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stringlengths
1
91
article
stringlengths
0
2.3M
上下文無關文法
上下文無關文法(,縮寫為CFG),在電腦科學中,若一個形式文法 G = (V, Σ, P, S) 的產生式規則都取如下的形式:A -> α,則謂之。其中 A∈V ,α∈(V∪Σ)* 。上下文無關文法取名為“上下文無關”的原因就是因為字元 A 總可以被字串 α 自由替換,而無需考慮字元 A 出現的上下文。如果一個形式語言是由上下文無關文法生成的,那麼可以說這個形式語言是上下文無關的。(條目上下文無關語言)。 上下文無關文法重要的原因在於它們擁有足夠強的表達力來表示大多數程式設計語言的語法;實際上,幾乎所有程式設計語言都是透過上下文無關文法來定義的。另一方面,上下文無關文法又足夠簡單,使得我們可以構造有效的分析演算法來檢驗一個給定字串是否是由某個上下文無關文法產生的。例子可以參見LR分析器和LL分析器。 BNF(巴克斯-諾爾正規化)經常用來表達上下文無關文法。 == 形式定義 == 上下文無關文法 G 是 4-元組: :G = (V, \Sigma, R, S) 這裡的 # V 是“非終結”符號或變數的有限集合。它們表示在句子中不同型別的短語或子句。 # \Sigma 是“終結符”的有限集合,無交集於 V,它們構成了句子的實際內容。 # S 是開始變數,用來表示整個句子(或程式)。它必須是 V 的元素。 # R 是從 V 到 (V\cup\Sigma)^{*} 的關係,使得 \exist w\in (V\cup\Sigma)^{*}: (S,w)\in R。 此外,R 是有限集合。R 的成員叫做文法的“規則”或“產生式”。星號表示Kleene星號運算。 補充定義 1 對於任何字串 u, v\in (V\cup\Sigma)^{*},我們稱 u 生成 v,寫為 u\Rightarrow v,如果 \exists (\alpha, \beta)\in R, u_{1}, u_{2}\in (V\cup\Sigma)^{*} 使得 u=u_{1}\alpha u_{2} 且 v=u_{1}\beta u_{2}。因此 v 是應用規則 (\alpha, \beta) 於 u 的結果。 補充定義 2 對於任何 u, v\in (V\cup\Sigma)^{*}, u\stackrel{*}{\Rightarrow} v(或 u\Rightarrow\Rightarrow v 在某些教科書中),如果 \exists u_{1}, u_{2}, \cdots u_{k}\in (V\cup\Sigma)^{*}, k\geq 0 使得 u\Rightarrow u_{1}\Rightarrow u_{2}\cdots\Rightarrow u_{k}\Rightarrow v。 補充定義 3 文法 G = (V, \Sigma, R, S) 的語言是集合 :L(G) = \{ w\in\Sigma^{*} : S\stackrel{*}{\Rightarrow} w\} 補充定義 4 語言 L 被稱為是上下文無關語言(CFL),如果存在一個 CFG G 使得 L=L(G)。 == 例子 == === 例子 1 === 一個簡單的上下文無關文法的例子是:S -> aSb | ab 。這個文法產生了語言 {anbn : n ≥ 1} 。不難證明這個語言不是正則的。 === 例子 2 === 這個例子可以產生變數 x,y,z 的算術表示式: :S -> T + S | T - S | T :T -> T * T | T / T | ( S ) | x | y | z 例如字串 "( x + y ) * x - z * y / ( x + x )" 就可以用這個文法來產生。 === 例子 3 === 字母表 {a,b} 上 a 和 b 數目不相等的所有字串可以由下述文法產生: :S -> U | V :U -> TaU | TaT :V -> TbV | TbT :T -> aTbT | bTaT | ε 這裡 T 可以產生 a 和 b 數目相等的所有字串,U 可以產生 a 的數目多於 b 的數目的所有字串, V 可以產生 a 的數目少於 b 的數目的所有字串。 === 推導與語法樹 === ==== 最左推導 ==== 在推導的任何一步α=> β中,都是對α中的最左邊非終結符進行替換。 如文法: :S -> AB :A -> a|t :B -> +CD :C -> a :D -> a 那麼最左推導為: :S => AB => aB => a+CD => a+aD => a+aa == 正規化 == 每一個不生成空串的上下文無關文法都可以轉化為等價的Chomsky 正規化或Greibach 正規化。這裡兩個文法等價的含義指它們生成相同的語言。 由於Chomsky正規化在形式上非常簡單,所以它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應用。比如,對每一個上下文無關語言,我們可以利用Chomsky正規化構造一個多項式演算法,用它來判斷一個給定字串是否屬於這個語言(CYK演算法)。 == 參見 == *下推自動機 * 上下文有關文法 * 形式文法 * 分析表示式文法 * 隨機上下文無關文法 *巴科斯正規化 *喬姆斯基正規化 *Greibach正規化 == 引用 == * Chomsky, Noam (Sept. 1956). "Three model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language". Information Theory, IEEE Transactions 2 (3). == 延伸閱讀 == * Section 2.1: Context-Free Grammars, pp.91–101. Section 4.1.2: Decidable problems concerning context-free languages, pp.156–159. Section 5.1.1: Reductions via computation histories: pp.176–183. Category:編譯原理 S
筠子
筠子(),原名武雅筠(有媒體認為是“吳雅筠”或“吳雅君”),河南鄭州人,青年女歌手。2000年9月10日下午於自己寓所上吊自殺身亡。 == 簡介 == 1992年至1994年就讀於解放軍藝術學院聲樂系;1994年至1997年赴新加坡商業管理學校學習;1997年在廣州做自費歌手,與音樂人小柯合作推出單曲《一起做吧》,連續兩週獲音樂臺排行榜冠軍;1997年音樂人高曉松為其訂做首張個人專輯《春分·立秋·冬至》;1999年秋專輯錄制完成;2000年年初,轉籤北京京文公司;2000年9月10日於自己寓所上吊自殺身亡。 == 感情生活 == 筠子曾對記者說起自己和高曉松的感情:“我和高曉松確實互相欣賞以致喜歡過!我們很早就相識,當時我在歌壇還默默無聞,可從未有過利用女性特徵‘打動’他這位已赫赫有名的音樂人以達到自己某種目的的念頭。如果說我們之間的戀情以美好開始是順其自然,那麼遺憾的結束同樣是順其自然。”“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十全十美的,但可以在他的愛人心中是完美的。高曉松在我內心世界稱不上完美,所以在權衡利弊後我覺得難以為他不顧一切。”“分手之後肯定有些痛苦,畢竟我們不是兒戲,畢竟一心一意在感情道路上走了一回。或許我和高曉松都太重名與利,我們害怕別人對製作人與歌手之間的這種關係說三道四,影響各自的事業程序。現在回想起來,從剛籌備我的專輯時起,我們的愛情色彩便已不自覺地開始褪色了。”在筠子生命裡,正如筠子自己所言:“高曉松是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個男人,一個音樂人,一個摯友。” 筠子和高曉松分手後,與汪峰交往以治情傷。不過筠子的自殺卻引來媒體和網友對高曉松的大張撻伐,高曉松不得不出面平息紛爭:“筠子去世到現在,我整天就被這件事困擾著,手頭的工作不得不全部停下。原來我打算保持沉默,但《長江日報》的一篇誤報打破了我平靜的生活。我不得不站出來說話。可能我對媒體的措辭比較激烈,導致筠子家人不理解,她母親的一封信把我推到了罪無可恕的地步,媒體、網友對我的攻擊也愈加激烈,甚至有網友把我的手機都登到了網上。儘管只有一天,可是我現在已經不敢帶手機了。我絲毫不責怪筠子家人,他們的心情我特能理解。這裡我想說的是我、包括我的妻子現在都深受傷害。和筠子的感情是在我婚前,我不想破壞目前的婚姻生活。對於此事的是是非非我不願評論,儘可讓大家自己判斷,只希望媒體能夠作公平、公正的報道。為什麼大家都登筠子母親的信,而不登我的公開信?這件事從頭到尾我沒有做錯任何事,談戀愛不是錯,分手也很正常,幫她發展歌唱更沒有錯!但請大家給我一個辯解的機會!” ==專輯== # 春分 立秋 冬至(2000年) *《春分》詞:高曉松 曲:朴樹 *《立秋》詞曲:高曉松 *《冬至》詞曲:高曉松 *《白衣天使》詞:詹華 曲:巒樹 *《LOVE·變奏》詞:李小龍 曲:泰國 *《一起做吧》曲:小柯 *《青春》詞曲:汪峰 *《玫瑰花蕾》詞:高曉松 曲:小柯 *《天涯相隨》詞曲:高曉松 *《二分之一》詞:沈慶 曲:泰國 == 榮譽 == 1997年,歌曲《一起做吧》榮獲中國歌曲排行榜年度十大金曲。 ==參考文獻== Category:中國女歌手 Category:華語流行音樂歌手 Category:中國人民解放軍藝術學院校友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殺藝人 Category:自殺歌手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女性自殺者 Category:中國自縊者 Y
寧鄉市
寧鄉市由中國湖南省直轄,長沙市代管。地處湖南省東偏北洞庭湖南緣地區。寧鄉為湖南最具實力的縣市之一,寧鄉市為長沙大河西先導區的一部分,市境東北部的城區(包括玉潭街道、城郊街道、白馬橋街道、歷經鋪街道、金洲鎮、夏鐸鋪鎮)及周邊地區(雙江口鎮、朱良橋鄉、壩塘鎮)被劃入了省會長沙市的城市規劃區內。全市轄域面積2,906平方公里,常住總人口126.33萬人,市人民政府駐玉潭街道。 == 行政區劃 == 下轄4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4個鄉: 。 寧鄉在1982年全境劃分為13縣轄區(含區級鎮),下轄78個鄉和鄉級鎮;經過1995年“撤區並鄉”,合併為16鎮、19鄉共計35個鄉鎮;2004年全境分為18個鎮、15個鄉;之後回龍鋪鄉和諧樂橋鄉改為鎮建制,變成18鎮、17鄉鎮;2005年祖塔鄉與溈山鄉合併設立溈山鄉,崔坪鄉與黃材鎮合併設立黃材鎮,全民鄉更名為金洲鄉,2009年金洲鄉撤鄉設鎮成立金洲鎮;另外自雙江口鎮將茶亭寺、石頭坑2村劃歸城郊鄉管轄。到2013年,寧鄉下轄1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寧鄉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金洲新區以及33個街鄉鎮,其中4個街道辦事處、21個鎮、8個鄉;共計423個村級區劃,其中375個行政村和47個社群,其中城區包含4個街道辦事處,23個社群,14村;共38萬人 共124.16平方公里。 寧鄉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寧鄉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寧鄉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寧鄉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寧鄉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寧鄉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寧鄉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寧鄉市現行行政區劃(村級區劃資料截止2009年末) 行政區 面積 人口 區劃程式碼 郵編 行政駐地 行政村 社群 寧鄉經濟開發區 60 20 430124 410600 寧鄉大道 5 10 寧鄉市 2906 132 430124 410600 玉潭街道辦事處 375 47 玉潭街道 21.3 20 430124100 410600 塘灣社群 1 12 城郊街道 46.36 10 430124217 410600 關心 4 7 白馬橋街道 22.8 5 430124215 410600 仁福 2 3 歷經鋪街道 37.0 3.39 430124216 410600 新寶塔 7 1 夏鐸鋪鎮 103.4 3.58 430124104 410604 夏鐸鋪 12 1 金洲鎮 59.8 2.83 430124201 410639 全民 9 2 花明樓鎮 116.5 5.53 430124102 410611 花明樓 17 1 煤炭壩鎮 70.3 3.42 430124106 410609 煤炭壩 12 1 雙鳧鋪鎮 89.6 3.56 430124110 410624 雙鳧 11 1 黃材鎮 258.9 6.76 430124115 410627 黃材 24 1 大成橋鎮 58.7 3.06 430124208 410623 大成橋 7 2 壩塘鎮 103.7 3.99 430124107 410618 壩塘 14 1 道林鎮 130.6 5.39 430124101 410615 道林 14 1 東湖塘鎮 135.6 4.66 430124103 410612 東湖塘 14 1 橫市鎮 122.0 4.96 430124116 410626 橫市 13 1 灰湯鎮 43.2 2.26 430124109 410622 湯泉 6 1 回龍鋪鎮 68.9 3.37 430124117 410606 回龍鋪 13 1 老糧倉鎮 125.3 5.87 430124111 410632 老糧倉 20 2 流沙河鎮 134.8 6.12 430124112 410635 荷林 18 2 龍田鎮 72.0 2.12 430124114 410631 龍田 8 1 青山橋鎮 134.8 4.84 430124210 410636 青山橋 16 1 雙江口鎮 88.0 5.22 430124105 410601 雙江口 13 1 巷子口鎮 105.8 4.36 430124113 410629 巷子口 12 1 偕樂橋鎮 74.4 3.29 430124108 410622 偕樂橋 9 1 大屯營鎮 100.3 4.13 430124200 410616 石家灣 13 楓木橋鄉 25.6 3.48 430124207 410634 楓木 11 菁華鋪鄉 65.7 2.98 430124203 410600 菁華鋪 10 南田坪鄉 64.0 2.74 430124205 410619 南田坪 10 沙田鄉 74.2 3.20 430124213 410643 沙田 13 溈山鄉 102.6 2.40 430124211 410644 密印寺 10 喻家坳鄉 95.6 3.82 430124209 410625 喻家坳 10 朱良橋鄉 82.8 3.31 430124202 410600 朱良橋 10 資福鄉 88.6 3.71 430124206 410621 資福 12 ==歷史== 寧鄉漢朝時屬益陽縣,三國時置“新陽縣”,晉代改名“新康縣”,隋朝時期併入益陽縣,唐貞觀元年(627年)取鄉土安寧之意,改新康縣為“寧鄉縣”,宋朝興國二年(977年)劃入益陽、長沙、湘鄉三縣部分邊域入寧鄉,縣治移至玉潭鎮。 2017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撤銷寧鄉縣,設立縣級寧鄉市,以原寧鄉縣的行政區域為寧鄉市的行政區域,寧鄉市人民政府駐玉潭街道金洲大道5段398號。寧鄉市由湖南省直轄,長沙市代管。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寧鄉常住人口為1263332人。 2014年常住總人口121.84萬人,戶籍總人口139.35萬人,2014年寧鄉縣資料出自《寧鄉縣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城市居民達35萬人(2010年)。 ==地理== 寧鄉地處湘東偏北的洞庭湖平原南緣地區,地理上界於東經111°53′-112°46′,北緯27°55′-28°29′,東與長沙市嶽麓區、望城區為鄰,東南接湘潭市雨湖區、湘潭縣、韶山市、湘鄉市,西與婁底市婁星區、漣源市交界,北與益陽市赫山區、桃江縣、安化縣毗連。東西最大跨度88公里,南北縱長69公里。是雪峰山餘脈向東北濱湖平原過渡地帶,境內地貌有山地、丘崗、平原。地表輪廓大體是北、西、南緣山地環繞,東南丘陵起伏,北部崗地平緩,東北低平開闊,整個地勢由西向東呈階梯狀逐級傾斜。市境內有溈水河、烏江、楚江、靳江河四條主要河流,其中溈水、靳江為湘江一級支流,楚江、烏江是溈水一級支流,黃材水庫為全國三大土壩水利工程之一。 ===氣候=== 屬中亞熱帶向北亞熱帶過渡的大陸性季風溼潤氣候,四季分明,寒冷期短,炎熱期長。全市年日平均氣溫16.8℃,一月日平均4.5℃,七月日平均28.9℃。年平均無霜期274天,年平均日照1737.6小時,境內雨水充足,年均降水量1358.3毫米,年平均相對溼度81%。 ==經濟== thumb|left|300px|寧鄉城區段的溈水河。 全國主要水稻、瘦肉型豬、水產品出產縣市。糧食、生豬生產量屬中國百強縣市。全市擁有33個行業,450多家工礦企業,形成了建材、機電、化工、礦產、食品、服裝六大支柱為主體的工業體系。 2004年,寧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22,079萬元,財政總收入56,029萬元。一二三產業比重為16.3:50.8:32.9,農業總產值467,237萬元;工業總產值1,002,106萬元,其中國有企業、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達182家,產值總量480,340萬元;固定資產投資680,106萬元,零售總額304,791萬元。 2010年,寧鄉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89.58億元,財政總收入25.48億元。一二三產業比重為12.6:65.8:21.6,農業總產值98.34億元;工業總產值831.56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660.37億元,增長46.6%。實現工業增加值282.46億元,增長23.8%,高於全市2.2個百分點;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192.67億元,增長31.2%,高於全市7.2個百分點。 城市建成區達50平方公里(包含金洲新區11平方公里建成區)。2014年,寧鄉市GDP總量910億元(合148億美元,購買力平價合252億美元);GDP人均75,079元(合12,222美元)。 全國五十強縣,其經濟競爭力居湖南省縣(市)的第3位,也是湖南省肉類生產第1大、中國第15大縣市,2017年,躍居全國百強縣(市)第31位,中部第3位。 2021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67.02億元,比上年增長7.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1.29億元,增長9.5%;第二產業增加值492.99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542.73億元,增長7.6%。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2.2:40.6:47.2調整為11.3:42.2:46.5,工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為37.8%;第一、二、三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6.0%、34.9%和49.1%,分別拉動GDP增長1.2、2.5和3.6個百分點。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GDP 92098元。第二十一屆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排名前移3位,躍居全國百強第18位,中部第3位; 縣域經濟與縣域綜合發展排名前移1位,躍居第15位。 ==政治== === 現任領導 === 寧鄉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寧鄉市委員會書記 寧鄉市人民政府市長 寧鄉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主任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寧鄉市委員會主席 姓名 於新凡 黃滔 王湘雲 鍾利仁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出生地 湖南省益陽市 湖南省長沙縣 湖南省寧鄉市 湖南省寧鄉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0年9月 2021年5月 2021年10月 2021年10月 ===反腐=== 2018年4月22日,寧鄉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湯智斌違規收受紅包禮金、禮品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和免職處理。8月,寧鄉原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劉平因“與多名女性發生不正當性關係,並婚外生子,套取公款違規開支,造成國家利益重大損失”遭到雙開處分。 2019年2月20日,寧鄉市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鬍勇紅接受中紀委和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2月24日,寧鄉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鄧傑平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收中紀委和國家監察委員會調查。 ==交通== *軌道:長石鐵路、洛湛鐵路 *公路: **高速公路:、、、、。 **城市主幹道:金洲大道、嶽寧大道、楓林西路、寧鄉大道、創業大道、花明路、白馬大道、一環路、二環路、三環路、春城路、人民路、楚溈路、白馬大道、新康大道 **國道:、 **省道:、、、 ==文化與旅遊== 近一個世紀以來,以溈水上游黃材等地為中心,相繼出土了四羊方尊、人面紋方鼎、“戈”卣、象紋大鐃、編鐃等一大批商周銅器。長期以來,這些青銅器的來源及相關問題懸而未解。部分專家認為它們是商代晚期由商人直接帶入湖南的,也有專家認定湖南的湘江流域有可能存在像江西新淦和四川廣漢三星堆那樣高度發達而獨立的青銅文明。 關於寧鄉的青銅文明,請參見炭河裡遺址。 1959年從老糧倉師古寨出土了五件商代青銅大鐃。其中象紋銅鐃是最精美的一件,現藏於湖南博物館,整件大鐃氣勢恢弘,通高70釐米,重67.25千克。 *溈山國家風景名勝區、溈山密印寺(溈山鄉)(寧鄉市西部溈山鄉) *裴休墓(溈山,屬於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灰湯國際溫泉度假區(灰湯鎮境內,水溫86—93℃,日產水量3500噸) *黃材國家水利風景區(寧鄉市西部黃材鎮黃材水庫) *金洲湖國家溼地公園(寧鄉市市城東郊距離長沙市區僅20多公里) *鳳凰山國家森林公園(寧鄉市城東12公里處,距離長沙市區10多公里) *回龍山白雲寺(始建於唐朝大中十二年即858年) *雲山學校(1909年起,何叔衡、姜夢周、王凌波、謝覺哉等先後在此任教) *劉少奇故居和紀念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花明樓鎮) *謝覺哉故居(沙田鄉肖家灣) *何叔衡故居(沙田鄉) *惠同廊橋(沙田鄉沙田村。) *張南軒墓、張浚墓(在巷子口鎮羅帶山,葬有張浚及其長子張栻,屬於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狀元易祓墓(巷子口鎮屏山。) 300px|白雲寺 ==著名人物== *政治人物:劉少奇、何叔衡、謝覺哉、歐陽欽、陳家鼎、隆世儲、魯滌平、黃鉞、潘基躓、周政、姜亞勳、向瑞琨、葉小文、楊泰波、李微微、秦厚修 易祓、廖宗元、鄭崇儉、梅鍾澍、童秀春、王文清 *軍事人物:劉源、甘泗淇、陶峙嶽、潘世徵、賀耀組、洪兆麟、齊學啟、周遇奇、胡長生、鄧正明、肖德萬、張炳生、楊忠民 高連升、劉典、朱衣點 *科技人物:周光召、王柯敏、宋君強、周鳳九、成平、成文山、秦燦石、劉允斌 *哲學人物:李澤厚 *歷史學家:黃仁宇 *文學人物:齊己、魯實先、湯素蘭、童恩正、羅石賢 *藝術人物:謝飛、周義、楊世焯、肖詠霞、劉江 *教育人物:姜夢周、王凌波、周世釗、朱劍凡、魯蕩平、廖儼、王坦修、袁名曜、周震鱗、劉宗向 *體育人物:陸莉 *娛樂人物:黃雅莉 *媒體人物:周曙光 == 參考文獻 == * 經濟資料、年末人口資料來源於《寧鄉縣201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0年寧鄉縣人口普查資料來源於《長沙市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資料》 ==外部連結== * 市 長沙
行星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發光,環繞著恆星的天體。其公轉方向常與所繞恆星的自轉方向相同(由西向東)。一般來說行星需具有一定質量,行星的質量要足夠大(相對於月球)且近似於圓球狀,自身不能像恆星那樣發生核聚變反應。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學院一組太空科學研究隊發現了目前已知最熱的行星(2040攝氏度)。隨著一些具有太陽大小的天體被發現,「行星」一詞的科學定義似乎更形迫切。歷史上行星名字來自於它們的位置(與恆星的相對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們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陽系內肉眼可見的5顆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16世紀之後日心說取代了地心說,使人類瞭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顆行星。望遠鏡被發明和萬有引力被發現後,人類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後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類為類冥天體,屬於矮行星的一種)還有為數不少的小行星。20世紀末的人類在太陽系外的恆星系統中也發現了行星。 == 名稱及由來 == * 在中國,根據西漢《史記、曆書》記載「黃帝考定星曆,建立五行,起訊息(修正曆法,訂出正月起始)。」 * 《尚書·舜典》:“在璇璣玉衡以齊七政。”孔穎達疏:“七政,其政有七,於璣衡察之,必在天者,知七政謂日月與五星也。木曰歲星,火曰熒惑星,土曰鎮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 * 英文行星一詞“”源於古希臘文“(planētēs)”,意為“遊走者”(wanderer)。 * 1792年日本學者本木良永在翻譯哥白尼的地動說時將“行星”譯作“惑星”,取其位置遊移不定讓人迷惑之意。明治時代亦有京都大學的學者使用“遊星”一詞來指“行星”。 * 1859年偉烈亞力與李善蘭合作翻譯的《談天》是中文文獻中第一次介紹哥白尼的地動說,也是中文“行星”一詞第一次出現。 從古典時代的神聖的遊星演化到科學時代的實在的實體,人們對行星的認識是隨著歷史在不停地進化的。行星的概念已經不僅延伸到太陽系,而且還到達了其他太陽系外系統。對行星定義的內在的模糊性已經導致了不少科學爭論。 ===古典時代=== 古人觀察星空,發現天體分作兩類:一類固定在天球上,組成各個星座,形成一幅永恆的天空背景,稱之為恆星;另一類天體在黃道附近執行,不斷穿過黃道上的十二個星座,稱之為行星。這些行星包括七顆,分別是陰陽——太陽和太陰(月球),以及五行——金木水火土,是為經典行星。它們在天空中極為特殊:一方面,它們不斷執行,不斷進入不同的星座;另一方面,它們極為明亮,全天成千上萬顆星體中,七顆行星亮度分別排行第1,2,3,4,5,6,9。他們對神學、和古代天文學都有重要的影響。在古代,天文學家記錄了一些特定的光點是相對於其他星星如何移動跨越天空。古希臘人把這些光點叫做“”(即,遊星)或簡單的稱為“”(,漫遊者),H. G. Liddell and R. Scott, A Greek–English Lexicon, ninth editio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40).今天的英文名稱行星(planet)就是由此演化出來的。 Note: select the Etymology tab 在古代希臘、中國、巴比倫和實際上所有前現代文明中,是人們幾乎普遍的相信,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並且所有的“行星”都圍繞著地球旋轉。會有這種認識的原因是,人們每天都看到星星圍繞著地球旋轉,而且看起來好像是常識的認為,地球是堅實且穩定的,應該是靜止的而不是會移動的。 各個文明對星座的劃分方法與行星軌跡密切相關:太陽在黃道上一年執行一圈,太陰在黃道上一個月執行一圈。西方文明中,太陽的軌跡把黃道分作十二段,每月一段,每段一個星座組成黃道十二宮。中國文明中,太陽的軌跡把黃道分作四段,每個季度一段,即天空的四象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而太陰的軌跡把黃道分作28段,每天一段,即天空的28個星宿;然後結合太陽和太陰的劃分,四象=28宿,每一象被分作七宿,這七宿分別對應陰陽金木水火土七大行星,組成一個星期七天,因此每個月被四象分成四個星期。 ===日心說時代=== *日心說確立了太陽在天空中心的地位,太陽不動而地球在執行,因此地球就取代了太陽的地位成為行星,太陽則被歸入恆星。 *衛星的概念在稍後也隨著伽利略衛星的發現逐漸被接受,有一個短暫時期,這些衛星都被認為是行星,很快行星被限定必須直接圍繞太陽執行,因此月球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 *最終,日月金木水火土七大行星變為地金木水火土六大行星。 ===新發現時代=== *1781年,第七顆行星天王星被發現; *1801年,穀神星被發現,有長達49年的時間被稱為第8顆行星; *1846年,第八顆行星海王星被發現; *1930年,冥王星被發現,有長達76年的時間被稱為第9顆行星; 新時代發現新的大行星,同時也發現新的繞日執行的較小天體。1850年,穀神星因尺寸太小,且發現一系列更小的同型別星體,其行星地位被免除,同時行星的定義出現一個不成文的概念:並非所有直接繞太陽公轉的天體都是行星,行星必須足夠大且卓爾不群。20世紀發現的冥王星與穀神星的地位非常相似,它也因尺寸太小,且發現一系列更小的同型別星體(還包括一顆較大的同型別星體鬩神星),而於2006年被降格為矮行星。冥王星的行星地位之爭,把原有不成文的概念確立成準確定義:直接繞太陽公轉、流體靜力平衡(足夠大)、清空其軌道(卓爾不群)。 ===太陽系外時代=== 雖然人類無法透過天文望遠鏡直接觀測系外行星,但透過間接手段,包括觀測恆星運動、掩星等等,天文學家現已發現2000多顆太陽系外的行星。 == 定義 == 在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星第26屆國際天文聯會上,表決了該會第5、6號共四份決議草案,分別把行星同時符合以下三點: * 圍繞於恆星運轉(即公轉) * 有足夠大的質量來克服固體應力,以達到流體靜力平衡的形狀(即近於球形) * 已清空其軌道附近區域(即是該區域內最大天體,即以其自身引力把軌道兩側附近的小天體「吸引」成為自己的衛星) === 發現時的分類 === 下面的表格中列出的是在發現時被歸類為行星的太陽系天體: 天體(目前的分類) 天體(目前的分類) 天體(目前的分類) 天體(目前的分類) 註解 恆星 矮行星 小行星 衛星 註解 太陽 月球 在歷史上曾經是行星,然後依照定義被排除。 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 木星的四大衛星,在被伽利略發現之後也稱為伽利略衛星。他提到為了尊崇贊助他的美第奇家族,稱它們為"美第奇行星(Medicean Planets)"。 泰坦, 土衛八, 土衛五, 土衛三,和土衛四 土星最大的5顆衛星,分別由惠更斯和卡西尼發現。 穀神星 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 最早知道的小行星,是在1801年至1807年間發現的。但直到1850年代才被分類為小行星。 之後,穀神星在2006年又被歸類為矮行星。 義神星、韶神星、虹神星、花神星、穎神星、健神星、海妖星、凱神星、芙女星、司寧星、司法星 在1845年至1851年發現了更多的小行星,行星清單中的數量的迅速增加,使天文學家增加小行星的分類,並且在1845年獲得認可。 冥王星 第一顆被觀測到的海王星外天體。2006年,冥王星被重分類為矮行星。 == 太陽系以內的行星 == === 沿革 === 由於1801年元旦被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發現穀神星時,曾依據「提丟斯-波得定則」來定義它為行星,但後來以望遠鏡觀測看不到視圓面,以此定其直徑比月球還小,在1802年起短短六年間,相繼發現類似軌道之三顆小行星,在18世紀的首數十年間曾同時並列在行星之列(在1850年曾出現18顆行星的紀錄 ),至1847年發現5號小行星「義神星」後,歐洲天文學家始為該組陸續發現之小天體另外歸類為「小行星」,以「行星爆炸論」為由把該組小天體降格為與彗星、行星衛星的一類,統稱為「小行星」(minor planets)並沿用至今。 而1930年發現冥王星後,太陽系的行星被約定俗成為9顆(亦即九大行星),但經測定,其質量、直徑、偏心率均其它八顆相距甚遠,根本不能稱為「大行星」,而自1992年起陸續發現冥王星外與冥王星相若的天體;1999年初,有傳媒報道部分天文學家曾提倡把體積與其他行星相比較懸殊的冥王星剔除太陽系之列,IAU曾為此於該年2月5日澄清並無此事,但社會與科學界亦開始討論冥王星應否列入行星與一直只被約定俗成的行星定義。而此時亦開始陸續發現多顆在庫伯帶內繞太陽公轉的天體。 自2005年7月公佈發現冥外天體鬩神星以後,因其比冥王星直徑還大,以往曾鬧得沸沸揚揚的「十大行星」的話題亦甚囂塵上,為此IAU在2006年初組織「行星定義委員會」,因為更動名字將會影響至所有相關科學書籍、百科全書、中小學教科書以至相關裝置帶來更動,因而社會十分重視。 === 決議 === 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之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會上的定義,初時曾提出包括鬩神星、冥衛一與穀神星的十二行星,但爭議與反響頗大,亦引起天文愛好者與民間熱烈討論;至8月24日下午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會上的定義:太陽繫有八顆行星(決議時曾出現「古(經)典行星」一詞,指的也是這八顆),分別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與海王星。質量不夠的將會被IAU會議決議歸類為矮行星(如冥王星)或太陽系內小天體(如小行星、彗星等)。 === 以行星表面巖質劃分 === * 類地行星(又稱“巖質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表面是岩石固體。 * 類木行星(又稱“氣態巨行星”):即木星和土星,主要成分是氣體。 * 類海行星(又稱“冰巨行星”):即天王星和海王星,在濃厚的大氣下,有“冰質”表面,這些冰主要由水、甲烷、氨構成。 === 以行星視運動規律劃分 === (此分類方法因以地球為界,故必會忽略地球) * 內側行星:太陽系中地球軌道內側的行星,包括水星與金星。 * 外側行星:太陽系中地球軌道外側的行星,包括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 其它恆星系的行星 == 至2009年2月,人們在其他恆星身上一共發現了339顆系外行星,不少均擁有比木星高的質量。 也有一些行星,其體積比較小,例如脈衝星PSR B1257+12、天琴座μ星、巨蟹座55及GJ 436均各自擁有與地球差不多質量的小型行星,而Gliese 876一顆達地球質量6至8倍的行星,可能擁有岩石結構。 人們對新發現的大型系外行星仍未完全瞭解,大多估計其物質構成與太陽系的大型行星類似,又或是從未見過的大型氨行星或碳行星。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大型行星在極接近恆星的地方公轉,擁有近乎完美的圓形軌道,這些行星被稱為「熱木星」,它們比太陽系的大型行星接受更大量的太陽輻射,造成其表面溫度極高。也有一種熱木星,其大氣會被恆星的熱力逐步蒸發並流失,並以彗尾形態釋出,它們被分為Chthonian型行星。 太陽系外行星(Extrasolar planet)是環繞其他恆星公轉的行星,長久以來,人們認為其他恆星和太陽一樣,均有行星環繞其恆星公轉,但一直未能證實。直至1992年PSR B1257+12被證實以來,至今已有百多個太陽系外行星被發現。這些發現增加了對外星人存在與否的問題提出了支援的觀點。 現時在其他恆星發現的行星大多是類似木星的氣體行星,有的質量甚至比木星還要大。質量較小的行星有脈衝星PSR B1257+12的三顆與類地行星相若的天體,以及位於天壇座μ星的一顆有14個地球質量的行星。 也有一種行星,沒有圍繞特定的恆星公轉,它們像是宇宙的流浪客,稱為星際行星(Interstellar planet)。2011年科學家利用重力微透鏡法首度發現了星際行星,並推測銀河系中木星大小的星際行星數量有恆星的兩倍之多。Free-Floating Planets May be More Common Than Stars NASA JPL News Release, 2011-5-18 現時人類的科技僅能偵測質量較大、公轉週期較短的行星。但隨著科技的進步,更強的望遠鏡得以建造,在未來可望能發現更多質量較小及公轉週期較長的行星。 === 搜尋太陽系外行星的方法 === 由於用天文儀器搜尋太陽系外行星的難度極大,天文學家一般採用間接的方法。下面介紹幾種主要的方法: * 天體測量法(Astrometry) 天體測量法是搜尋太陽系外行星最古老的方法。這個方法是精確地測量恆星在天空的位置及觀察那個位置如何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如果恆星有一顆行星,則行星的重力將造成恆星在一條微小的圓形軌道上移動。這樣一來,恆星和行星圍繞著它們共同的質心旋轉。由於恆星的質量比行星大得多,它的執行軌道比行星小得多。 * 視向速度法(Radial Velocity) 視向速度法利用了恆星在行星重力的作用下在一條微小的圓形軌道上移動這個事實,目標現在是測量恆星向著地球或離開地球的運動速度。根據多普勒效應,恆星的視向速度可以從恆星光譜線的移動推匯出來。 * 凌日法(Transit Method) 當行星執行到恆星前方的時候,恆星的光芒會相應減弱。光芒減弱的程度取決於恆星和行星的體積。在恆星HD 209458的例子中,它的光芒減弱了1.7%。天文學家用凌日法發現了恆星HD 209458的行星HD 209458b。 * 脈衝星計時法(Pulsar Timing) 透過觀察脈衝星的訊號週期以推斷行星是否存在。一般來說,脈衝星的自轉週期,也就是它的訊號週期是穩定的。如果脈衝星有一顆行星,脈衝星訊號週期會發生變化。 * 重力微透鏡法(Gravitational Microlensing) 用重力透鏡效應來發現行星的方法。比如行星OGLE-2005-BLG-390Lb就是用這種方法發現的。 == 參見 == * 行星定義 * 提丟斯-波得定則 * 行星適居性 * 適居帶 == 參考資料 == * Jan Osterkamp: Transpluto will in den exklusiven Sonnensystem-Planetenklub. in: Die Zeit. vom 1. August 2005. (Online) * Peter Janle: Das Bild des Planetensystems im Wandel der Zeit. Teil 1. Vom Altertum bis zur Mitte des 19. Jahrhunderts. in: . 45,2006,1, S.34–44. * Peter Janle: Das Bild des Planetensystems im Wandel der Zeit. Teil 2. Vom 19. Jahrhundert bis heute. in: . 45,2006,4, S.22–33. * , Michael E. Brown: Planetesimals to Brown Dwarfs: What is a Planet? in: Annual Review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vol. 34, p. 193-216 (05/2006) Category:觀測天文學 Category:行星科學 Category:天文學概念
阿炳
華彥鈞(),小名阿炳。中國民間音樂家、道士,江蘇無錫人。從小受到父親嚴格訓練,擅演奏笛子、琵琶、二胡、鼓等樂器。約1928年因梅毒雙目失明,時人因稱其為瞎子阿炳、盲公炳或盲炳。 ==生平== 華彥鈞父親華清和,是江蘇無錫洞虛宮道觀偏殿雷尊殿的“當家道士”,精於道教音樂,會演奏多種民間樂器。其母為幫傭的寡婦秦嫂,其父與她相好生下阿炳。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8月17日,華彥鈞出生於雷尊殿旁的一和山房(今阿炳故居)。華彥鈞的母親在其4歲時被同族相迫去世。阿炳被其父送至無錫縣東亭鎮小泗房巷老家託族人撫養,8歲後被帶回道觀,並被送入私塾讀書,取學名彥鈞。因為道家清規,華清和與阿炳以師徒相稱,直到1918年,華清和病逝前才向26歲的阿炳坦白其身世。 阿炳十歲開始跟父親學習二胡、琵琶、三絃和笛子,也開始參與法事。十五六歲已成為無錫道教界一名出色的樂師,加上外表俊美,被當地人稱為“小天師”。1918年左右,華清和去世,阿炳繼承亡父雷尊殿「當家道士」職位,與族兄輪流主管收入。 約1928年,阿炳因梅毒導致雙目失明,無力參與法事工作,遂以街頭賣藝為生。46歲與江陰農村寡婦董催弟結婚(現誤傳為董翠娣和董彩娣)。 1950年12月4日上午9時許,華彥鈞病逝,終年57歲,無後,葬於無錫西郊璨山一和山房道教墓地。其妻董催弟於1951年3月27日病故。 1979年5月華彥鈞墓遭破壞,無錫博物院原地拾骨,並將之存放於博物館內。1983年葬無錫錫惠公園內惠山東麓、二泉之南錫惠公園春申澗的「華彥鈞墓」,現址墓碑為複製品,原物被存放於無錫博物院。 == 音樂 == 阿炳在十幾歲時,對民歌、戲曲等有強烈興趣愛好,四處拜訪民間藝人為老師。阿炳目盲後,開始流浪賣藝,接觸到大量江蘇南部的民歌小調、絲竹樂、鑼鼓樂、錫劇等民間藝術。 阿炳創作與演奏的器樂曲數量較多,但在困苦的生活中大多已散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中央音樂學院教授楊蔭瀏、曹安和搶錄其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輯有《阿炳曲集》。搶錄過程為,1950年8月下旬,當時華彥鈞已棄業三年,延至9月2日下午7時30分開始錄音,錄製《二泉映月》、《聽松》、《寒春風曲》三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龍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曲。搶錄的樂器是借來的,阿炳練習了三天才錄音,當時約定半年以後再錄。 阿炳作品《寒春風曲》大約創作於20世紀20年代末,《聽松》大約作於20世紀30年代初,《二泉映月》大約創作於20世紀30年代末。《二泉映月》起初沒有名字,搶錄時才被命名。 1950年9月,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擬聘華彥鈞為教師,因沒有華彥鈞的醫療費用預算而告吹。華彥鈞唯一正式公開演奏,為1950年9月25日於無錫牙醫協會成立大會的表演節目。 從1956年10月開始,無錫人民廣播電臺正式將全天節目結束的“終了曲”改為阿炳的《二泉映月》。文革期間,《二泉映月》被誣為“黑曲”“迷魂曲”,遭受批判。 ==作品== *《二泉映月》 *《聽松》 *《寒春風曲》 *《大浪淘沙》 *《龍船 (琵琶曲)》 *《昭君出塞 (琵琶曲)》 ==參考文獻== Category:二胡演奏家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琵琶演奏家 Category:無錫人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道士 Category:中國盲人 Category:葬於無錫 Y Category:墓穴遭搗毀者
19世紀
1801年1月1日至1900年12月31日的這一段期間被稱為19世紀。該世紀屬於「不列顛治世」初期與全盛時期,這段期間最顯著的是英國、西歐與北美因1840年工業革命促成的技術與經濟上的進步。英國是19世紀遙遙領先的世界大國和海上霸主,有著當時「世界工廠」的稱號,亦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革命和工業化的國家,西方資本主義的倡導者,並且是早期議會民主制的誕生地,無論在科學技術還是文學藝術水平亦有顯著的貢獻。連帶的,各種自然科學學科,如物理、化學、生物學、地質學等皆逐漸,並影響到社會科學(包含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等)的誕生或重塑。另一方面,英國透過強大的生產力與武器,成功殖民世界大多數地區,並以傾銷的方式促進許多古文明國度,如中國、印度既有的社會與經濟體系走向“現代化”。 此外,民族主義興起,使多數歐洲民族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現代國家,並開始建立與儲存本國的歷史與文化。 社會上,大量的社會衝突不停發生,使得社會主義勢力逐漸地得到擴張,這其中又以深深觸發下一世紀冷戰的馬克思主義最為著名。 在藝術上,上世紀流行的新古典主義藝術逐漸被浪漫主義替代,後來受到科學與工業革命的刺激,歐洲又開始朝向寫實主義發展,希望透過繪畫、文學、音樂與攝影等方式捕捉現實生活的各種情境與人物,這其中又以印象派最為著名。 ==歷史== 19世紀對於全世界都是一個動盪的世紀,中國爆發太平天國之亂,歐洲在拿破崙的鐵蹄下變成一片焦土,英國進行著工業革命,而俄羅斯也進行農奴制的改革,德意志走向統一,奧斯曼帝國旗下的阿拉伯民族紛紛徵求獨立,印度爆發反英戰爭,日本開始維新,美國逐步成為美洲第一強國。 ===東南亞=== *緬甸:1886年,貢榜王朝滅亡,英國將緬甸納為英屬印度的一省,並將首府設於仰光。 *暹羅在拉瑪四世(蒙固王)統治時代,暹羅開始受到歐洲列強的壓迫。1855年,英國迫使拉瑪四世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深感西方技術文化先進的拉瑪四世開始在國內推行現代化,力圖使暹羅向歐洲的國家模式靠攏。他的繼承人拉瑪五世(朱拉隆功大帝)大刀闊斧地對國家進行改革。拉瑪五世鼓吹某種民族主義君主制。在他的鼓勵下,暹羅的封建制度幾乎被掃除,開始向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發展。拉瑪五世被迫向英國和法國割讓領土,但也因此讓暹羅免於變成列強的殖民地。 *馬來半島:1824年英國與荷蘭簽署1824年英荷條約,最終確立英國對馬來亞的霸權,同時也決定當代馬來西亞的雛形。1826年,英國把檳城(即檳榔嶼)、馬六甲、新加坡與納閩聯合組成海峽殖民地。海峽殖民地最初由位於加爾各答的東印度公司所管理,其後檳城與新加坡先後成為這個殖民地行政中心。直到1867年,其行政權由印度總督移交給倫敦的殖民地事務大臣管理。華僑習慣稱其為「叻嶼島甲」或「三州府」。在19世紀裡,英國與馬來亞的其它蘇丹國簽署協議,在這些國家中設立代辦,幫助蘇丹管理其國事,這些代辦很快就成為這些國家的真正統治者。 *東印度群島:由荷蘭統治。 *菲律賓群島:在19世紀,西班牙在教育上加大投資。透過在1863年12月20日的教育法令,西班牙女王伊莎貝拉二世下令建立免費的公共教育系統。西班牙語作為傳授語言。這個使得受過教育的菲律賓人數量增加。此外,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縮短了行駛至西班牙的時間。這個使得在西班牙和歐洲學習並且擴寬視野的菲律賓人增加。1898年爆發美西戰爭,12月10日,西班牙被美國打敗,簽署巴黎條約,美國政府給西班牙2,000萬美元購買菲律賓主權,美國統治時期開始。 *越南:1861年(嗣德十四年)法軍在對華作戰後全力進侵南圻。1862年(嗣德十五年),迫使阮朝簽訂第一次《西貢條約》,割讓邊和、定祥、嘉定等地給法國。1883年中法戰爭後,中國喪失其原宗主國地位。1882年簽訂第一次順化條約,1884年簽訂第二次順化條約後淪為法國保護國。 *新加坡於1826年成為海峽殖民地,受到英屬印度當局的管轄。1832年,新加坡成為海峽殖民地的政府所在地。1867年4月1日,海峽殖民地正式成為英國的直轄殖民地,由位於倫敦的殖民地辦公室直接管轄。 隨著1860年代中蒸汽船的發展以及1869年蘇伊士運河的開通,新加坡成為航行於東亞和歐洲之間船隻的重要停泊港口。1870年代前後,隨著當地橡膠種植業的發展,新加坡也成為全球主要的橡膠出口及加工基地。到19世紀末,新加坡獲得前所未有的繁榮,1873年到1913年間,當地的貿易增長八倍。經濟的發展也吸引區域內的移民。到1860年,人口已經增長到80,792。 ===東亞=== thumb|19世紀前往北美洲興建鐵路的中國勞工。 *中國 19世紀對於中國是個“革新”的世紀,這段時間中國先後爆發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同治回亂、甲午戰爭、義和團運動等戰爭。當中這些對西方列強的戰爭與不平等條約一再的沖擊了中國人。關閉鎖國的清廷開始有“西學東鑑”的聲音,由此西方的思想和學術開始大規模湧入中國。 *日本 在德川幕府統治長達200多年後,長期閉關鎖國的日本遭遇和中國一樣的問題,政治保守,思想陳舊,封建意識的壓迫,嚴重阻礙民族的進步。19世紀中期,一艘美國軍艦來到江戶灣,雖然只是請求上岸通商,但是最終卻導致倒幕運動,爆發推翻幕府統治的序幕。戊辰戰爭後,大政奉還,重新掌握政權的天皇家族主張西學,改變日本命運的明治維新運動開始。 *朝鮮半島 19世紀的前期,由於朝鮮純祖對天主教的排斥,這種政策實際上阻礙朝鮮的發展。受影響於日本變法的成功,朝鮮王室開始有效仿日本和主張“親華抵日”的兩種對壘。因兩班制的影響,王權的實際力量大大削減,大部分的情報掌握於兩班階層甚至是賤民之手,王權無法親眼見識到日本維新後的力量,這當然是無法壓制住底層民眾聲音的。終於,這種低沉的壓迫引發東學黨事件,隨之而來的,是日本的新式軍隊。朝鮮王室是存是留,何去何從,從此由列強掌控。 *琉球群島 1847年(清道光二十七年、日本弘化四年),最後一位琉球國王尚泰王繼位。1853年5月,美國海軍準將佩裡的艦隊第一次到達琉球。1854年3月,佩裡在神奈川條約的簽訂過程中要求日本開放琉球的那霸港口。日方表示琉球是個主權國家,無權決定其港口開放權。 1854年7月11日,佩裡與琉球國政府以漢文、英文兩種文字簽訂開放那霸港口的條約琉美修好條約。琉球海上貿易受到衝擊。 1871年,一群前往首裡上繳年貢的琉球宮古島人回程時因颱風漂流至臺灣東岸,部份被當地原住民殺害。後來中國政府將生還的琉球人送回國,但日本卻認為琉球人為日本屬國人民,日本以保護屬國人民為由,向中國交涉。 1872年,日本宣佈琉球王國屬於日本的「內藩」,琉球群島是日本的領土。 ===南亞=== ===中亞·中東=== ===歐洲=== 工業化國家的人們開始全面探索世界的每個角落與各個部落。可另一方面演化論與民族主義使他們逐漸產生白種人的負擔這種優越感,進而埋下20世紀前半葉種族屠殺的伏筆。 ===北美=== 伴隨著世界的不寧靜,美國也打響征服美洲的第一槍,在70年的時間裡,美國的版圖從大西洋延伸到太平洋。淘金熱,自由女神的建立,西部鐵路的開發,可以說美國正在大步邁向未來。對法、英、西班牙等其他美洲統治者集結主力在歐洲的時候,美國也對周邊新興起的民主國家蠢蠢欲動。先後發動對墨西哥、海地、古巴等國家的入侵。宗教上,美國的浸信會開始分裂,摩爾門教、耶和華見證人、共濟會等紛紛在美洲這片熱土上與殖民者的天主教勢力作鬥爭。但是上帝很公平,在美國眼看進入中美洲的時候,爆發以南方種植園主以同一理由所率領的反叛。由此美國打響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戰爭。最終北軍以解放黑奴的名義完勝。這個新興的國家,若不是南部的叛亂,美國完全有能力保住墨西哥,從而開啟進往南美洲的大門。19世紀末,由於美國的飛速發展,其實力遠遠超過同一時間擴張的其他歐洲列強。歐洲人開始大規模向美國遷徙。雖然世紀初美國還很弱小,甚至曾有英軍火燒白宮等尷尬事件,但是到了19世紀末,美國毫無疑問的成了美洲的領頭羊。“美國人”(American)這個詞在英語裡徹底代替了“美洲人”。 ==重要事件、發展與成就== ===天災人禍=== ====1800年代==== *1804年海地大屠殺:1804年2月上旬至1804年4月22日,海地的讓-雅克·德薩林下令對剩餘的法國克里奧爾人進行屠殺,導致3,000至5,000人的各年齡和性別的法國人死亡,是一次種族滅絕事件。 ====1810年代==== *坦博拉火山大爆發:1815年4月5日–12日,印尼松巴哇島的坦博拉火山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等級為火山爆發指數7,釋放超過1000億立方米的物質 在遠在2,000公里外的蘇門答臘島也聽見了這次爆發。大量的火山灰落在了遠達婆羅洲、蘇拉威西島、爪哇島和摩鹿加群島的區域。至少有71,000人死亡,其中有11,000–12,000人是直接死於火山爆發;大部分作者估計有92,000人死亡。 *無夏之年:指1816年。因為受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的影響,北半球天氣出現嚴重反常。歐洲、北美洲及亞洲都出現災情,夏天出現罕見低溫;歐洲及美洲農業生產受影響尤甚;亞洲氣候亦受影響,中國雲南因而出現饑荒(嘉慶雲南大饑荒)。 ====1820年代==== *1821年君士坦丁堡大屠殺:1821年,奧斯曼蘇丹為報復希臘爭取獨立,下令屠殺君士坦丁堡的希臘人。據估計約有3萬人被殺。 *希俄斯大屠殺:1822年希臘獨立戰爭期間,奧斯曼軍隊在希俄斯島上殺死42000名希臘島民的事件。 *加隆貢火山大爆發:1822年10月8日,印尼西爪哇省的加隆貢火山發生強度達火山爆發指數(VEI)5級、歷時一個月的火山爆發,引發的火山泥流造成逾4,000人死亡,火山碎屑流伸延至離火山10公里處。 ====1830年代==== *1833年嵩明地震:1833年9月6日,中國雲南嵩明發生一場8.0級地震。地震倒塌房屋48888間,草房38733間,壓死6700餘人。據修復寺廟的碑記和後人調查資料統計,20座寺廟、亭閣等建築崩傾倒塌,佛像傾裂。水濟五孔石橋搖平,聚川橋、專龍橋震倒,鎮水橋塌損。回族墳墓地開裂尺許。楊林的廟宇、民舍幾乎倒盡。 ====1840年代==== 200px|thumb|愛爾蘭大饑荒中的,由倫敦新聞畫報委託英國科克郡畫家James Mahony (1810–1879)製作而成。 *1842年海地角地震:1842年5月7日,海地北部的一個重要海港、北部省首府海地角發生強度為8.1級地震並且出現大範圍破壞性海嘯,嚴重影響海地北部海岸和多明尼加共和國邊境地區,大約有5000人死於地震,另有300人死於海嘯。 *愛爾蘭大饑荒:一場發生於1845年至1852年間的饑荒。在受大饑荒影響最為嚴重和同為愛爾蘭語誕生之地的愛爾蘭西部和南部,這段時期被則被稱為 The great famine () . Dúchas.ie,意為壞時光(又譯作“艱難時刻”)。而災情最嚴重的的1847年則被稱為“黑色47年”Éamon Ó Cuív, – the impact and legacy of the Great Irish Famine An Fháinleog Chapter 6. ", while it can mean a hard life, or hard times, also, with a capital letter, has a specific, historic meaning: means The Famine Year, particularly 1847; means the time of the Great Famine (1847–52)." 。在大饑荒的影響下,約有100萬人死於飢餓,另有超過100萬人被迫離開愛爾蘭。大饑荒使愛爾蘭當時的總人口減少了20%至25%。 *1850年西昌地震:1850年9月12日,中國四川西昌發生一場7.5級地震。城內城外及各鄉場受災戶27,880餘家,災民135,382口,倒塌瓦屋、草房26,106間,壓斃20,652人。 *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1850年—1864年)是中國南部由自稱耶穌之弟的客家人洪秀全發起的叛亂。很多資料稱此亂總死亡人數為約20,000,000,另一些則稱高達50,000,000,“一些史學家估計自然災害和政治鎮壓可能在1850年—1865年間造成了200,000,000中國人喪生”。這一數字不像真的,因這近乎是1851年中國估計人口的一半。 ====1850年代==== *湘軍九江屠城:1858年4月,湘軍李續賓部攻破九江,將城中近2萬軍民全部屠殺。李續賓的上司湖廣總督官文在給咸豐帝的奏摺中說:“城外勇衝殺而入,該逆(城內軍民)無路可奔,號叫之聲慘不可聞,自卯至午,殲除淨盡……屍骸堆積,流水腥紅。”對於湘軍屠殺平民,官文這樣解釋:“奴才等查九江賊窟已閱六年,萬餘之賊頑梗負固,其中決無善類,設有脅從之民,必早投誠,設計逸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 ====1860年代==== *湘軍安慶屠城:1861年8月,湘軍曾國荃部攻破安慶,數萬安慶軍民被屠殺。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目睹了這次慘禍:“殺賊凡一萬餘人,男子髻齔以上皆死,……婦女萬餘俱為掠出”,“軍興以來,盪滌未有如此之酷者矣”。曾國藩的親信李榕也稱:“通計前後殺斃援賊、城外壘賊、降賊及城中之賊實有4萬餘人,軍興以來,殺劫此為最重。””趙烈文:《能靜居士日記》 *同治陝甘回亂:1862年至1873年,發生在中國西北地區的一場大規模回民動亂,期間陝甘地區回漢族群之間存在大量殘酷地屠殺行為。據統計,陝甘兩省共損失人口總數2000萬人曹樹基:《中國人口史》第5卷《清時期》,第635頁。 *湘軍南京屠城:1864年6月,曾國藩弟曾國荃率湘軍攻破天京(今南京)後縱火殺掠。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創所所長郭廷以院士、在其所著《近代中國史綱》記載:“湘軍‘貪掠奪,頗亂伍。中軍各勇留營者皆去搜括’,……‘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被戳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均被虜),老者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方。’凡此均為曾國荃幕友趙烈文目睹所記,總計死者約二、三十萬人。”是為湘軍版的“南京大屠殺”。 *1868年阿里卡大地震:1868年8月13日,智利阿里卡附近(當時被秘魯管轄)發生約9.1級地震,並引發災難性的海嘯,超過2.5萬人喪生。 ====1870年代==== *甲戌風災:1874年9月22日到23日,一個強烈颱風橫過珠江口,先後吹襲香港及澳門,遠至廣州亦受災害。在香港,颱風造成2,000餘人死亡,成為香港有記錄至今第三多人死亡的風災,風暴期間,千間房屋被摧毀,維多利亞港內十多艘遠洋船隻沉沒,數百隻中國帆船沉沒。澳門約有5,000人死亡,以當年澳門人口約60,000人計,死亡人數之高,亦是澳門史上最多人死亡的風災。中國廣東香山縣(Heung-san)的死亡人數超過20,000人,清政府位於鯉魚門、汲水門 的稅廠房屋亦倒塌。 *丁戊奇荒:1875年至1878年,河南、山西、陝西、直隸、山東等地發生特大旱災饑荒,尤以山西最嚴重,太原府100萬人死95萬。總死亡數計950萬-2000萬不等,也就是清朝人口的約2-4%。 *1879年武都地震:1879年7月1日,中國甘肅省武都城 (今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發生8.0級地震,此次地震造成巨大破壞,導致大約22000人死亡。 ====1880年代==== *喀拉喀托火山大爆發:1883年7月20日至10月,印尼巽他海峽的喀拉喀托火山發生等級為VEI-6的火山爆發,釋放出250億立方米的物質,遠在模里西斯島都能夠聽到這次噴發的劇烈聲響,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火山噴發之一,為火山爆發指數第6級。這次噴發以及繼發的海嘯摧毀了數百個村莊和城市,50000多人死於非命。原有的喀拉喀托火山的三分之二在爆發中消失。 *1887年黃河決口:1887年9月30日至1889年1月20日,中國河南鄭州下汛十堡(今惠濟區花園口鎮石橋村)發生黃河決口,致使200多萬(一說93萬;一說最保守估計150萬;一說700萬)人罹難。清史研究學者夏明方稱其為“近代中國人口損失最嚴重的一次洪水災害”,英國密德薩斯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彼得·霍夫(Peter Hough)稱其為“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自然災害之一”。 *北京瘟疫:1890年秋,北京有大疫壽富《先考侍郎公年譜》謂:“是秋,京師瘟疫盛行。”,當時的重臣潘祖蔭、曾國荃、曾紀澤、彭玉麟、楊嶽斌等皆病逝。戶部左侍郎孫詒經患重病,“痰喘甚重”,不久去世。翁同龢在日記中說:“七日之中兩哭吾友,傷已,子授亦諒直之友哉。”1891年1月1日醇親王奕譞病逝。李鴻章的女婿張佩綸因服用金雞納霜痊癒。 ====1890年代==== *金丹道事件:1891年11月,中國內蒙古東南部並波及遼寧、吉林、河北三省的金丹道教徒爆發武裝暴亂,據《朝陽縣誌》記載,僅朝陽、建平兩縣蒙古人、漢人死亡人數就高達10萬人。葉志超在奏摺中則稱,兩個月的暴動中只有兩萬人死亡。1990年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的調查報告認為,十天內約1萬土默特左旗境內蒙古族被叛軍屠殺,1,000個村屯被襲擊燒燬,十幾萬蒙古人被迫背井離鄉。 *哈米德大屠殺:1894年至1896年,奧斯曼帝國境內對亞美尼亞人的殺戮,估計傷亡人數從80,000到300,000不等,並導致50000名兒童成為孤兒。 *1894年香港鼠疫: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鼠疫第三次全球大流行中的一次重要爆發。1894年5月至10月,在香港大流行的鼠疫導致2000人以上喪生,三分之一的人口逃離香港。此後至1926年的30年間,鼠疫幾乎每年都在香港出現,總共導致超過2萬人死亡。透過香港的海上交通,源於中國雲南的這次鼠疫大流行在1894年以後輾轉傳播各地,最終遍及全球所有有人類居住的各大洲。 *旅順大屠殺:1894年11月21日至24日,中日甲午戰爭期間日軍攻陷旅順,對城內進行4天3夜的搶劫、屠殺和強姦,超過二萬人遇害,屠殺過後全市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居民屍體,遇難者葬於白玉山東麓的安葬崗,今稱“萬忠墓”。 *乙未河湟事變:1895年至1896年,中國青海、甘肅穆斯林民族發動反清起義,源於同一教派的兩大蘇菲門派之間的暴力爭端。瓦哈比派激勵依赫瓦尼派組織並加入其中鼓勵起義,結果被忠於清朝政府的穆斯林擊潰。大約100,000人在此亂中死亡。 *乙未戰爭掃蕩:1895年5月29日至11月18日,福建臺灣省因《馬關條約》被清政府割讓予日本後臺灣各地人民為抵抗日本接收統治而發起的戰爭。期間死傷的臺灣各地平民人數相當多。其原因在於攻臺日軍於戰情膠著時,對於有敵意或妨礙戰事進行者,採取不分男女老幼無差別殲滅。經估計,在乙未戰事進行期間,臺灣受害平民最少在10萬人以上。 *雲林大屠殺:1896年6月,大日本帝國第二旅團對臺灣雲林平民進行大掃蕩(報復性屠殺),焚燬村莊56處,縱火民房4925戶。臺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指出有6000人遇害,當時的雲林支廳主記今村平藏日誌《雲煙瘴雨日誌》記載一萬餘人遇害,近人劉枝萬推估約三萬餘眾。 *明治三陸地震:1896年6月15日,日本東北地區三陸外海發生地震災難,是低角逆斷層型的海溝型地震。明治三陸地震引發日本史上最具破壞力的海嘯,地震震級估計高達ML8.2~8.5,這次地震引起的大海嘯也被認為是一次典型的地震海嘯,震中在巖手縣上閉伊郡釜石町(現在的釜石市)東方200千米。這次海嘯摧毀了大約9,000棟住宅,造成至少21,900人死亡。 *太原教案:1900年6月至8月,義和團針對基督徒和傳教士的屠殺事件。中國內地會的刊物記載說,在山西省北部共有15,000到20,000名本地信徒被殺害。 *海蘭泡慘案:1900年7月16日,八國聯軍之役期間,俄軍於黑龍江海蘭泡越境,悉數屠殺清民六千多人。 ===戰爭與政治=== ====歐洲==== * 拿破崙戰爭:法皇拿破崙一世在奧斯特里茲戰役後稱霸歐洲,使歐洲進入拿破崙時代。但在俄法戰爭中因補給不足和氣候問題戰敗,最終於滑鐵盧戰役中兵敗。 *1814-1815維也納會議。 *1818-1822會議制度,歐洲協調開始。 *1821年希臘獨立戰爭,至1839年獲列強承認。 *1825年,俄羅斯帝國爆發十二月黨人起義。 *1830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 。 *1840年,清朝爆發與英國爆發鴉片戰爭。 *1848年歐洲革命、法蘭克福會議召開。 *1848-1849年皮德蒙、教宗國、那不勒斯王國向奧地利宣戰。 *1853-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 *1859年奧薩戰爭,皮德蒙取得倫巴第。 *1864年普丹戰爭。 *1866年普奧戰爭,奧地利解體為奧匈帝國。 *1870-1871年普法戰爭、義大利完成統一。 *1871年3月28日,無產階級第一次在法國建立自己的政權——巴黎公社。 *1871年德意志帝國在普魯士的領導下產生,德國完成統一,簽訂法蘭克福和約,奪去阿爾薩斯、洛林。 *1873年德國、俄國、奧匈帝國組成三皇同盟。 *1877年俄土戰爭,簽訂聖斯提法諾條約。 *1878年柏林會議。 *1879年德國、奧匈帝國組成德奧同盟。 *1882年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組成三國同盟。 *1887年德國、俄國簽訂再保條約。 *1894年法國、俄國組成法俄同盟。 *1899年,俄國主張召開海牙和平會議。 ====亞洲==== *1840年至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英國勝利,簽訂南京條約,失去香港島。 *1850年中國發生太平天國起義。 *1854年,日本、美國簽訂神奈川條約。 *1857-1860年英法聯軍之役,英法勝利,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日本發生大政奉還,德川幕府結束。 *1861年中國發生祺祥政變,又稱辛酉政變,開始了兩宮聽政。 *1868年日本展開明治維新。 *1884年中法戰爭,法國戰術性勝利,簽訂中法新約。 *1894-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勝利,簽訂馬關條約。 *1898年中國展開戊戌變法。 *1900年八國聯軍之役,八國聯軍勝利,簽訂辛丑條約。 ====美洲==== *1861-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 *1898年美西戰爭 ====非洲==== *1898年法紹達事件 ===科學技術=== *火車的普及使交通運輸大眾化了。 *工業化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大型企業,城市居民的集中使工人階級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工會等組織開始出現。 *電力工業開始出現。發電機,電動機,電燈,電報,無線電通訊相繼問世。 *許多化學元素被發現。化學工業開始出現。化學理論日益完善。 *牛頓體系達到其完美的頂峰。電學和熱學理論化。 *達爾文發表進化論。 ===文化娛樂=== *19世紀的歐洲藝術領域先後出現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藝術思潮。 ===社會與經濟=== *再一次工業革命 *社會帝國主義 ===疾病與醫學=== *紅十字會成立:1859年,由於第二次義大利獨立戰爭(索爾弗利諾戰役)的殘酷,吸引了人道主義者成立紅十字會。 ===環境與自然資源=== *煤和鋼鐵是19世紀最重要的礦物。 ===宗教與哲學=== *自由主義 *民族主義 *新帝國主義 *社會達爾文主義 ==19世紀年曆== Category:2千紀 +19 *1801年:法案透過,大不列顛王國與愛爾蘭王國合併為大不列顛暨愛爾蘭聯合王國。 *1802年:拿破崙成為終身第一執政。 *1804年:5月18日,拿破崙稱帝,是為法蘭西第一帝國。公佈《拿破崙法典》。 *1805年:白蓮教被清廷平定,確定不再滋事。奧斯特利茨戰役爆發,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 *1806年:拿破崙撤銷神聖羅馬帝國,征服普魯士王國,將德意志地區改組為萊因邦聯。開始以大陸體系封鎖英國。 *1807年:拿破崙在義大利由教宗加冕為義大利國王。 *1808年:西班牙爆發內部動亂,拿破崙乘機入侵西班牙,半島戰爭開始。 *1809年:拿破崙於瓦格拉姆之戰擊敗奧地利帝國,第五次反法同盟瓦解。 *1812年:拿破崙徵俄並攻入莫斯科,因補給不足而大敗而歸。 *1812年-1815年:美國欲奪取英國的加拿大殖民地,是為美英戰爭。 *1813年:英國、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組成了第六次反法同盟,於萊比錫大敗法軍。中國發生癸酉之亂,但隨後平定。 *1814年:盟軍攻入巴黎,拿破崙被迫退位,並被放逐於地中海上的小島厄爾巴島,仍保有皇帝稱號。路易十八回到法國,成為法國國王,波旁王朝復闢。維也納會議召開。巴拉圭獨立。 *1815年:拿破崙從厄爾巴島返回法國,但旋即在滑鐵盧又被第七次反法同盟擊敗,史稱百日王朝。拿破崙被放逐於大西洋的聖赫勒拿島。波蘭再度被瓜分,由俄羅斯皇帝兼任波蘭國王。 *1817年:智利獨立。 *1820年:清朝嘉慶帝去世,道光帝繼位。 *1821年:希臘獨立戰爭爆發。巴拿馬脫離西班牙統治歸併入哥倫比亞。拿破崙死於聖赫勒拿島。秘魯獨立。西班牙中美洲殖民地瓜地馬拉代都督加因薩宣佈危瓜馬拉獨立。此後中美洲各個西班牙殖民地相繼獨立。 *1822年-1889年:葡萄牙王子佩德羅宣佈巴西脫離葡萄牙獨立,佩德羅任護國主。10月,佩德羅改稱皇帝,建立巴西帝國。 *1823年:瓜地馬拉和薩爾瓦多脫離墨西哥獨立。美國總統門羅在國情諮文中發表《門羅宣言》,史稱門羅主義。墨西哥皇帝阿古斯丁退位,建立共和政府。 *1824年:英國開始侵略緬甸。路易·布萊葉發明盲文。 *1825年:8月,玻利維亞脫離西班牙獨立,至此美洲各重要殖民地均已獨立,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結束。 *1829年:英人喬治·史蒂芬生發明火箭號火車頭。 *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爆發。同年8月2日波旁王朝被推翻。8月9日自由派推舉也是波旁家族的路易腓力為法蘭西國王。 比利時趁機從荷蘭獨立。 *1831年:馬志尼組青年義大利黨,進行革命活動。比利時建王國,以利奧波德一世為國王,實君主立憲。 *1832年:6月,英國透過《議會改革法案》,裁撤部份衰退選區,增加新興城市選區,並擴大選舉權。是為第一次英國議會改革。 7月,鄂圖曼土耳其承認希臘獨立。 *1834年:德意志關稅同盟的成立。 *1837年:英女王維多利亞即位。 *1838年-1848年:英國憲章運動。 *1839年:清朝林則徐虎門銷煙。1839年倫敦條約,比利時王國獨立。路易·達蓋爾發明照相機。 *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英國首先使用郵票。 *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清廷戰敗,簽訂南京條約,割香港為其殖民地。中國有志之士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 *1844年:清廷與美國簽訂望廈條約 *1845年:英國租借上海,為中國第一個租借地。 *1846年-1848年:美墨戰爭。 *1847年:非洲的賴比瑞亞宣佈脫離美國獨立。 *1848年:西西里爆發革命。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現金礦,引發掏金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發表共產黨宣言。法國二月革命爆發。路易腓力被迫退位,成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拿破崙三世當選法國總統。法國入義大利鎮壓當地革命,自此駐軍羅馬。匈牙利及捷克人民起義。稱瑞士邦聯。 *1849年:法蘭克福國民議會透過《德意志帝國憲法》,但最後仍失敗。 *1850年:道光帝去世,鹹豐帝繼位。 *1851年:中國拜上帝會首領洪秀全起義反清,建立太平天國;。 *1852年:11月,加富爾任薩丁尼亞王國首相。12月,路易拿破崙經男性公民普選,變更國體,稱帝為拿破崙三世,是為法蘭西第二帝國。中國捻亂起。 *1853年:美國海軍船艦入日本東京灣,是為黑船事件。太平天國攻入南京,改為天京。成功合成阿斯匹靈。 *1854年:日本與美國簽訂神奈川條約,開下田與箱館為通商口岸,並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 *1854年-1856年:克里米亞戰爭,以法英為首的聯盟成功阻止俄羅斯帝國對奧斯曼帝國的擴張。 *1856年:簽訂巴黎和約,克里米亞戰爭結束。英、法各自以亞羅號事件、西林教案為由,發動英法聯軍侵略中國。 *1858年:印度士兵叛變被英國鎮壓,莫臥兒帝國亡。英國東印度公司被撤銷。中英法天津條約、中俄璦琿條約。 *1859年: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英、法以換約不成再度出兵中國,第二次英法聯軍爆發。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焚毀圓明園。中國與英法簽訂北京條約。俄羅斯亦趁機與清廷簽訂北京條約,中國割烏蘇裡江以東之地。。林肯當選為美國總統,美國南方各奴隸州相繼脫離聯邦,另組美利堅邦聯。加里波底將取得的兩西西里王國贈與薩丁尼亞王國。中國開始自強運動。 *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宣佈解放農奴、南北戰爭爆發。歐洲列強幹預墨西哥戰爭。大清鹹豐帝去世,同治帝繼位,慈禧太后發動辛酉政變,開始垂簾聽政。義大利王國建立。清廷與普魯士王國簽訂中德通商條約。 *1862年:俾斯麥任普魯士王國首相。中國爆發同治陝甘回變,臺灣發生戴潮春事件。 *1863年:1月,美總統林肯發表解放黑奴宣言。上海美租界和上海英租界合併為上海公共租界。 *1864年:中國發生同治新疆回亂。紅十字會成立。第一條日內瓦公約簽定。巴斯德發明巴斯德消毒法。 *1865年:5月,南北戰爭結束,合眾國重歸統一。 *1866年:普奧戰爭,普勝,奧地利被剝奪德意志地區的領導權。薩奧戰爭,薩丁尼亞王國佔領威利西亞。清廷與比利時王國簽訂中比通商條約。 *1867年:日本末代幕府將軍德川慶喜將政權交給明治天皇,史稱大政奉還,幕府時代結束。成立加拿大自治領,為英國自治領之始。美國自俄羅斯以720萬美元購置阿拉斯加。奧地利和匈牙利協議組成奧匈帝國。 *1868年:明治天皇開始明治維新。 *1869年:日本實施版籍奉還和廢藩置縣政策,以建立中央集權。蘇伊士運河開航。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法皇拿破崙三世於色當被俘。法國內部爆發革命,推翻第二帝國。義大利趁法國戰爭之際入軍羅馬,並遷都於此。教皇被迫屈居於梵蒂岡,義大利統一。 *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法國成立第三共和。普法戰爭結束,法國割讓洛林及阿爾薩斯兩省。北德意志邦聯各邦與南德意志合併為德意志帝國,德意志終告統一。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改稱德意志皇帝。 *1872年:日本修築第一條鐵路。 *1873年:西班牙第一共和建立。德國ˋ奧匈帝國ˋ俄國結為同盟,是為三帝同盟。中國陝甘回變結束。 *1875年:大清同治帝去世,光緒帝繼位。 *1876年:貝爾發明電話。浩罕汗國首領阿古柏趁機入侵新疆,清廷派左宗棠收復新疆。 *1877年:英國奉維多利亞女王為印度女皇,實仍派總督治理。5月,羅馬尼亞獨立。阿古柏猝死,其餘勢力被消滅,新疆收復成功。清廷平定回族叛亂。 *1878年:柏林會議召開,以重新協調巴爾幹半島的秩序。 *1879年:日本吞併琉球王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組成德奧同盟。 *1881年:清廷與俄羅斯帝國簽訂伊犁條約。 *1882年:英國併吞埃及進入埃及英治時期。德、奧、意三國同盟。 *1884年-1885年:柏林西非會議召開,歐洲列強各自劃分在非洲的勢力範圍。中法戰爭,法國取得越南為殖民地。 *1885年-1888年:發生保加利亞危機。 *1886年:可口可樂被發明。汽車於德國誕生。清廷與英國簽訂中英緬甸條約,承認英國併吞緬甸。 *1887年:三帝同盟瓦解。德意志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簽訂再保險條約。清廷與葡萄牙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澳門淪為葡萄牙殖民地。 *1888年:第一次英國侵藏戰爭爆發。 *1889年:大清光緒帝開始親政。2月,日本憲法生效。艾菲爾鐵塔落成。 *1890年:第一次英國侵藏戰爭結束,清廷與英國簽訂中英藏印條約,承認英國為錫金王國的保護國。德皇威廉二世免俾斯麥的首相職。 *1891年-1894年:俄羅斯帝國與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組成法俄同盟。 *1893年:清廷與英國簽訂中英藏印續約。 *1894年:中日因朝鮮的東學黨問題爆發甲午戰爭。 *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要求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澎湖群島,甲午戰爭結束。5月25日,臺灣乙未戰爭爆發,進入日屬臺灣時期。諾貝爾獎設立。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盧米埃爾兄弟發明電影。 *1896年:清廷、俄羅斯簽訂中俄密約。第一屆現代奧運於希臘雅典舉行。法國併吞馬達加斯加。 *1897年:李氏朝鮮改國號為大韓帝國,進入短暫的大韓帝國時期。中國發生各國列強瓜分中國風潮越演越烈。日本租借蘇州。發生鉅野教案,德國佔領膠州灣。 *1898年:清廷、德國簽訂膠澳租借條約,租借膠州灣。清廷、俄羅斯簽訂旅大租地條約,租借旅順、大連。日本租借天津。清廷、英國簽訂訂租威海衛專條、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美國為奪取西班牙的殖民地而發動美西戰爭,美國取得了西班牙的古巴、波多黎各、菲律賓、關島等地。居禮夫婦發現釙和鐳。清朝戊戌變法開始實施,後慈禧太后發動戊戌政變,戊戌變法失敗。 *1899年:清廷與法國簽訂廣州灣租界條約。美國發表對華門戶開放政策通牒。第一次海牙和平會議。中國發生義和團事件。 *1900年:俄羅斯租借天津。佛洛依德出版夢的解析。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被殺害,引發八國聯軍之役,發生庚子俄難。 == 參考 ==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簡稱中共中央總書記,是當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政黨中國共產黨的主要負責人和領導者,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及政治排名最高的正國級職務。中共中央總書記由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選出,負責領導全黨。 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總書記負責召集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以及主持中央書記處工作。《黨章》又規定,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必須從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中選出。黨總書記也是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之當然成員。2017年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體委員、常委都要向總書記述職。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職務創立於1925年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創始人之一的陳獨秀在會上當選為首任總書記。在1945年中共七大後被中央委員會主席一職取代,並由毛澤東終身擔任。期間設立的總書記職務僅負責主持中央書記處的工作。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被重新設立,並取代黨主席被設定為黨的最高領導職務,胡耀邦為此章程下的首任總書記。 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是習近平,於2012年的中共十八屆一中全會、2017年的十九屆一中全會和2022年的二十屆一中全會上三次當選,連任至今。《多維新聞》分析稱,中共十九大後不久的一場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會透過“兩個維護”原則後,對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權威已經達成基本共識,對中央權威和總書記權威認識上達成最終統一,總書記已經成為全黨的最高領袖。雖然黨章沒有賦予黨主席總書記絕對的權力,不過作為國內唯一執政黨的領袖,實際上總書記職務的地位要高於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家主席,權力也較作為政府首腦的國務院總理大。 == 沿革 == === 初設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時期 === 陳獨秀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其於1921-1922擔任中央局書記,1922年到1925年擔任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長,1925年成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任總書記。 1928-1943年間,向忠發,王明,博古,張聞天等相繼擔任黨的總書記。 1943年3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改組中共中央,設立中央書記處主席一職,毛澤東被選為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書記處主席,由此確立毛的一元化領導。1945年6月19日,中共中央舉行七屆一中全會,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共中央書記處主席兼中央書記處書記毛澤東在會上被選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此後毛澤東終身擔任中央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張聞天在延安舉行的中共七大上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總書記職務首次退出歷史舞臺。 === 中央委員會主席時期 === 從1945年中共七大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開前,最高領導人的職務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簡稱“中共中央主席”。十二大會議上決定修改《中國共產黨章程》,不再設立主席和副主席的職務,以總書記為最高領導人。根據修訂後的《》,總書記負責召集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並主持中央書記處的工作。 在1959年毛澤東辭去國家主席交由劉少奇接班後,繼續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主席和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實際上繼續掌握黨政軍大權。毛澤東的接班人華國鋒是唯一同時擔任中共中央主席、國務院總理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黨政軍三大職位,在毛澤東逝世後掌握黨政軍大權,直至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被鄧小平取代其領導地位。 ==== 中央書記處總書記時期 ==== 中共八大時期(1956年-1966年)和1980年2月十一屆五中全會到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開,曾經設立過“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職務,也有被稱為“中央書記處總書記”,但是設立於中央書記處而非中共中央,結合了原來中共中央秘書長和中央書記處主席的職能,跟今天的在中央書記處排名第一的書記相似,並非黨的最高領導人和政治最終決策者。1956年原中共中央秘書長鄧小平曾在八屆一中全會當選總書記一職,而當時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是中央委員會主席毛澤東。1980年胡耀邦出任總書記一職,當時的中共中央主席是華國鋒,後來胡耀邦當選黨主席,繼續擔任總書記,直到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開。 === 復設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時期 === 1980年代胡耀邦和趙紫陽先後擔任總書記,但鄧小平擔任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和中央軍委主席,作為中共元老的代表並掌握軍權。1989年江澤民以中共中央總書記身份兼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恢復以總書記為核心的領導,再次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江澤民出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政治體制下,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一般就是實際上的國家最高領導人,同時是國內排名最高的領導職位。為貫徹“黨指揮槍”,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一般還會兼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作為以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 2012年習近平出任總書記以後,設立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等多個黨內決策議事協調機構,這些機構的領導人都由黨的總書記擔任,總書記的權力變得更加廣泛和重要。2017年中共十九大之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全體委員和常委每年都要向黨總書記書面述職一次。 == 職權 == 根據《》第十七、十八、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條規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行使下列職權: #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負責召集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並主持中央書記處的工作。 # 中央書記處根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指示安排開展工作。 # 中央政治局會議一般定期召開,遇有重要情況可以隨時召開。會議議題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確定。 #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一般定期召開,遇有重要情況可以隨時召開。會議議題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確定。 # 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指示要求,中央書記處召開辦公會議研究討論有關事項。會議議題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確定。 # 按照黨中央決策部署和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指示要求,黨中央決策議事協調機構召開會議,研究決定、部署協調相關領域重大工作。會議議題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確定或者審定。 == 規章制度 == === 提名和選舉 === 人選由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投票確定,任期和中央委員會的任期一致。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必須從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中產生。中國共產黨章程沒有規定連任次數,但是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第六章第三十八條規定,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的職務都不是終身的,都可以變動或解除。年齡和健康狀況不適宜繼續擔任工作的幹部,應當按照國家的規定退、離休。 === 任期 === 依現行《中國共產黨章程》,總書記任期與中央委員會相同,五年一屆,連選連任次數不限,理論上可以無限連任。迄今為止任職時間最長的是江澤民,達13年;江澤民首屆任期接替被撤職的趙紫陽而自四中全會起,故為3年。習近平在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屆一中全會上再次連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成為第一位開展第三個完整任期的總書記,如果他順利完成第三個任期,將成為繼毛澤東之後任期最長的中共最高領導人。 === 特殊待遇 === 據香港媒體報道,根據中央八項規定實施細則,中共中央總書記的地位凌駕於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享有多項特殊待遇,突出其最高地位。例如在新聞報道中不受篇幅限制,可以安排電視直播,播出同步聲音,隨行記者人數也不限。總書記出訪可以乘坐專機,外訪報道可以配發側記、特寫、綜述,字數不受限制。 === 職務代理 === 《中國共產黨章程》沒有設立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副職,也沒有規定總書記的代理事宜。歷史上,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王明曾經在向忠發被捕後代理總書記一職;時任國務院總理的趙紫陽也曾在胡耀邦辭職後代理總書記一職。 == 歷任總書記 == 任次 屆次 肖像 姓名 任期始於 任期終於 在職時間 備註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25年-1945年)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25年-1945年)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25年-1945年)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25年-1945年)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25年-1945年)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25年-1945年)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25年-1945年)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25年-1945年) 1 5 陳獨秀 1925年1月11日 1927年8月7日 1927年7月12日陳獨秀被停職後,實際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是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國燾。八七會議上陳獨秀被免職後,實際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是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瞿秋白。 2 6 向忠發 1928年7月19日 1931年6月22日 正式職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主席。1928年7月-1929年1月實際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蔡和森。1929年1月-1929年11月實際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立三。1929年11月-1930年3月實際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周恩來。1930年6月-9月李立三再次實際主持中共中央工作。1930年9月-1931年1月實際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瞿秋白。1931年1月中共中央六屆四中全會後實權由國際派王明等人掌握。 代理 6 align="center" 王明 1931年6月22日 1931年9月15日 1931年6月,向忠發被中國國民黨逮捕後遭處決,王明增補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代理總書記,主持中央工作。 4 6 align="center" 博古 1934年1月15日 1935年1月25日 1931年9月,博古接替赴蘇聯擔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的王明,為中共臨時中央政治局總負責人。 5 6 align="center" 張聞天 1935年1月15日 1945年6月11日 從1943年3月20日開始,總書記就不再是中共中央主要負責人。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2年-)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2年-)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2年-)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2年-)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2年-)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2年-)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2年-)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2年-) 1 12 80px 胡耀邦 1982年9月12日 1987年1月16日 因八六學潮辭職,由以鄧小平為首的中共元老實際領導。 代理 12 趙紫陽 1987年1月16日 1987年11月1日 原擔任國務院總理,胡耀邦辭職後代理總書記職務。 2 13 趙紫陽 1987年11月2日 1989年6月24日 任期一屆,因六四事件被中共中央保守派罷免所有職務,僅保留黨籍。 3 13-15 align="center" 江澤民 1989年6月24日 2002年11月15日 趙紫陽被免職後當選總書記職務,因中途上任致任期達13年,但未滿三屆。 4 16-17 胡錦濤 2002年11月15日 2012年11月15日 任期兩屆,總計10年。任期屆滿後一併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裸退”。 5 18-20 習近平 2012年11月15日 現任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起獲得黨內“領導核心”的地位,中共十九大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2022年10月再次連任,開始第三任期,為毛澤東之後第二人。 == 在世前任總書記 == 截至,在世的前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有1位: 姓名 任期 出生日期與年齡 胡錦濤 2002年11月15日-2012年11月15日 最近去世的一位前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是江澤民,他於2022年11月30日在上海去世,-{zh-tw:享耆壽;zh-hans:享年;zh-hk:享年}-96歲。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中國共產黨 **中央委員會 **中央委員會主席(撤銷) **中央委員會副主席(撤銷) **中央書記處總書記(撤銷) **中共中央秘書長(撤銷) **中共中央代總書記 **中共中央政治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中共中央書記處 **中共中央軍委 * 最高領導人 ** 領導核心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領導人 ** 中共中央軍委主席 **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配偶 * 中共中央總書記視察香港 |colspan="3" style="background: #DE0000; color: #FFDE00" | Category:中國共產黨職務 Category:國家級正職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列表 Category:政黨領袖列表
約翰尼·卡什
約翰尼·卡什(,),出生名字為J. R. Cash,美國音樂家、鄉村音樂創作歌手、電視音樂節目主持人,創作和彈奏演唱歌曲包括鄉村、搖滾、藍調、福音、民間、說唱,多樣曲風令人讚賞。多次獲得格萊美獎,1996年收到甘迺迪中心榮譽獎證書,2001獲得國家藝術勳章,已經入駐5個音樂廳名人堂,1997年納什維爾歌曲創作名人堂,1980年鄉村音樂名人堂,1992年搖滾名人堂,2010年福音音樂名人堂,2013年孟菲斯音樂名人堂。妻子是美國另一位同為著名鄉村音樂作者和歌手。 約翰尼·卡什以他低沉而特別的歌聲著稱,而他的所擁有的“沉音低挫”(boom-chick-a-boom 為二聲部的說唱節奏,搖擺節奏風格)和“運貨車”(freight train)的獨特風格,以及他的黑色裝束還有特立獨行的作風為他贏得了“黑衣人”(The Man in Black)的綽號。他的演唱會經常以如此簡單的介紹開始——“大家好,我是約翰尼·卡什。” 約翰尼·卡什的大部分作品,尤其是他的晚期作品,常常回響著悲傷、精神憂患和救贖的主題。他的標誌性歌曲包括“I Walk the Line”、“Folsom Prison Blues”、“Hurt”、“Ring of Fire”、“That Old Wheel”。他也灌製了幾首幽默歌曲,諸如“One Piece at a Time”、“The One on the Right Is on the Left”、“Dirty Old Egg-Sucking Dog”、“A Boy Named Sue”;以及搖滾歌曲,如“Get Rhythm”;還有各種鐵路歌曲,其中代表作有“Rock Island Line”和“Orange Blossom Special”。 在約翰尼·卡什接近五十年的生涯之中一共售出了5000萬張唱片,他被公認為美國音樂史上最具影響力的音樂家之一。 == 早年生活 == “黑衣人”約翰尼·卡什出生在阿肯色州的金士蘭,是雷·卡什和嘉麗·卡什的兒子,而他的童年則是在阿肯色州的狄西度過的。在五歲的時候,他就已經在棉花地裡勞作,並經常和家人一起唱歌。他家的農場曾經被洪水淹沒過,這給了他創作“Five Feet High And Rising”這首歌的靈感。 1944年他的哥哥在操作電鋸時死於悲慘的意外事故。經濟蕭條時期家庭經濟的拮据和個人的痛苦掙扎使他迅速成熟,並激發了日後的許多歌曲創作,特別是那些描寫面臨相似困難的人們的歌曲。 約翰尼·卡什早年的記憶中充斥著福音音樂和無線電廣播播放的音樂。在他母親和一個童年朋友的影響下,但是還是一個小孩子的約翰尼·卡什開始演奏吉他和創作歌曲。在高中時他已經在當地一家廣播電臺唱歌。幾十年後,約翰尼·卡什發行了一張傳統福音音樂專輯——《My Mother's Hymn Book》。而他每週收聽的在“傑克·本尼(Jack Benny)”廣播頻道播放的由丹尼斯·戴(Dennis Day)演奏的傳統愛爾蘭音樂也對他產生了巨大影響。 據說他被取名為J.R.是因為他的父母無法在取名上達成一致意見,最後妥協的結果只能是首字母。在當時的美國,如此取名也是一個普遍的現象。而當他應募入伍在美國空軍擔任無線電操作員時,軍隊無法接受他的名字,所以他只好將名字改為 John R. Cash 。在1955年和太陽唱片公司簽訂合同時,他採用“Johnny” Cash作為藝名。他的親朋好友一般都叫他約翰,而家裡的人仍然叫他J.R.。 == 早期生涯 == 在聖安東尼奧的Lackland空軍基地和Brooks空軍基地,約翰尼·卡什先後經過了基礎訓練和技術訓練,而後被派往位於蘭斯堡(Landsberg)的空軍安全保障服務基地。 在兵役結束之後,卡什同在Brooks空軍基地訓練時相識的Vivian Liberto結婚。1954年,他前往田納西州的孟菲斯,在學習成為電臺播報員的同時,他還銷售各種儀器。晚上,他與吉他手Luther Perkins和貝司手Marshall Grant一起演出,後兩者就是著名的田納西二人組(Tennessee Two)。卡什曾經鼓起勇氣訪問了太陽唱片公司的錄製室,希望能夠得到一份唱片合同。而山姆·菲利普(Sam Phillips)在試聽過後,對基本上只演唱福音歌曲的卡什說:“回去好好想想,然後帶一首好賣的歌來。”卡什最後終於用帶著他早期狂亂風格的新歌征服了菲利普。他在太陽唱片公司的第一批唱片——“Hey Porter”和“Cry Cry Cry”在1955年發行並在鄉村音樂排行榜上獲得了相當程度的成功。 卡什的下一張專輯《Folsom Prison Blues》在排行榜上位列第五;而後的《I Walk the Line》則位居第一,在流行音樂排行榜上也進入了前20名。接著,約翰尼·卡什在1957年發行了《Home of the Blues》。在這一年,他成為了太陽唱片公司第一個灌製密紋唱片(long-playing album)的歌手。儘管已經是太陽那個時期最穩定的利潤來源,但卡什覺得被於這個小廠牌的合同束縛住了手腳。埃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 貓王)已經離開了太陽唱片公司,而菲利普的大部分注意力也集中在了Jerry Lee Lewis身上。第二年,卡什離開了太陽唱片公司並和哥倫比亞唱片公司(Columbia Records)簽訂了一份廉價合同,在哥倫比亞,他推出了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單曲“Don't Take Your Guns to Town”。 卡什的第一個孩子出生於1955年,是一個女孩,叫羅珊妮(Rosanne)。雖然之後他和Vivian又有了三個女兒——1956年出生的凱瑟琳(Kathleen)、1959年出生的辛迪(Cindy)和1961年出生的塔拉(Tara),但他常年的外出和吸毒使婚姻日益緊張。在1966年,他們兩個宣佈離婚。卡什在兩年後與簡·珍妮·卡什結婚。 == 毒癮與混亂 == 當60年代初他的事業逐步步入輝煌的時候,卡什開始酗酒並且無法擺脫對安非他命和巴比土的依賴。卡什和沃倫·詹寧斯在納許維爾同住一套公寓,後者也深陷安非他命的毒癮之中不可自拔。卡什經常藏匿毒品,而後又忘了藏在哪裡,於是就懷疑詹寧斯偷了它們。卡什在旅行中就靠著這些興奮劑保持清醒。朋友們經常拿他的神經兮兮和反覆無常的行為開玩笑,卻不知道這是他毒癮越陷越深的表現。 儘管狀況不是很好,但是他的狂亂的創造力仍不斷帶來偉大的傑作。他的新單曲“Ring of Fire”是一首跨界作品,在鄉村音樂排行榜上排名第一,並進入流行音樂排行榜前二十名。這首歌由珍·卡特和米爾·基爾果爾創作,並由卡特的妹妹首次演唱,但是其中標誌性的墨西哥街頭風的演繹則是由卡什完成的,據他回憶這個靈感來自於一個夢。這首歌描述了卡特在與卡什的一段掙扎的禁戀中所過的地獄般的生活(在那時他們都已成婚)以及她對於卡什的“火戒”(毒品依賴和酗酒)的看法。 卡什有時會提及他的由吸毒誘發的反覆無常的行為,臉上則帶著一絲茫然的冷漠。1965年6月,在洛斯帕德里斯國家森林,他的貨車起火併燒燬了附近幾百英畝的森林。當法官詢問卡什為何這麼做時,他回答那一段時間他神志迷糊不清。“我沒有縱火,是我的車幹的,但是它已經死了,你沒辦法再審問它了。”這場火災一共毀了508英畝的林地,將三座山頭的植被焚燒殆盡,並導致了保護地內53只瀕危神鷹中的49只死亡。卡什毫無悔意——“我才不關心你們那些該死的黃色鳥兒。”聯邦政府起訴了他並獲賠125,127美元。約翰尼·卡什最後付出82,001美元了結此案。他經常說他是唯一一個因引起一場森林火災而被政府起訴的人。 儘管小心翼翼地製造浪漫的逍遙法外分子的形象,但是他從未被判處過在監獄服刑,只有幾次因為行為不檢被送進監獄,每次都只在裡頭在一個晚上。他最為人熟知的與法律的摩擦發生在1965年的巡迴演出中,當時他在德克薩斯州的艾爾帕索被一支緝毒小組逮捕。警官懷疑他正從墨西哥走私毒品,而他則將毒品和安非他明藏在了吉他箱子中。被發現後,他接受了一次延期審判。另外一次是1965年5月11日,約翰尼·卡什在密西西比州的斯塔克維爾因非法入侵私人領地(為了摘取鮮花)而被逮捕(這一事件給了他創作“Starkville City Jail”的靈感)。 在60年代中期,約翰尼·卡什發行了大量概念專輯,包括1965年的《Ballads of the True West》——一張包括了原生態的邊遠地區歌曲並附有卡什音軌的試驗性專輯;以及1964年的《Bitter Tears》,其中的一些歌曲關注到了美國土著居民的困苦境況。然而,此時期他的毒癮已經相當嚴重,他的破壞性行為導致了與他首任妻子的離異以及一系列演出的取消。 == 福爾森監獄藍調 == 當他還是一名空軍士兵在西德服役時,卡什看了一部名為“Inside the Walls of Folsom Prison”的B級片,這部電影給他帶來了“Folsom Prison Blues”的初稿靈感,這是他最有名的歌曲之一。 卡什對於囚犯報以極大的同情。從50年代末起,他開始在許多監獄舉辦演唱會。這些演出最終結集發行,於是就有了《Johnny Cash at Folsom Prison》和《Johnny Cash at San Quentin》兩張相當成功的現場專輯。 《Johnny Cash at Folsom Prison》以充滿力量的經典歌曲“Folsom Prison Blues”開始,而《Johnny Cash at San Quentin》則包括了單曲"A Boy Named Sue",這首歌曲由Shel Silverstein譜寫,風格新穎,很快就在鄉村音樂排行榜上位居第一,在美國流行樂排行榜上也高居第二。 在和等地的表演之後,1972年約翰尼·卡什在瑞典的進行了一場演出。在而後的1973年他發行了與這次演出相關的現場錄音《På Österåker》。在這些歌曲中卡什穿插著瑞典語的演唱大受獄囚的歡迎。 在參加了一次於舉行的主顯節後,卡什在70年代初期戒掉了毒癮,並重新激發起了對於天主教的信仰。 == “黑衣人” == 從1969年到1971年期間,約翰尼·卡什主持了ABC電視網的《約翰尼·卡什》(The Johnny Cash Show)。“The Statler Brothers”樂隊為他的每集節目都做了開場表演。在他的節目中,曾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搖滾大師——尼爾·楊(Neil Yong)、詹姆斯·泰勒(James Taylor)和鮑勃·迪倫(Bob Dylan)。 約翰尼·卡什和鮑勃·迪倫於1964年的紐波特民謠音樂節(Newport Folk Festival)上初次見面,而當他們在60年代晚期的伍德斯托克(紐約)成為鄰居時,兩個人便成為了密友。卡什十分熱中於像他的觀眾重新引介隱遁多時的迪倫。在迪倫的鄉村音樂專輯《納什維爾的地平線》(Nashiville Skyline)中,卡什和他合作完成了一曲二重唱“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ry”,併為他撰寫了獲得格萊美獎的唱片內頁。 另一個受到《約翰尼·卡什》節目影響甚大的藝術家是歌曲作者克里斯·克里斯托佛森(Kris Kristofferson)。在現場表演克里斯托佛森的歌曲“Sunday Mornin' Comin' Down”時,卡什拒絕了電視網管理人員修改其中一段關於大麻的有爭議歌詞的要求。那段歌詞如下:“On the Sunday morning sidewalks / Wishin', Lord, that I was stoned.” 到了70年代初,約翰尼·卡什將自己的公眾形象包裝成“黑衣人”。他表演時經常身著一身黑服,外裹一件及膝黑色長袍。 == 傳記電影 == 強尼·凱許的歌唱生涯被改編成傳記電影為你鍾情,由詹姆士·曼格執導,瓦昆·菲尼克斯飾演強尼·凱許,瑞絲·薇斯朋則飾演簡·卡特·凱許。 電影在2005年上映,並獲得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五項提名,最終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 約翰尼·卡什著名的歌曲 == * "Hurt" * "Hey Porter" * "Cry, Cry, Cry" * "Folsom Prison Blues" * "The Ballad of Ira Hayes" * "I Walk the Line" * "Don't Take Your Guns to Town" * "Ring of Fire" * "Orange Blossom Special" * "Daddy Sang Bass" * "A Boy Named Sue" * "Big River" * "Cocaine Blues" * "Ghost Riders in The Sky" * "Home of the Blues" * "Jackson" * "Man in Black" * "San Quentin" * "The Man Comes Around"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約翰尼·卡什的網站 * Johnny Cash Top 10 Category:美國男歌手 Category:美國鄉村音樂歌手 C Category:美國男配音員 Category:美國自傳作家
貴陽市
貴陽市,簡稱-{築}-,別稱世界林城,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貴州省省會,中國特大城市,中國南方重要的中心城市,中國國家綜合交通樞紐,中國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國際著名旅遊城市,市境西南接安順市,西北接畢節市,北臨遵義市,東毗黔南州。地處雲貴高原東部,黔中山原丘陵區,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嶺地帶。烏江流經市境北緣,主要河流還有南明河(清水河)、洋水河、潮底河、貓跳河等。全市總面積8,043平方公里,2022年貴陽市常住人口622.04萬,市人民政府駐觀山湖區。貴陽是全省政治、經濟、文教、交通和旅遊服務中心,西部地區溝通珠三角、長三角的交通通訊樞紐和物流集散地,生態旅遊休閒度假旅遊城市。 == 歷史 == === 春秋戰國 === 春秋以前,貴州為荊州西南裔。屬於“荊楚”或“南蠻”之一部。春秋時期屬於牂牁國之轄地,其政治中心叫夜郎邑(今長順縣廣順鎮金竹屯)。春秋末期,牂牁北部領土,仍以夜郎邑為中心,定國號為“夜郎”。戰國時期歸屬南夷夜郎國。 西漢以前,夜郎國名無文獻可考。夜郎之名第一次問世,大約是在戰國時期,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將軍莊躍溯沉水,出且蘭(今貴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蘭既克,夜郎又降”。(《華陽國志·南中志》) 這時,人們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國。夜郎國的歷史,大致起於戰國,至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前後約300年。之後古夜郎國神秘消失。 據《後漢書》記載“有竹王者興於遁水,有一女子浣於水溪,有三節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聞有兒聲,取持歸,破之,得一男兒。長養有才武,遂雄長夷狄,以竹為氏。”這是來自民間的傳說,生動地反映了夜郎的建國經過。夜郎在西漢後期逐漸建立政權。而“竹崇拜”則成為夜郎的一種標誌。“貴州長順縣廣順鎮” 為古夜郎文明中心的說法就是建立在這個基礎上的。廣順鎮,坐落在天馬山下,左有美女山,右有郎山、夜合山。當地人代代相傳說,夜郎國時的金竹夜郎王府就坐落在這裡。當地老百姓稱那裡的古城池為夜郎王府、竹王府等。“竹”字與“夜郎”的同時存在,也證明了夜郎國“竹崇拜”的猜測。在那裡仍可看到殘牆斷壁舊址。古城池面積為2平方公里,有4個出口,內有兩道城牆,用土石築成。近代,人們在郎山西側山下墾荒時,還曾挖出金劍、方印、青銅匙等多種文物,也挖出過多處古夜郎的墳墓。 === 漢朝 === 漢朝時期由牂牁郡所轄。公元前122年,漢武帝派王然於、呂越人等出使滇國和夜郎。滇王向使者詢問漢之疆域曰:“漢孰與我大?”漢使到了夜郎,夜郎王也問了同樣的話,這便是成語“夜郎自大”的緣由。 === 晉朝 === 東晉成帝咸和八年(公元333年),在牂牁郡西部上段置晉樂縣,即今貴陽市都拉營。 === 唐朝 === 矩州,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貴州貴陽市。轄境相當今貴州省貴陽市及清鎮、龍里、修文等市縣部分地區。南宋後廢。 === 宋朝 === 宋朝稱貴陽為“貴州”。“貴州”這個名稱始見於宋太祖《賜普貴敉》中“惟爾貴州,遠在要荒”一語。這個普貴其人,是北宋初年統治矩州(今貴陽及鄰近地區)的一個土著首領。五代十國戰亂,矩州被土著石人部落控制,到北宋開寶七年(974),普貴以他所領的矩州向宋王朝中央歸附。由於土語“矩”讀“貴”,宋太祖敕文:“惟爾貴州,遠在要荒”,於是貴州這一名稱,從此開始出現。但是這個時候的貴州,實際上指的僅僅是今貴陽地區。 === 元朝 === 至元十六年(1279年)設立八番羅甸宣慰司。至元十九年(1282年)設立順元等路軍民宣慰司。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順元、八番兩宣慰司合併,設立八番順元宣慰司都元帥府於貴陽,仍然稱作貴州,但元朝統治者稱順元城。 元世祖至元年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以金竹寨置金竹府。明初,改金竹府為金築長官司。 === 明朝 === 永樂十一年(1413年)設立貴州等處承宣布政使司於貴陽,貴州正式成為明朝的第13個行省。隆慶二年(1568年)移程番府(現今惠水縣)到貴州城(即今貴陽市區)。隆慶三年(1569年)3月,更改程番府為貴陽府,“貴陽”作為行政區域的名稱。萬曆十四年(1586年)設立新貴縣隸貴陽府。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升格貴陽府為貴陽軍民府。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劃新貴縣、定番州地之一部分置貴定縣,隸屬貴陽軍民府。 天啟二年(1622年),奢安之亂時,被圍城達一年,城中軍民男婦四十萬,餓死幾盡,僅餘二百人。 崇禎四年(1631年),以宋氏親領洪邊十二馬頭地置開州(今開陽縣)。明末,貴陽軍民府轄新貴縣、貴定縣、開州(今開陽縣)、廣順州(今屬長順縣)、定番州(今惠水縣),親領四個長官司。 === 清朝 === 順治十六年(1659年),設立了貴州巡撫,駐貴陽軍民府。康熙五年(1666年),移雲貴總督駐貴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以貴州衛、貴州前衛地置貴築縣,與新貴縣同城,改貴陽軍民府為貴陽府。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新貴縣併入貴築縣。乾隆十四年(1749年),貴陽府統轄貴築縣、貴定縣、龍里縣、修文縣、開州(今開陽縣)、定番州(今惠水縣)、廣順州(今屬長順縣)、長寨廳(今屬長順縣)。光緒七年(1881年),增轄羅斛廳(今羅甸縣)。清末,貴陽府轄四縣三州一廳,即貴築縣、貴定縣、龍里縣、修文縣、開州(今開陽縣)、廣順州(今長順縣)、定番州(今惠水縣)、羅斛廳(今羅甸縣)。 === 中華民國 === 民國3年(1914年),廢貴陽府並設立貴陽縣,此前的貴築縣移駐至扎佐,後移至息烽,改名為息烽縣。當時貴州為道治分三道,貴陽縣屬於黔中道。民國9年(1920年),廢黔中道,貴陽縣直屬貴州省長公署。民國25年(1936年),貴州省分設八個行政督察區,貴陽縣屬第一行政督察區。民國26年(1937年),貴陽縣直屬省政府管轄。民國30年(1941年)7月1日,貴陽市正式成立,撤銷貴陽縣,另設貴築縣駐花溪。民國33年(1944年),貴陽市設九個區,其中一至五區為城區,六至九區為郊區。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1949年11月15日,貴陽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11月23日,貴陽市人民政府成立。11月24日,貴陽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在修文成立,轄修文、龍里、貴定、息烽、開陽、貴築、清鎮、惠水、甕安、長順、羅甸十一個縣。1950年5月,貴陽市劃分為七個區。一至四區為城區,五至七區為郊區。1952年,貴陽行政專署撤銷,設貴定專區。1954年,貴築縣劃歸貴陽市管轄。1955年春,貴陽市人民政府改稱貴陽市人民委員會。1957年,撤銷貴築縣,將原貴築縣大部分地區劃入貴陽市,將原安順專區的清鎮、修文、開陽三個縣及原屬黔南州的惠水縣劃歸貴陽市管轄。1958年2月,接管貴築縣轄區。1963年10月,開陽縣劃歸遵義專署,修文縣、清鎮縣劃歸安順專署,惠水縣劃歸黔南自治州。1967年3月,成立毛澤東思想貴陽市革命委員會,同年8月,改稱貴陽市革命委員會。1973年6月,建立白雲區。1982年8月,將貴陽市革命委員會恢復為貴陽市人民政府。 1993年6月,撤銷花溪區小河鎮、南明區小河街道辦事處,成立市轄副縣級小河鎮。 1994年11月30日,貴陽發生空中怪車事件,附近山林被夷為平地,樹木攔腰折斷,被稱為中國三大UFO懸案之一。 1996年1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原由安順地區管轄的清鎮市(1992年撤縣設市)、修文縣、息烽縣、開陽縣劃歸貴陽市管轄。2000年4月,金陽新區宣佈開始建設。2001年1月,國務院批准設立貴陽市小河區。 2012年11月15日,國務院批准撤銷貴陽市小河區,併入花溪區;設立觀山湖區,管轄原屬烏當區的金陽街道、金華鎮、朱昌鎮和原屬清鎮市的百花湖鄉(即原金陽新區)。 == 地理 == 貴陽市地處雲貴高原東斜坡上,位於中國西南部雲貴高原東部,海拔較高,緯度低,位於東經103°36'~109°31',北緯24°37'~29°13'之間。貴陽市東、南與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甕安、龍里、惠水、長順4縣接壤,西靠安順市的平壩縣和畢節地區的織金縣,北鄰畢節地區的黔西、金沙兩縣和遵義市的遵義縣。面積為17.61萬平方公里。山高谷深,有千畝以上壩子(棗型盆地)300多個,年均氣溫14-16度。貴陽市雖地處亞熱帶地區,但由於地勢相當高,所以冬季也經常下雪,實屬難得一見之奇景。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貴陽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貴陽市委員會 貴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貴陽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貴陽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胡忠雄 聶雪松 馬寧宇 石邦林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湖南省澧縣 遼寧省義縣 陝西省西安市 貴州省普定縣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1年9月 2022年1月 2021年10月 2021年2月 === 行政區劃 === 貴陽市下轄6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 市轄區:南明區、雲巖區、花溪區、烏當區、白雲區、觀山湖區 * 縣級市:清鎮市 * 縣:開陽縣、息烽縣、修文縣 另外,貴陽市設立國家級貴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2014年1月設立國家級貴州貴安新區,並將花溪區湖潮苗族布依族鄉、黨武鎮及清鎮市紅楓湖鎮部分村居納入直管區範圍。 貴陽市行政區劃圖 貴陽市行政區劃圖 貴陽市行政區劃圖 貴陽市行政區劃圖 貴陽市行政區劃圖 貴陽市行政區劃圖 貴陽市行政區劃圖 貴陽市行政區劃圖 貴陽市行政區劃圖 貴陽市行政區劃圖 貴陽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鄉 其中:民族鄉 520100 貴陽市 8,043.37 5,987,018 觀山湖區 550000 72 46 27 18 520102 南明區 209.28 1,047,792 新華路街道 550000 18 4 1 520103 雲巖區 91.65 1,056,819 大營路街道 550000 17 1 520111 花溪區 964.15 966,276 陽光街道 550000 8 5 6 5 520112 烏當區 683.22 336,363 觀溪路街道 550000 5 6 2 2 520113 白雲區 269.52 456,250 泉湖街道 550000 5 3 2 2 520115 觀山湖區 307.64 642,634 世紀城街道 550000 7 3 520121 開陽縣 2,023.32 343,871 硒城街道 550300 3 7 8 3 520122 息烽縣 1,036.53 219,835 永陽街道 551100 1 9 1 1 520123 修文縣 1,071.47 288,090 龍場街道 550200 5 6 1 1 520181 清鎮市 1,386.58 629,088 濱湖街道 551400 3 6 3 3 == 人口 ==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5,987,018人。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4,322,611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664,407人,增長38.5%,年平均增長率為3.31%。其中,男性人口為3,061,169人,佔總人口的51.13%;女性人口為2,925,849人,佔總人口的48.87%。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4.62。0-14歲的人口為1,111,270人,佔總人口的18.56%;15-59歲的人口為4,079,523人,佔總人口的68.14%;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796,225人,佔總人口的13.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566,932人,佔總人口的9.47%。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794,071人,佔總人口的80.07%;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1,192,947人,佔總人口的19.93%。 === 民族 ===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4,703,678人,佔78.56%;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283,340人,佔21.44%。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1,093,445人,增長30.29%,佔總人口比例下降4.96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570,962人,增長80.1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4.96個百分點。其中,苗族人口增加152,048人,增長61.53%,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95個百分點;布依族人口增加82,105人,增長40.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07個百分點;土家族人口增加102,642人,增長170.8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1.33個百分點;侗族人口增加55,072人,增長168.7%,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71個百分點;彝族人口增加44,306人,增長102.29%,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46個百分點;未定族稱人口(未識別民族)增加44,615人,增長104.15%,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47個百分點;仡佬族人口增加32,832人,增長128.97%,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38個百分點。 貴陽市民族構成(2020年11月) 民族名稱 漢族 苗族 布依族 土家族 侗族 彝族 未定族稱人口 仡佬族 白族 回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4,703,678 399,148 284,856 162,718 87,717 87,620 87,454 58,289 30,157 16,942 68,439 佔總人口比例(%) 78.56 6.67 4.76 2.72 1.47 1.46 1.46 0.97 0.50 0.28 1.14 佔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 31.10 22.20 12.68 6.84 6.83 6.81 4.54 2.35 1.32 5.33 == 經濟 == 貴陽是國務院確定的“黔中產業帶”、“南貴昆經濟帶”和“泛珠三角經濟區”內的重要中心城市,是一座以資源開發見長的綜合型工業城市。已建成囊括34個工業部門,165個門類的綜合性工業體系。主要工業產品和工業行業在全國居於重要的地位。貴陽是全國最大的鋁工業生產基地之一,磷礦工、精密光學儀器是全國三大生產基地之一,電子儀器儀表是全國五大生產基地之一。航天、航空、電子是全國三大國際科學工業基地之一。捲菸、磨具磨料、輪胎、釺鋼、汽車配件、中成藥等是全國重點生產基地,冶金、機械、化工、食品、建築業已形成地方工業的五大支柱產業。2014年以後,貴陽的大資料產業開始蓬勃發展,中國第一個大資料產業發展集聚區、中國第一個大資料交易所、中國第一個大資料戰略重點實驗室乃至“中英大資料港”皆落戶貴陽。2015年5月1日,貴陽全域公共免費WiFi專案一期建成,市民用手機搜尋“D-GuiYang”,無需密碼即可免費使用WiFi,貴陽由此成為中國第一個全域公共免費WiFi城市。然而,由於缺乏盈利方式,運營公司“D-GuiYang”其WiFi專案在執行3年多後,至2018年底虧損近千萬人民幣。 == 交通 == === 公共交通 === * 貴陽市的交通工具分為公交車(在公交車車型更換後,主要依照新老車型劃分票價,新型空調車票價為2元,舊型車仍為1元)、計程車(起步價10元,一元的燃油附加費。) * 貴陽市民對公交的依賴度很高,公交車也很方便。車站間隔小,班次密。幾乎可以到達貴陽市區的任何地方。 * 貴陽市公交公司是全國城市公交系統中為數不多的盈利公司之一,是全國第一個發展無人售票的公交系統,至今仍是各城市公交系統的學習範例。 === 軌道交通 === 貴陽軌道交通是中國貴州省貴陽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由貴陽軌道交通有限公司承建,貴陽地鐵總計劃為四條線路,軌道交通線網總規模達到142公里。2009年9月28日一號線試驗段開始動工,貴陽地鐵1號線已於2017年12月28日通車。貴陽地鐵2號線已於2021年4月28日正式通車。貴陽地鐵3號線已於2023年12月16日正式通車。 === 公路 === * 貴陽為貴州省的高速公路樞紐中心,多條高速公路在貴陽彙集,高速公路網路發達,可通達貴州各縣市以及全國各地。、、過境。 === 鐵路 === 貴陽為西南地區鐵路樞紐,擁有黔桂鐵路(1959年建成,2009改造)、川黔鐵路(1965年建成)、滬昆鐵路(1970年建成)3條電氣化普速鐵路,電氣化密度居中國第一。 貴廣高鐵作為貴州的首條高速鐵路,於2014年12月26日建成通車,貴開鐵路已於2015年5月1日開通,滬昆高速鐵路已於2016年底全線通車,渝貴鐵路已於2018年1月25日正式通車;成貴高速鐵路已於2019年12月16日開通。這些鐵路建成,使得貴陽東西南北都有普速鐵路和高速鐵路組成的鐵路運輸網。貴陽已形成至市域半小時經濟圈,至省內主要城市1小時交通圈,至成都、重慶、昆明、長沙等地形成2小時交通圈,至武漢、廣州、西安等地將形成4小時交通圈,至上海6小時、至北京7小時快鐵交通圈。 貴陽市區擁有貴陽站(客運)、貴陽東站(客運)、貴陽南站(貨運)、貴陽北站(客運)、貴陽西站(客運)、黔靈山站(客運)、龍洞堡站(客運)、南嶽山站(貨運)8個火車站。貴陽站是鐵路一等客運站,日傳送旅客2萬餘人,有連線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國內重要城市和省內各主要城市的直達列車。 新貴陽站也稱貴陽北站,2009年12月動工建設。2014年12月26日正式投入使用。設計32股鐵道、15個站臺,是西南地區最大規模的綜合性鐵路交通樞紐工程。貴陽北站是上述各條高速鐵路或城際鐵路:貴廣高鐵(貴陽至廣州:4小時)、滬昆高鐵(上海至昆明)、成貴高鐵(貴陽至成都:2小時)、渝貴鐵路(貴陽至重慶:2小時)的樞紐始發車站。同時貴陽軌道交通1號線、貴陽市域快鐵也於此設站。 === 機場 === 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三字碼:KWE。四字碼:ZUGY。位於貴陽市東部,距離市中心11公里,車程約20分鐘。於1997年5月28日正式建成通航。屬於國內先進的4E級民用幹線機場,可以起降除世界上最大機型A380以外的所有飛機。機場東跑道長4000米,寬60米,西跑道長3500米,航站樓建築面積38.2萬平方米,能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25萬噸、飛機起降25萬架次的需要。機場於1997年5月28日正式投入空運,是西南地區一個重要的航空樞紐。2006年1月19日,貴陽龍洞堡機場更名為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成為中國西南地區第四家國際機場。 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二期主要建設規模為新建航站樓11萬平方米,並改造現有航站樓;新建停機坪26萬平方米,長度4000米的新跑道,貨運站2.1萬平方米,停車場(樓)10.5萬平方米,配套建設空管、供油、供電、給排水、供冷、供熱、燃氣、消防救援和輔助生產設施,用地規模約1086畝。 目前貴陽機場擁有2條近距離跑道(3500米,4000米),為超大型國家樞紐機場,地鐵2號線可直達市區。 == 文化 == ===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 息烽集中營舊址 * 馬頭寨古建築群 * 陽明洞和陽明祠 * 文昌閣和甲秀樓 * 達德學校舊址 ===主要景點=== * 天河潭風景區 * 貴州省博物館 * 貴州省民族博物館 *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 * 貴陽國際生態會議中心 * 花溪國家城市溼地公園 * 阿哈湖國家溼地公園 * 貴陽藥用植物園 * 貴陽花果園 * 黔靈山公園 * 觀山湖公園 * 築城公園 * 河濱公園 * 花溪公園 * 青巖古鎮 * 紅楓湖 * 香紙溝 ===文物古跡=== * 明代永樂古堡遺址 * 黔明寺 * 弘福寺 * 扶風寺 * 後所古林寺 * 東山巢鳳寺 * 貴陽白雲寺 * 西望山石刻 * 玄天洞石刻 * 王伯群故居 * 青定閣 * 翠微園 == 科教 == === 科技 === *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 ===教育=== ====高校==== ==== 中學 ==== {{columns-list|3| * 北京師範大學貴陽附屬中學 * 貴陽市第一中學 * 貴陽市第六中學 * 貴州師大附中 * 貴陽市第八中學 * 貴陽市第三中學 * 貴陽市第三實驗中學 * 貴陽市第九中學-田家炳中學 * 貴陽市第五中學 * 貴陽市第二中學 * 華師一貴陽學校 * 貴陽市第十八中學 * 貴陽市第七中學 * 貴陽市十三中學 * 貴陽市十六中學 * 貴陽市十七中學 * 貴陽市第二實驗中學 * 貴陽市十九中學 * 貴陽市二十五中學 * 貴陽市三十二中學 * 貴陽市三十三中學 * 貴陽市第三十八中學 * 貴陽市第三十九中學 * 貴陽清華中學 * 貴陽市白雲興農中學 * 貴陽民族中學 * 貴陽市貴陽金築中學 * 貴陽市白雲區第二中學 * 貴陽市育強中學 * 貴陽市小河區第一中學 * 貴陽市小河區金竹中學 * 貴陽航天中學 * 貴陽市烏當中學 * 貴陽市私立景陽中學 * 貴陽市白雲區第六中學 * 貴陽市白雲區第七中學 * 貴陽市第十四中學 * 貴陽市第二十一中學 * 貴州大學附屬中學 * 貴陽市烏當區為明中學 * 貴陽為明國際學校 * 貴陽市開陽縣第一中學 == 民俗 == === 特產 === * 老乾媽 * 辣子雞 * 靈芝 * 天麻 * 杜仲 * 貴州茅臺 === 小吃 === * 腸旺面 * 牛肉粉 * 絲娃娃 * 豆腐圓子 * 脆哨 * 黃粑 * 洋芋粑粑 * 香酥鴨 == 名人 == == 榮譽 == *2004年10月,國家林業局授予貴陽中國首個“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2005年起,貴陽連續5年獲得由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GN國際合作委員會、亞太環境保護協會等機構聯合評選的“中國十大避暑旅遊城市”第一名。 *2010年《2009-2010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將貴陽與北京、南京等城市一起列為中國未來最具發展潛力的10個城市。 == 國際關係 == === 友好城市或姐妹城市 === 貴陽同以下城市結交為友好城市: * 惠庭市(1986年) * 北帕默斯頓(1992年8月17日) * 沃思堡(2011年10月17日) * 米斯郡(2014年10月3日) * 里約熱內盧 (2020年5月22日)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貴陽市人民政府入口網站 Category:貴州地級市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省會城市 Category:國家園林城市 Category:國家森林城市 3 貴
抗體
抗體(Antibody,Ab)又稱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一種主要由漿細胞分泌,被免疫系統用來鑑別與中和外來物質如細菌、病毒等病原體的大型Y形蛋白質,僅被發現存在於脊椎動物的血漿等細胞外液中,及其B細胞的細胞膜表面。抗體能透過其可變區唯一識別特定外來物的一個獨特特徵,該外來目標被稱為抗原。蛋白上Y形的其中兩個分叉頂端都有一被稱為互補位(抗原結合位)的鎖狀結構,該結構僅針對一種特定的抗原表位。這就像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一般,使得一種抗體僅能和其中一種抗原相結合。體液免疫系統的主要功能便是製造抗體。抗體也可以與血清中的補體一起直接破壞外來目標。 抗體和抗原的結合完全依靠“非”共價鍵的互動作用,這些非共價鍵的互動作用包括:靜電力、氫鍵、疏水效應、範德華力。這些互動作用可以發生在側鏈或者多肽主幹之間;這些力量雖然不比共價鍵強,但此多個非共價鍵加成的結果,能讓抗原與抗體緊密結合,卻又具可逆性。正因這種特異性的結合機制,抗體可以“標記”外來微生物以及受感染的細胞,以誘導其他免疫機制對其進行攻擊,又或直接中和其目標,例如透過與入侵和生存至關重要的部分相結合而阻斷微生物的感染能力等,就像通緝犯上了手銬和腳鐐一樣。針對不同的抗原,抗體的結合可能阻斷致病的生化過程,或者召喚巨噬細胞消滅外來物質。而抗體能夠與免疫系統的其它部分互動的能力,是透過其Fc區底部所保留的一個糖基化座實現的。 抗體主要由一種B細胞所分化出來的叫做漿細胞的淋巴細胞所製造。抗體有兩種物理形態,一種是從細胞分泌到血漿中的可溶解物形態,另一種是依附於B細胞表面的膜結合形態。抗體與細胞膜結合後所形成的複合體又被稱為B細胞受體,這種複合體只存在於B細胞的細胞膜表面,是啟用B細胞以及後續分化的重要結構。B細胞分化後成為生產抗體的工廠的漿細胞,或者長期存活於體內以便未來能迅速抵抗相同入侵物的記憶B細胞。在大多數情況下,與B細胞進行互動的輔助型T細胞對於B細胞的完全活化是至關重要的,因為輔助型T細胞負責識別抗原,並促使B細胞能分化出能與該抗原相結合的抗體的漿細胞和記憶型B細胞。而可溶性抗體則被釋放到血液等體液當中(包括各種分泌物),持續抵抗正在入侵的外來微生物。 抗體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種醣蛋白。它們是血漿中丙種球蛋白的主要構成成分。抗體通常由一些基礎單元組成,每一個抗體包括:兩個長(大)的重鏈,以及兩個短(小)的輕鏈。而輕鏈和重鏈之間以雙硫鍵連線。輕鏈和重鏈又分為可變區和恆定區,而不同型別的重鏈恆定區,將會導致抗體種型的不同。在哺乳類動物身上已知的不同種型的抗體有五種,它們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並引導免疫系統對所遇到的不同型別外來入侵物產生正確的免疫反應。 儘管所有的抗體大體上都很相似,然而在蛋白質Y形分叉的兩個頂端有一小部分可以發生非常豐富的變化。這一高變區上的細微變化可達百萬種以上,該位置就是抗原結合位。每一種特定的變化,可以使該抗體和某一個特定的抗原結合。這種極豐富的變化能力,使得免疫系統可以應對同樣非常多變的各種抗原。之所以能產生如此豐富多樣的抗體,是因為編碼抗體基因中,編碼抗原結合位(即互補位)的部分可以隨機組合及突變。此外,在免疫種型轉換的過程中,可以修改重鏈的型別,從而製造出對相同抗原專一性的不同種型的抗體,使得同種抗體可以用於不同的免疫系統過程中。 ==形態== 表面免疫球蛋白透過跨膜部分附著在B細胞的細胞膜上,而分泌到血液等體液中的抗體則沒有該跨膜部分。這兩種抗體除了是否存在跨膜部分之外,結構是完全相同的。根據這一區別,抗體被分為兩種形態:可溶形態(分泌形態)及膜結合形態。 膜結合形態抗體可稱為“表面免疫球蛋白”(sIg)或者“膜免疫球蛋白”(mIg),是的其中一部分。當體記憶體在某種抗原的時候,會與該蛋白結合,並啟用B細胞 。B細胞感受器由表面免疫球蛋白(IgD或IgM),以及與之相連線的由Ig-α和Ig-β構成的異源二聚體所組成,其中後者負責傳遞抗原刺激訊號。人類B細胞表面所擁有抗體的典型數量為5萬至10萬左右。這些抗體通常會聚集在每個直徑大約1微米的脂筏上,這些脂筏用於隔離細胞上的其它訊號感受器,這種聚集方式可能可以提升細胞媒介性免疫的效率。在人類B細胞的表面,這些B細胞感受器聚集的脂筏周圍幾百奈米的範圍內沒有其它感受器,以避免互相競爭的影響。 == 分類表格 == 哺乳類動物抗體的種型 名稱 型別數 形狀 描述 抗體複合物 IgA 2 Y型、雙Y型 存在於粘膜組織,例如消化道、呼吸道以及泌尿生殖系統,以避免遭到病原的入侵,也存在於唾液、淚液以及乳汁當中,尤其是初乳,其IgA的含量相當高。 其中一些抗體複合體可以與多個抗原分子結合。 IgD 1 Y型 主要出現在尚未遇到過抗原的B細胞上的抗原感受器,用於刺激嗜鹼性粒細胞及肥大細胞生產抗菌因子。 其中一些抗體複合體可以與多個抗原分子結合。 IgE 1 Y型 與致敏原相結合,刺激肥大細胞和嗜鹼性粒細胞釋放組織胺。該種型與過敏反應有關,同時也保護機體免受寄生蟲的威脅。 其中一些抗體複合體可以與多個抗原分子結合。 IgG 4 Y型 抵抗病原入侵的抗體相關免疫力,主要由該種型下的四種型別所提供,也是唯一一種可以穿過胎盤為胎兒提供被動免疫力的種型。 其中一些抗體複合體可以與多個抗原分子結合。 IgM 1 五邊型 與B細胞表面結合的是單體形式,在分泌形態中則是由五個Y型單體排列而成的五聚體形式,具有極高的親和力。又因其分子量極大,因此在抗原凝集反應中非常有效。在B細胞介導(體液)免疫的早期階段IgG尚不充足,此時則主要由IgM來發揮清除病原的作用。同時為初次遭遇外來抗原後,最早回應出現的迴圈性抗體,但IgM在血液中的濃度會因清除作用迅速下降。因此,IgM通常可當做感染的指標。。 其中一些抗體複合體可以與多個抗原分子結合。 == 種型 == 抗體可以根據其重鏈恆定區的不同而分為不同的種型,不同的種型在免疫系統中有不同的作用。對於胎生哺乳類動物,存在5種種型,分別是IgA、IgD、IgE、IgG以及IgM,其中前面的"Ig"代表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對抗體的另一種稱法)。這幾種種型在生物中的屬性、發揮功能的位置以及所能處理的抗原型別均有所不同,具體請參見上方的表格。 B細胞的抗體種型會隨著B細胞的發育和活化而有所變化。從未接觸過任何抗原的未成熟B細胞(也稱為初始B細胞或處女B細胞)僅在細胞表面表達IgM種型的膜結合形態。當其成熟後,將會同時表達IgM和IgD兩種形式,這表明該B細胞已能夠對抗原產生響應,亦即“成熟”了。 透過株係選擇抗原與某一株B細胞上抗體的結合,將會導致該株係的B細胞活化,並隨之分裂並分化成生產抗體的漿細胞(又稱效應B細胞、P細胞)及少量的記憶B細胞(Bm)。漿細胞這種活化形態的B細胞將會產生大量分泌形態的抗體,而不是膜結合形態的抗體。其中部分子代會發生免疫種型轉換,該機制將會導致生產的抗體從IgM或IgD種型,變成IgE、IgA或者IgG種型。 == 結構 == 抗體是一種高分子球狀血液蛋白質,重量約為150kDa。由於在部分氨基酸殘基中含有糖鏈,抗體也是一種糖蛋白。能發揮功能的基本單位是一個免疫球蛋白單體。在分泌形態的抗體中包括:二聚體IgA、真骨附類魚的四聚體IgM以及哺乳動物的五聚體IgM。 可發生變化的部分稱為V區(或變化區、可變區),而不變的部分稱為C區(或恆定區)。 ===免疫球蛋白結構域=== 抗體的單體是一個Y形的分子,有4條多肽鏈組成。其中包括兩條相同的重鏈,以及兩條相同的輕鏈,之間由雙硫鍵連線在一起。每一條鏈均由稱為免疫球蛋白結構域的多個結構域所組成。每一個結構域大約包含70至110個氨基酸,並根據大小和功能分門別類。例如可變域IgV以及恆定域IgC)。它們的摺疊方式很特別:透過兩次β摺疊將另一條鏈捲入其中形成三明治狀,互相之間透過半胱氨酸和其它帶電荷氨基酸緊密結合。 ===重鏈=== 哺乳動物的免疫球蛋白重鏈有5種,分別用希臘字母記為:α、δ、ε、γ以及μ。根據重鏈型別的不同,抗體被分為不同的種型,它們被發現依序分別存在於抗體IgA、IgD、IgE、IgG以及IgM中。不同的重鏈其大小和組成各不相同:α和γ大約有450個氨基酸組成,而μ和ε大約有550個氨基酸組成。 在鳥類的血液和蛋清中,還發現了被稱為IgY的血清抗體種型。這種抗體種型和哺乳動物的IgG有很大的區別。然而在一些舊資料,甚至是生命科學商業產品的網站上,仍然稱之為IgG。這是錯誤的,並且容易引起混淆。 每一條重鏈有兩個區域:恆定區與可變區。同種型的抗體,其恆定區都是一樣的,但不同種型之間該區域是不相同的。例如:γ、α以及δ型重鏈由三個免疫球蛋白結構域串聯而成,並且還有一個用於增加彈性的鉸鏈區;而μ及ε型重鏈則包括四個免疫球蛋白結構域。不同B細胞所生產抗體的重鏈可變區是不同的,但是同一個B細胞及其克隆體所生產的不同種型抗體的可變區則是完全相同的。重鏈的可變區由一個結構域組成,包含大110個氨基酸。 ===輕鏈=== 免疫球蛋白輕鏈由大約211至217個氨基酸組成,分為兩個結構域,分別是恆定區和可變區。哺乳動物的輕鏈有兩種,分別命名為λ(lambda)和κ(kappa)。每一個抗體的兩個輕鏈的恆定區永遠是完全相同的,例如對於哺乳動物而言,同一個抗體要麼是λ型,要麼是κ,不會同時存在。在如軟骨魚綱(鯊魚)及真骨下綱的低階脊椎動物中,還可發現其它型別的輕鏈,如ι(iota)型。 ===CDRs、Fv、Fab以及Fc結構域=== 抗體的某些部分具有獨特的功能。比如說Y形的臂區,包含了兩個可以結合抗原的位點,是識別外來物的關鍵所在。該區域被稱為Fab區,即抗原結合區段(fragment, antigen binding)。無論是重鏈還是輕鏈,抗原結合區段均包括一個可變區與一個恆定區,其中可變區的互補位成型於抗體單體氨基酸鏈的末端。可變區又被稱為FV區,是與抗原結合的最關鍵區域,無論是輕鏈還是重鏈都包含該區域。實際上可變區的變化並非隨機或者均勻散佈的。更具體的說,這些變化分佈在三個可變的β摺疊-轉角上,該區域被稱為互補決定區(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也叫做高變區。喬西亞(Chothia)等人 ,以及後來的諾斯等人對互補決定區的結構進行了歸類。在免疫網路理論中,每個抗體的互補決定區又被稱為獨特型或者基因型。適應性免疫系統的適應過程,就是依靠有各個獨特型之間的互動來進行調整的。 Y形結構的基座的作用是調節免疫細胞的活動,該區域被稱為Fc區(Fragment crystallizable region,可結晶區域片段),由兩條重鏈組成。根據抗體型別不同,該區域的每一條重鏈由2個或者3個恆定結構域組成。因此,Fc區可透過與特定型別的Fc感受器,或者其它免疫分子如補體蛋白質相結合,來確保每個抗體可對一特定抗原產生一個正確的免疫應答。透過這一過程,可引發不同的生理學效果,包括識別調理顆粒、細胞溶解,以及肥大細胞、嗜鹼性粒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的脫顆粒過程。 ==功能== 活化的B細胞可分化成兩種不同用途的細胞:生產可溶性抗體的漿細胞,以及用於記憶已接觸過的抗原的記憶B細胞。後者可在體記憶體活多年,並使得下次再接觸到同樣抗原時,能夠更迅速的做出響應 。 胎兒和新生兒體內的抗體是由母親所提供的,是一種被動免疫。在出生後一年內,新生兒就可自行產生許多不同的抗體。由於抗體可以溶解在血液當中,因此它們是體液免疫系統的一部分。體液迴圈中的抗體,是由應答某一特定抗原如病毒衣殼片段的B細胞克隆子代所產生的。抗體從下列三個方面為免疫力做出貢獻:透過與病原體結合來避免入侵和破壞自身的細胞;透過刺激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來包裹並清除病原體;以及透過刺激其它免疫應答過程如補體路徑,來消滅病原體。 ===補體的活化=== 當補體與細菌結合形成補體級聯時,也是一種能和抗體結合的抗原。當抗體的Fv區與之結合時,會啟用典型的補體系統。這將會透過兩種途徑消滅該細菌:第一種途徑是透過抗體與補體的結合在微生物上作標記,使得噬菌細胞受到補體級聯所產生的特定的補體的吸引,並透過一個叫做噬菌作用的過程吞噬細菌;第二種途徑是透過形成一種叫做補體膜攻擊複合物的補體抗體複合物來直接殺死細菌。 ===效應細胞的活化(調理作用)=== 為了阻止病原體在細胞外進行復制,抗體透過與之結合而將其聚集在一起,即凝集。由於抗體至少擁有兩個互不結合位,因此理論上它可以與不只一個相同型別的抗原相結合。透過對病原體的覆蓋,抗體可以啟用能識別該抗體Fc區的細胞的效應作用。擁有可以識別覆蓋病原體的抗體Fc區的細胞,可以和IgA、IgG以及IgE型抗體的Fc區發生互動。某一特定細胞上的Fc區感受器遇到特定的抗體後,會引發該細胞的效應作用,例如:吞噬細胞會進行吞噬,肥大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會脫顆粒,而自然殺傷細胞會釋放細胞因子和細胞毒素等化學物質。這些作用最終會導致入侵微生物的解體。Fc區感受器是種型敏感的,因此可使得免疫系統具備更高的靈活性,當不同的病原體入侵時可以僅僅觸發正確的免疫機制。 ===凝集與沉澱反應=== 抗體上的抗原結合位可與抗原結合而將其聚集在一起,即凝集反應。由於抗體至少擁有兩個抗原結合位,因此理論上它可以與不只一個相同型別的抗原相結合,使其抗原-抗體複合體更容易被吞噬細胞吞噬。若為可溶性抗原,則抗體能以形成抗原-抗體複合體的方式大大增加其分子量,使其溶解度降低而沉降於血管壁上,最後被吞噬細胞清除。 ===中和抗體=== 人類及高階靈長類動物還可以在病毒入侵之前,在血液中釋放中和抗體。中和抗體是指那些在任何感染、接種疫苗、接觸任何外來抗原或者接受被動免疫之前,即已被製造和釋放出來的抗體。這類抗體可以在適應性免疫響應被啟動之前,啟用經典的補體路徑,來消解有包膜的病毒顆粒。許多中和抗體的目標抗原是雙半乳糖α(1,3)-半乳糖(α-Gal),後者通常出現在糖基化的細胞膜蛋白的糖基終端上,也是人類消化道中細菌的代謝產物。通常認為異種器官移植所引起的排斥,部分是由接受移植者血清中流動的中和抗體和移植器官上的α-Gal抗原結合造成的。 == 多樣性 == 幾乎所有的微生物都可以觸發抗體的免疫應答。若想要成功識別並清除各種微生物,需要豐富多樣的抗體,而這種多樣性來自於抗體氨基酸的重組變化。據估算,人類可以產生大約100億種不同的抗體,每一種都可以與特定抗原的表位相結合。儘管每個人可以產生的抗體是如此之多,但是產生這些蛋白質的相關基因卻十分有限。脊椎動物發展出了一些複雜的基因機制,使得其B細胞可以利用有限的基因產生非常多樣的抗體。 ===結構域的可變性=== thumb|250px|right|圖中紅色部分是重鏈中的互補決定區() 染色體當中用於編碼抗體的基因座範圍很廣,其中包含了編碼各個結構域的基因。其中編碼人類重鏈的基因座(IGH@)位於第14號染色體,而編碼λ和κ型輕鏈的基因座(IGL@和IGK@)則位於第22號染色體和第2號染色體。重鏈和輕鏈中均存在的可變區,在不同的B細胞所產生的抗體中是不一樣的。控制這些差異的三個轉角被稱為超變區(HV-1、HV-2及HV-3),又稱為互補決定區(CDR1、CDR2及CDR3)。編碼重鏈部分的基因座包含了65種不同的可變區基因,透過將這些基因與其它結構域的基因相組合,就可以產生高度差異的大量不同抗體,這一組合過程被稱為V(D)J重組過程Peter Parham. "The Immune System. 2nd ed. Garland Science: New York, 2005. pg.47-62。 ===V(D)J重組=== 體細胞的免疫球蛋白重組又被稱為V(D)J重組,該過程可導致可變區發生獨特的變化。免疫球蛋白中每一條重鏈和輕鏈的可變區是由若干個基因片段(亞基因)所編碼的,這些片斷分別被稱為可變段(V)、多樣段(D)以及連線段(J)。這三種片段均存在於編碼重鏈的基因片段中,而編碼輕鏈的基因片段中只存在V和J段。在哺乳類動物的基因中,V、D和J段的重複基因序列串聯在一起。骨髓中正在發育的B細胞,透過隨機選擇和組合V、D及J段各一段(輕鏈沒有D段),來產生免疫蛋白的可變區。由於每段都有多個不同的複製,各段之間還存在不同的組合方式,因此抗體的可變區可以產生數量巨大的變化。正因有如此數量巨大的不同抗原結合位,所以可以產生對大量不同抗原具有特異性的抗體。有趣的是,λ型輕鏈免疫球蛋白的某些亞基因(例如V2家族)的重排,和miR-650微RNA的活耦聯,而後者則對B細胞的生化特性進一步發揮影響。 在B細胞透過V(D)J重組過程產生了一個具備功能的免疫球蛋白之後,它就不可以再產生任何其它形狀的可變區了,這一過程稱為等位基因排斥。因此,每一個B細胞僅能產生某一種相同可變區的抗體。 ===體細胞超突變與親和力成熟過程=== :詳細請參見:體細胞超突變與親和力成熟過程 B細胞被抗原啟用之後,將會迅速的增殖。在快速增殖的過程中,編碼重鏈及輕鏈可變區的基因,會透過一種稱為體細胞超突變過程,發生非常高機率的點突變。體細胞超突變會使得每一次細胞分裂,在基因的可變區中會產生大約一個核苷酸的變化。這一過程將導致每一個子代B細胞會與親代的DNA,在抗體氨基酸鏈的可變區部分產生細微的差異。 這種突變方式可以增加抗體池的多樣性,並且對抗體與抗原的親和力產生影響。例如,突變的子代中,某些所產生的抗體與抗原結合的能力,比親代所產生的抗體相比反而變弱了(親和力下降),但另一些則可能變強了(親和力增強)。那些表達親和力更強的抗體的B細胞,會在與免疫系統其它部分的互動過程中,獲得比較弱者更強的生存訊號,後者會逐漸因為凋亡作用而消失。這種使得生產的抗體逐漸增加結合親和力的過程,就是親和力成熟過程。親和力成熟過程發生在已發生過V(D)J重組後的成熟B細胞上,並需要輔助T細胞的幫助。 ===種型轉換=== 免疫種型轉換是在活化後的B細胞中發生的一個生物學過程,該過程使得細胞可以產生不同種型的抗體,如IgA、IgE及IgG等。不同種型的抗體及其效應作用,是由免疫球蛋白重鏈中的恆定區決定的。最開始的時候,初始B細胞僅表達抗原結合區域相同的膜結合形態IgM和IgD抗體。而在活化之後,由於不同種型的抗體僅應對特定的功能,B細胞會根據清除抗原所需要的功能,選擇生產具備IgG、IgA或者IgE效應作用的抗體。透過種型轉換,從同一個活化B細胞分裂出來的子代細胞就可以生產不同種型的抗體。在種型轉換的過程中,只有重鏈的恆定區發生了改變,而可變區則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因此所針對抗原的特異性也不會發生改變。因此,同一個B細胞的子代都能生產針對同一抗原的抗體,但卻可以對各種抗原狀況提供恰當的效應作用。生產哪一種型的抗體,是由B細胞所處環境中存在的細胞因子型別所決定的。 生產抗體種型的轉換,是透過一種稱為種型轉換重組(CSR)的機制對編碼重鏈的基因座進行重組來完成的。該機制依賴被稱為“交換區”的保守核苷酸模體,該模體存在於除δ鏈以外其它重鏈恆定區基因的上游DNA序列中。透過一系列酶的作用後DNA鏈的兩個特定交換區被剪斷,然後透過非同源性末端接合的過程,將可變區外顯子與需要的恆定區如γ、α、ε鏈重新接合在一起。透過該過程,一段編碼抗體的基因即可產生不同種型的抗體。 ===特異性稱呼=== 若抗體對相同的抗原或抗原表位具特異性,則稱為單特異性抗體(monospecific Ab)p. 22 in: 、特效抗體、單效抗體;若抗體對兩不同抗原或在相同抗原上的兩不同表位具親和力,則稱為雙特異性抗體。若一群抗體對不同抗原或微生物具親和力,則稱為多價抗體(polyvalent Ab)Farlex dictionary > polyvalent Citing: The American Heritage Medical Dictionary. 2004或非特異性抗體(unspecific Ab)、非特效抗體、多效抗體。如無特殊標示,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的有效成分即含各種不同的非特異性(非特效)多克隆丙種免疫球蛋白(polyclonal IgG)。而單克隆抗體則是單個B細胞產生的相同抗體,也是對單個抗原表位特異親和的單特異性抗體(單效抗體)。 ==相關疾病== 儘管抗體是用於對抗外來異物的免疫手段,但在部分人群中卻存在著因為抗體異常導致的自體免疫性疾病。這種問題主要是人體針對自身正常細胞或者化學產物的抗原,產生了對應的抗體而造成的。這些疾病當中相當大的一部分是由於自身免疫系統對這種自身抗體結合後的正常細胞產生免疫反應,進而導致殺傷自身細胞而造成的,例如,全身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強直性脊柱炎以及類風溼性關節炎等。這一類的疾病性質根據不同的疾病,嚴重程度並不一樣。如全身性紅斑狼瘡嚴重時可能會危及性命,而乾燥綜合徵如果稍加控制,通常只會造成口乾舌燥之類的不適。 除了主要因殺傷自身細胞導致的疾病外,還存在另一種致病的原因。例如,患者自身產生了針對促甲狀腺激素受體的抗體,則可能發生如下兩種情況:如果該抗體能夠啟用促甲狀腺激素受體,則抗體和受體的結合也會產生類似促甲狀腺激素的作用,並導致甲狀腺當中的濾泡細胞分泌遠超所需的甲狀腺激素,於是導致瀰漫性毒性甲狀腺腫;而如果該抗體可以和受體結合,但不能啟用該受體,即該抗體與受體的結合並不會刺激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但由於促甲狀腺激素因此被阻礙而無法與受體結合,於是導致甲狀腺激素分泌量遠少於自身所需,因此患者呈現甲狀腺功能低下。 上面這類因自身基因異常所導致的免疫系統異常,儘管通常可以透過藥物進行較為良好的控制,但一般不可能透過藥物治療根治。而對於某些非關鍵器官,例如甲狀腺,可以透過手術摘除的方式根除疾病的病態反應。但術後需要長期服用相關藥物以補充體內無法制造的物質,例如甲狀腺激素等。 而另一種抗體相關的疾病則與“正常的”外來物有關。例如對於懷孕的婦女而言,其腹中胎兒,又或者進入婦女體內的男性精子等。這些外來物的抗原表位與患者自身的抗原表位並不相同,因此功能正常的免疫系統應當識別為外來物,併產生相應的抗體,最終透過免疫反應清除。然而這些外來物本來應該是正常生物活動中的一部分,如果被清除反而會導致不正常的後果。實際上正常的情況下,生物體內會有相應的機制抑制此類情況的發生。例如對於胎兒來說,胎盤除了會隔絕絕大部分的母體免疫細胞進入胎兒體內之外,還會產生相關的化學物質例如孕酮等,抑制免疫系統在胎盤附近的活性,從而避免對胎盤和胎兒造成傷害。但是在某些情況下,這種機制可能會遭到破壞,或者被繞過。例如在懷孕時,孕酮產量不足,導致胎盤被識別為外來物遭到破壞,導致早期胎停及流產。又或者在分娩甚至懷孕過程中,胎兒血液進入母體,或者母體免疫細胞進入胎兒導致母體產生對某種血型的抗體,進而導致下一次乃至本次懷孕因為胎兒血液中的紅細胞被攻擊溶解而流產。又或者因為生殖系統發炎,導致這些器官聚集了大量免疫細胞,於是進入體內的精子被識別成外來物的機率大幅提升,進而導致不孕。 和前一類疾病相比,這種疾病並不會因為抗體將自身正常細胞識別成外來物,而導致自身機能的失調,因此通常並不會直接導致危及性命。但由於正常的生理活動無法順利進行,對於諸如生命延續這種重要的功能會遭受打擊。同時可能因為早產等問題,嚴重威脅後代的性命。嚴重時甚至會因為流產等併發症,間接危及自身的性命。由於該問題通常並非自身基因導致的免疫系統故障所造成的,經由適當的治療,甚至只需要一段時間不接觸導致問題的抗原(例如精子),症狀就會自行消失。同時,可以透過相關的篩查(例如夫妻血型對比),可以提前避免這類問題的出現。由於人體記憶B細胞的存在,一旦出現過這類症狀,復發的可能性仍然是存在的。並且一旦復發,其反應時間會較初次更短,免疫反應也會更激烈。因此對於曾經出現該問題的患者,未來的相關活動都需要相對小心,尤其應當遵醫囑咐,使用適當藥物來預防。 ==醫學應用== ===疾病診斷及治療=== 檢測特定的抗體是一種常見的醫學診斷方式,而血清學方面的應用便依賴於此。以某種疾病的生化檢查方法為例,可透過對血液中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或者萊姆病抗體的滴定量來判斷是否患病。如果被檢測者的血液中沒有發現這種抗體,則此人要麼沒有被感染,要麼即使被感染也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那些記憶B細胞都已消解殆盡了。在臨床免疫學中,透過濁度測定法(或者比濁法)對各種免疫球蛋白的水平進行測定,以瞭解患者的抗體情況。對於肝臟發生損傷但尚未確診的患者檢查何種免疫球蛋白升高情況,有的時候有助於找出問題的原因。例如,IgA升高可能意味著酒精性肝硬化,IgM升高可能意味著病毒性肝炎或者原發性膽汁性肝硬化,IgG升高則可能是由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或者自體免疫性肝炎的徵兆。患有自體免疫性疾病的患者,通常會存在自身細胞抗原表位相結合的抗體,大部分患者可透過血液檢查檢測到。而透過抗體直接對紅細胞的表面抗原進行,則可以確診免疫所致的溶血性貧血。抗人球蛋白測試也用於輸血之前的抗體篩查準備工作,以及產前孕婦的抗體篩查。在實踐中,基於對抗原抗體複合物的免疫檢測手段被用來診斷所感染的疾病,這些手段包括: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免疫熒光染色法、西方墨點法、免疫擴散法、免疫電泳法以及磁性分離酶聯免疫分析等。抗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抗體被用於非處方妊娠檢測,如早孕試紙等。特定的單克隆抗體療法被用於治療諸如類風溼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銀屑病等疾病。此外,單克隆抗體還被用於治療諸如非霍奇金氏淋巴瘤、大腸癌、頭頸部癌以及乳腺癌等多種癌症。某些如以及的免疫缺陷會導致部分甚至全部抗體的缺失。這種型別的疾病,通常是透過向病患注射包含抗體的人或動物血清、混合免疫球蛋白或者單克隆抗體等方式,建立短期的被動免疫力的手段進行治療的。 ===產前治療=== Rh因子,又稱為RhD抗原,是一種可存在於紅細胞表面的抗原。Rh陽性(Rh+)的個體,其紅細胞表面存在Rh抗原,而Rh陰性(Rh-)個體的紅細胞表面則不存在這種抗原。正常的分娩過程,或者分娩創傷,或者懷孕過程中的併發症,都可能導致胎兒的血液進入母親的免疫系統中。這種血液混合的情況,可能會導致Rh陰性的母親,產生針對Rh陽性嬰兒的血細胞抗原的抗體。這將導致剩下的孕期,以及未來的懷孕過程產生新生兒溶血癥的風險。 Rho(D)是對人類RhD抗原特異的抗體,是避免上述情形發生的產前治療方案之一。對懷有RhD陽性胎兒的RhD陰性母親來說,在接觸到RhD抗原之前,或者至少在剛接觸之時,透過給予RhD抗體的治療方案是非常必要的。透過注射這種抗體,可以迅速有效地清除從胎兒血液中帶來的包含RhD抗原表位的血細胞。這樣可以避免刺激母親的免疫系統產生能夠生產RhD抗體的B細胞,尤其是記憶B細胞。因此,母親的免疫系統就不會生產RhD抗體,也就不會攻擊有RhD抗原的胎兒。儘管該治療方案可以避免Rh血型新生兒溶血癥的發生,但卻不能治療已經產生抗體所導致的情況。 ==科研應用== 透過向小鼠、大鼠或者兔身上注射特定的抗原,可以得到少量相應特異性的抗體。而如果需要得到大量的抗體,則需要向山羊、綿羊或者馬身上注射相應的抗原。對這些實驗動物的血液進行分離後,可以在血清中得到“多克隆抗體”。即,針對相同抗原的多種不同的抗體。這種方法制備的抗體又叫做抗血清。另一種製備抗體的方式是透過向受精蛋中注射抗原,然後從蛋清中獲得抗體。為了獲得針對某一抗原單一抗原表位的特異性抗體,需要從動物身上分離出相應的抗體分泌淋巴細胞,然後透過與癌細胞株相融合使之可無限增值。這種融合細胞叫做雜交瘤,可以在培養環境中不停分泌抗體。透過稀釋克隆法將單個雜交瘤細胞隔離出來,這種細胞克隆方法所製備出來的抗體是完全一樣的,被稱為單克隆抗體。多克隆抗體和單克隆抗體的製備,通常還需要使用或者抗體親和色譜法來進行提純。 在實驗室中,純化的單克隆抗體有許多應用場景。最常見的應用場景,是用來鑑定細胞內及細胞外的蛋白質型別。此外,不同型別的細胞會在細胞表面表達不同組合的分化簇分子,並生產出不同的胞內蛋白質,也會分泌出不同的蛋白質。因此單克隆抗體也被應用於流式細胞術中,透過識別不同細胞所表達的不同蛋白質來區分它們。在免疫沉澱法中,也透過單克隆抗體來分離細胞溶解物中的特定蛋白及其結合物。此外在西方墨點法中用來分析透過電泳法所分離出來的蛋白質,以及在免疫組織化學染色法或免疫熒光染色法中檢驗分析待檢驗組織中所表達的蛋白質,甚至透過顯微鏡直接觀察蛋白質在細胞中的分佈情況。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及酶聯免疫斑點(ELISPOT)等檢測技術甚至可以透過單克隆抗體來對特定蛋白進行定量分析。 ==結構預測== 抗體對健康及生物技術工業的重要性導致了對其高解析度結構的知識的需求。這些資訊對蛋白質工程,修改抗體結合親和性,以及識別特定抗體的抗原表位來說非常有用。X射線晶體學是其中一種研究抗體結構的常用手段,然而抗體的結晶過程非常耗時耗力。而透過計算機來研究晶體學問題,相對更快更便宜。但是計算機方法不能得出很確定的結論,因其不能產生經驗所知的結構。諸如“網路抗體建模”(WAM) WAM ,以及“免疫球蛋白結構預測”(PIGS) Prediction of Immunoglobulin Structure (PIGS) 等線上伺服器,使得人們能透過計算機對抗體可變區進行建模。“羅塞塔抗體”(Rosetta Antibody)是一個新型的FV區結構預測伺服器,透過使用非常複雜的技術,它可以最大程度簡化CDR轉角過程,並最佳化輕重鏈相對位置的定位過程,還可以根據已知同源結構模型來預測抗原抗體是否能成功對接 RosettaAntibody 。 ==歷史== 抗體(antibody)這個詞首次出現在保羅·埃爾利希1891年10月公佈的《免疫力的試驗性研究》這篇文章中,德語的抗體“Antikörper”出現在該文章的結論部分。其中指出了“如果兩種物質導致兩種不同抗體的產生,那麼這兩種物質必然是不同的”。然而這一術語並沒有立即被接受,還有被建議使用的其它幾個術語,如:免疫體(Immunkörper)、介體受體(Amboceptor)、介體(Zwischenkörper)、物質敏感體(substance sensibilisatrice)、連線體(copula)、德氏體(Desmon)、白細胞素(philocytase)、介體固定體(fixateur)以及免疫素(Immunisin)等。抗體和抗毒素(Antitoxin)字面結構相似,概念則和免疫體(Immunkörper)類似。 針對抗體的研究始於1890年,埃米爾·阿道夫·馮·貝林及北里柴三郎首次描述了抗體對白喉及破傷風痙攣毒素的抵抗作用。他們兩人將體液免疫理論往前推進了一步,提出了血清中存在一種可以與外來抗原相反應的某種介質的假設。保羅·埃爾利希受到了他們的這一想法的啟發,於1897年提出了抗體與抗原互動的側鏈理論假說。他假設道,在細胞的表面存在能和特定毒素髮生一把鑰匙對應一把鎖類似的特異結合作用的感受器(原文為“側鏈”),而結合反應則會進一步導致相關抗體的生產。其他研究人員在之後的研究中認為,抗體可以在血液中穩定獨立存在。在1904年,奧姆羅斯·萊特進一步提出透過可溶性抗體在細菌的表面包裹標識,使其成為吞噬作用的目標,並最終被消滅。這一過程被他命名為調理作用。 到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邁克爾·海德堡和奧斯瓦爾德·埃弗裡觀察到抗原可以被抗體所凝結,並進一步發現抗體是一種蛋白質。在三十年代,約翰·馬拉克對抗原-抗體結合活動的生物化學性質做了更詳盡的實驗。接下來的一次重大突破發生在四十年代,萊納斯·鮑林透過抗體抗原的互動能力取決於各自的形狀而不是其化學成分,證明了埃爾利希所提出的一把鑰匙配一把鎖的免疫學理論。1948年,阿斯特麗德·法戈瑞奧司發現B細胞的其中一種形式漿細胞就是負責生產抗體的工廠。 此後,研究工作的重點轉向了識別抗體蛋白質結構中各部分的作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傑拉爾德·埃德爾曼和約瑟夫·蓋裡發現了抗體的輕鏈,並且發現這和1845年由亨利·本冊·瓊斯所發現的本週氏蛋白質是同一種物質,這是一項重大的突破。緊接著,埃德爾曼在進一步發現抗體中的重鏈和輕鏈是由雙硫鍵連線在一起的。與此同時,羅德尼·羅伯特·波特識別出了免疫球蛋白的抗體結合區(Fab)及抗體尾部的可結晶區。根據這些發現,科學家們對免疫球蛋白的結構進行了推測,並描述了IgG蛋白質的完整氨基酸序列。以上這些發現,使得他們被共同授予1972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Fv區則由戴維·吉沃爾(David Givol)所首先製備和識別。正當人們對抗體的大多數早期研究還集中在IgM和IgG上時,六十年代還發生了重要的事情:托馬斯·托馬西發現了屬於新種型的分泌形態IgA抗體,戴維·S·羅維和約翰·L·費伊則識別出了IgD,石坂公成和石坂照子夫婦則共同發現了與過敏反應有關的抗體種型IgE。1976年,利根川進對免疫球蛋白相關基因進行研究,發現了抗體透過基因重排實現多樣性的體細胞超突變基本原理。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劍橋大學的 麥克的免疫球蛋白結構功能網頁; * 在蛋白質資料庫中的 口腔蛋白質分子資料庫中的抗體 討論到抗體的結構; * 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 微生物及免疫學線上教材 ; * 牛津大學的 近百年來的抗體治療方案 論述了抗體在用於治療疾病方面的歷史和應用; * “Cells Alive!”網站的 淋巴細胞是如何產生抗體的 ; * 伯明翰大學的 抗體應用 中的熒光抗體圖片庫 ==參見== * 擬抗體 * 抗線粒體抗體 * 抗核抗體 * 牛初乳 *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 * 體液免疫 * 免疫學 * 免疫抑制藥 * 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 * 微抗體 * 單克隆抗體 * 中和抗體 * 一級和二級抗體 * 單域抗體 * Category:糖蛋白 Category:免疫系統 Category:世界衛生組織基本藥物
9月20日
