詩詞和韻文謎語Knechtges, David R., 1989, “Riddles as Poetry: The ‘Fu’ Chapter of the Hsün-tzu”, Wen-lin: Studies in the Chinese Humanities, vol. 2, Tse-tsung Chow (ed.), Madison, WI: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1–31.。因此,重構荀子的論點需要跨章閱讀,從整體上看,該書傳達了一個獨特的哲學立場,但個別章節本身有時是不連貫的Hutton, Eric L. (tr.), 2014, Xunzi: The Complete Tex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xviii–xxiii。今本《荀子》大概有91000多字。
==影響==
=== 思想方面 ===
荀子深化和開拓了儒家思想,充分詮釋了孔子沒有詳細說明的人性與天道觀,豐富了儒學傳統。儒家一些有關孝的思想以及《孝經》中若干章節源自荀子。有學者認為,荀子對「誠」的闡釋,影響了《中庸》思想的形成。荀子許多理論和觀念,儲存在《禮記》中。荀子在儒門中特別著重文獻知識,經學傳授也往往追溯源於荀子,漢代傳授《詩經》的三個學派「魯詩」、「韓詩」和「毛詩」都淵源自荀子的詩學。荀子接受了貴族世襲制的衰落與官僚制的興起,西漢初年儒家可能受了荀子政治觀唸的影響,適應了中央集權制的做法。荀子的門人弟子「著書布天下」,他們承先啟後,對漢初文化復興舉足輕重。漢代思想家深受荀子影響。賈誼有關禮制的觀點,深受荀子思想薰陶;西漢初期的韓嬰受荀子啟發,在其《韓詩外傳》中引錄荀子有關修身的著作;董仲舒反對孟子的性善論,受到荀子影響,其學說也發揚了荀學;劉向亦非常尊敬荀子。東漢時王充、仲長統、孔融三人對孝道的批評,部份繼承荀子的觀念。宋代司馬光受荀子影響,贊同荀子而反對孟子人民有權革命的主張。荀子也影響了日本儒學,如荻生徂徠的思想受益於荀子。
荀子可能促進了法家的發展。因韓非、李斯都是荀子學生,有學者認為荀子可說是法家先驅,亦有學者反駁此說,因為法家的形成早在荀子之前。荀子觀點與法家學說有相通之處,其性惡論為韓非所繼承,荀子主張用暴力對付百家爭鳴,韓非和李斯都發揮這種思想。孔子誅殺少正卯的故事,最早見於《荀子》,後來少正卯就成為離經叛道的代名詞。荀子強調秩序,助長了專制獨裁政治的發展,「可能為權威主義的興起提供意識形態的基礎」。
=== 政治方面 ===
荀子影響了中國後世的政治文化。認為,荀子可說是中華帝國的締造者,他對戰國時代思想與政治的直接影響不及墨子或商鞅,對士大夫精神文化的長期貢獻不能與孔孟老莊相比,但他對秦漢以後歷來王朝及傳統政治文化的影響,卻超過其他思想家,他和韓非的思想代表了戰國時代政治思想的頂峰,為塑造帝制政治文化作出決定性貢獻。漢代政體與荀子思想有許多相似之處,包括經學教育、禮法並用、禮制的等級性、關注百姓經濟生活、限制臣下權力同時又保留臣子的尊嚴和進諫的權力。荀子建立禮制的哲學基礎,提倡禮的重要性,集禮治理論之大成,其理論使漢朝官員明白禮制對治理國家的重要性,從而建立朝廷的禮制。漢朝禮制的理論來自荀子,司馬遷對禮制意義和內容的理解,也是根據荀子,《史記:禮書》主要摘錄自荀子〈禮論〉一篇。荀子關於君主與士人關係的思想,對漢代以下有巨大影響。佐藤將之認為,荀子對東亞中、日、韓三國的國家、社會以及倫理觀都產生「整體性的重大影響」,改變了東亞的道德觀和倫理意識。
=== 文學方面 ===
有人認為荀子的〈賦篇〉是漢賦起源之一。〈賦篇〉採用主客問答的形式開頭,運用鋪陳和排比的手法,與後來的漢賦相似。
==地位==
荀子是中國思想史中的巨擘,先秦時代最後一位大儒,也是第一個描繪出帝國架構的儒者,稱讚他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理論家,馮友蘭和德效騫都把荀子與亞理斯多德相比,認為荀子在中國哲學發展中的角色與貢獻,與亞理斯多德之於西方思想史相似。有關荀子在儒門的地位,看法不一。《荀子》一書從沒有被視為儒家經典。有的認為他是曠世鉅儒,在儒學發展史上有樞紐地位;有的批評他是孔門異端,法家先驅,背叛了儒家精神,走入法家的歧途。在漢代,荀子被尊奉為儒者典範,地位略低於孟子,但仍有並駕齊驅之勢。司馬遷在《史記》中將孟、荀二人合傳,視二人為孔子以來之兩大儒者,不分高下。到中唐,荀子地位不如孟子終於定案,韓愈的道統系譜,只有孟子而沒有荀子,他認為荀子「大醇而小疵」,但仍不失為聖人之徒。1084年,宋神宗下令孟子可以「配享」孔廟,荀子、揚雄及韓愈三人則從祀孔廟;孟子封「鄒國公」,而荀子只封「蘭陵伯」。
宋代以後荀子地位更低,受程朱理學嚴厲批評。宋明理學尊奉孟子之「純」,而批評荀子「駁雜」和傾向法家。荀子的思想常拿來與孟子比較,荀子不同之處,通常被視為異端或非正統。理學主張性善論,不少儒者如程頤、胡瑗、黃百家都批評荀子的性惡說,程頤認為聖人之道失傳於荀子,「一句性惡,大本已失」。朱熹更幾乎否認荀子是儒家,指責「荀卿全是申、韓」。自南宋後期起,儒者開始提出廢除荀子從祀孔廟,如熊鉌、宋濂、胡居仁等。荀子地位也因其弟子李斯焚書而受連累,唐代陸龜蒙、宋代蘇軾都因李斯而怪責荀子。1530年,荀子終於罷祀於孔廟。明末及清代,一些反理學的學者比較欣賞荀子。明代歸有光、李贄都重視荀子,清代考據學興起,重視禮學,荀子傳經有功,地位得以提升,如汪中、凌廷堪都讚揚荀子;嚴可均和姚諶建議荀子重新從祀孔廟,指出六經傳世乃荀子之功。
清末學風大變,維新派多抨擊荀子,梁啟超、譚嗣同都把二千年來的專制君權歸咎於荀子,譚嗣同批評荀子創立君主專制之說,背叛了孔子。在他的《仁學》中這樣評價荀子“(中國)二千年來之學,荀學也,皆鄉愿也。”民國時荀子地位更低,在反傳統運動中,荀子備受吳虞等人抨擊,一些知識分子把荀子視作權威主義的代表。1949年後,荀子卻因為思想與唯物主義相近,倍受重視,尤其在文化大革命前後。文革「批孔揚秦」,荀子因弟子韓非、李斯而受到讚揚。在20世紀學術界,有學者讚揚荀子有科學思想、邏輯思想,也有學者批評荀子的性惡論是「對人性尊嚴的否定」,而其「天人之分」則被看做「缺乏道德形上論」的證據;港、臺新儒家多批評和反對荀子,斷言荀子不是儒者正宗。
==注釋==
== 延伸閱讀 ==
*
*
*
*
*
*何淑靜:〈論荀子的「身—心關係」 〉。
*尤銳:〈萬能而無所為——荀子對於王權主義的調整 〉。
*佐藤將之:〈《荀子》的人“性”論是否為《韓非子》“人”觀的基礎? 〉。
*佐藤將之:〈《荀子》“禮治論”的思想特質暨歷史定位 〉。
*佐藤將之:〈作為共生理念之基礎價値的荀子「禮」概念 〉。
*李晨陽:〈荀子“稱情而立文”的命題如何成立 〉。
*鄭宰相:〈朝鮮儒者之荀子觀——以性惡說批判為中心 〉。
==外部連結==
*中國荀子網
X
X
X
K
X
X
|
李悝 | 李(),又作李克、李兌等,魏國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中國戰國時代著名思想家。任魏國的相邦,主持變法,其「重農」與「法治」結合的思想對商鞅、韓非影響極大。故一般認為他是法家的始祖。
==變法背景==
魏文侯於周貞定王二十四年(前445年)繼位後,已實行中央集權的制度。周威烈王四年(前422年),任李悝為相國,主持魏國變法,吳起為西河郡令,西門豹為鄴縣令,對政治、經濟、軍事進行改革。楊寬著《戰國史》,第一九二頁。
==地力之教==
進行「盡地力之教」,其發展農業生產,但主要為鼓勵農民精耕細作,推廣成功的耕作經驗,提高糧食產量。
==行平糴法==
李悝在經濟方面,並且實行「善平糴」政策,國家在豐年以平價購買餘糧,荒年以平價售出,以平抑糧價;政治上實行法治,廢除維護舊貴族特權的世卿世祿制度,獎勵有功於國家的人,按照功勞和能力提拔官吏,如任命吳起為西河守,用西門豹治鄴。變法後,魏國國力增強,成為戰國初期強國之一。楊寬著《戰國史》,第一九三頁。
==法經制定==
* 《法經》。 他還彙集當時各國法律編成六篇《法經》,包括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法和具法,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比較完整的法典,其內容主要闡述如何維持治安、緝捕盜賊、防止人民反叛及對犯罪者的判刑等等。六篇中,〈具法〉一篇為全書的目錄。商鞅聽說秦孝公雄才大略,便攜帶《法經》到秦國,以該書作他變法內容的藍本,成就了歷史著名的「商鞅變法」。《法經》現僅存篇目,內容雖已失傳,但仍可於《秦律》及從今湖北省雲夢縣睡虎地發掘出的「秦簡」中反映出一部分來。楊寬著《戰國史》,第一九四頁。
== 延伸閱讀 ==
== 參考註釋 ==
==參考文獻==
*司馬遷著《史記.魏世家》
*楊寬著《戰國史》,臺灣商務印書館,1997年。
== 相關連結 ==
* 李悝變法
Category:法家人物
Category:春秋戰國人物
Category:中國思想家
Category:前450年出生
Category:前390年逝世
L
Category:前5世紀哲學家 |
墨子 | 墨子(),子姓,墨氏,名翟,春秋末戰國初期宋國(今河南商丘)人,一說魯國(今山東滕州木石鎮)人,是中國著名思想家、科學家、政治家、軍事家。
提出了“非儒”、“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交相利”等觀點,創立墨家學說,並有《墨子》一書傳世。墨家在當時影響很大,墨子因反儒,創立墨學。重視科學。《墨子》一書中體現的墨子的思想在後世仍具有一定影響,廣為流傳的《千字文》中便記載了出自《墨子·所染》的「墨悲絲染」的故事。到了清朝,隨著諸子學的興起,學者對墨子思想的研究又提升到新的高度。
2016年,中國發射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定名為“墨子號”,以紀念墨子。
== 生平 ==
墨子曾學習儒術,因不滿“儒”之繁瑣,另立新說,聚徒講學。據說楚王曾計劃攻宋,墨子前往勸說楚王,並在與公輸般(魯班)的模擬攻防中取得勝利,楚王只得退兵。墨子的思想與主張見墨家。
《墨子·非儒篇》主要批駁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的禮義思想。墨子反對儒家婚喪之禮,實則是反對“親有差”。又指責儒家的禮樂與政事、生產皆無益,又透過晏嬰等之口,諷刺孔子與君與民都是口頭上講仁義,實際上鼓勵叛亂,惑亂人民《墨子·非儒》。墨子一生過著簡樸的生活,“量腹而食,度身而衣”《墨子·魯問》,主張“節用,節葬,非樂”,他的弟子也是“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上》。
== 姓名考 ==
歷史學界至今無法確定墨子的真實姓名,有以下各種說法。
=== 墨氏,名翟 ===
最傳統的說法是:墨子,墨氏,名翟,《呂氏春秋》、《淮南子》、《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內都如是稱。司馬遷沒有給墨子立傳,僅在孟子、荀卿傳後,有簡略記載:“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元和姓纂》稱:“墨氏,孤竹君之後,本墨氏,後改為墨氏,戰國時宋人。墨翟著書號墨子。”而《新唐書·藝文志》也沿用這種說法。童書業根據《廣韻·六脂》以及《姓氏急救篇》所引的《世本》文字“宋襄公子墨夷須為大司馬,其後有墨夷皋。”及《通志·氏族略》記載的“墨臺氏,子姓,宋成公子墨臺之後。”考證出,宋襄公之兄公子目夷(子魚),也就是《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所記載的著名的子魚論戰故事的主人公,其名目夷又寫作墨夷或墨臺,其後裔以墨夷為氏。童書業據此認為墨子為宋國公室子姓墨夷氏之後童書業. 《春秋左傳研究(校訂本)》(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8月),第222頁.,因此墨子繼承了貴族身份為宋國大夫。
=== 翟姓,名烏 ===
南齊孔稚圭所著的《北山移文》則稱墨翟為“翟子”,元朝伊世珍所著的《瑯環記》也附和此說,並認為墨子姓翟名烏。清朝周亮工所著的《固樹屋書影》更具體地提出:“以墨為道,今以姓為名。”認為他姓翟,並將姓轉成名;而“墨”是一種學派。晚清學者江瑔所著的《讀子卮言》承襲周亮工的說法,並進一步說明,以為古代確實有“翟”這姓氏,但無“墨”姓,而且戰國諸子中儒、道、名、法、陰陽、縱橫、雜、農、小說等,都沒以姓作為學派名,因此墨應該是學派的名稱。
=== 墨取自「刑罰」或「膚色」 ===
近代學者錢穆從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開研究,認為古人犯輕刑,則罰作奴隸苦工,故名墨為刑徒,實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為極。墨子和弟子們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這樣,就被稱為墨了錢穆《墨子傳略》。而歷史上西漢淮南王英布遭黥刑後稱為黥布,也是一證。而翟確實是名,因《墨子》和《呂氏春秋》記載墨翟,往往稱“翟”。
也有人認為墨家「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墨」即是「黧黑」。這有可能是對墨子刻苦自勵的一種形容詞。或者墨子根本是來自於印度或者阿拉伯的外族人李隆獻《墨子概說》.臺灣大學。
== 裡籍考 ==
墨子生於何處,現有書籍並無明確記載,歷史上也有不同的說法,曾有宋人說,楚人說,魯人說,甚至有印度人說等。其中魯人說已經為墨學界絕大部分人所認可。
===宋人說 ===
* 《史記·孟子荀卿列傳》:“蓋墨翟,宋之大夫,善守禦,為節用。或曰並孔子時,或曰在其後。”據此有學者稱其為宋人。此說一直流行到清代。
=== 楚人說 ===
* 清代畢沅注《墨子》時,據《呂氏春秋》高誘之注,並參照墨子諸多與魯陽文君的對話,推定其為魯陽人,即楚人。
=== 魯人說 ===
宋人說和楚人說遭到梁啟超的批駁。在《墨子學案》中,據《墨子·公輸》“歸而過宋”,力證非宋人。據《墨子·貴義》“墨子南遊於楚。”若墨子是楚國魯陽人,則當為“遊郢”。方授楚《墨學源流》,張純一《墨子魯人說》都對墨子宋人說、楚魯陽人說進行了批判。姜寶昌《從<呂氏春秋>高誘注論到墨子為東魯人而非西魯人》:畢沅誤讀了高誘注。姜寶昌《從<呂氏春秋>高誘注論到墨子為東魯人而非西魯人》《經濟參考報》2010年11月26日
清代孫詒讓作《墨子間詁》,在附文《墨子傳略》中,第一次提出墨子為魯國人。其主要依據為: 《墨子·貴義》“墨子自魯即齊”。《墨子·魯問》“以迎墨子於魯”。《呂氏春秋·愛類》“公輸般為雲梯,欲以攻宋,墨子聞之,自魯往”。
墨子出生地應為古代小邾國的“犁來城”(現山東山亭境內),犁來城後來歸屬魯國張如寒等,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1996年8月《墨子裡籍考論》。其主要依據有:墨子是宋國貴族目夷之後,2002年棗莊市山亭區東江遺址挖掘,證實了墨子出生於小邾國。墨子學說繼承了邾婁文化的傳統,而邾婁號稱“百工之鄉”,而墨子生活習慣和科技成就與此密切相關。該學說現得到絕大多數墨學研究者(匡亞明、任繼愈、楊向奎、張岱年、季羨林)的認同
=== 其他學說 ===
胡懷琛撰《墨翟為印度人辨》、《墨子學辨》等論著,首次提出墨子為印度人。他認為墨並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蠻狄」之音轉;而且墨子長得黑,主張兼愛、非攻,顯示墨子應該是婆羅門。金祖同、陳良盛等人則提出墨子可能是穆罕默德時代以前的近東人士,衛聚賢考證墨子應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
== 弟子 ==
早期墨家弟子很多,《公輸篇》:“墨子之說楚王曰:‘臣之弟子禽滑釐等三百人’”,《淮南王書》“亦謂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但現存有關墨子及墨家活動的資料很少,“而徒屬名籍亦莫能記述”孫貽讓:《墨學傳授第三》。現存史料中可考之稱“鉅子”者有孟勝、田襄子、腹䵍等三人。其他包括:耕柱子、禽滑釐、縣子碩、公尚過、隨巢子、胡非子。
== 著作 ==
現存《墨子》五十三篇,由墨子的各代門徒逐漸增補而成,是研究墨子和墨家學說的基本材料。近代有大量學者如錢臨照鑽研《墨經》,發現《墨經》幾乎涵蓋了哲學、邏輯學、心理學、政治學、倫理學、教育學、自然科學等多個學科內容。
==思想==
墨子主張非儒,反對儒家等級制度。 提倡科學兼愛非攻平等。墨子特別著重「利」和「功」,尤其是「國家百姓人民之利」,是評估一切價值的標準,合乎國家百姓人民之利的,才有價值;國家百姓人民之利,即是人民的「富庶」,凡能使人民富庶的事物,都是有用。其主張與效益主義相近。對百姓沒有直接用處或有害的事物都要將其節約,反對奢侈,主張節葬短喪,反對音樂;國家人民的最大問題,是國家人民的互相鬥爭,而互相鬥爭的起因,在於人民的互不相愛。墨子因而提出兼愛之說,兼愛能利人利己,為了阻止鬥爭,墨子提出「非攻」,反對戰爭,更付諸行動,研究防禦戰術,曾與魯班於攻防戰中較量。人沒有相愛的本能,為了促使人民兼愛,墨子提出種種的制裁,主張有神明在上,賞賜兼愛者與懲罰不兼愛的人,鬼神同樣賞善罰惡,人亦須自求多福,不應垂手而祈求神靈保祐。賞罰都是個人自招的,並非命定。
墨子也著重政治的制裁,要使世界和平,人民安樂,不但需要有一帝在天上,亦需要有一帝於人間。應以天子的號令為是非的絕對標準,除此之外不應再有其他標準,在下者一律服從,而天子又以「兼相愛交相利」為令,那麼天下人都會「兼相愛交相利」。天子代天發號施令,人民只可服從天子,天子可說兼君主與教皇於一身。《墨子·魯問》:「凡入國,必擇務而從事焉。國家昏亂,則語之尚賢、尚同;國家貧,則語之節葬、節用;國家熹音湛湎,則語之非樂、非命;國家淫僻無禮,則語之尊天、事鬼;國家務奪侵凌,則語之兼愛、非攻,故曰:擇務而從事焉。」
尚同:推舉賢人統治,由賢明的統治者來統一法的標準(法度)。
尚賢:尊重人才,把人才問題看成是國家政治中的頭等大事,主張賢者在位,能者稱職。
節葬:厚葬久喪會使國家貧窮、人民寡少、政治混亂,必須加以廢止。
節用:提倡極其刻苦樸素的生活,是極端救世的苦行學派,強調要做到不增加費用又要有利於人民。
非樂:從社會功利的角度出發,認為貴族所採用的禮樂制度,皆屬浪費而不實用,除加重人民負擔,也會影響國家經濟。
非命:不承認有「命定」的存在,認為人力定可勝過命運。如果人們相信命運,則只會使人們聽從命運的安排,進而懈志懶惰、喪失進取之心。
天志:認為天是有人格、有意志的,扮演主宰人倫秩序、施予賞善罰惡的能力與角色。
明鬼:墨子明鬼的目的,主要是想借助超人間的權威以限制當時統治集團 的殘暴統治。
兼愛:認為天下之所以亂,是因為人們之間缺乏無分別的愛,只要人們平等互愛、視人如己,就不會有不孝慈、盜賊、侵奪之事。
非攻:主張兼愛天下,放棄戰爭,以為攻伐是不義且不利的事。
非儒: 此篇主要是批駁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的禮義思想。墨子反對儒家婚喪之禮,實則是反對“親有差”。又指責儒家的禮樂與政事、生產皆無益,又透過晏嬰等之口,諷刺孔子與君與民都是口頭上講仁義,實際上鼓勵叛亂,惑亂人民。
== 科學研究 ==
墨子建立中國古代第一個邏輯學體系——墨家邏輯,主要以三物論為代表,三物分別為故、理、類。
墨子還是一個傑出的科學家,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為當時諸子所望塵莫及。墨子在《墨經》精到地闡述了經典力學中力的概念和力矩原理,提出“力”、“動”與“止”的定義。關於槓桿原理,亦提出了“重”、“權”(力)、“稱頭”(重臂)、“稱尾”(力臂)等概念。《墨經》中提出了“端”、“尺”、“區”、“穴”等概念,大致相當於近代幾何學上的點、線、面、體。墨子和他的學生做了世界上最早的針孔成像實驗,在當時就知道了光的直線傳播《墨子·經說下》:“景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入也高,高者之入也下。”。他也提出了“粒子論”的雛形,關於“端”的論述,指出“端”是不佔有空間的,是物體不可再細分的最小單位。
墨子的科學成就被中外眾多學者稱讚。蔡元培認為:“先秦唯墨子頗治科學”。墨子號人力飛機便是向墨子的“刻木為鳶,飛之三日”致敬。為向墨子在光學領域的突出成就致敬,中國將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命名為“墨子號”。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書籍
* 孫詒讓《墨子閒詁》
== 參閲 ==
* 《墨子》、墨家
* 墨學國際研討會、墨子國際研究中心
* 魯班、徐光啟
* 墨子號人力飛機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 延伸閱讀 ==
=== 相關閱讀 ===
* 戴卡琳:〈墨家“十論”是否代表墨翟的思想? 〉.
* 《墨子》全文線上閱讀 (簡繁體註釋翻譯)
*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墨子》全文與《墨子白話今譯》 ;《墨子》原文和英譯
* 《墨子閒詁》 (繁體)
=== 影視作品 ===
*電影《墨子》介紹(豆瓣)
*電影《墨子》觀看(1905電影網)
Category:中國思想家
Category:中國邏輯學家
Category:中國光學家
Category:中國力學家
Category:春秋戰國軍事人物
Category:春秋戰國政治人物
Category:春秋戰國作家
Category:商丘人
Category:滕州人
D翟
Category:墨姓
Category:歷史哲學家
Category:前5世紀哲學家
Category:中國政治哲學家 |
商鞅 | 商鞅(),中國歷史上戰國時代政治家、統帥,法家法派代表人物。衞國國君的後裔,姬姓,故稱為衛鞅,又稱公孫鞅。《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商君者,衛之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孫氏,其祖本姬姓也。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早年學習法家、兵家、雜家思想,後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國國內頒佈求賢令後由魏入秦,透過變法改革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的戶籍、法律、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軍收復了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部分失地。但商鞅在變法改革過程中制定了嚴酷的刑法打擊舊貴族,招致極大的怨恨,商鞅本人也遭到舊貴族勢力的報復,最終兵敗戰死,屍首遭五馬分屍。
商鞅及其變法對法家學派有著深遠的影響,法家學派後人將商鞅的言行與思想及其後學著作彙編成《商君書》。司馬遷著《史記》時,為商鞅單獨立《商君列傳》。此外,現代學者馬非百著《秦集史》、王蘧常著《秦史》時,都將商鞅和其門客屍佼合立於《公孫鞅傳》。
== 生平 ==
=== 早年 ===
商鞅是衛國嫡出或庶出公子與妻子或小妾所生的兒子(除了太子之外,諸侯嫡庶之子都被稱為公子,諸侯嫡庶之孫都被稱為公孫。商鞅在衛國可以自稱為公孫鞅。但在其他國家,只能自稱衛鞅。),年輕時喜歡刑名法術之學,受李悝、吳起的影響很大。他向屍佼學習雜家學說,《漢書·卷三十·藝文志》:《屍子》二十篇。名佼,魯人,秦相商君師之。鞅死,佼逃入蜀。後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病重時向魏惠王推薦商鞅,說:“公孫鞅年輕有才,可以擔任國相治理國家”。商鞅年輕,公叔痤見魏惠王無意願,又對魏惠王說:“主公如果不用公孫鞅,一定要殺掉他,不要讓他投奔別國。”魏惠王認為公叔痤已經病入膏肓,語無倫次,於是皆不採納。公叔痤私下要商鞅趕緊離開魏國,商鞅明白魏惠王未把自己放在眼裡,不採納公叔痤用他之言,也不會採納殺他之言,所以並沒有立即離開魏國。《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鞅少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座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賢,未及進。會座病,魏惠王親往問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諱,將柰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孫鞅,年雖少,有奇才,願王舉國而聽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公叔座召鞅謝曰:“今者王問可以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許我。我方先君後臣,因謂王即弗用鞅,當殺之。王許我。汝可疾去矣,且見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殺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公孫鞅也,豈不悖哉!”
=== 投奔秦國 ===
前362年,秦孝公繼位。當時黃河和殽山以東的戰國六雄已經形成,淮河、泗水之間有十多個小國。周王室勢力衰微,諸侯間用武力相互征伐吞併。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不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被諸侯們疏遠,像夷狄一樣對待。秦孝公繼位後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在國內頒佈了著名的求賢令,命國人、大臣獻富國強兵之策。秦孝公在求賢令中指出:“秦國自秦厲共公之後接連幾代不得安寧,國家內憂外患,魏國趁機奪取了祖先的河西之地。諸侯們疏遠秦國,恥辱沒有比這更大的了。賓客和群臣中誰能為秦國獻出富國強兵之策,我便給予他高官、土地的賞賜。”《史記·卷五·秦本紀》:孝公元年,河山以東強國六…淮泗之間小國十餘…諸侯力政,爭相併。秦僻在雍州,不與中國諸侯之會盟,夷翟遇之…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醜莫大焉…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公叔痤死後,商鞅聽說秦孝公在國內釋出求賢令,便攜帶李悝的《法經》投奔秦國,透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孝公。商鞅第一次用帝道遊說秦孝公,孝公聽後直打瞌睡並透過景監指責商鞅是個狂妄之徒,不可任用。五日後,商鞅再次會見秦孝公,用王道之術遊說,孝公不能接受並再次透過景監責備商鞅。商鞅第三次會見秦孝公時用霸道之術遊說,獲得孝公的肯定但沒有被採用,但商鞅此時已領會孝公心中的意圖。最後商鞅見孝公時暢談富國強兵之策,孝公聽時十分入迷,膝蓋不知不覺向商鞅挪動,二人暢談數日毫無倦意。景監不得其解,向商鞅詢問緣由。商鞅說秦孝公意圖在當今爭霸天下,所以對耗時太長才能取得成效的帝道、王道學說不感興趣。《魏書·卷一百一十一·刑罰志》:商君以法經六篇,入說於秦,議參夷之誅,連相坐之法。《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公叔既死,公孫鞅聞秦孝公下令國中求賢者,將修繆公之業,東復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寵臣景監以求見孝公。孝公既見衛鞅,語事良久,孝公時時睡,弗聽。罷而孝公怒景監曰:“子之客妄人耳,安足用邪!”景監以讓衛鞅。衛鞅曰:“吾說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後五日,復求見鞅。鞅復見孝公,益愈,然而未中旨。罷而孝公復讓景監,景監亦讓鞅。鞅曰:“吾說公以王道而未入也。請復見鞅。”鞅復見孝公,孝公善之而未用也。罷而去。孝公謂景監曰:“汝客善,可與語矣。”鞅曰:“吾說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誠復見我,我知之矣。”衛鞅復見孝公。公與語,不自知厀之前於席也。語數日不厭。景監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驩甚也。”鞅曰:“吾說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遠,吾不能待。且賢君者,各及其身顯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數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彊國之術說君,君大說之耳。然亦難以比德於殷周矣。”
=== 變法之爭 ===
秦孝公打算在秦國國內進行變法,又害怕國人議論紛紛,所以猶豫不決。秦孝公召開朝會命臣工商議此事,商鞅勸秦孝公說:“行動猶豫不決,就不會搞出名堂,辦事猶豫不決就不會成功。況且超出常人的行為,本來就會被世俗非議;有獨道見解的人,一定會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後都弄不明白,聰明的人事先就能預見將要發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謀劃新事物的創始,但可以和他們共享成功的歡樂。探討最高道德的人不與世俗合流,成就大業的人不與一般人共謀。因此,聖人只要能夠使國家強盛,就不必沿用舊的成法;只要能夠利於百姓,就不必遵循舊的禮制。”甘龍反駁說:“聖人不改變民俗來教育民眾,智者不改變已形成的法令來治理國家。順應民風民俗教育民眾,不費力就能成功;沿襲舊有制度來治理國家,官吏習慣而百姓安定。”商鞅說:“甘龍所說的,是世俗的說法。一般人安於舊有的習俗,而讀書人拘泥於書本上的見聞。這兩種人奉公守法還可以,但不能和他們談論成法以外的改革。夏商周三朝禮制不同能統一天下,春秋五霸法制不一能各自稱霸一方。聰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約;賢能的人變更禮制,尋常的人被禮制約束。”杜摯說:“沒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變法;沒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換舊制。仿效過去的法度沒有過失,遵循已有的禮儀不會出現偏差。”商鞅說:“治理國家沒有一成不變的辦法,有利於國家發展就能不仿效過去的法度。商湯、周武王不沿襲過去的法度能夠得天下,夏朝、商朝因遵循舊制而滅亡。反對舊法的人不能非議,而沿襲舊禮的人不值得讚揚。”秦孝公十分贊同商鞅的觀點。《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孝公既用衛鞅,鞅欲變法,恐天下議己。衛鞅曰:“疑行無名,疑事無功。且夫有高人之行者固見非於世;有獨知之慮者,必見敖於民。愚者闇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和於俗,成大功者不謀於眾。是以聖人苟可以彊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孝公曰:“善。”甘龍曰:“不然。聖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變法而治。因民而教,不勞而成功;緣法而治者,吏習而民安之。”衛鞅曰:“龍之所言,世俗之言也。常人安於故俗,學者溺於所聞。以此兩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與論於法之外也。三代不同禮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賢者更禮,不肖者拘焉。”杜摯曰:“利不百,不變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無過,循禮無邪。”衛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故湯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禮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禮者不足多。”孝公曰:“善。”
=== 墾草令 ===
變法之爭結束後,秦孝公於前359年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頒佈《墾草令》,作為全面變法的序幕。主要內容為:
改革方略 具體措施
刺激農業生產 以農業為本業。為刺激農業的發展,商鞅制定了增加農民數量,使全國各行各業的人都從事農業;禁止農民購買糧食,迫使農民專心務農;《商君書·墾令》:使商無得糴,農無得糶。農無得糶,則窳惰之農勉疾。商無得糴,則多歲不加樂;多歲不加樂,則饑歲無裕利;無裕利則商怯,商怯則欲農。窳惰之農勉疾,商欲農,則草必墾矣。實行愚民政策,隔絕農民與知識的接觸;《商君書·墾令》:國之大臣諸大夫,博聞辨慧遊居之事,皆無得為;無得居遊於百縣,則農民無所聞變見方。農民無所聞變見方,則知農無從離其故事,而愚農不知,不好學問。愚農不知,不好學問,則務疾農。知農不離其故事,則草必墾矣。強迫農民心如止水,使農民愚守於耕種;《商君書·墾令》: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則農民必靜。農靜,誅愚亂農之民欲農,則草必墾矣。整肅吏治,保證官吏廉潔奉公,政令措施一致,不拖延公務;裁減官吏的從屬人員,減少官吏擾農等措施。《商君書·墾令》:百縣之治一形,則迂者不飾,代者不敢更其制,過而廢者不能匿其舉。過舉不匿,則官無邪人。迂者不飾,代者不更,則官屬少而民不勞。官無邪則民不敖,民不敖,則業不敗。官屬少則徵不煩,民不勞則農多日。農多日,徵不煩,業不敗,則草必墾矣。《商君書·墾令》:無宿治,則邪官不及為私利於民,而百官之情不相稽。
抑制商業發展 以商業為末業。為抑制商業的發展,商鞅制定了商人不得賣糧;提高酒肉價格、加重商品銷售稅《商君書·墾令》:貴酒肉之價,重其租,令十倍其樸。;禁止百姓經營旅店、客舍;《商君書·墾令》:廢逆旅,則奸偽躁心私交疑農之民不行。逆旅之民無所於食,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禁止軍隊的市場出現歌姬,商人必須為軍隊提供兵器鎧甲;禁止軍隊內部的市場私自運送糧食,《商君書·墾令》:令軍市無有女子,而命其商;令人自給甲兵,使視軍興。又使軍市無得私輸糧者,則奸謀無所於伏。嚴格規範運送糧食的車輛;《商君書·墾令》:令送糧無得取僦,無得反庸;車牛輿重設,必當名。加重交通要道市集的稅賦;《商君書·墾令》:重關市之賦,則農惡商,商有疑惰之心。商人的奴僕必須服役等措施。《商君書·墾令》:以商之口數使商,令之廝輿徒重者必當名…商勞則去來齎送之禮無通於百縣。
重塑社會價值觀,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 加重處罰力度打擊國內心胸狹窄、性情急躁、懈怠懶惰、揮霍錢財、阿諛奉承的百姓;《商君書·墾令》:重刑而連其罪,則褊急之民不鬥,很剛之民不訟,怠惰之民不遊,費資之民不作,巧諛噁心之民無變也。五民者不生於境內,則草必墾矣。取消影響農業生產的娛樂活動;《商君書·墾令》:聲服無通於百縣,則民行作不顧,休居不聽。休居不聽,則氣不淫;行作不顧,則意必壹。意壹而氣不淫,則草必墾矣。改變秦國國內重視學問,鄙視農業生產的風氣。《商君書·墾令》:無以外權任爵與官,則民不貴學問,又不賤農。
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讓國內貴族加入到農業生產中 加重貴族的賦稅,限制其豢養食客;《商君書·墾令》:祿厚而稅多,食口眾者,敗農者也;則以其食口之數,賦而重使之,則辟淫遊惰之民無所於食。貴族子弟除嫡長子外必須服徭役,提高其免除徭役的條件;《商君書·墾令》:均出餘子之使令,以世使之,又高其解舍,令有甬,官食概,不可以闢役。禁止士大夫透過辯論、遊學來提高國內百姓的見聞;禁止貴族、官吏僱請傭人,迫使貴族子弟親自勞動。《商君書·墾令》:無得取庸,則大夫家長不建繕。愛子不惰食,惰民不窳,而庸民無所於食,是必農。
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 按農民收入糧食的數量統一徵收田租,即土地稅。《商君書·墾令》:訾粟而稅,則上壹而民平。加重貴族、商人的稅賦。
其他措施 在全國範圍內登記戶口,《商君書·境內》:四境之內,丈夫女子皆有名於上,生者著,死者削。禁止百姓擅自遷居。《商君書·墾令》:使民無得擅徙,則誅愚亂農之民無所於食而必農。將山川湖澤等自然資源收歸國有,禁止農民進入謀生。《商君書·墾令》:壹山澤,則惡農慢惰倍欲之民無所於食;無所於食則必農,農則草必墾矣。
=== 第一次變法 ===
《墾草令》在秦國成功實施後,秦孝公於前356年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史記·卷五·秦本紀》: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為左庶長。主要內容為:
改革方略 具體措施
改革戶籍制度,實行什伍連坐法 秦國的都、鄉、邑、聚都是自然形成的居民點,到秦獻公時為便於徵兵作戰和加強相互監視,實行了“戶籍相伍”制度,按五家為一伍作為基本單位將全國人口進行編制。《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秦獻公)十年,為戶籍相伍。商鞅變法時,在秦獻公“戶籍相伍”制度的基礎上增加什伍連坐法,將全國居民五家編成一伍,十家編成一什,以伍什為基本單位,居民相互監督檢舉,一家犯法,十家連坐。不告發奸人的處以腰斬;告發奸人的與斬敵首級受同樣賞賜,即賞賜告奸者爵位一級;隱藏奸人的與投降敵軍受同樣懲罰,即匿奸者本人將被處斬,其全家財產被充公。《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奸者與斬敵首同賞,《史記索隱·商君列傳》:謂告奸一人則得爵一級,故云“與斬敵首同賞”也。匿奸者與降敵同罰。《史記索隱·商君列傳》:案律:降敵者誅其身,沒其家,今匿奸者,言當與之同罰也。軍隊中同樣按五人為基本單位進行編制。商鞅還規定,出行較遠者及旅店的旅客必須持有官府印發的憑證,旅店不能收留沒有憑證的旅客住宿,否則店主與奸人同罪。
明令軍法,獎勵軍功 軍中爵位一級以下到小夫稱操士和校徒,爵位二級至不更稱為卒。軍隊按五人為單位進行編制,戰場上一人臨陣脫逃,加刑于其餘四人;四人中如有斬敵首級者,則免罪。每五名士兵中設有屯長,每百人中設有百將,戰爭期間沒有斬獲敵人首級的,該部隊的屯長和百將將被處斬。《商君書·境內》:軍爵,自一級已下至小夫,命曰校徒操士。公爵,自二級已上至不更,命曰卒。其戰也,五人束簿為伍;一人死,而剄其四人。能人得一首,則復。五人一屯長,百人一將。其戰,百將屯長必得斬首。士兵斬敵人首級滿三十三顆,屯長和百將賞賜爵位一級;攻城戰斬敵首級滿八千顆或野戰斬敵首級滿兩千顆,官吏自操士和校徒以上全部獲得賞賜。《商君書·境內》:得三十三首以上,盈論,百將屯長賜爵一級…能攻城圍邑斬首八千已上,則盈論;野戰斬首二千,則盈論。吏自操及校以上大將,盡賞行間之吏也。攻城戰時城的每個方向設有十八名衝鋒陷陣計程車兵,一隊士兵如能斬敵人首級五顆,則隊中每個士兵都將獲得爵位一級;如有人貪生怕死,則在軍前處以黥刑或劓刑示眾。《商君書·境內》:陷隊之士,面十八人。陷隊之士知疾鬥,得斬首隊五人,則陷隊之士,人賜爵一級。死,則一人後;不能死之,千人環睹,黥劓於城下。將官及各級官員配有短兵,將官戰死於戰事,加刑于短兵;短兵如能斬敵首級,則免罪。《商君書·境內》:戰及死事,而剄短兵;能人得一首,則復。戰後士兵將斬獲的敵兵首級示眾三天後交由將軍核實,核實無誤三天後可按軍功獲得爵位:《商君書·境內》:以戰故,暴首三,乃校三日,將軍以不疑致士大夫勞爵。士兵斬敵甲士首級一顆可得爵位一級,良田一頃,住宅土地九畝,役使無爵位的庶子一人,並且擁有擔任官吏的資格;《商君書·境內》:能得甲首一者,賞爵一級,益田一頃,益宅九畝。級除庶子一人,乃得入兵官之吏。斬敵甲士首級五顆可以役使本鄉的五戶人家;《荀子·議兵篇》:五甲首而隸五家。欲為官者斬敵甲士首級一顆可擔任五十石俸祿之官,斬敵甲士首級兩顆可擔任百石俸祿之官。《韓非子·定法》:斬一首者爵一級,欲為官者為五十石之官;斬二首者爵二級,欲為官者為百石之官。
廢除世卿世祿制度 商鞅的新法規定,凡是宗室、貴戚沒有軍功的,不得列入宗室的屬籍,不能享受貴族的特權。有軍功可以彰顯榮耀,沒有軍功即使富有也不能彰顯榮耀。《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
建立二十等軍功爵制 按軍功賞賜爵位,官吏必須從有爵位的人中選用。軍功爵制後來逐漸發展成二十等爵位制:一級為公士,二級為上造,三級為簪嫋,四級為不更,五級為大夫,六級為官大夫,七級為公大夫,八級為公乘,九級為五大夫,十級為左庶長,十一級為右庶長,十二級為左更,十三級為中更,十四級為右更,十五級為少上造,十六級為大上造,十七級為駟車庶長,十八級為大庶長,十九級為關內侯,二十級為徹侯。《漢書·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爵: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皆秦制,以賞功勞。土地、房產的分配以及家臣、奴婢的服飾,都按爵位等級決定。《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此外,二級以上的爵位可以用來抵罪。爵位自小夫至大夫,死後每高一級可在墳墓上多栽一棵樹來彰顯地位。《商君書·境內》:爵自二級以上,有刑罪則貶。爵自一級以下,有刑罪則已。小夫死,以上至大夫,其官級一等,其墓樹級一樹。
嚴懲私鬥 私鬥是指貴族間為爭奪土地、財產,聚集封地內邑兵進行的邑鬥。頻繁的私鬥不但破壞生產,而且造成大量無辜勞動力的傷亡。為徹底消除私鬥,商鞅的新法規定,凡聚眾私鬥的,視情節輕重處以不同的刑罰。《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為私鬥者,各以輕重被刑大小。
獎勵耕織,重農抑商 生產糧食布帛多的,可免除徭役。《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僇力本業,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凡是從事工商業或是因不生產導致貧困破產的人,連同妻子、兒女罰入官府為奴。《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事末利及怠而貧者,舉以為收孥。
改法為律,制定秦律 商鞅在李悝的《法經》六篇的基礎上改法為律,制定了《秦律》六篇,為《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唐律疏議·卷第一名例·凡七條》:魏文侯師於裡(李)悝,集諸國刑典,造法經六篇:一、盜法;二、賊法;三、囚法;四、捕法;五、雜法;六、具法。商鞅傳授,改法為律。注:改法為律者,謂《盜律》、《賊律》、《囚律》、《捕律》、《雜律》、《具律》也。用輕罪重罰的原則規範秦國人的行動,如在街道上倒灰將被處以黥刑。《漢書·卷二十七中之下·五行志》:秦連相坐之法,棄灰於道者黥。顏師古引孟康曰:商君為政以棄灰於道必坋人,坋人必鬥,故設黥刑以絕其源。
推行小家庭制 為充分利用國內勞動力,商鞅新法規定一戶有兩個兒子的,成年後必須分家獨立謀生,否則要加倍繳納賦稅。《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商鞅頒行新法前為取信於民,派人在國都後邊市場的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長的木頭,招募百姓中能把木頭搬到北門的人立即獲得賞金十兩。百姓們都感到很詫異,沒有人去搬。後商鞅將賞金追加至五十兩,終於有個人將木頭搬到北門,果然獲得賞金五十兩。商鞅藉此表明令出必行,絕不欺騙,史稱「徙木立信」。《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商鞅的新法在秦國實行一年後,百姓到國都抱怨新法不方便的人數以千計。此時正逢太子駟觸犯新法,商鞅認為新法之所以不能順利實行,是因為有貴族帶頭違反。因為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又不能施以刑罰,於是就處罰了太子之傅公子虔,以黥刑處罰了太子之師公孫賈。後公子虔又觸犯新法,被處劓刑。自此,秦國人就都遵守新法。商鞅的新法在秦國實行十年後,國內百姓都非常高興。秦國人路不拾遺,山中沒有盜賊,家家富裕充足。人民勇於為國家打仗,怯於私鬥,鄉村、城鎮秩序安定。百姓之中有當初說新法不方便現今說方便的,商鞅指責他們是擾亂教化之民,將他們全部遷往邊疆,此後百姓之中再無人敢議論新法。《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令行於民期年,秦民之國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數。於是太子犯法。衛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將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來言令便者,衛鞅曰“此皆亂化之民也”,盡遷之於邊城。其後民莫敢議令。
經過第一次變法後,秦國國力開始強大。前358年,秦國在西山(今河南省熊耳山以西)擊敗韓國的軍隊。《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韓昭侯元年(應為五年),秦敗我西山。前357年,楚宣王派右尹黑來迎娶秦孝公的女兒,與秦國聯姻。《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楚宣王)十三年,君(應為右)尹黑迎女秦。前355年,秦孝公與魏惠王在杜平(今陝西省澄城縣東)會盟,結束了秦國長期不與中原諸侯會盟的局面,《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孝公)七年,與魏王會杜平。後封為大良造《史記·秦本紀》:(秦孝公)十年,衛鞅為大良造。
=== 第二次變法 ===
咸陽(今陝西省咸陽市東北)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北依高原,南臨渭河,順渭河而下可直入黃河,終南山與渭河之間可直通函谷關。為便於向函谷關以東發展,秦孝公於前350年命商鞅徵調士卒,按照魯國、衛國的國都規模修築冀闕宮廷,營造新都,並於次年將國都從櫟陽(今陝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東南)遷至咸陽,同時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史記·卷五·秦本紀》:(秦孝公)十二年,作為咸陽,築冀闕,秦徙都之。主要內容為:
改革方略 具體措施
開阡陌封疆,廢井田,制轅田,允許土地私有及買賣 “陌”指畝與畝之間的小道,“阡”指百畝與百畝之間的小道,封疆則指大塊田地周圍所建築的封土堆和矮牆,是土地所有者的標記。商鞅變法時為充分利用秦國國內的土地和勞動力,重新劃分了全國耕地,去除了原有的阡陌封疆,將貴族的閒置耕地收回國有後重新分配,改周制百步為一畝為二百四十步為一畝。《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為田開阡陌封疆。《通典·卷一百七十四·州郡四·古雍州下》:按周制,步百為畝,畝百給一夫。即一頃也。商鞅佐秦,以一伕力餘,地利不盡,於是改制二百四十步為畝,百畝給一夫矣。商鞅還下令恢復了舊制的轅田,規定耕種轅田者不必按舊制每三年將土地交還國家,也不需根據轅田的分配遷徙搬家。《漢書·卷二十八下·地理志》:孝公用商君,制轅田,開仟伯,東雄諸侯。顏師古引孟康曰:三年爰土易居,古制也。末世侵廢,商鞅相秦,復立爰田…爰在其田,不復易居也。此外,商鞅還下令允許土地自由買賣。《漢書·卷二十四上·食貨志》: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
推行縣制 將秦國國內村莊合併為41縣,縣衙內設定縣令處理縣內政務。《史記·卷五·秦本紀》:並諸小鄉聚,集為大縣,縣一令,四十一縣。前349年,秦國開始在各縣設定定額俸祿的官吏。《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孝公)十三年,初為縣,有秩吏。滿萬戶以上的縣設定縣令,不滿萬戶的縣設定縣長,俸祿三百石至一千石不等。縣令、縣長之下設定縣丞輔佐縣令,設定縣尉處理縣內軍務,俸祿二百石至四百石不等。此外還設若干俸祿一百石以下的少吏協助工作。《漢書·卷十九·百官公卿表》:縣令、長,皆秦官,掌治其縣。萬戶以上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減萬戶為長,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為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為少吏。
初為賦 在徵收田租的基礎上,秦孝公於前348年開始在國內加收口賦,即人頭稅。《史記·卷五·秦本紀》:(秦孝公)十四年,初為賦。
統一度量衡 商鞅變法前,秦國各地度量衡不統一。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商鞅製造了標準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規定1標準尺約合今0.2308864公尺,1標準升約合今0.20063492公升。此外商鞅還規範了進位制度,統一了鬥、桶、權、衡、丈、尺,《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平鬥桶權衡丈尺。規定六尺為一步,《通典·卷一百七十·刑法八·寬恕 囚繫 舞紊 峻酷 開元格》:秦孝公納衛鞅說,變法令,舍人無驗者坐之,棄灰於路者刑,步過六尺者罰。二百四十步為一畝,五十畝為一畦。《一切經音義·卷七十七》引《風俗通義》:秦孝公以二百四十步為畮,五十畮為畦。
燔詩書而明法令,塞私門之請,禁遊宦之民 為統一思想明確法令,排除復古思想的干擾,商鞅下令焚燒《詩經》、《尚書》以及諸子百家的著作來明確法令。商鞅同時下令在秦國國內杜絕走後門的私人請託,禁止他國士子透過遊說獲得官職。《韓非子·和氏第十三》:商君教秦孝公以連什伍,設告坐之過,燔詩書而明法令,塞私門之請而遂公家之勞,禁遊宦之民而顯耕戰之士。
執行分戶令 為徹底挖掘國內剩餘勞動力,去除秦國民間戎狄風俗。商鞅頒佈法令廢除大家庭制,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
經過第二次變法後,秦國國力更加強大。周顯王派使臣賜予秦孝公霸主的稱號,諸侯各國都派使者前來祝賀。《史記·卷五·秦本紀》:(秦孝公)十九年,天子致伯。(秦孝公)二十年,諸侯畢賀。前348年,韓昭侯親自前往秦國,與秦孝公簽訂停戰盟約。《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韓昭侯十一年(應為十五年),昭侯如秦。前342年,秦孝公派太子駟率領西戎九十二國朝見周顯王,顯示了秦國西方霸主的地位。《後漢書·卷八十七·西羌傳》:時秦孝公雄強,威服羌戎。孝公使太子駟率戎狄九十二國朝周顯王。
=== 河西之戰 ===
收復河西失地、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是秦獻公、秦孝公兩代國君的願望。秦孝公繼位後,更是將收復河西失地作為國家的首要任務之一。前354年,趙國進攻魏國的盟國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均在今河南省長垣縣),《古本竹書紀年·魏紀》: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鄲伐衛 ,取漆富丘,城之。此舉招致了魏國的干涉,魏國派兵包圍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趙成侯)二十一年,魏圍我邯鄲。秦孝公則趁魏軍主力出擊之機,派軍隊偷襲魏國,進攻魏河西長城重要據點元裡(今陝西省澄城縣南),大敗魏軍,殲滅守軍7000人並佔領少梁(今陝西省韓城市西南),《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孝公)八年,與魏戰元裡,斬首七千,取少梁。此戰為秦孝公時期收復河西失地的序幕。經過兩次變法後的秦國國力強大,而商鞅作為收復河西的主將,在戰爭中顯示了他的軍事及外交才能。
==== 安邑、固陽之戰 ====
前353年,趙成侯派使者向齊國求援,《戰國策·卷八·齊策一·邯鄲之難》:邯鄲之難,趙求救於齊。齊威王派兵分兩路救援趙國,一路齊軍與宋國景㪨、衛國公孫倉所率部隊會合,圍攻魏國的襄陵(今河南省睢縣)。《古本竹書紀年·魏紀》:梁惠成王十七年,宋景㪨、衛公孫倉會齊師,圍我襄陵。同年,魏軍主力攻破趙國首都邯鄲,但在桂陵之戰被另一路由田忌、孫臏所率領的齊國軍隊擊敗。《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魏惠王十八年(應為十七年),邯鄲降。齊敗我桂陵。楚宣王也派大將景舍率兵救援趙國,奪取了魏國睢水、濊水之間的土地。《戰國策·卷十四·楚策一·邯鄲之難》: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趙。邯鄲拔,楚取睢、濊之間。秦孝公趁魏國國內空虛之機,於前352年任命商鞅為大良造,率兵長驅直入,包圍魏國並佔領魏國舊都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史記·卷五·秦本紀》:(秦孝公)十年,衛鞅為大良造,將兵圍魏安邑,降之。魏惠王急忙派軍隊在上郡要地固陽(即定陽,今陝西省延安市東)以東修建崤山長城(東南起崤山,西北至黃河)來阻止秦軍的進攻。《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魏惠王)十九年(應為十八年),築長城,塞固陽。前351年,商鞅又率兵包圍並佔領固陽。《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孝公)十一年,衛鞅圍固陽,降之。
前352年,魏惠王呼叫韓國的軍隊擊敗包圍襄陵的齊、宋、衛聯軍,齊國被迫請楚國大將景捨出面調停,各國休戰。《古本竹書紀年·魏紀》:(梁惠成王)十八年, 惠成王以韓師敗諸侯師於襄陵。齊侯使楚景舍來求成。公會齊、宋之圍。前351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撤出趙國首都邯鄲。《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趙成侯)二十四年,魏歸我邯鄲,與魏盟漳水上。魏國陸續與各國和談後,集中兵力向西反攻,奪回安邑幷包圍固陽。為爭取時間在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秦孝公於前350年與魏惠王在彤地(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西南)會盟修好,緩和了兩國緊張的關係。《史記·卷四十四·魏世家》:(魏惠王)二十一年(應為二十年),與秦會彤。
==== 逢澤會盟 ====
魏惠王以朝見周天子為名,召集泗上十二諸侯舉行會盟,圖謀攻秦。秦孝公下令加強防守,並採納商鞅“尊魏為王”的策略來改變魏國進攻秦國的意圖。前344年,秦孝公派商鞅遊說魏惠王,勸說他除了號令宋、衛、鄒、魯等十二個小國外,還要向北聯合燕國,向東攻打齊國,迫使趙國屈服;向西聯合秦國,向南攻打楚國,迫使韓國屈服,這樣霸業可成。商鞅還建議魏惠王順從天下之志,先行稱王,再圖霸業。魏惠王聽從商鞅的遊說開始稱王,按照天子的規格大建宮室,製作丹衣和九施、七星之旗,並召集各小國參加逢澤(今河南省開封市南)會盟,秦公子少官和趙肅侯也應邀參加,諸侯會盟後又前往朝見周天子。魏惠王僭越禮制的行為引起了齊、楚等國的憤怒,諸侯紛紛倒向齊國。《戰國策·卷十二·齊策五·蘇秦說齊閔王》:昔者魏王擁土千里,帶甲三十六萬,其強而拔邯鄲,西圍定陽,又從十二諸侯朝天子,以西謀秦。秦王恐之,寢不安席,食不甘味,令於境內,盡堞中為戰具,竟為守備,為死士置將,以待魏氏。衛鞅謀於秦王曰:‘夫魏氏其功大,而令行於天下,有十二諸侯而朝天子,其與必眾。故以一秦而敵大魏,恐不如。王何不使臣見魏王,則臣請必北魏矣。’秦王許諾。衛鞅見魏王曰:‘大王之功大矣,令行於天下矣。今大王之所從十二諸侯,非宋、衛也,則鄒、魯、陳、蔡,此固大王之所以鞭箠使也,不足以王天下。大王不若北取燕,東伐齊,則趙必從矣;西取秦,南伐楚,則韓必從矣。大王有伐齊、楚心,而從天下之志,則王業見矣。大王不如先行王服,然後圖齊、楚。’魏王說於衛鞅之言也,故身廣公宮,制丹衣柱,建九斿,從七星之旟。此天子之位也,而魏王處之。於是齊、楚怒,諸侯奔齊。《戰國策·卷六·秦策四·或為六國說秦王》:魏伐邯鄲,因退為逢澤之遇,乘夏車,稱夏王,朝為天子,天下皆從。《史記·卷五·秦本紀》:(秦孝公)二十年(應為十八年),諸侯畢賀。秦使公子少官率師會諸侯逢澤,朝天子。
==== 西鄙之戰 ====
前341年,魏國在馬陵之戰遭受齊國重創,主將龐涓自殺,太子申被俘。商鞅趁機對秦孝公說:“秦國和魏國的關係,就像人得了心腹疾病,不是魏國兼併秦國,就是秦國吞併魏國。魏國地處山嶺險要的西部,佔據崤山以東,與秦國以黃河為界。形勢有利時就向西侵犯秦國,不利時就向東擴充套件領地。如今君上聖明賢能,秦國繁榮昌盛。而魏國剛剛被齊國擊敗,可以趁此良機攻打魏國。魏國抵擋不住秦國的攻勢,必然要向東撤退。魏國一向東撤退,秦國就佔據了黃河和崤山險固的地勢,向東可以控制各國諸侯,這可是一統天下的帝王基業啊!”秦孝公採納商鞅的建議,決定趁魏國實力尚未恢復之機,大舉攻魏。《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其明年,齊敗魏兵於馬陵,虜其太子申,殺將軍龐涓。其明年,衛鞅說孝公曰:“秦之與魏,譬若人之有腹心疾,非魏並秦,秦即並魏。何者?魏居嶺厄之西,都安邑,與秦界河而獨擅山東之利。利則西侵秦,病則東收地。今以君之賢聖,國賴以盛。而魏往年大破於齊,諸侯畔之,可因此時伐魏。魏不支秦,必東徙。東徙,秦據河山之固,東鄉以制諸侯,此帝王之業也。”孝公以為然,使衛鞅將而伐魏。
前341年,秦國聯合齊、趙兩國攻打魏國。同年九月,秦孝公派商鞅進攻魏河東,魏派公子卬迎戰。兩軍對峙時,商鞅派使者送信給公子卬,說:“我當初與公子相處的很快樂,如今你我成了敵對兩國的將領,不忍心相互攻擊,我可以與公子當面相見,訂立盟約,痛痛快快地喝幾杯然後各自撤兵,讓秦魏兩國相安無事。”公子卬赴會時被商鞅埋伏的甲士俘虜,商鞅趁機攻擊魏軍,魏軍大敗。魏惠王被迫割讓河西部分土地求和,此時魏惠王說:“寡人真後悔沒有聽公叔痤的話。”商鞅因戰功獲封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古本竹書紀年·魏紀》:(魏惠王)二十九年五月,齊田朌伐我東鄙;九月,秦衛鞅伐我西鄙;十月,邯鄲伐我北鄙。王攻衛鞅,我師敗績。《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魏使公子卬將而擊之。軍既相距,衛鞅遺魏將公子卬書曰:“吾始與公子驩,今俱為兩國將,不忍相攻,可與公子面相見,盟,樂飲而罷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為然。會盟已,飲,而衛鞅伏甲士而襲虜魏公子卬,因攻其軍,盡破之以歸秦。魏惠王兵數破於齊秦,國內空,日以削,恐,乃使使割河西之地獻於秦以和…梁惠王曰:“寡人恨不用公叔痤之言也。”衛鞅既破魏還,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為商君。
=== 趙良的警告 ===
商鞅在秦國執政二十一年,招來貴族宗室怨恨。趙良透過孟蘭皋去見商鞅,商鞅對他說:“當初秦國的習俗和戎狄一樣,父子不分開,男女老少同居一室。如今我改變了秦國的教化,使他們男女有別,分居而住。我徵調士卒大造宮廷城闕,把秦國營建的像魯國、衛國一樣。您看我治理秦國,與五羖大夫百里奚比,誰更有才幹?”趙良說:“那五羖大夫,是楚國偏僻的鄉下人,他聽說秦穆公賢明,就想當面去拜見卻苦於沒有路費,就把自己賣給秦國人,穿著粗布短衣給人家餵牛。秦穆公知道這件事後把他提拔起來,凌駕於萬人之上,秦國沒有人不滿意。他出任秦相期間,向東討伐過鄭國,三次擁立晉國的國君,一次出兵救晉;他在秦國境內施行德化,巴國前來納貢;他施德政於諸侯,四方少數民族前來朝見,由余聽說後,不遠萬里趕來敲門投奔。五羖大夫出任秦相,勞累不坐車,酷暑炎熱不打傘,走遍國中不用隨從的車輛,不帶武裝防衛,他的功名永載史冊,他的德行施教於後代。五羖大夫死時,秦國不論男女都痛哭流涕,連小孩子也不唱歌謠,正在舂米的人也因悲哀而不發出相應的呼聲,這就是五羖大夫的德行啊。如今您能夠見到秦君,靠的是秦君寵臣景監的推薦介紹,這就談不上什麼名聲了。身為秦國國相不為百姓造福而大規模地營建宮闕,這就談不上為國家建立功業了。懲治太子的師傅,用嚴刑酷法殘害百姓,這是積累怨恨、聚積禍患啊。教化百姓比命令百姓更深入人心,百姓模仿君臣的行為比命令百姓更為迅速。如今您卻違情背理地建立權威、變更法度,這不是對百姓施行教化啊。您又在封地南面稱君,天天用新法來逼迫秦國的貴族子弟。公子虔閉門不出已經八年了,您又殺死祝歡,用黥刑處罰公孫賈。這幾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您一出門,後邊就跟著數以十計的戰車,車上都是頂盔貫甲、身強力壯、持矛操戟的貼身警衛,您離開這些警衛肯定不敢自己出門。您的處境就好比早晨的露水,面臨很快消亡的危險。您還打算要延長自己的壽命嗎?那為什麼不把封地交還給秦國,到偏僻荒遠的地方澆園自耕;勸秦君重用那些隱居山林的賢才,贍養老人,撫育孤兒,使父兄相互敬重;依功序爵,尊崇有德之士,這樣才可以稍保平安。您還要貪圖封地的富有,以獨攬秦國的國政為寵幸,聚集百姓的怨恨,秦君一旦捨棄賓客而不能當朝,秦國想要拘捕您的人還能少嗎?您喪身的日子就會像抬起腳來那樣迅速地到來。”但商鞅最終沒有聽從趙良的勸告。《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趙良見商君。商君曰:“鞅之得見也,從孟蘭皋,今鞅請得交,可乎?”趙良曰:“僕弗敢原也。孔丘有言曰:‘推賢而戴者進,聚不肖而王者退。’僕不肖,故不敢受命。僕聞之曰:‘非其位而居之曰貪位,非其名而有之曰貪名。’僕聽君之義,則恐僕貪位貪名也。故不敢聞命。”商君曰:“子不說吾治秦與?”趙良曰:“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虞舜有言曰:‘自卑也尚矣。’君不若道虞舜之道,無為問僕矣。”商君曰:“始秦戎翟之教,父子無別,同室而居。今我更制其教,而為其男女之別,大築冀闕,營如魯衛矣。子觀我治秦也,孰與五羖大夫賢?”趙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武王諤諤以昌,殷紂墨墨以亡。君若不非武王乎,則僕請終日正言而無誅,可乎?”商君曰:“語有之矣,貌言華也,至言實也,苦言藥也,甘言疾也。夫子果肯終日正言,鞅之藥也。鞅將事子,子又何辭焉!”趙良曰:“夫五羖大夫,荊之鄙人也。聞秦繆公之賢而原望見,行而無資,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繆公知之,舉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國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東伐鄭,三置晉國之君,一救荊國之禍。發教封內,而巴人致貢;施德諸侯,而八戎來服。由余聞之,款關請見。五羖大夫之相秦也,勞不坐乘,暑不張蓋,行於國中,不從車乘,不操干戈,功名藏於府庫,德行施於後世。五羖大夫死,秦國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謠,舂者不相杵。此五羖大夫之德也。今君之見秦王也,因嬖人景監以為主,非所以為名也。相秦不以百姓為事,而大築冀闕,非所以為功也。刑黥太子之師傅,殘傷民以駿刑,是積怨畜禍也。教之化民也深於命,民之效上也捷於令。今君又左建外易,非所以為教也。君又南面而稱寡人,日繩秦之貴公子。詩曰:‘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何不遄死。’以詩觀之,非所以為壽也。公子虔杜門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殺祝歡而黥公孫賈。詩曰:‘得人者興,失人者崩。’此數事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後車十數,從車載甲,多力而駢脅者為驂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車而趨。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書曰:‘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君之危若朝露,尚將欲延年益壽乎?則何不歸十五都,灌園於鄙,勸秦王顯巖穴之士,養老存孤,敬父兄,序有功,尊有德,可以少安。君尚將貪商於之富,寵秦國之教,畜百姓之怨,秦王一旦捐賓客而不立朝,秦國之所以收君者,豈其微哉?亡可翹足而待。”商君弗從。
thumb|right|200px|商鞅被施刑圖 明·馮夢龍 《新列國志》插圖
=== 作法自斃 ===
前338年,秦孝公病危,《戰國策》記載秦孝公想傳位於商鞅,商鞅推辭不接受。《戰國策·卷三·秦策一·衛鞅亡魏入秦》: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傳商君,辭不受。 趙良警告的五個月後,秦孝公去世,其子秦惠文君繼位。《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後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 商鞅想要告老退休,有人向秦惠文君說:“大臣功高蓋主就會危害國家社稷,對身邊的人過於親近就會惹來殺身之禍。現如今秦國的男女老幼只知道商鞅的新法,而不知道君上您。況且君上您與商鞅有仇,願君上早下決斷。”《戰國策·卷三·秦策一·衛鞅亡魏入秦》:孝公已死,惠王代後,蒞政有頃,商君告歸。人說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親者身危。今秦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讎也,願大王圖之。”公子虔等人也告發商鞅謀反,秦惠文君於是派人捉拿商鞅。商鞅逃至邊關,晚上想住宿旅店,因未帶身份證件,店主不知道是商鞅本人,害怕新法連坐而不敢留宿。商鞅感嘆道:“制定的法律竟然遺害到了這種地步!”《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發吏捕商君。商君亡至關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無驗者坐之。”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這就是成語“作法自斃”的來歷。
商鞅帶領親屬及手下隨從逃亡至魏國,魏將穰疵怨恨商鞅用欺騙的手段俘虜公子卬、擊敗魏軍,將其驅逐回秦國。《呂氏春秋·卷二十二·慎行論·無義》:公孫鞅以其私屬與母歸魏,襄(穰)疵不受,曰:“以君之反公子卬也,吾無道知君。”《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卬而破魏師,弗受。商君欲之他國。魏人曰:“商君,秦之賊。秦強而賊入魏,弗歸,不可。”遂內秦。商鞅回秦後被迫潛回封地,發動邑兵攻打鄭縣(今陝西省華縣)。秦惠文君派兵攻打,商鞅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秦惠文君同時下令誅滅商鞅全族。《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商君既復入秦,走商邑,與其徒屬發邑兵北出擊鄭。秦發兵攻商君,殺之於鄭黽池(應為彤地)。秦惠王車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滅商君之家。《史記·卷十五·六國年表》:(秦孝公)二十四年,孝公薨,商君反,死彤地。商鞅死後,他所推行的新法並沒有被廢除,而是一直影響著秦國乃至以後的秦朝。《韓非子·定法第四十三》:及孝公、商君死,惠王即位,秦法未敗也。
== 著作 ==
《漢書·藝文志》在法家論著中記載商鞅著有《商君》29篇,兵家權謀論著中著有《公孫鞅》27篇。《漢書·卷三十·藝文志》:《商君》二十九篇。……《公孫鞅》二十七篇。其中《公孫鞅》已失傳,現存的《商君書》共有24篇,其中第16篇刑約和第21篇御盜內容已失傳。此外,《群書治要·卷三十六》還摘錄有《商君書·六法》一段文字。《群書治要·卷三十六·商君子治要》。
《商君書》又稱《商子》,是由商鞅的言行和思想及法家後學著作彙編而成,是法家學派的代表作品之一。書中主張以法治國、重農抑商、重戰尚武、重刑輕賞,貶斥儒家學說、縱橫家及遊俠。以下為《商君書》的篇目及主要內容:
篇目 主要內容
更法 變法前夕商鞅與甘龍、杜摯在秦孝公面前圍繞變法展開的一場爭論。
墾令 二十種重農抑商、開墾荒地的法令及法令的意義、理論根據和實行後的效果。
農戰 闡述重農、重戰的重要性。
去強 圍繞富國強兵的闡述一系列具體措施。
說民 論述治理百姓的問題。
算地 治國要規劃利用全國的土地,實行以地養戰的政策。篇中還提到打壓國內說客、隱士、遊俠、手工業者及商人和重刑輕賞。
開塞 從人類社會的發展一步步論述到戰國時代,得出只有法治才是唯一行得通的政治道路的結論。
壹言 論述專一從事農戰。
錯法 論述賞罰問題。
戰法 論述一系列戰爭的戰略戰術。
立本 論述強兵勝敵之法。
兵守 論述防禦戰的戰略戰術。
靳令 論述法治的原則、內容及目的。
修權 論述治國的三個要素:法度、信用和權力。
徠民 用優待移民的方式招徠三晉的百姓。
刑約 原文已失傳。
賞刑 提出三個政治主張:壹賞、壹刑、壹教。
畫策 為國君提出治國方略:實行法治、推行強權政治、重刑重戰。
境內 秦國國內的一些政治、軍事制度及有關措施。
弱民 推行弱民政策,反對強民政策。
御盜 原文已失傳。
外內 論述重農重戰的政策。
君臣 論述國君統治臣民的方法。
禁使 國君如何利用勢(統治權)、術(統治手段)來治理臣民。
慎法 主張法治,反對賢治。
定分 推行法令的辦法、指出法令是治國的根本措施、強調法令必須明白易知。
此外,《漢書·藝文志》在農家論著中記載有《神農》二十篇,顏師古引劉向的《七略·別錄》認為此書疑為李悝和商鞅所著。《漢書·卷三十·藝文志》:《神農》二十篇。六國時,諸子疾時怠於農業,道耕農事,託之神農。顏師古注:劉向別錄雲疑李悝及商君所說。
thumb|right|300px|廢井田,開阡陌(漢畫像磚)
== 思想 ==
商鞅的思想可分為兩方面,他具有法家共有的思想,此外他還具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前者使商鞅成為法家的一個派系,後者使商鞅的思想具有自己的特色。
=== 共同思想 ===
法家認為政治目標要固定,而政治手段需要靈活。為實現政治目標要調動所有的政策和組織,靈活的採用相應的手段,以便實現這個目標,法家掌握權力後透過變法革新就是基於這個理論。商鞅在變法之爭時提到的“聖人苟可以強國,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禮”就成為了秦國政治的指導原則,使秦國領先於山東六國。其次,法家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執法不避權貴、刑上大夫表明了他堅決貫徹了法家的這一主張。最後,法家還有一個共性就是“明法”,商鞅一樣抱著這種態度和精神來推行政治改革,讓百姓知曉法律。例如蔡澤遊說范雎時曾說:“夫商君為秦孝公明法令”,韓非也說商鞅“燔詩書而明法令”,可見商鞅不但在言論上明法,在行動上也以此為目標。
=== 獨立思想 ===
商鞅獨立的思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商鞅主張全農的經濟政策,為此他頒佈了《墾草令》,制定出二十種重農和開墾荒地的辦法。一方面直接或間接的刺激農業發展,一方面打壓工商業。其次,商鞅主張重刑厚賞。商鞅認為人的本性是趨利畏罪的,只要重刑厚賞,就可以很好的治理人民,使國家安定。為此商鞅一方面制定嚴酷的刑法治理人民,一方面重賞立信。韓非在《韓非子·奸劫弒臣第十四》中評價商鞅的什伍連坐法:“犯之者其誅重而必,告之者其賞厚而信”可為明證。再次,商鞅主張重戰尚武,具有軍國主義思想。商鞅通曉法家、兵家兩家思想,兼有政治、軍事的雙重性格,這使他不但重法,而且重兵。商鞅反覆強調政治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取得軍事上的成功,為此商鞅鼓勵對外發動戰爭以及按軍功彰顯榮耀,並在變法時頒佈了獎勵軍功的法令。最後,商鞅主張國家應統一民眾的心智,制定統一的制度,實現統一的目標。商鞅治理秦國,使百姓專注於農耕和兵戰兩件事,全國各個階層及各行各業的人必須從事農業和軍事有關的活動,剝奪百姓獨立的思想和行動,全國的政策法規都必須針對重農重戰的國策來制定。為此,商鞅還為秦國制定了統一的賦稅和度量衡制度。
=== 影響 ===
商鞅的思想在商鞅死後經過發展逐漸形成一門學派,鄭良樹稱為商鞅學派。商鞅學派經過建立、開拓、發展、定型和後勁五個階段,配合秦的歷史,逐漸成為主宰秦國乃至秦朝的思想主流。
== 評價 ==
=== 正面評價 ===
==== 革法明教 ====
商鞅透過變法將秦國改造成富裕強大之國,為秦國將來統一六國,建立一統天下的秦朝,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鹽鐵論·卷二·非鞅》:秦任商君,國以富強,其後卒並六國而成帝業。歷朝歷代對於商鞅進行的富國強兵的變法都有極高的評價,例如:
蔡澤評價商鞅:夫商君為秦孝公明法令,禁奸本,尊爵必賞,有罪必罰,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決裂阡陌,以靜生民之業而一其俗,勸民耕農利土,一室無二事,力田稸積,習戰陳之事,是以兵動而地廣,兵休而國富,故秦無敵於天下,立威諸侯,成秦國之業。見《史記·卷七十九·范雎蔡澤列傳》。李斯評價商鞅: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見《諫逐客書》。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評價商鞅:鞅去衛適秦,能明其術,強霸孝公,後世遵其法。見《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桑弘羊稱讚商鞅:昔商君相秦也,內立法度,嚴刑罰,飭政教,奸偽無所容。外設百倍之利,收山澤之稅,國富民強,器械完飾,蓄積有餘、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動而地割,兵休而國富…功如丘山,名傳後世。見《鹽鐵論·卷二·非鞅》。劉向評價商鞅:秦孝公保崤函之固,以廣雍州之地,東並河西,北收上郡,國富兵彊,長雄諸侯,周室歸籍,四方來賀,為戰國霸君,秦遂以彊,六世而並諸侯,亦皆商君之謀也。
北宋的王安石曾賦詩稱讚商鞅:自古驅民在信誠,一言為重百金輕。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見王安石 《商鞅》。梁啟超的作品《中國六大政治家》將商鞅與管仲、諸葛亮、李德裕、王安石和張居正並列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麥孟華給予了商鞅“法學之鉅子,政治家之雄”的極高評價。陳啟天評價商鞅的變法“不但創造了秦國的命運,而且決定了秦後二千年的政治歷史”,商鞅是一位“革新的、實行的大政治家”。毛澤東對商鞅評價很高,說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國富民偉大的政治家,是一個具有宗教徒般篤誠和熱情的理想主義者”。青年毛澤東寫道:商鞅的新法“懲奸宄以保人民之權利,務耕織以增進國民之福力,尚軍功以樹國威,孥貪怠以絕消耗。此誠我國從來未有之大政策”。 他還稱讚商鞅“可以稱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真正徹底的改革家,他的改革不僅限於當時,更影響了中國數千年”。
==== 盡公不為私 ====
商鞅執法不避權貴,治理國家殫精竭慮、盡公不為私的精神也得到了廣泛的肯定。范雎評價商鞅:夫公孫鞅事孝公,極身毋二,盡公不還死,信賞罰以致治,竭智慧,示請素,蒙怨咎,欺舊交,虜魏公子卬,卒為秦禽將,破敵軍,攘地千里。見《戰國策·卷五·秦策三·蔡澤見逐於趙》。韓非稱讚商鞅:塞私門之請而遂公家之勞。《戰國策》稱讚商鞅: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無私,罰不諱強大,賞不私親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兵革強大。見《戰國策·卷三·秦策一·衛鞅亡魏入秦》。劉向評價商鞅:夫商君極身無二慮,盡公不顧私,使民內急耕織之業以富國,外重戰伐之賞以勸戎士。法令必行,內不私貴寵,外不偏疏遠。是以令行而禁止,法出而奸息。見劉歆 《全漢文·卷四十·新序論》。
==== 軍事才能 ====
此外,商鞅作為統帥為秦國攻城略地,拓地千里,許多著作將商鞅與當時的名將並稱。《漢書·刑法志》將商鞅與吳國的孫武、齊國的孫臏、魏國的吳起並稱;《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當時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荀子·議兵篇》將商鞅與齊國的田單、楚國的莊蹻、燕國的樂毅並稱。《荀子·議兵篇》:故齊之田單,楚之莊蹻,秦之衛鞅,燕之繆蟣,是皆世俗所謂善用兵者也。
=== 負面評價 ===
==== 人性刻薄 ====
司馬遷對商鞅評價不高,他認為商鞅用膚淺的帝王之術取悅秦孝公、透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走門路這些不光彩手段獲得重用後,在秦國國內採用近乎“暴力”的手段進行快速改革、處罰公子虔、欺騙公子卬、不聽趙良的勸告,這些足以證明他是個刻薄少恩的人。《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商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幹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卬,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餘嘗讀商君開塞耕戰書,與其人行事相類。卒受惡名於秦,有以也夫!
==== 加劇貧富懸殊 ====
董仲舒批評說:商鞅廢除井田,導致“富者田連仟伯,貧者亡立錐之地”。《漢書·卷二十四上·食貨志》:至秦則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賣買,富者田連仟伯,貧者亡立錐之地。班固認為商鞅變法加劇了百姓的貧富懸殊以及諸侯國之間相互兼併,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的安定。《漢書·卷二十四上·食貨志》:及秦孝公用商君,壞井田,開阡陌,急耕戰之賞,雖非古道,猶以務本之故,傾鄰國而雄諸侯。然王制遂滅,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鉅萬,而貧者食糟糠;有國強者兼州域,而弱者喪社稷。班固還批評商鞅鼓勵發動戰爭,致使橫屍遍野、生靈塗炭。《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急城殺人盈城,爭地殺人滿野。孫、吳、商、白之徒,皆身誅戮於前,而國滅亡於後。報應之勢,各以類至,其道然矣。
==== 濫用酷刑 ====
商鞅變法時所設的連坐之法,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頂、抽肋、鑊烹之刑。《漢書·卷二十三·刑法志》:陵夷至於戰國,韓任申子,秦用商鞅,連相坐之法,造參夷之誅;增加肉刑、大辟,有鑿顛、抽脅、鑊亨之刑。商鞅執法嚴酷,曾在渭河邊一日處決囚犯七百人,河水因此變紅,號哭之聲驚天動地。商鞅嚴格執法、濫用酷刑的行為招致普遍的怨恨,《資治通鑑·卷二·顯王三十一年》:初,商君相秦,用法嚴酷,嘗臨渭論囚,渭水盡赤。為相十年,人多怨之。劉歆《全漢文·卷四十·新序論》:今衛鞅內刻刀鋸之刑,外深鈇鉞之誅,步過六尺者有罰,棄灰於道者被刑。一日臨渭,而論囚七百餘人。渭水盡赤,號哭之聲,動於天地,畜怨積仇,比於丘山。漢昭帝時的賢良文學也認為商鞅的嚴酷刑法是造成秦朝快速滅亡的重要原因,《鹽鐵論·卷二·非鞅》:商鞅以重刑峭法為秦國基,故二世而奪。《舊唐書》甚至將商鞅稱為酷吏。《舊唐書·卷一百八十六上》:威刑既衰,而酷吏為用,於是商鞅、李斯譎詐設矣。
==== 弱民至上 ====
記錄商鞅言行的《商君書》作為一部法家學派作品,其中充斥著大量弱民政策以及法家士子為帝王穩固政權,剝奪百姓人權的觀點。例如:《商君書》中認為國家與人民是矛盾的關係。人民強大,則國家虛弱。所以想要國家強大,則必須削弱人民。《商君書·弱民》:民弱國彊,民彊國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能夠戰勝強敵、稱霸天下的國家,必須制服本國的人民。《商君書·畫策》: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勝強敵者,必先勝其民者也。只有使人民自主性低、樸實忠厚、以及服從規矩,人民才不易結成強大的力量來對抗國家和君主,這樣國家才會容易治理,君主的地位才會牢固。《商君書·弱民》:樸則弱,淫則強;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商君書》中認為人性本惡,必須承認人之惡性,治理國家要以惡治善才能使國家強大。《商君書·去彊》:國以善民治姦民者,必亂至削;國以姦民治善民者,必治至彊。《商君書》中主張重刑輕賞,他認為加重刑罰,減少獎賞,是君主愛護民眾,民眾就會拼命爭奪獎賞;增加獎賞,減輕刑罰,是君主不愛護民眾,民眾就不會為獎賞而拼死奮鬥。《商君書·靳令》:重刑少賞,上愛民,民死上;重賞輕刑,上不愛民,民不死上。
==== 貶斥儒家學說 ====
商鞅貶斥儒家學說,將儒家所推崇的禮樂、詩書、孝悌、修善、誠信、貞廉、仁義、非兵、羞戰貶斥為六蝨,認為國家必須去除六蝨才能強大。《商君書·靳令》:國貧而務戰,毒輸於敵,無六蝨,必強。國富而不戰,偷生於內,有六蝨,必弱…六蝨:曰禮樂,曰詩書,曰修善,曰孝弟,曰誠信,曰貞廉,曰仁義,曰非兵,曰羞戰。西漢以來的儒生對於商鞅使用嚴酷刑罰改變民風民俗、敗壞道德的行為多有非議。賈誼評價商鞅:商君違禮義,棄倫理,並心於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賈誼新書·卷三·時變》:商君違禮義,棄倫理,並心於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秦人有子,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假父耰鉏杖彗耳,慮有德色矣;母取瓢碗箕帚,慮立誶語。抱哺其子,與公併踞。婦姑不相說,則反唇而睨。其慈子嗜利,而輕簡父母也,念罪非有倫理也,其不同禽獸懃焉耳。然猶並心而赴時者,曰功成而敗義耳。蹶六國,兼天下,求得矣,然不知反廉恥之節,仁義之厚,信併兼之法,遂進取之業,凡十三歲而社稷為墟,不知守成之數,得之之術也。悲夫!漢昭帝時的賢良文學批判商鞅:商鞅棄道而用權,廢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為俗,欺舊交以為功,刑公族以立威,無恩於百姓,無信於諸侯,人與之為怨,家與之為仇。商鞅反聖人之道,變亂秦俗,其後政耗亂而不能治,流失而不可復。見《鹽鐵論·卷十·申韓》。唐代的趙蕤評價商鞅:夫商鞅、申、韓之徒,貴尚譎詐,務行苛刻。廢禮義之教,任刑名之數,不師古,始敗俗傷化。此則伊尹、周召之罪人也。見《長短經·卷三·適變》。 朱熹批評:“他(商鞅)欲致富強而已,無教化仁愛之本,所以為可罪也。”《朱子語類》卷五六。
== 紀念 ==
=== 商鞅廣場 ===
為紀念商鞅,陝西省商洛市於2007年建成商鞅廣場,坐落於該廣場的商鞅雕塑也是該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商鞅雕塑高9米,左手持簡,身佩寶劍。雕塑背後是一面總長33.8米的浮雕文化牆,講述了商鞅變法的經過。
=== 文學形象 ===
長篇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中,商鞅於第八十七回《說秦君衛鞅變法 辭鬼谷孫臏下山》登場,前期經歷與《史記·商君列傳》記載差別不大。在第八十九回《馬陵道萬弩射龐涓 咸陽市五牛分商鞅》中,秦孝公以商鞅為主將、公子少官為副將帶兵進攻魏河東,魏派公子卬迎戰,兩軍在吳城對峙。商鞅派使者送信,欺騙公子卬前來赴會。公子卬在宴會中被商鞅埋伏的猛士烏獲所俘。商鞅命軍士押解公子卬回秦國,又命任鄙、烏獲帶領公子卬的部下賺開城門,佔領吳城。魏惠王被迫獻河西之地求和,公子卬最後投降秦國。秦孝公死後,商鞅自認為是前朝重臣,居功自傲。公子虔、公孫賈及甘龍、杜摯因舊怨誣陷商鞅謀反,秦惠文君大怒,命公孫賈率兵三千捉拿商鞅,百姓因商鞅執法嚴酷而記恨商鞅,都隨之追趕。商鞅逃亡途中因未攜帶身份證件而不能投宿旅店,轉而逃至魏國。魏惠王怨恨商鞅用欺騙的手段俘虜公子卬、擊敗魏軍,將其驅逐回秦國。商鞅回到秦國後被公孫賈捉住,秦惠文君歷數其罪後將商鞅五牛分屍,百姓爭吃其肉。見《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九回·馬陵道萬弩射龐涓 咸陽市五牛分商鞅》。
此外還有多部以商鞅為主人公,以他的生平為原型的長篇歷史小說,如現代作家江來、肖芬的《商鞅》以及孫皓暉的《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
=== 影視形象 ===
商鞅作為影視形象多次出現在電視劇、京劇、話劇等影視作品中。1999年上映的長篇電視劇《東周列國戰國篇》中,商鞅由溫海波飾演。2009年首播的電視劇《大秦帝國之裂變》中,商鞅作為本劇的主人公,由王志飛飾演。 2015年《羋月傳》第一集中商鞅由施京明客串。
此外,商鞅還出現在京劇劇目《商鞅考試》、《興秦圖》中,現代有以商鞅生平為藍本的話劇上映。
== 相關條目 ==
* 法家
* 秦孝公
* 商君書
* 商鞅變法
* 河西之戰
* 愚民政策
== 延伸閱讀 ==
== 參考書籍 ==
*《漢書》
*《鹽鐵論》
*《戰國策》
*《東周列國志》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鳳凰網 重讀商鞅
Category:法家人物
Category:魏國官員
Category:左庶長
Category:大良造
Category:春秋戰國作家
Category:秦國戰爭身亡者
Category:中國政治哲學家
Category:中國改革家
Category:衛國君主家族
Category:商姓
Category:內黃人
Category:被處決的哲學家
Category:遭族誅人物
Category:秦國官員 |
呂不韋 | 呂不韋(),姜姓,呂氏。中國戰國時代政治人物,衛國濮陽(今河南濮陽南)人,初為大商人,後來成為秦相,封文信侯,在秦為相十三年。廣招門客以「兼儒墨,合名法」為思想中心,合力編撰《呂氏春秋》,有系統性的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張,後為先秦雜家代表人物之一《漢書·藝文誌》。
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併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後因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下令將其流放至蜀(今四川),不韋憂懼交加,於是在三川郡(今河南洛陽)自鴆而亡。
== 生平 ==
呂不韋生年不詳。呂不韋為衛國濮陽人,在韓國陽翟經商,因“低買高賣”而“家累千金”。
呂不韋在趙國都城邯鄲經商時,結識在趙國當人質的秦國公子嬴異人(秦莊襄王),呂不韋認為「奇貨可居」,決定投資嬴異人,又將趙姬送給嬴異人,生下一子嬴政,並資助嬴異人返秦。為了讓異人將來可以登上王位,他拿出五百金送給異人,作為日常生活和交結賓客之用;呂不韋又用另外五百金購買奇珍異寶,然後親自帶去秦國,以討好太子安國君和其夫人華陽夫人(見《史記·呂不韋列傳》)。華陽夫人膝下無子,呂不韋透過其弟與其姊說服華陽夫人收異人為義子,華陽夫人再說服安國君立異人為子嗣,如此可使華陽夫人避免在年老色衰下失寵。華陽夫人接受了這個說法,並親自接見異人。因華陽夫人是楚國人,呂不韋採取「鄉情攻勢」,事先教異人穿楚服,說楚語,加上異人本身應對得體,華陽夫人果然大為感動,令異人改名「子楚」,收為義子;又說服安國君立子楚為子嗣。如此一來異人變為安國君之嫡子,其在秦國的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昇。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崩,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儲君嬴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
===拜相封侯===
秦莊襄王元年(前249年),秦莊襄王以不韋為相邦,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同年,東周君與諸侯謀秦,呂不韋奉命誅殺東周君,滅東周國。
秦莊襄王三年(前247年),秦莊襄王病故,嬴政繼位,即後之秦始皇。嬴政年方十三歲,尊呂不韋為「仲父」。
呂不韋執政後,推行下列政策:開疆拓土,奪取韓趙魏大量城池,使秦國成功分割東方六國為南北部分,為統一戰爭的勝利奠定基礎。廣納人才,呂不韋廣招門客,為秦國蓄積大量人才。加強基礎建設,興建鄭國渠等水利工程,促進秦國農業生產。推行文化建設,招攬門客編寫呂氏春秋,並公佈於鹹陽門市以彰顯其權威性張分田,《秦始皇傳》,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p88。。
呂不韋常與太后私通,後因恐禍及己: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啖太后。,竟找到一個陽具巨大的男子嫪毐,偽成宦官進宮侍奉太后,且甚得太后專寵,太后與嫪毐生下二子。
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秦王政發現太后與呂、嫪姦情,不但有私生子,更傳出秦王政也是為呂不韋之子《史記·呂不韋列傳》雲:“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時,生子政。”。秦王政下令調查,嫪毐作亂,秦王政派呂不韋、昌平君、昌文君將其平定誅殺,再毒殺母親趙氏與嫪的私生子,並軟禁母親趙氏。
===流放===
嫪毐叛亂牽連呂不韋,秦王政打算誅殺呂不韋,但呂不韋畢竟令秦王政父親得以登上秦王之位,有擁立之功,而且有眾多呂不韋門客求情,於是打消了判處呂不韋死刑的念頭。秦王政十年(前237年)十月,秦王政以失職為名罷免呂不韋的相國職務,並把呂不韋放逐到其領地。
不過一年過後,呂不韋仍然名聲顯赫,有不少來自各諸侯國的賓客使者,專程拜訪呂不韋。秦王政惟恐呂不韋叛亂,在秦王政十二年(前235年)向他賜下一封敕書,大致內容如下:
呂不韋一家被發配蜀地,想到秦王政不會放過自己,惟有飲鴆自殺,遺體被其食客偷偷安葬在洛邑北邙山。
秦王政對於呂不韋的舊部,與參加呂不韋葬禮的賓客,採取下列措施:《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始皇)十二年,文信侯不韋死,竊葬。其舍人臨者,晉人也,逐出之;秦人六百石以上,奪爵,遷;五百石以下,不臨,遷,勿奪爵。
* 對於出身自六國的呂不韋門客,一律驅逐出境。
* 對於俸祿在六百石以上的秦國官員、參加呂不韋葬禮者,即剝奪其官爵,流放至房陵。
* 對於俸祿在五百石以下的秦國官員、沒參加呂不韋葬禮者,亦流放至房陵,但不剝奪其爵位。
== 呂氏春秋 ==
呂不韋生前“招致天下遊士”,有鑑如荀況及其學生,都喜歡著書立說以名揚天下,呂不韋因而授意他的食客編撰《呂氏春秋》,寫成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萬言。書成之後,呂不韋自覺《呂氏春秋》已經包含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因此對該書充滿信心,並將它公佈在咸陽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的賞金,遍請諸侯各國的遊士賓客。呂不韋聲言若有人能對《呂氏春秋》增刪一字的話,賞千金,竟無人改之,此即「一字千金」之由來:是時諸侯多辯士,如荀卿之徒,著書布天下。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餘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鹹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遊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
==影視文化==
* 亞洲電視劇集秦始皇,由王偉飾演呂不韋,1986年
* 香港電視劇集尋秦記,由郭峰飾演呂不韋,2001年
* 由周曉文執導的電視劇《亂世英雄呂不韋》,由張鐵林飾演呂不韋,2001年呂不韋的功過誰與評說 ,陳力恆於Blogger發文,2003年7月4日
*由李惠民執導的電視劇《荊軻傳奇》,由張鐵林飾演呂不韋,2004年
*由李惠民執導的電視劇《宰相小甘羅》,由呂良偉飾演呂不韋,2002年
* 李達超執導的《皓鑭傳》,由聶遠飾演呂不韋,2018年
* 由延藝執導的《大秦賦》,由段奕宏飾演呂不韋,2020年
==影視作品==
年份 劇名 導演 演員 劇中姓名 註解
2004年 電視劇《荊軻傳奇》 李惠民 張鐵林 呂不韋
2019年 電視劇《皓鑭傳》 李達超 聶遠 呂不韋
2020年 電視劇《大秦賦》 延藝 段奕宏 呂不韋
== 動畫 漫畫 ==
* 《天子傳奇2秦皇篇》
* 《王者天下》
== 注釋 ==
== 延伸閱讀 ==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呂氏春秋》
* 雜家
* 文信圜錢
* 不韋縣
Category:中國哲學家
Category:中國思想家
Category:秦國官員
Category:春秋戰國作家
Category:春秋戰國政治人物
Category:諸子百家
Category:濮陽人
Category:戰國時代自殺人物
B不韋
Category:衛國人物
Category:生年不詳
Category:商人出身的政治人物
Category:雜家
Category:周朝諸侯國弒君者
Category:葬於偃師
Category:葬在北邙的春秋戰國人物
Category:姜姓 |
荊軻 | 荊軻(),戰國末期衛國人,著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受燕太子丹之託入刺秦王政,失敗被殺。荊軻其人典故被收錄在司馬遷《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第二十六》之中,「圖窮匕見」的典故即來自此。
==生平==
===早年===
傳說荊軻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荊軻喜讀書擊劍,曾遊說衛元君,不為所用。後遊歷天下,與四方名士豪傑交往。曾經在榆次和蓋聶論劍,話不投機,蓋聶怒目而視,二人不歡而散。又在邯鄲和魯勾踐爭道,魯勾踐怒斥他,他默默離開。又到燕國,和當地的狗屠夫及擅長擊築的高漸離結交,成為知己。荊軻嗜酒,每天和高漸離在街市中喝酒,酒酣之時,高漸離擊築,荊軻唱歌,唱著就哭了起來,認為天下沒有知己。燕國遊俠田光也結識荊軻,認為他不是平常人。
===受太子丹禮遇===
時秦王政即將伐燕,燕太子丹和田光商議抗秦。田光推說自己年老,不能成大事,並向太子丹推薦荊軻,田光離開之前,太子丹對他說:“我與你談的是極為機密的計劃,你千萬別傳揚出去。”田光找到荊軻,對荊軻說了把他向太子推薦的事後,就說:“太子既然對我不放心,就表示我不是一個被太子所信任的俠義之人,你趕緊去見太子,並告訴太子,田光已死,表明我絕不會洩漏機密。”語畢,自刎而亡。於是,荊軻急見太子丹,太子丹知田光已死,痛哭不已。對荊軻說:“現在秦國吞併土地,慾望沒有止境。不到吞併天下所有的土地使海內所有的諸侯稱臣的地步,它就不停止侵略。現在秦已滅韓國,吞併其領地。又出兵南伐楚,北攻趙。王翦帶兵數十萬攻漳、鄴,李信攻打太原、雲中。趙國不能抵抗,一定會投降,那麼接下來就輪到燕國了。燕國弱小,無法抵抗秦國。諸侯懼怕秦國,不敢合縱。我有一計,派勇士出使秦國,以重利誘之。秦王貪婪,一定想得到利益。這時就劫持他,使他歸還所侵佔的諸侯土地,就像以前曹沫對齊桓公所作的一樣。這樣最好不過,如果不行,就殺了他。秦國一時無主,一定內亂。這時諸侯合縱,一定能打敗秦國。但我不知派誰合適,請荊卿為我留意。”荊軻想了很久:“這是國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不足以勝任。”太子急忙磕頭,再三請求。荊軻於是答應,太子尊荊軻為上卿,安排他住最好的屋子,每天問安,供應太牢具(牛、羊、豕三牲具備)等級的美食,車馬美女隨他享受。《史記》索隱:《燕丹子》曰:“軻與太子游東宮池,軻拾瓦投龜,太子捧金丸進之,又共乘千里馬,軻曰‘千里馬肝美’,即殺馬進肝。太子與樊將軍置酒於華陽臺,出美人能鼓琴,軻曰‘好手也’,斷以玉盤盛之。”這段文字極不近人情,輯錄自古小說《燕丹子》,《文獻通考·經籍考》引《周氏涉筆》認定《史記》寫荊軻故事在《燕丹子》成書之後,《周氏涉筆》說:“進金擲蛙、膾千里馬肝、截美人手,《史記》則以過當削之。”
太子丹與荊軻商議行刺秦王政,必須先取悅他而接近他,如果獻上燕國督亢的地圖,秦王政一定樂於接見。太子丹曾在秦國做過人質,知秦王疑心重,連殿前武士都不準攜帶刀劍,外國使節晉見更不得配劍,所以要將匕首藏在地圖內,在替秦王展示地圖,秦王專心聆聽簡報時,趁機行刺,若未刺及秦王的要害則使其不會斃命,因此在匕首上淬上劇毒,只要劃破秦王身體的任何部位,都會毒發身亡。於是荊軻去趙國的榆次找到鑄劍名匠徐夫人(男,姓徐,名夫人),鑄造淬有劇毒的匕首,可以見血封喉。《戰國策·燕策三》:“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史記·刺客列傳·荊軻》:“燕太子丹使軻刺秦王,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粹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司馬貞索隱:“徐,姓;夫人,名。謂男子也。”
後來荊軻對太子丹說:“只憑一張燕國督亢的地圖,未必能取信秦王政,一定還要有一信物。從秦國逃來的樊於期將軍,秦王懸賞金千斤邑萬家來要他的首級。如果用樊將軍的首級和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會接見我,這是我就可以報答您了。”太子丹驚訝地說:“樊將軍在窮途末路的時候來投奔我,我不能這樣背信忘義的殺他,請您另想辦法。”
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就私下見樊於期,說:“秦國迫害將軍也太厲害了,父母宗族都被殺了,又懸賞金千斤邑萬家來要你的首級,將軍怎麼辦?”樊於期說:“每次我想到這事,就恨透了秦王,但實在想不出什麼好辦法。”荊軻說:“現在有一條計策可以解燕國的憂患,報將軍的仇,怎麼樣?”樊於期問何計?荊軻說:“希望得到將軍的項上人頭獻給秦王,秦王一定開心地來接見我,這時我左手抓住他的袖子,右手用匕首刺進他的胸膛,將軍覺得怎麼樣?”樊於期知能報仇,毅然自刎。太子聽說這事,急忙趕來,伏屍痛哭,用匣子盛其首級並貼上封條。茅坤《史記抄》認為此事不近人情,他以為:“當時必荊軻與太子陰取之,而好事者飾奇,或戰國慕節俠者為之也。”
燕國有勇士秦舞陽,人們都不敢正眼看他。秦舞陽被指定擔任荊軻的副手。過了很久,荊軻仍遲遲未行。太子丹以為荊軻反悔了,就說:“荊卿難道有別的想法嗎?我請求讓秦舞陽先去秦國吧。”荊軻大怒,斥責太子道:“太子為何心急?我之所以留下,是想等我的朋友一起。既然太子催促,那我們現在就走吧。”
不久荊軻與秦舞陽出發前去秦國。太子和賓客都穿白衣在易水北岸送別荊軻。在易水邊,祭過道路之神,就要上路了。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著用變徵調唱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用來又用羽聲歌唱,史書上說,高漸離擊築,荊軻唱得太悲壯了,以至於聽者嗔目,髮盡上指。《文選》第二十八卷《雜歌》中載有荊軻《歌一首並序》: ”燕太子丹使荊軻刺秦王,丹祖送於易水上。高漸離擊築,荊軻歌,宋如意和之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淮南子》:“荊軻西刺秦王,高漸離、宋意為擊築而歌於易水之上。聞者莫不瞋目裂眥,髮植穿冠。”《戰國策》、《史記》俱無宋意其人。
===行刺秦王===
荊軻到了秦國後,重賂秦王寵臣中庶子蒙嘉。蒙嘉先對秦王說:「燕王非常懼怕大王您,不敢帶兵抵抗,願意帶領整個國家投降,做個郡縣的小吏,可以奉守先王的宗廟。恐懼到自己不能說,謹派使者帶樊於期的頭和燕國督亢的地圖獻上。」秦王大喜,就穿朝服,設九賓,來接見燕國的使者。荊軻手捧裝樊於期的頭的匣子,秦舞陽手捧地圖跟在後面。到了殿上,秦舞陽的臉色忽然變得很恐懼,群臣感到奇怪。荊軻回頭看了下秦舞陽,笑著說:「北方蠻夷小人,沒有見過天子的威嚴,所以恐懼。請大王原諒。」秦王對荊軻說:「把秦舞陽拿的地圖拿來。」荊軻把地圖拿來,秦王開啟地圖,圖窮而匕顯。荊軻左手抓住秦王袖子,右手用匕首刺秦王。秦王大驚,掙斷衣袖站起來想要拔劍,卻劍身太長拔不出來。荊軻追秦王,秦王繞著柱子逃跑。大臣們都驚慌失措,武士都在殿下,沒有詔諭不能上殿。這時侍醫夏無且把一個藥囊向荊軻扔去,荊軻伸手擋了一下,群臣一齊喊:「大王背劍。」秦王趁這時把劍轉到背後拔出,回頭砍斷荊軻的左腿。荊軻倒地,將匕首扔向秦王,沒有刺中,只刺中銅柱。秦王向荊軻連砍八劍,荊軻自知失敗,靠在柱上笑著對秦王說:「我之所以沒有成功,是因為想生擒你,迫使你把諸侯的土地歸還。」顧炎武《菰中隨筆》:“荊軻‘生劫’一語乃解嘲之辭,其實劍術疏耳。”武士衝上殿來,殺掉荊軻。秦王半晌沒有回過神來。
==後世評價==
荊軻在後世一直是作為反抗強暴的壯士形象出現的,後人多有吟詠。
東晉陶淵明有《詠荊軻》:
唐駱賓王有《於易水送人》:
唐沈佺期有《入衛作》:
現代阿壠有《念奴嬌 詠荊軻》:
1990年中華電視臺八點檔國語連續劇《六壯士之易水寒》主題曲,詞曲靳鐵章:
然而宋朝司馬光則不認為荊軻刺秦王是義舉(前文提及治國應舉,見連結):
荊軻懷其豢養之私,不顧七族,欲以尺八匕首強燕而弱秦,不亦愚乎!故揚子論之,以要離為蛛蝥之靡,聶政為壯士之靡,荊軻為刺客之靡,皆不可謂之義。又曰:「荊軻,君子盜諸!」善哉!(此文收錄於資治通鑑,俱有政治眼光,影射新黨王安石等人)
==相關娛樂作品==
;電影
*《荊軻刺秦王》
;電子遊戲
*《Fate/Grand Order》
*《忘川風華錄》
;電視劇
* 《刺客列傳》1990年
* 《火燒阿房宮》1996年
** 羅飛宇 飾 荊軻、導演:李翰祥
*《荊軻傳奇》
* 《大刺客》
秦時麗人明月心
;喜劇小品
*《荊軻刺秦》(2012年央視春晚)
;有聲書
*《秦時明月_第一部 荊軻外傳》
==參見==
*《燕丹子》
== 延伸閱讀 ==
==外部連結==
*荊軻刺秦王拓片中研院數位典藏資源網
==注釋==
J荊
J荊
J荊
Category:刺殺國家元首的刺客
Category:荊姓
Category:燕國人物
Category:遭族誅人物
Category:春秋戰國被處決者
分類:暗殺失敗的刺客 |
亞塞拜然族 | 亞塞拜然族(,Helena Bani-Shoraka。"語言政策與語言計畫:一些定義",Annika Rabo 與 Bo Utas。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West Asia ,瑞典調查協會:伊斯坦堡,2005,ISBN 978-91-86884-13-0,ISBN 978-91-86884-13-0,144頁。Stephan Thernstrom、Ann Orlov、Oscar Handlin。Harvard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ethnic groups,哈佛大學出版,1981,171頁 ,引言:「在他們的家鄉,亞塞拜然族被稱做『Azerbaijanis』或『Azeri Turks』……」)是亞塞拜然共和國的主體民族。主要分佈於亞塞拜然共和國與伊朗西北部,從高加索至伊朗高原的四周國家,如吉爾吉斯、塔吉克、喬治亞、伊朗、阿富汗等,也有零星分佈。絕大多數的亞塞拜然族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其文化傳統融合了伊朗、高加索民族與突厥語民族等周邊諸多元素。
在19世紀初的沙俄—波斯戰爭中,波斯在高加索地區的領土被沙俄所佔領"Azerbaijan" , MSN Encarta . Retrieved 25 January 2007. 2009-10-31.,並且1813年《古利斯坦條約》和1828年《土庫曼恰伊條約》的簽訂,最終劃分了俄羅斯和現在的伊朗的邊界Sidney Harcave, Russia, a history, Edition: 6, Lippincott, 1968, Page 267Pirouz Mojtahed-Zadeh, Boundary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Boundaries of Iran: A Study of the Origin, Evolution,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Boundaries of Modern Iran with Its 15 Neighbors in the Middle East...by a Number of Renowned Experts in the Field, Universal-Publishers, 2007, ISBN 978-1-58112-933-5, 9781581129335, Pages 372。俄國與伊朗國境線兩邊的亞塞拜然族儘管是同一個民族,但經過兩個多世紀的分隔,已經演化出了一定的南北差異。
亞塞拜然族的語言為亞塞拜然語,與同屬突厥語族的土庫曼語、土耳其語(包括伊拉克土庫曼方言)相近。
== 歷史 ==
亞塞拜然族被認為是根據波斯貴族阿特羅巴特斯所命名的。阿特羅巴特斯是米底亞的總督,統治了阿特羅帕特尼(今伊朗亞塞拜然)Historical Dictionary of Azerbaijan by Tadeusz Swietochowski and Brian C. Collins. The Scarecrow Press, Inc., Lanham, Maryland (1999), ISBN 978-0-8108-3550-4 . Retrieved 7 June 2006.。亞塞拜然曾見證了許多民族的棲息與侵略,其包括米底王國、斯基泰人、波斯帝國、亞美尼亞人、古希臘、羅馬帝國、可薩人、阿拉伯人、烏古斯人、塞爾柱人、蒙古帝國與俄羅斯帝國。
古亞塞拜然人使用古亞塞拜然語,它屬於印歐語系伊朗語分支。 在公元11世紀,隨著塞爾柱帝國的入侵,烏古斯土耳其部族開始穿過伊朗高原達到高加索和安納托利亞地區。烏古斯人的進入和另外一些土庫曼人被蒙古人所入侵。現在烏古斯部族分成了許多的小部落,其中大多數遜尼派遷往到安那託利亞(如土耳其人)並定居下來,而另外的則繼續留在高加索地區。隨後由於薩法維王朝的影響,最後皈依於伊斯蘭教什葉派。後者繼續沿用土庫曼語很長時間:在13世紀以前,他們逐漸形成了基於什葉派和使用烏古斯語支的新群體。然而很顯然,亞塞拜然在19世紀後期才完全形成。古伊朗人仍然能夠在偏遠的高山區域或者是偏僻的地區(如哈爾茲山脈加林蓋亞那)發現。而今使用土耳其語的人也被稱作為亞塞拜然人。
=== 上古時期 ===
高加索阿爾巴尼亞人被認為是現代亞塞拜然共和國定國地區的最早居民。早期伊朗定居者包括公元前九世紀的斯基泰人(中國史書普遍稱之為塞族或薩迦人,是南俄草原上印歐語系東伊朗語族之遊牧民族,其隨居地從今日俄羅斯東部的歐洲部分一直到內蒙古和鄂爾多斯沙漠,是史載最早之遊牧民族)。繼西緒亞人人之後,米底人(古代亞洲西部。印歐人種之一,與波斯人有血緣關係)進入亞塞拜然。
大概早在西元前17世紀進入伊朗東北部,定居於後來稱為米底亞的高原地區統治了阿拉斯河。南部地區米堤亞人公元前700-900年間建立帝國,公元前550年左右被併入阿契美尼德帝國(前550年-前330年,又稱波斯第一帝國,是波斯首個征服大部份中亞領域的帝國。領土東至巴基斯坦,西北至土耳其、歐洲的馬其頓、色雷斯,西南至埃及)這一時期,瑣羅亞斯德教傳播到高加索地區和阿特洛帕特內地區。
阿契美尼德帝國 公元前330年被亞歷山大大帝打敗,但是米堤亞總督被允許繼續執政。繼亞美尼亞王國---波斯塞琉古王朝(亞歷山大帝國分裂後亞歷山大大帝的部將塞琉古一世建立的以敘利亞為中心,包括今伊朗和亞美尼亞在內(初期還包括印度的一部分)的王朝。塞琉西王朝是希臘化時期最主要的國家之一,有時也被叫做塞琉西王國或塞琉西帝國。)公元前247年衰亡之後,阿特羅帕提斯在公元前190年到公元387年間統治著高加索的阿爾巴尼亞部分地區。高加索阿爾巴尼亞人於公元一世紀建立帝國,該王國直到公元252年被波斯薩珊王劃為諸侯國之前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獨立。
高加索阿爾巴尼亞統治者Urnayr國王於公元四世紀正式採用基督教為國教,阿爾巴尼亞直到公元八世紀一直是基督教國家。薩珊帝國於公元642年被穆斯林阿拉伯人打敗,其統治隨之結束。
=== 中世紀 ===
阿拉伯穆斯林向高加索地區前進的過程中打敗了薩珊帝國和拜占庭帝國。Javanshir王子領導基督教抵抗,公元667年基督教投降,之後阿拉伯人把高加索阿爾巴尼亞變成了自己的附屬國。公元九世紀到公元十世紀,阿拉伯作者開始把庫拉河到阿拉斯河流域地區稱作阿藍島地區。這一時期,巴士拉和庫法的阿拉伯人來到亞塞拜然佔領了當地人丟棄的土地;阿拉伯人成為該地區主要的土地所有者。由基督教向伊斯蘭教的轉變非常緩慢因為當地居民的抵制持續了幾個世紀,並且隨著一小撮阿拉伯人向大不里士和馬拉蓋這些城市移民,人們的怨恨情緒不斷上升。816到837年間,移民的大量湧入引發了伊朗亞塞拜然人的大規模叛亂,叛亂由當地一名為巴巴克·胡拉姆丁的索羅亞斯德教平民領導。儘管一直存在小規模持續抵抗,大部分亞塞拜然居民轉向伊斯蘭教。後來十世紀到十一世紀之間,Shaddadid和Rawadid的庫爾德王朝統治力亞塞拜然部分地區。
十一世紀中期,塞爾柱人推翻了阿拉伯統治建立了佔據亞洲西南大部分地區的塞爾柱帝國。塞爾柱王朝時期標誌著烏古斯遊牧部落向這一地區的湧入,並且隨著西烏古斯土耳其語取代了早期高加索語和伊朗語,也就標誌著亞塞拜然突厥化的開始。
然而,當時同時代作家例如波斯詩人尼扎米的作品證明伊朗文化大規模保留下來。突厥化的出現被載入敘事詩和史詩,最早的一部作品是《先祖科爾庫特書》書中提到了關於早期土耳其人高加索在和小亞細亞地區的寓言故事。突厥統治於1227年被蒙古人打斷,之後蒙古人和帖木兒統治這一地區直到1405年。遜尼派黑羊王朝土庫曼人和白羊王朝土庫曼人統治亞塞拜然時期,突厥統治復辟,直到1501年薩法爾王朝奪取政權。
=== 近代時期 ===
縮圖|亞塞拜然首都巴庫街頭的亞塞拜然人
薩法維王朝起源於伊朗亞塞拜然族,存在至1722年,薩法維王朝建立了現代的伊朗形態,因其在國家建設,建築學和科學上的成就而受到關注,薩法維王朝的崩潰是因其內部的腐朽和外部的來自沙俄和阿富汗的壓力。薩法維王朝鼓勵並傳播作為伊朗亞塞拜然人的國家特徵的重要一部分的什葉派伊斯蘭教,此外什葉派伊斯蘭教也對許多在阿拉塞胡北部的亞塞拜然人具有同樣的意義,薩法維王朝鼓勵藝術和文化並且沙。阿巴斯大帝開創了一個具有濃厚學術氣息的氛圍,根據一些學者所說,這一氛圍是一段新的波斯黃金時期。阿巴斯對政府和軍隊進行改革並對人民的要求做出回應。
薩法維王朝之後是短暫的奧斯曼帝國的佔領,隨著一位自乎納珊酋長納迪爾沙·阿夫沙爾擊敗了阿富汗並重新奪回這個國家之後,這位酋長試著透過平衡什葉派的權力以穩定內政。接下來是短暫的卡里汗王朝的統治,再接著是愷加斯王朝,這個統治著亞塞拜然和伊朗的王朝始於1779年。在這個時期裡,沙俄的逼近威脅著波斯人所掌握的高加索。18世紀,俄波戰爭開始,在19世紀初期,以1813年的《古力斯坦條約》和1822年的《土庫曼恰條約》的簽訂而宣告結束。在《土庫曼恰條約》中正式地將愷加王國領土的高加索部分,割讓給俄羅斯帝國。
伊朗亞塞拜然族在伊朗(資產階級)憲法革命中的角色不容小視,探索民主革命的偉大人物索塔汗, 巴爾汗兩人都是伊朗亞塞拜然族,1906-1911的伊朗(資產階級)憲法革命動搖了愷加王朝,愷加王朝的國王實際上已將國家的菸草和石油利益出賣給英帝國並被俄羅斯帝國蠶食著領土,由於制憲主義者們的努力,議會得以成立。伴隨著在一些地區農民開始反抗收稅人和地主,是僅有的君主制的固有支持者。民主派報紙出現並且伊朗學者們開始享受來自巴黎和彼得格勒的現代主義和風。愷加王朝國王和他的英國顧問們鎮壓了憲法革命。但是這個王朝的滅亡不可能會來的太遲,愷加王朝的最後一位國王不久就在一場軍事政變中退位,這場軍事政變是由來自古老的哥薩克軍團的一位軍官,裡扎汗所領導。該軍團是由沙俄所建立並由俄國人擔任軍官,以保護愷加王朝的統治者和俄國的利益。為了在這個二分之一人口是由各少民族所組成的國家,追求莊嚴的全民的同質性,裡扎汗迅速釋出連續禁令,禁止在學校,戲劇表演,宗教儀式,並且最後,書籍的出版上使用亞塞拜然語。隨著1941年9月裡扎汗退位,俄國軍隊以軍事和戰略的理由,佔領了大不里士和波斯西北部。亞塞拜然人民政府,一個由斯大林下達的命令而設立的附庸國,在賽義德 賈法爾 皮謝瓦里的領導下在大不里士宣佈成立。但是,在西方國家的壓力之下,蘇維埃軍隊不久就撤兵了,並且到1946年為止,伊朗政府重新取得了對伊朗亞塞拜然族的控制。
根據格里·R·赫斯教授所述:
在伊朗的亞塞拜然人很大程度地融入現代伊朗社會,亞塞拜然人在今天被稱為亞塞拜然共和國度過了從俄羅斯帝國的統治到1918-1920年的短暫的獨立,接著,雖然在1919年凡爾賽和約會議上,美國總體伍德羅·威爾遜懇請給予亞塞拜然人獨立,但是高加索亞塞拜然仍被納入蘇聯的勢力範圍。1920年4月28日,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1922年3月12日加入外高加索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併入蘇聯,1936年12月5日成為直屬蘇聯的加盟共和國之一直至蘇聯解體。
=== 當代 ===
蘇聯解體後,亞塞拜然共和國在1991年取得獨立,但是被捲入與亞美尼亞的一場關於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共和國的戰爭。
== 起源 ==
很多參考文獻中都把亞塞拜然人定義為突厥民族的一支,理由是他們說突厥語。然而,現今的亞塞拜然人被認為是在突厥化之前居住在高加索的高加索阿爾巴尼亞人和居住在伊朗北部的伊朗人的後裔。包括弗拉基米爾·米諾斯基在內的多名歷史學家解釋了大部分伊朗人和高加索地區人口是如何開始使用突厥語的。
“公元5世紀或11世紀初,一支被稱為烏古斯人的,由塞爾柱家族領導的突厥遊牧部族——起初規模不大,後來不斷發展壯大並於公元11世紀建立了塞爾柱帝國——佔領了亞塞拜然地區。因此,居住那裡的伊朗人和與之相鄰的部分外高加索地區的人口開始使用突厥語。亞塞拜然地區的突厥語的顯著特徵是具有波斯語的語調,不考慮母音和諧等,這反映出了突厥化的人口的非突厥血統特點。”
突厥人向亞塞拜然地區長達數個世紀的人口遷移以及該地區的突厥化最終形成了現今的亞塞拜然民族。
=== 突厥化 ===
儘管“突厥人的侵入始於匈奴時代及之後”,但是幾乎沒有證據表明“突厥人在那兒永久定居了下來”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the Turkic Peoples by Peter B. Golden. Otto Harrasowitz (1992), ISBN 978-3-447-03274-2 . Retrieved 8 June 2006.。突厥人最早對該地區的較大的入侵開始於塞爾柱帝國時期並且在這一時期加快了入侵的步伐。語言上的相似性證明了烏古斯突厥人是從現今的土庫曼地區向亞塞拜然地區遷移的。人口遷移量直到蒙古時期仍居高不下,因為伊爾汗國(蒙古帝國四大汗國之一)的很多軍隊都是由突厥人組成。到了薩菲王朝時期,亞塞拜然地區的突厥化在紅頭部落的影響下仍在延續。亞塞拜然(Azerbaijan)這一稱法源於突厥化前的當地地名Azarbayjan或Adarbayjan,這展現出了一種逐漸發展的語言轉換過程——當地地名在突厥化過程中以另一種形式倖存了下來。多數專業學者把占主導地位的當地非突厥語民族在語言上的突厥化以及和突厥小部落的同化看作是阿澤爾人最有可能的起源。
=== 遺傳學 ===
一些新的遺傳研究表明現在的人類人口結構的紊亂可能沒有和以前的思想一樣重要,人類人口的全體遺傳結構可能不會隨著移民事件而改變,譬如在亞塞拜然人中的例子,亞塞拜然共和國的阿塞人的大部分基因與其他的高加索人相似比如亞美尼亞人,且在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區的人與其他伊朗人相似。
==== 劍橋大學的研究 ====
最近的一個關於伊朗遺傳景觀的研究由劍橋大學Maziar Ashrafian 波拿巴(伊朗籍亞塞拜然人)教授帶領的一個由遺傳學家組成的團隊完成。
波拿巴指出他的團隊已經對不同語種的人廣泛地進行了DNA檢驗,包括在伊朗的印歐語系和非印歐語系的人。
該項研究發現伊朗籍亞塞拜然人沒有相似的第十三因子,並且在安納托利亞和歐洲土耳其人中發現了其他的遺傳標記。然而,這些像伊朗籍亞塞拜然人的膜補體調節蛋白和線粒體DNA的遺傳第十三因子和其他遺傳特性和伊朗籍波斯人是相同的。
==== 高加索的研究 ====
2003年的研究發現:“Y染色體 單倍體 表明 說印歐語的亞美尼亞人和說土耳其語的亞塞拜然人(亞塞拜然共和國的)的遺傳基因在高加索的地域鄰居比在其他地區使用他們語言的鄰居更相似。”
這項研究的作者表示它表明本地的高加索人語種的替代。來自於亞洲中部的一項關於有限的遺傳摻合物的證據(特別是單倍體H12),特別是土耳其人,他們比他們的鄰居――格魯吉尼亞人和亞美尼亞人,更高
線粒體DNA分析表明和伊朗人的主要關係是透過一個更大的僅次於高加索區的西歐人口群體,根據一項不包括阿塞人的研究,但包括在其他研究中那些和阿塞人群居的喬治亞人。
這個來自於檢測的結論表明高加索籍阿塞人擁有一個複雜的人口關係,為了更大地相似性,包括高加索人,伊朗和附件的東方人,歐洲人和土耳其人。其他的線粒體DNA和Y染色體的遺傳分析顯示高加索人口是歐洲人和附近的東方人之間的遺傳媒介物,但是總的來說他們和附近的東方人更接近。
另一項由俄羅斯遺傳學雜誌的研究,把亞塞拜然籍伊朗人(講塔裡什語和塔特語的人)跟土耳其籍亞塞拜然人聯絡到一起:
“人口的遺傳結構檢測了其他說伊朗語的人(波斯人和來自伊朗,奧塞特,塔吉克的庫爾德人)和亞塞拜然人,結果表明來自亞塞拜然講伊朗語的人比居住在其他區域講伊朗語的人更接近與亞塞拜然人。
=== 人種學 ===
歷史上伊朗籍亞塞拜然人和高加索人中講土耳其語的人稱他們自己或被他人提及的為穆斯林,土耳其人或阿賈姆人(被庫爾德人稱作),
並且宗教身份盛行超過了種族身份。在19世紀當南部的高加索屬於俄羅斯帝國的版圖時,俄羅斯當局,提及到所有的土耳其人例如塔特人,把阿塞人定義為亞塞拜然人或南高加索韃靼人,來區別於其他突厥人。
俄國的布羅克豪斯和艾芙隆百科字典,在19世紀90年代發表,也把亞塞拜然人指代為Aderbeijans (адербейджаны) 。
依據上述百科全書裡的土耳其塔特人的標題:
一些學者(亞德林採夫,哈魯津,尚特)表示要改變某些土耳其籍塔特人的用語,他們和土耳其人沒有共同點,比如,把亞塞拜然籍塔特人(伊朗族)叫作亞塞拜然人(адербайджаны)。”
人種學也被約瑟夫·德尼克稱作:
“ 純粹的語言組織和人體組織不一樣:因此講一口土耳其語在高加索和波斯的亞塞拜然人,已經跟講波斯語的Hadjemi-波斯人擁有同樣的體型。”
== 人口統計和社會團體 ==
亞塞拜然人在世界上的總人口數大概在兩千四百萬到三千三百萬之間,但具體的數目很難核實。他們大多居住在亞塞拜然共和國和伊朗的亞塞拜然區。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人大多生活在西北省份,總人口在一千六百萬到二千三百萬之間。亞塞拜然共和國大概有七百六十萬的亞塞拜然人。此外,還有數百萬的亞塞拜然人則漂泊在鄰國乃至世界的各個角落。在土耳其、喬治亞、俄羅斯、英國、美國、加拿大、德國等國家中都存在著數目可觀的亞塞拜然人團體。
儘管亞塞拜然定期的進行人口普查,所得出的人口統計數字應該是可靠的,但生活在伊朗的亞塞拜然人口數目依然成謎。從上世紀早期開始,歷屆的伊朗政府一直在公佈多民族的人口總數的問題上進行迴避。非官方的統計數字中亞塞拜然人佔伊朗總人口數的20–24%。但許多的伊朗學者堅稱亞塞拜然人可能佔到伊朗總人數的三分之一,這些學者包括尼奇·凱迪(Nikki Keddie)、帕特里夏·希金斯(Patricia J. Higgins)、沙榮·阿克海威(Shahrough Akhavi)、阿里·瑞扎·希克侯萊斯拉米(Ali Reza Sheikholeslami)等等。
亞塞拜然和伊朗之外興起了一個規模很大的亞塞拜然人國外團體。依照Ethnologue百科全書上關於亞塞拜然人的1993年統計資料,當時有大概一百萬的操阿國北部方言的亞塞拜然人分佈在南達吉斯坦、亞美尼亞、愛沙尼亞、喬治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土庫曼和烏茲別克之中。從其他的資料來源 ,例如人口普查等,可以確認亞塞拜然人當時遍佈了前蘇聯。Ethnologue百科全書中關於亞塞拜然人在亞美尼亞的統計數字是過時的,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反政府武裝發起的獨立戰爭使得當地的亞塞拜然人口無法統計。Ethnologue後來又報道說有另外的一百萬亞塞拜然人生活在伊朗之外,但這些數字並不能說明情況。就好像是生活在伊拉克的那些土耳其人,儘管和土耳其人同一種族,意識形態已大相徑庭。
=== 亞塞拜然共和國內 ===
亞塞拜然人絕對是亞塞拜然人口最多的種族(超過九成),他們普遍的代表了阿國絕大部分的意識形態。而他們生活在伊朗的同袍情況則不同,這些人大多數已被數十年前蘇聯宣揚的無神論所同化。蘇聯人同時還降低了他們的文盲率,識字的人佔到了大約98.8%。但儘管城市教育普及度高,農村的教育工作相對還很差。另一個類似的城鄉差異則體現在衛生保健上。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戰爭,對其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造成近百萬的國民流失,國家財政也赤字不斷。亞塞拜然透過石油工業獲得利潤,但其政府的高度腐敗使得繁榮富強成為泡影。許多亞塞拜然人對本國的政治程序感到心灰意冷。亞塞拜然的現任總統伊哈姆·阿里耶夫(Ilham Aliyev)曾經被描述為“縱容腐敗,暴力鎮壓政見不同者,正是禍根”。儘管有這麼多的問題存在,亞塞拜然的經濟還是出現了復甦的跡象,同時出現一個活躍的反對黨,堅定的為提高普通亞塞拜然人的生活品質而努力。
=== 伊朗境內 ===
亞塞拜然人大多出現在伊朗的西北省份中:東亞塞拜然省、阿爾達比爾、贊簡、哈馬丹的部分地區、加茲溫、東亞塞拜然省和馬卡茲。其餘的人則居住在德黑蘭省、法爾斯省等其他的地區。一般來說,由於先前伊朗學術界倡導的伊朗伊斯蘭教改革,亞塞拜然人在伊朗被當作一個“意識相通,語言不同的少數民族”。儘管衝突仍然存在,亞塞拜然人在伊朗還在社會的各個階層中都有自己的代表,這些階層有“政客、軍人、知識分子三個等級,而宗教中的等級劃分也是如此。”
統一使用伊朗語的政策《巴列維條款》曾讓亞塞拜然人滿懷怨恨,該條款禁止在政府機關、學校和報刊中使用亞塞拜然語。但隨著1979年的伊朗革命的到來,新政府不再將重點放在民族對立,而是將宗教意識形態的統一視為一體化的主要因素。一個由阿亞圖拉·卡澤穆·希瑞曼德瑞所率領的亞塞拜然民族主義團體,在伊斯蘭教革命政府執政時期出現了。他們呼籲更高的區域自治權,以及修改憲法,讓無神論者和反對黨合法化;但遭到政府拒絕。在2006年5月,一副觸怒了許多亞塞拜然人的漫畫的發表,激起了在伊朗的亞塞拜然人的騷動。該漫畫由馬納·耐耶斯塔尼所繪,這場爭議由漫畫的作者和編輯均被解職而告終。
==== 伊朗的民族多樣性 ====
儘管有一些偶爾的摩擦,但亞塞拜然人和伊朗波斯人其實本為同根生。現在伊朗籍亞塞拜然人的生活條件就和波斯人的幾乎一摸一樣。“居住在城市的亞塞拜然人和波斯人的生活方式無異,並且在一些兩民族兼有的城市,上流社會存在相當多的通婚現象。同樣,一些亞塞拜然村民和波斯村民的風俗也無很大差異。”
安德魯·伯克這樣描述亞塞拜然人:
“亞塞拜然人以在商業和集市方面活躍而出名,在伊朗全國都可以聽見他們喋喋不休的吆喝聲。年老的亞塞拜然人戴上傳統羊毛氈帽,伴著音樂起舞,這已經成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亞塞拜然人都多才多藝,很多伊朗籍亞塞拜然人都成為文學、政治和宗教方面的名仕。”
此外,許多伊朗籍亞塞拜然人都位高權重,阿里·哈梅內伊現在就是伊朗的最高領導人。與居於本國的亞塞拜然人相比,在伊朗的亞塞拜然人非常保守。不過,自1991年亞塞拜然獨立以來,兩國的亞塞拜然人之間的利益來往一直持續不斷。
== 文化 ==
縮圖|亞塞拜然女孩
亞塞拜然人在很多方面都體現歐亞兩種文化特點。亞塞拜然北方人受蘇俄和東歐影響,而南方人則沿襲土耳其、阿拉伯和波斯的傳統。現代亞塞拜然人的文化中就包含很多亞塞拜然人在文學、藝術、音樂和電影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 語言文學 ===
亞塞拜然人說亞塞拜然語(有時又被稱作亞塞拜然突厥語),屬烏古斯土耳其語系的分支。烏古斯人在11、12世紀進入亞塞拜然,而亞塞拜然人則漸漸發展並最終形成今天的樣子。起先,烏古斯語只是一門口頭語言,在這一時期內,Dede Korkut創作了史詩和英雄故事。口頭語言時期延續了200年,直到15世紀第一種被人們接受的烏古斯土耳其文字才出現。而古典亞塞拜然文學著作則到蒙古入侵時才開始創作。這些最早的著作可追溯到Nasimi(卒於1417年)和幾十年之後的另外一位詩人Fuzucirc;licirc;(1483-1556)的詩作。還有Ismail I Shah of Safavid Persia以Khatâ'i的筆名寫作的亞塞拜然詩歌。現代亞塞拜然文學仍然延續著重人文主義的傳統,這一傳統在Samad Vurgun, Shahriar和許多其他人的作品中都有所體現。
亞塞拜然語隸屬於阿爾泰語系的南突厥語支,文字最初以阿拉伯字母表記,自1924年起,蘇聯中央對亞塞拜然政府施壓要求改用拉丁字母,意圖在一定程度上減弱其伊斯蘭文化影響與民族分離主義傾向。1939年起政府則強制要求使用西裡爾字母書寫,直至蘇聯解體。目前亞塞拜然語使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土耳其語字母。
亞塞拜然人大多通雙語,往往不是俄語流利(在亞塞拜然共和國),就是波斯語流利(在伊朗)。根據1994年的資料,亞塞拜然境內的82%的亞塞拜然人以亞塞拜然語為母語,而38%的亞塞拜然人可以說流利的俄語。另外,1999年就約有2700名亞塞拜然人(佔其總人口的0.04%)稱俄語為其母語。對伊朗的一項居民抽樣調查(2002年)表明90%受調查居民會說波斯語,4.6%的人能聽懂但不會說,只有5.4%的聽說都不會。而在伊朗家庭中,亞塞拜然語是最普及的少數民族語種(佔所調查家庭的24%)。
=== 宗教 ===
大多數亞塞拜然人都是什葉派穆斯林,其國家的宗教少數派有遜尼派穆斯林(主要是哈乃斐派),祆教徒,基督徒和巴哈伊教。儘管作為一個信神的國度,但亞塞拜然還是有不少民眾沒有任何宗教信仰,他們被稱為文化意義上的穆斯林。亞塞拜然的穆斯林中還有一小部分蘇菲派。另外,亞塞拜然共和國約有5000基督信眾,多為宗教皈依者。農村地區的一些亞塞拜然人仍保有前伊斯蘭教的萬物有靈論的信仰,例如他們認為某些地方或者樹木或者岩石都是有神性而需要尊敬的。除伊斯蘭教節日,來自其他宗教的節日也會在亞塞拜然得到人們的慶祝,如波斯新年和聖誕節。蘇聯解體之後,越來越多的亞塞拜然人認祖歸宗,又回到了伊斯蘭教,最近的一些報告就顯示許多亞塞拜然年輕人正被伊斯蘭教所吸引過去。
=== 表演藝術 ===
亞塞拜然人透過舞蹈、音樂和媒體等多種藝術手段來表達自身感情。亞塞拜然的民間舞蹈非常古老,類似於毗鄰的高加索地區和伊朗。集體舞從東南歐到裡海地區都是一種常見的舞蹈形式。表演集體舞的時候,舞者們圍成半圓或者圓形。而領舞通常扮演著特殊的角色,他透過揮舞手中的方巾做出各種訊號和變化來指導整個團體移動時的的舞步、動作和方向。男女皆可表演的單人舞除了固定的舞步之外還帶有微妙的手勢。
亞塞拜然的音樂傳統可以追溯到稱為阿希克的吟遊詩人身上,並且至今仍然存在。現在阿希克彈著saz(一種琵琶),唱著敘事詩(歷史性的歌謠)。此外他們還使用塔爾(一種琵琶)、杜杜克琴(一種雙簧風鳴樂器)、卡曼莎琴(一種小提琴)和迪堠鼓(一種鼓)。亞塞拜然的古典音樂木卡姆,是一種充滿感情的演唱形式。作曲家烏伊澤爾·哈吉貝約夫、和菲克列特·阿米羅夫結合西方古典音樂和木卡姆創作出了一種混合的音樂風格。此外,著名的維基夫·穆斯塔法·扎德和阿茲扎·穆斯塔法·扎德兩位作曲家則將爵士樂與木卡姆結合到了一起。有些亞塞拜然音樂家在國際上廣受好評,包括拉希德·貝何布多夫(能使用八種語言進行演唱)和穆斯利姆·瑪格馬耶夫(蘇聯時期的流行歌手)。
同時在伊朗,亞塞拜然音樂的發展有所不同。據伊朗-亞塞拜然歌手侯賽因·阿里扎德說:“在伊朗歷史上,由於來自宗教組織的強烈反對,音樂曾經被迫轉入地下。”因此,大多數伊朗-亞塞拜然歌曲都流傳於伊朗之外的流浪者群體中。
亞塞拜然的電影電視大部分面向亞塞拜然放送,只有有限的一部分面向伊朗。亞塞拜然不乏多產的電影製作人,例如拉斯坦姆· 埃博拉基姆別科夫,他曾編劇《烈日灼身》。該片曾榮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及1994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大獎。許多伊朗裔亞塞拜然人在伊朗電影史上作出了傑出貢獻,並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就深受讚譽。
=== 體育運動 ===
一直以來,體育運動在亞塞拜然人生活中的都非常重要。他們舉行很多馬上專案的比賽,詩人與作家,比如噶特蘭·塔布利茲和奈扎米·甘佳維等,對此也大加讚美。古代的體育專案還包括摔跤、標槍和牛摔跤。
在前蘇聯影響下,一些現代的亞塞拜然人成為了奧運會級別的成功的運動員。亞塞拜然政府支援本國體育的發展,並鼓勵年輕人積極參加。足球在亞塞拜然和伊朗-亞塞拜然很受歡迎。傑出的足球運動員有阿里·戴伊。他一直是國際比賽中主要的射門得分球員之一,並且曾任伊朗國家隊隊長。亞塞拜然運動員擅長舉重、體操、射擊、標槍、空手道、拳擊和摔跤。伊朗的舉重運動員侯賽因·拉扎·扎德保持著最重量級級的世界紀錄並曾是2000年、2004的奧運冠軍。尼扎米·帕沙耶夫被認為是國際級的選手,曾於2006年獲得歐洲最重量級舉重冠軍。
國際象棋在亞塞拜然也很受歡迎。該國擁有許多著名的象棋選手,比如特穆爾·拉德加波夫和沙希里亞爾·買買德亞洛夫都是國際級的選手。
== 參見 ==
* 亞塞拜然歷史
* 亞塞拜然共和國
* 伊朗西亞塞拜然省、東亞塞拜然省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Category:突厥語民族
Category:高加索民族
Category:伊朗族群
Category:亞塞拜然民族
Category:土耳其族群 |
比什凱克 | 比什凱克(柯爾克孜語西裡爾字母:Бишкек,柯爾克孜語阿拉伯字母:بىشكەك),吉爾吉斯共和國首都。亦是該國的政治、經濟、交通、科教及文化中心。城市靠近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邊境。根據2021年的統計,其人口為1,074,075人。
1825年,浩罕汗國建立了“比什凱克”要塞,以控制當地的商隊路線和向吉爾吉斯部落徵收貢品。1860年9月4日,在吉爾吉斯斯坦的批准下,由上校率領的俄羅斯軍隊摧毀了這座堡壘。如今,堡壘遺址位於新主清真寺附近的吉貝克喬魯街以北一點處。[6] 1868 年,俄羅斯帝國在堡壘的原址上建立了一個定居點,其原名“Pishpek”。位於俄羅斯突厥斯坦及其塞米雷奇州的總督轄區內。
1925年,在俄羅斯突厥斯坦成立,並將比什凱克提升為首都地位。1926 年,蘇聯共產黨以出生於此的布林什維克軍事領袖米哈伊爾·瓦西里維奇·伏龍芝的名字,將這座城市重新命名為伏龍芝 。1936年,伏龍芝市成為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都,1991年蘇聯解體後,吉爾吉斯斯坦議會將首都名稱改為比什凱克。
比什凱克海拔約800公尺(2,600 英尺),城市在天山山脈延伸的阿拉圖山脈的北部邊緣。這些山脈高達 4,895公尺(16,060 英尺)。在城市的北部,肥沃而起伏的草原向北延伸到鄰近的哈薩克。當前的比什凱克是一座擁有寬闊林蔭大道和大理石公共建築的城市,城市各地周圍環繞著眾多蘇聯風格的公寓樓。還有數以千計的小型私人建造的房屋,大部分位於市中心之外。街道呈網格狀。
== 地名沿革 ==
比什凱克是吉爾吉斯族人自古以來對該市的稱呼,其吉爾吉斯語的意思是「攪拌馬奶的棒子」。
1878年俄國人將該地稱為必茨伯克(俄語:Пишпек),1926年吉爾吉斯加入蘇聯,成為其中一個加盟共和國——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比什凱克亦成為此加盟共和國首府,為紀念在吉爾吉斯出生的蘇聯和吉爾吉斯共產黨軍事家米哈伊爾·伏龍芝,當地政府將比什凱克改稱為伏龍芝(俄語:Фрунзе)。
隨著吉爾吉斯於1991年脫離蘇聯獨立,吉爾吉斯斯坦政府於同年2月7日恢復比什凱克的地名。
== 歷史 ==
比什凱克是中亞地區的古代重鎮,是古代絲綢之路其中一條經過天山山脈,貫通西域和中亞草原的要道所經的驛站。
1825年,烏茲別克族人與浩罕族人在該處建立泥造的堡壘。後來在1862年俄羅斯帝國吞併浩罕地區,將泥堡大肆破壞,再將該地區發展為俄國的軍事要塞。
現代的比什凱克市由俄羅斯人於1877年在這裡建立軍事設施開始,俄羅斯人認為這裡土地肥沃,適合農耕,故大力鼓勵俄羅斯農民到當時稱作「必茨伯克」的比什凱克務農。1950年代起,大量重工業投資投入到當時稱作「伏龍芝」的比什凱克,但大型重工業隨著蘇聯的瓦解而停滯和萎縮下來。
自吉爾吉斯斯坦在1991年起成為獨立國家,比什凱克恢復其原名,該市的經濟發展迅速。
吉爾吉斯斯坦政府允許美國戰機使用該市的瑪納斯國際機場(Manas International Airport),作為美國對伊拉克及阿富汗作戰的空軍基地。
==氣候==
== 經濟 ==
比什凱克流通吉爾吉斯斯坦的貨幣,索姆。索姆的幣值有規律的浮動,但到2009年9月為止,對美元的平均匯率為43索姆兌1美元。比什凱克的經濟主要依靠農業,出產大量的水果、蔬菜和家畜,在偏遠地區並行著實物交易的制度。比什凱克的大街通常佈滿了賣農產品的商人,整條街猶如一個大市場。在市中心的主要地段具有更加城市化的景觀,如銀行、商鋪、市場和購物商場。最受歡迎的是當下流行的工匠製作的手工藝品;包括雕塑、雕刻品、油畫以及以自然岩石為材料的雕塑。除此之外,在城市東北方的多爾多伊市場,是該市主要的批發市場。
=== 房地產 ===
與後蘇聯國家的許多城市一樣,自蘇聯解體以來,比什凱克的房地產經歷了巨大的變化。在蘇聯時代,房屋由政府統一分配,但在獨立後已經轉為私有制。
雖然小家庭住宅逐漸受到居民的歡迎,但大多數居民依舊居住在蘇聯時代的公寓裡。儘管吉爾吉斯經濟逐漸恢復成長,但住房市場供給的增長十分緩慢,新建築數量不多。由於需求和供給的嚴重失衡,住房價格大幅上漲——在2001年到2002年間,價格翻了一倍。
那些無力承擔高房價的居民,特別是來自農村和省級小城鎮的新移民,往往不得不選擇居住於近郊的棚戶區。棚戶區內的居住人口估計可達40萬人,約佔城市總人口的30%。雖然許多定居點缺乏電力和自來水等基礎設施,但最近當地政府已開始提供這些基本服務。
==人口==
比什凱克是吉爾吉斯人口最多的城市,2021年估計人口為107萬4075人。從城市建立時到蘇聯解體前,俄羅斯人和其他歐洲人後裔(主要是烏克蘭人和德國人)佔該市人口的大多數。根據1970年的人口普查,吉爾吉斯人僅佔城市人口的12.3%,而歐洲人佔城市總人口的比例則高達80%。現在比什凱克是一個以吉爾吉斯人為主的城市,75%的居民是吉爾吉斯人,而歐洲人只佔城市總人口的15%。 儘管如此,對年輕一代而言,俄語仍然是其主要語言,而吉爾吉斯語的使用比率仍然持續下滑。
==交通==
===公共運輸===
比什凱克常見的公共運輸工具有巴士、無軌電車、蘇式小巴(其營運方式接近公共小巴)。其中第一臺巴士和第一臺無軌電車分別於1934年和1951年引入。計程車在城市中隨處可見。目前比什凱克沒有地鐵,但現正考慮興建輕鐵系統。
===長途巴士===
比什凱克有兩個主要的巴士站。 較小的舊東城客運站是小巴的始發站,提供前往吉爾吉斯東部各城鎮的運輸服務,例如坎特、托克莫克、凱明區、伊塞克阿塔區,另也搭乘前往位於哈薩克科爾代區旁的陸路口岸的長途巴士。而前往全國各地以及哈薩克的最大城市阿拉木圖及中國喀什的跨國巴士服務,則由較新的西城客運總站運營。除此之外,位於城市東北郊的多多伊市集還設有臨時客運站,供頻繁的小型巴士前往全國各地的小城鎮(從西邊的 索庫盧克區 到東邊的托克莫克都有),以及一些前往哈薩克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巴士。
===鐵路運輸===
截至2007年為止,比什凱克2站 每天只有幾趟火車。 它主要提供從比什凱克到莫斯科的長途火車服務,其執行時間長達三日。另外也有國際列車開往阿拉木圖、阿斯塔納、葉卡捷琳堡、新西伯利亞、新庫茲涅茨克等地。但由於列車須在邊境停留較長時間以及需要先行駛100公里長的聯絡線後才能匯入土西鐵路,這些列車執行的速度非常慢,例如通往葉卡捷琳堡的列車的執行時間長達48 小時。
===航空===
比什凱克的航空運輸服務主要由瑪納斯國際機場(IATA程式碼FRU)提供服務,位於市中心西北部約25公里距離處。該機場亦被美軍徵用為空軍基地,稱為瑪那茲空軍基地(Manas Air Base)。(該基地有一個非官方別名為簡治空軍基地 Ganci Air Base,以紀念在911事件中殉職的紐約市消防隊長彼得·J·簡治)
== 旅遊 ==
比什凱克市有著自公元前2世紀絲綢之路商人通商時留下的遺蹟,在宗教遺址方面,有早於公元前4世紀亞歷山大帝國時期富古希臘色彩的佛教,及至公元6世紀在區內流行的景教。在人文景觀方面,13世紀至18世紀期間的部族汗國和19世紀開始滲入的俄羅斯文化的痕跡處處皆是。當中著名的景點包括:
* 米哈伊爾·伏龍芝的紀念雕像——位於首都火車站對出的公園廣場。
* 國家歷史博物館
* 國家實用藝術博物館——展示吉爾吉斯傳統手工藝品。
* 吉爾吉斯白宮——現今吉爾吉斯坦總統官邸,亦是前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黨總部。
* 阿拉套廣場——國家獨立紀念碑設於此廣場,每天在這裡皆有軍隊換軍儀式。
* 鄧小平大街——一條東西走向的雙向6線行車大街,長3.5公里,寬約25公尺,在大街東端,矗立著一座2公尺高的紅色花崗巖紀念碑,碑的正面用中文、吉爾吉斯文和俄文寫著:「此街以中國卓越的社會和政治活動家鄧小平的名字命名」。此大道於1996年由當時的市長命名的。
* 阿拉亞卡國家公園(Ala Archa National Park)
== 國際關係 ==
===姊妹城市===
* 武漢市,2016年7月
* 科羅拉多泉,1994年
* 阿拉木圖,1997年12月
* 阿斯塔納,2011年
* 伊茲密爾
* 明斯克,2008年10月11日
* 德黑蘭,1994年5月23日
* 加茲溫,2003年4月14日
* 凱姆尼茲,1997年3月19日
* 龜尾市,1991年8月14日
* 大邱廣域市,1991年4月14日
* 多哈,2014年12月8日
===合作城市===
* 烏魯木齊,1992年9月8日
* 北京,1995年3月20日
* 銀川市,2000年5月23日
* 廣州,2004年12月1日
* 米阿斯,1993年9月7日
* 葉卡捷琳堡,1996年12月13日
* 莫斯科,1997年8月6日
* 喀山,1998年12月3日
* 布哈拉,1993年12月4日
* 塔什干,1996年10月30日
==參考資料==
==參閲==
*東幹語
*伏龍芝軍事學院
== 外部連結 ==
*The Spektator (archive) – society, culture, and travel articles on Kyrgyzstan and Bishkek city guide
Category:吉爾吉斯斯坦城市
Category:吉爾吉斯斯坦行政區劃
Category:絲綢之路聚居地
|
弗洛伊德 (消歧義) | 弗洛伊德(Freud)一般指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此外也可以指(其中部分原名為Floyd):
==人名==
*Freud
** 安娜·弗洛伊德,心理學家,西格蒙德之女兒
** 盧西安·弗洛伊德,畫家,西格蒙德的孫子
*Floyd
** 平克·弗洛伊德,英國搖滾樂隊
** 羅伯特·弗洛伊德,美國電腦科學家
*** 弗洛伊德演算法
** 雷蒙德·弗洛伊德 ,美國職業高爾夫球手
** 喬治·弗洛伊德,2020年美國警察暴力執法致死者。
==地名==
* 弗洛伊德 (阿肯色州)
* 弗洛伊德 (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縣)
* 弗洛伊德 (加利福尼亞州格倫縣)
* 弗洛伊德 (愛荷華州)
* 弗洛伊德 (密蘇里州雷縣)
* 弗洛伊德 (密蘇里州華盛頓縣)
* 弗洛伊德 (新墨西哥州)
* 弗洛伊德 (紐約州)
* 弗洛伊德 (德克薩斯州)
* 弗洛伊德 (弗吉尼亞州)
* 弗洛伊德縣 (消歧義)
* 弗洛伊德河,密蘇里河支流
* 弗洛伊德鎮區 (消歧義)
==其他==
* 弗洛伊德 (電影)(Freud: The Secret Passion),1962年電影
* 弗洛伊德 (迷你劇),1984年迷你劇
* 弗洛伊德 (電視劇),2020年電視劇
|
伊朗 |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稱伊朗(,,),1935年前被外界稱為波斯,地處西亞伊朗高原之上,氣候炎熱乾燥,其北部緊靠裡海、南瀕波斯灣和阿拉伯海。伊朗東鄰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東北部與土庫曼接壤,西北與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納希切萬自治共和國為鄰,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國土面積為1,648,195平方公里。人口8318萬人,為多民族國家,其主體民族為波斯人,約佔總人口的61%,其餘有亞塞拜然人、庫爾德人、阿拉伯人等。官方語言為波斯語。國教為伊斯蘭教什葉派十二伊瑪目宗,信眾超過全國人口的90%,憲法承認的其餘教派有伊斯蘭教遜尼派、祆教、猶太教、基督宗教等。首都為德黑蘭。
伊朗高原文明發源於公元前28世紀建立的古埃蘭王國和之後建立的米底王國。公元前550年,由居魯士大帝建立了大一統的古代大帝國波斯帝國。公元7世紀中葉,波斯的薩珊王朝被阿拉伯征服,包括伊朗高原的中東地區開始伊斯蘭化,而曾佔統治地位的祆教則日漸式微。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波斯逐漸淪為英國和俄羅斯的半殖民地。1925年,巴列維王朝建立。二戰後,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逐漸擺脫英、蘇兩國對伊朗的控制,奉行親美的市場化政策,雖然是君主專制,但開明的經濟建設,使國家獲得較大發展,在中東地區獲得了較大的影響力。1979年初,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領導的伊斯蘭革命爆發,王朝政權很快被推翻,成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同年底發生美國駐伊使館人質事件,伊朗此後轉為反美的先鋒,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交惡。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伊斯蘭教在國家的政治生活中擔任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高領袖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和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由伊斯蘭教神職人員組成的專家會議選舉產生,霍梅尼為首任最高領袖,現任最高領袖為賽義德阿里·侯賽尼·哈梅內伊。伊朗政府實行總統共和制,總統是繼最高領袖之後的國家第二號領導人,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但不是軍事統帥,由全民普選產生,現任總統為易卜拉欣·萊希,第一副總統為艾沙格·賈漢基裡。伊朗最高立法機構為伊斯蘭議會,實行一院制,現任議長為阿里·拉里賈尼。伊朗司法總監是伊朗的司法最高首腦,由最高領袖任命,最高法院院長和總檢察長則由司法總監任命,現任司法總監為薩迪格·拉里賈尼。
石油產業是伊朗的支柱,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石油輸出國組織第二大石油輸出國。伊朗的貨幣名稱為里亞爾。
==語源==
伊朗(ایران)一詞源於薩珊王朝中古波斯語ērān,意思是屬於伊朗人的,又用來指伊朗人所居住的大伊朗地區..。該詞已知最早出現在(Naqsh-e Rustam)的浮雕。在浮雕的中古波斯語銘文中,國王阿爾達希爾一世的頭銜是ardašīr šāhān šāh ērān,旁邊的安息語(Parthian language)寫作ardašīr šāhān šāh aryān意思是「伊朗人的萬王之王」。伊朗在原始伊朗語寫為aryānām,《波斯古經》的阿維斯陀語寫作airyānąm,意思是屬於雅利安人的。在梵語中,“雅利安”的詞源आर्य(),就是指“光榮,可敬、高貴”的意思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Aryan from Sanskrit Arya 'Noble'"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 ...the Sanskrit term arya("noble" or "distinguished"), the linguistic root of the word (Aryan)..." "It is now used in linguistics only in the sense of the term Indo-Aryan languages, a branch of the larger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Thomas R. Trautman (2004): "Aryan is from Arya a Sanskrit word"; page xxxii of Aryans And British India 。在歷史上,古希臘人則是以波斯(Persís),這個取自古波斯語Pārsa(阿契美尼德帝國居魯士大帝出身的部族名)的詞彙,來稱呼伊朗Liddell and Scott, Lexicon of the Greek Language, Oxford, 1882, p 1205。
1935年諾魯茲節,巴列維王朝君主禮薩汗發表國書,對外正式用伊朗的名稱取代波斯。1959年,王朝政權宣佈伊朗和波斯可互相代換。
== 歷史 ==
=== 古代時期 ===
包括伊朗在內的西亞(又稱中東地區)遠在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約3000年前已建立一些邦國,當時曾稱為埃蘭,然後又先後經歷了亞述、米底王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等。
西元前4世紀中葉,波斯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國力式微,遭馬其頓王國亞歷山大大帝所滅。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帝國分裂,伊朗一帶落入塞琉古帝國手中,之後又經歷了波斯的安息和薩珊王朝。
=== 中古與近代時期 ===
637年,阿拉伯帝國的穆斯林軍在卡迪西亞戰役打敗波斯薩珊王朝的軍隊,攻佔其首都泰西封,開始了伊斯蘭對波斯的征服,同時也終結了波斯地區的瑣羅亞斯德教文化。倭馬亞王朝後,蒙古帝國入侵並滅亡了伊朗一帶的小國,並建立了伊兒汗國,後汗國滅亡,帖木兒帝國又相繼統治伊朗。
16世紀初,伊斯瑪儀一世抗拒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建立薩非王朝,並以伊斯蘭教什葉派為國教。18世紀初贊德王朝、卡扎爾王朝相繼崛起,但因長期戰亂,國勢衰竭,屢次受到外國入侵。俄羅斯帝國攫取大片領土。英俄為了防堵德國勢力深入中東,1907年協議瓜分波斯,俄國控有北部,英國佔有南部,僅留中間作為緩衝區,仍由卡扎爾王朝治理。
=== 巴列維王朝時期 ===
1921年2月21日,禮薩·汗上校發動軍事政變,佔據德黑蘭,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維王朝,於1935年改國名為伊朗。1941年禮薩·汗遜位,由其子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繼位。巴列維執政時期,美國為了獲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東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維王朝,伊朗強大的軍力儼然成為波斯灣地區的警察。
1951年4月28日,伊朗伊斯蘭議會以79票贊成、12票反對提名摩薩臺為首相,穆罕默德·摩薩臺1951年至1953年間出任民選的伊朗首相,但之後在1953年被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的政變推翻。摩薩臺是一位作家、行政官員、律師、議員和政治家,具有王室和貴族背景。他在任伊朗首相期間實施漸進式的社會改革,包括推行失業補償金制度、立例規定僱主向患病或受傷的員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農,令他們不再受地主強制勞役。此外,他又規定地主貢獻租金收益的20%到一個基金,用以資助一些比如興建公共浴堂、農村住房和害蟲防治等的市政發展專案。
其為在首相任內最矚目的舉動:把被美國與英國佔有的石油資源,實現了國有化,歸伊朗人所有。例:在國有化以前,伊朗石油業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後稱英國石油,簡稱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後則由英國政府操控。
在英國軍情六處要求下,美國中央情報局策動了一場阿賈克斯行動,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時任首相摩薩臺,讓巴列維國王重新上臺,導致部分伊朗人不滿。
1963年巴列維國王宣佈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國的藍圖來進行伊朗的農業與工業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給予婦女選舉權、森林水源收歸國有、工人參加分紅並限制宗教勢力等措施。另外,還簽下了在伊朗的美國軍事人員可以享受治外法權,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審判,而是交給美國處理。伊斯蘭教宗教領袖賽義德·魯霍拉·霍梅尼大力反對,巴列維國王逮捕了霍梅尼,最後於1964年11月4日將霍梅尼強行驅逐出境。
=== 伊斯蘭共和國時期 ===
==== 霍梅尼時代 ====
1977年起,伊朗爆發大規模的反對國王的群眾運動。1978年,各地遊行示威不斷升級,群眾抬著霍梅尼的畫像,高呼“打倒國王,建立伊斯蘭教國家”的口號。1978年8月,國王巴列維更換內閣,宣佈對首都德黑蘭等12個大城市實行軍事管制,並出動大批軍警鎮壓反對者。在德黑蘭,有數千示威者傷亡,由白色革命累積的不滿情緒至此達到了巔峰,最終引發了伊朗伊斯蘭革命。全國各地大規模的示威和罷工造成石油工業停產,交通中斷。伊朗軍方宣佈不介入的態度,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國性的動亂。
1979年1月16日,國王禮薩·巴列維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2月1日,霍梅尼結束長達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蘭,宣佈廢除君主立憲制度,成立伊斯蘭臨時革命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為伊朗總理正式接管政權,巴列維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佈改國名為伊朗伊斯蘭共和國,舉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國王巴列維前往美國治療淋巴瘤,德黑蘭穆斯林群眾憤而佔領美國使館,扣留使館人員,史稱伊朗人質危機,自此美國與伊朗斷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在美國與蘇聯支援大量武器下與伊朗進行兩伊戰爭,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損不少,但伊拉克更被這場戰爭拖得民窮財盡。戰爭期間,1988年美軍護衞艦在波斯灣被伊朗封鎖海峽的水雷炸傷,即派企業號航母戰鬥群報復,炸毀伊朗的錫裡石油鑽井平臺,擊沉伊朗喬森號導彈巡邏艇。
==== 哈梅內伊時代 ====
1997年當選的溫和派哈塔米總統致力於改革,同時向西方釋放出和解訊號。可惜由於美國與阿富汗及伊拉克進行戰爭,從東西兩面威脅伊朗的國家安全,美國總統小布什將伊朗定性為邪惡軸心,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國內漸漸不受歡迎,受到保守派抨擊。和解程序在2005年內賈德當選之後戛然而止。
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為主的聯合部隊佔領。由於美軍與伊朗相鄰,加深雙方對立,伊朗為了防範美軍入侵而大舉備戰。
冷戰後,伊朗從美俄兩國都獲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而且都並非出於美俄的本意,被稱為悄然的崛起。
首先,伊拉克因波斯灣戰爭陷入國際孤立,而蘇聯解體後,重新獨立了一個什葉派的穆斯林國家亞塞拜然,擴充了伊朗在伊斯蘭世界的發言權,而且什葉派內部非常團結,特別是宗教學術界交流極為密切,因此擴充了伊朗的政治勢力;而另一個從蘇聯獨立的國家塔吉克,其主體民族就是古代波斯人的後裔,塔吉克語是波斯語的一種方言,這又無形之中擴充了伊朗的文化勢力範圍。
另一方面,隨著新世紀能源價格飆升,伊朗又從中獲取巨大經濟利益。
2003年初,伊朗宣佈提煉出核電站燃料鈾,引發伊朗核問題,並遭到一系列制裁。2015年7月14日,伊朗核問題六國在維也納簽訂伊朗核協議,透過解除部分對伊制裁換取伊朗減少鈾濃縮活動。
隨著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美國再度對伊強硬。2018年5月,美國宣佈退出伊朗核協議。11月初,美國對伊朗實施石油出口制裁,但允許中國大陸、日本、印度、韓國、臺灣、土耳其、義大利和希臘在半年內可以繼續進口伊朗石油而免遭美國製裁。2019年5月2日開始,美國對所有進口伊朗石油的國家實施制裁。
2020年1月3日,伊朗第二大權勢人物卡西姆·蘇萊曼尼被美國刺殺,這大大加劇了兩國之間現有的緊張關係。三天後,在對美軍發動的報復性襲擊中,一架載有176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民用飛機在伊朗首都附近被伊斯蘭革命衛隊擊落,最初被否認,國際調查導致政府在否認了三天後承認用地對空導彈將飛機擊落,稱其為“人為錯誤”。這是自1988年伊朗655航班以來伊朗最嚴重的飛機擊落事件。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於伊朗截止至2020年12月造成至少110萬人感染,其中52000多人因此喪生。確診或喪生者不乏重要名人。包含埃沙格·賈漢吉里確診,穆罕默德·米爾-穆罕默迪喪生。
2022年9月14日,一名22歲伊朗庫爾德族女子瑪莎·阿米尼因其頭巾佩戴方式未符合政府規範,被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執法部隊下屬的道德警察逮捕,警方聲稱阿米尼在車站因突發心衰而倒地,並於9月16日宣告死亡,但目擊者稱她生前遭到警察毆打,從她的腦部掃描結果看出,她的頭部出現骨折、出血以及腦水腫等症狀,結果全國爆發自2019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要求推翻43年來的政權和廢除強制佩戴頭巾的法律。
2024年4月1日,以色列轟炸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附屬的領事建築,造成14人死亡。作為反制,4月13日,2024年4月13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與人民動員部隊、真主黨和胡塞武裝協調,使用無人機、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對以色列發動空襲。自1985年伊朗-以色列代理人衝突爆發以來,這次報復性打擊是兩國的首次直接軍事對抗。
== 地理 ==
伊朗位於亞洲西南方之中東地區,屬西亞,西北與亞塞拜然(界長432公里)和亞美尼亞(界長35公里)為鄰,東北部與土庫曼(界長992公里)接壤,東鄰阿富汗(界長936公里)和巴基斯坦(界長909公里),西接伊拉克(界長1458公里)和土耳其(界長499公里),中北部緊靠裡海(海岸線長650公里)、南靠波斯灣和阿拉伯海阿曼灣(海岸線長1,770公里)。面積1,648,000平方公里(陸域面積1,636,000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2,000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十六位。
地貌大多是由高原、盆地或山脈所構成,只有在海邊的一小部分是平原。境內最大的高原為伊朗高原。人口較多的西部是多山地形,由高加索山脈、札格羅斯山脈和厄爾布林士山脈等構成。
整體而言,伊朗大多數地區屬乾燥或半乾燥氣候,降雨集中在十月至四月間,平均年降雨量在250-{zh-hans:毫米; zh-hant:公釐;}-以下。
== 政治 ==
伊朗是一個由什葉派主導的伊斯蘭共和制國家。伊斯蘭教在伊朗擁有至高無上的道德權威,是公共生活的最高準則。伊朗的建國領袖即明確拒絕西方民主體制,首任最高領袖霍梅尼清楚地表示,在理想的政體中,國家權力應該由烏理瑪執掌,議會僅有有限的權力。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伊斯蘭政府》。轉引自Hamid Algar編纂的Islam and Revolution: Writings and Declaration of Imam Khomeini (Berkley, Cal. Mizan Press, 1981) p. 137-8伊朗的穆斯林激進派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將本國歸入“意識形態指導型”國家,同蘇聯並列。
伊朗是一個多黨制的國家,有著較為發達的選舉制度,選舉結果能在相當程度上反應真實民意,類似威權政府,伊朗在一定限度內容忍公民生活方式的多元選擇權。這種將神權統治和民主選舉相結合的“伊斯蘭共和國”迄今仍是獨一無二的政治體制。H.E.Chehabi: "the Political Regime of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in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Government and Opposition(2000), p. 48最高領袖、專家會議、憲法監督委員會與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權力更大,最高權力並不在世俗政府手中。
=== 最高領袖 ===
伊朗最高領袖是伊朗政治、宗教的最高領導人,也是軍隊和伊斯蘭革命衛隊的總司令,實行終身制。現任伊朗最高領袖為阿里·哈梅內伊。首任伊朗最高領袖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病逝於1989年6月3日,次日專家會議推舉總統阿里·哈梅內伊為最高精神領袖。伊朗專家會議負責選舉、監督、罷免最高領袖,由86人組成。專家會議每8年選舉一次,按伊朗各省人口比例,由選民投票從宗教法學家中選出。專家會議每年舉行兩次會議。最近一次專家會議選舉舉辦於2016年2月26日。
=== 監督委員會 ===
憲法監護委員會由12名成員組成,任期6年。其中,6名宗教法學家由最高領袖任命,6名普通法學家由司法總監提名、經議會批准後任職。憲法監護委員會的職權包括:監督專家會議、總統、議會選舉和公民投票;批准議員資格;解釋憲法;審議、批准議會透過的議案,確認其是否與違背伊斯蘭教義和憲法,將違反教義、憲法的議案退回議會修改、審議。如果憲法監護委員會和議會對議案的矛盾不能解決,由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仲裁。
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是伊朗最高領袖的顧問機構,負責調解議會與憲法監護委員會立法上的矛盾,幫助最高領袖監督、實施國家大政方針。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成員任期為5年。主席與其他成員由最高領袖直接任命。伊朗行政、立法、司法機關的最高領導人、憲法監護委員會中的6位宗教法學家等人是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的法定成員。磋商政務時,內閣部長、議會委員會負責人可以成為委員會的臨時成員。
=== 總統 ===
伊朗採用總統內閣制。伊朗總統既是國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腦。總統可以任命數位副總統,可以任命一名第一副總統主持內閣工作。內閣成員由總統提名、議會批准。總統並不掌握最高軍事權力。總統的權力很大程度上受到最高領袖和宗教勢力的制約。伊朗總統任期4年,可連任一次,由選民直接選出。總統候選人需要透過憲法監護委員會的資格審查,選舉結果需要憲法監護委員會透過,最後由最高領袖任命總統。現任總統是2021年6月選舉獲勝的易卜拉欣·萊希。
=== 立法機關 ===
伊朗實行一院制,伊斯蘭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議會由290位議員組成。議員任期4年,可連選連任,由選民直接選舉。議會有權提出、審議法案,透過預算、決算,罷免總統,對部長進行不信任投票。議會透過的法案需要憲法監護委員會批准才能生效。最近一次議會選舉是在2016年2月26日進行的。
=== 法律 ===
伊朗有著相對較為開放的媒體政策,出版檢查制度在1989年後逐漸放鬆,Antony Hyman: "Iran's Press--Freedom within Limits", Index on Censorship, 19:2, p.26.儘管在20世紀九十年代中期,伊朗的輿論政策一度從緊,但仍較大部分中東伊斯蘭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王國、葉門共和國等)寬鬆。Farabi Adelkhah, "L'offensive des Intellectuels en Iran", Le Monde Diplomatique, 42 (January, 1995), p.20.
=== 外交 ===
伊朗與伊拉克有著長期的邊界、教派、民族爭端。1980年9月更爆發了兩伊戰爭,戰爭期間伊拉克得到美國支援。經國際多方調解,1988年8月停火。7月28日,拉夫桑賈尼當選為總統。1997年5月23日穆罕默德·哈塔米繼任。
2005年6月25日,德黑蘭市長艾哈邁迪-內賈德當選伊朗總統,任內推行反西方政策,進行具有爭議的核活動,遭到西方國家的封鎖與制裁。2013年6月15日,伊朗前首席核談判代表、溫和保守派總統候選人哈桑·魯哈尼當選伊朗總統。
=== 軍事 ===
伊朗軍隊較為獨特,由兩支隊伍組成,即共和國軍隊和革命衛隊,由伊朗最高領袖統帥,兩支隊伍各自有陸海空三軍。但革命衛隊的海空軍武器較簡陋,多是輕型攻擊機和近海小艇船隻,革命衛隊功能是維護伊斯蘭教義,兵力約12.5萬人,同時還負責維持其國內秩序、監控國內的敵對勢力,但也有派往海外作戰,普遍而言革命衛隊士兵忠誠度和戰鬥力較高,宗教色彩濃厚,在電信、銀行、建築等社會較大金額流動的經濟要害部門,都有革命衛隊成員列席董事會。IISS Military Balance 2008, p.244
共和國軍隊則分陸軍、海軍、空軍及防空軍四個軍種與多數國家的軍隊角色一樣,總兵力約55萬人,最高國防委員會是最高領袖領導的軍事決策機構。
== 行政區劃 ==
行政劃分:31個省、324個縣、865個區、982個市、2378個鄉:
編號 名稱 編號 名稱
1 德黑蘭省 16 恰哈馬哈勒-巴赫蒂亞裡省
2 庫姆省 17 科吉盧耶-博韋艾哈邁德省
3 中央省 18 布什爾省
4 加茲溫省 19 法爾斯省
5 吉蘭省 20 霍爾木茲甘省
6 阿爾達比勒省 21 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
7 贊詹省 22 克爾曼省
8 東亞塞拜然省 23 亞茲德省
9 西亞塞拜然省 24 伊斯法罕省
10 庫爾德斯坦省 25 塞姆南省
11 哈馬丹省 26 馬贊德蘭省
12 克爾曼沙汗省 27 戈勒斯坦省
13 伊拉姆省 28 北呼羅珊省
14 洛雷斯坦省 29 禮薩呼羅珊省
15 胡齊斯坦省 30 南呼羅珊省
31 厄爾布林士省
*伊朗的一些島嶼並未顯示於圖中,這些島嶼均屬霍爾木茲甘省管轄。
== 經濟 ==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資料,2020年伊朗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6110億美元,居世界第21位,人均為7257美元,居世界第78位,購買力平價的國內生產總值為10007億美元,居世界第18位,人均為11963美元,居世界第66位。
伊朗經濟以石油產業為主,伊朗的石油化工、鋼鐵、汽車產業也比較發達,電子工業、核工業、電腦軟硬體業發展很快。伊朗的機械製造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胡齊斯坦為石油工業區與重要出海門戶,伊朗的石油出口是經濟命脈,石油生產能力和石油出口量分別位於世界第四位和第二位。伊朗是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
美國自伊斯蘭革命後就從未進口伊朗石油,而歐盟也已對伊朗實施制裁,禁止成員國與伊朗續簽石油進口協議。2005年末,中國與伊朗簽署了一項價值1000億美元的石油合作協議,兩國彼此成為石油貿易的重要夥伴。
伊朗積極建議石油輸出國組織擺脫美元,另尋計價單位,伊朗並於2008年4月30日宣佈在對外石油交易中,已完全停用美元為結算單位,在歐洲使用歐元結算,在亞洲用日圓或人民幣結算。
2012年5月8日,伊朗駐阿聯酋大使表示,伊朗接受供應給中國的原油部份以人民幣支付。
== 人口 ==
伊朗曾一度實施計劃生育政策。2012年8月2日,伊朗衛生部証實,伊朗已經廢除計劃生育政策,希望能夠迎來一個“嬰兒潮”,令伊朗人口增加一倍。
2022年估計,伊朗總人口數為86,758,304人。
=== 民族及宗教 ===
伊朗人口到2018年達到8200萬,其中有波斯人(61%)、亞塞拜然人(16%)、庫德人(10%)、盧爾人(6%)、阿拉伯人(2%)、俾路支人(2%)、土庫曼人(2%)及其他民族(1%)。最大的少數民族是亞塞拜然人。
全國人口89%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9%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其餘2%信奉其他宗教(基督教、瑣羅亞斯德教、猶太教、曼達教派和巴哈伊教等)。信奉基督教的主要為亞美尼亞人和亞述人,其中亞述人仍使用古老的阿拉米語。
=== 主要城市 ===
伊朗最大城市
德黑蘭
馬什哈德
德黑蘭
馬什哈德 排名 城市 省份 人口(2012年) 排名 城市 省份 人口(2012年)
伊斯法罕
設拉子
德黑蘭
馬什哈德 1 德黑蘭 德黑蘭省 8,778,535 11 烏爾米耶 西亞塞拜然省 662,734
伊斯法罕
設拉子
德黑蘭
馬什哈德 2 馬什哈德 拉扎維呼羅珊省 2,567,243 12 克爾曼 克爾曼省 621,374
伊斯法罕
設拉子
德黑蘭
馬什哈德 3 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省 1,755,382 13 扎黑丹 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 594,683
伊斯法罕
設拉子
德黑蘭
馬什哈德 4 卡拉季 厄爾布林士省 1,657,967 14 阿拉克 中央省 480,560
伊斯法罕
設拉子
德黑蘭
馬什哈德 5 大不里士 東亞塞拜然省 1,459,755 15 哈馬丹 哈馬丹省 479,640
伊斯法罕
設拉子
德黑蘭
馬什哈德 6 設拉子 法爾斯省 1,287,423 16 薩南達季 庫爾德斯坦省 446,760
伊斯法罕
設拉子
德黑蘭
馬什哈德 7 庫姆 庫姆省 1,071,503 17 亞茲德 亞茲德省 432,194
伊斯法罕
設拉子
德黑蘭
馬什哈德 8 阿瓦士 胡齊斯坦省 1,068,908 18 阿爾達比勒 阿爾達比勒省 418,262
伊斯法罕
設拉子
德黑蘭
馬什哈德 9 拉什特 吉蘭省 863,470 19 阿巴斯港 霍爾木茲甘省 379,301
伊斯法罕
設拉子
德黑蘭
馬什哈德 10 克爾曼沙赫 克爾曼沙赫省 828,313 20 贊詹 贊詹省 376,284
伊斯法罕
設拉子
德黑蘭
馬什哈德
德黑蘭
馬什哈德
德黑蘭
馬什哈德
德黑蘭
馬什哈德
德黑蘭
馬什哈德
德黑蘭
馬什哈德
德黑蘭
馬什哈德
德黑蘭
馬什哈德
德黑蘭
馬什哈德
德黑蘭
馬什哈德
德黑蘭
馬什哈德
== 文化 ==
伊朗在藝術、音樂、建築、詩歌、哲學、文學等方面,都具有悠久的歷史。
波斯語已有超過2,500年的歷史,留下了可觀的文獻記錄。波斯文學舉世都予以很高的評價,詩人如:哈菲茲、魯米、歐瑪爾·海亞姆、尼扎米、薩迪·設拉茲和菲爾多西等留下許多佳作,伊朗詩韻和歌詞的優美,也獲得全世界的讚譽。
尋求社會的正義和公平是伊朗文化的重要特性。敬老尊賢和對外賓的殷勤款待也是伊朗傳統禮儀的一部份。
伊朗曆的新年納吾肉孜節是在每年3月20日或3月21日的春分慶祝。納吾肉孜節在200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傑作之一。
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後,伊朗採取了強硬的措施來杜絕同性戀現象。根據伊斯蘭法,同性戀的行為是非法和有罪的。但是霍梅尼曾頒佈教法允許變性手術。因此伊朗經常存在同性戀者接受變性手術,而後與對方合法結合的狀況。
=== 電影 ===
過去的25年中,伊朗電影在全世界影展得到廣泛的認同,獲得過300項的國際獎項。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是著名導演之一,阿斯哈·法哈蒂更獲得2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伊朗境內,所有媒體都受到國家直接或者間接控制,並且必須有伊斯蘭教義指導部的批准,才能公開運作。這也包括網際網路。但網路已經成為在年輕人中獲取資料訊息和自我表現的流行方式。
=== 飲食 ===
有美食家認為:伊朗飲食與其它中東的烹飪間有非常多共通點,但是更精緻和更富於想像力,就像一塊華麗的波斯地毯一樣的多彩和複雜。
== 科技 ==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於2008年8月15日宣佈,伊朗將會於近期發射本國第一顆自行研製的人造衛星。用於發射衛星的火箭和發射架等設施完全由伊朗自行研發。據伊朗通訊社祚8月17日援引軍方發表的宣告說,軍方當天成功發射“信使號”火箭,並將一顆名為“希望號”的自制人造衛星送上太空。此次發射的目的是對衛星運載過程、遠端發射系統、地面控制中心、地面資訊站和指揮系統等進行全面測試。據報道,衛星目前已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一切進展順利,達到了所有預期目標。而艾哈邁迪-內賈德也出席了衛星發射儀式。中新網-伊朗軍方宣佈成功發射首顆自行研製的人造衛星 . 2008年8月17日查閱
伊朗提煉濃縮鈾被認為發展核武計劃,歐美威脅制裁其石油出口,伊朗揚言封鎖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反擊。美航母駛近波灣-情勢緊張-042404261.html ........2美航母駛近波灣 情勢緊張
2015年7月14日,伊朗與美國、中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六大國經過漫長談判後,就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及解除對伊朗的制裁問題達成協議。該全面協議由正文及五個技術附件組成,五個技術附件分別涉及核、制裁、民用核能合作、聯委會及實施等五方面內容。伊朗還同意15年內將鈾濃縮濃度限制在不超過3.67%的範圍內,聯合國對伊朗的彈道導彈制裁將保留8年、常規武器5年。
== 交通 ==
伊朗境內計有公路179388公里(2003年),鐵路8367公里(2006年),機場331座(2007年),河運航道850公里(2006年)。
== 其他主題 ==
伊朗五寶:石油、地毯、黑魚子醬、開心果和藏紅花。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The Office of the Supreme Leader Sayyid Ali Khamenei(伊朗精神領袖官方網站)
* Fars News Agency(伊朗法斯通訊社)
* خبرگزاري فارس(伊朗法斯通訊社)
* The World Factbook: Iran,CIA
* 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對外廣播電臺華語臺
*
*
== 參見 ==
* 白色革命
* 英蘇入侵伊朗
* 伊朗伊斯蘭革命
* 兩伊戰爭
* 伊朗綠色革命
* 中國—伊朗關係
Category:西亞國家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Category:神權政體國家
Category:1979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伊斯蘭會議組織成員國
Category: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
Category: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
Category: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成員國
Category:金磚國家成員國 |
小提琴 | 小提琴()屬於四弦的弓弦樂器,是現代管絃樂團絃樂組中最重要的樂器之一,一般在管絃樂作品中會分成第一小提琴與第二小提琴兩個聲部,小提琴主要的特點在於其輝煌的聲音、高度的演奏技巧和豐富、廣泛的表現力。又被稱作世界三大主流樂器之一,為樂器中的女王或皇后。
小提琴是提琴家族中最小、音高最高的一種,比它體型大的提琴有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
小提琴可以和交響樂團一起演奏,小提琴在臺前(最靠近指揮的也叫做首席小提琴),後面是交響樂團為小提琴伴奏,這種表演形式演奏的曲目稱之為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也可以與鋼琴一起演奏,一般小提琴奏鳴曲以這形式演奏;小提琴還可以和中提琴、大提琴一起演奏室內樂,稱之為絃樂三重奏、絃樂四重奏、絃樂五重奏等等。
而現今小提琴的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億元不等。
== 歷史 ==
最早出現的弓弦樂器可能出自中亞,並逐漸傳播到中國、印度和中東。
現代意義上的小提琴最早出現於16世紀早期的義大利北部威尼斯、熱那亞等港口。它在義大利文中稱為「」,意為「小的中提琴」。最早期的小提琴,除了一些文藝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沒有儲存至今的實物。早期很多小提琴只有三條弦,由此推斷,小提琴最初的製作者可能借鑑了其它早於小提琴的樂器,比如中世紀三絃琴,這種琴自10世紀開始出現並被使用,它自身源於阿拉伯的。
馬蒂應梅第奇家族之請製作於1555年。阿瑪蒂是當時著名的撥絃樂器製作師,他有一套嚴格的製作流程來保證他作品的精緻優雅。不僅如此,他還率先將拱形結構引入撥絃樂器的製作中,據他所知,拱形結構能明顯提升撥絃樂器的音色與聽感。
當時魯特琴在貴族中很流行。而梅第奇家族需要一種與魯特琴類似,但能用於街頭演奏的樂器,故爾向安德雷亞·阿瑪蒂定做了小提琴。
小提琴迅速流行起來,不論是街頭藝人還是貴族都對它青睞有加。法國國王查理九世在十六世紀下半葉命令阿瑪蒂組建了一隻完整的絃樂隊,這便足以說明當時小提琴的熱度。
據琴身所標明的日期來看,現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由安德雷亞·阿瑪蒂在1560年製作於義大利北部城市克雷莫納(Cremona)。而至今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應該是安東尼奧·史特拉第瓦里1716年製作的“彌賽亞”(Le Messie),也作“Salabue”,這把琴現藏於英國牛津的阿什莫林博物館。
從16世紀到18世紀最著名的製琴師有:
* 阿瑪蒂家族(義大利),包括:安德雷亞·阿瑪蒂(Andrea Amati,1500-1577),安東尼奧·阿瑪蒂(Antonio Amati,1540-1607),基羅拉摩·阿瑪蒂I(Girolamo Amati I,1550-1630),吉羅拉莫·阿瑪蒂II(Girolamo Amati II,1649-1740),尼古拉·阿瑪蒂(Nicolo Amati,1596-1684)
* 瓜奈裡家族(義大利),包括:安德雷亞·瓜奈裡(Andrea Guarneri,1626-1698),曼圖阿(義大利北部城市)的皮埃特羅·瓜奈裡(Pietro of Mantua,1655-1720),朱塞佩·瓜奈裡(Giuseppe Guarneri/Joseph filius Andreae,1666-1739),(威尼斯的)皮埃特羅·瓜奈裡(Pietro Guarneri,1695-1762),朱塞佩·瓜奈裡·德爾·傑素(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u,1698-1744)
* 家族(義大利克雷莫納)。
* 雅各·史坦納(Jacob Stainer,1617-1683,蒂羅爾地區)
== 初始設計 ==
談到小提琴的設計,就必然要涉及古提琴原始設計者的藝術觀點和技術方法。現代的數學是技術學的工具,但在文藝復興時期數學是藝術的啟蒙,比例和序列是美學研究的要素,並且為所有的藝術家所採用。大師級的小提琴製作者,不僅僅是個數學家而且是個真正的藝術家,小提琴的整體協調和一致主宰著整個設計。
小提琴的外形可以認為是由許多弧形線條構成的,用圓弧可以近似地畫出小提琴輪廓的草圖,但也並非都是圓弧。原始設計者先用圓規畫出各段相聯的弧,再用藝術的眼光修正和彎曲成最終形狀的弧線。用筆和刀在製作時修改圖樣,修光修滑一條由足夠數量的圓弧所構成的曲線。小提琴頂部和底部的曲線,就是採用經典的設計橋拱的方法設計的,也有人認為像籃子提把的形狀。琴板弧度的形狀像垂鏈線,旋首則是仿照古希臘柱子上優美的螺旋形設計的。當然,除去使用圓弧之外,也可能採取一些其他的線條。
圓規和直尺既是古代幾何學家又是中世紀建築學家的工具,也是設計樂器的工具。一般的樂器設計者,試著在不同的位置處安放圓心和圓弧,經多次試驗畫出樂器的輪廓。但大師級的樂器設計者是經過縝密的構思後,才設計出既美觀而又符合演奏要求的外形,同時還周密地考慮到內外的一致性,以及聲學的諧和性,使製作的提琴不僅外形優美、演奏方便,更重要的是具有動聽而又感人的音色、洪亮而又豐滿的力度、極具穿透力的音量和抑揚頓挫控制如意的品質。
== 結構 ==
thumb|370px|小提琴的結構(正面)
小提琴包括琴身(包括琴頭、琴頸、指板和共鳴箱)、琴絃系統(包括絃軸、掛弦板、琴馬和琴絃)和琴弓。琴身為木製結構,以槭木和雲杉為原材料配合製造的音色最佳;琴絃一般為金屬絲;琴弓由馬尾毛製成。
* 琴身
** 背板(back):琴身背部的硬木
** 低音梁(bass bar):靠琴馬低音腳一側縱向粘在面板裡面
** 蜂針(bee-sting):飾緣伸入琴角,經過斜接縫的黑色部分
** 尾木(bottom block)
** 段(bouts):小提琴兩側的弧形部位;琴頸末端外弧為上段,腰部內弧叫做中段或C段,琴尾部外弧為下段
** 腮托(chin rest):彎曲的木板或塑膠板,固定在小提琴上,當演奏者用下巴固定小提琴時,可以提供舒適性和穩定性。
** 眼(eye):琴頭外側部件,一圈螺旋形上升的終止點
** f孔(f-holes):又叫音孔,面板每一側的f形開口
** 微調鉤(fine-tuner):用於微小的音準調整,比起絃軸更容易
** 指板(fingerboard):是指在樂器琴絃下面粘在琴頸上的木質黑色光滑表面
** 榫眼(mortise):琴身上的一個縫隙,用於固定琴頸突出的相等尺寸,使它們能夠連線在一起
** 琴頸(neck):指板後的長木條。(指板粘於琴頸之上)
** 側板(琴框,ribs):是指構成小提琴側面的木片,在上板和下板的外緣之間,並將琴身的琴盒包圍起來
** 尾枕(琴鞍)(saddle):一小長方形木塊,通常是用黑檀木製作,用於減輕琴絃對琴身施加的壓力。位於小提琴的尾部,腮托的下方或旁邊,支撐著小提琴的弦尾繩
** 琴頭(scroll):琴的最上端,位於絃軸箱的上方。可以透過其特有的捲曲設計來識別
** 音柱(soundpost):在琴馬高音腳一邊,垂直立在面板和背板之間
** 旋首(volutes):琴頭的螺旋形部分
* 琴絃系統
** 琴馬、:支撐琴絃的薄木片
** 弦枕(nut):保持琴絃位置的木塊
** 絃軸(peg):拉緊琴絃
** 絃軸箱(pegbox):琴頸上挖空的部位,以使四個絃軸穿過
** 系弦板(拉弦板、弦總,tailpiece):系琴絃的硬木
** 弦尾繩(tailgut):將系弦板掛在尾柱上的羊腸線或尼龍繩
* 琴絃
小提琴有四根弦,從粗到細的定音依次是G、D、A、E。每一根空弦之間相差的音程都是純五度;每根空弦都能在不同的把位上奏出完整的音列;每根空弦能奏出的音域都在兩個八度左右。
== 演奏 ==
小提琴演奏時,是將小提琴夾在左手、左肩下巴之間,用右手拉琴弓,左手除了握住琴頸外,依樂曲需要也可能要按住特定弦的特定位置,以調整小提琴的音高。
小提琴演奏時可以站著或是坐著,小提琴手在獨奏時多半會站著。當室內樂演奏或是在交響樂團演奏時多半會坐著,但也有例外。若是坐著演奏,小提琴手需調整右腿位置,以免影響琴弓的移動。
小提琴的學習不容易,尤其是初學時發出的聲音不好聽,學習又比較枯燥,為一大瓶頸。學習小提琴的人需要花數年的時間練習,才能成為好的小提琴手。一開始可以從一些不需要手部複雜及精確動作的曲子開始,如《小星星》。在練習這些較簡單的曲子時,也會建立一些練習其他演奏技巧時需要的基礎技巧,例如琴弓和小提琴的握法。當小提琴手對雙手的技巧越來越有把握時,練習的曲目也就會越來越困難。有必要時,小提琴手也需要學習可以使樂曲增色的演奏技巧,包括演奏揉音、右手琴弓平順的移動。
小提琴手一開始要學習將手指放在可以使小提琴發出正確音高的位置,這稱為,小提琴手也要練習揉音,控制按弦手指使音高有高低起伏的效果。
小提琴除了之外,還有許多的特殊技巧。例如滑音(portamento)、滑奏(glissando)glissando可翻譯為「滑音」或是「滑奏」(小提琴演奏曲中的裝飾音——滑音 ),本文用「滑奏」代表glissando,以免和也稱為「滑音」的portamento混淆及泛音等,小提琴也可以演奏、和絃或變格定弦等演奏方式。還有拋弓、跳弓等。
18世紀的三本重要書籍,對當時小提琴的傳統奏法提出了系統性的總結,他們分別是:義大利傑米尼亞尼《小提琴演奏的藝術》,奧地利列奧波爾德·莫扎特《小提琴教學法》,以及法國拉菲爾斯《小提琴演奏原則》。
== 音樂風格 ==
=== 古典音樂 ===
自巴洛克時期,小提琴就已是古典音樂中的重要樂器之一。原因有很多,小提琴的音色和其他樂器有明顯的不同,因此適合演奏旋律。若是由優秀的小提琴手演奏,小提琴可以很敏捷的處理快速且複雜的樂句。
一個交響樂團多半會有很多人演奏小提琴,一般會分為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兩組,作曲時一般會將第一小提琴演奏旋律,多半會較複雜,用到高把位。再由第二小提琴演奏泛音,伴奏或是較第一小提琴低八度以上的旋律。弦樂四重奏一般會包括兩把小提琴,分別擔任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再加上中提琴,低音樂器一般會用大提琴,偶爾會用低音提琴代替。
=== 流行音樂 ===
一直到1970年代為止,大部份的流行音樂都還使用弓弦樂器,在1920年代及1930年代初期的流行音樂使用的特別多。從1935到1945年代搖擺樂興起,弦樂器的聲音認為不符合搖擺樂的即興風格,因此流行音樂使用弓弦樂器的比例巨幅的下降。在之後,弦樂器是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中期的常見的成份之一。1970年代的迪斯可音樂流行.因此繼續了大量在流行迪斯可樂團中使用弦樂器的風潮,例如等。
1980年代電子音樂興起,由於小提琴的聲音被電子合成的弦樂代替,因此小提琴的使用又開始減少。在搖滾樂中很少用到小提琴,但在前衛搖滾中曾有些使用小提琴的歷史(如電光交響樂團、深紅之王等)。
=== 在粵劇、粵曲、粵樂裡的應用 ===
1920年代,司徒夢巖、尹自重、呂文成等樂師引進小提琴給粵曲、粵劇、粵樂伴奏,現時已是最常見的棚面(樂隊)頭架(領奏樂器)。
== 著名小提琴家 ==
=== 錄音年代之前 ===
* 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1653年-1713年)
* 維瓦爾第(Antonio Lucio Vivaldi,1678年-1741年)
*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1750年)
* 塔替尼(Giuseppe Tartini,1692年-1770年)
* 斯塔米茨(Jan Václav Antonín Stamic,1717年-1757年)
* 利奧波德·莫扎特(Johann Georg Leopold Mozart,1719年-1787年)
* 沃爾夫岡·阿馬德烏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年-1791年)
* 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1782年-1840年)
* 施波爾(Louis Spohr,1784年-1859年)
* 維厄當(Henri François Joseph Vieuxtemps,1820年-1881年)
* 拉羅(Édouard-Victoire-Antoine Lalo,1823年-1892年)
* 約阿希姆(Joachim József,1831年-1907年)
* 維尼亞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1835年-1880年)
* 奧爾(Leopold Auer,1845年-1930年)
* 薩拉薩蒂(Pablo Martín Melitón de Sarasate y Navascués,1844年-1908年)
* 伊薩伊(Eugène-Auguste Ysaÿe,1858年-1931年)
* 克萊斯勒(Fritz Kreisler,1875年-1962年)
* 埃內斯庫(Georges Enescu,1881年-1955年)
=== 二十世紀名家 ===
* 艾爾曼(Mischa Elman,1891-1967年)
* 海菲茲(Jascha Heifetz,1901年-1987年)
* 米爾斯坦(Nathan Milstein,1904年-1992年)
* 大衛·-{zh-hans:奧伊斯特拉赫;zh-hk:奧伊斯特拉赫;zh-tw:歐伊斯特拉赫;}-(David Oistrakh,1908年-1974年)
* 馬思聰(1912年-1987年)
* 維格·桑鐸(Végh Sándor,1912年-1997年)
* 許奈德漢(Wolfgang Schneiderhan,1915年-2002年)
* 耶胡迪·-{zh-hans:梅紐因;zh-hk:梅紐因;zh-tw:曼紐因;}-(Yehudi Menuhin,1916年-1999年)
* 謝林(Henryk Szeryng,1918年-1988年)
* 斯特恩(Isaac Stern,1920年-2001年)
* 葛羅米歐(Arthur Grumiaux,1921年-1986年)
* (Josef Hassid,1923年-1950年)
* 柯崗(Leonid Kogan,1924年-1982年)
* 拉賓(Michael Rabin,1936年-1972年)
* 盛中國(1941年-2018年9月7日)
=== 活躍於二十一世紀者 ===
* 阿卡多(Salvatore Accardo,1941年9月26日-)
* 西崎崇子(,1944年4月14日-)
* 帕爾曼(Itzhak Perlman,1945年8月31日-)
* -{zh-hans:坎託羅夫;zh-tw:康投侯福;zh-hk:康特洛夫;}-(Jean-Jacques KANTOROW,1945年10月3日-)
* 基頓·克雷默(Gidon Kremer,1947年2月27日-)
* 祖克曼(Pinchas Zukerman,1948年7月16日-)
* 鄭京和(정경화 Kyung-Wha Chung,1948年3月26日-)
* 奈吉爾·甘迺迪(Nigel Kennedy,1956年12月28日-)
* 敏茨(Shlomo Mintz,1957年10月30日-)
* 林昭亮(Cho-Liang Lin,又名Jimmy Lin,1960年1月30日-)
* 胡乃元(Nai-Yuan Hu,1961年2月13日-)
* 布拉赫(Kolja Blacher,1963年-)
* 薛偉(1963年-)
* 貝爾(Joshua David Bell,1967年12月9日-)
* 五嶋綠(,1971年10月25日-)
* 陳美(Vanessa-Mae Vanakorn Nicholson,1978年10月27日-)
* 加勒特(David Garrett,1980年9月4日-)
* 張永宙(Sarah Chang,1980年12月10日-)
* 科埃託(Amaury Coeytaux,1984年-)
* 費舍爾(Julia Fischer,1983年6月15日-)
* (Ilya Gringolts,1982年7月2日-)
* 揚森(Janine Jansen,1978年1月7日-)
* 黃蒙拉(Mengla Huang,1980年1月8日-)
* 李傳韻(Chuanyun Li,1980年-)
* 呂思清(Lü Siqing,1969年11月26日-)
* 穆特(Anne Sophie Mutter,1963年-)
* (Gordan Nikolitch , 1968年-)
* (Rachel Podger,1968年-)
* 列賓(Vadim Repin,1971年8月31日-)
* 沙漢姆(Gil Shaham,1971年2月19日-)
* 諏訪內晶子(,1972年2月7日-)
* 凡格羅夫(Maxim Vengerov,1974年8月20日-)
* 盧塞夫(Svetlin Roussev,1976年-)
* 哈恩(Hilary Hahn,1979年11月27日-)
* 石川綾子(,1984年6月17日-)
* 陳銳(Ray Chen,1989年3月6日-)
* 林品任(Richard Lin,1993年7月6日-)
* 曾宇謙(Yu-Chien Tseng,1994年8月24日-)
* 吳迪(Di Wu,1987年-)
* (,1987年3月16日-)
* 金本索裡(김봄소리 Bomsori Kim,1989年12月13日-)
* 王裕凱 (Yu Kai Wang,1999年-)
* (1984-)
== 小提琴著名作品 ==
* 維瓦爾第-四季
* 巴哈-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
* 帕格尼尼-二十四隨想曲
* 莫札特-A大調第五小提琴協奏曲
* 莫札特-E小調第二十一號小提琴奏鳴曲
* 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貝多芬-Opus 24:F大調第五號春天小提琴奏鳴曲
* 貝多芬-Opus 47:A大調第九號小提琴奏鳴曲
* 布拉姆斯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 孟德爾頌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
* 西貝柳斯D小調小提琴協奏曲
* 薩拉沙泰-流浪者之歌
* 馬思聰-思鄉曲
*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
== 小提琴著名比賽 ==
* 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賽 ( 義大利 熱那亞 )
* 伊麗莎白女皇國際小提琴比賽 ( 比利時 布魯塞爾 )
* 柴科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 ( 俄羅斯 莫斯科 )
* 蒂博國際小提琴比賽 ( 法國 巴黎 )
* 西貝柳斯國際小提琴比賽 ( 芬蘭 赫爾辛基 )
* 印第安納波利斯國際小提琴比賽 ( 美國 印第安納波利斯 )
* 維尼亞夫斯基國際小提琴比賽 ( 波蘭 華沙 )
* 蒙特利爾國際小提琴比賽 1965年 ( 加拿大 蒙特利爾 )
* 梅紐因國際青少年小提琴比賽 ( 法國 巴黎 )
* 卡爾·弗萊什國際小提琴比賽 ( 英國 倫敦 )
== 小提琴驗證 ==
小提琴驗證是確認小提琴製作者及製作日期的程式,類似驗證藝術品的。由於由製作者製作的小提琴,或是在特定時間及地點製作的小提琴有很多的價值,因此會有藝術贗品及其他詐騙手法來高抬小提琴的價值。
== 參考資料 ==
; 參照
; 文獻
*
== 參見 ==
* 中提琴
* 大提琴
* 低音提琴
* 四重奏
* 絃樂五重奏
* 小提琴協奏曲
*
* 小提琴結構
* 小提琴的歷史
* 哈丹格爾小提琴
== 外部連結 ==
* 德國Corilon提琴工作室:我們對精弦樂器和小提琴製作的歷史教科書的組合的補充
* 小提琴的初始設計
* 莊仲平,《提琴的秘密:提琴的歷史、美學與相關的實用知識》,藝術家,臺北,2008。
* 莊仲平,《提琴之愛》,如果,臺北,2006。
* 小提琴教程與小提琴曲譜分享
* 德國Corilon提琴工作室:如何選擇小提琴,出處,價值和鑑定評估
Category:弓弦樂器 |
純五度 | 純五度在音數為3又2分之1(3½)的五度音程謂之,在臺灣稱作完全五度,如C-G,D-A,E-B,Bb-F,B-F#,F#-C#,Cb-Gb等就是純五度。純五度的二個音,其頻率比會有3:2的關係。
Category:音樂理論 |
音程 | 音程指的是一個樂音體系中,兩個音之間的高低關係。兩個音可以有前後順序,也可以同時發聲。較低的音稱為根音或下方音,較高的音稱為冠音或上方音。
在採用十二平均律的自然大調的任意兩個音之間,存在十四種音程。音程間的差異涉及兩個方面。首先是級數,即根音和冠音之間包含的基本音名或唱名的數量。其次是兩者的音高關係,可以用包含的半音數量,或,或音程值來衡量。例如,do-do1之間包含八個唱名(do、re、mi、fa、sol、la、si、do1),do1的基頻是do的2倍,兩音的音程就稱為“純八度”。
不同樂音體系和律制下,存在不同的音程。如純律的狹五度,阿拉伯音樂的中立三度,都是十二平均律下的樂音體系所沒有的。
“音程”一詞也用來表示樂音體系中的兩個音,如“旋律音程”、“和聲音程”、“等音程”等等。本條目不在這個意義上使用“音程”一詞。
== 西洋古典樂中的音程 ==
===自然大調中的音程 ===
在採用五度相生律的自然大調中,任意兩個音之間的音程可以按照度數和歸為十四種。
度數指的是兩個音之間包含的基本音名或唱名的數量(含自身)。例如,do-fa的度數是四度,包含了do、re、mi、fa四個唱名;do-do1的度數是八度,包含了do、re、mi、fa、sol、la、si、do1八個唱名。
音程係數指的是兩個音的基頻之比。音程係數取對數,即為音程值,便於運算和比較。音分是一種常用的音程值單位。
兩個音的度數相同,音程係數不一定相同。在五度相生律下:
* 一度音程只有一種,音程係數為1∶1,稱為純一度。
* 八度音程只有一種,音程係數為2∶1,稱為純八度。
* 二度、三度、六度、七度音程各有兩種,音程係數較小的稱“小”,較大的稱“大”,如小三度、大三度。
* 五度音程有兩種。其中一種的音程係數為3∶2,來自五度相生律的基本生律規定,故稱為純五度。另一種音程係數較低,稱為減五度。
* 四度音程有兩種。其中一種的音程係數為4∶3,同樣來自五度相生律的基本生律規定,故稱為純四度。另一種音程係數較高,稱為增四度。
這十四個音程也適用於十二平均律。下表列出這十四個音程及其在五度相生律和十二平均律下的音程係數。
冠音 冠音 冠音 冠音 冠音 冠音 冠音 冠音 冠音 冠音 冠音 冠音 冠音 冠音
do re mi fa sol la si do1 re1 mi1 fa1 sol1 la1 si1
根音 do 純一度1∶11∶1 大二度1.125∶11.122∶1 大三度1.266∶11.260∶1 純四度1.333∶11.335∶1 純五度1.5∶11.498∶1 大六度1.688∶11.682∶1 大七度1.898∶11.888∶1 純八度2∶12∶1
根音 re 純一度1∶11∶1 大二度1.125∶11.122∶1 小三度1.185∶11.189∶1 純四度1.333∶11.335∶1 純五度1.5∶11.498∶1 大六度1.688∶11.682∶1 小七度1.778∶11.782∶1 純八度2∶12∶1
根音 mi . 純一度1∶11∶1 小二度1.053∶11.059∶1 小三度1.185∶11.189∶1 純四度1.333∶11.335∶1 純五度1.5∶11.498∶1 小六度1.580∶11.587∶1 小七度1.778∶11.782∶1 純八度2∶12∶1 .