9月20日是陽曆年的第263天(閏年是264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02天。 ==大事記== === 前5世紀 === * 前480年:希波戰爭:以雅典艦隊為主力的希臘海軍在愛琴海薩拉米斯戰役中擊敗了波斯帝國艦隊。 === 4世紀 === * 383年:淝水之戰:前秦百萬大軍從長安出發攻打東晉。 === 11世紀 === * 1013年:北宋真宗下令編寫的《君臣事蹟》書成,賜名《冊府元龜》。 === 13世紀 === * 1260年:波羅的部落的古普魯士人開始對條頓騎士團展開反抗,後來演變成為普魯士起義。 === 14世紀 === * 1368年:明朝將領徐達攻佔元大都,元朝皇帝逃入蒙古。 * 1378年:教宗伍朋六世與之後由樞機另外選出的對立教宗克勉七世開始聚集自己勢力,進而發展成為造成天主教會陷入一片混亂的天主教會大分裂。 === 16世紀 === * 1519年:麥哲倫開始環球航行。 === 17世紀 === * 1644年:清朝順治帝由盛京出發,正式遷都北京。 === 18世紀 === * 1703年:法國元帥維拉爾公爵在赫希施塔特戰役中大勝神聖羅馬帝國軍隊,取得直攻帝國首都維也納的機會。 === 19世紀 === * 1838年:湖廣總督林則徐奏陳嚴禁吸食鴉片。 * 1854年:法國和英國聯軍在阿爾馬河戰役中擊敗俄羅斯軍隊,確立克里米亞戰爭的局勢。 * 1863年:上海英、美租界正式合併,改稱“上海公共租界”。 * 1863年:南北戰爭:奇卡牟加戰役結束,南部聯邦軍隊取勝,這是南部聯邦軍隊最後一次取勝。 * 1865年:中國洋務派官員曾國藩和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機器製造總局,是清朝晚年最重要的兵工廠。 * 1870年:普法戰爭:普魯士軍包圍巴黎。 * 1870年:在義大利王國軍隊成功攻佔由教皇國統治的羅馬後,完成義大利統一目標。 === 20世紀 === * 1912年:袁世凱下令全國尊孔。 * 1914年:中華革命黨在日本東京召開會議,確定“青天白日滿地紅”為中華民國國旗。 * 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一份機關報《嚮導》週報出版發行。 * 1932年:印度民族運動領袖“聖雄”甘地在獄中開始絕食鬥爭,要求為賤民在印度教徒選民單中保留140人席。 * 1945年:。 * 1946年:首屆戛納電影節在法國戛納舉行。 *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圖案誕生。 * 1954年:中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正式透過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1958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 * 1963年:美國總統肯尼迪在聯合國大會上提出美蘇聯合探索月球。 * 1964年:中華民國政府以叛亂罪逮捕臺獨分子、臺灣大學教授彭明敏。 * 1965年: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成立。 * 1981年:中國首次透過一枚運載火箭發射三顆衛星成功。 * 1985年:朝鮮和韓國藝術團和故鄉訪問團透過板門店軍事分界線首次互訪。 * 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飛行員蕭天潤經韓國抵達臺灣,向中華民國政府投誠。 * 1986年:中國首座現代化海洋採油平臺在渤海埕北油田建成。 * 1989年:戴克拉克就任南非總統。 * 1989年:。 * 1992年:法國公決以微弱多數批准《馬斯特裡赫特條約》。 * 1994年:國際《核安全公約》簽署。 * 1994年:中國北京建國門發生槍擊案,造成至少24人死亡。 * 1995年:。 * 1999年:首批聯合國維和部隊進駐東帝汶。 === 21世紀 === * 2001年:中共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 * 2011年:美國結束由比爾·柯林頓提出的「不問,不說」政策,準許同性戀者公開服役。 * 2015年:「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的涵蓋範圍除港鐵、5間專利巴士、渡輪服務及462條(約91%)「綠色」專線小巴路線外,再增加多16條(約3%)「綠色」專線小巴路線。 * 2018年:坦尚尼亞一艘渡輪疑因超載在維多利亞湖翻沉,導致至少136人遇難,截至該天結束時,救援人員還在找尋仍然失蹤的數十人。 * 2019年:吉里巴斯政府宣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邦交,並與中華民國斷交。 * 2020年:泰國法政大學學生與民眾在曼谷大皇宮發起示威,要求總理巴育·佔奧差下臺及改革王室。 * 2020年:國際調查記者同盟披露由世界各地金融機構提交給美國財政部金融執法機關的金融犯罪執法局檔案。 * 2021年:加拿大聯邦大選,加拿大總理賈斯汀·杜魯多的聯邦自由黨再次獲得連任。 == 出生 == * 1746年:貝尼奧斯基,波蘭裔匈牙利伯爵,曾提出「福爾摩沙殖民計畫」。(1786年逝世) * 1758年:讓-雅克·德薩林,海地革命領袖,獨立後稱帝,加冕為雅克一世。(1806年逝世) * 1778年:法比安·戈特利布·馮·別林斯高晉,沙皇俄國海軍軍官,南極洲發現者之一。(1852年逝世) * 1810年:尼薩熱·薩熱,海地政治人物,第10任海地總統(1880年逝世) * 1830年:吉田松陰,日本江戶時代武士、思想家(1859年逝世) * 1833年:埃內斯托·泰奧多羅·莫內塔,義大利新聞記者,190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18年逝世) * 1842年:詹姆斯·杜瓦,蘇格蘭物理學、化學家,杜瓦瓶發明人,成功液化多種氣體開啟低溫物理研究。(1923年逝世) * 1855年:長谷川謹介,日本鐵道官員(1921年逝世) * 1868年:拉瑪五世,泰國曼谷王朝第五代君主,現代泰國的締造者。(1910年逝世) * 1872年:毛利斯·甘莫林,法國一級上將。(1958年逝世) * 1878年:厄普頓·辛克萊,美國小說家。(1968年逝世) * 1884年:麥克斯威爾·柏金斯,美國出版史傳奇人物,發掘並編輯出版佛蘭西斯·史考特·基·費茲傑羅、歐內斯特·海明威等人作品。(1947年逝世) * 1885年:傑利·羅爾·莫頓,美國鋼琴演奏家、樂隊指揮、作曲家,自詡為「爵士樂的發明人」。(1941年逝世) * 1899年:列奧·施特勞斯,德裔美國政治哲學家,美國新保守主義思想淵源之一。(1973年逝世) * 1910年:多蘿西·沃恩,美國數學家、計算員。(2008年逝世) * 1915年:阮文馨,越南軍事人物。(2004年逝世) * 1915年:丁光訓,中國基督教新教三自愛國運動、現代派神學的代表人物之一,前中華聖公會浙江教區主教。(2012年逝世) * 1916年:馬利克·米拉吉·哈立德,巴基斯坦過渡時期總理。(2003年逝世) * 1917年:阿諾·奧爾巴赫,美國傳奇籃球教練,人稱「紅衣主教」。(2006年逝世) * 1920年:卡利安普迪·拉達克里希納·拉奧,印度統計學家、數學家。(2023年逝世) * 1931年:夏春秋,香港主持人。 * 1932年:茆智,中國節水灌溉工程專家。(2023年逝世) * 1934年:索非婭·羅蘭,義大利影星。 * 1940年:布林漢努丁·拉巴尼,阿富汗伊斯蘭國首任總統。(2011年逝世) * 1940年:麻生太郎,日本政治人物、企業家。 * 1943年:黃樹棠,香港男演員。(2021年逝世) * 1945年:範徐麗泰,香港政治人物。 * 1946年:鄧光榮,香港演員。(2011年逝世) * 1947年:小田和正,日本歌手。 * 1948年:喬治·R·R·馬丁,美國作家、編劇,時代雜誌評選為2011年影響世界的一百人之一。 * 1949年:安東尼·丹尼生,美國男演員,被譽為「1980年代美國影視第一壞人」。 * 1951年:哈維爾·馬里亞斯,西班牙小說家、翻譯家、專欄作家。(2022年逝世) * 1952年:曼努埃爾·塞拉亞,宏都拉斯政治人物,前任宏都拉斯總統。 * 1953年:賴峰偉,臺灣政治人物,前任澎湖縣縣長。 * 1963年:劉寶傑,臺灣主持人。 * 1963年:水均益,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 * 1964年:田明建,中國解放軍北京衛戍區中尉。(1994年逝世) * 1964年:張曼玉,香港電影演員,共獲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后、四屆臺灣金馬獎影后。 * 1964年:金子一馬,日本插畫家。 * 1966年:努諾·貝登科特,美國吉他音樂家。 * 1967年:路芙,香港女演員、電臺節目主持。 * 1968年:查德·史塔赫斯基,美國男演員、導演、製片人。 * 1969年:黃乙玲,臺灣歌手。 * 1971年:江美儀,香港女演員。 * 1971年:亨裡克·拉松,瑞典足球運動員、國腳。 * 1972年:金巴爾·馬斯克],南非餐館老闆、廚師、企業家。 * 1973年:李小萌,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 * 1974年:許茹芸,臺灣歌手。 * 1975年:艾莎·阿基多,義大利演員、導演、歌手、模特兒。 * 1975年:穆恩·布拉得古德,美國演員、模特兒。 * 1975年:胡安·巴布羅·蒙託亞,哥倫比亞籍一級方程式賽車手。 * 1976年:一青窈,日本歌手、作詞家、演員。 * 1976年:堀江由衣,日本女性聲優。 * 1976年:田中仁,日本動畫編劇。 * 1976年:強·柏恩瑟,美國男演員。 * 1976年:邦奇·威爾斯,美國籃球運動員。 * 1977年:安室奈美惠,日本歌手。 * 1980年:瑪莉亞卡拉·波高諾,義大利超級名模。 * 1981年:鍾妮·德斯,美國時裝模特兒。 * 1982年:胡歌,中國演員。 * 1982年:賈曉晨,香港演員。 * 1983年:安鈞璨,臺灣歌手。(2015年逝世) * 1983年:A-Lin,臺灣歌手。 * 1983年:伊藤由奈,日本歌手。 * 1984年:布萊恩·茹貝爾,法國花式溜冰選手。 * 1986年:奧迪斯·霍吉,美國男演員。 * 1987年:路晨,中國演員。 * 1987年:孫佳人,韓國女子偶像團體Brown Eyed Girls成員。 * 1988年:大本彩乃,日本女子偶像團體Perfume成員。 * 1993年:凱爾·安德森,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96年:韓曉噯,馬來西亞YouTuber、演員。 * 1996年:珊蒂·佩雷拉,新加坡女子田徑運動員。 * 1998年:指出毬亞,日本女性聲優。 * 1999年:藤咲凪,日本歌星、寫真偶像。 * 2007年:烏納蒂·胡達,印度女子羽球運動員。 == 逝世 == * 1590年:羅貝爾·加尼耶,法國詩人、戲劇家。(1544年出生) * 1879年:李庥,英格蘭長老會牧師,也是該教會第一位前去臺東宣教的牧師。(1840年出生) * 1884年:利奧波德·費卿格,奧地利動物學家。(1802年出生) * 1908年:帕布羅·德·薩拉沙泰,西班牙作曲家。(1844年出生) * 1957年:-{zh-cn:讓·西貝柳斯; zh-tw:尚·西貝流士}-,芬蘭作曲家。(1865年出生) * 1936年:王亞樵,有“暗殺大王”之稱,被國民黨特務刺殺。(1887年出生) * 1942年:卡爾利斯·烏爾馬尼斯,拉脫維亞獨立運動領袖,曾5次擔任拉脫維亞總理。(1877年出生) * 1962年:康拉德·赫爾弗裡希,荷蘭海軍上將。(1886年出生) * 1975年:鄭豐喜,臺灣教師、作家。(1943年出生) * 1979年:盧德維克·斯沃博達,捷克斯洛伐克將領、政治人物,捷克斯洛伐克總統。(1895年出生) * 1993年:埃裡希·哈特曼,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空軍戰鬥機飛行員,一生共擊落352架敵機,為世界空戰歷史上擊落最多敵機的飛行員。(1922年出生) * 1994年:田明建,中國解放軍北京衛戍區中尉,建國門事件主謀。(1964年出生) * 1996年:艾狄胥·帕爾,匈牙利數學家。(1913年出生) * 1999年:賴莎·戈爾巴喬娃,前蘇聯領袖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戈爾巴喬夫的妻子。(1932年出生) * 2000年:德間康快,日本企業家、電影製作人。(1921年出生) * 2011年:布林漢努丁·拉巴尼,阿富汗伊斯蘭國首任總統。(1940年出生) * 2019年:史明,提倡「臺灣民族主義」與「獨立建國路線」的革命家,臺獨運動流派中的臺獨左派的重要領導人之一。(1918年出生) * 2019年:曾憲梓,香港商人,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34年出生) ==節假日和習俗== * : * :兒童節 * :全國愛牙日 ==參考資料==
足球
足球主要專指英式足球,官方名為協會足球(,也稱),是一種世界流行的團體球類運動,也是所有體育運動中最受歡迎、接受度最高、普及面最廣的一種,被譽為“世界遊戲”(The World's Game)。 標準的足球比賽由兩隊各派十一名隊員參與,包括十名球員及一名守門員,互相在長方形的草地球場上互相對抗、互相進攻。除守門員可在己方禁區內利用手部觸球外,其他球員只能運用手部以外的身體部位碰觸球(開界外球例外),比賽目的是盡量將球射入對方的球門內,每射入一球就可以得到一分,當比賽完畢後,得分最多的一隊則代表勝出。比賽持續時間為兩個等長的半場,每半場為四十五分鐘,共九十分鐘。比賽規定時間內得分相同,則須看比賽章則而定,可以抽籤、加時(三十分鐘延長賽)或互射十二碼等形式比賽分出高下。如果是聯賽的話得分相同則計和局。 2004年,國際足球總會確認古代中國的蹴鞠是足球運動的最早雛形。而現代足球運動就起源於英國。足球因在當今世界上開展之廣、影響之大,被認為是世界第一運動。 == 歷史 == thumb|160px|《宋太祖蹴鞠圖》(1235年–1305年) === 古代足球 === 古代足球出現於中國戰國時代的蹴鞠,與同時代的古希臘人與古羅馬玩的。2004年初,經國際足聯的確認Dr. Wilfried Gerhardt, More than 2000 Years of Football , FIFA,古代中國的蹴鞠是足球運動的最早雛形,亞洲足球聯盟秘書長頒發了起源紀念杯和證書。 早在2300多年前(公元前285年),蹴鞠就已經誕生,而且流行於中國臨淄(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最早確切可信的文字記載這項運動者,當屬《戰國策》和《史記》,當時它以具有軍事性和娛樂性雙重性質的活動而被記錄下來。其後經過改良令蹴鞠慢慢普及,到了隋、唐時代,蹴鞠和佛教一起傳到了日本,今日日語及韓文中仍可見稱足球為「蹴球」的用法,這便是受到中國的影響。 在淄博齊國歷史博物館中的一張地圖上,一條細線從中國延伸至埃及,然後至歐洲的希臘、羅馬和法國,最終止於英格蘭。但國際專家對此種說法表示懷疑,指出蹴鞠與足球之間難以聯絡,蹴鞠出現大約同期也有同類運動,如古希臘足球,並對國際足聯的動機提出質疑。將某種物體踢來踢去是人類常見的活動,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也許都進行過此種活動,這並不能證明他們就是足球的發明者。 === 現代 === 現代足球被認為起源於19世紀中期的英國,最早的職業聯賽也在同地開始。1863年10月26日,世界第一個正式的足球組織英格蘭足球協會(The Football Association)在英國首都倫敦成立,這一天也被作為現代足球運動的誕生日。此後,足球運動在全球廣泛傳播。而現代足球運動的比賽規章,皆基於當時的英格蘭足球協會比賽規章演化而成。 因為發展於英格蘭北部拉格比公校的變種——拉格比足球率先在1845年確立了統一規則並也以“足球”自稱,為了與其區別,英格蘭足協將普通足球返璞命名為“協會足球”(association football)。因為這個稱呼讀音太長,因此民間按照當時牛津大學的截音習慣將其中的第一個子音節“-soc-”附加了字尾“-er”後創造了一個簡化的新詞“soccer”。這個詞也成為了橄欖球類運動比較流行的地區(比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以及受美國文化影響較深的國家(比如日本)對足球的稱呼。 目前,歐洲與南美洲被公認為足球水準最高的兩大洲,主要的足球奪冠熱門都集中在這兩個洲,足球在這兩大洲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歐洲足球流派技術簡練實用,注重配合,個人素質上力量強,速度快,作風硬朗,以西班牙、葡萄牙、德國、義大利、法國、荷蘭、英格蘭,比利時等為代表,西歐擁有世界上最高水準的職業聯賽,尤以英超,德甲,意甲,西甲,法甲並稱五大聯賽。南美洲足球流派則講究個人技術,注重短傳配合和個人突破,以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哥倫比亞等為代表。 在其他洲方面,除了亞洲,大洋洲以外,其他洲的足球盛行程度也尚稱平均。長期以來,足球在北美洲發展緩慢,在美國和加拿大都不是第一運動,但近些年美國的足球水準有了很大提升,足球在社會青年一代中的地位連年大幅度的提高,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亦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眾,令美國成為一個潛在的足球大國;而在中美洲的大多數國家足球均為第一運動,而且實力不俗,最強的球隊是墨西哥。 而大洋洲則以紐西蘭獨強,其他國家足球水準很低。雖然澳洲的實力強於紐西蘭,但已在2006年脫離大洋洲足協加入了亞足聯,屬亞洲。 足球在非洲是第一運動,而且非洲尤其是西部非洲是近年足球水準進步最快的地區,埃及,奈及利亞、塞內加爾、象牙海岸、喀麥隆、迦納、摩洛哥近幾年湧現出不少優秀球員。 足球在亞洲地區也非常盛行,但大多數國家足球水準並不高。近年隨著澳洲的加入,亞洲足球有了一定的進步,在2022年卡達舉行的世界盃比賽上,有3支亞洲球隊打進淘汰賽。目前亞洲實力比較突出的球隊有澳洲、沙烏地阿拉伯、伊朗、日本和南韓。 == 常見技戰術 == === 基本技術 === 名稱 內容 踢球 用腳內側、腳背正面、腳背內側與外側、腳尖、腳跟傳球、射門 接球和控球 用腳部、胸部、腰部、大腿、頭部 頭球 前額正面、側面(原地、助跑、跳躍、魚躍) 搶球 正面、側面、後面後腳截球;倒地剷球,截球 運球過人 腳背正面、內側、外側等的運球;各種過人技巧 界外球 原地擲球,助跑擲球 任加踼法 源於巴西 === 比賽戰術 === 足球比賽時常見的戰術有: ;個人戰術 * 進攻:跑位、傳球、運球過人 * 防守:選位、盯人 ;集體戰術 * 進攻:2過1配合,三打二配合、切入、插上、直線 * 防守:補位、圍搶、造越位陷阱 ;整隊戰術 * 進攻:邊線進攻、中間進攻、快速反擊 * 防守:區域防守、人盯人防守、混合防守 ;死球戰術 * 一腳射門 * 戰術射門 * 任意球射門 * 角球射門 ;比賽陣形 == 規則 == === 場地 === 足球比賽中除了守門員可以在己方禁區內利用手部接觸足球外,球場上每名球員只可以利用手部以外的其他身體部位碰觸球(開界外球例外),否則稱為「手球」,屬於犯規,甚至有可能被球證判以黃牌或紅牌。 === 球員 === 參賽雙方各有十一名球員,包括一名守門員,三到五名後衛,二到五名中場,一到三名前鋒球員組成。而大型比賽參賽雙方另外會有幾名(五至八名)後備球員負責替補, 一場正式比賽中最多可以換4個人。友誼賽替補次數無限制。替換下場的球員不可以再重新返回球場作賽。 五人制比賽,雙方擁有五名球員,包括一名防守球員和四位進攻球員。 ====中鋒==== 中鋒(Centre Forward,CF)或稱柱躉式中鋒,通常都比較高大,可以頭錘和腳打門。他們通常倚靠頭錘頂入傳中球得分,或使用身體和力量護球以製造攻門機會。通常由站樁式中鋒或柔性站樁式中鋒擔任。 ====前鋒==== 前鋒(Striker)( FW )亦稱機會把握型前鋒,顧名思義是善於把握進球機會的前鋒,他們不一定有良好遠射技術、不一定快速,但卻善於處理臨門一腳或一頭。他們分為左前鋒、右前鋒和中前鋒,而部分球員屬於竄擾性中鋒身型上比較細小,需要盤扭技術和速度。他們的任務是進球和為柱躉製造機會。這些細小的射手多數倚仗速度接應直線傳送,而不會像柱躉般背對龍門控球。通常由射手型前鋒或竄擾性前鋒擔任。 ====邊鋒==== 邊鋒(Winger)( Left Winger-左邊鋒『LW』)(Right Winger-右邊鋒『RW』)亦可歸類作前鋒球員。自從藍西爵士的英格蘭國家隊“無翼奇蹟”(Wingless Wonders) — 以無邊鋒的陣式奪得1966年世界盃後,純邊鋒這位置的球員已愈來愈少。邊鋒的職責就是將球從禁區兩側傳入禁區(傳中),為前鋒製造進球機會。通常他們都會以速度或帶球壓過對方的邊後衛。邊鋒通常也不會負責防守。 邊進攻/正/防守中場(Left Attack Midfielder-左進攻中場),(Right Attack Midfielder-右進攻中場),(Left Midfielder-左中場),(Right Midfielder-右中場),(Left Defensive Midfielder-左防守中場),(Right Defensive Midfielder-右防守中場)是邊鋒的進化版本。邊中場會負責傳中,但亦會負責中場兩側的防守。他們還會控球在腳,讓身後的邊後衛(Wing Back)作疊瓦式助攻,還會在球場兩側為其他中路中場球員提供更多的傳球選擇。但是,邊鋒和邊進攻中場的分別越趨模糊 — 很多的邊進攻中場還是會被視為邊鋒 但邊鋒這位置又有復興的趨勢,因禁區內的單箭頭需要兩邊中場的支援。 當代出色的邊鋒/邊進攻/正/防守中場包括:內馬爾、迪馬利亞、加里夫·巴利、文仙尼、維辛迪、哥利斯馬、羅比尼奧、阿爾揚·羅本、費高、弗蘭克·裡貝里、傑斯、祖亞昆、禾確特、拿斯利、大衛·施華、萊斯、阿歷斯·山齊士、夏薩特等。當然,當今兩大球星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利昂內爾·梅西也屬此型的強者,但二人俱具備比翼鋒更多更強大的能力,並不止於此。另外,雖然碧鹹並非傳統的翼鋒,但他在右翼位置卻具備了無人能及的傳中能力,乃是邊中場的異數。 ==== 守門員 ==== 守門員主要工作是在比賽中用身體各個部分阻止對方球員攻入己方的球門。 足球比賽的守門員是唯一能用手觸球的球員,但只限在禁區內,否則被視為犯規。守門員比賽服裝須與己方球員不同,以便分辨身分。對守門員的信任感是建立在避免出現失誤和驚險撲救的基礎之上。優秀守門員應不被失誤所困擾,並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一次失誤或一次驚險撲救,絕不是判斷守門員能力的唯一標準。但最基本要素是,必須身手敏捷、反應迅速,有判斷力及有良好的撲救技術。 ====中後衛==== 中後衛(Center Back『CB』),位置處於守門員的前方及左右後衛之間,活動範圍在於中後場,屬於全隊防守力量的核心,主要職責是阻止對方球員策動攻勢並同時封鎖在對方控球之下進入本方的禁區位置。最常用的4-4-2陣形中多數球隊使用兩名球員作為中後衛(也有三中衛戰術),駐守在守門員前面。中後衛的兩個主要職責是要以“人盯人”戰術緊貼著對方的攻擊球員,並負責彌補防守線出現的漏洞。 中後衛通常身材高大,頭球能力和搶斷技術出眾。他們閱讀比賽的能力也是一流的。大多數時候,處在重壓下的中後衛很少選擇控球或是傳球,他們通常只是把球從危險區域解圍。不過一直以來,一位優秀中衛所能做的往往不僅限於此,他們中的不少人往往還有一些個人擅長的其他技術(例如長傳、定位球、插上頭球攻門等)。 中後衛有時又被稱作Centre Half。20世紀早期,在當時最流行的2-3-5陣形中,中間的三名球員被叫作中前衛(Half Backs)。隨著後來陣形的不斷改良,位置最中央的中前衛球員位置後移到後防線,演變成了中衛之一。 ====清道夫==== 清道夫(Sweeper),比一般後衛有更多的功能,例如把對方的傳送清走。他們的位置比其他負責人盯人的後衛較有流動性,所以這個位置亦可稱為自由人(Libero,義大利語中指自由)。出任這位置的人必須比一般後衛擁有更高的球賽閱讀能力。清道夫有時亦會負責策動反擊,所以他的控球和傳球能力亦比一般後衛的要求更高。但有時,他亦只是一個純粹負責防守的球員。例如在1960年代義大利國家隊使用的防守系統十字聯防(Catenaccio)中,清道夫僅負責將敵方傳球清走;而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AC米蘭和義大利國家隊的隊長弗蘭科·巴雷西則成為一個現代“自由人”的代表人物,他可以在防守的同時於比賽中策劃更多的進攻,成為一名後場的組織者和球隊的領袖,併為義大利國家隊獲得世界盃的季軍和亞軍,更成為不可一世的米蘭王朝中的靈魂和中後衛力量。隨著弗蘭科·巴雷西在這一位置的成功,其他很多球隊亦出現多名優秀球員,如德國的馬蒂亞斯·薩默爾等。 ====邊後衛==== 邊後衛(Fullback),是負責球場兩側防守的球員。 他們主要任務是阻礙對方球員把球從邊線傳入禁區。在某些防守體系裡,他們也會負責盯防。大多數邊後衛都會後上助攻傳中,令球隊的進攻方式更立體。 以往純後衛(2-3-5陣式中的"2")的角色現已由中後衛負責。因為比賽的演變,以往的純後衛被移至球場兩側,對技術的要求亦有所不同。現代的邊後衛通常都要擁有高速度、鏟截能力和充沛體力以便在邊線助守助攻。 ====翼衛==== 翼衛(Wingback),就是負起更多助攻責任的邊後衛。他們通常都出現在3-5-2陣式當中,亦可視之為中場球員。由於這是一個集後衛與邊前衛於一身的位置,所以出任翼衛的需要更多的體力。由於他們身後有三名中後衛專注防守,人們都預計他們會偏重於上前助攻多於防守。 ====後腰==== 防守中場或後腰(Defensive Midfielder)是指專門負責防守的中場球員,於中場負責阻截對手攻勢,然後將球交予隊友發動攻勢。 ====中前衛==== 正中場或中前衛(Central Midfielder),此類球員包括效力迦納時的埃辛、傑拉德、斯科爾斯、卡里克、哈維、戴維·皮薩羅及德羅西。他們是球隊主力的大腦,經常負責派球給前鋒和邊鋒或前腰等較有攻擊性的球員,亦有時會進入後防,進行防守工作,是個輔助性極高的位置。 ====前腰==== 前腰,或稱為攻擊型中場(Attacking Midfielder),專門負責組織進攻,製造機會予前鋒,或親自攻門。勝任這位置的球員都擁有良好的傳球和閱讀球賽能力,在適當時候傳球予前鋒攻門;也需要全面的個人技術以作個人突破,協助進攻。不少前腰也具備優異的遠射能力,經常作出令對手難以防備的遠距離打門。 === 裝備 === 球員必須的基本裝備包括以下個別專案(國際足協球例,第四章): # 球衣或運動衫 # 短褲:假如球員穿著單車褲的話,其顏色必須與其短褲主色相同 # 長襪 # 護脛 # 鞋 === 裁判 === 足球比賽中有1名主裁判和2名助理裁判,責任是在整場90分鐘的比賽中根據球例判罰球員。另外還有一名第四官員,作為替補。賽事亦可以有視像助理裁判。 === 警告和處罰 === 比賽中球員如觸犯下列任何一項時,必須被警告: # 門將手接己方球員的傳球或界外球。(此規則1994年透過) # 門將在發球後未經其他球員觸及,再次用手觸球。 (此規則1994年透過) 此記錄在國際足協球例,第十二章。 比賽中球員如觸犯下列任何一項時,必須被黃牌警告: # 用言語或行動表示不滿,或對球證提出抗議。 # 屢次觸犯比賽規則(如多次被口頭警告後仍然犯規)。 # 阻延重新開始比賽。 # 在開角球、自由球或擲界外球時未有遵照法例規定的距離,或未得球證示意開球。 # 未得裁判員許可擅自進入或再次進入球場範圍。 # 未得裁判員許可故意離開球場範圍。 # 入球後脫去球衣慶祝,就算入球被判無效亦會被判罰。(此規則2004年7月1日透過) 一名後備球員或已被換出的球員如觸犯下列任何一項時,必須被黃牌警告: # 欠缺體育精神行為。 # 用言語或行動表示不滿,或對球證提出抗議。 # 阻延重新開始比賽。 ==== 紅牌離場的犯規 ==== # 嚴重犯規。 # 兇暴行為。 # 向對方球員或其他人吐口水。 # 故意手球引致破壞對方一個入球或一明顯入球機會(守門員在其十八碼禁區不適用)。 # 當一球員向對方球門推進,但被對方球員侵犯而破壞一明顯入球機會,(2018年起,不適用於罰十二碼)。 # 用攻擊性、侮辱性或唾罵性的言語或動作。(2018年世界盃起,咬傷人明確列入,並且判罰直接自由球) # 向裁判豎起中指 # 使用興奮劑等藥 # 故意親吻對手或裁判而造成混亂。 一名被紅牌驅逐離場的球員,後備球員或已被替換的球員,必須離開比賽場地及技術指導區域。除在場球員,後備球員、領隊及教練團如有觸犯球例同樣可以被紅牌驅逐離場。後備球員領紅與在場球員領紅一樣不能參與之後繼續進行的賽事。如領隊或教練團領紅則必須離開技術指導區,但可以將其旨意傳達給在場的教練團。 === 其他 === *沒收比賽發生時以0-3判該隊輸球。但如果比賽存在雙回合,且計算總比分的情況下,則記為兩回合總比分3—0。其中首回合3—0,次回合0—0。倘若違規行為發生在首回合,一般情況下處理方式為直接沒收首回合比賽並取消次回合(參見:2015/16西班牙國王杯,皇家馬德里被驅逐。)但也有例外,例如2016年亞冠,多哈賈什和迪拜勝利的比賽中,迪拜勝利使用了違規球員,所以首回合被判0—3輸。但是次回合卻沒有禁賽,而是將次回合成績與首回合的0—3相加。若當場比賽被判負方已經被進3球或3球以上,則將被判負方進球數清零,對手進球數不變。例如甲隊1-5乙隊,後來查證甲隊違規,則改判為甲隊0-5乙隊。 *當比賽因半途退賽使比賽中止則以0-2判該隊輸球。若當場比賽中止前被判負方已經被進2球或2球以上,則將被判負方進球數清零,對手進球數不變。例如甲隊1-5乙隊,後來查證甲隊違規,則改判為甲隊0-5乙隊。 *即使裁判當場未對上述違規判罰,賽後主辦單位也有權對違規當事人或當事球員進行追加紀律處分。 *紅牌違規情形嚴重時,至少禁賽3場。 *一場比賽若一隊獲得五張紅牌,則以沒收比賽計算。 == 協會 == 足球協會也稱“足球聯合會”,一般是管理足球球員紀律,球員轉會還有比賽籌辦,聯賽組織的機構。現時管理全球各地足球運動的組織是國際足球聯合會(FIFA),總部設於瑞士蘇黎世。並且每四年舉辦一屆世界盃足球賽,是世界球壇盛事之一。 國際足聯由六個地區性足球協會組成,他們分別管轄世界六大洲的足球事務: * 亞洲 — 亞洲足球聯合會(AFC) * 非洲 — 非洲足球協會(CAF) * 南美洲 — 南美洲足球協會(CONMEBOL) *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地區 — 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球協會(CONCACAF) * 大洋洲 — 大洋洲足球協會(OFC) * 歐洲 — 歐洲足球協會(UEFA) 此外,大部分國家也有自己本國的足球協會。 == 比賽 == 各種足球比賽裡,最有影響力的是世界盃足球賽,每四年舉辦一屆,1930年由烏拉圭開始舉辦第一屆,因為二戰停辦了兩屆,從1950年開始到現在一直沒有間斷過。成績最好的是參賽次數最多(共18次)的國家隊巴西國家足球隊共五次冠軍,義大利國家足球隊及德國國家足球隊各獲得四次冠軍,阿根廷國家足球隊獲得三次冠軍,烏拉圭、法國各獲得兩次冠軍,英格蘭、西班牙各一次。 其他的國際性賽事如奧運會足球比賽則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比賽專案中歷史較悠久的專案之一。洲際的比賽則以歐洲足球錦標賽的水平最高,影響最大。 很多國家每年在本國內還有各種足球俱樂部之間的足球聯賽。其中意甲、英超、西甲、德甲、法甲由於開辦時間久,有上百年曆史,球隊引進外國球員沒有較多的限制,從而吸引了各國頂級球員加盟,有“五大聯賽”之稱。-{zh-hans:俱樂部;zh-hk:球會;zh-tw:俱樂部;}-對陣最為精彩的要屬同城德比,在同一座城市下,有兩支不同球隊競爭,比賽的激烈程度非常高。著名的有米蘭德比,AC米蘭與國際米蘭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德比(河床和博卡青年)。巴塞羅那與皇家馬德里的比賽也被稱為西甲“國家德比”。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過往17年的冠軍隊伍由曼聯、曼城、布萊克本流浪者、切爾西、利物浦、李斯特城與阿森納七支球隊包辦。 此外,各國俱樂部之間也有比賽,例如每年舉行一次的洲際盃足球賽,參加比賽的是當年度歐洲俱樂部冠軍和南美解放者杯冠軍,現時賽事己改為世界冠軍球會盃,並且邀請全球六大洲的冠軍球會參與,令賽事更具國際化。 === 賽事名次比序 === 如果積分名次相同,通常會按下列比序: *全賽資料比較 **全賽獲得積分 **全賽球差 **全賽進球、然後是客場進球數 **全賽勝負、然後是客場勝仗 *相關球隊資料比較 **比較相關球隊之間賽事獲得的積分 **比較相關球隊之間賽事的球差 **比較相關球隊之間賽事的進球 **如果只有兩隊完全相同且最後一輪相遇進行PK大戰 *紀律分:黃牌計作1分,2黃1紅計作4分,直接紅牌計作4分,先黃後直紅計作1+4=5分,被計分少的排名靠前。(2016年歐洲盃開始正式生效) *若還是無法分出勝負,則比較三者擇一 **係數 **中立場附加賽 **抽籤決定 == 裝備 == ;比賽用球 在足球比賽初期的條例沒有規限足球的大小輕重,只要是圓球形即可。直到19世紀70年代開始作出規定,圓球的周長需在69-74公分之間。現代足球廣泛使用的設計款式是皮製的截角二十面體,充氣後十分接近正常球體。 1970年起,世界盃專用球指定由德國的愛迪達公司提供設計。 世界盃專用球中文譯名 舉辦年 英文名稱 中文譯名 設計公司 備註 1970年世界盃 Telstar Elast 電視之星 愛迪達 1974年世界盃 Telstar Durlast 智利電視之星 愛迪達 1978年世界盃 Tango Durlast 探戈 愛迪達 1982年世界盃 Tango España 西班牙探戈 愛迪達 1986年世界盃 Azteca 阿茲特克 愛迪達 1990年世界盃 Etrusco Unico 伊特魯尼亞 愛迪達 1994年世界盃 Questra 奎斯特拉 愛迪達 1998年世界盃 Tricolore 三色球 愛迪達 2002年世界盃 Fevernova 飛火流星 愛迪達 2006年世界盃 +Teamgeist™ 團隊之星 愛迪達 團隊精神之意 2010年世界盃 Jabulani 普天同慶 愛迪達 2014年世界盃 Brazuca 巴西榮耀 愛迪達 2018年世界盃 Telstar 18 電視之星18 愛迪達 2022年世界盃 Al Rihla 逐夢之旅 愛迪達 == 職業足球 == 隨著足球俱樂部的興起,足球開始走向職業化和專業化。許多球員也變成了職業足球運動員,踢球成了謀生的一手段。歐洲和南美洲是世界上足球職業化程度最高的地區。 == 球星 == 著名的足球運動員有時代表著一個足球時代,或者是一個國家足球的象徵,如荷蘭國家足球隊的約翰·克魯伊夫代表著“全攻全守”足球打法的一個時代,義大利國家足球隊的-{zh-hans:迪諾·佐夫; zh-hk:索夫;}-代表著“鋼筋混凝土式防守”打法興起的一個時代。往往一個球隊因為擁有他們而所向披靡,因為失去他們而十分消沉。 而巴西國家足球隊的貝利又被認為是“第一代球王”,阿根廷國家足球隊的馬拉多納被認為是“第二代球王”。同為阿根廷國家足球隊的梅西被認為是“第三代球王”。著名足球運動員,特別是中場核心,全場球隊的組織者,一般都身穿10號球衣,如貝利、馬拉多納、濟科、柏天尼、巴治奧、施丹、朗拿甸奴和美斯等。 除了有嫻熟的球技可以稱為球星外,也有因為外表英俊而在時尚界出名引領世界時尚潮流的球星,如英國足球運動員-{zh-hans:大衛·貝克漢姆;zh-hk:碧鹹;zh-tw:大衛·貝克漢;}-,他的精準的傳球與能夠直接破門的任意球功夫雖然是他出名的最主要因素,但由於外表英俊,他在世界各地擁有著不少專門追星的“明星迷”追隨者,引領髮型潮流。 2002年後,巴西的卡卡和朗拿甸奴在AC米蘭和巴塞羅那獲得成功,成為續碧鹹後另外兩個廣受歡迎的潮流球星,其中朗拿甸奴的年度廣告收入更高於碧鹹。7次榮獲金球獎的利昂內爾·梅西(阿根廷),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葡萄牙),夏薩特(比利時),萊萬多夫斯基(波蘭),內馬爾(巴西),姆巴佩(法國)亦為近年來球迷們所最喜愛的球星之一。 一些球星,如巴雷西,馬爾蒂尼,吉格斯,斯科爾斯,加里·內維爾,普約爾,託迪等,在其足球生涯中會一直只效力於一家球會,得到球迷以及球隊甚至於對手的廣泛尊重,被稱之為“傳奇球星”。 == 球迷 == 足球運動如此的受歡迎,與球迷的狂熱分不開。當有自己喜愛的球隊參加比賽時,足迷會穿上球隊的服裝當場助威,口中整齊的喊著助威口號(例如著名的Olé, Olé, Olé),甚至臉上塗上油彩。甚而有發生因為過分激動而死於看臺之上的例子。 然而,一些個別球迷的行徑導致暴力的發生,這些人被稱為足球流氓。 == 場上發生的問題 == 因為場上有不同國家、種族、宗教信仰等的人在比賽,常常發生衝突。 FIFA嚴禁種族歧視、因激烈行徑造成比賽中斷的行為,但違規情形仍經常發生。以下是違規情形或爭議的舉例: ===宗教衝突或種族歧視=== * 2011年6月,伊朗女子足球因為伊朗政府拒絕讓選手在比賽時去除希賈布,違反FIFA的政策,除了取消奧運資格,原本比賽讓給其他對手3分。(該禁令2014年3月取消) * 2011年10月15日,蘇亞雷斯被帕特里斯·埃夫拉指以侮辱黑人的言語侮辱他,遭禁賽八場及罰款四萬英鎊。 * 2013年3月17日,希臘足球員在場上舉納粹禮手勢,遭該國終身禁止參與國家隊、罰款5萬歐元,離開希臘兩年半才回到希臘超級聯賽踢球,2015年最後出現在俱樂部後,未再現蹤於賽場。 * 2013年12月28日,尼古拉·阿內爾卡在與西漢姆聯隊之戰中率先進球後,以一個向納粹敬禮的動作慶祝,他做出一手搭在另一隻手臂上,另一手則伸直往下,五隻手指閉攏的動作。這個稱為「quenelle」的手勢是阿內爾卡友人、法國爭議性喜劇演員發明的,被形容為法國猶太團體對納粹敬禮的動作,迪厄多內·姆巴拉·姆巴拉多次因公開發表反猶太言論遭定罪。此舉引發軒然大波,歐洲猶太團體要求英超祭出禁賽處分,英格蘭足球總會譴責阿內爾卡這個「讓人震驚、噁心」的反猶太舉動,並對此展開調查自由電子報 - 向納粹致敬? 英超射腳恐禁賽 。後被英足總禁賽五場、罰款4萬英鎊,還慘遭俱樂部解約,之後轉戰印度聯賽至2015年。 * 2014年3月8日,球迷為羞辱浦和紅鑽球隊的韓裔日本人李忠成,在該隊主場該區入口被掛上「Japanese Only(代表除日本人外不準進入、日本人專屬)」布條,並帶有大日本帝國時代常用的太陽旗,被視為涉及種族歧視和軍國主義,遭J聯盟罰3月23日關門比賽,浦和紅鑽也因此失去近1億日圓的門票收入。 * 2014年4月27日,一名球迷朝丹尼爾·阿爾維斯丟香蕉,暗示他是有色人種,應該要像猴子一樣吃香蕉,但丹尼爾反應相當冷靜,並拾起香蕉剝皮把香蕉吃掉,之後再開角球。丹尼爾賽後表示幽默是對抗種族歧視的最好方法,並說:「我們必須保持幽默感,情況並不容易改變。」而許多球星包括蘇亞雷斯、巴洛特利、尼馬都紛紛拍下吃香蕉畫面,以行動抗議種族歧視。 ===違反公平比賽競爭的行為=== * 1998年8月31日,老虎盃(現東南亞足球錦標賽)的小組賽最後一場比賽(泰國vs印尼隊的比賽),泰國和印尼隊為了要避開勝者在半決賽出現的對手:越南(當時越南是東道主),負者將要面對著新加坡隊,於是兩個隊伍都心急想著要輸球。就在前90分鐘的比賽,比數仍然定格在2-2平手,但在傷停補時階段,球員Mursyid Effendi以不畏的勇氣把球直接射進自家大門。印尼隊也如願地避開了東道主越南隊。這個不公平競爭行為引起了四面八方的球迷的譴責之聲,於是老虎杯比賽結束後,FIFA向兩隊判罰$40,000美元的罰款(原因:違反公平比賽競爭),結果此球員隨之而來的就是被終身禁止參加國際賽(成了世界第一個球員因為射進烏龍球而被終身禁賽的球員)、國內聯賽禁賽一年。此烏龍球成為了世界上最恥辱的烏龍球。 * 2002年日韓世界盃時,球證多次在韓國球員對對方犯規下不作出判罰。 * 2006年的義大利電話門事件。 * 2013年1月9日,南韓職業足球聯賽(K-League)41名球員因為涉及2011年踢假球醜聞,遭FIFA處罰在全世界終身禁賽(將原本僅南韓擴大到全球)。但其中21名足球員主動坦承且深感悔意,因此在禁賽2年至5年之後即可解禁,這期間必須包含200至500小時的社群服務(例如反假球反簽賭活動)。 * 2014至2015年,多家媒體報導伊朗女子足球國家隊有4到8名其實為男性或變性人,但伊朗也將4名有此問題的人從女足國家隊除名,FIFA目前對此沒有回應也無有效防治作法(因為必須尊重特殊人士的權利)。 * 2014年10月,印尼足球甲級聯賽中的及三寶壟隊都不願贏得比賽,以避免在半決賽遭遇據說有黑幫挺腰的婆羅洲隊。結果最終斯里曼隊3比2“贏”得這場比賽,5個進球都是烏龍球,作為證據的比賽錄影顯示過程中,當足球滾向自家球門時,門將直接走開。之後12位球員、教練及領隊被終生禁賽,包括兩位外籍球員在內的17位球員禁賽5年,就連11位替補球員也禁賽1至5年。兩隊都取消之後比賽資格,該回合積分為0分,同時開罰兩隊1億印尼盾。 * 2015年2月3日,哈維爾·阿吉雷因為涉及2011年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假球醜聞,被日本拔除總教練職務,當時他執教的皇家薩拉戈薩,涉嫌付給萊萬特體育聯盟球員96萬5千歐元,換取比賽的勝利,讓球隊得以免於降級命運(但還是在2013年被降至乙級後維持乙級至今)。 ===球員或球迷的不當行為=== * 1985年利物浦球迷引發的海塞爾球場慘劇事件造成39人死亡及600人受傷,當中主要為祖雲達斯球迷,之後歐洲足協經過當時英國首相柴契爾的首肯,禁止其他英格蘭球隊參加歐洲賽事5年(禁止利物浦參與歐洲賽事6年)(蘇格蘭、北愛爾蘭、威爾斯仍可正常參賽)。 * 2006年德國世界盃四分之一決賽,德國對陣阿根廷,雙方120分鐘打平,進入點球大戰,德國第四個主罰點球的蒂姆·博羅夫斯基將點球打進之後他在走回中圈時衝著阿根廷的球員們做著閉嘴的手勢,這直接導致了比賽結束之後的一場混戰。阿根廷後衛庫弗雷推到了德國中後衛默特薩克,後來雙方多人加入衝突升級為兩支球隊多名球員之間的鬥毆,就連德國領隊比埃爾霍夫也和阿亞拉糾纏在了一起,這場鬥毆持續了2分鐘。隨後國際足聯開出罰單,弗林斯賽後被認為是參與了鬥毆,並被禁賽,錯過了和義大利的半決賽。 * 2014年世界盃D組最後一輪烏拉圭與義大利的比賽中,蘇亞雷斯一樣的事做了第3次,咬傷了義大利隊員基亞連尼,而在比賽中當值裁判卻對此沒有做出判罰。烏拉圭蘇亞雷斯疑咬人 可能禁賽 ,中央社,2014年6月24日蘇亞雷斯被控咬人,引發網民熱議、惡搞照片,連曾是咬人事件受害者的前拳王埃萬德·霍利菲爾德也在Twitter評論:「我猜身體任何部位都可以吃吧。」蘇亞雷斯涉咬人 前拳王推文酸 ,中央社,2014年6月24日國際足協經調查後,決定重罰禁賽9場,禁止參與足球活動4個月,並罰款10萬瑞士法郎。蘇亞雷斯咬人 國際足總嚴懲 ,中央社,2014年6月24日間接使下一屆世界盃比賽規定此行為將直接紅牌罰下。 * 2016年,歐洲盃足球賽的騷亂讓法國警察因為同時還要控制勞工罷工情形而忙上加忙。 * 2022年世界盃,在荷蘭對陣阿根廷的半準決賽中,西班牙籍主裁判安東尼奧·馬特烏·拉奧斯向雙方球員開出18張黃牌,包括坐在替補席的球員,數量創下世界盃單場紀錄。事發下半場的傷停補時階段,阿根廷以2比1領先,阿根廷球員萊昂德羅·帕雷德斯朝對手內森·阿克鏟球時犯規,裁判拉奧斯吹哨警告,帕雷德斯心有不甘,徑直把球踢向荷蘭的替補席,引爆荷蘭球員的怒火。荷蘭隊長維吉爾·範戴克直接將帕雷德斯撲倒在地,雙方球員隨即爆發衝突,拉奧斯掏出黃牌警告雙方的球員及教練。 == 帶給人類的影響 == 現代足球對人類的文化領域充滿廣泛的影響力,相隔四年一次的世界盃足球賽是人類最受到重視與歡迎的體育賽事,在觀眾人數,財政收入等方面甚至要遠遠超過奧運會,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單項體育賽事。而代表歐洲最高水準的歐洲國家盃的影響力不僅限於歐陸地區,更加得到亞洲,美洲,澳洲等地的球迷歡迎。一些歐洲國家的足球聯賽,如義大利足球甲級聯賽,英格蘭足球超級聯賽等,近三十年中在世界各地廣受歡迎。進入1990年代後,歐洲冠軍聯賽在商業模式上取得相當程度的成功,成為了世界上單項獎金最為豐厚的體育賽事之一,每年有數十億觀眾透過電視轉播收看比賽,影響力亦不僅僅侷限於歐洲地區。 足球的影響力在一些國家包含在了政治領域,如1969年6月,薩爾瓦多和宏都拉斯就因為足球而引發了一場國與國之間的戰爭。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和德國計程車兵不顧對戰影響,在聖誕節休戰中曾經在佔領區界線處舉行足球比賽。 在和平年代,足球比賽通常被一些國家的民眾以及首腦認為是戰勝另一國最直接的手段之一,如1986年世界盃八強賽事中,阿根廷戰勝英格蘭後,馬拉多納揚言這是對大英帝國馬島戰爭勝利的報復。 通常世界盃,歐洲盃的比賽,都會吸引一大批國家元首觀看,甚至一些國家元首直接參與到足球領域,如義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就長時間擔任AC米蘭足球俱樂部主席;一些球員也在退役後投身政治領域,如利比裡亞的前AC米蘭球星喬治·維阿及墨西哥的球星庫奧特莫克·白蘭高,前者曾參加總統大選,最後只以微弱的差距敗北,到2017年利比裡亞大選中獲得勝利,成為第一位出身於職業足球員的總統;後者更成功當選莫雷洛斯州的州長。更有很多政治人物公開表示過自己最喜歡足球,比如中國的賀龍,鄧小平,溫家寶乃至習近平,胡錦濤等人。 在一些國家,特別是歐洲和南美洲,一些球迷團體的歷史甚至同球隊一樣超過百年,甚至在一支球隊中滋生出一種類似於宗教的不同球迷派系,在他們其中,可以支援一些本隊的球員,球隊管理層人士,亦可能反對一些管理層人士甚至是球員。 == 相關題材的作品 == === 手機遊戲 === * SEGA創造球會 *FIFA系列(FIFA14) *FIFA系列(FIFA15) *FIFA系列(FIFA16) *FIFA系列(FIFA Mobile) * Dream League Soccer * Dream League soccer 2016 * Dream League soccer 2017 * Dream League soccer 2018 * Score!Hero * Score!Match * PES * PES 2019 * eFootball 2024 === 電腦遊戲 === * 實況足球 ** 勝利十一人(Winning Eleven 2012) ** 職業進化足球(Pro Evolution Soccer 2012) * 創造球會(Sakatsuku) * FIFA系列(FIFA 14)(FIFA 15)(FIFA 16)(FIFA Online3)(FIFA Online4) * 足球經理人(Football Manager 2012) * 冠軍足球經理(Championship Manager 2009) * 最佳11人足球經理,網頁遊戲(FREEKICK) *足球、策略與榮耀(Football, Tactics & Glory) === 電影 === * 《七擒七縱七金剛》,以英格蘭足總盃配合盜金庫行動,由大衛尼雲主演。 * 《我愛碧鹹》(像貝克漢姆一樣踢球),講述一名視大衛碧鹹為偶像的印度女孩,生活在英國曼徹斯特的故事。 * 《勝利大逃亡》(Escape to Victory),根據二戰時期成為戰俘的蘇聯基輔迪納摩球員戰勝納粹德國球隊後慘遭屠殺的歷史事實改編,描述了二戰戰俘藉一場球賽逃出集中營,由-{zh-hans:史泰龍;zh-hant:史泰龍;zh-tw:史特龍;zh-hk:史泰龍;zh-mo:史泰龍;}-主演,大量球星包括比利客串。 * 《一球成名(疾風禁區)》 * 《一球成名2(疾風禁區2)》 * 《波牛》 * 《高山上的世界盃》 * 《少林足球》 * 《越位》 * 《歐洲的一天》 * 《足球流氓》 * 《流浪漢世界盃》真事改編,流浪漢世界盃是一個由來自48個國家數以千計無家可歸者參加的體育賽事。 * 《足球尤物》 * 《傳奇的誕生》講述球王貝利的傳奇故事。 * 《名偵探柯南 第十一位前鋒》 === 電視劇 === * 《功夫足球》 * 《尖子攻略》 * 《向大地頭球》 * 《南華夢飛翔》 ===動畫 === * 《足球小將》 * 《意甲小旋風》 * 《踢出我天地》 * 《》 * 《足球小旋風》 * 《哨聲響起》 * 《我們的足球場》 * 《少年足球》 * 《足球之夢》 * 《》 * 《》 * 《足球風雲》 * 《夢幻足球手》 * 《》 * 《不敗足球》 * 《足球王》 * 《橙汁足球隊》 * 《國手少年夢》 * 《閃電十一人》 * 《閃電十一人GO》 * 《逆轉監督》 * 《足球騎士》 * 《向銀河開球》 * 《DAYS》 * 《青之蘆葦》 * 《BLUE LOCK 藍色監獄》 == 參見 == * 足球俱樂部列表 * 足球運動員列表 * 國家足球佇列表 * 足球比賽 * 室內足球 * 沙灘足球 * 五人制足球 * 女子足球 == 參考文獻 == * == 外部連結 == *國際足球聯合會官方網站 *國際足聯競賽規則 *紀錄體育足球資料基金會7 Category:球類運動 Category:守門員 分類:源自英國的運動
單克隆抗體
單株抗體(,縮寫:mAb),又稱-{zh-hk:單克隆抗體;zh-tw:單克隆抗體;zh-cn:單株抗體;}-,簡稱單抗,是僅由一種型別的免疫細胞製造出來的抗體,相對於多株抗體(由多種型別的B細胞所製造出來的一種抗體)。 單克隆抗體由可以製造這種抗體的免疫細胞與癌細胞融合後的細胞產生的,這種融合細胞既具有瘤細胞不斷分裂的能力,又具有免疫細胞能產生抗體的能力。融合後的雜交細胞(雜交瘤)可以產生大量相同的抗體。當其應用於醫療中時,在識別抗原中的顯示的微小變化(如果有的話)有助於減小副作用。 一般的抗原擁有多個表位,因此在此雜交瘤技術發明之前,即使將純化的某抗原注射入動物體內,也會產生可識別不同表位的多克隆抗體,抽取動物血清純化的抗體也不夠純,是多株B細胞產生的異質性抗體。自從喬治斯·克勒與色薩·米爾斯坦於1975年融合骨髓瘤細胞和B細胞為雜交細胞,接著純化此雜交瘤,進而以有限稀釋法篩選出只針對單一表位製造特異性抗體的殖株,成功地解決多克隆抗體不純的問題。兩人與尼爾斯·傑尼共同獲得1984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由單克隆抗體做成的抗體藥是目前治療多種疾病的有效方法,是醫治癌症的所謂生物組群治療一部分。其分子設計模仿身體免疫系統自然產生的抗體,從而對癌細胞作出特有的影響。 ==融合瘤技術== *融合瘤(雜交瘤)就是“雜交細胞系”,指兩個細胞(一為B細胞,另一為骨髓瘤細胞)融合後的雜交細胞所增殖的細胞群體。B細胞可以提供漿細胞以建造對應的抗體,而腫瘤細胞具有無限增殖的能力,藉由結合兩者的特性,形成融合瘤細胞;成形的細胞會具備兩種細胞的特性,可以生產抗體,也具備無限生長的能力,故可以形成量產的抗體,讓這項生技產業具有商業價值。 *融合瘤技術細胞融合與單株抗體 Cell Fusion and Monoclonal Antibodies 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 莊 榮 輝 吳 建 興。 ==參考文獻== *新藥發現開發技術平臺,2007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ISBN 978-7-04-022039-1 ==外部連結== *Monoclonal Antibodies, from John W. Kimball's online biology textbook * *Antibodypedia , open-access virtual repository publishing data and commentary on any antibodies available to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tibody Purification Handbook Category:免疫學 Category:生物技術 Category:免疫系統 Category:治療用抗體
生物化學
生物化學(,也作 ),顧名思義是研究生物體中的化學程序的一門學科,常被簡稱為生化。它主要用於研究細胞內各組分,如蛋白質、糖類、脂類、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而對於化學生物學來說,則著重於利用化學合成中的方法來解答生物化學所發現的相關問題。雖然存在著大量不同的生物分子,但實際上有很多大的複合物分子(稱為“聚合物”)是由相似的亞基(稱為“單體”)結合在一起形成的。每一類生物高分子都有自己的一套亞基型別。例如,蛋白質是由20種氨基酸所組成,而脫氧核糖核酸(DNA)由4種核苷酸構成。 生物化學研究集中於重要生物大分子的化學性質,特別著重於酶促反應的化學機理。在生物化學研究中,對細胞代謝和內分泌系統的研究進行得相當深入。生物化學的其他研究領域包括遺傳密碼(DNA和RNA)、 蛋白質生物合成、跨膜運輸(Membrane Transport)以及細胞訊號轉導。 == 歷史 == 在尿素被人工合成之前,人們普遍認為非生命物質的科學法則不適用於生命體,並認為只有生命體能夠產生構成生命體的分子(即有機分子)。直到1828年,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成功合成了尿素這一有機分子,證明了有機分子也可以被人工合成。 生物化學研究起始於1833年,發現了第一個酶,澱粉酶。1896年,愛德華·畢希納闡釋了一個複雜的生物化學程序:酵母細胞提取液中的乙醇發酵過程。“生物化學”(德語 Biochemie 從希臘語 biochēmeia)這一名詞在1882年就已經有人使用;但直到1903年,當德國化學家使用後,“生物化學”這一詞彙才被廣泛接受。隨後生物化學不斷發展,特別是從20世紀中葉以來,隨著各種新技術的出現,例如色譜、X射線晶體學、核磁共振、放射性同位素標記、電子顯微學以及分子動力學模擬,生物化學有了極大的發展。這些技術使得研究許多生物分子結構和細胞代謝途徑,如糖酵解和三羧酸迴圈成為可能。 另一個生物化學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事件是發現基因和它在細胞中的傳遞遺傳資訊的作用;在生物化學中,與之相關的部分又常常被稱為分子生物學。1950年代,詹姆斯·沃森、佛朗西斯·克里克、羅莎琳·富蘭克林和莫里斯·威爾金斯共同參與解析了DNA雙螺旋結構,並提出DNA與遺傳資訊傳遞之間的關係。Nature Archives Double Helix of DNA: 50 Years 到了1958年,喬治·韋爾斯·比德爾和愛德華·勞裡·塔特姆因為發現“一個基因產生一個酶”而獲得該年度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Nobel Lectures, Physiology or Medicine 1942-1962, Elsevier Publishing Company, Amsterdam, 19641988年,科林·皮奇福克成為第一個以DNA指紋分析結果作為證據而被判刑的謀殺犯,DNA技術使得法醫學得到了進一步發展。2006年,安德魯·法厄和克雷格·梅洛因為發現RNA干擾現象對基因表達的沉默作用而獲得諾貝爾獎。 生物化學的三個主要分支:普通生物化學研究包括動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生化現象;植物生物化學主要研究自養生物和其他植物的特定生化過程;而人類或醫藥生物化學則關注人類和人類疾病相關的生化性質。 === 生物化學史上的里程碑 === * 1828年,弗里德里希·維勒從無機化合物氰化銨合成有機化合物尿素 * 1833年,發現第一個酶——澱粉酶 * 1865年,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和遺傳定律,即現在的分離定律與自由組合定律。 * 1869年,弗雷德里希·米歇爾發現遺傳物質核素 * 1877年,霍佩·賽勒首次提出名詞Biochemie,即英語中的Biochemistry * 1896年,愛德華·畢希納發現無細胞發酵 * 1912年,霍普金斯,F.G.發現食物輔助因子——維生素 * 1926年,奧圖·瓦伯格發現呼吸作用關鍵酶——細胞色素氧化酶 * 1929年,、奧託·邁爾霍夫和闡明糖酵解作用機理 * 1932年,漢斯·阿道夫·克雷布斯闡明檸檬酸迴圈 * 1944年,奧斯瓦爾德·埃弗裡,,三人著名的肺炎球菌實驗證明DNA是細胞遺傳資訊的基本物質 * 1953年,詹姆斯·沃森和佛朗西斯·克里克等人闡明DNA三維結構 * 2006年,安德魯·法厄和克雷格·梅洛獲得了2006年諾貝爾獎,用於發現RNA干擾(RNAi)在基因表現沉默中的作用Chandan (2007), pp. 193–194.。 == 醣類 == 醣類的作用包括能量儲存和參與形成細胞中多種結構;糖也可以作為一種修飾方式連線到其他生物分子上,如連線到蛋白質上形成糖蛋白。醣類是種類最豐富的生物分子,主要是因為連線方式的多樣性。蔗糖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糖類。糖類的生物化學研究內容主要包括糖在生物體內的組成和結構、代謝(糖酵解、糖異生)、運輸、儲存、合成以及與這些程序相關的調控。 === 單醣 === 單醣是最簡單的糖類,它由碳、氫和氧構成,通常比例為1:2:1(即可以用分子式CnH2nOn來表示,其中3≤n≤7)。葡萄糖是最重要的一種單醣,其他常見的單醣還有果糖(水果中的甜味來源)。與單醣相比,一些醣類(特別是在縮合成為寡聚或多聚糖鏈後)的碳含量比相對降低,而氫和氧依然保持著2:1的比例。單醣可以被分為醛糖(在鏈末端含有一個醛基,葡萄糖是這一類的代表)和酮糖(含有一個酮基,果糖是這一類的代表)。醛糖和酮糖都在鏈狀和環狀兩種形式之間保持平衡。這是由於糖鏈上的羥基可以與醛基或酮基作用形成半縮醛共價連線,構成環狀結構。這就產生了五元環(呋喃糖)和六元環(吡喃糖)。單醣具有α和β兩種異構體。 === 雙糖 === 兩個單糖分子可以透過縮合反應脫去一分子水(故又稱為“脫水反應”),透過醚鍵(在糖類中被稱為糖苷鍵)結合在一起形成雙糖。逆反應也可以發生,用一分子水開啟醚鍵,將雙糖分為兩個單糖分子,這一反應又被稱為“水解反應”(可以被糖苷酶所催化)。最為人所知的雙糖是蔗糖,是主要的食用糖類。蔗糖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果糖結合在一起形成的。另一個重要的雙糖是乳糖,它是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生成的。人體不能產生足夠分解乳糖的乳糖酶(能夠催化乳糖分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就會導致乳糖不耐症或乳糖消化不良。麥芽糖也是一種常見的雙糖。 每一類單糖都具有還原末端(可以形成半縮醛的羥基)和非還原末端(不可以形成半縮醛的羥基)。如果還原末端被加上另一個糖分子,即還原末端與這個糖分子的一個羥基縮合,成為縮醛;這就使得單糖無法再形成鏈狀的醛糖或酮糖,並且這一端變為非還原末端。乳糖在其葡萄糖部分含有一個還原末端,而在其半乳糖部分則包含一個縮醛(與葡萄糖部分C4位上的羥基縮合而成)。蔗糖沒有還原末端,因為其縮醛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的兩個還原末端縮合而成,而不像乳糖是一個還原末端和一個非還原末端縮合而成。書寫糖鏈時是從非還原末端向還原末端,因此糖鏈也是有方向性或極性的。 === 寡聚糖和多聚糖 === 一些(3到6個)單糖分子結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寡聚糖。寡聚糖常常被用作細胞表面標記或訊號分子。 大量的單糖連線在一起就可以形成多聚糖。多聚糖可以是線性單鏈,也可以具有分叉。最常見的多聚糖是糖原、澱粉和纖維素,它們都是由許多的葡萄糖單體連線構成。 * 糖原(肝醣),動物性糖類,是人類和其他動物的能量儲存分子; * 澱粉,植物中儲存能量的糖類; * 纖維素,由植物合成,是植物細胞壁的結構性成分,不能為人體所消化。 === 利用糖類作為能量來源 === 葡萄糖是生命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例如,作為能量儲存的多聚糖(如糖原和澱粉)和一些二糖(如蔗糖和乳糖)都以葡萄糖為主要組分。 == 氨基酸和多肽 == 氨基酸是形成蛋白質的基本元件。每一種氨基酸都含有氨基端(-NH2)和羧基端(-COOH),屬於兩性(可既帶正電又帶負電,即帶有酸性又帶有鹼性)分子;其碳α原子上連線著側鏈,而氨基端、羧基端和碳α原子則被稱為主鏈(在蛋白質和多肽中)。氨基酸的特點主要由其側鏈的化學性質的不同來表現。根據側鏈化學性質的不同,氨基酸可以被分為帶電氨基酸(如精氨酸、穀氨酸)、極性氨基酸(如絲氨酸)、非極性氨基酸(如苯丙氨酸)等。 除了形成蛋白質,一些氨基酸自身或修飾後的形式就具有一定的生物學功能,如穀氨酸是一種重要的神經遞質。 氨基酸之間是透過脫水反應所形成的肽鍵來互相連線。一定數量(一般大於3小於30)的透過肽鍵線性連線在一起的氨基酸被稱為多肽(更長的多肽鏈就被稱為蛋白質)。Lodish H, Berk A, Matsudaira P, Kaiser CA, Krieger M, Scott MP, Zipurksy SL, Darnell J. (2004). Molecular Cell Biology 5th ed. WH Freeman and Company: New York, NY.一些多肽在生物體內可以作為訊號分子。 == 蛋白質 ==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分子呈線性排列所形成,相鄰氨基酸殘基透過形成肽鍵連線在一起。 與其他生物分子相比,蛋白質的功能更為多樣,涵蓋了細胞生命活動的各個方面。例如,最常見的蛋白質──酶,可以催化細胞內大多數的化學反應,特別是代謝方面的反應,可以將反應的速度提高最多達1017倍;一些蛋白質可以發揮結構性作用,如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可以構成骨骼肌;免疫球蛋白可以參與機體的免疫反應;細胞訊號傳導和細胞週期控制也都是由一系列蛋白質來控制。 蛋白質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可以特異性地與其他各類分子,包括蛋白質分子結合;例如,酶與底物的結合,抗體與抗原的結合。實際上,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就是利用抗體來檢測大量不同的生物分子,因此具有極高的敏感性。而酶與底物結合的特異性和催化的高效性,使得它經常被改造以用於控制細胞的生化反應。 蛋白質的結構具有四個層次:一級結構用於描述組成蛋白質多肽鏈的線性氨基酸序列;二級結構是依靠不同氨基酸之間的C=O和N-H基團間的氫鍵形成的穩定結構,如α螺旋和β摺疊;三級結構為透過多個二級結構元素在三維空間的排列所形成的一個蛋白質分子的三維結構,是單個蛋白質分子的整體形狀,常常可以用“摺疊”一詞來表示“三級結構”;四級結構則用於描述由不同多肽鏈(亞基)間相互作用形成具有功能的蛋白質複合物分子的形態。 蛋白質的生物化學研究內容廣泛,包括蛋白質的結構、合成、降解、訊號轉導、酶促反應等等。 == 脂類 == 脂類包含了種類繁多的分子,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具有非水溶性或非極性成分,包括蠟、磷脂(細胞膜的主要成分)、鞘脂、糖脂和萜類化合物(如類視色素和類固醇)。一些脂類是線性脂肪族分子,而其他則具有環狀結構,如芳香族分子。一些脂類分子為剛性分子,而另一些則具有較大柔性。 雖然整體來說,脂類分子是非極性的,但大多數脂類分子都含有部分極性特徵。一般情況是這些分子結構的主體是非極性或疏水性,這一部分就不能與水之類的極性溶劑作用;而它們結構中的另一部分為極性或親水性,可以與水等極性溶劑作用。這就使得脂類成為同時具有疏水性和親水性的兩性分子,這一特點也是磷脂能夠形成雙分子層細胞膜的原因。在膽固醇中,極性基團只是一個羥基;而磷脂分子則有更大和極性更高的極性基團。 脂類也是人們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多數的食用油和奶製品中都含有豐富的脂肪,植物油中就含有多種多不飽和脂肪酸。食物中的脂肪和脂類在人體中被消化降解為脂肪酸和甘油。 脂類的生物化學研究內容包括它們的結構、定量方法、代謝、能量儲存以及在細胞中的運輸等。 == 核酸 == 核酸是一種由核苷酸構成的複雜的高分子量生物大分子,用於生物體遺傳資訊的儲存和傳遞,之所以被稱為核酸是因為其主要存在於細胞核中。最普遍的核酸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核酸存在於目前所有已發現的活細胞和病毒中。除了作為細胞的遺傳物質,核酸也有其他多種生物學功能,如發揮第二信使的作用,為三磷酸腺苷(生物體中最基本的能量攜帶分子)的合成提供磷酸基團,參與形成輔酶,有些RNA分子(核酶)還可以發揮催化作用。 構成核酸的單體核苷酸本身是由三個部分組成:一個氮雜環鹼基(嘌呤或嘧啶),一個戊糖和一個磷酸基團。不同型別的核酸具有不同的糖結構,如DNA含有的是2-脫氧核糖。此外,鹼基型別在不同的核酸中也有所不同,DNA和RNA都含有腺苷酸、鳥苷酸和胞嘧啶,而胸腺嘧啶只存在於DNA中,尿嘧啶只存在於RNA中。 核酸的生物化學研究內容包括核酸結構,DNA的複製、修復和轉錄,基因調控,以及RNA的翻譯。 == 同其他“分子尺度”生物科學的關係 == 生物化學的研究者們不僅應用生物化學特有的技術,而且越來越多地從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和生物物理學的技術和思路中獲得啟迪,綜合利用。因此,這些學科間越來越多地相互融合,不再有明確的分界線。而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更是基本上相互結合在了一起。下圖抽象地展示了對相關領域之間的相互關係一種可能的闡釋: * 生物化學主要研究化學物質在生物體關鍵的生命程序中的作用。生物化學家主要關注生物分子的作用,功能和結構。生物過程背後的化學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合成的研究是生物化學的例子。 * 遺傳學主要研究生物體間遺傳差異的影響。這些影響常常可以透過研究正常遺傳組分(如基因)的缺失來推斷,如研究缺少了一個或多個正常功能性遺傳組分的突變型與正常表現型(又稱為“野生型”)之間的關係。遺傳相互作用(如異位顯性)經常會使像基因敲除這類研究的結果難以解釋。 * 分子生物學主要研究遺傳物質的複製、轉錄和翻譯程序中的分子基礎。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認為“DNA製造RNA,RNA製造蛋白質,蛋白質反過來協助前兩項流程,並協助DNA自我複製”;雖然這一描述對分子生物學所涵蓋的內容過於簡單化(特別是RNA的新功能仍在不斷髮現中),但仍不失為了解這一領域的很好的起點。 * 化學生物學則注重於發展新的基於小分子的工具,從而在只對生物學系統引入微小的干擾的情況下,對它們所發揮的功能提供更具體的資訊。而且,化學生物學還利用生物學系統合成由生物分子和合成裝置組成的非天然雜合物,例如利用空的病毒顆粒衣殼來進行遞送治療和藥品分子。 == 參考文獻 == == 延伸閱讀 == * * * * *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 ISSN 1091-6490 (electronic) == 外部連結 == * The Virtual Library of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 * 生物化學,第五版全文 ,Berg,Tymoczko和Stryer編著,NCBI。 * 生物化學,第二版全文,Garrett和Grisham編著。 * The Protein Zone == 參見 == ; 相關列表 * 生物化學概述 * * 生物分子列表 ; 相關條目 * 化學 * 有機化學 * 分子生物學 * 生物學 * 營養生化學 * 獸醫學 * 代謝物 * 代謝物組學 * 植物生理學 * 神經生理學 * 生物精神病學 * 化學生態學 * 計算生物學 * 遺傳學 * 結構生物學 * 生物物理學 * 化學計量 Category:化學分支 Category:醫學院所教科目
遺傳學
遺傳學是研究生物體的遺傳和變異的科學,是生物學的一個重要分支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1 (Genetics and the Organism): IntroductionHartl D, Jones E (2005)。史前時期,人們就已經利用生物體的遺傳特性透過選擇育種來提高穀物和牲畜的產量。而現代遺傳學,其目的是尋求瞭解遺傳的整個過程的機制,則是開始於19世紀中期孟德爾的研究工作。雖然孟德爾並不知道遺傳的物理基礎,但他觀察到了生物體的遺傳特性,某些遺傳單位遵守簡單的統計學規律,這些遺傳單位現在被稱為基因。 基因位於DNA上,而DNA是由四類不同的核苷酸組成的鏈狀分子,DNA上的核苷酸序列就是生物體的遺傳資訊。天然DNA以雙鏈形式存在,兩條鏈上的核苷酸互補,而每一條鏈都能夠作為模板來合成新的互補鏈。這就是生成可以被遺傳的基因的複製方式。 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可以被細胞翻譯以合成蛋白質,蛋白質上的氨基酸序列就對應著基因上的核苷酸序列。這種對應性被稱為遺傳密碼。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決定了它如何摺疊成為一個三維結構,而蛋白質結構則與它所發揮的功能密不可分。蛋白質執行細胞中幾乎所有的生物學程序來維持細胞的生存。DNA上的一個基因的改變可以改變其編碼的蛋白質的氨基酸,並可能改變此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進而對細胞甚至整個生物體造成巨大的影響。 雖然遺傳學在決定生物體外形和行為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此過程是遺傳學和生物體所經歷的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例如,雖然基因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一個人的體重,人在孩童時期的所經歷的營養和健康狀況也對他的體重有重大影響。 == 歷史 == 雖然遺傳科學開始於格里哥·孟德爾在19世紀中期的工作(包括實驗和理論),但其他一些關於遺傳的理論研究則早於孟德爾。在孟德爾時期,一種比較流行的理論——“混合遺傳”(blending inheritance)提出:個體的遺傳特徵是來自於其父母的特徵的混合平均值。孟德爾的工作則否定了這一理論,他的結果顯示遺傳特徵是由不同基因綜合表現的結果而不是連續的混合。當時的另一種得到人們支援的理論——“用進廢退說”(又稱為“獲得性遺傳”)提出生物經常使用的器官逐漸發達,不使用的器官逐漸退化,並且這種後天獲得的性狀是可以遺傳的。這一由拉馬克所提出的理論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因為通常個體的經歷並不影響它們的基因,也就不會遺傳給下一代。Peter J. Bowler, The Mendelian Revolution: The Emergency of Hereditarian Concepts in Modern Science and Society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89): chapters 2 & 3.(注:但近年來對於表觀遺傳現象的研究發現,由於不同的經歷而引起的不同的性狀在一些情況下是可以被遺傳的,雖然這些發現並不能證明拉馬克的理論。) === 古典遺傳學 === 現代遺傳學的奠基者是格里哥·孟德爾,一個奧地利修道士和科學家。他致力於研究植物的遺傳現象。1865年,他的論文《Versuche über Pflanzenhybriden》(《植物雜交實驗》)發表在布林諾的自然研究學會(Naturforschender Verein)上。在論文中,他展示了豌豆在雜交實驗中所表現的遺傳規律並以數學關係加以描述。 (in English in 1901, J. R. Hortic. Soc. 26: 1–32) English translation available online 雖然這種遺傳規律只能在表現型別數量很少的情況下才能被觀察到,但是孟德爾的工作顯示遺傳是顆粒性的(顆粒遺傳,與混合遺傳相對,所謂的顆粒相當於現在為人們所知的基因),而不是混合性或獲得性的,並且許多性狀的遺傳規律可以透過簡單的規則和比率來解釋。 孟德爾工作的重要性並沒有得到廣泛的理解,直到他逝世之後的1890年代,當雨果·德弗里斯遇到相同的情況時才重新發掘出他的研究結果。作為孟德爾理論的支持者,威廉·貝特森(William Bateson)提出了genetics(“遺傳學”)這一名詞。genetics, n.,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3rd ed. 1906年,倫敦召開的第三次國際植物雜交大會上,在貝特森的提議下,genetics這一單詞得以廣泛使用於描述關於遺傳的研究。 :初始題目為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ybridisation and Plant Breeding",發表時才改為現在的題目。 在重新評價孟德爾的工作後,科學家們試圖確定細胞中的哪一種分子是遺傳物質。1910年,基於對果蠅的性連鎖白眼突變的觀察結果,托馬斯·亨特·摩爾根提出基因位於染色體上。 1913年,他的學生阿爾弗雷德·斯特蒂文特利用遺傳連鎖的現象顯示了基因是在染色體上呈線性排列的。 PDF from Electronic Scholarly Publishing === 分子遺傳學 === 雖然摩爾根等人的工作使得人們認識到基因是位於染色體上,但染色體是由蛋白質和DNA共同組成的,研究者們依然不知道哪一種物質才是遺傳物質。1928年,弗雷德裡克·格里菲斯發現了轉化現象(參見格里菲斯實驗):死亡的細菌可以將遺傳物質“轉化”到其他依然活著的細菌內。16年後的1944年,奧斯瓦爾德·埃弗裡、科林·馬克聊德(Colin McLeod)和馬克林·馬克卡提(Maclyn McCarty)鑑定出進行轉化的物質是DNA。35th anniversary reprint available 1952年,赫希-蔡斯實驗再次顯示是DNA(而不是蛋白質)才是感染細菌的病毒的遺傳物質,從而進一步證明了DNA是遺傳資訊的攜帶者。 1953年,利用羅莎琳·富蘭克林對DNA進行的X射線晶體學的研究成果,詹姆斯·杜威·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成功解析了DNA的雙螺旋結構。 他們所提出的雙螺旋模型包含有兩條DNA鏈,鏈之間透過核苷酸上的鹼基配對,從而形成一個類似於旋轉梯子狀的結構。 DNA結構顯示了遺傳資訊存在於每條DNA鏈的核苷酸序列中。這一結構也提示了一種簡單的DNA複製方法:兩條配對的DNA鏈分開後,新的配對鏈可以根據舊鏈上的序列來搭建。 雖然DNA結構顯示了遺傳的進行方式,但人們依然不知道DNA是如何影響細胞行為的。隨後的多年時間中,科學家們試圖瞭解DNA是如何控制蛋白質的製造過程。科學家發現細胞利用DNA作為模板來生成配對的信使RNA(RNA是一種類似於DNA的分子)。信使RNA上的核苷酸資訊就被用於生產蛋白質上的氨基酸序列;這種由核苷酸序列到氨基酸序列的翻譯是根據遺傳密碼的規則進行的。 隨著遺傳的分子機制的揭示,大量的研究成果不斷湧現。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是弗雷德裡克·桑格於1977年提出的鏈終止DNA測序法,這一方法使得科學家們可以閱讀DNA分子上的核苷酸序列。 1983年,凱利·穆利斯發展出了聚合酶鏈鎖反應技術,從而為從混合物中分離和擴增特定的DNA提供了一個快捷而靈敏的方法。 經過人類基因組計劃和同時的競爭者塞雷拉基因組(一個私人贊助的基因組計劃)的努力,人類基因組的測序在2003年得以基本完成。 == 遺傳的特點 == === 不連續遺傳和孟德爾定律 === 在最基本的水平上,生物體中的遺傳表現為離散性狀,即基因型。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2 (Patterns of Inheritance): Introduction 這種特點是由孟德爾首次觀察到,他研究了豌豆中遺傳性狀的分離現象。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2 (Patterns of Inheritance): Mendel's experiments 在研究花色的實驗中,孟德爾觀察到豌豆花的顏色只有兩種:紫色和白色,卻沒有任何一朵顯示出兩種顏色的中間色。這些來自於同一基因卻不同且離散的版本被稱為等位基因。 在豌豆的例子中,每一顆豌豆都含有一個基因中的兩個等位基因,並且子代可以從父母分別繼承其中的一個等位基因。 許多生物,包括人類,都有這樣的遺傳規律。具有相同的兩個等位基因的生物體被稱為純合體,而具有不同等位基因的生物體則被稱為雜合體。 一個給定的生物體的等位基因的組合形式就是該生物體的基因型,而對於這種組合所表現出來的性狀就是該生物體的表現型。當生物體是雜合體時,常常有一個等位基因是顯性基因,顯性基因決定了生物體的表現型,而另一個基因就被稱為隱性基因,其性狀在顯性基因存在時不會被表現出來。有一些等位基因沒有完全的顯性,即“非完全顯性”,其表現為一種中間狀態的表現型,或者兩個等位基因無顯隱性之分可以同時表現出對應性狀。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4 (Gene Interaction):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alleles of one gene 當一對生物體繁殖後代時,它們的下一代隨機地繼承父母的兩個等位基因中的一個。這些對於離散遺傳和等位基因分離的觀察結果被總結為孟德爾第一定律(分離定律)。 === 註釋和圖解 === 遺傳學家利用註釋和圖解來描述遺傳。一個基因可以用一個或幾個字母來表示,並且用大寫字母表示顯性基因,小寫字母表示隱性基因。“+”常常被用於標識一個基因的正常非突變的等位基因。 在雜交實驗中(特別是在討論孟德爾定律時),父母代被標示為“P”代,其下一代標示為“F1”(第一代)。F1代的子代就被稱為“F2”(第二代)。可以用於預測雜交結果的常用圖解是旁氏表(Punnett square,又稱為“棋盤法”)。 在研究人類遺傳疾病時,遺傳學家常常利用系譜圖來展示遺傳性狀。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2 (Patterns of Inheritance): Human Genetics 這些圖表將一個性狀的遺傳關係以家族譜(family tree)的形式表現出來。 === 多基因的相互作用 === 生物體具有成千上萬個基因,並且在有性繁殖的生物中,這些基因的分類是互相獨立的。這就意味著對應豌豆的黃色或綠色的色彩等位基因的遺傳與紫色或白色的花色等位基因的遺傳是不相關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孟德爾第二定律(又稱為“獨立分配定律”),即來自父母的不同基因的等位基因被隨機抽取來組成具有多種組合結果的子代。有一些基因不是獨立歸類的,這也就解釋了遺傳中的遺傳連鎖現象(具體內容見後)。 不同的基因常常能夠透過某種方式來影響同一種性狀,例如春錦龍花(Collinsia verna)具有一種決定花色為藍色或洋紅色的基因,以及一種能夠決定花是否有顏色(即白色或有色)的基因。當一株春錦龍花含有兩個白色等位基因(決定花色的第二種基因的兩個等位基因),則無論第一種基因所帶的顏色基因的等位基因為何,它的花色都為白色。這種基因之間的作用關係被稱為上位性或異位顯性(epistasis),即第二種基因位於第一種基因的上位。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4 (Gene Interaction): Gene interaction and modified dihybrid ratios 許多性狀沒有明顯的可區分的特點(例如不同的花色),而表現為連續性的特點(如人類的身高和膚色)。這些複雜的性狀是來自於許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結果。 這些基因的影響作用在不同程度上是由一個生物體所經歷的環境所介導的。生物體的一個基因對於一種複雜性狀產生的影響的程度被稱為遺傳力。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25 (Quantitative Genetics): Quantifying heritability 對一種複雜性狀的遺傳力的測量是相對的:環境的變化性越大,環境對於性狀變化的影響力也就增強,而基因對於性狀變化的影響力也就越小(表現為遺傳力降低)。例如,作為一種複雜性狀,美國人身高的遺傳力為89%;而在奈及利亞,由於人們所獲得的食物和醫療保健的差異性較大(即較大的環境變化性),其身高的遺傳力僅為62%。 == 遺傳的分子基礎 == === DNA和染色體 === 基因的分子基礎是脫氧核糖核酸(DNA)。DNA由核苷酸相互連線而形成的鏈分子,其中的核苷酸有四類:腺苷酸(A)、胞嘧啶(C)、鳥苷酸(G)和胸腺嘧啶(T)。遺傳資訊就儲存在這些核苷酸序列中,而基因則以連續的核苷酸序列存在於DNA鏈中。病毒是唯一的例外,有一些病毒利用核糖核酸(RNA)分子來代替DNA作為它們的遺傳物質。 DNA通常以雙鏈分子的形式存在,並捲曲形成雙螺旋結構。DNA中的每一個核苷酸都有自己的配對核苷酸在相反鏈(對應另一條鏈)上,其配對規則為:A與T配對,C與G配對。因此,雙鏈中的每一條鏈都包含了所有必要的遺傳資訊。這種DNA結構就是遺傳的物理基礎:DNA複製透過將互補配對的雙鏈分開並利用每條鏈作為模板來合成新的互補鏈,從而達到複製遺傳資訊的目的。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8 (The Structure and Replication of DNA): Mechanism of DNA Replication 不同基因沿著DNA鏈線性排列形成了染色體。在細菌中,每一個細胞都有一個單一的環狀染色體;而真核生物(包括動物和植物)則具有多個線形染色體。這些染色體中的DNA鏈常常會非常長;例如,人類最長的染色體的長度大約為247百萬個鹼基對。 染色體DNA上結合有能夠組織和壓縮DNA並控制DNA可接觸性的結構蛋白,從而形成染色質;在真核生物中,染色質通常是以核小體為單位組成,每一個核小體由DNA環繞一個組蛋白核心而形成。Alberts et al. (2002), II.4. DNA and chromosomes: Chromosomal DNA and Its Packaging in the Chromatin Fiber 一個生物體中的全套遺傳物質(通常包括所有染色體中DNA的序列)被稱為基因組。 僅含有一套染色體的生物被稱為單倍體生物;大多數的動物和許多植物為雙倍體生物,它們含有兩套染色體(姐妹染色體),即含有每個基因的兩個複製。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3 (Chromosomal Basis of Heredity): Mendelian genetics in eukaryotic life cycles 一個基因的兩個等位基因分別位於姐妹染色體上的等同的基因座,每一個等位基因遺傳自不同親本。 性染色體是雙倍體生物中染色體的一個例外,它是許多動物中的一種特異化的染色體,決定了一個生物體的性別。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2 (Patterns of Inheritance): Sex chromosomes and sex-linked inheritance 在人類和其他一些哺乳動物中,性染色體分為X和Y兩類。Y染色體只含有很少量的基因,能夠觸發雄性特徵的發育;而X染色體與其他染色體類似,也含有大量與性別決定無關的基因。雌性具有兩個X染色體,而雄性具有一個Y染色體和一個X染色體。這種X染色體複製數的差別是性連鎖的遺傳病具有特殊遺傳規律的原因。 === 繁殖 === 當細胞分裂時,它們的基因組被複制產生兩份複製,每個子細胞繼承其中的一份。這一過程被稱為有絲分裂,它是繁殖的最簡單形式,也是無性繁殖的基礎。無性繁殖也能夠發生在多細胞生物體中,子代從單一親本處繼承其基因組,即子代與親本具有等同的基因組。這種子代與親本在遺傳上等同的現象被稱為克隆。 真核生物常常利用有性繁殖來產生後代,其後代含有分別遺傳自不同親本的混合的遺傳物質。有性繁殖的過程是一個介於基因組單複製(單倍體)和雙複製(雙倍體)之間的一個轉換過程。 雙倍體生物透過不復制DNA的分裂來形成單倍體,所生成的單倍體子細胞含有每對姐妹染色體中的任意一個。兩個單倍體細胞融合並將各自的遺傳物質組合在一起來重新生成一個含配對染色體的雙倍體細胞。多數動物和許多植物在它們的生命週期的多數時間內是雙倍體,只有生殖細胞為單倍體形式。 雖然細菌沒有單倍體/雙倍體的有性繁殖方式,它們也有許多獲得新的遺傳資訊的手段。一些細菌能夠發生接合,將一小段環狀DNA傳遞到另一個細菌細胞內。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7 (Gene Transfer in Bacteria and Their Viruses): Bacterial conjugation 細菌還能夠從環境中攝入DNA片斷,並將之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組中,這種現象被稱為轉化。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7 (Gene Transfer in Bacteria and Their Viruses): Bacterial transformation 這些程序導致了基因的水平轉移,即無親緣關係的生物體之間進行遺傳資訊的傳輸。 === 重組與連線 === 染色體的雙倍體使得位於不同染色體的基因在有性繁殖期間能夠獨立地分配(參見獨立分配定律),並透過重組形成新的基因組合。在同一條染色體上的基因理論上不會發生重組,但透過染色體互換則可以達到。在互換過程中,染色體交換DNA片段,有效地將染色體之間的等位基因重新分配。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5 (Basic Eukaryotic Chromosome Mapping): Nature of crossing-over 染色體互換通常發生在減數分裂期間(旨在生成單倍體細胞的一系列的細胞分裂過程)。 染色體上兩個給定位點之間發生染色體互換的可能性與這兩個位點之間的距離相關。對一個任意長的距離,由於互換的可能性足夠高,使得相隔該距離的兩個基因的遺傳無相關性。對於兩個接近的基因,由於互換的可能性較小,則基因之間會發生遺傳連鎖,即這兩個基因的等位基因趨向於被一起遺傳。一系列基因之間的連鎖數量可以被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個線性的連鎖圖譜來描述染色體上基因的排列順序。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5 (Basic Eukaryotic Chromosome Mapping): Linkage maps ==基因表達== === 遺傳密碼 === 基因通常是透過生成所編碼的蛋白質(執行細胞中大多數功能的複雜的生物大分子)來表現它們的功能性影響。蛋白質是由氨基酸所組成的線性鏈,而基因的DNA序列(透過RNA作為資訊的中間載體)被用於產生特定的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這一過程的第一步是由基因的DNA序列來生成一個序列互補的RNA分子,即基因的轉錄。 透過轉錄產生的RNA分子(信使RNA)被用於生產相應的氨基酸序列,這一轉換過程被稱為翻譯。核酸序列中的每一組三個核苷酸組成一個密碼子,可以被翻譯為20種出現於蛋白質中的氨基酸中的一個,這種對應性被稱為遺傳密碼。 I. 5. DNA, RNA, and the Flow of Genetic Information: Amino Acids Are Encoded by Groups of Three Bases Starting from a Fixed Point 這種資訊的傳遞是單一方向性的,即資訊只能從核苷酸序列傳遞到氨基酸序列,而不能從氨基酸序列傳遞迴核苷酸序列,這一現象被弗朗西斯·克里克稱為分子生物學中心法則。Crick, F (1970): Central Dogma of Molecular Biology (PDF). Nature 227, 561–563. PMID 4913914 特定的氨基酸序列決定了對應蛋白質的獨特的三維結構,而蛋白質結構則與它們的功能緊密相連。Alberts et al. (2002), I.3. Proteins: The Shape and Structure of Proteins Alberts et al. (2002), I.3. Proteins: Protein Function 一些蛋白質是簡單的結構分子,如形成纖維的膠原蛋白。蛋白質可以與其他蛋白質或小分子結合;例如,作為酶的蛋白質透過與底物分子結合來執行催化其化學反應的功能。蛋白質結構是動態的;例如,血紅蛋白在哺乳動物血液中捕捉、運輸和釋放氧氣分子的過程中能夠發生微小的結構變化。 基因序列上的單個核苷酸變化(密碼子改變)可能會導致所編碼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相應改變。由於蛋白質結構是由其氨基酸序列所決定的,一個氨基酸的變化就有可能透過使結構失去穩定性或改變蛋白質表面而影響與該蛋白質其他蛋白質和分子的相互作用,而引起蛋白質性質發生劇烈的改變。例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癥是一種人類遺傳性疾病,是由編碼血紅蛋白中的β-球蛋白亞基的基因中的一個核苷酸突變所引起的,這一突變導致一個氨基酸發生改變從而改變了血紅蛋白的物理性質; 在這一疾病中,突變的血紅蛋白互相結合在一起,堆積而形成纖維,從而扭曲了攜帶血紅蛋白的紅血球的形狀。這些扭曲的鐮刀狀細胞無法在血管中通暢地流動,容易堆積而阻塞血管或者被降解,從而引起貧血疾病。 也有一些基因被轉錄為RNA分子後卻不被翻譯成蛋白質,這些RNA分子就被稱為非編碼RNA。在一些例子中,這些非編碼RNA分子(如核糖體RNA和轉運RNA)摺疊形成結構並參與部分關鍵性細胞功能。還有的RNA(如microRNA)還能夠透過與其他RNA分子雜交結合而發揮調控作用。 === 先天與後天 === 雖然基因含有生物體所需功能的所有資訊,環境依然在確定生物體最終的表現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種兩面性被稱為“先天與後天”,也可以說,一個生物體的表現型依賴於遺傳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這種相互作用的一個例子就是溫度敏感型突變:蛋白質序列中的單個氨基酸突變通常不會改變該蛋白質的行為和與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關係,但卻能夠使該蛋白質結構變得不穩定。在一個高溫環境中,分子的運動加快,分子間的碰撞也加強,這就使得這一蛋白質的結構被破壞從而無法發揮它的功能;而在一個低溫環境中,蛋白質結構卻可以保持穩定並能夠發揮正常的功能。這類突變所引起的改變在暹羅貓毛色的變化中可以被觀察到。這種貓體內一種負責生產色素的酶含有一個突變,這個突變能夠導致這種酶在高溫時變得不穩定並失去其功能。 因此,在貓皮膚溫度較低處(如四肢、尾部、面部等)的毛色為深色,而較高處為淺色。 在人類遺傳疾病苯丙酮尿症中,環境因素也具有重大的影響。 導致苯丙酮尿症的突變破壞了機體降解苯丙氨酸的能力,導致具有毒性的中間產物分子在體內堆積,從而引起嚴重的進行性智慧發育不全和癲癇。帶有苯丙酮尿症突變的病人需要遵守嚴格的飲食,以避免攝入含苯丙氨酸的食品,才能保持正常的和健康的生活。 === 基因調控 === 一個生物體的基因組含有數千個基因,但並不是所有的基因都需要保持啟用狀態。基因的表達表現為被轉錄為mRNA,然後再被翻譯成蛋白質;而細胞中存在許多方式可以來控制基因的表達,以便使蛋白質的產生符合細胞的需求。而控制基因表達“開關”的主要調控因子之一就是轉錄因子;它們是一類結合在基因的起始位點上的調控蛋白,可以啟用或抑制基因的轉錄。 例如,在大腸桿菌細菌基因組記憶體在著一系列合成色氨酸所需的基因。然而,當細菌細胞可以從環境中獲得色氨酸時,這些基因就不被細胞所需要。色氨酸的存在直接影響了這些基因的活性,這是因為色氨酸分子會與色氨酸操縱子(一種轉錄因子)結合,引起操縱子結構變化,使得操縱子能夠結合到合成色氨酸所需基因上。色氨酸操縱子阻斷了這些基因的轉錄和表達,因而對色氨酸的合成程序產生了負反饋調控作用。Alberts et al. (2002), II.3. Control of Gene Expression – The Tryptophan Repressor Is a Simple Switch That Turns Genes On and Off in Bacteria 多細胞生物中的基因表達的差異性非常明顯:雖然各類細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組,卻由於不同的基因表達而具有不同的結構和行為。多細胞生物中的所有細胞都來源於一個單一細胞,透過響應外部或細胞之間的訊號而不斷分化並逐漸建立不同的基因表達規律來產生不同的行為。因為沒有一個單一基因能夠負責多細胞生物中的各個組織的發育,因此這些規律應來自於許多細胞之間的複雜的相互作用。這些過程都要透過基因調控來完成。 真核生物體內的染色質中存在著能影響基因轉錄的結構特點,常常表現為DNA和染色質的修飾形式(如DNA的甲基化),而且能夠穩定遺傳給子細胞。 這些特點是“附加性”的,因為它們存在於DNA序列的“頂端”並且可以從一個細胞遺傳給它的下一代。由於這些附加性特點,在相同培養基中生長的不同的細胞型別依然保持其不同的特性。雖然附加性特點在整個發育過程中通常是動態的,但是有一些,例如副突變(paramutation)現象可以被多代遺傳,也是DNA是遺傳的分子基礎這一通用法則的極少數例外。 == 遺傳變化 == === 突變 === 在DNA複製的過程中,第二鏈的聚合中偶爾會產生複製錯誤。這些錯誤被稱為突變,它們能夠對於一個生物體的表現型產生影響,特別是當它們位於一個基因的蛋白質編碼區中時。錯誤率通常非常低:每0.1 - 1億個鹼基才會出現1個錯誤;這是由於DNA聚合酶具有“校對”能力。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16 (Mechanisms of Gene Mutation): Spontaneous mutations 沒有校對機制則錯誤率會增加1000倍,例如許多病毒所依賴的DNA或RNA聚合酶缺乏校對能力,這使得病毒複製過程具有很高的突變率。能夠增加DNA發生改變的機率的因素被稱為突變原:一些化學品常常可以透過影響正常的鹼基對結構來提高DNA複製中的錯誤率,而紫外線能透過破壞DNA結構來誘發突變。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16 (Mechanisms of Gene Mutation): Induced mutations 由於對DNA的傷害在自然界中隨時都會發生,細胞則利用DNA修復機制來修復DNA中存在的錯誤配對和斷裂,但有時也無法將受破壞的DNA還原到破壞前的序列。 在利用染色體互換來交換DNA和重組基因的生物體中,減數分裂過程中所出現的配對錯誤也會導致突變。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17 (Chromosome Mutation I: Changes in Chromosome Structure): Introduction 當相似序列導致姐妹染色體產生錯誤配對時,這種染色體互換出現錯誤的可能性非常大;這使得基因組中一些區域更趨向於以這一方式發生突變。這些錯誤能夠對DNA序列產生很大的結構變化:整個區域的重複、倒位或刪除,或者不同染色體之間發生意外性的交換(被稱為染色體易位)。 === 自然選擇與進化 === 突變會使生物體具有不同的基因型,並可能導致不同的表現型。許多突變對於生物體的表現型、健康和繁殖適應性基本沒有影響。有影響的突變則往往是有害的,但也有少量是有益的。在對果蠅的研究中發現,如果一個突變改變了基因所編碼的蛋白質,那這一突變很可能是有害的(大約有70%的此類突變具有破壞性影響,而剩餘的突變則是中性的或微弱有益的)。 群體遺傳學是研究基因變異在生物群體中的分佈和這一分佈的時間變化性。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24 (Population Genetics): Variation and its modulation 一個群體中的一個等位基因的變化頻率會受到自然選擇的影響,具有更高的存活率和繁殖率的等位基因能夠隨著時間而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該群體中。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24 (Population Genetics): Selection 此外,遺傳漂變能夠引發等位基因出現頻率的隨機變化而不受自然選擇的影響。Griffiths et al. (2000), Chapter 24 (Population Genetics): Random events 在經過多個世代的傳承後,生物體的基因組會發生改變,引起被稱為進化的現象。突變和對於有益突變的選擇使得一個物種不斷地進化到能夠更好地在所處的環境中生存下來的形式,這一過程被稱為適者生存。,相關的早期思想可參考新的物種的形成常常是由於地理分離而造成的,地理上的分離使得不同種群能夠在遺傳學上獨立發展而產生分化。 遺傳學定律在群體生物學和進化研究中的應用被總結為現代綜合理論。 由於進化過程中的序列分化和變化,物種的DNA序列之間的差異可以用作“分子時鐘”(molecular clock)來計算物種之間的進化距離。 遺傳比較被普遍認為是鑑定物種之間親緣關係的最準確的方法,過去常用的方法則是比較物種之間的表現型的特徵。物種之間的進化距離可以用進化樹來綜合表示,進化樹可以表示由共同祖先隨時間分化而來的物種之間的親緣關係,但不能表示無親緣關係的物種之間的遺傳物質的轉移(被稱為基因水平轉移,在細菌中非常普遍)。 == 研究與技術 == === 模式生物與遺傳學 === 一開始遺傳學家們的研究物件很廣泛,但逐漸地集中到一些特定物種(模式生物)的遺傳學上。這是由於新的研究者更趨向於選擇一些已經獲得廣泛研究的生物體作為研究目標,使得模式生物成為多數遺傳學研究的基礎。 模式生物的遺傳學研究包括基因調控以及發育和癌症相關基因的研究。 模式生物具有傳代時間短、易於基因操縱等優點,使得它們成為流行的遺傳學研究工具。目前廣泛使用的模式生物包括: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擬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線蟲(Caenorhabditis elegans)、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以及小鼠(Mus musculus)。 === 醫學相關的遺傳學研究 === 醫學遺傳學的目的是瞭解基因變異與人類健康和疾病的關係。 當尋找一個可能與某種疾病相關的未知基因時,研究者通常會用遺傳連鎖和遺傳系譜來定位基因組上與該疾病相關的區域。在群體水平上,研究者會採用孟德爾隨機法來尋找基因組上與該疾病相關的區域,這一方法也特別適用於不能被單個基因所定義的多基因性狀。 一旦候選基因被發現,就需要對模式生物中的對應基因(直系同源基因)進行更多的研究。對於遺傳疾病的研究,越來越多發展起來的研究基因型的技術也被引入到藥物遺傳學中,來研究基因型如何影響藥物反應。 癌症雖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遺傳病,但被認為是一種遺傳性疾病。 癌症在機體內的產生過程是一個綜合性事件。機體內的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有一定機率會發生突變。這些突變雖然不會遺傳給下一代,但會影響細胞的行為,在一些情況下會導致細胞更頻繁地分裂。有許多生物學機制能夠阻止這種情況的發生:訊號被傳遞給這些不正常分裂的細胞並引發其凋亡;但有時更多的突變使得細胞忽略這些訊號。這時機體內的自然選擇和逐漸積累起來的突變使得這些細胞開始無限制生長,從而成為癌症性腫瘤(惡性腫瘤),並侵染機體的各個器官。 === 相關研究技術 === 可以在實驗室中對DNA進行操縱。限制性內切酶是一種常用的剪下特異性序列的酶,用於製造預定的DNA片斷。Lodish et al. (2000), Chapter 7: 7.1. DNA Cloning with Plasmid Vectors 然後利用DNA連線酶將這些片斷重新連線,透過將不同來源地DNA片斷連線到一起,就可以獲得重組DNA。重組DNA技術通常被用於在質粒(一種短的環形DNA片斷,含有少量基因)中,這常常與轉基因生物的製造有關。將質粒轉入細菌中,再在瓊脂平板培養基上生長這些細菌(來分離菌落克隆),然後研究者們就可以用克隆菌落來擴增插入的質粒DNA片斷(這一過程被稱為分子克隆)。 DNA還能夠透過一個被稱為聚合酶鏈鎖反應(又被稱為PCR)的技術來進行擴增。Lodish et al. (2000), Chapter 7: 7.7.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 Alternative to Cloning 利用特定的短的DNA序列,PCR技術可以分離和擴增DNA上的靶區域。因為只需要極少量的DNA就可以進行擴增,該技術也常常被用於DNA檢測(檢測特定DNA序列的存在與否)。 === DNA測序與基因組 === DNA測序技術是遺傳學研究中發展起來的一個最基本的技術,它使得研究者可以確定DNA片段的核苷酸序列。由弗雷德裡克·桑格和他的同事於1977年發展出來的鏈終止測序法現在已經是DNA測序的常規手段。Section 2, Chapter 6: 6.1. The Methodology for DNA Sequencing 在這一技術的幫助下,研究者們能夠對與人類疾病相關的DNA序列進行研究。 由於測序已經變得相對廉價,而且在計算機技術的輔助下,可以將大量不同片斷的序列資訊連線起來(這一過程被稱為“基因組組裝”),因此許多生物(包括人類)的基因組測序已經完成。Brown (2002), Section 2, Chapter 6: 6.2. Assembly of a Contiguous DNA Sequence 這些技術也被用在測定人類基因組序列,使得人類基因組計劃得以在2003年完成。 隨著新的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DNA測序的費用被大大降低,許多研究者希望能夠將測定一個人的基因組資訊的價格降到一千美元以內,從而使大眾測序成為可能。 大量測定的基因組序列資訊催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基因組學,研究者利用計算機軟體查詢和研究生物的全基因組中存在的規律。基因組學也能夠被歸類為生物資訊學(利用計算的方法來分析生物學資料)下的一個領域。 === 合成生物技術 === 系統遺傳學(System Genetics)的應用 - 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後基因組時代,合成生物技術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全基因與基因組合成等技術,進行細胞的訊號傳導與基因調控網路的人工設計的基因工程技術,繼遺傳育種、細胞雜交、轉基因生物等生物技術之後,將成為21世紀遺傳工程發展的新趨勢,系統遺傳學揭示基因組的結構、功能與演化的生物系統進化機理,涉及醫學遺傳學、醫學心理學等基因系統調控、訊號傳導網路等研究,為腫瘤、遺傳病、精神病、衰老等疾病發生的診斷與藥物篩選、製藥產業等開拓了新的途徑。 == 參見 == * 遺傳學中心法則 * 基因 * 脫氧核糖核酸 * 群體遺傳學 * 表觀遺傳學 * 分子遺傳學 * 遺傳學家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書籍 * * * * == 延伸閱讀 == * * * * *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生物學分支 Category:醫學院所教科目 Category:希臘語外來詞
9月21日
9月21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264天(閏年第265天),離全年結束還有101天。 == 大事記 == === 11世紀 === * 1069年:宋神宗採用王安石新法,開始實行青苗法。 === 12世紀 === * 1126年:金朝軍隊攻陷北宋太原城。 === 16世紀 === * 1529年:奧斯曼帝國軍隊在蘇萊曼一世率領下圍攻維也納。教宗國、威尼斯、佛羅倫薩、曼圖亞和薩瓦在義大利組成防禦同盟。 === 18世紀 === * 1776年:紐約市大火,城市大部分被毀。 * 1792年:法國大革命:法國國民會議投票透過廢除君主制,實行共和制。 === 19世紀 === * 1802年:拿破崙一世吞併皮埃蒙特。 *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清朝軍隊在八里橋敗於英法聯軍,北京失去屏障,直接導致咸豐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 * 1898年:清朝慈禧太后發動政變而重返當政,結束光緒帝等人共同推行的政治改革,歷時103天的戊戌變法失敗。 === 20世紀 === * 1909年:中國飛機設計師馮如第一次試飛成功。 * 1931年:中國國民政府代表施肇基正式向國聯遞交宣告書,控告日本強佔中國東三省。 * 1931年:英國放棄英鎊金本位。 * 1933年:納粹德國開始進行關於“國會縱火案”的萊比錫審判。 * 1934年:室戶颱風襲擊日本本州島,造成3036人死亡。 * 1937年:英國作家J·R·R·託爾金的奇幻小說《哈比人歷險記》首次出版,也是後來《魔戒》前傳。 * 1941年:張鈺哲、高魯等率隊在甘肅臨洮完成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的日全食觀測。 * 1942年:由美國波音公司研發的B-29超級堡壘轟炸機原型機進行首次試飛。 * 1945年:。 * 1945年:中華民國政府收回法國租借地廣州灣,並定名為湛江。 *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毛澤東發表《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的講話。 * 1949年:美國、英國、法國《對德佔領法規》生效,軍政府職能移交“”。 * 1953年﹕朝鮮人民軍空軍飛行員盧今錫從北韓駕著戰機逃亡到南韓。 * 1964年:馬耳他獨立。 * 1965年:甘比亞、馬爾地夫、新加坡被接納為聯合國成員國。 * 1965年:在英國強烈不滿下,葡萄牙宣佈承認設立在里斯本的羅德西亞駐葡萄牙代表處具獨立地位。 * 1970年:巴勒斯坦突擊隊佔領約旦第二大城市伊爾比德。 * 1976年:塞席爾加入聯合國。 * 1981年:貝里斯獨立。 * 1981年:桑德拉·戴·奧康納成為美國最高法院第一位女性大法官。 * 1984年:中國第一個中型「託卡馬克」裝置中國環流器一號(HL-1)透過驗收。 * 1984年:汶萊加入聯合國。 * 1987年:世界著名歌劇《阿依達》在開羅西南吉薩金字塔前的露天舞場演出。 * 1988年:日本搖滾組合B'z發表首張單曲《所以請放開那隻手》及專輯《B'z》,正式宣佈出道。 * 1989年:首屆中國電影節在北京開幕。 * 1989年:東區海底隧道通車。 *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 * 1993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下令解散議會和人代會,宣佈12月舉行新議會選舉。同日,議會召集緊急會議,決定停止葉利欽總統職務,並由副總統魯茨科伊代理總統職務。 * 1993年:香港總督彭定康宣佈任命陳方安生接替霍德出任香港布政司。 * 1998年:伊朗不再追殺拉什迪。 * 1999年:臺灣南投縣發生芮氏規模7.3的強烈地震,造成2,415人死亡,11,305人受傷,為臺灣戰後傷亡損失最慘重的自然災害。 === 21世紀 === * 2001年:中國國民黨考紀會決定撤銷李登輝黨籍,為國民黨歷史上首次對前任黨主席動用黨紀處分。 * 2001年:法國圖盧茲,造成31人死亡,2500人受傷。 * 2003年:伽利略號太空船任務結束,撞向木星墜毀。 * 2013年:肯亞首都內羅畢高檔的西門購物中心的恐怖襲擊,襲擊造成至少68人遇難。 * 2020年:匯豐控股可能被中國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股價跌5.33%,以全日低位的29.3元收市,跌穿2008年金融海嘯時低位,見1995年5月以來新低。 * 2022年:俄羅斯總統普京發動區域性軍事動員令,計劃徵召30萬人到烏克蘭戰爭前線,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入侵蘇聯以來俄羅斯首次動員令。 == 出生 == * 1411年:腓特烈三世,哈布斯堡王朝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493年逝世) * 1428年:明代宗朱祁鈺,明朝皇帝(1457年逝世) * 1452年:吉羅拉莫·薩佛納羅拉,義大利道明會修士(1498年逝世) * 1840年:穆拉德五世,奧斯曼帝國第33位蘇丹(1904年逝世) * 1842年: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奧斯曼帝國蘇丹、哈里發(1918年逝世) * 1845年:恩斯特·奧古斯特二世,坎伯蘭和特維奧特戴爾公爵(1923年逝世) * 1853年:海克·卡末林·昂內斯,荷蘭物理學家,超導現象發現者、低溫物理學奠基人,19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26年逝世) * 1866年:夏爾·尼科勒,法國細菌學家,192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36年逝世) * 1866年:赫伯特·喬治·威爾斯,英國科幻小說作家(1946年逝世) * 1872年:亨利·魏爾德,英國海員,鐵達尼號大副(1912年逝世) * 1874年:古斯塔夫·霍爾斯特,英國作曲家(1934年逝世) * 1894年:林糊,臺灣醫生、詩人(1973年逝世) * 1895年:謝爾蓋·葉賽寧,俄國詩人,美國舞蹈家伊莎多拉·鄧肯之夫(1925年逝世) * 1902年:艾德華·伊凡普理查,英國人類學家(1973年逝世) * 1909年:誇梅·恩克魯瑪,迦納政治人物,首任迦納總統(1972年逝世) * 1912年:查克·瓊斯,美國動畫師、漫畫家、編劇家、製作人、動畫電影導演(2002年逝世) * 1917年:菲利斯·尼科爾森,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1968年逝世) * 1918年:愛新覺羅·溥任,中國末代皇帝宣統帝愛新覺羅·溥儀三弟(實際上四弟)(2015年逝世) * 1920年:金英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治家(2021年逝世) * 1926年:努爾·賈汗,巴基斯坦女歌手(2000年逝世) * 1926年:唐納德·A·格拉澤,美國物理學家,196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013年逝世) * 1929年:伯納德·威廉姆斯,英國倫理學家(2003年逝世) * 1931年:保萊阿斯·馬塔內,巴布亞紐幾內亞政治人物,第8任巴布亞紐幾內亞總督(2021年逝世) * 1931年:真鍋淑郎,日本-美國氣象學家,202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1934年:-{zh-hans:里奧納德·科恩;zh-tw:李歐納·柯恩;zh-hant:李歐納·柯恩;}-,加拿大詩人、小說家、創作歌手(2016年逝世) * 1934年:薛範,中國音樂學家、翻譯家(2022年逝世) * 1936年:尤里·米哈伊洛維奇·盧日科夫,俄羅斯莫斯科市長(2019年逝世) * 1941年:吳其樑,中華民國陸軍中將,現任年金改革委員會委員 * 1945年:傑瑞·布洛克海默,美國電影製作人,從業生涯已締造百億美元票房 * 1945年:蕭·克利夫頓,第18任救世軍大將 * 1946年:莫里茨·洛伊恩貝格爾,瑞士政治家、律師 * 1947年:鍾楚維,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47年:-{zh-hans:斯蒂芬·金; zh-hant:史蒂芬·金; zh-tw:史蒂芬·金;}-,美國作家 * 1948年:傑克·德羅米,英國政治人物,英國下議院議員(2022年逝世) * 1949年:松田優作,日本男演員(1989年逝世) * 1950年:查爾斯·克拉克,英國內政大臣 * 1950年:比爾·莫瑞,美國男演員 * 1951年:阿斯蘭·馬斯哈多夫,伊奇克里亞車臣共和國總統(2005年逝世) * 1954年:花鬱悠紀子,日本漫畫家,後24年組之一(1980年逝世) * 1954年:安倍晉三,日本第90、96-98任內閣總理大臣,第21、25任自由民主黨總裁(2022年逝世) * 1955年:米卡·考里斯邁基,芬蘭電影導演 * 1957年:伊森·柯恩,美國電影導演、編劇、製片 * 1957年:西德尼·蒙克利夫,美國NBA前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57年:陸克文,澳大利亞政治人物、外交官,第26任澳大利亞總理 * 1958年:魏秋樺,香港演員 * 1961年:高田由美,日本女性聲優 * 1962年:虹影,中國作家 * 1964年:荷西·德克勒,烏拉圭音樂家 * 1965年:高金素梅,臺灣歌手,演員,山地原住民立法委員 * 1967年:菲絲·希爾,美國歌手 * 1967年:林家棟,香港演員 * 1969年:比利·波特,美國百老匯表演者、歌手、演員 * 1970年:薩曼莎·鮑爾,美國女政治家 * 1971年:阿方索·裡貝羅,美國男演員、喜劇演員、舞者、歌手、導演、主持人、電視名人 * 1972年:連恩·蓋勒格,英國音樂家、詞曲創作人 * 1973年:尹相鉉,韓國演員、歌手、模特兒 * 1973年:埃德加斯·林克維奇斯,拉脫維亞政治人物,現任拉脫維亞總統 * 1974年:簡沛恩,臺灣演員 * 1974年:黃立行,臺灣歌手 * 1977年:娜塔莉婭·加夫裡利策,摩爾多瓦政治人物,前任摩爾多瓦總理 * 1978年:伊琳娜·韋涅季克託娃,烏克蘭政治人物、學者、律師,曾任烏克蘭總檢察長 * 1979年:連靜雯,臺灣演員 * 1979年:吳義仁,馬來西亞裔美國科學家 * 1979年:布拉德福德·安德森,美國男演員 * 1980年:卡琳娜·卡浦爾,印度女演員 * 1981年:妮可·裡奇,美國時裝設計師、作家、演員、歌手、主持人 * 1981年:利米·森,印度演員 * 1983年:史考特·伊凡,美國男演員 * 1983年:安娜·米雷斯,澳大利亞腳踏車運動員 * 1984年:本傑明·懷爾德曼-託布里,美國男子游泳運動員 * 1984年:怡娜·素孫,烏克蘭政治人物 * 1986年:琳西·特莉,美國音樂家 * 1988年:比拉瓦爾·布托·扎爾達里,巴基斯坦人民黨主席 * 1989年:林芊妤,香港女藝人,瑜伽導師 * 1989年:王智德,香港男藝人 * 1989年:斯韋特蘭娜·羅馬絲娜,俄羅斯女子花式游泳運動員 * 1989年:傑森·德魯羅,美國歌手、演員、舞者 * 1989年:邵雨薇,臺灣女演員 * 1990年:袁子芸,臺灣女演員 * 1992年:內田雄馬,日本男性聲優 * 1992年:CHEN,韓國男子偶像團體EXO成員 * 1993年:權珉娥,韓國女子偶像團體AOA成員 * 1993年:阿卡尼·西姆拜恩,南非男子田徑運動員 * 1994年:周雨彤,中國女演員 * 1994年:林輝瑝,臺灣男演員、模特兒 * 1998年:拿莫·伊漾,臺灣棒球選手 * 1999年:王俊凱,中國男子偶像團體TFBOYS隊長 * 生年不詳:王瑞芹,臺灣女性配音員 == 逝世 == * 前19年:維吉爾,古羅馬詩人(前70年出生) * 1327年:愛德華二世,英格蘭國王(1284年出生) * 1556年:皮埃特羅·阿雷蒂諾,義大利作家(1492年出生) * 1558年:查理五世,神聖羅馬皇帝、西班牙國王(1500年出生) * 1576年:吉羅拉莫·卡爾達諾,義大利博學家(1501年出生) * 1626年:弗朗索瓦·德·博納,法國軍事首領、政治人物,法國元帥(1543年出生) * 1643年:愛新覺羅皇太極,清朝第二位皇帝(1592年出生) * 1812年:伊曼紐爾·席卡內德,德國劇作家、戲劇歌唱家、演員(1751年出生) * 1832年:沃爾特·司各特,英國小說家(1771年出生) * 1860年:亞瑟·叔本華,德國哲學家(1788年出生) * 1920年:朱執信,中國民主革命家(1885年出生) * 1921年:歐根·卡爾·杜林,德國哲學家、經濟學家(1833年出生) * 1933年:鄧中夏,中國共產黨工人運動領袖(1894年出生) * 1933年:宮澤賢治,日本作家(1896年出生) * 1962年:歐陽予倩,中國戲劇、電影、舞蹈藝術家、教育家(1889年出生) * 1966年:保羅·雷諾,法國政治人物、律師,前任法國總理(1878年出生) * 1975年:李少春,京劇表演藝術家(1919年出生) * 1985年:古龍,臺灣武俠小說作家(1938年出生) * 1990年:徐向前,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1901年出生) * 1991年:林淵,臺灣雕刻家(1913年出生) * 1998年:弗洛倫斯·格里菲斯-喬依娜,美國女子田徑運動員(1959年出生) * 2013年:阿爾瓦羅·穆蒂斯,哥倫比亞作家、詩人(1923年出生) * 2018年:維塔利·安德烈耶維奇·馬索爾,烏克蘭政治人物(1928年出生) * 2018年:陳大光,越南共產黨主要領導人之一(1956年出生) * 2021年:穆罕默德·侯賽因·坦塔維,埃及元帥及政治家(1935年出生) * 2022年:格雷格·李,美國NBA職業籃球運動員(1951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國際和平日 * 教會: 聖馬太日 * :國家防災日立法院第6屆第5會期行政院施政報告 ,2007年2月 * :全民國防教育日 * :獨立日 * :獨立日 * :獨立日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155年
== 大事記 == * == 各國領袖 == === 非洲 === *庫施 **國王: **#Takideamani(140年-155年) **#Tarekeniwal(155年-170年) === 亞洲 === *中國 **東漢: ***皇帝:漢桓帝(146年-168年) *朝鮮 **百濟: ***國王:蓋婁王(128年-166年) **高句麗: ***國王:次大王(146年-165年) **新羅: ***國王:阿達羅尼師今(154年-184年) === 歐洲 === *高加索伊比里亞 **國王:法斯曼三世(145年-185年) *羅馬帝國 **皇帝:安敦寧·畢尤(138年-161年) === 中東 === *奧斯若恩 **國王:Ma'nu VIII bar Ma'nu(139年-163年) *安息 **國王:沃洛吉斯四世(147年-191年) == 出生 == *教宗加理多一世(222年)67歲 *曹操(220年去世)65歲 *孫堅(191年去世)36歲 *袁術(199年去世)44歲 == 逝世 == *教宗庇護一世 *坡旅甲 == 參見 == * 5年 5 als:150er#155
洪秀全
洪秀全(),又名洪日,客家人韓山文,《太平天國起義記.洪氏之世系》:“洪秀全之祖先由嘉應州遷此,故均用嘉應方言。本地人稱此等客籍民為客家”,是清末宗教組織拜上帝會創始人、太平天國運動的民變領袖以及太平天國的建立者。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人。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四十二 洪秀全早年曾接觸基督教思想,創立拜上帝會,並在廣東和廣西一帶傳教。1851年拜上帝會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起兵反清,建立太平天國,自稱天王。1853年攻取江寧府(今南京),定鼎於此,賜名天京。與楊秀清等人產生矛盾。1856年部下韋昌輝與楊秀清發生內訌,即天京之變,1857年石達開率眾出走,情勢轉衰,1864年湘軍在天京圍城,洪秀全困守其中,以野草充飢,最後病逝,太平天國也旋即滅亡。 ==姓名== 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又名洪日。在1837年大病痊癒後,聲稱夢見天父著白袍於夢境賜寶劍「雲中雪」、印璽給他《洪秀全政治人格之研究》楊碧玉 秀威資訊出版 ISBN 9789862211410. 。上帝又有名耶和華,當時譯為耶火華,天父指他名須避諱,必須用全(全拆字為人王,有自稱君王之意)代替火字。又說他有三種改名方法,一是隱匿,自稱洪秀;二是新創,自稱洪全;三也可以使用不犯諱的名字,叫洪秀全(洪秀全姓洪、「秀」拆字後為「禾乃」、「全」拆字後為「人王」,因此名字全意為「我乃人王),因而得名。 ==生平== ===早年=== thumb|260px|right|洪秀全所撰寫的《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訓》和《原道覺世訓》,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藏 1814年1月1日(嘉慶十八年十二月初十),洪秀全出生於廣東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福源水村。父親洪鏡揚,是耕讀世家,母親王氏。洪秀全還有長兄洪仁發,二兄洪仁達、族弟洪仁玕。 洪秀全祖先居於今日江蘇,,與當時的岳飛都是同期的愛國民族英雄,而後南遷閩南,又遷居廣東,在廣州府花縣落腳。 洪秀全7歲起,在村中私塾上學,學習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由於他是兄弟中唯一識字者,村中父老看好洪秀全可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可是三次府試都失敗落選,第三次在廣州落選後已經是25歲(1837年,虛歲)了,受此打擊回家以後重病一場,一度昏迷,他本人說病中幻覺有一老人對他說:奉上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間來斬妖除魔。從此洪秀全言語沉默,舉止怪異。 此時洪秀全並不甘心於考試的失敗,在6年後的1843年春天再一次參加了廣州的府試,結果還是以落選告終。這時洪秀全翻閱以前在廣州應試時收到的基督徒梁發的《勸世良言》一書,把書中內容與自己以前大病時的幻覺對比,自認為受上帝之命下凡誅妖,自認上帝的次子,耶穌的次弟,並稱上帝耶和華為「天父」,稱耶穌為「天兄」,一氣拋開了孔孟之書,不再做一名儒生而改信了基督教的教義,索性把家裡的孔子牌位換成了上帝的牌位。雖然未曾讀過《聖經》,洪秀全卻開始逢人便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稱之為“拜上帝會”。洪秀全說:「人心太壞,政治腐敗,天下將有大災大難,唯信仰上帝入教者可以免難。入教之人,無論男女尊貴一律平等,男曰兄弟,女曰姊妹。」洪秀全的「拜上帝會」在教義上模仿基督宗教,太平天國的十誡叫十款天條。洪秀全與馮雲山共同制定《十款天條》 洪秀全最初在廣州附近傳教,但未取得很大成功。1844年洪秀全和馮雲山轉至廣西一帶傳教,洪不久便返回廣東,馮留下發展,在當地的信徒日增。1845年至1846年間,在家鄉的洪秀全寫下《原道醒世訓》、《原道覺世訓》、《百正歌》等作品。1847年初,洪秀全來到傳教士羅孝全在廣州的禮拜堂學習了幾個月,曾要求受洗,但羅孝全不同意洪秀全對以前大病時所見「異象」的見解,並認為洪秀全對神學的認識不足夠,拒絕為他施洗。洪秀全4個月後離開。洪其後再到廣西會合馮雲山,並陸續制訂拜上帝會的規條及儀式。 洪秀全的拜上帝會與地方衙門的矛盾日漸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決定反清,加緊準備,會眾在下半年間陸續前來金田團營。 ===建立太平天國=== 1851年1月11日在廣西桂平的金田村舉行起義,建號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天王;12月攻克永安後,分封東、西、南、北、翼諸王,各王均受東王楊秀清節制;1852年太平軍離開廣西,1853年攻佔南京,改名天京並定都在此,正式建立了與清廷對峙的農民政權。洪秀全一面派出軍隊西征北伐,一面頒佈《天朝田畝制度》等政策法規,宣傳其國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 太平天國舉行第一次科舉考試時,有史以來特為婦女參加考試設立女科,產生中國第一位女狀元傅善祥(後成為楊秀清地下情人,不過問政事)。 定都天京後,洪秀全主張把四書五經列為禁書,東王楊秀清不同意,借「天父下凡」迫洪秀全讓步,洪-{只}-好同意四書五經在修改後可以刊印流傳,然而直至太平天國滅亡仍未曾刊行。後來洪秀全又修改《聖經》,按照政治上的需要及個人喜惡改動內容,在太平天國內頒行。 ====天京事變==== 天王洪秀全與東王楊秀清的矛盾日漸加深。洪秀全知道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及燕王秦日綱對東王不滿,在1856年詔三人誅東王,9月發生天京事變,東王、北王與燕王先後被誅。翼王石達開在天京主政一段時間,為洪秀全所忌,洪秀全封自己的親兄弟洪仁發、洪仁達為王,以牽制石達開,引起石達開不滿。1857年石帶領大軍出走,脫離天王指揮。自天京事變及翼王出走後,洪秀全雖然掌握了朝政大權,太平天國卻開始走下坡。 ===晚年=== 清軍開始進迫天京,在陳玉成和李秀成等人支撐下,太平軍在數年間擋住了清軍的多次攻勢。 1859年族弟洪仁玕從香港抵達天京,洪秀全大喜,封仁玕為軍師、-{幹}-王,名義上總理天國朝政,卻不肯把軍事權力交給他。由於洪仁玕未有立功而封王,洪秀全怕其他人不服,再次封異姓為王。 1862年英王陳玉成被殺後,形勢急轉直下,天京附近據點逐一陷落。李秀成知道天京難以久守,向洪秀全建議放棄天京,轉戰中原,被洪秀全斥責。 1864年3月,天京遭到包圍後,城內糧食不足,洪秀全帶頭吃“甜露”(雜草與觀音土混成的黏團)充飢,因而致病。1864年6月1日(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洪秀全病逝天京。曾國藩卻向清廷報稱洪秀全服毒自盡。洪秀全死後屍體被秘密葬在天王府的後花園新建涼亭內。 1864年7月30日,天京陷落之後,湘軍總兵熊登武得到一個天王府黃姓宮女告密 (有一說是熊登武在攻佔天王府後在府裡把一名黃姓宮女抓起來拷問),在她的指引下,曾國荃派人從天王府的大殿內挖出了洪秀全的屍體。此時未時初,曾氏二兄弟旁觀挖洪出土時,晴天竟突轉陰暗,洪秀全的屍體以白布包裹著,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手持一枚鐵十字,沒有棺材,身體嚴重腐爛,只有肩膀和右臀稍有皮肉。 8月1日,曾國藩斷然下達了最嚴厲的懲處方式:“戮屍,烈火而焚之!”於是洪秀全的屍體再次被拖了出來,被刀戮、火焚。焚屍後,曾國藩根據湘軍將領李臣典的建議,命人把骨灰和以火藥,裝入炮彈,然後接連發射出去,目的是要讓洪秀全徹底灰飛煙滅,屍骨無存,陰魂無歸,更可以使太平軍的舊部失去精神象徵。 ==家庭== ===洪秀全家族的歷史資料=== 根據古老的洪氏世系資料編修的家譜,名為《萬派朝宗》,記載了從金田起義前後,一直追溯遠祖自江浙南遷到廣東的過程。洪氏於漢代、三國時世居彭城郡下邳(今江蘇邳縣),西晉永嘉之亂中南遷京口(今鎮江),晉安帝時續遷新安郡遂安縣(今杭州市淳安縣),此後在各種戰亂中,輾轉經由江西、福建而入廣東。洪秀全其祖先洪皓是南宋時期的名臣,洪皓曾孫洪璞出任福建泉州府晉江縣縣尉,舉家遷到泉州。元朝末年社會動盪,唯嶺南較安定,洪璞的第十世孫洪貴生從福建遷往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今日潮州市潮安區)的布心。所以洪貴生是洪氏遷入廣東的始祖。洪秀全便是洪氏遷入廣東後的第十六世孫,也即是遷到花縣官祿布後的第六代。 ===妻妾=== 共有妻妾88人,皆稱王娘。以其夢見的「天妻」為元配妻子,稱正月宮,去除此夢中「天妻」,餘下87人,正室賴蓮英稱又正月宮,妃嬪依次有副月宮、又副月宮兩等。妻妾中僅五人有記載身份。 正室: # 又正月宮賴蓮英(1839-1864),生幼天王,天京城陷後被俘,送北京凌遲。 妾: # 副月宮第四妻餘氏,天京城陷後被俘(1838-1864),凌遲。 # 副月宮第十二妻陳氏(1840-1864),生洪天光,天京城陷後被俘,凌遲。 # 副月宮第十九妻吳氏,生洪天明,天京城陷後被俘,凌遲。 # 黃氏,天京城陷後被俘,凌遲。 ===子女=== 五個兒子,一說六個: # 洪天貴福,尊稱幼主萬歲,封王世子《定營規條十要》,即位為幼天王。天國滅亡後與部眾失散,一度成功逃亡,但其後因四處亂走而被清軍盤查時因口音被認出遭捕,送南昌凌遲。 # 洪天曾(1852-1853),夭折。 # 洪天明,尊稱王三殿下永歲,封明王,生於1854年。 # 洪天光,尊稱王四殿下永歲,封光王,生於1854年。 # 洪天佑,封幼東王,過繼給楊秀清 女兒,史料不詳,至少有八人。 # 長女洪天姣,尊稱天長金,夫婿天二駙馬、金王鍾萬信。 # 次女洪氏,尊稱天二金,夫婿列王徐朗。 # 三女洪氏。 # 四女洪氏,尊稱天四金,夫婿天四駙馬黃棟樑。 # 某女洪氏,夫婿天西駙馬黃文勝。 # 某女洪氏,夫婿天東駙馬。 # 某女洪氏。 # 八女洪氏,尊稱天八金,夫婿天八駙馬。 == 影視形象 == ===電視劇=== 年份 地區 作品 演員 1988年 香港無綫電視 《太平天國》 呂良偉 1989年 中國大陸 《洪秀全》 辛明 2000年 中國中央電視臺 《太平天國》 高蘭村 ===電影=== 年份 地區 作品 演員 1928年 中國大陸 《太平天國》 陳秋鳳 ==著作== * 《斬邪留正詩》 * 《太平詔書》 * 《原道救世歌》 * 《原道醒世訓》 * 《原道覺世訓》 ==紀念== 1961年,為紀念洪秀全,當地政府在其故居原址上覆原的建築。現在的故居建有洪秀全故居紀念館,洪氏宗祠闢為紀念館輔助陳列室。1988年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亦是省、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成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1991年正式對外開放。 ==參考資料== *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卷}-四十二。 ==研究書目== * Jonathan D. Spence(史景遷)著,朱慶葆等譯:《天國之子和他的世俗王朝》(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1)。 ==相關條目== * 太平天國 * 拜上帝教 * 天父詩 == 外部連結 == * H洪 H洪 X秀 H洪 Category:新興宗教創始人 Category:自稱彌賽亞者 Category:被戮屍者 H洪
茂名市
茂名市(郵政式拼音:),簡稱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西南部。市境東毗陽江市,北連雲浮市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玉林市,西接湛江市,南臨南海。市人民政府駐茂南區油城六路2號。 茂名是“高涼文化”重要的發源地、興盛地和傳承地。明清時期,高州府(今茂名地區)是粵西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56年,中共中央同意在原茂名縣南部建設規模為年產100萬噸原油的油頁岩廠,1959年,以茂名工礦區為基礎設立茂名市,1975年升格為地級市。茂名以“南方油城”著稱,是全國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和能源基地。此外,茂名亦是廣東省內的農業大市及水果生產基地,其中荔枝、龍眼、香蕉的種植面積及產量均居全省首位。 == 名稱來源 == 一般認為,“茂名”以當地道教先驅潘茂名之名命名,起源於人名,後演化成地名,姓為州名,名為縣名。據《茂名縣誌》記載,潘茂名於西晉太熙元年(290年)農曆三月二十四日生於高州根子鎮潘坡村。相傳潘茂(名)一生心懷天下百姓,懸壺濟世,行醫為民。他淡泊名利,不喜爵祿,朝廷三召而不至;他不貪財帛,施醫贈藥,惠及桑梓;碰到瘟疫肆虐,他潛心研丹,冒死試藥,止疫安民,深得嶺南民眾敬仰,又受到朝廷讚揚。隋朝開皇十八年(598年),為表彰潘茂名的功德,以其名設立茂名縣,唐貞觀八年(634年),又以其姓設定潘州,治茂名縣。亦有學者認為“茂名”一詞得名於一條名叫“茂名水”的河流(今鑑江),到宋代以後演變為與道士潘茂名相關聯,而且後者神化的解釋愈益成為主流。 20世紀50年代茂名市初建時,因未定市名,以所在地茂名縣為名暫稱茂名工礦區。茂名工礦區城市建設籌建處提出了四個候選名稱:公館市(以所在地公館礦區命名)、金塘市(以所在地金塘礦區命名)、金陽市(金塘礦區、羊角礦區各取一字,“羊”以同音取“陽”)、茂名市。廣東省領導為了連貫性起見,決定定名“茂名市”,將原茂名縣改為高州縣。1958年8月26日,茂名工礦區正式定名為茂名市。 == 歷史 == ==== 先秦至南北朝 ==== 距今約4500年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今茂名境內有土著民族南越族繁衍生息。春秋戰國時期,今茂名市境屬百越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朝平定百越,今茂名地區分屬象郡、南海郡及桂林郡,後屬趙佗所建立南越國。漢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漢武帝滅南越國,今茂南區、電白區和高州市、化州市屬合浦郡高涼縣地,今信宜市屬蒼梧郡端溪縣地。 漢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東吳析合浦郡,設高涼郡,今茂南區、電白區和高州市、化州市改屬高涼郡地。東晉永和七年(351年),蒼梧郡增設晉康等郡,今信宜市屬晉康郡端溪縣地。蒼梧郡、高涼郡同隸廣州。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年),高涼郡增置羅州縣,今化州市屬羅州縣地,治所在陵羅江口石城(今化州市合江鎮);元嘉十六年(439年),增置海昌郡,今電白區屬海昌郡地,治所在寧化縣(今電白區境)。大明中(460年前後),復置高興郡(在今化州境內),旋廢。今茂名市境,信宜仍屬晉康郡端溪縣地,化州屬羅州縣地,茂南、高州屬高涼縣地,電白縣屬海昌郡地。 齊復置高興郡,增置高興縣,郡、縣治所在今化州市區,隸越州。 梁天監元年(502年),析端溪縣置梁德郡和梁德縣,隸瀧州。梁大通元年-三年(527-529年),升羅州縣為羅州,置石龍郡,羅州領高興郡、石龍郡,州、郡治所在石龍縣(今化州市東北舊城嶺)。中大通元年-六年(529-534年),置高州,治所在西平(今恩平市),析高涼郡,增置電白、南巴、連江等郡。今茂南區屬當時的高州南巴郡地,高州市屬當時高州的電白郡、南巴郡和羅州的高興郡地,電白區屬當時高州的電白郡、海昌郡、連江郡和南巴郡地,化州市屬羅州的高興郡、石龍郡地,信宜市屬瀧州的梁德郡地。 陳仍梁制,永定二年(558年),高涼郡增設務德郡(今高州市東北)。 ==== 隋唐至五代十國 ====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電白郡、海昌郡置電白縣,廢連江郡、南巴郡置連江縣、南巴縣,廢務德郡置良德縣,均隸高州,高州治所在高涼縣(今陽江市境)。廢梁德郡置梁德縣,隸瀧州。廢高興郡、石龍郡置石龍、吳川縣。開皇十八年(598年)始置茂名縣,石龍、吳川、茂名三縣均隸羅州,州治所在石龍縣(今化州市)。改梁德縣為懷德縣。大業三年(607年),廢高州、羅州,復置高涼郡。廢南巴縣入連江縣。廢瀧州置永熙郡,懷德縣隸永熙郡。今茂南區屬連江縣地,化州市屬石龍縣地,信宜市屬懷德縣地,其餘屬高涼郡的電白、連江、茂名縣地和永熙郡的良德縣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廢高涼郡,析懷德縣增置信義縣、潭峨縣,隸南扶州,治所在信義縣(今信宜市鎮隆鎮)。五年(622年),析連江縣復置南巴縣,增置潘水縣,析信義縣增置特亮縣;復置羅州,治所在石龍縣(今化州市),領石龍等十一縣。武德六年(623年)復置高州,治所在西平縣(今恩平),領電白、連江、良德等縣;羅州治所遷石城(今廉江),析羅州增設南石州,州治所在石龍縣(今化州市),領石龍、陵羅、龍化、辯州等六縣。貞觀八年(634年),南宕州更名潘州,治所從定川縣(今廣西玉林)境遷至茂名縣,領茂名、潘水、南巴三縣。貞觀九年(635年),南石州更名辯州,領石龍、陵羅、龍化三縣。貞觀二十三年(649年),高州治所從西平縣遷至良德縣(今高州市東北),領良德、電白、保寧三縣。開元五年(717年),高州治所從良德縣遷至連江縣,連江縣更名保安縣。天寶元年(742年),高州改為高涼郡,潘州改為南潘郡,辯州改為陵水郡,竇州改為懷德郡。至德二年(757年),保安縣更名保寧縣。乾元元年(758 年),為郡復各州。大曆十一年(776 年),高州治所從保寧縣(今電白區馬踏鎮)至電白縣(今高州市長坡鎮)。唐末,高州領電白、良德、保寧三縣,治所在電白縣;潘州領茂名、潘水、南巴三縣,治所在茂名縣;辯州領石龍、陵羅二縣,治所在石龍縣;竇州領信義、懷德、潭峨、特亮四縣,治所在信義縣。今茂名市境隸嶺南道東道,茂南區屬南巴縣地,信宜市屬竇州地,高州市、電白區屬高州、潘州地,化州市屬辯州地。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年)茂名縣更名越棠縣,龍德三年(923年)復名。 ==== 宋至明清 ====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廢潘州,南巴、潘水兩縣併入茂名縣,良德、保寧兩縣併入電白縣,均屬高州。懷德、潭峨、特亮三縣併入信義縣,屬竇州。羅州併入辯州。太平興國元年(976年),信義縣因避太宗趙光義諱改稱信宜縣。太平興國五年(980年),改辯州為化州。熙寧四年(1071年),竇州併入高州,高州屬廣南西路,領茂名、電白、信宜縣。 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高州、化州改為高州路安撫司、化州路安撫司,屬湖廣行省海北海南道。化州路路治石龍縣(今化州市區),高州路治於大德八年(1304年)由電白縣遷茂名縣(今高州市區),至正十五年(1355年)還治電白縣。 明洪武元年(1368年),高州路、化州路改為高州府、化州府,洪武七年(1374年)降為州。茂名縣撤銷併入高州,石龍縣撤併入化州。洪武九年,高州復府,化州降為化縣,化縣及原化州轄縣歸屬高州府。洪武十四年(1381年),復茂名縣。化縣復化州,原轄縣還屬高州府。至此,高州府領茂名縣、電白縣、信宜縣、化州及其轄縣吳川、廉江。成化三年(1467年),高州府治從電白縣遷茂名縣,隸廣東行省。 清順治四年(1647年),高州府屬高雷陽道,領化州和茂名、電白、信宜、吳川、廉江一州五縣,為廣東“下四府”之首,府治地茂名縣為粵西地區重鎮。 ==== 近現代 ==== 民國元年(1912年),化州改稱化縣。民國2年(1913年),撤高州府。民國3年(1914年)設高雷道,轄原高州府、雷州府、陽江直隸州屬下11縣,治所在茂名縣。後又改為高雷善後處、南路行政專員公署、南路綏靖專員公署。 民國25年(1936年)11月,廣東省派第七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駐茂名縣,轄茂名、信宜、電白、化縣、吳川、廉江、陽江和梅菉管理局。次年,派出南路行署駐茂名縣,管理第七區、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49年10月底,信宜、茂名、電白、化縣四縣屬南路專區。1950年,屬高雷專區。1952年,屬粵西行政區。1956年,屬湛江專區。 1954年,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煤炭管理總局先後派地質隊來茂名縣南部勘探油頁岩礦。1955年,燃料工業部副部長李人俊率蘇聯專家到茂名縣考察,提出在茂名縣創辦石油工業的建議。1956年4月28日,總理周恩來批示:“經中央同意,在茂名建設規模為年產100萬噸原油的油頁岩煉油廠。”1958年5月,成立茂名工礦區城市籌建處,8月26日成立茂名工礦區市。9月22日,原茂名縣的公館鄉及袂花鄉、鰲頭鄉部分地區劃歸茂名工礦區市管理。 1959年3月22日,國務院第88次全體會議決定撤銷茂名縣、信宜縣,以茂名縣部分行政區域設立茂名市,原茂名縣除劃建茂名市以外的行政區域和信宜縣的行政區域合併設立高州縣,化縣、吳川二縣的行政區域合併設立化州縣。1959年5月9日,茂名工礦區市更名為茂名市。1961年4月1日,高州縣分置為高州、信宜兩縣,原信宜縣的古丁、馬貴、深鎮等地劃給高州縣。4月5日,化州縣分置為化州、吳川兩縣。原茂名縣的龍首、蘭石、高棧劃給吳川縣,南盛劃入化州縣。茂名市、信宜縣、高州縣、電白縣、化州縣同屬湛江專區。 1975年11月22日,經國務院批准,原屬湛江地區的茂名市升格為地級市,由廣東省直轄。1983年7月,茂名市實行市領導縣體制,轄信宜、高州、電白、化州四縣。1985年4月18日,以原茂名市城區和郊區成立茂南區。1992年10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在原電白縣南海鎮的基礎上正式設立茂名市水東經濟開發試驗區。1993年至1995年,高州、化州、信宜先後撤縣設市,由茂名市代管。 2001年1月,由原電白縣劃出羊角、坡心、七徑、小良、沙院和南海6個鎮設立茂名市茂港區,區人民政府駐南海鎮。 2012年4月26日,廣東茂名濱海新區揭牌成立,為副廳級建制經濟功能區。 2014年2月,國務院批覆同意設立茂名市電白區,以原茂港區和電白縣的行政區域為電白區的行政區域,並於4月18日正式掛牌成立。 == 地理 == === 地質地貌 === 茂名市地質,經歷早古生代震旦紀、寒武紀,晚古生代泥盆紀、石炭紀,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的地殼運動,造成了複雜的地層結構和斷裂構造,生成多種礦藏,形成背山面海、北高南低、由東北向西南傾斜的地形地貌。其中山地主要由從北面進入境內的雲開大山、東北面進入的雲霧山脈和由西北面進入的勾漏山脈交匯而成,面積1300平方公里,佔陸地面積11.38%。最高點為雲霧山脈大霧嶺的主峰大田頂,海拔1704米,是粵西第一高峰及廣東第二高峰。中部主要是丘陵和臺地,丘陵面積7518平方公里,佔陸地面積65.85%,土地平坦、土層深厚,氣候溫和;西南部是平原臺地,面積2607平方公里,佔陸地面積的22.77%。 === 氣候 === 茂名市地處熱帶和亞熱帶的過渡地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市年平均氣溫22.3℃~23℃,月平均最高氣溫26.5℃~28.7℃(七月),月平均最低氣溫14℃~16℃(一月),年內≥10℃的積溫7857~8413℃,持續天數337~355天,基本無霜;平均年日照1939.3~2161.4小時,日照百分率為47%,太陽輻射總量為106.59~116.99大卡/平方釐米;降雨季節長,年降雨量1500~1800毫米,降雨日在100~170天之間。旱、澇、風、寒災害性天氣較多,主要為熱帶氣旋、暴雨、低溫陰雨、春秋旱、寒露風、霜凍和雷擊等。境內各地氣候差異不大,但由於複雜地形地貌的作用,北部山區又具有明顯的垂直氣候特點,形成多樣的小氣候。 === 水文 === 茂名市大陸海岸線全長182.1公里,東起茂名與陽江交界的儒洞河口海域,西至茂名與湛江分界的澳內海,佔廣東省大陸海岸線的4.2%,粵西的10%,其中人工岸線為92.5千米,佔全市海岸線長度的50.8%,主要分佈於茂名沿海東部的吉達港、中部的博賀灣和西部的水東灣,以農漁業圍堤、海堤、港口、碼頭建設為主。40米等深線內海域面積4300多平方公里,全市擁有大小海島23個,其中面積大於500平方米的海島12個,面積最大的海島為大放雞島。 茂名市山區地形多折皺,河川發育,溪流分部較廣,主要河流有鑑江、袂花江、羅江、黃華江和小東江,除黃華江屬西江流域,其他均屬鑑江水系,境內集雨面積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0條。 == 政治 == === 現任領導 === 茂名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茂名市委員會 茂名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茂名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茂名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莊悅群 莊悅群 王雄飛 劉芳 民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廣東省普寧市 廣東省普寧市 安徽省肥東縣 廣東省南雄市 出生日期 就任日期 2022年8月 2022年9月 2022年9月 2022年1月 === 歷任領導 === ; 中國共產黨茂名工礦區市籌建工作委員會 書記 * 曾源(1958年6月-1958年8月) ; 中國共產黨茂名工礦區市委員會 代書記 * 孫西歧(1958年9月-1959年7月) ; 中國共產黨茂名市委員會 第一書記 * 孫西歧(1959年7月-1959年9月) * 張傑(1959年9月-1960年11月) * 徐林漢(1960年11月-1966年5月) * 趙更生(代理)(1964年12月-1966年5月) ; 中國共產黨茂名市委員會 書記 * 李華瑞(1969年12月-1973年7月) * 周凱(1973年8月-1975年1月) * 方華(1975年2月-1980年10月) * 賴鴻維(1980年10月-1983年7月) * 肖啟貴(1983年7月-1989年12月) * 肖賢成(1989年12月-1997年8月) * 王兆林(1997年8月-2001年2月) * 鄧維龍(2001年3月-2002年3月) * 周鎮宏(2002年4月-2007年4月) * 羅蔭國(2007年4月-2011年2月) * 鄧海光(2011年2月-2013年2月) * 梁毅民(2013年2月-2014年10月) * 許光(2014年10月-2017年3月) * 李紅軍(2017年4月-2018年12月) * 許志暉(2018年12月-2021年4月) * 袁古潔(2021年4月-2022年8月) * 莊悅群(2022年8月-) ; 茂名工礦區城市籌備處 主任 * 曾源(1958年4月-1958年8月) ; 茂名市人民委員會籌備委員會 主任 * 曾源(1958年8月-1958年9月) ; 茂名市人民委員會 市長 * 陳角榆(1958年9月-1959年9月) * 鄭少康(1960年11月-1963年9月) * 曾源(1963年9月-1966年5月) ; 茂名市軍事管制委員會 主任 * 嶽英(1967年3月-1968年3月) ; 茂名市革命委員會 主任 * 祖國忠(1968年3月-1969年2月) * 李華瑞(1969年2月-1973年12月) * 周凱(1973年12月-1975年2月) * 方華(1975年2月-1980年10月) * 賴鴻維(1980年10月-1981年3月) ; 茂名市人民政府 市長 * 張雨田(1981年4月-1983年7月) * 王冶(1983年7月-1985年6月) * 黃光才(1985年6月-1989年11月) * 黃春藻(1990年3月-1993年9月) * 張惠忠(1993年9月-1998年4月) * 鄧維龍(1998年4月-2001年3月) * 林雄(2001年4月-2003年4月) * 羅蔭國(2003年4月-2007年4月) * 鄧海光(2007年4月-2011年2月) * 梁毅民(2011年2月-2013年2月) * 李紅軍(2013年2月-2017年4月) * 許志暉(2017年4月-2019年1月) * 袁古潔(2019年5月-2021年4月) * 莊悅群(2021年4月-2022年9月) * 王雄飛(2022年9月-) === 行政區劃 === 茂名市下轄2個市轄區,代管3個縣級市。 * 市轄區:茂南區、電白區 * 縣級市: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 另外,茂名還設立以下經濟功能區:廣東茂名濱海新區(省級,包括水東灣新城、國家級茂名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茂名市行政區劃圖 茂名市行政區劃圖 茂名市行政區劃圖 茂名市行政區劃圖 茂名市行政區劃圖 茂名市行政區劃圖 茂名市行政區劃圖 茂名市行政區劃圖 茂名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 鄉級行政區劃 區劃程式碼 區劃名稱 漢語拼音 面積(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街道辦事處 鎮 440900 茂名市 11,427.07 6,174,050 茂南區 525000 25 86 440902 茂南區 587.78 1,035,411 城南街道 525000 8 9 440904 電白區 2,127.28 1,503,737 水東街道 525400 5 19 440981 高州市 3,270.79 1,328,657 潘州街道 525200 5 23 440982 化州市 2,356.52 1,291,668 鑑江街道 525100 6 17 440983 信宜市 3,083.59 1,014,577 東鎮街道 525300 1 18 === 地方立法權 === 根據2015年修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立法法》,2015年9月25日,茂名市被賦予地方立法權,茂名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規,茂名市首部實體性法規為茂名市人大常委會2016年制定的《茂名市高州水庫水質保護條例》。2018年,茂名市人大常委會制定了全國首部礦山生態公園保護管理條例《茂名市露天礦生態公園保護管理條例》。 == 人口 == === 歷史 === ==== 歷代 ==== 現存有關茂名地區人口的記述最早的是晉朝高涼郡人口。但至今能見到的四縣人口的具體數字記錄,是自萬曆二十年(1592年)始,當年,四縣有12,395戶,39,090人。清順治、康熙、雍正年間,把人丁作為納稅單位,民間普遍出現瞞報少報人口現象,按史學研究的丁口比例1:4計算,康熙十一年(1672年),四縣應有71,852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實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法令,但當年茂名和化州發生大饑荒和瘟疫,“死人過半”。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又實行“攤丁入地”的稅制,此後人丁統計相對較實。同治、光緒年間,四縣多次大旱,糧食歉收,且鼠疫流行,茂名、信宜還發生蝗災,饑荒嚴重,“鬥米千錢”。從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到光緒十二年(1886年)的214年間,四縣人口增加1,764,298人,年均增長1.52%。 民國初年,四縣戰事不斷,加上鼠疫流行,人口有減無增。至民國26年(1937年),四縣共有303,018戶,1,982,381人。抗日戰爭時期,廣州等地有些機關、學校、商業遷進境內山區,但人口無統計。當時國民黨抓丁嚴重,抗戰初期是三丁抽一,中期是二丁抽一,後來是見丁即抓,民間逃丁、瞞丁現象較普遍。民國37年(1948年),四縣人口減至1,764,029人。 ==== 當代 ==== 1949年10月,解放軍攻佔四縣,錄得居民215.84萬人。1953年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後,工農業生產發展較快,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國家鼓勵生育。1957年四縣人口增至257.97萬人,比1949年增加42.13萬人,年增長2.25%。 1958年,撫順礦務局、建築工程部第四工程局等單位幹部、技術人員、工人和家屬5萬餘人遷茂名城區,支援石化建設;當時群眾忙於“大躍進”,人口出生率下降,當年茂名市242,536人,市和四縣2,690,501人。1958年至1961年4年間,茂名市年平均出生4,672人,死亡1,957人。自然增長2,715人,自然增長率11.32‰,年平均遷入34,446人,遷出24,870人,淨遷移率3.7%。 1962年,國民經濟調整,茂名市城區繼續壓縮職工近萬人,又調出19,393人。國民經濟調整初見成效,群眾生活好轉,開始出現了補償性的生育高峰。1972年,城市下鄉知青回城,當年城區49,750人,茂名市312,558人,市和四縣3,701,381人。 1973年,全市開展計劃生育,把人口發展列入國民經濟計劃,當年人口出生率茂名市和四縣下降到27.9‰,隨著人民生活和醫療衛生條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降至5.9‰。1982年人口普查,城區88,500人,茂名市409,744人,市和四縣4,351,292人。 1983年茂名實行市管縣體制後人口繼續穩步增長,同時開始出現人口外流現象。1990年人口普查茂南區常住人口532,715人,全市常住人口4,890,856人,比戶籍人口少307,755人。2000年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5,239,664人,比戶籍人口少1,206,566人。2010年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5,817,753人。2020年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6,174,050人,同年末全市戶籍人口823.30萬人。 截至2021年底,茂名市常住人口621.9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9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80.26萬人,佔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鎮化率)45.06%,比上年末提高1.5個百分點。 === 人口外流 === 茂名是全國人口流出最嚴重的城市之一。2017年,茂名戶籍人口突破800萬,達803.83萬人,在廣東省內僅次於廣州及湛江,但本地常住人口僅為610萬左右,人口長期呈現淨流出現象,常住人口與戶籍人口的差額從1990年的30餘萬擴大至2020年的200餘萬,全市逾四分之一的本地戶籍人口居住在外地。由於茂名本土產業基礎薄弱,無法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支撐龐大的人口規模,導致本地人口大量外流至珠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地區。青壯勞動人口的持續流出也導致茂名的人口年齡結構兩極化日趨嚴重,呈現“兩頭翹,中間塌”現象,據第七次人口普查資料,全市14歲以下人口占比為27.07%,高於全省8.22個百分點、全國9.12個百分點,60歲以上人口占比為16.80%,高於全省4.55個百分點,而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占比僅為56.13%,在全省各地級市排名倒數第一,相比10年前大幅減少了近5%,低於全省12.67個百分點、全國7.22個百分點。 === 民族 === 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茂名境內已有土著民族繁衍生息。夏商時期(前21世紀至前11世紀)土著民族陸續結成部落聯盟,成為南越族的一部分,原越族史稱俚族。秦統一中國後,在嶺南設郡,並實行“移民實邊”政策,有計劃地將中原人移居嶺南,進一步密切了境內南越族與中原漢族的聯絡,部分南越族逐漸融於漢族。隋代置茂名縣後,時俚人領袖冼英致力促進俚族與漢族的融合。唐代,俚族已大部分融於漢族,其餘與別的民族融合,稱瑤族、壯族,俚族消失。 清朝乾隆年間(1736年-1795年),境內土著少數民族全部融於漢族,盡編入當地居民戶籍。境內居民均是來自中原的漢族或漢族與土著少數民族融合的後裔“歷史沿革 ”. 茂名市人民政府. 於2011年9月15日查閱.。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國家實行優待少數民族的政策,茂名市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人口逐漸增加。至20世紀末,全市共有44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99.4%以上,人口較多的其它民族為壯族、苗族、黎族、瑤族、傣族等。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6,136,700人,佔99.4%;各少數民族人口為37,350人,佔0.6%。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335,249人,增長5.78%,佔總人口比例下降0.33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21,307人,增長132.81%,佔總人口比例增加0.33個百分點。 == 語言 == 茂名市境內的語言大體呈現粵語、閩語、客家話三足鼎立的局面,間雜有舊時正話(類似軍話,操白話者時常謔稱“狗屎正”)等未歸類語言,本土語言生態豐富多彩。方言的分佈,與自然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絡。粵語主要分佈在鑑江及其支流羅江、陵江、曹江流域,客家話分佈在東部、西部和東北部的邊境山區,閩語分佈在南部沿海,黃華江流域為粵客混合區,袂花江流域為閩客混合區。 茂名市城區1958年因發展石化行業而初建時,幹部職工來自全國各地,交際語言主要為普通話,其次是粵語。60年代初建設規模縮減,占城區人口的40%的約兩萬餘名外省職工遷出,使用普通話的人口驟減,粵語進而成為主要交際語言。70年代後城市規模逐漸擴大,人口劇增,但新增人口大部分來自省內,因此粵語的地位未受影響。主城區的粵語由於市民以移民為主,帶有各自原生母語的方言色彩,並未形成統一的模式“茂名方言何其多 ”. 茂名市人民政府. 於2011年9月16日查閱.。 === 粵語 === 境內分佈最廣、使用人口最多的語言為粵語,歸屬高陽片、吳化片、四邑片等多個片區,本地群眾習慣稱高陽片粵語為白話。其分佈面積約佔全市總面積的70%,母語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65%。高陽片粵語可在全市範圍通行。 === 閩語 === 境內閩語屬雷州片,有雷話(又稱黎話)、海話兩支,母語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15%。閩語集中分佈在電白區沿海一帶和茂南區的羊角鎮、袂花鎮、鰲頭鎮。 === 客家話 === 境內客家話屬粵西片,又稱𠊎話,母語人口約佔全市總人口的20%。客家話散佈全市各地,主要分佈在境內東西兩側山區,大致分為三大片。 * 東北片,分佈於信宜市東部和高州市東北部 * 東片,分佈於高州市東南部和電白區東北部 * 西片,分佈於化州市西部 == 教育 == 2016年5月,茂名市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授予茂名市“廣東省教育強市”稱號。 === 高等院校 === 茂名高校名單 名稱 建立日期 佔地面積 主管單位 前身 廣東石油化工學院 1954年 2020畝 廣東省人民政府、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共建 茂名學院 茂名職業技術學院 2004年 1003.79畝 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茂名市人民政府共建 茂名市建設中等專業學校 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 2015年 550畝 茂名市人民政府 茂名衛生學校 廣東茂名幼兒師範專科學校 2016年 550畝 茂名市人民政府 高州師範學院 廣東茂名農林科技職業學院 2018年 450畝 廣東省農業廳、廣東省林業廳、廣東省水利廳、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茂名市人民政府共建 高州農業學校 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濱海校區) 2018年 320畝 廣東省教育廳 === 中學 === ==== 茂名市區 ==== 學校 學校 性質 建校 位置 備註 茂名市直屬 茂名市第一中學 高中 1959年 電白區高地智慧城 茂名地區唯一的廣東省重點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廣東省第一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茂名市直屬 茂名市祥和中學 初中 2013年 河東片區 原茂名市第一中學附屬學校 茂名市直屬 茂名市第二中學 完全中學 1974年 河西片區 茂名市直屬 茂名市愉園中學 初中 1999年 河東片區 原茂名市第三中學 茂南區直屬 茂名市第四中學 完全中學 1956年 茂南區鰲頭鎮 茂南區直屬 茂名市第五中學 高中 1914年 西城片區 茂南區直屬 茂名市第六中學 初中 1949年 茂南區袂花鎮 茂南區直屬 茂名市第七中學 初中 1959年 茂南區金塘鎮 茂南區直屬 茂名市第八中學 初中 1960年 茂南區鎮盛鎮 茂南區直屬 茂名市第九中學 初中 1969年 茂南區高山鎮 茂南區直屬 茂名市第十中學 完全中學 官渡片區 茂南區直屬 茂名市第十一中學 初中 1979年 茂南區山閣鎮 茂名市直屬 茂名市第十六中學北校區 高中 1981年 官渡片區 原茂名市第十二中學,2012年與茂名市第十六中學合併 茂名市直屬 茂名市春曉中學 初中 1986年 河東片區 原茂名市第十三中學 茂名市直屬 茂名市博雅中學 初中 2003年 河東片區 原茂名市第十五中學 茂名市直屬 茂名市第十六中學南校區 高中 1978年 河東片區 原茂名市職業高階中學,2012年與茂名市第十二中學合併 茂名市直屬 茂名市第十七中學東校區 高中 1961年 河東片區 原茂名石化公司第一中學,2012年與茂名市田家炳實驗中學合併 茂名市直屬 茂名市第十七中學西校區 高中 1998年 河東片區 原茂名市田家炳實驗中學,2012年與茂名市第十七中學合併 茂名市直屬 茂名市啟源中學 初中 1982年 河西片區 原茂名石化公司第四中學、茂名市第十九中學 茂名市直屬 茂名市行知中學 初中 1990年 河東片區 原茂名石化公司第五中學、茂名市第二十中學 ==== 其他區縣 ==== * 廣東高州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高州市重點中學,廣東省第一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1905年全國百所新式學堂之一 * 高州市第一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 * 高州市第二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 * 高州市第四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 * 信宜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信宜市重點中學、廣東省第一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 化州市第一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化州市重點中學、廣東省第二批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 茂名市電白區第一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電白縣重點中學 * 茂名市電白區電海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 * 電白中學;廣東省一級學校 == 經濟 == 得益於較為均衡的縣域經濟,截至2019年,茂名的經濟總量居全省粵東西北地區首位(含代管縣級市,若按市轄區計算則排行位於汕頭之後),其中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三個代管縣級市貢獻接近50%。茂名是典型的農業市,是全省荔枝、龍眼、生豬、羅非魚、對蝦的重點產區,鄉村人口比重佔全市55%以上。2020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首次超過一千億元,是廣東首個農業總產值破千億元的地級市。由茂名石化公司主導的石油化工業是茂名的工業支柱,而縣域經濟則以農業及手工業為主,工業化程度較低。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茂名在城鎮化率、人均GDP、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指標仍落後於全省及全國平均水平。時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汪洋曾將茂名經濟評價為“農業大而不強,工業強而不大,服務業不大又不強。” === 農業 === 縮圖|右|250px|從該圖可看見位於茂名市區西部的工業區農業為茂名的傳統產業,糧食、蔬菜、肉類總產量多年穩居廣東省前列,形成糧食、水果、水產、畜牧、竹木、蔬菜、南藥、蠶桑、蔗糖、油料等十大主導產業。茂名是全國著名的水果生產基地,出產荔枝、龍眼、香蕉、三華李、楊桃、番石榴、黃皮等亞熱帶水果。茂名是全國最大的羅非魚產業基地,2010年被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授予“中國羅非魚之都”稱號。對蝦、龜鱉、凼仔魚養殖是茂名的主要特色水產養殖產業。 === 工業 === 石油化工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礦產資源加工業、特色輕紡業、醫藥與健康業、金屬製品及先進裝備製造業為茂名的六大主要產業,但除因油頁岩開發沿襲而來的石油化工業及傳統的農副產品加工業以外,其他工業行業尚未完成產業規模,處於零散分佈狀態。以煉油、乙烯生產為主的石油化工業是茂名的工業支柱產業,作為中央省屬工業企業,中石化茂名公司煉油加工能力達到2000萬噸/年,乙烯生產能力達到110萬噸/年,是全國規模最大、效益最好的煉化企業之一。 == 文化 == === 旅遊 === 茂名擁有山海全地形的旅遊資源,北有高山草甸,中有鄉村丘陵,南有濱海沙灘,具有較大的旅遊發展潛力。 區劃 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其他著名景點 茂南區 * 廣東茂名森林公園(2011) * 南越·1959文化創意街(2019) *牙象大地藝術公園景區(2020) * 露天礦生態公園 電白區 * 放雞島海上游樂世界(2011) * 電白御水古溫泉度假區(2013) * 浪漫海岸景區(2014) * 南海旅遊島·中國第一灘(2017) * 冼太夫人故里文化旅遊景區(2018) * 水東忠良街沉香特色步行街(2017) * 六韜珠寶創意產業園(2018) *沙琅新城公園景區(2021) *鵝凰嶂旅遊度假區(2024) * 小良水土保持生態景觀風景區 * 水東灣海洋公園 高州市 * 高州仙人洞旅遊景區(2021) * 大唐荔鄉文化旅遊區(2023) * 高州古郡水城(2020) *高州粵龍山風景區(2021) *建國生態天鵝湖旅遊區(2021) *高州冼太廟景區(2023) *嶺南鳳凰園景區(2023) *茂名市玉湖風景區(2024) *高州古丁梯田景區(2024) * 高州水庫玉湖風景區 信宜市 * 信宜竇州古城景區(2020) * 天馬山生態旅遊區(2005) * 西江溫泉度假村(2005) *信宜蓮花湖莊園景區(2021) *石根山風景旅遊區(2021) *山水雙合景區(2023) *信宜三華李度假區(2024) * 信宜竇州里、玉都公園 * 大霧嶺自然保護區 化州市 * 廣墾(茂名)國家熱帶農業公園(2018) * 化州學宮(孔廟)景區(2021) * 化橘紅歷史文化產業園景區(2021) * 廣東南路革命柑村文化旅遊景區(2021) * 扶蔭地自然生態景區 * 倒流灣自然風景旅遊區 === 民俗 === 年例為茂名民間最具特色的一個節日,與北方的廟會類似,素有“年例大過年”的說法。其他知名民俗有高州木偶戲、信宜鎮隆飄色、化州跳花棚等。 === 飲食 === 茂名飲食以基於粵菜菜系、兼顧地方風味的“高冷盤”為主,追求食材原汁原味,烹飪上多以白灼、煮、燉、蒸、燜為主,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有鎮隆楊桃鴨、鎮隆魚古、高州鹽焗雞、化州隔水蒸雞、電城蠔炸鱔炸、水東墨魚餅、水東芥菜、水東鴨粥。知名的地方小吃有各種以糯米制作的糕點籺、香油撈粉,以及化州糖水、化州牛雜、信宜柴槍粉、信宜食慣嘴粉皮等。另外,茂名也是全國首個獲得“中國月餅名城”的城市,月餅品種近100個,約佔全省八成,月餅生產企業佔全省三分之一,數量居全國地級市首位。 === 傳媒 === 茂名建市後,伴隨著經濟貿易和對外交往的發展,作為資訊交流和傳播載體的大眾傳播媒介也隨之發達。1983年,茂名開始組建廣播及電視臺,經行業主管部門批准,1984年1月,茂名人民廣播電臺呼號播出;1984年7月,茂名電視臺正式開辦。2003年6月,原茂名人民廣播電臺、茂名電視臺、茂名有線廣播電視臺正式合併為茂名市廣播電視臺,並正式運作“茂名人民廣播電臺新聞臺 ”. 媒介網. 於2011年9月15日查閱.。茂名市廣播電視臺已實現全地區連網,並由光纖或微波送至鎮一級,其直接的終端使用者除市區外,加上高州、化州、電白、信宜各市縣的使用者,總覆蓋人口在150萬以上。 茂名地區主要發行兩份平面媒體,其中《茂名日報》作為中共茂名市委機關報,創刊於1984年,由茂名市委主管主辦;《茂名晚報》則是由中共茂名市委主管主辦的茂名地區唯一的一家晚報。此外,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和廣州日報報業集團均在茂名設有印刷點,可及時出版其旗下的各類報刊。 == 交通 == === 公路 === 茂名是全國179個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城市之一,茂名境內公路主骨架主要由瀋海高速公路茂名段、國道G325、G207和連線兩條國道、縱貫全市南北、直通茂名港的“高水一級公路”以及東西方向連通化州的“茂化一級公路”等主要線路構成。市內各區交通則由“六縱(包茂大道、潘州大道、茂名大道、中德大道-工業大道-智城大道、省道S283線、西部快線)、三橫(瀋海高速公路茂名段、國道G228線、廣東濱海旅遊公路茂名段)”快速路網組成。2020年,全市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362.5公里,普通國省道里程達1985.5公里。 === 鐵路 === 茂名境內現規劃“五橫(廣湛高速鐵路茂名段、深茂鐵路茂名段、茂湛鐵路茂名段、廣茂鐵路茂名段、黎湛鐵路茂名段)、兩縱(洛湛鐵路茂名段、茂名東站至博賀港區鐵路)”鐵路網。2020年,全市鐵路總里程達319公里,其中高快速鐵路里程達72公里。 由廣鐵集團投資興建的深茂鐵路是茂名市境內第一條高速鐵路,在茂名境內途徑電白區、茂南區,線路設計速度為200-250km/h,於2018年7月1日通車,結束了粵西地區沒有動車的歷史,茂名也由此進入動車時代。 2018年至2021年,茂名曾開行粵西首趟鐵路公交化城際列車信茂城際列車。 茂名市鐵路幹線列表 標識 名稱 通車時間 境內站點 河茂鐵路 1959年 新安圩 - 米山 - 化州 - 山底嶺 - 茂名西 廣茂鐵路 1991年 那霍 - 沙琅 - 霞洞 - 茂名東 - 茂名 洛湛鐵路 2011年 旺科 - 池洞 - 信宜 - 潭頭 - 高州 - 茂名東 - 茂名 茂湛鐵路 2013年12月 茂名 深茂鐵路 2018年7月1日 馬踏 - 電白 - 茂名 === 港口 === 茂名港是廣東沿海的重要港口,為中國一類對外開放口岸,是國家四大進口原油接卸港之一,分為水東港區、博賀新港區、吉達港區,由國有獨資公司茂名港集團有限公司運營管理,規劃建設萬噸級以上泊位75個,規劃近期吞吐量6000萬噸,遠期2億噸。 === 公共交通 === 茂名市區公交主要由國有茂名公交公司運營,目前共有39條線路,公交全程票價起步價為2元。 市區計程車起步價8元/2公里,超出2公里後每公里2.5元, 超過6公里後,每公里收費加收30%空駛費,晚上10時–次日早上6時,每公里租價加收20%夜間補貼,行駛達2公里後,按每200米(0.5元)跳錶一次,等候費(包括交通堵塞等)為每分鐘0.5元。 == 友好城市 == === 國內友好城市 === *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1991年11月13日締結) * 吉林省松原市(1993年8月28日締結) === 國際友好城市 === * 新南威爾斯州威樂比市(2011年6月1日締結) * 林堡省錫塔德-赫倫(2018年1月15日草簽,2019年9月正式簽約),2020年疫情期間曾向其捐贈口罩 == 社會事件 == * 茂名官場窩案 * 2014年茂名市反對PX專案遊行 * 2019年化州火葬場抗議事件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書目 === ;; 地方誌 * ;; 年鑑 * * * * ;; 其他 * * == 外部連結 == * * Category:廣東地級市 Category:以人名命名的中國行政區
9月22日