根音 fa . 純一度1∶11∶1 大二度1.125∶11.122∶1 大三度1.266∶11.260∶1 增四度1.424∶11.414∶1 純五度1.5∶11.498∶1 大六度1.688∶11.682∶1 大七度1.898∶11.888∶1 純八度2∶12∶1 .
根音 sol . . 純一度1∶11∶1 大二度1.125∶11.122∶1 大三度1.266∶11.260∶1 純四度1.333∶11.335∶1 純五度1.5∶11.498∶1 大六度1.688∶11.682∶1 小七度1.778∶11.782∶1 純八度2∶12∶1 .
根音 la 純一度1∶11∶1 大二度1.125∶11.122∶1 小三度1.185∶11.189∶1 純四度1.333∶11.335∶1 純五度1.5∶11.498∶1 小六度1.580∶11.587∶1 小七度1.778∶11.782∶1 純八度2∶12∶1
根音 si 純一度1∶11∶1 小二度1.053∶11.059∶1 小三度1.185∶11.189∶1 純四度1.333∶11.335∶1 減五度1.405∶11.414∶1 小六度1.580∶11.587∶1 小七度1.778∶11.782∶1 純八度2∶12∶1
=== 一般的音程 ===
不限於自然音程,一般而言,音程的名稱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音程的性質,由音程的音數所決定。第二部分為音程的級數,亦即度數。
==== 級數 ====
音程的級數就是度數,等於兩個音包含的基本音名或唱名的數量(含自身),也等於兩個音在五線譜上佔據的線與間的數量。
*兩個音符在同一線或同一間上,總共佔據一線或一間,即為一度。
*兩個音符位於相鄰的線與間上,總共佔據一線加一間,即為二度。
*其它度數以此類推。
==== 音數 ====
音程的音數,也叫音程含量,指的是兩個音之間包含的半音的數量。音數可以用半音數表示,即每包含一個半音記為1;也可以用全音數表示,即每包含一個全音記為1,每包含一個半音記為½。十二平均律下,所有半音的大小是一樣的,音數相同意味著音程係數相同。但五度相生律下存在大半音和小半音,音數相同,音程係數不一定相同,如增四度的音程係數要略大於減五度。
音程的音數決定了音程的性質。度數不變,純音程及大音程增加半音,成為增音程,再增加半音成為倍增音程;純音程及小音程減少半音,成為減音程,再減少半音成為倍減音程。
音數 音數 度數 度數 度數 度數 度數 度數 度數 度數 音訊示範(十二平均律)(根音為C)
半音數 全音數 一度 二度 三度 四度 五度 六度 七度 八度 音訊示範(十二平均律)(根音為C)
0 0 純一度 減二度
1 ½ 增一度 小二度 倍減三度
2 1 倍增一度 大二度 減三度
3 1½ 增二度 小三度 倍減四度
4 2 倍增二度 大三度 減四度
5 2½ 增三度 純四度 倍減五度
6 3 倍增三度 增四度 減五度 倍減六度
7 3½ 倍增四度 純五度 減六度
8 4 增五度 小六度 倍減七度
9 4½ 倍增五度 大六度 減七度
10 5 增六度 小七度 倍減八度
11 5½ 倍增六度 大七度 減八度
12 6 增七度 純八度
13 6½ 倍增七度 增八度
14 7 倍增八度
=== 分類 ===
==== 自然音程與變化音程 ====
自然音程指的是可以在自然調式中找到的音程。自然調式包括自然大調與自然小調,自然大調與其關係小調有著相同的音級和首調唱名,因而音程的種類和數目完全相同。自然音程以外的其他音程都是變化音程。
十二平均律
自然音程 半音數 C大調音階示例 C大調音階示例 C大調音階示例 C大調音階示例 C大調音階示例 C大調音階示例 C大調音階示例
純一度 0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c'>1 <d' d'>1 <e' e'>1 <f' f'>1 <g' g'>1 <a' a'>1 <b'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c'>1 <d' d'>1 <e' e'>1 <f' f'>1 <g' g'>1 <a' a'>1 <b'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c'>1 <d' d'>1 <e' e'>1 <f' f'>1 <g' g'>1 <a' a'>1 <b'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c'>1 <d' d'>1 <e' e'>1 <f' f'>1 <g' g'>1 <a' a'>1 <b'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c'>1 <d' d'>1 <e' e'>1 <f' f'>1 <g' g'>1 <a' a'>1 <b'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c'>1 <d' d'>1 <e' e'>1 <f' f'>1 <g' g'>1 <a' a'>1 <b'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c'>1 <d' d'>1 <e' e'>1 <f' f'>1 <g' g'>1 <a' a'>1 <b' b'>1}
純一度 0 C-C D-D E-E F-F G-G A-A B-B
小二度 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e' f'>1 <b' c>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e' f'>1 <b' c>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e' f'>1 <b' c>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e' f'>1 <b' c>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e' f'>1 <b' c>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e' f'>1 <b' c>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e' f'>1 <b' c>1}
小二度 1 E-F B-C
大二度 2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d'>1 <d' e'>1 <f' g'>1 <g' a'>1 <a'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d'>1 <d' e'>1 <f' g'>1 <g' a'>1 <a'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d'>1 <d' e'>1 <f' g'>1 <g' a'>1 <a'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d'>1 <d' e'>1 <f' g'>1 <g' a'>1 <a'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d'>1 <d' e'>1 <f' g'>1 <g' a'>1 <a'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d'>1 <d' e'>1 <f' g'>1 <g' a'>1 <a'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d'>1 <d' e'>1 <f' g'>1 <g' a'>1 <a' b'>1}
大二度 2 C-D D-E F-G G-A A-B
小三度 3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d' f'>1 <e' g'>1 <a' c> <b' d>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d' f'>1 <e' g'>1 <a' c> <b' d>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d' f'>1 <e' g'>1 <a' c> <b' d>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d' f'>1 <e' g'>1 <a' c> <b' d>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d' f'>1 <e' g'>1 <a' c> <b' d>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d' f'>1 <e' g'>1 <a' c> <b' d>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d' f'>1 <e' g'>1 <a' c> <b' d>1}
小三度 3 D-F E-G A-C B-D
大三度 4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e'>1 <f' a'>1 <g'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e'>1 <f' a'>1 <g'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e'>1 <f' a'>1 <g'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e'>1 <f' a'>1 <g'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e'>1 <f' a'>1 <g'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e'>1 <f' a'>1 <g'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e'>1 <f' a'>1 <g' b'>1}
大三度 4 C-E F-A G-B
純四度 5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f'>1 <d' g'>1 <e' a'>1 <g' c>1 <a' d>1 <b'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f'>1 <d' g'>1 <e' a'>1 <g' c>1 <a' d>1 <b'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f'>1 <d' g'>1 <e' a'>1 <g' c>1 <a' d>1 <b'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f'>1 <d' g'>1 <e' a'>1 <g' c>1 <a' d>1 <b'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f'>1 <d' g'>1 <e' a'>1 <g' c>1 <a' d>1 <b'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f'>1 <d' g'>1 <e' a'>1 <g' c>1 <a' d>1 <b'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f'>1 <d' g'>1 <e' a'>1 <g' c>1 <a' d>1 <b' e>1}
純四度 5 C-F D-G E-A G-C A-D B-E
增四度 6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f'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f'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f'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f'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f'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f'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f' b'>1}
增四度 6 F-B
減五度 6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b' f>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b' f>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b' f>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b' f>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b' f>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b' f>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b' f>1}
減五度 6 B-F
純五度 7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g'>1 <d' a'>1 <e' b'>1 <f' c>1 <g' d>1 <a'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g'>1 <d' a'>1 <e' b'>1 <f' c>1 <g' d>1 <a'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g'>1 <d' a'>1 <e' b'>1 <f' c>1 <g' d>1 <a'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g'>1 <d' a'>1 <e' b'>1 <f' c>1 <g' d>1 <a'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g'>1 <d' a'>1 <e' b'>1 <f' c>1 <g' d>1 <a'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g'>1 <d' a'>1 <e' b'>1 <f' c>1 <g' d>1 <a'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g'>1 <d' a'>1 <e' b'>1 <f' c>1 <g' d>1 <a' e>1}
純五度 7 C-G D-A E-B F-C G-D A-E
小六度 8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e' c>1 <a' f>1 <b' g>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e' c>1 <a' f>1 <b' g>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e' c>1 <a' f>1 <b' g>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e' c>1 <a' f>1 <b' g>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e' c>1 <a' f>1 <b' g>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e' c>1 <a' f>1 <b' g>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e' c>1 <a' f>1 <b' g>1}
小六度 8 E-C A-F B-G
大六度 9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a'>1 <d' b'>1 <f' d>1 <g'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a'>1 <d' b'>1 <f' d>1 <g'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a'>1 <d' b'>1 <f' d>1 <g'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a'>1 <d' b'>1 <f' d>1 <g'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a'>1 <d' b'>1 <f' d>1 <g'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a'>1 <d' b'>1 <f' d>1 <g'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a'>1 <d' b'>1 <f' d>1 <g' e>1}
大六度 9 C-A D-B F-D G-E
小七度 10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d' c>1 <e' d>1 <g' f>1 <a' g>1 <b' a>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d' c>1 <e' d>1 <g' f>1 <a' g>1 <b' a>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d' c>1 <e' d>1 <g' f>1 <a' g>1 <b' a>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d' c>1 <e' d>1 <g' f>1 <a' g>1 <b' a>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d' c>1 <e' d>1 <g' f>1 <a' g>1 <b' a>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d' c>1 <e' d>1 <g' f>1 <a' g>1 <b' a>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d' c>1 <e' d>1 <g' f>1 <a' g>1 <b' a>1}
小七度 10 D-C E-D G-F A-G B-A
大七度 1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b'>1 <f'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b'>1 <f'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b'>1 <f'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b'>1 <f'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b'>1 <f'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b'>1 <f' e>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b'>1 <f' e>1}
大七度 11 C-B F-E
純八度 12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c>1 <d' d>1 <e' e>1 <f' f>1 <g' g>1 <a' a>1 <b'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c>1 <d' d>1 <e' e>1 <f' f>1 <g' g>1 <a' a>1 <b'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c>1 <d' d>1 <e' e>1 <f' f>1 <g' g>1 <a' a>1 <b'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c>1 <d' d>1 <e' e>1 <f' f>1 <g' g>1 <a' a>1 <b'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c>1 <d' d>1 <e' e>1 <f' f>1 <g' g>1 <a' a>1 <b'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c>1 <d' d>1 <e' e>1 <f' f>1 <g' g>1 <a' a>1 <b' b>1} \new Staff \with { \remove "Time_signature_engraver" }{ \time 1/1 <c' c>1 <d' d>1 <e' e>1 <f' f>1 <g' g>1 <a' a>1 <b' b>1}
純八度 12 C-C' D-D' E-E' F-F' G-G' A-A' B-B'
==== 單音程與複音程 ====
單音程是級數小於或等於八度的音程。複音程是級數大於八度的音程,是由一個單音程加上若干個純八度構成的。複音程要是不超過兩個八度,可以有獨立的稱呼,例如,“隔一個八度的減五度”也可以稱作“減十二度”。
==== 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 ====
根據兩個音一起發聲時給人在聽覺上留下的印象,可以將其音程歸為協和音程與不協和音程。
一種常見的傳統歸類法是:
*協和音程:
**極完全協和音程:純一度、純八度
**完全協和音程:純四度、純五度
**不完全協和音程:大、小三度,大、小六度
*不協和音程:大、小二度,大、小七度,所有增、減、倍增、倍減音程
不過,由於協和與否取決於人的聽覺印象,因此沒有唯一的歸類標準。有的歸類標準認為,純四度在某些條件下協和,在某些條件下不協和。有的歸類標準將協和程度分為開放的協和、中性、柔和的協和、輕度的不協和、尖銳的不協和、性質遊移不定六種。
==== 原位音程和轉位音程 ====
如果兩個音中的根音提高若干個八度,或冠音下降若干個八度,或兩者同時發生,總之使得原來的根音變成冠音(或變得跟原來的冠音一樣高),就稱變化前的音程為原位音程,變化後的音程為轉位音程。原位音程與轉位音程的半音數相加為12(或12的倍數)。
原位音程 半音數 轉位音程 半音數 原位音程 半音數 轉位音程 半音數
純一度 0 純八度 12 純八度 12 純一度 0
小二度 1 大七度 11 大七度 11 小二度 1
大二度 2 小七度 10 小七度 10 大二度 2
小三度 3 大六度 9 大六度 9 小三度 3
大三度 4 小六度 8 小六度 8 大三度 4
純四度 5 純五度 7 純五度 7 純四度 5
增四度 6 減五度 6 減五度 6 增四度 6
== 不同樂音體系中的音程 ==
不同的樂音體系和律制下,音程存在差異。例如:
* 純五度的音程係數在五度相生律下為3∶2,在十二平均律下約為1.498∶1。
* 大三度的音程係數在純律下為5∶4,在十二平均律下約為1.260∶1。
* 純律下的自然音程中,除了純五度、減五度外還有狹五度,即re-la的音程,音程係數約為1.481∶1,略低於純五度。
* 阿拉伯、中國等地的一些樂音體系中存在¾個全音,由此產生了,如介於小三度()和大三度()之間的()。
==備註==
==來源==
== 參考文獻 ==
*
*
*
== 參見 ==
* 音程列表
Category:音樂理論 |
五度音程 | 五度音程,指包含五個音的音程,其中包括純五度、增五度和減五度。
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絃與弦之間的音程為五度。
==參考 ==
Category:音樂理論 |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 | thumb|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總部在紐約公園大道3號(3 Park Avenue)的第17層。
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簡稱為IEEE,英文讀作“”)是一個建立於1963年1月1日的國際性電子技術與電子工程師協會,亦是世界上最大的專業技術組織之一,擁有來自175個國家的42萬會員。
除設立於美國紐約市的總部以外,亦在全球150多個國家擁有分會,並且還有35個專業學會及2個聯合會。其每年均會發表多種雜誌、學報、書籍,亦舉辦至少300次的專業會議。
目前IEEE在工業界所定義的標準有著極大的影響。
== 概述 ==
IEEE定位在「科學和教育,並直接面向電子電氣工程、通訊、計算機工程、電腦科學理論和原理研究的組織,以及相關工程分支的藝術和科學」。為了實現這一目標,IEEE承擔著多個科學期刊和會議組織者的角色。它也是一個廣泛的工業標準開發者,主要領域包括電能、能源、生物技術和保健、資訊科技、資訊保安、通訊、消費電子、運輸、航天技術和奈米技術。在教育領域IEEE積極發展和參與,例如在高等院校推行電子工程課程的學校授權體制。
IEEE制定了全世界電子和電氣還有電腦科學領域30%的文獻,另外它還制定了超過900個現行工業標準。每年它還發起或者合作舉辦超過300次國際技術會議。IEEE由37個協會組成,還組織了相關的專門技術領域,每年本地組織有規律的召開超過300次會議。IEEE出版廣泛的同級評審期刊,是主要的國際標準機構(900現行標準,700研發中標準)。
IEEE大多數成員是電子工程師,計算機工程師和電腦科學家,不過因為組織廣泛的興趣也吸引了其它學科的工程師(例如: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生物、物理和數學)。
IEEE坐落於美國紐約州,1963年由無線電工程師協會(IRE,創立於1912年)和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AIEE,建立於1884年)合併而成,它有一個區域和技術互為補充的組織結構,以地理位置或者技術中心作為組織單位(例如IEEE 費城分會和IEEE計算機協會)。它管理著推薦規則和執行計劃的分散組織(例如IEEE-USA明確服務於美國的成員、專業人士和公眾)。
== 著名主席和當時的名稱 ==
* (AIEE, 1889年-1890年)
* 電話發明者亞歷山大·貝爾(AIEE, 1891年-1892年)
* (AIEE, 1901年-1902年)
* 歐文·朗繆爾(IRE, 1923年)
* 李·德富雷斯特(IRE, 1930年)
* 「矽谷之父」弗雷德裡克·特曼(IRE, 1941年)
* 惠普創始人威廉·休利特(IRE, 1954年)
* (IRE, 1959年; IEEE, 1963年)
* (IEEE, 1978年)
== 歷史 ==
著重的主要是有線通訊(電報和電話),照明和電力系統。關心的大多是無線電工程,它由2個更小的組織組成,無線和電報工程師協會和無線電協會。隨著1930年代電子學的興起,電氣工程大抵上也成了IRE的成員,但是電子管技術的應用變得如此廣泛以至於IRE和AIEE領域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二戰以後,兩個組織競爭日益加劇,1961年兩個組織的領導人果斷決定將二者合併,終於1963年1月1日合併成立IEEE。
2012年,哥本哈根大學助教Radu Dragusin發現IEEE的網站將網站日誌檔案及緩衝檔案的資料夾設為公開FTP,導致99979名會員的帳號密碼及其活動記錄外洩,約為全體會員數目41.1萬的24%。
== 著名委員會和格式 ==
* IEEE 754──浮點演算法規範
* IEEE 802──區域網及都會網路
* IEEE 802.11──無線網路
* IEEE 802.16──無線寛頻網路
* IEEE 829──軟體測試文書
* ──未來匯流排Futurebus
* IEEE 1003──POSIX
* IEEE 1076──VHDL(VHSIC硬體描述語言)
* IEEE 1149.1──JTAG
* ──Open Firmware
* IEEE 1284──-{zh-hant: 並列埠; zh-hans: 並口}-
* IEEE P1363──公鑰密碼
* IEEE 1364——Verilog硬體描述語言
* IEEE 1394──序列匯流排「火線」
* IEEE 1619──儲存安全
* ──電力線通訊
* ──軟體生命週期過程(IT)
== 常見標準 ==
* IEEE 802.1──高階介面High Level Interface(Internetworking)
** IEEE 802.1d──生成樹協議
** IEEE 802.1p──General Registration Protocol
** IEEE 802.1q──虛擬區域網
***IEEE 802.1ad──虛擬區域網路堆疊(Vlan Stackiing;QinQ)
** IEEE 802.1x──基於埠的訪問控制(Port Based Network Access Control)
* IEEE 802.2──邏輯鏈路控制
* IEEE 802.3──帶衝突檢測的載波偵聽多路訪問協議CSMA/CD(半雙工乙太網)
** IEEE 802.3u──快速乙太網
** IEEE 802.3z──千兆乙太網
** IEEE 802.3ae──萬兆乙太網
* IEEE 802.4──令牌通行匯流排
* IEEE 802.5──令牌通行環(Token-Passing Ring)
* IEEE 802.6──都會網路
* IEEE 802.7──寬頻區域網(Brandband LAN)
* IEEE 802.8──光纖區域網
* IEEE 802.9──整合資料和語音網路
** IEEE 802.9a──IsoENET(proposed)
* IEEE 802.10──網路安全(Network Security)
*IEEE 802.11──無線區域網路
* IEEE 802.12──100VG-AnyLAN(Voice Grade - Sprache geeignet)
* IEEE 802.14──有線電視
* IEEE 802.15──無線個人區域網路
*IEEE 802.16──無線寛頻網路
* IEEE 802.17──彈性分組環(Resilient Packet Ring)
*IEEE 1789──使用PWM方法調節照明及顯示器亮度時、避免造成健康風險的標準。
== 所設獎項 ==
* IEEE榮譽獎章
* IEEE愛迪生獎章
* IEEE西澤潤一獎
* IEEE理察·衛斯里·漢明獎章
* IEEE約翰·馮·諾依曼獎
* 貝爾獎
==爭議==
2019年5月29日,網路上曝光的郵件顯示,由於美國政府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IEEE向旗下刊物的主編提出這樣的要求:禁止來自華為的同僚擔任審稿人或編輯。 IEEE隨後在其中文官網上發表中英文宣告,承認釋出禁令。
此事在學術圈引起軒然大波,接連有北大、清華的兩名學者宣佈退出IEEE編委。中國計算機學會發表宣告,暫時中止與IEEE旗下通訊學會ComSoc的交流與合作,不建議CCF會員向任何ComSoc主辦的會議和刊物投稿,建議CCF會員不參加ComSoc主辦的刊物和會議的審稿和其他學術評價活動。有評論認為這代表全球最大技術學術機構向政治彎腰,IEEE是在濫用它作為平臺的先發優勢,透支自己的國際信譽。早前IEEE就曾因禁運的原因,禁止伊朗學者擔任會議的大會主席或者財務官;還曾禁止古巴、伊朗、利比亞和蘇丹學者向IEEE任何出版物發表文章。6月2日,中國科協所屬十大學會發表宣告,指出
“敦促IEEE清醒認識事件對全球科學共同體所造成的危害”。
數天後,2019年6月3日,IEEE官網釋出中英文宣告,確認解除對華為的禁令。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IEEE網站
**IEEE亞太區(Region 10)官方網站
***IEEE中國官方網站
***IEEE中國官方微博
***臺北區IEEE官方網站
***臺南區IEEE官方網站
***香港區IEEE官方網站
***澳門區IEEE官方網站
***IEEE北京分會
***IEEE成都分會
***東京區IEEE官方網站
* AIEE-IRE merger的歷史
* IEEE標準下載
== 參見 ==
* IEEE計算機協會
* IEEE微波理論和技術協會
* ,IEE - 在英國的類似IEEE的組織
* 國際工程技術學會(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IET) - 在英國的類似IEEE的組織
* 工程倫理
Category:總部在紐約市的國際組織
Category:紐約市非營利組織
Category:標準制訂機構
Category:工程協會
Category:1963年美國建立
Category:1963年建立的組織
Category:美國工程學會 |
中東 | 中東(,,)是一個地理區域,和西亞大致重疊,並包含部分北非地區,但不包含外高加索地區,也是非洲與歐亞大陸的亞洲區。這個詞是以歐洲為參考座標,意指歐洲以東,並介於遠東和近東之間的地區。具體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
== 位置範圍 ==
“中東”是歐美人使用的一個地理術語。一般來說包括巴林、埃及、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約旦、科威特、黎巴嫩、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葉門;巴勒斯坦、馬格里布國家(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摩洛哥、突尼西亞),以及蘇丹共和國、茅利塔尼亞和索馬利亞,由於阿拉伯世界歷史文化原因,一般人們認為屬於中東國家;土耳其和賽普勒斯儘管地理上屬於中東地區的一部分,但是他們自身認為屬於歐洲;北邊的阿富汗有時也與中東聯絡密切。
== 自然環境 ==
本區地形錯綜複雜,個別差異大,有遼闊沙漠、帶狀高山、大面積的高原及草原,以及沖積平原,但氣候上卻一致呈現出乾燥大陸氣候。
== 經濟發展 ==
本區域國家自古以來的經濟發展多數都是依賴傳統的農業和畜牧業。自從該地區發現石油之後,石油工業的興起,使這些產油國地區的經濟發生劇烈變化。
== 民族 ==
* 阿拉伯人(貝都因人、科普特人、德魯茲人)
* 波斯人(帕西人)
* 突厥人
* 庫德人(雅茲迪人)
* 猶太人(法拉沙人)
* 柏柏爾人(圖阿雷格人)
* 亞述人
* 切爾克斯人
* 哈扎拉人
* 加告茲人
* 布拉灰人
== 宗教信仰 ==
本區域的多數國家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所以中東地區可說是伊斯蘭世界,但也有一些人信奉基督教與猶太教。伊斯蘭教穆斯林和猶太人之間經常發生衝突的原因,除了一般認為的宗教信仰差異外,主要還是政治因素,雙方內部都有激進分子不斷加劇對立,進而演變成全面衝突與流血事件,甚至演變成區域性的軍事戰爭。
本區域是除佛教外的世界三大宗教的發源地,基督教(此指基督宗教,包括所有基督信仰教派)及伊斯蘭教皆發源與此。亞伯拉罕諸教(即猶太教、基督教及伊斯蘭教)皆以耶路撒冷為聖地。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麥加及辭世地麥地那也在這地區中的阿拉伯半島。猶太人視巴勒斯坦為耶和華應許之地,而基督教亦起源於巴勒斯坦,後來才向希臘人和羅馬人傳教,穆斯林亦視古都斯(耶路撒冷)為第三聖地。
除了伊斯蘭教、猶太教及基督教(主要是東正教和東儀天主教)以外,中東地區的少數派宗教還有以色列和伊朗的巴哈伊教、伊朗的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伊拉克的雅茲迪教和曼達教(拜星教),以及伊拉克亞述人的東方亞述教會、亞美尼亞人的使徒教會等基督教的小派別。
== 歷史 ==
中東地區位於歐亞大陸、非洲、地中海以及印度洋之間。這裡是許多宗教以及精神信仰的誕生地,如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摩尼教以及巴哈伊信仰等。在歷史上,中東地區一直以來都是世界事務交通的一個中心地區,可是也因為位於這個交界地帶,是一個在經濟、文化以及宗教方面都十分敏感的地區,也經常會有動亂週期。
人類歷史上的古文明有兩個發源於此地,即古埃及文明及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雖然在西元前就衰亡,但這些文明曾存在的基本價值觀和文獻卻對未來的社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現代中東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一戰中,鄂圖曼帝國加入了同盟國並被協約國打敗後,在英法等列強的提議下根據《色佛爾條約》以及《洛桑條約》被拆分成多個國家。在這一轉變過程中的其他事件包括在1948年建立以色列,和以英國和法國為主的歐洲列強在20世紀60年代末的最終離去。它們的影響在某些部分從20世紀70年代起由美國所取代。
20世紀初,中東的許多國家發現了大量的石油儲備,從而給這一地區帶來了新的戰略與經濟上的重要性。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石油儲量豐富的國家於1945年開始大量開採石油並銷往世界各地,為這一地區帶來了大量的財富。1960年在巴格達成立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一直未中東國家所主導。石油的力量,一定程度上支援中東的世界影響力。
在冷戰時期,中東是兩個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及其盟友的必爭之地。一方為美國及其主導的北約國家,另一方為蘇聯及其主導的華約國家,這兩方在這一地區爭相在政治上和意識形態上與各國家發展盟友關系。在整個20世紀和21世紀,該地區的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勢力之間爆發過諸多衝突,期間也有短暫的平和與寬容。
== 國家及地區 ==
=== 傳統中東地區 ===
國家名稱 國旗 面積(平方公里) 面積(平方公里) 人口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首都 GDP(購買力平價) 人均GDP 貨幣 政府 官方語言
1,569,446 2070.5 麥納瑪 $871.50億(2022年估計) $57,424(2022年估計) 巴林第納爾 單一制君主立憲制 阿拉伯語
1,189,265 128.55 尼古西亞 $438.02億(2022年估計) $48,442(2022年估計) 歐元 單一制總統制共和制 希臘語,土耳其語
108,071,377 107 開羅 $15,623.77億(2022年估計) $14,927(2022年估計) 埃及鎊 單一制半總統制 阿拉伯語
83,183,741 50.47 德黑蘭 $15,734.67億(2022年估計) $18,332(2022年估計) 伊朗裡亞爾 伊斯蘭共和國政教合一單一制極權主義總統制 波斯語
40,871,000 93.5 巴格達 $5,129.26億(2022年估計) $12,141(2022年估計) 伊拉克第納爾 邦聯制議會制共和制 阿拉伯語、庫德語
9,506,000 457.67 特拉維夫 $4,780.10億(2022年估計) $50,204(2022年估計) 以色列新謝克爾 單一制議會共和制 希伯來語
10,658,123 115.47 安曼 $1,221.80億(2022年估計) $11,861(2022年估計) 約旦第納爾 君主立憲制 阿拉伯語
4,271,000 239.7 科威特市 $2,451.82億(2022年估計) $50,919(2022年估計) 科威特第納爾 君主立憲制單一制 阿拉伯語
6,933,600 663.37 貝魯特 $821.44億(2020年估計) $12,034(2020年估計) 黎巴嫩鎊 單一制半總統制 阿拉伯語
4,829,473 15.6 馬斯喀特 $1,659.47億(2022年估計) $35,285(2022年估計) 阿曼裡亞爾 單一制君主專制 阿拉伯語
1,850,000 5,068.49 加薩 $119.5萬(2008年估計) $2,900(2008年估計) 埃及鎊、以色列新謝克爾 軍政府 阿拉伯語
4,816,503 774.35 拉姆安拉 $7700萬(2008年估計) $2,900(2008年估計) 埃及鎊、以色列新謝克爾、約旦第納爾 單一制共和制半總統制 阿拉伯語
2,155,446 186 多哈 $3,012.31億(2022年估計) $112,789(2022年估計) 卡達裡亞爾 單一制議會制君主專制 阿拉伯語
34,218,169 15.91 利雅德 $20,025.42億(2022年估計) $55,367(2022年估計) 沙特里亞爾 單一制伊斯蘭國家瓦哈比派君主專制 阿拉伯語
16,993,000 92.41 大馬士革 $1220億(2016年估計) $5,000(2016年估計) 敘利亞鎊 單一制半總統制阿拉伯復興社會黨-敘利亞地區一黨制 阿拉伯語
83,614,362 106.73 安卡拉 $32,120.72億(2022年估計) $37,488(2022年估計) 土耳其里拉 凱末爾主義單一制總統制共和制 土耳其語
9,702,300 116.05 阿布扎比 $7,792.34億(2022年估計) $78,255(2022年估計) 阿聯酋迪拉姆 聯邦制貴族民主制 阿拉伯語
29,367,000 52.91 薩那 $656.03億(2022年估計) $2,077(2022年估計) 葉門裡亞爾 單一制臨時政府 阿拉伯語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此資料包括不屬於安那託利亞的東色雷斯。
2耶路薩冷由以色列控制,但聯合國不承認其為以色列首都。
3包括約旦河西岸全境,以1967年之前的邊界計算。
4不在此資料內,另有40萬以色列人居於約旦河西岸,其中20萬人居東耶路撒冷。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此資料包括不屬於安那託利亞的東色雷斯。
2耶路薩冷由以色列控制,但聯合國不承認其為以色列首都。
3包括約旦河西岸全境,以1967年之前的邊界計算。
4不在此資料內,另有40萬以色列人居於約旦河西岸,其中20萬人居東耶路撒冷。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此資料包括不屬於安那託利亞的東色雷斯。
2耶路薩冷由以色列控制,但聯合國不承認其為以色列首都。
3包括約旦河西岸全境,以1967年之前的邊界計算。
4不在此資料內,另有40萬以色列人居於約旦河西岸,其中20萬人居東耶路撒冷。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此資料包括不屬於安那託利亞的東色雷斯。
2耶路薩冷由以色列控制,但聯合國不承認其為以色列首都。
3包括約旦河西岸全境,以1967年之前的邊界計算。
4不在此資料內,另有40萬以色列人居於約旦河西岸,其中20萬人居東耶路撒冷。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此資料包括不屬於安那託利亞的東色雷斯。
2耶路薩冷由以色列控制,但聯合國不承認其為以色列首都。
3包括約旦河西岸全境,以1967年之前的邊界計算。
4不在此資料內,另有40萬以色列人居於約旦河西岸,其中20萬人居東耶路撒冷。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此資料包括不屬於安那託利亞的東色雷斯。
2耶路薩冷由以色列控制,但聯合國不承認其為以色列首都。
3包括約旦河西岸全境,以1967年之前的邊界計算。
4不在此資料內,另有40萬以色列人居於約旦河西岸,其中20萬人居東耶路撒冷。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此資料包括不屬於安那託利亞的東色雷斯。
2耶路薩冷由以色列控制,但聯合國不承認其為以色列首都。
3包括約旦河西岸全境,以1967年之前的邊界計算。
4不在此資料內,另有40萬以色列人居於約旦河西岸,其中20萬人居東耶路撒冷。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此資料包括不屬於安那託利亞的東色雷斯。
2耶路薩冷由以色列控制,但聯合國不承認其為以色列首都。
3包括約旦河西岸全境,以1967年之前的邊界計算。
4不在此資料內,另有40萬以色列人居於約旦河西岸,其中20萬人居東耶路撒冷。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此資料包括不屬於安那託利亞的東色雷斯。
2耶路薩冷由以色列控制,但聯合國不承認其為以色列首都。
3包括約旦河西岸全境,以1967年之前的邊界計算。
4不在此資料內,另有40萬以色列人居於約旦河西岸,其中20萬人居東耶路撒冷。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此資料包括不屬於安那託利亞的東色雷斯。
2耶路薩冷由以色列控制,但聯合國不承認其為以色列首都。
3包括約旦河西岸全境,以1967年之前的邊界計算。
4不在此資料內,另有40萬以色列人居於約旦河西岸,其中20萬人居東耶路撒冷。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此資料包括不屬於安那託利亞的東色雷斯。
2耶路薩冷由以色列控制,但聯合國不承認其為以色列首都。
3包括約旦河西岸全境,以1967年之前的邊界計算。
4不在此資料內,另有40萬以色列人居於約旦河西岸,其中20萬人居東耶路撒冷。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此資料包括不屬於安那託利亞的東色雷斯。
2耶路薩冷由以色列控制,但聯合國不承認其為以色列首都。
3包括約旦河西岸全境,以1967年之前的邊界計算。
4不在此資料內,另有40萬以色列人居於約旦河西岸,其中20萬人居東耶路撒冷。
=== 大中東地區 ===
國家名稱 國旗 面積(平方公里) 面積(平方英里) 人口 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首都 GDP(購買力平價) 人均GDP 貨幣 政府 官方語言
39,907,500 61.12 喀布林 $729.11億 (2018年估計) $2,024 (2018年估計) 阿富汗尼 單一制伊斯蘭酋長國 普什圖語
42,200,000 17.7 阿爾及爾 $5,861.75億(2022年估計) $4,294(2022年估計) 阿爾及利亞第納爾 單一制半總統制 阿拉伯語、標準阿爾及利亞柏柏爾語
2,957,500 99.24 葉裡溫 $468.64億(2022年估計) $15,817(2022年估計) 亞美尼亞德拉姆 單一制議會制 亞美尼亞語
10,246,000 118.3 巴庫 $1,756.58億(2022年估計) $17,153(2022年估計) 亞塞拜然馬納特 單一制一黨優勢制半總統制 亞塞拜然語
850,688 457 莫洛尼 $13.10億(2022年估計) $1,371(2022年估計) 葛摩法郎 聯邦共和國總統制 葛摩語,阿拉伯語,法語
810,179 34.9 吉布地市 $67.74億(2022年估計) $6,666(2022年估計) 吉布地法郎 半總統制 共和制單一制 阿拉伯語,法語
5,750,433 48.89 阿斯馬拉 $76.95億(2022年估計) $701(2022年估計) 厄利垂亞納克法 總統制一黨制 提格利尼亞語、阿拉伯語、英語
4,052,224 58.1 第比利斯 $691.36億(2022年估計) $18,593(2022年估計) 喬治亞拉里 單一制議會制 喬治亞語
19,222,600 7 阿斯塔納 $5,903.70億(2022年估計) $30,502(2022年估計) 哈薩克堅戈 單一制一黨優勢總統制共和制 哈薩克語,俄語
6,586,600 33.1 比什凱克 $377.92億(2022年估計) $5,561(2022年估計) 吉爾吉斯斯坦索姆 單一制總統制共和國 吉爾吉斯語,俄語
7,017,224 4 的黎波里 $1,243.26億(2022年估計) $18,345(2022年估計) 利比亞第納爾 單一制地方分權共和立憲制總統委員會 阿拉伯語
4,165,800 4 努瓦克肖特 $92.80億(2022年估計) $2,141(2022年估計) 毛裡塔尼亞烏吉亞 半總統制 阿拉伯語
36,071,000 80.77 拉巴特 $3,315.42億(2022年估計) $9,041(2022年估計) 摩洛哥迪爾汗 單一制議會制君主立憲制 阿拉伯語、標準摩洛哥柏柏爾語
204,740,000 232.1 伊斯蘭堡 $13,295.54億(2021年估計) $5,973(2021年估計) 巴基斯坦盧比 聯邦制伊斯蘭共和國議會制 烏爾都語,英語
15,000,000 http://www.indexmundi.com/somalia/demographics_profile.html 23.52 摩加迪休 $206.41億(2022年估計) $1,321(2022年估計) 索馬利亞先令 聯邦制議會共和制 索馬利亞語,阿拉伯語
43,375,000 23 喀土穆 $2,073.36億(2022年估計) $4,441(2022年估計) 蘇丹鎊 聯邦制軍政府、軍事獨裁 阿拉伯語,英語
9,537,645 66.65 杜尚別 $455.40億(2022年估計) $4,629(2022年估計) 塔吉克索莫尼 單一制總統制共和國 塔吉克語、俄語
11,707,000 71.55 突尼西亞市 $1,491.84億(2022年估計) $12,299(2022年估計) 突尼西亞第納爾 單一制共和制 阿拉伯語
6,031,187 12.35 阿什哈巴德 $1,176.72億(2022年估計) $18,856(2022年估計) 土庫曼馬納特 單一制共和制總統制 土庫曼語
31,514,000 70.5 塔什干 $3,260.15億(2022年估計) $9,243(2022年估計) 烏茲別克索姆 單一制總統制 烏茲別克語
100,000 0.37 阿尤恩 摩洛哥迪爾汗 單一制總統制共和制一黨制 阿拉伯語、西班牙語
5700,000 32.2 哈爾格薩 $25億(2018年估計) $675(2018年估計) 索馬利蘭先令 單一制總統制 索馬利亞語、阿拉伯語、英語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阿富汗常被視為南亞或中亞的一部份The 2007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Utah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May 2006,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阿富汗常被視為南亞或中亞的一部份The 2007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Utah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May 2006,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阿富汗常被視為南亞或中亞的一部份The 2007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Utah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May 2006,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阿富汗常被視為南亞或中亞的一部份The 2007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Utah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May 2006,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阿富汗常被視為南亞或中亞的一部份The 2007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Utah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May 2006,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阿富汗常被視為南亞或中亞的一部份The 2007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Utah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May 2006,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阿富汗常被視為南亞或中亞的一部份The 2007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Utah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May 2006,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阿富汗常被視為南亞或中亞的一部份The 2007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Utah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May 2006,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阿富汗常被視為南亞或中亞的一部份The 2007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Utah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May 2006,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阿富汗常被視為南亞或中亞的一部份The 2007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Utah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May 2006,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阿富汗常被視為南亞或中亞的一部份The 2007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Utah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May 2006,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來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April 24, 2009, PPP GDP 2008
*世界銀行, July 1, 2009, PPP GDP 2008
備註:
1阿富汗常被視為南亞或中亞的一部份The 2007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Politics, Economics, and Society Conference University of Utah ."Regional Economic Outlook: Middle East & Central Asia" May 2006,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 參考文獻 ==
Category:西亞
Category:北非 |
和絃 | 和絃(chord)源自希臘文χορδή,原意是指弦線。在音樂理論裡,是指組合在一起的兩個以上不同音高的音。在歐洲古典音樂及受其影響的音樂風格裡,更多時候是指三個或以上的音高組合,而兩個音高的組合則以音程來描述。和絃的組成音,可分開演奏,亦可同時演奏。分開演奏的,稱為分解和絃(或分散和絃)。和絃有三度疊置及非三度疊置之分,在西方傳統和聲中的和絃,均按照三度疊置的原則構成。
和絃的標記方式有很多種,巴洛克音樂經常以數字低音來標記和絃,古典音樂經常以羅馬數字來標記和絃,爵士樂和流行音樂經常以音名的英文字母來標記和絃。
== 種類 ==
和絃的結構型別很多,如果按照組成音的多寡來區分,和絃可以分為三和絃(triads)、七和絃(sevenths)及九和絃(ninths)等。三和絃是由三個音組成,七和絃是由四個音組成,九和絃則由五個音組成。這些和絃又可用音程結構來細分,例如三和絃可以分為大和絃(major chord)、小和絃(minor chord)、增和絃(augmented chord)、減和絃(diminished chord)四種形態。
=== 三和絃 ===
一個音和上三度、五度的音構成的和絃稱為三和絃。如前所述,三和絃可以再分為大三和絃、小三和絃、增三和絃和減三和絃。
下表為三和絃一覽,和絃名(流行曲)以C為根音作為例子,和絃名(古典音樂)的調式主和絃為T,在此以I為基音作為例子。
組成音程 組成音程 和絃名(流行) 和絃名(古典) 音符 音訊
三度 五度 和絃名(流行) 和絃名(古典) 音符 音訊
大三和絃 大三度(4半音) 純五度(7半音) C、CM、Cmaj、C I C-E-G
小三和絃 小三度(3半音) 純五度(7半音) Cm、Cmin、C-、C- i C-E-G
增三和絃 大三度(4半音) 增五度(8半音) Caug、C+、C+5、C(5)、C+、C+5、C(5) I+ C-E-G
減三和絃 小三度(3半音) 減五度(6半音) Cdim、Co、Co、Cm-5、Cm(5) io C-E-G
古典音樂的和絃記號是和調性(key)互相對應的。羅馬數目字代表和絃的根音(root)在那個調音階裡的位置。例如在C大調音階上,I, ii, iii, IV, V, vi viio相等於流行音樂的C, Dm, Em, F, G, Am, Bdim和絃。而在A小調,i, iio, III, iv, V, VI, viio相等於流行音樂的Am, Bdim, C, Dm, E, F, G#dim。
斯波索賓和聲功能分析法 裡曼主義分析法 C自然大調中的三和絃(順階和絃)
I T T C
II SII Sp Dm
III DTIII Dp/Tg Em
IV S S F
V D D G
VI TSVI Tp/(Sg) Am
VII° DVII Đ7 Bdim
斯波索賓和聲功能分析法 裡曼主義分析法 C自然小調中的三和絃
(順階和絃)
I T T Cm
II° sII Ddim
III dtIII tP / (dG) E♭
IV s s Fm
V d d Gm
VI tsVI sP / tG A♭
VII dVII dP B♭
=== 七和絃 ===
由四個音,按照三度關係疊置的,稱為七和絃。當七和絃中的四個音按三度排列時,最下方三個音的名稱與三和絃相同,分別為「根音」、「三音」、「五音」,而根音上方的七度音,即稱為「七音」。常用的七和絃,可分為五種:屬七和絃/大小七和絃(Dominant 7th/Major minor 7th)、大七和絃(Major 7th)、小七和絃(minor 7th)、半減七和絃(half-diminished 7th)、減七和絃(diminished 7th)。除上述五種常見的七和絃外,還有增七和絃(Augmented Major 7th)、小大七和絃(minor Major 7th)等其他型別的七和絃。
常用名稱 系統名稱 音程 音程 音程 和絃名(C為根音範例) 附註
屬七和絃 大小七和絃 大3度(4半音) 純5度(7半音) 小7度(10半音) C7、CMm7 相當於大三和絃(M)+小七度
大七和絃 大大七和絃 大3度(4半音) 純5度(7半音) 大7度(11半音) CM7、CMM7、Cmaj7 相當於大三和絃(M)+大七度
小七和絃 小小七和絃 小3度(3半音) 純5度(7半音) 小7度(10半音) Cm7、Cmm7、C-7 相當於小三和絃(m)+小七度
小大七和絃 小大七和絃 小3度(3半音) 純5度(7半音) 大7度(11半音) CmM7 相當於小三和絃(m)+大七度
半減七和絃 減小七和絃 小3度(3半音) 減5度(6半音) 小7度(10半音) Chalf-dim7、Cm7-5、Cm7(♭5) 相當於減三和絃(dim)+小七度
減七和絃 減減七和絃 小3度(3半音) 減5度(6半音) 減7度(9半音) Cdim7、Co7 相當於減三和絃(dim)+減七度
增七和絃 增小七和絃 大3度(4半音) 增5度(8半音) 小7度(10半音) Caug7、C7(#5) 相當於增三和絃(aug)+小七度
增大七和絃 增大七和絃 大3度(4半音) 增5度(8半音) 大7度(11半音) CaugM7、C+M7 相當於增三和絃(aug)+大七度
在古典音樂裡,七和絃到底包含哪一些音,是由調性決定的。例如C大調音階包含了C,D,E,F,G,A,B七個音。I7相等於CM7和絃,包含了C,E,G,B四個音,即是由C大三和絃及大七度組成。V7相等於G7和絃,包含G,B,D,F四個音,即是由G大三和絃及小七度組成。而ii7相等於Dm7和絃,包含了D,F,A,C四個音,即是由D小三和絃及小七度組成。故此在古典音樂裡,不同的和絃加上7字,會產生不同的七和絃。
七和絃皆屬於不協和和絃,因為所有七和絃的音程結構中,都有不協和的七度音程。
=== 九和絃、十一和絃、十三和絃 ===
任意一種七和絃,按照三度音程疊置的和絃。
說明文字
和絃 說明 代號(根音C範例)
九和絃 對應的七和絃再加上根音上方的第九度音 C9(屬九和絃)
Cmaj9(大九和絃)
Cm9(小九和絃)
十一和絃 對應的九和絃再加上根音上方的第十一度音 C11(屬十一和絃)
Cmaj11(大十一和絃)
Cm11(小十一和絃)
十三和絃 對應的十一和絃再加上根音上方的第十三度音 C13(屬十三和絃)
Cmaj13(大十三和絃)
Cm13(小十三和絃)
=== 六和絃 ===
六和絃是包含六度音程的和絃。例如C6是指一個C大三和絃,加上一個大六度音程,Cm6是指一個C小三和絃,加上一個大六度音程。除此之外,還有“增六和絃”、“減六和絃”、“拿坡里六和絃”等。
增六和絃有義大利增六和絃(It6)、德國增六和絃(Ger6)、法國增六和絃(Fr6)等三種:
*義大利增六和絃(It6)
:由四級和絃(IV)的第一轉位升最高音(根音)、降最低音(三音)而形成;C大調中組成音為A♭、C、F#
:從和聲功能上來分析,則是由重屬導三和絃(DDVII 即屬和絃V的導和絃vii°,即F#、A、C)的第一轉位降低三音(A♭)而形成,其功能記號標作♭3DDVII₆或簡寫為DD增6。
*法國增六和絃(Fr6)
:由二級七和絃(ii7)的第二轉位升最高音(三音)、降最低音(五音)而形成;C大調中組成音為A♭、C、D、F#
:從和聲功能上來分析,則是由重屬七和絃(DD7 即屬和絃V的屬七和絃V⁷,即D、F#、A、C)的第二轉位降低五音(A♭)而形成,其功能記號標作♭5DD_3^4或簡寫為DD增_3^4。
*德國增六和絃(Ger6)
:由四級七和絃(IV7)的第一轉位升最高音(根音)、降最低音(三音)、降七音而形成;C大調中組成音為A♭、C、E♭、F#
:從和聲功能上來分析,則是由重屬導七和絃(DDVII₇ 即屬和絃V的導七和絃vii°⁷,即F#、A、C、E♭)的第一轉位降低三音(A♭)而形成,其功能記號標作♭3DDVII_5^6或簡寫為DD增_5^6。
:三者皆進行到屬和絃(V)解決;其中,德國增六和絃(Ger6)因性質接近屬七和絃(V7)而最常被使用
拿坡里六和絃(Neapolitan sixth chord, N6,又譯作那不勒斯六和絃)為二級的第一轉位,大調降根、降五音。小調降根音。功能屬於下屬和絃(IV),進行至屬和絃(V)解決
:從和聲功能上來分析,則是由帶有小下屬功能的二級和絃(sII 即ii°)的第一轉位降低根音而形成,其功能記號標作♭1sII₆。
=== 掛留和絃 ===
掛留和絃(suspended chord)最常見的做法是將音階上的第4音來取代原本的3音,使之距根音為純4度所形成的和絃(sus4 chord),因其3音被取代,沒有大和絃與小和絃的聲響,因此和絃聽起來較為中性。掛留和絃會帶來緊張的感覺,古典樂理作用是增加音樂的張力(tension),所以在和絃的彈奏上,需要再解決(release)到原本的和絃;但爵士樂理就可不解決。
===原位和轉位===
==參考文獻==
* Grout, Donald Jay (1960). A History Of Western Music. Norton Publishing.
* Dahlhaus, Carl. Gjerdingen, Robert O. trans. (1990). Studies in the Origin of Harmonic Tonality, p. 67.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
* Goldman (1965). Cited in Nattiez (1990).
* Jones, George T. (1994). HarperCollins College Outline Music Theory. .
* Nattiez, Jean-Jacques (1990). Music and Discourse: Toward a Semiology of Music (Musicologie générale et sémiologue, 1987). Translated by Carolyn Abbate (1990). .
* Norman Monath, Norman (1984). How To Play Popular Piano In 10 Easy Lessons. Fireside Books. .
* Stanley Sadie and John Tyrrell, eds. (2001). 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
* Surmani, Andrew (2004). Essentials of Music Theory: A Complete Self-Study Course for All Musicians. .
==延伸閱讀==
* Benward, Bruce & Saker, Marilyn (2002). Music in Theory and Practice, Volumes I & II (7th ed.). New York: McGraw Hill. .
*
*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音樂理論
|
航空航天工程 | 航空航天工程( 或 )是航空工程和航天工程的總稱,涉及航空飛行器與航天飛行器有關的工程領域。它包含固體力學、流體力學(特別是空氣動力學)、航天動力學、天體力學、熱力學、導航、航空電子、自動控制、電機工程學、機械工程、通訊工程、材料科學和製造等領域。
== 分支學科 ==
* 航空工程(Aeronautical Engineering):有關航空器(含固定翼飛機、直升機、自旋翼機、滑翔機、巡航導彈、氣球、飛艇)等大氣層內飛行器的設計、試驗和生產的工程領域。
* 航天工程(Astronautical Engineering):有關航天器(含宇宙飛船、空間探測器、人造衛星、空間站、運載火箭、著陸器)等大氣層外飛行器的設計、試驗和生產的工程領域。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航空航天:航空、航天、航宇
** 飛行器:航空器、航天器、空天飛機、火箭/導彈
* 交通工程:航空工程、太空工程
|
提琴 | 提琴本泛指有琴桿,需一手持杆另一手持琴弓的弓弦樂器,現代漢語主要指近代歐洲傳入的小提琴族樂器。傳入東亞的中國的變化較大,而演變成外觀脫離了原本形狀的胡琴。
==歐洲系的提琴族樂器==
提琴可能是發源於1000多年前中亞的早期弓弦樂器,其又是由魯特琴屬撥弦樂器發展而成的,基本有兩種大小和型別,較大的一種需要放平在地上或豎立著拉奏,較小的一種放在肩上或以帶系在身上拉奏。兩者在古畫中都是呈梨形的,起初使用的琴弓與弓相似。
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進步魯特琴屬樂器結他的葫蘆型外觀,而便於握把使到在演奏技巧上得到極大的發展,琴弓發展成近似現代的直形弓的同時,造提琴工匠也開始接受葫蘆形外觀。
最早和優秀的提琴製琴師(提琴創始人)包括義大利的克勞迪奧·蒙臺威爾第、安東尼奧·史特拉第瓦里等。
於是在歐洲早期結他「維烏埃拉琴」(Vihuela),發展成古典結他的同時,亦發展成維奧爾琴再發展成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較小的早期提琴「雷貝琴」,吸收結他的外觀,發展成早期的三絃小提琴和柔音中提琴再發展成小提琴和中提琴,但4種現代提琴始終外觀和古典結他相似葫蘆型。
===樂團編制===
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4種弓弦樂器。各種提琴形制相似,張4根弦,以琴弓演奏為主,也可用手指撥奏,表現力豐富。以提琴為主的絃樂群是現代管絃樂隊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其中小提琴更是樂團使用數量最多的樂器,小提琴手佔了一個標準樂團的樂師人數約半。
在古典主義音樂中確立了小提琴的主導地位,並且逐漸制定了三種外觀和技法和小提琴相似,但體積較大和音域較低的樂器的標準,編組成近現代形式的管絃樂團和小型樂隊的演奏方式,而現代的凹形琴弓亦成為標準了。
由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一把大提琴所組成的形式為弦樂四重奏,加多一把中提琴或大提琴的形式為弦樂五重奏,視乎作曲家有時則會加上低音提琴。
===早期西洋古典音樂===
常在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和巴洛克音樂中使用的稱為古提琴,包括了維奧爾琴(viol 或 viola da gamba)和柔音中提琴(viola d'amore),在古典主義音樂時代為了樂團需要標準化的樂器,而淘汰了此類運弓和指控上與樂團主力樂器的小提琴相差較遠的樂器,代以外觀和運弓較接近小提琴的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但後來部分古典音樂演奏家和樂團追求比普通古典音樂更古樸的音色,重新訂造和使用仿古樂器,維奧爾琴更在電影《日出時讓悲傷終結》(Tous les matins du monde)中,重新推廣到觀眾眼前。
===電子提琴===
可歸入電子樂器一類,可調節音量,方便在晚間練習,部分樂器製造者和音樂家開發和使用,如陳美(Vanessa-Mae Vanakorn Nicholson)和BOND使用的是電子提琴。
===民間音樂中使用===
在歐美有些鄉間地方或民間音樂演奏家,使用一些鮮為人知和不為主流西洋古典音樂使用的提琴,如「古斯萊琴」、「加登琴」和「尼克爾哈巴琴」等。
==中國音樂中使用的提琴==
提琴一詞有時用於稱呼中國的崑曲、廣東音樂、潮州音樂、福建和臺灣音樂中的胡琴類樂器。
===崑曲===
椰子殼做琴筒,蒙桐木面板,形狀類似板胡。
===粵樂===
有竹製的竹提琴(琴筒竹製,蒙桐木板面,潮州音樂叫做竹弦)和椰子殼做琴筒的提琴(類似板胡)。
二絃 (粵樂)、竹提琴、月琴是最早期的「三架頭」組合,後來發展出「硬弓五架頭」:二絃、竹提琴、月琴、三絃、橫簫(笛)。
===潮樂===
提琴一詞於黃宗識〈潮州音樂在臺灣〉等文有提及,潮語的提弦(就是提琴,有時寫作提胡,潮語、臺灣閩南語皆稱胡琴叫弦)是經過改造的廣東高胡(粵胡),定純5度,張鋼弦或絲弦,有時亦指民樂二胡。
潮州儒家樂(外江詩;漢樂)用竹弦(竹提琴)做頭手(頭手弦,領奏胡琴)。
==東亞地區使用的提琴==
=== 韓國 ===
奚琴(朝鮮語:해금),是一種源於中國東北地區的古代民族奚人的樂器,再傳至中原地區和朝鮮半島的傳統樂器,為弓絃樂器。由棍狀頸、空心木質音箱和兩條絲弦構成。與二胡演奏類似,演奏時需要演奏者彎腰、把奚琴垂直放在膝上來演奏。
=== 日本 ===
胡弓(こきゅう)是日本的一種弓弦樂器。最初見於文獻是日本江戶時代初期,略晚於三味線。起源未有定論,但一般認為與東南亞的一些民族樂器相近。大致和日本地歌、箏曲的形成是同一時期,為當時的盲人音樂演奏家所使用、傳承至今。
=== 琉球 ===
琉球胡弓(クーチョー,胡弓),又稱沖繩胡弓,琴身形狀和音色與日本的不同。琴身使用黑檀等材料,琴筒是碗狀,因為古代直接使用對半撥開的椰子殼,使用蛇皮。弦本來是3根,但普及的也有4弦。
=== 臺灣 ===
臺灣北管音樂的古路(福路;舊路)用殼子弦(殼仔弦)做頭手(頭手弦;主弦,領奏胡琴),稱為提弦(提絃),意即提琴(胡琴臺語叫做弦;絃),福路多唱梆子系曲調:梆子腔、緊中慢、慢中緊、十二丈等,還有二凡(即梆黃中的二黃;二王,又寫作二逢)、四空門、平板(類似二凡的曲調)等曲調。相對於古路(福路;舊路)的北管新路(西路;西皮)用京胡做主弦(領奏胡琴),稱為吊規子,曲調以西皮、二黃為主,還有撥子、二黃平(四平調)等。臺灣的歌仔戲名稱多用殼子弦,較少用提弦。
=== 越南 ===
越南的彈二(Đàn nhị)與二胡形制大致相同。
=== 蒙古 ===
馬頭琴蒙語稱為莫林胡爾(蒙古語:ᠮᠥᠷᠢᠨ
ᠬᠣᠭᠣᠷ,鮑培轉寫:Morin Quur,西里爾字母:морин хуур)或綽爾,是蒙古族常用的一種弓弦樂器,其與朝爾琴共同的祖先馬尾胡琴為唐宋弓弦胡琴的一種。
傳說從前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小馬的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作成二絃琴,由於通常在琴桿的頂部按小馬模樣雕有一個馬頭而得名馬頭琴。
== 著名品牌 ==
* Otto Jos. Klier(德國)
== 相關連結 ==
* The violin: How to select a violin, provenance, value and appraisal
Category:弓弦樂器
he:כלי קשת
nl:Vioolfamilie |
弓弦樂器 | 弓弦樂器,又稱擦弦樂器,在西洋樂器中主要就是管絃樂團中的提琴類,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四種。弓弦樂器一般以塗有松香的馬尾琴弓來摩擦琴絃以產生音響,另外也可以用撥奏的方法來演奏。
各種弓弦樂器都可以運用分弓、連弓、跳弓、斷弓、飛躍斷弓、撞弓和擊弓等特殊弓法來表現作曲家特殊的要求。也都可以使用弱音器來改變本來的音色。
弓弦樂器可以表現極強到極弱範圍很大的力度變化,可以製造各種濃稠和稀薄的音響效果。無論是合奏還是獨奏,都能發揮重要的作用。
弓弦樂器在古今的作曲家與演奏家的創作和演出中,演奏技巧和表現能力都日趨完美。
中國民族樂器中的弓弦樂器,又稱拉弦樂器,以各種形制的胡琴為主,如二胡、京胡、板胡等。
== 弓弦樂器列表 ==
=== 西洋樂器 ===
* 提琴類
** 小提琴
** 中提琴
** 大提琴
** 低音提琴
** 三絃低音提琴
* 古提琴類
** 柔音中提琴
** 維奧爾琴
* 民間音樂提琴類
**古斯萊
=== 中國民族樂器 ===
* 胡琴類
** 高胡(高音二胡、粵胡)
** 二胡(南胡)
** 中胡(中音二胡)
** 椰胡
** 板胡
** 京胡(胡琴)
** 京二胡
** 墜胡
** 雷琴
** 革胡
** 低音革胡
=== 其他民族樂器 ===
* 潮胡
* 三胡
* 四胡
* 胡爾
* 馬頭琴
* 牛腿琴
* 馬骨胡
* 文枕琴
* |
10月20日 | 10月20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293天(閏年第294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72天。
== 大事記 ==
=== 16世紀 ===
* 1548年:玻利維亞首都拉巴斯建成。“拉巴斯”在西班牙語中是“和平”之意。
* 1600年:島左近率領的西軍在大垣城近郊杭瀨川(今岐阜縣大垣市)擊退由德川家康率領的東軍,史稱為杭瀨川之戰,此次戰役被視為關原之戰的前哨戰。
=== 17世紀 ===
* 1626年: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在瀋陽登基,是為後金太宗(後金文帝),年號天聰並開啟天聰新政的序幕。
=== 18世紀 ===
* 1708年:在建築師克里斯多佛·雷恩主導下,因1666年倫敦大火而燒毀的聖保羅座堂重新修築完成。
* 1740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逝世後,其女兒瑪麗亞·特蕾莎繼任成為哈布斯堡君主國首位女大公。
=== 19世紀 ===
* 1803年:美國參議院批准由法國執政府財政部長()向國務卿李維頓提出關於販售法屬路易斯安那的《路易斯安那購地條約》。
* 1818年:美國和英國於倫敦簽訂《1818年條約》,確立以北緯49度線作為美國與英屬北美兩地間的邊界。
* 1827年: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在納瓦里諾海戰擊敗鄂圖曼帝國和埃及,取得希臘獨立戰爭關鍵勝利。
* 1853年:俄羅斯帝國入侵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屬國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引起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法蘭西第二帝國、大英帝國及薩丁尼亞王國聯軍的不滿,導致人類第一場近代化戰爭克里米亞戰爭(第九次俄土戰爭)爆發。
* 1883年:秘魯按照《安孔條約》把塔拉帕卡大區割讓給智利,智利亦將於硝石戰爭中征服的塔克納省和阿里卡省託管十年,之後由全民投票決定兩省命運,然從未舉行過全民公決。
=== 20世紀 ===
* 1923年:由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鄧中夏等人於上海發行提倡馬克思主義的《中國青年》創刊。
* 1929年:陳獨秀因反對中國共產黨在中東路事件中擁護蘇聯的政策而被開除黨籍。
*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蘇聯紅軍和南斯拉夫游擊隊合作攻佔貝爾格萊德。
*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由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領導的美國軍隊在雷伊泰島發動登陸攻勢,進而逐步解放菲律賓各地。
*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使盟軍可在雷伊泰島的登陸,美國及澳大利亞聯軍於雷伊泰島外海與大日本帝國海軍聯合艦隊進行交戰,雷伊泰灣海戰爆發,此戰為世界上最後一次航母對戰和戰艦海戰,亦是大日本帝國第一次有組織地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
* 1944年:美國克利夫蘭發生液化石油氣爆炸事故,130餘人死亡。
* 1945年:中華民國蒙古地方(外蒙古)發起由蒙古人民革命黨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小呼拉爾主席團領導的公民投票,在結束後宣佈獨立為蒙古人民共和國。
* 1947年:麥卡錫主義: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開始對好萊塢進行調查,致使部分演職人員被迫離職。
* 1952年:英屬肯亞爆發了由基庫尤人組織的肯雅國土自由軍所引起之茅茅起義。
* 195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建立。
* 196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向麥克馬洪線附近的印度軍隊發動攻勢,中印邊境戰爭爆發。
* 1968年:前美國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改嫁希臘船王亞里士多德·奧納西斯。
* 1973年: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建成,由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揭幕剪綵。
* 1990年:馬來西亞舉行第8屆選舉,投票結果以馬哈迪·莫哈末領導的國民陣線獲勝。
* 1992年:香港總督彭定康初次訪問北京。
* 1999年:江蘇田灣核電站工程正式開工。
=== 21世紀 ===
* 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首腦會議在中國上海舉行,是「九一一事件」以來首次重要會議。
* 2003年:中國大陸的《中國電腦教育報》文章我也來寫百科全書 —《中國電腦教育報》,2003年10月20日介紹維基百科,這是中文媒體第一次正式報導維基百科。
* 2004年:中國河南大平煤礦發生瓦斯爆炸,148人死亡。
* 2005年:中國加入國際植物保護公約。
* 2009年:香港保安局正式設立外遊警示制度。
* 2011年:統一7-ELEVEn獅在中華職棒22年總冠軍賽擊敗Lamigo桃猿,獲得年度總冠軍。
* 2011年:利比亞前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在全國過渡委員會所領導部隊的清剿作戰中遭連環槍擊身亡,象徵第一次利比亞內戰的終結。
* 2015年:南韓女團TWICE出道。
* 2020年: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的探測器OSIRIS-REx成功在小行星101955表面收集樣本。
* 2022年:英國首相莉茲·特拉斯宣佈辭職,但在英國保守黨決定新黨魁前將會繼續作為英國首相。
* 2023年:緬甸北部果敢電信詐騙園區「臥虎山莊」在轉移詐騙分子的過程中發生大規模屠殺事件,造成約70名中國公民遇害,其中有4人為中國公安臥底。事件被認為是緬甸民族民主同盟軍向緬甸政府軍發動「1027行動」的導火索。
== 出生 ==
* 1496年:吉斯公爵克洛德,法國貴族、將軍。(1550年逝世)
* 1632年:克里斯多佛·雷恩,英國建築師。(1723年逝世)
* 1733年:杉田玄白,日本江戶時代蘭學醫生。(1817年逝世)
* 1792年:科林·坎貝爾,英國陸軍元帥,第一代克萊德男爵。(1863年逝世)
* 1819年:巴孛,波斯設拉子商人,巴比教的創立者,巴哈伊信仰三位中心人物之一。(1850年逝世)
* 1853年:安東貞美,日本大日本帝國陸軍上將,第6任臺灣總督。(1932年逝世)
* 1854年:阿蒂爾·蘭波,法國文學家、詩人。(1891年逝世)
* 1859年:約翰·杜威,美國哲學家。(1952年逝世)
* 1874年:查理斯·艾伍士,美國音樂家。(1954年逝世)
* 1887年:朝香宮鳩彥王,日本皇族、軍人。(1981年逝世)
* 1888年:賈乃錫,英國陸軍將領(1971年逝世)
* 1891年:詹姆斯·查兌克,英國物理學家,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74年逝世)
* 1904年:葉公超,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外交家。(1981年逝世)
* 1906年:坂口安吾,日本小說家。(1955年逝世)
* 1910年:陳鯉庭,中國劇家、電影導演、電影理論家(2013年逝世)
* 1928年:李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2019年逝世)
* 1934年:莫琳·克里夫,英國記者。(2021年逝世)
* 1934年:美智子上皇后,日本第125代天皇明仁的皇后,為日本第一位平民出身的皇后。
* 1946年:艾爾弗雷德·耶利內克,奧地利猶太裔小說家、劇作家、詩人。
* 1947年:拿督斯里哈迪阿旺,馬來西亞伊斯蘭黨主席。
* 1949年:瓦列裡·博爾佐夫,烏克蘭男子短跑運動員、體育政治人物,曾任國際奧委會委員。
* 1948年:羅樂林,香港男演員。
* 1954年:傅聲,香港電影演員。(1983年逝世)
* 1954年:克勞迪奧·拉涅利,義大利足球領隊。
* 1956年:丹尼·鮑伊,英國電影導演、製片人。
* 1957年:鞏漢林,中國男演員。
* 1958年:史考特·霍爾,美國職業摔角選手。(2022年逝世)
* 1958年:陳秀珠,香港女演員。
* 1960年:帕維爾·格魯季寧,俄羅斯政治人物。
* 1961年:-{zh-hans:伊恩·拉什; zh-hk:伊恩·魯殊; zh-tw:伊恩·拉什;}-,威爾斯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62年:王傑,臺灣男歌手、音樂製作人。
* 1967年:黃智賢,香港男演員。
* 1967年:魏駿傑,香港男演員。
* 1967年:吳婉芳,香港女歌手。
* 1967年:李健和,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68年:拿督魏家祥博士,馬來西亞交通部長兼馬華第十一任總會長。
* 1970年:王賢誌,香港男藝人。
* 1971年:遠近孝一,日本男性聲優。
* 1971年:史努比狗狗,美國饒舌歌手。
* 1971年:艾迪·瓊斯,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76年:陳志康,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77年:洪瑪奈,柬埔寨政治人物,現任柬埔寨首相。
* 1979年:約翰·卡拉辛斯基,美國男演員、導演、製片人、編劇。
* 1979年:納吉絲·法赫利,美國女藝人。
* 1980年:李崗霖,臺灣男歌手。
* 1980年:彭曉彤,臺灣女演員。
* 1980年:李運慶,臺灣男演員。
* 1983年:山田孝之,日本男演員。
* 1987年:何以奇,臺灣女演員。
* 1988年:新垣裡沙,日本女歌手、早安少女組成員。
* 1988年:坎蒂絲·史汪尼普,南非女模特兒。
* 1988年:蔡小潔,臺灣女藝人。
* 1988年:馬龍,中國乒乓球運動員。
* 1990年:蔡慧欣,香港女藝人。
* 1992年:BM,韓國男女混聲團體KARD成員。
* 1994年:許魏洲,中國男藝人。
* 1996年:梁靖崑,中國男子乒乓球運動員。
* 1996年:安東尼·西尼蘇卡·金廷,印尼男子羽球運動員。
* 1997年:前田大然,日本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7年:安德烈·魯佈列夫,俄羅斯網球運動員。
* 1998年:ReoNa,日本女歌手。
* 1999年:Chuu,韓國女子偶像團體本月少女成員。
* 1999年:邢晗銘,中國女歌手。
* 2003年:尹浩宇,中國男子偶像團體INTO1成員。
* 2003年:卡爾尼·楚克維梅卡,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 2004年:相川奏多,日本女性聲優。
== 逝世 ==
* 972年:空也,日本平安時代僧人。(903年出生)
* 1740年:查理六世,神聖羅馬皇帝。(1685年出生)
* 1758年:查爾斯·斯賓塞,英國貴族、政治家、軍人,第三代馬爾博羅公爵。(1706年出生)
* 1936年:安·沙利文,美國知名女作家海倫·凱勒的人生啟蒙老師。(1866年出生)
* 1944年:法蘭西斯·魏,華裔美國陸軍上尉。(1917年出生)
* 1945年:蘭斯洛特·亞歷山大·巴拉代爾,英國動物學家。(1872年出生)
* 1964年:赫伯特·胡佛,第31任美國總統。(1874年出生)
* 1966年:劉永濟,中國作家、古典文學家。(1887年出生)
* 1967年:吉田茂,日本政治人物,第48至51任內閣總理大臣。(1878年出生)
* 1982年:華裡士,英國軍官。(1896年出生)
* 1984年:保羅·狄拉克,英國物理學家。(1902年出生)
* 1987年:安德雷·柯爾莫哥洛夫,俄羅斯數學家。(1903年出生)
* 1994年:謝爾蓋·邦達爾丘克,蘇聯電影導演、劇作家、演員。(1920年出生)
* 2011年:-{zh-cn:穆阿邁爾·卡扎菲; zh-tw:穆安瑪爾·格達費}-,利比亞革命警衛隊上校,利比亞綠色革命精神領袖,前任利比亞實際最高領導者、非洲聯盟主席。(1942年出生)
* 2013年:勞倫斯·克萊因,美國經濟學家,198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920年出生)
* 2016年:田部井淳子,日本登山家,世界上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女性。(1939年出生)
* 2018年:嶽華,香港男演員。(1942年出生)
* 2018年:郭炳湘,前新鴻基集團及帝國集團董事會主席。(1950年出生)
* 2021年:米哈里·契克森,匈牙利裔美國心理學家。(1934年出生)
* 2022年:安東·唐契甫,保加利亞作家、編劇。(1930年出生)
* 2023年:,日本演員及配音員。(1930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世界骨質疏鬆日
*
* 世界廚師日
* 國際樹懶日
* :婦女節
* :甘耶達日
* :廚師節
* :革命紀念日
==參考資料==
|
劉德華 | 劉德華(;),香港男演員、歌手、填詞人、監製及出品人,1990年代獲封為香港樂壇「四大天王」之一,也是健力士世界紀錄大全中獲獎最多的香港歌手;在影視方面,他三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奬,兩次獲得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奬,至今參演電影超過170部。劉德華是天幕公司和映藝集團的建立者,作為投資人與監制已參與製作了30多部華語電影。除此之外,劉德華是四川省川劇學校客座教授。
1999年,劉德華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榮譽,2000年11月則順利榮登「世界十大傑出青年」,成為獲此殊榮的少數幾位香港藝人。2006年7月7日,香港演藝學院因他“是香港最受尊重和喜愛的演藝名人之一,對香港電影及音樂貢獻良多。其嚴謹專業的工作態度,足以成為年輕人的典範”,為了“表彰他在表演藝術方面的成就”而授予劉德華榮譽院士稱號,他也因此成為少數幾位獲此榮譽的香港藝人之一,2024年1月30日,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京閉幕,劉德華當選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十一屆副主席。
劉德華篤信佛教,法號“慧果”,熱心公益,時常參與慈善活動。2008年,劉德華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為太平紳士,2010年4月23日,劉德華獲任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並擔任副理事長。2010年5月2日,劉德華獲頒第十二屆「世界傑出華人獎」同時獲頒授加拿大紐賓士域藍仕橋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3年12月8日,他又當選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副會長。2017年12月他因演藝事業和公益事務上的成就被香港樹仁大學授予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18年6月受邀加入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成為會員。
== 早年生平 ==
劉德華出生於香港新界大埔泰亨村(舊稱菜坑村),籍貫廣東新會縣荷塘鎮(今江門市)。祖父在當時算是大地主(鄉村、農地)。另外,他在家中亦有三姊、一妹和一弟(劉德盛),自己在家中排行第四。其父劉禮年輕時為啟德機場的消防員。
劉德華五歲多時由於任職駐守機場消防員的父親希望他能入讀英文小學而隨家人離開了農村,全家後來搬到了九龍鑽石山大磡村(曾就讀村裡的大磡村街坊福利會小學)。鑽石山為貧民區,多是木屋,容易發生火災。劉家的木屋在劉德華十一歲時被大火燒毀,家人因此住在寮屋一年,家人後來再搬到藍田邨第十五座。在劉德華五、六歲時,父親還開了一間名叫「得勝士多」的小吃雜貨店以賺錢維持家用;劉德華與姐姐們則經常擔任店裡的幫工一起幹活,當時負責寫菜名的他為日後寫下一手好的毛筆字奠定了基礎。離店不遠處有一家「堅城片場」,往片場送外賣的他也能常見到曹達華、石堅、馮寶寶等當紅演員拍戲時的模樣。因為父親嗜吃叉燒,後來劉德華更把藍田邨十五座地下的「華東燒臘」買下來送予父親,現時他和父母都住在加多利山大宅,而其大姊一家則住在大圍新翠邨公屋。
劉德華,出生時取名「德華」,在就學階段曾取學名為「福榮」,劉福榮只是學名而非本名,「劉德華」就是本名,他本人在《魯豫有約》、《康熙來了》中曾親口公開澄清此事。
劉德華在黃大仙天主教小學畢業後,升讀位於新蒲崗的英文中學可立中學。升讀可立之後,劉德華於就讀中一級時曾因英文科成績差而留級一年,經補習後繼續升班。與校內要好的同學走在一起,還自號「可立七俠」,同時,他參加校外中小學跳彈床公開比賽。亦熱心參加校內外學校劇社的表演,參與幕後製作負責編劇,而教授他有關戲劇方面知識的地理科老師,就是後來的著名舞臺劇編劇杜國威。劉德華在中五會考獲得1B3D2E(中文讀本A)的成績,中六上學期後,到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TVB)的藝員訓練班受訓。此前他在中學階段開始到慈雲山踢足球,與黃日華識於微時;當時劉擔任守門員,黃擔任前線球員。
== 影視事業 ==
=== 無綫及影壇初期 ===
1980年劉德華為了想當導演而入讀第10期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著名的同期同學有吳家麗、梁家輝、戚美珍、張之亮、徐錦江等,1981年畢業後任無綫電視臺演員。在香港電臺電視部製作的電視單元劇《香港香港8:江湖再見》裡首次演出。其後在李添勝監製的時裝警匪電視劇《獵鷹》裡首度擔演男主角飾演一名投身警界的青年警察而開始走紅。
1983年受TVB力捧,與黃日華、梁朝偉、苗僑偉和湯鎮業組成「無綫五虎將」,相繼出演了1983年蕭笙監製、與陳玉蓮合作的50集武俠劇《神鵰俠侶》,1984年李添勝監製、與梁朝偉合作的《鹿鼎記》等多部很受歡迎的無綫劇集,其中在片中飾演楊過的《神鵰俠侶》不僅是劉德華最為重要的電視劇代表作,其人氣甚至讓他成為電影投資方,導演等重用的新晉,奠定他往影壇發展基礎。1999年該劇為劉德華贏得TVB無線千禧“我最難忘的男主角”榮譽,而且還被金庸先生於2003年選為他最滿意的根據其小說改編成的兩部電視劇之一(另外一部是1976年鄭少秋主演《書劍恩仇錄》)。
劉德華於1982年開始參演電影,首部作品是吳小雲執導的《彩雲曲》,其中劉的戲份比較少。第一部參演的重要電影作品是1982年許鞍華執導的表現越南戰後普通人生活和移民香港題材的《投奔怒海》,獲得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提名,不過敗於以同一電影提名的女演員馬斯晨。1983年霍耀良執導的《毀滅號地車》是劉德華首部擔綱男主角的電影。
1985年吳思遠執導、劉德華與葉德嫻主演的法庭劇情片《法外情》是劉德華早期主演電影中的一部重要代表作。劉在片中扮演一位年輕的律師在法庭上唇槍舌戰的表現不俗,而法庭外與身世有關的感情戲則比較賺人眼淚。《法外情》的成功促使主創們後來又拍攝了兩部續集《法內情》和《法內情大結局》。另外,這時期劉跟洪金寶等人合作的群星動作片《最佳福星》,以及與周潤發合作的江湖片《江湖情》都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績。
=== 高產階段 ===
1988年至1992年是劉德華拍片量最多的時期,這五年他參演了超過50部作品。其中演出最多最成功的型別是黑社會江湖片,並塑造了多個成長於草根、身在江湖卻有情有義英雄未泯、卻以悲劇收場的「情深爛仔」、「良心古惑仔」與「悲劇英雄」角色,深深影響當時的年輕人。1988年他與張曼玉和張學友合作王家衛的導演處女作《旺角卡門》,塑造了一個重情重義的江湖混混華仔形象,使其首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該片也為劉贏得首座表演獎盃——臺灣金龍表演藝術獎最佳演員獎;1989年由向華勝、王晶聯合執導,劉與譚詠麟合作的黑幫賭片《至尊無上》票房達2300多萬港幣,是為數不多的講述兄弟情義的港產賭片。1990年他與吳蒨蓮在陳木勝的導演處女作《天若有情》中,演繹了小混混華Dee與千金小姐JOJO之間一段刻骨銘心的浪漫生死戀,感動了華語地區及韓國等地許多觀眾,本片的成功也導致後來他與吳蒨蓮在杜琪峰執導的1991年作品《至尊無上II之永霸天下》和1996年作品《天若有情III之烽火佳人》中合演情侶。該時期他主演的其他主要古惑仔電影還有《同根生》、《飈城》、《獄中龍》等。
而劉德華亦憑藉其出眾的偶像外型拍攝了大量的商業片,其中與著名導演王晶合作的次數最多,雙方合作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以《最佳損友》系列、《精裝追女仔II》、《與龍共舞》為代表的愛情喜劇片,劉德華在其中表現了喜劇表演才能,票房成績也不俗;他與王晶合作的另一類主要電影是賭博片,如1989年與周潤發合作的《賭神》,1990年與周星馳合作的《賭神》續集《賭俠》,都成為當時非常賣座的商業型別片,這些作品使得劉德華的「賭俠」與周潤發的「賭神」和周星馳的「賭聖」並列為港產賭片的三大代表角色。90年代後期劉與王晶又合作了兩部以King哥為主角的續集《賭俠1999》和《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分別於1998年與1999年上映。
此外,該時期比較知名的作品還有《九一神鵰俠侶》和《五億探長雷洛傳》。1991年的《九一神鵰俠侶》是劉德華成立的天幕製作有限公司拍攝的首部作品,是他與梅豔芳等人合作的一部現代奇幻浪漫動作片,收穫了良好的反響和票房。同年分為兩部先後上映的《五億探長雷洛傳》由劉國昌執導,是一部改編自真人故事的傳記片,刻畫了一個香港警察雷洛在腐敗橫行的法治亂世中成長為鉅貪梟雄的興衰成敗史,兩部累計票房5300萬,劉德華也憑藉雷洛一角獲得第1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雷洛傳》的成功使劉德華又接拍了表現澳門賭王傳記題材的《賭城大亨》系列,也分成兩部於1992年先後上映,獲得不錯反響。不過,高產時期的劉德華也往往被認為“處理性格和情感沒有深度,角色型別化”,影評人張偉雄說:“他喜歡在鏡頭裡玩形態,玩火機,玩槍,玩小動作,連發型都不能改。可以說,他是同一時期一直演兩種角色而已,路數甚窄。多產期還造就了劉德華在表演上的另一個大特點,就是模仿。”
=== 港產黃金時代 ===
儘管香港電影業自1990年代中期已進入了產量銳減和票房下降的衰退階段,不過劉德華的電影事業卻一直在進步,佳作不斷。
1993年劉鎮偉執導的《天長地久》是天幕公司拍攝的一部浪漫劇情片,劉德華與劉錦玲和吳家麗合作詮釋了一段演藝圈裡的悲劇愛情故事,其纏綿悱惻的味道成為劉德華電影生涯為數不多的一部文藝片。1994年劉德華投資的《天與地》在內地取景拍攝,講述民國時期禁毒專員張一鵬到上海打擊毒梟的故事,結局設計使得本片充滿了悲劇色彩和批判意味。