9月22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265天(閏年第266天),離全年結束還有100天。 == 大事記 == === 2世紀 === * 189年:宦官誅何進,東漢外戚專權結束。 === 10世紀 === * 904年:宣武軍節度使朱溫指使他人殺害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昭宗,進而掌握實質權力。 === 15世紀 === * 1499年:瑞士獨立。 === 17世紀 === * 1630年:在後金發動大規模奇襲後,明朝皇帝崇禎皇帝下令於北京以凌遲處死明清戰爭重要抗清將領袁崇煥。 === 18世紀 === * 1776年:美國獨立戰爭:美國間諜內森·黑爾被英國軍隊處以絞刑。 * 1784年:俄國在阿拉斯加設立殖民地。 * 1792年:國民公會決定廢除君主制而宣佈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並開始啟用法國共和曆。 === 19世紀 === *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朝咸豐皇帝北狩熱河避暑山莊。 * 1862年:美國總統林肯釋出《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宣佈將給予南方邦聯地區的奴隸以自由。 * 1869年:德國作曲家瓦格納創作的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的第一部分《萊茵的黃金》在慕尼黑首演。 * 1874年:甲戌風災:颱風橫過珠江口,香港約有2,000人死亡,澳門約有5,000人死亡。 * 1888年:美國國家地理協會官方雜誌《國家地理》正式發行。 === 20世紀 === * 1908年:保加利亞獨立獲得承認。 * 1927年:獅子山宣佈廢除奴隸制。 * 1932年:沙烏地阿拉伯王國立國。 * 1937年:中國共產黨發表「團結禦侮,共赴國難」宣言,向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提出4項承諾。。 *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從中國廣西出兵,入侵越南。 * 1948年:西環永安公司貨倉發生大火,造成176死69傷;是香港戰後造成最嚴重傷亡的陸上火災。 * 1955年:世界上第一家商業電視臺英國獨立電視臺開播。 * 1957年:弗朗索瓦·杜瓦利埃以民選的方式成為海地總統,然而之後便藉著民粹主義鞏固自己統治權力而成為獨裁者。 * 1960年:馬裡共和國獨立。 * 1961年:美國國會授權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可以依照其簽署的行政命令組建和平隊。 * 1965年: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透過決議要求參與第二次印巴戰爭的各方立即停火。 * 1968年: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成立。 * 1970年:馬來西亞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下臺,結束15年首相生涯。由於當時馬來西亞國會被擱置,因此執政黨推舉由敦阿都拉薩繼任為首相。 * 1972年:徙置事務處處長黎寶德透露會改善香港徙置區的居住環境。 * 1980年: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下令針對伊朗空軍基地發動空襲行動,兩伊戰爭爆發。 * 1982年: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訪問中國大陸。 * 1985年:廣場協議由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及西德財政代表於美國紐約的廣場飯店會晤後簽署。 * 1987年:速聯在美國芝加哥成立。 * 1988年: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在北京成立。 * 1989年:國際殘疾人奧委會正式成立。 * 1989年:中國流亡民運人士組成的民主中國陣線於法國巴黎成立。 * 1990年: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在中國北京開幕。 * 1991年:國際呼救訊號由國際海事衛星電子通訊裝置的(GMDSS)。代替摩爾斯電碼SOS。 * 1991年:扎伊爾陷入全國動亂。 * 1993年:俄羅斯憲法法院裁定總統葉利欽的解散議會的命令違憲。 * 1994年:由全國廣播公司拍攝的展示紐約都市生活的情景喜劇《老友記》播出。 * 1995年:《巴塞爾公約》(控制危險廢料越境轉移公約)修正案獲透過。 === 21世紀 === * 2006年:德國磁浮試驗線碰撞事故發生。 * 2013年:日本電視劇《半澤直樹》最終回收視率達到42.2%,成為平成年間收視率最高的電視劇。 * 2014年:日本網上漫畫平臺《少年Jump+》開始營運。 == 出生 == * 1411年:理查·金雀花,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和理查三世之父(1460年逝世) * 1515年:克里維斯的安妮,英國國王亨利八世第四任妻子(1557年逝世) * 1593年:馬特烏斯·梅里安,瑞士版畫家、製圖家、出版商(1650年逝世) * 1601年:奧地利的安妮,法國國王路易十三王后(1666年逝世) * 1606年:李自成,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首領,大順政權的建立者(1645年逝世) * 1741年:彼得·西蒙·帕拉斯,德國博物學家(1811年逝世) * 1791年:麥可·法拉第,英國物理學家、化學家(1867年逝世) * 1809年:橫井小楠,日本江戶時代至明治時代武士(1869年逝世) * 1829年:嗣德帝,越南阮朝皇帝(1883年逝世) * 1835年:波鐵布尼亞·奧巴納索維基,烏克蘭語言學家、哲學家、民俗學家、文學評論家、教育家(1891年逝世) * 1870年:夏洛特·庫珀,英國女子網球運動員,世界上第一個獲得奧運會冠軍的女性(1966年逝世) * 1875年:米卡洛尤斯·丘爾廖尼斯,立陶宛畫家、作曲家、作家(1911年逝世) * 1876年:安德烈·塔爾迪厄,三次出任法國總理(1945年逝世) * 1878年:吉田茂,日本政治人物,第48至51任內閣總理大臣(1967年逝世) * 1882年:威廉·凱特爾,二次大戰德軍最高統帥部總長(1946年逝世) * 1885年:班·奇夫利,澳大利亞政治人物,第16任澳大利亞總理(1951年逝世) * 1885年:艾利·馮·史託洛海姆,維也納裔美國電影導演、演員(1957年逝世) * 1895年:保羅·穆尼,美國演員,曾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1967年逝世) * 1901年:娜傑日達·謝爾蓋耶夫娜·阿利盧耶娃,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的第二任妻子(1932年逝世) * 1901年:查爾斯·布蘭頓·哈金斯,加拿大裔美國醫學家與生理學家,196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97年逝世) * 1906年:伊爾斯·科赫,著名納粹分子(1967年逝世) * 1907年:莫里斯·布朗肖,法國著名作家、思想家、歐陸哲學家(2003年逝世) * 1918年:-{zh-cn:漢斯·朔爾; zh-tw:漢斯·索爾}-,納粹德國時期德國反抗組織白玫瑰成員(1943年逝世) * 1918年:亨利克·謝林,波蘭裔墨西哥小提琴家(1988年逝世) * 1920年:鮑伯·雷蒙,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投手、總教練(2000年逝世) * 1921年:葉俊麟,臺灣歌手(1998年逝世) * 1922年:楊振寧,美籍華裔物理學家,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1923年:丹尼·阿布斯,英國詩人,英國皇家文學院資深會員(2014年逝世) * 1929年:鄭罕池,臺灣農民,被譽為「臺灣愛文芒果之父」(2018年逝世) * 1931年:費伊·韋爾登,英國女作家、散文家、劇作家(2023年逝世) * 1932年:阿爾吉爾達斯·布拉藻斯卡斯,立陶宛政治人物,前任立陶宛總理(2010年逝世) * 1933年:卡梅洛·西蒙尼,阿根廷足球員(2014年逝世) * 1939年:田部井淳子,日本登山家,世界上首位登上聖母峰的女性(2016年逝世) * 1940年:安娜·卡里娜,丹麥電影女演員、導演、編劇(2019年逝世) * 1941年:切薩雷·薩爾瓦多里,義大利男子擊劍運動員(2021年逝世) * 1942年:午馬,香港知名電影電視演員、導演(2014年逝世) * 1942年:大衛·斯特恩,美國國家籃球協會總裁(2020年逝世) * 1942年:朱塞佩·羅斯,義大利男子拳擊運動員(2022年逝世) * 1946年:羅家英,香港演員,粵劇老倌 * 1946年:吳宇森,香港電影導演、編劇 * 1951年:大衛·科弗代爾,英國搖滾樂歌手 * 1952年:鮑勃·古德拉特,美國政治人物 * 1953年:託馬什·武伊託維奇,波蘭男子排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 1953年:塞格琳·羅雅爾,法國政治人物 * 1953年:約翰·軒尼詩,美國電腦科學家 * 1958年:瓊·傑特,美國搖滾歌手 * 1958年:安德烈·波伽利,義大利古典跨界音樂男高音盲人歌手 * 1958年:尼爾·卡夫託,美國電視主播、政治評論家、記者 * 1959年:-{zh-cn:索爾·珀爾馬特; zh-tw:索羅·珀爾穆特}-,美國天體物理學家,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1960年:陳山河,香港歌手、演員 * 1960年:艾薩克·赫爾佐格,以色列政治人物,現任以色列總統 * 1964年:孔慶東,中國北京大學教授 * 1965年:橋本潮,日本女歌手 * 1967年:張銘傑,臺灣演員 * 1967年:孫立基,香港男電影導演 * 1968年:李承鵬,中國知名作家、時評人 * 1969年:麥特·夏普,美國樂團威瑟樂團創始成員、鼓手 * 1970年:埃馬紐埃爾·珀蒂,法國足球運動員 * 1970年:魯伯·潘瑞-瓊斯,英國演員 * 1971年:瑪塔·路易斯,挪威公主 * 1973年:彭浩翔,香港編劇、電影導演 * 1973年:趙宏博,中國花式滑冰運動員 * 1974年:鮑伯·薩普,美國拳擊運動員、美式足球運動員、演員 * 1975年:金東文,韓國退役羽球運動員 * 1975年:葉念琛,香港男演員 * 1976年:蕭煌奇,臺灣歌手 * 1976年:李政穎,臺灣演員 * 1978年:黃致豪,香港男演員 * 1978年:小尾元政,日本男性聲優 * 1979年:羅貝託·薩維亞諾,義大利作家、記者、評論家、編劇 * 1980年:淺野一二O,日本漫畫家 * 1981年:澀谷昴,日本歌手、演員 * 1981年:-{zh-cn:謝爾達爾·別爾德穆哈梅多夫; zh-tw:謝爾達爾·別迪穆罕默多夫}-,土庫曼政治人物,現任土庫曼總統 * 1982年:蔣雅文,香港歌手、演員、模特兒 * 1982年:竹內良太,日本男性聲優 * 1982年:北島康介,日本男子游泳運動員 * 1982年:比莉·派佩,英國歌手、演員 * 1983年:簡愷樂,臺灣主持人、演員、舞者 * 1983年:蔡裴琳,臺灣女演員 * 1983年:今井繪理子,日本女歌手、日本參議院議員 * 1983年:錢楓,中國演員、歌手、主持人 * 1984年:高以翔,臺灣男演員(2019年逝世) * 1984年:傅穎,香港歌手、演員、女子組合Cookies成員 * 1984年:徐菁遙,香港女藝人 * 1984年:蘿拉·範德沃特,加拿大女演員 * 1984年:蒂亞戈·席爾瓦,巴西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85年:劉思希,香港女藝人 * 1985年:BUNBUN,日本插畫家 * 1985年:莉瑪·法基,美國模特兒 * 1985年:塔蒂亞娜·馬斯拉尼,加拿大女演員 * 1986年:矢作紗友裡,日本女性聲優 * 1987年:吳志慶,臺灣諧星、主持人 * 1987年:湯姆·費爾頓,英國男演員 * 1987年:泰娜·帕麗斯,美國女演員 * 1988年:樸拉琪·黛塞,印度女演員 * 1989年:羽田愛,日本AV女優 * 1989年:孝淵,韓國女子偶像團體少女時代成員 * 1989年:薩比娜·利斯基,德國職業網球運動員 * 1989年:喬恩·巴斯,美國男演員 * 1992年:菲利普·海因茲,英國男子場地腳踏車運動員 * 1993年:陳奎儒,臺灣男子田徑運動員 * 1993年:大下菜摘,日本女性聲優 * 1994年:樸珍榮,韓國男子偶像團體GOT7成員 * 1994年:洪瑜暻,韓國女子偶像團體Apink前成員 * 1994年:卡洛斯·柯瑞亞,波多黎各職業棒球員,MLB休士頓太空人隊遊擊手 * 1995年:林娜璉,韓國女子偶像團體TWICE成員 * 1997年:宮近海鬥,日本歌手、演員 * 1998年:高國豪,臺灣職業籃球員,現效力於P. LEAGUE+新竹街口攻城獅,後衛 * 1999年:金裕貞,韓國女演員 * 1999年:金曜漢,韓國男子偶像團體X1、WEi成員 * 2000年:金昇玟,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tray Kids成員 * 2001年:高橋光,日本女演員、模特兒 * 2004年:具承賢,韓國男演員 * 2006年:姚焯菲,香港女歌手、演員 == 逝世 == * 189年:何進,東漢大將軍(生年不詳) * 904年:唐昭宗李曄,唐朝皇帝(867年出生) * 1072年:歐陽修,北宋史學家、文學家,古文運動領袖(1007年出生) * 1253年:道元,日本禪師(1200年出生) * 1591年:豐臣鶴松,日本戰國時代大名豐臣秀吉之子(1589年出生) * 1630年:袁崇煥,明末抗清將領(1584年出生) * 1924年:黃乃裳,中國教育家(1849年出生) * 1930年:譚延闓,中華民國革命家、政治家(1880年出生) * 1932年:張宗昌,民國時期的北洋軍閥之一,被暗殺(1881年出生) * 1933年:陳炯明,中國政治家、軍事家(1878年出生) * 1937年:尉遲鳳崗,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將領(1904年出生) * 1957年:周璇,中國電影演員,有「金嗓子」之稱(1920年出生) * 1970年:艾麗斯·漢密爾頓,美國醫生、科學家、作家(1869年出生) * 1974年:瑪爾塔·福克斯,德國歌劇演唱家(1898年出生) * 1997年:蔣緯國,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1916年出生) * 2003年:沈遐熙,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原會長(1921年出生) * 2006年:鮑方,香港演員、導演(1922年出生) * 2008年:伍澤元,臺灣政治人士(1945年出生) * 2014年:薩哈娜·普拉丹,尼泊爾政治家(1927年出生) * 2014年:亞歷克塞·澤範蘭傑斯,俄羅斯數學家(1938年出生) * 2015年:尤吉·貝拉,前美國職棒大聯盟的捕手、教練與球隊經理(1925年出生) * 2020年:安德烈·弗爾切克,俄裔美國小說家,製片人,記者,攝影師,劇作家(1963年出生) * 2021年:阿卜杜勒卡德爾·本薩拉赫,阿爾及利亞政治人物,代理阿爾及利亞總統(1941年出生) * 2022年:任溶溶,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翻譯家(1923年出生) * 2022年:-{zh-cn:希拉里·曼特爾; zh-tw:希拉蕊·曼特爾;}-,英國小說家、散文家、評論家(1952年出生) * 2023年:喬治·納波利塔諾,義大利政治人物,第11任義大利總統(1925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世界無車日 * 世界犀牛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訂立 * 法國共和曆:新年 * :國慶日 * :獨立日 * 、:波羅的團結日 == 參考資料 ==
電子
電子(英語:Electron)是一種帶有負電的次原子粒子,通常標記為 e^- \,\!。電子是第一代輕子,以重力、電磁力和弱核力與其它粒子相互作用。輕子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無法被分解為更小的粒子。電子帶有1/2自旋,是一種費米子,根據泡利不相容原理,任何兩個電子都不能處於同樣的量子態。電子的反粒子是正電子,其質量、自旋、帶電量大小都與電子相同,但是電量正負性與電子相反。電子與正電子會因碰撞而互相湮滅,並在這過程中,生成一對以上的光子。 由電子與中子、質子所組成的原子,是物質的基本單位。相對於中子和質子所組成的原子核,電子的質量顯得極小。質子的質量大約是電子質量的1836倍。當原子的電子數與質子數不等時,則該原子會帶電;稱該帶電原子為離子。帶正電的離子叫陽離子,其電子數小於質子數;帶負電的離子叫陰離子,其電子數大於質子數。若物體的電子數不等於質子數,導致正負電量不平衡時,則稱該物體帶靜電。當正負電量平衡時,稱物體的電性為電中性。靜電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用途,例如,靜電油漆系統能夠將或聚氨酯漆,均勻地噴灑於物品表面。 電子與質子之間的庫侖力能促使電子被束縛於原子內部,因此為束縛電子。兩個以上的原子,會交換或分享它們的束縛電子,這是化學鍵的主要成因。當電子不再被束縛於原子內部,而能夠自由移動於原子以外的空間時,則稱此電子為自由電子。多個自由電子共同移動所產生的淨流動現象稱為電流。在許多物理現象裡,像電傳導、磁性或熱傳導,電子都扮演了重要角色。移動的電子會產生磁場,也會被外磁場偏轉。呈加速度運動的電子會產生電磁輻射現象。 根據大爆炸理論,宇宙現存的電子大部份都是生成於大爆炸事件。但也有一小部份是因為放射性物質的β衰變或高能量碰撞而生成的,例如,當宇宙線進入大氣層時遇到的碰撞。在另一方面,許多電子會因為與正子相碰撞而互相湮滅,或者,會在恆星內部製造新原子核的恆星核合成過程中被吸收。 在實驗室裡,像四極離子阱一類的精密尖端儀器,可以長時間束縛電子,以供觀察和測量。大型託卡馬克設施,像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利用磁場來約束住高熱電漿中的電子和離子,-{zh-hant:藉;zh-hans:借}-以實現受控核融合。無線電望遠鏡可以用來偵測外太空的電子電漿。 電子被廣泛應用於電子束焊接、陰極射線管、電子顯微鏡、放射線治療、鐳射和粒子加速器等領域。 == 歷史 == ===發現電現象=== 很早以前,古希臘人就已經知道,琥珀()擁有一種奇特的性質:被摩擦之後的琥珀可以吸引輕小物體。大約2500年前,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聲稱他曾經見證到琥珀的這種奇特的性質。 東漢時期(約公元一世紀),王充所著書籍《論衡》中有關於靜電的記載:「頓牟掇芥」。頓牟就是琥珀,當琥珀經過摩擦之後,就會具有吸引像草芥一類輕小物體的能力。公元三世紀,晉朝張華的《博物志》第九卷中也有記載:“今人梳頭著髻時,有隨梳解結有光者,亦有吒聲”。這句子的意思是,當梳理頭髮解開髮結時,因摩擦起電而發出的閃光和劈啪聲音。 1600年,英國醫生威廉·吉爾伯特指出,琥珀並非唯一經過摩擦時會產生靜電的物質,他又區分出電與磁不同的屬性。他撰寫了一本闡述電與磁的科學著作《》,從而開啟了現代電學與磁學。吉爾伯特建立了新拉丁語的術語「electrica」(源自於「ήλεκτρον」,「ēlektron」,希臘文的「琥珀」),英文翻譯為「electrics」,意指如同琥珀一般當摩擦後會吸引微小物體的物質。這拉丁術語後來衍生出電的英文術語「electricity」等。 ===正負電的假想與發現=== 做實驗於1733年發現,假若被絲綢摩擦後的玻璃對於帶電的金箔呈現出排斥的現象,則被羊毛摩擦後的琥珀會對這帶電的金箔呈現出吸引的現象。他從這結果與很多其它類似結果推斷,大自然有兩種不同的「電」,他稱由絲綢摩擦玻璃生成的電為,由羊毛摩擦琥珀生成的電為。透過摩擦的動作可以將這兩種電分離, 透過合併的動作可以將這兩種電中和。這雙流體理論對於電現象首次給出解釋。稍後,美國科學家也獨立獲得相同的結論。 1747年,美國學者本傑明·富蘭克林做電實驗發現,當摩擦玻璃時,作為被摩擦者的玻璃會獲得一些電,而摩擦者則會失去一些電,在摩擦的過程中,並不會生成任何電,只會從摩擦者轉移一些電到玻璃,整個孤立系統的總電量不會改變。為瞭解釋類似這般的電現象,他想出一種單流體理論,其表明,電現象是源自於一種既看不見又無重量的流體所產生的作用,這種電流體瀰漫於物體裡,富蘭克林認為,電流體是由極奇奧妙的粒子所組成,這些粒子彼此之間相互排斥,但會被其它物質強烈吸引,因此,物質能像海綿一般地吸引與儲存電流體。同時期,英國學者威廉·沃森也獨立給出類似的單流體理論。 十九世紀初期,約翰·道爾頓發表現代原子論。同時期,主張,每一種原子都是由單位粒子組成,而這單位粒子就是氫原子。然而,學者做實驗獲得很多不符合的結果,例如,氯元素的原子量被測得為35.5個氫原子量。之後,很多種描述原子內部結構的模型也陸續出現,其中一些模型是基於假想的帶電粒子。在1838年至1851年期間,英國醫生猜測,大自然可能存在帶有單位電荷的次原子粒子,而原子則是由核心物質與這種以同心圓殼的樣式一層一層圍繞在四周的帶電粒子所組成。 1871年,德國物理學者威廉·韋伯建議,原子是由一個帶正電的次原子粒子與一個帶負電的核心物質所組成.質量非常微小的次原子粒子環繞著質量非常大的核心物質不停地轉動,兩個物體的帶電量相同。3年後,愛爾蘭物理學者從研究電解現象獲得結論,電解物質所涉及的電量是以離散的形式呈現,這意味著一種基本電量表現於大自然的物理行為之中,這基本電量是氫離子所帶的電量,與電解物質的種類無關。他又於1891年提議,將這基本電量命名為「electron 」(電子)。利用法拉第電解定律,他估算出基本電量的數值,其為當今數值的1/16。 斯桐尼認為,電子永久地附著於原子,無法被移除,它會伴隨原子的每一個化學鍵。1881年,德國物理學者赫爾曼·馮·亥姆霍茲強調,從法拉第電解定律的結果可以總結,不論是正電或是負電,它們的電量都可被分割至基本電量,其物理行為如同帶電基礎粒子一般。 === 發現陰極射線 === 在十九世紀,多位物理學者對於陰極射線的實驗與理論研究為後來發現電子奠定了關鍵基礎。1838年,麥可·法拉第做實驗研究在玻璃管裡兩個電極之間的稀薄氣體的放電現象,他發現,在陽極與陰極附近都存在著穩定的輝光區域,而在兩個輝光區域之間又有一段黑暗區域,後來命名為。法拉第認為,這簡單與明確的放電現象很值得做進一步研究。然而,很久一段時期,物理學者研究真空高壓放電現象所需的實驗條件都無法被滿足。1850年代,製成可提供高壓電流的,1855年,研發出高功能水銀氣泵與改良的放電管,這時,物理學者才有功能足夠精良的實驗器材來研究真空高壓放電現象。 1859年,德國物理學者尤利烏斯·普呂克觀測到,當管內部氣體足夠稀薄時,在陰極附近的管壁會出現綠色磷光,施加磁場可以改變磷光的位置,因此,他分辨出這種放電與普通放電不同,他推斷綠色磷光是出自於電流撞擊於玻璃所產生的現象。普呂克的學生於1869年發現,假設在陰極與磷光之間置入一塊物體,則輝光會被限制在陰極與物體之間,玻璃管壁會因為物體的遮擋而在磷光曲面內出現一片陰影,這意味著輝光是由只會以直線傳播的射線形成,並且在管壁造成磷光。1876年,德國物理學者歐根·戈爾德斯坦發現,輝光不是朝著所有方向發射,而是朝著垂直於陰極表面的方向發射,這與燭光的發射方式大不相同,燭光是朝著所有方向發射。戈爾德斯坦稱這輝光為陰極射線,他主張,陰極射線是某種傳播於乙太的電磁波,因為,如同紫外線一般,陰極射線以直線移動,並且當撞擊時會造成磷光。 在1871年提議,陰極射線是由陰極排出的粒子所組成,由於會被磁場影響,這些粒子帶有負電。1879年,威廉·克魯克斯建議,因撞擊陰極而獲得負電的氣體粒子形成了陰極射線,由於彼此互相排斥,所以它們的發射方向垂直於陰極,又由於帶有負電,所以它們的軌跡可以被磁場偏轉。這論述遭到了海因裡希·赫茲與戈爾德斯坦等物理學者的反對,他們宣告,陰極射線是傳播於乙太的波動。1883年,赫茲做實驗發現,陰極射線似乎不會生成任何電場力與磁場力,也不會被電場影響。赫茲在1892年又發現,陰極射線可以穿過薄金屬箔。波動派藉此聲稱,既然陰極射線可以穿過薄金屬箔,而普通光線卻無法穿過,可想而知的是,粒子應該也無法穿過,所以,陰極射線應該是波動。約瑟夫·湯姆孫在1893年反駁,被陰極射線的粒子撞擊的薄金屬箔或許已被激發為陰極射線的發射源。 ===發現電子=== 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約瑟夫·湯姆孫於1897年重做赫茲的1883年實驗。使用真空度更高的真空管和更強的電場,他觀察出陰極射線的偏轉,並計算出組成陰極射線的粒子的電荷質量比e/m。由於這數值與陰極物質、放電管內氣體無關,湯姆孫推斷陰極射線的粒子源自於在陰極附近被強電場分解的氣體原子,這粒子為所有物質的組分。由於這數值是電解實驗獲得的氫離子電荷質量比的千分之一倍,湯姆孫錯誤推斷,這粒子的質量很小,電荷很大,稍後修正為,粒子的帶電量等於電解單位電荷,而質量則為氫原子的千分之一。湯姆孫稱這粒子為「微粒」(corpuscle),就是微小粒子的意思。這是為了要與術語「電子」有所區別,在那時期,電子指的仍舊是斯桐尼的基本電量,而不是一種物質。不久之後,喬治·費茲傑羅不同意地表示,陰極射線的粒子實際就是「自由電子」,即沒有實體的電荷,他強調,這粒子不是原子的組分,原子是無法分解的,物理學者不應該重蹈煉金術覆轍。後來,由於費茲傑羅、約瑟夫·拉莫爾、亨德里克·勞侖茲等人大力推行,學術界選擇採用術語「電子」來稱呼新發現的粒子。1899年,湯姆孫實驗團隊做光電效應實驗與熱離子發射實驗測得於先前陰極射線等同的電荷質量比,這意味著這些實驗所涉及的粒子都是電子。由於湯姆孫建議電子為組成物質的基礎粒子,並且做實驗確切證實他的論述,他被公認為電子的發現者。電子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基礎粒子。 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亨利·貝克勒在進行實驗研究硫酸鈾醯暴露在太陽時發射輻射的現象時,他發現該物質不需要太陽照射,就會自然發射輻射。這關於放射性物質的實驗結果引起許多科學家的興趣,包括紐西蘭物理學者歐尼斯特·拉塞福在內,他於1899年發現,按照穿透物質的能力,至少有兩種不同的放射線,拉塞福將較為容易被吸收的放射線取名為α射線,而穿透能力較大的取名為β射線。貝克勒於1900年成功使用電場將這兩種射線分離。1902年沃爾特·考夫曼發現,貝他射線和陰極射線的電荷質量比相等。這些證據使得物理學者確定貝他射線就是陰極射線,由此更堅決確認相信電子本為原子的一部分。 1898年,湯姆孫做實驗發現,假設照射X射線於氣體,使用所產生的負離子來將過飽和水蒸氣凝結,則可以粗略測量帶電水滴的帶電量,其與電解實驗獲得的氫離子帶電量大約相等。隔年,他利用光電效應來進行類似實驗,仍舊獲得同樣結果。但是這些實驗所獲得的數值是很多帶電水滴的統計平均值,它們並未能證實所有電子的帶電量相等。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密立根在1909年起完成一系列實驗測量電子的帶電量。起初,他使用水滴為測量物件,後來,由於油滴的蒸發率較低,他改使用油滴,在這些油滴實驗裡,他仔細地測量,帶電油滴在重-{}-力與電場的庫倫力的雙重影響下的懸浮運動。從獲得的資料,所有油滴的帶電量皆為同一數字的整倍數,因此認定此數值為單一電子的電荷,即基本電荷,並且斷定,電的基本結構是自然不可分的基本電荷,而不是多個不同數值的統計平均值,也意味著電的量子化。這實驗對於電子的存在給出最為直接與明確的佐證。俄國物理學者亞伯蘭·約費於1911年利用光電效應,照射紫外線於鋅金屬微粒子來製成帶電金屬微粒子,然後測量其帶電量,他也獨立獲得同樣結果。 === 原子理論 === 在不同的時代,人們對電子在原子中的存在方式有過各種不同的推測。湯姆森的梅子布丁模型是比較古早的原子模型,發表於1904年,湯姆森主張,原子是電子散佈於呈球形均勻分佈的帶正電物質內部,就如同梅子散佈於布丁內部一般。由於原子的質量是電子的幾千倍,湯姆森認為,每個質量為m的原子大約含有1000m個電子。為了便於分析,湯姆森將電子排列成一系列共面的同心圓樣式,同心圓的半徑越大,電子排列的數量越大。當數量超過某閾值,同心圓會變得不穩定,為了維持原子的穩定性,會形成一個新的更大的同心圓,超額電子會移動到新的同心圓,這些超額電子決定了元素的化學性質。 在歐尼斯特·拉塞福的指導下,漢斯·蓋革和歐內斯特·馬斯登於1909年做實驗照射α粒子於薄金箔紙,這就是著名的拉塞福散射實驗,其展示出α粒子可以被大角度散射,因此徹底推翻了湯姆森的梅子布丁模型。兩年後,拉塞福設計出拉塞福模型。在這模型裡,原子的中心有一個帶正電、帶質量的原子核,在原子核的四周是帶負電的電子雲。從拉塞福模型,拉塞福推匯出散射公式,其預測與實驗結果相符合。然而,在拉塞福散射實驗裡,主角是原子核,而電子並不重要,因此拉塞福不能空口無憑地給出原子的電子組態,也無法用這模型對於化學結合、元素列表、原子光譜給出解釋。儘管拉塞福模型並不完備,它為後來的波耳模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於1913年,尼爾斯·波耳提出了波耳模型。在這模型中,電子穩定運動於原子的特定軌域,其具有特定的能級。距離原子核越遠,軌域的能級就越高。當電子從高能級軌域,躍遷到低能級軌域時,它會釋出能量。相反的,從低能級軌域躍遷到高能級軌域,則會吸收能量。藉著這些量子化軌域,波耳正確地計算出氫原子光譜。在那時期,波耳模型的理論基礎似乎異乎尋常,很難令人信服,但是,它的預測與很多與實驗結果相符合。波耳模型並不能夠解釋光譜的相對強度,也無法計算出更複雜原子的光譜,這些難題尚待後來量子力學給出合理解釋。 在化學裡,幾個原子怎樣結合成為化合物或分子在研究物質性質方面是很重要的論題,對於各種不同元素而言,結合能力與結合成果的差異很大,而且與不同元素的原子結構有關。在1897 年,電子的發現首先揭露出原子結構的艱深奧秘。之後,隨著描述原子結構的原子模型的改善,關於原子結合的論述也變得越加有條有理,並且經得起越加嚴格的實驗檢試。1904年,在湯姆森提出梅子布丁模型的那年,理查德·阿貝格提議,採用新發現的電子來詮釋化合價,其先前的詮釋為原子在結合時的化學鍵數量,新的詮釋則為原子在結合時給出或獲得的電子數量。1907年,湯姆森提議,兩個原子之間的極性鍵指的是電子從一個原子轉移到另一個原子。1914年,他承認除了極性鍵以外,還存在有非極性鍵,並且粗略推測電子與非極性鍵的關係。 美國物理化學學者吉爾伯特·路易斯於1902年提出立方原子模型。按照這模型,每個電子被排列在立方體的一個定點,而原子核的位置則是在立方體的中心,假若立方體的八個定點都被填滿,則會有一個新的更大的同心立方體提供給電子排列。他的模型能夠推斷出週期表前面十幾個元素的電子數量,除了氦元素以外。他的模型還可以解釋極性化合物(離子化合物)的形成機制,但無法解釋非極性化合物的形成機制。直到1916年,他才發表這些早期論述,他並且提議,結合成分子的兩個原子之間的非極性鍵是一對共用電子。這非極性鍵被稱為共價鍵。這一對共用電子稱為「電子對」。他的提議對於現代化學產生重大影響。基本而言,極性鍵與非極性鍵的物理行為都相同:原子與原子共同分享電子。 1919年,歐文·朗繆爾將路易斯的立方形原子模型加以改良延伸,他提議,所有電子都分佈於一層層同心的(接近同心的)、等厚度的球形殼。他又將每個球形殼分為幾個細胞,每一個細胞都佔有同樣面積的球形殼,都含有最多一對電子。朗繆爾的模型能夠解釋那時期所有已知元素的化學性質。應用埃爾溫·薛丁格新提出的量子力學理論與沃爾夫岡·包立的包立不相容原理,瓦爾特·海特勒和弗裡茨·倫敦於1927年對於最簡單的案例,氫分子的共價鍵形成機制,給出合理解釋。 為瞭解釋鹼金屬光譜的結構,1924年,奧地利物理學者沃爾夫岡·包立提議特別設定一個自旋量子數,其數值只能在+1/2與-1/2這兩個數值中挑選一個數值,電子在原子裡的量子態可以用一組引數來設定,這一組引數為主量子數n,角量子數\ell,磁量子數m_\ell和自旋量子數m_s。按照包立所建立的包立不相容原理,在原子裡的每一個電子都處於不同的量子態。隔年,為瞭解釋反常塞曼效應,荷蘭物理學家塞繆爾·古德斯米特和喬治·烏倫貝克提議,除了運動軌域的角動量以外,電子還擁有內在的角動量,稱為自旋,電子的自旋為1/2,在磁場作用下,沿著磁場方向可以是上旋+1/2或下旋-1/2,這是電子在原子裡的自旋量子數。 === 量子力學 === 為了要解釋光電效應的物理機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於1905年提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即光具有粒子性與波動性。1924年,法國物理學者路易·德布羅意在博士論文《量子理論研究》裡提議,如同光波一般,物質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在適當狀況下,電子會顯示出波動性。1927年,英國物理學家喬治·湯姆森做實驗照射相對論性電子束於金屬薄膜,同年,美國物理學家柯林頓·戴維森和雷斯特·革末做實驗照射低能量電子束於鎳晶體,這兩個實驗都分別測得各自特徵的干涉圖案,因此證實電子具有波動性。 德布羅意的波粒二象性論述給予埃爾溫·薛丁格寶貴啟示:既然粒子具有波動性,那麼必定存在有波動方程能夠描述粒子的波動行為。經過一番努力,薛丁格於1926年找到了這波動方程,後來稱為薛丁格方程,是量子力學的基礎方程之一。使用這方程,薛丁格計算出氫原子光譜的頻率數值,其符合實驗結果。不久之後,學者們使用這方程來成功預測其它原子、分子、離子等的性質。對於為什麼在原子裡的電子會穩定地運動於特定的能級軌域,這方程也能給出合理解釋,雖然它不能決定性地給出電子的運動軌道,即電子在任意時間的位置,但是,它可以計算出電子處於某位置的機率,也就是說,在某位置找到電子的機率。 薛丁格方程並沒有涉及到相對論效應。為了要涵蓋相對論效應,必須將薛丁格方程加以延伸。1928年,保羅·狄拉克發表了狄拉克方程,其能夠描述相對論性電子的物理行為,例如,電子自旋。為了要解釋狄拉克方程式的自由電子解所遇到的反常的負能量態問題,他預言宇宙中存在有正電子,即電子的反粒子,與電子的質量相同,電性相反。1932年,卡爾·安德森做宇宙射線實驗在雲室的軌跡中發現了正電子。 根據狄拉克理論,氫原子的兩個2S_{1/2}與2P_{1/2}能態應該是簡併態,不會有能量差值,然而,威利斯·蘭姆與研究生於1947年在做實驗發現,這兩個能階間竟然出現微小能量差值。這現象稱為蘭姆位移。從1946年至1948年,波利卡普·庫施和在共同完成的一系列實驗中,發現電子的異常磁矩,即電子的磁矩比狄拉克理論的預估稍微大一點。1940年代,朝永振一郎、朱利安·施溫格和理察·費曼等建立了量子電動力學,其可以對於這些現象給出合理解釋。 === 粒子加速器 === 湯姆孫於1897年發現電子這創舉所使用的陰極射線管就是一種原始簡單的粒子加速器,其利用兩個電極之間的電壓差來促使電子加速。自從那突破性發現後,隨著科技的發展,半個世紀後,粒子加速器已發展成為研究亞原子粒子不可或缺的工具。1942年,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物理學者首先成功地利用電磁感應將電子加速至高能量。在他領導下,貝他加速器最初的能量達到2.3MeV,後來更達到300MeV。1947年,在通用電器研究實驗室,使用70MeV電子同步加速器發現了同步輻射,即移動於磁場的相對論性電子因為加速度而發射的輻射。 1968年,第一座粒子束能量高達1.5GeV的在義大利的開始運作。這座對撞機能夠將電子和正電子反方向地分別加速。與用電子碰撞一個靜止標靶相比較,這方法能夠有效地使碰撞能量增加一倍。1974年11月11日,伯頓·里克特實驗團隊使用史丹福直線加速器中心那時新裝置的電子和正電子對撞機(SPEAR)與丁肇中實驗團隊在布魯海文國家實驗室分別獨立探測到一種新的次原子粒子,後來命名為J/ψ介子。該發現意味著魅夸克的存在,並且證實了夸克理論的正確性,被視為是規範場論與量子色動力學的一大勝利,後來被稱為「十一月革命」。隔年,馬丁·佩爾實驗團隊使用同樣對撞機探測到陶子。1979年,德國電子加速器的(PETRA)的發現膠子存在的證據。 從1989年執行到2000年,位於瑞士日內瓦近郊的歐洲核子研究組織的大型電子正子對撞機,其能夠實現高達209GeV的碰撞能量。這對撞機曾經完成多項實驗,對於考練與核對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的正確性做出重大貢獻。 == 物理特性 == === 粒子分類 === 根據粒子物理學的標準模型,電子是基本粒子,凡是自旋為半奇數的基本粒子都是費米子,電子是費米子,因為電子的自旋是 1/2,費米子又分為輕子與重子兩種,它們的主要不同之處是輕子不涉及強相互作用,因此,電子是輕子。在所有帶電的輕子中,電子的質量最小,屬於第一代基本粒子。緲子和陶子分別為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帶電輕子。它們的帶電量、自旋和所涉及到的基本互動作用都與電子相同。 === 基本性質 === 電子的質量大約為9.109 × 10−31kg或5.489 × 10−4amu。根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質能等價原理,這質量等價於0.511 MeV靜止能量。質子質量大約為電子質量的1836倍。天文測量顯示出,至少在最近這半個宇宙年齡期間,這質量比例都保持穩定不變,與標準模型所預測的相符合。 電子所帶有的電量是基本電荷的電量:-1.602 × 10−19庫侖。The original source for CODATA is: : Individual physical constants from the CODATA are available at: :這是亞原子粒子所使用的電荷單位的電量。在實驗準確極限內,電子的絕對帶電量與質子相等,但正負號相反。基本電荷通常用符號 e\,\! 表示。電子用符號 e^- \,\! 表示;正電子用符號 e^+ \,\! 表示;其中,正負號分別表示正負電荷。除了所帶有電荷的正負號不同以外,正電子與電子所具有的其它性質都相同。 電子擁有內秉的角動量,稱為自旋。電子的自旋量子數為 1/2\,\!。通常,當談到這性質時,電子會被指為是一種自旋1/2粒子。對於這種粒子,自旋角動量是 \sqrt{3}\hbar/2\,\!。假設量度自旋的投影於任意坐標軸,則獲得的答案只能為 \pm \hbar/2\,\!。沿著自旋軸,電子的內在磁矩大約為1波耳磁元,或。 大多數物理學者認為,電子是一個點粒子,沒有任何空間延伸,電子沒有任何次結構。在現代理論物理學裡,關於電子半徑的論題是很具挑戰性的問題。 承認電子具有有限半徑這假定不符合相對論的前提,因為,這將導致切向速度快於光速,然而,假定電子為點粒子,半徑為零,則會造成嚴峻數學困難,因為電子的會趨於無窮大。從觀測束縛於潘寧阱內的電子,物理學家推斷電子半徑的上限為10−22公尺。經典電子半徑是2.82 × 10−15m。蘭姆位移研究揭露,電子的電荷是大致分佈於半徑為電子電子康普頓半徑的圓球形區域,電子康普頓半徑的數值為3.86 × 10−13m。 很多基本粒子會自發衰變成質量更輕的粒子,緲子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平均壽命為2.2 × 10−6秒的緲子會衰變成一個電子、一個微中子和一個反微中子。從現有理論論證,電子是很穩定的:電子是質量最輕的帶電粒子,它的衰變會違反電荷守恆定律。電子平均壽命的實驗最低限是年,置信水平是90%。 如同所有其它微觀粒子,電子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這性質稱為波粒二象性。在雙縫實驗裡,單獨粒子能夠同時透過兩條狹縫,並且自己與自己相互干涉,造成了顯示於偵測屏障的明亮條紋和黑暗條紋,使用高階的實驗裝置,又可以觀測到,電子總是以一顆顆粒子的方式抵達偵測屏障 電子是全同粒子。沒有任何方法能夠分辨出一個電子與另一個電子有甚麼不同。由於電子的自旋為半整數,電子是費米子,遵循泡利不相容原理,任意兩個電子都不能佔有同樣的量子態。這原理解釋了許多有關電子在原子內的性質,例如,在原子內,每個原子軌域最多隻能容納兩個電子,為了符合反對稱性,必須一個電子的自旋往上,另一個電子的自旋往下,而不是所有的束縛電子都佔有同樣一個最低能級的軌域。 === 虛粒子 === 物理學者認為,空間會繼續不停地生成一對一對的虛粒子,例如,正負電子虛對,而在生存短暫的一段時間後,這些成對的虛粒子會相互湮滅。在這過程裡,假若要偵測生成的虛粒子,生成虛粒子所需要的能量漲落 \Delta E\,\!,虛粒子能夠被偵測所需要的存在時間 \Delta t\,\!,必須滿足海森堡不確定原理所設定的偵測底限,\Delta E \Delta t \ge \hbar\,\!;其中,\hbar\,\! 是約化普朗克常數。實際而言,生成這些虛粒子所需要的能量 \Delta E\,\!,可以從真空暫時借用一段時間 \Delta t\,\!,只要它們的乘積小於約化普朗克常數 \hbar\,\! 就行。這樣,理論上不會被儀器偵測出來,也不會違反海森堡不確定原理。根據這推理,對於虛電子,\Delta t\,\! 最多是。 如左圖所示,正負電子虛對會隨機性地出現於一個電子(圖內左下方)的附近。當正負電子虛對尚然存在的時候,虛正電子會感受到原本電子施加的吸引性庫侖力,而虛電子則會感受到排斥性庫侖力,因此造成真空極化,真空變得好像一個具有電容率 \epsilon > 1\,\! 的電介質,電子的有效電荷量變得小於真實裸電荷量,而且隨著離原本電子距離的增加而遞減,直到距離大於電子康普頓波長為止。透過1997年用日本完成的實驗,真空極化理論得到了強有力的證實。 對於電子的質量,虛粒子也會造成遮蔽效應 虛粒子互動作用能夠解釋,在電子的內在磁矩與波耳磁元之間,微小的偏差(大約是磁矩的0.1%),稱為異常磁矩。這理論結果超特準確地與實驗測定的數值相符合。無可否認地,在這裡,量子電動力學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 在經典物理學裡,描述電子為具有內秉的角動量與磁矩的點粒子的明顯悖論,可以用電子的電場所生成的虛光子來解釋。這些虛光子會被電子持續不斷的吸收與再發射,因此促使電子快速地震顫,這震顫運動稱為顫動,由於虛光子具有角動量,顫動會造成電子的進動。透過時間平均,導致質量與電荷的環流,這樣,點粒子可以表現出有限尺寸粒子所具有的性質,包括自旋、磁矩。顫動與真空極化共同造成了從譜線實驗觀測到的蘭姆位移。 === 互動作用 === 電子是帶負電粒子,其所產生的電場,會吸引像質子一類的帶正電粒子,也會排斥像電子一類的帶負電粒子,這些現象所涉及的作用力遵守庫侖定律。一群電子在空間中的移動會形成電流,安培定律描述電流與磁場彼此之間的關係。法拉第感應定律描述時變磁場怎樣感應出電場。電磁感應是發電機的運作原理。 根據經典電動力學,一個任意移動的帶電粒子,必須經過一段傳播時間,才能夠將其影響傳播到場位置,在場位置產生對應的推遲勢,稱為黎納-維謝勢。任意移動的帶電粒子所產生的電場和磁場,可以從黎納-維謝勢求得,也可以用傑斐緬柯方程式直接計算出來。應用狹義相對論,也可以推匯出同樣的結果。 移動於磁場的電子,會感受到勞侖茲力的作用,這勞侖茲力垂直於磁場與電子速度這兩個向量所決定的平面,是向心力,因此電子會按照螺旋軌道移動於磁場,螺旋軌道的半徑稱為迴轉半徑,由於螺旋運動涉及加速度,電子會發射電磁輻射,對於這過程,非相對論性電子發射的電磁輻射稱為迴旋輻射,而相對論性電子發射的則稱為同步輻射。發射電磁輻射的同時,非相對論性電子也會感受到一種反衝力,稱為阿布拉罕-勞侖茲力,其能減緩電子的移動速度。阿布拉罕-勞侖茲力是一種由電子所產生的電磁場施加於自身的自作用力,是一種。 在量子電動力學裡,粒子與粒子之間傳遞電磁互動作用的玻色子是光子。一個不呈加速度運動的孤獨電子,是無法發射或吸收真實光子的,因為這會違背能量守恆定律和動量守恆定律,然而,虛光子不須遵守這禁忌,虛光子可以擔當傳輸動量於兩個帶電粒子之間的責任,例如,兩個帶電粒子互相交換虛光子,從而形成了庫侖力。假設一個移動中的電子,因為感受到一個帶電粒子(像質子)所產生的電場的庫侖力,而被,則電子會因為加速度運動而發射電磁輻射,這稱為-{zh-cn:軔致輻射;zh-tw:制動輻射;}-。 康普頓散射是光子與自由電子之間的彈性碰撞。這種碰撞涉及動量和能量的傳輸於兩個粒子之間,會改變光子的波長,這差值的最大值,稱為康普頓波長,以方程式表達為 h/m_e c;其中,h 是普朗克常數,m_e 是電子質量,c 是光速。電子的康普頓波長為。由於光子波長差很微小,很難被觀測到,除非波長差與波長的比率很大,即光子的波長也很短,才可被觀測到,因此,通常在X射線與伽瑪射線實驗裡才會觀測到康普頓效應。對於波長較長的光波,光子的動量可以被忽略,這種經典電磁學散射被稱為湯姆森散射。 當電子與正電子相互碰撞時,它們會互相湮滅對方,同時生成兩個以上,偶數的伽馬射線光子,以180°相對角度發射出去。假若,可以忽略電子和正電子的動量,則這碰撞可能會先形成電子偶素原子,然後再湮滅成為兩個0.511 MeV伽馬射線光子。反過來看,高能量光子可以轉變為一個電子和一個正電子,這程式稱為成對產生。但是,由於違背了動量守恆定律,單獨光子不可能會發生成對產生。只有在像原子核等等的帶電粒子附近,由於庫侖作用,能量大於1.022 MeV的光子才有可能發生成對產生。 {|class=wikitable style="font-size:90%;" 費曼圖表示電子感受到由W玻色子或Z玻色子傳遞的弱互動作用。 弱互動作用有兩種,與中性流互動作用。載荷流互動作用的媒介是帶電性的W玻色子。透過發射W−玻色子或吸收W+玻色子,電子可轉變為電微中子;逆反過來,透過發射W+玻色子或吸收W-玻色子,電微中子也可轉變為電子。中性流互動作用的媒介是中性的Z玻色子,例如,微中子-電子散射或電子-電子散射。注意到電子-電子散射也可以用光子為媒介,任何以光子為媒介的過程都能夠以Z玻色子為媒介,對於基於電子-電子散射的庫侖定律,以Z玻色子為媒介的過程會給出微小修正。 === 原子和分子 === 原子是由原子核與電子組成,由於庫侖力的作用,原子內部的電子被原子核吸引與束縛。假若,束縛電子的數目不等於原子核的質子數目,則稱此原子為離子。在原子內部,原子軌域描述束縛電子的物理行為。每一個原子軌域都有自己獨特的一組量子數,像主量子數、角量子數和磁量子數。原子軌域的主量子數設定能級,角量子數給出軌角動量,而磁量子數則是軌角動量對於某特定軸的量子化投影。根據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一個原子軌域只能容納兩個電子,而這兩個電子的自旋波函式為反對稱,一個自旋向上,另一個自旋向下。 處於一個原子軌域的電子,經過發射或吸收光子的過程,可以躍遷至另外一個原子軌域。發射或吸收的光子的所涉及的能量必須等於軌域能級的差值。電子也可以藉著與它粒子的碰撞,或靠著俄歇效應,躍遷至別的軌域。假若,束縛電子獲得的能量大於其束縛能的能量,則這束縛電子可以逃離原子,成為自由電子。例如,在光電效應裡,一個能量大於原子電離能的入射光子,被電子吸收,使得電子有足夠的能量逃離原子。 電子的軌角動量是量子化的。由於電子帶有電荷,其軌磁矩與軌角動量成正比。原子的淨磁矩是原子核與每一個電子的軌磁矩和自旋磁矩的總向量和(欲知道更詳細的資料,請參閱自旋-軌道作用)。但是,與電子的磁矩相比,核磁矩顯得超小,可以忽略。處於同樣軌域的兩個偶電子會互相抵銷對方的自旋磁矩。 在原子與原子之間的化學鍵形成的物理機制是電磁作用,但是隻有利用量子力學理論才能給出完整說明。幾種常見的化學鍵為離子鍵、共價鍵和金屬鍵。在離子化合物裡,正離子和負離子會透過靜電作用形成離子鍵。在共價化合物裡,原子與原子之間透過共用電子形成共價鍵。在金屬裡,自由電子與排列成晶格狀的金屬離子之間的靜電吸引力形成金屬鍵。 在分子內部,電子的運動會同時受到幾個原子核的影響,電子佔有分子軌域,就好像在單獨原子內部佔有原子軌域一般。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一個分子軌域只能容納兩個自旋相反的電子,稱為「電子偶。電子是按照能量增加的順序來佔有分子軌域,就如同原子軌域一般。不同的分子軌域有不同的電子機率密度分佈。例如,鍵結軌域利用分子軌道理論來說明最簡單的σ鍵案例,兩個分子軌道是由兩個1s原子軌道形成,能量較低的分子軌道稱為「成鍵軌道」,又稱為「σ軌道」,相應的鍵稱為「σ鍵」,能量較高分子軌道稱為「反鍵軌道」,又稱為「σ*軌道」,相應的鍵稱為「σ*鍵」。分子在基態時,構成化學鍵的電子通常處在成鍵軌道中,而讓反鍵軌道空著。 === 電傳導和熱傳導 === 電導率是表示物質傳輸電流的強弱能力的一種測量值。當施加電壓於導體的兩端時,電子會從低電勢處朝著高電勢處移動,因而產生電流。依照慣例,對於導體,電流的方向與電子移動的方向恰巧相反。銅和金都是優良導體;而玻璃和橡膠則都是不良導體。在電介質裡,電子束縛於各自所屬的原子內,電介質的性質就好像絕緣質一樣。金屬物質擁有電子能帶結構,其電子能帶還沒有完全被電子填滿。這些尚未填滿的電子能帶,容許金屬內一些電子的舉止,好似自由電子或離域電子一般,與任何一個原子都沒有連結。當施加電場於金屬時,這些電子可以自由的移動於金屬,就像氣體移動於其容器內一般,稱這些電子為費米氣體或「自由電子費米氣體」。 德魯德模型是一種「經典自由電子模型」,不涉及到量子力學。按照這模型,帶正電的原子核固定於晶格點,而自由移動於金屬內部的傳導電子是原子的價電子,其帶有負電。使用氣體動力論來描述傳導電子的物理行為,德魯德模型可以成功地推匯出歐姆定律、電傳導與熱傳導彼此之間的關係,可是,按照這模型,熱傳導與電子熱容量有關,而做實驗並沒有觀測到這麼強烈的關係,這主要是因為經典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佈無法描述電子的機率分佈。 阿諾·索末菲將德茹德模型加以延伸,將量子力學的包立不相容原理納入考量,用費米-狄拉克分佈來描述電子的機率分佈,他成功發展出,又稱為「自由電子模型」,而在導體內的電子則被稱為「自由電子費米氣體」。 德茹德-索莫菲模型正確說明瞭為什麼電子在室溫下的運動並沒有對於熱容量給出可觀察到的貢獻,又說明瞭在非常低溫度(幾度K)狀況下,電子貢獻會超過離子貢獻,因此變得很重要,與溫度成正比。透過做實驗獲得的比例結果顯示,鹼金屬與抗腐蝕金屬(例如銅、金、銀等)的熱容量可以用自由電子模型來估算。 自由電子模型是很簡單的模型,其沒有將週期性、、納入考量。更進階的費米液體理論將自由電子模型加以延伸,假若電子所感受到的相互作用很微弱,則傳導電子仍舊可以被視為自由準電子,其擁有不同的有效質量。費米液體理論是許多摩登固態理論的起跑點,例如BCS理論,但是,對於高溫超導現象的解釋,它遇到很多困難。 超導現象指的是,在足夠低溫狀況下,物質失去電阻的現象。1950年,赫伯特·弗勒利希建議,超導機制涉及到電子與物體晶格震動的耦合。從這建議,約翰·巴丁、利昂·庫珀與約翰·施裡弗合作建立了BCS理論,其能夠完全解釋常規超導現象。BCS理論表明,電子與晶格之間的互動作用導致形成稱為庫珀對的成對的電子,庫珀對能夠絲毫沒有阻礙地移動於物體內部。物體可以被視為正離子的晶格沉浸在電子雲裡,當電子透過晶格時,負電子會吸引正離子,使得正離子微小地移動,這動作促成一個正價區域,其會吸引另外一個電子,形成了庫珀對。由於庫珀對的結合能很弱,庫珀對很容易被熱能拆散,因此超導現象通常只會出現在非常低溫狀況下。。 === 相對論性電子的性質 === 根據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相對於觀測者的參考系,電子的移動速度越快,電子的相對論性質量(總能量)也越大,因而使得電子繼續加速所需要的能量越來越大,在接近光速時,趨向於無窮大。因此電子的移動速度可以接近光波在真空的傳播速度 c\,\!,但絕不會達到 c\,\!。 光波傳播於像水一類的電介質的速度 v_L\,\!,會明顯地小於 c\,\!。假設,將相對論性電子(電子的速度接近 c\,\! )入射於這一類的電介質,則相對論性電子在此電介質內的移動速度,會暫時地大於光波傳播於此電介質的速度 v_L\,\!。當相對論性電子移動於此類電介質內部時,由於與電介質相互作用,會產生一種很微弱的輻射,稱為契忍可夫輻射。 狹義相對論的效應要視勞侖茲因子的大小而決定。勞侖茲因子 \gamma\,\! 以方程式定義為 :\gamma\stackrel{def}{=}1/\sqrt{1 - v^2/c^2}\,\!; 其中,v\,\! 是粒子的速度。 一個電子的動能 K_e\,\! 是 :K_e = (\gamma - 1)m_e c^2\,\!; 其中,m_e\,\! 是電子的靜質量。 例如,史丹福直線加速器可以將電子加速到大約51 GeV。由於電子的靜質量大約為0.51 MeV,對應的 \gamma\,\! 值接近100,000。給予同樣的速度,這電子的相對論性動量 \gamma m_e v\,\! 是經典力學預測的動量 m_e v\,\! 的100,000倍計算電子的速度,答案為: : v = c\sqrt{1\ - \gamma^{-2}}\approx c\left(1 - 0.5 \gamma^{-2}\right)=0.999\,999\,999\,95\,c\,\!。。 電子也擁有波動行為,其德布羅意波長 \lambda\,\! 以方程式表達為 \lambda=h/p\,\!;其中,h\,\! 是普朗克常數,p\,\! 是動量。對於前述的51 GeV電子,\lambda\,\! 大約為2.4 × 10−17 m,這波長的尺寸相當微小,所以,實驗者可以用電子來精密地探測原子核的內部結構。 == 電子天文學理論 == 在眾多解釋宇宙早期演化的理論中,大爆炸理論是比較能夠被物理學界廣泛接受的科學理論 。在大爆炸的最初幾秒鐘時間,溫度遠遠高過100億K。那時,光子的平均能量超過1.022 MeV很多,有足夠的能量來生成電子和正子對。這過程稱為電子正子成對產生,以公式表達為 :\gamma + \gamma \leftrightharpoons \mathrm e^{+} + \mathrm e^{-}\,\!; 其中,\gamma\,\! 是光子,\mathrm e^{+}\,\! 是正子,\mathrm e^{-}\,\! 是電子。 同時,電子和正子對也在大規模地相互湮滅對方,並且發射高能量光子。在這短暫的宇宙演化階段,電子,正子和光子努力地維持著微妙的平衡。但是,因為宇宙正在快速地膨脹中,溫度持續轉涼,在10秒鐘時候,溫度已降到30億K,低於電子-正子生成過程的溫度底限100億K。因此,光子不再具有足夠的能量來生成電子和正子對,大規模的電子-正子生成事件不再發生。可是,電子和正子還是繼續不段地相互湮滅對方,發射高能量光子。由於某些尚未確定的因素,在中,生成的電子多於正子。否則,假若電子數量與正子數量相等,現在就沒有電子了 。不只這樣,由於一種稱為重子不對稱性的狀況,質子的數目也多過反質子,大約每1億個粒子對與光子中,就會有一個額外的質子。很巧地,電子存留的數目跟質子多過反質子的數目正好相等。因此,宇宙淨電荷量為零,呈電中性。 假若溫度高於10億K,任何質子和中子結合而形成的重氫,會立刻被高能量光子光解。在大爆炸後100秒鐘,溫度已經低於10億K,質子和中子結合而成的重氫,不再會被高能量光子光解,存留的質子和中子開始互相參予反應,形成各種氫的同位素和氦的同位素,和微量的鋰和鈹。這過程稱為太初核合成。 在大約1000秒鐘時,溫度降到低於4億K。核子與核子之間,不再能靠著高速度隨機碰撞的機制,克服庫侖障壁,互相接近,產生核融合。因此,太初核合成過程無法進行,太初核合成階段大致結束。任何剩餘的中子,會因為半衰期大約為614秒的負貝他衰變,轉變為質子,同時釋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電微中子: :\mathrm n \Rightarrow \mathrm p + \mathrm e^{-} + \bar{\mathrm \nu}_\mathrm e\,\!; 其中,\mathrm n\,\! 代表中子,\mathrm p +\,\! 代表質子,\bar{\mathrm \nu}_\mathrm e\,\! 代表反電微中子。 在以後的377,000年期間,電子的能量仍舊太高,無法與原子核結合。在這時期之後,隨著宇宙逐漸地降溫,原子核開始束縛電子,形成中性的原子。這過程稱為復合。在這相當快的復合過程時期之後,大多數的原子都成為中性,光子不再會很容易地與物質相互作用。光子也可以自由地移動於透明的宇宙。 大爆炸的一百萬年之後,第一代恆星開始形成。在恆星內部,恆星核合成過程的各種核融合,會造成正子的生成(參閱質子-質子鏈反應和碳氮氧迴圈)。這些正子立刻會與電子互相湮滅,同時釋放伽瑪射線。結果是電子數目穩定地遞減,跟中子數目對應地增加。恆星演化過程會合成各種各樣的放射性同位素。有些同位素隨後會經歷負貝他衰變,同時發射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電微中子結果是電子數目增加,跟中子數目對應地減少。例如,鈷-60(60Co)同位素會因衰變而形成鎳-60。 質量超過20太陽質量的恆星,在它生命的終點,會經歷到引力坍縮,因而變成一個黑洞。按照相對論理論,黑洞所具有的超強引力,足可阻止任何物體逃離,甚至電磁輻射也無法逃離。但是,物理學家認為,量子力學效應可能會允許電子和正子生成於黑洞的事件視界,因而使得黑洞發射出霍金輻射。 當一對虛粒子,像正子-電子虛偶,生成於事件視界或其鄰近區域時,這些虛粒子的隨機空間分佈,可能會使得其中一個虛粒子,出現於事件視界的外部。這過程稱為量子穿隧效應。黑洞的引力勢會供給能量,使得這虛粒子轉變為真實粒子,輻射逃離黑洞。這輻射程式稱為霍金輻射。在另一方面,這程式的代價是,虛偶的另一位成員得到了負能量。這會使得黑洞淨損失一些質能。霍金輻射的發射率與黑洞質量成反比;質量越小,發射率越大。這樣,黑洞會越來越快地蒸發。在最後的0.1秒,超大的發射率可以類比於一個大爆炸。 宇宙線是遨遊於太空的高能量粒子。物理學者曾經測量到能量高達的粒子。當這些粒子進入地球的大氣層,與大氣層的核子發生碰撞時,會生成一射叢的粒子,包括π介子。緲子是一種輕子,是由π介子在高層大氣衰變而產生的。在地球表面觀測到的宇宙線,超過半數是緲子。半衰期為2.2微秒的緲子會因衰變而產生一個電子或正子。正確的π−介子反應式為 :\mathrm \pi^{-} \Rightarrow \mathrm \mu^{-} + \bar{\mathrm \nu}_{\mathrm \mu}\,\!, :\mathrm \mu^{-} \Rightarrow \mathrm e^{-} + \bar{\mathrm \nu}_\mathrm e +\mathrm \nu_{\mathrm \mu}\,\!; 其中,\mathrm \mu^{-}\,\! 是緲子,\mathrm \nu_{\mathrm \mu}\,\! 是緲微中子,\bar{\mathrm \nu}_{\mathrm \mu}\,\! 是反緲微中子,\bar{\mathrm \nu}_\mathrm e\,\! 是反電微中子。 == 觀測 == 靠著偵測電子的輻射能量,天文學家可以遠距離地觀測到電子的各種現象。例如,在像恆星日冕一類的高能量環境裡,自由電子會形成一種藉著制動輻射來輻射能量的電漿。電子氣體的電漿振盪是一種波動,是由電子密度的快速震盪所產生的波動。這種波動會造成能量的發射。天文學家可以使用無線電望遠鏡來偵測這能量。 根據普朗克關係式,光子的頻率與能量成正比。當一個束縛電子躍遷於原子的不同能級的軌域之間時,束縛電子會吸收或發射具有特定頻率的光子。例如,當照射寬頻光譜的光源所產生的光波於原子時,特徵吸收光譜會出現於透射輻射的光譜。每一種元素或分子會顯示出一組特徵吸收光譜,像氫光譜。光譜學專門研究光譜線的強度和寬度。細心分析這些資料,即可得知物質的組成元素和物理性質。 在實驗室操控條件下,電子與其它粒子的互動作用,可以用粒子偵測器來仔細觀察。電子的特徵性質,像質量、自旋和電荷等等,都可以加以測量檢驗。四極離子阱和潘寧阱可以長時間地將帶電粒子限制於一個很小的區域。這樣,科學家可以準確地測量帶電粒子的性質。例如,在一次實驗中,一個電子被限制於潘寧阱的時間長達10個月之久。1980年,由於各種先端科技的成功發展,電子磁矩的實驗值已經達到11個位數的精確度。在那時候,是所有由實驗得到的物理常數中,精確度最高的物理常數。 2008年2月,隆德大學的一組物理團隊首先拍攝到電子能量分佈的視訊影像。科學家使用非常短暫的閃光,稱為阿託秒脈衝,率先捕捉到電子的實際運動狀況。 在固態物質內,電子的分佈可以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學來顯像。應用光電效應理論,這科技照射高能量輻射於樣品,然後測量光電發射的電子動能分佈和方向分佈等等資料。仔細地分析這些資料,即可推論固態物質的電子結構。 == 應用領域 == === 電子束 === 是應用於焊接領域的電子束科技。這焊接技術能夠將高達能量密度的熱能,聚焦於直徑為的微小區域。使用這技術,技工可以焊接更深厚的物件,限制大部分熱能於狹窄的區域,而不會改變附近物質的材質。為了避免物質被氧化的可能性,電子束焊接必須在真空內進行。不適合使用普通方法焊接的傳導性物質,可以考慮使用電子束焊接。在核子工程和航天工程裡,有些高價值焊接工件不能接受任何瑕疵。這時候,工程師時常會選擇使用電子束焊接來達成任務。 電子束平版印刷術是一種解析度小於1公釐的蝕刻半導體的方法。這種技術的缺點是成本高昂、程式緩慢、必須操作於真空內、還有,電子束在固體內很快就會散開,很難維持聚焦。最後這缺點限制住解析度不能小於10奈米。因此,電子束平版印刷術主要是用來製造少數量特別的積體電路。 技術使用電子束來照射物質。為了要改變物質的物理性質或滅除醫療物品和食品所含有的微生物,可以考慮使用電子束照射技術。做為放射線療法的一種,製備的電子束可以用來照射淺表性腫瘤。由於在被吸收之前,電子束只會穿透有限的深度(能量為5–20 MeV的電子束通常可以穿透5公分的生物體),可以用來醫療像基底細胞癌一類的皮膚病。電子束療法也可以輔助治療已被X-射線照射過的區域。 粒子加速器使用電場來增加電子或正子的能量,使這些粒子擁有高能量。當這些粒子透過磁場時,它們會放射同步輻射。由於輻射的強度與自旋有關,因而造成了電子束的偏振。這過程稱為。很多實驗都需要使用偏振的電子束為粒子源。同步輻射也可以用來降低電子束溫度,減少粒子的動量偏差。當粒子達到要求的能量,使電子束和正子束發生互相碰撞與湮滅,這會引起能量的發射。偵測這些能量的分佈,仔細研究分析實驗資料,物理學家可以瞭解電子與正子碰撞與湮滅的物理行為。 === 成像 === 低能電子繞射技術(LEED)照射準直電子束(collimated electron beam)於晶體物質,然後根據觀測到的繞射圖樣,來推斷物質結構。這技術所使用的電子能量通常在20–200 eV之間。(RHEED)技術以低角度照射準直電子束於晶體物質,然後蒐集反射圖樣的資料,從而推斷晶體表面的資料。這技術所使用的電子的能量在8–20 keV之間,入射角度為1–4°。 電子顯微鏡將聚焦的電子束入射於樣本。由於電子束與樣本的互動作用,電子的性質,像移動方向、相對相位和能量,都會有所改變。細心地分析這些實驗蒐集到的資料,即可得到解析度為原子尺寸的影像。使用藍色光,普通的光學顯微鏡的解析度,因受到繞射限制,只能達到200奈米;相互比較,電子顯微鏡的解析度,則是受到電子的德布羅意波長限制,對於能量為100 keV的電子,解析度大約為0.0037奈米。能夠將解析度降到低於0.05奈米,能夠清楚地觀測到個別原子。這能力使得電子顯微鏡成為,在實驗室裡,高解析度成像不可缺少的儀器。但是,電子顯微鏡的價錢昂貴,保養不易。在操作電子顯微鏡時,樣品環境需要維持真空,科學家無法觀測活生物。 電子顯微鏡主要分為兩種類式:穿透式和掃描式。穿透式電子顯微鏡的操作原理類似高架式投影機,將電子束對準於樣品切片發射,穿透過的電子再用透鏡投影於底片或電荷耦合元件。掃描電子顯微鏡用聚焦的電子束掃瞄過樣品,就好像在顯示器內一般。這兩種電子顯微鏡的放大率可從100倍到1,000,000倍,甚至更高。應用量子穿隧效應,掃描隧道顯微鏡將電子從尖銳的金屬針尖穿隧至樣品表面。為了要維持穩定的電流,針尖會隨著樣品表面的高低而移動,這樣,即可得到解析度為原子尺寸的樣本表面影像。 === 自由電子雷射 === 在自由電子雷射裡,相對論性電子束會移動透過一對。每一個波盪器是由一排磁偶極矩組成,其磁場的磁偶極矩交替地指向相反方向。由於這些磁場的作用,電子會發射同步輻射;而這輻射會相干地與電子互動作用,會在共振頻率引起輻射場的強烈放大。自由電子雷射能夠發射相干的高輻射率的電磁輻射,而且頻域相當寬廣,從微波到軟X-射線。這元件可以應用於製造業、通訊業和各種醫療用途,像軟組織手術。 現階段已執行的自由電子雷射有美國史丹福直線加速器中心的直線加速器相干光源(LCLS)、德國電子加速器的漢堡自由電子雷射(Free-electron LASer in Hamburg, FLASH)與正在建造的(E-XFEL)。建成之後,E-XFEL將會是世界上規模最大,能量最高的自由電子雷射裝置。 === 其它 === 陰極射線管的核心概念為,勞侖茲力定律的應用於電子束。陰極射線管廣泛的使用於實驗式儀器顯示器,電腦顯示器和電視。在光電倍增管內,每一個擊中的光子會因為光電效應引起一堆電子被發射出來,造成可偵測的電流脈波。曾經在電子科技研發扮演重要的角色,真空管藉著電子的流動來操縱電子訊號;但是,此類元件現在於大多數情況下已被電晶體一類的固態電子元件取代了。不過對於高頻段工作的大功率裝置,暫時尚無法被固態元件完全替代。 == 參閱 == * 任意子 * 輕子 * 電子鹽 * 電子泡沫 * * * 自旋電子學 * 塞曼效應 * β粒子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 * * *
中子
中子()是一種電中性的粒子,具有略大於質子的質量。中子屬於重子類,由兩個下夸克、一個上夸克和用於在它們三者之間作用的膠子共同構成。夸克的靜質量只貢獻出大約1%質子質量,剩餘的質子質量主要源自於夸克的動能與綑綁夸克的的能量。絕大多數的原子核都由中子和質子組成(僅有氫-1例外,它僅由一個質子構成)。在原子核外,自由中子性質不穩定,平均壽命約877.75 秒。中子衰變時釋放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而成為質子(β衰變)。同樣的衰變過程在一些原子核中也存在。原子核中的中子和質子可以透過吸收和釋放π介子互相轉換。中子是由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的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查-{}-德威克於1932年發現的。 以往曾經將中子列為基本粒子的一員。但現今在標準模型理論下,因為中子是由夸克組成,所以它是個複合粒子。 中子和其它常見的次原子粒子最大的分別在於中子因其下夸克和上夸克之電荷互相抵消,因此中子帶電中性。另它穿透性強,無法直接進行觀察,也令它在核轉變中成為非常重要的媒介物。這兩項因素使得它在次原子粒子發展歷史的較後期才被發現。 雖然組成物質的原子在正常情況下呈電中性,但原子比中子大十萬倍,是由帶負電的電子圍繞帶正電的原子核執行而形成的複雜系統。帶電粒子(如質子,電子,或離子)和電磁波(如伽瑪射線)都會在穿透物質時消耗能量,形式是將所穿透物質離子化。帶電粒子會因此而慢下來,電磁波則會被所穿透物質吸收。中子的情況截然不同,它只會在與原子核近距離接觸時受強相互作用或弱相互作用影響:結果一個自由中子在與原子核直接碰撞前不受任何外力影響。因為原子核太小,碰撞機會極少,因此自由中子會在一段極長的距離保持不變。 自由中子和原子核的碰撞是彈性碰撞,其遵循巨觀下兩小球彈性碰撞時的動量法則。當被碰撞的原子核很重時,原子核只會有很小的速度;但是,若是碰撞的物件是和中子質量差不多質子,則質子和中子會以幾乎相同的速度飛出。這類的碰撞將會因為製造出的離子而被偵測到。 中子的電中性讓它不僅很難偵測,也很難被控制。電中性使得我們無法以電磁場來加速、減速或是束縛中子。自由中子僅對磁場有很微弱的作用(因為中子存在磁矩)。真正能有效控制中子的只有核作用力。我們唯一能控制自由中子運動的方式只是放置原子核堆在它們的運動路徑上,讓中子和原子核碰撞藉以吸收之。這種以中子撞擊原子核的反應在核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也是核子武器運作的原理。自由中子則可由核衰變、核反應或高能反應等中子源產生。 物理學中有專門的中子學、中子物理學。 ==中子的發現== 1920年,歐內斯特·盧瑟福首先提出了中子存在的可能性。盧瑟福假設,一種原子的原子量同其原子序數的差別可以用原子核中存在一種電中性粒子來解釋。他認為,這種電中性的粒子是由一個電子環繞一個質子構成。 1920年代,當時物理學者公認的原子核模型是原子核由質子構成。但是,當時已經知道一種原子的原子核只帶有大概其原子量一半的正電荷。對這個現象的解釋是原子核中有一些電子,中和了質子的電荷。以氮-14核為例:當時認為此原子核由14個質子和7個核外電子構成。因此,它應該帶7個正電荷,同時質量數為14。 隨後興起的量子力學指出,任何能量也無法把電子這樣輕的粒子束縛在像原子核這樣小的區域中。1930年,前蘇聯的維克託·安巴楚勉和迪米特裡·伊瓦年科發現原子核不可能只由質子和電子組成;有某種中性的粒子存在於原子核中。Ambartsumian and Ivanenko (1930) "Об одном следствии теории дирака протонов и электронов" (On a Consequence of the Dirac Theory of Protons and Electrons), Доклады Академии Наук СССР (Doklady Akademii Nauk SSSR / Proceedings of the USSR Academy of Sciences) Ser. A, no. 6, pages 153-155. Available in Russian on-line. 1931年,德國物理學者瓦爾特·博特和赫伯特·貝克爾發現用釙的高能α粒子轟擊鈹、硼或鋰這些較輕的元素,會產生一種貫穿力極強的輻射。開始他們認為這種輻射是伽馬射線。但是未知輻射比任何已知伽馬射線貫穿力都強,而且實驗結果很難用伽馬射線來解釋。1932年,伊雷娜·約里奧-居里和弗雷德裡克·約里奧-居里在巴黎發現,如果用這種未知輻射照射石蠟和其他富含氫的化合物,就會釋放出高能質子。雖然這個結果同高能伽馬射線一致,但細緻的資料分析表明未知輻射是伽馬射線的假説越來越牽強。 1932年,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查-{}-德威克在劍橋大學進行了一系列的實驗,以α粒子轟擊硼-10原子核得到氮-13原子核和一種新射線,證明伽馬射線假說站不住腳。 他提出這種新輻射是一種質量近似於質子的中性粒子,並設計了實驗證實了他的理論。 這種中性粒子被稱作中子。 ===原子核的中子-質子模型=== 在查德威克發現中子以前,流行的原子核模型為“質子-電子”模型。Friedlander G., Kennedy J.W. and Miller J.M. (1964) Nuclear and Radiochemistry (2nd edition), Wiley, pp. 22–23 and 38–39但這個模型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在氮氣(N2)的分子光譜中,偶數轉動能級的越遷要比奇數轉動能級的強烈,這説明偶數能級上的集居數比奇數能級的大。根據量子力學和泡利不相容原理,這意味著N-14核的自旋是約化普朗克常數ħ(普朗克常數除以2π)的整數倍。Atkins, P.W. and J. de Paula, P.W. (2006) "Atkins' Physical Chemistry" (8th edition), W.H. Freeman, p. 451Herzberg, G. (1950) Spectra of Diatomic Molecules (2nd edition), van Nostrand Reinhold, pp. 133–140這個結果同質子-電子模型相悖。質子和電子的自旋皆為ħ。如果一個氮核由14個質子同7個電子組成,無論怎樣組合也無法得到其自旋是ħ的整數倍。 中子-質子模型能夠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從β衰變中,費米得出結論說中子的自旋也必須是±ħ,否則該反應的角動量就不守恆。如果N-14核由三個中子-質子對加上一對自旋方向相同但不配對的中子和質子構成,其自旋恰恰為1ħ。這一理論很快被用到其它核素上。 另外,原子光譜中通常會有由原子核引起的超精細結構。這一結構不受電子的自旋影響。這也和質子-電子模型相矛盾。因為如果原子核中有電子的話,電子的自旋反轉勢必會導致超精細結構的變化。最終人們意識到,除質子外,原子核中不存在電子,而存在一種中性的粒子,那就是中子。人們很快就接受了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的。 == 性質 == === 穩定性和β衰變 === 中子由三個夸克構成。根據標準模型,為了保持重子數守恆,中子唯一可能的衰變途徑是其中一個夸克透過弱相互作用改變其味。組成中子的三個夸克中,兩個是下夸克(電荷−e),另外一個是上夸克(電荷+e)。一個下夸克可以衰變成一個較輕的上夸克,並釋放出一個W玻色子。這樣中子可以衰變成質子,同時釋放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電子中微子。 ==== 自由中子的衰變 ==== 自由中子不穩定,其平均壽命為(大概14分鐘42秒)。據此估計其半衰期為(大概10分鐘11秒)。中子的衰變可用以下方程描述:Particle Data Group Summary Data Table on Baryons . lbl.gov (2007). Retrieved on 2012-08-16. : → + + 根據中微子、質子和電子的質量,此反應的衰變能為0.782343 百萬電子伏特。如果此反應中中微子的動能忽略不計的話,已測得電子的最大能量為0.782±.013百萬電子伏特。Basic Ideas and Concepts in Nuclear Physics: An Introductory Approach, Third Edition K. Heyde Taylor & Francis 2004. Print ISBN 978-0-7503-0980-6. eBook ISBN 978-1-4200-5494-1. DOI: 10.1201/9781420054941.ch5. full text 這一實驗結果誤差太大,無法用於估計中微子的靜止質量。 有千分之一的自由中子會在生成質子、電子和中微子的同時,釋放出γ射綫: : → + + + 這種γ射綫是軔致輻射的結果。當反應中釋放出的電子在質子產生的電磁場中運動時,高速運動的電子驟然減速發出的輻射。有時原子核中束縛態的中子衰變時,也會產生γ射綫。 有極少量的自由中子(大概百萬分之四)會發生所謂的雙體衰變。在此反應中,電子在產生後未能獲得足夠的能量脫離質子(估計為13.6電子伏特),於是和質子生成一個中性的氫原子。反應的所有能量皆轉化為反電子中微子的動能。 ==== 束縛態中子的衰變==== 不穩定原子核裡的中子可以像自由中子一樣衰變。但是,中子衰變的逆過程也可以發生,即逆β衰變。質子可以轉變為一個中子,同時放出一個正電子和一個電子中微子: : → + + 質子還可以透過電子俘獲轉變成一個中子,同時放出一個電子中微子: : + → + 理論上,核內中子俘獲正電子生成質子也是有可能的。但是,兩個因素對此過程不利。一方面原子核帶正電荷,因此同正電子同性相斥。另一方面正電子和電子相遇會發生湮滅。因此正電子俘獲事件的機率很小。 因原子核內的中子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穩定性和自由中子不盡相同。比如,如果核內一個中子衰變成質子,核內正電荷的斥力就會增大。這個斥力的勢能就變成中子衰變的一個勢壘。如果中子不能突破這個勢壘,它就無法衰變。這也可以解釋在自由狀態下穩定的質子有時會在束縛態中轉變為中子。 ===電偶極矩=== 標準模型預言中子具有微小但非零的電偶極矩。但是測量其數值所需的精度遠遠超過目前的實驗條件。標準模型不可能是對物理現實的最終和最完整的描述。超越標準模型的新理論得到的數值一般要比標準模型的大得多。目前,至少有四組實驗力圖測量中子的電偶極矩: *勞厄-朗之萬研究所(Institut Laue–Langevin)的低溫中子電偶極矩實驗(CryoEDM),在建A cryogenic experiment to search for the EDM of the neutron . Hepwww.rl.ac.uk. Retrieved on 2012-08-16. *保羅·謝若研究所(Paul Scherrer Institute)的中子電偶極矩實驗(nEDM),在建Search for the neutron electric dipole moment: nEDM . Nedm.web.psi.ch (2001-09-12). Retrieved on 2012-08-16. *橡樹嶺國家實驗室散裂中子源(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的中子電偶極矩實驗(nEDM),擬建SNS Neutron EDM Experiment . P25ext.lanl.gov. Retrieved on 2012-08-16. *勞厄-朗之萬研究所的中子電偶極矩實驗(nEDM),在建Measurement of the Neutron Electric Dipole Moment . Nrd.pnpi.spb.ru. Retrieved on 2012-08-16. === 磁矩 === 雖然中子是電中性粒子,但是中子具有微小但非零的磁矩。 ===反中子=== 反中子是中子的反粒子,是由布魯斯·考克(Bruce Cork)於1956年發現,比反質子的發現晚一年時間。CPT對稱理論對粒子和反粒子的性質有嚴格的限制,因此觀測中子-反中子可以對CPT對稱進行縝密的檢驗。中子和反中子質量差異約為,僅為2σ,不足以證明CPT對稱破缺。 PDF with 2011 partial update for the 2012 edition ===中子結構和電荷的幾何分佈=== 一篇2007年發表的文章進行了不依賴於模型的分析後作出結論,中子的外殼帶負電荷,中間層帶正電荷,而中心帶有負電荷。 簡單的說,中子的電負性外殼同質子相互吸引。但是,在原子核中,質子和中子之間最主要的作用力為核力。這種力跟粒子是否帶電荷無關。 == 中子復合物 == === 雙中子穩定對和四中子穩定核===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核物理實驗室的弗朗西斯科-米高兒·馬科斯(Francisco-Miguel Marqués)帶領的研究團隊在觀察鈹-14核的裂變時,提出了的假説。這一假説認為,四個中子能形成一個穩定的原子核。現有理論認為這種組合不穩定。後來的實驗工作未能重復馬科斯等人的發現。2016年2月,日本東京大學物理學者下浦享(Susumu SHIMOURA)等發表論文稱,他們首次在實驗中觀測到了四中子穩定核的存在。 多名物理學者表示,如果這一工作得到證實,將是核物理學的重大發現,並加深我們對核力的理解。 此外,還有人認為兩個中子也能形成一個穩定的對。斯皮尤等人稱在鈹-16的衰變中首次觀測到了雙中子穩定對。 === 0號元素和中子星 === 在極高溫度和壓力下,比如在大質量恆星的坍縮過程中,原子核中的質子可以和核外電子反應轉變為中子。最後的結果就是生成完全由中子構成的中子星。由於這種星體的巨大引力,有人提出其中的中子會被壓迫變形,成為一種立方密堆積的結構,以獲得更高的堆積密度。 == 中子的檢測 == 檢測帶電粒子的最常見方式是尋找其電離徑跡,比如説在雲室中。但是這種檢測方式不能直接用於中子,因為它不帶電荷。如果中子和原子發生彈性碰撞,會產生觀察得到的電離徑跡。但這個實驗做起來並不容易。因此更常用的中子檢測是間接方式,比如中子俘獲和彈性散射。Glenn F. Knoll (1979) "Radiation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 John Wiley & Sons, chapter 14 ===中子俘獲=== 某些核素有很高的中子反應截面。它們在俘獲中子之後,會釋放出容易檢測的輻射,比如α粒子。常用於此目的的核素包括, , , , , 和。但中子反應截面一般同中子的能量有關。通常高能中子(快中子)的反應截面要低於低能中子(熱中子)。為了增加反應截面,在檢測高能中子之前需要使中子減速。富含氫的化合物,比如聚乙烯,可以用作中子減速劑。但經過減速之後,中子的能量、到達時間以及入射角皆已不可測量。 ===彈性散射=== 中子可以和原子核發生彈性碰撞,使原子核在相反方向上發生運動。中子和原子核發生碰撞時,較輕的原子核能夠獲得更大的動能。用彈性散射來檢測中子的儀器稱為快中子檢測器。受到正碰的原子核可以電離或撞擊其它物質,產生的電荷和閃爍光子可以很容易偵測到。快中子檢測器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區別入射輻射是γ射綫還是中子,因為二者可以產生類似的結果。快中子檢測器不需要減速劑,因此可以測定中子的能量、到達時間以及入射角。 == 中子的產生和中子源 == 自由中子因為半衰期比較短(10分鐘11秒),因此只能現制現用。某些放射性衰變(比如自發裂變和中子發射)以及一些反應堆可以用於產生中子。某些核反應,比如用自然產生的α粒子轟擊一些核素(主要是輕元素,比如鈹和氘)引發的核裂變亦可產生中子。一些高能量核反應,比如高能宇宙射綫爆發和粒子加速器中用高能粒子轟擊靶子使其原子核發生分裂,也能產生中子流。一些小型加速器經過最佳化後專門用於產生中子,被稱作中子發生器。 在實驗室中,最常用的中子源是某些衰變時釋放中子的核素。比如鉲-252(半衰期為2.65年)的自發裂變,100個原子中有3個鉲原子核裂變時會釋放中子,每次裂變會平均產生3.7個中子。用α粒子轟擊鈹靶也可製造中子。一個較為流行的系統由銻-124和金屬鈹構成。將金屬銻置於反應堆中以中子活化,銻-123(天然丰度為42.8%)便會轉化為銻-124,半衰期為60.9天。其優點是便於儲存和運輸。Byrne, J. Neutrons, Nuclei, and Matter, Dover Publications, Mineola, NY, 2011, ISBN 978-0-486-48238-5, pp. 32–33. 高能宇宙射綫轟擊大氣層的上層不停地產生中子,可以在地面上探測到。在火星表面大氣濃厚到一定程度的地方,由宇宙射綫產生的中子更多。這些中子不但在火星表面直接造成自上而下的輻射危害,還能夠經地表反射後形成自下而上的輻射。這是火星載人航天計劃不能不考慮的一個問題。 在核聚變反應堆中,自由中子是反應的副產品,但卻攜帶了巨大的動能。如果把這些動能轉化為人類可用的能源是一個重大的挑戰。這些自由中子還會製造出大量的中子啟用產物,最後必須當作核廢料處理。Science/Nature | Q&A: Nuclear fusion reactor . BBC News (2006-02-06). Retrieved on 2010-12-04. === 中子束和中子束的調製=== 自由中子束可以透過中子源產生。研究者們可以去特殊研究機構使用其研究反應堆或散裂中子源。比如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就擁有公眾可以申請使用的散裂中子源。 因為其電中性,中子很難加速、減速、聚焦或偏轉。對帶電粒子可以用電場和磁場實現上述操作。但這些手段對中子影響不大。但因為中子擁有微小但非零的磁矩,非均勻磁場可以起到一些控制作用。中子還可以透過減速、反射和速度選擇來來控制。如同光子的法拉第效應,熱中子透過磁性材料後可以被偏振化。透過使用磁鏡和磁性干涉濾鏡,可以製成極高偏振度(degree of polarization,中子波的偏振部分所佔有的百分比)、波長為6-7 Å的冷中子束。Byrne, J. Neutrons, Nuclei, and Matter, Dover Publications, Mineola, NY, 2011, ISBN 978-0-486-48238-5, p. 453. == 中子的用途 == 中子在很多核反應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許多核素可以俘獲中子,生成活化產物。對於反應堆和核武器的設計來說,對中子的瞭解極為重要。鈾-235和鈽-239的裂變也是由中子引發的。在對凝聚態物質的分析中,中子和X射線的散射反應截面、對磁場的敏感程度和貫穿能力可以相互補充。 利用中空玻璃纖維的全反射或者表面帶有凹陷的鋁板的反射,可以製成中子透鏡。這種透鏡有可能可以用於中子顯微鏡和中子/ϒ射線斷層掃描照相。Physorg.com, "New Way of 'Seeing': A 'Neutron Microscope'" . Physorg.com (2004-07-30). Retrieved on 2012-08-16."NASA Develops a Nugget to Search for Life in Space" . NASA.gov (2007-11-30). Retrieved on 2012-08-16. 中子的另一個主要用途是照射材料使之產生ϒ射線。這是中子活化分析的理論基礎。中子活化分析是一種高靈敏度的痕量分析方法。如果用高通量中子流(如核反應堆中,通量約為1011~1014n.cm-2.sec-1)約可檢測至0.1 ppb的濃度。加速器所生的低通量快中子也可檢測約1 ppm濃度。實際應用中,檢測靈敏度應隨實驗的條件以及被測核素而有所不同。中子活化分析還很少需要或不需要樣品製備環節,對於複雜物質的分析得心應手。最後,中子活化分析是一種“無損”分析法,可以做表面和微區分析,因此可以用來分析古董、藝術品以及法醫鑑定。這種分析方法是1936年由喬治‧德‧海韋西(George Hevesy)和希爾德‧李維(Hilde Levi)首創。瞬發中子活化分析具有快速、原位、不需要取樣等特點,可以用於打井時地下巖芯和工業傳送帶上物品的原位分析,並且是監測爆炸物, 尤其是非金屬類爆炸物的有效手段之一。 中子還可以用來檢測輕核的存在,比如水分子中的氫核。快中子和輕核碰撞時會損失大部分能量。透過測量被氫核減速後的中子,可以測定土壤中的含水量。 ==中子的防護:慢化與遮蔽== 自由中子可以給生物體造成重大的傷害。中子不但能夠對生物大分子(比如DNA)造成直接的損傷,還能夠引發次生輻射,比如質子和ϒ射線等。因此,輻射防護的基本原則也適用於中子的防護:應盡量避免暴露,盡量遠離中子源,縮短曝光時間。對於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重元素製成的材料通常可以遮蔽,最常用的是鉛板。但是,這對於中子並不奏效,因為元素對中子的吸收能力同其原子序數並沒有直接關係。 中子防護過程,需要注意中子和其他物質的相互作用主要是三種: * 彈性散射:中子和其他原子發生了彈性碰撞,可失去一部分動量。因此,如果碰撞目標的質量很大(重原子核),那麼中子將原速率反彈。如果碰撞目標與其質量相近(氫核),那麼中子可完全停下來,動量完全傳給碰撞目標(在電磁力作用下迅速減速)。彈性散射材料富含氫或其他低原子數核素的物質,如石蠟、石墨、混凝土、鈹、聚乙烯等。富含氫核的材料(比如水)會影響到裂變反應堆裡的中子吸收。輕水(正常水分子)對中子親和力很高,因此輕水堆必須使用濃縮後的裂變材料。重水(氘代替水中的氫核的產物)對熱中子的吸收截面是普通水的1/6500,所以可以用於使用非濃縮核材料(天然鈾釷)的反應堆,比如坎杜反應堆(Canada Deuterium Uranium)。 * 非彈性散射:中子被其他原子核吸收成為一個複合核,短時間內又發出一個較低動能的中子,原子核進入激發態,隨後發射多個伽馬光子。當原子的第一激發能越低越容易發生非彈性散射。而重核的第一激發能低。 * 中子俘獲:能量較低的中子被原子吸收後進入激發態,隨後輻射 伽馬射線或阿爾法粒子、貝塔粒子、質子等形式回到基態。鎘、硼10的中子俘獲能力強。鈹的熱中子俘獲截面小(對中子的散射截面大),所以常用這種散射物質做核反應堆的結構材料,以減少中子的逃逸與損失。 所以中子防護的順序是: * 中子能量高時,以非彈性散射為主,應該先用重元素快速消耗快中子的能量;對於幾MeV以上的中子,可用含重核或中重核的材料,透過非彈性碰撞使其能量迅速降低 * 中子能量中等時,以彈性散射為主,應該用輕元素將中子慢化為熱中子;用含氫材料進一步使其慢化。富含氫核的材料卻可以用來遮蔽中子。混凝土或者鑲嵌有石蠟層的混凝土比重元素能夠更好的防護中子。遮蔽快中子最有效的元素是氫,常用材料是含氫成分較多的水、石蠟等。 * 中子能量低時,以中子俘獲為主,用鎘、硼10等吸收中子。中子防護必然有次生伽馬射線輻射。利用B10或Li6等吸收截面大的物質,可使中子能量因原子核反應轉換成帶電粒子的能量,中子則被它們吸收。遮蔽熱中子用中子吸收截面大、俘獲γ光子能量低的材料,如硼、鋰及其化合物等。某些輕核素,比如鋰-6,可以吸收熱中子而不產生次生輻射。 中子的慢化過程,對於重核(A>120)、中重核(40≤A≤120)——中子同核發生非彈性碰撞(散射),迅速降低能量;對於輕核(A<40)——中子同核發生彈性碰撞(散射),減少能量。 == 中子的溫度 == ===高能中子=== 高能中子是加速器轟擊靶子或高能宇宙射線轟擊大氣層所產生的次生粒子。其能量比快中子高得多。動能大於10MeV。有的高能中子可以擁有數十焦耳的動能。它們具有極強的電離效能,比X射綫和質子更能造成細胞的損傷和死亡。 ===快中子=== 快中子是在核裂變反應中產生的自由中子,其動能20keV~10MeV (,1MeV對應的速度約為14000千米/秒,相當於光速的5%。它們被稱作快中子,以區別於熱中子和宇宙射線或者加速器中產生的高能中子。核反應中產生的中子符合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佈,其能量在0到~14百萬電子伏特之間。鈾−235產生的中子平均能量為2百萬電子伏特,且超過一半的中子不是快中子。因此僅僅靠鈾−235裂變產生的中子無法引發增殖性材料(比如鈾−238和釷−232)的裂變。 快中子可以透過減速變成熱中子。在核反應堆中,通常使用輕水、重水、或石墨來使中子減速。 ===中能中子=== 能量介於快中子和熱中子之間的中子稱為中能中子。這種中子的能量在100eV~20keV之間。中子俘獲和核裂變的中子反應截面在這個能量區間有個多共振峰。中能中子在快中子堆和熱中子反應堆中並不重要。但在減速不良的熱中子反應堆中,中能中子可能引發鏈式反應反應性的變化,使得反應的控制更加困難。 某些核燃料吸收中子後並不一定裂變,比如鈽−239,這種性質可以用俘獲/裂變的比率來描述。因為俘獲事件不但浪費了一個中子,而且通常會生成熱中子或中能中子無法裂變的核。鈾−233是個例外。對任何能量的中子,鈾−233的俘獲/裂變比都很好。 ===慢中子=== 動能在0-1000eV ===高超熱中子=== 動能在1000~100000eV ===超熱中子=== 動能在0.025eV~100eV ===熱中子=== 熱中子是符合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佈並且其最可幾動能約為kT = ()的自由中子,對應這一動能的速率約為2.2千米/秒。這個速度也是對應於290K(攝氏17度)時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佈下的最可幾速率。常溫下中子與介質的原子核發生若干次碰撞後,如果沒有被俘獲就會達到這個速率。熱中子通常有比快中子大得多的有效中子俘獲截面,也因此會更容易被原子核吸收,形成更重的、通常也不穩定的同位素。這個現像也被稱為中子活化。一些裂變反應堆藉助於減速劑實現對快中子的減速,也稱為“熱中子化”。在快中子增殖堆中,快中子被直接利用,沒有減速的步驟。 ===冷中子=== 把熱中子冷卻到極低溫度即得到冷中子,比如液氫或液氘。這樣的冷中子源一般放置在研究反應堆或散裂中子源的減速劑裡。冷中子源對於中子散射試驗非常重要。冷中子的能量約5x10−5電子伏特至 0.025電子伏特之間。 ===甚冷中子=== 動能在0.0001~0.0000001eV ===超冷中子=== 冷中子透過與溫度只有幾K的物質(比如固體氘或者超流體液氦)發生非彈性散射後可以得到超冷中子。其能量小於3x10−7eV。 ==核反應與中子== ===裂變中子=== 中子能量越大,轟擊原子核的裂變物質量分佈對稱性越大。熱中子引發U235或Pu239裂變,其裂變產物包括一較輕的原子核與一較重的核,具有不對稱性,二者質量比是2∶3,輕的分裂物集中在質量數90~100之間,較重分裂物集中在質量數130~140之間。鈾核裂變1s內它能產生1000代中子,每次裂變平均放出2.5箇中子;1kg純U235,約經過80代中子就可全部裂變完。 1947年錢三強在法國居里研究院發現慢中子轟擊鈾核也有三分裂、四分裂現象,主要是二分裂;三分裂與二分裂之比是0.003,四分裂與二分裂之比是0.0003。 核裂變產生的中子叫裂變中子或分裂中子。又細分為瞬發中子和緩發中子(延遲中子),核裂變產生的大部分的中子在分裂瞬間(10-12s內)放出,少數的則延遲放出。例如,U235、U233和Pu239裂變時,瞬發中子佔99.2%,緩發中子佔0.8%。緩發中子平均能量在1Mev以下。 統計顯示,轟擊U235,每次裂變放出的瞬發中子最多在2~3個之間,平均值為2.4個,釋放的中子的能量平均為1.95MeV,中子能量譜峰值在0.8MeV附近,其中緩發中子的能量平均在300keV~500keV。14MeV的中子引發U235裂變,放出的瞬發中子平均數為4.4個。 鉲252自發裂變也能產生大量的中子。是一種很好的中子源,其用途廣泛。 ===聚變中子=== 氘−氚(DT)聚變反應產生能量較高的中子,動能為14.1百萬電子伏特,對應的速度相當於光速的17%。這些中子是快中子能量的近10倍。氘−氚反應也是最容易點火的反應之一。在氘核和氚核的動能達到14.1百萬電子伏特的千分之一時,該反應就幾乎達到峰值反應速率。 聚變中子可以有效的引發不可裂變的重元素(比如錒系元素)的裂變,並釋放出更多的中子。因此,有人提議用將來的託卡馬克氘−氚聚變反應堆來嬗變核廢料中的超鈾元素。散裂中子源也使用14.1百萬電子伏特的中子產生中子。 因為聚變中子不是引起裂變就是散裂,它難以被其它核吸收。氫彈核武器正是利用了這一特性。首先,聚變反應產生高能量中子。下一步,不可裂變材料(比如鈾-238)在這些中子的轟擊下發生裂變。這很顯然帶來了一些核安全和擴散上的問題:如果有人掌握了聚變反應,他們也許就可以用無法制造原子彈的核材料(比如貧化鈾和反應堆級鈽)製造熱核武器。 另外一些聚變反應產生的中子能量較低。比如氘−氘(DD)聚變有50%的機率生成一個2.45百萬電子伏特的中子和一個氦-3核;還有50%的機率生成氚核和一個質子。氘−氦−3(D-3He)聚變不生成中子。 ==中子彈==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複合粒子 * 粒子列表 * 核子 * 中子電偶極矩 * 0號元素 N
犬(),通稱狗,一種常見的犬科哺乳動物,在生物學分類上是灰狼()的一個亞種。狗是人類最早馴化的一個物種。有人飼養的稱為家犬,無人飼養的野化狗通常被稱為野狗或“流浪狗”。野狗可能對環境與其他生物造成影響,是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之一。狗的壽命最多可超過二十年,平均則為十數年,與貓的平均壽命相近。若無發生意外,平均壽命以小型犬為長。 DNA分析顯示狗不單單是狼的近親,更是各地不同灰狼亞種的混血後代。現代狗的祖先約在1.1萬至1.6萬年前開始在西歐被人類馴化,更早之前人類飼養的古代狗已經滅絕,如在比利時所發現距今3.6萬年及阿爾泰山所發現約3.3萬年前的標本,顯示已經中斷的馴化事件,這些更早期的古代狗並未留下現存後代。2016年的研究表明,現代狗至少經過兩次馴化,人類在亞洲馴化狗,發生在超過1.4萬年前,一小部分家犬和人透過歐亞大陸西遷。這意味著,所有現代家犬,還有紐格萊奇墓犬,牠們的祖先可追溯回到亞洲。基因檢測發現舊石器時代的歐洲犬,很多基因型在現代歐洲犬中找不到。這結果意味著,古歐洲犬沒留下多少後代,有可能是因為亞洲犬在新石器時代就逐漸取代了古歐洲犬。 狗在中習得了與人類行為和諧一致的特殊習性,更獲得了靠高澱粉飲食茁壯成長的能力各種狗的形狀、大小、毛色都有顯著不同。Why are different breeds of dogs all considered the same species? - Scientific American . Nikhil Swaminathan. Accessed on August 28, 2016.。狗與人之間已經高度演化出互利共生關係,是人類社會最重要的役用動物,可用來看家護院、捕獵、放牧、載貨、警用、軍用、做寵物伴侶、幫助身障人士等,因此有“人類的好朋友”這一美譽。此外有些地區也將狗作為食物,例如東亞的朝鮮、韓國、中國部份地區、東南亞的越南、歐洲的瑞士、法國、美國夏威夷等地。 家犬透過數萬年的人工選擇,已培育出數百個犬種,其中多數犬種出現是近幾百年的事。人們根據需要培育了許多不同的品種。例如身高從只有15.2釐米的吉娃娃到76釐米的愛爾蘭獵狼犬,也有各種顏色,例如白、黑、灰或棕。 == 概要 == 犬最早可能於16,000年,最晚不晚於14,000年前,就被人類從野生狗類馴化成家畜。從DNA上來看,馴化可能最早發生在亞洲東南部,但也有人認為是在中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在2013年的研究指出,現代家犬的DNA血緣與一種已滅絕的古代歐洲野狼最為接近,人類在大約在距今18,000年到32,000年之間開始馴養歐洲野狼,最終培育出現代家犬。2015年的研究發現,來自東南亞的狗,與其他種群相比,具有顯著更高的遺傳多樣性,是與灰狼有親緣關系的最基礎種群,顯示家犬的起源地可能是在33,000年前的東南亞。大約15,000年前,一部分祖先狗開始遷移到中東和非洲,大約10,000年前入了歐洲。走出亞洲的其中一支又遷移回到東方,在遷移至新大陸之前與中國北部的地方性亞洲譜系形成了一系列混雜種群。 == 食物== 儘管犬的祖先為狼、屬食肉目,犬在各種文獻中除了稱肉食動物的之外,也有不少稱其為雜食動物。Dewey, T. and S. Bhagat. 2002. "Canis lupus familiaris ", Animal Diversity Web. Retrieved 6 January 2009.與嚴格肉食動物不同,狗可以適應各種飲食。狗不需動物蛋白,也不需大量蛋白質,即可滿足基本飲食需求。狗可以健康地消化吸收各種食物,包括蔬菜和穀物,即使在飲食中有很大比重都可以。純肉飲食缺乏鈣質,反而不適合犬類食用。狼狗對比的基因分析指出,狗的基因中有一些突變增強了澱粉酶活性,令狗較為適應高澱粉飲食,可能為早期馴化的重要一步。一些狗甚至帶有唾液澱粉酶。犬類仍然需要一些在自然界裡主要由肉類提供的營養成分,例如其合成膽酸使用的牛磺酸,提升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以及維持氮平衡的精氨酸。 犬類能接受的食物種類比人類少,例如牠們對巧克力中的可可鹼的代謝速度比人類慢很多,大量攝入巧克力會使犬發生可可鹼中毒甚至致死。其他尚有洋蔥、葡萄(葡萄會使犬腎衰竭或死亡)、櫻桃、酪梨,含有木糖醇的食物如糖果、烘焙食品、冰淇淋和花生醬等。而一些人類常用的成藥對狗也是毒藥。因此不要讓狗有機會接觸人用藥品及有害的人用食品是飼養的基本原則。飼主應注意如狗吃蛋糕、餅乾或其他人類食用的甜點,是否會令狗的腎負荷過大;腎臟負擔過大可能造成皮下脂肪堆積和脫毛等現象。 == 名稱及術語 == === 學名 === thumb|200px|小狗喜歡在它發現的任何東西上面磨牙 家犬屬於狼,狼的學名為“”,拉丁語“”即“犬”,“”即“狼”。1758年林奈最初將其視為獨立物種,命名為 ——意即“家犬”,但1993年史密森學會與美國哺乳動物學會重新分類將其劃為狼的一個亞種,於是“”成為家犬的正式學名。 === 漢字 === 漢字「犬」字早在甲骨文時代已出現,寫作,為象形字。後經演變,雖然楷書「犬」字象形的痕跡已很難辨認,但仍可從部首「犭」看出象形痕跡。 在漢藏語系其他語言中,亦可發現“犬”的同源詞:藏語 khyi、緬甸語 khwe、嘉絨語 khɯna,白語 kuanx,這證明原始漢藏民族已經會飼養犬,或與之有互動。而現行所稱的「狗」,據美國漢學家羅傑瑞的論證,上古漢語的“狗”*kug>kəu:是借自共同苗瑤語*klu2B漢藏比較研究和上古漢語詞彙史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梅祖麟。 == 種族特性 == 現代狗種在體形,外貌和行為上要比其他馴化動物的差異更大。但即使各個種類差異如此極端,家犬與其野生祖先狼仍然有著共同的屬性。所有犬科動物都是掠食動物或食腐動物,擁有便於攻擊,抓捕和撕咬它們食物的鋒利尖牙和有力的爪。 狗類四肢的結構能夠使它們在必要時快速向前出擊或是進行跳躍動作,用於追趕或抓捕它們的獵物。因此,它們擁有小而結實的足部,使用前足移動;前腿鬆軟靈活,肌肉只用於與軀幹連線;後腿則強健有力。 狗類是二元色視者,所以以人類的標準來說狗類是色盲1,2,基本上在狗的世界中他們可以看見的是藍色與黃色。又由於狗類眼球透鏡比人類要平,所以它們不能看見過多的細節事物;另一方面,狗眼比人眼對光和運動更為敏感。有些種類的狗,特別是最好的視力型嗅獵犬(sighthound),擁有270°的視力範圍(人類只有100°到120°),而大頭狗(broad-headed)向前的視力範圍則要小一些,只有180°。1,2 狗類對音訊聲波的感覺極限為67Hz至45,000Hz(人類為20Hz至20,000Hz;貓為45Hz至64,000Hz )2,另外,狗的耳朵是可以活動的,這可以幫助它們快速準確的定位聲音的來源。狗對聲音的定位比人類迅速,聽見聲音的距離也要比人類遠四倍,但比貓遜色。 家犬在一個口袋手帕那麼大小的範圍內有將近2億2000萬個嗅覺細胞(人類在郵票大小的範圍內只有500萬個)。某些經過挑選的種類更是可以進行嗅獵工作,認為狗鼻部的化學感受器雖能感受到化學物質,但狗並不真正理解的想法是過於單純化了;雖然仍然存在爭論,但現在看來可以確定的是狗有能力在跟蹤時,區分兩種不同型別的味道,比如某人帶來的空氣味或是某物經過的味道。一般地上的味道能夠在很長時間內留存。對於這兩種型別的味道進行一段時間追蹤後,情形會變得非常不同:空氣味會斷斷續續但味道仍舊濃烈,地面上的味道相對永久可以被狗反覆搜尋,但其相較其他味道也更容易受到汙染。對於任何事件,可以確信的是,訓犬員並不能教會狗如何實現超越它們的天生能力以更有利於追蹤;訓犬員可以教會的是,依靠合適的激發物,讓狗集中注意力在一個味道上並忽略其他味道,未受過訓練的狗對其他味道可能更感興趣。狗有能力進行針對味道搜尋,比如在船上對違法貨運進行搜查,但這項艱苦工作是必須經過長期訓練以鼓勵其持續進行的。 所有的狗類都擁有掌握複雜社會行為與理解不同身體語言和聲音的能力,如同其他許多掠食動物,狗也能在異常情勢進行相應反應並從中學習經驗。複雜合作社會行為對犬類透過身體語言表達感知甚或傳遞處理感情的要求是很高的,這一點上甚至比人類要求還要高,這是因為人類還可以使用語言達到相同的目的。生理上,這種行為是與大量神經刺激下進行的狗面部肌肉活動分不開的,神經會微妙的控制面部表情以表現各種不同的情感;可以對比的是貓,貓臉上只有比較少的神經負責臉部肌肉活動,其結果就是貓只能透過面部表現出有限的情感。 狗的汗腺多分佈在腳掌上,因此出汗的時候會在地上留下溼的腳印。狗可以透過張大嘴伸舌頭喘氣,透過蒸發舌頭和肺部的水汽來降溫。也可以透過擴張耳朵和麵部的毛細血管來散熱。 === 背毛 === 替代=|縮圖|200x200畫素|狗的毛皮從純白,純黑色到各種顏色都有 不同的狗有不同的毛皮質地,顏色和花紋。RSPO2、FGF5及KRT71三個基因控制了包括長度、彎曲程度、皮毛紋理等七種毛皮特點Three Genes Combine for Seven Coat Types in Dogs, Coat Variation in the Domestic Dog Is Governed by Variants in Three Genes -- Cadieu et al., 10.1126/science.1177808 -- Science, 研究發現狗毛基因 同種狗可擁有不同皮毛 環球科學 。某些種類的外貌有專屬名詞藉以稱呼。 基本上,狗類都擁有致密絨毛覆蓋在毛皮上,而頭部長有須,但這兩個特徵在一些種類的狗身上會有所改變甚或完全消失,就像在墨西哥無毛犬和英格蘭鬥牛犬身上那樣。 人們提及狗的外貌時一般第一想起的總是它的顏色而非種類;人們會說,“一頭藍紫色的澳大利亞牧羊犬”或“一頭巧克力色的拉布拉多獵犬”。狗的皮毛顏色包括(但不限於): * 黑色:通常是純黑有時有點發白。 * 棕色:從紅褐色到深棕色都有。 * 紅:如櫻桃樹或桃花心木的木頭顏色;也有茶色,栗色,橙色,鐵鏽色,肝臟色(深紅)和金紅色的。 * 黃:從淡乳酪色到深金黃或金紅色。 * 金色:從淡杏仁色到偏紅的深黃色。 * 灰狗:從包括銀色的淡灰到深灰都有;可以與多種其他顏色和形式混雜產生胡椒粉雜色,胡椒色,灰白色,偏藍的灰色和銀褐色來。 * 藍色:指的是很深的金屬灰色,如黑色上帶有藍紋理或藍色斑點。 * 深褐色:毛髮是黑的;身上的毛皮是金色,銀色,灰色或茶色的。 * 白色:這裡的白色與白化狗的白色是不同的。 身上紋路包括: * 雙色,如白色和茶色,白色和紅色:毛皮明顯的擁有兩種顏色並且這兩種顏色邊界清晰;通常上方顏色較深而腿的下半部或腹部顏色較淺。 * 三色:由三種顏色組成;通常的組合包括黑色,茶色,白色或深紅色,茶色,白色。 * 斑紋:黑色和棕色,茶色或金色的混和;通常是呈現“虎紋”形式。 * 小丑:在白毛皮上“分裂的黑斑點”。 * 紋理:深色的花紋或斑點在某種顏色的毛皮上。 * 混色:雙色的毛皮,並且兩種顏色互相割裂彼此,面積上大致相同。 狗的毛皮紋理變化多樣,一些狗的毛皮惹人喜愛另外一些則完全防水。如在大部分雪橇犬和狐狸狗有著緊密毛皮的狗身上,每英寸的毛髮可以高達600根,少毛的約克夏㹴只有100根/英寸,像墨西哥無毛犬這種“無毛”的種類身上完全沒有一根毛。毛皮的紋理經常是取決於毛髮的分佈和狗身上兩部分毛的長度:濃密,溫暖的「內」(或「裡」)部毛髮和粗糙抵禦天氣變化的外(頂)層毛髮,外層的毛髮也稱為針毛。 擁有柔軟毛皮的狗種,它們的內層毛髮要比針毛長;有著粗糙紋理外觀的狗通常它們的針毛比較長。這些紋理包括: * 雙層毛皮:即擁有濃密溫暖比較短的「裡層」(或「下層」)毛髮以抵禦水的滲入,也有比較粗糙抵禦天氣變化的外層(頂層)毛髮,外層的毛髮也稱為針毛。大部分狗皮毛都是這種型別。 * 單層毛皮:缺少內層毛髮層。 * 光皮:摸起來看起來都很光滑。 * 硬毛:也稱為破皮。外層針毛明顯非常粗糙,給像邊境㹴或Wirehaired Pointing Griffon這種型別的獵狗提供了完美的對天氣環境的保護。 * 長毛犬:毛髮長於一英寸。 * 短毛犬:毛髮短-{zh-cn:於;zh-tw:於}-一英寸或正好。 * 稜紋皮毛:例子參見匈牙利種長毛牧羊犬。 === 耳部 === 狗的耳朵形態多樣,大小,長度和在頭部的位置甚至是耷拉下來的方式也各異。耳朵的每種形式都有專業術語,包括: * 蝠耳:頭部兩側豎直的大耳朵,頂端呈圓弧狀。 * 鈕扣耳(button):頂端摺疊向前貼近頭部的小耳朵,形成V字型,就像傑克羅素㹴(Jack Russell)或瑪爾濟斯那樣。 * 剪耳(cropped):像被切過那樣。 * 垂耳(drop):摺疊向下緊貼頭部的耳朵,就像大部分嗅獵犬那樣。也被稱為 pendant 耳。 * 自然狀態(nature):像狼那樣的耳朵。 * 豎耳:警覺直立的耳朵;也稱為 pricked 或 erect。 * 玫瑰耳(rose):非常小耳摺疊向後的耳朵;大部分視力型嗅獵犬和英格蘭鬥牛犬皆是如此。 * 半豎耳:耳朵大部分直立但頂端有一點開始向前摺疊,如柯利牧羊犬那樣。 === 尾部 === 與耳部相比,尾部在形態,長度,毛髮,位置方面的差異更加巨大。它們包括: * 螺紋刀卷狀:呈短且捲曲狀,例如哈巴狗; * 無尾狀:外部因素如外科手術或其他辦法造成尾巴變短只剩尾根,常發生在出生後的三兩天內; * 另類狀:卷,但並不短,不常見,藏獒的尾巴即一例; * 馬刀狀:如馬刀樣呈輕微彎曲,但總體說來較平順; * 鐮刀狀:像鐮刀一樣翹起並呈半圓狀。 * 松鼠尾狀:向頭部高翹,尾尖常因彎曲而更接近頭部; * 輪狀:在背上翹起呈大圓,類似輪子。 ==== 尾部行為 ==== 狗尾部的搖擺動作常被人們視為狗的情緒指標,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做了有關於狗的尾巴擺動行為之研究,他們研究調查了500多隻狗尾部行為,發現當狗的尾巴往牠的左邊擺來擺去時,表示狗的心情不錯,表示友善;要是尾巴往牠的右邊擺動則表示生氣意思,人類最好遠離別招惹它。 The tell tail clue to a happy dog... they wag it to the left ,MailOnline,2010年1月30日 === 與貓的關係 === == 解剖學結構 == 像大部分肉食哺乳動物那樣,狗擁有有力的肌肉,狗的迴圈系統能提供疾跑和耐久的體力,犬牙適合進行抓捕,咬住和撕咬動作。 狗的骨骼先天就適合奔跑和跳躍。雖然人類對狗的生育控制已經改變了許多種類的外貌,但所有的狗仍然從先祖那裡儲存了基本特性。狗的肩骨是分離的(缺少鎖骨),這種結構允許其在奔跑和跳躍時步幅更大。狗使用前腿和後腿四足行走,大部分狗前腿的上爪都已經退化。 狗先祖的體形大約類似澳洲野狗,狗的骨骼大約需要發育10個月達到成熟。今日人們膝上的玩賞種類的骨骼只要幾個月就已經發育成熟,而像獒這種大狗的骨骼需要16至18個月才能發育成熟。侏儒症影響了某些種類骨骼的比例,如矮腳長耳獵狗。 經由數萬年的經驗積累使得天性和教養已經部分融和,如訓練小靈狗(whippet)看守羊群即是如此。 == 狗與人類的關係 == 犬在人類社會中扮演多重角色,有不同的工作犬之分。傳統上,犬類被用於放牧、守衛等,現在也用作導盲、搜救、偵緝等工作。現如今在許多國家,家犬最普通和重要的社會角色是作為寵物。 === 寵物狗 === 人類與狗之間經常存在強烈的感情羈絆。狗已經成為人類的寵物。人們樂於接受一個永遠高興看見他,並善解人意的好友,並且這個好友沒有任何功利性要求。根據2012年英國媒體報導,近期在《當代生物學》的期刊上發表了一項新的科學研究,研究發現狗智商與一個2歲幼兒相當類似,並有類似嬰兒的認知技能,不僅能夠了解人類的語言跟想法。團隊更進一步指出,透過狗的眼球運動可得知其腦部運作,並利用追蹤技術也可以發現部分較聰明的狗還會學習人類的社會技能。 一些研究發現狗能夠傳遞深度情感,例如2014年匈牙利研究人員更成功透過神經成像實驗發現,狗的大腦確實可感受人類情緒,再做出各種貼心反應。這據稱可能是因為其與現代人類的緊密關係造成,在進化中,倖存下的狗會逐步變得和人類生活更緊密。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發現,經過訓練的狗,腦中左側顳葉皮質、杏仁核、尾核、視丘,會對人類所說的字有反應。 估計有10-20%的人對貓、狗過敏,但對狗過敏比對貓過敏更難診斷。2008年德國慕尼黑海姆霍茲中心流行病學研究所,研究顯示家裡沒養狗的小孩比從出生到六歲家裡有養狗的小孩,容易對引發氣喘、過敏性鼻炎、溼疹的花粉與吸入性過敏原過敏。研究者海恩瑞希認為,早期接觸到狗毛帶進屋內的細菌,可刺激免疫系統成熟。另外有研究顯示,出生後一年內家中有寵物的幼童,在7-9歲時過敏性疾病盛行率較低,暗示著寵物貓狗或許有助於防止過敏發生。 === 工作用犬 === * 看家護院:從前最主要的用途,現在也是主要用途之一,僅次於作寵物。 * 照顧生活:狗可以被訓練成照顧盲人行動的“導盲犬”。也有一些狗用於照顧長期癱瘓或有其他身體不便的人士。 * 捕獵畜牧:獵狗、牧羊犬。 * 交通畜力:在一些寒冷地帶生活的人,如北極圈附近生活的愛斯基摩人或在中國東北有些人使用“狗拉爬犁”。也有交通不便的偏遠地區,利用狗協助遞送郵件。 * 軍警用途:軍犬、警犬、海關緝毒犬、機場火藥監測犬、警戒守衛重要地點。也有訓練狗在戰場上協助清除地雷或爆裂物,二次大戰期間,蘇聯紅軍甚至訓練狗綁上炸彈,對納粹德軍戰車或陣地進行自殺式攻擊。 * 表演:大多馬戲團都有。又稱“訓狗”、“訓練家犬”。 * 救助:雪崩、地震等災害發生後常有專門的救助犬首先進入危險地帶尋找生存者。 * 醫療:近年來有醫療研究認為狗可以協助心智障礙或精神疾病患者復康,或者協助慢性疾病患者如癌症、中風患者復原,稱這種狗為「狗醫生」。此外有醫療機構利用狗敏銳的嗅覺,訓練狗辨識人類罹患嚴重疾病(如癌症、糖尿病、中風等)的能力。 * 農業:有些狗在農田中被訓練捕獵害蟲、鼠類,或驅趕麻雀、猴子、狐貍等可能偷吃農作物的生物。另外法國人也利用狗的嗅覺,協助採集珍貴的松露。 * 博弈:讓狗互相打鬥或奔跑競賽,並供賭客下注比賽的結果,但近年來動物保護人士批評這是虐待動物的行為,許多國家已立下法令禁止,特別是鬥狗的行為。 === 試驗用犬 === * 醫藥試驗:在醫療、藥品研究時,由於小白鼠的體重和人相差太大,所以經常需要用狗來做試驗。 * 太空實驗: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之間蘇聯太空署使用一群犬隻進行次軌道和軌道上的太空飛行以確認人類太空飛行的可行性。其中較著名的有貝爾卡、萊卡跟施特雷卡。 === 食用 === 在東亞、歐洲等全球許多文明都有食用狗肉的傳統,這是因為過去的狗放養不結紮,狗仔產量大,在農耕時代屬於六畜之一,但由於狗在現代許多地區,特別是文明村鎮發展起來後,狗被視為人類的寵物與伴侶,是故當今食用狗肉常引起爭議。部分宗教,如猶太教、伊斯蘭教等,視狗肉不潔而拒絕食用。 === 藥用及其它 === 中醫學認為狗多個部位可入藥。如認為狗骨有除風祛溼、活血止痛的功效,是虎骨的較好代用品。 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中說“狗膽:平、苦、有小毒。”《本草綱目》記載了六種以狗膽為主的藥方。 狗胃結石、膀胱結石及膽結石等,稱為狗寶。多為圓球形,表面灰白色或灰黑色,略有光澤。主要成分為碳酸鈣、碳酸鎂、硫酸鎂等,中醫認為狗寶具有降逆風、開鬱結、解毒之功能。《本草綱目》中記載了三種以狗寶為主的藥方。 ==== 診斷癌症 ==== 2015年,英國慈善組織「醫療偵測犬」訓練出狗隻能嗅出癌症,準確率高達93%,英國的醫院將會引入這種方法。狗的鼻較人類靈敏40倍,除了可以助海關緝毒外,還可以偵測癌症。9隻醫療偵測犬接受過半年訓練,與狗醫生無異。組織和英國國民保健署轄下醫院合作進行測試,實驗室人員將不同病人的尿液樣本放在架上,醫療偵測犬隻要嗅一嗅就知道病人是否患有前列腺、膀胱及腎癌。當一嗅到有癌症的氣味,就會坐在那樣本前,讓實驗室人員知道。研究員指,這項研究證實狗有嗅出癌症的能力,準確率達93%,高於傳統的前列腺特異抗原測試。 === 毛皮 === 狗皮可以像多數動物毛皮一樣被製作成皮製品,製作如狗皮褥子,狗皮帽子(故有狗尾續貂一語),等等。“狗皮膏藥”是把熬製的黑膏藥攤在獸皮或布或紙上製成的,用時候加熱,趁溫熱將有藥的一面貼於人體上。 === 襲擊人類 === 狗襲擊人甚至其主人的事件時有發生。在美國從1979年到1990年代末期,有超過300人被家養的狗咬死,咬傷則更多。著名的案例有2001年1月26日在美國舊金山一個33歲的婦女在公寓樓裡開門時被鄰居的兩條大狗咬死(狗太壯,主人拉不住狗鏈)。2005年6月3日,一名12歲的男孩在舊金山被自家養的狗咬死。 另外,有一些狗攜帶狂犬病病毒,被這些狗咬傷也有極大的危險。中華人民共和國每年死於狂犬病的人數為各傳染病之首,每個月有數百人死於狂犬病。 === 對城市養狗的不同意見 === 有些人反對養狗,尤其是在城市養狗,理由包括: # 狗吠噪音擾民。 # 狗的排洩物常遺留在公共場所,汙染環境,破壞衛生。 # 遛狗時很多人不用狗鏈,對他人安全有威脅。即使在家裡或被狗鏈拴著,也有危險。尤其大型兇猛犬隻種極具危險性,如獒犬、土佐犬、位元犬等。參見「襲擊人類」一節。 # 狗有傳播拉皮斯症、狂犬病、寄生蟲或其他疾病的可能。 # 狗是食肉動物(雖然不是全食肉),處於食物鏈的頂端,飼養消費過大。 世界上大多數的大城市允許養狗,但有統一註冊管理、定期給狗打疫苗、遛狗時用狗鏈、清理排洩物以及排遺物等要求。但這些規定在所有城市都不同程度地被養狗人士違反。 在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紐西蘭和歐洲部份國家,因為擁有健全的寵物立法以及大多數飼養寵物的居民擁有近乎獨門獨院的居住環境,所以狗類的飼養異常發達,狗在西方社會亦通常被認為是家庭中的其中一個成員。1990年代後,在澳洲、加拿大及臺灣等地,主人可以自願選擇是否將儲存了該狗檔案的寵物登記晶片植入狗體內,該政策同時避免了很多失蹤寵物無法重返家庭的事件發生。 在中國大陸等亞洲地區,無論城市和鄉村都有一些流浪犬的問題。為了防止人類被流浪狗傷害甚至殺死,也為了防止狂犬病的傳播,政府組織打狗隊、捕狗隊捕捉流浪狗,以處理流浪狗問題。也有些流浪狗被商家捕殺,用作狗肉食用,但由於衛生以及生命道德觀念,這種行為受到衛生檢疫部門和衛道人士的強烈批評。近年來也出現了民間或半官方的流浪犬收容機構,暫時收養流浪狗,並鼓勵愛狗人士以收養代替購買。 不同的育犬協會根據育種的功能和協會的性質有不同的分法。 === 世界犬業聯盟 === 世界犬業聯盟(FCI)將所有品種分為十類: # 牧羊犬及牧牛犬(Sheepdogs and Cattle Dogs(瑞士畜牧犬除外)) # 賓沙與史納莎-藏獒犬-瑞士山犬與牧牛犬及其他(Pinscher and Schnauzer - Molossoid Breeds - Swiss Mountain and Cattle Dogs and Other Breeds) # 㹴犬 # 臘腸犬 # 狐狸犬及原始犬類(Spitz and Primitive types) # 氣味追蹤犬(Scenthounds and Related Breeds) # 指標犬(Pointing Dogs) # 尋回犬及激飛犬-水獵犬(Retrievers - Flushing Dogs - Water Dogs) # 伴侶犬及玩賞犬(Companion and Toy Dogs) # 視獵犬(Sighthounds) === 英系 === # 獵犬類 # 槍獵犬類 # 㹴犬類 # 萬用犬類(The Utility Group) # 工作犬類 # 玩賞犬類(The Toy Group) === 美系 === 根據美國犬業俱樂部(AKC)可分為: # 運動犬(Sporting) # 獵犬 # 工作犬 # 㹴犬 # 玩賞犬(Toy) # 非運動犬(Non-Sporting) # 畜牧犬(Herding) == 狗的本能 == === 守護領地本能 === 一般犬隻都有地盤觀念,這個本能使犬成為優秀的守衛和驅逐者。 === 狩獵本能 === 狗雖為拾荒動物,但是經過訓練後,能發揮從其狼祖先遺留下來少部份本能,例如:視覺獵犬和追跡,亦有將獵物驅趕控制成小圈的牧羊犬和發動突擊前的姿勢指示獵物位置本能的波音達獵犬。 === 狗在團體中的地位問題 === 早期科學家和訓犬書常倡導,狗承襲了其祖先——狼的某些習性,不論各種品種,狗都會在團體中將自己的階級,在生活過程中,不論是獵食,遊戲、甚至只是行走的前後順序中,表達、尋找出來,不過在近代的部分專家卻認為,地位論的說法已不合時宜,就如同用黑猩猩的行為套用在人類身上。狗早在9500年前已演化為獨立的物種,牠們從野狼的獵食行為演化為四處拾荒,通常獨自或形成散落的兩、三隻群體,群體地位概念早已變得鬆散,越親近人類的野狗生存能力越差,因此野狗的演化促使依賴人類食物。 == 狗的近親 == 狗屬於食肉目犬科犬屬,因而與其它同科近親如狐、豺等擁有相近的外觀與行為特徵,與同屬的近親如郊狼等更可能雜交出具有一定生育能力的後代。 由於家犬與狼是同一個物種,因而能與其它狼亞種如生育具有繁殖能力的後代,其中澳洲野犬更是直接起源於野化的家犬,所以澳大利亞育犬協會甚至將澳洲野犬登記為家犬的品種。 與自然存在的物種與亞種不同,狗的品種與品系是人工擇育的結果,在各品種之間,外觀可能存有巨大差異但不存在實質的生殖隔離。在育種的歷史上,人們可能讓不同品種的狗、甚至與野狼交配以孕育出被認為更好的新品種,但也有一些品種在培育過程中,人們可能為了保留該品種的一些特質,而故意讓它們近親繁殖,以維持所謂的“純正血統”。長期近親繁殖的作法可能導致其後代出現近交衰退的問題,如體質不好,壽命短等現象。現今則有出現許多所謂“混種犬”俗稱“米克斯”取其英文諧音MIX,其來源於不同品種的犬種,或被棄養在外的流浪狗交叉繁殖而來,其體質和成長的外觀保留或參雜了父母雙方血統的特色,減少了近親繁殖所造成的基因缺陷,且因為這樣的米克斯犬種有很多樣外觀及特色,在當今鼓勵以領養代替購買的推廣之下,也成為逐漸受到歡迎的犬種。 ==對自然生態的影響== 狗是外來入侵種之一。由於人類飼養的家犬有穩定的食物來源,家犬的競爭力增強,對野生動物會造成更多的干擾。在野生動物與家犬共存的地區,野生動物通常會避開家犬。 家犬還可能向野生動物傳播疾病,如狂犬病和犬瘟熱病毒的傳播。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14年陝西省林業科學院秦嶺大熊貓繁育研究中心圈養的大熊貓感染犬瘟熱死亡。 == 關於狗的文化 == thumb|香港九龍寨城公園十二生肖像之狗 === 中國大陸 === 狗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十一位。位於雞的後面,豬的前面。所配地支為戌。也就是說,凡是戌年生的人,其屬相為狗。五行上戌狗為土,根據五行相剋關係,可以推匯出狗怕虎(見王充《論衡》)。 在十二生肖中,狗為第十一個生肖(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在漢語裡,狗通常被用於貶抑詞語,在漢語中是不被當作家庭核心成員、地位等同於人的,參見: * 成語:「雞犬不寧」、「蜀犬吠日」、“關門打狗”、“行同狗彘”、“狗仗人勢”、“狗急跳牆”、「喪家之犬」、“雞鳴狗盜”、「狗苟蠅營」、「狗尾續貂」、「狗膽包天」、「狼心狗肺」、「豬狗不如」、「偷雞摸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犬馬之勞」。 * 俗語:“狗眼看人低”、“狗改不了吃屎”、“狗嘴裡吐不出象牙”、“打狗也要看主人” ,和一些關於狗肉的俗語,“掛羊頭賣狗肉” 。 * 歇後語:“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狗咬呂洞賓--不知好人心”。 * 罵人用語:“狗孃養的”、「狗日的」、“狗東西”、“狗雜種”、「狗崽子」、「狗男女」、「臭狗屎」、「放狗屁」、「狗眼」。 * 貶抑名詞:“狗腿子”、「狗頭軍師」、「狗奴才」、“痛打落水狗”、「狗仔隊」、「走狗」、「狗屁不通」等。近年來的網路語言中也出現了XX狗或狗XX的用法,XX一般為被描述的個人或群體所具有的特定身份(名詞)或特徵(形容詞)以及其實施過的行為(動詞),如“引戰狗”(新增動詞)、“洋狗”(新增形容詞)、“狗騙子”(新增名詞)。 * 自謙:「犬子」(犬子也可用於做貶義代詞,如關羽說過“虎女焉能嫁犬子”)。 * 自嘲:現代中國網路文化中有一種現象,網民自嘲為“狗”,如“累成狗”、“熱成狗”。“XX狗”表示對從事這某行業或者在某狀態中有疲憊/無奈之感,如“加班狗”、“單身狗”;與之異曲同工的有程式設計師稱“程式猿”、“碼農”,又如網際網路公司產品人員,“產品狗”、“設計獅”。若用於他人身上則不那麼禮貌,帶挑釁諷刺甚至可以是侮辱,因為“狗”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多為貶義(“不是人”),如“優越狗”、“勢利狗”。臆測最早應該借鑒、融合了英語對dog的用法,借用了狗的擬人化,如 “I had a dog day”、“he's a lucky dog/dead dog”。 === 臺灣 === 最早期隨南島語族引入臺灣,即所謂的「臺灣犬」,主要作為狩獵用途,後隨著不同民族交流,相繼引入各種不同的犬種。 === 歐美 === 歐美文化裡,狗是與人非常親密的動物。 === 日本 === 因為“One One One”的發音與狗叫聲的疊音汪汪汪相似,故於1987年將11月1日定為。 === 蒙古 === 成吉思汗(鐵木真)曾稱其麾下四名勇猛的大將為「四犬」,分別為者勒蔑、忽必來、哲別、速不臺。 === 埃及 === 在古埃及的信仰裡犬頭人身的阿努比斯是冥界的守護神,在陵墓中亦有寵物犬的壁畫和犬的木乃伊。 === 活躍於虛構作品中的名犬 === 犬一向是最親近人類的題材,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史努比》,膾炙人口的《靈犬萊西》,以大麥町為主角的《101忠狗》,《丁丁歷險記》裡的米路。 === 名犬 === 歷史上有名的忠犬,它們憑著對人類的忠誠奉獻,被永遠紀念。例如中國鄧世昌將軍的“太陽犬”;日本八公犬、瑞士阿爾卑斯山的聖伯納犬、蘇聯太空犬等。 位於臺灣最北端的鄉鎮-新北市石門區之石門十八王公廟,亦有忠犬隨主人而殉的傳說。 === 神犬 === 哮天犬,中國神話傳說中二郎神身邊的神獸。 === 「狗」形象的卡通與電影 === * 史努比 * 家有賤狗 * 布丁狗 * 肉桂狗 * 比利犬 * 小姐與流氓 * 101忠狗 * 小白 (蠟筆小新) * * 快樂小丸日記 * 茶犬 * 心動奇蹟 * 忠犬小八 *與狗狗的10個約定 * 高飛狗 * 布魯託 * 布布恰恰 * 狐狸與獵狗 * 膽小狗英雄 * 酷狗老皮 * 紅犬揹包客 * 汪汪隊立大功 * 貓狗大戰 * 銀牙(日語:銀牙 -流れ星 銀-) *曲奇狗(Cookie) == 參見 == * 寵物 * 狂犬病 * 犬類攻擊 * 犬種列表 == 腳註 == == 參考文獻 == * Kennel Club Books' Website 400 titles on dogs. * 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817141938/http://www.lsu.edu/deafness/HearingRange.html * 2Alderton, David (1984). The Dog, Chartwell Books. ISBN 0-89009-786-0. * Donaldson, Jean (1997). The Culture Clash. James & Kenneth Publishers. ISBN 1-888047-05-4 (paperback). * Milani, Myrna M. (1986). The Body Language and Emotion of Dogs: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Physical and Behavioral Displays Owners and Dogs Exchange and How to Use Them to Create a Lasting Bond, William Morrow, 283 pages. ISBN 0-688-12841-6 (trade paperback). * Pfaffenberger, Clare (1971). New Knowledge of Dog Behavior. Wiley, ISBN 0-87605-704-0 (hardcover); Dogwise Publications, 2001, 208 pages, ISBN 1-929242-04-2 (paperback). * Shook, Larry (1995). "Breeders Can Hazardous to Health",The Puppy Report: How to Select a Healthy, Happy Dog, Chapter Two, pp. 13–34. Ballantine, 130 pages, ISBN 0-345-38439-3 (mass market paperback); Globe Pequot, 1992, ISBN 1-55821-140-3 (hardcover; this is much cheaper should you buy). * Shook, Larry (1995). The Puppy Report: How to Select a Healthy, Happy Dog, Chapter Four, "Hereditary Problems in Purebred Dogs", pp. 57–72. Ballantine, 130 pages, ISBN 0-345-38439-3 (mass market paperback); Globe Pequot, 1992, ISBN 1-55821-140-3 (hardcover; this is much cheaper should you buy). * Thomas, Elizabeth Marshall (1993). The Hidden Life of Dogs (hardcover), A Peter Davison Book, Houghton Mifflin. ISBN 0-395-66958-8. * Vilà, Caries; Savolainen, Peter; Maldonado, Jesus E.; Amorim, Isabel R.; Rice, John E.; Honeycutt, Rodney L.; Crandall, Keith A.; Lundeberg, Joakim; Wayne, Robert K. (1997). Multiple and ancient origins of the domestic dog. Science 276, pp. 1687–1689. *Dr. Jenette Thomason. "Dogs are Carnivores" ==延伸閱讀== == 外部連結 == * 維基教科書:如何選擇並照料您的寵物 * 維基教科書:狗類飼養 * 主要育犬協會的狗種列表: ** 美國犬業俱樂部 ACK ** 聯合犬業俱樂部 UKC - 對美國犬業俱樂部沒有分類的寵物狗而且只有美國的品種,進行了分類和識別 ** 世界犬業聯盟 FCI ** 國際寵物標準 ** 澳大利亞犬業理事會 ANKC ** 倫敦犬業俱樂部 LKC ** 紐西蘭犬業俱樂部 NZKC * D K1 Category:戌
大報國慈仁寺
大報國慈仁寺曾是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的寺廟其地屬原宣武區,現宣武區已併入西城區,在廣安門內大街路北。該寺先後有慈仁寺、大報國慈仁寺等名,當地居民以報國寺相稱。 報國寺曾有七進院落,七層殿堂,後有毗盧閣,為當時北京南城最大廟宇。 == 歷史 == 報國寺始建於遼代,明代初坍塌毀壞。 成化二年(1466年),皇帝降旨重修該寺,賜名慈仁寺。 1679年,受京師大地震影響,寺院大部分建築坍塌。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得以重修,獲乾隆帝賜名大報國慈仁寺。 1900年,因義和團在此寺設壇,被八國聯軍用炮轟毀。 抗日戰爭時期,北平淪陷,報國寺和顧亭林先生祠被日軍佔為軍需庫。日本投降後,此處被河北省田賦糧食管理處用作糧庫。 1984年5月24日,報國寺及顧亭林祠被列入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報國寺內舉辦了首屆全國錢幣博覽會,同時報國寺收藏市場也正式宣佈開業。 2006年,報國寺被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9年11月25日,報國寺收藏品市場有限公司釋出通知,於次年1月停辦。負責人表示未來報國寺將會改為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場所重新向公眾開放。 == 顧亭林祠 == 1668年,學者顧炎武移居報國寺西院。 1843年,何紹基、張穆等人開始募金將西院改為顧亭林祠。該祠於1845年落成,用於儒臣學子聚會社交場所。1863年,該祠獲得重修,並由御史朱琦撰寫《顧亭林先生祠記》,刻碑留於祠內。 中華民國時,王式通等人倡議籌資亟需修葺的顧亭林祠。1921年,修葺完成後徐世昌總統親自撰文刻碑《重修亭林先生祠記》,此文亦刻碑留於祠內。 現如今該祠已不可見,只餘《顧亭林先生祠記》和《重建顧亭林先生祠記》兩塊碑文記載當年舊事。 ==註釋== == 外部連結 == *古文化市場的顧先生祠—報國寺 *報國寺 B
顧亭林祠
顧亭林祠是為紀念明清之際學者顧炎武的而建造的祠堂。現中國境內共有多處顧亭林祠,其中著名的有北京報國寺顧亭林祠、南京夫子廟顧亭林祠。 另外,陝西華山也有顧炎武晚年的故居—顧廬;江蘇崑山亭林公園內有顧亭林紀念館,崑山千燈鎮有顧炎武故居(江蘇崑山為顧炎武的家鄉)。 == 北京報國寺顧亭林祠 == 顧亭林祠在宣武區廣安門內大街路北報國寺西院,顧炎武在北京時曾住於該院。該祠由何紹基、張穆等人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集資修建。1900年曾被八國聯軍轟毀,後張之洞改修昭忠祠。1921年王式通等重修。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 南京夫子廟顧亭林祠 == 坐落於南京夫子廟附近的治山上。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顧亭林祠 * 南京:夫子廟 * 崑山風采之名勝古蹟 Category:中國的祠
牛街禮拜寺
thumb|250px|right|王友三王浩然述德碑,後面是北碑亭 牛街禮拜寺,位於北京市西城區牛街18號,是北京市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清真寺,也是世界著名清真寺之一。牛街禮拜寺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據說,牛街禮拜寺始建於遼朝統和十四年(996年),由阿拉伯學者納蘇魯丁(那速魯定)建立。《北京牛街岡兒上禮拜寺志》(簡稱《岡志》)記載:《岡志》,載《回族典藏全書》第102冊 根據《北京牛街岡兒上禮拜寺志》和《古教西來歷代建寺源流碑文總序略》記載,牛街禮拜寺始建於宋、遼時期,明朝宣德二年(1427年)擴建,明朝正統七年(1442年)整修。明朝成化十年(1474年),都指揮詹升題請命號,明憲宗賜名“禮拜寺”,故而該寺有“明寺”之稱。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清朝康熙十五年(1676年)重修。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到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再度大修,在寺門棚面懸掛橫額“敕賜禮拜寺”。民國十年(1921年)重修。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55年人民政府撥款全面修繕。文化大革命期間,該寺關閉。1979年到1980年,人民政府撥款重新貼金並油飾彩繪。1980年,牛街禮拜寺重新開放。1996年牛街禮拜寺進行千年紀念修繕工程。2003年,北京市投資千萬元人民幣再度修繕。楊宗山,北京牛街禮拜寺,文史知識1995年10期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1966年8月22日,二百多名回族學生來到牛街禮拜寺造反,學生們向阿訇宣佈了四條命令:“一、交出全部古蘭經;二、不許進行迷信活動;三、勞動改造;四、不許穿長袍馬褂。”後來,北京更有“消滅伊斯蘭教革命戰鬥隊”提出了“徹底消滅伊斯蘭教”的口號,隨即被制止。1966年9月15日,周恩來接見西安學生時說:“北京大字報貼了很多,有的我們是不同意的,例如《為徹底消滅伊斯蘭教而鬥爭》的大字報……”卜偉華,中華人民共和國史6:“砸爛舊世界”文化大革命的動亂與活動,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8年 1988年1月13日,牛街禮拜寺被定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春風衚衕11號的“禮拜寺後院”是西城區普查登記文物。牛街禮拜寺對公眾開放參觀。 1957年9月29日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副主任達浦生、張傑,中國回民文化協會副主任白壽彝來到牛街禮拜寺舉行穆聖誕生1430週年紀念。 1987年,世界宗教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來自30多個國家的1000多名穆斯林在牛街禮拜寺參加了“首都穆斯林為和平祈禱”大型宗教活動。1995年,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北京市伊斯蘭教協會在牛街禮拜寺舉行中國反法西斯勝利50週年、抗日戰爭勝利50週年祈禱和平大會。1996年8月16日,中國伊斯蘭教協會、北京市伊斯蘭教協會聯合在牛街禮拜寺和東四清真寺舉行和平祈禱活動。 來華訪問的伊斯蘭教國家政要很多都曾來牛街禮拜寺訪問,例如伊朗總統(現為該國最高領袖)哈梅內伊(1989年5月10日)伊朗總統訪問牛街禮拜寺,中國穆斯林1989年05期、拉夫桑賈尼、哈塔米,沙烏地阿拉伯王儲阿卜杜拉(1998年),科威特王儲,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端古·賈阿法、蘇丹·薩拉赫丁,巴基斯坦總統伊沙克·汗(1990年9月21日主麻日)馬雲福,伊沙克·汗總統到牛街禮拜寺禮“主麻”,中國穆斯林1990年06期,孟加拉人民共和國總統艾爾沙德(1990年6月29日),印度尼西亞總統瓦希德(1999年12月),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2002年2月7日)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到牛街禮拜寺參觀訪問,中國穆斯林2002年02期,葛摩總統阿扎利及夫人(2003年6月19日)楊東文,葛摩總統阿扎利參觀牛街禮拜寺,中國穆斯林2003年第04期、桑比及夫人(2006年11月1日)。 2008年5月18日,伊朗總統顧問穆斯特法維參觀了牛街禮拜寺,在和牛街禮拜寺阿訇會談時表示,伊朗願幫牛街禮拜寺修復歷史悠久的《古蘭經》手抄本。 ==建築== thumb|250px|right|望月樓 thumb|250px|right|阿訇宿舍 牛街禮拜寺坐東朝西,佔地面積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築集中對稱,採用中國古典磚木結構,細部帶有阿拉伯建築裝飾風格。主要建築為望月樓、禮拜殿、碑亭、宣禮樓、講經堂、沐浴室、對廳等等。 *影壁:位於望月樓前。長40米,高5米,厚1.4米,廡殿頂覆筒瓦,青磚鋪面,雕花鑲邊,底座四角及中部有浮雕。中部右方有一幅“四無圖”浮雕,為“有棋無人下,有鍾無人敲,如意無人佩,爐在無香燒”的圖案。影壁原來位於牛街西側。2000年代,隨著牛街地區危房改造,牛街禮拜寺周邊環境變化很大,原先門前8米寬的牛街拓寬為40餘米,經過三次修改施工方案,最終將影壁原址保留在新的牛街主路和輔路之間的綠化隔離帶中。 *望月樓:為牛街禮拜寺的正門,坐東朝西,面臨牛街。兩層,高10米,平面呈六角形,重簷攢尖頂,綠琉璃斜脊,頂覆黃琉璃瓦綠剪邊,橘紅色琉璃寶頂,簷下施斗拱、彩畫。樓上有明間,周圍有窗,繞以走廊。構件裝飾帶有伊斯蘭教風格。上簷正中懸藍底金字“牛街禮拜寺”匾額。望月樓前(樓西側)有一座木牌坊,三間四柱懸山頂,朱漆彩繪,頂覆灰瓦,正中簷下掛有藍底金字“達天俊路”匾額,牌坊下有一座漢白玉石橋,它們和影壁組成了牛街禮拜寺入口處的建築群。每年伊斯蘭曆九月進入齋月時,阿訇鄉老登樓望月,以定齋月始末,所以得名“望月樓”。望月樓作為正門平時不開,只有在開齋節、宰牲節等日子才開。望月樓南北兩側各開有一個旁門。望月樓東側有一南北狹長的小院落,院落東側有牆,牆上正中有阿拉伯文字匾,正對望月樓。牆南北兩端各開一門,門內(門東)是禮拜殿南北兩側的甬道,門外(門西)各有一座小影壁,影壁西側各有一個石筍。院落南北兩端各有房屋三間。 *北出入口:位於望月樓以北稍偏西,牛街東側。 *南出入口:位於望月樓以南稍偏西,牛街東側,是如今禮拜寺的日常出入口。進入該出入口,南側有售票處。 *男水房:位於禮拜殿南側,是男沐浴室。始建於民國十年(1921年)。男水房西端正對望月樓南側的旁門。男水房東端開門,門口上方有磚刻榜額“滌慮處”(上款為“丙辰清和之月”,下款為“馬維清謹書”),告誡教民不僅要洗淨身體,且要洗淨心靈。男水房的北側是過道。男水房的東端正對過道,過道南側是阿訇宿舍,過道東端是一個月亮門,通往東南院。男水房的東北方,經過小門可進入禮拜殿東側的院落。 *阿訇宿舍:位於男水房以東靠南,兩層,上層出廊。是阿訇的宿舍。 *禮拜殿:位於望月樓正東,坐西朝東。由三個勾連搭式屋頂及一座六角攢尖亭式建築組成,三個勾連搭頂的前兩個是歇山頂,後一個是廡殿頂。禮拜殿東側前方直至邦克樓前有長方形的月臺,月臺南北長,東西窄,高出地面約1米。禮拜殿共42間,分為前後三進,總進深39米,總面積760平方米,殿內可供千人同時禮拜。殿內有20根明柱,柱身用堆粉貼金法做出纏枝蓮花紋。殿頂天花、梁枋施青綠彩畫、博古圖,並有精書阿拉伯文讚詞和安拉尊名。殿內樑柱之間做成21道尖拱形木門,即“火焰門”,仿阿拉伯式上尖弧形落地,門楣抱框上飾有堆粉貼金各式文體《古蘭經》經文,其中阿拉伯古代書體“庫法體”極罕見。禮拜殿的西側即望月樓東側院落的東牆,牆南北各開一門,通向禮拜殿南北兩側的甬道,甬道東端各開一門,門在禮拜殿第一進與第二進之間位置,轉角迴廊的西側。 **第一進:面闊三間,進深兩間,東、南、北出廊,南北各接有轉角迴廊,迴廊通往南、北講堂。第二進與第一進之間,三間都安有紅色的隔扇門。第二進門外明間上方懸掛慶親王奕劻1902年題寫的“清真古教”匾額(上款為“壬寅年桃月立”,下款為“牛街清真寺”“慶親王”)。 **第二進:面闊五間,進深七間。殿內西面火焰門上懸有阿拉伯文匾;西牆上掛有4塊木製阿拉伯文圓牌;南北兩側懸掛有一些阿拉伯文小匾額。殿內西北有七層梯階的楠木宣講臺,即“敏拜爾”,在聚禮、會禮宣講教義時使用。 **窯殿:禮拜殿最西部為窯殿一間。阿拉伯語稱“米哈拉布”,意為“內殿”。窯殿的功能是標定禮拜方向,因該寺位於麥加以東,所以向西禮拜,窯殿設在禮拜殿內的西端。《岡志》劉仲泉補志寫道:“殿後向西凸出處為朝向殿,率拜人位也。該處高起穹窿,結頂若亭。據工程師鑑定雲:確係宋代建築物,名曰藻井。此建築法今已不傳,認為古物也。”梁思成在教長李宗慶阿訇、學者尹伯清陪同下參觀牛街禮拜寺時,見到窯殿時說:“這裡居然還儲存著宋制的作品!可貴!可貴!”隨後指出藻井、彩畫、龕櫥的宋代做法及特點。劉敦楨在安士偉阿訇陪同下參觀窯殿彩畫時也說“這是宋代藝術風格”,並拍照片。窯殿以磚木結構為主,下為石基,平面為六邊形,殿頂為六角攢尖亭頂式建築。頂尖坡度陡,是宋代亭頂特徵。窯殿內部穹頂為六角藻井,是在六角平面上做出斗拱,用六根肋梁(又稱肋木、鞍馬;木匠稱傘梁)之端交集於心點形成,屬於“宋營造法小木作式”。梁間分為六格,每格各開一個圓光,內書阿拉伯文讚詞,圍飾以紅地瀝粉貼金大麗花纏枝圖案。梁枋、拱板等部位儲存有遼、宋彩畫風格,例如枋心為“正方平用四出紋”宋錦式圖案。窯殿進門的回首樑上有六幅宋代繪畫,其中已有兩幅模糊不清,其他四幅中有一幅為工筆花卉畫,三幅為博古圖。窯殿內正西設有“龕式木雕經文閣”,龕櫥盛行於宋代寺觀建築中,牛街禮拜寺入鄉隨俗,也設類似的龕式閣,但龕內不設形象,而是書寫《古蘭經》經文,龕的四邊鐫刻花卉圖案木雕。窯殿西南、西北牆上各開一扇刻有蘇魯斯體阿拉伯文讚詞的鏤空木雕欞窗,是10世紀文物。1932年,埃及愛資哈爾大學校長佐瓦希理應馬松亭阿訇請求,派賽義德·穆罕默德·達理、穆罕默德·伊卜拉欣·福力非樂二位博士到中國成達師範學校講學,不久二位博士在馬松亭阿訇陪同下參觀牛街禮拜寺,見到窯殿阿拉伯文欞窗時讚不絕口。綜上可證《北京通史·遼代卷》記載:“看來,此寺是建於遼統和中期,今寺內大部分建築都是後代改建,只有大殿之後的‘窯殿’是遼代遺物。” thumb|250px|北碑亭內的石碑 *北碑亭:位於禮拜殿門外的北側,邦克樓西北側,兩層。建於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內有明朝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石碑,碑額刻“萬古流芳”,碑身為漢文《敕賜禮拜寺重修碑記》。北碑亭四面橫楣上都有藝術體阿拉伯文“清真言”。 *南碑亭:位於禮拜殿門外的南側,邦克樓西南側,兩層。建於明朝弘治九年(1496年),內有漢文、波斯文《敕賜禮拜寺記》碑。南碑亭四面橫楣上都有藝術體阿拉伯文“清真言”。 thumb|250px|邦克樓 thumb|250px|大銅鍋 *邦克樓:位於禮拜殿正東,坐東朝西,兩層,為歇山頂重簷方亭建築,頂覆灰筒瓦,簷下施斗拱。一層東西各開一門;二層東西各開一門,南北各開一半月尖形窗。樓上原有橫匾“真家靈虛”。樓內設木梯。牆上鑲阿拉伯文琉璃制一筆“太斯彌”匾(原匾毀於文革,此為複製品王建平,一幅彌足珍貴的古匾原件照片——北京牛街禮拜寺一筆“太斯彌”匾原件照片,中國穆斯林2006年第06期)。樓內立柱上懸掛清朝光緒年間將領馬維騏作楷書對聯:“理本一原道宗一派;教崇五典敬服五功。”。該邦克樓的前身是宋、元時期修建的尊經閣。邦克樓又稱宣禮樓、喚醒樓,禮拜前,教長登邦克樓向教民報告時間。 **王友三王浩然述德碑:位於邦克樓北側,螭首方座,阿拉伯文碑額,刻於清朝光緒二十九年七月十六日(1903年),徐琪撰文並正書。 **古教西來歷代建寺源流碑文序略:位於邦克樓南側,原碑刻於清朝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此為仿製品。該碑和太湖石、大銅鍋四周圍有石欄杆。 **太湖石:一塊,位於《古教西來歷代建寺源流碑文序略》碑南側。該石高1.3米,寬1米,下有漢白玉須彌座。此石與望月樓內院的兩個石筍以及寺內其他各處的奇石都是清朝牛街禮拜寺的教眾捐贈,底座是後配的。 **大銅鍋:位於太湖石旁邊。清朝康熙壬午年(1702年)造,清朝乾隆己未年(1739年)重造,青銅製,重1800多斤。原是伊斯蘭教齋月貴夜(第27天夜間)等節日熬製肉粥之用。鍋沿鑄有“敕賜禮拜寺記大清康熙壬午歲壬寅齋月造”、“敕賜禮拜寺記大清乾隆己未歲丙子齋月重造”的字樣。 *對廳:俗稱“七間房”,位於邦克樓正東,坐東朝西,增建於明朝正統七年。五明二暗,明間是集會、講經之所,暗間收藏經書、物品。廳前擺放一對大青花瓷瓶,上繪伊斯蘭教內容的紋飾。 *北講堂:原名“善慶堂”,位於北碑亭北側,始建於明朝,1921年翻修。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頂覆灰筒瓦,帶前廊。是伊瑪目(清真寺掌教)住室和會客、講經之所。 *南講堂:原名“闡一堂”,位於南碑亭南側,始建於明朝,1921年翻修。坐南朝北,面闊五間,頂覆灰筒瓦,帶前廊。是海里凡(學員)學習及禮拜寺內辦公場所。南講堂前廊東牆前立有一通《敕賜禮拜寺》碑,明朝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刻。碑文記述伊斯蘭教緣起、清真寺源流外,並記述明朝宣德、正統、成化、萬曆年間修復殿宇的情況。碑陽額及碑身上方的阿拉伯文已被鑿損,碑陰刻的時間、人物姓名及頭銜仍很清晰。 thumb|250px|後院的副殿 *篩海墳:位於南講堂以東、對廳以南的小院內,有兩座篩海墳。“篩海”為阿拉伯語,意思是“德高學深的長者”。根據墳後東西排列嵌於跨院北牆(即對廳南山牆外壁)的兩塊元朝至元年間阿拉伯文墓碑記載,西墓安葬的篩海是穆罕默德·本·艾哈麥德・布林塔尼(加茲尼人,卒於回曆679年,公曆1280年),東墓安葬的篩海是依瑪頓丁・阿里(布哈拉人,卒於回曆682年,公曆1283年)。兩人在南宋末年從波斯來華傳播伊斯蘭教,來該寺講學,死後均葬於該寺跨院絲柏樹下。1930年代,尹伯清著《牛街禮拜寺說略》一文提及兩碑,回族學者趙振武將碑文譯成中文,白壽彝繼而將碑文中所署年月換算為中國紀元及公元年月,連同墓碑拓片先後發表在《月華》和《禹貢》等刊物上。懿恭,北京牛街禮拜寺兩方阿拉伯文的古刻,文物1961年第10期劉盛林,牛街禮拜寺的篩海墳及阿文墓碑無可置疑——與姜緯堂同志商榷,文物1988年10期姜緯堂,北京牛街禮拜寺阿拉伯文墓碑來歷質疑,文物1987年11期墳南側有一個高2.70米的鐵香爐,上鑄阿拉伯文及“大清嘉慶三年秋月吉日建造”字樣。 *後院:位於對廳以東,東西南北各有一座房屋。 **副殿:後院西側是一座副殿,背對對廳,坐西朝東,面闊五間,歇山頂。 **第一展室:後院東側是第一展室,坐東朝西,面闊五間,硬山頂,帶前廊。第一展室、第二展室展出該寺歷史、伊斯蘭文化,以及寺內收藏的各類文物,包括《古蘭經》阿拉伯語與波斯語對照手抄本,各種版本的《古蘭經》,木刻、陶瓷器、銅器、鐵器等等。這些文物不展出時,存放在對廳等處。 ***康熙聖旨牌:存於第一展室內。記載清朝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牛街地區回族遭誣陷謀反罪名事件。康熙帝瞭解實情後在該年下恩綸(手諭)。此牌為縱向陡匾,四邊為紅色,藍底金字,上方橫題“聖旨”二字,其下是縱寫的正文: **第二展室:後院南側是第二展室,坐南朝北,面闊五間,硬山頂,帶前廊。 **學員教室:後院北側是學員教室,坐北朝南,面闊五間,硬山頂,帶前廊。 **東南院:位於後院南部,第二展室以南,整個禮拜寺的東南角。東南院西南角為鍋爐房,正東為食堂、鍋爐房等建築。正南為門房,中間是禮拜寺南門。東南院內用來停放車輛。 thumb|250px|清真女寺 *清真女寺:原位於牛街壽劉衚衕,建於1922年,是北京地區首座清真女寺。馬福祥題寫“清真女寺”四字匾額。王浩然、達浦生等阿訇曾主持教務。劉仲泉勒石擬稿的《清真女寺首創碑記》記載:“北京之有女清真寺也,在牛街教子衚衕中間壽劉衚衕首建立立。緣牛街鄉老閔公德仁號信權,鑑於牛街聚居的教胞皆經營小商,住室狹小,男人有兩寺(指牛街禮拜寺、教子衚衕清真寺)沐浴禮拜,一般婦女沐浴感覺困難。閔老遂約請北京回民協商,大家均願襄此善舉。馬志清鄉老在壽劉衚衕有空地一塊、井一眼,自願虔誠捐獻寺方。在眾鄉老贊助之下,購料施工。後因經費不濟,中途停頓。於民國十一年復又召集各郡阿洪、鄉老籌款,經各郡群眾努力支援,完成此建立女寺之義舉。有此清真女寺,回民婦女教門日有進展。特將建寺始末記載,以為流傳,或勒石留念。”1958年,清真女寺改為回民幼兒園。1997年初開工的牛街地區危房改造工程拆除了清真女寺。2005年,政府投資百萬元,將清真女寺移址牛街禮拜寺重建,2006年竣工。清真女寺現位於牛街禮拜寺的東北角,後院的北側,坐西朝東。大門外北側的牆上鑲嵌有馬福祥題寫的“清真女寺”石匾。門內為一進院落,女殿坐西朝東,面闊三間,帶前廊,前廊兩個立柱上掛有阿拉伯文五字對聯。院內南北各有三間配房。 *北門:位於清真女寺門外以北,整個禮拜寺的最東北角,坐南朝北,門外是輸入衚衕。 ==歷任教長== 從清朝同治年間到21世紀初,牛街禮拜寺主持教務的阿訇先後有:王崇明、洪寶興、劉啟、王浩然、高興、達浦生、李八爺、王友三、李雲亭、楊建銘、王瑞蘭、王振海、王連鈺、張謙、管華庭、金振海、楊明遠、安士偉、陳廣元、聞省三、石昆賓、王連仲、薛天利等人。 == 參見 == * 教子衚衕清真寺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西城區清真寺 Category:北京市西城區普查登記文物 Category:北京市墓葬 Category:10世紀清真寺
格式塔學派
格式塔學派()是心理學重要流派之一,興起於20世紀初的德國,又稱為完形心理學。由馬科斯·韋特墨(1880-1943)、沃爾夫岡·苛勒(1887-1967)和科特·考夫卡(1886-1941)三位德國心理學家在研究似動現象的基礎上創立。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譯音,意即「模式、形狀、形式」等,意思是指“動態的整體(dynamic wholes)”。 格式塔學派主張人腦的運作原理屬於整體論,「整體不同於其部件的總和」。例如,我們對一朵花的感知,並非純粹單單從對花的形狀、顏色、大小等感官資訊而來,還包括我們對花過去的經驗和印象,加起來才是我們對一朵花的感知Sternberg, R.J. (2006). Cognitive Psychology. Belmont, CA: Thomson Higher Education. ISBN 0-534-51421-9。 ==代表人物== 馬科斯·韋特墨(1880-1943)、沃爾夫岡·苛勒(1887-1967)、科特·考夫卡(1886-1941)和庫爾特·勒溫(1890年9月9日-1947年2月12日)。 ==起源== 20世紀早期理論家,如考夫卡、韋特墨和苛勒(卡爾·斯圖姆夫的學生)。 == 理論框架和方法論 == 有以下理論原則: *心理功能完整性原則 人腦的運作原理是整體 *心理物理學同型性原則(Principle of psychophysical isomorphism) 科勒認為,知覺經驗和大腦活動之間有確定的聯絡,從他進行的phil實驗中可以驗證這一點 方法論原則: *現象實驗分析 *生命實驗 - 格式塔學派 ==特徵== 格式塔體系的關鍵特徵是整體性、具體化、組織性和恆常性。 ===整體性=== 整體性(emergence)的論據可見於“狗圖片”的知覺,圖片表現一條大麥町在樹蔭下的地面上嗅。對狗的認知並不是首先確定它的各部分(腳、耳朵、鼻子、尾巴等等),並從這些組成部分來推斷這是一條狗,而是立刻就將狗作為一個整體來認知。 ===具體化=== 具體化(Reification)是知覺的“建設性”的或“生成性的”方面,這種知覺經驗,比起其所基於的感覺刺激,包括了更多外在的空間資訊。例如,圖形A可以被知覺為三角形,儘管在事實上並未畫三角形。圖形C可以被視為三維球體,事實上也沒有畫三維球體。 ===組織性=== 「組織性」(Multistability或「組織性知覺」multistable perception)是趨勢模糊知覺經驗,不穩定地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解釋之間往返。例如左圖所示「內克爾立方體」和「魯賓圖/花瓶幻覺」。 ===恆常性=== 恆常性(Invariance) 知覺認可的簡單幾何元件,形成獨立的旋轉,平移、大小以及其他一些變化(如彈性變形,不同的燈光和不同的元件功能)。例如圖例'A'在圖中都立即確認為相同的基本形式,立即有別於'B'的形式。在彈性變形的'C',描繪時使用不同的圖形元素,如'D'類。 產生「具體化」、「多重穩定性」、「不變性」和「不可分模組單獨進行建模」,它們是不同方面的統一機制。 ==簡明法則== 格式塔學派最基本的規則是簡明法則(Gesetz der Prägnanz)。格式塔心理學家試圖發現簡明法則(Gesetz der Prägnanz)的改進,這涉及寫下一些分類更詳細的法則,以使我們能夠預測對感覺的解釋。各種法則被稱為 "律"、"定律"、"原則"、或 "法則",具體取決於它們出現的原始論文以及後人的語言翻譯。例如: #閉合法則(Gesetz der Geschlossenheit) #相似法則(Gesetz der Ähnlichkeit) #接近法則(Gesetz der Nähe) #連續法則(Gesetz der Kontinuität) ==參見== * * *所羅門·阿希 * *語義飽和 *格拉茨學派 *詹姆斯·吉布森 * *格式塔心理學重要出版物 *視錯覺 * *錯把太太當帽子的人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 格式塔心理學的知覺、閱讀和解釋 - Fiorenza Toccafondi * Roy R. Behrens:藝術、設計和格式塔學派 * Roy R. Behrens: Rudolf Arnheim:The Little Owl on the Shoulder of Athene * 第14屆國際格式塔學派大會,2005年2月,Graz(奧地利) * 格式塔心理學文獻 * 國際格式塔學派學會及其應用- GTA * 格式塔學派- 一份國際Multidisciplinary雜誌 * 格式塔學派心理學 * 格式塔學派治療網頁 * 格式塔學派療法 * 世界在你Head - Steven Lehar * 格式塔Isomorphism and the Primacy of Subjective Conscious Experience - Steven Lehar * 21世紀的新格式塔心理學 Category:知覺 * Category:輔導心理學
工業工程學
工業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運籌學(Operations Research)和系統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是研究如何分析複雜系統並建立抽象模型從而改進系統的學科。與傳統工程學及數理學科不同,這一領域的重點在於研究決策者(人)在複雜系統中的作用。傳統上,工業工程師的工作集中在設計、執行、評估和改進集合人力、資金、資訊、知識、廠房、裝置、能源、物料和流程的製造業生產系統。近年來更多的工業工程師投身到諸如物流、資訊、金融、醫療、藥劑、護理、服務、研發、國防等等眾多產業當中從事系統分析與改進工作。簡短的說,工業工程師能在任何領域當中發揮作用。工業工程師在獲得工業工程學位之前也往往擁有數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統計、計算機或其他工程學位。工業工程師從系統科學的角度出發,理性化地處理系統中的不確定因素及複雜互動作用,從而解決產業系統中的重大管理問題和最佳化系統。計算機應用的深入幫助工業工程師能夠應對更為複雜的問題。這些對企業的盈利能力和長遠發展有著深遠意義。 美國工業工程師學(AIIE)在1955年對工業工程做出定義:工業工程是綜合應用數學、應用物理和社會科學的專門知識、技能以及工程分析和設計的原則和方法,對人員、物料、資訊、裝置和能源組合而成的綜合系統進行設計、改進和實施,並且對系統的成果進行鑑定、預測和評估。 在精益製造系統中,工業工程師致力於消滅在生產過程中對時間、經費、材料、能源以及其他資源的浪費。他們使過程更加有效率,產品質量穩定並且更容易製造,產量得到提高。 同大多數工程學科非常專業化的應用領域不同,工業工程在幾乎每一種產業中都有廣泛應用。例如如何縮短在主題公園前排起的長隊,最佳化操作方法,全球貨物派送(供應鏈管理),製造更加價格低廉並且可靠的車輛等。 工業工程這一名稱很容易招致誤解,起初,工業工程名為科學管理,而在現在,大韓民國(韓國、南韓、南朝鮮)等國家工業工程被稱作產業工程,這更符合它現在的應用範圍。它最初被應用於製造業,然而現在,它已經在其他相關的服務和產業得到廣泛的應用。工業工程的也往往被稱作、系統工程和工程管理等等。 ==專業領域== 一個工業工程師的專業包括以下元素的部分或者全部。僅僅接受過有限教育或者實踐經驗有限的應用者可能只熟悉以下的少數型別。 *關於需求 **對和產品質量或者設計產品的困難度有關的問題進行調查。 **調查有關產品生產過程或其機械效能表現的問題。 **在適當的時機應用最佳化過的設計。 *對產品而言(短期)(short term) **對完整產品設計的分析,從而決定整個生產過程如何劃分成不同的步驟或者說工序,以及在過程中特定的階段如何生產零部件。這需要對經銷商和企業所能夠提供的工具有著充分的瞭解。 **規範在製造或者組裝產品的每一個步驟中都將得到應用。這包括那些應該被設計和製造出來的機器,工具,夾具和固定裝置以及安全保障措施。任何與質量有關的手續和限制,例如ISO9000標準系列,都應該得到重視。這將要求工業工程師對健康安全以及質量政策有了解。同時也有可能牽涉到對數控機械的程式編制。 **對時間的測量或者計算要求工業工程師採用特定的方法,考慮到操作員的熟練程度。這被用來計算操作的成本,從而使得對組裝或製造流水線的平衡或者對生產能力的判定成為可能。這被稱作行為研究。所記錄下的時間資料在價值分析中仍然適用。 **庫存的規範,處理和運輸的標準,以及組裝和完成產品使用的裝置,或者在整個過程中的任何中介過程。透過對這些問題的研究,可以消滅意外損壞的可能性,最小化所需要的資源。 *對過程而言(中期)(normal term) **決定整個過程的維護計劃。 **評估在整個過程中產品的範圍,調查透過對現存的工具的改進或者購置更有效率的裝置所能帶來的效率提高。這可能包含外部採購等方面。這需要對設計技巧和投資分析的專業知識。 **審查單獨的產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的流動,從而尋找出可以透過產品重設計而帶來的改進,從而減少或者消滅由於生產過程帶來的成本,或對使用的工具,方法,配件進行標準化。 *大局(長期)(long term) **分析產品在工廠中的流動以提高總體效率,分析是否最重要的產品在過程或者機器方面得到了最高的優先權。這意味著將最賺錢的產品的輸出最大化。這需要對統計分析,排隊論等領域的專業知識,以及工廠佈局設計能力。 **訓練新的工人,教導他們使用機器或者在流水線上從事工作 **安排規劃,對於新產品或者工序及時引進,及時作出必要的改變 **總的來說,對整個公司元素的結構和安排,例如銷售,採購,計劃,設計和財務的全面理解,包括良好的溝通技巧。當今的實踐中同樣需要積極參與以及團隊協作精神。 ===領域包括=== 運籌學(包括:最佳化學與數學規劃,動態規劃,最佳化演算法,系統模擬,隨機過程,馬爾可夫鏈和馬爾可夫決策過程,排隊論,儲存論,決策分析,博弈論 等),管理科學,決策科學,人工智慧,機率和統計方法,預測學,系統整合,系統工程,大系統控制理論,工業戰略管理,生產系統,運作管理,價值鏈管理,供應鏈管理,物流工程與管理,交通運輸系統,服務管理,技術管理,產品開發管理,品質工程和管理,可靠性工程,六標準差改善方法論,精益製造,再造工程與流程改進,電子商務,資訊系統工程與管理,知識管理,資料探勘,工程經濟學,組織系統工程,蒙地卡羅模擬法,製造系統MES,廠房設計,倉儲管理,工作空間設計與裝置管理,人因工程學 ,失效模式分析(FMEA),實驗設計(DOE),作業管理(OM),資料探勘,高等統計作業法,同步工程,類神經預測法,運輸規劃,數位人體模型,生物力學,製程能力分析,統計推論與應用,CAD/CAM,檔案/知識管理,應用機率,系統化創新工程,資料挖礦,計算金融學、微電腦應用,演演算法與應用等等。 ==工業工程課程== 2012年度 U.S News 工業工程院系排名 2012年度 U.S News 工業工程院系排名 高校 排名 喬治亞理工學院工業與系統工程學院 01 密歇根大學工業與運作工程系 02 加州伯克利大學工業工程與運籌學系 03 普度大學工業工程學系 04 史丹福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系 05 德州農工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系 06 西北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科學系 07 賓州州立大學工業與製造工程系 08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工業工程 系 09 維吉尼亞理工大學工業與系統工程系 10 工業工程學士學位通常要求學生在修完基礎學科(人文藝術、自然科學及社會科學),數學(微積分、工程數學、機率、統計、微分方程、積分方程與數值分析等),和基礎工程學科(力學、熱學、電學、磁學、化學等)後研修以下課程: *工程經濟 *工業工程管理 *電腦輔助設計和電腦輔助製造 *系統分析與設計 *系統模擬(特別是離散不確定系統模擬) *確定系統運籌學(數學規劃 / 最佳化學) *隨機系統運籌學(馬爾可夫鏈,排隊論等) *人因工程 *安全工程 *數學建模 *製造系統 *生產系統的排程與控制 *廠房設計或工作空間設計 *供應鏈管理 / 物流工程學 *質量控制 / 統計過程控制 *工作研究 *管理資訊系統 == 價值工程== 價值工程是基於如下命題:在任何複雜的產品中,80%的顧客只需要20%的功能,透過集中於產品研發,人們可以為市場主體制造更加優良的產品,同時使用較少的成本。當顧客需要更多功能的時候,這些功能作為可選配件提供。這個措施在工程作為主要成本的複雜的機電產品,例如電腦印表機中非常有用! 為了減少一個計劃的工程和設計成本,經常把總體分解成各種可以一次設計和製造完成並且對很多相似產品都可以適用的零部件。例如,一個典型的磁帶播放機有一個使用精密注射鑄造製造而成的磁帶卡座,這是由小工廠製造生產並檢驗,並且提供給比其大得多的公司作為零部件的。這個卡座的工具設計成本被大量不同型號的產品平均,其他的產品只需要設計出合適的安裝位置就可以了。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 AQSIQ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Category:工業 Category:工業工程
9月23日
9月23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266天(閏年第267天),離全年結束還有99天。 == 大事記 == === 13世紀 === * 1233年:教宗加里斯都二世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五世共同簽署了《沃爾姆斯宗教協定》以解決敘任權鬥爭。 === 15世紀 === * 1459年:英格蘭約克家族的軍隊在布洛希思之役中戰勝前來阻擊的蘭開斯特家族的軍隊。 === 16世紀 === * 1529年:蘇萊曼一世親率奧斯曼帝國軍隊圍攻維也納。 === 19世紀 === * 1831年:法拉第發明發電機。 * 1846年:根據法國數學家奧本·勒維耶的預測,德國天文學家約翰·格弗裡恩·伽勒發現海王星。 * 1862年:俾斯麥出任普魯士首相,德國開始統一。 * 1879年:。 * 1889年:山內房治郎於京都市創立任天堂公司,初期主要從事手工花札的製作。 * 1899年:膠濟鐵路從青島正式動工。 === 20世紀 === * 1905年:廣西桂林府中學堂開辦,即今天的桂林中學。 * 1905年:挪威和瑞典在卡爾斯塔德簽署條約,兩國的聯盟正式解體。 * 1913年:羅蘭·加洛斯成功從法國弗雷瑞斯飛抵突尼西亞比塞大,人類第一次飛越地中海。 * 1930年:北平國民政府遷都太原。 * 1932年:沙烏地阿拉伯統一:在伊本·沙特主導下,內志與漢志王國、哈薩綠洲、蓋提夫宣佈統一成為沙烏地阿拉伯。 * 1937年:蔣介石發表關於國共合作談話,承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合法地位。至此,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 1939年:奧地利精神分析學家西格蒙德·佛洛伊德因為罹患下顎癌,由其私人醫師執行安樂死。 * 1940年:日軍進駐法屬印度支那,並佔領該地。 * 1943年:法西斯傀儡政權義大利社會共和國成立。 * 1948年: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舉行第一次院士會議。 * 1950年:美國杜魯門政府頒佈《麥卡錫法案》。 * 1952年:美國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理查·尼克森在電視上發表跳棋演講,這是政治家藉助電視吸引民眾的一個重要先河。 * 1962年:美國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首個落成的建築物艾弗裡·費雪廳正式開放 * 1969年:中國成功地進行首次地下核試驗。 * 1970年:女子網球聯合會在美國成立。 * 1972年:香港小說作家金庸封筆。 * 1976年:香港的新界計程車(綠色車身)正式發牌。 * 1982年:香港首次舉行市區區議會選舉。 * 1983年:港元危機爆發,港幣浮動價跌至9.6港元兌換1美元,一日後更至10港元兌換1美元,最後導致聯絡匯率產生。 * 1986年:美國國會透過法案將玫瑰花定為美國國花。 * 1990年:法國在波斯灣戰爭中發動幼鹿行動,迅速殲滅伊拉克軍隊,並使得大批伊拉克軍隊被牽制。 * 1999年:第一次雙性戀自豪日慶祝活動在美國舉行。 === 21世紀 === * 2001年:2001年澳門立法會選舉投票日。 * 2002年:火狐瀏覽器前身Phoenix釋出。 * 2015年:印度封鎖尼泊爾邊境。 * 2016年:yahoo爆發最大規模的駭客入侵事件,近五億使用者個資洩漏。臺灣雅虎則稱在瞭解中。 * 2018年:中國廣深港高鐵福田至香港西九龍段正式通車,標誌著該鐵路全線貫通,並在早上7時於西九龍站開出首班車。 * 2019年:CCTV-17 中國中央電視臺農業農村頻道試驗開播一個月之後於9月23日晚上7:00正式開播。 * 2020年:匯豐控股一度跌穿2009年世紀供股價28元,最低曾見27.5元,見1995年5月以來新低。 == 出生 == * 前63年:奧古斯都,羅馬帝國開國君主。(14年逝世) * 1161年:高倉天皇,日本第80代天皇。(1181年逝世) * 1215年:元世祖忽必烈,蒙古帝國大汗、元朝開國皇帝。(1294年逝世) * 1519年:法蘭索瓦·德·波旁,法國王族、軍事家。(1546年逝世) * 1569年:立花誾千代,日本戰國女城主。(1602年逝世) * 1713年:斐迪南六世,西班牙波旁王朝第三位國王。(1759年逝世) * 1740年:後櫻町天皇,日本第八位女天皇。(1813年逝世) * 1771年:光格天皇,日本第119代天皇。(1840年逝世) * 1791年:約翰·弗朗茨·恩克,德國天文學家。(1865年逝世) * 1819年:阿曼德·斐索,法國物理學家。(1896年逝世) * 1861年:羅伯特·博世,德國企業家,Bosch創始人。(1942年逝世) * 1865年:艾瑪·奧希茲,匈牙利裔英國作家、劇作家、藝術家。(1947年逝世) * 1869年:瑪莉·馬龍,愛爾蘭裔美國廚師,美國第一位被發現的傷寒健康帶原者。(1938年逝世) * 1889年:沃爾特·李普曼,美國作家、記者、政治評論家。(1974年逝世) * 1890年:弗里德里希·保盧斯,德國陸軍元帥。(1957年逝世) * 1897年:保羅·德爾沃,比利時超現實主義畫家。(1994年逝世) * 1901年: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捷克作家、詩人、記者,198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86年逝世) * 1902年:蘇步青,中國數學家。(2003年逝世) * 1914年:奧瑪阿里賽義夫汀三世,第28世汶萊蘇丹,有汶萊現代化建築師之譽。(1986年逝世) * 1915年:張鐘俊,中國著名自動控制理論專家。(1995年逝世) * 1915年:克利福德·沙爾,美國物理學家,199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001年逝世) * 1916年:阿爾多·莫羅,義大利總理。(1978年逝世) * 1920年:米基·魯尼,美國男演員。(2014年逝世) * 1925年:杜希德,英國漢學家、歷史學家。(2006年逝世) * 1926年:約翰·柯川,美國薩克斯風表演者、作曲家。(1967年逝世) * 1926年:陳文新,中國土壤生物學家(2021年逝世) * 1927年:小萊斯特·倫道夫·福特,美國數學家。(2017年逝世) * 1929年:詹姆斯·卡內基,英國貴族,第三代法夫公爵(2015年逝世) * 1930年:雷·查爾斯,美國靈魂音樂家、鋼琴演奏家,節奏布魯斯開創者,《滾石雜誌》「100個最偉大的藝人」中第10位。(2004年逝世) * 1932年:塞爾吉奧·布里根蒂,義大利職業足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 1933年:琳娜·梅迪納,秘魯人,醫學史上最年幼的母親。 * 1934年:武勝,中國核材料與工藝專家。(2023年逝世) * 1936年:巴倫廷·帕尼亞瓜,秘魯臨時總統。(2006年逝世) * 1937年:雅克·普蘭,加拿大小說家。 * 1938年:-{zh-tw:羅美·雪妮黛;zh-hans:羅密·施奈德;zh-hk:羅美·舒妮打;}-,德國、奧地利演員。(1982年逝世) * 1940年:米歇爾·特梅爾,巴西政治人物,第37任巴西總統。 * 1940年:格雷厄姆·蒂斯代爾,英國外科醫生。 * 1943年:鄭豐喜,臺灣教師、作家。(1975年逝世) * 1943年:黃文偉,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43年:胡里奧·伊格萊西亞斯,西班牙歌手。 * 1949年:布魯斯·斯普林斯汀,美國搖滾歌手、吉他手。 * 1950年:彭雪玲,英國御用大律師,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妻。 * 1951年:夏巴茲·謝裡夫,巴基斯坦政治人物,現任巴基斯坦總理。 * 1953年:馮光遠,臺灣幽默作家。 * 1956年:趙家玲,美國華裔女演員。 * 1956年:保羅·羅西,義大利足球運動員。(2020年逝世) * 1959年:羅伯特·馬修斯,英國物理學家、科普作家。 * 1961年:威廉·麥庫爾,美國太空人。(2003年逝世) * 1964年:稻葉浩志,日本歌手,B'z主唱、作詞家。 * 1966年:區家盛,香港公務員。 * 1967年:中山雅史,日本足球運動員。 * 1971年:李美妍,韓國女演員。 * 1972年:吳綺莉,香港主持人。 * 1972年:加藤將之,日本男性聲優。 * 1972年:沈銀河,韓國女演員。 * 1972年:傑梅因·杜普里,美國唱片製作人、作曲人、說唱歌手。 * 1972年:烏馬羅·西索科·恩巴洛,幾內亞比索政治人物,現任幾內亞比索總統 * 1973年:于正昌,臺灣配音員。 * 1973年:姚樂怡,香港女演員。 * 1974年:李健,中國歌手。 * 1974年:麥特·哈迪,美國職業摔角手。 * 1975年:陳瑞振,臺灣棒球選手,中華職棒兄弟象總教練。 * 1976年:朱恆昱,臺裔美國科幻小說作家。 * 1977年:山形瑞秋,美國創作歌手。 * 1978年:桃井望,日本AV女優。(2002年逝世) * 1978年:印小天,中國男演員。 * 1978年:安東尼·麥基,美國男演員。 * 1978年:索菲柯·謝瓦爾德納澤,俄羅斯記者。 * 1981年:羅伯特·當布斯,荷蘭賽車手。 * 1982年:韓寒,中國作家。 * 1982年:何晶晶,香港女歌手、配音員。 * 1982年:李蘢怡,香港歌手。 * 1982年:夏拉·史戴爾茲,加拿大成人女星。 * 1983年:埃瑪·約翰松,瑞典女子自由車運動員。 * 1985年:後藤真希,日本女歌手。 * 1985年:喬巴·張伯倫,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以擁有時速達101英里的快速直球聞名。 * 1985年:羅玉鳳,中國網路紅人。 * 1987年:谷內伸也,日本男子偶像團體Lead成員。 * 1987年:張吉吟,臺灣網路紅人、保險業務員。 * 1987年:林溢欣,香港中文科補習名師。 * 1988年:木村了,日本演員。 * 1988年:胡安·馬丁·德爾波特羅,阿根廷男子網球運動員。 * 1989年:何穗,中國超級名模。 * 1989年:布蘭登·詹寧斯,美國籃球運動員。 * 1990年:徐詠琳,臺灣歌手。 * 1991年:梅蘭妮·歐丁,美國女子網球運動員。 * 1991年:林志融,臺灣男歌手、樂隊TRASH樂團主唱。 * 1991年:Key,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HINee成員。 * 1992年:盛一倫,中國演員、模特兒。 * 1994年:白鹿,中國演員、模特兒。 * 1994年:李美珠,韓國女子偶像團體Lovelyz成員。 * 1996年:唐嘉鴻,臺灣體操選手。 * 1996年:李遐怡,韓國女歌手。 * 1996年:葉夫根尼·雷洛夫,俄羅斯男子游泳運動員。 * 1998年:寺田蘭世,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 1999年:宋雨琦,韓國女子偶像團體(G)I-DLE成員。 * 2001年:賴冠霖,韓國男子偶像團體Wanna One成員。 * 2001年:焉栩嘉,中國男子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R1SE成員。 * 2005年:劉耀文,中國男子偶像團體時代少年團成員。 == 逝世 == * 1382年:孝慈高皇后馬氏,明朝皇后,明太祖朱元璋之妻(1332年出生) * 1660年:董鄂妃,清朝皇后(1639年出生) * 1738年:赫爾曼·布林哈夫,荷蘭植物學家、人文主義者、醫生(1668年出生) * 1835年:溫琴佐·貝利尼,義大利歌劇作曲家(1801年出生) * 1850年:何塞·赫瓦西奧·阿蒂加斯,烏拉圭民族英雄(1764年出生) * 1870年:梅里美,法國作家(1803年出生) * 1877年:奧本·勒維耶,法國數學家、天文學家(1811年出生) * 1888年:弗朗索瓦·阿希爾·巴贊,法國元帥(1811年出生) * 1902年:約翰·威斯利·鮑威爾,美國地理學家(1834年出生) * 1939年: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派的創始人(1856年出生) * 1940年:羅伯特·希琴斯,英國海員,鐵達尼號舵手(1882年出生) * 1960年:喬治·克勞德,法國工程師、發明家(1870年出生) * 1970年:趙樹理,中國作家(1906年出生) * 1973年:巴勃羅·聶魯達,智利詩人,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834年出生) * 1991年:包玉剛,香港企業家、世界船王(1918年出生) * 1994年:羅伯特·布洛克,美國小說家(1917年出生) * 1995年:松枝茂夫,日本中國文學學者(1905年出生) * 1996年:藤本弘(藤子·F·不二雄),日本漫畫家,漫畫哆啦A夢的作者(1933年出生) * 1999年:李鍾玉,朝鮮前國家領導人(1916年出生) * 2002年:胡振中樞機,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1925年出生) * 2003年:李啟斌,中國天文學家(1936年出生) * 2005年:白方禮,中國慈善家,晚年創辦「白方禮支教公司」,專門對貧困學生進行資助(1913年出生) * 2018年:高錕,中國電機工程學家,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33年出生) * 2021年:尼諾·瓦卡雷拉,義大利前跑車賽和一級方程式車手(1933年出生) * 2021年:喬治·烏羅薩·薩維諾,委內瑞拉天主教司鐸級樞機(1942年出生) * 2022年:弗拉基米爾·克拉斯諾波利斯基,俄羅斯電影導演、編劇(1933年出生) * 2022年:露易絲·弗萊徹,美國女演員(1934年出生) * 2022年:維利·蘇米塔,印度尼西亞裔蘇利南政治人物(1936年出生) * 2023年::林亨泰,臺灣詩人、評論家(1924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國際手語日 * 雙性戀自豪日 * :國慶日 == 參考資料 ==
兩伊戰爭