1995年與梁詠琪合作主演爾冬升執導的賽車勵志片《烈火戰車》,片中其對阿祖叛逆、倔強和執著的心理刻畫和多重情感糾葛的演繹讓劉德華獲得了第三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同年主演林嶺東導演的《大冒險家》在菲律賓、香港和美國三地拍攝,它在大型槍戰爆炸場面上的製作上比較精良。90年代後期由於劉德華的天幕公司已累計虧損4000萬,劉德華於是向向華強夫婦求助,並連續跟向氏的永盛公司和中國星集團合作,拍攝了《新上海灘》、《天地雄心》、《龍在江湖》、《賭俠1999》、《黑馬王子》、《賭俠大戰拉斯維加斯》等許多賣座商業片,這些作品都進入了香港年度票房前十。其中在1996年潘文傑執導的《新上海灘》中演繹了一個從低層奮鬥慢慢崛起最終遇害的黑幫大哥丁力新形象。1998年與梁詠琪主演黑幫電影《龍在江湖》,其飾演的黑幫成員韋吉祥悲劇結局顛覆了導演王晶一貫的歡樂風格。這一時期已進入中年階段的劉德華在《烈火戰車》、《龍在江湖》和《賭俠1999》等片中的演繹突破了他以往塑造的年輕黑幫英雄形象,成為“反英雄”角色的代表。
從1999年杜琪峰執導的《暗戰》開始,劉德華擺脫了過去比較偶像化的演繹方法〈暗戰蛻變 首拿金像〉,《當掌聲響起》,TVBS新聞臺,2014年1月1日播映(片段取自下午4:30~4:31),普通話(國語)發音,不斷深入角色性格與內心成功實現轉型,塑造了許多不同身份與個性的角色,如《暗戰》裡身患絕症、與談判專家鬥智鬥勇、為父報仇、亦正亦邪的華,《孤男寡女》中的銷售部門經理華少,《阿虎》中悲情的拳擊手孟虎,《瘦身男女》裡貪吃又堅持自我犧牲的肥佬,《無間道》和《終極無間》中在警局裡任高階督察的黑幫臥底劉健明,以及《大隻佬》中經過多重考驗後終於看透因果真諦的了因和尚等。這一連串作品不僅在票房和口碑上贏得佳績,亦獲第19屆到23屆連續五屆的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其中憑藉《暗戰》和《大隻佬》兩度得獎,並入圍第38屆、40屆和41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以《無間道III》獲獎。此外,《阿虎》為他贏得第六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獎,《大隻佬》贏得第十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演員和第四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獎,《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和《大隻佬》為劉贏得三次演藝動力大獎最突出電影男演員稱號。而《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和《無間道》的大賣不僅鞏固了劉德華的票房巨星地位,亦使得他與鄭秀文成為當時很受歡迎的一對銀幕情侶,而杜琪峰與劉德華和鄭秀文三人也有了“鐵三角”之稱。因此1999年至2004年是劉德華港產片時代的一段顛峰時期。
2005年在陳德森執導的奇幻悲劇電影《童夢奇緣》中,劉克服挑戰借化妝技術呈現了巨大年齡跨度的演出,他的表現不僅成為該片的最大看點,其光仔一角又獲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2006年參演爾冬陞執導的毒品題材的警匪片《門徒》,在片中他將一位複雜個性之毒梟刻畫得逼真到位,並以此片贏得一座金像獎男配角獎。2007年,劉德華因其自1997年以來對香港電影的貢獻而與著名監製江志強一同獲得香港電臺主辦、香港電影金像獎協辦的香港特區十週年電影選舉傑出成就獎。
=== 合拍片時代 ===
隨著2003年以來香港與內地的電影合作不斷加深,劉德華也經常在合拍片中擔任主角。2004年,先與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合作武俠片《十面埋伏》,該片獲得了良好的國際票房與西方的好評;接著又與著名商業導演馮小剛合作犯罪劇情片《天下無賊》,被陳可辛稱讚道成功演繹了一位頗有說服力的大陸人形象,獲得第五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提名以及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提名。2005年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副會長登徒認為“劉德華應該算第一個在內地發展得很好的香港明星,他能找到與國內電影工作者合作的方法。”
2006年主演了香港文藝導演張之亮執導的中日韓合拍古裝戰爭片《墨攻》,其飾演的主張“兼愛非攻”的墨家使者革離一角獲得2007年亞洲電影大獎最佳男演員提名以及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提名。2007年劉德華與李連杰、金城武合作陳可辛執導的古裝戰爭鉅製《投名狀》,以片中粗獷直性、命運悲慘的草莽兄弟趙二虎一角獲得第十次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2008年在李仁港導演的古裝動作片《三國之見龍卸甲》中展現了青年與老年兩個階段、胸懷壯志且表現勇猛的三國英雄人物趙子龍,成為劉德華本人比較滿意的一個銀幕角色。2010年在徐克武俠回歸之作《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劉德華塑造了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唐神探狄仁傑新形象,作為主演亦參與角逐第6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項,該片也獲得了“目前最接近好萊塢標準的華語型別片”的史詩娛樂鉅製的讚譽。
2011年劉德華投資並與葉德嫻合作主演許鞍華執導的劇情片《桃姐》,在這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的老人題材的作品中了他飾演了一位很有生活質感的普通人,極具說服力的內斂演出讓他先後在第48屆金馬獎和第3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上稱帝。2012年10月他被金馬獎執委會委任為第49屆金馬獎評審團主席。2013年又受邀擔任第七屆亞洲電影大獎評審團主席。
時隔多年之後,他再次與杜琪峰和鄭秀文合作,在2013年推理喜劇片《盲探》中首次演繹了一位盲人偵探角色莊士敦,該片為他贏得2013年西班牙錫切斯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是劉德華贏得的首個國際影展影帝殊榮。值得一提的是,《盲探》是他自2005年以來所主演的唯一一部純港產片。同年12月上映的《風暴》由劉德華與江志強聯合投資並監製,為袁錦麟編導、劉與林家棟主演的一部港產警匪片,他堅持親自完成大量高難度動作戲,其火爆場面被認為可媲美同型別好萊塢電影,而劉演繹的警官呂明哲集人性衝突和善惡於一身,被一些影評人認為是一個突破。
2015年劉德華在華誼兄弟出品、改編自真人真事、中國女編劇兼作家彭三源編導的電影處女作《失孤》中演繹一名堅持尋子十多年的中國底層農民雷澤寬,他的表演成為該片最大的看點,其顛覆性的演出獲得普遍肯定,獲得第30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提名和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贏得第16屆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9月上映丁晟編導的中國警匪片《解救吾先生》也同樣取材自真實事件,他飾演一名被劫匪綁架後冷靜求生的香港影星吾先生,獲得第2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同年參演張藝謀執導的中美合拍3D魔幻動作鉅製《長城》,2016年12月在中國上映。
2017年劉德華監製並主演邱禮濤編導的大製作港產警匪片《拆彈專家》,演繹了一位不畏悍匪、忠於職責、敢於犧牲的英雄警察,獲得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贏得首屆最港電影大獎最港男演員獎。同年與甄子丹合作在王晶導演的《追龍》中特別演出、繼1991年的《五億探長雷洛傳》後再次演繹雷洛一角。2019年繼續與邱禮濤合作,監製並與古天樂、苗僑偉和林嘉欣合作主演港產動作片《掃毒2天地對決》,飾演一位從黑道背景成功轉型、痛恨毒販並與昔日兄弟決裂的金融鉅子餘順天,中國大陸取得13.12億人民幣成為港產片大陸市場票房冠軍。
由關信輝執導、劉德華投資監製於2017年完成拍攝的香港青春勵志電影《熱血合唱團》在2020年11月公映,劉演繹一位幫助“問題學生”成長進步的音樂指揮老師嚴Sir。劉德華、劉青雲和倪妮主演的《拆彈專家》續集《拆彈專家2》繼續由邱禮濤執導、劉德華監製,同年12月上映後票房與口碑都取得佳績,其演繹的人物性格前後反差巨大的潘乘風一角獲得普遍讚譽。劉德華與肖央、萬茜合作的黑色幽默劇情片《人潮洶湧》在2021年春節上映,由饒曉志編導、劉德華監製,他演繹了一個因意外失憶而成為努力上進的龍套演員的假殺手周全。
劉德華與吳京、李雪健合作的郭帆執導的科幻鉅製《流浪地球2》在2023年春節上映,他演繹了一位不懈追求數字生命的電腦工程師圖恆宇,電影取得了很好的口碑與票房。
=== 票房與合作 ===
電影票房方面,由於劉德華是香港一線影星中拍片數量最多的男演員(1988年到1992年共計達50多部),因此在2005年由香港UA院線主辦的“光影夢魅20年暨全港最高票房電影頒獎典禮1985-2005”上,他以108部累計約17.3億港幣票房獲全港最高票房男演員獎。在2007年由香港國際電影節主辦的首屆亞洲電影大獎上,劉德華獲亞洲電影票房巨星大獎。至今其主演(第一或第二主演)的作品中香港票房超過2000萬港元的共有28部,其中有15部超過2500萬,分別為《賭神》、《賭俠》、《五億探長雷洛傳》、《整蠱專家》、《烈火戰車》、《孤男寡女》、《瘦身男女》、《全職殺手》、《無間道》、《大隻佬》、《無間道3》、《門徒 (電影)》、《投名狀》、《桃姐》和《拆彈專家》。共有45部劉德華主演的電影進入香港華語片年度票房前十,是票房前十次數最多的香港演員。中國大陸票房超過一億人民幣作品有20部,分別為《十面埋伏》、《天下無賊》、《投名狀》、《游龍戲鳳》、《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新少林寺》、《天機:富春山居圖》、《盲探》、《風暴》、《失孤》、《解救吾先生》、《賭城風雲III》、《王牌逗王牌》、《拆彈專家》、《俠盜聯盟》、《追龍》、《掃毒2天地對決》、《拆彈專家2》、《人潮洶湧》和《流浪地球2》。他主演的作品香港和大陸票房最高的分別為《無間道》(5500萬港幣)和《流浪地球2》(40.3億人民幣)。
在合作物件方面,迄今合作次數最多的導演是多達20多部的王晶;而合作11次的杜琪峰則是與劉德華合作最成功的一位導演,劉德華有多部代表作均出自杜琪峰之手,包括讓劉兩度金像獎稱帝的《暗戰》和《大隻佬》,他同杜琪峰亦是現實中關係較好的朋友。男演員方面,與其關係最好的男藝人有苗僑偉、黃日華、林家棟等人。跟劉德華合作過的女演員有很多,其中合作最多次的是從1988年的《群龍奪寶》開始到1999年拍攝的《衛斯理藍血人》為止共11次的關之琳,雙方因此也在90年代被媒體稱作“銀幕情侶”,2011年1月在他舉辦的香港演唱會上關之琳作為嘉賓時,劉德華更笑稱“我當年真的以為會和她結婚”;在90年代,劉德華與吳蒨蓮演過四次情侶讓人印象深刻;2000年代以來,與劉德華合作次數最多最默契的為鄭秀文,兩人從2000年的《孤男寡女》到2013年的《盲探》共七部電影中飾演情侶。此外不得不提的一位女藝人是葉德嫻,由於葉德嫻與劉德華在其成名電視劇《獵鷹》和《法外情》系列中演繹了感人的母子對手戲,葉德嫻因而成為劉德華的乾媽並保持著親密的私人關係,在2010年劉德華香港跨年個唱上葉德嫻還以常駐嘉賓的身分參與了每場演出,這對母子搭檔在相隔多年之後再次在2011年許鞍華作品《桃姐》中又有精彩感人的合作,併為葉德嫻連續贏得威尼斯電影節、德班國際電影節、金馬獎、亞洲電影大獎、香港金像獎等九個影后殊榮。
=== 投資製片 ===
為了實現個人的電影夢想,劉德華於1991年成立了屬於自己的天幕製作有限公司。首部作品《九一神鵰俠侶》由劉德華與梅豔芳主演於1991年12月上映,收穫了良好的口碑和2000多萬港幣票房,該片讓天幕公司一舉成功。不過之後的《吳三桂與陳園園》、《九二神鵰俠侶》、《戰神傳說》、《天長地久》、《天與地》、《1/2次同床》幾部電影票房都不如預期,累計虧損達4000萬以上港幣,幾乎令天幕公司瀕臨破產,1990年代後期劉德華靠借債、接拍電影、出唱片、開演唱會、做廣告代言的收入拿來投資電影才維持住了公司的營運。1997年投資陳果導演的小成本獨立電影《香港製造》贏盡口碑,並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以及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多個大獎,之後又合作了《去年煙花特別多》,這兩部作品是天幕公司僅有的純文藝片,但是票房也很差。《阿虎》與《愛君如夢》是天幕公司最後的兩部作品,都由劉德華主演,前者成為他的演技代表作,後者是部講述小人物追求夢想的歌舞喜劇片。
2002年劉德華與合夥人麥紹棠發生法律糾紛,導致劉德華重新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映藝娛樂有限公司。劉德華吸取了天幕公司的教訓,不再拍攝大製作商業片,主要投資小成本的文藝片。2005年餘偉國執導的《再說一次我愛你》為映藝首部作品,是劉德華與楊采妮、蔡卓妍合作的一部愛情悲劇電影。2005年啟動的「亞洲新星導計劃」是專門為扶持新導演的一個電影專案,共資助了大華語地區的六名年輕導演拍攝了六部作品,其中包括臺灣的《人魚朵朵》、中國大陸的《瘋狂的石頭》、新加坡的《愛情故事》、馬來西亞的《太陽雨》,以及香港的兩部作品《師奶唔易做》與《得閒飲茶》。這些小成本作品口碑大多不錯,而其中影響最大最成功的是甯浩導演的《瘋狂的石頭》,這部黑色喜劇片在內地獲得了2300多萬的票房,也收穫了大量的好評和多個獎項,並讓甯浩導演與郭濤、黃渤、劉樺等演員開始成名並走紅,後來甯浩於2009年推出的又一部黑色喜劇片《瘋狂的賽車》在大陸票房過億。劉德華對扶持新導演所做的貢獻,讓他於2006年獲得第11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頒發的亞洲最有貢獻電影人大獎,2007年又獲得第七屆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年度傑出電影人稱號。
2007年趙崇基執導的警匪片《兄弟》仿效《五虎將之決裂》以無線五虎演員間的友情為出發點,撮合了苗僑偉、劉德華、黃日華、湯鎮業四人另加陳奕迅等人參與演出。2010年郭子健與鄭思傑聯合編導的《打擂臺》是一部向香港電影黃金時代致敬的作品,由一眾老藝人泰迪羅賓、梁小龍和陳觀泰主演,贏得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等四個獎項。2011年許鞍華執導的《桃姐》改編自真人故事,劉德華與葉德嫻演出了一段樸實感人的主僕情,並呈現出老年人的生存狀態,該片收穫了廣泛的讚譽和許多獎盃的肯定。2013年劉德華投資並監製的校園青春片《初戀未滿》是劉娟導演的處女作,獲得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單元評委會特別獎。2013年12月公映的作品《風暴》是由映藝與安樂公司聯合投資的一部大製作商業片,為香港首部3D警匪片。2015年客串並參與投資臺灣校園青春愛情片《我的少女時代》,該片取得好口碑的同時也在臺灣、香港、中國大陸以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地區創造票房佳績。
2015年劉德華與馬來西亞成功集團的陳永欽拿督合作成立了一家電影製作公司——夢造者娛樂。該公司在2017年推出邱禮濤執導的《拆彈專家》得到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最佳導演等七項提名。同年國慶檔的《追龍》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等六項提名。2019年暑期檔的《掃毒2之天地對決》在中國大陸取得13.12億人民幣票房,創造港產片大陸票房記錄。2020年聖誕檔上映的《拆彈專家2》在中國大陸取得13.14億人民幣,超越《掃毒2》成為新的港產片大陸市場冠軍。
== 歌唱事業 ==
=== 初入歌壇(1985年-1989年) ===
劉德華在與林子祥合演《投奔怒海》期間,有天片場收工後林子祥招呼大家一起唱卡拉OK,林子祥聽了劉德華的歌後很是欣賞,於是大加讚賞並鼓勵劉德華去唱歌,於是在林子祥的鼓勵下劉德華開始發展自己的歌藝,因此林子祥可以算是劉德華歌唱事業的伯樂。
1985年劉德華進軍樂壇,在香港華納唱片有意簽他為旗下歌手及無綫電視高層建議下加盟華星唱片,推出了第一張專輯《只知道此刻愛你》,共包括《只知道此刻愛你》等計13首粵語歌曲,其稚嫩的唱腔未獲得很大回響,但與張學友、鄺美雲一起入圍最佳新人獎。1986年轉入百代唱片後至1989年這四年間,相繼推出了《情感的禁區》、《回到你身邊》、《回到你身邊&法內情》、《劉德華》、《愛的連線》、《共你傷心過》共計六張唱片,其中1987年發行的《情感的禁區》中的同名主打歌《情感的禁區》成為其第一首成功流行的歌曲,1989年《回到你身邊&法內情》是其首張國語唱片,1988年《回到你身邊》中的《永遠記得你》、1989年《劉德華》中翻唱自英文搖滾歌曲的《》以及1989年《共你傷心過》中的《流浪》這幾首粵語歌數年後經常為劉德華所演唱而讓歌迷所熟悉。整體上來講,85至89年這段時期是劉德華在歌壇的探索期,音樂成績不僅平平,其在歌唱技巧方面與成功歌手也有比較大的差距,演員出身的他在歌壇的發展前景當時並不為外界所看好。
=== 全盛期(1990年-2006年) ===
1990年在進入寶藝星唱片後,劉德華迎來了歌唱事業的春天。5月發行的《可不可以》銷量達三白金,同名主打歌《可不可以》為其贏得香港電臺頒發的十大中文金曲獎,是其獲得的第一個重要歌曲獎項。同年推出的國語專輯《如果你是我的傳說》熱賣四白金,主打歌《如果你是我的傳說》開始流行於臺灣、中國大陸和東南亞等地,劉德華因此獲得臺灣《民生報》主辦的金曲龍虎榜最受歡迎歌手稱號,也被認為是成功打入國語歌市場的第一位香港歌手。12月推出另一張粵語專輯《再會了》的同名主打歌贏得90年度TVB頒發的十大勁歌金曲獎,最後更是勇奪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讓劉德華成為繼譚詠麟和張國榮後,又一位獲此大獎的男歌手。
1991年6月推出《愛不完》專輯,在港年度銷量超過四白金(20萬張)。9月另一張熱賣專輯《一起走過的日子》銷量超越四白金(20萬張),是91年三張銷量最高的專輯之一(另兩張為張學友的《一顆不變心》及黎明的《是愛、是緣》)。而《愛不完》及《一起走過的日子》更同時入選寶麗金於1999年推出的《20世紀最強中文大碟》20強(備註:從五十張歷年寶系唱片公司最高銷量的唱片當中,再經樂迷、音樂人及傳媒等….票選出二十張最強大碟)。1992年12月於華納唱片發行的粵語專輯《真我的風采》達至八白金唱片(即40萬張)的銷量。1991年和1992年劉德華以大熱姿態繼續包攬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奠定了其在香港樂壇的偶像地位。在1992年的偶像熱潮下,劉德華與張學友、黎明、郭富城被傳媒封為「四大天王」。
另一方面,劉德華繼續鞏固其國語影響力,1991年至1992年相繼推出了三張國語大碟《我和我追逐的夢》、《來生緣》和《謝謝你的愛》,這些唱片與同名主打歌繼續在臺灣和中國大陸等地保持熱銷和流行地位,《來生緣》臺灣銷量達十白金,劉德華於1992年當選北京電視臺最受歡迎歌星獎以及臺灣《民生報》主辦的“臺灣十大偶像選舉”第一名,此後劉德華在歌壇事業的紅火讓其連續五屆蟬聯這一榮譽(該選舉一共舉辦了1992到1997年六屆)。1992年劉德華到美國與加拿大舉辦了八場個人演唱會,成為其首次巡演活動。
劉德華於1992年加入飛碟唱片後,相繼推出《真情難收》、《答案就是你》、《一生一次》、《愛意》、《忘情水》、《五時三十分》和《天意》這多張唱片。其中《答案就是你》和《五時三十分》成為他的經典粵語唱片,前者包括《答案就是你》、《暗裡著迷》、《你是我的夢》、《這一生是給你一個》、《開心的馬騮》和《永遠寂寞》多首經典歌曲,《永遠寂寞》獲得93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獎;後者則有《花花世界》、《口琴別戀》、《誰人知》和《鑽石眼淚》這四首主要作品,《誰人知》成為94年度十大勁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雙料金曲。1994年發行《忘情水》和《天意》是劉德華的經典國語唱片,《忘情水》獲得了包括94年度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國語歌曲金獎、十大中文金曲獎和優秀國語歌曲金獎,以及華語榜中榜金曲獎在內的許多歌曲大獎,《忘情水》在亞洲銷量超過300萬張成為當年的大賣作品,也是劉德華本人銷量最高的一張唱片。《忘情水》和《天意》在臺灣的銷量也位列前矛。此外,《一生一次》中的《不能沒有你》贏得93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獎優秀國語歌曲,《愛意》中的《情人Happy Birthday》獲得93年度十大勁歌金曲。劉德華又以大熱態勢拿下1993年度十大勁歌金曲國內最受歡迎香港男歌星和1994年度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獎,93年在紅磡體育館舉辦的20場“真我的風采”演唱會為其第一次香港個唱,93年首次在中國大陸的上海、北京、重慶等地展開了23場的室內巡迴演唱會。1994年再次在香港紅館舉辦了一連20場的演唱會。此時大紅的劉德華受邀參加95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演唱了名曲《忘情水》,擴大了自己在中國大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1995年8月的國語專輯《真永遠》是劉德華當年加盟藝能動音後的首張作品,同名主打歌《真永遠》獲得95年度十大中文金曲和全球華人至尊金曲獎,而《愛火燒不盡》是其主演電影《大冒險家》的片尾曲,勵志歌曲《今天》後來也廣為流傳。1995年12月的粵語專輯《情未鳥》中的《情未鳥》成為95年度十大勁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雙料金曲,另一首代表作《情深的一句》為其主演電影《烈火戰車》的主題曲。1996年相繼發行了《相思成災》和《因為愛》兩張國語唱片,歌曲《相思成災》獲得96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獎優秀國語歌曲銀獎和新城金心國語歌鑽石獎,歌曲《因為愛》獲得96年度十大勁歌金曲獎最受歡迎國語歌曲銅獎以及華語榜中榜金曲獎。1996年的粵語唱片《在乎您》主要有《倒轉地球》、《一個人睡》和《潮水》三首名曲,前者是劉德華96年在紅館舉辦的20場演唱會的主題歌,《一個人睡》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獎,《潮水》是較受劉個人喜愛的個人作詞作品。此外劉德華於1996年亦錄製了歌唱生涯首張且唯一一首日文歌曲《再一次擁抱》(日語:もう一度抱きしめたい),並於日本發行同名EP,於臺灣及香港發行同名單曲專輯。
1997年的國語專輯《愛如此神奇》主要收集了多首翻唱自其他歌手的經典歌曲,新曲主要有《愛如此神奇》和《中國人》,《愛如此神奇》入選第四屆華語榜中榜20大金曲,《中國人》是為迎接香港迴歸、歌頌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歌曲,專輯名列97年度金曲龍虎榜國語大碟專輯第5名。《中國人》後來成為劉德華參加中國大陸晚會和香港迴歸紀念活動時經常演唱的一首名曲。1997年12月發行了《真生命》和《愛在刻骨銘心時》兩張專輯,粵語歌《真生命》成為97年度十大勁歌金曲,國語唱片《愛在刻骨銘心時》則因包括《孤星淚》、《冰雨》、《偷回憶的人》和《世界第一等》四首經典作品而成為其經典唱片,《孤星淚》和《冰雨》後來成為傳唱度很高的經典情歌,《世界第一等》由伍佰創作,是劉德華演唱的唯一一首臺語歌。《愛在刻骨銘心時》成為金曲龍虎榜1998年國語十大專輯之一。
1998年發行粵語專輯《你是我的女人》與國語專輯《笨小孩精選》兩張唱片,前者唱片裡包括主打歌《你是我的女人》、《他的女人》等多首劉德華個人填詞作品,劉與美國薩克斯大師肯尼·基合作的《你是我的女人》成為98年度十大勁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雙料金曲,以及98年醉心龍虎榜十大金曲第2位和新城電臺年度勁爆歌曲。《笨小孩精選》主要收錄歷年許多經典國語歌曲,包括《忘情水》、《天意》、《一生一次》和《真情難收》在內的四首歌被新編重唱成另一種味道,而新歌《笨小孩》由劉德華與柯受良、吳宗憲合唱,是劉德華根據個人經歷創作的一首勵志歌曲,贏得98年度十大勁歌金曲獎最受歡迎國語歌金獎、十大中文金曲獎優秀國語歌曲金獎、勁爆國語歌曲等多個大獎。
1999年上半年推出的國語專輯《人間愛》收錄了多首與內地音樂人合作的歌曲,如高楓3首,丁蕾1首,李泉1首,由於融入大量內地流行音樂元素,因此成為一張風格新穎、大陸味道濃重的專輯。其中講述人生哲理的《木魚與金魚》獲得99年度十大中文金曲優秀國語歌曲金獎,《男朋友》為其主演電影《黑馬王子》的主題曲,另外《都怪我》、《會說話的啞巴》和《回家真好》都有一定的流行度;下半年推出粵語專輯《愛無知》獲得Music Tower 全年唱片大獎,《愛無知》與《痛》為其中代表作。當年八月他以金髮造型在紅館舉辦一連15場的演唱會,主題曲是劉德華為「西藏慈善音樂會」獻唱的單曲《愛你一萬年》,這首大氣的抒情歌曲入選99年度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國語歌曲金獎和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20大金曲,也為劉德華贏得華語音樂榜中榜「跨世紀男歌手」稱號。99演唱會影碟的普及使之後來成為歌迷的最愛,為其最經典的一次個唱演出。
2000年8月發行國語唱片《男人的愛》由上海音樂才子李泉、香港製作人陳德建、臺灣流行音樂強手劉天健及徐德昌等多位頂尖音樂人參與創作,這些製作人分別從不同角度探討男人的愛,主打歌《男人哭吧不是罪》由劉本人填詞並唱出了一股很渾厚的男人心聲,獲得2000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獎,劉與陳慧琳合唱的《我不夠愛你》獲得2000年度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國語歌曲金獎和中文金曲獎優秀國語歌曲獎金獎,以上兩首也同時入選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20大金曲,劉德華更是贏得華語榜中榜「最受歡迎歌手大獎」稱號。此外,《享用我的姓》、《沒有你的城市》和《愛情新活力》質量也不俗,令《男人的愛》成為其唱片代表作。12月推出的粵語專輯《心藍》,因包括《心藍》、《當我遇上你》、《微笑》和《缺陷美》四首主要歌曲成為其粵語唱片代表作,《心藍》獲得香港樂壇評議會最受歡迎年度流行金曲金獎,作為其主演電影《阿虎》主題曲的《當我遇上你》成為2000年度十大勁歌金曲,《微笑》為《阿虎》的電影插曲,《缺陷美》為TVB電視《美麗人生》主題曲。
2001年6月發行國語唱片《天開了》,主打歌《我的心只可容納你》是劉德華為其代言的道地綠茶創作的廣告歌,作曲人趙增熹藉由絃樂來表現山水的綿延與人類的深情,獲得01年度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國語歌曲銅獎和十大中文金曲獎優秀國語歌曲獎銅獎,併入選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20大金曲,《踢出個未來》是劉德華為周星馳電影《少林足球》創作的主題曲,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提名。8月發行的《夏日Fiesta》收錄7首歌曲,主推的勁歌《夏日Fiesta》是當年8月紅館15場演唱會的主題曲,成為01年度十大勁歌金曲獎和十大中文金曲獎雙料金曲;其他還包括電影《瘦身男女》插曲《我的伴侶》、《為愛瘦一次》,以及勵志的《少林足球》插曲《男兒志》。
2002年7月推出的國語唱片《美麗的一天》是劉德華加入加際娛樂後的首張作品,包括10首國語和一首粵語歌,歌曲靈感全部來自10個感人的真實故事。《練習》獲得十大中文金曲優秀國語歌曲銀獎和全國最受歡迎中文流行歌曲銀獎,以及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最廣泛演出國語歌曲獎和第三屆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20大金曲,說唱的《黑蝙蝠中隊》入選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20大金曲,《天生天養》成為02年度十大中文金曲和十大勁歌金曲雙料金曲。該唱片為劉贏得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最受歡迎男歌手榮譽,作為劉德華當年發行的唯一一張唱片,自此結束了其一直以來的一年內發行多張唱片的歷史,標誌著他將事業重心逐漸轉向電影領域。
2003年6月發行的《如果有一天》包括9首粵語和一首國語《月老》,其中六首由劉德華參與創作,劉德華作曲填詞創作的《如果有一天》為道地綠茶廣告歌,藉此鼓勵非典疫情過後的港人仍要以堅強樂觀態度面對逆境,獲得03年度十大勁歌金曲獎,另一首主要歌曲《17歲》由劉德華與徐繼宗聯合作詞,回顧了劉從17歲踏入訓練班到2002年的演藝生涯。2004年8月推出的又一張粵語專輯《Coffee or Tea》延續了劉德華參與創作六首歌的路線,由他與林夕包攬了所有11首歌曲的填詞工作,兩人透過對生活、身邊事的觀察道出自己所體味到的人生感慨,道地綠茶廣告主題曲《常言道》獲得04年度十大中文金曲獎以及十大勁歌金曲獎最受歡迎廣告歌曲銀獎,《按摩女郎》成為04年度十大勁歌金曲,《影帝無用》與《無須擔心》是劉向其粉絲表達的心聲之作。04年8月底開始在紅館舉辦一連15場的“Vision Tour”演唱會,隨後於同年與2005年在中國的19座城市舉辦了“Vision Tour”巡迴個唱。當年劉德華不僅蟬聯十大勁歌金曲獎亞太區最受歡迎香港男歌星,而且還第六次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星,成為史上首位同時獲得這兩大榮譽的男歌手。
時隔三年之後,劉德華於2005年8月又推出一張全情歌的國語唱片《再說一次我愛你》,專輯以一個純愛故事為架構,用十首歌獨特地詮釋不同角色對愛情的感受。主打歌《再說一次我愛你》由劉德華與金牌搭檔李安修聯手填詞,為劉德華主演的悲劇愛情片《再說一次我愛你》的電影主題曲,獲得05年十大中文金曲獎和優秀流行國語歌曲獎銅獎、05年度十大勁歌金曲獎最受歡迎華語歌曲金獎,以及入選第六屆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年度20大金曲,該唱片亞洲銷量超過150萬張,併成為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最佳專輯,更為劉德華贏得第三次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最受歡迎男歌手榮譽。同年底發行的《繼續談情(新曲+精選)》收錄28首歌曲,其中新歌主要包括主打的《繼續談情》、道地綠茶廣告主題曲《我得你》、電影《無間道》主題曲的獨唱版和2005年拜年歌曲《恭喜發財》,《繼續談情》成為05年度十大勁歌金曲,《恭喜發財》最早是劉德華在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的曲目,後來成為商家在春節期間經常播放的一首喜慶拜年歌。
2006年8月發行的粵語新碟《聲音》是一張關注人性、緩解壓力的唱片,劉德華填詞的《張開眼睛》為道地極品烏龍茶廣告歌,獲得06年度十大勁歌金曲和最受歡迎廣告歌曲金獎,以及RoadShow至尊音樂頒獎禮至尊歌曲;《累鬥累》成為06年度十大中文金曲;專輯成為2006年度新城勁爆頒獎禮勁爆創作專輯。其中唯一的一首國語歌《心肝寶貝》是劉德華填詞的慈善歌曲,成為中國乙肝防治疾病教育暨首屆全國“愛肝日”主題曲。該年度是劉德華最後一次參加十大勁歌金曲和十大中文金曲頒獎禮,標誌著音樂事業佔其演藝生涯的比重開始明顯下調。
=== 高峰退卻(2007年至今) ===
2007年7月推出涉及愛情、環保、全球暖化、人生態度等多個主題的國語唱片《一隻牛的異想世界》,有幽默、歡笑、感傷和溫暖等豐富的情感;曲風也很多元化,既有“劉式情歌”,也有軟式Hip-Hop的街頭舞曲以及R&B。主打的《牧笛》是一首講述牛郎與織女愛情傳說的情歌,方文山填詞的《一》是劉德華很少演繹的中國風曲目,贏得07年度RoadShow至尊音樂頒獎禮至尊歌曲,併為劉贏得日本MTV音樂錄影帶大獎最優秀BuzzAsia大中華區歌手大獎,專輯唯一的粵語歌《只想抱抱》為道地綠茶廣告曲,成為07年度新城勁爆頒獎禮勁爆歌曲和勁爆原創廣告歌曲。同年12月5日劉德華正式加盟寰亞集團老闆林建嶽旗下的東亞唱片,成為東亞一哥。同時發行新曲加精選集《Everyone is No. 1》,主打歌《Everyone is No.1》是劉德華與李安修為2008年北京殘奧會創作的奧運歌曲,目的是激勵殘疾運動員,另一首新歌《一起嗌》是年底紅館16場跨年演唱會的主題曲。2008年在臺北、新加坡和悉尼三地各舉辦了兩場海外巡迴演唱會。
2009年2月推出的《希望·愛》希望在經濟逆境之中帶給樂迷一份“希望”和“愛”,包括4首國語歌以及十首粵語新歌共14首歌曲,《長途伴侶》、《你是我所有》、《未到傷心處》為其中的代表作,它成為09年度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十大銷量廣東唱片。同年7月發行的粵語精選集《長途伴侶》收錄了10首道地綠茶廣告歌曲。當年“Wonderful World”中國巡迴演唱會在廣州、合肥等9個城市上演,連同07年的呼和浩特、南寧等15站16場在內,該系列演唱會一共在24箇中國內地城市舉行。
至2010年,劉德華發行的新歌專輯有50多張,整個1990年代到2000年代前期,劉一直處於華語歌壇的顛峰狀態;2000年代中後期,由於新生代歌手的崛起和其本人年齡的因素,導致新歌影響力不如從前,不過其唱片銷量還是一直有一定的保證。至2000年代,劉德華的唱片銷量在各地累計超過4800萬張,為華語歌手中的佼佼者。
在入行30週年之際,為了用自己的歌聲詮釋那些曾經影響自己的經典作品,劉德華於2010年10月推出了以翻唱許冠傑、鄧麗君、蔡琴等人的名曲為主的懷舊專輯《忘不了的》,它以1970年代和80年代的國語、粵語經典老歌為主,《掌聲響起》、《大眼睛》、《孤兒淚》、《最愛是誰》等20多首老歌都被他唱出了新的味道,當中僅有的兩首新歌《珍愛舞臺》與《I Don't Wanna Say Goodbye》分別為“Unforgettable”演唱會的國語版主題曲和粵語版主題曲,專輯成為2010年度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十大銷量廣東唱片。“Unforgettable”演唱會率先一連20場在2010年底的香港紅館上演,之後於2011年4月至5月在北京、鄭州、天津等11個城市又展開中國巡迴。2012年在香港發行粵語精選唱片《我們的劉德華》,成為2012年度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最高銷量廣東唱片,劉德華也成為全年最高銷量香港男歌手。2013年劉德華又開啟了以“ALways”為主題的巡迴演唱會,9月至12月先後在上海、南京、廣州、北京、大連和臺北這六座城市舉辦了18場室內個唱,據臺灣媒體報道,這18場演唱會總票房超過10.5億新臺幣(約2.12億人民幣),以場均1170萬人民幣票房成為年度華語演唱會場均票房的冠軍。
2015年2月在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獻唱自己填詞的親情歌曲《回家的路》,這是他第四次登上春晚現場表演,距離上次在2005年春晚上演唱《恭喜發財》已有十年之久。2018年12月,時隔八年後劉德華再次在香港紅館舉行連續20場的跨年演唱會,12月28日因為喉嚨發炎而在演出現場宣佈取消餘下的演出,後來他爭取到了2020年2月的紅館檔期以便把餘下的7場補回來,然而2020年1月在武漢爆發的肺炎疫情又令其香港演唱會被迫取消、內地巡迴演唱會推遲舉行,後來又於2021年2月宣佈因疫情因素被迫取消內地演唱會。2020年12月,劉德華推出的首張數字專輯《演·唱》上線,由奔跑怪物宣傳營銷,收錄他近年演繹的新作與電影、廣告主題曲共17首歌曲,其中由他原唱的13首作品均由他本人親自作詞。
=== 創作及合作 ===
劉德華在創作方面主要擅長於填詞工作,且主要為個人演唱作品效力,為其他歌手創作的總數只有20多首。他創作的第一首歌是1990年的《如果你是我的傳說》,當時是在好友小美的支援和鼓勵下才完成的。至今他一共參與了超過150首歌曲的填詞工作,其中大多數由個人單獨完成,尤其是自2003年以來,他填詞的作品佔個人專輯的比例明顯增多,例如《如果有一天》、《Coffee or Tea》、《再說一次我愛你》、《聲音》、《一隻牛的異想世界》和《演·唱》這多張唱片他個人填詞的都在5首以上。填詞是劉德華表達個人想法的一個主要途徑,他的早期填詞作品如《來生緣》、《謝謝你的愛》、《情人 Happy Birthday》等集中講愛情,後來慢慢地將話題寫得很廣闊,寫出很多不同風格的歌詞,例如1999年的《回家真好》講述家庭親情,2000年的《你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驕傲》是送給FANS的,2003年的《如果有一天》闡釋了人生哲理,《17歲》是講個人的成長經歷,2006年的《心肝寶貝》是送給乙肝患者的慈善主題曲。香港著名音樂人黃沾曾批評劉德華填詞“不會有什麼大成績”,後來也誇口稱讚劉德華填詞有很大進步。
劉德華的創作才華也獲得了多個獎項的認可:1998年與1999年連續獲得商業電臺舉辦的叱吒樂壇流行榜叱吒唱作人大獎,2001年獲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唱作歌星銀獎,2006年獲最受歡迎唱作歌星金獎;2006年與2007年連續成為新城勁爆頒獎禮全球勁爆創作歌手。比較知名的優秀個人作品有《絕望的笑容》、《如果你是我的傳說》、《來生緣》、《謝謝你的愛》(粵語版)、《這一生是給你一個》、《情深的一句》、《你是我的女人》、《愛你一萬年》、《心只有你》、《男人哭吧不是罪》、《當我遇上你》、《心藍》、《你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驕傲》等,與別人合填的有《冰雨》、《17歲》、《如果你有事》、《恭喜發財》、《再說一次我愛你》以及《Everyone is No.1》等。同時作詞作曲的有《天天想你》(與巫啟賢聯合作曲)、《如果有一天》、《幸福這麼遠那麼甜》和《餘生一起過》等。
杜自持、李安修、陳耀川和陳德建這四位音樂人是劉德華音樂事業上最重要的合作搭檔。其中杜自持除了為他作曲及編曲其極大多數的粵語歌曲外,更是劉德華歷年來大部份演唱會的音樂總監;陳耀川是劉德華90年代的“御用”作曲人,參與作曲的以《忘情水》、《天意》、《真永遠》、《相思成災》、《中國人》最具代表性;陳德建參與作曲的有《當我遇上你》、《為愛瘦一次》、《我的胖侶》和《Everyone is No.1》等,他也參與了許多劉德華唱片的監製工作;而來自臺灣的李安修無疑是劉德華音樂上最親密的合作夥伴,他不僅參與了《忘情水》、《天意》、《真永遠》、《相思成災》、《中國人》、《木魚與金魚》、《練習》、《再說一次我愛你》等多首經典歌曲的作詞工作,還一直以來長期擔任劉德華唱片的總監一職,李安修因此有“劉德華御用創作人”之稱。
=== 主要獎項 ===
劉德華獲得的流行歌曲獎項已超400個,為至今華語樂壇獲獎最多的流行歌手。早在2000年就已經以累計收穫292個音樂獎項成為粵語歌手之冠而榮登健力士世界記錄當中。其中在無綫電視舉辦的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累計共有21首歌曲獲得十大勁歌金曲獎,其中91年有三首同時獲獎,92年與93年各有兩首獲獎,他獲得六次最受歡迎男歌星(1990-1992、1994、1999、2004年)和十次亞太區最受歡迎香港男歌星(1993、1995-1996、2000-2006年),這些榮譽皆為男歌手之冠,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作為歌曲獎最高榮譽的金曲金獎他卻一直沒有獲得過。在香港電臺舉辦的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上獲得七次全國最受歡迎男歌手獎(2000-2006年)和15次優秀流行歌手大獎(1994到2008年度),從1990到2006年度共有21首半(《無間道》為合唱曲)歌曲獲得中文金曲獎,僅次於張學友的23首半,另有11首國語歌獲得優秀國語歌曲獎,其中金獎有《不能沒有你》、《忘情水》、《中國人》、《笨小孩》、《木魚與金魚》和《我不夠愛你》六首,銀獎有《真永遠》、《相思成災》和《練習》三首,銅獎有《我的心只可容納你》和《再說一次我愛你》這兩首。在新城勁爆頒獎禮上他多次成為大贏家,共獲得八次“新城全球勁爆歌手獎”、八次“新城勁爆亞洲歌手大獎”以及八次“新城勁爆男歌手獎”,皆為歌手之冠;而在新城國語力頒獎禮上他也多次成為國語力歌王和國語力香港歌手大獎得主。以及在1998、1999、2001及2002年度奪得四臺聯頒音樂大獎傳媒大獎歌手獎,四度成為四大音樂頒獎典禮最大贏家。
除了香港本土,劉德華也獲得了臺灣、中國大陸、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日本與韓國,以及北美一些機構授予的許多流行歌手榮譽。在Channel V主辦的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上,從1994年至2002年劉德華共有10首歌曲入選榜中榜年度20大金曲,96至98年連續三屆獲得傳媒推薦獎,1999年與2000年分別榮獲跨世紀男歌手和最受歡迎歌手大獎。在亞洲七家華語電臺共同舉辦的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上,從2001年到2006年他共有6首歌曲入選排行榜20大金曲,並在2002年的第二屆、2003年的第三屆和2006年的第六屆先後三次獲得最受歡迎男歌手獎,至今為獲該榮譽最多的男歌手。其他地區獎項還有:1990年代臺灣民生報金曲龍虎榜多屆最受歡迎歌手,1992年北京電視臺的最受歡迎歌星獎,1993年上海電視臺的最受歡迎天王和四川國際電視節最受歡迎歌星獎,1993年至1998年連續獲日本雜誌《Club香港仔》評選的全日本明星人氣獎及最受歡迎外國歌手第一名,1993年韓國電視臺評選的全亞洲最受歡迎男歌手,1994年加拿大多倫多美加華語電臺至愛男歌手,94年、95年、98年、99年和2001年新加坡金曲獎最受歡迎男歌手,1995年泰國最受歡迎男歌手,1995年與1996年連續獲得Channel V與美國Billboard雜誌聯合頒發的亞洲最受歡迎歌手獎,以及1997年澳洲中文廣播電臺評選的97年度南半球最受歡迎男歌手等等。
=== 演唱會 ===
1991年,劉德華憑藉其在電影方面的影響力,在韓國漢城(今首爾)首爾奧林匹克體操競技場舉辦了一場演唱會,這是他舉辦的首場個人演唱會。1992年赴美國與加拿大舉辦的八場個唱為其首次巡迴演出。1993年1月,首次於紅磡體育館舉辦了20場的在港個人演唱會。之後1994年與1996年又各舉辦了20場,1999年、2001年與2004年的夏季各舉辦15場,2007年、2010年和2018年年底各舉辦了16場、20場和13場(2018年原定20場,因喉嚨發炎被迫取消了7場)的跨年演出,累計起來目前他已在香港紅館開唱154場。1993年劉德華首次到中國大陸展開了23場的室內巡迴演唱會,為其首次中國巡演活動。1997年與1998年在內地累計舉辦20場;2000年的中國巡演在濟南、瀋陽等10個城市展開。2001年與2002年的“夏日Fiesta”巡演合計在武漢、大連、南昌、西安等10個城市舉行。2004年至2005年的“Vision Tour”中國巡迴在上海、蘇州、西安、無錫等19個城市上演。2007年的“Wonderful World”中國巡迴從呼和浩特開始到成都結束共在15個城市舉辦,其中上海站一連舉辦了兩場;2009年繼續進行了廣州、合肥等9個城市的“Wonderful World”中國巡迴個唱。2011年在北京、鄭州和天津等11站舉辦“Unforgettable”中國巡迴演出。2013年開啟的“ALways”中國巡迴個唱選擇在上海、南京、廣州、北京和大連這五座城市的體育館舉行,以達到同香港紅館四面臺一樣的室內效果。至今劉德華已在中國大陸各城市舉辦了132場個人演唱會,其中上海為其舉辦場次最多的內地城市。由於創下過許多城市的票房上座和現場火暴記錄,劉德華也被一些中國媒體和演出商譽為“華語歌壇票房第一人”。
除了香港和中國大陸,劉德華也多次到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北美的溫哥華和多倫多等華人聚集的城市舉辦演唱會。從1991年到2013年之間除了2006年和2012年外,劉德華每年都舉辦了多場演唱會,其中1996年以累計舉辦47場為其演唱會最多的一年。其演唱會順序大多都是先在香港舉辦連續多場的個唱,然後再到各地巡演,不過2007年與2013年這兩年卻以中國巡演為開端,然後才赴其他地區舉辦。在演出內容上,香港本土以粵語歌曲為主,各地巡演則以國語歌曲為主,而《一起走過的日子》和《忘情水》這兩首經典代表作是其演唱頻率最多的歌曲。劉德華在每次巡演前都會學習一些新的舞蹈以表演給歌迷,如2001年的拉丁舞與2004年的踢踏舞。其演出現場經常以勁歌熱舞為開端,中間會安插一些表演和歌唱同時進行的以愛情為主題的音樂劇,而且從頭到尾劉德華與歌迷、觀眾交流互動的機會比較多。由於多年來劉德華陸續演繹了許多首廣為流行和傳唱的經典歌曲,因此《謝謝你的愛》、《忘情水》、《天意》、《中國人》、《笨小孩》、《冰雨》、《愛你一萬年》、《練習》等名曲在個唱上常常會引起集體大合唱。從1994年至今,劉德華已發行11張個唱影碟,其中在香港紅館錄製的有1994、1996、1999、2001、2004、2007和2010年共七張,2002年的《你是我的驕傲演唱會》於12月6日在香港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辦,是為慶祝他入行20年而專門為三千名華仔天地會員舉辦的一次免費演出。另外三張冠名為中國巡迴演唱會的影碟,分別是在2004年的北京工人體育場、2007年和2011年的上海體育場錄製的,這開創了歌手在北京和上海這兩大能容納6萬名以上觀眾的體育場發行演唱會影碟的先河,其中北京演唱會不僅入選中國演出家協會評選的「2004中國十大演出盛事」,而且還是2004年中國單場演出票房最高的一場演出。
劉德華2018年12月在香港舉行紅館演唱會因身體不適被迫腰斬,他其後宣佈2020年舉辦除了7場補場外,還會加開5場演出。2019年9月,劉德華在新加坡演唱會中度過58歲生日,獲過萬粉絲齊唱生日歌。2022年9月3日晚20點,劉德華在抖音直播間舉辦了一場“把我唱給你聽”線上演唱會,這是他繼2021年出道40週年在抖音直播後第二次在抖音直播,從開始的《笨小孩》到最後的《17歲》,2小時的演出的線上觀看人數最終達到3.5億人次,各項觀看資料創造了雲演唱會的直播記錄。
== 個人生活 ==
=== 戀情緋聞 ===
1981年,劉德華當TVB訓練班學員時期有一位已交往3年多的圈外初戀女友,卻由於聚少離多兩人在太平山頂分手(女方提出)。
劉德華早年與訓練班同學潘宏彬過從甚密,形影不離,以至於引發斷背傳聞。1986年,劉德華針對傳聞發毒誓,“如果我同潘宏彬搞基,就七年內愛滋病發死!”
1983年,劉德華因合作《神鵰俠侶》愛上了“小龍女”陳玉蓮。他透露,自己曾向陳玉蓮表白,但對方的回應卻是“哈哈哈”。後來知道她是周潤發的女朋友,“就死了這個心。”
1983年秋劉德華到臺灣拍張徹電影《上海灘十三太保》,當年的新藝城電影公司公關介紹他與瓊瑤的電影公司的藝人喻可欣認識,當時正值走紅時期的劉德華公開與喻可欣的戀情,但兩人三年後分手。喻可欣撰寫的回憶錄《情海星空——我與劉德華》於2005年出版,該書披露了當時兩人相戀的過程。
劉德華和關之琳多次拍電影飾演情侶,屢出緋聞,但一直未有承認關係。劉德華曾在採訪中被問道,「你跟關之琳是不是有一手?」劉德華說「從來都沒有,我也想」,表示自己也很欣賞對方,但總覺得對方名花有主了,「不知是真是假,總覺得她有男朋友」。
=== 家庭生活 ===
劉德華妻子是馬來西亞人朱麗蒨。1987年經媒體人葉嘯安排介紹,朱麗蒨與妹妹朱麗樺一起見到偶像劉德華,相談半個小時,一見鍾情後開始了地下異地戀。1990年代到2000年代媒體不斷報導兩人交往之訊息,但皆未獲雙方正面承認。2008年兩人聯名捐款一萬元做善事,加上朱麗蒨現身劉德華演唱會,因而被疑早已結婚。直到2009年,朱麗蒨的父親於馬來西亞過世,劉德華的名字出現在訃告上,二人的關係才正式公開,媒體還證實兩人已於2008年在拉斯維加斯註冊結婚,劉德華於媒體刊出結婚報道的當日於其官方網站「華仔天地」發表留言《對不起》,表示「我慚愧未能守住我的承諾先告訴大家,讓信任我的家人、朋友、媒體朋友難堪,對不起。正在工作當中,一時間不能盡訴,容後向你們說明白——華仔」。
2011年11月28日,劉德華在其官方網站發表一篇名為《報喜》的文章,其中提到「吾家有喜」證實了妻子已懷孕的訊息。次年5月9日,朱麗蒨在香港養和醫院產下一女。5月13日,他在官網以「一切安好」為題向粉絲們報喜,之後為女兒取名為劉向蕙,英文名是“Hanna”,古英文意指“優雅與歡欣的女神”,現就讀於滬江維多利亞學校。朱麗蒨跟劉德華都是虔誠的佛教徒,平時習慣吃素食。劉也承認朱麗蒨懷孕至孕後的一段時間,因為月嫂不會準備素食餐,所以所有膳食都是由劉德華和家人處理。
=== 興趣愛好 ===
劉德華篤信佛教,法名慧果,其師父是臺灣靈巖山寺上妙下蓮老和尚。為了在香港演唱會上表演二胡演奏,1996年他趁在長春拍電影的空閒時間在當地頗有名氣的二胡教授劉漢臣家學習了兩個月的二胡演奏。2000年3月22日,劉德華在北京舉行拜師儀式,拜川劇大師彭登懷為師以學習“變臉”絕技,並學會了初步的變臉技巧。劉德華在生活中熱愛寫書法和打保齡球,其中他抄寫的《心經》更是送給好友梅艷芳的禮物,但在2004年1月1日,即梅艷芳冥壽後兩天被拍賣。此外,他亦對造型頗有研究,因為還沒出道時劉德華曾做過髮型設計師。另外,劉德華堅持每天喝一點混合果汁,比如蘋果加紅蘿蔔一起榨的汁,以保持自身的健康。
== 相關事件 ==
=== 遭「無綫」雪藏 ===
1983年,演過《神鵰俠侶》在無綫電視正當紅的劉德華不願在續約5年的合同上簽字,因為他堅信5年中自己的事業會有一個大的飛越。因為TVB不允許他把演藝重心放在電影,他要求公司將年期縮短但遭到了拒絕。於是激怒了無綫高層的他便遭到了雪藏——沒有戲拍和在新聞媒體露臉的機會。那段日子除了偶爾參與體育、郵政、兒童聯歡會之類的活動之外,便無主要演出機會。而在這段空閒的日子裡,他反覆觀看自己以前演的電視錄影帶找出自己的不足,他也觀看別人的片子記下別人的長處,然後思索改進自己的表演方法。此外,他還勤練體格時常健身運動、經常練歌學習音樂。期間他也曾數次主動找無綫高層,希望透過談判來化解自己和公司之間的矛盾,但雙方一直沒有達成共識。
1986年在邵逸夫主席的出面調解下,雙方摒棄前嫌,握手言和,簽下新合約。而有關這次續約的內容(續約時間、簽約劇目、薪酬數額等),雙方都沒有向外界披露。長達400天的雪藏事件是他出道以來遭受的最大打擊。之後他就拼命拍戲、接拍了許多電影,其中以追女仔型別的喜劇片和古惑仔型別的江湖片為主。
=== 與「天幕」的訴訟 ===
1991年劉德華創立天幕製作有限公司,他從演員轉型為幕後投資者,是希望擁有自己的電影公司,可以幫助他拍攝更多不同型別的電影,也圓他的電影夢。起初經營頗為成功,也賺到不少錢。後期,因天幕經營失敗令劉德華虧損4000多萬港幣。2000年麥紹棠以上市公司中建電訊名義注資天幕公司,劉德華簽約成為天幕公司旗下藝人。
2002年,雙方的經理人合約於該年初屆滿,只剩下合夥關係,但雙方合作夥伴關係惡化。劉德華向天幕公司追討拖欠了他1500萬港元的演員酬金,中建電訊透過旗下附屬公司Noble Trend International Inc.(NTII)入稟高等法院,控告劉德華及他操控的(簡稱)違約,令中建電訊失去出售一批總值1億5360萬港元股份的機會,向劉德華索取上述巨額賠償。中建電訊更向法院申請禁制令,全面封殺劉德華為其他公司做唱片、接拍影視和廣告等演出機會,等於全面封殺劉的演藝事業,結果禁制令成功,使得劉德華在禁制令生效期間估計損失收入上億元。最終雙方在麗新集團老闆林建嶽的調停下達成和解協議。
=== 承認為乙型肝炎帶原者 ===
2006年8月30日,劉德華以乙型肝炎防治宣傳大使身份到北京友誼醫院探訪兩名乙肝及肝癌病人,並送上新碟鼓勵他們積極面對病魔。其後他到北京人民大會堂出席「2006肝炎防治宣傳教育活動啟動」記者會,宣佈將擔任大使兩年,還與林家棟合作拍攝宣傳片,由他填詞的《心肝寶貝》作主題曲。出席記者會期間劉德華坦承少年時驗血後得知自己也是乙肝帶原者,當時醫生指他還年輕,沒有大礙,他說:「預防勝於治療,這個病患癌比率較高,所以我年年都做身體檢查,不過我不太擔心,沒甚影響。」
=== 楊麗娟事件 ===
發生於2007年3月的楊麗娟父親楊勤冀跳海自殺事件曾轟動一時。楊麗娟本是甘肅蘭州人,後於1994年迷上了劉德華,此後便沉溺於想見劉德華之中。其父母為達成女兒心願傾家蕩產,父親還曾賣過腎,並於2007年籌募旅費到香港終於見到劉德華;然而,當3月25日楊麗娟在歌迷會上已如願見到劉德華並合影後,她卻並不滿足於只與劉德華合影紀念。次日凌晨,楊父在香港跳海自殺,留下的遺願只是希望劉德華再單獨見女兒一面。劉德華曾於2006年在媒體上斥責楊麗娟讓父賣腎是“不忠不孝”,事後對楊父的死感到“傷悲”,他也擔心以後再發生其他粉絲的瘋狂舉動,並找心理醫生幫忙。
該事件發生後引起媒體廣泛報道和網友的熱議,絕大多數人認為楊麗娟的追星行為太激進太過偏執,是導致他父親自殺的根源。此外也引起許多熱議的話題,例如父母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年輕人要理智追星首先要有正常的個人生活,追星要學習偶像的優點等等;而一些媒體為了製造吸引目光的報道曾資助過楊麗娟去見劉德華,則引起了公眾對媒體就楊麗娟之前報道的方式和過錯責任的反思和指責。
=== 勇救歌迷事件 ===
2007年11月13日,平面媒體以劉德華在電影《天若有情》的角色“華Dee(英雄)上身”,來形容劉德華在11月6日成都演唱會中揮拳意圖阻止保安員圍毆一位歌迷的事件。根據報導,一位年輕的男歌迷在突破保安的重重封鎖後來到舞臺前,向劉德華獻花及跟他握手後,該歌迷就被十多名保安包圍及圍毆。劉德華在舞臺上大聲喝止保安的粗魯行為,然而保安人員未理會,於是劉德華立即由高達兩米的高臺跳落地面,為歌迷順利解圍並護送離開。劉的此舉令全場6萬多觀眾感動和喝彩,該事件經過報道後獲得許多網民的熱烈反響和讚揚。事後劉德華也重申,歌迷應該遵守場內大會的秩序。
=== 泰國墜馬事故 ===
2017年1月17日,劉德華在泰國南部的寇立為道地飲品拍攝廣告片時,出意外從馬背上摔了下來,造成盆骨有撕裂傷。當時有數匹馬在場,他所騎的馬忽然失控,將他拋下,被馬蹄踩到腰脊令腰脊骨裂。之後立刻被送去泰國一間醫院治療,因為腰脊受傷,行動不便,必須坐醫療專機回港,再接受香港醫生診治。專機當晚午夜到港,隨即送往養和醫院接受治療。
2017年3月10日,劉德華宣佈出院回家,他表示自己很快就能夠站起來。同年8月,為電影《俠盜聯盟》進行宣傳活動而正式復出工作。
=== 支援東大嶼山填海工程 ===
2018年,劉德華公開為團結香港基金拍攝影片《讓下一代看見》 ,片長約三分半鐘,他在影片中支援面積1,700公頃的東大嶼填海工程,指人工島填海「可取」。因此他受到一些人士的批評,並指其身為保育大使卻謀殺生態環境。其後特首林鄭月娥公開表揚劉的支援,對其能夠勇於表達意見感到欽佩,惟對劉被一些人侮辱、人身攻擊感到不公道,稱自己和劉德華都遭到網路欺凌,認為「光有科技知識而無品德道德的人,如網路駭客,對社會構成危險。」她並祝願劉的演唱會成功。
=== 奧迪廣告文案抄襲事件 ===
2022年5月21日,是中國傳統節氣“小滿”,劉德華在其抖音賬號、一汽奧迪在各官方渠道釋出了由劉德華主演的影片廣告《人生小滿》,該影片引發大量關注和轉發。當晚,抖音賬號“北大滿哥”發表影片,稱該廣告影片涉嫌抄襲他在2021年5月21日的一條影片文案。5月22日,奧迪釋出宣告稱該影片由創意代理公司M&CSaatchi提報並執行,因監管不力、稽核不嚴向劉德華和“北大滿哥”道歉並下架廣告影片。數小時後,廣告創意代理方上思廣告宣告稱影片文案確實抄襲了“北大滿哥”的“小滿”影片中的文案內容,並向“滿哥”道歉;不過有媒體報道顯示,拍攝此廣告的導演彭楊軍還有其他作品涉嫌抄襲(比如2021年8月為BMW8系x良倉製作的創意廣告)。同日下午,劉德華在官方後援會華仔天地發文表示:“對原創我是百分百的尊重,今次事件,對於廣告團隊在創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對滿哥造成的困擾,我個人深感遺憾。Audi和廣告公司現正認真處理中。”5月25日“滿哥”表示,兩個公司的負責人向他進行了當面道歉,他願意接受這份道歉。並稱三方已達成協議,他將免費授權讓廣告使用文案。
== 公益活動 ==
劉德華篤信佛教、熱心公益事業,如為1991年華東水災、1999年臺灣921大地震、2001年內蒙古雪災、2004年印度洋海嘯、2008年汶川大地震、2009年臺灣八八水災、2010年青海玉樹地震、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等舉辦的各類慈善演出和募捐活動都能看到他積極投入的身影。他也曾先後擔任多個組織單位的公益活動大使,並拍攝了不少公益宣傳片,如“愛在陽光下—預防艾滋病”公益宣傳片、“愛盲行動”公益宣傳片和“中國產品質量電子監管網”公益宣傳片等等。
他本人於1994年成立了「劉德華慈善基金有限公司」,旨在支援弱勢社群及幫助有需要的人士。而他對殘疾人也非常關心,自從1992年巴塞羅那殘奧會後,他每年都會拿出10萬元港幣資助香港殘障運動員,他也因此與香港“痙攣飛人”、三屆殘奧會金牌得主蘇樺偉保持著很好的私人關係。2007年勵志歌曲《Everyone Is NO.1》的MV是他個人出資150萬港幣花3天時間辛苦拍攝的,以此來激勵更多傷殘人士勇敢生活和拼搏。他對殘障運動員的付出也讓他於2010年4月當選「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及副理事長,而在2011年6月則再次被推選為該基金會副理事長,2013年12月他又當選為「香港殘疾人奧委會暨傷殘人士體育協會」副會長。
年份 擔任大使
1996年 生活教育活動計劃“健康大使”
2001年 世界傑出華人基金會“中華文化大使”
2002年 四川省慈善大使都江堰旅遊形象大使
2004年 香港懲教署“更生大使”
2005年 中國電影百年形象大使
2006年 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乙肝防治宣傳大使(拍攝有乙肝防治公益宣傳片)香港救治老年人、兒童護眼“光明大使”中國殘疾人聯合會愛心大使
2006-2012年 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保育大使
2008年 北京殘奧會中國代表團愛心大使(拍攝有殘奧會公益宣傳片)“愛心呵護陽光行動”愛心大使
2010年 上海世博會親善大使
2012年 倫敦殘奧會中國代表團愛心大使
== 代言廣告 ==
劉德華代言過的廣告有天馬摩托車、雅馬哈摩托車、比德文電動車、本田謳歌(ACURA)TL轎車、一汽大眾奧迪A8L等品牌等車類產品;愛立信手機、金立手機、傑科DVD、三星VCD、鐵達時手錶、瑞士司馬錶(Cyma)、卡地亞TANK腕錶等電子產品;貴人鳥運動鞋、班尼路(BALENO)服飾、天蠶衣內衣、羅蒙西服、南極人內衣、百年潤發洗髮水、名人洗髮水、奧尼首烏洗髮露、安安草本精華洗髮水、胃康牙膏、和成衛浴、海飛絲洗髮水等生活日用品;麥城啤酒、百事可樂、威士忌酒、雀巢咖啡、旭日昇冰茶、生力啤酒、道地綠茶(2000年至今)等飲料;以及OSIM天王椅按摩椅、關鍵旅遊、雪亮眼鏡、太陽活力旅行社、東亞銀行信用卡、夢天木門、芝華仕沙發等其他品牌。
== 演出作品 ==
劉德華至今一共參演了20多部電視劇(其中主演11部)和超過160部電影(其中主演120多部),自1991年至今一共投資了30多部電影和兩部電視劇(《方謬神探》和《東方華爾街》)。1982年首次主演電視劇《獵鷹》,最後一部主演電視劇是1987年的《天狼劫》。劉德華出演的首部電影是吳小雲執導的《彩雲曲》。第一部擔任重要角色的電影是1982年許鞍華執導的《投奔怒海》,第一部擔任主演的作品是1983年霍耀良執導的《毀滅號地車》。1988年的《旺角卡門》使其首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提名。1989年有14部電影上映,是其參演作品最多的一年。1997年投資並監製的獨立電影《香港製造》成為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憑藉1999年的《暗戰》首次贏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2000年李仁港執導的《阿虎》是劉德華的第100部電影。2004年劉德華先後憑藉《大隻佬》和《無間道3》分別在香港金像獎和金馬獎上獲得最佳男主角獎。2011年作品《桃姐》讓劉德華同時成為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的雙料影帝。2013年杜琪峰導演的《盲探》為劉德華首次奪得國際影展影帝榮譽。2014年、2018年和2022年沒有一部主演作品上映(2014年僅客串了《金雞SSS》),為其歷年來作品最少的年份。最新主演作品為2023年9月上映的中國大陸喜劇片《紅毯先生》。
== 音樂作品 ==
1985年至今劉德華一共發行粵語專輯25張,國語專輯20張,其他唱片(不包括純粹的精選集)10張,若包括精選集、演唱會專輯和電影原聲大碟等各類唱片在內,總計超過100張。歷年主要專輯如下:
;粵語專輯
*《只知道此刻愛你》(1985年5月29日)
*《情感的禁區》(1987年4月21日)
*《回到你身邊》(1988年6月8日)
*《共你傷心過》(1989年5月23日)
*《劉德華》(1989年5月23日)
*《可不可以》(1990年5月22日)
*《再會了》(1990年12月19日)
*《愛不完》(1991年6月)
*《一起走過的日子》(1991年9月)
*《不可不信緣》(1991年12月)
*《愛的空間》(1992年7月12日)
*《真我的風采》(1992年12月)
*《答案就是你》(1993年7月8日)
*《愛意》(1993年12月23日)
*《五時三十分》(1994年8月18日)
*《情未鳥》(1995年12月15日)
*《在乎您》(1996年8月)
*《真生命》(1997年9月)
*《你是我的女人》(1998年7月3日)
*《愛無知》(1999年11月)
*《心藍》(2000年12月)
*《如果有一天》(2003年6月5日)
*《Coffee or Tea》(2004年8月18日)
*《聲音》(2006年9月1日)
*《希望·愛》(2009年2月13日)
;國語專輯
*《回到你身邊&法內情》(1989年3月)
*《愛的連線》(1989年10月26日)
*《如果妳是我的傳說》(1990年5月)
*《我和我追逐的夢》(1991年3月28日)
*《來生緣》(1991年12月9日)
*《謝謝你的愛》(1992年7月22日)
*《真情難收》(1993年3月25日)
*《一生一次》(1993年9月2日)
*《忘情水》(1994年4月30日)
*《天意》(1994年11月16日)
*《真永遠》(1995年8月25日)
*《相思成災》(1996年5月)
*《因為愛》(1996年11月)
*《愛如此神奇》(1997年4月)
*《愛在刻骨銘心時》(1997年12月)
*《人間愛》(1999年5月)
*《男人的愛》(2000年8月)
*《天開了》(2001年6月15日)
*《美麗的一天》(2002年7月11日)
*《再說一次我愛你》(2005年8月4日)
*《一隻牛的異想世界》(2007年7月18日)
;其他專輯
*《Memories》(1995年4月28日)
*《再一次擁抱》(1996年2月)
*《笨小孩精選》(1998年11月)
*《回家真好新曲 + 精選》(1999年2月)
*《Just For You》(2000年5月20日)
*《夏日Fiesta》(2001年8月17日)
*《繼續談情》(2005年12月13日)
*《Everyone is No. 1》(2007年12月5日)
*《長途伴侶》(2009年7月24日)
*《忘不了的》(2010年10月13日)
*《演·唱》(2020年12月15日)
== 演唱會 ==
== 榮譽與形象 ==
作為演員和製片人,劉德華囊括的表演獎項包括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金馬獎、香港電影金紫荊獎、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演藝動力大獎和華表獎最佳男演員獎,他也是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釜山國際電影節亞洲最有貢獻電影人大獎和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年度傑出電影人得主;作為歌手和填詞人,劉德華獲得了諸如十大勁歌金曲獎、十大中文金曲獎、新城勁爆頒獎禮、新城國語力頒獎禮、叱吒樂壇流行榜、全球華語音樂榜中榜、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和IFPI香港唱片銷量大獎等許多獎盃的肯定,為至今獲獎最多的香港男歌手。身為藝人和公眾名人,他集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世界十大傑出青年、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太平紳士、《福布斯》2011中國名人榜第一名、星島新聞集團文化演藝組2011傑出領袖、香港迴歸十五週年功勳人物、香港樹仁大學榮譽文學博士等許多名譽頭銜於一身。
儘管劉德華在影視和歌唱事業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不過一路走來他也受到過不少挫折和批評。他既投資製作瞭如《香港製造》、《阿虎》、《瘋狂的石頭》、《打擂臺》和《桃姐》等多部佳作,也曾因《戰神傳說》、《天與地》和《1/2次同床》等多部作品累計虧損了許多錢並因此借債。一方面他主演了許多電影,曾長期被一些人認為是個靠帥氣走紅的“偶像派”,尤其在2000年憑《暗戰》獲得香港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以前演技受到很大質疑,此後他的演出越來越獲得廣泛的肯定和認同。他的許多電影質量參差不一,既有賣座的佳片如《無間道》和《瘦身男女》,也有口碑很差的作品,如2013年的《天機:富春山居圖》讓人質疑他“接片沒有底線”,他對此坦誠有時候“高估了自己眼光”,而杜琪峰則稱這是劉不夠自私、太講人情造成的結果。劉德華在樂壇初期發展很不順利,曾因唱功差被前輩譚詠麟勸說離開歌壇,後來靠磨練自己的唱功演唱出了許多經典歌曲。
劉德華對事業的投入和收穫,對朋友、家人和粉絲的親密態度,他與媒體所保持的良好關係以及他在人際交往中留下的好口碑,一直以來都讓劉德華以勤奮努力、健康向上、全能藝人等正面形象著稱,不過2009年8月當劉德華與朱麗蒨的結婚事實被曝光後,劉德華曾因之前的否認說法而被一些人批評為“大話天王”。劉德華是在影視歌三個領域都取得成功的為數不多的一個藝人,在華語地區乃至亞洲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並被公認為華語娛樂圈的“常青樹”。出生於普通階層的劉德華憑個人努力成為“大眾偶像”和年輕人學習的楷模,更被港人譽為“民間特首”,以及香港青少年學生心目中的頭號奮鬥目標。
2018年楊光宇先生以劉德華(Lautakwah)命名55381號小行星香港天文學會智慧手機應用程式《香港天文》2018年7月12日新聞報導,表揚他為粵語流行音樂做出了巨大貢獻。
2019年 劉德華在發表愛國言行,反對中華民國總統 蔡英文支援香港言論,決定拒絕參加11月,在臺北舉行的金馬獎頒獎典禮,電影《掃毒2天地對決》《朝花夕拾芳華絕代 拾芳》退出臺灣金馬獎的參選資格
== 相關研究書籍 ==
* 史文鴻《劉德華的大眾文化形象》(收錄於《閱讀香港普及文化1970-2000》,牛津大學出版社,2002,ISBN:978-0-19-593753-4)
* 馮應謙《劉德華、民族主義與流行文化》(收錄於《香港流行音樂文化:文化研究讀本》,麥穗出版,2004,ISBN:988-97490-2-5)
==注釋==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華仔天地官方網站
* 劉德華的官方抖音號
* 映藝控股有限公司
* 映藝娛樂有限公司
* 夢造者娛樂有限公司
*
*
*
*
*
DE
Category:香港新會人
Category:黃大仙天主教小學校友
Category:可立中學校友
Category:香港舞臺演員
Category:香港電影男演員
Category:香港電視男演員
Category:動作片演員
Category:無綫電視男藝員
Category:無綫電視藝員訓練班
Category:香港男歌手
Category:粵語流行音樂歌手
Category:華語流行音樂歌手
Category:20世紀男演員
Category:20世紀男歌手
Category:21世紀男演員
Category:21世紀男歌手
Category:香港電影監製
Category:香港作詞家
Category:漢傳佛教徒藝人
Category:香港素食主義者
Category:香港佛教徒
Category:改信佛教者
Category:香港億萬富豪
Category: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
Category:獲頒授香港榮譽勛章者
Category: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Category:世界傑出青年
Category:中國吉尼斯世界紀錄保持者
Category: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獲得者
Category:華語電影傳媒大獎最佳男主角得主
Category:華語電影傳媒大獎年度致敬電影人
Category: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演員得主
Category: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男主角得主
Category:演藝動力大獎最突出電影男演員得主
Category:十大勁歌金曲亞太區最受歡迎男歌星
Category: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男歌星
Category:十大中文金曲獎全國最受歡迎男歌手
Category:全球華語歌曲排行榜最受歡迎男歌手
Category:金馬獎評審團主席
Category:香港演藝學院榮譽院士
Category:福布斯中國年度前十名人
Category:1980年代出道的香港歌手
Category:香港創作歌手
Category:香港樹仁大學榮譽博士
Category:亞洲電影大獎評審團主席
Category:最港電影大獎最港男演員
Category:十大中文金曲頒獎音樂會全球華人至尊金曲獎得主
Category:無綫五虎將
Category: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演唱者
Category:英屬香港出生者 |
小鍵琴 | 小鍵琴(;;;),也稱擊弦鍵琴或翼琴,是早期鍵盤樂器的一種, 14世紀初便已出現。曾經盛行於歐洲的鍵盤樂器、擊弦樂器, 音色貼近結他。霍恩博斯特爾-薩克斯分類法(H-S 分類)屬於314.122-4-8; 即是由鍵盤透過擊打琴絃切線的弦鳴樂器。
現代鋼琴發明以前,與“大鍵琴”(撥絃鍵琴)同是歐洲音樂生活中普遍使用的鍵盤類樂器。小鍵琴主要流行在中世紀的晚期, 文藝復興時期, 巴洛克時期以及古典時期。以往它主要用作練習樂器和作曲的輔助, 而不是作公開表演。由於古鋼琴的出現, 到了18世紀末, 大鍵琴逐漸式微。反而, 小鍵琴卻普遍的成為了個人的樂器, 此現象一直持續到19世紀; 尤其是活躍在北歐國家的地區。丹麥浪漫作曲家卡爾·尼爾森, 甚至在當時, 都用過小鍵琴來作曲小鍵琴是什麼。
古典時期音樂家莫札特的小鍵琴, 由胡桃木製成, 該琴擁有5個8度音階。莫扎特並不會利用他自己的小鍵琴作公開演奏, 而是平時主要用它在家裡練習和作曲。根據他的妻子康斯坦茲·莫扎特貼在小鍵琴上的手寫小筆記證明, 莫扎特的確僅僅用了五個月的時間, 利用他的私人小鍵琴這件樂器, 完成了他最後的作品, 如魔笛 (The Magic Flute)、提圖斯的慈悲 (La clemenza di Tito) 以及安魂曲 (Requiem)莫扎特的小鍵琴返回維也納故居。另外,小鍵琴亦是巴洛克時期音樂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最喜歡的樂器,程度更遠高於他自己的大鍵琴。不論他用來練習或者模仿使用,巴哈都認為,小鍵琴是他學習音樂和透過音樂來表達他最細緻感情的最佳樂器。
==名稱由來==
小鍵琴的英文 clavichord 的 clavi 和 chord 其實是來自於拉丁文單詞 clavis,意思是“琴鍵”(與更常見的 clavus 相關,意思是金屬平釘,桿等)和 chorda(來自希臘語: χορδή),意思是弦樂,特別用來指樂器。在其他歐洲語言中都使用了類似的名稱(義大利語:clavicordio,clavicordo; 法語: clavicorde; 德語: Klavichord; 拉丁語:clavicordium; 葡萄牙語:clavicórdio; 西班牙語:clavicordio)。許多語言的另一個名稱來自拉丁語 manus,意思是指“手”(義大利語:manicordo; 法語: manicorde,manicordion; 西班牙語:manicordio,manucordio)。其他名稱指的是單弦式性質(義大利語:monacordo 或 monocordo; 西班牙語:monacordio)的擊打獨立琴絃的小鍵琴。義大利語也使用了 sordino,通常都是指安靜的聲音(sordino 通常指靜音)Edwin M. Ripin; et al. Clavichord In Deane L. Root. Grove Music Online. Oxford Music Onlin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歷史==
小鍵琴是最古老的鍵盤樂器之一, 大約在15世紀初出現。它是從12世紀透過單絃琴 (monochord)單絃琴介紹慢慢發展至多絃琴 (polychord with bridge)多絃琴介紹而成。亦即是說,小鍵琴就是將多絃琴加上鍵盤而演變成的。
===14世紀-19世紀===
"Clavichord"一詞最早出現在Eberhard Cers ne作於1404年的一首名為《Der Minne regal戀詩歌手的規則》的詩歌之中。
在英格蘭,最早提到小鍵琴之一的地方;出現在亨利七世的妻子約克的伊麗莎白女王的私人開支中。當中在1502年8月的一篇文章中提到:
【Item. The same day, Hugh Denys for money by him delivered to a stranger that gave the queen a payre of clavycordes. In crowns form his reward iiii libres.】Brinsmead, Edgar History of the Pianoforte London, 1879. pp. 90–91
而關於小鍵琴的最早圖畫,據說是在那不勒斯的創作的一幅壁畫之中,當時大約為1435年。大約在1440年,阿勞特的手稿及德國音樂家菲爾東的論著《音樂精義》裡,有小鍵琴結構圖示和說明。現存的最早的小鍵琴製造於1537年,現放存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內;而另一個小鍵琴則是在1543年,由多美尼科製造。現放存在萊比錫、卡爾·馬克思大學的樂器博物館之內。在流行使用風琴的時代;風琴師一般都是使用踏板大鍵琴 (英:pedal harpsichord) 和踏板小鍵琴 (英:pedal clavichord) 作為練習的樂器。
最早的小鍵琴於1404年便已經出現。現今所儲存的最早製造的小鍵琴,是由 Domenico da Pesaro (1533-1575) 於1543年製造。1601年1月24日, 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去到北京, 帶著他多年積累的禮物向萬曆皇帝獻禮。這些禮物包括機械鐘錶, 宗教物品和小鍵琴這種樂器小鍵琴於明代中末期傳入。利瑪竇的同工龐迪我 (Diego de Pantoja 1571-1618) 曾經亦跟隨利瑪竇去到當時的大明, 教導明神宗彈奏小鍵琴塞萬提斯學院結束了文化年活動, 以紀念西班牙與中國的關係。
最初期的小鍵琴, 只是使用一根或兩根琴絃。當鍵琴的切槌敲在琴絃上,依振動的長短而形成高低音。這種小鍵琴也被稱為琴格小鍵琴 (英:fretted clavichord)有琴格的小鍵琴。由於兩個或四個一組相鄰的音;通常共同敲打在一個琴絃上,因此鄰近幾個的音,就無法同時彈奏了。18世紀早期所製造的小鍵琴,通常都是琴格小鍵琴。後來;由於技術不斷進步,小鍵琴發展到每個音都擁有自己的琴絃,稱為無琴格的小鍵琴 (英:unfretted clavichord)無琴格的小鍵琴。15世紀初小鍵琴都是始於4個8度音階範圍,但到18世紀就增加到5個8度或更高的音階。到了16世紀至18世紀,小鍵琴在歐洲才慢慢地普及起來。其主要盛行在德語的國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伊比利亞半島。由於鍵盤樂器演奏漸漸被古鋼琴及現代鋼琴所取代,到了1850年之後,小鍵琴才幾乎被人完全遺忘。
===20世紀-現在===
小鍵琴到了今天主要由文藝復興,巴洛克和古典音樂愛好者演奏。時至今日,小鍵琴在各地有不斷復興之勢Howard Schott Early Music: The Clavichord Revival, 1800-1960 Vol. 32, No. 4 (Nov., 2004), pp.595-603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除了吸引了不少對西洋古樂研究者的興趣和高度關注之外, 它們還吸引了許多感興趣的買家,並在全球各地大量翻新和製造小鍵琴製造商。現在,全世界各地也成立了許多小鍵琴協會。而在過去,已有大約400多種有關小鍵琴樂器的錄音問世。20世紀最著名的小鍵琴音樂家,當數克利斯朵夫·霍格伍德 (Christopher Hogwood, 1941-2014), 1992年他成為了英國倫敦皇家音樂學院古樂教授;此外,還有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音樂教授瑟斯頓·達特 (Thurston Dart, 1921-1971)Reviewed Works: The Clavichord Collection, I: Bach: French Suites & Purcell by J. S. Bach, Henry Purcell, Thurston Dart; The Clavichord Collection, II: J. J. Froberger & Early English Pieces by J. J. Froberger, William Croft. Review by: Howard Schott
Early Music Vol. 27, No. 4, Luca Marenzio (1553/4-99) (Nov., 1999), pp. 678-680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小鍵琴也以其他型別的音樂而受到關注,其形式為電子小鍵琴(clavinet),它使用磁性拾音器來產生及放大訊號現代電子小鍵琴的發展。史提夫·汪達(Stevie Wonder)在他的許多歌曲中都使用了電子小鍵琴,例如“Superstition”和“Higher Ground”。電子小鍵琴透過具有吉他踏板效果的樂器放大器來演奏,這通常與20世紀70年代的放克迪斯科搖滾舞曲相關聯。蓋伊·西格斯沃思(Guy Sigsworth)在碧玉(Björk)的現代舞臺上演奏了小鍵琴,特別是在“All Is Full of Love”的錄音室的錄音中。碧玉還在她2007年專輯“Volta”的歌曲“My Juvenile”中大量使用甚至演奏這種特有的樂器。多莉·艾莫絲(Tori Amos)在她的專輯“Boys for Pele”中的“Little Amsterdam”以及在2007年專輯“American Doll Posse”中的歌曲“Smokey Joe”也使用小鍵琴這種樂器。 多莉·艾莫絲還在她2004年錄製的“Not David Bowie”中使用了電子小鍵琴,這是她2006年的“A Piano:The Collection”套裝的一部分。1976年,奧斯卡·彼得森(Oscar Peterson 1925-2007)在小鍵琴上演奏波吉和貝絲(Porgy And Bess)的歌曲。凱斯·傑瑞(Keith Jarrett)還錄製了一張名為“Book of Ways”(1986) 的專輯,其中他演奏了一系列的小鍵琴的即興創作。披頭士樂隊的“For No One”(1966) 以保羅·麥卡特尼演奏小鍵琴為特色。而裡克·威克曼(Rick Wakeman)在“地球中心之旅”(Journey to the Earth of the Earth)專輯中的“戰鬥”(The Battle)中亦用了電子小鍵琴來演奏。
==小鍵琴結構==
===鍵琴外形===
小鍵琴的好處是盒狀、琴身體積細小,對必須經常前往不同的地方演出的演奏者來說,攜帶和修理都很方便。小鍵琴的一般外形是一個帶有鍵盤的長方形盒子,底部由四隻腳撐起來。但有些是沒有腳的,可以放在桌上彈奏。 雖然小鍵琴通常是單排鍵盤的手動樂器,但也有踏板式的小鍵琴 (pedal clavichord),以提供多個鍵盤來彈奏。由於踏板式小鍵琴增加了一個踏板琴絃,即是其中多了一個用於低音的踏板鍵盤,因而變相也可以提供個人用來當作練習風琴了弗里德里希·格里彭克爾(Friedrich Griepenkerl)於1844年討論到音樂家巴哈的風琴作品書 (Organ works of J.S. Bach); 該書第一卷的前言內提到巴哈使用踏板小鍵琴作為練習樂器; 參見。
關於腳踏式的小鍵琴(見右上第一幅圖),一位荷蘭學者斯佩爾斯特拉·喬爾 (Speerstra Joel) 在2004年Speerstra, Joel (2004) Bach and the Pedal Clavichord: an Organist's Guid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Press, ISBN 1-58046-135-2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案例, 即巴哈的“8小前奏曲和賦格曲”, 現在被認為是偽作, 實際上可能是真的。鍵盤樂器的作曲似乎不適合管風琴,但斯佩爾斯特拉·喬爾卻認為它們在踏板式的小鍵琴上是慣用的。正如斯佩爾斯特拉·喬爾和彼得·威廉斯 (Peter Williams) 在2003年的時候也指出的那樣Williams, Peter (2003) The Organ Music of J.S. Bach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p. 4–6, ISBN 0-521-89115-9,巴哈的6個管風琴奏鳴曲之三重奏(BWV 525-530)的鍵盤部分的音域很少低於高音C調,因此演奏者可以在一個手動的踏板小鍵琴上演奏,將左手向下移動8度,而這個做法亦是18世紀的演奏習慣。
===基礎結構===
小鍵琴是根據測絃器的原理發展而成的。其發聲的結構主要由琴碼、弦軸、琴絃、齒軌、楔槌、全弦固定製音結、銷釘、琴鍵、平衡軌等部分組成。其中,全弦固定製音結是小鍵琴的製音裝置。這種製音結是用布條編織並固定在每一根琴絃上。由於製音結的作用,使得小鍵琴無論怎樣擊弦,琴絃都不是全段都發音的。小鍵琴內部將一組琴絃用琴馬橫拉於共鳴箱上,琴身的左下側裝有一套鍵盤,鍵盤透過一組機械裝置連線一組裝有金屬頭的鍵子。
====比較圖表====
小鍵琴的基礎結構分為有琴格和無琴格的兩種結構。它們彼此都各有優缺點(見下表)。
兩種不同琴絃結構的優點與缺點: 兩種不同琴絃結構的優點與缺點:
優點 缺點
小鍵琴的琴絃結構主要分為: 有琴格 (Fretted) 1.) 相對容易調音 2.) 音量更大3.) 聲音更清晰, 更直接 1.) 在不彎曲切線的情況之下不能重新調節音律2.) 並且演奏時經常要改進觸感,因為每個音在快速連續敲打後需要略微分開;以避免產生令人不快的消音,這也甚至可能會擾亂連音線
小鍵琴的琴絃結構主要分為: 無琴格 (Unfretted) 1.) 音域更廣2.) 可以完全按照樂譜來彈奏而不用擔心有不好的音符出現3.) 聲音更甜美,音調更平和 1.) 音量較小2.) 需要調節更多弦線的音律, 比較麻煩
===聲音效果===
thumb|left|200px|小鍵琴琴絃切線
小鍵琴的琴絃從左側的掛鉤導軌橫向延伸到右側的調弦軸。琴絃當中都是經過彎曲的木橋。鍵盤是帶有小金屬黃銅切線的槓桿, 其形狀和尺寸類似於位於遠端的平頭螺絲刀的頭部。琴絃一般都是由黃銅製成, 或者黃銅和鐵的組合,通常排列成對琴絃排列成對。按下琴鍵時,切線撞擊上方琴絃。只要按住琴鍵,它就會與琴絃保持接觸。每個音可以透過更猛或更柔和的方式來改變,並且透過改變對弦的切線的力(稱為Bebung)也可以影響音高。當放開琴鍵時,切線失去與琴絃的接觸,並且琴絃的振動會立即被阻尼布條所壓靜。
小鍵琴的彈奏動作在所有鍵盤樂器中是比較獨特的, 因為彈奏動作的一部分不但啟動聲音的振動, 同時也限定振動弦的端點, 從而確定其音高。演奏者按動琴鍵; 小鍵琴的鍵子便抬起用銅楔槌擊打琴絃發出聲音。由於演奏者的手指與聲音產生之間具有這種緊密的接觸, 小鍵琴因而成為演奏者最貼心的鍵盤樂器。儘管小鍵琴有許多或者甚至是嚴重的限制; 例如包括是彈奏出極低的音量, 但是它還是具有相當的表現力。小鍵琴和鋼琴不同的是, 小鍵琴楔槌不是立刻離開琴絃, 而是保持在弦上的壓力。這樣, 玩家的手指能夠保持在弦上的壓力, 控制小鍵琴琴鍵的持續時間和音量, 直到手指離開琴鍵, 這樣便能產生出某些微妙的音調膨脹的變化效果以及一種獨特的擊弦顫音。
====優點====
小鍵琴可以用手指控制音量, 並且可以產生出細微的音色變化的效果, 所以它不但織體優美柔和、富有歌唱性, 而且音質清脆古樸、精緻獨特而帶有韻味。由於小鍵琴產生的音量較低, 故便於作曲家在家中勤於練習、寫曲或模仿演奏而不會打擾他人。
====缺點====
小鍵琴的缺點是音量較弱 (約僅在 pp【極弱】∼ mp【中弱】之間)在五線譜中常見的聲音強度的統一標示, 從弱至強依次序為: ppp【超弱】<pp【極弱】<p【弱】<mp【中弱】<mf【中強】<f【強】<ff【極強】<fff【超強】, 音色不太明亮, 厚度頗差, 共鳴度低, 表現力因此顯得單薄。而且小鍵琴琴鍵較少, 音域比現代鋼琴至少少兩個8度; 一般只有4個8度, 所以音域顯得狹窄、變化較少。同時, 小鍵琴本身受到機械結構的限制, 演奏快速和節奏複雜的樂句會有一定程度上的困難, 所以它一般只適合在家中練習或在小型演奏會上使用。由於功能性不強, 音量小且不及大鍵琴, 小鍵琴後來在18世紀大鍵琴盛行的年代逐漸被取代了。
==小鍵琴曲目==
大約在1400年至1800年期間為大鍵琴和管風琴寫的大部分音樂的曲目, 其實都可以在小鍵琴上演奏。不過, 它音量不夠大,除了為柔和的巴洛克長笛或獨唱歌手提供伴奏之外; 難以參與室內樂演奏。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的兒子卡爾·飛利浦·愛馬努埃爾·巴哈是該樂器的忠實支持者, 他與大多數德國同時代人都將其視為中央鍵盤樂器, 用於表演、教學、作曲和練習。在普魯士宮廷擔任樂師之前,C. P. E. 巴哈亦早已擁有擁有小鍵琴了。C. P. E. 巴哈高度重視即興表演能力。這也給當時著名的音樂理論家查爾·斯伯尼博士(Charles Burney 1726-1814), 於1772年一次前往漢堡訪問巴赫時,見到巴赫對小鍵琴的精湛運用和掌握,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巴赫去世前幾年, 即1781年, 他將他心愛的小鍵琴獻給了一位來自庫蘭 (Kurland) 的年輕貴族卡爾·飛利浦·愛馬努埃爾·巴哈與小鍵琴。雖然有琴格的小鍵琴演奏某一些曲目比較困難, 但是一些學者卻認為, 在巴哈的平均律鍵盤曲集演奏之中, 這種小鍵琴其實是可以克服這種困難的 (Loucks(1992))Loucks, Richard (1992) Performance Practice Review Was the 'Well-Tempered Clavier' performable on a fretted clavichord? 5/1 pp.44–89。
在最近的小鍵琴灌錄之中,克利斯朵夫·霍格伍德(巴哈的秘密有關光碟灌錄的曲目, 韓德爾韓德爾與小鍵琴的秘密和莫扎特的秘密)的錄音開闢了新的天地。霍格伍德指出,這些著名的作曲家,通常都會在家中秘密地演奏小鍵琴。在英格蘭,作曲家赫伯特·豪威爾斯 (Herbert Howells 1892-1983)為小鍵琴(蘭伯特的小鍵琴和豪威爾斯的小鍵琴有關光碟灌錄的曲目)寫了兩個重要的作品集,而斯蒂芬·道奇森 (Stephen Dodgson 1924-2013)則為小鍵琴這種樂器,寫了兩個組曲有關斯蒂芬·道奇森曲目。
==小鍵琴其他圖集==
Image:N145765 - Klavikord - Daniel Stråhle - 1738 - foto Sofi Sykfont.jpg|一部來自瑞典於1738年由Daniel Stråhle製造的小鍵琴, 現存於斯德哥爾摩音樂與劇院博物館內
Image:Clavicorde_Lépante.JPG|一部來自於義大利於16世紀製造的小鍵琴,現存於巴黎音樂博物館內
Image:Bundfreies Clavichord-Museum für Kunst und Gewerbe Hamburg-1904.708.tif|一部來自德國於1760年製造的小鍵琴, 現存於漢堡工藝美術博物館內
Image:Clavichord_Hieronymus_Albrecht_Hass_1742.jpg|一部來自德國於1742年由Hieronymus Albrecht Hass製造的小鍵琴, 現存於漢堡工藝美術博物館內
Image:Clavichord-JA Haas 007.jpg|一部於2005年製造的無琴格(unfretted), 具有5個8度音階的普通小鍵琴。(木材用料:桃花心木, 楊樹和樺木)
Image:Clavicord.jpg|一部複製1670年由以色列·蓋林格(Israel Gellinger)製造的琴格(fretted)的小鍵琴
Image:122_Museu_de_la_Música.jpg|顯示其中一部小鍵琴的琴絃構造, 該部小鍵琴現存於巴塞羅那音樂博物館內
==參見==
* 大鍵琴
* 古鋼琴
* 現代鋼琴
==參考文獻==
*
*
*
*
*
*
*
*
==外部連結==
小鍵琴協會:
*英國小鍵琴協會
*波士頓小鍵琴協會
*德國小鍵琴協會
*瑞士小鍵琴協會
小鍵琴製作
*如何製作小鍵琴及其步驟
相關樂器珍藏
*美國紐約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所珍藏歷史悠久的小鍵琴:
**1763年 Christian Kintzing 所製造的小鍵琴 來自德國新維德市
**1765年 John Christopher Jesse 所製造的小鍵琴 來自德國哈伯斯塔特市
**18世紀 School of Johann Heinrich Gräbner 所製造的小鍵琴 來自德國德勒斯登市
*位於英國薩裡郡 The Cobbe Collection Trust in association with National Trust 所珍藏的的小鍵琴:
**非常罕有的1750-1775年西班牙或葡萄牙製造的小鍵琴 據說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尤其對該等樂器演奏會非常熟悉
**1784年由 Christian Gotthelf Hoffmann 在德國的羅內堡市所製造的最具有撒克遜風格的小鍵琴
其他小鍵琴相關介紹
*小鍵琴的介紹 Bernard Brauchli ,劍橋大學出版社
*有踏板的小鍵琴 ,Yves Rechsteiner, 2001年
*小鍵琴的基本結構介紹 ,Heinrich Schütz
*小鍵琴國際 (Het Nederlands Clavichord Genootschap & Clavichord International)
小鍵琴試聽
*樂器: 紐珀特小鍵琴 恰空F小調, J. Pachelbel,作曲 Noa Leigh Kleisen 演奏
*樂器: 紐珀特小鍵琴 義大利慢動作協奏曲, G. Sigsworth 作曲,Guy Sigsworth 演奏
*樂器: 紐珀特小鍵琴 Let Them Eat Clavicake, Piet De Ridder 作曲 ,Piet De Ridder 演奏
==註釋==
Category:鍵盤樂器
Category:擊弦樂器
Category:弦鳴樂器 |
大鍵琴 | 大鍵琴(;;;),也稱撥弦鍵琴, 羽管鍵琴或古鍵琴,出現於14世紀左右,是一種從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到18世紀巴洛克時期盛行於歐洲的樂器大鍵琴簡介。它與小鍵琴同時並存流行約200年,到了18世紀時才居於鍵盤樂器的主導地位。在大鍵琴音樂的發展最高峰時代,亦即巴洛克時期早期一直到古典時期,作曲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為大鍵琴創作的傑出作品可為其間代表。根據霍恩博斯特爾-薩克斯分類法,由於大鍵琴的發聲源來自收藏在內部的弦線,並利用琴鍵及其內建裝置令弦線撥動而發聲,因此被歸納為弦鳴樂器,一般樂器分類法則歸入鍵盤樂器或撥弦樂器。
大鍵琴極大的缺點是無法使用手指直接改變其音量和音色大鍵琴不論用力與否無法改變其音量,使得在18世紀才發明的古鋼琴得以逐漸取代其地位。由於大鍵琴基本上是利用撥弦來發出聲音,所以它的音色較為清脆而細弱,更接近古典吉他或者是匈牙利的,而不像鋼琴的聲音那麼堅固、沉實。另外,大鍵琴的音量也比現代鋼琴小得多,而且也沒有製造巨大的聲音變化的能力。20世紀10年代之後,隨著古樂演奏的流行,大鍵琴又重新受到了關注(特別是在法國地區),而世界各地的音樂學院則依然設有大鍵琴的學位和常態課程有關大鍵琴樂器表演的博士課程有關大鍵琴樂器表演的博士課程,而且,現在也出現了許多效能極佳的仿製或翻新過的古董大鍵琴大鍵盤製造商大鍵盤製造商。由於現代製造鋼琴技術不斷進步,大鍵琴揉合了新舊特色,過往大鍵琴所用來撥弦用的撥子多是由鳥類的羽毛管所做的,現今改良後的大鍵琴,大都改以塑膠作為撥子塑膠取代羽管作為撥子。
大鍵琴的表演不但擔任獨奏,也有合奏、伴奏;通常以通奏低音演奏形式出現Marla Hammel Bach: The Figured-bass Accompaniment in Bach's Time: A Brief Summary of Its Development and An Examination of Its Use, Together With a Sample Realization, Part I, Vol. 8, No. 3 (JULY, 1977), pp. 26–31, Published by Riemenschneider Bach InstituteThe art of Accompaniment, or A new and well digested method to learn to perform the Thorough Bass on the Harpsichord with Propriety and Elegance鋼琴與大鍵琴樂譜的分別。另外,大鍵琴有很多特點是現代鋼琴所無法取代的。由於大鍵琴所需的彈奏速度比現代鋼琴快許多,因此許多樂曲要按大鍵琴的速度在現代鋼琴上彈奏是不實際的。更重要的是,大鍵琴在裝飾音的處理上更簡單、更漂亮Viljoen, W French ornamentation in organ and harpsichord music of the Baroque Ars Nova, Volume 11, 1979 - Issue 1, pp. 34–37Peter Williams The Musical Quarterly:The Harpsichord Acciaccatura: Theory and Practice in Harmony, 1650–1750 Vol. 54, No. 4 (Oct., 1968), pp. 503–523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更適合巴洛克音樂與其作品。
==歷史==
大鍵琴為16至18世紀流行於西歐的主要鍵盤樂器。早在13世紀的歐洲教堂浮雕(見右第一幅圖)和宮廷繪畫中就出現過此類樂器。嚴格來說,由於其發聲原理與鋼琴有所不同,所以不算是鋼琴的前身John Koster, 'Arnaut de Zwolle, Henri', Grove Music Online ed. L. Macy [2018年12月24日]。15世紀的大鍵琴長度比較短少但擁有較為堅厚的外殼,而到了16世紀,大鍵琴的外殼一般都由非常薄身的柏樹所製成的。在清朝初期,陸續出現從西方向朝廷進貢一些大鍵琴。天主教耶穌會傳教士徐日升於1673年去到當時的大清,經南懷仁推薦,得以進入北京。當時徐日升亦擔任宮廷的樂師,教授康熙皇帝大鍵琴David Emil Mungello, The Great Encounter of China and the West, 1500–1800 Fourth Edition pp. 79–80 Published by Rowman & Littlefield (2013) ISBN 1442219750, ISBN 9781442219755。隨後,義大利的遣使會(味增爵會)傳教士、神父、音樂家和作曲家德理格在1711年2月6日抵達北京。德理格不但懂得彈奏大鍵琴,還善於製造大鍵琴。他獲得清廷重用,教導康熙皇帝三個皇子怎樣彈奏大鍵琴和西洋樂理。在德理格1727年的書信之中記載發現,康熙皇帝常與他同時各用其中一隻手彈奏大鍵琴Combaluzier, F. (1957) "Theodoric Pedrini, lazariste, missionaire, apostolique: Pékin 2 octobre 1727 (Theodoric Pedrini, Apostolic Lazariste Missionary)" Neue Zeitschirft für Missionswissenschaft (New Journal of Mission Studies), Vol.13, 1957, pp. 139–147 Schöneck, Switzerland: Bruder-Klausen-Seminar。
===音樂發展史===
在文藝復興時期的初期,人們結合了管風琴的鍵盤原理,在薩泰裡琴(Psaltery)按型別粗略介紹大鍵琴上加添了鍵盤的裝置,於是逐漸形成了大鍵琴大鍵琴簡史 - 大鍵琴的祖先薩泰裡琴 。巴洛克時期,歐洲一般都是宮廷和教會擁有樂隊,由大鍵琴與弦樂和管樂組成,從事室內樂演出,以滿足奢華的娛樂社交活動需要。在當時,大鍵琴就是社會地位的象徵,只有上層社會(包括18世紀時的北美地區)Members of the early American upper class often mastered the harpsichord(早期美國上流社會階級的成員都善於彈奏大鍵琴)和皇室才擁有大鍵琴,放置在貴族的居所或富麗堂皇的宮殿裡Both George III and Queen Charlotte were regular and competent players of the harpsichord (英皇喬治三世和夏洛特女王善於彈奏大鍵琴)。在18世紀40年代古鋼琴出現之前,大鍵琴是室內樂主要的演奏工具C.P.E.巴哈與大鍵琴作品。