兩伊戰爭(),伊拉克方面稱為薩達姆的卡迪西亞(),伊朗方面則稱為被迫之戰()、神聖抗戰()、伊拉克入侵戰爭或伊朗革命戰爭,是伊拉克和伊朗之間一場長達8年的邊境戰爭。戰事於1980年9月22日爆發,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聯合國的停火決議,但雙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戰鬥。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戰爭中受到嚴重損失,除常規戰爭外,戰爭過程中亦採取襲城戰、襲船戰、襲擊油田等破壞敵方後勤、經濟設施等戰術。伊拉克還對伊朗軍隊、平民使用化學武器。作為軍事實力相對發達的發展中國家,兩國在戰爭中曾使用蘇式米格-25戰機、美式F-14戰機、法式飛魚反艦導彈等當時最先進武器,但和發達國家主導戰爭相比,這場戰爭的形式仍有不少差別。例如,在戰爭中鮮少叢集化坦克長距離突擊作戰,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壕溝戰、人海攻擊卻較為常見,甚至出現手無寸鐵的平民(包括兒童老人)在狂熱宗教信仰支撐下集體衝鋒,最終命喪地雷的場面。這與士兵在緊急徵召之下入伍、缺乏現代裝置操作訓練、領導人指揮不當、武器裝備配件不足且難以維護有一定關係。另一方面,在戰爭中也出現用直升機打直升機、用防空導彈打小艇的新戰術,在襲船戰和襲城戰中雙方大量使用先進反艦導彈與地對地導彈,這場戰爭也顯示戰爭動員在現代戰爭的重要。 == 戰爭起因 == 兩伊戰爭的起因紛繁複雜,既有長期積累的歷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邊境糾紛;既有兩伊之間的內部矛盾,也有國際影響的推動作用;既有兩國人民之間的民族仇恨,也和兩國領導人之間的個人問題有關。但總體來說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邊境糾紛、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為邊境糾紛。 === 邊境糾紛 === 兩伊邊界長1200多公里,領土爭端是兩國由來已久的歷史問題。兩伊戰爭爆發前的阿拉伯河界線問題是戰爭的主要導火索。阿拉伯河由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內匯合而成,下游約100公里長的一段為伊朗伊拉克兩國界河。1847年,當時統治伊拉克的奧斯曼帝國和當時的波斯王國簽訂的協議中,阿拉伯河以波斯一側的淺水區域為界,也就是鄂圖曼帝國掌握著大部分的水域。1913年,雙方計劃重新劃分國界,但因一次世界大戰而取消。至1937年,已脫離奧斯曼帝國獨立的伊拉克與伊朗巴勒維王朝簽訂的協議,又將國界畫到了河面上主要航線的中間位置,也就是兩國各分一半。1975年3月15日,在阿爾及利亞總統的斡旋之下,雙方簽訂了《阿爾及爾協議》,協議將國界確定為阿拉伯河中央。由於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進出波斯灣的出海通道,對伊拉克十分重要。伊拉克認為,要將阿拉伯河水道與伊朗平分是對伊拉克大大不利,更認為阿爾及爾條約為不平等條約,並於開戰前的9月17日撕毀條約。此外,波斯灣上的阿布穆薩島、大通布島和小通布島也是兩國爭執的物件。這些島嶼原本歸英國所有,1960年代之後英國將其控制權交給沙迦,但沙迦與其他國家組成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尚未獨立,不能在這些區域建立實際的控制。1971年11月英軍撤走後,伊朗便出兵佔領了這些地區。這些島嶼靠近霍爾木茲海峽,伊朗佔領這些島嶼後擴大了其在海峽地區的控制能力,引發了伊拉克的擔憂。伊拉克認為伊朗應將這些島嶼歸還給阿聯酋。 === 宗教矛盾 === 伊朗和伊拉克都為伊斯蘭國家,信奉伊斯蘭教。伊朗的伊斯蘭教徒以什葉派為主,伊拉克雖然也是什葉派穆斯林佔多數,但掌握國家政權的卻是遜尼派。伊朗革命勝利後,其伊斯蘭宗教領袖霍梅尼試圖將他領導的伊斯蘭原教旨主義運動推廣到整個中東地區,號召伊拉克民眾推翻薩達姆政權。由於霍梅尼曾被流放在伊拉克,在當地什葉派穆斯林中有不小威望,他的號召對薩達姆統治構成一些麻煩。什葉派穆斯林聚集的伊拉克南部爆發反政府武裝騷亂事件。這增添薩達姆對他的個人仇恨。而歷史上,伊拉克為什葉派發源地,掌握了國家政權的伊朗什葉派不滿伊拉克遜尼派大權在握,同樣令他們不滿意的還有伊拉克並非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伊斯蘭教在國家事務中的地位並不像伊朗那樣重要。其他阿拉伯國家還擔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產生的武裝政權向周邊地區擴散,暗中支援伊拉克,間接加強了薩達姆‧海珊入侵伊朗的信心。 === 民族仇恨 === 伊朗人口主要由波斯人組成,而伊拉克及大多數阿拉伯國家為阿拉伯人佔多數。兩族人民在歷史上有過多次大大小小的衝突,積累了不小的宿怨。而兩個民族在對方國內則互為少數民族,利益得不到足夠保障。例如伊朗西部的胡齊斯坦省,是伊朗境內阿拉伯人的主要聚集區。歷史上,該省曾歸屬於鄂圖曼帝國的伊拉克行省。這一地區的阿拉伯人也曾多次反抗伊朗統治,追求民族獨立。而這一地區也是伊朗主要的石油和糧食產地,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此外,伊朗和伊拉克國內均存在作為少數民族的庫爾德人,兩國也都支援著對方的庫爾德人取得民族獨立以造成國家分裂。 另一方面,伊朗的伊斯蘭革命後,許多原先效忠王室的優秀軍官被清洗,軍隊整體素質大幅下降。軍隊內部整肅和美製裝備零件嚴重缺乏都很大地影響了伊朗曾經強大的軍力。而伊斯蘭革命的去西方化也使得西方世界對新興的伊朗政權沒有好感。對薩達姆·海珊而言,他掌權時間不長,正試圖使伊拉克獲得地區霸權地位。如果能夠佔領阿拉伯河下游地區,進而打擊尚不穩定的伊朗政權便可能使得伊拉克成為海灣地區的霸主並控制石油貿易。於是在1980年9月22日,與伊朗存在諸多歷史矛盾的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臺後政局動盪,經濟惡化,軍心不穩,與美國斷交的時機,選擇了阿拉伯居民聚集、具有重要經濟地位的胡齊斯坦省,對伊朗發動了旨在收復失地、打擊霍梅尼輸出革命、爭奪海灣霸權的戰爭《世界知識》半月刊,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一九八〇年第二十期,1980年10月16日,第13頁。 == 戰爭程序 == 兩伊戰爭地面戰爭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80年9月戰爭爆發後開始到1981年9月伊朗展開阿巴丹反擊戰為止,這一階段伊拉克陸軍入侵伊朗,戰爭多在伊朗境內進行。第二階段,從1981年9月到1984年3月伊朗數次攻擊結束為止,這一階段伊朗掌握了戰爭主動權,完成了從戰略防禦到戰略進攻的轉變,將戰役從伊朗境內轉移到伊拉克境內,一度威脅到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第三階段從1984年4月直到戰爭結束,雙方互有攻守,地面戰場基本保持僵持,戰爭成為了消耗戰。 === 力量對比 === 開戰前的軍事力量對比 國家 伊拉克 伊朗 陸軍 19萬人預備役25萬人坦克2200輛火炮3000門 正規軍30萬人伊斯蘭革命衛隊9萬人預備役30萬人坦克1700輛大炮1000門以上 海軍 4千人船隻40多艘 2萬人船隻80多艘 空軍 2.8萬人450多架飛機100架直升機 7萬人450多架戰機500架直升機 伊朗的國土面積為160萬平方公里,1979年時人口為3600萬,GDP為860億美元。伊拉克國土面積則為43萬平方公里,1979年時人口為1300多萬,GDP為390億美元。伊朗的戰爭潛力要強於伊拉克,但因為經歷了伊斯蘭革命,軍隊力量遭到清洗,特別是有經驗的軍官損失嚴重。同時,由於兩國之間不斷的邊境摩擦和長久以來的矛盾,雙方都預見到了遲早會爆發戰爭,進行了戰爭準備。伊拉克將其部分飛機轉移到鄰國境內,對軍用機場加以偽裝和隱藏。除了軍事力量調動外,伊拉克還在8、9月間進行了一系列的外交訪問,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溝通以取得他們的支援,還和蘇聯進行了聯絡以期獲得其支援。另一方面卻向國際社會宣稱不願發生戰爭,麻痺伊朗。伊朗也同蘇聯進行了溝通,緩和雙方關係,用石油換取武器。此外,伊朗還將飛機轉移至國內的縱深機場,對破損飛機進行了緊急搶修。 === 戰爭爆發 === 雖然普遍認為伊拉克在1980年9月22日發動戰爭,但實際上4月開始,兩伊之間邊境衝突就未曾平息。4月5日,因伊拉克副總理、外交部長阿齊茲被一名伊朗籍人炸傷,薩達姆·海珊總統指責伊朗策劃一系列襲擊事件。隨後,雙方互相指控、驅逐對方外交官並驅趕僑民,兩國關係趨於緊張。4月7日,兩國邊界衝突,雙方軍隊處於戒備。4月8日,薩達姆·海珊表示誰企圖打伊拉克,就「砍斷他的胳膊」。4月9日,霍梅尼表示決心推翻伊拉克現政權,將其領導人拋進「歷史垃圾堆」。雙方出動空軍、地面部隊在席林堡等處互有攻守。在為襲擊事件遇難者舉行儀式中又發生手榴彈襲擊。伊拉克將境內伊朗人驅逐出境。9月,雙方邊境衝突已經上升到相互炮擊階段。9月17日,薩達姆·海珊正式宣佈廢除《阿爾及爾協議》,阿拉伯河歸伊拉克所有。之後,伊拉克便對阿拉伯河上航行船隻嚴加檢查,同伊朗衝突加劇。9月22日中午,薩達姆·海珊下令對伊朗發動威懾性進攻,試圖將伊朗空軍在地面上摧毀。約80架米格-21、米格-23及蘇-22從伊拉克向伊朗境內襲去,他們的目標為伊朗境內十餘個空軍基地。以此為開端,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正式開始。 === 戰爭第一階段 ===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向伊朗發動空襲,並沒有對伊朗空軍造成實質打擊。伊拉克空軍所制定首要攻擊目標為飛機場、油庫及彈藥庫,加上出動空軍數量不足,由於伊朗飛行員經清洗後餘下的都缺乏經驗,飛機亦因美國停供零件導致攻擊地面飛機時幾乎無法升空亦無彈藥可用。同時,伊拉克飛機採取打了就跑的戰術,沒有對目標實施輪番多次攻擊。所以只有少量的伊朗戰機被摧毀。基本上直到多月後由於得到第三方援助,實行拆機修機,才有伊朗戰機升空攔截返航的伊拉克飛機。中間也有伊朗空軍派遣飛機進入伊拉克境內進行了還擊。 ==== 伊拉克入侵 ==== 空襲完成之後,伊拉克在第二天(1980年9月23日)凌晨2時出動地面部隊5個師又2個旅,1200餘輛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進攻。北路一個師目標為克爾曼沙汗省的席林堡及巴格達至德黑蘭的高速公路;中路目標為梅赫蘭;南路為攻擊重點,伊拉克在這裡集結4個師,越過阿拉伯河攻入胡齊斯坦省內的阿巴丹和石油重鎮霍拉姆沙赫爾等地。其中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爾戰事最為激烈,最初在此進攻的為伊拉克第6裝甲旅、第26裝甲旅和31裝甲旅一個營。伊朗民兵和伊斯蘭革命衛隊用反坦克火箭筒和105毫米榴彈炮暫時阻擋住伊拉克的坦克攻勢。然而他們缺乏彈藥,有時只能以反坦克手榴彈和自制莫洛托夫燃燒瓶來對付伊拉克坦克。9月24日,雙方互攻石油設施。9月26日,伊拉克軍隊攻佔席林堡。雙方在霍拉姆沙赫爾激戰。兩國海軍還在霍爾木茲海峽海戰。9月27日,雙方軍隊激戰,當晚伊拉克軍隊開進伊朗最大石油產區阿瓦士。10月14日,伊拉克陸軍攻入霍拉姆沙赫爾城內,戰鬥轉入巷戰階段。10月26日早晨,伊拉克人基本佔領這座城市。之後,伊拉克開始鞏固北方被佔領地區防守力量,調集力量包圍阿巴丹,準備拿下這個重要石油城市。此時伊拉克陸軍深入伊朗境內達80、90公里,佔領近2萬平方公里伊朗領土。伊拉克的攻勢使伊朗意識到局勢緊急,在前線指揮的總統阿伯爾哈桑·巴尼薩德爾下令將一些效忠國王的軍官釋放出來支援戰鬥。11月3日,伊拉克坦克部隊抵達阿巴丹,但是伊斯蘭革命衛隊在空軍支援幫助下將他們阻擋在城外,霍拉姆沙赫爾慘烈的巷戰使得伊拉克軍隊不敢輕易進入市區。他們選擇包圍城市,切斷其供給以迫使守軍投降,而伊朗則在夜間透過小船向城中軍民運送支援。 ==== 伊朗反擊 ==== 同時,伊朗方面成立了最高防務委員會,徵召志願者走上戰場。胡齊斯坦省內的阿拉伯人也並未像原先預料的那樣積極支援伊拉克部隊。進入伊朗國內的伊拉克軍隊供給吃緊、進攻勢頭受阻,除南線外其他地區都處於防禦狀態。而在空中,伊朗飛機時常進入伊拉克境內空襲城市和空軍基地。1981年1月之後,伊朗以毛拉、伊斯蘭衛隊和正規軍組成的混合軍隊向伊拉克軍隊實施區域性反攻,雖然未取得很大進展,但鼓舞了士氣。9月,伊朗在阿巴丹附近聚集了近10萬人的部隊,發動阿巴丹反擊戰,解除了伊拉克對該城的包圍。之後,伊朗在各條陣線上發動進攻,戰場局勢逐漸被伊朗人取得。1982年3月,伊朗在精心準備之後發動了勝利行動攻勢,集中革命衛隊和正規軍,在戰場中部攻擊了舒什特爾的伊拉克軍隊,切斷了南北兩路伊拉克軍隊之間的聯絡,並在一週的時間內重創了2個伊拉克師,收復許多失地。4月20日,伊朗又發動了一系列相互呼應,以奪回霍拉姆沙赫爾城為目標的攻勢。5月末,伊朗收復了霍拉姆沙赫爾城。6月10日,伊拉克單方面停火併提出停戰建議,但遭到伊朗拒絕。6月20日,伊朗境內的伊拉克軍隊開始向國內撤退。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佈已將其軍隊撤出所佔伊朗領土,兩國邊界大致恢復戰前狀態。 === 戰爭第二階段 === 伊拉克求和後,伊朗提出了苛刻的停戰條件,實際上等於想將戰爭繼續下去。1982年7月13日,伊朗展開齋月攻勢,發動第77步兵師、第82裝甲師一部、革命衛隊第7師以及巴斯基民兵等。集中10萬各種軍事力量,兵分兩路,向伊拉克南部重鎮巴士拉發動猛烈進攻。在進攻巴士拉的戰役中,伊朗曾利用包括兒童在內的無武裝群眾發動人海衝鋒,為裝甲部隊清空雷區。而退守國內的伊拉克軍隊由於收縮了陣線,供給有了保障,同時正確估計了伊朗軍隊的攻擊方向,組織了有效的阻擊和穩固的立體防線。因此伊朗軍隊的進攻並未取得多少進展。經過多次拉鋸戰,至9月底伊朗軍隊控制了伊拉克境內面積約200多平方千米的狹長地帶,但未能攻下巴士拉。在1982年中,雙方的空軍力量發生了變化。伊朗空軍的美式戰機由於得不到零件維修,數量開始減少。而伊拉克不僅重新開啟了和蘇聯的交往擴充了自己的蘇式戰機,還從法國得到了幻影F1式戰鬥機和直升飛機。因而在兩伊的地面戰中,伊朗部隊開始逐漸體會到缺乏空軍支援的苦果。1982年秋天,伊拉克國內的什葉派穆斯林受伊朗進攻的鼓動,在德黑蘭成立伊拉克伊斯蘭革命最高委員會,但卻沒有支援攻入伊拉克境內的伊朗部隊。1983年7月,伊朗軍隊連同伊拉克境內的庫德族以及什葉派叛軍發動攻勢,並且成功攻佔兩個戰略要地。 從10月開始,伊朗又出動5萬軍隊向伊拉克北部曼達利地區發起進攻,深入伊拉克境內,對巴格達造成威脅。伊拉克軍隊前後組織7次反擊,將伊朗軍隊阻擋在邊界一帶。除了坦克之外,伊拉克還出動了米-24等武裝直升機攻擊伊朗軍隊。伊拉克方面還聲稱曾在10月27日用米-24擊落過伊朗空軍的F-4戰機。伊拉克的米-24還數次同伊朗的AH-1武裝直升機交火,創造了用直升機打直升機的戰例。1983年2月以後,伊朗在中線和北線再次發動了以曙光、曙光一號至六號命名的一系列小規模攻勢。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線。但其南部的石油產區馬季農島和一些邊境地區被伊朗佔領。其中,在曙光二號攻勢期間,伊拉克首次大規模使用包括氯氣、芥子氣在內的多種神經毒氣。事實上在戰爭初期,伊拉克就曾小規模的使用過催淚瓦斯等毒氣。伊拉克釋放毒氣的方式主要為毒氣炮彈和空投毒氣炸彈。曙光五號戰役中伊拉克還利用直升機將毒氣撒佈在沼澤地中,使數千名伊朗士兵中毒。聯合國隨後的調查證實伊拉克使用了化學武器。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勢基本停止。 === 戰爭第三階段 === 從1984年3月開始的,雙方在邊境地區互有攻守,戰爭轉入長期消耗戰,地面戰線基本僵持不動。為了打破僵局,更為了打擊伊朗經濟力量,伊拉克開始利用其逐漸強大的空軍力量發動襲船戰。襲船戰是主動攻擊對方油輪和貨輪,以打擊對方經濟力量的戰爭形式。包括世界上最大船隻諾克·耐維斯號在內的許多艦船都在兩伊所進行的襲船戰中受損。末期,襲船戰還使得美國為保護石油運輸而介入了戰爭。 ==== 襲船戰 ==== 1984年3月27日,伊拉克空軍使用飛魚導彈攻擊了哈爾克島附近的一艘巴拿馬油輪。而伊朗空軍在第二天就予以報復,襲擊了一艘科威特油輪。此後,兩國之間展開了以襲擊對方及進出對方港口的中立國油輪為目標,從而削弱對方經濟實力的油輪戰。雙方主要使用飛機攜帶反艦導彈攻擊對方油輪。伊拉克空軍主要使用幻影、超黃蜂直升機搭載飛魚導彈,後期還使用過轟-6搭載C601反艦導彈。伊朗則主要用F4戰機搭載小牛導彈。雙方也都零星使用過火箭彈及炸彈攻擊。但所有的這些攻擊效果都並不理想,大多數船隻只是被擊傷或擱淺。1985年2月14日,首次有船隻在襲船戰中被擊沉,這是一艘被伊拉克空軍擊沉的賴比瑞亞油輪。因為伊拉克的石油輸出大多依靠管道,加之伊拉克空軍在戰爭中後期的力量強於伊朗空軍,因而損失小於伊朗。伊朗便將其襲擊目標升級為支援伊拉克的其他海灣國家。襲船戰升級之後,石油輸出大國科威特損失嚴重,於是便向聯合國安理會成員申請護航保護。1987年6月之後,美國海軍以為科威特油輪護航為由介入兩伊戰爭,蘇聯也向海灣地區派遣了艦隊。之後伊朗開始用小艇攻擊美國護航船隻並在波斯灣佈設水雷以阻撓美軍護航。為報復伊朗佈雷和襲擊油輪的行動,美軍曾發動過多次軍事行動攻擊伊朗佈雷艇和具有軍事意義的海上石油平臺。其中,在祈求螳螂行動(Operation Praying Mantis)中,美國海軍使用標準型防空導彈成功攻擊了伊朗海軍的快艇。在兩伊戰爭將要結束前的1988年7月3日,還發生了美國海軍巡洋艦文森斯號擊落伊朗民航客機的事件。至戰爭結束,共有約400艘船隻在襲船戰中被襲擊。除了襲擊油輪外,伊拉克還曾在1985年8月15日襲擊了伊朗的哈爾克島,該島為伊朗原油加工、儲存基地。這次進攻的目的同樣為打擊伊朗石油加工能力,削弱其經濟實力。伊朗方面則以空襲伊拉克的基爾庫克和摩蘇爾油田作為報復。 1985年,伊拉克空軍除了襲擊伊朗石油設施外,還展開了空襲對方城市,動搖伊朗民眾戰爭意志的行動。3月初,伊拉克出動百餘架飛機,對伊朗境內三十多個城市予以空襲。3月4日,伊朗便出動飛機空襲了巴格達。1986年2月,地面戰場終於又出現了新的動向。由於伊朗方面感到獲得了國際援助的伊拉克實力開始增長,而自身經濟力量經受不住長期戰爭的消耗,於是便蓄積力量,打算發動大規模攻勢迅速結束戰爭。9日,為紀念伊斯蘭革命勝利7週年,伊朗組織3萬多士兵,發動曙光八號攻勢,強渡阿拉伯河,佔領了伊拉克南部的石油產區法奧半島。由於時值雨季,道路泥濘交通不便,雖然伊拉克大規模使用了化學武器,向佔領法奧半島的伊朗軍隊空投了芥子氣和神經毒氣彈。但伊朗軍隊較之前相比有更充分的對付化學武器的經驗。而伊拉克裝甲部隊調動受阻,未能及時組織防禦。24日,伊朗又向伊拉克北部庫爾德人聚集的馬裡萬區發動曙光九號攻勢,一旦該地區被攻克,伊拉克僅存的石油產區基爾庫克油田就將受到威脅。及時組織力量守住這一地區後,伊拉克軍隊在5月中攻佔了伊朗中部的梅赫蘭,試圖用該地區同伊朗交換法奧半島。伊朗方面則在7月發動了卡爾巴拉1號攻勢,奪回了梅赫蘭。1987年1月9日,伊朗發動了一次經過精心準備的大規模行動,近20萬人參戰的卡爾巴拉5號攻勢。雖然薩達姆·海珊親臨前線指揮,伊朗軍隊還是突破了伊拉克苦心經營的巴士拉外層防禦圈,接近了巴士拉城。伊朗的炮兵用重炮轟擊巴士拉城,伊拉克則派飛機轟炸伊朗的德黑蘭及聖城庫姆等地作為報復。2月26日,在付出近10萬人傷亡的代價後,仍未攻下巴士拉的伊朗軍隊結束了卡爾巴拉5號攻勢。在1987年剩下時間中,伊朗還在北部和中部戰線發動了一系列未見成效的攻勢。伊拉克宣稱伊朗在戰鬥中使用了化學武器作為報復,但這一方面的證據並不充分。 ==== 導彈襲城戰 ==== 為了促成伊朗談判,伊拉克在1988年中發動了導彈襲城戰。1988年2月27日,伊拉克飛機轟炸了德黑蘭南郊的煉油廠和發電廠。伊朗軍隊則在第二天向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發射了飛毛腿彈道導彈。早有準備的伊拉克方面宣稱,伊拉克將會用更多的導彈對伊朗予以回擊。3月2日,伊拉克便向伊朗發射了在飛毛腿導彈基礎上改裝的侯賽因彈道導彈。從這一天至4月5日,伊拉克的主要目標為德黑蘭,攻擊強度也很高,最多的時候一天之內就發射了11枚導彈。而伊朗方面則較為被動,目標多選擇巴格達和巴士拉。之後伊拉克攻擊勢頭放緩,每天象徵性地發射一兩枚導彈,目標也多選擇德黑蘭周邊的城市。導彈襲城戰在4月21日結束,伊拉克發射了近200枚導彈,伊朗也發射了七十餘枚,雙方的導彈戰使得許多建築物被毀,大量百姓流離失所。 ==== 戰爭結束 ==== 1988年3月13日開始,伊朗又在伊拉克北部的蘇萊曼尼亞省首府蘇萊曼尼亞城聯合當地庫爾德反政府武裝,發動了一系列攻勢,佔領數座伊拉克邊境城市。為了根除庫爾德武裝力量,伊拉克在3月16日派遣了14架米格和幻影飛機,對庫爾德人聚集的哈萊卜傑發動了化學武器攻擊。這場化學攻擊導致了3000名以上平民死亡,近萬人受到傷害。1988年4月17日,伊拉克陸軍聯合共和國衛隊,發動了旨在收復法奧地區的齋月攻勢。由於伊朗準備不充分,防禦薄弱,伊拉克在兩天內就拿下了這一地區。這之後的伊拉克軍隊乘勝追擊,在5月和7月又發動了一系列攻勢,收復大片失地,並攻下了伊朗中部城市代赫洛蘭。7月16日,伊拉克主動撤出這一地區,並在第二天向伊朗表示了停戰的願望。第二天,伊朗總統哈梅內伊宣佈接受聯合國598號決議。8月8日,聯合國秘書長佩雷斯·德奎利亞爾宣佈兩伊將於8月20日開始全面停火。至此,兩伊戰爭宣告結束。 == 停火努力 == 在兩伊戰爭初始階段,聯合國就為調停戰爭而做出了努力。1980年9月26日聯合國就召開了會議並透過了促使兩國停戰的決議。1982年伊拉克單方面停火併撤軍後,聯合國在7月12日透過了514號決議要求雙方停火。聯合國秘書長還曾派遣特使先後5次在兩伊之間進行停火協調。但伊朗方面認為聯合國沒有懲罰戰爭發動者伊拉克,應該由其向國際承認侵略罪行並向伊朗支付戰爭賠償,因而拒絕接受這一決議。除了聯合國外,伊斯蘭會議組織、不結盟運動也就兩伊之間的停火做出過努力,伊斯蘭會議組織成立了以幾內亞總統塞古·杜爾為主席的調解委員會。伊拉克在82年3月進攻受挫後,向調解委員會表達了同意阿爾及爾協議,願意就阿拉伯河領土權問題重新談判而後進行撤軍的意向,但伊朗不同意這一建議,同時堅持先撤軍後談判的原則。6月,由塞內加爾外長和幾內亞外長各率領一個代表團分赴伊拉克和伊朗邀請兩國領導人至麥加談判但未得到答覆。伊斯蘭會議組織甚至還建議成立伊斯蘭團結基金會為雙方重建家園,而伊朗方面則認為應該由伊拉克支付賠償。在戰爭中表現出中立的土耳其以及曾為兩伊做出過調解的阿爾及利亞也希望能促進雙方談判,也未產生實質結果。阿爾及利亞外交部長還在赴伊朗調解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身亡,這架飛機很有可能是被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5擊落的。1984年3月聯合國還就伊拉克對伊朗所進行的化學攻擊做過調查,調查證實了伊拉克使用了芥子氣和塔崩等化學武器。為使兩伊戰爭儘快結束,聯合國安理會於1987年7月20日透過了要求兩伊立即停火的聯合國安理會1747號決議598決議。次日,伊拉克表示歡迎聯合國決議,並決定暫停襲擊伊朗海上目標,以示誠意。1988年5月9日,聯合國又透過了希望戰爭雙方停止使用化學武器的第612號決議。但伊朗沒有表態,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佈接受第598號決議。雙方雖然停止了戰爭,但在阿拉伯河分界等諸多問題上仍然存在著爭議。從兩伊戰爭停火後的第5天即8月25日開始,在聯合國秘書長主持下,兩伊外長舉行了多次會談,但談判毫無結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灣危機爆發後,伊朗利用危機逼使伊拉克最終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條件──承認伊朗對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權,並從伊朗領土撤出了軍隊。 == 國際支援 == 雖然有許多愛好和平的國際組織或國家參與調解兩伊之間的戰爭,但也有一些國家或明或暗地在戰爭中給予一方乃至雙方支援,從而間接促成戰爭傷害增大。 === 支援伊拉克 === 總體上說,西方各國和阿拉伯國家由於擔心伊朗的伊斯蘭革命擴張,大多在政治和經濟上支援伊拉克,如埃及、約旦、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後兩國在戰爭期間向伊拉克貸款數百億美元,以供其購買武器裝備。雖然未向伊拉克提供軍隊、武器,但是伊拉克所購買的蘇式武器大多是經阿拉伯國家中轉的,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也曾為躲避伊朗空襲將國內的飛機轉移至臨近阿拉伯國家的機場。 === 支援伊朗 === 但也有阿拉伯國家如敘利亞和利比亞支援伊朗。前者是出於對伊拉克的仇恨與矛盾。敘利亞的執政黨與伊拉克的執政黨同為阿拉伯復興社會黨,但兩黨自1968年在諸多問題上出現分歧,敘利亞還擔心伊拉克影響其在海灣地區的威望。同時,兩國還在幼發拉底河水權、伊拉克石油管道過境費等經濟問題上產生了糾紛。 利比亞因穆阿邁爾·卡扎菲和薩達姆·海珊的私怨,在1980-1987年支援伊朗,但1987年秋,格達費不滿伊朗在當年挑起麥加騷亂事件,轉而支援伊拉克。 以色列同樣因為敵視伊拉克而支援伊朗,同時也希望伊朗能因此對居住在伊朗的眾多猶太人加以保護。在兩伊戰爭期間,以色列還趁亂-{}-發動了巴比倫行動,轟炸了由法國援建的伊拉克核反應堆。 另外一些在外交上相對比較孤單的國家,如阿根廷、南非、北韓等支援其外交夥伴伊朗。 === 武器支援 === 這兩個發展中國家自身軍工實力欠缺,使用重型武器主要來自其他國家。比如五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在戰爭中出於多方原因均向雙方出售了武器。 *:出於削弱美國在中東地區影響力的目的,支援反美的伊朗;同時伊拉克也是蘇聯武器的老主顧,蘇聯向雙方出售的武器包括坦克、飛機、輕兵器。在戰爭後期,雙方在襲城戰中使用的地對地導彈,都是從蘇聯方面經第三國轉運至兩伊。蘇聯是兩國最大的武器供貨商。除了直接出售武器外,蘇聯還幫助訓練伊拉克飛行員。並派遣一批顧問團駐紮在伊拉克,在戰爭初期伊拉克空軍的米格25戰機基本全部由蘇聯顧問駕駛。 *:在初期表現出明顯支援伊拉克的姿態,但是到了戰爭後期,由於擔心伊拉克力量膨脹和其他諸多原因,美國暗中向伊朗出售武器,並爆發了與之相關的伊朗門事件。 *、、:中國同時向伊朗和伊拉克出售了包括坦克、反艦導彈、戰鬥機在內的許多武器裝備。法國為了保證能從伊拉克獲取石油和同海灣地區維持良好的關係,向其出售了反艦導彈、戰機、武裝直升機。英國也透過第三方國家如新加坡、南非等向戰爭雙方輸出了武器彈藥。 == 戰爭結果 == 歷時8年的兩伊戰爭,結果是兩敗俱傷。兩國的分界線恢復到了戰前狀態。事實上戰爭的結果是兩國戰平,但雙方都宣稱自己獲得了勝利。伊拉克建造了包括勝利之手在內的一系列紀念碑。伊朗常在兩伊戰爭爆發日舉行閱兵儀式,紀念自己抵擋了侵略者並展示武裝力量。 === 人員傷亡和戰俘處理 === 兩國具體的傷殘人數難以統計。伊拉克承認傷亡人數為35萬人,另有6萬人被伊朗俘虜。損失作戰飛機250架,坦克2000多輛,火炮1500門,艦艇15艘;伊朗宣稱死亡30萬人,損失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500輛,火炮1200門,艦艇16艘。然而外界估計因兩伊戰爭而產生的傷亡可能接近了100萬。兩國之間的戰俘交換問題也久拖不決,還有許多戰死的伊拉克及伊朗士兵的遺體無法辨認,或是不能被運回國內。數以萬計的戰鬥人員和平民不知去向。 == 戰爭影響 == === 經濟損失 === 這次戰爭令兩國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軍費開支接近2千億美元。不僅花光其原有的外匯儲備,還欠下了許多外債。戰爭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超過5千億美元,在襲船戰中雙方的經濟設施都遭受破壞,特別是油輪、石油加工廠、石油運輸管道和油田,嚴重打擊兩個依賴石油的海灣國家在戰時的外匯收入。其戰前石油產量,伊拉克1979年中平均每天出口約350萬桶原油,到襲船戰開始後,幾乎只能依靠北部一條穿過土耳其的石油管道每天出口60萬桶。至1987年,這條管道的出口量提升到90萬桶,總出口量大約在每天一百多萬桶。至1990年6月,石油生產恢復至戰前水平。伊朗1979年每天可出口石油380萬桶,戰爭期間平均每天出口200萬桶,至1989年出口能力提升到每天400萬桶。不僅原油輸出受到影響,雙方煉油廠也在空襲中遭到破壞,成品油生產減少。導彈襲城戰破壞了雙方的城市,雙方重建費用將會達到上千億美元。 ==== 賠償和債務 ==== 除了建設基礎設施外,對傷亡軍人的賠償、安撫也是個不少的開支。伊拉克因此也揹負了大量的債務,拖欠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阿聯酋近800億美元債務,僅欠科威特的債務即達140億美元。這也是後來薩達姆·海珊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伊拉克還向巴黎俱樂部中許多成員借了債,不過數額相對較少。 因為伊朗的收入較伊拉克為多,伊朗能夠獲得的武器來源少,同時還常常依靠其人數優勢而非裝備數量取勝,因此花在購買武器上的錢比伊拉克少。伊拉克受到的經濟損失要比伊朗大,戰後的1989年伊朗全年GDP為1140億美元,伊拉克則為480億美元,兩者差距比開戰前又拉大了一些。 === 政治 === 伊拉克正規軍隊由戰前的24萬人發展到戰後的120萬人,退伍軍人或面對失業問題。在美伊戰爭中,伊拉克軍隊受到重大打擊,或影響兩國關係。對伊朗而言,兩伊戰爭加強了民族凝聚力,提高了霍梅尼政府的威望。由伊朗伊斯蘭革命所引發的若干問題,在伊拉克入侵時已得到緩解,政府能夠加強對軍隊的控制。 === 重建 === 聯合國認定在海灣戰爭中戰敗的伊拉克,是戰爭發動方。伊拉克對科威特付出的代價,多過賠償給伊朗。直到2010年伊朗還在要求伊拉克賠償兩伊戰爭時期的損失。因此,伊拉克的重建工作顯得遙遙無期。 1988年8月,伊朗成立重建政策委員會,修訂了從1989年開始的5年發展計劃。重振經濟、工業,修復阿巴丹等地的煉油廠,加緊胡齊斯坦省和近海地區的石油勘探開採,建設更多的油氣加工廠。另外就外交政策方面,調整了霍梅尼所採取的“不要西方也不要東方”的思想,緩和了和西方國家的關係。盡管如此,伊朗依舊遇到糧食缺乏、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等經濟問題。 == 參見 == * 中東地區衝突 * 蘇聯對阿富汗戰爭 * 伊拉克戰爭 * 波灣戰爭 * 冷戰 == 參考文獻 == * Category:1980年代亞洲
巴勃羅·聶魯達
裡卡多·埃利塞爾·內夫塔利·雷耶斯·巴索阿爾託(;),筆名巴勃羅·聶魯達(,),智利詩人、外交官,197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智利共產黨黨員。聶魯達13歲時便以詩人身份出名,其創作涉獵甚廣,包括超現實主義詩歌、歷史史詩、政治宣言,一本散文式自傳,以及廣為流傳的情詩,例如詩集《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 聶魯達曾在多國擔任外交官,並代表智利共產黨出任參議員。1948年,反對共產主義的智利總統加夫列爾·岡薩雷斯·魏德拉簽署了針對聶魯達的逮捕令,聶魯達不得不在位於瓦爾帕萊索的友人家中地下室躲藏數月,而後於次年從安第斯山脈取道出走阿根廷,直到三年後才歸國。聶魯達是親共產主義總統薩爾瓦多·阿連德的親密顧問,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他應阿連德邀請在國家體育場面向七萬民眾朗誦詩歌。 In Spanish and English.1973年,聶魯達被診斷出癌症。同一時間,奧古斯托·皮諾切特在美國支援下發動政變推翻了彼時親共產主義的智利政府。1973年9月23日,聶魯達去世。儘管長時間以來聶魯達都被描述為因心臟衰竭去世,但最近的證據對這種說法提出了質疑。 聶魯達常被認為是智利的,他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人們閱讀與喜愛。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稱其為“20世紀最偉大的詩人”,文學評論家哈羅德·布魯姆在作品《西方正典》中將聶魯達囊括在西方傳統核心作家之列。 == 早年生活 == 1904年7月12日,裡卡多·埃利塞爾·內夫塔利·雷耶斯·巴索阿爾托出生於智利中部利納雷斯省的帕拉爾城。如今該城屬於馬烏萊大區,距智利首都聖地亞哥以南大約350千米。Tarn (1975) p. 13他的父親何塞·德爾·卡門·雷耶斯·莫拉雷斯()是鐵路工人,母親羅莎·娜塔莉亞·巴索阿爾託·奧帕索()是一名教師,在他出生僅兩個月後死去。他於9月26日在聖何塞德帕拉爾教區受洗。聶魯達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魯道夫,以及同父異母的妹妹勞拉。幼年時的聶魯達身材瘦小,喜愛閱讀,根據同學路易斯·翁貝託·塞爾達回憶,聶魯達尤為喜愛儒勒·凡爾納的作品。他是個無神論者。 === 創作起始 === 1914年,聶魯達寫下了第一首詩。他的文學志向遭到父親的反對,但也受到了身旁許多友人的鼓勵,包括後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加夫列拉·米斯特拉爾。1917年7月18日,聶魯達在當地報紙上發表了人生中首個作品《熱情與恆心》(),署名內夫塔利·雷耶斯。Feinstein (2005) p. 19自1918到1920年代中期,聶魯達以內夫塔利·雷耶斯為名在當地雜誌發表了大量詩歌,例如《我的眼睛》(),以及一些文章。1919年,他憑藉詩歌《理想交流》()獲得馬烏萊地區三等獎。1920年中期,他開始以巴勃羅·聶魯達為筆名,據信這個筆名源自捷克詩人揚·聶魯達Pablo Neruda . Biography.com.,不過也有人認為這個名字來自鋼琴家。 1921年,時年16歲的聶魯達前往首都聖地亞哥的智利大學修習法語Tarn (1975) p. 14,期望日後成為法語老師。然而,他將大部分時間都投入到了詩歌創作。他獲得了著名作家的幫助,並給當時智利最具影響力的出版商唐·卡洛斯·喬治·納西門託留下了深刻印象。1923年,詩集《霞光之書》()出版,次年《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出版。《二十首情詩》因其中的情色描寫而有爭議,特別是考慮到其作者時年僅19歲,不過這兩部詩集都獲得了普遍好評,並被翻譯為多種外語。自出版以來,不同語言版本的《二十首情詩》已售出數百萬冊,並在一個世紀後的今天仍是最受歡迎的西班牙語詩集。年僅20歲的聶魯達已聲名鵲起,但他的生活依然十分貧困。 1926年,聶魯達發表了三部作品:詩集《無限之人的努力》()、黑暗小說《定居者及其希望》()、抒情散文詩集《指環》()。1927年,經濟窘迫的聶魯達期望逃往海外,在智利外交部長的安排下,他前往當時的英國殖民地緬甸仰光擔任外交領事。Tarn (1975) p. 15在緬甸的工作間隙,聶魯達曾和友人到中國上海和日本橫濱短暫旅行。後來他又輾轉擔任英屬印度新德里、斯里蘭卡可倫坡、印尼巴達維亞、海峽殖民地新加坡領事。在巴達維亞期間,他遇見了首任妻子瑪利亞·安東妮婭·哈赫納爾·佛格臧(聶魯達暱稱她為瑪露卡),其為巴達維亞一家銀行的僱員,兩人於1930年12月6日在巴達維亞結婚。Mark Eisner : Pablo Neruda – The Poet's Calling [The Biography of a Poet], New York, Ecco/Harper Collins 2018; page 190聶魯達在擔任外交領事時仍保持閱讀詩歌的愛好,並嘗試創作不同形式的詩歌。他創作了《》前兩卷,其中包含許多超現實主義詩歌。 == 外事與政治生涯 == === 西班牙內戰 === 回到智利後,聶魯達被委派為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使,而後又被派往西班牙巴塞羅那。Tarn (1975) p. 16後來他接替加布裡埃拉·米斯特拉爾成為智利駐馬德里領事,在此他加入了當地的文學圈,與拉法埃爾·阿爾維蒂、費德里戈·加西亞·洛爾卡、塞薩爾·巴列霍等作家交往甚密。聶魯達唯一的孩子是與首任妻子在1934年所生的馬爾瓦·瑪麗娜·(特立尼達)雷耶斯(),這是個女兒,天生患有諸多健康問題(尤其受腦積水困擾)。Feinstein (2005) p. 109她不幸於1943年早夭,年僅九歲。馬爾瓦·瑪麗娜短暫的一生都是在荷蘭一處寄養家庭度過,聶魯達忽略、並最終拋棄了她,迫使母親獨自工作撫養這個孩子。當時荷蘭被納粹佔領,先天缺陷在納粹分子看來是劣等基因。也在這段時間,聶魯達與妻子疏遠,並開始與比自己年長20歲的新歡幽會。 隨著西班牙內戰爆發,聶魯達開始強烈地涉足政治。他在西班牙內戰及其後續事件中的經歷改變了其文學創作方向,他的作品由私人取向轉向了對集體義務的關注。並在往後餘生中,聶魯達始終保持著堅定的共產主義信仰。他共產主義信念的成形受周圍朋友的影響,例如情人德爾·卡麗爾,但對其影響最大的是友人加西亞·洛爾卡遭弗朗西斯科·佛朗哥手下軍隊處決事件。他在作品和演說中支援共和派,並發表了詩集《我心中的西班牙》()。聶魯達因政治立場而丟掉了外交領事職位。1937年7月,聶魯達參加了在馬德里舉行的第二屆國際作家代表會議(巴倫西亞大會),參會者包括安德烈·馬爾羅、歐內斯特·海明威和斯蒂芬·斯彭德,會上許多知識分子都表明他們對西班牙共和國的支援。 聶魯達與瑪露卡的婚姻最終破裂,他們於1943年離婚。瑪露卡為躲避西班牙周圍的敵意而搬到摩納哥蒙特卡洛,後又帶著唯一的女兒前往荷蘭。他們餘生再未見面。Feinstein (2005) p. 434離開妻子後,聶魯達和迪莉亞·德爾·卡麗爾在法國同居,並在1943年與她在墨西哥結婚。然而因為他與瑪露卡的離婚被視為非法,故而當時的智利官方並不承認這段新的婚姻。Mark Eisner : Pablo Neruda – The Poet's Calling [The Biography of a Poet] , New York, Ecco/Harper Collins 2018; page 306 1938年,隨著智利總統佩德羅·阿吉雷·塞爾達的勝選,聶魯達作為特殊大使被派往巴黎處理西班牙移民問題。他從中轉移了2,000名西班牙難民,借一艘名為的舊船將他們運往至智利。Feinstein (2005) p. 141有人指控聶魯達傾向於挑選共產主義人士,而拒絕部分人登船。Feinstein (2005) p. 145在這些被拒絕登船的人中,許多共和派和無政府主義者都在後續德國佔領期間被殺害。不過也有人對此作出反駁,稱聶魯達只挑選了這2,000人中的一部分,其它登船者由西班牙共和國流亡政府總理胡安·內格林成立的“西班牙難民撤退辦理處(SERE)”負責挑選。 === 委派墨西哥 === 1940至1943年,聶魯達作為駐墨西哥總領事居住在墨西哥城。Tarn (1975) p. 17在此期間他與卡麗爾結婚,並得知女兒馬爾瓦在德佔荷蘭不幸早逝的訊息。 1940年,墨西哥畫家大衛·阿爾法羅·西凱羅斯因企圖暗殺列夫·托洛茨基而被捕,聶魯達得知此事後為他發放了前往智利的簽證。Feinstein (2005) p. 340聶魯達後來表示這個行為是出於時任墨西哥總統曼努埃爾·阿維拉·卡馬喬的意願。憑藉這份簽證,西凱羅斯得以逃往智利,並居住在聶魯達的私人居所。作為感謝,西凱羅斯將會在智利南部城市奇廉畫一幅巨大的壁畫。聶魯達與西凱羅斯的關係受到了敵人們的批評,但他拒絕為此作出辯護,而只是表示針對自己幫助暗殺者的指控是“巨大的政治與文學騷擾”。 === 秘魯之行 === 聶魯達於1943年回到智利,而後前往秘魯旅行。在秘魯期間,聶魯達拜訪了印加帝國文明遺蹟馬丘比丘Feinstein (2005) p. 173,此次旅程賦予了其後續長詩《馬丘比丘高地》()靈感。在這首詩中,聶魯達表達了對美洲古文明的認知與興趣。他後來亦在《》()進一步探索了這個主題。聶魯達借《馬丘比丘高地》讚美了這片遺蹟所展現的卓越文明,但也指責為實現這一成就而施行的奴隸制度。《大詩章》第七首,聶魯達稱數世紀前死去的人們重新復活,並借自己之口向世人發言。馬薩諸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創意寫作教授尊此作品為傑作,稱其為“最偉大的政治詩歌”。 === 共產主義 === 與其他經歷過西班牙內戰的同時代左翼人士類似,聶魯達對斯大林領導下的蘇聯充滿敬仰。這種敬仰部分來自蘇聯在抵禦納粹德國時發揮的關鍵作用,同時也源於聶魯達對馬克思主義教條的理想主義闡釋Feinstein (2005) pp. 312–313,人們可在其詩《斯大林格勒之歌》()和《獻給斯大林格勒的新情歌》()中體會到這種傾向。1953年,聶魯達被授予斯大林和平獎,同年斯大林去世,他為其寫了一首頌歌。他也曾寫詩讚頌古巴革命家富爾亨西奧·巴蒂斯塔和菲德爾·卡斯特羅。聶魯達對於斯大林的狂熱最終影響到了他與長久的墨西哥詩人朋友奧克塔維奧·帕斯的關係,帕斯記錄道:“聶魯達越來越擁護斯大林,而我對斯大林的迷戀卻逐漸消退。”Roman, Joe. (1993) Octavio Paz Chelsea House Publishers 兩人的分歧因1939年《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署達到了頂峰,他們甚至差點為此發生肢體衝突。儘管帕斯仍稱聶魯達為“同時代最偉大的詩人”,但他也在一篇關於索爾仁尼琴的文章中表示,“包括聶魯達在內的擁護斯大林的作家和詩人,我對他們感受與閱讀類似:我感到恐懼。無可否認,他們的行動有良好的出發點......然而,在不經意間,在一個接一個的承諾里,他們會發現自己逐漸被謊言、謬誤、欺騙、偽證之網纏繞,直至失去靈魂。”Paz, Octavio (1991) On Poets and Others. Arcade. p. 1271945年7月15日,聶魯達在巴西聖保羅帕卡恩布體育場面向十萬民眾誦讀詩歌,讚美巴西共產主義革命領導者路易斯·卡洛斯·普列斯特斯。Neruda, La vida del poeta: Cronología, 1944–1953 , Fundación Neruda, University of Chile. Retrieved 29 December 2006. 聶魯達亦稱弗拉基米爾·列寧為“這個世紀的偉大天才”,而在1946年6月5日的一次演講中,他致敬了剛去世的蘇聯領導者米哈伊爾·加里寧,稱其為“高尚生活者”、“偉大未來的建設者”以及“列寧與斯大林的戰友”。 晚年時的聶魯達反思了他對蘇聯的痴迷,他表示“在那時,斯大林對我們而言是希特勒軍隊的征服者。”聶魯達於1957年訪問了中國,他後來寫道“真正使我與中國革命疏遠的並非毛澤東本人,而是毛澤東主義。”他對毛澤東思想提出質疑,稱之為“對社會主義神靈的持續崇拜”。儘管對斯大林的仰慕逐漸消退,但聶魯達從未放棄關於共產主義的信念,並始終對“黨”保持忠誠。不過,為了不讓意識形態對手抓住把柄,晚年的聶魯達仍拒絕公開譴責蘇聯對異議作家(例如鮑里斯·帕斯捷爾納克和約瑟夫·亞歷山德羅維奇·布羅茨基)的打壓,這種態度甚至是其最忠實的崇拜者也無法認同的。Feinstein (2005) p. 263 1945年3月4日,聶魯達當選為安託法加斯塔和塔拉帕卡的共產黨參議院,這兩座城市皆位於阿他加馬沙漠。Shull (2009) p. 69Feinstein (2005) p. 181四個月後,他正式加入智利共產黨。1946年,激進黨總統候選人加夫列爾·岡薩雷斯·魏德拉邀請聶魯達充當他的競選長官。魏德拉得到了左翼聯盟的支援,聶魯達本人也為此次競選熱切奔走智利各地。然而,當魏德拉競選成功正式掌權後,卻轉而與共產黨劃清界限,而後又簽署了禁止共產黨活動的《》()。1947年10月,智利共產黨領導的洛塔煤礦地區工人罷工遭到暴力鎮壓,罷工者被關押至上的軍事監獄和集中營。聶魯達無法再容忍國內的政治局勢,並且智利往日的出版自由也不復存在,書報審查變得全面而複雜。他轉向國外,在委內瑞拉報紙上發表文章抨擊魏德拉。在《智利民主的危及是對我們大陸的強烈警示》一文中,聶魯達表達了對煤礦工人們的同情,並表示魏德拉“在這次罷工中發現了走向徹底背叛的藉口,一個激起大規模國際反響的藉口,在工人身上大肆進行迫害,這種事情在我國聞所未聞。”1948年1月6日,聶魯達在智利參議院發表了控訴時任總統魏德拉的演講,這場充滿激情的演講後來以《我控告》()的標題聞名。在演講中,聶魯達大聲念出了被關押在集中營的628個罷工者及其家人的名字。Feinstein (2005) p. 199 1960年代晚期,當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被問及對聶魯達的看法時,他回覆說:“我認為他是個極好的詩人,真的是極好的。但我並不仰慕他的人格,我認為他是個十分刻薄的人。”Burgin (1968) p. 95.他評論說,聶魯達不願公開譴責阿根廷總統胡安·裴隆,是因其害怕用自己的聲譽冒險。博爾赫斯還表示:“我是阿根廷詩人,他是智利詩人。他身居共產主義一方,而我則反對共產主義。因此,我認為他避免與我見面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因為這樣的會面只會讓我們雙方感到尷尬和不舒服。”Burgin (1968) p. 96. == 躲藏與流亡(1948-1952) == 1948年,在參議院發表演說幾周後,聶魯達面臨著被捕的威脅。後續一年多時間裡,他與妻子都生活在隱匿之中,在友人的幫助下不斷地從一處轉移至另一處。與此同時,聶魯達的參議員身份被撤銷。1948年9月,新生效的《永久捍衛民主法》取締了共產黨的活動,該法案被它的敵人稱為“惡法”()。法案剝奪了16,650人的選舉權,以及任何參與政治或加入行會的權利。聶魯達於1949年初轉移至智利南部城市瓦爾迪維亞,暫住在維斯韋湖旁的一座林中房屋。3月時,聶魯達終於結束了逃匿生活,他由安第斯山脈邁韋湖附近的來到阿根廷。在後來的諾貝爾文學家獲獎演說中,他描述了這一戲劇性的逃亡事件。 離開智利後的三年時間,聶魯達都處於流亡之中。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聶魯達借取了瓜地馬拉大使館文化參贊,未來的諾貝爾文學家獲得者米格爾·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的護照前往歐洲。畫家巴勃羅·畢卡索安排聶魯達進入巴黎,聶魯達在此參加了第一屆世界和平力量大會。智利政府拒絕承認聶魯達已逃脫他們的掌控,在接受法新社採訪時,聶魯達化用了馬克·吐溫對莎士比亞的評論:“就說我不是巴勃羅·聶魯達,而是另一個寫詩的智利人,為自由而鬥爭,恰好也叫巴勃羅·聶魯達。”聶魯達在這三年裡前往歐洲、印度、中國、斯里蘭卡、蘇聯旅行。1949年,聶魯達在墨西哥旅行時因嚴重的而不得不在此駐留。一個名為的護士幫助照料聶魯達,烏魯齊亞曾是智利歌手,兩人很快發展為情人關係。在流亡期間,烏魯齊亞始終暗中跟隨聶魯達,這對情人盡其可能地頻繁會面。聶魯達於1952年匿名出版的《》()便是以烏魯齊亞為靈感來源。 在墨西哥期間,聶魯達發表了長詩《》。這是一部惠特曼式的史詩,描繪了拉丁美洲的歷史、地理、文化、自然景觀,並附帶有他在此居住生活的觀察與經歷。許多詩作都是聶魯達在智利潛藏時所寫,反映了他顛沛流離的生活狀態。作品出版一個月後,另一版本《大詩章》在智利出版,這個版本基於聶魯達遺留在智利的手稿整理。智利版共發行5,000份,由彼時已被禁止活動的智利共產黨暗中安排出版。聶魯達被墨西哥授予了榮譽公民身份。Tarn (1975) p. 221994年電影《郵差》以聶魯達流亡海外時,暫住義大利卡布裡島的生活經歷為主題。 == 重返智利 == 1952年,加夫列爾·魏德拉政府因腐敗醜聞而瀕臨崩潰。智利社會黨準備在1952年總統大選中推舉薩爾瓦多·阿連德為候選人,他們期望作為左翼文學代表的聶魯達可返回智利支援此次大選。同年8月,聶魯達返回智利,與提前返回的妻子迪莉亞·德爾·卡麗爾會合。卡麗爾最終的得知聶魯達與馬蒂爾德的戀情,這對夫妻最後一次見面是在1955年夏天,而後卡麗爾離開智利前往歐洲。1966年底,聶魯達與馬蒂爾德·烏魯齊亞在結婚。 在這段時間,聶魯達作為詩人在世界範圍享有盛名,他的作品被翻譯為多種語言。1959年,聶魯達出席了由委內瑞拉中央大學舉辦的歡迎儀式,他為菲德爾·卡斯特羅頒發榮譽,並向學生朗誦詩歌《獻給玻利維亞的頌歌》()。他在古巴導彈危機時譴責美國,後又堅決反對美國介入越南戰爭。聶魯達的左翼傾向和直言不諱的性格亦招致了意識形態對手的批評。受美國中情局資助的將他列為主要攻擊目標,聶魯達在墨西哥列夫·托洛茨基暗殺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被重新提起。Feinstein (2005) p. 487在得知聶魯達是1964年諾貝爾文學獎候選者後,該組織的活動變得越發激烈,最終這屆諾貝爾文學獎被授予了法國作家讓-保羅·薩特。Feinstein (2005) pp. 334–5 1966年,聶魯達受邀參加在紐約舉行的國際筆會會議。聶魯達因其共產黨員身份而被拒絕入境美國,不過會議組織者亞瑟·米勒最終說服林登·約翰遜政府向聶魯達發放簽證。米勒後來評論說,聶魯達的共產主義傾向或許源自他所生活環境“從資本主義社會的孤立”。許多東方集團作家出席了此次會議,墨西哥作家卡洛斯·富恩特斯由此斷言,這次會議標誌著冷戰“開始走向結束”。Feinstein (2005) pp. 341–5 在由紐約返回智利途中,聶魯達在秘魯停留。他在秘魯城市阿雷基帕和利馬向狂熱的人群朗誦詩歌,並獲得了該國總統費爾南多·貝朗德·特里的接見。不過,這次秘魯之行也為聶魯達留下了一些不愉快的經歷。當時秘魯政府與卡斯特羅治下的古巴政府不和,於是在卡斯特羅命令下,有上百名古巴知識分子發表了《古巴人民的公開信》,信中譴責聶魯達縱容敵人的傾向,將他稱為“溫和的、親美的改良主義典型代表”。自此以後聶魯達再未到訪古巴,即使他在1968年收到了來自古巴的訪問邀請。 1967年,玻利維亞革命者切·格瓦拉去世後,聶魯達創作了多篇文章讚頌這位“偉大的英雄”。Feinstein (2005) p. 326不過,聶魯達私底下並不喜歡切·格瓦拉,他告訴朋友,“我們應該崇敬的人是雷卡瓦倫這樣的人,而不是這些四處犯下瘋狂行徑的年輕夢想家。” == 晚年 == 1970年,聶魯達被智利共產黨提名為智利總統候選人,後為了左翼團結而退出競選,並支援智利社會黨總統候選人薩爾瓦多·阿連德。同年阿連德成功當選總統,成為智利首位民選的社會主義領導者。不久後,聶魯達被指派為駐法國大使,任期1970至1972年,這是聶魯達人生中最後一個外交職位。駐巴黎期間,他幫助智利協商與歐洲和美國銀行之間的債務問題。也在此時,聶魯達的身體狀況開始惡化。在法國居住兩年半後,聶魯達不得不返回智利修養。 1971年,聶魯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一位詩人,”聶魯達在位獲獎感言中說道,“既是團結,也是孤獨的力量。”Pablo Neruda (1994). Late and posthumous poems, 1968–1974. Grove Press.次年,聶魯達在榮獲金花環獎。 1973年,智利發生政變,同一時間聶魯達被診斷出前列腺癌。由軍隊將領奧古斯托·皮諾切特發起的政變毀滅了聶魯達對智利前途的希望。不久,聶魯達位於黑島的居所遭武裝人員搜查,據稱這位詩人向入侵者說,“你四處看看,這裡只有一件對你來說有危險的事物:詩歌。” === 去世 === 根據最初的報道,1973年9月23日,聶魯達因心臟衰竭在聖地亞哥聖瑪利亞診所去世。Neruda and Vallejo: Selected Poems, Robert Bly, ed.; Beacon Press, Boston, 1993, p. xii.Earth-Shattering Poems, Liz Rosenberg, ed.; Henry Holt, New York, 1998, p. 105.大批民眾聚集在街道為聶魯達送別,送葬隊伍逐漸演變為一場示威。葬禮在大批警察的監視中舉行,出席者在槍口下朗誦聶魯達的詩句。聶魯達去世後不久,他的住所遭到非法闖入,許多文稿和書籍被奪走或毀壞。 1974年,聶魯達的回憶錄《我承認我活過》()出版,其中記錄了詩人最後的日子,以及一些描述阿連德之死的回憶碎片。聶魯達的遺孀馬蒂爾德·烏魯齊亞為其整理出版了回憶錄以及最後一首詩《是的同志,現在是花園的時刻》()。這些行為導致了其與皮諾切特政府的衝突,因為該政權正努力清除聶魯達在智利集體意識中遺留的影響。1986年,烏魯齊亞的個人自傳《我和巴勃羅·聶魯達的人生》於死後出版。 == 爭議 == === 死因 === 一直有傳聞聶魯達可能是因其偏向阿連德的政治立場而遭皮諾切特殺害。曼努埃爾·阿拉亞()曾是聶魯達生前的司機,他聲稱在詩人去世的前兩天還見過他,而且據說醫生在得知聶魯達打算流亡之後對他下毒。阿拉亞回憶道,當他載著聶魯達去購買藥品時,突然被軍人攔截。隨後他被逮捕,車輛也遭扣押,他還在警察局受到了折磨。不久之後,他從聖地亞哥的勞爾·席爾瓦·恩裡克斯大主教那裡得知了聶魯達的死訊。2011年12月,智利共產黨向法官提出請求,希望對聶魯達的遺骸進行法醫化驗。卡羅薩一直在調查1973-1990年間與皮諾切特政權相關的非正常死亡事件。他於2011-2012年採集了足夠的證據,因此在2013年4月成功取得了聶魯達遺骸的檢驗許可。智利律師愛德華多·孔特雷拉斯()領導了此次檢驗工作,他表示:“我們有來自印度、瑞士、德國、美國、瑞典的頂尖實驗室幫助,他們願意免費為這項行動提供檢測協助。”聶魯達基金會()以曼努埃爾·阿拉亞的說法不可信為由反對這次發掘檢測。 2013年6月,一位智利法官下令啟動對聶魯達死因的調查。警方調查了曾涉嫌殺害卡洛斯·普拉茨(1974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和奧蘭多·萊特列爾(1976年,華盛頓特區)的。Washington Post, 2 June 2013, "Chilean judge issues order to investigate poet Neruda's alleged killer"智利政府表示,2015年的檢測結果顯示聶魯達“很有可能是因第三方干涉”而死。在由15人組成的法醫團隊調查7個月後,檢測結果發表於2013年11月8日。智利醫療法律服務負責人帕特里西奧·布斯托斯()當時表示,“沒有發現可能與聶魯達先生之死相關的化學物質”。不過,卡羅薩法官說,他要等到五月份(2015年)的最新科學檢測結果出來才能做出判斷。2015年的檢測結果表明,聶魯達體內有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這種細菌如果被人為改造,就有可能成為致命的毒素。 2017年10月20日,由西班牙穆爾西亞大學法醫專家奧雷里奧·盧納()領導的16人國際團隊發表宣告稱“根據資料分析結果,我們認為詩人在進入醫院時並未臨近死亡”,並且當時聶魯達身患的前列腺癌還未發展到致死地步。此外,該團隊還從聶魯達的遺骸中發現了疑似經實驗室改造的菌株。他們的持續分析結果預計在2018年公佈。 Reuters. 2023年,來自麥克馬斯特大學和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團隊確認了聶魯達體記憶體在肉毒桿菌菌株,但不清楚是否是由這些菌株造成了詩人的死亡。 === 女權抗議 === 2018年11月,智利眾議院文化委員會投票支援將聖地亞哥主要機場更名為聶魯達機場。然而,這個決定遭到了女權主義者的抗議,她們強調了聶魯達回憶錄中一段關於1929年其在錫蘭(現斯里蘭卡)與一位年輕女傭發生的事件。Neruda, Pablo. Memoirs. Translated by Hardie St. Martin,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977.一些女權團體在日益壯大的#MeToo和#一個都不能少運動支援下,表示智利不應以聶魯達為榮,她們將上述回憶錄中的事件描述為強姦的證據。因此,聶魯達在智利仍是一個受爭議的人物,尤其是在中。 Guardian == 紀念 == 聶魯達在智利擁有三處房產,如今皆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位於聖地亞哥的、位於瓦爾帕萊索的,以及位於的,聶魯達與其妻子馬蒂爾德·烏魯齊亞被埋葬在黑島。位於美國華盛頓特區的美洲國家組織門口佇立有聶魯達半身像。"OAS and Chile Rededicate Bust of Gabriela Mistral at the Organization’s Headquarters in Washington, DC ," 31 January 2014, OAS website. Retrieved 1 February 2015.聶魯達生前喜歡蝴蝶。1976年,一種南美洲的袖蝶屬以他的名字命名為"Heliconius (Neruda) metis" 。然而,在主流的科學文獻中並不常用這個名稱。JRG Turner Adaptive radiation and convergence in subdivisions of the butterfly genus Heliconius (Lepidoptera: Nymphalidae). 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58, 297–308. 1976.Neruda. Tree of Life Web Project. see also Neruda aoede at cite web |url = Insecta.pro, and Pablo Neruda: The Poet's Calling [The Biography of a Poet], by Mark Eisner . New York, Ecco/Harper Collins 2018此外,水星上的一個隕石坑也以聶魯達的名字命名。 File:Pablo Neruda, Quinta Vergara.jpg|智利比尼亞德爾馬Quinta Vergara公園的紀念雕塑 File:Jardim dos Capuchos 12.jpg|葡萄牙阿爾馬達Capuchos的紀念碑 File:Gedenktafel Pablo Neruda.jpg|西班牙馬德里錢貝里區Casa de las Flores公寓建築上的紀念牌匾,聶魯達曾在1934年居住於此 Neruda-Bueste Uni-HB-01.jpg|德國不來梅大學內的半身紀念銅像 == 作品列表 == 聶魯達的主要作品如下: 中文譯名 作品原名 出版日期 霞光之書 Crepusculario 1923 二十首情詩和一首絕望的歌 Veinte poemas de amor y una canción desesperada 1924 無限之人的努力 Tentativa del hombre infinito 1926 指環 Anillos 1926 熱情的投石手 El hondero entusiasta 1933 定居者及其希望 El habitante y su esperanza 1926 大地上的居所 (1925–1931) Residencia en la tierra (1925–1931) 1935 在我們心中的西班牙 頌揚戰爭中人民的榮耀: (1936–1937) España en el corazón. Himno a las glorias del pueblo en la guerra: (1936–1937) 1937 獻給史達林格勒的新情歌 Nuevo canto de amor a Stalingrado 1943 大地上的居所(1935–1945) Tercera residencia (1935–1945) 1947 馬丘比丘高地 Alturas de Macchu Picchu 1948 大詩章 Canto general 1950 船長之詩 Los versos del capitán 1952 所有的愛 Todo el amor 1953 葡萄與風 Las uvas y el viento 1954 元素頌 Odas elementales 1954 新元素頌 Nuevas odas elementales 1955 元素頌第三集 Tercer libro de las odas 1957 狂想集 Estravagario 1958 遠航與回鄉 Navegaciones y regresos 1959 一百首愛的十四行詩 Cien sonetos de amor 1959 壯舉之歌 Canción de gesta 1960 詩集:智利之石 Poesías: Las piedras de Chile 1960 典禮之歌 Cantos ceremoniales 1961 黑島的回憶 Memorial de Isla Negra 1964 鳥的藝術 Arte de pájaros 1966 喬昆·穆列塔的光輝與死亡 Fulgor y muerte de Joaquín Murieta 1967 船歌 La Barcarola 1967 日子之手 Las manos del día 1968 吃在匈牙利 Comiendo en Hungría 1969 世界末日 Fin del mundo 1969 海嘯 Maremoto 1970 燃燒的劍 La espada encendida 1970 天上之石 Las piedras del cielo 1970 斯德哥爾摩演講 Discurso de Estocolmo 1972 徒勞的地理 Geografía infructuosa 1972 分離的玫瑰 La rosa separada 1972 打倒尼克松,讚揚智利革命 Incitación al Nixonicidio y alabanza de la revolución chilena 1973 === 中文譯本 === ==== 中國大陸 ==== 中國大陸譯介聶魯達詩的第一人是袁水拍(從英語譯本轉譯),從西班牙語原文直譯聶魯達詩的第一人是王央樂,其他譯者還有王永年、張廣森(筆名林之木)、趙振江、陳用儀(筆名亦鹹)等。林光從原文譯出聶魯達回憶錄《回首話滄桑》。 以下是大陸部分譯本: * * * ==== 臺灣 ==== 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臺灣的陳黎(原名陳膺文)和張芬齡(陳黎的愛人)兩位中學英語教師據西英對照本譯出許多聶魯達詩(兩人大學時在英語專業以外,也學習了西班牙語),是臺灣首度譯介聶魯達。臺灣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李宗榮另譯有《二十首情詩與絕望的歌》。 以下是臺灣目前已有的譯本: * * * * * * * * == 註釋 == == 參考文獻 == === 腳註 === === 參考書籍 === * * Feinstein, Adam (2004). Pablo Neruda: A Passion for Life, Bloomsbury. * Neruda, Pablo (1977). Memoirs (translation of Confieso que he vivido: Memorias), translated by Hardie St. Martin,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1977. (1991 edition: ) * * Tarn, Nathaniel, Ed (1975). Pablo Neruda: Selected Poems. Penguin. * Richard Burgin (1968). Conversations with Jorge Luis Borges, Holt, Rinehart, & Winston * Consuelo Hernández (2009). "El Antiorientalismo en Pablo Neruda;" Voces y perspectivas en la poesia latinoamericanana del siglo XX. Madrid: Visor 2009. == 延伸閱讀 == * Pablo Neruda: The Poet's Calling [The Biography of a Poet], by Mark Eisner . New York, Ecco/HarperCollins 2018 * Translating Neruda: The Way to Macchu Picchu John Felstiner 1980 * The poetry of Pablo Neruda. Costa, René de., 1979 * Pablo Neruda: Memoirs (Confieso que he vivido: Memorias) / tr. St. Martin, Hardie, 1977 == 外部連結 == * 聶魯達在Poetry Foundation的頁面 * 聶魯達在Poets.org的頁面 * 法國巴勃羅聶魯達 * 聶魯達基金會首頁 (西班牙語) * 聶魯達朗讀他的作品(mp3) (西班牙語) * 在虛擬遊覽360º 度的聶魯達房子 "La Chascona" Flip360.cl * 中譯《二十首情詩與一支絕望的歌》 * 諾貝爾官方網站關於聶魯達介紹 * 聶魯達作品與生平簡介(智利大學) (西班牙語) Category: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Category:智利諾貝爾獎獲得者 Category:智利詩人 Category:智利外交官 Category:罹患前列腺癌逝世者 Category:西班牙內戰人物 Category:聖地亞哥人 Category:智利共產主義者 Category:斯大林和平獎得主 Category:超現實主義詩人 Category:超現實主義作家 Category:十四行詩詩人
猴頭菇
猴頭菇(學名:),又稱猴頭菌、猴頭蘑、猴菇菌、 猴菇、刺蝟菌、蝟菌、猴蘑,是傘菌綱猴頭菌科下的一個物種。 ==烹調方式== 猴頭菇在華人生活的地區常被曬乾,然後用作煲湯水的材料;但在歐美的素食界,則常被用作肉排的替代品,整顆新鮮的菇直接煎來吃。 《中國藥用真菌》記載:“猴頭菇味甘、性平、能利五臟、助消化、滋補、對消化不良、神經衰退與十二指腸潰瘍及胃潰瘍有良好的功效。”因此人們廣泛將猴頭菇應用於食道癌、胃癌、十二指腸癌等消化系統的腫瘤治療上。 猴頭菇含有的氨基酸種類多過16種以上,並含有多種維生素和較高的礦物質成分。 目前栽培方式以太空包栽培法居多。 == 同物異名 == === 同模異名 === * Hydnum erinaceus Bull., Herbier de la France 1: t. 34 (1781) [MB#147083] (基本名) * Clavaria erinaceus (Bull.) Paulet, Traité des champignons 2: index (1793) * Steccherinum quercinum Gray, A natural arrangement of British plants 1: 651 (1821) * Hericium commune Roques, Histoire des champignons comestibles et vénéneux: 47 (1832) * Dryodon erinaceus (Bull.) P. Karst., Bidrag till Kännedom av Finlands Natur och Folk 37: 92 (1882) === 異模異名 === * Martella echinus Scop., Annus Historico-Naturalis 4: 151 (1770) * Manina cordiformis Scop., Dissertationes ad scientiam naturalem pertinentes: 97, t. 10 (1772) * Hydnum hystricinum Batsch, Elenchus fungorum: 113 (1783) * Clavaria caput-medusae Bull., Herbier de la France 9: t. 412 (1789) * Clavaria conferta Paulet, Traité des champignons 2: 427, index (1793) * Hericium hystrix Pers., Commentatio de Fungis Clavaeformibus: 27 (1797) * Hericium grande Raf., Journal de Botanique (Desvaux) 3: 236 (1813) * Hericium strictum Pers., Traité sur les Champignons Comestibles: 252 (1818) * Hericium unguiculatum Pers., Mycologia Europaea 2: 153 (1825) * Hydnum omasum Panizzi * Hydnum notarisii Inzenga, Giorn. Sci. nat. econ. Palermo: 2 (1866) * Dryodon juranus Quél., Comptes Rendus de l´Association Française pour l´Avancement des Sciences 30 (2): 496 (1902) [MB#157196] ==參考資料== H H H H
毛木耳
毛木耳(學名:),又稱白背毛木耳,是木耳科木耳屬食用菌。毛木耳外形與黑木耳相近,毛較長,質地硬而脆。主要生長於柳樹、桑樹、洋槐等闊葉樹幹上或腐木上。 毛木耳富含毛木耳多糖。 ==參見== *黑木耳 *銀耳 M M M
1917年
1917年是一個平年,第一天從星期一開始。 == 大事記 == ===1月=== * 1月1日——上海《新青年》雜誌發表胡適(尚在美國)《文學改良芻議》。 * 1月4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學校長。 * 1月6日——梁啟超從上海抵達北京,促憲政。 * 1月9日——張勳、靳雲鵬、徐樹錚在徐州開省區聯合會(督軍團),商議對付國會辦法。 * 1月11日——蔡元培薦舉陳獨秀為北京大學文科學長。不久陳獨秀北上北京,《新青年》編輯部亦隨之遷京。 * 1月22日—-中日鄭家屯事件解決,中方道歉賠款,日方撤軍。 * 1月29日——奕劻病逝,溥儀堅決不予美諡,而諡之曰“密”,取“追補前過”之義。 ===2月=== * 2月3日——美國對德斷交。 * 2月8日——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復中國外交部,如中國對德斷交,美國在財政上支援中國。英法均請中國參加作戰。 * 2月9日——中國外交部向德國駐華公使辛慈抗議德國潛艇政策。 * 2月12日——張勳電黎元洪及段祺瑞,反對對德絕交。 * 2月22日——日首相寺內正毅幕僚、日本勸業、朝鮮、臺灣銀行三行代表西原龜三遊說段祺瑞,如中國對德絕交,日本允給予中國財政援助。 * 2月24日——運送華工的法國阿多斯號(Athos)郵輪在地中海被德國潛艇擊沉,543名華工喪生。 * 2月28日——馬君武等300多位國會議員通電反對對德斷交。 ===3月=== * 3月8日(公曆,合儒略曆2月23日)——俄國二月革命。沙皇尼古拉二世王室被推翻。 * 3月9日——孫中山電參眾兩院反對參加協約國,電英國首相阻止英國勸誘中國對德宣戰。 * 3月10日——眾議院透過對德絕交案。 * 3月10日——上海總商會電北京政府呼籲保守中立。 * 3月11日——參議院透過對德絕交案。 * 3月11日——梁啟超見黎元洪,促對德絕交。 * 3月13日——康有為在上海通電反對與德絕交。 * 3月14日——中國外長伍廷芳照會辛慈,與德國斷絕外交關係。 * 3月25日——德國駐華公使辛慈離開北京,經停徐州與張勳會談,然後經上海乘船回德國。 * 3月26日——梁啟超致書內閣國際政務評議會,倡議速對德宣戰。 * 3月27日——“中和俱樂部”(安福俱樂部的前身)成立。 * 3月27日——段祺瑞在“那家花園”辦堂會,歡迎西南實力派軍閥陸榮廷,堂會上譚鑫培抱病演出《洪羊洞》,回家七天後病逝。 * 3月30日——孫中山向黨員發出通告:中華革命黨改用中國國民黨名稱。 * 3月31日——康有為致書黎元洪段祺瑞,反對對德國宣戰。 ===4月=== * 4月1日——上海《新青年》雜誌發表毛澤東《體育之研究》。 * 4月3日——孫中山呈文農商部,請將《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章程》核准備案。 * 4月6日——美國向德國宣戰。 * 4月15日——陸榮廷離京。 * 4月16日——列寧在德國的幫助下回國。 * 4月——德國駐上海領事館翻譯官(Hans Schirmer)與孫中山秘密會談。 * 4月25日——段祺瑞召集軍事會議(督軍團會議),次日會議一致透過對德國宣戰。眾議院議員黃攻素質問政府為什麼在軍事會議上解決外交問題。 ===5月=== * 5月2日——段祺瑞在迎賓館邀請兩院議員舉行茶會。 * 5月4日——督軍團代表在迎賓館邀請兩院議員舉行招待會,福建督軍李厚基致詞。 * 5月8日——梁啟超發表《外交方針質言(參戰問題)》的長篇文章,主張對德國宣戰。 * 5月8日——眾議院秘密會議商對德宣戰案,分歧很大。 * 5月10日——眾議院召開全院委員會商議對德宣戰案,公民請願團包圍會場,毆打反對派議員。 * 5月11日——外交總長伍廷芳、司法總長張耀曾、農商總長谷鍾秀、海軍總長程壁光辭職,國務會議例會無法召開。 * 5月13日——督軍團在京分別宴請各省國會議員勸透過對德宣戰。 * 5月13日——中午12時,葡萄牙法蒂瑪三位牧童見證聖母顯靈,直至10月13日。 * 5月15日——國務院再諮眾議院對德宣戰案。 * 5月16日——孫中山致電國會議員,反對中國對德宣戰案。 * 5月中旬——孫中山派廖仲愷赴北京運動議員反對參戰。 * 5月18日——英文《京報》(Peking Gazette)報道段祺瑞向日本借款一萬萬元,兩千萬請日人整理兵工廠,八千萬請日本軍官練兵。次日該報主編陳友仁被逮捕,四個月後釋放。 * 5月19日——眾議院以內閣不夠法定人數,緩議對德宣戰案,要求先改組內閣。 * 5月19日——督軍團請國務院轉呈總統,要求解散國會,修改憲法。 * 5月22日——段祺瑞向黎元洪提出內閣改組方案。 * 5月23日——黎元洪罷免段祺瑞國務總理,任命伍廷芳代理總理。段祺瑞通電不承認黎元洪的罷免令。 * 5月26日——安徽省長倪嗣沖通電稱不承認罷免段祺瑞,宣佈安徽獨立。之後陸續有七省宣佈獨立。 * 5月31日——眾議院議長湯化龍(研究系)辭職,吳景濂繼任。研究系議員七十多人紛紛辭職離京。 ===6月=== * 6月4日——美使芮恩施提交照會,勸告中國各派停止內爭,對德宣戰乃次要問題。 * 6月4日——英王喬治五世創立大英帝國勳章,是英國授勳及嘉獎制度中的一種騎士勳章。 * 6月6日——參議院議長王家襄(研究系)辭職。 * 6月6日——孫中山電陸榮廷、唐繼堯討逆救國。 * 6月8日——孫中山給美國總統威爾遜寫信,反對中國對德國宣戰。 * 6月9日——海軍總長程壁光抵達上海。 * 6月11日——日本首相寺內正毅透過章宗祥電天津陸宗輿轉告段祺瑞,支援他武力奪回政權,密令天津三菱銀行借段軍費。 * 6月12日——伍廷芳拒絕簽署解散國會令,辭職,江朝宗代理國務總理。 * 6月13日——黎元洪下令解散國會,江朝宗簽署。 * 6月14日——張勳率辮子兵進京。 * 6月14日——孫中山派胡漢民赴廣州,聯絡廣東省長朱慶瀾。 * 6月15日——張勳見黎元洪,商討局勢。 * 6月16日——張勳著紅頂花翎、黃馬褂進宮覲見溥儀。 * 6月20日——廣東督軍陳炳焜、廣西督軍譚浩明宣佈國會未恢復前,暫行自主。 * 6月23日——海軍總長程璧光在上海召集海軍將領會議,反對張勳叛亂。在哈同花園程壁光與孫中山見面。 * 6月27日——孫中山派人持麥加利銀行支票30萬元送交程壁光,作為海軍軍餉。 * 6月28日——康有為化妝成老農秘密進京。 ===7月=== * 7月1日——張勳復闢,總統黎元洪躲入日本使館,通電各省出師討伐復辟。 * 7月2日——海軍總長程璧光在上海通電討伐復辟,並派出兩艦北上天津迎接黎元洪南下。 * 7月2日——廣東省長朱慶瀾邀請孫中山南下廣州,駐粵滇軍將領張開儒主張遷都廣州。 * 7月2日——段祺瑞梁啟超趕到天津馬廠陸軍駐地,動員第八師師長李長泰討伐復辟。 * 7月3日——段祺瑞以討逆軍總司令名義在馬廠通電全國,討伐復辟。 * 7月4日——段祺瑞在馬廠舉行誓師儀式。 * 7月4日——孫中山、章太炎、伍廷芳、程璧光、孫洪伊在上海通電,討伐復辟,呼籲黎元洪南下。 * 7月4日——廣東督軍陳炳焜、廣西督軍譚浩明擁戴陸榮廷為兩廣討逆軍總司令。 * 7月6日——馮國璋在南京就職代理大總統。同日,北京南苑航空學校校長秦國鏞駕機向皇宮投彈3枚。 * 7月8日——孫中山乘海琛艦離上海赴廣東,同行有章太炎、陳炯明、朱執信、廖仲愷。 * 7月10日——在美國留學的胡適回國,抵達上海。 * 7月12日——“討逆軍”進入北京(其中包括馮玉祥旅,吳佩孚旅),辮子軍潰敗,“辮帥”張勳由兩個德國人保護,狼狽逃入荷蘭使館。 * 7月13日——溥儀批准張勳辭職,並宣佈退位。 * 7月14日——段祺瑞進京。黎元洪回府通電宣佈去職。馮國璋電告奉還代大總統職於黎元洪。 * 7月14日——馮玉祥通電取消清皇室優待條件及宣統帝號。 * 7月16日——黎元洪宅發生兇殺案,死三傷二。 * 7月17日——孫中山抵達廣州。唐繼堯通電不承認段祺瑞為國務總理。 * 7月19日——孫中山與陳炳昆、朱慶瀾等商討邀請國會議員來廣東召開國會和組織護法政府問題。 * 7月19日——段祺瑞召開國務會議,討論對德宣戰案和召集臨時參議院案。 * 7月20日——日本內閣決定今後以段祺瑞政府為唯一援助物件,拒絕援助南方 * 7月20日—28日——華北地區海河流域連降暴雨,形成特大洪水,天津五分之四被水淹沒。 * 7月21日——陸榮廷電代大總統馮國璋,請恢復國會。 * 7月21日——梁啟超答記者,稱召集臨時參議院,不恢復國會。段祺瑞派靳雲鵬抵南京,催促馮國璋北上。 * 7月22日——程璧光率艦隊離滬開往廣州,同行有伍廷芳、汪精衛和部分國會議員。 * 7月25日——部分國會議員在廣州開會,商組政府。 ===8月=== * 8月1日——代大總統馮國璋抵京。 * 8月1日——教宗向第一次世界大戰參戰各國提出綱領性和平建議。 * 8月5日——程璧光艦隊抵達廣州,孫中山到岸歡迎。 * 8月6日——段祺瑞內閣免譚延闓湖南督軍,任命傅良佐為湖南督軍。 * 8月11日——雲南督軍唐繼堯通電要求恢復國會。 * 8月14日——第一次世界大戰: 中國政府宣佈對德國宣戰,同時對奧匈帝國宣戰。廢除中德、中奧條約,收回天津,漢口德奧租界,並援助協約國。 * 8月18日——150餘名國會議員在廣州開會,商組政府。 * 8月25日——國會非常會議在廣州召開,吳景濂為議長。 * 8月28日——黎元洪離京赴天津租界。 * 8月29日——北京政府通緝在廣州國會議員。 * 8月31日——廣州國會非常會議,透過軍政府組織大綱。 ===9月=== * 9月1日——國會非常會議選舉孫中山為軍政府大元帥。 * 9月2日——中華滙業銀行(中日“合辦”)正式營業。 * 9月9日——新任湖南督軍傅良佐抵達長沙。 * 9月10日——孫中山宣誓就職,宣言恢復約法,逢迎元首(黎元洪)。 * 9月10日——馮國璋夫人周道如病逝。 * 9月10日——胡適任北京大學英文學、英文修辭學和中國古代哲學教授。 * 9月15日——湖南零陵鎮守使劉建藩、駐衡山湖南第一師第二旅旅長林修海宣告獨立,服從廣東護法軍政府。 * 9月20日——蔣介石從上海寄孫中山《對北軍作戰計劃》和《滇粵兩軍對於閩浙單獨作戰之計劃》。 * 9月22日——廣州非常國會承認對德宣戰案。 * 9月29日——北京政府通緝孫中山、吳景濂。 * 9月29日——北京政府令各省選派參議員。 ===10月=== * 10月6日——北京政府軍第八師王汝賢部、第二十師範國璋部與湖南第二師陳復初與南軍趙恆錫、劉建藩、林修海在湖南衡山激戰,南軍敗退。 * 10月7日——孫中山下令討伐段祺瑞、倪嗣沖、梁啟超、湯化龍等。 * 10月10日——廣州護法軍政府決定北伐援湘。 * 10月23日——俄國布林什維克決定發動十月革命(儒略曆10月10日)。 * 10月26日——廣西督軍譚浩明就任粵桂湘聯軍總司令。 ===11月=== * 11月7日——孫中山任命蔣中正為大元帥府參軍(參謀) * 11月7日——俄國布林什維克在列寧領導下發動十月革命,推翻了克倫斯基為首的臨時政府;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工人國家。 * 11月10日——臨時參議院在北京召開,段祺瑞致辭,粵桂滇川黔西南五省拒派代表。 * 11月11日——粵桂湘聯軍總司令譚浩明、湘南總司令程潛進入湖南衡州。 * 11月14日——北京政府軍第八師師長王汝賢、第二十師師長範國璋通電請南北停戰,從前線撤兵。 * 11月14日——傅良佐逃離長沙。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學生毛澤東率領護校隊參加驅趕北軍的行動。 * 11月15日——段祺瑞請辭中華民國國務總理職。 * 11月16日——法國克里蒙梭組閣。 * 11月18日——馮國璋免湖南督軍傅良佐、免代理省長周肇祥,令王汝賢以總司令代湖南督軍。 * 11月18日——南方護法軍進入長沙。 * 11月18日——曹錕、王佔元、李純、陳光遠四督軍(直系)通電南北議和。 * 11月22日——馮國璋準段祺瑞辭國務總理職。 ===12月=== * 12月6日——芬蘭宣佈從俄國獨立。 * 12月9日——陸榮廷唐繼堯通電南北和解,提出恢復國會,湖南罷戰。 * 12月10日——譚浩明程潛與北軍王金鏡部停戰。 * 12月25日——馮國璋下停戰令。 * 12月25日——馮玉祥在北京亞斯理堂受洗成為基督徒。 * 12月31日——督軍團北方十督(皖系):曹錕、張懷芝、張作霖、倪嗣沖、閻錫山、陳樹藩、趙倜、楊善德、盧永祥、張敬堯通電反對恢復舊國會,主張臨時參議會代行國會職權。 == 出生 == * 1月1日——鄭君綿,香港男演員(1995年逝世) * 1月5日——韓美洵,前香港副輔政司(1988年逝世) * 1月6日——辜振甫,中華民國總統府資政,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2005年逝世) * 1月18日——王永慶,臺灣企業家,臺塑集團創辦人(2008年逝世) * 1月26日——張國英,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退輔會主委(2001年逝世) * 3月1日——魏達賢,香港郵政司(1992年逝世) * 4月10日——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美國有機化學家(1979年逝世) * 4月13日——李銳,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2019年逝世) * 4月24日——宋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 * 4月25日——艾拉·費茲潔拉,美國爵士樂女歌手(1996年逝世) * 4月26日——貝聿銘,美籍華人建築師(2019年逝世) * 5月29日——約翰·肯尼迪,美國總統(1963年逝世) * 7月6日——王大閎,臺灣建築師。(2018年逝世) * 7月12日——安德魯·魏斯,美國當代重要的寫實主義畫家(2009年逝世) * 9月6日——姚依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1994年逝世) * 9月11日——馬可仕,菲律賓前總統,獨裁者。(1989年逝世) * 9月19日——戴磊華,前任香港警務處處長。(2004年逝世) * 9月24日——李煥,前中華民國行政院院長,為中國國民黨資深黨工。(2010年逝世) * 9月30日——朴正熙,大韓民國總統(1979年逝世) * 11月3日——鍾士元爵士,香港政治家,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1980年-1988年)、行政會議召集人(1997年-1999年)(2018年逝世) * 11月28日——向守志,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第二炮兵首任司令員。(2017年逝世) * 12月17日——安克志,美國外交官,曾任駐中華民國(臺灣)大使、及(2010年逝世) * 12月21日——海因裡希·伯爾,德國作家,197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1985年逝世) == 逝世 == * 1月9日——清朝將領劉永福病卒。(1837年出生) * 3月8日——斐迪南·馮·齊柏林伯爵,德國飛艇建造者(1838年出生) * 4月1日——斯科特·喬普林,美國散拍音樂作曲家(1867年出生) * 9月27日——埃德加·德加,法國印象派畫家(1834年出生) == 諾貝爾獎 == * 物理:查爾斯·巴克拉 * 化學:未發獎 * 生理和醫學:未發獎 * 文學:卡爾·阿道夫·蓋勒魯普、亨利克·蓬託皮丹 * 和平: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 * 7年 1
420年
== 大事記 == *中國 ** 7月10日-劉裕篡東晉,建立南朝宋,南北朝南朝開始。 ** 西涼公李歆與北涼交戰被殺,其弟敦煌太守李恂在敦煌嗣位,,鄯善王比龍及西域三十六國到姑臧向北涼稱臣納貢。 == 逝世 == *李歆,十六國西涼公。 * 0年 2
精神分析學
精神分析學()是19世紀末期由奧地利的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創立的一門學科。在1922年,弗洛伊德從研究方法、治療方法、理論體系三個方面對這門學科做出了界定:“精神分析是: # 一種對心靈過程的研究方法,而這些心靈過程幾乎不能透過其他任何方法進行研究; # 一種基於上述研究的治療方法,用於治療神經症障礙; # 根據這些方法獲得的心理資訊的集合,這些資訊正逐漸積累成為一門新的科學學科。” 作為一門關於無意識的學科,精神分析的基礎是精神決定論的假設:在心靈中產生的想法或行為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其意義、有其原因的,這些意義和原因可以透過探索無意識來發現。也因此,精神分析從發跡之初就關注癔症症狀、夢、詼諧、過失行為、性慾這些能夠充分揭示無意識的現象。 精神分析自誕生以來,一直飽受精神分析運動內外的批評和爭論,包括生物主義、泛性論、科學性、治療效果等等。 == 歷史 == === 背景 === 精神分析的奠基人弗洛伊德是一位神經科學家,是神經元理論方面的先驅。1876年-1882年,弗洛伊德曾在他的老師恩斯特·布呂克的研究所從事神經生理學研究,並在他的引薦下認識了維也納同行約瑟夫·布洛伊爾。1882年,弗洛伊德聆聽了布洛伊爾治療年輕女子獲得成功的報告,使弗洛伊德第一次意識到採用催眠治療癔症患者的可能性。1885-1886年,弗洛伊德到巴黎拜著名前輩讓-馬丹·沙可為師,跟隨後者摒棄了古代將癔症歸咎於子宮刺激的看法,並將其歸入功能神經性疾病或神經症之列,以與器質性神經性疾病加以區別。 1895年,布洛伊爾和弗洛伊德孕育了15年的臨床觀察報告《癔症研究》得到發表。《癔症研究》把癔症和創傷性神經症相類比,雖然主要基於催眠和暗示採用宣洩療法,但也出現了基於自由聯想的談話療法,後者是後來精神分析的主要治療手段。 === 興起 === 1895年《癔症研究》發表後,弗洛伊德與布洛伊爾決裂。精神分析一詞的首次出現是在弗洛伊德1896年的《遺傳和神經症的病因》一文中。當時,弗洛伊德把這個學科的發明歸功於布洛伊爾。之後不久,1897年夏,弗洛伊德開始在給他的密友威爾海姆·弗利斯的信中進行自行分析,藉此發現了俄狄浦斯情結和幼兒性慾等精神分析的核心觀點。 隨後,1900年弗洛伊德的《釋夢》出版;1901年出版的《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頗為流行;1905年,弗洛伊德又出版了《詼諧及其與無意識的關係》。這些關於神經症症狀、夢、過失行為、詼諧的文獻出版標誌著精神分析這門學科的興起。 === 擴張 === 弗洛伊德有多位有名的弟子,包括有 * 薩德·費倫齊 * 歐內斯特·瓊斯 * 奧托·蘭克 * 安娜·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最小的女兒) * 卡爾·榮格 == 研究方法和治療方法 == 儘管精神分析有許多派別之分,這些派別大都跟隨弗洛伊德,繼續強調無意識對心理生活的強大影響。 實際上,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就在於揭示無意識的意義,揭示語詞、行動、關於特定物件的想象產物(如夢、幻想、妄想等)的無意識意義;而精神分析的治療方法正是基於這種對無意識心理的研究,以對抵抗、轉移、慾望的解釋為特徵。 弗洛伊德最初治療病人時,傾聽病人對他的傾訴,認真對待他們的話語,讓他們講述自己的記憶。在他之前,布洛伊爾和沙可並不會這樣對待癔症患者。因此可以說,精神分析從一開始就是談話治療,而言說就是精神分析的“手術刀”和“手術物件”。這樣的研究和治療方法促使弗洛伊德探索人類的無意識心理,並由此制定了一系列以分析者為中心(自二十世紀中葉以來,分析者(analysand)替代了病人(patient)和被分析者(analysed)的稱呼)的臨床準則: # 自由聯想法要求分析者說出他在分析中想到的任何事情。看似毫無關聯、不可理解的諸多想法在分析師的解釋下聯絡到一起,並最終產生了代表著無意識內容的觀念。在自由聯想法背後,假設了精神決定論。 # 解釋,尤其是對夢的解釋,在弗洛伊德看來是“瞭解無意識的必經之路”。 # 關注口誤或弗洛伊德式錯誤。治療過程中,分析者可能會出現口誤,而分析師甚至是分析者本人則會假定無意識在其中顯現,嘗試理解其中的意義。 # 分析日常行為,特別是遺漏、遺忘和疏忽。這些行為反映了無意識和前意識-意識之間的心理衝突,前者擾亂或切斷了後者的運作。精神分析因此假定了分析者身上無意識的心理衝突,是分析中的關鍵。 === 精神決定論 === 精神決定論指的是所有心理過程都不是自發的,而是受無意識或情結決定的。換句話說,不存在無意義、孤立的心理事件,“受查問時恰巧發生這一聯想,而不發生另一聯想”的事實背後一定有其原因。弗洛伊德的這個假說得到了蘇黎世學派(尤其是榮格)的證實。 我固守著一個偏見。這種偏見的科學合理性幾年後被我的朋友榮格及其在蘇黎世的弟子們所證實了[……]我很重視心理過程是被嚴格決定的這種觀點,我覺得很難相信患者在注意力高度緊張時產生的觀念具有隨意性,而且與我們正在尋找的那個觀念毫無關係。 與精神決定論的假說直接相關的是精神因果性的假說。簡言之,弗洛伊德認為,日常生活現象(夢、過失行為、詼諧、失敗、創造等)以及神經症和精神病症狀的起源就在於無意識的心理過程(相互衝突的衝動、結構性衝突、自戀性投注、物件投注等)以及防禦機制(壓抑、否認、分裂、拒絕等)。隨著精神分析理論的發展,精神因果性和精神決定論的內容也逐漸豐富。例如,雅各·拉岡就用語言結構或能指鏈條來刻畫無意識的決定性作用。 精神決定論要求精神分析的臨床採取自由聯想的方法,在分析者自由聯想的話語中透過觀念的連續與斷裂、同一與差異、重複與創造等特徵來對其無意識意義進行解釋。 === 釋夢 === 對夢的解釋是精神分析治療方法的另一大支柱。正如弗洛伊德本人所言,夢是通往無意識的康莊大道。這種透過解釋產生意義的方法可以推廣到夢以外精神分析實踐中許多其他的維度,包括解釋症狀、文字、影視作品等等。 弗洛伊德首先建立了神經症症狀與夢的關聯。和神經症症狀一樣,夢也被主體知覺為一種外來的觀念,儘管主體往往並不清楚這些觀念的來源。 不同於認為夢是無意義或只具有某種生理學意義的進路,也不同於“周公解夢”般象徵主義(例如,夢到“蛇”就一定等於生殖,夢到“掉牙”就一定等於閹割)的進路,弗洛伊德的釋夢方法認為“夢的本質是夢的工作”,強調每一個個體在特定的處境下形成夢的特殊之處。換句話說,夢背後的意義並不是首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夢如何從某些可理解的思維()轉變為呈現給我們的不可理解的思維或影象()。這個觀點假定了夢是多元決定的,即夢本身的形成、夢的各個要素都是由許多的其他要素共同決定的,也因此夢(顯夢)不可能只有一兩重意義(潛夢),夢的元素也不可能直接具有某種普世的象徵意義。 夢的工作有許多種機制,包括: # 凝縮:夢中的某個觀念同時代表了許多不同的聯想或觀念。這主要是透過省略實現的,例如,“一個夢寫出來只有半頁紙,則對夢的隱意的解析所佔的篇幅可長達六、八以至十幾倍。”凝縮相當於拉康借鑑的結構主義語言學中的隱喻概念。 # 移置:夢中的某個觀念偏移或扭曲到了與它相關的另一個觀念上。這意味著移置前的觀念其強度受到了削弱。例如,對父親的恐懼可能會移置到對馬的恐懼上,移置後對父親的恐懼就幾乎消失了。這相當於拉康所說的轉喻。 # 關於表現力的考慮(Rücksicht auf Darstellbarkeit):在依附於主要夢唸的各種繼發的思想中,易於成為視覺表象的常被優先選擇;不大適合的思想也會被重新改造成一種新的語言形式。 # 二次修飾:受制於審查作用,夢的材料會受到種種潤飾。也就是說,在醒後接受解釋之前,夢已經被解釋過一次了。 釋夢通常包括以下的步驟: # 分析:對夢進行記錄,並(最好是在一天中最清醒的時刻)對夢的每個要素進行儘可能多的聯想,尤其要注意聯想受阻時的要素。 # 綜合:找到每個要素及其聯想之間有共性的地方。 # 解釋:用可理解的方式把這些有共性的地方敘述成一個或多個解釋。 釋夢的主要目的是透過夢揭示主體的無意識慾望,因為“夢是慾望的滿足”。 === 屏記憶 === 像遺忘和失憶一樣,屏記憶也是被壓抑者和對被壓抑者的防禦這兩者之間的妥協。顧名思義,屏記憶既像“屏障”一樣阻擋了實在事件向主體的呈現,也像“螢幕”一樣以某種扭曲的方式把記憶呈現了出來。弗洛伊德對屏記憶的關注源於他所發現的這個事實:幼年失憶。“我們從其他人那裡瞭解到,在[幼年時期]裡,我們對印象的反應非常活躍,但在我們後來的記憶中,除了一些無法理解的零碎回憶之外,我們什麼也沒有留下。”這說明我們幼年時期的記憶並非徹底消失了,而是以移置的方式使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獲得了強調。這是因為幼年時期的遭遇往往對成年人有根本、深刻、乃至創傷性的效果,往往難以為意識或自我所接納,因此以屏記憶這種妥協的方式呈現了出來。 精神分析必須要對屏記憶進行解讀,只有這樣才能發現屏記憶所代表的致病性的創傷要素。儘管它們幻想性的一面往往具有感染力,常常使人忘記它們遮蔽性的一面,但它們本質上是防禦性的,掩蓋了自我所不能接受的東西。 對屏記憶的解釋類似於對夢的解釋,這一點弗洛伊德在其“記憶、重複與修通”一文中進行了澄清。一方面,這些記憶不能照單全收,就像夢或患者的誘姦幻想一樣並不一定與現實吻合;但另一方面,屏記憶(以及夢、誘姦幻想)又是精神現實的體現,對患者本人來說是以實在事件的方式起作用的。因此,弗洛伊德要求分析師學習精神分裂患者“把詞當物對待”的認真精神,從字面意義上對屏記憶進行解讀。在解碼屏記憶這種形成無意識時,弗洛伊德就像一名語言學家,儘管語言學在當時仍是一門新興學科。 == 理論體系 == 在元心理學中,弗洛伊德把他的理論分為經濟學、區位論和動力學三個部分。其中,經濟學涉及到心理能量或衝動的投注與解除安裝,包括對自保衝動和性衝動或死衝動與生衝動的討論等;區位論則分為弗洛伊德前期提出的包括意識、前意識、無意識三部分的第一區位論,以及後期包括“它”、自我與超我三部分的第二區位論;動力學涉及到諸如防禦(包括壓抑)、抵抗、轉移等動力學機制的討論。 弗洛伊德本人認為,精神分析理論的基石是: # 無意識 # 抵抗 # 壓抑 # 性 # 俄狄浦斯情結 === 疾病分類學 === 精神分析首先研究的疾病是癔症,屬於神經症的一類。但弗洛伊德並沒有止步於此,也研究了同屬於神經症的強迫症和恐懼症等;儘管他認為精神病人因不具有轉移能力而難以進行精神分析,他還是對屬於精神病的精神分裂和偏執狂進行了研究,甚至參與到了精神病學關於精神分裂命名(布洛伊勒命名為精神分裂(schizophrenia),克雷丕林命名為早發性失智或早發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弗洛伊德命名為偏執分裂(paraphrenia))的討論中。 根據拉普朗虛和彭大曆斯的描述,精神分析採用的疾病分類學如下表: 1915年 現時神經症 精神神經症 精神神經症 精神神經症 精神神經症 1915年 現時神經症 轉移神經症 轉移神經症 自戀神經症 自戀神經症 1924年 現時神經症 神經症 自戀型神經症 自戀型神經症 精神病 1960年代 心身疾病 神經症 精神病 精神病 精神病 1960年代 心身疾病 神經症 躁狂-抑鬱症 躁狂-抑鬱症 偏執狂-精神分裂症 儘管精神分析各流派採用的疾病分類學不盡相同,但大都承認神經症和精神病的分類。這種分類的依據在於幼年時期對俄狄浦斯情結的克服程度,即神經症的選擇。除了從症狀的角度看待這些疾病外,也有如雅克·拉康從結構的角度看待疾病,認為神經症的選擇是伴隨一生的、幾乎不可改變的——每個成年人要麼是神經症、要麼是性倒錯、要麼是精神病主體,而不存在佔據多個結構的主體或不佔據結構的邊緣主體,也根本不存在所謂的正常人,“正常”就等同於神經症。 拉康的疾病分類學 神經症 神經症 神經症 性倒錯 精神病 精神病 精神病 拉康的疾病分類學 恐懼症 癔症 強迫症 性倒錯 精神分裂 偏執狂 其他 == 基本原則 == 精神分析學的基本原則如下: # 包括遺傳的性格構造在內,人心理的發展是由幼時的經歷決定的。 # 人類的行為,經歷和認知大部分是由非理性的慾望所決定的。 # 這些慾望大多是無意識的。 # 試圖將這些無意識的慾望引至意識層面會引起自身保衛機制的心理抵抗。 # 意識與潛意識(被抑制的)與現實之間的矛盾會引起心理疾病如精神衰弱等。 # 這些被抑制的潛意識可以透過專業手段來使患者意識到。 Erich Fromm(1992:13–14)The Revision of Psychoanalysis 精神分析對精神病學產生的持久影響是不可忽視的。Sadock, Benjamin J. and Sadock, Virginia A. Kaplan and Sadock's Synopsis of Psychiatry. 10th e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7, p. 190. *. "Psychoanalysis and Psychiatry: A Changing Relationship" , American Mental Health Foundation.此外,由於弗洛伊德創新性的提法,在文學、哲學、心理學上都產生強大的效應,歐美國家開始了關於心理現象的多方面硏究。 == 當代發展 == 目前,以拉康為系統的世界性精神分析學組織是 (WAP),會員以南美及非英語國家為主。現時,IPA及WAP之間均有大量會員參與,WAP英語地區的有關機構不多,大致有以下的比較有名: * London Society of New Lacan School 英國的拉康學校,是WAP在英語世界的主要機構,也是School One的唯一英語地區單位。 * The Centre for Freudian Analysis and Research (CFAR)英國歷史最悠久的訓練中心,有名的學者包括Bernard Burgoyne, Darian Leader, Ian Parker,中心更參與Middlesex大學的心理分析學碩士課程。 * Lacan Dot Com是美國的雜誌,是拉康理論在美國的主要根基。 * San Francisco Society for Lacanian Studies 三藩市組織是其中一個較長歷史的訓練中心。 * Australian Centre for Psychoanalysis澳洲的拉康系組織,也提供大學學位課程。 * Psychoanalytic Initiative in Hong Kong(http://www.lacansociety.com/) 香港成立的獨立組織,提供心理分析訓練。 == 其他學派分支 == 精神動力學是二十世紀較後期的產物,由弗洛伊德理論衍生的,有多種精神治療方法,其中有稱為精神治療法(psychotherapies)或精神動力學等名稱。 另一位從來沒有和弗洛伊德有直接關係的法國精神科醫生雅各·拉康,則成為弗洛伊德之後最具影響力的精神分析學理論家,並以「回歸弗洛伊德」為口號,和國際精神分析學會 (IPA)在理論和組織政治上展開長達30年的論戰。其中對於美國精神分析家的理論傾向,拉康反對過分強調自我作為修補機制的,並強調應重返弗洛伊德關於潛意識、本我(id)的論說。這導致了拉康二十多年的教學圍繞回到弗洛伊德的本質:無意識及其實踐,其理論根本地改變了精神分析在歐陸以及南美等地的影響。 == 批評 == 古典精神分析理論最致命的弱點是它忽略了外在的社會因素對人格發展的影響,從而把人格的發展看成是一個可以獨立於外部世界的封閉的體系。同時弗洛伊德對性因素的過分強調使得他的追隨者也不能容忍,被他視為左膀右臂的阿德勒和榮格先後退出其學派證明了這一點。 精神分析也被認作偽科學。 == 相關連結 == * 潛意識 * 心理結構 *本我、自我與超我 * 伊底帕斯情結(戀母情結) * 創傷理論 *性心理發展(口腔期、肛門期、性器期、潛伏期、生殖期) * 防衛機制 * 移情、反移情 * 力比多說與人類本能論 * 夢的解析 * 文藝學與精神分析 *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來源 === * 《無意識的再發現:雅克拉康的生涯及其理論概述》 Category:心理學分支 Category:精神分析學 Category:心理治療 Category:精神病學 Category:臨床心理學
心理學家列表
本條目按字母順序列舉顯著的心理學家。 == A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奧地利 1870年2月7日 1937年5月28日 人本主義心理學、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 瑪麗·愛因斯沃斯Mary Dinsmore Ainsworth 美國 1913年12月1日 1999年3月21日 依附理論、發展陌生情境環境試驗 George Albee 美國 1921年12月20日 2006年7月8日 臨床心理學、社群心理學 Jüri Allik 愛沙尼亞 1949年3月3日 align ="center" 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的比較研究 高爾頓·威拉德·奧爾波特Gordon W·Allport 美國 1897年11月11日 1967年10月9日 人格心理學家 約翰·羅伯特·安德森John Robert Anderson 美國 1947年8月27日 align ="center" 教育心理學家、認知心理學家 Michael Argyle 英國 1925年8月11日 2002年9月6日 參見非言語交際、宗教心理學 所羅門·阿希Solomon Asch 美國 1907年9月14日 1996年2月20日 參見從眾。格式塔心理學家,社會心理學家 Roberto Assagioli 義大利 1888年2月27日 1974年8月23日 約翰·威廉·阿特金森John William Atkinson 美國 1923年12月31日 2003年10月27日 研究成就動機理論 立陶宛 1927年4月4日 2005年8月19日 大衛·奧蘇伯爾David Paul Ausubel 美國 1918年10月25日 2008年7月9日 參見有意義學習、先行組織者、認知心理學家 == B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Michael Balint 匈牙利 1913年12月1日 1970年12月31日 精神分析學者 阿爾波特·班杜拉Albert Bandura 美國 1925年12月4日 2021年7月26日 參見社會學習理論、觀察學習、互動決定論 戴安娜·鮑姆林德D·Baumrind 美國 1927年8月23日 2018年9月13日 家庭教養模式、發展心理學家 弗拉基米爾·米哈伊諾維奇·別赫捷列夫Vladimir Mikhailovich Bekhterev 俄國 1857年1月20日 1927年12月24日 神經生理學家、心理學家 弗雷德裡克·巴特萊特Frederic Charles Bartlett 英國 1886年10月20日 1969年9月30日 認知心理學 Ernest Becker 美國籍猶太裔 1924年9月27日 1974年3月6日 《》 Benjamin Beit-Hallahmi 以色列 1943年6月12日 align ="center" 新興宗教 Richard Bentall 英國 1956年9月30日 align ="center" 臨床心理學 Daryl Bem 美國 1938年6月10日 align ="center" 自我知覺理論 Michael Billig 英國 1947年 align ="center" 社會心理學 阿爾弗雷德·比奈Alfred Binet 法國 1857年7月8日 1911年10月18日 智力測驗的發明者 威爾弗雷德·魯普萊希特·比昂Wilfred Bion 英國 1897年9月8日 1979年11月8日 客體關係理論派精神分析學者、群體動力學研究的先驅 David Birch</small>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本傑明·布魯姆Benjamin S·Bloom 美國 1913年2月21日 1999年9月13日 參見知識目標分類學、掌握學習,教育心理學家 戈登·霍華德·鮑爾G·H·Bower 美國 1932年12月30日 2020年6月17日 認知心理學家、人類學習理論 約翰·鮑比John Bowlby 英國 1907年1月26日 1990年9月2日 提出依附理論、發展心理學家 Nathaniel Branden 美國籍加拿大裔 1930年4月9日 2014年12月5日 心理學自尊運動的創始人 唐納德·布羅德本特Donald Broadbent 美國 1926年5月6日 1993年4月19日 認知心理學、選擇性注意和短時記憶理論 尤里·布朗芬布倫納Urie Bronfenbrenner 美國 1917年4月29日 2005年9月25日 人類生態學的創立者、生態系統理論 傑羅姆·布魯納Jerome S·Bruner 美國 1915年10月1日 2016年6月5日 認知心理學 西里爾·伯特Sir Cyril Burt 英國 1883年3月3日 1971年10月10日 教育心理學家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C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瑪麗·卡爾金斯Mary Calkins 美國 1863年3月30日 1930年2月27日 哲學家、心理學家,第一位當選為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女性。 詹姆斯·麥基恩·卡特爾James Cattell 美國 1860年5月25日 1944年1月20日 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第一位心理學教授,1895年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 雷蒙德·卡特爾Raymond B·Cattell 美國 1905年3月20日 1998年2月2日 參見"16種人格因素測驗",創立晶體智力和流體智力理論 Laura L. Carstensen 美國 1953年11月2日 align ="center" 社會情感選擇理論 讓-馬丁·沙可Jean-Martin Charcot 法國 1825年11月29日 1893年8月16日 推動神經學和心理學領域的發展 Nancy Chodorow 美國 1944年1月20日 align ="center" 社會學家,女權主義精神分析師 諾姆·喬姆斯基Noam Chomsky 美國 1928年12月7日   生成語法理論被認為是對20世紀語言學研究的重要貢獻 李·克隆巴赫Lee Cronbach 美國 1916年10月1日 2001年4月22日 克隆巴赫係數, 科溫頓Martin. V. Covington 美國 1936年2月14日 2018年1月29日 “自我價值”理論(self-worth) Ronald L. Cohen 美國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社會心理學家 勒達·科斯米德斯Leda Cosmides 美國 1957年5月9日 align ="center" 參考演化心理學 克萊德·庫姆斯Clyde Coombs 美國 1912年7月22日 1988年2月4日 數學心理學 奇克森特米哈伊·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 美國籍匈牙利裔 1934年9月29日 2021年10月20日 心流理論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D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Lloyd deMause 美國 1931年9月19日 align ="center" 人類學和民族學的心理學研究 約翰·杜威John Dewey 美國 1859年10月20日 1952年6月1日 哲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機能主義心理學派的創始人之一 迪特里希·多納Dietrich Doerner 德國 1938年9月28日 align ="center" 心理學家 == E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赫爾曼·艾賓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德國 1850年1月24日 1909年2月26日 參見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保羅·艾克曼Paul Ekman 美國 1934年2月15日 align ="center" 研究情緒和面部表情的先驅 阿爾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 美國 1913年9月27日 2007年7月24日 理性情緒行為療法,認知-行為療法的始祖 亨利·哈維洛克·艾利斯Havelock Ellis 英國 1859年2月2日 1939年7月8日 性心理學家和研究人類性行為的社會改革者 愛利克·埃裡克森Erik H·Erikson 美國 1902年6月15日 1994年5月12日 人格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著稱,發展心理學家與心理分析學者 米爾頓·艾瑞克森Milton H· Erickson 美國 1901年12月5日 1980年3月25日 現代催眠之父,是醫療催眠、家庭治療及短期策略心理治療 漢斯·艾森克Hans Eysenck 英國 1916年3月4日 1997年9月4日 參見性格的兩維因子分析,現代人格科學理論的主要貢獻者 == F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羅納德·費爾貝恩William Ronald Dodds Fairbairn 英國 1889年8月11日 1964年12月31日 精神分析學者,屬英國客體關係學派 利昂·費斯廷格Leon Festinger 美國 1919年5月8日 1989年2月11日 社會心理學家,認知失調理論 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Frankl 奧地利籍猶太裔 1905年3月26日 1997年9月2日 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是意義治療與存在主義治療的提倡者之一 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 奧地利籍猶太裔 1895年12月3日 1982年10月9日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之女,心理防衛機制的研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奧地利籍猶太裔 1856年5月6日 1939年9月23日 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潛意識、「精神分析之父」 艾瑞克·弗洛姆Erich Fromm 德國籍猶太裔 1900年3月23日 1980年3月18日 人本主義哲學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學家,「精神分析社會學」的奠基者之一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G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哈沃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 美國 1943年7月11日 align ="center" 多元智慧理論的提倡者 約翰·加布裡埃利John Gabrieli 美國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參見神經成像,神經科學家 羅伯特·加涅Robert Mills Gagne 美國 1916年8月21日 2002年4月28日 參見學習結果分類理論、學習條件分析、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九階段模型 弗蘭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 英國 1822年2月16日 1911年1月17日 個體差異之父,關注遺傳對智力的影響,創始雙生子研究 阿諾德·格塞爾A·Gesell 美國 1880年6月21日 1961年5月29日 參見自然成熟理論、雙生子爬梯實驗、兒童發展研究領域的先驅 詹姆斯·吉布森J· J· Gibson 美國 1904年1月27日 1979年12月11日 參見知覺學習、視知覺領域最重要的心理學家之一 埃莉諾·吉布森Eleanor J·Gibson 美國 1910年12月7日 2002年12月30日 參見視崖、兒童知覺的研究 丹尼爾·高爾曼Daniel Goleman 美國 1946年3月7日 align ="center" 《EQ》美國作家兼心理學家 Elizabeth Gould 美國 1962年 align ="center" 神經科學 喬伊·保羅·吉爾福特J· P· Guilford 美國 1897年3月7日 1987年11月26日 參見輻合型認知方式、發散型認知方式 == H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斯坦利·霍爾Granville Stanley Hall 美國 1844年2月1日 1924年4月24日 首位美國心理學會會長,主張心理學專業化,致力於兒童發展理論 哈里·哈洛Harry Harlow 美國 1905年10月31日 1981年12月6日 依附理論 弗里德里希·海耶克Friedrich Hayek 英國 1899年5月8日 1992年3月23日 發展赫比學習法的學習和記憶方式 唐納德·赫布Donald O· Hebb 加拿大 1904年7月22日 1985年8月20日 提出赫布理論,神經心理學與神經網路之父 弗裡茨·海德Fritz Heider 美國 1896年2月18日 1988年1月2日 格式塔心理學家,以發展認知心理學理論和歸因理論而著稱 Richard Herrnstein 美國 1930年5月20日 1994年9月13日 的創始人之一 歐內斯特·希爾加德E·R·Hilgard 美國 1904年7月25日 2001年10月22日 心理學家,以對催眠的研究而著稱 Leta Hollingworth 美國 1886年5月25日 1939年11月27日 臨床心理學,教育心理學 Edwin Holt 美國 1867年 8月21日 1946年1月25日 新現實主義 卡倫·霍妮Karen Horney 德國 1885年9月16日 1952年12月4日 著名女性心理學家的代表人物,是新弗洛伊德學派研究者</small> 大衛·休謨David Hume 英國 1711年5月7日 1776年8月25日 自由意志與決定論 克拉克·赫爾Clark L·Hull 美國 1884年5月24日 1952年5月10日 參見驅力說 埃德溫·哈欽斯Edwin Hutchins 美國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參見認知人類學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I == == J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美國 1842年1月11日 1910年8月26日 機能主義 Kay Redfield Jamison 美國 1946年6月22日 align ="center" 臨床心理學家 亞瑟·亞諾夫Arthur Janov 美國 1920年2月27日 2017年10月1日 參見 Julian Jaynes 美國 1924年8月21日 1997年11月21日 美國國家圖書獎最佳當代思想 Marcia K· Johnson 美國 1943年 align ="center" 記憶力和記憶扭曲的機制 Phlip Johnson-Laird 英國 1936年10月12日 align ="center" 人類認知和推理心理學 歐內斯特·瓊斯Ernest Jones 英國 1879年1月1日 1958年2月11日 精神分析學者 Edward E·Jones 美國 1926年8月11日 1993年7月30日 參見人際感知歸因理論,社會心理學家 瑪麗·瓊斯Mary Cover Jones 美國 1896年9月1日 1987年7月22日 行為療法 卡爾·榮格Carl Jung 瑞士 1875年7月26日 1961年6月6日 創立分析心理學 == K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諾貝爾得獎者 注意資源分配理論 喬治·凱利George Kelly 美國 1905年4月28日 1967年3月6日 個人建構理論 哈羅德·凱利Harold H·Kelley 美國 1921年2月16日 2003年1月29日 社會交換理論 jeanie nganOtto F· Kernberg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學者,對人格障礙的研究做出很大貢獻 阿爾弗雷德·金賽Alfred Kinsey 美國 1894年6月23日 1956年8月25日 性學報告 梅蘭妮·克萊因Melanie Klein 英國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精神分析學者 Friedhart Klix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科特·考夫卡Kurt Koffka 德國 1886年 1941年 格式塔心理學的創立者之一 沃爾夫岡·苛勒Wolfgang Köhler 美國籍德國裔 1887年 1967年 格式塔心理學的創立者之一參見頓悟 勞倫斯·柯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 美國 1927年 1987年 參見柯爾伯格道德發展階段 科胡特Heinz Kohut 美籍奧地利籍猶太裔 1913年 1981年 自體心理學學派精神分析學者 克里佩林Emil Kraepelin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精神病學家 Elizabeth Kübler-Ross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L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雅各·拉康Jacques Lacan 法國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精神分析學者 Ellen Lang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Michael Langone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Karl Lashley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萊珀M·R·Lepp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外部獎勵的隱蔽性代價 科特·勒溫Kurt Lewin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場論、群體動力學 Elizabeth Loftus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Konrad Lorenz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印刻 諾貝爾得獎者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M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麥考比E·E·Maccoby 美國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參見性別差異心理學 馬傑R·E·Nag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參見行為目標 Sam Mania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運動心理學家 Margaret Mahl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馬斯洛Abraham Maslow 美國籍猶太裔 1908年 1970年 參見需求層次理論 Rollo May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約翰·梅爾John D· Mayer 美國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參見人格心理學 麥克蘭德David C·McClellend 美國 1917年 1998年 參見成就動機 James McClelland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William McDougall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Jacques Mehl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Ronald Melzack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Wolfgang Metzger 德國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參見格式塔心理學 歐內斯特·梅伊曼Ernst Meumann 德國 1862年 1915年 斯坦利·米爾格蘭姆Stanley Milgram 美國 1933年 1984年 參見從眾行為 Alice Mill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G·米勒George A·Miller 美國 1920年   參見短時記憶 Neal E· Mill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Brenda Miln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rnold Mindell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Stephen A· Mitchell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Raymond Moody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C· Lloyd Morgan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O· H· Mowr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Hugo Munsterberg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John F· Murray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體育心理學家 默裡H· A· Murray 美國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參見主題統覺測驗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N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奈瑟爾Ulric Neisser 美國 1928年   1967年發表了心理學史上第一部《認知心理學》專著 Alexander Sutherland Neill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Erich Neumann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Donald Norman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Kent Norman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O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James "Jim" Olds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Thomas Ogden 美國 1946年 align ="center" == P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巴甫洛夫Ivan P·Pavlov 俄羅斯 1849年 1936年 經典條件反射 Allan Paivio 加拿大 1925年 2016年 Friedrich Salomon Perls 德國 1893年 1970年 讓·皮亞傑Jean Paul Piaget 瑞士 1896年 1981年 認知發展理論 Steven Pink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Jonathan Pot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James W· Prescott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Zenon Pylyshyn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R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維萊亞努爾·拉馬錢德蘭Vilayanur S· Ramachandran 美國 1951年 align ="center" Otto Rank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Wilhelm Reich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Ulf-Dietrich Reips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Samuel Renshaw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 美國 1902年 1987年 參見人本主義心理學、個人中心治療 羅夏(羅爾沙)Hermann Rorschach 瑞士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參見墨跡測驗 Eleanor Rosch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朱利安·羅特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David Rumelhart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羅森塔爾Robert Rosenthal 美國 1933年   參見人際期望 弗裡茲·李曼Fritz Riemann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S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彼德·薩洛維Peter Salovey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Daniel Schac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斯坎特Stanley Schachter 美國 1922年 1997年 參見上癮</small> Roy Schaf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Walter Dill Scott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Margaret Sing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Martin Seligman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Morita Shoma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斯金納Burrhus Frederic Skinner align ="center" 司馬賀Herbert Simon 美國 1916年 2001年 又名西蒙 諾貝爾獎得主 Paul Slovic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Charles Spearman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斯賓塞 Kenneth Spence 美國 1907年 1967年 Stanley Smith Stevens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羅伯特·史坦伯格Robert J· Sternberg 美國 1949年 align ="center" Harry Stack Sullivan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José Szapocznik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T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推孟 Lewis M·Terman 美國 1877年 1956年 參見斯坦福―比奈量表 愛德華·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 美國 1874年 1949年 參見聯結主義、學習定律、迷箱實驗 L· L· Thurstone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愛德華·鐵欽納Edward Titchener 美國籍英國裔 1867年 1927年 APA格式的創立者 愛德華·托爾曼Edward C·Tolman 美國 1836年 1959年 參見S-O-R Anne Treisman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托爾文Endel Tulving 加拿大 1927年   參見情景記憶語義記憶,記憶的儲存和提取 阿摩司·特沃斯基Amos Tversky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U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Dimitri Uznadze 喬治亞 1886年 1950年 == V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利維·維谷斯基Liev Semenovich Vygotsky 蘇聯籍猶太裔 1896年 1934年 參見社會文化歷史學派、近側發展區間 == W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Hans-Jürgen Walter 德國 1944年 align ="center" 瑪格麗特·弗洛伊·瓦什本Margaret Floy Washburn 美國 1871年7月25日 1939年10月29日 第一位女性心理學博士、比較心理學、動機理論 約翰·華生John B· Watson 美國 1878年 1958年 參見行為學派、小艾伯特實驗 Paul Watzlawick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大衛·韋克斯勒David Wechsler 美國 1896年 1981年 參見韋克斯勒量表 威納B·Wein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參見歸因理論 馬科斯·韋特墨Max Wertheimer 德國 1880年 1943年 格式塔心理學的創立者 唐納德·溫尼科特Donald Woods Winnicott 英國 1896年 1971年 赫爾曼·威特金Herman A·Witkin 美國 1916年 1979年 參見認知風格場獨立、場依存 羅伯特·伍德沃斯Robert S· Woodworth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 德國 1832年 1920年 實驗心理學之父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X == Andrés Qiu 1980年代著名的心理學家 出生地西班牙 == Y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Robert Yerkes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Irvin D. Yalom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Z == 姓名 國籍 出生 逝世 其他 Robert J· Zajonc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René Zazzo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Oliver L· Zangwill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 美國 1933年 align ="center" 斯坦福監獄實驗 Kenneth Zuck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Manas K Mandal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align ="center" == 參看 == * 心理學 Category:職業列表 +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出生名:;),奧地利心理學家、精神分析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學的創始人,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他生於奧地利帝國摩拉維亞的弗萊堡(今屬捷克)的一個猶太家庭,從維也納大學畢業後一直在維也納工作,後因躲避納粹,遷居英國倫敦。其著有《夢的解析》、《性學三論》、《圖騰與禁忌》等,提出了“潛意識”、“自我”、“本我”、“超我”、“伊底帕斯情結”、“欲力”、“心理防衛機制”等概念,被世人譽為「精神分析之父」。 == 生平 == ===早年=== 1856年5月6日,弗洛伊德出生在奧地利帝國摩拉維亞弗萊堡(今捷克共和國普日博爾)的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猶太出身對後來其理論的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Robert, Marthe (1976) From Oedipus to Moses: Freud's Jewish Identity New York: Anchor pp. 3–6。他母親共生了三個兒子和五個女兒,他是長子Gresser 1994, p. 225.;還有兩個同父異母的哥哥 。他的家庭經濟狀況緊迫,住宅擁擠,但他的父母盡力撫養他們,尤其是弗洛伊德。從幼年起,父母就著重培養他的智力,投入的精力往往超過他的兄弟姐妹Gay 2006, pp. 4–8; Clark 1980, p. 4 * For Jakob's Torah study, see Meissner 1993, p. 233. * For the date of the marriage, see Rice 1990, p. 55.。 他出生時身上附有胎膜,其母認為這是一個吉利的徵兆。他在幼年起已經顯得才智過人,9歲時便以優異的成績提前一年升入中學,在八年制的學習過程中連續六年是班級第一名,特別在體育這項科目上面名列前茅有七年已久。雖然當時社會上有反猶的組織,但是他依然於1873年進入維也納大學學習醫學。大學時,弗洛伊德對生物學和生理學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先後在動物實驗室和生理實驗室實習,發表了多篇論文。當時他心理學的導師是弗朗茲·布倫塔諾,而他也十分尊敬這位前輩。1881年5月,弗洛伊德透過醫學院畢業考試,獲得醫學博士學位。HOPKINS, P. (1939), SIGMUND FREUD. Journal of Personality, 8: 163–169. doi: 10.1111/j.1467-6494.1939.tb02171.x 畢業後,弗洛伊德繼續在恩斯特·布呂克的生理實驗室工作。與瑪莎·伯奈斯訂婚後,為了增加收入,接受布呂克的建議放棄理論研究,改行做專職醫生。1882年7月31日,弗洛伊德開始在維也納綜合醫院工作,直到1885年8月底成為維也納大學的神經病理學講師。Gay 2006, p. 42-47 他在24嵗時染上煙癮,並且認為這種習慣可以幫助他提升工作效率。他的同事威廉·弗利斯曾就此事警告過他,但弗洛伊德依然故我,後來因此罹患口腔癌Gay 2006, pp. 77, 169。按照弗洛伊德1897年和弗利斯所講,煙癮等癮是手淫的代替物。Freud and Bonaparte 2009, pp. 238–239 除去他尊敬的老師弗朗茲·布倫塔諾,他也十分欣賞西奧多·利普斯和尼采的作品Paul Roazen, in Dufresne, Todd (ed). Returns of the French Freud: Freud, Lacan, and Beyond.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Press, 1997, p. 13。在尼采於1900年去世後,弗洛依德專門去買過尼采的作品合集Gay 2006, p. 45。但後來又對尼采失去了興趣,開始專攻神經學Holt 1989, p. 242。此外他還經常閲讀莎士比亞的英文原著,實際上他的很多精神分析原理都可以從莎士比亞的作品裡尋到源頭。Bloom 1994, p. 346 ===成名=== 1885年10月,弗洛伊德前往巴黎向讓-馬丁·沙可求教,後來他回憶到這段經歷時說它對自己從神經學轉向研究神經病理學起到了關鍵的作用。次年他就開始自己獨立進行實驗了Gay 2006, pp. 64–71,然而這段時期弗洛伊德精神處在比較壓抑的狀態,經常做噩夢,他認為這是因為其父1896年去世導致他患上了神經衰弱症。基於自己的早期研究,弗洛伊德推斷出人類幼年遭受過性虐待是後來患上強迫性神經官能症和歇斯底里症的先決條件,即弗洛伊德誘惑論Freud 1896c, pp. 203, 211, 219; Eissler 2005, p. 96。 1886年,他與瑪莎·伯奈斯結婚,婚後育有六名子女。他也是在這一年從醫院辭職,在維也納開設了私人診所。他自1880年代中期就在維也納大學授課,本來還想升為教授,維也納大學也很支援他,但是1903年當局否決了大學的任命。佛洛伊德的朋友瑪麗·費爾斯特(Marie Ferstel)賄賂了教育局官員一幅名畫,才使得政府改變了主意。Phillips, Adam (2014) Becoming Freud Yale University Press. p. 139. 1902年秋開始,維也納大學的很多醫生也開始對佛洛伊德的理論產生興趣,每週三到佛洛伊德家和他探討各種心理和神經學問題,在威廉·斯泰克爾的建議下,“週三心理學會”(Psychologische Mittwochs-Gesellschaft)成立。除去佛洛伊德和斯泰克爾外,成員還有阿爾弗雷德·阿德勒、馬克思·卡安(Max Kahane)和魯道夫·賴特勒(Rudolf Reitler)三人。他們全部是猶太裔。馬克斯·格拉夫不久後也加入其中。精神分析學的影響力由此漸漸擴大。 到1906年,週三心理學會已有16名成員,奧托·蘭克為學會秘書。同年,佛洛伊德開始和卡爾·榮格通訊。1907年3月,榮格和路德維格·賓斯萬格前往維也納拜訪佛洛伊德,參與了學會討論。1908年,週三心理學會正式改名維也納精神分析學會,佛洛伊德擔任會長Gay 2006, p. 219。當年8月27日,經過歐內斯特·瓊斯提議,學會在薩爾斯堡的布里斯托酒店舉辦了第一場討論會Jones, E. 1955, pp. 44–45。 1910年,瑪格麗特·希爾弗丁加入學會,她是學會的第一位女性成員Gay 2006, p. 503,次年塔蒂阿娜·羅森塔爾和薩賓娜·斯皮勒林入會Martin Miller(1998) Freud and the Bolsheviks, Yale University Press, pp. 24, 45。 為了推廣佛洛伊德的學說,學會成員們在1909年創辦了《精神分析與精神病理學研究年刊》(Jahrbuch für psychoanalytische und psychopathologische Forschungen,榮格擔任主編),1910年創辦《精神分析中心冊頁》(Zentralblatt für Psychoanalyse,阿德勒和斯特克爾主編),1911年創辦《Imago》(蘭克主編),1913年創辦《國際精神分析雜誌》(Internationale Zeitschrift für Psychoanalyse,蘭克主編)Jones, Ernest (1964) Sigmund Freud: Life and Work. Edited and abridged by Lionel Trilling and Stephen Marcus.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pp. 334, 352, 361。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也在1910年成立,榮格擔任會長Gay 2006, p. 460。 為了推進精神分析學在英語世界國家的影響力,佛洛伊德邀請了歐內斯特·瓊斯和亞伯拉罕·布里爾到維也納講學。瓊斯擔任多倫多大學教師後,開始在北美推廣精神分析學Gay 2006, p. 186。1909年9月,克拉克大學的校長斯坦利·霍爾邀請佛洛伊德和榮格到他的學校講學,在那裡佛洛伊德共做了五次講座。哈佛大學的學者詹姆斯·傑克遜·普特南聽過講座後,也很欣賞弗洛伊德,也開始在美國推廣精神分析學Gay 2006, p. 212。 ===健康問題=== 隨後,德國、莫斯科、美國、瑞士、法國、義大利、荷蘭、挪威的精神分析學會也在1910至1930年代間陸續建立。佛洛伊德在1922年在柏林參加了最後一場精神分析學討論會Gay 2006, p. 394,之後,由於個人健康問題,他主要靠通訊和私下見面來和各地的追隨者聯絡。1923年2月,佛洛伊德確診黏膜白斑病,這是他長期抽煙導致的惡果。他一開始秘而不宣,直到4月份才把這個訊息告訴歐內斯特·瓊斯。皮膚科醫生瑪克西米利安·斯特納(Maximilian Steiner)告誡他務必要戒煙,但沒有告訴他情況的嚴重性。後來,他又找菲利克斯·多伊奇(Felix Deutsch)看病,多伊奇看出來他口腔裡的斑塊已經癌變,但也沒有告訴他,只是告訴他要戒煙。他又去看了一名叫做馬庫斯·哈耶克(Marcus Hajek)的鼻科醫生,做了一場手術,但手術並無成效,佛洛伊德出血嚴重,幾乎喪命。Gay 2006, pp. 419–20 ===逃離=== 1930年,佛洛伊德獲得歌德獎Gay 2006, p. 571。但1933年1月,納粹黨掌權後就在德國將他的書列為禁書、並焚毀。納粹德國佔領奧地利後,他的女兒安娜被蓋世太保逮捕,遭到審問。不過安娜最後還是平安地回到了家中。此事使得佛洛伊德下定決心逃離奧地利。先前已經逃到倫敦的歐內斯特·瓊斯聯絡了英國內政大臣薩繆爾·霍爾,獲得了佛洛伊德的移民許可。此外,皇家學會會長威廉·亨利·布拉格也寫信給英國外交大臣愛德華·伍德向柏林和維也納施壓。曾找佛洛伊德看過病的美國駐法大使小威廉·克里斯蒂安·布利特則寫信給美國總統富蘭克林·D·羅斯福求援,於是美國駐維也納領事約翰·庫珀·威利(John Cooper Wiley)也為佛洛伊德暗中提供了保護。安娜被蓋世太保放回就有他的功勞。Cohen 2009, pp. 152–53. 納粹黨派去監視佛洛伊德的納粹黨員安東·索爾瓦德(Anton Sauerwald)是佛洛伊德的校友,約瑟夫·赫齊格(Josef Herzig,佛洛伊德的朋友)的學生,他很同情佛洛伊德,因此沒有按上級的指示調查佛洛伊德的銀行賬戶並燒毀國際精神分析學會的藏書,而是將它們暗中藏了起來,一直儲存到了戰後Cohen 2009, p. 160.。1939年,索爾瓦德也逃到了倫敦Schur, Max (1972) Freud: Living and Dying, London: Hogarth Press, pp. 498–99.,戰後被審判時,安娜為他作了辯護,使得他最終在1947年獲釋。Cohen 2009, p. 213. 佛洛伊德一家在1938年4月和5月開始逐個離開維也納Cohen 2009, pp. 157–59.。佛洛伊德和妻子及女兒安娜則在6月4日乘坐東方快車離開維也納,6日抵達倫敦維多利亞車站。瑪麗·波拿巴曾試圖幫佛洛伊德的四個姐姐離開維也納,但並沒有成功,結果四人最後都死在了納粹的集中營裡Cohen 2009, pp. 178, 205–07.。 佛洛伊德在1936年被皇家學會封為外籍院士。在倫敦,他住在漢普斯特德瑪瑞斯菲爾德花園(Maresfield Gardens,今弗洛伊德博物館)20號,並繼續接診。他的最後一部作品《摩西與一神教》德文版在1936年出版,次年出版英文版Chaney, Edward (2006). 'Egypt in England and America: The Cultural Memorials of Religion, Royalty and Religion', Sites of Exchange: European Crossroads and Faultlines, eds. M. Ascari and A. Corrado. Amsterdam and New York: Rodopi, Chaney'Freudian Egypt', The London Magazine (April/May 2006), pp. 62–69, and Chaney, 'Moses and Monotheism, by Sigmund Freud', 'The Canon', THE (Times Higher Education), 3–9 June 2010, No. 1, 950, p. 53.。 ===去世=== thumb|弗洛伊德的骨灰 1939年9月中,佛洛伊德的下顎癌病情惡化,他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要求馬克斯·舒爾按之前約定的一樣幫他實施安樂死。他的女兒安娜向馬克請求寬限幾天,但馬克斯·舒爾告訴她佛洛伊德已是病入膏肓,活著只是徒增痛苦。舒爾在9月21和22日給佛洛伊德打了好幾劑嗎啡,最終佛洛伊德在23日去世Gay 2006, pp. 650–51。但是,舒爾可能並不是給佛洛伊德打下最後一針嗎啡的人。最後執行者可能是安娜的同事約瑟芬·斯特羅斯(Josephine Stross)。 佛洛伊德去世後三天,他的遺體在倫敦北部的格德斯格林火葬場(Golders Green Crematorium)火化。葬禮上致悼詞的是歐內斯特·瓊斯和斯蒂芬·茨威格。佛洛伊德的骨灰現在仍放置在火葬場的弗洛伊德角(Freud Corner),骨灰盒的基座是他的兒子恩斯特設計的。骨灰盒本身則是一個古希臘的雙耳噴口杯,上面繪有狄俄倪索斯的故事。這個陶壺是瑪麗·波拿巴送給佛洛伊德的禮物。佛洛伊德的妻子瑪莎去世後,骨灰也安置於此處。Burke, Janine The Sphinx at the Table: Sigmund Freud's Art Colle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analysis, New York: Walker and Co. 2006, p. 340. == 家族 == 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也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特別擅長在兒童心理學和發展心理學領域。 弗洛伊德的孫子,包括畫家盧西安·弗洛伊德和喜劇演員、政治家、作家克萊門特·佛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曾孫,包括旅行家艾瑪·弗洛伊德和時裝設計師貝拉·佛洛伊德與傳媒巨頭馬修·佛洛伊德。 佛洛伊德是公共關係與宣傳學的先驅者愛德華·伯尼斯的親舅舅。愛德華的母親,安娜是佛洛伊德的妹妹。他們兩家聯姻,愛德華的父親,伊裡·伯尼斯的妹妹瑪莎·伯尼斯,是弗洛伊德之妻。 ==理論== ===人格===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或人的精神主要分成三個部分,即本我、自我與超我。「本我」(完全潛意識,不受主觀意識的控制)代表慾望,受意識遏抑。「自我」(大部分有意識)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超我」(部分有意識)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Freud, Sigmund. The Standard Edition of the Complete Psychological Works of Sigmund Freud. Vol. XIX. Translated from the German under the General Editorship of James Strachey. In collaboration with Anna Freud. Assisted by Alix Strachey and Alan Tyson, Vintage, 1999. [Reprint.] 。他的這一理論也叫做“冰山理論”。 === 夢 === 佛洛伊德認為「夢是一種在現實中實現不了和受壓抑的願望的滿足」Rycroft, Charles. A Critical Dictionary of Psychoanalysi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5, p. 41.。夢是一種潛意識的活動,由於人的心理防衛機制壓抑人的本我願望,被壓抑的願望在潛意識的活動中並不會直接表達於夢中,而是透過扭曲變作為象徵的形式出現,故夢都是象徵的。佛洛伊德認為夢是由「顯夢」(manifest dream-content)及「隱夢」(latent dream-thought)所組成的。前者乃夢的表面形式,像經過扭曲與偽裝的「密碼」,以表現隱夢。 === 潛意識 === 佛洛伊德的理論核心之一為潛意識。19世紀西方主流思潮為實證論,相信人可取得關於自身及其所處環境之真實認知,並以明智判斷予以掌握。弗洛伊德則認為自由意志本為幻念,人無法全然意識到自我。弗洛伊德提出了意識的層次之說,「在表層之下」另有思緒運作。弗洛伊德稱夢為「通往潛意識之王道」,提供參與潛意識生活的最佳入徑。弗洛伊德《夢的解析》中論證潛意識的存在。Wollheim, Richard (1971). Freud. London, Fontana Press, pp. 157–76 === 性心理發展 === 弗洛伊德相信個體原慾的發展,如昇華概念所示,為不斷轉換客體。人生來即屬「多相變態」(polymorphously perverse),任何客體都可能成為快感之源。隨不同發展階段,人會固著於特定慾望客體——初為口慾期(如嬰兒因哺乳產生的快感),繼之以肛慾期(如小兒控制腸道產生之快感),隨之為性器期(phallic stage),隨後是潛伏期(latency stage),而最後性器官成熟後就會達到生殖期(genital stage)。孩童接著經歷固著性慾於母親之時期,即所謂戀母情結,但因此慾望有著禁忌的本質,必須予以壓抑。Freud, Standard Edition, vol. 7, 1906, p. 274; S.E. 14, 1914, p. 18; S.E. 20, 1925, p. 34; S.E. 22, 1933, p. 120; Schimek, J.G. (1987), Fact and Fantasy in the Seduction Theory: a Historical Review.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Psychoanalytic Association, xxxv: 937–65; ===女性心理=== 佛洛伊德認為排除童年的男性特質是女性獲得自己身份認同的關鍵,比如陰蒂高潮是男性特質,少女會有陰莖羨妒情結,而陰道高潮才是成熟女性的標誌。但他的這些說法因為缺乏切實的證據而飽受批評。 === 生死驅力 === 弗洛伊德相信人類由互相衝突的兩種慾望所驅動:愛慾(生存本能)與死慾(死亡本能)。弗洛伊德所說的愛慾,包含所有創造性、及產生生命的驅力。死慾代表一切有生之物內在的衝動,欲回歸至平靜狀態,甚至最終回到不再存在。佛洛伊德提出死慾的時間要比愛慾晚,他在1920年的《超越快樂原則》中首次提出死慾Laplanche, Jean; Pontalis, Jean-Bertrand (2018) [1973]. "Nirvana Principle".。 === 宗教 === 佛洛伊德認為雖然宗教在歷史上發揮過作用,但在現代社會已經可以被科學取代,而神不過是一種幻覺。這在他的《幻象之未來》和中有詳細解釋Jones, James W., 'Foreword' in Charles Spezzano and Gerald J. Gargiulo (eds), Soul on the Couch: Spirituality, Religion and Morality in Contemporary Psychoanalysis (Hillsdale, 2003), p. xi. 。 他在《圖騰與禁忌》一書中提出男孩生命早期對母親抱有性慾,此戀母情結為普遍存在的現象。父親有保護部落的能力,因此男性愛慕他,但也同時因父親與眾母親的關係而嫉妒他。兒子們瞭解獨力無法擊敗領導者父親,故合力予以殺害,之後以祭儀宴饗形式啖之,藉此將父親的力量納入己身。然而眾子之後背負的罪惡感,也使其強化對父親的回憶,並予以祭拜。部落內也由此產生亂倫與婚姻的禁忌,並以象徵性的動物犧牲取代人祭 Freud, Sigmund Totem and Taboo (New York: W.W. Norton & Co. 1950) pp. x, 142, 。 《摩西與一神教》一書,則根據弗洛伊德理論重建猶太教歷史,認為摩西是埃及人,為阿肯那頓一神教的信徒,阿肯那頓一神教失敗後,摩西率領埃及邊境地區的少數族群猶太人出走埃及,前往迦南之地,維持一神教的信仰,沿途並與誇底斯部落結合。但摩西嚴格的一神教信仰使百姓們無法忍受,因此殺死摩西。此後,摩西的追隨者(利未人)一方面堅持一神教的傳統與埃及習俗(如割禮),一方面與誇底斯部族妥協,使誇底斯人崇拜的火山神耶和華成為新一神教的神祇 。但書中很多說法實際上是佛洛伊德的個人猜想,並沒有歷史依據。 == 遺產 == 佛洛伊德的理論是頗具爭議的,但其影響力毋庸置疑。史蒂芬·費羅施(Stephen Frosh)說:“(佛洛伊德的學說是)對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思想之一,影響力僅次於達爾文主義和馬克思主義”。人類文化的各個領域都有其痕跡。 弗洛伊德的心理理論爭議一直很大。新佛洛伊德學派的成員,如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奧託·蘭克等,認為弗洛伊德的一些學說(如本能性驅力)是有問題的。但很多學派仍然沿用他的學說Pick, Daniel (2015). Psychoanalysis: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indle Edition. pp. 19, 121.,其效用也得到了證實。 ===科學=== 科學家做過很多測試弗洛伊德學說的實驗。1934年,弗洛伊德在給心理學家索爾·羅森茨威格的一封信中說他的理論“與實驗驗證不相干”。但西摩·費雪(Seymour Fisher)和羅傑·格林堡(Roger P. Greenberg)在1996年表示弗洛伊德的很多主觀點都是有證據的。Fisher, Seymour & Greenberg, Roger P. Freud Scientifically Reappraised: Testing the Theories and Therap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6, pp. 13–15, 284–85 漢斯·艾森克在《弗洛伊德帝國的衰退》(Decline and Fall of the Freudian Empire,1985)一書中批評弗洛伊德,說他的理論使得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研究倒退了至少五十年,馬爾科姆·馬克西米連(Malcolm Macmillan)在《弗洛伊德評估》(Freud Evaluated,1991)中說“弗洛伊德的方法是無法用與心理過程有關的客觀資料來證實的”Malcolm Macmillan, Freud Evaluated: The Completed Arc, MIT Press, 1997, p. xxiii. 引用:Freud's method is not capable of yielding objective data about mental processes。理查德·韋伯斯特(Richard Webster)在《為什麼弗洛伊德是錯的》(Why Freud Was Wrong,1995)中說精神分析學可能是有史以來最成功、最複雜的偽科學。 科學哲學家卡爾·波普認為一切合理的科學理論,均具備證偽的可能,但弗洛伊德的心理學理論永遠不可被證偽,因此不具備科學性Popper, Karl. 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The Growth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London: Routledge and Keagan Paul, 1963, pp. 33–39。阿道夫·格倫鮑姆在《精神分析學基礎》(The Foundations of Psychoanalysis,1984)中說波普的說法並不對,因為很多弗洛伊德的理論是可以從經驗上證明的Eysenck, Hans,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Freudian Empire Harmondsworth: Pelican, 1986, p. 14.Grünbaum, A. The Foundations of Psychoanalysis: A Philosophical Critiqu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4, pp. 97–126.。羅傑·史克魯頓在《性慾》(Sexual Desire,1986)一書中說弗洛伊德的抑制理論等確實是可以被證實的。但他仍然認為精神分析學太過於依賴隱喻,並非真正的科學。 20世紀中期以後,至少在美國精神病學家們開始逐漸減弱對心理分析學的關注Nathan G. Hale, The Rise and Crisis of Psychoanaly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17–1985,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pp. 300–21).Alan A. Stone, "Where Will Psychoanalysis Survive?" Keynote address to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sychoanalysis, 9 December 1995. 。它在人文領域仍然是非常常見的理論,但在精神病學研究領域有被邊緣化的趨勢Paul E. Stepansky, Psychoanalysis at the Margins, 2009, New York: Other Press, pp. 11, 14.。不過,根據2002年的《普通心理學評論》,弗洛伊德仍是20世紀被引用次數第三高的心理學家。 === 哲學 === 不論精神分析作為哲學的形式其價值為何,弗洛伊德引介下列三個概念,與西方以前的哲學產生斷裂。 * 他建立心理程式的模型,破除了笛卡兒的我思。對弗洛伊德而言,思緒產生的程式,非主體直接反思所能探知。自歷史角度觀之,馬克思意識型態的分析早於弗洛伊德,但後者更將主體性之不明視為根本。二者之後,人實踐的目標,及用來合理化其目標的想法,其構成核心不外乎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史,和馬克思的社會階級角色。 * 在夢、口誤、神經病徵、和精神病患的文字構建等,這些看起來全然難解、無理、和無意義的素材中,弗洛伊德檢視了其中找到的「合理性」。相對言之,在工作活動、政治哲學、制式社會行為這些清楚明白具「合理性」的素材中,他發現了其中的「不合理性」(如純然專斷和怪異的元素)。 * 佛洛伊德從言談治療引進創新的言說技術,藉此讓人透過間接洩漏潛意識內容的方式以消減沮喪。精神分析療程的逆向程式,顯示了個人如何依據符號壓縮與情緒轉嫁的邏輯,以潛意識的方式形成所遭遇的諸種問題。 == 重要著作 == === 書籍 === * 《癔症研究》,與約瑟夫·布羅伊爾(Josef Breuer)合著。(Studies on Hysteria / Studien über Hysterie,1895) * 《釋夢》(The Interpretation of Dreams / Die Traumdeutung,1899) * 《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學》(The Psychopathology of Everyday Life / Zur Psychopathologie des Alltagslebens,1901) * 《性慾三論》(Three Essays on the Theory of Sexuality / Drei Abhandlungen zur Sexualtheorie,1905) * 《詼諧及其與無意識的關係》(Jokes and Their Relation to the Unconscious,1905) * 《圖騰與禁忌》(Totem and Taboo / Totem und Tabu,1913) * 《論自戀》(On Narcissism / Zur Einführung der Narzißmus,1914) * 《超越快樂原則》(Beyond the Pleasure Principle / Jenseits des Lustprinzips,1920) * 《我與它》(The Ego and the Id / Das Ich und das Es,1923) * 《一個幻覺的未來》(The Future of an Illusion / Die Zukunft einer Illusion,1927) * 《文明中的不適》(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 Das Unbehagen in der Kultur,1929) * 《摩西與一神教》(Moses and Monotheism / Der Mann Moses und die Monotheistische Religion,1939) * 《精神分析引論》(An Outline of Psycho-Analysis / Abriß der Psychoanalyse,1940) ===病例分析=== * 《朵拉:歇斯底里案例分析的片斷 》(Fragment of an Analysis of a Case of Hysteria,1905) * 《論女性:女同性戀案例的心理成因及其他》(Psychogenesis of a Case of Homosexuality in a Woman and Other Works,1902) * 《史瑞伯:妄想症案例的精神分析》(Psycho-Analytic Notes upon an Autobiographical Account of a Case of Paranoia,1911) * 《鼠人:強迫官能症案例之摘錄》(Notes upon a Case of Obsessional Neurosis,1909) * 《狼人:孩童期精神官能症案例的病史》(From the History of an Infantile Neurosis,1918) * 《小漢斯:畏懼症案例的分析》(Analysis of a Phobia in a Five-Year-Old Boy,1909)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 * * === 其它 === * 弗洛伊德《夢的解析》全文線上閱讀 (簡繁體中文白話翻譯) * 解夢的科學方法 * Scientist or storyteller? * 佛洛伊德 Chronologie (dt.) at www.lichtensteiger.de * 弗洛伊德百年 * 佛洛伊德傳記與 Quotations *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章from 1926 (Thirteenth) edition of th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 佛洛伊德心理學與猶太教 * 佛洛伊德重出江湖 Category:20世紀哲學家 Category:奧地利心理學家 Category:精神分析學家 Category:神經心理學家 Category:思想家 Category:德國共濟會會員 Category:維也納大學校友 Category:捷克猶太人 Category:奧地利猶太人 Category:維也納大學教師 Category:摩拉維亞-西里西亞州人 Category:安樂死逝世者 Category:歌德獎獲得者
9月24日
9月24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267天(閏年第268天),離全年結束還有98天。 == 大事記 == === 7世紀 === * 622年: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為躲避麥加的宗教迫害,帶領信徒遷移到麥地那。 === 12世紀 === * 1180年:長年徵戰的拜占庭皇帝曼努埃爾一世逝世,其後拜占庭帝國國勢漸趨沒落。 === 16世紀 === * 1529年:鄂圖曼帝國軍隊包圍維也納。 * 1550年:明世宗時,俺答汗率韃靼軍入古北口,直逼北京城下。當時嚴嵩執政,不準諸將出擊,以待韃靼軍擄掠後自行撤退。史稱“庚戌之變”。 === 19世紀 === * 1841年:汶萊蘇丹將砂拉越割讓給英國探險家布魯克,布魯克成為砂拉越的白人拉者。 * 1852年:法國人制造的用蒸汽機推進的試飛成功。 * 1867年:第一次蘭柏會議開始。 * 1886年:哈同和羅迦陵結婚。 === 20世紀 === * 1901年:清政府與日本簽定重慶日租界協議書,30年為期。 * 1903年:阿爾弗雷德·迪金接替埃德蒙·巴頓成為澳大利亞第二任總理。 * 1905年:中國革命黨人吳樾在正陽門火車站刺殺準備出洋考察君主立憲制的清政府五大臣,吳失敗身亡,但五大臣出國考察之事也因此推遲。 * 1911年:共進會和文學社確定發動武昌起義的日期為10月6日(後來被推遲)。 * 1919年:中國北洋政府代總理龔心湛辭職,靳雲鵬代任。 * 1920年: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對土耳其宣戰,土亞戰爭爆發。 * 1937年:日本廢除西部標準時,統一使用日本標準時間。 * 1941年:砂拉越王國建國百年,時任白人拉惹查理士•溫納•布洛克頒佈。但頒布不久,1941年12月16日。隔年砂拉越淪陷。戰後砂拉越被劃歸英國成為直轄殖民地,最終該憲法未能徹底實行。 * 1946年:吉林大學的前身東北行政學院於哈爾濱成立。 * 1946年:澳華出入口公司將發展重心從中國上海市轉移到香港,並成立後來的國泰航空公司。 * 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山東濟南,並俘虜山東省主席王耀武,濟南戰役結束。 * 195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葉門建交。 * 1957年:年僅9歲的英國皇儲查理斯王子入讀公立學校。 * 1958年:在金門炮戰中,AIM-9響尾蛇導彈首次參戰。 * 1959年:座落於北京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建成。 * 1960年:美國企業號航空母艦完工下水,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艘核子動力航空母艦。 * 1964年:華倫委員會認定李·哈維·奧斯華為獨自一人刺殺前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 * 1967年:中國和蘇聯兩國軍隊因蘇聯向中國漁民挑釁在烏蘇裡江邊界爆發衝突。 * 1968年:史瓦濟蘭加入聯合國,參見聯合國成員國列表。 * 1969年:位於赤柱的香港第一個人造衛星地面通訊站由香港總督戴麟趾主持啟用典禮,香港通訊系統從此進入太空時代。 * 1973年:幾內亞比索共和國宣告成立。 * 1982年:香港麗的電視內部易名為亞洲電視,三日後正式對外公佈。 * 1988年:加拿大運動員本·約翰遜在第24屆夏季奧運會上獲得男子100米跑冠軍並重新整理世界紀錄,卻在事後被發現服用興奮劑。 * 1993年:西哈努克宣誓登基,成為柬埔寨王國的國王。 * 1993年:菲律賓已故總統馬可斯遺孀艾美黛被菲律賓反貪汙法庭判處入獄18-24年,並遭剝奪公職權利終身。 * 1993年:和兩兄弟創造的圖形冒險電腦遊戲《神秘島》發表。 * 1996年:《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獲得來自71個國家之代表的簽署,但是由於部分簽署國家並未批准而無法生效。 * 1997年:陳德良開始擔任越南國家主席。 === 21世紀 === * 200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佈了《實施基本法第23條諮詢檔案》,開始落實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三條。 * 2003年:西鳳酒成為中國陝西省的地理標誌產品。 * 2003年:日本的自由黨併入民主黨。 * 2005年:伊朗核問題:國際原子能機構認定伊朗未履行《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義務。 * 2006年: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因涉嫌貪汙被免職並立案偵查。 * 2008年:麻生太郎當選日本首相。 == 出生 == * 15年:維特里烏斯,羅馬皇帝(69年逝世) * 936年:阿杜德·道萊,布維西王朝埃米爾(983年逝世) * 1501年:吉羅拉莫·卡爾達諾,義大利博學家(1576年逝世) * 1550年:湯顯祖,明代戲劇家(1616年逝世) * 1564年:三浦按針,英國航海家、日本第一位外籍武士(1620年逝世) * 1583年:阿爾佈雷赫特·馮·華倫斯坦,波希米亞軍事家(1634年逝世) * 1667年:讓-路易·呂利,法國皇家室內音樂團作曲家、管理者(1688年逝世) * 1705年:利奧波德·約瑟夫·馮·道恩,奧地利陸軍元帥(1766年逝世) * 1711年:雍笈牙,緬甸貢榜王朝開國帝王(1760年逝世) * 1717年:霍勒斯·沃波爾,英國藝術史學家、文學家、政治人物(1797年逝世) * 1739年:格里高利·波將金,俄羅斯帝國軍人、政治家(1791年逝世) * 1755年:約翰·馬歇爾,美國政治家、法律家,美國法院對國會法律司法審查權奠基者(1835年逝世) * 1771年:讓-安多許·朱諾,法國將領(1813年逝世) * 1801年:米哈伊爾·奧斯特羅格拉德斯基,俄國數學家(1862年逝世) * 1837年:馬克·漢納,美國政治人物,曾任俄亥俄州聯邦參議員(1904年逝世) * 1859年:尤利烏斯·克倫格爾,德國大提琴家、作曲家(1933年逝世) * 1870年:喬治·克勞德,法國工程師、發明家(1960年逝世) * 1880年:莎拉·勞絲,美國超級人瑞,史上第三長壽者(1999年逝世) * 1886年:羅貝託·瑪麗亞·奧爾蒂斯,阿根廷政治人物,前任阿根廷總統(1942年逝世) * 1889年:埃貝哈德·馮·馬肯森,德國將軍(1969年逝世) * 1895年:安德烈·弗雷德裡克·考南德,法國醫生和生理學家,195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88年逝世) * 1896年:法蘭西斯·史考特·費茲傑羅,美國近代著名小說家,代表作《大亨小傳》(1940年逝世) * 1898年:弗洛裡男爵,澳洲藥理學家,194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68年逝世) * 1902年:魯霍拉·霍梅尼,伊朗伊斯蘭革命的政治和精神領袖,後為國家最高領袖(1989年逝世) * 1905年:塞韋羅·奧喬亞,西班牙裔美國生物化學家,195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93年逝世) * 1906年:趙樹理,中國農民作家(1970年逝世) * 1910年:曹禺,中國劇作家,被稱為「中國的莎士比亞」(1996年逝世) * 1911年:契爾年科,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5年逝世) * 1914年:安德熱·帕努夫尼克,英籍波蘭作曲家、指揮家(1991年逝世) * 1917年:李煥,中華民國前行政院長(2010年逝世) * 1920年:陳文真,越南共和國海軍將領(2019年逝世) * 1921年:村上弘,日本政治人物(2007年逝世) * 1922年:侯賽因-阿里·蒙塔澤裡,伊朗神學家、民主倡導者、作家、人權活動家(2009年逝世) * 1923年:李元簇,中華民國前副總統(2017年逝世) * 1927年:阿弗雷多·克勞斯,西班牙籍奧地利裔男高音歌唱家(1999年逝世) * 1930年:約翰·楊,美國登月宇航員(2018年逝世) * 1934年:筒井康隆,日本小說家 * 1936年:吉姆·亨森,美國偶戲家(1990年逝世) * 1939年:王文興,臺灣作家(2023年逝世) * 1944年:貝恩德·布蘭施,德國男子足球運動員(2022年逝世) * 1945年:陳觀泰,香港武打電影演員 * 1945年:約翰·盧特,英國作曲家、合唱指揮 * 1946年:詹培忠,香港財經界人士,前立法會議員 * 1947年:山岸涼子,日本漫畫家,24年組之一 * 1948年:菲爾·哈特曼,加裔美國男演員、喜劇演員、編劇兼圖形藝術家(1998年逝世) * 1948年:陳垣崇,臺灣醫學家 * 1951年:佩德羅·阿莫多瓦,西班牙導演 * 1954年:-{zh-cn:阿什頓·卡特; zh-tw:艾希頓·卡特;}-,美國政治人物,曾任美國國防部長(2022年逝世) * 1955年:陳美琪,香港演員 * 1956年:顧城,中國當代詩人(1993年逝世) * 1957年:狄志遠,香港政界人物 * 1957年:王伯昭,中國演員 * 1961年:齋藤環,日本精神病學家、評論家 * 1962年:關之琳,香港演員 * 1963年:趙一豪,臺灣歌手 * 1964年:李在龍,韓國男演員 * 1964年:拉斐爾·帕梅洛,古巴裔前美國大聯盟職業選手 * 1967年:蘇永康,香港歌手、演員 * 1967年:甲斐谷忍,日本漫畫家 * 1968年:蔡康年,香港藝人 * 1969年:高欣欣,臺灣女演員 * 1969年:克里斯多福·平徹,英國政治人物,現任英國國會議員 * 1974年:約翰·麥克唐納,美國棒球球員 * 1976年:史蒂芬妮·麥馬漢,美國世界摔角娛樂副執行長兼編劇 * 1976年:艾琳·霍欽,美國政治人物,現任印第安那州聯邦眾議員 * 1977年:芮成鋼,中國中央電視臺記者、播音員、節目主持人 * 1977年:賈培德,臺灣男性配音員 * 1979年:林盛斌,香港新城電臺主持人 * 1979年:法比奧·奧雷利奧,義大利籍巴西足球運動員 * 1979年:金鍾旼,韓國男歌手、藝人 * 1980年:-{zh-hans:約翰·裡瑟;zh-hk:約翰·懷斯;zh-tw:約翰·裡瑟;}-,挪威足球運動員 * 1980年:佩特里·帕薩寧,芬蘭足球運動員 * 1980年:維多利亞·彭德爾頓,英國女子腳踏車運動員 * 1981年:德魯·古登,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82年:保羅·哈姆,美國體操運動員 * 1982年:傑夫·卡斯坦斯,美國棒球選手 * 1983年:蘭迪·弗耶,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84年:何遠東,香港男藝人 * 1985年:陳藝瑟,韓國女演員 * 1986年:莉亞·迪桑,美國模特兒、歌手 * 1987年:尹蓁晞,香港模特兒、女演員 * 1990年:泰欥,韓國男子偶像團體Block B成員 * 1990年:遊學修,香港男演員 * 1991年:早乙女太一,日本舞蹈演員 * 1991年:都枝寒,韓國男演員 * 1992年:吳心緹,臺灣女藝人 * 1993年:高雨兒,中國女演員 * 1993年:班·普拉特,美國男演員、歌手 * 1993年:許賢,香港男演員、男歌手 * 1994年:樸世阮,韓國女演員 * 1994年:許雅婷,香港演員 * 1999年:永野芽鬱,日本女演員、模特兒、藝人 * 2002年:Gaeul,韓國女子偶像團體IVE成員 * 2003年:喬·洛克,英國男演員 == 逝世 == * 366年:教宗利伯略,羅馬主教(310年出生) * 768年:丕平,法蘭克國王,查理曼的父親(714年出生) * 887年:高駢,唐朝名將(821年出生) * 1180年:曼努埃爾一世,拜占庭帝國科穆寧王朝皇帝(1118年出生) * 1230年:阿方索九世,萊昂王國國王(1171年出生) * 1435年:巴伐利亞的伊莎貝拉,法國國王查理六世的王后,也是查理七世的母親(1371年出生) * 1459年:波美拉尼亞的埃裡克,挪威、瑞典與丹麥國王(1382年出生) * 1534年:米哈伊爾·格林斯基,立陶宛王子 * 1541年:帕拉塞爾蘇斯,瑞士醫生、煉金術士、占星師(1493年出生) * 1545年:阿爾布雷希特,德國紅衣主教(1490年出生) * 1572年:圖帕克·阿馬魯,印加帝國最後一任君主(1545年出生) * 1621年:揚·卡羅爾·霍德凱維奇,波蘭立陶宛聯邦貴族、軍事家(1560年出生) * 1732年:靈元天皇,日本天皇(1654年出生) * 1802年:亞歷山大·尼古拉耶維奇·拉季舍夫,俄羅斯文學家(1749年出生) * 1834年:佩德羅一世,巴西第一任皇帝,葡萄牙國王(1798年出生) * 1856年:亨利·哈丁,英國陸軍軍官、政治人物(1785年出生) * 1877年:西鄉隆盛,日本武士(1828年出生) * 1877年:桐野利秋,日本薩摩藩士,幕末四大人斬之一(1838年出生) * 1884年:徐壽,中國化學家(1818年出生) * 1894年:方伯謙,清朝北洋水師將領(1853年出生) * 1904年:尼爾斯·呂貝裡·芬森,丹麥醫生兼科學家,190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860年出生) * 1905年:吳樾,中國革命家(1878年出生) * 1929年:瑪希敦·阿杜德,泰國王子(1892年出生) * 1933年:愛麗絲·妙麗葉兒·威廉森,英國女作家(1869年出生) * 1939年:卡爾·拉姆勒,德裔美籍電影製片人,環球影業創始人(1867年出生) * 1941年:賴傳湘,中華民國軍人(1904年出生) * 1945年:漢斯·蓋革,德國物理學家(1882年出生) * 1950年:維多利亞公主,巴滕貝格的路易親王妃(1863年出生) * 1969年:沃倫·麥卡洛克,美國神經學家(1898年出生) * 1978年:哈索·馮·曼陀菲爾,德國政治家與軍事將領(1897年出生) * 1985年:吳文藻,中國社會學家(1901年出生) * 1988年:楊光被,中國天主教人士(1897年出生) * 1991年:蘇斯博士,美國當代著名兒童文學家及插畫家(1904年出生) * 1991年:戈麥,中國詩人(1967年出生) * 1993年:布魯諾·龐蒂科夫,蘇聯物理學家(1913年出生) * 2002年:鯰川哲也,日本的推理小說作家(1919年出生) * 2003年:愛德華·薩義德,文學理論家與批評家,也是巴勒斯坦立國運動的活躍分子(1935年出生) * 2004年:佛蘭西絲·莎崗,法國女作家(1935年出生) * 2006年:丹波哲郎,日本演員(1922年出生) * 2009年:奈莉·阿坎,加拿大作家(1973年出生) * 2010年:根納季·亞納耶夫,蘇聯政治人物,唯一一任蘇聯副總統(1937年出生) * 2014年:克利斯朵夫·霍格伍德,英國指揮家和羽管鍵琴演奏者(1941年出生) * 2015年:王仲殊,中國考古學家(1925年出生) * 2021年:齊藤隆夫,日本漫畫家,代表作品《骷髏13》(1936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世界大猩猩日 * :遺產日 * :立憲日 * :獨立日 * :共和國日 ==參考資料==
紐西蘭英語
傳統上,紐西蘭英語非常接近英國英語,拼寫也一直遵循英國英語的習慣。紐西蘭作為一個大英國協王國、英聯邦國家,使用很多官方正式用詞的時候,都需要參考到英國王室、紐西蘭君主之官方用詞。 近年來因為受到美國文化的影響——年輕一代中日常語言糅雜了美式用法或美國俚語。 拼寫上,許多正式的紐西蘭英語辭彙的用法,與英國英語和澳洲英語一樣,以正統的英國英語作為標準,而不是和大多數美國人的說法相同。例如,紐西蘭拼寫為centre, colour, harbour, defence, grey, favourite, organisation,而非美國拼寫的center, color, harbor, defense, gray, favorite, organization。 發音上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傾向於把「e」發成與「i」相近——如「bed」發成「bid」、「sex」發成「six」、「head」發成「heed」等。 同時,紐西蘭英語將「i」發成與「u」相似,比如「milk」發成「mulk」 另外跟澳洲英語相似,紐西蘭英語每句話結尾通常用升調。 Category:紐西蘭語言 Category:英語方言
內容管理系統
內容管理系統(,縮寫為 )是指在一個合作模式下,用於管理工作流程的一套制度。該系統可應用於手工操作中,也可以應用到電腦或網路裡。作為一種中央儲存器(central repository),可將相關內容集中儲存並具有群組管理、版本控制等功能。版本控制是內容管理系統的一個主要優勢。 內容管理系統在物品或文案或資料的儲存、掌管、修訂(盤存)、語用充實、文件釋出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現在流行的開源CMS系統有WordPress、Joomla!、Drupal、Xoops、CmsTop等。 == 概述 == 內容是任何型別的數字資訊的結合體,可以是文字、圖形影象、Web頁面、業務文件、資料庫表單、影片、聲音、XML檔案等。應該說,內容是一個比資料、文件和資訊更廣的概念,是對各種結構化資料、非結構化文件、資訊的聚合。管理就是施加在“內容”物件上的一系列處理過程,包括收集、儲存、審批、整理、定位、轉換、分發、搜尋、分析等,目的是為了使“內容”能夠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形式傳遞到正確的地點和人。 內容管理可以定義為:協助組織和個人,藉助資訊科技,實現內容的建立、儲存、分享、應用、檢索,並在企業個人、組織、業務、戰略等諸方面產生價值的過程。而內容管理系統就是能夠支撐內容管理的一種工具或一套工具的軟體系統。 內容管理系統的定義可以很狹窄,通常是指門戶或商業網站的釋出和管理系統;定義也可以很寬泛,個人網站系統也可歸入其中。Wiki也是一種內容管理系統,Blog也算是一種內容管理系統。 == 特點 == * 有利於為數眾多的人員協同作業的資料; * 以類似人力資源職位管理的方式,根據使用者的角色控制他們對於資料、許可權。比如Joomla 1.6中,就可以讓不同的使用者在網站文章的撰寫、修改、審核發布等方面,具有不同的許可權,或者讓指定使用者檢視或管理指定的欄位或內容資料; * 有助於快捷簡便地儲存資料及搜尋; * 資料的重複建置工作; * 降低工作報告寫作的難度; * 加強使用者間的交流; * 加強使用者確認他們群組、角色; == 參考文獻 == * == 參閱 == * 內容管理系統列表 ==外部連結== * Category:資料管理 Category:資料管理軟體
西夏文