在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時期,大鍵琴都是非常普及的樂器,它既可作為獨奏樂器,亦可作為伴奏樂器;而在合奏(如最初期的室樂團演奏數字低音)中亦擔當重要的角色,可視為全隊中的指揮。同時,大鍵琴還為歌劇和清唱劇中的宣敘調當伴奏。進入古典樂派初期,合奏的規模漸漸擴大,並慢慢形成為現代管絃樂團的雛型,一些著名的作曲家,例如海頓海頓為大鍵琴寫作品海頓大鍵琴的完整作品光碟名錄、卡爾·菲利普·埃馬努埃爾·巴赫Thompson, Alton (1998). Formal Coherence in Emanuel Bach's Auferstehung (DMA thesis). Peabody Institute of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Ottenberg, Hans-Günter (1987), Carl Philipp Emanuel Bach, translated by Whitmore, Philip J., OUP, ISBN 0-19-315246-0,及早期的莫札特管絃作品等,仍將大鍵琴放置在內,但由18世紀中後期開始,隨著現代鋼琴開始成型,大鍵琴在極短時間內遭淘汰。自此,大鍵琴在音樂歷史發展上消失近150年,直至二十世紀,由於開始對早期音樂有較多的研究,大鍵琴於焉復興,亦開始重新生產及改良大鍵琴的結構。
值得一提的是大鍵琴在法國的發展與歷史,當代著名的大鍵琴音樂家例如巴赫、韓德爾以及多梅尼科·斯卡拉蒂都不是來自法國,但是法國當地一直都有作曲家專門為大鍵琴寫作,包括最早的尚博尼埃(Jacques Champion de Chambonnières,1601–1672)François Lesure. « Chambonnières, organisateur de concerts (1641) », Revue belge de musicologie 3 (1949) pp. 140–144Michel Le Moël. « Les dernières années de J. Ch. de Chambonnières », Recherches sur la musique française classique 1 (1960)Bruce Gustafson and David Fuller. A Catalogue of French Harpsichord Music, 1699–1782.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庫普蘭(1668–1733)Beaussant, Philippe: François Couperin, 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Alexandra Land, Portland OR: Amadeus Press, 1990. ISBN 0-931340-27-6Mellers, Wilfrid: Francois Couperin and the French Classical Tradition, London UK:Faber & Faber; 2nd edition (October 1987) ISBN 978-0-571-13983-5與杜菲(Jacques Duphly,1715–1789)Françoise Petit: Sur l'œuvre de Jacques Duphly, Courrier musical de France, 23 (1968), pp. 188–90等人。由於自身獨特發展的歷史緣故,法國大鍵琴音樂的裝飾音非常多,其種類可達十數種之多,最早的法國大鍵琴音樂尤其有很多琶音。
===樂器製造史===
====16–17世紀====
從16世紀開始,義大利的大鍵琴製造商便懂得製造具有低弦張力的輕型樂器。直到16世紀晚期開始,弗拉芒地區都是歐洲文化藝術的中心之一。在中世紀晚期及文藝復興時期,這個地區在各個領域都誕生了很多藝術家;尤其是大鍵琴製造商家族。在荷蘭南部,尤其是盧克斯(Ruckers)家族J. Lambrechts-Douillez: Documents dealing with the Ruckers Family and Antwerp Harpsichord Building and J.H. van der Meer: More about Flemish Two-Manual Harpsichords, both in Keyboard Instruments: Studies in Keyboard Organology, ed. E.M. Ripin (Edinburgh, 1971),採取了另一種製造大鍵琴的方法。他們的大鍵琴使用了較重的結構,產生出更強大和獨特的音調;包括製造出第一個帶有兩個鍵盤的大鍵琴,以便用於移調(transposition)Sibyl Marcuse, The Musical Quarterly Transposing Keyboards on Extant Flemish Harpsichords, Vol. 38, No. 3 (Jul., 1952), pp. 414–425 Published 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除此之外,該地區還有CouchetJ. Lambrechts-Douillez, eds.: De familie Couchet/The Couchet Family (Antwerp, 1986)以及DulckenJeannine Lambrechts-Douillez: 'Dulcken'等著名大鍵琴製造商家族。
====18–19世紀====
弗拉芒型號的大鍵琴樂器基本是18世紀大鍵琴製造的典範,為很多大鍵琴製造商家族所仿效。法國型號大鍵琴的製造,主要分為早期和晚期。早期的例如有 Denis A History of the Harpsichord (大鍵琴歷史), Kottick, E.L., 2003,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based of a table on page 166, showing the known members of the Denis family 以及 TibautHirt, op.cit. 等製造商的家族。在用料方面,它們通常都是選用優良的胡桃木來製琴。不過琴鍵的音域偏向窄少,跟晚期所生產的法國型號大鍵琴重視歌唱性的有所不同。早期的法國型號大鍵琴的音色比較枯澀寡陋,且側重於“敘事性”而非“歌唱性”。
至於晚期的製造商,多離不開 DonzelagueKottick, E.L., A History of the Harpsichord (大鍵琴歷史), 2003,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p275, Hemsch, BlachetWilliam Dowd: The Surviving Instruments of the Blanchet Workshop; The Historical Harpsichord: a Monograph Series in Honor of Frank Hubbard i, ed. Howard Schott (Stuyvesant, NY, 1984) 以及 Pascal Taskin 等家族製造商。在法國,雙鍵盤適用於控制不同的弦樂的合唱團,從而製作出較靈活的樂器。Blanchet 家族和 Pascal Taskin 等製造商,專門生產具有法國傳統風格的大鍵琴,他們所製造出來的大鍵琴是所有大鍵琴中最受推崇的樂器之一,因此經常被用作現代大鍵琴樂器構造的模範。Blachet 和 Pascal Taskin 製造商家族所生產出來的大鍵琴,有很多是以盧克斯家族所生產的大鍵琴的基礎上改進,例如擴大鍵盤的音域、增加弦組的配置等。
File:Clavecin Jean Denis 1648.JPG|由法國巴黎製造商家族Jean Denis II 於1648年所製造的雙排鍵盤大鍵琴,現存於伊蘇丹聖羅克臨終關懷博物館內 (早期作品)
File:Vincent Tibaut, Toulouse, 1679 - clavecin - IMG 3953.JPG|由法國製造商家族Vincent Tibaut於1679年所製造的雙排鍵盤大鍵琴。現存放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內(早期作品)
File:ClavecinRuckers&Taskin.JPG|該部大鍵琴是由兩個著名製作商家族所製成的作品。最初由 Andreas Ruckers 在安特衛普在1646年製造,後來經由 Pascal Taskin 改造和擴充(晚期翻新更早期作品)
File:Clavecin Donzelague 1716.jpg|由法國製造商Pierre Donzelague家族於1716年所製造的雙排鍵盤的大鍵琴(晚期作品)
File:ClavecinHemsch.jpg|由法國巴黎製造商家族Jean-Henri Hemsch於1761年–1762年所製造的雙排鍵盤大鍵琴,現存放在巴黎音樂博物館內(晚期作品)
File:Clavecin Blanchet - Versailles-02.jpg|由法國製造商家族François-Etienne Blanchet於1746年所製造的大鍵琴,現存放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內(晚期作品)
File:Taskin1-edit.jpg|由法國製造商家族Pascal Taskin於1788年所製造的雙排鍵盤的大鍵琴,現存放在德國漢堡工藝美術館內(晚期作品)
在英格蘭,柯克曼(Kirkman)Charles Moul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Harpsichord,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Work of Kirkman (英國大鍵琴的發展,特別關於柯克曼的作品研究) (dissertation, Oxford University, 1976年) 和舒迪(Shudi)E Halfpenny: Shudi and the "Venetian Swell", Music & Letters XXVII (1946) 公司生產具有強大功能和響度且質量精良的大鍵琴。
德國大鍵琴製造商哈斯(Johann Adolph Hass) 為了擴充套件大鍵琴的聲音曲目,還增加了八英尺及兩英尺的大鍵琴絃調配置。在18世紀後期,大鍵琴被鋼琴取代,並且在19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幾乎從視野中消失了。其中一個例外只是大鍵琴繼續在歌劇中的擔任宣敘調伴奏,不過,鋼琴很多時甚至取代了它。
====20世紀–現在====
20世紀重振大鍵琴的努力,是開始於使用鋼琴技術的樂器,重弦和金屬框架。 從20世紀中期開始,關於大鍵琴製作的想法發生了重大變化,當時弗蘭克·哈伯德(Frank Hubbard),威廉·道德(William Dowd) 和馬丁·斯科羅內克(Martin Skowroneck)Skowroneck, Martin (1974) Das Cembalo von Christian Zell, Hamburg 1728, und seine Restaurierung. ("The harpsichord of Christian Zell, Hamburg 1728, and its restroration"). Organ Yearbook 5:79–87.Skowroneck, Martin, Tilman Skowroneck transl. (2002) 'The Harpsichord of Nicholas Lefebvre 1755': the Story of a Forgery without Intent to Defraud. The Galpin Society Journal, Vol. 55, (Apr., 2002), pp. 4–14+161.Skowroneck, Martin (2003) Cembalobau/Harpsichord Construction. Bergkirchen: Bochinsky. 等大鍵琴製商試圖重建巴洛克時期的造琴傳統。這種製造大鍵琴歷史性的實踐在當前佔了主導的地位。
==樂器構造==
===與鋼琴比較===
大鍵琴發音原理與鋼琴不同,前者類似弦樂的撥絃方式,後者是敲擊的方式。所以發音方式不同、音色不同。至於音量的部份,鋼琴的音量比較大擁有88個琴鍵的鋼琴的音域範圍在A2–c5(科學音高標記:A0–C8),頻率範圍在27.5Hz至4186Hz,覆蓋低頻,中低頻,中頻,中高頻,以及部分次低頻與高頻;大鍵琴則比較少。大鍵琴撥絃和現代鋼琴敲擊的方式造成聲音的泛音也會有所不同。大鍵琴的泛音比較不持久,不像鋼琴的音比較飽滿。不過由於有些鋼琴的音過於飽滿,構成對一些巴洛克音樂的表現上不盡完美。此外,大鍵琴發出的諧波的部分遠超出鋼琴。
鋼琴的發聲原理是由一個槌子敲絃,但槌子與琴鍵之間有一個復位機關,使得敲弦發音之後, 儘管琴鍵還是被按著, 槌子也會立刻離開絃。這也代表彈琴時按鍵下去那一刻的速度決定了琴的音色,使得鋼琴的音色非常多樣化。不過缺點也在於槌子後段的慣性加速與速度是無法控制。大鍵琴撥絃比較直接。大鍵琴的插口(jack)和上面撥絃的撥子(plectrum)鋼琴與大鍵琴之分別,彈奏者是可以直接感受到,造就了大鍵琴在聲音產生上有更直接、更完全的控制。此外,大鍵琴琴絃傳過來的阻力,彈奏者也可以完全感受得到。
大鍵琴的外形和尺寸大小各異,白鍵與黑鍵的排列跟現代鋼琴相反,而且琴鍵數目也有不同,但是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類似的,與現代鋼琴以及小鍵琴一樣,都是採用相同的兩行五線譜進行演奏。因為大鍵琴只有單絃,而鋼琴則一個音至兩到三條;即是高音三條、低音兩條。這是為了將聲音可以持續得比較長久;方式是將不同的絃的音調得差一點點。因此,雖然鋼琴聲音退行得比較慢,但也使得音色不是那麼清晰。相反,大鍵琴只有一條絃,所以琴音比較單純一點,加上本身音量變化較小,變成彈對位的音樂的時候,對於各聲部需要調得均勻的時候,就比較容易了。
===操作===
大鍵琴每個琴鍵都是一個槓桿,其支點在琴鍵的中間。演奏者按下琴鍵時,琴鍵的另一端抬起,將安裝有撥子(一片楔形的羽毛管,現在多用塑膠製成)的推桿抬起,從而撥動琴絃(見右上方圖)。當演奏者抬起琴鍵時,推桿落下,此時推桿上的撥子會轉過一定角度從而繞過琴絃以避免再次撥動。當按鍵回位後,位於推桿頂端的製音器按住琴絃以阻尼琴絃的震動大鍵琴簡單發聲機制圖。
大鍵琴聲音較現代鋼琴略小(範圍約 – ),而且此種發音機制無法控制音量,不像現代鋼琴這樣可以依手指力量的大小,彈出不同強度或持續較久的音,更無法彈奏出漸強或漸弱的效果。至於音域方面(見右下方圖),大鍵琴的鍵盤大約維持在四個半至五個8度音階,而兩組鍵盤的實際音域,則大約為五個半至七個8度。由於工業革命以前的西方樂器,例如古小提琴(vielle)和古大提琴(viola de Gamba)等的琴絃由羊腸線製成羊腸弦是早期弦樂器或弓弦樂器發聲體,因此比現代同類的樂器音律較為低,所以以前的大鍵琴大多都維持在4個半至5個8度音階左右,其聲音訊率為415赫茲技術文章: 大鍵琴琴鍵的移調。現在製作的大鍵琴已有移位440赫茲的裝置標準音高是所有樂器都設定的通用頻率,A 為基本音的鍵盤調律方式。巴洛克音樂時期的平均值為 A=415Hz,1751年韓德爾使用的音叉值為 A=422.5Hz,1780年莫札特使用的音叉值為 A=421.6Hz,1859年巴黎國際會議訂為 A=435Hz,1939年英國倫敦國際會議決定為 A=440Hz或C523.3,這個標準為現今所採用。,故此可以同時滿足與古樂器以及現代樂器樂隊合作演奏的要求。
大鍵琴的調校音律比較特殊。由於大鍵琴的琴絃都是固定在木質音板上,琴絃纖細而且張力小,所以大鍵琴維護往往需要顧及室溫和濕度維護大鍵琴的各種注意事項大鍵琴保養與維護。不同的溫度、濕度隨時會影響大鍵琴的演出效果。所以大鍵琴每到一個地方,在演出之前和在每段演出之間都需要不斷地測試和調音,以保證音準。鋼琴琴絃繃在鋼架鋼琴鑄鐵框架上能承受巨大的張力,所以調音就沒有大鍵琴要求得那麼嚴謹和頻密。鋼琴除了特別重要的演出以外,一般只需定期調音便可。而大鍵琴的調節音律的工作通常都是演奏者自己來進行,鋼琴則是專職的調音師負責,演奏者一般都不用考慮給鋼琴調節音律。
===製作===
製作大鍵琴的用料一般都選擇採用風乾多年的優質木材,以確保琴身在使用多年後不會變形。鍵琴的材料總是來自於世界上不同的地方。其中,大鍵琴共鳴板主要使用羅馬尼亞松木或雲杉木;琴架選用櫸木或加拿大松木;白色琴鍵以往使用象牙,後來使用了黃楊木;深色琴鍵使用烏木或非洲紅木;琴箱有胡桃木或芬蘭樺木壓製成堅硬的夾合板。此外,用材還涉及橡木和柚木等優質木材。大鍵琴的構造原理是由琴鍵帶動頂桿並由撥子撥弦發音的,撥子以前是用鳥類羽毛根管而削成,後來撥弦裝置改用了一種聚甲醛的塑膠材料而製成,而鋼琴是用氈包頭的琴槌來敲打琴絃發音。大鍵琴是主要以銅絲為琴絃;部分用鋼絲為琴絃大鍵琴各種銅鐵金屬琴絃更換物料一覽表,而鋼琴則主要用鋼弦,部分用銅為琴絃。大鍵琴的琴絃是用銷釘固定在木質琴板上。而鋼琴則是固定在鑄鐵弦框上,故此可以承受成極大的的張力以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大鍵琴沒有踏板,延音完全依靠手指彈奏琴鍵的控制。雙鍵盤的大鍵琴透過轉換鍵盤,使頂桿對於琴絃作出多種結合,以達到改變和控制音的力度以及實現強弱音量變化的作用。
===外型和音色===
一般認為大鍵琴誕生都是自義大利,發展於荷蘭,其後再傳播到德國、法國以及英國等地。歐洲每個國家的大鍵琴都有其特色,以義大利和弗蘭德(現尼德蘭、比利時一帶)較著名。大鍵琴琴身通常為三角型,琴身長寬度約為143×84公分至260×105公分左右,表面裝飾圖案頗具特色,襯托出整體結構的華麗與貴氣。大鍵琴一般有一至兩層鍵盤,每層鍵盤有音栓可以控制不同音色,或兩層聯動;且有2至5個踏板及木栓,可控制鍵盤除了彈出本音之外還可同時奏出高8度或者低8度的音階。一部18世紀晚期製造的法國型號或德國型號的雙排鍵盤的大鍵琴,通常在上下層鍵盤都各有兩個8尺長和一個下層鍵盤的4尺長的音栓。一個音栓基本上就有一組弦。不過,有些義大利型號的單層鍵盤的大鍵琴,雖有兩個8尺的音栓,但只擁有一組弦,只是在撥弦的位置部分有所不同罷了。至於琴絃的金屬採用方面,佛萊芒型號、法國型號以及少部分的德國型號的大鍵琴均用鐵弦,而在低音區則用銅弦。義大利型號與另外少部分德國型號的大鍵琴全部採用銅弦。它們的弦橋和絃枕的結構完全不同,原因是比較起其他型號的大鍵琴,它們的琴身更長,故此撥弦的裝置並不平行於鍵盤。音區越低,撥弦點的距離則越靠近弦的中間部分。18世紀晚期製造的法國型號和德國型號的大鍵琴都比較笨重,一部雙層鍵盤的大鍵琴,通常都超過一個普通成年男士的平均體重(即70公斤),而佛萊芒型號的大鍵琴就比較輕得多。義大利型號的大鍵琴是所有型號之中的最輕身的一種。
大鍵琴的基本構造一般都離不開義大利型號介紹各國不同風格型號的大鍵琴、佛萊芒型號介紹各國不同風格型號的大鍵琴介紹各國不同風格型號的大鍵琴介紹各國不同風格型號的大鍵琴、法國型號介紹各國不同風格型號的大鍵琴介紹各國不同風格型號的大鍵琴介紹各國不同風格型號的大鍵琴和德國型號介紹各國不同風格型號的大鍵琴四種:
* 義大利型號的大鍵琴都總是單排鍵盤,音箱比較長而薄,迴響較少,聲音傳播距離相對較遠,適合與小型樂隊合作的演奏。且該種大鍵琴重量一般較輕,易於搬運。義大利型號的大鍵琴的琴身一般都是選用較為鮮明的色調。其中比較著名的製造商有 Giovanni Battista Giusti,Carlo Grimaldi 等。因為弦撥的位置及琴絃的材質,是所有大鍵琴中聲音最貼近維吉那琴的一種。
* 佛萊芒型號大鍵琴的單排鍵盤比較少見,一般都是雙排鍵盤,因此,它們的表現力相對纖細、圓潤和豐富,可與12甚至15人組成的大型樂隊合作演出室內樂。佛萊芒型號的大鍵琴音箱的四周、音板和內外琴蓋上一般都繪以多彩絢麗的風景、人物或花鳥畫。
* 法國型號的大鍵琴是在佛萊芒型號的大鍵琴的基礎上改良而製造出來的,它們的音箱比較厚,聲音因此較為飽滿和圓潤。混響較重,聲音的延續時間較長。雙排鍵盤,音色變化更為豐富。法國型號的大鍵琴則在佛萊芒型號的大鍵琴的華麗和浪漫造型基礎之上更加註重豪華奢侈、動感激情結合的視覺效果;例如以金色鑲嵌琴身周邊的裝飾,以彰顯巴洛克藝術、上流社會以及皇室宮廷的風範。
* 德國型號的大鍵琴出現比較遲,它跟法國型號的大鍵琴模仿自弗蘭芒地區的製造的傳統和風格有所不同。德國製造商偏向於設計和生產具有義大利以及法國風格的大鍵琴。德國型號的大鍵琴的一個顯著的特點是擁有彎型的琴箱。在琴箱末端的形狀與其他的型號的大鍵琴分別最大。
大鍵琴音域一般維持在4個半至5個8度音階,它的音色效果甜美精緻,清脆明亮、高雅華麗。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十分喜愛這種樂器。如巴赫曾為大鍵琴寫作大量作品。大鍵琴的表現力雖然比現代鋼琴較為豐富、獨特,不過缺點是音量較小,厚度頗差,聲音的強弱以及力度變化不夠明顯,共鳴度不高。大鍵琴也有摺疊式的大鍵琴(folding harpsichord)和腳踏式的大鍵琴(pedal harpsichord)巴哈在腳踏式的大鍵琴的作品。
==大鍵琴家族==
大鍵琴一般都有翼狀的琴身,與現代鋼琴非常類似。不過大鍵琴的比例相比於現代鋼琴更窄並且更長,而且琴蓋和內部的支撐桿亦比鋼琴更輕。大鍵琴也被製造成其它的形狀,比如維吉那琴(一種小長方形的樂器)、斯平納琴(一種被製成具有多邊形狀的大鍵琴)以及豎式擊弦鍵琴(一種相對不太普及的直立式大鍵琴)。在16世紀至19世紀期間,維吉那琴和斯平納琴這兩種琴通常都是交替出現。
* 摺疊式大鍵琴(archicembalo)Kaufmann, Henry W., "More on the Tuning of the Archicembalo",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usicological Society 23 (Spring 1970), 第84–94頁 是義大利作曲家尼古拉·維琴蒂諾(Nicola Vicentino)製造的鍵琴。archi 在希臘語中,有專長的意思。普通的鍵盤樂器都建立在十二平均律上,而摺疊式大鍵琴則是三十一平均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鍵盤上的一大堆4分音的小黑鍵。
* 奧塔維諾琴(ottavino)體積較大鍵琴少很多。自文藝復興時代大鍵琴發明之後開始,尤其是流行於歐洲的低地國一帶。該等樂器,直到19世紀末都深受義大利的家庭樂器演奏者歡迎。
* 豎式擊弦鍵琴(clavicytherium),其音板和絃的排列都與鍵盤成直角的擊弦鍵琴,形狀類似於豎式鋼琴。這種設計使樂器所佔面積大為縮小,這樣琴絃就可以長到充分鳴響所需要的長度。
* 斯平納琴(spinet),小型大鍵琴,通常設計為翼形,有一套單根的弦,與鍵盤形成斜角30度的狀態。它是大型大鍵琴的所衍生的型別,17世紀末和18世紀曾在英國地區大量生產。英國日記作家塞繆爾·皮普斯曾多次提及這種樂器。
* 維吉那琴(vriginals),是一個更小,更簡單的矩形大鍵琴,每個獨立音符都各有一個琴絃;與鍵盤平行,鍵盤位於琴殼的旁邊。由於撥弦點的變換能奏出不同的音色。維吉那琴主要盛行於文藝復興以及巴洛克音樂時期前期。
==著名作品==
*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為大鍵琴創作了555首的奏鳴曲關於多梅尼科·斯卡拉蒂作品。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的平均律鍵盤曲集、各6首英國組曲(Englische Suiten)、法國組曲(Französische Suiten)、(Toccatas)、哥德堡變奏曲(Goldberg-Variationen)等都是著名的大鍵琴獨奏曲;另外他亦創作及根據其他作曲家的作品改編,寫成了多首大鍵琴協奏曲作品以大鍵琴為特色的作品列表。
**第5號勃蘭登堡協奏曲(Brandenburgische Konzert No. 5),作品1050
**大鍵琴和絃樂的協奏曲,作品1052–1059
**多個大鍵琴和絃樂協奏曲,作品1060–1065
**長笛和大鍵琴奏鳴曲,作品1030–1032
**維奧爾琴和大鍵琴奏鳴曲,作品1027–1029
**小提琴和大鍵琴奏鳴曲,作品1014–1019
**小提琴和大鍵琴組曲,作品1025
**英國組曲,作品806–811
**狂想曲與賦格曲,作品903–908,以及917–920
**法國序曲,作品831
**法國組曲,作品812–817
**戈德堡變奏曲,作品988
**二部與三部創意曲 (Inventionen und Sinfonias)
**義大利協奏曲(Italienisches Konzert),作品971
**帕替塔(Partitas), 作品825–830
**前奏曲和賦格曲,作品894–902,以及921–943
*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韓德爾: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組曲(Suiten Nos. 1–8)韓德爾8首大鍵琴組曲 - 1720年
* 弗朗索瓦·庫普蘭為大鍵琴創作了四冊作品集,合共達234首弗朗索瓦·庫普蘭介紹。
* 威廉·伯德是文藝復興時期中創作大鍵琴音樂最著名的一位,他所輯成的大鍵琴曲集超過40套,當中最出名的是《娜維爾夫人的曲集》(My Ladye Nevells Booke of Virginal Music)威廉·伯德大鍵琴作品列表。
==圖集==
File:Clavecin français.jpg|來自法國的雙排鍵盤大鍵琴(Ruckers, Antwerp 1612年製)),現存於巴黎音樂博物館內。
File:Clavecin italien.jpg|來自義大利的單排鍵盤大鍵琴(Pietro Faby 1677年製),現存於巴黎音樂博物館內。
File:Clavecin Hass 1734.JPG|來自德國雙排鍵盤大鍵琴(Hieronymus Albrecht Hass, Hamburg 1734年製)),現存於布魯塞爾樂器博物館內。
File:Clavecin Kirkman1758.jpg|來自英格蘭的雙排鍵盤大鍵琴(Jacob Kirkman, London 1758年製)),現存於威廉斯堡總督府 (維吉尼亞)內。
File:ClavecinTodini.jpg|來自義大利羅馬的大鍵琴(Michele Todini, Rome 1670年製),現存放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內。
File:ClavecinDoubleClavier.jpg|來自法國里昂的18世紀雙排鍵盤大鍵琴的琴鍵,現存於巴黎音樂博物館內。
File:Klikli.jpg|於2004年在荷蘭製造的法國-佛蘭芒混合型號的雙排鍵盤大鍵琴(Titus Crijnen, Holland 2004年製)。
File:Harpsichord Girolamo Zenti.jpg|於1666年製作的大鍵琴,現存放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File:Harpsichord, Courtauld Gallery.jpg|於17世紀中期製作的大鍵琴,現存放在英國科陶德美術館內。
File:Clavecin Britsen.JPG|於1680年製作的大鍵琴,現存放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肉市大樓博物館內。
File:Harpsichord, Carlo Grimaldi, Messina, 1697 - Germanisches Nationalmuseum - Nuremberg, Germany - DSC03278.jpg|於1697年製作的大鍵琴,現存放在德國日耳曼國家博物館
==註釋==
==參考文獻==
===參照===
===文獻===
* Boalch, Donald H. (1995) Makers of the Harpsichord and Clavichord, 1440–1840, 3rd ed., with updates by Andreas H. Roth and Charles Moul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A catalogue, originating with work by Boalch in the 1950s, of all extant historical instruments.
*
* An authoritative survey by a leading builder of how early harpsichords were built and how the harpsichord evolved over time in different national traditions.
* Kottick, Edward (1987)The Harpsichord Owner's Guide. Chapel Hill: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 Kottick, Edward (2003) A History of the Harpsichord,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 An extensive survey by a leading contemporary scholar.
* The New Grove: Early Keyboard Instruments. Macmillan, 1989 . (material from here is also available online in Grove Music Online)
* O'Brien, Grant (1990) Ruckers, a harpsichord and virginal building tra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Covers the innovations of the Ruckers family, the founders of the Flemish tradition.
* Russell, Raymond (1973)The Harpsichord and Clavichord: an introductory study, 2nd ed., London : Faber and Faber,
* Skowroneck, Martin (2003) Cembalobau: Erfahrungen und Erkenntnisse aus der Werkstattpraxis = Harpsichord construction: a craftsman's workshop experience and insight, Fachbuchreihe Das Musikinstrument 83, Bergkirchen : Bochinsky, . A study (written in English and German) of harpsichord building by a leading figure in the modern revival of historically authentic methods of building.
* Zuckermann, Wolfgang (1969) The Modern Harpsichord: twentieth century instruments and their makers, New York : October House,
==參見==
* 古鋼琴
* 鋼琴
* 小鍵琴
==外部連結==
大鍵琴協會
* 英國大鍵琴協會
相關樂器珍藏
* 美國紐約市大都會藝術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所珍藏的一些歷史悠久的大鍵琴:
** 比利時安特衛普1650年的大鍵琴 Jan Couchet
** 義大利羅馬1675年的黃金大鍵琴 Michele Todini
** 17世紀晚期義大利的大鍵琴
** 1928年法國巴黎的大鍵琴 Pleyel et Cie
* 南非約翰尼斯堡金山大學(University of Witwatersrand)的 Hans Adler Memorial 珍藏系列中三具歷史悠久的大鍵琴
** 16世紀雕刻的大鍵琴 The Wanda Landowska
** 1752年的大鍵琴 Ferdinand Weber
** 1750年義大利的大鍵琴
* 位於英國薩裡郡 The Cobbe Collection Trust in association with National Trust 所珍藏的的大鍵琴:
** 1622年 Girolama Zenti & Viterbo 為義大利麥第奇家族所製造的大鍵琴
大鍵琴相關歷史
* 16世紀和17世紀義大利大鍵琴的製作 Shortridge 著
*
收聽大鍵琴相關演奏
* 收聽各種大鍵琴的演奏
* del Cembalo : 免費的大鍵琴演奏相關檔案
* Cyclopes : 3:57分鐘,由Jean-Phillipe Rameau 作曲;Elaine Comparone 演奏
大鍵琴相關圖片
* 『大鍵琴照片』: 早期弦樂鍵盤樂器的照片
大鍵琴工匠的相關採訪
* 採訪美國大鍵琴工匠 Jack Peters
* 採訪加拿大大鍵琴工匠 Craig Tomlinson
探討大鍵琴相關技術問題
* 大鍵琴工匠 Paul Y. Irvin 討論技術問題
倫敦聖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 London)
* 音樂表演文憑考試範圍 大鍵琴會員文憑、專業文憑、院士文憑考試曲目列表及基本資料
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Associated Board of the Royal Schools of Music, ABRSM)
* 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網頁簡介
* 大鍵琴4級-8級考試: 資料、要求、考試範圍 大鍵琴考試範圍及資料
* 樂理1級–8級考試: 資料、要求、考試範圍
* ARSM, DipABRSM, LRSM & FRSM 文憑考試 大鍵琴各級演奏文憑考試曲目
Category:鍵盤樂器
Category:弦鳴樂器
Category:撥弦樂器 |
八度 | 八度(,亦稱為完全八度)是音程的一種,它的組成是由2個相同音名但來自不同音域所組成。兩音的距離為12個半音,而頻率的比例是2:1,換而言之,較高音的頻率為較低音的兩倍。而這個比例,不論是運用平分律、純律或是畢氏音程都是相同的。
在古代中國音樂理論中,八度譜記稱為均。
純八度是和聲學中第二簡單的音程關係(最簡單的是純一度)。亦被喻為是「音樂上最常用的音程」Cooper, Paul (1973). Perspectives in Music Theory: An Historical-Analytical Approach, p.16. ISBN 0-396-06752-2.。
在泛音列中,第1音和第2音的音程關係便是純八度。純八度音程往往給人一種非常舒暢的感覺,這和兩音的頻率重疊有關係,由於兩者成倍數關係,因此其正弦波的疊加波型並不會出現不協調音程中起伏不平的波段,反而能達至互補的作用,因而製造出一份和諧感。又因人耳在聽到純八度和聲時,會有將兩個音當成同一個音的傾向,Burns, Edward M. (1999). Intervals, Scales, and Tuning: The Psychology of Music second edition., p.252. Deutsch, Diana, ed.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 ISBN 0-12-213564-4.因此,這樣的關係又可被稱為等價八度(octave equivalence)。另一方面,又由於音程所產生的共鳴感,令聽者感覺以八度音程行進的旋律,音色會比單旋律的彈奏更為豐富。
==記號==
八度記號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
=== 八度移高記號(8a、8va) ===
當需要把過高的附加線消除時,便會將該部份移低一個純八度記譜,並在頂部加上8a、8va或8以作識別,這是取自義大利文中「八度」(ottava),而適用的範圍,亦會以斷續線(- - - - - - - - - ¬)來區別。8va不存在疊音的作用,因此得出來的效果依然是單音旋律。
以古斯塔夫·馬勒的第1號交響曲為例子:其中在第4樂章,第1小提琴在練習號36中,第二聲部出現了連續的八度移高記號,直接最後一小節前為止。在八度移高記號的範圍內所奏出的音,和第一聲部以實音記譜的音高是相同的。
=== 八度移低記號(8vb、8va bassa) ===
和八度移高記號相反,當需要把過低的附加線消除時,便會將該段部份移高一個純八度記譜,並在底部加上8vb、8va bassa或8以作識別((眾數為a尾))。同樣適用的範圍,亦會以斷續線(_ _ _ _ _ _ _ _ _ ⌋)來區別。同樣地8vb也不存在任何疊音的作用。
以德布西的《前奏曲》第1冊第10首為例,在第28小節中,右手的C1音以法語8abassa標示,亦即是實際的音高變成為C0音。
=== 八度同奏記號(col 8、coll' 8、c. 8va) ===
取自義大利文 coll'ottava,解作「和相應的八度一同出現」,表示演奏時除需彈奏樂譜標示的音高外,也要加添相應的八度移位,視乎記號的位置而定。適用範圍同樣以斷續線(- - - - - - - - - ¬,加添高八度)或(_ _ _ _ _ _ _ _ _ ⌋,加添低八度)來劃定。
八度同奏記號較常在即興音樂,如爵士樂中的鋼琴樂譜較常出現。另外,作曲家在撰寫樂隊總譜時,為求方便源故,對一些演奏相同旋律但位處不同音域時(如第1小提琴和第2小提琴、大提琴和低音提琴等),亦會在五線譜上標上,如「8va col Violino I」或「8 basso col Celli」。尤以巴洛克時代及古典時期的作曲家較多採用。
==注釋==
Category:音程
Category:音樂理論 |
前3世紀 | 前300年至前201年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前3世紀。
秦始皇統一中國,制定度量衡標準,統一文字,對中國文化影嚮深遠。與此同時,匈奴勢力亦達至高峰,與中國之間的衝突亦隨之升級,引致日後的民族大遷徙,影響達數個世紀。阿育王提倡佛教,對印度以至整個亞洲影響深遠。在歐洲,雖然亞歷山大大帝的繼業者在帝國內互相爭奪,但希臘文明持續影響帝國內各民族。兩次布匿戰爭奠定了羅馬崛起的基礎。
== 重要事件、發展與成就 ==
right|thumb|200px|前300年的世界
=== 科學技術 ===
* 蒙恬發明毛筆
* 已發現的佉盧文最早可追溯至前251年。
* 埃拉託斯特尼設計出經緯度系統及準確計算出地球的直徑。
* 阿基米德發明瞭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機。
* 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首先提出日心說之看法。
* 前293年,羅馬第一個日晷。
===戰爭與政治===
==== 中國 ====
* 前296年,中山國被趙國所滅。
* 前295年,秦國國尉司馬錯攻擊魏國所屬的襄城。
* 前295年,趙王太上皇趙雍(趙武靈王),與齊王國、燕王國聯合,共滅中山王國,把它的國王放逐到膚施。
* 前295年,趙國李兌、趙成發動政變,太上皇趙雍行宮被圍達三月之久。最後趙雍被活活餓死,趙國始向各國報喪。
* 前295年年初,屈原被下令放逐江南即經湘西漵浦一帶。
* 前295年,秦國免除樓緩宰相的職務,任命王舅魏冉再當宰相。
* 前291年,秦國攻韓國和魏國,佔領宛城。
* 前284年,燕國昭王以樂毅為上將軍,聯合楚、秦與三晉之師攻齊國。齊國大敗,齊王至莒城。
* 前275年,秦國丞相,穰侯魏冉進攻魏國,魏國割讓溫求和。
* 前260年,長平之戰。
* 前256年,秦國攻入洛陽,雖然東周靖公(另一說東周文君)接周國王位,但大多學者訂這一年為東周滅亡年。
* 前254年,衞國成為魏國的附庸國,魏國滅陶國,秦國攻魏國。
* 前254年,韓桓惠王赴秦朝拜。
* 前254年,燕國築長城防東胡。
* 前254年,李冰被派為蜀守。
* 前247年(一說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
* 前247年,秦將蒙驁攻趙,佔領趙37城。
* 前247年,信陵君率魏、趙、韓、楚、燕五國聯軍敗秦於河外。
* 前232年,番吾之戰:秦國攻擊趙國,李牧擊敗秦軍。
* 前232年,作為燕國在秦國的人質的太子丹逃回燕國。
* 前230年,秦滅韓。
* 前228年,秦國攻陷趙國首都邯鄲,趙公子嘉自立為代王。
* 前227年,燕國太子丹派刺客荊軻出使秦國刺殺嬴政。
* 前225年,秦滅魏。
* 前223年,王翦、蒙武率軍南下攻打楚國,攻陷楚國首都壽春,楚王負芻投降。楚人偽託項燕之名,立楚公子昌平君為楚王,反秦於淮南,旋即敗亡。楚亡。
* 前222年,秦國滅燕國及趙國。
* 前221年,秦滅齊,統一中國。秦王政自稱皇帝,開始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君主專制。
* 前214年,秦始皇派出大將任囂和趙佗平定嶺南,在嶺南設立了南海、桂林、象三郡,任囂被委任為南海郡尉,趙佗被委任為龍川縣令。
* 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
* 前208年,農曆九月,秦朝將軍章邯大敗楚軍於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項梁戰死。
* 前208年,秦南海郡尉任囂病故,趙佗接任南海郡尉。
* 前206年農曆十月,劉邦軍至灞上,子嬰降,秦亡;項羽會劉邦於鴻門、殺子嬰,屠鹹陽,燒秦宮室,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
* 前206年—前202年,楚漢戰爭。
**前204年,井陘之戰、濰水之戰。
* 前203年,秦朝南海郡尉趙佗起兵兼併桂林郡和象郡,建立南越國。
* 前202年,劉邦在「垓下之役」消滅了項羽的殘餘兵力,終於結束了長達 四年的楚漢相爭局面,並且統一了天下,也就在這一年,劉邦正式稱帝,建立了大漢帝國。
* 前202年,燕王臧荼起兵反漢,事敗。劉邦立盧綰為燕王。
* 前201年,韓王信向匈奴投降。
====遠東====
* 日本彌生時代開始(前300年—300年)。
====歐洲====
* 前298年—前290年,。
* 第一次(前264年—前241年)、第二次(前218年—前201年)布匿戰爭,羅馬和迦太基爭奪西地中海霸權。
** 前259年,羅馬佔領科西嘉島和撒丁島。
** 前241年,第一次布匿戰爭終止,西西里併入羅馬帝國。
** 前216年,坎尼戰役,迦太基戰勝,佔領卡普阿。
** 前202年10月19日--大西庇阿於扎馬戰役擊敗漢尼拔。
** 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結束,迦太基向羅馬割地賠款求和,此後再無力與羅馬抗衡。
* 羅馬征服西班牙。
* 前295年,羅馬人贏得了義大利中部,並向南推進,兵臨希臘殖民城市塔倫坦城下。希臘人經過兩次「皮洛士勝利」後,被迫撤離。
* 前294年,曼提尼亞戰役,斯巴達國王阿希達穆斯四世被馬其頓國王德米特里一世擊敗。
* 前281年,庫魯佩迪安戰役,塞琉古一世戰勝利西馬科斯。
* 前281年,托勒密·克勞諾斯刺殺塞琉古一世。
* 前280年,在大希臘城邦的邀請下,皮洛士入侵羅馬。羅馬人首次在戰爭中遭遇大象,大敗。
* 前279年,凱爾特人一族建立辛吉杜努姆(即現今的貝爾格勒)及現今的澤蒙。
* 前277年,馬其頓國王安提柯二世打敗侵入希臘的高盧人。
* 前275年,貝內文託戰役: 羅馬軍隊在這一戰役中徹底打敗希臘伊庇魯斯的軍隊。
* 前272年,伊庇魯斯統帥皮洛士在戰鬥中被殺,亞歷山大二世統治伊庇魯斯。
* 前265年,羅馬統一義大利半島,成為地中海的強國。
* 前254年,羅馬共和國佔領巴勒莫市。
* 前241年,推行改革的斯巴達國王亞基斯四世被反對者殺害。
* 前229年,腓力五世成為名義上的馬其頓國王。
* 前229年,斯巴達與亞該亞同盟再次爆發戰爭。
* 前227年,羅馬帝國把西西里島作為一省,是羅馬設定行省之始。
* 前226年,簽訂埃布羅協議,以伊比利半島埃布羅河作為羅馬共和國與迦太基的分界。
* 前222年,塞拉西亞戰役,馬其頓和亞該亞同盟聯軍打敗斯巴達。
* 前221年,漢尼拔成為迦太基在西班牙的司令。
* 前218年,馬爾他加入羅馬共和國。
* 前218年,漢尼拔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義大利。
* 前215年—前205年,第一次馬其頓戰爭,為羅馬軍事介入希臘之始。
* 前211年,羅馬嚴懲倒向漢尼拔的同盟者,攻陷西西里島上的敘拉古和卡普亞。
====中東====
* 前275年,巴比倫的居民遷移到其他地方,巴比倫王國沒落。
* 前274年–前271年),第一次敍利亞戰爭。
* 前223年,安條克三世繼承兄長塞琉古三世成為塞琉古王朝國王。
* 前217年,拉菲亞戰役,又名加沙戰役(Battle of Gaza),埃及戰勝塞琉古帝國。
====中亞====
* 斯基泰佔據粟特 ,即現今的烏茲別克。
====南亞====
* 旃陀羅笈多建立孔雀王朝
* 前261年,阿育王征服東印度的羯陵伽。
* 前206年,呾義始羅為敘利亞所滅
====非洲====
* 前246年,托勒密三世上位於埃及法老。
* 托勒密平定昔蘭尼地區的暴亂,並納入自己管轄。
===天災與人禍===
* 前213年,秦始皇焚書坑儒。
===文化與娛樂===
* 前280年,羅得島太陽神銅像建成。
* 前264年,三對角鬥士競賽,是歷史上第一次記錄的角鬥士比拼。
* 前247年,《呂氏春秋》可能於此年前後著成。
* 墨西哥提奧提華坎於本世紀開始。
* 霍普韋爾文化在現在美國的俄亥俄州出現。
===社會與經濟===
* 秦朝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
* 從公元前300年燕國遣大將秦開在此屯兵戍邊、建立候城算起,瀋陽建城已有2300餘年。
* 前287年,羅馬共和國平民和貴族人權平等。
* 前283年,埃及托勒密王朝開始建造索斯特拉特設計的亞歷山大燈塔。
* 前247年,湖州建城。
* 前222年,義烏建烏傷縣治。
* 前202年,西漢立無錫縣。
* 前202年,開始建設長沙。
* 印度商旅定期來到阿拉伯半島。
===疾病與醫學===
===環境與自然資源===
* 前256年,蜀郡守李冰及其子開始建造都江堰,約前215年完工。
* 前246年,韓國水工鄭國開始建造鄭國渠,約十年後完工。
===宗教與哲學===
* 前273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繼位,成為佛教的大保護者。
* 前247年,阿育王派子到斯里蘭卡傳播佛教。
== 參考 ==
Category:前1千紀
-03 |
前4世紀 | 前400年至前301年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前4世紀。
== 重要事件、發展與成就 ==
* 科學技術
* 戰爭與政治
中國:
**前342年,春秋戰國時期,齊韓兩國擊敗魏國,使魏國無力與齊秦爭霸,史稱「馬陵之戰」。
**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齊國趁火打劫進攻燕國。
**
歐洲:
**前343年—前341年,第一次薩莫奈戰爭(Samnite War)。
**前338年,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帝國)建立。
** 前326年—前304年,第二次薩莫奈戰爭(Samnite War)。
**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大帝去世,馬其頓帝國分裂成多個希臘化國家。
中東:
** 前327年—前326年,亞歷山大大帝滅亡波斯,東征至印度。
* 天災人禍
** 前373年,希臘古城赫裡克因海嘯而陸沉。
* 文化娛樂
** 戰國策
* 社會與經濟
* 疾病與醫學
* 環境與自然資源
* 宗教與哲學
** 亞裡士多德在《論靈魂》(De Anima)裡以形上學的角度討論人與植物、動物的差別。
== 參考 ==
Category:前1千紀
-04 |
直轄市 | 直轄市是許多單一制國家的一級行政區之一,多設定於大城市地區。此名稱主要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國、越南、大韓民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等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和地區採用。其字面上的意義為:直接由中央政府所管轄、建制的都市。
== 歷史 ==
升格為直轄市往往需要居住的人口較多,且通常在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等各方面上具有重要地位。該概念首先源自於1930年中華民國的《市組織法》,稱為院轄市,取代此1921年《市自治制》所規定的特別市,特別市的地方自治屬性也在此法中被大量削弱,市長此後至開放直選前皆改由行政院直接派任(官派簡任)。就如同直轄市字面上的含義一樣,這種行政區劃的概念具有中央集權的色彩。
法律正式採用直轄市,始於1947年《中華民國憲法》:
第一百一十八條 (直轄市之自治)
直轄市之自治,以法律定之。
1990年代,大韓民國進入全面地方自治時代之後,這一名稱被認為不適當而率先更改行政區劃之用語。韓國於1994年12月修改韓國《地方自治法》並改為廣域市自治體國際化協會,韓國の地方自治,平成15年11月28日発行,第10頁;同年,中華民國政府制定《直轄市自治法》(現由《地方制度法》取代),將直轄市長改由公民直接選舉產生,但直轄市的名稱並未更改,而且直轄市在經費及資源的分配上均較其餘省轄縣市而有優勢。中華人民共和國曾在1950年將直轄市市長改採間接選舉(後有間斷)。另外,在非漢字文化圈的國家,那些作為一級行政區的大型都市也常常被翻譯做「直轄市」,以獨聯體國家最為普遍。
==漢字文化圈==
===東亞===
========
中華人民共和國由直轄市管轄的次級行政區劃有市轄區、縣等;重慶直轄市還有自治縣的設計。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時,中國大陸共設有12個直轄市,分別為:南京、上海、武漢(今武漢市一部分)、鞍山、撫順、瀋陽、本溪、西安、北京、天津、重慶、廣州。到1950年初,除北京及天津外,皆為大行政區代管。
1950年10月5日,旅大行署區改為東北大行政區代管的旅大直轄市。1952年11月15日,南京直轄市降為江蘇省省轄市。1953年7月8日吉林省長春市和松江省哈爾濱市升格為直轄市。1954年6月19日,瀋陽、旅大、鞍山、撫順、本溪、長春、哈爾濱、西安、武漢、廣州、重慶直轄市皆降格為省轄市。1958年,天津直轄市降格為河北省轄市,至1967年恢復。
1997年3月14日重慶市重新恢復直轄市建制。
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設有四個直轄市:
直轄市 簡稱 人口數(百萬人) 面積(平方公里) 密度(人/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建立日期
1 北京市 21.7200 16,410.00 1,069.47 16區 1949年-
2 天津市 15.4611 11,760.26 1,044.33 16區 1949年-1958年1967年-
3 上海市 24.1932 6,340.5 3,030.23 16區 1949年-
4 重慶市 32.3532 82,402.00 392.62 26區8縣4自治縣 1949年-1954年1997年-
========
中華民國在民國三十八年以前,以人口達100萬人為基準,先後建制了12個院轄市:
*南京(1927年改制)
*上海(1927年改制)
*漢口(1927年改制)
*北平(1928年改制)
*天津(1928年改制)
*青島(1929年改制)
*廣州(1930年、1947年改制)
*重慶(1939年改制)
*大連(1945年改制)
*哈爾濱(1946年改制)
*瀋陽(1947年改制)
*西安市(1948年改制)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大陸建制的直轄市中,廣州、西安、瀋陽等三個城市兼具院轄市與首府的雙重地位。
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來臺灣,至2014年止直轄市有:臺北市(1967年升格)、高雄市(1979年升格、2010年和高雄縣合併)、新北市(2010年升格)、臺中市(2010年合併升格)、臺南市(2010年合併升格)、桃園市(2014年升格)。
No. 直轄市(由北而南) 人口數(2019年8月) 面積(km²) 密度(人/km²) 區劃
1 新北市 4,010,657 2,052.5667 1,931.23 29區
2 臺北市 2,650,154 271.7997 9,934.12 12區
3 桃園市 2,240,328 1,220.9540 1,684.15 13區
4 臺中市 2,811,729 2,214.8968 1,226.47 29區
5 臺南市 1,881,730 2,191.6531 859.55 37區
6 高雄市 2,773,786 2,946.2671 942.51 38區
========
大韓民國的直轄市()產生自1963年,是年釜山升格為直轄市。1995年前,直轄市長由中央政府委任。1991年,因應地方自治的精神,消除直轄市這一名稱所含有的中央控制的成分,改稱為廣域市(),並於1995年全面實行地方選舉,知事及市長皆由選舉產生。但廣域市並不代表地域廣大,在韓國亦有許多面積比廣域市大的市。現有仁川、光州、大邱、釜山、大田、蔚山六個廣域市。首都首爾於大韓民國成立初期命名為特別自由-{}-市(),現則稱為特別市()。另2012年啟用的新行政首都世宗,則為唯一的特別自治市()。
{| class="wikitable" No. 漢語 韓語 改制年份 原屬朝鮮八道 人口數 面積(km²) 次級行政區
1 首爾特別市 1946年 京畿道 10,464,051 605.25 25區
2 釜山廣域市 1963年 慶尙南道 3,574,340 766.12 15區1郡
3 大邱廣域市 1981年 慶尙北道 2,512,604 884.15 7區1郡
4 仁川廣域市 1981年 京畿道 2,710,579 964.53 8區2郡
5 光州廣域市 1986年 全羅南道 1,415,953 501.36 5區
6 大田廣域市 1989年 忠清南道 1,442,857 539.84 5區
7 蔚山廣域市 1989年 慶尙南道 1,126,879 1,056.40 4區1郡
17 世宗特別自治市 2012年 忠清南道 122,263 465.23 1洞1邑9面
========
現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有直轄市()及特別市()兩種一級行政區的市制,前者具有首都地位,後者為其他城市,皆直接隸屬於中央。目前共有四個城市:平壤直轄市、羅先特別市、南浦特別市及開城特別市。
{| class="wikitable" 漢語 韓語 改制年份 原屬朝鮮八道 人口數 面積(km²) 次級行政區
紅色部分 平壤直轄市 평양직할시 1946年 平安南道 2,870,000 3194 18區2郡
紅色部分 羅先特別市 라선특별시 2010年 鹹鏡北道 205,000 746 1區1郡
紅色部分 南浦特別市 남포특별시 2010年 平安南道 366,815 829 5區2郡
紅色部分 開城特別市 개성특별시 2019年 黃海北道/京畿道 308,440 442 2區27洞3裡
========
{| class="wikitable" 漢語 越南語 漢喃字 人口數 面積(km²)
河內市 Thành phố Hà Nội 8,053,663 3,324
海防市 Thành phố Hải Phòng 2,028,514 1,503
峴港市 Thành phố Đà Nẵng 1,134,310 1,256
胡志明市 Thành phố Hồ Chí Minh 8,993,082 2,095
芹苴市 Thành phố Cần Thơ 1,235,171 1,390
== 習慣上被譯作直轄市的城市 ==
=== ===
蒙古首都烏蘭巴託市,不隸屬於任何一個省(艾馬克)。
{| class="wikitable" 漢語 蒙古語 轉寫 人口數 面積(km²)
烏蘭巴託市 1,444,669 4,704.4
=== 東南亞 ===
========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的首都永珍為該國唯一的直轄市(寮國語:ນະຄອນຫລວງ,nakhonluang)。
{| class="wikitable" 漢語 寮語 拉丁轉寫 人口數 面積(km²)
15 永珍市 ວຽງຈັນ Vientiane 820,940 3,920
========
柬埔寨原設有四個市(高棉語:,krong)直屬中央,2008年時除首都金邊市外悉改製為省。
{| class="wikitable" 漢語 高棉語 拉丁轉寫 人口數 面積(km²)
24 白馬市(已改制) Kep 28,660 336
6 拜林市(已改制) Pailin 22,906 803
18 金邊市 PhnomPenh 2,129,371 376
22 西哈努克市(已改制) Sihanoukville 235,190 868
==== ====
泰國的首都曼谷為該國唯一的特別區(泰語:และปริมณฑล),有時中文皆譯為直轄市,不隸屬於任何一個一級行政區府。
{| class="wikitable" 漢語 泰語 拉丁轉寫 人口數 面積(km²)
53 曼谷直轄市 กรุงเทพมหานคร Bangkok 10,820,921 1,568.7
==== ====
馬來西亞設有三個聯邦直轄區(馬來語:,),中文有時也譯為聯邦直轄市、直轄市。其直屬中央聯邦政府,不隸任何州屬。吉隆坡為法定首都及最大城市,納閩為國際離岸金融中心,最新成立的聯邦直轄區布城則為行政首都。
漢語 馬來語/爪夷文 拉丁轉寫 改制年份 人口數 面積(km²)
9 吉隆坡 /كوالالومڤور Kuala Lumpur 1974年 1,887,674 243
10 布城 /ڤوتراجاي Putrajaya 2001年 88,300 46
15 納閩 /لابوان Labuan 1984年 96,800 91
=== 中亞 ===
==== ====
哈薩克共和國的直轄市(俄:городреспубликанскогоподчинения,哈:қаласы)意為共和國直屬城市,目前設有三市
{| class="wikitable" 漢語 哈薩克語 俄語 人口數 面積(km²)
17 阿拉木圖市 Алматықаласы городАлма-Ата 1,552,349 325
18 奇姆肯特市 Шымкент Чимкент 854,550 347
25 阿斯塔納市 Астана городАстана 1,026,181 720
==== ====
吉爾吉斯的直轄市(;)意為共和國直屬城市,目前設有兩市,分別為該國第一、二大城,也是首都和第二首都(法定)。
{| class="wikitable" 漢語 吉爾吉斯語 俄語 人口數 面積(km²)
2 比什凱克市 Бишкек шаары Бишкек 1,250,000 127
8 奧什市 Ош шаары Ош 243,200 15.1
==== ====
烏茲別克設有一個直轄市(烏茲別克語:shahri):-{塔什干}-市,為該國首都。為中亞第一大城,蘇聯時期為蘇聯第四大城。
{| class="wikitable" 漢語名稱 烏茲別克語 人口數 面積(km²)
9 -{塔什干}-市 Toshkentshahri 2,424,100 256
==== ====
土庫曼設有一個直轄市(土庫曼語:şäheri):阿什哈巴德市,為該國首都。
{| class="wikitable" 漢語 土庫曼語 人口數 面積(km²)
1 阿什哈巴德市 Aşgabatşäheri 1,031,992 260
=== 東歐 ===
==== ====
俄羅斯聯邦直轄市(),與其餘各聯邦主體()權力相同,目前設有莫斯科、聖彼得堡及塞瓦斯托波爾三個直轄市。其中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為俄羅斯聯邦前兩大城市,在蘇聯時期,亦為全蘇聯前兩大城市。而塞瓦斯托波爾在2014年克里米亞歸屬公投後,宣佈和克里米亞共和國一起從烏克蘭獨立。塞瓦斯托波爾以聯邦直轄市身份加入俄羅斯聯邦,並被編入克里米亞聯邦管區。但此公投並未獲得烏克蘭或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
{| class="wikitable" 漢語 旗幟 市徽 俄語 人口數 面積(km²)
1 莫斯科市 Москва 12,506,468 1,100
2 聖彼得堡市 Санкт-Петербург 5,351,935 1,439
3 塞瓦斯托波爾市(事實上,國際公認為烏克蘭的一部分) Севастополь 443,211 864
==== ====
烏克蘭設有兩個特殊地位城市(又稱直轄市)(),分別是基輔以及塞瓦斯托波爾。基輔為該國的首都,塞瓦斯托波爾在2014年被俄羅斯軍事吞併,目前在俄羅斯聯邦的實際掌控之下。
{| class="wikitable" 漢語 烏克蘭語 人口數 面積(km²)
1 基輔市 Київ 2,907,817 839
2 塞瓦斯托波爾市(目前在俄羅斯的實際掌控之下,國際上承認是烏克蘭一部分) Севастополь 443,211 864
==== ====
白俄羅斯共和國設有一個直轄市:明斯克市,即該國首都。
{| class="wikitable" 漢語 白俄羅斯語 俄語 人口數 面積(km²)
1 明斯克市 Мiнск Минск 1,838,280 305.5
=== ===
摩爾多瓦共和國設有三個直轄都會區(摩爾多瓦語:municipii),其中基希訥烏市為該國首都;而本德爾市實際上為德涅斯特河沿岸實際管理。
{| class="wikitable" 漢語 摩爾多瓦語 人口數 面積(km²)
25 基希訥烏市 Chişinău 731,700 120
9 伯爾茲市 Bălţi 148,207 60
30 本德爾市 Bender 93,751 97.29
* 在Wikisource上的摩爾多瓦行政區劃法№764-XV/2001.
=== ===
衣索比亞設有兩個直轄市,阿迪斯阿貝巴市以及德雷達瓦市,其中阿迪斯阿貝巴市為該國首都。
{| class="wikitable" 直轄市 人口 面積(km²) 密度(人/km²)
5 阿迪斯阿貝巴市 3,147,000 530 5,936
7 德雷達瓦市 398,000 1,213 328
== 對比 ==
國家 直轄市 備註
明斯克 白俄羅斯行政區劃
白馬、拜林、金邊、西哈努克 柬埔寨行政區劃
北京市、重慶市、上海市、天津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阿拉木圖、阿斯塔納、拜科努爾 哈薩克行政區劃
平壤、南浦、羅先 特別市、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首爾、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 韓國行政區劃
莫斯科、聖彼得堡、塞瓦斯托波爾(有爭議) 俄羅斯行政區劃、俄羅斯聯邦直轄市
比什凱克、奧什 吉爾吉斯斯坦行政區劃
永珍 寮國行政區劃
金邊 柬埔寨行政區劃
基希納烏,賓傑裡(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實際控制),蒂拉斯波爾(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國首都)、伯爾茲 摩爾多瓦行政區劃
烏蘭巴托 蒙古行政區劃
臺北市、新北市、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 直轄市(中華民國)、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阿什哈巴德 土庫曼行政區劃
基輔、塞瓦斯托波爾(有爭議) 烏克蘭行政區劃、特殊地位城市
塔什干 烏茲別克行政區劃
河內市、胡志明市、海防市、峴港市、芹苴市 越南行政區劃
喀土穆 蘇丹行政區劃
大馬士革 敘利亞行政區劃
亞的斯亞貝巴、德雷達瓦市 衣索比亞行政區劃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建制
*聯邦直轄區
*聯邦地區
Category:行政區劃單位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市
Category: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單位
Category:韓國行政區劃單位
Category:越南行政區劃單位
Category:蒙古國一級行政區
Category:寮國行政區劃
Category:柬埔寨行政區劃
Category:泰國一級行政區
Category:馬來西亞行政區劃
Category:哈薩克行政區劃
Category:吉爾吉斯斯坦行政區劃
Category:烏茲別克行政區劃
Category:土庫曼行政區劃
Category:俄羅斯行政區劃
Category:烏克蘭行政區劃
Category:白俄羅斯行政區劃
Category:摩爾多瓦行政區劃
Category:自治市鎮區 |
對位法 | 對位法是在音樂創作中使兩條或者更多條相互獨立的旋律同時發聲並且彼此融洽的技術。
==含義==
對位法的英文名稱Counterpoint來源於拉丁文punctus contra punctum,意為“音符對音符”。對位法並不是指單獨的音符之間的和絃,而是指旋律之間的相互作用。它既可以是用兩條或兩條以上的旋律交織成和絃,也可以是以多組和絃交織表現出旋律。對位與和聲的特點剛好相反,和聲追求的是縱向的發展,除了一條主要的聲部外,其他的聲部在自己的進行中以特定的和聲結構輔助這條主要的聲部;對位追求的則是橫向的發展,各個聲部各不相同,但又要互相和諧不衝突。
==歷史==
對位法是音樂史上最古老的創作技巧之一,也是歐洲在中世紀(公元800-1430)和文藝復興時期(1430-1600)最主要的作曲技巧。在“對位”的概念被人們提出之前,應用對位法原理的音樂作品早已存在。現存最早的相關記載,見於公元900年左右一位無名氏所做的論文,。在這篇類似教材的論文中,作者介紹了將給出旋律以對位法編排的方法。這種被稱為固定旋律(cantus firmus)的方法是,將既有旋律以五度音程加以重複,再各將兩條旋律以八度音程重複而得到四條旋律。當“對位法”這個名詞開始流行的十四世紀,當時應用對位原理的作品少有以“音符對音符”形式寫就的。當時標準的對位法作品,是一種華麗的多重唱(organum),即將多個音符以對位手法組織成一種進行緩慢的固定旋律。
對位法在巴洛克時期的音樂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其中以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所作的《賦格的藝術》以及《音樂的奉獻》最為聞名。
時至今日,對位法原理仍然是調性音樂的基礎,也是作曲的必修課。
==類別==
嚴格的對位法有五種創作手法。賦格曲是用模仿方法創作的最高階形式。
應用對位法的最常見的固定形式的作品型別有賦格和卡農。
===分類對位法===
分類對位(又稱福克斯五類基本對位)是一種傳統的對位法教學形式,也是對位法創作的所謂“嚴格形式”。在傳統的對位法學習中,學生需要應對幾種複雜程度不同的“型別”,按照嚴格的對位法原則,由給出的固定旋律,譜出相應的對位聲部。在熟悉了對位創作的不同分類後,學生可以開始創作“自由”對位,也就是不甚嚴格的對位法。分類對位法可以追溯到1532年,當時,Giovanni Maria Lanfranco在他的著作《Scintille di musica》(Brescia, 1533)中,記述了一種類似的教學法。在十六世紀,維也納學派的理論家裘瑟夫·札理諾在他頗具影響力的著作《和聲構建法》(Le institutioni harmoniche)中,命名了分類對位法。1619年,在他的《音樂實踐論》(Prattica di musica)中.首次以法則形式嚴格定義了分類對位法的創作原則。和後來的音樂理論家不同,Zacconi將一些其他的對位技巧(如轉位對位)列入了分類對位。
真正令分類對位法一詞為世人所熟知的理論家是約翰·約瑟夫·富克斯,他本人也因此而享有盛譽。在1725年出版的《邁向詩人之山》(Gradus ad Parnassum,一本作曲教科書)中,他著重介紹了經他歸納(卻也因此令法則更加教條死板)後的五種分類對位法。(see General notes, below)
#第一對位:單個音符間的對位(Note agianst note);
#第二對位:兩個音符與一個音符間的對位 (Two notes against one);
#第三對位:一組音符(泛稱,包含三個、四個或六個等音符構成的一組)與一個音符間的對位 (Four notes against one);
#第四對位:延留音對位(Notes offset against each other);
#華彩對位(Florid counterpoint,將以上四種綜合運用的對位手法)
後世的音樂理論家基本沿用了Fux的模式,但偶爾會對規則加以變通或修改。一個例子是路易吉·凱魯比尼.
====分類對位法總則====
分類對位法適用於除羅克里安以外的所有調式(伊奧利亞調式、多利亞調式, 弗裡吉亞調式, 利底安調式, 米索利底安調式和愛奧利亞調式). 以下規則適用於所有型別的對位創作。對於創作中的每個聲部而言,必須遵守如下規則:
對所有型別的對位,以下規則適用於不同聲部的組織:
#必須以完全協和音開始。
#以低音聲部為判斷聲響的基準。
#不得出現聲部交叉
#不得出現聲部超越
#不得出現平行五度
#不得出現平行八度
#不得出現高音聲部跳進的隱伏五度
#不得出現高音聲部跳進的隱伏八度
#平行三度不得連續出現四次或四次以上
#平行六度不得連續出現四次或四次以上
=====第一對位=====
以1個全音符對1個全音符
=====第二對位=====
以2個2分音符對1個全音符
=====第三對位=====
以3~6個分音符對1個全音符,其中比較常見的是以4個四分音符對1個全音符。
=====第四對位=====
以2分音符的切分節奏對1個全音符
=====第五對位(華彩對位)=====
採取混合節奏與 1個全音符相對
====派生對位 Contrapuntal derivations====
====非協和對位====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書籍
*
== 參見 ==
* 和聲
== 外部連結 ==
Category:音樂理論 |
賦格 | 賦格是複音音樂的一種固定的創作形式,它不是一種曲式。
賦格的主要特點是相互模仿的聲部以不同的音高,在不同的時間相繼進入,按照對位法組織在一起。
== 歷史 ==
賦格(,,,)一詞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般認為是來自於拉丁語,原意是“追逐”和“飛翔”。賦格建立在模仿的對位基礎上,從16世紀的經文歌和器樂裡切爾卡中演變而成,一直到17世紀巴赫時代才達到頂峰。
== 樂曲結構 ==
賦格的主要結構是首先在一個聲部上出現一個主題片段(Subject),然後在其他的聲部上模仿這個片段(Subject),這時演奏主題的聲部演奏與新的聲部相對應的樂句,形成各個聲部相互問答追逐的效果。
賦格通常沒有引子。賦格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呈示部,中間部(Modulatory Section)和再現部。各個聲部在呈現部中用主調和屬調將主題一一呈現一遍,然後各自展開成為不同的插部,最後在再現部裡回到原來的主題上。
在賦格開始的地方,第一個聲部進入時出現的短的旋律或樂句稱為賦格主題,賦格主題不同於奏鳴曲式以及其他曲式的主題,賦格主題是短小的一句旋律,僅僅具有簡單的線條,而不是像其他的主題那樣可以有完整的和聲。
第二個聲部通常在高一個五度或者低一個四度的地方進入,即在屬調上重復主題,稱為答題(Answer);同時剛才的第一個聲部演奏對位的旋律性伴奏聲部,稱為對題,對題也可以不出現,而僅有相對簡單的伴奏。答題若完全相同地模仿主題,稱為純正答題(Real Answer);若否,則稱為守調答題(Tonal Answer)。對題在賦格曲的進行中再次出現時保持不變者稱為固定對題,伴隨主題或答題的旋律經常改變者稱為自由對題。
第三個聲部進入,通常回到主調,即比第一個聲部高或低八度,同時第二個聲部繼續演奏對題,第一個聲部則相對自由。
主題,對題如此在主調和屬調上迴圈。
下面是一首典型的四聲部賦格的聲部由高到低的圖示:
高音
答題 - 對題 - 自由的素材 (聲部II) \
相差五度
主題 - 對題 - 自由的素材 (聲部I) /
答題 -對題 (聲部IV) \
相差八度
主題 - 對題 (聲部III) /
低音
待所有的聲部呈示完畢之後,賦格的呈示部結束。
賦格曲的發展手法主要是主題進入的呈示部分和由其他素材構成的插句交替出現。
除了上述的觀點,賦格的結構也可以看作類似於類似於奏鳴曲式,有前後兩次呈示主題的呈示部和再現部,其間有發展,但是不同的是,賦格的發展比較短,一般僅僅為插句和主題的自由進入。插句是從主題發展出的其他的旋律,作為連線性的過渡,而賦格的再現部與呈示部使用相同的主題和對題,但是形成對位的手法經常有著很大的區別,這使得賦格的再現部分往往成為情感的高潮所在。
賦格當中也經常出現多個插句(Episode,也叫做間插段),每一次出現插句都引出主題的再一次相繼進入(有時稱為中間部),可能在不同的調上,不同的方式,這樣的賦格就難以歸入類似奏鳴曲的三段體,而應視為是前述的主題進入的呈示部分和由其他素材構成的插句交替出現。中間部開始時主題常在主調的關係調上進入,以與呈示部中的主題形成調式色彩的對比,其後可轉入其他近系調。
賦格主題進入的形式可以比較自由,使用擴大、縮小、倒影、裂解等手法,主題也可以不完全地進入,作小的改動等等。而插句則起到連線的作用,保證和促進賦格的連貫流暢,插句的選擇和主題進入的方式,都是衡量賦格的重要標準。
賦格的主題再現有時使用叫做密接合應(Stretto)的技巧,就是每一個聲部進入的時候並不等待前一個聲部完全結束,而出現同一個主題在多個聲部上以一定的時間和音高差距疊置的現象,好像主題被自身從中間切入,這裡由於大大增加的緊張感,往往就是賦格的高潮。
以下簡單整理:
*呈示部:是賦格曲的開始部分,有一個主題和一個對應的答題,互相對題伴隨著依次在各聲部進行陳述;
*間插段:在主題展開以前插入的部分段落;
*中間部:對呈示部的主題以各種變形方式展開,進一步地豐富所要表達的內容;
*再現部和尾聲:結束部分。
== 分類 ==
賦格通常按照聲部的數目命名,兩個聲部的就稱為二聲部賦格,三個的稱為三聲部賦格,五個的就是五聲部賦格。賦格具體的聲部數量不定,少的只有兩個聲部,多的可以有七,八個甚至更多,一般情況下賦格有三個或四個聲部。
另一種常見的分類是主題的數目,單一主題的就稱為單賦格或單主題賦格。有兩個主題的稱為雙主題賦格,可以兩個主題作為賦格的主題和對題同時進入,也可以兩個主題分別呈示和發展,然後在再現的時候同時出現形成對位。依此類推,三個主題的賦格就稱為三主題賦格,如此等等。但實際上,四主題賦格已經非常罕見了。
根據所使用的對位技法不同,還可以分為嚴格賦格曲和自由賦格曲。
賦格可以單獨成曲,即賦格曲,也可以作為套曲的段落出現,還可以和前奏曲 (包括前奏曲,展技曲,帕薩卡牙等等) 一起,組成前奏曲與賦格的形式。
在大型樂曲當中,常常有賦格段出現,即有著賦格呈示部同樣的主題在各個聲部上不同音高和時間的相繼的進入,但是不一定有插句和完整的發展和再現。賦格段常常作為主調音樂中奏鳴曲式的發展部,對奏鳴曲的主部和副部主題加以賦格手法的發展,而在賦格段的結尾回到原樂曲的主調風格。
另外有小賦格(fughetta),指那些發展較少,主題重複進入比較簡單的賦格。
==參見 ==
* 裡切爾卡
== 參考來源==
== 外部連結 ==
* (Adobe Flash)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 二十四個前奏曲與賦格 (BWV 846-869)
Category:樂曲形式 |
音名 | 音名就是音高的名稱,即C、D、E、F、G、A、B。音名和音高的關係是絕對的;與音名相對的唱名則不同,唱名和音高的關係一般是相對的。每高或低八度音高的音名是一樣;而唱名就算是不同的音高,也可以一樣。
==西洋古典音樂==
西方音樂中,對一個八度中的七個音高設有名稱,表示該音的絕對音高,每高或低八度則重複這七個音名。而加上變音記號(♯、、♭、)則表示改變音高。
西洋音樂的音名在各語言中稍有不同。英語從下至上使用A至G,中文地區則沿用這叫法,德語以H代替B。義大利語和法語則基於《聖約翰讚美詩》(Ut Queant Laxis)的歌詞,從下至上稱為Ut、Re、Mi、Fa、Sol、La(對應的英語音名為C、D、E、F、G、A),義大利語再把Ut改作Do,La之後又加上Si(英語音名為B),而俄語則照義大利語的準則。日語中是使用伊呂波從下至上稱為(對應的英語音名為C、D、E、F、G、A、B)。
而變音記號,中文在音名前加上「升」、「降」、「重升」、「重降」;英語、義大利語、法語在音名後加上♯、、♭、;德語基本上是加上-is、-isis、-es、-eses的語尾,但降E用“es”、降A用“as”、降H用“B”;日語則是在在音名前加上「」、「」、「」、「」。
語言 音名 音名 音名 音名 音名 音名 音名
英語 C D E F G A B
德語 C D E F G A H
義大利語 Do Re Mi Fa Sol La Si
法語 Ut/Do Ré Mi Fa Sol La Si
俄語 До Ре Ми Фа Соль Ля Си
日語
===八度===
需要區別不同八度的音高時,則會在音名後加上數字,中央C是c1,高八度是c2,低八度是c 。德語中的中央C是c1,高八度是c2,低八度是c,再低八度是大階C,更低八度是C1。而日語則基於德語,中央C是,高八度是,低八度是,再低八度是平假名,更低八度是。
==東亞傳統音樂==
東亞稱音高的名稱為律名。
中國在一個八度中的所有十二個半音都設有名稱,則十二律。基準音是黃鐘,然後每半音上升,則是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仲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高黃鐘八度的音又稱為清黃鍾。而基準音黃鐘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音高,現在等同西方的C。
黃鐘 大呂 太簇 夾鐘 姑洗 仲呂 蕤賓 林鐘 夷則 南呂 無射 應鐘 清黃鍾
C C# D D# E F F# G G# A A# B C'
日本雅樂則稱D為,然後每半音上升,則是、、、、、、、、、、。
壹越 斷金 平調 勝絶 下無 雙調 鳧鐘 黃鐘 鸞鏡 盤涉 神仙 上無
D D# E F F# G G# A A# B C C#
而不同樂器又會有不同叫法,如三味線稱為一本至十二本。
==參見==
*唱名
==參考資料==
#Eric Taylor, The AB Guide to Music Theory PART I, the Associates Board of the Royal Schools of Music(Publishing) Ltd, 1989, Chapter 2: Introduction to Pitch, 2/1 Pitch names and notation (P.7-12), ISBN 1-85472-446-0
#音名 / 唱名
#《史記》中記載的「律數」
#
Category:音樂理論 |
調 | 由符合基本音階的音程結構所構成的音列的音高位置,就叫作調。
調的命名建立在主音的基礎上,如由7個自然音級從C開始按順序排列的是就C調,將C調移高一個純五度就是以G為主音的G調。將C調移低一個純五度就是以F為主音的F調。
不同的調一般用樂譜開頭譜號後標明的調號來區別,不同的調運用到音樂作品中的具體形式就是各種調式。
另有定義為:幾個音按照一定的關係組成一個體系,並以某個音(主音)為中心,這個體系就叫調式。主要分為“大調式”和“小調式”。
*主音:調式中最穩定的音,即調式中第I級音。
*屬音:調式的第V級音。
*下屬音:調式中第IV級音。
*導音:調式中第VII級音。
7個音總共可以組成七種調式,例如以C大調的音為例:
Ionian(伊奧尼亞調式)
也稱為自然大調,自然大調的 I 級音階,由 C 大調的 C 進行到高八度的 C,構成音分別為:1 2 3 4 5 6 7 1(此構成音要以該音作為主音時的大調的音為準,例如當我們以E♭(降E)做為主音時,1指的就是E♭,2指的是F,3指的是G,而♭3指的則是G♭,4指的是A♭,♯4指的則是A,依此類推)
Dorian(多利亞調式)
自然大調的 II 級音階,由 C 大調的 D 進行到高八度的 D,構成音分別為:1 2 ♭3 4 5 6 ♭7 1
Phrygian(弗裡幾亞調式)
自然大調的 III 級音階,由 C 大調的 E 進行到高八度的 E,構成音分別為:1 ♭2 ♭3 4 5 ♭6 ♭7 1
Lydian(利底亞調式)
自然大調的 IV 級音階,由 C 大調的 F 進行到高八度的 F,構成音分別為:1 2 3 ♯4 5 6 7 1
Mixo-lydian(混合利底亞調式)
自然大調的 V 級音階,由 C 大調的 G 進行到高八度的 G,構成音分別為:1 2 3 4 5 6 ♭7 1
Aeolian(愛奧利亞調式)
也稱為自然小調,自然大調的 VI 級音階,由 C 大調的 A 進行到高八度的 A,構成音分別為:1 2 ♭3 4 5 ♭6 ♭7 1
Locrian(洛可里亞調式)
自然大調的 VII 級音階,由 C 大調的 B 進行到高八度的 B,構成音分別為:1 ♭2 ♭3 4 ♭5 ♭6 ♭7 1
大調式(即為Ionian調式):由七個音組成的一種調式,其中穩定音(I、III、V級)合起來組成一個大三和絃(主三和絃)。
小調式(即為Aeolian調式):由七個音組成的一種調式,其中穩定音(I、III、V級)合起來組成一個小三和絃(主三和絃)。
*一般來講,C,C♯/D♭,D,D♯/E♭,E,F,F♯/G♭,G,G♯/A♭,A,A♯/B♭,B中的任何一個音都包括了兩個調:一個同名的大調以及這個大調的平行小調。(實際上包括了七個調,只是另外五個調比較不常用而已,尤其是Locrian,它幾乎只是理論上存在的一種調)
除此之外一個調中還能包括其他一些不常用的調式。比如中世紀歐洲的中古調式,以及其他各國的民族調式,如中國的傳統五聲調式。
== 調的五度迴圈 ==
G調就是以G為主音,根據音程結構推算出G調的音階結構是:G,A,B,C,D,E,♯F
也就是等於將C調的每一個音(C,D,E,F,G,A,B )都提高純五度的結果。這樣的迴圈叫做調的五度迴圈。即:
*從C調往上——G調——D調——A調——E調——B調——♯F調——♯C調,每產生一個新的調,調號中就增加一個升號(見變音記號)。
*從C調往下——F調——♭B調——♭E調——♭A調——♭D調——♭G調——♭C調,每產生一個新的調,調號中就增加一個降號(見變音記號)。
主音上方的純5度音,是調式音階級數中的屬音,因此將原調移高純五度產生的新調稱為原調的屬調。主音下方的純5度音,是調式音階級數中的下屬音,因此將原調移低純五度產生的新調稱為原調的下屬調。屬調和下屬調的使用是音樂創作中調性使用的最基本的手法。
== 常用七大(小)調 ==
常用七大調是指調號不超過三個升降號(包括無升降號)的七個大調,包括C大調、G大調、F大調、D大調、降B大調、A大調、降E大調。
常用七小調是常用七大調的關係小調,包括a小調、e小調、d小調、b小調、g小調、升f小調、c小調。
== 升種調和降種調 ==
除了按自然音級排列的C調外,其他的調分為升種調和降種調兩種。升種調就是包含了升音級的調;而降種調則是包含了降音級的調。
*升種調及其調號
** G調:升F
** D調:升F、升C
** A調:升F、升C、升G
** E調:升F、升C、升G、升D
** B調:升F、升C、升G、升D、升A
**升F調:升F、升C、升G、升D、升A、升E
**升C調:升F、升C、升G、升D、升A、升E、升B
*降種調及其調號
** F調:降B
**降B調:降B、降E
**降E調:降B、降E、降A
**降A調:降B、降E、降A、降D
**降D調:降B、降E、降A、降D、降G
**降G調:降B、降E、降A、降D、降G、降C
**降C調:降B、降E、降A、降D、降G、降C、降F
== 調號 ==
用來區別不同的調的就是調號,即將樂譜中出現的構成某一調的變音記號記在樂譜的開頭位置,從而省略樂譜中的這些變音記號。減低了樂譜的複雜程度,更易閲讀
同時,升降記號的位置亦有規定:順序如上所示,而
*升F記於高音譜號第五線、低音譜號第四線
*升C記於高音譜號第三間、低音譜號第二間
*升G記於高音譜號上一間、低音譜號第四間
*升D記於高音譜號第四線、低音譜號第三線
*升A記於高音譜號第二間、低音譜號第一間
*升E記於高音譜號第四間、低音譜號第三間
*升B記於高音譜號第三線、低音譜號第二線
*降B記於高音譜號第三線、低音譜號第二線
*降E記於高音譜號第四間、低音譜號第三間
*降A記於高音譜號第二間、低音譜號第一間
*降D記於高音譜號第四線、低音譜號第三線
*降G記於高音譜號第二線、低音譜號第一線
*降C記於高音譜號第三間、低音譜號第二間
*降F記於高音譜號第一間、低音譜號下一間
=== 移調 ===
當演唱聲樂作品和演奏管樂器的時候,就會遇到移調的問題。見移調樂器。
== 參考文獻 ==
Category:音樂理論
|
基本音級 | 基本音級即C,D,E,F,G,A,B七個音。
基本音級的音程關係是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
== 參考來源 ==
Category:音樂理論
Category:音級 |
外來語 | 外來語,又稱為外來詞、借用語、借詞(loanword),是一種語言從別的語言借來的辭彙。一般情況下,外來詞不包括意譯詞,僅指那些連音帶義吸收的詞彙。
== 外來詞術語的變遷 ==
現代以前,漢語曾使用過“譯語”“譯名”“譯詞”“外國語”等詞來指稱外來詞。
“譯語”唐代首先開始使用,指經過翻譯的語詞。至明清兩代即開始用“譯語”來命名譯館(會同館、四夷館)所編撰之“華夷譯語”。同時還有使用至今的“譯名”,但含義籠統,既可指意譯詞也可指音譯詞。隨著“詞”的概念和名稱在漢語中出現並固定下來,也開始出現“譯詞”一名。“外國語”則是通俗說法,並非正式的術語。
=== 外來語 ===
近代作為正式的科學術語是從「外來語」開始的。「外來語」一詞是20世紀初(1902年)從日語借入的,一直到1950年代初,主要限於指完全或部分音譯的詞,此外還增指從日語借入的漢字詞。現在「外來語」主要在日語學界及臺灣的語言學家,以及在討論外來詞範圍的問題時使用,而「外來詞」主要由中國大陸學者使用。
=== 外來詞術語的英漢對照 ===
loan word——指採用直接引用、音譯或仿譯等手段從另一種語言(包括方言)引進的詞。該詞是德語Lehnwort的英語仿譯詞,翻譯為“藉詞”或“借用詞”。日語至今仍用外來語對應。
alien word——主要指直接來自另一種語言的詞,一般不包含意譯或仿譯。直譯為“外國詞”。
foreign word——指從外國語中進來的詞,相當於“外國語”。日語“外國語”一詞即由此翻譯而來,但以後又以loan word來對應。
calque/loan translation——指按照外來語詞的語素構成的逐一意譯的詞語。一般翻譯為“仿譯”、“借譯”、“仿造”。
== 漢語外來語 ==
=== 歷史 ===
* 公元二世紀,佛經初次透過西域龜茲語(吐火羅語)翻譯成漢語,這時的外來語包括沙門、沙彌、波逸提、出家、外道等。
* 隋唐時期第二次大規模從梵文佛經翻譯成漢語,引入大批佛教、地理外來語:信度河、五印度、摩揭陀、縛喝、銳秣陀、胡寔健、呾剌健、揭職、梵衍那、閻浮提;伽藍、無著菩薩、窣堵波、舍利、迦膩色迦、涅盤、世親、卑缽羅樹、剎那等。
* 宋朝與南洋、西洋各國通商,引入第三波來自阿拉伯語的外來語如三佛齊、單馬令、凌牙斯加、佛羅安、新拖、監篦、蘭無裡、細蘭、蘇吉丹、南毗、 胡茶辣、麻囉華、南尼華囉、麻嘉、層拔、甕蠻國、白達、忽廝離、木蘭皮、斯伽裡野等。
** 乳香、沒藥、阿拉、琉璃、蘇合香、蘆薈、木香、檳榔、菠羅、榴槤、芒果。
* 明朝西方耶穌會士來華,引入第四波外來語:如亞細亞(亞洲)、印地亞(印度)、歐羅巴(歐洲)、義大利、拂郎機、亞非利加(非洲)、亞美利加(美洲)等
* 晚清至今:由於學習世界各國的文化和科學技術,不少外來語大量湧入,至今仍在增長中。
=== 翻譯方法 ===
漢語的外來詞的形式有音譯、義譯、音譯加表意性質、音義兼譯、直接借用、轉譯等形式。
* 音譯:直接按照原語言辭彙的發音轉換成漢語辭彙。像漢語翻譯規則規定對於傳統上非漢字國家的地理名稱、人名按音譯直接翻譯:
** 來自東南亞、南亞、西亞語言等直譯詞彙: 吐火羅、摩揭陀、健馱邏國、真臘、蒲甘、三佛齊、新拖、細蘭、古裡、大食、麻嘉、層拔、甕蠻、麻嘉、白達、木蘭皮、斯伽裡野、默伽獵、渤泥、滿者伯夷、馬六甲等。
** 佛、佛陀、南無、剎那、蜜、乳香、沒藥、阿拉、琉璃、蘇合香、蘆薈、木香、檳榔、波羅、榴槤、芒果等。
** 蘇打、瓦斯等。
** 如斯里蘭卡(Sri Lanka)、紐約(New York)、阿皮亞 (Apia)、史達林()、馬達 (Motor) 、沙發(Sofa)等。在棒球術語中的紅不讓,直接音譯全壘打Home Run而來。
* 音譯加意譯(意譯部分屬於外語對應詞的一部分):康橋、馬克思主義(Marxism)……
** 地名中的東西南北大小新舊等部分,各種語言普遍採取意譯,漢語亦然:南印度(South India)、西太平洋、-{新}-西蘭(New Zealand,臺灣及港澳翻譯為「紐-{}-西蘭」,是單純音譯)
* 音譯加漢語部分,加入部分多表示該詞類屬:占城(“佔”為音譯,“城”為漢語加入部分)、芭蕾舞、啤酒、波羅毬(來自波斯語polo),“卡片”(card),馬鮫魚,摩托車,紅毛丹……
* 音譯(兼顧漢語意思):幽浮(UFO)、駭客(hacker)、基因(gene)……(參考:)
* 音譯(取對應外語中某個部分音譯,化學中多見):如鋇、釩、鐳、鑭、鈾、氟、氡、氦、氘……
* 選取古漢語已有漢字音譯或新造形聲字音譯:如鴯鶓、𪄳鷎、鶆䴈、㺢㹢狓等等
* 直接漢字譯入:對傳統上使用漢字國家,按照該詞漢字寫法直接引入,但讀音用漢語讀音,而非譯入語讀音。多見於日語外來詞:經濟、科學、共產主義等
** 日語外來語多為直接漢字譯入 (見和製漢語),但也有少數音譯詞,如榻榻米(たたみ)、甜不辣(てんぷら)等
* 仿譯(將譯入語的詞彙逐詞譯為漢語詞彙,語序多保持不變):如熱狗(hot dog)、黑板(black board)等
* 意譯(概念來自外語,用漢語詞彙創造新詞):電腦(computer)、網際網路(Internet, 網際網路是意譯,因特網是音譯加意譯)等
* 直接使用:按照原語言語法規則直接借用外來詞彙和文字,如香港常用的張sir(張先生)、你好Happy、OK、演藝界常說的辭彙NG等等形式。
=== 漢語的外來語列表 ===
==== 來自英語 ====
本表只列入非專有名詞。人名、地名、商標、商品名等專有名詞絕大多數都是音譯詞,數量巨大,不列入。
* 食物:吐司(toast)、三明治(sandwich)、披薩(義大利語:)、巧克力(Chocolate)、咖啡(coffee)、可樂(cola)、芝士(cheese)
* 交通:摩托車(Motorcycle)、巴士(bus)、速可達(scooter)。
* 服裝:迷你裙(miniskirt)的「迷你」、比基尼(bikini)、T恤(T-shirt)
* 數學:拓撲(topology)、邏輯(logic)、趴/巴仙(percent,經日語引入縮略)
* 物理:夸克(quark)
* 化學:大多數化學元素、有機物等,如鈾(uranium)、嘧啶(pyrimidine)
* 生物學:基因(gene)
* 地球科學:克拉通(craton)、喀斯特地貌(Karst)
** 很多地質年代名稱是從英語經由日語引入漢語的,如:寒武紀(Cambrian)
* 醫學:淋巴(lymph)、休克(shock)、 維他命(vitamin)
* 機械:泵(pump)、閥(valve)、法蘭(flange)
* 藝術:蒙太奇(法語:Montage)、馬賽克(Mosaic)
* 音樂:麥克風(microphone)、色士風(saxophone)、吉他(guitar)、咪(mic)
* 軍事:坦克(tank)、聲納(sonar)
* 運動:馬拉松(marathon)、高爾夫球(golf)、保齡球(bowling)
* 單位:米(metre)、盎司(ounce)、磅(pound)、噸(ton)
* 網路用語:哈囉(hello)、嗨(hi)、十卜(support)、黑特(hate)
* 其他:卡(card)、杯葛(boycott)、幽浮(UFO)、爹地(daddy)、媽咪(mummy)、駭客(hacker)、掰掰(bye bye,問候語)、圖騰(totem)、霸凌(bully)、高空彈跳(bungee)、呼啦圈(hula hoop)、酷兒(queer)、桑拿(sauna)
==== 來自日語 ====
現代中文有大量的日語借詞。
*日本人自造的漢字詞:
壽司、方針、政策、商業、幹部、健康、社會主義、取締、引渡、樣、手續、具體的、目的、義務、當事者、強制執行、場合、打消、動員令、無某某之必要(…の必要がない)、代價、債權人、債務人、原素、要素、偶素、常素、損害賠償、法人、重婚罪、文憑、盲從、排外、公敵、旨趣、派出所、憲兵、檢察官、水體
*以下詞彙為漢語原有詞彙,日本人用其對譯外語詞彙,賦予新含義,此後又傳回中國,這種過程被稱作“藉詞回收”:
**經濟:《晉書·殷浩傳》:「足下沉識淹長,思綜通練,起而明之,足以經濟。」
**共和:共和行政。
**權利:《荀子·勸學》:「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為美也……是故權利不能傾也,群眾不能移也。」
**政治:《書·畢命》:「道洽政治,澤潤生命。」
**組織:《呂氏春秋·先己》「《詩》曰:‘執轡如組’」漢·高誘注:「組讀組織之組。夫組織之匠,成文於手,猶良御執轡於手而調馬口,以致萬裡也。」
**衛生:《莊子·庚桑楚》:「老子曰:‘衛生之經,能抱一乎?’」郭象注:「防衛其生,令合道也。」
**警察:唐玄奘《大唐西域記·藍摩國》:「野象群行,採花以散,冥力警察,初無間替。」古義警戒監察,與今義沒有關聯,此義是日本人自造。(中文裡警察是個人或集體,日語裡警察是機構,而警察官作為個人或集體)
*以下詞語的意義皆是古已有之,並非日本人賦予的新意義,因此不算從日語引入的外來語,但這些詞彙常被誤認為是日語傳入的:
**革命:湯武革命、神龍革命,古義與今義幾無差別。
**所為:《易·繫辭上》:「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晉·陸機《吊魏武帝文》序:「諸舍中無所為,學作履組賣也。」
**政府:《資治通鑑·唐宣宗大中二年》:「前鳳翔節度使石雄詣政府自陳黑山、烏嶺之功,求一鎮以終老。」
**紀律:《左傳·桓公二年》:「百官於是乎戒懼而不敢易紀律。」
**宗旨:《北齊書·儒林傳·孫靈暉》:「靈暉年七歲,便好學,日誦數千言,唯尋討惠蔚手錄章疏,不求師友。《三禮》及三《傳》,皆通宗旨。」
**封建陳心慧譯、岡田英弘著《世界史的誕生》:「日本將西洋史的誤譯為封建制,這是因為西洋史學者不具有中國史的知識,而東洋史學者也不具有歐洲史的知識,雙方沒有相互糾正錯誤的能力。……日本的西洋史將誤譯為封建制的結果,影響了日本的東洋史,讓人有一種在西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中國就已經實行的錯誤印象。」,頁210-211。日知在《“封建主義”問題(論feudlism百年來的誤譯)》一文中說嚴復是最早把“feudlism”翻譯為“封建”的(載《世界歷史》1991年第6期),黃仁宇在《大歷史》自序的注中,則說是日本人首先把feudlism翻譯成“封建”。外來詞詞典記述來自日本的外來詞中確實列有“封建”一詞。日本何時以“封建”對譯“feudalism”,尚待查考,但1903年初馬君武在《社會主義與進化論比較》一文中即提到“歐洲封建分立之制”,這裡的“封建”顯然是“feudalism”的對譯,可能是沿用了日本的譯文。這時《社會通詮》還沒有出版。所以不能排除嚴復採取日本譯名的可能性。:柳宗元《封建論》,中國之“封建”一詞與英文之feudalism有相同之處,此義非日本人自造。
**契約:《魏書·鹿悆傳》:「契約既固,未旬,綜果降。」
==== 來自俄語 ====
現代中文有大量的俄語借詞。1984年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漢語外來詞詞典》(劉正琰)列出398個、共32類。其中音譯詞208個,佔52%。
*政治詞彙:蘇維埃、布林什維克、孟什維克、託派、布林什維主義、客裡空、沙皇、克里姆林宮、塔斯社、東干人、馬赫主義、斯達漢諾夫工作者、蘇俄、俄蘇、蘇式、崩得、杜馬、契卡、克格勃
*文學詞彙:馬尼洛夫精神、奧勃洛摩夫性格、巴拉萊金之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波特魯什卡
*經濟詞彙:盧布、戈比、
*技術詞彙:康拜因、嘎斯(指煤氣)、拖拉機
*餐飲詞彙:伏特加、克瓦斯、馬林果、馬合煙、蘇泊湯、列巴、羅宋湯
*衣飾詞彙:布拉吉、羅宋帽
*計量詞彙:普特
*軍事詞彙:喀秋莎、米格飛機、格魯烏、總政治部
*娛樂詞彙:巴揚
更廣義的“俄源詞”是指徐來娣:《漢俄語言接觸研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受俄語原詞影響而在漢語中產生的、造詞依據俄語原詞的某個要素的漢語新詞,如“紅軍”、“白色恐怖”、少先隊、共青團、勞模、聯共、白匪、白軍、白區、蘇區、外語角、文學角、圖書角、黑板報、少年宮、文化宮、藝術宮、民族宮、工人文化宮、國民經濟五年計劃。
== 其他語言中的外來語 ==
=== 日語 ===
室町時代之前,日語幾乎全部外來語都來自中古漢語,此等漢字詞日語稱為「漢語」。此外,日本漢字讀法有分訓讀(同義固有詞發音)和音讀(源於漢語的發音)兩種。
在明治維新初期,日本翻譯外國書籍時也使用漢文(如《演繹》)。但由於二戰後日本在文化上急速西化,且僅用漢字翻譯也有不便的情況(短詞如“民主”沒有問題,但長起來像“個人計算機”就不太好唸),故使用片假名翻譯的外來語飛速增長,特別是進入資訊時代之後。
片假名詞的濫用有時會造成理解的困難,因此國立國語研究所的外來語研究會也提議將一部分片假名詞換為漢字詞。另外片假名有時也直接造成使用的不便,如(罷工)和(棒球中的好球)、以及(玻璃)和(玻璃杯)等,兩者分別出自英文單字 和 ,但意義有異。
日語的“外來語”大部分來自英語,一小部分來自法語、荷蘭語、德語等。早年日本鎖國時期,江戶幕府只跟來自荷蘭、葡萄牙等地的少數商人和傳教士來往,而日語中借用荷語和葡語的詞彙為早期的西化外來語之一;後來在明治維新時期,法語和德語的外來語跟著傳入日本;之後日本在二戰戰敗後,隨著駐日美軍和美國文化的傳入,英語外來詞逐漸變成日本外來語的大宗。例如:一字為英文中的念法,但它的意思是足球員(11個人)。
此外,若遇到過為冗長的西式或和製外來語時,通常會縮減到四個音拍,如“”(個人電腦)就經常被縮減為“”。
=== 朝鮮語/韓語 ===
諺文同日語假名一樣,皆屬於表音文字,故韓文外來語(尤其是大韓民國所使用的大韓民國標準語)跟日語一樣以諺文讀音直譯。“外來語”大部分來自英語。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所使用的文化語,由於較少受到外國文化影響,故外來語的數目較少,且多數外來語來自俄語。
=== 越南語 ===
越南語的外來語主要來自近現代的法語、英語詞彙(由於越南曾經是法國的殖民地,來自法語的詞彙尤其多),也有少量來自本國少數民族語言或其他語言的。
=== 英語 ===
英語中來自漢語的外來語,除了以威妥瑪拼音、漢語拼音或通用拼音直譯的標準官話外來語以外,還有部分的中文外來詞彙以閩南語、粵語等其他語言音譯所產生。
下表主要為非專有名詞;專有名詞數量龐大且多為單純音譯詞,故不列入。
英語 原詞
Confucius 孔夫子
Mencius 孟子
Taoism 道教
silk 絲綢
tea 茶(“茶”的閩南語發音,白話字、臺羅:tê)
sampan 舢板
tofu 音譯自日語漢字詞「豆腐()」
rickshaw 音譯自日語“人力車”(力車)
chop suey 雜碎(粵語拼音:zaap6 seoi3)
dimsum 點心(粵語拼音:dim2 sam1)
yin yang 陰陽
fengshui 風水
kungfu 功夫
Gongfu tea 工夫茶
Kaolinite 高嶺土
ketchup 茄汁(可能)
cheongsam 旗袍(長衫)
oolong tea 烏龍茶
erhu 二胡
lychee 荔枝
longan 龍眼
soy 大豆,音譯自日語“醬油”(しょうゆ)
=== 法語 ===
歷史上,英語長期受法語影響,可是,最近幾十年,英語也在影響法語,比如,現在法國人會說 (停車場)、(足球)、(週末)等等。另外在加拿大、比利時與部份前法屬殖民地所使用的法語,也有借用其他語言轉譯的詞彙;如比利時所使用的法語有來自荷蘭文的詞彙,而加拿大魁北克所使用的法語有來自英文的詞彙,其他地區亦同。
=== 俄語 ===
早期俄語有部分來自其他語言的音譯詞彙,另外同樣使用西里爾字母的保加利亞語、塞爾維亞語、馬其頓語、蒙古語、哈薩克語、塔吉克語、白俄羅斯語、吉爾吉斯語以及烏克蘭語等語言也沿用各國的西里爾字母譯音產生外來語。
俄語 中文原詞
中國(古以「契丹」來稱呼中國)
孔夫子
茶
絲綢
揚子江(即「長江」)
高嶺土
豆腐
颱風
珍珠
== 參見 ==
* 借譯
* 同源詞
* 語言接觸
* 漢字詞
* 漢越詞
* :Category:日語外來語
== 參考資料 ==
== 參考文獻 ==
* Betz, Werner (1949): Deutsch und Lateinisch: Die Lehnbildungen der althochdeutschen Benediktinerregel. Bonn: Bouvier.