西夏文(西夏語:(),直譯「蕃文」),亦稱河西字,是一種用於書寫西夏語的語素文字。該文字由西夏統治者李元昊命文臣野利仁榮創制,定為“國書”。此後西夏語上自佛經詔令,下至民間書信,均用西夏文書寫。為方便人們學習西夏文,還印行了12卷本的西夏文字典西夏文:既仿漢字,又獨樹一幟 .中國民族報.。西夏於1227年亡於蒙古帝國,西夏文也隨之逐漸湮滅無聞。如今,這些字典以及一批佛教經卷和手書作品,在內蒙古西部地區多有發現。西夏文的創立雖然字形與漢字相仿,但避免了與漢字的雷同。西夏語屬漢藏語系的羌語支,西夏人的語言已滅絕,學術界認為其與現代的羌語和嘉絨語關係最密切。 ==歷史== 西夏文字的創立歷史上有多種說法,相傳為景祐三年(1036年)十二月,大夏國主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榮創製,費時三年而成。西夏文字是記錄党項族語言的文字,又稱蕃書或蕃文,目前總計共於6000餘字。其結構多仿漢字,行體方整,但筆劃繁冗,用點、橫、豎、撇、拐、鉤等組字,多斜筆,無豎鉤。獨體字較少,由2個字甚至3、4個字合成一字者居多數。其中又大多屬會意合成字和音意合成字,分別類似漢字的會意字和形聲字,一些譯音字由其反切上下字的各一部分組成,類似拼音字;象形字和指事字極少。其書體有楷、行、草、篆,分別用於雕刻、手寫和金石。 西夏文字創製後即尊為西夏國字,下令推行,用於書寫各種文書誥牒,應用範圍甚廣。西夏國滅亡後,西夏文仍在繼續使用。到了元代時(西元1227年)另稱河西字,且其文化並未完全消失,元代人用它刻印了大批佛經;明初時期亦曾刻印西夏文之經卷,到了明朝中葉,還有人以西夏文刻於經幢。此時距創造文字之時已歷時約500多年。 後來發現的西夏文文獻頗為豐富,有法律著作《天盛年改定新律》、歷史著作《太祖繼遷文》、辭典字書《文海》、《番漢合時掌中珠》等。 清朝嘉慶甲子年(1804年)張澍與友人遊大雲寺,發現藏匿已久的西夏碑,首次考訂其為西夏文,當時無人能辨識。1898年,法國人德維亞(Deveria)也考訂此碑為西夏文。 1932年中國學者羅福成發表《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銘》一文,將西夏文譯成漢文。 1962年發現於河北保定韓莊村、刻於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的西夏文石幢相勝幢被認為是現存年代最晚的西夏文文獻。 2010年起,寧夏國稅局的機打發票左上角都印有內容為西夏文“寧夏國稅”字樣的防偽標識。 == 附註 == 《宋史》記載:“元昊自製番書,命野利仁榮演繹之,成十二卷,字形體方整類八分,而畫頗重複。” 《遼史》記載:“德明(元昊父),製書十二卷,又製字若符篆。” 沈括在他的著作《夢溪筆談》中則認為:“元昊果叛,其徒遇乞先創造番書,獨局一樓上,累年方成,至是獻之。” ==字形== 西夏文是獨立於漢字之外的一種全新的方塊文字,初看與漢字相似,因為它是模仿漢字的構字方法、借用漢字的基本筆畫重新創制的。它的基本筆畫,也有與漢字相同的點、橫、豎、撇、捺、左拐、右提,但沒有漢字常見的豎鉤,對撇、捺等斜筆運用較多。由於筆畫繁多,結構複雜,多數字都在十畫以上,認記、書寫都有一定難度,就連漢字中書寫最為簡單的數字,到了西夏文裡筆畫也相當繁雜。 西夏文字仿照漢字創制,漢字書法有篆、隸、真、行、草五種書體(真書即楷書)。傳世西夏文獻中已發現篆、楷、行、草四種書體,而未見西夏文隸書。漢字書體是經過長期演變而來的,西夏文字則是漢字楷書筆畫的模仿。西夏文篆書同樣是據漢字小篆的模仿,未經過使用中的演化,所謂“屈曲類符籙”云云是宋朝人對“字畫繁冗”的西夏文字的形容。 西夏文字很多是可以拆開兩半的表意字(類似會意字),例如上「人」下「馬」,就相當於漢字的「騎」。 現時,語言學家已可把西夏文歸類為767個部件。 ==結構== 西夏文字可分為兩大類:單純字與合體字。 ===單純字=== 單純字也可分為兩類,表意單純字和表音單純字。 表意單純字有固有的字義,多半記錄生活中的常用或基本概念,其組成合成字時多半是表意部分,例如:()意為「人」、()意為「聖」。 表音單純字多用來注音,其組成合成字時多半是表音部分,例如:「擬音為tu」。 ===合體字=== 合體字也可分為三類:合成字、互換字和對稱字。 ====合成字==== 合成字是由若干個字組成一個字,構字時多半隻取參與構字的字的一部分「上部、下部、左部、右部、中部」但有時亦取一個字的大部或全體。合成字又可分為會意合成字、音意合成、音兼意合成、間接音意合成、反切合成、長音字合成。 會意合成是將若干字的字義合為一義,與片語構成相仿,其中由兩個字合成的字的構字法大致可分為並列、偏正、賓動、補充、主謂這幾種。這種構字法類似於漢字六書中的會意。 音意合成是將兩個字合成一個字時,一字負責表音,一字負責表意。音意合成字一般與構成其表意部分的字(下稱「表意字」)字義有密切關係,根據這種關係分類,可分為這幾類:表意字表示合成字的類屬;表意字和合成字近義;表意字和合成字近義,但詞類不同;表意字與合成字近義,但屬不同範圍;表意字表明合成字用途。 音意合成字表音部分在合成字中的位置不固定,根據此關係,可分為如下幾類:左音右意、右音左意、上音下意、下音上意、外音內意、內音外意。其中以左音右意、上音下意居多。這種構字法類似漢字六書中的「形聲」,但音意合成的聲部和意部的選取並沒有一定之規,不像形聲字有定規,所以不能被稱作形聲。 音兼意合成與音意合成類似,但是表音部分也與該字字義有關,可類比漢字中的會意兼形聲字或上古形聲字,但同樣,因聲部和意部的選取並沒有一定之規,所以不能被稱作會意兼形聲。 間接音意合成與音意合成類似,但是兩者的不同點在於此種構字法的表音字不直接表音,而是將此字譯作漢字時的漢字用來表音。 反切上下字合成顧名思義,即是由該構字法構成的字,兩個部分都不表意,該字發音由上半部分的字與下半部分的字反切得到。 長音字合成這種構字法一般只出現在佛經的譯寫當中,為了在書面上表達西夏語中沒有的長音,就用發音與之相應的西夏字與意思是長(cháng)的「」合成一字,這種字僅有幾個。 ====互換字==== 互換字指將一個西夏字的兩個部件互換位置構成新字,這種字一般與原字在意義上有密切聯絡。這樣的兩個字一般會連起來作為片語使用。根據互換部件的位置,可分為如下幾類:左右互換;上下互換;中間不動,左右互換;上部不動,下部左右互換;左邊不動,右側兩部互換;右邊不動,左側兩部互換;大部不動,某個側角兩部互換。 ====對稱字==== 對稱字指一個字由相同的兩部分組成,或由相同的兩部分中間新增一豎組成。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對稱不是指類似漢字「司」「-{後}-」一樣的對稱,而是類似於漢字「雔」(中間無豎)「-{讎}-」(中間有豎)一樣的結構。中間無豎的對稱字一般含有「雙」的涵義,而中間有豎的對稱字則往往含有「間」「中」「穿」的涵義。 ==重要典籍、工具書== *《天盛改舊新定律令》,西夏的律法書 *《同音》,單語字典 *《文海》,單語字典 *《文海雜類》,單語字典 *《番漢合時掌中珠》,西夏、漢雙語字典 *《吉祥遍至口和本續》,西夏語佛經 *《西夏文教程》史金波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3年9月初版,ISBN 978-7-5097-4911-1 *《夏漢字典》李範文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10月初版,ISBN 7-5004-2113-3 *《簡明夏漢字典》李範文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10月初版,ISBN 9787516115442 (為《夏漢字典》修訂本) ==範例== 90px *上面兩個字:人稱字尾“第一人稱”,“第二人稱”。 *:讀作nga、nja;分別與漢字「吾」(藏語nga)、「汝」同源。 *下面兩個字:「dzji」食、「wji」做 *:與藏語 za“食”、byed / byas“為”同源 *Unicode: *上面三個字:“水”、“土”、“泥” *:以“水”的偏旁與“土”組合,意指水與土混合為泥 *Unicode: == Unicode == Unicode9.0版本中的西夏文區塊收錄6,125個西夏文字,西夏文部首區塊收錄755個用於現代西夏文研究的部首,西夏文的疊字元號則收錄於表意文字元號及標點區塊。此後,在Unicode 11.0版本中增加了5個西夏文字元,在Unicode 12.0版本中增加了6個西夏文字元,在Unicode 13.0版本中將9個西夏文字元和13個西夏文部首分別收錄到西夏文補充區塊和西夏文部首區塊。 ==參見== *西夏學 *契丹文 *女真文 *方塊壯字 *方塊侗字 *喃字 *道孚語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簡明夏漢字典》影印版 *西田龍雄:〈西夏文字的分析 〉。 *已故俄國西夏文專家克平女士的論文 (部分為俄文,部分為英文) *世界文字集:西夏文字 (英文) *銀川新聞網--神秘的西夏文字 *美國華盛頓州州立大學:希雅圖絲路網 Silk Road Seattle (英文) *BabelStone 西夏文 * 小高裕次:電網西夏字典 西夏文字フォント版 * * 西夏文獻 - 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 * * Preservation through digitisation of the Tangut collection at the Institute of Oriental Studies, St Petersburg Branch, Russian Academy of Sciences * 北京馨逸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中國第一款獨立開發的“西夏文輸入法” Category:漢字派生文字 Category:已消亡的書寫系統 Category:語素文字
細菌
細菌(學名:)是生物的主要類群之一,屬於細菌域、細菌界,過去曾經和古菌一起被歸類在原核生物界,但已知古菌更接近真核生物,故原核生物界已被棄用。細菌是所有生物中數量最多的一類,據估計,其總數約有5×1030個。細菌是非常古老的生物,大約出現於37億年前。真核生物細胞中的兩種細胞器:線粒體和葉綠體,通常被認為是來源於內共生細菌。微生物無處不在,只要是有生命的地方,都會有微生物的存在。它們存在於人類呼吸的空氣中,喝的水中,吃的食物中。細菌可以被氣流從一個地方帶到另一個地方。人體是大量細菌的棲息地;可以在皮膚表面、腸道、口腔、鼻子和其他身體部位找到。 細菌的個體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的細菌只有0.2微米長,因此大多-{只}-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而世界上最大的細菌可以用肉眼直接看見,有0.2-0.6毫米大,是一種叫奈米比亞嗜硫珠菌的細菌。細菌一般是單細胞,細胞結構簡單,缺乏細胞核以及膜狀胞器,例如粒線體和葉綠體。基於這些特徵,細菌屬於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中還有另一類生物稱做古細菌,是科學家依據演化關係而另闢的類別。為了區別,本類生物也被稱做真細菌()。古細菌與真細菌在生活環境、營養方式以及遺傳上有所不同。細菌的形狀相當多樣,主要有球狀、桿狀,以及螺旋狀。 細菌廣泛分佈於土壤和水中,或者與其他生物共生。人體身上也帶有相當多的細菌。此外,也有部分種類分佈在極端的環境中,例如溫泉,甚至是放射性廢棄物中,它們被歸類為嗜極生物,其中最著名的種類之一是海棲熱袍菌,科學家是在義大利的一座海底火山中發現這種細菌的。甚至在太空梭上也能生長。然而,細菌種類是如此多,科學家研究過並命名的種類只佔其中的小部份。細菌域下所有門中,只有約一半是能在實驗室培養的種類。 細菌的營養方式有自營及異營,其中異營的腐生細菌是生態系統中重要的分解者,使碳迴圈能順利進行。部分細菌會進行固氮作用,使氮元素得以轉換為生物能利用的形式,如大豆與根瘤菌等。細菌也對人類活動有很大的影響。一方面,細菌是許多疾病的病原體,包括肺結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等疾病都是由細菌所引發。然而,人類也時常利用細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釀的製作、部分抗生素的製造、廢水的處理等,都與細菌有關。在生物科技領域中,細菌有也著廣泛的運用。 總而言之,這世界上約有5×1030 隻細菌。其生物量遠大於世界上所有動植物體內細胞數量的總和。C.Michael Hogan. 2010. Bacteria. Encyclopedia of Earth. eds. Sidney Draggan and C.J.Cleveland, 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 Washington DC 細菌還在營養素迴圈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像是微生物造成的腐敗作用,就與氮迴圈相關。而在海底火山和在冷泉中,細菌則是靠硫化氫和甲烷來產生能量。2013年3月17日,研究者在深約11公里的馬裡亞納海溝中發現了細菌。其他研究則指出,在美國西北邊離岸2600米的海床下580米深處,仍有許多的微生物根據這些研究人員的說法:「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們,他們的適應力遠比你想像的還要強,可以在任何地方存活。」 ==演化學== 現今的細菌是從40億年前的單細胞生物演化而來。在此後的30億年間,細菌和古細菌都是主要的生物。雖然細菌有化石存在,如疊層石等,但這些化石缺乏有效的形態學證據,很難與現生的細菌共同建構出細菌的演化史。幸運的是,日益成熟的基因定序技術讓我們有機會建立演化的樹狀圖,這些研究使我們明瞭了細菌演化的第一次大分歧是在真細菌及古細菌之間。 之後,細菌又發生了第二次的劇烈演化,有一部分的古細菌與其他細菌內共生,成為了現今真核生物的祖先。有部分科學家提出假說,認為真核生物的祖先吞下了一種α-變形菌門的細菌,成為後來的線粒體,或是。之後,有些已經擁有粒線體的生物,吞下了類似藍菌類的生物,形成了後來的葉綠體,這一支後來演化成了藻類和植物。另外,有些藻類還有可能再吞入其他藻類進行內共生,此假說稱為二次內共生。 == 形態學 == 細菌無論是在體型上或型態上都具有相當巨大的變異,有關細菌型態上的學門即被稱為形態學。 細菌細胞的大小大約是真核生物細胞的十分之一,大約 0.5–5.0 微米長。然而,有一些種類(如奈米比亞嗜硫珠菌)可以達半毫米長,甚至用肉眼就可以辨識。最小的細菌則是黴漿菌,長度大概只有 0.3 微米,與最大的病毒差不多大。有些細菌甚至更小,但這些還沒有完全被研究,超微細菌並不是一個演化上的分類,而是對於這些細微細菌的通稱。 細菌通常以外觀分為球狀的球菌、棒狀的桿菌,游泳時個體會有所延展Dusenbery, David B. (2009). Living at Micro Scale, pp. 20–25.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 ISBN 978-0-674-03116-6.。另外還有逗點狀的弧菌,和螺旋體,還有一小部分的細菌是二十面體或是立方體。最近,在地殼深處發現了細菌,這種細菌生長為具有星形橫截面的分枝絲狀型別。這種大表面積與體積比的形態可以使這些細菌在營養貧乏的環境中具有優勢。 === 分類地位 === 細菌的分類的變化從根本上反映了發展史思想的變化,許多種類甚至經常改變或改名。最近隨著DNA(脫氧核糖核酸)測序,基因組學,生物資訊學和計算生物學的發展,細菌學被放到了一個合適的位置。 最初除了藍細菌外(它完全沒有被歸為細菌,而是歸為藍綠藻),其他細菌被認為是一類真菌。隨著它們的特殊的原核細胞結構被發現,這明顯不同於其他生物(它們都是真核生物),導致細菌歸為一個單獨的種類,在不同時期被稱為原核生物,細菌,原核生物界。一般認為真核生物來源於原核生物。 透過研究rRNA序列,美國微生物學家卡爾·烏斯於1976年提出,原核生物包含兩個大的類群。他將其稱為真細菌(Eubacteria)和古細菌(Archaebacteria),後來被改名為細菌(Bacteria)和古菌(Archaea)。烏斯指出,這兩類細菌與真核細胞是由一個原始的生物分別起源的不同的種類。研究者已經拋棄了這個模型,但是三域系統獲得了普遍的認同。這樣,細菌就可以被分為幾個界,而在其他體系中被認為是一個界。它們通常被認為是一個單源的群體,但是這種方法仍有爭議。 ==結構== == 繁殖 == 細菌以無性方式進行繁殖,最主要的方式是以二分裂法這種無性繁殖的方式:一個細菌細胞細胞壁橫向分裂,形成兩個子代細胞,在分裂的時候可以產生遺傳重組。單個細胞也會透過如下幾種方式發生遺傳變異:突變(細胞自身的遺傳密碼發生隨機改變),轉化(無修飾的DNA從一個細菌轉移到溶液中另一個細菌中,併成功整合到該細菌DNA或質粒上,使之具有新的特徵),轉染(病毒的或細菌的DNA,或者兩者的DNA,透過噬菌體這種載體轉移到另一個細菌中),細菌接合(一個細菌的DNA透過兩細菌間形成的特殊的蛋白質結構,接合菌毛,轉移到另一個細菌)。細菌可以透過這些方式獲得基因片段,透過分裂,將重組的基因組傳給後代。許多細菌都含有異源的DNA片段。 當細菌處於溫度、溼度、空氣、營養等豐富的環境中時,會快速繁殖,呈指數級增長,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集合體,例如菌落(colony)。 有些細菌可以形成芽孢結構,芽孢能夠耐受高溫、乾旱、強輻射等極端惡劣,有利於其度過嚴峻的環境,保持自身的延續。 == 代謝 == 細菌具有許多不同的代謝方式。一些細菌只需要二氧化碳作為它們的碳源,被稱作自養或自營生物。那些透過光合作用從光中獲取能量的,稱為光合自養生物。那些依靠氧化化合物中獲取能量的,稱為化能自養生物。依靠有機物形式的碳作為碳源,稱為異養或異營生物。 異營細菌需從體外攝取有機物以維生,若有機物為屍體,則稱為腐生菌;若其有機物來自活體,則稱為寄生菌。自營細菌可以利用光能或化學能,將無機物自行合成有機養分。 光合自養菌包括藍細菌(藍藻),它是已知的最古老的生物,可能在製造地球大氣的氧氣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他的光合細菌進行一些不製造氧氣的過程。包括綠硫細菌,綠非硫細菌,紫細菌和大腸桿菌。 正常生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包括氮,硫,磷,維生素和金屬元素,例如鈉,鉀,鈣,鎂,鐵,鋅和鈷。 根據它們對氧氣的反應,大部分細菌可以被分為以下三類:一些只能在氧氣存在的情況下生長,稱為需氧菌;相反,只能在缺氧氣情況下生長的,稱為厭氧菌;還有些無論有氧無氧都能生長,稱為兼性厭氧菌。細菌也能在人類認為是極端的環境中旺盛得生長,這類生物被稱為嗜極生物。例如生存在於溫泉中,稱為嗜熱細菌;一些生存在高鹽湖中,稱為嗜鹽生物;還有存在酸性或鹼性環境中,稱為嗜酸細菌和嗜鹼細菌;更有存在於阿爾卑斯山冰川中,稱為嗜冷細菌。 細菌分裂速度相當快,約每隔數十分鐘即分裂一次,故在短短一小時內,就有2-3代產生。由於驚人的增值速度,可能會造成其所需的養分不足,並且形成過多代謝廢物,會妨礙細菌的生長,甚至造成死亡。 == 運動 == 運動型細菌可以依靠鞭毛,細菌滑行或改變浮力來四處移動。另一類細菌,螺旋體,具有一些類似鞭毛的結構,稱為軸絲,連線周質的兩細胞膜。當他們移動時,身體呈現扭曲的螺旋型。螺旋菌則不具軸絲,但其具有鞭毛。 細菌鞭毛以不同方式排布。細菌一端可以有單獨的極鞭毛,或者一叢鞭毛。周毛菌表面具有分散的鞭毛。 運動型細菌可以被特定刺激吸引或驅逐,這個行為稱作趨性,例如,趨化性,趨光性,趨磁性、趨機械性等。在一種特殊的細菌,粘細菌中,個體細菌互相吸引,聚整合團,形成子實體。 ==行為== === 細菌分類 === 細菌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式分類。細菌具有不同的形狀。大部分細菌是如下三類:桿菌是棒狀;球菌是球形(例如鏈球菌或葡萄球菌);螺旋菌是螺旋形。另一類,弧菌,是逗號形。 細菌的結構十分簡單,原核生物,沒有膜結構的細胞器例如線粒體和葉綠體,但是有細胞壁。根據細胞壁的組成成分,細菌分為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來源於丹麥細菌學家漢斯·克里斯蒂安·革蘭,他發明了革蘭氏染色。 有些細菌細胞壁外有多糖形成的莢膜,形成了一層遮蓋物或包膜。莢膜可以幫助細菌在乾旱季節處於休眠狀態,並能儲存食物和處理廢物。 ==與其他生物的互動關係== === 用處和危害 === 細菌對環境、人類和動物而言可說既有利又有害。一些細菌成為病原體,導致了破傷風、傷寒、肺炎、梅毒、食物中毒、霍亂,甚至是肺結核。在植物中,細菌導致葉斑病、火疫病和萎蔫。感染方式包括接觸、空氣傳播、食物、水和帶菌微生物。病原體可以用抗生素處理,抗生素分為殺菌型和抑菌型。但一般而言約百分之80%的細菌對人是無害的。 細菌通常與酵母菌及其他種類的真菌一起用於醱酵食物,例如在醋傳統的製造過程就是利用空氣中的醋酸菌(Acetobacter)使酒轉變成醋。其他利用細菌製造的食品還有乳酪、泡菜、醬油、醋、酒、酸奶等。細菌也能夠分泌多種抗生素,例如鏈黴素即是由鏈黴菌(Steptomyces)所分泌的。 細菌能降解多種有機化合物的能力也常被用來清除汙染,稱做生物修復。舉例來說,科學家利用嗜甲烷菌來分解美國喬治亞州的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汙染。 == 歷史 == 細菌這個名詞最初由德國科學家埃倫伯格在1828年提出,原文「bacteria」一詞是新拉丁語,為「」的複數格。是由希臘文(bakterion)拉丁化而來.。意為“小棍子”.,因為一開始發現的細菌是桿狀的。bacterium , on Oxford Dictionaries. 1866年,德國動物學家海克爾建議使用“原生生物”,包括所有單細胞生物(細菌、藻類、真菌和原生動物)。 1878年,法國外科醫生塞迪悅(Charles Emmanuel Sedillot,1804-1883)提出“微生物”來描述細菌細胞或者更普遍的用來指微小生物體。 因為細菌是單細胞微生物,用肉眼無法看見,需要用顯微鏡來觀察。1683年,列文虎克最先使用自己設計的單透鏡顯微鏡觀察到了細菌,大概放大200倍。路易斯·巴斯德和羅伯特·科赫指出細菌可導致疾病。 == 參見 == * 細菌結構 * 細菌分類表 * 三域系統 * 古細菌 * 真核生物 * 細菌形態分類 == 參考文獻 == === 引用 === === 書籍 === * Alcamo, I. Edward. Fundamentals of Microbiology. 5th ed. Menlo Park, California: Benjamin Cumming, 1997. * Atlas, Ronald M. Principles of Microbiology. St. Louis, Missouri: Mosby, 1995. * Holt, John.G. Bergey's Manual of Determinative Bacteriology. 9th ed. Baltimore, Maryland: Williams and Wilkins, 1994. * Stanier, R.Y., J. L. Ingraham, M. L. Wheelis, and P. R. Painter. General Microbiology.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ew Jersey: Prentice Hall, 1986. * Witzany, G. Bio-Communication of Bacteria and their Evolutionary Roots in Natural Genome Editing Competences of Viruses. Open Evolution Journal 2: 44-54., 2008. ==外部連結== * MicrobeWiki , an extensive wiki about 細菌 和病毒 * Bacteria that affect crops and other plants * Bacterial Nomenclature Up-To-Date from DSMZ * Genera of the domain Bacteria – list of Prokaryotic names with Standing in Nomenclature * 最大的細菌 * Tree of Life: Eubacteria * 細菌游泳和翻滾的影片 * 細菌星球 史蒂芬·古爾德著 * 微生物線上教材 * Animated guide to bacterial cell structure. * Bacteria Make Major Evolutionary Shift in the Lab * Online collaboration for bacterial taxonomy. * PATRIC , a Bioinformatics Resource Center for bacterial pathogens, funded by NIAID * Bacterial Chemotaxis Interactive Simulator  – A web-app that uses several simple algorithms to simulate bacterial chemotaxis. * Cell-Cell Communication in Bacteria on-line lecture by Bonnie Bassler, and TED: Discovering bacteria's amaz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Sulfur-cycling fossil bacteria from the 1.8-Ga Duck Creek Formation provide promising evidence of evolution's null hypothesis ,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ummarized in: Scientists discover bacteria that haven't evolved in more than 2 billion years , LiveScience and BusinessInsider Category:細菌學 Category:微生物學
9月25日
9月25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268天(閏年第269天),離全年結束還有97天。 == 大事記 == === 3世紀 === * 275年:在奧勒良遭到軍官暗殺身亡後,羅馬元老院推舉克勞狄·塔西佗繼任成為羅馬皇帝。 === 11世紀 === * 1066年:英格蘭國王哈羅德二世在約克的斯坦姆福德橋戰役中擊敗挪威軍隊,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陣亡,結束了維京人對英格蘭的統治。 === 14世紀 === * 1396年: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濟德一世率領軍隊在尼科波利斯戰役中擊敗匈牙利、法國等國組成的基督教聯軍。 === 16世紀 === * 1513年:瓦斯科·努涅斯·德·巴爾沃亞穿過巴拿馬地峽,成為第一個看見太平洋的歐洲人。 * 1555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與德意志新教諸侯簽訂奧格斯堡和約。 === 17世紀 === * 1660年:清朝順治帝的董鄂妃被追封為端敬皇后。 === 18世紀 === * 1789年:12條美國憲法修正案被提出,前十條得到美國國會透過,史稱美國權利法案,第二條後於1992年被透過,成為美國憲法第二十七修正案。 * 1790年:中國南部的徽班為了慶祝乾隆帝80歲生日而前往北京表演,成為後來京劇的基礎。 === 19世紀 === * 1883年:俄國首個馬克思主義團體勞動解放社成立。 === 20世紀 === * 1921年:德國的AVUS路投入使用,是為世界第一條高速公路。 * 1924年:杭州雷峰塔倒坍。 * 1937年:林彪率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第115師取得平型關大捷。 * 1937年:義大利獨裁者墨索里尼會晤到訪的德國元首希特勒。 *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飛行員加蘭德在不列顛空戰中擊墜40架敵機,獲得橡葉寶劍騎士鐵十字勳章。 * 1941年:中國抗日戰爭:“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其中三人死亡,另外兩人生還。 *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基輔會戰以蘇聯失敗而告結束,蘇聯紅軍上將基爾波諾斯在這次會戰中陣亡。 *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 * 1949年:原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西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新疆省警備總司令陶峙嶽投降中國共產黨武裝中國人民解放軍。 * 1957年:美國民權運動:在美軍第101空降師士兵的武力保護下,9名黑人學生得以進入阿肯色州小石城,史稱小石城事件。 * 1959年:斯里蘭卡總理所羅門·班達拉奈克在總理府遭到一名佛教僧侶的刺殺,次日身亡。 * 1962年:阿爾及利亞人民民主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 * 1964年:莫三比克獨立戰爭:莫三比克解放陣線在與葡萄牙的政治談判破裂後,決定進入葡屬東非北部地區展開遊擊戰。 * 1966年:中國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製造的轟-5前線輕型戰術轟炸機試飛成功。 *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於29日建立兩國的正式外交關係。 * 1975年:中華民國臺北市和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成為友好城市。 * 1978年:由波音727執行的美國太平洋西南航空182號班機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墜毀,共144人罹難。 * 1980年:中共中央發表《關於控制我國人口增長問題致全體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的公開信》,號召黨團員帶頭只生一個孩子。 * 1981年:貝里斯加入聯合國,成為聯合國成員國。 * 1981年:桑德拉·戴·奧康納宣誓成為美國最高法院法官,成為美國最高法院中首位女性法官。 * 1982年:發現了第28個梅森素數。 * 1986年:中國第一家破產倒閉國有企業——瀋陽防爆器械廠被整體拍賣 * 1987年:香港電臺電視大廈正式啟用,臺址位於九龍廣播道1A,前身為佳藝電視總部。 * 1987年:黃河漂流探險結束,人類首次完成在3裡黃河上的無動人工具漂流。 * 1992年:美國發射火星觀察者探測器。 * 1993年:中國第一條跨省市的高速公路:京津塘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 1993年:在銀河號事件中被美軍軍艦截停並扣留長達三週之久的中國貨輪銀河號返回天津新港。 * 1997年:兗礦集團成立。 * 1999年: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再次當選為葉門總統。 * 2000年:中國中央電視臺英語國際頻道發射至衛星,成為衛星電視。 === 21世紀 === * 2004年:中國返回式衛星FSW-3-2返回。 * 2005年:2005年日本國際博覽會閉幕。 * 2005年:歐盟憲法原訂在波蘭舉行全民公決,但被無限期推遲。 * 2007年:自由民主黨籍的福田康夫當選日本第91任首相。 * 2008年:中國第三個載人飛船神舟七號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之後並由翟志剛進行艙外活動。 * 2009年:二十國集團第三次金融峰會在匹茲堡閉幕,與會領導人就金融體系改革等一系列問題達成共識,發表《領導人宣告》。 * 20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號在大連港正式交接入列。 * 2019年:位於中國河北省廊坊市廣陽區和北京市大興區交界處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式啟用。 * 2020年:在前馬裡總統易卜拉欣·布巴卡爾·凱塔宣佈辭職,同時解散了政府和議會之後,前馬利國防部部長巴·恩多宣誓就任過渡總統。 * 2021年:加拿大法院解除中國華為公司財務長孟晚舟的保釋條件並予以釋放,而遭拘留的康明凱和麥可·斯帕弗亦返回加拿大。 * 2021年:前臺灣新北市市長朱立倫在2021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選舉中,以得票率45.78%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 == 出生 == * 774年:平城天皇,日本第51代天皇(824年逝世) * 1198年:金哀宗完顏守緒,金朝皇帝(1234年逝世) * 1358年:足利義滿,日本室町幕府第3任徵夷大將軍(1408年逝世) * 1599年:弗朗切斯科·博羅米尼,義大利建築師,巴洛克建築代表人物之一(1667年逝世) * 1644年:奧勒·羅默,丹麥天文學家,光速發現者(1710年逝世) * 1683年:讓-菲利普·拉莫,法國作曲家、音樂理論家(1764年逝世) * 1694年:亨利·佩勒姆,英國政治人物,曾任英國首相(1754年逝世) * 1711年: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皇帝,廟號高宗,年號乾隆(1799年逝世) * 1744年:腓特烈·威廉二世,霍亨索倫王朝普魯士國王(1797年逝世) * 1766年:阿爾芒·埃馬努埃爾,法國貴族、軍人、政治家(1822年逝世) * 1807年:阿爾弗萊德·維爾,美國發明家(1859年逝世) * 1825年:約阿基姆·黑爾,瑞士政治人物,前任瑞士聯邦總統(1879年逝世) * 1862年:萊昂·波爾曼,法國作曲家、管風琴家(1897年逝世) * 1862年:比利·休斯,澳大利亞政治人物,前任澳大利亞總理(1952年逝世) * 1866年:托馬斯·亨特·摩爾根,美國生物學家(1945年逝世) * 1881年:魯迅,中國作家(1936年逝世) * 1893年:哈拉爾德·克拉梅爾,瑞典數學家、精算師、統計學家(1985年逝世) * 1896年:亞歷山德羅·佩爾蒂尼,義大利共和國第七任總統(1990年逝世) * 1897年:威廉·福克納,美國小說家、詩人、劇作家,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62年逝世) * 1901年:羅伯特·佈列松,法國電影導演(1999年逝世) * 1902年:陳小翠,中國女詩人、書畫家(1967年逝世) * 1903年:馬克·羅斯科,俄羅斯裔美國表現主義畫家(1970年逝世) * 1905年:松枝茂夫,日本中國文學學者(1995年逝世) * 1906年: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蘇聯作曲家(1975年逝世) * 1908年:廖承志,中國政治家、社會活動家(1983年逝世) * 1920年:謝爾蓋·邦達爾丘克,蘇聯電影導演、劇作家、演員,稱號蘇聯人民藝術家(1994年逝世) * 1920年:張金哲,中國小兒外科科學專家(2022年逝世) * 1921年:羅伯特·馬爾登,紐西蘭政治人物,第31任紐西蘭總理(1992年逝世) * 1921年:羅伯特·C·普里姆,美國數學家、電腦科學家(2021年逝世) * 1927年:科林·戴維斯,英國指揮家(2013年逝世) * 1929年:芭芭拉·沃爾特斯,美國記者、作者、媒體人(2022年逝世) * 1930年:謝爾·希爾弗斯坦,美國詩人、創作歌手、音樂家、作曲家、插畫家、編劇、兒童文學作家(1999年逝世) * 1932年:格連·古爾德,加拿大鋼琴家(1982年逝世) * 1932年:阿道弗·蘇亞雷斯,前西班牙首相(2014年逝世) * 1933年:胡比·布朗,前美國職業籃球教練,現為電視轉播分析員 * 1934年:楊群,香港前男演員(2022年逝世) * 1936年:王尚義,臺灣作家(1963年逝世) * 1943年:羅伯特·蓋茨,美國國防部長 * 1944年:邁克爾·道格拉斯,美國男演員、製片人 * 1944年:若望-伯多祿·裡卡爾,法國籍天主教司鐸級樞機、波爾多總教區榮休總主教 * 1949年:馬鼎盛,香港軍事評論員 * 1949年:-{zh-hans:克洛多瓦爾多;zh-tw:哥洛多亞杜;zh-hk:哥羅多度;}-,巴西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51年:馬克·哈米爾,美國男演員 * 1952年:克里斯托弗·裡夫,美國電影演員、導演、作家,以超人角色聞名(2004年逝世) * 1952年:貝爾·胡克斯,美國作家、教授、女權主義者、活動家(2021年逝世) * 1954年:胡安德·拉莫斯,西班牙前職業足球運動員、足球教練 * 1955年:卡爾-海因茨·魯梅尼格,德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56年:傑米·海納曼,美國特效專家,《流言終結者》主持人。 * 1957年:邁克爾·馬德森,美國演員、詩人、攝影師 * 1959年:約恩·福瑟,挪威小說家、劇作家,20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1960年:多田薰,日本女性漫畫家(1999年逝世) * 1960年:林國斌,香港演員 * 1961年:劉錫賢,香港演員兼藝人 * 1962年:阿萊斯·比亞利亞茨基,白俄羅斯公民領袖,202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1964年:井上喜久子,日本女性聲優 * 1964年:莉莉·瑪利亞,美國女演員和電影製片人 * 1965年:斯科蒂·皮蓬,美國籃球運動員 * 1966年:文偉鴻,香港電視劇集監製、電影導演 * 1968年:約安-弗裡索王子,荷蘭國王威廉 - 亞歷山大的弟弟(2013年逝世) * 1968年:陳輝陽,香港作曲家 * 1968年:威爾·史密斯,美國男演員 * 1969年:凱瑟琳·麗塔-瓊斯,英國演員 * 1969年:丁海峰,中國男演員 * 1970年:清水美沙,日本演員 * 1971年:哈爾·斯帕克斯,美國演員,漢字名「霍光皓」 * 1972年:劉軒,臺灣心理學家、作家、DJ、廣播電臺節目主持人、音樂工作者 * 1976年:昌西·比盧普斯,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77年:伊地知潔,日本音樂家,搖滾樂團亞細亞功夫世代鼓手 * 1978年:沈星,中國電視節目女主持人 * 1978年:裘蒂·潔德,英國模特兒、電視節目主持人 * 1980年:T.I.,美國饒舌歌手、詞曲創作人、音樂製作人、演員 * 1981年:趙海珠,香港前女主播 * 1981年:李·諾里斯,美國演員 * 1982年:玄彬,韓國男演員 * 1983年:孫淡妃,韓國女歌手、模特兒 * 1983年:唐納·葛洛佛,美國男演員、編劇、製片人、導演、喜劇演員、饒舌歌手、歌曲作家 * 1984年:趙又廷,臺灣男演員 * 1986年:廖俊傑,臺灣歌手 * 1986年:蔣文文,中國女子水上芭蕾運動員 * 1986年:蔣婷婷,中國女子水上芭蕾運動員 * 1986年:柳俊烈,韓國男演員 * 1988年:黎耀昌,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88年:伊瀨茉莉也,日本女性聲優 * 1989年:王柏傑,臺灣男演員 * 1990年:淺田真央,日本花式溜冰選手 * 1990年:黛莉雅·斯托寇思,俄羅斯名模 * 1991年:林良尋,加拿大紙牌魔術師 * 1992年:Junoflo,韓國男饒舌歌手 * 1992年:楊茗茗,中國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 * 1993年:米格爾·範達默,比利時職業足球員(2022年逝世) * 1993年:高槻加奈子,日本女性聲優 * 1997年:都韓勢,韓國男子偶像團體VICTON成員 * 1997年:ADORA,韓國歌手、音樂製作人 * 2000年:幾田莉拉,日本雙人音樂組合YOASOBI成員 * 2002年:傑登·斯普林格,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逝世 == * 1396年:尚·德·卡魯日,法國騎士。(約1330年代出生) * 1506年:費利佩一世,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首位統治者。(1478年出生) * 1534年:教宗克勉七世,羅馬主教。(1478年出生) * 1615年:,英格蘭女貴族。(1575年出生) * 1777年:約翰·海因裡希·朗伯,瑞士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哲學家。(1728年出生) * 1849年:老約翰·施特勞斯,奧地利作曲家。(1804年出生) * 1920年:雅各布·希夫,美國銀行家、慈善家。(1847年出生) * 1933年:保羅·埃倫費斯特,奧地利數學家、物理學家。(1880年出生) * 1958年:約翰·布羅德斯·華生,美國心理學家。(1878年出生) * 1970年:雷馬克,德國作家。(1898年出生) * 1979年:周立波,作家。(1908年出生) * 1980年:約翰·博納姆,英國鼓手、作曲家。(1948年出生) * 1991年:克勞斯·巴比,納粹德國親衛隊領袖。(1913年出生) * 2001年:羅伯特·弗洛伊德,美國電腦科學家。(1936年出生) * 2005年:王秉璋,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1914年出生) * 2012年:安迪·威廉斯,美國流行樂歌手。(1927年出生) * 2013年:夏俊峰,自衛刺死城管,瀋陽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1976年出生) * 2016年:何賽·費南德茲,馬林魚隊投手。(1992年出生) * 2018年:安德魯·科林,英國電腦科學家。(1936年出生) * 2022年:優素福·卡熱達維,埃及伊斯蘭學者,國際穆斯林學者聯盟主席。(1926年出生) * 2022年:奧列克西·楚拉夫科,烏克蘭及俄羅斯政治人物。(1974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世界龍蝦日 * :軍人節 == 參考資料 ==
線性表
線性表()是由n(n≥0)個資料元素(結點)a[0],a[1],a[2]…,a[n-1]組成的有限序列。 其中: *資料元素的個數n定義為表的長度 = "list".length() ("list".length() = 0(表裡沒有一個元素)時稱為空表) *將非空的線性表(n>=1)記作:(a[0],a[1],a[2],…,a[n-1]) *資料元素a[i](0≤i≤n-1)只是個抽象符號,其具體含義在不同情況下可以不同 一個資料元素可以由若干個資料項組成。資料元素稱為記錄,含有大量記錄的線性表又稱為檔案。這種結構具有下列特點:存在一個唯一的沒有前驅的(頭)資料元素;存在一個唯一的沒有後繼的(尾)資料元素;此外,每一個資料元素均有一個直接前驅和一個直接後繼資料元素。    ==線性表的儲存結構== *順序表 *連結串列 **單連結串列 ***動態單連結串列 ***靜態單連結串列 **雙連結串列 **迴圈連結串列 ***單迴圈連結串列 ***雙迴圈連結串列 ==參見== *資料結構 *連結串列 *順序表 *陣列 *佇列 *堆疊 *廣義表 X
藏傳佛教
藏傳佛教(;),或稱藏語系佛教,或俗稱喇嘛教,是指傳入藏區的佛教分支。屬北傳佛教,與漢傳佛教、南傳佛教並稱佛教三大地理體系,但以密宗傳承為其主要特色。 藏傳佛教以卷帙浩繁,淵博深奧的藏文文獻著稱。有舉世聞名的《甘珠爾》、《丹珠爾》兩大佛學叢書。藏語文與記錄佛教經典使用的梵文有緊密的傳承關係,從梵文翻譯的內容,不論詞意,藏語是唯一可以還原梵語的語言文字。藏語文也是唯一完整地記錄自釋迦牟尼佛誕辰兩千多年來,形成和發展的佛教教義、佛教哲學,以及佛教科學的文字,包括那爛陀傳承中,所有的顯、密論典。特別是因明論典的教、學傳承和方式,當今惟有在藏文中有完整記載和儲存。國學大師章炳麟評價西藏學術傳統:“既有文明之學,不受他燻”章太炎《中華民國解》(1907年) 。然而,聖嚴法師認為藏傳佛教的發展是西藏本土的苯教等民間宗教加上印度晚期混合婆羅門教的佛教密教思想而完成的,整體而言是印藏的合璧釋聖嚴:《西藏佛教史》,法鼓文化,1998年9月,第123頁。 藏傳佛教始於松贊乾布時期,佛教由毗俱底公主自尼泊爾和唐朝文成公主自漢地傳入藏區。藏傳佛教所傳承戒律是由根本說一切有部比丘戒在西藏第一次確立是775年。當時,印度大德寂護和隨行三十名比丘造訪落成於中部西藏的桑耶寺。出自寂護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比丘戒傳承在九世紀末葉朗達瑪滅佛期間幾乎斷絕。三位根本說一切有部比丘倖存者在兩位漢人四分律比丘的幫助下透過貢巴饒賽又復興了此一傳承。貢巴饒賽一系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比丘戒傳承後又被帶回中部土蕃,稱之為“下部戒律傳承”。十世紀末葉在土蕃西部,藏王意希沃向印度求法在其王國建立、或者說重建了根本說一切有部比丘戒傳承。他將東印度旁底特(學者)達磨波羅及其數名弟子延請至位於西部土蕃的古格王國,建立了根本說一切有部比丘戒的第二次傳承。此一系被稱為“上部戒律傳承”。1204年,綽浦羅扎瓦(大譯師)將印度大德、那爛陀寺最後一任座主釋迦希巴札延邀至土蕃以避入侵的廓爾王朝古斯突厥人的破壞。在土蕃,釋迦希巴札及其隨行的印度僧侶根據薩迦派傳統為要出家者施行了根本說一切有部比丘戒,從而開始了根本說一切有部比丘戒的第三次傳承。此一系分兩支系,其一出自釋迦希巴札對薩迦班智達之施戒,另 一形式為釋迦希巴札為他後來所教訓的一僧侶團體施戒,後者最終分裂形成薩迦四大僧伽。 在赤松德贊時期古印度佛教僧侶寂護將印度佛教傳入西藏,及隨瑜伽行自續派,蓮花生來到藏區,制服本地原始苯教的同時,也接受西藏苯教等本土宗教的部分內容,逐漸建立了密教的基礎,此一時期稱為前弘期。此後西藏佛教經過朗達瑪時期滅佛運動的破壞後,約百年之久,到了宋朝初年,才又漸漸復興起來,並逐漸形成了寧瑪、噶舉、噶當、薩迦、覺囊、格魯等各派的傳承,此一時期稱為後弘期。 在宗喀巴創格魯派,成為藏傳佛教的主流後,藏密大盛,在西藏出現了政教合一,由兩位固定的轉世法王統治西藏,分別稱作達賴與班禪。藏傳佛教的流傳地集中在中國藏區、尼泊爾、不丹、印度的喜馬偕爾邦、拉達克、錫金和達蘭薩拉、以及俄羅斯的圖瓦、布里亞特和卡爾梅克。13世紀,開始流傳於蒙古和中原地區,至今,蒙古、土、裕固、普米等民族,仍多信奉藏傳佛教。近現代,藏傳佛教逐漸流傳到世界各地。 == 詞語釋義 == 以地理位置劃分的佛教派別最初為南傳佛教和北傳佛教兩支。由古印度向南方傳播到斯里蘭卡、東南亞以及中國雲南等地以上座部佛教為主的流傳,被稱為「南傳佛教」,其經典多為巴利語所寫。現在流行於斯里蘭卡、緬甸、泰國、柬埔寨、寮國等地。北傳佛教主要由北方經絲綢之路向中亞、中國、朝鮮半島以及日本等國傳播,其經典多為梵文、各種中亞文字和中文。自藏傳佛教出現後,南傳北傳佛教兩支的劃分漸漸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南傳佛教、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劃分法。按教理劃分,南傳佛教即是上座部佛教,而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同屬大乘佛教。 === 喇嘛教 === 喇嘛教一詞是漢語民間對藏傳佛教的簡稱。這種稱呼在歷史上隨後也被歐洲語言沿用。該詞在藏語中和學術界被認為是一個輕蔑語或貶義詞(即暗示這種宗教是喇嘛揑造,而非傳承於佛教),因此,中國或相關當局打算棄用這一詞,“目前多采用藏傳佛教代稱喇嘛教”。高文德,盧勳,史金波,白濱等.《中國少數民族史大辭典》ISBN 978-7-5383-2805-9: 第2571頁不過,喇嘛()一詞也是對西藏藏傳佛教僧侶或上師的尊稱,如達賴喇嘛(藏文:ཏཱ་ལའི་བླ་མ་,藏語拼音:Dalai Lama),因此藏傳佛教一直以來,在民間以及乾隆帝撰的《喇嘛說》,因為藏傳密宗以上師高於佛法僧為四皈依(也高於所有護法神),傳統上仍然稱喇嘛教,因藏語的喇嘛譯為上師(;)作為俗稱或代稱。絕大多數正統的藏學家都認為,“喇嘛教”這樣的稱呼極不嚴謹,屬典型的外來詞語,故不再使用。 == 起源 == 佛教在西藏的發展分“前弘期”和“後弘期”。前者自7世紀至838年朗達瑪禁佛約200餘年。後者開始之年頗多異說,依仲敦巴之說,當始於978年,至今已達千年。 === 前弘期 === 西藏的佛教開始於西元四世紀中葉,吐蕃贊普拉脫脫日聶贊在位時期,西藏開始出現佛教三寶所依和供奉。根據後代藏傳佛教文獻的說法,藏傳佛教始於西元7世紀中葉。當時吐蕃贊普松贊乾布先後娶了尼泊爾毗俱底公主(布裡庫捉,藏名尺尊或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641年貞觀十五年,江夏郡王、禮部尚書李道宗護送女兒文成公主入吐蕃,以十二歲等身釋迦牟尼像、珍寶、經書、經典360卷等作為嫁妝。他同時也從尼泊爾和迦溼彌羅等國引進諸多經書、佛像和佛塔,在他的兩個妻子,文成公主和毗俱底公主共同的影響下皈依了佛教,併為文成公主帶去的佛像分建小昭寺,為毗俱底公主攜帶的八歲等身釋尊佛像建立大昭寺。他派遣大臣吞彌·桑布扎等十六人到印度學習梵文和佛經,回來後創造了藏語文字並開始翻譯了一些佛經;到了8世紀中葉藏王赤松德贊迎請寂護大師及弟子蓮花戒入藏,建立了吐蕃第一座出家僧寺(桑耶寺),並為七位藏族貴族剃度出家(此即著名的「七覺士」),逐漸奠定藏傳佛教的基礎。但此時仍有許多人反對。後嫻曉三藏典籍的大法師寂護大師返印,敦請精通真言的蓮華生大士由印度入藏。蓮花生大士來到吐蕃之後,示現多種神通,在折服原來盛行的本地原始宗教苯教同時,也兼吸苯教的一些內容,並傳下大量珍貴的密法,開創了西藏密宗。 蓮花生的行為使得後世的藏密諸派皆對他尊崇備至。此外,赤松德贊為了奠定佛教根基,也廣泛地翻譯經典。其不僅從印度迎請多位譯師入蕃譯經,也派遣藏族才俊前往印度學習教典及翻譯。如此,不但儲存了大量的印度佛經,亦將佛教推向吐蕃宗教中的最高位。據現存的登嘎爾目錄(布敦認為是赤松德贊王府所編),當時譯出的大小顯密經律論有738種(內從漢文轉譯的32種),故當時佛教流傳是很興盛的。蓮華生另一個重要的貢獻,是他吸取了許多西藏傳有的傳統與信仰的元素,加入印度佛教之中,使得佛教信仰得以在西藏生根,建立了獨特的藏傳佛教風格。 當時唐朝禪師摩訶衍,藏文稱其為「和尚」(Hva-san)或「大乘和尚」(Mahāyāna Hva-san)入藏宏揚禪宗,後與蓮花戒辯論,史稱“頓漸之爭”、「桑耶論諍」或「西藏諍論」。大乘和尚所倡論點是,成佛之道應透過個人突發的頓悟,此頓悟來源於摒除包括善惡在內的一切思考。蓮花戒認為任何人都不可能全部摒除思考,要求自己不作任何思考的本身就是一種思考;他堅持只有經過逐漸的修持,才能取得成就,批評頓悟派不別善惡、不積善行,幻想立地成佛,實為束手待斃。雙方反覆爭辯,甚為激烈。大乘和尚曾一度佔上風,但最後敗北,被迫返回沙州(今甘肅敦煌)巴·賽囊《巴協》;布頓仁欽珠的《布頓佛教史》以及《賢者喜宴》。吐蕃時期的藏文史料(包括金石銘文)幾乎不見這次印漢僧諍事件,上述的藏文佛教史料都寫於後弘期以後,關於赤松德贊時期印漢僧諍事件,他們主要依據吐蕃時期在衛藏傳教的印度高僧蓮花戒(kamala-sila)所著《修習次第》中的記述。蓮花戒是與漢僧摩訶衍辯論的印度中觀派僧人,在《修習次第》記述了這次僧諍事件及印度佛教的勝利。參照(法)戴密微著《吐蕃僧諍記》,耿升譯,西藏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第15-21頁。(法)今枝由郎《有關吐蕃僧諍會的藏文文書》,一民譯,載《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第二輯,第82頁;赤松德贊下令不得再修頓門法《布頓佛教史》:「其後蓮花戒法師到來。國王坐在中間,大乘和尚在其右,而蓮花戒在其左邊。漸派的徒眾環列,藉以形成蓮花戒的侍從。國王將花環給與兩位首領後,說道:『你們兩位主持爭論。失敗者一定要向勝利者獻花環,且不許居留此地!』」後摩訶衍和尚被判定失敗,他的一群弟子包括柯麻麻Co-ma-ma覺得深受羞辱,「據傳說他們以巨石撞擊其身,遂死」。參見巴宙《大乘二十二問之研究》。因為西藏王室刻意壓抑漢傳佛教的影響力,使得漢傳佛教無法進入西藏。但是在西藏固有的大圓滿、大手印傳承中,仍然可以看出它受到漢傳佛教影響的痕跡藏族禪師用藏文直接撰寫的禪宗寫卷,明確反映出吐蕃特有的禪宗法脈,如《大乘無分別修習義》、《大瑜伽修習義》、《唯一無想義》等等。參照(日)衝木克己《敦煌出土的藏文禪宗文獻的內容》,李德龍譯《國外藏學研究譯文集》第8輯,西藏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19頁。。 佛教傳入西藏後,與本土的苯教發生衝突,史稱“佛苯之爭”。841年,吐蕃赤祖德贊在信奉苯教的貴族大臣發動的政變中被殺,其兄朗達瑪被擁戴即贊普位後,禁止佛教在吐蕃境內流傳,寺廟被毀,佛經被焚,僧人被迫還俗或被殺害。這使得藏傳佛教在往後的百年間陷入了黑暗期。史稱朗達瑪滅佛。經過此次禁佛運動,至100多年後,佛教才從多康地區重新傳入西藏,開始了後弘期。 === 後弘期 === 9世紀中葉,朗達瑪滅佛,曾有一段時間(842-978年)佛教沉寂了。後來由西康地區再度傳入,藏傳佛教又得復甦。在朗達瑪滅佛後,因經典散失,開始有人發掘編輯舊有保留的佛經,稱為伏藏,根據前弘期舊譯經典及伏藏所建立的教派稱為寧瑪派,又稱舊派(舊譯派)。而在朗達瑪滅佛之後,重新由印度取回重譯的經典,稱新譯。由大譯師仁欽桑波重興的佛教為後弘期。此後印度的佛教學者,特別是遭遇變亂時期的那爛陀寺、超巖寺等的學者,(印度比哈爾邦省的佛教各大寺廟在1203年被突厥入侵軍全部毀壞),很多人前往西藏取經,傳譯事業因而興盛,著名的譯師有馬爾巴等人。馬爾巴就是在這段印度佛教末期期間,多次往返印度學法,把密法傳回西藏的。 1042年,有孟加拉佛教大師阿底峽尊者入藏,又大弘佛法,重建僧伽,傳播中觀應成派大義。同時仁欽桑波(寶賢)在古格翻譯了很多的經論。史稱上路弘傳。桑耶寺僧徒北上宗喀學經後,回到本寺傳教,史稱下路弘傳。 1260年宋元之際,中統元年元世祖封薩迦派法王八思巴為國師,授與玉印,統領吐蕃。於是,薩迦派在當時成為吐蕃的政治與宗教領袖,稱為薩迦巴。元末明初,帕木竹巴取代了薩迦巴的勢力,帕竹噶舉派及其支派也在帕竹統治時期興盛起來。 隨著噶舉派勢力逐漸抬頭,1407年(明永樂五年)明成祖冊封噶瑪噶舉派第五世法王得銀協巴(哈立麻)為「大寶法王」,而「大寶法王」這個封號,至今也一直被「噶瑪噶舉派」歷代法王所專用。藏傳佛教傳播的另一高潮相當於明神宗時代。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與索南嘉措在青海仰華寺會面,俺答汗上「達賴喇嘛」的尊號,成為藏傳佛教再次傳入蒙古的契機。到十七世紀中期,大漠南北的大部分蒙古人已信仰藏傳佛教。佛教教育基金會,http://www.budaedu.org.tw/budaedu/buda1_24.php。 此時新起的格魯派聲勢也發展迅速,並不斷擴充套件。至1652年順治九年,清世祖冊封格魯派領袖五世達賴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領天下釋教普通瓦赤拉呾喇達賴喇嘛」。 印度傳入西藏的顯教,代表性著作有五大部,就是《釋量論》、《根本說一切有部律》、《俱舍論》、《入中論》、《現觀莊嚴論》。藏文大藏經(包括《甘珠爾》和《丹珠爾》)近六千部中絕大多數是直接由梵文翻譯的,少數是從漢文轉譯的,因此,印度後期佛教的論著豐富儲存在藏文大藏經裡,尤其是因明、宣告、醫方明等論著數量龐大,這些譯著都非常重要。 ===朝聖之路=== 現代西藏的藏傳佛教的朝聖文化是於1980年代才復興的,那時西藏文革結束不久,社會運作恢復。 == 傳播 == ===元朝鼎盛時期=== 藏傳佛教在元朝時傳入漢地和蒙古。在元世祖忽必烈時期,佛教(尤其是藏傳佛教)獲得了元朝朝廷相當的尊重,薩迦派法師八思巴被忽必烈奉為國師(後升為帝師),賜玉印,任中原法王,命統天下佛教,並兼任總制院(後改名為宣政院)使來管理吐蕃(今西藏)事務。今天藏傳佛教已經是青藏高原、內蒙古、尼泊爾、不丹、蒙古國、卡爾梅克共和國(位於裡海沿岸)、西伯利亞南部,特別是布里亞特共和國和圖瓦共和國最重要的宗教。印度錫金和拉達克地區這些以前的獨立王國,民眾也以信仰藏傳佛教為主。 ====轉輪王傳統==== 《重修文殊寺碑》中載有“轉輪王”即「多築精舍會成為金轉輪王」。導致近代許多學者紛紛歸納,蒙元帝皇從部落領袖發展壯大,滿清皇帝自稱文殊菩薩下凡,乾隆皇帝自稱為佛教傳說的“轉輪王”的化身,增強統治者地位,大力塑造“轉輪王傳統”。何啟龍:質疑元代佛教能提供的“政治合法性” ====專寵末法時代==== 藏密喇嘛教在元朝益漸受寵過度,至晚期釀成極大民怨,喇嘛目無法紀。《元典章》記載雲:「侵漁百姓,非理生事。」乃至皇室成員也敢追(打)。《元史·釋老傳》:「泰定二年,西臺御史李昌言:見西番僧佩金字圓符,絡繹道途,馳騎累百,傳舍至不能容,則假館民舍,因追逐男子,姦汙女婦。」「(至大二年),有僧龔柯等十八人,與諸王合幾八刺妃忽禿赤的斤爭道,拉妃墮車毆之,且有犯上等語,事聞,詔釋不問。」「又至大元年,上都開元寺西僧強市民薪,民訴諸留守李壁。壁方詢問其由,僧已率其黨執白挺突入公府,隔案引壁發,捽諸地,捶撲交下,拽之以歸,閉諸空室,久乃得脫。」「世祖遣通事脫脫護送西僧過真定,僧捶驛吏幾死。」 史載元順帝怠於政事,荒於遊宴,尤喜十六天魔舞《元史·哈麻傳》。這種舞蹈原屬內宮秘密戒者參與觀賞,上行下效,開始流行於「浙西」、「浙東」地區並傳入西北邊陲。 ===近代發展=== 在達賴喇嘛流亡之後,藏傳佛教更是傳遍西方和世界各地。現在在任何一個國際大都市都可以看到藏傳佛教的寺廟或學習研修中心。在臺灣,藏傳佛教也是日益興盛的教派,臺南市的古剎重慶寺原屬禪宗臨濟宗就因改宗,現在轉為西藏密宗噶舉派(白教)的分院。 === 顯宗 === 藏傳佛教中並沒有部派佛教傳承,但在四部宗義中以說一切有部及經量部代表部派佛教,以唯識及中觀代表大乘顯教。 === 密宗 === 漢語中,西藏的密宗通稱“藏密”。早在7世紀松贊干布時期的藏傳佛教,就傳入密部經典。8世紀間印度密教僧人寂護和蓮花生到藏弘法,建有密教的根本道場桑耶寺。其後又有法稱來藏傳瑜伽金剛界法、大曼荼羅等灌頂;無垢友、施戒等來藏譯出《集密》等許多密宗典籍。密教在西藏得到了流傳。但841年贊普朗達瑪禁佛時受到了嚴厲的打擊。 直至10世紀,藏地阿里地區統治者智光派沙門寶賢等赴印學習“集密”、“時輪”等經續、註釋及儀軌等。並迎請印僧作信愷、作蓮密、佛祥靜、佛護、蓮花密等來藏翻譯顯密經論,而以瑜伽密部尤其是《集密續》為重點。東印度僧人法護及其弟子等也在藏地譯出許多前所未有的密乘典籍,使密教在藏地又得到弘傳。11世紀中期,中印度超戒寺僧人阿底峽應請入藏,宣揚顯密觀行教法,使密教得到相應發展。其弟子續其法燈,弘通無上瑜伽,首開西藏密教噶當一派。此外,弘傳密教的,還有寧瑪、噶舉、薩迦等派。15世紀初,宗喀巴及其弟子賈曹傑、克主傑等創立格魯派。下傳達賴、班禪兩大系,為現今藏地盛行的一大密宗教派。西藏密法一般分為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但密宗各派幾乎全以無上瑜伽部各種教授為主要修習法門。無上瑜伽部又分為三部。其中父部奉密集金剛、大威德金剛為本尊;母部奉勝樂金剛、喜金剛為本尊;無二部奉時輪金剛為本尊。各尊均有自己大量的“本續”、“疏釋”和“儀軌”。藏密的重要法門有大圓滿、大手印、道果、五次第、六加行、拙火定等。 西藏密宗一般自稱為金剛乘,因為有不許公開的秘密傳授,及充滿神秘內容的特徵,印順法師稱此為「秘密大乘」。 西藏密宗「無上瑜伽密」認為眾生所有淫、怒、痴等情緒,若運用得當,都可被証悟者運用以教導眾生,成為達到真實的「方便法門」,「無上瑜伽密續」視男女雙修法為無上密法之一,詳述雙身法(男女雙修),重點是認識慾望,即貪、嗔、痴的本質,主張在慾望當中能脫離欲樂,才是真了脫生死,但此種密法非常危險,僧侶只要感受到一念的淫樂,死後就墮落金剛地獄。經續裡說,「修行人閉眼時,樹上的果子會落下來;睜眼時,果子又會重長上去,具備這樣的定力時才可以雙修。」 阿底峽進入西藏後,非常反對雙身法,建議眾僧停止此修法。格魯派祖師宗大師則直接將此法廢除,因為依佛教戒律,僧人不可以男女雙修,否則犯淫戒,屬於邪淫。格魯派統一西藏之後,通令各個門派,禁止修煉此法,各門派都堅定同意。但今日在世界各地仍有許多神棍,玷汙清規,假借密宗男女雙修之名騙財騙色。宗薩欽哲仁波切開示, == 教派 == 現代藏傳佛教派別主要是在後弘期中逐漸形成的。其主要分為四大主流派別,分別為:寧瑪派、噶舉派、薩迦派及格魯派。在中文中,這四主流派別因其服飾及建物之特色而常被稱為紅教、白教、花教及黃教。其中,寧瑪派是藏傳佛教中歷史最悠久的,薩迦派是以位於西藏南部的薩迦寺命名的。以下列表不分先後順序: *寧瑪派(紅教或古宗派) *噶舉派(白教,主要分為四宗八派) **香巴噶舉(教法的主要持有者為卡盧仁波切) **達布噶舉(塔波噶舉) ***噶瑪噶舉 ***帕竹噶舉 ****直貢噶舉 ****(竹巴噶舉、竺巴噶舉) ****雅桑噶舉 ****達隆噶舉 ****綽補噶舉 ****修賽噶舉 ****葉巴噶舉 ****瑪倉噶舉 ***拔戎噶舉 ***蔡巴噶舉 *薩迦派(花教,除了薩迦本派之外,尚有哦巴、茶巴、種巴三支派) *噶當派(原噶當派僧人和寺院先後都改宗格魯派) *格魯派(黃教,由噶當派演變而來) *希解派 *覺囊派 *覺宇派 *廓扎派 *夏魯派 現在一般稱呼的「黑教」是藏族的苯教之俗稱,是佛教傳入以前的西藏本土宗教。苯教是一種祭祀大地山河的泛靈信仰,後來一部分教士吸收了佛法名詞及教義,在佛法傳入西藏之後,苯術已不如佛教盛行。苯教在藏傳佛教勢力較薄弱的地區,如四川、青海一帶仍有不少的信徒和寺廟。 == 經典 == 藏傳佛教分顯教、密宗二者。除翻譯的經典佛語甘珠爾,和印地大師的著作丹珠爾,藏地的著述數目十分地多。佛學院內的學僧按照先顯後密的學習次第,先學習顯教的五部大論:以唯識學觀點解釋般若經的《現觀莊嚴論》、講述戒律的《戒律論》、講述部派佛教的《俱舍論》、講述中觀學的《入中論》、及講述因明學的《釋量論》。而密乘的學習,各派不盡相同,以格魯派為例,需學習《密宗道次第廣論》。 == 人物 == *松贊乾布 *寂護 *蓮花生 *馬爾巴 *八思巴 *宗喀巴 *黃臺仰 *李察·吉爾 == 僧侶制度 == === 稱謂 === *札巴:係指一般僧人,也稱古修或阿科 *多傑諾本:即阿闍黎,金剛上師之意 *堪布:精通佛學或世間法之教授 *格西:精通佛學之博士 *祖古:有乘願轉世之能的金剛上師,著名者如噶舉派之大寶法王 === 禮儀 === *獻哈達 *謁見禮儀 *禮佛 *大誦經儀典 *降神儀規 *密宗祭壇 *火壇儀式 *祭祀禮儀 *軍旅禮儀 *灌頂傳法儀規 *活佛坐床禮儀 *活佛受戒典禮 === 法器 === thumb|right|300px|北京雍和宮的轉經輪《無上如意寶續》:“轉六字大明咒經輪的人,將得諸師加持和本尊賜予證悟,得諸佛菩薩憶念,及得護法的護佑而離諸障難。” *禮敬法器 *稱讚法器 *供養用法器 *持驗法器 *護摩法器 *祈禱法器 *人骨法器 === 法樂 === *吹管樂器 ** *彈撥樂器 *拉絃樂器 *打擊樂器 === 法舞 === 法舞,藏語稱欽木。指舞者帶上具有佛教象徵意義的面具,在法器的節拍下直接演示佛教教義的舞蹈。 === 節日及慶典 === ==== 法會節慶 ==== *默郎木祈願大法會 *宗喀巴圓寂忌辰 *默郎木小會 *臘月布拉達跳神大會 *酥油燈會 ==== 民間節日 ==== thumb|right|300px|雪頓節時羅布林卡的藏戲 西藏民間傳統節日充滿佛教內容或帶有佛教色彩,故與佛教本身節日無從嚴格區別。各地各派的節日活動也不一致。一般說來,紀念佛誕為藏曆四月上弦七日,和漢地相近。拉薩每年正月舉行祈願法會長達一月餘。六月底七月初舉行的雪頓節,系由夏安居衍變而來。七月底舉行望果節為慶祝豐收。青海塔爾寺於每年正月十五燈節展出酥油花,正月初八至十五日舉行祈願大法會,四月初八至十五日舉行四月法會紀念釋迦牟尼的誕生、成道與涅槃。六月初三至初八舉行紀念釋迦牟尼三轉法輪大法會,九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舉行紀念釋迦牟尼降凡大法會。 *雪頓節 *望果節 *沐浴節 *香浪節 *插箭節 *浴佛節 *賞花節 *採花節 == 藝術文化 == 佛教開始自漢地傳入吐蕃,以後又直接自印度傳入。在前弘期中,漢、印兩系佛教在吐蕃都有影響。漢、印兩地高度發展的工藝美術也一併傳入,故蓮花生主持興建的桑耶寺即採用印、漢、藏三式,這種兼收幷蓄,博採眾長,取精用宏的作風在藏族文化中隨處可見。藏文書法中有伏藏體、密文體、幻妙體,用於書寫伏藏、密宗典籍。西藏醫學以《四部續》集其大成,其中醫藥理論及醫療技術明顯地綜合會通了漢、印、藏的醫學成果,並吸收當時西域、中亞的醫術,形成獨具特色的“藏醫”;以後傳入蒙古,又發展而成“蒙醫”。寺院等建築規模宏大,氣勢雄偉,雕樑畫棟,備極精巧。如拉薩的布達拉宮以及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和青海塔爾寺等為古代建築中的傑作。藏傳佛教寺院建築採用數秘術與佛教影象,如木造的柱子和柱頭由三部分組成,代表三界與三寶,以八吉祥作為裝飾。尤其因為密宗注重像設,因而使藏傳佛教發展了雕塑、繪畫的技巧。藏地各種佛教造像,無論雕、鏤、塑、鑄都能注重體型比例,栩栩如生,極為精美。大型造像如扎什倫布寺大彌勒銅像高26米,北京雍和宮旃檀木雕大彌勒像高18米,造型生動莊嚴,工藝巧妙精湛,具有高度的藝術水平。西藏各種刻版佛經,雕印工藝也很精美,尤以各種御賜及藏地金字藏經寫工之精妙,裝潢之瑰麗,為民族文化之奇珍。至於彩繪畫像更以佈局設色見長,纖細入微,形成特殊的藝術風格。另外,藏族使用的歷法,以無上瑜伽部時輪金剛經所傳曆法為主,參用漢地傳入的歷法,從1027年(丁卯)開始,每60年為一“繞迥”。 ;繪畫 *唐卡 *壁畫 ;雕塑 *金銅佛像 *泥塑 *擦擦 *油塑 *瑪尼石刻 *石雕 *木雕 *夾紵像 ;其它藝術 *面具 *印經板 == 參考文獻 == ==擴充套件閱讀== * Cabezón, José Ignacio. "Tibetan Buddhist Society ." In: Juergensmeyer, Mark (editor). The Oxford Handbook of Global Religions. October 2006. Published online in September 2009. DOI: 10.1093/oxfordhb/9780195137989.003.0010 ==外部連結== *沈衛榮:〈西藏、藏傳佛教的真實與傳說〉 (2013) * 佛教網路共修交流社群 *藏傳佛教直貢噶舉 中文官方網站 *寶吉祥佛法中心 *格魯教法整合 *薩迦法王暨薩迦學院官方中文網站 *宗薩佛學院官方中文站 ─ 正法源學佛會 *喇嘛網 *白教噶舉派噶瑪巴大寶法王 *紅教寧瑪噶陀巴 *《與西藏有緣 》 林聰 *噶瑪噶舉網路世界 *卡廬網 介紹藏傳佛教藝術 *卡廬書店 藏傳佛教藝術專門書店 *強巴林 日本的西藏佛教寺院 == 參見 == (西藏的根本說一切有部戒律史略亞歷山大·伯金博士) * 佛教:佛教歷史、佛教派別 ** 上座部佛教 ** 大乘佛教 *** 漢傳佛教 *** 密宗 **** 藏傳密宗 Category:西藏宗教 Category:亞洲佛教史
孝誠仁皇后
孝誠仁皇后(;),姓氏:赫舍里氏(或稱作黑舍里氏、何舍里氏),滿洲正黃旗人,是康熙帝髮妻元-{後}-。輔政大臣一等公索尼的孫女,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之女,穆瑚祿都督七世孫女。生下承祜、胤礽,原諡號為仁孝皇后。 == 生平 == 赫舍里氏於順治十年(1654年)十二月十七日生於穆瑚祿都督大系都英額坤穆的赫舍里氏家族。祖父為輔政大臣索尼,父親為領侍衛內大臣噶布喇(目前還不知孝誠仁皇后生母的姓氏)。先後有兩位姑姑嫁給努爾哈赤的孫輩,一位嫁給了清太祖第十五子多鐸之子察尼,另一位嫁給了清太祖第七子阿巴泰之子嶽樂。已知的姊妹目前有三人,有一位出嫁資訊不明的姐姐,在《康熙起居注》中有“賜仁孝皇后姊”的記錄,一位妹妹嫁給了鑲黃旗滿洲鈕祜祿氏輔政大臣遏必隆之子法喀,另一女是康熙十九年入宮待年,即後來的平妃。 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七日,太皇太后和康熙皇帝共同選擇與康熙帝年齡相近的赫舍里氏作為大清國的皇后,皇后只比康熙皇帝年齡大3個多月。 康熙四年(1665年)十月,禮部題,今後每年元旦,直隸各省官員照例應進皇后箋文。皇后的千秋節所進箋文。前朝世祖皇帝時,未經齎進,無式可查,恭候皇帝裁定。上諭:「元旦箋文,依議行;千秋節進箋,前朝世祖皇帝時,既未舉行,命令停止進箋」。《聖祖仁皇帝實錄》 == 崩逝 ==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十三日,皇后生下承祜。 康熙十一年(1672年)二月五日,承祜因染病早殤夭折(未受序齒排序)。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巳時,皇后於坤寧宮生下皇二子胤礽時,一個時辰後申時,因產後問題或難產問題病逝,皇后得年僅有二十歲。《愛新覺羅宗譜》第一冊甲一第346頁記載:皇次子-愛新覺羅•允礽(和碩理密親王),康熙十三年甲寅五月初三日巳時生。 康熙帝為皇后輟朝五日,並命令諸王以下文武官員及公主王妃以下、八旗二品命婦以上,俱齊集舉哀,持服二十七日。 康熙十三年(1674年)六月二十七日,康熙帝追封大行皇后諡號:仁孝皇后。 仁孝皇后諡號與康熙仁皇帝諡號出現重字。雍正元年改諡號及後乾隆、嘉慶年間累加諡,曰: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聖仁皇后,簡稱為:孝誠仁皇后《清史稿》十二年五月,皇后赫舍里氏崩,輟朝五日。服縞素,日三奠。內外會集服布素,朝夕哭臨三日。移北沙河鞏華城殯宮,帝親送。自初喪至百日,亦躬親致祭。時,用兵三藩,慮直省舉哀制服易惑觀聽,免治喪餘如故。冊諡:仁孝。三週後致祭如陵寢後葬昌瑞山。世宗登極諡曰:孝誠仁皇后。。 == 愛屋及烏 ==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由於康熙皇帝非常思念她,康熙皇帝晚年時曾經亦親口道出了:「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親加訓諭…」之語,亦向臣子們透露因與皇后感情深厚之故,所以更要親加訓諭冊立皇太子的。康熙皇帝取得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慈命和同意後,才能立年僅兩歲的胤礽為皇太子(康熙帝因特別寵愛皇后,所以為了她的兒子胤礽特別突破滿清祖宗八代不可極早預立太子的慣例,事先預立皇太子)。雍正皇帝的登極恩詔中特別評語:『胤礽年幼即深受康熙帝鍾愛,寢處時依恩勤倍篤』。朝鮮使臣回國後,亦向朝鮮國王稟告清朝康熙帝的晚年是特別鍾愛皇后的孫子。《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世宗皇帝實錄 卷之一》《世宗憲皇帝御製文集 卷四》《世宗憲皇帝上諭內閣 卷一》《世宗憲皇帝聖訓 卷三》《江西通志卷首之三》《江南通志卷首首三之一》《湖廣通志卷首》《山東通志卷一之三》《皇朝文獻通考 卷一百三十》 中央研究院館藏檔康熙皇帝硃批諭旨: 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三日。康熙皇帝諭禮部:「帝王紹基垂統,長治久安,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之祥,慰臣民之望。朕荷天眷誕生嫡子已及二齡,茲者欽奉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建儲大典,宜即舉行今以嫡子為皇太子。爾部詳察應行典禮,選擇吉期具奏」。 中央研究院館藏康熙硃批諭旨 卷冊:丁08  頁次:752 登入號 278678-035 高廣30x26 (康熙皇帝親自挑選皇太子胤礽繼承之日,並參考吉期,選擇當日與承祜出生日為同一日)《康熙朝漢文諭旨彙編》《聖祖仁皇帝實錄》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二日,以冊立胤礽皇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三日,冊立胤礽為皇太子,御太和殿,康熙皇帝率諸王大臣等詣太皇太后皇太后宮行禮。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十四日,康熙皇帝詔曰:「自古帝王繼天立極,撫御寰區,必建立元儲,懋隆國本,以綿宗社無疆之休。朕纘膺鴻緒,夙夜兢兢,仰惟祖宗謨烈昭垂,付託至重,承祧衍慶,端在元良。嫡子胤礽,日表英奇航,天資粹美,茲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載稽典禮,俯順輿情。謹告天地、宗廟、社稷,於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授胤礽以冊寶,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以重萬年之統,以系四海之心。大典告成,洪恩宜霈。所有合行事宜,開列於後。於戲。主器得人,益篤靈長之祜。綸音式渙、用昭浩蕩之仁。佈告中外,鹹使聞知」。 康熙十六年(1677年)九月甲申,康熙皇帝往閱仁孝皇后山陵。是日啟行,駐蹕三河縣南。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二月九日,康熙皇帝諭禮部:「元良關係國本慶喜懋膺天眷,今皇太子出痘荷天地祖宗社稷之佑,已經痊癒,朕心欣悅,應遣官致祭圜丘方澤太廟社稷行告謝禮,爾部作速擇吉來奏」。品名:《明清史料》 卷冊:丁08 頁次:753《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四庫全書本)/卷08》康熙十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諭吏部:皇太子出痘痊癒,朕心欣悅,醫官甄國鼐選知縣傅為格侍奉調理小心勤慎宜行議敘以示加恩爾部議奏特諭。《康熙朝起居注》中,康熙十七年(1678年),皇太子出痘,各部院衙門章奏,俱命送內閣。康熙十九年(1680年),武昌府通判傅為格善為小兒種痘,曩皇太子喜事,令診視療治,獲奏痊癒。(《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四庫全書本)卷八》同《明清史料》)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二月十六日,奉天承運康熙皇帝詔曰:「茲皇太子出痘仰荷天地祖宗眷佑,已經痊癒,朕心欣悅,率土同歡遘斯純嘏之祥,宜有鴻恩之沛,應行事宜開列於後,佈告中外鹹使聞知」。中央研究院館藏檔康熙皇帝硃批諭旨內閣大庫檔案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四庫全書本)/卷08》 == 崩逝後續 ==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孝誠仁皇后因產子而崩逝,年輕的康熙皇帝悲痛不已,不但送孝誠仁皇后的梓宮往鞏華城,更在皇后逝後半年內經常前去陪伴亡妻,一去就是一整日。 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康熙帝前往鞏華城34次;康熙十四年,康熙帝前往鞏華城24次;康熙十五年,康熙帝前往鞏華城15次;康熙十六年正月至七月,當時已立第二任孝昭皇后,康熙帝前往鞏華城7次,一直持續多年,前後共計八十餘次。儘管康熙帝冊立第二任孝昭皇后才過了十幾天,康熙帝不顧大喜之期應有避諱,親自前去鞏華城祭奠嫡妻仁孝皇后,甚至至康熙十六年除夕,康熙帝也在鞏華城陪伴嫡妻仁孝皇后。 根據《康熙起居注冊》的記載,除非朝中有重要祭祀或大事,康熙皇帝在孝誠仁皇后忌辰五月初三日(康熙皇帝親自前去山陵祭奠孝誠仁皇后)當天破例是不到乾清宮處理政事的,這樣的持續到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這樣的維持已有二十五年載,足見康熙對結髮之妻的喜愛和思念。由於康熙皇帝對皇后感情深厚之故,康熙皇帝立嫡皇后所生僅兩歲的胤礽封為皇太子,以皇太子的規格親自教導和訓練作為未來的儲君。(事隔三十二年後)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親口道出:「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親加訓諭…」、「胤礽生而克母…朕即位以來諸事節儉,身御敝褥足用布襪,胤礽所用一切遠過於朕」等語《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丁丑日,上召諸王大臣侍衛文武官員等,齊集行宮前。命皇太子允礽跪,上垂涕、諭曰:朕承太祖太宗世祖弘業四十八年於茲,兢兢業業軫恤臣工惠養百姓,惟以治安天下為務。今觀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訓,惟肆惡虐眾暴戾淫亂難出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且允礽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稱不孝。朕即位以來諸事節儉,身御敝褥足用布襪,允礽所用一切遠過於朕,伊猶以為不足…(康熙皇帝)諭畢,復痛哭仆地。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庚寅日,(康熙皇帝)諭諸皇子及領侍衛內大臣、滿洲大學士尚書、侍郎、學士等,允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嫗愛惜親加訓諭…。。康熙晚年時表示出捨不得廢太子。朝鮮國使臣回國稟報國王,亦述說康熙帝晚年捨不得廢太子胤礽的。《朝鮮王朝實錄》記載。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冬至使趙泰採等自淸國還。 上引見,問胡皇太子事,泰曰:“皇帝當初防禁甚嚴,而近來少寬之,且以放太甲於桐宮, 出試題,故彼人亦謂終當復位,而但太子不良, 雖十年廢囚, 斷無改過之望,締結不逞之徒,專事牟利,財產可埒一國,德琳之獄, 亦由於此。然(嫡長孫)(弘皙)頗賢,難於廢立允礽”。《朝鮮王朝實錄》記載。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上曰:“…太子允礽尚被拘囚耶?”枋曰: 或雲: “太子允礽之子(弘皙)甚賢,故不忍立他子,而尚爾貶處允礽矣”。 皇后崩於坤寧宮,奉安梓宮安放停靈之所乾清宮一日。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五日,照慣例,必須將皇后的梓宮安放在紫禁城的西方,而康熙帝幾乎每日去梓宮前舉哀。五月二十七日,康熙帝親送皇后的梓宮到鞏華城。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景陵開始興建。十二月,朝鮮使臣面見康熙皇帝,康熙在仁孝皇后的靈柩梓宮前停留陪伴皇后,不願召見朝鮮使臣,朝鮮使臣回國後向國王稟報:「清皇玄燁不恤國事誒,……每往哭沙河宮殯-{後}-之所」。《朝鮮王朝實錄》肅宗第二年 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 청나라 황제가 국사를 돌보지 아니하고, 음희만 날로 심하고 매양 사하궁 빈후의 처소에 가서 운다고 하며;淸皇不恤國事,淫嬉日甚,每往哭沙河宮殯-{後}-之所…。 『文然屢有論列,尤推本君身,請節慎起居,仁孝皇后崩,權攢鞏華城,康熙帝數臨視,文然密疏諫,且引唐太宗作臺望昭陵用魏徵諫毀臺事相擬,上亦受之,不怫也』。——《清史稿·卷二百六十三列傳五十》康熙十三年,由於仁孝皇后崩世後,康熙帝出於思念嫡妻,頻繁極其多次駕臨鞏華城,但當時正值三藩之亂,御史姚文然上疏康熙帝,覺得康熙帝去鞏華城的次數太過頻繁,擔心他身體有損,故而上諫,讓他以大清國為重心。《清史稿。列傳五十》姚文然,字弱侯,江南桐城人。十三年疏言,『文然屢有論列,尤推本君身,請節慎起居。孝誠皇后崩,權攢鞏華城,上數臨視,文然密疏諫,且引唐太宗作臺望昭陵用魏徵諫毀臺事相擬,上亦受之,不怫也』。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卷五》康熙十五年正月十三日,康熙帝諭禮工二部:「仁孝皇后陵寢(景陵)已卜定於孝陵附近之山,理應備依典制營建,但目今軍需浩繁民力維艱,著將地宮先行修造,其餘一應工程俟國用充足之日次第舉行,著即選擇吉期竝應行事宜詳議具奏特諭」。《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卷五》諭禮工二部:仁孝皇后陵寢已卜定於孝陵附近之山理應備依典制營建但目今軍需浩繁民力維艱著將地宮先行修造其餘一應工程俟國用充足之日次第舉行著即選擇吉期竝應行事宜詳議 具奏特諭康熙十五年正月十三日。 景陵歷經規劃後,於康熙十五年開始動工,康熙二十年建成;在喪葬制度方面也有諸多重要的改變,景陵地宮開創了皇帝陵內可以先葬皇后,不閉石門,以待皇帝的制度。景陵在喪葬制度方面也有諸多重要的改變,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帝自孝誠仁皇后駕崩後開始在康熙十五年動工,康熙二十年建成景陵。是清朝皇家陵寢中第一個廢除火化、將屍體葬入棺槨的陵寢;景陵地宮開創了皇帝陵內先葬皇后,不閉石門,以待皇帝的制度。康熙廢滿州人習俗火化改土葬制,從此以後大清的大行皇帝、大行皇后火化改實行土葬制,打破了清朝的喪禮慣例。(景陵首開皇帝陵內袝葬皇貴妃的先例是雍正首創立的,非康熙帝) 康熙二十年二月,陵寢地宮成。三月,仁孝皇后與孝昭皇后同奉安梓宮安葬於康熙皇帝的主陵景陵地宮。《欽定大清會典則例 卷九十二》二十年三月,奉移梓宮與孝昭仁皇后同日安葬。《皇朝文獻通考 卷一五一》二十年二月,陵寢地宮成。癸卯,奉移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宮於陵寢。三月辛酉,奉安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宮於陵寢地宮。《欽定皇朝通典-卷六十二》十七年二月丁卯,孝昭皇后崩,越日奉安梓宮於宮中正殿,聖祖仁皇帝輟朝成服妃嬪皇子以下鹹成服。己巳,奉移梓宮於武英殿。三月丙申,奉移梓宮於沙河鞏華城與仁孝皇后同安於殯殿。閏三月辛酉,冊諡大行皇后曰:孝昭皇后。二十年二月癸卯,奉移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宮於陵寢。三月辛酉,同奉安於陵寢地宮。《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十七年三月丙申,奉移大行皇后梓宮往鞏華城與仁孝皇后同安於享殿內,上親臨送。諸王、貝勒、貝子、公、及滿漢文武大小官員、俱齊集西安門外、舉哀、跪送。其隨送王大臣官員等至鞏華城奉安梓宮畢,舉哀行禮。是日,上駐蹕鞏華城。 == 康熙皇帝評價皇后 == 《聖祖仁皇帝御製文集 卷四》(與《聖祖仁皇帝實錄》記載一致) 康煕十三年五月初八日, 諭禮部:皇后赫舍里氏作配朕躬已經十載,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盡誠孝;佐朕內治尤極敬勤節儉,居身寛仁;逮下宮闈式化,淑德彰聞。茲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懷懿範痛悼彌深,宜有稱諡,以垂永久,著內閣翰林院㑹同擬奏,其應行典禮,爾部詳察速議具奏特諭。 仁孝皇后定諡冊文:《皇朝文獻通考一百十六卷》《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康熙皇帝制曰】:『朕惟王化肇於閨門,洵藉內庭之助,陰教成於宮壼,尤資後德之賢。故皇英嬪而帝道興,任姒歸而王圖永,緬稽淑行,載籍攸存。惟翬服之有光,斯彤管其紀盛,聿彰令聞,爰著徽稱。皇后赫舍里氏,毓自名門,躬全懿範,作朕元配,正位中宮,慈惠本乎性成,柔嘉維則,溫恭篤於天賦,禮度攸嫻,主雅化於閨闈,表芳型於海宇,勤兩宮之孝養婉以承顏;遇九御以寬和,恩能逮下。蘋蘩時飭,克佐精誠,浣濯常衣;允昭節儉箴規之益,贊宵旰而彌勤,貞順之風,御家邦而式化,方期永綏福履。詎意頓隔音容(指:仁孝皇后),月掩椒塗,鑑亡蘭殿,朕心傷悼;率土悲哀,懷哲思賢,惓徽音於靡盡;揚休宣譽,垂鴻號於無疆,彝典式遵;崇褒用錫,特以冊寶,諡曰:仁孝皇后。於戲。聖善弘宣,奕世頌禕褕之盛;母儀備美,千秋耀琬琰之輝;靈其有知,膺茲光寵』!《康熙朝漢文諭旨彙編》 康熙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以冊諡:「仁孝皇后」,頒詔天下。詔曰:『國家化理,肇起宮闈,陰教敷宣,實資壼德。自古賢后,鹹有徽稱,昭垂奕世,誠歷代之鉅典也。皇后赫舍里氏,溫惠性成,柔嘉天亶,發祥世胄,正位中宮,佐朕奉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誠克孝;統理內治維敬維勤節儉居身;寬仁逮下,徽音茂著,懿範彰聞。茲於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日崩逝,惓淑儀之備美,宜顯號以褒揚;爰敕所司,詳稽典禮,祗告太廟。六月二十七日,冊諡為仁孝皇后禮成。於戲。翟禕在御,難忘十載之芳型;琬琰增輝,永播千秋之令譽』。頒示天下,鹹使聞知。 == 皇后祭文 == 《皇朝文典十三卷之十九》 仁孝皇后五週年祭文。(康熙皇帝親自擬訂祭文) 壼德垂型,配坤儀之永耀;璇闈撒御,感星紀之頻遷,憶音容(指:仁孝皇后)初逝之辰,適當夏仲;痛節序五週之日,復近天中。恆惻良殷,馨香式薦。惟皇后寬仁秉性,誠孝因心,令躅表於椒塗,淑譽流於彤管。一自塵生蘭寢,空留禕翟之衣,遂使聿屆甤賓,長輟玉琴之響。炎風倏至,每觸物以含悽;永日方升,益撫時而增悼,特申奠享,用展悲悰。嗚呼!懷哲思賢,冀雲軿之來格;陳芬薦苾,庶琱俎之式憑。惟靈有知,尚克歆享。 仁孝皇后六週年祭文 淑德長新,配坤儀於有永;嶶音杳隔,感節候之頻移。歲忽屆乎六週,睠懷滋切,時適當乎中夏,追悼良殷,爰藉馨香,式申饋奠。惟皇后中和秉性,禮度垂型。惠問協於家邦,陰教孚於中外。自蘭幃撤御,久虛琴瑟之音;遂玉鑑凝塵,終閟禕褕之影。月哉生而乍掩,露方湛以旋晞,觸景含思,經時彌慟。特令儲嗣(指:皇太子胤礽)往詣几筵,展芬苾以悽愴,僾音容(指:仁孝皇后)於髣髴。聿紓悲軫,用格幽扄。鳴呼!悵望雲軿,十載之遺規如覯;顧瞻椒寢,千秋之令範常存。尚冀憑依,歆茲雕俎。 == 影視作品 == 影視作品 演員 角色 《滿清十三皇朝》 陳靖允 皇后 《康熙大帝》 王愛民 皇后 《順治與康熙》 司馬玉嬌 皇后 《天子屠龍》 林映輝 赫舍裡·芳儀 《康熙情鎖金殿》 陳瀅 皇后 《康熙王朝》 李晨濤 皇后 《皇太子秘史》 周佳飾 皇后 《少年康熙》 姚芊羽 赫舍裡·芳兒 《大河頌》 張蓓蓓 皇后 《康熙秘史》 蔡琳 皇后 《宮鎖心玉》 邵美琪 皇后 《傾城絕戀》 楊紫彤 皇后 《龍珠傳奇》 張維娜 皇后 《花落宮廷錯流年》 桑娜 皇后 《少帝康熙》 趙韓櫻子 皇后 == 備註 == == 注釋 == |- Category:清聖祖配偶 H赫 H赫 Category:清朝非正常死亡人物 ~ Category:死於難產的人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國(),簡稱葡萄牙或葡國( ),是位於西南歐伊比利亞半島上的一個共和制國家,實行單一制和半總統制政體,以里斯本為首都。葡萄牙的西部及南部瀕臨大西洋,北部及東部則與西班牙相接,本土總面積達,而地處里斯本以西的羅卡角則為歐洲大陸的最西端。除了本土之外,位於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為葡萄牙地方政府管轄的兩個重要自治區,也是葡萄牙領土的一部分。 現今的葡萄牙和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曾屬於羅馬帝國,在羅馬滅亡後又迎來西哥特人和蘇維匯人的定居,多方勢力相互角鬥;8世紀時,摩爾人征服了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殘留在半島上的天主教國家隨即開啟了針對伊斯蘭教國家的收復失地運動。1139年葡萄牙王國正式成立,並由北而南逐步完成征服Brian Jenkins, Spyros A. Sofos, Nation and identity in contemporary Europe, p. 145, Routledge, 1996, ISBN 0-415-12313-5。16世紀起,葡萄牙成為重要的海上強國,全盛時期為歐洲的經濟、政治和軍事大國Melvin Eugene Page, Penny M. Sonnenburg, p. 481。在現存的所有歐洲國家之中,葡萄牙的殖民歷史是最為悠久的,延續近600年,且曾建立龐大的殖民帝國,包括今日53個國家的部分領土,其官方語言葡萄牙語現今為世界第6大母語。19世紀,隨著最大殖民地巴西的獨立,葡萄牙的國勢逐漸衰落。1910年10月5日革命推翻了葡萄牙王室,成立了不穩定的民主政權,隨後經歷了數十年的軍政府統治。1974年康乃馨革命爆發,葡萄牙重新成為民主國家。1999年,葡萄牙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完成了澳門主權移交,其作為殖民國家的歷史就此結束。 葡萄牙是擁有發達經濟與高生活品質的發達國家2014 Global Report. (Europe 2014) Deloitte Social Progress 2015 Numbeo QOLR,2016年和平指數為世界第5位,社會進步指數為世界第18位,領先於法國、西班牙和義大利。葡萄牙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的創始成員,亦為聯合國、歐洲聯盟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一員。2001年,葡萄牙取消了吸毒的刑事處罰,開世界之先例,但販毒在葡萄牙仍為非法。 == 國名 == 葡萄牙語「Portugal」一詞來源於拉丁語的「Portus Cale」,意為「加里人的港口」,為羅馬人征服杜羅河河口地區時命名,「加里人」即是當時定居於杜羅河河口的一支古代部族。黑暗時代,河口地區為西哥特人及蘇維匯人所征服,「Portus Cale」遂演變為「Portucale」,7世紀又逐漸變為「Portugale」。9世紀起,這個名稱的描述物件擴大為杜羅河和米紐河流域之間的地區。11世紀,「Portugal」的用法固定下來。 漢語“葡萄牙”一詞可能是對葡萄牙語的音譯,也可能是對英語“Portugal”的音譯,始見於清雍正八年(1730年)官員陳倫炯所撰《海國聞見錄·大西洋記》:“葡萄牙者,澳門之祖家也。”【葡萄牙】[M]//黃河清. 近現代漢語辭源.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1171.除此之外,「Portugal」一詞還存在多種不同的音譯譯法。明朝時,有「波而都瓦爾」及「蒲都麗家」等譯法,《坤輿萬國全圖》稱「波爾杜瓦爾」或「波爾杜曷爾」;清朝時,有著「博都雅」的譯法,近代多以葡萄牙譯之。「佛郎機」亦為明朝時對葡萄牙的稱呼,原本是阿拉伯人對歐洲基督徒的籠統稱呼「Frank」(源自法蘭克);因信仰基督教的葡萄牙人最先航海抵達東方,因此被稱為「佛朗機」。在澳門,坊間曾有過將「葡萄牙共和國」意譯為「葡萄牙民國」的做法;亦有舊稱大西洋國。 == 歷史 == 根據多年來的考古發掘,證實最晚在舊石器時代中期,今葡萄牙境內已經有尼安德塔人活動和生息。到了公元前1千年,已有凱爾特人在伊比利亞半島定居下來。公元前140年前後,羅馬人征服了葡萄牙,並一直統治到公元5世紀日耳曼部落入侵。711年穆斯林入侵,僅葡萄牙北部還在天主教的手裡。1139年該地區成為葡萄牙王國,並隨著重新取回穆斯林所佔據的部分而擴張起來。現代歐陸的葡萄牙疆界是在1249年國王阿方索三世手中完成的。 1383年葡萄牙國王斐迪南一世死後沒有男性繼承人,其女婿卡斯蒂利亞國王胡安一世宣佈繼位,但是遭到了葡萄牙貴族與公眾的抵制,他們擁戴葡萄牙老國王佩德羅一世的私生子若昂一世(斐迪南一世的同父異母兄弟)繼位,並在阿勒祖巴洛特戰役中戰勝卡斯蒂利亞,從而保障了葡萄牙的獨立,同時也與卡斯蒂利亞處於緊張狀態,這迫使葡萄牙不得不向海上發展。若昂一世有五個孩子,其中第三個兒子就是著名的航海家恩裡克王子。 15、16世紀乃葡萄牙的全盛時代,在非、亞、美擁有大量殖民地,為海上強國。這一時期的歷史名人有恩裡克王子、巴爾託洛梅烏·迪亞士、瓦斯科·達·伽馬、斐迪南·麥哲倫等,葡萄牙也開創多項“第一”,包括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開闢通往印度的新航線,麥哲倫的首次環航地球。但隨著其他歐洲國家繼取得海上霸權後,葡萄牙實力有所下降。在1578年與摩洛哥以及鄂圖曼土耳其的三王會戰中,年輕的塞巴斯蒂昂一世陣亡絕嗣,1580年在王位繼承戰爭中被西班牙吞併,直到1640年王政復辟才擺脫西班牙統治。1755年首都里斯本發生芮氏規模9的大地震,造成10萬人死亡,也令葡萄牙的國力嚴重下降,殖民帝國從此衰落。1807年遭到拿破崙法軍入侵,1808年被法軍所佔領,導致葡萄牙的布拉幹薩王室()一度遷都到南美洲的殖民地巴西直到1812年戰爭結束才返回。在此期間為了爭取巴西人民的支援,宣佈葡萄牙與巴西的平等地位,並改國號為葡萄牙-巴西-阿爾加維聯合王國。1822年巴西獨立,1825年葡萄牙承認巴西獨立。 1910年的10月5日革命推翻了君主制,國王曼努埃爾二世逃亡國外,葡萄牙正式成立第一共和國。 從1910到1926年,該國共換了45屆不同型別的政府,1915年曾歷經幾個月的軍人執政,1917到1918年又有過早期法西斯特徵的短暫軍人獨裁,這段期間政治暴力日漸猖狂,軍方對無能的多元政治不滿,儘管軍方內部不合卻能推翻政府,像是1925年一場軍事政變雖被挫敗,但隔年軍方克服內部分歧,5月發生軍事政變,卡爾莫納元帥上臺,建立軍事獨裁政府。他在1928年成為總統直到1951年去世。 財政部長安東尼奧·薩拉查於1928年4月被任命為財政部長,1931年組織“國民聯盟”,1930年就任總理,成為獨裁者,在長達40年的時間,他一直是專制政權的要角。對內推行社團主義專政,對外於1936年追隨納粹德國、法西斯義大利,幫助西班牙佛朗哥叛軍進攻西班牙共和國政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名義上保持中立,實際上親近軸心國集團。二戰之後於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同年6月接受馬歇爾計劃。1951年與美國簽訂“軍事援助協定”,其後又簽訂各種協定,允許美國在葡萄牙及其屬地建立軍事基地。該時期國家情報與安全警察被整合為國家安全警備總署,並被用於大規模鎮壓異見人士。1974年4月25日發生康乃馨革命,一批中下級軍官組成的“武裝部隊運動”推翻了持續42年的極右政權,開始民主化程序。 1986年,蘇亞雷斯當選60年來第一位文人總統。1986年加入歐共體,1999年成為首批加入歐元區的國家之一,1999年12月20日根據中葡兩國於1987年簽署的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宣告將澳門的政權移交給中國。 == 地理 == 葡萄牙的國土包括伊比利亞半島上的本土,以及大西洋上的馬德拉群島和亞速爾群島,位於32°至43°N、32°至6°W之間。葡國領土面積92,090 km2(35,560 sq mi),其中陸地面積91,470 km2(35,320 sq mi),水域面積620 km2(240 sq mi)。葡國擁有1,727,408 km2的專屬經濟區,大小位居世界第11位。葡萄牙位於歐洲大陸的西南盡頭,東面與北面與唯一的鄰國西班牙接壤,西面則是大西洋。 葡萄牙本土地勢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廣佈。北部是梅塞塔高原;中部為山區,平均海拔800至1000米;南部(阿爾加維和阿連特茹)主要為丘陵,西部地區則主要為沿海平原。 葡國境內的最高峰是亞速爾群島的皮庫山,海拔,是為亞速爾地標之一;本土最高峰則是埃什特雷拉山脈的,海拔,每年都會有眾多喜好滑雪的冬季運動愛好者前往此地。特茹河是葡國本土的主要河流之一,發源於西班牙、向西流淌,最終在里斯本注入大西洋。其他河流有杜羅河、米尼奧河和瓜迪亞納河等。 馬德拉群島和亞速爾群島是葡萄牙在大西洋上的兩個領地,其中,亞速爾坐落於三叉匯接區,橫跨大西洋洋中脊;馬德拉則位於非洲板塊的熱點處。此二地皆為火山和地震活動形成。兩地的最後一次火山噴發事件發生在1957年,於亞速爾群島的,亦有許多低烈度的地震隨之而來。 === 氣候 === 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葡國絕大部分地區屬於地中海式氣候,冬季多雨,夏季乾燥,其中南部地區、內陸地區以及杜羅河流域夏季氣溫炎熱,而北部地區、中部地區和阿連特茹沿海地區的夏季氣溫則較為溫和。葡國海岸線北側略偏向海洋性氣候,而南部的貝雅區則偏向半乾旱氣候。 葡國是歐洲氣溫最為溫暖的國家之一,就本土地區而言,北部山區的年平均氣溫為,而南部地區則介於之間。南部的瓜迪亞納河流域的年平均氣溫高達,夏季能夠達到的峰值;而歷史記錄的最高溫度曾達到,於阿馬雷萊雅;最低溫度則達到,於杜羅河畔米蘭達。北部山區冬季溫度或低至以下,且自5月至10月常有降雪。降水方面,葡國的年平均降水量介於800至1000毫米之間。一帶是葡國國內的雨極,年降水量;北部和中部的雷亞爾城區、布拉幹薩區、維塞烏區和瓜達區冬季常有降雪;南部降雪較少,高海拔地區除外。葡萄牙每年擁有2,500至3,200小時的日照,冬季的日日照時間為4-6小時,夏季為10-12小時,東南部和西北部地區日照時間相對較長。 葡萄牙西部沿海的海面溫度冬季介於之間,夏季介於之間;南部沿海冬季介於,夏季介於。 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位於亞熱帶,但島嶼間複雜的氣候細節以及粗糙的地形使得天氣預報變得困難。兩地的年平均氣溫變化幅度不大,沿海地區不少於。亞速爾群島的一些島嶼則擁有旱季。根據柯本分類法,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群島大部分屬於地中海式氣候,而亞速爾群島的弗洛雷斯島和科爾武島介於副熱帶溼潤氣候和海洋性氣候之間,馬德拉群島的聖港島屬於半乾旱氣候、屬於沙漠氣候,年降水量約為。兩地的海面溫度冬季介於,夏季介於,最高可達到。 === 生態環境 === 雖然葡萄牙有著數千年的人類定居史,但是一些地區仍然保留著原始的植被地貌。熱雷什地區擁有成熟的落葉針葉林,阿拉比達山則保留著全球罕見的地中海型成熟林,而馬德拉本島則分佈有歷史可追溯至第三紀的照葉林。在葡國的一些荒地,由於人口外流,等土生樹木在當地有規模性的繁殖。照葉林(又稱副熱帶常綠闊葉林)是一種特殊的植被型別,主要分佈在歐洲的少數地區。亞速爾群島和馬德拉島分佈有大型的照葉林區,後者則擁有世界最大的連續型照葉林區,作為葡國的自然遺產保護區域。 葡國分佈有許多種類的哺乳動物,如狐狸、獾、野山羊、伊比利亞猞猁、伊比利亞狼、斑貓、兔、鼬、獴和麝貓等。近數十年來,葡國境內的一些野生動物,例如野豬、伊比利亞馬鹿、西方狍及伊比利亞野山羊的數量據信有著大量的繁殖。塞圖巴爾等地還在市區發現過夜間漫遊的野豬。葡國亦是眾多候鳥的重要中轉地。葡國境內有600多種鳥種,這其中包括定居型及沿途經過的候鳥兩種分類,每年都有新的鳥種出現。聖維森特角和等地於春秋兩季有數千於歐洲和非洲兩地遷徙的鳥群經過,而亞速爾和馬德拉則是美洲、歐洲和非洲三個大洲鳥類遷徙的中轉地。 葡國境內擁有100多種淡水魚,大如歐鯰,小如一些生長於小湖泊的地方型物種。由於棲息地喪失、水汙染以及乾旱的影響,其中一些物種處於嚴重瀕危之中。葡萄牙海岸的上升海流使得當地富集營養,成為世界上最具營養的海水之一,其中分佈有數千種海魚,包括沙丁魚、鮪魚和鯖魚等;其他海洋物種包括髮光浮游生物等。葡國國內有許多特有的昆蟲物種,只分佈於特定地區;其他常見昆蟲物種有鍬甲和蟬等。馬德拉和亞速爾群島上有許多特有物種,包括鳥類、爬行類、蝙蝠、昆蟲、蝸牛和蛞蝓等,它們與葡國本土的生物體系分離開來,自行進化。在馬德拉有250多種可見的腹足綱動物。 葡國的自然保護區包括1所國家公園(Parque Nacional),12所自然公園(Parque Natural),9所自然保護區(Reserva Natural),5所自然紀念物區(Monumento Natural)以及7所受保護景觀區(Paisagem Protegida)。其中是葡國唯一的國家公園;其他的自然公園,還包括埃什特雷拉山自然公園、阿拉比達自然公園等。這些自然區生長有多樣的植物群,包括分佈甚廣的海岸松、義大利石松、夏櫟、比利牛斯櫟、歐洲慄、西班牙栓皮櫟、冬青櫟和等。而桉樹則因經濟效益原因被引入葡國,儘管此舉可能會帶來生態環境問題。 == 政治 == 《葡萄牙共和國憲法》序言寫道:“制憲會議莊嚴宣佈:葡萄牙人民決心保衛國家獨立,捍衛公民基本權利,確立民主制度的根本原則,確保法治在民主國家中的最高地位,開闢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道路,以尊重人民的意志,建設一個更為自由、更加公正和更多友愛的國家。” 葡萄牙是實行半總統制及代議民主制的共和國。現行《葡萄牙憲法》於1976年透過,規定了葡萄牙四大“主權機構”,即總統、、議會和。 總統是葡萄牙的國家元首,以普選形式由公民投票選出,任期五年,可連任一次。總統的權力包括任免政府成員的權力、解散共和國議會的權力、否決立法的權力以及向某個國家宣戰的權力。總統亦是國家武裝力量的最高司令。是總統的顧問機關,包括所有1976年後當選的總統,以及6名高階文官和5名共和國議會代表,餘下5人由總統自行選擇。現任葡萄牙總統是馬塞洛·雷貝洛·德索薩,於2016年就任。 總理是葡萄牙的政府首腦,負責領導政府工作,任期四年。總理由總統根據立法選舉結果任命,一般為議會多數黨的黨魁。葡萄牙政府包括總理、副總理、各部部長以及正副國務卿,負責處理國內政治事務,是最高行政機關。政府擁有行政權,在自身運作領域、共和國議會透過的一般法律的具體細則領域,以及共和國議會承認的立法授權所覆蓋的領域擁有有限的立法權。總理及各部部長組成,作為國家內閣。每屆政府必須將施政綱要交付共和國議會討論,倘若其方案未被議會以絕大多數多數否決,內閣成員便能繼續保有其職位。 共和國議會是一院制機構,包括230名普選代表,任期四年(除非總統解散議會舉行強制選舉),是國家主要的立法機關。葡國的法院系統包括司法法院、行政法院及財政法院;是最終上訴機關,擁有最高決定權。包括13名成員,負責監督法律的合憲性。 葡萄牙實行多黨制,現今以社會黨和社會民主黨為兩大黨派;此外還有統一民主聯盟(葡萄牙共產黨主導)、左翼集團和CDS—人民黨等黨派。 此外,杜阿爾特·皮奧是第24任布拉幹薩公爵。公爵經常與國家和國際政治和文化機構互動,他透過這些機構代表葡萄牙人民及其文化。雖然不是國家元首或葡萄牙國家的官方代表,但杜阿爾特·皮奧已被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組織授予此類榮譽比如敘利亞和東帝汶的總統。雖然共和國已建立將近一個世紀,杜阿爾特·皮奧 公爵仍是葡萄牙國內倍受關注的人物。 === 法律 === 葡萄牙法律屬大陸法系,主要法律包括憲法(1976年修訂),(1966年修訂)和(1982年修訂)。其餘相關法律還包括1888年修訂的商法和1961年修訂的民事訴訟法。葡萄牙的最高法院包括和,此外還有司法部長管理的獨立檢察官機構檢察院(Ministério Público)。 葡萄牙早在19世紀便逐步廢除死刑,是世界上較早廢除死刑的國家之一。葡萄牙的最大刑期被限制在二十五年。 葡萄牙在2001年廢除了一切佔有毒品的刑罰,創下世界首例,包括但不限於在許多發展中國家被視作非法的大麻、可卡因、海洛因和麥角酸二乙醯胺等。雖然持有毒品是合法的,但販運以及持有並個人服用十日以上者仍會被處以監禁或罰款。如果一名持有毒品的公民被抓捕,都可選擇性地前往解毒機構實行治療。儘管葡萄牙的毒品政策因被懷疑大幅增加毒品消費而遭到許多歐洲國家的批評,葡國的吸毒率及HIV感染病例數至2009年大幅下降了50%,而青少年(16-18歲)吸毒者人數也有所下降,但大麻的使用率仍有輕微上升Brian Vastag 5 Years After: Portugal's Drug Decriminalization Policy Shows Positive Results . Scientific American. 7 April 2009Maia Szalavitz, Drugs in Portugal: Did Decriminalization Work? , 時代雜誌 (26 April 2009)。 2010年5月31日,葡萄牙宣佈同性婚姻合法,成為世界第八個及歐洲第六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法令在6月5日正式生效。2016年3月1日葡國允許同性收養,5月13日起女同性戀情侶可接受醫學輔助生育。2017年1月葡國透過新《性別認同法》,簡化了性別更換及跨性別更名的程式,使得跨性別主義人群得以更加方便地改變他們的性別認同狀況。 葡萄牙的執法部門有起國家憲兵效用的,起民警效用的以及檢察院麾下的,是高度專化的刑事調查警力。 === 行政區劃 === 葡萄牙本土被劃為18個區(),亞速爾和馬德拉被劃為自治區()。18個區被分為308個市鎮( 或 ),在2013年的改革中又細分為3092個堂區()。在歐盟制定的地域統計單位命名法中,葡萄牙又被劃為了亞速爾大區、阿連特茹大區、阿爾加維大區、中部大區、里斯本大區、馬德拉大區和北部大區七個大區。 葡萄牙的區 葡萄牙的區 葡萄牙的區 葡萄牙的區 葡萄牙的區 葡萄牙的區 葡萄牙的區 葡萄牙的區 葡萄牙的區   區 面積 人口   區 面積 人口 1 里斯本 2,250,533 10 瓜達 160,939 2 萊裡亞 470,930 11 科英布拉 430,104 3 聖塔倫 453,638 12 阿威羅 714,200 4 塞圖巴爾 851,258 13 維塞烏 377,653 5 貝雅 152,758 14 布拉幹薩 136,252 6 法魯 451,006 15 雷亞爾城 206,661 7 埃武拉 166,706 16 波爾圖 1,817,117 8 波塔萊格雷 118,506 17 布拉加 848,185 9 布朗庫堡 196,264 18 維亞納堡 244,836 葡萄牙的自治區 葡萄牙的自治區 葡萄牙的自治區 葡萄牙的自治區 自治區 面積 人口 亞速爾群島 246,772 馬德拉 267,785 == 軍事 == 葡萄牙的武裝力量由正規軍和國家安全部隊組成,於國內實行義務兵、志願兵、合同兵結合的兵役制。2011年,正規軍有總兵力3.99萬人,其中陸軍22100人,海軍10600人,空軍7200人。此外,還有預備役部隊、準軍事部隊,包括共和國的國民防衛隊和警察等20多萬人。 == 經濟 == thumb|200px|left|Torres Novas市的水車 葡萄牙是現代工業化和農業化的發達國家,農業中栽種橙乃葡萄牙最享負盛名。工業方面則有金屬提煉、化工、石油等。但最出名的卻是以水松木製造的酒瓶軟木塞和沙丁魚罐頭,位居全世界前列,有“酒瓶軟木塞王國”和“沙丁魚罐頭王國”的美稱。 葡萄牙貨幣目前是用歐元,是歐元創始國成員之一。 == 交通 == thumb|里斯本路面的有軌電車 ==人口和宗教== 葡萄牙使用葡萄牙語,是全世界葡萄牙語國家的母國,另一個說葡萄牙語的大國為巴西。 葡萄牙乃天主教國家,81%的人信奉天主教。 === 主要城市 === === 語言 === 葡萄牙的官方語言是葡萄牙語,屬於羅曼語族。葡萄牙語脫胎於古代拉丁語,在大約2,000年前由被羅馬同化的伊比利亞半島凱爾特人、琉息太尼亞人和伊比利亞人所使用。較為成熟的葡語起源於葡萄牙北部以及西班牙的加利西亞,稱為“加利西亞-葡萄牙語”,在葡萄牙獨立建國前流行於當地。今日之加利西亞語與葡語相近,而加利西亞亦為葡萄牙語國家共同體的非國家協商觀察員之一。此外,葡語與西班牙語亦擁有許多共同點,相似詞彙達到89%,受教育者能夠輕易地互相溝通。 15至16世紀,隨著葡萄牙人的航海活動和殖民擴張,葡萄牙語得到廣泛傳播。葡萄牙語的母語人口遍佈五大洲。截至2013年,葡萄牙語是巴西、安哥拉、莫三比克、維德角、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幾內亞比索、赤道幾內亞、東帝汶以及澳門的官方語言(或之一),組成葡萄牙語圈。而巴西現擁有為人數最為龐大的葡語人口(2012年為2億人)。 米蘭德斯語是杜羅河畔米蘭達部分村鎮使用的語言,大約擁有6,000至7,000名母語使用者。 此外,根據英孚教育釋出的英語熟練度指數,葡萄牙人的英語平均熟練度相對歐洲其他國家(如義大利、法國和希臘)較高。 == 教育 == 葡萄牙公共教育體系分為學前教育(3-5歲),基礎教育(6-15歲,1-9年級),中等教育(16-18歲,10-12年級),高等教育。基礎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規定每年9月15日凡年齡滿六歲的兒童都必須入學讀書。基礎教育共分為三個學段,第一學段共四年(1-4年級),第二學段共二年(5-6年級),第三學段三年(7-9年級)。其中,1-6年級是小學教育,7-9年級為初中教育。中等教育是非強制性的,分為普通高中教育、技術職業教育兩種型別。 葡萄牙高等教育分兩種,主要分為大學教育和技術教育。技術教育主要是提供高等技術培訓,著重應用研究和實踐方面,一般授予大專學位,課程為期二至三年,少數達四年,教授的專業主要是技術、藝術和教育方面。除此之外,還有少部分高等院校開設會計、工程造型藝術和設計等學系。私立大學收的學費是比較高的。 葡萄牙國內著名的大學有科英布拉大學、里斯本大學、波爾圖大學等。其中科英布拉大學始建於1290年,是葡萄牙歷史最悠久的大學,同時這也是歐洲最古老的大學之一。 == 退休 == 從2020年起,葡萄牙的男性和女性退休年齡均為66歲零5個月。 == 文化 == 葡萄牙不論在文字、藝術和建築皆有著濃重的拉丁味道,並受天主教文化極深。舉例,葡萄牙人的姓名一般都相當長,包含了四至六個詞彙,並主要是參考拉丁語拼湊而成。一些葡萄牙人常見的名字,如等都是屬於拉丁詞彙。而葡萄牙境內天主教教堂相當多,有濃厚的羅馬天主教味道。 2010年5月17日,葡萄牙正式成為世界上第8個承認同性婚姻的國家。 === 文學 === 葡萄牙文學歷史悠久,以文字和歌詞的形式發展。1350年前後,操加利西亞-葡萄牙語的遊吟詩人開始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大部分地區傳播文學文化Poesia e Prosa Medievais, p. 9, para. 4。是西葡兩國戲劇文化傳統共同的奠基人。16世紀的路易·德賈梅士是葡萄牙的傑出詩人,創作有《盧濟塔尼亞人之歌》(Os Lusíadas),他的創作風格深受古羅馬維吉爾所作之《埃涅阿斯紀》的影響。現今葡萄牙詩歌植根於新古典主義和當代創作風格,詩人費爾南多·佩索阿是現代最為著名的葡國文學家。其他著名的葡萄牙文學家包括、、埃薩·德凱羅斯、和等。若澤·薩拉馬戈是199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美術 === 葡萄牙美術歷史悠久,15世紀哥特式繪畫時代的畫家為最早成名者之一;此外和是著名的現實主義自然派畫家。前者以其《法朵》出名,而後者則以其所作的人物肖像聞名,作有包括詩人和前總統特奧菲洛·布拉加等人的肖像畫。20世紀現代主義興起,當時最為傑出的現代主義畫家例如,深受法國人的影響。此外和亦是此時期的代表人物,其中後者是詩人佩索阿的好友,作有佩索阿的肖像畫,他深受當時的立體主義和未來主義潮流影響。今日葡國有名的畫家包括、、、和。 === 飲食 === thumb|葡式蛋撻自20世紀90年代起成為世界熱門甜點 葡萄牙飲食頗為多元。葡萄牙人喜食海鮮,有特色菜式幹鱈魚,稱之為馬介休,配方多達數百種SILVA, A. J. M. (2015), The fable of the cod and the promised sea. About portuguese traditions of bacalhau, in BARATA, F. T- and ROCHA, J. M. (eds.), Heritages and Memories from the Sea, Proceedings of the 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UNESCO Chair in Intangible Heritage and Traditional Know-How: Linking Heritage, 14–16 January 2015. University of Evora, Évora, pp. 130-143. PDF version ,烤沙丁魚也廣受歡迎。(Caldeirada)也是葡萄牙人的特色海鮮菜式,是含有鮮魚和馬鈴薯的海鮮濃湯。其餘葡式肉菜原料包括牛肉、豬肉、羊肉和雞肉,例子有、黑豆燉肉、巴西烤肉、和等。葡萄牙北方也有特色菜式,例如和等。葡萄牙的葡萄酒自羅馬時期就已經開始出口。羅馬人將他們的酒神巴克科斯與葡萄牙聯絡起來。如今這個國家仍享譽於眾多葡萄酒愛好者,其葡萄酒曾榮獲多次國際大獎。 === 音樂 === 法朵是是葡萄牙著名的傳統民謠。可追溯至1820年代,但起源可能更早。在大眾觀念中,法朵的特色是有著悲慟的曲調與歌詞,其通常與海或貧困的人生有關。然而,事實上,法朵僅單單是一種歌曲形式,其可以與任何事物有關,但必須遵守一定的結構。 除了民間音樂、法朵音樂和古典音樂外,葡萄牙還有其他現代音樂,如流行音樂和其他型別的現代音樂,尤其是來自北美和英國的音樂,以及範圍廣泛的葡萄牙、加勒比、葡語非洲和巴西藝術家和樂隊。 法朵音樂普遍與葡萄牙文的“Saudade”一詞(可以理解作懷念或渴望某物或某人)有關。有些愛好者主張,法朵的起源是非洲奴隸節奏融入葡萄牙水手的傳統音樂,並受到阿拉伯音樂的影響,所產生的混合體。 但是,法朵只於1840年後出現在里斯本,那是為人所知並所吟唱的僅限於fado marinheiro (水手法朵)。像“cantigas de levantar ferro”這首歌,當時僅流傳於水手間。彼時法朵在葡萄牙的其他地區並不為人所知。甚至在西班牙南部——那裡直到十五世紀末都一直深受阿拉伯影響,都無人知道法朵。直到十九世紀初,都未曾出現過對法朵的書面記錄。 === 體育 === 足球是葡萄牙最受歡迎的體育運動,建立有從業餘水平到世界級職業水平的完善足球聯賽系統,且培養有眾多世界級球星。出生於辛巴威的尤西比奧是葡萄牙足球的傳奇人物,司職前鋒的他以驚人的速度著稱,有著“黑豹”的綽號。路爾斯·費高、雷·哥斯達和基斯坦奴·朗拿度(「C羅」)都是世界級的足球運動員,其中費高和C朗曾是國際足聯金球獎的得主。葡萄牙亦擁有許多出色的足球教練員,如祖些·摩連奴、費蘭度·山度士、卡路士·昆洛斯、佐治·謝蘇斯和等等。 葡萄牙國家足球隊(Seleção Nacional)於2016年歐洲足球錦標賽中奪得冠軍,此外,還在2004年歐洲足球錦標賽中奪得亞軍,在1966年世界盃足球賽中獲得季軍,在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中獲得殿軍。青年賽事方面,葡萄牙是兩屆U20世界盃足球賽(1989年和1991年)的冠軍。-{zh-mo:波爾圖;zh-hk:波圖;zh-cn:波爾圖;zh-tw:波圖;}-、賓菲加和-{zh-mo:士砵亭;zh-hk:士砵亭;zh-cn:里斯本競技;zh-tw:里斯本運動;}-是葡萄牙最為成功的三家足球會,稱為“三強”(os três grandes)。此三家-{zh-cn:足球俱樂部;zh-hk:足球會}-曾奪得8個歐足聯冠軍錦標。除足球外,此三家-{zh-cn:體育俱樂部;zh-hk:體育會}-在其他體育領域,如曲棍球、籃球、室內五人制足球、手球或排球界都擁有優秀成績。 葡萄牙的滑輪曲棍球隊頗具實力,共奪得15次世界冠軍和21次歐洲冠軍,奪冠次數皆為賽事最多。葡萄牙最為成功的滑輪曲棍球-{zh-cn:俱樂部;zh-hk:會}-除“三強”外,還有。葡萄牙國家橄欖球隊以業餘球員為班底參加了2007年世界盃橄欖球賽,開創先例。葡萄牙的七人制橄欖球隊擁有IRB世界七人制橄欖球巡迴賽的參賽權。 環葡萄牙腳踏車賽是重要的公路腳踏車賽事之一,成功的腳踏車-{zh-cn:俱樂部;zh-hk:會}-有、、和。在動力運動領域,葡萄牙舉辦有,設有埃斯托里爾賽道、、和博阿維斯塔賽道,此四者皆為世界房車錦標賽下屬之所使用的賽道。 葡萄牙是傳統田徑強國,奪得有許多歐洲賽事、世錦賽和奧運會的獎牌。是源於葡萄牙北部的傳統武術,對抗雙方使用棍棒互相擊打。馬術方面,葡萄牙曾贏得2006年的世界錦標賽冠軍,並在2008年的馬球世界盃上奪得季軍。游泳和水球是流行於葡萄牙的兩大水上運動。葡萄牙的氣候條件使其成為優良的高爾夫球場選址地。此外,在擊劍、柔道、風箏衝浪、賽艇、帆船、衝浪、射擊、三項全能和滑浪風帆領域,葡萄牙運動員皆頗具實力,攬有多項世界榮譽。葡萄牙殘疾人運動員亦於殘奧會之遊泳、硬地滾球與摔跤專案奪得過金牌。生存遊戲、釣魚、高爾夫球、徒步旅行、打獵和野外定向都是受歡迎的民間體育運動。 === 節日 === * 1月1日:元旦 * 2月28日:狂歡節() * 復活節聖週五 * 4月25日:自由日(不適用於2013年至2019年) * 5月1日:勞動節 * 6月10日:葡萄牙日、賈梅士日暨葡僑日(國慶日) * 6月13日:聖安多尼瞻禮(只適用於里斯本) * 8月15日:聖母昇天節 * 6月24日:聖若翰瞻禮(只適用於波爾圖) * 10月5日:共和國日(不適用於2013年至2019年) * 11月1日:諸聖節(不適用於2013年至2019年) * 12月1日:恢復獨立紀念日(不適用於2013年至2019年) * 12月8日:聖母無染原罪瞻禮 * 12月24日:平安夜 * 12月25日:聖誕節 == 參見 == * 葡萄牙觀光 * 葡萄牙歷史省份 * 葡萄牙行政區劃 * 葡萄牙語 ; 葡屬殖民地 * 葡萄牙帝國 ** 葡屬東非 → 莫三比克 ** 葡屬巴西 → 巴西 ** 葡屬馬六甲 → 馬來西亞馬六甲 ** 葡佔屯門 → 英屬香港屯門 →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屯門 ** 葡屬澳門 →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 ** 葡屬安哥拉 → 安哥拉 ** 葡屬印度 → 印度果阿 ** 葡屬帝汶 → 印尼東帝汶省 → 東帝汶 ==註釋== == 延伸閱讀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 葡萄牙政府官方網頁 * (行政區劃)葡萄牙網頁 * * * * Category:歐洲國家 Category:社會主義國家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Category: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創始成員國
節日
節日,是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 各民族和地區都有自己的節日。一些節日源於傳統習俗,如東亞的春節,端午節、中秋節、清明節、重陽節等。有的節日源於宗教,比如聖誕節、復活節、佛誕等。有的節日源於對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紀念,比如各國的國慶節等等。另有國際組織提倡的運動指定的日子,如勞動節、婦女節、母親節。 隨著時間推移,節日的內涵和慶祝方式也在不斷變化。而現時節日經常與假日互相混淆,事實上大多數節日都沒有法定假期,如中國部分傳統節日如上元節、上巳節、七夕等於兩岸四地皆非假期,而華人三大節日則都是假日。
9月26日
9月26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269天(閏年第270天),離全年結束還有96天。 == 大事記 == === 11世紀 === * 1087年:在有「征服者威廉」之稱的威廉一世逝世後,威廉二世加冕成為英格蘭國王。 === 16世紀 === * 1580年:英格蘭探險家法蘭西斯·德瑞克的船艦完成環球航海旅行,返回英國普利茅斯。 === 17世紀 === * 1679年:丹麥和瑞典簽訂隆德條約。 ,Multilateral Treaty Calendar(多邊的條約日歷)。 * 1687年:威尼斯共和國軍隊砲擊被鄂圖曼帝國當作彈藥庫的帕德嫩神廟,造成建築嚴重受損。 === 18世紀 === * 1754年:尹繼善第四次出任兩江總督。 * 1777年: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英國軍隊成功擊退喬治·華盛頓領導的大陸軍,佔領作為北美獨立運動中心的費城。 * 1789年:托馬斯·傑斐遜被任命為第一任美國國務卿,約翰·傑伊被任命為第一任美國首席大法官,塞繆爾·奧斯古德被任命為第一任美國郵電部長,埃德蒙·倫道夫被任命為第一任美國司法部長。 * 1792年:馬戛爾尼代表英國出使清朝。 === 19世紀 === * 1815年:俄、普、奧三國在巴黎發表締結“神聖同盟”。 * 1886年:發現15P/芬利彗星。 * 1900年:陶模繼鹿傳霖任兩廣總督。 === 20世紀 === * 1907年:紐西蘭和紐芬蘭地區正式獲得自治地位,成為大英帝國所統轄的自治領。 * 1914年: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根據美國成立。 * 1914年:一戰:日軍控制膠濟鐵路,包圍駐青島的德軍。德軍唯一可作戰飛機同日軍9架飛機周旋,是為亞洲首次空戰。 * 1928年:中華民國將趙元任等創製的國語羅馬字作為中文拉丁化的正式方案。 * 1946年:國泰航空有限公司成立。 * 1950年:聯合國軍從朝鮮人民軍手中奪回首爾。 * 1950年:印度尼西亞被接納為聯合國成員國。 * 1957年:由莎士比亞的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改編而成的音樂劇《夢斷城西》在美國紐約百老匯首演。 * 1958年:中國撤銷內蒙古察哈爾盟,轄域併入錫林郭勒盟。 * 1959年:中國在黑龍江省發現大慶油田。 * 1959年:強烈颱風薇拉自日本近畿地方登陸,造成超過5,000人死亡、3萬餘人受傷,為日本明治時代後傷亡最慘重的風災。 * 1960年:約翰·肯尼迪和理查德·尼克松進行美國歷史上首次總統候選人全國電視辯論。 * 1961年:鮑勃·迪倫首次公開演出。 * 1963年:新加坡政府派軍警進入南洋大學校園。 * 196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突尼西亞中止外交關係,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世界各國建交簡表。 * 1968年:香港警察成立機動部隊,俗稱藍帽子。 * 1969年:披頭士樂隊的專輯Abbey Road在英國發行。 * 1973年:茅利塔尼亞加入阿拉伯國家聯盟。 * 1975年:。 * 1980年: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架現代化噴氣式大客機——“運十”首次試飛成功。 * 1980年:國際宇航聯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autical Federation)接納中國為會員國。 * 1982年:日本首相鈴木善幸訪問中國,見中日關係。 * 1983年:蘇聯國土防空軍軍官斯坦尼斯拉夫·彼得羅夫將預警雷達的美國洲際彈道飛彈發射警報視為誤報,事後被認為阻止了一場可能發生的核子戰爭。 * 1984年:中國國務院總理趙紫陽和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在北京草簽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宣告。 * 1985年:香港立法局首次舉行間接選舉,詳情請參閱198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 1988年:本·約翰遜因為藥檢不過關而被剝奪了漢城奧運會中男子100米短跑比賽中獲得的金牌。 * 1991年:美國“生物圈2號”實驗室開始進行第一次實驗任務。 * 1995年:塔利班佔領了阿富汗電臺、電視臺和總統府。 * 1997年:印尼發生加魯達航空152號班機空難。 === 21世紀 === * 2001年:水木清華BBS開始試行仲裁製度。 * 2002年:塞內加爾載有1034名乘客的「喬拉號」客輪在甘比亞海域失事,只有64人生還。 * 2003年:日本北海道發生里氏地震規模8級地震。 * 2003年:中國出現“乙肝歧視第一案”。 * 2005年:中國決定將開發下一代基於AVS影片編碼的增強型通用光碟(EVD)標準。 * 2006年:安倍晉三就任第90屆日本首相。 * 2006年:美林集團與貝萊德合併。 * 2020年:美國總統唐納·川普提名第七巡迴上訴法院法官艾米·康尼·巴雷特出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填補大法官露絲·貝德·金斯堡去世留下的空缺。 * 2020年:在真主黨等政黨阻饒下,黎巴嫩總理穆斯塔法·阿迪布宣佈因為籌組新內閣失敗而辭去職務。 * 2021年:聖馬利諾以約77.3%得票率透過懷孕12週以下或特殊情況者可以進行人工流產的公民投票。 * 2021年:瑞士舉行針對同性婚姻合法化及相關事項的公民投票,結果以64.1%的支援率透過。 == 出生 == * 1786年:伯麥,英國海軍將領(1850年逝世) * 1791年:西奧多·傑利柯,法國畫家,浪漫主義畫派先驅(1824年逝世) * 1830年:大久保利通,日本政治人物、武士(1878年去世) * 1849年:巴甫洛夫,俄羅斯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醫師,1904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得主(1936年去世) * 1870年:克里斯蒂安十世,丹麥國王(1947年逝世) * 1872年:蘭斯洛特·亞歷山大·巴拉代爾,英國動物學家(1945年逝世) * 1874年:路易斯·海因,美國攝影師(1940年逝世) * 1877年:阿爾弗雷德·科爾託,法國鋼琴家、指揮家(1962年逝世) * 1886年:阿奇博爾德·希爾,英國生理學家,1922年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得主(1977年逝世) * 1888年:T·S·艾略特,美裔英國詩人、文學評論家,194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65年逝世) * 1889年:馬丁·海德格爾,德國哲學家(1976年逝世) * 1897年:教宗保祿六世,羅馬主教(1978年逝世) * 1898年:-{zh-cn:喬治·格什溫;zh-hk:喬治·哥舒詠;zh-tw:喬治·蓋希文;}-,美國作曲家(1937年逝世) * 1914年:傑克·拉蘭內,美國健身大師(2011年逝世) * 1916年:斯凱榮內,義大利汽車設計師(1993年逝世) * 1916年:李福和,香港銀行家,東亞銀行主席(2014年逝世) * 1917年:陳德滔,越南哲學家(1993年逝世) * 1921年:王光美,中國國家主席劉少奇的夫人,中國政治人物(2006年逝世) * 1926年:茱莉倫敦,美國歌手、演員(2000年逝世) * 1926年:小柴昌俊,日本物理學家,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020年逝世) * 1927年:恩佐·貝阿爾佐特,義大利足球運動員、教練(2010年逝世) * 1930年:喬·布朗,英國登山家,首批登上干城章嘉峰者(2020年逝世) * 1932年:曼莫漢·辛格,印度總理 * 1941年:薩爾瓦託雷·阿卡多,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 1948年:墨裡奇奧·古馳,義大利企業家、古馳總裁(1995年逝世) * 1948年:-{zh-cn:奧莉維亞·紐頓-約翰; zh-hk:奧莉花·紐頓-莊; zh-tw:奧莉薇亞·紐頓-強}-,英國裔澳洲流行歌手(2022年逝世) * 1949年:安德里亞·德沃金,美國女性主義者(2005年逝世) * 1950年:李司棋,香港演員 * 1956年:琳達·漢密爾頓,美國女演員,以《魔鬼終結者》莎拉·康納一角聞名 * 1957年:吳國昌,澳門民主派澳門立法會議員 * 1961年:威爾·塞爾夫,英國小說家、專欄作家 * 1962年:吳宗憲,臺灣男歌手、主持人 * 1963年:黃偉哲,中華民國現任臺南市市長 * 1965年:彼得·波洛申科,烏克蘭政治人物、企業家 * 1967年:郭藹明,香港女演員 * 1971年:韓紅,中國歌手 * 1976年:敖嘉年,香港演員 * 1979年:丸藤正道,日本職業摔角選手 * 1980年:帕特里克·弗裡薩赫,奧地利賽車手 * 1980年:-{zh-cn:簡·達令;zh-tw:珍·達令;zh-hk:珍·達令;}-,捷克色情女演員 * 1981年:姚貝娜,中國女歌手(2015年逝世) * 1981年:小威廉斯,美國職業網球運動員 * 1981年:克里斯蒂娜·米蓮,美國歌手、舞者、演員、流行音樂作曲者、模特兒 * 1982年:孫儷,中國女演員 * 1983年:莫雷拉,巴西籍騎師 * 1985年:高國輝,臺灣棒球選手 * 1985年:妲露拉·萊莉,英國女演員 * 1986年:姬天語,臺灣女演員、主持人、相聲演員 * 1986年:尹施允,韓國男演員 * 1987年:張秀文,香港女藝人 * 1988年:劉俊謙,香港演員 * 1988年:金與正,北韓政治人物,金正日的女兒,金正恩的妹妹 * 1988年:-{zh-hans:基拉·科爾皮; zh-tw:綺拉·蔻爾普;zh-hk:琪拉·科爾皮;}-,芬蘭女子花式滑冰運動員 * 1988年:魏秋月,中國女子排球運動員 * 1989年:張明偉,香港男藝人 * 1989年:楊樂文,香港男藝人 * 1989年:伊祖沙·古爾,塞內加爾足球運動員 * 1991年:杜少榛,臺灣女藝人 * 1991年:呂敏珠,韓國女演員 * 1991年:金秦禹,韓國男子偶像團體WINNER成員 * 1992年:柳娥羅,韓國女子偶像團體Hello Venus成員 * 1994年:馬塞爾·雅各布斯,義大利男子田徑運動員 * 1995年:深川芹亞,日本女性聲優 * 1996年:東雲海,日本寫真偶像、模特兒、女演員 * 2000年:雨果·加斯頓,法國職業網球運動員 * 2001年:王欣瑜,中國職業網球運動員 == 逝世 == * 1573年:淺井長政,日本戰國時代大名(1545年出生) * 1620年:明光宗朱常洛,明朝皇帝(1582年出生) * 1812年:讓·維克托·塔羅,法國將領(1767年出生) * 1841年:龔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學家(1792年出生) * 1868年:莫比烏斯,德國數學家、天文學家(1790年出生) * 1879年:威廉·羅恩,英國陸軍軍官(1789年出生) * 1887年:何塞·馬裡亞·蒙特阿萊格雷,哥斯大黎加政治人物,第3任哥斯大黎加總統(1815年出生) * 1904年:小泉八雲,日本小說家(1850年出生) * 1932年:皮埃爾·狄蓋特,比利時共產主義者、作曲家,《國際歌》作曲者(1848年出生) * 1945年:巴爾托克·貝拉,匈牙利作曲家(1881年出生) * 1953年:徐悲鴻,中國畫家、美術教育家(1895年出生) * 1961年:羅伯特·艾克爾伯格,美國將軍(1886年出生) * 1976年:圖蘭·帕爾,匈牙利數學家(1910年出生) * 1990年:阿爾貝託·莫拉維亞,義大利小說家(1907年出生) * 1990年:洛薩·考拉茲,德國數學家(1910年出生) * 1996年:陳毓祥,香港保釣人士(1950年出生) * 1999年:布達勞,香港土生葡裔律師、公務員和軍人(1906年出生) * 2006年:戶慄鬱子,日裔美國播音員、廣播節目主持人,暱稱「東京玫瑰」(1916年出生) * 2008年:保羅·紐曼,美國男演員(1925年出生) * 2008年:林世榮,香港企業家(1955年出生) * 2013年:于光遠,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原中顧委委員、經濟學家(1915年出生) * 2013年:阿茲佔阿都拉薩,馬來西亞吉打州第10任州務大臣(1944年出生) * 2019年:雅克·希拉剋,法國政治人物,第22任法國總統(1932年出生) * 2022年:馬克·蘇德,美國政治人物、商人(1950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歐洲語言日 * :國旗日 * :獨立日 * :革命節 == 參考資料 ==
關於莉莉周的一切
《青春電幻物語》(,),是日本知名導演巖井俊二2001年的作品。曾以《豆蔻年華》為名在第六屆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放映。 == 概要 == 電影透過片中幾個中學生對歌手「莉莉周」的崇拜,展現出當代日本青年人的問題。片中多次提到「以太」作為情感的傳播媒質,而莉莉周則是以太的使者。 大半的攝影在有著大片的田園的櫪木縣足利市和群馬縣太田市進行。在這個作品中,有描寫欺侮、恐嚇、店舖盜竊、援助交際、強姦、謀殺、自殺等社會的黑暗的部分,過激的表現也不少。為此要求演員有相當的表演,學生角色的少年赤裸在稻田中游泳、在人前自慰等衝擊性的場面也成為了話題。 在電影中伊藤步飾演的久野陽子演奏的德布西的鋼琴曲《阿拉伯風格曲第一號》是由當時14歲的牧野由依彈奏。 == 與原著小說的不同點 == *電影中雄一與星野參加的是劍道社,在原著小說裡參加的則是田徑社 *電影中星野的爸爸開的是棉花紡織工廠且破產倒閉,原著小說星野的爸爸開的是計程車公司且並未提及破產倒閉。 *電影中雄一的媽媽是在自己家開的美容理髮店工作,在原著小說則是在高速公路旁的租車行工作。 *電影中在雄一偷竊CD被抓到後去唱片行接雄一的人是級任導師,原著小說則是副級任導師且雄一憎恨著副級任導師。 *電影中在雄一偷竊CD後雄一的級任導師為了向店家賠罪所以買下了該張CD且送給雄一,原著小說副級任導師為了向店家賠罪一共買了三張一模一樣的CD,其中一張送給了雄一。 *電影中男主角一行人為了去沖繩旅行在路上搶劫了路人的錢,且用那一筆錢完成了去沖繩的目的,原著小說裡男主角一行人搶完了錢後並未使用任何一元,而是各自向父母成功要到了旅費,搶到的錢則由星野保管著。 *電影中雄一是透過了星野認識了歌手莉莉周,原著小說雄一是在唱片行隨手偷了一張莉莉周的CD後才認識且迷上了莉莉周。 *電影中男主角一行人在沖繩旅行時遇到的揹包客是交通意外死亡,原著小說該名揹包客則是被一種嘴巴帶有尖刺的魚刺中心臟而死。 *電影中星野將搶來的鈔票視為帶來不幸之物逕自將錢灑入海裡,原著小說中星野與男主角一行人討論後決定將錢藏在島上的草叢裡。 *電影中星野與男主角一行人在車站遇到星野以前的同學時,星野以前的同學除了一直嘲笑數落星野以外還拿起了飲料鋁罐丟他的頭,原著小說他們是拿起籃球丟星野的頭。 *電影中自殺的是津田死因是墜死,在原著小說中則是久野且並未提及自殺的方法。 *原著小說中警察為了調查久野自殺的原因到學校展開調查,但是大部分知情的學生都被星野威脅恐嚇,所以並未向警方吐露真相,電影中並未提及警方是否有到校調查。 *原著小說中雄一是為了在莉莉周的演唱會中自殺所以帶著刀子去看演唱會,電影中並未提及雄一帶著刀子去看演唱會的原因。 *演唱會前粉絲網站的成員紛紛表示會帶信物前往演唱會以方便辨認,雄一期待能見到帶著青蘋果信物的網友『藍貓』,在演唱會開始之前星野命令雄一替他拿著青蘋果去幫他買飲料並看看有沒有人會搭話,雄一從而獲悉星野就是藍貓。電影中在雄一去買飲料的途中有一位年輕女性一直凝視觀察著雄一,但並未提及該名女性的身分且她與雄一也沒有任何的交集談話,原著小說中星野用網名藍貓在網路論壇中與網友名叫『小冬』的女子正談著網路戀愛,但兩位網路戀人並未見過面,因此電影裡一直在觀察著正在買飲料的雄一的女子很有可能正是網友小冬,不過在原著小說中雄一在買飲料時是一名中年男子主動與雄一交談並且承認他就是小冬後調頭離開。 == 主要登場人物·演員 == 蓮見雄一:市原隼人 :莉莉周的歌迷。透過星野得知莉莉周的存在。新學期開始被星野率領的小組欺負。 星野修介:忍成修吾 :莉莉周的歌迷。體育全能、成績優秀的初中學生會長。家境富裕,不過,暑假時公司倒閉家族離散。有小學的時候被欺負的過去。現在是欺負小組的領導人。 津田詩織:蒼井優 :雄一的同學。被星野握住弱點,把援助交際作為「工作」得到的錢交給星野。在初次的「工作」的歸途,雄一陪伴詩織,而對雄一有好感。喜歡聽雄一的莉莉周的CD。 久野陽子:伊藤步 :雄一喜歡的同班同學。和星野小學同班,在星野5年級轉校時送給星野莉莉周CD。鋼琴很好,下課後也在音樂室。受男生歡迎而被女生排斥。個性獨立而堅強。 佐佐木健太郎:細山田隆人 :雄一同班的班級委員長。有責任感和正義感。單戀著津田。 神崎-{棲}-(神崎すみか):松田一沙 :雄一同班的女子中心的存在。討厭久野而欺負她。 小山內:吉岡麻由子 :主管音樂科的女性教師。 高尾旅人:大澤隆夫 :男主角一行人在琉球旅行時遇到的揹包客。 女導遊:市川實和子 :負責帶男主角一行人在琉球旅行時的導遊之一。 莉莉周:Salyu :環繞電影中的女歌手。 == 參展記錄 == *2002柏林影展C.I.C.A.E.特別獎 *2002上海電影節評審團特別獎、最佳音樂 *2002鹿特丹影展、舊金山影展 *2001紐約影展、多倫多影展 == 外部連結 == *官方網站 *IMDb L L L L L L
情書 (電影)
《情書》(,)是一部最初上映於1995年的日本青春愛情電影,由巖井俊二執導,中山美穗等人主演。 影片敘述一封原本出於哀思而寄往天國的情書,卻大出意料收到同名同姓的回信,並逐漸挖掘出一段深埋多年卻始終沉靜的純真單戀,真相大白之後前塵往事與今時愛戀纏繞出了一段痴情悽美的摯愛情深。《情書》之靈感來自鈴木清順於1959年執導的同名黑白短片《Love Letter》。 巖井俊二在《情書》日文版電影特刊中接受佐藤佳訪問時,認為回憶是推動自己現在的一大原動力.一般人以為過去是過去,現在是現在,兩者互無關係。某個時機,回憶起過去的事情,自然會發現一些過去與現在的連帶關係,反過來影響了現在的自己。 == 概要 == 從情書開始、以下雪的小樽以及神戶為舞臺的愛情故事。 住在神戶的渡邊博子(中山美穗飾演)參加完因為山難而死的未婚夫藤井樹的三回忌後,回程中在未婚夫母親・安代的邀請下、看了藤井樹在中學時的畢業紀念冊,並出於對於難以忘懷的未婚夫的思念,忍不住拿起筆,向未婚夫“藤井樹”中學時住過的小樽的住址地址寄信,信中她寫道:「你好嗎?我很好。(お元気ですか,私は 元気です)」。想不到數日後,信卻被和未婚夫同名同姓,而且還是中學同班同學的女生藤井樹收到。渡邊博子出於好奇而向女性藤井樹探究當年他們之間的初戀故事,卻發現自己原來很可能是女藤井樹的替代,因為她們有著一模一樣的長相。 劇中男藤井樹掉下山谷後唱的歌是松田聖子的《藍色珊瑚礁》:「私の戀は南の風に乗って走るわ あゝ 青い風切って走れあの島礁へ あなたと逢うたびに すべてを忘れてしまうの」(啊 我的愛已隨那南風而去啊 我乘著那藍色的風奔向那珊瑚礁 每當和你 再次相見 就會忘記一切) ==人物角色== 角色名稱 演員 粵語配音 備註 渡邊博子 中山美穗 陸惠玲 藤井樹(女) 中山美穗 陸惠玲 博子未婚夫同名同姓同學 秋葉茂 豐川悅司 陳欣 喜歡博子,男藤井友人 藤井晶子 -{範文雀}- 沈小蘭 女藤井母親 藤井剛吉 篠原勝之 陳曙光 女藤井祖父 藤井樹(女) 酒井美紀 曾秀清 藤井樹(少女時代) 藤井樹(男) 柏原崇 梁偉德 藤井樹(少年時代) 藤井安代 加賀麻理子(加賀雅子) 雷碧娜 男藤井母親 藤井精一 鈴木慶一 源家祥 男藤井父親 及川早苗 鈴木蘭蘭 女藤井同學,曾向男藤井告白 濱口老師 中村久美 黃玉娟 女藤井老師 春美 長田江身子 周文瑛 女藤井同事 郵差 梅田凡乃 黎景全 梶親父 鹽見三省 蘇強文 秋葉朋友,曾協助搜救遭遇山難的男藤井 阿部粕 光石研 黃健強 女藤井姑丈 阿部粕妻子 山口詩史 女藤井姑姑 藤井慎吉 田口智朗 女藤井父親,死於肺炎 計程車司機 酒井敏也 馮錦堂 和尚 林勝信 於男藤井逝世三週年儀式上誦經 鈴美 小慄香織 張頌欣 治夫 神戸浩 林國雄 擔任 山口晃史 學年主任 山崎一 潘文柏 男 德井優 護士 武藤壽美 圖書委員 遙香 藤村ちか 圖書委員 恵子 市川さき 圖書委員 真理 林美恵 圖書委員 優子 高原遊 圖書委員 彩 園田亜季子 圖書委員 智加 木村絢 中山美穗在劇中有三名替身演員:川村恭子(與秋葉走在計程車旁)、柳澤美紀(大街上騎腳踏車去寄信的女藤井)、樺澤千鶴子(山上吶喊背影) ==工作人員== *導演、劇本:巖井俊二 *製作人:村上光一、小牧次郎、長澤雅彥 *音樂:Remedios *企劃:重村一、堀口壽一 *攝影:篠田昇 *美術:細石照美 *副導演:行定勳、廣瀨達雄 *照明:中村裕樹 ==拍攝場景== *日本北海道小樽市 *日本北海道苫小牧市 *日本長野縣南佐久郡南牧村大字海ノ口八ヶ嶽牧場 影片開頭,博子在雪上奔跑的片段攝於小樽市最上2丁目的天狗山滑雪場。雖然片中女主角渡邊博子居住在兵庫縣神戶市,但是全片未在神戶取外景,實際的拍攝地點卻是在小樽。小樽站附近的船見坂,則是片中郵差騎著機車,發出逗趣聲響的爬坡之處。而位於小樽站東南方,船見坂以東的札幌地方法院小樽分院與小樽公園運動場,則是博子與秋葉茂從錢函的藤井樹住處,搭乘計程車返回市內時的途經之地。片中後車窗所映出的建築,即為札幌地方法院小樽分院,而之後路過的景點,則是小樽公園運動場。又於小樽站北側、運河與小樽港周圍,亦有多處重要的外景場地。片中藤井樹工作的私立圖書館,其實是舊日本郵船公司小樽分店大樓,其位於小樽運河附近。色內十字路口,位於小樽運河的東南方,在運河與小樽站之間。博子與藤井樹初次相逢的場景即拍攝於此。藤井樹住處內部(小樽市東雲町舊壽原宅第)、博子與秋葉茂尋訪小樽玻璃工房之處(小樽市色內二丁目運河廣場前散步道)、小樽玻璃工房(小樽市色內二丁目小樽運河工藝館)、博子曾造訪之「小樽厚生醫院」(小樽市花園二丁目小樽市廳捨本館)、小樽市市立色內中學運動場(小樽市新光三丁目小樽市市立朝裡中學)、少年藤井樹騎車用紙袋罩住少女藤井樹之地(小樽市手宮二丁目手宮公園)、田徑大賽會場(手宮公園田徑場)、秋葉茂所遠眺之展望臺(小樽市富岡二丁目旭展望臺)等。 少女藤井樹等候少年藤井樹的腳踏車車棚是位於苫小牧市清水町2丁目的苫小牧東高等學校 == 反響 == 在第1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中,本作獲得優秀作品獎,扮演秋葉茂的豐川悅司獲得最佳男配角獎以及話題獎(演員部門),扮演少年時代的藤井樹的柏原崇以及扮演少女時代的藤井樹的酒井美紀則雙雙獲得最佳新人演員獎,REMEDIOS則獲得最佳音樂獎。一人扮演兩個角色的中山美穗在藍絲帶獎、報知電影獎、橫濱電影節、高崎電影節等影展中獲得最佳女主角獎。本作還獲得1995年度『電影旬報』十大電影第3名,以及觀眾票選十大電影的第1名。 製作方為富士電視臺。韓國在1999年上映本作,並且在韓國創下140萬名觀眾的票房紀錄 。 1999年在韓國上映時博得極高的人氣,劇中的「你好嗎?」的臺詞成為流行語,豐川悅司的「那裡就算是山田家啦、你的信也寄不到啦」的關西腔臺詞也被搞笑節目拿來模仿而成為話題,並讓許多韓國觀光客因此到訪作為舞臺的小樽(韓劇《甜蜜的人生》的開始,有一個主角受到本作影響而前去小樽的設定)。 設定為藤井樹(女性)自家的小樽市舊坂別宅邸在2007年5月26日因為火災而燒毀。 ==獲獎== *蒙特利爾電影節  **観客賞 *第8回日刊體育電影大賞 **新人賞:巖井俊二 *第19回日本電影金像獎 **優秀作品賞 **優秀助演男優賞:豐川悅司 **話題賞(俳優部門):豐川悅司 **新人俳優賞:柏原崇,酒井美紀 **優秀音楽賞 *第38回藍絲帶賞 **主演女優賞:中山美穂 *第20回報知電影賞 **導演賞:巖井俊二 **最優秀助演男優賞:豐川悅司 **最優秀主演女優賞:中山美穂 *第17回橫濱電影節 **作品賞 **監督賞:巖井俊二 **主演男優賞:豐川悅司 **主演女優賞:中山美穂 **最優秀新人賞:酒井美紀 *第10回高崎電影節 **最優秀主演女優賞:中山美穂 **新人賞:柏原崇 **年輕導演最高獎 *第21回大阪電影節 **作品賞 **導演賞:巖井俊二 **新人賞:酒井美紀 *第50回每日電影獎 **日本優秀電影獎 *第69回電影旬報 **十佳電影第3位・讀者選出十佳電影第1位 **讀者選出導演賞:巖井俊二 *第6迴文化庁優秀電影作品賞 *第46回芸術選獎 **文部大臣新人賞:巖井俊二 == 參考資料 == ==外部連結== * * * * * * * 日月堂 情書 (繁) * 日本政府觀光局/聖地巡禮 * 巖井俊二《情書》同名原著小說繁體中文版,新經典文化出版 * 情書外景地 (日) Category:日本愛情片 Category:巖井俊二電影 Category:愛情片 Category:富士電視臺製作的電影 Category:小樽市背景作品 Category:郵件題材作品 Category:1990年代愛情片 Category:北海道背景電影 Category:神戶市背景電影 Category:中山美穗 Category:1995年日本電影作品 Category:悲痛題材電影
燕尾蝶 (電影)
燕尾蝶(Swallowtail Butterfly)原名為(Yentown),1996年上映的日本電影,由巖井俊二執導,CHARA、三上博史、伊藤步主演。此片使用寓言的手法描寫了日本都市社會的結構和價值變遷。 ==劇情== 過去,日圓曾是世界上最強勢的貨幣。為了一攫千金而來到日本的外國人們,將那裡稱為「圓都」(イェンタウン)。而日本人則將這些住在日本的非法勞動者蔑稱為「圓盜」(イェンタウン)。這是一個關於住在圓都、圓盜們的故事。 無名少女的母親是圓都裡的一名妓女,在母親死後,少女被輾轉推託於醜惡的大人們之間,最後被胸前刺著蝴蝶刺青、有著美好歌聲的妓女「固力果」(Chara 飾)給收留。固力果將這名無名少女命名為「燕尾蝶」(アゲハ)(伊藤步 飾)。固力果是一名為了得到圓而從上海來到日本的圓盜,而在她周遭的,也都是和她一樣為了追求圓而來到日本的圓盜。某日,她們意外地殺死了一名想要強暴少女燕尾蝶的黑道份子,並從那名男子的屍體裡得到了一卷存有電子資料的錄音帶。 她們利用電子資料賺了一筆大錢,固力果也因此意外地踏上成為歌手之路。然而,意想不到的未來正在前方等著她們...... ==演員== *固力果:Chara *小蝶(燕尾蝶):伊藤步 *火飛鴻:三上博史 *劉梁魁:江口洋介 *貓浮,殺手:許志安 *狼朗:渡部篤郎 *春梅:山口智子 *麗子:大塚寧寧 *鈴木野清子:桃井薰 *星野:洞口依子 *本田:田口智朗 *楠木:鈴木慶一 ==工作人員== * 導演:巖井俊二 * 製片:河井真也 * 原創音樂:小林武史 * 攝影:篠田昇 (JSC) * 美術:種田陽平 * 剪輯:掛須秀一 (JSE) * 出品:角川映畫、Rockwell Eyes * 發行:日本先驅映畫 ==音樂== *YEN TOWN BAND(電影中出現的虛構樂團) **Swallowtail Butterfly ~愛之歌~(單曲發售,電影片尾曲) **MONTAGE(專輯發售,收錄電影8首歌曲) *YES ~free flower~(MY LITTLE LOVER的單曲,電影插曲) *My Way(法蘭·仙納杜拉的名曲,對劇情起重要作用) 梁靜茹燕尾蝶 == 外部連結 == * Category:1996年日本電影作品 Category:巖井俊二電影 Category:日本科幻片 Category:富士電視臺製作的電影 Category:日本犯罪片 Category:偽造貨幣題材作品
愛的捆綁
愛的捆綁,日本富士電視臺1994年出品的電影。導演:巖井俊二,主演:豐川悅司 山口智子。該片透過透過一種精神病症的講述方式來描寫現代社會中的異化的現象。 ==參考資料== Category:1994年日本電影作品 Category:巖井俊二電影 Category:富士電視臺製作的電影 Category:日本導演處女作 Category:精神病題材電影
9月27日
9月27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270天(閏年第271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95天。 == 大事記 == === 16世紀 === * 1529年:鄂圖曼帝國軍隊進行維也納之圍。 * 1540年:耶穌會作為一個僧團,正式由教宗批准。 === 18世紀 === * 1787年:美國憲法送交各州表決認可。 === 19世紀 === * 1821年:墨西哥從西班牙治下獲得獨立。 * 1822年:讓-弗朗索瓦·商博良宣佈解密羅塞塔石。 * 1825年:第一條蒸汽機火車線路在英國開始營運。 * 1854年:在大西洋沉沒,三百名旅客喪生。 === 20世紀 === * 1905年:德裔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物理年鑑》論文中首度提及「E=mc²」方程式。 * 1907年:紐西蘭獲自治地位。 * 1908年:美國福特汽車研製的首部汽車福特T型車開始在密西根州底特律工廠大量生產。 * 1913年:孔教會在山東曲阜召開第一次全國大會。 * 1913年:孫中山組建中華革命黨。 * 1918年:保加利亞發生拉多米爾起義。 * 1928年: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正式受到美國政府的承認。 * 1937年:巴釐虎滅絕。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波蘭向入侵的納粹德國和蘇聯軍隊投降。 *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德國、義大利王國、大日本帝國在柏林簽署《三國同盟條約》,正式確立軸心國同盟關係。 * 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把五星紅旗定為國旗、《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毛澤東當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 * 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毛澤東在北京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等十人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 1955年: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北京授予粟裕、徐海東、黃克誠等十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軍銜。 * 1959年:日本本州島遭到颱風薇拉襲擊,近五千人死亡。 * 1965年:。 * 1979年:世界旅遊組織第三次代表大會確定當日為「世界旅遊日」。 * 1981年:泰國自制火箭試驗成功。 * 1981年:法國高速列車首條路線正式營運,來往巴黎與里昂之間。 * 1982年:香港麗的電視於香港時間夜晚六時半易名為亞洲電視,新臺徽同時啟用,麗的一臺易名為亞視中文臺,麗的二臺易名為亞視英文臺。 * 1982年: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在北京與趙紫陽展開對話,趙紫陽表示中國政府要收回香港,但不會影響香港繁榮安定。香港恒生指數隨即下跌25點。 * 1983年:美國自由軟體運動領袖理查德·馬修·斯托曼發起GNU計畫,旨在開發自由的類Unix作業系統。 * 1983年:香港立法局透過法案接管恆隆銀行。 * 1987年:七國集團(G7)財長首次會晤。 * 1988年:加拿大田徑選手本·約翰遜在獲得奧運會男子百米田徑金牌後被查出服用了興奮劑,禁賽兩年。 * 1988年:中國核潛艇成功在水下發射運載火箭。 * 1988年:昂山素季創立緬甸政黨全國民主聯盟。 * 1989年:越南從柬埔寨撤出最後一批2萬6千人的軍隊。 * 1991年:世界林業大會透過《巴黎宣告》。 * 1993年:颱風黛蒂吹襲香港,暴雨成災。 * 1993年:香港《明報》記者席揚因在北京竊取國家金融機密被捕。 * 1996年:阿富汗塔利班武裝奪取首都喀布林。 * 1997年:中國大陸的最高文學獎魯迅獎評選開始。 * 1998年:任內推動東西德合併的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在選舉中落敗下臺。 === 21世紀 === * 2002年:東帝汶加入聯合國。 * 2003年:SMART-1正式升空。 * 2005年:埃及總統穆巴拉克正式宣誓就任新一屆總統,任期六年。 * 2007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所研發配備有離子推力器的無人太空探測器黎明號自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 * 2008年:中國航天員翟志剛步出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執行太空行走任務,成為首個太空行走的中國航天員。 * 2016年:香港受強颱風鯰魚下沉氣流影響,當日最高氣溫達34.9攝氏度,為自1963年以來,近53年最熱的9月天。熱浪趕在鯰魚前端逼港 半世紀最熱9月天 暫最高34.9度 * 2017年:臺北市當日最高氣溫38.6攝氏度,創下臺北有氣象記錄121年來9月最高溫紀錄。 * 2020年:2020年9月納戈爾諾-卡拉巴赫衝突:亞塞拜疆與亞美尼亞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爆發激烈軍事衝突,亞美尼亞宣佈戒嚴令以及進入戰爭狀態開始全國總動員,亞塞拜疆則宣佈實行戒嚴和宵禁。 * 2020年:大韓民國政府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移交第7批志願軍遺骸和遺物。 * 2022年:由俄羅斯控制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俄佔赫爾松和俄佔扎波羅熱透過加入俄羅斯的吞併公投。 == 出生 == * 1389年:科西莫·德·麥地奇,義大利銀行家、政治人物(1464年逝世) * 1533年:巴托里·斯特凡,波蘭國王(1586年逝世) * 1601年:路易十三,法蘭西國王(1643年逝世) * 1781年:威廉一世,符騰堡國王(1864年逝世) * 1783年:阿古斯汀一世,墨西哥皇帝(1824年逝世) * 1793年:遠山景元,日本江戶時代旗本(1855年逝世) * 1818年:阿道夫·威廉·赫爾曼·科爾貝,德國化學家(1884年逝世) * 1824年:班傑明·阿普索普·古爾德,美國天文學家(1896年逝世) * 1839年:高杉晉作,日本革命家、武士(1867年逝世) * 1840年:阿爾弗雷德·賽耶·馬漢,美國海軍戰略思想家(1944年逝世) * 1871年:格拉齊亞·黛萊達,義大利薩丁島自然主義流派作家,192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36年逝世) * 1879年:漢斯·哈恩,奧地利數學家(1934年逝世) * 1882年:埃利·奈伊,德國鋼琴家(1968年逝世) * 1886年:魏特琳,美國基督會在華傳教士,南京大屠殺見證者(1941年逝世) * 1892年:米哈伊爾·克拉夫丘克,蘇聯數學家(1942年逝世) * 1912年:吳重孝,越南政治人物 * 1913年:阿爾伯特·艾利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美國性解放運動先驅(2007年逝世) * 1919年:詹姆斯·哈迪·威爾金森,英國數學家、電腦科學家(1986年逝世) * 1924年:鄧碧雲,香港演員(1991年逝世) * 1929年:管管,臺灣著名現代詩人,以「詩人管管」之名享譽臺灣(2021年逝世) * 1932年:謝夫·班特,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1958年逝世) * 1932年:奧利弗·威廉姆森,美國經濟學家,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2020年逝世) * 1935年:傑裡·希普,美國男子籃球運動員(2021年逝世) * 1940年:麥沙·艾哈邁德·賈比爾·薩巴赫,科威特埃米爾 * 1943年:阿梅迪奧·茨沃尼米爾,奧斯塔公爵和克羅埃西亞王位覬覦者(2021年逝世) * 1946年:尼科斯·阿納斯塔夏季斯,賽普勒斯政治人物,現任賽普勒斯總統 * 1947年:肉卷,美國男歌手、演員(2022年逝世) * 1952年:星野道夫,日本攝影師(1996年逝世) * 1952年:歐文·威爾許,蘇格蘭作家、編劇、短片導演 * 1953年:崔浩然,臺灣男演員 * 1953年:宮坂力,日本化學家 * 1961年:劉德華,香港演員、歌手 * 1961年:新房昭之,日本動畫導演 * 1963年:傅彪,中國演員(2005年逝世) * 1963年:榎戶洋司,日本動畫編劇、小說家 * 1965年:史蒂夫·科爾,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67年:蘇強文,香港男配音員 * 1968年:蔡嶽勳,臺灣導演 * 1968年:瑪麗·基維涅米,芬蘭政治人物,第41任芬蘭總理 * 1970年:羽生善治,日本將棋選手,首個達成七冠王的棋士 * 1971年:李亞鵬,中國演員 * 1973年:印第拉·巴瑪,英國女演員 * 1974年:許美靜,新加坡歌手 * 1975年:李璨琛,香港演員 * 1976年:託迪,義大利足球運動員 * 1976年:楊明娜,中國女演員 * 1977年:餘迪偉,香港商業電臺唱片騎師 * 1980年:邵大倫,臺灣男歌手、電視節目主持人 * 1982年:小韋恩,美國男歌手 * 1983年:鄧上文,香港女藝人 * 1983年:全慧彬,韓國女演員 * 1983年:吳建飛,中國男藝人 * 1984年:艾薇兒·拉維尼,加拿大流行搖滾歌手、歌曲創作者、演員 * 1986年:塔拉·韋斯特弗,美國作家、歷史學家 * 1986年:裴瑟琪,韓國女演員 * 1987年:金株英,韓國男演員 * 1988年:何傲兒,香港女藝人 * 1988年:鄭筠熹,臺灣女藝人 * 1989年:大久保瑠美,日本女性聲優 * 1990年:李沁,中國女演員 * 1990年:種崎敦美,日本女性聲優 * 1991年:白安,臺灣創作女歌手 * 1991年:內田理央,日本女演員 * 1991年:森竣,馬來西亞華裔男演員、歌手 * 1992年:王彙築,臺灣創作歌手 * 1992年:格蘭尼特·扎卡,瑞士足球運動員 * 1995年:權恩妃,韓國女子偶像團體IZ*ONE隊長 * 1996年:伊曼·本·阿卜杜拉,約旦公主 * 1998年:金亨瑞,韓國女歌手 * 1997年:劉羽謙,臺灣演員 * 1999年:盧昱曉,中國女演員 * 2000年:安那,臺灣歌手 * 2001年:結那,日本女演員、模特兒、聲優、歌手 * 2001年:中村麗乃,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 2001年:姜昭恩,韓國女子偶像團體Weki Meki成員 * 2002年:珍娜·奧特嘉,美國女演員 * 2004年:若奧·內維斯,葡萄牙職業足球運動員 == 逝世 == * 1838年:貝爾納·庫爾圖瓦,法國化學家(1777年出生) * 1917年:埃德加·德加,法國印象派畫家(1834年出生) * 1943年:陳潭秋,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中共一大代表,被新疆省政府主席盛世才殺害(1896年出生) * 1943年:毛澤民,毛澤東的弟弟,被新疆軍閥盛世才殺害(1896年出生) * 1983年:王司馬,香港漫畫家(1940年出生) * 1985年:龍治民、閆淑霞,中國連環殺人犯 * 1986年:克利夫·波頓,金屬樂隊的貝斯手(1962年出生) * 1992年:張樂平,中國漫畫家、三毛之父(1910年出生) * 1993年:詹姆斯·哈羅德·杜立德,美國空軍將領、傑出的特技飛行員和航空工程師(1896年出生) * 1996年:李鐵,香港電影導演(1913年出生) * 2004年:蔡萬霖,臺灣企業家,過世時名列臺灣首富,全球富豪排行第94名(1924年出生) * 2014年:張賢亮,中國作家(1936年出生) * 2017年:休·海夫納,美國企業家,《花花公子》雜誌創刊人(1926年出生) * 2020年:富田耕生,日本男性聲優(1936年出生) * 2020年:竹內結子,日本女演員(1980年出生) * 2021年:林西莉,瑞典漢學家(1932年出生) * 2022年:-{zh-cn:何塞·帕切科·戈麥斯; zh-tw:荷西·帕切科·高梅茲;}-,西班牙職業足球運動員(1947年出生) * 2023年:王文興,臺灣作家(1939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世界旅遊日 * : * :獨立日 == 參考資料 ==
9月28日
9月28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271天(閏年第272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94天。 == 大事記 == === 前1世紀 === * 前48年:被凱撒擊敗而逃亡到埃及的羅馬政治家龐培被埃及法老托勒密十三世派人暗殺身亡。 === 2世紀 === * 189年:董卓廢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 === 11世紀 === * 1066年:法國諾曼第公爵威廉一世率領部隊登陸英格蘭薩塞克斯郡佩文西,諾曼征服英格蘭戰爭爆發。 === 12世紀 === * 1106年:英格蘭國王亨利一世和諾曼底公爵羅貝爾·柯索斯之間爆發坦什布賴戰役,亨利一世獲勝並佔領諾曼底。 === 15世紀 === * 1448年:克里斯蒂安一世成為丹麥國王,丹麥開始了奧爾登堡王朝的統治。 === 19世紀 === * 1864年:歐洲各國的工人代表在倫敦開會,馬克思出席會議。會議決定成立“國際工人協會”,即第一國際。 * 1865年:英國產生第一位獲得行醫執照的女醫生。 * 1867年:多倫多成為加拿大首都。 * 1868年:上海江南製造總局第一號火輪船竣工,這是中國自造的第一艘大型機器輪船。 * 1871年:巴西透過法律,禁止兒童奴隸。 * 1898年:中國清朝慈禧太后在發動政變後,於北京處死曾參與戊戌變法的譚嗣同、林旭等戊戌六君子。 === 20世紀 === * 1906年:清政府決定對八旗進行整頓。 * 1906年:美國入侵古巴,古巴臨時政府成立。 * 1908年:英國佔領拉薩後,十三世達賴抵北京。 * 1912年:中華民國參議院定10月10日為國慶日。 * 1914年:袁世凱舉行第一次祀孔典禮。 * 1917年:拉瑪六世設計了三色旗,即現在的泰國國旗。 * 1920年:北京政府收回漢口俄租界。 * 1924年:美國陸軍航空勤務隊所屬的三架飛機在完成4.4萬公里的飛行任務後抵達西雅圖,成為人類首次環球飛行。 * 1928年:蘇格蘭藥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發現青黴菌具有殺菌作用,促成往後青黴素提煉研究。 *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上海、南京學生搗毀國民政府外交部,毆打外交部長王正廷,北京舉行抗日遊行。 * 1945年: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第一方面軍司令盧漢上將在越南河內接受日軍投降。 * 1949年:蘇聯廢除同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的友好條約。 * 1954年: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成立。 * 1958年: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經公民投票獲得批准。 * 1958年:幾內亞舉行公民投票決定是否脫離法國獨立。 * 196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古巴共和國建交。古巴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的第一個拉丁美洲國家。 * 1965年:馬尼拉以南56公里處火山爆發,184人死亡。 * 1967年:中國歷史學家錢穆抵達臺灣定居。 * 1977年:日本航空472號班機被日本赤軍劫持到孟加拉國達卡沙阿賈拉勒國際機場。 * 1978年:剛在教宗選舉秘密會議當選的若望·保祿一世上任34天後因心肌梗塞逝世。 * 1979年:中國第一條光纖通訊線路在上海併入市內電話網進行試驗。 * 1984年:香港布政司夏鼎基率領政界名人訪京團,出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五週年慶典。 * 1986年:中華民國(臺灣地區)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在臺北圓山大飯店宣佈成立。 * 1986年:中共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 1993年:香港地區電視廣播有限公司(股份百分之七十)與年代影視(股份百分之三十)合資成立臺灣TVBS(聯意製作股份有限公司),成為臺灣本土第一個衛星電視臺,無線衛星電視臺開播。 * 1994年:愛沙尼亞號客輪在波羅的海沉沒,852人罹難。 === 21世紀 === * 2002年:臺灣6萬名教師大遊行,要求保障教師福利。這是臺灣歷史上首次教師的遊行活動。 * 2004年: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宣佈,該所研究人員成功合成了第113號元素鉨。 * 200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返回艙載著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三名航天員在內蒙古自治區四子王旗主著落場成功著陸。 * 2009年:中國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高畫質版及中國大陸首批省級衛視高畫質頻道以高標清同播的形式正式上星播出。 * 2010年:寮國加入成為濕地公約締約國。 * 2012年:在審查王立軍事件與海伍德死亡案等犯罪案件後,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對薄熙來開除中國共產黨黨籍與所有公職。 * 2014年:香港佔領中環行動發起人戴耀廷在政府總部靜坐的學生被警方清場之際,在凌晨宣佈啟動佔領中環運動。同日下午至晚上,警察防暴隊多次施放催淚彈驅散佔領金鐘街路的群眾,運動亦逐漸演變成大型民主運動,此後銅鑼灣、旺角多處主要道路被示威者佔領,歷時79天,並靜坐示威爭取真普選。詳情參看2016年及2017年香港政治制度改革及「雨傘革命」條目。 * 2017年:泰國通代隆國旗誕生100週年。 * 2018年:印尼中蘇拉威西省7.5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 * 2020年:全球冠狀病毒病疫情死亡人數逾100萬。 * 2020年:是日香港恒生指數被日本日經平均指數超越,是自2006年5月30日以來首次。由於恒生指數在過去兩年先後受到中美貿易戰、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及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而被美國道瓊斯指數超越,因此恒生指數同時落後道瓊斯指數及日經平均指數,是自2001年9月17日以來首次。 == 出生 == * 前551年:孔子,中國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儒家創始人(前479年逝世) * 1663年:亨利·斐茲洛伊,英國貴族,第一代葛拉夫頓公爵(1690年逝世) * 1667年:淺野長矩,日本江戶時代大名,播磨赤穗藩藩主(1701年逝世) * 1698年:皮埃爾·莫佩爾蒂,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1759年逝世) * 1735年:奧古斯都·菲茨羅伊,英國首相,第三代葛拉夫頓公爵(1811年逝世) * 1803年:普羅斯佩·梅里美,法國作家(1870年逝世) * 1823年:亞歷山大·卡巴內爾,法國畫家(1889年逝世) * 1841年:喬治·克列孟梭,法國政治家(1929年逝世) * 1852年:亨利·莫瓦桑,法國化學家,190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07年逝世) * 1852年:喬賽亞·康德,英國建築師(1920年逝世) * 1863年:卡洛斯一世,葡萄牙國王(1908年逝世) * 1871年:佩特羅·巴多格里奧,義大利軍事將領,第28任義大利首相(1956年逝世) * 1897年:塞繆爾·諾亞·克萊默,美國歷史學家(1990年逝世) * 1902年:柔石,中國作家,左聯五烈士之一(1931年逝世) * 1907年:巴格特·辛格,英屬印度革命家(1931年逝世) * 1907年:葉夫根尼·扎沃伊斯基,蘇聯物理學家(1976年逝世) * 1915年:-{zh-cn:艾瑟爾·格林格拉斯·羅森堡; zh-tw:愛塞·格林格拉斯·羅森堡}-,美國共產主義者,因遭指控為蘇聯從事間諜活動被執行電椅死刑(1953年逝世) * 1916年:奧爾加·列佩申斯卡婭,蘇聯芭蕾舞者(2008年逝世) * 1929年:拉塔·曼吉茜卡,印度女歌手(2022年逝世) * 1929年:孫機,中國文物學家、考古學家(2023年逝世) * 1929年:尼古拉·雷日科夫,俄羅斯政治人物(2024年逝世) * 1934年:碧姬·芭杜,法國女演員 * 1938年:班·伊·金,美國靈魂樂、節奏藍調歌手(2015年逝世) * 1942年:陶大偉,臺灣藝人(2012年逝世) * 1944年:-{zh-cn:米洛什·澤曼; zh-tw:米洛什·齊曼}-,捷克政治人物、經濟學家,現任捷克總統 * 1945年:重信房子,日本新左翼活動家、恐怖分子,日本赤軍建立人 * 1957年:藤田誠,日本化學家 * 1962年:尤代·馬赫卡爾,印度記者、政治分析家、作家 * 1963年:韋唯,中國女歌手 * 1963年:寶野亞莉華,日本女歌手 * 1963年:盧喬·阿爾塞,玻利維亞經濟學家、會計師、政治人物,現任玻利維亞總統 * 1965年:梁藝齡,香港藝人 * 1966年:霍正奇,臺灣男歌手、演員 * 1967年:方舟子,中國科普作家、網路名人 * 1967年:美娜·索菲諾,美國演員 * 1968年:米高·夏健倫,芬蘭一級方程式賽車手 * 1968年:娜歐蜜·華茲,英國演員 * 1969年:金慧渲,韓國演員 * 1969年:渡邊美奈代,日本女藝人 * 1969年:蔡榮祖,臺灣男歌手、主持人 * 1970年:林曉峰,香港演員、歌手、電臺主持人 * 1970年:王曉書,臺灣模特兒、電視節目主持人、手語主播、業餘作家、手語翻譯員 * 1972年:葛妮絲·派特羅,美國演員 * 1972年:蒂塔·萬提斯,美國表演藝術家 * 1972年:凱文·麥克勞德,美國音樂製作人、作曲家 * 1975年:韓君婷,香港演員 * 1975年:安娜·布納比奇,塞爾維亞政治人物,現任塞爾維亞總理 * 1977年:田蕊妮,香港演員 * 1977年:林湘萍,新加坡演員 * 1977年:朴世莉,韓國女子高爾夫球運動員 * 1979年:竇智孔,臺灣演員 * 1980年:袁彌明,香港演員、政治人物、商人、作家 * 1982年:蘭比爾·卡普爾,印度男演員 * 1982年:阿比納夫·賓德拉,印度男子射擊運動員 * 1984年:林彥君,臺灣演員 * 1984年:-{zh-hans:馬蒂厄·瓦爾布埃納; zh-hk:馬菲奧·華貝拿;zh-tw:馬修·瓦爾布埃納;}-,法國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85年:神童,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uper Junior成員 * 1987年:希拉蕊·朵芙,美國演員、歌手、時裝設計師 * 1988年:李妍智,韓國女歌手(2014年逝世) * 1989年:李雪主,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夫人 * 1989年:周志文,香港歌手、演員 * 1989年:周志康,香港歌手、演員 * 1992年:瑪拉·候賽因,巴基斯坦女演員 * 1992年:楊採鈺,中國女演員 * 1994年:立石晴香,日本女演員、模特兒 * 1995年:金寶拉,韓國女演員 * 1996年:Sunnee,泰國華裔女歌手、演員,中國女子偶像團體火箭少女101成員 * 1997年:楊勇緯,臺灣柔道運動員 * 1999年:黃冠亨,韓國男子偶像團體NCT成員 * 2004年:樸炡禹,韓國男子偶像團體TREASURE成員 * 生年不詳:長江里加,日本女性聲優 == 逝世 == * 前48年:格涅烏斯·龐貝,古羅馬軍事家(前106年出生) * 29年:莉薇婭,奧古斯都的妻子(前58年出生) * 935年:聖瓦茨拉夫,波希米亞公爵(約907年出生) * 1197年:亨利六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1165年出生) * 1866年:亨利·科尼利厄斯·伯內特,美國政治人物,曾任肯塔基州聯邦眾議員(1825年出生) * 1891年:赫爾曼·梅爾維爾,美國小說家、散文家、詩人,代表作《白鯨記》(1819年出生) * 1895年:路易·巴斯德,法國化學家、微生物學家(1822年出生) * 1898年:曾參與戊戌變法,被慈禧太后處死的戊戌六君子 **楊深秀,清末維新派人士(1849年出生) **楊銳,清末維新派人士(1855年出生) **劉光第,清末維新派人士(1861年出生) **譚嗣同,清末維新派人士,維新四公子之一(1865年出生) **康有溥,清末維新派人士(1867年出生) **林旭,清末維新派人士(1875年出生) * 1915年:齋藤一,日本幕末武士,新選組第三隊隊長(1844年出生) * 1918年:格奧爾格·齊美爾,德國社會學家、哲學家(1858年出生) * 1934年:鄧鐵梅,東北民眾自衛軍總司令(1892年出生) * 1937年:梁鑑堂,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將領(1897年出生) * 1953年:愛德文·哈勃,美國天文學家(1889年出生) * 1969年:陶聲洋,戰後臺灣的技術官僚(1919年出生) * 1970年:範長江,中國著名記者,文革中迫害至死(1909年出生) * 1970年:賈邁勒·阿卜杜-納賽爾,埃及民族運動領袖、政治人物,第2任埃及總統(1918年出生) * 1973年:威斯坦·休·奧登,英國詩人(1907年出生) * 1978年:真福教宗若望保祿一世,羅馬主教(1912年出生) * 1985年:安德烈·柯特茲,匈牙利攝影師(1894年出生) * 1989年:錢志道,中國化學家(1910年出生) * 1989年:費迪南德·馬科斯,菲律賓政治人物,第10任菲律賓總統(1917年出生) * 1991年:邁爾士·戴維斯,美國爵士音樂家(1926年出生) * 1996年:穆罕默德·納吉布拉,阿富汗政治家(1947年出生) * 2000年:皮埃爾·特魯多,加拿大前總理(1919年出生) * 2016年:希蒙·佩雷斯,以色列政治人物,第9任以色列總統,1994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23年出生) * 2016年:王萊,華語女演員(1927年出生) * 2017年:李新,臺北市議會議員(1953年出生) * 2018年:師勝傑,中國相聲演員(1953年出生) * 2022年:武村正義,日本自治官僚、政治人物(1934年出生) * 2023年:M·S·斯瓦米納坦,印度遺傳學家(1925年出生) * 2023年:邁可·坎邦,愛爾蘭裔英國男演員(1940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世界狂犬病日 * 國際安全墮胎日 * 天主教會:聖瓦茨拉夫瞻禮 * :國旗日 * :咖啡日 * :孔子誕辰日(教師節) == 參考資料 ==
神聖同盟
神聖同盟(;,Svyashchennyy soyuz;)是一個由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幾個君主主義大國所組成的同盟。其是於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率令下最終擊敗拿破崙後創立,於1815年9月26日在巴黎正式簽訂盟約Holy Alliance , Catholic Encyclopedia。同盟旨在制壓經由慘烈的法國大革命戰爭和拿破崙戰爭而在歐洲興起的自由主義和世俗主義,直到克里米亞戰爭之前同盟名義上在這層面有起其效。奧託·馮·卑斯麥在1871年德意志統一時著手重組同盟 , 但是這個聯盟到了1880年代時由於奧地利和俄羅斯在上有利益衝突,而再次瓦解E.J. Knapton, "The Origins of the Treaty of Holy Alliance." History 26.102 (1941): 132-140. online 。 ==建立== 神聖同盟首先是由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發起的。亞歷山大特別信奉東正教,而且受尤里安娜·馮·克呂德娜女男爵的影響。馮·克呂德娜崇信神秘學,她也被稱為“神聖同盟之母”。亞歷山大也是神聖同盟協議的起草人。雖然發起這個同盟的三位君主信奉不同基督教教派,但他們還是建立這個同盟:俄羅斯沙皇信東正教,奧地利皇帝弗蘭茨一世信天主教,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信新教。 1815年9月26日的成立宣言部分內容如下: :“以神聖和不可分割的三位一體之名義。基於此前三年裡在歐洲爆發的重大事件、尤其是出於其政府所奉信的、其政府將其全部希望寄託之於的神命為這些國家帶來福利,奧地利皇帝、普魯士國王和俄羅斯沙皇陛下堅信需要將其互相之間的關係建立在神聖救世主所傳導的不變宗教至高真理基礎上。因此他們莊重宣言,目前這份宣言唯一目的在於向全世界宣告其堅定不移的決定:在向內管理其國家內政以及在向外與其它任何政府政治關係的唯一標準,是正直、仁愛與和平的要求。這些標準也是這些君主在處理其私人事務、以及在決策和他們所有舉動的引導。這樣他們才能夠長久設立人世的機構、克服人世的不足。” 同年11月19日,法國國王路易十八加入。除教皇國(反對跨宗派基督教聯盟)、奧斯曼帝國(不是基督教國家,因此無法參加這個基督教組織)和大英帝國外所有歐洲大陸國家全部接受參加這個同盟的呼籲。英國國王喬治四世雖然本人表示同意這個同盟,而且他個人也以漢諾威王國國王的身份參加這個同盟,但英國政府認為這個同盟只有抽象的基礎宣告,不包含任何義務,尤其是可能限制英國日後介入歐洲大陸外交的靈活性,因此拒絕參加。這個同盟目標在於維持君主制以及在維也納會議上所決定的歐洲政治和國家體系,這個體系激化國民內民族和社會運動的衝突。 尤其克萊門斯·梅特涅在“協調”時期奉行的保守政策加強鎮壓(如檢查制度)。 1820年代,由於就希臘獨立和比利時革命問題的分歧,使得神聖同盟開始分裂。不過歐洲君主之間的團結互助原則一直維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 ==內涵和組織== 神聖同盟的簽署人贊成君權神授說法,將基督宗教看作是政治系統的基礎。他們承諾以宗教維繫保護這個系統、在反對所有市民和民族國家運動員的過程中互相幫助。並各自勸令子民信奉基督教義,以保護「宗教信仰、和平及公義」(即反對自由思想、市民動員及維持君權神授)為同盟間的最高目標 不過事實上,當日的君主沒有一個誠心接納這一同盟,但大部份都為應酬沙皇而在同盟條約上簽字,鄂圖曼帝國蘇丹、英國國王及教皇更拒絕簽署盟約,奧地利外相梅特涅認為它是「高調而空洞無物」,不相信以宗教為名的保證能產生實質作用,英國外相卡蘇裡更形容它是: 1815年11月20日,俄羅斯、英國、奧地利和普魯士建立的四國同盟被看作是神聖同盟核心。不過實際上,四國同盟更似彌補神聖同盟欠缺英國參與,內容空洞的缺點。四國同盟的協議包括定期聚會。1818年11月15日法國加入四國同盟後,這個同盟成為一個五國同盟。 ==對市民和民族主義運動的鎮壓== 在1818年的亞琛會議上,神聖同盟討論對付德國的市民和民族主義運動的策略。在特拉波會議和萊巴赫會議上,神聖同盟決定出兵鎮壓義大利的市民起義,並間接決定支援土耳其鎮壓希臘獨立運動。在神聖同盟的最後一次會議,1822年的凡羅拿會議上,決定讓法國鎮壓西班牙的立憲革命。 ==七月革命後的重組== 在凡羅那會議,英國就已經徹底與封建保守的干涉政策決裂。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使神聖同盟喪失其跨歐洲的特徵和影響。1833年秋,俄羅斯、奧地利和普魯士重新復甦神聖同盟。它們組成歐洲各國中不完全一致的封建保守陣營核心。這個同盟由歐洲最強大的封建勢力俄羅斯領導和組織。 ==沒落和解散== 1848年和1849年的革命被鎮壓後,在保守的1850年代神聖同盟復甦,成為沙皇支配德國的工具。隨著市民階層利益和民族國家在所有歐洲國家外交政策上的體現,神聖同盟終結。 克里米亞戰爭最後導致神聖同盟的結束。在1849年的大革命中,奧地利依靠俄羅斯的幫助逃避分裂命運,但在1854年6月3日就要求俄羅斯撤出多瑙河流域,而且在俄羅斯撤兵後自己佔領這個地區。此後,奧地利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破裂。奧地利與普魯士之間的關係也開始緊張。除此之外,英國和拿破崙三世統治的法國在外交上向俄羅斯接近,由此奧地利有被孤立的危險。由此,從維也納會議以來所建立的歐洲各國之間相對穩定勢力關係開始改變。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歐洲協調 *維也納會議 *亞歷山大一世 (俄國) *克萊門斯·梅特涅 *羅伯特·史都華,卡蘇裡子爵 *夏爾·莫里斯·德塔列朗-佩裡戈爾 Category:現代歐洲 Category:歐洲協調 Category:基督教政治 Category:19世紀外交 Category:俄奧關係 Category:德俄關係 Category:奧地利—德國關係 it:Congresso di Vienna#La Santa Alleanza
孝恭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亦作吳雅氏),名瑪琭。原為正黃旗包衣佐領下人,後抬入滿洲正黃旗。原任護軍參領、追封一等承恩公魏武之女,膳房總領額森之孫女。康熙帝之妃,雍正帝生母。 ==生平== 順治十七年(1660年)三月十九日出生。 康熙十四年(1675年)十二月初六日,烏雅氏在內務府選秀中獲選入宮,時年十六歲,與良妃衛氏、定妃萬琉哈氏等人在十二月十三日進宮 鄭小悠; 橘玄雅; 夏天. 九王奪嫡.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1-04.引用內務府《奏銷檔案》,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初五日條、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初六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由於烏雅氏與衛氏同日入宮,雍正帝亦視良妃是自己的母親,雍正帝曾稱「太后額涅、妃額涅系同日進宮,妃額涅亦朕之額涅矣,其(良妃)心亦大 鄭小悠; 橘玄雅; 夏天. 九王奪嫡.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1-04.引用尹德滿文奏摺,雍正四年十月十七日,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然而尹德後來在奏摺引用這段上諭時,雍正帝特意將此句進行刪改。 目前並不清楚孝恭仁皇后入宮之後,是否充任過官女子,以及是在何時被康熙帝收為後宮主位。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時年十九歲。胤禛與其他幾位皇子曾居佟皇后所在的景仁宮,原因可能是佟皇后具有準嫡母身份,對學齡以上皇子的教養更為有益,佟皇后去世三年後,胤禛和允禩仍一起住在景仁宮 鄭小悠; 橘玄雅; 夏天. 九王奪嫡. 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1-04.引用內務府《口奏綠頭牌白頭本檔案》,康熙三十一年三月初九日條,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康熙十八年五月十七日,有旨:「貴格格一人,將其食用、飲用、日用各項,照嬪之等級支給」,可知烏雅氏由貴格格(即貴人級)晉封為嬪級。同年十月十三日,嬪烏雅氏冊封為德嬪《清實錄·清聖祖實錄·卷之八十五》康熙十八年。己未。冬。十月。壬戌朔。享太廟。上親詣行禮......○甲戌。冊封嬪吳雅氏為德嬪○乙亥。......,時年二十歲。烏雅氏受冊封的情況無記載,禮部尚書韓菼整理的《有懷堂文稿》中有一篇冊貴嬪文《有懷堂文稿》之冊貴嬪文:「皇帝若曰,惟稽古爰立六寢,即備九嬪,取像卿月之班,分屬參星之位,必求令質,始錫嘉名。爾某氏,選自良家,嫻茲內則,言歸永巷,不遺絲枲之功。俾贊長秋,克舉豆籩之職。宜申寶敬,往齎彝章,茲特冊爾為貴嬪。爾其勿違女師,益勤婦學。上以佐二南之化,下克為九御之宗,欽此。」 ,為尊者諱而將受冊封者的姓氏和封號隱去,僅知受冊封者「選自良家」,但結合烏雅氏的出身,以及此冊文的大致撰寫時間,仍能得知這是冊封德嬪的冊文。烏雅氏是康熙十四年經內務府選秀入宮的秀女中最先被正式冊封為嬪的,與其同日進宮的衛氏在康熙二十八年才晉升為嬪級,至康熙三十九年才被正式冊封為良嬪,而與其同日進宮的萬琉哈氏在康熙五十七年才被正式冊封為定嬪。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五日巳時,生皇六子胤祚。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二十日,與惠嬪、宜嬪、榮嬪一同晉升為妃,烏雅氏被冊封為德妃。德妃當時在妃位的位序,次於惠妃與宜妃。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初一日,生皇七女。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二十二日,生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公主自幼由仁憲皇太后撫養。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二十四日,生皇十二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日酉時,生皇十四子恂郡王允禵。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駕崩,皇四子雍親王胤禛即位,烏雅氏被尊封為皇太后,擬徽號仁壽皇太后。仁壽皇太后因康熙帝去世而「哀痛深至,決意從殉,不飲不食」。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雍正帝提到當年皇太后尚為妃嬪時,拜見太皇太后的禮數整齊和嚴肅,現在皇太后「慈善謙遜,念舊情殷,不遽令行大禮」,並且批評宜妃坐四人軟榻,在皇太后前,與眾母妃先後攙雜行走,甚屬僣越,又批評宜妃在康熙帝去世後看見雍正帝時,氣度竟與皇太后相似,不知國體《國朝宮史.卷三·訓諭》。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仁壽皇太后素有痰疾,又因康熙帝去世而悲傷哀慟,因而舊恙發作,雍正帝親自侍奉湯藥,冀望她痊癒,然而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重,同年五月二十三日醜刻崩逝,享壽六十四歲。 雍正元年(1723年)八月,加諡號曰孝恭宣惠溫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並在景山皇家園林的壽皇殿為烏雅氏治喪《清實錄雍正朝實錄》 己未。恭上大行皇太后尊諡。上素服、率諸王大臣文武官員、詣壽皇殿大行皇太后梓宮前、躬獻冊寶。致祭行禮。冊文曰。母儀正位。仁風誕播於八方。壼德流輝。寶訓永垂於萬世。進徽稱於清廟。玉冊爰新。議典禮於容臺。彤編式煥。欽惟皇妣大行皇太后華渚炳靈。慶都凝瑞。秉含弘之淑性。應地安貞。樹雝肅之芳型。儷天作則。贊襄內治。逮埶目禦以加恩。輔佐先皇。自宮庭而起化。寬仁夙著。胥食德而飲和。樸素攸崇。務去奢而從儉。荷生成於聖母。誕育藐躬。極尊養於慈闈。未酬厚載。上推崇之號。允諧萬國歡心。執謙讓之衷。堅卻百僚敦請。音容倐隔。戀慕實深。茲當升祔之辰。莫罄顯揚之悃。嘉言懿行。永懷至德於坤元。琬刻瑤稜。肅薦明禋於閟寢。謹侲冊寶。恭上尊諡曰。孝恭宣惠溫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伏冀默扶景祚。宏衍慶源。啟後人紹衣之圖。克承克繼。導寰宇龐鴻之祉。俾熾俾昌。謹言。寶文曰。孝恭宣惠溫肅定裕贊天承聖仁皇后之寶。 ;同年九月初一日合葬景陵,升祔太廟。 乾隆元年三月,加諡“慈純”;嘉慶四年五月,加諡“欽穆”。最終諡號是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聖仁皇后。 ==家族== 孝恭仁皇后家族世居哈達地方,國初來歸,係「本朝舊族,創業名家」欽定四庫全書《欽定八旗滿州氏族通譜》卷二十九,原為正黃旗包衣佐領下人《雍正朝滿文硃批奏摺全譯》:散秩大臣舅舅白齊等奏,蒙皇太后之福,皇上之鴻恩,我族俱准入旗。其中六品官一人,七品官一人,蒙古護軍校七人,佐領、二等侍衛顏德,及原在正黃旗包衣佐領時之筆帖式三人,皆為承恩之人。伏乞皇上給予何差效力。等因,於正月初三日具奏。奉旨:該人等俱問大將軍王,區別優劣,繕寫綠頭牌,與人一併引見具奏。欽此,欽遵。將顏德等二人銜名綠頭牌具奏。奉旨:該人等交阿爾松阿、舒魯、白齊引見具奏。欽此。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奉旨將鑲藍旗包衣佐領內孝恭仁皇后之親族,以及阿薩納佐領內孝恭仁皇后之親族,合編一佐領,旗分為正黃旗滿洲第三參領第十四佐領,以孝恭仁皇后之兄弟伯起管理《八旗通志》卷四: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奉旨將鑲藍旗包衣佐領內太后之親族及阿薩納佐領內太后之親族,合編一佐領,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 在婚配方面,孝恭仁皇后的一位妹妹嫁給孝昭仁皇后的親弟阿靈阿為妻,而孝恭仁皇后的一位族侄女和一位族侄孫女嫁給康熙帝長子固山貝子品級允禔為庶妃,分別為牧長務達哈之女、郎中巴奇納之女。孝恭仁皇后還有兩位族侄孫女分別為和碩諴恪親王允秘嫡福晉、多羅恭勤貝勒允祜繼夫人,兩人均為內大臣兼尚書海芳之女。 孝恭仁皇后家族譜系如下: *六世祖:巴拜烏雅氏族譜 [4卷],清末抄本,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藏,猶他家譜學會攝影,1989年 *五世祖:託和託齊 *高祖父:圖囊阿 *曾祖父:額布根(亦作額栢根、額伯根),被努爾哈赤「撫育禁庭,視同子姪」。雍正元年二月贈一等公,雍正八年九月贈一等承恩公,配傅查氏,「生自名門,歸於望族」。額布根次子赫拉,原任筆貼式;三子伯赫,原任員外郎。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29,“額栢根,正黃旗人,世居哈達地方,國初來歸。其長子額森初任膳房總領,歴陞內大臣,……屢立戰功,加一騎都尉任佐領;其長子魏武係仁壽皇太后(即康熙帝孝恭仁皇后)之父,原任䕶軍叅領。……魏武之子博啟承襲一等公,現任散秩大臣兼佐領”。 *曾祖伯父薩穆哈,順治十二年(1655年)策試滿洲進士乙未科進士。後代有內務府總管兼佐領、禮部尚書海望,定邊將軍、一等武毅謀勇公兆惠。據《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29,“薩穆哈,正黃旗人,額柏根之兄也”。 *祖父:額森(亦作額參),初授膳房總領,歷任內大臣,「歷事三朝,軍功懋著」,崇德時從徵朝鮮,被皇太極嘉許及賞賜馬匹,曾奉皇太極之命追殺殺害揚古利額駙之人,次日以其首級來獻,授為男爵,後又從徵山東濟南府臨清州及大同等處,屢立戰功,加一騎都尉,並且授世管佐領欽定四庫全書《欽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四十九,後因事削職。雍正元年二月贈一等公,雍正八年九月贈一等承恩公,配瓜爾佳氏。額森次子嶽色,世襲雲騎尉;三子長索,原任郎中;四子長保 *父:魏武(亦作威武、緯武),原任護軍參領,雍正元年二月贈一等公,雍正八年九月贈一等承恩公,配塞和里氏。 *兄弟:博啟(亦作白啟、白齊、伯奇、伯起),承襲一等公,曾任散秩大臣兼正黃旗滿洲第三叅領第十四佐領(載《欽定八旗通志》卷四)。其: **子散秩大臣博永(又伯永),承襲其父正黃旗滿洲第三叅領第十四佐領。孫兒內大臣 (清朝)、江寧將軍西銘,承襲正黃旗滿洲第三叅領第十四佐領,乾隆四十九年(1784)出使朝鮮。孫女烏雅氏,繼配嫁內務府正白旗漢軍、熱河總管尚福海(祖父總管內務府大臣兼佐領尚志舜,孫女尚佳氏封道光帝之豫嬪)。曾孫志福,承襲正黃旗滿洲第三叅領第十四佐領。 **子五福昌,承襲胞兄博永的正黃旗滿洲第三叅領第十四佐領(繼任胞侄西銘)。 **女烏雅氏,嫁鑲黃旗滿洲鈕祜祿氏他剋星阿(父阿爾本阿,胞叔二等公阿爾松阿,祖父一等公阿靈阿 (鈕祜祿氏))。 **女烏雅氏,嫁宗室書誠(父輔國將軍長興,祖父宗室敬順,曾祖簡修親王雅布)。 *胞姊烏雅氏,嫁鑲黃旗滿洲一等公鈕祜祿氏阿靈阿 (鈕祜祿氏)。 == 影視作品 == 影視作品 演員 劇中稱謂 1980年《大內群英》 梁舜燕 德妃 1987-1988年《滿清十三皇朝》 區艷蓮 德妃 1995年《九王奪位》 鮑起靜 烏雅氏 1997年《江湖奇俠傳》 陳莎莉 德妃 1997年《雍正王朝》 施建嵐 德妃、太后 2001年《才子佳人乾隆皇》 陳莎莉 太后 2011年《宮鎖心玉》 劉雪華 德妃、太后 2012年《後宮甄嬛傳》 劉雪華 太后,烏雅·成璧 2012年《步步驚心》 戴春榮 德妃、太后 2014年《食為奴》 呂珊 德妃 2018年《花落宮廷錯流年》 李予蘇 太后 2019年《夢迴》 張彤 德妃、太后 == 註釋 == |width="25%" align="center"|前任: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width="50%" align="center"|清朝皇后生卒年份1660年-1723年(冊封期間)(追封) |width="25%" align="center"|繼任:孝敬憲皇后烏喇納拉氏 Category:清聖祖妃 W烏 W烏 Category:內務府正黃旗人 Category:葬於清景陵 ~孝恭仁皇后
齊白石故居
齊白石故居是中國藝術家齊白石居住生活過的地方。現在中國開闢為齊白石故居的地方有兩處,分別是: *湖南湘潭齊白石故居 *北京西城齊白石故居
1971年
1971年是一個平年,第一天從星期五開始。 1971年,這裡描述的是當年度發生的各項事件。 == 大事記 == === 聯合國 === * 聯合國公佈《精神藥物公約》。 * 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透過,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中國代表,取代中華民國行使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 美國 === * 美國哈佛大學學者約翰·羅爾斯出版的《正義論》,被哲學界公認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政治哲學著作。 * IBM公司的阿蘭·舒格特發明磁碟片。 * 5月11日——在美軍的炮火中,柬埔寨著名的佛教遺蹟吳哥窟被毀損。 * 7月9日至7月11日——季辛吉秘密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 * 8月15日——美國宣佈停止美元與黃金的兌換,終結以金本位為基礎的佈列敦森林制度,並對進口商品一律徵收百分之十的附加稅。他還對工資、價格和租金實行 90 天凍結。 === 中國大陸 === * 1月——中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成立。它是中國氣象局直屬科研事業單位。 * 1月2日——中國大陸宣佈輕工業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 * 3月3日——中國大陸成功發射第一顆科學實驗人造衛星“實踐一號”。“實踐一號”在預定軌道上工作了八年。 * 3月22日——林彪制定571工程。 * 6月27日——中國大陸第一艘兩萬噸貨輪“長風”號下水。 * 7月——中國大陸轉發關於做好計劃生育的工作報告。 * 7月9日——中國總理周恩來同美國總統尼克松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季辛吉在北京舉行秘密會談。 * 9月10日——中國洲際導彈首次飛行試驗基本成功。 * 9月13日——九·一三事件:中共中央副主席林彪乘飛機外逃,墜機死亡於蒙古溫都爾汗。 * 9月27日——中共無償援助越南36.14億元。外援金額70億,建政來最多的一年。 * 10月2日——中國大陸決定追加基本建設投資51億人民幣。 * 11月18日——中國新華社報道,全國建成1800多座小水泥廠。 * 11月18日——中國西部地區進行了一次新的核試驗。 * 11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首次出席聯合國安全理事會。 * 12月7日——中國新華社報道,全國年度水利建設50億立方米,增加農田3000萬畝。 === 臺灣 === * 3月26日——澎湖跨海大橋通車。 * 8月14日——臺灣中山高速公路動工。 * 8月28日——臺灣掀起“保釣運動”。 * 10月31日——中華民國第三家無線電視臺中華電視臺正式開播。 === 香港 === * 7月7日——香港專上學生聯會(己停止)於維多利亞公園因釣魚臺事件引起示威,那示威中發生流血及拘人事件。由於當時的學聯未有註冊為合法團體,是次示威未獲警方批准,警方拘捕學生。 * 8月16日(至8月17日)——超強颱風露絲正面吹襲香港,造成110人死亡,286人受傷。 * 10月7日——《大清律例》在香港停止適用。 * 11月19日——麥理浩出任香港總督,是英國管治香港以來首位外交官出身的港督。 === 其他 === * 綠色和平在加拿大溫哥華成立。 * 2月2日——濕地公約於伊朗拉姆薩爾簽署。 * 2月7日——在瑞士婦女獲得選舉權。 * 2月15日——英國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1英鎊兌換100新便士。 * 3月12日——土耳其發生軍事政變。 * 4月19日——獅子山共和國成立。 * 4月19日——蘇聯發射人類第一個太空站“禮炮”一號。 * 6月28日——有毒物質列表(Toxic Substances List)釋出。 * 7月21日——世界版權公約制定。 * 8月9日——印度與蘇聯簽署一個為期二十年的友好合作條約。 * 8月14日——巴林脫離英國獨立。 * 9月3日——卡達國成立。 * 9月21日——巴基斯坦宣佈進入緊急狀態。 * 10月27日——剛果民主共和國改名為薩伊。 * 10月28日——英國下議院以356票對244票透過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 * 11月11日——日本神奈川縣發生川崎壤土邊坡破壞實驗事故,造成15人死亡、10人受傷。 * 11月14日——美國太空探測衛星水手9號進入火星軌道,成為環繞火星飛行的第一顆人造衛星。 * 11月14日——澀谷暴動事件 * 11月15日——英特爾公司,決定在《》雜誌上刊登一則廣告,向全世界公佈4004微處理器。這一天,也演變為微處理器的誕生紀念日。 * 11月30日——中國大陸與美國宣佈,美國總統尼克森將於次年訪問大陸。 * 1971年印巴戰爭,也被稱為第三次印巴戰爭,是1971年12月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國之間的戰爭。該戰爭與孟加拉國獨立戰爭密切相關。 * 12月——馬來西亞發生洪災。 * 12月2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成立。 * 12月2日——前蘇聯火星-3號探測器首次在火星表面軟著陸成功。 * 12月25日——韓國首爾發生一起22層樓的大然閣飯店火災事故 * 12月29日——英國放棄在馬爾他的軍事基地。 == 出生 == * 1月2日——竹野內豐,日本藝人 * 1月10日——郭碧琪,香港攝影師及企業家 * 1月13日——苗可麗,臺灣演員 * 1月20日—— **蓋瑞·巴洛, 英國歌手, 接招合唱團的成員 **鄭雄仁,韓國演員 * 1月30日——李瑞鎮,韓國演員 * 2月14日——胡兵,中國藝人 * 3月10日——藤崎龍,日本漫畫家與插畫家 * 3月21日——陳宣裕,臺灣搞笑藝人 * 4月14日——麥福娣,天水圍三屍案戶主 * 4月16日——陳豪,香港演員 * 5月2日——龐龍,中國大陸男歌手。 * 5月10日——金正男,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領導人金正日的長子,金正恩的大哥。(逝於2017年) * 5月11日——楊鈺瑩,中國女歌手 * 5月14日——蘇見信,臺灣男藝人 * 6月4日——約瑟夫·卡比拉,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統 * 6月5日——馬克·華伯格,美國演員 * 6月24日——池珍熙,韓國藝人 * 6月27日——狄潘德拉,尼泊爾第12任國王(逝於2001年) * 6月28日——藤原紀香,日本藝人 * 6月29日——汪峰,中國藝人 * 7月3日——朱利安·阿桑奇,維基解密創辦人兼發言人。 * 7月21日——郭志堅,中國新聞播音員。 * 7月23日——郎永淳,中國前新聞播音員。 * 7月28日——阿布·貝克爾·巴格達迪,伊斯蘭國恐怖主義組織領袖。(逝於2019年) * 8月12日—— **皮特·山普拉斯,美國網球運動員。 **鄧惠文,臺灣心理醫師。 * 8月14日——歐偉倫,香港足球運動員。 * 8月17日——嚴正花,韓國歌手。 * 8月27日——張智霖,香港演員及歌手。 * 9月4日——袁詠儀,香港演員 * 9月8日——盛本真理子,日本女演員 * 9月20日——:江美儀,香港女演員 * 9月26日——韓紅,中國女歌手兼空軍軍官 * 9月30日——張文慈,香港女演員 * 10月1日——黎姿,香港演員。宋一國,韓國藝人 * 10月2日——呂宇俊,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之一 * 10月4日——湯寶如,香港歌手 * 10月25日——朱茵,香港藝人 * 10月28日——陳建寧,臺灣知名唱片製作人,詞曲創作人 * 11月3日——烏奈·埃梅里,西班牙足球教練員 * 11月5日——梁漢文,香港演員及歌手,為Big Four成員之一 * 12月6日——黃磊,中國藝人 * 12月27日——伍樂城,香港音樂創作人 == 逝世 == == 諾貝爾獎 == * 物理:伽博·丹尼斯(Gabor Dennis) * 化學:格哈德·赫茨貝格 (Gerhard Herzberg) * 生理和醫學:厄爾·威爾伯·薩瑟蘭(Earl W. Sutherland, Jr.) * 文學:巴勃羅·聶魯達(Pablo Neruda) * 和平:威利·勃蘭特 (Willy Brandt) * 經濟:西蒙·庫茲涅茨(Simon Kuznets)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44屆,1972年頒發) *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法國販毒網》(The French Connection) *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威廉·弗裡德金(William Friedkin)《法國販毒網》 *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吉恩·海克曼(Gene Hackman)《法國販毒網》 *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簡·方達(Jane Fonda)《花街殺人案》 *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班·約翰森(Ben Johnson)《最後一場電影》 *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克洛里斯·李奇曼(Cloris Leachman)《最後一場電影》 (其他獎項參見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 == 參考 == * 1年 7
埃德加·德加
伊萊爾-日耳曼-埃德加·德加(,,),暱稱為埃德加·德加(),生於法國巴黎,印象派畫家、雕塑家。 == 生平 == 德加生於法國巴黎。他曾在巴黎藝術學院學習繪畫,受到安格爾的很大影響。藉著1855年萬國博覽會舉辦安格爾回顧展的機會,竇加與安格爾相見並臨摹了許多他的作品。德加富於創新的構圖、細緻的描繪和對動作的透徹表達使他成為19世紀晚期現代藝術的大師之一。他最著名的繪畫題材包括芭蕾舞演員和其他女性、以及賽馬。他通常被認為是屬於印象派,但他的有些作品更具古典、現實主義或者浪漫主義畫派風格。 居住於巴黎蒙馬特高地期間,他與繪畫模特蘇珊·瓦拉東曾保持親密關係。在德加的鼓勵下,瓦拉東堅持繪畫的嘗試,她後來成為當時最著名的女畫家之一。 德加於1872年-1873年間,居住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新奧爾良。這期間他創作的“新奧爾良棉花交易所”是唯一一幅他在世時被博物館收購的作品。 1880年代起,德加的視力開始衰退。此後,他的創作轉向雕塑和彩色蠟筆畫,這些對視力要求不高。 德加死於巴黎,葬在巴黎蒙馬特墓地。 現在,德加作品的售價有的達到1600萬美元。 == 畫作 == File:Edgar Germain Hilaire Degas 021.jpg|《舞蹈課》(La classe de danse),1873年-1875年,收藏於奧塞美術館 File:Edgar Germain Hilaire Degas 066.jpg|《調整舞鞋的舞者》(Dancer Adjusting Her Slipper),1890年,私人收藏 File:Edgar Germain Hilaire Degas 044.jpg|《費爾南德馬戲團的拉拉小姐》(Miss La La at the Cirque Fernando),1873年-1875年,收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 File:Edgar Germain Hilaire Degas 083.jpg|《芭蕾舞教室》(The Ballet Class),1881年,收藏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州費城藝術博物館 File:Young Spartans National Gallery NG3860.jpg|《斯巴達少年的訓練》(Young Spartans Exercising),1860年,收藏於英國國家美術館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巴黎網上博物館的德加作品 * Edgar Degas Category:法國畫家 Category:法國雕塑家 Category:路易大帝中學校友 Category:海地裔法國人
天台宗
天宗為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南北朝末期,是漢傳佛教中最早一個由本地僧人所創立的本土性宗派。因其實際開創者智顗大師常駐浙江天台山說法,故稱天台宗。以《妙法蓮華經》為其根本經典,又被稱為法華宗。因為該宗注重止觀修行,又稱止觀宗。因為它重視佛教教理的研究,同時結合了止觀的實際修行,以「教觀雙美」而聞名。中國天台宗祖庭在浙江天台山國清寺。湖北玉泉寺和寧波延慶寺、觀宗寺亦為傳播天台教法的重要道場。宋朝之後,天台宗在中國衰弱,多數門徒歸於禪門。 日本僧人最澄於9世紀初將天台宗傳至日本,盛極一時。在日本佛教成為一個很重要的宗派,並引入密教修法,稱為臺密。日本天台宗總本山為比叡山延曆寺。 == 概論 == 天台宗與禪宗、華嚴宗都是由中國本土佛教論師在中國開創,被認為最具中國特色的三大佛教宗派。天台宗的最大特色在於“教觀總持”當初智顗為魏晉南北朝末年北朝僧侶注重禪修,南朝的僧侶重視學習經論;智顗在南方北方都有參學因此合併南北佛教的優點。在漢傳佛教大乘八宗之中,華嚴、法相、三論諸宗偏於教義理論的發揮;禪、淨、律、密諸宗偏於觀行實踐的進取。天台宗講究將“教觀”兩者發揮到極致並圓融一體。 天台宗學統上承九祖:龍樹、慧文、慧思、智顗、灌頂(章安大師)、智威、慧威、玄朗、湛然。實際立宗開創者為智顗,他的著作為天台宗宗義的根據。天台宗以《妙法蓮華經》為根本經,指南是《大智度論》、《法華玄義》和《法華文句》,扶疏是《大般涅槃經》,觀法是《大品般若經》。 9世紀初,日本僧人最澄將此宗傳到日本,在平安時代(784~1192),與真言宗並列發展,史稱“平安二宗”。13世紀由此宗分出日蓮宗。當今,日本天台本宗、日蓮宗都很興旺,而日蓮宗在20世紀又分出幾個新興教派。 ==歷史== 天台宗的始祖,據章安灌頂《摩訶止觀》序中的說法,可分為金口傳承與今師傳承二系:金口傳承始於釋迦牟尼,大迦葉受法後一系傳承,至師子,其弟子末田地與商那和修二師同時,依《付法藏因緣傳》在印度共傳承24祖章安灌頂《摩訶止觀》序:「大覺世尊,……付法藏人,始迦葉,終師子,二十三人。末田地與商那同時,取之則二十四人。諸師皆金口所說,並是聖人,能多利益。」。今師傳承,始於《付法藏因緣傳》中13祖龍樹,至慧文、慧思,加上立宗者智顗,共四師章安灌頂《摩訶止觀》序:「南嶽事慧文禪師,當齊高之世,獨步河淮,法門非世可知。文師用心,一依《釋論》,論是龍樹所說,付法藏中,第十三師。智者《觀心論》雲:『歸命龍樹師。』驗知龍樹,是高祖師也。」。但是由龍樹至慧文之間的傳承世系不明。 唐朝荊溪湛然另外提出九師傳承說法,列出明、最、嵩、就、監、慧六師,隨後為慧文、慧思、智顗荊溪湛然《止觀輔行傳弘決》卷1:「若準九師,相承所用。第一諱明,多用七方便,恐是小乘七方便耳。自智者已前,未曾有人立於圓家七方便故。第二諱最,多用融心,性融相融,諸法無礙。第三諱嵩,多用本心,三世本無來去,真性不動。第四諱就,多用寂心。第五諱監,多用了心,能觀一如。第六諱慧,多用踏心。內外中間心不可得,泯然清淨,五處止心。第七諱文,多用覺心。重觀三昧,滅盡三昧,無間三昧,於一切法心無分別。第八諱思,多如隨自意安樂行。第九諱顗,用次第觀,如次第禪門。用不定觀,如六妙門。用圓頓觀,如大止觀。」。但是前六師的事蹟不明。北宋宗鑑《釋門正統》中,在慧文之前,列出明最、神最、嵩多、就多、鑒多、慧多六師,這六師都是行小乘禪觀,但事蹟不詳,是前後相承關係北宋宗鑑《釋門正統》:「慧多從鑒多,鑒多從就多,就多從嵩多。嵩多從神最,神最從明最。明最至師凡七世,只修小乘七方便耳。」。但南宋志磬《佛祖統記》認為這六師都是同時代的人,非前後相承《佛祖統紀》卷6:「又云:『智者受業思師。思師從道就師,就師受法最師。』今詳思師,本承文師,今又言從就師。是知諸師多同時,互相諮稟,而法門改轉,後多勝前,非復可論相承也。」。 日本最澄的天台宗教脈傳承中,在龍樹與慧文之間,列入鳩摩羅什與善慧大士。 各項記載中,都推崇慧文為天台初祖,但因為他沒有著作傳世,除了他生活在北齊時代,其餘事蹟不詳,實際的教學也不詳。 == 教理 == === 性具善惡說 === 天台宗主張「如來不斷性惡,一闡提不斷性善」。他們認為,佛陀並沒有把性惡斷除,只是不受性惡影響,正如同一闡提惡性眾生,仍然具備性善,只是性善沒被發揮。 === 判教思想 === 由於印度佛教長時期的發展,形成大、小乘等不同的派別和經論,形成龐雜的關係。在魏晉南北朝期間,由西來譯僧逐漸翻譯出來,中國佛教徒面對內容有別、思想分歧的大、小乘經典,因而產生判教思想。而天台宗的判教,有「五味教 」、「化儀四教」及「化法四教」。 ==== 五味教 ==== 五味教是將佛法,判釋為深淺不同之五味,從牛出乳味為《華嚴》頓說佛道;酪味為《阿含》、《俱舍》教人破見、思煩惱,漸為開解;生蘇味為《淨名》彈偏折小,歎大褒圓,一音說法隨類各解,見聞不同;熟蘇味為三乘俱學《般若》,二乘取證寂滅;醍醐味為《法華》開權顯實,皆令成佛道,《涅槃》捃拾眾生,具談佛性。 ==== 化儀四教 ==== 化儀四教是如來為了適應各類眾生根器而設的教化軌道,分為「頓」、「漸」、「秘密」、「不定」。 ==== 化法四教 ==== 化法四教是如來為了適應各類眾生程度而設的教化範圍,分別為「藏」、「通」、「別」、「圓」。 === 主要修行方式 === 止觀者,止是禪定之勝因,觀是智慧之由藉,謂若能成就二法,自然定慧圓明也。《三藏法數》明·一如等。止屬於定,觀屬於慧,止觀就是修習定慧的意思。是天台宗的主要修行方式。 === 天台懺法 === 智者大師所撰的懺儀著述主要有四本:《法華三昧行事運想輔助儀禮〈法華經〉儀式》(法華三昧懺儀)、《方等三昧行法》(方等懺法)、《金光明懺法》、《請觀世音懺法》,這是天台宗懺法的依據。同時,故智者大師以天台懺法確立了中國佛教懺法門的組織模式。 === 歷代禪師主張 === # 慧文禪師:多用覺心,重觀三昧、滅盡三昧、無間三昧。於一切法,心無分別。 # 慧思禪師:多如「隨自意」、「安樂行」。 # 智者大師:用「次第觀」如「次第禪門」,用「不定觀」如「六妙門」,用「圓頓觀」如「大止觀」;要項涵蓋一心三觀、三諦圓融、十如是、一念三千、五時八教、性具善惡(與華嚴性起善惡區別)六即佛等等。 == 天台宗(中國) == *北齊慧文:禪師。依從龍樹《大智度論》修行禪法。 *南嶽慧思(515年-577年),天台宗二祖。從慧文禪師受禪法,著《法華安樂行義》、《諸法無諍三昧法門》和《隨自意三昧》等,並撰有〈立誓願文〉。 *天台智顗(538年-597年),天台宗(或稱“法華宗”)的實際創始人,以《法華經》為中心,龍樹的《大智度論》及《中論》為輔。著有《法華玄義》、《法華文句》、《觀心論》、《摩訶止觀》、《小止觀》、《法華三昧行法》、《法界次第初門》等著作。 *章安灌頂(561年-632年),智顗大師之徒。他整理出天台三大部,在天台宗教義確立上有重大貢獻。著有《大般涅槃經玄義》、《大般涅槃經疏》、《觀心論疏》等著作。 * 永嘉玄覺(665年—713年),遍探三藏,精天台止觀法門,常冥禪觀,為左溪玄朗之友,著有《永嘉集》。曾四處遊方,至韶陽謁慧能問道。 *荊溪湛然(711年-782年),著有《止觀輔行傳弘決》,釋天台之摩訶止觀。 *興道道邃 (?),荊溪湛然的弟子,日本僧最澄(日本天台宗和臺密創立人)向其請學。 會昌法難(845)以降,唐末五代戰亂不休,教典散失。至宋初遣使向日本、朝鮮請回教典,爾後四明知禮復興天台教學。知禮圓寂後的山家派,分為神照系(神照本如)、廣智系(廣智尚賢)、南屏系(南屏梵臻),與禪宗、淨土多有交融。 *四明知禮(960年-1028年):從「螺溪傳教院」寶雲義通學習天台教觀,為山家派代表人物。 *慈雲遵式 (964年-1032年):從「螺溪傳教院」寶雲義通學習天台教觀,力倡往生西方淨土、懺法。 *淨覺仁嶽 (992-1064) 曾師事四明知禮十餘年,後放棄山家派觀點,力倡山外,自成一派,為後山外派代表人物。 *從諫慈辯 (1036-1110),南屏梵臻的弟子,高麗僧義天(韓國天台宗創立人)向其學習天台教觀。 明中葉時,不見有專門弘揚天台教學的僧人。至晚明,幽溪傳燈開創天台宗高明寺一系的傳承。後來,蕅益智旭靈峰一派的後人,與杭州辯利院(同源於高明寺)天台一系往來,承繼天台宗法脈。其餘的天台傳承,因文獻缺失而不明朗。 *幽溪傳燈(1554年-1627年),一生專修《楞嚴經》耳根圓通,晚年期心淨土 *蕅益智旭(1599年-1655年),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極力倡導將禪、淨、律等諸宗融入於天台教觀之中,以淨土為究竟歸宿,以天台教觀為修證指南。 *諦閑古虛(1858年-1932年),第四十三代教觀總持。 國共內戰後,天台宗法脈的傳承者,如覺光法師從中國大陸至香港避難,在香港建立新寺廟觀宗寺,位於香港粉嶺火車站旁,至今仍在活動。大陸改革開放後,有香港天台宗法師返回中國大陸傳播天台思想。除此之外,香港湛山寺亦屬天台宗。如今,天台宗在中國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臺灣,日本,韓國以及美國都有發展、傳承。 == 臺灣天台宗 == 臺灣天台宗有日本與漢傳兩個傳承,日本天台宗的傳入早於漢傳天台宗。 日本天台宗:日治時代明治44年(1911年),以比叡山延曆寺為總本山的天台宗來臺灣佈教。不屬於八宗十四派的天台宗修驗道也相繼前來佈教。天台宗在基隆設立法王寺,並在各地設立佈教所。戰後,日籍僧人皆被遣回日本,法脈斷絕。 漢傳天台宗:漢傳天台宗在戰後從中國大陸與英屬香港始傳入臺灣,法脈延續到現今。 * 斌宗法師師從靜權法師,在新竹古奇峰創法源寺。佛教人物:斌宗法師 臺灣佛教數位博物館網頁。 * 䁱雲法師師從倓虛法師。 == 日本天台宗 == 延曆23年(804年),最澄入唐,師從道邃、行滿學習天台宗教義;次年,返國創立日本的天台宗。日後,圓仁(慈覺大師)、圓珍(智証大師)等數多知名僧侶輩出。 日本天台宗的正式名稱是“天台法華圓宗”,或“法華圓宗”、“天台法華宗”。古時常單以“法華宗”稱之。又有日蓮宗、日蓮法華宗、,都曾以“法華宗”自稱,分立後,為避免混淆,都不單以“法華宗”相稱。 此宗融入了包含法華宗、密宗、禪宗、淨宗的要素,尤其密宗,故稱天台密宗、臺密。 === 天台密教(臺密) === 和真言宗的密教「東密」相對,天台宗的密教稱為「密」。日本天台宗和中國天台宗的不同之處,在於中國天台宗並未匯入密教、也不包含密教。 === 四宗兼學 === 最澄所開的日本天台宗是繼承智顗的學說、以法華經為中心,同時也包含禪、密、戒、唸佛的要素,在性格上已異於中國天台宗。延曆寺亦稱為四宗兼學的道場。 === 所依 === *法華經 *涅槃經 *大品經 *大智度論 === 主要寺院(寺格) === ==== 日本天台宗(山門派)==== ;總本山 * 比叡山延曆寺(滋賀縣大津市) ;門跡寺院(皇家寺院) * 滋賀院(大津市) * 妙法院(京都市東山區) * 魚山三千院(京都市左京區) * 青蓮院(京都市東山區) * 曼殊院(京都市左京區) * 毘沙門堂(京都市山科區) ;大本山 * 關山中尊寺(巖手縣西磐井郡平泉町) * 日光山輪王寺(栃木縣日光市) * 東叡山寬永寺(東京都臺東區) * 定額山善光寺大勸進(長野縣長野市) ;別格本山 * 毛越寺(巖手縣西磐井郡平泉町) * 瑞國海岸山觀音寺(宮城縣氣仙沼市) * 正覺山蓮前院安樂寺(茨城縣常總市) * 狹山山不動寺(埼玉縣所澤市) * 浮嶽山昌樂院深大寺(東京都調布市) * 北向山常樂寺(長野縣上田市) * 寶積山光前寺(長野縣駒根市) * 龍谷山水間寺(大阪府貝塚市) * 書寫山圓教寺(兵庫縣姬路市) * 六鄉滿山兩子寺(大分縣國東市) ==== 天台寺門宗 ==== * 總本山 長等山園城寺(三井寺)(滋賀縣大津市) ==== 天台真盛宗 ==== * 總本山 戒光山西教寺(滋賀縣大津市) ==== 其他天台系宗派 ==== ;聖觀音宗  * 淺草寺(東京都臺東區) ;和宗 *四天王寺 ;本山修驗宗(寺門派系) * 聖護院(京都市左京區) ;金峰山修驗本宗 * 金峰山寺(奈良縣吉野郡吉野町) ;淨土真宗遣迎院派 *遣迎院(京都市北區) ;妙見宗 *本瀧寺(大阪府豐能郡能勢町) == 高麗天台宗 == 吳越王錢弘俶遣使高麗,諦觀(체관,?-970)應吳越王之請,攜天台教典來華。後投螺溪義寂門下,著《天台四教儀》。 宋元豐八年(1085年),高麗王子義天(1055-1101)來華學習天台、華嚴宗義;元祐元年(1086年),攜經書返高麗 徐新啦:《朝鮮半島天台宗的傳承——以高麗大覺國師義天為中心》。高麗肅宗二年(1097年),於「開城國清寺」(개성 국청사)開講天台教觀。 ==天台宗的繼承和發展== *無情有性 *梁肅 *著作流傳海外與迴流 *山外與山家之爭 *臺淨合流 == 注釋 == == 參看 == *天台山 *天台座主 *日蓮宗 == 參考文獻 == ==研究書目== *Brook Ziporyn著,吳忠偉譯:《善與惡:天台佛教思想中的遍中整體論、互動主體性與價值吊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釋慧嶽著, 《天台教學史》(彌勒出版社,1983) == 外部連結 == *華梵大學天台宗網頁 *天台宗法脈源流初探 (上) * 天台宗法脈源流初探(中) *天台宗法脈源流初探 (下) *高明講寺與近世天台宗的法脈傳承 * Category:漢傳佛教宗派 Category:日本佛教
鎮寧炮臺
鎮寧炮臺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的一個炮臺,位於興寧區白龍人民公園望仙坡。鎮寧炮臺是南寧市現儲存最為完整、古老的炮臺。 民國六年(1917年)9月,兩廣巡閱使陸榮廷興築此炮臺。1983年,南寧市政府將炮臺定為市級保護文物。2009年5月,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將炮臺列入第六批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鎮寧炮臺是老式的德國克虜伯兵工廠1890年生產的固定的大炮。 ==參考資料== Category:中華民國大陸時期軍事設施 Category: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 Category:廣西民國建築 Category:廣西炮臺 Category:南寧市境內的文物保護單位 Category:南寧軍事史 Category:興寧區建築物
9月29日
9月29日是陽曆一年中的第272天(閏年第273天),離全年的結束還有93天。 == 大事記 == === 前6世紀 === * 前522年:大流士一世擒殺篡位者,成為波斯帝國阿赫美尼德王朝君主。 === 前1世紀 === * 前48年:格奈烏斯·龐培在58歲生日時被埃及托勒密十三世謀殺。 === 14世紀 === * 1364年:在百年戰爭期間,英國軍隊在歐賴戰役中擊敗法國軍隊。 === 16世紀 === * 1567年:法國新教徒和查理九世之間爆發法國第二次宗教戰爭。 * 1600年:廣東南澳附近海域發生一次強度7級的大地震。 === 18世紀 === * 170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和新東印度公司合併。 * 1789年:美國建立第一支常規陸軍。 === 19世紀 === * 1829年:倫敦警察重組為“倫敦警察廳”。 * 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咸豐帝逃離圓明園,抵達熱河行宮,命恭親王奕訢為欽差大臣向英法求和。 * 1885年:位於英格蘭蘭開夏黑潭的黑潭電車正式啟用,為世界上第一個真正營運的路面電車系統。 * 1887年:黃河南岸鄭州之下汛十堡處決口,下游大水成災。 === 20世紀 === * 1902年:美國百老匯第一個劇場開始營業。 * 1906年:古巴的自由分子發動叛變,美國出兵佔領古巴,成立了臨時政府。 * 1911年:義大利向奧斯曼帝國宣戰,意土戰爭爆發 * 1913年:中國第一部電影故事片《難夫難妻》在上海新新舞臺放映。 * 1915年:美國實現首次橫貫大陸的無線電電話通話。 * 1915年:山東留美學生祁暄發明的中文打字機獲專利。 * 1917年:北洋政府下令通緝孫中山等人。 * 1923年:保加利亞共產黨和農民聯盟領導的反法西斯起義失敗。 * 1929年: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江西永新縣三灣村,進行三灣改編。 * 1938年:英國、法國、德國和義大利簽署《慕尼黑協定》,將捷克斯洛伐克蘇臺德地區割讓給德國。 * 1939年:波蘭被納粹德國和蘇聯瓜分。 * 1941年:蘇美英三國領導人舉行莫斯科會議,美英同意協助蘇聯抗德。 * 1941年:納粹德國軍隊將烏克蘭基輔的猶太人集中到娘子谷進行集體屠殺。 * 1944年:中、美、英三國代表在美國敦巴頓橡樹園舉行戰後世界和平機構會議。 * 1949年:中國共產黨控制甘肅全省。 * 1950年:韓戰爆發後,美軍重奪被朝鮮人民軍佔領的南韓首都漢城。 * 1951年:周恩來在北京、天津高等院校教師的學習會上作《關於知識分子的改造問題》報告。 * 1952年:中國天蘭鐵路通車。 * 1954年: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首次訪華。 * 1954年:歐洲12個國家簽署協議,世界最大型的粒子物理實驗室歐洲核子研究中心成立。 * 1957年:北京天文館開館。 前蘇聯發生克什特姆核廢料爆炸事故。 * 1964年:阿根廷漫畫家季諾創作的漫畫《娃娃看天下》首次在報紙上連載。 * 196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部長陳毅表示歡迎蔣介石迴歸大陸。 * 1972年:日本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中日聯合宣告》,並結束與中華民國間的官方交流。 * 1974年:中日正式通航,雙方(中國民航與日本航空)分別使用波音707和道格拉斯DC-8執行首航班機。 * 1975年:香港政府工務局拆卸黃大仙龍翔道行人天橋引發當地居民不滿而釀成糾紛。 * 1980年: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決定成立最高人民檢察院特別檢查庭和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 * 1984年:朝鮮紅十字會運送救災物資的車隊透過南北軍事分界線,將物資運送到韓國指定地點。 * 1986年:美蘇間諜爭端暫告平息,一名美國記者獲准離開蘇聯,而一名蘇聯物理學家也被允許離開美國。之前兩人分別被蘇聯和美國以間諜罪起訴。 * 1987年:中國龍羊峽水電站首臺機組併網發電。 * 1988年:中國進行了首枚中子彈實彈爆炸試驗,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蘇聯後第四個擁有中子彈技術的國家。 * 1990年:美國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通用動力聯合研發的F-22猛禽戰鬥機原型機首次試飛。 * 1991年:海地軍人在武裝部隊臨時總司令拉烏爾·塞德拉斯的領導下再次發動政變成功。 * 1991年:美國一艘驅逐艦在紅海攔截一艘駛往約旦的蘇聯貨船。美方稱,這艘貨船上載有運往伊拉克的軍事物資。 === 21世紀 === * 2006年:一架波音737與一架萊格賽600在巴西佩紹圖-迪阿澤韋杜上空相撞,造成154人死亡。 * 2009年:太平洋薩摩亞群島附近海域發生芮氏8.0級強烈地震,並引發海嘯。 * 2011年:重慶軌道交通三號線開始試運營。 * 2013年: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 * 2019年:香港、中華民國(臺灣)、美國、英國及澳洲等24個國家和地區爆發全球反極權大遊行 == 出生 == * 前106年:格奈烏斯·龐培,古羅馬軍事家、政治家。(前48年逝世) * 1328年:肯特的瓊安,英國史上第一位威爾斯王妃。(1385年逝世) * 1511年:米格爾·塞爾韋特,阿拉貢王國神學家、醫生、人文學家。(1553年逝世) * 1518年:丁託列託,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畫家,和提香、委羅內塞並稱威尼斯畫派三傑。(1594年逝世) * 1547年:米格爾·德·塞萬提斯,西班牙小說家、劇作家、詩人,《堂吉訶德》作者。(1616年逝世) * 1571年:卡拉瓦喬,義大利畫家。(1610年逝世) * 1703年:弗朗索瓦·布歇,法國洛可可時期畫家。(1770年逝世) * 1758年:霍雷肖·納爾遜,英國海軍將領,第一代納爾遜子爵。(1805年逝世) * 1761年:-{zh-cn:邁克爾·弗朗西斯·伊根;zh-tw:麥可·法蘭西斯·伊根}-,愛爾蘭、美國天主教會教長。(1814年逝世) * 1765年:卡爾·路德維希·哈丁,德國天文學家,婚神星的發現者。(1834年逝世) * 1786年:瓜達盧佩·維多利亞,墨西哥軍人、政治人物,首任墨西哥總統。(1843年逝世) * 1803年:雅克·夏爾·弗朗索瓦·施圖姆,德裔法國數學家。(1855年逝世) * 1810年:伊麗莎白·蓋斯凱爾,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小說家。(1865年逝世) * 1843年:米哈伊爾·德米特里耶維奇·斯科別列夫,俄羅斯帝國將軍。(1882年逝世) * 1853年:提拉,丹麥公主。(1933年逝世) * 1864年:米蓋爾·德·烏納穆諾,西班牙作家、哲學家。(1936年逝世) * 1881年:路德維希·馮·米塞斯,奧地利裔美國經濟學家、歷史學家、哲學家、作家、現代自由意志主義運動主要領導人。(1973年逝世) * 1891年:吳蘊初,中國化工實業家。(1953年逝世) * 1898年:特羅菲姆·鄧尼索維奇·李森科,蘇聯生物學、農學家。(1976年逝世) * 1899年:拉斯洛·比羅,原子筆發明人。(1985年逝世) * 1901年:恩里科·費米,義大利物理學家,被稱為現代物理學最後一位通才,193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54年逝世) * 1904年: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蘇聯作家。(1936年逝世) * 1907年:金·奧崔,美國鄉村音樂歌手、演員,目前惟一好萊塢星光大道五星全得者。(1998年逝世) * 1907年:吳大猷,中國物理學家。(2000年逝世) * 1912年: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義大利現代主義電影導演,以執導《迷情》成名。(2007年逝世) * 1916年:趙耀東,中華民國財經官員,曾任經濟部長、中鋼董事長,有「趙鐵頭」的美譽。(2008年逝世) * 1931年:安妮塔·艾格寶,瑞典女演員、模特兒。(2015年逝世) * 1931年:詹姆斯·克羅寧,美國物理學家,198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2016年逝世) * 1934年:米哈里·契克森,匈牙利裔美國心理學家。(2021年逝世) * 1935年:傑瑞·李·劉易斯,美國唱作人、音樂人、鋼琴家。(2022年逝世) * 1935年:希勒爾·弗斯滕伯格,以色列裔美國數學家。 * 1936年: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義大利政治人物、企業家,前任義大利總理。(2023年逝世) * 1937年:龔如心,香港女商人,曾為亞洲女首富。(2007年逝世) * 1938年:維姆·科克,荷蘭首相。(2018年逝世) * 1939年:莫洛蒂·摩根,威爾斯政治家。(2017年逝世) * 1942年:比爾·納爾遜,美國政治人物、律師,現任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局長。 * 1942年:伊恩·麥克夏恩,英國男演員、導演、製片人。 * 1943年:陳定南,臺灣政治人物。(2006年逝世) * 1943年:穆罕默德·哈塔米,伊朗政治人物,第5任伊朗總統。 * 1943年:萊赫·華勒沙,波蘭政治人物,第2任波蘭總統,1983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1949年:喬治·達拉然斯,希臘歌手、聯合國難民署親善大使。 * 1951年:蜜雪兒·巴舍萊,智利政治人物,曾兩度出任智利總統。 * 1956年:陳慕義,臺灣男演員。 * 1956年:塞巴斯蒂安·柯伊,英國前田徑運動員,現任國際田徑總會主席。 * 1958年:湯鎮業,香港男演員。 * 1961年:茱莉雅·吉拉德,澳大利亞政治人物,第27任澳大利亞總理。 * 1962年:張凱麗,中國女演員。 * 1962年:-{zh-hk:尼斯圖·加遜;zh-hans:內斯托爾·克勞森;zh-tw:內斯托爾·克勞森;}-,阿根廷前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64年:-{於臺煙}-,臺灣歌手。 * 1965年:宏都拉斯,臺灣藝人。 * 1965年:烏爾·薩欣,土耳其裔德國腫瘤學家、免疫學家。 * 1966年:布亞爾·尼沙尼,阿爾巴尼亞政治人物,第6任阿爾巴尼亞總統。(2022年逝世) * 1967年:琦琦,香港女模特。 * 1970年:INORAN,日本知名搖滾樂團LUNA SEA的節奏吉他手。 * 1970年:羅素·彼得斯,加拿大脫口秀藝人、演員。 * 1970年:尼可拉·溫丁·黑芬,丹麥導演、編劇、製片人。 * 1972年:鄭兆聰,香港足球運動員、教練、評述員。 * 1972年:孫泰藏,日本企業家,GungHo創辦人並擔任會長。 * 1972年:今千秋,日本女性動畫導演。 * 1975年:於小惠,臺灣演員。 * 1976年:舒夫真高,烏克蘭足球運動員。 * 1976年:沈傲君,中國女演員。 * 1977年:高皓正,香港主持人、唱作歌手。 * 1977年:朱凱廸,香港立法會議員。 * 1978年:林秀琴,臺灣藝人。 * 1978年:庫爾特·尼爾森,挪威歌手。 * 1980年:安以軒,臺灣女演員、歌手。 * 1980年:柴克·萊威,美國男演員、導演、歌手、製片人。 * 1983年:李康廉,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83年:尹昇娥,韓國演員。 * 1984年:梅迪薩卡,德國足球運動員。 * 1985年:狩野茉莉,日本聲優。 * 1987年:李澄,香港商業電臺節目主持人。 * 1988年:凱文·杜蘭特,美國NBA籃球員。 * 1989年:火亮,中國跳水運動員。 * 1989年:古川慎,日本男性聲優。 * 1990年:李家慶,臺灣演員、模特兒。 * 1990年:郭惟晨,臺灣女子歌唱團體晨悠成員。 * 1990年:佐倉薰,日本女性聲優。 * 1990年:道·布羅許,美國男演員。 * 1991年:吳東融,臺灣棒球選手。 * 1991年:阿德姆·利亞伊奇,塞爾維亞職業足球員。 * 1992年:包宜鑫,中國女子羽球運動員。 * 1992年:周深,中國歌手。 * 1992年:邱珮淇,臺灣藝人。 * 1993年:文姿雲,臺灣空手道運動員。 * 1993年:李弘彬,韓國男子偶像團體VIXX前成員。 * 1994年:海爾希,美國歌手。 *1994年:尼可拉斯·葛拉辛,英格蘭男演員和歌手。 * 1995年:ryuchell,日本藝人、歌手。(2023年逝世) * 1995年:岸優太,日本男子偶像團體King & Prince隊長。 * 1997年:花守由美里,日本女性聲優。 * 1997年:宋河英,韓國女子偶像團體Fromis 9成員。 * 1997年:莊豐源,香港雙非孕婦所誕下子女居留權爭議主要人物。 * 1999年:水野朔,日本女性聲優。 * 1999年:崔叡娜,韓國女子偶像團體IZ*ONE成員。 * 1999年:胡安·瓦倫天·烏丹加林,西班牙王位第八位繼承人。 * 2000年:小野瑞步,日本歌手。 * 2000年:汎修,韓國男子偶像團體XODIAC成員。 * 2002年:崔峻晟,韓國男子偶像團體GHOST9成員。 * 2002年:趙今麥,中國女演員。 * 2010年:李京勳,韓國兒童演員。 *2021年:玲娜貝兒,迪士尼小熊。 * 生年不詳:巖井映美里,日本女性聲優。 == 逝世 == * 1560年:古斯塔夫·瓦薩,瑞典國王,瓦薩王朝的建立者(1496年出生) * 1839年:弗里德里希·莫斯,德國地質學家、礦物學家(1773年出生) * 1861年:特克拉·巴達捷夫斯卡-巴拉諾夫斯卡,波蘭作曲家(1834年出生) * 1902年:埃米爾·左拉,法國作家(1840年出生) * 1913年:魯道夫·狄塞爾,德國工程師、柴油機的發明者(1858年出生) * 1918年:勞倫斯·威瑟斯,澳大利亞軍人(1890年出生) * 1921年:約翰·湯姆森,蘇格蘭攝影師(1837年出生) * 1927年:威廉·愛因託芬,荷蘭病理學家,他發明了心電圖描記器於1924年獲諾貝爾生理學及醫學獎(1860年出生) * 1929年:田中義一,日本前首相(1864年出生) * 1930年:列賓,俄國畫家(1844年出生) * 1956年:安納斯塔西奧·索摩查·加西亞,尼加拉瓜前總統兼國民警衛隊司令、獨裁者(1896年出生) * 1965年:傅抱石,中華人民共和國著名國畫家、金石家、美術理論家、美術教育家(1904年出生) * 1971年:喬治·塞菲里斯,希臘詩人(1900年出生) * 1973年:威斯坦·休·奧登,英國-美國詩人(1907年出生) * 1997年:羅伊·利希滕斯坦,美國普普藝術家(1923年出生) * 2001年:阮文紹,前越南共和國總統(1923年出生) * 2004年:李德宏,英國獸醫,前香港漁農處處長(1926年出生) * 2012年:冴島奈緒,日本AV女優、歌手及實業家(1968年出生) * 2013年:山崎豐子,日本作家、小說家(1924年出生) * 2015年:,沙烏地阿拉伯王子,前沙烏地阿拉伯情報總局局長(1932年出生) * 2016年:鄭裕彤,香港富豪、新世界發展創辦人。(1925年出生) * 2022年:保羅·韋納,法國歷史學家、作家。(1930年出生) * 2023年:黛安·費恩斯坦,美國政治人物,1992年起代表加利福尼亞州的美國聯邦參議員,也是舊金山首任以及至今唯一的女市長。(1933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國際糧食損失和浪費問題宣傳日 * 天主教會:聖米迦勒與諸天使日 * : **來福招財貓節 **洋菓子之日(三重縣洋菓子協會制定) ==參考資料==
美國曆史 (1865年—1918年)
聯軍的入侵帶來的破壞和南方的失敗,連同戰後在佔領區經濟的蕭條,使得南方人對聯邦政府長期心懷不滿。面對著戰後受到戰爭破壞的南方,重建成了最迫切解決的問題。 == 內戰的結束和重建 == 重建是在美國內戰之後,當南方試圖脫離出聯邦失敗後,聯邦政府試圖使聯邦重新聯合的時期。林肯之前已經簽署了一份寬容的重建計劃,但是在內戰中的傷亡和損失使得國會反對重新接納不對脫離行為進行譴責的州。聯邦政府透過一系列的法案來確定重新接納南方州份的條件和程式。 重建的很大一個問題是關於南方各州是否要解放奴隸並給以他們公民權。但南方很多州多否認給以奴隸平等的公民權,這使得北方的很多人士感到不滿,因此國會於1866年(後來又有一次是在1875年)重新制定了一個公民權法案。但是在1866年提出的兩個民權法案都被總統約翰遜否決。這使得國會議員認識到必須採取行動。這導致後來透過了憲法第十四條修正案。 在共和黨人贏得中期選舉的勝利後,重建法案“為叛亂各州籌建較為有效率的政府”於1867年3月2日獲得透過。這個法案把南方的10個州(除了在1866年被重新接納到聯邦的田納西州外)分為5個軍區,各有一名軍隊將領管轄。軍隊將根據憲法修正案第十四條的規定,剝奪前聯邦領導人的選舉權,並督促各州批准第十四條修正案,起草新的州憲法。 在重建過程中,南方社會有了很大的改變。來自北方的人,被稱為“自備氈囊者”(carpetbagger)來到南方並參與到政府中。反對權利法案的恐怖主義分子三K黨則不斷透過暗殺白人共和黨人和黑人領袖等手段破壞公民權的實施。 叛亂的南部各州 叛亂的南部各州 重新加入聯邦的日期 田納西州 田納西州 1866年7月24日 第一軍區 -{zh-hans:弗吉尼亞;zh-hk:維珍尼亞;zh-tw:維吉尼亞;}-州 1870年1月26日 第二軍區 北卡羅來納州 1868年6月25日 第二軍區 南卡羅來納州 1868年6月25日 第三軍區 佐治亞州 1870年7月15日 第三軍區 亞拉巴馬州 1868年7月14日 第三軍區 佛羅里達州 1868年6月25日 第四軍區 阿肯色州 1868年6月22日 第四軍區 密西西比州 1870年2月23日 第五軍區 路易斯安那州 1868年6月25日 第五軍區 德克薩斯州 1870年3月30日 美國內戰後,有幾條憲法條例獲得透過:第13條,廢除了奴隸制;第14條,給以非洲裔美國人以公民權;以及第15條,給以被解放者公民權。第14條受到南方人的反對,但是作為重新加入聯邦的選決條件,他們必須透過這個條例。到1870年,所有南方的州份都重新加入聯邦,但是重建一直持續到1877年,在一次具有爭議的選舉中,海斯當選為總統。海斯受到北方人的支援,打敗了他的對手塞繆爾·J·蒂爾登。有的歷史學家認為這次選舉是為了換取重建的結束,這些理論把這次選舉描繪成“1877年的妥協”。並不是所有的歷史學家都同意這種說法,但是無論如何,不考慮詳細的狀況,重建已經到了結束的時候了。 重建的結束本質上宣告了非裔美國人公民權的結束,在戰後的幾年後,北方人對於繼續給以黑人公民權失去了興趣並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的地方。南方事實上已經被允許建立種族隔離的社會作為重新被納入到聯邦中的條件。最初對公民權利政策的恐懼也開始減弱。在重建後,很多的公民權利法後來在19世紀末時都被美國最高法院推翻。其中最著名的是“公民權案例 109 US 3 1883年”,法院判決憲法第14條只適用於州而不是個人,國會不能阻止在商業地區的公共場合對白人和黑人進行隔離的行為,這相當於推翻了1875年透過的民權法。而案例“Plessy v. Ferguson 163 US 537 1896”則走得更遠,併為州實行的種族隔離提供了法律基礎,只要它是“隔離但是平等的”。 == 工業革命 == 美國內戰結束後,出現了一次巨大的經濟發展,這個過程通常被稱為工業革命。在這次工業革命中,美國的經濟迅速發展,並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工業國家。人口和勞動力戲劇性的從農村轉向城市,從土地轉向工廠,而更多的是,轉向服務行業。從今天的經濟學來看,公眾服務的提供這遠遠高於農業和製成品的提供者。有歷史學家認為工業革命的發展受益於內戰的推動,但更通常的看法是,美國經歷了一段長時期的經濟繁榮,而內戰則刺激了經濟發展。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和複雜化,資料統計揭示了在過去一個世紀一個劇烈的長期增長使得自己僱用變成為他人工作。美國的工業革命的另一個重要影響是促使了壟斷組織的出現。例如其中的美孚石油公司到它成立第一個托拉斯時,已經控制了全國90%的煉油業。托拉斯的出現引起了人們的反對,各種輿論要求政府對此採取行動。1874年-1885年間,眾議院曾提出30項議案,並於1890年透過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 == 美國擴張主義 == 美國的擴充套件主義與其他的新興工業國家一樣,根源於國內關係。美國與德國一樣,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國家,其中投資對經濟增長起到很重要的協助和推動作用,它幫助建設諸如鐵路和其它公共設施的建設。但是,1890年統計的發現,特別是歷史學家弗雷德裡克·傑克遜·特納的論文《美國歷史上邊界的重要性》(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rontier in American History)受到大眾的注意後,引起了人們對自然資源缺乏的擔心。1893年恐慌以及隨後發生的蕭條使得一些商人和政治家得出歐洲早一代人盧森堡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 of Belgium)、朱爾斯·佛利(Jules Ferry),本傑明·迪斯雷利、約瑟夫·張伯倫(Joseph Chamberlain)和弗朗西斯科·克里斯皮相同的結論:工業國家顯然過度膨脹,生產出高於國內消費的產品。 雖然美國在菲律賓和波多黎各的資本投資相對較少,但是這些殖民地作為擴張對亞洲出口具有戰略意義,特別是中國和拉丁美洲,它使得美國可以從中國的“門戶開放”以及美元外交中獲得利益。門羅時期的美國帝國主義使得美國取代英國成為拉丁美洲主要的“投資者”角色的傾向在戰後得以完成。 19世紀結束末期是美國進行帝國主義擴張的時期,它把美國推向了世界舞臺: * 1894年,夏威夷國王被美國推翻,並導致其在1898年併入美國; * 1898年的美西戰爭使得美國得到了西班牙的殖民地古巴、菲律賓、波多黎各和關島; == 一戰 == 在20世紀期間,美國捲入了兩場世界大戰。在一戰開始的1914年,美國嚴守中立,但是當德國把攜帶有很多美國乘客的英國船隻擊沉後,美國開始參戰。在美國的幫助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贏得了戰爭,並以《凡爾賽條約》對德國進行嚴厲的經濟懲罰。這種懲罰為後來阿道夫·希特勒於1933年獲得政權制造了條件。美國參議院並沒有批准凡爾賽條約,相反,美國與德國以及她的盟國分別簽訂了和平條約。 由於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對戰爭理想承諾的破滅使得美國人開始選擇孤立主義:他們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到國內,遠離國際關係並只關心國內事務。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美國曆史 ** 進步時代 Category:1860年代美國 Category:1870年代美國 Category:1880年代美國 Category:1890年代美國 Category:1900年代美國 Category:1910年代美國 Category:美國進步時代
平江 (消歧義)
平江,可以指: * 平江縣,隸屬於湖南省岳陽市 * 平江縣 (越南),越南縣份 * 平江路,中國同名地方 * 平江府,中國的府 * 平江區,中國江蘇省蘇州市曾經所轄的市轄區,有時也指整個蘇州市。 * 平江 (貢水支流),中國長江流域的一條河流。
農曆
農曆,又稱夏曆,俗稱陰曆,是中國傳統的陰陽合曆曆法,廣泛應用於漢字文化圈。 記載此曆法的曆書(又作曆本、歷日、曆日、曆頭),稱為皇曆或黃曆。古代曆書由皇帝頒布,官方印刷,所以稱為皇曆。因多用黃色封皮,又稱黃曆。古代有各種型別的黃曆,平民用的稱「民曆」(大統民曆)(大統民曆),上頭記載入學、安床、裁衣、沐浴、剃頭等日常宜忌之。皇帝用的「御覽曆」除日常宜忌外,還有頒詔、出師、招賢、遣使等軍國大事宜忌。官吏用的「壬遁曆」,則有上官、上冊、進表、赴任的吉凶。除黃曆外還有「七政躔度曆」,記載了七曜行度用以預測天象,相當於今日的天文年曆《明史》:「歲造大統民曆、御覽月令曆、七政躔度曆、六壬遁甲曆、四季天象佔驗曆、御覽天象錄……每歲冬至日,呈奏明歲大統曆,成化十五年改頒明歲曆於十月朔日,移送禮部頒行。其御覽月令曆、七政躔度曆、六壬遁甲曆、四季天象錄,並先期進呈。凡曆註,御曆註三十事,如祭祀、頒詔、行幸等類,民曆三十二事,壬遁曆七十二事。」。通書得名自「通天人之際」,是術數家對黃曆的傳注,增添了擇日的宜忌規則、神煞起例等術數理論和方法的內容。現代通常將黃曆稱為農民曆,因包含了二十四節氣,適宜農民務農。農民曆的雛型可追溯至《夏小正》,該書記載了每個月的天象、物候及日常民生活動等農政資訊。 漢武帝時因曆法與天象執行失合,召叢集臣制定了《太初曆》,為中國傳統曆法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為後世建立起基本的曆法規則。主導改曆的太史令司馬遷採用與農時相應的「夏正」為歲首,自此大都採用「夏正」史記·曆書:然後日辰之度與夏正同,以寅月為正月;之後朔日和節氣的計算方式在後世得到修訂(改為定朔、定氣)。現行農曆是依據既定基本規則,運用現代天文學成果修訂,依照日月實際執行軌道等天文資料計算得來,而非像古代是據參考座標的曆元推算往後之年月日。 農曆和格里曆、伊斯蘭曆、、佛曆一樣,是當代應用廣泛的曆法之一。在華人地區、許多少數民族地區、朝鮮半島、越南及全世界海外華人社群,農曆廣泛應用於生日標記、各種民俗活動節日等,比如「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節慶活動,為中華文化的象徵。 == 稱謂 == 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宣佈以格里曆作官方曆法,稱為國曆、新曆,中國傳統曆法則返稱舊曆、傳統曆、古曆。近代也有人將其稱作中曆 魏源《海國圖志》敘:「中曆資西,西曆異中,民時所授,我握其宗」。、華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他的西曆並不曾錯,不過就是錯了華曆」。、中國古曆。 “農曆”因其適用於農事生產的時序而得名,同“舊曆”、“陰曆”一樣,是因民國時期「廢曆運動」(廢陰曆改陽曆,或廢舊曆改新曆/公曆)而出現的稱呼。農曆名稱的出現,也是廢曆運動推行者對中國傳統曆法仍得到廣泛使用的一種妥協。因為農民佔當時人口絕大多數,農業耕作仍是主導性的生產方式,因此新曆無法在廣大的農村地區推行,農民仍然需要使用舊曆。國民政府雖然嘗試禁止舊曆,取消舊曆新年,沒過多久也只能礙於民情,宣告放棄。浙江農業協進會在1922年就編著過《農家曆》,1947年也有名為《中華民國三十六年標準農曆通書》的書籍出版。 農曆以寅月為歲首,因與傳說中夏朝以寅月建正相符,而被又被稱作夏曆魯迅s:中秋二願:剛過了國曆的九一八,就是夏曆的「中秋賞月」。 相比格里曆為陽曆,農曆是以月相-{週期}-安排月份之日期,故習稱陰曆。但其實,農曆是陰陽曆,它考慮了地球環繞太陽公轉的週期,以冬至回歸年為基準確定歲實,配合季節陽光分一歲為二十四節氣。 除農曆(lông-li̍k)、舊曆(kū-li̍k)、陰曆(im-li̍k)外,閩南語還將農曆稱為老曆(láu-li̍k)或咱人,“咱人”是「咱人的曆日」(lán-lâng ê la̍h-ji̍t)的略縮。 == 陰陽合曆 == ==== 置閏規則 ==== 根據由1582年10月15日於儒略曆改成為格里曆曆法以來修改置閏規律列表如下: 太陰陽日曆規定的只是平年(365天再加上一天閏日已為366天,合共731天)約354-355日,閏月(每19年一次的7個置閏法)約383-384日不等,包括每400年倍數一次閏年有(1600、2000)等,不屬於並非400年倍數一次範圍亦改為100年倍數一次才平年,例如(1700、1800、1900及2100)等。 就是紀錄時間之座標系統多數古代民族根據天象來確定曆法,都有年和月之概念:年,就是四季週期,即地球圍繞太陽公轉;月,就是月相盈虧週期,即月球圍繞地球公轉。準確測量回歸年和朔望月之長度,會發現一年比十二個月多大約10.875日,即單個陰曆或陽曆無法同時滿足年和月的準確週期。 陰曆之曆月是準確按月相盈虧圓缺週期來制定,1個朔望月長約29.53日,故制訂曆月為大月就是30日,小月就是29日,若以12個月為1年,1年之長度就落在354日或355日之間,故年只是大體上符合一個四季迴圈,但其長度和四季週期有一些差異,這就導致新年並非固定於某個季節,而是緩慢推移,從冬季逐年移動到夏季。例如伊斯蘭曆、古希臘曆都是如此。 陽曆之曆年是準確按太陽視運動週期(回歸年)為制定標準,沒有月之概念,或者月只是大體符合月亮陰晴圓缺變化的週期長度。例如西曆月長與真正的朔望月只相差0.5至1.5日,西方語言之月份與月亮同源(例如英語中的month與moon),但月亮圓缺與每月日期變化沒有固定關係(即新月的日期逐月緩慢推移)。季節明顯之地區,所原創之曆法多為陽曆,比如尼羅河定期氾濫,造就了古埃及太陽曆。 ; 調和陰陽 華夏曆法同時考慮到太陽及月球運動,兼顧了年和月之準確週期,是為陰陽合曆。夏曆依據觀測月相變化,嚴格按照朔望月週期確定月份(定朔),為農曆之陰曆部份,12個月平均約在354日左右。透過觀測太陽視運動與黃道的關係,觀察出回歸年之週期約在365.25日左右,由太陽之高度角變化週期,影響地表氣候環境之不同,定出二十四節氣(定氣),為農曆之陽曆部份。在結合時衡量到陰曆十二個月與陽曆回歸年每年約有11日落差,3年便累積約33日,因此每3年置一閏月,但仍然比陽曆回歸年少3日左右,為了使彼此長度能夠更加接近,自春秋時代起即有「十九年七閏月法」;又排定了閏月規則,力求平衡調和中氣在相應固定月份。如此既達到年合四季、月合圓缺,即新月固定於初一,新年固定於冬春之交,達成陰陽和諧。 在十九年七閏之規律下,每個人在其19歲倍數之生日,有機會西曆生日與夏曆重合於同一日根據不完全統計,機率約為50%-60%。。 十九年置七閏的規則一直使用到時憲曆才被廢除。現在使用的置閏規則,是看前後兩個冬至之間,有幾個完整的月相週期,以此來決定該年是否置閏。詳見#置閏。 == 曆法 == 據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劉寶琳和杜倫大學教授的手稿,及《古今曆術考》作者譚冰的補充,就現代天文學而言,中國傳統曆法可用以下規則描述: * 每月初一為日月合朔之日。(定朔) * 平年為十二個朔望月,閏年為十三個朔望月。 * 冬至所在月為十一月。 * 無中氣之月為閏月;若一年有兩月無中氣,以冬至後第一個無中氣月為閏月。(順治二年,即公元1645年,滿清政府用時憲歷,採定氣法而產生的置閏改革) * 標準時間計算以東經120度為基準。(民國十七年,即公元1928年,國民政府以東經120度作為標準時,即UTC+8) * 年、月、日均由子夜零時零分開始計算。 * 太陽每執行十五黃經度為一節氣。(定氣) === 定月 === 現行曆法,以朔分月,每個朔望月之始末透過太陽和月球之相對位置確定,以每個月太陽直射月球背面之時刻,定出朔日,朔日定為初一,為每月之始日。每月太陽直射月球正面之日期定出望日,一般為十五或十六日,為每月之中點日期。一個月之上旬按順序習慣上稱為初日,如一月十日稱為正月初十。下旬稱為廿日,亦有些通勝將之說成念日;如一月二十二日稱為正月廿二或正月念二。 冬至所在月定義為十一月,之後月份為十二月、正月、二月……復至十一月。其中農曆每年第一個月按照習慣稱為正月,十一月及十二月分別又稱為冬月及臘月。表示氣候寒冷的成語「十冬臘月」就是從此得來,字面意思即為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為一年中最寒冷的月份。若兩冬月間,不計冬月剩餘11個月,則不需置閏。 === 置閏 === 現行曆法在時憲曆時,已廢除「十九年置七閏」,以及修改「無中氣置閏」的規則,改為在滿足特定條件下,對第一個無中氣之月置閏。條件如下:兩冬月(冬至所在的月份)之間,不計冬月,若剩餘11個月(即兩冬至間有12次新月),該年不用置閏;若剩餘12個月(即兩冬至間有13次新月),則置閏於兩冬月間第一個無中氣之月(有時一歲可能會有兩個無中氣之月,只取第一個),月序與前一個月相同(閏月在幾月後面,就稱閏幾月)清史稿·時憲四:求閏月,以前後兩年有冬至之月為準。中積十三月者,以無中氣之月,從前月置閏。一歲中兩無中氣者,置在前無中氣之月為閏。。採用現行之定朔法,有可能會出現無中氣月但無須置閏之狀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臘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閏十月 冬至月 閏冬月 臘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冬至月 臘月 閏臘月 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冬至月 臘月 正月 閏正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冬至月 臘月 正月 二月 閏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冬至月 …… 如此類推 …… 如此類推 …… 如此類推 …… 如此類推 …… 如此類推 …… 如此類推 …… 如此類推 …… 如此類推 …… 如此類推 …… 如此類推 …… 如此類推 …… 如此類推 …… 如此類推 由於當前近日點在冬季,冬季節氣之間較短,十冬臘月較容易分配到中氣;若採無中置閏法,閏月較常發生在夏季。未來因近日點進動,可能改變。 === 定年 === 定完月後,即可決定一年之起始。民用曆法中,以正月朔日為一年之開始,稱為元旦(元春旦)或正旦(正月旦),正月初一子夜至下一個正月初一子夜前之時間段稱為「一年」。有時一年內出現兩個立春,即年初一後立春,翌年年初一前再立春,稱為「雙春年」,一般視作吉兆。按照現行曆法計算,雙春年必定有閏月,有閏月之年必定有雙春,故又稱「雙春兼閏月」。相反,如果年初一至翌年年初一前夕沒有立春,稱為「盲年」。在十九年週期內,雙春兼閏年及盲年各出現七次,而單春年只有五次。 在古代,官方通常會指定年號,並確定開始時間(奉正朔),隨後依順序紀年。夏曆同時會使用干支標註年份順序(包含歲星紀年及太歲紀年),十二地支又對應十二生肖,比如壬辰龍年。民間通常會在民間信仰於節慶表示神明誕辰或傳統戲劇作品使用,如辛卯年四月十二日、甲午年臘月初七等。 中華民國成立時,廢除農曆之官方地位,改以格里曆計算年份,同時稱正月朔日為春節,廢除了年號制度。現今人們通常直接用民國紀年或公元紀年來表示農曆年份,嚴謹的標示會在年份後加上干支紀年,如2021年9月5日為中華民國110年辛丑七月廿九。或採用黃帝紀年,若以公元前2698年為黃帝紀元元年起算,至公元年為黃帝紀元年(主要見於農民曆,稱黃帝紀元○○○○年。孫中山在《臨時大總統改曆改元通電》所用的農曆紀年即採用了當時革命黨人因拒用滿清皇帝年號而改用的黃帝紀元)。 公元換黃帝紀元 黃帝紀元換公元 公曆年 + 2698 = 黃帝紀年 黃帝紀年 - 2698 = 公曆年 == 詳細定義 == === 天干地支 === 天干地支60種配搭,迴圈往復,每60年干支紀年一個週期、每60月干支紀月一個週期、每60日干支紀日一個週期、每60時辰干支紀時一個週期,干支紀年月日時合共有八字。天干地支對應到月份,通常採用干支紀月,這種紀月以冬至所在月為子月,每一年為一個週期,如遇到閏月,閏月干支與前月相同。其中特別是地支中之子午,在夏曆有著重要地位。 *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地支 地支與月份、時辰有固定關係: *年、月表徵地球公轉,每圈為一歲,均分為12節,每節為一個月份,各對應十二地支, *日、時表徵地球自轉,每圈為一日,均分為12格,每格為一個時辰,各對應十二地支; 由於這種對應關係,每5年(日),干支紀月份(時辰)正好完成一次週期。(干支紀月不計閏月) === 子午 === 十二地支中,子午依據太陽位置來確定,子為陰極盛,午為陽極盛,子午為歲、日週期定出始末與中點: *以每年太陽直射北迴歸線之日期定出夏至,午月為每歲之中點月份(干支五月), *以每年太陽直射南迴歸線之日期定出冬至,子月為每歲之始末月份(干支十一月); *以每日太陽位於正南方向之時刻定出正午,午時為每日之中點時辰(11~13點), *以每日太陽位於正北方向之時刻定出子夜,子時為每日之始末時辰(23~01點)。 **注:此處每日太陽位於正北方向是指夜晚,太陽在地平線下方之正北。 *歲與年平均等長,起始點平均相差八分之一年,即半個季度。因為歲末歲初各有半個冬季,而年的安排使到一整個冬季放在年末。 === 日 === 中國古代以子夜為日之分界,以子正初刻(00:00)為一日之開始,以夜子初四刻(24:00)為一日之終結s:新唐書/卷025:李淳風:「古曆分日,起於子半。」。s:樂律表微_(四庫全書本)/卷3s:性理大全書 (四庫全書本)/卷22:子時初四刻屬前一日 正四刻屬後日 其兩日之間即所謂始之始 中之中也。s:大統厯志_(四庫全書本)/卷6#日週一萬分:自'子正初刻'至'夜子初四刻有此分。s:天經或問 (四庫全書本)/卷3:世人但知 子屬本日 始得亥為本日終時 殊不知 子對中正初之刻為本日始時 夜子初四刻為本日終時。。但習慣中,人們傾向於認為一日開始於寅時(平旦)5點。中國傳統將一日分割為12個時辰,依次是子時、醜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1個時辰等於2個小時,子時是下午11時至上午1時,醜時是上午1時至上午3時,以此類推。 夏曆用干支來標記流水日,就像如星期般,無天文意義。60干支為一迴圈,甲子、乙丑、丙寅、……、癸亥、甲子。比如,2013年新年歲首(西曆2月10日)是丁未日,2014年歲首(1月31日)是壬寅日。 === 月朔 === 朔望月之長度大約在29.27至29.83日之間變動,長期平均長度是29.530588日(29日12時44分2.8秒)。因此,農曆一個月是29日或30日,又稱小月及大月。每一個月起始於朔日子夜,結束於下一個朔日子夜之前。現行曆法採取定朔法。 === 平朔 === 早期,採用平朔方法確定朔日。經過長期觀察,確定朔望月之平均長度,比如29\tfrac{499}{940}日。然後,選一個日月合朔的日期作為曆元,每經過一個月增加29\tfrac{499}{940}日,取整數部分即得朔日。 平朔規則下,通常是大小月相間,然後每經過15或17個月有一對連大月。 === 定朔 === 元授時曆起,天文臺運用天體執行規律和採用實際觀測天象資料,確定每朔(太陽和月球之黃經一致)之具體時間,取當日為朔日,即每月初一。 定朔規則下,各月大小排列並不固定,有時會碰到連續四個大月或是連續三個小月。 === 節氣 === 因地球橢圓地圍繞太陽公轉,速度不平均,故節氣有二法。按平均時間為平氣,按公轉角度為定氣。平氣法之春分秋分,未必為晝夜等長。自崇禎曆至今,曆法使用定氣。 === 平氣 === 在古代,通常以冬至到冬至之間(約365\tfrac{1}{4} 日),分割為24段(每段約15\tfrac{7}{32}日),每段起始於一個節氣,依次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立春到立夏前為春季,立夏到立秋前為夏季,立秋到立冬前為秋季,立冬到立春前為冬季。 二十四節氣中,冬至、大寒、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為中氣,通常用來確定月份。冬至所在月份為冬月、大寒所在月份為臘月、雨水所在月份為正月、春分所在月份為二月、……、小雪所在月份為十月。十二個月份裡,都固定各有一個中氣。無中氣的月份為前一個月的閏月s:漢書/卷021#律曆志:時所以記啟閉也,月所以紀分至也。啟閉者,節也。分至者,中也。節不必在其月,故時中必在正數之月。……朔不得中,是謂閏月,言陰陽雖交,不得中不生。。 屬陽曆的干支月或中氣月來源於觀測太陽的回歸年並按地支均分,屬陰曆的朔望月來源於觀測月亮盈虧。中氣之間的時間約為30日5\begin{matrix} \frac{1}{4} \end{matrix}時,因此中氣日之間的間隔(含前不含後)為30或31日。而一個朔望月的時間為29日或30日,一個月內要麼一箇中氣,要麼沒有中氣。因此,中氣可以直接來確定月份及閏否。 每個中氣干支月比朔望月平均多21.75小時,兩者差異積累到一定程度後,朔望月就閏一個月,以此達到兩者平衡對應(具體變化過程是:相對干支月,較短的朔望月逐月提前;當提前的日數達到半個月時,閏一個朔望月,即一個干支月對應兩個朔望月,於是朔望月變成推後半個月;然後朔望月繼續逐月提前,如此迴圈往復)。最終結果是,每32.6個朔望月中有一個閏月。實際觀測中,由於定朔和定氣的方法與絕對平均值存在差異,每兩個閏月並非精確地相差32~33個朔望月,而是28~36個朔望月,總體19年7閏(12×19÷7)仍然符合32.6的平均值。 以下是前103年至1644年各閏月統計。 年 閏冬月 閏臘月 閏正月 閏二月 閏三月 閏四月 閏五月 閏六月 閏七月 閏八月 閏九月 閏十月 前103-1644 38 61 52 48 63 49 70 48 51 54 48 61 === 定氣 === 定氣按太陽執行位置為準,二十四節氣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之位置。 農曆 節氣 西曆 黃經 中氣 西曆 黃經 平均中氣間隔長度/日* 中氣對應月份冬至100%對應,其餘99.6%對應。 月份別稱 1 立春 2月3/4日 45° 雨水 2月18/19日 60° 29.93,29-30 正月、寅月 孟春、端月、元春 2 驚蟄 3月5/6日 75° 春分 3月20/21日 90° 30.43,30-31 二月、卯月 仲春、杏月、花月 3 清明 4月4/5日 105° 穀雨 4月19/20日 120° 30.93,30-31 三月、辰月 季春、桃月、桐月、蠶月 4 立夏 5月5/6日 135° 小滿 5月20/21日 150° 31.31,31-32 四月、巳月 孟夏、陰月、梅月、槐月 5 芒種 6月5/6日 165° 夏至 6月20/21日 180° 31.45,31-32 五月、午月 仲夏、榴月、毒月、蒲月 6 小暑 7月6/7日 195° 大暑 7月22/23日 210° 31.31,31-32 六月、未月 季夏、荷月、荔月 7 立秋 8月7/8日 225° 處暑 8月22/23日 240° 30.93,30-31 七月、申月 孟秋、蘭月、巧月、瓜月 8 白露 9月7/8日 255° 秋分 9月22/23日 270° 30.42,30-31 八月、酉月 仲秋、桂月 9 寒露 10月7/8日 285° 霜降 10月23/24日 300° 29.93,29-30 九月、戌月 季秋、菊月 10 立冬 11月7/8日 315° 小雪 11月21/22日 330° 29.57,29-30 十月、亥月 孟冬、良月、陽月 11 大雪 12月6/7日 345° 冬至 12月21/22日 360° 29.45,29-30 冬月、子月 仲冬、冬月、葭月 12 小寒 1月5/6日 15° 大寒 1月19/20日 30° 29.58,29-30 臘月、丑月 季冬、臘月 *:此處資料取西元1810年至西元2409年。 二十四節氣中,原本驚蟄在雨水之前,穀雨在清明之前。後西漢末年劉歆將雨水、驚蟄對調,清明、穀雨對調。 由於克卜勒運動第二定律,地球靠近近日點時公轉速度會比較快,當前近日點在小寒附近,因此冬至到大寒兩個中氣之間相隔較短,約29.45日;而地球靠近遠日點時公轉速度較慢,當前遠日點在小暑附近,因此夏至到大暑兩個中氣之間相隔較長,約31.45日(以北半球為準)。 當中氣間隔可以比朔望月(≈29.53日)長時,一個月可能完全在兩個中氣日之間,此時這個月就沒有中氣。反之,當中氣間隔比朔望月短時,兩個中氣可能完全在兩個朔日之間,此時一個月內就有兩個中氣。 以冬至日子夜到冬至日子夜前為「一歲」。一歲一般為365日,有時為366日。冬至所在月定為冬月(或子月,以天干地支記月)。不計冬至月,一歲將包含11至12個整月,包含12個整月時,第一個無中氣之月份為閏月,此乃無中置閏法。若冬至在子月朔日,則前一歲必閏月;若冬至在晦日,則冬至後之一歲必閏月。 1年通常有12個月或13個月。包含13個月的年份為閏年。1810年立春至2409年除夕(立春前日)600年間的7421個月中,有雙中氣月19個,無中氣月240個,221閏,閏月分佈如下: 年 閏正月 閏二月 閏三月 閏四月 閏五月 閏六月 閏七月 閏八月 閏九月 閏十月 閏冬月 閏臘月 1810~ 2409 2 15 26 38 42 39 28 16 6 5 4 0 下一次閏冬月出現於2033年。(2033年問題)前一次閏正月出現於1651年,下一次閏正月會出現於2262年;首次閏臘月將出現於3358年。 === 置閏規則改革 === 對冬至之理解有「冬至日」與「冬至時刻」兩種。冬至日是日影最長之正午,即是正午最接近冬至時刻之日。「冬至時刻」是太陽直射點運動到最南點(南迴歸線)之時刻,或是太陽黃經達到270°之時刻,可透過科學推算和觀測精確到幾時幾分幾秒。目前在中國大陸使用的農曆國家標準中,冬至定義為太陽地心視黃經達到270°的時刻。 由於定朔平朔及定氣平氣間之差異,也引發了冬至是歸於上一月還是下一月之爭議,如1984年、2014年、2033年問題。置閏法有遵循亙古傳統之平氣置閏,現行是定氣日算置閏,還有定氣時刻置閏,即按照朔、冬至之具體時分先後劃分。 隋唐曆法已經逐漸開始定朔、定冬至到時分。明朝李天經曾建議,用中氣時刻是否介乎兩朔時刻之間,來決定該月是否有此中氣,例如崇禎十五年小雪雖在十一月初一日,但小雪時刻在十一月朔點之前,按此法屬十月s:明史/卷31#曆一:「《大統》置閏,但論月無中氣,新法尤視合朔後先。今所進十五年新曆,其十月、十二月中氣,適交次月合朔時刻之前,所以月內雖無中氣,而實非閏月。蓋氣在朔前,則此氣尚屬前月之晦也。至十六年第二月止有驚蟄一節,而春分中氣,交第三月合朔之後,則第二月為閏正月,第三月為第二月無疑。」,如此法則可減少雙中氣月之次數,並使置閏法獨立於時區。 == 習俗節日 == 臺灣的小商家習慣在初二和十六供奉福德正神,稱為「作牙」「初一、十五」與「初二、十六」-極品小站 黃成義中醫師所著《依醫倚犄》壹拾貮章神佛論。 === 日月同數之節日 === 農曆新年(中國大陸稱為春節),即農曆正月初一日,古代稱為“元旦”、“正旦”等,越南稱為 ,韓國稱為。農曆新年是一年中最隆重之節日。中國大陸、香港、澳門、臺灣、越南、韓國、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法定假日。 上巳節,即農曆三月初三日,。 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日,越南稱為,。 七夕,即農曆七月初七日晚上,越南稱為,}。 重陽節,即農曆九月初九日,越南稱為。 === 正月農曆十五日(月圓)元宵節 === 元宵節、上元節,均為農曆正月十五日,越南稱為,韓國稱為。 中元節,即農曆七月十五日,越南稱為或,韓國稱為或或。 中秋節,即農曆八月十五日,越南稱為,韓國稱為。 下元節,即農曆十月十五日,越南稱為。 === 臘月節日 === 臘八節,即農曆臘月(十二月)初八日。 祭灶節,亦稱小年,即農曆臘月廿三日(北方)或廿四日(南方),越南稱為。 除夕,正月初一前夕,即農曆一年之最後一晚。 這三個節日可認為是準備和醞釀最大節日農曆新年。 === 節氣節日 === 以節氣定義的節日,通常都有很濃重的季節特徵,大多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這種季節最為明顯的節氣附近,清明是緊接春分後第一個節氣。 春季:春社,立春後的第五個戊日,大約在春分前後。 春季:寒食節,冬至後的第一百零五日,大約在清明附近,韓國稱為。 春季:清明節,清明當日,越南稱為。 夏季:夏節,夏至當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中國北方尤其受到重視。清代以前特別是宋代的法定假日,遼代謂之‘朝節’。 夏季:頭伏,夏至後第三庚日。 夏季:二伏,夏至後第四庚日。 秋季:終伏,立秋後初庚日。 秋季:秋社,立秋後的第五個戊日,大約在秋分前後。 冬季:冬節,冬至當日,也稱“小年”,越南稱為,韓國稱為。 == 歷史 == ==各地使用== 其他東亞地區之陰陽合曆大多源自華夏曆法或受其影響,比如藏曆、和曆以及朝鮮半島和越南曆法等。目前,由於時區差別,大中華地區(UTC+8)、韓國(UTC+9)與越南(UTC+7)使用的農曆的版本並不一致,因此各國農曆日期也不完全一致。最常見的情況是由於時差,朔的時刻在不同地區分屬兩日,導致農曆相差一天。例如在1968年,南北越因時差問題分別在不同日期慶祝了越南新年。在極端情況下時差還會影響到置閏,導致不同地區農曆在幾個月內會相差一個月。由於農曆規定冬至日必須在冬月(十一月),由於時差原因,有時在一地朔的時刻和冬至時刻落在同一天,但在另一地朔的時刻和冬至時刻分屬兩天,這導致兩地冬月相差一個月,並影響到置閏以及冬月附近的諸多月份。例如1984年冬至在協調世界時12月21日16:09:12(北京時間在12月22日但越南時間在12月21日),而新月在協調世界時12月22日11:35:39(中國和越南時間均在12月22日),這導致兩地冬月相差一個月。受此影響,中國農曆在1984年置閏十月,但越南歷則在1985年置閏二月。也正因為此,1985年越南新年在公曆1月21日,而中國春節在2月20日。另外,由於農曆規定若兩冬月間不計冬月剩餘12個月,則置閏於兩冬月間第一個無中氣之月。朔的時刻和其他中氣時刻的關係也可能在一地為同一日,在另一地分為兩日。這會導致兩地對無中氣之月的判定出現差異,同樣可能影響置閏,並導致農曆在幾個月內相差一個月。例如2012年中國閏四月而韓國閏三月。部分軟體未能因應各國時間基準而調整會造成錯誤。 紫金山天文臺在2017年5月制定了名為GB/T 33661-2017 《農曆的編算和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規定了現代農曆編制的基礎概念及演算法規則,並以現代天文學技術為基礎規定農曆的編算方式,比如規定冬至為節氣之首(而非立春)、規定有冬至之月份為子月(十一月)、規定寅月建正、規定採用國際通用天體模型且精度應達到1秒,並且要求公開發行的日曆產品必須包含西曆和農曆的日期對照以及二十四節氣,符合標準規定的編排規則、計算模型和精度及表示方法,以杜絕各種不同版本的農曆出現在市面上引發日期不一致的混亂。該標準基本上繼承古制,如寅月建正,冬至之月為子月等等。農曆閏月的規則,是順治二年曆法改革時制定。應用UTC+8作標準時,則是民國十七年(1928年)制定的規則。 日本農曆(和曆)原使用中國曆法計算,從明朝亡後之1685年開始自行編制曆法(貞享曆),直到1873年起廢除農曆(天保曆)改用西曆(格里曆),並於1910年起停止在官曆內併記舊曆。臺灣日治時期,日本政府曾委託東京天文臺編纂農曆,並由伊勢神宮印製頒布《神宮曆》於臺灣發行。但由於文化習慣不同,到了1914年,臺灣總督府決定另編一部《臺灣民曆》,委由臺灣神苑會發行,其內容主要參照了神宮曆,另外也加入了西曆曆法。不過,民間接受度最高的仍是自編的民曆春牛圖。目前日本國立天文臺每年2月都會發報的「」官報中仍有節氣和朔弦望等資料,能用來自行計算農曆。現時日本國內僅有如中秋節等少量節日按農曆慶祝,其餘絕大多數原以農曆日期慶祝之節日,都改成了按照西曆之相同日期慶祝(如日本的端午節就在西曆5月5日)。 絕大部分海外華人會使用和大中華地區一致的農曆,但有些居於南半球的澳紐華僑會出版按當地時間所製作之曆書,此等曆書也會應當地季節而將節氣錯開半年。 中國傳統曆法的編制,以往是由太史寮、太史署、太史監、太史局、太史院、司天臺、司天監、欽天監等在中國各朝代職掌天文曆法的機構所主管。當代農曆的編制則是由現代天文機構負責,如中央觀象臺(北洋政府)、中研院天文研究所(國民政府)(因為國民政府推動公曆貶抑農曆的政策,很長一段時期,《國民曆》只有節氣和朔弦望等資料,沒有農曆國曆對照表,只能自行計算。)、紫金山天文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天文臺(香港),以及中央氣象局天文站(臺灣)。現代天文機構會因應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的最新決議,並根據美國噴射推進實驗室、美國海軍天文臺、等機構提供的資料,作出精準計算以修正年曆。有時候因朔日、節氣發生時刻接近午夜,只要計算結果相差幾分鐘,和民間《萬年曆》的日期就有可能會相差一天。 == 參見 == * 中國傳統曆法 * 曆法、曆法列表 * 黃曆 * 儒略曆(格里曆前身) * 西曆 * 干支、生肖 * 五行 * 七曜、六曜 * 陰陽曆 * 2033年問題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政府官方 * 香港天文臺1901至2100年西曆與農曆對照表 * 臺灣中央氣象局日曆資料表 、天文日曆 * (西元元年2月11日至2100年2月9日) * 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陰陽曆對照+曆象表 * 國曆農曆查詢 - 畜產行情 - 中華民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 國曆、農曆換算 - 農業知識入口網 ===其他=== * 厤象考成: 上編16卷, 下編10卷By 允錄(富強齋) 1898 * The Mathematics of the Chinese Calendar Category:中國曆法 Category:日曆 Category:農曆 Category:陰陽曆 Category:中國文化
聖赫勒拿
聖赫勒拿()是大西洋島嶼,主權屬於英國,離非洲西岸1,900公里,離南美洲東岸3,400公里。聖赫勒拿島與其北方的阿森松島和南方的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一起組成英國的聖赫勒拿、阿森松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英國海外領地。 《海錄》作散爹-{哩}-。 == 歷史 == 1502年5月21日葡萄牙航海家在去印度的路上發現了聖赫勒拿島。因為在羅馬天主教聖人曆中5月21日是聖赫勒拿奧古斯妲的瞻禮日,因此他們將這個島稱為聖赫勒拿島。另有一說指當時達·諾瓦發現的是位於聖赫勒拿島南方的特里斯坦-達庫尼亞。而聖赫勒拿島則是由埃斯特旺·達伽馬(Estêvão da Gama)的船隊在1503年7月30日發現的A. H. Schulenburg, 'The discovery of St Helena: the search continues'. Wirebird: The Journal of the Friends of St Helena, Issue 24 (Spring 2002), pp. 13–19.Duarte Leite, História dos Descobrimentos, Vol. II (Lisbon: Edições Cosmos, 1960), 206.de Montalbodo, Paesi Nuovamente Retovati & Nuovo Mondo da Alberico Vesputio Fiorentino Intitulato (Venice: 1507)。當時島上沒有土著居民。後來荷蘭曾經在1645年至1651年之間佔領這個島。 1659年,不列顛東印度公司佔據該島,他們建立了一個要塞詹姆斯敦(今天聖赫勒拿的首府),並在那裡駐軍。1673年荷蘭試圖重新佔領聖赫勒拿島,但沒有成功。此時島上的半數居民是從非洲而來。在蘇伊士運河開通前,聖赫勒拿島是大西洋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船舶停靠基地。 英國天文學家埃德蒙·哈雷在1676-1677年間到此觀測南半球星空,繪製出世界第一張南半球星圖。 1815年,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拿破崙一世被流放到厄爾巴島。滑鐵盧戰役後,拿破崙再次成為俘虜,這一次反法同盟汲取了教訓,必須把拿破崙流放到一個四不靠的荒島,讓他永世不能再回歐洲。萬裡之外的非洲孤島聖赫勒拿,無疑是最好的選擇。拿破崙一世於1821年死於島上。 1833年,聖赫勒拿島的所有權從東印度公司轉到英國王室手中。 1869年,隨著蘇伊士運河開通及蒸氣輪船的普及,來島上補給的船隻越來越少,聖赫勒拿島開始蕭條。1899年到1902年的第二次布林戰爭中,英國曾將數千布林戰俘送到島上看押。1906年英國將所有駐在島上的軍隊撤出。 1889年,祖魯王國國王迪尼祖魯·卡塞奇瓦約被判處監禁於聖赫勒拿島上,刑期為10年。 == 地理 == 聖赫勒拿島的地理位置是南緯15°56',西經5°42'。聖赫勒拿本島的面積是121平方公里。 所有屬聖赫勒拿島的島嶼都是火山島,其中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島上的火山至今仍然活躍。聖赫勒拿島本島的最高點是823米(Diana's Peak),特里斯坦-達庫尼亞島上的最高點是2060米(Queen Mary's Peak)。 聖赫勒拿本島是溫和的熱帶海洋性氣候,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屬溫和的溫帶海洋性氣候。 聖赫勒拿島上有40種當地特有的植物。阿森松島是海龜的繁殖地。 == 人口 == 聖赫勒拿島的居民主要由非洲人後代和歐洲的移民組成。2021年,島上人口約4,439人,非洲人後代佔一半,亞裔和白人各佔25%。 == 政治 == 聖赫勒拿總督由英國君主任命。聖赫勒拿立法委員會有15名議員,其中12名由島民選舉而出,任期四年。由2021年開始,自其中選出首席大臣。最高審判機構是最高法院。 == 經濟 == 聖赫勒拿完全依靠英國的資助,1998年英國政府對島上的經濟援助為500萬英鎊。島上主要產業有漁業、畜牧業和手工業。許多島民離開聖赫勒拿島去他處尋找生計;島上生產的咖啡豆頗負盛名。 == 通訊 == 聖赫勒拿主要依靠海底電纜和衛星通訊與其他地方聯絡。阿森松島是南非到葡萄牙和英國之間的主電纜的一個重要中繼站。 == 交通 == 聖赫勒拿沒有鐵路,大多數公路集中在聖赫勒拿島上(118公里),阿森松島上有80公里。聖赫勒拿島上的詹姆斯敦和阿森松島上的喬治敦是唯一的大港口。島上僅有一個擁有鋪設跑道的機場。 英國在1963年專門建造了來往於英國加的夫港、聖赫勒拿島和南非開普敦之間的“聖赫勒拿”號定期客貨船(RMS St. Helena)。該船在有需要時在阿森松島和特里斯坦-達庫尼亞群島中途停靠。 1989年,第二艘“聖赫勒拿”號服役。聖赫勒拿島上的機場原訂在2011年竣工,這條定期海上航線原訂被取消。但因工程延宕,至2012年始正式施工。在機場完工前,該條海上航線將繼續行駛。 機場於2016年4月竣工,令往返島的航程從數天大幅縮減至一天BBC新聞,香港電臺第一臺,2016-07-24。不過由於機場的風切變過強bbc.com – St Helena airport delay 'to increase cost to UK government' 9 May 2016,飛機須經多番嘗試方可降落,使得原定十月啟航的定期航班臨時取銷。2017年,定期航班才正式開通,而“聖赫勒拿”號無法同時停航。 == 參考文獻 == * 陳佳榮,謝方,陸俊玲 《古代南海地名》 中華書局 1986年版1046頁ST HELENA 條 Category:大西洋島嶼 Category:非洲火山島
單向連結串列
單向連結串列(又名單連結串列、線性連結串列, 英語:singly linked list)是連結串列的一種,其特點是連結串列的連結方向是單向的,對連結串列的訪問要透過從頭部開始,依序往下讀取。 == 資料結構 == 一個單向連結串列的節點被分成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儲存或者顯示關於節點的資訊,第二個部分儲存下一個節點的地址。單向連結串列只可向一個方向遍歷。 ==動態單連結串列(C語言)== 單向連結串列的資料結構可以分為兩部分:資料域和指標域,資料域儲存資料,指標域指向下一個儲存節點的地址。 ===儲存結構=== /* c2-2.h 線性表的單連結串列儲存結構 */ typedef struct LNode { ElemType data; struct LNode *next; }LNode,*LinkList; ===基本操作=== /* bo2-2.c 帶有頭結點的單連結串列(儲存結構由c2-2.h定義)的基本操作(12個),包括演算法2.8,2.9,2.10 */ void InitList(LinkList *L) { /* 操作結果:構造一個空的線性表L */ *L=(LinkList)malloc(sizeof(struct LNode)); /* 產生頭結點,並使L指向此頭結點 */ if(!*L) /* 儲存分配失敗 */ exit(OVERFLOW); (*L)->next=NULL; /* 指標域為空 */ } void DestroyList(LinkList *L) { /* 初始條件:線性表L已存在。操作結果:銷燬線性表L */ LinkList q; while(*L) { q=(*L)->next; free(*L); *L=q; } } void ClearList(LinkList L) /* 不改變L */ { /* 初始條件:線性表L已存在。操作結果:將L重置為空表 */ LinkList p,q; p=L->next; /* p指向第一個結點 */ while(p) /* 沒到表尾 */ { q=p->next; free(p); p=q; } L->next=NULL; /* 頭結點指標域為空 */ } Status ListEmpty(LinkList L) { /* 初始條件:線性表L已存在。操作結果:若L為空表,則返回TRUE,否則返回FALSE */ if(L->next) /* 非空 */ return FALSE; else return TRUE; } int ListLength(LinkList L) { /* 初始條件:線性表L已存在。操作結果:返回L中資料元素個數 */ int i=0; LinkList p=L->next; /* p指向第一個結點 */ while(p) /* 沒到表尾 */ { i++; p=p->next; } return i; } Status GetElem(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 演算法2.8 */ { /* L為帶頭結點的單連結串列的頭指標。當第i個元素存在時,其值賦給e並返回OK,否則返回ERROR */ int j=1; /* j為計數器 */ LinkList p=L->next; /* p指向第一個結點 */ while(p&&j<i) /* 順指標向後查詢,直到p指向第i個元素或p為空 */ { p=p->next; j++; } if(!p||j>i) /* 第i個元素不存在 */ return ERROR; *e=p->data; /* 取第i個元素 */ return OK; } int LocateElem(LinkList L,ElemType e,Status(*compare)(ElemType,ElemType)) { /* 初始條件: 線性表L已存在,compare()是資料元素判定函式(滿足為1,否則為0) */ /* 操作結果: 返回L中第1個與e滿足關係compare()的資料元素的位序。 */ /* 若這樣的資料元素不存在,則返回值為0 */ int i=0; LinkList p=L->next; while(p) { i++; if(compare(p->data,e)) /* 找到這樣的資料元素 */ return i; p=p->next; } return 0; } Status PriorElem(LinkList L,ElemType cur_e,ElemType *pre_e) { /* 初始條件: 線性表L已存在 */ /* 操作結果: 若cur_e是L的資料元素,且不是第一個,則用pre_e返回它的前驅, */ /* 返回OK;否則操作失敗,pre_e無定義,返回INFEASIBLE */ LinkList q,p=L->next; /* p指向第一個結點 */ while(p->next) /* p所指結點有後繼 */ { q=p->next; /* q為p的後繼 */ if(q->data==cur_e) { *pre_e=p->data; return OK; } p=q; /* p向後移 */ } return INFEASIBLE; } Status NextElem(LinkList L,ElemType cur_e,ElemType *next_e) { /* 初始條件:線性表L已存在 */ /* 操作結果:若cur_e是L的資料元素,且不是最後一個,則用next_e返回它的後繼, */ /* 返回OK;否則操作失敗,next_e無定義,返回INFEASIBLE */ LinkList p=L->next; /* p指向第一個結點 */ while(p->next) /* p所指結點有後繼 */ { if(p->data==cur_e) { *next_e=p->next->data; return OK; } p=p->next; } return INFEASIBLE; } Status ListInsert(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 演算法2.9。不改變L */ { /* 在帶頭結點的單鏈線性表L中第i個位置之前插入元素e */ int j=0; LinkList p=L,s; while(p&&j<i-1) /* 尋找第i-1個結點 */ { p=p->next; j++; } if(!p||j>i-1) /* i小於1或者大於表長 */ return ERROR; s=(LinkList)malloc(sizeof(struct LNode)); /* 生成新結點 */ s->data=e; /* 插入L中 */ s->next=p->next; p->next=s; return OK; } Status ListDelete(LinkList L,int i,ElemType *e) /* 演算法2.10。不改變L */ { /* 在帶頭結點的單鏈線性表L中,刪除第i個元素,並由e返回其值 */ int j=0; LinkList p=L,q; while(p->next&&j<i-1) /* 尋找第i個結點,並令p指向其前嶇 */ { p=p->next; j++; } if(!p->next||j>i-1) /* 刪除位置不合理 */ return ERROR; q=p->next; /* 刪除並釋放結點 */ p->next=q->next; *e=q->data; free(q); return OK; } void ListTraverse(LinkList L,void(*vi)(ElemType)) /* vi的形參型別為ElemType,與bo2-1.c中相應函式的形參型別ElemType&不同 */ { /* 初始條件:線性表L已存在。操作結果:依次對L的每個資料元素呼叫函式vi() */ LinkList p=L->next; while(p) { vi(p->data); p=p->next; } printf("\n"); } ==靜態單連結串列(C語言)== // 線性表的靜態單連結串列儲存結構 #define MAX_SIZE 100 // 連結串列的最大長度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data; //此處的ElemType可以自由代換(如int/float等) int cur; } component, SLinkList[MAX_SIZE]; // 一個陣列只生成一個靜態連結串列的基本操作(11個) #define DestroyList ClearList // DestroyList()和ClearList()的操作是一樣的 void InitList(SLinkList L) { // 構造一個空的連結串列L,表頭為L的最後一個單元L[MAX_SIZE-1],其餘單元鏈成 // 一個備用連結串列,表頭為L的第一個單元L[0],“0”表示空指標 int i; L[MAX_SIZE - 1].cur = 0; // L的最後一個單元為空連結串列的表頭 for (i = 0; i < MAX_SIZE - 2; i++) // 將其餘單元連結成以L[0]為表頭的備用連結串列 L[i].cur = i + 1; L[MAX_SIZE - 2].cur = 0; } void ClearList(SLinkList L) { // 初始條件:線性表L已存在。操作結果:將L重置為空表 int i, j, k; i = L[MAX_SIZE - 1].cur; // 連結串列第一個結點的位置 L[MAX_SIZE - 1].cur = 0; // 連結串列空 k = L[0].cur; // 備用連結串列第一個結點的位置 L[0].cur = i; // 把連結串列的結點連到備用連結串列的表頭 while (i) { // 沒到連結串列尾 j = i; i = L[i].cur; // 指向下一個元素 } L[j].cur = k; // 備用連結串列的第一個結點接到連結串列的尾部 } Status ListEmpty(SLinkList L) { // 若L是空表,返回TRUE;否則返回FALSE if (L[MAX_SIZE - 1].cur == 0) // 若為空表 return TRUE; else return FALSE; } int ListLength(SLinkList L) { // 返回L中資料元素個數 int j = 0, i = L[MAX_SIZE - 1].cur; // i指向第一個元素 while (i) { // 沒到靜態連結串列尾 i = L[i].cur; // 指向下一個元素 j++; } return j; } Status GetElem(SLink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 用e返回L中第i個元素的值 int l, k = MAX_SIZE - 1; // k指向表頭序號 if (i < 1 || i > ListLength(L)) return ERROR; for (l = 1; l <= i; l++) // 移動到第i個元素處 k = L[k].cur; *e = L[k].data; return OK; } int LocateElem(SLinkList L, ElemType e) { // 演算法2.13(有改動) // 在靜態單鏈線性表L中查詢第1個值為e的元素。若找到,則返回它在L中的 // 位序,否則返回0。(與其它LocateElem()的定義不同) int i = L[MAX_SIZE - 1].cur; // i指示表中第一個結點 while (i && L[i].data != e) // 在表中順鏈查詢(e不能是字串) i = L[i].cur; return i; } Status PriorElem(SLinkList L, ElemType cur_e, ElemType *pre_e) { // 初始條件:線性表L已存在 // 操作結果:若cur_e是L的資料元素,且不是第一個,則用pre_e返回它的前驅, // 否則操作失敗,pre_e無定義 int j, i = L[MAX_SIZE - 1].cur; // i指示連結串列第一個結點的位置 do { // 向後移動結點 j = i; i = L[i].cur; } while (i && cur_e != L[i].data); if (i) { // 找到該元素 *pre_e = L[j].data; return OK; } return ERROR; } Status NextElem(SLinkList L, ElemType cur_e, ElemType *next_e) { // 初始條件:線性表L已存在 // 操作結果:若cur_e是L的資料元素,且不是最後一個,則用next_e返回它的後繼 // 否則操作失敗,next_e無定義 int j, i = LocateElem(L, cur_e); // 在L中查詢第一個值為cur_e的元素的位置 if (i) { // L中存在元素cur_e j = L[i].cur; // cur_e的後繼的位置 if (j) { // cur_e有後繼 *next_e = L[j].data; return OK; // cur_e元素有後繼 } } return ERROR; // L不存在cur_e元素,cur_e元素無後繼 } Status ListInsert(SLink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 在L中第i個元素之前插入新的資料元素e int l, j, k = MAX_SIZE - 1; // k指向表頭 if (i < 1 || i > ListLength(L) + 1) return ERROR; j = Malloc(L); // 申請新單元 if (j) { // 申請成功 L[j].data = e; // 賦值給新單元 for (l = 1; l < i; l++) // 移動i-1個元素 k = L[k].cur; L[j].cur = L[k].cur; L[k].cur = j; return OK; } return ERROR; } Status ListDelete(SLinkList L, int i, ElemType *e) { // 刪除在L中第i個資料元素e,並返回其值 int j, k = MAX_SIZE - 1; // k指向表頭 if (i < 1 || i > ListLength(L)) return ERROR; for (j = 1; j < i; j++) // 移動i-1個元素 k = L[k].cur; j = L[k].cur; L[k].cur = L[j].cur; *e = L[j].data; Free(L, j); return OK; } void ListTraverse(SLinkList L, void(*vi)(ElemType)) { // 初始條件:線性表L已存在。操作結果:依次對L的每個資料元素呼叫函式vi() int i = L[MAX_SIZE - 1].cur; // 指向第一個元素 while (i) { // 沒到靜態連結串列尾 vi(L[i].data); // 呼叫vi() i = L[i].cur; // 指向下一個元素 } printf("\n"); } Category:資料結構
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簡稱:),是連線香港大嶼山、澳門和廣東珠海的大型跨海通道,屬於中國國家高速公路網編制中G94珠三角環線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於2009年12月15日動工,2018年5月23日完工,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通車;設計壽命為120年。現為全世界最長的沉管隧道以及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 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主橋全長約29.6公里。為橋隧結合結構,包括兩條分別長約6.7公里及5公里的海底隧道及三個人工島。其中,海中橋隧主體工程(粵港分界線至珠海和澳門口岸段)由粵港澳三地共同出資建設;海中橋隧工程香港段(起自香港國際機場人工島,止於粵港分界線)及屯門-赤鱲角隧道由香港方面建設,三地口岸和連線線由三地各自建設。主營單位為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大橋的維護和管理等工作也由其負責。 港珠澳大橋啟用後,大幅縮短了來往香港、珠海、澳門三地的交通時間,行車時間僅需一小時左右,而且不需要再繞經虎門大橋;而港珠澳也會形成「一小時生活圈」,對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有象徵意義。大橋的使用者進入香港後亦可經香港的快速公路,包括深港西部通道前往深圳。 == 歷史 == === 倡議興建 === 興建橫跨珠江口大橋的構想最初在1983年由香港合和集團董事局主席胡應湘提出,並將比較成形的方案定名為《興建內伶仃大橋的設想》。此方案得到珠江口西岸的珠海市政府的響應,1989年2月,珠海市開始籌劃伶仃洋大橋工程專案,並按照基建程式開展了伶仃洋大橋建設的前期準備,1997年12月獲國務院正式批准立項進行可行性研究,後因種種原因擱淺。 後來香港青嶼幹線通車,加上新的香港國際機場位於大嶼山,胡應湘又提出香港應該善用青馬大橋等新落成的基礎建設;把大橋香港起點改為大嶼山,同時增加連線澳門(單Y方案)和深圳(雙Y方案)。 2002年11月,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訪港,明確表示支援興建港珠澳大橋的計劃。2003年開始,香港政府積極研究建設跨海大橋。在當年1月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便提出興建連線香港與澳門和珠三角西部的大橋,其指出粵港兩地特別是和珠江三角洲特殊的地理和人文關係,歷經二十多年發展實際上已經形成一個相互依存、功能齊全的大型經濟區,而單個城市的力量相對單薄,故要加強與區內城市的優勢互補,進而提升香港在整個地區的競爭力和地位。 這項大型建設計劃經過草擬與協商後,最後在2005年選擇了單Y方案,並且定名為「港珠澳大橋」。連線深圳的路段則改由深港西部通道連線。2006年12月,港珠澳大橋專責小組正式成立,專責小組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牽頭,交通部、國務院港澳辦及粵、港、澳三地政府代表共同參與。 經過多個月的協商,於2007年2月達成協議,各地政府部門設定自己的入境口岸,即「三地三檢」;由於採用「三地三檢」而非「一地三檢」,毋須興建原來計劃面積達2.62平方公里的人工島,所以主橋工程總預算由500億大幅度地省減至約300億,相對西九龍站內地口岸區較少政治爭議。 === 工程融資 === 港珠澳大橋原計劃採用公開招標形式,即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模式(英文縮寫:BOT)的方案交由私人財團出資興建。大橋主體工程造價預計需762億元人民幣,差額由三地政府按以下比例補貼:香港佔50.2%、中國內地佔35.1%、澳門佔14.7%,但實際補貼金額則視乎招標結果。私人財團可營運大橋50年,期間可收取過橋費用,預計36年半可以收回成本。運輸及房屋局局長談港珠澳大橋(答問部分)(只有中文) ,香港特區政府新聞公報,2008年2月28日 其後,訊息透露港珠澳大橋將不會採用BOT方式融資,改以3地政府全資興建2008年7月30日,《東方日報》,港珠澳橋三地政府全資建。最終於2008年8月5日,三地政府就融資問題達成共識,估計海中橋隧主體工程含息總投資為385.4億元人民幣。國務院決定出資投入專案建設後,中國內地合共出資70億元人民幣(佔三地政府出資44.5%),香港出資67.5億元人民幣(佔三地政府出資42.9%),澳門出資19.8億元人民幣(佔三地政府出資12.6%),餘下的58%資金(約200多億)則以貸款方式集資2008年8月5日,ON.CC即時新聞。2009年5月22日香港立法會透過撥款港幣90億4,650萬港元(按付款當日價格計算)予主橋的詳細設計和建造工程,預計分7年支付。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於2011年10月表示,受到環保評估官司影響,香港段的工程受到阻延,為了追上進度,需要壓縮工程,保守估計造價將上升65億港元港珠澳橋造價勁增65億 《星島日報》 2011年10月27日。2011年11月18日,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透過了建造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的485億港元撥款,工程於2011年12月14日開始。到2016年追加撥款透過後,港府已就港珠澳橋、屯門至赤鱲角連線路工程「斬件式」獲撥款合共1177億港元,當中不少屬超支撥款。 ===建設=== 2007年5月初,開始在海底進行勘探工程。 2009年3月13日,粵港澳三地政府比較原定計劃提早兩個星期於珠海簽訂大橋主體工程初步設計合約。10月2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第85次國務院常務會議,透過港珠澳大橋的可行性報告。12月15日,珠澳口岸人工島填海工程開工儀式在珠海情侶南路東延長線一段舉行,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揭牌儀式和其他合同簽約儀式也一併舉行,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出席並主持儀式。2011年12月14日,香港段工程正式動工港珠澳橋港口岸動工 《星島日報》 2011年12月15日港珠澳大橋終動工 《明報》 2011年12月15日港珠澳橋香港口岸動工 《東方日報》 2011年12月15日。 中國中鐵旗下的中鐵寶橋集團、中鐵山橋集團曾參與鋼橋橋面的製造。 2014年4月15日,開始整體吊裝一段近3000噸重的鋼製橋面,長度超過130米,寬度約33米。同時將挑戰中國海上橋段吊裝最大、技術最難的記錄。 2016年9月2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橋樑正式貫通。 2017年5月2日,最後一節隧道接頭完成對接,標誌著主體工程全線貫通。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隧道段貫通,標誌著大橋主橋(內地段)全線貫通。2017年11月15日,110千伏人工島輸變電工程竣工投產,通訊、照明和監控等系統開始有電力供應。2017年12月25日,大橋首次進行亮燈測試,橋塔亮起紅、綠、藍及紫四種顏色。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橋工程主體工程交付驗收。 2018年9月28日–30日,三地進行聯合試執行。 2023年4月19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透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組織的竣工驗收。 ===開通儀式及通車日===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在珠海公路口岸舉行開通儀式。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作為主賓出席通車儀式並宣佈大橋正式開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致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丁薛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李希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何厚鏵、梁振英,中共廣東省委副書記兼廣東省長馬興瑞,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澳門特首崔世安,以及中央政策研究室常務副主任江金權亦參加儀式習近平時隔6年再赴廣東考察調研 2018-10-19。儀式由全國政協副主席何立峰主持。 大橋於2018年10月24日早上9時正式通車。 ===榮譽及稱號=== 2018年10月2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獲評美國工程新聞記錄(Engineering News Record)“全球最佳橋隧專案”。 2018年11月3日,廣東省委宣傳部授予港珠澳大橋建設者群體“南粵楷模”稱號。 2018年11月4日,港珠澳大橋被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評為2017年度“優秀海洋工程”。 2018年11月7日,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獲得國際隧道協會(International Tunnelling Association)2018年度“重大工程獎”。 2018年12月7日,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獲評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ICE)核心期刊《NEW CIVIL ENGINEER》(NCE)評選的2018年度“隧道工程獎(10億美元以上)”。 2019年3月,港珠澳大橋工程建設關鍵技術被授予2018年度“廣東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2019年5月1日,廣東省總工會授予港珠澳大橋收費站“廣東省五一勞動獎狀”。 2019年6月,港珠澳大橋科研專案“高效耐久大跨徑鋼橋面澆築式瀝青鋪裝效能保障成套技術”獲得2018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獲頒金鹿獎盃。 2019年7月,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旅檢大樓榮獲2019年Architizer A+大獎“交通基建專案特別榮譽獎”。 2019年10月,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專案被中國投資協會評為2018-2019年度“國家優質投資專案特別獎”。 2020年6月9日,港珠澳大橋榮獲2020年國際橋樑與結構工程協會(IABSE)“傑出結構獎”(OStrA)。 2020年6月12日,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榮獲“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集體”稱號,管理局HSE總監、安全應急部部長段國欽榮獲“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2020年8月,港珠澳大橋榮獲2020年第37屆國際橋樑大會(IBC)特設的“超級工程獎”。 2020年12月,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監控排程中心榮獲2018-2019年度“廣東省青年文明號”稱號。 2021年2月,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基於5G的智慧口岸應用專案”獲評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2020年“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典型案例”。 2021年5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科學技術部授予港珠澳大橋首批“國家交通運輸科普基地”稱號。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港珠澳大橋“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稱號。 == 設計 == === 整體設計 === 按照總體方案,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預期耗資約為327億人民幣,整體工程估計超過700億元。大橋全長為49,968米,主體工程“海中橋隧”長35,578米,包括5,664米海底隧道,設計壽命為120年(遵香港標準),能夠抵抗8度地震、16級颱風。在珠江口伶仃洋南北兩側分別有兩個離岸人工島,人工島間透過海底隧道予以連線。大橋初期計畫的起點是香港大嶼山石灣原字為「」,但最終方案改為在香港國際機場東部海面建築人工島以設立口岸,經過大澳以北海面並橫越珠江口,經過珠江口中心的海底隧道,最後抵達珠海及澳門口岸(珠澳口岸),分成兩端連線珠海拱北、澳門東方明珠。 港珠澳大橋落成後,由香港駕駛至珠海及澳門,將會從4至5小時路程大幅縮減至約30分鐘。至2035年,預計每日有5萬至6萬車輛及每日23萬至25萬人次。人工島上除了檢查大樓外,亦會提供接駁巴士,用以接載旅客由檢查大樓至香港國際機場登機,港珠澳大橋的旅客到達香港後毋須入境,可以透過接駁巴士直接到達海天客運碼頭。對於無法過境車輛,口岸附近將會設立停車場,另外亦有公共巴士接駁。 === 人工島及海底隧道 === thumb|已經完工的東出入口人工島 港珠澳大橋設有4大人工島:香港口岸、珠澳口岸、海底隧道東出入口人工島(藍海豚島)、海底隧道西出入口人工島(白海豚島),四島都具有標誌性及相關性,將是景觀設計考慮的重點。 在珠海拱北灣南側、澳門新城區A區東面的珠澳口岸人工島是大橋主體工程與珠海及澳門兩地的銜接中心,兩地對關口岸以及大橋收費站也設定在島上,投資達133.5億人民幣,設計中採用了砂、泥及土三種材料作為回填料。人工島地面標高5米,填海後經過地基處理加固後,交工面標高4.5米,能夠防禦珠江口300年一遇的洪潮。港珠澳大橋建成後,基於澳門道路網的交通承受能力限制,香港車輛將不能夠進入澳門。屆時人工島上將會設有兩座大型停車場,其中3,000個停車位供予境外車輛使用 (即東停車場),另外有約5,100個停車位設立於離境通道前(即西停車場),主要供予澳門車輛使用。為分流港珠澳大橋 澳門擬興建第四條跨海通道 2009年 12月 22日 14:49 中國窗 香港商報 而香港口岸設於香港離島區赤鱲角東部的人工島上,作為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的出入境管制站。人工島造價估計逾100億元,連同連線的公路,預計整個港珠澳大橋香港連線線工程開支逾200億元。 海底隧道東、西出入口人工島使用「鋼圓筒建島」方式填海,比傳統方式填海提前近2年。海底隧道西出入口人工島成為集交通、管理、服務、救援為一體的綜合運營中心;而海底隧道東出入口人工島則設定海上觀景平臺,同時設有中華白海豚觀賞區,但大橋開通初期暫不開放。直至2019年12月中,為配合國家主席訪問澳門,珠海公安當局於藍海豚島對香港前往珠、澳車輛實施安檢,這次亦是藍海豚島首次向公眾開放。 2010年,開始填海建造隧道人工島。2011年9月11日,隧道西人工島主體的結構工程完成;同年12月7日,隧道東人工島主體的結構工程完成。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結構完工 《明報》 2011年12月7日同年12月21日,人工島的主體外圍結構工程完成,東人工島隨後會抽水及填沙,之後會進行隧道工程。當整體結構完成後,就可以放入預製管道,於2015年9月底會完成兩個人工島的所有工程。兩人工島完成外圍結構工程 《星島日報》 2011年12月21日 穿越深圳港及廣州港進港航道的海底沉管隧道最初原計劃引入荷蘭技術,荷蘭公司要求15億元人民幣專利費,令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始料不及。中方提出以3億元代價,不需全部專利,只須荷蘭公司教會中方工程最危險、最無把握之部分。結果,計劃最終擱置,荷蘭公司借機以歌曲暗示中國大陸自行興建,要自求多福。經過四年研究,沉管對接技術有新突破,而港珠澳大橋隧道最後一節,只用了短短一日就對接完成中國工程師力拼荷蘭建橋公司 . 星島日報. 2017-10-18.。 2013年5月3日,第一節隧道沉管工程開始,巨型沉管從位於香港以南的珠海桂山島的製造基地運輸前往大橋在海上的工程施展位置,沉管隧道由33條沉管節連線而成,每節闊37米。2017年5月2日,最後一節隧道接頭完成對接,標誌著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The artifical island for the Hong Kong Boundary Crossing Facilities, Hong Kong-Zhuhai-Macau Bridge (Hong Kong) 201308.jpg|開始興建的香港口岸人工島,可看到不浚挖式填海法所採用的鋼桶(2013年8月) Hong Kong-Zhuhai-Macao Bridge Site View 201308.jpg|興建中的海底隧道西出入口人工島(2013年8月) Artificial island of HK-Zhuhai-MO Bridge.jpg|興建中的海底隧道東出入口人工島(2017年5月8日) === 橋樑 === 橋樑總長約23公里,按照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設計行車速度每小時100公里。橋樑工程於2012年6月全面展開,劃分為5個工程合約進行施工。橋樑由非通航孔橋和通航孔橋相連組成,通航孔橋共有3座斜拉橋,自東向西依次是:青洲航道橋、江海直達航道橋、九州航道橋。 其中,青洲航道橋主跨458米,為3座斜拉橋中最長,採用雙塔雙索麵鋼箱梁斜拉橋,全橋採用半漂浮體系,索塔採用雙柱門形框架塔,塔高163米,共設有14對斜拉索。橋下通航等級為1萬噸級,淨空高度42米,有效通航寬度318米。於2016年4月12日合龍。整體造型及斷面形式除了滿足抗風及抗震等要求外,將會充分考慮景觀效果。估算興建費用為9億5千2百萬元,每平方米造價達31,300元,在大橋所有區段橋樑中最為昂貴。 而江海直達航道橋主跨516米(2×258米),索塔採用3個海豚狀的框架塔;九州航道橋主跨268米,索塔採用2個風帆狀的框架塔,塔高120米。 Hong Kong-Zhuhai-Macau Bridge Site HK view 201506.jpg|從香港國際機場附近遠見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的建設(2015年6月) HZMB Zhuhai-Section Building 01.jpg|從珠海九洲港附近遠見港珠澳大橋珠海段的建設進度(2014年5月) ===橋面=== 港珠澳大橋全線實行右上左落(靠右行)安排,有別於香港及澳門本地的左上右落(靠左行)的習慣。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副秘書長(運輸)羅翠薇解釋這樣安排的原因是大橋及香港連線路的交接點是一段時速100公里的快速公路,採用右上左落的行車安排為恰當及能有效並順暢地達到轉線安排,同時保障駕駛者和乘客安全。橋面上會有清晰界線,提示駕駛者即將進入的範圍屬於哪一地方,路面也有指示,好讓駕駛人士順暢自然地轉換到另一個駕駛模式,以便司機適應。但質疑港澳兩地以左上右落為標準,包括早已落成的深港西部通道、落馬洲大橋等位於廣東省水域路段亦採用左上右落,為何大橋要遷就一地而使用右上左落,有關說法備受質疑。香港政府更為此修例制定該路段以相反方向行駛,。 另外,如大橋上發生意外,會依屬地原則處理,如車輛處於非港澳兩地水域上的橋段,便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如意外發生在香港橋段,就採用香港法律。港珠澳三地政府設通報機制應對突發事故。大橋上也設有緊急通訊裝置,包括裝有閉路電視。 行車線闊度方面,大橋全域全部行車線採中國內地道路建築標準淨闊3.75米,相比香港標準3.66米較為闊寬。 ===香港連線線=== 港珠澳大橋香港連線線毗鄰全球最繁忙機場之一的香港國際機場,由沿機場東岸1.6公里長的地面道路、1公里長的觀景山隧道和約9.4公里長的高架橋組成。高架橋設計成180米的特大跨度,遠離北大嶼山生態敏感地區的同時,亦與機場南跑道和政府飛行服務隊總部保持距離,減少工程和車輛行駛對機場及飛行服務隊運作和附近碼頭的影響。在北大嶼山一段設計成離水面和陸地較高之高架橋直接跨過沙螺灣,以避免觸及極具保育價值的沙螺灣古跡遺址一帶陸地。 此外,連線香港口岸人工島及屯門區第40區的屯門至赤鱲角連線路(屯門-赤鱲角隧道)亦屬於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相關工程一部分。 ===珠海連線線=== 港珠澳大橋珠海連線線於2012年7月開始動工;東起自珠澳口岸人工島,在拱北口岸和澳門關閘之間地底穿過,經高架橋到達南屏,再在竹仙洞水庫旁山中穿過,西行止於黃茅海,與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月環至南屏支線延長線連線,路線總長13.43公里。 2017年4月10日,珠海連線線最後一項控制性工程,拱北隧道全隧貫通,標誌著港珠澳大橋珠海連線線主體工程實現全線貫通。 另外,珠澳口岸人工島位於珠海的一側另有一條雙綫雙程便橋(附單車徑/行人路兩用路徑)連線情侶南路,此橋原為建設口岸人工島時的聯絡道路,大橋開通後主要供大橋工程及維修車輛、大橋口岸工作人員車輛、珠海巴士及珠海計程車使用,其它車輛只能使用港珠澳大橋珠海連線線前往珠海。 == 利用狀況 == === 可行走大橋的車輛 === 現時可以行走港珠澳大橋的車輛有:粵港兩地車牌的車輛、港澳兩地車牌的車輛、擁有澳門配額的港籍單牌車輛、辦理一次性配額申請的車輛以及粵港澳三地政府商議可經港珠澳大橋的其它車輛。 另外,使用大橋的車輛需要購買香港及內地法定的汽車保險,如果來往澳門則需要額外購買澳門法定的汽車保險。 2018年5月28日,香港方面開始接受「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申請,持有使用大橋的兩地牌或中港車牌私家車配額人士可以向運輸署申請。2018年6月13日,澳門方面開始接受跨境私家車配額申請,個人及公司配額各300個,申請者須為澳門永久性居民。 2019年9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副巡視員劉宇鵬表示,對香港和澳門機動車經港珠澳大橋通行的核發電子臨時入境機動車牌證,不再發放紙質牌證,新規自9月20日起實行。 2023年7月1日0時起,符合條件的香港單牌機動車車主在香港預約通關獲准後,可駕車經港珠澳大橋通行,並進入珠海公路口岸駛入廣東省。 === 收費標準 === 2009年時任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稱,按融資安排三地政府希望儘量調低過橋的收費。如私家車每程估計收100元人民幣,貨車為200元,甚至更低。但強調最終的收費標準在收費通車前3個月才確定並公佈。 2017年12月21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召開港珠澳大橋收費標準聽證會。 聽證方案一:私家車、計程車150元/車次,穿梭巴士、過境巴士450元/車次,貨櫃車115元/車次,普通貨車60元/車次。 聽證方案二:私家車、計程車150元/車次,穿梭巴士450元/車次,過境巴士200元/車次,貨櫃車115元/車次,普通貨車60元/車次。 兩個方案的區別在於過境巴士的收費標準。 至於粵港澳三地政府早前聯合公開招標大橋口岸穿梭巴士服務,檔案指穿梭巴士收費每程大橋通行費預計達200至450元人民幣,即約234至526港元,以穿梭巴士每車45名乘客計算,每名乘客通行費需繳付約5至12港元。確切收費將由三地政府審視獲選營辦商的建議車費再作核定,但投入營運的首12個月不得調整票價。 2018年8月23日,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覆同意,港珠澳大橋收費站車輛通行費收費標準確定為: 車輛類別 通行費(人民幣) 小型客車(私家車、計程車) 150元/車次 大型客車(過境巴士) 200元/車次 大型客車(穿梭巴士) 300元/車次 普通貨車 60元/車次 貨櫃車 115元/車次 收費方式採用國標ETC和香港快易通等電子不停車收費及人工收費兩種方式。收費標準以人民幣結算,非現金結算以人民幣計價。未攜帶人民幣以及未裝有ETC及快易通的車輛只能前往人工繳費車道透過銀行卡(包括銀聯、萬事達和VISA卡)、支付寶、微信以及澳門通等非現金支付方式進行繳費。 每年內地大型節假日,內地收費道路都會推出豁免通行費政策,港珠澳大橋亦跟隨政策,在這些節假日免除通行費。2020年1月,因應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港珠澳大橋跟隨內地收費道路豁免通行費,有關政策至2020年5月5日23時59分結束。 ===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使用量 === 2018年10月28日,港珠澳大橋通車後首個週日雖創下7.8萬出入境人次高峰,人流量超出政府預期。但港、澳口岸均出現逾千人名排隊「金巴」的情況,有旅客表示等了超過一小時才能上車。運輸及房屋局長陳帆表示現時每小時有90班穿梭巴士已「足以應付」。營辦商表示乘客人數超出預期,承認現有車隊應付不到現時需要,未來亦考慮購入更多巴士,增加客運量。11月4日,更創出出入境旅客數超過十萬人次的紀錄,有大批旅客經港珠澳大橋入境本港,令過境巴士安排大失預算。不過有旅遊業人士表示有關的旅行團並沒有向旅遊業議會登記及未有安排本地旅行社接待。 受COVID-19影響,兩岸三地收緊檢疫措施,除過境者需持有有效陰性檢測証明,抵步後更需進行檢疫隔離,因此2020年4月使用量大幅下跌。2023年恢復通關後,港珠澳大橋使用量逐步回升,同時隨著“港車北上”“澳車北上”政策實施,港珠澳大橋出入境車流屢次打破紀錄。 年份 私家車 私家車 旅遊巴士 旅遊巴士 穿梭巴士 穿梭巴士 貨車及貨櫃車 貨車及貨櫃車 車輛總數 同比增長 年份 數量 佔比 數量 佔比 數量 佔比 數量 佔比 車輛總數 同比增長 2018 83,424 34.60% 50,068 20.77% 98,644 40.91% 8,963 3.72% 241,099 - 2019 822,546 54.08% 172,069 11.31% 437,320 28.75% 89,179 5.86% 1,521,114 - 2020 125,864 41.76% 18,459 6.12% 46,061 15.28% 110,994 36.83% 301,378 80.19% 2021 943 0.01% 38 0.00% 12,436 8.04% 141,315 91.33%   154,732 48.66% 2022 2,312 1.04% 80 0.00% 9,968 4.47% 210,518 94.45%   222,878 44.04% 2023 1,529,229 67.10% 77,802 3.41% 380,622 16.70% 291,434 12.79% 2,279,087 922.57% 年 月 私家車 私家車 旅遊巴士 旅遊巴士 穿梭巴士 穿梭巴士 貨車及貨櫃車 貨車及貨櫃車 車輛總數 車輛總數 車輛總數 車輛總數 年 月 進 出 進 出 進 出 進 出 進 出 來回 同比增長 2023 01 13,123 13,483 1,013 1,019 7,359 7,345 9,542 8,883 31,037 30,730 61,767 - 02 23,652 23,477 1,185 1,185 10,621 10,611 8,840 7,386 44,298 42,659 86,957 - 03 35,121 35,430 2,123 2,132 14,474 14,480 12,693 9,150 64,411 61,192 125,603 - 04 46,000 46,991 3,668 3,661 17,750 17,739 12,074 8,972 79,492 77,363 156,855 - 05 50,401 50,156 3,441 3,445 15,151 15,170 13,813 10,130 82,806 78,901 161,707 - 06 52,409 53,745 2,716 2,718 14,473 14,451 15,209 10,917 84,807 81,831 166,638 - 07 64,583 64,844 3,474 3,492 17,835 17,839 14,723 10,815 100,615 96,990 197,605 - 08 76,625 77,348 3,885 3,903 19,780 19,776 16,461 12,145 116,751 113,172 229,923 - 09 70,487 76,803 3,193 3,237 15,108 15,124 15,238 12,216 104,026 107,380 211,406 - 10 101,299 97,256 4,555 4,521 18,390 18,377 14,848 12,156 139,092 132,310 271,402 - 11 99,616   100,692   3,844   3,842   17,827   17,831   15,675   13,332   136,962 135,697 272,659 - 12 125,815   129,873   5,775   5,775   21,551   21,560   14,036   12,180   167,177 169,388 336,565 - 2024 01 117,129 114,409 4,722 4,718 18,992 18,980 13,816 12,585 154,659 150,692 305,351 394.36% == 接駁交通 == 旅客可由各區乘搭本地公共交通服務到三地口岸,轉乘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另外設有途經大橋的跨境直通巴士。 ===本地公共交通服務=== ====香港口岸====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設有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公共運輸交匯處,分別設有24條「A」線機場巴士路線及3條「NA」線通宵機場巴士路線途經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以及設有1條「A」線機場巴士路線、1條「N」線通宵巴士路線及11條「NA」線通宵機場巴士路線以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作總站。此外,亦設有3條「B」線口岸巴士路線及1條專綫小巴路線以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作總站。 ====珠澳口岸人工島==== 澳門口岸 澳門邊檢大樓設有港珠澳大橋邊檢大樓總站,澳巴及新福利分別開設101X和102X兩條巴士路線,其中101X路線為24小時服務。珠海公路口岸則會有市內公交車、口岸專線巴士及珠海機場快線提供接駁服務。 ===穿梭巴士=== 廣東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有限公司將會經營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服務,穿梭巴士路線分為兩條: *來往香港口岸至珠海公路口岸 *來往香港口岸至澳門邊檢大樓 ===跨境直通巴士=== 旅客可直接由香港、澳門或珠江口西部城市市區乘搭跨境直通巴士,直接經大橋前往目的地市區,惟亦須在口岸下車辦理出入境手續。 運輸業界表示在開通前僅五日前才知悉,跨境直通車服務的巴士公司指由於準備不及,通車初期未能調動巴士,會減少班次。而網上售票系統亦未能及時運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稱一直跟業界保持溝通,有需要會提供協助。 大橋開通初期曾有不少來往香港和粵西的跨境巴士取道大橋,惟由於旅客需分別辦理兩次過關手續﹐每次集合時間需時,因此連同等候時間,總車程比取道深圳灣口岸更長,目前部分跨境巴士已改回行走深圳灣口岸。 ===海天中轉大樓客車=== 2019年12月16日起,提供服務從澳門人工島到香港機場的直達巴士服務,由港澳機場客運服務有限公司營辦。 成人票價為港幣185元單程,小童/長者120元一程。平日每日來回約38班,週六、日及假日則為每日44班香港機場接駁巴士 .澳門交通事務局。澳門人工島須在出境大廳安檢前(非禁區)買票,手提行李過關後在大巴泊位上車,到達香港口岸所有乘客須提所有行李步行過關,在香港境內再次上車前往機場。香港機場則在抵港大廳指定櫃枱買票,中途亦須在香港口岸手提行李過關。到達澳門口岸在入境大堂下車步行過關。 由於直通巴比起乘坐口岸穿梭巴士轉乘澳門市內巴士貴和不會方便太多,因此客源慘淡。同時由於開通後不久遇上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多班航機取消及各國對港澳居民設有入境限制,直通巴直至現在生意仍然慘淡,在網上購票平臺一天只能購買少量班次。 2023年8月30日,耗資33.8億港元興建的海天中轉大樓正式運作,乘客直接乘坐機場捷運進出機場禁區,再由封閉巴士接駁前往澳門,毋須辦理出入境及海關手續出入香港國際機場禁區。同日起香港國際機場中轉巴士服務澳門線正式試運,位於澳門口岸的預辦登機服務中心同日起正式運作。2023年12月12日,海天中轉大樓客車開設珠海線。 ===港珠澳大橋旅遊=== 2023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覆同意增加港珠澳大橋海關監管區、口岸限定區域的旅遊功能,允許有序開展從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發往返藍海豚島旅遊活動,自12月15日起開始試運營。試運營期間,大橋旅遊僅對持有有效居民身份證的內地居民,或已入境內地,並持有有效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的港澳居民兩類人員開放。邊檢部門在珠海公路口岸設立專門的大橋旅遊查驗大廳,在出發及返回大廳各設定4條快捷通道及2條人工通道。遊客須提前預約購票,並整團、原路、按時返回旅遊檢查廳。港珠澳大橋旅遊票價為每人298元人民幣,優惠期票價每人198元,全程遊覽時間約140分鐘。 == 效益 == 由於粵港澳三地關係千絲萬縷,三地學者及專家試圖先從民間層面研究及找出最符合三地長遠發展的建橋方案。因此港珠澳大橋不僅涉及香港內部商業大集團的利益,而且還牽涉到粵港澳三地政府的未來發展規劃及長遠利益。港珠澳大橋開通一流灣區漸成型 大公報打破隔膜把握港珠澳大橋機遇 香港文匯報 2018年11月8日業界人士展望港珠澳大橋:與“一帶一路”共促區域發展 新華網 2016年11月23日粵港澳大灣區力成“一帶一路”建設引擎 中國新聞網 2018年10月27日 大橋建成後,由香港來往珠海、澳門、廣東沿海城市只需要幾十分鐘,比繞道虎門大橋和廣深兩高速公路可以大幅度地縮減逾3小時。 不過根據運輸及房屋局的數字,大橋開通逾一個月,平均每日車流只有3000多架次,當中近六成半為穿梭巴士及過境巴士,但貨櫃車的使用率不足1%,有一日全日只有一架貨櫃車行經大橋。有業界人士認為由於珠海口岸缺乏報關公司協助,令業界不願意用大橋。 2018年,珠海公佈《橫琴新區扶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暫行辦法》,橫琴鼓勵支援跨境電商企業、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臺落戶,為往來香港的按照港珠澳大橋過橋費收費標準給予單程全額補貼。往來澳門的補貼50元/車次,單個企業年最高補貼200萬元。 === 香港 === 隨著中央人民政府表態支援興建大橋,香港政府對計劃由最初的冷淡到後來的支援。大橋建成後,將會方便香港工業家到達粵港澳大灣區西岸投資開設工廠,亦對日益衰退的貨運業帶來好處,港珠澳大橋帶來兩個好處 是時候尋找優質工業股曾淵滄 2009年12月16日惟民間意見不一,包括環境保護問題,由於大橋連線北大嶼山公路的高架橋支線計劃透過東湧北岸沿海一帶,對北大嶼山新市鎮沿海一帶屋苑,包括海堤灣畔、藍天海岸、映灣園以及東湧東新發展區的居民帶來相當大的影響,包括空氣汙染等等,同時通車後所帶來的交通方便和東湧市區的急速發展,亦使上述屋苑的樓價大幅升值,近數年來這些屋苑平均呎價不斷創新高,基本上已經超過一萬港元以上。公民黨對港珠澳大橋、口岸設施及屯門至赤臘角連線路環境評估報告的意見 香港公民黨新聞稿 (3/9/2009)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上,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強調以「明日大嶼願景」配合大灣區發展。 香港政府在2008年提交立法會的檔案指出,當時估算大橋車流量在通車初期每日有9,200-14,000架次,其中3,650至3,900架次為往來香港至澳門;至2035年,日總車流量可達到35,700至49,200架次,其中10,200至10,550架次為往來香港至澳門。載客流量方面,可從通車初期每日37,000往來澳門人次,增至2035年80,000往來澳門人次。 2016年,三地政府重新評估後,估計2030年大橋日車流量有29,000架次,客流量12.6萬人,2037年兩個數字分別42,000架次及17.5萬人,較2008年首次評估低四分一,港府把下跌歸咎於深中通道和跨境道路運輸業萎縮。 === 澳門 === 大橋建成後,來往香港及澳門的陸上交通時間可以大幅度地減省新假期.,亦將加強澳門極為發達的博彩業,澳門政府表示歡迎。 正因同樣理由,特別是澳門客流亦增加了前往香港酒店或大陸賓館住宿的機會成本和選擇,故此對澳門的酒店業界造成潛藏影響。而澳門旅遊零售服務業總商會理事長葉榮發指,初期不會吸引大量港客使用大橋。澳門旅遊局局長文綺華稱,據11月訪澳旅客的臨時資料來看,通車的確暫時造出訪澳旅客15%增長的數字,但是更多旅客即日離開。他指開通的同時多了訪澳一天遊。 阿斯達克網.不過《經濟日報》再指,有業內人士相信前景,大橋亦可能將香港機場的旅客帶來澳門,反過來影響香港酒店服務業。香港經濟日報. === 廣東省 === 自從1997年虎門大橋通車之後,珠江口兩岸一直沒有新的大橋動工,面對日益增多的車流量,虎門大橋早已不堪重負,塞車成為常態。然而由於港珠澳大橋的提出,使得深中通道、虎門二橋都被延緩。直到2008年,《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國務院批覆後,南沙大橋、深中通道才得以陸續開始建設。 另外,珠海市政府在2018年11月15日宣佈,透過規劃興建伶仃洋通道,由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橫跨珠江口,經珠海淇澳島接駁珠海東方日報 - 珠海擬建伶仃洋通道 橫跨珠江口連線深圳前海 ,並將連線鬥恩高速。 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爆發之前,由於使用跨境巴士的旅客太多,珠海實施預約制度,內地居民需預約才可乘搭金巴。但在疫情爆發後,乘坐金巴的人數大大減少。2023年恢復通關後,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客流車流屢次重新整理記錄。2024年復活節及清明節假期期間,經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客流車流累計超過100萬人次和17萬輛次,日均超過10萬人次和1.7萬輛次。 == 未來發展 == === 興建深圳支線 === 港珠澳大橋建成後,能夠方便香港與大灣區西岸城市的聯絡,方便香港商人到達大灣區西岸投資實業,從而平衡珠三角東西兩岸發展。但另一方面,深圳市作為廣東其中一個最發達的城市,一直爭取港珠澳大橋接駁。但由於大橋捨棄雙“Y”方案,深圳將會無法從港珠澳大橋計劃獲得任何直接收益,有人認為珠江西岸的貨物將會因為交通便利,而大量分流到香港。唯由於當初與深圳共用的雙Y方案被否決,深圳決定興建深中通道,連線深圳與中山,港珠澳大橋的效益無可避免被分薄。深圳政協也於2018年10月18日在《關於做好交通供給側改革,進一步完善我市交通體系的提案》中提到了遠期規劃中的港珠澳大橋深圳支線用於連線深圳。 2021年10月3日,據中國內地多家媒體的報道,2021年9月29日,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了《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十四五”發展規劃》,透露出了珠海新一輪的交通規劃。根據此“十四五”規劃,明確指出要研究深圳經港珠澳大橋至珠海、澳門通道,更好發揮港珠澳大橋作用。 == 爭議 == == 參見 == * 粵港澳大灣區 * 伶仃洋大橋 * 深中通道 *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隧道列表 * 中國交通 * 香港交通 * 澳門交通 * 香港生態 * 超級工程 * 東湧站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官網 * 香港政府 -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網頁 * 澳門政府 - 港珠澳大橋交通資訊 * 路政署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專案 * 中交建港珠澳大橋專案島隧工程專案總經理部官網 * 路政署 - 港珠澳大橋及相關工程 - 港珠澳大橋主橋 * 路政署 - 港珠澳大橋及相關工程 - 港珠澳大橋香港接線 * 路政署 - 港珠澳大橋及相關工程 -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 路政署 - 港珠澳大橋及相關工程 - 屯門至赤鱲角連線路 * 港珠澳大橋|香港旅遊發展局 * 2017年央視科教頻道《港珠澳大橋》節目:/ * * Category:粵港澳大灣區交通 Category:中國中鐵 Category:香港邊界 Category:香港跨海大橋 Category:澳門跨海大橋 Category:廣東跨海大橋 Category:中國紙幣上的建築物 Category:澳門紙幣上的建築物 Category:2018年完工交通基礎設施 Category:2018年香港建立 Category:2018年澳門建立
天壇
北京天壇(;轉寫:abkai mukdehun),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祈穀和祈雨的場所。天壇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壇”,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壇,並改名為“天壇”。 天壇佔地約273萬平方米,是故宮面積的四倍,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祭祀建築群。1961年,天壇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壇—天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時天壇公園還包括九壇八廟中的祈谷壇。 天壇佈局嚴謹,建築結構獨特,裝飾瑰麗,巧妙地運用力學、聲學和幾何學等原理,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和文化價值。 == 歷史 == 北京天壇最初為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大祀壇形制而建的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實行四郊分祀制度後,在北郊覓地另建地壇,原天地壇則專事祭天、祈穀和祈雨,並改名為天壇。清代基本沿襲明制,在乾隆年間曾進行過大規模的改擴建,但年門和皇-{乾}-殿是明代建築而無改建除外。 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在圜丘壇外泰元門東建起崇雩壇。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實行四郊分祀之後,大祀殿廢而不用。嘉靖皇帝詔令拆大祀殿。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在大祀殿原址籌建大享殿。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8月,大享殿建成。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拆除明嘉靖年間建造的崇雩壇。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帝降旨改大享殿為祈年殿,大享門為祈年門。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修理圜丘、皇穹宇。祈年殿三覆簷上層青瓦、中層黃瓦、下層綠瓦及其祈年門、兩廡、皇乾殿綠瓦均改為青色琉璃,其它仍照舊制蓋覆綠瓦。 清光緒十五年(1889年),祈年殿毀於雷火。次年(1890年),祈年殿重建。 直至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祈年殿重建完工。 1900年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甚至還把司令部設在這裡,並在圜丘壇上架設大炮,攻擊正陽門和紫禁城,聯軍們將幾乎所有的陳設和祭器都席捲而去。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除了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在1913年冬至祭天外,天壇不再進行任何祭祀活動,專用於為皇帝祭祀服務的天壇從此“任人遊覽”。1918年起闢為公園,正式對民眾開放。 1951年北京市政府組建了天壇管理處,1957年天壇被列入北京市第一批古建文物保護單位。 1961年,國務院公佈天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為“世界文化遺產”。 2007年5月8日,天壇公園被中國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 佈局 == 天壇建築佈局呈“回”字形,由兩道壇牆分成內壇、外壇兩大部分。外壇牆總長6416米,內壇牆總長3292米。最南的圍牆呈方型,象徵地,最北的圍牆呈半圓型,象徵天,北高南低,這既表示天高地低,又表示“天圓地方”,因此俗稱“天地牆”。 天壇主要建築集中於內壇,內壇以牆分為南北兩部,並用一座長360米、寬28米、高2.5米的「丹陛橋」(磚砌甬道)連線圜丘壇和祈穀壇,構成內壇的南北軸線,軸線兩側為大面積古柏林。以北為“祈谷壇”,用於春季祈禱豐年,中心建築是祈年殿。以南為“圜丘壇”,專門用於“冬至”日祭天,中心建築是一巨大的圓形石臺,名“圜丘”,西部修有齋宮。 天壇的內壇牆周長4152米,總共闢有六門:祈穀壇有東天門、北天門、西天門,圜丘壇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廣利門。外壇牆周長6553米,原本只在西牆上開闢祈穀壇門和圜丘壇門,1949年後又陸續新建東門和北門,並把內壇南面的昭亨門改為南門。外壇主要為林區,廣植樹木,外壇西部偏南有神樂署,是樂舞排練之所,俗稱天壇道院。 == 主體建築 == === 圜丘 === 圜丘壇是皇帝舉行祭天大禮的地方,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壇平面呈圓形,共分三層,皆設漢白玉欄板。壇面原來使用藍琉璃磚,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後,改用堅硬耐久的艾葉青石鋪設。每層的欄杆頭上都刻有云龍紋,在每一欄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頭,用於壇面排水。頂層中心的圓形石板叫做太陽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擊,聲波會被近旁的欄板反射,形成顯著的-{迴音}- 古代中國將單數稱作陽數,雙數稱作陰數。在陽數中,數字9是“陽數之極”,表示天體的至高至大,叫作“天數”。圜丘壇的欄板望柱和臺階數等,處處是9或者9的倍數。頂層圓形石板的外層是扇面形石塊,共有9層。最內一層有9塊石塊,而每往外一層就遞增9塊,中下層亦是如此。三層欄板的數量分別是72塊、108塊和180塊,相加正好360塊。 用古尺計算圜丘三層壇面的直徑,最上一層直徑是九丈,名曰「一九」;第二層直徑十五丈,名曰「三五」;下面一層直徑二十一丈,名曰「三七」,這樣便把一、三、五、七、九五個「天數」全部使用進去。三層壇面的直徑總和為四十五丈,除了是九的倍數外,還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 圜丘壇外有兩重圍牆,內圓外方,四面各闢欞星門一座。西南角有望燈臺三座(南北二座只餘遺蹟),東南角有燔柴爐、瘞坎、燎爐和具服臺。壇東還有神庫、神廚、宰牲亭、祭器庫、樂器庫和棕建庫等附屬建築。 === 皇穹宇 === 圜丘壇以北是皇穹宇,祭天時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這裡。它始建於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十七年(1538年)起改稱皇穹宇。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後為鎏金寶頂單簷攢尖頂建築,用藍色琉璃瓦鋪設屋頂,象徵青天。大殿直徑15.6米,高19.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簷柱共同支撐起巨大的殿頂,三層天花藻井層層收進,構造精巧。殿正中有漢白玉雕花的圓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整個殿宇的外觀狀似圓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漢白玉須彌座臺基上,周圍均設石護欄。 正殿東西各有配殿。東配殿供奉神牌為:大明之神、北斗七星之神、木火土金水之神、二十八宿之神、周天星辰之神;西配殿供奉神牌為:夜明之神、雲師之神、雨師之神、雷師之神、風伯之神。 皇穹宇的正殿和配殿都被一堵圓形圍牆環繞,牆高3.72米,直徑61.5米,周長193.2米。內側牆壁由磨磚對縫砌成,弧度規則,牆面平整光潔,能夠有規則地傳遞聲波,而且-{迴音}-悠長,故稱“-{迴音}-壁”。另外,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門中間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塊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門窗關閉而且附近沒有障礙物的情況下,站立於第一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迴音}-一聲;於第二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迴音}-兩聲;於第三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迴音}-三聲。此外,還有被稱為“對話石”的聲學現象——在石板路由南向北第三塊石板上的人,可與位於東配殿東北角(或西配殿西北角)的人對話,兩人雖距離較遠,且隔著配殿,但對話異常清晰。 === 祈年殿 === 祈年殿在天壇的北部,位於祈谷壇中央,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是天壇最早的建築物。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繕後,改名為祈年殿。光緒十五年(1889年)毀於雷火,數年後按原樣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徑32.72米的圓形建築,鎏金寶頂藍瓦三重簷攢尖頂,層層收進,總高38米。 祈年殿的內部結構比較獨特,不用大梁和長檁,僅用沉香木柱《影響你一生的100個建築故事》 作者:王燕、付地紅、許堅和枋桷相互銜接支撐屋頂。光緒年間重建後殿內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數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4根龍柱高19.2米、直徑1.2米,象徵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徵一年十二個月,外層12根巨柱象徵一天十二個時辰,中層和外層相加象徵二十四節氣,三層柱總共28根象徵二十八宿。殿內地板的正中是一塊圓形大理石,帶有天然的龍鳳花紋,與殿頂的蟠龍藻井和四周彩繪金描的龍鳳和璽圖案相互呼應,使整座殿堂顯得十分富麗堂皇。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圓形的祈穀壇,三層6米高,氣勢巍峨。壇周有矮牆一重,東南角設燔柴爐、瘞坎、燎爐和具服臺。壇北有皇-{乾}-殿,面闊五間,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後來牌位移至太廟。壇邊還有祈年門、神庫、神廚、宰牲亭、走牲路和長廊等附屬建築。長廊南面的廣場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間放置的鎮石。 東西配殿建築明朝時為前九後七,二排共16楹,後來乾隆皇帝以“參差不齊”為由拆除後殿,僅存前殿九間。 == 附屬建築 == 天壇的附屬建築主要有齋宮和神樂署;原本還有犧牲所等,現已被毀。 齋宮在西天門內,是皇帝在祭祀前的沐浴齋戒之所。宮殿面向東,佔地約4萬平方米,外圍有城壕環繞,內部房屋總共60多間。大殿面闊五間,殿內沒有梁枋木柱,因此也被稱作無樑殿。正殿的月臺上有兩座石亭,左為齋戒銅人亭(相傳是仿唐代魏徵像鑄造的)、右為時辰牌位亭。殿後有寢殿五間,東北隅有鐘鼓樓一座,內懸明永樂年間鑄造的“太和鐘”一口。 神樂署在西天門外,是專門用來培訓祭祀樂舞人員的機構,俗稱天壇道院。內有三進院落,前殿面闊五間,用於排演,後殿面闊七間,供奉神祇。兩旁的東西跨院內還有不少從屬建築。 == 建築特色 == 天壇建築的主要設計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遼闊高遠,以表現“天”的至高無上。在佈局方面,內壇位於外壇的南北中軸線以東,而圜丘壇和祈年壇又位於內壇中軸線的東面,這些都是為了增加西側的空曠程度,使人們從西邊的正門進入天壇後,就能獲得開闊的視野,以感受到上天的偉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單體建築來說,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圓形攢尖頂,它們外部的臺基和屋簷層層收縮上舉,也體現出一種與天接近的感覺。 天壇還處處展示著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徵的表現手法。北圓南方的壇牆和圓形建築搭配方形外牆的設計,都寓意著傳統的“天圓地方”的宇宙觀。而主要建築上廣泛地使用藍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壇重視“陽數”、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設計,也是這種表現手法的具體體現。 此外,在天壇中的大片柏樹林在創造肅穆、靜謐的環境方面也起很大作用,利用姿態挺拔和色調沉靜的常綠樹所具有的莊嚴肅穆的性格,襯托祠祀的有效手法;人們感到大片蒼翠濃郁的柏樹林,在祭祀時候增加人們的肅穆感。 ==文化==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中國傳統宗法性宗教 * 天 ** 皇天上帝 ** 祭天 ** 天壇 * 天人感應、天人合一 * 南京天壇 * 北京天壇神樂署 * 北京中軸線、九壇八廟 * 長安隋唐天壇圜丘遺址 * 臺南天壇 * 泰國北碧府敕賜慶壽寺(北京天壇複製品) Category:京城九壇 Category:北京世界遺產 Category:中國紙幣上的建築物 Category:天人關係 Category:1420年建立
1938年
== 大事記 == *3月3日——沙烏地阿拉伯王國首次發現石油。 *3月12日——德意志第三帝國入侵奧地利。 *3月13日——奧地利合併入德國。 *3月18日——墨西哥沒收所有外國人擁有的石油資源。 *3月22日——三星集團前任會長李秉喆於韓國大邱成立了三星商會。(三星商會演變成現今的三星集團) *3月28日——日本傀儡政權中華民國維新政府成立。 *4月6日——臺兒莊會戰中國告捷。 *6月1日——第一本超人漫畫出版。 *6月9日——蔣中正下令掘開花園口黃河大堤以阻擋日軍,造成黃河改道,淹沒了豫、皖北、蘇北等66個縣,89萬人死亡(有稱89萬人死亡是包括之後9年之間因疾病、饑荒死亡人數的加總,而絕非當時的死傷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70609006602-260417?chdtv 抗日戰爭期間的斷腕之策:花園口決堤)。 *6月11日——武漢會戰拉開帷幕。 *6月19日——義大利以四比二擊敗匈牙利奪得第三屆世界盃足球賽冠軍。 *9月3日——托洛茨基和他的國際支持者們,於法國巴黎成立世界社會主義革命黨,即第四國際。 *9月28日-9月30日——慕尼黑會議。 *10月19日——日軍推進中國華南最大城市—廣州。 *10月27日——國立師範學院(今湖南師範大學前身)成立於湖南省安化縣藍田鎮(今湖南省漣源市藍田街道),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任命廖世承為首任院長。 *12月16日——泰國法西斯獨裁者鑾披汶·頌堪民選上臺。 *12月30日——汪精衛在香港南華早報發表《艷電》,正式與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決裂。 == 出生 == 參見::Category:1938年出生 *1月5日——胡安·卡洛斯,前西班牙國王 *1月14日——細川護熙,日本政治家,前日本首相 *3月5日——中島誠之助,日本古董商、鑑定家、綜藝節目演出藝人。 *3月19日——東方白,作家 *3月23日——張俊雄,臺灣政治人物。 *4月4日——呂明華,香港立法會議員 *4月8日——科菲·安南,聯合國秘書長(2018年逝世) *5月17日——張俊宏,臺灣政治人物。 *6月7日——古龍,臺灣武俠小說作家(1985年逝世) *6月8日——李柱銘,香港政治家,立法會議員 *6月10日——阿都阿茲三蘇丁,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莫哈末的私人秘書(2020年逝世) *6月15日——姚嘉文,臺灣政治人物。 *7月28日——川·立派,泰國政治家,前泰國總理 *7月28日——阿爾韋託·藤森,前秘魯總統 *9月16日——阿末沙基,前馬來西亞聯邦政府首席秘書(2021年逝世) *10月9日——海因茨·菲舍爾,奧地利聯邦總統 *10月29日——愛倫·約翰森·希爾麗夫,利比裡亞總統 *10月30日——艾德·羅特,美國男演員(2013年逝世) *11月16日——康寧祥,臺灣政治家,黨外運動先驅。 *11月17日——吳儀,中國共產黨中央政治局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12月5日——黃文雄,旅日文學家。 *12月23日——黃宜弘,香港立法會議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2021年逝世) *朱銘,臺灣雕塑家 == 逝世 == == 諾貝爾獎 == *物理:恩里科·費米 *化學:裡夏德·庫恩 *生理和醫學:柯奈爾·海門斯 *文學:賽珍珠 *和平:南森國際難民辦公室 == 奧斯卡金像獎 == (第11屆,1939年頒發) *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浮生若夢》(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弗蘭克·卡普拉(Frank Capra)《浮生若夢》 *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史賓塞·屈塞(Spencer Tracy)《孤兒樂園》 *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貝蒂·戴維絲(Bette Davis)《紅衫淚痕》 *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沃爾特·布倫南(Walter Brennan)《香姝寶馬》 *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費伊·貝恩特(Fay Bainter)《紅衫淚痕》 (其他獎項參見奧斯卡金像獎獲獎名單) == 參考資料 == * 8年 3