* Betz, Werner (1959): “Lehnwörter und Lehnprägungen im Vor- und Frühdeutschen”. In: Maurer, Friedrich / Stroh, Friedrich (eds.): Deutsche Wortgeschichte. 2nd ed. Berlin: Schmidt, vol. 1, 127–147.
* Cannon, Garland (1999): “Problems in studying loans”, Proceedings of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Berkeley Linguistics Society 25, 326–336.
* Duckworth, David (1977): “Zur terminologischen und systematischen Grundlage der Forschung auf dem Gebiet der englisch-deutschen Interferenz: Kritische Übersicht und neuer Vorschlag”. In: Kolb, Herbert / Lauffer, Hartmut (eds.) (1977): Sprachliche Interferenz: Festschrift für Werner Betz zum 65. Geburtstag. Tübingen: Niemeyer, p. 36–56.
* Gneuss, Helmut (1955): Lehnbildungen und Lehnbedeutungen im Altenglischen. Berlin: Schmidt.
* Joachim Grzega (2003): “Borrowing as a Word-Finding Process in Cognitive Historical Onomasiology”, Onomasiology Online 4, 22–42.
* Grzega, Joachim (2004): Bezeichnungswandel: Wie, Warum, Wozu? Heidelberg: Winter.
* Haugen, Einar (1950): “The analysis of linguistic borrowing”. Language 26, 210–231.
* Haugen, Einar (1956): “Review of Gneuss 1955”. Language 32, 761–766.
* .
* Koch, Peter (2002): “Lexical Typology from a Cognitive and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In: Cruse, D. Alan et al. (eds.): Lexicology: An International on the Nature and Structure of Words and Vocabularies/Lexikologie: Ein internationales Handbuch zur Natur und Struktur von Wörtern und Wortschätzen. Berlin/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1142–1178.
* Oksaar, Els (1996): “The history of contact linguistics as a discipline”. In: Goebl, Hans et al. (eds.): Kontaktlinguistik/contact linguistics/linguistique de contact: ein internationales Handbuch zeitgenössischer Forschung/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research/manuel international des recherches contemporaines. Berlin/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1–12.
* Stanforth, Anthony W. (2002): “Effects of language contact on the vocabulary: an overview”. In: Cruse, D. Alan et al. (eds.) (2002): Lexikologie: ein internationales Handbuch zur Natur und Struktur von Wörtern und Wortschätzen/Lexicology: an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n the nature and structure of words and vocabularies. Berlin/New York: Walter de Gruyter, p. 805–813.
* Weinreich, Uriel (1953): Languages in contact: findings and problems. The Hague: Mouton.
* Zuckermann, Ghil’ad (2003), ‘‘Language Contact and Lexical Enrichment in Israeli Hebrew’’, Houndmills: Palgrave Macmillan.
* Bloom, Dan (2010): "What's That Pho?". French Loan Words in Vietnam Today; Taipei Times,
== 外部連結 ==
* World Loanword Database (WOLD)
* Discussion on how loan words exacerbate Future Shock (Streaming audio & mp3)
Category:外來語
Category:詞語
Category:文化同化 |
唐人街 | 唐人街(),又稱中國城、華、中華街,是指華人地區以外國家的城市裡華裔人士的聚居區。唐人街不限於某條街道,範圍可以擴大至一個社群,更貼切的叫法應該是唐人區、華人區。唐人街因歷史因素或特殊國情在東亞、東南亞、大洋洲和北美洲皆十分常見。唐人街最早在19世紀的美國和加拿大形成。當時,由於歧視性的土地法規嚴禁華人等有色人種介入土地買賣市場或僅準許華人在特定區域購買土地,從而形成了第一代華人移民的聚居區。唐人街之形成,乃因為早期華人移居海外,成為當地的少數族群,在面對新環境需要同舟共濟,便群居在一個地帶,故此多數唐人街是華僑歷史的一種見証。日本和韓國則稱唐人街為「中華街」,比如日本乃至亞洲最大的唐人街橫濱中華街。
==歷史==
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1673年納蘭性德《淥水亭雜識》:“日本,唐時始有人往彼,而居留者謂之『大唐街』,今且長十里矣。”
1872年,志剛在《初使泰西記》中有:「金山為各國貿易總匯之區,中國廣東人來此貿易者,不下數萬。行店房宇,悉租自洋人,因而外國人呼之為『唐人街』。建立會館六處。」1887年,王詠霓在《歸國日記》中也使用了“唐人街”:“金山為太平洋貿易總匯之區,華人來此者六七萬人,租屋設肆,洋人呼為唐人街。六會館之名曰三邑,曰陽和。”王詠霓的這句話與志剛的差不多。在這之前,王可能看過《初使泰西記》,因此,他在這裡沿用了志剛的“唐人街”。“唐人街”是粵人華僑自創的名稱。
1875年,張德彝在《歐美環遊記》中就稱唐人街為“唐人城”,張通英語,英語稱唐人街為Chinatown。其實,在這以前,張德彝更為直接,他將Chinatown直譯為“中國城”,如《航海述奇》(1866年):“抵安南國,即越南交趾國……再西北距四十餘裡,有“中國城”,因有數千華人在彼貿易,故名。”
1930年蔡運辰《旅俄日記》:“飯後再赴旅館,新章五時亦至,候餘甚久,公事畢,同遊中國城。城在莫斯科中心,女牆高底,完全華式,華人名之曰中國城。”今人李歐梵有一篇有關唐人街的隨筆,題目就叫《美國的“中國城”》(1975),文章說:“唐人街是老華僑的溫床、新華僑的聚會所。也是美國人眼裡的小中國。也許我們應該把唐人街的英文原名直譯過來,乾脆稱它為『中國城』(Chinatown),可能更恰當一點。”
在東南亞,由於移民的歷史比較早,因此語言和文化多與當地融合。另外華裔在當地大多經商、且族群意識很強,所以一般還掌控了當地的產業主導權,成為地位重要的少數族群。由於東南亞是華人早期移民的主要地區之一,大多都已融入當地社群,而並不居住生活於唐人街,因此著名的唐人街相對較少,但還是有一些知名的唐人街如茨廠街和牛車水。
在北美的唐人街經常可見餐館林立,而餐館、洗衣店和手藝店即早期華僑的主要營商行業。一些歷史較悠久的唐人街,皆位於大城的舊區,環境會較為擠迫,治安和種族歧視亦是某一些華埠要面對的問題。一些唐人街亦出現華人人口遷離、人口老化的現象。
== 西方的唐人街 ==
中國的第一艘直接交易船到達英國利物浦的碼頭交換諸如絲綢和棉花等的商品時,一個早期的中國飛地於1830年代在利物浦出現了。許多中國移民在晚1850年代到達了利物浦,成為了藍色漏斗航運公司的員工。這是一個貨物運輸公司,由阿爾弗雷德·霍特建立。這條商業航線建立了上海,香港和利物浦之間的緊密貿易聯絡,其中主要是利物浦進口絲綢,棉花和茶葉。
舊金山的唐人街是北美最大的唐人街之一,還是墨西哥以北最古老的唐人街。在1850年代到1900年代,它成為了早期中國移民進入美國的入口。這片地理區域的特殊之處在於城市政府與私營業主允許中國移民繼承財產以及在城內合法擁有房產。許多中國移民成為了大公司的勞動力。中國移民對於中太平洋公司建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其他早期移民成為了煤礦工人或獨立勘探者。這些獨立勘探者希望在1849年的淘金熱時大賺一筆。在19世紀中期,有許多中國人移民到美國北方。每當有一次大量移民,就有一個唐人街在美國北方出現。這些中國人移民到美洲西海岸,從聖地亞哥到維多利亞。
經濟機遇推動了更多唐人街在美國的建立。第一批唐人街在美國西方出現,例如加利福尼亞州,俄勒岡州,華盛頓州,愛達荷州,猶他州,科羅拉多州,和亞利桑那州。當洲際鐵路建立完成後,更多臨近鐵路的城鎮出現了唐人街,比如聖路易斯,芝加哥,辛辛那提,匹茲堡,比尤特。許多東海岸城市也出現了唐人街,比如紐約,波士頓,費城,普羅維登斯,和巴爾的摩。隨著解放宣言的透過,更多南方的州,比如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和喬治亞州開始僱傭中國移民作為勞動力。
唐人街的歷史不總是和平的,尤其是勞資糾紛出現的時候。低工資的中國工人在山區的唐人街大規模替代白種礦工。這引發了緊張的種族衝突,甚至導致了懷俄明州的羅克斯普林斯大屠殺。許多前沿的唐人街在美國種族歧視的影響下消亡了。1882年,排華法案透過。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提升了中國移民在美國的地位。在日本偷襲美國珍珠港之後,中國與美國成為了對抗日本的戰友,而美國人也希望在美國的中國移民加入到他們的戰線之中。中國移民有史以來第一次進入了美國主流社會。中國移民穿上了戰服,與美國士兵成為了戰友。由於前線缺乏勞動力,更多中國移民有了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羅斯福總統在1943年12月17日廢除了排華法案。這一舉動結束了長達60年的合法的種族主義和種族歧視。但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移民立刻被社會所接受。在排華法案被廢除與戰爭新娘法生效之後,中國文化開始滲入美國並被美國所同化。這個單民族的社群開始向一個充滿家庭和孩子的社群轉型。最終,中國移民可以合法地成為公民,擁有財產。
70年代後期,越南戰爭的華裔難民和流亡者在西方發達國家的唐人街的重建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結果是,許多唐人街已成為泛亞洲商務區和住宅區。相比之下,大多數過去的唐人街主要是來自中國東南的中國人的居住區。
近些年來,新出現的唐人街開始承擔歷史和旅遊中心的角色。很多新的唐人街,比如在紐約奧爾巴尼的唐人街,建立的目的是作為景點而不是飛地。這些唐人街試圖在高檔的環境下給人以“老唐人街”的感覺。在北卡羅來納羅利新建成的唐人街還將建設一個五星級的酒店,其主要目的是吸引遊客。
== 「後唐人街」時代 ==
隨著種族歧視的觀念消失,半世紀以來,各國政府紛紛開放參政權予華裔,使華人的地位在外國趨於公平,在西方國家新一代的華人移民和當地土生土長的華裔人士由於高科技、企管和專業背景,許多家庭甚至於有經濟能力在高階住宅區居住。北美以及澳洲很多大型都會區更已進入「後唐人街」時代,即唐人街外的華人人口和商業活動已遠超過原唐人街,而且華人人口和商業活動不再是聚集在某個社群,而是在市郊多個相鄰社群裡,散居在主流或其他少數族裔當中。「後唐人街」的例子包括美國加州洛杉磯地區的聖蓋博谷;舊金山灣區的矽谷;紐約皇后區的法拉盛;加拿大溫哥華地區的列治文市和本那比市;與及多倫多地區計程車嘉堡區、萬錦。在澳洲計有墨爾本的博士山、韋弗利谷;悉尼的車士活、寶活及好市圍市; 布里斯本的森尼班克。
== 部分唐人街位置 ==
=== 非洲 ===
在非洲,有三個規模相對較大、值得一提的唐人街,分別坐落在非洲的東部沿海國家: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和南非。
=== 美洲 ===
華人移民最早於19世紀中葉抵達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等美洲諸國,隨後華人移民聚集區變成了唐人街最早的雛形。現今最主要的幾個唐人街坐落在美國及加拿大東西兩岸大都市區,如紐約、舊金山、洛杉磯、域多利、溫哥華、多倫多等。
====美國====
美國華裔在紐約市的曼哈頓、法拉盛、布魯克林和它們的周邊區域佔有較高人口比例,其中曼哈頓下東城的華埠是東海岸歷史最悠久的華人聚居區,早在1850-1870年間就已經出現。由於下城的地價愈加高昂,後來美國的華人,尤其是偷渡或非法居留者因為收入低,只能遷往他處居住,因此形成了法拉盛華埠。在中西部,芝加哥的唐人街也出現很早。到1900年時,芝加哥的華人社團已經初具規模,而且在很長時間裡一直是中西部唯一的華人聚居區,直到1980年中國改革開放後出現的非法移民潮和2000年前後的留學熱才使得很多城市也出現了(新式)唐人街。美國西岸的舊金山作為一個重要太平洋港口城市,因為與中國僅相隔太平洋而且與東亞貿易關係密切,擁有西半球歷史最悠久的唐人街,其起源一般被認為是1850年代修建太平洋鐵路的華工在美國定居後形成的。華盛頓也有唐人街Bacon, Daniel: Walking the Barbary Coast Trail 2nd ed., page 50, Quicksilver Press, 1997Richards, Rand: Historic San Francisco, 2nd Ed., page 198, Heritage House Publishers, 2007Morris, Charles: San Francisco Calamity by Earthquake and Fire, pgs. 151-152,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2002。2000年後,由於華人移民出現高學歷化、精英化的趨勢,很多華人不滿足於市中心唐人街不佳的居住和出行條件而選擇住在郊區高檔社群,很多大城市的市郊也出現了新唐人街甚至華人城市,例如加州的蒙特雷公園、爾灣和聖何塞。這些新唐人街與老唐人街有很大的不同,老唐人街往往位於市中心,道路狹窄、綠化欠缺、住宅單元狹小老舊等問題,而郊區的新唐人街則與周邊區域融為一體,居住環境和質量更好,因此導致了新老移民群體的地域和文化上的分割。
====加拿大====
位於加拿大西岸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是華人移民最早入駐的省份,其省府維多利亞市的唐人街是加拿大歷史最悠久、全美州繼舊金山歷史第二悠久的唐人街。該省最大城市溫哥華的唐人街是加拿大面積最大的唐人街"Chinatown Vancouver Online". Vancouverchinatown.ca. Retrieved 2011-09-11.。同屬於溫哥華都市區的列治文市、本拿比市的華人密度也較高,據加拿大政府2011年人口普查,華人分別佔總人口的53%及33.9%,其中前者常被稱作“小香港”。
多倫多最大的唐人街大概範圍在市中心多倫多大學主校區偏西南的登打士街西(Dundas Street West)和士巴丹拿道(Spadina Aveneue) ,交匯處有兩個大型購物中心,唐人街的招牌都是中英雙語,是多倫多最繁忙的社群之一,附近華裔居民居住密度較高。
====拉丁美洲====
在拉丁美洲,最古老的唐人街坐落在墨西哥,其時間至少要追溯至十七世紀早期Mann, Charles C. (2012). 1493: Uncovering the New World Columbus Created. Random House Digital, Inc. p. 416. ISBN 978-0-307-27824-1. Retrieved 12 October 2012.。
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一些來自香港、澳門的移民紛紛落腳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唐人街有中國和拉丁美洲混血的最早移民和來自東亞的近期移民。大多數亞洲—拉丁美洲人有廣東或客家的血統。
對於拉丁美洲中國居民的後裔,其人數難以統計。
除墨西哥城唐人街之外,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和秘魯的首都利馬也有較著名的唐人街。
=== 亞洲 ===
唐人街在亞洲分佈很廣,並且擁有很大的人口密度。其居民往往是東亞和南亞的華僑和一些祖籍在中國南方,特別是福建、廣東、海南的華人。早在唐朝,就已經有唐人街在比如汶萊,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菲律賓,泰國,越南等這些國家生根發芽,它們在清朝有了較大的發展,並且在二十世紀的時候欣欣向榮。日本最大的唐人街是橫濱中華街,另有神戶南京町、長崎新地中華街。在西亞中東地區的唐人街,與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歐洲等相比,正在成為新的中國移民目的地。比如,在伊朗和杜拜新建的唐人街,與世界其他地方的飛地有著很大的區別。杜拜擁有華人地區以外世界上最大的中國風格的購物街。
===大洋洲===
墨爾本的唐人街坐落在墨爾本中心商務區和小柏克街東端中心。它從斯旺斯頓大街開始,一直到展覽大街。這個唐人街是在1851年,正處淘金熱時期,發展起來的,並且是澳大利亞歷史最悠久的。由於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摧毀了其唐人街,墨爾本的這個唐人街被認為是亞洲外最持久的。
悉尼的主要唐人街坐落在沙瑟大街。它從東部的中央車站一直延伸到西部的情人港,並且是澳洲最大的唐人街。
阿德萊德的唐人街是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建造的,並且在八十年代進行了翻新。它坐落在中央市場和中央車站附近。
此外,布里斯班和佩斯也有一定規模的唐人街。
=== 歐洲 ===
一些市區的唐人街坐落在歐洲各國家的首都和主要城市。在英格蘭的倫敦、伯明翰和曼徹斯特,都有規模較大的唐人街。德國漢堡唐人街遺址標示著在百年前的舊時代裡曾建有華人社群,此外德國境內並無較形規模者,近代僅在法蘭克福以及柏林的利希滕貝格、夏洛滕堡附近存在部分中國新移民的經濟活動。新中國移民現象也出現在比利時安特衛普以及英國卡迪夫,自2011年起,安普當局發現中國社群呈湧現的趨勢"China Town Antwerpen". Chinatown-antwerpen.be. Retrieved 2011-09-11.,卡迪夫的市參議會正在計劃對城中的中國人進行確認"What happened to cardiff china town? - Discussion Board". Britishchineseonline.com. 2005-10-05. Retrieved 2011-09-11.。
坐落於巴黎第十三區的唐人街是全歐洲規模最大的。很多越南人,特別是來自越南的避難華裔,都在巴黎的北面美麗城和里昂安家落戶。義大利的米蘭、羅馬和普拉託都有唐人街。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和海牙,也都有唐人街存在。
在英國,伯明翰,利物浦,倫敦,曼徹斯特和紐卡斯爾泰恩河畔,都有一些唐人街。在利物浦的唐人街被認為是歐洲的唐人街中歷史最悠久的"Liverpool and it's Chinese Children". Halfandhalf.org.uk. Retrieved 2011-09-11.。 倫敦的唐人街建立與十九世紀末期,坐落於萊姆豪斯區。曼徹斯特的唐人街則位於其市中心。
==唐人街的特點==
===中國式建築風格===
作為旅遊勝地的大型唐人街,入口處大多有高大的紅色拱形結構——牌坊,特別搶眼,有時也會有威嚴的石獅子,用來迎客。有些唐人街也可以看到其他建築風格,比如雪梨唐人街的誼園,域多利牌坊前的石獅子等。伊朗的加奇薩蘭唐人街也有很多中式風格建築。
中國的牌坊上一般都有題字。歷史上來講,這些牌坊都是被作為禮物,由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或是當地政府(舊金山的唐人街)乃至商業組織,捐贈給某個城市的。古巴哈瓦那的長期被忽視的唐人街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收到了很多材料,用來進行唐人街的逐步翻新。牌坊的建造資金一般來自當地華人社群的捐資。有一些牌坊大到可以橫跨整個路口,而有一些則比較小,無論在高度上還是寬度上。牌坊可以用木頭建造,也可以用石頭或鋼來建造。在裝飾上,有的很簡單,也有的是經過精心設計的。
===中文標誌===
在唐人街很容易見到中國特色。很多商店門前標誌都採用中國書法。也有很多其他唐人街,如加利福尼亞奧克蘭市和加拿大域多利的唐人街,使用英文和中文雙語街道標誌。
在華盛頓的唐人街,當地政府要求唐人街內商店的店面標誌必須要翻譯成漢字,無論這個商店是不是中國人開的。就連一些國家連鎖店如星巴克咖啡、CVS藥店等也都要遵從這個規定。"The End of Chinatown". Theatlantic.com. Retrieved 2013-05-26.
===中國餐廳===
很多唐人街都是以美食為核心的,因此,對於想吃中國菜以及其他亞洲料理如越南菜、泰國菜、馬來西亞菜的人們來說,世界各地的唐人街通常是理想去處。有些唐人街,比如新加坡的唐人街,已經發展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中國菜。唐人街的餐廳不僅是當地經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種社會性的聚集場所。在很多西方國家的唐人街中,餐廳的工作是可能是那些貧窮的移民所能找到的唯一工作,特別是那些無法熟練運用當地語言進行交流的人。很多唐人街都會有“正宗餐廳”和“遊客餐廳”之分。
一般來說,主要為移民提供正宗中國菜的餐廳並不符合人們對於唐人街餐廳的刻板印象。由於華裔移民的增多以及很多文化對不同口味菜餚的接納,現存的美式中國菜館和加拿大式中餐館已被不少人看作一種不合時宜的存在,但是它們的顧客仍然很大,也能獲得很大的利潤。在很多唐人街已經有了不少規模較大的地道的廣東海鮮餐廳。這些餐廳專門做客家菜、四川菜、上海菜、福州菜等。也有一些小餐廳在經營熟食。
==== 廣東海鮮餐廳 ====
典型的廣東海鮮酒家一般都會有一個很大的飯廳,大廳中有華麗的裝飾和設計。海鮮酒家自然擅長於烹調海鮮,比如一些昂貴的龍蝦、螃蟹、對蝦、蛤蚌、牡蠣等。在開始烹調前,這些活海鮮一般都放在魚缸裡。有一些海鮮酒家會在早晨至下午的時間段內提供點心。服務生會一邊推著裝有熱氣騰騰的菜餚和點心的手推車,一邊為食客報菜名。這些餐廳也往往是婚禮、宴會及其他特殊活動的舉辦地。
這類餐廳於20世紀六十年代在香港發展起來並迅速走向繁榮和流行,隨後就開始在海外的唐人街開設。由於海鮮酒家價格較高,並且想開設和管理這類酒家所需要的資本較多(因為需要更高水平的員工),這類酒家一般都開設在發達國家的唐人街及其衛星社群,以及相當富裕的中國移民社群,尤其是在澳大利亞、加拿大、美國這些香港移民很多的地方。比較貧窮的移民們一般是開不起這類餐廳的,儘管他們也在這類餐廳工作。一般情況下,在比較老的唐人街,這類餐廳更少。例如,在加拿大溫哥華的唐人街幾乎沒有這類餐廳,然而在其郊區如里士滿、不列顛哥倫比亞則有海鮮酒家。海鮮酒家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因此,海鮮酒家的老闆們想盡辦法,甚至“挖牆腳”,來獲得那些最出色的廚師。這些廚師大多數來自香港。
==== 燒臘店 ====
此外,還有一種中餐廳叫做中式燒烤熟食餐廳,被稱作“燒臘店”,有時也被稱為“面家”。這種餐廳一般在規模和裝飾上要略遜一籌,一般會買一些更便宜的食物,比如雲吞麵,炒粉,揚州炒飯,粥等等。他們一般也會把半熟的烤鴨和烤乳豬掛在櫥窗裡,這也是世界各地唐人街的一景。這些餐廳也會賣一些如叉燒肉、內臟、雞爪子等西方食客不太熟悉的中國菜。
這類餐廳的食物一般是為外賣準備的。這類餐廳中有一些名聲不太好,被認為是“低階小餐館”,糟糕的服務也廣受詬病,然而其他的一些餐館則是乾淨亮堂的,也有現代化裝飾和用心服務的侍者。
越南移民,包括華裔人士和非中國人,在很多唐人街開設了餐廳,出售越南河粉牛肉麵條湯以及弗朗哥-越南三明治。有些移民開設餐廳主打潮州菜,也有些唐人街中有不少“泛亞餐廳”,讓顧客在一個屋簷下嚐到各種不同的亞洲麵條。
==== 本地化的中國菜 ====
==== 雜碎與炒麵館(美國) ====
一般都有霓虹燈招牌,這些餐廳主要是為非中國顧客提供雜碎或炒麵,這些菜也可以在標準的燒烤店和外賣店吃到。
==== Chifa(秘魯) ====
Chifa 是秘魯首都利馬的唐人街的一個重要部分,是一種混合了廣式中國菜和秘魯當地風味的秘魯中餐廳。Chifa源自廣東話“饎飯”,秘魯人說西班牙語,發音就變成了“Chifa”,其原意就是做飯。這種餐廳很受秘魯當地人的喜愛。
==唐人街的年度大事==
在一些重大活動比如遊行,節日,中國雜技表演,武術表演,機動遊戲舉行之時,應活動的組織者、推動者要求,很多唐人街往往會封閉街道。小一點的節日活動可能也會在唐人街中的停車場、操場、公園、學校內舉行。
=== 農曆新年(春節) ===
很多唐人街慶祝春節都離不開舞龍和舞獅,以及與之相伴的由鐃鈸的聲音、鑼的叮噹聲、敲擊硬木拍板的聲音、用力擊鼓的聲音以及響亮的鞭炮聲混合而成的獨特節奏。這些表演一般都在商店門前舉行,表演中,獅子試圖去吃萵苣頭或是去抓一個橘子放到嘴裡。在獅子的戲服下一般有兩位演員,表演中會出現很多令人驚歎的絕技。舞龍的表演者則通常是以大組的形式進行表演,他們的精彩表演讓管狀的龍的戲服彷彿有了生命。作為對錶演的回報,店主們通常會給表演者們一些錢。這些表演者們一般是屬於當地的武術俱樂部。
諷刺的是,不少人認為,比起中國自身,舞龍和舞獅在海外唐人街得到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這種矛盾恐怕要歸因於清朝統治之下的帝制中國的政治與社會動盪,使得包括舞龍舞獅在內的傳統中國習俗難以繁榮發展。此外,在早期的中國政權下,這些習俗幾乎被消滅了。然而幸運的是,由於華人移民遍佈世界各地(東南亞有大規模華裔社群),這些傳統的中國舞蹈得以在海外唐人街繼續表演和傳承。
中國新年的舞龍舞獅主要是為了嚇走妖魔鬼怪,為社群帶來好運。有時候也會專門邀請演員來表演,以慶祝唐人街一個新生意的開張,比如一個餐廳或銀行。這種時候,祝福者們(通常是家人、批發商、社群組織等)往往會把慶祝用的花環、纏有綵帶的綠色植物放在店鋪門前,以祈求將來生意興隆。
=== 中秋節 ===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一般在九月到十月之間,正日為中國農曆的八月十五,很多商家也會借這個機會售賣月餅。
=== 唐人街選美大賽 ===
有些唐人街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唐人街小姐”選為大賽,比如“紐約唐人街小姐”、“舊金山唐人街小姐”、“菲律賓唐人街小姐/先生”、“夏威夷唐人街小姐”、“休斯頓唐人街小姐”、“亞特蘭大唐人街小姐”等。
== 參見 ==
* 唐人街列表
* 中國城客運路線
* 小西貢
* 小廣州
* 小蘇州
* 小揚州
* 小臺北
* 小南京
* 小東京
* 小京都
* 日本街
* 日本人町
* 韓國街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澳洲唐人街新聞網站
|
696年 | == 大事記 ==
*武則天重建明堂。
*契丹李盡忠和他的妻兄契丹孫萬榮殺營州都督趙文翽反抗武周,自稱「無上可汗」,侵略河北,李盡忠死後,他的妻兄孫萬榮繼續領導叛軍。白水靺鞨酋長乞四比羽、粟末靺鞨酋長乞乞仲象也參與了此次反叛。
*武則天派閻知微冊拜默啜為遷善可汗,默啜幫助武周攻擊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獲勝。武則天再派閻知微持節冊默啜為特進、頡跌利施大單於、立功報國可汗。
*吐蕃入侵臨洮,王孝傑作為肅邊道行軍大總管,以婁師德為副手,出擊吐蕃,交戰於素羅汗山,敗於論欽陵、贊婆兄弟。
== 各國領袖 ==
=== 美洲 ===
*科潘 – Uaxaclajuun Ub'aah K'awiil (675–738)
*蒂卡爾 – Jasaw Chan K'awiil I (682–732)
*帕倫克 – Chan Bahlum II, (684–702)
===亞洲===
*中國 (武周) - 武則天,中國皇帝 (690–705)
*日本 (飛鳥時代) - 持統天皇,日本天皇 (686–697)
*朝鮮半島 (統一新羅) - 孝昭王,新羅王 (692–702)
*吐蕃 - 赤都松贊,吐蕃贊普 (677–704)
*後突厥 - 默啜,突厥可汗 (692–716)
*契丹 -
*#李盡忠,無上可汗 (696)
*#孫萬榮,無上可汗 (696–697)
===中東===
*阿拉伯帝國 - 阿卜杜勒-馬利克·本·馬爾萬·本·哈卡姆,倭馬亞王朝哈里發 (685–705)
===歐洲===
*拜占庭帝國 - 利昂提奧斯 (695–698)
*法蘭克王國 - 希爾德貝爾特三世, 法蘭克國王 (695–711)
**丕平二世, 宮相 (687–714)
*西哥特王國 - Egica (687–702)
*保加利亞第一帝國 - 捷爾維爾(695–715)
*伏爾加保加利亞 – Kotrag (675–710)
*弗裡西亞王國 –Redbad (678–719)
*倫巴底王國 - Cunipert (689–700)
*英格蘭 (七國時代) -
**東盎格利亞 - Ealdwulf (664–713)
**埃塞克斯王國 -
*#Sigeheard (694–709)
*#Swæfred (694–709)
**肯特王國 - Wihtred(690–725)
**默西亞王國 - Æthelred (675–704)
**諾森布里亞 - Aldfrith (685–704)
**薩塞克斯王國 -
**韋塞克斯 - Ine (688–726)
*蘇格蘭
**達爾裡阿達 -
**斯特拉斯克萊德王國 -
*威爾士 -
**格威尼德王國 -
**波伊斯王國
== 出生 ==
*
== 逝世 ==
*6月16日——趙文翽,武周時代營州(今遼寧朝陽)都督,管理奚和契丹。
*9月23日——李盡忠,7世紀末契丹族的首領。
*
6年
9 |
10月21日 | 10月21日是公曆一年中的第294天(閏年第295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71天。
== 大事記 ==
=== 13世紀 ===
* 1209年:奧托四世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16世紀 ===
* 1520年: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率領的船隊在南美洲發現麥哲倫海峽。
* 1520年:葡萄牙探險船首次發現聖皮耶與密克隆群島,不過之後則由雅克·卡蒂亞宣佈歸屬法國統治。
* 1600年:德川家康領導的東軍在關原之戰擊敗石田三成等人組成的西軍,確立日本江戶幕府統治基礎。
=== 17世紀 ===
* 1641年:愛爾蘭爆發民族起義。
* 1652年:法國馬薩林使用以退為進的手腕,宣佈自己引退流亡,讓投石黨的權貴們再度陷入內鬥以及利用路易十四的神聖君權,使發生於法西戰爭間的投石黨亂(福隆德運動)得以平息,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返回巴黎。由於貴族力量被推翻,使法國的君主專制政體得以建立。
=== 18世紀 ===
* 1797年:美國海軍最早的護衛艦“憲法號”(別名“勇敢老頭號”)在波士頓下水。
=== 19世紀 ===
* 1805年:拿破崙戰爭:英國皇家海軍將領霍雷肖·納爾遜在特拉法加海戰前發表「英格蘭期盼人人都恪盡其責」訊息,並於此戰中擊敗了法蘭西帝國和西班牙的聯合艦隊。
* 1824年:英國人發明瞭用黏土和石灰煅燒而得到水泥的方法,並且取得英國的專利權,因與當時英國波特蘭島上所產的波特蘭石很相近,所以取名為「波特蘭水泥」,並按照程分歸為「矽酸鹽水泥」。
* 1854年:佛蘿倫絲·南丁格爾和38名護士前往土耳其,救治在克里米亞戰爭中受傷的英國士兵。
* 1892年: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開幕式舉行,但博覽會直到1893年5月1日才開始。
* 1895年:地方士紳陳修五、吳道源懇請英國長老教會牧師巴克禮及宋忠堅等人向大日本帝國陸軍第2師團團長乃木希典將軍交涉,巴克禮與及教徒執英國國旗,在夜間前往軍營,引導日軍不流血和平入城,日軍由小南門(鎮南門)順利進入臺南城,至此臺灣民主國滅亡。
* 1896年:《中俄北京新約》簽定。
=== 20世紀 ===
* 1904年: 英俄北海事件
* 1907年:擁有匈牙利血統的奧地利作曲家弗朗茲·萊哈爾他的輕歌劇代表作《風流寡婦》在美國紐約首演。
* 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宣佈獨立。
* 1940年:歐內斯特·海明威的小說《戰地鐘聲》(《喪鐘為誰而鳴》)第一版出版。
*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於在太平洋戰爭中趨於劣勢,日軍在雷伊泰灣海戰中首次發動神風特攻隊自殺攻擊。
*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駐防在德國西部城市亞琛的德意志國防軍向美軍部隊投降,亞琛戰役宣告結束。
* 1945年:阿根廷領袖胡安·庇隆同伊娃·裴隆結婚。
* 1945年:法國婦女獲得選舉權。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成立。
* 1952年:中華民國全球僑務會議於10月21日在臺北新北投召開,會上決定設立華僑節及華僑救國聯合總會。
* 1959年:按照美國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的命令,沃納·馮·布勞恩及其他德國火箭專家被轉交給NASA。
* 1959年:位於美國紐約市曼哈頓上東城由美國建築設計師賴特應古根漢基金會創辦人古根漢先生的邀請所設計的索羅門·古根漢美術館正式對公眾開放。
* 1960年:約翰·肯尼迪和理查德·尼克松進行了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總統競選辯論。
* 1960年:中國山東省暨青島市首條公交無軌電車線路:2路(火車站至市立醫院段)正式通車。
* 1967年:全球各地舉行反對越戰示威,其中以美國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國防部五角大樓前示威人數最多。
* 1968年:日本新左翼運動人士與激進學生團體佔領新宿車站,計有743人遭日本警方逮捕。
* 1969年:穆罕默德·西亞德·巴雷發動軍事政變,成為索馬利亞獨裁者。
* 1972年:英國雅麗珊郡主訪問香港,並為紅磡海底隧道紀念牌匾揭幕。
* 1976年:北京150萬軍民舉行遊行,慶祝粉碎“四人幫”。
* 1983年:國際度量衡大會在其第十七次大會上重新定義米的長度為“光在真空中於1/299792458秒內行進的距離”。
* 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第二次訪問香港。
* 1989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三藩市)發生大地震後四天,救援人員找到生還者
* 1994年:朝鮮核問題:北朝鮮和美國政府在日內瓦簽署《關於解決朝鮮核問題的框架協議》,同意停止核武器開發,並接受外界檢查。
* 1994年:韓國漢城聖水大橋倒塌事故,32人死亡。
* 1995年:中國向聯合國贈送“世紀寶鼎”。
=== 21世紀 ===
* 2001年:英國航空公司-{zh-tw:協和式; zh-cn:協和; zh-hk:和諧式; zh-sg:和諧式;}-客機在2000年同類飛機失事後起飛。
* 2001年: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在上海舉行。
* 200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閉幕。
* 2010年:緬甸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頒布法令,正式啟用新憲法確定的新國旗和新國徽,並把國號由緬甸聯邦改為緬甸聯邦共和國。
* 2010年:梅姬颱風在臺灣造成38人死亡。
* 2016年:域名系統提供商遭遇DDoS攻擊。
* 2018年:臺灣臺鐵發生普悠瑪翻車事故,造成18人死亡,190人受傷。
* 2020年:國泰航空宣佈大幅裁員8,500人,其中5,300名為香港員工,並宣佈有35年歷史的國泰港龍航空即日停止營運。
== 出生 ==
* 1328年: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1398年逝世)
* 1659年:格奧爾格·恩斯特·斯塔爾,德國化學家、醫生,燃素說和活力說創始人。(1734年逝世)
* 1675年:東山天皇,日本第113代天皇。(1710年逝世)
* 1687年:尼古拉一世·伯努利,瑞士數學家。(1759年逝世)
* 1757年:皮埃爾·弗朗索瓦·夏爾·奧熱羅,法國元帥。(1816年逝世)
* 1772年:塞繆爾·泰勒·柯勒律治,英國詩人、文評家,英國浪漫主義文學奠基人之一。(1834年逝世)
* 1790年:阿爾方斯·德·拉馬丁,法國浪漫主義詩人、作家、政治家。(1869年逝世)
* 1833年: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瑞典化學家、發明家。(1896年逝世)
* 1874年:陳嘉庚,華僑企業家、慈善家、革命家。(1961年逝世)
* 1894年:江戶川亂步,日本推理作家。(1965年逝世)
* 1904年:弗朗西斯卡·塞爾薩·多斯桑托斯,巴西超級人瑞。(2021年逝世)
* 1908年:韋洛坡,印尼政治人物,第7任印尼總理。(1981年逝世)
* 1911年:瑪麗·布萊爾,美國女畫家、迪士尼動畫色彩設計師。(1978年逝世)
* 1911年:-{zh-hans:喬治·索爾蒂;zh-hk:喬治·索爾蒂;zh-tw:喬治·蕭提;}-,匈牙利指揮大師。(1997年逝世)
* 1914年:馬丁·加德納,美國業餘數學大師、魔術師、懷疑論者。(2010年逝世)
* 1917年:-{zh-cn:迪齊·吉萊斯皮; zh-tw:迪吉.葛拉斯彼;}-,美國爵士小號手、樂隊領袖、歌手、作曲家。(1993年逝世)
* 1921年:馬爾康·亞諾,英國作曲家。(2006年逝世)
* 1924年:陳平,馬來亞共產黨最後一任總書記。(2013年逝世)
* 1928年:余光中,中華民國作家、詩人。(2017年逝世)
* 1929年:娥蘇拉·勒瑰恩,美國作家。(2018年逝世)
* 1930年:伊萬·西拉耶夫,俄羅斯政治人物,前任蘇聯總理。(2023年逝世)
* 1932年:策納伊·帕爾,匈牙利前足球運動員、教練。(2013年逝世)
* 1933年:弗朗西斯科·亨託,西班牙男子足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 1949年:本雅明·內塔尼亞胡,以色列政治人物,第13、17任以色列總理。
* 1949年:卡洛斯·維加,維德角政治人物,第2任維德角總理。
* 1950年:羅納德·麥克內爾,美國太空人。(1986年逝世)
* 1950年:張嘉年,香港演員。
* 1953年:-{zh-cn:彼得·曼德爾森;zh-hk:文德森;zh-tw:彼得·曼德爾森}-,英國「新工黨」關鍵人物之一。
* 1955年:濱田靖一,日本政治人物,現任日本防衛大臣。
* 1957年:沃爾夫岡·克特勒,德國物理學家,200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1958年:安德烈·海姆,俄羅斯裔荷蘭物理學家,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1959年:渡邊謙,日本男演員。
* 1960年:千住明,日本作曲家。
* 1960年:布魯斯特·卡利,美國數字圖書館員、電腦工程師、資訊科技企業家。
* 1961年:蔡明,中國女演員。
* 1962年:德魯·格里芬,美國新聞記者。(2022年逝世)
* 1962年:伊藤美紀,日本女性聲優。
* 1963年:謝震武,臺灣律師、電視節目主持人。
* 1964年:鄧以海,香港海關關長
* 1966年:方駿釗,無綫電視監製
* 1967年:恩斯,英格蘭足球領隊。
* 1970年:古天樂,香港演員。
* 1971年:黃維德,臺灣演員。
* 1971年:張崇德,香港歌手。
* 1972年:森田成一,日本男性聲優。
* 1972年:菱田正和,日本動畫導演。
* 1972年:莎佛朗·布洛斯,英國女演員。
* 1973年:列拉·奧爾巴赫,俄羅斯作曲家、詩歌、散文作家。
* 1976年:安德魯·斯科特,愛爾蘭演員。
* 1977年:福田健二,日本足球運動員。
* 1978年:乙一,日本小說家。
* 1980年:金·卡戴珊,美國社會名流、娛樂界名媛、電視名人、模特、演員、商人。
* 1982年:李慧思,香港女模特兒。
* 1982年:李宗偉,馬來西亞男子羽球運動員。
* 1982年:櫻井浩美,日本女性聲優。
* 1984年:曾沛慈,臺灣藝人。
* 1984年:周宜霈,臺灣歌手。
* 1984年:道端潔西卡,日本時尚模特兒。
* 1986年:李振昌,臺灣旅美棒球選手。
* 1987年:鍾採羲,香港模特兒。
* 1987年:趙哲妤,香港模特兒。
* 1988年:劉欣宜,香港模特兒。
* 1989年:May'n,日本女歌手。
* 1990年:-{zh-hans:裡基·魯維奧;zh-hant:裡奇·魯比奧;zh-tw:瑞奇·魯比歐;zh-hk:歷奇·盧比奧;zh-mo:歷奇·盧比奧;}-,西班牙籃球運動員。
* 1990年:馬克西姆·瓦謝爾-拉格拉夫,法國西洋棋特級大師。
* 1992年:宋芸樺,臺灣演員。
* 1992年:鄧倫,中國男演員。
* 1992年:林穎彤,香港女演員。
* 1992年:伯納德·托米奇,德裔澳洲職業網球運動員。
* 1993年:凱裡耶,芬蘭男歌手、詞曲作家。
* 1995年:黑木穗乃香,日本女性聲優。
* 1995年:蜜桃貓朵佳,美國女歌手、饒舌歌手、詞曲作家。
* 1995年:尤利瑪爾·羅哈斯,委內瑞拉女子田徑運動員。
* 1996年:宋芳園,中國女演員。
* 2000年:伊藤美誠,日本女子乒乓球運動員。
* 生年不詳:Shiyui,日本女歌手。
== 逝世 ==
* 1422年:查理六世,法國瓦盧瓦王朝第四位國王。(1368年出生)
* 1600年:島左近,日本戰國時代武將。(1540年出生)
* 1600年:大谷吉繼,日本戰國時代武將。(1559年出生)
* 1794年:弗朗西斯·萊特,英國殖民者,在馬來西亞的檳榔嶼建立檳城。(1740年出生)
* 1805年:霍雷肖·納爾遜,英國海軍將領,第一代納爾遜子爵。(1758年出生)
* 1910年:吳趼人,晚清小說家。(1866年出生)
* 1967年:埃納·赫茨普龍,丹麥天文學家。(1873年出生)
* 1969年:瓦茨瓦夫·謝爾賓斯基,波蘭數學家。(1882年出生)
* 1970年:厲麟似,中國教育家、外交家。(1896年出生)
* 1986年:奧古斯塔·霍爾茨,美國超級人瑞。(1871年出生)
* 1986年:黑田壽男,日中友好協會前會長。(1899年出生)
* 1987年:何應欽,國民黨將領。(1889年出生)
* 2007年:石景宜,香港著名出版界人士,香港漢榮書局有限公司創辦人。(1916年出生)
* 2010年:霍華德·哈里·羅森布羅克,英國控制理論家。(1920年出生)
* 2012年:勞思光,臺灣及香港學者、哲學家。(1927年出生)
* 2014年:高夫·惠特蘭,澳大利亞政治家,第21任澳大利亞總理。(1916年出生)
* 2021年:伯納德·海廷克,荷蘭指揮家。(1929年出生)
* 2021年:鹿野道彥,日本政治人物,曾任眾議院議員、農林水產大臣。(1942年出生)
* 2021年:哈里娜·哈欽斯,美國電影攝影師、新聞工作者。(1979年出生)
* 2022年:工藤壯人,日本職業足球運動員。(1990年出生)
* 2023年:卜比查爾頓, 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1937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回到未來日
* :華僑節
* :特拉法加日
== 參考資料 ==
|
所見即所得 | 在計算機中,所見即所得(英文:WYSIWYG, ,為"What You See Is What You Get"的縮寫) 是一種系統,在這個系統中,編輯軟體編輯的內容與列印或製作成成品時的外觀相似,如列印檔案、網頁或幻燈片。所見即所得意味著使用者介面支援使用者在建立文件的同時檢視與最終結果非常相似的東西。通常,所見即所得意味著能夠直接操作文件的佈局,而不需要輸入或記住各種佈局命令的名稱。
== 歷史 ==
在所見即所得技術出現之前,文字在編輯器中出現時使用的是系統標準的字型和樣式,很少有佈局(邊距、間距等)的提示。使用者需要輸入特殊的非列印控制程式碼來表示某些文字應該是粗體、斜體或不同的字型與大小。在這種環境下,文字編輯器和文書處理器之間區別很小。
這些應用程式通常使用某種特定的標記語言來定義程式碼和標籤(tag)。每個程式的格式標準都不一樣,從一個軟體換到另一個軟體要付出很大的學習成本。
由於標籤和程式碼能夠儲存複雜的格式化資訊,如今某些軟體中仍然會使用它。但是,當標籤在編輯器中可見時,它們在未格式化的文字中佔據了空間,因此會破壞所需的佈局和流程。
Bravo是由巴特勒·蘭普森 、 查爾斯·西蒙尼及其同事於 1974 年在帕羅奧多研究中心為施樂奧托製作的文件準備程式,一般認為它是第一個採用所見即所得技術的程式, 顯示帶有格式的文字。Alto 顯示器(72PPI)設計成了可以看到一整頁文字,然後在鐳射印表機上列印的形式。當文字在螢幕上佈局時,使用72PPI的字型檔案,但在列印時,則使用300PPI的字型檔案。結果,人們偶爾會發現字元、單詞略有偏差——這個問題持續至今。
Bravo是商業軟體,最終包含在Xerox Star中的軟體可以看作它的直系後代。
1978 年末,與Bravo的工作並行但互相獨立,惠普開發併發布了第一個商業的所見即所得軟體,用於製作幻燈片。第一個版本名為BRUNO,在HP 1000小型計算機上執行,利用HP 2640 — HP 的第一個點陣圖計算機終端。 BRUNO隨後被移植到 HP-3000 並重新發布為“HP Draw”。
1981年,MicroPro公司宣傳其WordStar文書處理器具有所見即所得功能, 但它的顯示僅限於以所見即所得方式顯示格式化的文字;螢幕上可以直接顯示粗體和斜體文字,而不是各種被標籤或控制字元所包圍。1983年,《讀者週刊》以 "所見即所得 "的口號為其Stickybear教育軟體做廣告,並附有Apple II圖形的照片,但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的家用電腦缺乏顯示所見即所得檔案所必需的複雜圖形功能,這意味著這種應用通常侷限於用途有限的高階工作站,而這些工作站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過於昂貴。隨著技術進步讓更便宜的點陣圖顯示器得以生產,所見即所得軟體開始出現在更流行的計算機中,包括 1983 年釋出的用於Apple Lisa的LisaWrite和 1984 年釋出的用於Apple Macintosh的MacWrite 。
蘋果Macintosh系統最初的設計,是為了能夠輕鬆調整螢幕解析度和蘋果出售的ImageWriter點陣印表機的解析度:螢幕為72PPI,印表機為144DPI。因此,在MacWrite和MacPaint等程式中,螢幕顯示的比例和尺寸很容易轉化為列印輸出。如果把紙舉到螢幕上,列印出來的影象將與螢幕上的影象大小相同,但解析度是螢幕的兩倍。由於ImageWriter是唯一與Macintosh印表機埠物理相容的印表機型號,這創造了一個有效的封閉系統。後來,當使用外部顯示器的Mac出現時,解析度被固定為螢幕的大小,以達到72DPI。這些解析度往往與當時PC世界中常見的VGA標準解析度不同。因此,雖然Macintosh 15英寸(38釐米)顯示器具有與PC相同的640×480解析度,但16英寸(41釐米)的螢幕將被固定在832×624,而不是PC使用的800×600解析度。隨著第三方點陣印表機以及鐳射印表機和多同步顯示器的引入,解析度甚至偏離了螢幕解析度的倍數,使得真正的所見即所得更難實現。
== 參見 ==
*
* 可視編輯器
* 視覺化編輯器 (MediaWiki)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The Jargon File entry for WYSIWYG
* What has WYSIWYG done to us? – Critical paper about the negative effects the introduction of WYSIWYG has had as of 1996.
* XML: WYSIWYG to WYSIWYM – A brief look at XML document authoring An article on existing XML authoring software (May 2005)
* ATPM.com's WYSIWYG: Is it What You Want?
Category:編輯軟體
Category:文書處理器
Category:使用者介面 |
神滅論論戰 | 神滅論論戰,是南朝梁武帝統治時期的一場關於有神論與無神論二者的辯論。
== 簡述 ==
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南朝齊永明七年(489年)在竟陵王蕭子良的宴席上,範縝發表了批駁佛敎所認可的因果報應論、 認為識神必滅的言論,隨後他又據此進一步寫成《神滅論》。範縝所撰寫的《神滅論》認為人的形軀是實在的,世人所説的識神其實不是獨立自存的實體,而只是形軀所產生的作用,如同刀劍的鋒利度一樣,一旦離開了刀劍,也就沒有所謂的鋒利度,因此識神實際上是神識,它是從屬於形軀的,人死後神識便會消散,故知沒有所謂的神魄,所以範縝希望世人不要迷信。
此文一出,數年後的梁朝,引發了關於“神滅”的大論戰。由於梁武帝篤信佛法,因此他撰寫《敕答臣下神滅論》,命令他放棄觀點,並且組織僧俗六十多人發文,圍攻範縝,眾人終究無法駁倒神滅論的論點。王琰痛斥範縝:“嗚呼範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範縝則回擊說:“嗚呼王子!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136):“子良篤好釋氏,招致名僧,講論佛法。道俗之盛,江左未有。或親為眾僧賦食、行水,世頗以為失宰相體。範縝盛稱無佛。子良曰:‘君不信因果,何得有富貴、貧賤?’縝曰:‘人生如樹花同發,隨風而散,或拂簾幌墜茵席之上,或關籬牆落糞溷之中。墜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糞溷者,下官是也。貴賤雖復殊途,因果竟在何處!’子良無以難。縝又著《神滅論》,以為:‘形者神之質,神者形之用也。神之於形,猶利之於刀;未聞刀沒而利存,豈容形亡而神在哉!’此論出,朝野喧嘩,難之,終不能屈。太原王琰著論譏縝曰:‘嗚呼範子!曾不知其先祖神靈所在!’欲以杜縝後對。縝對曰:‘嗚呼王子!知其先祖神靈所在,而不能殺身以從之!’”辯論最終在誰也說服不了誰的情況下結束。雖然範縝忤逆上意,但梁武帝並未為難他,而讓他官居原職,也未禁毀《神滅論》一文。
== 宗教界觀點 ==
現今,大乘佛教的一些信奉者認為在範縝所身處的時期,小乘佛教的許多信奉者並沒有堅持無我論,因此範縝所批駁的觀點實際上並非佛教教義的一部份。
== 學術界觀點 ==
一些佛學研究者認為範縝所作的《神滅論》邏輯性強,其所創立的理論所具有的說服力遠比當時以儒教典籍、神話故事和個人經歷等等抨擊《神滅論》的佛僧所提出的説法強大得多,然而,這些佛學研究者從大乘佛教的角度出發,認為範縝終究無法完全證明自己所持有的觀點是正確的,原因是這是關於始基的問題,而範縝所提出的證據並不充足。
==相關條目==
*神不滅論
*三武滅佛
==參考文獻==
== 附加資料 ==
*司馬光,《資治通鑑》
Category:靈魂
Category:南齊文化
Category:魏晉南北朝哲學
Category:南北朝佛教
S神
Category:489年
Category:論戰 |
變音記號 | 變音記號(英語:accidental),又叫臨時升降記號、變音號,作用是將基本音級升高或降低。帶有變音符號的音符叫做變化音。
與調號不同,該記號只對其依附音符與其後方同小節同音高的音符有效,不會影響後續小節,也不會影響同音級但不同音高(也就是不同八度)的其它基本音。但如果使用延音線跨小節連線同音,則只有第一個音符前和同音換行的第一個音符前需要增加變音記號。如果一行五線譜內有多個聲部,不同聲部即使是同音高也應當重複記寫變音記號。
==常用的變音記號==
升號(Sharp,標記為)會將其依附的基本音升高半音,符號形似井號(#)。書寫時,橫線部份稍微傾斜,從左到右向上升。
降號(Flat,標記為)會將其依附的基本音降低半音,符號形似小寫字母b,以沿用葛麗果聖歌時代的紐姆記譜法中用以區分的“另一種B音”所創立的符號,書寫時,圓圈位呈上圓而下尖。
thumb|300px|蕭邦的升c小調夜曲頭2小節,已經出現了F音,作為升D和絃(升G和絃的次屬和絃)的構成部份。
重升號(Double Sharp,標記為)會將其依附的基本音升高兩個半音,符號為如一個小寫字母x,但四邊的邊位略為加粗。自然音音樂中,升高兩個半音後的音高通常等同於另一個自然音,因此在調號升降記號不多時較少使用重升號。但調性音樂中如果出現B大調、升F大調、升C大調等調號,重升號音便有機會出現,如F、C等。
蕭邦的升c小調夜曲中,就出現了不少F、C。
重降號(Double Flat,標記為)會將其依附的基本音降低兩個半音。符號為兩個降號緊貼在一起。它和重升號一樣較少使用,通常在降D大調、降G大調、降C大調這類降號較多的調性音樂中有可能出現,
,如B、E等。
另外,增六和絃裡也可能出現重降號,例如降D大調的第六音為B,因此其重屬增六和絃的根音為B。
還原號(Natural,標記為)會將其依附的基本音還原為原本音高,寫法類似升號,但減去了左下角和右上角的突出部份。如果需要將重升號和重降號還原為升號或降號,則應該在升降號的前面增加一個還原號,如和。
==輔助變音記號==
實際記譜中,為了幫助演奏者更順暢地識譜,可以使用原本不需要新增的輔助變音記號(或叫提示變音記號、保險變音記號,英語:courtesy accidental/cautionary accidental/reminder accidental)。輔助變音記號通常用於提示某個音已經回到和調號相同的狀態。輔助變音記號可以在左右加上括號,也可以不加;可以縮小記號大小,也可以不縮小。
輔助變音記號通常用於以下情況:
1.如果在同一行五線譜同一小節中,先出現了一個變音記號,而後(或同時)在同音級其它八度中也出現這個音,但後出現的不需要變音記號,則建議使用輔助變音記號。
2.如果在同一行五線譜中,有變音記號的小節緊鄰的下一個小節出現了同音級的音符,而這個音符不需要變音記號,則建議使用輔助變音記號。
3.如果因為旋律或和聲的某些特點,需要使用輔助變音記號來強調某些音符,則可以使用輔助變音記號。
==微分音音樂中的變音記號==
現代音樂中有時會出現以25音分(四分之一音)為單位的臨時變音記號,用來描述微分音音樂中的特殊音響效果。
==參考文獻==
Category:記譜法 |
音數 | 音程中包含的全音和半音的數量,就叫音數。
*全音的音數是1。
*音數為1的一度稱為倍增一度。如D—D#,F—F,A#—A,B—B等。
*音數為1的二度稱為大二度。如:B—C#,E—F,B—A,D—E,A#-G#等。
*半音的音數是2分之1。
*音數為2分之1的一度稱為增一度。如C—C#,D—D,F#—F,A—A等。
*音數為2分之1的二度稱為小二度。如:B—C,E—F,C#—D,D—E,G—A等。
==半音==
鍵盤樂器上,相鄰的兩個音就構成半音關係。
半音只能指兩個音之間的關係,一個音是無法稱為半音的。半音分為自然半音和變化半音兩種。
*自然半音就是由相鄰的基本音級及它們的變化音級構成的半音,如B—C,E—F,C—D,G—A,Fx—G#等。
自然半音在音程上稱為小二度。
*變化半音就是某一個基本音級和它自己的變化音級構成的半音,如C—C#,D—D,F#—Fx,A—A等。
變化半音在音程上稱為增一度。
Category:音樂理論 |
樂音 | 震動發音有明顯規則的,能分辨出明顯音高並能進行模仿的聲音就是樂音。如樂器演奏的聲音和廣播中的音樂都是樂音。樂音的泛音列是有規律的。
某些噪音在透過取樣和處理之後,也能成為樂音。
Category:音樂理論
Category:記譜法
Category:振動和波
|
共產主義 | 共產主義()是一種共享經濟結合集體主義的政治思想,主張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並建立一個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生產資料共有制,進行集體生產,以階級鬥爭建立無階級的社會。在此一體系下,土地和資本財產為人民共同所有,而且貨幣Engels, Friedrich. [1847] 2005. "What will be the course of this revolution? " Sec. 18 in Principles of Communism, translated by P. Sweezy. Marxists Internet Archive. "Finally, when all capital, all production, all exchange have been brought together in the hands of the nation, private property will disappear of its own accord, money will become superfluous, and production will so expand and man so change that society will be able to slough off whatever of its old economic habits may remain."Bukharin, Nikolai, and Yevgeni Preobrazhensky. [1920] 1922. "Distribution in the communist system ." Pp. 72–73, § 20 in The ABC of Communism, translated by E. Paul and C. Paul. London: 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 Available in e-text .和國家Bukharin, Nikolai, and Yevgeni Preobrazhensky. [1920] 1922. "Administration in the communist system ." Pp. 73–75, § 21 in The ABC of Communism, translated by E. Paul and C. Paul. London: 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 Available in e-text .都得到了廢除。
在科學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以及其各流派)的生產方式理論中,它在發展上分三個階段:
*初級階段是一個社會由原始邁向封建,再邁向資本主義。之後該社會在階級矛盾困境中開始覺醒社會主義的階段,即沒收私有生產資料為國有化併為公有制社會的起步鋪墊基礎;
*中期階段是公有制社會戰勝私有制世界的階段。由於體現生產按比例協調發展的優勢,馬克思稱為社會主義優越性,能夠極大地吸引了私有制社會裡的廣大中下層人民,使社會主義能夠在私有制世界的包圍圈裡得到蔓延與擴充套件從而不斷突破、戰勝,最終公有制世界完全代替私有制世界;
*高階階段是在社會主義更加穩定、擁有更高生產力的基礎上開始步入社會主義後期階段。生產方式理論的最後型態即是邁入共產主義社會階段。當公有制世界得到持續穩定的發展後,共產自由世界形成雛形,那時世界上已經不再有階級、國家和政府,政府的職能幾乎被下放到社會的各領域裡。通常所說的共產主義理想指最後的終極階段,也就是共產主義的自由世界。Quoted in E H Carr, The Bolshevik Revolution 2 (Penguin 1971)
按照馬克思主義理論(歷史唯物主義),資本主義必將為共產主義所取代,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社會發展的歷史規律。在現實中私有財產的驅動力導致人們拼命生產超過自身所需的產品以賺取利潤,因此隨著工業革命後各種機械自動化生產所帶來的高生產力,長期而言經濟生產不斷膨脹下,所需的人力將愈來愈少,而資產則不斷累積在社會中。在私有財產制度下絕大多數人口將會失業,僅有少數人暴富而逐漸失去平衡,因此社會若想繼續和平發展就必須逐漸進入共產主義,從而將工作量和產品統籌分配給各工作人口。除了為興趣而自願長期工作的人之外,基本上多數人可減少許多工作時間後,每個人都有機會自我發展個人素質。不過共產主義思想在實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發達的集體主義精神和許多先進科技基礎,而這就要求社會生產力達到充分的發展和極度的發達。
== 定義 ==
基於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可知,理論上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目標是在社會生產力得到高度的發展後,絕大部分社會勞動力被完全的閒置下來,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來透過提取社會的公共資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就是釋放社會的勞動力來達到個人的自由生活、自由工作和自我發展的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利。由於私有制社會里個人財產的不平等,導致了社會的不公平性而形成無法解決的社會矛盾;在私有制的體系裡由於絕大部分的個人財產十分有限,從而限制了個人的生活、工作與行動。因此人們對私有制社會分配形式的缺陷越來越感到明顯,特別是社會生產力得到高度的發展後,絕大部分的人們仍舊得為錢而工作來囤積自己的私有財產,然後才能根據自己的財產來做自己想做的事,這種分配形式在社會生產力高度發展的社會里,體現了落後、僵化、不夠文明的社會分配形式和社會管理方式。同時,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廣大人民的意識形態也在不斷的提升,人類社會需要不斷的進步,將產生一個更合理、更人道、更文明的社會必然取代不平等、不公平社會的結果。
根據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原理》關於共產主義的解釋是:「關於無產階級解放條件的學說」。因此,共產主義的主體是無產階級。在《共產黨宣言》的第二章無產者與共產黨人中,有提及過共產黨人的目標就是「消滅私有制」以達成共產化,並使社會均富,並避免一切對人民利益相左的事務,總而言之,共產主義就是主張透過消滅私有產權達成解放全人類的一種思想。
== 淵源 ==
=== 早期共產主義 ===
早期的共產主義包括原始共產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根據馬克思理論,人類的原始社會也是共產主義社會。因為原始社會中,財產是共有的,每一人都為一個平等的貢獻者,為共同利益工作,並分享所有東西。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中,繼承人類學家摩爾根的發現,系統地論述了人類歷史早期的情況、私有制的起源和原始共產主義的消亡。
事實上,在十九世紀前,歐洲已經開始有構建平等社會的思想的萌生,也有不少描述理想社會的文學作品《太陽城》、柏拉圖的《理想國》、託馬斯·莫爾的《烏託邦》、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但由於這段時期的共產主義思想比較純粹是對理想國度的追求而缺乏充分的科學性、且缺乏唯物主義元素,因此亦被稱為空想社會主義(或稱烏託邦主義)《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主義與烏託邦主義》莫里斯·邁斯納著ISBN 978-7-300-06245-7。與空想社會主義相對的則是科學社會主義,後者發生在近代。基督教亦是共產主義思想的源頭之一。
-{zh-cn:哈耶克; zh-tw:海耶克;}-的老師,自由主義學者米瑟斯:“從過去千百年來不斷更新力量的基督教千禧年說,只需再邁出一步,便有了哲學千禧年說,即18世紀對基督教的理想主義解釋;然後經由聖西門,黑格爾和魏特林,便有了馬克思和列寧。”
=== 發展和實踐 ===
現代共產主義運動起源於十九世紀西歐的工人運動,以德國籍猶太裔學者卡爾·馬克思的理論為基礎,以各國共產黨或類似名稱的共產主義政黨為組織基礎,成為社會經濟發展滯後國家內部貧窮階層以暴力反抗不合理政治秩序的社會運動的主流,深刻地影響了人類社會在20世紀的內部衝突、動蕩以及大範圍的社會秩序重建。
==== 巴黎公社 ====
巴黎公社運動被馬克思主義者認為是最早的共產主義運動,它代表著集權統治突然喪失的真空狀態。拿破崙的最終獲勝,使得羅伯斯庇爾的追隨者清晰的認識到,政治必須和軍事結合才能實現。當左翼代表上帝宣佈再次審判世界的時候,二十世紀整個前五六十年,也就成左翼運動崛起光輝起始里程碑。但有人認為它是無政府主義,也有人認為它是社會主義的早期實驗。馬克思認為它是對他的共產主義理論的一個有力證明,但馬克思沒有就共產主義和預言中的社會主義給出實際的解決方案。而俄羅斯無政府主義之父巴枯寧則主張是無政府主義,因為它既沒有依賴於一個先鋒隊,也沒有掌控國家或者企圖建立一個新的革命政府。
當時美國駐法國大使伊萊休·B·沃什伯恩的日記被歷史學家的書《偉大旅程》大段引用,反共主義者以此說明公社社員是一幫“強盜、殺手和暴徒”:“我實在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寫出我的憎惡……(他們)威脅要毀滅巴黎,把所有人在投降之前燒死在廢墟中”。事實上在戰鬥中,社員們放火燒掉了杜伊勒裡宮、盧浮圖書館、市政廳、司法宮、警察府、王宮和很多其他地方,還有人去燒巴黎聖母院不過被撲滅了。從市政廳到法國銀行的下水道被埋上地雷,當時在巴黎的英國人埃德溫·蔡爾德(d. Edwin Child)寫道:“女人都像瘋虎一樣,到處灑汽油,他們戰鬥時越是怒火旺盛就越光榮似的。”
==== 十月革命 ====
1917年11月7日(俄儒略曆10月25日),十月革命爆發,由列寧領導下的布林什維克領導的武裝政變,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和由馬克思主義政黨領導的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革命推翻了俄羅斯克倫斯基領導的俄國臨時政府,在建政後激進、恐怖的政策引發俄國內戰,之後由布林什維克領導的紅軍戰勝了與之執政理念相左的白軍及來自各個資本主義國家的干涉軍。1922年12月30日,由布林什維克控制下的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南高加索聯邦共同組成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成立。這次的革命被認為是共產主義的一次重大勝利,是二十世紀共產主義運動的序幕,觸發了此後共產主義運動在全球範圍的擴張,許多國家或地區的共產主義運動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援。也造成了共產主義國家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長達大半個世紀的對立。
== 各國革命與建設 ==
共產主義在世界各地因各個國家的具體國情不同而形式多樣,個別將生產資料部分私有化的國家被正統社會主義者和國家視為“修正主義”。在部分國家,一些共產主義政黨仍然採用議會制方式獲取政權並進行一定程度的共產主義改革。以下是各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及其建設與改革:
=== 蘇聯和東歐 ===
蘇聯誕生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斯大林主義對當時世界上的共產主義運動產生了主導性影響,而東歐國家則在受蘇聯輸出意識形態的同時結合本國的國情進行了相應的改造。
==== 列寧主義 ====
列寧主義是列寧提出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共產主義者一般將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並稱為馬克思列寧主義,被廣泛認為是馬克思主義的一種繼承和發展。
列寧認為並非只有發達資本主義社會才能實現共產主義,其他社會形態也可能實現共產主義。他提出了社會主義這一夾在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之間的社會形態,並認為社會主義是共產主義的早期階段。列寧主義受到了布朗基主義和俄國民粹派的很大影響,這使得其相對於經典的馬克思主義有一定程度的威權主義傾向。布朗基是十九世紀法國秘密社團領導人,第一國際內的暴力革命派,巴黎公社的軍事領袖。布朗基主義的要義是堅信:不管生產力的發展處於什麼水平,只憑革命暴力就可以創造出一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新世界。而且布朗基主義也認為可以由少數人作為“先鋒隊”進行密謀而統領多數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20世紀初發展的列寧主義,主張透過實行民主集中制的先鋒隊領導工人進行暴力革命的手段,武裝奪取政權。
==== 托洛茨基主義 ====
托洛茨基主義是托洛茨基基於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所提出的理論。托洛茨基自視為布林什維克列寧主義者、正統馬克思主義的擁護者,主張建立列寧式的無產階級先鋒隊政黨。托洛茨基主義是對列寧主義的發展和繼承,其政治信條與斯大林主義、毛澤東主義有很大的不同,認為一個國家因物質基礎問題不能建成社會主義,因而有必要在世界範圍內進行永久革命。托洛茨基主義也主張在無產階級專政下無產階級應當具有相應的民主制度,例如工人民主、普選權、新聞自由、對生產資料的民主管理等等,而以斯大林主義為指導的蘇聯、東歐等國則被視為“畸形的官僚工人國家”。托洛茨基主義因為對國際主義等原則的堅持而被認為是馬克思主義中的左翼。全世界有數目眾多的團體仍將自己描述為托洛茨基主義者,並自視為堅持了託派的傳統(儘管他們對託派有著許多不同的解釋)。
==== 斯大林主義 ====
斯大林主義是指控制蘇聯和受蘇聯影響的共產主義國家,在蘇聯共產黨總書記約瑟夫·斯大林統治下及其之後的共產主義理論。事實上,斯大林自己並不承認自己創立了與馬克思列寧主義並列的理論分支,一直以來斯大林都自視為列寧的學生,但有些社會主義國家的政治歷史學者卻會用複合名詞“馬克思列寧斯大林主義”或「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教導」來表明它的歷史繼承性。但是很多反斯大林的托洛茨基主義者們認為斯大林主義是冒用了馬克思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藉口的一個反革命政策,而在實際上導致社會走向極權主義。許多民主傾向的左派都認為斯大林主義根本不是共產主義或社會主義而是國家資本主義乃至“現代封建國家”。而斯大林派則自認為與列寧主義有大量共同點。斯大林激進的現代化改革也並非他本人的原創,它們主要是列寧戰時共產主義的改革和發展。該政策主要特點在於大規模實施國有化,從農村強制徵收穀物和粗放式的勞動指揮。勞動紀律十分嚴格,遲到和缺勤都將會遭受嚴厲的處罰。並且, 斯大林突出了農民階級的重要性(如中國)。其經濟政策也使得蘇聯在20世紀30年代快速完成了工業化。
==== 霍查主義 ====
霍查主義是指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一書記恩維爾·霍查的思想和實踐。霍查在阿爾巴尼亞透過高度集權的方式進行社會主義經濟和文化改造,將一個封建的、以宗族為基礎的落後農業國強制轉變為一個現代化的工業國家,並用強硬手段消滅了宗教,使阿爾巴尼亞被稱之為“歐洲的一盞偉大的社會主義的明燈”。霍查以“真正的斯大林主義者”自居,強烈譴責毛澤東的“三個世界”理論是修正主義,認為毛澤東思想是農民的民粹主義思想而非無產階級革命思想,正是其農業民粹主義導致了文化大革命和紅色高棉的罪行。
==== 鐵托主義 ====
鐵托在南斯拉夫採用較溫和的分權模式治理國家。南斯拉夫較早地與蘇聯決裂,實行介於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之間的經濟模式,實行工人自治,由工人委員會管理工廠和企業。
=== 歐美 ===
誕生於歐美國家的其他共產主義流派有盧森堡主義、德萊昂主義、工團共產主義、左翼共產主義、自治主義、歐洲共產主義等。其中一些反對列寧主義的共產主義者有時也自稱自由意志馬克思主義者。
==== 盧森堡主義 ====
雖然羅莎·盧森堡是馬克思主義史上很重要的人物,但盧森堡主義一詞使用較少。盧森堡主義既反對伯恩施坦和考茨基對馬克思主義的修正,也反對列寧主義的布朗基主義和威權主義思想,並贊同自我集中制,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多黨制。追隨者認為其是“正統馬克思主義”。受盧森堡主義影響的共產主義流派有委員會共產主義和左翼共產主義。
==== 歐洲共產主義 ====
歐洲共產主義是西歐國家的共產黨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路線,它同時吸收了民主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西方馬克思主義和列寧主義中的一些思想,並聯系西歐的實際情況對馬克思主義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修正。
=== 中國 ===
中國的共產主義革命和建設由中國共產黨領導。與傳統上重視工人階級的馬克思主義以及列寧主義相比,其領導人毛澤東的理論更重視發動農民(因為毛澤東以唯物辯證的方式認為中國最廣大的無產階級是農民,而數量遠多於工人),比如農村包圍城市、進行人民戰爭和自力更生。毛澤東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60年代發動了大躍進、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也稱為十年浩劫)等等多次失敗的運動,對中國發展的造成嚴重破壞。 1981年6月27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對一些重要的歷史人物(包括毛澤東)的功過得失作出了官方評價,認為毛澤東在文革與先前的一段期間犯了嚴重錯誤。 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對毛澤東的許多政策及思想進行了修正,由此逐漸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 拉丁美洲 ===
在拉丁美洲(主要是古巴)則產生了格瓦拉主義、卡斯特羅主義。古巴在蘇聯模式下也吸收了一些左翼激進主義的成分,建立了完整的社會福利體系。
=== 其它 ===
此外還有一些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流派(如赫魯曉夫主義、卡達爾主義、胡薩克主義、胡志明思想等)以及非馬克思主義的共產主義流派(如基督教共產主義、無政府共產主義等)。
== 現存共產黨法定執政國家 ==
當前由共產黨長期執政的國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古巴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雖為勞動黨一黨專政,但其不再將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而是以金日成金正日主義為唯一指導思想。現存的社會主義國家目前都有階級、政黨、警察和軍隊存在,以保證生產資料的生產、使用、收益和處分,因此按共產主義理論,這四國普遍認為仍然處於前社會主義甚至國家資本主義階段。
== 爭議 ==
=== 名詞的濫用 ===
在冷戰時期,美國等資本主義陣營國家用“共產主義國家(communist state)”來稱呼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但社會主義陣營國家認為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來說,在共產主義社會中並不存在“國家”這一概念,且馬列主義者認為,共產主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最終階段,即社會主義階段是由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中間的一個過渡階段,由於當時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例如蘇聯)都尚未進入共產主義階段,所以嚴格上來說並不能用“共產主義國家”這一名詞來稱呼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
=== 自由、烏托邦與強制 ===
社會民主主義學者秦暉認為,共產主義是爭議性很大的學說,支持者強調其正義性和正確性,反對者則批評它是烏托邦從而造成了20世紀的災難因此是邪惡的。不妨先假定共產主義就是烏托邦。“烏托邦”無非是不能實現之事,並不等於災難和極權主義。“烏托邦”不可怕,可怕的是強制。把自己的烏托邦理想強加於別人的身上,是極權主義的做法;不允許別人有烏托邦理想,也是極權主義的做法;前者造成紅色恐怖,後者造成白色恐怖。不論是以“共產主義者”自居的親蘇分子,還是反共主義者,都只顧及了自己的意志而無視了他人的自由。秦暉《自由、烏托邦與強制》
告別烏托邦往往很容易,走出強制卻非常困難。為“理想”而強制的可能變少,為私利而強制的卻很多;倚仗強權“化私為公”的會變少,倚仗強權“化公為私”的卻會變多。而告別強制則需要制約權力。一種政治理想是否為烏托邦不是首要問題,其關鍵在於是否尊重個體的自我意願。造成蘇東國家災難的,是由於其一黨專政、集中制、中央計劃經濟、強制集體化,而並非因為烏托邦理想。而只要“有烏托邦而無強制”,在成熟民主社會中,烏托邦就能透過對現實的批判而促進現實社會的進步。
許多馬克思主義者認為,這個論點極大程度忽視了巴黎公社和蘇聯的建立論證了共產主義第一階段的存在性(即馬克思提及的歷史唯物主義),也忽略了修正主義的存在和阻礙修正主義出現的批判思想的存在(列寧提過的批判批判再團結)還有關於階級鬥爭的論點。
=== 譴責 ===
從二十世紀的東歐至現有的共產主義國家,許多共產主義政權遭遇了其大規模侵犯人權的指控。根據《共產主義黑皮書》編者斯特凡·庫爾圖瓦的估計,全世界因為共產主義而死亡的人數,在八千五百萬人至一億人之間。2006年歐洲委員會議員大會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表決《國際社會譴責極權共產政權的必要性》決議,該決議表示“對極權共產主義大規模違反人權的譴責以及表示對受害者的同情、理解和認定”。此決議在投票階段中獲99票贊同,42票反對,12票棄權,另有164名代表未列席。此後,捷克前總統瓦茨拉夫·哈維爾和後來擔任德國總統的約阿希姆·高克提出《關於歐洲良知和譴責共產主義罪行布拉格宣言》,作為響應歐洲議會設立了歐洲斯大林主義和納粹主義受害人紀念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譴責稱“幾乎所有的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都經過了嘗試,它導致了苦難、腐敗和腐朽。社會主義對權力的渴望導致擴張、侵略和壓迫。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應該抵制社會主義及其給每個人帶來的苦難。” 2018年,當時的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訪問中國,在他的四川大學發表演講中提醒中國年輕人,馬克思主義曾經為德國和東歐帶來浩劫。
== 參見 ==
* 社會主義
* 理想國
* 空想社會主義
* 科學社會主義
* 共產主義運動
* 共產主義國家
* 資本主義
* 反共主義
* 去共產主義化
* 無條件基本收入
* 歷史唯物主義
* 共產黨列表
* 共產主義革命列表
* 各國共產主義
* 世俗宗教
* 後稀缺
* 社會文化進化論
* 基布茲
== 參考文獻 ==
== 延伸閱讀 ==
== 外部連結 ==
* 馬克思主義網際網路檔案館
Category:主義
Category:日語借詞
Category:政治經濟學
Category:社會哲學
Category:經濟意識形態
Category:經濟體系
Category:歷史唯物主義 |
羌語 | 羌語是中國羌族人和藏族人操的一種語言,使用者主要分佈在中國四川阿壩州的汶川縣、茂縣、理縣、松潘縣和黑水縣等地。羌語屬漢藏語系的羌語支,藏緬語北部語群,和西夏語關係比較密切。有兩種方言。北部方言行於茂縣沙壩、赤不蘇區、松潘縣鎮江、熱務區和黑水大部份地區及北川縣;南部方言行於茂縣的鳳儀、土門區、汶川縣威州、綿虒、理縣通化、薛城區。各方言內又有若干土語。北部方言無聲調,南部方言有聲調,土語中聲調數量不一,多者達六個,但是聲調承擔的音位對立的負擔並不大。屬於比較保守的藏緬語,保留了大量的複子音聲母。羌語支語言在語音系統及語法方面有明顯的共同特點。
== 語音系統 ==
* 語音方面複子音豐富,單子音聲母有小舌塞音和擦音,塞擦音有四套,母音有長短、捲舌、鼻化,但很少有鬆緊,韻尾大體已丟失,聲調的作用不大。
== 文字 ==
爾瑪文是用於拼寫羌語的全音素文字,由羌語學者魏久喬及其同事https://www.unicode.org/L2/L2022/22130-rma-script.pdf 創制。設計靈感來源於羌族特有的羊角紋和雲紋,不屬於婆羅米系文字。爾瑪文有41個子音字母、5個母音符號、3個獨立母音和8個標點符號。
2017年,爾瑪文正式定稿,並被許多羌族人接受成為他們語言的第一個官方書寫系統。關於該文字是否相容北羌語和南羌語,或者是否只相容其中一種語言,尚無公開資訊。
2022年6月6日,爾瑪文已被初步提議編碼為Unicode的通用字符集,所在區段為U+16140 - U+1617F。
=== 子音 ===
b// p// bb// m// f// w// wf//
d// t// dd// n// lh// l// lr//
g// k// gg// ng// h// hh//
j// q// jj// x// xx// y//
gv// kv// v// vh// vv//
z// c// zz// s// ss//
zh// ch// dh// sh// rr//
=== 母音 ===
a// ae// ea// u// e// nn//
i// ü// o// // r//
[ 爾瑪文]相關分類:Unicode未收錄文字中國文字
==羌語語法==
* 語法方面,人稱代詞有格,量詞與數詞結合為數量型,但不如彝語支豐富,動詞有人稱、數、體、態、式、趨向等語法範疇,用前字尾方式表達,各語言表示相同語法意義的前字尾有明顯起源上的共同性,形容詞沒有級的範疇,結構助詞比藏語支語言豐富。
* 詞彙方面,有較多的漢語-{A|zh-hant:借詞;zh-hans:藉詞}-和藏語借詞,各語言之間的同源詞一般在20%左右,最多達30%。
==參考文獻==
* Bradley, David. (1997). Tibeto-Burman languages and classification. In D. Bradley (Ed.), Papers in South East Asian linguistics: Tibeto-Burman languages of the Himalayas (No. 14, pp. 1–71). Canberra: Pacific Linguistics.
* LaPolla, Randy J. with Chenglong Huang. 2003. A Grammar of Qiang, with Annotated Texts and Glossary (Mouton Grammar Library).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
* Evans, Jonathan P. 2006. Vowel quality in Hongyan Qiang.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7.4: 937-960.
==參見==
*西夏語
==外部連結==
*北羌語ISO程式碼
*南羌語ISO程式碼
*羌語學習網站
Category:羌語支
Category:中國語言 |
調式 | 調式是若干個以特定順序連線起來的音以一個主音為中心形成的集合。這些音互相之間具有某種特定的音程關係,並在調式中擔任不同的角色。調式是決定音樂風格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調式和調性結合,決定了該段音樂所用的調。將調式中的所有的音從主音開始,按照音高從低到高排成一列,就是該調式的音階。
調式的種類繁多,不僅僅是構成調式的音的關係不同,連數目也有區別,世界各國遍用的大調式、小調式和民族調式。否定調式的音樂稱為無調性音樂。
== 分類 ==
按照包含主音向上大三度還是小三度的音,絕大多數調式可以分為大調式和小調式兩大類。
=== 大調式 ===
大調式是由七個音構成的,它的主音與第三級音之間的關係是大三度關係,它的穩定音構成一個大三和絃,這就是大調式。大調式的色彩是明朗的和輝煌的,這就是大調式的特徵。
大調式一共有三種,自然大調,和聲大調和旋律大調。
* 自然大調:由七個音來構成,音程結構是「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這樣的音程關係也是由兩組相同的四聲音階結合而構成的,然後中間用一個大二度分開。可見無論是由什麼音開始,只要是主音到高八度的主音內,第 Ⅲ 級音到第 Ⅳ 級音是小二度,第 Ⅶ 級音到第一級音是小二度,其餘幾級相鄰的音都是大二度,只要符合這種結構的音階,都是屬於這同一聲調式,如從 D 開始做主音的,叫 D 自然大調式,從 G 開始做主音的叫 G 自然大調式。在調式音階裡,主音(Ⅰ級音)下屬音(Ⅳ 級音)和屬音(Ⅴ 級音)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也稱他們為“正音級”,其它 Ⅱ、Ⅲ、Ⅵ、Ⅶ 都稱副音級,在這些音級裡 Ⅰ、Ⅲ、Ⅴ 級音是穩定音,其中Ⅰ級音也就是主音最為穩定。
* 和聲大調:把自然大調的第 Ⅵ 級音降低半個音,即是“和聲大調”。
* 旋律大調:把自然大調的第 Ⅵ 級,第 Ⅶ 級音都降低半個音,這就叫做“旋律大調”。
=== 小調式 ===
小調式同樣也是由七個音來構成的。小調的主音與 Ⅲ 級音之間的關係是小三度,因此小調的調性有一種柔和的感覺並帶一些暗淡的色彩。這是小調的特徵。
同大調一樣,有三種調式,自然小調,和聲小調及旋律小調。
* 自然小調與自然大調一樣,同樣在一個八度之內的每一個音都可以構成自然小調。自然小調是由自然大調式轉化而來的。但它是完全獨立的調式,同樣是由七個音組成,音程結構是「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小二度−大二度−大二度」,它的 Ⅰ、Ⅲ、Ⅴ 級音也都是穩定音,但是它的 Ⅶ 級音到主音,也就是導音到主音不是小二度關係,由此也與大調有所區別。
* 和聲小調:把自然小調的 Ⅶ 級音升高半音,叫做“和聲小調”。
* 旋律小調:把自然小調的第 Ⅵ 和 Ⅶ 級都升高半音,叫做“旋律小調”。
=== 五聲調式 ===
五聲調式是以純五度的音程關係來排列的,由五個音所構成的調式,叫作五聲調式。在中國音樂和漢文化圈音樂傳統裡,這五個音的名稱分別是:宮、徴、商、羽、角。將這五個音移在一個八度內,它們名稱的順序是:宮、商、角、徴、羽。
五聲調式有下面幾種:
# 以宮音為主音的調式稱為“宮調式”:C-D-E-G-A-C(設宮音為C,下同)
# 以商音為主音的調式稱為“商調式”:D-E-G-A-C-D
# 以角音為主音的調式稱為“角調式”:E-G-A-C-D-E
# 以徴音為主音的調式稱為“徴調式”:G-A-C-D-E-G
# 以羽音為主音的調式稱為“羽調式”:A-C-D-E-G-A
在五聲音階裡,每一個音都可以成為主音,因此在每個調式的前面必須把主音的音高位置標出來,比如:以 A 做主音的宮調式,稱為“A 宮調式”,F 做主音的角調式稱為“F 角調式”。
在“角”和“徴”間加入“變徴”,在“羽”和“宮”間加入“變宮”就會變成七聲調式。
此外,五聲音階中可以以“偏音”的形式出現“清角(F)”、“變宮(B)”、“變徴(♯F)”、“閏(♭B)”。
=== 古希臘調式 ===
古希臘調式溯自古希臘《荷馬時代》以後的音樂,在歐洲各地不同的生活璟境中,各自產生了不同的抒情詩,這些抒情詩用各具不同地區特色的歌調唱出。
古代希臘的調式,就是從這些歌調中產生。由於各地區的歌調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所以所整理出來的音樂結構,便具有獨特的音樂色彩,呈示出各種不同結構的調式組織。
希臘的音樂是四聲(Tetrachord),而且是下行式的,所以構成的調式音階也是下行的。在當時的音樂裡,只存在四種調式,並以該地區的名稱作為調式的名稱:
Dorian(多利亞調式)
結構是(下行):E - D - C - B - A - G - F - E
Phrygian(弗裡幾亞調式)
結構是(下行):D - C - B - A - G - F - E - D
Lydian(利底亞調式)
結構是(下行):C - B - A - G - F - E - D - C
Mixo-lydian(混合利底亞調式)
結構是(下行):B - A - G - F - E - D - C - B
值得注意的是下行音階的下四音才是構成調式的核心音,上四音只是核心音同結構的延伸音排列。所以主音是下四聲的第一個音,屬音是下四聲第四個音。
另外Mixo-lydian調式的核心四音並非音階的下四音,仍然是Lydian的下四音,只不過其第一個主要音下移一個音成為主音再延伸排列而得。
=== 中古教會調式 ===
西方中古教會調式由七個類似於大調、小調的調式所組成。
自然大調的調式音階可以看做由 C 大調的 7 個構成音,各自向上進行到高八度的音構成的 7 個音階。
這些調式的名稱源自古希臘的調式名稱,但結構不同。
Ionian(伊奧尼亞調式)
也稱為自然大調,自然大調的 I 級音階,由 C 大調的 C 進行到高八度的 C,構成音分別為:1 2 3 4 5 6 7 1
Dorian(多利亞調式)
自然大調的 II 級音階,由 C 大調的 D 進行到高八度的 D,構成音分別為:1 2 ♭3 4 5 6 ♭7 1
Phrygian(弗裡幾亞調式)
自然大調的 III 級音階,由 C 大調的 E 進行到高八度的 E,構成音分別為:1 ♭2 ♭3 4 5 ♭6 ♭7 1
Lydian(利底亞調式)
自然大調的 IV 級音階,由 C 大調的 F 進行到高八度的 F,構成音分別為:1 2 3 ♯4 5 6 7 1
Mixo-lydian(混合利底亞調式)
自然大調的 V 級音階,由 C 大調的 G 進行到高八度的 G,構成音分別為:1 2 3 4 5 6 ♭7 1
Aeolian(愛奧利亞調式)
也稱為自然小調,自然大調的 VI 級音階,由 C 大調的 A 進行到高八度的 A,構成音分別為:1 2 ♭3 4 5 ♭6 ♭7 1
Locrian(洛克里亞調式)
自然大調的 VII 級音階,由 C 大調的 B 進行到高八度的 B,構成音分別為:1 ♭2 ♭3 4 ♭5 ♭6 ♭7 1
===日本傳統調式===
呂旋法(りょせんぽう)
律旋法(りつせんぽう)
陰旋法(いんせんぽう)又稱都節(みやこぶし)
陽旋法(ようせんぽう)又稱田舎(いなかぶし)
琉球音階(りゅうきゅうおんかい)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參見 ==
* 調式列表
* 調性
* 音階
Category:音樂理論
|
藏語 | 藏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藏語支,是以藏族為主的喜馬拉雅文化圈使用的主要語言。藏語使用區分佈在中國西藏自治區,青海省,四川省的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甘肅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雲南省的迪慶藏族自治州等若干區域。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四個國家也有藏語使用者分佈。
藏文是藏語的文字書寫系統,在藏語各方言間通用,是根據古典藏語發音而制定的文字,亦是整個藏緬語族最早的文字之一。其他語言,如西夏文、緬甸語的文字創制時間比較晚。關於藏文的起源,佛教學者認為是吐蕃時代公元7世紀由國王松贊干布的重臣吞彌·桑布扎創制的,受梵文拼寫影響。藏文字母有上加字、下加字等垂直拼寫法。為了翻譯佛教梵文咒語,藏文字母與梵文字母有完全的對應關係。從梵文翻譯的內容,不論詞意,藏語文是其中一種可以還原梵文的語言文字。
藏語的分支語言為衛藏方言(如拉薩話)、康方言(如昌都話)、安多方言三大方言。這三種語言可能同樣源自古書面藏語,其中只有安多方言沒有區別意義的聲調,保持了古藏語的特色。藏族不同方言的通話有一定的困難,但是採用相同的文字系統藏文。現代最通行的標準藏語源自衛藏方言中的拉薩方言。
藏語文學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發達的文學之一。藏語文是唯一、完整地記錄自釋迦牟尼佛誕辰兩千多年來,形成和發展的佛教教義、佛教哲學,以及佛教科學的文字,包括那爛陀傳承中,所有的顯、密論典。特別是因明論典的完整教、學傳承和方式,當今惟有藏文中記載和儲存。除了藏傳佛教的大藏經(包括舉世聞名的《甘珠爾》、《丹珠爾》兩大佛學叢書),還有著名史詩《格薩爾王傳》,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的情詩集等,都是世界文學遺產中不朽的經典。
== 語法 ==
藏語詞型態相當豐富,動詞分四個時態,而且時態的系統呈現很多例外,意即藏文具有屈折變化,請參考:(藏文用威利系統轉寫)
* 吃
** 現在時 (za)
** 過去時 (zos)
** 未來時 (bza')
** 命令時 (zos)
* 讀
** 現在時 (klog)
** 過去時 (bklags)
** 未來時 (bklag)
** 命令時 (klogs)
由此可知,比起漢語諸方言,藏文語法較為接近屈折語等綜合語的語法。
另一方面,藏文的基本語序為SOV(主詞─受詞─動詞),且具有豐富的格變化,而其本身為一作-通格語言(ergative-absolutive language),意即其及物動詞的主詞為作格(藏文及物動詞的主詞要加字尾-gis、-gyis、-kyis、-'is、-yis等,且此字尾和藏文工具格所使用者相同),而不及物動詞的主詞和及物動詞的受詞(都不加字尾)的語法格為通格。
== 歸屬 ==
藏語屬漢藏語系,所以藏語和漢語據推測在遙遠的上古時代擁有共同的原始語(此原始語又叫原始漢藏語)。漢藏原始語分裂的時間,估計是公元前4000年到6000年左右。
藏文保留了原始藏緬語的古音,包括複雜的複子音。藏語和漢語之間存在很多同源詞。但由於漢語經歷過許多語音變化,因此不能直接使用現今普通話或其他漢語族語言的發音,而是必須使用上古漢語的構擬音才能進行比較。以下舉上幾個有代表性的漢藏同源詞(上古漢語採用鄭張尚芳先生的構擬):
漢語 漢語 藏語
漢字 上古音 藏語
蝨 *srig (shig)
吾 *ŋraː (nga)
語 *ŋaʔ (ngag)
飛 *pɯl ('phur)
死 *sijʔ (白一平-沙加爾系統)*hljiʔ (鄭張尚芳系統) (shi)
殺 *sreːd (bsad)
目 *mug (mig)
耳 *njɯʔ (rna)
二 *njis (gnyis)
三 *suːm (gsum)
四 *hljids (bzhi)
五 *ŋaːʔ (lnga)
== 文字及語音 ==
藏文的書寫系統,基本上是一種母音附標文字,此字母代表的是古典藏語的發音,故其發音和現代標準藏語發音不一定能完全相契合。
== 藏語文學作品列表 ==
* 《倉央嘉措詩歌》
* 《格薩爾王傳》
== 方言 ==
藏語方言有多種劃分方案,西義郎把藏語方言分成六大類:
* 中部藏語,又稱衛藏方言,主要分佈在西藏自治區西南大部和尼泊爾北部邊境(如夏爾巴語)
* 康方言(包括普米語、爾蘇語、嘉榮語等特殊方言)
* 安多方言
* 南部藏語:錫金語、宗喀語等
* 西部老藏語:巴爾蒂語、拉達克語等
* 西部新藏語:流行於印度流亡藏人社群
其中衛藏方言、康方言和安多方言使用人數最多,被稱為藏語三大方言。
==樣例==
《世界人權宣言》第二條(前半):
:
威利轉寫:skye bo re rer gsal bsgrags 'di nang bkod pa'i thob thang dang rang dbang ste / mi rigs dang / sha mdog / pho mo / skad yig / chos lugs / srid don bcas sam / 'dod tshul gzhan dag dang / rgyal khab dang spyi tshogs kyi 'byung khungs / mkhar dbang / rigs rgyud / de min gans tshul 'di rigs gang yang rung bar dbye 'byed med pa'i thob dbang yod
漢譯:人人有資格享受本宣言所載的一切權利和自由,不分種族、膚色、性別、語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見解、國籍或社會出身、財產、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區別。
==構擬==
===原始藏語===
原始藏語是藏語所有方言的祖語,構擬可見Tournadre (2014)。Tournadre, Nicolas. 2014. "The Tibetic languages and their classification." In Trans-Himalayan linguistics, historical and descriptive linguistics of the Himalayan area. Berlin: Mouton de Gruyter.原始藏語與書面古典藏語比較接近。下面列出原始藏語的音系特徵。(Tournadre 2014: 113)
*字首*s(ǝ)-, *d(ǝ)-/g(ǝ)-, *m(ǝ)-, and *b(ǝ)-繼承自原始藏緬語。*s(ǝ)-、*d(ǝ)-/*g(ǝ)-、*m(ǝ)-/*r(ǝ)-主要用於動物與身體部位。
*齒音和齒齦音在y (/j/)前顎化。
*/m/後的邊音變為齒音(如*ml > *md)。
*塞音聲母送氣變為音位。這見於中古藏語送氣與不送氣的寫法交替,例子如gcig ~ gchig (གཅིག་ ~ གཆིག་)“1”;phyin-chad ~ phyin-cad (ཕྱིན་ཆད་ ~ ཕྱིན་ཅད་)“現在開始”;ci ~ chi (ཅི་ ~ ཆི་)“什麼”;cu ~ chu (ཅུ་ ~ ཆུ་)“水”。
Tournadre (2014)構擬的原始藏語形式:
* *g(ǝ)-tɕik “1”
* *g(ǝ)-nyis “2”
* *g(ǝ)-su- “3”
* *b(ǝ)-ʑi “4”
* *l(ǝ)-ŋa “5”
* *d(ǝ)-ruk “6”
* *b(ǝ)-dun “7”
* *b(ǝ)-rgyat “8”
* *d(ǝ)-gu “9”
* *b(ǝ)-tɕu “10”
* *s(ǝ)-dik-pa “蠍”
* *s(ǝ)-bal “蛙”
* *s(ǝ)-tak “虎”
* *s(ǝ)-b-rul “蛇”
* *s(ǝ)-pra “猴”
* *s(ǝ)-kra “頭髮”
* *s(ǝ)-nyiŋ “心”
* *s(ǝ)-na “鼻”
* *d(ǝ)-myik “目”
* *m(ǝ)-go “頭”
* *r(ǝ)-na “耳”
===前原始藏語===
前原始藏語是假定的原始藏語之前的形成階段。
*ty-, *ly-, *sy-在前原始藏語中沒有顎化(Tournadre 2014: 113-114)。前原始藏語到原始藏語假設的音變有*ty- > *tɕ-、*sy- > *ɕ-、*tsy- > *tɕ-、*ly- > *ʑ-;而Tournadre (2014: 114)指出,很多藏語群(如巴松話、達芒語和Kurtöp語(東部藏語群))沒有經歷這些音變(如Bake(巴松話)ti“什麼”vs. 原始藏語*tɕ(h)i;Bake tɨ“1”vs. 原始藏語*g(ǝ)-tɕ(h)ik;Kurtöp Hla:“鐵”和布姆唐語 lak“鐵” vs. 原始藏語*ltɕaks)。
Tournadre (2014: 114-116)給出的構擬如下:
詞義 前原始藏語 原始藏語 近古藏語
1 *g(ǝ)-tyik *g(ǝ)-tɕ(h)ik gcig / gchig གཅིག་ / གཆིག(中古藏語)
大 *tye *tɕ(h)e che ཆེ་ (Old Tibetan)
10 *b(ǝ)-tyu *b(ǝ)-tɕu bcu / bchu བཅུ་ / བཆུ་(中古藏語)
什麼 *tyi *tɕ(h)i ci / chi ཅི་ / ཆི་(中古藏語)
肉 *sya *ɕa sha ཤ་
知道 *syes *ɕes shes ཤེས་
樹木 *sying *ɕiŋ shing ཤིང་
切(過去時詞幹) *b(ǝ)-tsyat *b(ǝ)-tɕat bcad བཅད་
口水 *m(ǝ)-tsyil-ma *m(ǝ)-tɕ(h)il-ma mchil-ma མཆིལ་མ་
肝 *m(ǝ)-tsin-pa *m(ǝ)-tɕ(h)in-pa mchin-pa མཆིན་པ
4 *b(ǝ)-lyi *b(ǝ)ʑi bzhi བཞི་
田野 *lying *ʑiŋ zhing ཞིང་
跳蚤 *ldi *ldʑi lji ལྗི་, 'ji ་འཇི་
鐵 *s(ǝ)-lak(s) > *l-sak(s) > *l-tsyak(s) *ltɕaks lcags ལྕགས་
箭 *mda mda' མདའ་
抑制 *bnans *mnans mnand(中古藏語)
聽 *bnyan *nyan mnyand
目 *d(ǝ)myik dmyig དམྱིག་(中古藏語); mig
花 *mentok men-tog མེན་ཏོག(中古藏語); ་me-tog
== 數詞比較 ==
藏語中的數詞(注意以下所有詞語除了1和7外都是漢語同源詞):
詞義 衛藏 衛藏 衛藏 衛藏 衛藏 衛藏 衛藏 安多 康 古典藏語
詞義 拉薩藏語 ChengZhang Dolpo 幾熱爾語 Mugom 夏爾巴語 Yohlmo 安多 康 古典藏語
'1' ʨiʔ53 ʨi53 ʂik dokpoi ʧɪk ʦɪk55 ʨīː xʨɨx ʨi55 *xʨikgtšig
'2' ȵi55 ȵi55 ɲiː ŋi ŋi ŋi55 ɲìː ɦȵi ɲɯ53 *gnisgnis
'3' sum55 sɔ̃53 sum sum sum sum55 sūm sɘm sũ53 *xsumgsum
'4' ɕi13 ɣɯ31 ɕi̤ː si ɕi ʣi55 ʑì̤ ɦʑɘ ʐə33 *βʑibži
'5' ŋa53 ɴɐ53 ŋa ŋa ŋá ŋɑ55 ŋɑ̀ ɦŋa ŋɑ53 *ɬŋɑlŋa
'6' tʂʰuʔ13 tʂu31 ʈṳk tʰuk duk ɖʊk11 ʈṳ̀ː tʂəx tʂo33 *dɽukdrug
'7' tỹ15 dɛ̃24 ty̤n duin dun dɪn55 t̪ì̤n ɦdɘn dĩ33 *βdunbdun
'8' ɕɛʔ13 dʑe31 ce̤ʔ get ket gæ55 cē̤ː ɦdʑʲɛ ʑe33 *βɽgjatbrgyad
'9' ku13 ɡɯ31 kṳ gu gu gu55 kṳ̀ ɦgɘ gə33 *dgudgu
'10' ʨu53 ʨɯ53 tɕu ʦutʰambaː ʧú ʦi55tʰɑm11ba11 ʨʉ̄ ʨɘ ʨə55 *ɸʨubtšu
中、東部藏語群:
詞義 宗卡-拉卡 宗卡-拉卡 巴爾蒂-拉達克 巴爾蒂-拉達克 巴爾蒂-拉達克 巴爾蒂-拉達克 巴爾蒂-拉達克 Spitibhoti
詞義 宗卡語 錫金語 巴爾蒂語 Changthang 拉達克語 Purik Zangskari Spitibhoti
'1' ʨí ʧi ʧik ʧik ʧik ʧik ʧiʔ ʧík
'2' ɲí ni ɲis ɲis ɲis ɲis ɲiː ɲiː
'3' súm súm xsum sum sum sum sum súm
'4' ʃi̤ ʒe βʒi zi zi ʒi ʒi ʒì
'5' ŋə ŋa ɣɑ ŋa ʂŋa ʂŋə ŋa ŋá
'6' dʑo tʰu truk ɖruk ʈuk ʈuk ʈuʔ ʈùk
'7' ty̤n dĩ βdun dun rdun rdun ðun dùn
'8' kæ̤ gɛ βgyʌt gʲat rgʲat rgyət ʝət ɟèt
'9' kṳ go rgu gu rgu rgu ɣu gù
'10' ʨu tʰam ʧɔːmba ɸʧu ʧu rʧu rču ʧu ʧú
== 參考文獻 ==
== 參閲 ==
* 藏文字母
* 藏文轉寫系統
* 梵文藏文轉寫體系
* 藏語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
*藏文拼音系統
* 標準藏語
* 藏文拼音教材(拉薩音)拼音方案
* 2010年保衛藏語遊行
== 外部連結 ==
* 藏英漢詞典
* 藏語詞典
* 藏文的複子音
* 太清藏文轉寫 太清藏文輸入法
* 西藏藏語言文字網:旅遊藏語
* 阿底峽佛學會——藏文線上教學
* 輕鬆學藏文
* 學習藏語(內容為《藏文拼音教材》)
* 梵 藏 巴利文學習
* 藏文拼音教學
* 藏文學習
* 學習藏語
* 西藏語言文字網
Category:中國語言
Category:聲調語言 |
曼海姆樂派 | 曼海姆樂派形成於18世紀中葉,約與奧地利的第一次維也納樂派同期。他們在交響樂的發展中起過十分重要的作用。
== 概述 ==
樂派由在德國曼海姆的一批樂師所組成;他們當時都在曼海姆選候公理查·提沃多的宮廷樂隊中工作;這支樂隊以他們精湛的演奏水準而聞名。
這支樂隊的貢獻在於交響樂寫作手法,和管絃樂隊演奏風格上的創新,如:以全部寫出的樂隊部分取代通奏低音;以突出主旋律的主調織體取代模仿對位和賦格;演奏的時候特別強調力度的對比,以大量突發的強音,特別在大幅度漸強和漸弱的使用上開創了先河;這些演奏時候的細節處理,在之前的器樂作品中是不被重視的,但曼海姆樂派將它發揚了起來,顯示了當時這些音樂家獨特的美學見解。
曼海姆學派的法國絃樂技法,與捷克音樂的音色和樂曲的飽滿度相結合。鋼琴與前奏、折弦和減弦的突然交替出現,影響了音樂句子的構造,整體形式由於各個位置的旋轉而變得戲劇性。儘管所有的東西都已經出現在其他作曲家的分句中,但揚·瓦茨拉夫·斯塔米茨(Jan Václav Stamic)第一個將這些元素固定下來,給它們一個堅定的秩序,並始終如一地應用。他將喇叭和單簧管引入管絃樂中,從而實現了音樂的新色彩。透過動態的色調和交替的鍵和節奏,他實現了音樂的非凡可塑性。在當時,曼海姆管弦樂團已經取得了如此大的名氣,以至於家鄉被稱為 "德國人的音樂雅典"。
曼海姆樂派開創了經典的四個樂章的交響樂結構,並大力促進了主調音樂的發展,另外在對作品中的音樂主題形象的展開與對比,以及配器的色彩性上也作出了不少的嘗試。
== 代表人物 ==
曼海姆學派分為三代音樂人。除了斯塔米奇之外,其他捷克籍的藝術家也很活躍。弗朗茲·克薩韋爾·裡赫特(František Xaver Richter)、Antonín Fils、Jiří Čart和奧地利的。第二代藝術家主要由斯塔米奇的學生組成,如克里斯蒂安·卡納比希(Christian Cannabich)、Franz Ignaz Beck、Ignaz Fränzl和他的大兒子Karel。第三代包括安東寧·斯塔米茨(Antonín Stamic)和Franz Danzi。
== 參見 ==
Category:古典主義音樂
Category:德國音樂 |
10月22日 | 10月22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295天(閏年第296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70天。
== 大事記 ==
=== 8世紀 ===
* 794年:日本桓武天皇遷都平安京,平安時代開始。
=== 14世紀 ===
* 1383年:葡萄牙爆發。
=== 16世紀 ===
* 1575年:阿瓜斯卡連特斯建城。
=== 17世紀 ===
* 1633年:明朝水師在福建省沿海的崇禎明荷海戰中,擊敗展開掠劫和封鎖行動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
=== 18世紀 ===
* 1740年:荷屬東印度政府結束在巴達維亞歷時2個禮拜的紅溪慘案,共造成至少10,000人死亡。
* 1746年:由曙光長老教會創立的新澤西學院於新澤西州的伊麗莎白鎮建校,為現今普林斯頓大學的前身且屬於九所在美國革命前成立的殖民地學院之一。
* 1784年:俄羅斯在阿拉斯加灣西部科迪亞克群島之主島科迪亞克島建立殖民據點。
* 1797年:法國熱氣球駕駛家安德烈-雅克·迦納林成為歷史上第一個有規律地成功運用降落傘跳傘的人。
=== 19世紀 ===
* 1836年:維吉尼亞人山姆·休士頓就任德克薩斯共和國(今德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科羅拉多州一帶)的首任總統。
* 1879年:美國發明家湯瑪斯·愛迪生發現使用碳絲的電燈泡能獲得最佳效果,時間長達13個小時。
* 1883年:美國紐約大都會歌劇院首演。
=== 20世紀 ===
* 1907年:由於美國民眾向貸款銀行擠兌的情況蔓延至其他銀行和信託公司,造成1907年恐慌爆發。
* 1911年:由黃興領導之同盟會成員於湖南省發起辛亥長沙起義。
* 1934年:罪犯(外號“漂亮男孩”)在美國俄亥俄州的被聯邦調查局探員擊斃。
* 193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陝甘蘇區吳起鎮召開擴大會議,宣告紅一方面軍長征勝利結束。
* 1936年:西班牙政府正式透過決議,成立國際縱隊,反擊弗朗西斯科·佛朗哥發動的軍事叛亂。
* 1943年:二戰:英國皇家空軍空襲德國卡塞爾市,造成約10000人死亡,15萬人無家可歸。
* 1944年:太平洋戰爭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萊特灣海戰爆發。
* 1949年:蘇聯宣佈於塞米巴拉金斯克試驗場成功試爆了第一枚核武器RDS-1原子彈,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擁有核武器技術的國家。
* 1953年:寮法國保護國(法屬寮國)宣佈從法國獨立,國號為寮王國。
* 1958年:日本首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白蛇傳》上映。
* 1960年:法屬蘇丹宣佈從法國獨立,國號為馬利共和國。
* 1961年:越南戰爭,首名美軍軍事人員在越南陣亡。
* 1962年:在古巴導彈危機中,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宣佈對古巴實行軍事封鎖,並要求蘇聯撤出在古巴部署的導彈。
* 1964年:諾貝爾委員會宣佈法國哲學家尚-保羅·沙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之後他主動回絕獎項。
* 1964年:加拿大制定楓葉旗為國旗,以替代加拿大紅船旗。
* 1972年:美國國務卿亨利·基辛格同越南共和國總統阮文紹會談,商討如何結束越戰,阮拒絕了美國和北越商談的和平提議,並指責美國陰謀顛覆他的政權。
* 1978年:克拉科夫總教區總主教嘉祿·若瑟·沃伊蒂瓦正式被冊封羅馬天主教教宗,是為「若望·保祿二世」,且為第一位波蘭裔及斯拉夫裔教宗。
* 1981年:十四個發展中國家和八個發達國家的首腦,在墨西哥坎昆舉行關於合作與發展的國際會議,簡稱坎昆會議。
* 1983年:由於格瑞那達政府遭具有強烈社會主義傾向的新寶石黨發動革命推翻,因此美國政府決定聯同牙買加、多米尼克、巴貝多等7個加勒比海地區安全體系(RSS)盟國入侵格瑞那達。
* 1991年:巴爾多祿茂一世就任東正教普世牧首。
* 1996年:美國首次宣佈北約東擴時間表。
* 1999年:臺灣嘉義發生地震,一般認為是921大地震的餘震,但卻在當地造成比主震更大的損害。
* 2000年:統一獅在中華職棒11年總冠軍賽擊敗興農牛,獲得年度總冠軍。
=== 21世紀 ===
* 2001年:2001年美國炭疽攻擊事件:美國首都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兩名郵局工作人員因接觸有毒信件,而感染肺部炭疽死亡,另有兩名工人送醫。據信這是一起恐怖襲擊。
* 2005年:奈及利亞貝爾韋尤航空210號班機在拉哥斯穆爾塔拉·穆罕默德國際機場起飛後不久墜毀,117人喪生。
* 2007年:YouTube正式在澳大利亞、紐西蘭上線。YouTube推出澳大利亞版和紐西蘭版 ,Mashable,2007年10月22日
* 2008年:印度發射首個月球探測器「月船1號」。
* 2009年:微軟公司全球正式發售Microsoft Windows 7。
* 2011年:Foxy宣佈正式終止服務。
* 2021年:CCTV-16中央電視臺奧林匹克頻道試驗開播。
* 20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選出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習近平第三度擔任總書記。
== 出生 ==
* 1130年:朱熹,中國思想家(1200年逝世)
* 1197年:順德天皇,日本第84代天皇(1242年逝世)
* 1582年:錢謙益,明末清初學者、詩人(1664年逝世)
* 1659年:格奧爾格·恩斯特·斯塔爾,德國化學家、醫生、哲學家(1734年逝世)
* 1689年:若昂五世,葡萄牙和阿爾加爾維布拉幹薩王朝國王(1750年逝世)
* 1701年:瑪麗亞·阿瑪麗亞,神聖羅馬帝國皇后(1756年逝世)
* 1734年:丹尼爾·布恩,美國拓荒者、探險家、民間英雄(1820年逝世)
* 1811年:李斯特·費倫茨,匈牙利鋼琴家、作曲家(1886年逝世)
* 1818年:勒貢特·德·列爾,法國詩人(1894年逝世)
* 1844年:路易·裡爾,加拿大政治家,西部平原梅蒂人領袖(1885年逝世)
* 1858年:奧古斯塔·維多莉亞,德國皇后(1921年逝世)
* 1870年:伊凡·阿列克謝耶維奇·蒲寧,俄國作家,193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53年逝世)
* 1881年:克林頓·戴維孫,美國物理學家,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58年逝世)
* 1887年:約翰·裡德,美國記者、詩人及共產主義激進主義者(1920年逝世)
* 1888年:喬治·湯姆孫,英國物理學家,193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75年逝世)
* 1894年:梅蘭芳,中國京劇花旦(1961年逝世)
* 1903年:喬治·韋爾斯·比德爾,美國遺傳學家,195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89年逝世)
* 1910年:陳德旺,臺灣畫家(1984年逝世)
* 1913年:羅伯特·卡帕,匈牙利裔美籍戰地攝影記者(1954年逝世)
* 1913年:保大帝,越南阮朝第13任、末代君主(1997年逝世)
* 1917年:瓊·芳登,英國、美國女演員(2013年逝世)
* 1919年:多麗絲·萊辛,英國女性小說家,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2013年逝世)
* 1920年:蒂莫西·利裡,美國著名心理學家、作家(1996年逝世)
* 1923年:畢·圖曼,在1949年至1964年期間效力曼城足球會的足球守門員(2013年逝世)
* 1929年:列夫·耶辛,蘇聯足球運動員(1990年逝世)
* 1932年:於德泉,中國藥物化學家(2022年逝世)
* 1938年:克里斯托弗·勞埃德,美國男演員、企業家
* 1939年:喬治·科恩,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 1939年:黑部進,日本男演員
* 1939年:若阿金·希薩諾,莫三比克政治人物,第2任莫三比克總統
* 1941年:埃瓦里斯託·卡瓦略,聖多美普林西比政治人物,前任聖多美普林西比總統(2022年逝世)
* 1943年:揚·德邦特,荷蘭電影導演
* 1943年:凱撒琳·丹尼芙,法國女影星
* 1946年:迪帕克·喬普拉,印度裔美國醫生、作家
* 1948年:葉麗儀,香港歌手.
* 1949年:雲格,法國足球教練
* 1952年:田中芳樹,日本科幻小說家
* 1952年:傑夫·高布倫,美國男演員
* 1955年:比爾·坎登,美國編劇、導演、製片人
* 1956年:蘇嘉全,臺灣政治人物
* 1957年:鄧婕,中國演員
* 1959年:餘安安,香港演員
* 1962年:巴布·奧登科克,美國男演員、喜劇演員、導演、製作人、作家
* 1964年:黑麵,臺灣演員
* 1965年:山田勝己,日本企業家
* 1966年:薇拉莉·葛琳諾,義大利女演員
* 1968年:夏奇,牙買加裔美國歌手
* 1969年:江永昌,臺灣政治人物
* 1970年:哈維爾·米萊,阿根廷政治人物、經濟學家,現任阿根廷總統
* 1973年:鈴木一朗,日本棒球選手
* 1977年:格里特·尤拉克,德國女子手球運動員
* 1978年:張志強,臺灣棒球選手
* 1979年:魏翔,中國演員
* 1980年:隋棠,臺灣模特兒、演員
* 1981年:吳偉超,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81年:吳佩珊,臺灣女歌手
* 1982年:凌潔,中國女子體操運動員
* 1983年:金高恩,韓國女歌手
* 1984年:白慶琳,中國女演員
* 1984年:旗安84,韓國漫畫家、綜藝人
* 1987年:喻虹淵,臺灣演員
* 1987年:樸河宣,韓國女演員
* 1987年:任晗,中國演員
* 1987年:沉珂,中國歌手
* 1988年:張書豪,臺灣演員
* 1988年:帕麗萊蒂·曹帕拉,印度女演員
* 1990年:天崎滉平,日本男性聲優
* 1992年:陳樂樂,臺灣女模特兒
* 1992年:21·薩維奇,美國饒舌歌手、詞曲作家、唱片製作人
* 1992年:尼羅法·哈米迪,伊朗記者
* 1995年:宋妍霏,中國女演員
* 1996年:金韓彬,韓國男子偶像團體iKON隊長
* 2001年:曹柔理,韓國女子偶像團體前IZ*ONE成員,現為個人solo歌手
== 逝世 ==
* 1610年:袁宏道,明朝官員、作家(1568年出生)
* 1813年:查爾斯·斯科特,美國軍人,第4任肯塔基州州長(1739年出生)
* 1906年:保羅·塞尚,法國後印象派畫家(1839年出生)
* 1926年:日置益,日本外交官(1861年出生)
* 1935年:戈公振,中國新聞記者(1890年出生)
* 1937年:中原中也,日本詩人(1907年出生)
* 1973年:帕布羅·卡薩爾斯,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作曲家、指揮家(1876年出生)
* 1975年: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英國歷史學家(1889年出生)
* 1985年:許世友,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指揮員(1905年出生)
* 1986年:葉劍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前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1897年出生)
* 2001年:畢堤·美,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教練(1918年出生)
* 2021年:朱高正,前民主進步黨籍立法委員、中華社會民主黨創立者(1954年出生)
* 2021年:亞歷克斯·基尼奧內斯,厄瓜多男子短跑運動員(1989年出生)
* 2022年:錢正英,中國水利專家、政治人物(1923年出生)
* 2022年:迪特里希·馬特希茨,奧地利商人,紅牛公司創辦人(1944年出生)
* 2023年:楊樂,中國數學家(1939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國際口吃日
* 世界傳統醫藥日
* 真福若望·保祿二世
==參考資料==
|
1988年 | == 大事記 ==
*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價闖關
===1-3月===
* 1月1日——北京天安門城樓正式向中外遊客開放。
* 1月13日——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過世。
*2月4日——林良實受委為馬來西亞過渡首相。
*2月16日——林良實將馬來西亞首相一職交回給馬哈迪·莫哈末。
* 2月25日——第6版《大韓民國憲法》實行,盧泰愚就任韓國總統,韓國終結近40年的軍政獨裁統治、正式邁入民主化時期。
* 3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在南中國海赤瓜礁發生海戰。
===4-6月===
* 4月28日——阿羅哈航空243號班機事故
* 5月1日——臺灣鐵路管理局的火車駕駛以集體休假名義發動大罷工。
* 5月6日——“蘇連漁519”號漁船於被美國“門羅總統”號貨輪撞沉,17名船員遇難。
* 5月14日——全世界最長的超級油輪諾克·耐維斯號在行經霍爾木茲海峽時,遭伊拉克戰機以飛魚式反艦飛彈擊沉。
* 5月15日——蘇聯開始從阿富汗撤軍。
* 5月20日——中華民國爆發520事件,解嚴以來示威遊行活動衍生的最激烈衝突。「雲林縣農民權益促進會」發起農民遊行,抗議政府開放外國果菜、火雞肉進口,使農民生存權益受損,來自雲林、嘉義等十個縣市農民五千人,五月二十日集結臺北街頭遊行抗議,先後在立法院、城中分局等地與警方發生激烈衝突,警民共數百人受傷。
* 6月10日-6月14日——愛沙尼亞歌唱革命。
* 6月16日——《河殤》在中央電視臺首播。
===7-9月===
* 7月1日——蘇維埃聯邦投票決定結束蘇聯共產黨在經濟及非政治的專斷權,進一步向不那麼僵化的馬列主義經濟轉變。
* 7月3日——伊朗航空655號班機從伊朗的Bandar Abbas飛往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在波斯灣上空的國際航道被美國海軍軍艦文森號(USS Vincennes)誤當成伊朗空軍的F-14雄貓式戰鬥機而遭飛彈擊落,機上的274名旅客及16名機組員全數罹難。
* 8月8日——緬甸民主運動展開。
* 8月20日——兩伊戰爭結束。
* 8月22日——南非正式同安哥拉、古巴簽訂停火協議,結束了長達13年的安哥拉內戰。
* 8月28日——拉姆斯泰因航展事故,3名飛行員和67名觀眾死亡。
* 9月17日——第2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韓國漢城(今首爾)開幕。
* 9月18日:緬甸軍政府強硬鎮壓抗議者。一個星期之內,約有1000名學生、僧侶和兒童被殺。
* 9月24日——中華民國九二四證所稅事件,中華民國證券史上最慘重的波段跌幅開啟。財政部長郭婉蓉週六中午,宣佈1989年元旦起恢復課徵證所稅,出售股票超過三百萬元且有所得者,應納入綜所稅申報。隔天為假期過後首日交易,股市無量下跌19天,共計下跌3174.45點,跌幅37%。
* 9月27日——緬甸的昂山素姬創立反對派政黨全國民主聯盟。
* 9月29日——中國進行了首枚中子彈實彈爆炸試驗,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蘇聯後第四個擁有中子彈技術的國家。
===10-12月===
* 10月5日——智利獨裁者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在關於是否繼續連任8年的全民公投失利;55.98%的選民投下反對票,他將於1990年下臺。標誌著軍事統治的結束和智利民主轉型的開始。
* 10月30日——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發動汽車炸彈攻擊,造成以色列人五死五傷。
* 11月2日——第一個經由網路傳播的電腦蠕蟲-莫里斯蠕蟲自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開始蔓延,感染了約6,000臺Unix電腦,造成1千萬至1億美元的損失。由羅伯特·泰潘·莫里斯編寫,他最終被判3年緩刑、400小時社群服務及10,000美元罰金。
* 11月8日——美國總統選舉,承接羅納德·里根的光環,喬治·赫伯特·華克·布希壓倒性當選第41任總統。
* 11月15日——巴勒斯坦國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宣佈成立
* 12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長錢其琛訪問蘇聯,中蘇關係解凍。
**世界衛生組織的兩名官員詹姆士·W.邦恩和託馬斯·內特提出,訂該日為世界愛滋病日。
* 12月2日——班娜姬·布托就任巴基斯坦總理,成為伊斯蘭國家首位女性政府領導人。
* 12月7日——蘇聯亞美尼亞北部發生6.8級強烈地震,將近2萬5千人死亡、31000人受傷、40萬人無家可歸。
* 12月21日——泛美航空103航班遇上炸彈襲擊,在蘇格蘭邊境小鎮洛克比上空爆炸,270人罹難。
== 出生 ==
=== 1月 ===
* 1月6日——釋小龍,中國演員。
* 1月7日——洪詩涵,臺灣女藝人,前《我愛黑澀會》美眉、現任Popu Lady成員洪詩。
* 1月9日——李海娜,泰國藝人。
* 1月9日——林牧昕,臺灣網路紅人,臺灣網路團體這群人TGOP團員木星。
* 1月15日——金閔俊,韓國歌手、組合2PM成員Jun.K。
* 1月18日——傅於剛,臺灣棒球運動員
* 1月22日——格雷格·奧登,美國籃球運動員。
* 1月27日——林柏宏,臺灣演員。
=== 2月 ===
* 2月1日——東出昌大,日本演員。
* 2月3日——曺圭賢,韓國男藝人,韓國男子團體Super Junior團員圭賢。
* 2月3日——
**許展榮,臺灣網路紅人,臺灣網路團體這群人TGOP團員展榮。
**許展瑞,臺灣網路紅人,臺灣網路團體這群人TGOP團員展瑞。
* 2月7日——
**李準,韓國藝人。
**加護亞依,日本歌手。
* 2月8日——佐佐木希,日本演員。
* 2月11日——李純,中國女歌手。
* 2月13日——林更新,中國男演員
* 2月15日——草野博紀,日本藝人。
* 2月16日——
**金秀賢,韓國藝人。
**張繼科,中國乒乓球運動員。
* 2月18日——沈昌珉,韓國著名男藝人,韓國男子團體東方神起團員最強昌珉。
* 2月19日——入野自由,日本配音員。
* 2月20日——蕾哈娜,巴貝多女歌手。
* 2月21日——蔣智賢,臺灣棒球富邦悍將隊選手。
* 2月25日——TASTY,韓國雙胞胎團體,在中國出生。
=== 3月 ===
* 3月4日——
**陳曼青,臺灣女歌手、街頭藝人。
**陳韋利,臺灣女模特兒。
* 3月5日——施幸餘,香港遊泳運動員。
* 3月7日 ——尚九熙,中國德雲社相聲演員
* 3月9日 ——
**許瀞蔆,臺灣演員、歌手。
**張佑維,臺灣網路紅人,臺灣網路團體這群人TGOP團員石頭。
* 3月10日——鳳小嶽,臺灣男歌手。
* 3月11日——高以愛,臺灣女歌手。
* 3月12日——王嘯坤,中國歌手。
* 3月14日——
**馬思純,中國女演員。
**史蒂芬·柯瑞,金州勇士得分後衛,3座NBA總冠軍,三分球紀錄保持人。
**朱紫緹,臺灣女演員。
* 3月28日——
**張艾亞,臺灣女演員。
**鄭茵聲,臺灣網路紅人,臺灣網路團體這群人TGOP團員茵聲。
=== 4月 ===
* 4月1日——丁海寅,韓國男演員。
* 4月7日——
**蘇晏霈,臺灣演員。
**梁証嘉,香港演員。
* 4月9日——陳弘璟,臺灣健身教練。
* 4月9日——UIE,南韓歌手,演員。
* 4月11日——詹子晴,臺灣女藝人,前黑Girl成員丫頭。
* 4月13日——郭永維,臺灣棒球運動員
* 4月16日——朱一龍,中國演員。
* 4月17日——森田貴寛,日本搖滾樂團 ONE OK ROCK 主唱。
* 4月19日——小嶋陽菜,日本藝人。
* 4月20日——王士維,臺灣網路紅人,臺灣網路團體這群人TGOP團員尼克。
* 4月22日——
** 楊時睿,臺灣政治人物。
** 王心嫚,臺灣女演員。
* 4月23日——嚴爵,臺灣歌手,創作人。
* 4月24日——陳俞希,香港女演員。
* 4月26日——賴鴻誠,臺灣棒球運動員,富邦悍將投手。
* 4月28日——
**胡安·馬塔,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徐凱希,臺灣女歌手,主持人。
* 4月29日——許廷鏗,香港男歌手。
* 4月30日——安娜·德·阿瑪斯,古巴女演員。
=== 5月 ===
* 5月1日—丁樂鍶,香港女藝人。
* 5月2日——梁心頤,臺灣歌手、主持人。
* 5月5日——愛黛兒,英國歌手。
* 5月6日——亞歷克西斯·阿金薩,法國籃球運動員。
* 5月9日——德永繪裡,日本演員。
* 5月13日——餘曉彤,香港模特兒。
* 5月18日——董永裴,韓國組合BIGBANG成員太陽。
* 5月18日——瀨戶康史,日本演員。
* 5月21日——樸奎利,韓國女藝人,團體Kara成員奎利。
* 5月23日——簡婕,臺灣歌手、主持人。
* 5月28日——林睦淵(大淵),臺灣饒舌歌手、頑童MJ116成員。
* 5月29日——程菲,中國體操運動員。
* 5月29日——柳下大,日本演員。
=== 6月 ===
* 6月1日——玉置成實,日本歌手。
* 6月3日——三浦翔平,日本演員。
* 6月8日——張鬱婕,臺灣演員。
* 6月11日——新垣結衣,日本演員、歌手、模特兒。
* 6月12日——餘德龍,臺灣棒球運動員
* 6月13日——
**古屋敬多,日本歌手。
**生田龍聖,日本新聞主播。
* 6月15日——於朦朧,中國歌手、演員、模特
* 6月16日——G.Soul,韓國歌手。
* 6月20日——May J.,日本歌手。
* 6月22日——歐米·卡斯比,以色列籃球運動員。
* 6月23日——梁洛施,香港演員。
* 6月24日——
**Nichkhun Buck Horvejkul,韓國男藝人,韓國男子團體2PM成員Nichkhun(尼坤)。
**李曼筠,香港模特兒、演員。
* 6月26日——
**中西里菜,日本歌手。
**加樂,臺灣流行男子演唱組合GTM成員之一。
* 6月28日——
**黃露瑤,臺灣女藝人,為資深歌手黃西田之女。
**濱田嶽,日本演員。
**林師傑,香港歌手,演員。
**李佳玲,臺灣新聞主播。
* 6月29日——連詩雅,香港歌手,演員。
* 6月30日——
**郭雪芙,臺灣女藝人,女子組合Dream Girls成員。
**陳明珠,臺灣節目主持人。
=== 7月 ===
* 7月1日——黃得生,香港演員。
* 7月10日——
**許採晴,臺灣演員、主持人
**唐貝詩,香港女演員
* 7月11日——裕美,香港歌手。
* 7月13日——郭千瑜,香港女演員。
* 7月17日——郭躍,中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
* 7月21日——德安德魯·喬丹,美國籃球運動員。
* 7月22日——吉高由裡子,日本演員。
* 7月24日——韓昇延,韓國歌手團體KARA。
* 7月26日——
**秋元才加,日本前AKB48成員、藝人。
**鄭凱文,臺灣棒球中信兄弟隊選手。
* 7月27日——張預東,香港男配音員。
* 7月28日——韓雨潔,臺灣女演員。
* 7月29日——
*黃姵嘉,臺灣女演員。
*陳瑞輝,香港男子組合MIRROR成員。
* 7月30日——樸世榮,韓國女演員。
=== 8月 ===
* 8月1日——王若琳,臺灣、歌手。
* 8月2日——周湯豪,臺灣、歌手。
* 8月3日——何廣沛,香港演員。
* 8月6日——窪田正孝,日本演員。
* 8月8日——
**劉品言,臺灣演員、歌手。
**陳志忠,馬來西亞青年領袖、企業家。
**達尼羅·加里納利,義大利籃球運動員。
* 8月13日——譚嘉儀,香港女歌手。
* 8月14日——柯昱安,臺灣臺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副主任,負責民眾黨及立院黨團文宣規劃、網路行銷。
* 8月17日——戶田惠梨香,日本演員。
* 8月18日——G-Dragon,韓國歌手團體BIGBANG。
* 8月19日——
**馬詩婷,臺灣女歌手,藝名夏宇童(舊藝名:小米)。
**蘇暐淇,臺灣演員、模特兒。
* 8月20日——鍵本輝,日本歌手。
* 8月23日——林書豪,美國籃球員。
* 8月24日——魯伯特·葛林,英國男演員 / 張若昀,中國男演員。
* 8月25日——黃光熙,韓國男歌手,韓國團體帝國之子團員。
* 8月28日——
**董芷涵,臺灣網路紅人,臺灣網路團體這群人TGOP團員董仔。
**Joeman,臺灣知名YouTuber
* 8月29日——方語昕,臺灣歌手、演員。
=== 9月 ===
* 9月2日——加藤慶祐,日本藝人。
* 9月3日——張景嵐,臺灣模特兒。
* 9月7日——張惠雅,前Hotcha成員。
* 9月14日——
**陳凱旋,馬來西亞藝人
**宮田俊哉,日本團體Kis-My-Ft2、舞祭組成員。
* 9月20日——大本彩乃,日本歌手。
* 9月21日——
**林哲瑄,臺灣棒球運動員,富邦悍將中外野手。
**鄺兆昌,香港音樂人。
**比拉瓦爾·布托·扎爾達裡,巴基斯坦政治人物。
* 9月23日——木村了,日本演員。
* 9月26日——金與正,朝鮮臨時領導人。金正恩的妹妹。
* 9月27日——何傲兒,香港演員。
* 9月29日——凱文·杜蘭特,美國籃球運動員。
=== 10月 ===
* 10月4日——
**金婑斌,韓國歌手Wonder Girls成員。
**德里克·羅斯,美國籃球運動員,2008年NBA選秀狀元。
* 10月6日——
**堀北真希,日本演員。
**英利阿麗菲亞,日本眾議院議員,首位出任日本眾議員的維吾爾人
* 10月11日——泉裡香,日本演員
* 10月14日——
**江承峰,臺灣棒球運動員
**謝芷倫,香港女演員。
* 10月16日——簡嫚書,臺灣演員。
* 10月17日——
**大島優子,日本前AKB48成員、藝人。
**松坂桃李,日本模特兒、演員。
* 10月20日——
**馬龍,中國乒乓球運動員。
**新垣裡沙,日本歌手。
* 10月21日——劉欣宜,香港模特兒。
* 10月25日——郭嚴文,臺灣棒球Lamigo桃猿隊選手。
* 10月28日——
**張天愛,中國女演員。
**菜菜緒,日本模特兒、演員。
* 10月31日——邱鋒澤,新加坡男歌手、男演員團體五堅情團長
=== 11月 ===
* 11月1日——
**林雨宣,臺灣演員。
**福原愛,日本乒乓球選手。
**陳俊秀,臺灣棒球Lamigo桃猿隊選手。
* 11月5日——山葵,日本和樂器樂團鼓手
* 11月6日——
**艾瑪·史東,美國女演員。
**楊小黎,臺灣女演員,早期為童星。
* 11月11日——劉冠廷,臺灣演員。
* 11月12日——陳以桐,臺灣歌手。
* 11月17日——曾之喬,臺灣演員、歌手。
* 11月22日——
**傑米·坎貝爾·鮑爾,英國演員、歌手、模特兒。
**任容萱,臺灣演員、歌手。
* 11月26日——
**小林優美,日本模特兒
**與真司郎,日本歌手。
=== 12月 ===
* 12月1日——任雄宰,韓國歌手、演員。
* 12月6日——島崎信長,日本男性聲優。
* 12月7日——山下亨,日本搖滾樂團ONE OK ROCK 吉他手。
* 12月10日——賴文飛,香港足球運動員。
* 12月12日——鹹𤨒晶,韓國女藝人,韓國女子團體T-ara成員𤨒晶。
* 12月14日——
**尼古拉斯·巴圖姆,法國籃球運動員。
**凡妮莎·哈金斯,美國女演員。
* 12月16日——樸敘俊,韓國男演員。
* 12月19日——濱田崇裕,日本男子團體 Johnny's WEST成員
* 12月20日——山下翔央,日本藝人。
* 12月21日——龜井繪裡,日本女歌手。
* 12月23日——
**狄以達,香港歌手。
**樫野有香,日本女藝人。
* 12月27日——
**玉澤演,韓國演員、歌手 2PM成員。
**婁藝瀟,中國演員。
**張宗憲,臺灣男子籃球運動員
* 12月29日——
**文詠珊,香港模特兒、演員。
**張檬,中國演員。
== 逝世 ==
== 諾貝爾獎 ==
* 物理:傑克·施泰因貝格爾、利昂·萊德曼、梅爾文·施瓦茨
* 化學:約翰·戴森霍費爾、羅伯特·胡貝爾、哈特穆特·米歇爾
* 生理和醫學:喬治·H·希欽斯、詹姆士·W·布拉克、格特魯德·B·埃利恩
* 文學:納吉布·馬哈福茲
* 和平: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 經濟:莫里斯·阿萊
*
8年
8 |
1986年 | == 大事記 ==
* 1月1日——阿魯巴島脫離荷屬安地列斯,正式升格成為荷蘭王國下屬的自治國。
* 1月28日——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於升空後73秒爆炸解體墜毀。
* 2月19日——和平號太空站首個核心模組發射升空。
* 2月25日——菲律賓人民力量革命成功,柯拉蓉·艾奎諾正式就任菲律賓總統,前總統費迪南德·馬可仕逃亡到美國夏威夷。
* 2月28日——瑞典首相奧洛夫·帕爾梅遇刺身亡。
* 3月16日——法國新議會選舉,第一次左右共治。
* 3月21日——中國宣佈暫停大氣層核試驗。
* 4月15日——美國空襲利比亞。
* 4月23日——九廣鐵路大圍臨時改為大圍站。
* 4月26日——蘇聯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廠發生史上最大的核事故 -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
* 5月3日——中華航空334號班機在降落香港啟德機場前遭機長王錫爵劫持轉降中國大陸廣州白雲機場。
* 5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始在全國範圍正式實行夏時制,至9月14日結束。
* 5月23日——地鐵(現稱港鐵)港島綫上環站啟用。
* 5月29日——歐盟旗幟為歐盟所採納。
* 5月31日至6月29日——1986年世界盃足球賽在墨西哥舉行。
* 6月22日——在墨西哥世界盃賽阿根廷對英格蘭的比賽中,馬拉多納先後攻入了兩粒入球:上帝之手進球和世紀最佳進球。
* 6月30日至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在北京舉行了關於澳門問題的第一輪談判。
* 8月2日——馬來西亞舉行第7屆選舉,投票結果以馬哈迪·莫哈末領導的國民陣線獲勝。
* 8月4日——國家標準中文交換碼推出。
* 8月11日——臺灣高雄港拆船碼頭發生大仁宮廢船爆炸事件,造成16死、107傷。
* 9月28日——在戒嚴令之下(解嚴之前),臺灣第一個成功創立的反對黨—民主進步黨創黨。
* 12月10日——李遠哲首先以分子角度來研究化學反應的動力學而與達德利·赫施巴赫及約翰·波拉尼共獲諾貝爾化學獎,是首位獲得該獎的華人。
* 12月上旬至翌年初——安徽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生因為官員貪汙、不遵守「新選舉法」、違法干涉基層民主選舉等原因上街請願,上海、北京、天津、武漢等地各高校相繼發生學潮,即八六學潮,要求政府進行民主化改革,此舉受到黨內保守派的施壓,導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下臺。
* 哈雷彗星迴歸,1986年的回歸是人類有史以來作對它所作的最詳盡的一次觀測
== 出生 ==
===1月===
* 1月1日--
**李晟敏,韓國著名歌手、演員、電臺DJ,韓國男子團體Super Junior團員晟敏。
**格倫·戴維斯,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2008年波士頓凱爾特人隊冠軍成員,綽號大寶貝。
* 1月2日--
**夏語心,臺灣女藝人。
**蘭多夫·莫里斯,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2014年北京隊冠軍MVP。
* 1月3日--塞德里克·西蒙斯,美國籃球運動員。
* 1月4日--詹姆斯·米爾納,英格蘭著名足球運動員。
* 1月5日——小池徹平,日本著名演員,歌手,WaT成員。
* 1月8日——
**小澤瑪利亞,日本女藝人。
**大衛·席爾瓦,西班牙著名足球運動員。
* 1月10日——梁曉珺,臺灣著名女歌手。
* 1月15日——李成敏,韓國女演員,藝名Clara。
* 1月16日——王鏡銘,臺灣棒球運動員
* 1月19日——
**牧野由依,日本聲優、女演員、歌手。
**克勞迪奧·馬爾基西奧,義大利足球運動員。
* 1月20日——卓文萱,臺灣演員,歌手。
* 1月21日——邁克·泰勒,美國籃球運動員。
* 1月22日——
**王璿,星光五班歌手。
**李國毅,臺灣歌手與演員。
* 1月23日——何塞·恩裡克,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 1月24日——米莎·巴頓,英國著名女星、演員、模特。
* 1月26日——傑拉德·格林,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2007年全明星扣籃大賽冠軍。
* 1月28日——
**,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
**米格爾·託雷斯,西班牙著名足球運動員。
**姜麗文,香港唱作女歌手、演員
* 1月29日——草莓姊姊,臺灣兒童節目主持人。
* 1月30日——松岡李那,日本籍香港女模特兒、演員。
===2月===
* 2月3日——陳鴻文,臺灣棒球運動員
* 2月4日——
**金在中,韓國著名歌手、演員,原名韓在俊,前東方神起成員英雄在中、現任JYJ成員在中。
**早川瀨裡奈,日本著名女藝人,AV女星。
**邱燕妮,馬來西亞著名女歌手,M-Girls組合成員之一。
* 2月5日——甘婷婷,中國著名女演員。
* 2月6日——鄭允浩,韓國著名歌手、演員、dancer,韓國男子天團東方神起隊長,藝名瑜鹵允浩。
* 2月10日——
**市川由衣,日本女演員。
**傑夫·阿德里恩,美國籃球運動員。
* 2月12日——宋依璇,臺灣模特兒、藝人。
* 2月14日——
**沃恩吉萊·勒姆威拉伊,泰國女演員。
**郜林,中國著名足球明星。
* 2月15日--
**小清水亞美,日本女性配音員。
**瓦勒裡·博季諾夫,保加利亞著名足球運動員。
**韋秋香,中國國家女子手球員。
* 2月16日——肖恩·威廉姆斯,美國籃球運動員。
* 2月17日——鄭麗莎,香港攀石運動員及電影演員
* 2月18日——安藤櫻,日本演員。
* 2月19日——郭採潔,臺灣演員,歌手。
* 2月22日——
**拉簡·朗多,美國著名籃球明星,波士頓凱爾特人隊第15任隊長.
**魏晨,中國流行男歌手,演員。
* 2月23日——龜梨和也,日本歌手,日本偶像團體KAT-TUN成員。
* 2月26日——莊群施,馬來西亞著名華裔影視女歌手,M-Girls成員之一。
* 2月27日——丹尼爾·吉布森,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2008年新秀挑戰賽MVP。
===3月===
* 3月1日 ——
**遊振宜,臺灣演員、藝人、皆星。
**麥貝夷,香港女歌手。
* 3月2日 ——
**樓心潼,臺灣演員、歌手。
**賈森·史密斯,美國籃球運動員。
* 3月4日 ——樸敏英,韓國著名演員。
* 3月5日 ——科裡·布魯爾,美國籃球運動員。
* 3月8日 ——朱芯儀,臺灣演員、主持人、模特兒。
* 3月10日——孫曉慧,香港歌手,Robynn&Kendy成員。
* 3月11日——篠田麻裡子,日本歌手,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前成員。
* 3月12日——丹尼·瓊斯,英國著名歌手,英國流行搖滾樂隊McFly成員。
* 3月16日——
**西奧·沃爾科特,英格蘭足球最佳射手。
**託尼·道格拉斯,美國籃球雙能衛,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優秀畢業生。
**亞歷珊德拉·達達里奧,美國著名女演員。
**鄭如吟,臺灣藝人、演員。
* 3月17日 ——曹敏寶,香港女歌手。
* 3月21日——
**米捷,西班牙足球員。
**林泓育,臺灣棒球運動員
* 3月22日——全寶藍,韓國著名女藝人,韓國組合T-ara成員之一。
* 3月23日——史蒂文·斯崔特,美國著名影視演員。
* 3月24日——崔亮,中國男子短道速滑運動員。
* 3月25日——
**馬科·貝里內利,義大利著名籃球運動員,三分球大賽冠軍之一。
**何潔,中國歌手。
**凱爾·洛瑞,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
* 3月27日——
**盧凱彤,香港歌手,at17成員。(2018年逝世)
**曼努埃爾·諾伊爾,德國著名足球明星,最佳守門員。
* 3月28日——
**詹乃蓁,臺灣演員、模特兒。
**Lady Gaga,美國歌手,作曲家。
* 3月30日——塞爾吉奧·拉莫斯,西班牙著名足球明星。
===4月===
* 4月1日——宮本駿一,日本歌手。
* 4月2日——安德里斯·比德林斯,拉脫維亞著名籃球運動員。
* 4月4日--李赫宰,韓國著名歌手、舞者、主持人,韓國男子團體Super Junior成員銀赫。
* 4月6日--
**森脅良太,日本足球運動員。
**蔡詩芸,中國著名女歌手。
* 4月7日--
**周牧茵,中國女演員。
**崔始源,韓國著名歌手、演員,韓國男子團體Super Junior成員始源。
* 4月8日——澤尻英龍華,日本著名女藝人。
* 4月11日——
**拉蒙·塞申斯,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第五位為兩支球隊打83場比賽的球員。
**黃喬歆,臺灣女藝人,前我愛黑澀會美眉。
* 4月14日——田中裕介,日本足球運動員。
* 4月16日--
**曾敏,2006亞洲小姐競選最上鏡小姐,前亞洲電視女演員。
**金燕子,馬來西亞著名女歌手,M-Girls成員之一。
* 4月17日--鄭愷,中國男演員。
* 4月18日--
**泰勒·格里芬,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洛杉磯快船狀元明星布雷克·格里芬之兄。
**桑迪亞塔·蓋恩斯,美國籃球運動員。
* 4月19日——
**周覓,中國著名男藝人,韓國組合Super Junior-M成員周覓。
**米可白,臺灣演員、主持人。
* 4月21日——羅德尼·斯塔基,美國著名籃球雙能衛。
* 4月22日——弦子,中國著名女歌手。
* 4月23日——張芯瑜,臺灣著名女演員。
* 4月24日——陸虎,中國著名男歌手。
* 4月26日--鄔凱雯,臺灣主播。
* 4月30日——張楠,中國體操運動員。
===5月===
* 5月1日——
**李昶旻,韓國組合2AM成員(中心主唱、Rapper)
**許蓁蓁,臺灣演員、作家、主持人。
**張艾莉,臺灣歌手。
* 5月2日——白冰,中國著名女藝人。
* 5月4日——喬治·希爾,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
* 5月5日——王君馨,香港著名女藝人。
* 5月6日——戈蘭·德拉季奇,-{zh-hans:斯洛維尼亞;zh-hant:斯洛維尼亞;zh-hk:斯洛維尼亞;zh-mo:斯洛維尼亞;zh-tw:斯洛維尼亞;}-著名籃球運動員。
* 5月8日——佐藤聰美,日本聲優。
* 5月9日——平原綾香,日本著名女歌手。
* 5月11日——
**阿布·迪亞比,法國足球明星。
**曼努埃爾·申克赫伊岑,電子競技高手。
* 5月13日——羅伯特·帕丁森(Robert Pattinson),英國著名影星。
* 5月14日——許嵩,中國大陸音樂人,內地獨立音樂之標杆人物。
* 5月15日——曲尼次仁,中國著名女藝人。
* 5月16日——
**梅根·福克斯,美國著名女影星、模特。
**橫尾涉,日本團體Kis-My-Ft2、舞祭組成員。
* 5月19日——
**馬里奧·查爾默斯,美國籃球運動員,兩屆邁阿密熱火冠軍成員。
**王雪晶,馬來西亞著名華裔女歌手,M-Girls成員之一。
* 5月20日——倪安東,臺灣歌手。
* 5月21日——
**樸素珍,韓國女藝人,韓國女子團體Girl's Day成員。
**馬里奧·曼祖基奇,克羅埃西亞著名足球明星。
**達明·喬伊·倫道夫,美國女演員。
* 5月25日——
**上野樹里,日本著名女藝人。
**俞西潔,臺灣主持人。
* 5月28日——查爾斯·恩佐比亞,法國足球運動員。
* 5月29日——
**魯敏宇,韓國演員歌手音樂人。
**丹尼爾·福克斯,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6月===
* 6月1日——
**李章宇,韓國著名男藝人。
**迪亞娜·門多薩,委內瑞拉著名女模特。
* 6月2日——李茂,中國男藝人,至上勵合成員之一。
* 6月3日——
**拉斐爾·拿度,西班牙著名網球運動員,男子網壇傳奇。
**艾爾·霍福德,多明尼加共和國籃球明星。
* 6月4日——樸裕千,韓國藝人,前韓國男子團體東方神起成員秘奇有天、現任韓國男子團體JYJ成員有天。
* 6月6日——金賢重,韓國演員、歌手,韓國男子團體SS501隊長。
* 6月7日——翁九九,北韓搞笑女演員、歌手,北韓
* 6月9日——
**吳雨霏,香港歌手。
**羅力威,香港男唱作人。
* 6月11日——西亞·李畢福,美國著名演員。
* 6月12日——塞爾吉奧·羅德里格斯,西班牙著名籃球運動員。
* 6月14日——比嘉愛未,日本著名女演員。
* 6月16日——
**路易斯·穆裡奇,巴西著名足球明星。
**費爾南多·穆斯萊拉,烏拉圭足球運動員。
* 6月18日——
**康茵茵,臺灣女藝人。
**喬·克勞福德,美國籃球運動員。
* 6月19日——馬文·威廉姆斯,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
* 6月21日——
**松本寬也,日本著名演員,Avex Entertainment旗下男藝人。
**謝克·蒂奧特,象牙海岸足球運動員。
* 6月24日——朱智賢,香港女主持及演員。
* 6月25日——
**王晴,臺灣演員、歌手。
**松浦亞彌,日本歌手。
* 6月26日——傑森·賓捷安,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 6月28日——
**胡靈,中國著名女歌手。
**三森鈴子,日本女演員與聲優、歌手。
===7月===
* 7月1日——吉奧瓦尼·莫雷諾,哥倫比亞足球運動員。
* 7月2日——林賽·羅韓,美國小天后、好萊塢話題女王、著名影模歌三棲巨星。
* 7月4日——
**增田貴久,日本演員、歌手。
**歐米爾·阿西克,土耳其著名籃球運動員。
* 7月8日——
**王心如,臺灣歌手,演員。
**索尼·威姆斯,美國籃球運動員。
* 7月11日——勞爾·加西亞,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 7月12日——馬天宇,中國著名男歌手,演員。
* 7月14日——海綿寶寶
* 7月15日——
**陳健安,香港男歌手,演員。
**熱依扎,中國女演員。
* 7月16日——宇野實彩子,日本名媛、文藝人物。
* 7月17日——洪成美,韓國女藝人,韓國女子團體天上智喜成員喜悅Dana。
* 7月19日——龐偉,中國著名男子射擊運動員。
* 7月22日——
**樂瞳,香港藝人。
**末永遙,日本時裝模特、演員。
* 7月23日——
**小松彩夏,日本女演員。
**宋紀妍,臺灣模特兒、演員。
* 7月24日——林衣倩,臺灣演員。
* 7月27日——德馬雷·卡羅爾,美國籃球運動員。
* 7月28日——賽米·埃爾登,土耳其職業籃球運動員。
* 7月29日——唐逸天,香港護士。
===8月===
* 8月7日——五十嵐隼士,日本演員。(現為D☆DATE的一員)
* 8月11日——福原香織,日本聲優。
* 8月12日——劉以豪,臺灣歌手、演員、模特兒、企業家
* 8月13日——
**林芯儀,臺灣歌手。
**朱梓驍,中國流行男演員、模特,主持人。
**古原靖久,日本男演員,外景主持人。
* 8月15日——唐笑,中國大陸著名女歌手。
* 8月17日——魯迪·蓋伊,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美國夢九隊冠軍成員。
* 8月18日——羅斯·麥科馬克,蘇格蘭著名足球運動員。
* 8月21日——尤塞恩·博爾特,牙買加著名短跑運動員。
* 8月22日——
**北川景子,日本著名女演員,模特。
**斯蒂芬·愛爾蘭,愛爾蘭著名足球運動員。
* 8月23日——陳曉琪,香港著名網路歌手。
* 8月28日——傑夫·格林,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
* 8月30日——葉晴晴,香港歌手,中共元老葉劍英的孫女,Robynn&Kendy成員。
===9月===
* 9月4日——卓毓彤,臺灣演員、主持人。
* 9月5日——趙芸蕾,中國著名羽毛球運動員。
* 9月8日——林陵平,日本足球運動員。
* 9月10日——
**內博貴,日本演員、歌手,原NEWS及關西傑尼斯8(関ジャニ∞)成員。
**酒井藍,日本藝人
**古斌,香港男演員
* 9月11日——中村知世,日本新晉模特、演員。
* 9月12日——
**戴祖雄,馬來西亞全能男藝人
**楊冪,中國著名演員,2009年與黃聖依、王珞丹和劉亦菲獲封內地新「四小花旦」。
* 9月14日——
** 鍾凱琪,香港無綫電視女藝人特約演員。
** 高橋愛,日本歌手。
* 9月24日——莉亞·迪桑,美國著名模特、歌手,擁有中國、菲律賓、法國和美國的血統。
* 9月25日——廖允傑,前臺灣男子團體Lollipop棒棒堂成員、現任臺灣男子團體JPM成員小杰,歌手、演員。
* 9月26日——尹施允,韓國著名男演員。
* 9月27日——裴澀琪,韓國著名女藝人。
* 9月29日——傑羅姆·喬丹,美國籃球運動員。
* 9月30日——西島隆弘,日本著名男藝人。
===10月===
* 10月1日——王瞳,臺灣著名女演員。
* 10月2日——卡米拉·貝勒,美國著名女演員。
* 10月5日——廖輝,中國男子舉重運動員。
* 10月6日——劉亞仁,韓國著名男演員。
* 10月10日——內森·傑瓦伊,美國籃球運動員。
* 10月12日——陳家樂,香港男演員
* 10月13日——加布裡埃爾·阿邦拉霍,英格蘭著名足球運動員。
* 10月14日——韋斯利·馬修斯,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
* 10月15日——李東海,韓國著名歌手、演員、舞者,韓國組合Super Junior成員東海。
* 10月16日——陳奕,臺灣著名男演員。
* 10月21日——李振昌,臺灣棒球運動員
* 10月22日——海老澤健次,日本著名男演員,CUBE旗下男藝人。
* 10月24日——司雯嘉,上海廣播電視臺知名女主播。
* 10月26日——馬丁·克拉尼,英格蘭足球運動員。
* 10月28日——
**翁滋蔓,臺灣女藝人,前黑澀會美眉。
**豐崎愛生,日本著名女聲優。
* 10月30日——相馬圭祐,日本演員。
===11月===
* 11月2日——賈青,中國女演員,歌手。
* 11月3日——許永生,韓國歌手,韓國男子團體SS501成員之一。
* 11月4日——
**李思思,中央電視臺女主持人。
**嚴賢璟,韓國女演員
* 11月5日——權寶兒,韓國著名流行女歌手。
* 11月10日——今間卓也,藝名Takuya,日本男演員,SR Promotion旗下的藝人。
* 11月12日——蔡旻佑,臺灣演員,歌手。
* 11月13日——
**文彩媛,韓國著名女演員。
**戶塚祥太,日本男子團體 A.B.C-Z成員
* 11月17日——蘭尼,葡萄牙足球運動員。
* 11月19日——戴龍·羅伯斯,古巴著名田徑運動員,奧運冠軍。
* 11月24日——菊梓喬,香港著名音樂人。
* 11月26日——
**陳詠謙,香港音樂人。
**連俞涵,臺灣女演員。
* 11月29日——樸是炫,韓國著名女藝人,原名樸珠泫,SPICA成員是炫(舊藝名珠泫)。
* 11月30日——
**喬丹·法瑪爾,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兩屆洛杉磯湖人隊冠軍成員。
**曹雅雯,臺灣歌手、演員。
===12月===
* 12月4日——馬特爾·韋伯斯特,美國籃球運動員。
* 12月8日——傑梅因·泰勒,美國籃球運動員。
* 12月9日——阿隆·貝恩斯,澳大利亞職業籃球運動員。
* 12月10日——
**塚田僚一,日本男子團體 A.B.C-Z成員
**蔡玓彤,臺灣女藝人,藝名貝童彤,前黑Girl成員彤彤。
* 12月11日——羅伊·希伯特,美國著名籃球明星。
* 12月12日——李智賢,韓國女藝人,韓國女子團體T-ara成員居麗。
* 12月15日——金俊秀,韓國著名男歌手,前東方神起成員細亞俊秀、現任JYJ成員俊秀。
* 12月19日——周文傑(小春),臺灣饒舌歌手、頑童MJ116成員。
* 12月20日——亞努皮·迪賽,美國歌手,美國偶像第八季第六名。
* 12月23日——王景弘,臺灣政治人物。
* 12月24日——
**謝東裕,臺灣歌手、主持。
**凱萊洛·費申科,烏克蘭著名籃球運動員。
**石原聰美,日本女演員。
* 12月26日——
**安座間美優,日本女演員。
**喬·亞歷山大,中美混血籃球運動員。
* 12月30日——
**水泉,臺灣奇幻作家,本名蘇嘉敏。
**艾麗·高登,英國著名女歌手。
== 逝世 ==
== 諾貝爾獎 ==
* 物理:恩斯特·魯斯卡、格爾德·賓寧、海因裡希·羅雷爾
* 化學: 達德利·赫施巴赫、李遠哲、約翰·查爾斯·波拉尼
* 生理和醫學:斯坦利·科恩(美國),麗塔·列維-蒙塔爾奇尼(義大利)
發現生長因子
* 文學:渥雷·索因卡(Wole Soyinka),奈及利亞劇作家、詩人、小說家、評論家
代表作:《雄獅與寶石》
獲獎理由:他以廣博的文化視野創作了富有詩意的關於人生的戲劇
* 和平:埃利·維瑟爾
* 經濟:詹姆斯·M·布坎南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59屆,1987年頒發)
*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前進高棉》(Platoon)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奧利弗·斯通(Oliver Stone)《前進高棉》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保羅·紐曼(Paul Newman)《金錢本色》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馬莉·馬特林(Marlee Matlin)《悲憐上帝的女兒》
*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邁克爾·凱恩(Michael Caine)《漢娜姐妹》
*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黛安·威斯特(Dianne Wiest)《漢娜姐妹》
(其他獎項參見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
*
6年
8 |
1985年 | == 大事記 ==
=== 1月 ===
*1月12日——1985年婆羅浮屠爆炸案
=== 2月 ===
*2月20日——中國第一個南極考察站——長城站在南極喬治島建成。
=== 3月 ===
*3月11日——54歲的戈巴契夫繼任蘇聯總書記 , 成為蘇聯最高領導階層中最年輕的一員。
*3月15日——第一個網際網路註冊域名誕生。
*3月25日——第57屆奧斯卡金像獎在洛杉磯舉行,《阿瑪迪斯》獲最佳影片。
=== 4月 ===
*4月11日——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一書記、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領導人恩維爾·霍查過世。
=== 5月 ===
*5月19日——香港隊在北京工人體育場舉行的1986年世界盃外圍賽亞洲區小組賽中以2:1擊敗中國隊,賽後支援中國隊的球迷不滿賽果而引發騷亂,史稱五一九事件。
=== 6月 ===
*6月4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宣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百萬大裁軍。
*6月23日——印度航空182號班機在愛爾蘭附近的大西洋上空被卡利斯坦運動組織放置的炸彈炸毀,機上329人全部遇難。
=== 7月 ===
*7月3日——回到未來於美國各戲院上映,成為1985年票房最高的電影及回到未來系列裡票房最高的電影。
=== 8月 ===
*8月12日——日本航空123號班機,從東京羽田飛往大阪途中,因嚴重機械故障墜毀於群馬縣山區,520人罹難,4人生還。
*8月18日——松花江哈爾濱段發生惡性沉船事故,造成171人溺水死亡。
=== 9月 ===
*9月19日——在墨西哥城發生芮氏7.8地震。
*9月22日——美英德法日世界國在紐約廣場酒店簽訂《廣場協議》。
=== 10月 ===
*10月25日——阿聯酋航空在杜拜成立,首航喀拉蚩。
=== 11月 ===
*11月12日——南極洲上空發生日全蝕(東半球大多為11月13日)。
*11月19日——美國總統雷根和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首次在日內瓦會晤。
*11月20日——微軟公司釋出Windows系列的第一個版本:Windows 1.0。
*11月26日——美國總統雷根以創紀錄的300萬美元將他的自傳版權賣給蘭登書屋。
=== 12月 ===
*12月8日——南亞區域合作聯盟成立。
*12月20日——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發起今天是「世界青年日」。
== 出生 ==
=== 1月 ===
* 1月1日——蒂亞戈·斯普利特,巴西著名籃球運動員。
* 1月4日——艾爾·傑弗森,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夏洛特山貓隊史首位月最佳球員。
* 1月6日——
**傅嘉莉,香港演員、模特兒。
**何啟明,香港勞工界立法會議員。
* 1月7日——路易斯·漢米爾頓,英國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
* 1月10日——柯佳嬿,臺灣女演員。
* 1月14日——阿隆·布魯克斯,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2010年進步最快球員。
* 1月17日——金永雲,韓國歌手,韓國男子團體Super Junior成員強仁。
* 1月19日——
**石川梨華,日本歌手。
**費魯茲米斯南,馬來西亞歌手,因模仿比·南利而聞名。
* 1月23日——董芳卓,中國足球運動員。
* 1月29日——馬克·加索爾,西班牙著名籃球運動員。
* 1月31日——藍又時,臺灣歌手。
=== 2月 ===
* 2月2日——桐山漣,日本演員。
* 2月5日——基斯坦奴·朗拿度,葡萄牙足球員。
* 2月7日——吳岱豪,臺灣籃球運動員。
* 2月8日——王宇佐,臺灣網球好手。
* 2月10日——保羅·米爾薩普,美國著名籃球明星。
* 2月14日——楊愛瑾,香港歌手。
* 2月26日——藤本美貴,日本歌手。
* 2月27日——李賢璞,臺灣搖滾樂團八三夭主唱、UP品牌主理人。
* 2月28日——莊鵑瑛,臺灣歌手。
=== 3月 ===
* 3月3日——李柏誼,臺灣樂團MP魔幻力量吉他手。
* 3月5日——安唯綾,臺灣女歌手、演員
* 3月6日——
**林德信,香港男演員。
**唐嘉麟,香港男演員及Rap歌手
* 3月20日——Mandy Lieu,香港模特兒。
* 3月22日——王麗坤,中國演員。
* 3月23日——林智平,臺灣棒球運動員
* 3月24日——
**綾瀨遙,日本演員。
**解婕翎,臺灣女藝人。
* 3月26日——,韓國男子搖滾樂團TRAX吉他手政模。
* 3月29日——
**翟威廉,香港男演員。
**陳康健,香港男歌手及演員。
* 3月29日——克里斯蒂安·福斯特,德國女子排球運動員。
=== 4月 ===
* 4月1日——古斯塔沃·阿永,墨西哥籃球運動員。
* 4月6日——王心恬,臺灣女模特兒。
* 4月9日——山下智久,日本藝人。
* 4月10日——許銘倢,臺灣棒球選手。
* 4月12日——吉澤瞳,日本歌手。
* 4月14日——高少敏,香港舞臺劇演員。
* 4月16日——
**羅爾·鄧,英國籍蘇丹著名籃球明星。
**陳樂基,香港創作男歌手。
* 4月22日——孫驍驍,中國大陸電視劇演員及主持人。
* 4月26日——南奎裡,韓國女歌手及演員。
=== 5月 ===
* 5月2日——莉莉·艾倫,英格蘭女歌手、主持人。
* 5月5日——中川翔子,日本女藝人。
* 5月7日——J·巴拉文(J. Balvin),哥倫比亞歌手。
* 5月16日——大倉忠義,日本演員、歌手,關西傑尼斯8(関ジャニ∞)成員。
* 5月19日——樑子駿,香港足球運動員。
* 5月22日——
**鄧穎芝,香港歌手。
**周秀娜,香港模特兒。
* 5月26日——蔣祖曼,香港女演員
* 5月27日——姜建銘,臺灣旅日棒球選手。
* 5月29日——徐卓,中國攝影師。
=== 6月 ===
* 6月3日——林星潼,前臺灣女子團體Twinko成員。
* 6月4日——盧卡斯·波多爾斯基,德國足球選手。
* 6月12日——
**布雷克·羅斯,軟體開發者。
**林奕匡,香港著名男歌手。
* 6月17日——五關晃一,日本男子團體 A.B.C-Z成員
* 6月19日——噶瑪巴·伍金赤列多吉,第十七世大寶法王。
* 6月20日——
**陶嫚曼,臺灣女演員,歌手。
**鄭錡鴻,臺灣旅美棒球選手。
* 6月29日——西野翔,日本AV女優。
* 6月30日——
**春田菜菜,日本漫畫家。
**麥可·菲爾普斯,美國游泳選手。
=== 7月 ===
* 7月1日——蕾雅·賽杜,法國女演員。
* 7月2日——艾希莉·提斯代爾,美國演員。
* 7月5日——楊奇煜,臺灣歌手、演員,男子組合Lollipop棒棒堂成員小煜。
* 7月11日——前田亞季,日本女演員。
* 7月14日——
**伊澤千夏,日本AV女優。
**陳肇麒,香港足球運動員。
**李光洙,南韓演員、主持人。
* 7月15日——盧廣仲,臺灣創作歌手。
* 7月16日——
**日笠陽子,日本聲優。
**鍾舒祺,香港女歌手。
* 7月18日——鄧有宗,臺灣搖滾樂團八三夭貝斯手。
* 7月19日——拉馬庫斯·阿爾德里奇,美國著名籃球明星。
* 7月21日——
**陳偉殷,臺灣旅日棒球選手。
**張紋嘉,香港女歌手及演員。
* 7月26日——
**中土居宏宜,日本男歌手(lead團員)。
**加藤夏希,日本女演員。
**周筆暢,中國歌手。
* 7月27日——許孟哲,臺灣主持、歌手、演員。
* 7月30日——張紫櫻,香港女主持人。
=== 8月 ===
* 8月4日——鄭萃雯,香港女新聞從業員。
* 8月8日——林宗彥,臺灣兒童節目MOMO歡樂谷主持人。
* 8月9日——
**洪真英,韓國女歌手、演員。
**宋熙年,香港主持人。
* 8月12日——吳崇銘,香港歌手,組合C AllStar成員。
* 8月16日——
**殷寶瑩,香港女藝人。
**MeiMei,臺灣歌手、藝人。
* 8月17日——蒼井優,日本女演員。
* 8月19日——陳蔚而,香港演員。
* 8月24日——江佩瑩,馬來西亞女藝人。
* 8月30日——許仁杰,臺灣歌手演員。
* 8月31日——馬志威,香港男演員。
=== 9月 ===
* 9月3日——梶裕貴,日本男聲優。
* 9月9日——
**J.R.史密斯,美國著名籃球運動員。
**盧卡·莫德里奇,克羅埃西亞足球員。
* 9月10日——
**王子寧,臺灣主持人,藝名王子若。
**松田翔太,日本男演員。
* 9月14日——上戶彩,日本女歌手、演員。
* 9月17日——北山宏光,日本團體Kis-My-Ft2成員。
* 9月18日——張健忠,中國足球運動員。
* 9月19日——
**宋仲基,韓國男演員。
**鄧芷茵,香港歌手。
* 9月23日——後藤真希,日本女歌手。
* 9月26日——高國輝,臺灣棒球選手。
* 9月28日——申東熙,韓國歌手,韓國男子團體Super Junior成員神童。
* 9月30日——提潘,美國饒舌歌手。
=== 10月 ===
* 10月7日——
**廖亦崟,臺灣主持、歌手、演員,男子組合Lollipop棒棒堂成員威廉。
**陳家頤,臺灣新聞主播。
* 10月8日——
**瑛士,日本歌手、演員。
**布魯諾·馬爾斯,美國、創作型歌手。
*10月9日——王溢正,臺灣棒球運動員
* 10月12日——戴小奕,香港及中國模特兒。
* 10月14日——吉拉·茹迪克,烏克蘭最高拉達議員,聲音黨領袖。
* 10月15日——劉峻緯,臺灣主持、歌手、演員,男子組合Lollipop棒棒堂成員阿緯,原名劉俊緯。
* 10月24日——朗尼,英國足球員。
=== 11月 ===
* 11月2日——潘傑寧,香港主持人、演員。
* 11月5日——
**JR(藝人),臺灣主持、歌手、演員。
**林逸欣,臺灣歌手、演員、主持人。
**可嵐,香港歌手。
**田中聖,日本傑尼斯KAT-TUN成員之一。
* 11月7日——梁佑嘉,香港女歌手。
* 11月8日——陳瑋薇,臺灣歌手、主持人。
* 11月9日——陳赫,中國大陸男藝人。
* 11月10日——吳敏霞,中國大陸女子跳水運動員。
* 11月11日——林益全,臺灣棒球選手,現效力於中華職棒義大犀牛。
* 11月14日——茵芙,臺灣演員、模特兒、主持人。
* 11月20日——炎亞綸,臺灣歌手、演員。
* 11月21日——
**陳偉霆,香港歌手。李金銘,中國大陸女演員、女歌手。
**卡莉·蕾·傑普森,加拿大歌手。
* 11月25日——邵庭,臺灣女藝人。
* 11月29日——田口淳之介,日本傑尼斯KAT-TUN成員之一。
* 11月30日——
**宮崎葵,日本女演員
**滿島光,日本女演員。
=== 12月 ===
* 12月5日——窪田啟子,日本女性歌手。
* 12月6日——謝東閔,香港男藝人。
* 12月12日——貫地谷栞,日本女演員。
* 12月14日——劉湘怡,伊林娛樂女模特兒。
* 12月16日——橘慶太,日本歌手。
* 12月17日——緒方龍一,日本歌手。
* 12月23日——潘柏希,臺灣演員。
* 12月24日——蔡芷紜,臺灣演員。
* 12月26日——城田優,日本藝人。
* 12月31日——菁瑋,香港女演員。
== 逝世 ==
== 諾貝爾獎 ==
*物理:克勞斯·馮·克利青,現量子霍爾效應
*化學:赫伯特·豪普特曼(Herbert Aaron Hauptman)、傑爾姆·卡爾(Jerome Karle),發展測定分子和晶體結構的方法
*生理和醫學:約瑟夫·古德斯坦 (Joseph L.Goldstein) 、麥可·布朗(Michael S. Brown),關於膽固醇代謝調控的研究
*文學:克洛德·西蒙(Claude Simon),由於他善於把詩人和畫家的豐富想象與深刻的時間意識融為一體,對人類的生存狀況進行了深入的描寫
*和平:International Physicia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Nuclear War(國際醫師預防核戰組織)
*經濟:弗蘭科·莫迪利安尼 (Franco Modigliani),第一個提出儲蓄的生命週期假設。這一假設在研究家庭和企業儲蓄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58屆,1986年頒發)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西德尼·波拉克(Sydney Pollack)《走出非洲》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威廉·赫特(William Hurt)《蜘蛛女之吻》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吉拉汀·佩姬(Geraldine Page)《邦蒂富爾之行》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唐·阿米奇(Don Ameche)《蠶繭》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安吉麗卡·休斯頓(Anjelica Huston)《普里齊的榮譽》
(其他獎項參見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
== 參見 ==
* 1985年臺灣之最
==參考文獻==
*
5年
8 |
1984年 | == 大事記 ==
===1月===
*1月1日——汶萊脫離英國獨立。
*1月7日——汶萊加入東南亞國協,成為第六個會員國。
*1月11日——香港發生計程車罷駛事件,其後演變成騷亂。
*1月24日——蘋果電腦公司發表世界上第一臺具有完整GUI且產品化的Macintosh電腦。
===2月===
*2月7日——第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南斯拉夫薩拉熱窩開幕。
===3月===
*3月6日——英國煤礦工人展開長達一年(1985年)的大罷工。
===4月===
*4月15日——第一屆世界青年日聚會在義大利羅馬舉行。
*4月18日——英國外交大臣傑弗裡·豪與鄧小平會談兩小時,後從北京去香港,第一次公開承認政治上敏感的香港人早就明白的事情:「想達成一個能讓英國在1997年後繼續治理香港的協議是不現實的。」
===5月===
*5月8日——蘇聯、東德、波蘭等社會主義國家宣佈不參加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二十三屆奧運會。
*5月11日——目前為止最後一次的地球凌日 (火星),下一次將在2084年11月10日。
*5月21日——世界上第一臺光纖錄影電話在法國開始試用。
===6月===
*6月22日——鄧小平分別會見香港工商界訪京團和香港知名人士鍾士元發表談話:香港實行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
===7月===
*7月14日——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莫哈末改組內閣,委任出任財政部長。
*7月28日——第二十三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美國洛杉磯開幕及舉辦首屆奧運女子馬拉松。
===8月===
*8月4日——西非國家上伏塔更改國名為布吉納法索。
===9月===
*9月26日——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問題的協議在北京草簽。
===10月===
*10月12日——英國發生布賴頓旅館爆炸案,時任首相戴卓爾夫人逃過愛爾蘭共和軍的暗殺。
===11月===
*11月11日——海峽兩岸及旅美、旅加華人學者在美紐約舉行「中國之前途」討論會,共商祖國統一大計。
*11月27日——英國和西班牙在布魯塞爾召開會議,針對直布羅陀主權問題達成協議。
===12月===
*12月3日——印度中央邦的博帕爾市(Bhopal)美國聯合碳化物(Union Carbide)屬下的聯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UCIL),設於博帕爾貧民區附近一所農藥廠發生氰化物洩漏事件。
*12月19日——中英兩國在北京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中英聯合宣告》。
*12月19日——中國首次中子彈原理實驗獲得成功,為4年後首次中子彈試驗打下基礎。
== 出生 ==
「:Category:1984年出生」
===1月===
* 1月3日——李莞,韓國演員
* 1月8日——金正恩,朝鮮領導人
* 1月11日——
**梅漢傑,香港三合會新義安成員
**王致狄,香港男演員。
* 1月16日——郭碧婷,臺灣演員、模特兒
* 1月23日——洛賓,荷蘭足球員
* 1月22日——馬藝瑄,馬來西亞藝人
* 1月26日——羅雪娟,中國蛙泳運動員
* 1月30日——王珞丹,中國女演員
===2月===
* 2月2日——胡金龍,臺灣旅美棒球選手
* 2月9日——韓庚,中國歌手、演員
* 2月11日——符瓊音,馬來西亞歌手
* 2月18日——
**陳瑀涵,臺灣選美小姐、歌手、藝人
**李志妍,韓國女藝人,前韓國女子組合成員志妍(Jiyeon)、現任韓國女子團體天上智喜成員上美Lina
* 2月21日——林柏昇,臺灣藝人、主持人、演員、歌手。
* 2月22日——羅鈞滿,香港男演員,歌手
* 2月25日——黃婉曼,香港主持人
* 2月28日——白百合,中國女演員
===3月===
* 3月3日——吉澤明步,日本著名AV女優
* 3月4日——容羨媛,香港女演員及節目主持
* 3月5日——
**吳思顏,臺灣歌手、藝人、網拍模特兒
**林采薇,臺灣歌手、演員、模特兒
* 3月10日——李宇春,中國女歌手;奧利維亞·王爾德,美國女演員
* 3月18日——
**麥浚龍,香港男歌手,生意人
**張懿寧,企業家
**林維哲,臺灣歌手、演員、舞者
* 3月20日——費蘭度·託利斯,西班牙足球運動員
* 3月24日——樸春,韓國歌手,韓國女子團體2NE1成員Bom
* 3月26日——陳沂,臺灣主持人、網路名人
* 3月28日——黃暐婷,臺灣女藝人,前臺灣女子團體黑Girl團員Apple
* 3月31日——房思瑜,臺灣女演員
===4月===
* 4月1日—— 王勝偉,臺灣棒球運動員
* 4月9日——
**鍾嘉欣,香港演員、歌手
**何傲芝,香港電視節目主持人。
* 4月13日——林景程,香港男演員
* 4月15日——陳玘,中國-{zh-cn:乒乓球運動員;zh-hk:乒乓球員;zh-tw:桌球員}-
* 4月19日——李多海,韓國女演員
* 4月22日——曾愷玹,臺灣模特兒、演員
* 4月24日——溫勝光,馬來西亞男歌手、演員
* 4月27日——派崔克·史坦普,美國樂團主唱、吉他手。
* 4月28日——呂國緯,臺灣樂團MP魔幻力量DJ。
* 4月29日——周永恆,香港歌手
===5月===
* 5月1日——小山慶一郎,日本演員、歌手
* 5月2日——薛影儀,香港女演員
* 5月9日——平原綾香,日本歌手
* 5月11日——恩尼斯達,西班牙足球員
* 5月14日——馬克·祖克柏 ,Facebook 創始人
* 5月20日——高鈞賢,香港男演員
* 5月22日——鄧洢玲,香港主持人
* 5月23日——蔡淇俊,香港男演員
* 5月26日——劉宜函,臺視主播。
* 5月29日——卡梅隆·安東尼,NBA尼克小前鋒
* 5月30日——姚婷芝,香港主持人
===6月===
* 6月1日——文恩澄,香港藝人、歌手
* 6月3日——張安琪 (1984年),臺灣女模特兒。
* 6月4日——
**楊丞琳,臺灣藝人、歌手,前臺灣女子團體4 in Love成員Rainie
**陳勢安,馬來西亞男歌手
* 6月5日——張棋惠,臺灣藝人,前臺灣女子團體4 in Love成員Windie
* 6月9日——史奈達,荷蘭足球員
* 6月10日——張韋怡,香港女藝人
* 6月14日——林潔瑜,香港電視演員
* 6月15日——吳幸美,香港主持人
* 6月20日——鍾舒漫,香港藝人、歌手
* 6月25日——賴銘偉,臺灣男歌手。
* 6月29日——陳嘉君,臺灣女演員。
===7月===
* 7月2日——
**鄧小琳,香港作家(癌症患者,於2013年逝世)
**沈志明,臺灣演員,模特兒
* 7月4日——赤西仁,日本演員、歌手
* 7月6日——陳漢典,臺灣演員,主持人
* 7月12日——南條愛乃,日本聲優、歌手,日本樂團fripSide成員
* 7月15日——溫家恆,香港男演員
* 7月17日——張銘祐,臺灣政治評論員,公投護臺灣聯盟執行總幹事
* 7月18日——傅千盈,香港演員
* 7月20日——楊秀惠,香港女演員
* 7月21日——蔡阿嘎,臺灣知名網路部落客
* 7月31日——盤翠瑩,香港新聞報導員
===8月===
* 8月3日——李杏,臺灣女演員
* 8月7日——許瑋甯,臺灣女演員,模特兒
* 8月8日——
**佟麗婭,中國演員
**周曉涵,臺灣女演員、模特兒
* 8月16日——大J,香港YouTuber,已於2021年底移居日本
* 8月20日——
**楊晨熙,臺灣主持人、演員。
**森山未來,日本演員
* 8月21日——
**麥曦茵,香港導演及編劇
**陳一天,香港男藝人
* 8月24日——
**蕭閎仁,臺灣歌手
**金鐘雲,韓國藝人、演員、電臺DJ,韓國男子團體Super Junior主唱
**夏于喬,臺灣女演員
* 8月26日——徐麗雯,臺灣女演員、導演、編劇、作家
* 8月28日——羅子溢,香港男演員
===9月===
* 9月1日——平岡祐太,日本演員
* 9月2日——唐禹哲,臺灣男演員、歌手
* 9月3日——葉一茜,中國歌手
* 9月5日——
**魏蔓,臺灣女演員
**顏莉敏,臺灣中國國民黨籍政治人物
* 9月11日——安田章大,日本演員、歌手
* 9月15日——
**哈里王子,英國王子
**唐臻,臺灣演員
* 9月22日——
**傅穎,香港歌手、演員
**徐菁遙,香港演員
*高以翔,臺灣男演員、模特兒(逝於2019年)
* 9月25日——趙又廷,臺灣男演員
* 9月27日——艾薇兒·拉維尼,加拿大歌手
* 9月28日——林彥君,臺灣女演員、主持人
===10月===