沙苑之戰
沙苑之戰指的是在南北朝時期的東、西魏之間第二場大戰。 東魏在小關之戰被西魏擊敗後,西魏的宇文泰率領大軍攻佔東魏的盤豆郡、恆農郡,俘虜東魏的陝州刺史李徽伯。東魏黃河以北的大量領土歸附西魏。東魏天平四年(537年)十月,東魏相國高歡親率二十萬軍隊至蒲津(今山西永濟縣一帶)攻討西魏。十月進抵洛水之南的許原,威逼長安。宇文泰聞訊從恆農趕赴關中。 當時宇文泰的軍隊不滿萬人,軍隊備有三日糧食,以輕騎渡渭河至北岸的沙苑(今陝西大荔南),距高歡大軍60裡安營。此時宇文泰採李弼之計,列陣於渭曲,又命將士將武器藏於蘆葦中,等候聞鼓聲而起。 高歡遣兵至,東魏兵望見西魏兵寥寥無幾,個個貪功冒進,應有的戰陣散不成形。 兩軍相交之際,宇文泰親自擂響鼓號,埋伏於蘆葦叢中的兵士奮勇而起,李弼一支鐵甲騎兵又從側面突出橫擊。東魏軍隊被截成兩段,軍卒大恐。 高歡看見軍伍散亂,想先收兵集結後再出擊。點名官過了一會回來,稟告說:“眾營皆空,兵士死散,沒人應答。”高歡不甘心,還在猶豫。大將斛律金勸說:“眾心離散,不可複用,我們應該立即奔往黃河以東。” 高歡據鞍嘆息不動,斛律金以鞭擊打戰馬,一行人逃走,到了河邊差點沒找到船,狼狽渡河。高歡喪甲士八萬人,丟棄鎧仗十之有八。高敖曹聞聽敗報,也從恆農撤圍,退保洛陽。宇文泰經此一勝,兵精糧足,成為高歡的心腹大患。《北史·齊本紀上第六》:軍大亂,棄器甲十有八萬。高歡連夜跨駱駝逃往黃河西岸。宇文泰命令將士每人在戰場上植柳樹一株,以示慶賀。西魏升宇文泰為柱國大將軍,增邑五千戶,參戰的其他十二名將領也進爵增邑《周書·文帝下》:及於戰所,準當時兵士,人種樹一株,以旌武功。李弼等十二將亦進爵增邑。。 憑藉這場以弱勝強的伏擊戰,宇文泰既鞏固了建立不久的西魏政權,確立了東西魏割據的局面,同時也鞏固了自己在西魏政權的主宰地位,為之後北周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沙苑之戰後東魏不再能隨意侵入關中,東西魏的主戰場轉為河東(山西)和河南。 ==參考文獻== S S S S S S S
大乘教 (北魏)
大乘教,是北魏政權轄下冀州地區僧人法慶在當地以宗教名義聚眾叛亂之名號。 == 名稱及其他大乘教 == 法慶自號大乘,故其領導之民變組織被稱為大乘教。 北魏大乘教與明朝大乘教並無直接聯絡,但北魏大乘教導致了彌勒教的產生,彌勒教在元末正式融入白蓮教;明朝之大乘教最終也融入白蓮教。中國民間對彌勒佛的崇拜和以其為名義的民變自南北朝後間斷發生,因此,明朝大乘教和雞足山大乘教在某種意義上可被認為與北魏大乘教有關聯。 == 發展過程 == 在北魏政權所轄地區,佛教十分流行,但僧人之間政治經濟地位差異懸殊。孝文帝即位後,佛教派系鬥爭日益明顯地表現為社會階級鬥爭。政權領導者有時支援某些僧侶講道說法,又嚴禁另一些僧侶聚徒傳教;同時,部分僧侶頌揚「明君有道」,另一些僧侶卻公開破壞寺院和經卷並聚眾進行武裝叛亂。延興三年(473年)沙門慧隱反叛當局。太和五年(481年)沙門法秀於平城舉事,參加者有官僚大族,但更多參與者是平民和奴隸。太和十四年(490年),沙門司馬惠御自稱聖王,起兵攻佔平原郡。延昌三年(514年),沙門劉僧紹起兵於幽州,自稱淨居國明法王。這些事變往往是宗教異端,總是遭北魏政權殘酷鎮壓。在劉僧紹起兵失敗後一年,爆發了規模更大的大乘教民變。 延昌四年(515年)六月,冀州(今河北冀縣)沙門法慶、惠暉在勃海人李歸伯支援下,率領當地群眾於武邑郡阜城舉事。法慶稱李歸伯為十住菩薩、平魔軍司、定漢王,並自號大乘,自稱“新佛”,並創造所謂“大乘佛”之概念;所謂「新佛」是引用佛經(參看《彌勒下生經》)“彌勒下生成佛”論述,「彌勒佛取代釋迦牟尼佛下凡救世」等思想同時出現,也同時違反佛教之戒殺原則,力倡「殺人作亂」,認為殺一人者為一住菩薩,殺十人者為十住菩薩,並四處破壞寺院、斬殺僧人、焚燒佛教經卷和雕像,又製造會使服用者神智異常的藥物給人服用,促使有父子兄弟等關係者互相殘殺。 舉事群眾攻佔阜城,殺死縣令,於煮棗城大敗地區軍隊,斬殺樂陵太守崔伯驎,又圍困勃海(今河北南皮北)並攻佔當地政府所在地。舉事群眾規模同時快速擴大至五萬多人。延昌四年九月十四日,舉事群眾被北魏政權擊敗,領導者被捕捉並殺死,群眾亦遭屠殺,也有僥倖逃脫者越過漳水進入瀛州。熙平二年(517年)正月,又有殘餘群眾突然進入瀛州政府所在地趙都軍城焚燒政府建築,但最終遭鎮壓。 大乘教起義延續近兩年,地區包括冀州、瀛州之武邑、勃海、長樂、武垣四郡,是北魏時期與宗教相關民變中規模最大者。此後,以彌勒佛降臨世間為名義的民變在數百年間斷發生。 == 參見 == * 彌勒教 *明朝之羅教,又稱大乘教 *白蓮教 == 參考文獻 == Category:大乘教 Category:河北宗教 Category:北魏民變
淮揚菜
淮揚菜,一種發源自中國南方的漢族傳統飲食文化,也是現代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國宴菜。其發源地為江蘇省淮安市、揚州市。淮揚菜以淮安、揚州為發源地,向周邊城市輻射、傳播,淮揚菜刀工精細,口味鹹甜適中、南北皆宜。 == 歷史 == 在明清以前,淮安、揚州都是全國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飲食文化傳統。而淮菜在隋唐之際便已是馳譽神州的中國四大古典菜系之一。明清以後,淮菜和揚菜開始相互滲透、逐漸融合,並糅合南北風味於一爐,從而形成了統一的菜系。另一說:明朝時候這塊地區屬淮安府,揚州府,故稱為淮揚。淮安、揚州、鎮江三地位於長江南北,緊挨京杭大運河,從地理上看是連線南北西東的重要交通樞紐,且自古以來就是富庶的魚米之鄉。淮安(運河漕運之都)、揚州早在隋、唐時期就已經相當繁華,當時的淮安、揚州不僅僅是文化交流上的發達,更可以理解為淮安、揚州在那個時候便已是消費集中地帶。從文獻記載中淮揚菜的聞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和淮安以及揚州的文化交流發展、鼎盛過程一樣,歷唐、清兩個時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達到巔峰,借勢於兩代皇帝的頻頻南巡期間,屢屢逗留淮安、揚州。到乾隆年間,蘇菜系已經成為全國四大菜系之一。 == 特色 == 淮揚地區地處南北交匯,水陸要衝,揚州自唐宋至明清均在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之列,亦是明清時期聞名海內的都會。因此淮揚菜具有以下特點: * 淮揚菜的選料尤為注意鮮活、鮮嫩; * 製作精細,注意刀工; * 口味清淡,強調本味,重視調湯,風味清鮮,略帶甜味; * 菜式繁多,體系龐大; * 烹飪善用火候,擅長燉、燜、煨、焐、蒸、燒、炒; * 色彩鮮豔,清爽悅目;造型美觀,別緻新穎,生動逼真; == 名菜 == * 文思豆腐 * 醋溜鱖魚 * 芙蓉雞片 * 鹽水鵝 * 清蒸鰣魚 * 清燉蟹粉獅子頭 * 煮乾絲 * 三套鴨 * 水晶餚肉 * 炒軟兜 * 煨臍門 * 熗虎尾 * 紅燒扒豬頭 * 芙蓉海底松 * 生炒蝴蝶片 * 大燒馬鞍橋 * 朱橋甲魚 * 黃橋燒餅 * 平橋豆腐 * 拆燴鰱魚頭 * 翡翠燒賣 * 欽工肉圓 * 千層油糕 * 蟹黃湯包 == 名宴 == * 紅樓宴 * 開國第一宴 * 全藕宴 * 少遊宴 * 三頭宴 * 滿漢全席 * 鑑真素宴 * 清真宴 == 影響 == * 1949年10月1日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之後,在北京飯店舉行的盛大國宴,史稱“開國第一宴”,本場宴會的菜點烹調即由揚州馬玉林、馬玉華兄弟開設的玉華臺飯莊淮揚菜廚房一力承擔完成。 * 2002年江澤民總書記宴請美國總統喬治·布什 ==圖片== File:獅子頭01 (5935161191).jpg|獅子頭 File:Cuisine of China 0097.JPG|清蒸鰣魚 File:Nanjing Salted Duck.jpg|鹽水鵝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國家旅遊局:中國的四大菜系分別是哪些? * 中國網:中國八大菜系簡述 * 食圓網:介紹淮揚菜的美食做法 == 參見 == * 中國國宴菜 * 淮揚菜 Category:蘇菜
國史之獄
國史之獄指的是在中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魏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六月,北魏大臣崔浩因主持編纂的國史直書揭露了北魏統治者拓跋氏祖先的羞恥屈辱的歷史,被北魏世祖下令族誅,同時株連被殺的還有崔浩的姻親范陽盧氏、太原郭氏、河東柳氏和渤海封氏王怡辰.《東魏北齊的統治集團》.1994年等北方大族。 ==參考資料== Category:北魏政治 Category:中國文字獄 Category:45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統計
本條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受波及國家造成的傷亡統計。 == 概要 == 在二戰中直接死於戰爭及與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饑饉、缺醫少藥、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屠殺等)的人約為7,000萬(歐非戰場約佔67%,歐非戰場死亡人員中的33%是死於納粹集中營或是被納粹集體屠殺、虐殺的,佔二戰中遭交戰各方刻意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總數的80%以上)。 在這7,000萬人中:(1)、蘇聯佔2,660萬(1941年-1945年,軍人佔35%,蘇聯方面因戰爭造成的傷病人數也是及其巨大的,僅在冊軍人的傷病累計數便高達1,830多萬人次),1941年初蘇聯人口統計數為1.967億(包括新兼併地區),而1946年僅餘1.67億,因此蘇聯的實際死亡人數應該大於俄國官方公佈的資料;(2)、中國約佔1,800萬人(1937年-1945年,其中軍人約佔15%,另外因戰爭造成的傷病者累計約1,600萬人次,因此傷亡累計約為3,500萬人。河南省尤其慘重,僅僅兩次災難就導致400萬人死亡,1938年的“花園口決堤事件”,死難的89萬人中有32萬,在河南,1942年大旱引發的饑荒又導致300多萬人死亡),1927-1937年間中國年均人口增長大約350-360萬,1937-1945年期間降至年增310多萬(1936年中國人口估計為4.6-4.7億,另外東北有3,000多萬人;1946年國府控制區的統計數為4.4億多,而中共控制區的人口約9,000多萬)。 7,000萬人按死因可分為3類:1是死亡的軍人、2是死於屠殺虐殺的平民及戰俘、3是死於戰爭相關原因的人員。 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軍人死亡人數合計約有1,800多萬(不含死亡的俘虜);死於交戰各方刻意殺戮的平民和戰俘大概也有1,800多萬(其中80%以上死於納粹德國之手);而死於戰爭相關原因如因戰爭導致的災害、饑饉、缺醫少藥、傳染病蔓延、徵兵、徵募勞工等的人數則在1,500萬-3,000多萬(這個主觀性比較強,看所在國怎麼劃定相關原因的範圍了,中國和蘇聯等國後來都大幅調增了各自的死亡人數,正因如此二戰死亡人數便有了5,000萬到7,000萬的變化)。比如中國現在所列的傷亡數為3,500萬,其中死亡佔1,800萬,而在這死亡的1,800萬人中屬於前兩類死因的人數大概佔20%,蘇聯前兩類的死亡人數則要佔到死亡總數的六成以上,中華民國死亡的1,800萬人中還包括了諸如1942年河南大旱引發饑荒而死亡的300多萬人以及其他非淪陷區各種原因的非正常死亡,因為戰爭導致救援無力災情擴大,把這些死亡列入也屬合理。附中國政府歷年來公佈的抗戰軍民受傷及死亡資料: #1946年底,國民政府公佈軍人傷亡331萬多人,人民傷亡842萬多人,共計1,173萬人。 #1947年5月20日,國民政府對1946公佈的抗戰傷亡人員總數進行了修訂,軍人作戰傷亡 3,227,926人,軍人因病死亡422,479人、平民傷亡 9,134,569人,總計人口傷亡 12,784,974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就日本侵華給中國造成的損失作了初步估計1,000萬人和500億美元以上的財產損失。 #198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初步估算在抗日戰爭中,中方的傷亡人數為2,100萬人以上。 #199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確認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3,500多萬人。 軍隊在戰爭中的損失(減員)一般由死亡、傷病、被俘、失蹤等幾部分構成,而軍人的死亡又包括陣亡、因傷致死、其它原因致死等成分。以蘇軍在蘇德戰爭中的損失為例:蘇軍損失累計為2,959.3萬。其中死亡為681.7萬(陣亡佔76%,因傷致死佔16%,因病、事故等死亡佔8%),被俘或失蹤為445.6萬,傷病累計為1,832萬人次(受傷佔82.9%,因病減員佔16.6%,凍傷佔0.5%)。另外,軍隊所處的戰爭態勢不同,其損失的構成便有極大差別,以蘇德戰爭期間的蘇軍為例,蘇軍的歷年月均損失為:1941年710,000人、1942年614,000人、1943年655,000人、1944年573,000人、1945年700,000人,相差並不太大,損失最慘的1941年與損失最輕微的1944年之比不過為1.24倍,但其歷年損失中死、傷、俘構成比例卻有天壤之別,其1941年死亡及被俘失蹤人員月平均為496,000人、1942年為271,000人、1943年192,000人、1944年147,000人、1945年186,000人,其高低之差達3.37倍以上。一般來說,處於進攻的一方其傷員所佔比例較大,而敗退的一方,由於其傷員無法及時撤出,或最終成為俘虜,或因得不到有效醫治而死亡,因此敗退的一方其損失中死亡、被俘人員所佔的比例一般都較大,其中又尤以被合圍的部隊最為典型,如被合圍在斯大林格勒的280,000名德軍,除了30,000多名傷員空運出圍外,剩下的就非死即俘了。日本在太平洋戰場所遇也有類與此,一個個的島嶼成了已喪失制海權的日軍的死亡陷阱,而日軍的死不投降政策則更加劇了這一情況,於是死亡成了絕大部分守島日軍的歸宿。 == 各國死傷人數列表 == 下表列舉了各國的死傷人數,並且加入各國人口來判斷各國所受相對的傷害程度。 二戰中各國的人口損失 {| class="wikitable sortable" style="text-align: right" 國家 總人口1939年1月1日 軍事人員死傷 由於軍事行動和反人類罪造成的平民死傷 總死傷人數 死傷人口總數佔1939年總人口百分比 1,073,000 30,000 Albania: a country study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Library of Congress; edited by Raymond E. Zickel and Walter R. Iwaskiw. 2nd ed. 1994. ISBN 0-8444-0792-5. Available online at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of the U.S. Library of Congress. See section "On The Communist Takeover". 30,000 6,968,000 39,700 AWM, on May 27, 2010. Retrieved 2011-06-15. 700 Clodfelter, Michael (2002). Warfare and Armed Conflicts – A Statistical Reference to Casualty and Other Figures, 1500–2000 (2nd ed.). McFarland & Co. p. 582. ISBN 0-7864-1204-6 40400 6,653,000 包含於德軍 120,000 120,000 8,387,000 12,100 Gregory Frumkin. Population Changes in Europe Since 1939, Geneva 1951.p.44-45 75,900 88,000 40,289,000 1,000 Clodfelter, Michael (2002). Warfare and Armed Conflicts – A Statistical Reference to Casualty and Other Figures, 1500–2000 (2nd ed.). McFarland & Co. p. 582. ISBN 0-7864-1204-6. 1,000 Clodfelter 2002, p. 540. 2,000 6,458,000 18,500 3,000 Clodfelter 2002, p. 512. 21,500 16,119,000 2,600 Clodfelter 2002, p. 556. 250,000 252,600 11,267,000 42,000Warmuseum.ca. Retrieved 2015-06-29. 1600 43,600 align=left 517,568,000 3,000,000 Clodfelter 2002, p. 412. 至 3,750,000+Ho Ping-ti. 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1368–1953.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7,357,000 R. J. Rummel. China's Bloody Century. Transaction 1991 ISBN 0-88738-417-X. Table 5A至 8,191,000 Werner Gruhl, Imperial Japan's World War Two, 1931–1945 Transaction 2007 ISBN 978-0-7658-0352-8 p. 85 10,357,000至 11,941,000 (2.90 至 3.86) 4,235,000 100 Clodfelter 2002, p. 540 100 15,300,000 Waller Wynne, Population of Czechoslovakia. (International Population Statistics Reports series P-90, No. 3). U.S. Dept. of Commerce) Washington 1953. p. 43 – The U.S. Commerce Dept. Census Bureau cited the following source for the population at 1/1/1939 for Czechoslovakia, State Statistical Office, Statistical Bulletin of Czechoslovakia, v. II (1947) no. 4, Prague p. 57 35,000 Erlikman, Vadim (2004). Poteri narodonaseleniia v XX veke: spravochnik Потери народонаселения в XX веке: справочник (in Russian). Moscow: Russkaia panorama. p. 54. ISBN 5-93165-107-1.至46,000 Urlanis, Boris (1971). Wars and Population. Moscow Page 294 294,000 至320,000 340,000 至355,000 3,795,000 6,000 Danish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05-03-11. 6,000 69,435,000 11,500 Van Waterford. Prisoners of the Japanese in World War II, McFarland & Company, 1994; ISBN 0899508936, p. 144 (8,500 Dutch POW deaths) 3,000,000 John W. Dower. War Without Mercy 1986; ISBN 0-394-75172-8, p. 296 (300,000 forced laborers)至 4,000,000 3,000,000至 4,000,000 (4.3 至 5.76) (1939年邊界) 1,122,000 50,000 50,000 17,700,000 5,000 95,000 100,000 3,700,000 95,000 Kronos.narc.fi. Retrieved March 4, 2016. 2,000 Tiina Kinnunen, Ville Kivimäki. Finland in World War II: History, Memory, Interpretations, BRILL 2011. ISBN 978-90-04-20894-0 pp. 172 96800 法國 41,700,000 217,600 350,000 567,600 align=left 24,600,000 1,000,000至 1,500,000 1,000,000至 1,500,000 (4.07 至 6.1) 69,850,000 5,530,000 1,100,000至 3,150,000 6,630,000至 8,680,000 (9.49 至 12.4) 7,222,000 20,000至 35,100 300,000至 770,000 320,000至 805,100 (4.44 至 11.15) 9,129,000 300,000 280,000 580,000 119,000 200 200 378,000,000 87,000 1,500,000至 2,500,000 1,587,000至 2,587,000 (0.42 至 0.68) 14,340,000 200 200 3,698,000 500 500 2,960,000 200 200 44,394,000 301,400 155,600 457,000 73,114,308 2,200,000至 2,300,000 500,000 至 1,000,000 2,620,000 至 3,120,000 (3.67 至 4.37) 日治朝鮮 23,400,000 378,000至 483,000 378,000至 483,000 (1.6 至 2.06) (1939年邊界) 1,951,000 230,000 230,000 (1939年邊界) 2,442,000 350,000 350,000 295,000 2,000 2,000 馬來亞 4,391,000 100,000 100,000 269,000 1,500 1,500 19,320,000 100 100 819,000 300 300 諾魯 3,400 500 500 6,000,000 包含於英屬印度陸軍 8,729,000 17,000 284,000 301,000 300,000 包含於英軍 100 100 1,629,000 11,900 11,900 2,945,000 3,000 6,500 9,500 巴布亞紐幾內亞 1,292,000 15,000 15,000 16,000,000 57,000 500,000至 1,000,000 557,000至 1,057,000 (3.48 至 6.6) (1939邊界) 34,849,000 240,000 5,380,000至 5,580,000 5,620,000至 5,820,000 (16.1 至 16.7) 500,000 40,000至 70,000 40,000至 70,000 (8.00 至 14.00) (1939年邊界) 19,934,000 300,000 500,000 800,000 盧安達-蒲隆地 4,200,000 0 至 300,000 0 至 300,000 (0.00 至 7.1) 728,000 50,000 50,000 10,160,000 11,900 11,900 南洋廳 1,900,000 57,000 57,000 168,524,000 8,800,000至 10,700,000 12,700,000至 14,600,000 23,400,000 25,637,000 包含於德軍 align=left 6,341,000 600 600 align=left 4,210,000 100 100 泰國 15,023,000 5,600 2,000 7,600 47,760,000 383,800 67,100 450,900 131,028,000 416,800 1,700 418,500 15,400,000 446,000 581,000 1,027,000 總計 1,978,167,400 22,572,400至 25,487,500 37,585,300至 55,207,000 62,171,400至 78,511,500 (3.17 至 4.00) * 數字四捨五入到最接近的百分位的位置 * 1939年的人口資料來源 * 基於1939年的邊界 * 軍事人員的傷亡,包括正規作戰死亡以及非戰鬥原因死亡。戰俘,游擊隊員和民兵的死亡,行動中的失蹤人員也包括在內。各國軍隊作為單一實體處理,例如德國國防軍中的奧地利人,蘇聯人,法國人和德意志裔人,都包括在德國的軍事人員傷亡之內。 * 平民傷亡,包括戰略轟炸,猶太大屠殺受害者,日本戰爭罪行,蘇聯的人口轉移,盟軍戰爭罪行和戰爭有關的饑荒和疾病造成的死亡。 ==註譯== Category:第二次世界大戰 Category:人口史
軸心國
軸心國(、)最初稱為羅馬-柏林軸心(),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結成的戰爭聯盟,以德國、義大利、日本3個國家為中心。 軸心國源自德國、義大利與日本三國在二十世紀30年代為確保自身擴張利益而成立的聯盟。墨索里尼在1936年10月23日與希特勒簽訂議定書後,宣佈了柏林-羅馬軸心的誕生,從而創造「軸心國」這一概念。1937年,義大利也加入簽訂了德日兩方的《反共產國際協定》。1939年,德國與義大利簽訂軍事盟約《鋼鐵條約》。1940年,三國簽訂同盟條約,正式確立了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國同盟關係。 thumb|日本內閣總理大臣東條英機與大東亞共榮圈諸傀儡政權領袖,以及站在東條右邊的泰國代表旺·威泰耶康·瓦拉旺親王。 == 歷史 == 1936年10月25日德國和義大利達成協調外交政策的同盟條約,建立柏林-羅馬軸心。1939年5月22日兩國又簽訂了「鋼鐵條約」。此前日本已經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國簽署《反共產國際協定》(義大利於1937年11月6日加入)。 1940年9月27日德國、日本和義大利三國外交代表在柏林簽署《-{zh:德義日;zh-hans:德意日;zh-hk:德意日;zh-tw:德義日;}-三國同盟條約》(即三國公約),成立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這個軍事集團的成員被稱為“軸心國”。就戰略角度,德國攻佔南俄,日本攻佔蒙古,義大利自意屬北非跨蘇伊士運河攻佔中東,-{zh:德日義;zh-hans:德日意;zh-hk:德日意;zh-tw:德日義;}-軍隊再共同於伊朗會師。儘管如此,三國多數單獨行動以及協調差。例如德國進攻蘇聯沒有通知日本(德軍最高統帥部下令不能告知日本Trial of German Major War Criminals, vol. 3, pp. 376–377. Italics in the original)而進攻後又要求日本北進蘇聯西伯利亞,但日本因已決定南進而拒絕;日本於1941年11月有向德國表態會和美國開戰但德國不知道何時開戰。 隨著戰事發展,1943年9月3日義大利投降。 1944年羅馬尼亞於8月發生政變後倒戈盟軍;9月9日保加利亞發生共產主義政變倒戈了盟軍;芬蘭在9月19日和蘇聯停戰(《莫斯科停戰協定》);1944年10月匈牙利密謀退出被德國發現後被入侵(鐵拳行動),建立了傀儡政權。 日本見敗局已定,於5月6日宣佈廢除三國公約,而納粹德國則在1945年5月8日投降。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次日泰國宣佈在1942年1月對英美的宣戰無效,美國接受了泰國的宣稱,軸心國集團因此滅亡。 == 軸心國成員 == File: Flag of Germany (1935–1945).svg|德意志國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投降。 File: Flag of Italy (1861-1946) crowned.svg|義大利王國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3年9月8日投降。 File: Flag of Japan (1870–1999).svg|大日本帝國1940年9月27日加入、1945年8月15日投降。 File: Flag of Hungary (1915-1918, 1919-1946).svg|匈牙利王國1940年11月20日加入、1944年被德國佔領。 File: Flag of Romania.svg|羅馬尼亞王國1940年11月23日加入、1944年8月23日退出 File: Flag of Bulgaria.svg|保加利亞王國1941年3月1日加入、1944年9月5日退出。 File: Flag of the Kingdom of Yugoslavia.svg|南斯拉夫王國1941年3月25日加入、,引發南斯拉夫戰役。 File:Flag of Finland.svg|芬蘭共和國(未參與三國公約)1941年6月25日加入、1944年9月19日停戰 File:Flag of Thailand.svg|泰王國(未參與三國公約)1941年12月21日加入、1945年8月16日宣佈宣戰無效 File: Flag of First Slovak Republic 1939-1945.svg|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 (德國傀儡)1940年11月24日加入、1945年4月4日蘇聯軍隊佔領首都布拉提斯拉瓦,政權基本上滅亡。 File: Flag of Croatia Ustasa.svg|克羅埃西亞獨立國 (義大利保護國,1943年後為德國傀儡)1941年6月25日加入、1945年5月8日政府因德國投降而解散。 ====戰時盟國==== 他們並未簽署三國公約,主要因民族主義及領土收復主義(俄羅斯的大俄羅斯主義、伊拉克的阿拉伯民族主義及反猶主義)而站在軸心國陣營,只想收復過去的失地或本民族土地以及在其國內實行某些和軸心國利益相近的政策,對戰爭的參與度有限。 File:Flag of the USSR (1936-1955).svg|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1939年8月22日同納粹德國簽訂希特勒-斯大林條約及其秘密議定書,隨後同納粹合作瓜分東歐諸國。此後一度接近加入三國軸心條約,1941年6月22日遭德國撕毀希特勒-斯大林條約入侵。 File:Flag of Iraq (1924–1959).svg|伊拉克王國1941年4月加入、5月被英軍佔領直至二戰完結 File:State flag of the Imperial State of Iran (with standardized lion and sun).svg|伊朗王國1941年8月25日加入、9月17日被英軍和蘇軍佔領 File:Flag of the Free City of Danzig.svg|但澤自由市1939幫助德國進攻波蘭、10月併入德國 軸心國成員和反共產國際協定的成員國需要加以區分。作為軸心國成立標誌的三國公約是一個軍事同盟性質的條約;而反共產國際協定則是一個針對共產主義意識形態的政治合作條約,在其成員遭到第三國攻擊或攻擊第三國時,反共產國際協定的其他成員國不需要對其宣戰。法律意義上的軸心國成員只包括上述8國(南斯拉夫在加入後兩天退出)。但是歷史學家通常將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國也算作軸心國成員,雖然事實上這些國家並未加入三國公約。 === 軸心國協助建立的傀儡政權 === ====軸心日本扶植==== * (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 汪精衛國民政府(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 * 蒙古軍政府 * 蒙古聯盟自治政府 * 晉北自治政府 * 察南自治政府 * * 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 上海市大道政府 * 中華民國臨時政府 * 中華民國維新政府 * 越南帝國 * 柬埔寨王國 * 寮國王國 * 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 * * 察東特別自治區 * 蒙疆聯合委員會 * 東北最高行政委員會 ====軸心德國扶植==== * * * 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 * 維希法國 * 希臘國 * (1943年-1945年) * 塞爾維亞救國政府 * 匈牙利民族團結政府(1944-1945年) * 挪威國民政府(1942-1945年) * 丹麥保護國 * 阿爾巴尼亞德佔時期(1943-1944年) * 摩納哥親王國(1943-1945年) * 盧布亞納 (1943-1945年,先被義大利佔領,然後被德國佔領) * 白俄羅斯中央拉達 * 勒託斯克治自政府 * 馬其頓獨立國 * 德佔蒙特內哥羅地區 ====軸心義大利扶植==== * 蒙特內哥羅軍政府 * 阿爾巴尼亞王國 * (政權由德國及義大利共同建立) * 希臘國 * 班都斯親王國 * 摩納哥親王國(1942-1943年) === 親軸心國的中立國 === * * * * 葡萄牙 * * * * === 與軸心國合作的組織 === * 塞爾維亞遊擊隊 * 國民陣線 * 桑德扎克穆斯林民兵 === 軸心國殖民地、租借地、託管地、租界、佔領區 === *日屬臺灣 *日屬朝鮮 *樺太廳 *日屬關東州 *南洋群島 *英屬婆羅洲日佔時期 *荷屬東印度日佔時期 *香港日佔時期 *馬來亞日佔時期 *新加坡日佔時期 *在華日租界 **上海公共租界日本界區 **天津日租界 **蘇州日租界 **杭州日租界 **漢口日租界 **福州日租界 *義屬索馬利蘭 *義屬厄利垂亞 *義屬衣索比亞 *義屬利比亞 *在華意租界 **天津意租界 **上海公共租界義大利界區 維希法國 *法屬阿爾及利亞 *法屬突尼西亞 *法屬摩洛哥 *法屬西非 *法屬印度支那 *在華法租界 **上海法租界 **天津法租界 **廣州法租界 **漢口法租界 *法屬印度支那 === 親軸心國的中立國殖民地 === *西屬撒哈拉 *西屬幾內亞 *西屬摩洛哥 葡萄牙 *葡屬聖多美普林西比 *葡屬安哥拉 *葡屬維德角 *葡屬幾內亞 *葡屬澳門 *葡屬印度 *葡屬東非 *葡屬帝汶 === 軸心國佔領區 === * (部分領土為日本佔領) * (部分領土為德國佔領) * (1943年投降後,北部領土被德國佔領) * 殖民地(部分領土被佔領,包括馬來亞、緬甸、海峽殖民地、砂拉越、北婆羅洲、汶萊、索羅門群島、吉爾伯特及埃里斯群島的吉爾伯特群島、聖誕島、英屬印度的安達曼群島及香港) * (法國本土部分被德國和義大利佔領,其餘部分和部分殖民地由中立國維希法國控制,亞太區部分殖民地由日本佔領,如法屬印度支那,部分殖民地由自由法國控制) * (反共產國際協定成員)(丹麥失守後,殖民地格陵蘭、法羅群島及冰島被英美兩國保護。) * * (荷蘭本土被德國佔領,殖民地東印度群島被日本佔領。) * (比屬剛果未被軸心國佔領) * * * * * * * (遭日本佔領) * == 圖集 == File:German Reich 1942 (11–19 November).svg|大德意志帝國及其勢力範圍(1942年) File:Impero italiano.svg|義大利殖民帝國(未顯示天津意租界及上海公共租界義大利界區) File:Greater Asian Co-prosperity sphere.png|大日本帝國/大東亞共榮圈 File:Hungary map.png|匈牙利王國 File:Romania1941.png|羅馬尼亞王國 File:Map of Bulgaria during WWII.png|保加利亞王國 File:Suurin Suomi.PNG|芬蘭 File:Kingdom of Thailand in World War II map.png|泰國 File:Slovakia1941 02.png|斯洛伐克第一共和國(德國傀儡) File:Ndh 1941.png|克羅埃西亞獨立國(義大利控制西部、德國控制東部) File:Manchukuo map.png|滿洲國(日本傀儡) File:Japanese China.svg|1939年的汪精衛國民政府和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日本傀儡) File:Italian social republic map.png|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德國傀儡,1943年—1945年) File:Serbia1941 1944 01.png|塞爾維亞救國政府(德國傀儡) File:Montenegro during ww2.png|蒙特內哥羅軍政府(義大利傀儡,1941年—1943年) File:Protectorate Of Bohemia and Moravia.png|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保護國(德國控制) File:France map Lambert-93 with regions and departments-occupation.svg|維希法國(德國傀儡) == 參見 == * 軸心國世界瓜分協商 * 德日關係 * 反共產國際協定 * 大東亞共榮圈 * 第二次世界大戰軸心國領袖 * 大德意志帝國 * 大日本帝國 *義大利王國 * 同盟國 * 拉丁軸心:計劃由義大利王國、西班牙國、維希法國、羅馬尼亞王國和葡萄牙組成的軍事同盟,其目的為另起爐灶和平衡德國強大的勢力範圍,但從未落實。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註釋 ==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
邪惡軸心
「邪惡軸心」()是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於2002年1月29日在他的國情諮文中所發表的看法,意指「支援恐怖主義的國家」,其中明確指出的國家包括北韓、伊朗、伊拉克(薩達姆政權)。 ==背景== 「軸心國」是出自二次大戰時由德國、義大利、日本所組成的聯盟,以對抗當時的英國、美國等同盟國。九一一事件後美國陷入恐慌,時任總統的小布希宣佈展開反恐戰爭,除了於2001年10月攻入阿富汗搜捕九一一事件嫌犯賓·拉登外,還特意在翌年1月在國情諮文中,以「邪惡軸心」這一名詞,指責北韓、伊朗、伊拉克支援恐怖主義的政權,危害世界和平。2002年5月6日,根據布什幕僚約翰·博爾頓的解釋,古巴、利比亞(卡扎菲政權)、敘利亞是「邊緣邪惡軸心」(Beyond the Axis of Evil)等同於「流氓國家」。 ==新邪惡軸心== 2022年2月,美國評論員丹妮爾·普萊特卡在國家評論中稱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為“新邪惡軸心” 。在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臺北時報發布社論稱中俄伊朝關係為“真正的邪惡軸心”。 2023年10月22日,美國參議院少數黨領袖米奇·麥康諾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頻道節目採訪時表示:“我們必須挺身而出,應對這一邪惡軸心——中國、俄羅斯、伊朗——這是緊急情況,因為它對美國構成直接威脅。” 2024年1月31日,前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在向眾議院美國-中共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作證時,稱中國、俄國、伊朗、北韓和委內瑞拉為新邪惡軸心。2024年3月21日,另有美國官員同樣將中國、俄羅斯、朝鮮和伊朗之間的關係描述為處在新生階段的“邪惡軸心” ==參見== *暴政據點 *流氓國家 *支援恐怖主義的國家 *被排斥的國家 *抵抗軸心 *經濟制裁 *反恐戰爭 *美國政府進行的禁運和制裁列表 *捍衛聯合國憲章之友小組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2002年國情諮文 Category:貶稱 Category:2002年國際關係 Category:2002年1月 Category:2002年美國 Category:2000年代美國外交 Category:喬治·沃克·布什 Category:伊拉克—美國關係 Category:伊朗—美國關係 Category:朝美關係 2 Category:國情諮文 Category:政治語錄 Category:對國家或地區的政治性貶稱
定向 (運動)
定向運動起源於瑞典,是種仰賴地圖、指北針與導航技巧,從某個地點前往下一個特定地點的運動,通常是在參與者不熟悉的地區舉行。主辦單位會給予每位參與者一份地圖,通常是特製的定向地圖,用以尋找地圖上所標示的控制點。定向運動最初是由軍隊的訓練專案演變而來,現在已有各種不同的型別,其中歷史最久,也最普遍的定向運動是徒步定向。定向運動通常設在森林、郊外和城市公園裡進行,也可在校園裡進行。這是一項非常健康的智慧型體育專案,是智力與體力並重的運動。定向運動為世界運動會的競賽專案之一。 ==歷史== 定向越野的起源有好幾種說法,有認為定向越野是起源於1918年瑞典童軍領袖吉蘭特發明的一種“尋寶活動”——一種用來訓練童子軍在野外辨別方向及體能的練習,也有看法認為定向越野源自於軍隊的野外作戰訓練。而定向運動的原文(orienteering)是在1886年首先使用,意義是使用地圖與羅盤穿越未知的地形。 早期的定向越野運動只在北歐國家流行。在瑞典,定向運動由陸軍的導航訓練開始,演變成陸軍的競賽運動,進而成為一般民眾的運動。有資料記載的第一次定向越野比賽是在1897年由挪威舉辦的公開賽。定向運動的場所從一開始便選擇在景觀優美的地區舉行。1901年在瑞典舉辦的第一場定向競賽中,就選擇了兩座具有歷史價值的教堂作為控制點。1932年舉行了第一次世界定向錦標賽。 在效能可靠與便宜的羅盤發明後,定向運動在1930年代逐漸普及。到了1934年,已經有超過25萬的瑞典人參與定向運動,該運動也傳到芬蘭、瑞士、蘇聯與匈牙利。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駐紮在英國的挪威反抗軍將這項運動引進英格蘭,並迅速在熱愛戶外活動的英國人民中大受歡迎。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定向越野活動傳播到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等國家,成為了一項世界性的體育活動。瑞典在1959年舉辦國際定向會議,有12國參與(奧地利、保加利亞、捷克斯拉夫、丹麥、芬蘭、東德、西德、匈牙利、挪威、瑞典、瑞士與南斯拉夫)。1961年,國際定向越野聯合會(International Orienteering Federation)簡稱IOF,在丹麥的首都哥本哈根成立,最初的成員國有十個,分別是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丹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芬蘭、匈牙利、挪威、瑞典、瑞士和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其後I已經協助許多國家成立該國的定向聯盟,。總會制訂了定向越野運動的一系列專案和規則。1977年定向越野運動得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承認。至2010年,已經有71個會員國加入。這些會員國開啟了國內與世界錦標賽的發展,世界錦標賽每兩年舉辦一次直到2003年,之後改為每年舉辦。 世界冠軍賽每兩年舉辦一次,到了2003年改為每年舉辦。時至今日,定向運動在瑞典依然非常盛行,兩個歷史最久的定向競賽已經從1940年代舉辦至今。規模最大的定向競賽O-Ringen從1965年開始舉辦,吸引15000人參加。 一般來說定向運動是在野外進行。在起源地斯堪地那維亞,定向通常在森林裡,但是在高原,石楠荒原,沼澤地等混合地形進行定向也很常見。城鎮內的定向運動已經普及多年。Street-O有別於正式的定向訓練通常低調在晚上舉行,採積分制。著名的威尼斯Street-O就吸引了大量的國際參賽者。隨著世界公園巡迴賽(Park World Tour)與其他精英衝刺賽(如世界錦標賽)在城市地區的經常性舉辦,加上城市地圖規範(ISSOM)的制定,在20世紀初Street-O被更名為城市定向(urban orienteering),活動舉辦更加正式嚴謹,採用全綵地圖和電子打卡器,成為爭奪全國排名的嚴肅競爭。城市定向的競賽距離往往超過公園定向。 ==分類== 依照不同的標準,定向越野有不同的分類。 最基本的定向越野形式為徒步定向越野。依比賽形式,可以分為個人賽、接力賽與團體賽。依比賽成績決定的方式,可以分為單項比賽、綜合比賽(將若干項單項比賽的成績之和計為總成績)以及資格賽(用雙淘汰制直至決出冠亞軍的比賽)。依比賽距離又可以分成短距離衝刺賽、中距離賽及長距離賽。 最根本的比賽分類是依透過檢查點的順序。順點式(又名越野式)定向越野是指參賽者需要按照一定順序透過各個檢查點,在最短時間內按順序透過所有檢查點的參賽者為冠軍。而在積分式(又名奪分式)定向越野中,參賽者可以自由選擇透過檢查點。這時的檢查點會依地形難易程度和位置而被給予不同的分值。在規定時間之內能夠拿到最高分值的參賽者為冠軍。 近年來,定向越野發展出多種分支,如腳踏車定向(Mountain-Bike OL)、滑雪定向(Ski OL)及 沿徑定向 (Trail OL) 等,另外還有城市定向、獨木舟定向等等。 ===野外定向=== 野外定向,又名定向越野,是一種在野外利用地圖和指北針,以不同形式去完成一段路程,並且在檢查點為檢查卡(記錄卡)打上印記的運動。 ===城市定向=== 城市定向與定向越野區別最大的最明顯的區別便是在各大城市內舉行,其複雜性和難度少於定向越野。通常城市定向以比賽形式出現,一般強調文化性和娛樂性,要求類似“尋寶”遊戲。 ==競賽與結果== ===基礎=== 定向競賽考驗選手的導航技巧、專注力與跑步速度。傑出的體適能與奔跑速度是贏得國際或專業賽事的基本要求。選手的目標是在一個陌生的區域裡,以最快的速度依序找到地圖上所標示的所有控制點。由於兩個控制點間最快的路線不盡然是最短的路線,選手必須根據地圖所提供的地形與路況迅速決定最佳的行進路線。定向競賽中,為避免選手跟隨其他選手的狀況,參賽者通常是以一分鐘以上的間隔出發進行比賽。為確保競賽的公平,通常選手只有在出發時才能拿到地圖。 ===地圖=== thumb|left|定向地圖 競賽過程中,參賽者使用專門的定向地圖。定向地圖屬於地形圖,具有等高線,但是比一般的地形圖提供更詳盡的細節,即使很細小的地形特徵,不明顯的小徑、河流等等,也會在定向地圖中顯示出來,以提供更多資料給運動員 定向的地圖比例尺較大,等高線間距也較密。地圖比例尺為1:15,000或1:10,000,繪有對齊磁北極的導線。長距離賽事(Long)使用的比例尺是1:15000或1:10000,等高線間距為5米,短距離賽事(Sprint)使用的比例是1:5000或更大,等高線間距也更少。地名、等高線高值等資料,大多都不會在地圖上顯示。 由於參加者可能需要穿越有各種型別的場地,所以地圖上會顯示每個小區域所覆蓋的植被狀況,並相應地指出該區域的通行度(一個介於0 與1 之間的百分比數,數值越高表示透過時的難度越低)。一般地圖上顏色越深的區域通行度越低。地圖上的符號需遵循國際定向聯盟所制定的圖例標準,讓所有參賽者,即使使用語言不同,也都可以瞭解符號的意義。 ===路線=== 為因應參賽者不同的體能狀況與定向技術,定向活動提供各種不同的路線。 ===年齡分級=== 國際級、國家級或是大型賽事,定向路線是用年齡來分類。例如,M35表示男子35歲以上的組別。不同組別常會合併使用相同的路線以減少整個賽事的路線數量。例如,M60、M65通常會與W50、W55使用相同的路線。競賽結果通常會按照級別分類來公佈。 ===能力分級=== 小型的賽事是以能力來分級。美國與英國使用顏色來定義路線的難度。白色表示初學者或健行路線,黃色表示初學者的進階路線,橘色表示中級路線,棕色、綠色、紅色與藍色各自表示長度不同的進階路線。 ===固定路線=== 有些定向社團會設立固定式的定向路線,使用非標準的固定裝置來表示控制點,提供個人或社團訓練之用。路線通常設立在公開的場所,地圖與路線可以公開購得。社團也會舉辦非正式的定向賽事,作為練習或訓練。 ===控制點與控制點提示卡=== 定向的檢查點是由主辦者預先在場地內選擇好的地點。每位參賽者必須攜帶一張控制卡(control card),控制卡由紙或塑膠製成,參賽者必須在起點出示,並攜帶至終點。參賽者抵達控制點後,必須利用該處設定的針型打孔器(needle punche)在控制卡上按順序打卡,打孔器會在卡上壓印出特定的記號,用以證明參賽者確實按照路線抵達每個控制點。近年來越來越多比賽使用電子打孔器作為檢查系統,現在大部分的活動已經使用電子打卡器,不過傳統的卡片與打孔器仍然廣泛的使用。選手在比賽前領到一個點籤器(有可以嵌在手錶中的腕式點籤器或套在手指上的指式點籤器),透過檢查點時只需要將點籤器放在電子打孔器旁,讓打孔器感應到即可。打孔器會將資訊傳到主電腦上。這樣主電腦可以即時收到選手已經透過的檢查點以及透過的時刻,並可以防止選手改變透過檢查點的順序的問題。 會在檢查點處懸掛檢查點標誌旗(簡稱點標旗)。檢查點標誌旗一般是左上為白色直角三角形、右下為橙紅色直角三角形的旗子,貼在一個上下空心的立方體形的支架的四面。旗子的大小為30釐米\times30釐米。 控制點設定在地圖上有特定地面特徵之處,並且可以清楚從地面上辨認出來,以白橘兩色的控制旗幟來標示。 除了地圖外,參賽者也會拿到一張控制點提示卡(Control description sheet),上頭有控制旗所在地點精確的特徵描述。例如,大石、5公尺、北邊。有經驗的定向者是使用符號,而非文字描述的提示卡,符號依照國際定向聯盟所頒布的標準來繪製定向越野運動提示卡符號說明 (中文版)IOF Control descriptions (英文版)。 ===個人服飾=== 國際定向聯盟規定國家級的賽事,軀幹與腿部都必有衣物保護。公園或市區定向的主辦單位也許會允許參賽者穿著短袖。早期的參賽者穿著一般的運動服,例如T恤與運動背心,這些服裝對於時常需要穿越草叢或灌木叢的定向比賽並無法提供足夠的保護,後來便有專門針對定向運動而設計的全身型輕量尼龍服。 ===個人裝備=== 進行定向越野所需要的裝置和器材包括定向地圖、檢查點標誌旗(點標旗)、指北針、點籤和檢查卡(或電子檢查裝置)等,與適當的戶外服裝。大部分的國家級組織為了安全因素,會建議攜帶哨子。 競賽選手通常會使用特製的裝備: *指戴型指北針,或有短繫繩的地圖型指北針。 *透明的地圖套以保護地圖 *透明的塑膠袖套,穿戴在前臂,用來裝控制點提示卡。 *地圖板,裝設在車把或是身上(只限於登山車定向、滑雪定向或無線電定向)。 *國際定向聯盟禁止使用人為的定向輔助裝置,例如全球定位系統(GPS)或其他的電子導航裝置(在某些無線電定向活動中也許可以使用)。競賽中參賽者可以使用無法讀取內容的GPS軌跡紀錄器,而且使用逐漸增加,用來作為賽後的路線選擇分析,或是賽事中對選手位置的即時追蹤。 Image:Ardf_0008.jpg|在左手戴有地圖板的無線電定向選手 Image:Lob-fran-crop.jpg|在胸口戴有地圖板的滑雪定向選手 Image:Wilimy-crop.jpg|在車把裝有地圖板的登山車定項選手 ===賽事結果=== 通常是使用最少時間的參賽者贏得比賽,但除了時間外,也有其他的記分方式。例如,積分賽與Trail-O。雖然初步的競賽結果可能在當天便能得知,但是正式的競賽結果很少在當天公佈。大部分的活動會在當晚公佈比賽結果於網路上,然後再數天後公佈正式的結果。使用電子打卡器可以得知每個參賽者在每個控制點之間所花的時間,藉由適當的電腦軟體,便可以影象化的方式顯示比賽的過程。 ===安全性=== 活動地點通常在人煙稀少的野外進行,因此每位參賽者必須為自己的安全負責。關於安全並沒有強制規定,但是有幾個方法可以確保競賽的安全性。基本的安全可以使用票根檢查來確保,參賽者在出發時交出票根,並於抵達終點時交出對應的控制卡。如果有任何票根沒有相對應的控制卡,就表示有參賽者在中途迷途,未能返回終點。使用電子打卡器的賽事,裁判可以要求未完賽(did not finish)的報告。所有參賽者不論完成路線與否,都必須向終點處報到。 ==競賽型別== 不同型別的定向運動需使用特定的移動方式、不同的裝備與策略,因此在競賽上需要使用不同的規則與路線規劃。下列是各種型別的定向運動: *徒步定向(Foot orienteering) *登山車定向(Mountain bike orienteering) *滑雪定向 *沿徑定向 *無線電定向(Radio orienteering) *划艇定向(Canoe orienteering) *騎馬定向(Mounted orienteering) *Roganing *Adventure racing *Fell running ===順點賽(Classic)=== 順點賽是最普遍的定向型別,參賽者必須以路線規定的次序尋找每個控制點,以最短時間內完成全程的人為優勝。這種型別的競賽,通常無法輕易從地圖上直接找出最快的路徑,記住最短路徑不等於最快、最好走的路徑。 ===接力賽=== 接力賽由一組隊伍的成員接力完成各自的路線,以全組總時間作為優勝的標準。接力賽通常是參賽者全體出發,而非分時間隔出發。數條不同的路線會同時採用,以減少參賽者尾隨其他參賽者。例如三人一組的接力賽,會有三條不同的路線(a,b,c ),不同的隊伍被安排以不同的順序完成路線,例如abc、bca、cab。大型的活動中,這三條路線可能會有部分重疊,並使用相同的控制點。這三條路線可再各自分隔成兩部份,例如a路線可再分割成a1、a2,不同隊伍的成員可能會以不同的次序完成該不同路線的兩個部份,因此三條路線總共會有九種可能的組合,例如a1a2,a1b2,a1c2,...c1a2,c1b2,c1c2。 ===積分賽=== 參賽者要在時間限制內,儘可能找到最多的控制點。通常是參賽者全體出發,而非分時間隔出發。不同的控制點依照其困難度,會有不同的分數。未能在時間限制內返回出發點的參賽者,會按逾時時間扣分,積分最高者為優勝。 大型、耐力型的積分賽,或稱為rogaine,比賽時間時常長達24小時。這型別的比賽需要在非常大的區域舉行,並使用很小比例尺的地圖。這種積分賽取起源於澳洲,而ROGAINE這個字有人說是表示「關於導航與耐力的艱困野外團體活動」(Rugged Outdoor Group Activity Involving Navigation and Endurance)。事實上,這個字來自頭兩位澳洲rogaine參賽者的姓名,分別是Rod、Gail與Neil Philips。 ===短距離賽(Sprint)=== 短距離賽通常在都會公園或城市地區舉辦,地圖使用1:5,000或是1:4,000的比例尺。控制點可能設定在座椅、垃圾桶、雕像,或是其他公園內常見的物體。 ===夜間定向=== 參賽者在黑暗中使用頭燈進行導航。控制旗上通常會裝設反光記號,讓競賽策略由精確的導航轉為搜尋。參賽者必須快速抵達控制點附近的區域,然後使用頭燈搜尋這個區域,找尋這些反光記號。如果夜間定向在天黑前開始,通常採用集體出發的方式,這樣每位參賽者才能擁有相同的日照時間。長時間(24小時)的耐力賽或是跨夜性質的比賽,參賽者可決定是否要休息,或是在黑暗中持續進行比賽。 ===循線定向(String)=== 參賽者沿著繩索完成整個路線,不需要搜尋任何目標。通常用來讓幼童或是初學者瞭解什麼是定向運動。 ===精確定向(Precision)=== 精確定向不是以速度為主的比賽,而是測驗參賽者使用地圖對照現實環境的精確性。 ==定向組織== ===國際=== 國際定向聯盟(IOF)負責制定徒步定向、登山車定向、滑雪定向與精確定向的競賽規則與指導方針。該組織位於芬蘭,目的在於推廣定向運動與舉辦世界性的定向競賽。該聯盟在1977年受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的正式認可。目前有70個成員,包含49個正式成員與21個參與成員。 ===國家=== 大部分的國家都有各自的定向組織負責該國的定向運動與規則制定。例如英國的英國定向聯盟(British Orienteering Federation)。該聯盟於1967年成立,由13個協會所組成。 ===區域=== 大部分國家有地區性的定向運動組織,這些組織不負責定向規則的制定,目的在對該區的定向團體提供協助,例如協調各定向社團錯開活動的日期。 ===本地=== 通常以俱樂部或社團的形式存在,活動通常是對外公開。社團除了舉辦競賽外,也提供定向訓練與社交活動。公開型的社團對入會成員沒有任何限制,但非公開型的社團則有入會資格的限制,例如英國陸軍定向俱樂部(British Army Orienteering Club)。 == 世界排名== 國際野外定向聯盟(IOF)制定了世界排名制度,並以指定的世界排位賽事(World Ranking Event)計算成績。現今世界排名第一的運動員分別為法國蒂耶裡·戈玖和長居於瑞士的西蒙·尼格里-路德。 ==世界性定向賽事 == *世界定向錦標賽(World Orienteering Championships) *世界青少年野外定向錦標賽(Junior World Orienteering Championships) *野外定向世界盃(Orienteering World Cup) *世界單車定向錦標賽(World Mountain-Bike Orienteering Championships) *世界沿徑定向錦標賽(World Trail Orienteering Championship) 1996年開始推廣定向運動進入奧林匹克運動會,目前為止仍未成功,不過定向運動已在2001成為世界運動會的比賽專案,也是夏季聽障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比賽專案。支持者看出這項運動並不便於電視轉播與觀眾觀賞,比賽地點通常遠離主要都市,比賽時間也長於大部分的奧運單項競賽。為了發展適合奧運的定向比賽,焦點轉向公園定向、小型定向以及短距離接力定向。短距離徒步定向越來越受到歡迎,是最有可能進入奧運的專案。 ==參考來源== *定向越野的歷史 *大自然活動營,定向越野介紹 *中華民國定向越野協會,定向越野介紹 * * *戶外運動分類專案 ==外部連結== *國際野外定向聯盟 IOF *香港定向總會 OAHK *中國定向運動協會 *中華民國定向越野追蹤協會 Category:定向運動 Category:野外運動
中南大學
中南大學(,縮寫:),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主校區位於嶽麓區麓山南路。 中南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立科研型綜合大學之一,是雙一流A類,原985工程以及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教育部直屬國家重點綜合性大學。現屬“雙一流”建設高校。中南大學學科齊全,以工學和醫學見長。其前身的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與中南工業大學三校於2000年4月合併組建為中南大學。中南大學擁有25位兩院院士校友。 == 歷史 == 中南大學由湖南醫科大學、長沙鐵道學院與中南工業大學於2000年4月29日合併組建而成。 * 原中南工業大學的前身是中南礦冶學院,於1952年由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湖南大學、廣西大學、南昌大學和北京工業學院(現北京理工大學)的礦冶系(科)合併而成。1960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大學。1985年7月改名中南工業大學。1996年透過立項稽核進入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行列,1998年由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劃轉至教育部直屬。中南工業大學的主體學科最早溯源於1903年創辦的湖南高等實業學堂的礦科。 * 原湖南醫科大學的前身為湘雅醫科大學,由湖南育群學會與美國“雅禮協會”建立於1914年,是中國創辦最早的西醫高等學校之一,享有“南湘雅、北協和”的盛譽,為美國耶魯大學在華唯一的姊妹學校。1996年透過211工程部門預審並以部省共建形式進行建設,隸屬於衛生部。 * 原長沙鐵道學院的前身是1953年全國院系調整時組建的中南土木建築學院,1960年以成建制的三個系和部分教研室為基礎,另闢校址成立,隸屬於鐵道部。長沙鐵道學院的主題學科最早溯源於1903年創辦的湖南高等實業學堂的路科。 == 現狀 == 中南大學學科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等十二大門類,以工學和醫學見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所產業鏈學科齊全的大學;擁有6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涵蓋二級學科21個),12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學校下設30個二級學院,有本科專業104個。是中國大陸56所設有研究生院大學之一,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6個;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2個。 中南大學擁有2個國家協同創新中心、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6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5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1個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有4個國家級創新群體、1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5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和課程教學基地;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7人,教授及其他正高職稱人員1500餘人。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6萬多名,其中本科生3.4萬餘人、研究生2.3萬餘人、留學生2千餘人。來自全國34個省市直轄市及自治區和世界30多個國家與地區。 中南大學現佔地面積323萬平方米,學校產權建築面積161萬平方米,教學科研等儀器裝置總值近6.7億元;圖書館建築面積4.2萬平方米,總藏紙質圖書542.81萬冊,並已實現資訊數字化和管理自動化。2005年規劃建立新校區,規劃用地140.56公頃,規劃建築面積82.4988萬平方米,並已於2009年投入使用。 == 現有校區 == === 校本部 === 中南大學校本部即原中南工業大學校區,坐落在嶽麓山腳下,位於嶽麓區麓山南路。校區在清華大學抗戰南遷時留下的“民主樓”、“和平樓”等校舍基礎上建成,建築風格大多系紅磚古樸的蘇式建築。校區目前是學校主校區及行政機構所在地,功能以高年級本科生教學與研究生教學科研為主。非醫學專業的二級學院及科研機構大多在此校區辦公。 === 南校區 === 南校區為原長沙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校區,緊鄰校本部,現主要為昇華學生公寓所在地。文學院,法學院及馬克思主義學院等院系已搬入該校區,全校所有專業低年級本科生全部入住南校區。一些本科生會在高年級階段搬離去其他校區的宿舍區。 === 新校區 === 新校區位於湘江河畔,與南校區毗鄰,於2009年啟用 ,全校所有專業低年級本科生全部在新校區上課。位於新校區的中南大學體育場建成於2008年,可容納20000人,平日是中南大學重大活動的使用場所(校運動會,軍訓等),同時該體育場也是中甲聯賽球隊湖南湘濤隊的主場之一,舉辦了2011賽季、2012賽季和2014賽季湖南湘濤隊的部分主場比賽。其中,湘濤隊曾在此體育場創造了主場“連續16場比賽不敗”的神話,而被湘濤球迷視為福地,並將這段時期稱之為“中南不敗”。位於新校區的二級學院有地球科學與資訊物理學院、冶金與環境學院、體育教研部、外國語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計算機學院、物理與電子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建築與藝術學院。該校區的圖書館2010年獲魯班獎。2011年綜合教學樓建設專案獲全國建築工程設計一等獎 === 湘雅醫學院老校區 === 湘雅醫學院老校區即原湖南醫科大學校區,擁有百年曆史,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毗鄰,位於河東開福區湘雅路,為部分醫學研究生學習生活的校區。 === 湘雅醫學院新校區 === 湘雅醫學院新校區位於嶽麓區桐梓坡路,緊鄰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主要作為醫學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生活學習之地。 === 鐵道校區 === 鐵道校區位於天心區韶山南路,為原長沙鐵道學院校區,主要為土木、交通運輸、軟體和建築專業的高年級本科生及研究生生活學習的地方。學校周邊設施齊全,交通十分便利。已開通直達市中心的地鐵線路(1號線)(參見 長沙地鐵) == 國家重點學科 == ===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6個) === * 機械工程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土木工程 * 礦業工程 * 交通運輸工程 * 管理科學與工程 ===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2個) === * 機率論與數理統計 * 遺傳學 * 有色金屬冶金 *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 地球探測與資訊科技 *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 內科學(內分泌與代謝病) * 神經病學 * 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 * 外科學(胸心外) * 耳鼻咽喉科學 * 藥理學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 === * 外科學(普外) == 學科成果 == 中南大學在材料工程、冶金工程、礦物工程、複雜高階裝備製造、高速鐵路技術、土木橋隧工程、醫學、軍工等領域具有較強實力,在有色金屬,高速鐵路軌道、車輛,以及基礎醫學領域已具備世界一流水平。 學科 創始人 世界排行 生物冶金 王澱佐 在金屬材料領域屬於亞洲第一 世界前金氏理論 金展鵬 與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英國伯明翰大學、俄羅斯莫斯科大學並稱。  地窪學派 陳國達 與19世紀發現的地槽、地臺學一同被稱為大陸地殼第三構造單元;與20世紀的板塊學說一同被譽為地理學領域在20世紀的兩塊里程碑之一。    侯氏定理 侯振挺 與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齊名,在數學界有“北陳南侯”之稱 湘雅學派 張孝騫、湯飛凡、謝少文、李振翩 在中國被譽為“南湘雅,北協和” 生物醫學 湯飛凡、張孝騫 他倆領導微生物學和內科學位於世界前列 軍工國防 張興鈴 中國國內爆炸物理學領軍人 中南大學自2000年來,共獲國家科技三大獎43項,居全國高校第2位。其中一等獎3項,居全國高校第1位。其中科研成果“C/C複合材料航空剎車副國家重點工業性實驗專案”於2004獲國家科技發明一等獎,結束了該獎項連續六年之久的空缺局面。自教育部推出“中國高校十大科技進展”以來,中南大學有7項成果入選,居全國高校第3位。 == 學術期刊 == 縮圖|250px|右|民主樓 中南大學學術期刊有《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英文版、醫學版和社會科學版,《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誌》等學術刊物。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和《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是中國有色金屬學會主辦、中南大學承辦的、以有色金屬材料和冶金學科為主的兩種綜合性學術期刊。 2009年11月27日,中國科學技術資訊研究所在北京舉行“2008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釋出會”,其公佈的“2008年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名單中,中南大學有兩種學術期刊榜上有名,即《中國有色金屬學報》和《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其中,《中國有色金屬學報》是連續第7次獲此殊榮。在此次釋出的2009年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中,《中國有色金屬學報》的主要期刊指標影響因子為0.799,總被引頻次為2620,均居冶金工程技術類期刊第1位,綜合評價總分在1868種統計源期刊中排名第14位。《中國有色金屬學報(英文版)》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在2008年主要期刊指標取得顯著增長,其影響因子為0.752,總被引頻次為963,綜合評價總分排名居冶金工程技術類期刊第3位,在1868種統計源期刊中總排名第115位。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分別為0.646和1069次,綜合評價總分在理工大學學報、工業綜合類期刊中排名第4位,在1868種統計源期刊中總排名第125位。其英文版《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被SCI擴充套件版和EI核心庫收錄的高校學報。 《中國有色金屬學報》被列為2003-2006年度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被EI核心庫收錄,其英文版《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被SCI擴充套件版和EI核心庫收錄。 《中南大學學報》醫學版是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被美國醫學索引(IM,MEDLINE)、荷蘭醫學文摘(EM)、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生物學文摘(BA)及中國科學引文索引(核心庫)等國內外知名檢索系統收錄。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其論文常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影印資料》等有影響的文摘類刊物轉摘或全文轉載。 《國際病理科學與臨床雜誌》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美國《化學文摘》收錄。 == 科研機構 == 縮圖|250px|右|冶金館 === 國家級科研平臺 === * 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  * 高效能複雜製造國家重點實驗室  * 粉末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人類幹細胞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 高速鐵路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 難冶有色金屬資源高效利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 輕質高強結構材料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 * 國家重金屬汙染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中央軍委 === * 國防科學技術研究院   === 教育部、國家外專局(111創新引智計劃專案) === * 金屬材料基因工程創新引智平臺    * 癌變與侵襲原理創新引智基地    * 化學生物學與創新藥物創新引智基地    * 生物冶金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基地    * 粉末冶金科學與技術創新引智平臺 ===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 === * 過載鐵路工程結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糖尿病免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有色金屬成礦預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有色金屬資源化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現代複雜裝備設計與極端製造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軌道交通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生物冶金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癌變與侵襲原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有色金屬材料與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 教育部中國人類遺傳相關疾病資源庫及共享資訊平臺    * 教育部鋁合金強流變技術與裝備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有色冶金自動化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先進電池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藥物基因組應用技術工程研究中心    ===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 === * 衛生部癌變原理重點實驗室    * 衛生部腫瘤蛋白質組學重點實驗室    * 衛生部奈米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    * 衛生部人類幹細胞與生殖工程重點實驗室    * 衛生部肝膽腸外科研究中心    * 衛生部移植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鐵道部研究中心 === * 鐵道部高速列車研究中心    === 國家環保總局研究中心 === * 國家環境保護有色金屬冶金汙染控制工程技術中心   * 國家金屬礦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中心 ===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實驗室、研究中心 === 縮圖|250px|右|校園池塘 * 中國有色金屬資訊物理工程研究中心    * 冶金分離科學與工程重點實驗室    * 礦產資源生物技術與加工重點實驗室    * 金屬塑性加工摩擦潤滑重點實驗室    * 中國有色金屬開放實驗室    === 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 === * 有色金屬材料與工程湖南重點實驗室    * 耳鼻咽喉重大疾病研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心血管研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有色資源與水害探查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深部資源開發與災害控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腎臟疾病與血液淨化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科學安全重點實驗室    * 湖南省高校遺傳藥理學重點實驗室    * 醫學表觀基因組學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流程工業節能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非可控炎症與腫瘤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腫瘤模型與個體化診治研究湖南省重點實驗室    * 湖南省礦冶生物工程研究中心    * 湖南省移植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湖南省地理空間資訊科技研究中心    * 湖南省奈米材料工程技術聯合研究中心    * 湖南省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湖南省馬王堆古屍和文物研究保護中心    * 湖南省肝硬化門脈高壓症治療研究中心    * 湖南省幹細胞工程研究中心    * 湖南省亞健康診斷與干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湖南節能評價技術研究中心    * 湖南省地源熱泵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 知名校友 == === 學界 === * 高鏡朗(1892~1983):中國兒科醫學界的一代宗師; * 應元嶽(1896~1991):內科專家和熱帶病學家,首先在中國大陸發現肺吸蟲病; * 湯飛凡(1897~1958):中國科學院院士,病毒學與微生物學家,首次分離出沙眼衣原體,是世界上發現重要病原體的第一個中國人; * 張孝騫(1897~1987):中國科學院院士,消化病專家; * 李振翩(1898~1984):美籍華人科學家、病毒學與微生物學專家; * 龍伯堅(1900~1983):現代醫學家,中醫醫學史專家; * 盧惠霖(1900~1997):生物學與醫學遺傳學、人類優生學家,中國醫學遺傳學和中國人類優生學的奠基者和見證人; * 凌敏猷(1902~1991):一級教授,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專家;曾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醫學院院長; * 謝少文(1903~1995):中國科學院院士,病毒學與微生物學家; * 易見龍(1904~2003):一級教授,血液生理學專家,是中國輸血救傷事業的奠基人、現代血庫的創始人; * 齊鎮垣(1906~1976):一級教授,血液病學專家; * 潘世宬(1909~1994):病理生理學、試驗腫瘤學家; * 陳國達(1912~2004):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 陳新民(1912~1992):冶金物理化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 黃培雲(1917~2012):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粉末冶金學家,是中國粉末冶金學科的奠基者和開拓者之一,1945年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獲科學博士學位; * 曾慶元(1925~2016):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橋樑結構振動與穩定的教學和研究; * 劉寶琛(1932~2017):中國工程院院士,波蘭科學院外籍院士,岩土工程專家,中國隨機介質理論奠基人及其應用的開拓者,長期致力於採礦工程及岩土工程研究; * 古德生:中國工程院院士,採礦工程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 * 何繼善: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的應用地球物理學家、國家教委科技委員會委員、美國勘探地球物理學家協會(SEG)會員; * 黃伯雲:中國工程院院士,在航空制動材料、高溫金屬間化合物和特種功能材料研究與應用方面開展了許多創造性的工作; * 金展鵬: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相圖計算雜誌副主編、美國相平衡雜誌顧問編委、亞太材料科學院會員; * 鞠躬:中國科學院院士,神經解剖學家; * 劉德培: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化學專家;曾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中國協和醫科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 * 劉業翔:中國工程院院士,冶金、材料及工業電化學專家,美國TMS學會資深會員,歐洲ISE會員; * 鄧起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質學會和中國地震學會理事、中國地震學會地震地質專業委員會主任; * 王澱佐: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俄羅斯聖彼得堡工程院院士;曾任中南工業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 * 夏家輝: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人類與醫學細胞遺傳學研究; * 姚開泰:中國科學院院士,病理生理學、試驗腫瘤專家; * 曾蘇民: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精密模鍛工程技術研究工作; * 張文海:中國工程院院士,有色金屬冶金專家; * 餘永富: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選礦工程專家; * 戴永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有色金屬真空冶金專家; * 鍾掘: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期從事冶金機械的教學與科學研究,國家有突出貢獻科技專家; * 周宏灝: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遺傳藥理學開拓者和帶頭人; * 左鐵鏞: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中國材料研究學會副理事長等; * 張友尚:中國科學院院士,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家; * 孫永福:中國工程院院士,原鐵道部常務副部長; * 田紅旗,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曾任中南大學校長,軌道交通工程技術專家; * 陳曉紅,中國工程院院士,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學科的學術帶頭人; * 侯振挺:數學家,全國勞動模範,其研究成果被國際數學界稱為“侯氏定理”; * 陳志武:耶魯大學終身教授,世界知名經濟學家; * 劉斯奇:華大基因副總裁、首席科學家; * 陳來: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當代哲學家; * 魯重美: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副校長,協和醫院黨委書紀,主任醫師,教授。消化內科學家張孝騫教授的關門弟子; * 李本強:美國密西根大學終身教授、密西根大學迪爾本分校機械工程系系主任; === 政界 === * 郭聲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武裝警察部隊第一政委、黨委第一書記,總警監; * 盧展工: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曾任河南省委書記; * 肖亞慶: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局長、黨組書記; * 姜異康:全國人大常委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曾任山東省委書記; * 王眾孚: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曾任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 * 餘豔紅: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成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全國婦聯副主席; * 熊維平: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副部長級); * 黃俊華: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黨組成員; * 陳如桂:深圳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黨組書記; * 趙立堅: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外交部新聞發言人; * 吳登昌:陝西省委第一巡視組組長,曾任陝西省副省長; * 梅克保:曾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黨組副書記; * 史和平:曾任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 企業界 === * 梁穩根:三一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被稱為中國股改第一人,2011年福布斯中國富豪榜、胡潤中國百富榜內地首富; * 王傳福:比亞迪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世界電池大王,2009年胡潤中國百富榜中國內地首富; * 孫勤: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1981年畢業於中南礦冶學院(中南大學)探礦工程專業; * 李長進:中國鐵路工程總公司董事長、黨委副書記兼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董事長、黨委書記,1977年至1982年初,就讀於原長沙鐵道學院(現中南大學鐵道校區)鐵道工程專業,獲學士學位; * 鍾景明:中色(寧夏)東方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 陳佐夫: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 * 路小彥: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 * 成輔民:中國黃金集團公司總經理、黨委書記; * 敖宏:中國鋁業公司副總經理、黨組成員,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 * 唐修國:三一集團董事,三一集團總裁; * 毛中吾:三一集團董事、副總裁,兼任三一國際董事會主席以及三一電氣董事長; * 袁金華:三一重工高階副總裁、三一集團董事、三一巴西有限公司董事長; * 周福貴:三一重工高階副總裁兼三一美國有限公司董事長; * 楊龍忠:比亞迪集團公司原高階副總裁、營銷本部總經理、公司三大創始人之一; * 劉立榮:深圳金立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廣東湖南商會常務副會長、深圳市手機行業協會會長; * 何清華:山河智慧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 潘愛華: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 劉秀穩:原聯想集團副總裁,現任M3董事長; * 楊毅:北京鑫恆集團董事長; * 蔡鴻能:香港百萊瑪有限公司董事長; * 汪建:華大基因董事長,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名譽院長; * 賀平:漢江集團公司董事長,水利部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局長,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公司副董事長、黨委書記; * 丁中智: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外部董事; * 衛華誠:北京雙鶴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 文藝界 === * 柴靜:記者、主持人; * 王瑩:青年女高音歌唱家; * 韓棟:青年演員; * 南康 (作家):網路作家; * 蔣凡(音樂人):與非門樂隊主唱、三藏梵音樂團成員; == 排名聲譽 == 根據《基本科學指標》(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簡稱ESI)截至2021年1月1日,中南大學有3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分別為工程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位列全國高校並列第11名; 有16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分別為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化學、工程學、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學、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神經科學與行為學、藥理學與毒理學、電腦科學、地球科學、數學、免疫學、精神病學與心理學、社會科學總論、環境科學與生態學、農業科學,在「雙一流」 建設高校中的排名並列第10位。 中南大學是中國大陸自2010年至2020年來發展最迅速的高校之一,根據ESI資料顯示,北京時間2018年1 1月16日,中南大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首次進入ESI前1%;2019年1月18日農業科學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 。至此,中南大學進入ESI世界前1%的學科(領域)總數達到16個,在"雙一流” 建設高校中的排名由並列第11位升至並列第10位。 而在2010年,中南大學僅有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和化學等4個學科在ES I排名進入世界前1%,8年間, 中南大學ESI世界前1%學科增加了12個,平均一年增加1.5個,增速驚人。根據ESI北京時間2019年9月18日更新資料顯示,中南大學臨床醫學首次進入ESI全球前1‰ ,成為繼材料科學和工程學之後第3個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至此,中南大學進入ESI全球前1‰的學科(領域)總數在全國高校中的排名並列第11位。此次資料更新後,資料庫檢索論文時間段為2009.01.01-2019.06.30。中南大學ESI論文數增至42274篇,引用次數增至442175次,篇均引用次數為10.46次,在進入ESI全球前1%的6081個機構中,學校ESI排名(按總引用數)由2019年7月 份的347位升至337位。 2020年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中南大學位列國內7-13名,國際101-150名。 在2011-2012的中國內地各種大學排行榜中,中南大學基本處於20名左右,其中在 * 武大中國科學評價中心釋出2012年“中國重點大學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中列第19名。中國科教評價網 (2012-03-09 21:09)2012-2013年中國重點大學排名 中國重點大學競爭力排行榜 * 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研究室釋出的2012年“中國大學50強”中列第23名。中國人民大學高等教育教研室 (2012年05月)中國大學50強排行榜2012 * 中國校友會發布的2012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列第16名。高考網 (2012-01-09 14:49:59)2012年中國大學排行榜前600強名單 * 網大“中國大學排行榜2011——綜合指標排行”中列第22名。網大 (2011年6月4日)中國大學排行榜2011——綜合指標排行 * 武書連“2012年中國大學排行榜”中列第16名。新浪網 (2012年02月21日 15:04)武書連2012中國大學前350強排行榜 * 山東省高等教育評估所“中國大學排行榜2012版”中列第15名。華禹教育網 (2012年6月28日)“魯版”大學排行榜2012版:北大居首清華次席 == 參考文獻 == == 參看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等學校列表 * 211工程 * 985工程 * 國家重點學科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重點實驗室列表 == 外部連結 == * 中南大學 * 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 * 中南大學鐵道學院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 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 * 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 * 中南大學校友會 * 雲麓園BBS Category:長沙高等院校 Z Z Z Z 漢 Category:2000年建立的教育機構 Category:嶽麓區建築物 Category: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獲獎單位
9月30日
9月30日是陽曆年的第273天(閏年是274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92天。 == 大事記 == === 前38世紀 === * 前3761年:希伯來曆以祿月25日,舊約聖經裡的天地創造日。 === 14世紀 === * 1399年:亨利四世宣佈成為英格蘭國王。 === 18世紀 === * 1791年:法國國民制憲議會解散。 * 1791年: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作曲的歌劇《魔笛》在維也納劇院首演。 === 19世紀 === * 1862年:普魯士王國宰相俾斯麥實行“鐵血政策”。 * 1868年:西班牙女王伊薩貝拉逃到法國。 * 1887年:中國河南鄭州下汛十堡(今惠濟區花園口鎮石橋村)發生黃河決口,致使200多萬(一說93萬;一說最保守估計150萬;一說700萬)人罹難。 === 20世紀 === * 1911年:義大利與土耳其爭奪的黎波里,義大利向土耳其宣戰。 * 1911年:德國毛奇級戰列巡洋艦竣工。 * 1918年:德意志帝國施行議會制政府。 * 1919年:司徒拔任香港總督。 * 1920年:上海外國語學社成立,楊明齋任社長。 * 1922年:美式足球豪門阿拉巴馬大學在主場以110比0大勝馬里昂軍事學院,創造了該校單場比賽最高得分記錄,同時也是該校僅有的一場單場得分過百的比賽。 * 1931年:國際聯盟決議日本應從中國東北地區撤兵。 * 1937年:中國抗日戰爭:平型關戰役結束。 * 1938年:中國抗日戰爭:新四軍開闢豫皖蘇邊區抗日根據地。 * 1938年:前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唐紹儀遇刺身亡。 *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瓦迪斯瓦夫·西科爾斯基出任波蘭流亡政府的總理。 *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莫斯科保衛戰開始。 * 1946年:紐倫堡法庭宣讀判決。 * 1947年:巴基斯坦和葉門加入聯合國。 * 1949年:蘇聯對柏林封鎖行動被西方盟國粉碎。 * 1949年: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 * 1950年:朝鮮戰爭中,韓國軍隊越過三八線進入朝鮮。 * 1953年:漢森任丹麥首相。 * 1954年:世界首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開始服役。 * 1955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 * 1962年:黑人學生詹姆斯·梅瑞迪斯被密西西比大學錄取,引起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暴力活動。 * 1965年:印尼陸軍少將蘇哈託成功鎮壓軍事政變後,開始對印尼共產黨發動大屠殺。 * 1966年:波札那脫離英國統治而獨立,塞雷茨·卡馬出任首任總統。 * 1967年:南京長江大橋鐵路橋部分建成通車,南京市五萬多軍民舉行了隆重通車典禮,同時南京站建成啟用。 * 1971年:延安大學與北京農業大學合併,學校仍定名“延安大學”。 * 1974年:。 * 1975年:由美國休斯飛機公司為美國陸軍研製的武裝直升機AH-64阿帕契直升機首次試飛。 * 197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四屆全運會閉幕。 * 1979年:連結香港石硤尾站到觀塘站的修正早期系統正式通車,為香港地鐵系統首條營運路線。 * 1980年:美國迪吉多、英特爾和施樂三家公司共同制定了乙太網的技術規範。 * 1981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葉劍英發表促進中國統一的「葉九條」。 * 1985年:迪吉多第五個註冊.com網域“DEC.com”。 * 1987年:穆罕默德·納吉布拉任阿富汗人民民主黨總書記。 * 198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頒佈《工程建設重大事故報告和調查程式規定》。 * 1990年:美國洛克希德·馬丁、波音、通用動力聯合研發的F-22猛禽戰鬥機原型機首次試飛。 * 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汶萊建交。 * 1991年:海地軍官塞德拉斯發動軍事政變,推翻總統阿里斯蒂德,迫使其流亡海外。 * 1992年:中國和韓國簽訂《中韓政府貿易協定》,參見中韓關係。 * 1992年:香港屯門青杏徑兩部危險品貨車懷疑被人縱火,在凌晨發生爆炸,三十多輛汽車及樓上多個住宅單位受損,無人受傷。 * 1993年: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發生里氏6.3級地震,死亡人數超過20,000人。 * 1993年:62個俄羅斯聯邦主體領導人向葉利欽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取消對議會的封鎖。 * 1993年:香港完成有關興建汀九橋和大欖隧道的研究。 * 1993年:奮進號太空梭STS-68發射升空。 * 1995年:上海外灘歷史紀念館正式開館。 * 1999年:日本茨城縣那珂郡東海村JCO核燃料製備廠發生核輻射事故 ,造成666人被輻射汙染,2名工作人員死亡。 === 21世紀 === * 2000年:蕪湖長江大橋建成通車。 * 2003年:津濱輕軌一期工程東段建成通車。 * 2005年:百度推出百度地圖。 * 2005年:丹麥《日德蘭郵報》發表刊登有穆罕默德影象的爭議性政治漫畫,引起穆斯林世界的抗議。 * 2006年: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為其發表的“馬來西亞與印尼華人邊緣論”向馬來西亞首相阿都拉·巴達威道歉,但不收回言論。 * 2006年:首班中國廣州飛臺北兩岸中秋包機起飛。 * 2006年:中國西藏和尼泊爾邊境發生囊帕拉槍殺事件。 * 2007年:遠望五號船隊交付使用。 * 2007年:香港皇后戲院結業。 * 2009年:印尼蘇門答臘島巴東發生芮氏規模7.6強烈地震。 * 2010年:厄瓜多政府宣佈,鑑於目前發生的大規模騷亂活動,厄瓜多全國進入為期一週的緊急狀態。 * 2010年:印度一家高階法院做出裁決,由印度教徒與穆斯林共同分享阿約提亞一處聖地的歸屬,並認定內部一個地點是印度教聖者羅摩的誕生地。 * 2010年:美國天文學家利用設在夏威夷的凱克天文望遠鏡在紅矮星格利澤581的適居帶發現一顆可能有水的行星格利澤581g。 * 2010年:西班牙腳踏車運動員阿爾伯託·康塔多宣佈,他在2010年環法腳踏車賽的一次興奮劑檢查中呈陽性,已被國際腳踏車聯盟臨時禁賽。 * 2011年:蓋達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重要頭目安瓦爾·奧拉基在葉門焦夫省被美軍無人機擊斃。 * 2020年:在科威特埃米爾薩巴赫四世逝世後,王儲納瓦夫·艾哈邁德·賈比爾·薩巴赫在國民議會宣誓繼任,是為「納瓦夫一世」。 == 出生 == * 1147年:宋光宗趙惇,南宋皇帝。(1200年逝世) * 1207年:魯米,波斯伊斯蘭教蘇菲派神秘主義詩人、教法學家。(1273年逝世) * 1227年:教宗-{zh-hans:尼古拉四世;zh-hk:尼閣四世;zh-tw:尼閣四世;}-,羅馬主教。(1292年逝世) * 1710年:約翰·羅素,英國政治家、貴族、軍人,第四代貝德福德公爵。(1771年逝世) * 1732年:雅克·內克爾,法國路易十六的財政總監、銀行家。(1804年逝世) * 1765年:何塞·瑪麗亞·莫雷洛斯,墨西哥獨立戰爭主要領導人之一。(1815年逝世) * 1811年:薩克森-魏瑪-艾森納赫的奧古斯塔,德意志帝國皇后。(1890年逝世) * 1852年:查爾斯·維利爾斯·斯坦福,愛爾蘭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24年逝世) * 1870年:讓·佩蘭,法國物理學家,192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42年逝世) * 1882年:漢斯·蓋革,德國物理學家。(1945年逝世) * 1882年:普蘭齊什庫斯·巴爾特魯斯·希維茨基斯,立陶宛動物學家。(1968年逝世) * 1891年:伊凡·梅日勞克,蘇聯政治家。(1938年逝世) * 1895年:華西列夫斯基,蘇聯元帥。(1977年逝世) * 1905年:麥可·鮑爾,英國電影史上最具影響力導演之一。(1990年逝世) * 1905年:內維爾·莫特,英國物理學家,197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96年逝世) * 1906年:林楓,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政治家。(1977年逝世) * 1908年:大衛·奧伊斯特拉赫,俄羅斯猶太裔小提琴家。(1974年逝世) * 1913年:塞繆爾·艾倫伯格,波蘭裔美國數學家。(1998年逝世) * 1915年:戴斯德,香港輔政司。(1997年逝世) * 1918年:勒內·雷蒙,法國歷史學家、政治學家。(2007年逝世) * 1920年:張愛玲,中國現代著名作家。(1995年逝世) * 1921年:-{zh-hans:德博拉·克爾;zh-hk:狄波拉·嘉;zh-tw:黛博拉·寇兒;}-,英國女演員。(2007年逝世) * 1923年:當奴·史旺,英國音樂家兼娛樂藝人。(1994年逝世) * 1924年:-{zh-hans:杜魯門·卡波特; zh-hant:楚門·柯波帝;}-,美國作家。(1984年逝世) * 1928年:埃利·維瑟爾,羅馬尼亞作家、政治運動家,198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2016年逝世) * 1932年:石原慎太郎,日本小說家、畫家、東京都知事。(2022年逝世) * 1933年:米歇爾·奧恩,黎巴嫩政治人物,現任黎巴嫩總統。 * 1939年:-{zh-hk:讓-馬裡·萊恩;zh-tw:尚-馬裡·萊恩;zh-cn:讓-馬裡·萊恩;}-,法國物理學家,198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 1943年:約翰·戴森霍費爾,德國生物化學家,198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1945年:-{zh:埃胡德·歐麥特;zh-hans:埃胡德·奧爾默特;zh-hant:艾胡德·歐麥特;zh-tw:艾胡德·歐麥特;zh-hk:艾胡德·奧爾默特;zh-mo:艾胡德·奧爾默特;}-,以色列政治人物,第12任以色列總理。 * 1946年:雷爾,法國試車手、賽車雜誌發行人、雷爾運動創辦者。 * 1949年:張宇人,香港政界人物。 * 1950年:勞拉·埃斯基韋爾,墨西哥作家。 * 1951年:袁天佑,香港牧師。(2023年逝世) * 1951年:巴里·馬歇爾,澳大利亞醫生,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 1953年:廖啟智,香港男演員。(2021年逝世) * 1955年:安迪·貝託爾斯海姆,德國電機工程師,昇陽電腦共同創辦人與首席硬體工程師。 * 1956年:杜麗莎,香港歌手。 * 1957年:法蘭·卓雪,美國女演員。 * 1958年:吳志森,香港資深傳媒人。 * 1958年:黃孟正,臺灣旅居日本圍棋手。 * 1959年:-{zh-cn:希奧瑪拉·卡斯特羅; zh-tw:秀瑪菈·卡蕬楚;}-,宏都拉斯政治人物,現任宏都拉斯總統。 * 1960年:尹錦輝,香港著名前體育主播,資深傳媒人。 * 1960年:布蘭琪·林肯,美國民主黨籍阿肯色州資深參議員,也是美國史上最年輕的女參議員。 * 1961年:葉倩文,臺灣、香港歌手。 * 1961年:埃裡克·斯托爾茲,美國演員、導演、製片人。 * 1961年:貝爾納·馬庫扎,盧安達政治家。 * 1964年:莫尼卡·貝魯奇,義大利女演員、模特兒。 * 1964年:梁冠華,中國男演員。 * 1966年:東山紀之,日本歌手、演員。 * 1968年:埃爾韋·勒納爾,法國足球教練。 * 1969年:張國強,中國男演員。 * 1970年:風間勇刀,[]日本]]男性聲優。 * 1971年:張文慈,香港女演員。 * 1971年:坪井智浩,日本男性聲優。 * 1972年:阿利·貝恩,挪威作家。(2019年逝世) * 1973年:陳宇風,臺灣男演員。 * 1973年:陳熙峰,臺灣男演員。 * 1974年:吳彥祖,香港男演員。 * 1975年:瑪莉安·歌迪雅,法國女演員。 * 1977年:孫繼海,中國足球運動員。 * 1978年:菅沼久義,日本男性聲優。 * 1979年:何塞·阿道夫·馬西亞斯·維拉馬爾,厄瓜多毒梟。 * 1980年:維吉爾·阿布洛,美國時尚設計師、唱片騎師、音樂製作人。(2021年逝世) * 1980年:小笠原亞裡沙,日本女性聲優。 * 1980年:馬蒂娜·辛吉斯,瑞士女子網球運動員。 * 1982年:李小璐,中國女演員。 * 1982年:萊西·察伯特,美國女演員、配音員。 * 1982年:託利·萊恩,美國裸體模特兒、脫衣舞者、色情女演員、成人電影導演。 * 1983年:潮田玲子,日本女子羽毛球運動員。 * 1983年:張曉晨,中國歌手、演員。 * 1985年:T-Pain,美國饒舌創作歌手、唱片製作人。 * 1986年:西島隆弘,日本歌手。 * 1986年:孔敏貞,韓國演員。 * 1986年:酒井廣大,日本男性聲優。 * 1986年:奧利弗·吉魯,法國足球運動員。 * 1987年:江若琳,香港女歌手、演員。 * 1987年:陳昱榕,臺灣饒舌歌手。 * 1987年:周元,韓國演員。 * 1988年:金宰永,韓國男演員。 * 1990年:藤原,日本女性插畫家、漫畫家。 * 1992年:蘇芷妤,臺灣女歌手。 * 1992年:瑪裡娜·溫莎,英國貴族。 * 1992年:平採娜·樂維瑟派布恩,泰國演員。 * 1994年:阿莉婭·穆斯塔芬娜,俄羅斯女子體操隊運動員。 * 1994年:小韋恩·塞爾登,美國男子籃球運動員 * 1997年:馬克斯·維斯塔潘,荷蘭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 * 1998年:廖晏均,臺灣女子田徑運動員。 * 2000年:塔裡克·蘭普蒂,迦納裔英格蘭職業足球員。 * 2002年:伊達小百合,日本女性聲優。 * 2002年:萊維·米勒,澳大利亞演員、模特兒。 * 2003年:張若希,香港女歌手。 * 生年不詳:武田羅梨沙多胡,日本女性聲優。 == 逝世 == * 420年:耶柔米,羅馬天主教聖經學者 * 1246年:雅羅斯拉夫二世·弗謝沃洛多維奇,弗拉基米爾大公(1191年出生) * 1551年:三條公賴,三條家的當主。(1495年出生) * 162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清朝創始人(1559年出生) * 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皇帝(1605年出生) * 1770年:喬治·懷特腓,英國神學家(1714年出生) * 1897年:利雪的德蘭,法國修女,天主教會所宣列的聖人及教會聖師(1873年出生) * 1913年:魯道夫·狄塞爾,德國工程師,柴油發動機的發明者(1858年出生) * 1938年:唐紹儀,中華民國國務總理,山東大學堂首任校長(1862年出生) * 1942年:漢斯-約阿希·馬西里,納粹德國空軍王牌飛行員(1919年出生) * 1946年:酒井隆,日本關東軍將領,進攻香港時的指揮官(1887年出生) * 1955年:-{zh-hk:佔士·甸;zh-tw:詹姆斯·狄恩;zh-cn:詹姆斯·迪恩;}-,美國電影演員(1931年出生) * 1973年:李石曾,中國社會教育家,故宮博物院建立人(1881年出生) * 1984年:麥炳榮,香港粵劇演員(1915年出生) * 1990年:帕特里克·懷特,澳洲小說家,197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912年出生) * 1994年:安德列·利沃夫,法國微生物學家,196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1902年出生) * 1995年:尚-呂克·拉高斯,法國男演員、戲劇導演、劇作家(1957年出生) * 2007年:劉重次,嘸蝦米輸入法發明者暨行易公司創辦人(1942年出生) * 2008年:約舒亞·本傑明·惹耶勒南,新加坡國會議員(1926年出生) * 2011年:上官筠慧,香港演員(1933年出生) * 2012年:赫維沙娃,有爭議的最長壽者(1880年出生) * 2019年:鐘逸傑,香港前政府官僚,曾任職香港的英國殖民地官員(1927年出生) * 2019年:潔西·諾曼,美國歌劇演唱家(1945年出生) * 2020年:季諾,阿根廷漫畫家,代表作《娃娃看天下》(1932年出生) * 2021年:椙山浩一,日本作曲家(1931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國際翻譯日 * :烈士紀念日 * :獨立日 * :全國真相與和解日 * 每年9月30日,聖馬利諾執政官改選。 * 由於大雪封山,乃堆拉山口中印邊貿每年9月30日關閉。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10月1日
10月1日是陽曆年的第274天(閏年是275天),離平年和閏年的結束還有91天。 == 大事記 == === 前4世紀 === * 前331年: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在高加米拉戰役中擊敗波斯大流士三世。 === 10世紀 === * 959年:埃德加成為英格蘭王國君主。 === 16世紀 === * 1588年:波斯帝國薩法維王朝阿巴斯一世(大帝)繼位。 === 17世紀 === * 1730年:奧斯曼蘇丹艾哈邁德三世在中被迫遜位,馬哈茂德一世被立為蘇丹。奧斯曼“鬱金香時代”結束。 * 1777年:西班牙與葡萄牙籤署《第一次聖伊德方索條約》。葡萄牙承認西班牙領有烏拉圭,以交換對巴西內陸亞馬遜盆地的主權。 * 1795年:法蘭西吞併奧屬尼德蘭。 === 19世紀 === * 1800年:法蘭西與西班牙籤署《第三次聖伊德方索條約》。西班牙將路易斯安那殖民地重新割讓給法國。 * 1813年:威斯特伐利亞國王傑羅姆·波拿巴戰敗撤離後,俄羅斯軍隊宣佈威斯特伐利亞王國解散。 * 1814年:中的爆發。西班牙政府軍大敗智利獨立軍,扭轉戰爭形勢。 * 1843年:英國《世界新聞報》發刊。 * 1890年:在美國環保運動領袖約翰·繆爾等環保人士的推動下,美國國會正式在加利福尼亞州設立-{zh-cn:約塞米蒂國家公園; zh-tw: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zh-hk:優勝美地國家公園;}-。 * 1894年:馬達加斯加成為法國殖民地。 * 1898年:戊戌政變發生後,康有為、梁啟超出逃。 === 20世紀 === * 1903年:第一屆世界棒球錦標賽開幕。 * 1910年:九廣鐵路(英段)(現時為港鐵東鐵綫)通車。 *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hk:湯瑪斯;zh-tw:湯瑪斯; zh-cn:托馬斯;}-·愛德華·勞倫斯率領的阿拉伯軍隊攻佔大馬士革。 * 1924年:超現實主義宣言卷一出版 * 1927年:蘇聯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 1930年:中國收回威海衛主權。 * 1936年:在西班牙內戰期間,西班牙長槍黨領導人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自封為大元帥與國家元首。 * 1938年:德國吞併蘇臺德地區。 *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從香港運送戰俘到日本的「里斯本丸」被美軍「鱸魚號」炮擊,當時船上並無標識是運載戰俘的船隻。 * 1946年: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對納粹領導人作出裁決。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在北京市舉行的開國大典上,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成立。 * 1958年:由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改組而成的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正式成立及運作。 * 1960年:-{zh-cn:奈及利亞;zh-hk:奈及利亞;zh-tw:奈及利亞}-脫離英國獨立。 * 1961年:柏克萊加州大學內舉行言論自由運動。 * 1961年:在英屬喀麥隆北部與奈及利亞合併後,南部與喀麥隆共和國(原法屬喀麥隆)合併為「喀麥隆聯邦共和國」 * 1964年:連線東京與大阪間的東海道新幹線正式通車,成為世界第一條商業營運的高速鐵路路線。 * 1965年:印尼九·三〇事件:蘇哈託粉碎政變。 * 1969年:-{zh-cn: 協和飛機; zh-tw: 協和式客機; zh-hk: 和諧式客機; zh-sg: 和諧式客機}-首次超音速飛行。 * 1978年:吐瓦魯脫離英國獨立。 * 1979年:香港地鐵修正早期系統——石硤尾至觀塘段通車。 * 1979年:美國把巴拿馬運河主權歸還巴拿馬。 * 1982年:中國第一條複線電氣化鐵路石太線開通運營。 * 1982年:赫爾穆特·科爾出任德國第32任總理。 * 1989年:丹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允許同性伴侶登記為夥伴關係的國家,但不認可同性婚姻。 * 1989年:香港地鐵藍田站正式開放給予乘客出入,當日亦為觀塘綫首段(即修正早期系統北段)石硤尾至觀塘通車10週年。 * 1994年:-{zh-hk:帛琉;zh-tw:帛琉;zh-cn:帛琉;}-從聯合國正式獨立。 * 1994年:中國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落成,是當時中國內地最高的建築物,也是全球第五高的塔式建築(支柱式鐵塔除外)。 === 21世紀 === * 2004年:美國職棒大聯盟西雅圖水手隊選手鈴木一朗擊出該球季第258支安打,打破喬治·希斯勒高懸84年的單季最多安打紀錄。 * 2006年:黃毓民與梁國雄、陳偉業等人成立了香港社會民主連線,黃毓民當選為黨主席。 * 2009年:英國最高法院接掌上議院的司法職能。 * 2012年:香港南丫島發生當地41年來最嚴重海難,晚上8時23分於榕樹灣對開海面,港燈一艘船被一艘港九小輪撞沉,釀成39死101傷。 * 2017年:加泰隆尼亞舉行獨立公投,超過90%選民贊成,透過獨立。 * 2017年:美國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一場音樂節活動發生大規模槍擊事件,造成59人死亡、500人以上受傷,為美國歷史上死傷最慘重的槍擊事件。 * 2018年:CCTV-4K開播。 * 2019年:中華民國高雄市政府青年局於左營區世運主場館正式成立。 * 2019年:香港多處爆發反修例示威,要求落實「五大訴求」,香港警方共開六槍,荃灣示威中一名中五學生中槍危殆。 * 2020年:開放弗拉芒自由民主黨籍比利時首相亞歷山大·德克羅與基督教民主和弗拉芒等七黨組成,結束長達16個月的組閣談判 * 2020年:成立於日治時期的臺灣農田水利會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處合併升格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署,象徵其步下共九十八年的歷史舞臺,並於同日施行農田水利法。 * 2021年:2020年世界博覽會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舉行。 * 2022年:印度尼西亞瑪琅的坎朱魯漢體育場發生足球騷亂並導致踩踏事故,造成135人死亡,583人受傷。 * 2022年:LiivSandBox選手劉昶亨於韓職跑跑卡丁車聯賽S2奪下冠軍,為南韓電競歷史上唯一一個在當地職業聯賽奪冠的外籍選手。 == 出生 == * 208年:亞歷山大·塞維魯,羅馬帝國塞維魯王朝最後一個皇帝。(235年逝世) * 1207年:亨利三世,英格蘭國王。(1272年逝世) * 1542年:瑪麗亞姆·薩曼尼,印度莫臥兒帝國第三任皇后。(1623年逝世) * 1547年:真田昌幸,日本戰國時代軍事家、大名。(1611年逝世) * 1685年:查理六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匈牙利、波希米亞國王。(1740年逝世) * 1735年:奧古斯都·亨利·菲茨羅伊,英國首相。(1811年逝世) * 1754年:保羅一世,俄羅斯帝國皇帝。(1801年逝世) * 1865年:-{zh:保羅·杜卡斯;zh-cn:保羅·杜卡;zh-tw:保羅·杜卡;zh-hk:保羅·杜卡;}-,法國作曲家。(1935年逝世) * 1877年:小林躋造,日本海軍軍人、政治人物,第17任臺灣總督。(1962年逝世) * 1881年:威廉·愛德華·波音,美國企業家,波音公司創始人。(1956年逝世) * 1882年:哈里·查爾斯·伯尼,蘇格蘭船長、海軍軍官。(1943年逝世) * 1888年:謝俠遜,中國象棋、西洋棋棋手。(1987年逝世) * 1893年:葉問,香港詠春武術家(1972年逝世) * 1902年:黃克誠,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1986年逝世) * 1903年:弗拉基米爾·霍羅威茨,俄羅斯裔美國鋼琴家、作曲家。(1989年逝世) * 1904年:奧托·羅伯特·弗裡施,奧地利-英國物理學家,原子彈爆炸理論架構設計者之一。(1979年逝世) * 1905年:李升基,北韓化學家。(1996年逝世) * 1910年:邦妮·派克,美國電影《我倆沒有明天》真實女主角。(1934年逝世) * 1913年:艾里奧·格雷西,巴西總合格鬥家。(2009年逝世) * 1914年:丹尼爾·布林斯廷,美國歷史學家、博物學家、前國會圖書館館長。(2004年逝世) * 1915年:傑羅姆·布魯納,美國教育心理學家。(2016年逝世) * 1916年:劉華清,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2011年逝世) * 1918年:蔡光黃,越南共和國中將(1993年逝世) * 1924年:-{zh-hk:威廉·倫奎斯特;zh-tw:威廉·藍奎斯特;zh-cn:威廉·倫奎斯特;}-,美國首席大法官。(2005年逝世) * 1924年:羅傑·威廉斯,美國流行音樂鋼琴家,有「總統專用鋼琴家」外號。(2011年逝世) * 1924年:張仲威,中國農業經濟學家。(2022年逝世) * 1924年:吉米·卡特,美國政治人物,第39任美國總統,2002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 1925年:楊亨燮,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2022年逝世) * 1935年:朱莉·安德魯斯,英國女演員、歌唱家、作家。 * 1936年:鄧肯·愛德華茲,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1958年逝世) * 1936年:郭黛姮,中國建築師。(2022年逝世) * 1945年:-{zh-cn:拉姆·納特·科溫德; zh-tw:拉姆·納特·柯文德}-,印度政治人物、律師,第14任印度總統。 * 1947年:阿龍·切哈諾沃,以色列生物學家,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 1948年:漢斯-彼得·克里戈爾,德國電腦科學家。 * 1949年:安德烈·瑞歐,荷蘭小提琴手、作曲家,以華爾茲舞曲創作聞名。 * 1951年:黃毓民,香港學者、立法會議員。 * 1952年:陳友,香港演員。 * 1953年:克勞斯·沃維雷特,德國柏林市長。 * 1954年:馬樂丁·斯特雷,斯洛維尼亞極限馬拉松游泳愛好者。 * 1956年:侯德建,臺灣作曲家。 * 1956年:-{zh-hans:特雷莎·梅;zh-tw:德蕾莎·梅伊;zh-hk:文翠珊;}-,英國政治人物,前任英國首相。 * 1957年:維拉華蒂·法吉林,印尼女子羽球運動員(2021年逝世) * 1957年:班鐵翔,臺灣男演員 * 1960年:陳錕山,臺灣電機學者。 * 1960年:李輝香,韓國女演員。 * 1963年:馬克·麥奎爾,美國北美職業棒球大聯盟選手。 * 1964年:黃韻玲,臺灣歌手、音樂人。 * 1964年:法子英,中國死刑犯。 * 1965年:楊林,臺灣女演員。 * 1965年:黃子雄,香港男演員。 * 1966年:-{zh-hans:喬治·維阿;zh-hk:佐治·韋亞;zh-tw:喬治·維阿;}-,賴比瑞亞職業足球運動員、政治人物,第25任賴比瑞亞總統 * 1967年:梁賀琪,香港著名英文科補習老師、大型連鎖式補習社遵理學校創辦人之一 * 1968年:黎公定,越南律師、人權活動家 * 1969年:尼古拉斯,希臘王子。 * 1969年:馬庫斯·斯蒂芬,諾魯政治人物,第11任諾魯總統。 * 1970年:陶敏嫻,臺灣女配音員。 * 1971年:黎姿,香港女演員、歌手。 * 1971年:宋一國,韓國男演員。 * 1972年:蕾拉·哈塔米,伊朗女演員。 * 1975年:金宣兒,韓國女演員。 * 1978年:烏青,先鋒詩人、小說家、影像作者。 * 1980年:區鎮樺,前香港大埔區議會議員。(2024年逝世) * 1981年:酸酸,臺灣喜劇演員。 * 1982年:林奕勳,臺灣男演員,曾任黑膠52、神棍樂團、扎一針樂團、騷包樂團、強辯樂團、胖虎樂團貝斯手。 * 1982年:冼色麗,香港女演員。 * 1984年:蔣卓嘉,臺灣創作歌手。 * 1984年:周麗欣,香港女演員。 * 1984年:麥特·凱恩,美國職棒運動員。 * 1985年:艾莫芮德·芬諾,英國女演員、劇作家、導演、製片人。 * 1986年:神田沙也加,日本女歌手。(2021年逝世) * 1986年:王瞳,臺灣女演員。 * 1986年:梁振邦,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87年:羅天宇,香港男演員。 * 1987年:相葉弘樹,日本男演員。 * 1989年:月野理紗,日本AV女優。 * 1989年:布麗·拉爾森,美國女演員。 * 1990年:查理·麥克唐納,英國音樂家、主持人。 * 1990年:安東尼·洛佩斯,葡萄牙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1年:張陽陽,中國男歌手。 * 1992年:汪小敏,中國女歌手。 * 1992年:湯姆·希契科克,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3年:林子閎,臺灣男子偶像團體SpeXial成員。 * 1993年:周予天,臺灣男歌手。 * 1994年:毛不易,中國男歌手。 * 1994年:邢菲,中國女演員。 * 1995年:始娟,韓國女子偶像團體Dreamcatcher成員。 * 1996年:杜穎珊,香港女主持人、演員、意見領袖。 * 1996年:鈴木優華,日本女演員、模特兒 * 1997年:郭俊辰,中國男演員。 * 1997年:鈴木實裡,日本女性聲優、歌手。 * 1998年:丹尼爾·加福德,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2000年:納塔猜·布恩普拉瑟,泰國男演員。 * 2005年:姜晉安,華裔美國女演員、作家。 * 生年不詳:-{桃河裡香}-,日本女性聲優。 == 逝世 == * 1404年:教宗博義九世,羅馬主教(1356年出生) * 1578年:奧地利的唐胡安,西班牙軍事將領(1547年出生) * 1684年:皮埃爾·高乃依,法國作家(1606年出生) * 1878年:敏東,緬甸貢榜王朝國王(1808年出生) * 1901年:阿布杜爾·拉赫曼汗,阿富汗埃米爾(1844年出生) * 1916年:唐納德·福雷斯特·布朗,紐西蘭陸軍,維多利亞十字勳章得主(1890年出生) * 1940年:曾炯,中國數學家(1898年出生) * 1948年:披耶·瑪奴巴功,泰國政治人物,首任泰國總理(1884年出生) * 1959年:恩里科·德尼科拉,義大利政治人物,首任義大利總統(1877年出生) * 1986年:阿奇·萊格,美國飛行員,航空業先驅者,被公認為歷史上首位航空交通管制員(1907年出生) * 1990年:柯蒂斯·李梅,美國空軍四星上將、參謀長(1906年出生) * 2007年:阿爾弗雷德·奧特,美國男子田徑運動員(1936年出生) * 2012年:關山,香港演員(1933年出生) * 2013年:湯姆·克蘭西,美國小說家(1947年出生) * 2022年:安東尼奧·豬木,日本職業摔角選手,曾任日本參議員(1943年出生) * 2023年:提姆·韋克菲爾德,美國棒球選手(1966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國慶 === * :獨立日 * :獨立日 * :統一日 * :獨立日 * :獨立日 * :國慶節 === 其他 === * 國際老人日 * 國際咖啡日 * 世界黑狗日 * 世界明信片日 * 世界咖哩日 * 世界素食日 * 天主教:利雪的德蘭慶節 * :兒童節 * :烏克蘭保衛者日 * :韓國國軍日 == 參考資料 ==
查爾斯·達爾文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又譯達爾溫,英國博物學家、地質學家和生物學家,其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天擇演化(物種起源的解釋),解釋了適應 (自然選擇,適者生存的原理),並指出他認為所有物種都是從少數共同祖先演化而來的.。到了19世紀30年代,達爾文的理論成為對演化機制的主要詮釋,並成為現代演化思想的基礎,在科學上可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一致且合理的解釋,是現今生物學的基石The Complete Works of Darwin Online - Biography. darwin-online.org.uk. Retrieved on 2006-12-15.   。 達爾文並不是第一個提出演化思想的人,在達爾文出生之前許久,就已有人有生物會演變的想法了,例如在古希臘時代,前蘇格拉底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及恩培多克勒就已認為一種生物可以源於另一種生物,一些古代神話中也有人起源於動物的說法,像是西藏一些地區的神話傳說中,就有獼猴逐漸變成人類、人類起源自獼猴的說法;然而達爾文關於物種演化的理論是現代演化思想的基礎。 在愛丁堡大學研讀醫學期間,達爾文對自然史逐漸產生興趣。而他後來又到劍橋大學學習神學.。達爾文在參與小獵犬號的五年航行後,成為一位地質學家。他進行觀察並提出理論來支援查理斯·萊爾的均變思想。回英國後所出版的《小獵犬號航行之旅》,使其成為著名作家。由於在航行期間對所見生物與化石的地理分佈感到困惑,觀察到不同地區的生物彼此之間具有明顯的相似性和差異性,而且這些特徵與當地的環境息息相關,便開始對物種轉變進行研究,並且在1838年得出了他的自然選擇理論。由於這類思想在當時被視為異端,因此達爾文剛開始只對親近的朋友透露這些想法,並持續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以應付可能遭遇的反對.。到了1858年,華萊士寄給他一篇含有相似理論的論文,促使達爾文決定與其共同發表這項理論Darwin - At last.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Retrieved on 2007-03-21.。 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使起源於共同祖先的演化,成為對自然界多樣性的一項重要科學解釋。之後達爾文《人類與動物的情感表達》以及《人類由來與性擇》中,闡釋人類的演化與性擇演化的作用。他也針對植物研究發表了一系列的書籍,在最後一本著作中,達爾文討論了蚯蚓對土壤的影響。為了表彰他傑出成就,達爾文死後安葬於牛頓與約翰·赫歇爾的墓旁,地點就在英國倫敦的西敏寺。 目前達爾文的演化論已經獲得壓倒性的事實做支援,也是唯一能滿足各領域中所觀察到的現象的理論,作為物種起源和人類起源解釋的科學性,也成了學界共識The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s position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IAP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Joint statement issu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academies of 67 countries, including the United Kingdom's Royal Society (PDF file)From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the world's largest general scientific society: 2006 Statement on the Teaching of Evolution (PDF file), AAAS Denounces Anti-Evolution Laws;然而達爾文的演化論與宗教觀點相悖,甚至引發法律問題;近年來更有智慧設計論者試圖挑戰進化論,然而以失敗告終。 == 達爾文和物種起源 == 人們自古以來,就一直好奇,生命是怎麼來的, 人類是怎麼產生的。在當時的歐洲和美洲,大多數人都相信是上帝用了六天時間創造出了世界和世界上的各種生物,就像聖經中說的那樣。生物從它們被創造出來到現在,從來沒有變過。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用它豐富翔實的觀察和記錄,大量無可辨駁的證據,證明了生物是不停發展變化以適應生存環境的。《物種起源》發表後,其遭到了大量的攻擊,但也顛覆了很多人的認知,開啟了現代科學崛起的程序。達爾文和他的《物種起源》發動了一場思想的革命,徹底改變了歷史的程序。 達爾文從小就對自然界非常好奇。達爾文小時候和父母家人住的芒特莊園有個大花園。達爾文會在花園裡面呆幾個小時,觀察各種生物,採集各種石頭,鳥蛋(他每次只從鳥窩裡取一個鳥蛋)等。不在花園的時候,就不停的看書。 達爾文小時候是個普通的孩子。那時候的英國很多男孩去的是寄宿學校。達爾文也不例外。他九歲的時候去了什魯斯伯裡學校學習,他非常痛恨那個學校。他記憶力不好,背過的詩歌,過兩天就忘了。在家裡,達爾文和他的哥哥伊拉斯謨斯有一個化學實驗室,是花園裡的一個工具屋。達爾文花非常喜歡做實驗,花了大量的時間,以致於同學們叫他「Gas」。有一天,他的老師發現了這個實驗室,老師告訴達爾文他在浪費他的時間,做實驗毫無用處。 達爾文的父親羅伯特·達爾文希望孩子們有體面的職業,比如醫生,就像他自己一樣。達爾文的哥哥伊拉斯謨斯被送到了蘇格蘭愛丁堡。因為達爾文非常不喜歡什魯斯伯裡,所以父親於1825年讓他提前離開,一同去了蘇格蘭愛丁堡。1826年,達爾文開始修愛丁堡大學的課程。那時候的手術沒有麻醉藥。為了止痛,醫生只能用酒精、海洛因,甚至把病人打暈,但效果都不好。達爾文觀摩了兩次手術後,確信自己不想成為醫生。但是他仍然修完了醫學醫藥的課程,部分原因是因為父親的期望。達爾文暑假回家時,不敢告訴父親他不想當醫生,而是整天遊山玩水和打獵。到了第二學期結束,他終於告訴父親,他不想學醫。父親非常生氣,同時為達爾文的出路發愁。 父親隨後送他去劍橋大學基督學院學習,以後可以在英國的教會當牧師。牧師也是一個非常受尊敬的職業,而且那個時候很多牧師也研究大自然,所以對達爾文來說是個很好的選擇。他仍然非常喜歡科學和自然,還有了蒐集甲蟲的愛好。在劍橋大學,他最喜歡的老師是教植物學的教授。 二人結成深交,常常一起散步。這段友誼改變了達爾文的一生。1831年,達爾文從劍橋畢業,準備成為牧師。八月份的時候,他收到亨斯洛教授的來信,問他願不願意環球旅行。原來,海軍正為羅伯特·菲茨羅伊船長尋求一個夥伴,來開展對南美洲海岸的考察。菲茨羅伊船長喜歡科學和自然,希望有個自然學家同行,可以聊天分享。亨斯洛認為,達爾文就是他們要尋找的人,他不僅年輕禮貌,而且也具備基本的自然學家的素養。8月30日,當達爾文興沖沖的告訴父親時,父親堅決反對。沮喪的達爾文投奔了喬賽亞舅舅,結果得到了他們全家的支援。舅舅給達爾文的父親送去了回信,信裡說博物學“非常適合牧師”,而且也是“見識世界”的機會, 說服了達爾文的父親。達爾文於同年十月到達普利茅斯,等待出航。由於種種原因,比如小獵犬號需要維修,後來天氣也不做美,一直等到12月27日才出發。離開英國等待的時間裡,菲茨羅伊船長送給他一本查爾斯·萊爾的《地質學原理》。 當時的人們相信是上帝創造了山川、大陸、海洋。但查爾斯·萊爾認為地貌是透過自然過程,比如火山、地震等,經歷了漫長的時間後形成的。達爾文對這種大膽的觀點感到非常新奇。預期兩年的航行,實際進行了五年。達爾文並不適應海上生活, 航海的過程中他暈船嚴重。所幸的是達爾文在海上的時間大約只有18個月,達爾文上陸的時候,小獵犬號就在附近海面遊蕩。 在南美洲,達爾文騎馬進行了7次長途考察和多次短途考察。他在小本子上寫筆記,回到船上後再整理出來。他收集各種植物和動物,做成標本,並用顯微鏡觀察小的生物。他還做了個網子,捕撈海里的生物。他看到菲茨羅伊船長的詳細的日誌,也開始非常詳細的記錄他的觀察。 1832年9月在阿根廷沿海,他有了第一個重要發現, 幾個巨大的動物的化石。他從沒見過這麼大的動物,但是這些骨頭的形狀又和現代的體型小很多的犰狳 (armadillos)很相似。達爾文懷疑這是已經滅絕了的動物。這些化石被小心地運到船上。 1834年,船來到智利瓦爾帕萊索。因為需要整修,停留時間要長些。達爾文第一次看到了火山爆發,經歷了地震,看到地貌是怎樣被大自然的力量所改變。他相信查爾斯·萊爾的觀點是正確的。他在山頂看到了海洋貝殼的碎片,開始思考它們是怎麼到山頂的。 1835年9月15日,船來到加拉巴哥群島。島上有很多獨特的植物和動物,比如會游泳到海里吃東西的鬣蜥。達爾文從來沒見過這種動物,開始思考「為什麼這裡的生物和其他地方的這麼不同?它們是怎麼跑到這裡生活的?」 1836年10月2日,船在英國靠岸,結束了航行。三天後,達爾文回到家裡。他告訴父親,他決定成為一個科學家,而不是牧師。父親同意了。 達爾文開始把他的航行日記寫成書。他蒐集的很多東西送給了博物館。博物館和其他的生物科學家幫助他確認生物的種類。鳥類學家約翰·古爾德幫他確認了從加拉巴哥群島上搜集的雀類,雖然看起來很相似,但透過嘴形,骨頭的長度等,他們發現每個島上的雀種類都不一樣,和南美雀品種也不一樣。他們還發現一些巨大的化石,開始猜測是否與島上的犰狳有關係。 達爾文開始做大量的筆記,不停的思考,和科學家,動物飼養員討論,請教問題。達爾文意識到,許多生物(比如鳥類)可以產生大量後代。但這些後代並不是一模一樣的,總是有些微小的差別。不是所有的後代都能生存下去,產生自己的後代。更適應環境的個體會繼續有自己的後代。自然選擇的理論逐漸形成。這時候的達爾文因為小獵犬號的航行而成為知名的博物學家,但他不敢和其他人分享他的想法,而是儲存了一個秘密筆記。 從1842年開始,他一點一點把和自然選擇相關的一些想法發表在雜誌上,這些文章都有堅實的證據做後盾。他花了8年的時間研究海洋貝類藤壺,幫他進一步理解了自然選擇。他確信他的物種起源和演變的理論(自然選擇,適者生存)是正確的,他仍然不敢公開。他已經和地質學家查爾斯·萊爾,植物學家約瑟夫·道爾頓·胡克,生物學家湯瑪斯·亨利·赫胥黎 ( 他後來堅定支援達爾文的理論,並展示了鳥類起源於恐龍)成為非常好的朋友,但達爾文從來沒有給他們展示過他的手稿。他不停的改進他的手稿,加強他的論證。 1858年,達爾文收到另一位科學家阿爾弗雷德·羅素·華萊士的來稿,請他幫助發表。令達爾文震驚的是,文章的內容和他的自然選擇的理論完全一樣。這促使他終於與其他科學家分享他的工作。之後他加速手稿整理,於1859年4月發表了《物種起源》。 書一出版後即掀起軒然大波。1860年6月,許多科學家在劍橋開會。會議很快演變成了《物種起源》的大論戰。隨著時間的推移,大部分科學家開始接受了達爾文的理論。 但這個時候,還沒有關於人類起源的學說。1869年,華萊士再次激發了達爾文的行動。他告訴達爾文他認為自然選擇不適用於人類。1871年,達爾文發表了《人類起源》。這本書觸怒了很多人。達爾文被畫成猴子單臂掛在生命之樹上,成了諷刺進化論的象徵。 達爾文沒有停止他的研究的腳步。他隨後研究了蘭花和吃昆蟲的植物,還寫了一本自傳,最後出版的一本書是關於蚯蚓的。 達爾文於1882年4月19號去世。 == 生平 == ===家世和童年=== 1809年2月12日,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出生於英國什羅普郡什魯斯伯裡鎮的,他恰逢與第16任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同日出生。其教名採用了伯父查爾斯的名字,中名來自父親,家人顯然希望他繼承家族的職業。生下他時,母親蘇珊娜已有44歲。父親羅伯特·達爾文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醫生,在達爾文出世時已育有四個孩子:女兒瑪麗安妮、卡羅琳、伊麗莎白,大兒子。羅伯特原本準備給蘇珊娜做流產手術放棄這個孩子,怕妻子經受不起這才作罷。祖父伊拉斯謨·達爾文是英國醫學界權威,曾寫有《生命學》、《植物學》等著作。伊拉斯謨認為有機體內有讓生物向高階階段發展的內在力量,並推測生命起源於海洋,對日後的達爾文產生了重要影響。外祖父喬賽亞·韋奇伍德是工業革命時代美術瓷器的創始者,與老伊拉斯謨是好朋友。 1809年11月17日,達爾文在聖嘉德聖公會教堂受了洗禮。當時英國與法國仍處於戰爭狀態,羅伯特私底下雖然是個自由思想者,但也不敢過於張揚。星期日的時候,蘇珊娜會按照家庭傳統帶孩子去一神教小教堂做禮拜,她還同鎮裡的宗教領袖請喬治·凱斯來此佈道,凱斯在當地建立了一所私立學校。查爾斯最早在家中接受教育,由姐姐卡羅琳管教。他常常與小他15個月的妹妹凱瑟琳爭寵,希望受到關注,而卡羅琳往往是嚴厲的。獨自一人時他常常流連於父親的圖書館,熱衷於觀察周圍的動植物,有時也去河邊垂釣。8歲生日後不久,蘇珊娜送他去凱斯所辦的學校上學,學校裡的許多同學都比他大。他常常編故事,比如說自己能夠改變花朵的顏色。7月,蘇珊娜的腫瘤發展到無法收拾的地步,查爾斯卻不被獲准去看她,直到7月15日她離開人世。 蘇珊娜死後查爾斯的幾個姐妹接管了家中事務,而羅伯特出診歸來後更是對莊園實行嚴厲的統治。1818年9月,查爾斯和哥哥伊拉斯謨進入了,那裡的校長在當地名望頗高。 古典文化是學校的主要教學內容,查爾斯厭惡拉丁語和古希臘語,但還是能夠應付那些死記硬背的學習,對喬叟、莎士比亞和彌爾頓的作品也很是欣賞。快畢業時,查爾斯受哥哥影響迷上了化學,閱讀了威廉·亨利的《化學問答》等化學書籍。他們在自家花園裡做化學實驗,同學們還給達爾文取了個“瓦斯”的綽號。15歲的達爾文愛上了狩獵,常常參與韋奇伍德家的射擊活動。羅伯特終於無法忍受,於1825年讓達爾文提前離開學校。他為兒子安排了未來——讓他成為一名醫生。 ===大學生涯=== === 愛丁堡大學 === 1825年夏天開始,達爾文跟著父親做了學徒,記錄一些患者的狀況。哥哥伊拉斯謨已於3年前進了劍橋大學基督學院,查爾斯聽說他被安排了一些盜屍的工作,覺得無法適應。羅伯特安排他去愛丁堡大學,當時愛丁堡的醫學院無論設施、師資均是英國最強,超過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而且不排斥非國教信徒。伊拉斯謨從劍橋歸來後,準備赴愛丁堡校外醫院學習,租用了一套有兩個臥室、一間起居室的房子。達爾文在這裡參加了大量社交活動,認識了不少輝格黨上層人物,包括教育家、作家沃爾特·司各特、博物學家約翰·詹姆斯·奧杜邦等人。入學以後,達爾文報了醫學、解剖學、化學、臨床課和外科學等課程,但並不喜歡大學課程。講授醫學的鄧肯()、講授人體解剖學的尤其令他反感,的化學課是他唯一有興趣的內容。 第一個暑假裡,他與朋友一起徒步遊覽了威爾士山區,開始在日記裡記錄下對當地鳥類的觀察。大二的時候他報了產科學、物理實驗和自然史。當時的自然史教授是,他在地質學方面堅持水成論,達爾文當時曾下決心“不再讀一本地質方面的書”。1826年11月21日,達爾文申請加入,該會會長之一是其介紹人,第二個星期與威廉·格里格一起正式入會。布朗和格里格等人不但抱激進的科學主義和反教權主義觀點,還認為低等動物與人類的大腦官能並無本質區別。12月5日,達爾文進入了學會的理事會。他經常光顧博物館,認識了兩位在那裡工作的博物學家,格蘭特和。吉利弗雷則堅定的支援達爾文對鳥類的興趣,這時期達爾文還向一位學習過鳥類標本的製作。 格蘭特在福斯灣捕獲海綿、藻苔蟲、海筆和水手珊瑚,在愛丁堡的期刊上發表了不少研究它們的論文,並告訴達爾文如何搜尋它們。1827年3月和4月,達爾文的筆記中寫滿了關於這些海洋無脊椎動物的觀察,其首篇觀察記錄於發表。3月27日,他在普林尼學會的會議上發表了演說,宣佈自己發現藻苔蟲的幼蟲能夠遊動,牡蠣殼上的黑色物體是水蛭的卵。接下來布朗發表了激進的論文,聲稱心智和意識只是大腦活動的副產品,引起了很大爭議。格蘭特經常向達爾文表達對拉馬克的推崇,認為動物在結構都互相聯絡,動植物的起源應能追溯到藻類和水螅。 詹姆森一星期在博物館給學生上3次實踐課,講解包括礦物在內的各種展品,達爾文在課上學到了岩層排序的知識。他經常出入博物館,瀏覽和製作鳥類標本。鄧肯的醫學課介紹了瑞士植物學家奧古斯丁·彼拉姆斯·德堪多的“自然體系”,它強調物種之間的競爭。達爾文對醫學的厭惡不斷增長,他不斷給家裡寫信詢問情況,最終於1827年4月24日離開了學校,沒有獲得學位。5月他到了倫敦探望他的妹妹卡羅琳,之後又與舅舅一道去了法國巴黎,7月時回到了家鄉。 ==== 劍橋大學 ==== 9月1日,狩獵季節開始了,查爾斯開始和威廉·莫斯廷·歐文家的女兒範妮交往。在梅爾莊園,他還認識了國會議員詹姆斯·麥金託什爵士。他對於職業規劃仍然沒有什麼概念,父親已經為他選好了去處——英國國教會。因此,這期間他也研讀了的《》、牧師的《基督教之證》和其他一些宗教著作。10月15日,他被錄取為基督學院的自費生。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投身於對古典文化的溫習之中,1828年伊始才與哥哥結伴奔赴劍橋。 學期開始後,在基督學院已沒有住處,他只好寄宿在一個菸草商的家中。他與一些刻苦攻讀的人為伍,一開始便以立下了誓言:“遵守所有的法令習俗,堅定地熱愛這所大學,在任何條件下都要保衛它”。那裡的高階學監亞當·賽奇威克是倫敦地質學會副會長,從事沉積岩的研究。這個學期中,查爾斯和範妮仍時有書信往來,然而劍橋大學的社交活動十分頻繁,到了復活節,範妮在他心中的地位已沒那麼高了。他培養了聽音樂、逛博物館等業餘愛好,還參加了一個叫“貪吃者俱樂部”的團體。這個團體熱衷於將老鷹、鷺鷥、貓頭鷹等列入菜譜,還有大量遊樂活動,讓達爾文虛擲了不少光陰。搜尋甲蟲的浪潮席捲了全國,查爾斯與姑表兄威廉·達爾文·福克斯也加入其中。他每年都去伍德豪斯和梅爾獵捕小動物,並依據拉馬克和喬治·薩姆耶爾的著作鑑別了一些珍稀昆蟲。另外,他還能向一些知名的博物學家請教,比如和威廉·休厄爾。 達爾文回家過了暑假,並在6月末與範妮重逢。本來他打算隨私人導師念3個月數學,但他的代數在兩個學期後仍無起色。7月他把時間花在登山、划船、釣魚上。8月末離開了威爾士,與福克斯一起去打獵,歐文老爺還送給他一隻鼻菸壺。到了萬聖節達爾文搬進了威廉·帕利牧師住過的房間,晚到了3周,還隨身帶了不少甲蟲標本。新年是在範妮的莊園裡渡過的,歐文的兒子做手術,讓害怕見血的達爾文受到驚嚇,他還因嘴唇發炎臥床了幾周。1829年2月,他去了倫敦,加入了一個昆蟲學俱樂部,還在伊拉斯謨引導下游歷了好幾個學會所在地。2月19日拜訪了倫敦大學昆蟲學教授弗雷德裡克·威廉·霍普,獲贈160個甲蟲標本,之後會見了昆蟲學家斯蒂芬。回到劍橋後,他對聖靈和學業都失了興趣,和什魯斯伯裡的同學、劍橋的指導老師“老普萊斯”經常來往,普萊斯精準辨認植物的能力令達爾文很是欽佩。僱傭來蒐集甲蟲的當地人經常把他惹火,和福克斯的聯絡也日益淡漠。達爾文參加了一些狂歡派對,酒醉之餘閱讀了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4月9日,學校還發生了反對學監的暴亂,達爾文曾為暴亂的學生們歡呼。5月,亨斯洛教授帶領學生們在旅行中採集植物,達爾文也繼續忙於捕獵昆蟲。13日,激進分子理查德·卡萊爾和羅伯特·泰勒發表了一封挑戰書,邀請劍橋的行政人員和牧師討論基督教的功過。據他們說,大約50名年輕大學生的信仰發生動搖。達爾文就在其中,但準備悔過,後來他將泰勒稱作“魔鬼的牧師”。 暑假的時候他在家鄉及附近蒐集甲蟲,6月中旬的時候病了半個月。斯蒂芬的《應該昆蟲血圖鑑》印好了,達爾文被列入捕獲者致謝名單。短暫拜訪了福克斯後,他投奔了哥哥伊拉斯謨。二人於10月慶祝後者定居倫敦的計劃,聽了伯明翰音樂節的幾場音樂會,之後返回了劍橋。到了學校以後,他大力補習古典文化,成了亨斯洛教授週五晚會的固定成員。聖誕節是和哥哥一起度過的,他抽空速讀了塞繆爾·理查森的小說《克拉麗莎》。詹姆斯·麥金託什告訴他,大腦的功能可以被教育改變。因而並非天生,不可能被腦袋形狀所反映。達爾文表示贊同,並放棄了對顱相學的信仰。元旦再次回到學校以後,他投入考前的準備。範妮寫給他一封抱怨的信,希望他能回去,可他不為所動。考試的內容來自古典著作、《新約》和威廉·帕利的《基督教的證據》。在帕利的論述中,存在“獎懲分明的未來國度”的這樣一種觀念,“把秩序賦予混亂,讓道德世界與自然世界融為一體”。1830年3月24日,他參加了考試,雖然考官很嚴格,但還是得到了透過。達爾文與亨斯洛教授結成深交,二人常常一起散步。5月中旬他與其他一些學生前往甘姆林蓋、博蒂舍姆等地採集動植物,很快發現他是個可造之材。夏天,他在芒特莊園與福克斯重逢,詢問他應該攻讀什麼才能透過聖職授予考試。9月10日他收到範妮的信件,原來她已與約翰·希爾牧師訂了婚。3周後他回到了學校。 從9月到12月,劍橋附近爆發了一系列工人騷亂。1831年1月末,他透過了考試,成績名列第十。西德尼學院的亨利·馬修、鄉村教區長之子因感情問題宣告狼藉,還有個私生子,達爾文給了他一筆錢幫他渡過難關。住宿期一直持續到當年6月,他有空就進行捉甲蟲的消遣,並經常與,交流。夏天的時候,他研讀了亞歷山大·馮·洪堡的《南美洲旅行記》和威廉·赫歇爾的《自然哲學研究入門》,立志“在對於建築高貴的自然科學之宮方面,盡力提供自己一份最微薄的貢獻”。他想像洪堡一樣探訪特內里費島,詢問了去加那利群島的船期和票價。8月4日,亞當·賽奇威克來到芒特莊園,帶達爾文去威爾士北部山區探險。這次旅途中達爾文學到不少地質學知識,6月時買到的第一個測角儀也派上了用場。一行人在埃爾維河沿岸洞穴找到不少動物骨骼,然而之後前往海岸的路途中對化石的搜尋卻無結果。途中賽奇威克曾無根據的指控侍者盜竊,達爾文與其起了衝突,便開始了獨自一人的探索。回到家鄉後,他於8月29日接到了和皮科克寄來的信,裡面是一張環球旅行的船票。 === 小獵犬號之旅 === 原來,海軍正為羅伯特·菲茨羅伊船長尋求一個夥伴,來開展對南美洲海岸的考察。認為,達爾文就是他們要尋找的人,他不僅是個年輕紳士,而且也具備基本的博物學素養。8月30日,這件事傳到了羅伯特·達爾文醫生的耳中,他表示堅決拒絕,幾個姐妹也支援父親。31日,沮喪的達爾文投奔了喬賽亞舅舅,結果得到了他們全家的支援。次日早晨他們給達爾文醫生送去了回信,信裡說博物學“非常適合牧師”,而且也是“見識世界”的機會。這一回,達爾文醫生被說服了。查爾斯匆忙奔赴劍橋,然而菲茨羅伊卻告知他那個位置已給了一個朋友,當他去不了時達爾文便是第一人選。失望的達爾文於9月5日去了倫敦,在海軍部大樓會見了菲茨羅伊,後者告訴他航行要持續近3年,和航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難。查爾斯就在海軍部附近住下,附近閒逛,9月11日在菲茨羅伊的帶領下去看了他們的船。菲茨羅伊指導達爾文置辦必須的物品,一方面勸他節約,另一方面又告訴他必須花60英鎊購買槍械。達爾文一開始不願意,但後來還是購買了背槍、手槍、望遠鏡和指南針。他回劍橋辭別了教授,送給他洪堡的《個人手札》,並推薦達爾文帶上查爾斯·萊爾的《地質學原理》。9月底的時候他回到什魯斯伯裡,得知希爾牧師毀約,拋棄了範妮。在芒特莊園短暫歇腳後,他於10月2日回到倫敦,和風景畫家奧古斯塔斯·厄爾呆在一塊兒,他將為此次航行提供繪畫記錄。 小獵犬號在第一次航行歸來後需要整修,上層甲板被抬高,船底也被加固,因而起航的日期一再延期。10月24日,他再次到達普利茅斯,等待最後的起航。他和菲茨羅伊、斯托克斯一起住在碼頭,並認識了船上的一些海軍軍官,以及小獵犬號的官方博物學家羅伯特·麥考密克。他學習了儀表知識,並做了一兩次短途地質考察。亨斯洛、惠斯利、範妮都給他寄去了信件。12月10日,小獵犬號正式起航。達爾文並不適應,暈船的反應十分強烈。傍晚又遇上風暴,菲茨羅伊被迫下令返航。達爾文回到海港準備他的航海日記,並學習了數學、西班牙語和德語,閱讀博物學書籍。12月21日再次出海,但在退潮時擱淺,半小時後才進入公海,次日由於風向改變而返航,行程又一次延期。12月27日,小獵犬號才再次起錨,駛向外海。出海次日,就有四名船員因為聖誕節犯的錯誤受到鞭刑。到達馬德拉群島後,達爾文嘔吐得很嚴重,沒有上岸。1月6日他們到達聖克魯斯,一名官員跑來告知他們需要接受12天檢疫。他們沒能登陸,只得繼續往南,兩天後離開了特內里費島。1月16日,小獵犬號抵達普拉亞,達爾文和菲茨羅伊一起見了維德角群島的葡萄牙總督和美國領事。菲茨羅伊開始他的測量,達爾文則和馬斯特斯、麥考密克一起去遠足。他發現了海平面上方約30英尺處的岩石中夾雜的由貝殼和珊瑚構成的帶狀物,這表明有些地方發生過沉陷過,是萊爾觀點的有力證明。他們在維德角一直待到2月7日,16日越過了赤道,達爾文受了刮臉禮——臉用油漆、柏油擦過後刮乾淨,再按在注滿海水的帆中,這是新船員必須接受的儀式。 一陣信風將小獵犬號送至巴西,停泊在巴伊亞,達爾文於2月28日在薩爾瓦多登陸。他漫步於森林之間,為這裡的美景所陶醉,印證了洪堡的描寫。他在3月1日的日記寫道:“沒有人能夠想得出像巴伊亞古鎮那樣美麗的景色,它完全被一片美麗樹木所構成的茂密森林擁抱著,它位在懸崖海岸上,俯瞰著寬闊的眾聖灣中的靜靜的海水……它是巴西最美麗的風景之一。但是,除了經歷過的人以外,別人不能領會在這樣的花和這樣的樹間散步時所感到的那種極度歡欣。”回到城裡時狂歡節正在舉行。所有苦工都是黑人完成,托利黨人菲茨羅伊認為這很合理,他說曾問過一個奴隸主,此人問他的奴隸們是否不滿於現狀,是否要求自由,結果奴隸們回答“不”。傾向輝格黨的達爾文卻看不慣,認為應該解放奴隸,那些奴隸們當著奴隸主所說的話毫無意義,船長被激怒了,拂袖而去。數小時後菲茨羅伊向達爾文道了歉,二人和解。達爾文與菲茨羅伊在艦長室吃了飯,得到了旅伴們的尊重,年輕人們開始稱其為“先生”,軍官們稱他為“親愛的老哲學家”、“我們的捕蠅人”。3月18日小獵犬號再次起航,沿岸南下,在阿布羅柳斯群島附近測量後,於4月5日抵達里約熱內盧。家人給他來信,他得知姐姐夏洛特嫁給了一位教區牧師,從前的女友範妮也於3月嫁給了一個有錢人。達爾文為範妮而感慨哀傷,投入了內陸之旅。其中一位旅伴是奴隸主,雖然他對達爾文很友好,但準備拆散30個奴隸家庭,將他們拍賣,這種行為讓達爾文又一次義憤填膺。4月25日,他來到博塔弗戈,上岸時發現由於海浪,自己的書籍、儀器和槍械全被泡在水裡,只好花了一天時間來處理。小獵犬號去巴伊亞核查經度去了,幾個星期沒有音信,達爾文滯留當地忙於捕捉獵物、製作標本,晚上則給亨斯洛、福克斯等人寫信。當小獵犬號再次歸航,船上裝起了新大炮,包括馬斯特斯在內的三名船員染病死去,麥考密克也辭職歸國。7月1日,他參加了惡戰號軍艦上的禮拜。 7月5日,小獵犬號離開熱帶地區繼續向南,7月25日駛進拉普拉塔海灣,次日達爾文在蒙得維的亞登陸。他將在遠郊蒐集的一些甲蟲製成標本,一些寄回家中,最重要的一些寄給了亨斯洛。9天后,小獵犬號駛離拉普拉塔,以觀測海岸,結果遇到了風暴天氣,錨也曾兩次折斷。他們的船最後駛進了布蘭卡港,菲茨羅伊在那兒結識了不海報的帆船船主哈里森,後者將小獵犬號引到一個安全的停泊處。達爾文逆流而上,第一次遇見了加烏喬人。9月是在打獵中渡過的,他嚐到了美洲鴕、犰狳、刺豚鼠等新奇美味。9月22日起,在阿爾塔高原的搜尋中,他找到了一些龐大的已滅絕哺乳動物的化石。10月8日又帶回一塊下顎骨,他認為這屬於前洪積世的地獺。10月19日小獵犬號再次回到蒙得維的亞,菲茨羅伊準備派3個火地島人和1個英國人上火地島傳教。 海軍勘探船小獵犬號(Beagle,又譯為「貝格爾號」)進行了為期五年(1831年-1836年)的勘探活動,這期間達爾文將三分之二的時間花在了陸地上。他仔細地記錄了大量地理現象、化石、和生物體,並且系統地收集了許多標本,它們中的許多是科學上的新物種。每隔一段時間,他將這些航行中收集的標本與記錄這些發現的信件寄予劍橋大學,很快他就成為了一個富有盛譽博物學家。達爾文的這些詳盡的勘探記錄顯現了一個理論開創者的驚人天賦,併成為了他後期作品的理論基礎。他最初為家庭所寫的遊記,後以《小獵犬號之旅》一書出版,詳盡地從社會學、政治學、和人類學的視角描述與總結了航行所及的土著與殖民地的風土人情。. 航行旅途之中,達爾文飽受疾病痛苦困擾。.1833年10月,他在阿根廷患上重燒。1834年7月,從安第斯山脈返回瓦爾帕萊索的途中,他再次倒下,並在病榻上度過一個月。. thumb|聖克魯茲島加拉巴哥象龜是加拉巴哥群島當地的特有動物品種。當年達爾文就是透過觀察包括聖克魯茲島在內、各島上的象龜亞種,啟發他之後提出演化概念的靈感。 在他們出發之前,羅伯特·菲茨羅伊送給了達爾文一卷查爾斯·賴爾所著《地質學原理》(在南美他得到第二卷)。該書將地形地貌解釋為漫長曆史時間漸進演變的結果。當他旅程的第一站抵達聖地亞哥維德角的時候,達爾文注意到該地火山岩峭壁的高處有一條白色的沉積層內有許多裸露的珊瑚與貝殼碎片。這很好地解釋了賴爾的理論,並給予了達爾文思考島嶼地質史全新的視角,使他決定寫一本關於地質學的書。達爾文在接下來的旅程中有著更多的發現,它們中的許多是戲劇性的。在巴塔哥尼亞,他看見次級而上的分佈著圓石與海貝平原,它們其實是被抬高的海灘。在經歷了智利的地震後,他發現貽貝的床基高高地擱淺在潮汐之上,這顯示陸地已經被抬高了。在安第斯山脈的高處,他發現化石樹矗立在一片沙灘上,周圍分佈著海貝片。在小獵犬號勘探了科科斯(基林)群島後,他推論這些珊瑚環島,是形成在下沉的火山之上的。.   .    在南美,達爾文發現並挖掘了一些已滅絕的巨型哺乳動物化石,其中相當一部分並不處於有劇烈天氣變化與災難發生跡象的地質層裡。而一個動物的頭蓋骨在他看上去竟似乎是非洲犀牛的。此外,他判斷一些動物甲片來自於該地區一種常見犰狳體積兩至三倍大小的史前巨型犰狳身上,但受Bory de Saint-Vincent的Dictionnaire classique的誤導,他轉而相信是周圍發現的大地懶屬的遺骸的一部分。   在賴爾的第二卷書中,萬物的創生被歸結為“centres of creation”,而此時思想已經走在時代前方的達爾文對此困惑不解。. 上一次小獵犬號來火地群島的時候帶上的三個印第安人(美洲土著人)被送回到了故鄉,然後當上了傳教士。他們在英國的兩年裡,受到了英國傳統教育從而進入了使人所熟悉的“文明社會”,然而他們的親戚對達爾文來說是“沒有希望,且對人類是種侮辱的人渣”。.一年以後,傳教的任務被他們所遺忘,只有對他們說他寧願過以前困難的生活也不願意重返英國。因為這件事,達爾文重新地考慮了人類,他得出的結論是雖然人類是高等動物,但動物的本性始終沒有像他的朋友所說的那樣喪失,而且明白了每個文明的演化都是不一樣的,而不是因種族所定。當他看到歐洲定居者在南美洲,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對原住民人的暴行後,他便強烈反對奴隸制,也對這些野蠻行為感到悲哀。 菲茨羅伊船長一直都在寫小獵犬號行程的官方日誌,在旅行的盡頭,他讀了達爾文的日記,然後讓他重新修改一遍以便在《自然史上》充當第三卷。 == 子女 == * (William Erasmus Darwin):1839年-1914年 * (Anne Elizabeth Darwin):1841年-1851年 * (Mary Eleanor Darwin):1842年 * (Etty Darwin):1843年-1927年 * 喬治·達爾文(George Darwin):1845年-1912年 * (Elizabeth Darwin):1847年-1926年 * (Francis Darwin):1848年-1925年 * (Leonard Darwin):1850年-1943年 * (Horace Darwin):1851年-1928年 * (Charles Waring Darwin):1856年-1858年 == 宗教觀點 == 達爾文的家族比較傾向不遵從當時英國國教會,他的祖父、父親及兄弟均為自由思想家。在此背景下,小時候的達爾文依然信奉聖經,甚至之後在劍橋大學修讀神學成為牧師。此時他相信一套以自然界構成的奧妙而論證神必定存在的《目的論的證明》。後來,達爾文在小獵犬號之旅中認識到世界很多不同物種,這些物種的特徵與習性,是《目的論的證明》無法解釋的。例如有一種胡蜂麻痺毛蟲並在其體內產卵,卵變成寄生蟲並殺死宿主的行為,認為這抵觸了《目的論的證明》中「自然界是神善意的彰顯」的教義。雖然如此,達爾文仍然會引述聖經作為道德權威,卻批判一些舊約中的歷史陳述。 在達爾文研究物種演化時,物種行為的無情性引伸出的社會意義,經常被非國教論者及無神論者視作攻擊英國國教會的理論的手段。達爾文更認為宗教信仰其實是生物族群的生存策略,雖然此時他仍然相信神是最終的自然法則制定者。在1851年,他的女兒安尼逝世後,達爾文的信仰漸減,並傾向懷疑主義。這時雖然他仍繼續協助進行一些教會事務,但已經不會在星期日上教會。他傾向相信痛苦是自然法則,多於神的試練。當他被問及他的宗教取向時,他指出他從來不是無神論,但不可知論是對他的心思更準確的描述。達爾文在自傳裡亦曾表示,福音書的真確性存疑,他也沒有充足證據相信基督教是神的教義。 1915年在一份美國報章第一次發表的作者不詳的文章《The Lady Hope Story》,作者提出達爾文老年在病榻時再度信奉基督教,卻被達爾文的子孫及歷史學家否認。他的女兒表示,達爾文未再信奉基督教,他死前最後一句說話是對妻子說「記著,你一直是一位多麼好的太太。」 == 著作與信件 == :注意以下著作的中文名稱可能並未將原文名稱完全翻譯。 * 1835年:《給亨斯洛教授的信件之摘要》(Extracts from letters to Professor Henslow),無出版販售。 * 1836年:《大溪地與紐西蘭等地區的道德狀況報告》(A LETTER, Containing Remarks on the Moral State of TAHITI, NEW ZEALAND, &c. – BY CAPT. R. FITZROY AND C. DARWIN, ESQ. OF H.M.S. 'Beagle.') * 1839年:《紀錄與評論》(Journal and Remarks),通常稱為《小獵犬號之旅》。 * 《小獵犬號之旅的動物學》(Zoology of the Voyage of H.M.S. Beagle):共5卷,分別由多位作者發表於1839年到1843年間。其中兩卷由查爾斯·達爾文編輯與監督,分別為: ** 1840年:《第一部分:哺乳類化石》(Part I. Fossil Mammalia),理察·歐文的作品。 ** 1839年:《第二部分:哺乳類》(Part II. Mammalia),喬治·羅伯特·瓦特豪斯(George Robert Waterhouse)的作品。 * 1842年:《珊瑚礁的結構與分佈》(The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Coral Reefs) * 1844年:《火山群島的地質觀察》(Geological Observations of Volcanic Islands) * 1846年:《南美地質觀察》(Geological Observations on South America) * 1849年:《地質學》(Geology),發表在約翰·弗里德里希·威廉·赫歇爾所編的《科學調查手冊》(A Manual of scientific enquiry; prepared for the use of Her Majesty's Navy: and adapted for travellers ingeneral.)。 * 1851年:《蔓足亞綱》A Monograph of the Sub-class Cirripedia, with Figures of all the Species. The Lepadidae; or, Pedunculated Cirripedes. * 1851年:《茗荷科化石》A Monograph on the Fossil Lepadidae; or, Pedunculated Cirripedes of Great Britain * 1854年:《蔓足亞綱》A Monograph of the Sub-class Cirripedia, with Figures of all the Species. The Balanidae (or Sessile Cirripedes); the Verrucidae, etc. * 1854年:《藤壺科與花籠科》A Monograph on the Fossil Balanidæ and Verrucidæ of Great Britain. * 1858年:《討論物種形成變異的趨向;以及變異的永久性和物種受選擇的自然意義》(On the Tendency of Species to form Varieties; and on the Perpetuation of Varieties and Species by Natural Means of Selection),摘自一個未發表的著作。 * 1858年:《查爾斯·達爾文自傳》(Autobiography of Charles Darwin),巴羅(Barlow)所編撰的完整版。 * 1859年:《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 by Means of Natural Selection, or the Preservation of Favoured Races in the Struggle for Life),完整書名為《依據自然選擇或在生存競爭中適者存活討論物種起源》。 * 1862年:《不列顛與外國蘭花經由昆蟲授粉的各種手段》(On the various contrivances by which British and foreign orchids are fertilised by insects)。 * 1868年:《動物和植物在家養下的變異》(Variation of Plants and Animals Under Domestication)。 * 1871年:《人類的由來與性擇》(The Descent of Man, and Selection in Relation to Sex),又稱《人類起源》。 * 1872年:《人類與動物的感情表達》(The Expression of Emotions in Man and Animals)。 * 1875年:《攀緣植物的運動與習性》(Movement and Habits of Climbing Plants)。 * 1875年:《食蟲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s)。 * 1876年:《異花授精與自體授精在植物界中的效果》(The Effects of Cross and Self-Fertilisation in the Vegetable Kingdom)。 * 1877年:《同種植物的不同花型》(The Different Forms of Flowers on Plants of the Same Species)。 * 1879年:《序言與「預告」》(Preface and a preliminary notice),在恩斯特·克勞思(Ernst Krause)的《伊拉斯謨斯·達爾文》中。 * 1880年:《植物運動的力量》(The Power of Movement in Plants)。 * 1881年:《腐植土的產生與蚯蚓的作用》(The Formation of Vegetable Mould Through the Action of Worms),又稱《蚯蚓》。 * 1887年:《查爾斯·達爾文自傳》(Autobiography of Charles Darwin),由他的兒子弗朗西斯·達爾文編撰。 * 1887年:《查爾斯·達爾文的生平與信件》(Life and Letters of Charles Darwin),由弗朗西斯·達爾文編撰。 * 1903年:《更多查爾斯·達爾文的信件》(More Letters of Charles Darwin),由史瓦德(A.C. Seward)與弗朗西斯·達爾文編撰。 == 參見 == * 達爾文主義 * 達爾文-華萊士獎章 * 泛生論 == 參考文獻 == ===引用=== ===書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部連結 == * 查爾斯·達爾文著作全文線上 - a complete repository of his works. * 查爾斯·達爾文的朋友 * orchids 查爾斯·達爾文文獻 * Darwin Correspondence Project * 演化論達爾文數字圖書館 * 國際查爾斯·達爾文研究所 * Darwin's portrait on £10 note * Twelve different portraits of Charles Darwin,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U.K. * BBC: "Darwin family repeat flower count" * Mis-portrayal of Darwin as a Racist * Information about Darwin's birthplace and Darwin sites in Shrewsbury. * Botanicus.org上查爾斯·達爾文數字化論文 * 1871 Caricature of Charles Darwin by Thomas Nast, Harper's Weekly * 世界級達爾文展 到臺中! * Category:英國博物學家 Category:英國地質學家 Category:英國生物學家 Category:英國哲學家 Category:演化生物學家 Category:歐洲紙幣上的人物 Category:愛丁堡大學校友 Category:劍橋大學基督學院校友 Category:不可知論者 C Category:紳士科學家 Category:食蟲植物學者 Category:丹麥皇家科學院院士 Category: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 Category:瑞典皇家科學院院士 Category:美國哲學會會士 Category:有命名人縮寫的植物學家 Category:人類演化理論家 Category:倫敦林奈學會會士 Category:皇家地理學會會士 Category: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Category:英格蘭懷疑論者 Category:動物行為學家 Category:英國博物學家 Category:皇家獎章獲得者 Category:安葬於西敏寺者 Category:科普利獎章獲得者 Category:什魯斯伯里人 Category:英格蘭旅遊作家
江綿恆
江綿恆(),男,漢族,前中國最高領導人、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與王冶坪之長子,出生於上海。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上海分院院長、黨組成員、研究員,2015年1月,江綿恆卸任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現任上海科技大學校長。 == 生平 == 江綿恆1951年4月生於上海市,江綿恆中學時曾就讀於上海曹楊二中,197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二系,1982年於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後到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所從事科研工作。1986年9月赴美國留學,從事高溫超導材料和半導體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1991年6月在美國費城卓克索大學獲得電機工程學博士學位,後在美國惠普公司工作。1993年1月回到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所,其工作重點為促進科研成果產業化以及研究所的組織和管理等方面。1997年7月任上海冶金所所長。取得博士學位八年之後,江綿恆於1999年11月出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主要負責全院高技術研究所的研究與發展工作。 2004年曾擔任神舟五號副總指揮。曾經擔任“創新一號”小衛星的首席科學家,在2007年擔任繞月探測工程領導小組副組長、嫦娥工程副總指揮。2008年出任神舟七號副總指揮。 2011年11月,江綿恆不再擔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2014年2月21日,江綿恆首次以“上海科技大學校長”身份在官方媒體中出現。 2014年5月14日,江綿恆和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韓正高調陪同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參觀上海韓天衡美術館,但此訊息被幾乎所有中國官方媒體封殺,受到輿論的廣泛關注。 2014年11月7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來到上海工博會中國科學院展區,在上海市市長楊雄、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長、上海科技大學校長江綿恆和中科院上海分院常務副院長朱志遠的陪同下,視察了中科院展區。 2015年1月6日,江綿恆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職務。 == 社會兼職 == 江綿恆還擔任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並透過該公司先後投資中國網通(CNC)、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上海機場集團公司、宏力半導體、上海微創軟體有限公司、香港鳳凰衛視等企業,出任董事會副董事長,另外,該公司還獲得中國股票市場戰略投資者地位,在多家上市公司佔有有影響力的股權比例。 == 暴富傳聞 == 1994年,江綿恆創辦成立了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並親自出任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首任總經理楊雄後升任上海市長。 然而,與江綿恆關係密切的前中國網通董事長張春江2009年底因“涉嫌嚴重違紀”遭中共中央紀委“雙規”。此外,中國網通還曾經在2003年9月投資令計劃的弟弟令完成擔任總經理的“九州線上”(後改名為“天天線上”)。 雖然一直有傳言指江綿恆透過聯和投資成為億萬富翁,不過,至今他本人或聯和投資均沒有出面回應有關傳言。 == 家庭成員 == *父親:江澤民,前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國共產黨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核心,1989年至2002年間擔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胞弟:江綿康,現任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委員會巡視員,上海城市發展資訊研究中心主任。 *兒子:江志成,幼兒園就讀於由榮漱仁創辦的滬港幼兒園(現上海市市立幼兒園康平路分園),高中保送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高中畢業後以藝術特長生的身份進入上海交通大學,之後在哈佛大學留學。畢業後在美國投行高盛公司任職。2010年在香港創辦博裕資本投資公司(後更名為博裕投資顧問有限公司)並出任董事。現擔任香港博裕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董事。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圖片:江綿恆 Mian綿 Category:揚州人 Mian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兒子 Category:上海科技大學校長 Category:復旦大學校友 Category:卓克索大學校友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家 Category: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Category: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院長 Category:惠普人物 Category:中國宇航學會副理事長
Microsoft Windows的歷史
Windows標誌歷史 Windows標誌歷史 標誌 說明 1985年至1992年在Windows 1.0、Windows 2.0和Windows 3.0使用。 80x80畫素 1992年至2001年在Windows 3.1至Windows 2000/Windows ME使用。 2001年至2012年在Windows XP、Windows Vista和Windows 7上使用。 2012年至2021年在Windows 8、Windows 8.1和Windows 10上使用。此標誌反顯得與初代版本有幾分相似。 2021年使用至今的Windows標誌,在Windows 11,Windows 365上使用。 本文為Microsoft Windows(由微軟開發的計算機作業系統)的發展歷史。 == 以DOS為基礎的早期Windows == 1983年11月10日,微軟對外宣佈在MS-DOS(自1981年植根在IBM電腦上的操作介面)上開發一個圖形使用者介面作業系統,即微軟視窗系統(Microsoft Windows)。 === Windows 1.0 === 微軟在1985年推出了第一版的Microsoft Windows——Windows 1.0,但因功能不足而未獲使用者歡迎。它原本稱為Interface Manager,但微軟的市場主管Rowland Hanson認為Windows這個名字比較能吸引消費者。 Windows 1.0並不是完整的作業系統,而是對MS-DOS的拓展,因此亦繼承了後者的問題。而且附帶的應用程式功能太過薄弱,無法吸引企業使用者。 再者,和蘋果公司間的法律爭議限制了它的功能。例如視窗只能平鋪在螢幕上,而不能互相重疊,也沒有檔案-{zh-tw:回收筒;zh-cn:回收站}-。微軟後來和蘋果簽署一份專利授權協定才解決這兩個問題。 === Windows 2.0和Windows 2.1x === 1987年微軟發行Windows 2.0,比起上一版本較受歡迎。主要原因是微軟發行「執行時期版本」的Excel和Word for Windows,即是程式可於MS-DOS執行,然後自動啟動Windows,結束程式時同時關閉Windows。 Aldus Pagemaker的Windows版本亦開始發行,成為Windows的一大支援。電腦歷史學家認為這是第一個由微軟以外的軟體商發行的重要程式,標誌著Windows成功的開始。 2.0x版本使用真真實模式記憶模式,限制了最多隻可運用1024KB記憶體。後期再發行兩個版本,分別為Windows/286 2.1和Windows/386 2.1。Windows/286 2.1仍使用真真實模式記憶模式,但首次支援HMA。Windows/386則使用保護模式記憶模式,加上EMS模擬。 在2.03版本和後期的3.0版本,蘋果指控微軟抄襲麥金塔的外觀,例如重疊視窗。但在1989年,大部份的指控被撤銷。 === Windows 3.0 === 微軟在1990年發行的Windows 3.0非常成功。除了改進應用程式的能力之外,還有個人電腦的影象處理能力改良(使用VGA顯示卡),和使用保護模式記憶模式,應用程式能比較容易運用更多的記憶體。令個人電腦能和麥金塔一較高下。 Windows3.0可在真實(8086真實模式),標準(80286保護模式),和80386增強模式上執行,而且和當時所有Intel微處理器相容。Windows可以檢查最佳的執行模式,雖然亦可以強制設定要求的模式。這是第一個在保護模式下執行應用程式的版本。為了和以前的版本相容,應用程式限制在16位元的環境中,無法充分發揮386微處理器的32位元能力。 多個月後,多媒體版本的Windows發行(Windows 3.0 with Multimedia Extensions 1.0)。它包括第一個音效卡/CD-ROM多媒體工具,例如。它可作為Windows 3.1多媒體功能的預告。 Windows 3.0十分成功,在兩年內便賣出超過一千萬套,成為微軟重要的收入來源。亦令微軟更改它早期的計劃。 ===Windows 3.1x=== 作為對OS/2 2.0發行的回應,微軟開發Windows 3.1,它主要是修正Windows 3.0的一些問題和引入多媒體功能,並加入TrueType向量字型。它不再支援真真實模式,只可在80286或後期的微處理器上執行,並且可利用虛擬記憶體,使Windows容許MS-DOS軟體有更好的多工表現。微軟接著發行Windows 3.11,它實際是Windows 3.1加上其所有的修正。 同時,微軟發行Windows for Workgroups,它主要改良網路驅動裝置程式和協定堆疊,並且支援點對點網路。使用者可下載TCP/IP協定堆疊的支援,以連上網際網路。Windows for Workgroups共有二種版本:WfW 3.1和WfW 3.11。 這些版本和Windows 3.0一樣大受歡迎。雖然3.1x系列仍缺乏OS/2大部份重要功能,例如長檔名支援,易上手的使用者桌面,系統保護等。微軟照樣橫掃作業系統和影象介面的市場,Windows API成為軟體產業的標準。 == 以Windows 9x為基礎的Windows == 注意:Windows 9x也是以DOS為基礎。 === Windows 95 === Windows 3.11後,微軟開始開發下一代的作業系統,代號為Chicago。Chicago專案被設計為完整的32位元系統和支援強制性多工,類似OS/2和Windows NT,以改善Windows 3.11的穩定性。系統多個部份被重新編寫或改良。Win32 API定位為標準介面,但保持Win16相容性。最初並未計劃將新的物件導向的GUI作為Chicago專案的一部分,儘管隨著Cairo專案的腰斬,Cairo使用者介面被併入至Chicago專案繼續開發。 因為相容性,效能和開發時間,微軟沒有把Chicago專案的所有程式碼改寫為32位元,而是部分保留了16位。出於向後相容性的考慮,有必要從早期版本的Windows繼承設計決策,即使這些設計決策不再與更現代的計算環境匹配。這些因素最終開始影響作業系統的效率和穩定性。 1995年8月24日,微軟市場營銷將Windows 95作為Chicago專案的正式產品名稱。並從其釋出中獲得了雙重收益:首先,它使消費者無法在更便宜的非MS-DOS上執行Windows 95。其次,儘管從未將DOS的痕跡從系統中完全刪除,並且MS-DOS 7將作為引導過程的一部分進行短暫載入,但是Windows 95應用程式僅在386增強模式下執行,具有平坦的32位地址空間和虛擬記憶。這些功能使Win32應用程式可以處理資料高達2 GB的虛擬記憶體(為作業系統保留了2 GB),並且在理論上防止它們無意間破壞了其他Win32應用程式的記憶體空間。在這方面Windows 95的功能更接近Windows NT,儘管Windows 9x在不進行模糊的系統調整的情況下不支援超過512 MB的實體記憶體。 同時IBM繼續發行OS/2,分別為OS/2 3.0 和 4.0(又名Warp)。為了回應對OS/2 2.0對計算機硬體的高要求的批評,對3.0進行了速度和大小方面的最佳化。在Windows 95釋出之前,甚至已經預先安裝了OS/2 Warp 3.0,並附帶了幾個大型德國硬體供應商鏈。但是隨著Windows 95的釋出,OS/2逐漸失去市場。 OS/2未能獲得大量市場份額的原因不明。OS/2繼續執行Windows 3.X應用程式時,除Win32 API的Win32s子集外,它不支援任何其他功能(請參見上文)。與Windows 3.X不同,IBM無法訪問Windows 95的原始碼,並且不願意花費時間和資源來模擬Win32 API的移動目標。IBM隨後將OS/2引入了美國訴微軟一案,將不公平的營銷策略歸咎於微軟。 Windows 95 共有五種版本: * Windows 95 Original Release * Windows 95 A,包括Windows 95 Service Pack 1 * Windows 95 B,OSR2,包括一些改良例如Internet Explorer 3和FAT32的支援 * Windows 95 B USB,OSR2.1,包括基本的USB支援 * Windows 95 C,OSR2.5,包括以上所有功能和Internet Explorer 4.0,是最後的Windows 95版本 OSR2、OSR2.1和OSR2.5並沒有對公眾發行,而是給與廠商預先安裝在電腦上。 ===Windows 98=== Windows 98(代號為Memphis)是Windows 95的小規模升級版,它包括新的硬體驅動程式和FAT32檔案系統,後者支援大於2 GB的硬碟。Windows 98亦把Internet Explorer整合至Windows介面和Windows檔案管理員中。 1999年,微軟發行Windows 98 Second Edition,主要新增功能為因特網連線共享,容許多部電腦共用一個網際網路連線。此外還修正了不少問題,所以被認為是基於Windows 9x核心中最穩定的版本。 ===Windows Me=== 2000年9月,微軟發行Windows Me(Millennium Edition)。相比Windows 98,它主要在多媒體和網際網路功能上有所增強,並且首次引入「系統還原」功能。當系統損壞時,使用者可以把系統還原至上一個「正常」的狀態。軟體Windows Movie Maker亦首次包括在內。 Windows Me本是作為介於Windows 98和Windows XP間的過渡產品,所以Windows Me並不認為是「獨特」的作業系統。在許多情況下,使用Windows 98SE的使用者可以透過Windows Update機制提升到十分接近Windows Me的水準。對Windows Me的主要批評為不夠穩定和缺乏對DOS真真實模式的支援。所以又被戲稱為錯誤版本(Mistake Edition)。 == 以Windows NT核心為基礎的Windows == ===OS/2=== 在80年代中末期,微軟和IBM合作開發OS/2以取代DOS,設計上會利用286微處理器的保護模式能力,可以使用多達16MB記憶體。OS/2 1.0於1987年發行,支援多工和可以執行DOS程式。 但直至1988年發行版本1.1時,才有一個稱為Presentation Manager的影象介面。雖然有些使用者認為它優於Windows,但它的API與Windows不相容。 1989年發行版本1.2,引入名為HPFS的新檔案系統,以取代DOS的FAT系統。 在90年代初期,微軟和IBM的合作關係開始出現問題。微軟希望繼續開發Windows,IBM卻認為應該把資源放在OS/2。為瞭解決這些問題,雙方同意IBM可以繼續開發OS/2 2.0去取代OS/2 1.3和Windows 3.0,而微軟則開發一個新的作業系統OS/2 3.0。 但這個協議很快便決裂,微軟和IBM的合作關係亦正式終結。IBM繼續開發OS/2,微軟則改為開發Windows NT。但根據協議,雙方保留使用OS/2和Windows的技術的權利。 下一版本1.3修正一些1.x的問題。1988年IBM發行版本2.0,這是一個重大的改良,它引入一個稱為的物件導向的影象介面,微軟在Windows 95中也參考了它。版本2.0也完整地支援32位元,提供優異的多工能力,程式亦可使用多達4G記憶體。但內部仍有一些16位元程式碼,例如驅動裝置程式也是16位元的。而且因為IBM保留使用OS/2和Windows程式碼的權利,所以OS/2 2.0能執行DOS和Windows 3.0的程式。 在這個時候,誰會勝出這場被稱為「桌面戰爭」仍是未知之數,但OS/2最終還是沒辦法獲得足夠的市場接受。 === Windows NT 3.x === 同時,微軟正在計劃開發Windows NT,從DEC聘請戴夫·卡特勒這位VMS的主要設計師。卡特勒曾開發VMS的下一代:Mica,當DEC停止這個計劃後,卡特勒把Mica的技術和開發團隊帶到微軟。DEC認為Cutler帶走Mica的程式碼,為此微軟要付給DEC共1.5億美金和同意在NT上支援DEC的Alpha處理器。 Windows NT 3.1的Beta版本初次在1992年七月的專業開發者大會出現,在這個會議上,微軟宣佈有意開發一個作業系統以整合Windows NT和Windows 3.1的後繼者(Windows 95,代號Chicago),名為“Cairo”,但直至Windows XP才能實現。不過Cairo專案比微軟當初想像的要困難得多,所以部份的技術現在還未能完成,例如Cairo物件檔案系統(即後來的WinFS),最後微軟宣佈停止開發WinFS,並將逐步為WinFS開發的技術併入其他產品和技術中,尤其是Microsoft SQL Server。 在NT上開發驅動程式要困難得多,再加上當時Windows NT對硬體的要求太高,而且它的圖形介面和Windows 3.1一樣不及OS/2,令Windows NT無法取代Windows 3.1。 但NT優異的網路能力,和先進的NTFS檔案系統,令NT極適合伺服器市場,Windows NT 3.51是微軟首次進入這個市場的產品,並逐漸奪取Novell的市場。 微軟最初為Windows NT開發的最大優勢是新的32位API,稱為Win32。從那時起,Microsoft將較早的16位API稱為Win16。Win32 API具有三個實現級別:用於Windows NT的完整實現,用於Chicago的子集(最初稱為Win32c)缺少企業使用者當時主要感興趣的功能(例如安全性和Unicode支援)以及一個更有限的子集叫做Win32s可以在Windows 3.1系統上使用。儘管Windows NT和Chicago之間的架構有很大差異,微軟還是允諾Win32 API在它們間盡量相容。 Windows NT 3.x經歷了三個版本(3.1、3.5和3.51),更改主要是內部的,反映了後端更改。3.5增加了對新型硬體的支援,並提高了效能和資料可靠性。3.51主要是為了更新Win32 API,使其與在Windows 95中為Win32c API編寫的軟體相容。 === Windows NT 4.0 === Windows NT 4.0是Windows NT 3.51的後繼產品,作為進入工作站市場的嘗試,於1996年7月釋出。在其主要特色為使用Windows 95介面,但基於Windows NT核心。 Windows NT 4.0共有五種版本: * Windows NT 4.0工作站 * Windows NT 4.0伺服器 * Windows NT 4.0伺服器,企業版 * Windows NT 4.0終端伺服器 *Windows NT 4.0嵌入式系統版 === Windows 2000 === 微軟發行Windows 2000(早期稱作Windows NT 5.0)。它成功地部署在伺服器和工作站市場上。它參考了Windows 98的一些優點,尤其是使用者介面方面。 雖然Windows 98的使用者可以升級為Windows 2000,但微軟並不視Windows 2000為家庭客戶的目標。Windows 9x的產品線繼續發展並且發行新的版本Windows Me。 Windows 2000共有四種版本: * Windows 2000專業版 * Windows 2000伺服器 * Windows 2000高階伺服器 * Windows 2000資料中心伺服器 === Windows XP === 在2001年,微軟發行Windows XP,它整合了Windows 2000和Windows Me的功能。Windows XP使用了Windows NT 5.1的核心,它的發行,標誌著Windows NT開始普及並進入家庭客戶的市場,和16位元時代的終結。 Windows XP有多種版本: * Windows XP Home Edition,目標為桌面電腦和膝上型電腦的使用者 * Windows XP Home Edition N,和上一項相同,但根據歐盟的規定,不會預先安裝Windows Media Player *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Edition,目標為商務和專業使用者 *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Edition N,和上一項相同,但根據歐盟的規定,不會預先安裝Windows Media Player * 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於2002年6月發行,目標為桌面電腦和膝上型電腦的使用者,但著重影音方面的功能 ** 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 2003,於2002年9月發行 ** 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 2004,於2003年11月發行 ** 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 2005,於2004年12月發行 * Windows XP Tablet PC Edition,用於平板電腦(裝置有觸控螢幕的膝上型電腦) * Windows Embedded Standard 2009(原名Windows XP Embedded),用於嵌入式系統 * Windows XP Starter Edition,目標為發展中國家的新使用者 * Windows XP Professional x64 Edition,於2005年4月發行,實為Windows Server 2003 64位版本的桌面版,用於64位元微處理器系統(AMD稱為AMD64,Intel稱Intel EM64T) * Windows XP 64-bit Edition,用於Intel的Itanium微處理器系統,使用模擬的方式支援32位元軟體。於2005年9月停止研發,因為再沒有廠商製造使用Itanium的工作站。 *Windows Fundamentals for Legacy PCs,基於Service Pack 2修改,在2006年三月釋出的精簡客戶版本。只有參與計劃的客戶才可使用。目標是給與這些公司一種昇級方案,令仍然使用Windows 95、98、Me和2000的舊電腦在未來數年仍有升級支援。大部份的應用程式都是經由遠端桌面連線或思傑系統在遠端的電腦執行。 ===Windows Server 2003=== 在2003年4月,微軟發行Windows Server 2003,這是Windows 2000 Server後的一個重大升級。它加入了不少安全功能,Manage Your Server簡化了伺服器的設定,而且改進了效能。它的版本是Windows NT 5.2。 在2005年12月,微軟發行Windows Server 2003 R2,它加入一些管理工具。 Windows Server 2003共有七種版本, * 小型商務伺服器 * Web版 * 標準版 * 企業版 * 資料中心版 * 計算叢集版 * 儲存伺服器 ====Windows Home Server==== Windows Home Server是微軟公司推出的一套家用伺服器作業系統。由微軟公司主席比爾·蓋茨在2007年1月7日的消費電子展中釋出的這個系統,將會成為為家中多部電腦進行檔案分享、自動備份、遙距存取等等的解決方案。此係統是建基於Windows Server 2003 SP2。 Windows Home Server已於2007年9月29日在日本上市。 ===Windows Vista=== 在2007年1月30日,Windows Vista(原代號為Longhorn,版本號為Windows NT 6.0)正式發行。它引入了一種新的「限制使用者模式」,以取替現在的「預設是管理員的模式」,並且支援Windows OneCare Live、內建Windows Defender、防火牆以及用於硬碟加密的BitLocker,令Windows的更加安全。另外,Windows Vista亦加入了全新的Windows Aero華麗介面,以及增強後的索引服務。 Windows Vista有多種版本: * Windows Vista入門版(Starter) * Windows Vista家庭普通版(Home Basic) * Windows Vista家庭高階版(Home Premium) * Windows Vista商用版(Business) * Windows Vista企業版(Enterprise) * Windows Vista旗艦版(Ultimate) 其中簡易版只在新興市場國家(共139個)銷售。 除Windows Vista入門版只有32位元外,其餘五個版本都會發行32位元(x86)和64位元(x64)兩種位元版本。 ===Windows Server 2008=== Windows Server 2008是微軟繼承Windows Server 2003的下一代伺服器作業系統。Windows Server 2008在進行開發及測試時的代號為Windows Server "Longhorn"。 Windows Server 2008是與Windows Vista(代號為Longhorn)相當的伺服器系統,兩者很可能將會擁有很多相同功能;Vista及Server 2008與XP及Server 2003間存在相似的關係。(XP和Server 2003的代號分別為Whistler及Whistler Server) ===Windows 7=== Windows 7於2009年10月22日在全球公開發售,其核心沿用Vista的核心版本號為Windows NT 6.1。它繼續採用Windows Vista的Aero華麗特效,但效果略有減弱。 在Windows 7中,完全經過重新設計的工作列可以將軟體“固定”到上面。使用滑鼠右鍵點按還有“跳轉列表”,快速訪問常用的專案。 自從Windows Vista時代以上的作業系統都支援多點觸控。為了讓觸控者便於點選,在Windows 7中特意加大了桌面按鈕,並加寬了下方開始與桌面按鈕。非觸控使用者,也可以手動縮小工作列圖示及桌面圖示。 ===Windows 8=== Windows 8沿用Windows 7的核心,版本號為Windows NT 6.2。 2009年11月,在微軟發行Windows 7之後便於美國洛杉磯舉行的「2009年微軟專業開發者大會」上展示的微軟最新產品路線圖,出現一個代號為“Windows 8”的產品,預告Windows 8將在2012年內推出。 2011年5月,微軟執行長巴爾默(Steve Ballmer)表示,2012年將推出Windows 8新作業系統,其將支援ARM架構,包括平板電腦、行動裝置、筆記型電腦等,預告微軟將持續發展5大類技術領域,包括更自然的使用者介面、語言、HTML和JavaScript、以及雲端技術。其中使用者介面將涵蓋語音辨識、體感辨識、手寫辨識,以及觸控式螢幕等。新一代作業系統Windows 8明年出爐 iThome 2011-05-29。 2011年6月,微軟官方正式對Windows 8開發進展的透露,Windows 8將會對應平板裝置,同時將會針對多點觸控操作模式予以調整,同時未來也將能以跨硬體平臺的模式使用在各類裝置上,諸如手機或平板等行動裝置微軟Windows 8首次公開亮相 數位時代 2011-06-02 2011年12月,微軟正式公佈了Windows Store的詳情,並宣佈Windows 8 Beta將於2012年2月推出。 Microsoft 2011-12-06 2012年6月,微軟正式公佈了Windows Phone 8,Windows Phone 8採用和Windows 8相同的核心。 2012年7月,微軟在加拿大多倫多召開年度,宣佈Windows 8將在8月第1周發布RTM版,10月底正式販售。 2012年8月1日,Windows 8 RTM版編譯完成。RTM版將與零售版一同於10月25日一起上市。 2012年10月25日,微軟在紐約宣佈Windows 8正式上市。 ===Windows 8.1=== Windows 8.1,核心版本號為Windows NT 6.3,是微軟針對Windows 8的升級版,於2013年10月17日正式發布。 ===Windows 10 系列=== Windows 10是續已發行的Windows 8、Windows 8.1、Windows Phone 8、Windows Phone 8.1、Xbox One系統、Windows Server 2012 R2後的新版作業系統。2014年9月30日,微軟正式發行技術預覽版,在2015年7月29日正式發行。 與此前不同的是,擁有Windows 7和Windows 8正版授權的使用者可以在2016年7月29日前(臺灣時間),利用Windows 10免費升級方案免費升級至Windows 10,上述安排已於2023年9月20日結束。 ===Windows Server 2016=== 2014年10月1日,微軟推出「Windows Server Technical Preview」,這是Windows Server 2016(當時仍稱vNext)的第一個測試版本,這一版本的目標使用者為企業使用者。第一個技術預覽版本原定於2015年4月15日發布,但後來微軟推出了一個工具導致該版本發布日期延期,直至2015年5月4日第二個技術預覽版本推出。2015年8月19日,Windows Server 2016的第三個預覽版本發布。2015年11月19日,Windows Server 2016的第四個預覽版本發布。2016年4月27日,微軟發布Windows Server 2016的第五個預覽版本。 Windows Server 2016於2016年9月26日正式推出,於同年10月12日正式發售。與前代不同的是,Windows Server 2016是根據處理器的核心數而非處理器的數量進行授權,在此之前,BizTalk Server 2013以及SQL Server 2014等就曾採用過這種授權方式。 ===Windows 11=== 2021年6月24日,微軟舉行特別活動,推出代號為「Sun Valley」的下一代作業系統Windows 11,會在當天美國時間上午十一點發布。根據提前洩露的測試版,該版本系統介面類似於已取消的Windows 10X。 2021年10月5日,Windows 11正式發布。 介面變化與更新 Windows 11的介面有很大的改變,主要是為了提升觸控平板使用者的使用體驗。 *工作列被移到了中間,介面動態效果有許多改變,右鍵選單也被簡化、放大。 *Windows 11也新增了新功能,像是可以直接到微軟商店安裝安卓應用(第三方軟體目前不確定能不能安裝) *新增會記住第二個螢幕開過的視窗功能,當你把第二個視窗連線回過後會顯示之前你開的視窗。 *工作列的右鍵選單將不會顯示工作管理員以及其他功能 *把滑鼠放在擴充套件視窗的按鈕會顯示可以排列視窗的選項 *微軟商店介面更新(限Windows 11使用者才有的介面更新) *新的開機聲和系統音效 *全新的Auto HDR功能 更新要求 需要滿足TPM 2.0安全啟動以及對CPU的要求。任何Windows 10的正版使用者都可以免費升級。 === Windows 365 === 2021年7月14日,微軟釋出了Windows 365。由於它將在雲上執行並流式傳輸到使用者的裝置,因此它可以在許多裝置上使用,甚至可以在智慧手機和其他裝置上使用。它將主要面向商業使用者。現在,它也支援Windows 10和Windows 11。 == 移動裝置作業系統 == 微軟針對移動產品而開發的精簡-{zh-hans:移動裝置操作; zh-hant:行動裝置作業}-系統。包括Windows Mobile、Windows Phone和Windows 10 Mobile。 === Windows CE核心 === * Pocket PC 2000 * Pocket PC 2002 * Windows Mobile 2003 * Windows Mobile 2003 SE * Windows Mobile 5 * Windows Mobile 6 * Windows Mobile 6.1 * Windows Mobile 6.5 * Windows Mobile 6.5.3 * Windows Phone 7 === Windows NT核心 === * Windows Phone 8/8.1 * Windows RT * Windows RT 8.1 * Windows 10 Mobile == 版本列表 == MS-DOS產品和PC-DOS * Windows 1.0 * Windows 2.0 * Windows 2.1(又名Windows/286和Windows/386) * Windows 3.0、Windows 3.1、Windows 3.11(和Windows for Workgroups) * Windows 3.1 * Windows 95(Windows 4.0) * Windows 98(Windows 4.1)、Windows 98 Second Edition * Windows Me(Windows 4.9) ===OS/2 產品的演變=== * 16位元版本:OS/2 1.0(僅CLI)、1.1、1.2、1.3 * 32位元版本:OS/2 2.0、2.1、2.11、2.11 SMP、Warp 3、Warp 4 ===現在NT產品線的演變=== * Windows NT 3.1、3.5、3.51 * Windows NT 4.0 * Windows 2000(NT 5.0) * Windows XP(NT 5.1) * Windows Server 2003(NT 5.2) * Windows Vista(NT 6.0) * Windows Server 2008(NT 6.0) * Windows 7(NT 6.1) * Windows Server 2008 R2(NT 6.1) * Windows Home Server * Windows 8(6.2) * Windows Server 2012(NT 6.2) * Windows 8.1(NT 6.3) * Windows Server 2012 R2(NT 6.3) * Windows 10(NT 6.4,現NT 10.0) * Windows Server 2016(NT 10.0) * Windows Server 2019(NT 10.0) *Windows Server 2022(NT 10.0) *Windows 11(NT 10.0) ==其它== * Windows CE * Windows Mobile * Windows Phone * Windows Embedded * Windows Server ==參見== * Microsoft Windows * 微軟作業系統列表 *作業系統歷史 * 微軟產品代號列表 == 參考文獻 == ==外部連結== * PC Magazine's long article titled "20 Years of Windows" * Old Os (help get your old PC surfing again) * ToastyTech GUI Gallery (screenshots of early versions of Windows) * Windows NT and VMS: The Rest of the Story (discussion of VMS and WNT similarities) * Early Windows history (1982-1993) Category:計算機歷史 Category:微軟
日本旅遊團珠海買春事件
日本旅遊團珠海買春事件(珠海“9.16”組織賣淫案)是指在2003年9月16日—9月18日期間,有大約380名日本男子在中國廣東省珠海國際會議中心大酒店進行集體嫖妓的事件。由於發生在九一八事變72週年前夕,此事引起了部分中國民眾的強烈憤慨。 == 發生經過 == 2003年9月16日傍晚,有大約288名日本遊客從日本各地出發,經香港,到達五星級的珠海國際會議中心大酒店。之後的三天,開始集體嫖娼。據報道,遊客給每一個妓女的金額,大約每晚在1,200到1,800元人民幣之間。而妓女的數量由於不足,該酒店只得向周邊其他娛樂場所召集妓女深度陽光:新快報調查性新聞十大案例,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ISBN 9787811271751。 據稱,日本旅行社在1970年代初期便開始有以嫖妓為號召,以吸引男性顧客的“嫖妓旅行團”(通稱“妓旅團”),專門到韓國、臺灣嫖妓。這樣的行為,一度遭受韓國女權團體的抗議。這次組團到珠海嫖妓的,是大阪某建築公司;這次旅行是一次慰勞旅行,費用由公司支付。 2003年9月28日,《中國青年報》對此事進行了報道。新浪網上,出現了一條名為《珠海一日本旅遊團國恥日尋歡,聲稱來華只為買春》的報道。 == 反響 == 由於1931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發生的日子,被許多中國人認為是“國恥日”,因而在此紀念日期間發生的買春事件就帶有了一些民族感情色彩的情緒。 在網路上,該事件的報道引起了網民們的強烈反應。一些人把這個事件稱為“國恥”。有人批評政府應該就該事件對日本採取更強硬的態度。連同日本的歷史問題和侵華日軍遺棄在華化學毒劑洩漏事件,該事件進一步激起中國人的反日情緒。例如有人呼籲中國人抵制日貨。根據Sohu網站的統計,在被調查的人中,有將近90%人認為該事件的發生是蓄意的,因為賣淫和嫖娼在中國都是違法的,而旅客沒有可能不知道這個事實。雖然說在改革開放以來的20年,該現象實際上已經變得普遍,但政府多年來一直都有執行掃黃行動,並向旅客警告若在當地嫖妓的話,會被處以拘留、罰款、勞動教養等,構成犯罪者,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9月29日,美國《紐約時報》報道認為該事件將損害中日關係。 === 中方反應 === 9月29日,中國外交部緊急召見了日本駐華大使,就該事件向日方交涉。中方對這些日本公民的行為表示強烈憤慨,並表示:“該事件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也損害了日本的國際形象。中方希望來華日本公民恪守中國法律,加強道德約束。” === 日方反應 === 日本方面,組織該旅遊團的職工表示“報道有多處錯誤”。隨後,日本方面否認報道的真實性,並稱此次旅遊的目的是慰勞而不是嫖妓。9月30日,日本外相川口順子表示,“如果事件屬實的話,……(這種)行為令人非常遺憾。”日方官員對該事件表示道歉,並表示希望該事件不要影響中日關係。 == 尾聲 == 12月12日,廣東省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對珠海“9·16”組織賣淫案進行不公開審理。17日,公開宣判結果。珠海國際會議中心大酒店總經理助理葉翔等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給予重判。法院以組織賣淫罪判處被告人葉翔、明珠無期徒刑,並處沒收財產;以組織賣淫罪分別判處被告人劉雪晶、張軍英有期徒刑15年和12年,並處罰金;以組織賣淫罪、協助組織賣淫罪分別判處其餘10名被告人2年至10年不等的有期徒刑,並處罰金。同時,中國公安部透過國際刑警組織,對涉嫌組織賣淫的3名日本人(福永孝治、廣邊功、高橋俊至)發出了通緝令。 == 評論 == 有批評者指,若接近400人一起嫖妓,根本不可能是一件平常的買春事件。而事發地點亦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酒店。另一方面,香港有報章訪問過香港的色情行業負責人,指事件當日,酒店由於不能供應這一大數目的妓女,所以要即時從其他地方聘人過來。所謂“較平常收費一倍以上”的講法,其實很大可能是用來支付妓女的交通費及從其他色情業經營者借調人手而支付的“行政費用”。更何況,嫖妓者公然在酒店大廳內行淫,甚至一度試圖在酒店大堂內掛上日本國旗。因此這種事根本不可能被當作平常事件來處理。 == 參看 == * 性旅遊 * 中國大陸的性服務業 == 參考資料 == == 外部連結 == *中文: - - - - - *英文: - - - - - - *日文: - - - - - - Category:2003年中國刑事案件 Category:2003年中國政治事件 Category:2003年日本 Category:2003年廣東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日情緒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組織賣淫案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刑事案件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性犯罪案件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刑事案件 Category: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政治事件 Category:珠海案件 Category:性旅遊 Category:2003年9月 Category:2003年旅遊 *
2003年9月
2003年9月的新聞事件: 請參看: *第58屆聯合國大會 *2004年美國總統選舉 *中東和平路線圖 *歐盟擴大 *北朝鮮核危機 *恐怖主義 *美軍佔領伊拉克 *釣魚島 == 2003年 == === 9月27日 === *歐洲空間局發射SMART-1探月衛星。 === 9月26日 === *日本北海道於這天早上發生黎克特製8級地震 ,震央在北海道襟裳岬衝。 === 9月20日 === *伽利略號太空探測器如期與木星相撞,並結束了持續14年的使命。 *美東華人在日駐美使館前抗議日本佔領釣魚島。 === 9月19日 === *中國衛生部從即日起恢復對中國內地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監測情況的每日通報。 *國務院任命湯顯明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海關關長。 === 9月18日 === *新華網推出國內最大英文網站。 *考古人員在貴州發現最古老鯊魚化石,這是目前中國發現的數目最多、齒列最長、個體最大、年代最久遠的旋齒鯊化石,約2.8億年。 === 9月16日 === *第58屆聯合國大會開幕。 *中東和平路線圖:美國否決安理會關於反對驅逐阿拉法特的議案。 *巴西科學家破譯曼氏血吸蟲基因,繪出其基因圖譜。 === 9月14日=== *瑞典全民公決,拒絕採用歐元貨幣。 * 愛莎尼亞公決,贊成加入歐盟。 === 9月13日 === *有598名二戰後被遺棄在中國的日本公民將在本月底向法院集體起訴日本政府。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任命挪威人揚-埃傑蘭特為新任聯合國駐伊拉克特使。 *以色列表示將幫助印度方面建造一艘先進的潛艇。 === 9月12日 === *中東和平路線圖:聯合國安理會主席發表講話,呼籲以色列不要驅逐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但是以色列方面拒絕撤消驅逐阿拉法特的決定。大陸方面表示驅逐無助於中東和平程序。 *聯合國透過決議,取消對利比亞長達11年的制裁。 *西班牙警方正式逮捕敘利亞裔半島電視臺記者泰西爾·阿洛尼。警方表示他與基地組織有關係。 *丹麥的著名標誌“美人魚雕像”遭人破壞。 *義大利總理貝魯斯科尼為墨索里尼辯護,遭到指責。 * 颱風鳴蟬吹襲南韓,造成113人死亡,13人失蹤,經濟損失逾13億美元。 === 9月11日 === *中東和平路線圖:阿里埃勒·沙龍召集內閣會議決定驅逐阿拉法特。 *國際科研小組創造人類歷史上最低溫度紀錄:他們在實驗室內達到了僅僅比絕對零度高0.5納開爾文的溫度。 *恐怖主義:美國務院向全球發出恐怖襲擊警告。 === 9月10日 === *據美國天文學會發布的最新訊息,科學家對太陽耀斑進行觀測分析後發現,太陽耀斑在釋放出大量能量的同時,產生了反物質,而且這些反物質與正常物質相遇並湮滅的地區與預期的地區不一樣。 * 瑞典外長安娜·琳德(Anna Lindh)遭到刺殺,在次日傷重去世。 === 9月9日 === *新加坡衛生部證實,8日在新加坡總醫院發現的一名非典疑似患者確實感染了SARS。 *中東和平路線圖:以軍基地附近發生自殺襲擊8人喪生。 === 9月6日 === *巴勒斯坦總理馬哈茂德·阿巴斯向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拉法特遞交辭呈辭職。 *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什今天就伊拉克及反恐問題發表全國講話。 *美國和英國對香港政府撤回《國安條例草案》表示歡迎,美國同時表示,美國將一如既往的與香港政府進行多邊對話。 *臺灣今天進行在臺北舉行“正名運動”,民進黨有兩、三萬人參加。遊行民眾高呼“臺灣中國,一邊一國”的口號,臺灣前總統李登輝一家三代7口也參加了正名運動。 *美軍佔領伊拉克: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電視訪問中表示,盟軍不會撤出伊拉克。 *朝鮮核危機:據香港媒體報道,朝鮮最近將舉行大規模集會,在朝鮮核開發問題上和美國抗爭。 *美國和英國聯合提出的旨在解決伊拉克問題的草案遭到法國和德國的反對,而聯合國的十五個成員國就草案也出現嚴重的分歧。 === 9月5日 === *以色列海軍襲擊約旦河西岸城市,1名以軍士兵死亡,4名巴平民受傷。 *美國聯邦調查局今天發表一份公告,宣佈在全球範圍內逮捕與針對美國進行恐怖襲擊威脅有關的4名男子。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宣佈撤銷《國家安全(立法條文)條例草案》。 === 9月3日 === *香港金管局宣佈推出港元新鈔票。 *香港立法會議員劉慧卿在沙田隆亨村的辦事處被人淋糞便,警方已接受此案件。據信,劉慧卿事件是由於她上個月到臺灣出席了由臺灣獨立人士舉行的會議。 === 9月2日 === *歐洲議會已經決定推遲對一項頗有爭議的軟體專利法案的表決。原定於本週一進行的這次表決將被推遲到9月22日。 *颱風杜鵑吹襲香港,香港天文臺在晚上8時10分發出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訊號,是次為天文臺自1999年颱風約克掠過香港後4年以來及21世紀首次發出九號訊號,及首個「發出」而非「懸掛」的九號訊號,亦是至1979年以來第一個雙風眼吹襲香港的颱風。
中央情報局
中央情報局(,縮寫作,中文簡稱中情局)是美國主要的情報機構之一,主要任務是公開和秘密收集、分類國外政府、公司和個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報,協調其他國內情報機構的活動,並把這些情報報告分享到美國政府各個部門的工作。它也持有大量特殊用途的軍事武器及裝置,這些裝置在美蘇冷戰時期用於幹擾共產國家政府,例如蘇聯,此外也會針對推翻外國政府的組織進行資助,或刺殺對美國海外利益構成威脅反對者,例如瓜地馬拉的阿本斯和智利的阿連德。中央情報局總部設在維吉尼亞州的-{zh-hans:蘭利; zh-hant:蘭利;}-。中央情報局是美國情報體系中,唯一一個獨立的情報部門,其地位和功能與英國秘密情報局(俗稱軍情六處,MI6),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俗稱KGB)和以色列情報特務局(俗稱摩薩德)等情報組織並稱。 == 歷史 == 中央情報局由當時美國總統杜魯門所簽署的1947年國家安全法,經美國國會透過而成立,以取代於1945年10月解散的戰略情報局。而早在1944年,戰略情報局創辦人威廉·唐諾文已向總統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小羅斯福)提議,建立一個由總統直轄的全新諜報組織。他說:「此局會採取明顯和隱密的手段獲取情報而同時提供情報分析,判斷國家情報目標及從所有政府機構蒐集相關情報資料。」在他計畫下,一個強大,集中的文職機構將具有統合情報的職能。他亦建議此機構可擁有從事國外顛覆行動的許可權。 儘管聯邦調查局、美國國務院及美國國防部反對,杜魯門總統於1946年1月成立中央情報組。其後在1947年經美國國會透過國安法(1947年9月18日生效)之下,1947年9月18日中央情報局正式成立,取代中央情報組。海軍少將羅斯科·希倫科特獲委任為第一任中央情報局長。 1988年,老布殊為首位參加競選並成功當選美國總統的前任中情局長。 == 組織 == * 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由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後任命,還擔任總統和國會的高階情報顧問,現任局長為威廉·約瑟夫·伯恩斯。 * 行動處、情報處、-{zh-tw:科學技術總處; zh-cn:科技處;}-、支援處、計劃與協調部等。 == 秘密活動 == 中央情報局涉及暗殺、綁架、爆炸、推翻外國政權等活動,最著名的幾次海外行動是: * 1948年,在義大利策劃資助天主教民主黨擊敗共產黨,使其執政義大利。 * 1949年,盜竊蘇聯米格-15型噴氣式戰鬥機的設計圖和飛行記錄。 * 1953年,實施阿賈克斯行動推翻伊朗總理穆罕默德·摩薩臺Ervand Abrahamian <1953 伊朗關鍵之年> 全書。 * 1954年,策動阿馬斯推翻瓜地馬拉總統阿本斯。 * 1956年,竊取並公佈赫魯雪夫在蘇共二十大上的秘密報告,引起東歐各國的騷亂。 * 1961年,策動豬灣事件意圖推翻古巴共產黨政府未遂。其後幾十年一直策劃暗殺古巴革命領導人菲德爾·卡斯特羅。楊晴川,潘雲召,美中情局解密歷史檔案披露不法活動詳情 ,新華網 (2007年12月3日訪問) * 1962年,南非政府在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幫助之下將曼德拉逮捕入獄。 * 冷戰期間,參與組織和煽動在印尼、越南、寮國等國的秘密軍事行動;在非洲建立多個組織和策劃50多次政變。 * 1965年,在印度尼西亞進行了一項名為“哈布林克”的行動。中情局間諜潛入了一個載有S-75防空導彈的倉庫中,從一顆導彈上卸下了導向系統,並偷運出來。 * 越戰期間,實施鳳凰計劃逮捕或暗殺越共地下成員。 * 1973年,支援皮諾切特推翻智利總統阿連德,並支援拉丁美洲右翼軍事獨裁政權對左翼人士的暗殺行動。 * 1980年,阿富汗戰爭期間,訓練聖戰者,向聖戰者提供武器彈藥及資金。 * 1980年代初,培養一位波蘭陸軍司令部上校為中情局間諜。波蘭陸軍司令部的所有秘密行動計劃全部被上校洩露。 * 1990年起,在境外綁架被視為恐怖份子的外國公民,並秘密押至第三國或美國本土利用酷刑進行審訊活動。 * 2003年,在米蘭綁架一名埃及教長。義大利政府因此首度對此類行動採取法律措施。 La justice italienne poursuit des agents de la CIA pour l'enlèvement d'un imam égyptien à Milan , Le Monde, 26 Juin 2005(2007年12月3日訪問) * 2007年12月,美國政府的一名高階律師在倫敦法庭上表示:境外綁架嫌疑犯的行為經過美國最高法院批准,因而是合法的。 US says it has right to kidnap British citizens , The Sunday Times, December 2, 2007(2007年12月3日訪問) ==無人機活動== 奧巴馬總統時期CIA的無人機暗殺活動達到前任八倍,授權中情局展開“特徵空襲作戰”(signature strikes),根據行為模式與人際關係推論來攻擊未完全確認身份的“恐怖分子”。這直接導致多國無辜民眾死傷直線上升,奧巴馬後期發現此一現象的國際輿論反撲,於是2016年7月透過命令要求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公佈一份公開報告顯示無人機攻擊下平民死傷數字和論述,以此部分制約CIA的行動,雖然諸多國家對此報告數字誠實度有所質疑,然而此報告還是某種程度揭露了美國無人機暗殺行動。 根據倫敦新聞調查社的報告整理,2009至2015年間美國承認在中東無人機暗殺約4,200人,其中約800人是平民被誤殺。唐納德·特朗普總統上臺後開始大舉放鬆CIA無人機使用自主權,2017年初特朗普造訪中情局向時任局長蓬佩奧表示,希望能採取“更激進”的空襲行動以打擊美國敵人,兩個月後特朗普將葉門與索馬利亞劃定為“戰事激烈區”在此處的無人機行動可不受歐巴馬條約原則管束。2019年3月特朗普宣佈無人機平民死傷數字報告廢除,因為「敵人也會閱讀,並用以對美國不利」,從此美國不再公佈無人機暗殺行動中的平民死傷數。 == 歷任首長 == 杜魯門總統於1946年1月成立中央情報組。其後在1947年經美國國會透過國安法之下,1947年9月18日中央情報局正式成立,取代中央情報組。 中央情報組時期 姓名(中文/英文) 任期 席尼·索伊爾海軍少將 RADM Sidney W. Souers, USN 1946年1月23日-1946年6月10日 霍伊特·范登堡空軍中將 LTG Hoyt S. Vandenberg, USAF 1946年6月10日-1947年5月1日 羅斯科·希倫科特海軍少將 RADM Roscoe H. Hillenkoetter, USN 1947年5月1日-1947年9月18日 中央情報總監 時期 姓名(中文/英文) 任期 羅斯科·希倫科特海軍少將 RADM Roscoe H. Hillenkoetter, USN 1947年9月18日-1950年10月7日 沃爾特·比德爾·史密斯陸軍上將 GEN Walter B. Smith, USA 1950年10月7日-1953年2月9日 艾倫·杜勒斯 Allen W. Dulles 1953年2月26日-1961年11月29日 約翰·A·麥科恩 John A. McCone 1961年11月29日-1965年4月28日 小威廉·F·羅伯特退役海軍中將 VADM William F. Raborn,Jr, USN 1965年4月28日-1966年6月30日 理查德·赫爾姆斯 Richard M. Helms 1966年6月30日-1973年2月2日 詹姆斯·施萊辛格 James R. Schlesinger 1973年2月2日-1973年7月2日 威廉·科爾比 William E. Colby 1973年9月4日-1976年1月30日 喬治·H·W·布什 George H. W. Bush 1976年1月30日-1977年1月20日 史坦·菲特納退役海軍上將 ADM Stansfield M. Turner, USN 1977年3月9日-1981年1月20日 威廉·J·卡西 William J. Casey 1981年1月28日-1987年1月29日 威廉·H·韋伯斯特 William H. Webster 1987年5月26日-1991年8月31日 羅伯特·蓋茨 Robert M. Gates 1991年11月6日-1993年1月20日 小羅伯特·詹姆斯·伍爾西 R. James Woolsey 1993年2月5日-1995年1月10日 約翰·M·多伊奇 John M. Deutch 1995年5月10日-1996年12月15日 喬治·特尼特 George J. Tenet 1997年7月11日-2004年7月11日(2004年6月3日辭職) 約翰·麥克勞林 2004年7月11日-2004年9月24日(代理) 波特·J·戈斯 Porter J. Goss 2004年9月24日-2006年5月5日 中央情報局時期 姓名(中文/英文) 任期 波特·J·戈斯 Porter J. Goss 2004年9月24日-2006年5月5日 麥可·海登退役空軍上將 GEN Michael V. Hayden, USAF 2006年5月5日-2009年2月12日 萊昂·帕內塔 Leon E. Panetta 2009年2月13日-2011年6月30日 戴維·彼得雷烏斯退役陸軍上將 David H. Petraeus 2011年9月6日-2012年11月9日 約翰·布倫南 John O. Brennan 2013年3月8日-2017年1月19日 麥克·蓬佩奧 Mike Pompeo 2017年1月20日-2018年4月26日 吉娜·哈斯佩爾 Gina Haspel 2018年4月26日-2021年1月20日 威廉·約瑟夫·伯恩斯 William Joseph Burns 2021年3月23日-至今 == 相關機構 == 1950年代成立、在東南亞及越南戰爭期間多次支援隱蔽行動的「」即由中情局特別活動科運作,該單位於冷戰時期曾在臺灣管理支援美軍後勤的亞航公司。 1971年以前,自由亞洲電臺與自由歐洲電臺的部份資金來自中央情報局冷戰相關專案基金 Helen Laville, Hugh Wilford, The US Government, Citizen Groups And the Cold War. The State-Private Network (Routledge, 1996) ISBN 0-415-35608-3 ,頁 209。有部分的評論家以及陰謀論者認為,CIA除了在自由亞洲電臺方面提供過資金支援以外,也對於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和無國界記者這兩個組織在資金上提供支援。 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內設有美國中央情報局分站,並由美國海軍陸戰隊使館警衛隊把守。證實此傳聞的為揭露「稜鏡」計劃的前美國中央情報局人員愛德華·斯諾登。 == 軼聞 == 一直以來網路中都有傳聞CIA為了資金在美國國外販賣毒品的傳聞。俄羅斯總統阿富汗問題特別代表、俄外交部亞洲第二司司長扎米爾·卡布洛夫就曾稱美國情報人員在阿富汗利用中情局飛機走私毒品。 中情局2014年6月6日加入了推特和臉書,並在推特推文「我們不會確認或否認這是我們第一條推文。」此舉被部分民眾撻伐中情局大規模監控推特所有使用者。《華盛頓郵報》表示「你只有這次能知道中情局追蹤你。」而巴基斯坦前駐美大使哈卡尼則指出「中情局追蹤民眾多年,現在輪到大家反追蹤中情局了。」 2019年4月25日,中情局釋出了首條Instagram動態,附上了一張辦公室照片,配文“I spy with my little eye”。據CIA發言人透露,開設Instagram賬戶是為招攬人才,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同時拉近CIA和普通民眾的距離。 == 參見 == * 中情局對輿論的影響 * 美國參與的政權更迭秘密行動 *美國在華間諜活動 *2014年中情局虐囚報告 * 聯邦調查局 * 國家安全域性 * 中情局釋出的《世界概況》(The World Factbook) * 西方公司 * IQT電信 * 特務 * * 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 * 無國界記者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中央情報局 * 中央情報局 * 中央情報局的Facebook專頁 * 中央情報局的instagram帳戶 *中央情報局的Twitter帳戶 * 《扼殺希望》(Killing Hope)的主頁 ,一個不贊成中情局干涉歷史的頁面 * 記載中央情報局犯罪的一個例項 Category:美國政府獨立機構 Category:美國情報機構 Category:情報機構 Category:1947年建立政府機構 Category:被防火長城封鎖的網站
CIA (消歧義)
CIA通常為中央情報局(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的縮寫,是美國主要的情報機構之一。 此外CIA也可指: *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的國際註冊內部審計師(Certified Internal Auditor) *-{zh-cn:資訊保安; zh-hk:資訊保安; zh-tw:資訊安全;}-的三種特性:機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用性(Availability)。
北海
北海可以指: == 水體 == * 北海 (大西洋),位於不列顛群島、歐洲大陸和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之間的海,是大西洋一部分 * 渤海,中國古代稱為北海 * 貝加爾湖,中國古代稱為北海 * 鄂霍次克海,中國唐代時稱為少海、北海 * 北冰洋,中國元代時稱為北海 * 北海 (澎湖),指臺灣澎湖本島以北的澎湖群島海域 == 地名 == * 北海帝國,1016至1035年間歐洲北部的一個國家 * 北海道,是日本都道府縣唯一的道,在日本北部 * 北海市,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 * 北海鄉,中國雲南省保山市騰衝市下轄的鄉 * 北海郡,中國古代的地名,主要指現山東壽光附近 * 北海專區,中國行政區名,在今山東省境 * 北海縣,中國古縣名,在今山東省境 * 北海公園,位於中國北京城中心地帶,曾是遼、金、元、明、清五朝皇家園林 * 北海 (檳城),位於馬來西亞檳城州威省地區的主要城市 * 北海街道,中國多個城市中的行政區劃名 == 其它 == * 北海艦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防衛渤海及黃海水域的艦隊 *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運輸部的海事部門,轄區範圍包括渤海及黃海北部海域和黑龍江主航道水域 * 北海號列車,一列曾在1967至1986年之間,服務於日本北海道函館本線上的特急列車 * 北海集團,香港上市公司 * 北海銀行,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的一間銀行,後併入中國人民銀行
10月2日
10月2日是陽曆年的第275天(閏年是276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90天。 == 大事記 == === 12世紀 === * 1187年:埃及阿尤布王朝蘇丹薩拉丁率領阿拉伯聯軍收復被耶路撒冷拉丁王國統領了88年的耶路撒冷,並導致第三次十字軍東徵。 === 15世紀 === * 1470年:玫瑰戰爭中,沃裡克伯爵發動叛亂,國王愛德華四世出逃,亨利六世短暫復辟。 === 16世紀 === * 1552年:俄羅斯軍隊攻陷喀山, 喀山汗國滅亡。 * 1582年:儒略曆最後一個日期列表改為了10月15日新日曆格里曆 === 17世紀 === * 1619年:尼德蘭制鏡技師漢斯·李普希首次提交關於望遠鏡的專利申請。 * 1627年:明信王朱由檢即位,即明思宗崇禎皇帝。 === 19世紀 === * 1879年:清朝大臣崇厚擅自與沙俄簽訂《里瓦幾亞條約》,即《中俄伊犁條約》,又稱《崇厚條約》。 * 1889年:第一屆泛美會議舉行。 * 1894年:甲午戰爭:日軍登陸大連花園口。 * 1895年: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天津北洋西學學堂宣告成立,翌年改名為北洋大學堂。 === 20世紀 === * 1909年:由詹天佑領導、首條完全由中國人自主籌資、勘測、設計、建造的鐵路:京張鐵路通車。 * 1915年:袁世凱接見美國大使。 * 1924年:國際聯盟簽訂《日內瓦議定書》。 * 1925年:英國發明家貝爾德製作的首臺機械式電視機首次成功播放出影象。 * 1931年:中國全國舉行反日遊行。 * 1935年:義大利軍隊入侵阿比西尼亞。 * 1937年:多明尼加總統拉斐爾·特魯希略下令軍隊對邊境地區的海地人進行大規模屠殺。 * 1940年:英國船隻“英國女王”沉沒。 * 1941年:德意志國防軍向蘇聯首都莫斯科發動大規模攻勢,為期3個月的莫斯科戰役爆發。 * 1944年:華沙起義結束,華沙全毀,超過250,000名平民死亡 * 1950年:美國漫畫家查爾斯·舒茲創作的《花生》首次在報紙上刊載,於其中設計出史努比、查理·布朗等角色。 * 1952年:亞太地區和平會議在北京召開。 * 1954年:聯邦德國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 1954年:蘇聯經濟及文化建設成就展覽會在新落成的北京蘇聯展覽館開幕。展覽會持續到12月26日閉幕。 * 1958年:幾內亞宣佈從法國獨立為獨立的共和國。 * 1960年:奈及利亞舉行獨立後首次國會。 * 1967年,瑟古德·馬歇爾宣誓就任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成為首位擔任此一職務的非裔美國人。 * 1984年:在中國遼寧省營口縣金牛山遺址,發現了一具較完整的猿人化石,這是繼周口店北京猿人頭蓋骨發現之後,又一重大發現。 * 1986年: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和總統吉亞尼·宰爾·辛格及部分內閣成員在參加紀念甘地的儀式上遭到槍擊。 * 1990年:遭劫持的廈門航空客機在中國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與另外兩架中國西南航空、中國南方航空客機相撞,造成128人死亡。 * 1991年:香港科技大學落成開學。 * 1994年:第十二屆亞洲運動會在日本廣島開幕。 * 1996年:秘魯航空603號班機空難。 === 21世紀 === * 2005年:墨西哥在世少盃決賽以3-0擊敗上屆冠軍巴西首次獲得錦標。 * 2007年:2007年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上海體育場開幕。 == 出生 == * 1452年:理查三世,英格蘭國王(1485年逝世) * 1566年:真田信之,日本戰國時代武將(1658年逝世) * 1781年:威廉·懷亞特·比布,美國政治人物,首任阿拉巴馬州州長(1820年逝世) * 1847年:保羅·馮·興登堡,德國軍事家,第2任德國聯邦大總統(1934年逝世) * 1869年:聖雄甘地,印度民族運動領袖(1948年逝世) * 1886年:小澤治三郎,日本海軍中將(1966年逝世) * 1887年:維奧萊特·傑索普,阿根廷遠洋郵輪女侍、護士,鐵達尼號生還者(1971年逝世) * 1890年:李達,中國哲學家(1966年逝世) * 1904年:葛拉罕·葛林,英國小說家、劇作家、評論家(1991年逝世) * 1914年:傑克·帕森斯,美國火箭工程師、化學家、發明家、神秘學家(1952年逝世) * 1923年:赫舍爾·伍迪·威廉姆斯,美國海軍陸戰隊員,因在硫磺島戰役中的英雄事蹟獲得榮譽勳章的最後一位在世者(2022年逝世) * 1920年:史提芬·高華斯,羅馬尼亞職業足球員(1995年逝世) * 1932年:毛利·威爾斯,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總教練(2022年逝世) * 1935年:小原乃梨子,日本女性聲優 * 1937年:黃文雄,臺灣人權活動家 * 1940年:尾辻秀久,日本政治人物,現任日本參議院議長 * 1945年:馬丁·赫爾曼,美國密碼學家 * 1949年:安妮·萊柏維茲,美國肖像攝影師 * 1951年:史汀,英國男歌手 * 1954年:林建明,香港演員、主持人 * 1957年:趙本山,中國著名小品、東北二人轉演員 * 1957年:奧斯曼·卡瓦拉,土耳其商人、活動家、慈善家 * 1963年:瑪麗亞·雷薩,菲律賓記者 * 1963年:丁曉雯,臺灣女歌手、音樂製作人 * 1966年:吳大維,華裔美國男演員、歌手、主持人 * 1967年:阿登·帕塔普蒂安,美國分子生物學家、神經科學家 * 1968年:村田蓮爾,日本插畫家 * 1970年:萬綺雯,香港演員 * 1972年:呂宇俊,香港十大傑出青年之一 * 1974年:向海嵐,香港演員 * 1976年:陳山聰,香港演員 * 1977年:伊利亞·基瓦,烏克蘭政治人物(2023年逝世) * 1977年:紀曉君,臺灣歌手 * 1978年:陳志強,臺灣男演員 * 1978年:王宗堯,香港男演員 * 1978年:濱崎步,日本女歌手 * 1978年:尼克·戈梅茲,美國男演員 * 1978年:馬特·漢考克,英國政治人物 * 1981年:郭葦昀,臺灣男歌手 * 1981年:卓依婷,臺灣女演員 * 1982年:高婭媛,中國女歌手 * 1983年:黃寶羅,韓國女演員 * 1984年:馬克塔·佩卡洛娃·阿達莫娃,捷克政治人物,現任捷克眾議院議長 * 1987年:歐陽智薇,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 * 1987年:喬·英格爾斯,澳大利亞籃球運動員 * 1989年:李誕,中國男藝人 * 1989年:梁田,中國女主持人 * 1991年:津野米咲,日本詞曲作家、吉他手(2020年逝世) * 1991年:市川蒼,日本男性聲優 * 1992年:-{zh-cn:阿利松;zh-tw:阿里森;zh-hk:艾利臣;zh-mo:艾列臣;}-,巴西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7年:萬麗娜,中國女藝人 * 1997年:杉咲花,日本女演員 * 2000年:梁恩碩,臺灣女子網球運動員 * 2003年:林瑠奈,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新四期生 * 2003年:洪勝漢,韓國男子偶像團體RIIZE成員 * 2007年:李炅潣,韓國男子偶像團體TWS成員 * 生年不詳:林筱玲,臺灣女性配音員 * 生年不詳:上間江望,日本女性聲優 * 生年不詳:風間萬裕子,日本女性聲優 == 逝世 == * 1244年:西園寺公經,日本平安時代後期至鎌倉時代初期公卿、歌人(1171年出生) * 1678年:吳三桂,明末清初政治、軍事人物,吳周開國皇帝(1612年出生) * 1709年:伊萬·馬澤帕,烏克蘭軍事、政治、公民領袖(1639年出生) * 1764年:威廉·卡文迪許,英國貴族、首相,第四代德文郡公爵(1720年出生) * 1803年:塞繆爾·亞當斯,美國獨立運動領袖、政治家(1722年出生) * 1870年:羅伯特·李,美國將領、教育家,美利堅邦聯軍隊總司令(1807年出生) * 1897年:尼爾·道,美國政治家,禁酒運動的倡導者(1804年出生) * 1935年:喬治·傑生,丹麥銀器藝術家(1866年出生) * 1938年:安德烈·拉加什,法國賽車手,首屆利曼24小時耐力賽冠軍(1885年出生) * 1957年:路易吉·甘納,義大利職業公路腳踏車賽車手,首屆環意腳踏車賽總冠軍(1883年出生) * 1973年:帕沃·努爾米,芬蘭長跑奇才(1897年出生) * 1976年:史伯泰,葡萄牙軍官、政治人物,第118任澳門總督。(1895年出生) * 2008年:崔真實,南韓女演員(1968年出生) * 2016年:內維爾·馬裡納,英國指揮家、小提琴家(1924年出生) * 2016年:林南生,臺灣前立法委員(1952年出生) * 2020年:鮑勃·吉布森,美國職業棒球投手(1935年出生) * 2020年:拿督斯里劉偉強,馬來西亞首相署前部長(1960年出生) * 2021年:鄭慧敏,香港恒生銀行有限公司前行政總裁(1963年出生) * 2022年:沃夫岡·哈肯,德國數學家(1928年出生) * 2022年:薩欽·小羽毛,美國女演員、模特兒、美國原住民權利活動人士(1946年出生) * 2022年:伊蒙·麥凱布,英國攝影師(1948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國際非暴力日 * :獨立日
歷史地理學
歷史地理學或歷史地理是研究在歷史發展中地理環境及其演變規律的學科。基本上歷史地理是把地理學加上時間影響的因素,所以它是地理學的分支學科,又與沿革地理研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歷史== 中國的歷史地理學,從古代的《禹貢》、《山海經》、《穆天子傳》等早期著作算起,具有悠久的歷史。1923年張其昀在《史地學報》上發表《歷史地理學》,從此歷史地理學在中國成為專門的現代學科。由於中國文明的延續度和歷史文獻的完整性等,學者認為中國歷史地理研究與其它國家相比有很大的優勢。 歷史地理學是一門涉及歷史與地理的交叉學科 ==研究物件== 歷史地理學的研究物件與現代地理學的基本一致。它研究的是歷史上的地理現象。例如瞭解黃河的出海口和河道在不同時期的情況。比如歷代中國行政區劃的變化,城市在歷史上的變化,歷史上人口的分佈、遷移,各地的風俗習慣,方言的分佈,宗教的傳播等。 ==歷史地理學的分支== *歷史自然地理學:研究歷史時期自然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例如:歷史氣候研究。 *歷史人文地理學:研究歷史時期人文地理環境的變化及其規律 *區域歷史地理學 *中國歷史地理學 *歷史地圖 ==學者== 歷史地理學家,一般普遍認為是地理學家或歷史學家兩者合併後構成的專門研究歷史及史前時代或地理學當中涉及地理學歷史學的學者。 在一定的程度上,歷史地理學家主要涉及地理及歷史二領域之研究,專精於研究比現在時間點更加早期的地理科學,類似化石、貝殼等。 歷史學家認為歷史地理學家為大部分涉及歷史學為優先,因此將其排至歷史學家榜內。 地理學的研究物件與現代地理學的基本一致。它研究的是歷史上的地理現象。例如瞭解黃河的出海口和河道在不同時期的情況。比如歷代中國行政區劃的變化,城市在歷史上的變化,歷史上人口的分佈、遷移,各地的風俗習慣,方言的分佈,宗教的傳播等。 ==註釋== ==參見== *歷史地理學 *中國歷史地圖 *歷史學家 *地理學家 ==參考來源== Category:歷史學 Category:人文地理學
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馬來語、; ; ),簡稱大馬,是位於東南亞的多元種族國家。由前馬來亞聯合邦、北婆羅洲(今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於1963年9月16日所組成的聯邦制、議會民主制、選舉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國家,後新加坡州在1965年8月9日被聯邦除名,獨立建國。 馬來西亞全國總面積共330,803平方公里, 被南中國海分為東西兩大部分:西半部的馬來半島分為十一個州及二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和布城,稱為「馬來西亞半島地區」,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連線;而東半部位於世界第三大島婆羅洲的北部,分屬沙巴和砂拉越兩個邦及納閩聯邦直轄區,稱為「婆羅洲」,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而汶萊則與婆羅洲三面接壤。首都位於吉隆坡,是馬來西亞人口中最密集和最繁榮的地區,聯邦政府所在地則位於布城。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亞洲熱帶型雨林氣候CIA. The World Fact Book: Malaysia . Retrieved 2006-12-09.,導致人口密度較低,而馬來西亞半島地區的人口密集度比婆羅洲地區高許多,也是首都和聯邦政府所在地。截至2023年,全國人口約3,340萬。 馬來西亞的聯邦官方宗教雖然為伊斯蘭教,但國民於《馬來西亞聯邦憲法》下享有宗教自由的權利。國內主要宗教有伊斯蘭教、佛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錫克教等。馬來西亞民族方面十分多元,由馬來人、華人(包括峇峇孃惹/土生華人)、印度人、原住民(伊班人、卡達山杜順人、比達友人、閃邁人、其他西馬半島原住民、婆羅洲砂拉越和沙巴原住民)和少數歐亞群體(克里斯坦人)等共同組成的多元民族國家。 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元首,由馬來統治者會議選出,任期五年。政府則由獲得最多國會議席的政黨或聯盟的領袖-首相所領導Article 33. Constitution of Malaysia.Article 43. Constitution of Malaysia.,政治體-{制}-沿襲自英國的-{zh-cn:威斯敏斯特; zh-hk:西敏; zh-tw:西敏;}--{制}-度國際貿易協會聯盟. 馬來西亞基本資訊 . 2007年12月7日.。在外交方面,馬來西亞是聯合國會員國,也是環印度洋區域合作聯盟、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英聯邦、東南亞國家聯盟、不結盟運動以及伊斯蘭會議組織等的成員國,同時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以及伊斯蘭會議組織的創始國之一。馬來西亞也曾擔任東南亞國家聯盟、伊斯蘭會議組織以及不結盟運動的主席,也曾擔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 詞源 == 馬來(Melayu)一詞源自梵文Malaiur 或Malayadvipa ,可譯為「群山之地」,這個詞由古代印度商人所採用,指稱馬來半島。這個名稱後來用來指末羅瑜王國,它在7世紀到13世紀存在於蘇門答臘。 在1850年,英國民族學家喬治·厄爾(),在《印度群島和東亞期刊》的文章中,建議將印尼群島命名為Melayunesia或Indunesia。他支援前者用作殖民者命名。法國航海家儒勒·迪蒙·迪維爾在1826年於大洋洲從事探險時,發明瞭“Malaisia”、密克羅尼西亞群島()與美拉尼西亞()這三個字,將這些太平洋文化和島群從玻利尼西亞區分出來。1831年,他將這些名稱提交到法國地理學會。杜蒙德於維爾描述“Malaisia”是「通稱為東印度群島的這個地區」。當時,有人認為,這個區域的居民可能被指稱為「馬來人」,符合當時「馬來種族」的觀念,但這有別於當代的定義,其中「馬來人」(Malay)是指具有相似文化的一個族群,使用馬來語,住在蘇門答臘東海岸、廖內群島、馬來半島和婆羅洲島沿岸。相關的語詞「馬來世界」(Malay world)用來指這個廣大的地理區域Google Books link 。 馬來西亞這個名稱是在1963年被採用,當時已經存在的馬來亞聯合邦,加上新加坡、北婆羅洲與砂拉越共同參組這個新的聯邦。在此之前,這個名字本身已經隱約用來指稱東南亞的某些地區。在1914年芝加哥出版的地圖上,馬來西亞這個字指的是馬來群島之內的某些領土The New Student's Reference Work. 1914.。這個區域的大陸部分稱為馬來亞,直到1963年與沙巴、砂拉越與新加坡合組馬來西亞為止United Nations—Treaty No. 8029 between PHILIPPINES, FEDERATION OF MALAYA and INDONESIA (31 JULY 1963) United Nations Treaty Series No. 8809, agreement relating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anila Accord 。菲律賓的政治人物一度考慮將他們的國家命名為馬來西亞,但在1963年這個名稱已先被採用Sakai, Manako. Reviving Malay Connections in Southeast Asia.。 在1963年組織聯邦時,其他的名字曾被考慮:其中一個是狼牙脩(馬來文:Langkasuka),這個名稱源自在公元1世紀到2世紀,在馬來半島北部的一個歷史悠久的王國Suarez, Thomas. Early Mapping of Southeast Asia, pp. 46–47.。 民間隨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簡稱馬來西亞為「大馬」,是為了區別本來的馬來亞聯合邦(即西馬)。 == 歷史 == thumb|alt=Stained ruin of a stone building, showing a central arch, flanked by two columns, with a stone relief above the arch, also flanked by two columns, and a second free-standing arch perched on the very top of the ruin.|馬六甲法摩沙堡,由葡萄牙人於16世紀所建 ===史前時期與早期王朝=== 人類在這個區域棲息的最古老證據可追溯到距今四萬年前。第一批居住在馬來半島的人類是尼格利陀人,又稱矮黑人。古代印度人稱馬來半島為“黃金半島”(印度文:Suvarnadvipa;英文:Golden Peninsula)。在托勒密的世界地圖上,也稱馬來半島為黃金半島(拉丁語:Golden Chersonese),馬六甲海峽則稱為象牙海灣(拉丁語:Sinus Sabaricus)ASEAN Member: Malaysia Retrieved 29 May 2008.。華人與印度人在2世紀與3世紀在這個區域建立許多貿易港與城鎮,依據中國史料記載,數量多達30個。兩國對馬來半島的地域文化影響深遠。在公元的最初幾個世紀直至14世紀初,馬來半島的人們主要信仰佛教和印度教等等的印度宗教,早在4世紀,更採用梵語做為書寫文字。在7世紀到13世紀之間,馬來半島的許多地區由三佛齊帝國所統治,其中心位於蘇門達臘的巨港。在三佛齊衰落後,以爪哇為統治中心的滿者伯夷帝國對於大部分的印度尼西亞、馬來半島及婆羅洲沿海地區具有影響力。 ===馬六甲王朝=== 來自三佛齊(中爪哇)皇室的王子拜裡米蘇拉,建立了馬六甲蘇丹王朝,普遍被認定為馬來半島的第一個獨立國家。拜裡米蘇拉的王子,美甲·伊斯坎達·沙轉信伊斯蘭教,而且馬六甲蘇丹王朝的顯赫地位及政治勢力促使伊斯蘭教傳遍臨近小國,某種程度上在15世紀加速回教為馬來人的主要宗教。另外,此時的馬六甲也成為國際和東南亞最繁忙的貿易港口之一。 ===歐洲殖民與後繼王朝=== ==== 葡荷馬六甲 ==== 首度殖民統治發生於1511年,葡萄牙艦隊攻佔馬六甲,建立殖民地。馬六甲末代蘇丹馬末沙輾轉流亡於馬來半島與廖內群島,聯合各地數度意圖收復馬六甲不果,最終死於蘇門達臘甘巴,他的兩個兒子分別即位建立了霹靂王朝與柔佛王朝,其中控制馬來半島南部的柔佛繼續成為對抗葡萄牙的主要勢力之一。 來自蘇門達臘北部新興的亞齊王朝則在蘇丹依斯干達·慕達的統治下開始在馬來半島北部擴充領土,包括霹靂、吉打等。1619年,更將源於馬六甲王室的彭亨蘇丹阿末沙虜往亞齊。葡萄牙、柔佛與亞齊三股勢力在這期間時互有和戰,尤其彭亨的控制權數度輾轉於三方之手。 1629年,葡萄牙聯合柔佛摧毀了亞齊所有戰船,迫使其撤出馬來半島。但亞齊依然可以在同年攻佔吉打,並將其居民虜往亞齊。依斯干達·慕達死後,其外甥依斯干達塔尼繼位為亞齊蘇丹。 直到1641年,荷蘭聯合柔佛攻下馬六甲。此後,荷蘭與柔佛保持聯合關係。半島北部各王朝則漸漸成為暹羅的藩屬。 ====英國殖民時期==== ===== 英屬馬來半島 ===== 英國勢力在1785年開始進入馬來半島,那一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向吉打蘇丹租借了檳城。不久,英國方面採取詐取計謀奪得檳城。1819年開始又從柔佛取得新加坡的管理權,與荷蘭展開競爭。 1824年,英國與荷蘭簽署1824年英荷條約,最終確立了英國對馬來亞的霸權,荷蘭撤出馬六甲並放棄所有在馬來亞的利益,而英國則承認荷蘭對東印度剩餘地區的利益。柔佛王朝也從此一分為二,新加坡以南的廖內劃於荷蘭勢力範圍,成為廖內王朝。 1826年,英國殖民政府將檳城、馬六甲與新加坡聯合組成了一個英國海外領地,名為海峽殖民地。在19世紀下半葉,由於馬來半島各王朝內部動盪,影響錫米等資源採收,英國開始積極干預各王朝的內政。經歷內戰的彭亨、雪蘭莪、霹靂與森美蘭陸陸續續接受由英國委派的參政司,這些名為幫助馬來統治者管理國事,實際上這些英國代理人很快就成為這些國家的真正統治者。1896年,英殖民政府將四個王朝聯合,成立馬來聯邦,由總參政司實際統治。 在馬來半島上的其他五個州合稱馬來屬邦,也在20世紀初接受了英國參政司的派駐,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英屬婆羅洲及砂拉越王國===== 沙巴受到英國北婆羅洲特許公司控制。來自英國的探險家詹姆斯·布魯克從汶萊蘇丹手中取得砂拉越,以「白人拉惹」(White Raja)或「白膚國王」身分統治這個國家直到1946年,將這塊領土交給英國為止。 ===二戰與戰後獨立運動=== 第二次世界大戰,隨著日本佔據馬來亞,各族間的關係日趨緊張,然而大眾對獨立的支援亦逐漸增長Mahathir bin Mohamad. "Our Region, Ourselves" , Time Asia, Hong Kong, 31 May 1999.。戰後,英國宣佈了一個新計劃,也就是馬來亞聯邦,這將原先屬於馬來聯邦和馬來屬邦的蘇丹國,加上檳城和馬六甲(不包括新加坡)合組一個英國海外領地,並在數年後獨立。這個計畫遭到馬來人強烈反對,因為它削弱了馬來統治者的地位,並且將公民權賦予馬來亞華人與少數民族"Malaya: Token Citizenship" , Time, New York, 19 May 1952.。 馬來亞聯邦1946年建立,1948年解散。隨後以馬來亞聯合邦代替馬來亞聯邦,在英國保護下,恢復了馬來蘇丹國各統治者的自治權。與此同時,馬來亞共產黨則在積極從事反殖民鬥爭,展開罷工、罷學等運動,與英殖民關係日益緊張。隨著暴力衝突不斷升級,最後英國宣佈馬共為非法組織並展開取締,馬共轉為武力鬥爭,發動遊擊隊行動,期望迫使英國勢力撤離馬來亞。於是全馬來亞進入緊急狀態,從1948年持續到1960年,並有英聯邦軍隊駐紮在馬來亞,從事反遊擊隊戰爭。衝突期間,安全部隊殺死了6,710名人民解放軍游擊隊,俘虜了1,287名游擊隊,約3,200名游擊隊投降。1,345名馬來亞軍警在戰鬥中死亡。<Royal Malaysian Police (Malaysia)>英聯邦國家的部隊有519人陣亡。2,478名平民被殺,810名平民失蹤。 ===獨立建國至今=== 1952年,代表馬來人的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與代表華人的馬來亞華人公會(馬華公會)和代表印度人的馬來亞印度國民大會黨組成聯盟並在大部分的地方選舉中勝出,最後在1955年的馬來亞聯合邦立法議會首次選舉中贏得絕大部分的議席,並在首席部長東姑阿都拉曼的領導下開始向英殖政府爭取獨立。於1957年8月31日在英國殖民地政府的贊同下,馬來亞聯合邦宣佈獨立,同年,以君主立憲聯邦成立一個新的國家。故此,東姑阿都拉曼就成為馬來西亞(當時稱為馬來亞)的國父,同年擔任第一任首相。 由於當年婆羅洲內陸出現反殖民主義的聲勢,同時印尼垂涎沙巴和砂拉越的土地,欲擴張勢力,英殖政府唯恐未能鎮壓局勢,故此,建議當時已立國的馬來亞,容許沙巴及砂拉越加入馬來亞,擴張疆界,誓行保護當地人民和土地。然而,印尼總統蘇卡諾提出反對,而且砂拉越人民聯合黨發動了多次抗爭行動。英殖政府軍隊經過多番內部抗爭,最終達成協議。 1959年6月10日,英屬的新加坡被英國授予自治地位;1963年7月22日,英屬砂拉越被授予自治,同年8月31日,英屬北婆羅洲被授予自治,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新加坡、北婆羅洲(沙巴)及砂拉越共同參組馬來西亞聯邦。馬來西亞是一個由馬來族、華族、印度族及原住民族等多元民族共同建立的國家。在歷史上,馬來西亞擁有兩個重要的慶典,第一個是國家獨立日,另一個是馬來西亞日。國家獨立日(;)是紀念馬來亞獨立(不包括北婆羅洲、砂拉越、新加坡),而馬來西亞日(;)是紀念馬來亞與沙巴、砂拉越、新加坡組成一個新的國家。Paragraph 22. Singapore. "Road to Independence" . Federal Research Division, Library of Congress. Country Studies/Area Handbook Series. U.S. Department of the Army. Retrieved 9 December 2006. 1965年,馬來西亞國會全數透過將新加坡州驅逐出馬來西亞,新加坡被迫獨立。馬來西亞克服了這個危機,也克服了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衝突的危機,但其內部的矛盾導致了執政聯盟在1969年大選中受到重挫,隨後暴發五一三事件的種族衝突。馬來西亞進入緊急狀態,政治生活和國民自由受到限制。從1970年開始,以巫統為首的執政聯盟在第二任首相阿都拉薩領導下,為組織穩定政府,拉攏在大選中新崛起的反對黨如民政黨、霹靂進步黨、泛馬回教黨等加入聯盟,改組成國民陣線(國陣),並在此後的44年內長期執政,使馬來西亞幾乎達到一黨制的地步。 馬來西亞成立之初,即經歷了馬印衝突、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大馬Singapore Statutes Online: Proclamation on Singapore 、1969年的五一三事件"Malaysia: The Art of Dispelling Anxiety" , Time, New York, 27 August 1965."Race War in Malaysia" , Time, New York, 23 May 1969.及1969年居鑾水災。1969年5月13日,首都吉隆坡發生嚴重的種族衝突,政府頒佈緊急狀態。事發後,阿都拉薩政府開始推行頗受爭議的新經濟政策,目標是想透過配額制,提高土著的經濟權益比例。此後,馬來西亞維持一套精心規劃的族群政治平衡,政府體系試圖將整體的經濟發展,與政治經濟政策相結合,以提倡所有民族的參與Jomo Kwame Sundaram. UNRISD The New Economic Policy and Interethnic Relations in Malaysia .。 1981年至2003年馬哈迪·莫哈末擔任首相期間,馬來西亞經歷了快速的經濟成長Anthony Spaeth. "Bound for Glory" , Time, New York, 9 December 1996.。由原先以農業為基礎的經濟,轉變為以製造業與工業為主的經濟,特別在電腦與消費性電器產品。在這段期間,馬來西亞的地理景觀也因著多項大型計畫而改變,其中包括國家石油公司的雙峰塔(曾經是世界最高建築物,目前仍是全球最高的雙子星大樓)、吉隆坡國際機場、南北大道(全國最長也是全東南亞最長的收費高速公路)、雪邦國際賽道、多媒體超級走廊、砂拉越巴貢水壩以及新的聯邦行政首都布城直轄區。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使馬來西亞的經濟和政局嚴重受挫。馬哈迪在痛斥外匯投機客的同時,拒絕副首相安華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藥方”,對貨幣進行管制。經濟專家當時認為,外資將因此卻步,馬來西亞將會步入經濟衰退期。然而,馬哈迪獨樹一幟的政策很快就見效,領導馬來西亞走出金融危機的陰影,經濟復甦步伐是當時受金融危機打擊國家中最快的。1999年,經濟增長率就接近危機前的水平,經濟重新步入了穩步成長的軌道。因為努力推動國家經濟發展,馬哈迪被尊稱為現代化之父(Bapa Pemodenan)。 2004年大選,國陣獲得全民支援,歷史性地贏得90%國會議席,繼續執政。2008年大選,國陣政府面對反對黨的強烈抗衡,首次失去1969年以來國會三分之二的多數議席。3大反對黨即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和伊斯蘭黨結盟,稱為人民聯盟。2013年大選,國陣政府失去國會三分之二的多數議席之餘,更失去了另外的7個國會議席。州議席方面國陣政府依舊穩如泰山,順利地贏得了13個州屬中的10個,其中一個州屬是反對黨之前所執政的吉打州。 此外,2015年之前由伊斯蘭黨、人民公正黨和民主行動黨所成立的人民聯盟(民聯),由於伊斯蘭刑法爭議,成員三黨之一的伊斯蘭黨於2015年6月15日決定與民主行動黨斷交。6月16日,民主行動黨秘書長林冠英宣佈民聯不復存在。同年6月17日公正黨承認民聯瓦解。 納吉任內設立了一個馬來西亞發展有限公司(1MDB),其設立目的為建立全球夥伴關係和促進外商直接投資,是國家的戰略舉措。然而,1MDB卻在2015年被爆出負債110億美元,前首相馬哈迪·莫哈末表示,1MDB借貸太多,而且缺乏透明度。隨後,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稱有7億美元(摺合馬幣約26億令吉)從此公司轉入納吉·阿都拉薩的私人戶口,引發馬來西亞國民譁然。1MDB貪腐案也涉及許多國家。馬哈迪和時任副首相慕尤丁的陣營公開批評,導致馬哈迪失去在國家機關和公司擔任的職務,慕尤丁也丟失副首相職位。對此,納吉與1MDB皆予以否認,納吉更聲稱此事件為“政治迫害”。2016年1月26日,總檢察長莫哈末阿班迪阿里表示,上述爭議款項是沙地阿拉伯王室2013年作為私人捐款送給納吉的,而納吉亦已將其中6.2億美元退還王室。他說,納吉沒有違反任何法律,也不會受到任何制裁,此案到此為止。批評人士指出,一個由納吉新任命的總檢察長,如今宣告納吉沒有犯罪,雖然再次使納吉政權恢復了“合法性”,但是籠罩在納吉政權頭頂上的“不信任陰雲”絲毫沒有消散。2020年7月28日,吉隆坡高等法庭宣判,納吉涉及一馬弊案的SRC洗錢案的7項指控全部成立,判處監禁12年和罰款2億1000萬令吉,若無法繳付罰款則加監5年。 2015年9月22日,在野聯盟希望聯盟成立,由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以及從伊斯蘭黨分裂出來的國家誠信黨組成。2017年3月14日,馬哈迪·莫哈末領導的土著團結黨加入希望聯盟。2018年大選,前首相馬哈迪率領的希盟奪下國會(即下議院)的121席位,超過總席位的半數,成功執政,該聯盟推舉的首相候選人馬哈迪成為馬來西亞第7任首相,並終結納吉領導的國陣61年來的長期執政,完成首次政黨輪替。93歲的馬哈迪也因此成為當時全球最高齡的國家領導人。 2020年2月末,希望聯盟政府倒臺,引發政治危機。希望聯盟成員土著團結黨分裂,以主席慕尤丁為首的大多數成員稱土團黨退出希盟,與之前的執政聯盟國陣及未曾執政的伊斯蘭黨組成國民聯盟,並在3月1日正式組成新政府,由慕尤丁出任首相。然而慕尤丁得以在此次政治危機中任相充滿爭議,而前任首相馬哈迪·莫哈末則形容慕尤丁的做法等同背叛。2021年8月,馬來西亞國家元首蘇丹阿都拉宣佈接受慕尤丁呈辭及內閣總辭,並在該月委任巫統副主席依斯邁沙比裡成為馬來西亞第9任首相。依斯邁沙比裡來自巫統但獲得國民聯盟支援,上任後便推行“大馬一家”(Keluarga Malaysia)口號,其所屬聯盟國陣也在馬六甲州選舉及柔佛州選舉中取得2/3的席位。雖然國陣在州選贏下許多席位,在2022年馬來西亞大選中卻大敗。此次大選也使大馬首次出現懸峙政局,最終希盟和國陣聯合以共組政府,一系列政治危機在安華被委任為第10任首相下才終結。 2021年12月14日,第12屆砂拉越州選舉投票日前四天,國會下議院一致透過《1963年馬來西亞協議》(MA63)修憲案,讓沙巴及砂拉越與西馬半島享有平等地位。 == 政治 == 根據1957年7月2日正式宣佈的《馬來亞聯合邦憲法》,馬來亞聯合邦為君主立憲制國家,沿襲大英帝國的政治傳統。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後,將1957年憲法改名為馬來西亞憲法,繼續沿用。憲法的規定,奠定了馬來西亞政治發展的基礎。 馬來西亞國家元首為最高元首,由九個馬來州屬的馬來統治者在統治者會議中選出,任期5年;其他四州則由州元首統治,並未參與這個最高元首選舉。最高元首依首相的建議行使其職權,並擁有任命首相、拒絕批准和解散國會等裁量權,同時也是武裝部隊名義上的最高統帥。 立法權區分為聯邦與各州立法機構。馬來西亞最高立法機構為國會,由下議院和上議院組成。下議院有222個議席,議員在全國大選由人民選出,任期5年。上議院有70名議員,其中44名由首相推薦給最高元首任命,另外26名由各州立法議會推派兩名,任期3年。議會依循簡單多數制進行選舉,馬來西亞根據憲法實行多黨制的政黨制度,但實際實行的卻並非典型的多黨制,而是一種由幾個政黨聯合組成政黨聯盟執政的制度。這種政黨聯盟形式最早出現於1955年4月馬來亞聯邦獨立前,當時的巫統、馬華公會和馬印國大黨為謀求馬來亞的獨立成立了“聯盟”,1957年馬來亞聯邦獨立後,“聯盟”即成為執政黨;1965年4月,為壯大力量,聯盟同東馬兩州的“聯盟黨”結盟,組成了“馬來西亞聯盟”;1969年,聯盟在大選中失利,後進行調整組建了一個新的政黨聯盟即國民陣線,從此在歷次大選中都穩操勝券,一直到2018年5月9日大選才落敗。國民陣線當初成立時有巫統、馬華公會、印度人國大黨等9個政黨組成,後來政黨的數目偶有增減變動,經過2018年大選後只剩4個成員黨。各成員黨保持相對的獨立性,但受各成員黨主席組成的國民陣線最高理事會領導,國民陣線的主席一般由巫統主席兼任。在大選中,各成員黨以共同的政治主張和競選宣言參加競選,加強團結和戰鬥力,這使得國民陣線成為馬來西亞最強大的執政黨聯盟。在以往的歷次大選中,儘管朝野政黨都展開了激烈的競爭,但基本上一直由巫統為首的政黨聯盟獲得大部分的議席,但是第十二屆馬來西亞大選,全國出現一場政治大海嘯,國陣承受前所未有的打擊,喪失國會議席三分之二的多數,更丟了五個州政府的控制權,反對派首次出現與執政聯盟抗衡的局面。至2015年為止,馬來西亞的「兩大政治陣營」,為反對派人民聯盟(民聯)和執政聯盟國民陣線(國陣)。2015年9月22日,民聯解散,由希望聯盟取而代之,並在2018大選中獲勝成為執政聯盟,並取得除玻璃市、吉打、霹靂、雪蘭莪、馬六甲、森美蘭、柔佛、檳城與沙巴,共10州的政權。馬來西亞反對派按時任政府內閣的形式組建而成,設有與時任政府各部門對應的「影子內閣」。其成員將扮演制衡政府的角色,同時進行「政策監督」、擬定替代政策。 馬來西亞最高行政機構為內閣,由首相領導。首相由最高元首從國會下議員中任命,通常由下議院多數黨領袖擔任。2020年代初引發一系列政治危機,在政變下更迭兩次政權,由國陣重歸政權,2022年馬來西亞大選後首次出現希盟和國盟在下議院懸峙政局。 馬來西亞的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與立法機構。最高司法機構為聯邦法院。最高法院於1985年1月1日正式成立,在這之前馬來西亞案件可上訴到英國的樞密院。1994年6月最高法院改名為聯邦法院。同時,聯邦法院之下,也設立了上訴庭,緊接著為高庭(高等法庭),高庭可分為馬來亞高階法院(負責馬來西亞半島)和婆羅洲高階法院(負責東馬),各州設有地庭(地方法庭),州內的區又設有推事庭。另外還有特別軍事法庭和穆斯林事務法庭(受穆斯林事務回教法令管制,馬來西亞人普遍稱為“伊斯蘭法庭”)。馬來西亞的司法體系是以英國法為基礎。 兩(邦)與十一個州中的九個馬來州屬各由一名世襲的馬來統治者為元首,各州統治者稱謂不同,為蘇丹、拉惹或嚴端,而非馬來州屬(檳城和馬六甲)、邦屬(沙巴和砂拉越)州元首由最高元首任命。各州設立州政府和州議會,州議會兩次大選間隔不超過5年,馬來西亞除了砂拉越,其他各州的州議會選舉通常與全國大選同時舉行;但在未來馬六甲和沙巴因提早解散議會也將不會同時與國選進行,而是在5年屆滿後旅行。各州由州務大臣(馬來州屬)或首席部長(非馬來州屬)管理行政,由各州元首從州議員中任命,通常由州議會多數黨領袖擔任。 種族因素在馬來西亞政治扮演重要角色。政府所推行的新經濟政策與1990年取代前者的國家發展政策,用以加強馬來西亞土著的地位。這些政策提供各種優惠待遇給馬來人,包括就機會、教育、獎學金、商業經營,以及以優惠價格購買住宅。雖然這些政策改進馬來人的經濟地位,但卻招來部份人的不滿,認為這使華人和印度人成為二等公民。 ==法律== 馬來西亞的法律法系為英美法系(普通法),而牽涉到穆斯林的穆斯林非刑事或非嚴重罪行的事務(如叛教、離婚、LGBTQ者行為)則由伊斯蘭法庭審理。《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和《1965年伊斯蘭法庭(刑事管轄權)法令》也限制了伊斯蘭法庭的許可權。 馬來西亞法律對持有毒品者會加以重刑,持有多於15克的海洛因,或多於30克嗎啡或可卡因,或多於500克的大麻者,又或未經許可而製造任何數量之海洛因,嗎啡或可卡因者,都會被處以唯一死刑-絞死。馬來西亞旅遊局的旅遊指南及飛往馬來西亞境內的所有航空公司都會在降落前和降落後廣播攜帶過多受管制藥物或攜帶毒品入境馬來西亞的嚴重後果。此外在馬來西亞綁架或勒索都會被判處絞刑。 鞭刑是一種在馬來西亞廣泛施行的合法體罰。馬來西亞刑事訴訟法第286至291項明文表明可以對10歲以上50歲以下的健康男性或50歲以上的男性強姦犯使用笞刑(英國留下來的傳統),而當中成年人的最高刑罰是24鞭,18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最高刑罰則是10鞭,且不可分期執行。在馬來西亞鞭刑的懲治物件不一定是重犯,不過鞭刑最主要是懲治毒犯、強姦犯及非法入境者。但大多數外國人無法理解這些嚴厲的刑法,馬來西亞政府以及大部分馬來西亞民眾則認為嚴刑可有效制止罪案或破壞行為。曾在網上流傳甚廣的“馬來西亞笞刑”短片中,推使馬來西亞的8,000名律師要求政府廢止笞刑。 ===法院=== 在馬來西亞法律制度下,法院共分為5種,即: *馬來西亞聯邦法院 *馬來西亞上訴庭 *馬來西亞高等法庭 *馬來西亞地方法庭 *馬來西亞推事法庭 *馬來西亞伊斯蘭法庭 ==外交關係== 馬來西亞的外交政策是依據中立原則,並與各種政治體制的國家維持和平關係。馬來西亞尋求進一步發展與區域各國的關係,馬來西亞政策的強力信條就是國家主權,以及該國控制內政的權利。 馬來西亞對世界各國都保持一定的外交關係,與各國都相處融洽,除了。而馬來西亞的護照中也有清楚的指示,馬來西亞國民不準擅自入境以色列,除非事先取得特殊許可。 馬來西亞是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與伊斯蘭的創始國。並參與許多國際組織,例如聯合國、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以及不結盟運動(NAM)等。馬來西亞曾擔任東盟、伊斯蘭會議組織與不結盟運動的主席,也曾擔任聯合國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由於馬來西亞過去曾是英國殖民地,因此馬來西亞也是英聯邦的成員國之一。 ==軍事== 馬來西亞武裝部隊(;)扮演的角色是保衛馬來西亞國土的完整和主權的獨立,隨時應付一切可能發生的威脅;在國家內部發生動亂時,維持公共秩序;在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給予援助;它也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的維和行動。馬來西亞在全球軍力排名中排名第41名。 馬來西亞武裝部隊分為以下三個軍種: * 馬來西亞陸軍(;) * 馬來西亞皇家海軍(;) * 馬來西亞皇家空軍(;) 馬來西亞武裝部隊的名義上的最高統帥是馬來西亞最高元首;統領海、陸、空三軍。主要參與的軍事行動有五國聯合防衛和聯合國維和行動,軍隊也曾經參與阿富汗戰爭協助美軍攻擊基地組織以及塔利班政權,此外軍隊也參與監視各伊斯蘭極端恐怖組織。 == 聯邦州及直轄區 == ===現州屬=== * * * * * * * * * * * * * * ===現邦屬=== * * ===曾加入聯邦之州屬=== * (從1963年加入至1965年退出) ===曾考慮加入聯邦之州屬=== * (最終未成功加入) 馬來西亞一共由2個邦屬()州()和3個聯邦直轄區()組成。州下設有縣(),婆羅洲邦屬的兩邦省()省下設縣()縣下設副縣(),巫金或稱鄉(),而部分州也設有副縣(),擁有較大的自治權利。 婆羅洲邦屬 邦屬旗幟 邦名 馬來文名稱 首府 馬來文名稱 人口 面積(k㎡) 馬來人/土著(%) 華人(%) 印度人(%) 其他(%) 外籍人士(%) 砂拉越 古晉市 3,222,140 124,450 71.28 23.55 0.29 0.38 4.7 沙巴 亞庇市 3,889,342 73,631 61.31 9.25 0.22 1.52 27.7 馬來亞州屬 州屬旗幟 州名 馬來文名稱 首府 皇城 人口 面積(k㎡) 馬來人/土著(%) 華人(%) 印度人(%) 其他(%) 外籍人士(%) 玻璃市 加央市 亞婁 253,800 821 86.28 7.81 1.17 2.34 2.4 吉打 亞羅士打市 安南武吉 2,163,800 9,500 76.26 13.31 7.15 1.17 2.1 檳城 喬治市 1,766,800 1,048 42.65 41.52 9.8 0.38 5.8 霹靂 怡保市 瓜拉江沙 2,504,900 21,035 55.29 29.49 11.93 0.29 3.0 雪蘭莪 莎亞南市 巴生 6,472,441 8,104 55.39 27.74 13.1 0.77 7.7 森美蘭 芙蓉市 神安池 1,130,164 6,686 57.81 21.88 14.33 0.38 5.7 馬六甲 馬六甲市 922,210 1,664 64.09 25.29 5.94 0.48 4.2 柔佛 新山市 麻坡 3,742,283 19,210 54.13 30.88 6.52 0.37 8.1 彭亨 關丹市 北根 1,665,817 36,137 75.05 15.39 4.18 0.38 5.0 登嘉樓 瓜拉登嘉樓市 瓜拉登嘉樓 1,230,377 13,035 95.25 2.55 0.2 0.1 1.8 吉蘭丹 哥打峇魯市 哥打巴魯(在古邦閣亮的王宮) 1,856,801 15,099 91.68 3.26 0.29 0.57 4.2 聯邦直轄區 聯邦直轄區旗幟 聯邦直轄名 馬來文名稱 首府 馬來文名稱 人口 面積(k㎡) 馬來人/土著(%) 華人(%) 印度人(%) 其他(%) 外籍人士(%) 吉隆坡 1,794,621 243 41.59 39.14 9.33 0.54 9.4 納閩 99,208 91 70.06 11.22 0.75 1.67 16.3 布城 90,413 49 95.75 0.68 1.17 0.1 2.3 == 地理 == thumb|left|馬來半島東岸彭亨州的刁-{}-曼島海灘景色 馬來西亞的人口是世界第43位,領土是世界第67位,人口3,170萬,土地面積329,847平方公里。位於赤道北部,緯度介於北緯1度線與北緯8度線(有一小塊區域在1度以南),經度介於東經99度線與東經120度線之間。馬來西亞主要由東馬及西馬(馬來西亞半島)組成,中間隔著南中國海。陸地相接的鄰國有西馬北部的泰國,以及東馬的汶萊和印尼。並與南方的新加坡透過柔佛海峽相連線,領海鄰接越南與菲律賓。陸地邊界現在已清楚劃定,並大略依據地理特徵來界定,其中包括玻璃市河和哥樂河(Golok River)。馬來西亞也對部分南海島嶼如彈丸礁主張擁有主權,但海域疆界依然有待繼續協商。馬來西亞是唯一在亞洲大陸與馬來群島都擁有領土的國家,位於柔佛州南部笨珍縣的丹絨比艾是亞洲大陸的最南端。馬六甲海峽位於蘇門答臘與馬來西亞半島中間,是來往東西方的海運渠道。 馬來西亞大部分的沿海地區都是平原,中部則是佈滿茂密熱帶雨林的高原。西馬約佔全國陸地面積40%,從北到南延伸740公里,最寬的部份是322公里東西海岸地區是由蒂迪旺沙山脈所區隔,。這是屬於半島中心地帶的一系列山脈的一部份。這座山脈也是馬來西亞半島某些河流的源頭,其中計有彭亨河和吉蘭丹河。圍繞西馬的海岸平原最寬達,半島的海岸線長度將近。 東馬位於婆羅洲,具有長達公里的海岸線。區分為海岸區域、丘陵與河谷,以及內陸山區。克洛克山脈由砂拉越向北延伸,穿過沙巴中央,將它分成東西兩邊。京那峇魯山位於這座山脈。京那峇魯山海拔4095.2公尺,是馬來西亞最高的山峰,由京那峇魯國家公園所保護,這是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指定的世界遺產。這些山脈的最高一層構成了馬來西亞與印度尼西亞的疆界。砂拉越具有姆祿洞穴,這是世界最大的洞穴群。 馬來西亞包括許多島嶼,如檳城(Penang)、浮羅交怡(Langkawi)、邦咯島(Pangkor Island)、吉膽島(Pulau Ketam)和東馬的納閩(Labuan)直轄區。 馬來西亞靠近赤道,氣候潮溼炎熱,屬赤道多雨氣候。每年四月至十月間吹西南季候風,十月至二月間吹東北季候風,但季風現象不顯著。由於環繞著海洋,氣溫溫和。溼度往往較高,每年平均降雨量為。 吉隆坡是馬來西亞的金融首都與最大城市。布城是聯邦行政首都。即使聯邦政府已有許多行政與司法機構搬遷到布城(以紓解吉隆坡逐漸增加的擁擠情況),吉隆坡依然被認定為這個國家的首都,因為國會座落在此。它也是馬來西亞主要的商業及經貿中心。其他主要城市包括喬治市、新山、亞庇、古晉、馬六甲市、怡保、芙蓉市、亞羅士打及哥打峇魯。 == 經濟 == 馬來西亞是相對開放的以國家利益為導向與新興工業化市場經濟體。國家透過宏觀經濟計劃,在指引經濟活動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其重要性逐漸下降。馬來西亞擁有亞洲最佳的經濟紀錄,國內生產總值從1957至2005年,每年平均增長6.5%。2007年,馬來西亞是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並且依據購買力平價是全球第29位的經濟體,國內生產總值淨額在2008年是2,220億美元。2007年之後,維持5%-7%的成長率。2009的國民平均所得是14,900美元。2009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是3,836億美元,每人平均國內生產總值是8,100美元。 在1970年代,先前以礦產與農業為基礎的馬來西亞經濟,在馬哈迪的領導下開始轉型朝向多領域的經濟。從1980年代,工業領域已主導馬來西亞的經濟成長。高水平的投資扮演重要的角色。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馬來西亞經濟的恢復比起鄰近國家更快速,而且已恢復到危機前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4,800美元(購買力平價)。經濟不平等不只存在於不同的社會階級,也存在於不同的族群之間,例如華人佔有馬來西亞70%的市場資本,即使他們的人口只佔不到全國三分之一。 緊鄰馬六甲海峽航線所產生的國際貿易以及製造業是這個國家經濟的關鍵領域。 馬來西亞是一個自然和農業資源的出口國,最值錢的出口物資是石油。有一段時間,它是世界上的錫、橡膠和棕櫚油的最大生產國。製造業對國家經濟有很大的影響,雖然馬來西亞的經濟結構已逐漸遠離製造業。為了使經濟多樣化,並使馬來西亞的經濟減少對於出口貨物的依賴,政府正推動馬來西亞的旅遊業。因此,旅遊業已成為馬來西亞的第三大的外匯收入來源,但它正受到成長中的工業經濟所造成的空氣和水源汙染以及森林砍伐所威脅。大馬已發展成為伊斯蘭銀行的一處中心,而且該國在伊斯蘭銀行擁有最多的女性勞工。知識經濟服務也正在擴張。 ===基礎建設=== 馬來西亞是亞洲基礎建設較發達的國家之一。該國的電信網路在東南亞僅次於新加坡,有470萬固網使用者,超過三千萬的手機門號。馬來西亞具有七座國際港口,其中最大的港口為位於雪蘭莪巴生市的巴生港,其他主要港口有柔佛依斯干達公主城的丹絨柏勒巴斯港、檳城港、關丹港、中國港和TNB。馬來西亞境內共有約莫兩百座工業區。全國有超過95%的人民可享用乾淨水源。在殖民時期,發展工作集中在大城以及某些有安全顧慮的區域。雖然鄉村地區一直是重大發展的焦點,但是鄉村依然落後,例如馬來西亞半島的東海岸。 電訊網路即使在都市區域相當龐大,但是鄉村居民很少有機會受惠,國內主要的電訊公司為國營的馬電訊,其他公司如明訊、數碼網路、U Mobile等也提供網際網路服務。2017年,馬來西亞政府提升固定寬頻的網速,到了2018年,第三代行動通訊系統(3G)和第四代行動通訊系統(4G/LTE)在國內的覆蓋率別達94.7%及79.7%;高速寬頻(HSBB)的涵蓋範圍也從2015年的350萬棟建築物增加至2018年的550萬棟,在世界網速排名榜上升至全球排名第28名。為了滿足對寬頻網日益增長的需求,因特網數字使用者線路,網際網路協議,虛擬私人網路以及非同步傳輸模式等媒體和技術都在全國範圍內得到廣泛的應用。馬來西亞也在2021年12月由馬來西亞國家數字有限公司(DNB)正式開跑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5G/NR)資料網路服務,目前服務覆蓋範疇包括布城、賽城及吉隆坡部分地區,期望在2024年馬來西亞國內的5G網路可覆蓋全國80%的人口。 馬來西亞的公路網涵蓋,並包括長達的高速公路和大道。該國最長的高速公路是南北大道,全長約,介於泰國邊界與新柔長堤之間。其他主要的高速公路有橫跨檳威海峽的檳威大橋和二橋(東南亞最長的跨海橋樑),東海岸的東海岸大道、巴生谷地區的新巴生河流域大道、白蒲大道和柔佛新山市的東疏大道和馬新第二通道高速公路。相較於西馬,東馬的公路系統較不發達,品質也較差,目前泛婆羅洲高速公路也正在建設中,全程將不收費。 馬來西亞境內共有118座機場,其中38座鋪設硬麵跑道,主要的國際機場位於吉隆坡-雪邦、檳城、亞庇、古晉和新山-士乃。馬來西亞的國家航空公司是馬來西亞國際航空,提供國際與國內航班,此外有兩家馬來西亞被私營化的航空公司,即亞洲航空和飛螢航空。鐵路系統由國營的馬來亞鐵道所擁有,總長。鐵路線分佈於西海岸以及東海岸內陸地區,而巴東勿剎站(臨近泰國)至金馬士站的鐵路均已複線電氣化,並備有電動列車川行。位於東馬的沙巴設有一條蒸汽式鐵路,從丹南至該州首府亞庇,而砂拉越則沒有鐵路。 吉隆坡是目前該國唯一設有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系統綜合了各種交通載具如、通勤列車、輕快鐵、單軌鐵路、捷運和快捷巴士等城市軌道交通,位於十五碑的吉隆坡中央車站是該國最大的火車站和公交樞紐,備有通往吉隆坡國際機場(機場快鐵)和梳邦機場(天空花園線)的機場鐵路服務。此外,喬治市、新山和古晉也有意建造城軌系統,其中新山將會設有以快捷巴士為主的公交系統,並有一條地鐵線通往新加坡;喬治市和古晉則有待中央政府稽核。馬來西亞也將會設立高速鐵路,唯這項計劃和經過東海岸海岸的鐵路計劃因政權輪替後被中央政府檢討後縮小規模。 傳統上,馬來西亞的能源生產主要依靠煤炭、石油與天然氣。該國目前具有13GW的發電能力。然而,馬來西亞的天然氣儲量只剩下33年,石油儲量只剩下19年。為因應這個情況,馬來西亞政府正致力於可再生能源目前的發電量有16%來自水力發電,其餘84%來自火力發電。。石油及天然氣工業目前由國營石油公司國油所掌控,而且整個能源部門由所管理,這是依據2001年能源委員會法所成立,掌管半島及沙巴的能源。 馬來西亞全國共有1,486所警察局單位、以及316所消防局、406所公私立醫院和3,224所公立診所。 == 人口 == 馬來西亞土著佔69.8%,華人佔22.4%,印度人佔6.8%,其他佔1.0%。根據憲法定義,馬來人是實行馬來風俗文化(習慣法)的穆斯林。他們在政治上具有主導權。土著地位也授予某些非馬來的原住民,包括泰人、高棉人、佔族和沙巴和砂拉越的土著。非馬來土著在砂拉越佔一半以上人口,在沙巴超過三分之二。半島也存在著為數較少的原住民群體,在那裡他們被統稱為「半島原住民」。關於誰能獲得原住民地位的各州法律規定有所不同。 馬來西亞華人所佔之比例曾一度高達40%,雖然在建國後人數也增長了3倍左右,但在重視教育、移民受限、經濟節育因素等原因的影響下而造成華人所佔人口比例逐漸下降。但歷史上直至今日,華人仍是經濟發展和知識工商業方面佔主導地位的社群,佔檳城、怡保、吉隆坡、詩巫、芙蓉及新山大多數人口,而怡保及檳城也保留了豐富的中華傳統文化。印度人在19世紀初開始遷移到現在的馬來西亞。印度人社群大部分為泰米爾人,其他還有錫克人,以及同當地馬來人的混血後代仄迪人。許多歐洲人與中東人分別透過通婚進入基督教與穆斯林社群。大多數亞歐混血馬來西亞人的祖先追溯到英國、荷蘭或葡萄牙殖民者。馬來西亞公民權大多是依據屬地主義而授予。基於移民法令,在東馬來西亞的沙巴和砂拉越兩邦的公民權有別於馬來亞半島。每位公民滿12歲時,發給一張生物識別智慧晶片身份證,稱為大馬卡,必須隨時攜帶。 馬來西亞的預期壽命為75.1歲,女性比男性略高。只有6.5%的人口在65歲以上,約23.8%是15歲以下。在這個國家東西兩半的人口分佈極不平衡。人口集中在馬來亞半島,而全國人口已於2014年突破3,000萬,其中就有2,000萬居住在半島,和7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由於勞力密集產業的興起,全國估計有300多萬外籍勞工,約佔國家人口的10%。根據沙巴的非政府組織,在沙巴超過300萬的人口當中,有200萬人是非法移民。 此外,根據美國難民與移民署公佈的《2008年世界難民調查》,馬來西亞所承擔的難民和尋求庇護者約155,700人。其中約有70,500名難民和尋求庇護者來自菲律賓,69,700名來自緬甸,21,800名來自印尼。 ===宗教=== 馬來西亞憲法保障宗教自由,但規定伊斯蘭教(回教)遜尼派為國教。根據2010年人口和房屋普查的資料,約61.3%的人口信奉回教;19.8%人口為佛教徒;9.1%基督徒6.3%人為印度教徒;1.3%人為儒教、道教和其它傳統的華人民間宗信仰追隨者。其它則是包括幾種信仰,包括泛靈論、民間宗教和錫克教;而1.1%的人沒有任何宗教或沒有提供任何訊息。 依據馬來西亞憲法第160條,所有的馬來人被認定為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2010年人口普查的統計資料顯示,在華人人口當中,83.6%登記為佛教徒,接下來是基督宗教(11.1%),道教還有其他華人民間信仰則是(3.4%)。在某些區域例如檳城,也有較小規模的伊斯蘭教社群。大部份的印度人信奉印度教(86.2%),接下來是基督宗教(6.0%)、伊斯蘭教(4.1%,信奉伊斯蘭教的印度人一般被稱為為“mamak”)等等。在非馬來的原住民社群中,主要宗教是伊斯蘭教(46.5%)和基督教(40.4%),沒有宗教信仰的人有4%,道教和其他華人民間宗教有3.9%等。 回教徒在宗教事務方面,必須遵守伊斯蘭法庭的各項決定。伊斯蘭教法官將按照沙斐儀派的法律學派,這是馬來西亞主要的麥茲海布 。 伊斯蘭法庭的司法管轄權只限於穆斯林事務,如婚姻、繼承、離婚、叛教、改宗和監護權等。伊斯蘭法庭具有類似於馬來西亞法院的層次結構,但它並不管轄其他刑事或民事罪行。儘管民事法院(包括聯邦法院)是此地最高層級的法律機構,但它們並不審理有關伊斯蘭習俗的事項。 === 語言 === 馬來西亞的官方語言稱為馬來西亞語,一種標準化的馬來語。英語在過去較長的一段時間,曾經是實際上的官方語言,但在1969年種族騷亂(五一三事件)後,馬來語成為主要語言。即便如此,馬來西亞依舊是英語世界國家。在馬來西亞社會的許多領域,英語依然是一種非常活躍的第二語言,而且在部分的公立學校,英語被使用為數學、科學、理科系和資訊科技系專案(數理)的教學語言。在2017年馬來西亞教育部的新課綱開始,中學中一的數學和科學被改為以國語教學,中學理科系的生物學、物理學、化學,資訊科技系的電腦科學等依舊繼續以英語教學。馬來西亞英語也稱為馬來西亞標準英語(MySE),是源自英國英語的一種英語型態,雖然這個名稱除在教育有關的討論外,很少在正式場合使用。在企業也廣泛使用馬來西亞英語,以及大馬式英語(Manglish),一種口語化的英語形式,帶有很重的馬來語、華語及淡米爾語的影響。政府不鼓勵馬來語的錯誤使用,並對那些混合馬來語和英語的公共標示牌處以罰款。馬來西亞亦有設華文學校,即課堂除以馬來語及英語教學之外亦會以中文(主要為華語)作為教學語言,主要為當地華人而設。 在馬來西亞存在許多其他語言,其中包括有137種語言的使用者。西馬包括41種語言。東馬的原住民部族有自己的語言,這與馬來語有關,但容易區別。在砂拉越主要部族語言是伊班話,而在沙巴原住民則是說。 與鄰國新加坡不同,馬來西亞政府並沒有限制當地華人使用方言。馬來西亞華人多講來自中國南方各省的漢語,較常見的包括福建話(泉漳片閩南語)、粵語、客家話、海南話、潮州話、福州話(閩東語南片)、廣西話、莆田話 等,以及1980年代後馬來西亞華社受新加坡講華語運動影響而推廣的華語。 泰米爾語主要由泰米爾人所使用,佔馬來西亞印度人的多數。馬來西亞泰米爾語是一個顯著的方言,不同於在印度泰米爾語,加進許多來自馬來語的詞彙。其他南亞語言以及泰語也廣泛使用於馬來西亞。 有一小群馬來西亞人具有高加索人種祖源,並說著克里奧爾語,例如以葡萄牙語為基礎的,以及西班牙語為基礎的查瓦卡諾語。 === 教育 === 馬來西亞非常注重國民教育。教育屬於聯邦政府管轄範圍。國家政府設計的教育系統包括非強制性的幼兒園教育,六年強制性小學教育,以及五年強制性的中學教育。根據馬來西亞法律,如家長不讓子女接受六年強制性小學教育,可能會被教育部以虐待兒童罪名提告。截止2019年,馬來西亞境內一共有7,773所公立小學和2,438所公立中學。 國立的小學分為兩種,即國民型小學與國民小學。國民型小學()又分為國民型華文小學與國民型泰米爾文小學。這兩種小學分別採用中文或泰米爾文為教學媒介語。除了英語之外,國民小學()所有的科目都使用馬來語為教學媒介語。馬來西亞也有一些私立的小學,為數不多,但近幾年呈現增長趨勢。 小學實行六年學制。小學生在晉升中學之前,必需在第六年須參加小六鑑定考試。馬來西亞教育部為了加強學生們的高層次思維技能(簡稱KBAT),也多番改進此考試格式。在小六檢定考試中,馬來語不及格的考生在升上中學時需先就讀為期一年的中學預備班。(此鑑定考試已在2020年廢除) 中學()教育為期5年。國民中學(,簡稱國中或“SMK”)使用馬來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但馬來文以外的其他語言除外。除此之外,馬來西亞還有81所國民型華文中學(,簡稱華中或“SMJK”),亦稱改制中學。這類中學的學生大多數為國民型華小的畢業生,因此大部分學生來源為華裔。華中在辦學上與國中存在差異,其中華中明文規定校長一職需由華裔出任,而大多數華中的每星期華文課節數皆位於160分鐘-200分鐘。在一些華裔人口密度相對較高的地區,例如檳城,有些華中的每星期華文課節數甚至高達270分鐘-300分鐘。相比之下,大多數國中皆沒有教授華文課,如有則大多數安排在課餘時間,選擇報考華文的學生必須在放學後留堂上華文課。然而,少數華裔人數較多的國中會將華文課排入正課時間表內,但節數只有120分鐘-180分鐘。在中三時,學生將報考初中檢定考試(,簡稱“PMR”)。不過,這項考試已在2014年廢除,改為沒有選填題的中三評估(,簡稱“PT3”)。此項評估也於2020及2021年因新冠疫情而取消,2022年正式廢除。此後中學生會在中五時參加馬來西亞教育文憑(,簡稱“SPM”)考試。這相當於先前英國殖民時代的普通或'O'級考試('O' level)。政府已決定放棄使用英語進行數理科教學,從2012年開始恢復為馬來語,惟考試時學生仍可使用英文作答數理科試卷。。然而,仍有部分中學,包括所有國民型華文中學仍在中小學雙語教學課程計劃(“DLP”)下使用英語教導數理科。。 除此之外,馬來西亞也有大約60間的華文獨立中學,主要由華人贊助維持創辦的,如新山寬柔中學與居鑾中華中學。獨中的運作是由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和華校教師會總會(合稱董教總)負責,也就是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 在引進大學預科班制度之前,想要進入政府公立大學的學生,必須完成額外的18個月中學中六教育,並參加馬來西亞高等教育文憑考試(“STPM”),相當於英國的高階或普通教育文憑高階程度。1999年,政府開始引進大學預科班()課程,使之成為中六以外的另一個選項。在大學預科班修完為期10個月課程的學生,即可報讀本地大學。然而,大學預科班僅保留10%的名額給非土著學生。 馬來西亞政府提供的小學與中學教育皆免費。2003年、2004年教育經費開支約190.33億令吉和215.17億令吉,2005年教育經費預算為231.1億令吉。2003年,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8.5%,10歲以上人口識字率為95%。每18名小學生一名教師,每16名中學生一名教師。全國有馬來亞大學、馬來西亞理科大學等20所國立高等院校,近年來私立高等院校(例:拉曼大學和拉曼大學學院等)的發展蓬勃,擁有包括6所外國大學分校在內的私立高校662間。2003年在校大學生29.05萬人。全國共有470多家公共圖書館,藏書1,130萬冊。 ===衛生保健=== 馬來西亞政府十分重視公共衛生保健的擴張和發展,投入了1%的政府預算用於這個社會部門的發展。此外,馬來西亞的醫保也被譽為全球最好的醫保政策,馬來西亞國民在前往公立醫院或診所看門診也只需要繳付1令吉(相等於0.35美元)的象徵性收費,且藥物也不另外收費。政府也試圖將這個國家提升為區域和國際的衛生保健中心。馬來西亞的新生兒死亡率在2005年為千分之10,非常接近美國和西歐的水準。在2008年,馬來西亞出生時的預期壽命為74歲。 馬來西亞衛生的主要問題是許多鄉村地區仍欠缺醫療中心,而政府試圖藉由發展並擴充一套遠距初級保健體系來解決這個問題。另一個問題是醫師過度開立處方藥物,雖然這個問題逐漸獲得改善。 ====18歲及以上國民歷年三高肥胖比例==== 下表參考來源610萬人高血壓 350萬人患糖尿病 東方日報,2016年6月6日 e南洋,2016年6月6日: 年份 高膽固醇發生率(%) 高血壓發生率(%) 高血糖發生率(%) 超重與肥胖發生率(%) 1996 / / / 21.1 2006 20.7—28.2(≥30歲,下同) 32.2—47.0(≥30歲,下同) 11.6—14.9(≥39歲,下同) 43.1 2011 35.1—43.9 32.7—43.5 15.2—20.8 44.5 2015 47.7960萬人—56.8 30.3610萬人—39.8 17.5350萬人—22.5 47.7960萬人*17.7330萬人肥胖*30560萬人超重 變化率 2006至2015年 2006至2015年 2006至2015年 1996至2015年 變化率 ≥18歲130%≥30歲101% ≥18歲6%≥30歲15% ≥18歲51%≥39歲48% ≥18歲126% 備註 *女性達52.5%,而男性則有43.5% *鄉區居民為33.5%,城市居民則有29.3%*男性發病率達30.8%,女性則是29.7% *三大種族依序為印裔22.1%、巫裔14.6%及華裔12%*女性18.3%發生率則比男性16.7%多 *女性較易肥胖即20.6%,男性只有14.9%*男性較易超重達31.6%,女性則有28.3%*肥胖與超重率中以布城人民達62.8%為榜首,爾後為馬六甲53.7%及玻璃市52.5%。 ====2014年國民主要死因==== 下表參考來源大馬人死因10年統計 心臟病最要命 e南洋,2016年12月5日 序號 死因 百分比 人數 1 心臟病 13.5% 10,432 2 肺炎 12% 9,250 3 腦血管疾病 7.1% 5,474 4 敗血症 6.1% 4,698 5 交通意外 5.6% 4,304 6 氣管、支氣管和肺的惡性腫瘤 2.3% 1,741 7 肝臟疾病 1.8% 1,395 8 慢性下呼吸道疾病 1.6% 1,219 9 夭折 1.6% 1,219 10 乳腺惡性腫瘤 1.4% 1,061 其他 其他 47.3% 36,572 總計 總計 100% 77,365 == 文化 == 馬來西亞是個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和多元語言的社會。最早的文化源自於當地的原住民部族,隨後馬來人搬到這裡。中華文化和印度文化所具有的實質影響力,可追溯到外國貿易開始活躍於這個區域之時。對於馬來西亞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其他文化,包括波斯、阿拉伯與英國文化。由於政府的政治結構,再加上社會契約的理論,對於少數族群產生了最低限度的文化同化。 1971年,政府創立一套“國家文化政策”。這項政策明確界定了馬來西亞的文化,指出它的基礎必須建立在馬來西亞土著的文化,它可能包括來自其他文化的適當元素,而且伊斯蘭教必須在馬來西亞文化扮演重要角色。這套政策也提升了馬來語言優於其他語言的地位。政府對於文化的幹預,導致非馬來人的不滿,他們覺得自己的文化自由遭到減損。華人與印度人的社團組織都向政府提交備忘錄,指責政府制訂一個不民主的文化政策。 馬來西亞與鄰國存在著一些文化爭端,尤其是印尼。這兩個國家共同具有類似的文化資產,分享許多傳統,甚至馬來語與印尼語。然而在某些事情上常發生爭執,從烹飪菜餚到馬來西亞國歌。印尼對於保護本國的文化遺產,抱有強烈的感情。馬來西亞政府和印度尼西亞政府已召開會議,化解一些由於重疊文化而產生的緊張局勢。馬來西亞倒沒有這麼強烈的感覺,在那裡大多數人認識到,有許多文化價值是共享的。 ===藝術音樂=== 馬來西亞傳統藝術,主要是集中在雕刻、編織、銀器。傳統藝術的範圍從農村的手工編籃到馬來宮廷的銀器。常見的藝術品裝飾包括馬來短劍、檳榔套,蠟染編織。東馬土著最廣為人知的是木製面具。每個族群都具有不同的表演藝術,它們之間幾乎沒有重疊。不過,馬來藝術確實顯示出北印度的影響,這是由於印度的歷史影響。 馬來傳統音樂和表演藝術似乎起源於吉蘭丹-北大年地區,具有來自印度、中國、泰國和印度尼西亞的影響。音樂的基礎是打擊樂器,最重要的是(一種鼓)。至少有14種傳統鼓。鼓等傳統打擊樂器,而且往往由天然材料製成。音樂在傳統上用來講故事、慶祝生命週期事件以及某些場合,例如一場豐收。曾經被用來長途通訊。在東馬來西亞,以鑼為基礎的音樂團體,如阿貢和常用於儀式,如葬禮和婚禮。這些樂團也常見於鄰近地區,如在菲律賓南部、印尼加里曼丹和汶萊。馬來西亞半島南部的柔佛州,有一個明顯受阿拉伯和波斯影響的藝術表演,如扎賓(Zapin)與Hamdolok,樂器如Gambus和SamrahFolk dance with religious origin, 14 April 2005, Peggy Loh, Travel Times, New Straits Times。 ===文學=== 馬來西亞有堅強的口語傳統,自從書寫文字到來之前就已存在,一直持續到今天。每個馬來蘇丹國建立了自己的文學傳統,受到先前存在的口語故事以及連同伊斯蘭傳入的故事所影響。華人與印度文學隨著他們的人口在馬來西亞的增加而逐漸變得常見,而且從19世紀開始,開始由華文或印度文產生本地作品,英文也成為常見的文學語言。印刷機的出現是一個關鍵,讓更多人能夠看到文學作品,先前文學作品都是手抄本,有錢人才買得起。然而,在懂得英文的馬來皇族,以及只能夠讀馬來文的中低階層之間依然有一條界線。1971年,政府採取步驟,界定了不同語言文學。以馬來文書寫的文學作品稱為“馬來西亞民族文學”(national literature of Malaysia),以其他土著語言寫成的文學稱為“區域文學”(regional literature),而採用其他語言的文學稱為“地方文學”(sectional literature)。馬來詩高度發達,並採用多種形式。Hikayat的形式很受歡迎,pantun的形式已從馬來語傳到其他語言。 最早的馬來文學是以爪夷文寫成。已知最早的馬來書寫作品是,在1303年雕成。比較有名的作品是《馬來紀年》(Malay Annals,馬來文稱為Sulalatus al-Salatin 或Sejarah Melayu)。它最早的記錄是在15世紀,雖然自那時以來歷經多次編輯。漢都亞是另一個經典故事,依據當時發生的事情所書寫。這兩本書都被提名為世界遺產專案,列在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計劃之下。直到19世紀,馬來西亞文學的生產主要集中在皇室的故事。在此之後,它擴大到其他領域。 ===美食=== 馬來西亞的美食反映著其人口的多元族群成份。來自該國境內和周邊地區的許多文化,對於美食有著極大影響。大部分的影響力來自馬來人、華人、印度、泰國、爪哇和蘇門答臘的文化,大多由於這個國家位於古代香料貿易路線上。馬來西亞美食和新加坡與汶萊相似,而且相似於菲律賓美食。新加坡以潮州及閩南人為主,因此食物口味都偏向潮州和福建口味;大馬方面,則以閩南、廣東、客家人為主,甚至也有廣西人及福州人,因此在食物口味上是比較豐富,不同的州屬有不同的菜餚,而且在馬來西亞的食物往往有別於原產地的菜餚。 有時在各族群的原有文化所看不到的食物,也融入這個族群文化的成分之中,例如在馬來西亞的華人餐廳也供應馬來菜餚。來自某個文化的食物,有時採用其他文化的烹煮風格,這意味著雖然許多馬來西亞食物可追溯到某個特定文化,但它們已具有自己的獨特身分。米飯常見於許多菜餚之中。也經常使用辣椒,但不見得會讓這些美食變辣。 ===假日與節慶=== thumb|left|alt=Temple at night illuminated with light from decorations|東南亞規模最大的寺廟-檳城極樂寺燈火輝煌,迎接華人新年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組成的國家,馬來西亞人一整年慶祝許多假日和節慶活動。有些節日是由聯邦憲報公佈的公共假期,有些是由個別州屬所公佈的公共假期。 最受到人們重視的節日是每年8月31日的獨立日,紀念馬來亞聯合邦於1957年從英國獨立。除此之外馬來西亞成立日也是近年來備受重視的日子,以紀念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沙巴、砂拉越和新加坡共同成立新的一個國家(新加坡隨後於1965年退出)。勞動節(五月一日)、最高元首誕辰日(六月第一個星期六)和各州蘇丹/最高統治者/拉惹/州元首誕辰日也是其他值得注意的日子,因為這3天是馬來西亞全國法定假期。馬來西亞的公共假期有農曆新年、開齋節、屠妖節、聖誕節等等。 由於伊斯蘭教是馬來西亞三大宗教之一,因此,穆斯林的主要節日都會是公共假期,如開齋節(Hari Raya Puasa或Hari Raya Aidilfitri)、哈芝節(Hari Raya Aidiladha)、回曆元旦(回曆新年,Awal Muharram)、可蘭經降世日和穆罕默德誕辰日。 馬來西亞華人依然儲存著中華文化,大馬華人都會慶祝所有華人傳統節日包括農曆新年、元宵節、清明節、中元節、中秋節、冬至、端午節等等,但只有農曆新年被列為公共假期。南傳佛教徒則會在每年5月的第一個月圓日盛大慶祝衛塞節。除此之外,一些宗教節日如玉皇誕又稱天宮誕、天后誕、九皇大帝誕辰和諸神誕辰都會大肆慶祝。 大馬印度人會慶祝屠妖節這個象徵光明的節日。而在大寶森節這個宗教儀式可看到朝聖者從全國各地聚集在黑風洞)。 馬來西亞的基督教社群與全球基督教徒一樣,會慶祝聖誕節、萬聖節和復活節。東馬人也慶祝豐收節,砂拉越稱為達雅豐收節(Gawai),沙巴則稱為卡達山豐收節。 在馬來西亞其他小社群也會慶祝自己的節日,如錫克族會慶祝他們的錫克新年。由於各宗教的歷法不同,因此有時會有兩個節日落在同一天或同一個星期的情況,而創出新的節日名詞。例如農曆新年和開齋節落在同一天時,會被稱為“恭喜Raya”"PAS also doesn't favour Kongsi Raya" (June 16, 2006). 今日大馬.,屠妖節和開齋節落在同一天時,會被稱為“Deepa-Raya”*Ooi, Jeff (2004). "Not too late for DeepaRaya". Retrieved Oct. 31, 2005. 。然而,將兩種節日合在一起慶祝的行為遭到伊斯蘭保守派如伊斯蘭黨的譴責,他們認為這樣的慶祝方式有可能對穆斯林的信仰( 伊斯蘭教神學 )產生負面影響。 === 新聞出版 === 馬來西亞主要華文報紙是由私人所擁有。目前發行量最大的報章是《星洲日報》,每天平均發行量40萬份(包括夜報)。《星洲日報》目前由世華機構控制,世華機構也同時控制在全國發行的《中國報》、《南洋商報》和《光明日報》。由啟德行集團控制的東方日報是另一家全國都有發行的報紙,同時也擁有在砂拉越發行的《詩華日報》。而由孫中山創辦的《光華日報》則是北馬尤其是檳城最暢銷的中文報。在沙巴發行的報紙包括《華僑日報》、《自由日報》、《亞洲時報》和《晨報》。而在砂拉越發行的報紙包括《國際時報》和《聯合日報》,其中國際時報於2018年10月16日發行50週年之際停止發行報紙,轉戰數碼新聞 中國報,2018年10月15日。 《星報》(The Star)是馬來西亞發行量最大的英文報,這家報館的四成股票是由執政聯盟的馬華公會掌控。《》(News Strait Time)和《馬來郵報》(The Malay Mail)是兩家由馬來西亞執政聯盟的巫統透過投資臂膀首要媒體(Media Prima)控制的報章。除此之外,《》(The Sun)是另一家全國發行的英文報章,同時也是第一家免費英文報章Annual Report 2010 Utusan Melayu (Malaysia) Berhad.pg166。 《馬來前鋒報》和《》(Berita Harian)是兩份發行量最大的馬來報。《馬來前鋒報》由執政聯盟的巫統控制,唯於2018年8月20日因無力償還貸款和無法向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提供償債能力申報,而被列為PN17公司無力償債 前鋒報列入PN17 詩華日報,2018年8月21日,2019年10月9日因無力償還債務一度宣佈停業,直到隔年7月20才宣佈復刊;而每日新聞則是由執政聯盟的巫統透過投資臂膀首要媒體控制。首要媒體同時也擁有(Harian Metro)。 主要的在野黨也擁有自己的報紙,通常為月刊。民主行動黨出版《火箭報》、人民公正黨出版《公正之聲》(Suara Keadilan)、伊斯蘭黨則出版哈拉卡(Harakah)在東馬及西馬這兩半部的新聞媒體存在著區別。在半島的媒體並不看重來自東馬的新聞,而且經常把東馬兩州視為半島的殖民地。2007年,政府機構曾對民營的電視臺及廣播電臺發布命令,禁止播出反對黨領袖的演講,這個行動受到反對黨民主行動黨所撻伐。沙巴只有一家小報受到政府控制。 馬來西亞國家新聞社(簡稱馬新社)是一個半官方的通訊社。馬來西亞廣播電臺屬官辦,建於1946年,擁有6個廣播網,用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廣播。馬來西亞之聲電臺建於1963年,用馬來語、阿拉伯語、英語、印度尼西亞語、緬甸語、他加祿語和泰語等8種語言對外廣播。馬來西亞廣播電視屬官辦,建於1963年,設有兩個頻道,即:TV1和TV2,用馬來語、英語、華語和泰米爾語播放。馬來西亞執政聯盟的巫統透過投資臂膀的首要媒體集團設有四個頻道,即:TV3、Ntv7、八度空間(8TV)和TV9。1996年成立的Astro集團是國內主要的衛星收費電影片道。 === 體育 === 馬來西亞在各種體育賽事中的成績都不俗。在東南亞運動會1989,2009和2011年,馬來西亞足球隊奪得“金牌之母”。馬來西亞也是2001年東南亞運動會的總冠軍。馬來西亞也在2010年亞洲運動會得到9枚金牌。在共和聯邦運動會曾有全場第四名和12面金牌,10面銀牌和13銅牌的佳績。馬來西亞也在湯姆斯杯奪得5次冠軍(分別是1949年湯姆斯盃,1952年湯姆斯盃,1955年湯姆斯盃,1967年湯姆斯盃和1992年湯姆斯盃)。馬來西亞也在全英羽毛球公開錦標賽男子單打奪得15次冠軍,也曾奪得10次男子雙打冠軍(分別是1949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1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2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3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4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57年全英羽球錦標賽(混合國家)、1959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65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66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71年全英羽球錦標賽、1982年全英羽球公開錦標賽和2007年全英羽毛球超級賽)。也在1975年世界盃曲棍球賽奪得殿軍。謝定峰、蘇偉譯也在2022年8月22日至28日在日本東京所舉辦的2022年世界羽毛球錦標賽中奪得男子雙打專案的金牌,這也是馬來西亞有史以來的首面世界羽毛球錦標賽金牌。馬來西亞在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中表現最好的專案是田徑、羽毛球、足球、跳水及腳踏車。但馬來西亞並未獲得任何金牌。在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奪得一面銅牌,199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奪得了一個銀牌和一個銅牌。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則拿了一枚銀牌。201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拿了一面銀牌和一面銅牌。201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是馬來西亞的最好成績,共計四面銀牌和一面銅牌。2020年奧林匹克運動會則奪得了一面銀牌和一面銅牌。馬來西亞也在2020年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奪得2面金牌和3面銅牌。除此之外,馬來西亞也培養了許多運動健將,在羽球方面就有李宗偉、李梓嘉、謝定峰、蘇偉譯等一眾名將。游泳健將則有潘德莉拉、張俊虹、沈威勝等人,腳踏車方面有阿茲祖哈斯尼阿旺、伍安臨、法特哈·穆斯塔法等好手。保齡球則有祖爾馬茲蘭·祖爾基夫利、洪顯龍、謝美蘭等選手,壁球也有妮科爾·戴維、劉薇雯、Ong Beng Hee等各位健將。 == 註解 == == 參考文獻 == == 外部連結 == ; 馬來西亞政府 * 馬來西亞統計局 * myGovernment Portal - 馬來西亞政府網上入口 * Bernama - 馬來西亞國家新聞機構 * Tourism Malaysia - 馬來西亞旅遊局入口 * Virtual Malaysia - 馬來西亞官方觀光局入口 * 馬來西亞首相署 * Radio Televisyen Malaysia - 國營電視網路 * 馬來西亞外部貿易發展參事處 * 中小企業發展法人參事處 ; 馬來西亞教育 *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網 * 馬來西亞華語規範理事會網站 * 馬來西亞2009華語國際學術研討會 * 馬來西亞華文字典 ; 地圖 * * * 於WikiMapia的 馬來西亞衛星空照圖 ; 概觀與資料 * 大英百科全書裡的 馬來西亞 * 世界各國紀實年鑑裡的 馬來西亞 ; 其他 * * 維客旅行上的馬來西亞 * Malaysia Guide * 開放式目錄裡的 馬來西亞 == 參見 == * 馬來西亞交通 * 馬來西亞軍隊 * 馬來西亞經濟 Category:東南亞國家 Category:聯邦君主制國家 馬來西亞 Category:前英國殖民地 Category:1963年建立的國家或政權 Category:1963年馬來西亞建立 Category:英語國家地區 Category:聯合國會員國 Category:多元種族國家 Category:普通法系國家及地區
10月3日
10月3日是陽曆年的第276天(閏年是277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89天。 10月3日,亦公元1582年的格里曆不在普通年份(儒略曆年份)制定現今通用的公曆中出現,只有內日曆中出現。通常而公元的格里曆(儒略曆前身)西元年份可以被教宗額我略十三世制定1582年並非沒有的是每年10月3日至14日的儒略曆年份中一次的才可行性研究之用改名為格里曆,但實際天體執行,並不能夠單純地以「儒略曆」曆法的上方式解決。而儒略曆年份跳了第12天,即10月2日(星期四);10月3日第二天能被但每都改為10月15日(星期五)彼整除,但不能被非12天一次並沒有任何關係儒略曆整除的,則不算懦略曆年。例如包括有:而格里曆上儒略曆並非不是為10月3至14日的跳糟至12天。 == 大事記 == === 西元前25世紀 === * 前2457年:天神桓雄降臨朝鮮(有一說是太白山),與民共居,即為開天節的由來。 === 公元前1世紀 === * 前52年:高盧的領袖維欽託利向羅馬軍領袖凱薩投降,高盧戰爭中的阿萊西亞之戰結束。 * 前42年:卡西烏斯雖與後三雄的屋大維與馬克·安東尼在腓立比戰役第一回合打成平手,但其誤信假情報而自殺。 === 14世紀 === * 1363年:陳友諒與朱元璋大戰於鄱陽湖,陳兵敗身亡。 === 16世紀 === * 1574年:八十年戰爭中,尼德蘭獨立軍利用放水淹沒圩田的戰術擊退西班牙軍隊,解。 * 1582年:教宗額我略十三世制定現今通用的格里曆公曆,將這天規定是10月3日(儒略曆)改為10月15日(星期五)。 === 17世紀 === * 1687年,大清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三:施琅抵達臺灣,鄭克塽降清;明鄭政權滅亡。 === 18世紀 === * 1739年:俄羅斯、奧斯曼簽署《》,第四次俄土戰爭結束。 === 19世紀 === * 1877年:李鴻章籌辦開平礦務局。 * 1884年:英屬香港工人舉行遊行示威,抗議英國與法國壓制不合作運動。 * 1895年:清政府與德國簽訂《中德漢口租界條約》。 === 20世紀 === * 1910年:清政府設立資政院。 * 1910年:葡萄牙推翻君主制,建立葡萄牙共和國。 * 1918年:戰敗的保加利亞沙皇斐迪南一世在協約國要求下,同意讓位給兒子鮑里斯三世。 * 1928年:中國國民黨公佈《訓政綱領》。 * 1929年: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和斯洛維尼亞人國王亞歷山大一世下令將國家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並重組下轄的州份。 * 1935年:義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開始。 * 1936年:素有「太平洋戰神」之稱的約克鎮級航空母艦2號艦企業下水。 * 1942年:納粹德國研製的V-2火箭試飛成功,為世界上首款能夠飛抵次軌道的彈道飛彈。 * 1945年:世界工會聯合會正式宣告成立。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蘇聯建交,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 *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在北京正式成立。 * 1952年:英國在西澳洲成功試爆首枚原子彈,英國成為第三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 * 1970年: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成立。 * 1972年:丹麥投票決定加入歐洲共同體。 * 1980年:絕跡香港20多年的瘋狗症重現。 * 1981年:愛爾蘭共和軍囚犯在貝爾法斯特監獄結束為期7個月的絕食抗議,共有10人死亡。 * 1985年:美國阿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首次發射,執行代號STS-51-J的任務。 * 1990年:遭解散的東德領土正式併入西德,組成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首個擁有完整主權的德國。 * 199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新加坡建交。 * 1993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與國會之間矛盾加深,結果爆發流血衝突。 * 1993年:美軍在索馬利亞摩加迪沙抓捕艾迪德高階幕僚時受到當地民兵的阻擊,摩加迪沙之戰發生。 * 1994年:聯合國確認盧安達發生大屠殺,至少有50萬人遇害。 * 1998年:澳大利亞選舉:約翰·霍華德連任澳大利亞聯邦總理。 === 21世紀 === * 2004年:美國職棒大聯盟西雅圖水手球員鈴木一朗擊出單季第262支安打,成為美國職棒單季最多安打紀錄保持人。 * 2017年:受高空反氣旋影響,香港天文臺在當日下午12時20分發出酷熱天氣警告,是該警告於2000年設立以來,首次於10月發出。下午2時許,香港天文臺總部錄得最高氣溫33.5度,是自1890年10月錄得34.3度之後,第2個最高溫的10月,亦是自1963年10月錄得33.2度之後,再次在10月錄得氣溫超過33度。另外,10月3日香港天文臺總部錄得最低氣溫28.3度,是自有紀錄以來首次於10月出現的「熱夜」(最低氣溫28.0度或以上)。 * 2017年:大阪環狀線最後一列103系退役。 * 2021年:國際調查記者同盟公佈1190萬份洩露的檔案,檔案揭露多國領導人、政治家和名人利用離岸公司隱瞞資產、逃避稅務及迴避利益申報制度。 * 2023年:美國眾議院以216票贊成、210票反對,透過罷免議長凱文·麥卡錫,麥卡錫成為美國史上首位被罷免的眾議院議長。 == 出生 == * 1789年:砵甸乍爵士,首任香港總督(1856年逝世) * 1804年:湯森·哈里斯,美國商人、外交官(1878年逝世) * 1867年:皮爾·波納爾,法國畫家、版畫家(1947年逝世) * 1889年:卡爾·馮·奧西茨基,德國記者、作家、和平主義者,1935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1938年逝世) * 1905年:卡羅琳·布雷迪,美國語文學家(1980年逝世) * 1930年:尼古拉·艾登,英國政治家(1985年逝世) * 1943年:山本耀司,日本時裝設計師 * 1944年:皮埃爾·德利涅,比利時數學家 * 1947年:約翰·佩裡·巴洛,美國詩人、評論家、作詞家(2018年逝世) * 1949年:亞歷山大·羅戈日金,俄羅斯電影導演、編劇(2021年逝世) * 1951年:劉炳章,香港政界人物 * 1952年:安德烈·傑尼索夫,俄羅斯外交官 * 1954年:丹尼斯·艾克斯利,美國職業棒球運動員 * 1954年:湯米·維索,波蘭裔美國男演員、導演、編劇、製片人、商人 * 1955年:史蒂維·雷·沃恩,美國藍調吉他手、音樂家、歌手、詞曲作者、唱片製作人(1990年逝世) * 1955年:MIQ,日本女歌手 * 1957年:權甲龍,韓國職業圍棋棋手(2023年逝世) * 1957年:矢野健太郎,日本漫畫家 * 1959年:張晨光,臺灣演員 * 1961年:謝龍介,臺灣政治人物,臺南市國民黨籍議員 * 1961年:拉里·勞頓,美國前科犯、作家、法律助理、演說家、YouTube創作者 * 1964年:-{zh-hk:佳夫·奧雲; zh-tw:克萊夫·歐文; zh-cn:克里夫·歐文;}-,英國男演員 * 1965年:揚-奧韋·瓦爾德內爾,瑞典男子乒乓球運動員 * 1966年:蓋鳴暉,香港女演員 * 1967年:丹尼·維勒納夫,加拿大電影導演、編劇 * 1969年:石田百合子,日本藝人 * 1969年:tetsu,日本歌手、貝斯手,彩虹樂團隊長 * 1969年:關·史蒂芬妮,美國歌手、詞曲作家、演員、音樂製作人 * 1971年:凱文·理查德森,美國歌手、演員、作曲家、模特兒 * 1972年:金柱赫,韓國男演員(2017年逝世) * 1973年:餘傑,華裔美國作家 * 1973年:-{zh-cn:內芙·坎貝爾; zh-tw:妮芙·坎貝爾}-,加拿大女演員 * 1973年:琳娜·海蒂,英國女演員 * 1975年:格雷格·弗萊瑟,澳大利亞電影攝影師 * 1976年:-{zh-hk:尚·威廉·史葛;zh-tw:西恩·威廉·史考特;zh-cn:西恩·威廉·史考特;}-,美國演員 * 1978年:克勞迪奧·皮薩羅,秘魯足球運動員 * 1979年:柯以柔,臺灣藝人 * 1979年:蛯原友裡,日本模特兒 * 1981年:詹宇豪,臺灣男歌手 * 1981年:茲拉坦·伊布拉希莫維奇,瑞典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83年:泰莎·湯普森,美國女演員、音樂家 * 1983年:鈴木裕樹,日本男演員 * 1984年:尹恩惠,韓國女演員、歌手 * 1984年:艾希莉·辛普森,美國流行搖滾歌手、歌曲創作人、演員 * 1985年:高本惠,日本女性聲優 * 1987年:李菲兒,中國女演員 * 1988年:曾美慧孜,中國女演員 * 1988年:艾莉西亞·薇坎德,瑞典女演員 * 1988年:A$AP Rocky,美國饒舌歌手、歌手、模特兒、詞曲作家、唱片製作人 * 1989年:篠谷聖,日本男演員 * 1991年:高城亞樹,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成員 * 1992年:安啾咪,臺灣Youtuber * 1997年:高橋朱裡,日本女子偶像團體AKB48前成員、韓國女子偶像團體Rocket Punch成員 * 1997年:方燦,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tray Kids隊長 * 1999年:阿拉米斯·奈特,美國男演員 * 2000年:陳立農,臺灣男歌手、演員,中國男子偶像團體NINE PERCENT成員 * 2000年:潘沛軒,香港男子足球運動員 * 2001年:遠藤櫻,日本女子偶像團體乃木坂46成員 * 2004年:諾亞·施納普,美國男演員 * 2004年:亞歷克斯·馬託斯,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 2008年:卡羅琳娜·普羅琴科,烏克蘭裔美國小提琴家、街頭表演者 * 生年不詳:本多真梨子,日本女性聲優 == 逝世 == * 1207年:辛棄疾,南宋詞人(1140年出生) * 1226年:亞西西的方濟各,方濟各會(又稱「小兄弟會」)的創辦者(1182年出生) * 1363年:陳友諒,元末南方紅巾軍領袖(1320年出生) * 1611年:夏爾·德·吉斯,法國貴族,舊教神聖聯盟軍事領袖(1554年出生) * 1704年:讓-巴蒂斯特·德尼,法國醫生,完成了人類手術史上首次有詳細記載的輸血(1643年出生) * 1891年:愛德華·盧卡斯,法國數學家(1842年出生) * 1904年:文廷式,清末學者(1856年出生) * 1931年:卡爾·尼爾森,丹麥作曲家、指揮家(1865年出生) * 1987年:尚·阿諾伊,法國劇作家(1910年出生) * 1999年:盛田昭夫,日本企業家,索尼公司的共同創辦人(1921年出生) * 1999年:禹作敏,大邱莊鎮原黨支部書記(1930年出生) * 2003年:張耀麟,前香港足球代表隊隊長(1978年出生) * 2004年:馬豪斯·海茨瑙亞,二戰德軍狙擊冠軍王(確認有效擊殺紀錄為345人)(1924年出生) * 2006年:約翰·克蘭克,英國數學物理學家(1916年出生) * 2006年:鄔維庸,香港醫生,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1937年出生) * 2014年:張炎憲,日本東京大學博士,著名臺灣史學者(1947年出生)前國史館長張炎憲病逝 享年67歲 ,蘋果日報新聞,2014年10月3日 (UTC+8) * 2017年:米歇爾·朱維特,法國神經科學家、醫學家(1925年出生) * 2018年:利昂·萊德曼,美國物理學家,198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22年出生) * 2021年:喬治·梅迪納,智利天主教司鐸級樞機(1926年出生) * 2021年:陶德·艾金,美國政治人物(1947年出生) * 2022年:金政基,韓國漫畫家、插畫家、藝術家(1975年出生) * 2022年:弗洛林·扎洛米爾,羅馬尼亞男子擊劍運動員(1981年出生) * 2023年:鄭光美,中國動物學家、鳥類學家(1932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統一日 * :國慶日 * :開天節 * 國際男友日 ==參考資料==
10月4日
10月4日是陽曆年的第277天(閏年是278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88天。 == 大事記 == === 1世紀 === * 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 === 15世紀 === * 1448年:阿爾巴尼亞與威尼斯議和。 === 16世紀 === * 1539年: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為同他的第四個妻子克萊沃的安娜結婚而簽署《婚姻條約》。 * 1582年:儒略曆最後一個日期列表改為了10月15日新日曆格里曆 === 19世紀 === * 1824年:墨西哥成立共和國。 * 1830年:比利時獨立運動成員在布魯塞爾成立比利時臨時政府,並宣告從荷蘭聯合王國獨立。 * 1861年:清廷上東西兩太后徽號為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 * 1865年:拿破崙三世同俾斯麥在比亞里茨會晤時,同意普魯士在德意志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成立一個統一的義大利。 * 1876年:美國德克薩斯州第一所高等教育學府德克薩斯州農業與機械學院宣告成立。 * 1883年:第一列長程列車東方快車從法國首都巴黎出發,最終開往鄂圖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堡。 * 1883年:第一個青少年制服團體:基督少年軍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正式成立。 === 20世紀 === * 1910年:葡萄牙爆發革命,最後一任國王曼努埃爾二世被廢黜。 * 1913年:中華民國憲法會議透過大總統選舉法。 * 1929年:美國華爾街股市大崩盤。 * 1942年:德軍撤出法國的科西嘉島。 * 1950年:史努比首次在花生漫畫中登場。 * 1957年:史潑尼克一號在蘇聯位於哈薩克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以R-7彈道飛彈發射升空,成為首顆進入地球軌道的人造衛星。 * 1958年:法國政府頒布新憲法,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 * 1980年:絕跡香港20多年的瘋狗症重現。 * 1985年:北京大鐘寺古鐘博物館建立。 * 1991年: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第11屆4次南極條約協商國特別會議,透過了《關於環境保護的南極條約議定書》。 * 1992年:澳門新馬路永亨銀行大廈發生大火,一名保安員從11樓高空跌死。 * 1992年:以色列航空1862號班機在自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起飛後不久,撞上兩幢位於市郊的公寓大樓,班機墜毀並造成43人死亡。 * 1993年:俄羅斯總統鮑里斯·葉利欽命令戰車部隊炮轟莫斯科白宮,結束俄羅斯憲政危機。 === 21世紀 === * 2018年:自2003年4月28日以來香港恒生指數首次被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超越。 == 出生 == * 1289年:路易十世,法蘭西國王(1316年逝世) * 1779年:約瑟夫·洛佩茲,墨西哥天主教牧師、耶穌會士(1841年逝世) * 1810年:伊麗莎·麥卡德爾·約翰遜,美國美國第一夫人(1876年逝世) * 1814年:讓-弗朗索瓦·米勒,法國巴比松派畫家(1875年逝世) * 1816年:歐仁·鮑狄埃,法國革命家、詩人,巴黎公社主要領導人之一,《國際歌》作詞者(1887年逝世) * 1822年:拉瑟福德·伯查德·海斯,美國律師、政治人物,第19任美國總統(1893年逝世) * 1841年:瑪麗亞·蘇菲亞,兩西西里王國王后(1925年逝世) * 1843年:瑪麗-阿爾馮斯·丹尼爾·加塔斯,巴勒斯坦天主教修女(1927年逝世) * 1849年:鄧世昌,清朝北洋海軍將領(1894年逝世) * 1909年:默裡·喬蒂納,美國競選戰略家、律師、官員(1974年逝世) * 1921年:弗朗西斯科·莫拉萊斯·貝穆德斯,秘魯軍事、政治人物,第86任秘魯總統(2022年逝世) * 1923年:龍婆·坤,泰國泰國佛牌大師、佛學大師高僧(2015年逝世) * 1924年:莫里斯·卡諾,美國物理學家、數學家(2022年逝世) * 1929年:關肇鄴,中國建築師(2022年逝世) * 1931年:湯鴻霄,中國環境工程師(2022年逝世) * 1931年:蔣彥永,中國外科醫師,被譽為「SARS吹哨者」(2023年逝世) * 1936年:克里斯托弗·亞歷山大,美國建築師(2022年逝世) * 1936年:北島三郎,日本演歌歌手、演員、作詞家、作曲家 * 1941年:-{zh-tw:安·萊絲; zh-hk:安妮·萊絲; zh-cn:安妮·賴斯; zh:安妮·萊斯;}-,美國女性作家(2021年逝世) * 1942年:約翰娜·西古達朵提,冰島政治人物,前任冰島總理 * 1943年:歐文·戴維森,澳大利亞男子網球運動員(2023年逝世) * 1944年:託尼·拉魯薩,美國職棒大聯盟球員,名人堂成員,現任芝加哥白襪總教練 * 1946年:蘇珊·莎蘭登,美國女演員 * 1954年:寇世勳,臺灣男演員 * 1958年:內德·盧克,美國男演員 * 1961年:高橋和希,日本漫畫家,漫畫《遊戲王》作者(2022年逝世) * 1964年:金智娟,臺灣歌手 * 1965年:根谷美智子,日本女性聲優 * 1965年:尤金·卡巴斯基,俄羅斯程式設計師 * 1967年:鄭伊健,香港演員、歌手 * 1967年:蓋麗麗,中國女演員 * 1967年:李佛·薛伯,美國男演員、導演、編劇、製片人 * 1970年:李蕙敏,香港女歌手 * 1970年:周鴻禕,中國企業家,現任奇虎360公司董事長 * 1971年:湯寶如,香港女歌手 * 1971年:今石洋之,日本動畫導演 * 1972年:魯健,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 * 1972年:張紹剛,中國電視節目主持人 * 1973年:吳皓昇,臺灣男演員 * 1973年:梅澤由香裡,日本圍棋女棋手 * 1973年:珍·沙阿,美國電視名人 * 1976年:艾莉西亞·席薇史東,美國女演員 * 1977年:林利霏,新加坡演員 * 1978年:吳佩慈,臺灣女演員 * 1978年:索哈·阿里·罕,印度女演員 * 1978年:高洙,韓國男演員 * 1980年:高城元氣,日本男性聲優 * 1982年:Matzka,臺灣男歌手、音樂創作人、製作人 * 1982年:薛玉洋,中國職業籃球運動員 * 1982年:伊爾汗·奧馬爾,索馬利亞裔美國政治人物,現任美國眾議院議員 * 1983年:上田龍也,日本歌手 * 1983年:喬瑟琳·盧科,香港、美國模特兒 * 1984年:松原大典,日本男性聲優 * 1984年:列娜·卡其娜,俄羅斯女歌手 * 1985年:關婉珊,香港女演員 * 1985年:韓藝媛,韓國女演員 * 1988年:金宥斌,韓國女子偶像團體Wonder Girls成員 * 1988年:梅利莎·拜諾伊斯特,美國女演員 * 1988年:德里克·羅斯,美國職籃NBA球員 * 1989年:李礎熙,韓國女演員 * 1989年:達珂塔·強生,美國女演員 * 1991年:永塚拓馬,日本男性聲優 * 1992年:-{zh-hk:謝臣·韋拉;zh-hans:熱爾松·維埃拉;zh-tw:熱爾松·維埃拉}-,巴西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93年:巴特潘·忽栓,泰國男演員 * 1994年:鄭鎰勳,韓國男子偶像團體BTOB成員 * 1995年:尹淨漢,韓國男子偶像團體SEVENTEEN成員 * 1996年:全志佑,韓國男女混聲團體KARD成員 * 1996年:焦邁奇,中國男歌手 * 1997年:Yuju,韓國女子偶像團體GFRIEND成員 * 1997年:-{zh-hans:尼古拉·弗拉希奇;zh-hk:歷高拿·華拉錫;zh-hant:尼古拉·柏拉西奇;}-,克羅埃西亞職業足球運動員 == 逝世 == * 1669年:倫勃朗,荷蘭畫家(1606年出生) * 1747年:阿馬羅·帕戈,西班牙海盜(1678年出生) * 1885年:海因裡希·謝爾克,德國數學家(1798年出生) * 1904年:弗裡德利·奧古斯特·巴特勒迪,法國雕塑家,美國自由女神像雕塑者(1834年出生) * 1947年:馬克斯·普朗克,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創始人,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858年出生) * 1951年:海莉耶塔·拉克斯,非裔美國婦女,海拉細胞提供者(1920年出生) * 1970年:珍妮絲·賈普林,美國女歌手、音樂家、畫家、舞者(1943年出生) * 1978年:葛量洪,第22任香港總督(1899年出生) * 1982年:艾哈邁德·哈桑·貝克爾,伊拉克政治人物,第4任伊拉克總統(1914年出生) * 1982年:格連·古爾德,加拿大鋼琴家(1932年出生) * 1988年:胡爽盦,中國畫家(1916年出生) * 1991年:王國棟,英國婦產科醫學家,香港大學婦產科學系講座教授(1900年出生) * 1997年:橫井軍平,日本遊戲設計師(1941年出生) * 2000年:俞國華,臺灣政治人物,前行政院長(1914年出生) * 2004年:-{zh-cn:戈爾登·庫勃;zh-tw:高登·庫珀}-,美國太空人,水星計畫七人之一。(1927年出生) * 2007年:陳啟禮,臺灣黑道人士,前竹聯幫大老(1941年出生) * 2008年:鍾信,香港政府官員(1927年出生) * 2009年:中川昭一,日本前財務大臣(1953年出生) * 2012年:惠天賜,香港演員(1957年出生) * 2013年:武元甲,越南人民軍大將(1911年出生) * 2014年:讓-克洛德·杜瓦利埃,海地政治人物,第35任海地總統(1951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世界動物日 * 天主教:亞西西的方濟各慶節 * :獨立日 * 、:天使日 * 、:肉桂捲日 == 參考資料 ==
10月5日
10月5日是陽曆年的第278天(閏年是279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87天。 == 大事記 == === 7世紀 === * 610年:希拉剋略在君士坦丁堡加冕成為拜占庭皇帝,並親自處決前任皇帝福卡斯。 === 16世紀 === * 1582年:教宗額我略十三世制定現今通用的公曆,將這天改為10月15日(星期五)。 === 18世紀 === * 1789年:數千名不滿物價高昂和麵包短缺的婦女在法國巴黎發動大規模遊行,並前往凡爾賽宮抗議。 * 1793年:法國大革命期間一度宣佈廢除天主教。 === 19世紀 === * 1813年: * 1864年:馬雅各與杜嘉德牧師、吳水文、2位信徒在打狗(今高雄港)登陸,探尋在臺灣宣教的可能性。 === 20世紀 === * 1908年:斐迪南一世宣佈保加利亞地區成為保加利亞王國,自己則加冕成為首任保加利亞沙皇。 * 1910年:葡萄牙共和主義者針對國王曼紐二世發動革命行動,最終成功推翻君主立憲制。 * 1913年:袁世凱政府將滿蒙公路修築權讓與日本。 * 1918年:法國空中英雄,戰鬥機飛行員羅蘭·加洛斯被德國飛行員擊落座機身亡。 * 1921年:美國職棒大聯盟世界大賽首次進行電視實況轉播。 * 1930年:英國R101硬式飛船在首次航行途中因爆炸墜毀。 * 1931年:兩名美國人首次完成橫越太平洋不著陸飛行,從日本起飛後41小時抵達美國華盛頓州。 * 1938年:德國軍隊接收蘇臺德地區。 * 1944年: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授予婦女選舉權。 * 1948年:蘇聯土庫曼首府阿什哈巴德附近發生M_s7.3的強烈地震,造成至少10,000人死亡。 * 1951年:中華民國為了抵抗共黨反攻大陸宣佈放棄對日戰爭索賠。 * 1957年: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建成。 * 1962年:-{zh-cn:披頭士樂隊; zh-tw:披頭四樂團; zh-hk:披頭四樂隊;}-首張單曲《Love Me Do》在英國正式發行。 * 1962年:-{zh-tw:詹姆士龐德;zh-hk:佔士邦;zh-cn:詹姆斯邦德;}-首部電影-{zh-hant:第七號情報員;zh-tw:第七號情報員;zh-hk:鐵金剛勇破神秘島;zh-mo:鐵金剛勇破神秘島;}-於英國上映。 * 1968年:越戰期間,美國海軍陸戰隊進駐越南溪山基地。 * 1969年:英國電視喜劇系列《蒙提·派森的飛行馬戲團》首次在英國廣播公司播放。 * 1970年:加拿大魁北克解放陣線在蒙特利爾綁架了一名英國外交官,引發十月危機。 * 1974年:臨時派愛爾蘭共和軍部署的炸彈殺死了四名英國士兵和一名平民。 * 1976年:華國鋒、葉劍英、李先念等中共中央主要領導人召開秘密會議,決定逮捕“四人幫”。 * 1980年:山口百惠在日本武道館舉行引退前的最後一場演唱會。 * 1982年:中國與蘇聯兩國關係自1959年惡化以來,首次有蘇聯副外長訪華。自此中蘇關係開始解凍。 * 1984年:美國太空梭“挑戰者號”從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上天,飛行八天後安全返回地面。機組人員達七人,其中有兩名女性。 * 1987年:南非當局釋放著名黑人領袖姆貝基。 * 1989年:西藏流亡政府領袖達賴喇嘛獲諾貝爾和平獎。 * 1991年:芬蘭電腦程式設計師託瓦茲開發的Linux核心首個公開版本0.02版釋出。 * 1991年:一架印度尼西亞空軍所屬的C-130墜毀,導致135人死亡。 * 1994年:瑞士的太陽聖殿教成員集體自殺。 === 21世紀 === * 2019年:因應反修例運動有示威者破壞港鐵站迫使政府回應五大訴求,港鐵及輕鐵當日全線停駛;而機場快綫及港鐵巴士則分別於下午2時及4時起提供有限度服務。 * 2020年:哈維·阿爾特、麥可·霍頓和查爾斯·M·賴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2021年:美國電腦科技公司微軟正式發布作業系統Microsoft Windows最新版本Windows 11。 == 出生 == * 1597年:張岱,明末清初作家、史學家。(1684年逝世) * 1713年:德尼·狄德羅,法國啟蒙思想家、唯物主義哲學家、文學家、美學家、翻譯家。(1784年逝世) * 1781年:伯恩哈德·波爾查諾,波希米亞數學家。(1848年逝世) * 1825年:亨利·科尼利厄斯·伯內特,美國政治人物,曾任肯塔基州聯邦眾議員。(1866年逝世) * 1829年:-{zh-cn:切斯特·艾倫·阿瑟; zh-tw:切斯特·艾倫·亞瑟}-,美國律師、政治人物,第21任美國總統。(1886年逝世) * 1882年:羅伯特·戈達德,美國物理學家、發明家,液體火箭的發明者。(1945年逝世) * 1897年:虞宏正,中國土壤化學和物理化學家。(1966年逝世) * 1899年:喬治·皮杜爾,法國政治人物。(1983年逝世) * 1900年:冰心,中國女作家。(1999年逝世) * 1904年:傅抱石,中國畫畫家。(1965年逝世) * 1907年:楊三郎,臺灣畫家。(1995年逝世) * 1912年:徐芳,中國詩人。(2008年逝世) * 1925年:鄧禹平,臺灣作詞家、詩人、電影導演、畫家。(1985年逝世) * 1925年:安託萬·基贊加,剛果民主共和國政治人物,第21任剛果民主共和國總理。(2019年逝世) * 1930年:約翰·皮爾森,英國小說家、傳記作者。(2021年逝世) * 1931年:金慶雲,臺灣女高音聲樂家。 * 1934年:曾江,香港男演員。(2022年逝世) * 1936年:瓦茨拉夫·哈維爾,捷克政治人物,首任捷克總統。(2011年逝世) * 1951年:凱倫·阿蘭,美國女演員。 * 1952年:埃莫馬利·拉赫蒙,塔吉克政治人物,現任塔吉克總統。 * 1952年:伊姆蘭·汗,巴基斯坦政治人物、板球選手,第22任巴基斯坦總理。 * 1956年:郭源治,臺灣棒球運動員。 * 1958年:奈爾·德葛拉司·泰森,美國天文學家。 * 1959年:林瓔,美籍華裔建築師,越戰紀念碑設計者。 * 1960年:黑木瞳,日本女演員。 * 1962年:凱文·希契科克,英格蘭職業足球運動員。 * 1963年:談學斌,臺灣演員。 * 1964年:橋本聖子,日本政治人物。 * 1966年:邱海波,中國重症醫學醫師、醫學科學家、醫學教育家。 * 1970年:葉天成,香港編劇、編審。 * 1972年:樸珠美,韓國女演員。 * 1972年:格蘭·希爾,美國籃球運動員。 * 1975年:謝國樑,臺灣政治人物,現任基隆市市長。 * 1975年:-{zh-hans:凱特·溫斯萊特;zh-hant:凱特·溫斯蕾;zh-tw:凱特·溫斯蕾;zh-hk:琦·溫斯莉;zh-mo:琦·溫斯莉;}-,英國女演員。 * 1976年:刃田綴色,日本鼓手,樂團東京事變成員。 * 1976年:宋承憲,韓國男演員。 * 1976年:宋鍾鎬,韓國男演員。 * 1976年:-{zh-cn:拉姆贊·卡德羅夫; zh-tw:拉姆贊·卡迪羅夫}-,俄羅斯車臣共和國首腦。 * 1978年:李蒨蓉,臺灣主持人、電視劇、電影演員、專欄作家。 * 1979年:高圓圓,中國女演員。 * 1979年:姚晨,中國女演員。 * 1980年:張彥博,香港男藝人。 * 1980年:田臥勇太,日本籃球員。 * 1981年:張怡寧,中國女子乒乓球運動員。 * 1981年:聶凌峰,香港足球運動員。 * 1981年:陳偉聯,新加坡男歌手。 * 1983年:陳樂榣,香港歌手。 * 1983年:陳昌源,臺灣-比利時退役足球運動員。 * 1983年:傑西·艾森柏格,美國男演員。 * 1986年:陳柏熹,香港企業家。 * 1986年:梅賢治,臺灣男演員。 * 1987年:樸昭妍,韓國女子偶像團體T-ara成員。 * 1987年:弗魯克·艾姬拉迪禾,美國女子排球運動員。 * 1988年:許瑩,香港女藝員。 * 1988年:沈泫京,韓國女藝人。 * 1989年:小野賢章,日本男性聲優、演員、歌手。 * 1989年:特拉維斯·凱爾斯,美國職業美式足球運動員。 * 1990年:檀健次,中國男子偶像團體MIC男團成員,演員。 * 1991年:肖戰,中國男子偶像團體X玖少年團成員,演員。 * 1992年:凱文·馬格努森,丹麥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 * 1993年:陳伊,臺灣女藝人。 * 1993年:天地,韓國男子偶像團體TEEN TOP成員。 * 1994年:田中貴子,日本女性聲優。 * 1997年:郭柏妍,香港女演員。 * 1997年:今井文也,日本男性聲優。 * 2000年:李芷婷,臺灣女歌手。 * 2006年:雅各·特倫佈雷,加拿大男演員。 * 生年不詳:手塚弘道,日本男性聲優。 == 逝世 == * 610年:福卡斯,拜占庭皇帝。(547年出生) * 785年:大伴家持,日本奈良時代政治家、歌人。(718年出生) * 877年:查理二世,加洛林王朝的西法蘭克國王,世稱「禿頭查理」、「禿頭王」。(823年出生) * 1214年:阿方索八世,卡斯提爾國王。(1155年出生) * 1285年:腓力三世,法國卡佩王朝國王。(1245年出生) * 1579年:松平信康,日本戰國時代武將,德川家康之子。(1559年出生) * 1606年:菲利普·德波特,法國詩人。(1546年出生) * 1721年:王世傑,臺灣清治時期知名墾戶。(1661年出生) * 1726年:愛新覺羅·胤禩,清朝第一任廉親王。(1681年出生) * 1805年:查爾斯·康沃利斯,英國軍人、殖民地官員、政治家,第一代康沃利斯侯爵。(1738年出生) * 1819年:李光顯,清朝武官官員。(1755年出生) * 1841年:約瑟夫·洛佩茲,墨西哥天主教牧師和耶穌會士。(1779年出生) * 1880年:威廉·拉塞爾,英國天文學家。(1799年出生) * 1909年:張之洞,中國近代洋務派人士。(1837年出生) * 1918年:羅蘭·加洛斯,法國民族英雄。(1888年出生) * 1935年:湯瑪斯·巴克禮,英國長老教會傳教士。(1849年出生) * 1967年:克里夫頓·威廉姆斯,美國太空人。(1932年出生) * 1985年:哈拉爾德·克拉梅爾,瑞典數學家、精算師、統計學家。(1893年出生) * 1986年:詹姆斯·哈迪·威爾金森,英國數學家、電腦科學家。(1919年出生) * 2006年:廖漢生,第六、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央軍委原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原副部長,瀋陽軍區原第一政治委員。(1911年出生) * 2011年:-{zh-tw:史蒂夫·賈伯斯; zh-hk:史提夫·喬布斯; zh-hans:史蒂夫·喬布斯; }-, 蘋果公司創辦人之一暨前CEO。(1955年出生) * 2021年:弗朗西斯卡·塞爾薩·多斯桑托斯,巴西超級人瑞。(1904年出生) * 2021年:傑裡·希普,美國男子籃球運動員。(1935年出生) * 2022年:李怡,香港作家、時事評論家。(1936年出生) * 2022年:芭芭拉·施塔姆,德國政治人物。(1944年出生) == 節假日和習俗 == * 世界教師日 * :共和國成立日 * :憲法日 * :石虎日 == 相關條目 == * 十月初五日街
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是一個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術語,又稱哲學根本問題或哲學最高問題。恩格斯於1886年在《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中,第一次明確提出全部哲學的基本問題“是思維和存在的關係問題”。他認為哲學的基本問題有兩個方面: *思維和存在的第一性問題,即何者為本原的問題; *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問題,即思維能否正確認識存在的問題。 換言之,哲學的基本問題就是意識和物質之間的關係問題。根據對這個問題的不同回答可以形成如下的哲學對立派別: *對物質和意識的第一性問題,即何者為本原的問題的不同回答: **若認為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意識是物質的產物,則屬於唯物主義哲學; **若認為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物質是意識的產物,則屬於唯心主義哲學。 *對物質和意識的同一性問題,即意識能否正確認識物質的問題的不同回答: **若認為意識可以正確認識物質,物質和意識具有同一性,則屬於可知論; **若認為意識不可以正確認識物質或不能完全正確認識物質,物質和意識不具有同一性,則屬於不可知論。 需要注意的是,哲學基本問題並不是指「形上學」、「認識論」、「倫理學」等哲學所研究的基本問題,而是特指恩格斯所提出的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 == 參考文獻 == == 參見 == * 本體論 * 本原 * 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 * 未解決的哲學問題 Category:馬克思主義哲學術語 Category:馬克思主義理論 Category:本體論 Category:哲學問題 Category:形上學
高塘嶺街道
高塘嶺街道,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望城區,位於望城區中部,處湘江下游、洞庭湖平原南緣,距長沙主城區約20公里,為望城區政府所在地。距長沙市委、市政府僅16公里,是望城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2015年,新康鄉和高塘嶺街道合併為高塘嶺街道。《湖南省民政廳關於同意長沙市望城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的批覆》(湘民行發〔2015〕39號)合併後,轄區總面積69平方公里,總人口約9萬,轄11個村、10個社群,街道辦事處駐地設原高塘嶺街道辦事處駐地。 ==歷史== 今高塘嶺鎮地域,1951年分屬龍潭鄉、清安鄉。1958年屬谷山公社。1961年析建高唐嶺公社。1979年1月自高塘嶺公社劃出勝利、高塘二大隊建“城關鎮”。1984年高塘嶺公社改為高塘嶺鄉。1984年5月撤高塘嶺公社併入城關鎮。1995年6月,撤區並鄉鎮時“城關鎮”更名“高塘嶺鎮”。 2012年7月20日,長沙市望城區鄉鎮行政區劃做出調整,撤銷高塘嶺鎮設立高塘嶺街道。以原高塘嶺鎮的行政區域為高塘嶺街道的管轄區域,高塘嶺街道轄9個社群居委會、4個建制村,總面積42.61平方公里,總人口9.89萬人,辦事處駐郭亮北路107號(原高塘嶺鎮人民政府駐地)。 2012年8月28日,長沙市望城區進一步調整高塘嶺、星城、丁字、黃金4個街道行政區劃,把4個街道拆分為10個街道,其中高塘嶺街道拆分為高塘嶺、喻家坡2個街道。高塘嶺街道共下轄7個社群居委會,2個建制村,總面積21.47平方公里。 2015年,長沙市望城區進行鄉鎮區劃調整,將新康鄉和高塘嶺街道成建制合併設立高塘嶺街道。 ==行政區劃== 2002年,高塘嶺鎮轄5個社群、10個村,195個村民小組、21居民小組,共計26013戶。總人口5824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280人。 * 社群:高塘嶺社群、西塘街社群、雷鋒路社群、旺旺路社群和白芙塘社群 * 村:高衝村、滂塘村、朱家衝村、喻家坡村、仁和村、蓮湖村、小湖村、裕農村、高塘村和勝利村 2015年,高塘嶺街道轄勝利、裕農、長聯、新陽、六合圍、興旺、月圓、湘江、新河、譚家湖、合益11個建制村,高塘嶺、西塘街、雷鋒路、高塘、白芙塘、蓮湖、航運、斑馬湖、望府路、新康集鎮10個社群,總面積69平方千米,總人口約7.7萬人,辦事處駐高塘嶺社群。 現轄: 。 ==來源參考==
北半球
北半球(),是指地球赤道以北的半球。 地球上大部份的陸地(亞洲大部份、歐洲全部、非洲北半部、北美洲全部、南美洲極北部)及人口都在北半球。在北半球,冬季通常是12月至2月,夏季通常是6月至8月,與南半球四季相反。 北半球的海洋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冰洋。 在北半球,朝南向陽。 == 地理及氣候環境 == 根據地球的轉軸傾角,北半球的冬天是始於冬至(約12月22日),結束於三月分點(約3月20日);夏天是始於夏至(約6月21日),結束於九月分點(約9月21日)。 北半球最北端的地區即是北極圈,北極則是北極圈的北端。其季節大略上可以分為嚴寒的冬天和寒冷的夏天,溫度平均上來說都較其他區域低。北極在冬天會遇到太陽連續一日或以上都在地平線以下的情況,稱為極夜;夏天則會遇到太陽連續一日或以上都在地平線以上的情況,稱為極晝。這種情況在北極圈內至少約持續一日,接近極端的區域則能持續至幾個月。 在北極圈以南、北迴歸線以北的區域則是北半球的溫帶區域,其溫度變化和北極區域比起來相對的和緩,較不常有極度的冷熱現象。但是,這種緩和的氣候也容易發生難以預測的氣象。 北半球的熱帶區域(北迴歸線以南、赤道以北)的氣候則往往是全年炎熱的天氣。一般情況下,其夏天為雨季,冬天則為旱季。北太平洋在六月時,典型的夏季天氣已發展至顛峰狀態,由於半永久性的高壓此時已經擴張,故東亞一帶會盛行西南季風。 在北半球,穿過或在地平面以上的大型物體會受到科裡奧利力的影響而照逆時鐘的方向移動。大型的氣流或洋流在北半球也會如此,而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的洋流就是最好的例子。在南半球,方向則剛好相反。 ==人口== 北半球人口約66億人,約為地球總人口73億人的90%。 == 參看 == * 南半球 * 東半球 * 水半球 * 西半球 * 陸半球 == 參考資料 == Category:地球半球