* 10月3日——尹恩惠,韓國演員、歌手
* 10月6日——張翰,中國演員
* 10月7日——
**加藤和樹,日本演員、歌手
**生田斗真,日本演員、歌手
* 10月10日——鄭融,香港歌手
* 10月11日——張靚穎,中國歌手
* 10月12日——陽蕾,中國歌手
* 10月15日——海陸,中國演員
* 10月16日——
**成語蕎,臺灣女藝人
**林熹瞳,香港女演員
* 10月18日——李綺雯,香港女演員
* 10月21日——
**周怡君,臺灣歌手、演員、主持
**曾沛慈,臺灣歌手、演員
* 10月24日
**木村Kaela,日本歌手
**陳鳳玲,新加坡女演員
* 10月25日——凱蒂·佩芮,美國歌手
* 10月26日——戚薇,中國女演員;一一楊淇,香港女演員,本名楊美玲
* 10月28日——袁嘉敏,香港女演員
* 10月29日——王壹,中國動畫導演
* 10月30日——李承鉉,韓國藝人、演員
===11月===
* 11月1日——楊佳運,臺灣搖滾樂團八三夭團長兼鍵盤手
* 11月3日——錦戶亮,日本演員、歌手
* 11月9日——
**具惠善,韓國演員
**弗倫奇·蒙塔納,摩洛哥裔美國饒舌歌手
* 11月10日——張致恆,香港歌手、演員
* 11月11日——劉彥輝,臺灣搖滾樂團八三夭吉他手
* 11月12日——
**周柏豪,香港歌手
**樸珊德拉,韓國歌手,韓國女子團體2NE1成員
* 11月13日——MANAMI,日本創作歌手,日本音樂團體Play.goose成員
* 11月14日——梁麗翹,2011年度香港小姐競選國際親善小姐
* 11月17日——岑麗香,香港女演員
* 11月18日——千葉涼平,日本歌手
* 11月19日——李睿紳,臺灣演員
* 11月20日——陳鵬仁,臺灣教官
* 11月22日——
**李千那,臺灣演員、歌手
**史嘉蕾·喬韓森,美國演員
* 11月24日——衛詩雅,香港女演員
* 11月25日——李亞男,香港女演員
* 11月29日——池賢宇,韓國演員
* 11月30日——
**劉伊心,臺灣演員
**吳芷寧,明珠臺新聞從業員
===12月===
* 12月1日——張棟梁,香港主持人
* 12月4日——張順源,馬來西亞藝人
* 12月5日——鍾煌,香港女演員
* 12月7日——
**龔柯允,馬來西亞歌手
**方宥心,臺灣歌手
* 12月9日——胡盈禎,臺灣演員、主持人、模特兒
* 12月10日——大瀧若菜,日本女歌手
* 12月12日——戴夢夢,香港女歌手
* 12月17日——福田明日香,日本歌手
* 12月18日——楊潮凱,香港男演員
* 12月20日——徐佳瑩,臺灣創作歌手
* 12月22日——低頻獵人,瑞典歌手
* 12月27日——
**丁文琪,臺灣女歌手
**戴向宇,中國演員
* 12月30日——勒布朗·詹姆斯,美國籃球運動員。——賴薇如,臺灣女歌手,前女子團體七朵花一員
* 12月31日——李家佳,臺灣女演員
== 逝世 ==
== 諾貝爾獎 ==
* 物理:卡洛·魯比亞(義大利)、西蒙·範德梅爾(荷蘭)
* 化學:羅伯特·布魯斯·梅里菲爾德(美國)
* 生理和醫學:尼爾斯·傑尼(丹麥)、喬治斯·克勒(德國)、色薩·米爾斯坦(英國)
* 文學: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捷克)
* 和平:德斯蒙德·杜圖(南非)
* 經濟:理查德·斯通(英國)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57屆,1985年頒發)
*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莫扎特傳》(Amadeus)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米洛斯·福爾曼(Milos Forman)《莫扎特傳》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默裡·亞伯拉罕(F. Murray Abraham)《莫扎特傳》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薩莉·菲爾德(Sally Field)《心田深處》
*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吳漢潤(Haing S. Ngor)《戰火屠城》
*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佩吉·阿什克羅夫特(Peggy Ashcroft)《印度之行》
==參考文獻==
*
4年
8
19 |
變化音級 | 帶有變音記號的基本音級就叫作變化音級。變化音級有四種,較常見的兩種是升半音(以#非示)和降半音(以b表示,另外有重升(以X表示)和重降(以bb標示),表示升高全音或降全音。
*參見音樂術語列表。
Category:音樂理論
Category:音級 |
吉他 | ,是一種彈撥樂器。通常有六條弦,形狀與提琴相似。吉他在流行音樂、搖滾音樂、藍調、民歌、佛朗明哥中,常被視為主要樂器;在古典音樂的領域裡,結他常以獨奏或二重奏的型式演出;在室內樂和管絃樂中,吉他亦扮演著相當程度的陪襯角色。因為普及率和豐富多彩的表現能力, 結他被稱為和鋼琴或小提琴並論的三大主流樂器,還有樂器王子的美稱。
== 源流與發展 ==
=== 語詞流傳 ===
「吉他」一詞,來自英語「」的音譯。而自古至今,即便是使用不同的語言文字的國家,對於這個樂器的稱呼,都有相似的發音,例如:西班牙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而「tar」這個字根,則是出自梵語,在波斯(今伊朗)及北印度一帶,有「弦」的意義;後來這個語詞的流傳,又經歷了古希臘的 ,阿拉伯語的 ,以及古法語的 ,最後才演變為現代英語 。
=== 追本溯源 ===
吉他雖然是一種古老的彈撥樂器,但關於它的起源卻是眾說紛-{雲}-。
因為已知最早像結他外觀的魯特琴族樂器,首見於三千多年前的赫梯(西臺)的遺址上彈奏內彎呈8字形的樂器的浮雕,可之後一直沒有實物或其他記載。
目前所知道的說法有三種:第一種就是前面所描述的,源自歐洲古希臘的西塞拉琴 kithara(Cithara)。第二種,是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長頸魯特琴演變說。第三種則認為,吉他是演變自古埃及的哥普特琉特琴(Copric Lute),由當時的阿拉伯-摩爾人傳入歐洲,並逐漸演變成的今天的吉他。早期有關音樂的文獻,大部份都已散佚,因此在沒有確切證據的情況下,吉他的起源仍是沒有結論,但它久遠的歷史,則是顯而易見的。在埃及的許多考古資料中,曾經發現四種很像魯特琴的樂器,因此就有學者認為,這種樂器就是吉他的前身。早在紀元前一世紀左右,也有學者在今印度、巴基斯坦附近的石雕上,發現貌似吉他的魯特琴,而這種魯特琴又比埃及魯特琴還要像吉他,因此也有學者認為,吉他便是經由印、巴一帶流傳到歐洲。
=== 演進歷程 ===
在中世紀階段,歐洲音樂仍未發展出完整的和聲概念,因此吉他展開了漫長的演進之路:
*在中世晚期的十三四世紀出現了第一種擁有像結他造型的,葫蘆型小型魯特琴樂器插圖百科 P.122 isbn 9787537939119。Youtube上的吉藤琴彈奏短片
*文藝復興時期之初,有一種李形平背的低價中型魯特琴,稱為樂器插圖百科 P.136 isbn 9787537939119,youtube上的西藤琴彈奏 其擁有平底和由整塊木頭製成而易製作和被手握持。
*文藝復興晚期(十六世紀初)晚於上兩者出現了和梨型的魯特琴有分別,早期的接近結他葫蘆造型的大型比維拉琴。
*巴洛克時期:
*透過西班牙的制琴師和演奏者不斷的探索和改進,吉他逐漸演變為類似現在常見的古典吉他。同時,隨著吉他的發展,也產生了許多著名的吉他演奏家和教育家。另外,當時的西班牙皇室將這個“平民的小玩意”定為正式的宮廷樂器,這也使得吉他進入了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
*古典時期(十八世紀中後期):德國人將原來的五絃吉他改裝成六絃吉他,而且皆改為單弦,不再使用弦組。這樣的改變,使得吉他的發展步入第二個黃金時期。
*19世紀初:吉他的外觀開始定型,並慢慢演變成我們現今所看到的樣子,更以其獨特的魅力風靡全世界,在這段期間,湧現了許多傑出的吉他演奏家和作曲家。
*19世紀後期:被譽為“現代吉他之父”的弗朗西斯科·塔雷加和塞戈維亞,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改進完善了許多演奏技巧,並創作了大量且優秀的吉他作品,使得一度流行於民間的吉他,終於真正登上古典音樂的聖堂。這是吉他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黃金時期。
*20世紀至今:吉他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為風靡的樂器之一,其多樣的風格、出色的表現力、豐富的技巧、迷人的音色無不深深吸引著人們。
== 吉他的分類 ==
吉他可概略分為兩大類:其一,是歷史悠久,以木製共鳴箱擴音的木吉他。其二,是發明於二十世紀,以拾音器加上揚聲器來擴音的電吉他。木吉他常被用於古典音樂、民間音樂及流行音樂的演奏或伴奏。電吉他則是在搖滾樂、藍調、爵士樂及流行音樂中,佔有其特殊的地位。而電吉他的發明與問世,對西方流行文化及音樂發展也有很重要的影響。然而,隨著電子科技與工藝技術的進步與結合,吉他的面貌及內涵,又有了更多的轉變。現代的吉他,依據其構造方式、發聲原理、功能取向的不同,又可以再細分:
* 夏威夷吉他:包括夏威夷吉他和電吉他,定弦和姿勢彈奏方法與西班牙吉他完全不同,以彈奏旋律為主,聲音優美。
* 西班牙吉他,分為三類:
** 古典吉他:又名西班牙吉他,又名西班牙古典吉他。主要演奏古典樂曲,技巧豐富,藝術性很高,主要使用尼龍弦,聲音柔和典雅。
** 民謠吉他:主要為歌曲伴奏或自彈自唱,可以用手指或撥片(pick匹克)彈奏,娛樂性很高,採用鋼弦,聲音明亮。
** 佛朗明哥吉他:發源於安達盧西亞地區,過去為舞蹈和歌曲伴奏,後來借鑑古典吉他技巧,藝術性得到提升可以獨奏,外形和古典吉他類似,採用尼龍弦。
* 電吉他 :第一把電吉他是在木吉他的基礎上加裝拾音器連線揚聲器來擴大音量,後來大多都採用實心吉他(爵士樂還是有繼續使用空心電吉他),是現代流行音樂和搖滾樂中重要的伴奏和獨奏樂器。
== 吉他的構造 ==
File:Acoustic guitar specs.JPG
=== 木吉他 ===
現今常見的木吉他,普遍都是六條或十二條琴絃,但亦有四絃、八絃、十絃的型式。而其整體由「琴頭」、「琴頸」、「琴身」三大部份所組成。
==== 琴頭(Head) ====
琴頭的主要作用,在於支撐吉他前端的琴絃張力。而在外觀的設計上,琴頭正面多半會印有吉他的品牌標誌;有些客製化的吉他,則會在琴頭嵌上裝飾圖案;有些吉他則會在琴頭外緣嵌上護邊。琴頭與琴頸交界之處,也是很脆弱的部位,很容易因為碰撞而發生斷裂。
thumb|183px|弦鈕
* 弦鈕(Tuning Heads):有齒輪式及油壓式兩種,主要用來調整琴絃的張力。琴絃張力愈高,聲調也愈高,反之則愈低。弦鈕的材質,以塑膠-金屬、木材-金屬的組合較為常見。
thumb|183px|黃銅材質之上弦枕
* 上弦枕(Nut):置於琴頭與琴頸的交接處,主要用來維持吉他前端琴絃和指板間的距離。弦枕上會有淺溝用以固定琴絃位置,防止滑動。弦枕的常見材質,有塑膠、駝骨、牛骨、塑鋼以及金屬等。
thumb|right|183px|牛骨材質之上弦枕
==== 琴頸 ====
琴頸和指板的材質與音色息息相關。楓木(maple)琴頸能產生明亮的聲音,並大大增強大琴體吉他的高頻表現,而桃花心木(mahogany)則會將整體音色變得更為溫暖,更具木質感。
*指板:指板也對整體音色有所影響,雖然它的作用就像蛋糕上的糖衣,而不是蛋糕本身。巴西玫瑰木,以及與它相近的熱帶雨林類似木種,能增加亮度與延音,而印度玫瑰木則能夠讓中頻更肥厚。基本上只有黑檀木(Ebony)可以用在音樂會琴上,上品的黑檀木顏色烏黑而帶光澤,密度及硬度均十分高,作為指板也確實是很好的材料。產地以非洲的較好,而其他熱帶地區亦有生產,但一般均缺少光澤,密度亦稍有不如。
==== 琴身(Body) ====
亦可稱為共鳴箱,木吉他賴以發聲的關鍵之處,其整體係由面板、側板及背板所接合而成。相較於琴頭與指板,琴身的面積較為寬廣,因此也是廠商常用來展現吉他裝飾藝術的重點部位。面板與背板皆是平面,但有部份木吉他因為外觀設計、聲響效果或木材用料的因素,其背板會有些微的弧度。而面板、側板及背板的木料選用,則是影響吉他音色與響度的決定性因素。
*面板(Top):吉他琴體的每個部份各有所長,只是影響有深有淺,一般觀點而言,決定吉他音色表現的因素中,面板,似乎造就了琴體對於彈奏的反應,反應的速度、延音的長短、泛音的音色,以及每個音符基本音色的力度和質感。多數製琴師認為,面板用材對於樂器的音色,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常見面板材料如:桃花心木(mahogany)、紫檀木(rosewood)、楓木(maple)、黑壇木(ebony)以及雲杉木(spruce)。
面板可分為單板及合板,單板是由一整塊完整的木材所製成,音色與各方面表現都遠大於合板;合板是由品質較差的木材或是木屑以人工的方式壓合而成,音色與各方面表現較差,但因售價便宜,常用於給初學者的入門琴,其特色是琴身會經過噴漆上色,色彩較為多樣化,而單板琴多數不會這樣做(漆會影響音色的表現),而是顯現木材的原色。
thumb|right|琴橋
*琴橋(Bridge):與指板一樣,多是以質地堅硬且密度高的木料製作,主要用來支撐吉他的後段琴絃張力,並透過下弦枕把琴絃的振動傳遞至面板。琴橋上會有一個細長型的溝槽,用來放置下弦枕及拾音器;另外也會有數個圓孔排成一列或二列,用來安裝琴絃及弦釘;而圓孔的個數,則是依琴絃數量來決定。如同指板與音色的關係一般,琴橋的用料,對於整體音色沒有太大作用,但是對於琴體其他部分的音色,有所加強或影響。而琴橋在面板上的位置,是決定吉他音準的因素。
thumb|200px|牛骨材質的下弦枕
*下弦枕(Saddle):常見的製作材料為塑膠、獸骨(牛骨、駝骨、象牙)或是塑鋼與金屬。下弦枕對吉他音色的影響程度,佔大部份,其主要作用是將琴絃的振動傳遞至琴橋,並決定琴絃與指板的間距。(弦枕工藝坊)
thumb|200px|以黑壇木製作的弦栓
*弦釘(Bridge pin):亦稱為弦栓,多以塑膠製作,所反映音質最差。市面上亦有黑檀木或其它材質的弦釘,其作用是固定安裝在琴橋上的琴絃及傳遞弦上的震動去琴身而產生音響。弦釘材質對吉他音色的有一定的影響,部分吉他廠牌使用無弦釘設計。
*響孔(Sound Hole):吉他發聲的主要部位,當琴絃振動時,其振動所產生的聲音訊率,會透過下弦枕傳遞至琴橋,再由琴橋傳遞至面板,接著再擴散至側板及背板,最後在琴身內部逐漸形成共鳴,並透過背板將聲音反射到響孔外。
=== 電吉他 ===
運用電磁學原理,切割拾音器上磁感線引起不同頻率的電流,再利用音箱還原電流的電子樂器。
==== 琴頭(Head) ====
琴頭上主要是為了安裝卷絃器,而且琴頭上還顯示了吉他的品牌、生產日期及編號等資訊。
==== 琴頸(Neck) ====
琴頸上面有一個個琴格,用來調節吉他的音程,琴頸的形狀一般有U字型和三角形。像fender的吉他一般有21個琴格,gibson的吉他有22個琴格,現在很多吉他已經有24個琴格了,應當根據自己的需要購買適合自己的吉他。
==== 琴身(Body) ====
以琴身形狀來區分,主要可分為LP、ST、TELE、SG、V等形狀。
若以特性來分,大略可分成空心(hollow body)、半空心(semi-hollow body)、腔心(chambered body)、實心(solid body)琴體之電吉他,以及各種材質製成之琴體,都與弦的共鳴略有差異,使得弦被捕捉到聲音各異其趣。而實心電吉他最早被爵士樂手兼發明家萊斯·保羅設計出來是為瞭解決半空心吉他較容易出現回授的問題。
實心琴體的電吉他在往後更進一步的影響了近代音樂的發展,由於對琴體本身的依賴性較不如木吉他,在造型上通常能取得較大幅度的自由。
空心、半空心、半實心由於經常地使用在爵士樂上,所以又常被稱為爵士吉他。
==== 琴橋(Bridge) ====
常見的琴橋有固定式、大搖座、小搖座。
==== 拾音器(Pick-up) ====
感應弦的振動並將之轉化為電子訊號之裝置。可粗略的分為單線圈(singal coil)、雙線圈(humbucker),雙線圈又可分封閉式及開放式,並有被動式及主動式之差異。
被動式為一般傳統只靠感應起電之電流做為訊號發出之拾音器,主動式為了減少對雜訊的接收,本身的感應力通常不若被動式,但此同時又造成了訊號不夠強烈,所以再加上了一枚電池給電以增強訊號。而一般電吉他會配置一至三個拾音器,配置在琴體上不同的位置,會有略異音色表現。
== 表演風格 ==
* 古典風格:使用古典吉他 彈奏,可說是吉他演奏中藝術性最強的一種,對於彈奏姿勢及單音的音色處理特別講究,通常以獨奏或二重奏的方式來演奏傳統的古典音樂。
* 民謠:使用民謠吉他(鋼弦吉他)彈奏,最早是美國西部鄉村音樂的伴奏樂器,現今多用於流行音樂的歌唱伴奏,可以說是最為普遍的吉他彈奏型態。
* 弗拉明戈():一種發源於西班牙南部的藝術形式,具有強烈節奏性,帶給人們熱情奔放的感受。除了吉他的演奏之外,通常還會伴隨歌唱及舞蹈來表現,其音樂風格亦有濃厚的拉丁民族特色。
* 指彈風格(FingerStyle):不限彈奏的吉他種類,也不限彈片的使用。此種彈奏風格,可說是集古典吉他、民謠吉他,再加上少部份電吉他彈奏手法與技巧於一身的綜合體,因此指彈吉他在樂曲聲響效果的表現上,可說是相當地多豐富且多元。除了古典樂曲、流行歌曲的改編與演奏之外,在另一方面,更有演奏家創作了許多有個人色彩的樂曲如押尾光太郎,鄭成河,岸部真明,Marcin Patrzalek, Andy McKee , don ross , okapi ,小松原俊,伍伍慧等等. 同時指彈也衍生出了很多技巧比如Am(attack mute )(nail attack) pm(palm mute) thumb attack 等等
* 法朵:發源於葡萄牙的一種傳統民歌。
*搖滾風格(Rock):使用電吉他彈奏,起源於1940年代美國,配合爵士鼓、低音吉他(貝斯)、人聲演出,彈奏方式依據分類而有所不同,大部分皆注重節奏感及速彈等技巧。
== 技巧 ==
* 滑音(Slide):按著某一格並播出聲音後,按弦手指或滑音管在琴絃持續上下滑動,使用滑音管吉他的演奏手法源於十九世紀美國小酒館中藍調樂手以酒瓶製造出獨特的響聲。
* 搥弦(Hammer-On):以持頸之手手指擊打琴絃。
* 點弦(Tapping):槌弦之外加上撥奏之手手指擊打琴絃,此演奏技巧以埃迪·範·海倫為典範。
* 勾弦(Pull-Off):手指擊打琴絃之後,緊接著撥動琴絃。
* 推絃(Bending):撥動琴絃後,壓弦的手指或上或下的扯緊琴絃來提升音高,常見於藍調型別音樂的演奏手法。
* 顫音(Vibrato):如同推絃,但不推絃至持續的指定音高,而是以該品格的音高為基準製造連續的起伏,作法為壓弦手按住琴絃,快速搖動。
* 搖桿(Vibrato Bar):搖桿通常加裝在電吉他上,透過對搖桿的操作可以改變樂音的高低,搖桿前傾可使弦的張力減低,音高下降,反之上升,而通常只有大搖座型的搖桿可以做到後傾的動作。
* 自然泛音(Natural Harmonics):撥奏之後,一般以持頸之手手指輕觸琴絃以分割和倍化頻率,指奏法則常使用撥湊之手的拇指撥弦,食指觸弦。
* 人工泛音(Artificial Harmonics):原理同自然泛音,通常是在使用撥片時,在撥奏的瞬間大拇指內側的指肉觸及琴絃來引發泛音,是為了更快速的取得泛音效果而衍生的技巧,因為分割點不同於自然泛音,所以音高與同品位的自然泛音不同。
* 琶音(Arpeggio):將和絃內的每個組成音個別的彈奏出來,這種技巧後來進一步催生了掃弦。
* 掃弦(Sweep Picking):常見於電吉他速彈上,掃弦是一種表現琶音的方式,實際上並不拘限於以合弦內音構成,而琶音亦不一定要由掃弦表現,彈奏時撥片像是刷合弦一般的迅速掠過各琴絃,另一手手指按過該合弦的組成內音的琴格。
* 打弦(Slap):多用於低音吉他(Bass)以及放克樂風上,這種技巧始源於早先為了彌補樂團出缺少鼓手給予一個明顯的主節奏。
* 迴授(Feedback):在電吉他或裝設拾音器的木吉他上使用的技巧,做為一種特效被使用著,最早僅是常出現在半空心電吉他麻煩的問題。
* 琴弓(Bowed Guitar):在吉他上使用提琴弓或是其它弦樂器的琴弓,大多數吉他後琴橋沒有曲線,琴絃多半落在相近的水平高度上,使得拉奏各弦較提琴不易,使用此技巧較為人知的有吉米·佩奇和Jón Þór Birgisson。
* 顫指(輪指):古典吉他最迷人的演奏技巧之一,指先後以彈奏手手指撥掠過琴絃。其中塔雷加(Tárrega)的《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Recuerdos de la Alhambra)》是輪指奏法的代表作。
* 打板 :敲打琴體的各部位的不同響聲,通常在空心吉他上表現這種帶有打擊樂器特色的技巧,常作為彈奏的轉折橋段或用來表現節奏。
* 右手悶音(Right Hand Muting):以右手(撥弦手)手掌輕輕蓋住下弦枕附近的弦並撥弦,使音色較不明亮,常用於電吉他彈奏。
* 左手悶音(Left Hand Muting):以左手(按弦手)手指輕輕壓在弦上並撥弦,發出沒有音高的扣擊聲;或撥弦後鬆開左手,使旋律中斷,常用於電吉他彈奏。
* 自然泛音悶音(Natural Harmonic Muting):以一隻左手(按弦手)手指輕輕壓在弦上(通常為低音弦)並撥弦,發出高音的泛音,此技巧的泛音不太在意音高為何,常用於電吉他彈奏。
* 速彈(Shred guitar):常見於電吉他的技巧,以十六分音符並用高速快速彈奏,使用方式諸多。
*Am技巧(attack mute 或 nail attack)AM技巧,是利用右手中指無名指去擊打琴絃並加上小指打板,食指回掃完成的一系列動作及聲音效果。 首先將手拱起放於琴絃上方,手的發力點是中指與無名指的大關節處;其次,小指敲板的同時,微微收著的中指和無名指,藉著揮動的力量,用彈出的指甲蓋部分順勢擊弦,同時拇指和食指有一個向外張開的動作然可以銜接撥絃或掃弦. Am 技巧的代表作有 押尾光太郎的fight ,月亮的眼淚和中國指彈演奏家的無題
*pm技巧 在大魚際打到面板的同時,用中指或者和無名指一起用指甲蓋彈擊弦。然後用食指往上撥然後用手指、指根和一點的手掌拍在弦上讓弦擊到指板,然後把以上3個動作排出不一樣的順序然後變成一個組合就是pm節奏型代表有押尾光太郎的landscape
== 知名吉他手 ==
* 吉米·亨德里克斯(Jimmy Hendrix):美國搖滾吉他手,被《滾石雜誌》譽為“最偉大的吉他手”。
* 湯米·依曼紐(Tommy Emmanuel):澳大利亞吉他手。以其複雜的指彈風格,充滿活力的現場表演,以及在吉他上運用打擊樂效果最為著名。有「地表上最強吉他手」之美稱。
* 喬·塞奇尼:美國器樂搖滾吉他手,獲多項格萊美獎提名。
* 史帝夫·範:義大利裔美國搖滾吉他手,作曲家,製作人,養蜂人和演員。
* 帕克·德·路西亞(Paco de Lucia):西班牙吉他作曲家,演奏家。
* 費爾南多·索爾(Fernando Sor, 1778-1839):西班牙吉他作曲家、演奏家。
* 弗朗西斯科·塔雷加(Francisco Tárrega, 1852-1909):西班牙吉他作曲家、演奏家。
* 安德烈斯·塞戈維亞(Andres Segovia, 1893-1987):西班牙吉他演奏家。
* 朱裡安·布林姆(Julian Bream, 1933-):英國吉他演奏家。
* 約翰·克理斯多夫·威廉斯(John Christopher Williams, 1941-):澳洲吉他演奏家。
* 押尾光太郎(Kotaro Oshio,1968年2月1日-):日本吉他指彈演奏家。
* 喬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1943年2月25日-2001年11月29日):英國披頭士樂隊吉他手。
* 中川砂人(Isato Nakagawa, 1947年1月30日-):日本吉他演奏家。
* 布萊恩·梅(Brian May, 1947年7月19日-):英國皇后樂隊吉他手。
* 高崎晃(Takasaki Akira,1961年2月22日-):在日本前50大吉他手得到冠軍的頭銜,所以也得到「日本吉他之神」的美名,是日本搖滾樂「開山始祖」。
* :日本吉他手,現任日本知名樂團B'z主吉他手兼團長,因其速彈「穩定性」及「準確性」而聞名,是全亞洲第一位獲得美國吉他大廠Gibson的Signature Model之吉他手,與高崎晃一樣擁有「日本吉他之神」的美名。
* 泰勒絲(Taylor Swift):美國女歌手,以自彈自唱聞名。
* 黃家駒(1962年-1993年):香港樂隊Beyond主音流行曲歌手及吉他手。
* 黃貫中(1964年-):香港樂隊Beyond吉他手。
* 劉笙彙(Jesse Liu):閃靈吉他手,日本ESP吉他代言人之一。
* 盧家宏:臺灣知名指彈Fingerstyle吉他演奏家。
* 黃冠龍(1980年-):臺灣吉他演奏家。
* 張逸帆(1981年-):臺灣結他手,因改編Canon in D成搖滾版本Canon Rock而名聲大噪。
* 鄭成河(Sungha Jung):韓國指彈吉他演奏家。在他九歲時便透過Youtube上傳吉他影片而聲名大噪,被譽為"吉他小神童"。
* 怪獸:五月天主吉他手,本名溫尚翊,為臺灣第一人獲得美國吉他名廠Gibson代言人。
* 石頭:五月天副吉他手,本名石錦航,為臺灣第一位獲得美國吉他名廠Fender之吉他手。
* PATA:亞洲天團X JAPAN吉他手。
* HIDE:亞洲天團X JAPAN吉他手。
* 大衛·喬恩·吉爾摩:CBE(David Jon Gilmour,1946年3月6日-):英國著名樂團Pink Floyd的結他手。
* 英格威·瑪姆斯汀:Yngwie Malmsteen,瑞典國寶級結他手、作曲家、歌手,開創新古典金屬樂派,為電結他編寫出古典音樂和管絃樂團合奏的作品。
:
== 知名品牌 ==
=== 木吉他 ===
* aNueNue(臺灣品牌)
* Andnes(西班牙品牌)
* Acfis(美國品牌)
* Alhambra(西班牙品牌)
* Alvarez(美日品牌)
* Antonio Aparicio(西班牙古典吉他品牌)
* Antonio Picado(西班牙古典吉他品牌)
* Antonio Sanchez(西班牙古典吉他品牌)
* Ayers(臺灣品牌)
* Baden(美國品牌)
* Benson(臺灣品牌)
* Blast(中國大陸)
* Blueridge(美國品牌)
* Borya(臺灣品牌)
* Bourgeois(美國品牌)
* Breedlove(美國品牌)
* Comet(臺灣)
* Cort(韓國)
* Collings(美國知名品牌)
* Crafter(韓國吉他品牌)
* Cole Clark(澳洲吉他品牌)
* Dean(美國吉他品牌)
* Eastman(美國品牌)
* Epiphone(為Gibson子公司獨立出來之品牌)
* Fender(美國品牌)
* Faith(英國品牌)
* Farida(臺灣品牌)
* Force(臺灣品牌)
* Gary Southwell(英國古典吉他品牌)
* Galaxi(臺灣吉他品牌)
* Gibson(美國品牌)
* Godin(加拿大品牌)
* Goodall(美國品牌)
* Gretsch(美國品牌)
* Guild(美國品牌)
* Headway(臺灣品牌)
* Hofner(德國品牌)
* Ibanez(日本廠牌)
* James Neligan(比利時品牌)
* John Ray(西班牙古典吉他品牌)
* Jungle Boy(臺灣品牌)
* Kapok(中國大陸)
* Kona(美國品牌)
* Lag(法國品牌)
* Lakewood(德國品牌)
* LeeGuitars(臺灣品牌)
* Lowden(愛爾蘭品牌)
* Man's(中國大陸品牌)
* Martin(美國品牌)
* Mayson(德國品牌)
* Maton(澳大利亞品牌)
* Mikhail Robert(加拿大古典吉他品牌)
* Morris(日本吉他品牌)
* ODIN(臺灣吉他品牌)
* Otto Vowinkel(荷蘭古典吉他品牌)
* Ovation(美國品牌)
* Philip Woodfield(英國古典吉他品牌)
* PSI(臺灣品牌)
* Risen(臺灣品牌)
* Rodriguez(西班牙古典吉他品牌)
* Rubyrave(臺灣品牌)
* Sascha Nowak(德國古典吉他品牌)
* SOLDIN(臺灣吉他品牌)
* Seagull(海鷗,加拿大品牌)
* Sebastian Stenzel(德國古典吉他品牌)
* Sigma Guitars(德國吉他品牌)
* Tanglewood(英國原聲吉他品牌)
* Taylor(泰勒,美國品牌)
* Takamine(日本吉他品牌)
* Thomas Fredholm(瑞典古典吉他品牌)
* ULTRA(臺灣吉他品牌)
* Veelah(臺灣品牌)
* Washburn(美國品牌)
* Walden(臺灣品牌)
* Yamaha(日本吉他品牌)
* HsienMo (中國品牌)
=== 電吉他 ===
* Aria(日本品牌)
* Bacchus(日本品牌)
* B.C.Rich(美國品牌)
* Checksave(臺灣品牌)
* Caparison(日本品牌)
* Carvin(美國品牌)
* Cort(韓國品牌)
* Dean(美國品牌)
* DBZ(Dean創辦人Dean Zelinsky離開Dean而另外創辦)
* Edwards(ESP副廠)
* Epiphone(為Gibson子公司獨立出來之品牌)
* Ernie Balls Musicman
* ESP(日本廠牌)
* Farida
* Fender(美國品牌)
* Fernandes(日本廠牌)
* Gibson(美國品牌)
* Godin(加拿大品牌)
* Gretsch(美國品牌)
* G&L(美國品牌)
* Headway(臺灣品牌)
* Hofner(德國品牌)
* Ibanez(日本廠牌)
* Jackson(美國品牌)
* James Tyler(美國品牌)
* Kramer
* LTD(ESP副廠)
* Musicman(美國品牌)
* Orville(日本品牌,Gibson旗下品牌)
* PRS(Paul Reed Smith Guitars,美國廠牌)
* Rickenbacker(美國品牌)
* Schecter(美國品牌)
* Squier(為Fender副廠)
* Sunsmile
* SUHR(美國品牌)
* Sterling(Musicman副廠)
* Tokai(日本品牌)
* Tom Anderson(美國品牌)
* Tune
* VALLEY ARTS
* Washburn(美國品牌)
* Yamaha(日本品牌)
* Zemaitis(英國品牌)
* Vintage(英國品牌)
== 吉他競賽 ==
* 大學院校校際吉他音樂邀請賽,簡稱大吉盃,為臺灣規模最大的大學院校校際吉他競賽,1998年為首屆。
* Guitar Utopia 烏託邦吉他大賽,由素有吉他詩人封號的董運昌、於2011年春季於臺灣開始舉辦一系列的「吉他烏託邦」活動,包括八位吉他手一起錄製唱片、臺灣走透透的吉他示範巡演、最終於2011年12月4日舉辦第一屆「烏託邦吉他大賽」後,迄今分別於2012(第二屆)、2013(第三屆)、2015(第四屆)、2018(第五屆)舉行比賽。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原聲吉他
* 電吉他
* 電貝斯
* 烏克麗麗
*吉他製造公司列表
* 弦枕工藝
|
華人 | 「華人」的定義 出處
1. 中華民族後裔2. 旅居各國的中華民族後裔 《國語辭典》
1. 中國人2. 中國血統的外國公民 《現代漢語詞典》
1. 中國人的統稱2. 取得所在國國籍而有中國血統的外國公民 《辭海》華人[M/OL]//陳至立. 辭海. 7版.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2024].
漢族 《海外華人百科全書》
華人(英語:Ethnic Chinese)廣義上為東亞地區中國地區民族後裔,即為中華民族後裔。文獻定義是指「華人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華人是對具有中國血統者的統稱,狹義的華人則是專指已經取得外國國籍的原華僑、其後裔,又稱華裔」,在中國也稱海外華人、外國華人、外籍華人。中華民族由多個民族組成,與西方種族概念不同。「華」是中國的代稱。西晉江統《徙戎論》裡,華人同中國人、秦人、漢人的含義一樣《通典》:「自蔥嶺、於闐之東,燉煌、酒泉、張掖之間,華人來往非少。」。唐朝後,華人也被稱為唐人。滿族建立清朝後,華人不僅限於漢族,而包含少數被漢化的少數民族。清末民初,華人、華僑都指旅居大清境外的清國人,含義無差別。在某些漢語語境中,“華人”是“洋人”對應詞,而“中國人”是“外國人”對應詞。現今,僑居海外的人士若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一般稱作華僑,如為中華民國國籍的,則依政治取向不同,而稱為華僑或臺僑。但在某些場合,為方便,會使用“華僑華人”之綜合稱謂不做國籍區分。當今各國華人分佈在世界200個國家、地區,人數已達六千多萬。其中,東南亞華人數量佔海外的華人總數的一半以上,其次是北美。也有已落地生根海外的華人回到自己的祖籍地定居。
== 名稱==
“華”指華夏,是中國和中國人的古稱,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載戎子駒支說「我諸戎飲食衣服,不與華同,贄幣不通,言語不達,何惡之能為?」。「華人」最初在《三國志》中指兗州華縣(今山東費縣)人,《三國志》:「臧霸字宣高,泰山華人也。」西晉江統所作《徙戎論》中將“華人”與“漢人”混用,與夷狄相對,用來指遵行中原諸夏禮習、不行胡俗的百姓。
“秦人”、“中國人”始見於《史記》,“漢人”、“漢民”始見於《漢書》。漢武帝太初四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復徵大宛,“聞宛城新得漢人知穿井,而其內食尚多”,而《史記·大宛列傳》記載此事時,“漢人”一詞記作“秦人”。秦人與漢人二稱在漢代之轉換由此可見一斑。南北朝時期,在北朝,中國人的內涵發生了變化,不僅指漢人,也包括少數民族。在唐朝之後,外國稱中國人為唐人《明史》卷324〈列傳 外國五〉〈真臘〉:「番人殺唐人罪死;唐人殺番人則罰金,無金則鬻身贖罪。唐人者,諸番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清代將“漢人”與“滿人”相對而稱,而“華人”、“中國人”則包括滿人在內,並逐漸成為與“洋人”、“外國人”相互區別的稱謂。
1876年,兩廣總督劉坤一開始用“華民”和“華人”稱呼一般華僑,用“華商”稱呼舊金山的華僑商人團體。接任劉坤一的張之洞,除了保留“華民”、“華人”、“華商”的稱呼之外,還以“華工”代替了當時慣用的“苦力”稱呼。1896年梁啟超等人提出中華民族概念,將華人與西人相對,作為自身民族的概稱梁啟超〈論變法不知本源之害〉:「今夫人之智愚賢不肖,不甚相遠也。必謂西人皆智,而華人皆愚;西人皆賢,而華人皆不肖,雖五尺之童,猶知其非。然而西官之能任事也如彼,華官之不能任事也如此,故吾曰:不能盡為斯人咎也,法使然也。」。清光緒33年(1907年),章炳麟在日本東京《民報》上發表的〈中華民國解〉考證:“漢族原自西來,就華山以定限,名其國土曰「華」,此為「華民」或「華人」一詞之由來。”
《國語辭典》對華人的原解釋第二條為“特指旅居海外的中國人”。2015年《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將其改為“特指旅居海外的華裔人士”。華人對應的英語詞為“Ethnic Chinese”,華裔對應的英語詞為“Overseas Chinese Descendants”。
==國籍==
清政府《大清國籍條例》(1909)、北洋政府《修正國籍法》(1914)和國民政府《國籍法》(1929)等三部中國國籍法,均有規定:對於“數世不歸”的華僑,繼續保留其中國國籍,“冀其後裔綿延”,無論若干世系仍屬中國國籍。因此,凡是具有中國血統而居住國外的人,都被認為是華僑。根據現行中華民國法律,華人指旅居海外的華裔人士。華僑指「移居國外的中國人,其未喪失中國國籍者」,入外國籍者也包括在內。
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意識到東南亞華僑及華人問題,可能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外交爭議。因此在1953年9月,總理兼外長周恩來於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報告海外華僑問題時,提出解決華僑(華人)問題的方法,內容如下:
1955年萬隆會議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正式宣佈不贊同華僑的雙重國籍,並與有關國家簽訂關於解決華僑雙重國籍問題的條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華僑是移居海外的中國人及其後代,仍保留中國國籍。若移居海外的中國人及其後代(華僑或華人後裔),已加入或已取得居住國國籍者(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是「外籍華人」。
華裔一般指具有中國血統的華人、華僑後代,也包括與其他民族通婚的混血兒後代。而根據《現代漢語詞典》,華裔是華僑在僑居國所生並取得僑居國國籍的子女。
== 語言 ==
中國華人,普遍能說漢語族語言(包括粵語、客語、閩語、吳語、官話等)之一,也能使用漢字。在海外華人佔多數的地區以外,除第一代華人移民外,大部分的第二代華人(包含混血華人)可能因為缺乏漢語教育,而無法流利的書寫漢語漢字,或衹會說漢語口語和簡單的閱讀,甚至完全不懂漢語,衹能以該地區的語言作溝通。
然而,在有完整的漢語教育下,海外華人還是能夠基礎的掌握漢語文化,如馬來西亞大部分地區因為有相對完善的華文教育,使馬來西亞華人普遍都能說流利的漢語和漢語方言(以閩臺片閩南話、客家話、潮州話和廣府話為主),而新加坡雖然以英文教育為主,但仍提供有一些基礎漢語課程,因此大部分新加坡華人也能使用相對基礎的漢語口語。
== 身分認同 ==
各國華人不一定擁有中國國籍,許多華人已經歸化入所在國國籍,如泰國華人、馬來西亞華人等等。在化約主義、中國民族主義影響下,部分中國人會認為外籍華人是狹義上的中國人,如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如祖先已移居美國許久的美籍華人得主錢永健在記者採訪中自稱「我有中國血統」、「我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我不是中國科學家」,而引來一些人的抨擊。
第一代和第二代的華人移民,由於曾經擁有中國國籍和在中國出生成長,既使移民外國甚至入籍居住國國籍,有部份仍會自稱中國人,表示對中國人身分的認同感和中國家鄉的情懷,第三代開始仍稱自己為中國人即為極少數。
極少數的外國華人,既使從來沒有擁有中國國籍、在中國出生成長、前兩項兼具有或前兩項都沒有,但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不過幾乎是文化上的中國人,而不是國籍上的中國人。
由於避免其他族群的猜疑,各國華人對於中國的事物大多都保持中立與低調,例如馬來西亞華校教學時強調以馬來西亞為主軸。
==華人人口==
===分佈===
目前華僑約佔10%、各國籍華人約佔90%,分佈在五大洲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東南亞華人約佔總數的50%,其次是美洲14.4%,歐洲4.1%,大洋洲1.7%,東亞0.3%,非洲0.3%。中國官方的《世界僑情報告(2020)》藍皮書指出,定居美國的華僑華人數量達508萬,日本華僑華人數量突破100萬。義大利華僑華人數量持續上升,尤以浙江籍僑胞為多。截止到2018年義大利有華僑華人約30萬,西班牙華人約19萬。而在2018年有約7000華僑領到了德國簽發的“歐盟藍卡”。
國家 2014年海外華人前二十大排名國家人口數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4年底 2014年海外華人前二十大排名國家人口數 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2014年底 2005年 2005年 2005-2014年 2005-2014年
國家 人口 排名 人口 排名 人口增減 增減率
印尼華人 8,360,000 1 7,566,200 1 789,800 10.4%
泰國華人 7,000,000 2 7,053,240 2 53,240 0.8%
大馬華人 6,580,000 3 6,187,400 3 392,600 6.3%
美國華人 4,550,000 4 3,376,031 4 1,173,969 34.8%
新加坡華人 2,870,000 5 2,684,900 5 185,100 6.9%
加拿大華人 1,580,000 6 1,612,173 6 32,173 2.0%
菲律賓華人 1,500,000 7 1,146,250 9 353,750 30.9%
緬甸華人 1,220,000 8 1,101,314 10 118,686 10.8%
越南華人 1,030,000 9 1,263,570 8 233,570 18.5%
秘魯華人 990,000 10 1,300,000 7 310,000 23.8%
=== 組成 ===
由於從事華僑華人研究的學者很少考慮到少數民族,某些學者更是將“華人”等同於“漢人”。所以直到1980年代,才將移民中國鄰國的少數民族稱為“少數民族華僑華人”,有學者統計,約570萬少數民族華僑華人目前生活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
==華人組織==
世界福州十邑同鄉總會是全球福州十邑華人的國際性鄉會社團聯誼組織,在全球各地現有64個屬會,涵蓋海外500多萬福州籍華人,遍佈世界107個國家與地區。
美國華人組織
名稱 創立時間 說明
致公堂 1848年
秉公堂 1874年 源於洪門致公堂,是舊金山華埠五大僑團之一。
中華公所 1882年
安良堂 1893年 在全美20餘個城市設有分會,有超過三萬名註冊成員,大多數具有商業或工業背景。
布祿侖華人協會 1988年 位於紐約布魯克林唐人街的一個非牟利機構,有300多名員工。
百人會 1990年 由貝聿銘創立成員來自商界、政界、學術界及文化界。
美國香港總商會 1997年 原名“美國香港旅美華人總商會”,美國籍公民成員數量增加,2014年經決議後改稱為“美國香港總商會”。
馬來西亞華人組織
名稱 創立時間 說明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 1949年 一個代表馬來西亞華人的馬來西亞政黨
砂拉越人民聯合黨 1959年 馬來西亞政黨
馬來西亞華校教師會總會 1951年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組織
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1954年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組織
==知名華人==
=== 華人國王 ===
從14世紀到18世紀,不少華人成為南洋一些國家的國王。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旅居三佛齊的華僑一千多人擁戴廣東南海人梁道明為三佛齊國王。蘭芳共和國是1777年由客家人羅芳伯在東南亞西婆羅洲坤甸建立的公司共和國。1884年,蘭芳公司被荷蘭東印度公司擊敗而滅亡,共經歷107年。
=== 華裔政要 ===
近代以來,不乏有華人登上各國政治舞臺。國家元首或總理,如蓋亞那總統鍾亞瑟、蘇利南總統陳亞先、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和李顯龍父子,柬埔寨首相洪森和泰國首相盈拉·欽那瓦和達新·欽那瓦等。政府高官有日本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消費者及食品安全擔當)蓮舫、馬來西亞交通部長林良實、美國交通部部長趙小蘭、商務部部長駱家輝、能源部部長朱棣文和美國在臺協會臺北辦事處處長梅健華等。
===華裔富商===
部分知名海外華裔富商
籍貫 名稱
浙商 張尊三(日) · 吳錦堂(日) · 胡嘉烈(新)
蘇商 王安(美)
閩商 曹德旺(中) · 郭鶴年(馬) · 林紹良(印) · 施至成(菲) · 李光前(新) · 陳嘉庚(新)
粵商 黃馨祥(美) · 葉煥榮(英) · 謝國民(泰) · 陳豐明(柬) · 佘有進(新) · 蘇旭明(泰)
臺商 蔡崇信(加) · 陳士駿(美)
=== 華人學者 ===
諾貝爾獎是包括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在內的一年一度的國際性獎勵。迄今,世界上已有900個人或組織獲得諾貝爾獎,其中有1.33%為華人。1957年獲得物理學獎的楊振寧、李政道是最早獲獎的華人,兩人獲獎時僅具中華民國國籍,但數年後皆取得美國國籍,有中華民國和美國雙重國籍。楊振寧於2015年放棄中華民國國籍和美國國籍,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此外還有物理學獎得主丁肇中、朱棣文、崔琦、高錕,化學獎得主錢永健、李遠哲,文學獎得主高行健等。
沃爾夫獎是頒發給數學、物理、化學、醫學、農業和藝術等領域的獎項,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有以色列“諾貝爾獎”之稱。其中數學獎的華人得主有陳省身、丘成桐,化學獎得主鄧青雲等,醫學獎得主錢永健,農業獎得主楊祥發。
===華人藝術家===
奧斯卡金像獎華人獲獎者可追溯至1956年和1964年美籍華人黃宗霑兩度斬獲“最佳黑白片攝影獎”。美籍華人金國威導演的《徒手攀巖》獲得2019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
==註釋==
==參考文獻==
== 相關條目 ==
* 漢姓、漢族
* 中華民族、中華文化
* 華工、海外華人、唐人街
* 華人地區、大中華地區、華語圈、儒家文化圈、漢字文化圈
* 唐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 排華、中國人、中國移民史、中國威脅論
== 外部連結 ==
* 誰是華人?華人是誰?,中華人民共和國
* 華人人口專題分析,中華民國
|
醫生 | 醫生(、、),中國古代稱大夫或郎中,是從事醫學業務的專業人士,經由研習、診斷、預後、治療各種疾病、創傷、身心損傷,以促進、維持、恢復健康。
-{醫生}-是香港、澳門對現代醫學從業者的專業職稱,而中國內地、臺灣、日本、韓國、朝鮮則稱為-{醫師}-。醫師可能會將其執業重點放在特定的疾病類別、病患型別、治療方法上,即專科醫師,或可能負責為個人、家庭、社群提供持續性和全面性的醫療保健服務,即一般科醫師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ying health workers . Source: Adapted from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Occupations: ISCO-08 (www.ilo.org/public/english/bureau/stat/isco/isco08/index.htm).。「-{醫生}-」。日語中「-{醫生}-」指醫學生;而在日本統治下的朝鮮和臺灣,「-{醫生}-」指傳統醫學從業者。
中國三國東吳名醫董奉晚年為百姓治病不收診費和藥錢,但要求病人痊癒後必須到山上種植杏樹,名為「康樂杏」,後來「杏林」用於指「醫界」。
== 人力短缺 ==
許多開發中國家有醫生人力不足的問題。2015年,,雖然美國如今擁有超過一百萬名職業醫生,提醒美國在2025年可能面臨高達9萬名醫生的人力短缺。
== 社會角色和世界觀 ==
=== 生物醫學 ===
受西方文化影響,近幾個世紀以來醫學越來越走向科學的還原論和唯物主義,醫療人類學家通常稱之為生物醫學,這種發展型態在現代工業化的世界佔主導地位。生物醫學「以文化上獨特方式系統性的闡述人體和疾病」,是醫學生學習的世界觀。依此常規,是培訓所有醫生的完整程式,包括心理態度。
=== 醫生自身健康 ===
有些評論員認為醫生有責任在健康事務上為民眾樹立榜樣,例如不吸菸。確實在多數西方國家醫生相對較少吸煙,他們的專業知識的確對其健康和生活方式產生有益的影響。根據對男性醫生的研究,醫生的預期壽命(白人73歲,黑人69歲)比律師或許多其他受高等教育的專業人士略高。與一般民眾相比,醫生較為少見的死因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包括肺炎、塵肺病、慢性阻塞性肺病,但不包括肺氣腫和其他慢性呼吸道阻塞)、酒精相關疾病、乙狀結腸直腸癌、肛門癌、細菌性疾病。
醫生容易受職業危害,有格言說「醫生會成為最糟糕的病人」,主因是醫生發現自己有症狀時,會比一般的病患焦慮,醫生會將之前在醫學院學習的疾病套用在自己身上並推想最糟糕的診斷或結果。焦慮可能使之拒絕承認症狀或其意義,導致延遲就醫。焦慮可能影響病史,使之忽視重要的部分以避免為其診治的醫生做出嚴重的結論或行動。醫生較其他人多見的死因包括、自我傷害、藥物相關致死、交通事故、腦血管疾病、冠狀動脈疾病。醫生也容易職業過勞,其表現為長期的壓力反應,特徵包含對病患的照護品質變差、情緒疲憊、個人成就感下降。的研究報告顯示時間壓力是造成職業過勞的最大原因。美國醫學會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太多的官僚任務」是職業過勞的主要原因。
中華民國醫師因為沒有納入《勞動基準法》,長期處在過勞狀態,甚至因值勤過久與壓力因素導致中風、猝死等情形。2017年2月仍然有許多加班過勞的醫師與護理師。中華民國勞動部公告住院醫師自2019年9月1日起適用《勞動基準法》,但工時反而變長,主治醫師則尚未納入。
== 教育與訓練 ==
世界各地的醫學教育訓練與職業途徑都不同。
=== 美國 ===
在美國要成為醫生可讀取幾種不同的學位:醫學士學位Medical Doctor(簡稱MD), 整骨醫學博士(Doctor of Osteopathic Medicine, DO) 或是足科醫學博士(Doctor of Podiatric Medicine, DPM)。醫學學位屬於大學後專業博士學位(graduate-entry professional degree),與其他「專業博士」學位,包括牙醫學士(Doctor of Dental Science,D.D.S.)以及法律博士(Juris Doctor, J.D.) 等擁有相同的地位。國際教育標準分類法將美國的法律博士(J.D.)、醫學士(M.D.)和牙醫學士(D.D.S.)等專業學位視為 ISCED 2011 level 7 (ISCED-P: 757 or 767),等效於碩士學位等級。
醫學士學位是必須在就讀完大學學位才可申請的。大學課程領域沒有一定限制,可以是理科或是文科,包括生物,物理,數學,也可以是社會,音樂,歷史等等文科。在入門訓練完成之後,剛畢業的醫生需要三至八年的時間在監督下行醫,此時為實習醫師。
畢業生擁有大學給予的醫學學位,使其有資格根據特定國家(有時是多個國家)的法律許可取得,但必須滿足實習或其他額外條件。
=== 臺灣 ===
在臺灣,醫學院提供6年制醫學系或4年制學士後醫學系,畢業前1-2年為,可進行醫學觀察,不能執行醫療介入;畢業取得醫學士學位後可參加考試取得衛生福利部認證的。為避免醫療糾紛,2013年實習醫師階段改至取得醫師證書後接受(PGY訓練)。須經2年PGY訓練方可獨立開業,如一般科醫師。PGY訓練後多數醫師選擇各專科醫學會認可的教學醫院訓練其專科(如:內科),應徵成為「住院醫師」,與同科「主治醫師」共同照顧病患並從中學習,訓練期滿透過考試可取得專科醫師認證。部分專科設有次專科(如:心臟內科),以求更專業的治療該類病患,訓練期間為「研修醫師」(),訓練期滿透過考試可取得次專科認證。並非所有專科或次專科皆受衛生福利部認證。一般科或專科醫師自行成立醫療院所或受僱執業,則為「主治醫師」。
== 規範 ==
在大多數的司法管轄區,醫生需要政府許可才能執業,除了是為了促進公共安全,也能保護政府支出,因為各國政府常提供醫療補貼。未經許可而行醫者稱為密醫。
在某些司法管轄區,例如新加坡,即使醫生僅有基本理學士學位(非醫學士),也常會在信件或名片中使用「Dr」作為稱呼。在德國等其他國家或地區,只有擁有學術醫學士學位的醫生才能自稱為醫生,另一方面,判定德國醫學士學位不符合哲學博士學位的國際標準。
=== 績效和專業監督 ===
醫療疏失、藥物濫用、其他醫生專業問題在全世界引起廣泛關注,特別是2000年一項重要報告Committee on Quality of Health Care in America, Institute of Medicine. (2000). To Err is Human: 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Free full-text .發表後,開啟了病患安全運動。
== 參見 ==
*
* 醫患關係
*
* 各國醫生數量列表
* 醫學院列表
*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延伸閱讀 ==
* Bell, Whitfield J. "Medical practice in colonial America." Bulletin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31.5 (1957): 442-453 online .
* Hamilton, Bernice. “The Medical Professions in the Eighteenth Century.”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4#2 1951, pp. 141–169. online in Britain
* Holloway, Sydney WF. "Medical education in England, 1830–1858: A sociological analysis." History 49.167 (1964): 299-324. online
* Keevil, John Joyce. Medicine and the Navy, 1200-1900 (4 vol E. & S. Livingstone, 1957) on Royal Navy
* Porter, Roy. Disease, medicine and society in England, 1550-1860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健康照護職業
|
1667年 | == 大事記 ==
* 波俄戰爭結束,俄國和波蘭安德魯索沃停戰協定以第聶伯河為界瓜分烏克蘭。
* 第二次英荷戰爭結束,佈雷達和約約定荷蘭保有佔領地蘇利南,割讓包括新阿姆斯特丹在內的北美殖民地新尼德蘭給英國。
* 安徽建省。
* 蘭州被定為甘肅省省會。
* 8月25日-康熙皇帝開始親政。
== 出生 ==
* 5月16日-鮑夫朗,建築師(逝世1754年)
* 5月26日-亞伯拉罕·棣莫弗,法國數學家
* 7月27日-約翰·伯努利,瑞士數學家(逝世1748年1月1日)
* 11月30日-喬納森·斯威夫特,英國作家(逝世1745年)
== 逝世 ==
*赫舍裡·索尼
*
7年
6 |
德克薩斯州 | -{zh-cn:得克薩斯州;zh-hk:德薩斯州;zh-tw:德克薩斯州}-(,,; 西班牙語: Texas , Tejas),簡稱德州,舊譯德沙士;是全美國土地面積和人口第二大的州(面積僅次於阿拉斯加州;人口次於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位於美國中南部地區,東部與路易斯安那州,東北部與阿肯色州,北部與俄克拉荷馬州,西部與新墨西哥州接壤,同時與墨西哥的奇瓦瓦州、科阿韋拉州、新萊昂州、塔毛利帕斯州共享邊界,在東南部還有一段墨西哥灣海岸線。
德州因其曾經是一個獨立的共和國而被稱為“孤星之州”,同時也是對該州從墨西哥獨立出來的紀念。在德克薩斯州州旗和德克薩斯州州徽上可以看到“孤星”。
== 州名來源 ==
州名源自美洲原居民的語言,意思是“朋友”或是“盟友”。十七世紀時,到達此地的西班牙探險家在與使用的人打交道時,將對方稱呼自己為「朋友」(táyshaʼ (/tʼajʃaʔ/))的詞語誤解為當地地名,雖然後來理解了原意而嘗試更改,但此一地名仍然沿用下來。雖然地名的意思曾被誤解,但與今日得州的座右銘——「友誼」卻不謀而合。
== 歷史 ==
=== 歐洲殖民者進入之前 ===
得克薩斯有兩個美洲原住民文化:包括西南文化及平原文化。考古學家發現了曾發生在這塊地區的三個主要文化,而它們的發展巔峰大約是在歐洲人進駐之前。這三種文化包括:
* 普韋布洛()
* 密西西比()
* 中美洲()
原居此地的原居民部落是否和善,早期的歐洲探險家眾說紛紜。一些歷史書籍記載到友好的部落曾教歐洲來的移民如何狩獵和耕種,而某些部落則抵制/攻擊移民。
=== 殖民時代 ===
此地區的殖民時期,可概分為三個部份:
* 法屬德克薩斯
* 西屬德克薩斯
* 墨西哥統治時期
有關德薩斯最早的歷史檔案,可追溯到1519年西班牙探險家Alonso Álvarez de Pineda對灣岸地區所繪製的地圖。九年之後,西班牙探險家阿爾瓦·努涅斯·卡韋薩·德·巴卡及其組員因船難而成為到德薩斯的第一批歐州人。歐州各方勢力一直到1685年才意外地再次進入德薩斯。原要到密西西比河流域殖民的法國探險家勒內-羅貝爾·卡弗利耶·德·拉薩勒,因航海計算錯誤而登陸在德薩斯的Matagorda Bay,因而建立了聖路易堡殖民地,但因為環境的險惡及原住民的抵制,該殖民地只維持了四年。
1690年,主要殖民於中南美洲的西班牙,開始對殖民於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法國有所戒心,而在德薩斯東部建立了幾個教會,但由於當地原住民的反抗,這西班牙傳教士又漸漸撤回當時西屬的墨西哥。當法國開始在路易西安那殖民時,西班牙再次於1716年在德薩斯東部設立教會,以增強自己的勢力。兩年之後,西班牙建立了聖安東尼奧,成為在德薩斯第一個殖民城市。但是由於原住民的抵制及此地區距墨西哥較為偏遠,移民的效果並不理想,德薩斯在當時的新西班牙是人口最少的一省。
當美國在1801年向法國進行的路易西安那購地案中,美國官方堅持要包含法國所屬的德薩斯地區。然而此案卻終以德薩斯東隅的Sabine River為新西班牙和美國的疆界。由於對土地的奢求,許多美國移民者拒絕承認此案對疆界的劃分。1821年墨西哥獨立戰爭後,德薩斯的土地成為墨西哥的國土;由於此地區人口稀少,墨西哥政府將德薩斯併入鄰近科阿韋拉州共成為。
墨西哥希望藉由大量移民來抵制原住民科曼奇人經常性的入侵,便開放非墨西哥及西班牙籍的新進移民。因此,大量美國移民開始湧入德薩斯開墾建立家園。
=== 德克薩斯共和國 ===
由於墨西哥內部中央集權者及地方分權者的意見相左,對德克薩斯地區的移民政策朝令夕改。在1835年,德克薩斯的當地移民開始組織整合,認為墨西哥政府違背了當初制定的1824年憲法,進而導致了德克薩斯革命。1835年12月20日,德克薩斯人在戈利亞德(Goliad)簽署了第一份宣告,要求當時墨西哥總統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將軍尊重1824年的憲法,桑塔·安納卻帶兵攻打,意圖弭平內亂。鎮壓導致了墨西哥政府與德克薩斯人的對立逐漸加劇,包括墨西哥政府禁止蓄奴制度,因此德克薩斯在1836年3月2日正式宣佈獨立,成立了德克薩斯共和國。
四天以後,有「西方的拿破侖」之稱的桑塔·安納將軍在兩星期的進攻之後,殲滅了據守阿拉莫的約200名德克薩斯人(故「毋忘阿拉莫」變成了德克薩斯獨立的口號)。1836年4月21日,在聖·哈金託(現在的休士頓)附近,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將軍所率領的墨西哥軍隊被山姆·休斯敦將軍所率領的800名德克薩斯人所擊敗,桑塔·安納被俘,被迫簽下承認德克薩斯獨立的和約。
美國於1837年承認德克薩斯共和國,法國也於1839年9月25日正式承認,其它承認其獨立的國家包括:比利時、荷蘭、尤卡坦共和國,但新建立的德克薩斯共和國與墨西哥還存在著邊界爭議。1842年3月5日墨西哥軍隊約500人,再次入侵德克薩斯共和國,短暫地佔領了聖安東尼奧。1842年9月11日,墨西哥軍隊約1400人第二次入侵併佔領聖安東尼奧。
=== 加入聯邦成為一州 ===
墨西哥不承認德克薩斯的獨立,宣佈要將德克薩斯重新併入其領土,並警告假如美國介入的話,兩國之間將爆發戰爭。不過美國與德克薩斯建立了外交關係,德克薩斯維持其獨立立場並強調格蘭德河是其邊界。英國試圖調停這場爭議,但因為墨西哥堅持立場而失敗。1845年,美國宣佈假如德克薩斯共和國願意加入美國的話,美國將承認格蘭德河為其邊界。同年,德克薩斯加入美國,成為第28個州。為此美國和墨西哥因德克薩斯地位問題爆發美墨戰爭。
=== 南北戰爭和重建時期 ===
1860年美國總統選舉後,得克薩斯再次處於戰爭狀態。此時,黑人佔該州人口的30%,而且他們被嚴重奴役。當亞伯拉罕·林肯當選總統時,南卡羅來納州脫離了合眾國。其他五個美國深南州迅速跟進。1861年1月28日奧斯汀開始審議分裂國家公約。2月1日,以166票對8票透過了從合眾國分離的條例。2月23日德州選民批准了該條例。1861年3月4日德克薩斯州加入了新成立的美利堅-{}-聯盟-{}-國(CSA),並於3月23日批准了永久性的美利堅聯-{}-盟-{}-國憲法。
並非所有德克薩斯人最初都支援分離,雖然許多德克薩斯人後來支援了南方脫離。德克薩斯州最著名的聯邦派是州長山姆·休斯頓。由於不想讓情況惡化,休斯頓拒絕了兩項由林肯總統提出在聯邦軍隊繼續任職提議。在拒絕宣誓擁護聯盟國後,休斯頓被罷免。
雖然遠離美國內戰的主要戰場,但德克薩斯州為整個邦聯政府提供了大量的人員和裝備。聯邦軍隊短暫佔領了該州的主要港口加爾維斯頓。德克薩斯州與墨西哥的邊界,因為透過貿易繞過了聯邦的封鎖,而被稱為“邦聯的後門”。邦聯挫敗了所有聯邦封鎖這條路線的企圖,但在聯邦軍隊佔領密西西比河之後,德克薩斯州作為後勤基地的角色在1863年中期被邊緣化。內戰的最後一場戰鬥發生在德州布朗斯維爾附近的帕爾米託牧場,以邦聯軍隊的勝利結束。
德克薩斯州在向北維吉尼亞軍團投降後陷入了兩個月的無政府狀態,直到聯邦將軍戈登·格蘭傑的授權這種狀態才結束。暴力充斥著重建的最初幾個月。六月節紀念戈登·格蘭傑將軍在加爾維斯頓宣佈《解放奴隸宣言》,這是在最初宣言頒佈後近兩年半。1866年,約翰遜總統宣佈在德克薩斯州恢復文職政府。雖然沒有滿足重建要求,國會還是於1870年恢復允許當選的德克薩斯州眾議員進入聯邦政府。伴隨著在蕭條的農業和勞工問題上的掙扎,德州社會波動仍在繼續。
像大多數南方州一樣,德克薩斯州的經濟遭到了戰爭的破壞。然而由於並沒有像南方其他地區那樣依賴奴隸,德州得以更快地恢復。19世紀後期德州文化展現了邊疆地區的許多特點。該州因為想逃避債務,刑事起訴或其他問題而成為美國其他地區人民的避風港而臭名昭著。“逃往德克薩斯(Gone to Texas)”成為那些在其他州逃避法律的人常用短語。然而,該州也吸引了許多商人和其他有更多合法利益的定居者。
養牛業繼續蓬勃發展,但逐漸變得不那麼有利可圖。棉花和木材成為該州各地區創造新經濟繁榮的主要產業。隨著鐵路網和加爾維斯頓港口的迅速增長,德克薩斯州與美國其他地區(以及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貿易不斷擴大。與之前的其他一些州一樣,木材工業迅速摧毀了德克薩斯州的森林,到了20世紀初,德克薩斯州的大部分森林人口都消失了(後來的森林保護工作儲存了其中的一部分,但從未恢復到曾經的水平 )。
=== 20世紀至今 ===
1901年1月10日,得克薩斯州的首個主要油井在博蒙特南部被發現。此後不久,德克薩斯州的、和墨西哥灣附近也出現了被發現的新油田。德克薩斯州隨後迎來了。1972年,石油的日均產量達到頂峰——三百萬桶。
德克薩斯州在20世紀60年代實現了高等教育體系的現代化和擴張。該州制定了一項主要由石油收入支援的全面高等教育計劃,還組建一個了旨在更有效地管理州立院校的州立機構。這些變化幫助德州的大學獲得了聯邦研究基金。
1963年11月22日,美國總統肯尼迪在達拉斯遇刺身亡。
從20世紀中期開始,德克薩斯州開始城市化和工業化。在此期間,該州人口迅速增長,從其他地方遷移過來的人口很多。作為美國太陽帶的一部分,德克薩斯經歷了強勁的經濟增長,特別是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德克薩斯州的經濟多元化,減少了對石油工業的依賴。到1990年,西班牙裔超越黑人成為該州最大的少數族裔。
在20世紀後期,共和黨取代了民主黨作為該州的主要政黨,因為後者變得更加政治自由,而人口變化更有利於前者。
從2000年代中期到2019年,德克薩斯州接納了大量加利福尼亞州公司的業務和區域總部。
== 政治 ==
於1876年起實施之《得克薩斯州憲法》(The Constitution of the State of Texas)為美國諸州第二部最舊卻仍在實行之州憲法。州憲法內容大致列明「三權分立」及將《民權法案》直接地明文寫入憲法第一部分內,此外亦包含一些德州獨有的規管條文在內。
=== 行政系統 ===
在得州的行政部門內,設以下職位:州長、副州長、財政審計長、土地委員長、司法部長、農業委員長、德州鐵路委員會、德州教育部和州務卿,以上職位除州務卿由州長指派委任外,均由普選產生。
州長乃是州轄軍隊(州警、州國民警衛軍等)之統帥,任期四年,無連任限制。他亦能在得州議會內對已被透過的法案運用否決權,以及在州議會休會期間隨時召開特別會議,這些權力可無限次地被使用。
現任州長是格雷格·阿博特。他自2015年前任州長裡克·佩裡辭職擔任美國能源部長後接任州長,共和黨自1994年以來,在德州執政至今。
財政審計長負責預測及調配每年州政府的收入,從而作出調配及制定州財政預算。
得州政府裡亦有大量的州機關、州委員會等,州長對這些部門全部擁有最終任命權。此外州長亦對司法機關在選舉時出現的職位空缺作出任命。
=== 立法系統 ===
得州議會採行兩院制。州眾議院有150名眾議員,州參議院則有31名參議員。現任州眾議院議長為共和黨人喬.史特拉斯(自2009年1月13日)。而州參議院議長則由副州長出任,現任副州長暨州參議院議長為共和黨人大衛·杜可斯(自2003年1月17日)。州會計年度從該年的9月1日起至來年的8月31日止。
=== 司法系統 ===
得州的司法制度是全美最複雜的系統之一。不同於美國聯邦政府,得克薩斯州的法官由選舉結果決定,而不是由州長指派。
得克薩斯州的法院分為兩個系統,一個處理民事案件和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一個處理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得克薩斯州也有兩個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和刑事上訴法院 ,分別處理這兩類案件。
=== 地方行政 ===
德州有36個聯邦議會選區,僅次於加州。有254個縣,是美國擁有最多縣的一個州。州法規定每一個縣都設有縣委員法庭,但實無審判之意及司法權力,只是德州對縣政府的解釋百年來沿用至今而已。
每縣規定分成四分割槽,各分割槽設有一名縣委員長。
而縣委員法庭則設縣法官一職,他亦無任何司法角色,只是在此縣委員法庭內擔任主席。
縣委員法庭實則是美式的“市長-市議會”城市管理制度 ,以上縣法官及4位縣委員長均由民選產生,多數當選者均為德州的強硬派人士。
與其他州不同的是,德州法律不容許建立市縣聯合政府,或是重新組建一個“大都會政府”方式管理地方政務。各市和縣之間只能制定“地區性合作同意書”來分享公共服務予公眾。縣政府權力亦被州法律及州憲法嚴格限制,不容許“縣權大於市權”的情形發生。
德州法律下不設鎮級政府,縣內土地只分為已合組法人及未合組法人兩種行政管治。
=== 刑法 ===
德克薩斯州以對刑事犯罪的刑事處罰非常嚴厲而著稱。它是實行死刑的32個州之一,自1976年美國最高法院允許恢復死刑以來,美國40%的死刑都是在德克薩斯州執行的。截至2008年,德克薩斯州的監禁率在美國排名第四。德克薩斯州還有強有力的自衛法,允許公民使用致命武力來保護自己、家人或財產。
== 象徵物 ==
* 州花:德克薩斯藍帽花(Lupinus spp.),或者“德州羽扇豆”
* 州樹:長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通稱“碧根果”(Pecan),又名“美國山核桃”、“薄殼山核桃”等。
* 州鳥:反舌鳥 (Mimus polyglottos)
* 州魚:特氏黑鱸(Guadalupe bass)
* 州象徵動物(有三種):
** 小型:犰狳
** 大型:德克薩斯長角牛
** 飛禽:墨西哥蝙蝠
== 地理 ==
德州是美國面積第二大的州,有268,820平方英哩(696,200平方公里)。它較法國大了百分之十。如果它是一個國家的話,德州會是第三十九大的國家。
德克薩斯州位於美國中南部。它的三個邊界是由河流確定的。西鄰新墨西哥州,北接奧克拉荷馬州,東面是阿肯色州及路易西安那州,南方則於墨西哥接壤。德州的東部一般作為美國南部的一部分,地形上像路易斯安那州一樣平坦,覆蓋大片的樹林。東南有潮溼的森林和沼澤。北部,包括靠近奧克拉荷馬州的部分及德州的一些部分乾燥而平坦,而在西北部有一些峽谷和臺地。
=== 野生動物 ===
德克薩斯州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和昆蟲。它是65種哺乳動物、213種爬行類和兩棲類動物的家園,也是美國鳥類生物最多樣性的地方,共有590種。
德州生活著多種黃蜂,其中包括大量的Polistes exclamans,是研究Polistes annularis的重要場所。
=== 國家公園 ===
* 大彎曲國家公園
* 瓜達魯沛山國家公園
=== 氣候 ===
德州幅員遼闊,地處多個氣候帶的交匯處,使得該州的天氣多變。該州的Panhandle地區的冬季比北德克薩斯州更冷,而海灣沿岸地區的冬季氣候溫和。德州的降水模式變化很大。位於該州西部的艾爾帕索 平均每年降雨量為8.7英寸(220毫米),而德克薩斯州東南部的部分地區平均每年降雨量高達64英寸(1,600毫米)。中北部地區的達拉斯每年平均降水量37英寸(940毫米)。
下表包括德克薩斯州不同地區選定城市的8月(通常最熱)和1月(通常最冷)的平均值。埃爾帕索和阿馬裡洛是例外,7月和12月分別是最溫暖和最寒冷的月份,但是8月和1月差別很小。
德克薩斯州部分城市的日均最高和最低溫度
城市 八月 (°F) 八月 (°C) 一月 (°F) 一月 (°C)
休斯頓 94/75 34/24 63/54 17/12
聖安東尼奧 96/74 35/23 63/40 17/5
達拉斯 96/77 36/25 57/37 16/3
奧斯汀 97/74 36/23 61/45 16/5
艾爾帕索 92/67 33/21 57/32 14/0
拉雷多 100/77 37/25 67/46 19/7
阿馬裡洛 89/64 32/18 50/23 10/–4
布朗斯維爾 94/76 34/24 70/51 21/11
=== 風暴 ===
德克薩斯經常遭受雷暴襲擊,尤其是東部和北部。龍捲風走廊涵蓋德州北部,造成該州為美國遭受龍捲風襲擊最多的州,平均每年139次。這些襲擊在北得州和鍋柄平原區最常見。NOOA.gov National Climatic Data Center. Retrieved on October 24, 2006.德克薩斯州的龍捲風通常發生在4-6月。
美國歷史上一些最具破壞力的颶風影響了德克薩斯州。1900年的颶風摧毀了加爾維斯敦整座城市,造成約8000至12,000人喪生,為美國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2017年,哈維颶風以4級颶風的形式登陸羅克波特,造成嚴重破壞。暴風雨在陸地上停滯了很長時間,使大休斯敦地區及周邊縣域的降雨降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結果是大面積的災難性洪水氾濫,淹沒了成千上萬的房屋。哈維造成的損失估計達1,986億美元,超過了卡特里娜颶風的損失,最終成為全世界損失最高的颶風。
德州和極地之間沒有實質性的屏障。正如2021年2月13-17日北美冬季風暴發生情況,北極或極地氣團穿透德克薩斯全域。 通常情況下,北美的盛行風會在極地氣團到達德克薩斯州之前將其推向東南方向。但因為這種入侵是罕見的,並且出乎意料的,這場風暴是導致2021年德克薩斯州大停電的誘因之一。
== 醫療衛生 ==
2021年5月,德克薩斯州透過了一項墮胎法案,該法案將禁止早至六週的墮胎(在許多婦女意識到她們懷孕之前)。該禁令包括因亂倫或強姦而懷孕的婦女或女孩。該項被稱為《德克薩斯心跳法案》於9月1日生效。
=== 醫學研究 ===
德克薩斯州有許多頂尖的研究醫學中心。該州有15所醫學院,4所牙科學校,2所驗光學校 。[380]德克薩斯州有兩個生物安全4級(BSL-4)實驗室:一個在加爾維斯頓的德克薩斯大學醫學部(UTMB),[381]另一個在聖安東尼奧的西南生物醫學研究基金會--美國第一個私有的BSL-4實驗室。
位於休斯頓的德克薩斯醫學中心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研究和醫療保健機構的集中地,有50多個成員機構。德克薩斯醫學中心進行了世界上最多的心臟移植手術。位於休斯頓的德克薩斯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是一個備受矚目的學術機構,圍繞著癌症患者的護理、研究、教育和預防。
美國心臟協會和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都以達拉斯為家。後者的醫學院僱用了世界上最多的醫學院諾貝爾獎獲得者。
== 交通 ==
由於德州面積大,地形崎嶇不平,德州人在歷史上穿越德州是有困難的。德州透過建設美國最大的公路和鐵路系統來彌補。負責管理該州龐大的公路系統,監管航空和公共交通系統。
;機場
德州有730個機場,在全美各州中位居第二。以下是按照2016年客流量排序的主要機場:
* 達拉斯-沃斯堡國際機場(DFW)美國航空最大的轉運中心,也是總部所在
* 休士頓喬治布希洲際機場(IAH)美國聯合航空最大的轉運中心
* 達拉斯愛田機場(DAL)美國西南航空轉運中心
* 威廉·佩特斯·霍比機場(HOU)
* 奧斯汀-伯格斯特國際機場 (AUS)
;高速公路
德州第一條高速公路是1948年在休斯敦開通的海灣高速公路。截至2005年,的高速公路橫貫德州(比1984年的有所增加)。為了促進里程的增長,德州有17條收費公路,並在計劃其他幾條收費高速。在德克薩斯州中部,130號德克薩斯州州道南段的限速為,是全美限速最高的公路。德克薩斯州的所有聯邦和州級公路都經過硬化。
南北縱向高速公路自東往西:
* US-59
* I-45(連線達拉斯,休士頓至加爾維斯頓)
* US-77(主要在東南方基督聖體市一帶)
* I-37(限於東南方聖安東尼奧至基督聖體市)
* I-35
* US-281
* US-287(主要在北方沃斯堡至阿瑪利洛)
* US-87
* I-27(西北方Pan Handle一帶)
* I-69 (原US-281及US-77升級而來,南通墨西哥北接US-59)
東西橫向高速公路自南往北:
* US-90
* I-10(橫跨整個德克薩斯州東西的交通要道,由埃爾帕索至 Beaumont 途中穿過聖安東尼奧和休士頓)
* I-20
* I-30(達拉斯至阿肯色州)
* I-40(西北方Pan Handle一帶)
;海港
大約有1150個海港分佈在擁有超過航道的德州海岸上。港口僱傭了近100萬人,平均處理3.17億公噸。德克薩斯州的港口與美國大西洋沿岸的其他地區連線,並與沿海內航道的海灣段相連。休斯敦港是美國外國貨物處理量最大的港口,算上國內貨物後也是美國第二大港口,就全世界來看,休斯敦港也位居第10位。
;鐵路
美國鐵路公司為得克薩斯州提供有限的城際客運鐵路服務。該州有三條定期線路:每日一班的德克薩斯之鷹(芝加哥-聖安東尼奧);每三週一班,在德州境內設站的日落列車(新奧爾良-洛杉磯);以及每日一班的Heartland Flyer(沃斯堡-俄克拉荷馬城)。德州可能會誕生全美首條高速鐵路。德克薩斯中央鐵路公司已經計劃在達拉斯和休斯敦之間修建一條有爭議的、由私人出資的高鐵線路。
== 經濟 ==
截至2018年,德克薩斯州的地區生產總值(GSP)為1.8兆美元,在各州中名列第2位,僅次於加利福尼亞州。德克薩斯州的地區生產總值還大於加拿大,俄羅斯,韓國和西班牙的國內生產總值,而後4者分別是世界第十,十一,十二和十三大經濟體。
2010年,全州百萬富翁人數超過346,000人。截至2013年4月,該州失業率為6.4%。2020年5月新冠疫情期間,德州失業率為13.0%。
得克薩斯州一向有著“低稅、低保”(low taxes, low services)的名聲。根據稅收基金會的統計資料,德克薩斯州的州和地方稅率分別為全美最低和第7低的水平。
得益於完善的交通、通訊網路,商業成本在全美平均值以下,以及州政府對經濟發展的強力支援,2010年,權威的《選址雜誌》再一次將德克薩斯州評選為全美商業環境最友好的州,這已經是該雜誌9年中第8次給予該州這一評價。該州還擁有獨一無二的“德克薩斯企業基金會”,30億美元的基金吸引了眾多跨國企業。至2022年,德州擁有有53家財富500強的企業總部,位居全美第1位(超過有51家總部的紐約州和50家總部的加州)。
=== 農業與採礦 ===
德克薩斯州擁有美國最多的農場和最大的種植面積。該州的牲畜和畜產品總收入排名全國第一,農業總收入中排名全國第二,僅次於加利福尼亞州。肉牛產量是德克薩斯州農業的最大部分,每年現金收入為74億美元,佔全州農業現金收入的56.7%。其次是棉花19億美元(14.6%),溫室/苗圃15億美元(11.4%),肉雞13億美元(10%),乳製品9.47億美元(7.3%)。
德克薩斯州在牛,馬,綿羊,山羊,羊毛,馬海毛和乾草的生產方面領先全國。該州還在棉花生產方面領先全國 ,這是該州種植的頭號經濟作物。該州種植了大量穀物和農產品。德克薩斯州擁有大型商業捕魚業。憑藉礦產資源,德克薩斯州在製造水泥,碎石,石灰,鹽,沙子和礫石方面處於領先地位。
從21世紀初開始,德克薩斯州遭受了乾旱的打擊。這使整州損失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牲畜和莊稼。
=== 能源 ===
自從在紡錘頂發現石油以來,能源一直是德克薩斯政治和經濟上的主導力量,如果將德州視為國家,它將成為世界第六大石油生產國。
德州已知的石油儲量約為,約佔-{}-美國已知儲量的四分之一。該州的煉油廠每天可處理加工的石油。德克薩斯州的天然氣產量也處於領先地位,產量佔全國供應量的四分之一。位於德克薩斯州東南部的阿瑟港煉油廠是美國最大的煉油廠。西方石油公司,康菲公司,埃克森美孚,哈里伯頓,馬拉松石油,,瓦萊羅能源,和等幾家石油公司都在德克薩斯州。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局的資料,德克薩斯人的人均能源消耗量(所有型別的能源)在全美排名第五,僅次於懷俄明州、阿拉斯加、路易斯安那州、北達科他州和愛荷華州。
=== 高新技術 ===
藉助大型大學系統,再加上諸如德克薩斯企業基金和德克薩斯新興技術基金之類的倡議,德克薩斯州發展了各種各樣的高科技產業。奧斯汀地區被稱為“矽山”,北達拉斯地區被稱為“矽草原”。德州擁有許多高科技公司的總部,例如戴爾,德州儀器,佩羅系統,Rackspace和AT&T。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位於休斯頓東南部的林頓·約翰遜太空中心(NASA JSC)是德克薩斯航空業的皇冠上的明珠。沃斯堡同時擁有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航空部門和貝爾直升機德事隆。SpaceX和藍色起源都在德州設有測試基地。洛克希德公司在沃斯堡製造F-16,這是西方最大的戰鬥機計劃,其後繼機型是F-35閃電II戰鬥機。
== 社會 ==
得克薩斯州的居民常被叫做“德州人”。英文中Texians和Texans意思不同。Texians指1836年至1845年間德克薩斯共和國的國民,而Texans則指1845年後德州作為美國的其中一個州時的德州人。
美國人口調查局確定,在2020年美國人口普查中,德克薩斯州的常住人口為29,145,505人,比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時增加了15.9%。
=== 種族 ===
根據2010年美國人口普查資料,德克薩斯州的種族構成如下:
* 美國白人: 70.4 % (非西班牙裔白人 45.3 %)
* 非裔美國人: 11.8 %
* 美國原住民: 0.7 %
* 亞裔美國人: 3.8 % (1.0 % , 0.8 % 越南裔, 0.6 % 華裔, 0.4 % , 0.3 % 韓裔, 0.1 % 日裔, 0.6 % 其他亞洲族裔)
* : 0.1 %
* : 10.5 %
* : 2.7 %
其中,37.6%的人口是西班牙裔或拉丁裔 (31.6 % 墨西哥裔, 0.9 % 薩爾瓦多裔,0.5 % 波多黎各裔,0.4 % 宏都拉斯裔,0.3 % 瓜地馬拉裔,0.3 % 西班牙裔,0.2 % 哥倫比亞裔,0.2 % 古巴裔)
德薩斯州的種族比例
種族 1970年 1990年 2000年
Population of Texas: Census 2010 and 2000 Interactive Map, Demographics, Statistics, Quick Facts 2010年
美國白人 86.8% 75.2% 71.0% 70.4%
非裔美國人 12.5% 11.9% 11.5% 11.9%
亞裔美國人 0.2% 1.9% 2.7% 3.8%
美國原住民 0.2% 0.4% 0.6% 0.7%
夏威夷族和 – – 0.1% 0.1%
0.4% 10.6% 11.7% 10.5%
– – 2.5% 2.7%
德薩斯州早期有相當多德國移民,大多住在弗雷德裡克堡和新布朗費爾斯市。1848年的歐洲移民潮之後,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德國、波蘭、挪威、捷克等國的移民數量都持續的在成長。這些歐洲的移民對德克薩斯州造成的影嚮在建築、地名、音樂、美食上都相當明顯。
近年來,德薩斯州的亞裔居民數量也在增長,特別是在休士頓與達拉斯這兩個大城,居民大多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印度、南韓、日本和巴勒斯坦等國家。
根據人口普查,在德薩斯州的居民祖先中,墨西哥人(24.3%)最多,其次是非裔美國人(11.5%)、德國人(9.9%)、英格蘭人(7.2%)、蘇格蘭-愛爾蘭人(7.2%)。
=== 城市和都會區 ===
排名 都會區名稱 人口
1 休斯敦-伍德蘭-舒格蘭 MSA 6,997,384
2 達拉斯-普萊諾-歐林 MD 5,007,190
3 聖安東尼奧-新布朗費爾斯 MSA 2,518,036
4 沃斯堡-阿靈頓-格雷普韋恩 MD 2,462,968
5 奧斯汀-朗德羅-喬治敦 MSA 2,168,316
6 麥卡倫-愛丁-米申 MSA 865,939
7 埃爾帕索 MSA 845,553
8 科珀斯克里斯蒂 MSA 452,950
9 基林-坦普爾 MSA 451,679
10 布朗斯維爾-哈靈根 MSA 423,908
11 博蒙特-阿瑟港 MSA 409,526
12 拉伯克 MSA 319,068
13 拉雷多 MSA 275,910
14 韋科 MSA 271,942
15 阿馬裡洛 MSA 265,947
16 大學城-布賴恩 MSA 262,431
17 泰勒 MSA 230,221
18 朗維尤 MSA 219,417
19 密德蘭 MSA 178,337
20 阿比林 MSA 171,451
德薩斯州的首府是奧斯汀,最大的城市是休士頓,其他重要城市有達拉斯和聖安東尼奧。
休士頓地區主要城市:
* 休士頓
* 加爾維斯頓
* 德克薩斯城
* 博蒙特
* 布賴恩
* 大學城
達拉斯地區主要城市:
* 達拉斯
* 嘉倫市
* 沃斯堡
* 阿靈頓
聖安東尼奧地區主要城市:
* 聖安東尼奧
潘漢德地區主要城市:
* 阿馬利洛
* 拉拔克
靠墨西哥灣的主要沿海城市:
* 加爾維斯頓
* 基督聖體市
靠美墨邊境的主要邊境城市:
* 埃爾帕索
* 拉雷多
* 麥卡倫
德克薩斯州面積較大,因此境內有254個縣,比縣數排名第二的喬治亞州還多95個。
與城市相比,被稱為的未合併農村居民點往往缺乏基本的基礎設施,同時還以貧困為特徵。德克薩斯州總檢察長辦公室表示,2011年,德克薩斯州約有2294個僑居地,估計約有50萬人生活當中。截至2011年,伊達爾戈縣的僑居地數量最多Grinberg, Emmanuella. "Impoverished border town grows from shacks into community ". CNN. July 8, 2011. Retrieved on July 9, 2011.。德克薩斯州是所有州中居住在僑居地的人數最多的州。
=== 語言 ===
德克薩斯州當地人最常用的口音或方言有時被稱為德克薩斯英語或者德州方言,是美國英語中美國南方方言的子類別。克里奧爾語在東德克薩斯地區使用Kirstin Squint, A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Comparison of Haitian Creole and Louisiana Creole , postcolonial.org, Accessed March 11, 2014。在該州的一些地區,特別是在大城市,西部方言和美國通用英語的使用數量一直在增加。由於西班牙裔人口不斷增長,拉丁美洲後裔英語,在德克薩斯州南部普遍存在。而非洲裔美國人英語在德克薩斯州城市的歷史少數族裔地區特別顯著。
德克薩斯州使用的十大非英語語言
語言 在人口中的比例(2010年)
西班牙語 29.21%
越南語 0.75%
漢語 (包括 官話 和 粵語) 0.56%
德語 0.33%
他加祿語 0.29%
法語 0.25%
韓語 和 烏爾都語 (佔比相同) 0.24%
印地語 0.23%
阿拉伯語 0.21%
西非的尼日-剛果語系 0.15%
截至2010年,65.8%(14,740,304)德克薩斯州5歲及以上的居民僅在家中講英語,29.2%(6,543,702)講西班牙語,0.75%(168,886)講越南語,0.56%(122,921)講漢語(包括粵語和官話)。
其他語言包括德語(包括德州德語)0.33%(73,137),他加祿語佔0.29%(64,272),法語(包括路易斯安那法語)佔0.25%(55,773)。切羅基語是德克薩斯州使用最廣泛的美洲原住民語言。
德克薩斯州五歲及以上人口中有34.2%(7,660,406)在家中使用英語以外的語言。
=== 宗教 ===
德州宗教信仰歸屬(2014)Pew Research Center, "Religious Landscape Study: Texas"
歸屬 % 佔德州人口 % 佔德州人口
基督教
新教
福音派
主流新教
天主教
摩門教
耶和華見證人
東正教
其他基督教
無宗教
無宗教信仰
不可知論
無神論
非基督教信仰
猶太教
穆斯林
佛教
印度教
其他非基督教信仰
不知道或者拒絕回答
總計
== 教育 ==
根據《美國憲法第十修正案》,教育的規範屬於各州的立法範疇。但是美國聯邦政府也透過立法和有條件撥款來影響各州政府。例如公立學校停止課前祈禱,以及終止學校中存在的種族隔離。美國國會的一些立法也會影響到各州學校,例如1990年的美國殘疾人法案強制所有公共建築和教育機構都要提供對殘疾人的服務,這使得得克薩斯州議會也必須立法增加稅收來支付相應費用。
=== 高等教育 ===
;公立大學
* 德克薩斯大學系統
** 德克薩斯大學阿靈頓分校(UTA,成立於1895年)
**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UT,旗艦級大學,成立於1883年)
** (UTB/TSC,分別成立於1973年和1926年,於1991年合併)
** 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分校(UTD,成立於1969年)
** (UTEP,成立於1914年)
** (UTSA,成立於1969年)
** (UT-Tyler,成立於1971年)
** (UTPB,位於敖德薩;成立於1973年)
** (UTPA,位於愛丁堡;成立於1927年)
** 德克薩斯州大河谷大學(UTRGV,成立於2013年)
*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系統
** (官方網站 ,參見Prairie View, Texas)
** (官方網站 ,參見Stephenville, Texas)
** (官方網站 ,參見Laredo, Texas)
**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官方網站 ,參見College Station, Texas)“旗艦級校區”
***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加爾維斯頓分校(Texas A&M University at Galveston,官方網站 ,參見Galveston, Texas)
***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卡達分校(Texas A&M University at Qatar,官方網站 ,參見Doha, Qatar)
**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德州中部校區(Texas A&M University-Central Texas,官方網站 ,參見Killeen, Texas)
**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商業學院(Texas A&M University–Commerce,官方網站,參見Commerce, Texas)
**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科珀斯克利斯蒂校區(Texas A&M University–Corpus Christi,官方網站 ,參見Corpus Christi, Texas)
**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金斯維爾校區(Texas A&M University–Kingsville,官方網站 ,參見Kingsville, Texas)
**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聖安東尼奧校區(Texas A&M University–San Antonio,官方網站 ,參見San Antonio, Texas)
** 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特克薩卡納校區(Texas A&M University–Texarkana,官方網站 ,參見Texarkana, Texas)
** 西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West Texas A&M University,官方網站 ,參見Canyon, Texas)
* 北德克薩斯州大學
* 德克薩斯州州立大學
*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系統
** 安吉羅州立大學(Angelo State University,成立於2013年,2007年加入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系統)
**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Texas Tech University,主校區位於拉巴克,成立於1923年)
**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醫學中心(Texas Tech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Center,成立於1969年)
**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醫學中心阿爾帕索校區(Texas Tech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s Center El Paso,成立於2013年)
* 德克薩斯州女子大學
* 休士頓大學
* 德克薩斯南方大學
;私立大學
* 艾柏林基督教大學
* 貝勒大學
* 萊斯大學
* 南方衛理公會大學
* 德克薩斯州基督教大學
*
* 達拉斯浸信會大學
*
*
*
*
== 體育 ==
儘管美式足球在德州處於統治地位,然而德克薩斯人享受著各種各樣的運動。
=== 美式足球 ===
* NFL
** 達拉斯牛仔
** 休斯敦德克薩斯人
* 全國大學體育協會
** 德克薩斯大學長角牛隊(University of Texas Longhorns)
** 德克薩斯農工大學農夫隊(Texas A&M Aggies)
** 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紅騎士隊(Texas Tech Red Raiders)
** 德克薩斯州立大學山貓隊(Texas State Bobcats)
** 貝勒大學熊隊(Baylor University Bears)
** 德克薩斯基督教大學角蛙隊(Texas Christian University Horned frogs,簡稱TCU)
** 南方衛理會大學隊(Southern Methodist University,簡稱SMU)
=== 棒球 ===
* 大聯盟
** 休士頓太空人(美國聯盟 AL)(從2013年球季起轉至美聯西區)
** 德州遊騎兵(美國聯盟 AL)
* 小聯盟
** ,3A級太平洋岸聯盟(太平洋岸聯盟),母隊:德州遊騎兵
** 聖安東尼任務,2A級德克薩斯聯盟(德州聯盟),母隊:西雅圖水手
** 基督聖體市鐵勾,2A級德克薩斯聯盟,母隊:休士頓太空人
** 中土市愛石者,2A級德克薩斯聯盟,母隊:奧克蘭運動家
** 佛利斯柯義勇騎兵(),2A級德克薩斯聯盟,母隊:德州遊騎兵
=== 籃球 ===
* NBA
** 達拉斯獨行俠
** 休士頓火箭隊
**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 NCAA
** 貝勒大學
** 休士頓大學
** 德克薩斯農工大學
** 德克薩斯大學
** 德克薩斯大學艾爾帕索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El Paso,簡稱UTEP)
* WNBA
** 達拉斯飛馬
=== 冰球 ===
* NHL
** 達拉斯星辰(Dallas Stars)
== 知名人物 ==
* 湯米·李·瓊斯
* 馬修·麥康納
* 斯蒂芬·奧斯汀
* 黛咪·洛瓦託
* 喬治·沃克·布希,第四十三任美國總統
* 山姆·休斯敦
* 林登·貝恩斯·詹森
* 史蒂維·雷·沃恩
* 珍妮絲·賈普林
*
* ZZ Top(搖滾樂團)
* 蘭斯·阿姆斯特朗
* 賽琳娜·戈梅茲
* 艾米·阿克
* 莎拉·夏希
* 碧昂絲·諾爾斯
* 克里斯·凱爾
* 馬庫斯·勒特雷爾
* 蕾妮·齊薇格
* 凱莉·克萊森
== 相關條目 ==
* 德克薩斯獨立運動
* 得克薩斯共和國
== 參考文獻 ==
== 相關書目 ==
*
* originally published 2004 by New York: Free Press
*
* Fehrenbach,T.R. (1968) Lone Star: A History of Texas and The Texans.
*
*
*
*
*
*
*
*
*
*
*
== 外部連結 ==
*
; 州政府
* The State of Texas
* Texas State Databases – Annotated list of searchable databases produced by Texas state agencies and compiled by the Government Documents Roundtable of the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Texas Politics . An online textbook from the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 其他
*
* 得州歷史博物館
* The Handbook of Texas Online Published by the Texas State Historical Association
* Texas Register , hosted by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Libraries
* South and West Texas: A National Register of Historic Places Travel Itinerary
*
* 在休斯頓大學數字圖書館瀏覽德州歷史照片
Category:美國州份
Category:前西班牙殖民地
Category:美國南部
Category:1845年美國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